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工作总结

六上健康教学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6-16 08:37:29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六上健康教案

课题

一、讲究仪表美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仪表和仪表美。

2、使学生知道怎样从个人卫 生、着装以及坐立走的姿势,语言行为举止等方面讲究仪表美。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1、什么是仪表?你认为人的仪表重要吗?要不要讲究仪表美?

(二)学习新课

1、讲故事:《里和丈》。说说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请大家阅读课文第1条到第5条,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怎样达到仪表美?我做得怎样?今后打算怎么做?

3、交流。

(1)怎样做到头发整洁?为什么不要留怪异的长发?

(2)课文提到口腔卫生,牙齿洁白,这里包括了哪些要求?

(3)手脚的卫生方面怎样做才有助于仪表美?

(4)请女同学说说戴头饰应注意些什么才有助于仪表美?

(5)为什么青少年特别要强调坐立走的姿势?

4、仪表美不仅有外在的表现,它还有哪些内在的表现呢?

5、评比推荐我们班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同学,请他们谈谈体会。

6、小结:同学们,经过热烈的讨论,我们对讲究仪表美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当然光了解是不够的。关键在于平时的行动!我们可以比一比,看谁做得最好。其实,我们讲究仪表美,不仅是关系到个人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我们班级的形象,关系到学校的形象,甚至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形象。

板 书

1、讲究仪表美

仪表:仪态、外表

保持个人卫生 服装整洁美观 语言美行为美 坐立走姿势正确

1 课题二:游泳的卫生和安全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游泳是一项非常有益于增强体质的运动。

2、让学生了解游泳时应该注意的各种事项。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评选班级游泳小能手。

2请学生谈谈游泳的体会。没有参加游泳的学生也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学习新课

1、(教师总结大家的看法,肯定游泳对健身的好处,并要求大家积极参加游泳活动,人人都来做个游泳小能手。)这次游泳活动是全班集体进行的,也是我们提倡的,知道为什么吗?

在游泳前,要求做准备运动,要求认真做,这又是为什么?

2、有谁遇到过抽筋的现象吗?有什么体会?是怎么解决的?(学生自己谈体会)

3、大家游泳时特别高兴,结果就在水中哄闹,这样做好吗?为什么?是不是游的好的同学就可以毫无顾忌地游,什么也不用管呢?

4、不管游泳水平有多高,都应该了解水情,弄清楚哪里是深水区,哪里是浅水区。如果在河里或池塘里,更要了解水情,以防发生意外。(介绍当地由于不了解水情而发生的意外事故。)

5、游泳除了要注意安全,还得注意什么?

6、!对游泳的卫生也是不可忽视的。请大家看看课文的第

1、2点项和第7点项,说说怎样注意游泳卫生。

(学生看书,议论,大组交流。)

7、大家的看法很对,游泳前,应该请医生检查身体,得到医生的同意才能游泳。否则,既不利于自己,也不利于别人,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除了注意自己的卫生外,再就是要注意水的卫生。水质不好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8、课文最后再一次强调了预防血吸虫病,这一点大家千万得注意。今天,我们学习了关于游泳的卫生和安全知识,希望大家能认真对待,重视这些问题。

板 书

3、游泳的卫生与安全

游泳值得提倡:锻炼肌肉 培养勇敢精神

游泳必须注意:生病不游泳 集体前往 游泳时不哄闹 预防血吸虫病

2 课题三:预防血吸虫病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血吸虫的大小和形状及其一生的变化。

2、知道 什么是血吸虫病,了解血吸虫病对人的危害以及怎样预防这种病。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几种有关寄生虫病的知识,谁能说说记得哪些?寄生虫病的特点是什么?

(二)学习新课

1、板书:血吸虫病。

问:这种病你听说过吗?从名称看,你们认为这种病会和人的哪部分有关系。

2、师介绍什么叫血吸虫病。

3、读课文,说说血吸虫是什么形状的,大概有多大(取出细线剪成长约1厘米左右的线头若干段,分发给学生传看。

4、出示挂图,阅读课文,讨论:

(1)了解血吸虫的生长发育史以及血吸虫的生长发育中需要哪些生长条件? (2)血吸虫病的症状是怎样的?

5、过渡:血吸虫病不是一般的寄生虫,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既然血吸虫病危害这么大,我们怎样预防它呢!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血吸虫的生活史,请大家说说怎样做可以破坏它的生存条件?

6、讨论:如何预防血吸虫病?如果得了血吸虫病该怎么办?

7、水灾地区政府都要安排卫生防疫工作人员到灾区进行广泛的宣传示范,知道为什么吗?

8、小结:希望大家把今天学到的知识用到平时的生活中去,大家都来预防和杜绝血吸虫病。

板 书

2、预防血吸虫病

生活史:卵(粪便)—毛蚴(水、钉螺)—尾蚴(水)

预防:管好水源,粪便 消灭钉螺 积极治疗 不喝生水

3 课题四:毒蛇咬伤的防与治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在什么地方容易被蛇咬伤。

2、使学生初步了解无毒蛇和毒蛇咬伤的判断方法。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蛇的录象或投影片)你们看到的是什么动物?他们生活在哪里?你见过吗? (二 )学习新课

1、外出旅游是我们大家非常喜爱的活动,请大家说说你们都到过什么地方旅游?(学生介绍自己旅游的地方)

2、旅游点的环境怎么样?很多旅游点都树多草密,这些地方也是蛇喜欢出没的地方。所以,外出旅游,不小心就有可能被蛇咬伤。当然,蛇分毒蛇和无毒蛇两种,无毒蛇咬伤一般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如果碰到毒蛇咬伤,那可就不是小事了。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

3、毒蛇咬人时,它的牙会分泌出毒汁,毒汁随着人的血液流动,就会使人中毒,这是很危险的。那么,怎样知道是不是毒蛇咬伤的呢?(出事毒蛇和无毒蛇咬伤的痕印图)一般地说,无毒蛇咬的牙痕呈圆弧型,较浅。而毒蛇咬的牙 痕呈三角形,较深。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特点来区分。毒蛇另一个特点是被咬的地方很快就红肿、胀痛,然后就是感到浑身无力,神志不清,这就肯定是毒蛇 咬伤的了。大家看看课文还介绍了毒蛇咬伤有什么症状?

4、当然,等到这些症状出现再作判断,那就来不及了。真正发生了被蛇咬伤 的事故,往往也来不及等到中毒症状表现出来再作判断,所以,只要发现被 蛇咬伤,就应用立即采取紧急措施,不要耽误。那么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出示课文插图)采取这些紧急措施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5、为了防止被毒蛇咬伤,到郊外旅游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呢?

6、万一被蛇咬了,除了做捆扎外,还应该注意什么? 板 书

4、毒蛇咬伤的防和治

防:带棍子 带蛇药 治:捆扎 挤压 立即送医院

4 课题五:预防狂犬病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狂犬病是一种很危险的急性传染病。2使学生知道家畜都可能带有狂犬病病毒。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谁听说过有人被狗咬伤的事情?

(介绍一两则报纸上投诉被狗咬伤的报道)被狗咬伤的事时有发生,而且常会引起大家的反感,这是为什么?

(二)学习新课

1、大家可能都知道,被疯狗咬了才会得一种病,叫什么病?这种病严重吗? 2这种病只有被疯狗咬了才会得吗?怎样就会得这种病?请大家阅读课文第二小节。

3、大家必须记住,只要被家畜咬伤或抓伤,都有可能被感染。(介绍某人感染后的状况以及发作后死亡的势力,帮助学生了解狂犬病的潜伏期以及死亡率) 所以,感染上狂犬病毒是非常危险、非常可怕的事情,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那么,怎样预防狂犬病呢?请大家阅读课文的最后一部分。

4、第一条说的是什么?你逗引过狗、猫或别的家畜吗?家畜再好玩,毕竟是 畜生,避免不了会抓人、咬人。动物园里有些平时温顺的动物,也会突然发作伤害游客。所以,还是不要逗引的好。

5、第二条说的是什么?回去以后,了解一下你家周围的家犬有没有饲养证?有没有注射狂犬疫苗?如果没有做,要劝他们去做。你家里如果养了狗,也要做好这些事情。第三条说的是什么?

6、捕杀无证家犬是当地有关部门的事,小学生只要反映情况,不能参加。病畜必须捕杀,并且焚烧、深埋,绝对不能食用。最后一条说的是什么?

7、万一被家畜咬伤或抓伤,必须立即按照课文上指出的:

一、挤出伤口中的血液;

二、清洗消毒伤口;

三、赶紧到医院注射狂犬疫苗。

板 书

5、预防狂犬病

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毒

狂犬病毒在哪里? 犬 猫 牛 羊……

5 课题六:预防疥疮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疥疮是由疥虫引起的传染病。

2、使学生了解疥虫的大小、形状和颜色及一般生理特征。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们听说过“疥疮”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它。

(二)学习新课

1、(出示疥虫的挂图)这个挂图上画的是什么?

2、这上面画的就是疥虫,这种虫的繁殖能力很强,你知道它有多大吗?

3、疥虫虽小,但它对人的危害可不小。请大家阅读课文第三小节,然后请你说说自己的看法。

4、看了关于疥虫的介绍,大家都会感到浑身不自在。的确,感染上疥疮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为什么疥疮的痛苦总是总是表现在皮肤上呢?课文第四小节向我们作了解释。请大家看书。

5、疥疮的特征是什么?它主要生长在什么部位?疥疮既然是传染病,它的传染途径是什么呢?

6、从课文上给我们介绍的来看,疥疮是接触传染还是空气传染?

7、预防疥疮首先就要从接触上入手,严格把好接触这一关。那么,应该怎样 做呢?请大家看课文最后一小节中,哪几条是关于预防疥疮的要求?

8、对,第

一、二和四条都是关于避免接触的措施,第一条很明确,就是不接触生病的人和物。第二条是高温消毒,病人的东西必须消毒以后才能接触。第 四条是通过隔离来避免接触。那么第三条为什么要求一人有疥疮全家都治疗呢?

9、对,一家人生活在一起,难免会有一些接触,因此,同时治疗,预防在先 是很有必要的。最后一条说的是哪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具体怎么做呢?

10、治疗疥疮的药物也很普通,但关键是要按照第五条要求,同时遵照医生的嘱咐,认认真真地坚持去做,才会有效果。

板 书

6、预防疥疮

什么是疥疮 疥疮的发病部位

疥疮的预防:不接触病人 不接触病人的东西 煮沸消毒

一人得病全家治疗 隔离 科学用药

6 课题七:预防烧伤和烫伤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和开水、火打交道不小心就有被烫伤或烧伤。

2、让学生知道烧伤或烫伤的几个主要原因。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 ( 一)导入

我们在自然课里学过,开水的温度是多少?

火的温度要比开水的温度高好几倍,和它们接触肯定有危险。那我们能不能不和它们打交道呢?如果非打交道不可的话,又该注意些什么呢?

(二)学习新课

1、讲故事(介绍有关被烧伤或烫伤的材料)。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2、小结:我们虽然没有像材料里讲的那样被严重地烧伤或烫伤,但如果不注意,也有可能发生类似的事情。请大家谈谈,你有没有被烧伤或烫伤的经历?

发生这种事后,给你带来什么痛苦和不便?

3、烧伤也好,烫伤也好,不论严重不严重,都会造成损失和不便,所以要积极预防。课文从四个方面给我们找了原因,请大家读读,同座位的可以议议。

4、指名学生全班交流。

5、师小结:找到了原因,请大家回去碰到实际情况时,注意尽可能地避免。在家参加一定的家务劳动是好的,但一定要实事求是,要注意力所能及。不能太勉强。尤其是倒开水或热水时,最好是放在水池里慢慢地倒,避免溅到身上。当揭锅盖时,应该注意朝着手臂相反的方向,同时脸和身体要尽量离锅远一些。端烫的稀饭或汤时,一定要用厚布隔着。凡是在或上烧的东西,都不要轻易去摸,否则很不安全。

6、除了以上四个方面,大家再说说还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板 书

7、预防烧伤和烫伤

开水的温度 100度

火的温度 1000度

7 课题八:烟酒对人的危害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烟里含有大量的尼古丁,对人的危害很大。

2、让学 生知道过量的酒对人的脑、肝、胃都有伤害作用。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宣传世界“无烟日”的有关材料)国际上为什么要定出一个全世界的“无烟日”?这节课我们就专门来讨论一下这个课题。

( 二)学习新课

1、阅读介绍吸烟有害呼吸道的资料。思考问题:

(1)吸烟对人体有害吗?

(2)吸烟主要危害人体的哪些器官?

(3)长期吸烟,这种危害会发展到什么程度?

(4)在你的观察中,吸烟的人有些什么表现?

2、学生交流讨论。

3、香烟中有害成分是尼古丁,它的毒害程度是什么呢?(介绍关于尼古丁的材料)吸烟的人无疑会受到尼古丁的伤害,那么对周围被动吸烟的人有没有伤害呢?

世界定了一个“无烟日”,它的意义是什么?在哪一天?

4、小结:酒是用粮酿制而成的,成年人少量地饮用是有好处的,所以,医学上还用它制成药酒治病强身。但是,如果大量地喝酒,就会损伤脑、胃、肝等内脏,长期大量饮酒,课文上介绍会有更大的伤害,是什么?

(三)总结: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更不能喝酒。过年或过节,有时大人一高兴,也会让小孩喝酒,其实,这是很不负责任的。少年儿童自己也要自觉地抵制,千万不要认为这是好玩而无所谓。大家一定要记住,烟酒有害健康。

8、烟酒对人的危害

吸烟的危害(尼古丁 气管 肺)

喝酒的危害(脑 胃 肝)

8 课题九:毒品的危害

教学时间:2课时

一、教学目的要求

1、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毒品的危害。

2、让学生初步了解毒贩们的狡猾手段。

3、使学生明确了解我国政府禁毒的立场,并教育学生坚决拥护我国政府的禁毒立场。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五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习过一篇关于毒品的课文,大家还记得内容吗? (学生回忆,回答)

师:今天,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有关毒品危害性的知识。

2、学习新课

师:让我们先来看看课文开始的第一小节,上面有联合国公布的两个数字,对这两个数字,你们是怎么看的?

(学生讨论,回答)

师:这两个数字对于全世界的总人数来说,还只是一个小部分。但竟有这么多人遭受毒品的危害,已经是触目惊心了。为什么这两个数字会引起如此的震惊呢?让我们来进一步了解毒品的危害。

请大家先通读课文中论述毒品危害的三个部分,边读边想为什么毒品会“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

(学生阅读,讨论)

师:为什么毒品会“毁灭自己”?你有没有这方面的材料,介绍给大家听听。 (学生举例,介绍)

师:我这里也有一些例子介绍给大家。(介绍毒品危害家庭的案例)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吸毒者完全不能自拔,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他们什么都能做得出来,为了毒品,他们可以不顾一切。因此说毒品会害一个家庭,根本不足为奇。 师:可以说毒品一旦进人人体,就会对人体的每一个系统,每一个部分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当然这种打击不是在瞬间完成的,而是有一个逐步加深的过程。

为什么又说毒品“祸及家庭”呢? (学生举例,介绍)

这样一讨论,大家对于毒品“危害社会”的说法应该就不难理解了吧? (学生举例,介绍)

师:吸毒者必须走上犯罪道路,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请大家说说这方面的事例。

9 (学生举例,介绍)

师:我这里也有一些例子介绍给大家。(介绍吸毒者走上犯罪道路的案例)

所以说“吸毒已成为社会的痼疾,在全世界蔓延,人类社会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毒品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

大家可能认为毒品离我们还很远,其实在全国各地都有贩毒分子在推销毒品,他们利用各种手段,不仅拉拢吸毒的人,而且还把目光投向不吸毒的人,尤其是年轻幼稚的青少年。在全世界各地,每年都有一些青少年上当受骗。总结各地贩毒分子的各种手段,不外乎课外介绍的几种。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中贩毒分子的五大“毒招”,并相互交流一下看法。

(学生阅读,议论)

师:当然,贩毒分子拉拢人,不会像书上写的这样,背诵给你听,但基本就是这样遗像手段,因此我们应该提高警惕,提防贩毒分子的各种卑鄙手段。

毒品还曾经是外国侵略者入侵我国的武器,谁给大家介绍介绍林则徐的故事? (学生介绍)

师:解放后,中国政府经过不长的时间,就在全国范围内消灭了毒品。现在毒品再次侵入我们国家,我国政府的态度和立场又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阅读,回答)

师:那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加入到毒品斗争的行列中来呢? (学生回答)

师:对,我们从小就要利用法律这个武器,坚决的毒品做长期的斗争!

10 课题十:预防肺结核

教学时间:2课时

一、教学目的要求

1、让学生认识到肺结核是由于肺结核杆菌侵入人体肺部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2、使学生了解结核病的传染途径及预防方法。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我们曾经学习过《预防脊柱弯曲异常》,有谁知道造成脊柱弯曲异常的原因是什么?怎样预防脊柱弯曲异常?

(学生回忆并回答)

师: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与大家身体健康有密切关系的一课,预防肺结核。 (板书:10.预防肺结核)

2、讲授新课

师:课前我要求大家去作调查,查一查在自己家里或周围邻居中有没有人患过结核病,都有什么症状,大家调查了没有?

生:我调查过。我爷爷曾经得过肺结核病。当时他整天咳嗽,还不停地咯血。我妈妈说这种病非常容易传染,所以不让我到他屋里去玩。

生:我们一楼有一个人曾经患过骨结核,十分痛苦,开了好几次刀也没治好。 师:是啊!得了结核病的人不仅十分痛苦,同时也会严重地影响工作和学习。为了给病人加强营养,还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有哪位同学知道结核病是怎样传播的吗?

生:吃了病人污染过的东西,就会得肺结核病,

师:你讲得是对的,但还不完全,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有两种,一种是空气中的结核杆菌。通过人的呼吸进入人的肺部,在那里繁殖,生长,这样人就会被传染上肺结核,另一种是血液传播。就是说原发肺结核病灶迅速发展,结核杆菌进入血液并随之扩散到全身各个器官,发生肺外结核,如淋巴结核,骨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等等疾病。大家知道了吗?

生:知道了!

师:患肺结核的病人,有哪些主要症状呢? 生:咳嗽,咯血,天天下午发低烧。

师:很好!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咳嗽,浑身没有劲,软绵绵的,人渐渐消瘦,晚上睡觉常常盗汗,面部潮红,下午低烧,胸口发闷,严重的时候还会咯血。这时病的传染性很强,因为病人咳嗽的时候,空气中会有许多结核

杆菌,所以,前面××同学讲他爷爷过去得了肺结核,妈妈不让他到爷爷的屋里去玩是有道理的。这一点,大家要注意。

11 过去,我们国家的医疗水平很落后,得了这种病的人,只有等死。现在不同了,我们国家的医疗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肺结核病也不那么可怕了。只要我们平时注意预防,就不会传染上肺结核。有哪位同学知道,我们平时如何预防呢?

生:不吃肺结核病人吃剩下的东西,不到他的屋里去玩。 生:平时要多吃好的,增强自己身体的抵抗能力。

师:这两位同学讲的都有道理,下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一起朗读“预防的措施有”下面的一段话。

(学习朗读)

12 课题十一:正确对待残疾人

教学时间:2课时

一、教学目的要求

1、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由于身体不健全,生活、学习、工作和活动都很不方便,其中的痛苦是正常人难以想象和无法体会的。

2、让学生了解一些残疾人身残志坚,为社会服务,为祖国争光的典型事迹。

3、让学生知道健康人应该尊重、关心、同情、爱护和帮助残疾人。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残疾人的残疾表现在多方面,在我们身边也会经常见到残疾人,他们身体不健全,因此他们的不幸的。那么,作为一个健全的人,应该怎样正确对待残疾人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11.正确对待残疾人)

2、学习新课

师:残疾人由于身体不健全,在生活,学习,工作和活动等方面面临很多不方便。比如对聋哑人来说,世界一片黑暗。你们知道他们是怎么生活的吗?

(学生回答)

师:他们又是怎样学习,工作,活动的呢? (学生回答)

师:根据刚才同学讲的事实,让我们想象一下,他们有哪些不便和困难?有哪些痛苦? 生:聋哑人无法用正常的语言和别人交流,盲人什么也看不见。

师:还有一些肢体不健全或伤残的人,比如在意外事故中失去了双臂,或断了双腿……他们又是怎样生活,学习,工作和活动的呢?他们有哪些不便和困难,有哪些痛苦呢?请同学们以四人一小组,议论一下。

生:失去双臂的人吃饭,穿衣服等日常生活都很难自理,下肢残疾的人行动很不方便。

师:尽管各种残疾的表现不尽相同,各位残疾人的不便和痛苦也不一样,但是他们都面对着现实生活,残疾所带来的不便和痛苦是正常人难以想象和无法体会的。然而,在古今中外无数的残疾人中,却涌现了许多身残志坚的强者。谁来说一说你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中了解的有关残疾人的典型事迹?

(学生回答) 师:刚才同学们讲的这些残疾人的事迹确实非常感人,他们自强不息,奋发学习,坚持锻炼,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社会服务,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下面请同学们把课外第三自然段集体朗读一遍。

(学生朗读课文)

13 师:课文中所举的例子只是残疾人中自强不息的典型人物和事迹的一个缩影。他们以顽强的毅力创造了伟大的奇迹,实现了人生的价值。那么,你们从中又受到了什么样的教育呢?

生:我们应该学习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努力学习,长大了为祖国作贡献。 师:残疾人在人格上和正常人是平等的。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残疾人呢? (学生回答)

师:假如你在路上遇见一位盲人正准备穿过马路,你该怎么做?你在医院走廊上见到一位摇着轮椅行走的伤残人,你又会怎么做?

(学生回答)

师:为盲人引路,帮伤残人推车……是一个少先队员应有的表现,是正确的做法。但是我们有时也会看到一些人,不仅不去关心,帮助残疾人,反而去取笑,捉弄他们。如果遇到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生:我们应该去制止。

师:一种方法是劝告,还有一种方法是干脆以自己的行为来制止别人不文明的行为。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希望同学们都来关心残疾人,做残疾人的朋友。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并思考一个问题,今后你应该怎样帮助残疾人?

(学生读课文并思考)

师:今后你应该怎样帮助残疾人?举例说一说。 (学生回答)

师: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在对待残疾人方面做得最好。

14 课题十二:关心气象信息

教学时间:2课时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认识到气象信息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

2、让学生了解气象信息的基本内容。

3、使学生开始关心气象信息。

二、教学 过程

1、导入新课

师:我们现在处在信息社会,每天都在接受各方面的信息。大家能说说具体有哪些方面呢?

(学生回忆,回答) 师:你每天关心气象信息吗?

2、学习新课

师:气象信息也是与每个人密切相关的重要信息,你关心过它吗? (学生讨论,回答)

师:我们来比较一下,看看天气报告和气象报告的内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组织学生阅读,议论,比较,教师注意归纳)

师:看来大家主要关心的是下不下雨,要不要带雨伞。其实,只注意这一个方面是远远不够的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气象信息的主要内容。

晨练气象指数。为什么要公布这个指数?它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举例,介绍)

师:如果我们不关心这个指数,我们的晨练活动就可能是盲目的,这样的话,晨练质量能得到保证吗?,

(学生讨论,回答)

师:今后希望大家也来注意这方面的信息,为自己也为别人提供晨练的依据,做一个科学晨练的人。

温度也是大家熟悉的一项气象内容。每天穿什么衣服,穿多少,你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举例,介绍)

师:可是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明明气象报告说的温度比较高,可实际上按报告的温度减了衣服,结果感觉天气冷飕飕的,反而着了凉?

(学生举例,介绍)

师:知道为什么吗?让我们来看看课文的分析。 (组织学生阅读,分析课文)

15 师:看来单纯地看温度是不全面的。 你了解湿度吗?湿度和哪些气象因素有关? (学生回答)

师:其实湿度和温度是关系密切的两个因素。我们在了解温度的同时,还应该同时了解湿度,这样才能更全面地掌握气象信息。

你注意过紫外线指数吗?它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

师:今天的紫外线指数是多少?这样的指数对人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

师:可能大家在夏季外出旅游时比较注意紫外线指数,因为那个时候大家的防晒意识比较强,所以特别注意,不过在每年的5月到10月,确实应该更多地关心紫外线指数,更科学地保护我们的皮肤。

我们班上有没有花粉过敏的同学? (学生回答)

师:请你介绍一下自己的感受。 (学生介绍)

花粉指数对花粉过敏的人特别重要,这些人应该充分利用这方面的信息。 最后还有一个晾晒指数,它和哪些方面的关系最密切? (学生回答)

师:其实,我们每个家庭都免不了晾晒一些东西,为了提高晾晒质量,我们也要关系这方面的气象信息。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这些气象信息之间有没有关系? (学生回答)

师:希望大家今后有意识地关心气象信息,使它们成为我们生活的科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推荐第2篇:数学科教学工作总结六上

数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顾凤英

光阴流逝,转眼间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又要结束了,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六年三班数学课的教学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在总结如下:

一、本学期学生主要掌握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学生主要掌握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有:

1.理解了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了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了倒数的意义,掌握了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了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了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了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了坐标的思想。

7.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9.经历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了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 1新授课都当作公开课来上,事先准备好小黑板、作业纸等,注重营造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争取每节课都留有一定的时间供学生练习巩固,验证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当堂解决。

第二、及时巩固与定期复习相结合,有效实现了“周周清”。每节课新授知识都会在当时当天及时巩固,第二天进行适当复习,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二次复习,提高复习效率。本册教材共有7个单元的新课,其中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为教学重点,这几单元的教学都离不开计算,为了帮助孩子提高计算速度,我每节课课前花2——3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小数的加减乘除的口算练习,通过一学期的坚持,效果显著,我班学生计算题正确率非常高。

第三、作业布置与批改,实现“日日清”。本学期我们学年组共有2套作业,1号作业主要为基础知识,2号作业为开放性作业,我们每次都是精选练习,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地布置作业,力求使每一次练习起到最大的效果。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都认真及时地批改,针对不同的错误分别采取个别辅导和集体评讲的方式及时补救,根据错题的情况,制定阶段复习计划和期末复习计划,做到有的放矢。另外,每单元结束后,组织两次单元测评,第一次为基础性测评,第二次为综合性测评,从中反馈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以查缺补漏,实现了“单元清”。本学期共做试卷50多套,有效砸实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㈡关注全体,尽可能兼顾学优生的培优和学困生的辅导。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日常教学中,最难兼顾的是学优生的培优和学困生的辅导。因此,我努力在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中关注他们的成长:

- 3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如我们班墙面上设立了“花儿朵朵”,以便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等方面的评价,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平台。更能准确评价一个学生的整体素质。学生的学习态度认真了,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

三、自我反思,努力实现专业成长。

⒈继续坚持并优化本学期一些有成效的做法,争取让学生在课堂上解决所有的学习问题,课后只做适当的巩固,控制好课后作业数量及质量。

⒉加大家校之间的联系,抽出更多的时间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争取家长更多的支持,致力于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⒊给自己设定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在新知学完后,间隔多长时间安排二次复习巩固,以什么方式进行复习巩固效果最好?针对不同的内容,努力寻求比较好的二次复习时间和复习方式。

四、存在问题和解决措施 ㈠存在问题

⒈有的学生没有一种好的学习习惯,如上课爱搞小动作、随便说话、书写不规范、不按时完成作业等。这样的学生有高蓁睿、邹恩杰、许安琪、林迪、王敬维等。

⒉有的学困生的转化还没有到位,又有新的学困生出现。如曲成伟、王敬维、王震、董玉哲、林迪等学困生转化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而本学期又出现了几个新的学困生,有张楠、张莹、马建围和刘炳岩等,看来这些

- 56 -

推荐第3篇:六(上)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六(1)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业已结束。回顾这一学期以来,我的语文教学工作,可谓是悲喜参半!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基本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于下: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随着实施“心动课堂”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启发思维,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心动课堂”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

第 1 页 共 2 页 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三、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今后,我将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心动课堂”教学的需要。

2013年01月

第 2 页 共 2 页

推荐第4篇:六上健康教育教案

第一课 青春期的生长发育的特点

【教学内容】新版中小学健康教育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1~7页。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知道什么是青春期,青春期的生长发育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1、生么事生长和发育

生长是指机体细胞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不断增加的过程,表现为人体各组织、器官、身体各部位以及全身的大小、长短和重量的增加,以及身体各成分发生变化。发育是指细胞和组织的分化及功能的不断完善,心理、智力和体力方面的不断发展。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是指大多数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的一般现象。尽管由于遗传、环境、营养、体育锻炼、疾病等因素可导致个体间的差异,但一般规律还是普遍存在的。

2、生长发育的阶段性

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年龄期: 婴儿期:从出生到 1 岁 幼儿前期:1 至 3 岁 幼儿期:3 至 7 岁 童年期:7 至 12 岁 青春发育期:12 至 18 岁青年期:约 18 至 25 岁

3、生长发育的速度

二、青春期的生长发育的特点

1、

2、

3、

4、体格形态发育 生理功能发育 性器官发育 性意识觉醒

三思考问题

1、

2、什么是青春期?

青春期的生长发育有什么特点?

第二课

女性第二性征

【教学内容】新版中小学健康教育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8~14页。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知道什么是女性第二性征,懂的正确看待女性第二性征。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女性第二性征

1、什么是女性第二性征

性征是指区别男女性别的特征。男女生殖器的不同外形和构造特征叫做第一性征,决定第一性征的是遗传物质——染色体。

青春期发育后,男性身材高大,肌肉结实,喉结突出,声音变得低沉粗犷,长出胡须,出现遗精;女性皮肤细嫩,嗓音尖细,乳房隆起,肌肉柔韧,月经来潮。男性和女性身体的这种种生理变化的性别差异称为第二性征,决定第二性征的是男女性激素的差别。

2、女性第二性征

女性第二性征具有四大显著特征:

(1) 乳房隆起。

(2) 臀部突出,体态丰满。 (3) 皮肤变得细腻光滑柔软。 (4) 月经来潮。

3、女性特征出现的年龄顺序

性性征出现的年龄顺序:一般情况是: 8-10岁身高突增开始,子宫开始发育;11-12岁乳房开始发育,出现阴毛,身高突增达到高潮,阴道粘膜出现变化,内外生殖器官发达;13-14岁月经初潮,腋毛出现,声音变细,乳头色素沉着,乳房显著增大;15-16岁月经形成规律,脂肪积累增多,臀部变圆,脸上长粉刺;17-18岁,骨骺闭合,停止长高;19岁以后体态苗条,皮肤细腻。

二、正确看待女性第二性征

1、

2、

3、

4、正确看待乳房发育 正确看待阴毛和腋毛 正确看待身体上的脂肪 正确看待月经

三、思考问题:

1、

2、女性第二性征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女性特征出现的年龄顺序是怎样的?

第三课

男性第二性征

【教学内容】新版中小学健康教育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15~20页。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知道男性第二性征的具体表现,懂的正确看待男性第二性征。 【教学过程】

一、男性第二性征的具体表现

1、

男女生殖器的不同外形和构造特征叫做第一性征,决定第一性征的是遗传物质——染色体。

青春期发育后,男性身材高大,肌肉结实,喉结突出,声音变得低沉粗犷,长出胡须,出现遗精;女性皮肤细嫩,嗓音尖细,乳房隆起,肌肉柔韧,月经来潮。男性和女性身体的这种种生理变化的性别差异称为第二性征,决定第二性征的是男女性激素的差别。

2、男性第二性征的发育过程

男性第二性征出现,主要是生殖器官先发育,从睾丸处分泌雄激素,达到一定量以后才促使身体表面变化,如生殖器附近产生阴毛,腋窝部长腋毛,以及喉结发育,声带变厚变宽等。

二、正确对待男性第二性征

1、

2、

3、

4、个体发育有差异 青春期要保护好声带 不要随意拔胡须

第二性征发育期间不宜常穿紧身裤 什么是男性第二性征

三、思考问题:

1、

2、男性第二性征具体表现是什么? 经常拔胡须有什么危害?

第四课

女生月经初潮及意义

【教学内容】新版中小学健康教育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21~27页。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知道什么是月经初潮,了解女生月经初潮的意义,懂得月经形成的原因,学会计算月经周期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月经初潮及意义

二、月经是怎样形成的

三、计算月经周期的方法

四、女生要正确看待月经

五、思考问题

1、

2、什么是月经和初潮? 月经是怎样形成的?

第五课

男生首次遗精及意义

【教学内容】新版中小学健康教育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28~33页。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知道什么是遗精以及首次遗精的意义,学会正确看待遗精,避免频繁手淫。 【教学过程】

一、首次遗精及意义

二、男生要正确看待遗精

三、男生要正确认识手淫

1、

2、正确看待手淫 如何避免频繁手淫

四、思考问题

1、

2、什么是遗精? 如何避免频繁手淫?

第六课

变声期的保健知识

【教学内容】新版中小学健康教育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34~38页。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知道什么是变声期,知道变声期的保健知识。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变声期

1、

2、什么是变声期 变声期声带疾病

二、变声期的保健知识

1、

2、

3、

4、变声期的男生要保护嗓子 变声期的女生要保护嗓子 变声期如何保护好嗓子 健康饮食保护嗓子

三、作业

1、

2、什么是变声期?

变声期如何保护好嗓子?

第七课

青春期的男生卫生知识

【教学内容】新版中小学健康教育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39~44页。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青春期男生卫生知识,培养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青春期的男生卫生知识

1、

2、

3、

4、

5、每天清洗外阴部 经常勤换内裤 便后由前向后擦肛门 运动时要注意保护睾丸 包皮过长怎么办

二、预防外阴部不洁引起的常见疾病

1、

2、

3、

4、怎样预防尿道炎 怎样预防包皮龟头炎 怎样预防阴囊湿疹 怎样预防肛周炎

三、健康知识窗

四、作业

1、

2、怎样保持外阴部卫生? 外阴部不洁会引起哪些疾病?

第八课

青春期女生的卫生知识

【教学内容】新版中小学健康教育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45~51页。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如何保持经期卫生,少女常见妇科疾病的预防措施,青春期少女穿着保健知识,了解雀斑的成因及防治,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教学过程】

一、

二、导入

健康警钟 保持经期卫生

1、使用卫生洁净的月经用品

2、保持外阴卫生

3、注意身体保暖

4、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5、注意营养和睡眠

6、保持精神愉快

三、少女常见妇科疾病的预防措施

1、痛经

2、阴道炎

四、青春期的少女穿着保健知识

1、青春期的少女不宜常穿紧身裤

2、青春期的少女不宜穿高跟鞋

3、青春期的少女不宜束腰

五、

六、健康知识窗 作业

1、经期卫生应注意哪几个方面?

2、如何预防痛经的发生?

第九课

学会测量体温和脉搏

【教学内容】新版中小学健康教育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52~58页。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测量体温有三种方法,重点学会腋下测量法;懂的测量脉搏的方法,知道测量体温和脉搏对健康的重要性。在生活中发现体温和脉搏异常要引起重视。

【教学过程】

一、

二、导入

健康警钟 如何正确测量体温

1、为什么要测量体温

2、测量体温的三种方法 (1) (2) (3) 腋下测量法 口腔测量法 肛门测量法

3、怎样判断体温是否正常

三、如何正确测量脉搏

1、为什么要测量脉搏

2、测量脉搏的方法 (1) (2) 手腕触摸桡动脉脉搏 颈部脉搏

3、怎样判断脉搏的状况

四、

五、健康知识窗 作业

1、怎样测量体温和脉搏?

推荐第5篇:健康教育教案(六上)(优秀)

南昌市站前路学校教育集团千禧莱茵校区

六年级上健康教育教案 《保持自信》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通过寻找个人自尊自信的支点、创造个人成功的记录等方式来确立自尊自信。

2.知道一些体现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典型事例。

教学重点:寻找个人自尊自信的支点;创造成功的记录。

教学难点:把个人的自尊自信上升为国家、民族、集体的自尊自信是自尊自信的正确方向。 教具:班班通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青少年应怎样正确认识自尊自信?

二、导入新课

自尊自信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成才与成功者必备的心理品质。但是自尊自信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培养起来的。影响青少年自尊自信的因素很多,例如,家庭环境、社会影响、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等。在这些因素中,个人因素是关键的因素,例如,青少年能否正确认识和看待自己,能否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自己的不足,创造成功的记录等等,都是培养自尊自信重要的个人因素。青少年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自尊自信呢?怎样自觉进行自尊自信品质的修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三、培养正确的自尊心和充分的自信心 (板书)

1.寻找个人自尊自信的支点 (板书) 我们每个都有理由相信自己是有长处的,这种优势、长处表现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各个方面。自己的长处、优势,就是自尊自信的支撑点。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自己找到自己的长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感受?如果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又是怎样一种感受呢? (学生议论后,教师归纳)

如果找到自己的优势、长处,会使人产生自尊自信,如果找不到自己的优势、长处,就很难自尊自信起来。因此,培养自尊自信,关键是找到自尊自信的支点。那么怎样找到这个支点呢?(请学生看书,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第一,要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板书) 第二,要全面地看待自己。(板书)

第三,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板书)

提问:什么叫正确的自我认识呢?怎样才能找好正确的参照标准?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要防止两种不科学的比较法:不能用自己的长处与他人的短处比,这样会使人过于自信,产生骄傲心理;也不应用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比,这样会使人动摇 1

自信,甚至产生自卑心理。通过与他人的比较,要比出努力的方向、信心和进步,才能找到自尊自信的支点。

提问:什么叫全面地看待自己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正确的自我认识既要认识自己的优势,又要勇于正视自己的不足。我们应看到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的力量。

提问:我们应该怎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总结成功的经验,做到扬长避短,并还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不断去把握和创造新的成功。使自己拥有正确的自尊心和充分的自信心。 3.要有正确的方向(板书)

(1)把个人的自尊自信上升为集体、国家和民族的自尊自信,增强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板书)

作为一个人要有自尊自信,作为一个集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呢?假如一个国家、民族没有自尊自信,我们个人的自尊自信会受到什么影响呢?在旧中国,国土沦丧,百姓遭无辜残害,谈何个人尊严?所以,青少年培养自尊自信,应当懂得把个人的自尊自信上升为集体、国家和民族的自尊自信,增强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是培养自尊自信的正确方向。(自尊自信的正确方向见下图) (2)中华民族有自尊自信的理由。(板书) 给大家讲“朱自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故事。朱自清是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48年初,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最后阶段,6月,北平学生掀起了反对美国扶植日本军国主义的运动。此时,朱自清身患重病,又无钱医治,但他毫不犹豫地在写着“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予的”的宣言上签了自己的名字。8月初,朱自清病情加重,入院治疗无效,12日逝世。那时他年仅50岁。临终前,朱自清以微弱的声音谆谆叮嘱家人:“有件事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国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合给的美国面粉!”

提问:朱自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反映了中国人的什么精神?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气节。在我国历史上还有许多这样的典型事例。许多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都是值得我们自尊自信的。 (3)具有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表现。(板书)

现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与外国的交往日益增多,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自尊自信的光荣传统。

(组织学生阅读第93页《阅读与思考》)

提问:郑荃的这种行为说明了什么?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样做呢

小结:一个人保持自信,才能发挥内在的潜能,才能一步步进入较高的发展阶段,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保持个人较恰当的自尊心和一定的自信心。有意识地引导自己,保持个人自尊自信的正确方向,把个人的自尊自信上升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成为一个对祖国、对人民的有用之才。

南昌市站前路学校教育集团千禧莱茵校区 《青春期发育特点及两性差异》教案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青春期性心理特点、怎样正确对待性心理的萌动,从而健康正确地走过人生旅途中的“花季”。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青春期性心理特点 教学难点:正确对待性心理的萌动 教具:班班通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自身青春期变化及其从其他渠道获得的知识,相识青春期生理上的最显著特征,(性器官发育,第二性征出现)

活动二:

1、学生结合性器官发育,谈谈自己在心理方面的感受。

师生一起总结(四个阶段)(闭锁性占主导地位)

第一阶段----性(心理)意识朦胧阶段,此时是一种本能觉得,开始注意男女之间的差异,两小无猜的单纯消失了,与同性伙伴来往多起来,对异性则采取疏远的态度,出现“三八线”出现男女阵营,男孩成高傲的小公鸡,女孩表现为羞涩,他们对异性有一种神秘的新奇感,外表疏远,心中不断比拟,评估差异性,滋长对异性的好感。

第二阶段----牛犊的意识阶段,更加注意两性之间的特殊感情和关系,尤其是对成年异性产生朦胧的爱恋,女意父,男意母(好奇心占主导地位)。

第三阶段----主动接近异性阶段(青春期)(性心理大门终于开启) 身心逐步走向成熟,年轻人对异性的追求也由内心的向往逐渐转化为外在的行动。常以各种体式格式主动接近异性,并希望得到对方积极的反应。表现:注意自身在异性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打扮仪表体型美,爱照镜子,为缺魅力而苦恼,艳羡成年男女,嫉妒周围的青年,男女的交往对所喜好的异性开始留意观察,积极交往。

第三阶段----心理成熟阶段。随着知识增多,青年男女逐步形成自己的性道德观和恋爱观,开始思考恋爱,婚姻家庭等问题。

活动三:讨论如何对待性心理的萌动?有强烈的性骚动该怎么办呢?

1、相识性生理、性心理的知识,懂得性生理和性心理发展的必然性,减少好奇心。

2、培养自我节制能力,将注意力从对性的关注转移到其它有益活动上,如远走、踏青阅读、交友、钻研课本,防止不良刺激,如淫书,淫画等觉得刺激。

小结:青春期的性生理和性心理变化,使少男少女的感情世界经历大起大落的巨变,充满了希望、惊喜和平安。走过这一人生旅程的人,当他回顾的时候,总留恋这一花季。

南昌市站前路学校教育集团千禧莱茵校区

《月经与遗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准确描述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区别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 2)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3)了解一定的卫生保健知识 2.能力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观察与思考能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用正确的方式指导自己健康渡过青春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青春期的了解,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师生之间密切交流,集中精力,努力学习,并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

2)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性知识,正确对待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巨大变化,初步形成正确的性道德观,促进其身心将康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卫生保健 2)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2.教学难点

青春期男性生理——遗精

青春期女性生理——月经初潮 教学准备及方法:

多媒体课件;采用问题讨论法,通过设疑引学,示例讨论、学案导学答疑解惑的方法完成本课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引言: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母腹中由一个受精卵发育成胚胎,

孕育成胎儿,当我们呱呱坠地后,我们经历了哪几个发育时期呢?

(显示课件)

生答:婴儿期 幼儿期 童年期 青春期 成年期

师:现在同学们处于什么时期?

生:青春期

师:多媒体展示青春期简介引入本节课学习目标

设计目的:将“青春期”定义通过生动的生活画面片断介绍给学生,给学生一个“张口”的理由。

(二)新课讲授 1.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引入

讨论话题——猜明星,大屏幕展示两组图片。

生A:„„周杰伦 B:„„姚明 生 C:„„赵薇生 D:„„于老师

师:请同学们根据图片并结合自己的情况谈一谈,从幼儿期到青春期有什么变化?

生A:„„生B:„„生C:„„

师:你们说得很对。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图片(某地男女身高增长曲线),你能从图中找出男性和女性的身高有何变化共同点和异同点?

生A:„„生B:„„生C:„„

学生分析得出答案。

设计目的:学会利用图片资料分析问题,了解不同性别可是身高突增的年龄差别。

师:再看下面这幅图,你能从图中找出男性和女性的体重有何变化共同点和异同点?

生A:„„生B:„„生C:„„

学生分析得出答案。

设计目的:学会利用图片资料分析问题,了解不同性别可是身高突增的年龄差别。

师:再看下面这幅图,你能从图中找出人脑和生殖器官的发育特点?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A:„„生B:„„生C:„„

学生分析得出答案。

设计目的:使学生能理解青春期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变化情况。

引导学生看书第62页,总结生理变化特点。

生A:突出特征,身高体重的迅速增长。

生B: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发育基本完成

生C:显著特征,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

师提问:为什么说“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你怎样利用好这个黄金期?

生A:„„生B:„„生C:„„

师:表扬和鼓励。如果你想一年受益,你就种花;如果你想十年受益,你就种树;如果你想终生受益,你就种理想。

敏感话题:男性的遗精、女性的月经

看专家视频讲解,体会生活中应注意的卫生保健问题。

设计目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青春期学生应当树立远大的理想。

同学们在生理上开始成熟,但心理上还不成熟,即长大而未成年。

为什么呢?

2.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参看大屏幕,分析几种现象? 1)、该不该谈论我们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拿别人的生理发育特点开玩笑是否合适? 2)、如何表现自己的个性? 3)、能不能偷看别人的日记? 4)、在感到孤独寂寞的时候,我该怎么办? 5)、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父母和老师的教育? 6)、有异性对我表示好感的时候,我该怎么办?

同学们小组讨论,最后又代表发言。

师:学生各抒己见,有一定道理的都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老师寄语:希望你做一个志存高远、刻苦勤奋、崇尚文明、健康有为的现代中国人。

(三)小结: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青春期发育

1.身体外形的变化。

2.脑和内脏功能趋于完善。 3.性发育和性成熟 4.卫生保健

九、板书设计

青春期 发育

青春期的概念

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青春期的显著特点——身高突增

神经系统功能增强

心脏、肺等功能明显增强

性器官迅速发育 男性 遗精

女性 月经初潮 经期卫生

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1、独立性加强

2、有依赖性

3、内心世界开始复杂

4、性意识萌动

小结:青春期是儿童发育到成年的过渡时期,少年儿童出现以生殖系统为主的全身个系统发生广泛的剧变,使人趋向成熟,走向成年。女孩首次月经和男孩首次遗精,都是走向成熟的标志。

7

南昌市站前路学校教育集团千禧莱茵校区

《一般外伤的自我处理》教案

教学目标:

使学生懂得小外伤的简单处理方法以及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出血的特征及止血方法。 教学重点:

懂得小外伤的处理方法以及几种止血法(绷带加压法、指压法和上止血带)。 教学难点:消毒、杀菌和无菌操作概念。

教具:班班通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次课内容:

二、新授。

1、常见的外伤有割伤、刺伤、摔伤和挫伤,割伤是由刀、剪、玻璃等锐器切割造成的。如果伤口小、表浅、出血不多、伤口不脏,可用消毒药水洗去伤口周围的灰尘、泥污,在洗净创面时要注意从内页外螺旋式控洗,以免把伤口周围的细菌带进签署口内,造成感染化脓。洗 净创面后,涂上红汞或碘洒,再用消毒沙布包扎好便可以了,但注意红汞不能与碘洒共用,否则产生有毒物质,影响伤口愈合,如伤口较大、较深、出血较多时,应有主时压延止血,再送医院治疗;如被生犭物品割伤,伤口又深,还需注射破伤风预防针。

2、刺伤是由竹子、锥子、钉子和针等尖锐物品造成的,无论大小刺伤都容易发生局部感染,就特别小心。处理方法:先把刺入的东西取出,然后挤出小量的血液,以排出伤口的灰云消雾散或细菌,然后按前述方法消毒,洗净伤口,涂上碘酒。如果被 铁钉刺伤或在泥土中被东西刺伤,这样的伤口易染上破伤风病 菌,应打预防破伤风的针;如果眼睛被刺伤,应立即送医院处理。

3、擦伤是由磨擦造成的创伤,如跌倒时控踊皮肤,泥土、污物较多,应用肥皂水和凉开水洗净伤口,清现时 便面,然后在伤口上涂上红汞,最好不用紫药水,否则处理不姨会出现“痂下积脓”,然后用消毒纱布包扎好。如伤口较大、较深,出血较多,应及时压迫止血年送医院处理。

4、割伤、刺伤和擦伤出血时,用泥土、炉灰、烟叶或植物叶嚼烂敷在伤口上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这样做可能引起细菌感染;另外,也不要把棉花等物质直接敷在伤口上,否则血液凝固时,会把这些东西粘结在一起,很难除去。

5、挫伤一般是指皮下办组织打伤、撞伤,不会破损皮肤流血,常见局部肿胀青紫 疼痛,轻的可不作处理,有条件的可冷敷疼痛或肿胀部位,可消肿止痛。如果头、胸、腹部等 部位爱到打、撞击时,有时虽然没有皮肤流血,但会引起内出血、甚至内脏操作,如脑震荡、骨折、甚至内脏破裂。打伤头部出现下列情况应考虑为“脑震荡”,应立即了送医院治疗:

A、受伤后出现短暂意识障碍。 B、眼睛的周围、鼻或耳部有出血现象。 C、受伤后,有恶心或呕吐现象。 D、渐渐失去了意识。 E、越来越感到头痛。 F、出现痉挛、麻痹或言语障碍现象。 G、眼部、胸部、腹部受伤。

小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外伤有:烧伤和烫伤,刺伤,擦伤,割伤,对于较轻的小面积受伤,要及时做好伤口消炎工作,对于面积较大,严重的外伤,应尽早去医院诊治,以免感染和延误病情。

南昌市站前路学校教育集团千禧莱茵校区 《认识危险标识 远离危险物》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危险标志。

2、了解这些危险标志所表示的意义,避免危险的发生。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注意到了吗?在街上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个牌子,上面画着一个大大的感叹号,像这样(出示图片),你们知道它代表什么意思吗?

2、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像它那样的标志,它们都属于危险标志一类,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吧!

二、教授新课

1、禁止标志

这类标志用红色来表示,形状呈圆形,里面有图案或者表示“禁止”“强制”意思的文字。用圆形来表示,是因为圆形给人的感觉比较直接,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1)圆形里面有一根燃着的火柴,再打一斜杠,你们知道这表示什么吗? (2)圆形里面有一支点燃的烟,再打一斜杠,你们知道这表示什么吗? (3)圆形里面有一个人,外面画了一个斜杠,你们知道这表示什么吗? (4)圆形里面有一个手掌,外面画了一个斜杠,你们知道这表示什么吗?

(5)你还看到过类似的标志吗?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2、认识警告标志

(1)这类标志用黄色三角形来表示,意思是有危险,要注意安全。

(2)出示同学们都比较熟悉的交通警告标志:三角形里面有一个感叹号,表示要注意安全。

(3)再向学生介绍几种常见的警告标志:当心火灾、当心爆炸、当心有毒、当心触电等。

3、生活中的危险标志

你们见过生活中有哪些危险标志吗?

三、做游戏认标志

选出十人,分为五组,每组两人。第一组的一个同学站在讲台上,手里拿一张画有危险标志的图片,第一组的另一个同学来表演。第一组表演完,第二组表演,比一比哪个组表演的好。

南昌市站前路学校教育集团千禧莱茵校区

《骑自行车要注意的安全事项》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道路交通安全条例中对自行车行驶的规定。

2、正确引导认识自行车行驶中的不安全因素。

3、学会在各种路线、各种天气安全地骑自行车。

教学重点:了解道路交通安全条例中对自行车行驶的规定。 教学难点:学会在各种路线、各种天气安全地骑自行车。 教具:PPT演示文稿,图片,录音,小童车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今天老师先请同学们来看一个短篇:播放短篇《自行车不注意行车安全发生事故》

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想?(请同学们来说说)

二、新授

1、问:是啊,不管是开小汽车,还是骑自行车同样要注意安全。自行车啊,它轻巧、灵活,无废气污染,无噪声,是很好的代步工具。我们中国,还被世界公认为“自行车的王国”呢!那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骑自行车呢?(请同学们说说,你认为怎样的人才能骑自行车)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驾驶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12周岁,驾驶电动自行车和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必须年满16周岁。(PPT出示相关的法规内容)

2、我们家里都有自行车吧,如果你的爸爸妈妈要骑自行车出去,看了今天的短篇,你会对他们说什么?请同桌同学互相说。

说完了之后,PPT出示自行车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A、要经常检修自行车,保持车况良好;B、自行车的车型大小合适,不要骑儿童玩具车上街;C、也不要人小骑大车;D、不要在马路上学骑自行车。

3、请大家来看几幅图片,你认为这个图片里的同学做得对吗?哪些地方做对了,哪些地方做错了?

讨论,交流:

A、第一幅骑自行车要在非机动车道内,靠右行驶,做对了。

B、自行车不能载物,做错了。(自行车载物有规定:高度从地面起不得超过1.5米,宽度左右各不得超出车把0.15米,长度前端不得超出车轮,后端不得超出车身0.3米。

C、

把自行车随便停放在道路旁没有停车标志的地方,错了。(自行车在道路上停放,应按交通标志指定的地方和范围有秩序地停放,在不设置交通标志的支路上停放要整齐适当,避免影响车辆、行人的正常通行。)

D、骑自行车的时候双手离把错了。(骑自行车的时候不得双手离把或者手中持物。)

E、骑自行车带人,错了。(骑自行车在市区道路上不准带人。)

好,看来大家都能正确区分对和错了。当你自己可以骑自行车的时候,或者当你的爸爸妈妈骑自行车的时候还会犯同样的错误吗?

4、平时骑自行车,要安全地骑车,如果遇到雨雪天气,我们该怎么办呢?请大家打开课本到43页,先自己来学习一下,如何在雨雪天气行车?(学生自己看书,然后回答问题,PPT出示雨雪天出行注意事项)

5、接下来我们先来放松一下,请大家来听一段录音,从录音中你学到了什么?

(播放,自行车是怎么发明的?录音,学生了解自行车是法国人西夫拉克在1791年发明的。激发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发明创造,懂得发明创造首先要服务于生活。)

三、拓展延伸,实地演练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模拟基地实际演练,看看大家对课堂上所学的是否真正掌握。

(带领学生到模拟现场。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表演骑车、停车,在经过交叉路口时,要减速慢行,看清四周情况,注意来往的行人、车辆,主动地让机动车先行。要学会目测来车与自己之间的安全距离。转弯的自行车要让直行的车辆、行人优先通行,遇有停止信号时,应当依次停在路口停止线以外。)

分组评议,指出表演的同学是否有错误的现象,应该如何纠正。最后,

四、儿歌结课:

同学们,老师要教给大家一首儿歌:(把印有儿歌的纸发给每个学生)

人行便道利通行 车辆不能往上冲 交通法规要牢记

骑车不是闹儿戏

五、课外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了解了哪些知识?知道该怎么样检修自己的自行车吗?如何来安全地行车呢?老师要交给大家一个光荣的任务,请你在这张儿歌的旁边配上一些注意骑自行车安全的漫画。我们要来组织一次漫画比赛,同时老师还要带大家把这些漫画去送给过往的骑车人,提醒大家都来安全行车。

小结:骑自行车要做到“七不”,把安全牢记于心:不双手撒把,不多人并骑,不相互攀扶,不追赶比赛,不带人,不戴耳机听音乐,不攀扶机动车,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南昌市站前路学校教育集团千禧莱茵校区 《雨雪天气骑自行车的安全》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雨雪天气该选用哪些雨具,能正确的使用雨具。

2、能说出雨天、雪天行路应注意的事项。

3、学生能指出其他小朋友不注意交通安全的行为,并帮助改正。

4、使学生有注意交通安全的意识,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学准备:

课件、雨伞、雨衣、磁带(音乐)、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1.了解学生对下雨、下雪天的心情。

小朋友,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早晨,你推开窗子,发现又下雨了。你的心情会怎样呢?

2.指导学生讨论该准备哪些防雨护具,带哪些类型的雨具。上学时间到了,该出门了,小朋友你会选择怎样的雨具呢?如果有几种选择,你会选哪一种? (颜色鲜亮)

为什么选这一种呢,说说你的想法。(揭示课题——雨雪天气的安全出行) 下雨天,开车司机挡风玻璃上被雨水弄模糊了,颜色黯淡的衣服不容易被司机发现;而选择鲜亮的衣服容易被发现,及时采取措施,以免发生交通事故。

二、探索新知。

1.引导学生讨论下雨天的注意事项。

小朋友,平时总是你们在表演节目,今天老师给你们表演个节目,相信你们一定很想看,是吗?那么就请大家静静地看,想一想,老师表演的是哪些事? 教师表演低头行走(包括雨伞遮眼),表演马路中间互相打闹,表演乱穿马路,在下雨时急走。让学生观察、思考,谈谈对这些现象的想法、看法;并且商量出应该怎么样。

⑴雨具的精心选择;

⑵各行其到,行人走人行道,穿马路走人行横道; ⑶没人行横道,走天桥,方便、安全; ⑷走路看车辆,先左后右; ⑸雨伞别遮眼,走路看前方; ⑹不在马路上打打闹闹;

了解学生心情,询问学生上学遇到的困难,让学生讲讲下雪天遇到的交通事故。分析事故原因,加强教育。

小朋友,你喜欢下雪天吗,为什么喜欢?那么,下过雪你们上学时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为什么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呢?(下着雪,白茫茫的一片,小朋友容易忽略周围的事物,而导致交通事故。路面结冰很滑,一不小心就会摔倒,严重者会撞上汽车。)

有这么些困难,所以小朋友们以后上学,更加要格外小心了。 3.出示课件——雨天的一个场景。

通过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小朋友们都已经知道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现在就请你来当当小交警,帮帮那些不注意交通安全的小朋友 看,他们在干什么?

讨论年幼小朋友有哪些不对的行为,你们还看到过哪些不好的现象? 如果看见了,该做些什么事?

⑴坐在隔离栏(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上聊天; ⑵低着头走路,急匆匆; ⑶跨越隔离栏; ⑷在路上追追逃逃;

4.小结以上学生该注意的问题,出示儿歌,让学生集体念一念儿歌,体会意境。所以我们今后在下雨下雪天应该怎么样? 雨雪纷飞从天降,我们出门把学上, 防雨护具穿戴齐,行路千万要注意。 街面雨雪湿又滑,跌倒摔伤危害大,

小心行走仔细瞧,横道线上安全保。 1.指引学生处理雨具。

小朋友,你进入教室,该如何收拾湿淋淋的雨具呢?

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并且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起来。 2.由车引出“的士”,向学生介绍,让学生了解。

现在大街上有许多出租车,它还有一个名字叫“的士”。你们知道“的士”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吗? 3.最后总结。

安全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小朋友,为了防止受伤害,珍惜宝贵的生命,一定要把交通安全记在心中,老师希望每个小朋友都成为注意交通安全的小模范。

南昌市站前路学校教育集团千禧莱茵校区

《煤气中毒的原因及症状》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充分认识什么是煤气中毒,提高他们在这方面的警惕性

2、让学生了解煤气中毒的抢救方法

教材重点难点:

介绍煤气的组成和性质

什么是煤气中毒

如果发现煤气中毒的患者,应该如何进行抢救 教具和学具:挂图、录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生:《用药的科学》

师:我们知道,药品是人类同疾病作斗争的一种武器,药品能治病,但是如果用药不当,也能使人丧命,所以我们必须正确用药

今天我们学习新课,了解一下煤气中毒是什么回事

2、讲授新课

师:课前,我要大家做一个调查,看看在自己的亲友以及周围邻居中有没有发生过煤气中毒的事件?以及发生后是怎样抢救的。

生:我做了调查。去年冬天,我家隔壁单元的二楼发生过一次煤气中毒事件,结果两个大人经抢救脱险了,不幸的是一个5岁小女孩由于中毒过深,经抢救无效而死亡!真可惜!

师:是啊!每年到了冬季,人们烤火或用热水器洗澡时,稍不注意,就会发生煤气中毒事件。如果发现得早,问题还不算大,发现迟了就可能造成中毒人员残废或者死亡。那么,你们知道煤气中毒是怎么回事吗? 生:煤气中毒就是头昏,想吐!

师:你只是说了煤气中毒的一些现象,并没有说出是什么造成煤气中毒的。还有没有同学知道?那好,下面听老师给你们介绍,你们回去以后还要向家长宣传,发动大家一起来预防煤气中毒事件的发生。

人体血液中有一种叫红细胞的成分,在红细胞里,还有一种血红蛋白。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氧气,就是靠血红蛋白输送给各个部分的。煤炭在燃烧过程中,如果没有充足的氧气,燃烧就不会充分,这时会产生一种人们看不见、闻不着的一氧化碳气体,我们叫它煤气。这种一氧化碳气体进入人的肺部,在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中,能与人体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携带氧气的能力。这样,人体各部分得不到氧气,就会发生中毒现象。

大家现在明白了什么是煤气中毒,那么发生煤气中毒时,患者有哪些症状呢? 生:头昏、头痛。

师:头昏和头痛只是各种现象中的一部分,其实还有眼花、心慌、恶心,想要呕吐,直至眩晕昏睡,脉搏跳动变快、变弱,甚至最后因严重缺氧而窒息死亡等症状。你们也许听说过,因煤气中毒而死亡的人,往往不是在浴室死的,很多是已爬到门边,想去开门而又无力开门。这说明,这些人可能知道自己是煤气中毒了,想爬出来叫人帮忙,可是已力不从心了。

冬天在通风条件不好,又无排烟设备的屋内烤火是最容易发生煤气中毒的,大家一定要注意。当然,现在条件好了,一般人家不用煤炭烤火。另外,在浴帐中洗澡,也可能会因缺氧而窒息死亡,但这和煤气中毒是两码事,大家一定要区分清楚。

如果发现有人煤气中毒,该怎么办呢? 生:先打110报警

生:先打开这人人家的门窗,使房间通风,换气。 生:把病人赶快抬到通风的地方 生:赶快叫救护车来!

师:同学们讲得真不错。但一般煤气中毒多发生在夜里,不易被人们察觉,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大家可以在课后想一想。课上我给大家讲一种情况。比如说如果闻到别人家的门缝里外泄的煤气味十分浓,而且叫人也无人开门,就要考虑到这户人家可能是煤气中毒了,这时,可在家长、邻居的协助下砸开门,对中毒者进行急救处理。

今天我们讲了两个问题。一是什么是煤气,煤气中毒又是怎么回事。二是发生煤气中毒应如何进行抢救。当然,我们今天讲的知识,还希望同学们回去以后,向家长和邻居进行宣传。现在已经快进入冬季了,希望大家在用煤炭或液化气取暖时,或在家洗澡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门窗不要密封过严,否则容易造成煤气中毒事故。

小结:煤气中毒也称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从感观上难以鉴别。一般人往往在无意中发生中毒,常有一些人在被发现时因中毒太深无法挽救,因此,应予以重视。

南昌市站前路学校教育集团千禧莱茵校区

《预防煤气中毒》教案

教学要求:

1. 知道什么是煤气中毒以及中毒的原因。2. 知道煤气中毒后该怎么急救。 教学过程:

一、什么叫煤气中毒呢?

煤气中毒通常指的是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比空气轻,易于燃烧,燃烧时为蓝色火焰。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如果达到0.04%-0.06%时,就可使人中毒。

二、煤气中毒的原因是什么? 常见的煤气中毒原因 :

1、在密闭居室中使用煤炉取暖、做饭,由于通风不良,供氧不充分,可产生大量一氧化碳积蓄在室内。包括门窗紧闭,又无通风措施,未安装或不正确安装风斗,疏忽大意,思想麻痹,致使煤气大量溢出;气压低,煤气难以流通排出。

2、城市居民使用管道煤气,如果管道漏气,开关不紧,均可使煤气大量溢出,造成中毒。

3、使用燃气热水器,通风不良,洗浴时间过长。

4、冬季在车内发动汽车或开动车内空调后在车内睡眠,可能引起煤气中毒。

三、怎么识别一氧化碳中毒呢?

1、轻度中毒。中毒者会感觉到头晕、头痛、眼花、全身乏力,这时如能及时开窗通风,吸入新鲜空气,症状会很快减轻、消失。

2、中度中毒。中毒者出现多汗、烦躁、走路不稳、皮肤苍白、意识模糊、老感觉睡不醒、困倦乏力,如果采取有效措施,基本可以治愈,很少留下后遗症。

3、重度中毒。此时中毒者多已神智不清,牙关紧闭,全身抽动,大小便失禁,面色口唇现樱红色,呼吸、脉搏增快,血压上升,心律不齐,肺部有罗音,体温可能上升。极度危重者可持续深度昏迷,脉细弱,不规则呼吸,血压下降,也可出现高热40摄氏度,此时生命垂危,死亡率高。即使有幸未亡,也会遗留严重后遗症。

四、怎样急救呢? 煤气中毒的现场急救原则 :

1、应尽快让患者离开中毒环境,并立即打开门窗,流通空气。

2、患者应安静休息,避免活动后加重心、肺负担及增加氧的消耗量。

3、给予中毒者充分的氧气。

4、神智不清的中毒患者必须尽快抬出中毒环境,在最短的时间内,检查病人呼吸、脉搏、血压情况,根据这些情况进行紧急处理。

5、中毒者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6、呼叫120急救服务,急救医生到现场救治病人。

7、病情稳定后,将病人护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8、中毒者应尽早进行高压氧舱治疗,减少后遗症。

17

南昌市站前路学校教育集团千禧莱茵校区

《煤气中毒的家庭救护》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充分认识什么是煤气中毒,对于此决不能不屑一顾,了解并掌握煤气中毒的抢救法。

2、通过这次的主题班会,提高学生的防煤气中毒的思想意识,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学会如何应急、自救与掩护。教学重点:

1、了解什么是煤气中毒。

2、煤气中毒的抢救措施及应急方法。教学难点:煤气中毒的患者应如何抢救? 教具:班班通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自己亲戚及周围邻居中,有没有发生过煤气中毒的事件及如何抢救疗治的。

2、提问学生,假如遇到煤气中毒的患者,你准备怎么做?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煤气中毒是怎么回事?什么是煤气中毒?大家回家的时辰有没有问自己认识的人是否发生过煤气中毒?当时是怎么的抢救的?

二、学习新课:

1、煤气中毒的季节和原因

(1)每年的冬天,人们烤火或用热水器洗澡的时略不注重,就会发生煤气中毒的现象。

(2)因为气候的问题,关闭所有窗户,导致空气不流通引发煤气中毒。 (3)由于用户的纰漏,导致煤气瓶的阀门没有关闭,从而引发煤气中毒。

2、煤气中毒的过程

咱们知道人体的血液是由红细胞、白血球、血小板及血浆组成。人们在生命过程当中所需要的氧气,是靠红血球中血红卵白把氧气带给人体的各个部门的。煤或木炭在氧气不足、燃烧不完全时,会产生一氧化碳气体-煤气。一氧化碳攻击性很强,空气中含0.04%~0.06%或以上浓度很快步入血流,在较短的时间内强占人体内所有的红细胞,牢牢抓住红细胞中的血红卵白不放,使其形成碳氧血红卵白,

取代正常情况下氧气与血红卵白结合成的氧合血红卵白,使血红卵白失去输送氧气的功效。一氧化碳与血红卵白的结协力比氧与血红卵白的结协力大300倍。一氧化碳中毒后人体血液不能实时供给全身组织器官充分的氧气,这时,血中含氧量明显降落。前脑是最需要氧气的器官之一,一旦断绝氧气供应,由于体内的氧气只够消耗10分钟,很快造成人的昏迷并危及生命。

三、煤气的症状

一氧化碳气体能与人体红血球中血红卵白结合,使血红卵白丧失携带氧气的能力而是人发生中毒。中毒前期出现的症状是:头昏头痛,眼花心慌,恶心呕吐,紧接着上述症状加剧,眩晕昏睡,脉搏细快而弱,血压降落。最后常常因为严重缺氧而窒息死亡。 4.急救的方法

要是发现煤气中毒的患者,首先应应当即打开门窗,将患者移到空气新鲜`通风透气的地方,紧接着通知医院派车和医生前来抢救。

三、班会过程提要

1、问答题

(1)假如你煤气中毒了,你该怎么办? (2)目前我国北方许多地域冬季取暖仍采用煤炉,因使用炉火不慎而造成煤气中毒的事故常有发生,是什么原因导致煤气中毒呢? (3)如何预防煤气中毒?尝试举例加以说明。 2,实例分析讨论

煤气中毒考研女学生挣扎打开一扇门救了三条命

北碚区文星湾西师校外,3个在校外租房准备考研的女学生煤气中毒。所幸其中一女学生实时打开门,3人幸免于难。小李是原西师文学院的自考生。7月份结业后,她和另外两个同样准备考研的校友合租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昨下午4时许,3人在有空调的客厅里看书,厨房在烧开水。\"不知过了多久,咱们都觉得头晕,全身没力气„\"小郭说,她和另一个同学渐渐没了力气,趴在书桌上动不了;小李则用虚弱的声音问是不是煤气中毒了,刚说完,她也瘫倒在地。但小李并没放弃但愿,她慢慢往门边爬去,两米不到的距离,爬了很久。她终于站了起来,门被打开了,一股新鲜空气进来。\"我当时只有一个念头,不打开门大家都要完蛋。\"小李说。约过了10分钟,小李身体的力量有所恢复,打电话叫来同学,他们被送往校医院。事后发现,因当时刮大风将窗户关死,并将炉火吹熄,造成屋中3人寿毒。

(1)、小组讨论,这个实例说明了什么现象? (2)、假如这类现象发生在你身上,你怎么处理?

小结: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同学门都基本掌握了什么是煤气中毒,以及发生了煤气中毒该采纳的措施。在思想上,意识上要懂的自我掩护、提高应急、自救与掩护能力,提高日常生活的掩护意思,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削减安全隐患发生的频率。

推荐第6篇:六上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叙述方式上,本文独具匠心。题目《山中访友》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寻访一位朋友,但读到文章的第3段时,读者便会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通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进到画面中,进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更加感到亲切。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还恰当地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叙述,有时感情强烈了又以第二人称称呼,从而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充分。

本文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有浪漫色彩。如:“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作者把自己想像为一株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又如:“你好呀,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奥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了历代的隐士和高僧,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想像中,悬崖似乎成了一位智者。由此可见,想像使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也使文笔生动活泼,如溪水畅流,不时激起美丽的浪花。读这篇文章,绝不会有呆板、陈腐的感觉,你会时时为作者的童心所打动,时时为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所感染。真的,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充满诗意的画面,你就会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童话般的世界”。

我设计的练习充分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一 朗读课文,想像课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2、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设题意图: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展开想像,进入课文所描写的情境。第1问主要是让学生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景点,理清思路。第2问主要是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写作技巧。关于第1问,要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来回答。作者在山中拜访的“朋友”是自然界的各种景物,如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落叶、小花、阵雨、蚂蚁、归鸟等。关于第2问的回答,参见“课文研讨”的有关内容。

二、假设你是某一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写法自由,字数不限

这是一道写作训练题。设题角度新颖,不是以游人的视角写景物,而是从景物的角度,让它与游人互诉心声,实际上景物与游人已经成为“朋友”。写作时要引导学生注意“假设你是某一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的提示。

《詹天佑》教学反思

我在教《詹天佑》时,以“自读自悟”教学模式为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讲读第四自然段“勘测线路”部分时,我分三步走:

第一步、让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充分自由读:边读边用你喜欢的符号划出这一段中最使你感动的语句,并想想这些语句为什么使你感动?

第二步、围绕这一学习目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1:最使我感动的语句是: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因为这段话使我体会到詹天佑具有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学生2:最使我感动的语句是: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因为读着这段话,我仿佛亲眼见到了詹天佑不辞劳苦地工作的情景……)学生在宽松自在的氛围中漫读,尽情表达自己的所思所得,充分比较分析自己与别人的差异,进行自发反馈、调整补救。

第三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自主感悟。“语言”部分让学生转换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品质:假设你是詹天佑你会怎样对工程技术人员说这番话?“一千个读者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的语言告诉我:他们心目中的詹天佑或语重心长,或和蔼而不失严肃……“行动”部分让学生想象画面朗读,体会人物品质:读了以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心理活动”部分让学生假设情境朗读,体会人物品质:这条铁路一旦修不成就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如果修成了,就能鼓舞人民,突出詹天佑的爱国心。学生深情并茂的朗读,使我感受到:他们对詹天佑怀着无比崇敬之情。

在讲读第

五、六自然段“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时,我采用了画一画,演一演的教学方法。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开凿的方法各自不同,前者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后者采用中部凿井法。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在自读讨论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简笔画画出简单的开凿办法示意图,无须多讲,学生就能明白。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工程中,最能突出表现其杰出才干的地方,就是设计了“人字形”线路。讲解时,让学生亲自进行火车在人字形线路上的运行路线的实物演示,揭示詹天佑不仅是我国的爱国工程师,而且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山雨》教学反思

《山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

课文语言生动形象,作者善于通过视觉和听觉所及,发挥合理而新奇的想象和联想,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出山雨的特点。在教读本文时,我以指导朗读贯穿全文的教学,先由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然后问他们:“谁能把优美动听的雨声变成朗读声来告诉大家?”同学们在配乐朗读声中,闭上眼睛想象。当孩子们睁开眼时,纷纷描述着自己的想象:“我幻想自己是一滴一滴的雨,在树叶上丁当丁当的敲着,实在太好听了。”“我幻想着山雨把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都淋湿了。”“我幻想着当山雨落在每一片树叶、每一棵绿草的时候,他一定非常开心。”一个又一个学生富有韵味的朗读声,会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幅令人向往的山林雨景图。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体会到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也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只要你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你会发现更多美的事物,比如——学生的能力。

《怀念母亲》教学反思

《怀念母亲》是季羡林老人写的一篇怀念生身母亲和祖**亲的散文。因此,文章特别“散”。初读这篇课文时觉得文章淡淡的,跳跃性比较大,心里思量,这样的萦绕着满怀思绪却又是淡淡的文章对小学生能教出味道吗?但读过一些相关的作品,了解了写作背景后,慢慢走近作者的心灵,再回头去读,渐渐读出了味道。在教学本课时,我考虑到作者的情感是很深沉的,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会比较大,因而教学此课前,我引导学生了解季羡林的成长过程,并要求学生去拜读《永久的悔》一文。课堂上,学生们独特的体验,通过读表达了自己感悟到的情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细细地品读课文,先出示统领全文的问题“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而后,让学生细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并做好批注。在小组间巡视时,我提醒学生注意抓住重点语句来深入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爱慕之情。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交流。学生因为预习充分,很快找出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抱终天之恨、频来入梦”等词,“我的祖**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对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是她的儿子一直没有回来,她有点沮丧。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回来的。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长眠于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房东的孩子只是在外读书,房东太太就对孩子如此思念!而作者呢,6岁就离开了母亲,她该是如何分分秒秒思念着孩子呢?她该是如何度日如年呢?或许,她生存的目的就是为了与孩子相见!但是,可怜的母亲,终究没见到孩子一面,就匆匆离开了人世!母亲是带着相思离开的,母亲是带着不舍离开的,母亲是带着牵挂离开的,母亲也是带着悔恨离开的……想到这些,季老怎么不肝肠寸断呢,悲痛欲绝呢?此时我终于理解了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这是作者真实的心理,没有夸张,没有矫情,这是一个孩子对过世母亲最真的愧疚和悔恨!

文章中如这样的例子太多!越读越能读懂作者的感情。那么,我的教学中是不是非要孩子们理解这样的感情呢?我想,以我的经历,我都经过了这么多年才懂,孩子们怎么能懂呢?但是我可以找寻另一个突破口,通过对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怀念之情,让孩子们明白,要珍惜自己的父母,爱戴父母,要热爱祖国,时刻把祖国放在心中!

我引导学生通过自身同样情景回忆,电视画面回忆,进行小练笔,因为是即学即用,效果颇好。不仅对作者的生身母亲我想对自己的母亲深情也呼之欲出了。

每一堂这样的课下来,都让我感受到,如果说我们从前过于强调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还可能通过“灌输”的方式实现的话,那么今天新课程改革所强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则是完全不可能单方面实现的。教育的力量是如此真实和触手可摸,课堂就是我们每位教师播洒知识涵养和生命色彩的自留地,民主、充满个性、思维活跃而又快乐的课堂就是我们每位教师永恒的追求。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和母亲的心灵一定亲近了许多,细腻了许多,也升华了许多。

《彩色的翅膀》教学反思

《彩色的翅膀》一课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先写“我”发现小高探亲回岛时带回了一只装小昆虫的纸箱,晕船时他把纸箱紧紧地抱在怀里接着写“我”参加战士们的尝瓜会,听到了关于西瓜的不平凡的经历,看到了战士们尝瓜时的喜悦最后写第二天天亮时,“我”看见一只小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赞扬了海岛战士建设海岛、热爱海岛的高尚品德围绕着本单元的主题和表达方法基于略读课文的特点,教学时引导学生继续运用抓关键词句体会情感的方法学生在把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发挥连接语的提示功能解决两个学习任务——一是想想文中的小战士为什么把昆虫带回宝石岛?二是交流读完课文后的感受在交流中体会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本文时,我采用层层剥笋的方法,一步一步把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引向深处

首先,从课题入手,在课题中质疑谁的翅膀是彩色的?让学生围绕问题,整体把握全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很容易明白课文写的是“小高带一纸箱昆虫入岛给花粉授粉并同我参加了尝瓜会”的事紧接着,又质疑“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岛?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垒出海岛田”“又被暴风雨袭击”“远离大陆”感受小岛生活的艰苦最后,以问题“宝石岛远离大陆,条件艰苦,又是一个不毛之地,战士们能在这里安心守卫?”让学生在文本中抓住重点词句来感悟战士建岛、爱岛的深情

其次,我通过体验与想象丰富学生的感受在教学“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象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这段文字,我不仅让学生从战士尝瓜的动作中体会战士们对岛上结的第一个西瓜的珍爱,还让他们边学着尝瓜的动作,边想细细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象有一股甘泉流进战士的心田”这一部分时,我引导学生想象战士们笑什么?端详着什么?闻着瓜香,咬着瓤汁,发出怎样的啧啧的赞叹声?把这些想象融入句中进行品读,在读中感受“战士们这么小心翼翼地吃”的原因是西瓜来之不易,体会他们为了西瓜生长付出了许多心血,这西瓜凝结着战士们建岛、爱岛的深情啊!学生在此情感基础上,进而找到体现西瓜来之不易的语句:有的孩子从“两年前,战士们来到荒芜人烟的小岛上,垒出“海岛田”撒下蔬菜籽、西瓜籽,由于没有昆虫授粉,一个西瓜也没有结今年战士们用人工授粉,结出小瓜,谁知又被暴风雨袭击那个唯一残存的小瓜在战士们精心的照料下,才结出了第一个大西瓜”这两句表面上是写西瓜的收获不容易,其实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战士们在海岛如此恶劣的生活条件下,勇于战胜困难,以苦为乐、艰苦奋斗的建岛精神

最后,我抓住了文末极富内涵的句子“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小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彩色的翅膀”进行品读感悟这“朝阳”不正是海岛的未来吗?如一缕初升的太阳,绽放出彩色的光芒映照在“五彩的蝴蝶”身上,荒芜的海岛开始显现绿色的生机,寂寞的海岛也有了多彩的生命!这情,这景很自然地能让人思绪万千、心潮腾涌我并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进行了练笔训练——“此时此刻,我亲爱的同学们,假如你就是一只小小的蝴蝶,就让我们也扇动着彩色的翅膀,放飞想象想一想,经过十几代海岛战士的努力,现在的海岛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新景象呢?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把它们写下来吧”同学们放飞思绪,一幅幅海岛新景在孩子们的笔端如灵泉般地涌现。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

《 唯一的听众》这一课时的教学完了,对于自己设计的这一课时教学,走下讲台的我想谈谈本课时教学的得失成败。 教学设计:

本着“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原则,我在教学中采用引导式的教学方法与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课伊始,趣伊生”,虽然本课时已经是第二课时了,但是我还采用了由音乐导入,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陶冶学生情操,在课的开始就将学生带到优美的乐曲中,培养学生赏析能力。接下来,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将老人的图片和统领文章的问题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整体把握写人文章的特点做好铺垫。在精读课文的环节中,抓住老人的语言、神态描写,感悟老人的形象,在学生品读语言文字的时候,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借读者的口说出来,从而掌握写人文章的特点。接下来引导学生提升情感,以一个我的成功源自老人的鼓励、帮助,是不是缺少了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辅线,提升文章的人文情感。课结束时,我给学生布置了写人的文章,深化关爱的情感,并将本单元写人的习作前提,降低习作的难度。 自我评价: 我认为本课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达到了设计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了写人文章的特点,体会到了老人的良苦用心,从而学会了感恩,懂得了关爱;从学生的朗读和课上情绪,可以看出学生感到了文章语言文字的美;阅读能力、赏析能力、写作意识等得到良好的培养。

本课的德育实施点很多,如:老人的平易近人,体贴入微,我的刻苦努力,劫持不懈等等,但是统观起来就是两个字—关爱,所以,载客的实施过程中,我每一次的小结中都照顾到双方人物的感受,并在小结中提升感情,板书中体现出来。

《月光曲》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完成了自己的定的教学目标,着重抓住皮鞋匠联想的那几句描写“他好象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的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通过这几句话的重点指导,辐射全篇文章,做到了有层次的读,这个点抓的比较实。

如开课伊始,播放《月光曲》让孩子们自由联想,然后从书中找到与之兄妹俩联想的句子。接着,再让孩子们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思考乐曲的变化,从而进一步感悟课文内容。紧接着让孩子们试着把这样的变化给读出来,品悟语言文字,并安排了孩子们分层读出这种曲调的变化,让孩子们悟出这种变化实际上也正是贝多芬情感的变化。最后在孩子们水到渠成达到感情朗读后,我又有了进一步的要求,那就是配乐让孩子们把这几句皮鞋匠联想的话再读一读,进一步体会乐曲的变化,如果课堂上还有时间的话还可以安排学生及时背诵这部分内容,这样文中的语言就变成了孩子们的语言积累。

就这样,我引导学生一步一步,一层一层,循序渐进在读书的“读”上面做文章,读的不空洞,不单调,读出质量,读出韵味总体来说是比较成功的。整节课是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了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读书的过程中,比较注重语言感悟和运用,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还有最后这部分听音乐写话,事先我准备了那首《苗岭的早晨》,我认为这首曲子比较容易听得懂容易想象,原本我想给学生限制一下想象的范围,介绍一下这首曲子的背景,但后来我想既然要听音乐联想就让学生天马行空,自由发挥,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可是可能是缺乏引导,学生的想象还是比较局限于森林动物的联欢上了。

在上这节课前我十分自信,因为我精心准备这节课,付出了许多的心血,心里比较有底,但是课堂效果却并不象我预期的那样精彩。我太想把每一步走扎实,到位,却因为太过了,反而显得比较烦琐、迂回、浪费一些不必要的时间。如在解决学生提出的那三个问题时,三个问题是互相关联的,但我却没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将三个问题结合起来解决。另外,我自己感觉在教学设计上比较均衡用力,缺乏侧重点,特别是学生在突破教学难点: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贝多芬的情感变化与乐曲和穷兄妹俩的联想之间的关系引导得不过深入透彻,估计有些学生还是一知半解。

总之,这节课上完了,给我留下的思索是很多的,既有成功,也有不足。我想就在这样的反复锤炼中,我的教学水平也会逐渐提高吧!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

《伯牙绝弦》是小学六年级唯一的一篇文言文,故事感人至深,却只有5句话,77个字,而这77个字里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感人肺腑的故事。它是知音难求的人生写照,是人们在孤独中寻求温暖的见证,是心存美好、渴望美好、珍惜美好的心灵的呼唤。把重点放在文言语感的初步感知和对故事本身的体味上,通过诵读、体验、对话、联想,走进这场悲剧,理解这个寓言,聆听这声叹息,见证这种寻求,向往这份美好……

本文是文言文,是学生第二次碰到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特点和理解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先把课文的字词理解了,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再进行对“知音”的解读。

理解课文开始,我就引导学生就课题的“绝弦”展开思考,理解其含义,告诉学生翻译文言文要学会变通,用熟悉的表达方式把意思表述清楚。然后花了一定时间对课文进行熟读,了解故事的大概,在这基础上,引出问题,从而探索课文。

古文教学,本人觉得朗读是一大特点,因此,教学中,注重了朗读。理解课文我首先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流利,特别是对难读的三句话:“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进行了指导,目的是为了学生在朗读古文时能注意停顿恰当,读出古文的韵味来。在理解课文时我把理解与朗读相结合,在感悟文章的每一句话的同时,也注重了指导朗读。文章的前半部分,要读出称赞的语气,读出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与幸福;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导学生带着对伯牙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读。在教学尾声之时通过播放《高山流水》音乐,让典雅流畅的琴音款款地浸润学生的心灵,再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试着背诵课文,会更好地增强课文的表现力,让文言文那优美的韵味深深地植根在学生心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进行了适当的拓展延伸:“既然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中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琴声里还会有哪些场景?能照样子说上几个动人的场景吗?”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对“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袅袅炊烟……”这样的场景进行“伯牙鼓琴,志在_______,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______!”感悟朗读,有效地调动学生去读书、去思考,步步深入,准确地演绎着文本中丰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了所谓的知音,就是那个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

一堂课下来,首先一点,觉得在对古文的朗读指导中,还欠缺教学方法,学生可能是把古文给读正确了,读顺了,但古文的韵味还没读到位,应该在教学中慢慢渗透;其二,在理解课文时,对课堂中生成的关注度还不到位,有时,忙于赶时间,就匆匆过场,这可能跟自身的素养有很大的关系。总之,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今后,要在自己的课堂中好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同时也希望同行们能多提宝贵意见。

推荐第7篇:六上教学反思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

《小草和大树》这篇课文,从课题表面来看,写的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两种事物。初读课文后,便了解到课文写的是夏洛蒂·勃朗特三姐妹的成材故事!小草和大树在文中有着深刻的含义,学生只有对文中的小草和大树的含义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才能轻松的理解文章的深刻主题。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呢?

一、抓住课题,感悟内容

课始,我板书课题,让学生说说脑海中对小草和大树的印象,使学生明白:小草是那么的矮小柔弱,大树是那么的高大。文章是写小草和大树的吗?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探讨文章的内容。正确、流利地读好课文很重要。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大意,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对六年级学生来说,默读训练很重要,并且默读应有任务。而概括文章的大意也是必须训练的一项重要能力。指名说,教师帮助修改,力求说得简洁、清楚。

二、抓住重点,感悟形象

首先让学生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说说主人公遭遇了怎样的家庭不幸。面对这些不幸,主人公是怎样艰难谋生的呢?用笔把表现主人公艰难谋生的词句画下来,多读几遍,交流感受,体会其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抓住“洗衣、烧饭、缝缝补补、拾柴、捡破烂、替富有人家带孩子”等词体会主人公为生活而忙碌奔波的形象,感受主人公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人物性格;抓住生活“再艰苦再劳累,都不肯放弃学习,上不起学,就和弟妹们在家里跟父亲读书”等细节体会主人公热爱学习、要强好胜的性格。抓住“始终没有停止过写作尝试,都希望用笔敲开幸运之门”等细节,体会主人公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格。 然后引导朗读第

三、四自然段,交流感受。重点阅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夏洛蒂向骚塞请教前后不同的心情。指导有感情朗读这两个自然段,体会吓洛蒂的坚强性格。再让学生思考面对这些沉重的打击,夏洛蒂服输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结合“孜孜不倦、敲开文学圣殿的大门”的有关情节,理解感悟主人公为改变命运所表现出来的勤奋和坚强毅力。夏洛缔有没有通过写小说实现自己的理想,敲开幸运之门呢?她是如何敲开的?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主人公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取得成功的喜悦。

三、回归整体,感悟成功

学完课文后,让学生交流对课题“小草和大树”的理解,领会题目通过鲜明对比抓住读者、发人深思的艺术,进一步体会主人公与命运和世俗偏见抗争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追求理想的性格。再此基础上,回顾课文,整体把握“小草”成长为“大树”的艰辛历程,交流夏洛缔取得成功的人生启示。

《轮椅上的霍金》教后反思

《轮椅上的霍金》一文内容实际与学生生活距离较大,学生没有切身的体验。因此品味文本语言时,学生的感悟往往停留在文本的表面。教学过程教师必须激活学生的思维来展开学生的想象,在交流、思考中走进主人公。

命运让霍金失去了什么?课文第3自然段的文字表述抽象、概括。学生透过文本的语言得到的也是冷冰冰的抽象结论:双腿瘫痪、说话功能被剥夺、身体彻底变形。这文字背后包含的丰富的震撼人心的内容被省去了。由于学生受到年龄、生活经历的限制,他们难以与文本情感产生共鸣。很难体会出“残酷”的内涵,从而也就不能较好地体会霍金作为生活强者的一面。为了丰富学生的体验,教学中采用了填补文本空白的方式,抓住空白,提供句式及画面,让学生展开想象:命运让霍金双腿瘫痪,他不能怎样?让他失去说话的功能,他不能怎样?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气氛也活跃了许多,但是总体感觉学生仍然说得不透,对这段话语背后所包含的满足、乐观、顽强、执著等精神的领悟还是较为表面的。如何向文本的纵深行进,我不知所措!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课后反思

《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经典的小说,怎样才能通过一篇读书笔记打动孩子,走进孩子的心?

1.联系课文,体味生存

“在荒芜人烟的孤岛上,他独立生活28年,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啊!同学们,你能想象吗?请仔细阅读课文8—12小节,联系课文内容,想想鲁滨逊在荒岛上会遇到哪些困难?”

学习这一段,我没有让学生直接从文中找出他如何在孤岛生存的语句,而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他的生存方式,来想象他曾经遇到过哪些困难。这样,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并且仔细研究内容,有根据地想象出他曾经没有饭吃,没有地方住,没有衣服穿……再联系课文得知他是如何解决了这些问题。这样,进出课本变得自然、有效,好象反过来学习课文内容,其实三句不离本行。

2.积累名言,启发回味

“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这是书中的一句名言,我先举了个黑夜一人在家的例子,引起学生共鸣,再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最后理解害怕危险的心理实际上就是没有战胜苦难的勇气与信心。再让学生猜测一下当时鲁滨逊的处境,并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理解。学生边积累,边回味,明白读书还要有慧眼。

当然,文章不仅仅是描写《鲁滨逊漂流记》。走出小说,我让孩子们明白了家传的期望,写写缅儿的赠言,讨论女孩子要不要读这本书,如何写一篇读书笔记。但是正因为小说已经深入人心,后面的教学才能顺利地进行,才能让文章学得有滋有味。

《青海高原一株柳》这篇课文我很喜欢,投入感情的教学也得到了学生的真情回报。我带着崇敬的心情研读了课文,并把这种心情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学方式传递给学生,感染学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去感受高原柳树的艰辛,体会柳树之所以成为高原上一方壮丽风景所现出的精神魅力所在。

在教学设计环节中,我打乱了文章叙述的顺序,把学习内容进行了重新组合。

1、认识青海高原一株柳。

2、感受它生存环境的恶劣。

3、理解感悟为生存付出艰辛卓越的努力。

4、对比升华情感,受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在感受教学成功体验之余,我又觉得为保证课文的完整性,而选择一课时教完,有些教学环节中就显得品读欣赏不够到位,留下一些遗憾。

如何解决好高年级语文课深度与完整性的统一,还有待于今后教学中不断思考与探究。

草原教学反思教后随笔

在教这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时,我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方面,由于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草原是陌生的,我就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多媒体图片来展现大草原的美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朗读的时候,先让孩子们自由诵读,然后听老师范读。我用饱蘸着感情,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让孩子们正确把握语气,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

我利用图片和音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比较抽象的词语,体会人物的心情与精神。比如,我用一张春天茂密的草原图来解释“铺满新绿”,你看到草原的颜色是什么样的?(碧绿碧绿,嫩绿的,青青的)草原的草长得怎么样,多不多呀?(草原的草长得很多,很茂盛)。草原的草刚刚发出新芽,嫩绿嫩绿的,而且到处都是,所以课文中说--(铺满新绿)。再如我让学生听听牧羊人的歌声,让他们从欢快的歌声中感受牧民们辛勤劳作时喜悦的心情。

课文上下来感觉学生读书的部分还是不够理想,虽然我自己进行了范读,也让学生自己读,但请学生起来读的时候还是出现不少字音不准、漏词断句的现象。以后在教学生字词这一块时还要加强,特别是二类字要反复识记。多给学生读书的时间,多给予读书的技巧,充分利用早读课的时间,培养学生的语感。

《麋鹿》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通过本课的教学主要让学生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围绕这个重点,我设计让学生搜集资料,初步认识麋鹿,课堂上抓住你知道了麋鹿的什么来教学。补充阅读有关的保护野生动物的资料,让学生意识到了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觉得达到了这一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学习麋鹿,读有关的阅读材料,意识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了解了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学生课堂上听讲的都很认真,读课文正确、流利,声音也很洪亮,回答问题也比较到位。

唯一感到不足的是:课堂气氛没有学其他课文时活跃,可能是说明文本身的文体特点不容易调动学生的热情吧。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后反思

一、扣题导入,简介巴金

这是谁写给家乡孩子的信呢?自然过渡到对巴金的简介。接着回忆信的格式: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然后告诉学生这是一封回信,让学生自读课文,看看巴金爷爷在回信中说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交流回信的内容:回信的缘由;告诉孩子们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教育孩子珍惜时间;提出希望。其中第

二、三两部分是学习的重点。

三、批写旁注,走近巴金

本课的的学习仍然可以采用批写旁注的形式,让学生写一写从文字中感受到的东西。如学习第一部分回信的缘由,学生就从“争先恐后、讲个不停、好不热闹”体会到孩子们对巴金爷爷的关心,思念,敬佩,从而理解“温暖”。从“无论如何,……我终于拿起了笔。”“……多么……多么……”体会到巴金对孩子们的关爱。

第二部分,学生也体会出了巴金爷爷的谦逊,无私奉献,珍惜时间。这一部分是一个重点,要指导学生弄清句子与句子的联系。巴金爷爷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态度:“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那么怎样奉献呢?那就是要让生命开花结果,就是要为社会添上一点光彩。那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那就要付出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巴金爷爷像剥笋一样一层层地娓娓道来,表达了他的人生态度。

最后提出对孩子们的殷切希望,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的真诚关怀溢于言表。

《钱学森》教学反思

《钱学森》一文是一首净化学生灵魂的赞美诗,是一曲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的交响乐!在上这篇课文时,我主要是引导学生对钱学森所说的两段话的反复朗读,感受他的爱国之心,因此,我抓住:“美国享受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跟在冯卡门身边的前途无量和“钱学森坚决要求回国。”作对比,使学生体会钱学森坚决要求回国意志的坚定。

课文中钱学森这样说:“我们是应当回去的。”这个“应当”也就是应该这样做,任何人都能这样做,这是每一个爱国华侨都可能做的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爱国的感情是没有界限的。钱学森只是做了一件只要是一个中国人应当做的事情罢了,让学生感悟到爱国是自然的,是每个中国人当然也包括我们理所应当做的事。

在教学时,我努力使钱学森的爱国情结与孩子们生活中的爱国情结融为一体。在课堂上,我先让同学们想像一下钱学森在美国优越的生活条件是怎么样的,然后当我让孩子们设想一下,如果你是钱学森,面对美国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是你的话你会想到要回国吗?针对这个问题,孩子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畅所欲言,这是我在课前没有预想到的。有的孩子说自己如果是钱学森,不会放弃在美国的事业回到祖国。而有的孩子却说是祖国培养了自己,所以要回到当时很落后的祖国,为祖国的建设做贡献……从而在讨论中使孩子们了解到钱学森能够放弃优厚的待遇坚决回国的崇高的爱国情结,使孩子们的爱国情结觉醒,爱国热情迸发!

教师随笔欣赏《詹天佑》教学反思

我在教《詹天佑》时,以“自读自悟”教学模式为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讲读第四自然段“勘测线路”部分时,我分三步走:

第一步、让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充分自由读:边读边用你喜欢的符号划出这一段中最使你感动的语句,并想想这些语句为什么使你感动?

第二步、围绕这一学习目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1:最使我感动的语句是: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因为这段话使我体会到詹天佑具有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学生2:最使我感动的语句是: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因为读着这段话,我仿佛亲眼见到了詹天佑不辞劳苦地工作的情景……)学生在宽松自在的氛围中漫读,尽情表达自己的所思所得,充分比较分析自己与别人的差异,进行自发反馈、调整补救。

第三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自主感悟。“语言”部分让学生转换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品质:假设你是詹天佑你会怎样对工程技术人员说这番话?“一千个读者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的语言告诉我:他们心目中的詹天佑或语重心长,或和蔼而不失严肃……“行动”部分让学生想象画面朗读,体会人物品质:读了以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心理活动”部分让学生假设情境朗读,体会人物品质:这条铁路一旦修不成就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如果修成了,就能鼓舞人民,突出詹天佑的爱国心。学生深情并茂的朗读,使我感受到:他们对詹天佑怀着无比崇敬之情。

在讲读第

五、六自然段“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时,我采用了画一画,演一演的教学方法。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开凿的方法各自不同,前者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后者采用中部凿井法。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在自读讨论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简笔画画出简单的开凿办法示意图,无须多讲,学生就能明白。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工程中,最能突出表现其杰出才干的地方,就是设计了“人字形”线路。讲解时,让学生亲自进行火车在人字形线路上的运行路线的实物演示,揭示詹天佑不仅是我国的爱国工程师,而且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苏教版小学语文《鞋匠的儿子》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主要抓住课文后的问题来进行:林肯演讲前后,参议员们对他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

导入新课,检查预习,初读课文,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后,就让学生默读课文1~5自然段,找出写参议员态度变化的词语。学生很容易就找准了:尴尬——羞辱——大笑(开怀不已)——静默——赞叹。找到这条线索,然后“顺藤摸瓜”,引导学生思考参议员态度变化的原因,体会林肯宽容、谦逊、真诚的品质和不卑不亢、智慧超群的人格魅力。尤其是他虽出身卑微,但并不自卑,充满自信,他的博爱、民主的情怀令人震撼。教学中抓住一些关键词引导学生思考,利用文章的空白点启发学生想象,林肯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不断地变得丰满与高大起来。

课文的最后一节,主要抓住“最有作为”这个词语体会林肯的伟大功绩,补充了南北战争的一些资料,又让学生阅读《补充习题》中关于“宽容”的名言和《宽恕的力量》这篇短文,看得出学生对林肯这个人产生了由衷的敬意。

不足之处:对于文章中的一些关键词的解读还不够精细,如三个“永远”,还有学生的朗读依然不够动情,要好好训练。

《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后记

在教学本诗时,通过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激活,首先是“无遗力”的理解,其次是“哪些古人做学问是这样努力的”,将短短的七各字读厚起来,随之学生的体验也就深刻起来。

然后我以故事引入,为孩子们讲述了《纸上谈兵》的故事。接着让学生谈谈听故事感受:赵括如此精通兵法,为什么会打败仗?学生结合实际纷纷说了自己的思考;有的说实践比书上学习更重要,有的说在实践中通过做才是真正的学习。这样通过听故事谈感想的教学方式,给孩子一个“躬行”的机会,深刻理解什么叫“躬行”,让孩子在听说实践中潜移默化感悟读书与实践相结合的道理。

最后我以“请你用成语来形容刚才“陆游”在训示他儿子时的态度。”引导学生用循循善诱、语重心长、意味深长的语气读诗。

23.学与问》教学反思

经历了《学与问》的教学历程,再一次深深地感受到“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是多么重要。问题是思维的引擎。问题意识相当重要。可惜的是,充满问题意识的学生好像太少了。(这不能怪学生。)这篇课文论述“学与问”之间的关系,重点强调了“问”的重要性。课文中举了两位名人的事例对文章的中心论点进行了具体论证。在教学中我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课文为什么要举两个事例?只举一个行不行?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深思。第一个事例强调了要善于“发现问题”,第二个事例论述的是“解决问题”。学生的答案也较为丰富,但还不能清晰认识两个事例之间的逻辑关系。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的文字比较浅显,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自然中充满各种知识,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难点是理解“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等句子,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时,我采用“以读代讲,自主学习交流”的教学思路,将全文分成“神奇的天书”和“有趣的地书”两大部分进行教学,中间抓住生动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描述一段关于天气的“文字”,从而领悟作者伊林发现大自然的规律:首先我们要走进大自然,不能做只呆在家里的书呆子,然后仔细观察、认真读书、向有学问的人请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让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够多。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学反思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这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读报常识和读报方法。希望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首先,我让学生说一说从这篇文章中自己读懂了什么。学生分别谈了自己的阅后感受,我相机进行了教学评价与概括。

接着,我让学生质疑。

学生问:“报纸真的能让人忘记了锅里的美味佳肴吗?”

我让学生讨论。讨论之后,有的同学说自己的爷爷因看报而忘记了吃饭,有的学生讲伯伯因看报吸烟而烧了自己的衣服。学生因结合自己身边的故事,所以大家都认识到了报纸的吸引力,。

还有一生问:“既然报纸有那么大的魔力,是不是什么报纸都能读呢?”

学生一致认为:对自己成长有益的报纸才能读。

我建议他们推荐一些能读的报纸,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了。学生说:“《海门日报》《江海晚报》《中国少年报》《小学生作文报》《小学生英语报》......”

从这次教学中,我认为,教师一定要把课本当作教学材料来使用,而不能把课本当作圣经来拜读。只有将课本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学生才会爱学、乐学。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后反思4:

教参中说到: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既有利于学生当前的学习,更有利于他们的持续发展,因此,教师应认真抓好本册所安排的关于“不懂就问”和“勤于搜索资料”的习惯培养,不仅要通过专门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掌握有关知识,而且还要让他们在日常学习中得到落实,不断实践,最终形成习惯。不过说实话,在之前的十个有关“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方面的教学我也试着通过自己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但到如今显示的效果来看是并不理想,因为这方面的内容学生往往会觉得你老师讲得罗嗦了,他们的意思就好象是你老师不讲我也知道,所以整个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就拿今天上课导入,我就是让学生来说说五年来自己在以前学到的习惯中那些学习习惯是让你受益匪浅的,举例来说说,结果举手回答问题的人是寥寥无几。我想有可能就是以前上这部分内容时过于倾向于灌输式教学了,说教式的教学,以至学生反感,或无所谓,因而他们也没有真正来学习那些好的学习习惯。

针对上述这些情况,我想今年教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的方法改变一番,变以往的灌输式为学生自主式学习,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尝到“不懂就问”“勤于搜集资料”的甜头。新课标也这么说的“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所以在布置预习第一课时我就让学生自己搜集有关各少数名族以及祖国历史成就等方面的资料,并且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向老师和同学询问。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就已经尝到了“不懂就问”“勤于搜集资料”的甜头。我们要把这两个学习习惯渗透到今后的学习中,并让学生终生受益。

推荐第8篇:教学反思六上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一文的教学目标定为:尊重文本,突出欣赏,强调语言品味,重视联想和想象,注重阅读的过程和方法。从整个课堂情况来看,本课的这些教学目标基本能一一落实。综观全课,有一点还是比较满意的:

精心设计流程,铺设对话梯度:

本堂课中,把教学流程设计为:先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与作者情感,,再以品味作品中精粹的语言为支点,以诵读为抓手,发挥联想和想象进行仿写,进一步感受作品的魅力,实现学生与文本、教师、作者等的多重对话。其中,把教学重点放在品味语言、个性美读、模仿写作这三个环节上。在这里,品味语言就是发现、咀嚼语言之妙,个性美读就是感悟、欣赏语言之美,模仿写作就是触摸、习得语言之本,当然,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诵读的基础之上。如果说品味语言只是“明于心”的话,那么个性美读就是“明于口”,而模仿写作就是“明于手”,这样的教学流程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得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由模糊到清晰,从鉴赏到创造,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也收到了品悟式对话教学模式应有的效果。另外,随着这三个教学环节的逐步展开,课堂对话的宽度和深度也随之扩大。学生由着重于生本对话(品味语言)转到着重于立足文本的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以及与作者的对话(个性美读),最后开始与大自然、与自我对话(模仿写作),整个课堂教学就这样呈阶梯式对话进行,将对话进行到底,将对话逐步深入。《山中访友》这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美丽的景色、表达美好的情感的散文,采用这种多读、多品、多悟的品悟式对话的教学模式实在可以收到异曲同工之效。

《山雨》教学反思

《山雨》这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是略读课文,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写的。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大自然那分浓浓的的喜爱之情.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那份情感是教学的难点。课一开始老师就背诵课文的第一段,用课文本身具有的美来吸引学生,这种导入非常的新颖而且有效。接着就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在背诵的过程当中老师能够及时的点评,如:老师真不敢相信,给你这么点时间就能够背诵下来这么多自然段。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整个过都一学生自己朗读和理解为主,充分体现了略读课文的特点,老师只是点评和引导。

《草虫的村落》教学反思

初读《草虫的村落》一文,我就觉得十分有趣。这是一篇极富联想和想像的课文,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来描写:草丛是村落、甲虫是村民,还有游侠、远方的亲戚、音乐家、工程师„„多么奇妙的想象,多么有意思的故事啊。作者以优美的笔调,把平常人们忽视了的草虫世界描写得情趣盎然,使人读后,很容易产生身临其境、乐而忘返的感觉。

我想这篇文章学生也一定会喜欢。果然,大概学生天生对小虫感兴趣的缘故,阅读课文的时候,学生充满了热情,也追随着作者的目光进行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感受草虫的生活以及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在解读第一自然段的时候,有的学生抓住“又”字说作者肯定经常这样来观察草虫;有的学生抓住“躺”字说作者看似悠闲,其实在动脑筋;有的说在静谧中观察作者也不害怕,反而很惬意。于是我让学生想象作者可能怎样地躺着,姿势会有哪些。学生就展开了想象,有的说躺成一个“大”字;有的说手托着头,翘着二郎腿;有的说嘴里叼着一根狗尾巴草;有的说趴在地上,托着下巴,翘着小腿„„在学生的叙说中,发现他们仿佛真的就是作者,仿佛也就在草丛中,看喜欢的小草虫。

本学期的第一次课堂小练笔,在学生感悟文字,体悟写法的基础上进行,对学生没有一点负担,反而是轻松上阵,一蹴而就。

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加上自己练笔,知道了动物、小虫也有家庭,也有父母,也有兄弟姐妹,也有爱人,也有可爱的一面,也有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从而增强了阅读的兴趣,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对学习文章的表达也更感兴趣了。

工程师小助手、导游小姐的诱惑

我在上《詹天佑》一课时,其中有两个环节是这样设计的:

(一)做一回“工程师小助手”,设计图纸。

为了表现詹天佑的杰出的创新才能,书上举了“开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两个最“经典”的例子,如果借助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消化理解,总感觉学生学得很被动,效果不尽如人意。我说:“同学们,假如你是詹天佑的小助手,你能帮他画一张设计图纸,并给大家汇报一下设计意图吗?”在冠以“工程师小助手”头衔的“诱惑”下,同学们三人一群,五人一伙,画的画,演的演,讲的讲。每位学生都认为自己的设计图纸是最佳的,在他们激烈的讨论中,课堂成了他们彼此交流、合作、享受成功的乐园!

(二)过一把“导游小姐”或“导游先生”的瘾。

课文结尾没有简单地喊上几句口号为詹天佑“歌功颂德”,而是设计了“老外坐火车”这样一个情景展现,引导学生以导游小姐或导游先生的身分,向火车上的外宾介绍京张铁路,穿插播放火车鸣笛“呜„呜„”声中。学生对詹天佑的赞扬和怀念之情全包含导游词的解说中。

在一颗颗童心面前,你无法想象“工程师小助手”、导游小姐(先生)的“诱惑”力有多大,在体验不同角色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达到了一个目的--学习詹天佑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优秀品质。

《怀念母亲》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采用“中心切入法”直接进入季羡林的内心世界。本想使学生的情绪马上进入一种沉痛忧伤的氛围当中。可随着课堂的深入,学生的情绪却离文章表达的内容的氛围越来越远。我想这是因为自已带着忧伤、深沉的语气不到位去引导学生朗读去解析文章,所以不能使学生受到感染和薰陶。

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我让学生紧密联系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抓关键词句,表情达意。这一点做的还是比较到位的,课堂上,学生能围绕一些重点词句来理解失母之“恨”、思母之情、梦中寻母。

纵观整堂课,我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没有做好。在精读课文时,我采用了抓住重点词句来深入体会作者失母之“恨”、思母之情、梦中寻母。由面过渡到点这是正确的。但是学生找出体会最深刻的语句后,我在引导学生读时,却不够深入。这也许是课堂容量过大导致课堂教学中的沟通合作、再次朗读感悟等方面有些欠缺。

《穷人》教学反思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文字粘连配合,成为文章不可缺少的细胞。有些课文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往往用省略号留下空白,让读者去联想,去补充。

如《穷人》对桑娜抱回西蒙的孩子后惊恐不安的心理作了细致描写,连用了七个省略号,实际上留下了需要我们去仔细体味的七处空白。教师必须在此处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艺术的再创造,用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心理,把文中空白处合理、恰当、具体地填补出不同内容来,揭示这些空白的蕴含,发掘文章的艺术美和人物的内在美。学生在填补空白的过程中,求异思维得到训练,思想感情得到陶冶,同时也理解了这几个省略号“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

《唯一的听众》讲述的是一个被家人称作是音乐白痴的人,虽极大打击了他的自尊心,但是并没有泯灭他对小提琴的爱好。他躲到树林里练习拉琴,幸运地是他遇到了一位自称是聋子的老妇人,给予了无私的真诚的鼓励和肯定,消除了作者的顾虑,重拾了自信,经过一番努力之后,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小提琴手。课文情节很有戏剧性,极具感染力,孩子们都很感兴趣,而且这个善意而美丽的语言,也感动了每一位学生。文中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本篇课文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可减少时间,如在学习老人的三次语言时,不必斟词酌句地去理解,课堂上,不必拘泥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应让学生在课堂中领悟、掌握文章的写作方法,读中悟写。再者强化篇的训练,让学生从文章的整体入手,有所悟,有所感,有所得,努力体现了六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在这次的课堂中,对句的提炼、理解过于明显,从而削弱了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把握,年段特点把握不够准确。

通过教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应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作为六年级的语文老师,工作之余,学习、积淀,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显得尤为关键。

通过教学,我的收获:无言的鼓励,无声的激励,无语的感谢,让人间充满爱。人生的幸运是拥有真正帮助你的人!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反思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篇课文中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对土地的留恋和眷顾、对土地的热爱震撼了我的心。文章被誉为是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用跳跃式的笔触描述了充满灵性的万物,并对即将统治这片土地的白人提出了“如果把土地转让了,希望白人能善待河水、善待空气、善待动物”的要求。一方面,课文大量地运用了拟人、比喻等表达手法,把土地上的一切事物都当成自己的兄弟朋友,字里行间处处充满着对这片土地的珍惜和热爱,表达出对它们无比眷恋的感情;另一方面,体现课文主旨的语句“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反复出现,产生一咏三叹的表达效果,不仅使主题深化,而且强化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在教授这篇文章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弄明白“神圣”的意思是什么,然后交流“土地上的什么是神圣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第二个环节,我们针对“面对这片神圣的土地,我们应该怎样做”这个问题,引发了新一轮的讨论,让学生再次研读文本,通过品读、吟读、想象等途径,引导学生透过优美的语言,去领略这片土地的可贵。

第三个环节,我抓住“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个体现文章主旨的中心句,让学生们通过充分的朗读来体会作者表达的强烈情感。课的最后,我将热爱土地的情感进行了扩展,呼唤大家要热爱土地、珍惜资源。

在教学时,我采用“问题引导、当堂训练”的方法,抓住课题的“神圣”。以此为主线,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学会运用各种方法来(如: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句子、联系上下文、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培养学生阅读后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在理解文本时也掌握得不错,并在理解句子过程中能较好地说出自己学习的方法,同时也把德育教育渗透进去,从而让学生的环保意识更浓了。

《少年闰土》教后感――换个角度提问

闰土给“我”讲的四件稀奇事按说都是蛮吸引小孩子的,自然也会给“我”,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一点,我在上第一教时中就深深地体会到了。学生们相当踊跃。为了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兴趣,同时也让他们有个感性的认识。我索性发挥一贯来的特长――情景式教学。当然,可不是每一件事都演习一遍。我叫学生抓住最感兴趣、最适合做的“雪地捕鸟”作为重点来表演一番。我的意图还有正确体会作者描写的动词的准确性。应该说,这堂课相当成功。

第二教时开始,我想讲讲作者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尤其是人物特写的。再有就是作者布局谋篇的别具匠心。于是(按照教参)我很有信心地问:“你们说,闰土讲的四件稀奇事中,印象最深的是那件事?”我想,学生们肯定会说:“月夜刺猹。”可没想到,他们异口同声地说:“雪地捕鸟!”啊?!哦,原来,在我们的孩子脑子里印象最深的是雪地捕鸟呀!也难怪,那个猹的什么动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一点兴趣也没有。他们可能还会想,叫我一个人在那么冷清的沙地里孤零零地管西瓜,还得刺猹,太可怕了!我意识到可能是我提问的角度不对,马上换了句话:“闰土讲的四件稀奇事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件事?”这下子,学生马上想到了月夜刺猹。何况作者把它安排在文章的开头,描写又那么细腻生动。我们又从作者创设的意境、色彩、人物的动作特写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终于,又回到我的教学预设上来了。

有时候,换个角度提问,更能够切合学生实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

我个人比较喜欢这样感人的文章,所以在上课之前,我就打算用我的朗诵来渲染孩子们,让他们也走进文章,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我的认为这样的文章,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在阅读体验中感悟文本,使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说出自己的感受。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的亲情,感悟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在第一节课中,通过自由读、默读、个别读、集体读、引读、选择读、齐读等形式指导学生朗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悟,读中品,读中评,教师不需要太多的言语,不要太多的解释。读的过程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唤醒学生主体意识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读书的主人。

东 浦 镇 薛 渎 小 学

教学 反 思

姓名__________

推荐第9篇:六上六年级工作总结

泗阳双语实验学校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六年级工作总结

时光飞逝,转眼,已是隆冬,瑞雪是因为蛰伏了四季,沉淀生命的晶莹。而我们,在走过了140多个精心雕琢的日子之后,蕴藉的亦是一份饱满的希望。所以,今天,请允许我代表六年级的各位同仁向大家做个汇报:

一、以文化为引领,彰显幸福感恩的“年级品质”

“融”是我们级部文化的核心,我们诠释它的内涵是“团队融洽、师生交融、课堂圆融、活动融通、家校融合”,这种文化的浸润,激励着大家努力攀登,和谐共进!

在这里,有高屋建瓴的陶校长,有洞察幽微的王主任 ,更有着一群默默奉献的教师群体:早晨7:00中午12:30许洪冰老师准时出现在教室里;汤桂霞老师每天担当着各楼层纪律的督管;徐辉老师无数次在放学后义务为学生辅导,直至华灯初上;朱春菲老师虽然身体不太好,但从未少上一堂课„„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在这样的群体中,充溢着的是一颗真诚执着的心。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可以说,我们六年级部的老师在用全部行动诠释着这句话的内涵,从而彰显年级工作的品质。

二、以教学为根本,铸就重行务实的“年级课堂”

本学期,我们将提高教学质量放在了更高的位置,树立“以教学为中心、以师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基。真正体现了毕业班的特质和使命!

(一)认真抓好各项常规工作

1.创新集体备课制度。本学期备课以“三研读”为常态教研,在活动中重点加强“教学设计”的研究力度,对中心发言人制定的教学预案进行集中研讨、交流,帮助教师在设计中形成“结构”意识,形成一份高质量的公共教案。特别把家庭作业的设计列入备课内容之一,在资源共享的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特色。

2.狠抓课堂教学质量。三个备课组,将专题研究落实到了每一节家常课中,研究小组的各位老师之间实现高频度的互听互研;我们要求有经验的优秀教师给

1 大家上示范课;年轻教师尤其是第一年担任毕业班教学工作的老师要经常性地听师傅的课,学习他们对教材的深入解读、对知识点的准确把握,对课堂的有效调控,这样以达到班级之间的均衡发展。

3.强化各种质量意识。本学期,我们除规定的检测外,还组织了四次月考,多次竞赛。从命题、监考、批改、讲评到录分、输分等都进行的有条不紊,为了不影响第二天工作,均是当晚加班完成!有效提高了毕业班学生的素养,为他们第二学期的冲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以锤炼为导向,迸发激越向上的“年级张力”

内省剖析,生命自觉。对照要求越来越高的教育形势,全体六年级人都清晰地认识到在研究道路上所折射出的文化底蕴与教育素质的不足。鉴于此,王主任号召每位老师以自主自觉的方式来从事教育教学研究,使“新课标”研究这股强劲之风促发我们直至肌理的改变,工作呈现新质。

所谓“厚积而薄发”,在省、市、县、校举行的论文和课堂教学比赛中多位老师获奖,真正做到了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四、以活动为支撑,演绎长程有序的“年级特色”

本学期,我们以“阳光童年,放飞理想”为主线,贯穿学期始终。 “难忘师恩”、“尊老爱老”、“我和秋天有个约会”、“拔河大PK”、“在经典中成长”、“阳光大课间”、“文明礼仪伴我行”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锻炼了他们的身体与心智,真正做到以活动为载体,将阳光的种子播撒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亲爱的领导老师们:我相信,王大文主任的睿智领导,全体六年级人的辛勤耕耘,智慧工作,一定可以铸就本届毕业生的优秀!我们正在路上,我们需要您的支持与鼓励!

谢谢各位领导,谢谢大家!

2

推荐第10篇:六上科学工作总结

2017年第一学期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紧张而忙碌的一学期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当我空闲下来细细回顾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的得与失时,我深深的感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当然还有很多的遗憾。我知道教育终究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提笔写下点什么以促进今后的教学更加完善是及其重要的。以下算是自己的一点小小总结吧。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目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的重要性,并下决心以我微薄的力量来推进我校科学教育的向前发展。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师要从常规课上要质量。“研在课前、探在课中、思在课后”这几句精辟的话一直指导着我的教学思想,尽管课时任务重,我仍尽力精心预设每一节课,创设轻松愉悦的情境进行教学,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进步。一学期下来,我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一、关照学生参与的能力

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把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来,然后在合作、协调、讨论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正确的判断。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进程,教师在课前要做好课前准备,也要布置学生按每节课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带齐实验器具,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依照提示就能热热闹闹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关键是激发学生做一个积极劳动者,勤动手、动脑、动口。科学课程具有更强的实用性、趣味性和灵活性。课程中的内容更注重选择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符合儿学生兴趣和需要的学习内容。尤其是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获取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形式,从而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

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创设开放性课堂。科学课教材的特点非常抽象,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秘密,获取新知识。如果教学中只是老师讲、学生听,就会显得很不协调,太干瘪了。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勤于动手动脑,仔细观察,就会获得新的科学理念。有的学习内容,实践性非常强,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因此,教学过程不能仅仅在课堂上,需要提前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搜集材料、合作探究、从中获取知识。而在课堂上,只是汇报交流结果。如铁的生锈。当然,虽然探究的过程在课外,老师不能看到探究的过程,这就要求老师的指导更要及时、准确,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探究,得出结论。

四、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所表现的质疑精神,从无疑到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时常探究。要让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推动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过程成为主流。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合理安排,解疑、质疑。让学生的参与及参与过程中的生存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五、让学生体验参与的快乐。

学生是好奇的,是好活动的,在参与过程中,他们能体验到自己的生活智慧与人类已有的知识融为一体的快乐。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遇到了许多困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想方设法解决。如:如何大面积地提高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更好地搞好小组合作的效果等等。在科学教学战线上,我还是一个新兵,我将攻克一个个堡垒,扩大自己的阵地。不断总结经验,进行教学反思,始终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进步成长。

柯婷婷

2018年2月4日

第11篇:秋六上英语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2013秋六上英语期末教学工作总结忻城县实验小学蓝雪梅

随着期末考试的结束,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也步入尾声。本学期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当然也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以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和参照。

一、思想政治工作

继续搞好思想政治学习,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和《教师法》、《教育法》及“教师十不准”,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法律意识。坚持依法执教,廉洁从教。

二、教学工作

本学期我担任了六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六年级英语要求学生能够保持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并能用简单的英语表达自己的意思,能够看图说话,简单的写作。在平时的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合作,以优带后,共同进步。使其增强了竞争意识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英语教学工作中,做到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热爱英语、学习英语的兴趣。扎实的专业知识为自己在教学上创造优良成绩奠定了基础。教学中,大胆探索和实践科学的教学方法,摸索使用“对话法”、“课前英语五分钟朗读法”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当然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对学生估计不足,或考虑不周。我在平时的训练中,只注意了大方面的情况,没能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因素。盲目的认为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而忽视了对学生 1

的出错的问题及时纠正。只强调了学生的优势,忽略的其薄弱方面的及时补差。

(二)对学生自觉性过于自信,没有盯上靠上。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总是强调对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的培养,对他们抱有过高的估计和评价,因而没有对其具体的学习情况和效果做出及时准确的验证和审查。

(三)对待优生的帮扶不利。本学期,由于主客观因素,我对班内的10余名待优生的辅导没能落到实处。一个是我对他们缺乏足够的耐心,一个是时间没能靠上。我有时间的时候他们没时间,他们有时间时我有其他工作要做,错过了最佳帮教时机。

总之,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能够紧紧围绕新课改的要求,贯彻落实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开展各项工作,效果也还不错。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戒骄戒躁,扬长避短,争取更上一层楼。

二O一四年一月十四日

第12篇:健康教育工作总结(上)

湖口县第二小学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

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向师生有计划的、系统的传播健康知识的重要阵地及途径,是培养、造就新一代健康人才和实现“二十一世纪人人健康”的百年大计,为更好的抓好抓好健康教育工作,特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如下: 1.卫生教学,传授知识。

(1)课堂健康教育,有教师、教案、教时、评价,教师按时授课,备好教案,周课时0.5节,期末有测试评价。

(2)为学生提供心理、生理卫生知识教育服务。各年级在开设健康健康课程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提高调控情绪的能力,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具有预防心理障碍和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合作精神。

(3)提高预防疾病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了解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等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了解糖尿病、地方病等非传染性疾病的起因和预防措施。

(4)食品卫生。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严把食品进货关和加工操作关。掌握和应用营养知识,了解食物营养价值与合理膳食的构成,懂得学习、劳动、生活过程中对饮食营养卫生的要求,能设置简单的营养配餐处方。

2.卫生环境,有益健康。

(1)在硬件上,校舍、采光、用水、安全、厕所、桌椅配置等均达到国家标准。在软件上,政策落实,制度到位,急救、防灾有预案。

(2)通过宣传教育,让全体师生懂得环境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避免在不利于身体健康的环境(如大雾、灰尘、噪声等)中进行体育活动等。提升绿色环保理念,理解可持续发展观。

(3)学生个人卫生做到头发整洁、无异味;指甲勤剪;面、耳、颈干净;衣服鞋帽整洁、无异味,要求学生每天带整洁手帕或纸巾、卫生餐纸及口杯。教育师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注意合理的营养和饮食卫生,较为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自觉做到不吸烟、不酗酒、远离毒品。

(4)搞好健康教育宣传橱窗,印发健康知识宣传资料,利用学校媒体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组织厕所消毒、垃圾无害处理等工作。

(5)开展环境卫生评优活动。各班划分包干区。每天由专人检查,当日整改。打分结果公布。学生宿舍开展流动红旗竞赛。积极开展“讲卫生、增进健康”的知识竞赛活动。使我校的健康教育工作持之以恒、不断深入。

3.卫生服务,健康监测。

(1)建立健全小学生体质健康卡制度,分析体检数据。 (2)做好常见病,特别是“六病”的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六病”的预防和治疗,通过专题讲座、黑板报、小广播等形式,对学生及家长进行指导,要求改善饮食及不良饮食习惯,纠正偏食,增加动物性食物,提高个人卫生水平,注意用眼卫生。

(3)加强学生视力保护工作 以“防近”为中心,定期检查学生的用眼卫生,努力提高眼保健操的质量,各班进行眼保健操的检查评比,积极改善学校卫生条件和设备,保证教室有良好的采光和照明。

(4)做好传染病控制工作

积极配合疾病控制中心抓好传染病监测控制,落实好校园消毒、杀虫、灭鼠和注射相关疫苗等预防措施,建立有效免疫屏障,严防传染病传入我校。

第13篇:六上语文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文章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象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走进画面中,走进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感到更加亲切,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象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读者读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不热爱生活呢?那“童话般的世界”是老少皆宜的。

我在导课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让学生合理想象、表达,从而引入本课。学生谈的丰富极了,有的认为去访问一位隐居的老人,有的认为去访问稀有动物,有的认为去访问某个建筑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引导,引导其合理想象、表达。想象力是学生思维的翅膀,古今中外的事例证实,凡是想象力丰富的学生,大都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好奇心,有学习研究的热情,也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力,而且勤奋乐观,因此教学中,在强调打好基础的同时,应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山雨》教学反思

《山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醒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这节课的教学我没做过多的分析和讲解,而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这节课朗读贯穿全课始终,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孩子们富有韵味的朗读,使课堂充满活力 。我还引导学生对喜欢的部分熟读成诵 ,摘录优美的句段。让学生感受文章语言文字的魅力,丰富积累。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

草虫的村落教学反思

对于这篇文章的反思我觉得我最应该反思的地方是作业本上的小练笔。在备课时,我自己下水做了课堂作业,包括最后的小练笔。结合自己的经验我写了一篇小文章。

错就错在我不该将自己的文章当成一个指向标拿到同学面前念。这从理论上来说没什么不可以的。

但我的文章层次和小学生的文章层次不同,你写出的文章无论是从结构上来说还是从思想内容上来说对小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思维落差和生活差距。

读了之后,本想给学生带来一些内容上的拓开和眼界的拓展。 可当教学结果出来时,就完全否定了自己的做法。

我的文章不是像小学生的文章那样一个内容一个豆腐块,结构严格按照平时老师灌输的作文框架。学生在这会儿我读文章后写出来的文章就有点四不像的味道了。

老师如果要拿自己的文章作为范文,一定要写成小学生作文的常用模式样,不可偏颇。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1、让学生汇报文章哪些体会“索溪峪的‘野’。

2、汇报、交流更能让学生在诵读、理解、感受中积累、背诵。表现“山野”时,段中有3个层次,结构明朗,词语优美。在理解的基础上就让学生试着背诵。在讲“水野”时,让学生结合“汽车吼叫着,车身摇晃着,卵石挤碰着„„(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和想象补充当时情景,感受“野”。)在“动物野”时也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语言思维训练。在“人野”时,结尾“满山的嘻嘻哈哈,满溪的亲亲热热„„”接着让学生总结“满索溪峪是是什么?”(学生很快说出来)(本文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想象和联想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使文章充满了活力。为了更好理解写作特色,让学生也和作者走到一起展开想象,个性的思想驰骋于课堂上充满了快乐的色彩。)

课结束了,没有精彩的过渡语,没有精心的准备,没有亮点的生成,但一种真实之气,一种朴实之风,踏踏实实走来。自己在问题中探索着;在问题中觉醒了;在问题中成长了;在总结中提升了。

《詹天佑》教学反思

我教了这篇课文之后有这样的几点反思:

一、创设情境的这个环节:在音乐的渲染下,在教师语言的感染下,让学生观看詹天佑的画像,使学生对这个人物产生兴趣,做到激境入情。在整堂课中,教师在语言上努力打动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得课堂气氛较活跃,学生学习的兴致始终保持不灭。

二、体现了多种形式的读。例如对于“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这句话,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三种情境进行情景体验。对于“遇到困难,他总是想„„失掉信心。”这句,让学生体会你想强调那个词?引导学生体会理解的角度不一样,朗读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三、在交流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课标中强调的以学定教,通过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认识,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

四、对于教学难点的处理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这篇课文理解的难点就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这两部分内容。这两个技术性比较强的问题,我采取了直观教学的手段,让学生画示意图和观

《怀念母亲》教学反思

教完《怀念母亲》这篇课文,在袁老师指导完之后,使我对课文有了更深的认识。本篇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字里行间充分流露了作者的真情实感,让人思潮澎湃。如果按照袁老师的思路教学效果会更好。

因此教学应该这样进行: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应注重引导学生细细地品读课文,先出示统领全文的问题“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而后,让学生细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并做好批注。在小组间巡视时,我提醒学生注意抓住重点语句来深入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爱慕之情。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交流。我应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如下重点句子:“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抱终天之恨、频来入梦”等词,“我的祖**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当学生在交流时,仍感到困难时,我应引导学生先自由读相关段落,用一个字概括出作者的感受,再细读相关语句加以体会,然后通过朗读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让学生自己在文本上先走个来回。这样的办法很有实效,每个学生在朗读、概括、体会的过程中都能各有所得。就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从字里行间充分体会到了作者的真情实感,知道了母爱不仅仅是理解,宽容,呵护,牵挂,母爱是博大的,更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两位母亲身份虽然不同,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是永远不变的,自然而然使感情得到升华。、

《彩色的翅膀》教学反思

在〈〈课标〉〉中,5-6年级段中对阅读的要求其中有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这是对阅读课文,体会课文的一些要求。我细细想想,也许是自己在平时这方面的训练少了一些,没有系统的训练,才导致学生不会概括课文。这是自己平时没按《课标》的要求做,没把《课标》作为自己的备课知道和参考。

《中华少年》教学反思

我用了一节课的时间解决了上述知识点,几乎没有像样的朗读时间。但是编者编排本诗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朗诵诗歌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如果就此结束本课教学,似乎没有达到教学目标。因此,我不得不再准备一节课的时间来组织学生朗读。在读熟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自由朗诵、分角色朗诵和表演朗诵。在反复的诵读中,进一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我有点儿疑惑,像《中华少年》这样的课文,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仅仅用一课时时间,怎样才能做到理解诗意与表达诗情的双丰收?希望大家积极参与探讨。

《穷人》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时,学生能与教师积极互动,课堂气氛活跃,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参与率达100%,课堂收效明显.最值得欣慰的是,在引导学生想象"孩子们怎样'熬'过艰难贫穷的日子"这一环节时,问题刚一提出,同学们的小手便纷纷举起.有的说:"他们会靠着勤劳的双手, 一天天长大,去跟着列宁推翻沙皇统治."我听了好激动,立刻评价说:"你真了不起!是的,这是一条能彻底改变穷人命运的出路.事实正是这样,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剥削统治,使俄国所有穷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能结合时代背景,能把社会课上学到的知识与本课内容联系起来想象,实在难得.我心里确实为学生这一合理而富有创造力的想象而高兴.仔细想一想,学生之所以能出现如此精彩的发言,正是因为这一问题触动了学生情感的琴弦,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想象的愿望,因此,我深深地感到:只要教师提问开放灵活,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有精彩的智慧生成.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反思

不足之处:

学生在品读句子时,教师在指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时,还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另外,好多次学习或阅读这一类极具感染力的文章时,总发现有那么一部分学生缺少一点什么,本来我以为这一些文章会触及孩子心灵最柔软的那块的,可是他们漠然的神色让我感到一丝丝的凉意。

我们怎样才能走进他们漠然的心呢?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

纵观本堂课的教学,还是有不少遗憾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朗读形式较少,指导不够深入。学生虽然能够理解老教授是一个懂得教育方法、关心爱护年轻人成才的慈祥的老人,但是对角色的情感把握还不够大胆和准确,所以朗读老教授的语言时放不开,朗读语气不够。

二、感悟不够。虽然能够抓住老教授的语言神态进行重点教学,但挖掘不深入,给学生的时间和空间都不够,所以,对人物精神世界的感悟也是较为粗浅的,还有一部分学生充当了“听众”的角色。

三、课堂环节不够紧凑,学生对个别句子的理解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因此产生了拖堂现象。比如“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这一句,老人为什么会这么说,她为什么感到快乐和幸福?学生在这句话上,纠缠了好久也没切入主题。问题出在哪儿呢?我想,应该是从一开始,对老教授的良苦用心的感悟就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去。所以,一遇到含义较深的句子,就出现拖堂毛病。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反思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并不见得都能回答或回答得完全符合课前预设。面对这种课堂上的意外,除了精心准备我们的预设外,我想我们更要炼就“课堂对话”――把握师生对话,即课堂理答。课堂提问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手段,但主体还在学生自己。黑格尔说得好:“没有人能够替别人思考,正如没有人能够替别人饮食一样。”理解必须要有学生积极的参与双重建构,这是理解得以形成的前提,也是其生命力之所在。教师的教学不但要授学生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教师提问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和本文对话交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去学的东西首先就是学习对话,而非旁的什么东西。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师生的对话让学生学会与作品作者对话,而不是教师自己与作品作者对话的结果;否则就意味着剥夺学生作为读者个体化感知、体验、探究的权利,扼杀其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销蚀其对文学的热情。即使教师的观点是正确的,而学生也全盘吸收了,这样的教学也谈不上有什么价值。因此在理答的形式上,教师应适当“让权”于孩子,变教师理答为师生、生生互动的理答。真正做到“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并抛还给孩子。”在理念上,教师的理答还应以开放学生的思路、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反思

一、大胆设想,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点 。本篇文章的标题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所以可以从课题入手,展开学习。揭题后我让学生谈谈对课题的理解,学生很快就明确了“全世界人民都是地球村的居民“这一道理。然后我追问:你同意这个观点吗?如果是你,你打算怎么来说明这个观点?学生沉默片刻后,大胆设想:可以举些有关这方面的例子,让大家从他的事例中明白“只有一个地球”;可以运用一些名言警句,从中感悟“只有一个地球”,使说理更充分。 同学们的设想多有道理!虽然学生接触说明文不多,或许还不了解举例子是说明文常用的一种方法,但实践证明,这样设计可行,而且可以让学生懂得:要说明自己的观点,很好的一个办法就是用充分的事实有力地来证明。

二、感情朗读,感受精心保护地球是每个地球人责任。说明文一般不如记叙文生动,所以往往过分注重课文的分析。本篇课文例举了三项保护地球的事例,可以让学生深深地感悟到“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地球的活动范围很小,地球被破坏没有其它星球可去”。因此,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好文章。那么怎样让学生感悟地球急需人类保护呢?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激发学生对爱护地球之情。从而懂得: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相信学生,还他们课堂的主权,让他们自己去读一读、悟一悟,说不定能收获一份惊喜。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紧扣课题,质疑激趣,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学会运用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等方法,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自主表达的习惯。学生在理解文本时,也掌握得不错,能较深刻地表达自己的感悟,同时也把德育教育渗透进去,从而使学生的环保意识也增强了。

总之,我自我感觉这一课上得比较满意,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发言面也比较广,对文本的感悟比较深刻.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

教学中的遗憾

1、课堂上学生的朗读较少,形式单一,老师的朗读指导不够到位,未让学生读出应有的情感。

2、教师的预设过多,引导方面稍显僵化。

3、教师在课堂上的关注面太狭窄。

4、教师小结时应该回扣板书,更显课堂完整性。

5、教师的表情还要更丰富些。

上完这一堂课,我认识到了略读课文应该把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加以迁移运用,还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交流自己读书心得的机会,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势必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引领学生深入、有效地开展有层次地阅读。可以说:略读课,就是学生学得更自主、更开放;老师说得更少、更精到。

第14篇:教学反思集六上

六上教学反思集 201109——201201 1.《我们爱你啊,中国》

本课我把主要精力放在教会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上。

这是一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之情的诗歌,语言凝练,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诗的本意不难理解,重点是体会情感,所以我采取了多种形式的读相结合,指名读、分组读、齐读、对比读、配乐朗读等,在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切实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魅力。

仿写是难点,因此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孩子们通过观看图片获取了很多资料,在通过合作,组织语言,进展也比较顺利!

2.《郑成功》

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段展开想象,感悟郑成功的伟大形象,谈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

在不同语段学习的过程中,重视读中感悟,紧扣学生的感情线索展开教学,如学习第2自然段,突出“恨透”;学习第三自然段,体会“慷慨激昂”;学习第4自然段,生发“激动”的心情;学习第5自然段,读出“大快人心”,学习第6自然段,迸发“高兴”的心情。用“心”去读,用“心”去悟,荡起情感的涟漪,体会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气节,产生“敬仰、崇敬”。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送别”一节,很感人,我在带领学生读、诵的过程中,引导孩子们展开想象:明年六月,你们即将毕业离校,那时老师我把你们送到学校门外的时候,你的心情会如何?孩子们相互交头接耳,看似有了感受!再引导:老师送你们只是去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而肖邦的老师和同学们,却是送他去异国他乡,或许一辈子都不能再相见,那是他的心情又会怎样?学生走进肖邦的内心,与文本直接对话。虽然说出来的不多,但我感觉孩子们已经理解了!背诵也很顺利!有了这部分做铺垫,孩子们理解肖邦临终前的对姐姐所说的话,就水到渠成了!

另外,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音乐很重要,我分别用上了《国际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送别》以及肖邦的《革命进行曲》、《雨滴前奏曲》、《雷雨时的

祈祷》等,其中《雨滴前奏曲》、《雷雨时的祈祷》是在课下休息时间广播室里放出来的。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遇到了这样的麻烦:一位学生家长在给孩子讲述肖邦的生平时,与孩子所读的课文内容产生分歧,这孩子第二天早上直接找到了我,最后我只得再到教室重申了艺术作品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艺术加工”。可孩子们还是将信将疑!我也心底发虚!!

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我先以”安史之乱“为背景,让学生初步感知诗人的颠沛流离;再出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理解诗人的忧国情怀。然后范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先声夺人;感受诗人”喜欲狂“;接着指导学生理解诗句内容,感悟诗人的动作、想象;最后读中悟情,采取各种形式的读,读出诗人的爱国之情!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最不能理解的是“白日放歌须纵酒”中的“白日”,解释为白天太过牵强,虽然许多参考书上都是这样解释!还得感谢飞来飞去版主的指点,解释为“白头”,这样说就能解释的通透了!如果是“白首放歌”“白首纵酒”,更能体现“狂”!“白首”对“青春”,对仗也工整!

《示儿》我首先介绍了陆游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在国家危难之际主张战斗到底的顽强,“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突出陆游豪放的品格。孩子们再读诗篇,引导感受遗憾(死去元知万事空)、遗恨(但悲不见九州同)、遗愿(王师北定中原日)、遗嘱(家祭无忘告乃翁)。一诗无达诂,对于古诗等的理解,不一定非要揭开他所有的神秘面纱,我们是小学老师不是搞训诂的老学究。

二、语文也不是真实的历史反映,它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孩子学习语言的运用,这一点将会在新修订的课标中有所体现。

5.“ 廉颇也是个深明大义的人”!

教学《负荆请罪》,介绍故事背景,读文,理解内容,分角色读,合作表演,一切近乎完美!总结人物品质时,大家几乎异口同声:蔺相如“深明大义、宽容大度、心系国家利益、不计较个人得失”。廉颇“知错就改”。

“廉颇也是个深明大义的人”!倪芳鹏的声音近乎在大叫。同学们都安静下来,很多人都在思考,有几个孩子经过思考还频频点头!我让倪芳鹏说说他的想法:“廉颇因为蔺相如经过‘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官位陡升,而一时想不

开,才说出要侮辱蔺相如的,一听到蔺相如的见解,马上就能去‘负荆请罪’,说明他也深明‘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得失’这个大义,所以说廉颇也是个深明大义的人。”

我和同学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6.《最后的姿势》

我主要引导学生理解两个方面:

一是对文本思想价值的理解:通过谭千秋老师所教的“人生价值”,到谭千秋老师身上所体现的人生价值,再到“救援人员、被救学生、学校老师”所感受到的人生价值,感悟谭千秋老师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升华人物的精神品质!教学步骤:

1、通读课文,质疑;

2、范读课文,学会读;

3、引导学生联系语境理解“意识、震撼、生死攸关”等词语,感悟伟大;

4、学生再读课文,抓住文本语言理解“最后的姿势”所蕴含的伟大的“人生价值”。

5、“谭千秋老师,我想对您说•”•。

二是文本的表达方式: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立体展现谭老师的英雄壮举。学会描写人物的方法,提高孩子们的写作能力。

7.《船长》

好的文章往往蕴含着表达的方法与艺术,阅读教学并不仅仅要学生“悟”思想、“悟”意境,而要更好地“悟”写法、“悟”如何表达更加贴切、更加具有表现力。这样,阅读教学就为作文教学作了极好的铺垫,作文教学其实从阅读中就开始了。我一直坚持读写结合的原则,寻找并创设读写结合点,让学生适时动动笔。《船长》中的环境描写具有衬托人物心情,凸显主题的作用。而恰恰在结尾处留下了一个环境描写的空白,引导学生借鉴前文的写法,根据结尾处的情感基调,选择恰当的景物,作适当的描写,既锻炼表达能力,又加深对小说主题的领悟,可谓一举多得。从学生的即兴练笔中,可以看到他们在模仿中的创造力。

8.《爱之链》

变“讲课文”为“学语言”。摆脱跟着课文内容讲课文的教学怪圈,真正将重心转移到语言文字上来。“聚焦语言形式,揣摩语言的音、形、义,品味语言的色、香、味,乃至掂量语言的轻与重,估摸语言的刚与柔。”(郑逸农语)《爱

之链》这篇小说的思想内容,学生一读就懂,并不复杂。如果还要在思想内容上花时间,所讲的必定是学生已懂的,无疑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学。而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上,却仍然需要教师的教学指导。如生词的默写与书写,故事情节的概述,环境描写等,学生处于似懂但未必真懂、似会但未必真会的状态,所以需要专门的训练,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学、去练。在训练中看得到学生的发展,就是最有效的教学。

9.《小草与大树》

学生理解“逆境成才”(人文性),应该不是难事,读过几遍或许就能说出自己的感受!课文如何通过语言文字表现三姐妹“坚强”、“智慧”(工具性),是必须花一番功夫的。我决定采用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去理解、感悟:课文通过列举的一个又一个事例,来表现三姐妹“贫困中奋争——写作中受挫——思考中转型——努力中成功”的。教会学生写文章要学会选材,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品质!

“在大自然里,小草和大树都是上帝的安排。”这里的“小草”和“大树”该如何理解?课堂上我和孩子们得成共识:小草指的是像夏洛蒂•勃朗特姐妹这样热爱文学的妇女们,大树是指像罗伯特•骚塞这样成功的人物。孩子们对骚塞的“傲慢”、“冷冰冰”、“训诫”,给予了有力的抨击。我也联系“女子无才便是德”向孩子们讲述古代轻视妇女的错误做法,为后面“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做下铺垫。两处“不是妇女的事业”,均属于巧妙引用骚塞的话,强调世界上本来没有“不是妇女的事业”!

10.上《轮椅上的霍金》,我做了两件事

①解决字词,读通课文。 ②找出霍金所取得的成就。

我刻意留下对霍金外貌及身体状况的描述,目的是先入为主,先让学生了解霍金所取得的成绩,再看他在什么样情况下取得的成就,以期引起震撼。

今天上完《轮椅上的霍金》第二课时,先让孩子们找出霍金的成就,再抛出问题:霍金是在什么样的身体条件下取得这样的成就的?孩子们通过读书,受到触动,思维很活跃!我又简单拓展了下:学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对自己说,有什么话想对霍金说,有什么话想对同学们说?打开了话匣子,一发不可收!

一位同学提出一个问题:“霍金既是物理天才,有时生活强者,从哪里能看出霍金是生活强者呢?”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孩子们,让他们读书,然后解决。也很圆满。只是对女记者抨击太过。通过指导“深深敬仰”和“不无悲悯”的对比,孩子们逐步理解了!

11.不一样的课堂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教后反思

最近看了一本书写五百参加三个月训练的秀才打败了五百“虎狼之师”,原因何在?只因为“服从指挥”,五百人如一人,爆发出数倍的力量。又听了一节语文课,感触不少。我决定,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坐势统一,发言声音响亮,回答完整。把这样的想法传达给每一位学生,这节课的教学收到了一点效果。“五十人如一人”,只有大家注意力集中,养成规范,然后才能发挥出各自的聪明才智来,否则只会是“一盘散沙”。

我在“凤凰语文论坛”发帖子“不要多讲,也不要多练!”时,特级教师高子阳老师指点道:“多讲多听多动脑,快活幸福最重要。少做机械重复事,争辨合作身心强。”细细品味,此话的确很有道理。

在这节课上,我着重抓住“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这句笛福的名言,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出具有个性的理解来。我特地讲了自己怕狗的经历,学生们哄堂大笑。笑过之后,学生们纷纷发言。“在胆小者面前,危险会放大一万倍;在勇敢者面前,危险会缩小一万倍。”“失败的苦果子注定由胆小鬼来品尝。”“在危险面前不低头,就会有一线希望!”

杨红樱是大家都喜欢的《淘气包马小跳》一书的作者。她写了这样一篇文章《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那这本书女孩子要不要读呢?我组织了一场小小辩论赛,女孩子是正方,观点是:女孩子要读;男孩子是反方,观点是:女孩子不要读。“龙凤大战”开始上演。男孩、女孩针锋相对,一番唇枪舌箭,互不相让。渐渐地,男孩子占了上风,我让男孩子发扬“绅士风度”支援一下女孩子。男生唐凯亮发言了:“在这个世界上,人人平等,每一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每一个人都有看这本书的权利。女孩子当然要读了!”随后,卢弘说他是“叛徒”。我当仁不让,给予“声援”:“这是对女孩子的保护和尊重,这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卢弘的脸红了。

是啊!你看,只要孩子们都放开思维,都大胆地讲出自己的想法,课堂上一定会辩出精彩,一定会绽放出智慧的火花来!

教练习也要关注编者的意图 ——《练习3》第一课时教后反思

在教练习3 “学会修改”部分时,我不满足于让学生读老舍先生、叶圣陶先生的言论,鼓励几位学生说说自己修改习作的做法。这几位优秀同学的发言,加上的我评点总结,学生们对如何修改文章有了更明确的努力方向。

当然,这不是我今天发言的重点。重点在下面。

指导学生诵读《从岩缝里长出来的小草》一文后,引导学生讨论文后的问题。学生们联系文章内容,找出了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因为阳光、春风、雨露、泥土的哺育,二是因为自身的努力,小草才茁壮地成长。

在课前,我已经从四化版主发起的讨论中明确了:要关注编者的意图。因此,我问学生:“你们知道,编教材的专家老师为什么要把这篇文章放在本单元三篇课文的学习之后呢?”让学生翻翻前面的三篇课文,我又问:“为什么又是‘小草’?”有些学生似乎明白了,举手发言。我再次点拨:“你们有没有发现,其实,这里的小草是夏洛蒂、霍金、鲁滨逊三种人物的‘集合体’。你们能从文章中找到根据吗?”学生们又一次朗读《从岩缝里长出来的小草》,这次他们发现了:小草像夏洛蒂一样坚持不懈,像霍金一样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像鲁滨逊一样无所畏惧、充满自信。

编者的意图也很重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树立了这样的认识,我感到很高兴。

口语交际课堂“众相” ——六上练习3第二课时教后反思

这是一节口语交际课,主题是——学会申诉。训练要成功,课前的准备至关重要。

“一种现象”:可喜!所有学生申诉的内容无一涉及到老师体罚、责骂,这当然是我在班里推行“和谐民主管理”的一大收获,心中甚感欣慰。须知,孩子心中是掺不得半点假的。

“无稽攻击”:班长鞠奥率先“发难”,他要向校长申诉。因为六(2)班李慧文老师翻看班级学生的日记,触及了他们的隐私。李慧文老师当场“自我辩护”:此申诉“纯属虚构”。鞠奥窃笑:“老师,你上当了!”原来这是他搞的一场“模拟申诉”。我啼笑皆非:“刚才鞠奥给我们做了一次很好的示范,值得学习。”

“无效攻击”:不少同学申诉,原来在五(2)班时,科学老师在课上吸烟,迫使他们吸了“二手烟”,侵犯了他们的合法权益。申诉很恰当,可是科学老师今年已经退休了。

“拓展攻击”:我见大家只把眼光放在校园里,引导他们转向了街道、商场、社会。我“现身说法”,诉说自己在超市购物被多收费的经历,向工商部门申诉。学生们“茅塞顿开”,于是更多的申诉来了。

好!学生们的申诉也会帮他们在头脑中树立起运用法律武器维权的意识,要的就是这样的更多的“攻击”。

12.承认失败,发挥长处 ——《姥姥的剪纸》教后反思

近几天“人品大爆发”,不断地学习,也发了不少帖子。学习柔指轻敲“参加2010国培计划骨干教师培训日志”后,我发现柔指是重视在课上指导学生写字的。

提到写字教学,我是一脸的苦笑。说到这个,又不能不说到第一课时的教学问题。我去年参加了市里组织的第一课时教学比赛。在赛前,我在网上学习了不少的优秀案例。可是,我却没有一个明智的大脑:因为我忽视了“第一课时”。比赛结果不重要,主要是我自己赛后感觉上课失败了。第一课时嘛,其实八年前,我也是参加市会课时,上得挺好的。引导学生读通课文,指导学生写好字,不是挺踏实的吗?也算是我“丧失了自我”,居然用起了一些“优秀设计”,在匆忙初读之后,学习重点段,还安排了写话练习。但是这不行,第一课时有第一课时的特点,这样上就冲淡了第一课时的主题。

昨天,我重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以平实的心态来上这第一课时。不紧不慢地由题目入手,让大家注意:本单元的主题是民间文化、艺术。然后让大家读书,检查朗读。对于重点的段落,请几位同学读一读。有问题的,就停下来,让她重读;不行,给她请一位小老师,小老师读了再让她读;还不行,听老师读,

再读,几遍下来,读得就通顺了。

接下来,指导学生写好生字。不谦虚地说,写字可以算我的强项。写粉笔字,更有点儿得心应手的感觉。只要你速度放慢一些,笔下注意一点,写出的字就不会离谱的。我在黑板上打的是田字格,边写边强调重点部件、笔画,一边和学生“聊”哪儿要注意什么。一笔一画写下来,自己看上去也感到舒心。我提醒学生们“头正、身直、臂平、足安”,在行间寻找着,表扬着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我承认,“急功近利”的第一课时是失败的。而发挥自身“强项”,让学生读通课文,写好生字,这样的第一课时才是本色的,脚踏实地的。课后,翻看孩子们的写字作业,心里有一种成就感。

13.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 ——《牛郎织女教后反思

昨天,我参加省远程培训,听了教授的讲座,觉得受益匪浅。我也要根据课文体式和学情来确定教学内容。另外加上一点,还要根据课时特点,不知可不可以?其实并不在于课时,更主要的是要像柔指轻敲版主一样准确地把握住本课承载的语文知识点。

本课时我准备落实的语文知识点有:

1、识字写字。

2、了解这个故事的表达顺序。

在完成第二个目标时,我让学生读课文,按各部分内容列出小标题。学生们自由发言之后,总结下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四字的,一种是八字的。经过大家讨论,这个故事分五部分,小标题如下:孤苦伶仃,相依为命;老牛牵线,喜结良缘;男耕女织,生活美满;王母作孽,夫妻分离;喜鹊搭桥,七夕相会。其中第二部分,本来有同学说“老牛指点”,后来等第五部分说完了,一位女生说:“那前面的‘老牛指点’应该改成了‘老牛牵线’。”我赞扬了他的语感很强,还注意到了“对仗”。 第四部分,学生们都说“飞来横祸,夫妻分离”,我提示:这儿不能不提到王母?说“王母作恶”好不好?一位男生:“还不如说‘作孽’。”果然教师的预设并不一定理想,这个“作孽”说得太好了!我马上支持他:俗话说得好:“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王母娘娘拆散了一对恩爱夫妻,真的是在作孽!

编了小标题后,我让学生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这个可不难,只要把五部分的小标题连起来说即可。我和同学们讨论:用怎样的词语把这五个标题连起来才合适?结果,商量出了可以使用“从小、与、经过、从此、然而、多亏、得以”来连接。让一名同学试着说一说,然后让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大家再说一说;我让会说的举手,绝大多数同学都能说了。

确定内容好“合宜的教学内容”,我们在课堂上才能放手让学生充分地学。

14.散文怎么教?——指向语文的核心价值!

——《安塞腰鼓》教后反思

六备室版主亲亲丁丁发起讨论:《安塞腰鼓》是一篇抒情类的散文,对于这一类文体,我们小学高年级中,应该如何确定我们的教学内容,也就是我们该教些什么?我的意见是:抓住“语文的核心价值”来教的话,我想分这三个步骤来教:

一、初读课文,体会安塞腰鼓给我们的感觉。

二、学生朗读课文,寻找自己感觉较强烈的句子。

三、在交流时,引导学习表达方式,尝试仿写。

亲亲丁丁诱导兼“逼问”我:能否说得更明白一点,“语文的核心价值”具体指向是什么呢?还是要回归到最初的话题:这篇课文究竟该教些什么?学生从中可以得到什么?结合今天上课的情况,我在回忆之后做出整理:

激发学生读的兴趣,让他们体会作者被安塞腰鼓感染、震撼了的情绪,积累一种情感,读出一种气势。

学习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强烈的情感的,主要引导学生学习排比句式,尝试运用。

对“民魂”的理解,则扣住“搏击”一词体会出陕北人民“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不屈精神。

目标简单一些,不面面俱到。

亲亲丁丁肯定了我的想法:“是呀,即使是散文、诗歌这类文体,我们也应该从工具和人文两方面来进行教学,你的解释体现了语文教学的过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我理解为三层意思:

先围绕文本,深切感受和体味腰鼓表演的气势和震撼;然后紧扣文本表达特点来引导学生感受这种表达的效果,并将自己的体会带入文本加深体验,并尝试运用这种表达特色;最后,情感的升华和拓展,深入作者内心世界,从心里与作

者产生共鸣!”

事实上,我的第一课时是这样上的:

播放“安塞腰鼓”录像(1分40秒的视频),让学生说出感觉;一遍说不清,再来一遍,让更多的学生把感觉说出来。接着学生放声朗读,再说感觉,大体有:疯狂、气势磅礴、惊心动魄、激动人心、雄伟壮观、激情四射、如痴如醉。还有学生说出了“望而生畏”一词,让她说出理由,读出相关句子,原来她感受到了安塞腰鼓有一种逼人的力量,这与作者的感觉何等相似,好一个敏感、投入的学生啊!随着这一问这一读,我引领学生找出自己感觉强烈的句子,读起了排比句,学起了排比句,大家一起比较,师生配合把第六自然段读得够劲。此时,我们还仿照“

一样,是

”句式说话。

目的是“用”

——《练习4》第一课时教后反思

一直对教材中练习的编排不满意,因为我认为这样的安排不像以前老教材一样具有序列性,对于“双基”的训练显然不太严密。但是,我还是很认真地让学生学,学了之后让他们尝试用起来。

课前对于学习俗语部分内容,我就布置学生课前搜集。课上,在诵读五条俗语之后,学生果然纷纷发言,把课前预习的成果都展示出来。关于这一题的教学,我认为:一是要注意体会俗语的类别和是否有另外的含义;二是重视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这些俗语,否则只是读读背背,没有多大的用处。在课堂中,我进行模拟的考查,“逼”着学生思考:这样的情况,运用哪一条俗语才恰当?

关于戏曲的十二个词语,首先当然是让学生放声朗读,一时间教室内书声朗朗。接着运用词典来理解这些词语。在课堂上让学生查字典、词典,这是我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手段,目的在于增强学生运用工具书的意识,提高他们查字典、词典的水平。经常锻炼,我想应该是有好处的。

在学习这些词语的过程中,我注意渗透了戏剧(京剧)的一些知识,介绍我们泰州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他擅长的就是旦角。在背诵词语之后,让学生选词造句;再根据一段话的语境,选择填进合适的词语。只有学以致用,才算真正实现编者编排练习的目的,对吗?

先导后学,当堂反馈 ——练习4第二课时教后反思

导:和学生谈话:为什么要解释?解释有什么要求呢?学生说:解释的目的就是要消除误会。首先要心平气和。我说:为什么不能急?学生说:当然不能急了,一急话就说不清楚,人家就会认为你做贼心虚。得,都是明白人。

看第一个例子:老师责怪单小英上学迟到,单小英要解释。 我和叶灿钰同学来表演,做个示范。

单小英喊:“报告!老师,对不起!”(我说:“停!等我发一下火。”)老师发火了:“单小英,怎么回事?你看看,都迟到5分钟了!”单小英说:“老师,对不起!我来上学的时候,遇上北大桥堵车。我连忙绕道,赶到学校时迟到了。”老师:“噢!原来是这样啊!”

我让其他同学说说叶灿钰的解释怎么样。大家一致认为她有礼貌。我说还不够,嘴还要甜一点:“老师,您先消消气,请听我给您解释!”最后,还要“收好尾”,让老师有台阶下,因为老师不知情啊!可以这样说:“老师,我以后一定听您的话,上学再也不迟到了。请您放心!”这样懂事、机灵的小姑娘,哪个老师不喜欢呢?

学:同桌分角色说一说,注意帮对方补充。每个同学都要“解释解释”。 比:学生练说结束,请几组同桌来展示一下练习的成果。大家认真听,比一比哪一对同桌态度最有礼貌、说的内容最有针对性、最会“收尾”。比较之后,让学生自由评点。

互动:在这节口语交际课上,我们师生互动,学生之间互相交换角色练说,学生之间互相评点,这样的练习才有效果。

反馈:在教学中,我注意让更多的学生来参与、练习,更重视学生“学”的情况,更注意检测学生当堂“学”的效果。

先导后学,当堂反馈。这样的做法,以后我要努力做下去,希望取得好的效果。

15.品读重点,感悟人生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后反思

一、重点品读直接描写第5自然段的内容。

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圈出词语,体会一下:高原柳给你怎样的感觉?学生有说又粗壮又高大的,有说枝繁叶茂的,有说生命力顽强的,有说坚强不屈的。

大家把目光集中在“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这一句上,而且“抠”出了“巍巍然”、“撑立”这两个词。我让同学们读这一句,联系盘古开天辟地,想象一下高原柳的形象。这时,感悟出来了:它犹如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让人望而生畏,忍不住要顶礼膜拜。接住第一课时从学生嘴里出来的“美”的话题,我说:这是一种怎样的美?对,这就是一种阳刚之美。领着孩子们读课文,在读中进一步领会高原柳的生命力,表现它的阳刚美。

而对第

3、4自然段恶劣环境与第5自然段高原柳的强大对比,第一节课中已经有所学习,只要追问一下,就可以了。

二、重点学习第8自然段,体会高原柳与灞河柳的对比。

扣住“美”过渡:这是一株多么神奇的柳树啊!神奇到让作者望而生畏,让我们顶礼膜拜,让我们叹为观止!这是一种阳刚美,那灞河柳是一种什么样的美呢?

适时讨论解决文后第4题。哦,这儿又是对比手法。好,找出对比两种柳树的句子:“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选?”读一读,读出强烈的质问语气来。

让学生比较灞河柳与高原柳不同在哪些地方,说到灞河柳时,引大家吟诵《咏柳》;说到高原柳时,引大家吟诵《竹石》。

这儿有一个“生成”,来自我的即时想法:陈忠实先生拿灞河柳与高原柳对比,他喜欢哪一种柳树?学生答:喜欢高原柳。我问:灞河柳婀娜多姿,风情万种,你们不喜欢吗?这儿,其实陈忠实先生不是要表达自己的喜好。他是在讲人生态度——怎样面对顺境和逆境?学生讨论之后,我加以总结:当处在顺境之中,我们就可以尽情展现自己的才华;高原柳处于逆境之中,就必须勇于面对,顽强抗争,最终都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三、第7自然段是朗读训练的好材料。

我告诉学生:陈忠实先生在文中问了一个问题,然后又给出了答案。让学生找出“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

景?”这一个问题。

扣住“奇迹”划词,略学第6自然段。之后,我和孩子们一起朗读第7自然段,一起想象。我和孩子们对话:学过《普罗米修斯盗火》这篇文章吗?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场面?这是怎样的一幕啊!学生领悟到这是悲壮的一幕。我让学生像叶旦同学那样“调动情绪”读,叶佳梅同学读得真的太棒了,她今天可是超常发挥了。然后我再和学生们读这一节,心中感叹高原柳超乎想象的毅力。

四、学习写法,“规划”人生。

我明知故问:作家陈忠实先生是为了表现高原柳的“神奇”吗?学生讨论:陈先生究竟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株青海高原柳?我点拨:还记得《早》这一课吗?大家恍然大悟:这儿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

学习最后一句,我引导学生联系上一句说一说自己的理解:你对自己的人生道路有了怎样的认识?根据学生的回答,我说:对,就是永不放弃,永不服输!

我说: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条又一条的道路断绝,也不能放弃心中的希望,只要勇敢地坚持下去,就一定会取得成功!我们要像高原柳一样,做一个生活的强者!

16.联系上下文来学习——《草原》教后反思

上一节课品味了如诗如画的草原风光,这节课我和孩子们一起来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在第

二、

三、四自然段中,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请同学读一读课文,理解“洒脱”一词的意思,学生马上按着字典举手要求发言。那这个词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呢?联系前面的句子来想,明白了:想怎么开就怎么开,很自由。读到“„„河!”时,引导体会一下“!”。标点使用在我们班可是个不小的问题,这个机会可不能放过。再多读几遍蒙古族人民前来迎接远客的句子,想象当时的场面,体会热情、热闹的场面。

围绕“热情好客”,让学生找出词句来说一说。学到第四自然段时,几位同学说好了,唐凯亮举手了:“我来概括一下,蒙古族人民摆上了民族风味。”这个“我来概括一下”让我激动起来。这比前面帖子里的“负隅顽抗”相比,更为了不起。我大加表扬,让小唐激动不已。

学到本节课的第二重点环节,也就是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想象这句诗表现的情境。我指点同学们,可以联系前面的课文来说一说。“天涯碧草”可以联系第一自然段来说,“蒙汉情深”可以联系第

三、四自然段来说。重点还是要落在“话”上。好!大家来假想一下,如果你是主人,会说什么?而客人又会说些什么?

有“主人”说:“老舍先生,你就再多住一晚吧。我们还要带你骑骑蒙古骏马,逛逛大草原!”

有“客人”说:“有机会,一定要到我们那儿去。我会倒上龙井茶,端上北京烤鸭,再来几大坛茅台酒,我们一醉方休!”

那“何忍别”呢?有同学灵机一动:有了!握手再握手,握得紧紧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骑着骏马送出了几十里外,还不肯掉转马头。嗬!好家伙,这不是模仿前文吗?可以吗?当然可以!

17.这一节课如此平淡 ——《麋鹿》教后反思

从看图入手,认识麋鹿;写课题,让学生看清“麋鹿”的写法,因为有些同学容易在“鹿”字中多加一横。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提醒——“悄”是多音字。初步认识麋鹿的形象美,给这幅照片取个名字。读第

二、三自然段,请多名同学读“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一句,明白重音落在“最”、“长”上。我问两个自然段写什么,学生说写麋鹿的外形特点。我故意设疑:两节都写外形特点,不重复吗?再看看,学生明白了:第二节是概括,第三节是具体写。指导学生写字:哺、沼、涉,理解“跋涉”,扩展成四字词:跋山涉水。

读第五自然段,查词典说出“销声匿迹”一词的意思,提醒“销”字容易与“消”字混淆。师生共谈读了这一节后的感觉:悲伤、痛心、愤怒。我问这一节写什么,鞠奥回答:这一节写了麋鹿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你看,这个回答里就有了对第一句的“改编”。我说:那么这一节就是总分结构了。那这一句是不是就是第五节的总起句呢?这样的质疑,让学生明白了第

五、

六、七自然段就是围绕“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这一句写的。

读第七自然段时,叶剑龙同学读第二句停顿不恰当,让他读第二次效果还是

不好,我示范读了一次,他明白了要怎么停顿,读第三次就好多了。指导写“颠沛流离”,理解这个词语:生活艰难,四处流浪。我试探性地问这么一个问题:“麋鹿为什么会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同学们都能回答:国家不强大,受到欺侮,麋鹿就没有好日子过。那么,第二课时揭示中心就没有太大问题了。引导学生比较一下第六自然段中“饲养”与第七自然段“放养”一词,一读两个句子,学生很快明白了两个词语不同在哪里。

最后回顾一下全文,让学生说说主要写了哪几方面。 你看,这一节课,我上得太平淡了,不是吗?

养成习惯,必先树立意识 ——《练习5》教后反思

《练习5》第一部分主题是“风”。题中有“朔风”一词,我要讲这个词的意思只是“举嘴之劳”。但是,这只能由学生自己学习。我经常提倡学生要多使用工具书。学生们动手查一查字典,“朔”字有三种意思,第3种意思是“北”。

哦,“朔风”就是北风啊!

你看,就是这么简单。查字典、词典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要想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我认为,必须先树立他们这一方面的意识。要备工具书在身边,遇到“拦路虎”马上翻翻,字义、词义就可以迎刃而解。

第二个有意思的环节还是与“朔”有关。

最近,我在训练班中学生——在课堂上,首先要学会“倾听”。

理解了“朔”字的意思,我有意说:朔就是北,那么“劲风”是什么意思呢?第一个同学是叶潇逸,他很机智地避开了“陷阱”。第二个我叫了叶康,我还是这样地说,他却不假思索地回答:“朔风就是北风。”我抚掌而笑,同学们也明白过来,纷纷笑起来。

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小故事:一位化学教授给学生们演示品尝尿的味道,他说:“我们应该勇于尝试!”说完,举起一根指头伸进烧杯里,然后放进嘴里。之后,他让学生们都尝试了一次。烧杯又回到了教授手中,教授说:“很好!大家都很勇敢!但是有谁注意到,我伸进烧杯里的是中指,而放进嘴里的是食指?”学生们都张口结舌。

18.细细地读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后反思

接着上一节课的学习,我让学生概括第一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然后缩成一个字:谢、责、爱、惜、盼。

由“谢”引入学习,我问:巴金爷爷谢谁?为什么谢?学生答:谢孩子们带给他温暖。师:为什么会感到温暖呢?联系《只拣儿童多处行》来说一说。学生答出:“温暖”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

学习“责”,我问:巴金爷爷为什么自责?学生读出相关句子。我说:那孩子们有没有责怪巴金爷爷呢?鞠奥不假思索地说:孩子们会原谅巴金爷爷。李欣越举手了:孩子们会热泪盈眶,为巴金爷爷而感动。很好!感动,孩子们为什么会感动呢?请读一读“我有病„„”,找出让你感动的词。大家交流,找出了“千斤重、无论如何、终于”这几个词。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感觉。学生读过之后,从“无论如何”一词明白了在巴金心目中,孩子们有着很高的地位。而“千斤重”、“终于”真让我们落泪。我说:你看,这些词语是有感情的,只有用心读,才能感受得到。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像这样让自己的词语带有感情,带有温度。

重点是学习“爱”。读一读巴金关于“爱”的句子,我引导大家背诵邓小平的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请学生找出巴金爷爷表明人生态度的一句“名言”,联系上文品味这一句中的“终于”,看一看能不能省略。找出这句话中的一对反义词,理解“奉献”和“享受”。联系下文,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读到第五句至第九句时,我和孩子们一起诵读雷锋的名言。什么样的人什么也得不到?能不能举例来说?学生一下子说出了汪精卫,我让他说清楚:汪精卫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出卖了国家,最后得到的是人民的唾骂。我引导思考:“开花结果”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人生命“开花结果”了?这是一个重点。学生说,像巴金、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生命“开花结果”了。我问:那么我们普通人的生命有没有“开花结果”呢?学生答:只要有作为,肯奉献,你的人生就有价值,生命就有意义,当然就“开花结果”了。

那么,巴金的生命有没有“开花结果”呢?联系“作家卡片”,补充巴金向“希望工程”捐款的资料,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巴金爷爷无私奉献出自己的一切,生命早就“开花结果”了。

19.借“语境”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

——《钱学森》教后反思

“言为心声”。本节课,我主要和学生一起学习钱学森的语言,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先学习第二自然段中钱学森的话:“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让学生自由读,说出体会。有的说,钱学森有一颗精忠报国的心。有的说钱学森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我说,体会人物的话语,必须进入相应的“语境”之中。那钱老的这句话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说的?学生读一读文章,明白了:钱学森是在美国留学时所说。我说,如果是一个普通人,过着这样的生活,会有什么想法?生答:很满足,享受一辈子的荣华富贵。但是,钱学森呢?这么一点拨,学生说:他是身在美国,心系祖国。有学生背起了肖邦的名言:“祖国高于一切。”我说:让我们一起走进钱学森的心灵深处。学生再读读课文,说出了:把祖国放在第一位,自己放在第二位。我补充介绍当时中国的历史情况,学生明白了其实钱学森心中有一个强国梦。钱学森是怎样地说这句话的呢?有的学生说“慷慨激昂”,有的学生说“铿锵有力”,有的学生说“激情四溢”,有的学生说“毅然决然”。我引学生一起激昂地读出这句话,体会着钱学森的远大理想。

学习第四自然段中钱学森的话:“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让学生自由读,说出体会。有的说,钱学森热爱祖国,一心报效祖国。有的说,钱学森认为回到祖国建设祖国义不容辞。

还是一样的学法:这句话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说的?学生读一读文章,发现了对比。请两位学生来读,一位读留学生的话,一位读钱学森的话。让学生对比一下,高下立现:留学生们怕苦畏难,而钱学森不怕困难。我点拨道:钱学森明白不明白当时新中国的情况呢?学生说,明白。我追问:那他还想回国?那可是困难重重啊!学生们再读这一段,深入地思索。鞠奥说,钱学森深受着祖国,即使吃再多的苦,他也心甘情愿。叶灿钰说,为了新中国,钱学森愿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说,是啊,我们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儿不嫌母丑——”学生们接着说,狗不嫌家贫。我说,再把钱学森的两句话并成一句,那就是——我们是

中国人,即使祖国再穷,我们也应当回去。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钱学森的话。

好一番真情的话语,好一颗赤子之心,好一个精忠报国的钱学森!

20.把教学视点转向“写” ——《詹天佑》教后反思

教《钱学森》一课之后,飞来飞去版主指点我,是不是把人物塑造的方法告知学生?我反思着,觉得自己的教学的确有些顾此失彼了。

我不是把自己的教学视点转向“写”的吗?那么,这节课,我就这样去教。 我先让学生明白本文的中心句是“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中心词是“爱国”和“杰出”。

围绕这一中心,文章写了哪些内容呢?让学生理一理:接受任务、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

那么,写这几件事,是怎样表现“爱国”、“杰出”这两个中心词的呢? 学习“接受任务”,教给学生:詹天佑接受主持修筑铁路的任务,必须放到当时清廷无能、列强环伺的历史环境中去看,才表现出他的“爱国”来。引导学生体会“毅然”这个词,孩子们学会了联系上下文,联系了第三自然段中的“争了一口气”、第七自然段中“一个有力的回击”,联系第四自然段中詹天佑的想法,大家明白了詹天佑的心思:即使吃再大、再多的苦,他也要把这条铁路修筑好。

学习“勘测线路”,引导学生寻找:这一段是怎么写出詹天佑的“爱国”的呢?学生找出了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我让学生读课文,并以“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作支撑,反复诵读体会詹天佑的“爱国”。在品味环境描写有关语句时,学生体会到詹天佑不怕牺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在品味语言描写有关语句时,学生体会到詹天佑一丝不苟、高度负责。在品味动作描写有关语句时,学生体会到詹天佑为了修筑铁路夜以继日、呕心沥血。

学习“开凿隧道”,引导学生体会两种开凿法的好处;学习“设计线路”,引导学生体会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的作用,这样写表现了詹天佑才华的“杰出”。

文章的结尾,也与“写”有关,也能体会到詹天佑的“爱国”和“杰出”。哦,学生起了好奇心。我加以引导,学生悟出这是一种侧面描写。这样的妙处,

更能衬托出詹天佑的伟大来。

在我的着意引导下,学生更多地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如何写。 把教学视点转向“写”,能让学生更直接地学习语文。

21《鞋匠的儿子》教学谈

《鞋匠的儿子》是篇新课文,讲了两度当选为美国总统的林肯,虽然出身寒微,但面对态度傲慢、自恃上流社会的所谓的“优越的人”的嘲讽,凭自己的智慧与宽容,捍卫了尊严,赢得了大家的信任与爱戴。

课文乍一看,内容很少,看似不应该编排在六年级的课文里;但仔细一读,发现林肯的演讲非常深奥,学生很难能理解其言外之意。

前段时间,因为课堂观察的需要,平行班的沈老师上了这篇课文,她非常认真,上了两次,我和钱老师也去听了,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发现课堂教学设计得不错,但上下来的感觉却不好,主要原因是学生还达不到这么高的理解水平。

今天的课堂,在设计上,我采用并对沈老师的教学设计稍作调整,课堂上我特别关注了学生这一头,总体感觉上得还可以,学生对林肯的演讲非常感兴趣,气氛也很活跃,回答得也比较精彩。

说名言启发,采用“申报制” ——《练习6》第二课时教后反思

今天的口语交际主题是——“我喜欢的一句名言”。

我的目标就是让全班都参与进来,都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名言。

昨天布置预习的时候,我强调了一点:名言有千千万,你真正喜欢哪一句,要真心选择。

课堂上,我依旧让学生“开火车”说出自己喜欢的那句名言。

细数下来,同学们喜欢的名言当中,有关于读书的名言,有关于毅力的名言,有关于谦虚的名言,有珍惜时间的名言,有关于细心的名言,有关于勤奋的名言,有关于乐观的名言,有关于美德的名言。

学生一一站起来说出自己喜欢的名言,我逐一地给予点评。比如卢弘说了鲁迅先生的名言“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我点评:“那你可不谋害了好些人命了,慢性自杀好多回了?”唐凯亮说了塞万提斯的名言“当命运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它会打开另一扇门”。我点评:“怪不得你平时总是乐呵呵的,心态总是那么好。嗯,这句话值得所有人学习。记住:天无绝人之路!”

说完名言,得说名言的意思,说说自己受到的启发。这一环节,我们采用了“申报制”。

想说的自己站起来,第一批申报的有八人。在同学说名言意思和受到的启发时,我注意倾听,并且有针对性地让发言同学补充、完善。对于说得实在的,比如戴影说的是关于细心的名言,我表扬她谨慎认真的学习态度,希望其他同学向她学习。

刚刚犹豫了的同学,成为第二批申报者。其中,鞠淑姝说的是关于读书的名言,说启发的时候说了“好好学习,勇于攀登科学的高峰”之类的话,我举了我小时候老师教我们写作文的例子,教孩子们不要说这些口号,而要讲出自己学习或生活中的真实例子,来证明得到的启示。叶玲同学虽然发言简短,但是鉴于她的实际水平,我肯定了她的发言,看得出她很振奋。

之后,我让学生们同桌互相说一说,巩固一下学习成果。

最后,让学生动笔写下来,努力写详细,这样由“说”到“写”,学生会对自己喜欢的名言印象更深刻。

22.层层落实,朗诵入味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后反思

对于古诗教学,我的观念是——

要让孩子们爱上古诗,更多地诵读更好的诗歌。

弄懂诗意是基础,体会思想感情是重点,有效拓展是难点。

《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写的,本学期已经学过他的《示儿》一首,当然要复习一下了。再请学生诵读陆游的其他古诗,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个放在课前的三分钟诵读时间中。

弄懂诗意这一环节,我跟孩子们玩起了扩词游戏。比如“无遗力”其实就是“不遗余力”。让学生查起了字典,理解“终”、“绝”、“躬”等字。通过查字典,正好可以比较辨析一下词义,比如“躬”字,可以比较“鞠躬”的“躬”与“躬

行”的“躬”意思的不同。

之后,我引导学生诵读这首诗,在诵读中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接着,我让学生思考:这首诗是围绕哪个词写的?叶旦说:是围绕“学问”这个词写的。邵菲说:是围绕“躬行”来写的。我说,对呀,就是围绕这两个词来写的。五年级时,我们学了《每天四问》,作者是谁?生答:陶行知。我说,我就来给你们讲一讲陶行知名字中“行知”的来历。我介绍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名言,补充了陆游的“汝果欲作诗,功夫在诗外”这句话。再让学生诵读古诗,探究“知”与“行”的关系。

光懂诗意、体会思想还不行,我还让孩子们联系实际想一想:怎样才叫“躬行”呢?孩子们从做科学试验说起,把目光转向了社会、生活、自然。我说:对,当今社会日新月异,光学书本知识是不行的,只会得到死知识,会变成“书呆子”,还要多实践,在实践中掌握更多的“活知识”。

这样层层深入,学生理解得更深了,再一次朗诵起来,感觉都不一样了。

23.《学与问》

教前: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学”即“学习”,“问”指让人回答或解答自己不知道或不清楚的事情。用一个“与”字把“学”“问”连接起来,说明二者相辅相成,对一个人的学习求知同等重要。本文观点鲜明,题目起到了概括全文、提纲挈领的作用。文章条理清晰,首先提出观点--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其次用事实论证---哥白尼从小喜欢提问•、•沈括善于求教;第三提示注意方法: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相结合;最后明确学与问的联系。教学本文,既要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还需渗透说明事理文章的写作方法。

《学与问》教后: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论述了“学”与“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教学中,我借助每一部分的中心句展开教学,第一部分“‘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理解哥白尼这个典型的例子。第二部分借“在求知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阅读理解沈括的做法。第三部分是借助对“学习的主人”的理解,深入理解课文。每一部分每一部分完成后都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心得。渗透写作方法(举例说明)是这节课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最后让孩子们交流有关“学”与“问”的名言警句。教学过程还是比较清晰的:理解文

本---渗透写法---拓展延伸。从最后的检查学习效果,孩子们都能说出一点自己这节课所学到的东西,还是有收获的!

24.《大自然的文字》

这是一篇科普小品文,重点是让学生弄清楚相关的科普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大自然的文字,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初读文本,感觉文本中的文字浅显易懂。如何让学生深入文本,则成了教学这篇课文的第一个立足点。再读文本,感受文本的细节描述,这是第二个立足点。三读文本,揣摩文章的结构和写作顺序,这是第三个立足点。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并联系前面课文所阐述的道理,升华“学习”,此为第四个立足点。利用科普小品文的文体特点,让学生了解写作方法,这是第五个立足点。

25.《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给孩子们15分钟时间读书,然后让他们说说读懂了什么!教学课文,我从“报纸的诱惑力如此之大,怎可一日不读它呢?”入手,首先训练:把这句话改为陈述句,再改为反问句。体会“诱惑力”!然后再让孩子们找出报纸的“诱惑力”。“惊天动地的新闻”、“回肠荡气的故事”、“形形色色的消息”、“五花八门的知识”“新人新事新科技”。。。。。找到“诱惑力”,怎样读就水到渠成了!找到“诱惑力”,养成好习惯势在必行!

《练习7》教学反思

现在的课堂教学中,频频可以看到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具、课件,整个课堂是五光十色,光彩夺目,但是当课堂结束之后,学生真正记住了什么?真正通过这些绚丽夺目的课件了解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

课堂的闪光点,应该是建立在学生理解、感悟、升华的基础上的,当脱离了这个基础,所有的一切都不过是花架子,不过是一种表演,一种秀,从本质上已经背离了使用的真正意义。

第15篇:六上《詹天佑》教学教案

六年级上语文《詹天佑》教学教案

回龙镇王垸小学 覃运兵

一﹑教学目标

1、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边读边想,适当作记号。

2、学会10个生字,理解“阻挠”等11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周密”、“藐视”造句。

3、能理清段落的层次,了解先概括介绍,后具体叙述的篇章结构。

4、感受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二﹑课时安排 3课时。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詹天佑是怎样克服修筑京张铁路的困难的。

难点: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社会背景和自然地理环境。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2、给课文分段并学习课文第

一、二段。二﹑教学过程

1、看图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中国近代的百年的屈辱史中,曾经涌现出了很多的爱国人士,像虎门硝烟的林则徐,收复台湾的郑成功等。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我们中国的伟大爱国工程师詹天佑。

(投影出示詹天佑的图片以及简介)

请一位同学根据投影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詹天佑。

(学生介绍)

刚才这位同学的精彩介绍让我们对詹天佑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那么他到底为什么会被称为伟大的爱国工程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詹天佑》。

2、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⑴、请同学们根据上面的问题,快速朗读课文,找出答案

①詹天佑是怎样的人?用波浪线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②本文通过一件什么事来写詹天佑的?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叙述这件事的?

(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课文主要写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这件事,课文2到6自然段具体写这件事。)

⑵、认识过渡句,理清段落层次

① 课文哪几小节写詹天佑接受任务前的情况?哪几小节写詹天佑接受任务后怎样完成任务?

②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这句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③ 给课文分段,用“‖”作记号。

(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二段:第2、3自然段。第三段:1~6自然段。第四段:第7自然段。)

3、学习第2、3自然段

⑴、默读第2、3自然段,思考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

⑵、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根据投影给出的提示一起学习、讨论。(投影出示问题)

⑶、请个别学生回答:

①当时的情况怎样?

(帝国主义的阻挠)怎样阻挠?“要挟”什么意思?

(要挟: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

那么在这里,帝国主义是利用我们什么弱点,强迫答应他们的什么要求呢?

② 当地的情况怎样?我们可以从外国报纸的一句话可以看出

“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这句话我们还能看出什么?

(外国人对中国人民十分藐视,认为中国人是不可能修成这条铁路的。)

还能从课文的哪里看出这点?

(“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完成不了这样的工程的。)

③ 全国的反映如何?

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轰动)

你想象一下当时中国人民会怎样议论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说?

(詹天佑真是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啊!)

表现了人民怎么样的心愿?(殷切希望铁路修筑成功)

有谁能根据投影的提示,把这个问题连起来回答一遍,注意当时和当地的情况?

(请2到3人回答)

⑷、这一段对当时的环境的描写,对表现詹天佑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呢?

(衬托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

⑸、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齐读)

三、总结

同学们,火车将离开青龙桥车站,沿着詹天佑首创的“人”字形线路驶向八达岭,望着越来越远的詹天佑青铜像,让我们再一次怀着对詹天佑无比崇敬,以及自豪的心情,一起来把课文最后一段来读一遍。

从京张铁路修筑成功,验证了詹天佑杰出的才能和对祖国的热爱。通过反复朗读从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刻苦学习,为祖国建设作出贡献。

四、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本。

2预习,想一想:什么是“中部凿井法”? 人字形是怎么运行的?

五、教学反思

根据教材特点抓中心句展开教学,扣重点词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有其一定的整体性;把学生的情绪激发起来,严格遵循情感的规律,有一定的严密性;而在学法上的运用,体现其举一反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其一定的自主性。在读读、划划、议议、画画的过程中,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在课堂上真正地做到动起来。在综合的训练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能力得到了培养。

第16篇:六上《电磁铁》教学设计

电磁铁

科学概念: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改变通过电磁铁中的电流方向(电池的正负极连接和线圈绕线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过程与方法:制作铁钉电磁铁。 做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认真细致、合作进行研究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经历探究发现的全过程,学生具有一定的利用对比实验解决问题的感官知觉能力、理论思维能力和操作实验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

1、演示材料:铁钉、导线(漆包线)、线圈、指南针、电池、电池盒、大头针若干

2、分组材料:铁钉、导线(漆包线)、电池、电池盒、实验活动记录。

【教学设计】

(一)复习

1、通电导线可以产生(

2、怎样能增强通电导线的磁性。(A、增大电流

B、增加导线圈数)

一、演示实验、导入新课:

出示磁铁问:这是什么?(生:磁铁) 教师手拿磁铁,将其放入盛有很多大头针的盒中,磁铁吸起了许多大头针, 师: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磁铁有磁性。) 师:(出示一根大铁钉)这是什么? 师:它能吸起大头针吗?(用铁钉去触碰大头针) 师:为什么?(因为它没有磁性。) 师:老师有办法让它能吸起大头针。同学们可要认真地看哦。(老师用一根绝缘导线在铁钉上缠绕几十圈,导线两端接上电池,将其放入盛有大头针的盒中,再提起铁钉,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原先不能吸引大头针的铁钉,现在却能吸起很多的大头针) 师:铁钉为什么也能像磁铁一样吸引大头针呢?(因为铁钉也有了磁性。) 师:对!那它的磁性又是怎么来的呢?(是靠通电。) 师:对,我们就把老师做的这个装置叫做——电磁铁(板书:电磁铁) 铁钉在电磁铁中叫做铁芯,铁芯还可以是铁棒等其它铁性材料,那一圈一圈的导线在电磁铁中叫做线圈,电磁铁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组成。

二、制作电磁铁

1、教师演示电磁铁的做法。用有绝缘皮的导线在大铁钉上沿着一个方向缠绕,导线两头留出10—15厘米做引出线。缠绕的线圈要紧密一些,一圈挨着一圈 ,最后固定线头。

2、师:因为用的导线较短,这个电磁铁是很耗电的,不要长时间接在电池上。师反复做两三次实验,学生观察是不是都有同样的现象。

3、什么情况下有磁性?断开电流,看到了什么现象?

4、师小结:电磁铁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

三、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

1、提出问题:电磁铁有南北极吗?(板书:南北极?)

2、讨论验证电磁铁有无南北极的方法。(当学生提到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方法时,要特别引导:电磁铁其中一端和指南针的一端吸引不能判断是什么极,必须还要和指南针另一端排斥才能说明。) 师:不管怎么说,铁钉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需要实验验证。

3、分组验证电磁铁有无南北极。

4、提问:电磁铁有南北极吗?汇报实验结果:我们的铁钉电磁铁的钉尖是什么极?钉帽是什么极?

你们发现什么问题(引导发现新问题:电磁铁的南北极不全相同。)

5、引导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猜测,电磁铁的南北极不同,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

6、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分组进行验证。前四个小组,我们来验证一下电磁铁的南北极和电池接法有关,后四个小组,我们就来验证一下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的绕法有关 。 电池接法:电池有哪些接法,师出示电磁铁的简图。

绕线方向:绕线有哪些情况,师拿住铁钉,用手绕给大家看一下。要提示学生注意拿钉子的方向不变,拿钉子的左右手不变,只是缠绕的方向相反

(1)引导设计对比实验:(师画出两个电磁铁的简图)这两个电磁铁,什么条件是不同的? (2)学生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3)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

(4)得出结论:改变电池正负极的接法会电磁铁的南北极

改变线圈绕线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四、总结延伸:

1、这节课,大家都研究得很投入。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附:实验记录表) 我们的假设 实验记录表不同条件实验现象相同条件钉尖是______极电磁铁的南北极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钉帽是______级钉尖是______极钉帽是______级我们发现: 我们的假设 实验记录表不同条件实验现象相同条件钉尖是______极电磁铁的南北极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钉帽是______极钉尖是______极钉帽是______极我们发现:

第17篇:六上《散步》教学设计

六上《散步》教学设计

题:散步

一、内容及其分析

、内容

莫怀戚的《散步》是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4篇自读课文,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细节”,渗透着浓郁温馨的亲情。表达一个大主题——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

2、分析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应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可以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提供学习的广泛空间。同时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增强语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品读浅显质朴的语言,并进行仿写。

课时:1课时

二、目标及其分析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旨;

(2)品读浅显质朴的语言,并进行仿写。

2、分析

(1)有时简单的诵读,就是最好的教学手段;

(2)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并进行仿写训练,达到读写结合。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本文渗透着浓郁温馨的亲情,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蕴含的主题较深,初一学生思考的深度不够,所以感悟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另外,对于具体生动的景物描写,对称的句式,学生需要反复的朗读,思考,才容易体会。

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兴趣,组织展开讨论和交流,并进行适当点拨,主要贯穿以下教法:

、情境设置法:教师可让学生配乐朗诵,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地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2、朗读法:每一篇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应让选择让我们感动的段落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讨论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基本流程

课前回顾——揭示(学习)目标——指导自学——巡视自学——检查(自学)效果——

讨论(学生),点拨(教师)——当堂训练———课后小结

●教学情景

(一)课前回顾(1—2分钟)

同学们,语文学习,朗读是必不可少的,你能说说朗读时该注意哪些方面吗?

明确:

、停顿,给听者一个领略和思考、理解和接受的余地,帮助听者理解含义,加深印象。

2、重音,为了表示某种特殊的感情和强调某种特殊意义,引起听者注意自己所要强调的某个部分。

3、语调,表示的语气和感情态度的不同。

4、语速,一般说来,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速度快一些;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内容速度慢一些。

5、情感,依内容而定,或欢愉,或沉郁,或悲伤。

设计意图:回顾旧知识,引入新的学习。

导入:

有一种爱,迟了就无法再来;有一种情,走了就无法追溯。它,就是亲情!从最初的出生,到懂事,到成年,它,一直陪伴着我们。亲情,就像一滴春日里的甘露,总能在悲怆的岁月里,鲜活怀旧者那风干的记忆;它就是这样,没有杂质,没有距离,更没有虚伪,仅仅是相通的血脉间彼此默默地关怀。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篇凝聚浓浓亲情的——莫怀戚的《散步》。

(并简介莫怀戚,让学生勾划注释。)

板书课题:散步

设计意图:通过精彩的导入,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揭示(学习)目标(1分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旨;

(2)品读浅显质朴的语言,并进行仿写。

(三)指导自学(2分钟)

问题1:生字词学习。

嫩芽(

) 霎时(

) 拆散(

) 委屈(

分歧(

) 水波粼粼(

设计意图:注重基础,学习生字词。

问题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作者在文中写了何事?

设计意图:朗读训练,从读入手,把握内容。

问题3:文中写了哪些景物?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些句子?

设计意图:学习具体生动的描写。

问题4:“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此句写得好,为什么?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设计意图:学习对称的句子。

问题5:你认为谁做得最好?谁说话的份量重,都听谁的?

设计意图:把握主旨。

(四)巡视自学(5—8分钟)

(五)检查(自学)效果(5—8分钟)

师生活动:通过朗读渲染气氛,让学生融入课文。学生独立思考后合作讨论,选代表回答问题,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点评。

、嫩芽(nèn) 霎时(shà

) 拆散(chāi

) 委屈(qū

分歧(qí

) 水波粼粼(lín)

2、《散步》一文比较温情,以中速为宜,第四段应快些,结尾慢些。

和谐的家庭、互敬互爱的家庭、相互理解的家庭……

《散步》一文主要写了春天来了,祖孙三代人在田野里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找出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3、①南方初春田野;②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

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春的气息。在这样的气息中,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在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同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是散步。这是对全文的铺垫。

学生喜欢的句子可能是以下任意一句:

示例:

①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

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

③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④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⑤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4、构成了句式的对称美,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如:“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

5、请同学畅所欲言,有条理地阐述自己观点。学生的解答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①“我”做得好,因为他孝敬老人,有家庭责任感,在处理家人的分歧时讲原则,不宠爱孩子。

②“妻子”,做得好,因为她贤惠、明理,孝敬老人,尊重丈夫。

③母亲做得好,母亲慈祥善良、善解人意,疼爱孙子。

④孩子做得好,他聪明活泼,也很懂事。

(2)①“我”听母亲的;

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②母亲“听”孙子的;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③儿子听“我”的;

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④母亲听“我”的;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

⑤妻子听“我”的。

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个散步中的分歧,在一家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中消除了,家里每一个成员说话的分量都重。于是他们共同走向了那条开着金色菜花、长着整齐桑树、闪着粼粼水波的幸福小路。歌颂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六)讨论(学生),点拨(教师)(8—10分钟)

问题3的分析,教师可让学生勾画文中句子,让他们找到真正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散步》一文对景物描写着墨不多,仅有两处,两段文字加起来也不过七十余字,可在这轻描淡写之中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为常见的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

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冬去春来,“大块小块的新绿”有浓有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起了水泡”。

这“新绿”,这“嫩芽”,这“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力的礼赞。

第二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是啊,尽管“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总算来了”,母亲也总算“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春天来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是该抖抖精神,抖去冬日的慵懒;也得活动活动筋骨,用充沛的活力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

两段景物,看似简短,实则蕴含着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问题5的讨论有一定难度,这是对主题的把握。

歌颂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几个“听”,是对家人的一种尊敬、信任、理解,用一个字来概括,“听”就是对他人的一种“爱”。“爱”是相互的付出,奶奶疼爱孙子,父母关爱子女,长辈们给我们的爱已很多很多,我们该如何做呢?“孝”应该是最好的方法。

(七)当堂训练(10分钟)

平平淡淡的生活小事,包蕴着无比丰富的情感。请你回想与家人相处时温馨的一幕幕场景,用心去描绘一个最令你感动的片段,并穿插一句对称的句子,50字左右。

明确:学生写好后,可分组讨论交流,推选2-3名代表起来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写作,达到读写相结合,学以致用。

(八)课后小结

的学习,对我们的写作有何帮助?思想上,又有怎样的感悟?

明确:可让学生畅所欲言。

如:①景物描写,可使蕴含美妙的意境,为下文做铺垫;②写作时采用对称的句式,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如: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如果具体一点,同学的想法可能是以下这些:【版权所有:21教育】

①父母已经老了,始终抱着感恩父母的心;

②中学生应“自己的事自己干”,长期分担家庭的劳动;

③不摆阔气,不乱花钱,不向父母提出超越家庭经济条件的要求;

④中学生尚未成年,缺少社会生活经验,许多事情需要听从父母的意见和教导;

⑤遵守学校纪律,努力学习,不让家长操心;

⑥父母累了时要热心照顾,父母生病时要主动端水送药,耐心照料,让父母感受到子女的关心与回报。

……

此刻,的意境如同橄榄的回甘在心中漫涌。在朴素的文字里,充满着关爱、和谐,饱含着孝敬、责任;字里行间,流淌着真情,闪烁着理性。同学们,让我们再次饱含深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五、课外作业:

、请把你写的片段与家人交流,大胆地倾诉自己对他们的爱;

2、把爱付诸行动,注重生活小细节,真正做到“尊老爱幼”。

板书设计:

尊老

和谐

妻子

爱幼

第18篇:六上语文教学反思

《少年旅行队》教学反思

刘爱红

文体意识的培养不仅要清楚文体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语文实践中与体验、感悟、理解等语文素养相互链接、交叉、渗透,这样形成的文体意识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阅读、写作和表达交际。

其实,小学语文不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教,而且要根据文体的不同特征因文而教。这是一种“文体意识”。 儿童诗歌是指专门为少年儿童创作、符合他们的心理和审美特点的诗歌。它的主要特点是:饱满的儿童情趣、丰富的儿童想象、巧妙的诗意构思、天真的语言表达、优美的童稚意境等。《少年旅行队》是一篇散文诗,文中讲了少年旅行队在旅行中找生活当老师,折纸船、采集标本等,讲到这些内容,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说说少年旅行队在旅行时还会做什么;休息时,又会做些什么,学生谈得十分丰富:写生、露营、篝火晚会、捕捉昆虫、采摘果子……在充分地思维拓展后,我引导学生回头看看每部分里的小标题在文中能找到含义,能表达他们的心情及想法,语言简洁明快。于是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部分反复读一读并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小练笔的小标题进行练习。几分种后,学生写出了篝火晚会的丰富快乐;写生是对生活仔细的观察;露营时需要勇气与团结;放风筝放飞的是理想,追逐的是割舍不下的情感;野餐靠的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采摘果子体会到生活的付出与收获……一两百字,但却有深刻的生活体会,然后我让学生把自己的小练笔与同学的作品自由组合成《少年旅行

(二)》。看到自己的作品,学生十分满足。其实根据文体的特点,引导学生根据课文进行拓展仿写,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的表达,在仿写中提高写作能力;还可以感受诗歌的艺术美、诗歌的阅读链接和拓展、诗歌的读写结合、诗歌作家与写作背景的介绍、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喜爱等。 《跟祖父学诗》教学反思

本文节选萧红的回忆体小说《呼兰河传》,作者以一个单纯幼稚的小姑娘之口讲述童年跟祖父学诗的故事。在写法上有如下三点:

1.本文构思巧妙,双向并行。

2.对话描写既推动情节发展,又展开人物性格。3.语言幽默诙谐、用词准确精炼。鉴于以上几点,我在教学时分两步走,一是让学生充分的读,通过分角色朗读,有感情朗读等多种读书形式,读出韵味,读出意境,走进作者童年的生活中,走进跟祖父学诗的情境中,去感受作者童年真挚的情怀。二是结合本课的写作特点,以课文中《千家诗》的诗句为经线,以“我”的童真童趣为纬线来贯穿全文,通过大量对话的语言的描写的学习,让充满慈爱宽容的声音和稚嫩的童音相交织,刻画人物性格,以此来推动怎个故事的发展。由于课堂教学思路清新,加上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加上祖父语言诙谐幽默,孩子们学习热情高,能从诗的一个个细节中,感受到“我”童年的乐趣。

.

《夏午》教学反思

刘爱红

由于课文所写的是作者童年时候逃避午睡,在后花园享受自然世界的精彩,以至成年以后仍然逃避午睡,牵挂自然的景色,给作者童年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世界的无限热爱,实例贴近生活,感受深同,学生们很快就与作者的心融为一体,减轻了对课文理解的难度。所以我在教学时,找到文章的精妙之处,从“夏午”这样一个角度将“我”的童年、成年的经历串接,用潜在的因果联系将文章组织起来,文章先是说“我”从不午睡,,然后说出在午睡时间做什么,最后点出不午睡的原因——享受生命。这一精妙贯穿全文,并抓文章的比喻、拟人的句子,如:在“这些花在微风中摇动着,带着孩子似的娇羞”“可爱的大南瓜,笑呵呵地躺在地上,享受着园中这一片的宁静”等等来体会、理解。学生不难理解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整个课堂井然有序,教学效果较为理想。

诗词诵读 《舟过安仁》教学反思

刘爱红

《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的情景。对正在经历童年的孩子来说,童年故事应该是不陌生的。但是,诗中展现的童年故事,是穿越千年时空的。所以,教学中我利用他们的阅读期待,

调动起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读在语文课堂中的作用,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读,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在读中感悟到的,然后创设情境:我让孩子们闭上眼睛,随着老师的朗读,想象一下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再把想象到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可以适当的加入自己的想象,把短小的诗文变成一个优美的小短文,这是我课前的设计,课中也是这样实施的,除了十多个写作基础较差的同学之外。其余同学感觉还好。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差生,使他们共同成长。

《碛中作》教学反思

《碛中作》这首诗以像鲜明的形象写景抒情,情景契合无间,情深意远,

含蕴丰富,读来别有神韵。

“走马西来欲到天”,从空间落笔,气象壮阔。走马疾行,显示旅途紧张。“西来”,点明了行进方向。“欲到天”,既写出了边塞离家之远,又展现了西北高原野旷天低的气势。诗人在《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中写过“过碛觉天低”的雄浑诗句。大漠辽阔高远,四望天地相接,真给人以“欲到天”的感觉。“辞家见月两回圆”,则从时间着眼,柔情似水。表面上看,似乎诗人只是点明了离家赴边已有两月,交代了时间正当十五月圆;然而细一推敲,诗人无穷思念正蕴藏其中。一轮团

情怀,他不由得思想起辞别两个月的“家”来,时间记得那么清晰,表明他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殷切。现在,月圆人不圆,怎么不叫人感慨万分?也许他正想借这照耀千里的明月,把他的思念之情带往故乡,捎给亲人?诗人刚刚把他的心扉向我们打开了一条缝隙,透露出这一点点内心深处的消息,却又立即由遐想回到现实——“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前句故设疑问,并不作正面回答,转而融情入景,给读者留下充分想象的余地。后句写出了明月照耀下,荒凉大漠无际无涯的朦胧景象。景色是苍凉的,但感情并不低沉、哀伤。在诗人笔下,戎马生涯的艰苦,边疆地域的荒凉,正显示诗人从军边塞的壮志豪情。通过大屏幕的出示,大大提高了孩子们学习古诗的兴趣,这堂课气氛十分活跃,效果也不错。所以今后的教学可要注

意孩子们兴趣的培养了。

《献给老师的花束》教学反思

刘爱红

这是一首围绕“爱”字来表达师生情谊的诗歌。在解读文本时,我觉得他与一般故事情节较强的课文有所区别,他无需重点段非重点段之分,全诗共4节,每一节都是说一个完整的内容,但都离不开“爱”字。 因为诗歌教学是一个对学生潜移默化的过程,所谓“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教师用“细雨”“微风”去熏陶学生,通过朗读让学生学会整体感知,结合生活体验去感受诗人表达的情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诗歌里句句话都能引起学生共鸣,件件事都能激起学生的认同感,让学生想到自己和老师之间的桩桩往事,种种深情。所以我在教学时,主要侧重与读与写中。因为我认为在教学中再贯穿一些仿写诗句、语段或整篇的练习,学生兴趣会更高。学生会创造出让我们眼前一亮的作品来也未可知。哪怕写不出好的作品,让他尝试一下做诗人的感觉不是也很美妙么,我觉得教学本课最精彩之处也就在于我把学生仿写的诗放在展示屏幕上展示时,他们觉得自己也能写诗而感到

此课的教学,也有不足之处:如在第一课时生字词的教学时所花的时间过多,导致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还差一点儿未完成,所以今后要注意把这部分内

容的

学习

《爷爷的芦笛》教学反思

刘爱红

这是一篇行文优美、饱含哲理的短篇小说。主要讲了强强到海边爷爷的小闸屋里,在狂风巨浪之夜,独自一人历经恐惧,最后在爷爷的笛声中变得勇敢起来的事。因为课文在写作上很有特色:一是线索分明,以“芦笛”贯穿全文;二是注意通过环境描写反衬人物的心理变化;三是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教学本课我是围绕第二个写作特点进行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第三部分,以思考题“默读课文8-10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分别画出描写当晚环境的句子和描写强强心理活动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贯穿整个部分,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了这一连串的问题。由于此环节学习到位,为下文做了铺垫,在理解爷爷说的“海边的孩子不沾的海水是长不大的”这个句子的含义时,让学生学会抓关键词“海水”“结实”来理解句子的含义,学生们在谈含义时感受颇多,场面热闹,发言踊跃,句句精彩,成了本课教

学中亮丽的一面,很是感动。

这节课不足点是:在理解爷爷这个人物品质的刻画时较欠缺。对强强来说爷爷这个人物形象在脑海里留下的印象不深,对芦笛声还蛮深刻的。

《祝你生日快乐》教学反思

《祝你生日快乐》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我还是分两个课时完成的,第一课时学习的内容是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弄清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并理清脉络,学习课文1——6自然段,感受“我”初次与约翰见面对约翰排斥的态度及产生这种态度的原因。第二课时的学习主要是课文

二、

三、

四部分的内容。

无论是哪课时的学习,我都是抓住人物的描写,探究变化原因来体会人物特点这一线索来组织教学的,比如,在教学

一、二两部分时,我着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我”和同学们一开始见到约翰怎样冷淡他、排斥他?为什么这样做?这样抓住“我”与同学们的神态、语言,感悟同学们的冷漠、不懂事,缺乏同情心,抓住约翰的样子体会到他的可怜、伤心,从而认识同学们以貌取人是造成对约翰轻视的原因。同样,“我”与约翰感情变化的过程,也是这样自读自悟的方法学习的。课文第三部分是全篇中最令人感动的,“我”的语言与心理活动无不流露出“我”对约翰的真诚;妈妈为“我”解忧,为约翰庆祝生日这一举动更是洋溢着 “爱”的情意。由于这种学习方法在前两部分内容的渗透下,对这一重点内容的学习,在方法上的运用就迎刃而解。母子俩对约翰的真诚相待,默默关爱的品质在朗读声中、

在自读自悟中得到了体现。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针对课文特点而定,找准教学的切合点,

这样不但可以省时,又可以省力。

《海的颜色》教学反思

刘爱红

《海的颜色》是一篇说明文,通过四处海洋不同颜色的描写,说明了海得颜色其实也富有变化,并用自己的起身敬礼告诉我们这样事实,让人真实可信。 教学这课我花了一节课的时间完成,当然还是利用了早自习时间的预习,介于本文内容较为浅显,语言通俗易懂,学生读懂课文的难度不大。因此在授课时,我准确把握好课文的重难点,整体上抓“海的颜色”这一主线,组织学生开展自主阅读,边读边思考:作者观察海洋的地点分别在哪里?海的颜色有什么不同?作者的感受怎样?并填好表格。我抓的另一个重点是在组织学生深入研读的过程中,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和写作特点。(说明、描写,记叙、首尾呼应)等,最后让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虽然是一节课,可所学内容并没有减少,只是感觉时间要紧凑些,我感觉到学生开小差的少多了。这是否能算是高校课堂能?不管他,感觉好,今后就这么走。

《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

刘爱红

《童年的发现》一课的教学,我还是试着用一节课完成的,我运用一线串珠的方法,以“发现”为线索,引导的着眼点是放在发现的过程上,着重抓的句子是1.“我在9岁的时候就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2.“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是的笑不坏好意。”3.“我明白了—— 世界上所有的发明与发现,都不是那么顺利的”。我主抓这三个句子,一是句子的意思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二是贯穿了全文的意思,体现了“发现”的起因,经过和特别是第三句,既说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真实情况,也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世界上的大科学家尚且如此, “我”的发展被轰出教室又算得了什么呢?句子的理解和方法上的融合贯通,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一节课下来,也有不到之处,比如课堂上给学生读的时间不充裕,总在走过程,为了完成任务而上课,语文课中的语文味不浓。学生的参与面不大。总而言之,一节课想面面俱到确实有难度,这就得看老师的侧重点与处理的角度了。

《三峡游》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按游览的时空顺序,描绘了作者在游船上所见的的沿途绮丽的三峡风光,听到的有关神女峰神奇而又美丽的传说,以及为三峡自然风光和葛洲坝工

程发出的由衷赞叹。

教学这课,我采用的方法是:从整体入手,再回扣课文内容,最后再回到整

体。

这节课的教学流程是从文章的最后一句“游览三峡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哇”入手,学生读句子,然后发问“作者这种美的享受是从哪些方面体会的?”给足学生读书时间,从而得出如下几个方面:1.山水画;2.船上所看到的景色;3.巫山十二峰里的神女峰;4.葛洲坝工程。再次给足学生读书时间,让他们找出自己喜欢的画面与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突出重点段的学习。值得让人欣慰的是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够找出有关句子,还能充分地说明理由,如:他们在交流“船正慢慢地前进,突然,前面出现了两座峭壁,一左一右像是被江水推开的两扇大门,奔腾的长江就从中间冲了出来。”这句时,能从“大门”“冲”等词语中想象到奔腾的长江推开石壁的样子,体会到水流之急,来势凶猛。又如句子“船眼看就要撞在峭壁上,好多人不禁惊叫起来:”哎呀,危险!“但是就在这时候,船拐了个弯儿,山峰一下子就被甩到后边去了。”学生能从“甩”字,读取出船员驾驶技术的高超,也写出了游客们有惊无险的轻松与神奇。前半句还通过好多人的语言描写,写出了峭壁的险,这些信息都是学生通过读书截取到的。在抓重点句子突出重点段的学习完后,又回归到结尾那句“游览三峡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哇”,完成了整篇课文的学习,这样就避免了把文章弄得四分五裂,也减少了琐碎的追问和老师讲得太少的弊端。

《松坊溪的冬天》教学反思

《松坊溪的冬天》这篇课文在选择材料和材料安排上很有特点,他选取了松坊溪的三个画面,营造了空灵雅致的意境。

教学时,我结合本单元的作文训练项目,没有过多的去分析课文内容,只是在写作特点上做了一些安排,从而使学生在今后的作文中有所启发。提醒学生值得注意的第一点是:作者截取了松坊溪初冬、雪景、雪后松坊溪的美景以及溪中彩鱼儿游得欢的情景。作者截取这三个画面,显然是作者在选择材料上做了精心的处理的,因为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他们只会直奔“冬天”这一方面写作,这样的审题面很窄,说不出什么精彩的内容来。第二点是在材料安排上也是作者的匠心独运。比如作者在描写“初冬”这一画面时,着重抓“色彩”,突出初冬时“色彩绚丽”的特点;在描写“雪景”这一画面时,着重抓“形状”,是分雪飘落时的形态和飘落下来后溪石被覆盖后的形状来突出雪景的“形状绚丽”的特点;在描写“雪后松坊溪的美景以及溪中彩鱼儿游得欢的情景”这一画面时,作者运用了“对比”,用地面雪景与溪中彩鱼进行对比,这一静一动的对比,显得非常生动,突出了这幅画面“对比生动”的特点,这样选择和安排材料,显得文章结

构分明,条理清晰,值得我们借鉴。

当然,对于课文内容的学习也不是忽略不计,而是对重点段进行了探究。比如,在学习第二幅画面时对“那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好像溪中生出好多白色的大蘑菇了。”让学生谈谈这样写的好处,突出

文章重点段的学习。

我认为,这样既可以了解课文内容,又学到了写作方法。真是一举两得。何

乐而不为呢?

《壶口瀑布》教学反思

刘爱红

这是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第五单元的话题是,“自然景观”,教学这一课,我采用两条线索,一是“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色”,另一条是作者看后引发的思考。因为作者的思考涉及面较广,内容深刻,所以我还是运用两课时上完课

文。

在学生整体了解课文内容后,直接引导学生找到直接写壶口瀑布的段落,采用我们平时阅读的方法读懂课文内容,并指导他们读出“先声夺人”、读懂跌落的“滚滚黄水”如何如云似烟,如何声如洪钟、震动山谷,气吞山河,在读中体会这便是壶口瀑布。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了深刻的印象,对下文的学***解轻了难度。第二部分的学生方法同上。总的来说,学生的学生兴致很浓,我想效果应该还不错。但有一点值得我深思:学得课文结束部分,对“灌醉”“陶醉”两个词语中“醉”字的理解,有部分同学有些模糊,这是不应该的,因为对课文前面的内容了解还不错,按理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得引起重视。

《匆匆》教学反思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说实话这篇课文我教过很多遍,之前我总是从第一自然段所提的问题入手,进而往下学习,感觉也就一般般。这次我打破以往的教学方法,以总——分——总的方法开展教学。

开课后,由于课文篇幅不长,所以我在课堂上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当学生回答完后,再次让学生带着问题:“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时间匆匆流逝,哪些是写作者的感悟的?”读书,并画出有关句子,写写批注,然后再交流。(学生交流的内容就不笔写出来了)让我感动的是学生对“时间流逝”这一无色无味的东西居然理解的如此透彻,要知道他们毕竟是小孩呀,怎么感受就那么深呢?那种争先恐后抢着回答的课堂气氛也是我没有预料到的,你可不能小看他们。在他们谈完自己的感受之后我的话锋转念到我们再来看看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呢?最后再回归到整体,总结课文,学生谈学完课文后

的感受。

意外的惊喜会给你带来好的心情,希望今后常常拥有这种好的心情。

《梅花魂》教学反思

刘爱红

我个人认为,长文短教的利大于弊,就拿我执教的《梅花魂》一文而言,这篇课文是以梅花为线索,由故乡梅花的开放引出了对挚爱梅花的外祖父往事的回忆,外祖父挚爱梅花,其实就是借梅花的特点在说人,所以外祖父说的那番话,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学这课,把外祖父的这番话弄懂了,我想文章的主心骨就抓住了,而这抓主心骨的教学方法恰好是前面所谈的高校课堂的表现所在,用牵一发而动前身的教学方法教学,既节省了时间,又给学生留下对课文的完整印象。这就是我认为利大于弊的原因之一。其二就是,在一节课内完成一课书的教学任务,自然环节紧凑多了,对学生来说,也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开小差了。其三就是,作为六年级的学生,他完全有能力自学了,对于哪些字词的学习,可以在课外自主完成,至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想,只要学生有这方面的意识就行,能否读得没关系,只起个为学习课文作铺垫的作用。另外就是你把学习任务教给学生,学生们觉得这是老师对他的信任(至少是大多数学生这么认为),就会好好准备,以便在课堂上露一手,对于老师来说是给了他一块展示自己的平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他的弊而言,主要是指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大大减少了,对于对文本不熟悉的学生而言,更为吃力些,那么成绩的凸显也就会形成鲜明的反差,好的将会越来越优秀,差的就会越来越差。另外就是对于哪些细节之处,也就是老师没有咀嚼到的内容,哪些没有预习或是基础较差的同学就会带来学习上的困惑。 针对这节课的教学,我个人认为好是挺满意的,第一我对文本的解读还是很到位的,该抓的都抓到了,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课堂的线条也十分清晰,一条是悟梅花的魂,另一条是思念家乡情(爱国情)。特别是对外祖父的一番话的采用了分层学习的方法,一环紧扣一环,层层深入,突出了重点段的教学。再就是学生的思路很好,他们所回答的问题观点分明,运用我们平时阅读的方法把自己读懂的内容给大家交流,所表达的语言有一定的深度,流露出来的是一名高年级学生身上所具备的素养,这是我感到最欣慰的,也说明了我们的这一年多的配合还是

很默契的。

当然,这节课也还存在着不足,由于内容较多,整节课觉得有点赶,再就是由于在分析第二件事时所用的时间有点过量,导致我觉得时间不够而有点慌乱,所以在分析重点段时没有达到我想要的效果。

第19篇:小学二年级上学期健康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二年级上学期健康教学工作总结

兰城第五小学 朱永芬

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更是提高整个民族文明、卫生、健康素质的根本措施。为搞好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千方百计改善学校健康教育的硬件设备,提高健康教育老师的业务水平。近年来,学校每年都要保证一定的资金投入,购置健康教育教材和教具,现将上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一、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是:

1.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努力使自己做一个“健康”的人.。

2.通过健康教育,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健康知识,增强健康意识,养成健康行为,提高健康素质”的道理.。

3.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人生必备的基础通过健康教育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健康教育进一步促进校园精神文明.。

4.要求每个学生既能自觉遵守学校的健康制度,又能当好义务宣传员,向社会,家庭,个人传播卫生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养成健康行为,纠正不良习惯。

5.通过健康教育,使青少年在掌握卫生科学知识的前提下促进大脑的发育和智力发展.通过心理卫生教育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健全的人格特征,使青少年获得正确的思维方法,为智力的充分发挥和才能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各项指标达标率

1.学生个体健康行为形成率达65%以上.。2.学生群体健康行为形成率达90%以上.。 3.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达75%以上.。

三、采用的具体措施

1.上足上好健康教育课。保证每周一课时。 2.健康教育课严格按教学计划进行教学.。 3.定期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知识讲座.。 4.开设心理教育课,并开设心理咨询活动。

第20篇:健康教学工作总结

--------望远小学健康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学校的各科教学工作即将结束,作为专题教育的公共卫生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也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与高度重视下圆满结束,并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和成绩。回顾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导处周密安排与实施,任课教师认真组织落实,开足开全课时,我校的公共卫生与心理健康工作对学生教育意义较大,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 高度重视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教学工作

1、认真制定教学计划

开学初,学校在安排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时,就将这项工作同时也列入必须完成的各分科教学计划中,要求全校一 ~ 六年级担任健康教育课的任课教师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教学计划,同时上交教导处备案。在课程开设上,我们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定,既:每周0.5节卫生与健康教育课。在这半节课的安排上,学校也作了具体规定,就是:单周上健康教育课,双周上专题教育课,每学期作业不少于7次。本学期教案、作业均已完成了计划所规定的标准。

2、抓落实

落实小学卫生与健康教育教学,最主要的困难是没有教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利用学校方便快捷的网络支撑平台,由任课教师结合学校的实际去下载教学资料。例如:《小学生卫生习惯的养成》,《小学生各类传染病的预防》,《冬季怎样预防感冒》,《小学生碘缺乏病宣讲材料》等。在开展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我们选择地方教材,既《养成教育》课本中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来开展对学生的专项教育。与此同时,在作业的设置上,我们要求三

~ 六年级每生必须准备统一规格的作业本来书写作业,学期结束,将教案、各类宣讲材料、学生作业等这些资料统一收回,以供检查考评。

3、专题教育有序开展

开学初,学校就对除卫生与健康教育以外的各项专题教育做了统一部署,要求班主任教师写出下列主题教育教学设计,既:

一、二年级:《安全与应急》;

三、四年级:《食品安全》;五年级:《环境保护》;六年级:《毒品预防》。上述专项教育资料也一律在期末交学校,作为考核的依据。为了检验这项教育工作是否开展的扎实有效,12月初,由教导处以调查问卷的形式统一命题,按学期初规定的各年级专题教育内容进行了大题量、多题种形式的答卷检测。这项活动不仅检验了学校开展的专题教育成果,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量。

4、严格晨检制度和消毒工作

这几年,我校的晨检、消毒工作一直是由专人负责。作为一所具有一千多学生的大学校,分管这项工作的教师每天总是第一时间巡回于各班之中,详细登记未到校学生的信息情况,为网上直报提供着准确的依据。消毒工作我们同样按制度进行,既:在每周五下午统一对教室、办公室和厕所进行集中消毒。与此同时,我们还为各个班级配备了“84”消毒液和消毒用具,供班级视具体情况随时进行消毒。

由于我们的工作具体,并且措施得力,学期结束前,在对承担这项工作任务的教师进行考核中,都圆满完成计划中的各项工作。学生常见的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腮腺炎,水痘、麻疹等没在我校发生。

二 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卫生工作

1、改革考核方式

由于我校师生较多,学校就及时安排不担任主课或任单班数学教学工作的教师来从事卫生的监督、检查与考核工作。既:“三操”由两人监督考核,“两放”由值周教师监督考核,楼道卫生由两人监督检查,环境卫生由一人监督考核。上述考核工作在周五交由值周教师统一汇总,于下周一升国旗仪式后对上周卫生考评情况进行总结。

2、形成全校齐抓共管卫生的格局

为了以多种形式有效地开展卫生工作,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学校政教处在制定德育工作计划时,每学期总是有意识地安排一到两个班来承担全校的以培养卫生习惯为主题的班、队会观摩课,到时由校委会成员、全体班主任教师、各班学生代表来观摩,这种教育培养方式已成为我校的一种模式而留传下来。同时,我们还要求各班在制定班务工作计划时,也要有这方面内容。11月份,为了促使卫生工作进一步开展,学校组织并发起了旨在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向不文明习惯告别”的活动启动仪式,在启动仪式上,学生踊跃在条幅上签名,有的班还购买了签字笔供学生使用。这项活动又把卫生工作推向高潮,到学期末,主动检拾垃圾纸屑的学生比以往增加了不少。

由于制度的保障和监督得力,经过一学期的实践,我校的卫生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学校环境及室内卫生状况得到了根本的改变,为师生的学习、工作和减少疾病的发生提供了外界保障。

三 坚持做好食堂卫生工作

我校是全县小学中唯一开办有学生食堂的学校之一。每天中午有140名学生和40名教师在此就餐,因此严格食堂卫生消毒制度、严把副食品原料购

进关、严格执行县卫生防疫部门相关标准就成了我们的重中之重。学校安排了责任心强、懂技术、会管理的教师来负责此项工作。本学期,学校师生食堂的管理员、炊事员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了一学期无一丝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四 对今后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设想

当今世界,由于环境的恶化,各类传染病、疫情、病毒等发生、发展乃至传播速度极快,食品安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在这种复杂多变的健康环境下,我以为:对健康教育课上法做一些灵活改革也是可以的,例如:重大疫情、传染病等,由县级卫生防疫部门派专家进行讲座、辅导等,这也是上课。季节性的疾病、传染病、与健康相关的科普知识等的讲解,也可以利用集中宣讲(上大课)的形式来完成。这就好比“交通安全”、“法律知识”等的大型宣讲活动一样,不一定要利用班级授课的方式去完成。

六上健康教学工作总结
《六上健康教学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