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工作总结

二上数学教学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20:05:13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二上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本人担任二年级(5)、(6)班的数学教学工作,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已经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一学期以来,我遵纪守法,积极参加政治和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钻研教材,探索教法,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落实每堂课的教学任务。

1、严谨备好每一节课。

人常说:功在课前,因此我在上课前认真备课,教材,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上课力求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同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件,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多动手,从而加深理解掌握知识。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组织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教学之余虚心请教其他老师,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想尽办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及时复习。根据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3、细致批阅每一次练习。

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教师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时,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之后,仍给满分,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4、耐心做好每一次辅导.

对学困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的指导,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例如,我班的靳其昌同学年龄不比别人小,就是脑子转得比别人慢,人家做10个口算题的时间,他最多只能做2个,还用手指头掰几遍,还经常出错,为了他,我经常单独辅导,尊重他用手指算的做法,慢慢引导,发现他有一点小小的好表现,马上全班表扬,增强他的自信,现在他已经有了进步。

5、客观评价每一位学生。

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品质的发展状况,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依据,在评讲试卷时,打破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用按类讲解。如:将练习中错误较多的类型依次进行讲解,希望通过这一改变,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运用知识。

为了帮学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学生中形成一种比一比、学一学、赶一赶、帮一帮、超一超的氛围,我设计了题为“我能行,我最棒”这样一个评比栏。其中如果学生在能按照学校一日行为规范来做,不做违反校纪、班规的事,就可得一颗小星星;书写得2个优秀也可以得到一颗小星星,数学作业得2个优也可以得一颗小星星;勤思善问在课堂中能勤于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大胆发言,并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同学2次便可得一颗小星星。经过一段时间的评比,学生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和同学比谁得的星星多的一种风气,并促使学生不断的进步着。

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看到孩子们都得到进步,我真是倍感欣慰,在以后的工作中,相信我们班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推荐第2篇:二上数学教学反思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主要策略是通过从学生喜欢的课本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然后通过组织学生实践操作,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量出的结果不一样;用不同的物品量不同的长度有时量出的结果一样,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为了使学生能够真实的感受到统一长度的必要性,我叫孩子准备好了要用的学具,曲别针和一角的硬币7个。课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学生在老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初步体验了用不同的长度作标准去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接着又用不同的长度做标准去测量不同的物体的长度。在这一个活动中有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直尺去测量课桌的长,然后再用曲别针去测量数学书的宽。显然教材设计者充分考虑教具的实用性,让孩子能够比较方便。而且是为了让学生的比较容易进行比较,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的。但是孩子在测量课桌的长的时候,由于学生用的尺子长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测量的结果也不一样。但是这一活动恰恰又让学生体验了用不同的长度标准去测量同一个物体。

这节课,就目标而言,学生不难达到,但总体感觉上得太匆忙,不轻松。而且,每次总有个别学生不带学具,不认真听操作要求,这也是个问题。

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活动课上,学生学具的准备、课堂纪律的控制都是需要考虑、重视的问题。

《认识厘米》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目的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之后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引导学生用计量工具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用厘米做单位,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这是一节实践性较强的活动课。我设计了一系列活动。如:设计了观察直尺,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让他们通过观察、交流,掌握直尺的基本构造,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又为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打下了基础。认识1厘米,安排了三次活动:第一次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体会每一大格的长是1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第二次让学生找一找身边、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为1厘米,学生找出了很多,如:手指的宽度、牙齿、开关、纽扣、小奖品的宽度等等,我想对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三次用手势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正确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建立几厘米的长度观念。然后应用厘米来估一估、量一量、辨一辨,让学生在尝试测量、比较、交流中,逐步总结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今天课堂上学生都用“把物品左端对准0刻度,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这种方法,在判断中,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在这里我让学生比较了两种不同的量法,学生认为第2种量法从刻度3量起比较麻烦,要数或者要算。但也是可以的,我想体现方法多样化,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在量一量,填一填这个活动中,留给学生很大的实践空间,既让学生测量已知物体的长度,又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熟悉的物体来测量它的长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达到了在玩中练,在练中玩的学习效果。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都能明白为什么要统一长度单位,而且也学会了如何利用刻度尺量较短的物体长度。但也有个别学生在量物体长度时总忘记对准“0”刻度。在今后应该多给学生提供测量的机会,以便熟练掌握测量方法,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同时也要对少数落后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对于这节课中涉及的估测内容学生们完成得不好,估测能力差,大部分学生是靠用尺子量来完成估算习题的,比较依赖测量工具。我必须在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上多下些功夫,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加活跃。还有一个不足之处是第二种方法也是一句话带过,有的没有掌握好。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今天,我讲了《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整节课下来,我感觉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需要值得自己反思和借鉴。

1、情境的创设由生活中的乘车问题导入,数学源于生活,抓住这一点,让学生处境生情,以乘车情境作为导入,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同位的交流,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与途径。由于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很显然提出的乘车方法也就很多,但针对这节课的设计,我只是选择了其中的一组方案进行学习。情境的导入,为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

2、探索新知由乘车方案入手,让学生尝试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对于解决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口算的方法、摆小棒的方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课堂上孩子们基本上应用了口算的方法,只有几个孩子用了列竖式的方法进行了计算,针对孩子的做题方法,只是让孩子展示了口算的算理,对于笔算,指了一名学生进行了板演,此时让孩子认真观察孩子的笔算方法和过程,并且让板书的学生说了自己计算的过程。此时的我,有了新的想法,立标课有一定的模式,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竖式的写法也是一种模式,学生的第一感觉非常重要,所以在教学竖式的写法时,我在黑板上进行了板演,让孩子们接触模式般的印象。

3、展示交流根据板书的竖式,但对于如何计算,便把这个问题交给了孩子,先让学生同位之间交流算法,然后学生展示,在展示的时候,有的学生从个位算起,有的学生从十位算起,对于这些竖式的计算方法,我并没有提示孩子非得从个位加起不行,而是给学生留有了下一步学习进位加法的计算空间。在教学进位加法时,学生对于从个位加还是从十位加产生了疑问,有的学生说,从十位加好,有的学生说从个位加好,并阐述了自己的理由(从十位加太麻烦了,个位进的1要加上,还得把十位上的数再擦掉,不如从个位加起方便。给予学生所说,学生进行了练习,从中体验了知识的生成过程。

4、巩固练习以基本的笔算开始,加深学生对于本节课的认识,同时提高了学生对笔算算理的理解。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竖式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加法。设计这节课时,我觉得依据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小组活动,自主探究,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学生用小棒、计数器、凑十法都在我的预料之中,但是用竖式计算出现的几种情况,我真没有预料到。

这就是新旧课程的不同之处!使用旧教材这部分知识时,大多数学生是按照教师的要求一步一步来进行操作,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学会、记住计算的方法。整个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新授10分钟结束,剩余30分钟就进行各项练习,在反复的练习和强化中,学生的计算终于有了较高的正确率。而本节课,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用了大约25分钟,只有15分钟的练习时间,一节课结束,全班计算正确率竟达到99%!而且整节课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比较前后教学的差异,我认为教师在使用新教材,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关联方面,在于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的机会,在于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情境与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去讨论、思索,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想法,遭遇“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教师就要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恰当点拨、引导,使学生对自己发现的结论进一步反思,澄清认识,找到正确的方法、答案。

2、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以前的课堂上,学生基本上是听讲—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基本上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新课程所要求的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数学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本节课就注重了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学生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小组讨论中,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学会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和补充。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在不同观点、创造性思维火花的相互碰撞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目标主要是:

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学习由旧知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方法,向新知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知识迁移,进而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该课按照自己的设计比较圆满的完成了。

数学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如:严谨的思维习惯、扎实的解题作业习惯等。这是我以前没有意识到的。在学习完笔算减法的方法后,我让学生比较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与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相同点,却没有比较不同点,这不能说不是个遗憾,因为有的孩子是容易不看加减号的,一个数位上加,另一个数位上减。

在本节课中我采取了一次学生合作学习,但放在练习环节,如果放到学习例题时,效果应该更好。课中小结时不要过于放开,应对从哪一位算起给与一个规范的说法:笔算时从个位算起!

我对主体部分的钻研比较注重,对练习的处理相对毛躁,基本上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做,然后及时面批,缺乏对习题的对比引导。如98-80=和98-8=,如果不拎出来让孩子们比一比,这个习题资源就浪费掉了。对练习形式的处理也不够灵活,只是直接用了书上的练习,在该课快结束时插入一些变化题型,可以一扫孩子们的疲倦,再次刺激学生的兴奋点。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笔算》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以及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和两位数加两位数加法笔算(包括不进位和进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是100以内笔算减法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突破难点,我在讲授新知识前充分复习了旧知识,出示了一些十几减几的口算,学生直接抢答,从而从认知上、思维上让学生做好准备。在新知识的传授中,当学生自主得出算式“56—18=----”后,继续向学生提出质疑“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不退位减法个位上6减2是够减的,可今天这道题个位上6减8不够减,怎么办?”在教学时我主要采用让学生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新知,并且通过学具的操作与演示,对重点和难点进行层层突破。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我认为我们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我重视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我相信学生,承认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56—18=”该怎样计算,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实践操作去发现方法。在合作、交流、汇报自己的方法中让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达到互相启发、共同进步的目的。列竖式计算学生也出现了不同的思路,我再次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比较、发现,整个教学过程都突出了学生经历、参与、探讨的过程。

学生出现的问题: (1)个别学生相同数位对不齐。这几个学生要进行单独辅导,让他们认清数位,知道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2)个位不够减,知道从“十位退一”,在个位上加十再减,但是计算十位和十位相减时,学生不把借的“一个十”给还上再减,致使整个计算结 果多了十。

(3)个别学生在列竖式时,落写减号,等号后的得数忘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在这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教学反思

1、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状态。

从课一开始,学生就以一种轻松的心情进入情境,“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善于想象的低年级孩子思维处于积极、兴奋状态,在学生感兴趣的画面中学生的思维火花开始点燃了。接着的“看评比栏”学生的兴趣有增无减孩子们的想象又一次打开了“闸门”,在自主遍题中孩子们不仅掌握了如何去解决问题,而且掌握了如何去提供一定的信息和从中提出问题,巩固了题目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没有呆板的数量关系的说理分析,灵活、积极的思维状态胜过了说理,这是我在新课程中“用数学”方面的对“说理分析”的尝试性的突破。 从学生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状态。

2、学习的主动权始终掌握在学生手中。

问题的产生、提出、解决这一系列过程都是孩子们自行完成的,教师在其中始终处于引导者的地位。、“师: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生1:我想知道二(2)班有多少人,”顺理成章地把画面“切换”到了“评比”的“镜头”。“师:是什么情况呢??和同桌交流一下。”“师:看了这些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吗?”教师始终处于引导的地位,由学生根据画面情况及自己的想象提出问题,在同桌或小组交流中解决问题。

学生在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完善地解决问题,并掌握了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问题。当主动权掌握在孩子手中时,孩子们的创新思维是会不断闪现火花的。这是我本节课自感比较满意的地方。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本节课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及连加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一节课紧紧张张,很充实,也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本节课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到位,教学效果良好。

一、用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摘西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整节课始终使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

二、本节课还重点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和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交流的环节中,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情,鼓励学生在众多的信息中选择信息,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在拓展延伸的环节中,又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聪明才智,鼓励学生自主编写题目,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

三、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是和合作学习相辅相成的。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合作交流之前,给学生充分的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不仅有助于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也有助于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而独立思考之后把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大家一起交流,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各种个性化的算法进行比较分析,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之间互相帮助、相互接纳。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学生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主旋律,“以学生为主体”是当代教学的基本思想。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改为主动,是终身学习的基础 。我认为,数学预习有以下四个优点:

一、利于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自学课本时,学生由于认知能力的局限,往往不能很到位的理解某些知识,只是有一些模糊的认识,让学生大胆提出不懂的问题。尽管在老师看来非常简单,但这些问题是学生思考后的思维断点。由于学生间存在较大差异,有的问题具有思考的价值,有的甚至幼稚,我们重在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长此以往,水滴穿石,学生提出的问题肯定越来越精彩。

二、利于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经过预习后,有些简单的问题学生自己可以解决,教师没有必要在课堂上设置情境让学生解决。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对自己疑惑的问题肯定会倍加关注。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的“模糊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究和澄清,鼓励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得。经教师的点拨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对学生来说,易突出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如果没有预习,学生的大脑会一片空白,不能及时与旧知识链接,会毫不批判的无条件接受。预习后,当认知发生冲突时,及时反思学习成果,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构建知识网络。

由于学生生活得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对同样的知识构建的途径必然也是多样的。鼓励学生在借鉴课本想法的基础上,展现多样化的见解,撞击出思维的火花。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满足于课本知识的获得,敢于向课本挑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见解,运用自己的智慧填补课本的空白点,从而达到对课本知识的深层次理解,构建自己清晰的知识网络体系。

四、利于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

教师必须站在学生发展的高度,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从学科的总体目标拟定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再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灵活的选用教法,设计合理的科学的教学过程。灵活多变的处理教材,让教材为师生服务,不要成为教材的奴隶。。因此教师更应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巧妙的将教材的知识思路转化成学生易于接纳的教学思路,并注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合适的空间。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小学生年龄小,还不知道如何去预习,这就需要教师有步骤的分阶段进行辅导。对于刚刚起步的二年级小学生,教师可以在一节课结束时流出5分钟时间来一起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为他们在家如何预习给予示范,以此逐步培养学生预习的能力和意识。在预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个独立段的教学内容。对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角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然而却不会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指、描述角,所以我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这样设定:“结合生活情景及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通过各种学习活动,领悟角的一些特征,感受角的生活原型;会用尺子画角,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把“角的大小的决定因素—与两条边叉口张开的程度关,张得越开角越大,反之越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作为本课的难点来进行突破。上完课之后,自我感觉这节课基本达成了教学设想期望的目标,但也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能够做到环节紧凑,思路清晰,从而形成一个较好的教学框架:首先是开门见山由“角”字带给你的想法到情景图中找、指角再到揭示课题,其次是放手让学生在猜、折、做、画等各种数学活动中认识角,再拓展延伸,最后是归纳交流。各环节过渡比较自然,而且自我感觉流畅。

课堂教学中,我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注重丰富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注重对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实现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主动活泼、主动有效的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自终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并不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

2、注重语言表达。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等心理特点,引导他们敢想敢说。凡是通过思考能说的我从来不包办代替,留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 但不足之处也有几点:

(1)在时间上分配的不够好,以至于讨论时间稍长,影响了后来学生的画角和相应的练习,这部分内容,学生还没有充分施展,就草草结束了。原订讨论角的大小时为第一个高潮,练习之后通过巧妙剪角游戏再出现第二次学生情绪的高潮,很可惜,没有达成。 (2)对学生备的不够。比如:一开始我在板书完“角”字问学生,你对“角”的理解是什么?结果学生回答:“角,是人民币的单位,象1角钱、2角钱。”这一情况就出乎我的预料,我只预设到孩子们会说:角在我的眼里是尖尖的,比如黑板的角、桌子的角等等。所以,提醒我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我想,如果这样问:在你的眼里,角是什么样子的?这样问应该会更好些。

另外,在做活动角过程中,我抛给学生的问题是:“你发现了什么?”我的意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两边叉开越大角越大,可是有的学生就是不能明确我的意思,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说不到点上。后来我引导说:从大小上看,它们和什么有关?学生们这才能够说出来。这也难怪,学生对角的本质特征的理解有一个过程,很多时候我太着急。而且,对教学语言的把握我得再用心些。

推荐第3篇:二上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2019-2020上学期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二年级

XXX

繁忙而又充实的一学期又将告一段落。回顾自己本学期的二年级音乐教学,既有丰富的收获,也有深刻的思考,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注重音乐审美体验,提高课堂效率

1.我从自身的点滴做起,一方面,上课时注意歌声美、琴声美、语言美、教态美、服饰美等,让学生从教师身上体会美的想力,从而使学生喜爱教师,进而喜欢上音乐课。另一方面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音乐创造等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情感的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我在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都比较注意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这个基础理念,这一理念常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在课堂中巧妙地把音乐基础知识有机地渗透到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音乐艺术的魅力,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并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对音乐律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

二、给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思维空间及时间

在教学过程中,我每节课至少要留出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表现自己,鼓励学生在他人面前自信地表演,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每节课还小学二年级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设计一些值得研究、可讨论的问题,让学生创造性地思考回答。注重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并且从不用教师的思维定势去约束学生,应尊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及理解,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

三、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1.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提供开放式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是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小组学习,学生们从中可挖掘自身的许多潜力,如: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等。

2.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本学期,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设计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让音乐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四、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努力提高教研水平

1.在课堂是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积极到校内外的观摩公开课和参加教研活动,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2.本学期我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各种音乐教育理论,练习声乐技巧,为教学工作做好充实准备。

总之,这学期的工作令人欣喜的收获,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今后在教学中,我们要保留好的做法和经验,吸取教训、弥补不足,把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推荐第4篇:二上数学总结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大箕小学

陈海霞

一年以来,我遵纪守法,积极参加政治和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钻研教材,探索教法,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以课堂教学为核心,落实每堂课的教学任务

1、严谨备好每一节课。

人常说:功在课前,因此我在上课前认真备课,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上课力求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同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件,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3、细致批阅每一次作业.。

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教师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

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之后,仍给满分,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4、耐心做好每一次辅导.对学困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的指导,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5、客观评价每一位学生。

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品质的发展状况,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依据,在评讲试卷时,打破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用按类讲解。如:将试卷中错误较多的类型依次进行讲解,希望通过这一改变,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运用知识。

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看到孩子们都得到进步,我真是倍感欣慰,在以后的工作中,相信我们班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014年6月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班主任工作总结

大箕小学

陈海霞

“做一名好老师”是许多老师一生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我的目标。自踏入教育这个岗位以来,我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以“师德”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当一名好老师”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班级工作常抓不懈

开学伊始,学生从家里的舒适生活突然转换成集体生活,而且忙碌又紧张。所以,我利用“开学第一周”结合学校德育处的“新学期、新气象、新展望”系列活动,不厌其烦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行为习惯教育、学习习惯教育,让学生们尽快步入学习的“轨道”。通过重温《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每个学生明确他们的行为准则,教育他们在学习上做到互帮互助,人人争先;在生活中做到相亲相爱,情如手足;在活动中做到团结一致,发挥集体的力量,为班为校争荣誉。同时,利手班级舆论的力量,对一些行为不合规范的同学进行教育,让他们明白做人的道理,促使他们在校成为真正的好学生。

二、课间活动规范有序

为了规范课间操秩序,为了做好课间操,我和级主任、班主任、体育老师一起编队行、教体操,团结合作,齐抓共管,十分愉快。从学校举行的“七彩阳光”广播体操比赛比赛来看,充分体现了团队精神。

三、充分发挥班队干部作用

为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力争使其成为行为美、语言美的文明学生,升旗仪式进行了课间活动讲文明的系列教育,特别是对学生中出现的追逐打闹,乱丢乱扔,上下楼梯拥挤,站队无秩序等现象进行

教育,并引导学生课间做安全指数高的益智小游戏。少先队大队培养了一支得力的小干部队伍。

四、家校联合稳步推进

与家长们就学生情况进行近距离沟通。家长会的召开,进一步加强了学校与家庭,老师和家长之间的联系和沟通,让家长了解学校及老师们今后一段时间里工作的主攻方向,共同找到家、校配合的切入点,提高我班教育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孩子的思想和学业进步。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要人人抓,反复抓,不厌其烦、齐心协力地抓,课堂教育,课外引导,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对于屡教不改的应采取有效措施严加管教,想方设法,持之以恒地扭转学生的坏习惯,形成好习惯,让学生受用终身。

总之,通过这些工作、这些活动的开展,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能力,在活动中,学生们进一步加深了友谊、增强了集体观念、锤炼了意志品质!但是在不断的工作实践中,我深深地认识到,课程的改革需要我不断的加强学习、反思,提高自身的素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也暴露出不足,如何做到科学计划、科学落实、科学管理教育教学,如何作好班级管理,这些还需不断地努力。

2014年6月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德育工作总结

大箕小学

陈海霞

本学期转眼过去,我对我班德育工作进行了一个盘点。在此我通过这个机会进行认真总结,这对我来说既是一份感动,也是一种鼓舞,更是一种鞭策。开学以来,在学校蹲点指导下,依据学校德育处工作计划,围绕“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的教育主题,在此特总结如下:

一、班级工作常抓不懈

开学伊始,学生从家里的舒适生活突然转换成集体生活,而且忙碌又紧张。所以,本年级教师利用“开学第一周”结合学校德育处的“新学期、新气象、新展望”系列活动,不厌其烦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行为习惯教育、学习习惯教育,让学生们尽快步入学习的“轨道”。通过重温《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每个学生明确他们的行为准则,教育他们在学习上做到互帮互助,人人争先;在生活中做到相亲相爱,情如手足;在活动中做到团结一致,发挥集体的力量,为班为校争荣誉。同时,利手班级舆论的力量,对一些行为不合规范的同学进行教育,让他们明白做人的道理,促使他们在校成为真正的好学生。

二、课间活动规范有序

为了规范课间操秩序,为了做好课间操,我和级主任、班主任、体育老师一起编队行、教体操,团结合作,齐抓共管,十分愉快。从学校举行的“七彩阳光”广播体操比赛比赛来看,充分体现了团队精神。

三、充分发挥班队干部作用

为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力争使其成为行为美、语言美的文明

学生,升旗仪式进行了课间活动讲文明的系列教育,特别是对学生中出现的追逐打闹,乱丢乱扔,上下楼梯拥挤,站队无秩序等现象进行教育,并引导学生课间做安全指数高的益智小游戏。少先队大队培养了一支得力的小干部队伍。

四、家校联合稳步推进

与家长们就学生情况进行近距离沟通。家长会的召开,进一步加强了学校与家庭,老师和家长之间的联系和沟通,让家长了解学校及老师们今后一段时间里工作的主攻方向,共同找到家、校配合的切入点,提高我班教育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孩子的思想和学业进步。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要人人抓,反复抓,不厌其烦、齐心协力地抓,课堂教育,课外引导,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对于屡教不改的应采取有效措施严加管教,想方设法,持之以恒地扭转学生的坏习惯,形成好习惯,让学生受用终身。

总之,通过这些工作、这些活动的开展,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能力,在活动中,学生们进一步加深了友谊、增强了集体观念、锤炼了意志品质!教师们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在成就着自己,这个团结进取的团队里的每个成员都在累着并快乐着。

2014年6月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大箕小学

陈海霞

经过一学期的数学教学,对学生渗透了爱国主义思想、热爱劳动的思想、勤俭节约的思想等一系列德育工作的渗透,使学生在学习数 学知识的基础上,又得到了思想上的熏陶。

一、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进行德育教育的、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因此我们将小学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入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材中有许

多的数学史料或插图,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的突出贡献,例如在教学《秋游》一课时,根据教材提供的情景,对学生进行了有礼貌的思想教育。

二、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

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

三、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根据学生的爱好开 展各种活动,比如计算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 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一定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2014年6月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养成教育工作总结

大箕小学

陈海霞

时光飞逝,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了。本学期,我班的养成教育工作坚持从学生实际和学校实际出发,按照细、小、实的管理思路,坚持全面贯彻实施新《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大力开展学生养成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师德建设,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贯彻落实养成教育过程中,我经常深入班级,同时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学习,真正成为学校德育工作带头人。以自己的能力、人格,高尚的品德,形成“全员参与、全程实施、提升观念、注重实效”的德育工作作风。我每天自己打扫办公室,升旗仪式时排在学生队伍后侧,与学生一起高唱国歌,值周按时到岗,半年来,我从课堂到课间,从学校到社会,总能给学生以良好的行为示范。

二、加大养成教育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1、我充分利用 “国旗下讲话”、“宣传廊”等校园宣传阵地开展“每日一学”、“今日榜样”等活动,在学生中进行榜样宣传,通过榜样的言行把一些抽象的道德规范具体化,人格化,很好地感染受教育者。同时,对一些不良的行为进行分析、讨论,及时纠正,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良好的思想意识,激发良好行为。

2、通过向学生家长发放《养成教育致家长一封信》,召开家长座谈会,向家长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知识宣传,向家长宣讲学校养成教育工作计划和对各年级的具体要求,争取家长的积极支持与配合,促进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三、养成教育持之以恒,长抓不懈

结合我校的实际,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对学生好习惯的培养采

取分阶段、有重点的进行实施。本学期把听课、写字计算等好习惯作为培养重点进行全面实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能有层次,有重点地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良好的行为规范养不是靠几次教育,几个活动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老师和学生持之以恒来完成。

四、取得的成效与努力方向

实行养成教育以来,学校校容校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课下学生活动非常有序,上下楼梯靠右走,学生的各种活动井然有序如打球、做游戏等;学生个人卫生洁净了,校园环境整洁了,学生自觉维护校园环境的意识增强了;课堂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学生守纪律了,学生会学习了,自信心增强了,文明学生越来越多,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认可。

虽然我们的养成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在养成教育方面的工作更需要注意积累,不断提高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学习,吸收别人的经验,把我校的养成教育做得更好。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贵在坚持,持之以恒。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创新,为学生一生的成长奠基。

2014年6月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远程教育应用经验小结

大箕小学

陈海霞

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工程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式,向广大农村地区输送优质的教育资源,有效的解决我国广大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远程教育丰富的教学资源,对于地处农村学校的我们来说,能够转变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开阔我们的视野,优化我们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是缩短城乡教育差距的有效途径。将远程教育资源运用于教育教学已是必然。

一、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成功的教学课,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多媒体教学是我们的好帮手,远程教育资源更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恰当地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一只粉笔和教鞭”的传统教学模式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它能够促使学生快速、高效的获取知识,发展思维。

1、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吸引学生,导入课题。进行新课的教学时,在导入中,枯燥的讲解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那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则能像磁古石一样吸引学生,并使其受到感染和教育。如在教学《轻重》一课时,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在轻柔的音乐声、动态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清楚地感受到物体轻重的比较。使学生在充满好奇的心态下,开始新课的学习。这样生动巧妙的导入课文,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介绍背景。学习某些知识,需要学生了解时代背景,而这些知识大多数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而远程教育资源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创设课堂情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创造与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使他们尽快的进入情境,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这时教师就可以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疑问开始新课的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远程教育资源在活动课中的运用

活动课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活动,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教育形式。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以获得直接经验,提高实践能力。教育活动课,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都能最大限度的开发智力。多媒体技术及设备能再现声形,图文并茂,我们在课外教育活动课中使用这一手段。

通过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能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不断受到教学成果的激励,从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它能使教师提高自己的能力,迅速、准确地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从而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节奏。只要运用得当,远程教育资源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我们应该站在历史的高度,站在为国家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高度,运用好远程教育资源。

2014年6月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远程教育应用经验小结

大箕小学 陈海霞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它把我们农村教学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梦想变为了现实。远程教育丰富的教学资源,对于地处农村学校的我们来说,能够转变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优 化了我们的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在此就我在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它首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小学生生性好动,自控能力差,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出现在大屏幕上的图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能仔细观察,达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省去很多板书时间。课堂上需要板书的知识要点,多媒体课件早已设计好,省出来的时间,可以用来详解教学重点、难点,辅导学生练习,增大教学容量,提高学习效率。

四、远程教育资源在活动课中的运用

活动课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活动,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教育形式。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以获得直接经验,提高实践能力。教育活动课,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都能最大限度的开发智力。多媒体技

术及设备能再现声形,图文并茂,我们在课外教育活动课中使用这一手段。

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不断受到教学成果的激励,从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它能使教师提高自己的能力,迅速、准确地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从而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节奏。

2013年6月

推荐第5篇:二上数学教学计划

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应更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长度单位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3:角的初步认识 4:表内乘法

(一) 5:观察物体(一)

6:表内乘法

(二)量一量,比一比 7:认识时间

8:数学广角——搭配

(一) 9:总复习

(二)、单元分析

1 、长度单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

2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3 、角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4 、表内乘法

(一):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 1

是“4”、“6”乘法口诀的学习.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5 、观察物体

(一):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6 、表内乘法

(二):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习

7、

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习

7、

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7 、认识时间:本单元的教学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如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有60个小格等,并已经掌握了如何看整时和半时。本单元是继一年级《认识钟表》之后的又一节课,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认识时间的重要一课。重点是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体验时、分的实际意义,知道1时=60分;会看钟表,能正确认读钟面上指示的时刻;结合具体实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8 、数学广角 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排列组合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

四、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

2

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推荐第6篇:二上数学教学计划,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3人,男生28人,女生23人。一年来学生基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小朋友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但还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还没养成这样的习惯,经常上课开小差,作业不认真完成。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对二年级学生,我们应该更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让学生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进一步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知识的有用性,从而更加喜爱数学这门学科。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

一、表内乘法

(一);

二、角的初步认识;

三、表内乘法

(二);

四、除法的初步认识;

五、认识方向;

六、表内除法;

七、观察物体;八有余数的除法;

九、解决问题;

十、总复习。

教学重点是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习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三、总体目标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具体目标。

(一)数与代数。

1、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除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4、经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地 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二)间与图形。

1、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

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四)实践活动。

在从事“我们身上的小秘密”“我喜欢的地方”等活动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之间的联系;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如:组织学生进行“数一数”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含义;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平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五、教学进度。

一、表内乘法

(一)………………………………… 5课时

二、角的初步认识 ……………………………………5课时

三、表内乘法

(二) …………………………………11课时

四、除法的初步认识 …………………………………9课时

五、认识方向 ………………………………………4课时

六、表内除法 …………………………………………10课时

七、观察物体 ……………………………………3课时

八、有余数的除法 …………………………………………4课时

九、解决问题 …………………………………………5课时

十、总复习……………………………………………3课时

推荐第7篇:二上数学教学计划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创新为动力,以省“减负”精神为宗旨。为打造 “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新时期新阶段对基础教育工作的新要求,突出重点,提高效率,狠抓落实,大力推进以课程改革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促进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班级分析

执教的班级共有51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

(一),表内乘法

(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培养优等生,转化后进生措施

我班后进生形成的很大的原因,就是学习习惯差,毅力缺乏,信心不足。他们不能把握学习语言课程的要点,常常不完成听说读写的任务,怕苦畏难,不肯去做认真理解的细致工作,久而久之,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下降了,敏锐接受新授知识的能力丧失了,他们不差也变得差了。要转变他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应以精彩的语言引发话题,及时点拨,准确评价,创设出和谐融洽的思想品德教育氛围,使后进生畅所欲言、主动表达出自己的见解。

2、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常常向取得进步的学生竖起大拇指;有时给表现好的同学奖励一本本子;还有时投给学生一缕赞许的目光,伸手亲切地摸摸学生的头,拍拍他的肩膀……

3、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学科,教师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加强直观教学可以吸引后进生的注意力,通过直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性质。

4、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难易适中,

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督促他们认真完成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后进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特别注意克服急躁冒进情绪,如对后进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后进生,要放低要求,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从起点开始,耐心地给予辅导,让他们一点一滴逐步提高。

培养优等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竞争的氛围,如优等生他们之间的竞争,挑战难题的竞争等,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2、为他们制定更高层次的目标,在完成一个个既定的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以及增强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3、鼓励他们尽量用多种方法,多种思路解决数学问题,尽量想一想与众不同的方法,提高发散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4、教育他们多帮助需要帮助的其余同学,在帮助人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六、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

(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

(一)(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

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复习和整理…………………………………………………1课时左右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

(二)(13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看一看

摆一摆…………………………………………1课时左右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习(4课时左右)

七、教学进度

推荐第8篇:二上数学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第二小学 刘晓燕

一、学情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78人,其中男孩子较多,因此课堂较为活跃。经过去年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但是也存在了不足,有少数孩子,缺少一定的数学学习的能力,或者上课无法集中精力,经常会开小差或者反应速度比较慢,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比较弱。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比较明显,着两极分化现象已经出现,对于同一个学习任务,孩子们完成需要的时间相差也比较大,个别的孩子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强,不能很好的根据具体数学信息,很好地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对于提问题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也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但是有些学生很多问题是没有自己思考过,就急着问老师,缺少独立思考的意识。学生间相互评价也还待加强和提高。

二、教材分析:

(一)数与代数:

1.数的运算:包括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乘法的认识和乘法口诀;除法的认识和用口诀求商,包括《加与减》、《数一数与乘法》、《2-5的乘法口诀》、《分一分与除法》、《6-9的乘法口诀》、《除法》单元。

2.常见的量:包括圆角分的认识,包括《购物》单元

(二)图形与几何:

1.测量:包括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厘米、米的认识,包括《测量》单元;2.图形的运动:包括在活动中积累同学运动的经验、欣赏与设计,包括《图形的变化》单元;

(三)综合与实践:包括班级旧物市场、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包括《数学好玩》单元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加与减;购物;数一数与乘法;图形的变化;2-5的乘法口诀;整理与复习;测量;分一分与除法;6-9的乘法口诀;数学好玩;除法;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1、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读懂情境中或表格中蕴含的数学信息,会分析数量关系,并运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使用人民币的过程,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在购物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购物情境中进行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学会付钱、找钱,感受付钱策略的多样性,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结合动手操作活动初步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积累活动经验。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操作活动对图形的认识产生兴趣,初步感受数学的美。

4、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体验运用乘法口诀计算的优越性。能够发现每一组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在寻找乘法口诀记忆规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推理能力。会比较熟练地用2-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口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乘法口诀的乐趣。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6-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初步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能正确运用6-9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乘法口诀的魅力,计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5、在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厘米和米,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6、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除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体会除法与减法、乘法的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加与减、表内乘除法

教学难点:加与减、乘除法的意义、数学好玩

五、教学措施:

1.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3.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少讲多练,每节课学生自主练习不少于15分钟; 4.每周2次题单的针对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每单元一次自测,及时查漏补缺。 5.运用多种评价激励,激发学生兴趣。 6.加强家校沟通,争取家长配合。

7.后进生转化措施:

(1)多表扬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好数学的信心; (2)利用课余时间多进行面对面的辅导; (3)家校协同,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推荐第9篇:二上工作总结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在盘点总结中成长 太和民安路小学 徐慧琳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已经来到民安路小学一年多,这一年是我最快乐的的一年,这一年是我收获最多的一年,这一年是我成长的一年。渐渐地我爱上了这所美丽的学校,爱上了这里浓厚的学习氛围,爱上了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期末了,回顾这学期,既有收获,也有遗憾。

一、学习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

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从一年级到现在,和孩子们在一起已经一年多的时光了,我尽量去了解每个孩子的情况,做到对他们知根知底,这样才能和他们有共同话题。孩子们不再像一年级那样无知了,他们每天都在成长,对于自己的老师也有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只有让孩子先爱上我,才能爱上我的课。因此,每次上数学课的时候我都会和孩子们只要他们认真听课,我就会省出五分钟的时间来给他们读故事,实践证明,这一招很有效,孩子们开始期盼我的数学课了,上课时注意力更加集中了,回答问题更加积极了。每次给孩子读故事,其实对我自己也是一种锻炼,我从小朗读就不太好,在给孩子们读故事的时候也能锻炼我的朗

- 1我也很惆怅。可是,我不能就这样下去,于是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每周下一篇文章,字数不限,可以是学生的故事,可以是学校里发生的事,如果实在写不出来就抄一篇文章,写上自己的感想,还好到目前为止,我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虽然我写的东西可能不如学校黄丽萍老师写的好,也可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语病,还有可能会出现用词不当的情况,可是我不嫌弃自己,我觉得只要我能坚持下去,只要我肯动笔写,我就会有进步。每次写完一篇文章,我都会发给朋友看一下,请他给我修改,看到朋友在我文章做的修改批注,有时我都会忍不住笑自己,怎么会有这么低级的错误呢?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下去,我一定会有进步的。

这学期我也给自己定了一个小小的读书计划,我不要求自己每天看很多很多的书,我每天就看一页。以前的时候,我每次都会看很多页,看了之后,自己一点印象也没有。现在,我每天只看一页,不是粗略的看,而是细细的看,遇到写的好的地方,我还会反复的阅读,有的句子我甚至背了下来。比如,我记忆最深的一句“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好学,只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这句是陶行知先生说的,这学期担任主评的时候,我就用到了这句话。原来读书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 3我,平时教学中,孙主任都会提醒我哪里需要重点讲解,哪里是学生易错点。工作之余,孙主任就像大姐姐一样,和我聊天,关心我的生活。

我要感谢办公室的刘婷婷老师,众所周知,刘老师是一位非常热心的老师,不管你有什么困难,只要和她说,她就会不遗余力的帮助你。在她的帮助下,我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升了不少,现状自己也能独立制作一个完整的课件。

六、在反思中成长。

一个好的老师需要不断地反思自我,反思自己这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我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需要改进。

(一)多读书。只有不断地学习读书才能掌握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才能更好地武装自己,让自己跟上时代的脚步,跟上孩子的脚步,也只有这样走近大师,感受大师的魅力,像大师学习。

(二)多观摩优质课。作为一名教学新手,我觉得最初的观摩和模仿很有必要,因为在观摩别人教学的时候会反思自己在课堂上怎样做的,然后把别人较好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时间久了,就会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

(三)多向老教师学习。老教师任教时间久,积累的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经常和他们交流,会学到很多的教育教学方法。

- 5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太和民安路小学 徐慧琳

2018年1月

推荐第10篇:二上工作总结

2012-2013上学年度语文教学个人工作总结

随着期末的临近,本学期我的语文教学工作也即将接近尾声,回顾自己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和语文教研工作实践,感觉既漫长又短暂,整册语文书共35篇课文,12个单元,在一周一周的教学中,不知不觉给学生讲授了。在教学中,我本着将理论与实践,将课内与课外紧紧地融合到一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孩子们在语文学习中既学到了知识,又体验到了快乐。对于我个人而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也是时刻本着一名教师特有的工作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从而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现将教学方面的体会和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听课,认真备课,善于反思。

听课,不仅开阔了思路,也为备课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本学期,我听课共十几节课,每听一节课,我都会认真地做好记录并积极地思考,在别人的课堂中汲取到了精华,从而弥补自己教学工作中的缺失,同时在思考中也让自己的教学观点得以更高的提升。

关于认真备课,本册书中的每一课每一个教学环节我都是精心地分析、准备,从而再到课堂上给学生来讲授,在我的意识里,我觉得只要是自己能努力去做好的,就一定要竭尽全力地做,能够在课堂中让孩子们获取更多的知识,是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快乐与成就。,二年级仍然还是重点,每节课我都制作课件,并要求学生在家里做好充分预习,在课堂上检查每个学生的预习情况,同时在指导认读的过程中,我也会花大量的时间在课堂教给学生识记生字的方法,让孩子们牢记每一个生字。在写字教学中,我更是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学生,经过我的细心指导和严格要求,学生在一天天地进步,很多孩子的铅笔字

写得是工整清晰。上好一节课,最重要的还要及时地进行反思,在课后的反思中找到课堂教学的闪光点,发现自己讲课的不足,从而冥思该如何去改进。在本册书中,我在每一课教学后,都会认真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同时,每个单元后的综合学习,我也会紧紧抓住其中一两个教学环节认真做好反思。

二、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拥有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为了让孩子们更喜欢语文,除了让孩子喜欢我这个语文老师外,更多的是我要想办法如何丰富语文课,丰富语文课堂的学习。另外,我还将语文课堂融进孩子的童真童趣中,每当学到了适合角色表演的课文,我都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来进行表演,孩子们在家长的协助下做了很多精美的头饰,孩子们喜欢表演,乐于表演,在本学期中《乌鸦和狐狸》、《狼和小羊》、《小猴脸红了》等童话故事,我均让孩子们进行了表演,而孩子们的表现也相当出色,真正地投入到了课文的角色中。

三、注重平时的积累。

1、我要求学生坚持天天读书,读我们所学的语文书,读适于学生读的课外书,如故事会、童话系列、看图写话、连环画、谜语故事、成语故事等„„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2、本学期我继续让孩子们坚持“每日一积累”主要还是做到形式多样的积累,这学期孩子们在积累内容上,兴趣上较上学期均有了明显的提升,好词好句,成语、谚语、歇后语、名人名言、古诗等等,内容多样,在积累的同时,孩子们还能将意思说出来,诸如:成语,学生在理解意思的同时,还能进行恰当地造句,再如:名人名言,学生能知其大意,还能结合自己亲身实际谈出深刻的体会来,记得教研教研员来听课,在课前我让孩子进了“课前积累”,孩子的多

样积累内容及出色表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将这项课外积累坚持下去。现在我班孩子之所以在写作及回答问题时表达能力有一定的基础,这也与平时的积累有着紧密的关系。

3、写话从最简单入手

(1)首先从造句入手。根据一个词写一句话,要求把话说完整。下一次在这个基础上把话说具体。如用“书包”造句,有的学生写:我有一个书包。在这基础上引导学生:我有一个什么样的书包。

(2)学生在能写出一句或几句通顺的话后,要求有所提高,就规定写某一方面的主题。如给出一幅画,以回答问题的形式写话,在什么时间,有哪些人,什么地方做什么;秋天你有什么发现,你发现天气有什么变化,动植物有什么变化,人们的穿着等。

四、耐心辅导 用心测评

对于学困生,我是给爱心,讲方法。使他们不断进步。如我班陈代意、谭熏雨、陈欢、莫时仁、韦森林、符男凯等同学的语文成绩差,又十分懒惰而贪玩,常不完成家庭作业,还拖欠课堂作业。对此我经常与他们交心谈心,鼓励他们,常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哪怕只是点滴进步,我都给予一个“优”加以赞许,让他们找会自信,找到学习的乐趣。除此,我还采取家访和电话联系,通过家庭和学校共同辅导,使这些学生有较大的进步。

每学完一组课文,我都指导学生认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然后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检测,最后讲评,对知识查漏补缺,使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已经有数年了,在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语文教学是一门复杂而丰富的教育,做一名语文教师很不简单,教学中,我常常慨叹自己的知识浅薄,我深知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不管是教育理念还是实际教学,都需要我不断地去摸索去尝试,才能在新课程的改革大潮中不被淘汰。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让自己的语文教学迈上更新的台阶!

第11篇:二上数学23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购物

课题:买文具(认识小面额人民币)总课时

8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教学重难点:在实际情境中认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教师谈话导入

二、自主探究

1、认一认,填一填。

师:要想购物就离不开人民币,你认识图中的人民币吗?能完成填空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插图

学生能够认出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这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是从哪里看出人民币的面值的。

结合生活经验及图片,完成填空,知道:1元=10角

1角=10分

2、买1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

师:瞧,淘气和笑笑跟我们一起来到了文具店。同学们已经认识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能自己买文具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最上面的插图

师:买1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样张,演示给大家看看。 学生可能会说:

我想直接给售货员一枚1元的硬币获一张1元的纸币,这样比较简单。 我可以给售货员2张5角的。

我可以给售货员10张1角的。因为1元=10角。

我可以给售货员1张5角、1张2角和3张1角,这样加起来也正好是10角,就是1元。 „„

师:同学们的付钱方式真多。实际生活中我们这些付钱的方法都是可以的。

3、用1元买1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

师:在生活中有时候我们没有正好足够的零钱,就需要付整钱后再由售货员找回零钱。这样的问题你能解决吗? 师:如果用1元钱买1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同学们算一算,一会儿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好吗?

学生讨论解答,集体订正。

4、和同伴说说,1元正好可以买哪些物品? 在小组内交流,然后交流汇报。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11页 板书设计:买文具

1元=10角 1元=10角

1角=10分 10-8=2(角)

1元=100分答:应找回2角。 教学反思:

课题:买衣服总课时

9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

2、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3、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知道今天咱们要去哪转转吗?今天咱们一起去服装店看看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一套连体衣的价钱是41元。

我知道了长袖上衣的价钱是26元,短袖上衣的价钱是31元。 我知道了一条裙子的价钱是23元。

笑笑还告诉我们,今年暑假,她的妈妈给她买了1件长袖上衣和1条裙子。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获得的数学信息真不少。

二、自主探究

1、认一认。

师:你认识这些面值的人民币吗?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教师依次出示100元、50元、20元、10元面值的人民币样张,让学生回答问题,介绍自己能认识这些人民币的依据。

2、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

师:如果笑笑的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样张摆一摆,然后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说,然后抽生答。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就要予以肯定。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师:你还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出不同问题后,可以当场引导学生回答,有难度的就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探究解决,或给予适当的提示。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11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小小商店总课时

10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购物,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领悟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教学重难点:在购物情境中学会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除了买文具、买衣服之外,同学们最喜欢的是逛商店,自己挑选喜欢的玩具、文具等等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情境图

师:来到了小小商店,看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1架玩具飞机的价钱是12元。 我喜欢的玩具坦克价钱是9元。 画画用的水彩笔一盒是15元。

1个足球72元,1个篮球68元,足球比篮球贵。 „„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获得的数学信息真不少。

二、自主探究

1、师:现在咱们注意看第一幅图,笑笑买了1架玩具飞机和1辆玩具坦克,一共需要多少元?

学生自主学习解答。

2、师:看第二幅图,奇思付给售货员20元,买了1盒水彩笔,找回多少元? 学生自学学习解答。

3、如果你有30元,可以买哪两样物品呢?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了解学生交流的情况,再组织汇报。

4、淘气想买一个花皮球,他有3张1元和2张2元,他可以怎样付钱? 小组讨论交流,组织汇报。

5、请你算一算,足球比篮球贵多少元?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6、你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吗?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15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单元练习总课时

11-12 课时:2课时,一课时检测,一课时评讲 单元试题: 第二单元检测题

一、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20分=()角

7角=()分

60角=()元 1元=()分

40角=()元

1元=()角 5角4分=()分

65角=()元()角

9角=()分 3元6角=()角

23分=()角()分

70角=()元

二、在里填上“>”、“<”或“=”。

50分

5角

4分

4角

1元

9角

3角

31分 7元

7角

6元8角

7元

42分

4元1角

三、换人民币。

1、1张1元可以换成()张2角。

2、1张1元可以换成()张5角。

3、1张1元可以换成()张5角、()张2角和()张1角。

4、1张5元可以换成()张2元和()张1元。

5、1张10元可以换成()张2元。

6、1张10元可以换成()张2元和()张1元。

四、写出下面的钱数。

(1)一张10元、一张5元、一张1元()元

(2)一张5元、一张2元、一张5角()元(

)角 (3)一张50元、三张10元、一张2元()元

(4)一张20元、两张10元、一张5角()元()角

五、解决问题。

1、爸爸买一把椅子,付了4张10元,又付了1张5元,一共付了多少钱?

2、小洁买一棵白菜用去7角钱,她付了1元,应找回多少钱?

3、姐姐买一条围巾用了5元2角,买一块手帕用了9角,一共用了多少钱?

4、一件背心 7元,一条短裤 4元,妈妈只带了5元,买这两样东西还差多少元?

5、一支牙膏 2元2角,一把牙刷1元,一把牙刷比一支牙膏便宜多少钱? 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课题:有多少块糖总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教学重难点: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教师谈话导入,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糖的个数,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的数法。 师:谁愿意把自己数的方法和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一块一块地数:

1、

2、

3、两块两块地数:

2、

4、

6、8 五块五块地数:

5、

10、

15、20、„„ 自主探究

1、数一数,填一填。„„

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就予以肯定。 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插图

学生自己数数,完成填空后,交流汇报。 师:你能分别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第一幅图应该是7+7=14(块);第二幅图应该是4+4+4=12(块)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第一幅图中的棒棒糖按列数数一数,把第二幅图中的块数按行数数一数,然后交流。

生1:第一幅图如果按列数,每列有2块,有7列,一共有14块。 生2:第二幅图如果按行数,每行有3块,有4行,一共有12块。 师:用算式又该怎样表示呢? 生答

2、说一说,算一算。

师:现在咱们重点来研究第一幅图,说说分别横着看,竖着看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研究,集体汇报。

总结:无论是横着看还是竖着看,结果都是相同的。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儿童乐园总课时

14 教学目标:

1、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生活情境,逐步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知道它们各部分的名称、读法,并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教学重难点:乘法算式的写法和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有一个充满欢笑的地方,那就是“儿童乐园”。 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情境图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你都看见了些什么?

1、让学生从情境图中找数学信息。

2、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3、试着解决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

师:根据提出的数学问题,先在小组里交流,并列式计算。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说: 有多少人坐小飞机?2+2+2+2=8(人)

有多少人坐小火车?4+4+4+4+4+4=24(人) 划船的有多少人?3+3+3=9(人) „„

学生汇报时,教师有意识地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板书在一起。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每个算式中的加数是相同的。 师:像这样的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还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计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与加法相关的乘法知识。

1、针对2+2+2+2=8(人)进行教学。

师:这个算式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 生:相同的加数是2,有4个这样的加数。 师:4个2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

边说边板书2×4=8或4×2=8,并结合所写的乘法算式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和算式的读法。

2、根据“儿童乐园”的其他问题,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先写一道连加算式,再改写成乘法算,并说一说改写的理由。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19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有多少点子总课时

15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点子的个数,初步用乘法解决问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数排列的物体的个数,列出同一个乘法算式。

3、在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电子图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请大家一起做游戏,高兴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情境图

师:仔细看图,说说你看懂了什么,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1:淘气第一次摆的点子是每行2个,共3行,2+2+2=6。笑笑说用乘法算式是2×3=6或3×2=6。

生2:淘气第二次摆的点子图上是每列4个,共5列,4+4+4+4+4=20.淘气说用乘法算式是4×5=20或5×4=20。

师:你觉得淘气第一次摆的点子图还可以怎样说?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的加数? 抽生答,教师评价。

二、自主探究

1、想一想,摆一摆。

师:刚才同学们做得很认真,能根据点子图说清每行有几个,有几行;或者是每列有几个,有几列。并能说出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和乘法算式,真是学到了不是知识。现在老师想同学们在点子图上表示出乘法算式4×7。行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2、圈一圈,在图上用两种方法表示3×8.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解答,教师巡视。

3、学生在小组内出题,在点子图上圈一圈。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21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动物聚会总课时

16 教学目标:

1、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与应用数学的意识。

2、会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乘法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能提出问题,进一步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抽生答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简单,可以当场引导学生解答,尽量引导学生提出有关乘法计算的问题,并重点说清解题思路。

二、自主探究

师:老师这儿也有几个问题请同学们帮忙解答。 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插图

1、想一想,连一连。

师:你能看懂图意吗?该怎么做呢?先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后,组织汇报。

2、看一看,说一说,你能想到哪些算式? 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情境图

师:说说从每幅图中你想到了哪些算式?是怎么想的?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解答,抽生汇报。

3、想一想,3×6还能解决生活在的哪些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解答,抽生汇报。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练习二总课时

17 教学目标:

1、认识乘号,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进一步理解乘法算式的含义。

2、进一步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正确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教师谈话导入

二、自主探究

师:同学们告诉大家,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 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知道乘法算式怎样读,怎样写。 „„

师:说得真好,下面就看看你对这些知识掌握了没有。 课件出示:教材第25页第8题

师: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买了2把香蕉,每把有5根。 生2:买了4捆萝卜,每捆有4根。 生1:买了5行馒头,每行有4个。

师:你能用乘法算式算出每样东西各买了多少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了解情况。 组织交流。

师:能看图列式计算。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图形,画图表示乘法算式。 课件出示:教材第25页第6题

学生尝试画图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清每个乘法算式可以有两种图形来对应地表示。

三、总结提升

让学生感受这节课的学习有所提高,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引导学生谈感受、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课题:单元练习总课时

18-19 课时:2课时,一课时检测,一课时评讲 单元试题: 第三单元练习题

1、找朋友,把朋友用线连起来。

2、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把下面的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1)7×3=()+()+()

(2)9 × 5 =()+()+()+()+() (3)8×6=()+()+()+()+()+() (4)10×4=()+()+()+()

4、一共有多少个圆圈?用乘法算式表示。○○○(

)×( )或( )×(

○○○○○○(

)×()或( )×(

○○○○○○○○○○○○( )×()或( )×(

5、看图列算式。

★★★

★★★

★★★

★★★

算式是( )×( ) 读作(

)乘( ) ◆◆◆◆◆

◆◆◆◆◆

算式是( )×(

)读作(

)乘( )

7、6×3读作( )乘( ),表示( )个( )连加

6×7读作(

9×4读作(

),表示(

),表示(

)

)

第12篇:初二上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初二(1)、(2)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这是我中途接手的两个平行班,接手之初一个是平行班的 录以及教案。像于漪、李镇西、程红兵、程翔、李卫东、胡明道、黄厚江、余映潮等,这些在我国中学届当今颇负名气的语文教学大师经常是我光顾的对象。我除了详细记录他们的教学过程,还通过仔细琢磨写出3-500字的听后感受。如本学期我就写了《程红兵教学摘要和感评》、《胡明道教学摘要和感评》等上10篇听后感。通过研究这些名师处理教学内容的方法、展示课堂教学思路的艺术、以及课堂提问的方式和师生对话的方法等,从而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或启迪。

三、用心强化教学细节管理。本着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原则,在班级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并制定了详尽的评价标准。标准主要从课堂表现、作业情况、早晚读表现等方面来制定。由课代表管理小组长、小组负责组员的模式,每周一小结,评定出最佳学员、优秀学习小组长和待进学员、待进小组长。并由值日课代表做总结、优秀学员做经验发言、待进学员完成500字的说明书。小组的制定形成了良性的比、超、赶、帮的竞争机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合作机制。通过有效的学习管理,从而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本着培优辅差、面向全体的原则,我经常会找学生个别交流,鼓励学生或帮助学生认识问题。会经常跟班主任交流班级和学生的情况,共同商讨管理的办法。

当然,通过一学期教学实践的检验,自己在许多方面还做得不够。如,合作学习小组机制的建立,在评价细节上还有待改进,课代表和学习小组长需要在管理上加强培训。在评价结果和学习过程之间不能很好的有效的联系。此外个人的学习还有待加强,诸如定课题来进行有的放矢的实践探究;广泛阅读努力提升个人的文学修养等。

第13篇:二上期末教学工作总结[材料]

2016-2017学年上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教师:谢欣

一、本学期教学计划完成情况

学期开始,我们通过区教研、大组教研和小组教研制定出了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们继续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写字姿势上进行了严格地把关,并且注意家校共同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主要侧重在学习习惯的培养。到学期末,47名同学基本能够做到熟悉课文,对于二年级上学期需要会写的220个汉字,绝大部分同学能够会听写。另外一名同学由于11月回家做心脏病手术,因此在家自学。

二、教学成绩情况

二年级四班参考同学48名,期末成绩47人优秀,良好1人,其中满分16人,班级平均分98。

三、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读一读,把音节补充完整。主要问题及分析:

1、小ü的两点省写情况不明。除了和j、q、x、y相拼时省写两点,和l、n相拼时不省写。

2、前后鼻音分不清。“命”的注音,ming写成min。

3、边音鼻音分不清。

4、声母p、q不分。

(二)写字方面

主要问题及分析:基础知识不扎实,主要体现在看拼音,写汉字和组词、原文填空、写话上。

1、送别的“送”不会写。

2、落下的\"落\"不会写。

3、影子的“影”写成“须”。

4、本领拼错,写成了“北 1 京”或“奔进”。

5、工具的工写成“公”。

(三)词语方面。

1、一些字的组词受方言的影响较大。错例:干(干水)。

2、对于一些常用的较难的字不会写,照着前面抄写也要出错。错例:漂,竖钩没穿过最后一横。

3、对于ABAC的词语还有部分同学不会掌握。

(四)照样子写句子。

1、写比喻句,同类和同类相比较。错例:枫叶像花朵。

2、句子不写主语。典型错例:有时候开心,有时候悲伤。

(五)背一背,按原文填空。

1、原文不熟,高声的“声”写成“气”。“知”字的左右部件也反了。

2、古诗结构一致的,记忆错乱。《风》河水起波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很多同学写成“河水起波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正走过了。”

(六)在阅读练习方面。一部分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我不够准确。

(七)看图写话。我们班学生的题目书写全部正确,格式正确,最主要问题,没有达到最低要求的3-4句完整的话。

四、下期应改进之处

1.在组词方面,除了每个字尽量扩词外,还应加强落实到笔头。并且加强口头造句和落实到笔头写句子的练习。尤其是注意方言与书面语的区分。

2.在书写方面,严格规范田字格的书写,不挨边框,田字格站位

2 尽量规范。加强对书写相对落后同学的鼓励和指导。

3.写话要重点训练,渗透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拼音复习也不能放松。另外,在写话的字数上还要进一步要求,达到二年级的要求。 4.有时太过于重视教案的流程,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没有静下心来倾听学生的表达,给学生正确的引导。还有重要的一点,班主任工作和语文教学工作的时间精力分配不协调,导致在语文教学时有时不自信。

6.对于“后进生”的关注很多,本期尽量避免上期一次抓多的弊端,分时间针对性的辅导,效果较上学期有一定提升,不过,在辅导方法上还需不断探索。

7.本期班上几名进步较慢学生的家长配合度明显好转,积极性提高,可是,在方法上没有改进,孩子依旧进步较慢。而家长又很心急。

五、改进措施

1.汉语拼音加强复习,在运用中不断巩固,落实到笔头上。

2.写字训练常抓不懈。对于一些易错字要重点教,另外,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写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工作的难点。必须要探索识字写字方法,争取让每位学生的基础过关。在要求学生的基础上,加强自身技能的训练。

3.培养学生的朗读。课堂上,小组读、男女读、抽生范读、教读等形式激发了 学生读书的兴趣; 其次,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尽量引发学生能打开想象的翅膀, 读出自己的感受出来。更加注重教师的示范性。在教学生读课文之前,要特别注意这篇课文的字音、语

3 速、语调、语感等方面, 尽可能地为学生作出很好的示范。另外,每天早上,我坚持早早走进教室和孩子们一起晨诵,从开启诗,到新诗学习,到语文课本的朗读。

4.注重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号召家长,为孩子读书营造读书的氛围。本期末,为课外阅读认真积极的孩子给予高度表扬,为这些孩子奖励一本书《夏洛的网》。下期,继续在班上鼓励孩子读书。

5.做好培优补差的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对孩子的要求不一,对于基础较差的孩子,建议多读教材,书写到位,多次巩固。对于基础较好、学习主动性较强的孩子,更加注重语文能力的提升。 对于后进生的帮扶工作。本期在班级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小组内共同成长,由组长主要负责,课上的纪律,课下的辅导,改错的提醒,作业的完成等等,另外学习委员也负起责任来,做好辅导工作。在校外,和孩子的家长积极联系,共同探索学生成长进步的方法。 6.加强日记的练习,让孩子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下期,我将全面开启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成语故事分享。开展新教育晨诵、午读课程。让我们的孩子在阅读中学习语文,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并且逐渐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运用到生活中去。

第14篇:二上数学计划教案

第一单元计划

教学内容:

测 量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实践能力。

5、通过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养成认真观察、仔细测量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1、感受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实际长度,1吨的实际重量。

2、会用毫米、分米作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

1、对1千米的长度和1吨的质量形成正确的表象。

2、恰当选择单位估计物体的长度和质量。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长度单位 —— 毫米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3题、7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具准备:

1分、2分、5分的硬币各一枚,磁卡一张,学生尺,曲别针,铅笔盒,数学书,铅笔或签字笔等。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复习旧知。

(1)师生一起回忆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2)请同学们以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曲别针、铅笔的长度。 (3)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测量的。

2、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根据掌握的知识,估计一下我们的数书长、宽、厚各是多少?老师板书学生估计的结果。

提出问题:究竟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呢?谁估计的结果更接近准确数据呢?请同学们分成小组对数学书的长、宽、厚进行实际测量。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

(1)分组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组织全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

长:不到21厘米、差2个小格。宽:不到15厘米、差2个小格。厚:不到1厘米、只有6个小格。

提出问题: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呢?

引出毫米: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以用毫米表示。位于厘米间的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2、学习1厘米=10毫米。

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从直尺上选定1厘米的长度,数数在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有什么特点?(长度相等)

通过观察和数格从中得出,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个小格,长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板书)

3、深刻感悟1毫米的长度,形成直观印象。

(1)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宽或厚约是1毫米?然后动手量一量,看说的对不对。(硬币、磁卡、钥匙等)

(2)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通常是以毫米为单位计量的? (3)说说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厘米多少毫米? (4)猜一猜学生尺的厚度是几毫米?然后同桌测量验证。

三、作业设计

1、练习一第

1、

2、3题及7题。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橡皮长5(

教室长10(

玻璃厚5(

铁皮厚2(

3、在括号里填出适当的数。

1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四、思维训练:

怎样能较准确地知道多少张纸的厚度是半毫米?

五、课堂小结:

3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毫米,硬币、磁卡、钥匙等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知道了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时,就可以用毫米来表示,还知道了厘米与毫米的关系是:1厘米=10毫米。 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1厘米=10毫米

第二课时

分 米 的 认 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4—第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

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能够根据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 教具准备:

例2情景图,尺子等。 教学方法:操作、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导言: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你们还记得它叫什么吗?到现在为止我们共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

2、请同学们用语言表述或用手比划出1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二、探究新知:

1、知道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1)估算课桌的长和宽。

(2)同桌两人为一组测量课桌的长和宽。 (3)汇报测量方法:说说你们是怎样测量的。

今天,老师还请来了四位小朋友。 (出示例2情景图)他们也参加了我们的测量活动,下面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样测量的。

用学生尺测量的。

方法一:15厘米为一段连续量。

方法二:18厘米为一段连续量。

方法三:10厘米为一段连续量。

方法四:20厘米为一段连续量。

(4)针对10厘米为一段连续量的方法,师提出:“10厘米的这一段,可以用比厘米大的单位来表示,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板书:分米)

类似课桌的长和宽这样的长度,一般选用分米作单位来表示。

2、了解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1)观察测量尺,你们能不能从中发现分米与我们以前所学过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板书: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2)练习:2米=(

)分米

30厘米=(

)分米

1米—2分米=(

)分米

14厘米+26厘米=(

)分米

1、会选择分米为单位进行测量。

(1)以分米、厘米为单位,测量课桌的宽是_分米_厘米 。

厘米。

_分米_厘米,课桌的高是

_分米_(2)以分米、厘米为单位,测量前后两张课桌之间的距离大约是

4、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1)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5 (2)用手比划一下,1分米的长度。 (3)生活当中哪些物品的长度约是1分米? (4)估测一下黑板的长度约是多少分米?

指名到前面测量,看谁估测的最接近准确长度。

三、作业设计:

1、练习一的第

3、

5、6题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 ‖,错误的打“× ‖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 (2)一张床长5分米 (

) (3)小明高14分米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

3、填空:

5分米=(

)厘米=(

)毫米

30毫米=(

)分米 40毫米=(

)厘米=(

)分米

2米=(

)厘米

四、思维训练:

在一块长2分米的塑料板条上,标刻出长度为1毫米的线段,可以标出多少段?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认识了长度单位分米,知道了当测量较长距离或物体长度时,就可以用分米作单位;还知道了分米与米、分米与厘米的换算关系分别是: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分米是小于米大于厘米的长度计量单位。) 板书设计:

分米的认识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第三课时

千 米 的 认 识

6 教学内容:

教材第七页至第八页例三和例四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

例3情景图,“做一做”的校园门口情景图,卷尺等。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名称。

1、钢笔长约15(

2、一棵大树高10(

3、纸板厚约5(

4、钉子长约4(

老师对学生填写结果进行评价。指出这些都是我们生活常见的物体。

二、探究新知:

1、感知千米产生的实际意义,知道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1)出示教材例3情景图:

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情景吗?谁能说一说这副图主要说了些什么?(从这里到叶镇还有21千米等)

关于千米这一概念,你们对它都有哪些了解?(千米也是长度单位、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千米又叫公里、1千米=1000米、千米是测量长距离时选用的计量单位)。老师补充说明

(2)出示课本第8页“做一做”的校园门口情景图。

提出问题:小华家到学校的路程正好是1千米,你能估测一下。“他家可能在哪里?”“他从家到学校大约要用多长时间?”(小组讨论并汇报)

老师指出:刚才同学们所说的,都是猜测的,那么,到底1千米有多长,你们哪位同学估测最准确,你们能自己想办法来验证吗?

(3)分小组设计验证方案。

7 (4)汇报交流

老师补充说明,呈现如下方案:

方案一:走一步大约长5分米,走2000步大约是1千米。从学校门口出发,走2000步,看走到什么地方是1千米,再计算一下时间。

方案二:出示课本第8页例4情景图。

在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沿着100米的跑道走10次,就是1千米,并计算一下时间。

方案三:出示课本第7页右下方图。

学校操场跑道400米,沿着跑道走两圈半就是1千米,并计算出所用时间。

2、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

组织学生到操场上去走1千米的距离,学生自己计算时间并汇报结果。

三、作业设计:

课本第9页练习二的

1、2题。

四、课堂小节: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想再了解那些相关的知识? 板书设计:

千米也是长度单位

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千米又叫公里 1千米(公里)=1000米 千米是测量长距离时选用的计量单位

走1千米大约用15分钟

第四课时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八页的例五及练习二的第三题、第五题、第六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 教学重点、难点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情景图等。 教学方法:指导练习,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1米=( )分米 2厘米=( )毫米 50厘米=( )分米 1米=( )厘米

3分米=(

)厘米

80分米=(

)米

1千米=(

)米

2、1米–7分米=(

)分米

1分米–4厘米=(

)厘米

25厘米+15厘米=(

)分米

23毫米+27毫米=(

)厘米

2、观察这一组题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关于长度单位换算的题)

3、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那么根据千米与米

的关系,你能正确换算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1)出示例5:3千米=(

)米

5000米=(

)千米

①全班同学一齐动笔写在书上。②指名说出解答思路。

(2)出示课本第8页的“做一做”。

指名说出结果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2、了解几种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

老师导语:上节课,同学们同过亲身体检知道了,我们走1千米大约用15分钟,每小时走4千米。

(1)提出问题:那么你们知道骑车1小时、坐汽车1小时、乘飞机1小时各行多少千米吗?

学生打开课本完成第9页练习二第1题。

(2)组织反馈,增加相关信息量。

①指名说出连线结果。

②提问:除这些物体的运动速度外,你还知道其他以千米为单位的物体的运动速度吗?(火车大约1小时行驶200千米等)

3、解答相关实际问题。

9 让学生把书翻到第10页看到练习二的第4题。

(1)引导观察,说一说从这副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题中三组信息任意选择一组,结合日常积累的生活常识,帮助他们设计一下行动方案,并计算出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2)小组汇报,集体评价行动方案是否可行,为什么?

三、作业设计:

1、课本第9页练习二第3题、第10页5题。

2、填空。

8千米2米=(

)米

20千米—2000米=(

)千米

720米+300米=(

)千米(

)米

四、思维训练:

课本第10页练习二的第6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新的收获和体会吗?(掌握了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方法,进一步感受了千米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了解了许多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学会了如何根据这些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合理安排外出行程。) 板书设计: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3千米=(

)米 5000米=(

)千米

第五课时

吨 的 认 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页至第13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2、学会换算质量单位。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

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教学难点:

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

例6情景图、一枚胸花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回顾一下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关于重量的单位?(克、千克)

2、举例说出哪些物体的重量是1克,哪些是1千克?(1枚2分的硬币大约重1克,两带食盐大约重1千克。

3、想一想自己的体重大约是多重?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猜一猜物体的质量

(1)老师手里握着一枚胸花,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里有什么,并估测它的质量。 (2)、猜一猜老师约有多重。

(3)、再猜一猜一头牛妈妈、一匹马爸爸、一头猪姐姐、一只熊哥哥约重多少千克?

2、现在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

美丽的森林村里住着许多的动物,森林村是在一条河岸上,这条河,河水很清,在河对岸也有一个村庄,这个村庄住着白兔、小猴等动物,„„。

3、认识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出示例6情景图,师:看!图上就是美丽的森林村,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1)提出问题

(2)各学习小组议一议,这四只动物能一起过桥吗?为什么? (3)汇报;

4、小结:(1)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2)1吨=1000千克

5、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三、了解“吨”的应用价值。

提出问题: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要使用质量单位“吨”呢?请举例说明。 (1) 很重物体的质量。如卫星、宇宙飞船、钢铁等的质量。 (2) 交通工具的载重量。如轮船、汽车、火车的载重量。

11 (3) 许多物体的质量总和。

四、学习吨与千克的换算。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

2、汇报

3、抽生板演。

4、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

五、作业设计:

1、课本第13页练习三的第

1、2题。

2、判断对错。

①粉笔长13克。

) ②一瓶牛奶重250千克。

) ③一个皮球重2吨。

) ④1吨铁比1吨棉花重。

六、课堂小结:

到此为止,对于吨的认识同学们满意吗?能谈一谈你的收获吗? 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1吨=1000千克

第六课时

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内容:

教材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

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板书: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

2、复习质量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板书:克、千克、吨) (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

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一)自学课本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1、学生看书第十四页的内容。

2、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全班交流 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组发现一辆汽车限载重量8吨,……。

(二)归纳概括,形成网络。

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你的想法,把这些计量单位进行分类整理。

2、组织反馈,集体交流分类情况。

板书:长度单位: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指名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分类的?

3、通过以上整理,我们对这些计量单位一定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和更深刻的印象。那么,谁能举例说一说,通常在什么情况下需采用千米、分米、毫米和吨这四个计量单位。

三、作业设计: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1枝铅笔长约2( ) (2)一包饼干约重200( )

(3)我国的长城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它的总长约6000(

) (4)一卡车西瓜大约重1( )

2、填空。

100毫米=(

)厘米

50千米=(

)米

3分米=(

)毫米

25米=(

)分米

16吨=(

)千克

2000千克=(

)吨

3、1只熊猫约重100千克,多少只熊猫约重1吨?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对学过的常用计量单位进行了分类整理。通过整理认识到: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有五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常用的质量单位有三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吨、千克、克。同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和掌握。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数学

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吨。

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第15篇:二上教学反思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完全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遵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原则每个环节都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听音乐欣赏图片,游戏识字等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学习,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本课要求一节课认识8个字。领读、开火车、摘苹果游戏等趣味性很强的活动,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认识了汉字,真正做到了寓教自乐。

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在本课的教学中不搞孤立,枯燥的识字环节。采取“随文识字”的方法,坚持“生字从文中来,再到文中去”的识字顺序。课堂上首先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遍课文,把文中生字圈出来,体现了生字从文中来。先学字再学词,学生在文中能认识绳子后,引导学生把文中的绳子提出来,强化生字的读音,然后通过“开火车”的形式,把绳子又放回文中。同时有创设了新的语境,使学生加深了生字的印象,巩固了生字。

三、识字和语言思维训练结合

在识字教学中,指导学生把识字个语言训练思维结合起来。如:在学生认识“梨”时,学生说:“我喜欢吃梨。”就记住了“梨”字。随即教师提出你们都喜欢吃什么梨?这样学生说说出了各种梨。即认字,说词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再如说“勤”字时,学生说“勤劳”,教师就启发学生用“勤劳”说一句话。这样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拓展了识字。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课文朗读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加强练习,指导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从读中感知、感悟。本节课处处都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开始时是自由读课文,同桌对读。大声读文来初步感知课文,待生字学完后,又回到文中。喜欢哪句就读哪句,想怎样朗读就怎样朗读。同时分句进行朗读指导。有指名读,自由速读,范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而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以“奇”见长,在教学“猴子观海”时,组织学生看图学文后,请他们说说对这块石头的印象,然后着手进行朗读指导。本以为学生说的除了“奇怪”、“特别”以外,没有其他不同的感觉。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想不到有许多学生道出“可爱”之感。心理学家卢梭说过“儿童有他们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新课标也指出: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的体验。于是,我就让他们怀着这块石头的“可爱”之情,指导学生读出它们的神奇。学生朗读水到渠成,真真切切。

语文学习,最终是学以致用。在原先的备课中,我把重点放在了课文的朗读指导上,想让琅琅的书声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可仔细一想琅琅书声给学生留下什么?40分钟学生学到了什么?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有一颗慧心,做写作资源的开发者。于是乎,略改教案,在前后学习和两组不同奇石环节中,增加“看图联想,写„奇‟”这一环节,想不到学生在先前的朗读语言积累后,通过儿童特有的思维,现学现卖,写出了比文中更具有童真童趣的话语。

我想这样,每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生命之花得以绽放

2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前天,学习《黄山奇石》一课,这篇文章对于学生来讲比较单调。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使出了浑身招数,谈话激趣,自读自悟,比赛朗读等形式。当“小导游”们介绍完“金鸡叫天都”后,就要比赛读出奇石的有趣。第五小组的一名代表信心十足的站起来,当读到“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他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的啼叫„”这句时,只听我班最调皮的张成用课本挡着嘴巴,正“喔喔喔”地小声叫个不停,一时间,教室里听到的小朋友都在窃喜,好不容易营造的氛围被这只“大公鸡”轻松的破坏了。我心里生气极了,本想劈头盖脑的批评一顿,可转念一想,他这个小家伙,不仅理解了课文中“不住的啼叫”等词,而且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只不过,他用的方式不好。于是我就对他说:“你真是一个细心读书的好孩子,是不是已经看到了那只金光闪闪的大公鸡?我们读书的时候也要像张成一样,眼中有物!”几句简单的话语,不仅传递给学生新的读书方法,而且提醒了他,鼓励了他,此后,他读书更认真了,发言也更积极了,我深感欣慰。试想,假如,当时我没有控制自己,只是从扰乱课堂单方面去批评他,那一定会大大打击他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我们应该善待学生的错误,多点赞赏,少点指责,多点肯定,少点否定,学生一定会懂得了自律,也能让他们在成长的旅途中变得快乐而自信。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

从课文内容看,这首小诗包含一些自然界常见的现象,向学生们介绍了几种较为普通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自认为,本节课比较充分地体现了文本特点,围绕“谁通过什么办法使自己的孩子四海为家的?”这一统领性问题展开教学,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朗读第二节时,我用激情的导语和形象优美的图片,将学生带入一种美好的情境之中,启发引导学生美美地朗读课文,在想象中去体会蒲公英传播种子的方法。

小苍耳浑身长刺,它们静静地等在那里,不失时机地挂在从身边跑过的小动物身上,跟着小动物踏上了寻找新家的旅程,我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请对苍耳有了解的学生进行讲述,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完成了对诗歌内在意义的丰满与充实。

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运用激励性的评价手段,让学生产生愉悦的心理感受,从而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感受学习乐趣的同时学到更多的知识。

本节课在教学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时有些困难,当时我只是点到为止,如果能用课件展现豆荚被太阳晒后炸开的情景,学生就会对“豌豆的种子是让太阳晒,豆荚炸开,自己传播的”方法理解得更透彻了。今后我还要加强有关课件制作的学习与运用,让它更好地服务与教与学。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读起来充满文字情趣的儿歌。儿歌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和内容层层递进的文风,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小朋友对于这样的阅读材料喜闻乐见。

小学阅读教学本身具有很强的创造因素。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使学生敢于说自己的理解与看法,而不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就学一句,应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学三句。作为教师,要努力创设学生创造能力的民主环境,要善于分析并支持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个人看法,要让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他们有自己独自的看法,只要不重复别人和自己就可以,要有新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小学阅读教学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就显得犹为重要。如,在学习课文“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在感知内容的意思时,作为教师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所以,设计教学环节:如果你就是蒲公英的孩子,你会怎样出发,去寻找自己的土地?学生的表达和表演是多彩的,有的学生张开双臂做飞翔状,有的孩子做降落伞样一个接着一个地和妈妈告别,等等。这样,让学生自由地去创造,可以与观察力、想象力相结合,利用知识经验进行再加工与再创造。这样,帮助学生更乐于朗读,在朗读中体会儿歌的含义,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这节课,我抓住了学生的质疑,深化了对仔细观察大自然好习惯的教育。借此机会,我把课文学习与用心看周围的事物之教育相结合,让学生明白: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结合到学生的现实中,就是要注意更好地利用自己的眼睛、鼻子、耳朵去感受生活。可以举例说明,从未知植物传播的办法到已知的过程。既避免了空洞的说教,又水到渠成地使学生深受启示。

设想是美好可行的,但教学毕竟是一种实践过程,难免出现偏差和不妥之处。例如:

1、在学生进行新知识汇报时,我没能认真地聆听学生的讲解。不够注重细节,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困难和失去了一定的指导性。当学生缺乏朗读技巧的时候,教师可以示范或者请“小指导员”进行引导,以及学生不敢对某一知识进行提问和展示时,教师可以自行指定等。可见运用教育机智方面还需要自我发觉和培养。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

植物王国十分有意思,从这一课中,我们能感到大自然的奇妙。《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诗歌,从题目到内容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讲述了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传播种子的办法。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的知识,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如,在学习课文“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在感知内容的意思时,作为教师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所以,设计教学环节:如果你就是蒲公英**的孩子,你会怎样出发,去寻找自己的家?学生的表达和表演是多彩的,有的学生张开双臂做飞翔状,有的孩子做降落伞样一个接着一个地和妈妈告别,等等。这样,让学生自由地去创造,可以与观察力、想象力相结合,利用知识经验进行在加工与再创造。 通过多种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展语言思维,丰富想象力

另外,这节课,我抓住了学生的质疑,深化了对仔细观察大自然好习惯的教育,课后还布置学生去调查别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诗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科学知识用韵文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语言琅琅上口,是一篇百读不厌的科普作品。这篇课文形象生动地讲述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很适合小朋友的阅读。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创造一些快乐的重要途径,学生对课文有了兴趣,自然就想去学课文,想走进课文,有想去了解的积极性。因此在课的开始我就设计了“我来猜”这个游戏:(伴着音乐出示一张张美丽的植物图片,让学生猜猜这些植物的名称,不认识的可根据其颜色、形态起个有趣的名字,引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热爱。)学生对此感觉很新奇,兴趣特别的浓厚,猜的很积极,接着老师引导学生:千姿百态的植物点缀着美丽的大自然,装扮着我们的生活。那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如何一年年生长、繁殖,让绿色铺满大地的呢?这样的引导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跃跃欲试的想去了解,就这样在课始就轻而易举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劲头。

二、自读自悟培养能力

这篇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配有形象的插图,看着图片学生理解课文并不困难。关键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各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充分朗读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尽量体现学生自主参与阅读实践的过程。如初学课文的时候,自读思考:这首诗一共介绍了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而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我重点带学生学习第2节,我先让学生自己读、然后画一画、再想想、最后指名介绍自己知道了什么。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师生共同讨论第3节,学生自己学习第4节。这样用“教──扶──放”这样几个步骤,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动眼、动手、动口、动脑,促使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认识能力统一发展。

三、借助媒体加深理解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的运用也越来越广了,在这篇课文中,我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重难点,我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如:蒲公英传播种子是用录象展现过程的,让学生知道蒲公英靠风传播种子;苍耳传播种子是通过投影演示的;豌豆传播种子是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理解了句子,再利用录像,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豌豆蹦跳着离开妈妈,也就是靠弹力传播种子。通过生动形象的演示不但轻松的学完了课文,学生也对这几种种子传播方式记忆忧新。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诗歌,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讲述了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传播种子的办法。本课训练学生读懂句子,把句子连起来了解节的内容。本课主要培养学生理解、概括、默读、朗读和收集使用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于是,在教学时,我先用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如趣味猜猜猜:(伴着音乐出示一张张美丽的植物图片,让学生猜猜这些植物的名称,不认识的可根据其颜色、形态起个有趣的名字,引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热爱。)师:千姿百态的植物点缀着美丽的大自然,装扮着我们的生活。那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如何一年年生长、繁殖,让绿色铺满大地的呢?我们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

为了帮助理解本课的重难点,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借助多媒体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自读思考:这首诗一共介绍了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还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象,试着闭上眼睛想一想,闻一闻,听一听,试试在读的时候你能感受到什么?接下来再用不同的形式展现,如:蒲公英传播种子是用录象展现过程的,让学生知道蒲公英靠风传播种子;苍耳传播种子是通过投影演示的;石榴传播种子是通过图片;豌豆传播种子是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理解句子,然后同桌交换意见,再利用录像,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豌豆蹦跳着离开妈妈,也就是靠弹力传播种子。

最后小结:大自然中的植物各种各样,千姿百态,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千奇百怪。希望你做细心的孩子,做有心人,你就会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发现更有趣的事物和现象,得到更多的乐趣。 《

〈〈山行〉〉教学反思

古诗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一、提供充足时间,引导学生感悟: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让学生集中思考、各抒己见,虽有点乱,但要珍惜这样的时刻。”而对于古诗文的体会、感悟,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肯定难以理解。在教学《山行》这首诗时,我出示事先抄写的小黑板,引导学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1)、知诗人,解诗题。(2)、抓字眼,明诗意。(3)、想意境,悟诗情。(4)、背诗文,能默写。然后向学生介绍了作者杜牧,让学生自己解释了诗的题意。然后我就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或结合词语手册理解个别难字,再让学生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生生交流等环节,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也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使学生全面深人地感悟,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机会和场所。

二、注重课堂生成,调整教学方式:

学生四人小组学习完毕,我正想让学生交流小小组学习成果时,学生小张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诗中\'白云生处有人家\'的\'生\'字写错了,应该是\'深浅\'的\'深\'。\"我一听紧皱眉头,心想这首诗我教过多次,有许多孩子曾经把\"生\'写成了\"深\',现在我还没有提醒,结果有孩子居然说认为诗中写错了呢?看到这样,我想一时回绝,告诉他应该写\"生活\"的\"生\"。但转念一想,这样不好,扼杀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于是我就把这个问题反抛给学生,问道:\"同学们你们觉得怎样呢?有没有其他的饿看法?\"没想到另一名学生小王又举手说:\"老师,用这个\'深\'也可以,我在另一本书上看见过的。\"面对两种完全不同的意见,大家各抒己见。赞同用\"深\"的学生说:\"有白云缭绕的地方,山一定很高,是深山老林,所以该用\'深\'。\"有的还引用了另一句诗来说明:\"\'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与这里的\'白云生处\'的意思是一样的,都说明山很高。\"赞同用\"生\"的学生有的说:\"用\'深\'太死板了,白云缭绕,白云在升腾,在漂浮,好象有生命力一样。\"有的说:\"应该用\'生活\'的\'生\'。因为云很高,这表示产生白云的地方。\"有的说:\"\'有人家\'让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虽然是深山,但也充满着生机,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还有的说:\"作者看到深秋山林的景色那么美,霜叶比二月红花更美、更艳,春天是生机勃勃的,此时的秋天在作者的眼中也是生机勃勃的。\"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但是我想:这节课孩子们的收获比我预期的还要大,因为孩子们已经学会了分析,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了。

在现实的课堂中,面对\"意外\",教师不应固守预设,而应尊重学情,关注课堂生成,充分利用好课堂生成,力求在对话中生成\"对话\",这是新理念指导下的教师应有的情怀。对学情的尊重是主体性原则的最直接最重要的体现。教师面对\"意外\",不是避而不见,\"让精彩悄悄溜走\",而是及时抓住并有效利用学生突发的疑惑,且适度\"放大\",激发学生\"潜心会文\"的热情。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对话中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创新文本。

三、巧妙利用简笔画,帮助想象意境:

《山行》一诗是一篇描写秋天的诗,它通过描写寒山、白云、石径、枫林所构成的一幅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在教学过程中我为了达到预设的效果,我就在学生初步交流理解诗意后,引导学生根据诗意来画简笔画,一座高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画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一直伸向深秋时节的山头,在白云升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画了几座房子)。然后有人经过着里,看到了满山的经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涂上一些深红色的色彩表示枫树),就这引导学生边看图边讲,很容易地让学生进入当时的意境。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

采用各种形式的朗读,发挥音阶的优势。

如:

1、你喜欢哪一段,上台表演朗读并表演给大家看,其他同学欣赏,有快慢、有轻重、有节奏像音乐那种朗读。

2、老师率先范读时,好像听音乐,也请学生欣赏,老师怎么读,哪里读得好,为什么这样读。让学生感到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乐趣。在老师入情入境的朗读中接受语知和语感。

当老师读《一株紫丁香》时,读着读着仿佛自己真的看到了几个小伙伴踮起脚尖走到老师的窗前,种下了一株紫丁香。那芳香四溢的淡紫色小花,那微风吹来的浓浓的花香,无不把孩子真诚的爱送到了老师的心田。自然老师的语调也就会像抒情的音乐,把学生带进课文的情景之中。让学生在听的同时体会情感和声音的和谐统一。至于读时的停顿、轻重、快慢、升降以及声音的虚实,要靠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把握。

又如:朗读中"一""不"等的变调,轻声、儿化韵及语感等,师生都是共同欣赏。欣赏美的音阶的朗读,细细品昧文章语言文学的美。 《我选我》教学反思

《我选我》这一课中,“我选我”,是三个多么简单的三个字。但是,说出这句话,是需要勇气的。特别是小学生。“我选我”的意义,远远超过了选劳动委员这件事本身。学了这一课,学生要懂得对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懂得应当为别人服务。

我讲这一课后,紧接着开班会,增加两名副班长。增选时,我发现学生学了这一课确确实实自信心增强了,都自己选自己,很踊跃!这样正确吗?

我就引导学生:“大家都选自己,应该怎么办?”大家很快的想出几种办法,可以是老师指定、谦让、商议、竞选投票等形式进行评议。

我又问学生:“自己选自己作班干部靠的是什么?只有自信吗?”

一石激起千股浪,学生纷纷议论,是啊,仅仅靠自信就可以自己选自己吗?应该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实力和自信!学生悟出来了,纷纷回答。不管干什么都要有实力,竞选班干部靠的是什么实力,是愿意为班级服务,爱学习,爱劳动,守纪律,团结同学,自己要考虑自己是不是有这个实力然后再去参加竞选,不能盲目的靠热情去做事。有些平时表现不好的同学,这时候也后悔了,老师给自己机会了,可是自己平时不努力,悔之晚矣。

《识字3》教学反思

《识字3》是一篇识字课文,类似三字经,三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这篇课文虽然只有短短的48个字,但容量非常大,祖国的山川大地,黄河汹涌澎湃,长江一泻千里,珠峰高耸入云,台湾隔海相望,祖国渴望统一,小朋友应该努力学习,兴我中华。需要很多的课外知识,才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本文生字也非常的多,有12个是新认识的字。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祖国的伟大,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我请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生字,想一想,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最好编儿歌来记。小朋友编出了“两个小人立在大耳朵上(耸)、大鸟住在小山上(岛)”等记生字的方法。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结合。“教”体现的是教师对学生“学”的主导作用,表现为提出学习的目标、要求,指导学习的方法等。这种主导作用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才能实现。生字词的学习通过学生喜欢的方法来学习,让他们自主的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始,我以为农村的孩子思路不开阔,可能编不出儿歌。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让他们编。结果,他们积极的开动脑筋,编出了字谜,而且有几个同学编得相当好。

对学习者的研究应该真正进入教师确定目标的视野,而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方式,学习需求等要素则是目标确定的首要来源和依据。研究学习者的“起点”,其实质是确定学生的需要起点和需要层次。二年级的学生对祖国地理山川方面的认识是比较贫乏的,而本文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又比较多。我先让学生寻找一些祖国各处风光名胜的照片或图片,与小组同学互相交流。然后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提出了好多不懂的地方,如:珠峰耸是什么意思?可入画是什么意思等问题。我先请小朋友来回答,小朋友不能回答的问题,我在给小朋友解释。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让知道答案的同学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当了一回小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因为不明白所以认真听。

第16篇:二上教学总结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总结张新磊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的教学工作。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取得了一些进步,同时,我也收获颇多。在这一学期中,有成绩,也有失误;有经验,也有教训。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基本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54名,他们大都来自镇内,少部分来自周边城镇。经过一年的努力,学生在识字水平上有所提高。在一年级950个汉字及课外不定量的识字上,师生均觉得轻松了许多。但在优等生和潜能生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持续对潜能生的关注。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孩子们在本学期的各种语文测验和考试中,都取得了较优秀的成绩。

主要教学手段:

一、大量运用各种教学技术和手段,抓住重点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做好备课工作。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预先备好课,课前再重新复习一遍教案的做法。能围绕本课时教学目标、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复杂的内容进行变换,取其精华,有取有舍;环节齐,有后记。

2、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教学能做到:教学目标明确,能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研究教法,突破重难点,善于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热情,能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体现分层教学,各类学生主动地发展。严把课堂教学质量关。

3、注重朗读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中少采用集体朗读的办法,常用的方法是表演读、指名读、跟读、范读、比赛读书等方法。

二、通过多途径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与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培养早晚读读书的习惯。

二年级也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所在。 由于孩子年龄小,自觉性较差,刚开学时早上来得早,很少有人自觉读书、学习, 总需要老师督促、提醒。 针对这一情况,我在班内进行了早晚读的 “一 比高低”读书背书活动:对要求背诵的课文要背,对不要求背诵的课文可以只读给同学听,能力强的可以背诵。每次的背诵或朗读要读或背给同学听并请听的同学签字在课本上,每周评比一次,看谁背诵、朗读的课文多。

2、指导养成预习的习惯。

要求学生在学完每篇课文后就开始预习下篇课文,找出生字,把要会写的生字注上拼音,把课文读熟练。班长或学习委员在每天早上会进行检查并做记录。

3、开展晨诵及绘本故事

新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我们在每周

二、四的早读,进行晨诵,让学生通过晨诵,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及音乐感。让孩子的灵魂、精神因诗歌而获得充分的舒展。每周

二、四的兴趣小课,我们进行绘本故事,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阅读上来,培养孩子养成阅读兴趣和习惯,让孩子爱读书,快乐地读书。

4、引导学生建立个人错别字库。

每次老师把批发后的作业(包括每次的 测试)发下后,要求学生把自己写成错别字的向老师或同学请教,找出错因 所在,并在作业本或测试卷上更正,然后把这个错别字记录在专门的一本笔记本上。

5、指导学生写好日记。

二年级是学生写作的开始阶段。我把前几次学生 写得优美的日记评为“红苹果” 日记, (在他的日记本上贴上“红苹果”亮纸)并发纸给他们把日记抄写张贴在班级的“展示台”里让大家欣赏,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6、加强写字指导,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重视学生的写字习惯的培养, 特别是提醒学生注意执笔姿势, 避免勾手写字的现象。 注重指导把字写规范、整洁。

三、加强培优辅差工作,促进全体学生得以发展。

本班学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为促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 展,我抓两头、扶中间,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同时,在班中成立了三个学习互助小组,利用结对子形式,以优生带动差生,课外加强辅导工作,课堂中创设机会,让学习互助小组成员相互检查,相互激励,共同提高,树立后 进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提高。

四、其他做法。

1、批改作业认真、细致, 批改符号用画圈代替打叉,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讲评及时,有重点,注意举一反三进行巩固;学生之间要相互检查,发现了错因后再改正。

2、关于生字的抄写。没有采取一字抄一行十个八个的做法,而是每字抄

三、四个,然后多组词,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记忆生字,而不是靠简单的重复抄写。

3、每学完一个单元,就必须停上新课进行复习,然后进行单元测试,及时复习巩固,而不是在全部上完课后再进行测试。

4、重视听写词语、句子的训练。在上完每篇精读课文后第二天,必须进行该篇课文词语、句子的听写。

五、不足之处。

1、有时备课不充分,对教学难点掌握不准确;课堂教学中没能在有限的时间里突破难点;课前准备少,引起学生思考少;课堂上没有小黑板或课件出示相关的题目

2、篇幅长的课文, 特别是生字又多的, 学生往往很难掌握,应对办法少;

3、学生的一些学习习惯还没养成,如写字的姿势, 笔顺的掌握,像“挑、黑”等字;个别学生还不能自觉地完成如预习、完成作业等学习任务。

4、没能及时撰写教学反思,记录教学中的得与失。

六、今后的改进措施:

1、继续指导预习

2、指导写好日记

3、在课本或教案本上记录教学反思。

4、加强培优扶差工作。

这学期我虽然尽了自己的职责和能力去完成教学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预设目标还有一段距离。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成绩而努力。

第17篇:二上教学反思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感的诗歌。全诗生动形象地把自然知识蕴含其中,语言朗朗上口,内容浅显易懂,是优秀的科普作品。课文共有五小节,分别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配有两幅插图。教学中应抓住诗歌利于朗读,内容充满情趣的特点,激发学生童心,引导学生在多读读好上下功夫,进而体会文章表达的精妙和其中蕴含的知识。

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运用以读代讲、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的知识,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城里的孩子很难见到,农村孩子也不一定注意过,因此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一些困难,这是教学的重点、难点。为了更好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课件(蒲公英纷纷飞行图,小免身上粘满苍耳图,豆夹被太阳炸开图)。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课件,让学生对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有一个形象、直观的认识,学生不仅觉得新奇而且很快地了解到这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为了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在学完课文第

二、

三、四节后,我安排了一个变换角色,训练说话的游戏(假如你是已经长大的植物孩子,请你告诉大家,你怎样按照妈妈的好办法去“旅行”,去“四海为家”。可用书上的话复述,也可用自己的话说)。学生先在下面分小组说,然后点同学到前面戴上头饰一边说一边做动作。学生的兴致很高,抢着说:“我愿做蒲公英妈妈的孩子”,“我要做苍耳妈妈的孩子”„„让枯燥的说话训练在轻松、有趣的游戏中进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课生字要求学生当堂掌握,为了让他们记得牢固,我针对本课生字,对每个字的教学都采取不同的办法。如“旅”重点是右边下面的笔顺,在教学这个生字时,我指导学生与“放”字比较记忆。教“乘”字时,为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我问“看谁的眼睛亮,能够发现这个字是由我们学过的2个熟字组成的?”很多同学举起了手,说是由“禾”和“北”组成的。那我接着问“你能写这个字的笔顺吗?”运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牢牢地记住每个生字。

1 《看雪》教学反思

《看雪》这篇课文共11个自然段,讲在冬天,我国台湾省很难看到雪,北京却能看到雪,通过看雪表现了宝岛台湾的儿童与祖国大陆的儿童盼望着祖国早日统一的共同心愿。

本课从内容上来看,理解似乎不难,可是台湾看不到雪,还有两崖儿童盼统一对于孩子来讲都比较陌生。本课教学,通过读、想、写的结合来学习课文。

一、欣赏雪景,走进“雪”的世界

1.板书:看雪 (今天继续学习第12课《看雪》)

2.雪同学们应该并不陌生,因为我们这儿每年都下大雪,让我们翻阅往年的照片,感受“雪”的世界。

3. 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描写“雪”,你会用哪些词呢?生说:雪花飘飘、大雪纷飞、一片洁白、冰天雪地……。就势我出示六个描写雪景的词语:银装素裹、白雪皑皑、洁白无暇、玉树琼树、粉妆玉砌、雪花飘 飘。学生读起来有滋有味。通过画面,直观感受,再通过积词练习,培养学生的语感。为后面的教学服务,应该说,从课堂的效果来看,达到了教学设计的目的。]

4.台湾的小朋友却很能看到雪,他们只能看在橱窗里的假雪。( 齐读课文第

一、二段)

5.在课文中,谁与我们一样,看到过真雪?(老师、北京的小朋友)

6.老师在哪看到的真雪?那是怎样的一场真雪?找到文章的段落,自由读一读,标出你最喜欢的地方。(出示:课文描写雪景的那段)

[这段设计,由生活中的“看雪”,回到课文中的“看雪”,在现实与虚拟的空间里,留一条通道——看雪。这算是营造了学生阅读期待的心理。学生在体验台湾的孩子们看的是“橱窗里的雪”和老师看到的“童年玩雪的情景”,情感上就会产生巨大的落差,而这样的落差,正是课文“情”线产生的“源”,牵好了这条线,教学自然水到渠成。]

二、品“雪中景”,体验文字美

1.老师看到的雪景,用了几句话来描写的?每一句写得是什么?第二句呢?

2 2.请同学读第一句。说说看,你看到了怎样的雪景?

——雪花、雪毯、银装,到处一片洁白,美吗?谁来读一读。

——不仅是雪花美,也不仅是雪毯美,更不是树上的银装美,还有作者的描写:你看——飘着雪花、铺着雪毯、披着银装,那飘着、铺着、披着就像是唱歌,像音乐一样的美。试着读读。再次指导读。

——飘着雪花,那是“雪花飘飘”,铺着雪毯,那是“白雪皑皑”,披着银装,那是“玉树琼枝”,一片洁白,那是“洁白无暇”,多么美啊。谁再来美美地读读。指导读。

3.第二句写的是雪中的活动,除了堆雪人,打雪仗,你还有那些活动?告诉老师,你在雪中去做这些游戏的时候,心情怎样?用一个词来表示——快乐!

4.将这段话美美地读读。

二、“读问句”,感受乡情。

1.因为很难看到雪,所以孩子们有许多的问题要问,请在课文中找出孩子们问的问题。

2.自由地读读这四句,看看谁能读出孩子们当时发问的心情?

3.读第一问:“您看见过真的雪吗?”孩子们知道不知道老师看见过雪?那孩子问这句话的时候,是什么心情?(试探语气)谁来读一读。

——(教师微笑着点点头。)询问:这里老师微笑着点点头是什么意思?(肯定读得好,赞许的意思)那课文中“老师微笑着点点头”又是什么意思?(是对孩子们问话的回答,表示看过的意思)你能把它用语言表达出来吗?(是的。我看见过真的雪。)

——再读这句,读出试探的语气。

4.读第二句:“你是在哪儿见过的?”

——惊奇的表情说明什么?这里除了惊喜,还有羡慕。谁来读一读。

5.老师是在哪儿见过的?孩子们接着问的问题是什么?“北京离这儿很远吧”

——问这句话的什么,同学们在想的是什么?读出这样的语气。

——出示地图:北京与台湾。相聚不是很远,如果直航,很方便,个把小时 3 就到。可是,近在咫尺,台湾只能看到“橱窗里的人造雪”而北京却能看到“那么美的真雪”,如果你是台湾小朋友,你的里会怎样想?

6.所以,孩子们这样问“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去台湾看看真的雪呢?”

——指导读。

7.大家都是一样的想法,大家都盼望着去北京看真的雪。你从课文中哪个词看出大家急迫的心情?

——“争着问”,一起读句子。

[本文中的四个问句,是教学的另一个重点。要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朗读,体会出问话时的心情。在引导的时候,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将心情的变化,有试探到惊奇,由惊奇到羡慕,由羡慕到盼望。围绕“看雪”在情感上产生波澜。在指导读的过程中,适时地进行语文知识的渗透,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老师微笑着点点头”在不同的语境中的含义。课文中是回答问题,表示看过真的雪;在课堂上是表示肯定与赞许。二是“争着问”,对学生进行词语积累的教学,认识新的词语。]

三、读诗句,邀请“看雪”

1. 出示台湾岛图,出示诗句: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

2、你有兴趣邀请台湾小朋友来我们这儿看雪吗?那就给他们写一封信吧!

3. 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用识字三的诗句: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提升渴望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

《假如》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如何调动孩子内在的情感,达到和作者心灵的相通,激发孩子那颗纯真、善良的心?我在教学伊始给他们绘声绘色的讲《神笔马良》的故事,孩子们听的入神了。接着我趁热打铁诱导孩子们进入诗歌的学习:马良的神笔是多么神奇啊,假如我有一支,该多么好啊。同学们你们想吗?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好想好想。现在我们来看看,有个叫白冰的人,跟我们有同样的想法,他把自己的想法写成了一首诗歌。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此时我的孩子们读的可投入了,都想弄明白这个小朋友想要一支神笔干什么?孩子们的学习劲头深深的感染了我!我想为了让孩子们真正进入文本,那一定要指导好孩子们精读涵泳,感悟语言。

首先我让孩子们自己读诗歌,自己琢磨诗歌的每一小节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再指名读一读,再评议、琢磨琢磨每一小节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步我充分让孩子们自己去琢磨、体会。当孩子们体会有困难时我才加以指导。如第一 节:“画一个红红的太阳。/让小树在冬天/ 也能快活地成长”孩子们都知道应该用愉快的语气来读。后面两句“不会在寒冷的北风里 /缩着身子,/ 轻轻叹息。” “则要读出温柔的,怜爱的语气,可是孩子们体会不到。我此时用无限温柔、怜爱的语气朗读。我一边朗读一边用手抚摩孩子们的头。孩子们听后能悟出其中的情感。这时我就让孩子们多读,让孩子们悟其它几节诗歌的情感。对于第三小节,孩子们都能体会应该读出对残疾朋友西西的同情、忧伤。为了让孩子们充分理解作者的美好愿望。我让孩子们同桌互读,小组赛读。对于读的好的孩子我让他们上台朗读。孩子们的小手一双双高高举起。上台朗读举行了一轮又一轮,每个孩子都上台了。他们那声情并茂的朗读深深的打动了自己、同学、以及我的心!

孩子们纯真、善良的心灵已经达到了和诗人白冰的融合。我顺势利导让孩子们展开想象,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想画什么?没想到此时的课堂沸腾了,孩子们的小手举的是那么高。“老师我说、老师我说„„“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

5 笔,我要给贫苦的山村孩子画一所漂亮的学校,让他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失明的孩子画一双明亮的眼睛,让他们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四川的小朋友盖特别特别坚固的房子,这样他们就不用再怕地震了;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穷苦的人画好多的金币,让他们有饭吃、有衣穿;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人们画一双翅膀,在蓝天下自由自在的翱翔;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敬老院在老人们画好多好多好吃在东西,他们就再也不用受冻挨饿„„”

多么善良的孩子们!多么富有想象力的孩子们!记得一个外国作家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诗人。

6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

在朗读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读出情:对小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读出形,边读边在头脑中过电影、画画,使小鸟的可爱、小鸟的快乐、父亲的情怀在孩子头脑中活起来;读出神,悟出语言文字的言外之音。如从“我知道父亲这时候也最快活。”“喃喃地说”“深怕惊动小鸟”等词句和父亲的语言中领悟“父亲”的爱鸟,从“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一句中领会“我”的爱鸟、护鸟之情。

总的来说,我对本课教学的设计及课堂上师生的表现都比较满意,但细细推敲,也有不少遗憾:

1、在学生自读了课文后,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让他们划出课文中描写“父亲”知鸟的语句,不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一些潜能生一片茫然,无从下手,因为课文中没有直接的描写。还好,中上学生已经找出,我不至于措手不及。

2、课时划分不够合理,用一课时时间完成全课教学,学生实难承受。因而,虽“拖堂”

三、四分钟,有些环节仍是浮光掠影、匆匆而过。虽各教学环节都经过精心设计,但因学生没能拥有充分思考、畅所欲言的时间,课堂缺乏“生成的美丽”。

此外,我总在想,如果将“父亲知鸟”、“父亲爱鸟”这两大板块合二为一,先抓结尾,反观全文:课文最后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你知道猎人是干什么的?父亲不是猎人,是怎样的人?(知鸟、爱鸟、爱树林的人)接着读课文领悟情感: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父亲是个知鸟、爱鸟、爱树林的人?然后逐句研读品味,也许效果更好。学生的自主性更能得到保障,个性更能得到张扬,课堂更能诗情飞扬,美丽流淌!

《活化石》教学反思

本课教材是以爱科学为专题编排的。《活化石》一课介绍了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三种幸存的珍稀生物,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学生们学得非常轻松。

教学一开始,我让学生先理解化石,然后从字面意义上了解什么是活化石。在教学“银杏树”时,抓住比喻句进行教学。“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这个句子除了让学生知道银杏树的叶子很像扇子这一特点外,我还抓住了两个语文知识点。第一个,这是一个比喻句,我让学生模仿句子,进行打比方句子的训练。第二个知识点是,在这个句子中,有两个重叠量词,分别是“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这是这篇课文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在这里时,我进行了这样的处理。让学生读读上面两个词语,让学生发现有什么物点,学生很快就找出来了。“片”和“把”字重叠了。我让学生对比“一片叶子”和“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和“一把把扇子”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一片叶子”只有一片叶子,“一片片叶子”就是有很多叶子。“一把扇子”就是只有一把扇子,“一把把扇子”就是有很多把扇子。

接着,让学生自己学习“大熊猫和中华鲟”,明白大熊猫的祖先是以食肉为生。中华鲟的特点是:大、重、少和怪。最后,在大家都了解了活化石的含义的时候,恰到好处地引出本课的情感目标,那就是我们要保护这些活化石。

第18篇:二上教学反思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学生在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学习了1-6的口诀,我也安排每天不同形式的反复背诵,对口诀的背诵已经算是比较熟练了,但7的乘法口句数较多,记忆不太容易。根据两个班孩子的能力情况,我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的定位。让学生自主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利用相邻乘法口诀间的联系来理解并记忆乘法口诀,让学习用数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1、主动探究,自编口诀。

学生已经学过了1到6的口诀,已经了解口诀的一些特点,如每句口诀的第一个字是按顺序排列的,第二个字都是一样的,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还有积的一些变化规律。所以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先画图,再写算式,最后自编口诀。通过向全班展示,达到合作交流的目的。在检验学生的口诀时渗透两个乘法算式等一些基本知识,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口诀,找一找口诀的规律。

2、利用规律速记口诀。

7的口诀相对较难记忆。引导学生利用上下两句口诀的规律和生活常识来记忆。学生发现、总结出规律后,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和练习,帮助学生记忆口诀,大部分学生会根据规律来记忆。

3、多种形式的练习设计。

对口诀的记忆如果单纯的依靠读、背,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学得也比较累。所以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如:师生、生生对口令、看谁算得快、算一算《山行》这首古诗有几个字等,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厚。

《8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在学生学习“7的乘法口诀”时已经有了对乘法口诀的探究、编写等初步的经验基础,因此,在设计《8的乘法口诀》的教学活动时,我把教学目标定为:

1.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口诀的编写过程,学会有序的整理口诀。(重点) 2.能用有效的、优化的方式记住“8的乘法口诀”,并会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有关口诀解决问题。(难点)

3.鼓励学生积极把自己的学习结果同他人进行交流。

因为有了前面知识和学习方法的积累,这节课学生并不会感到很困难,所以我把学会探究、学会总结、学会解决问题作为本节课的设计重点。

1、我充分利用教材书上的情景图,通过观察小青蛙一次接一次的跳远,学生说出了小青蛙从0点开始,每次都是跳8格,利用这个数学信息,我提出了“一次跳8格,也就是一个8,用算式该怎么表示呢?”学生自己列出了关于8的乘法算式,接着我又提出了“要把这些算式计算得又对又快,要用到什么呢?”学生根据经验自然而然就想到了要用8的乘法口诀,从而引出课题8的乘法口诀,这一环节中,出现小青蛙,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两个问题的提出,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学习8的乘法口诀,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数学。

2、本节课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就是相信学生能学会,所以课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自己充当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讲解者。

在总结8的乘法口诀时,先引导学生回忆前面的口诀的总结方法,为8的总结做个铺垫,然后自己试着来总结出8的乘法口诀,先自己来探究,最后在小组内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独立地总结出口诀,只有少部分学生出现了困难,通过小组交流也较好地解决了。

出现的纰漏:

1、对于识记口诀设计得不够好,识记口诀有困难,有待改进。在记忆口诀的环节,我采取的是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记,然后找一两名记得快的学生说一说是怎么记的,最后让学生说说你认为哪句记起来有困难,全班一起想办法来记。通过这几个环节有多半学生能够较好的记忆,但还是有少数学生应用的时候出现了口诀记忆错误。我当时觉得很着急,再说时间也不够了,所以叮嘱学生课后加强练习。但事后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课后了解到,记得快的孩子大部分在课前进行了预习,对口诀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再通过课堂探究,交流、总结,他们很快就能记住口诀,看来,课前预习也应该是教学设计的一个环节,在下一阶段的口诀学习中我得加强这方面的思考与实践。

2、对学生缺乏信心,不敢放开。在全班交流的时候,我看到所有的孩子都特别的积极,都想到前边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看到他们那么强烈的表现欲望,我感受到了他们那份成功的喜悦,我也为自己感到高兴,通过这个环节我也反思到,以前的教学有时我把得太死了,总是怕学生不会,其实有些问题通过学生的思考和合作是完全能够独立解决的,而且让孩子自己探究他们的热情也特别高。

3、学生展示中教室中一片寂静,可细看,有很多同学在心不在焉的听,好像学生对类似的口诀课已经麻木了。再加上刚开始展示时学生的紧张,我又没有随机点燃气氛,以至于课堂沉闷,最后时间把握的不是多好,课堂作业也没完成。

4、课堂生成的太少,质疑补充的声音太小。

5、学生倾听习惯还有待加强。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通过前面几课时的教学,学生的认知水平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我认为口诀已经是学生的一种认知基础,从各种情境去获得口诀对于学生已经没什么期待可言。所以,我从口诀出发,设置了这样几个环节,使学生发现了规律,掌握了口诀。

首先,我让学生先猜测9的乘法口诀有几句,再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乘法口诀,并依次列出口诀。这样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逐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其次,开展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体验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单纯的口诀背诵不是本课教学的根本目的,真正目的而是让学生经历口诀的探索、验证、推理的过程,进而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因此,我在出示口诀后,先让学生选择几句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验证,给学生一个广阔的自由创作和想象的的空间。再通过比较深入挖掘口诀的规律和特点,以求更好的掌握。

另外,在分析口诀的时候,我作了全面周详的考虑,纵向呈现口诀,学生通过比较找到了各种不同的规律,接着我再把口诀中的积,用数字的形式出示,学生马上又捕捉了到信息,发现了积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加和是9,而且找到了二九和九

九、三九和八九等,它们的积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是相反的,我再用课件演示。口诀的记忆一向是个难题,学生往往进行死记硬背,遗忘率比较高,这节课我通过两次让学生找规律使学生找到了窍门,知道了怎样推算口诀,强化方便了学生的记忆。最后,运用课件演示用扳手指头的方法记忆口诀。即从左往右数,第几个手指弯曲表示几九的几。

课尾再回到 “九九歌谣”,同时介绍乘法口诀的由来,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真是无处不在!数学很神奇、很有趣,又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年级上册 《观察物体》 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看一看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1、运用充分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比如,观察纸箱的活动中,不是让学生单纯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说一说,而是设计了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2、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比如,猜猜看(美丽的学校):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从上面拍摄的。让每个学生结合学校的实景观察图片,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及通过玩手中的长方体并猜出颜色这个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上面和侧面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纸箱,把所看到的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纸箱的哪几个面,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不过,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1 .学生对于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观察时,有的孩子竟然说自己能看见四个面,甚至更多。细思原因,原来学生把看到的一条边当成了一个面,我想如果在课前复习时,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我想学生就不会出现以上问题了。

2.本节课学生动了起来,思维也活跃起来了,不过学生活动的有些没有章法,这是我想到今后教学一定要想办法做到既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学的\"活而不乱\"。

3.在课堂上曾出现这么一段小插曲:让学生自学长方体各个面的名称后,汇报时,有的学生理解错误,他站在长方体的正面(正面红色),说正面是红色的,当他站在这个长方体的侧面(侧面黄色)时,还说正面是红色的。这时,一个孩子很敏锐的发现他说的是错的,及时走上前纠正了刚才那位同学的错误,而且表述的非常清楚。这个孩子多会学习呀,可惜的是我的评价没有跟上去,没有为他的勇于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无疑是我这堂课的遗憾。都说现在的孩子倾听不好,如果我及时抓住了这一契机,对其他学生无疑是个最好的榜样,可惜我错过,我也深深的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是多么的重要。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大格、60个小格;能够认识整时和半时,知道认识整时和半时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5分5分的认识时间探讨1小时=60分。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时间。例如:利用第一节上课的时间8:20引入,拓展应用中利用小朋友作息时间的安排使学生能够根据情境图和自己的生活经验估计时间的范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增强学生认识时间的兴趣。

通过开放性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生成一些自己的见解,再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对学生的生成进行讨论、分析、探究。例如在教学8:15分的认识。

在教学时运用实物钟、钟面模型、多媒体直观的演示,使学生清晰准确的认识时间。例如在教学5分5分的认识时间时,通过看钟面上的阴影部分,在教学1小时=60分时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实物操作,对时分关系一目了然。在认识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5分5分的认读时间时运用了多媒体的直观展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了难点。在拓展应用中既对新知进行了巩固,又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德育熏陶。 本堂课的缺点:

1、教学时板书还不够规范,每个钟面模型下时间的两种写法板书不全。

2、在教学1小时=60分时提问的语言不够准确,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效果。

《搭配》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多种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悟协调合作,既让学生感悟了新知,又体验到了成功,获取了数学知识,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本堂课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主体地位比较突出,学生参与的面比较广,这种活动式的数学情境,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发现了只有按照规律有顺序地排一排,才能实现既不遗漏又不重复。

这节课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原本预设让学生从比较中得知按规律排的好处,但是学生出示了两种方法后,我马上肯定方法的好处,但没能让学生从比较中得出结论,加深印象。这种预设与生成的不同,在我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更好地把握和利用好生成性的资源。

(2)数学实践运动中,让学生认识到了要按规律有次序地来排,但部分学生在没有提示之前,不知道要按怎样的规律来排,怎样促使更多的学生明白根据怎样的规律来排,促进学习的顺利,是我感到有点迷茫的地方。

第19篇:二上班主任工作总结

2013——2014班主任工作总结

李雪

回顾这一学期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深切地体会到:只有全体学生和班主任共同努力,增强集体凝聚力,创设融洽的学习氛围,才能促进班风班貌整体发展,从而使学生在各方面得到进步。班主任工作是琐碎的,平时我主要将工作重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心孩子。爱是无声的语言,是教师沟通学生思想和感情最有效的手段,想要管理好班级,必须关心、了解每一位学生。

二、重视培养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各种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班貌的基础,低年级则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三、培养小干部,发展孩子的能力。班干部是班级的核心,是班级的骨干力量,要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首先要建设好一支责任心强、能力强的班干部队伍。

四、加强与家长间的交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班主任工作,更加需要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五、加强集体凝聚力。这一学期,通过孩子们的共同努力,所取得的成绩是可喜的。

班主任工作更多的是一种锁碎,一种默默的付出,是无法用语言去加以描述的,只有自己才能品尝出其中的酸甜苦辣。当然,我在班级教学与管理中还是有一些的不足,在今后,我会同我的孩子们继续努力,即使没有最好,也一定会更好!

第20篇:二上教师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小结

时间飞逝,转眼间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已接近尾声,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现就这学期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思想工作方面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本人一直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地提高自己,以便使自己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的改革浪潮。通过阅读部分道德修养书籍,勇于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正视自己,提高自身素质。

二、教育工作方面

这学期,本人担任二年级班主任,任务繁杂,又面临着新课程的改革。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了不少困难。针对这些情况,我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及兄弟学校的同行讨教经验。平时积极参加校级教研活动,认真记录好听课笔记。在教学中,认真钻研新大纲、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积极开拓教学思路,试着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科学的教学方法及先进现代教学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能力。另外,本人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很注重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并进行部分载录和写些心得体会。

三、遵守纪律方面

本人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平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

际关系和谐融洽,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业务进修方面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老师得有一桶水。因此,老师就得不断地学习、充电。我在教学之余,除了认真参加学校的业务学习外,还挤出时间去函授学习,力争达到现在的教育教学要求。

以上小结,如有不妥,敬请领导同事批评指正

二上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二上数学教学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