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工作总结

泥塑教学总结_教学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9 01:20:18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七彩泥塑活动课教学总结

七彩泥塑活动课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学校在

3、

4、5年级学生中开设的七彩泥塑活动课的任课老师。这是一个学生感兴趣,乐意参加的活动课程,而捏橡皮泥同时也是一个很有意义,对孩子有积极作用的活动。有专家指出孩子的智慧存在他的四肢上,通过各种的动手经验,孩子不仅可以锻炼手指灵巧的控制力,更能激发出意志力与专注力,同时还可以帮助他延伸的想象力。因此我意在把此课设计成一个气氛活跃,手段灵活多样,学生自主的趣味课程。

因此我们在设计课程主题的时候也尽可能多的考虑到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主题,比如动物植物以及食物。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并能有此展开丰富联想的东西。而且我们还会将这些内容设计在情景之中,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不感觉单调,乏味。同时,我还会在正式制作前先有一段比较有趣的导入,让孩子对接下来的课程充满兴趣。比如,我们在教他们制作动物的时候,分成了两次课程。第一次专门是陆地动物,第二次是海洋动物。先用一个小故事或者一个常识导入动物的主题,再问问同学们知道哪些动物,当然会设定一个范围,比如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这在森林里的等等,依次开拓他们的思维。接着会要求他们以一个背景为主题,展开丰富的联想,制作自己喜欢的东西。每当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已经被调动起来,做出的作品也充满想象力。

通过这个兴趣课程,学生初识了斑斓的色彩世界。学生对物体的颜色有一定的惯性思维,在常规的颜色之外,我们可以通过想象给孩子不一样的色彩世界,特别是对于花、蝴蝶等可以有丰富色彩的物体,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性。当我们提供给孩子其他一些辅助材料时,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让孩子积极地去创造。在培养学生动手的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耐心细心,特别是一些精巧物品的制作,很能锻炼一个孩子定性。我们还适当的给学生欣赏橡皮泥、泥塑各种艺术形式的作品,让他们体验美,感受艺术的魅力。

除了上述提到的,我们还注重培养学生其他方面。比如从动物身上我们可以体会到亲情,从植物上可以衍生到环保,而从食物上我可以教育孩子吃饭的好习惯。

总的来说,这个学期教授的这个兴趣班课程,在其中还渗透了各种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的品质教育,我们感觉是比较成功的。其实教育学生不仅是在常规课堂,作为一个老师应该把教育学生渗透在生活学习以及游戏的各个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各个方面。

推荐第2篇:泥塑 教学设计

泥塑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泥塑课的设置是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利用随处可取的土陶泥等材料,运用传统的泥塑造型方法,欣赏古、今泥塑作品的艺术特色及审美情趣、关注民族的文化遗产,感受泥材的土趣味的独特艺术美感,并从中学习泥塑知识。在泥塑创作中,了解三维空间的塑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力。

学生分析

1、学生喜欢动手制作这一形式,尤其是农村的孩子,玩泥巴的游戏伴随他们长大,对泥巴情有独钟,用泥制作作品更会让他们感到愉快,身心得到了解放。

2、学生对泥塑的理解还很肤浅,通过欣赏更多的作品来丰富涵养,累积创作所需的文化底蕴。

3、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优秀作品,在同学面前得到展示,会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教学目标

1.结合对泥塑艺术的认识和感受,努力以创作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2.重点学习与泥塑创作相关的基础知识,了解和感受泥塑创作的特点和乐趣。 3.运用自己喜欢的一种或多种泥塑创作方式表现自己的创作。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泥板成型、泥条成型基本技法。运用基本技法创作一件作品。

教学难点

了解泥塑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关系,认识泥塑创作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准备

泥塑创作的工具,用水簸法加工得到的泥,示范作品及图片。

设计思路

1、引导学生课前收集泥塑发展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初步了解我国泥塑的发展史,涵养传统文化精神。

2、理解“古为今用”的道理,理解在深厚的文化土壤中再开拓出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鼓励学生巧妙构思,创作出富有情趣的作品。

3、表现三维空间的泥塑制作技法有很多种,以泥条造型来表现三维空间的讲解为主,引导学生发现和创造出更多的技法。

4、由于学生在小时侯有玩泥巴和在学工时亲身体验泥巴特性的经验,所以本课的学习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给予适当的讲解和指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在丰富多彩的艺术门类中,泥塑是最独具魅力的,不仅是因为水、土等因素与人类有着天然的亲切感,更主要的是这两种朴素的材质为艺术家提供了极为宽广且变化莫测的想象空间。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这片独具魅力的艺术空间。

教师出示课件请同学欣赏。

教师提问:欣赏作品后请同学们想一想,泥塑与陶艺有什么不同吗? 你能试着分析一下它们各有何特点吗? 回答略。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重现自己以前玩泥的情景,产生创作愿望,激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本课的学习。

(二)、教师引导,探讨解疑

1、欣赏从古至今的泥塑作品,品味泥塑的艺术美感。

[设计意图] 感受泥塑的艺术美,理解其独特趣味,通过学生收集的资料与课件的资料相融合,更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即强调了学生的参与性,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2、跟我学

通过看书及课件学习泥塑罐的制作方法及装饰方法(切挖、粘贴、雕刻等)

注:泥条要保持湿度,相互间要紧密,注意保留自然的凹凸纹理

[设计意图] 探究学习,重点掌握泥塑的泥条成型的制作方法,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提高自学,动手能力,并激发学生发现其它的泥塑方法。

(三)、创作体验,形成技能;

(1)、学生创作,体验创作过程。

动起来吧!设计一件即实用又美观的器具。怎样使它更有特点,与众不同?

注意:

1、你身边有许多辅助工具,在遇到问题时,可以运用备用的工具来解决。

2、可几个人一组,共同完成一件作品,每组的负责人安排好每个人的任务。

3、注意室内及自身的卫生。

(2)、教师辅导,学生形成技能。

教师对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于好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创造。

[设计意图]根据课标对美术作业的要求出现的三部分“基本要求”、“具体化”、“可选部分 ”来设置本课的创作体验过程,加深对泥塑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对泥塑的审美能力。

(四)、激发潜能,表现评价;

评出最佳造型奖、最佳技巧奖、

谈创作体会,制作过程中有什么新发现,遇到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设计意图] 采用自评与他评的方法,评价标准体现多维性,以鼓励为主,成功展示自我,愉快学习,提高学生的表现力、自信心和评价能力。同时配合课题要求评出各种奖项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达到课标提出的作业要求与作业评价相统一的原则。

(五)、布置展览,成果展示。

在美术专业教室展台上,为期一周。

[设计意图] 深化本课的学习内容,升华情感认识

推荐第3篇:泥塑造型 教学

《增一分活泼 添一分情趣——小泥塑》

教学范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泥塑的基本知识。并学会用泥塑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图。

(2)思想目标:增长知识,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提高欣赏水平,以达到提高个人素质的教育目的。

(3)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泥塑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重点:了解泥塑特点,把握泥塑基本技法。

难点:表达意图的准确性和独创性,泥塑手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课时数:一课时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打开课件,点击课件“感悟泥土”。

2、导入新课:

有了泥土,我们才有了茂密的森林,给我们避风遮雨,这是我们生存的家园。

有了泥土,我们所有的种子才能播下,给我们足够的粮食,这是我们生存的依靠。

以平常的心情接近泥土,感悟泥土,在接近泥土的那一

刻,就注定为我们的永恒。

你玩过泥吗?也是和他们这样玩的吗? (学生回答)。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泥土的世界,去领略泥塑这门古老艺术的美„„

二、讲授新课

学生欣赏图片,师讲解泥塑相关知识。

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型。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天津、江苏无锡惠山、广东大吴、陕西风翔、河南浚县、淮阳及北京等地是传统泥塑的重要产地。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天津的“泥人张”和无锡的惠山泥人了。

三、佳作欣赏(“泥人张”彩塑赏析和“惠山泥人”赏析) 点击“佳作欣赏”

1、学生欣赏图片,师讲解“泥人张”彩塑的相关知识。

天津“泥人张”是清朝道光年间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艺术,自张明山先生创始,历经六代流传,至今已有180年历史。

“泥人张”彩塑创作题材广泛,或反映民间习俗,或取材于民间故事、舞台戏剧,或直接取材于《水浒》、《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名著。

欣赏了这么多作品,你认为“泥人张”彩塑有什么特

点?(学生回答)。

作品以写实为特色,人物造型,音容笑貌,色彩装饰,无不强调一个“像”字。

造型:写实 色彩:清新雅致

2、学生欣赏图片,师讲解“惠山泥人”的相关知识。

无锡彩塑相传已有400年的历史。经艺人世代艺术实践,创造出享誉世界的“惠山泥人”。惠山泥人品类丰富,分为粗货、细货两大类。

粗货又称耍货,以吉祥祈福为题材,采用模具印胚,手工绘彩。主要供儿童玩耍。“大阿福”是最典型的作品。她是一个怀抱小兽的婴孩的形象,为当地传说中能驱除猛兽、保佑平安的神话人物。

现在的大阿福有的手捧寿桃、元宝,有的身挂金锁片。象征着健康长寿、吉祥如意,是否给你以幸福、美好的感受?

细货是以手捏为主塑造艺术形象,内容大多以戏剧题材为主,故称“手捏戏文”。这类泥人再现了戏剧演出的典型场景,突出了戏剧人物的瞬间神态。

通过这些形象,你认为无锡“惠山泥人” 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

造型:夸张 色彩:鲜明艳丽 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3、学生欣赏图片,了解现代泥塑的相关信息,丰富自己的创作素材。

欣赏下列图片,想一想:

现代泥塑又分哪些题材、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

四、泥塑的塑造过程

点击“塑造过程”, 学生欣赏图片,师以动物——鸭子为例讲解泥塑的塑造步骤。

要制作出如此精美的泥塑作品,应注意下列步骤:

1、精心准备泥土

一般选用带些粘性又细腻的土,经过捶打、摔、揉,有时还要在泥土里加些棉絮、纸或蜂蜜。

2、把握塑造物的整体外形

注意:舍弃细部,抓准基本形。

3、抓住塑造物的明显特征进行细部刻画

注意:对所塑物的特点可以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加以表现。

4、抓住塑造物的色彩特征,上色

注意:色彩之间的搭配,突出塑造物本身明显的色彩特征。

学生欣赏图片,师讲解“花瓶”的塑造过程,了解泥塑的基本技法。

跟随着我,来制作一个美丽的花瓶吧。

1、拍一泥板,切出所需形状作底板

2、搓泥条粘接于底板

3、逐层向上盘筑粘接

4、视作品需要可适当加宽口型,添加装饰

五、拓展延伸

点击“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共同体会了泥塑揉、拍、切、搓、粘、压等技法。

接下来,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泥的特性,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组人物、动物或静物的小泥塑。

制作时注意:

外观要简洁 整体感要强

六、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七、佳作共赏

由各小组推荐佳作,与全班共赏析

八、小结

我们通过同学们的相互合作做出了很多小泥塑,通过欣赏这些造型后,你们的脑海中肯定又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小泥塑造型题材吧?有兴趣的同学课后继续进行加工,将你的作品摆放在你的案几床头,会别有一番情趣。

同学们,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双灵巧的双手,那么世间万物将会为你的生活增添光彩。

推荐第4篇:泥塑教学设计

泥塑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泥塑课的设置是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利用随处可取的土陶泥等材料,运用传统的泥塑造型方法,欣赏古、今泥塑作品的艺术特色及审美情趣、关注民族的文化遗产,感受泥材的土趣味的独特艺术美感,并从中学习泥塑知识。在泥塑创作中,了解三维空间的塑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力。

学生分析

1、学生喜欢动手制作这一形式,尤其是农村的孩子,玩泥巴的游戏伴随他们长大,对泥巴情有独钟,用泥制作作品更会让他们感到愉快,身心得到了解放。

2、学生对泥塑的理解还很肤浅,通过欣赏更多的作品来丰富涵养,累积创作所需的文化底蕴。

3、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优秀作品,在同学面前得到展示,会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教学目标

1.结合对泥塑艺术的认识和感受,努力以创作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2.重点学习与泥塑创作相关的基础知识,了解和感受泥塑创作的特点和乐趣。 3.运用自己喜欢的一种或多种泥塑创作方式表现自己的创作。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泥板成型、泥条成型基本技法。运用基本技法创作一件作品。

教学难点

了解泥塑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关系,认识泥塑创作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准备

泥塑创作的工具,用水簸法加工得到的泥,示范作品及图片。

设计思路

1、引导学生课前收集泥塑发展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初步了解我国泥塑的发展史,涵养传统文化精神。

2、理解“古为今用”的道理,理解在深厚的文化土壤中再开拓出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鼓励学生巧妙构思,创作出富有情趣的作品。

3、表现三维空间的泥塑制作技法有很多种,以泥条造型来表现三维空间的讲解为主,引导学生发现和创造出更多的技法。

4、由于学生在小时侯有玩泥巴和在学工时亲身体验泥巴特性的经验,所以本课的学习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给予适当的讲解和指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在丰富多彩的艺术门类中,泥塑是最独具魅力的,不仅是因为水、土等因素与人类有着天然的亲切感,更主要的是这两种朴素的材质为艺术家提供了极为宽广且变化莫测的想象空间。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这片独具魅力的艺术空间。

教师出示课件请同学欣赏。

教师提问:欣赏作品后请同学们想一想,泥塑与陶艺有什么不同吗?

你能试着分析一下它们各有何特点吗?

回答略。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重现自己以前玩泥的情景,产生创作愿望,激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本课的学习。

(二)、教师引导,探讨解疑

1、欣赏从古至今的泥塑作品,品味泥塑的艺术美感。 [设计意图] 感受泥塑的艺术美,理解其独特趣味,通过学生收集的资料与课件的资料相

融合,更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即强调了学生的参与性,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2、跟我学

通过看书及课件学习泥塑罐的制作方法及装饰方法(切挖、粘贴、雕刻等)

注:泥条要保持湿度,相互间要紧密,注意保留自然的凹凸纹理 [设计意图] 探究学习,重点掌握泥塑的泥条成型的制作方法,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提高自学,动手能力,并激发学生发现其它的泥塑方法。

(三)、创作体验,形成技能;

(1)、学生创作,体验创作过程。

动起来吧!设计一件即实用又美观的器具。怎样使它更有特点,与众不同?

注意:

1、你身边有许多辅助工具,在遇到问题时,可以运用备用的工具来解决。

2、可几个人一组,共同完成一件作品,每组的负责人安排好每个人的任务。

3、注意室内及自身的卫生。

(2)、教师辅导,学生形成技能。

教师对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于好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创造。 [设计意图]根据课标对美术作业的要求出现的三部分“基本要求”、“具体化”、“可选部分 ”来设置本课的创作体验过程,加深对泥塑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对泥塑的审美能力。

(四)、激发潜能,表现评价;

评出最佳造型奖、最佳技巧奖、

谈创作体会,制作过程中有什么新发现,遇到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设计意图] 采用自评与他评的方法,评价标准体现多维性,以鼓励为主,成功展示自我,愉快学习,提高学生的表现力、自信心和评价能力。同时配合课题要求评出各种奖项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达到课标提出的作业要求与作业评价相统一的原则。

(五)、布置展览,成果展示。

在美术专业教室展台上,为期一周。 [设计意图] 深化本课的学习内容,升华情感认识篇2:泥塑教案

美术泥塑教案

河北屯中心小学

朱文静 篇3:劳动与技术泥塑教案[1] 1 2 3 4 5篇4:泥塑教案 文档

学习目标:

1.掌握泥塑的基本方法,尝试用橡皮泥制作或和小木棍结合的方式塑造立体形象。 2.能够在合作中塑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3.体验玩泥的乐趣,提高学习劳技的兴趣。 4.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萌生传承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泥塑的基本方法,塑造出成功的作品。

教学难点:

泥塑过程中各部分的插接、组合与形体的稳定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欣赏作品。

二、激发兴趣、初步尝试

你们以前做过泥塑么?请大家拿出一块橡皮泥,玩一玩?

(学生在尝试中体验团、搓、捏、压等技能,教师巡视指导、交流)

同学们交流展示。师提升总结,引领示范。

(同学们跟老师做一遍,教师指导技术要领)

过渡:学完了这些技术,你想不想尝试制作一件作品?

三、自学尝试、熟悉技法

多媒体课件展示制作鸭子的主要步骤,学生看书边自学、边尝试。(师巡视指导) 展示作品,交流(此环节重点解决

1、颜色的搭配,

2、抓住特征,

3、支架固定) 小结:看来我们的作品要想栩栩如生、不但要注意颜色的合理搭配、更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在必要的时候我们还学要用支架固定。

过渡:同学们还想玩么?接下来就请大家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件作品,进行模仿创作。

四、模仿创作、提升技巧

学生模仿创作

学生将作品以第一次比较,进行自评。

师小结:大家这一次的创作有很大的进步,我们的泥塑技术在一次次练习中得到了提升,相信大家能够自己制作出一件自己创作的作品,接下来,我们就进行一个创意大比拼吧?比一比哪组的泥塑最形象、最有趣。

五、充分想象、综合实践

1、学生创意制作,教师参与点评

2、生展示作品

师:哪一组最漂亮?学生互评!

小结:同学们真是心灵手巧,创作的作品生动形象、栩栩如生。

过渡:其实泥塑在我国已经有悠久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演变已经形成了各种风格。

目标:

1、通过摸一摸、猜一猜、讲一讲,充分感知花瓶的造型特点。

2、能恰当运用搓、揉、捏等技能,学习创造性地泥塑花瓶。

3、设置情境,提高幼儿对泥塑活动的兴趣。

准备:每组一只用彩色塑料袋包裹好的花瓶(各种形状)。

每人一块橡皮泥,泥工板。

若干朵用铅丝、皱纹纸做的彩色纸花。

过程:

1、猜一猜。

请小朋友猜一猜,桌上塑料袋里藏着什么?

2、摸一摸,讲一讲

大家轮流摸一摸,边摸边讲,讲讲里面是什么东西?是什么形状的? 请小朋友告诉老师,塑料袋里藏着什么?(花瓶)

3、提出要求,幼儿操作

今天,老师给每组带来了一只漂亮的花瓶,每只花瓶的样子都不一样,请你开动你的小脑筋,想一想,然后用橡皮泥做一做,花瓶会是什么样的呢? 要求:(1)保持安静,小嘴巴抿紧

(2)可以一边摸,一边捏,一步一步感知。 (3) 花瓶要做得大一些,老师带来了许多漂亮的小花朵,花瓶做得好的小朋友,老师就送他一朵花,好吗?

4、展示作品,小结

请每组小朋友打开塑料袋,大家相互欣赏。

一.活动目的:

1.学生初步了解泥塑艺术及泥塑创作步骤; 2.通过动手实践,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3.通过泥塑的创作,培养学生的造型设计能力和艺术想象力; 4.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协作的精神。

二.活动器材:

1.泥塑模型2.泥塑工具——泥塑刀一套3.粘泥 三.活动过程:

1.简介:辅导员老师简介泥塑艺术、泥塑创作要求及泥塑工具的名称和使用。 (1)泥塑艺术: a:泥塑是一种以粘泥为基本材料的雕塑艺术,它通过挖、雕、掏等手段塑成各种造型。

b:泥塑的评判标准从艺术价值、技术难度、作品设计三个方面评价。 (2)泥塑创作:

a:(主题泥塑)将花瓶泥塑模型(三片)或碗泥塑模型(两片)合起来,

然后边往泥塑模型中铲粘泥边拍实,直到模型中铲满粘泥为止,接着仔细地分片取下泥塑模型,最后通过挖、雕、掏等手段对泥塑作品进行加工。 b:(创意泥塑)(让学生发挥艺术想象力,自由创作) 2.分组:每两个学生为一个泥塑创作小组,合作进行创作。 3.创作:依照泥塑模型进行创作。(也可进行创意创作) 4.命名:给自己创作的泥塑作品命名。 5.评比:辅导员老师(或学生代表)选出优秀作品进行评讲。

四.活动要求:

1.每个操作台安排3个学生,每张课桌安排2个学生。 2.每两个学生为一个泥塑创作小组。 3.活动时,辅导员老师巡视,作个别指导。 4.爱护泥塑工具,不得丢失或损坏。 5.活动结束,做好泥塑操作台的整洁工作,将泥塑工具洗干净放回原处。

五.活动总结:

根据活动情况,辅导员老师指出不足,提出希望。

一 活动目的:

1、学生熟悉了解泥塑艺术及泥塑创作步骤;

2、通过动手实践,锻炼学生的对人头部的塑造能力;

3、通过泥塑的创作,培养学生的造型设计能力和艺术想象力;

4、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协作的精神。

二 教学重点及难点

1、让学生知道并熟悉雕塑实践中的塑造过程和步骤,能够对头像的空间结构有充分认识。

2、学会熟练运用泥塑的简单技法,独立塑造五官型体,对人物的形象神态有一定的把握,能达到独立完成创作。 三 教学方法

讲述法、引导法、启发法、示范和互动探讨法相结合

三 活动材料工具准备(课前完成): 1.泥塑对象材料(创作素材由学生自己选择人物类型) 2.泥塑工具——泥塑刀一套和一些自制的小工具 3.粘泥(如上图)

四 活动课时和过程:课时没两周一次课程,每次课程2节80分钟。

(1) 泥塑艺术:(一边讲,一边做一些示范) a:泥塑是一种以粘泥为基本材料的雕塑艺术,它通过挖、雕、掏等手段塑成各种造型。

b:泥塑的评判标准从艺术价值及用途、技术难度、作品设计三个方面评价。

(2) 泥塑创作: a主题命名创作——根据教师给出的主题,从在架子上缠绕绳索开始,利用钉子和绳索的缠绕使泥牢固的依附在架子上,然后将泥拍实,通过揉、捏、按、挖、雕、掏等手段对泥塑作品进行加工。

b自主创意泥塑——(让学生发挥艺术想象力,自由创作)

我们结合两个方面,既有主题“人物头像”,又有自主发挥的要求。

2、分工:每个学生为一个泥塑创作单位,要求独立进行创作,完成作品。

3、创作:依照学生自己搜集的创作任务主题,对“人物头像”进行个人发挥创作。

(1) 给架子上泥过程。

这里给学生示范后开始巡走指导,注意事项有: a一定要牢固,多用绳子缠绕。 b按照头骨的结构上泥造型 。 c空间结构意识。 d一些比例关系要准确,比如五官的分布比例。

(2)大的泥稿结构完成后由教师逐一指出是否正确,正确的开始对头部五官进行深入塑造。

a 有的学生提出不知道如何塑造五官,教师建议她们相互观察。 b 观察后再进行塑造,还有疑问的教师示范。 c 在示范中传授一些基本常用的工具使用方法和塑造技巧。 d 提示学生反复观察、对比,有空间意识的去想塑造,多次调整直到形体准确。

(3)学生对完成作品进行其他装饰

4、命名:给自己创作的泥塑作品取个名字。

5、评比:辅导员老师(或学生代表)选出优秀作品进行评讲。篇5:泥塑教案

泥塑教案(2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泥塑一课,让学生了解泥塑的制作方法,并能制作完成一些简单的泥塑作品。

重点与难点:泥塑的塑造和泥塑骨架的制作。

教学准备:泥巴、范作二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导入

出示范作,引起学生的兴趣。

板书课题

三、新授

泥是雕塑作品最常用的材料之一,除了作为完成作品的材料,雕塑家在制作石膏雕塑、金属雕塑等其它作品之前,也往往先以泥塑的方法制作小稿,再扩大翻新。

1、讲解泥的特点:

让学生阅读后回答,体积小的可直接塑造成形体,体积大的作品必须在作品内加一个起支撑连接作用的骨架,雕塑上也称为“芯架”。

2、大型泥塑的骨架材料:

一般采用木材或钢筋来制做骨架,绑上草把抹上泥浆然后以泥料分层塑形。

3、小型泥塑的骨架可采用的两种做法: a、形体较为简单的小型泥塑用什么材料制作?

生答:可用牛皮纸卷成卷再敷以泥料。

教师小结并解释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泥块的凝聚力。 b、形体复杂的采用什么材料制作?(指生回答) 生:用粗细不同的铁丝捆扎骨架。

小结:形体复杂的用粗细不同的铁丝绑扎骨架,根据结构特点扎出一个大形,然后往上挂泥,为使泥塑成形后能稳定,可将铁丝骨架固定到木板底托上。

4、讲解泥塑的制作方法:

a、要把握被表现对象的基本形体结构,并确定体积、大小比例。 b、挂泥塑形时,对表现的物体细部要有深一步的了解,然后通过泥料的堆积和剔除逐步完善细部。

四、学生制作雕塑骨架,教师巡视辅导。

五、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进一步了解雕塑技法,学习对形体概括表现的方法。

重点与难点:造型的准确与生动。

教学准备:示范作品,雕塑材料一份。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集中学习的注意力。

二、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泥塑知识。

提问:泥的特点?

生答:可塑性强,韧性不大,湿时易瘫塌,干后收缩又易干裂。 展示上节课的作业进行讲评。

三、新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泥塑制作小型人物,这节课我们用粗细不同的铁丝绑扎骨架,来制作形体;较为复杂的雕塑作品。

教师示范制作人物泥塑,出示人物泥塑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人物动态。用铁丝按照设计好的动态造型。

四、学生作业

每人创作一件人物小型泥塑,并尝试运用一些线状辅助材料来丰富雕塑表现手法。

推荐第5篇:泥塑 教学设计

《泥塑 》教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泥塑的基本方法,尝试用橡皮泥制作或和小木棍结合的方式塑造立体形象。

2.能够在合作中塑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3.体验玩泥的乐趣,提高学习劳技的兴趣。 4.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萌生传承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泥塑的基本方法,塑造出成功的作品。 教学难点:

泥塑过程中各部分的插接、组合与形体的稳定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欣赏作品。

由春晖小学的国学特色引入中华传统文化,问:你还知道哪些是中华传统文化?引出\"泥塑\"。欣赏一些泥塑作品,问:你有什么想法?

二、激发兴趣、初步尝试

泥塑就是通过灵巧的双手将泥质材料塑造成为各种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工艺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泥塑。(板书)

你们以前做过泥塑么?请大家拿出一块橡皮泥,玩一玩?

(学生在尝试中体验团、搓、捏、压等技能,教师巡视指导、交流)

同学们交流展示。师提升总结,引领示范。

(同学们跟老师做一遍,教师指导技术要领) 过渡:学完了这些技术,你想不想尝试制作一件作品?

三、自学尝试、熟悉技法 多媒体课件展示制作鸭子的主要步骤,学生看书边自学、边尝试。(师巡视指导)

展示作品,交流(此环节重点解决

1、颜色的搭配,

2、抓住特征,

3、支架固定)

小结:看来我们的作品要想栩栩如生、不但要注意颜色的合理搭配、更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在必要的时候我们还学要用支架固定。

过渡:同学们还想玩么?接下来就请大家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件作品,进行模仿创作。

四、模仿创作、提升技巧 学生模仿创作

学生将作品以第一次比较,进行自评。

师小结:大家这一次的创作有很大的进步,我们的泥塑技术在一次次练习中得到了提升,相信大家能够自己制作出一件自己创作的作品,接下来,我们就进行一个创意大比拼吧?比一比哪组的泥塑最形象、最有趣。

五、充分想象、综合实践

1、学生创意制作,教师参与点评

2、生展示作品

师:哪一组最漂亮?学生互评!

小结:同学们真是心灵手巧,创作的作品生动形象、栩栩如生。

过渡:其实泥塑在我国已经有悠久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演变已经形成了各种风格。

六、拓展深化

结束语: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课下多动脑、多动手,让泥塑技术在我们手中得到传承,相信只要你坚持,你就会是下一个民间艺术家。

《动物小泥塑》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的正确观察,大胆表现,正确取舍的艺术创造方法,改变追求“像”的狭隘的艺术创造方法。使学生有较生动的准确的美的标准。通过这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泥塑的初步技能,巩固小动物形的概括手法。

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动物小泥塑》的制作,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立体动物造型的一般规律。

2、情感态度目标:提高学生手工制作的技能及审美能力。

3、能力发展目标: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小动物形体的制作及装饰。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多种不同的构思、设计和制作。 5.教学用具:黄泥、刀子、牙签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

主要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为新课学习和顺利完成作业奠定基础。

二、创设情景、激发探究(联系实际,实物激趣导入、简介泥塑) 出示泥塑作品,激趣导入:下面我要给大家看一组我亲手做的小作品(出示泥塑作品)

。你们瞧!这是什么呀?知道是用什么做的吗?告诉你们吧,这是我用泥巴捏成的各种小动物,这种手工艺品称为“泥塑”。“不要小看这些黄泥,用它做出来的泥塑可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美术,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学习——《动物小泥塑》”。(板书)

三、质疑讨论、新课学习(传授新知,边看边学)

1、师生制定泥塑小猪。(师演示)

2、制作泥塑步骤。让学生了解泥塑的三个步骤,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指名回答并板书:泥塑步骤:(1)和泥;(2)塑造;(3)整理。

3、动手实践学方法。

和泥。教师讲授和泥的基本方法。然后提问:和泥为什么要和熟、和透呢?(和透的泥捏出的小动物表面光滑、圆润,不开裂)泥和好的标准是不粘手,让学生感受一下已和好的泥的软硬度和粘性。

(2)塑造。教师介绍塑造的六个基本方法: 揉:双掌交错呈顺时针方向反复揉动,用力均匀。提问:可揉出小猪的哪些部位?(头、眼、鼻、身子等) 搓:双掌来回摩擦。提问:可搓出什么形状?(圆柱形、长条形等)哪些小动物是这种形状呢?(蛇、蚯蚓、大象的鼻子等)

捏:先示范,再提问:这是什么方法?什么叫捏?用拇指或别的手指把泥弄薄或弄成一定形状的方法就是捏。提问:小猪的哪些部位可以捏出来?(耳朵等)压:运用手掌的力度把泥弄扁叫压。塑造哪些小动物可以用压呢?(小乌龟、穿山甲等)

刻:用小刀或牙签等在泥上刻出所需的纹路。小动物的哪些部位可以刻出来?(虎皮纹、鱼鳞、小鸟羽毛等) 粘:当我们要将两个部位组合在一起时,就要用牙签来粘接。(教师演示)(小结,鼓励)

四、自由创造、大胆表现(竞赛巩固,泥塑创造)

教师播放优美的音乐,让学生伴随着音乐进行制作,这样有利于稳定学生的心情,条理有序的完成作业。以几个同学为一组,分组竞赛。共同讨论,分工完成。在学生制作过程中,对学生的构思教师给予肯定,对作业不提太多要求,让学生发挥想象,自己动手去做。

1、说明比赛规则、时间:比质量、比速度、比团结合作,时间20分钟;

2、泥塑创造(放音乐,教师巡视辅导);

3、小组制作,是为了让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反思学习、激励评价(评比、颁奖)

完成作业后,让学生各组自评,自由发言,教师简评各组作业情况,表扬合作好的,有独特创意的各小组成员。让他们讲讲构思和制作的最成功的地方,使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教师的活动围绕着学生创造思维的开展,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创新新思维。 《美丽的热带鱼》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了解热带鱼的身体结构特点和生长环境,学会鱼的制作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热带鱼的结构及其特点。 2.学会热带鱼的基本制作方法。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热带鱼制作的基本方法。 难点:鱼身体的装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彩泥

二、先学阶段:

(一)出示自学提示,(欣赏热带鱼图片),讨论:

1.热带鱼都由哪几个部分构成?各部分的特点是怎样的?(多媒体展示)

2.你认为制作热带鱼需要分几步完成?

(二)出示课件:鱼的制作步骤,提出自学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尝试。1.根据步骤提示,自己尝试制作热带鱼,遇到问题可以小组商讨解决,解决不了的一会总结提问。

2.在制作热带鱼的过程中你觉得应该注意什么?

(三)学生自由尝试练习。

(四)提出质疑:

1.肯定同学们的自学结果。

2.在自学制作热带鱼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三、后教阶段 针对学生提出的疑惑教师进行示范讲解: 1.取蓝色橡皮泥搓成椭圆形。 2.压扁捏出鱼头和鱼尾。。 3.取绿色橡皮泥做鱼鳍。 4.搓黄红色的小圆点做眼睛。 5.搓三个红色长条做条纹。

四、当堂训练:

1.要求:根据热带鱼的特点和教师示范的要点,自己制作一条漂亮的热带鱼,用时13分钟。

2.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交流。将学生作品用实物投影展示,进行评价交流。

推荐第6篇:泥塑小动物教学反思

《泥塑小动物》教学反思

本课宗旨是在美术课堂教学的教学拓展及延伸,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美术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学生是美术活动的主人,而教师则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一种新型的生态式的美术教学模式,从而有效地促进师生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同步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形成,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可持续性发展,并从中发现并提炼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有着其独特的教学进程结构,班级教学的奠基人夸美纽斯将教学进程归纳为:观察――记忆――理解――练习,而本节课堂教学模式依据此教学结构进程,进行各种媒材开发实践探索的。

通过本次泥塑课的教学活动,让我感受到了手工操作教学中技能、技法指导的重要性,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习惯,以及遇到问题进行探究的好习惯;再例如学生在创作活动中遇到确定不了主题时,忧郁不觉,这时教师一定给与帮助,正确引导学生确立制作内容选择适合自己的;还有学生习惯性临摹范作,没有新的思路,这时要给学生技能技法方面的教学指导,然后进行逆向思维开发,例如动物的身体与四肢的概括与简化,这样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思路,还避免了学生的临摹没创新。

泥塑小动物反思NI SU XIAO DONG WU FAN SI

桥东区南小区小学

杨志飞

推荐第7篇:泥塑教学总1

泥塑教学总结

最近在了解泥塑方面的知识。在了解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我对泥塑的一些看法,在这里写来,与大家交流。

我们的美术教学中有折纸,剪纸等的教学内容,那是通过造型原料(纸张)折剪、插、粘、画的手段来达到一些视觉上的立体效果。但是从某些角度观察纸塑的立体造型是不十分完整的。而且由于材料特性的限制,制作立体纸塑对于好动而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较为费时费力,往往因为失败而气馁。

泥塑所采用的原料泥土粘合力强,柔软可塑,适应学生爱玩泥的天性,也符合青少年的发展规律,从而有利于带动其学习的兴趣。泥土通过手的揉搓捏拉可以随心所欲地塑造出各种立体造型,这些造型具有真正意义上“立体”的效果。目前我们开展的泥塑课,往往是老师先展示一件成品,然后一步一步的示范作法,并让学生跟着做。结果,出现的是一堆大大小小形似却缺乏个性的东西。这种过分强调制作的工艺性,使得学生的思路受到了限制,他们的童心、童趣被忽略,天性被抹杀了,他们缺乏一种创新意识,这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鉴于此,我们认为,实施开放性的泥塑教学,将更好地促进学生空间想象能力、造型能力、思维创造能力。 所谓开放性,就是不拘于传统的、固定的或单一封闭的模式,冲破学科、课堂和书本的局限,实现思维方式和教学途径的多元化。

在泥塑教学的实践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懂得尊重和鼓励“孩子气”的泥塑作品

初中学生知识较单薄,因而对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认识,并且通过双手把看到的、想到的表现在泥塑中。他们的作品虽然朴拙,但想象丰富,构思很大胆,感情很真挚,而且他们往往对自己特别感兴趣的部分加以夸张强调,其他则较淡化。

在一堂泥塑课上,布臵了“我最亲爱的老师”这个主题,有一位女同学的作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把老师的额头塑得高高的,嵌上了三条很夸张的皱纹,又在脸颊上架上了宽大的眼镜,几乎占了二分之一的脸,一位老知识分子的形象跃然“纸”上。

我问她:“你为什么把老师额头和眼镜这样处理,她笑着说:“因为做老师的近视眼的最多了,其次他们看到学生不听话时,特别会皱眉,所以皱纹就特别多。”他的这个泥塑作品,虽然成人看起来很稚嫩甚至滑稽,但是她对老师的感情却真实地流了出来。

由此可见,作为教师,在泥塑活动中,要呵护学生的童心,让孩子喜欢泥塑,乐意用泥塑表达感情,那么,怎样来保护孩子泥塑时的童趣?

1、营造轻松的创作氛围。

让学生在泥塑世界中自由愉快地翱翔。我们必须为孩子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心理环境,调动他们积极的情感。在举例和引导的过程中,切记要抛砖引玉,展示多方位,多思路,多手法的各类作品,使学生臵身于多元美术的世界。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美的熏陶,逐渐增强对美的感受力,情感得到健康发展。同时学生的写实表现力较弱,你也可以营造一定主题氛围,在组织“我喜爱的动物”时,我们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动物环境,在教室的四周都挂上收集的和老师精心设计的动物装饰画。另外在活动时,为学生播放轻音乐,让他们欣赏图片,观察自己最喜欢的动物,让孩子臵身于奇妙的动物世界中,学生泥塑的愿望就被激起,情绪也调动起来了。

2、提供一个自由创作的空间。

让学生自由去选择,自由探索,以保护他们的原创天性。我们在泥塑活动时分成几个板块,如“观摩”、“模仿”、“创作”等等,让学生在泥塑活动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表达方式,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创作,不追求完美,只图快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同时,我们及时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孩子体会成功感,情感得到满足,这样孩子更有利于孩子喜欢美术、热爱美术,从而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二、激发学生在泥塑世界中找到自信

每个人都喜欢受人称赞和鼓励,渴望获得成功。对于中小学生,激励显得更加需要和重要。因此,教师在组织泥塑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多激励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日常的泥塑课中,经常发现有些同学不够大胆,很拘束;有些往往拿不定主意,不知道从何下手;有些同学则非常紧张,还没有动手就说:“老师,我不会做,请你帮帮我吧。”其实像以上这些学生,他们不是不会泥塑,而是他们在活动之前存在一定的疑虑,不敢动手。长期以往,这些学生,往往会导致自信心缺乏,不能形成健康心理。对于这样的同学,教师应通过仔细观察,了解他们的泥塑水平,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泥塑能力,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步。这一方面,我们采取的做法是:

1、运用激励的语言,激发学生创造信心

我们要给孩子鼓励,去关心,去激励孩子,让他们知道,老师和他们站在一起创作和思考。特别对于在泥塑时不够大胆、很拘束的同学,老师引导时,可以用信任的眼光,用鼓励的语言如:“不错!”,“好的,有进步!”,“太好了!”等激励他们的上进心,或者用直接肯定的话语,如“你做得真好,很漂亮。”、“你想得真好。”等肯定学生创造成果,并且对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或者作品中值得表扬学习的地方给予具体的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作品是被接受的,大大激发他们创造的自信心,促使他们大胆尝试。

2、允许孩子有失败的作品,帮助孩子获得成功 我们要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成功都能使他们高兴和自豪,增强他们创造的自信心,不断地勇于表达,敢于创造。对于能力稍弱的学生,我们则不能求全,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或降低要求,帮助他们克服胆怯心理,教孩子学会自我鼓励,自我放松。老师当允许孩子失误,当他做事不成功时,就在引导中教他做而不是指责他。进行活动时经常鼓励他,并且教师要尽可能地在学生感到苦恼和拿不定主意时及时给于帮助、引导,避免他们产生畏难情绪,以致失去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信心。只有教师在学生活动时善于观察,才能真正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树立起自信心。

三、让学生情感在泥塑中得以宣泄

学生玩泥塑能充分表达他们本身特有的思维和认识,是他们的自我表现,是人类原始的个性情感的宣泄和流露。教室里经常可以看到成群的孩子因为喜欢泥巴,而在那儿随意地糊泥;也会因为与大人赌气,而用力地敲打泥巴,捏塑泥块。那些成型的并不一定是工艺品,但却是孩子真实情感的流露。在学生泥塑的领域里,很少有理性、逻辑的成分,更多的是他们的直觉表现。我们越是关心人类经验的基本问题,就越发觉到学生泥塑与远古人类陶器的亲近,以及它与原始艺术、民间艺术,甚至现代艺术的某种相似。

回想成人对儿童的指指点点,恰恰是对他们创造潜能的抹杀。学生拙朴的造型之所以让人心动,正是因为其表现了他们蓬勃的生命力,洋溢着他们天真活泼的感情,展示了他们积极的创作本能。但随着年龄的增加,逻辑思维的发展,这种创造性的想象力反而衰弱褪色了。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墨守成规,要让学生把学到的技法、知识用来创造自己的美,鼓励孩子的艺术表现力。教师应该做一个引导者,带领孩子步入艺术的殿堂,要真诚地同学生交心,交朋友,交流意见,要特别关注和鼓励那些勇于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和真实情感但技巧尚不成熟的学生。在曾经的一次泥塑课中,我让学生先拿一块陶泥,让他们闭上眼睛后双手随意捏一番,再睁眼仔细研究捏过的陶泥像什么?然后在这块陶泥的基础上构思一件作品,想好以后把它做成一件大一点的陶艺作品。创作时,可以讨论,但要独立完成。这一下同学们可高兴了,纷纷开始做“游戏”。最后,学生的作品与以前有了很大变化,原来比较拘谨的作品变得更夸张、更大胆,有了更多抽象的表现。

四、鼓励合作,团结孩子——让学生的人际关系通过泥塑更显融洽

泥塑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面临学生有差异的问题。而合作教学为我们提供了良机,这也是开放性教学的有效尝试。

泥塑中的合作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来创作完成作品。马克思说过:“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资源。”学生在发展中存在差异并不可怕,合作学习能把这种差异转变为一种教学资源。如果教师能把这种差异因素构成的矛盾转化为动力,就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让他们学会各展所长,达到“1+1>2”的效果。我让兴趣组的学生合作完成《猪的家园》这一作品时,擅长搓泥条的选择了做猪圈围栏,擅长手捏的设计制作各种猪的造型,擅长构图的负责摆放。在这次合作中,他们不仅发挥了各自的长处,而且共同的作品增进了他们的友谊。

五、科学评价,赏识孩子——让孩子通过泥塑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评价是美术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的评价会激发学生再创造的自信心。否则,会打击和伤害学生自信心。因此,教师要认真地把握好评价的环节,充分发挥评价激励的作用。

我们有过一堂泥塑课叫“未来的车”,有一位同学把她的作品一展示出来,马上引起同学的大笑,许多人不约而同地说:“头尖尖的,像一部破飞机。”为了鼓励这位同学,引导学生学会评价作品,我对全班说:“你们听听她做的是什么。”这位同学说: “我做的是飞机车,空陆两用的,就不会再被堵车了。”我接着说:“原来有独特的创意。”说完,把泥塑作品展示孩子看,同学们听了都跑来看她的作品,不再说她的东西难看了。作为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可以实施如下的方法:

1、尊重孩子。

评价泥塑作品并不是一个死的标准,每个学生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他的作品也就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有的作品只有他自己看得懂、说的清,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要尊重学生、善于发现他们作品中的精华所在,表现出接纳、赞许的态度,只有这样才可能和学生沟通。童心是稚嫩脆弱的,所以要及时肯定学生作品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创造,理解他们作品的内涵,从学生的角度去评价作品,不能以“像不像,对不对,好不好”作为评价标准,教师不应阻碍他们的思维表现,要赏识孩子的作品,多鼓励,多肯定,多认同,不能说有损学生自尊心的话。

2、赏识作品。

对学生的作品要表示认可、肯定。每件作品,不管成人怎么看,它总有优秀的一面,总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们展览孩子的作品,有助于孩子间相互学习,互相探讨,同时提高孩子的评价能力。我们应当赞赏孩子的点点滴滴的创造,并提供机会让孩子进行分享、交流,使孩子有更多沟通的机会,这也是对学生创作兴趣的保护,也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是孩子健康教育的一个途径。

3、注意言行。

在进行评价的时候,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语言、举止,要让每个孩子都觉得老师都很喜欢自己的作品。老师和蔼可亲,孩子在以后的活动中才会敢做,愿意做。通过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增强学生各方面的承受力,心理素质也能得到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中小学生的泥塑课程可以多一些创意,少一些匠意。笔者认为我们初中美术课堂的泥塑教学,不是剑指专业雕塑人才,而是培养具有多元思维、较强动手能力的“准”人才。学院派的专业教学模式只可适度融合,而关键是发挥他们天性,培养各方面能力,留给他们一片属于自己的空间,也是留给他们一个快乐的童年。

泥塑教学对学生的发展的作用:

一、泥塑中的立体造型发展了立体空间思维能力,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在绘画中的一个重要能力——造型能力。

二、建筑和雕塑更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房屋建造前期的立体构思、模型的制造都和雕塑有着必然的联系,雕塑作品还是优秀建筑物的重要装饰和组成部分。

三、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数学老师利用几何模型讲授关于数学的问题,学生观察立体模型,在脑海中能形成想象,提高空间思维能力,从而较容易地掌握空间立体概念,通过泥塑教学活动,学生对立体造型有了直接的认识,从而容易掌握几何知识。

四、传统汽车设计的重要过程粘土模型制作,就是将设计师在纸面上的设计构思转化成实体模型,利用粘土模型的优点就在于价廉、便于不断修改优化。

推荐第8篇:泥塑课教学设计

2018 年 大 安 区 何 市 镇 “示范课堂”授课比赛

授课教师:姚欣欣 学 校:何市镇中心学校 课 题:泥塑——植物 时 间:2018年3月15日

泥塑——植物 教学设计

学生分析:

1、学生喜欢动手制作这一形式,尤其是农村的孩子,玩泥巴的游戏伴随他们长大,对泥巴情有独钟,用泥制作作品更会让他们感到愉快,身心得到了解放。

2、通过一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学习了通过绘画来表现事物,这学期希望通过泥塑课让学生了解泥塑这种表现事物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让同学们了解粘土这一种材质,切身体会粘土的干、湿手感及粘土的特性。

2、逐步学会团圆、搓长、压扁、粘合等简单的泥塑技能,能够学会运用粘土制作简单的植物。

3、激发学生们对泥塑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自己的作品获得自信,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掌握团圆、搓长、压扁、粘合等简单的泥塑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掌握粘土的特性,学会运用粘土进行生活创作,让同学们更加热爱生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轻质粘土、已完成的作品、牙签(签字笔) 学生准备:轻质粘土、削尖了的铅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老师通过PPT及语言渲染春天的鸟语花香,引出今天要创作的主题——植物。 教师向学生提问:“春天来了,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周围的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吗?” 学生:“树木绿了,花儿开了,小草绿了,蝴蝶,小蜜蜂都出来了,小蝌蚪在河里游泳,燕子也飞回来了。”

老师:“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天来了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很多植物开始生长,现在老师放几张图片,看看同学们能不能认出其中的植物?”

学生:“仙人掌、仙人柱、蘑菇、多肉植物”

老师:“很好,这些植物有着肥厚的枝叶,可爱的身体,同学们喜不喜欢?那我们今天就以植物为主题,运用轻质粘土这种材料进行创作好不好?”

(二)教师引导,探讨解疑

1、认识轻质粘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触感感受轻质粘土,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轻质粘土。

老师:“今天我们就要用粘土来对植物进行创做,在创作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粘土,同学们打开粘土,用手感觉一下你们准备的轻质粘土和泥巴有什么区别?”

学生:“更轻,有很多颜色,更干净,更软——”

老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很全面。轻质粘土是一种新型的材料,比较好制作各种造型,如果干了加一点水会更软,等干透了,就会像泡沫、塑料一样硬硬的,这里有老师做的几个作品,同学们可以来感受一下干的轻质粘土是什么样的手感。”

2、跟我学。教师通过PPT示范和亲身示范,教学生粘土的制作技法。 教师在投影仪上播放轻质粘土的技法照片,并且配合亲身示范,语言上进行讲解,动作上进行分解,让学生亲自操作,掌握粘土制作的简单技法。

老师:“老师教大家粘土的创作技法,首先大家拿出一块粘土,分成一半,用其中一半向老师这样团一团,团成一个小圆球,大家注意看老师的手,然后自己试一试,掌心相对,把粘土放在两手心之间,两只手用相反的方向打圈,就这样”

老师:“好,大家团的园子像汤圆一样,圆圆的真可爱,现在把团子放在桌子上,然后用掌心压下去,向老师这样,圆圆的团子是不是变成了大饼,这就要做压扁。” 老师:“很好,现在大家再团一个团子,然后掌心相对,向老师这样来回搓,小团子是不是慢慢变成了一个小棍子了?这就叫做搓条”

老师:“最后老师教大家粘合,把刚刚大家做好的大饼和棍子拿在手上,一手一个,然后靠在一起,轻轻地相互挤一挤,是不是两块粘土就黏在一起了?这就叫做粘合。”

(三)、创作体验,形成技能

1、教师示范仙人掌盆景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老师:“今天我们就要运用刚才的技法做一个仙人掌盆景,大家先欣赏一下其他泥塑达人创作的仙人掌,好不好看?大家想不想试一试?”

老师:“好,现在大家听老师说,我们先做一个花盆,用黄色、橙色或者棕色的粘土,拿出一半,然后团成团子,再搓几下,记得轻轻搓成一个短短的粗棍子,慢慢放在桌子上压一压,上面压完再翻过来压一压,是不是像一颗棉花糖?然后再拿出一小块同色的粘土团成团子搓长条,把长条沿着“棉花糖”的一面围城一个圈,多余的粘土掐掉。把小圈往外翻一翻,是不是一个花盆就做好了?”

老师下讲台,观察同学们做花盆的情况,对于做的好的表扬,做的不好的给予指导。

老师:“花盆做好了,现在我们来做仙人掌,大家拿出绿颜色的粘土,像老师这样团出大中小三个不同的团子,然后压一压,然后像老师这样粘一粘,粘完后大家拿出铅笔,用笔尖在仙人掌正反两面戳很多小洞,洞洞戳完请大家把仙人掌粘在花盆里,最后用红色的粘土,团成

3、4个小小的团子,分别黏在大中小三个仙人掌侧面,这样,仙人掌是不是做好了?”

2、学生自己进行创作,体验创作过程。教师进行个别辅导,使同学们形成技能。

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打开PPT其他植物的制作步奏,让同学结合教师刚刚教的仙人掌的方法和图片上多肉植物的步骤分解,自己发挥想象,创造制作有个性又可爱的植物盆景。

(四)、激发潜能,表现评价

老师选取几个做的不错的作品请同学带着作品上讲台展示,并进行点评。 老师:“这节课就要结束了,今天我们学习了仙人掌的做法,有兴趣的朋友还可以尝试其他花盆及多肉的做法。优秀的作品老师进行收集,以后我们学校搞艺术展的时候可以进行展示,方便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其他同学作品完成后不要丢弃,也不要揉在一起,放在桌洞里等放学回家粘土干掉后可以当做玩具或者装饰品送给弟弟妹妹。”

教学反思

推荐第9篇:小学美术泥塑教学之我见

小学美术泥塑教学之我见

绥德县第三小学

霍永霞

摘要:小学生活泼好动,机灵聪明,动手能力极强,所以利用美术泥塑教学积极引导、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给每位学生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 关键字:泥塑 学生 动手 创造

泥塑制作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它是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利用彩泥、橡皮泥等为材料,借助牙签,火柴棒和其他辅助工具,发挥一定想象力与创造力,制作出形态各异的泥塑作品。人们常说,“心灵手巧,手巧心更灵”,可见动手与动脑之间联系之密切。我们坚持教学法的基本原则——“玩中学,学中教,做中求进步”的理念充分运用到学生学习泥塑制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制作过程的乐趣,感受制作出作品的喜悦。现对泥塑教学方法做了以下一些探索。

一、感知彩泥的制作方法与技巧

1.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因此,在泥塑制作过程中,我们开始由浅入深地教给学生一些泥塑技能,如团泥、搓泥、粘泥、混泥乃至固定支撑法。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创作意图,得到一种成功的经验。 2.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学生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学生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在以往的手工教学中,总是教师示范讲解在前,再让学生模仿学习,因而手工活动中常常可以看到学生们愁眉苦脸的样子,听到好多学生的“求救声”,老师则忙得不亦乐乎。现在我们转变了观念和教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引导他们先观察教师完成的泥塑作品,观察制作步骤,猜一猜,想一想,讲一讲制作的步骤,看懂每一步的做法后,再由老师补充讲解示范难点部分的做法。对个别学生,老师指导的程度要多一些,一般学生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泥塑制作经验,我们就让学生自己去创作吧。很多能力强的学生看了泥塑作品后,就会兴奋地说:“老师,我也想做一做!”学生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制作,完全是他们自主地去学、去分析、去做,不仅提高了观察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主动思考,乐于探索的意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成长大有益处。

3、制作泥塑作品,展开想象:学生们是天生的艺术家。我们在进行泥塑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了解基本方法和技能,从一点一滴学习,我们先让他们学习团,压,揉、捏、搓等技能,再逐步学习塑造简单的单个物体。,如:圆圆的饼,长长的面条等。基本方法的掌握为学生学习更多的制作奠定了基础。因而教师可通过各种形式的泥塑活动去鼓励学生多看、多动、多尝试,达到激发学生感官、丰富学生生活、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目的。事实证明,泥塑活动为学生大胆想象、尽情体验开辟了一个自由的天地,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良好途径,并为学生插上了理想的翅膀,让他们从一个成功飞向另一个成功。在一次美术活动课上,学生们在短短二十分钟时间里凭借着自己的想象各自创作出了“小蜗牛和小鸡”、“小蝌蚪找妈妈”系列等主题不

一、形象生动的泥塑作品。他们做起来虽然很简单,但都是全身心去投入的,做得很认真。最后,我让他们对着自己的作品,编出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有的作品虽然看似简单,但是讲起来,故事却很长很动听,说明他们在制作时,都是用“心”去做的。通过这样的练习,在不断提高动手制作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泥塑活动可以满足学生无穷无尽的好奇心,这种在创作中对自由精神的肯定,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审美体验。因此,学生们在制作过程中自由地、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想法,通过双手将自己的想象变成具体作品,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二、关注学生能力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

1、尊重差异,由简到繁: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有的学生模仿,动手操作能力特别强,学什么像什么;而有的学生则表现出对操作要求难以理解,制作时无从下手的情况,这类学生常常会说“老师我不会!”。那么,对于学生能力之间的差异,教师首先要观察、要了解、要尊重,因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学生都是特别的,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在制作活动中,我们教师的心中要为每个学生定出适合他们的目标,同时提供难易不同的题目。例如:泥塑活动“我和动物做朋友”中,我们提供了几种不同材颜色的彩泥,让孩子们自己塑造喜欢的小动物,孩子们得到不同的发展,每个孩子都能在制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反复操作,享受过程:陈鹤琴先生说过:“学生的本性中潜藏着强烈的创造欲望,只要我们在教育中注意诱导,并放手让学生实践,就会培养出创造能力,使学生最终成为出类拔萃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泥塑制作的过程就是一个在“玩中学”“学中玩”的过程,很多活动只有在反复操作中才会有更多的创造和变化。经过每个主题单元的泥塑练习后,学生对物体的基本特征有了比较清楚地认识,这时候,学生更容易将泥塑作品的特征表现出来。通过这样的交替综合练习后,不但提高了塑造的技能,也大大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这对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他们在创作中,也能真正体会到创造性劳动的愉悦,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挖掘了他们自身潜在的创造力。此外,泥塑制作活动并不是一次教学就能达到目标的,教师要充分利用泥塑材料的特殊性,让学生真正地在“玩中学、学中求进步”。

三、强调遵循原则,活动安排由简到繁

1,泥塑活动的学习是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教师要遵循由简到繁的原则,鼓励学生制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都存在差异性,教师必须充分考虑这种差异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层次的自我开发。这就要求教师在创造性教育中充分调动学生想学、想做、想探求为什么的欲望,鼓励学生大胆地把自己的才能展示出来,及时肯定他们与众不同的想法和做法,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以保证他们自由探索的空间。

2,我们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制定出难易不同的活动内容,例如:橡皮泥活动,年龄小的学生可以用橡皮泥制作最简单的物品,如:苹果、梨、香蕉、饺子、面包、面条等,让他们感知不同的颜色做出不同的效果,掌握泥塑的基本方法,感受色彩的变化。能力强的学生,进行难度大一点的,先选色,然后开始制作。如:学生学会了整体塑造的方法后,想要表现老虎的皮毛色彩,自己动脑筋用棕色和黄色两种泥重叠到一起,运用重叠旋转的方法将两种色彩的泥扭成老虎的斑纹;有的学生将学会塑造小兔的方法通过加一加、减一减运用于塑造企鹅、山羊、海狮等动物。这样按年龄段制定的不同活动内容,不仅便于学生学习、掌握制作方法,有利于积累经验,更重要的是让泥塑教学更系统化,真正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发展。

3,同一手工活动内容,我们可以设计出由简到难的系列活动,也可制定目标。如,能力强的孩子能够完成目标,达到教学目的,能力差的孩子可能因时间不够完不成目标,不了了之。长期下去,能力差的孩子对泥塑就失去了兴趣,甚至形成厌恶泥塑的心理障碍。,因此创设泥塑活动区,给孩子创造主动进行泥塑活动的场所,这样使能力强的学生继续巩固练习,施展他们的才能,能力差的孩子能继续完成他们没有达到的目标。多指导这些能力差的孩子,使他们能跟上大家的步伐,不做掉队的“蜗牛”要多鼓励、多帮助,使他们不自卑,树立起信心,共同进步。这样,打破了死板的美术课教学的单一模式,使学生在活动时间内自由选择,主动地投入到喜爱的泥塑活动中。

总之, 一团团彩泥在学生们手中变化着、创作着、游戏着,是最能锻炼学生手脑合一的一种创作方式,学生们通过动手创作,将心中美好的事物以立体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仅仅制作出了一个个精美的作品,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实践,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作品中去,将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极大个性化发挥,愿望变为现实。学生在泥塑教学活动中要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让他们在探索中学习、进步;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充分享受手工制作的乐趣;在发展动手能力的同时激发主动学习的意识,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①《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②许世平:《生命教育及层次分析》,《中国教育学刊》2012年第5期。

③杨立梅:《综合艺术课程与探索》,高等教育出版社

推荐第10篇:让泥塑教学彰显特色

让泥塑教学彰显特色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精巧的剪纸、奇妙的风筝、优美的年画……举不胜举。泥塑作为其中的一种,至今依然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泥塑”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是重要的组成内容。长期以来,泥塑活动已成为美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立足本地丰富的黏土资源,关注不同知识背景下学生个体的探索与体验,以一种积极的方式发展特色,开展泥塑教学。

而要做好泥塑教学的一个关键及前提就是能有一个好的选题。好的选题能起到抛砖引玉、纲举目张的作用。

泥塑的选题,首先,应来源于教材。泥塑的悠久历史,应运而生了不同时期的、多种类的优秀读本和图例,这是宝贵的财富。可借鉴可参考。那么我们在借鉴的同时,也必须抓住我们手中的教材,用好教材。

1.从重要知识点入手

每册教材都有许多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点仅凭一两节课、一两种材料或许还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那么就必须利用泥塑活动课程更好的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更全面地准确地掌握知识点,丰富积累,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和审美能力。 如五年级上册第九课《家乡的古建筑》一课教学中结合泥塑活动,由观察图片到动手表现,利用泥材的延展性充分感受不同质地材料的肌理美。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学习情感,能够自主地进行探究、发现、用拓印的方法在泥材上表现不同的肌理美。把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倾注在做泥的过程中,与泥材的可塑性、学生的自由设计、捏塑出喜爱的形状拼摆,引导感受重复的形产生的秩序感和节奏感很好的结合起来。

2.从美术学科不同课型中概括

美术课中的泥塑章节,,它是一门既隶属于美术课程,又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门类,因此,活动选题的确定可以从美术教材中受到启示。在教材中,一些主题相似的课型分散在不同的册数或不同的单元中,呈层层深入的状态。这些就是组织泥塑活动学习的最好资源。例如,《搭架子》、《演戏》、《飞机工厂》,以不同章节的相似性为切入点,然后拓展到以泥为材料,创设出搭架子、演戏、飞机工厂的一种情境和泥塑造型。

3.从不同学科相似内容中提炼

尽管编写体例和意图有一定的个性差异,但对学生各年级段发展目标的认定还是大同小异的,所以,可以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在各学科的教材学习中提取相似的材料,提炼出泥塑活动的一些选题。要确定好的泥塑活动课的主题,就要突破传统思想局限,从各科的教材中汲取有用的营养。

再者,应来源于学生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术。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其中蕴含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术学习资源。泥塑活动就为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美术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1.与游戏相结合

游戏从古至今,不断发展演变,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学生在做游戏时,可以边跳边唱,那韵味十足、富有情趣的动作,这就是泥塑;孩子们可以自编游戏,把自己的乐趣融入其中,而且取的名称也是百花齐放、个性十足,这就是泥塑;孩子们可以在春天放风筝,在夏天吹芦哨,在秋天贴叶画,在冬天堆雪人,这也是可以做泥塑的。

2.与日常生活相联系

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发现,就能找到寓于日常生活中的泥塑学习的对象。是生活就会有美,是生活就会有情,当我们默然回首时,那情、那美就会跃然印入眼帘。每天,孩子们上学放学都离不开各式车辆的接送;下雨了,同学们撑者各样的伞步行在雨中;从小到大,你一定走过许许多多的桥,可你知道这些车、伞、桥的美学价值吗?你知道有关他们的故事吗?你设计过他们吗?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学生不感到陌生,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的伟大,展开泥塑活动,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同时,接受爱科学及热爱生活的教育;同时在技能领域提高学生对各种造型车、伞、桥等的描绘、使用能力,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

此外,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发展都对学生产生着或大或小的影响。更何况目前学生接受各种信息的渠道得到了最大化的拓展。电视、报刊、网络、方方面面的信息都刺激着学生的神经,这些信息都给我们以新的启示。

3.与当地特色融合

这种特色是当地的名胜古迹、工农业生产等,确定泥塑活动的选题也应对当地特色给予足够的关注。融合这一元素,学生的感受可能会更深,体验会更多,效果会更好。如顺德本土清晖园、顺峰山、宝林寺等名胜古迹都可以在学生的手指间重现。佛山的陶瓷更是远销世界各地。那一幅幅别具情思的作品,那一道道精彩纷呈的制作工序,都成为同学们构思的动力。

再次,来源于各类节日。丰富多样的节日也是泥塑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日包括中国传统节日、西方节日以及学校的节日。这些节日都包含了丰厚的文化积淀,美术是传承文化的工具。把节日文化通过泥塑活动引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使他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古朴典雅,西方文化的浪漫温情,学校文化的亲切热情,让学生在充满文化的情境中学习,这是美术教师的职责。《欢欢喜喜过新年》是在欢度春节的热闹氛围中兴起的,《元宵灯会》是针对元宵节而精心设计的,《中秋团圆》是围绕中秋节开展的活动,《又到重阳时》让学生怀着敬老心情泥塑。近年来,西方节日渐渐地渗透了进来,有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万圣节等西方传统节日,这些节日蕴涵西方文化结晶,,如同开启一扇了解西方文明的窗口,打开这扇窗,让学生感受扑面而来的清新气息,体验到中西文化的差异。

第11篇:泥塑班总结

少年宫泥塑班活动总结

瓦渡乡中心小学

王银沣 2014年7月

少年宫泥塑班活动总结

瓦渡乡中心小学

王银沣

目的:泥作为一种在雕塑艺术的基础教学中最容易上手,并可反复使用的可塑性材料,在我们的教学方法中和理念上,是有很大的可进一步发掘的潜力,我们在以往的教学中,对于“形”的概念的理解和强调,基本上是到位的,对学生的要求也是明确的。但是在培养学生对泥塑语言有个性探索的要求不够重视,没有看到学生做为一个个感受自然的个体,对模特的形体感觉是多样性的,对泥这种可塑性材料的体验也不相同,从而形成在观察、感受、造形表现多种可能。我们知道艺术是人类对自然包括人自身的存在的感受、知觉的结晶。 方法:因为我们都不希望同学们在那里“磨”,也知道“磨”不出来,为什么不让同学们按照自己的节奏“走”呢?经验告诉我们,课时的长短不能决定学生是否掌握整体观念的问题,看形的方法也磨不出来,学生是否“开窍”取决于学生主动的去思考,并保持注意力高度的集中的时间的长短如力度,每个学生所具有这种“定力”不一样,时间的长短不同,就像有人善短跑,有人善长跑,有人喜欢走路一样。

下面总结最近的具体教学法:

1、短期强化训练

可以短期作业进行强化训练,要求学生每天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在每天结束时给自己的作业拍照(至少四个角度),并做文字小结。不会“磨”,每天解决不同的问题,另外,文字总结可以帮助理解,增强记忆,照片可以帮助学生明了问题出在哪个阶段,整理出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步骤。学生在总结会上不但被要求谈自己的作品,及问答老师和同学们的质询,同时还要对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点评,使同学们保持一种学术思考的习惯。

2、中、长期训练(人体)

我们前面说过学生对形体语言的“开窍”,是产生于头脑清醒,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下的。我们自己的艺术实践也给学生们提供了很切实的榜样,但由于我们的训练要求的标准一直比较单一,对个性化训练重视不够,所以对学生个人感受性,创造潜能,塑造手法的开发方面比较陌生。仿佛我们大家一直在对所有的学生重复地提倡“一种”感受理解,塑造的过程模式。方法的单一造成了效果的单一,造成众多个体的不适应。我们在训练共性技能上的成功,恰好成了我们培养个性创造力的障碍。教师应该在这种过程中起积极的引导作用,在这一阶段的训练中我们仍然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每日小结,并分阶段进行拍照,作业结束进行点评,使学生在塑造与理念两方面都得到训练。

3、长期作业(大人体)

大人体应该是体现我们在泥塑训练中所取得的对个人泥塑语言的追求的成果。

综上所述,我们对泥塑班活动内容及要求应该建立在当代雕塑艺术发展的平台上的,为学生提供一种多元性的符合个性发展的艺术环境和训练内容。使我们在保持我们所具有的写实能力训练的传统优势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个性化的发展空间。使泥塑训练与其他材料的训练在艺术理念上联系在一起,将“材料的意识”,纳入我们教学的基本纲领之中,并用通过对“材料意识”引导,发展我们对雕塑的“自在性”的领悟,从而达到对现代到当代艺术理念上的完善。

第12篇:泥塑活动总结

泥塑活动总结

目的:泥作为一种在雕塑艺术的基础教学中最容易上手,并可反复使用的可塑性材料,在我们的教学方法中和理念上,是有很大的可进一步发掘的潜力,我们在以往的教学中,对于“形”的概念的理解和强调,基本上是到位的,对学生的要求也是明确的。但是在培养学生对泥塑语言有个性探索的要求不够重视,没有看到学生做为一个个感受自然的个体,对模特的形体感觉是多样性的,对泥这种可塑性材料的体验也不相同,从而形成在观察、感受、造形表现多种可能。我们知道艺术是人类对自然包括人自身的存在的感受、知觉的结晶。

方法:因为我们都不希望同学们在那里“磨”,也知道“磨”不出来,为什么不让同学们按照自己的节奏“走”呢?经验告诉我们,课时的长短不能决定学生是否掌握整体观念的问题,看形的方法也磨不出来,学生是否“开窍”取决于学生主动的去思考,并保持注意力高度的集中的时间的长短如力度,每个学生所具有这种“定力”不一样,时间的长短不同,就像有人善短跑,有人善长跑,有人喜欢走路一样。

下面总结最近的具体教学法:

1、短期强化训练

可以短期作业进行强化训练,要求学生每天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在每天结束时给自己的作业拍照(至少四个角度),并做文字小结。不会“磨”,每天解决不同的问题,另外,文字总结可以帮助理解,增强记忆,照片可以帮助学生明了问题出在哪个阶段,整理出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步骤。学生在总结会上不但被要求谈自己的作品,及问答老师和同学们的质询,同时还要对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点评,使同学们保持一种学术思考的习惯。

2、中、长期训练(人体)

我们前面说过学生对形体语言的“开窍”,是产生于头脑清醒,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下的。我们自己的艺术实践也给学生们提供了很切实的榜样,但由于我们的训练要求的标准一直比较单一,对个性化训练重视不够,所以对学生个人感受性,创造潜能,塑造手法的开发方面比较陌生。仿佛我们大家一直在对所有的学生重复地提倡“一种”感受理解,塑造的过程模式。方法的单一造成了效果的单一,造成众多个体的不适应。我们在训练共性技能上的成功,恰好成了我们培养个性创造力的障碍。教师应该在这种过程中起积极的引导作用,在这一阶段的训练中我们仍然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每日小结,并分阶段进行拍照,作业结束进行点评,使学生在塑造与理念两方面都得到训练。

3、长期作业(大人体)

大人体应该是体现我们在泥塑训练中所取得的对个人泥塑语言的追求的成果。

综上所述,我们对泥塑班活动内容及要求应该建立在当代雕塑艺术发展的平台上的,为学生提供一种多元性的符合个性发展的艺术环境和训练内容。使我们在保持我们所具有的写实能力训练的传统优势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个性化的发展空间。使泥塑训练与其他材料的训练在艺术理念上联系在一起,将“材料的意识”,纳入我们教学的基本纲领之中,并用通过对“材料意识”引导,发展我们对雕塑的“自在性”的领悟,从而达到对现代到当代艺术理念上的完善。

第13篇:泥塑社团活动总结

2015年泥塑社团活动总结

劳动路小学:贾煜

2015年泥塑社团活动总结

我校本学期开展的泥塑社团活动,在兴趣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发展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鉴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是课题实施的目标。那么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呢?这就要求我们在课题研究中不断加强对教育活动设计的研究。

泥塑活动属于美术活动的范畴,主要着眼于培养儿童对活动的兴趣。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积极的思考,主动的探索,在反复操作中逐渐形成知识和技能。那么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在活动设计方面多下功夫:

首先,做好本年龄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技能发展轨迹的调查。要作好调查首先就必须明确学生在某一特定的年龄阶段其生活、心理的特点以及技能发展的轨迹。如:一二年级主要是学习用团、撮、压、等技能,使手腕与手指动作逐步灵活。三四年级要求掌握挖、折边、粘接、抹光(使手指动作灵活)泥工刀等工具的配合,(提高造型的整体感,运用多种方法表现特征与某些细节)。

其次,积极思考,钻研摩课,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在了解了不同年纪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兴趣等诸多因素以后,就要求我们老师积极思考寻求教学活动中的新的契机,不断吸引学生加入到活动中来,由于泥塑本身就是一个操作性较强的活动。所以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注意保持并引导好学生的兴趣。当然,在活动设计的过程

中,我们还应该遵循一定的则:如“整体结合”“目标有序”“适度新颖”“引导思考”“活动操作”“交往合作”等,只要当活动依据了一定的原则,才能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通过学生进行泥塑作品制作的实践活动来看:首先从认识上,学生有了明显的提高,从操作角度来看学生能很熟练的操作,并且能制作和加工出精美的作品来;学生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制作出很有创意的作品来,总之,活动课中学生从操作及思维创新方面,都有了更大的提高。

泥塑课开展以来看,首先,学生对材料的把握和如何能做出更好的作品,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其次,学生再制作陶艺品的同时,融入了学生心灵深处的那些感情色彩;最后,学生能积极的热情和纯洁的心灵,精湛的陶艺技术制作出了各式各样的陶艺美品。总之在这一学期的陶艺活动课中,锻炼了学生亲自动手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思维创新能力。

多动手,勤动脑创建新思维的妙用之处、使学生掌握了泥塑的制作的过程及所学过的知识构建思维。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活跃了学生的课外生活。

最后,作好记录,开展教研,作好活动设计的后期整理和评估。

第14篇:绘画与泥塑社团教学反思

绘画与泥塑社团教学反思

反思一:

1、选择适合学生能力发展的活动

针对学生的发展特点,我们在组织活动时尽量做到面广、有趣,尽量让学生通过手工课接触到各种常见的工艺品种,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

2、通过一学期手工制作课的学习,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性。因为手工制作趣味性较强,剪出的作品很精美,并且学生动手的机会也很多,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动的个性特征,孩子们在玩中学到知识与制作技能,使小学生的心情变得轻松而又愉快,在宽松而又愉悦的气氛中,极大地调动了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一学期手工制作课的学习,使小学生的双手与大脑的思考得协调起来。

手工制作需要动手,手一动,就会引起大脑的积极思考,如手工制作的剪纸艺术,小学生先欣赏漂亮的剪纸,再自己动手剪一剪。动手剪时,他们就要思考:如何折叠,如何画出合理漂亮的图案,怎样才能剪好,贴好。一件作品的完成,使他们的小手变得更灵巧,脑的思考变得更敏捷。

绘画与泥塑社团教学反思

反思二:

1、通过一学期手工制作课的学习,培养了小学生的毅力和耐力 。 现在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并且他们的耐力和毅力都很差,依赖性较强。在手工制作课上,他们过的是群体生活,同龄人在一块,常常使小学生变得争强好胜,加上老师、家长正确的指导和鼓励,一些难做的手工,他们靠着争强好胜的信念,也能独立完成。这样,长此以往就使小学生的毅力和耐力加强了

2、低起点,高发挥,提高学习的效果

本学期,我们还在摸索着,在选活动时,尽量控制好作品的难易程度,做到:低起点,高发挥,既照顾到一般层面的学生学习的水平,又尽量照顾到那些掌握新技能快,接受能力强的学生的学习水平。

3、收集学生作品,提高学习兴趣。

在指导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把好的作品收集起来,拍摄下来,在课堂上做有心人,这样,不但收集到了好的素材,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家长参与,效果良好

每次活动家长都积极参与,出谋划策,家长们在活动后都深有感触地说,社团活动构筑了学校、家长和孩子三方互动的平台, 家校携手,沟通交流,共同为孩子营造快乐成长的家园。

绘画与泥塑社团教学反思

反思三: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要过去了。看着我们班的孩子这个学期的进步我感到非常的开心。回顾这一学期的兴趣小组活动,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做一个小结,借以促进提高。

本学期我们兴趣组的主要目标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健康、正确的审美观念。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我们注重在每节课中培养学生全面的美术素质,即培养他们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表现美的行为过程中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实践证明,孩子们喜欢这种活动方式。

我们课堂活动的内容是儿童简笔画的创作,一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基础,这部分学生在练习临摹后,进行了命题创作练习;

绘画与泥塑社团教学反思

反思四:

一部分学生是喜爱美术的学生,他们没有基础,多练习一些简单的内容或者和前一部分学生画同样的内容,但要求较低,这部分学生经过练习,绘画的简单技巧能够了解,作品效果时好时坏,但学生劲头很高。由于一节课的时间较少,不能满足学生的绘画愿望,有的学生不能当堂画完,还剩一点,但他们都能自觉回家完成后再交上来。

我觉得我们组的活动应该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基础上,经过教师的适当指导与培养,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点,使其形成自身的特点。让他们觉得在每次活动中都很开心,都有收获。这才能让学生乐于参与兴趣小组的活动,才能真正溶入绘画的兴趣中去,使之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总体来说,在这个学期的简笔画兴趣小组活动中,学生创作的时间是很快乐的,每一个学生都很积极努力,在绘画水平和审美能力上都有很大的提高。

绘画与泥塑社团教学反思

反思五:

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简笔画小组的成员能掌握简笔画的基本要领,能用简单的线条组合成一个完整事物图形,在活动中增强了动手能力,团结合作能力,提高了审美水平。现将本学期简笔画小组的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1、加强本小组成员对简笔画的认识。通过适合小学生学习的作品展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简笔画,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2、简笔画是通过绘画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有意识地培养和引导儿童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并获得独立思考能力的一种直观而形象、鲜明而生动的简单绘画形式。它作为一门艺术,不但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而且能使儿童小养成爱科学、爱艺术、爱学习的好习惯;能够帮助儿童用灵巧的小手描绘面画,开发大脑,启发智慧,掀开幼稚而天真的童心。我通过讲课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初步掌握了简笔画的要领,知道了画简笔画的基本顺序,掌握了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整体后局部的描画方法。

绘画与泥塑社团教学反思

反思六:

简笔画与我们平常所见的图画不一样,简笔画使用尽可能少的笔划线条,塑造简洁、生动、易懂的形象。上个学期的活动中,主要通过示范讲解,并让学生动手绘作,在活动中了解简笔画的构成。本学期选取了更多的图案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简笔画。

首先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画画的基本动力。对于小学生来说,画画他们特别的喜欢。他们总喜欢在课余时间拿出水彩笔在本子上涂鸦。简笔画的学习就是奠定基础的。

在情景化的活动中培养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易将美感与情绪体验相联系;喜爱鲜明艳丽而不注意色彩协调的美感以及直接以动作、语言与表情这些直观的行为去表达自身的情感态度等特点,可以把游戏活动与美术教学结合起来,以激发孩子的绘画兴趣。因为有了情景的导入,每个学生都画得很投入、很认真,使呆板的课堂演变成尽情发挥的地方,让孩子能快乐地参与到活动中去,收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营造环境激发创作热情。 学生的美术创作需要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他们所感受的事物用其特有的天真表现出来。如画圆的东西,可以在教室里放上各种圆形的物品,让学生一边找一边来画,由于美术活动气氛宽松,形式灵活,使孩子们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绘画与泥塑社团教学反思

反思七:

超轻粘土是一种综合创作的艺术,集艺术性、趣味性、创作性为一体,在制作过程中,通过感性的感知、观察、欣赏,可以训练孩子的观察能力;通过不同颜色的彩泥的组合、塑造出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品,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表现能力、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不同力度的捏揉制作、小心翼翼的黏接,训练孩子的专注力、培养孩子的耐心。

在软泥塑的课堂教学中,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让孩子在简单的制作中,逐渐学会超轻粘土的8种制作手法:球形法、水滴法、空心法、长条法、柱形法、压片法、垒叠法、挑拨法外,我还插入了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如:制作大比拼,我是小装扮家,小老师来教学,从而激发孩子对软泥塑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以及发挥孩子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当课堂的主人。

通过软泥塑的活动学习,低年级的孩子从不知道如何玩软泥到懂得玩软泥,从不会做软泥到能做出漂亮的作品,从无什么特长到发现自在软泥上的闪光点。看到他们的进步,看到他们在软泥课上的笑容,我甚感欣慰。其实,软泥塑这个课,并不是要让孩子们把一个作品做到完美,而是让她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发现自己的能力,培养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第15篇:泥塑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漩口小学2015年春泥塑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来参加泥塑组的孩子们都很喜欢可以千变万化的粘土。没错,粘土打开了他们的想象空间。

孩子们的想像力的点滴渗透在了老师们的鼓舞中。即使他们捏得什么也不像,老师们也极大地发挥个人想像力,给孩子们的作品加以总结概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想像翅膀也会越飞越高。学生们乐此不疲地玩着粘土,成品一个接一个新鲜出炉。粘土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带给了学生创造的空间。在老师们的引导下,孩子们自由发挥、大胆创造,自己动脑筋,积极地去创造,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每一次,老师们总是先看看操作的过程是不是能符合孩子的动手能力。想象力绝不是生而具有的,所以老师们将自己的课程目标设置在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他们的创意灵感。在课前,老师们认真制定好了计划,在课堂上,对学生当堂示范,表演讲解,逐步辅导。在辅导中,鼓励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当小老师辅导较弱的学生。学生在动手过程中视觉感受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认识空间能力都相应得到提高,为今后的自我动手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学期,但是,我们的作品可不少。泥塑的世界充满了乐趣。低年级的学生可以依样画瓢,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可以自己创作作品了。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做着自己喜欢的小物件。每每看到自己完成一样作品,孩子们都笑得了开了怀。

在这个学期中,老师们勤于思考,大胆实践,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将兴趣小组开展得丰富多彩、富有特色。在以后的兴趣辅导中,老师们将继续用他们的爱心、耐心、细心来引导、开发孩子们的创作潜能,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好朋友,做一把开启儿童艺术之门的钥匙。

汶川县漩口小学泥塑组 2015年6月30日

第16篇:探索幼儿泥塑课的艺术教学

探索幼儿泥塑课的艺术教学

对儿童而言,玩泥巴是最惬意不过的游戏,天生具有探索倾向的儿童,好奇且爱玩,常为新鲜事物所吸引,玩泥巴无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让他们对自然有更本质的看法,把他们脑海中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东西,用泥塑的形式展现出来,激发他们的潜意识思维。幼儿泥塑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培养孩子对美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力,激发孩子的创新意识,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手脑协调能力。泥塑课程的开展对幼儿的成长具有独特的价值。

一、幼儿泥塑课以及儿童心理生理特点分析

1.幼儿接触世界是从小手的触摸开始的,幼儿在生活当中接触到的事物都是占有一定空间的、立体的。与平面上呈现的绘画方式相比,泥塑的表达方式更有利于幼儿来操作和表达。泥塑能够把现实中的事物完整地再造出来,立体的呈现方式更有利于幼儿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操作,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思想。

2.泥巴柔软多变,能更好地刺激幼儿手部的触觉感受,而且能促进他们大小肌肉的协调发展。不要小看孩子玩泥巴对于手部协调性的训练,我们大人可能都已经忘了自己的双手是怎样变得这么灵活了。小孩子就是这样一点点地锻炼双手,从

1、2岁时开始撕纸,拿着笔涂鸦,这都是儿童视觉空间与手的协调性不断发展的过程。

二、幼儿泥塑课的开展

1.激发兴趣为开端。激发幼儿参与泥塑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积极投入泥塑活动,是开展泥塑课程的第一步。引发幼儿兴趣的关键在于培养幼儿的感知力,幼儿善于观察,对生活中的艺术作品的美具有敏感性,因此泥塑课程的开始阶段,教师应该出示实物,引导幼儿观察、感知实物的特点,让他们说出实物的结构,从而感受实物的美,激发幼儿的审美愉悦。 在幼儿充分领略了实物的美,产生了表达自身感受的愿望时,教师就可以引入创作活动,要求幼儿由“感知美”向“创作美”过渡了。

2.多元平衡的泥塑课。泥是没有固定形状的材料,用泥进行塑形对幼儿手眼配合和大小肌肉的协调具有较高的要求。相较于用画笔进行绘画,泥塑活动对幼儿手部技能的要求更高。针对泥塑活动的这一特点,在幼儿园泥塑教学活动中,撇开技术而单一地讲自由表达、撇开教师的示范指导而单一地请幼儿进行自由创作、撇开对范例的模仿而一味地要求幼儿进行大胆的创新是不切实际的。泥塑课程应在技术训练和能力发展之间、在教师示范和幼儿自由创作之间、在模仿和创新之间达成平衡。

3.体验成就感的泥塑课程。艺术活动是幼儿获得自我满足感的重要途径。泥塑课结束后,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孩子小心翼翼地捧着自己的作品,满心欢喜地向老师、同伴展示着。在泥塑课程的结束阶段,教师应善用幼儿的成就感,通过开展作品完善、作品欣赏、作品评价等延续活动,使成就感成为强化幼儿参与泥塑活动兴趣的助推器。延续活动适宜以同伴分享的方式进行,幼儿可以互相分享成功的经验和喜悦,并得到同伴的认可和赞许。另外,由于泥塑作品本身的实用性和装饰性功能,幼儿完成的泥塑作品可以作为环境布置和区角游戏的有效材料之一。可以想像,如果在班级中随处可见自己的作品,幼儿的成就感将油然而生,这对于激发幼儿参与泥塑活动的兴趣无疑是非常有效的。

第17篇:21、五彩泥塑动物教学设计(推荐)

21、五彩泥塑动物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抓住动物的主要特征,灵活的运用手捏成型的基本技法,泥塑出自己熟悉的小动物。

2、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泥塑技能,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制作等能力。

3、在学习中,激发学生对动物的热爱之情,提高制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做前设计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抓住动物的主要特征,灵活的运用手捏成型的基本技法,泥塑出自己熟悉的小动物。

教学难点:

抓住动物的主要特征,灵活的运用手捏成型的基本技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们喜欢小动物吗?那就看一看,老师现在展示的是什么动物? 老虎简笔画

你们为什么能一眼就认出它们,你们抓住了他们身体的哪些特征?

引入: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动物,是谁呢?猜一猜:小货郎,不挑担,背着针,满地窜,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它的外形特征是什么?看老师带来的小刺猬是有什么材料做的?今天我们也用泥塑出自己熟悉的小动物

二、合作探究

(一)复习技法:想一想,我们学过的泥塑方法有哪些?

(二)分析观察表

观察记录表:在老师这儿有一张泥塑小狗的观察记录表,请大家看右边是小刺猬身体的各个部位,右边是这些部位的形状特点,需要用到哪些技法,请你们仔细观察桌上的小刺猬并发挥你们的想象力,用最简单的词或图概括。要求每组选出一名写字好的同学做记录,一名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汇报,如果想象有困难,再选出一名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制作,大家共同努力完成这张表。

(三)学生观察记录

(四)汇报结果

指名一组,其他组补充不同意见

(五)小结记录表

现在我们再看一下这张表,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每个部位不光用一种技法,可以几种技法综合运用。

三、师生研讨

(一)五彩泥塑怎样制作?

(二)演示造型过程

1、和泥

2、塑形

3、晾干

4、彩绘

(三)小结造型方法:在捏塑时只要我们抓住了它的外形特征,外形象,其他部位可以忽略和概括,也就是说在制作中关键是要塑出外形特征。

(四)巩固方法:

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些这种造型的小动物,说一说,它们是什么动物,它的外形特征是什么?

身体被抽象概括的玩具实物

(五)强调:抓住特征,形似就可以了,今天我们要塑的小动物就是塑这种造型的。

(六)开阔思路:老师还为你们搜集了一些图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各种泥塑动物

四、学生创新

(一)做前设计:看了这些作品,你一定也想做一个,如果让你用泥塑一只小动物,你打算塑什么,重点塑它的哪一部分,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说完后指名全班说

(二)提要求:(1)要抓住外形特征,塑出外形特征

(2)如果同组内两名同学做一种动物,要求姿态不同

(3)遇到困难,可以向同组同学请教,也可以向其他组同学请教,还可以向老师请教。

(三)学生做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指导造型

五、成果展示

(一)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指名介绍自己的作品,同时请其他同学评价。(重点评优点,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

(二)教师请在巡视中发现有好方法的同学介绍自己的经验。

六、小结

(一)今天这节课,你什么收获和想法吗?

(二)动物中有很多有趣的知识和故事,回去大家可以找一找

(三)拓展延伸:欣赏泥塑作品(十二生肖) 板书设计:

21、五彩泥塑动物

揉、搓、捏、压、粘、剪、划

外形特征 姿态

第18篇:《给小鸟安家》泥塑课教学设计

大班:“给小鸟安家”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对鸟类的认识,并知道鸟类是人类的好朋友。2.、激发幼儿爱护鸟类,保护鸟类、树立初步的生态环境意识。

3、通过动手实践,综合运用捏、搓、拉长、团圆、连接等技能,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幼儿之间的协作精神和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泥、工具、泥板。

活动过程:

1、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观看多媒体课件,教师播放《树林里的小鸟》课件,让幼儿观看小鸟在树林里快乐的生活。(同时让幼儿感受小鸟的欢乐)丰富幼儿对鸟类的认识。

2)、教师讲述故事: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群小鸟在叽叽喳喳的唱歌、跳舞,小鸟在森林里欢声歌唱,非常的快乐,有一天,森林里来了几个人,他们把树木砍掉了,全部都砍掉了,原来的森林不见了,小鸟在空中飞啊飞、找不到它们大家,小鸟很伤心,哭了。

3)、引出小鸟的家在美丽的树林里 小朋友你们看到、听到了什么?(幼儿扩散回答)小鸟家在哪?(在美丽的树林里,小鸟自由自在、开开心心地歌唱跳舞。)

2、新授过程:融入角色,启迪想象。

1)、教师播放《欢乐的小鸟》课件,让幼儿观看小鸟在树林里快乐的生活。(同时让幼儿感受小鸟的欢乐)我们来看看小鸟为什么会这么快乐?(有家:美丽的树林、温暖的窝;有爸爸、妈妈所以幸福、快乐!)

2)、教师插入被砍得光秃秃的森林课件。

a、教师继续讲述故事:有一天,森林里来了几个人,他们把树子砍掉了,全部都砍掉了,原来的森林不见了,小鸟在空中飞啊飞、找不到它们大家,小鸟很伤心,哭了。

b、教师引导幼儿观看森林砍伐、环境污染的画面,了解环境破坏给鸟儿带来的危害,激发幼儿爱护鸟类、保护鸟类的情感。

c、教师激发幼儿进行思考:引导幼儿找到帮小鸟解决痛苦的办法:(重建美丽的家园。) 重建美丽的家园。

3、幼儿积极参与\"我给鸟儿安个家\"的活动。

1)、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鸟和我们人类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一个地球上,我们要爱护鸟,为鸟儿提供美好的生活环境,让我们一起来给鸟儿安个家。

2)、教师发放材料橡皮泥,并交代幼儿注意安全、卫生。

3)、幼儿自由组合,共同进行设计制作。

4)、引导幼儿协商分工合作,有的幼儿制作各种小鸟,表现出鸟儿的特征;其他幼儿合作设计制作大树、小鸟的家等。

5)、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能综合运用捏、搓、拉长、团圆、连接等技能。

6)、幼儿相互介绍为小鸟设计的家,体验成功的喜悦。

4、教师总结:绿绿的树林不光对小鸟有好处,对人类环境、身体健康也有好处,所以小朋友们回家以后要告诉爸爸妈妈,不能砍树,要多种树。

活动延伸:请我们的小朋友回家以后,主动去动员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姐姐们一起加入到\"我给小鸟安个家\"活动中,一起动手制作,并能将制作好的\"家\"放置到大自然中去。

第19篇:泥塑感想

泥塑感想

五年四班 陈沁琳

在这个学期里有很多令我难忘的事,可是如果要评选之最的话,还是我报名参加学校泥塑社团活动的事情。 这是一次很好的活动。它让我在活动中锻炼了动手能力,培养了胆量等等。下面我就把这次活动的收获讲述一下。活动开始了。 最初我对活动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应为我们手头的资料太少了。在社团老师的指导下,我不仅对这次活动的内容有了深刻的了解,也深深地敢说到艺术的美丽。更据老师说的一步步做好简单,可是,在欣赏自己的作品中是觉得少了点灵气,这是为什么呢?和老师的作品放在一起觉得很像了,但是就是不好看,老师说:“这和创作一样,要用上你的心,发自内心去雕刻才可以的。”静下心来细细感觉也许是这样的。我开始上网搜索关于泥塑的方法,这也让我懂得了查资料对于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在我亲眼目睹的手工艺品的精致后,那些艺人的功夫深深地吸引了我。自从我从上课回来之后,我又懂得了泥塑的制作方法,自己拼命的练习。随着活动进入到了后期,我们就开始实际动手制作自己的小作品了。于是一个个生动可爱的小泥塑便从我们手下诞生了。多么可爱,多么漂亮呀!我做的小猪还受到老师的表扬,当时我别提多开心了。 回想起来,这真是一次难忘的活动。我的收获很大很大,我真要感谢学校给了我们这样一次难得的实践机会,感谢为了我们的进步而努力付出的老师们。这次活动对我的帮助会是我永远受益的。我将会把这段美好的时光永远珍藏在自己的记忆中。

第20篇:泥塑教学计划

泥塑教学计划

泥塑是我国民间传统雕塑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特点小巧玲珑可爱,适于学生学习操作。

依据我校教学工作计划及上级要求,本学年,为更好的开展好第二课堂教学,丰富学校兴趣小组活动内容,经美术组全体教师研究商讨,拟设泥塑兴趣小组。泥塑作为一种传统民间艺术有着深厚久远的历史。在初中阶段开展泥塑兴趣小组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尽早了解、学习民俗艺术,还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精神上受到艺术审美的启迪,进而促进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为更好地传承。经过老师们的认真研究,特制定活动计划如下:

一、活动目标和要求:

1、对泥塑艺术品的欣赏和泥塑历史的简单介绍,使学生对泥塑这种艺术形式形成初步了解、认知。

2、通过泥塑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技能、团队精神和人际交往的能力。有利于学生间学习、认知方面的交流、沟通。

4、能使同学们制作出一件自己满意的陶艺作品

二、人员设置

负责教师:颜廷春郭志刚

成员组织:根据我校实际,将以

七、八年级学生为主,吸收对泥塑兴趣浓厚,且具有一定绘画基础的学生,成立初期人数限制在20人,视活动开展情况可逐步增加,但应不超过30人。

三、活动保障

A:场地保障:泥塑活动室与版画活动室合用一间教室,需置一定数量且适合活动用的桌椅或工作台。

B:原材料保障:初期以本地泥为主。活动成熟或发展到一定阶段,可根据活动需要购置一定数量的陶泥,以便于作品的保存。

C:工具保障:

1、制作板30张,具有一定厚度,表面平滑且利于清理的平板即可;

2、泥塑刻刮用具16套;

3、上色用笔刷或毛笔、广告色、清漆(或亮漆)及打磨砂纸各若干。

4、围裙、套袖由学生自备。

四、活动时间

每周

二、四下午课外活动时间

五、教学进度表

泥塑教学计划

1美丽的花

2苹果

3草莓

4梳子

5茶杯

6冰箱

7松鼠

8兔子

9可乐

10刷子

11圣诞树

12玉米

13拖鞋

14毛笔

15房子

16木桶

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

郭志刚

宁阳十二中

2011年9月

泥塑教学总结_教学工作总结
《泥塑教学总结_教学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