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古诗词教学

发布时间:2020-03-03 05:28: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乘着诗歌的翅膀

——浅谈古诗词教学诗意化的营造

谭海鹏

今年的研修平台上,我观看了两节有关古诗词的教学课例。一节是冯琳琳老师的《行路难》,一节是梁云青老师的《品味诗词里的人生(李清照专题)》,不禁引发了我对古诗词教学的一些思考。

诗歌是文学的骄子,是文学的最高艺术表现形式。《诗经》、《离骚》、唐诗、宋词等,犹如一粒粒珍珠,在中国文学这片浩瀚的海洋里熠熠生辉。它们共同营构了中国人共有的精神家园。

语文教学离不开诗歌,古诗词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比比皆是,初一上册的《古代诗歌五首》,下册的《木兰诗》;初二上册的《杜甫诗三首》,下册的《诗四首》;初三上册的《 诗词曲五首 》、《诗五首 》,下册的《词五首》 ;初四上册的《陌上桑》,下册的《诗经两首 》,共计9课26首诗歌,另外,每册课本还有为数不少的《课外古诗词》。

古诗词在语文课本中占这么大的比重,在教学和研究中我们不能漠视她的存在,更不能简单地读读背背敷衍了事。文学是语文的根,而诗歌则是文学的最高表现形式。对待古诗词,我们要像对待古玩珍宝一样小心呵护,穿越历史的文字,还原宝物所承载的沧桑与内涵,实现它的真正价值。

1 我认为,要上好古诗词教学课,首要的在于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充满诗意的教学氛围。

王崧舟老师是“诗意语文”教学流派的开创者。在他看来,语文的诗意不是外加的,不是硬贴上去的标签。诗意就是语文的本色。教师一进入语文课堂,放下一切杂念,心无旁鹜地走进文本,走进学生的心灵,这本身就是极富诗意的。

我觉得这一点尤其重要。诗意不是老师唯美的语言,不是煽情氛围的营造,不是感人的音乐和多媒体图面,这些都只是技巧层面的东西,是“术”;如果没有教师个人发自内心地对诗词的喜爱,对教学的热爱,对学生的关爱,对课堂的全身心投入,越多的技巧反而越让人感觉弄巧成拙、虚情假意。缺乏真情的课堂,学生当然不愿参与。

教师的投入程度首先表现在他的语言和表情上。优秀的老师在上课伊始的导入环节,往往就能用他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和生动丰富的表情,抓住学生的心。

“诵读”是古诗词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同样是读,有的“读”只停留在字面,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文字在他的口中只是生硬的符号,冰冷的堆砌物。而有的“读”,却能将平面的文字读得立体,冰冷的符号变得温润,麻木的心灵变得澎湃。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境界,其中自然少不了教师的指导。所以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氛围,一种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文本的情境。让学生始终笼罩在浓浓

2 的诗情中不能自拔。

一、教师自身的范读是最有感染力的。在课堂上,老师最好不要轻易张口读诗,一旦张嘴,就要尽量达到把学生“震住”的效果。朗诵是语文老师的一项基本功。随着多媒体的普及,这项基本功已渐渐退化。但是我还是觉得老师本身的范读的感染力要远远大于任何一个名家的朗读。当然,如果在范读的同时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那就更加完美了。

二、学生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化。不同内容的诗歌适合不同的形式朗读。如有的诗歌抒发个人的喜怒哀乐,适合个人读。(如李清照的词)有的诗歌大气豪迈(如曹操的《龟虽寿》,除了个人读,也适合齐读。但是齐读一定是在个人反复品读练读、充分理解诗情诗义的基础上,因为齐读往往节奏偏快,不利用感情的抒发,也可能会破坏诗歌抑扬顿挫的音乐感和节奏美,所以建议慎用。《品味诗词里的人生》教师每出示一首词,都要求学生齐读或齐背,我个人认为这种形式是不太适合的。对于较长的诗歌,(如《行路难》),也可以请朗读好的几位同学轮流读。在教师范读和优秀学生示范之后,相信即使是平时不喜欢读的学生,也开始跃跃欲试了。老师不妨趁热打铁,来一场“赛读”,先由小组内竞赛,胜利者当选小组代表,展开组间竞争。这时不待老师条分缕析,组内成员自然咬文嚼字、推敲琢磨,争相提出建议了。在这个“备赛”的过程中,很多教学内容也就迎刃而解了。

3 在“赛读”之后,再来个“评读”,即对朗读进行评价,那就再好不过了。“评读”之后,再根据评价各自练读,从师范读、生范读、生练读、赛读、评读,再到练读,这是一个完整的环环相扣的过程。其中两次练读,必定有一个质的飞跃。

三、教师布置让学生读的任务时,避免过于直白,如“下面请同学们朗读诗歌”这样的语言,好似把学生与课堂与文本分离。即使是“带着感情”“读出诗人的**之情”,也总给人以生硬之感,仿佛游离于诗歌之外。教师可以结合写作背景,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创设一个情境,比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他抱着一颗“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心,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音乐起):八月秋高风怒号。。。。。。此外,师生互读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它可以快速连接起师生的情感纽带,将教师的情感信号传达给学生。

四、古诗词文字凝练,留给读者很大的想像空间。教学中抓住这一点,调动起学生的想像力,来填补诗词中的空白,往往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王崧舟老师执教的经典课例《长相思》(纳兰性德)中,王老师要求学生闭上眼睛,用心聆听老师的朗读,说说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孩子们有的说“我看现了士兵们翻山越岭到山海关,外面风雪交加,士兵们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眼前

4 总是出现故乡的画面”有的说我看到了纳兰性德走出营帐,望着天上皎洁的明月,思乡的情绪更加重了起来,等等。紧接着王老师让孩子们回到作者的家乡,看一看他家乡的画面和情景。孩子们拿起笔,在舒缓音乐的伴奏下,开始了又一轮的想像之旅。孩子们的笔下充满着诗情画意,令人不禁竖起大拇指。我想这种想像填空的方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同样是受欢迎的。

五、穿越时空,与诗人(或诗歌中出现的人物)对话。同样是《长相思》,王老师启发孩子们向诗人提问,然后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来回答。这样设计,使学生真正走进了诗人的内心,去伸手触碰诗人心中最敏感的空间。至此,学生与诗人已然融为一体。这样的课堂,怎能不令人拍案叫绝?而学生在自由地表达与交流中,体会到了诗歌的真谛,感悟到了诗歌的灵魂,这样的过程本身,不就是最富诗意的吗?

哲学家说过:“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将这个哲学命题挪用到语文课堂,尤其是古诗词教学的课堂上,真是再适合不过了。“语文教师,应该为古诗词教学营造一个充满诗意的空间。”

让我们乘着诗歌的翅膀,带着学生在文学的海洋里撷珍采贝吧!

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古诗词教学浅谈

浅谈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教学点滴

浅谈古诗词教学

小学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教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