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工作总结

化学教学渗透法制教学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6-08 08:35:35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法制渗透教学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21世纪,学校教育已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不再满足于对知识的获取和积累,学生也不能仅仅具备读写计算能力,必须要求他们具备社会生存能力,更要求他们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因此,必须教育孩子们学法、懂法。作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更应当从小培养儿童的法制意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充分、合理、科学地挖掘语文课程中的法制教育资源,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同时增强法制意识。

1.将法制教育渗透到问题设计中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快捷而有效的途径。在《鹿与狼的故事》一课的学习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故事情节上。在充分赏析了学生感兴趣的这些故事情节之后,引领学生关注造成鹿的悲剧的“罪魁祸首”――罗斯福的狩猎命令,他们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学生立即意识到这中捕杀狼的狩猎活动是一种违法行为。教师要趁机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野生动物保护法》中禁止猎杀野生动物的相关条例,让学生对此行为性质的认识更加清楚、深刻。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依照《野生动物保护法》,给罗斯福写一封信,谴责他的违法行为,控诉他们的累累罪行。学生通过此课的学习,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得到极大的增强。

2.将法制教育渗透到词语的讲解之中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必将会使用到不计其数的成语、俗语、歇后语等词语,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某一个词语意思的同时,不妨尝试一下用法制视角来解释分析这些词语。如,“拾金不昧”一词在字典中的意思是“拾到钱财不藏起来据为己有”。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进一步从法制视角去讲解,如果我们捡到别人遗失的贵重物品不想返还并且占为己有,按照现行的法律规定,这种行为就属于盗窃行论文联盟WWW.LWLM.COM整理为。为此,不论从哪个层面上来讲,我们都需要对生活中的词语进行最详尽最全面的了解。

3.将法制教育渗透到课文的讲授之中 课文相当一部分篇目都涉及到一些法制常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应该消极回避这些知识,而应该积极主动地承担起讲述课文相关法制知识的重大责任。譬如,六年级《彩色的翅膀》讲到小高等几位边防战士,这可以给学生讲一讲社会主义新中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有履行兵役的的义务,但是已经远远不像以前的封建社会一样,国家想什么时候征兵就什么时候征兵,想征用谁就征用谁,而是具有一套完备的法律制度,并且十分合理化和人性化。

4.将法制教育渗透到语文活动中 每学期,语文教师都会在班里举行许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我们还可以将法制教育巧妙地融合到这些活动之中。语文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关于法制教育的的主题演讲比赛,例如五年级有一个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可以开展“珍惜青春,远离网吧” 演讲比赛,让学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不应该沉溺网吧,而应该把自己的大好的青春年华用在学习之中,争取早日获得佳绩来回报自己的老师、父母和其他亲人;举行“青少年如何进行自我保护”演讲比赛,学生就可以明确地了解采取什么方式才是真正的自我保护等等。还可以开展一些学生辩论赛,主题可以设置成这样:“我们究竟该不该和陌生人说话”,“钱是不是万能”,“当官就一定要贪污吗”„„

5.将法制教育渗透到学生阅读之中 学生读书阅读,这个看似是和法制教育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却不是这样,如果我们能够利用好这个途径,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多读好书,并使之养成一个终生受益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讲讲不健康书籍给学生造成的巨大危害,并告诫

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几点尝试

发布时间:2009-04-03 作者:张峰 来源:阜阳十五中 浏览次数:10754 学校地图

内容摘要:

在现代法制社会,教育者应当从小培养公民的法制意识。语文学科是在学科教育中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主力军,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尝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充分、合理、科学地挖掘语文课程中的法制教育资源,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同时也加强了法制意识,并反过来促进语文学科的学习。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法制教育

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人们保护自己的主要武器便是法律。因此,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就成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法制教育普遍存在方法呆板枯燥、内容脱离中小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缺乏实效性等问题,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法制教育,这样不但未能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甚至还造成了学生以消极方式抵触,从而背离了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的初衷。开发新的学校法制教育资源势在必行。 “能不能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学科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双丰收?”一个大胆而富于创意的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因为,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不仅能在巩固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深度,又可以体现法律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紧密性,能帮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了解法律对我们实际生活的积极作用。

语文教学担负着人文教育的功能,然而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的法制教育几乎呈空白状态。在当前社会法制的重要性日益显著的背景下,面对目前学生法律素养薄弱、行为自律意识欠缺、自我保护能力匮乏以及语文学科教育中法制教育滞后的现状,我们应当如何应对?

我在语文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发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充分、合理、科学地挖掘语文课程中的法制教育资源是一种现实、可操作而有实效的途径。这种运用现代眼光来重新审视文本的“法眼”解读,以及运用艺术眼光对法律文本、法律事件的“文学”欣赏,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必将使得法制的神圣光芒照进语文课堂,照进学生的心灵。

一、利用教材中的篇目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快捷而有效的途径。例如人教版实验教材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选录的《威尼斯商人》便是一个最佳范例。课文节选自莎士比亚原作的第四幕第一场,这是一场完整的法庭审判。选文形象逼真地再现了原、被告双方激烈的法庭辩论的全过程,紧张激烈的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出乎意料的结局让学生在感受作品惩恶扬善的深刻主题、领略莎翁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的同时,更了解了西方法律的基本概貌:以法官为行使法制权力的中心、以法律条文为裁决的依据和准绳、以诉讼双方的法庭申诉和辩论为审判的主体,维护法律的神圣与公正,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打击剥削、欺诈、陷害等罪恶。总之,这篇闪烁着西方现代文明初期法制的耀眼光辉的文章,用最直接明了的手段,以学生最感兴趣的方式,在他们的脑海里构建了一个完整、明晰、坚固而严密的法律框架,勾勒了现代文明社会即法制社会的思维雏形。这对于中学生走上社会后法律意识的养成不能不说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因此,我在教学这一课时,除了带领学生们了解作者、分析形象、理解主题、品味语言之外,还给他们简单地介绍了西方法制史、经济法、民法等法律常识,又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有关法律书籍、撰写法律文书、写出心得体会等,从而把从课文中得到的法律理念深深植根于他们的思维意识的深处。 不过,初中语文教材中像《威尼斯商人》这样直接表现法律事件的课文并不多。但只要深入挖掘、刻意引领,我们便可以随时抓住课文中的点滴细节向学生灌输法律意识。在《斑羚飞渡》一课的学习中,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优美的文字、令人震撼的情节、斑羚超乎常人想象的智慧和团队精神所吸引。在充分赏析了学生感兴趣的这些内容之后,我引领学生关注造成这场动物悲剧的“罪魁祸首”――狩猎队,他们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学生立即意识到这中捕杀斑羚的狩猎活动是一种违法行为。我趁机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野生动物保护法》中禁止猎杀野生动物的相关条例,让学生对此行为性质的认识更加清楚、深刻。在此基础上,我组织学生依照《野生动物保护法》,给狩猎队写一封信,谴责他们的违法行为,控诉他们的累累罪行。学生通过此课的学习,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得到极大的增强。此外,如《变色龙》一课,我引导学生质疑:“奥楚蔑洛夫的做法符合法律程序吗?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怎样的法制进程呢?”学习《孔乙己》一文,我又启发学生思考:“丁举人对待孔乙己的方式合法吗?如果把他的行为放到当今社会,他犯了什么罪?将受到怎样的惩处?”教学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我‟的母亲被五叔恶语中伤后,气得大哭,然后选择当面质问的方式来捍卫自己的尊严。在如今的法制社会,你能为她指出解决问题的法律途径吗?”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常常想,倘使我们的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能不仅带着一颗文学之心,同时还能揣有一颗法制之心,那该是现代法制文明的幸事吧!

二、挖掘课程资源,让“法制”服务于“语文”

教材中的课文能帮助学生树立法制观念,那么,课本以外的“法制”能否反过来服务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呢?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只要教师善于从生活和法律文书中挖掘课程资源,就能找出对学生学习语文大有裨益的“营养”来。

1、利用法律条文的语言特点,引领学生品味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体会准确使用词语的重要性。说明文是初中阶段文体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说明文的教学、尤其是事理性说明文的教学则因其枯燥、乏味而让大多数语文教师头痛不已。其实,法律条文便可以成为我们教学事理说明文的最佳助手。例如,指导学生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可以从中体会其法律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条理性、简明性以及法律条文特有的严肃性、严密性;此外,还可以抓住某几句具体的法律条文,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章第29条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和第五章第35条规定“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启发式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求学生揣摩其中“应当”、“不得”、“鼓励”这几个词在条文中的含义和用法,从而认识到说明文用词准确、严密的要求,并揣摩在写作说明文时锤炼词语的技巧和方法。

2、利用法律文书,指导学生学习记叙的表达方式在议论文、应用文中的合理运用。由于学生长期写作记叙文,养成了在叙述中大量运用渲染、铺排、夸张、加工、虚构等细节刻划手法的写作习惯,而这些在议论文和调查报告等应用文的写作中是不妥当的。为了帮助学生完成这个写作思维的转变,我从法院的朋友处找来了一些诉状、辩词、判决书之类的法律文书,让学生在阅读中懂得,在特定文体中的叙事要做到客观、准确、清楚、明了、简洁、平实。由于有了最为形象、直观而典型的范例,学生们便能很清楚地区分叙述在不同文体中的不同用法了。

3、搜集《今日说法》标题,体会作文拟题技巧。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栏目深受学生喜爱,它的成功除了选题贴近百姓生活、讲述真实生动、弘扬道德风尚、普及法律常识外,还得益于每一期都有一个好标题。这是向学生传授作文拟题技巧的好办法。我让学生每天定时观看,同时搜集新颖、别致、深刻、醒目的标题,并按照拟题的不同角度分门别类,从中体会拟题的技巧和方法。有化用歌名、书名、影视剧名来拟题的,如《贪官现形记》的名字来源于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富爸爸,穷爸爸》这个题目马上让人联想起那本轰动全球的同名畅销书,还有改自经典电影《魂断蓝桥》的《魂断清明》,借用大家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的《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我想有个家》等等;有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拟题的,如《谁为我作证?》、《他是英雄吗?》中运用设问,《变脸》中运用双关,《古树的叹息》、《“长腿”的湖》中运用拟人,《传销“鼻祖”现形记》中运用反语等;有利用逆向思维、出人意料来拟题的,如《危险的保险箱》中,用“危险”来修饰“保险箱”,令人诧异,《小偷告失主》中一反常态,引人注意。学生看得高兴、学得轻松,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开展语文活动,创设浓厚的法制氛围

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色。《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因此,开展综合性学习自然也是为学生创设法制氛围的绝佳途径。例如在学完前文提到的《威尼斯商人》之后,我在班里举办了一次“模拟法庭”的语文活动,要求学生自己选择一件“班级悬案”进行法庭审判和辩护。要求有原、被告双方和主审法官,有申诉状和辩护辞,有法庭陈述和法庭辩护,有证人、证据、证物,有最终的法官判决等等。学生个个情绪高涨、参与积极,不仅提高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锻炼了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也对法庭审判有了更为形象而直观的印象,法制意识自然大为增强。

此外,在学习《那树》时,我带领学生开展“我为„老树‟写诉状”的活动;在学习《羚羊木雕》时,我组织学生召开辩论会“谁动了我的羚羊木雕”;震惊全国的“阜阳假奶粉”事件发生后,我要求学生举行“我为„大头娃娃‟做律师”的综合实践课……这一系列的活动的开展,使得学生能够尽情地在法律的殿堂里呼吸文明的空气,在语文的世界里酣畅淋漓的遨游。

搁笔沉思,猛然惊觉:语文与法制,这样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经过教师稍加点拨和引领,便能如此密合交融、浑然一体――这不正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科之间的整合?由法制而推及其他领域,如经济、医学、艺术、乃至体育、军事等等――便该是语文与社会的整合、与生活的整合!倘使用一个词来描述那个美好境界,那一定是:大语文

推荐第2篇: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化学教学中德育工作总结

杨智斌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标指出:“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是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中学化学教师,我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主要做到了以下方面:

一、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在形成和发展成为一门科学的过程中,始终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发展的强烈影响,它所研究的内容无不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如电解水实验,水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这个化学变化的依据,但在通常情况下,即使在加热条件下,水也是非常稳定的,只有在直流电的作用下,水才能分解生产氢气和氧气,所以“通电”是水分解的外部条件。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辩证法中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即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必须通过外因起变化,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再如,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进行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时,实验的结果,说明了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即质量守恒,这一规律正好验证了哲学上的物质是永恒不灭的规律。从而使学生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都能认识到,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独立存在客观实在,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物质是永恒的,这正是辩证唯物主义所阐述的物质观。还有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不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等实验,这说明了物质的量变能引起质变,所以说量变到质变是化学运动的基本形式。

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培养求真精神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让“科学思想”和“科学素养”在学生的头脑中“扎根”,不仅是教育本身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使命。科学思想包含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科学道德、科学价值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均可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得以体现。要创造条件树立学生的正确观念,变“有疑问问老师”为“有疑问做实验”。实践证明,在“求真”意识的支配下,学生就以积极的姿态投入,不断地探究、思索、发现,同时,也不断地体验着怀疑、惊讶、自豪、成功和喜悦等情感,“求真”的精神得到了培养。

三、在化学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合作意识不仅是学生良好个性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科研不可缺少的一种素质。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合作意识的渗透是非常重要和容易完成的,每次实验结束时,对配合默契、效果良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并请组长简单介绍密切配合的经验。经过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合作意识”大大增强,不但乐于合作,而且逐步学会合作学习,进而培养了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的根本途径是靠教育。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最直接有效。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主要实施途径是:规范实验药品用量、改进实验装置和处理实验废弃物等。化学实验必定会涉及到有害、有毒的物质,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中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化学实验。因此,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力求利用最少的实验药品,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最大限度的减少废弃物,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例如,实验过程中,药品要按规定用量取用,没有规定用量的要取最少量。化学实验中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完全可以采取封闭体系进行,防止有毒气体泄漏污染空气,危害师生健康;或者,对实验中产生的以及实验后残留的有毒气体进行适当处理,消除危害。

在化学教学中,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一丝不苟、规范操作的认真作风;整洁卫生、注意安全的良好习惯等。而所有这些教育内容,都要紧密结合教学实际,合理安排,潜移默化地渗透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之中。

推荐第3篇: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学心得体会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学心得体会

普安县楼下中学唐彦

通过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学的学习培训和在教学工作中的实践,让我知道了法制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意义。更深刻地认识到当今的法制教育刻不容缓,明白了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的道理。我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树立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学的意识。在学习中,我懂得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学是以各科的教学内容为依托,充分利用教学中固有的教学内容,教育契机和教学便利,在教学活动中恰当合理地渗透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法制理念,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激发学生的法制情感,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法制素养,增强师生的法律应用能力。

二、在学科教学中能找准渗透法制教育的切入点。学生使用的教材大多能渗透法制内容。但要学生能顺其自然地接受,就要用心选好题材,赵好切入点,合理、适当地渗透与内容相关的法律内容,这样既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同时也不会伤害学科本身。如我在上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科学计数法》一节时,就渗透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让学生学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我国人口与现有耕地面积的同时,了解到《计划生育法》和《土地管理法》中的一些重要条款,明白我国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重要意义。

三、在教学中能用情境教育创设法制教育的渗透点。在教学过程中能综合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积极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在心感其情的状态中达到主动学习法律法规知识,提高法律知识的应用能力。如我在上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一节中,讨论汽车速度与刹车后停车距离之间的函数关系时,就使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交通事故的视频和图片,合理地渗透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并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国家制定《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条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学时教育学生要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一些学生还感叹地说:我以后开车,一定不超速,不超载。

四、教学中提高了对自身的要求。由于教学内容不同,所渗透的法律法规内容页不同,为了能跟上教育步伐,我不断地学习法律法规的有关条例,去收集身边的法律法规案例,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增强自身的责任心和主动性。每一节课都要精心备课,精心组织,力求把每一节课都做得最好。总之,法制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式一个大课题,还有待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去探讨和研究,在法制渗透方面探索出一些更可行的途径,把所学的法制内容与教学内容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全面知法、守法、用法。让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合格公民。

推荐第4篇:长恨歌教学法制渗透教案

《长恨歌》教学法制渗透教案

卢 郊

教学目的与要求:

1、通过自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诗歌的基本内容。

2、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文学鉴赏中“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

3、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诗无达诂”,只有“厚积”方能走向“达诂”的的观点。【 法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教学重点难点:

2、3 教学方法:自读、讨论、分析 教学时量: 2课时

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二、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流传广泛。

三、学生对照注解,初步疏通文意,教师答疑。

(此过程既是对学生自读习惯的培养,也是自读能力的培养)

四、教师对本文艺术手法点拨 (此环节不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1、兼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手法

入蜀(实)

小结:重色 → 长恨 回宫(实) (原因) 仙界(虚)

2、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借景抒情)

3、语言浅显 (兼及比喻、对仗、连环、顶针)

五、作业布置

1、自读本单元“赏析指导”《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了解诗歌鉴赏的一个重要方法。

2、自主探讨《长恨歌》主题。

二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略)

二、教师阐述本堂课的要点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的情爱之事经白居易的《长恨歌》而家喻户晓,白居易也因为《长恨歌》而名满天下。那么,《长恨歌》到底写了些什么?她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是单纯的写李杨情事,还是暗有玄机?这节课我们尽量来解决这个问题。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长恨歌》主题多元性解读,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教材的赏析部分给出了几种可能? 1 爱情说、讽喻说、二者兼有说?以你的理解,你主要倾向于哪种说法?为什么?

三、学生自由阐述对主题的理解(学生自由作答,教师点评)

【法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二条 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第三条 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 第四条 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四、有限制的观点陈述

下面,我们换一种方式来解读《长恨歌》的主题。我给出一些材料,大家看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教师展示相关材料(课内与课外),要求学生根据材料,自圆其说。 材料一: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 材料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四、小结

1、爱情诗 主要表现了李、杨之间的坚贞爱情,描写二人死别后绵长的相思之“恨”。

2、讽喻诗 主要是对唐玄宗重色误国的讽喻。前一半写“恨”之因,后一半写“长恨”本身。

3、自伤诗 主要借李、杨故事,抒发自己胸中块垒(自身爱情不幸)。

4、咏史诗 主要表现有着盛世情结的诗人之恨。恨盛世不再,承载满腔中兴热望。董仲舒说过:“诗无达诂。”意谓对《诗经》没有通达的或一成不变的解释,因时因人而有歧异。《诗经》如此,所有的诗歌都是如此。作为学生,以我们的诗歌素养更无法达到“达诂”的境界,我们只有不断积累,方能走向“达诂”,力争做一个“诗歌达人”!

五、作业布置

1、就你对《长恨歌》主题的理解,写一篇读书笔记,题目自拟。

2、清代著名戏剧家洪升根据《长恨歌》改编成戏曲《长生殿》,对李杨之事有自己的见解。

推荐第5篇: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新

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化学组 王治苓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标指出:“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是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中学化学教师,我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主要做到了以下方面: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在形成和发展成为一门科学的过程中,始终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发展的强烈影响,它所研究的内容无不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如电解水实验,水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这个化学变化的依据,但在通常情况下,即使在加热条件下,水也是非常稳定的,只有在直流电的作用下,水才能分解生产氢气和氧气,所以“通电”是水分解的外部条件。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辩证法中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即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必须通过外因起变化,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再如,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进行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时,实验的结果,说明了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即质量守恒,这一规律正好验证了哲学上的物质是永恒不灭的规律。从而使学生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都能认识到,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独立存在客观实在,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物质是永恒的,这正是辩证唯物主义所阐述的物质观。还有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不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等实验,这说明了物质的量变能引起质变,所以说量变到质变是化学运动的基本形式。

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王治苓

1、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培养求真精神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让“科学思想”和“科学素养”在学生的头脑中“扎根”,不仅是教育本身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使命。科学思想包含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科学道德、科学价值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均可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得以体现。要创造条件树立学生的正确观念,变“有疑问问老师”为“有疑问做实验”。笔者认为“科学思想”中的“科学态度”是核心,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导致探索,探索需要方法,所以“求真”是关键。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真”欲望。例如,在学完“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可提出“将二氧化碳通人澄清石灰水有何现象?”大部分学生根据课本上的知识回答:“变浑浊”;少数学生回答:“先变浑浊,继续通人二氧化碳又变澄清”。教师当场演示,结果符合学生的预料。有学生提出疑问:“这是为什么?是不是老师在做实验时搞了鬼?”,对这种大胆的怀疑,教师应表示赞赏,立即取刚才实验的澄清石灰水,请该生用玻璃管往里吹气,结果出现浑浊然后又澄清,怀疑被实验否定,这时学生的思维又活跃起来。于是教师将这一问题交给“科研小组”,要求他们自学溶洞的形成且综合学生看法,设法寻求合理解释。实践证明,在“求真”意识的支配下,学生就以积极的姿态投入,不断地探究、思索、发现,同时,也不断地体验着怀疑、惊讶、自豪、成功和喜悦等情感,“求真”的精神得到了培养。

2、在化学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合作意识不仅是学生良好个性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科研不可缺少的一种素质。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合作意识的渗透是非常重要和容易完成的。例如:在做学生分组实验时,要求每个小组的学生(两人)要一人负责操作,一人负责实验记录。而且要相互交换进行。实验时,在教师指导下,非操作者负责“监督”(及时指出操作不当之处)和实验过程的必要记录。这样,使全体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都得到提高。实验基本操作竞赛也是以组为单位,这样学生为了共同的目的会主动聚到一起研究各个细节,明确分工合作。每次实验结束时,对配合默契、效果良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并请组长简单介绍密切配合的经验。经过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合作意识”大大增强,不但乐于合作,而且逐步学会合作学习,进而培养了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王治苓

环境保护的根本途径是靠教育。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最直接有效。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主要实施途径是:规范实验药品用量、改进实验装置和处理实验废弃物等。

化学实验必定会涉及到有害、有毒的物质,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中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化学实验。因此,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力求利用最少的实验药品,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最大限度的减少废弃物,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例如,实验过程中,药品要按规定用量取用,没有规定用量的要取最少量。化学实验中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完全可以采取封闭体系进行,防止有毒气体泄漏污染空气,危害师生健康;或者,对实验中产生的以及实验后残留的有毒气体进行适当处理,消除危害。例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都可以用碱液或水吸收;硫化氢与二氧化硫的实验可以在封闭式装置中进行,硫化氢燃烧实验,也可以用漏斗罩在火焰上方,使产生的二氧化硫经漏斗在作用下通过其连接的U型管(内盛稀氨水),吸收液可作化肥使用等等。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量日益增多,严重危害人类生存的环境,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我国能源以煤为主,空气受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严重污染,这些酸性污染物与雨滴形成酸雨,对人的危害比二氧化硫高10倍,引起肺水肿,使水体酸化,可使鱼类绝迹,尤其是重金属和一些致癌物质的污染,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经专家研究已确认,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是癌症发病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化学实验中,不仅要少用药品减少废度物,同时对其废弃物也要妥善处理,决不能随意倾倒,造成环境污染,有的还可以变废为宝。例如,利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残留固体可用做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最终残余物还可以作为花、木、草、树的化肥等等,从而使学生在化学实验中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

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

一、结合中外著名科学家的良好道德进行德育渗透

许多中外著名的科学家,他们不仅在学术领域里知识渊博,造诣很深,而且在思想道德方面的表现也十分突出,让人肃然起敬,由衷钦佩。如杰出的法籍波兰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由于钋元素、镭元素的发现和其它研究成果而两次获得诺贝尔奖金,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女科学家,也是历史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发现镭元素以后,许多友人劝他申请专利,却被她拒绝了。她说:“镭不应当成为任何个人发财致富的工具。镭是元素,它属于全世界!”她还说:“在科学中,我们应该关心的是事物,而不是人。”从居里夫人的这些话我们可以看出,她是一位思想境界很高,道德品质很好的科学家,而不是那种斤斤计较,利令知昏的小人。在讲到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内容时,用居里夫人的这种崇高道德教育学生是很奏效的。此外,居里夫人为了纪念她的祖国——波兰,把她发现的两种元素中的一种命名为钋(念pō,为波兰的波的谐音),利用这一事实可对学生进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又如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为了发展我国的民族工业,放弃了留在美国工作的优越条件,于1921年毅然决然回国就任天津塘沽永利碱业公司总工程师。他全身心地扑在制碱工艺设备的改进上,最后终于摸索出了索尔维法的各项生产技术。1924年8月,塘沽碱厂正式投产。1926年,中国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的万物博览上获得金质奖章。产品不但畅销国内,而且远销日本和东南亚。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在范旭东先生赞同下,侯德榜先生毅然将他摸索出的制碱方法写成专著,公诸于世。该书1933年由美国化学会出版,轰动了科学界,被誉为首创的制碱名著,为祖国争得了荣誉。1940年他又完成了新的工艺路线,1943年,这种新的制碱法被世界化学联合会正式命名为“侯氏联合制碱法”。在讲授碱金属这一章内容时,适当穿插侯德榜先生的这些惊人业绩,会对学生产生很好的感染作用,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对科学技术的永恒探索和求知欲望。

诚然,除了居里夫人和侯德榜先生以外,还有许许多多著名的科学家,他们也有很好的道德品质,如英国数学家、物理学家牛顿,在人们对他的成果赞叹不已时,他却说:“如果说我能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看,这是多么的谦虚啊!又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人们赞扬他很乐意帮助别人时,他说:“人家帮我,永世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这几句话表达了华罗庚同志心里时刻装着别人,乐于为别人奉献的精神,诸如此类的例子很多,只要我们在上课时注意穿插、渗透,就会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一箭双雕。

二、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让学生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育目标之一。为此,我们必须注意对教材内容进行挖掘和筛选,抽出合理的部分对学生进行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讲到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和化学平衡理论时,必须强调这两种理论是化学家们在大量实验事实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是以事实为依据的,而不是凭空想象编造出来的;这两个理论又反过来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研究起指导和推动作用。这就给学生一次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存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又如在讲到氧化还原反应时,要注意说明当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整个体系是矛盾着的统一体,即氧化反应是还原反应的对立面,反之亦然,这两个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整个体系的运动和变化(即体系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最后因反应而耗尽或转变成其它物质)。这就给学生一次唯物辩证法的教育。当然,课本中能用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内容还有许多(如分解与化合、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等),这里就不一一举出了。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必须牢牢记住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点,以此来指导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即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从它的本质来讲是物质的,物质按照本身固有的对立统一规律运动发展,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存在。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具有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化学组 王治苓

1、结合学生思想实际进行德育渗透

高中生是初中生毕业后经考试合格直接升上来的,他们的思想往往比较单纯和幼稚,劳动观点比较差,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不用功,未能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苦乐观等等。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有选择性地对学生进行以下内容中某些内容的教育:㈠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育;㈡爱国主义教育;㈢集体主义教育;㈣社会主义教育;㈤理想和人生观教育;㈥艰苦创业精神和劳动教育;㈦道德教育;㈧纪律的行为规范教育;㈨文明礼仪教育;㈩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实践证明,在上课过程中如能适当地和有针对性地进行以上一些方面内容的教育,学生就能健康成长,掌握的知识较全面,专业思想牢固。

2、结合选修课和课外活动课进行德育渗透

选修课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开设的。通过选修课的教学,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联系,拓宽知识面,发展兴趣与特长,培养能力,为学生今后升到高一级学校学习打下基础。

课外活动课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接触社会实际,开阔知识视野、发展个性、培养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选修课和课外活动课对高中化学教学尤为重要,因此,这也是化学教师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舞台,通过选修课和课外活动课的德育渗透,可以培养学生树立劳动观点和群众观点,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爱护公共财物,发扬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精神,献身农村和山区教育事业,掌握必要的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学会处理好人际间的关系和往来,树立远大理想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品质,学会自我管理,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顽强的意志和高尚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推荐第6篇:九年级化学法制渗透总结(定稿)

九年级化学法制渗透总结

理化初级中学

李中兰

中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和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从小培育中小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中小学生教育中实施法制教育的渠道有很多,课堂教学是实施中小学法制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当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适度渗透,从而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唱响法律教育的主旋律。本学期总结如下:

1.教学中渗透《防火法》增强防火意识

化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的基础知识,还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试验操作技能,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因而,学生亲手操作试验、观察试验现象就成为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在试验中,大量化学药品属于易燃易爆物质,如:酒精、乙醛、氢气、氯酸钾、硝酸钾等等。如果学生对于这些易燃易爆物品的存放使用消防器材的保护操作,懂得不多,重视不够,就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安全事故。如:1997年北京东方化工厂油气罐区发生特大火灾爆炸事故,在较短的时间内,整个罐区一片火海,死亡9人,伤37人,直接经济损失高达亿元以上。1993年深圳清水河化学危险品仓库发生特大火灾爆炸事故,死亡15人,200人受伤,其中重伤25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5亿元。这些事故都是由于化学品自身的火灾爆炸危险性造成的。又如:2004年2月1 5日9时,将吸剩的烟头掉落在仓库的地上,导致引燃仓库内的可燃物质,引发火灾,造成54人死亡,7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00余万元的后果。为了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减少公私财务的损失,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一面强调掌握化学物质的性质,正确存放使用易燃易爆物品的重要性,一面引导学生学习消防法的相关知识,重视消防器材的保护,学会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增强学生的防火意识和灭火能力。

2.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法,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的富裕,时尚的衣服,美味的佳肴,漂亮的轿车,宽敞的住房,清新的空气,甘甜的泉水,舒适的环境成了包括学生在内的人们追求的目标。遗憾的是这些美好的愿望正在因为人们环保意识的不强,环保措施的不当而变得遥不可及。污水四处横流,煤烟恣意排放,垃圾遍地乱堆,矿物违规开采,这些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饮用水被污染,呼吸道疾病在增加,白色垃圾堆成了小山,矿产资源在急剧减少。为了教育学生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我们的水资源更加清澈,天空更加蔚蓝,陆地更加宽敞,资源更加丰富,健康更有保障,就要引导学生学习环境保护法,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因此,学习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讨论如何避免水质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了学生学法、守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如:介绍煤和石油的燃烧、金属的矿石冶炼等产生二氧化硫 污染大气,产生酸雨

引入《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关于禁止向大气中排放有毒气体介绍防治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了化学知识和环保知识,更进一步了解了环保法律知识,增强了环保法制观念。有如:实验室需要使用各种试剂,会产生很多的废物、废水、废渣,不仅对试验环境构成威胁,也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我们在学生试验时按量使用药品,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同时规定废弃物放在指定地 点,统一回收。再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电池中含有大量的等重金属成分,废弃在自然界中有毒物质会从电池中溢出,污染土壤、水等,在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类。纽扣电池可污染60万升水,等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学生听到无不惊讶,不仅意识到保护环境是多么的迫切和重要,而且还能自觉地去学习环保法规,履行环保义务。

3.教学中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

在化学教学中,我一方面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要求教育学生既要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保护孩子们的安全,又要交给他们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遇到火灾时拨打119,生病受伤时拨打120,遇到坏人时拨打110等自救自保知识,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化学是一门与试验共同成长的自然科学,试验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化学试验过程中,特别要注意试验的安全性,安全试验的关键是掌握试验药品的特性,按章操作。不仅要教育学生严格按照试验的操作顺序,还要求学生掌握特殊化学药品的使用能力,如:强酸、强腐蚀性和剧毒性药品的使用方法和用量。

如通过假酒案件让学生了解假酒的危害,通过对海洛因等毒品元素的介绍及其对人体的危害来教育学生自觉抵挡毒品,剪除社会毒瘤。

3.教学中渗透食品卫生法

食品由于污染而降低了卫生质量或失去了营养价值,并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急、慢性或潜在性危害,甚至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教学中,在讲化学与人体健康关系时,通过介绍“毒大米”“毒瓜子”中的矿物油,摄入后会引起人体全身乏力、恶心、头晕、头痛等症状,严重时会引发油脂性肺炎,危及生命。猪肉中的“瘦肉精”会使人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死亡。还讲述污染食盐中的亚硝酸盐;黄花菜、竹笋、银耳中的氧化硫;“保鲜”食品中的防腐剂——甲醛;“毛发水”酱油中的氯丙醇;粉丝、白糖中的“吊白块”——甲醛次硫、酸氢钠;超标使用的面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醛等人为因素造成的食品化学污染。另外,金属毒物如甲基汞、镉、铅、砷、N-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族化合物。也是造成食品污染的主要途径。如50年代中期在日本曾经因为人吃了受汞污染的鱼而出现了震惊世界的水俣病。从1956-1960年间,日本水俣湾地区妇女生下的婴儿多数患先天性麻痹痴呆症,现在我国东北松花江流域地区也因鱼体内金属汞含量高,当地居民体内含汞量高,也出现婴儿痴呆症。同样50年代中期在日本因食用遭受重金属镉污染的大米,受害者首先是肾脏受损脱钙,既而出现骨软化、骨萎缩,甚至弯曲变形、骨折,重病者全身骨头疼痛难忍。在瑞典曾发现在排放镉、铅、砷冶炼工作的女工,其自然流产率和婴儿畸形率明显增高。又如合成色素在加工,生产过程中往往也会引入重金属铅、砷、汞等。如果不能合理使用这些合成色素,人体摄入过量必给人体健康带来危

害。尤其是对婴幼儿和儿童危害更大。这样通过具体实例向学生宣传食品卫生法知识使学生明白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对食品安全危害性全面认识,从而履行法律赋予的食品卫生监督职责,这样不仅利己而且利国利民。

总之,在工作中,结合化学教学的实际,不断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努力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学生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推荐第7篇:法制渗透学科教学设计 《 长城》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

长城

独山县下司镇中心小学

谢仁永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和气势雄伟的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和写作特点。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激发学生自主保护文物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片、影音、历史故事等资料,对长城有进一步的认识,理解课文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认识到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2、通过法制教育,树立学生保护文物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长城的气势宏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歌曲《长城长》、《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有关条款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欣赏,引入课题。

1、播放音乐《长城长》。

师:这首歌你知道是谁唱的?歌颂的是什么吗?

2、《长城长》歌曲简介。

师:听了关于长城的歌曲,同学们,你们想去看看作者笔下的长城吗?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长城) 师: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课文,去了解他笔下的长城,去感受长城的独特魅力。

二、自读感知,反馈交流。

1、初步理清层次。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想作者从哪几方面介绍了长城?

(2)请几位同学轮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倾听,想想每段主要写了什么?

第一段: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这是作者在哪观看长城时所看到的景象? 第二段:这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第三段:你读懂了什么?

第四段:这是作者面对长城发出的——赞叹。

过渡:作者为什么说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3)让我们再来细细地品读课文,相信你和作者一样会有相同的感受。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远看长城。

三、深入品读,感受长城。

1、远看长城。

(1)课件出示:“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崇山峻岭”让你想到了什么?(长城气魄雄伟)你们带着感受来读一读这个词。 (2)长城就是在这样的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是一种怎样的形态? 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这句话。(想象长城的壮美雄姿。)

(3)师:你们想不想亲眼看见这条长龙?播放录像。(让学生真切感受长城。) (4)能说说你现在的感受吗?

(5)让我们齐读第一段,读出龙的气魄。

2、近看长城。

刚才我们从远处欣赏了长城的壮美雄姿,现在让我们走近长城,走近它的一砖一石,来触摸它,感受它。请你默读第二段,说说你对长城有了怎样的印象?(1)高大坚固。

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相关语句,并理解长城有多宽。 (2)感受其构思巧妙。

现在你还有什么感受? (3)出示近景图,你能在相应的位置找出它们,并说出它的作用吗? (4)播放城台场面录像,知道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目的。 师:面对这样的设计,你想说点什么?(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

小结: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过渡:此时此刻,当作者站在长城之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巨大的条石,他想到的又是什么?

3、指名读第三段,画出感受深刻的句子。

(1)“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2)凝结是什么意思?(聚集、集中)

(3)就是说,长城不仅聚集着劳动人民的智慧,而且集中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

(4)作者为什么说,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凝结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

课件出示:“单看……陡峭的山岭。”

(5)在这样的情况下,劳动人民会想出什么样的办法来修筑长城呢? 课件出示:

师:当时没有火车、汽车,想要把两三千斤重的条石从远处运到长城脚下,谈何容易啊,然而他们会用﹎﹎﹎﹎﹎。

(教师补充:他们还发明了滚木、手推小车、马车牛车来运送条石。冬天在地面泼水成冰,利用冰将条石滑到长城脚下。)

师:但山太高,路太陡,没有起重机,想要把两三千斤重的条石,从山脚下运送到山顶,又怎么办啊,可是他们会用﹎﹎﹎﹎﹎。

(当时,劳动人民还想到了在山顶安装木质滑轮将巨石拉到山顶,在两山之间架起绳索,将条石从山的这一端,滑到山的另一端,省时省事。)

小结:从你们的目光中,我看到了你们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是啊,他们想出了一个个巧妙的办法,依山势修筑长城,抵御外敌,并且设计的如此巧妙,易守难攻。

(6)在修筑长城过程中,更多的是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双手。 师:这是怎样的肩膀,怎样的双手?

一块巨石就有两三千斤重,他们每天都承受这般重量,他们的肩膀和手会变成什么样子了呢?

这数不清的条石就靠肩扛、手抬、年年月月,这样的苦累都会夺走他们的生命啊!

过渡:在修筑长城的过程中,劳动人民付出了血汗乃至生命的代价,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7)穿插故事,《孟姜女哭长城》

师: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为之崩裂,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

(8)课件出示:就因为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

)的万里长城。

师:听了这个故事,当你再次面对长城,想对它说点什么?

4、课件出示第四段。

5、渗透法制教育

师:长城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长城成为了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成为我国重点保护遗址。我国也对这些文物遗址制定了相关的法律保护。

6、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相关内容。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列文物受国家保护:

(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

(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

(三)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四)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

(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文物认定的标准和办法由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批准。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国家保护。 第三条:

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根据它们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可以分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可移动文物,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为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 第七条:

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文物的义务。

四、品味长城,升华情感

1、齐读课文

2、师:长城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建筑,它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象征着一种自强不息,抵御外辱的精神,长城被写进国歌里,被无数文人墨客所歌颂,下面就让我们起立大声地唱起国歌,一同去感受长城的豪迈,去体会中华儿女的气魄。

3、播放国歌,师生共同齐唱。

推荐第8篇:法制渗透地理学科教学反思

法制渗透地理学科教学反思

《世界的人口问题》教学反思

斗古中学卓政富传统的课堂教学“重结果而轻过程”,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师生一直注重的是背、记和考前突击,课堂上常常会有学生提出怎样背,记什么的问题,考试过后什么都忘了,最终学生学到的永远是书本上的知识,缺少联系生活,而这与我们的教学宗旨恰恰是相违背的。

本节课我着重开发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想的多、动的多、说的多,化复杂为简单,复杂问题简单化,反而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例如: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根据同学们的生活经验,问同学们与课本相类似的问题:如果你们家人口很多会怎么样?人口少了又会怎么样?那怎么样来决定一个家庭人口的多与少呢?从同学们的回答中进一步引导他们去回答一个国家人口多,增长过快或者人口少出现负增长会怎么样?怎样把问题简单化,最后再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起到很好的效果。同时也使学生感到地理知识的有趣和有用。

在讲到怎样解决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和人口出现负增长时,从而向学生自然地渗透计划生育法的相关知识与法规,在讲到环境破坏时,也可以渗透环境保护法,也可以向学生讲述破坏环境的后果等。从而让学生既学习了课本知识又学习了相关法律知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更好地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所以,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及法制教育的渗透决不是一两节课,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这需要长期的不断努力、不断坚持,是一个“厚积而博发”的过程。

推荐第9篇:一年级语文教学法制渗透点

一年级语文教学法制渗透点

版别:人教版

渗透点 1 学科内容

识字

(二)

第2课/自选商场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知道。

方法:结题点睛,拓展延伸。 示例或说明

1、教师导入设疑:你去过自选商场吗?你在自选商场中购买过东西吗?

2、师生共同讨论:如果你到自选商场买东西,买到质量有问题的商品时怎么办?(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启蒙教育。

渗透点 2

学科内容

课文 第11课/我多想去看看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第十三条:升挂国旗时,可以举行升旗仪式。举行升旗仪式时,在国旗升起的过程中,参加者应到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并可以奏国歌或者唱国歌。全日制中小学,除假期外,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

方法:创设情境,拓展延伸。 示例或说明

1、结合课文中重点句子“有一座**,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来创设情境,教师可提问:每周升旗仪式时,你是怎么做的?与学生交流。

2、教师总结并相机引导《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体会国旗的圣神及升国旗仪式的庄严。

渗透点 3

学科内容 第20课/小熊住山洞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知道。

方法:激发情感,讨论交流。

示例或说明

1、教师创设情境设疑:小熊为什么住山洞?森林里的动物为什么给小熊家送来一束束美丽的鲜花?

2、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提出重点理解句子“夏天他们走进森林······秋天他们走进森林······冬天他们走进森林······小熊舍不得砍”。相机点拨学生并简单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内容,使学生从小知道要爱护环境、保护森林。

渗透点 4

学科内容

课文 第11课/美丽的小路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

方法:创设情境,讨论交流。

示例或说明

1、创设情境,倾听教师范读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

3、讨论:我们的校园美丽吗?我们为校园“美容”做了哪些事?(教师从培养学生保持身边环境的习惯的角度,相机引导《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个别具体内容。

推荐第10篇: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 论文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单位:xxxx 姓名:xxx 通讯地址:xxx

邮编:xxx

联系电话:xxxx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Xxxxx

江泽民同志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同时从两个方面着手,既要加强立法工作,又要加强普法教育。”科学证明,许多影响人的一生行为或成就的基本素质,都形成于幼年,因此,小学时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为人处事的正确态度、提高综合能力的最佳时期和关键时期。而法制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关系到未来的公民是否具有“知法、守法、用法”的素质。因此,“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加强法制教育”应该成为学校工作的目标之一。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和谐地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汲取法制养分,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能真正地适应社会。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法制教育,是当前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课题之一。针对这一课题,我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在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方面做了以下尝试。

一是结合数学游戏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

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思想和学科课程标准中都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这就是“课堂的开放”和对学生的“解放”。那么,这个“开放”和“解放”的内涵是什么哪?是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来玩吗?是让学生随心所欲地去玩吗?我们认为这样不行,新的理念中也决没有这个意思。纪律是顺利进行教学的重要保证之一!学校没有纪律,就会使无政府主义泛滥成灾;学生不遵守纪律,教学就无法进行。若任

其自然下去,就会使学生目无法纪,甚至破坏社会治安,导致违法犯罪。所以,一定要利用数学学科的优越条件,加强对学生进行组织纪律和法制教育的教学。正确的做法是:深入理解新的教育理念,理解新教育思想中“开放”和“解放”的内涵。“开放”不是放手,“解放”不等于“放羊式”;结合学科特点严格执行教学常规,要求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

法制教育是当前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在数学游戏教学时,借助情景教学,结合游戏规则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使学生知道了为什么要守法,怎样守法,什么叫犯罪。从而懂得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律常识。例如,在进行口算抢答游戏时常常出现个别同学站起来回答,故意大错等现象,使游戏就无法进行。针对这些现象,我在讲清游戏规则的同时,利用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知道:游戏中的规则就好比我们国家的法律,大家在游戏时不遵守规则,游戏就无法进行。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不遵守法律,我们的国家就不能安定。所以,同学们要从小养成遵规守纪的好习惯,这样才能适应、适合于我们的社会。

二是利用数学游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玩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求知欲,就能主动进行学习。我们在数学教学时,结合游戏规则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守法、怎样守法、什么叫犯罪,从而懂得有法必

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律常识。在数学课堂中,结合数学游戏规则适时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的教育。例如在进行“夺红旗”时,经常会出现个别学生调皮捣蛋,有意不遵守游戏规则等现象,使游戏无法正常进行针对这一现象,我就会抓住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遵守纪律的教育,让学生意识到游戏规则就好比国家法律,如果我们都不遵守纪律,国家就不得安宁。这样,学生在积极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加强了组织和纪律观念,培养了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荣誉感。

三是结合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要守法,必先知法。我们经常举行普法主题班队会。对学生进行法制启蒙教育。开展“法律知识知多少”主题队会,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了解的法律常识,以达到普法教育的目的。开展“守法从我做起”的主题班队会,让学生畅谈自己遵守法律制度的言行和决心,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和守法的自觉性。也可以利用学校的宣传阵地进行宣传,例如:红领巾广播站、文化橱窗、宣传版面、校报校刊等多种途径,向学生进行普法宣传,使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增强守法意识。还可以开展普法征文、演讲比赛等。利用每次普法宣传之机,征集学生的专题作文,选择优秀的在全校展评,并举行演讲比赛,让学生对法律有更深刻的认识。此外,我们还举办法律知识竞赛,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并组织观看法制教育电影和专题片等,进一步使学生懂法、守法,提升学生的法制观念。

道德是人们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各种行为规范准则的总和。它作为一种社会的意识形态,依靠舆论的力量、人们的信念、传统习惯的

力量来调解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节制人们的行为,维护人类的正义。少年儿童时期正处在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利用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教育效果是极佳的。

数学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法制教育的条件是得天独厚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抓住有利时机,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有好多内容要求学生做到实事求是。如进行“平均分”的教学时,在讲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要做诚实的人的教育,培养学生诚实的心灵。在进行其他数学知识的教学时,我创造不同的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四是搞好自身建设,提高法律素质。

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与老师接触的时间最长,特别是小学生,可塑性非常强,受教师的影响也最大。只有教师具有良好的法律素养,才能培养出具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合格人才。我把《教育法》、《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列为必学内容,并深刻认识到不懂法律,不依法执教就是不合格的教师。此外,我还不断加强教育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知识的学习,注重自身良好素质的形成,从而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重任。尤其在实施新课程中,要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我首先加强自身的法制修养,提高教育学生的能力。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都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要有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深入理

解新的教育思想,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思想教育能力。在教学中,我戒有粗俗的语言和散漫的工作作风,经常保持良好的仪表和教态。当学生有缺点错误时应采取说服教育的形式,做到实事求是,以理服人,循循善诱,启发自觉。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在表扬和鼓励的同时,指出他们的不足,肯定他们的成绩,以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教师的教育作用关键取决于对学生的态度。在教育学生时要做到:诚心、热心、关心、耐心和爱心。不简单粗暴地训斥学生,不体罚学生。教学中注意使用术语和文明语言,不使用土语、方言和大粗话。法制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我注意提高法制教育的能力,注重调查研究,讲究方式方法,把法制教育寓于数学教学之中,在新课程中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总之,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如果我们能把进行法制教育的方法、时机掌握恰当,运用灵活,对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抵制精神污染,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法制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和几堂课就能解决的事情,它需要家长的配合,更期待着社会风气的好转和我们教师能始终不渝地寓法制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只有这三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培养出品学兼优的一代新人。

第11篇:六年级语文教学法制渗透点

冬梅教学法制文库

1~6语文·六年级

版别:人教版 渗透点1 学科内容

六(上)/课文

第4课/索溪峪的“野”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理解。

方法:激发情感,讨论交流。 示例或说明

1、在教学课文第四自然段的时,可根据文字介绍,利用多媒体配上野生动物的画面介绍猴子等野生动物,激发学生对野生动物极其优美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2、教师提问:面对这些充满野性、活泼可爱的野生动物,我们应该怎样去保护它们?

3、教师讨论交流,教师可以从狩猎必须有狩猎证等引出《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

八、十

九、二十条等具体条款,帮助学生理解个别具体条款。

冬梅教学法制文库

1~6语文·六年级

版别:人教版 渗透点2 学科内容

六(上)/课文

第14课/大瀑布的葬礼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具有代表性的各种内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珍惜、濒临的野生动物自然分布区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域,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和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古树名木,应当采取措施加与保护,严禁破坏。

第十九条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理解。

方法:结题点睛,拓展延伸。 示例或说明

1、教师在学生学习完课文后,师生共同分析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消失的原因。

2、通过讨论,让学生知道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消失的原因是环境破环后造成的,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师相机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内容及立法意义。

3、拓展延伸。师生共同讨论:

(1)当我们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需要遵循什么原则?

(2)对我们身处的自然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冬梅教学法制文库

1~6语文·六年级

版别:人教版 渗透点3 学科内容

六(下)/课文

第9课/和田的维吾尔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第二条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理解。

方法:讨论交流,结题点睛。 示例或说明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加深对维吾尔族的认识,了解一些维吾尔族的有趣风俗,简要了解新疆是维吾尔自治区。

2、简介我国的民族情况、与少数民族有关的行政区化情况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3、师生讨论交流:

(1)各自了解到的我国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风俗。

(2)各民族应该怎样相互尊重,和谐相处,共建祖国美好大家庭?

冬梅教学法制文库

1~6语文·六年级

版别:人教版 渗透点4 学科内容

六(下)/课文

第19课/千年梦圆在今朝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理解。

方法:结题点睛,拓展延伸。 示例或说明

1、在学习、了解中国千年飞天梦想的同时,让学生知道为了实现这一梦想付出了许多带人的努力,感受自己的责任。

2、教师节要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的相关内容。

3、拓展延伸。师生共同讨论:

(1)自己还知道那些有关科学发明和科学进步的知识或故事。

(2)作为祖国的未来,你对发展祖国科学事业有何设想和抱负?

冬梅教学法制文库

1~6语文·六年级

版别:人教版 渗透点5 学科内容

六(下)/综合性学习/ 成长的足迹/阅读材料2/老师领进门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第八条 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民发展;

(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理解、应用。 方法:结题点睛,拓展延伸。 示例或说明

1、教师在学生学习完课文之后,请学生讲一位自己印象深刻的老师,激发对学生的敬爱之情。

2、教师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教师的职责。

3、拓展延伸。师生共同讨论:

(1)一位好的老师除了对我现在的教育外,还能随我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2)老师有培养教育我们的责任,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老师?

冬梅教学法制文库

1~6语文·六年级

版别:人教版 渗透点6 学科内容

六(下)/综合复习阅读材料7/智慧之花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七条

消费者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生、财产安全的要求。

第十一条

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生、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第十五条

消费者有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检举、控告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的行为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保护消费者者权益工作中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权对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工作提出批评、建议。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或初步解释。 方法:渗透教学,拓展延伸。 示例或说明

1、学习到文中东北小姑娘江雪的故事时,启发学生练习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她此时遇到遇到什么情况?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2、相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内容。

3、拓展延伸。师生共同讨论:

(1)如果江雪不制止那位阿姨买雪糕,会出现什么情况?

(2)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这种情况通常是怎样的,以后是否会用法律的手段来保护自己和他人?

第12篇:二年级数学教学法制渗透点

冬梅教学法制文库

2~2数学·二年级

版别:人教版

渗透点 1 学科内容

二(上)/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教学要求和方法

要求:知道。

方法:案例说明,结合实际,拓展延伸。 示例或说明

1、多媒体出示例题:某校二(1)班有36人,二(3)班有38人,准备合乘坐一辆准载70人的客车,行吗?

2、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答后,教师指出:有的同学认为,只多了4个人,挤一挤就可以合乘一辆车了,可以吗?

3、师生共同讨论:客车超载 会有什么后果?课件出示相关资料:2009年10月28日,江山市发生翻车事故,造成11人死亡,17人受伤,其中一人伤势很重,翻的车辆准载19人,而车上坐了28人,出现了严重的超载现象。

4、教师小结:客车超载,会引起非常严重的交通安全事故(相机引导,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内容),希望同学们外出时不要乘坐超载的客车,注意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冬梅教学法制文库

2~2数学·二年级

版别:人教版

渗透点 2 学科内容

二(下)/第六单元/ 克和千克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

教学要求和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

方法:实例分析,结题点睛。 示例或说明

1、在教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时,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手来掂量一克物品和一千克物品的重量。

2、当学生感受到一克物品很轻时,教师告诉学生:一克物品很轻,但一克毒品对人的危害很大。相机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的相关内容,从小培养学生“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意识。

冬梅教学法制文库

2~2数学·二年级

版别:人教版

渗透点 3 学科内容

二(下)/第八单元/ 统计/第106页/例1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教学要求和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

方法:结合实际,结题点睛。 示例或说明

1、结合例1中对新入学学生体重的测量的统计,引出一年级学生入学年龄问题。

2、教师问:

(1)你们是几岁上学的?(6岁或7岁)

(2)不到六岁的小朋友能读一年级吗?

3、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的相关内容,使学生明白要慢六周岁才能读一年级,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

女装批发,蝴蝶铺

http://www.daodoc.com 6S78fQSCmZ8d

第13篇:二年级语文教学法制渗透点

版别:人教版 渗透点1 学科内容 第9课/欢庆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

方法:结题点睛,师生互动。 示例或说明

1、观看国庆阅兵式的录像,体会祖国的强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师生互动:

(1)教师:为了庆祝祖**亲的生日,人们会怎样?(激发学生知道: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举行升国旗仪式都表达了人们对祖国的美好祝愿)

(2)观看录像时有意引导学生注意国旗、国徽图案,简单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的相关内容。时间充裕时,还可以介绍国旗、国徽产生的故事,增强教学趣味性

渗透点2 学科内容

第27课/清澈的湖水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

方法:创设情境激发感情,讨论交流。 示例或说明

1、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小洁紧紧地攥着面包纸,生怕它掉进湖里?船靠岸了,小洁还是紧紧地攥着面包纸?

2、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围绕“你见过、那些破坏环境的行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怎样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等问题,引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内容。

渗透点3 学科内容

第28课/浅水洼里的小鱼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

方法:讨论交流,结题点睛。 示例或说明

1、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是该课的重点,教师在导入时可以提出疑问:小鱼在乎什么?为什么小男孩要这么做?

学生熟读课文后讨论交流,教师相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相关内容,让学生知道:保护野生动物,有时不仅仅是出于对动物的喜爱和对生命的珍惜,更是一种法定责任。

渗透点4 学科内容 第5课/泉水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

方法:讨论交流,拓展延伸。 示例或说明

1、可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聆听出山间泉水的声音,欣赏泉水的清澈,体会泉水给人们带来的美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

2、通过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再一次体会泉水的美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

3、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这么美的泉水我们应该怎样去保护它呢?从而引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这时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并建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4、拓展延伸:请你为保护泉水写一句宣传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明白:保护镜从实际行动中开始。)

渗透点5 学科内容

选读课文 第3课/特别的作业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

方法:结题点睛,拓展延伸。 示例或说明

1、师生共同讨论:为什么说这是“特别的作业”?

(相机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内容。)

2、结合“爱护花木”的牌子等课文核心内容,强调我们遵守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等要落实在行动上,要养成爱护环境、自觉守法的好习惯。

第14篇:初中英语法制渗透教育教学设计

Unit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

Section B 1a ---1d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本课时选择的是《人教新目标》八年级下Unit7,主要围绕本单元中心任务“comparatives and superlatives with adjectives and adverbs”而展开的。这个部分通过对两种野生动物的比较,让学生明白怎样保护野生动物。

二、教学原则与理念

1、实行课堂教学任务化,任务生活化,评价方式过程化,以学生为主体,以话题为主线,以任务为中心。

2、教学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体差异。3、灵活使用、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词汇:扩展有关野生动物和保护野生动物法方面的词汇。 (2)日常交际用语:1.How do you protect wild animals?

2.An adult panda weighs many times more than a baby panda.2.能力目标

(1)根据图片猜测大意

(2)掌握模仿主题进行描述的技巧,练习了解文章大意,快速浏览查找细节的快速阅读技巧 3.情感目标

创造机会,鼓励学生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合作交流,共同完成任务 ,使他们体验成功,激发学习英语兴趣。 4.德育目标

通过对本课学习增强学生法律常识,使他们明白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形容词和副词比较级和最高级。

五、教学难点

1 归纳总结怎样保护野生动物

六、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

学生:课前词汇预习;收集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

七、教学过程:

Step 1: Warming –up(热身)

(一)Look at some pictures and talk about some names of wild animals.设计思路:

本课的两种野生动物贯穿整个课堂,所以引入更多的野生动物图片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加深学生对野生动物的了解。

(二)1.Learn some new words 2.Show the students beautiful pictures of the following words. Bamboo

endangered

research… .The teacher can write some of them on the blackboard, 设计思路:

通过形象直观图片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进入正文教学打下基础。 Step 2: Compare facts about two animals.

1.Describe the panda and the elephant with the words in the boxes.2.Compare facts about these two animals.Use the language in the box to help them make sentences.3.Make more sentences using the information in 1a.设计思路:

学生在比较这两种动物之前应先描述这两种动物。一方面加深这两种动物的理解,同时有利于更好地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大象和熊猫,让学生更加熟练地运用“比较级和最高级”。同时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Step 3: Discuion 1.Do you think we should protect the wild animals like the elephant or the panda, and why? 2.Watch a video 3.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wild animals?

2 设计思路:

通过看视频,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了解野生动物正在濒临灭绝。然后引导出用法律手段来保护野生动物。

Step 4: listening

1、1b Listen and check(√) the numbers you hear.

2、1c Listen again and complete the sentences.设计思路:

首先引导学生朗读这些数字,然后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想一想这些数字和将要听到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学生可以试填部分数字。可以让学生多听几遍。再核对答案。

Step5:pair-work.

T:Tell your clamates about pandas、elephants and other wild animals A: A baby panda cannot see.B: An adult panda weighs many times more than a baby panda.A: A panda can live up to 20 to 30 years.So we should protect them well.B: What should we do? A: We should … 设计思路:

对话练习,强化学生掌握用法律来保护野生动物。互相启发,教师巡查,给学生提供及时帮助,然后小组向全班陈述本组难题,教师根据各组信息反馈,通过典型例句精讲重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Step6:Summary and Check-up(归纳与总结) 1.…cm taller/shorter

2.much /even/a little/le +比较级 3.…times more than ….

4.Talk about how to protect pandas.Step 7观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设计思路:

增强学生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认识。

3 Step8:Homework(作业) Make a list about how to save pandas.

八、教学反思

第15篇:二年级语文教学法制渗透点

二年级语文教学法制渗透点

冬梅教学法制文库

1~2语文·二年级

版别:人教版 渗透点1 学科内容

二(上)/课文 第9课/欢庆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

方法:结题点睛,师生互动。 示例或说明

1、观看国庆阅兵式的录像,体会祖国的强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师生互动:

(1)教师:为了庆祝祖**亲的生日,人们会怎样?(激发学生知道: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举行升国旗仪式都表达了人们对祖国的美好祝愿)

(2)观看录像时有意引导学生注意国旗、国徽图案,简单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的相关内容。时间充裕时,还可以介绍国旗、国徽产生的故事,增强教学趣味性

冬梅教学法制文库

1~2语文·二年级

版别:人教版 渗透点2 学科内容

二(上)/课文 第27课/清澈的湖水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

方法:创设情境激发感情,讨论交流。 示例或说明

1、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小洁紧紧地攥着面包纸,生怕它掉进湖里?船靠岸了,小洁还是紧紧地攥着面包纸?

2、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围绕“你见过、那些破坏环境的行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怎样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等问题,引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内容。

冬梅教学法制文库

1~2语文·二年级

版别:人教版 渗透点3 学科内容

二(上)/课文 第28课/浅水洼里的小鱼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

方法:讨论交流,结题点睛。 示例或说明

1、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是该课的重点,教师在导入时可以提出疑问:小鱼在乎什么?为什么小男孩要这么做?

学生熟读课文后讨论交流,教师相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相关内容,让学生知道:保护野生动物,有时不仅仅是出于对动物的喜爱和对生命的珍惜,更是一种法定责任。

冬梅教学法制文库

1~2语文·二年级

版别:人教版 渗透点4 学科内容

二(下)/课文 第5课/泉水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

方法:讨论交流,拓展延伸。 示例或说明

1、可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聆听出山间泉水的声音,欣赏泉水的清澈,体会泉水给人们带来的美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

2、通过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再一次体会泉水的美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

3、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这么美的泉水我们应该怎样去保护它呢?从而引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这时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并建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4、拓展延伸:请你为保护泉水写一句宣传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明白:保护镜从实际行动中开始。)

冬梅教学法制文库

1~2语文·二年级

版别:人教版 渗透点5 学科内容

二(下)/选读课文 第3课/特别的作业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

方法:结题点睛,拓展延伸。 示例或说明

1、师生共同讨论:为什么说这是“特别的作业”?

(相机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内容。)

2、结合“爱护花木”的牌子等课文核心内容,强调我们遵守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等要落实在行动上,要养成爱护环境、自觉守法的好习惯。

第16篇:六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学工作总结(法制渗透)

六年级综合实践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本着“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的理念,我们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发,充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重培养既有底气又有灵气且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现代小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从学校走进家庭、社会、大自然等更为广阔的课堂中,边实践、边学习,并整合学科知识和德育、智育、体育、艺术等方面的活动,综合运用课内外知识进行探究、实践。

一、根据学校、班级实际,科学确定活动内容

1、自主化

在计划制定方面,我们注重全员参与,自主制定。即教师、学生都参加到班级计划制定的活动中来,它经过了由上而下、由下而上两个轮次。由上而下,即由学校领导、教导处将确定的我校综合实践的课程理念、目标向下传达,组织教师学习领悟,让每一位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充分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本校的活动特色等;由下而上是指内容的制定全员参与,由学生到指导教师最后再汇总到主管的教导处。

2、多角度

在确定本学年的活动内容时,首先在学生中展开广泛的讨论,让他们围绕书上的课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再由指导教师根据汇总的情况进行梳理、筛选、归类,上报科学的、可行的课题,最后由教导处做通盘搭配,根据各班级确定的研究主题进行统一的规划安排,制定计划。

3、系列化

同一个主题,不同的活动内容,由此体现课题的层次性与新颖性,形成一个序列,这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创新。如古诗文诵读”——读诗、背诗、对诗、演诗,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安全在我心中”——让学生报道学校、班级的安全事,收集“十大安全法则”,开展以安全为主题的联合晨会„„全面锻炼学生浏览、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养。

二、培养了各种能力,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

1 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

在一系列的活动中,他们学到了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培养了观察、思考、社会交际等各种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还认真渗透了相关的法制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学生在这个大空间里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发展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各种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将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片绿洲。

2012年1月8日

第17篇:八年级第一学期渗透法制生物教学工作总结

2011——2012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生物教学工作总结

十字乡民族中学 蒋永珍

一、指导思想

一学期来,本人思想健康上进,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自始自终热爱人民教育事业,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树立素质教育思想,积极投身教育改革,治学严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于律已、宽以待人。教育思想端正、关心、爱护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讲团结,讲奉献,顾全大局,精诚合作,服从组织安排,吃苦耐劳,任劳任怨,认真执行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积极完成本职工作,以校为家,以人为本。

二、在教学方面

1、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⑴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 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八年级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我着重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对调皮的学生我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学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这样,学生对我也就漫漫的喜欢和尊重,也开始喜欢学习生物。

3、积极参与听课、评课。

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以提高教学水平。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三、不断学习、更新理念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学知识日新月异,发展很快。在备课过程中,我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不断查阅资料,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并在教学中实施。为了赶上时代步伐,我在复习大学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还经常上网查阅资料,了解现代生物学新成果、新观念。初上讲台,教学业务不够熟练,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并注意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四、成绩与反思

在教学中,大部分的学生上课认真,学习积极,在考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也掌握了一些学习生物的方法和生物实验技能。但有部分同学上课没有课本,不听课,不思考,不做作业;有些同学考试不认真,成绩很差也没有羞耻感。由此,导致部分同学学习成绩很差。但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通过一学期来的努力,通过新的课标的实施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学生掌握了学习生物的方法,自学再生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但由于环境与条件的制约,缺乏大环境的熏陶,学生的成绩还参差不齐,整体成绩提高得不快,有些甚至不尽人意,这有待今后工作中不断的探索、借鉴与完善。

五、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方面:

能在生物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将使学生从小知法、懂法、守法,有效地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明辨是非和守法用法的能力。法制教育不光是空洞的理论教育,也不应该是触犯了以后的惩罚教育,而是做到防患于未然。这就需要我们在一线的教师多注意平时的教育,在课堂中渗透法制,让学生在不自不觉中接受这样的教育,但是我们在学科教学中要注重一定的方法。引导他们成为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我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把这些知识点提炼出来与法制教育有关联的内容结合。力争做到生物学科内容和法制内容有机结合。

第18篇:六年级上册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法制渗透)

六年级上册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今年我接手六年级的数学教学,这个班是由学校合并过来的合成的一个班。这个班人数多,学生基础差,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都比较差,课堂气氛沉闷。我面对这种情况时,也曾有过失落,有过气馁,更多的是勇敢面对,努力改变现状使每一个孩子们有收获。通过一期的努力,孩子们课堂举手的多了,有了自己思考的习惯;大部分孩子学习态度认真,能积极参加学习,并乐意参加数学学习;作业格式和书写美观。收集孩子们的进步,也思考自己教学的点滴。

精心备课,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学:

开学之初,我按以往的教学备课,发现只有几个孩子能跟上我的思维。我意识到自己的梯子设高了,过高要求了孩子。这些孩子根本没有自主探究的习惯,也不知怎样自主学习,加上孩子基础较差,课堂得探究是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最终还不得不自己草草收场。这样下去,课堂将会是四不像,孩子们将一无所获.再次备课时,我认真的研究教材,读懂教材目标要求,再思考教学设计。为了让孩子感到只是易学,我一般先复习新知相关的知识点;新知阶段,我在分散难点的同时,也改变教学方法,以引导思考为主,逐步放手尝试;巩固阶段,我注重基础的掌握,适当设思维训练。这种设计虽然有过多的引导,但适合学生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教学,学生在逐步引导下,有了学习的基础和思考的习惯,才能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认真渗透了相关的法制教育。

认真上课,让每一个孩子都愿学:

每一节上课前,我都会精心准备教具,精致的写好小黑板,我会在上课前几分钟进教室侯课;课中我会精神饱满,亲切的与孩子交流;课后,我及时思考得失,积极写好反思;课余,我热情与学生交流。我用认真的态度感染学生,以身作则的做好每一件事情。课堂中,我认真倾听孩子们的想法,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尽量鼓励孩子,

保护孩子的积极性;我细心观察孩子们的进步,及时表扬,激起孩子学习的动力;我关注孩子的学习表情,及时给以指导;我关注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表现机会。我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孩子们有了了学习的兴趣,自然愿学会学。在知识的传授中同时,我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渗透做人的道理。

课余辅导,让每一个孩子都会学:

为了孩子们有不同的发展,关注不同层次的孩子。课后,我成立了兴趣小组,我带领学有余力的孩子研究综合题,学习解题方法和技巧,让他们感受学习成功的乐趣;我耐心组织学习上感困难的孩子,给他们分析原因,帮他们找准学习方法,补习基础,让他们有学习的兴趣。数学学习让每个孩子有不同的发展,今年的生活数学竞赛中,有五位同学进入决赛,并分别获得市

一、二等奖,让老师们很是惊讶,平时的测验中,学习困难的孩子有了明显的进步,让孩子很高兴。感受着孩子们的可喜进步,我累并快乐着。

积极学习,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学:

现代社会知识日新月异,不学习就会跟不上时代步伐。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光有一桶水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源源不断地泉涌。为了让知识源源不断,我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学习:每天坚持阅读教研书籍,更新教学理验;坚持做数学题,激活思维;上网学习,学习名师的经

验,与同行交流经验,互相学习;阅读各种书刊,丰富视野。知识丰富了我的人生,充实了我的课堂,也丰富了孩子们的视野,知识的魅力使孩子们感到学习不枯燥,学无止境。

新的挑战给我带来思考的机会,增长了教学经验。在工作中,我努力向优秀教师靠拢,力争成为一名研究性的老师,但我与他们还有很大的差距,我的教学中有了学习,思考,但还缺乏研究。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养成积极反思的习惯,结合学生实际,着手开展课题研究。

思考是快乐的,边走边想,我将步伐更矫健的走在我的数学教学道路上。

第19篇:法制教学工作总结

纳雍二中2013年法制教育教学

工 作 总 结

青少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强。从小培养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为全面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进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我们努力做到经常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普遍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通过扎实而有效的法制教育宣传活动,学生的基础道德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文明行为习惯得到基本养成,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得到了及时的预防和矫治。为学校的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 ,明确分工,落实任务

在法制教育中,成立了法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负总责,抓好法制教育制度的制定、健全和贯彻实施,学校聘请政法干部兼任法制副校长。建立和健全法制副校长和法制教育顾问制度,规范工作职责,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和法制教育顾问对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宣传、指导、监督、协调等作用,形成法制教育网络。法制副校长和德育主任做好各项具体的安排、组织和教育工作,班主任等其他德育工作者充分认识了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引导青少年学生自觉遵守社会秩序,依法维护自身权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平时,经常性地召开法制领导小组会议,明确“法制教育为突破口,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水平和效率,确保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进一步牢固确立“德育为先”的教育指导思想,德育处、教务处、班主任、等各方面,形成了法制教育的合力,通过共同探讨,统一思想,确保了法制教育的一致性。

二、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者的自身素质

通过各种政治学习,业务培训,通过对《教育法》、《教师法》、《未成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广大教职工增强了依法执教,依法治教的自觉性,杜绝了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等违反师德行为的现象,明确了学校在未成年人保护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要求与法律责任。帮助教师确立了转化一个后进生比培养一个优等生更重要的意识,加强帮教转化工作。对于行为习惯较差的后进生,建立了帮教转化制度,充分发挥德育骨干队伍的作用,每人切实负起责来,每人都有帮教对象,每人都当后进生的促进者。在帮教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四定”,即定人、定时、定内容、定责任。建立后进生成长档案。在工作中多给后进生一份理解、一份关心、一份爱护,为他们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转化环境。

三、学生法制观念不断增强,法律、法规知识得到广泛普及

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我们加强分类指导,因人施教,注重实效。通过学校法制教育,广大学生的法制观念进一步提高,遵纪守法观念,权利义务观念,特别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见义勇为的观念开始树立。我们还先后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了《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禁毒条例》等法律、法规。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了我国已步入法制化轨道,我们要自觉地用法律法规来约束自己,用法律法规来保护自己。同时,利用课堂教育,配合重大节日、活动和课外阅读等多种形式开展法制教育。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通过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与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得到基本普及。加强了法制教育阵地建设。我们利用校园广播、板报、、黑板报、手抄报等宣传阵地,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学习和宣传。具体工作主要有:以“法律在我心中”为主题的黑板报评比;以《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律知识橱窗展览;开展了以“法律伴我行”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 举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法律知识竞赛。 开展以“遵纪守法”为主题的主题班会活动,聘请校外法制辅导员作《未成人年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专题报告 ,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犯罪教育。让每个学生了解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有关内容,知道两法赋予自己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防范的能力。学生从听讲课后,知道了什么行为是合法的,什么行为是违法的;懂得了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

四、开展别具特色的“礼仪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和礼仪规范

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称,如今,“礼”依然为当今社会所需要,而且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所提倡。为此,我校在抓好学生思想、学习工作的同时,还进行一系列的文明礼仪教育,引导学生都能使用礼貌用语。“请”、“谢谢”、“早上好”等话语已成为我校学生的普遍口头语,并使同学们都意识到“礼”在人际交往、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他们都能以诚待人,不断完善自身各方面素质,养成优良品行。

总之,学校青少年法制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只有效地使学校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学校青少年法制教育才能持之以恒,卓有成效地开展下去。我们将不断努力,勇于开拓创新,探索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新途径,以提高工作的实效。

纳雍二中

2013年12月11日

第20篇:法制教学工作总结

学校法制教学工作总结

2011—2012学年度

我校始终坚持依法治校的方针,并把法制教育工作的重点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以此来增强师生法制观念,提高学生法制素养,有效地促进了我校法制工作的开展。下面就我校法制教育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取得成效

(一)学校一直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加强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着力加强德育工作的领导。在完善和落实德育管理的同时,成立了法制教育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副职领导、中层管理干部和法制辅导员为成员。

(二)注意法制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结合

1、加强法制宣传阵地建设。学校有法制宣传栏。经常利用学校广播、黑板报、墙报、宣传栏等进行法制宣传教育。

2、举行一次《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法制讲座和考试活动,使师生们进一步懂得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法制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发挥了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是我校开展法制教育的主要形式。学校有一支素质较好的普法宣传教育教师队伍,在学校的统一要求下,各位老师都能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政治课老师首先发挥了的\"龙头\"作用,系统讲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其次,其他学科老师也结合各学科教学,渗透普法教育。如历史科渗透了《文物保***》教育;地理科进行的自然环境保护的法律知识教育等都让学生获得了许多有关的知识。第三,坚持\"一事一议\"的主题班会制度,发挥班会课阵地作用,这是我校多年坚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主要是针对社会上某些不良现象和学生中存在的一些违规违纪行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通过师生讨论、辩论、知识回答、演讲等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表看法,再由班主任从中归纳、引导,摆事实、讲道理,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精神,辨明是非。如一些喜欢上\"网吧\"和\"电子游戏机室\",一些参与打架,都通过主题班会的学习讲论,很快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增强了法制观念。

4、法制教育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丰富了法制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一方面,每学期根据学校法制教育计划经常请公安部门的同志到校给学生作法制教育讲座,围绕学生的切身利益,传授实用法律知识,教育学生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权益;学校还定期组织给学生观看《交通安全教育图片展》,每个学期共同对各班的交通安全专题墙报进行评分,对成绩突出的班级颁发\"文明班级\"奖旗,给优秀学生颁发纪念品,使学生时刻不忘安全教育;同时,学校还要求学生阅读法制报观看法制教育图片,举行\"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签名活动,\"校园拒绝邪教\"签名活动,环境知识竞赛活动等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5、建立\"家校\"联系制度,通过电话联系、家访、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等,做好跟踪教育。学校特别重视后进生的校外表现,让法制副校长、学校和老师配合家长做好有不良行为学生的帮教工作。理解、尊重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只要我们怀着一颗诚挚的心,对后进生倾注真城的爱,就能使他的走出低谷,燃起自尊、自信、自强的星星之火。

6、成立学校护校队。由校领导、中层管理干部、生活教师等人员组成。加强学校资产和学生的安全保卫工作。

7、切实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经费保障机制。主要用于印制法制教育宣传资料、横幅,以及法制教育工作加班补助等。

三、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1、问题是家庭(单亲家庭)和缺乏正确教育方式的家庭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为催化未成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因素。

2、社会上的网吧、电子娱乐场所对青少年学生有较大危害。

四、法制教育工作的建议。

1、建设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活动场所,为青少年的继续成长创造必要的条件,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措施具体化、法制化。

2、集中整治与经常性管理的关系,加强对电子游戏场所的整治和校园周边治安的整顿,从社会环境的经常性管理入手根治不良因素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3、一步推行学校聘请法制副校长的经验,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加强对失学闲散青少年和外来青少年的教育管理。

4、努力推进家庭教育,举办\"家长培训班\",提高家长素质。

5、强化社区教育、管理功能,把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各街道办事处、居委会,采取各种形式帮助、指导社区组织好在校学生的课余活动,扩大对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的帮教工作。

化学教学渗透法制教学工作总结
《化学教学渗透法制教学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