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工作总结

植物及生态基础教学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1-23 08:32:12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植物及生态基础教学总结

植物及生态基础教学总结

随着期末的临近,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也接近尾声了。回顾这学期本学科的教与学,虽然基本上按时地完成了教学计划,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缺点和不足也是不容回避的,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目标完成情况

在教学方面,认真备课、上课是最基本的,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和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的类型,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做到每堂课都“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前进的时候不忘思索。

同时,课堂的授课过程中,在了解学生原有知识与技能水平的基础上,组织好每一节的课堂教学,合理地安排重难点的讲授以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解决思想上的疑难杂症,提高教学效率。为了使课堂上的讲解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我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互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此外,及时布置与批改作业、课后辅导、听课、评课等工作也同步进行,并借助各种学习渠道广泛收集课堂素材以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在教学成绩方面,依据本学科在开学初制定的教学计划,让学生掌握园林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形式,掌握植物细胞与组织、器官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并学会应用生物学特性对植物进行鉴定与分类,熟悉植物的三大生理代谢过程与意义,了解植物与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学会从化学、生态的角度去联系植物学。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基本上达到了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掌握了学习植物及生态基础的方法,自学再生能力得到了某种程度的提高,但由于环境条件的制约,缺乏大环境的熏陶,学生的成绩还参差不齐,具体表现在少数后进生虽然知识上掌握了该学科的相关理论基础,但能力方面还有所欠缺,有待发展与提高,因此整体成绩提高得不快,有些甚至不尽人意,这有待今后工作中不断的探索、借鉴与完善。

二、教师自我发展情况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也随之提高了。为了使教学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根据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上,按照学校的各项要求,立足现在,放眼未来,提高教师的教以利于学生的学,教师应在自己已有的水平上不断地进步和提高,才能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因此,在教师的自我发展方面,学习新的理念是最基础的内容,也是一种不能中断的学习。 在备课过程中,我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不断查阅资料,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并在教学中实施。为了赶上时代步伐,我在讲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还经常上网查阅资料,了解现代生物学新成果、新观念。但由于初上讲台,教学技能与策略都不够熟练,所以这方面得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取长补短的同时,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三、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现在班级存在的问题是后进生的学习,没兴趣、听不懂、不想听是他们普遍表达的观点,如何培养后进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成绩是耽误之急,也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缺,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以上几点是我本学期在工作中的总结,有所得,有所不足。今后我定会在教学中不断改进,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新浪潮,努力使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推荐第2篇:德国“植物生态建筑”

德国“植物生态建筑”

在德国的汉诺威市,建筑师和生态学家联手合作,共同设计规划,建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名为“莱尔草场”的住宅区。住宅区内,69套院落式上下两层的民居错落有序地分布着。楼房外表各有特色,内部设计也不尽相同。民居具有浓郁的回归自然的色彩,其结构为砖木骨架,四壁用木材,显得朴实无华。

随着人们防治环境污染和保持生态平衡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城市绿化的日

益发展,近年来,德国建筑专家提出了一种引人注目的新构思:未来城市里的民居应该逐步创造条件,向来城市里的民居应该逐步创造条件,向植物生态化的方向发展,成为“植物生态建筑”。

专家们解释说,所谓“植物生态建筑”,指的是按照生态平衡的原理,使植物

与居住空间融为一体,互为依存,建造多层次的新型房屋。可以说,这是古老的建筑学和年轻的生态学有机结合的产物。“莱尔草场”系“植物生态建筑”的“样板”,

代表了未来民居的发展发向。请看——

在“莱尔草场”的居室里,使用一种以植物茎条纤维为原材料手工织成的墙纸。

它取材于植物,无毒,无味,吸湿,透气性能好,反射光线柔和,色彩典雅古朴,与整体环境融为一体。所有这些都是塑料墙纸无法相比的,工业化生产的材料会向空气中散发出微量的有害气体,如甲醛等。在建筑物处于密封状态时,这类气体越聚越多,对人体健康不利。

这个住宅区还使用了木质马赛克这种新型装饰材料。木质马赛克以硬质杂木

或杂木的边角料为材料,可以充分利用木质杂木或杂木的边角料为材料,可以充分利用木质纹理和天然色彩拼出绚丽多彩的图案。硬杂木具有较理想的耐磨性,这些木质马赛克被用来拼装居室的地板、天花板和装饰家具。

在“莱尔草场”的居室,只见麻织地毯、用玉米皮或麦秆编织的草垫等不拘一

格地铺设在地面上,显得随意而亲切。加上它们的色彩来源于材料本身,清新之气扑面而来,令人轻松平静。

“植物生态建筑”很符合现代人的心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越来越多的人

对“自然与简单”的居室设计倍感亲切,渴望能把田园气息带进家庭生活之中。

推荐第3篇:植物生态与环境

植物生态与环境

植物的作用:㈠植物是自然界的第一生产力(光合作用)①有物质生成②有能量积蓄③有氧气放出;㈡植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与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植物的合成和矿化作用使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包括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从而得以循环往复。例如碳素循环中通过光合作用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保持平衡;通过生物固氮作用维持氮素循环。总之,在物质循环中,只有通过动物和植物等生物群体的共同参与才能使物质合成和分解,吸收和释放协调进行,维持生态上的平衡和正常发展。㈢植物界是植物种质保存的天然基因库 种质:决定植物“种性”并将其丰富的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总体。大到一个遗传原种的集合体,小到控制个别遗传性状的某一基因片段。全世界现有植物50多万种,高等植物23万种,经过人类驯化的约有2000多种。值得一提的是种质资源的流失是很严重的。自地球形成至今90%以上的生物种类已经不存在了。㈣植物对环境的保护作用 ①植物具有净化大气,水体,土壤以及改善环境的作用②植物对环境的监控作用(环保),通过利用某些植物对有毒气体的敏感性作为环境污染程度的指示③植物具有水土保持的作用,植被覆盖特别是森林植被具有涵养水源,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的作用。

植物的睡眠 植物睡眠的时间不完全一样,有得在晚上,有的在白天。叶子昼开夜合的现象,除了合欢树外,还有花生,红三叶草,白屈菜,羊角豆等。喜欢晚上睡觉的花朵除睡莲外,还有郁金香,番红花,蒲公英等。是不是植物都在晚上睡觉呢?晚香玉的花,一到晚上就盛开怒放,香味浓郁。烟草的花也是白天闭合夜间开放的。植物睡眠的现象在植物生理学上称为睡眠运动。植物睡眠运动的影响机制:温度(番红花或郁金香开花就是由温度的变换引起的,把植物从冷处移到温暖的室内时,已经闭合的花朵经过3-5分钟就很快地开放了),光强度(烟草的花在光线增强时便闭合起来,当光线变弱时又都开放了。而睡莲,蒲公英的花朵正相反,它们在强光下开放,在弱光下闭合),细胞膨压(合欢树,红三叶草等的睡眠运动是由叶柄基部的叶枕中部分细胞的膨压改变引起的。这些植物的叶子在夜间闭合,可以减少热的散失和水分的蒸腾,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植物睡眠运动的意义:1,花朵睡眠运动对植物的生活有很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使花儿在有利的条件下进行传粉,并且保护花朵的主要部分花蕊,免受不良条件的影响。2.睡眠运动可以减少热的散失和水分的蒸腾,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3.植物的睡眠不但可以保护叶子免遭寒夜的冷害,而且能睡觉的植物比那些无睡眠的植物要长得快些。总之,不论哪种类型植物的睡眠运动,都是它们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对环境的适应性。

植物自卫武器-单宁酸 遭受舞毒蛾吞食以前,橡树叶子中的单宁酸是不多的,而被舞毒蛾咬食后,叶子中的单宁酸急剧增加。单宁酸和害虫胃里的蛋白质结合后,会使叶子变得很难消化。舞毒蛾吃了这种橡树叶子,会感到浑身不舒服,食欲马上减退,行动也呆滞起来,结果不是病死,就是被鸟儿吃掉。

醌类有胡桃醌,金霉素,四环素;硫化物有萜类,甾类,醛,酮,卟啉。这些分布于各类植物,多集中于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植物间的化学战有,“空战,陆战,海战”。空战:植物把大量毒素释放于大气中,形成大气污染使其它植物中毒死亡。加洋槐树皮挥发一种物质能杀死周围杂草,使根株范围内寸草不生;风信子,丁香花都是采用空战制敌的。陆战:这些植物把毒素通过根尖大量排放于土壤中,对其它植物的根系吸收能力加以抑制。如禾本科牧草高山牛鞭草,根部分分泌醛类物质,对豆科植物旋钮山,绿豆生长进行封锁,使之根系生长差,根瘤菌也明显减少。海战:利用降雨和露水把毒气溶于水中,形成水污染而使对方中毒。如桉树叶的冲洗物,在天然状态下可以使禾本科草类和草本植物丧失战斗力而停止生长;紫云英叶面上的致毒元素硒,被雨淋入土中,就能毒死与它共同占据一山头的植物异种。

能改变味觉的神秘果 神秘果为什么能改变味觉呢?这种物质本身并没有什么甜味,当它附在舌头上时,其末端结构就会嵌进甜味感受器内,从而使人产生味道错觉,再吃酸的柠檬或苦的野生哭橙时,感觉它们的味道不是酸和苦,而是甜滋滋的。

能进行天气预报的植物 风雨花:在暴风雨到来之前,外界的大气压降低,天气闷热,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大,使风雨花贮藏养料的鳞茎产生大量促进开花的激素,促使它开放出许多的花朵。报雨花:它的花瓣对湿度比较敏感,当空气湿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其花瓣就会萎缩,把花蕊紧紧地包起来;而当空气湿度减少时,它的花瓣又会慢慢地展开。气温草:根据它的叶片伸展方向,可知温度的高低。青冈树:根据树叶的颜色变化,可知道是阴天还是晴天。 竹子开花 为什么竹子开花后成片枯死呢?生长前期营养生长占优势,当营养生长达到一定阶段后,生殖生长就渐渐转向优势,最后开花结实。因为开花结实要消耗大量的有机养料,而这些养料来自根茎叶,所以开花结实后,营养器官中贮存的养料大部分被消耗,不能再生活下去,就逐渐枯死了。一次开花植物小麦和水稻是这样,当然竹子也不例外。

推荐第4篇:《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教学设计方案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教学设计方案

内容说明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学习者开设的一门专业课,课内学时90,实验27学时,电视授课4学时,IP课25学时,学分5.

二、教材情况

1.文字教材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的文字教材为合一型,是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第一版,由徐冠军主编。

具体的内容见下表.章节

绪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章名称植物病害的概念 植物病害的病原物 病原物的寄生性、致病性及寄主的抗病性 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与流行 昆虫的形态 昆虫的解剖及生理 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昆虫的分类 昆虫与环境 害虫调查与预测预报

第十一章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一植物病害症状识别

实验二

实验三 植物病原真菌形态观察 植物病原细菌形态观察及发病组织

溢菌现象观察

实验四 实验五 实验六 实验七

昆虫的体躯及头部形态观察 虫胸部形态观察 昆虫腹部形态观察

昆虫的变态、卵、幼虫、蛹的类型,成虫性二型和多型现象

2.录像教材和IP课件:是对文字教材的重点、难点部分加以分析、强化、讲解、示范,录像教材共4讲。IP课件25讲,学习指导课2讲,将以VCD的形式附在教材后,具体安排如下: 录像教材:

序号 内容 1 2 3 4 IP课件:

讲次 内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绪论

植物病害的概念 植物的非传染病 寄生现象概论

植物病原真菌 藻状菌纲 根肿菌目 植物病原真菌 藻状菌纲 霜霉菌目 植物病原真菌 子囊菌纲 植物病原真菌 担子菌纲 植物病原真菌 半知菌类 植物病原细菌

植物病毒和类菌原体 病毒

植物病毒和类菌原体 植物病毒病的症状 昆虫的外部形态与内部解剖 昆虫内部解剖

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一) 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二)

与文字教材对应的章节 5.6章 6章 7章 7章

长度(分钟) 50 50 50 36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植物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 病程和侵染循环

植物的抗病性 致病和抗病机制

植物的抗病性 抗病性与致病性的相互关系 环境对病害发生发展的影响

植物病害流行规律和预测 流行三要素及主导因素 植物病害流行规律和预测 流行过程的系统分析(1) 植物病害流行规律和预测 流行过程的系统分析(2) 植物病害的防治 基本原理和原则

植物病害的防治 病害防治的主要方法 检疫

植物病害的防治 病害防治的主要方法 化学防治(1) 植物病害的防治 病害防治的主要方法 化学防治(2) 植物病害的防治 病害防治的主要方法 物理防治

3.教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文字录像教材 教学活动 教材

网上辅导

11.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绪论植物病虫害的防治

2.本学科的性质和任务 3.本学科的学科特点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4.怎样学习植物病虫害基础知识

2 1.植物为什么会生病2.什么是植物病害 3.植物病害分类

第1章

IP课件2网上辅导2 3

学习小组活动(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的学习计划)

1.侵染性病害发生的要素 第1

章 2.侵染性植物病害的症状

IP课件2网上辅导3 3

实验

3.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4.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

1.病原真菌 第2章

2.植物的病原细菌

1.植物病毒 第2章

2.其它植物病原物

6

1.病原物的寄主性和致病第3性 章 2.寄主的抗病性

7

1.病原物的侵染过程—病第4程

2.侵染循环

3.植物病害的流行

8

1.昆虫及与农作物有关的第5其它主要动物类群概述 章 2.昆虫的头部及其附器

9

1.昆虫的胸部及其附器 第5章

2.昆虫的腹部及其附器 3.昆虫的体壁

10

1.体腔分区和内部器官的第6位置 章 2.消化系统 3.排泄器官 4.血液循环系统

11

1.呼吸系统

第6

2.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IP课件网上辅导4

5~10

IP课件网上辅导5 11~13

集中答疑 IP课件网上辅导6 1

5、16

实验

IP课件网上辅导7 17~20

形成性考核1

集中答疑

录像1

网上辅导8

录像1

网上辅导9

实验

录像2

网上辅导10

录像2

网上辅导11

学习小组活动(确定调查报

3.生殖系统 4.昆虫内分泌

12

1.昆虫的繁殖发育与变态 第7

2.昆虫的行为与习性 3.昆虫的生活史

13

1.昆虫分类概念 2.昆虫纲的分目及与农业关系密切的十个目简介

14

1.农业生态系与农业昆虫 第9

2.与农业昆虫有关的物理因子

3.与农业昆虫有关的生物因子

4.农田生态系中的种群和群落

5.昆虫种群的生态对策

15

1.害虫的调查 2.害虫的预测预报

16

1.植物检疫 2.农业防治 3.生物防治 4.物理机械防治

17

第11章

IP课件21~25

第10章

第8章

告的地点、题目) 形成性考核2

录像

3、网上辅导12

形成性考核2

网上辅导13 实验

网上辅导14 集中答疑

网上辅导15

学习小组活动(准备考试)网上辅导16 形成性考核3

形成性考核4 集中答疑及网上答疑

18、期末复习20

期末考试

三、对教师和学习者的建议

1.《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的内容多,理论性比较强,学习者应仔细阅读、理解和记忆文字教材,多练习,多观。同时,以“练习题”为线索检测自己学习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的情况。自学能力较强的学习者学习文字教材后,应能掌握本课程要求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体要求重点植物病害的症状概念、类型;植物病原真菌类群;昆虫的变态类型;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缨翅目、脉翅目、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双翅目、蜱螨目的代表种;昆虫的天敌在害虫防治中的利用;昆虫体腔的分区及内部器官的位置 ;消化道的构造及功能、消化系统与害虫防治。

掌握植物病害的定义、形成的原因;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方法;植物的抗病性机制;病害流行的类型、因素;昆虫体躯的一般结构;触角、口器、胸足、翅的类型、头壳、胸部、胸足、腹部、外生殖器、体壁的构造;昆虫的繁殖方式、分类阶元;害虫发生期的预测方法;害虫的田间调查的方法、取样及调查资料的计算方法、几种防治方法的优点和局限。 了解昆虫气管的形式;呼吸活动与害虫防治;其它器官的基本构造和功能;昆虫分类的意义、依据、方法。

学习者应定时到电大工作站收看录像教材,收看录像将使学习重点更加明确,将降低学习难度,并更加深印象,同时还使学习者开阔眼界,开阔思路。

2.学的方法以阅读教材、收看重点串讲录像、座谈讨论及实习为主。学习者应在根据教学目标自学文字教材的基础上,即已对教学内容有了初步了解时,看重点串讲录像教材,根据复习思考题检测个人学习情况。该记忆的内容就要记住,来不得半点含糊,要能说明、分析和概括所要求的问题。最好能带着问题去看书,边看书边找到问题的答案。

3.重视实验课,在教师的辅导下按教学要求独立完成实验课。还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找出问题,把问题记录下来,请教老师和同学。

4.平时作业很重要,教学要求的内容是不是懂了,要通过做每章后的练习题来检查、自测。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50%,包括作业、实验成绩、参加学习小组活动等。终结性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通过平时作业及时发现问题,期末通过考试就比较有把握。平时作业完成没达到50%,不允许参加期末考试。

5.教学组织问题,应以学习者自学为主,不赞成再组织系统面授,但地方电大应提供较好的辅导、答疑等服务工作。

6.学习小组,学习者可以组成学习小组,互教互学。

四、主讲及主持教师联系方法

主讲教师 徐冠军华中农业大学 电话(027)87285053

主持教师 赵利清中央电大电话(010)66490527E-mail: zhaolq@crtvu.edu.cn

推荐第5篇: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考试时长为90分钟

考试的题型及分值

一、名词解释(共15分)

二、填空(共20分)

三、单项选择题(共20分)

四、简答题(共15分)

五、论述题(共30分)

名词解释1

1.传染性病害:由真菌、病毒、细菌、线虫引起的植物病害叫传染性病害。

2.非传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即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引起的植物病害叫非传染性病害。

3.植物病害:是指植物受到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受到干扰和破坏,在植物的内部和外部,生理和组织上均表现出不正常的现象。

4.寄生性:病原物寄生在活细胞或组织中获得营养物质的能力。

5.抗病性:寄主植物抵抗病原物侵染及侵染后所造成损失的能力称为抗病性。

6.垂直抗性:垂直抗性的植物品种仅对病原物的某些小种具有较高水平的抗性,而对其它小种不具抗性。

7.生理年龄抗性:寄主植物不同生理年龄对病原物侵染的抵抗力有差异。

8.兼性寄生物:以腐生为主,兼能寄生的生物。

9.病程:病原物侵染植物的过程叫病程。一般将病程分为侵入前期、侵入期、潜育期及发病期。名词解释2

1.侵染循环:侵染性病害从上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2.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在植物的一个生长季节中只有一个侵染过程的为单循环病害。在植物的一个生长季节,病原物对寄主有多个侵染过程,为多循环病害

3.世代重叠:是指同一时期内,出现前代和后代混合发生,代界不明显的现象。

4.多胚生殖:在一个卵内发生两个或数百个、甚至多达上千个胚胎,进而发育成多个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5.群集性:同种昆虫的大量个体、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的现象称群集性。

6.休眠与滞育:昆虫的休眠是由环境因素不适宜引起的生长发育暂时停止的现象。不良环境消除后,可立即停止休眠恢复生长发育。滞育是由外界环境条件和昆虫的遗传稳定性支配,造成昆虫的生长发育暂时中止的现象。在滞育期,给予良好条件,也不能解除。

7.年生活史:昆虫以当年越冬虫期开始到第二年越冬结束为止的发育过程,成为年生活史。名词解释3

1.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与生物之间构成取食与被取食的食物环节,称为食物链,但一个单纯的食物链是不存在的,通常是许多彼此交错联系的食物链结合在一起,构成错综复杂的食物网。

2.种群与群落:种群,农田生态中的种群是在特定空间与时间内彼此密切关联的同一物种的个体集合。群落:在特定环境中彼此相互作用并由此形成的具有一定成分、结构、功能及与环境有相互关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的组合。

3.生态系统:是指自然界一定空间内生物因子与非生物因子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自然综合体,系统凭借其结构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

4.生物防治:利用某些生物或生物的代谢产物来达到控制虫害或病害的目的。

5.农业防治:是在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前提下,通过耕作栽培制度,选用抗(耐)性品种,加强保健栽培管理以及改造自然环境等来抑制或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6.颉颃作用:是指一种生物的存在和发展限制了另一种生物存在和发展的现象。

7.物理机械防治:应用各种物理因子如声、光、电、色、温度、湿度及机械设备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称为物理机械防治法。

填空题1

1.植物病害病症的类型包括()、()、()、()和()。

1.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粒状物脓状物

2.植物病害病状的类型有()、()、()、()和()。

2.变色坏死腐烂畸形萎蔫

3.有些真菌侵入寄主后形成的吸收养分的特殊结构叫()。3.吸器

4.子囊菌无性繁殖一般形成()孢子,有性繁殖形成 () 孢子。

4.分生子囊

填空题2

1.病原物对寄主植物的破坏和毒害能力称为()。1.致病性

2.黄瓜幼嫩叶片抗霜霉病,而成熟叶片易感病,说明寄主植物()对病原物侵染的抵抗力有差异。

2.不同生理年龄

3.垂直抗性由()基因控制,水平抗性又称 ()抗性,由() 基因控制。

3.主基因或寡非专化性或一般性多

4.影响病害发生的气候条件主要是()。4.温度和湿度

5.植物病害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因素,一是()、二是() 三是()。

5.致病性强繁殖数量大的病原物连续连片种植面积大的感病品种有利于病原物侵染繁殖及传播的环境条件

6.病原物入侵并建立寄生关系到开始表现症状,称为()。6.潜育期

7.病原物的浸染过程分为()、()、()和()四个时期。 7.侵入前期侵入期潜伏期发病期

填空题3

1.昆虫的口器有多种类型,最主要的是()、()和()。

1.咀嚼式刺吸式虹吸式

2.昆虫的呼吸器官是由()而成的管状器官系统,分为()、和()。

2.外胚层内陷气门气管微气管

3.昆虫的腹部是()的中心,腹腔内有()等器官。

3.代谢与生殖消化、排泄、呼吸、神经、循环和生殖

4.全变态昆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要经过()、()、()和 (

4.卵幼虫蛹成虫

5.昆虫分类的阶元是界、门、纲()。5.目、科、属、种

6.蝗虫、蟋蟀、蝼蛄属于()目。6.直翅

7.植物保护工作的方针是()。7.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选择题1

1.非传染性病害与传染性病害诊断程序的不同在于()。C

A 田间观察B 症状鉴别C 环境调查D 病原鉴定

2.下列关于非传染性病害表述正确的是()A

A 非传染性病害只有病状,没有病症

B 非传染性病害有发病中心

C 非传染性病害是由生物因素引起的

D 非传染性病害发病与环境条件关系不十分密切

3.引起非传染性病害的因素有()。 B

A 真菌 B 营养不良 C 线虫 D 类病毒

4.下列关于植物病害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是受到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B 植物病害的形成是一个动态过程

C 植物病害不一定造成植物产量和质量的损失

D 植物病害的形成首先是内部生理变化、然后是组织变化,最后是外部形态变化。

5.以下不是描述真菌的是()。D

A 营养体为丝状体

B 具有细胞结构

C 以产生孢子的方式繁殖

D 形态有球形、杆状、螺旋状

6.蔬菜病毒病的侵入途径是()。 D

A 植物幼嫩部位B自然孔口C植物根部D微伤口

7.虫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很多,常用的苏云金杆菌属于()。 A

A 细菌 B 真菌 C 病毒

8。维管束病害的病原为()。 D

A 细菌 B 镰刀菌属的真菌 C 病毒 D 细菌或镰刀菌属的真菌

9关于单循环病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单循环病害为系统性病害,潜育期长

B.单循环病害多为局部病害,潜育期短

C.单循环病害为系统性病害,潜育期短

D.单循环病害为局部病害,潜育期长

选择题2

1.昆虫的呼吸()。1.B

A 靠肺来进行 B 靠空气的扩散和通风 C 靠口器 D 靠马氏管来进行

2.昆虫血液循环的功能不包括()。 A

A 运送氧气 B 运送营养物质 C 运送代谢废物 D 涨脱旧表皮)四个虫态变化。

3.昆虫的排泄器官主要是()。 B

A 前肠 B 马氏管

C 背血窦 D 微气管

4.小菜蛾蛹的类型为()。 A

A.被蛹 B.离蛹 C.围蛹 D.包被在薄茧中

5.枯叶蝶停息时,双翅竖立,形似树叶,这种保护性适应叫()。 A

A 拟态 B 保护色 C 警戒色 D 假死

6.昆虫的年生活史()。 C

A 从卵开始,经幼虫、蛹到成虫性器官成熟繁殖后代

B 又称为生活周期或世代

C 从当年越冬虫期开始活动到第二年越冬结束为止的发育过程

7。豌豆象属于()。 A

A单食性昆虫B寡食性昆虫C多食性昆虫D腐食性昆虫

8.下列属于同翅目的害虫为()。D

A 蝗虫B 蝽象C 蟋蟀D 蚜虫

9.属于鳞翅目的有()。 C

A 草蛉B 蚜虫C 舞毒蛾D 赤眼蜂

简答题

1.导致植物病害流行的因素是什么?

导致植物病害流行的因素有三,首先是有致病性强、繁殖数量大的病原物;其次是有连续、连片种植,面积较大的感病品种;最后要有有利于病原物侵染、繁殖及传播的环境条件

2.昆虫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1)翅的有无、翅的性质

2)口器及其在个体发育中的变化

3)触角、胸节、胸足及其跗节特征

4)变态的类型

5)马氏管的数目

3.传染性病害的特点是什么?

1)植物个体间相互传染

2)有病状,又有病症

3)田间发病时间不一致,有先有后,田间分布不均匀,有明显发病中心,然后由中心病株向外扩善。

4)发病与环境条件不十分密切,改变环境条件,一般植物不能恢复

论述题

1.试述侵染性病害的诊断方法?

1)田间观察

侵染性病害在田间发生时,一般是分散状分布,发病时间不一致,有先有后,具有由点到面的扩展过程。

2)症状鉴别

侵染性病害的各类病原除病毒、类菌质体、类立克次氏体及类病毒外,在病部均产生明显的症状,而且每种病原产生的病症各有其特殊性。

真菌病害的病症:粉状物、酶状物、粒状物、锈状物

细菌病害的病症:潮湿时在病部表面有滴状或薄膜状脓状物的病症

寄生性种子植物的病症:寄生性和被寄生两种植物形态不同,在病部很容易看到。

线虫病害的病症:在病部有时可看见线虫或虫瘿

3)病原鉴定

常见病害可通过病状鉴别、镜检病原、查阅有关文献进行核对来确定。

少见病害、新病害或疑难病害可以通过柯赫氏证病律进行鉴定。

2.试述植物对病原物的侵染反应。

植物对病原物的反应有四种:免疫、抗病、耐病和感病

免疫:寄主植物完全抵抗病原物的侵染,寄主完全不表现任何症状。

抗病:病原物能够侵染寄主,但仅被局限在很小的范围,不表现典型症状,对寄主造成的危害很小。

耐病:寄主能够遭受病原物的侵染,并能表现典型的症状,但对寄主的产量和质量没有太大的影响。

感病:寄主遭受病原物侵染后表现典型且严重的症状,并对寄主植物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和质量造成很大影响。

3.随机取样有哪几种方法?每种方法适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五点取样法对角线取样法平行线取样法 Z字形取样棋盘式取样

五点取样法:适合于密集或成行的植物,害虫为随机分布的种类

对角线取样法:适合于密集或成行的植物,害虫为随机分布的种类

平行线取样法:适宜于成行的植物,害虫核心分布的情况

Z字形取样:适宜于害虫为嵌纹分布的情况

棋盘式取样:适宜于密植或成行的植物,害虫为随机或核心分布的种类。

问题解析

(一)

1.当今治理有害生物的策略有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大面积种群治理

全种群治理

问题解析

(二)

植物保护工作的方针是: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问题解析

(三)

1.植物病害病症的类型包括: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粒状物和脓状物

2.植物病害病状的类型有变色、坏死、腐烂、畸形和萎蔫。

问题解析

(四)

寄主植物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有免疫、抗病、耐病、感病几种

问题解析

(五)

植物病害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因素是 致病性强繁殖数量大的病原物、连续连片种植面积大的感病品种和有利于病原物侵染繁殖及传播的环境条件

问题解析

(六)

全变态昆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要经过 四个虫态变化是:卵、幼虫、蛹和成虫。

问题解析(七)

昆虫纲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昆虫纲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头、胸、腹3个体段;头部有口器和1对触角,还有2~3个单眼和1对复眼,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胸部由3节构成,生有3对分节的足,大部分种类有2对翅,是昆虫的运动中心;腹部一般由9~11个体节组成,末端生有外生殖器,有的还有1对尾须,是昆虫的生殖中心;昆虫的最外层是坚韧的外骨骼分。

问题解析

(八)

植物病虫害农业防治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农业防治是从农业生态系统的总体观念出发,以作物增产增收为中心,通过有意识地运用各种栽培技术措施,来改变有害生物生存的小环境,创造出有利于农作物和有益生物(如害虫的天敌等)生长发育而不利于有害生物发生的条件,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与为害。这就是农业防治的理论基础。

雪灾后森林病虫害监测与防治

雨雪冰冻灾害对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影响与特点:

一般来说,对于以各种相对裸露方式越冬的昆虫,如食叶害虫,连续的低温和雨雪冰冻会降低越冬害虫的存活基数,减少当年的种群数量;但对次期性病虫害的发生和暴发是极为有利的,大面积林木的折干断枝,极易造成大量伤口并导致林木长势的急剧下降。众多伤口是多种病菌的侵染点,树势急剧下降又可引发一些腐朽菌的侵入,因此,各种弱寄生病害的严重发生,在当年就会显示出来;而次期性的林木钻蛀性害虫(如多种天牛、小蠹、吉丁虫等)主要入侵树势衰弱的林木和林分,灾害对其影响会有适当的滞后现象,一般在灾后2—3年内种群将急剧增长,成为病虫害持续发生的基地,从而造成更大的后续灾害和恶性循环。

重大雨雪冰冻灾害后的重点次生性森林病虫害:

监测和控制的重点是各种病害,如松树腐朽菌、杉木细菌性病害、杨树腐烂病、板栗干部病害、油茶病害等;各种次期性害虫,如多种林木钻蛀性害虫(多种天牛、小蠹和吉丁虫等),特别是松墨天牛,此种天牛正是我国头号森林病害松材线虫的传播媒介。重大雨雪冰冻灾害后必然引发松墨天牛和其它钻蛀性害虫的大举入侵和繁殖,更有利于松材线虫的扩散和蔓延。

次生性森这次南方雨雪冰冻灾害覆盖面很广,受害树种很多,涉及的有关病虫害种类更多,限于篇幅,这里只涉及森林病虫害监测和防治的原则性支撑技术要点。

1.灾情调查和受害等级划分 配合各地区的其它救灾措施,立即进行灾害调查,依据折干、断梢、冻拔、冻裂等的具体情况,针对不同林种、树种、林龄,提出轻、中、重的受害标准和受害等级划分。林病虫害监测和防治的原则及技术要点:

2.各地次期性森林病虫害的梳理根据各地区的主要树种、树龄和林分树种结构,梳理各地主要树种的病虫害发生历史、常发性主要种类,明确各地次期性森林病虫害的主要种类;对于引进树种,更要梳理原产地的主要病虫种类,从而明确可能发生的重大次生性病虫害种类。

3.分类施策,提出对应性预防和控制措施各地区应根据具体情况,于今年4月前提出对应性预防和控制的实施方案,以及有待深入研究的技术问题,经专家技术论证后实施。

松杉林:对折断和受冻害的侧枝进行适时适量的轻度修剪,剪口要平滑,并用波尔多液或石硫合剂涂刷伤口。针对成熟林的主要技术措施有:砍伐断梢、折断、倒伏林木,倾斜林木视程度进行扶正或砍伐,并及时清理林地;对受害面积较大形成林窗的林地进行造林更新。

经济林:冻害为板栗枝干病害的流行提供了较好环境条件,雪后应该及时清理栗园的枯枝落叶,集中焚烧。清园后,用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全面对树体及地表喷施一次。

一、

推荐第6篇: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

(公共选修课程作业)

院____生命科学学院_________ 姓

名_____苏礼超______________ 学

号_____090591053________ 成

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时间____ 2010.11______________

一、阐明昆虫口器类型与为害方式、防治药剂选择的关系(10分)。

(1)咀嚼式口器

构造:上唇、上颚、下颚、下唇、舌 (2)吸收式口器

刺吸式口器:上唇、喙管、口针、舌

虹吸式口器:喙管(下颚的外颚叶)

舐吸式口器:喙管(下唇)

锉吸式口器:喙管(上唇、下颚、下唇)

3根口针(下颚和左上颚)

昆虫的口器类型不同,为害方式、为害部位也不相同。为了经济有效地防治害虫,就必须根据昆虫的口器类型选用不同的杀虫药剂。

咀嚼式口器的昆虫取食固体食物,咬食植物各部分组织,造成机械损伤。如蝗虫、粘虫等咬食叶片、茎秆,造成寄主植物残缺不全,甚至把庄稼吃成光秆;有的将叶片咬成许多孔洞,或仅剥食叶肉而留下叶脉,如叶甲;有的吐丝缀叶潜居其中为害,如卷叶蛾、螟蛾;有的蛀入树干边材或木质部,蛀成各种形状的“隧道”,如天牛、吉丁虫等。对于这些害虫一般采用胃毒剂(stomach poison)或触杀剂(contact poison)进行防治。对于蛀茎、潜叶或蛀果等钻蛀性害虫,因只是短时间暴露在外,故施药时间应掌握在害虫蛀入之前;对于地下害虫,一般使用毒饵、毒谷,使之和食物一起吞下,导致它们死亡。

被具有刺吸式口器的昆虫如蝽、蚜虫、叶蝉和飞虱等为害的植物,外表没有显著的残缺与破损,但造成生理伤害。植物叶片被害后,常出现各种斑点或引起变色、皱缩或卷曲。倍蚜、瘿蜂等为害的植物,叶面隆起,形成虫瘦。幼嫩技梢被害后,往往变色萎蔫。蝽、蚧类等为害的植物也可形成畸形的丛生枝条。此外,昆虫在取食时,可将有病植株中的病毒吸入体内,随同唾液注入健康的植株中,引起健康植株发病,如小麦的黄矮、丛矮等病毒就是由蚜虫、飞虱传播的。对于刺吸式口器的害虫,一般使用内吸杀虫剂(systemicinsecticide)防治效果最好,触杀剂对刺吸式口器的害虫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而胃毒剂对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则不能奏效。

虹吸式口器的昆虫吸食暴露在植物体外表的液体,根据这一习性可将胃毒剂制成液体毒饵,使其吸食后中毒,如目前常用的糖酒醋诱杀液等。

二、阐明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法及其优缺点(10分)。

虫害防治的基本法分为物理机械除虫和化学药剂法。其中物理机械除虫包括日光曝晒、仓外冷冻杀虫、压盖粮面防虫、开水浸烫杀虫、风筛除虫、植物熏避除虫(花椒、茴香、山苍子、苦楝树叶、野菊花、柳树叶、椿树叶、鱼腥草、艾蒿草、烟碱、鱼藤)

化学药剂包括磷化铝薰蒸、保粮磷拌粮、防虫磷拌粮、杀虫松拌粮、敌敌畏熏蒸

病害防治的基本法包括抗病品种的利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

选用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植物病害最经济、有效的途径。但是抗病品种的推广也会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大面积种植单一抗病品种,常常是在短期内因为病原物毒性群体的变化或是毒性突变体的累积,而丧失抗病性。或是在选育抗主要病害的抗病品种时,忽略了对次要病害的抗病性选择。

农业防治不需要特殊设施,是经济、安全,且与其他防治方法相结合能有效控制一些顽固性病害的基本方法。主要防治措施有:使用无病种苗、建立合理的种植制度、加强栽培管理和保持田园卫生等。

生物防治具有安全、对环境良好等特性,符合现阶段人们控制作物病害的要求。

化学防治具有高效、迅速、使用方便、性价比高等优点。但使用不当可对植物产生药害,引起病原物的抗药性,杀伤植物微环境中的有益生物,引起人、畜中毒,环境污染和导致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等。

病虫害防治应注意掌握以下原则:

1、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这是植保工作的指导思想。

2、了解掌握植物与植物病虫害的特征特性及其生长发育规律。

3、要本着“经济、简便、安全、有效”的原则,采用适宜的防治方法,以便取得最佳的防治效果。同时,还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主要防治方法:

植物检疫:主要是控制病虫害的人为远距离传播。

农业防治:主要选用抗病虫良种,合理轮作、灌溉、施肥、除草等栽培措施。总之,加强栽培管理,以提高作物的抗逆性。

物理机械防治:主要有人工捕杀,利用昆虫的趋性进行诱杀,如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趋化性诱杀、色板诱杀、高低温利用等。

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天敌和微生物(生物农药)。

化学防治:是指利用特殊的化学药剂-毒剂来预防或直接消灭病虫害的方法。它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但也存在污染环境等缺点。化学药剂的施用,注意一般要在病虫发生的初期防治效果才最好,如昆虫的幼虫期(对农药的抵抗力差),特别是在三龄期以前用药杀伤力强、效果好。

三、阐明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种类及其病害的主要症状(10分)。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种类有植物病原菌物、植物病原原核生物、植物病原病毒、植物线虫、寄生性植物。 (一)真菌病害

真菌病害的主要症状是坏死、腐烂和萎蔫,少数为畸形。特别是在病斑上常常有霉状物、粉状物、粒状物等病征,这是真菌病害区别于其他病害的重要标志,也是进行病害田间诊断的主要依据。

鞭毛菌亚门的许多真菌,如绵霉菌、腐霉菌、疫霉菌等,大多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的土壤中,经常引起植物根部和茎基部的腐烂或苗期猝倒病,湿度大时往往在病部生出白色的棉絮状物;高等的鞭毛菌如霜霉菌、白锈菌,都是活体营养生物,大多陆生,危害植物的地上部,引致叶斑和花穗畸形。霜霉菌在病部表面形成霜状霉层;白锈菌形成白色的疱状突起。这些特征都是各自特有的病征。另外,鞭毛菌大多以厚壁的卵孢子或休眠孢子在土壤或病残体中渡过不良环境,成为下次发病的菌源。

接合菌亚门真菌引起的病害很少,而且都是弱寄生,症状通常为薯、果的软腐或花腐。

许多子囊菌及半知菌引起的病害,一般在叶、茎、果上形成明显的病斑,其上产生各种颜色的霉状物或小黑点。它们大多是死体营养生物,既能寄生,又能腐生。但是,白粉菌则是活体营养生物,常在植物表面形成粉状的白色或灰白色霉层,后期霉层中夹有小黑点即闭囊壳。多数子囊菌或半知菌的无性繁殖比较发达,在生长季节产生一至多次的分生孢子,进行侵染和传播。它们常常在生长后期进行有性生殖,形成有性孢子,以渡过不良环境,成为下一生长季节的初侵染来源。

担子菌中的黑粉菌和锈菌都是活体营养生物,在病部形成黑色或锈色的粉状物。黑粉菌多以冬孢子附着在种子上、落入土壤中或在粪肥中越冬,有的如大、小麦散黑粉菌则以菌丝体在种子内越冬。越冬后的病菌可以从幼苗或花期侵入,引起系统病害;少数黑粉菌可以从植株的任何部位侵入,引起局部病害,如玉蜀黍黑粉菌。锈菌形成的夏孢子量大,可以通过气流作远距离传播,所以锈病常大面积发生。锈菌的寄生专化性很强,寄主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因而较易获得高度抗病的品种,但这些品种也易因病菌发生变异而丧失抗性。

诊断真菌病害时,要仔细观察病害的症状并对真菌的子实体进行镜检。通常用湿润的挑针或刀片将寄主病部表面生出的各种霉状物、粉状物和粒状物挑出或刮下来,或进行切片,放置玻片上,在显微镜下可以清楚地看到真菌的各种形态。如果病部没有子实体,则可进行保湿培养,以后再作镜检。对于常见的病害,通过观察症状与镜检病原真菌子实体,并查阅相关的参考书或资料,就可以确诊。有时病部观察到的真菌,并不是真正的病原菌,而是与病害无关的腐生菌,或遇到的病害为非常见病害或新病害,这时要确定真正的病因,必须按照哥赫法则进行人工分离、培养、纯化和接种等一系列工作。 (二) 细菌病害

一般细菌病害的症状主要有坏死、腐烂、萎蔫和瘤肿等,变色的较少,并时常有菌脓(ooze)溢出。在田间,细菌病害的症状往往有如下特点:一是受害组织表面常为水渍状或油渍状;二是在潮湿条件下,病部有黄褐或乳白色、胶粘、似水珠状的菌脓;三是腐烂型病害患部往往有恶臭味。

细菌一般通过伤口和自然孔口(如水孔或气孔)侵入寄主植物。侵入后,通常先将寄主细胞或组织杀死,再从残废的细胞或组织中吸取养分,以便进一步扩展。在田间,病原细菌主要通过流水(包括雨水、灌溉水等)进行传播。由于暴风雨能大量啬寄主伤口,有利细菌侵入,而且促进病害的传播,创造有利病害发展的环境,因而往往成为细菌病害流行的一个重要条件。

诊断细菌病害时,除了根据症状、侵染和传播特点外,有的要作显微镜观察,有的还要经过分离、培养、接种等一系列的实验才能证实。由细菌侵染所致病害的病部,无论是维管束系统,还是薄壁组织受害,都可以通过徒手切片看到溢菌现象(bacterium exudation)。这种溢菌现象为细菌病害所特有,是区分细菌闰害与真菌、病毒病害的最简便手段之一。具体做法是:切片小块病组织放在玻片上,加一滴清水,盖上玻片后立即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若是细菌病害,则从病组织切口处可见有大量细菌呈去雾状流出,即溢菌现象。另外,也可用两块载玻片将小块病组织夹在其中,直接对光进行肉眼观察溢菌现象。通常维管束病害的溢菌量多,可持续几分钟到十多分钟。薄壁组织病害的溢菌状态持续时间较短,溢菌数量亦较少。

按照柯赫法则,从病部组织中分离到病原细菌的纯培养后,挑取典型的单菌落,再接种到原寄主植物或指示植物(如对植物病原细菌可普遍产生过敏反应的植物)上,使其表现出典型的或特有的症状反应。其中典型单菌落的挑选是关键,接种植物的选择亦很重要。常用的过每反应植物有烟草、菜豆、番茄和蚕豆等。假单胞菌属和黄单胞菌属的病原细菌注射在烟叶或蚕豆叶片上可引起过敏坏死反应。 (三)病毒病害

植物病毒病害症状往往表现为花叶、黄化、矮缩、皱缩、丛枝等,少数为坏死斑点。在田间,一般心叶首先出现症状,然后扩展至植株的其他部分。患病植物体内可产生各种类型的内含体,但病部表面不会有如真菌子实体、细菌菌脓等任何病征。绝大多数病毒都是系统侵染,引起的坏死斑点通常较均匀地分布于植株上,而不像真菌和细菌引起的局部斑点在植株上分布不均匀。此外,随着气温的变化,特别是在高温条件下,病毒病害时常会发生隐症现象。

植物病毒主要通过昆虫等生物介体进行传播。因此,病害的发生、流行及其在田间的分布往往与传毒昆虫密切相关。大多数真菌或细菌病害随着湿度的增加而加重,但病毒病害却很少有这种相关性,有时干燥反而有利于传毒昆虫的繁殖和活动,从而加速病害的发展。

病毒病害的诊断及鉴定往往比真菌和细菌引起的病害复杂得多,通常要依据症状类型、寄主范围(特别是鉴别寄主上的反应)、传播方式、对外界环境的稳定性测定、内含体形态、病毒粒体的电镜观察、血清学反应、核酸序列及同源性分析等。 (四)线虫病害

由于线虫的穿刺吸食对寄主细胞的刺激和破坏作用,植物线虫病害的症状往往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黄化、局部畸形和根部腐烂等。一般在植物的受害部位,特别是根结、虫瘿内有线虫虫体和卵,可以直接或分离后镜检。诊断时应注意,植物内寄生线虫容易在病部分离到,而根的外寄生线虫一般需要从根围土壤中分离。分离的线虫还需进行人工接种试验,完成柯赫法则各步骤,以确定其病原性。值得指出的是,一种植物常常可以被多种线虫寄生;有些线虫还与真菌、细菌等一起,引起复合侵染。

(五)寄生性植物

受侵染的植物生长力衰弱、生活力减退、而且产量很低。植株矮化、萎焉集黄化。受到严重寄生的植物最后会死亡。

四、阐明农药分类的基本方法和种类,农药安全使用的原则(20分)。

1、根据原料来源分类

(1)无机农药:山矿物原料加工制成的。如硫制剂的硫磺、石灰硫磺合剂;铜制剂的硫酸铜、波尔多液;磷化物的磷化铝等。

(2)生物源农药:一类是植物性农药,是用天然植物加工制成的,所含有效成份是天然有机化合物,如除虫菊、烟草等。另一类是微生物农药,是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制成的,如BT乳剂、阿维菌素等。生物源农药具有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对天敌杀伤力小和有害生物不会产生抗药性等优点。是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特别是蔬菜生产大力推广的农药品种。

(3)有机合成农药:即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农药。这类农药的特点是药效高、见效快、用量少、用途广,可适应各种不同的需要,但是污染环境,易使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对人畜不安全。

2、根据防治对象分类

(1)杀虫剂:用来防治有害昆虫的化学物质。目前常用的杀虫剂主要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菊酯类杀虫剂。

(2)杀螨剂:用来防治螨类及其卵的化学物质。 (3)杀菌剂:用来防治病原微生物的化学物质。 (4)除草剂:用来防除农田杂草的化学物质。 (5)杀鼠剂:用来防治农田害鼠的化学物质。

(6)植物生长调节剂:用来促进或抑制农林作物生长发育的化学物质。

3、根据农药的作用方式分类 (1)杀虫、杀螨剂

触杀剂:药剂接触害虫,通过体壁及气门进入害虫、害螨体内,使之中毒死亡。

胃毒剂:药剂通过害虫取食而进入其消化系统,使之中毒死亡。

内吸剂:药剂被植物的茎、叶、根和种子吸收而进入植物体内,并在植物体内传导扩散,或产生更毒的代谢物,使取食植物的害虫中毒死亡。

熏蒸剂:药剂在常温下化为有害气体,通过呼吸系统进入害虫体内,使之中毒死亡。

昆虫生长调节剂:药剂阻碍害虫的正常生理功能,阻止正常变态,使幼虫不能变蛹或蛹不能变成虫,形成没有生命力或不能繁殖的畸型个体。

(2)杀菌剂

保护剂:在植物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将药剂均匀覆盖在植物体表,消灭病原微生物或防止病原微生物扩展蔓延。 治疗剂:植物发病后施用,这类药剂通过内吸进入植物体内,传导至未施药的部位,对植物体内病原微生物产生毒性,抑制或消灭病原微生物,使病株不再受害,恢复健康,因而具有保护剂达不到的治疗效果。

(3)除草剂

选择性除草剂:这类除草剂对作物的毒性和防除杂草的种类有选择性的,它可分两大类,一类是单子叶除草剂,另一类是双子叶除草剂。

灭生性除草剂:这类除草剂对植物缺乏选择性,或选择性很小,能杀死绝大多数绿色植物。

五、以某一种作物(果树)为例,阐明该作物(果树)病虫害的主要种类与综合治理措施(20分)。

(一)以柑橘为例 (二)主要虫害

1. 红蜘蛛:主要为害柑橘叶片、枝梢和果实。被害叶、果严重时变灰白色,失去光泽,直至枯黄而脱落。4-6月和9-11月为发生高峰期。

2.锈壁虱:主要以幼、若螨群集在柑橘的枝、叶、果上为害被害果皮或叶片背面变成黑褐色,南丰桔家称为“烟桔子”。7-9月是其发生和为害盛期。

3.潜叶蛾:潜叶蛾俗称“鬼画符”。该虫以幼虫潜入嫩叶、嫩枝和果实等表皮下取食,形成白色弯曲虫道,使叶片卷曲硬脆脱落,造成新梢生长差,影响树势和结果。夏梢芽萌发后的5月下旬开始为害,7-8月为害最盛。

4.蚧壳虫:蚧壳虫为害柑橘的枝梢、叶片和果实。成虫和若虫刺吸组织的液汁,被害组织不能充分发育,树势衰弱,引起落叶落果,影响果实品质,并能诱发煤烟病。南丰桔区主要有吹绵蚧、黑点蚧、糠片蚧等。

综合治理措施:(1)加强检查,每叶平均有虫5-6头应进行防治。(2)做好冬季清园,并在冬季翌年萌芽前选喷机油乳剂100倍液或波美0.8-1.0度石硫合剂。(3)虫口达到防治指标时可用杀螨剂进行防治或挑治,少用广谱性家药,以保护天敌。(4)勤细检查,每园抽查5-10株,每株用扩大镜检查10-20片叶子或果实,平均每叶、果有虫2-3只或个别叶、果呈现灰状物时,应立即进行防治。(5)达到防治指标进行防治或挑治,以杀螨药剂为主,喷药做到细致均匀。 (6)摘除零星过早或过晚抽发的新梢,加强肥水管理,促使新梢抽发整齐。(7)新梢萌发达50%,或多数牙长2-3厘米,或嫩叶受害率达5%,开始喷药,每隔5-7天1次,连喷2-3次。(8)保护桔园内大戏瓢虫、澳洲瓢虫等天敌。

推荐第7篇:城市生态基础

城市生态基础

蚌埠市生态建设分析与规划论文

学生: 学号: 学院: 专业:

摘要

内容摘要:生态城市的建设是近些年来新兴的一个热门话题,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尽管生态城市的理论和实践已经经历了很大的发展,但迄今为止,全球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甚至对于生态城市也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和清晰的概念。本文以蚌埠市作为实例,在详细分析了蚌埠城市现状的前提下,论述了蚌埠市在建设成生态城市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与挑战,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几条改进意见。

关键词:蚌埠城市生态生态建设

Abstract Abstract: Ecological city construction is becomingan emerging hot topic in recent years, after ten years’ development, although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cological city has experienced great development, while so far there is not a recognized global eco-city in the true sense, even for an eco-city is also no universally accepted definition and clear concept.In this paper, Bengbu City as an example, in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the city of Bengbu premise, discues the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cological Bengbu city encountered in the course, and made a few targeted improvements.Keywords: Bengbu city Ecological Ecology

一、蚌埠建设生态城市的自然条件与人文条件

1、地理位置

蚌埠市(116.45’E~118.04’E,32.43’N~33.30’N),位于安徽省北部,居于苏鲁皖之中心,蚌埠市北与宿州市、濉溪县、灵璧县、泗县接壤,南与淮南市、风阳县相连,东与明光市和江苏省泗洪县毗邻,西与蒙城县、风台县相依。津浦铁路从市境中部纵贯南北,京沪、淮南铁路交汇市间,淮河自西向东流过境南,市辖区大部分处于淮北平原南端。行政区划见图1。蚌埠市区(东经117.31’~117.11,北纬33.01’~32.49’),北部与固镇县、五河县交界,东部与风阳县毗邻,南部与风阳县接壤,西部与怀远县相连。

1、蚌埠市行政区划图

2、土地资源与利用

蚌埠市地处我国中部地区,承东启西,交通便利,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因此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结构也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全市土地总面积595213.2公顷。其中农业用地总面积为459885.2公顷,建设用地总面积77702.3公顷,未利用土地总面积为57625.7公顷。详细的利用情况见图2。其中农业用地以耕地和林地为主,建设用地以城市城镇用地和交通用地主。

2、蚌埠市土地利用现状

3、水力资源与利用

蚌埠地区最大的自然地表水是淮河,在蚌埠市区境内全长150.7公里,年平均径流量263亿立方米。淮河蚌埠境内有

一、二级支流13条,河流总长度为650.8公里,水域总面积为389.35平方公里,占辖区总面积6.7%。蚌埠市水资源总量为25.0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为14.1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0.95亿立方米。蚌埠市境内先后建成了淮北大堤、怀洪新河、五河内外水分流等大型防洪除涝工程,兴建了蚌埠闸、上桥水利枢纽等综合水利工程。通过利用芡河洼、天河洼、四方湖、香涧湖、沱湖、天井湖、龙子湖等湖泊洼地蓄水,总调节库容约4.5亿立方米。蚌埠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埋藏浅、水质好、储量大,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三个县区。

4、人口及经济状况

截止到2004年末,全市总人口346.9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89.54万人,占人口总数25.8%;非农业人口90.50万人,占人口总数26.1%;农业人口256.47万人,占人口总数的73.9%;人口出生率15.8‰,死亡率10.8‰;人口自然增长率5.0‰。

近年来,蚌埠市经济保持着较侠的发展速度, GDP有了明显的增长(见图3—4)。蚌埠市近10年来GDP增长基本上都高于国家平均水平,2004年GDP年增长率更是达16.5%。2004年完成GDP263.66亿元。

二、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现状

1、环境保护现状

在水资源保护方面,根据2009年环境监测结果,蚌埠市城区集中饮用水源地(淮河蚌埠闸上)水质达标率为100%,所有月份水质均达到饮用水源地Ⅲ类水标准,与2005年相比,饮用水源地水质有明显改善。2009年蚌埠市主要河流、水体监测结果显示,淮河干流蚌埠段沿程水质良好,为Ⅱ-Ⅲ类水体,与2005年相比水质情况明显好转;淮河支流浍河固镇段为Ⅳ类水体,怀洪新河五河段达到Ⅲ类水体,与2005年水质情况持平。近五年水质监测数据显示,蚌埠河流水质情况明显好转,但城市内河水体水质污染情况仍有待改善。

大气环境方面,2009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状况良好,二氧化硫年均浓度为0.029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为0.027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为0.065毫克/立方米,年均浓度值优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全年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占98.3%。大气环境中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大气环境污染以尘污染为主。

在噪音控制方面,2009年蚌埠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等效连续声级(Leg)年均值为57.1 dB(A),略高于2005年水平,优于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2类区昼间标准值(60 dB(A))。2009年市区道路交通噪声Leg年均值67.1 dB(A),优于国家规定的70 dB(A)标准,与2005年相比基本持平。

2、生态建设现状

目前,蚌埠市有五河县沱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风景名胜区2个,即龙湖省级风景区和怀远涂山省级风景区。蚌埠经济开发区是国家生态示范区。2006-2009年期间全市共建成省级生态村8个(五河县3个、固镇县2个、怀远县3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固镇县刘集镇)。“十一五”期间全市中小学建成绿色学校47所,比2005年增加20所,绿色学校建成率稳步提高。截止2010年上半年,城市绿地面积3371万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792万平方米,附属绿地1419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32.87%,绿化覆盖率37.8%,人均公共绿地8.98平方米,三大指标均达到省级园林城市标准。全市城市主次干道102条,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100%,道路绿化达标率75.49%。“十一五”期间,完成成片造林8万亩,建设农田林网55.8万亩,培育间伐52.5万亩,义务植树1627万株;完成绿色长廊线路绿化270公里,林带建设120公里。“十一五”末,全市林地面积达133万亩,有林地116万亩;活立木蓄积量480万立方米,比“十五”末增加68万立方米。“十一五”末全市森林覆盖率13.3%,林木绿化率17.1%。

三、蚌埠建设生态城市构想

生态城市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地市级行政区域。生态城市是由社会、经济、自然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即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每个子系统发挥自身功能的同时,又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共同支撑着生态城市这一复合系统的协调、持续运行。生态城市不是追求某一系统的单一绩效,而是整体综合功能最佳,即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是实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的协调,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持续发展。因此,从总体上来说。生态城市的创建标准应从社会、经济、自然三方面共同来确定:社会文明、经济高效、自然和谐。生态城市的主要标志是:生态环境良好并不断趋向更高水平的平衡,环境污染基本消除,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社会经济加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文化有长足发展:城市、乡村环境整洁优美,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1、建立生态工业

生态工业是以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发展工业生产,综合防治环境污染,使工业生产对生态环境不产生消极影响,或将消极影响严格控制在生态系统容许范围之内,既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又能保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恢复的工业体系。

工业是现代化社会经济的核心,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动力,也是蚌埠市目前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多年来,蚌埠市经济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导致工业发展成为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制约了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的改善,成为经济发展和建设生态城市的障碍。工业的“生态化”是生态城市建设和发展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对蚌埠生态城市建设来说也是一个关键性的环节。循环经济和工业生态学的发展,为全面、根本地解决污染、节约资源和能源、以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等提供了理论方法和实际策略,是蚌埠市实现经济生态化的重要基础和依据,是生态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蚌埠未来工业的发展,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高能耗、高物耗的经济增长模式,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生态效益高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蚌埠市工业的生态转型必须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首先,必须调整产业结构,保持经济的高增长,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其次,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保持传统产业优势和长期稳定发展的态势:再次,以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理念,积极探索和开拓有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2、建立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遵循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实现农村经济高效、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蚌埠的农业发展应遵循生态农业“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基本原理,科学合理地组织生产,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农产品商品品牌、市场占有率为主攻方向,不断优化农业结构;注重高效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与环境质量的改善相结合:实现生产-经营-市场相衔接,产量、质量、效益相统一,增产与增效相一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相协调。

3、建立生态旅游产业

生态旅游是以生态经济学为指导,到自然生态环境中去旅游,享受自然,在不破坏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同时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旅游。

生态旅游的发展应当整合生态旅游目的地形象,完善各景区功能和配套服务接待设施,提升蚌埠在邻域内的综合竞争力,着重提高现有旅游产品的质量,开发吸引力强的精品旅游产品,旅游市场定位于周边省市,以接待短程游览为主,使之形成皖东北旅游中心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的构架,并为下一步全面建设综合型生态旅游基地打基础。

4、生态污染的防治

(1)水污染治理

在生态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指导下,以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为基础,以保护水环境就是促进和发展生产力为主线,提出蚌埠市水生态环境的规划方案:建设水资源协调控制、优化配置的新格局,建立“控源、截流、治污、回用、导排”五位一体的水环境安全保障体系,建成“优质蓄水、清洁提水”高质量供水系统。

基于城市水资源利用及供需分析,建设完善的“蓄、调、泄”的防洪安全和水资源调配体系,建成生产、生活、生态合理的供水网络格局,协调好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合理配置水资源,严格控制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控制地下水开采,加强水费征收,逐步建立合理的水价体系。水资源开发利用要以保护水环境功能为前提,兼顾流域上、下游之间的水资源需求,保证生态用水,维持河流的自净能力,不断提高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建立和完善工业和生活节水机制,保障蚌埠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2)空气污染治理

在空气污染治理方面,首先针对可吸入颗粒物,一方面要加强对各施工工地的管理.减少建筑行业带来的扬尘;另一方面要加强道路交通扬尘的防治,凡在市区从事散装货物运输的车辆一律实行密闭运输:同时采取绿化责任制等措施,提高人均占有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绿化率;选择抗污染性能好的树种,结合城市绿化规划,大力发展植物净化,防止城市扬尘污染。而对于氮氧化物等空气污染物,应从源头着手,取缔一批不符合污染排放资质的企业,此外多在城区种植绿化树木也是十分必要的。 (3)固废和危险弃物污染防治

建设固体废弃物管理网络,完善回收利用系统;加强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后续管理,不断提高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水平;严格执行危险废物管理制度,严禁危险废物排放和擅自处置,建设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程:城市生活垃圾逐步实行无害化、量化、资源化处理。大力开展“白色污染”治理,鼓励扶持兴建回收利用塑料资源的项目,进一步扩大资源的再利用。

四、总结

城市走生态化道路,建设生态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快速增长、耕地以及其他不可再生资源的急剧减少,生态环境受到污染等,使城市生态系统面临着巨大压力和严峻的挑战,只有使社会、经济、环境系统相互协调一致,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各种关系,才能使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推荐第8篇:有关植物生态园林设计论文

1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方法

1.1植物层次性搭配

在进行植物的配置时,注重植物的不同色彩和层次,可以大大提高生态园林的艺术气息,促进生态园林观赏价值不断提高。一般采用不同花色、叶色和高度的植物进行搭配,以体现植物色彩、分层的拼花艺术,保证生态园林景观丰富多彩。例如,黄色的金叶女贞和银杏,红色的红叶李,白色的梨花,冬季的腊梅,下层种植茶花、毛娟、茉莉和月季等,在最下层配置兰花、草本碎花等,可以很好的保持生态园林的景观,使生态园林一年四季富有生机和活力。

1.2植物花叶搭配

在物种的不同品种中,有一类叶色和形态都很漂亮、多变的观赏性植物,因此,在进行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时,一定要将观赏花和观赏叶植物相结合,以保证生态园林的景观价值,促进生态园林经济效益不断增长,确保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例如,夏季是绿色、秋季变黄色的银杏,夏季为绿色、秋季变红色的红枫,与月季、桂花等搭配在一起,可以大大延长生态园林的观赏期,提高生态园林的景观价值。

1.3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搭配

材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高度与开花时节等各不一样,将它们搭配在一起,可以有效改善生态园林的绿色景观,使生态园林更加生动、活泼。例如,樱花和菊花、木绣球和美人蕉种植在一起,玉兰、海棠、桂花和牡丹相结合,可以使植物在形态、色泽、寿命等方面保持协调,促进生态系统平衡发展。另外,根据生态园林的规模和设计要求,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水源,尽可能种植本地植物,避免植物长途运输造成植物死亡和气候不适等情况,确保整个生态园林设计的均衡性。

2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进行配置,避免景观单一、死板等情况出现;二是根据生态园林的规模,合理利用绿地,提高绿色植物的利用效率,遵循生态原则、植物生长原则等进行配置,保证生态园林景观的层次性、色彩性和多样性,以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促进生态系统平衡发展;三是如果出现虫害情况,尽可能采用无污染的方法进行治理,避免土壤受到过多污染,确保植物的正常生长;四是选择本地植物时,尽可能就近运输,避免外来物种给本地植物带来侵害,提高植物的存活率,降低生态园林的建设成本;五是在生态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过程中,预留部分面积的绿色草坪,便于人们休憩,提高生态园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人、经济和自然和谐共处;六是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搭配,要尽量与本地的人文、地方特色相结合,以体现城市地域文化特点,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提升生态园林的品位和景观价值,给城市绿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3结语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与生态学和美学有着紧密联系,并且涉及到自然学和社会学等领域,因此,在实践过程中,一定要遵循植物搭配的原则,提高生态园林的景观价值,促进生态系统平衡发展,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得到真正改善和提高。

推荐第9篇: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论文

生态园林是将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以及园林等环境学科的综合具体实践,主要是以植物原料为主体,其他造景要素为辅佐,简称既有园林外貌又有科学内涵、具有多功能以及效益,不仅景观非常美丽而且人物和谐共处的生态系统,在园林中科学的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植物种群。对于生态园林的研究包括围观植物群落和物种的配置方式。植物生态学是运用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主要学科,它是研究植物之间、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性科学。园林中植物的生态学是指植物的种类对外界产生的影响,是植物各类学科特性的一个方面。

1植物在生态园林设计中的功能

植物在生态园中一般有3种功能:建造功能、环境功能以及观赏功能。建造功能一般是指植物在景观中的限制和组织空间、涉及到植物的种类、植物的大小、形状、封闭性和通透性,它体现在可以用于一个空间中的任何一个平面形成一种开场的空间或者半开敞的空间,或者是铺盖空间和完全封闭空间以及垂直空间。环境功能主要是指植物在后期对于该生态环境的影响,比如对空间质量的影响,同时植物还可以防治该地区的水土流失,也可以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观赏功能一般是因为植物的大小、色差、形态等特征能在景观中成为视线的焦点,植物的外观有欣赏价值。植物的这3大功能中建造功能有着对总体和局部的形成的巨大作用。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考虑这些因素,只有在建造功能的设计确定以后才能考虑其他功能。植物具有许多不同于其他园林设计要素的特点,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生命力很强。植物是变化的,它们随着植物的生长和季节变化而不停地发生变化。所有的植物在生长中都可以扩展变化,这些动态变化,在设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园林的设计中,需要一些植物来遮挡不雅的物体或者护坡形成障景。障景的效果也依照植物来确定。同时植物还能有效地利用空间进行一个扩展和缩小的功能。在不变地形的情况,利用植物来调节空间范围内的所有方面,能创造出更加丰富的空间序列。

2生态园林的设计原则

2.1统一性原则

在进行植物的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不同的树形、色彩、线条、质地的不同比例,显示它们的多样性,但还是要保持它们的相似性,引起统一感,这样更生动活泼,和谐统一。总之变化很多,会造成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过于繁杂又会引起心烦意乱,但是没有变化会显得呆板,所以要有统一性。

2.2景观性原则

这主要表现出植物群落的美感,体现出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和谐。这需要在植物配置时,熟练地掌握各种植物的造景功能,对于整体群落有把握,根据美学原理以及观赏要求进行合理配置。

2.3均衡原则

将不同种类和不同质地的植物种类按照均衡的原则来进行配置,景观会显得非常稳定。

2.4生态位原则

这种原则主要是针对于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城市的园林绿地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系统,合理配置植物种类,避免植物失衡造成的生态不平衡。

3生态园林中的植物配置的主要方式

3.1植物配置要以当地自然条件为基础

在植物的配置中要充分考虑到植物的生长属性所适合的自然环境,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种植,同时搭配乔木、灌木、草本等来塑造成复合型的植物群。

3.2植物的配置要做到花叶相衬

植物配置时,避免做到单调和重复的情况,将花类植物和叶类植物容器结合在一起,做到花叶相衬,托出植物的美感。

3.3植物配置应该做到四季有景、风光独特

植物配置时需要考虑到四季的变化,应该贴近自然,做到四季分明,流露出自然界的生机和变化。做好阔叶和针叶的搭配,选择观赏效果良好的植物进行配置。

3.4保障安全、杜绝污染

在植物的配置中,更应注重它与人的协调性,避免因为一些有毒素、异味、有过敏的植物对人体造成危害。

4结语

总之,对于生态园林植物的配置需要艺术气息,更需要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注重整体规划,创造出和谐的园林景观。

推荐第10篇:生态园林设计植物配置探讨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园林设计逐渐得到了人们的关注。传统的园林设计理念中存在着一些缺陷,主要表现为功能分化不完善、生态定位不精准、植物的配置方式不健全等。针对以上问题,工作人员应转变传统的设计理念,在园林规划中注入现代生态观,利用植物的配置体现层次性。因此,本文以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原则作为切入点,对主要方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生态园林;植物配置;探究

近年来,人们对环保的认知愈加深刻,园林的生态化成为了当前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首先,工作人员应充分利用植物的净化作用,整合园林的整体空间,通过栽花、灌溉、培育等方式优化环境。其次,也要在园林配置比例的设定上,使整体效果达到最佳。

1生态园林概述

从本质上来讲,生态园林是以园林设计为导向,以促进环境优化为最终目的的建设方式。园林生态化设计的最主要表现就是植物的培育与配置。首先,从总体布局上来看,它具有一定的观赏性,能够带给人们舒适的心情,缓解工作与生活中的压力。其次,植物能够吸收城市中的污染气体,如CO2、SO2等,清除空气的杂质。另外,植物的配置过程相对繁琐,需要管理人员精心照顾才能够得到收获。但其也能够循环利用,形成以城市园林为主导的生态空间。最后,植物在蒸腾过程中能够产生光合作用,对园林环境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

2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原则

2.1统一调和原则

统一调和原则表现在统一性与调和性2个方面。从统一性上来讲,主要体现在植物配置的层次上。设计人员应根据园林的面积和走向设定植物的数量,并优化总体布局,使人产生一种和谐的感觉。另外,在植物色彩的选择上,应统一色调,不要太过鲜艳或者阴沉。从调和性的原则上来看,植物规划应以园林的外部环境为主,使植物映衬园林,这样才能够带给人们平和的感觉。

2.2均衡性原则

第一,对植物高度和密度的选择。园林的开阔性较强,整体面积也不是很大。因此,植物高度要适中,不能够超过园林墙面的1/4。在密度上,植物的枝叶不易太过浓厚,这样反而会给人们带来一种沉闷的感觉。第二,在植物类型的选择上,应设定一些香气淡雅、颜色素净的植物,使观赏者感到园林的清洁性。

3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探讨

3.1自然式配置方法

3.1.1单株植物配置

设计者可以在较为幽静的园林小道中独立栽种1株植物。植物的颜色应较鲜艳,可以赋予观赏者一种“唯我”的感觉,并满足基本的构图要求,充实园林的整体面积。

3.1.2丛植

丛植的形态一般比较矮小,如果是同种植物,设计者可以将每4~6簇放在一起,2株丛植之间的距离不超过0.5mm,力求总体感觉上的统一化。在搭配上,可以将每2株植物划分为1组,并用同一颜色表现出来。反之,如果是不同类型的丛植,设计者应增加分布数量。例如,可以将每9株丛植分为1层,一共在园林中配置3层,由上到下进行排列,体现一定的层次性。

3.1.3群植

群植主要是指在园林中,购置大面积的灌木丛或乔木丛。设计人员应在合理安排的基础上优化组合方式。例如,能够在园林的边缘处构建“带状”图形,依照组合原则将乔木和灌丛进行穿插种植。

3.2规则性配置

规则性配置的原理相对标准,设计人员要依照种植的位置进行总体规划。

3.2.1行植

设计者可以在园林的边缘或者道路延伸的两旁种植植物。如果园林四周的开阔性较强,则利用多行配置的方式,这样不会使得园林过于空旷。反之,如果园林的紧凑性较强,则采用单行的配置方法,测量每行之间的距离,并将行距设定成相同的数值。

3.2.2构建正方形的格栅,通过总体布局的方式进行配置

例如,根据植物行距设定网格数量,并找到其中的交叉点,从中心向两端进行延伸,固定植物的位置。同时,可以在网格中线处布置颜色鲜明的紫藤萝,在周边种植上一些淡绿色的草坪,带给人视觉上的冲击感。3.2.3环植。设计者将植物以半圆环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墙角、带状封闭区处设置1个顶点作为植物配置中心,在四个侧面分别加入相同类型的植物,在整体上带给人一种“散射”的感觉。同时,注重层次的搭配。由上到下逐渐降低植物的高度,改变树种。这样不仅能够体现植物的多层性,也在视觉上带给人一种新意。

3.3树种的选择

在植物搭配的过程中,也要体现树种的合理选择。一般情况下,就树木而言,常青藤和木棉是比较常见的园林植物。二者受季节和温度的影响较小,并且整体会带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整个园林的主色调为绿色,在下端配置紫罗兰和红叶女贞,使得园林看起来更加多彩,并且给人带来一种开阔的感觉。就观赏类花朵来讲,由于广东省四季如春,设计人员可以选择一些四季海棠、紫罗兰、三色堇等颜色较为鲜明的花卉,吸引观赏者的目光。

4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体现园林设计的生态化,植物配置应该具有整体性、美观性、结构优化性等特点。设计人员要根据园林的总体布局设定标准化方案,促进我国园林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庄勇钢,毛桂英.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19)

2赵金艳,梁胜利.探析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J].住宅与房地产,2016(12)

3韩英超,张美祺.分析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J].绿色环保建材,2017(2).

第11篇:植物教学反思

植物教学反思

植物>教学反思

(一)

本节课是一节公开课。在这节课的准备阶段,我首先对教材进行了思考,参考了有关的资料,对本节课的教学形成了初步的方案。我把自己的想法和其它两位老师交换了意见,写出了详细教案。后来进行了试讲,她们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又提出了建议,我又进行了修改。改正了欠缺的地方,弥补了不足,在公开课中发挥的还算不错。本节课中,我首先从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入手,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创设学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情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对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为例重点进行探究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对比,得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概念,以及胚是幼小的植物体,最后进行练习巩固。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在课堂上采取了一些措施:如让学生收集种子,尝试了解种子,让学生亲身经历收集种子的乐趣,从中感受种子的魅力。再如在课堂上抓重点、难点时是这样做的:课堂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用在观察种子的结构上,教观察的方法,教解剖的方法,对每个探究的实验都要进行总结归纳,再利用表格对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进行比较,最后得出胚是幼小的生命体。这些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学生的分析比较得到的,教师只起到了引导的作用。此外在课堂上采用了实验探究法、观察法、讨论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课后,听课教师对本节课的评价是:

优点:

1、整体设计自然流畅。比如教学胚的结构时,让学生看书、

教研专区全新登场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课题研究 >教育论文 日常工作

画胚的结构、和书中的图对比学习结构名称、多媒体演示胚的每部分结构。通过四个细致的步骤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落实到实处。

2、整合教材的能力强。教学时思路准,清晰。

3、与学生互动发挥了主体参与。

4、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步骤,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缺点:

1、激励评价语言生硬。个别环节过渡太快。比如:让学生通过观察将看到的菜豆种子的结构画出来,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较少。

我认为自己成功的地方有:

1、能够熟练把握教材,对教材适当的整合。

2、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根据教材和内容设计探究性学习。

3、课堂上能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观察、解剖、理解本节课中的内容。通过探究性学习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当然还有不足的地方:课堂上不能和学生融为一体,不能和学生很好地互动,启发学生学习的引导方法还有一定的欠缺。这些都是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植物教学反思

(二)

今天上《水生植物》这课,教学目标之一让学生观察水生植物中的水葫芦和金鱼藻等,贯彻它们的根、茎、叶,了解它们的特征。但是现在我们周围,已经很难找到水葫芦、浮萍之类的水生植物了,印象里好象我小时候周围的池塘、小河边经常可以看到,但是现在已经找不到了。如何让学生观察,这也算是摆在我眼前的难题。没有办法了,我就想到了给学生看图片和视频,但是我们三年级四个班只有一个班多媒体还算正常(但也是没有声音),其他三个班根本就无法放,最后我就想到了实验室。

在上课前,我自己先看了好几遍视频,哪些地方重点停顿让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讨论,尽量能调动能学生的多种感官。一节课下来,我觉得学生的掌握还不错,虽然不能亲手触摸,但学生的注意力特别集中,水葫芦等的结构看得特别清楚,讨论也很有效果。

课后我也一直在想:有的时候实际条件不够,换种教学方式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植物教学反思

(三)

学生特点分析:所上课班级的学生,刚升入中学不久,来自层次不同的小学,大部分基础薄弱,但对动手的兴趣较浓。

教学内容分析:在前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孢子植物基础上再来学习“种子植物”,对种子植物的理解和认识更加容易,而且为后面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本节知识点清晰,学生亲身体会种子植物与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主要区别是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后代。本节重点是植物种子的结构及种子植物的分类,要用观察的方法让掌握种子的结构,再结合种子的结构阐明种子植物的分类。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观察实验和多媒体等手段,紧扣课程标准,突出重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认真观察、思考、讨论和探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探究活动,非常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不断升华。

这一节课让我有很大的>收获,发现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之处。

成功之处:

1、从整体上来看,这一课达到新课程标准和课标的预期目标。

2、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运用观察法识别种子植物,课堂上能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观察、解剖、理解本节课中的内容。通过探究性学习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安排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种子结构,既培养了学生观察、描述、归纳问题的能力,又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之更有信心解决问题。

3、使用多媒体课件,使这一课的信息直观,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愉悦的学习的环境。

不足之处:

1、在观察单子叶植物的内部结构时解剖难度对于初中生来说较大,种子各部位的结构区分不明显,只能借助教材的图片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如:种皮与胚乳剥离难度大,不利观察。改进措施:用煮熟的玉米种子代替新鲜的玉米种子,就很容易将果皮和种皮与胚乳完整分离利于观察。

2、滴加碘液过程中颜色反应不是出现蓝色,而是偏紫色,原因可能为碘液不纯,正在思考。

3、评价方式单一,缺乏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评价方式有待加强。

第12篇: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作业参考答案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作业1

1.什么是植物病害?当地主要病害的例子.P8

玉米大小斑病

小麦锈病

棉花黄枯萎病

大豆褐斑病

甘薯黑斑病 2.植物病害发生应具备哪些基本因素?这些因素是如何导致植物生病的?P9 3.简述病症、病状的概念及病症、病状的类型?p10 4.真菌的分类单元如何?基本分类单元是什么?P17 5.简述细菌所致病害的症状防简要识别方法.p26 6.举出当地发生的病毒病害.p28 7.如何解释同一黄瓜品种不同部位的叶片抗性不同?p33 8.实际生产上种植抗病品种为什么要提纯复状?p34 9.病原物的浸染过程分为哪几个时期?各时期的影响因素有哪些?p34-40 10.病虫害流行的因素有哪些?p35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作业2

1.请说明昆虫纲的共同特征.昆虫纲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头、胸、腹3个体段;头部有口器和1对触角,还有2~3个单眼和1对复眼,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胸部由3节构成,生有3对分节的足,大部分种类有2对翅,是昆虫的运动中心;腹部一般由9~11个体节组成,末端生有外生殖器,有的还有1对尾须,是昆虫的生殖中心;昆虫的最外层是坚韧的外骨骼。

2.试述昆虫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的基本构造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昆虫的消化系统:消化道的基本构造(前肠、中肠、后肠的组织、区分和机能),各类昆虫消化道的变异,消化和吸收(昆虫的消化作用、影响消化酶的因素、营养物质的吸收、肠液流动循环理论、营养物质的利用),昆虫的营养生理(昆虫的营养需要、人工饲料),择食过程及其影响因子(择食过程、影响择食的因子)。

昆虫的呼吸系统:气管系统(器官的组织、器官的分布和排列、微器官和气囊、

气门及其开闭机制),昆虫的呼吸方式(体壁呼吸、气管鳃呼吸、气泡和气膜呼吸、气门和气管呼吸、寄生昆虫的呼吸方式),气管系统的呼吸机制和控制(气管的通分作用、微气管中的呼吸机制、气门开闭的调控),能量代谢和能源物质的相互转化。

昆虫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神经系统的基本构造(神经细胞、神经细胞的类型、神经节、神经),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脑、腹神经索),昆虫的交感神经和周缘神经系统(口道神经系、中神经、周缘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电活动(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及其在轴突上的传导、突触传导),杀虫剂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感觉器官的基本构造、种类和功能;视觉器、感化器、听觉器。

3.简述昆虫口器的构造类型和取食方式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昆虫的口器

口器是昆虫的取食器官,由于昆虫的种类、食性和取食方式不同,它们的口器在外形和构造上有各种不同的特化,形成各种不同的口器类型。但基本类型为咀嚼式和吸收式两大类,吸收式口器又因吸收方式不同分为刺吸式、虹吸式、舐吸式和锉吸式等。咀嚼式口器是比较原始的,其它口器类型都是由它演化而来。

1 .咀嚼式口器

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五个部分组成(图 1-6 )。上唇为片状,位于口器上方,着生于唇基的前缘,具有味觉作用;上颚位于上唇下方两侧,为坚硬的齿状物,用以切断和磨碎食物;一对下颚位于上颚的后方,上生一对具有味觉作用的下颚须,是辅助上颚取食的机构;下唇片状,位于口器的底部,其上生有一对下唇须,具有味觉和托持食物的功能;舌为柔软的袋状,位于口腔中央,具有味觉和搅拌食物的作用。咀嚼式口器适于取食固体食物,一般食量较大,对植物造成的机械损伤明显。

2 .刺吸式口器

这种口器的构造特点是:下唇延长成为喙管,上下颚特化成细长的口针,下颚针内侧有两根槽,两下颚针合并时形成两条细管,一条是排出唾液的唾液管,一条是吸取汁液的食物管。四根口针互相嵌合在一起,藏在喙内。上唇很短,盖在

喙基部的前方。下颚须和下唇须均退化(图 1-7 )。刺吸式口器的昆虫取食时,以喙接触植物表面,其上下颚口针交替刺入植物组织内吸取植物的汁液,往往造成病理性或生理性伤害,有些刺吸式口器的昆虫还可以传播病毒病害,如蚜虫、叶蝉、飞虱等。

3 .虹吸式口器

为鳞翅目蝶蛾类成虫的口器,这种口器的特点是:上颚完全缺失,下颚十分发达,延长并互相嵌合成管状的喙,内部形成 1 个细长的食物道。喙不用时卷曲于头部下方似钟表的发条,取食时可伸到花中吸食花蜜和外露的果汁及其他液体(图 1-8 )。具这种口器的昆虫,除部分吸果夜蛾可危害果实外,一般不造成危害。

4 .锉吸式口器

为缨翅目蓟马类昆虫所特有。这种口器的特点是:上颚不对称,即右上颚退化或消失,口针是由左上颚和一对下颚口针特化而成,取食时先以左上颚锉破植物表皮,然后以头部向下的短喙吸吮汁液。

5 .口器类型与化学防治的关系

昆虫的口器类型不同,其危害特点不同,防治害虫的方法也不同。咀嚼式口器的害虫包括直翅目昆虫如蝗虫、蝼蛄等,鞘翅目昆虫如天牛、叶甲等,鳞翅目幼虫如刺蛾、蓑蛾等,膜翅目幼虫如叶蜂等。这些害虫危害的共同特点是直接取食园林植物的叶、花、果实、茎杆,造成植物组织残缺不全或受害部位破损。对于咀嚼式口器的害虫,应使用触杀剂或胃毒剂进行防治。但对蛀果、蛀杆、卷叶、潜叶危害的害虫,要在钻蛀之前施药。

刺吸式口器的昆虫包括半翅目蝽类,同翅目蚜虫、蝉、介壳虫等。这类害虫危害的特点是刺吸植物的汁液,被害植物一般没有显著的破损,但受害部位出现各种褪色斑点,受害植株常形成萎蔫、卷曲、黄化、皱缩或畸形,甚至在叶、茎、根上形成虫瘿。多数刺吸式口器的昆虫,如蚜虫、叶蝉、飞虱等,还可以传播植物病害,特别是病毒病害。对刺吸式口器的害虫,防治上应使用内吸剂、触杀剂或熏蒸剂,胃毒剂一般无效。

虹吸式口器的害虫只吸食暴露在植物表面的液体,因此可将胃毒剂制成液体,使其吸食中毒,如目前预测预报及防治上常用的糖酒醋诱杀液,可诱杀地老虎等

成虫。

4.简述昆虫的主要繁殖方式及特点

昆虫的繁殖方式昆虫的种类不同,其繁殖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大致有下列几种: (1)两性繁殖:昆虫绝大多数是雌雄异体,通常要经过雌雄交配、受精,产出受精卵,每个卵发育为一个新个体,这种繁殖方式又称为两性卵生,这是昆虫繁殖后代最普遍的方式。

(2)孤雌生殖:雌虫不必经过交配或卵不经过受精而产生新的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孤雌生殖。又叫单性生殖。如介壳虫、蜜蜂、蚜虫等有这种生殖现象。单性生殖又分为永久性孤雌生殖和交替式孤雌生殖。

(3)卵胎生:卵在母体内孵化后,由母体直接产出幼体的生殖方式,称为卵胎生。这种卵胎生与哺乳动物的胎生不同,卵的胚胎发育所需营养,只靠卵本身的卵黄体供给,如蚜虫的单性生殖,就是胎生的生殖方式。卵胎生能对卵起一种保护作用,使生活史缩短,繁殖加快,因此,如果是害虫带来危害性就越大。 (4)多胚生殖:多胚生殖为某些寄生蜂特有的生殖方式,是在一个卵内发生两个或数百个、甚至多达二千个胚胎,进而发育为多个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称为多胚生殖。性别由所产卵是否受精而定,受精卵发育为雌虫,未受精卵则发育成雄虫。因此从一个卵发育出来的个体均是同一性的,如内寄生的跳小蜂、姬蜂、茧蜂等。

5.说明害虫的呼吸与化学防治的关系p69-3 6.昆虫生殖系统的构造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昆虫生殖系统的构造与害虫防治有密切关系。解剖雌成虫卵巢观察其发育情况和抱卵量,可预测害虫的发生期和发生量,为防治提供可靠依据。目前,利用不育技术防治害虫已取得很大成就,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不会杀死天敌,也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用射线处理雄虫,能使生殖细胞死亡而导致昆虫节育,使用化学不育剂、激素不育和闪光不育剂也可使雄虫绝育。另外,昆虫性器官成熟时,两性间产生的性外激素是引起雌雄昆虫交尾的主要化学物质。应用人工合成性外激素诱集和诱杀害虫,已成为害虫测报及防治的手段之一。此外,利用遗传工程培育一些杂交不育后代,或生理上有缺陷的品系,释放到田间,使其与正常的防治对象杂交,

便可造成害虫种群的自然灭亡。如利用害虫的“致死因子”,在害虫交配时,由于这种因子存在;使它产生“合子”,早期便可死亡。这在研究及应用现代防治害虫新技术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

7.昆虫的主要习性有哪些与害虫防治有什么关系

一、趋性

趋性是指昆虫对某种刺激所表现出来的定向活动。最常见的趋性有:

趋光性:大多数夜出性的昆虫对短波光有强烈的趋性。因此,我们常用黑光灯进行诱集;蚜虫对黄色的光有趋性,所以在菜田中可用黄板进行诱杀。

趋化性是指昆虫对某种化学物质具有趋性。在菜田中,你看菜粉蝶总是在甘兰菜上飞来飞去,•原来它们对十字花科蔬菜中含有的芥子油有强烈的趋性。近年来科学家们根据雄虫能在很远的地方闻到雌虫所散发出的性外激素气味的道理,•研制出很多害虫的性诱剂,利用雄虫的这种趋性来引诱和消灭它们。

菜粉蝶 趋化性

二、食性

昆虫取食的习性叫食性。昆虫的食性可有两种不同的分法。如果按昆虫取食食物的性质将它们分为:

植食性:以植物的各部分为食物的昆虫,这类昆虫约占全部昆虫的40~50%,如:粘虫、棉铃虫、麦蚜等。

肉食性:以其它动物为食物的昆虫,如:瓢虫、草蛉、各种寄生蜂等。

腐食性:以动物的尸体、粪便、腐败的植物为食料的昆虫,如苍蝇、屎克郎等。

杂食性:是指象蟑螂一样既吃植物性食物,•又吃动物性食物的昆虫。

粘虫 棉铃虫 寄生蜂 屎克郎 食性

如果按昆虫取食食物范围的广狭来划分,可将昆虫分为:

多食性:可在不同科的植物上取食的昆虫,如棉铃虫可为害几十个科的200多种植物。

寡食性:只在一科植物上取食的昆虫,如菜粉蝶和小菜蛾只在十字花科不同属的植物上生活。

单食性:而只能在一种植物上或者与它亲缘关系很近的几个种上取食的昆虫,例如梨大食心虫,只在梨属的植物上取食为害,绿豆象只为害绿豆,豌豆象只为害

豌豆等。

三、假死性

有些昆虫,例如很多甲虫,当受到震动时,立即呈麻痹状态,从树上掉到地下,这种习性叫假死性。在害虫防治中,人们常常利用它们的假死习性,将它们集中消灭。

假死性

四、群集性和迁飞性

一种昆虫的大量个体聚集在一起的现象叫群集性。

昆虫群集在一起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临时性的,象舟形毛虫从卵块中刚刚孵化出来的低龄幼虫,•群集生活,高龄以后四散为害。另一种是持久性的。例如东亚飞蝗,它们的群集性是受遗传基因控制的,从小到大,它们总是生活在一起。

东亚飞蝗 群集性 稻纵卷叶螟 小地老虎

还有的昆虫,象燕子一样有规律的飞来飞去,叫迁飞性昆虫。如粘虫,每年秋天飞到南方越冬,第二年春天再飞回北方,周而复始。在我国,许多农林害虫都具有迁飞性。例如,为害水稻的稻纵卷叶螟,为害作物根颈的小地老虎等等。

五、保护色和拟态

昆虫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危机四伏的世界。为了能够生存下去,•昆虫在漫长的演化道路上进化了一些其它保护自己的绝招,•其中的一项就是具有保护色。在生长季节草地上的蚂蚱是绿色的,而当草叶枯黄后,蚂蚱的颜色也随之改变成与枯草一样的枯黄色。还有的昆虫,既有保护色,又能配合自己的体型和环境背景来保护自己。如尺蛾的幼虫、枯叶蝶的成虫、竹节虫等 。

蝗虫的保护色 尺蛾的幼虫 枯叶蝶的成虫

有些昆虫既有保护色,•又有与背景形成鲜明对照的体色,叫警戒色。当有敌害时•,突然展开吓它一跳,可以吓跑胆小的敌人。

昆虫有时也可以\"模拟\"其它动物的姿态来保护自己,这种现象叫\"拟态\"。•这是一只食蚜蝇,它的外形与蜜蜂非常相像,虽然它没有螫针来保护自己,但那些领教过蜜蜂厉害的动物一见到它,•马上想起了蜜蜂,远远地躲开了。在昆虫世界中,并不是食蚜蝇有意要学蜜蜂的样子,•而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在自然选择下,它们朝着有利的特征发展的结果。

食蚜蝇

人们可以利用昆虫的这些习性,对害虫进行预测预报,并确定有效的防治措施。 8.昆虫的分类主要依据是什么?

昆虫分类都是以外部形态为依据,因为外部形态比较直观、容易操作。在实 践中,人们通常将昆虫的几个部分的形态作为分类的标准,如形态、大小、体色、触角、口 器、翅膀、足、生殖器等。 9.休眠与滞育的区别

休眠是昆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对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一种适应性生理反应。具体表现为,在一定的环境因素作用下,昆虫进入不活动状态,即通常所说的“蛰伏”(越冬或越夏)。蛰伏的昆虫,一般表现为生长发育停止,其主要特点是新陈代谢速度显著下降,并潜伏在一定的保护环境下,借以度过不良的条件。滞育是昆虫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对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一种内在的比较稳定的遗传性反应。滞育的具体表现和休眠基本相同。但二者的蛰伏在本质上却是完全不同的。这是因为休眠是由于环境因素不适宜而引起的生理反应,如温度或湿度超出昆虫正常活动所要求的范围,昆虫就表现为蛰伏,若温度、湿度恢复到昆虫正常活动所要求的范围,昆虫就复苏,并继续生长发育和繁殖。而滞育则是由于受某些环境因素的刺激或诱导,致使昆虫表现出稳定的遗传性反应,开始蛰伏,滞育的昆虫在一定时间内,无论环境条件怎样改变,也不会停止蛰伏。 10.什么是昆虫的变态?昆虫有哪些常见的变态类型

昆虫自卵孵化为幼虫,变为成虫,要经过外部形态、内部构造及生活习性的一系列变化,这就是昆虫的变态。昆虫的变态类型又分为两大类: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

完全变态:有翅亚纲的内生翅类昆虫,如各种甲虫、蝶、蛾、蜂类和蝇类等,它们虫体自卵孵化后,幼虫和成虫不仅形态不同,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也不一致,从幼虫到成虫要经过一个蛹期。在蛹期体内进行剧烈的组织和器官的改造过程,蛹期过后,成虫破蛹而出。这种变态称完全变态,绝大多数昆虫是这种变态类型。蚕就属于完全变态的昆虫。

不完全变态:没有形态与成虫完全不同的幼虫期和蛹期的昆虫,叫做“不完全变态”。这一类昆虫根据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方面差异的程度的不同,

又可以分为渐变态、半变态和过渐变态等类型。蝗虫就属于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它初孵的第一龄若虫翅膀很小,仅具一个翅芽,以后每蜕皮一次翅芽长大一些,到第5龄(最后一龄),若虫翅膀已大约有腹部的一半长度,成虫则翅膀比腹部更稍长一些。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作业3 1.昆虫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昆虫分类都是以外部形态为依据,因为外部形态比较直观、容易操作。在实 践中,人们通常将昆虫的几个部分的形态作为分类的标准,如形态、大小、体色、触角、口 器、翅膀、足、生殖器等。 2.简述各目的形态特征,列举主要科.直翅目(蝼蛄科、蝗科);

鞘翅目(瓢甲科、叶甲科、天牛科); 半翅目(蝽科、盲蝽科、猎蝽科); 同翅目(蚜科、沸石科、粉虱科); 缨翅目(蓟马科); 其它见课本.3.写出两组食物链构成 水稻—>二化螟—>赤眼蜂 水稻

4.了解害虫种群的生态对策对害虫测报和防治有何意义? r类害虫常以惊人的数量爆发的方式出现,通常为害作物的根和叶,天敌在这些害虫大量为害之前,很少起作用。但在害虫数量上升的中后期,天敌往往起了显著的控制作用。对于扰动具有弹性,甚至在大量死亡后,虫口还可能上升。尽管农药有其内在的缺点,但它是防治r类害虫的主要方法。使用农药防治收效快,灵活性大,易于对付r类害虫的大发生。

k类害虫常常虫口不多,但它们往往使作物植株死亡,或直接为害要收获的产品部分。因此,认为要根除这类害虫,遗传防治是最适宜的。当要造成较高损失时,施用农药也是最适宜的。然而,最适当的对策是耕作栽培防治和抗虫品种的应用。

中间类害虫既为害根和叶,也为害果实,能被天敌很好地控制和调节。这种调节可能代表一种完满的防治方式,也就是生物防治最适合于对付中间类害虫.了解害虫生态对策的类型对决定害虫防治对策是有价值的.害虫的有效防治应与其生态对策相符合,才能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简易的原则。 5.如何利用生物间的物侯关系来预测害虫的发生

6.害虫的田间调查主要有哪些方法(从以下内容总结)

(一)调查内容

按调查内容可将田间调查分为昆虫相调查、种群分布调查、种群动态调查、防治效果调查和受害程度调查。

(二)田间分布型和取样方法

1.田间分布型

昆虫在田间的分布类型主要有三种类型。详见本章种群空间格局部分。

2.取样方法

昆虫田间调查的取样方法主要有五点取样法、对角线取样、棋盘式取样、“Z”字形取样等。

3.取样注意事项

(1)取样数量要适当,样点数要合理,一般取5.10.15或20个样点为宜。

(2) 取样单位要科学,以长度单位常适于条播密植作物;面积单位常适于密植作物和在地表生活的昆虫;体积或重量单位常适于调查地下害虫、仓库害虫等;以植株及其部分器官为单位,适于调查稀植植物。

二、调查资料的统计整理

方法主要有:1.求算术平均数;2.求加权平均数;3.求百分率;4.求虫口变动系数;5.求校正虫口减退率;6.求虫口减退率或作物损失系数;7.求产量损失

7.最常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有哪些?

常用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主要是农业措施、物理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措施等。

8.农业防治的作用大体上有哪些?

改善作物生长的环境条件,增强作物对病、虫、草害的抵抗力,创造不利于病原物、害虫和杂草生长发育或传播的条件,以控制、避免或减轻病、虫、草的危害。 9.生物防治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其特点有哪些?

生物防治主要包括以虫治虫,以菌治虫,其它有益生物的利用,颉颃作用、交叉保护及信息化学物质的利用等 特点:

优点:对人畜安全,对环境没有或极少污染,有时对某些害虫可以达到长期抑制的作用,而且天敌资源丰富,使用成本低,便于利用。

缺点:杀虫作用慢,不如化学药剂速效;多数天敌对害虫的寄生或捕食有选择性,范围较窄;天敌对多数害虫同时并发难以奏效;天敌的规模化人工养殖技术难度较大;能用于大量释放的天敌昆虫的种类不多,而且防治效果常受气候条件的影响。

10.植物检疫的任务是什么?

防止外来危险性病虫侵害,防止本国危险性病虫外传,防止国内植物检疫对象扩散,保障植物性商品正常流通。

作业4 调查当地所发生的病虫害以及所采取的防治措施,并写一份调查报告。

以水稻的病虫害以及所采取防治措施的调查报告

水稻是册亨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其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5,而水稻产量将近占粮食总产的1/2。发展水稻产业,对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对册享县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具有重大的意义,对水稻的病虫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

1水稻播种前床土消毒

根据册亨县地貌类型复杂,地势差异悬殊,结合实际,要引进适应性强、丰产性好、抗病的杂交水稻良种,如冈优

527、冈优725等品种。统一采用旱育浅植秧,种子用清水浸泡24h,然后催芽。床土平整,床土调酸和消毒能有效地抑制立枯病的发生,防止死苗;调酸方法是用硫磺150g/hm2,在播种前7d结合

苗情施肥,整地时均匀拌入5~10cm2的中层土,并保持床土湿润。床土消毒可用敌克松加水均匀喷洒床面。

2药剂防治

加强田间调查,掌握发病初期防治。一般水稻分蘖盛期至孕穗初期丛发病率为10%~15%,及时用药防治。施药次数根据病情而定,在孕穗期前用药1次;也可2次用药,在分蘖期末及孕穗初期各施1次。施药时应保持6~7cm田水,维持4~5d。药剂喷洒在稻株中下部,常用药剂主要有:5%井冈霉素1.5kg/hm2对水1 125~1 500kg,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50%纹枯利乳剂2 000倍液,15%粉锈宁1.5kg/hm2对水1 125~1 500kg。

3科学选用农药

所有使用的农药都必须经过农业部门药检定所登记。严禁使用未取得登记和没有生产许可证的农药,以及无厂名、无药名、无说明的伪劣农药。尽可能选用无毒、无残留或低毒、低残留的药。具体来说,有以下4条原则:一是选择生物农药或生化制剂农药,如白僵菌、霸天力二号、菜丰灵等;二是选择特异昆虫生长调节剂农药,如抑保、卡克、除虫脲、灭幼脲、农梦特等;三是选择高效低残留的农药,如敌百虫、辛硫克螨物、甲基托布津、甲霜灵等;四是在灾害性病虫害会造成毁灭性损失时,再选择中等毒性和低残留的农药,如敌敌畏、乐果、速灭杀丁、天王星、敌克松等。

4安全使用农药

农药使用要按照农药瓶上的说明书的规定,掌握好农药使用的范围、防治对象、用药量、用药次数等事项,不得盲目提高使用浓度,应遵守喷洒农药安全规程。在配药、喷药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配药时,配药人员要戴胶皮手套,必须用量具按照规定的剂量称取药液或药粉,不得任意增加用量。二是严禁用手拌药,拌种要用工具搅拌,用多少、拌多少。拌过药的种子应尽量用机具播种。如果手撒或点种时,必须戴防护手套,不准用作口粮或饲料。三是配药和拌种时应远离饮用水源、居民点,要有专人看管,严防农药、毒种丢失或人、畜、禽误食中毒。四是使用手动喷雾器施药时应隔行喷。手动和机动药械均能左右两边同时喷,大风和中午高温时应停止喷药,药桶内药液不能装得过满,以免晃出

桶外,污染施药人员的身体。五是喷药前应仔细检查药械的开关、接头、喷头等处螺丝是否拧紧,药桶有无渗漏,以免漏药污染。喷药过程中如发生堵塞,应先用清水冲洗后再排除故障。绝对禁止用嘴吹吸喷头和滤网。施用过农药的地方要竖立标志,在一定的时间内禁止放牧、割草、挖野菜,以防人、畜中毒。六是施用工作结束后,要及时将喷雾器清洗干净,连剩余药剂一起交回仓厍。清洗药械的污水应选择安全地点妥善处理,不准随地泼洒,防止污染饮用水源和养鱼池塘。盛过农药的包装空箱、瓶、袋等要集中处理。浸种用过的水要洗净集中保管。七是施药人员也要注意个人防护,穿长袖上衣、长裤袜,在操作时禁止吸烟、喝水、吃东西,不能用手擦嘴、脸、眼睛,绝对不准互相喷射嬉闹。每日工作后喝水、抽烟、吃东西之前要用肥皂彻底洗手、脸,并漱口。有条件的应洗澡,被农药污染的工作服要及时换洗。施药人员每天喷药时间一般不得超过6h。使用背负式机动药械,要2人轮换操作,连续施药3~5d后应休息1d,患皮肤病及其他疾病尚未恢复健康者,以及哺乳期、孕期、经期的妇女暂停喷药。操作人员如有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立即离开施药现场,脱去污染的衣服、漱口,擦洗手、脸和皮肤等暴露部位,及时送医院治疗。 5适时综合防治

人工机械捕杀,当害虫发生面积不大,不适于采用其他防治措施时,应当进行人工捕杀。利用灯光诱杀害虫,很多夜间活动的昆虫具有趋光性,可用各种诱虫灯进行诱杀害虫,如稻飞虱。及时处理病谷、病稻草,不在田块附近堆积病稻草。

第13篇:《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工作总结

衡山县职业中专学校2017年上学期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工作总结

衡山县职业中专学校

谭伟红

本学期担任16级电子班的《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工作,《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子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内容多,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有些难度,教学中我采取了一些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教学情况

(1)按时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针对学生的具体特点备课,讲课。

(2)采用实物与理论、元件性能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手段讲授理论内容。

( 3)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去理解抽象的概念。

(4)除定时辅导答疑外,课前早到随时答疑。

(5)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6)及时与学生沟通,听取学生意见,改进教学方法。

(7)实习中及时编写实习大纲,尽力安排好实习且认真指导学生制作,严格进行验收和质量检查,并结合学生的实习情况,合理给出实习成绩。

2、学生学习情况

(1)电子班学生学风好,学习兴趣浓,积极性高,思想活跃,喜欢提问。

(2)个别同学不用功,没有及时将所学内容消化,考试前搞突击,这是无法学好这门课的。

(3)从期中考试成绩来看,平均分76.1分,优秀率41%,及格率92%,属正态分布。

3、教学方法及分析

(1)掌握一些思考的方法,对待问题比较严谨。解决一个问题,应该选用正确的方法,否则将会很难甚至无法解决一个问题。例如,在求不同组态负反馈的电压放大倍数时,不同组态有不同的方法,方法上必须要对应。对于同一问题的不同解法,尤其要注意方法的适用范围,在合适的范围内使用方法。例如,在用微变等效电路求解有关基本放大电路时,只有输入信号是低频小信号时才成立,否则会造成很大的误差甚至是错误。在分析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时,要学会站在更高的层次看待问题,要学会模块化地分析问题而不局限于其中的每个元件。例如,在运算放大电路分析中,在掌握基本模块如反相比例运放、同相比例运放等的前提下,对一些较为复杂的电路,可利用叠加原理看成是这些基本模块的叠加,从而简化问题的分析。

(2)对一些工程思想有了初步的认识。俗话说:人无完人。当然作为每个具体的电路,在具有优点的同时肯定具有缺点的。我们分析问题的时候,不能一味地钻牛角尖,幻想找到一个能够十全十美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时候,我们可以根据实际的要求,作一些合理的近似。先主要考虑最主要因素的影响,而忽略一些次要因素的影响,然后再在主要因素主导的方向下,结合实际的要求考虑其他次要因素。这样做往往能很大程度上简化问题,但又不会产生很大的误差。最后,自己更加深刻体会到了守时的重要性。

3、结论及分析

教学中严格执行教学大纲,方法较得当,教学环节全面,细致,学时应针对专业稍加调整;学生有良好的学风,应继续发扬,另外应多听取其他老师提出的建议,以及时改进。

2017年7月

第14篇: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总结

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总结

时光飞快,回顾本学期的计算机教学工作,按照我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纲要的要求,我已经如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思想政治方面

本人在教育教学上,爱岗敬业,严谨治教,热爱学生,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本职工作,加强自我修养,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热爱学生,真诚对待学生。

二、教学工作方面

计算机基础课虽然在医学类院校不是主要课目,但计算机在如今人们的生活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不管什么行业,计算机都是离不开的,包括医院,现今都是信息化办工,从挂号到抓药,全部网络化。因此,大学生在学校学好计算机基础是非常必要的。本人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坚持学校领导的安排,以教书育人为已任。珍惜每一次的教课机会,努力工作,规范行为。

首先,根据教学计划,提前做好课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力求吃透教材,抓重点、难点,同时拓展知识面,针对相关章节,补充一些非常实用的内容。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①钻研教材、搜集有关资料及新的信息,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做到心中有数。②经常了解学生的态度,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增强教学的针对性。③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手段。同时为了上好每一节课,

通过上网查资料,集中其他老师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

其次,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每节课都要认真做好上机准备。上课时认真讲课,教学目的明确,符合学生实际,体现教材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做到条理清楚、难度适宜、密度合理,保证授课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精讲精练,不出现知识性错误。力求生动活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正确引导学生操作课间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素养。注意课堂管理,每节课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老师给定的任务进行操作,下课前要求学生把上机内容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到我的邮件,以作平时成绩的一个考察项目。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又注重因材施教,在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时,到各台计算机前巡视,注意对差生进行手把手的辅导。课后及时做好反思,不断总结经验。

三、今后工作计划: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计算机教学工作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

3、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4、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注意力。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锻炼和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虚心向教学经验丰富

的老师请教相关难题和一系列教学方法,以此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另外,计算机技术更新很快,新知识、新产品、新术语、新软件几乎天天出现。作为计算机方面的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地自我加压,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王耀珩2011年10月26日

第15篇:教学工作总结 机械基础

《机械基础》教学工作总结

杨秋丽 本学期,本人在学校和教学二处的工作安排下,担任了56班秋机械班的《机械基础》教学工作。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经验也有教训,现将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

《机械基础》是机械加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这门课打下学习机械加工的基础,我们的教学任务不仅是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因此,我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了使学生学得更好,在讲课中力求通俗,多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厚。

1、踏实教学,练好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练好基本功,踏踏实实地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在以下方面加强工作 : (1)课前准备:备好课。认真学习教学大纲;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学、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课外作业,减轻学生的负担。

(3)做好课后辅导工作。认真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帮助他们解答疑难,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理解和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和问题。

2、拓展知识、技能,综合提高教学水平

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努力拓展各方面知识提高各方面技能,经常听其他老师的课,学习他们好的教育理论、方法,弥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上课时务求每一课都上得生动、活泼、高效,力争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耐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个人成长方面:

1、完善师德: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工作中,我始终以一个专业老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全身心地投入 到教育事业中,给学生做出榜样。其次是关爱学生,我以一颗博爱之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绝不以智力好坏定亲疏,以成绩好坏分优劣。再者,能与周围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工作中能较好地与老师、学生相处,真诚热情,我始终坚信:一个伸手可以拥抱整个世界,敞开胸怀能够容纳整个宇宙的人,一定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接纳。

2、虚心学习: 备课过程中认真向其他教师学习、请教,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交流,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把学习当作自己的工作,真心对待每一位学生。

3、锤炼业务:

在教学中我主动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从每个教学环节入手,大胆进行改革创新。我以转变学习方式为抓手,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新理念,主动探索\"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的新课型。

随着教学工作的结束,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我始终坚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励把工作做好。

教学二处

杨秋丽

第16篇:机械基础 教学工作总结

《机械基础》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本人在学校的工作安排下,担任了09数模班、10春

(二)班的《机械基础》教学工作。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经验也有教训,现将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

《机械基础》是模具、数控、汽修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之一。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这门课的基础,我们的教学任务不仅是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因此,我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了使学生学得更好,在讲课中力求通俗,多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学生的学习兴趣。

1、踏实教学,练好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练好基本功,踏踏实实地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在以下方面加强工作 :

 课前准备:备好课。认真学习教学大纲;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学、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 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课外作业,减轻学生的负担。

 做好课后辅导工作。认真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帮助他们解答疑难。尤其在学习困难生的转化上,我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理解和尊重,他的处境、想法。

2、拓展知识、技能,综合提高教学水平

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努力拓展各方面知识提高各方面技能,经常听其他老师的课,学习他们好的教育理论、方法,弥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上课时务求每一课都上得生动、活泼、高效,力争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耐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个人成长方面:

1、完善师德: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工作中,我始终以一个专业老师标准要求自己,全身心地扑在教育事业上,给学生做出榜样。其次是关爱学生,我以一颗博爱之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绝不以智力好坏定亲疏,以成绩好坏分优劣。再者,能与周围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工作中

能较好地与老师、学生、与人相处真诚热情,我始终坚信:一个伸手可以拥抱整个世界,敞开胸怀能够容纳整个宇宙的人,一定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接纳。

2、虚心学习:

作中我努力拓宽学习渠道,认真研读教育教学理论,与同行研讨,和学生交流,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把学习当作自己的工作,乃至生命不可或缺的部分。

3、锤炼业务:

在教学中我主动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从每个教学环节入手,大胆进行改革创新。我以转变学习方式为抓手,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新理念,主动探索\"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的新课型。

随着成功职校的发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我始终坚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励把工作做好。

模具数控组:xxx

2011-1-11

第17篇:《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工作总结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工作总结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任教学科: 电子技术基础

任教班级:15级太阳能(2)、(3)、(4)班

任课教师:

本学期担任15级太阳能(2)、(3)、(4)班的《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工作,《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子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内容多,且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有些难度,教学中我采取了一些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教学情况

(1)备课: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开学初,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根据要求,提前一周备好课,写好教案。在备课上多下功夫,为了上好一节课,能让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多方查找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为的就是能够做到每节课都“有备而来”,针对学生的具体特点备课,讲课。

(2)采用实物与理论、元件性能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手段讲授理论内容。

(3)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去理解抽象的概念。 (4)除定时辅导答疑外,课前早到随时答疑。 (5)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6)及时与学生沟通,听取学生意见,改进教学方法。

2、学生学习情况

(1)太阳能班学生学风好,学习兴趣浓,积极性高,思想活跃,喜欢提问,抓住活跃的课堂气氛进行师生互动对于教学工作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个别同学学习态度不端正、不用功,没有及时将所学内容消化,甚至出现思想脱节的情况,针对这些同学,我每节内容结束后单独讲解辅导,引导学生跟上节奏。

(3)作业情况:学生作业能够按时完成,通过作业反映出学生对于课堂内容大部分能够理解,扔有部分知识掌握模糊。

3、教学方法及分析 (1)掌握一些思考的方法,对待问题比较严谨。解决一个问题,应该选用正确的方法,否则将会很难甚至无法解决一个问题。例如,在求不同组态负反馈的电压放大倍数时,不同组态有不同的方法,方法上必须要对应。对于同一问题的不同解法,尤其要注意方法的适用范围,在合适的范围内使用方法。例如,在用微变等效电路求解有关基本放大电路时,只有输入信号是低频小信号时才成立,否则会造成很大的误差甚至是错误。在分析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时,要学会站在更高的层次看待问题,要学会模块化地分析问题而不局限于其中的每个元件。例如,在运算放大电路分析中,在掌握基本模块如反相比例运放、同相比例运放等的前提下,对一些较为复杂的电路,可利用叠加原理看成是这些基本模块的叠加,从而简化问题的分析。

(2)对一些工程思想有了初步的认识。俗话说:人无完人。当然作为每个具体的电路,在具有优点的同时肯定具有缺点的。我们分析问题的时候,不能一味地钻牛角尖,幻想找到一个能够十全十美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时候,我们可以根据实际的要求,作一些合理的近似。先主要考虑最主要因素的影响,而忽略一些次要因素的影响,然后再在主要因素主导的方向下,结合实际的要求考虑其他次要因素。这样做往往能很大程度上简化问题,但又不会产生很大的误差。最后,自己更加深刻体会到了守时的重要性。

4、个人努力及方向

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在教学上下功夫,努力使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我是一个对集体充满了热情的人,勤勤恳恳、脚踏实地是我的工作作风,助人为乐是我的快乐之本,只要是对学校对大家有好处的事情我都会不计较个人得失,把它完成好。我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我无愧于我心,我无悔于我的事业。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第18篇:机械基础教学工作总结

~~~~~~~~~~~~~~~~~~~~~~~~~~~~~~~~~~~~~~~~~~~~~~~~~~~~~~~~~~~~~~~~~~~~~~~~~~~~~~~~~~~~~~~~~~~~~~~~~~~~负责人: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即将结束,在这一个学期里我担任高二(7)班(数控专业)及高二(8)班(机械加工专业)的《机械基础》科教学工作,在整个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严格按照学校的基本教学要求,做到以学为主、以教为辅,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教师是教学中的次体,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让学生通这一学期里学习为学习其它专业技术课程和今后在工作中合理使用、维护机械设备,以及进行技术革新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

现把这一学期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环节

在整个学期里,我认真抓好备、讲、批、辅、考五个教学环节。首先在“备”字上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练习,在上课前认真研读课本教材,按要求写好教案,教案上有课题、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重点难点和板书设计;其次,抓好上课环节,精读多练,组织好课堂纪律,按教学内容上课,力求板书工整有条理,图形准确无误,声音宏亮,讲解内容思路清晰,画图按步骤,便于学生接受,并注重调动课堂气氛,力求师生互动多,且上课有导入、复习、作业评讲,在教学过程中主讲练结合,让学生及时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课堂结束前有堂上小结,提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并布置相关作业;批改作业及时细致、做到全收全改,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在下一节课上进行评讲,指出突出问题,强调不该犯的错误,而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则个别辅导;按照学校要求每四个星期对学生进行一次考核,巩固已学的知识,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查缺补漏;而期中、期末考试则要求学生认真对待,且考前组织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复习,重视每种题型的解题方法,掌握好必要的基础知识,并要求学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二、课程特点及教学措施

1、《机械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学生应熟悉和掌握机械传

动、常用机构及轴系零件和液压传动的基本知识、工作原理和应用特点;掌握分析机械工作原理的基本方法;能作简单的有关计算;会查阅有关技术资料和选用标准件。虽然一周有六节课,但课程涉及的机械设备较多,而学生接触设备较少,针对这些情况,要使学生学有所得,就必须首先引导学生读图,把图形记于脑中,然后讲好每个知识点,再在知识点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引申,把握好重点难点,由浅入深讲解,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解机械的工作原理。

2、学习本课程,要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机械制图、工程力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课程的基础知识,联系日常生活、专业工种中的具体实例,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必须要教学上多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或多找教具教学,使学生先有形象后成理论,为学好这一门课铺好路。

3、多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表现力,给学生一种具有新意的刺激,可以使学生从原来的抑制状态转化为兴奋状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同时,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有机会和有时间对所授内容作判断,比较,分析,综合,使学生处于积极动脑,动口的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针对两班的基础不同,在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在7班,学生的基础较好,讲课时注重基础知识向高层次知识的深入,而8班同学基础较差,且学风不好,则着重基础知识的讲解,且重复次数较多,作业布置上也偏重于深度较浅的题目,而在同一个班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中也分层次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成就感,使学生能对本科目的学习产生兴趣。

三、总结

从期中及期末的成绩可以看出,学生基本能掌握好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对机械基础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本人将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教学工作经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争取做一个优秀的职教工作者,早日站稳讲台。

第19篇: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总结

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总结

赤峰建筑工程学校 张凤杰

这学期,我授课的科目是《计算机应用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很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编写教学计划、备课,到课堂教学、答疑、成绩考核、操作练习,我都踏踏实实地做好。学生成绩的取得,首先要把握好课程的导向,明确教学目标,这样就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其次取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对于方法的把握,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集体讲授法、小组协作学习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等。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信一点——重复是最好、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所以很多的时候是让学生自己反复操作练习。

一、把握课程导向,明确教学目标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学校的一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它为学生提供一个关于计算机科学的入门介绍。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个方面,即计算机的组成和发展、操作系统平台的介绍及应用、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网络基础知识及应用和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概念性基础层次的内容。本课程比较系统、深入地介绍一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配合相应的课后练习,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技能的培养。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理论与实操需要互相结合、要讲究同步

按照要求,《计算机应用基础》每周共2节课程,都是在机房里教学,期中大部分时间里是学生在操作练习。所以我们在学期的教学计划中,或者是在每周备课的时候,甚至是在每次课讲解理论的时候,都必须时刻保证所上的理论内容要使得操作练习中学生有明确的目的,而不能任由学生漫无目的的练习或无事可干。

(二)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

利用计算机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同步,三维动画演示、模拟实物形成过程等特点,把多媒体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渲染教学气氛,还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学校网络资源,适当的给学生一些自主上网学习的时间,通过网络来解决我们在学习过程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学习的效果会更好,同时在以后的工作,遇到不同问题也能解决好。

(三)转变教学理念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我认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应教会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每次课解决一个问题或者是学习一个工具。在实践中,特别是在职业教育中,我总结了讲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新的方法,即“提出问题——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归纳结论和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实际到理论,由个别到一般,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理论联系实际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操作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许多学生不清楚或不理解的问题,通过上机操作便可迎刃而解,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成果很大部分体现在学生操作技能的提高上。在组织学生上机的实践过程中,还要适当地设计一些大型的作业,有目的地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成功中享受喜悦,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三、发现教学不足,提出改进思路

《计算机应用基础》与传统的必修课程相比,在教与学上都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其一,学生在中学所接受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深度及应用能力也有所不同。入校新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一部分已达到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要求,也有一部分仍处于零起点;其二,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懒惰,对学习缺乏兴趣沉迷于游戏。

(一)试行分层次教学方案

在入学初,首先对学生进行模拟测试,按进行分层次教学。经过分层后,任课教师则可根据不同级别班的特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学生水平较高,以加强、提高为主;中等学生大多数对计算机有所接触,但不熟练则按正常的教学进度及要求来上课;而部分学生水平相对较差,基本上没有操作过计算机,则以加强基础操作为主。根据学生自身水平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分层次教学使教学得到整合,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培养自学能力。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强大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进而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端正学习的态度和作风,明确学习目的,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的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只有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才能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能够不断地自我提高,而不是仅仅掌握课堂上的一点知识,从而也真正体现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从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来看效果良好达到了预定目标,同时也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艺术。

第20篇:机械基础教学工作总结

2012——2013第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高一

机械基础:

机械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文中的内一般都是生活中见到的,在上课时我们尽可能多的举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不感到模生,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列举事例,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了解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类别和用途,初步具有了正确使用常用金属材料的能力,理解和掌握了机械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及其适用范围;学会了应用机械工程力学的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机械工程中简单的力学问题;掌握了简单的机械工程力学实验知识;具有对机械零件进行受力分析和对机械零部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问题作出正确判断的初步能力;具有对机械零部件的简单力学问题进行定性分析的能力。

总之这学期教学效果显著,受到了学生称赞,学校领导的表扬。

植物及生态基础教学工作总结
《植物及生态基础教学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