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工作总结

民族特色教学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9-16 08:37:32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民族特色

民族特色

朝鲜族:朝鲜族除夕全家要通宵达旦地守岁,古老的伽耶琴和筒箫乐曲将人们带入新的一年。初一天亮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给长辈拜年。在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举行压跳板、拔河等比赛。正月十五晚上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以先看到明月为福,意味他们的儿孙健康、进步、万事如意。随后,大家围着点燃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的乐曲翩翩起舞。

侗族: 能歌善舞的侗族人过年期间,具有特色的活动是“打同年”。这项活动,有些像汉族过年的“团拜”,不同的是侗族以歌舞相拜会。庞大的“团拜”队伍,载歌载舞到达一个村寨时,该村寨的妇女排成队伍,用唱歌的形式提出各种问题,队伍中的人也要用歌声作答。

另外,侗族人大年初一清早要从塘里弄几条大鲤鱼,煎、炸、烧、炖,摆上餐桌,再加一盘香气四溢的腌鱼,整桌菜以鱼为主。侗族人说,春节吃鱼,预兆新的一年吉庆有余(鱼),五谷丰登,余钱余粮。

傣族 :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甩糠包的游戏,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会设宴款待。 回族:清真寺、龙眼包子手抓肉 满族:大清花饺子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哈萨克族:姑娘追

壮族 :壮族人喜欢吃腌制的酸食,以生鱼片为佳肴,妇女有嚼槟榔的习惯。壮族人信仰多神,除祭祀祖先外,最早还膜拜巨石、高山、土地和龙蛇等。壮族人有歌圩的习俗,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日,大家聚集到山坡上,搭起赛歌台,参加唱山歌的男女青年们先唱“见面歌”、“迎客歌”。唱过山歌之后,就开始抛绣球、碰彩蛋、抢花炮等娱乐活动。大的歌圩有上万人参加,他们常以唱山歌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布依族:风俗习惯 建国前,布依族地区还盛行“赶表”习俗。未婚男女可以利用节日、赶场或外出劳动的机会,聚集在一起对歌,女的看中男的 就把自己事先精心绣好的绣球,抛给对方,如男的同意,即相约到会场不远的地方,对唱山歌,倾吐爱情。但在封建制度下,情人们很难结成终身伴侣,建国前缔结婚姻须门当户对,重彩礼。父母包办的早婚称“背带亲”。布依族有些地区还盛行“转房”的婚姻制度。流行“不落夫家”。或称“座家”的习俗。布依族的葬礼在近代实行棺葬,须请巫师开路,有砍牛办斋超度死者的,谓之“打嘎”。

推荐第2篇:民族特色作文300字

民族特色作文300字

篇1:爱国作文300字

篇1:爱国作文300字 没有一个不爱自己国家的国民。我当然也不例外,我爱养育了我14年的土地,她是举世闻名的四大古国,她是有着浩大历史神秘的国家,她是如此美丽,如此伟大。我因为生在养在这片土地的人而感到无比的自豪。 说到对她的爱与敬仰,那真是发自内心而来。 每天上学的早晨,我们都会面向五星红旗敬礼,我们带着红

领巾,右手高高地举过头顶。这种庄严又神圣的仪式都能证明我们是爱自己祖国的。 祖国在我的心中是我们共同的心声。我爱这块土地,因为这是生我养我的故土。我爱祖国的语言,是因为从牙牙学语始起,它就伴我成长。它蕴含着民族精神,铸就民族性格,它还是我们立足世界的名片。祖国在我们的心中不是一个抽象名词,而是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形象和事物。 自古以来,人们都爱把祖国比喻为“母亲”。是母亲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的亿万儿女。诗人说,祖国是长江,祖国是昆仑,祖国是东方的晨曦,祖国是南海的晚霞,祖国是塞北的松涛,祖国是岭南的花季,祖国是与你有着血缘的人民大众?? 我们是祖**亲的儿女,我们深爱着祖国。 此时此刻,我们指向说一声:“我爱你!母亲!我爱你,中国!!” 篇2:爱国作文300字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婴)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爱国如饥渴(班固)忧国忘家,捐躯济难,

忠臣之忠也。(曹操) 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武则天)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天下兴亡,匹夫有则。(顾炎武)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陶行知)能够献身于自己 祖国 的事业 ,为实现理想 而斗争,这是最光荣不过的事情了。(吴玉章)我的音乐 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 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冼星海)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丰子恺)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个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冰心)对于人和国民来说,最伟大最神圣的东西是自己的祖国。(哈里斯)我们要把心灵 里的美丽 的激情 献给祖国。(普希金)爱国主义的力量多么伟大呀!在它面前,人的爱生之念,畏苦之情,算是什么呢!(车尔尼雪夫斯基)真正的爱国主义不应表现在漂亮 的话上,而应表现在为祖国和为人民谋福利的行动 上。(杜勃罗留波夫)没有祖国就没有幸福 ,每个人必须植根于祖国的土壤里。(屠格涅夫)人类最高的道德 是什么?那就是爱国心。(拿破仑)连祖国都不爱的人,是什么也不会爱的。(拜伦)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爱国高于一切。(肖邦)人不仅为自己而生,而且也为祖国而活着。 篇3:爱国作文300字 屈原名平,战国时期楚国人。年轻时的屈原深受楚王信任 ,他想通过楚怀王来实现他革新政治、强盛祖国的理想。但是,以子兰、靳尚为首的贵族保守势力处处打击屈原,他们多次在楚王面前谗陷屈原,最终使昏庸的怀王“怒而疏平”,后将他流放到汉北。但忠于怀王、热爱祖国的屈原并没有被这沉重的打击屈服,继续与保守势力作坚决的斗争,不久楚怀王受骗囚死于秦国,楚顷襄王即位,子兰、靳尚受到重用,他们对屈原的打击的迫害更甚,终于楚顷襄王“怒而迁之”,把屈原流放到江南 。随后,楚国被秦灭亡,流放中的屈原怀着未实现理想的悲愤与痛苦 ,自沉汨罗,以死来表明自己忠于祖国的心迹。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西汉时,匈奴贵族常出兵袭扰边疆地区,边疆人民生活 不得安宁。公元前123年,年仅18岁的将军霍去病率800精骑,直冲敌营,杀得匈奴人仰马翻。公元胶121年,他又两次率军西征,阵斩敌酋数名。公元前119年,他又率兵北征,长驱敌区2000里,对匈奴进行了大清剿。霍去病在抗击匈奴、保家卫国的边疆战场上,马不卸鞍、衣不解甲地度过了戎马一生。汉武帝为表彰他的功绩,曾亲自下令为他建造一座豪华府第,但是直到建造完工,霍去病连看也没去看一眼,气概豪迈地说道:“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公元前117年,霍去病病逝,年仅24岁。为纪念 他对

国家和人民的贡献,汉武帝在他墓前树起一尊“马踏匈奴”的石刻,象片他为国建勋的精神。 篇4:爱国作文300字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由于“虞常事件”,苏武受牵连被扣押。单于采用各种手段,软硬兼施威逼苏武投降。然苏武在刀剑下昴首不动, 在甜言蜜语中侧耳不应。他对前来劝降的李陵说:“以死报国,是我早就下定了决心,只要能对国家有所贡献,即使是受刀剑,下油锅,肝脑涂地,我也心甘情愿。”不管匈奴人如何折磨他,他也没低下那颗高贵的头。匈奴单于最后无计可施,只好把他赶到荒无人烟的“北海”,

与羊为伴。19年后,归国时已是位须发皆白的老人了,苏武忠贞不屈的精神永垂青史。 陆游临死不忘恢复中原 忧国忧民的南宋诗人陆游,生在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他一生渴望 收复失地,统一祖国,一腔爱国热情倾注笔下,几度“铁马冰河入梦来”。晚年退居家乡 ,但收复中原的信念 始终不渝,报国之情至老不衰。 篇2:我的爱好作文300字

我的爱好作文300字

(一) 课余生活我的最大的爱好就是看课外书。小时候,我就养成了看课外书的习惯,什么《科学家的故事》、《365夜故事》、《孔子》等等,我都看过。我从《科学家的故事》书里,知道了飞机是“莱特兄弟”发明的,从《孔子》的故事里,知道了孔子小时候家里很穷,可孔子认真学习,成了中国伟大的思想家。 有一次,妈妈叫我吃早饭,我说“马上就来”,但是我的眼睛一直在看《十万个为什么》的故事书上,妈妈催了我好几次,一直到我将一个故事看完,我才放下书,去吃早饭时,发现已经十二点了,该吃午饭了。 我还从课外书中学到了许多好词好句,比如“身轻如燕”、“喜气洋洋”、“肥头大耳”、“丢三落四”、“大花脸、招风耳”、“我长着两个细长的眉毛,就像两个倒下来的小括号”等等。丰富了我的词汇,我现在终于明白了看书的好处。 就这样,看书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的爱好作文300字

(二) 我有许许多多的爱好,其中,我最喜欢的爱好是玩电脑。玩电脑其实有许多的好处,不仅在学习上给了我很多帮助,而且在生活当中也给我很多帮助。你瞧:不会的问题可以在电脑上查找;最近几天的天气情况可以在电脑上查看;可以在电脑上订购物品,既便宜也省事;可以在电脑上看电视、看电影;还可以在电脑上打游戏??反正是举不胜举。 记得有一天晚上,我在做语文《基础训练》时,被一道题目给难倒了,就跑去问爸爸:“爸爸,这个题目里的‘血肉’在课文中表示什么意思?”爸爸想了很久之后说:“这我也不是很清楚,你还是去查看一下电脑吧!”当时我心里想:这题目怎么这么难啊?居然都把我老爸给难倒了。”然后,我就上去查找,结果让我查到了最佳答案,“血肉”表示的是“人的身躯”。这样一来,我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另外,我还喜欢玩电脑游戏,所以,每天我做完作业之后,我可以小玩一会儿,不过,我得提醒大家的是,玩电脑游戏时,可千万不能上隐,那只能是作为在作业完成之后的一种放松,同时玩电脑时要注意:保护好视力;预防电脑病。 这就是我的爱好?玩电脑。 我的爱好作文300字

(三) 每个人都有几个爱好,就说我吧,喜欢读书、搜集玩具、搜集各式各样的小本本,还喜欢搜集小塑料球球??,总之有很多,我就不一一说了。我最喜欢的当然就是读书了,有历史书、四大名着、武器书、故事书。又一次,还因为买书和妈妈发生一个小故事。 又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去秦皇岛市区,在他们疯狂购物的时候,()把我像往常一样安排在五星图书广常在那里,我千挑万选走了整个三层才挑到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世界名枪一百零八》,我还挑选了另外一本书,我在那里还看上了一样玩具。我在那里看书,真没想到这两本书全是我喜欢的内容。我好希望妈妈快点来,好给我买这两本书,你有我当时那种感受吗?其中那本《世界名枪一百零八》有我许许多多不认识的枪。妈妈终于来了!我让妈妈给我买这本书,可是妈妈说:“你已经有一本这样的书了。”我说:“那本不比这本全。”妈妈答应了,还给我买了那个玩具和我挑中的另外一本书。我高兴级了。 高尔基:“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愿大家一起读书,更上一层楼! 我的爱好作文300字

(四) 我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要问我从什么时候开始爱上看书的,那是刚上学时,妈妈给我买来了平生第一本书,我怀着好奇心翻开了这本书,不翻不知道,一翻吓一跳,这本书上全是一些有趣的小

故事和奇妙的自然知识,我立刻就被这本书迷住了,久久不肯放下。从此,我便爱上了读书。 我每天一有时间就抱起一本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有时连饭都忘了吃,因此,妈妈经常叫我“小书呆子”。 有一次,我和妈妈到书店买书,转了一圈又一圈,好像哪本书都想买。足足转了一个小时,才挑中了几本中意的书,一路上始终抱着这几本书,妈妈见了,微笑着说:“小书呆子,整天忘不了书。”我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皮,笑了。 篇3:美丽的秋天作文300字大全

美丽的秋天作文300字

夏哥哥吹着笛子欢快地走了,秋姑娘带着风妹妹轻轻地来了。

秋姑娘带来了一盒五颜六色的画笔。你看,秋姑娘把葡萄染成了紫色,一串串葡萄像一颗颗珍珠,挂在架子上,把香甜的气味给了风妹妹。风妹妹飘啊飘啊,飘到了大自然。秋姑娘把苹果染成火红火红的,就像太阳公公红红的脸蛋,给农民伯伯带来了丰收的快乐。枫叶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有红色的、橙色的、黄色的,绚丽多彩的枫叶在风中频频点头。

秋天还藏着十分好闻的气味,柿子香香的,橘子甜甜的,还有苹果、菠萝许许多多香甜的气味都在秋天里呢!秋游的小朋友都深深爱上了秋天的气味。

看到秋天的到来,小动物们都在加紧做好过冬的准备。大雁正准备向南方搬家,小松鼠找来美味的松果往洞里塞,枫叶孩子也要落在妈妈粗壮的脚下静静地过冬。

我爱秋天的颜色,我爱秋天的气味,我爱秋天的美丽。

秋天的美丽作文300字

春,蒙蒙细雨;夏,热情奔放;秋,香飘四野;冬,鹅毛大雪。我最情有独钟的就是秋了。

我爱秋天的田野果园。一阵微风拂过,金黄色的麦浪此起彼伏。田地里的豆子性子急躁,噼噼啪啪直往外蹦;玉米的脾气也不温和,露出满口大金牙跟路人龇牙咧嘴;山底下的高粱倒不怎么样,整天跟喝了二锅头似的,满脸充血,只想找个大粮仓躺下来睡大觉。

秋天的果园是香的,有苹果香、李子香、石榴香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好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用扇子遮住羞红的脸。石榴姑娘可不一样,把头使劲地从树叶中伸出来,大大咧咧地张开嘴,笑了。

我更爱秋天的山。山野层林尽染,山峰上好似烈火在燃烧,秋日的枫树就像一把把正在燃烧的火炬。杨树们一个个挺直了腰板,像爱国英雄似地,整整齐齐地排在一起,守卫家园。

是啊!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的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那笑声仿佛是给秋季披上了更华丽的衣裳。

我爱秋天的香飘四野,爱它那田野里园,更爱它那火红的山峰!

秋天美丽的景色作文300字

我喜欢桃红柳绿的春天,然而我更喜欢瓜果遍地的秋天。

看,公园里菊花绽开了张张笑脸,它们五彩缤纷,白的如雪,红的如火,绿的如玉。它们的形状也不少,有的像狮子头,有的像夺目的烟花,还有的像少女卷起的头发。在秋风的

吹拂下,它们摇动着身姿。展现出最动人的美。菊花丛旁边是一棵大槐树。它的叶子已经枯黄了,秋风轻轻一吹,叶子纷纷飘落下来,像一只只彩蝶在空中飞舞。公园的小路上似乎铺上了一条金黄色的大地毯。在一旁有一条清清的小溪,几条活泼可爱的金鱼在水里追逐嬉戏。地上的草碧绿碧绿的,踏上去软绵绵的,舒服极了。

瞧,果园里葡萄架上缀满了一串串晶莹的葡萄,有的像紫色的玛瑙,有的像乒乓球,还有的像水晶球。柿子树上挂满了一盏盏红彤彤的小灯笼。大金帅苹果金光闪闪。石榴咧开了嘴,正对着我们笑呢!田野里农民伯伯正忙着收稻子呢!一阵风吹来,稻子像波涛一样此起彼伏。高粱涨红了脸,对着农民伯伯把头点。

好一派迷人的秋色啊!

美丽的秋天作文300字

金秋时节,我们冲出家门,去寻找秋天。

我们来到公园,只见碧绿的草坪变成了淡黄色,踩上去很柔软,舒服极了。公园里有许多树,叶子绿油油的。桂花米粒般大小,还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句话更引人注目了:它们有的像蛟龙的爪子、有的像水中激起的浪花、有的像害羞的小姑娘、有的像充满傲气的大哥哥。瞧!那一盆盆菊花从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喷涌而出,闪着一片辉煌的光彩。一直泻到地上,好像瀑布,又像年轻姑娘的缕缕秀发。

我们来到果园,苹果红红得,像小妹妹的脸蛋儿,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去摘呢!一串串葡萄像一颗颗珍珠。

我们来到了田野,稻田像金色的海洋,高粱涨红了脸,玉米露出了金黄饱满的牙齿。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啊飘啊,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银杏树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啊扇啊,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只有梧桐树的叶子在空中飞舞,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

小动物们也忙碌起来了:青蛙加紧挖洞,大雁、小燕子飞向南边。

我们找到了秋天,其实秋天就在我们的眼前。

美丽的秋天作文300字

春意盎然的春天,烈日炎炎的夏天,寒风刺骨的冬天,相比之下,我更喜欢果实累累的秋天。

不信,你仔细地看一看,树上的果实可多了!苹果笑得直不起腰,把枝头都给压弯了;石榴在树上唱歌,只见它憋足了气,满脸通红;柿子羞红了脸,躲在叶子的后面;葡萄像喝醉了酒,随着风左摇右晃果园里到处都是硕果累累的景象。

红红的枫叶像一张张邮票,它们在空中随风飘舞。金色的田野就像一位舞蹈家,听从指挥家的指挥,不停地在田野上跳跃着、旋转着。农民们乐开了怀,高兴地摘着树上的果子, 果园里的果实好像在开着聚会,远远的听见它们好像在说:秋天来啦!秋天来啦!丰收的季节又来临啦天上的白云形态万千,不停地变换着面具,有时像一条白白的龙,有时像一串串棉花糖,有时像一支大大的铅笔可漂亮了!

我喜欢这美丽的秋天,你喜欢吗?

美丽的秋天作文300字

秋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把秋天带到了人间。

秋风吹向了原野,绿油油的稻田被吹的金黄。远远望去,像是铺了一层金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草丛中,一朵朵黄灿灿的小菊花探出了脑袋,好像要看看人类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桂花树上的桂花也不甘示弱,全从树干上钻了出来,好像要和小菊花比美呢!秋风从大树旁走过,枯黄的树叶像一只只蝴蝶在田野上翩翩起舞。

秋风吹向果园,青色的苹果变红了,多么像一个小娃娃红彤彤的脸蛋呀!桔子树上也结满了许多金黄的小桔子,秋风吹来,他们慢悠悠地摇晃起来好像在说:快摘我,快摘我,我可甜哩!黄灿灿的梨子也好像在说:摘我吧!我的水分多,我也很甜。农民伯伯这下子可忙开了,把饱满的果实装进箱子里,等着大卡车来把它们运走,成为人们的盘中餐。农民伯伯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因为能让城市里的人们吃到自己种的瓜果,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的甜。

大雁也排成一字形,朝南方飞去。

我爱秋天这个美丽的季节!

美丽的秋天作文300字

秋风吹走了夏日炎热的气息,秋姑娘带着喜悦与欢乐,来到了我们身边。到处洋溢着秋天的气息。

树林里,大树绿色的树叶变得金黄,变得脆弱,淘气的秋姑娘一吹,就将树叶吹掉了。可是,奇特的是,枫树的树叶,在这个季节里却会变红,变得更漂亮了。优雅的菊花,在秋姑娘的逗笑下,终于展开了笑容。

小池边,冬眠的动物正准备食物呢,瞧!青蛙将所得手的猎物都吃光了,睡觉时,就不会饿了。蚂蚁们,也在准备食物,他们组成一支大军,将在草地上发现的食物都搬运回去,真是一举两得,既为人们清理掉了垃圾,又得到了冬眠的食物。

果园里,果农叔叔们正辛勤地收获劳动之果,苹果娃娃、葡萄妹妹、香蕉哥哥、樱桃姐姐都露出了笑脸。

田地里传来农民伯伯地阵阵欢笑声,一看,啊!原来是小麦、稻米、高粱等都丰收了,秋风一吹,层层浪谷像巨浪滚滚而来,好像可以将人们吞没似的。

秋——一个美丽的季节,一个充满活力的季节,我爱秋天!

美丽的秋天作文300字

秋风妹妹带着轻轻的步伐不知不绝来到了人间,她给人们带来了个特殊的礼物,猜一猜那是什么?对了,是丰收。

秋风妹妹像个调皮的小女孩,吹过田野,吹过山岭,那风,就如同一支神奇的画笔,给树叶涂上浅红、嫩黄、深紫、翠绿各种各样的色彩,又像把锋利的镰刀,从树梢上刮过,半绿半黄的树叶刷刷地飘落下来,像只只彩色的蝴蝶,在秋风中翩翩起舞,给人们带来了凉意。

瞧,秋风妹妹吹过果园,不一会儿,树叶黄了,渐渐飘落下来,像只只金色的小蝴蝶,随着秋风飞去,有的落到草地上,有的落到河边,有的落到屋檐上,有的落到秋风妹妹像是给大地披上了金色的衣裳,漂亮极了。

这时,树上的果子成熟了,苹果红彤彤的,香蕉黄澄澄的,葡萄紫莹莹的它们你拥我挤地好奇地张望着大地,好像在说:秋天真美丽!

这几番美丽的景色组合起来,汇成了一幅秋的画面。

推荐第3篇:民族特色的少先队活动

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开展民族特色活动

石林县长湖镇马帮茶道 明星 青联 国立希望小学

中国少年先锋队组织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青团领导下的先进组织,是培养祖国栋梁的摇篮,是少年儿童成长的港湾。在学校,少先队也一直发挥着自己特有的作用,它既丰富了校园文化,又为学校的教育教学事业提供着更多的协助。我校依托独特的区域优势,对学生进行民族特色技艺的教育和熏陶,帮助学生认识和学习彝乡优秀文化,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开展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少先队活动。

一、彝族革命先烈让队员知道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我们学校坐落于风景优美的长湖之滨,雄峻典雅的独石山脚。1937年曾任云南省副省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彝族传奇人物——张冲将军到圭山一带考察,看到边疆民族地区教育比较落后,为“启迪边盲以免外人利用”,倡议并捐款筹建省立圭山小学。1939年著名学者吴晗登临独石山,幷写下了诗句。1946年12月彝族人们的好儿子毕恒光在本校以教学为掩护参与并组织地下革命活动,用实际行动书写的生命壮歌激励着代代彝家学子。这一切为学校少先队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历史资源,大队部每年都开展缅怀革命先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系列活动,邀请张冲家属做专题讲座、祭扫烈士墓、“走近名人” 等活动,通过聆听介绍,观看板报、走访历史遗迹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学校曾经沧桑的历史和辉煌的过去,让先烈的事迹激励学生勤奋学习,树立起为中华之崛起读书的信念。

二、古老的彝文让队员体会红土地的沧桑巨变

培养民族自豪感,培养民族情结是我们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为

使学生对自己本民族有着全面的了解,我们在很多标示牌上备注彝族文字,让学生感受到彝族古老的文化,初步认识彝族文字,感受到祖先的智慧,树立起民族自豪感。开展了每月一次的“民族服饰周”活动,在本项活动中,要求学生着少数民族服装,教师利用班队活动时间,向学生介绍少数民族服饰的特点,民族服饰配饰的寓意,感受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在“我熟悉的民族”社会实践调查、“少数民族故事搜集”、称谓调查等活动中,鼓励学生到社会上了解、调查、搜集,让学生能认识中华民族众多的民族、民俗、民风,激发爱我中华的情结。

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活动是我们促进学生发展的一项措施。多年来,大队部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高。“红领巾”广播站充实着学生的视野空间,使其感受着古老文明的历史,触及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国旗下的讲话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营造浓郁的校园育人氛围;班干部培养活动,提升班干部管理班级的能力,给予学生更多展现自己能力的空间。

三、独特的歌舞让队员明白彝乡人的幸福源泉

长湖镇素有“歌舞之乡”的美誉。生活在这片红土地上的撒尼人民能歌善舞。他们在生产、生活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歌舞文化,这些文化精髓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充分地表达了彝族人民豪迈、奔放、蓬勃的生活热情。早在20世纪40年代,彝族青年毕恒光组织的彝族青年歌舞团就在昆明举行过圭山彝族音乐,把撒尼大三弦推向世界。

学校在抓好艺术教育普及的基础上,把传统民族民间文化作为重点来抓。在充分挖掘当地民族民间艺术教育资源的同时,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创编了体现当地民族特色的课间舞,如《霸王鞭舞》、《阿细跳月》、《四季欢歌》等。同时,还利用每周两次的课外兴趣活动时间,组织了“小三弦”、“叉舞”、“霸王鞭舞”、“树叶”兴趣小组,不

仅丰富了撒尼娃娃的课外生活,更重要的是利用这样的形式传承了民族歌舞精髓,使撒尼歌舞文化得以源远流长。在2009年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组织的希望小学“鄂尔多斯”杯学生音乐歌会上,我校学生以精湛的表演赢得了各界的好评,获得了一等奖。

四、火热的摔跤让队员感受彝乡人的独特气质

彝族的传统摔跤具有悠久历史,是从纪念先辈们为了美好的生活和敌人、野兽勇敢斗争中演变而来,现已成为彝乡人民强身健体的节日活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摔跤运动在长湖镇蔚然成风,各村各寨的男女老少都热衷于摔跤运动,涌现出很多优秀摔跤手,如:毕绍康、杨玉高、毕宏荣、黄毕兴、韩红忠、金钱冬、等国家运动健将,因此长湖被誉为“摔跤之乡”。1995年中心完小被命名为“昆明市体育传统项目(摔跤)学校”以来,一直承担着为体育学校培养、输送摔跤运动苗子的重任,从未间断过训练和比赛。

五、精致的刺绣让队员憧憬彝乡人的美好未来

石林县有着“全国书画艺术之乡”的美誉。古老神奇的传说;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淳朴善良、勤劳勇敢、热情好客的民风;古老传统的刺绣;美丽多彩的服饰„„无不是艺术与绘画的空间与素材。正是有了这些丰厚的自然条件,使得撒尼孩子们具有了对色彩和图案的敏感,对绘画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正是长湖镇的这块沃土养育出了土生土长的农民画家毕文贵,成为了彝乡孩子走入七彩生活的榜样,激发了孩子们对艺术的畅想。一直以来学校都特别注重发扬和挖掘民族艺术,大力支持对学生的绘画特长的培养。自1999年至今一直坚持开展着学生的刺绣、绘画兴趣的培养,用他们稚嫩的手描绘出七彩的生活,用他们的绘画和刺绣作品装点校园,展示儿童生活。近两年来,中心学校本着让学生“展示自我、体验成功、培养自信”的宗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级各单位组织的书画大赛,获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我眼中的奥运”绘画大赛中共有18位学生获奖;在昆明

市中小学生“探索宇宙,祝福神七”太空美术作品大赛中有9位学生获奖;第五届石林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学幻想绘画中有9位学生获奖。彝乡的教育在发展,彝族儿童在成长,他们手中的五彩画笔在描绘着美好的生活,也描绘着彝乡的未来。彝乡的书画艺术教育之路也会如撒尼人服饰般开出绚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六、别具的校园文化培养队员强烈的民族自傲感、自信心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具有独特彝族文化特色的校园育人环境,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师生素质提升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成为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

2009年4月大队部结合学校计划,组织少先队员自己动手建“彝知园”。大家集思广益、出谋划策、各负其责。有的负责收集传统耕作、生活用具,如石臼、石磨、石缸、石碾、牛车、犁、织机等;有的负责在围墙上绘制民间传说《阿诗玛》、《火的起源》、制作麻布的过程等墙画;有的负责制作板报,展示民族文化;有的收集整理少数民族故事„„如今当你走进校园,看到一幅幅富有浓郁民族色彩的壁画,精巧别致的“彝知园”,仿佛来到了彝家山寨,让你流连忘返。课余时间,有的同学在这里驻足观望,有的在石桌旁看书,一切都是那么和谐。

学校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少数民族聚居环境,给学校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校园提供了一片沃土。学生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沐浴着民族文化雨露,民族文化的伴随着他们成长。今年学校大队部组织学生参加“鄂尔多斯”杯希望小学快乐歌唱音乐会活动一等奖,成功举办了石林县民族团结教育现场会和石林县学校管理现场会,在昆明市中小学课大课间评比中,具有民族特色的少先队活动,得到了市检查组的好评,并获得了一等奖的殊荣。

民族特色的少先队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宽广舞台,让

每一个孩子找到自己的天空,给每位学生露一手的机会。也增强了我校师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也增强了建设中华的使命感、责任感。

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入扎实地开展民族特色少先队活动,培养更多优秀的彝族学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贡献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好全面准备!

推荐第4篇:民族特色村寨调研报告

**县回族镇中原村同心民族特色村寨

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是国家惠及少数民族群众的一项惠民工程,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资源。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和发展工作,2009年以来,中央领导多次深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视察指导工作,国务院办公厅、国家民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少数民族事业“十二五”规划》、《关于做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民委关于印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的通知》等文件,指导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提出“十二五”期间在全国重点保护和改造1000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县王范回族镇中原村入选“十二五”时期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名录 。2012年7月2日,省委统战部确定**县为全省统一战线唯一的“同心”实践行动基地。行动始终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帮扶建设民族特色村寨正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载体。如何进一步推动全省统一战线“同心”实践行动帮扶措施的承接和落实,贯彻好《河南省关于实施少数民族村寨保护与发展的意见》的要求,县委统战部(县同心实践行动办公室)和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组成联合调研组,先后五次到回族镇中原村实地调研,走访群众,征求意见,认

1 真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推动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意见。

一、**县回族镇中原村同心民族特色村寨现状

(一)基本情况

王范回族镇1986年建镇,辖2个社区、3个行政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2490亩,总人口3.8万人,其中回族4900人,是洛阳9县中唯一的少数民族乡镇。201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6.2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8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400元。中原村地处回族镇西侧,距县城中心约3公里,是一个多民族交错聚居、和睦相处的民族村,全村2330口人,其中回族群众1103人,满族群众158口人。中原村交通便利,拥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具有建设民族特色村寨的天然优势。

(二)特色村寨建设进展情况

2012年全省统一战线“同心”实践行动启动以来,省市民委结合**实际,将分包联系点定为**县王范回族镇中原村。省市民委领导通过多次实地调研,确定了帮扶建设中原村同心民族特色村寨的一系列措施。先后实施了同心苑中原村民族文化广场、中原大道和民族风情餐饮街升级改造(一期)等3个项目。目前投资457万元实施穆斯林风情餐饮街升级改造(二期),沿街门面房续建二层,街道路灯、村标建设,村内道路铺筑、绿化,龙凤生态园道路硬化等5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两年来的建设,独具特色的回族民族村寨已具雏形。

2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原村主要的特色产业是民族餐饮业、畜牧养殖业和正在规划的旅游业,但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这3个产业都还处于发展期,知名度不高,还没有形成民族品牌。

1、民族餐饮业规模小,管理水平不高。回族镇清真食品餐饮业,经过三十几年来的发展、积累,虽然有所提升发展,但仍然是以个体经营为主,经营场所狭小,环境卫生水平和服务能力还不高。仍处于低档次运行,停留在小商小贩的水准上,现在是急需提高、壮大、形成规模、打造品牌的关键时期。

2、没有充足的养殖基地。清真食品主要以牛、羊肉为主,回族镇位于县城西部,交通便利、人口聚居,其定位是**的商业中心,发展畜牧养殖缺少场地,目前回族镇仅有两家牛肉育肥厂和个体养羊户,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更谈不上供应成规模大的清真食品加工企业,加之小规模、低档次的养殖难以享受到畜牧部门的政策扶持,畜牧养殖业发展缓慢。

3、民族元素单一,区域特色不够明显。目前特色村寨建设的重点在于新建广场、道路等各类基础设施,对现有王范清真寺、中原清真寺的保护开发力度不够,对回族居住、文字、服饰、游艺等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力度不够,村寨民族特色不明显。

二、代表性民族特色村寨的启示

(一)宁夏永宁县纳家户回族村落

3 纳家户回族特色村寨坐落于宁夏永宁县,距今约有700多年的历史。纳家户村辖11个小组,现有1448户村民,4680人,其中回族人口占96.45%,有中华回族第一街,是中国最典型的回乡。其发展民族特色村寨的做法是:

1、发展特色经济。纳家户村充分发挥了回族的传统优势,在长期的摸索实践中,形成了一条清真特色产业链。尤其娃在屠宰、饮食等行业涌现出了一些在经验、技术、管理等方面都较为出色的私营企业。使得养殖业、屠宰业、贩运业、饮食业持续发展。

2、发展特色文化。体现在民间文化、文学、工艺美术、碑碣、旅游等几个方面的特特色文化。例如纳家户的《纳家桥头的毛头树》、和《狐狸的故事》等传说、故事都保留了下来。回族的农时、气象、健康等谚语都收录在《永中县民间故事》和《纳家户村志中》。回族的剪纸、雕刻均在村寨中所有体现。

3、融入特色民俗。安名、见面、称谓、待客、服饰、饮食、语住、卫生等方面的民俗依然存在于纳家户特色村寨。

(二)杭州桐庐畲族特色村寨

莪山畲族乡是杭州唯一少数民族乡,下辖7个民族村,7000余畲族常住人口,畲民人均纯收入13248元。该乡连续承办三界“杭州〃莪山〃三月三畲族文化节”,打造展示畲乡民俗文化的风情大戏;追溯并开展“稳凳”、“操杠”、“打尺寸”、“大链拳”等畲族特有的民间体育活动,恢复一批畲族传统体育项目;建设“山哈风情街”,推动“畲乡风情游”特色旅游线路,让游客领略畲乡独特的民族风情及自然景观。

4 其做法荣获了杭州市2013年度统战工作创新奖。

(三)洛阳市栾川县满族风情村寨

栾川县满族风情村位于栾川县城关镇大南沟村,全村10个居民小组、500多户,2000多口人,满族群众占全村人口的40%,主要以谭氏、汤氏、万氏、谢氏、颜氏为主。近年来,栾川县充分利用生态优势、文化优势和地域优势,结合少数民族村寨建设实际,把特色村寨建设与产业经济发展有机结合,与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的居住环境,提高生产生活水平结合起来,对少数民族民居进行统一设计和施工,通过文化展示、房舍加坡、墙体粉绘、门窗改造,增加民族文化符号,建设民族文化长廊等,对现有少数民族民居进行“穿衣戴帽”式改造,将院墙、墙头、门楼、窗户和临路外立面等进行仿古复原装饰和装修,不断丰富满族特色文化。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融入地区产业发展,引导少数民族聚居村走一村一业建设路子,成为“满族特色村寨”乡村游、特色游的一张新名片,形成了栾川县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新模式。目前,栾川大南沟村已发展“农家乐”35家,床位近1000张,其中满族群众开办“梨花山庄”、“菩提山庄”等“满家乐”21家,吸引周边各地大批游客前来观光休闲、避暑度假。2013年,该村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旅游服务业收入比上年提高20%以上。

(四)几点有益的启示

1、注重发展特色产业。产业发展是村寨建设的经济基础,是提高村民生活水平的基本保障,费孝通先生曾经指出:

5 “一个民族,不论大小,要发展繁荣就必须有一个坚定的经济基础;一个民族要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其民族特色,就必须善于利用自己特有的优势来发展经济。”各地成功的民族特色村寨都有其特色的产业支撑,有生态旅游、农家乐、茶叶等不同产业,强化产业对民族特色村寨的支撑作用,实现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发展。

2、注重文化民俗传承。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村寨建设的重心,是保持其特色的源泉,民族特色村寨的建筑风格、布局都要体现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民族民俗,让文化成为村寨旅游宣传的亮点,提升民族特色村寨的档次。

3、注重各方统筹协作。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各种原因,民族村寨的经济发展大都比较落后,自救能力差,其保护与发展不能离开政府在资金、项目、法律法规保障、舆论宣传等方面的支持和协调。也需要学者为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拓展村民的思维,提高村民看待问题的水平。同时少数民族群众是特色村寨的主人,村寨的保护和发展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关系到他们及其子孙后代的利益和幸福,调动村民自觉积极参与,并在特色村寨建设、保护与发展过程中扮演主要角色是非常必要的。

三、中原村同心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建议

通过走访调研,结合省民委副主任王成高一行到**专题调研基层少数民族工作,对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提出的具体要求,联合调研组认为下一步,建议采取“三个结合”,推动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

6

(一)基础设施建设与餐饮行业管理相结合

目前回族镇中原村建设的重点在于基础设施,硬件先行是个硬道理,但不能忽视服务、宣传、管理等软件的提升,需要软硬兼施。例如回族镇中原村的“中原烩面、糊卜、酸牛肉”有一定的名气,已经成为**地方餐饮的一张名片。但在形成民族餐饮品牌上还存在着品种单

一、环境卫生差、服务档次低等问题,建议下一步借鉴洛阳市成立清真食品协会,制定《洛阳市清真食品协会章程》,实现党委、政府引导,行业自律的管理模式,适时成立**的协会组织,通过检查、抽查,评比出“清真餐饮品牌店”,在新闻媒体上宣传造势,树立典型、扩大影响,对品牌店实行动态管理,促使其提高饮食服务质量,促进当地餐饮业的发展。随后还可以鼓励品牌店出新菜、打造金牌菜、招牌菜,推出“回族精品系列”、“八珍玉食系列”等民族创意美食系列。同时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建议参照周口市举办“民族饮食文化节”的做法,举办洛阳的节会,或者可考虑将**民族饮食文化纳入河洛文化旅游节的一部分,促使其做大做强,形成品牌效应。

(二)项目资金扶持与发展政策倾斜相结合

省市民委投入资金383万元,支持**县回族镇等民族村镇建设。目前村庄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显著改善。但从深层次来看还存在着没有民族龙头企业、没有充足的牛羊养殖基地等问题。由于回族镇临近县城中心区,属商贸重镇。发展畜牧养殖业受到了土地缺乏、人口密集、距村庄较近与环保政策不符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建议省市民委与财政、

7 畜牧等有关部门协调,充分考虑回族镇人多地少的现状,适当放宽现有政策在出栏量、存栏量、牛(羊)舍面积等指标上的要求,对民族地区倾斜支持;或者建议省市民委按照“同心”实践行动帮扶模式“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的原则,站位**全局选取其他适合牛羊养殖的地点扶持发展。另外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的政策文件,洛阳生产清真食品的洛阳金香斋食品有限公司就属于全国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建议回族镇党委、政府认真研究这些政策,适时到有关企业调研学习,选好苗子,培育一到两家重点企业,力争能够成为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享受到贷款补贴等方面的政策扶持。

(三)现有资源提升与民族元素挖掘相结合

回族镇现有的主要民族元素有民族风情餐饮街、全县伊斯兰教最大的宗教活动场所王范清真寺、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的中原清真寺,对于这些寺庙要注重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深化。按照陈爱巧的《村级经济:五种差异化发展取向》一文中指出的工业村、中心村、旅游村、生态新村、移民新村的发展路径,中原村地理位置优越,背面有生态良好的闯王坡,应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旅游,提高民族村寨的档次和旅游价值,按照《**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中的指导意见,从绿化、公园式建设、休闲观光的角度出发,做好闯王坡生态公园项目建设。与规划的全省唯一的马店镇楼梯山森林狩猎场抱团发展,形成一条“县城—闯王坡生态公园—楼梯山森林狩猎场—西子湖生态旅游区”的商务度假旅游

8 线路。同时借鉴杭州畲族特色村寨建设中注重开展民族特有民间体育项目的有益做法,可逐步引导开展赶木球、爬木城、掷子等回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深度挖掘回族居住、文字、服饰、游艺等民族资源,不断整合增添民族文化元素,真正把中原村打造成为豫西地区重要的民族特色村寨。

参考资料

一、政策法规类:

1、《国家民委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 关于做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民办(经济)发[2009]315号.2009-9-8.

2、《国家民委关于印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的通知》,国家民委,2012-12-5.

3、《少数民族事业“十二五”规划》,国务院办公厅,2012-7-12.

二、著作类:

1、李尊杰.河南穆斯林生活指南[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

2、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十二五”期间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政策文件汇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

3、《洛阳名优清真食品指南——清真美食汇总》

三、期刊类:

9

1、姜爱.湖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经验解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2,09:196-198.

2、石雯慧,李忠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发展研究综述[J].民族论坛,2013,02:60-63.

3、段超,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5:20-24.

4、石群勇,文化生态视域下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保护研究——以湘西苗族特色民居为例[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1,03(02):120-124.

5、房亚明,关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与发展的思考[J].农村财政与财务,2011,03:20-21.

6、王洁,少数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及相关扶持政策问题浅析[J].中国政府采购,2011,09:18-19.

7、胡祥华,深入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 [J].民族大家庭,2010,05:25-27.此次调研过程中得到了回族镇党委、人民政府,长水乡党委、人民政府、县畜牧局,县旅游局等有关部门和中原村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10

推荐第5篇:民族特色养老院可行性报告

北京市房山区德润民族养老服务中心

可 行 性 报 告

编制单位:北京市房山区福源老年人服务中心 编制日期: 贰零壹肆 年 柒 月 壹拾伍 日

北京房山区民族特色养老院可行性报告

第一章 总 论

1.1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房山区民族特色养老院 投资公司:北京聚丰铭仁投资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开发公司:北京市房山区福源老年人服务中心

经营公司:北京市房山区德润民族养老服务中心

建设地点:北京市房山区窦店镇窦店村 建筑面积:34000m2左右

设计床位:600张(其中介护200张,介助400张)

建设期限:2015年4月—2017年10月

1.2 编制依据及主要资料

1.2.1北京市房山区福源老年人服务中心

《北京市房山区福源老年人服务中心与窦店村建设用地出租转让协议书》。

1.2.2房山区民族特色养老院规划设计方案。

1.3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1.3.1 项目背景

据最新统计,截至2013年2月7日,北京全市常住人口2069.3万人;户籍人口1297.5万人,其中: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86.8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3.8%;65岁及以上人口达190.4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9.1%,老龄化趋势愈发明显。

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42.6万人,比上年增加了4万人。

由于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出生人口开始进入老年期,北京低龄老年人口快速增加。同时,80岁以上高龄人口稳步增加。

北京的百岁老人增加快速,长寿城市的特征明显。100岁及以上老人544人,其中男性117人,女性371人。

2013年,北京老龄事业持续发展:

养老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领取城镇基本养老金的人数共计210.7万人;领取城乡养老金及其他补助养老的人数共计52.2万人。

养老服务全面推进:全市共计养老机构400家,床位数共计8.7万张。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共计533个,比上年增加41个,受益人数比上年增加11.1%。

1.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的需要。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称,一个国家的老年人口系数达到10%以上(60岁以上人口)或7%(65岁以上人口)时,标志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年型。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突破2亿,占全世界人口的2.84%,占全国总人口的14.7%以上。到21世纪中叶将超过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8%,即每4个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又预测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数将从2000年的0.94亿(占总人口的7.3%)增加到2050年的3.34亿(占总人口的22.6%),我国已成为老龄化速度最快,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现有2360多万老年人“独守空巢”。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来临,老年人问题已成为一个世界问题,

同样是我国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北京化程度为20.3%走在全国老龄化的前列。

(2)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党中央、国务院发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北京市委、市政府也提出建设“和谐北京”的要求。如果老龄化问题解决不好,和谐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新建《北京市房山区德润民族养老服务中心》,将为房山区的部分老人提供了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好场所,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快乐幸福,使其在这个充满爱和温暖的大家庭里健康长寿。这必然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房山区少数民族比较集中,在尤其是为了更好地尊重少数民族的信仰习惯,解决少数民族的养老问题,新建《北京市房山区德润民族养老服务中心》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少数民族养老的问题。

(3)加快社会养老事业发展的需要

《北京市房山区德润民族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实施后,将为房山区窦店镇周边的老年人有一个良好的养身之处,充分发挥社会保障作用,更好地履行“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人民群众解愁”的服务宗旨。我们北京市房山区福源老年人服务中心作为一家专业的养老服务企业,将在会在北京市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较为重要的作用。

1.4 建设规模及内容

《北京市房山区德润民族养老服务中心》是北京市房山区福源老年人服务中心经营管理,由北京聚丰铭仁投资有限公司全程资金和技术支持的一所集居

的多功能、社会化、开放式的综合性民族老年人养老院。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老年学校、老年自娱自乐中心、病后康复中心、日常体检中心、假日寄托部、介助公共浴室、洗衣房、民族食堂、会员制独立公寓、会员制家族式独立养老大院等。设计集中介护床位200张,会员制独立床位约400张,总建筑面积为27500m2。

北京市房山区福源老年人服务中心是北京聚丰铭仁投资有限公司的控股公司。公司的主营业务是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护理、老年人的病后康复、老年人常规病的检查与防止。《北京市房山区德润民族养老服务中心》是北京市房山区福源老年人服务中心在北京的第一个特大型养老项目,同时养老院的主要功能也是作为公司的总部服务人员培训与实习基地,为公司今后在北京乃至全国建设老年疗养院做人力资源的储备。

一家老年养老院最终的是否成功不完全在于硬件,因为养老院是属于第三产业,服务行业中人的综合素质是关键,特别是服务于老年人,在服务技巧、服务态度、服务理念、护理知识等都是养老院最终成功的关键。所以《北京市房山区德润民族养老服务中心》全部由北京聚丰铭仁投资有限公司全程技术支持,前期所有服务人员、管理人员全部来自北京聚丰铭仁投资有限公司,公司运营的理念及管理制度全部来自北京聚丰铭仁投资有限公司。在前期运营的过程中北京聚丰铭仁投资有限公司同时派多名专业培训高级教员负责全程手把手地教北京市房山区福源老年人服务中心的学员,公司学员的招聘是来自医学院及卫生院校联系的优秀学生,学员本身已具备基本的医学知识和人体学及心理学,从而保障服务总体质量的高标准。

位老人都能享受到全面洗澡带来的健康,我们从日本引进各类体障人所适合的洗浴设施,采购2套适合无自坐能力人员的洗浴设施,采购2套无站立能力且能坐人员的洗浴设施,根据日本最先进的老年洗浴理念建设一个运动形浴池。建设一个最先进的洗浴设施是保证每一个老年人都能享受洗浴带来的健康。每一个卫生间的设备均为智能设备,保证每一位老人无需操作的情况下都能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捷。

民族特色养老院为每一位服务人员提供专属的老年人营养餐,每一位老人都有自己的固定餐具,食堂根据护理中心提供的每一位老人不同的身体特征配置不同的菜单,每一份菜在分菜过程中都安放在特别定制的保温箱内,保证菜的卫生及口感。在每一餐吃饭时,由服务人员将菜送到每一位老人所坐的位置上,方便老人用餐。

每日体检中心是民族特色养老院的特色,所有设备从日本进口,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由护理人员给每一位老人做一次全面的检查,并做好档案记录,所有老人的健康档案老人家属可以在网上根据指定帐户和密码进行查看,一方面是能根据老人的身体情况做好每天活动量及活动方式和饮食量及食谱的调整,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远在世界各地的老人子女能够及时地了解父母的身体健康情况。

康复护理所是针对老年人一般不愿意活动及病愈后不正确活动后身体机能下降的问题,护理所有各类运动机械,根据体检中心检查后医生的要求,有一对一的康复护理人员针对所需要康复护理的老年人进行指导及监护,保证每一位老人的身体机能健康平稳。

老年大学和老年娱乐中心是为老年人丰富晚年生活的主要场所,使老年人晚年生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北京市房山区德润民族养老服务中心》全部采用智能化管理,中心所有硬件设施的智能化程度与发达国家同步,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同步,服务人员的服务理念与服务质量与发达国家同步,确保《北京市房山区德润民族养老服务中心》成为北京乃至全国养老模式的典范。

规划设计局部场景

集中介护中心

集中养老区外走廊

集中养老活动区

居家养老楼层服务台

老年大学图书柜

集中食堂配餐柜

推荐第6篇:某布依族乡某村创建民族特色村寨工作总结

xx布依族乡xx村创建民族特色村寨

工 作 总 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会议精神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作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决定,结合xx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和xx区打造“文化大区”的总体规划部署,xx村在xx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济建设、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今天xx乡xx村正快速进入环境不断改善、产业结构日益合理和人民生活水平、人的素质不断提高的新阶段。新世纪初期,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为xx乡xx村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一、基本情况

xx村是xx布依族乡xx个行政村之一,是乡政府通往xx市和区政府的必须之路,距区政府16公里、乡政府1公里,xx公路和xx铁路穿村而过,xx火车站就位于xx村境内,交通十分便利;xx镇至xx乡和三江至xx乡的输电线路均从xx村地界穿过,并在xx村设臵开闭所;电视、电话、通信等网络均已开通;市北郊水库与xx村东部接壤,XXX、XXX两座水库的灌溉沟渠均已修通xx村,保障了境内的农业灌溉用水,3个自然村寨使用深井提水进行供给。全村现有人口XXX户XXXX人,设XX个村民小组。村内居住着布依、汉、彝、苗等4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7%。国土面积为XXX平方公里,其中耕地XX公顷(水田XX公顷,旱地XX公顷),土地相对肥沃平整,可开发程度较高,是xx布依族乡主要产粮区之一。

二、特色民族村寨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也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特色经济的重要平台。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形成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现象和少数民族文化现象相互作用,长期发展的产物。它一般具有固定的地域范围,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文化元素,有比较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亲属关系,可以看作是具有相对独立的社会组织。在一定历史和地域条件下形成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其民居建筑表现得最有特色,同时在共生的条件下又形成了比较一样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构成了民族特色鲜明、生活丰富多样的完整体系。作为村寨集体创造、集体享用、集体传承的村寨文化是其得以凝聚发展的核心精神纽带,是一个民族生存延续的灵魂和血脉。

(一)发展思路、原则与目标

1、发展思路:按照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围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这一主题,结合布依族的民风民俗,走“一村一品”的路子, 结合“生态农业民族文化村” 着力建设特色民族村寨,发展乡村少数民族特色旅游业,打牢xx村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

2、发展原则:创新观念,敢于把布依文化作为一个主导产业来抓,培育民文化、民俗风情观光旅游业,形成优势。夯实基础,抓好进寨路、特色民居、活动场坝、展示场馆等配套施的建设。科学发展,从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搞形式主义,不搞形象工程,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尊重村民意愿,泛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

3、发展目标:以布依族独特的布依歌会、XX杨家将地戏等少数民族文化活动为载体,形成看布依表演、赏布依风光、吃布依菜肴、住布阁楼 “XX一日游”旅游路线,将xx村打造成具有浓厚民族文化气息的黔中布依民族文化旅游精品村。通过三至五年的发展,实现村集体及村民收入多元化格局,将xx村建设成为组织健全、管理民主、经济富足、村风文明、邻里和睦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保障措施

1、加强村级班子建设

加强领导,将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为xx村谋发展上来,在党员中培养致富能人,将致富能人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将优秀党员培养成村级班子后备力量,把群众拥护、有能力的人员选进村两委班子,做好群众的致富带头人。

2、强化民主管理

严格实行“四议三公开”工作法,凡涉及广大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通过村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的程序进行决策,决议公告、实施过程和实施结果必须进行公示,设立党务、村务公开栏,定期公开拟办实事、财务收支、社会保障及计划生育信息等有关事项,村级事务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切实提高村两委在群众中的公信度。

3、狠抓宣传引导

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广播电视、宣传栏、培训学校等载体对村民进行涉农政策、法律、科技、文化的宣传教育,培养“四有”新型农民,提高村民对民族文化村建设的认识,使广大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共建幸福、美好家园的强大合力。

xx村立足本地实际,经多次调研并广泛征求基层干部和村民意见,决定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建成xx村“生态农业民族文化村”雏形,借助xx村“XX仙界”作为我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的优势,继续深入挖掘“布依地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民族精神,以挖掘xx村和xx乡自然风光、生态优势、农耕文化资源为根基,以开发、整理、宣传xx布依文化为卖点,整合各渠道资源和力量,建设以xx村为中心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民族文化新村,着力开发农业观光游、近郊休闲游、自然风光游、民族风情游、乡村度假游等特色产品,着力打造xx“生态农业民族文化村”特色民族新农村的品牌。为发展乡村旅游业和奠定良好的基础和群众增收致富提供有利的渠道;以此作为xx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落脚点,特制订本规划。

(三)抢抓机遇,积极完善内部建设

l、外部机遇:首先是政策环境:市委书记李军在中共xx市委第九次党代会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要从城镇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自然生态和政治生态等六个方面着手。中共xx区委第八次党代会也作出了将xx区打造成“文化大区”的决定;其次是硬件环境:随着xx区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快,xx村的交通环境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得到强有力的支持;最后是市场环境:乡村旅游业日益兴旺,到城效休闲度假的都市人越来越多,目标市场日益扩张,为xx村发展特色旅游提供了充足的客源。

2、现代农业展示园逐渐完善,辐射带动。

Xxxx年x月x日,经XX省农委批复,xx省首个由“政府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实施经营管理”的省级现代农业展示园项目落户xx村。该项目占地1000余亩,政府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XXXX万元,项目总投资XXX亿元。预计2012年建成。建成后的现代农业展示园将集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精致农业,观光农业于一体,实现“成果展示、交易平台、科教培训、技术研发、休闲观光”五大功能,成为xx“生态农业民族文化村”发展的驱动力。随着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公共活动场所不断整合,民族新村经济得到大力发展。一方面突出服务与活动两大功能,以“党务村务便民利民服务综合大厅”为依托,承接政府延伸到农村的行政事务和社会化服务工作;另一方面是以新村综合服务中心为基础,建立多功能的“文化活动室”,将农村文化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图书室、远程教育室等农村公共活动场所进行有效整合。截至2012年7月完成了:

(1)xx水库建设和xx村、xx村水淹田土地整理项目; (2)完成xx村人工湿地建设; (3)xx村公厕建设,新建1所公厕;

(4)xx村大坝二组至大草坝道路及xx村XX组xxx至XX水厂乡村旅游路建设正在进行中,即将进行路面硬化。

(5)xx村委至广场人行道铺设,6米*1800米,目前已经完成500米

(6)xx村文化广场修建,广场1300平方米,新建文化墙6块,健身设施1套;

(7)xx村蔬菜收购市场,建成辣椒收购市场1500平方米; (8)完成xx村地戏民族歌舞队打造。

3、加快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近年来,xx村认真贯彻落实了省、市、区、乡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XX现代农业展示园”的建设,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传统农业向产业化、现代化、基地化发展。建成了500亩杨梅基地(挂果的有200余亩)、250亩冬桃基地、500亩辣椒基地;成立了xx村辣椒种植协会和xx建筑队、机耕队等专业实体队伍。使传统的小农经营模式逐步向专业化、实体化发展。为生态农业旅游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4、注重文化,丰富内涵

xx村民族村有着人杰地灵的自然风景资源。离xx村委会约一华里之遥的xx组中,有三棵高大挺拔的银杏树,其中两棵需要四人合抱,银杏树枝繁叶茂,树影婆挲,袅袅喜人,已有千年树龄。当地人奉为神树,流传着许多古老的传说。xx村xx组后山有着三个奇幻的溶洞,分别称“水牛洞”、“青龙洞”、“观音洞”,三洞洞洞相通。洞内布满奇形怪状的钟乳石,寨后还有一条古驿道,古驿道两旁长满了超过人高的茅草灌木。沿依稀可辨的古驿道前行约1华里,便可到达“水牛洞”。“水牛洞”洞口山势险峻,悬崖峭壁,怪石嵯峨。随着XX村xx组三个溶洞的开发,集观赏、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新xx一定会迎来络绎不绝、川流不息的四方宾朋。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村在建设民族特色村寨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缺乏很多专业人才,影响各项工作的整体推进。二是全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空间有限,经济结构还不够合理,三产发展受到区域和资金的制约,经济指标增长困难。三是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建设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还不相适应。四是由于村支两委由原来的管理型向服务型职能的转变不够,管理行政事务的能力不强,服务质量不高,村支两委的服务意识、办事效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村民自治能力还有待加强。五是农业基础设施投入还相对薄弱,农业附加产值不高,由于财力困难,对今后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带来一定困难,难以改变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六是村民整体素质不高,缺乏创新与活力,对组织有一定依赖思想。对此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只有通过加快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来加以综合解决。

(五)下一步的打算

1、走特色产业富民之路。

我们在特色村寨的开发与保护中,不可避免地要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只有特色村寨的经济社会发展了,这里的特色建筑、布依文化、风俗习惯等保护才具有可能性。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一些地方先富了起来,而这些面临保护与开发双重任务的特色村寨相对发展要受一些客观因素制约。一些区位优势较好的特色村寨就会走在前面,在旅游发展中当排头兵。让这些深居寨中的“土著居民”在经济浪潮中激发传承本土文化和保护民族特色建筑等方面的积极性,变被动“保护与开发”为主动“保护与开发”。

像xx村这些不具有区位优势的特色村寨,虽然具有其他地方没有优势资源,但受交通、宣传等瓶颈制约,目前要靠旅游做大做强来富民强寨还不够现实。目前现代农业展示园区已经拥有完善的主要包括农作物新品种展示园、特色果树品种展示园、特色植物品种展示园、精品茶品种与茶文化展示园、特色水产品种展示园等五个展示园;农作物新品种区试基地、农作物新品种试验基地、油研试验基地、综合开发基地等四个基地和成果展示中心、交易中心、科教培训中心、技术研发中心等四个中心。另已建成了500亩杨梅基地(挂果的有200余亩)、250亩冬桃基地、500亩辣椒基地和辣椒专业交易市场。只有形成一定规模效应的产业,才能真正做到富民强村,增强村域经济自身造血功能,为布依文化传承与保护提供坚实的经济后盾。

2、走文化原生态之路。

多年来,在xx区民族事务局的主导下,xx区民族事务局、文化局、旅游局等相关单位在xx村开展布依文化开发与保护工作中,一直坚持走原生态保护之路。没有像一些民族地区,把民族文化商业化、旅游化。xx村这样的做法也曾一度让当地人和一些官员很是迷惘,认为这不利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利于民族旅游的做大做强、不利于更好地传承布依文化。在布依文化保护与发展中,要重在原生态保护,这才能真正地传承布依文化,而不是在旅游开发中将她异样化。针对本土布依地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从人才、资金等方面加大原生态保护力度,从而做到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保护。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相关职能部门关心支持下,xx村特色村寨建设的投入力度一定会加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也会真正成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民心工程,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德政工程,造福少数民族群众的幸福工程。

推荐第7篇:如何将民族特色融入小学美术教育

如何将民族特色融入小学美术教育

关于美术教育民族特色融入的文章

教育部\"七彩语文杯\"第二届全国小学... 班主任如何开展农村小学教育

\"×\"号与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关系刍议

\"2008年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启... \"2009年启动中小学校防雷建设示范工... \"Handson\"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爱普生·爱心课堂计划\"发布乡村小学... \"爱心\"与小学作文教学

\"大学—中小学\"伙伴协作式双语师资培... \"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它以独特的魅力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而文化与美术教育具有内在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作用。作为一名身处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美术教师,我在日常的教学中发现很少有涉及鄂温克游牧文化的美术作品,鄂温克有着丰富的美术教学资源,挖掘鄂温克特有的文化资源,把文化与美术紧密地结合起来,成为美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下面我就谈谈如何将民族特色融入小学美术教育。

一、挖掘民族文化,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强调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开发鄂温克民族美术课程资源,是特色化美术教学顺应教改的需要,由于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实施,小学美术教学正在日益受到重视,开设学生愿意学习的教师所擅长的内容是小学美术教学的必然趋势。

1.充分挖掘鄂温克当地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增加一些具有生活情趣和地方特色的美术课,如《有趣的树叶》《沙画挂盘》《剪纸画》和《生活速写》等,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2.对原有的教学活动作一些适当的修改。①更换内容。如第六册中《高大的楼群》,鄂温克的孩子对一幢幢高耸入云的大厦形象模糊,因此我把内容改成画家乡;第九册中《浮雕人物》和《浮雕风景》,由于当地条件限制,没有泥塑材料,就改成纸雕。②扩充内容。如第十一册中《剪“喜”字》,结合剪纸,可以剪各种动植物、人物、窗花等。

二、利用民俗文化提供特色美术教学素材

鄂温克自治旗地处大兴安岭的五岭山区,有19000多平方公里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有8300多平方公里茂密的森林和猎场,也有肥沃的耕地。鄂温克族的日常生活中,桦皮占有一定的位置,可称之为“桦皮文化”。其打猎、捕鱼、挤奶用的制品很多都是用桦皮制作的。一般妇女从七八岁开始学习世代相传的雕刻、压印、绘画、拼贴等手艺,逐步产生了钻研技艺的热情,对器皿用具进行美术创作。图样多源于生产、生活,有花草、树木、山峰、虫鱼、石崖等模仿自然构图,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每年举行的那达慕大会吸引了全国各地众多游客前来游玩,赛马、蒙古跤、射箭和服饰表演等为我们地区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美术创作的素材。

三、把教室移到室外,走进大自然

1.结合自然资源,开设特色工艺课。鄂温克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只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你会看到诸如河边的卵石片、牛角、家禽羽毛和各种秸秆都是进行工艺制作的好材料。结合当地资源,可以开设《有趣的草编》《树叶拼贴》《牛角雕刻》《鹅卵石拼画》等工艺课。

以往的美术课通常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欣赏教材中的图片,传授技能,然后让学生坐在课堂里临摹,或凭记忆苦思冥想,结果学生不但画不好,更甭提有创意,而且越来越讨厌画画。因此在民族特色的美术教学中,根据教材组织学生去教室外写生。这样孩子们不但兴趣高涨,作品富有真情实感,而且在宽松愉快自由的环境里,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能得到自由发挥。

2.走进民间艺术,发扬光大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是所有艺术的母本艺术,蕴涵丰富的智慧,是最具生命活力的艺术。在民间艺术家手中,一切造型都被赋予了生命。学生通过学习民间美术,可以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把民间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结合当地的传统工艺,可以开设牛角雕刻、草编、剪纸、桦树皮雕刻等具有地域气息的工艺课,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动手实践能力得到发展,关心周边环境、美化生活的意识增强。

四、为学生创造展示的空间

采用能使学生快乐,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通过长久而不间断的鼓励、诱导,才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浓厚兴趣,并能长久保持下去。作品完成后,我们需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空间,让他们享受收获的喜悦,在每个班级设置小画家的展示栏,在校园宣传窗内建立 “学生美术作品园地”,不分年级班级,学生只要认为好的作品都可展出,接受全校师生的评价,同时不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书画比赛。

实践证明,充分开发利用鄂温克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开展民族特色美术教学活动,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灵活,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让美术教学充满活力与生命力,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热爱美术学习美术的人多了,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但在探索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要扎实有效地进行鄂温克特色化美术教学,我觉得:

1.教师自身必须加强修养,继续学习、进修、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画”和“教”的能力。

2.要重视美术教学研讨活动。通过教研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3.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与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周围的环境联系起来,开阔学生的视野,突破教科书,把美术学习的范畴扩展到更大的区域。在开发和利用鄂温克民族文化资源时,选取的内容要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相适应。

因此,开展民族特色美术教学,发展民族特色美术教育,绝非易事,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地钻研、互相探讨、为共同目标携手共进。

推荐第8篇: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规划(推荐)

**镇**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建设与保护项目报告

项目名称: **镇**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保护项目 申请单位: **县**镇人民政府 建设地点: **县**镇**村 负 责 人: ********* 联系方式: 0954-******* 建设期限: 两年(2014年、2015年) 申报时间 2015年4月16日

**镇**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 与保护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镇位于**县城东南15公里处,东北与城阳乡、白阳乡交界,南与平凉市寨河镇为邻,西依新集镇,行政区划面积166.5平方公里,平惠公路南北穿境而过,2014年人均纯收入6804元。2014年底,全镇总人口6163户23765人(指常住人口),其中回族6243人,占26.2%。全镇辖12个行政村,61个村民小组。**是块“红色”的土地。民主革命时期,党组织在此建立了**地下支部,设立了野王沟道、杏树湾、何家塬3个党小组。是宁夏全区性唯一坚持到解放的党支部,在宁夏的党史上闪耀着光芒。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在深化乡情认识的基础上,以“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社会和谐”为目标,发挥区位优势、产业优势、人文环境“三大优势”,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发展之路。先后获得全国生态乡镇、中国辣椒之乡、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区精神文明乡村等殊荣。特别是2013年以来,镇党委、政府以产业发展为突破口,整合支农惠农项目,因地制宜,统一规划,摸索总结出的“53211”农民增收模式,助推了全镇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项目概况 项目建设背景:

**县**镇位于宁南山区,属黄土高原丘陵旱作农业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农业在国民生产中占重要地位。2011年自治区党委、政府为改善人居环境,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出台了移民搬迁政策,将区内最不适宜居住的群众按照生态、劳务两类方式搬迁到最适宜居住的地区,**镇**新村便是该镇移民搬迁安臵区。该村经过近两年建设完工。把**村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村庄,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按照“规划建新、治旧图新、拆旧翻新、特色创新”的要求和“先易后难、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的原则,以村容整洁、道路硬化、排水畅通、美化亮化绿化为目标,配套完善水、电、路、排水、环卫、绿化等基础设施,全面加快村庄综合整治步伐,进一步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和生态环境,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定点存放、及时清运,生活污水收集处理项目的实施,从建设之初就去除了环境污染的隐患,使美丽村庄环保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在良好的基础上建设发展,人居环境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本项目实施后,可以使项目实施区**村村庄居住点308户1293人群众受益,在改善农村环保状况的同时,为农民增加收入和降低生产生活成本创造条件,提高农村环保综合整治对区域环保质量改善的贡献能力,创建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的美好生产生活,使广大移民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项目建设地点:**镇**村。 项目投资规模及资金概算:

本项目总占地面积为220513.1m,总建筑面积为32661m,其中住宅建筑面积26241.6m,商业建筑面积1100m,幼儿园建筑面积1650m,敬老院建筑面积2170m,社区活动中心建筑面积1500m。居住户数308户,居住人口1293人,绿化面积79384.7m。该项目估算总投资7224.34万元。其中住房工程费用4949.85万元;围墙、大门、道路等基础设施费用为2099.15万元;其他费用为175.34万元。

二、项目发展规划及产业政策

(一)发展规划

**县地处宁南山区,属国家级贫困县。县内群众居住分散,人居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属全区最不适宜居住重点地区。在全镇新建1个移民安臵区,把最不适宜居住的少数民族聚居村庄居住困难户搬迁到该民族村安臵区,该安臵区为全镇规模最大的安臵区。目前该安臵区基础建设、配套设备安装已逐步建设,并完成三分之一的工程建设,为将该村打造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村寨,该镇规划将居民住宅区建设成具有民族风情的住宅,在村中心新建文化广场一处,建筑既能体现民族特色,又能反映时代精神。

(二)产业政策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全局,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繁荣的主题,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采取特殊政策措施,保障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国

22

2222

22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都要求,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2012年9月10日在《国务院关于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实验区规划的批复》中,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旅游业,依托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资源,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合作,大力发展沙漠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和特色旅游,建成全县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上王两村为**镇最主要的设施农业种植区,目前已建成高标准设施农业示范区2个,建成日光温室1500栋3500亩,这为居民点建设提供了产业支持。

三、项目效益

该项目的实施,可全面美化村容村貌,不但对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有积极的引导作用,而且对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较好的宣传作用,为进一步提升该村品位,帮助村民提高发展经济、稳步增加收入的自信心具有积极作用。同时,通过实施该项目,不仅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及发扬,促进乡村大发展。而且创造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是重要的富民工程。

四、项目扶持环节和投资规模

(一)项目扶持环节

根据项目建设设计,项目扶持资金主要用于民居特色保护与改造。

(二)投资规模

该项目预算总投资为7224.34万元。其中住房工程费用4949.85万元;围墙、大门、道路等基础设施费用为2099.15万元;其他费用为175.34万元。资金来源为危房窑改造资金679.80万元,农户自筹1359.60万元,争取少数民族发展项目资金300万元,美丽乡村建设资金500万元,其余资金为**县财政补贴。

五、其他内容

(一)项目实施计划

该项目批复资金到位后分三期完成。

一期项目(2014年6月20日至9月30日)

1、完成勘测、规划、实施方案、可行性研究工作;

2、完成各项审批、勘探、设计、项目招投标工作并建成100户。

二期项目(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10月30日)修建农户住宅308户26241.6m²,其中少数民族发展项目每户补贴1万元,用于建设包含回族风情元素、伊斯兰风格围墙大门,总资金300万元。

三期项目(2015年9月1日至2016年3月15日)完成居民点道路硬化、文化广场、敬老院等配套设施建设。

(二)项目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为确保该项目顺利实施,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形成工作合力,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具体组成人员如下: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民宗局,主要负责项目建设的总体协调和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兰正刚兼任,办公室副主任为胡晓香。工作人员从相关部门、**镇政府抽调。

2、积极配合,狠抓落实。各相关单位要按照实施方案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加强与上级相关部门衔接沟通,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全力配合支持项目建设工作,确保该项目建设顺利完成。

3、完善制度,严格管理。项目建设办公室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对工作推进不力、推诿扯皮的单位和个人,将按照相关规定严肃处理。项目建设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问题多,各责任单位要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紧盯项目建设不放松,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高标准完成该项目。

项目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实行公开招投标制,公开办事程序,精心编制工程施工方案,切实加强项目管理。

(三)项目资金管理和使用

项目资金实行报帐管理,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实行国家扶持与自筹相结合,同步落实。

六、结论及建议

**新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项目紧扣党的民族政策,发挥本地区的人口、地理位臵优势,是对外宣传的“窗口”,也是我县加快民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项目总体构思合理,投资适度,实施进度稳妥,社会效益明显。项目设计科学、定位清晰,按规划执行,必将为**县民族村寨建设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建议尽快审核立项。

推荐第9篇:蒙古族发展与民族特色保持

蒙古族发展与民族特色保持

摘要:蒙古族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从额尔古纳河山林里的小部落到驰骋欧亚的元帝国再到清末守卫国土抵抗侵略的骑兵,始终保持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如今正值和平稳定的新时代,面对民族大融合,蒙古族更应保持民族鲜明特色。 关键词:民族 保持 特色 发展

悠悠的五千年中华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璀璨的光芒。炎黄阪泉之战开启中华文明史,实现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大统一;封建王朝夏、商、周,君主与诸侯分治天下,龟甲上的篇篇文字、青铜和玉质礼器诉说着她们曾经的故事;百家争鸣、诸侯争霸的春秋战国,带来学术和文化的发展;中央集权、大一统的秦汉,用辉煌的战绩中奠定疆域版图;艺术繁荣的大唐盛世、经济发达的宋朝、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元朝和清朝、资本主义萌芽初现的明朝,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道不尽繁华。

五千年的文明史,缔造者不仅仅是中原民族,还有被称作南蛮北狄东夷西戎的各少数民族。从春秋战国起各数民族开始和中原民族融合。秦朝时北筑长城南设桂林、象郡,汉朝时大破车世国、驱逐匈奴,到唐朝与西域各民族通商,文成出塞,再到元朝铁骑逐鹿中原……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上少数民族扮演者亦敌亦友得角色,起到了推动中华文明进步的作用,是中国历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蒙古族便是这些少数民族中重要的一支。

蒙古族最初居住在额尔古纳河山林里称为蒙兀室韦,约九世纪中叶进入草原成为草原游牧部落。1206年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帝国,号成吉思汗,创立蒙古文字,统一蒙古高原。1276年灭宋,建立统一的元朝,建元大都。1368年结束在全国的统治,蒙古族部落鞑靼和瓦剌首领接受明朝封号。明末清初蒙古族分为漠南、漠北、漠西三部。清朝入关前漠南蒙古归属清,其他两部臣服。第一次鸦片战争蒙古族军民与各民族军民奔赴前线共同战斗。第二次鸦片战争,蒙古骑兵与满、汉守军共同驻守天津大沽炮台。抗日战争时期与其他各民族一起抵抗外敌。新中国成立后,建立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现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曾相互争斗也曾共同抵抗外敌,我们曾势同水火也曾相濡以沫。我们是无法拆散的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在和平稳定的今天,在民族空前大融合的今天,曾经特色鲜明很多民族正在逐渐消失,正在溶于时间的长河中,慢慢走向灭亡。我们期待着民族的融合,我们期待着民族间关系的和平稳定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变成完全相同的、统一的、没有特色一群人。我们应该都是鲜明的自己。应该都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保有民族特点的基础上相互汲取特长,不断发展。

那么蒙古民族应如何在与其他民族和平相处的基础上保持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呢?

一、保证本民族语言文字的传承。

蒙古族拥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科尔沁四种方言。现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纪初用回鹘字母创制,14世纪初,经蒙古学者却吉·斡斯尔对原有文字进行改革,成为至今通用范化的蒙古文。

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可以很好的区分不同民族。独特的语言文字环境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保持我们的民族的特色。也是身处多民族环境下,蒙古族同胞相互识别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发展使用蒙古语言文字的新闻出版、广播、戏剧、电影事业来实现语言文字的保护和传播。

二、加强民族交流、文化传播 蒙古族与其他民族有很大的不同,无论是从生活方式还是从文化特色上。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处事方式致使在相互接触中,我们会产生误会和分歧。这也是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我们应加强文化交流,通过相互了解来增加民族间的相互认同。也通过文化传播的方式让我们自己更加了解本民族的特色,知道什么是我们该保持的优良传统。民族文化习俗的继承。 蒙古族有自己的宗教信仰、祭祀方式,独特的敬茶、敬酒、敬神、待客的礼仪习俗,饮食文化,美丽的民族服饰、适合本民族生活方式的居住方式。这些都是我们民族的特色。也许有一些并不适合现在的社会生活环境,但我们至少要了解它们。并通过一定的方式来增加我们自己对这些习俗文化的认同。例如:《蒙古秘史》等典籍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世界著名文化遗产;《饮膳正要》被评为对世界文明贡献卓著的重要医学发明。

四、树立民族意识,增加民族自豪感。

很多少数民族就是在与其他民族的交流融合中失去本民族特色的。其原因多为对本民族文化的不认同或在其他民族文化冲击下的迷失。所以,处于民族大融合的今天的蒙古族应在不盲目自大与和平友好的前提下,树立民族意识,加强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认同,增加民族的自豪感。

我相信一个多样的、具有多民族特色的中国才是一个强大的、具有鲜明中华民族特色的强大国家。

骊山上为博褒姒一笑,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烽火台还在,可是早已历尽沧桑,美人不再。铁骑驰骋欧亚,疆域空前的蒙古帝国也早已走向了衰亡。但我们的国家和平稳定、繁荣昌盛,蒙古族人民也在国家的帮助下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并不断进步着。我们是中华民族的个性鲜明的一支,我们也是热爱国家热爱中华的一支,我们是其他五十五个民族的兄弟姐妹,我们要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但我们更要共同努力创造祖国更繁荣昌盛的明天。

参考文献:

[1]《蒙古族简史》 蒙古族简史编写组 民族出版社2009 [2]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蒙古族》 李金宏,金开诚 著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0

推荐第10篇:关于申请民族特色村寨建设项目

关于申请2012年民族特色村寨建设项目

经费补助的报告

县民宗局:

为扎实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将民族特色村寨与旅游发展紧密结合,努力打造具有浓郁苗族特色的少数民族新村聚居点,特申请将我乡团结村七组下寨苗寨列为2012年民族特色村寨建设项目,补助资金80万元。

附: 2012年民族特色村寨建设项目(下寨)申报方案

箭竹苗族乡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八月十日 。

2012年民族特色村寨建设项目(下寨)申报方案

申报单位:箭竹苗族乡人民政府 项目负责:项元亮 联系电话:08307020020

一、基本情况

下寨位于箭竹苗族乡团结村7组,地处乌蒙山脉中部的市级风景名胜区——大黑洞景区,省道309线穿境而过,距321国道约15公里,距古蔺县城和叙永县城各30公里,素有古蔺“西大门”之称,川黔高速建成后,1个小时便可到达泸州。现有农户19户,民房20余栋,人口105人,全为苗族,是我乡较大的少数民族民族聚居地。

二、项目背景

1、下寨为纯苗族聚居村寨,苗族文化底蕴浓厚,苗族风俗传统传承较好,下寨苗族歌舞等独具特色,历来备受关注;

2、下寨地处市级风景名胜区--大黑洞景区,每年农历七月初三“中国古蔺苗家风情节”在此举行,是川滇黔渝苗族同胞开展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3、下寨基础设施尚不完善,水利、道路和居住环境等基础条件较差,居民收入水平较低;

4、虽然下寨苗族文化保存较为完整,但民族文化特色彰显不够,急需进行包装打造。

三、立项必要性

1、立项符合省委省政府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要求,符合乌蒙山整体连片开发需要,符合县十二五规划和总体规划定位,是我县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载体;

2、项目区是周边省市县区苗族同胞开展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项目的打造,有利于苗族文化传统的传承和保护,是我县对外展示的窗口;

3、下寨地处旅游风景名胜区,项目的打造有利于景区建设,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少数民族收入水平。

四、项目实施方案

1、总体要求:将苗族文化特色与现代化人居环境、旅游开发相结合,把下寨建设成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景观独特,生态协调,治安良好的农村聚居点。

2、项目内容:

(1)统一规划设计市政基础设施和交通、水利系统,硬化入户便道,建设人畜饮水和集雨节灌工程、民族文化广场,开展庭院、道路和景观带绿化;

(2)结合民族特色积极开展民居风貌塑造。按照统一设计,在建筑外墙装饰牛角屋顶、苗族民居木结构板墙壁、苗族图腾挂件、外墙色彩装饰等民族特色装饰、各家各户配套现代通讯传输系统;

(3)加强农户圈舍改造。对农户鸡、猪、牛圈进行统一改造,改善脏乱差状况。

3、项目资金安排

(1)苗族民居打造:屋顶0.2万元/户,立面4万元/户,需资金84万元。

(2)配套水系:蓄水池2口,需资金4万元,沟渠2000米,需资金16万元;

(3)相关绿化:庭院绿化6500元/户,需资金13万元,步游道绿化4万元/公里,需资金8万元,道路绿化9万元/公里,需资金13.5万元;

(4)便道建设:生产便道2000米,需资金24万元,入户便道800米,需资金4.8万元;

(5)危房改造:1间,需资金8万元; (6)通户音箱:1000元/户,需资金2万元; (7)文化广场建设:1个,需资金20万元; (8)圈舍改造:1000元/户,需资金2万元。

以上各项费用总共需资金163.3万元,计划自筹资金83.3万元,申请补助经费80万元。

第11篇:突出民族特色 推进信息惠民

突出民族特色推进信息惠民

本刊讯 2015年4月25日,中华民族卫生协会信息化专业委员会成立暨学术交流大会在四川省成都市隆重召开。来自广西、内蒙、西藏、宁夏、新疆、青海等地卫生信息中心负责人和卫生信息化工作者以及企业代表200人参加了会议。

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与信息司司长侯岩、四川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沈骥、四川省卫生计生委巡视员彭杰、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监督中心党委书记兼主任陈锐、中华民族卫生协会副会长云秀梅、中华民族卫生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郁德水、中华民族卫生协会副会长伊丽苏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信息中心主任朱佳卿、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胡建平、中华民族卫生协会副会长南俊华等领导出席。

信息化对民族卫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中华民族卫生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郁德水代表李德洙会长对专委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说:目前,我国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中华民族卫生协会成立信息化专业委员会显得格外重要和及时。这标志着我们有了一个可以依托的平台来推进民族地区卫生信息化工作。专委会一定能助推全国民族地区卫生信息化建设,提升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改善人民群众就医感受。

郁德水在讲话中指出:发展民族卫生信息化,需要我们围绕民族卫生特色做一些研究和探讨,如民族地区的软件、语言问题,标准规范、安全规范以及人才培养等。信息化专委会在这几个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和广阔的合作空间。要把民族医药、民族医疗融入到信息化中去;要通过中华民族卫生协会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专家团队力量,把各民族好的经验、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推广推进;把发达地区好的项目、好的技术引到民族地区,促进民族地区卫生信息化的发展。

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与信息司侯岩司长致辞中指出,加强民族卫生信息化建设是探索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服务新模式,落实人口健康信息化总目标,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的重要举措。民族地区发展信息化面临信息意识薄弱、人才缺乏、资金不足等困难。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卫生信息化建设总体上存在规模小、地域分布不均衡、信息资源缺乏多样性、现代信息技术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等问题。侯岩司长衷心祝愿中华民族卫生协会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和各有关部门紧密合作,扎实做好自身特色工作,为民族地区卫生信息化发展做出贡献。

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工作重点

大会选举产生首届专委会领导机构,南俊华当选主任委员,毛保峰当选常务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甘华平等多位专家当选副主任委员。

侯岩司长对专委会寄托了很大的希望,并对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她要求,一是积极开展相关的探索和研究。从顶层设计抓起,按照横到边、纵到底,互联互通,全方位、高质量,重服务、强管理、提升治理的基本原则要求,加快建设。民族地区要了解并促进国家标准落地,抓试点示范。发达地区有很好的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经验,不要再从头摸索。要充分把发达地区好的项目、好的技术引入民族地区,促进民族地区卫生信息化的发展。二是突出应用,开展大数据惠民服务。加强大数据信息标准建设,逐步建立统一高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透明公开、使用安全便捷的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信息网络,从而提升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改善人民群众就医感受。民族病、地方病防治要紧跟互联网时代步伐,利用大数据新技术促进预防、治疗、康复一体化研究,着力构建完整、高效、集成的民族卫生信息服务体系。利用互联网思维推进民族传统疗法(即祖传疗法、秘方)的发掘、整理、传承与推广。促进民族卫生健康大数据集成应用,为人民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便捷和经济的民族特色医疗服务。还可以为在“一带一路”大战略中医疗卫生信息资源互联共享做出贡献。三是注重信息安全,健康医疗涉及居民隐私和国家安全,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安全。注重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切实提高安全防护能力、隐患发现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专委会主任委员南俊华在大会上对专委会今后的工作提出五点希望:一是要加强专委会的组织机构建设,积极发展会员、完善专家队伍;二是要充分发挥专家技术团队作用,结合社会力量,研究和指导民族地区信息化建设;三是要加强民族地区卫生信息化顶层设计,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四是要开展卫生信息惠民,为民族地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五是要组织参与国际、国内卫生信息化交流与合作,开展卫生信息化学术交流和专业技术与知识的咨询服务工作,开展民族地区卫生信息化理论研究。

“民族地区卫生信息化扶助工程”正式启动

为深入贯彻医疗体制改革,配合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依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通知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关于卫生信息化资源配置规划的要求,中华民族卫生协会信息化专业委员会联系各界人士和行业企业,开展“民族地区卫生信息化扶助工程”,支持与推动民族地区卫生信息化建设。

工程的宗旨是加快推动民族地区卫生信息化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区域内医疗卫生数据共享,提升卫生管理和医疗服务水平;加强民族地区信息化人才培训,提高卫生信息化服务能力。工程扶助对象是面向民族地区各市、区、县卫生局和各级医疗机构。

为推进民族地区卫生信息化建设,专委会在大会上正式启动“民族地区卫生信息化扶助工程”,该工程将联合各方企业,面向民族地区医疗机构提供各种形式的捐助和扶持。专委会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和相关企业踊跃捐助,为民族地区卫生信息化建设增添力量。

会上,上海融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向民族地区卫生信息化事业捐赠价值3000万元的软件。

到会的有关领导还有: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原常委郝富秘书长、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与信息司信息处肖辉处长、国家卫生计生委监督中心信息处曹丽萍处长、中华民族卫生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许应林、中华民族卫生协会副秘书长刘绍卿、中华民族卫生协会副秘书长毛保峰、北京大学医学信息中心雷健波教授。

第12篇:罗甸县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情况汇报

罗甸县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情况

一、建设情况

“十二五”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通过申报各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等多渠道融资到408.5万元投入4个特色村寨的建设,相继建成各具特色的4个民族村寨门,完成民族特色村寨项目和建设规划、沫阳镇大井村陈列室建设、沫阳镇大井村民族文化表演场、沫阳镇大井村布依歌舞台、沫阳镇大井村文化游廊、沫阳镇大井村三江屯堡民族文化综合设施,龙坪镇板庚村文化游廊、沫阳镇高兰村民族陈列室、沫阳镇大井村特色民居包装、木引镇冗林村串户路硬化、沫阳镇大井村停车场、董当乡大井村竹苗基地、木引镇冗林村早春蔬菜种植基地、沫阳镇高兰村烤烟种植基地等21个项目建设。

二、取得的主要成绩

在组织实施民族村寨的发展建设中,我局始终以规划为引领,融合各种项目资金,重点以自然环境、自然遗迹、民族文化遗迹、村寨基础设施、民族文化广场、亚热带风光民俗旅游景点开发、民族节庆活动、特色饮食、传统服饰等民间传统文化为突破口,着力打造4个民族特色村寨。现以山、水、林、田、园、旅游名胜融为一体且富具罗甸特色的沫阳镇大井村、龙坪镇板庚村等自然生态旅游村寨已初具雏形。2011年以来,4个特色村寨实现乡村旅游收入总计达1.6亿元,有效带动4个民族村寨1133户5067少数民族人口脱贫致富奔小康。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我县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现有了良好开端,但从总体来看尚处于起步阶段,保护和发展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工作中仍也呈现着不少问题。

一是群众在建设房屋过程中民族风格的住房日趋减少;二是依托民族村寨自然风光与当地民族文化,发掘利用文化资源,开发文化产品,提升旅游文化品位,拓展服务项目上措施仍不够多;

三是投入严重不足,自身缺乏财力作支撑,前期的投入主要依靠项目资金及上级财政拨款,后期财力匮乏,多数需要保护的项目无财力保障;

四是对于民族非物质文化载体的民间艺人缺乏有效的保护、激励措施,民间艺人流失、消减较快;

五是缺少专业人才,缺乏对民间文艺队伍的包装提炼,表演水平不够高,民族文化开发的整体策划,民间文化开发不能同步推进。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和目标

一是民族村寨建设更应突出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加强对历史文化的保护;

二是总体定位(观光式民族生态之旅)、包装和宣传,实现差异性发展;

三是加大民族村寨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并在上级财政年度预算中确保一定的活动经费预算;

四是通过逐级申报和考评,等有效途径加快对民族非物质文化及传统民间艺人的保护与传承;

五是加大民间文艺队伍的包装提炼力度,融进所有附带旅游功能项目,实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开发同步推进的目标。

第13篇:民族特色课程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教学实践

民族特色课程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教学实践

不同地域的国家和民族,文化特色也迥然不同,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音乐艺术各具自己独特的魅力。我国教育部制订的《国家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广西师范学院艺术系音乐教育本科专业自2005年以来根据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精神,努力构建和实施《民族地区音乐教育专业民族特色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方案,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人材培养方案

人材培养方案是学校根据国家对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及人材培养的有关要求,按专业对人材培养做出整体设计和规划安排的教育文件,是学校实现人材培养目标而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民族地区音乐教育专业民族特色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下称《民族特色课程建设》项目)是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校的实践实际情况和区域特点,制订出的既符合教育部对音乐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又具有广西区域民族特色的、便于操作的可行性方案。

在教育部《全国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下称《课程方案》)中,对授课课时结构、学时、学分都在必修课和选修课中做了明确的规定,其中对地方和学校课程做出这样界定:地方和学校课程约180学时,10学分。根据区域性、民族性音乐教育的要求和学校特色开设课程,如民族音乐历史文化,区域音乐历史文化、少数民族乐器、民间音乐采风、民族音乐教学研究、民族语言的音乐教育实践等。这为制订人材培养方案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根据本校的师资情况、本地区民族音乐资源优势,结合教育部《课程方案》的要求,制订出具有本校、本区域的办学特色的人材培养方案。

1.根据教育部《课程方案》的各项目标要求,修订我校音乐教育本科专业总体人材培养方案。

在教育部新《课程方案》所设置的十一门专业必修课中,声乐等八门专业课程与我校原课程设计基本相同,在授课课时和学分稍调整后保持原课程方案。与我校原课程方案有较大不同的两门课程分别是“乐理与视唱练耳”及“多声部音乐分析与习作”,前者是将原课程的乐理、视唱练耳合二为一,后者是将原课程歌曲写作、和声、复调、作品分析等课综合为一门课。我校针对这两门课目前全国还没有相应的教材的情况,克服在教学实践中内容多、任务重的困难,在教学内容、教学观念上尽可能进行有机地融合,参考上海中师版《乐理与视唱练耳》教材,将其中的两部分内容有机融合、互补借鉴,把高师乐理课和视唱练耳课合为一个课程;多声部音乐分析与习作课程也在积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筛选的基础上,精编适于我校课堂实施的教材。此外,本校根据我区的实际社会需要继续保留开设舞蹈课,在器乐演奏课中则突出民族器乐类的选课率(指导学生任选一件民乐器),其它选修课程中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设置与我校原人材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大体上吻合,美育、教育和文史哲、文理渗透类课程尚需补充,在总体的学时、学分设置有些出入,稍作一些细部调整。

2.《课程方案》中的地方和学校课程是突出学校办学特点的课程,是实施《民族地区音乐教育专业民族特色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重要依据。

高等教育是文化的,因而是民族的,是生而禀承文化传统与民族特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素有“歌海”之称,民族音乐文化资源异常丰富,具有开展《民族地区音乐教育专业民族特色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研究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我校在编写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力求最大程度地体现广西的民族性与地域特色,在原器乐演奏必修课的基础上开设少数民族乐器课(马骨胡、独弦琴、芦笙等),多声部民歌(马山三声部民歌、三江侗族大歌)合唱课,广西民族舞课等,此外,在声乐课中选入经典少数民族民歌内容,在理论课中开设民族民间音乐概论,有计划地安排介绍广西民族音乐的历史与现状的专题讲座等。在《课程方案》中做出突出地方民族特色课程的设置和规划,为实现凸显民族音乐文化特性的人材培养目标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民族特色课程的设置,对于广西区内民族地区的学生来说,许多教学内容是自己身边喜闻乐见的艺术种类,甚至有的学生从小在耳闻目染中就已经积累有相关的基础和经验,民族情感和课程广泛的实用性促使他们渴望能对民族特色课程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掌握和深入学习,以满足日后教学和工作的需要。对于广西区内汉族地区和区外的学生而言,新颖的学习内容,极大地刺激他们的求知心理,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民族特色课程,以学习和体验与自己“母文化”相异的地方民族音乐,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二、利用区位优势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广西师范学院位于广西首府南宁市,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聚集着全区最优秀的艺术人才(特别是民族艺术方面的高级人才)。大学自主办学为人才的引进和教师的聘用提供了较大便利,学院根据《课程方案》计划的课程安排需要,加大高级人才引进力度,与驻邕其它高校和自治区多个艺术团体共享人才资源,进行科研合作和教学合作。同时,重视中青年教师培养,以请进来、送出去、脱产读博和在职进修相结合,用多种形式加强青年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2005年以来,在学院财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艺术类教师脱产进修(一年以上)七人次,脱产读博一人,脱产读硕四人,在职读硕七人,短期进修则更多。由于得到学院财力支持,高级职称的外聘教师队伍比较稳定(特别是广西特有的民族器乐演奏家、广西民族乐团团长、广西合唱协会会长等专家长期担任有关课程授课),建立起长效稳定教师队伍的用人机制,建设起高水平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都比较合理的教师队伍,为民族特色课程的实施提供师资保证。

三、少数民族音乐教材建设应坚持独创性和长期性

教材,是整个教学体系的基本载体,是整个教学体系的基本概括,整个教学体系的基本内容都体现在教材之中。因此,教材内容的选择、教材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体系的定位,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说,教材是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环节。

目前,我国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没有统编教材,大多采用音乐学院传统教材或部分自编教材,而目前国家正式出版少数民族音乐方面的教材数量不多,完整的具有地方民族音乐体系的音乐教材很少,特别是具有广西独特民族音乐特色的、阐释丰富思想文化内涵的声乐、器乐和理论教材更少。如器乐类:壮族马骨胡演奏教程、波咧演奏教程、苗族芦笙演奏教程、壮族天琴演奏教材等尚未出版,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曾出版由广西艺术学院陈坤鹏副教授编著的《独弦琴教程》,但此类教材不多见。合唱方面如马山三声部民歌、黑衣壮多声部民歌、三江侗族多声部民歌以及广西多年来参加国际合唱节获奖的优秀民歌合唱作品等,虽在刊物上有零散刊登,但目前还没有正式出版一本比较完整的、能囊括广西十二个民族的合唱曲集。据此,整理、出版这类民族音乐教材理应是民族特色课程教学实践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针对该项目成立了教材编写科研组,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专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一方面编写补白式的民族特色课程教材,另一方面对已出版的具有基础性、代表性、作品内容涵盖面广和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部分优秀作品进行选编,对所选的内容的科学性、逻辑性和可实践性进行合理的编排,所编教材经试用、修改之后,经过学院教材委员会专家的评审、认定,成为学院正式教材,如近期出版《花山的早晨――广西民歌合唱教程》教材。此外,还计划编撰一些声、像、多媒体教材,以及数字化环境下的民族音乐应用软件方面的教材。通过长期的坚持,努力建立一个能实施民族特色课程的系统的民族音乐教材体系,并不断地将其丰富和完善。

四、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

教学实践是整个教育最重要环节,人才培养方案的实现靠各门教学课程来完成,各门教学课程计划的完成靠教学实践来体现。

1.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主导着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课程资源的选择以及课程的横向拓展等,突出教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学观念、专业水平、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态度决定着教的水平高低。因此,实施地方民族特色课程项目,教师除了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水平之外,还必须对实施地方民族特色课程项目的教学理念有深入的了解,明白自己所授课程在本项目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对自己所授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精心设计,编写好教学纲要,明确每个单元、每个章节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了解教学对象,才能够进行下一步的课堂教学。

艺术类课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因材施教,尤其是技术课程教学,以声乐课为例,每个人的生理条件和心理条件不完全相同,声乐按声部区分一般都可以分出女高音、男高音、女中音、男低音四个声部,但对每位学生不可能完全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所使用的教材曲目也不可能一样。实施《民族特色课程建设》项目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选修课项目,教师根据各个学生的生理条件、兴趣、爱好和可发展性等因素建议学生选修,有效防止盲选和盲从,特别是考虑到选修一门课程最长只能修两年,一些技术性很强的课如学生没有一定基础则建议学生一定要慎重选择(如马骨胡、二胡等拉弦乐器,在较短时间内是很难学好的)。在教学方法上,艺术类课程强调因材施教,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和编写教案时,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既有统一的教学目标,又要针对不同的个体提出不同的要求,针对不同的个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兴趣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参与教学法等进行教学,积极探索和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由于艺术类选修课的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多样化,学生选课率很高。据统计,目前200

4、2005级在校的223名学生中,已全部参加民族特色课程的选修,选修率达100%。其中选修独弦琴的学生16名;选修二胡(马骨胡)的学生23名;选修古筝的学生39名;选修笛子的学生9名;选修琵琶的学生11名;选修扬琴的学生2名;选修芦笙的学生2名;选修唢呐的学生1名;选修民乐合奏课的学生30名;选修广西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的学生56名;选修壮族多声部民歌合唱课程的学生223名。这充分说明,学生学习的动力源自自身的需要,通过民族特色课程的开设,优化高师音教专业的课程结构,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带动内在的学习动机,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2.艺术实践

艺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艺术实践又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教育部颁布的对艺术实践课程的学时与学分做出了明确分配,教育实习课程6―8周,计6学分,社会实践第3学期―第8学期利用假期或其它业余时间完成,计6学分。

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艺术实践活动,能把学到音乐知识和技术转化为自己实际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教学能力,并服务社会,又能从社会的视角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从而进一步进行合理的自我调整,更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音乐教育专业的艺术实践课程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教育实习(包括见习),一般用整块时间安排在第七学期进行。二是参加校内外各类文艺演出活动。这类文艺演出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有教学层面的:如每周末举办的教学汇报演唱会、民乐选修课程教学汇报演奏会等;有学生社团层面的:如艺术系金凤凰艺术团舞蹈队的专场演出、合唱队的专场演出、民乐队的汇报演出等;有学校学工部门组织的:如暑假学校组织的三下乡文艺演出活动,国庆、元旦等节日举办的庆祝晚会演出活动等。

通过近两年的民族特色课程建设的实施,学生参加各类艺术实践活动相当踊跃,仅艺术系举办的两届艺术节演出活动,就安排了二十多场演出,其中有声乐、器乐、小品、舞蹈、演讲、画展、书展和说课等项目的比赛,再加上平时安排的星期音乐会、三下乡演出、兄弟单位的联谊演出以及节日联欢演出,艺术实践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据统计,2005年12月至2007年,开展艺术实践活动五十多场次,广大学生在艺术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得到进步。通过对2004级同学进行的调查,28%的学生对此课程的开设持“非常赞同”态度,56%学生持“普通赞同”态度;21%学生对教学效果持“非常满意”态度,59%学生持“基本满意”态度。

结束语

通过科学地制订专业人材培养方案,合理地利用区位优势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长期坚持民族音乐教育教材建设,加强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等具体措施,探索一条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之路,逐步构建起一套符合我民族地区区情的民族特色音乐教育体系,培养优秀的民乐传承人才,传播和弘扬我国的国乐精粹,对于高师音乐专业教育是非常需要和必要的。尤其是西部民族地区,非常需要一支热爱民族音乐文化、掌握具有本土音乐艺术技能的、有一定音乐理论的复合型专业音乐教师队伍,发展本土音乐事业,把优秀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带到不同的地区和不同年龄的人们当中去,拓展民族音乐文化生存和发展空间。

总而言之,民族特色课程,把教育面向社会、面向人,以人为本,增强民族音乐教育的活力,满足民族地区音乐文化发展的需要,构建和谐社会,无疑会起到积极而良好的社会效益。

韦华峰 广西师范学院艺术系副教授

(责任编辑 张宁)

第14篇:格种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总结

格种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

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XXX格种村格种寨位于XXX中心以南7公里,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全寨共有200户,825人,98%为苗族人口。寨域面积为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占1203亩,田面积占790亩;格种寨是一个典型的苗族聚居地之一,苗民族文化风情非常浓厚,除传统节日之外,民族节日也比较多。

二、民居特色

格种村村内用地以居住用地为主,布局集中在村域中部。房屋间间距较小,错落有致,房屋以木质结构为主,以现代风格的砖房为辅。格种寨房屋以木质结构为主,以现代风格的砖房为辅,使村寨既有传统房屋,历经风雨的沧桑,又不失现代气息,别具一格。古老的木屋一般为1-2层,样式相仿,冬暖夏凉,虽历经风雨的沧桑,却依然屹立不倒,村寨传统建筑占村庄建筑总面积的70(%)。

三、民族文化的保护情况

村民为了保守百年老寨,自发组成了农村义务消防队,积极宣传农村消防知识,排查消防隐患,保护岩寨村的安全;同时还组成了义务清洁队,对村寨卫生进行定期清理,保障了良好的村容村貌。岩寨村的建筑因地制宜,独特却不凌乱,体现了苗族建筑理念,让村民居住适宜。

芦笙节,苗族也称“芦笙会”是苗族同胞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本地的苗族,芦笙节在农历三月十六至十九日举行,每到这时,人们不约而同、从四面八方赶来,人山人海。

传承湾水苗族刺绣工艺。它们完美展现苗族刺绣、银饰制作工艺和苗族人民的勤劳智慧。保护好苗寨的服饰文化,对于推动我市民族服饰文化有其重要的作用。

苗族马尾斗笠制作技艺,属于“州级非文化遗产项目”,有效地保护非文化遗产项目,合理地开发苗族聚居的古村落,不仅有利于苗族文化的深远传承,也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四、民族活动

米农历的吃七月十三和七月吃新(逢卯)节,农历七月十四斗黄牛节,九月九重阳节的斗牯牛节等。民族文化有唱酒歌、唱山歌、歌舞大赛、苗族板凳等。民族服饰独特,具有较高的收藏和观赏价值。

五、基础设施建设

投入120万元,修通了格种大寨至屯上通组公路;投资20万元,完成了农民健身场所;投资80万元,完善了村寨消防设施建设;投资178万元,完成了米薅现有危房改造;投资50万元,通过“一事一议”项目完成了寨内道路更化。寨内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六、产业发展 格种村属典型的农业村寨,以刀耕火种的种植业为主,产业结构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红薯、小米、高粱、大豆、油菜,经济作物以香葱为主;部分村民从事牲畜养殖、渔业养殖、竹制品加工、苗族马尾斗笠加工等行业。这里是贵州省唯一生产马尾斗笠(苗语为mo ga dei ma)的特色基地。

七、下步打算

1、做好民族村寨的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要求做好村寨建设。

2、加大对民族古建筑的保护力度,把保护与开展有机结合,推进旅游业发展。

3、发挥刺绣、马尾斗笠的经济效益作用。结合旅游开展,把苗族绣、马尾斗笠做成旅游产品,增加群众收入。

4、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通过打造生态蔬菜园区建设,把格种打造成为凯里的菜篮子,提高群众收入水平。

第15篇:论冰心早期散文的民族特色

在许多读者的印象中,冰心似乎是比较“洋”的。这也难怪。她少女时代读书的北京贝满女子中学是教会学校,她青年时代就读的协和女子大学预科和燕京大学也都是教会学校,1923年至1926年,她还曾留学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并取得文学硕士学位。她写作《繁星》和《春水》,主要是“受了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而散文集《往事》则“就是放大的《繁星》和《春水》”,我们从中还可以看到它受到泰戈尔《新月集》和《吉檀迦利》某些影响的痕迹。她的散文集《寄小读者》和《往事》,大部分篇幅又是叙写她留学美国的生活的。凡此种种,都可能在读者心目中造成冰心比较“洋”的印象。

但是,我们是不是由此就可以认定冰心早期的文学创作是离开了我们民族的文学传统,是完全“洋化”的作品呢?不能这样看。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如下的现象:为什么她的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够这样历久而不衰,在半个多世纪中受到几代中国读者的喜爱。冰心自己说过:“我在中学和大学以及留学时期都学过外文,不会没有一点‘洋’的影响,但是我没有偏爱过哪一位外国作家(泰戈尔的原文也是英文,我只喜欢他哲理性的文字),我自己喜欢的还是古典文学,中国的古典文学”。1所以,尽管冰心的生活、思想和创作都受到不少外国的影响,但是她长期生活在中国的土地上,对祖国的社会生活有甚深的了解;而她的作品的根须又始终深深地伸进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因而焕发着鲜明的民族特色,而这也正是使得她的作品具有艺术魅力的重要原因。同时,如果我们简略地考察一下冰心从事创作的艺术准备,也就会发现,她的作品的民族特色是有着非常坚实的基础的。这位女作家从小就受到本民族文学传统的哺育与熏陶。她七岁就开始阅读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作品曾一度使她着迷;从十岁起她先后接触到唐诗和宋词,并能大量背诵,诗人们创造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世界使她无限陶醉;古代散文中诸如《秋声赋》、《岳阳楼记》、《陈情表》、《吊古战场文》等名篇佳作都是她从小就熟读和喜爱的;而冰心的大学毕业论文是《元代的戏曲》,这篇论文后来发表在《燕京学报》上,它对元代戏曲作了系统的研究。由于冰心对于我国古代文学有着深厚的修养,本民族的艺术传统就自然地在她的作品中留下了明显的投影。

当然,冰心作品的民族特色并不是“五四”以前的旧文学的翻版。由于她是在“五四”文学革命的浪潮推动下开始她的创作活动的,她的作品就既植根于民族传统与现实生活的土壤里,又映照着五四新时代的光辉,吸收了外国文学的某些养分,并在这基础上形成了一种不同于旧文学的崭新的民族特色。那么,这种崭新的民族特色在她早期的散文创作中是如何体现的,它为现代文学的民族化提供了一些什么经验,我们认为在这方面作一些探讨,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

在冰心早期的散文作品里,直接描绘时代政治风云变幻的篇章是比较少的。她更多的是叙写自己的家庭。冰心认为,一个人能在父母亲的膝下怀前,姊妹弟兄的行间队里,过着快乐甜柔的时光,是一种“浓福”(《通讯一》)。从她的许多散文所描述的来看,她的家庭是美满的。父亲和母亲互敬互爱,感情和睦;父母都疼爱女儿,女儿也孝敬父母;冰心对三个弟弟亲切爱护,而弟弟们对自己的姊姊也充满深厚的感情。这已不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家庭。冰心的父亲是一个海军军官,而在19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我国的海军是较多受到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他把这种影响也直接带进家庭中。因此,冰心就生活在一个受到民主思潮洗礼的家庭里,它已摆脱重男轻女、家长专制等封建思想的桎梏;但是它又不是彻底资产阶级化的家庭,它保留着家庭关系中父慈子孝、妻贤母良、兄弟怡怡、举案齐眉等我国传统的美德,在这个家庭里洋溢着一种温馨的天伦之乐。同时这个家庭和一些亲戚又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他们都有牢固的以血缘和婚姻为纽带所形成的家族观念。冰心在作品里所写的这种沐浴着民主空气而又保持着许多传统色彩的中国式的家庭,在“五四”时期是颇有代表性的。从这样一个家庭的活动和变化,人们也可以从某一侧面感受到社会脉搏的跳动。家庭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有着异常重要的位置,这已经成为我们民族伦理观念中的一个显著特色。因此,冰心倾注全力来描写自己的家庭,观察并揭示在民主革命的时代暴风雨的冲洗下,长期受到封建观念浸染的中国家庭正在发生着怎样微妙而又深刻的变化,这在当时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冰心对我国某些传统的风俗习惯怀有一种细腻的依恋之情,她在自己的散文里总是用充满诗意的笔致来描绘这些弥漫着民族气息的风俗画。在《寄小读者》里,我们看到她在异国是以怎样亲切的感情在回忆和叙写自己在国内时一年中所经过的各种民间佳节。“从新年说起罢,新年之后,有元宵,这千千万万的繁灯,作树下廊前的点缀,何等灿烂?舞龙灯更是小孩子最热狂最活泼的游戏。”元宵节以后,三月三日是古人修禊节,是绝好的野餐的日子,流觞曲水,不但仿古人余韵,而且有趣。清明扫墓植树,既是对先人的敬礼,又可造葱蔚的山林。五月初五端午节,有花花绿绿的芬芳的香囊,有轰轰烈烈的竞渡的龙舟。七月初七是女儿节,“凉夜风静,秋星灿然,庭中陈设着小几瓜果,遍延女伴,轻悄谈笑,仰看双星缓缓渡桥。小孩子满握着煮熟的蚕豆,大家互赠,小手相握,谓之‘结缘’”。八月十五中秋节,在满月的银光下,说着蟾蜍玉兔的故事。九月九重阳节,古人登高的日子,人们正好远足旅行,游览名胜。(《通讯•二十三》)这些民间的传统节日,是我们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长期流传下来的,它往往联系着一些优美的民间传说和故事,体现着人民群众的某些美好的愿望和惊人的智慧,集中而强烈地反映了我们民族的风俗习惯,世态人情。冰心选取并表现了这些题材,无疑会加深她的散文作品的鲜艳的民族色彩。

对自然风景的出色描写,常常成为冰心散文闪耀着异彩的部分。冰心是一位优秀的风景画家,她总是以饱蘸感情的笔墨来描绘祖国美丽的山河。她描写在朝霭中最有古趣的泰山,也描写在暗淡的日光下徐徐走过一串骆驼的荒凉的长城。苏州一带江南水乡的景色更是使她“悠然如醉”,她写道:“江水伸入田陇,远远几架水车,一簇一簇的茅亭农舍,树围水绕,自成一村。水漾轻波,树枝低亚,当几个农妇挑着担儿,荷着锄儿,从那边走过之时,真不知是诗是画!”“有时远见大江,江帆点点,在晓日之下,清极秀极。我素喜北方风物,至此也不得不倾倒于江南之雅澹温柔”(《通讯四》)。这里展现的是一幅清新俊美而又富有江南

水乡地方特色的水墨画。冰心最爱写海,她说:“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她早期的散文几乎处处写到海,她笔下的大海形象是异常美丽的。辽阔的海面,蓝色的海水,汹涌的海浪,骀荡的海风,绚烂海霞,飞翔的海鸥,漫长的海滩……这一切构成了冰心散文中多姿多彩的大海的形象。但是冰心很少孤立地写海,她总是把对大海的描写和对童年生活的忆念紧密联系在一起。她心目中的大海是具体的,那就是她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童年时代大部分光阴的山东芝罘的海边。所以当她想到海时,同时会想到对她来说是非常亲切的父亲的兵舰,山上的旗台,岿然的灯塔,善良的水兵,海滩上的卵石贝壳,住家周围的花生地,附近农家裹着小脚的女孩;她还会想起海边深夜的喇叭,家门外喧闹的涛声;想起自己穿着男装骑着马在海岸边缓辔徐行;想起她在海舰的灯影下看到英毅的海军官兵举杯呼唤“中国万岁”的动人场景。因此,冰心笔下的大海就不是纯粹的自然形象,而是同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充溢着中国特色的大海了。冰心在散文作品里努力描绘的正是这种自己祖国最具独特魅力的自然景色。

反映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描绘焕发着民族色彩的风俗画与风景画,这就从一个方面赋予冰心散文浓郁的民族特色。

二

别林斯基说:“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别的话,比深印在我记忆中的果戈理的这几句简短的话,能够对诗歌中的民族性作出更好、更明确的评价:‘真正的民族性不在于描绘农妇穿的无袖长衫,而在于表现民族精神本身。即使诗人描写完全生疏的世界,只要他用含有自己的民族要素的眼睛来看它,用整个民族的眼睛来看它,只要诗人这样感受和说话时,能使他的同胞们感觉到,似乎就是他们自己在感受和说话,那么,他在这时候也可能是民族的。’”2普列汉诺夫也说:“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由它的心理所决定的”。

3表现本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描绘本国的自然风景,这只是构成文学作品的民族特色的一个方面。真正决定文学作品的民族化程度的,主要是看作家能不能鲜明地表现出民族精神,能不能深刻地揭示出共同的民族心理状态。

在冰心的散文里,读者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是始终充溢在它的字里行间的;而这种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的体现主要是通过作者自己——也即通过对散文的抒情主人公的细致刻画来完成的。

早在1921年,冰心就在一篇短论中说过,文学家应该在作品里袒露自己,“无论是长篇,是短篇,数千言或几十字。从头至尾,读了一遍,可以使未曾相识的作者,全身涌现于读者之前。他的才情,性质,人生观,都可以历历的推知。而且同是使人脑中起幻象,这作者和那作者又绝对不同的。这种的作品,才可以称为文学,这样的作者,才可以称为文学家!”4而冰心自己在散文创作中也正是这样做的,她总是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一切,把自己的思想与见解,愿望与苦恼,欢乐与忧愁,全部向读者袒露。

那么,冰心散文里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她通过自己的抒情向读者展示出一个怎样的精神世界,这个形象又具有哪些特点呢?只要读完冰心的全部散文,这位女作家的形象就会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首先,她热爱自己的祖国和自己的家庭。冰心的父亲曾经作为“威远舰”上的枪炮二副英勇地参加过甲午中日海战,她从小就受到父亲爱国思想的熏陶,因而她对祖国有着很深的感情。当她在青年时代为求学而远离自己的祖国时,这种感情就燃烧着更加炽热。《寄小读者》里的许多篇章,都生动地记录着冰心这种对祖国的深沉的爱情。当她离开了“可爱的海棠叶形的祖国”时,她感到“心厌凄恋”。她赴美国途中在日本看到展览馆陈列着日本侵华的战利品时,她的热血“如泉怒沸”;而当外轮上的中国船员向他们这群出国留学的青年诉说自己受外国人轻视的屈辱遭遇,并写信勉励他们“为国家争气”时,冰心也深深地被感动。在美国读书期间,冰心并不留恋那里繁华奢侈的物质生活。她说:“我不是一个乐而忘返的人,此间纵是地上的乐园,我却仍是‘在客’”。相反的,大洋彼岸的祖国却每时每刻都在牵

动着她的心,引起她无尽的思念:“正不知北京怎样,中国又怎样了?怎么在国内的时候,一种‘仰首欲攀低首拜’之思,可爱可敬的五千年的故国啊!”她结束三年留学生活回国,航轮刚进入中国领海,她看到片片祖国帆影,兴奋得再也不能入睡,祖国的残月朝晖也使她产生浓热的慕恋的情意。冰心留学美国三年,几乎天天都受到思念祖国的乡愁的折磨。可见,在这位女作家的心海里,始终荡漾着一种对自己祖国无限眷恋与挚爱的感情波澜。

冰心对自己的家庭也怀着一腔深情。她对祖国的感情是同对家庭的感情紧密联系着的。她的家庭观念很强,对于合家团圆的天伦之乐十分憧憬。她深深地敬爱自己的父母,在他们面前,她是天真的孝顺的女儿;她也深深地疼爱自己的弟弟,在他们面前,她则是知心的慈爱的大姐。她对母亲的至深至浓的爱,尤其表现得异常感人。她在国外生病,知悉“这病是从母亲来的”,反而十分高兴,“我只感谢上苍,使母亲和我的体质上,有这样不模糊的连结”,“我爱母亲,也并爱了我的病!”她在万里之外的异邦,读到母亲倾诉对女儿的深切思念的信件,心如刀割,因而酸楚地发出悲愿:“愿世界上自始至终就没有我,永减母亲的思念”。冰心写信叮嘱弟弟们,放学后“回家千万常在母亲跟前”,她说:“这种光阴是贵过黄金的,不要轻轻抛掷过去,要知道海外的姊姊,是如何的羡慕你们”。冰心最向往的,是能在温暖美满的家庭里,享受着充溢着天伦之乐的“浓福”。

其次,冰心热烈地向往自由,而对于弱小贫病者则充满着同情。冰心在她的散文里,经常抒发着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的向往。在《寄小读者》里,她把天真的小朋友作为自己可以自由谈心的对象,要他们和自己一道“畅胆的谈谈笑笑”,不必怕大人笑话。她对小朋友说:“我写儿童通讯的时节,我似乎看得见那天真纯洁的对象,我行云流水似的,不造作,不矜持,说我心中所要说的话。”她认为这样做能够使自己“劳顿的心灵”得到“自由的寄托”。在《山中杂记》中,她赞扬沙穰疗养院里的“无人管”的生活,“山中的生活,是没有人理的,只要不误了三餐和试验体温的时间,你爱做什么就做什么,医生和看护都不来拘管你”,而这也“正是童心乘时再现的时候”,她认为这种行云流水般的舒展自由,是在城市里所不容易得到的。在《往事》第十七篇里,冰心怀着眷眷之情回忆了一段童年的往事。当她知道父亲出去骑马时,便追下山去,在独自骑着马无拘束地快走一阵后,她自豪地对父亲说:“我再学骑十年的马,就可以从军去了”。在这里,无论是书信中的畅怀叙写,或是疗养院里的无拘无束,或是童年时代的纵情走马,冰心所表达的都是一种热爱自由,要求个性解放的愿望。

在向往不受拘束的自由生活的同时,冰心对那些失去自由的弱小者则充满着深切的同情。她曾说:“我对于以人类欺压人类的事,我似乎不能忍受”。为着“正义”,她要“抵御”掠夺者。而她的怀念贫病的胸怀,更使她往往以慰藉者的身份出现在作品中,冰心曾在通讯中向小朋友介绍了几位在病魔纠缠下经受着严重的肉体和精神的痛苦折磨的病友,她们是一些置身于怨望痛苦之中的幼弱病苦者。冰心在信中向小朋友发问:“扶持慰藉,是谁的责任?见此而不动心呵!空负了上天付与我们的一腔热烈的爱!”(《通讯•十五》)冰心这种对弱小者与不幸者所表现的深切同情,充分说明了在这位女作家的心中,激荡着何等炽热的爱心和挚情。

再次,冰心散文中的抒情主人公具有很高的中国古代文学的修养,这种造诣直接形成她思维方式上的某些特色。她精通古代文学,能非常熟练地背诵大量古代诗词,甚至养成这样的习惯:对于眼前的景物人事,或心中的喜怒哀乐,常常会脱口而出地引用古代诗词中的某些句子来表达她的感受,抒发她的情绪。冰心在《寄小读者》里曾对小朋友说:“愿你们用心读古人书,他们常在一定的环境中,说出你心中要说的话!”冰心的这种习惯还一直保持到她年老的时候。60年代她在一次学术报告中说:“我有时陪一些外国朋友出去游览,看见好景忽然想起一句好诗,我就想说我们中国有句好诗”。5这就是冰心思维方式上的显著特点。在《寄小读者》的二十九篇通讯里,我们处处都可以看到冰心这种具有鲜明特色的感受事物的方式。在国内时,她路经泰山,就默诵起《诗经》里的“高山仰止”的诗句;东近江南,她又想到龚自珍的“都道西湖清怨极,谁分这般浓福?”的词。到了美国,她因病住进沙穰疗养院,病中不能看书,她就在心里默默地温习着记忆中的许多诗词,聊慰寂寞的时日。例如有一次她在病榻上听着夜雨,就忆起“第一是难听夜雨!天涯倦旅,此时心事良苦”“可惜流年,忧愁风雨”“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等等诗句。经过这一番诗意的抚摸,她本来“心中很惆怅的,现在已好些了”。冰心远离祖国亲人,乡恋和离愁时时都在咬啮着她的心。这样,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大量表现思乡离别之苦的诗篇,就成为她绵绵愁绪的最好寄托,经常被她借用来表达自己悒郁的情怀。例如她刚离开祖国,独自在青天碧海的太平洋舟中,就常常想起“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的诗句。到了威尔斯利,在慰冰湖畔起了乡思,就忆起左辅的“浪淘沙”,并把词中的“乡梦不曾休,惹甚闲愁”的句子刻在一石片上抛入湖心。当离愁不断冲击着她的心岸时,她就反复背诵着辛幼安的“少年不识愁滋味”这首词,以此来抚慰痛苦的心灵。除了借用古代诗词表达她的情绪外,在美国,她面对异邦的景物,想到自己的处境,也会常常“想起一句好诗”,用古代诗词中所创造的意境去感受和印证。例如她游览一处名叫银湾(silverbay)的风景区,就想起纳兰成德“盈盈从此隔银湾,便无风雪也摧残”之句。她在朦胧的晓风中,倾听着疗养院四周鸟雀的鸣叫,“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诗句就自然地萦回于脑际。疗养院生活除了看书游山,就是与女伴谈笑。对于这种处境她引用杜甫的“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和苏东坡的“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的诗句后说:“对我此时生活而言,直是一字不可移易!”冰心这种感受事物和抒发感情的方式,和我们民族的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正因为如此,《寄小读者》和《往事》里虽然有些篇章是叙写在美国的见闻,但我们读来却明显地感到,那都是一个中国人心目中的外国生活,正如果戈理所说,那是“用含有自己的民族要素的眼睛来看它”的。所以这类作品同样也渗透着中国人的心理因素和感情色彩。

此外,冰心散文中的抒情主人公还具有十分鲜明的个性。她在《寄小读者》里谈到美国女学生时说:“她们的性情也活泼好交,不过交情更浮泛一些,这些天然是‘西方的!’”冰心清楚地看到自己和“西方的”少女性情上的区别。外国少女大多性格活泼,感情浮泛,而冰心和她们不同,她的性格端重,感情深沉。在感情表达的方式上,她也不像外国少女那样热烈不羁,感情外露,而往往是呈现出一种温柔、细腻、含蓄的形态。另一方面,冰心和当时我国的其他女作家也不同,在庐隐、淦女士的作品里,爱情的旋律往往被表现得异常强劲有力,而冰心却似乎羞于咏唱爱情之歌,在她早期的作品里,只有倾诉对母亲、对弟弟的挚爱,而没有抒发过对于男女爱情的渴望,更没有狂放的热情与越轨的笔致。郁达夫说:“我以为读了冰心女士的作品,就能够了解中国一切历史上的才女的心情”。6这一评价的确道出了冰心鲜明的个性特征。

这就是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冰心散文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就是作者的“全身涌现于读者之前”。这个形象是那样的血肉丰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她的思维方式、感情形态以及性格都具有独异的特征。但是我们认为,这个形象所反映的又不仅仅是作者自己,她所蕴含的是更为深厚的社会意义和历史内涵。她所抒发的反帝爱国的思想感情,“五四”时代的个性解放的愿望,同样也是广大中国人民面对着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禁锢所迸发出来的内心要求,它深刻地反映了在特定历史阶段我们民族的共同的心理状态。同时,这种心理状态又是通过作家本人那种具有较强的家庭观念,结合古代文学成果的表情达意的方式,以及富于东方才女式的素质等密切联系民族传统的个性表现出来的。因此,冰心散文的抒情主人公所表达的特定时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既浸透着鲜明的民族色彩,同时也焕发着五四时期强烈的时代精神。

三

冰心对于我国古代文学有很深的造诣。由于长期受到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的哺育与陶冶,在潜移默化中她就逐渐形成了符合我们民族传统的审美习惯。而当执笔写作的时候,这种富有民族特色的审美习惯就会直接渗透进她的艺术创造活动里。因此,虽然她早期的散文创作或多或少地也受到某些外国散文的影响,从形式上看同我国古代散文也很少有相似之处,但是在她的作品里,人们依然可以看到,无论是艺术构思、艺术手法或是艺术语言,都深深地烙印着本民族艺术传统影响的痕迹。

冰心的散文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她在《诗的女神》一诗中曾谈到她心目中的诗神的特点是: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欲语又停留。前两句指的是文学作品的感情色调,而“欲语又停留”则可以看做是指艺术表现上的含蓄不露。我们知道,在我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中,音乐要有弦外之音,绘画要有画外之意,文学也要“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成为我们民族一种传统的审美习惯,也成为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一项美学要求。冰心同样也是把含蓄不露作为自己艺术追求的目标的。在散文创作中,她没有把什么话都直接倾诉出来,而是注意把全部感情凝聚在她所精心描绘的艺术形象或艺术画面里,让读者从中感受到它的深刻的内涵和悠远的余味。《往事》第七篇写一朵红莲亭亭地在绿叶中间开放,然而,越来越繁密的雨点把它打得左右欹斜。这时作者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过来,正覆盖在红荷上面。雨势虽不减退,但红莲却安然无恙了。于是作者深受感动,她说:“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诗人把她歌颂母爱的千言万语,寄托在这雨荷的图画里,因而读者从这幅花卉画所能感受到的,是比画面本身更广阔更丰富的境界。《往事•二》的第五篇,作者写她在太平洋的船上,忽然听说有风浪即将到来。她不但不紧张,反而感到一种无名的喜悦。风浪到来后,旅客们离开舱面,伙伴们停止歌唱,不少人都晕船呕吐。但是诗人在大风巨浪的颠摇中并不晕船,而是从容地走上轮船的最高层,面对着风浪,干脆放倒一个救生圈,抱膝坐在上面,倾听四面的海潮声。

这时她的心魂由激扬而宁静,由快乐而庄严。这一切是为什么呢?原来在出国前,作为航海家的父亲曾对她说:“这番横渡太平洋,你若晕船,不配作我的女儿!”经过这次风浪的试炼,她写信告诉父亲:“海已证明了我确是父亲的女儿。”冰心对父亲的爱以及对他的职业的敬重,正是通过这一富于诗情画意的场景隐约透露出来的。在《雨雪时候的星辰》中,作者写自己和病友在疗养院里,每晚都要凝视着天上熟识的星辰。然而连夜的雨雪,使她们一点星光都看不见了。向着漆黑的夜空寻找,她们终于看到了山径上和松林中的点点灯火,就暂且把这些零乱的灯光当做天上的星星凝望,“于是雨雪寂寞之夜,也有了慰安了!”在生活中,只有从夜空中闪烁着的星星那里才能寻求到些微的慰藉,这些被病魔纠缠着的女孩子,心中有着怎样的寂寞与苦闷,读者是完全可以想见的。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冰心对母亲的眷恋,对父亲的挚爱,以及病中的寂寞,这种种情绪都不是诉诸直接的抒唱,而是蕴含在形象鲜明的艺术画面里。这样,她的散文就创造了一种深沉、优美、洋溢着诗情的艺术意境,同时也焕发出极为动人的含蓄美。

冰心的散文创作还非常注意传神。形神兼备,画龙点睛,这同样也是我们民族传统的审美习惯和文艺创作的美学要求。在散文创作中,传神包含着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指艺术构思上要形散神不散,一是指在写作时要善于抓住对象最具有特征的神采。冰心的散文从表面看来都是比较“散”的。例如她在《寄小读者》这些书信中,都是和小朋友无拘束地随意而谈,文字也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但是只要我们仔细研究就可以发现,她的每一封信都有一个中心,都有一条线把那些貌似零散的材料珍珠串连起来。这条线在不同的篇幅中不断变化,有时是去国的离愁,有时是病中的寂寞,有时是对幼弱者的同情,有时是对军阀混战的不满,有时是对父母的爱恋,有时是一点哲理的思考。由于每篇通讯中都有一个闪光的核心,它像磁铁那样吸引着全部材料,这就能够取得形散神不散的效果。又如《往事•二》的第六篇,是记述作者在美国看月亮的情景的。农历八月十四夜,冰心偶然间看见一轮明月,心上如同着了一鞭。这团*的月轮引起这位异乡客“多看多归思”的怅惘了。中秋这天,同学来邀去湖上泛舟,她因怕再见月亮心里很紧张,然而泛舟时却意外地天阴云迹,月意杳然,她反而觉得高兴。由于中秋夜逃过了月亮,十六夜就不再防备了,可是谁知当她偶然走访一同学,却猝不及防地被拉去看窗前的好月,而这夜的月色又给她惹来一次病。读这篇作品最初的感受似只是一些关于月亮的散漫无章的叙写,然而仔细品味,读者就能倾听到那流动于作品字里行间的,是忧郁的思乡曲的旋律。这同样也达到形散神不散的境界。另一方面,冰心的散文创作在对现实生活进行广泛叙写的同时,总还要注意捕捉和描绘生活对象的最具特征的神采。这种神采,像画龙的点睛,能够赋予形象鲜活的生命;像集中光束的焦点,能够让读者更分明地看到作者所描写的对象的特征。例如,大海是冰心谈不完的话题,在《往事》第十四篇,她又决心和弟弟们来彻底谈一谈海,谈海潮,海风,海舟,后来大家又一起把海的女神的性格特点概括为温柔沉静,超绝威严,神秘有容,虚怀广博。这种拟人化的写法同样能把握住海的神采,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在《到青龙桥去》这篇著名的散文里,冰心一共写了七个军人,重点是描写一个验票的稽查员和一个有麻子的士兵。对这两个下级军士作者也没有作巨细无遗的刻画,而是注意抓住最具特征的方面。如写稽查员主要是写他在三次查票时说的话,就把他的不徇私、顾大局的特点揭示出来。那个有麻子的士兵,没说一句话,但他在接受查票和半途下车时的表情与动作,也就把他的守规矩、有礼貌的善良性格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冰心的散文创作喜欢采用比兴的手法。在我国文学中,以彼物比此物,或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是从《诗经》以来就长期经常被采用的传统手法。冰心在散文创作中运用了大量比喻,这就使文字更加具体化与形象化。值得注意的是,她所采用的喻体,大多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经常用以作譬的形象,或者是富于民族特色的事物。例如她写留学生到了国外,都好像成了“飘泊的风萍”;她说对美国匆匆游览过的地方的印象“都如过眼云烟”;她写自己旅居国外的心情“有如水的客愁,有如丝的乡梦”;而她在沙穰疗养院,“过的是花的生活,生长于光天化日之下,微风细雨之中。过的是鸟的生活,游息于山巅水涯,寄身于上下左右空气环围的巢床里。过的是水的生活,自在的潺潺流走。过的是云的生活,随意的袅袅卷舒。”这些文字里所采用的喻体,诸如风萍、云烟、花鸟、流水、蚕丝等,都是我国古代文学家经常用来描绘其境遇、心情、感受的形象。又如,她对美国绮色佳(ithaca)这个地方的景色这样写道:“绮色佳真美!美处在深幽,喻人如隐士,喻季候如秋,喻花如菊。”她描写月下的青山,“只能说是似娟娟的静女,虽是照人的明艳,却不飞扬妖冶;是低眉垂袖,璎珞矜严。”她对小朋友说:“领略人生,要如滚针毡,用血肉之躯去遍挨遍尝,要他针针见血!”上面这些被用作喻体的隐士,低眉垂袖、佩戴璎珞的静女,以及滚针毡等,都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即使是菊花,亦原系我国所产,闻一多曾咏他是“四千年的华胄底名花。”善于选择富有民族色彩的喻体,这是冰心运用比喻手法的鲜明特点。另一方面,冰心在散文创作中还经常采用兴的手法。前面曾提到的《往事》第七篇:一片大荷叶在雨中覆盖一朵盛开的红莲,引起诗人对于母爱的感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又如《寄小读者》里,作者写她一次雪后游山,在积雪中看见了七八朵大开的蒲公英,她发觉这平凡的草卉,竟与梅菊一样的耐寒。粗俗平凡的蒲公英和高贵清华的菊花都引起她的爱怜,并由此而感悟到:“世上一物有一物的长处,一人有一人的价值。”(《通讯十七》)再如,她在归国的船上,面对着无边的大海,又看到船旁哗然飞溅的浪花,这个景象也引起她的咏唱:“母亲,你是大海,我只是刹那间溅跃的浪花,虽暂时在最低的空间上,幻出种种的闪光,而在最短的时间中,即又飞进母亲的怀里。”(《通讯二十八》)如果说,在冰心的散文作品里,“比”的手法有时能赋予作者抽象的思想情绪以富有民族色彩的具体形象,那么,“兴”的手法则常常是一些具体的景物引起作者的联想,启发她进行某些哲理性的思索。如雨荷图使她想到母爱,雪中蒲公英使她想到人的价值,大海与浪花使她想到母女的关系。这种从感性的生活现象出发的哲理性思考,同样能让读者具体地深刻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冰心在继承我们民族传统的比兴手法方面,表现出一个优秀艺术家的可贵的创造性。

冰心的散文创作善于锤炼民族化的文学语言。她早在《元代的戏曲》一文里对元曲的语言曾作了深入的研究。她指出,“不避骈律及叠句”、“不避俗字书语”、“善用形容字”是元曲语言的主要特点。她认为骈偶和叠句“在诗中散文中确有其美的价值”;采用俗语能“一洗贵族文学的积弊”;形容摹状,“全得力于连绵字和形容词”。她在论文的最后一部分还分析了元曲与新文学的关系,指出新文学作者应该学习元曲中运用白话的经验,一是不必回避俗语,一是要善于融化旧诗词。“以上两端,元作家的自由气派,大可效法”7。我们认为,冰心在进行散文创作的时候,是有意识地学习元曲运用白话的经验,并广泛借鉴我国古代文学作品锤炼语言的某些技巧的。她的散文语言,无论是基本词汇还是语法结构,都以现代汉语为主体,是一种十分清畅流利的白话文。同时她又善于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来熔炼优美的文学语言:

一、她大量采用了对偶与排比。这是汉字所能形成的独有的形式美和节奏美。例如“繁星闪烁着,海波吟啸着”,“花影在壁,花香在衣”,“碎雪和微雨在檐上,明月和星辰在栏旁”,“大雨初过,湖净如镜,山青如洗”等等。

二、她适当插入一些俗语,使文字充满机智又通俗易懂。如“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她称赞小弟弟也能以笑话安慰母亲“真是灯草也成了柱杖了”。

三、她善于融化旧诗词进入自己的文字。除了经常引用古代诗人的诗句外,她更多的是把他们的诗句加以变化剪裁,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语汇,从而使自己的语言色彩更加丰富。例如她的文字里的“浮云蔽日”、“山雨欲来”、“斜风细雨”、“柳暗花明”、“雨雪霏霏”等,都是把古诗句变化作自己的用语。又如她写在冰雪中行走:“下楼微步雪林中曲折行来,偶然回顾,一身自冰玉丛中穿过,小楼一角,隐隐看见我的帘幕。虽然一般的高处不胜寒,而此琼楼玉宇,竟在人间,而非天上。”这些文字很明显是从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演化来的。

四、她注意选用形容词。例如写长城:“乱山中的城头上,暗淡飘忽的日光下,迎风独立。四围充满了寂寞与荒凉。除了浅黄色一串的骆驼,从深黄色的山脚下,徐徐走过之外,一切都是单调的!”(《到青龙桥去》)由于准确地选择了描绘色彩和气氛的形容词,一幅荒凉暗淡的长城风景画就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又如她写山中落日:“四围山色之中,这油然一碧的天空,充满了一切。漫天匝地的斜阳,酿出西边天际一两抹的绛红深紫,这颜色须臾万变,而银灰,而鱼肚白,倏然间又转成灿然的黄金。……”由于准确地选择了形容词,夕阳下落时的色彩变化被描写得极为细致,极为生动。

五、她经常适当采用一些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前面提到的例子中,就有不少是这类文字。总之,冰心散文的语言,在流畅的白话中融化进丰富多样的成分,从而形成了一种耐人咀嚼的特殊风味。下面引用的一段文字,最能代表冰心散文的文学语言的特色。在《往事•二十》,作者这样表示死后葬身海底的愿望:

何如脚儿赤着,发儿松松的挽着,躯壳用缟白的轻绡裹着,放在一个空明莹澈的水晶棺里。用纱灯和细乐,一叶扁舟,月白风清之夜,将这棺儿送到海上,在一片挽歌声

中,轻轻的系下,葬在海波深处。

想象吊者白衣如雪,几只大舟,首尾相接,耀以红灯,绕以清乐,一簇的停在波心。何等凄清,何等苍凉,又是何等的豪迈!

以万顷沧波作墓田,又岂是人迹可到?即使专诚要来瞻礼,也只能下俯清波,遥遥凭吊。

更何必以人间暂时的花朵,来娱悦海中永久的灵魂!看天上的乱星孤月,水面的晚烟朝霞,听海风夜奔,海波夜啸。比新开的花,徐流的水,其壮美的程度相去又如何?

这段文字从整体看是白话文,但又写得多姿多彩。如人间暂时的花朵,海中永久的灵魂;天上的乱星孤月,水面的晚烟朝霞;新开的花,徐流的水等是对偶。“何等凄清,何等苍凉,又是何等的豪迈”是排比。又如“何如脚儿赤着,发儿松松的挽着,躯壳用缟白的轻绡裹着”这些文字留有元曲影响的痕迹。而像“一叶扁舟”、“月白风清”、“乱星孤月”等用语则是从古诗词中变化来的。这段文字使用了大量单音词和文言词汇,而如“耀以红灯,绕以清乐”“下俯清波,遥遥凭吊”“以万顷沧波作墓田,又岂是人迹可到?”“其壮美的程度相去又如何?”等则都是采用文言句式。经过作家精心熔炼的这种文字,既有白话文的流利,又有文言文。

第16篇:关于黔东南少数民族特色的调查报告

关于黔东南少数民族特色的调查报告

学 生:龙开平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班级:09电一班

学号:200941841126

2012 2 12

关于黔东南少数民族特色的调查报告

1、调查的原因及目的

2、调查时间、地点、方法 3.调查时间:2012 1 20

4、调查地点: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区(锦屏县)

5、调查方法:采取问卷式调查

摘要: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可以促进当地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是增加少数民族人民收入的有效措施,可以极大的提高的人民的生活水平,极大改善当地人民生活质量,本文以黔南州荔波县特色旅游业发展为例,分析荔波县旅游业成功的原因,并提出了如何更好的促进荔波县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经济,特色旅游,黔南州锦屏县

一、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现状

锦屏县7个乡镇(偶里乡、平略镇、平秋镇、敦寨乡、铜鼓镇、启蒙镇、三江镇)共59个村民组、48个自然村寨。全乡2870户20432人,少数民族有布依、苗族、瑶族、侗族等,其中以侗族、苗族为主体民族,占全乡总人口85%以上。

1、有保护价值的特色村寨数量和主要建筑类型

毛口乡牂牁村共12个村民组,80%以上为布依族,村寨内居住侗族、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房屋建设全部为少数民族特色建筑。村境内有多处优美的自然景观及传说,这些民族村寨,在产业结构、民居式样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都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的特点。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是发展特色经济的宝贵资源。主要建筑有三板溪水电站、隆里古镇、牂牁寨等。

2、特色村寨民族、地域的分布情况和特点

偶里乡所处地区属岩溶结构的喀斯特地形地貌,海拔落差大。地势平坦而开阔,东、西、北三面是崇山峻岭,最高山峰是老王山,海拔426.94米,是皇尚山第一高峰,最低海拔为北盘江虎跳石处,海拔为881米。在海拔800米以下地区属冲积性平原,具有“小盆地”、“小吐鲁番”等之美称。地势低凹,是北盘江低热河谷,气温高,气候炎热,光照充足,最高温度为43℃,最低温度为5.5℃,年均气温为22℃,无霜期达360天,降雨量1035毫升,春旱较严重。

3、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情况

偶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居民长期生存的环境,村寨内植被茂密,水土流失较少,大部分村寨保存完好。因2007年光照电站的修建,民房已被拆迁,新建的民房已失去民族村寨的特色,需要加以修饰。

4、“十一五”时期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情况

(1)取得的成绩

在国家、省市和特区相关部门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在特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三板溪旅游正在乘着西部大开发利用的东风迅速发展。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少数民族乡,其中以布依族和苗族为主,各兄弟民族热情好客,民风纯朴,具有传统的民族文化和民间艺术,蜡染、绣花更是独具风格。苗族的芦笙舞,有杉木之乡之称、布依族的赶俵歌更是叫人叹为观止。人工湖配上神秘的古夜郎文化,与老王山、月亮洞等多处景观相互辉映,再加上湖区周围座落有致、独具一格的移民新村小镇与隆里古镇,将成为众旅游休闲的好去处,为旅游业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2)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特色村寨建设受经济发展商品化的影响,没有引起重视,村民在农村发展过程中对村寨的破坏时有发生;

二是政府部门工作职能倾向于发展、保护力度不够;

三是村民思想意识急需转变,需要克服“小农”意识和传统思维;四是基层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5、“十二五”时期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设想和建议

少数民族的农村人口,主要分布在少数民族聚居的民族村寨。这些民族村寨,在产业结构、民居式样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都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的特点。民族村寨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是发展特色经济的宝贵资源。但在农村发展过程中,部分地区破坏少数民族传统建筑风格和生态环境的现象时有发生,少数民族村寨的特色急剧消失,因此,做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工作刻不容缓。

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的思路和目标

开展这项工作,有利于加快少数民族聚居村寨脱贫致富步伐,实现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相协调。有利于总结和推广不同民族、不同经济文化类型地区特色民族村寨保护与发展的成功模式和经验,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民族特色村寨是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缩影,是少数民族人文精神、劳动智慧、审美心理的集中体现。在实施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中,要大力推进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工作,让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成为镶嵌在少数民族地区熠熠生辉的宝石。

力争把1到2个特色村寨建成全省乃至全国旅游名村。为实现这一目标,全乡将在巩固成果、提升内涵上下功夫;在示范带动、稳步推进上下功夫;在创新思路、再上台阶上下功夫。对已建成或即将建成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不断完善其配套设施,丰富内涵,提档升级,展示魅力,发挥效益,巩固建设成果;充分发挥试点村的辐射带动作用,由点到面,稳步推进;并不断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同时,处理好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的关系、特色村寨建设与促进全面进步的关系,通过改革开放和市场运作,吸引社会资助、民间投资和招商引资等,解决投入不足和建设经营的问题,探索一条民族村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路,促进我县乡少数民族村寨保护和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6、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应列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一个组成部分,偶里乡按照国家民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毛口乡牂牁村、西陵村、半坡村三个基础条件较好、民族特色突出和民族文化浓厚的村寨作为首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项目。

以特色民居改造为突破口,加强村容村貌建设,以确保农民增收为目的,培育特色产业,以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为切入点,推动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以促进民族关系和谐为目标,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尊重历史,尊重民族建筑风格,结合当地建筑工艺,就地取材,尊重村民意愿,注重环境协调,突出民族特色。经过改造的民族村寨保持了整旧如旧、建筑风格主体不变;新建的项目起点要高,民族特色要鲜明。

7、特色村寨保护的重点区域(与当地旅游和文化发展规划相衔接)和重点工程。毛口乡传说是古夜郎国的都邑所在地,其境内的牂牁江风景秀丽,有白壁峡、绿荫洞、一线天等多处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还有传说神秘的王子坟、龙潭、虎跳石、将军坟、木城古榕树、老王山(郎山)、九层山、古驿道、梯子岩、狗爬岩、西陵渡、牂牁寨等,人文景观奇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景点众多,峰峦叠嶂,集山奇、水险、谷幽为一体,传说古朴而神秘。牂牁江沿岸山势雄峻险奇,水急滩险,原始植被葱绿,素有“小三峡”之美誉,已被列为古夜郎旅游胜地。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试点项目应选择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主体民族为世居少数民族,村寨民族特点比较突出,当地政府和群众有较高积极性的村寨,应以支持特色民居保护和改造、特色产业培育、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创建为主要内容,以因地制宜,搞好规划;尊重群众意愿;保护和发展相结合和综合考虑,突出重点为主要原则。

二、少数民族服饰特色

男子一般着黑色唐装,以当地土布制作。上衣短领对襟,缝一排(六至八对)布结纽扣,胸前缝小兜一对,腹部有两个大兜,下摆往里折成宽边,并于下沿左右两侧开对称裂口。穿宽大裤,短及膝下。有的缠绑腿,扎头巾。劳动时穿草鞋,节日穿宽口布鞋。

女戴黑头巾,着藏青或深蓝色短领右衽偏襟上衣(有的在颈口、袖口、襟底均绣有彩色花边)。有一暗兜藏于腹前襟内,随襟边缝置数对布结纽扣。下穿宽肥黑裤(也有的于裤脚沿口镶二道异色彩条),腰扎围裙。劳动时穿草鞋,并戴垫肩。在赶圩、歌场或节日穿绣花鞋。藏袍是藏族的主要服装款式,种类很多,从衣服质地上可分锦缎、皮面、氆氇、素布等、藏袍花纹装饰很讲究,过去僧官不同品级,严格区分纹饰,用藏袍较长,一般都比身高还长,,穿时要把下部上提,下摆离脚面有

三、四十公分高、扎上腰带。藏袍可分牧区皮袍、色袖袍、农区为氆氇袍,式样可分长袖皮袍,工布宽肩无袖、无袖女长袍和加珞花领氆氇袍,男女穿的衬衫有大襟和对襟两种,男衬衫高领女式多翻领,女衫的袖子要比其他衣袖长40公分左右。跳舞时放下袖子,袖子在空中翩翩起舞,非常优美。裕固族妇女的头饰颇富有民族特色。妇女有戴帽子习惯。这种帽子是用白色羊毛压制的毡子制成,前缘镶有两道黑边,帽沿不宽,后沿微翘,前沿平伸,帽顶缀有红线穗子垂在帽顶周围。有的还饰有各色花纹,戴在头上像一只倒扣的喇叭,很是别致。

未婚少女和已婚妇女的帽子略有不同:未婚少女的前额戴“格尧则依捏”,即在一条长红布带上边缀以珊瑚珠,下边缘是用红、黄、白、绿、蓝五色的珊瑚和玉石小珠串成的许多穗,它象珠帘一样齐眉垂在前额。梳五条或七条发辫,辫梢内有彩色的丝绒线,系在背后的腰带里。盛装的妇女,戴宽沿圆筒平顶帽,帽顶上垂下大红彩络。已婚妇女戴长形的头面,即先将头发梳成三条辫子,一条垂在背后,左右辫由耳后垂在胸前。头面是三条,系在三条发辫上,每条又分三段,是用金属环子连接起来的,上面镶有银牌、珊瑚、玛瑙、彩珠、贝壳等饰品,构成美丽的图案。戴的头面要求上齐耳环,下至长袍底边,头面长短以身材高矮而定。

在阳光的衬映下,裕固族妇女的帽子显得格外华丽庄重,富有民族情调,走起路来,珠贝、银牌等头饰互相撞击,发出清脆和谐、富有节奏感的叮当声,十分悦耳动听。

瑶族过去因其居住和服饰等方面的特点不同,曾有“过山瑶”、“红头瑶”、“大板瑶”、“平头瑶”、“蓝靛瑶”、“沙瑶”、“白头瑶”等自称和他称。在风俗习惯方面一直保持本民族传统特点,尤其在男女衣着上更为明显。瑶族妇女善于刺绣,在衣襟、袖口、裤脚镶边处都绣有精美的图案花纹。发结细辫绕于头顶,围以五色细珠,衣襟的颈部至胸前绣有花彩纹饰。男子则喜欢蓄发盘髻,并以红布或青布包头,穿无领对襟长袖衣,衣外斜挎白布“坎肩”,下着大裤脚长裤。 瑶族男女长到十

五、六岁要换掉花帽改包头帕,标志着身体已经发育成熟了。

三、少数民族特色旅游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我国这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里,汉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91.96%。55个少数民族总人口有9056多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04%。由于这个原因,习惯上把其余的兄弟民族称为少数民族。不管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是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在各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结合着本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因素,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民族难以做到的,无与伦比。

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少数民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 由于汉族人口众多,一直以来,汉族人民在与各少数民族交往过程中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占据这绝对的优势。汉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往往会掩盖了少数民族文化的风采,长期以来,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生活等在艰难中发展。尽管如此,我国各少数民族的特色依然在中华大地上屹立风采,在少数民族聚居地依然保留着传统的民族风情和特色。纯洁的民风民情,是我国少数民族无价的文化,精神宝藏。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生活质量得到大大的改善,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追求物质消费的同时,人们越来越多的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大多时候,人们在假期期间,越来越多的选择外出旅游,放松自己。而往往保持着传统民族风情的少数民族地区成了这些旅客的向往之地,越来越多的旅客涌向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他们的到来,为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经济方面,人民收入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四、黔南州锦屏县发展旅游的条件

锦屏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隶属黔南洞族苗族自治区。总面积2431.8平方千米。总人口16.8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就有14.51万人,是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地,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侗族、瑶族、苗族等。荔波历史悠久,山川秀丽,人杰地灵。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世居于这块神奇土地的勤劳智慧的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锦屏县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常年温度适宜,是一个天然的温室。荔波被誉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山川秀丽,气候宜人,四季如春,资源丰富,人杰地灵,是一块神秘的土地。荔波县匠心独运,别具一格的社会,文化,自然环境和少数民族风情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目前,荔波旅游资源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国家级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该地区自然风光旖旎而神奇,喀斯特地貌十分发育,喀斯特形态多种多样,呈现出峰峦叠嶂的喀斯特峰丛奇特景观。主要有四大景区:水春河峡谷景区、樟江田园风光景区、大七孔景区、小七孔景区

2、浓郁的民族风情。世居于这块秀美土地上的布依、水、苗、瑶、汉等民族,长期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长期以来,民族的花灯表演、山歌对唱、吹笔管、打刷把、赛龙舟、爬刀山、跳芦笙舞、陀螺赛、打猎舞等,至今仍很好地传承。热烈 诙谐的布依族婚礼中的唱“朗外”,盛大非凡的水族“卯坡”对歌,自由纯朴的苗族婚恋,古朴神秘的瑶族凿壁谈婚和抢腰带,令人倍感新奇。

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异彩纷呈,风光绝世。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古朴、神奇而神秘。游人来此一游,真有悦目赏心、超凡脱俗、世外桃源之感。一批批中外游客均盛赞“荔波风光天下奇”。

五、黔南州锦屏县旅游产业发展的状况

近年来,荔波县政府在结合自身的发展优势,以及上级政府的支持和努力下,荔波县的旅游产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旅客流量逐年急速攀升。优美的自然环境越来越多的吸引着外来的游客,2006年荔波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的申遗成功,很好的对外宣传荔波优美无比的自然风光,每年到锦屏旅游的游客流量逐年急速攀升,并且这种攀升的趋势越来越高。

2、社会经济得到极大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锦屏旅游,对促进当地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为当地的少数带来很多的好处,最直接的表现在增加了当地少数民族人民的收入,极大的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3、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不断完善。为了吸引越来越多的旅客,锦屏县人民政府在基础建设上做出巨大的投资,也极大的改善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多的旅客来到锦屏旅游,他们不仅对锦屏的自然风景所叹为观止,而且了解了锦屏不同民族的文化风情和风俗习惯,对少数民族的风情产生浓厚的兴趣,大部分旅客对锦屏之行感到极大的满足,一批批中外游客均盛赞“锦屏风光天下奇”。

六、黔南州县旅锦屏游产业发展意见和建议

经过认真的调查,对荔波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方向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

1、基础设施

锦屏基础设施虽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是由于起步较晚,相比而言,基础设施还是比较落后,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是阻碍锦屏旅游业发展的最大瓶颈。而其中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交通建设,住宿条件,医疗卫生等

2、环境保护

由于逐年增加的旅客流量,旅客在旅游过程所产生的环境污染是比较严重的问题。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锦屏政府要调整发展的战略,要特别强调处理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保护中适度开发,通过开发促进保护,从而实现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使旅游业发展符合建设生态文明和生态现代化的要求。在具体工作中,必须进一步推进重点景区和旅游城市的生态重建,切实加强环保设施建设,把因旅游带来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降低到最小限度科学发展旅游业,全面协调经济和环境的关系。

3、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由于外来文化的影响,对当地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大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防止旅游资源的商业化开发对民族文化造成的侵蚀,使我省宝贵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必须保护当地少数民族的灵魂,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结束语: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黔南州锦屏县特色旅游,经过本次调查,对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认识和感知,也是践行了支持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一个生动的实践展示。锦屏县政府要继续发扬创新的精神,制定符合锦屏实际情况的发展战略,才能引领锦屏人民努力奋斗,经济发展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才会得到极大的提高,才会完成脱贫致富,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旅行社经营管理[M](第2版).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徐波、胡海霞.旅行社经营管理[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

第17篇:内蒙古地方民族特色导游选述

一、内蒙古的盟、旗、苏木、嘎查、艾力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划现为9个自治区直辖市(地级)、3个盟(地级)、11个县级市(含2个市委书记为副地级干部的自治区计划单列市)、21个地级市直辖区(县级)、17个县、49个旗(县级)、3个自治旗(县级)一般称为“9市3盟101个旗县(市区)”,是全国惟一盟市、旗县并存的省级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内蒙古盟、旗,源于清代在蒙古地区推行的“盟旗制度”。民国以来,尤其是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以来,在历史沿革的基础上,内蒙古地区一直是盟市、旗县并存,只是盟长、旗长一般必须由蒙古族出任,自治旗旗长由当地自治民族人士担任。旗内乡、镇、苏木(乡镇级,蒙古族聚居,牧业相对发达)并存,苏木下辖嘎查(相当于行政村),嘎查下辖艾力(相当于自然村,但在牧区实指散居于独立蒙古包或零星定居点的牧户人家)。

二、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民俗风情荟萃 作为全国最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省级行政区划,内蒙古自治区118.3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生活着蒙、汉等49个民族近2400万民众。各民族由于居住环境、生产、生活条件和历史条件不同,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俗习惯。这些民间习俗通常表现在居住、饮食、服饰、礼仪、游宴、行旅、节庆、结社、婚嫁、丧葬、禁忌、信仰、祭祀、娱乐、艺术、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谚语、谜语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映了各个民族的心理、意识、情感和生活方式,体现了一定的民族形式、民族特点,成为区分不同民族的重要标志。 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多为世代沿袭和流传下来的;当然,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经过一番移风易俗的变迁,一些传统习俗被赋予了某些新的内容。常言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即使是同一个民族的习俗,各地也不尽相同。 遵照马列主义实事求是的原则,试对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这四个自治民族的民俗风情概况作一简明介绍。 您想最先知道具有代表性的蒙古族民俗吗?那么请看——

(一)蒙古族 内蒙古现有蒙古族人口423万多,约占全国蒙古族人口总数(500余万)的78%,占世界蒙古族人口总数(700多万)的一半以上,约等于元朝时蒙古族总人口数。 历史上,畜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一向是蒙古族赖以生存的主体经济和生活方式。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古代蒙古族信仰萨满教,十六世纪后普遍改信了喇嘛教。蒙古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实行同姓不婚的习俗;丧葬一般为土葬、火葬和野葬;衣食住行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尤其是生活在聚居区的蒙古族大都保留了传统的习俗。如男女都穿蒙古袍,束以腰带,脚着长筒马靴,男子多戴深色礼帽,女子多以红、蓝色布缠头,而且盛妆时还戴不少金银头饰点缀的冠,饮食多以牛羊肉和奶食为主,粮食、蔬菜为辅;解放前居住蒙古包,现多已定居,改住砖木结构的房子;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勤劳勇敢,憨厚豪爽,具有许多传统美德;节庆,除了过春节等节日外,每年

7、8月间都隆重举办那达慕大会(现已发展为“那达慕草原旅游节”)和祭敖包活动。由于地域环境等多方面原因,内蒙古东、西部,以及农、牧区的蒙古族,在某些习俗上有一定差异。 苏台柴 蒙语意为奶茶,蒙古民族一种日常饮料,同时也是待客必备佳品之一。做法是将砖茶放入锅内加水熬成紫红色,然后将鲜牛奶或羊、驼奶以6:1的比例倒入茶水锅中,熬至沸腾即成。奶茶营养丰富,具有提神、开胃、助消化、解渴等作用。目前,内蒙古各族人民大都喜好喝蒙古族风味的奶茶。 马奶酒 蒙语称作“乞戈”或“艾日戈”。内蒙古东西部牧区用马奶酿制的一种酒精含量颇小的饮料,味道醇香,清凉解渴,也是牧民款待宾客的一种最佳冷饮。制法是将鲜马奶装入生皮囊中,挂在向阳处,用一根特制的木棍每日搅拌数次,使马奶逐渐发酵变酸。当马奶变成清淡透明,味道酸辣时,即成为马奶酒。马奶酒历史悠久,《马可·波罗行记》和元初名臣耶律楚材的诗中,都有对马奶酒色、香、味盛赞之文句。常饮马奶酒,可治胃溃疡、肺结核等疾病。 酸奶子 牧区优质饮料之一。牧民一般不爱喝鲜牛奶,而喜欢喝酸奶子。制法有二:一是将鲜牛奶倒入大锅中烧开,再放在通风处晾凉,使其发酵,产生酸味;另是将鲜牛奶置于阳光下或温度高的地方,使其受热发酵,产生酸味,便成酸奶子。酸奶子营养丰富,醇香扑鼻,夏季常饮,止渴祛火,帮助消化。全羊席 蒙语称之为“秀什”或“不禾勒”,是蒙古族招待贵宾的传统嘉肴,又称整羊席,乃蒙古族最古老、最隆重的一种宴席,一般只在盛大宴会、隆重集会、举行婚礼或招待高级贵宾时摆设。全羊席是将整羊加工(烤熟或煮熟)后摆在长方形大木盘中,像一只卧着的活羊,浓香飘逸扑鼻,肉味鲜美异常。宾主进餐前,还要由主人主持举行一定的仪式,高唱赞歌,朗诵献整羊的祝辞等。史载,成吉思汗曾设过全羊席,忽必烈登基时也设全羊席敬祭神祇、宴待宾客。随着烹饪技术的不断改进,而今烤全羊已成为内蒙古驰名中外的代表性名贵菜肴之一。蒙古包 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古代称为“穹庐”、“毡包”或“毡帐”。蒙古包呈圆形尖顶,一般以柳木杆组合编制的若干个(

4、

6、

8、10个)篱笆状“哈那”(围墙支架)和伞状顶篷内许多椽子为骨架,顶上及四周以一至两层白色的厚羊毛毡覆盖,顶中央开有天窗,木框门朝南或东南方开设。12个哈那的大型蒙古包,包内总面积达60多平方米,在草原上是罕见的,仅出现于1990年锡林郭勒盟第七届那达慕大会以来,堪称内蒙古蒙古包之最。勒勒车 蒙古族牧民使用的传统交通工具,早先多以桦木或榆木加工制成。车身重约百余斤,载重可达数百斤乃至上千斤。其特点是车轮大,车身小而轻,独牛拉单车,往往数辆或数十辆首尾相衔,由一两个牧民(多为女性)驾驭吆赶着在草地、沼泽地、雪地或沙漠地带缓缓地鱼贯而行,显示了牧区特有的风情。勒勒车既便于短途拉水、拉牛粪和柴草,又适于长途搬运生活用品和蒙古包等。今经过改进的勒勒车,木轮换作铁轮(硬胶实体胎),组装轴承,用马或仍用牛来牵拉,车速和载重量都显著提高。婚俗 蒙古族有抢婚和聘婚两种婚制,前者盛行于十三世纪前蒙古族尚处于奴隶制社会时期。如成吉思汗之父也速该把阿秃儿抢诃额仑夫人成亲,即是这种婚制形式;十三世纪后,蒙古族进入封建社会,即普遍实行聘婚制,男女定亲前,男方要向女方多次求亲,定亲后,男家要送给女家聘礼(又称“彩礼”)。牧区多以牛、马、羊等牲畜为聘礼,农区多以金银首饰、衣物等为聘礼。牧民视“九”为吉数,聘礼以“九”为起点,从“一九”到“九九”,牲畜最多不得超过八十一头。贫困牧户,聘礼牲畜头数可用小于九的奇数,如

三、

五、七头,但绝不能择偶数。女家也非常讲究给女儿陪送嫁妆。通常,嫁妆的物品数量多于聘礼。因此,蒙古族有一句俗语;“娶得起媳妇,聘不起姑娘”。蒙古族的娶亲也非常隆重,并保留着男到女家投宿娶亲的习俗。娶亲一般在结婚喜日(请喇嘛占卜择吉日)的前一天,新郎着传统礼服,伴郎、祝颂人也穿上节日盛装,驱彩车,载礼品,一同骑马前往女家。至女家,先绕蒙古包一周,并向女家敬献“碰门羊”一只和其他礼物。然后,新郎和伴郎手捧哈达、美酒,向新娘的父母、长亲逐一敬酒,行跪拜礼。礼毕,娶亲者入席就餐。晚上,又摆设羊五叉宴席,并举行求名问庚的传统仪式。次日清晨,娶亲者启程时,新娘由叔父或姑夫抱上彩车,新郎要骑马绕彩车三遭,然后,娶亲和送亲的队伍才一同策马驱车奔往新郎家。途中,娶亲者和送亲者要互相纵马追逐,举行“刁帽子”竞赛。新娘娶到新郎家后,要举行隆重的婚礼——新郎新娘不下车马,先绕蒙古包三圈,然后参加拜火仪式,即新郎新娘从两堆旺火间双双穿过,接受火的洗礼,使爱情更加纯洁坚贞,以求白头偕老,生活美满幸福。新郎新娘进入蒙古包后,首先拜佛祭灶,然后拜见父母和亲友。礼毕,由梳头额吉给新娘梳头。梳洗换装后,等待婚宴的开始。婚宴通常摆设“羊背子”(蒙古族名菜之一,将全羊卸成七大件,除去胸叉,带尾入锅,加盐煮熟,用大铜盘先摆四肢、羊背、颈胛,羊头置羊背上)、全羊席,各种奶食、糖果等应有尽有。宴间,新郎提银壶,新娘捧银碗,向长辈、亲友逐一敬酒、献哈达,众人开怀畅饮,姑娘们伴随着马头琴曲调放声歌唱。婚宴往往要延续两三天,亲友们才陆续离去。 天葬 牧区昔日盛行的一种葬式。又称“野葬”或“弃葬”。人死后,脱掉旧服,换上新衣或用白布裹尸,将尸体放在勒勒车上,赶车急行,让其任意颠簸。尸体掉在哪里,哪里就是吉祥葬地。然后,驱车速返,不得回头看。三日后,死者亲属前去察看,如尸体已被禽兽吃掉,则认为死者巳升上天堂;若尸体完整无损,则认为死者余孽未消,不利子孙,要请喇嘛念经,替其忏悔消灾,并在尸体上涂一层黄油,好让禽兽早日吃掉。天葬后,死者子孙一般在49天内不剃发、不宴饮娱乐,路遇行人不寒喧,以示哀悼。祭敖包 敖包,又译作“脑包”、“鄂博”,蒙语意为堆子或鼓包,通常设在高山或丘陵上,实际上是用石头堆积成的圆锥形的实心塔。祭敖包(达斡尔族称作“敖包祭”,鄂温克族叫作“澳渥塔黑仁”,祭祀形式不尽相同,但敬神祈福的目的是大致相同的。)是蒙古民族盛大的传统祭祀活动。祭祀时,在敖包顶端插一根长杆,杆头上系着牲畜毛和经文布条,四面放着烧柏香的垫石,敖包旁还插满树枝,供有整羊、马奶酒、黄油和奶酪等。古时,还要由萨满教巫师击鼓念咒,膜拜祈祷;近代以来,由喇嘛焚香点火,诵词念经,也有击鼓鸣号的。牧民们都围绕着敖包,从左至右顺时针转三遭,求山神、路神降福,保佑人众安康、草茂畜旺,同时表达对高山的崇拜,对神灵的敬意。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牧民的观念也有所更新。尽管他们大都信仰喇嘛教,并虔诚地敬奉某些神灵,但今天的祭敖包活动,在举行传统仪式的同时,又增添了发展牧区经济、吸引中外游客、促进民族团结等新的有益的内容和形式。那达慕 蒙语意为“娱乐”或“游戏”,是蒙古族传统的群众性集会。当年,成吉思汗战胜花剌子模(在今中亚土库曼一带),为庆祝胜利,就曾举行过那达慕盛会。在古代和近现代的那达慕盛会上,都要举行男子“赛马”、“射箭”、“摔跤”(即“搏克”)三项竞技比赛,俗称“男儿三艺”。当代的那达慕大会,除进行这三项竞技赛外,还增添了马球、马术、田径、电影、话剧、乌兰牧骑文艺演出等新内容,同时开展经贸活动,进行物资交流,还要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那达慕通常在盛夏初秋的7月和8月间举行。届时,四面八方的蒙古族牧民穿着节日的盛装,纷纷策马驱车前来参赛或观摩。那达慕大会是中国和世界各民族人民喜闻乐见的蒙古族大型传统盛会,在蒙古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中和当今内蒙古旅游贸易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内蒙古举行一年一度的那达慕草原旅游节,为中国民俗风情游活动增添别具一格的浓郁色彩。禁忌 蒙古族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禁忌,主要的有以下“八忌”:1.火忌 蒙古族崇拜火、火神和灶神,认为火和火神、灶神是驱妖避邪的圣洁物与神灵。所以,进入蒙古包后,忌在火炉上烤脚,更不许在火炉旁烤湿靴子和鞋;不得跨越火炉或脚蹬火炉,不得在炉灶上磕烟袋、摔东西、扔脏物,不得用刀子挑火或将刀子插入火中,不得用刀子从锅中扎取肉食。2.水忌 蒙古族认为水是纯洁的神灵,忌在河流中洗手和沐浴,更不许洗女人的脏衣物,或将不干净的东西投入河中。牧民视水为生命之源,非常注意节约用水,并养成了节约用水和保护水源不受污染的良好习惯。3.病忌 牧民家有重病号或病危者时,一般在蒙古包左侧挂一根绳子,并将绳子的一端埋在东侧,相当于挂出了“闻人免进”的牌子,以示家有重患者,不待客。4.产忌 蒙古族妇女生孩子,忌外人进产房,一般要在屋檐下挂个明显的标志。生男孩挂弓箭,生女孩挂红布条,客人见此止步。5.做客忌 牧民虽好客,但作客忌讳亦多。客人进蒙古包时,切忌挽着袖子,或把衣襟掖在腰带上;也不可提着马鞭子进去,要将鞭子放在门右,且要立放。进包后,忌坐佛龛前面,否则就会被认为不懂礼俗、不尊重民族习惯而受主人冷待。6.忌蹬门槛 到牧民家作客,出入蒙古包时,忌蹬踩门槛。农区、半农半牧区的蒙古族也有与此类似的禁忌。古代,如有人误踏蒙古大汗宫帐的门槛,无论是谁,必被立即处死。此禁忌风俗沿袭至今。7.忌摸头 蒙古族忌讳生人用手摸小孩的头部,认为生人手不洁,摸了孩子头部,会有害于孩子的健康发育。8.忌打狗 到牧民家作客,切忌打骂主人家的狗,否则会被认为是对主人极大的不尊重。俗话说:“打狗看主”,看在主人的面子上,可千万不要打骂主人的狗哟!骑马到牧民家做客,一定要在蒙古包附近勒马慢行,待主人出来迎接并看住狗后再下马,以免被狗扑咬而发生宾主俱不愉快的事情噢! 走敖特尔 敖特尔,蒙古语意为“游牧时逐水草而迁徙的地方”,又译作“沃太”。过去,在正常情况下,一年游牧要轮换四个地方,即春营盘(地)、夏营盘(地)、秋营盘(地)、冬营盘(地)。现在,由于牧民相对定居,一年大致轮换二至三个游牧营地。走敖特尔,即根据季节、草场变化情况而形成的轮换草场的放牧形式,汉语直译为“倒场”。“倒场”时,要用数辆勒勒车拉着蒙古包构件、炊具等生活用品,载着家人,吆着畜群迁往新的游牧营地。长调·呼麦·马头琴·安代舞 最能代表蒙古族草原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为长调、呼麦、马头琴演奏和安代舞等舞蹈。在蒙古语中,长调称“乌日图道”,意即长歌,是相对短歌而言,除指曲调悠长外,还有历史久远之意。据考证,在蒙古族形成时期长调民歌就已经在在,距今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蒙古族长调的产生与蒙古族游牧生活有关,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歌词一般为上、下各两句,内容绝大多数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湖泊等。长调是一种靠口头传承的民间艺术,因地域的不同和演唱者的差异,形成了众多的风格。出生于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的哈扎布(2005年逝世,享年83岁)被誉为“长调歌圣”、“草原歌王”。2005年11月25日,经过中蒙两国联合申报,蒙古族长调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呼麦是蒙古族原生态喉音歌唱艺术。呼麦,蒙古语意为“喉咙里发生的声响”,运用特殊的发音技巧,一人同时唱出两个声部。演唱者多为男性,而青年女演员文丽(苏伊拉赛汗)是当今国际驰名的呼麦演唱家。马头琴是蒙古族代表性乐器之一,用白马尾作琴弦和弓毛,音箱用四块桐木板制并蒙以蟒皮,琴头雕作马头状。齐·宝力高为世界马头琴演奏大师。安代舞为蒙古族传统民间歌舞形式,由“踏歌而舞”等集体歌舞形式演变而来。

(二)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是历史上有名的契丹民族的后裔,现代主要聚居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境内,其他盟市和黑龙江、新疆等地也散居着不少达斡尔族同胞。解放初,全国达斡尔族人口约5万,现仅我区就已近8万(比1947年建区时增长4倍),约90%分布在呼伦贝尔市,而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又是其主要聚居地——这里的达斡尔族目前不少于4万人。莫力达瓦,达斡尔语意为“马岭”,因山高路险,乘马才能翻过,故名。达斡尔族的奇异习俗主要有:介字房·蔓子炕 达斡尔族的村落多坐落在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房舍院落修建整齐,多用红柳、桦木杆或柞条编织的篱笆围起来,大方而雅观。房屋脊突出,形似“介”字,故名之“介字房”。达斡尔人传统习俗以西为贵,房西屋为居窒,内有南、西、北三面大炕相连,组成所谓“蔓子炕”。炕墙围装木板,间壁多用木板镶嵌,门及隔扇饰以木雕,似有现代宾馆客房装修之格调。夜间,长者睡南炕、晚辈睡北炕,来客睡西炕。察恩特·托列·拉里粥及祝词 达斡尔族男女青年订婚后,男方择日送彩礼到女家,首次过礼称之为“察恩特”,二次过礼称“托列”。察恩特要送7条生命——猪5口(毛猪4,煺毛猪1)、带缰马1匹(表示缰连姻缘)、乳牛1头(表示补偿岳母育女付出的乳汁),还有白酒、糕点和奶皮等。托列则多半是未婚妻结婚时需要的布匹、服装和首饰等。女方家长则用男方送来的酒、肉、糕点大摆接收“察恩特”宴招待全莫昆(村落)的人,男方陪送礼品的代表要致传统的祝词,女方父亲接过对方敬酒后要致答词。在此过程中,待嫁的姑娘要躲起来,不能和未婚夫见面。婚前的一个月左右,女婿还要送小礼到女家,两人方可见面,并在一块吃“拉里粥”(用乳牛下犊后最初几天的乳水和稷子米做成),有的人家当晚便让他们同室而居,而多数是婚前几天才让他们吃“拉里粥”并同房的。婚日,送亲车必须中途停息,点燃篝火、喝酒、吃点心。车行至距男家

二、三里处,男方父母亲友前来敬酒迎亲。婚宴上,男方陪客中一位长辈要捧一支箭致祝词——祝愿新郎新娘互敬互爱,祝愿新娘尊老爱幼并做事光明磊落,祝愿新郎带着这支箭外出行猎必能满载而归、名扬四方。酒宴通宵 达旦,宾客尽兴而去。年俗 达斡尔人亦以过年为最隆重的节庆活动。农历腊月三十,白天要祭祖、扫墓,合家吃手把肉,给长辈敬酒磕头。除夕晚间,每家要在大门前点燃篝火,长者将大块的肉等鲜美食物扔进火堆,表示对火神的敬奉,并祝人畜平安,五谷丰登;屋里要灯火通明,人们要通宵不眠。正月初一清晨,各家要尽快吃完早饭,如拜年的人来了还没吃完,就被认为是“堵住了饭碗”,意味着一年不顺利。正月初,妇女们要互赠礼物,把最好的烟叶一份份包好,同奶皮、糕点、冻肉等一起送给老人和其他亲友。外出作客,不论男女,均须互相敬烟,对长辈,更得行“敬烟礼”。年节一直延续至正月十六,其间,妇女们唱歌、跳舞,男子则玩“波依阔”(打曲棍球)。正月十六这天是传统的“黑灰日”。这天,人们起得很早,两手都擦上锅底黑,互相往脸上抹黑,越黑越好。据说,谁在这天不往脸上抹黑,谁这一年就不吉利,就要遭到“年”这个恶魔的作梗、袭扰。服饰 达斡尔人各季穿的靴子一般是用毛朝外的狍腿皮或儿犴腿皮缝制靴靿,以狍脖子皮或牛皮制底,分别称作“奇卡密”和“塔特玛勒”。这两种靴子穿着轻便耐寒,而且在雪地里不打滑。达斡尔男子春秋两季穿的皮袍名曰“哈日密”,用狍子皮制成,长至膝,前后开衩,便于骑马、劳动;而冬季穿的“布贡奇·德力”狍皮袍则稍长些,扣子为铜质或用布条编结。达斡尔猎人穿用的是狍皮制作的毛朝外的长袍,称作“果罗穆”,穿此,并戴上用狍子、狼或孤狸的头皮制成的毛朝外、兽耳耸立并嵌入两只眼睛的帽子(名“密雅特·玛格勒”),既可御寒,又便于行猎时伪装起来迷惑野兽。达斡尔妇女喜爱刺绣,常在长袍和坎肩的襟边、领口、袖口等处配饰绣花或各种图案的镶边;姑娘出嫁时,也必穿上自做的绣花缎帮木屐(木底1寸厚)。美食 达斡尔人特别爱吃一种水艾类草本植物“柳蒿芽”,达斡尔语称之为“坤必乐”,意为库存的食物。其味清爽而微苦,有清热解毒、健胃、助消化之功能。它生长在沼泽地里,端午节前后便可采集,晾干贮存,常年食用。制作时配以牛、羊肉或猪肉,加上芸豆、粉条等,美味可口,多食不腻,不仅是道别具风味的传统菜肴,而且已成为达斡尔人的一种象征物。俗话说:“哪里有达斡尔人,哪里就有坤必乐;哪里有坤必乐,哪里就有达斡尔人”。达斡尔人爱吃“大乐·布达”(即荞面饸饹),吃时浇上用飞龙(一种珍禽)、野鸡、野兔或狍子肉做的肉汤,常用来招待贵宾好友。

(三)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的祖先在夏、商时期就居住在贝加尔湖东北和黑龙江上游石勒喀河一带的山林中,从事渔猎并饲养驯鹿。十七世纪沙俄侵华时,清朝政府将鄂温克族迁至大兴安岭嫩江流域居住。现在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聚居的鄂温克族是260多年前来呼伦贝尔地区戍边的鄂温克族兵丁的后裔。内蒙古鄂温克族现有人口约2.9万,是解放初的4倍多,占全国鄂温克族总人口数近90%。“鄂温克”,鄂温克语意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鄂温克族主要民俗有:给布 给布,鄂温克语意为“家谱”,按氏族(哈拉)编续。一般每隔20年召集一次氏族大会,商量续家谱事宜,由族长主持续写本氏族男性青少年名单。大会结束后,聚餐以示庆贺。家谱由家族长(毛哄达)保管,不准随意打开。每逢春节,族人要向家谱敬酒叩头,以示对祖辈的尊敬与怀念。仙人柱 亦作“斜仁柱”、“歇人住”,汉语称“撮罗子”,是鄂温克猎民住的圆锥形帐篷。以若干根桦木杆或柳木杆搭成框架,夏、秋季外面覆以干草、芦苇或桦树皮,冬、春季围盖兽皮。大小因人口和季节而宜,夏大而冬小。大则高7米,底径8米;小则高4米,底径6米许。柱中央为燃篝火处,用以做饭取暖。三面以芦苇、兽皮等席地为床,进门正面为“马路”(亦作马罗),为家中未婚男子、小孩及男客人之卧席,妇女不得卧坐;左右两侧为“奥路”,右为长者卧席,左为年轻夫妇卧席。门多东向或南向。数个仙人柱只能排成一字形或弧形,不许前后排列。解放后,许多鄂温克族人定居到砖瓦、土木结构的新房子中了。 金勒 鄂温克族语意为滑雪板,以松木为原料,前端上翘,后端呈坡形,中间有一绑脚的带子(称“母哼母乐”)。踏之行于林海雪原中或用于追击野兽,滑行如飞,是鄂温克人不可缺少的交通、狩猎工具。塔拉佳比 即桦树皮船,是鄂温克人独特的水上交通工具,可乘5—6人,载一只重500公斤的大犴(犴达罕,即驼鹿)。用树条做船身架,再用桦树皮包制,用红松根须缝合,针孔和接头处用松脂掺桦皮油熬成的黑色混合油涂抹。船长约1丈8尺,高约2.5尺,腹宽约2尺,两端尖细上翘,顺水时速可达40里,用于渡水、捕鱼和狩猎。赞达拉嘎 鄂温克族民歌,乃鄂温克族民间小调、山歌之类的总称,既是诗,也是歌,通过唱来表达。短者数行,长者数十行,有世代流传的,也有即兴创作的,旋律简洁朴素,一般不用乐器伴奏。有些赞达拉嘎字少腔长,犷达舒展,悠悠然而充满了草原和森林之气息。高乐布堪舞 即篝火(欢乐之火)舞,流行于根河市敖鲁古雅游猎的鄂温克族人中。举行婚礼或两个氏族的成员们欢聚时,夜晚在河边载歌载舞,一般是7—20人手拉手围成一圈,绕着篝火顺太阳运行的方向转动。通常是一人领唱,大家随着边跳边唱,风格独特,场面欢腾、热烈。爱达哈西仁舞 意为公野猪搏斗舞,为鄂温克族民间流行的一种模仿公野猪搏斗的双人舞蹈。舞者穿毛朝外的狍皮服,扮作野猪形象,面擦白粉,双手放在背后,身前倾,用肩互撞,口发“吼吼”的野猪叫声,动作简单,形象逼真,具有浓郁的狩猎生活气息。乌力翁 即鹿哨,亦称鹿叫子,鄂温克猎人使用的一种诱鹿工具。以木或桦皮制成哨筒,形似牛角,长2—3尺,一头粗,一头细,吹吸成声,若公鹿鸣而求偶。猎人使用鹿哨诱鹿走近而捕猎之。若公鹿到来,必须一枪将其打死,否则它再听到鹿哨声就溜之乎也。哄歌 鄂温克牧人发现母牛、母羊不认自己的犊、羔时唱一种词曲定型的歌,以促使母畜认仔哺乳。

(四)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而且是我国11个从原始社会末期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少数民族之一。解放初,全国(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和内蒙古)只有2千多鄂伦春人,在内蒙古境内者不足1千人;现在,仅内蒙古就有4千8百多鄂伦春族同胞,聚居在鄂伦春旗的就有近3千人。他们的祖先是南北朝时期生活在黑龙江流域的室韦人。鄂伦春语称山顶和驯鹿为“鄂伦”,称人为“春”,故“鄂伦春”意即“住在山岭上的人们”或“使用驯鹿的人们”。大兴安岭东麓的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的鄂伦春人多以狩猎和驯鹿饲养业为生,其奇特民风习俗主要有:祭熊·阿素木 鄂伦春人多信奉萨满教,奉熊为图腾,平时称熊为“俄特日肯”(即老爷子)或“雅亚”、“贴贴”(即祖父、祖母)。打死熊,只能说熊“睡着了”,捕获熊后,必须举行祭祀仪式,以求熊的宽恕。公熊在剥皮前,先把睾丸割下来挂在树上;剥皮后,取出小肠绕熊头三圈,再将头割下用草包好;接着把四只脚爪也砍下来,一同置于树杈上,进行“树葬”。然后由老猎人领着同猎者向它磕头、献烟。支解熊时,不能割断动脉而把血液挤回心脏。往“乌力楞”(若干个家庭组成的家族团体)驮熊肉时,必须用骟马,快到乌力楞时,驮肉者发出模仿乌鸦“嘎——嘎——”的鸣叫声,全乌力楞内的人们都要出来迎接。熊肉煮熟后,要切成细小的肉丁,用野葱、野韭菜加盐和烧热的熊油在铁锅里炒拌好,趁热吃。这种食物和吃法叫作“阿素木”。全乌力楞的人围坐一圈,每人盛一碗,吃前由长者发出“嘎——嘎——”的声音,说“不是鄂伦春人吃你的肉,是乌鸦在吃”。熊肉爽口,据说经常食用,可使人精神焕发,红光满面。剩下的熊骨不能随意丢弃,要按原构造位置排好,用树枝和草裹扎起来抬到远处进行树葬。 楚伦昂嘎 鄂伦春人定居前住的圆锥形帐篷,亦称“斜仁柱”,与鄂温克人的“仙人柱”大同小异。桦皮用具 鄂伦春人完整保留了中国北方的桦皮文化,用桦皮制作的用具是他们生产、生活的日常用品。如“阿参”(碗)、“阿汉”(盆)、“木灵开依”(水桶)、“昆改”(篓)、“奥沙”(针线盒)、“阿达玛拉”(箱子)、“铁克莎”(斜仁柱的围子)等,上面大都有彩色图案,实用而美观。犴鼻子 即犴唇,驼鹿的唇、鼻部位,是鄂伦春族人待客的美味,曾为向清朝皇帝进贡的山珍之一。一只成年犴的鼻子约10斤重,软骨和近乎透明的肥肉及粗丝瘦肉,烹制成嘉肴,吃起来味美异常。煮时须把握好火候,欠火或过火都影响味道质量。烤犴乳 鄂伦春人独具特色的食品,也是上好的补品。夏季猎到产仔期的母犴后,老年人喜欢将犴乳房割下,叉在细棍上烤食,乳汁烤焦再蒸熏到肉上,加之燃烧的松木的清香,使烤犴乳别具风味,食之甚觉佳美。禁忌 鄂伦春人禁忌很多,如烤肉、煮肉时不能用刀捅火,更不能往火上倒脏水、吐口水,以免触犯火神;劈柴不能劈得过长,否则要拖延打猎的时间;不能叫祖先和长辈的名字,也回避说别人的名字,夫妻间也不能互叫名字;家人出去打猎时,小孩不能玩捉迷藏,否则野兽也会躲起来,家人会猎无所获;吹狍哨诱猎到狍子,不能割断脖子,否则以后就引诱不来狍子;女人的东西不能放在男人东西的上面;妇女在经期或产期不能吃野兽的心脏和头(因为那是祭神的东西),在孕期不能吃獐子肉或熊肉,否则会流产;禁止用手点虹;带孝的人春节不能给别人磕头,也不能接受别人磕头。入乡随俗,您到鄂伦春人的山林故乡游览做客,可要记住这些禁忌哟!

第18篇:内蒙古地方民族特色导游选述

一、内蒙古的盟、旗、苏木、嘎查、艾力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划现为9个自治区直辖市(地级)、3个盟(地级)、11个县级市(含2个市委书记为副地级干部的自治区计划单列市)、21个地级市直辖区(县级)、17个县、49个旗(县级)、3个自治旗(县级)一般称为“9市3盟101个旗县(市区)”,是全国惟一盟市、旗县并存的省级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内蒙古盟、旗,源于清代在蒙古地区推行的“盟旗制度”。民国以来,尤其是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以来,在历史沿革的基础上,内蒙古地区一直是盟市、旗县并存,只是盟长、旗长一般必须由蒙古族出任,自治旗旗长由当地自治民族人士担任。旗内乡、镇、苏木(乡镇级,蒙古族聚居,牧业相对发达)并存,苏木下辖嘎查(相当于行政村),嘎查下辖艾力(相当于自然村,但在牧区实指散居于独立蒙古包或零星定居点的牧户人家)。

二、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民俗风情荟萃 作为全国最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省级行政区划,内蒙古自治区118.3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生活着蒙、汉等49个民族近2400万民众。各民族由于居住环境、生产、生活条件和历史条件不同,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俗习惯。这些民间习俗通常表现在居住、饮食、服饰、礼仪、游宴、行旅、节庆、结社、婚嫁、丧葬、禁忌、信仰、祭祀、娱乐、艺术、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谚语、谜语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映了各个民族的心理、意识、情感和生活方式,体现了一定的民族形式、民族特点,成为区分不同民族的重要标志。 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多为世代沿袭和流传下来的;当然,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经过一番移风易俗的变迁,一些传统习俗被赋予了某些新的内容。常言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即使是同一个民族的习俗,各地也不尽相同。 遵照马列主义实事求是的原则,试对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这四个自治民族的民俗风情概况作一简明介绍。 您想最先知道具有代表性的蒙古族民俗吗?那么请看——

(一)蒙古族 内蒙古现有蒙古族人口423万多,约占全国蒙古族人口总数(500余万)的78%,占世界蒙古族人口总数(700多万)的一半以上,约等于元朝时蒙古族总人口数。 历史上,畜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一向是蒙古族赖以生存的主体经济和生活方式。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古代蒙古族信仰萨满教,十六世纪后普遍改信了喇嘛教。蒙古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实行同姓不婚的习俗;丧葬一般为土葬、火葬和野葬;衣食住行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尤其是生活在聚居区的蒙古族大都保留了传统的习俗。如男女都穿蒙古袍,束以腰带,脚着长筒马靴,男子多戴深色礼帽,女子多以红、蓝色布缠头,而且盛妆时还戴不少金银头饰点缀的冠,饮食多以牛羊肉和奶食为主,粮食、蔬菜为辅;解放前居住蒙古包,现多已定居,改住砖木结构的房子;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勤劳勇敢,憨厚豪爽,具有许多传统美德;节庆,除了过春节等节日外,每年

7、8月间都隆重举办那达慕大会(现已发展为“那达慕草原旅游节”)和祭敖包活动。由于地域环境等多方面原因,内蒙古东、西部,以及农、牧区的蒙古族,在某些习俗上有一定差异。 苏台柴 蒙语意为奶茶,蒙古民族一种日常饮料,同时也是待客必备佳品之一。做法是将砖茶放入锅内加水熬成紫红色,然后将鲜牛奶或羊、驼奶以6:1的比例倒入茶水锅中,熬至沸腾即成。奶茶营养丰富,具有提神、开胃、助消化、解渴等作用。目前,内蒙古各族人民大都喜好喝蒙古族风味的奶茶。 马奶酒 蒙语称作“乞戈”或“艾日戈”。内蒙古东西部牧区用马奶酿制的一种酒精含量颇小的饮料,味道醇香,清凉解渴,也是牧民款待宾客的一种最佳冷饮。制法是将鲜马奶装入生皮囊中,挂在向阳处,用一根特制的木棍每日搅拌数次,使马奶逐渐发酵变酸。当马奶变成清淡透明,味道酸辣时,即成为马奶酒。马奶酒历史悠久,《马可·波罗行记》和元初名臣耶律楚材的诗中,都有对马奶酒色、香、味盛赞之文句。常饮马奶酒,可治胃溃疡、肺结核等疾病。 酸奶子 牧区优质饮料之一。牧民一般不爱喝鲜牛奶,而喜欢喝酸奶子。制法有二:一是将鲜牛奶倒入大锅中烧开,再放在通风处晾凉,使其发酵,产生酸味;另是将鲜牛奶置于阳光下或温度高的地方,使其受热发酵,产生酸味,便成酸奶子。酸奶子营养丰富,醇香扑鼻,夏季常饮,止渴祛火,帮助消化。全羊席 蒙语称之为“秀什”或“不禾勒”,是蒙古族招待贵宾的传统嘉肴,又称整羊席,乃蒙古族最古老、最隆重的一种宴席,一般只在盛大宴会、隆重集会、举行婚礼或招待高级贵宾时摆设。全羊席是将整羊加工(烤熟或煮熟)后摆在长方形大木盘中,像一只卧着的活羊,浓香飘逸扑鼻,肉味鲜美异常。宾主进餐前,还要由主人主持举行一定的仪式,高唱赞歌,朗诵献整羊的祝辞等。史载,成吉思汗

曾设过全羊席,忽必烈登基时也设全羊席敬祭神祇、宴待宾客。随着烹饪技术的不断改进,而今烤全羊已成为内蒙古驰名中外的代表性名贵菜肴之一。蒙古包 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古代称为“穹庐”、“毡包”或“毡帐”。蒙古包呈圆形尖顶,一般以柳木杆组合编制的若干个(

4、

6、

8、10个)篱笆状“哈那”(围墙支架)和伞状顶篷内许多椽子为骨架,顶上及四周以一至两层白色的厚羊毛毡覆盖,顶中央开有天窗,木框门朝南或东南方开设。12个哈那的大型蒙古包,包内总面积达60多平方米,在草原上是罕见的,仅出现于1990年锡林郭勒盟第七届那达慕大会以来,堪称内蒙古蒙古包之最。勒勒车 蒙古族牧民使用的传统交通工具,早先多以桦木或榆木加工制成。车身重约百余斤,载重可达数百斤乃至上千斤。其特点是车轮大,车身小而轻,独牛拉单车,往往数辆或数十辆首尾相衔,由一两个牧民(多为女性)驾驭吆赶着在草地、沼泽地、雪地或沙漠地带缓缓地鱼贯而行,显示了牧区特有的风情。勒勒车既便于短途拉水、拉牛粪和柴草,又适于长途搬运生活用品和蒙古包等。今经过改进的勒勒车,木轮换作铁轮(硬胶实体胎),组装轴承,用马或仍用牛来牵拉,车速和载重量都显著提高。婚俗 蒙古族有抢婚和聘婚两种婚制,前者盛行于十三世纪前蒙古族尚处于奴隶制社会时期。如成吉思汗之父也速该把阿秃儿抢诃额仑夫人成亲,即是这种婚制形式;十三世纪后,蒙古族进入封建社会,即普遍实行聘婚制,男女定亲前,男方要向女方多次求亲,定亲后,男家要送给女家聘礼(又称“彩礼”)。牧区多以牛、马、羊等牲畜为聘礼,农区多以金银首饰、衣物等为聘礼。牧民视“九”为吉数,聘礼以“九”为起点,从“一九”到“九九”,牲畜最多不得超过八十一头。贫困牧户,聘礼牲畜头数可用小于九的奇数,如

三、

五、七头,但绝不能择偶数。女家也非常讲究给女儿陪送嫁妆。通常,嫁妆的物品数量多于聘礼。因此,蒙古族有一句俗语;“娶得起媳妇,聘不起姑娘”。蒙古族的娶亲也非常隆重,并保留着男到女家投宿娶亲的习俗。娶亲一般在结婚喜日(请喇嘛占卜择吉日)的前一天,新郎着传统礼服,伴郎、祝颂人也穿上节日盛装,驱彩车,载礼品,一同骑马前往女家。至女家,先绕蒙古包一周,并向女家敬献“碰门羊”一只和其他礼物。然后,新郎和伴郎手捧哈达、美酒,向新娘的父母、长亲逐一敬酒,行跪拜礼。礼毕,娶亲者入席就餐。晚上,又摆设羊五叉宴席,并举行求名问庚的传统仪式。次日清晨,娶亲者启程时,新娘由叔父或姑夫抱上彩车,新郎要骑马绕彩车三遭,然后,娶亲和送亲的队伍才一同策马驱车奔往新郎家。途中,娶亲者和送亲者要互相纵马追逐,举行“刁帽子”竞赛。新娘娶到新郎家后,要举行隆重的婚礼——新郎新娘不下车马,先绕蒙古包三圈,然后参加拜火仪式,即新郎新娘从两堆旺火间双双穿过,接受火的洗礼,使爱情更加纯洁坚贞,以求白头偕老,生活美满幸福。新郎新娘进入蒙古包后,首先拜佛祭灶,然后拜见父母和亲友。礼毕,由梳头额吉给新娘梳头。梳洗换装后,等待婚宴的开始。婚宴通常摆设“羊背子”(蒙古族名菜之一,将全羊卸成七大件,除去胸叉,带尾入锅,加盐煮熟,用大铜盘先摆四肢、羊背、颈胛,羊头置羊背上)、全羊席,各种奶食、糖果等应有尽有。宴间,新郎提银壶,新娘捧银碗,向长辈、亲友逐一敬酒、献哈达,众人开怀畅饮,姑娘们伴随着马头琴曲调放声歌唱。婚宴往往要延续两三天,亲友们才陆续离去。 天葬 牧区昔日盛行的一种葬式。又称“野葬”或“弃葬”。人死后,脱掉旧服,换上新衣或用白布裹尸,将尸体放在勒勒车上,赶车急行,让其任意颠簸。尸体掉在哪里,哪里就是吉祥葬地。然后,驱车速返,不得回头看。三日后,死者亲属前去察看,如尸体已被禽兽吃掉,则认为死者巳升上天堂;若尸体完整无损,则认为死者余孽未消,不利子孙,要请喇嘛念经,替其忏悔消灾,并在尸体上涂一层黄油,好让禽兽早日吃掉。天葬后,死者子孙一般在49天内不剃发、不宴饮娱乐,路遇行人不寒喧,以示哀悼。祭敖包 敖包,又译作“脑包”、“鄂博”,蒙语意为堆子或鼓包,通常设在高山或丘陵上,实际上是用石头堆积成的圆锥形的实心塔。祭敖包(达斡尔族称作“敖包祭”,鄂温克族叫作“澳渥塔黑仁”,祭祀形式不尽相同,但敬神祈福的目的是大致相同的。)是蒙古民族盛大的传统祭祀活动。祭祀时,在敖包顶端插一根长杆,杆头上系着牲畜毛和经文布条,四面放着烧柏香的垫石,敖包旁还插满树枝,供有整羊、马奶酒、黄油和奶酪等。古时,还要由萨满教巫师击鼓念咒,膜拜祈祷;近代以来,由喇嘛焚香点火,诵词念经,也有击鼓鸣号的。牧民们都围绕着敖包,从左至右顺时针转三遭,求山神、路神降福,保佑人众安康、草茂畜旺,同时表达对高山的崇拜,对神灵的敬意。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牧民的观念也有所更新。尽管他们大都信仰喇嘛教,并虔诚地敬奉某些神灵,但今天的祭敖包活动,在举行传统仪式的同时,又增添了发展

牧区经济、吸引中外游客、促进民族团结等新的有益的内容和形式。那达慕 蒙语意为“娱乐”或“游戏”,是蒙古族传统的群众性集会。当年,成吉思汗战胜花剌子模(在今中亚土库曼一带),为庆祝胜利,就曾举行过那达慕盛会。在古代和近现代的那达慕盛会上,都要举行男子“赛马”、“射箭”、“摔跤”(即“搏克”)三项竞技比赛,俗称“男儿三艺”。当代的那达慕大会,除进行这三项竞技赛外,还增添了马球、马术、田径、电影、话剧、乌兰牧骑文艺演出等新内容,同时开展经贸活动,进行物资交流,还要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那达慕通常在盛夏初秋的7月和8月间举行。届时,四面八方的蒙古族牧民穿着节日的盛装,纷纷策马驱车前来参赛或观摩。那达慕大会是中国和世界各民族人民喜闻乐见的蒙古族大型传统盛会,在蒙古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中和当今内蒙古旅游贸易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内蒙古举行一年一度的那达慕草原旅游节,为中国民俗风情游活动增添别具一格的浓郁色彩。禁忌 蒙古族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禁忌,主要的有以下“八忌”:1.火忌 蒙古族崇拜火、火神和灶神,认为火和火神、灶神是驱妖避邪的圣洁物与神灵。所以,进入蒙古包后,忌在火炉上烤脚,更不许在火炉旁烤湿靴子和鞋;不得跨越火炉或脚蹬火炉,不得在炉灶上磕烟袋、摔东西、扔脏物,不得用刀子挑火或将刀子插入火中,不得用刀子从锅中扎取肉食。2.水忌 蒙古族认为水是纯洁的神灵,忌在河流中洗手和沐浴,更不许洗女人的脏衣物,或将不干净的东西投入河中。牧民视水为生命之源,非常注意节约用水,并养成了节约用水和保护水源不受污染的良好习惯。3.病忌 牧民家有重病号或病危者时,一般在蒙古包左侧挂一根绳子,并将绳子的一端埋在东侧,相当于挂出了“闻人免进”的牌子,以示家有重患者,不待客。4.产忌 蒙古族妇女生孩子,忌外人进产房,一般要在屋檐下挂个明显的标志。生男孩挂弓箭,生女孩挂红布条,客人见此止步。5.做客忌 牧民虽好客,但作客忌讳亦多。客人进蒙古包时,切忌挽着袖子,或把衣襟掖在腰带上;也不可提着马鞭子进去,要将鞭子放在门右,且要立放。进包后,忌坐佛龛前面,否则就会被认为不懂礼俗、不尊重民族习惯而受主人冷待。6.忌蹬门槛 到牧民家作客,出入蒙古包时,忌蹬踩门槛。农区、半农半牧区的蒙古族也有与此类似的禁忌。古代,如有人误踏蒙古大汗宫帐的门槛,无论是谁,必被立即处死。此禁忌风俗沿袭至今。7.忌摸头 蒙古族忌讳生人用手摸小孩的头部,认为生人手不洁,摸了孩子头部,会有害于孩子的健康发育。8.忌打狗 到牧民家作客,切忌打骂主人家的狗,否则会被认为是对主人极大的不尊重。俗话说:“打狗看主”,看在主人的面子上,可千万不要打骂主人的狗哟!骑马到牧民家做客,一定要在蒙古包附近勒马慢行,待主人出来迎接并看住狗后再下马,以免被狗扑咬而发生宾主俱不愉快的事情噢! 走敖特尔 敖特尔,蒙古语意为“游牧时逐水草而迁徙的地方”,又译作“沃太”。过去,在正常情况下,一年游牧要轮换四个地方,即春营盘(地)、夏营盘(地)、秋营盘(地)、冬营盘(地)。现在,由于牧民相对定居,一年大致轮换二至三个游牧营地。走敖特尔,即根据季节、草场变化情况而形成的轮换草场的放牧形式,汉语直译为“倒场”。“倒场”时,要用数辆勒勒车拉着蒙古包构件、炊具等生活用品,载着家人,吆着畜群迁往新的游牧营地。长调·呼麦·马头琴·安代舞 最能代表蒙古族草原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为长调、呼麦、马头琴演奏和安代舞等舞蹈。在蒙古语中,长调称“乌日图道”,意即长歌,是相对短歌而言,除指曲调悠长外,还有历史久远之意。据考证,在蒙古族形成时期长调民歌就已经在在,距今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蒙古族长调的产生与蒙古族游牧生活有关,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歌词一般为上、下各两句,内容绝大多数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湖泊等。长调是一种靠口头传承的民间艺术,因地域的不同和演唱者的差异,形成了众多的风格。出生于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的哈扎布(2005年逝世,享年83岁)被誉为“长调歌圣”、“草原歌王”。2005年11月25日,经过中蒙两国联合申报,蒙古族长调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呼麦是蒙古族原生态喉音歌唱艺术。呼麦,蒙古语意为“喉咙里发生的声响”,运用特殊的发音技巧,一人同时唱出两个声部。演唱者多为男性,而青年女演员文丽(苏伊拉赛汗)是当今国际驰名的呼麦演唱家。马头琴是蒙古族代表性乐器之一,用白马尾作琴弦和弓毛,音箱用四块桐木板制并蒙以蟒皮,琴头雕作马头状。齐·宝力高为世界马头琴演奏大师。安代舞为蒙古族传统民间歌舞形式,由“踏歌而舞”等集体歌舞形式演变而来。

(二)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是历史上有名的契丹民族的后裔,现代主要聚居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境内,其他盟市和黑龙江、新疆等

。鄂温克族主要民俗有:给布 给布,鄂温克语意为“家谱”,按氏族(哈拉)编续。一般每隔20年召集一次氏族大会,商量续家谱事宜,由族长主持续写本氏族男性青少年名单。大会结束后,聚餐以示庆贺。家谱由家族长(毛哄达)保管,不准随意打开。每逢春节,族人要向家谱敬酒叩头,以示对祖辈的尊敬与怀念。仙人柱 亦作“斜仁柱”、“歇人住”,汉语称“撮罗子”,是鄂温克猎民住的圆锥形帐篷。以若干根桦木杆或柳木杆搭成框架,夏、秋季外面覆以干草、芦苇或桦树皮,冬、春季围盖兽皮。大小因人口和季节而宜,夏大而冬小。大则高7米,底径8米;小则高4米,底径6米许。柱中央为燃篝火处,用以做饭取暖。三面以芦苇、兽皮等席地为床,进门正面为“马路”(亦作马罗),为家中未婚男子、小孩及男客人之卧席,妇女不得卧坐;左右两侧为“奥路”,右为长者卧席,左为年轻夫妇卧席。门多东向或南向。数个仙人柱只能排成一字形或弧形,不许前后排列。解放后,许多鄂温克族人定居到砖瓦、土木结构的新房子中了。 金勒 鄂温克族语意为滑雪板,以松木为原料,前端上翘,后端呈坡形,中间有一绑脚的带子(称“母哼母乐”)。踏之行于林海雪原中或用于追击野兽,滑行如飞,是鄂温克人不可缺少的交通、狩猎工具。塔拉佳比 即桦树皮船,是鄂温克人独特的水上交通工具,可乘5—6人,载一只重500公斤的大犴(犴达罕,即驼鹿)。用树条做船身架,再用桦树皮包制,用红松根须缝合,针孔和接头处用松脂掺桦皮油熬成的黑色混合油涂抹。船长约1丈8尺,高约2.5尺,腹宽约2尺,两端尖细上翘,顺水时速可达40里,用于渡水、捕鱼和狩猎。赞达拉嘎 鄂温克族民歌,乃鄂温克族民间小调、山歌之类的总称,既是诗,也是歌,通过唱来表达。短者数行,长者数十行,有世代流传的,也有即兴创作的,旋律简洁朴素,一般不用乐器伴奏。有些赞达拉嘎字少腔长,犷达舒展,悠悠然而充满了草原和森林之气息。高乐布堪舞 即篝火(欢乐之火)舞,流行于根河市敖鲁古雅游猎的鄂温克族人中。举行婚礼或两个氏族的成员们欢聚时,夜晚在河边载歌载舞,一般是7—20人手拉手围成一圈,绕着篝火顺太阳运行的方向转动。通常是一人领唱,大家随着边跳边唱,风格独特,场面欢腾、热烈。爱达哈西仁舞 意为公野猪搏斗舞,为鄂温克族民间流行的一种模仿公野猪搏斗的双人舞蹈。舞者穿毛朝外的狍皮服,扮作野猪形象,面擦白粉,双手放在背后,身前倾,用肩互撞,口发“吼吼”的野猪叫声,动作简单,形象逼真,具有浓郁的狩猎生活气息。乌力翁 即鹿哨,亦称鹿叫子,鄂温克猎人使用的一种诱鹿工具。以木或桦皮制成哨筒,形似牛角,长2—3尺,一头粗,一头细,吹吸成声,若公鹿鸣而求偶。猎人使用鹿哨诱鹿走近而捕猎之。若公鹿到来,必须一枪将其打死,否则它再听到鹿哨声就溜之乎也。哄歌 鄂温克牧人发现母牛、母羊不认自己的犊、羔时唱一种词曲定型的歌,以促使母畜认仔哺乳。

(四)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而且是我国11个从原始社会末期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少数民族之一。解放初,全国(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和内蒙古)只有2千多鄂伦春人,在内蒙古境内者不足1千人;现在,仅内蒙古就有4千8百多鄂伦春族同胞,聚居在鄂伦春旗的就有近3千人。他们的祖先是南北朝时期生活在黑龙江流域的室韦人。鄂伦春语称山顶和驯鹿为“鄂伦”,称人为“春”,故“鄂伦春”意即“住在山岭上的人们”或“使用驯鹿的人们”。大兴安岭东麓的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的鄂伦春人多以狩猎和驯鹿饲养业为生,其奇特民风习俗主要有:祭熊·阿素木 鄂伦春人多信奉萨满教,奉熊为图腾,平时称熊为“俄特日肯”(即老爷子)或“雅亚”、“贴贴”(即祖父、祖母)。打死熊,只能说熊“睡着了”,捕获熊后,必须举行祭祀仪式,以求熊的宽恕。公熊在剥皮前,先把睾丸割下来挂在树上;剥皮后,取出小肠绕熊头三圈,再将头割下用草包好;接着把四只脚爪也砍下来,一同置于树杈上,进行“树葬”。然后由老猎人领着同猎者向它磕头、献烟。支解熊时,不能割断动脉而把血液挤回心脏。往“乌力楞”(若干个家庭组成的家族团体)驮熊肉时,必须用骟马,快到乌力楞时,驮肉者发出模仿乌鸦“嘎——嘎——”的鸣叫声,全乌力楞内的人们都要出来迎接。熊肉煮熟后,要切成细小的肉丁,用野葱、野韭菜加盐和烧热的熊油在铁锅里炒拌好,趁热吃。这种食物和吃法叫作“阿素木”。全乌力楞的人围坐一圈,每人盛一碗,吃前由长者发出“嘎——嘎——”的声音,说“不是鄂伦春人吃你的肉,是乌鸦在吃”。熊肉爽口,据说经常食用,可使人精神焕发,红光满面。剩下的熊骨不能随意丢弃,要按原构造位置排好,用树枝和草裹扎起来抬到远处进行树葬。 楚伦昂嘎 鄂伦春人定居前住的圆锥形帐篷,亦称“斜仁柱”,与鄂温克人的“仙人柱”大同小异。桦皮用具 鄂伦春人完整保留了中国北方的桦皮文化,用桦皮制作的用具是他们生产

、生活的日常用品。如“阿参”(碗)、“阿汉”(盆)、“木灵开依”(水桶)、“昆改”(篓)、“奥沙”(针线盒)、“阿达玛拉”(箱子)、“铁克莎”(斜仁柱的围子)等,上面大都有彩色图案,实用而美观。犴鼻子 即犴唇,驼鹿的唇、鼻部位,是鄂伦春族人待客的美味,曾为向清朝皇帝进贡的山珍之一。一只成年犴的鼻子约10斤重,软骨和近乎透明的肥肉及粗丝瘦肉,烹制成嘉肴,吃起来味美异常。煮时须把握好火候,欠火或过火都影响味道质量。烤犴乳 鄂伦春人独具特色的食品,也是上好的补品。夏季猎到产仔期的母犴后,老年人喜欢将犴乳房割下,叉在细棍上烤食,乳汁烤焦再蒸熏到肉上,加之燃烧的松木的清香,使烤犴乳别具风味,食之甚觉佳美。禁忌 鄂伦春人禁忌很多,如烤肉、煮肉时不能用刀捅火,更不能往火上倒脏水、吐口水,以免触犯火神;劈柴不能劈得过长,否则要拖延打猎的时间;不能叫祖先和长辈的名字,也回避说别人的名字,夫妻间也不能互叫名字;家人出去打猎时,小孩不能玩捉迷藏,否则野兽也会躲起来,家人会猎无所获;吹狍哨诱猎到狍子,不能割断脖子,否则以后就引诱不来狍子;女人的东西不能放在男人东西的上面;妇女在经期或产期不能吃野兽的心脏和头(因为那是祭神的东西),在孕期不能吃獐子肉或熊肉,否则会流产;禁止用手点虹;带孝的人春节不能给别人磕头,也不能接受别人磕头。入乡随俗,您到鄂伦春人的山林故乡游览做客,可要记住这些禁忌哟!

第19篇:民族特色文化商品的网络营销计划书

题目:民族特色文化商品的网络营销计划书

网 络 营 销 计 划 书

题目:民族特色文化商品的网络营销计划书

0计划概要、、、、、、、、、、、、、、、、、、、、、、、、、、、、、、、、、、、、、、、、、、、、、、、、、、、、、、、、、、、、1

1.民族特色文化商品产品及市场分析、、、、、、、、、、、、、、、、、、、、、、、、、、、、、、、、、、、、、、1

1.1产品介绍、、、、、、、、、、、、、、、、、、、、、、、、、、、、、、、、、、、、、、、、、、、、、、、、、、、、、、、、、、、、1

1.2市场现状与前景分析、、、、、、、、、、、、、、、、、、、、、、、、、、、、、、、、、、、、、、、、、、、、、、、、、、1

1.3盈亏平衡分析、、、、、、、、、、、、、、、、、、、、、、、、、、、、、、、、、、、、、、、、、、、、、、、、、、、、、、、、2

1.4渠道竞争分析、、、、、、、、、、、、、、、、、、、、、、、、、、、、、、、、、、、、、、、、、、、、、、、、、、、、、、、、3

2网站的建立、维护与完善、、、、、、、、、、、、、、、、、、、、、、、、、、、、、、、、、、、、、、、、、、、、、、、3

2.1网站建立宗旨、、、、、、、、、、、、、、、、、、、、、、、、、、、、、、、、、、、、、、、、、、、、、、、、、、、、、、、、3

2.2网站建立目标和要求、、、、、、、、、、、、、、、、、、、、、、、、、、、、、、、、、、、、、、、、、、、、、、、、、、3

2.3网站功能、、、、、、、、、、、、、、、、、、、、、、、、、、、、、、、、、、、、、、、、、、、、、、、、、、、、、、、、、、、、

3、

2.4网站内容、、、、、、、、、、、、、、、、、、、、、、、、、、、、、、、、、、、、、、、、、、、、、、、、、、、、、、、、、、、、

3、

3网络营销策略与实施、、、、、、、、、、、、、、、、、、、、、、、、、、、、、、、、、、、、、、、、、、、、、、、、、、、5

3.1产品策略、、、、、、、、、、、、、、、、、、、、、、、、、、、、、、、、、、、、、、、、、、、、、、、、、、、、、、、、、、、、5

3.2价格策略、、、、、、、、、、、、、、、、、、、、、、、、、、、、、、、、、、、、、、、、、、、、、、、、、、、、、、、、、、、、5

3.3渠道策略、、、、、、、、、、、、、、、、、、、、、、、、、、、、、、、、、、、、、、、、、、、、、、、、、、、、、、、、、、、、5

3.4促销策略、、、、、、、、、、、、、、、、、、、、、、、、、、、、、、、、、、、、、、、、、、、、、、、、、、、、、、、、、、、、5

3.5网络营销站点推广、、、、、、、、、、、、、、、、、、、、、、、、、、、、、、、、、、、、、、、、、、、、、、、、、、、、6

4、营销计划的执行和控制、、、、、、、、、、、、、、、、、、、、、、、、、、、、、、、、、、、、、、、、、、、、、、、6

4.1执行营销计划、、、、、、、、、、、、、、、、、、、、、、、、、、、、、、、、、、、、、、、、、、、、、、、、、、、、、、、、6

4.2控制营销计划、、、、、、、、、、、、、、、、、、、、、、、、、、、、、、、、、、、、、、、、、、、、、、、、、、、、、、、、7

民族特色商品网络营销计划书

计划概要: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国内少数民族地区地理、文化旅游掀起了新的一轮高潮,随之而来的少数民族特色商品市场空前活跃,市场发展迅猛,市场前景广阔。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就有56个少数民族,这还不包括那些尚未“定名”的人口约几千人的少数民族。例如生活在我国贵州境内的“穿青人”就尚未被“国家少数民族鉴定委员会”认定为我国民族大家庭的成员。我国的少数民族在中华民族的大一统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文明、灿烂、繁华的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五千年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民族地区开发的不断深入,少数民族的生活、文化越来越被国内国际人士所接触、认识、了解、接收、欣赏。苗族的蜡染、藏族的书画和服饰、蒙族的蒙古刀,水族的“水书”、傣族的歌舞……这些都是中华名字的文化瑰宝。无论是文化欣赏、馈赠亲友,还是自我收藏,它们都拥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市场增值,民族特色商品在整个国际国内社会存在的广泛的吸引力,必然拥有广阔而持久的市场表现。

有鉴于此,我们成立了“民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旨在传播民族文化,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由于民族特色文化商品的特殊地理性,所以公司决定组建“网络销售事业部”,以更快捷,更方便向整个社会提供更优质、更实惠的民族特色文化商品为目标,开拓网络直销渠道,完善公司销售通路,顺利促成企业战略实施。

本计划书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一、民族特色文化商品产品及市场分析;

二、网站的建立、维护与完善;

三、产品市场营销与网站的推广;

四、营销计划的执行和控制。

一、民族特色文化商品产品及市场分析

(1)产品介绍

民族特色文化产品主要指那些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的,具有一定观赏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实物商品。诸如民族服装、首饰、雕刻、编织物、骨制物等。这些产品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文化的表现者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了解、接收、欣赏和青睐。在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民族特色文化产品不仅是作为旅游者的重要需求之一,也是旅游文化产业创收,少数民族民众增收,社会增益的大项目。

(2)市场现状分析

特色产品经济已经伴随旅游业的壮大而发展起来了,它成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其经济效益占整个旅游经济的15%。但是目前的产品和销售并没有把普遍存在的对于民族文化特色商品的购买欲望和购买力转化为实际的购买需求和购买行为。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和深层次的。这里我们只简略讨论其在营销方面的缺陷。

1、生产经营主体分散,产业化程度不高。特色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尚未形成规模和产业优势,不足以满足巨大的市

2、生产标准化程度低,价格无序。特色产品种类的多样性, 使质量的差异性太大,缺乏国家标准来统一规范,或是难以规范, 产品的质量级别较为混乱,批发或零售往往是随意订价,消费者无从判断其真正价值及真实价位。

3、通路铺建严重滞后。渠道覆盖面太短太窄,至今无一设备健全、体系完善、吞吐量大、幅射能力强的特色产品交易市场。当前的产品销售主要有两类渠道:一是旅游景区销售,这是目前最主要的销售渠道。但近年因为质量低劣和价格欺骗,为产品销售和景区形象造成严重的恶劣影响。这一销售渠道逐渐走入死胡同。二是少数民族地区城市专卖店。专卖店这几年刚刚开始建设,但由于店场的地理性其市场覆盖面仅仅是本地区域,并不能满足外地居民的需求,客观上制约着产品的销售。

4、市场需求分析。民族特色文化市场是近年来随着全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前提下形成的一个新兴市场。市场需求本质上是人们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新诉求。这就决定着产品的特殊的文化代表性及浓厚的历史底蕴。

5、产品宣传与推广:一个产品必然要有一个与之相匹配的市场定位这是树立产品形象,确立产品市场地位基础。目前的民族特色文化产品主要追求新、奇、异,这只可能在短时间内满足市场猎奇争艳的畸形部分需求,而不可能使产品在国际国内形成更长久的更健康、持续、稳定、广阔的市场。

(3)市场前景分析

民族特色文化商品本质上代表这一个地域,一个民族的文化和历史底蕴,它是现代人们对精神文化艺术诉求的重要载体。正如前面所言,无论是阳春白雪,抑或下里巴人,无论是艺术欣赏或是工艺品珍藏,无论是家具装饰还是馈赠亲友,都代表着一种有价值,有品位的生方式活。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物质、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生活方式必然成为国内社会一种主流的生活方式。

民族特色产品的产业本身蕴含着巨大的商业潜力。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经济走向全球化,具有浓郁地域和民族特色的产品与文化商品凸显出强劲的竞争力;工业化程度提高,使手工产品变得珍贵、富有吸引力;旅游业发达,促进了民族风情产品的发掘与流通。据统计,我国民族工艺品的年出口额已超过四十五亿美元,近年的增长率接近30%,据此预计未来十年内整体市场规模在两百亿元左右。

(4)盈亏平衡分析

它是根据项目正常生产年份的产品产量(销售量)、固定成本、可变成本、税金等,研究建设项目产量、成本、利润之间变化与平衡关系的方法。当项目的收益与成本相等时,即为盈亏平衡点(BEP)。

通常只求线性盈亏平衡分析,图示如下:

根据盈亏平衡分析图可以看出,公司的某产品的总销售量只要达到QBEP个单位,那么就能实现盈亏平衡。销售业绩若继续扩大则会进入盈利区。

就单位商品苗族蜡染而言,假定每生产一平米蜡染,固定成本是10万元,变动成本为8元;而其市场价格是为50元每平米,那么为实现盈亏平衡就必然使得销售量Q×50=100000+Q×8,则Q=100000/42≈2381平米。这样的盈亏平衡销售量市场是很容易满足的。所以由此可以看出民族特色文化商品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诱人的利润空间。

(5)渠道竞争分析

产品竞争:当前大多产品工艺粗劣,在市场上以次充好,一部份专卖店销售产品质量不错,但产品种类缺乏,产品样式单一,且只销售本地区、本民族文化商品,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而我们组织生产全国各地区、各民族特色文化商品,产品质量好,种类多,样式全,可供市场选择度大。

价格、成本竞争:景区销售产品存在严重的价格欺骗,而专卖店又由于成本激增,相反我们通过网络直销和辅助性的网络间接销售可以大幅节省物流仓储、店堂、人员成本,并在整个生产销售过程实施全过程管理,重新构造产品生产、销售价值链,全面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因而传统销售渠道在价格上并不具备有力竞争优势。

渠道竞争:传统销售渠道过短过窄,市场覆盖面狭小,不能满足全社会方便、快捷的接触、了解和购买商品。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加之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信息通过互联网传播。互联网所独具的广覆盖面、高传输效率是众多传统媒介和通路所汗颜的。

国内网上购物的商品经历了三个流行阶段。实惠购物阶段:人们重点在网上选择那些标准化的、明确比传统购物价格低的产品,以图书、音像为商品代表;搜索购物阶段:方便选择、品种丰富、可以比较购物的网上商城开始流行,以电子产品、化妆品等为商品代表;体验购物阶段:网上购物变成一种生活方式,人们开始在网上选择那些个性化的商品和体验,选择在传统购物中难以找到的产品。民族饰品、民族服装、民族乐器、民族图腾用品、民间手工艺品等民族特色文化商品正满足了目前网上购物者的个性需要和独特体验。

综上所述,民族特色文化商品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而网络销售渠道有着传统通路无可比拟的优势。

二、网站的建立、维护与完善

(1)网站建立宗旨:传播民族文化,发展民族文化产业。

(2)建立网站的目标、要求:

1、突出民族文化特色。网站设计新颖,着重突出民族文化特色,一定要通过民族文化特色来吸引、留住访问者,最终促成购买。

2、加强网站的自我客户沟通。利用网络双向互动的特点,充分实现与顾客的交流与沟通,传递价值信息。

3、运用屏幕的有限空间将企业的形象和业务信息全面展示在主页上。主页设计力求简洁,以提高网络数据传输速率,节省浏览者等待时间。

(3)网站功能:

1、告知功能。网络能够把企业的产品、服务、价格等信息传递给目标公众,引起他们的注意。

2、说服功能。网络的目的在于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解除目标公众对产品或服务的疑虑,说服目标公众坚定购买决心。例如,在同类产品中,许多产品往往只有细致的差别,用户难以察觉。企业通过网络营销,宣传自己产品的特点,使用户认识到本企业的产品可能给他们带来的特殊效用和利益,进而乐于购买本企业的产品。

3、反馈功能。网络营销能够通过电子邮件及时地收集和汇总顾客的需求和意见,迅速反馈给我们。由于通过网络所获得的信息基本上都是文字资料,信息准确,可靠性强,对企业经营决策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4、创造需求。运作良好的网络营销活动,不仅可以诱导需求,而且可以创造需求,发掘潜在的顾客,扩大销售量。

5、稳定销售。由于某种原因,一个企业的产品销售量可能时高时低,波动很大。这是产品市场地位不稳的反映。企业通过适当的网络营销活动,树立良好的产品形象和企业形象,往往有可能改变用户对本企业产品的认识,使更多的用户形成对本企业产品的偏爱,达到稳定销售的目的。

(4)网站内容: 1*公司概况栏:

作为一家民族特色文化商品公司,我们有一批专业的操作人员,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商品订购服务,我们的目标就是打造全国第一民族特色礼品订购平台,成为国内主要的礼品公司。本公司主要经营各种民族特色礼品, 包括各类服饰、首饰、以及其它特色饰物,并具有礼品策划、礼品设计、礼品开发及礼品制作的专业团队。

2*经营理念栏:

“专业的人员+专业的服务=专业的礼品公司”是我们的理念。诚信,热情,专业,高效是对每位工作人员的要求,生意没有大小,能作的生意,再小的单我们也重视。本公司注重人才的培养,只有具备了专业的人才,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在同行的前面。一个好的礼品公司,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礼品,并提供完善的策划方案是我们的责任,礼品的订购并不是单纯的批发那样简单,产品的选购、生产都必须根据客户的意图实施。我们在规范企业操作的同时,人性化的管理,与客户的互动交流让员工的工作变得轻松,在完成客户订单的同时,与客户建立起长久的合作关系。

3*业务介绍栏:

3-1礼品种类全而精。我们的礼品库收录了数百种民族特色礼品。去除糟粕、保留精华,通过长期而且严格的筛选,我们精选部分礼品的实物高清晰照片及介绍资料刊登到本网站供客户选择。

3-2产品即时更新。抛弃礼品样本这一过时落伍的宣传模式,我们利用网络的可即时更新性,第一时间在本网站删除旧品、推出新品。

3-3产品质量有保证。我们对每一种礼品都进行严格的质量考核和测试,排除任何问题礼品,严格杜绝假冒仿制、材质低劣的礼品!

3-4产品价格低。我们已与西南地区多家正规大型上产厂商达成了共同开发、设计、生产、销售礼品的合作协议,最直接的礼品生产加工渠道以及薄利多销的经营准则使我们的礼品价格做到最低。

3-5完善的礼品售后服务。我们为客户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并可为客户免费代办托运货物至国内以及全球各地。我们保证客户最终收到的货物与打样确认的样品完全一致,若货物在运输的过程中发生损坏或丢失,我们将负责立即免费补偿。

4、顾客设计栏:

由于生产水平的限制,现只能提供设计模板,顾客可以根据自我需求选择材质,设计图案、文字、颜色等。

4、付款方式栏:

1*电子货币类,如电子现金、电子钱包等。用户在开展现金业务的银行设立帐户并在帐户内存钱,就可以接受电子现金进行购物

2*电子信用卡类,包括智能卡、借记卡、电话卡等。在电子商务交易中,智能卡的应用类似于实际交易过程,网上交易时通过发卡银行完成。

3*电子支票类,如电子支票、电子汇款(EFT)、电子划款等。利用数字传递将钱款从一个帐户转移到另一个帐户的电子付款形式,电子支票的支付是在商户与银行相连的网络上以密文的方式传递的。

4*现金类,顾客可以通过邮局或银行现金汇兑到指定帐户完成交易。

5、安全控制栏:

1*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网上交易的规范,现在出台了一系列的网上交易安全规范如SET协议,它通过加密技术和个人数字签字技术,保证交易过程信息传递的安全和合法,可以有效防止信息被第三方非法截取和利用。

2*为防止个人隐私受到侵犯,避免交易中泄露个人身份信息,电子现金的出现是一有效的匿名电子支付手段,它的原理很简单就是用银行加密签字后的序列数字作为现金符号,这种电子现金使用时无须消费者签名,因此在交易过程中消费者的个人身份信息可以不被泄露,从而保护个人隐私。

6、顾客沟通栏: 1*售后服务方式; 2*建议与意见; 3*产品评价;

4*BBS交流专区;

7、知识娱乐栏: 1*风情特色介绍; 2*不同材质特性介绍;

3*民族歌舞视频音频欣赏; 4*民族网络搜索链接;

三、网络营销策略与实施

为更快捷,更方便地向整个社会提供更优质、更实惠的民族特色文化商品,开拓网络直销渠道,完善公司销售通路,顺利促成企业战略实施,特制定下列营销策略及实施细则。

(1)产品策略

1、产品质量建设

网络的虚拟性和远程性使得网络购买者在购买前无法象在传统渠道那样通过视觉、触觉去感知商品质量,而只能通过网络样本和详细的产品介绍来感知商品。所以在产品质量上我们必须有效组织生产,严把产品质量关,确保质量产品输出。在产品包装上,作为通过互联网经营的针对全球市场的产品,包装除了传统的美饰功能、自我促销功能外,还要求包装轻简牢固,便于运输。

2、产品深度、长度、宽度建设

针对网上市场顾客需求的多样性,网络营销产品生产出功能相同但又能满足个性需求的产品。如果工艺许可,部分商品还要实现消费者DIY ,以此吸引顾客。另外强化高、中、低档产品组合策略,提高产品组合的市场满足率和需求迎合率。

3、产品品牌建设

在网络营销中,品牌同样重要。一方面要在网络中浩如烟海的信息中获得浏览者的注意,必须拥有明确、醒目的品牌;另一方面,由于网上购买者可以面对很多选择,同时网上的销售无法进行购物体验,因此,购买者对品牌比较关注。因此必须建设起拥有广泛的知名度、美誉度的网上商城品牌。

(2)价格策略

1、高价撇脂策略

对我公司推出的高档产品组合,针对市场需求旺,购买力强,需求弹性系数小的细分市场实施高价撇脂的定价策略。这样,一来可以塑造企业高端形象,二来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资金回笼,扩大规模再生产。

2、低价渗透策略

在市场初期,为尽快开拓、完善公司网络直销渠道,提高网站知名度和扩大网站辐射范围,宜采用低价渗透定价策略,为市场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满足市场绝大部分需求,迅速打开和占领市场,提高网站的市场占有率。

3、组合定价策略

对市场主打产品实施组合定价策略,诸如优质优价、优质中价、中质低价等策略。以更大的优惠吸引顾客。

(3)渠道策略

主渠道:网络直销渠道。主要是构建直销网站,作为产品销售的主渠道。

辅渠道:

1、各种形式的电子中间商。在淘宝上针对零散顾客,在阿里巴巴上针对团购客户,以及在其他各类形式的销售平台招募代理商、分销商。

2、借助传统销售渠道完善公司通路,提高企业渠道的市场覆盖面。

(4)促销策略

1、价格促销

1*在节假日等时间推行价格折让策略。特价商品、打折商品、捆绑销售、返现等促销措施。

2*不定期推出各类优惠措施:正价商品代金券竞赛、抽奖,单笔金额达标免运费,其他各类形式的抽奖活动等优惠措施。

2、会员促销

1*公司实行顾客会员制度,并推出会员积分,会员积分达标兑换等价商品等措施。

2*会员拥有对网站各期促销“折上折”权益。

3*不定期向会员派赠各种小礼品,如样品、DM杂志等,宣传公司近期促销措施。

(5)网络营销站点推广

1、网络广告

网络广告类型很多,根据形式不同可以分为旗帜广告、电子邮件广告、电子杂志广告、新闻组广告、公告栏广告等。网络广告的投放品平台应以传统强势媒介和新兴大型门户网站为载体,提高广告的辐射范围和宣传效果。

网络营销站点推广就是利用网络营销策略扩大站点的知名度,吸引网上流量访问网站,起到宣传和推广企业以及企业产品的效果。站点推广主要有两类方法,一类是通过改进网站内容和服务,吸引用户访问,起到推广效果;另一类通过网络广告宣传推广站点。前一类方法,费用较低,而且容易稳定顾客访问,但推广速度比较慢;后一类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大站点知名度,但费用不菲。具体而言,网络营销站点推广常见手法有:

1*多方位宣传。网站域名是一个符号和标识,企业在开始进入互联网时域名还鲜为人知,这时企业应善用传统的平面与电子媒体,并舍得耗费巨资大打品牌广告,让网址利用大小机会多方曝光。此外,通过关系营销,建立相关链接扩大知名度。

2*通过产品本身的品质和顾客的使用经验来建立品牌。这一点对网站品牌格外重要。两大网上顾问公司Jupiter Communications和Forrester 都不约而同地指出,广告在顾客内心激发出的感觉,固然有建立品牌的功效,但却比不上网友上网站体会到的整体浏览或购买经验。如戴尔电脑让顾客在线上根据个人需求订制电脑,Yahoo和AOL都提供一系列的个人化工具。

3*利用公关造势建立网上品牌,这对新兴网站非常重要。登录10个主要搜索引擎和分类目录(列出计划登录网站的名单)、购买2-3个网络实名/通用网址、与部分合作伙伴建立网站链接。另外,配合公司其他营销活动,在部分媒体和行业网站发布企业新闻。

4*遵守约定规则。互联网开始是非商用的,使其形成使用低廉、信息共享和相互尊重原则。商用后企业提供服务的收费最好是免费或者非常低廉,注意发布信息的道德规范,未经允许不能随意向顾客发布消息,因为可能引起顾客反感。

5*持续不断塑造网上品牌形象。对于一些年轻的网上企业可以飞快建立起品牌,但没有一家公司能够违背传统营销的金科玉律:永垂不朽的品牌不是一天造成的。想要成为网上的可口可乐或是迪士尼,需要长久不断的努力与投资。在瞬息万变的网上世界之中,只有掌握住这个不变的定律,才能建立起永续经营的基石。

四、营销计划的执行和控制

(1)营销执行计划 执行营销计划,是指将营销计划转变为具体营销行动的过程,即把企业的经济资源有效地投入到企业营销活动中,完成计划规定的任务、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要有效地执行营销计划,必须建立起专门的营销组织。营销组织通常由一位营销副总经理负责,他有两项任务:一是合理安排营销力量,协调企业营销人员的工作,提高营销工作的有效性;二是积极与制造、财务、研究与开发、采购和人事等部门的管理人员配合,促使公司的全部职能部门和所有员工同心协力,千方百计地满足目标顾客的需要,保质保量地完成市场营销计划。实践上,营销部门在开展营销工作时的有效性,不仅依赖于营销组织结构的合理性,同时还取决于营销部门对营销人员的选择、培训、指挥、激励和评价等活动。只有配备合格的营销管理人员,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其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把计划任务落 实到具体部门、具体人员,才能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计划任务。可见,高效合理的营销组织和德才兼备的营销人员是执行计划的必备条件。

(2)营销控制计划

在执行营销计划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许多意外情况,必须行使控制职能以确保营销目标的实现。即使没有意外情况,为了防患于未然,或为了改进现有的营销计划,也要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加强控制。控制市场营销计划包括年度计划控制、盈利能力控制和战略控制三种类型。

1、年度计划控制。由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负责的,旨在发现计划执行中出现的偏差,并及时予以纠正,帮助年度计划顺利执行,检查计划实现情况的营销控制活动。一个有效的年度计划控制活动应实现以下具体目标:

1*促使年度计划产生连续不断的推动力;

2*使年度控制的结果成为年终绩效评估的依据; 3*发现企业潜在的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

4*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借助年度计划控制监督各部门的工作。

一般而言,年度计划控制包括销售分析、市场占有率分析、市场营销费用对销售额的比率分析、财务分析和顾客态度追踪等内容。

1*销售分析:销售分析就是要衡量并评估企业的实际销售额与计划销售额之间的差异情况。 2*市场占有率分析:根据企业选择的比较范围不同,市场占有率有全部市场占有率、服务市场占有率、相对市场占有率等测量指标。

3*营销费用率分析:指营销费用对销售额的比率,还可进一步细分为营销费用、人力推销费用率、广告费用率、销售促进费用率、市场营销调研费用率、销售管理费用率等。

4*财务分析:主要是通过一年来的销售利润率、资产收益率、资本报酬率和资产周转率等指标了解企业的财务情况。

5*顾客态度追踪:指企业通过设置顾客抱怨和建议系统、建立固定的顾客样本或者通过顾客调查等方式,了解顾客对本企业及其产品的态度变化情况。

2、盈利能力控制

盈利能力控制一般由企业内部负责监控营销支出和活动的营销主计人员负责,旨在测定企业不同产品、不同销售地区、不同顾客群、不同销售渠道以及不同规模订单的盈利情况的控制活动。它包括各营销渠道的营销成本控制、各营销渠道的营销净损益和营销活动贡献毛收益 ( 销售收入-变动性费用)的分析,以及反映企业盈利水平的指标考察等内容。

营销渠道的贡献毛收益是收入与变动性费用相抵的结果,净损益则是收入与总费用配比的结果。没有严格的市场营销成本和企业生产成本的控制,企业要取得较高的盈利水平和较好的经济效益是难以想像的。因此企业一定要对直接推销费用、促销费用、仓储费用、折旧费、运输费用、其他营销费用,以及生产产品的材料费、人工费和制造费用进行有效控制,全面降低支出水平。盈利能力的指标包括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和资产周转率、现金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净资产报酬率等。此外费用支出必须要与相应的收入结合起来分析,才能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

3、战略控制

战略控制是指由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专门负责的。营销管理者通过采取一系列行动,使市场营销的实际工作与原战略规划尽可能保持一致,在控制中通过不断的评 和信息反馈,连续地对战略进行修正。与年度计划控制和盈利能力控制相比,市场营销战略控制显得更重要,因为企业战略是总体性的和全局性的。而且,战略控制更关注未来,战略控制要不断地根据最新的情况重新估价计划和进展,因此,战略控制也更难把握。在企业战略控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营销审计这一重要工具。

营销审计是对一个企业或一个业务单位的营销环境、目标、战略和活动所作的全面的、系统的、独立的和定期的检查,其目的在于决定问题的范围和机会,提出行动计划,以提高企业的营销业绩。一次完整的营销审计活动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概括起来包括六个大的方面:

1*营销环境审计 2*营销战略审计 3*营销组织审计 4*营销系统审计 5*营销效率审计 6*营销功能审计。

第20篇:从宣扬民族特色在作秀行为

从宣扬民族特色在作秀行为

浙江女代表委员的“旗袍秀”,因在网络引发争议经综合考虑,有关方面绝对叫停此活动,无论是“百年旗袍展”,还是妇女节。女代表委员都已经确定不会穿旗袍亮相。

在今年“两会”伊始,会议的各方面问题都受到各方的密切关注,大到代表是否发言,提案的内容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小到代表的穿衣用度,也有好事者加以留心关注,然后再网上引起轩然大波,“旗袍秀”事件不过是一小段插曲,至于女代表愿意穿什么参加会议,只要不伤风败俗,只要符合其个人身份与形象,这只能算是代表个人行为,即使有借机宣传当地民族特色,也是无可厚非的。就网友关注的情况,个人认为这样的事情并不算是坏事,很多小细节更由微见著。比如有代表一条皮带价值人民币6W余元,一个手提袋价值10几万元,更有一件衣服价值20多万元,这样的现象令人乍舌,而这样动辄上万的佩饰又数不胜数。于是忍不住要问,我们的代表们真的都是腰缠万贯的富翁,还是我们的社会经济很发达,工资水平已经到了能让普遍众人随意挥霍的地步? 人大代表是人民选出来的代表,是代表人民的代表,他们是否尽到了一个人民代表应尽的责任?他们的权力来源于人民,他们的责任是服务于人民,在人民大众关注的眼光下,他们还能、还敢这样大肆的在着衣上大费周章,尽作秀之能事,让人民能情何以堪?

民族特色教学工作总结
《民族特色教学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