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工作总结

翻译 组织好教学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7-07 07:47:18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怎样才能组织好史料教学

怎样才能组织好史料教学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居于重要地位,在教学中正确发挥史料教学的功能和作用,才能充分实现教学目标,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而我们知道,选择史料、认知史料、分析理解史料和得出结论是史料教学的基本过程,那么,怎样才能组织好史料教学这个完整过程呢?第一,广泛地搜集史料。这也是历史教学对教师知识储备上的基本要求。历史是包罗万象的,上下五千年,纵横五大洲,所及范围的广泛性使得历史资料汗牛充栋,浩如烟海。这种情况下,历史教师就应该做个有心人,眼观四路,耳听八方,随时随地注意多渠道、多途径地搜集、积累和保存各种史料,尽可能地建立起收藏丰富、资料齐全的史料库。如可以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书籍等多种传媒渠道,通过摘录、剪报、收藏等积累方式,养成良好的资料搜集的习惯。储备的材料多了,应用的时候才能信手拈来,左右逢源。 第二,科学地鉴别史料。历史资料是重构历史最重要的客观基础,但它不等于历史实际本身,它只是历史记载者对真实的历史的一种主观反映。因此,教师在选择和指导研习史料时,不能把一些艺术作品、遗闻逸事当作是正史来对待,而要通过广泛的考察,对搜集来的材料进行比较、剖析、鉴别。分析时应注意看其观点是否符合实际,是否遵循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然后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行科学的取舍。只有在史料的真实性得到充分鉴定后,才能利用它们对史实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历史的本质和规律,否则所得出的结论就站不住脚,所做的一切都将劳而无功。

第三,慎重地选用史料。在具体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无限制地滥用史料,这样会无形中加重学生的阅读负担,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面对大量的史料,教师应该注意合理取舍,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选用那些最具情境性、典型性、深刻性和启发性的材料作为问题素材,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和主动创新实践能力的训练。

第四,有区别地运用史料。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由于心理特征、思维发展水平、知识储备程度的不同,史料教学的目标上应注意层次性和渐进性。层次性:低年级学生应多用一些直观形象的、通俗易懂的、间接的史料,高年级学生可以用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第一手的、原始的史料;低年级的可以重点培养阅读和概括能力,简单的分析综合能力,而高年级学生则要求发展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渐进性:让他们“跳一跳,摘桃子”,设置一些梯度型问题,逐渐增加难度,等到某个阶段,学生的思维有了明显的发展,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再提出进一步的能力要求。

推荐第2篇:语文教学中组织好课堂论文

摘要:课堂讨论既可以使师生竞相登场,充分体现“学为主体”;又能保持信息渠道畅通,实现多维交流,优化教学效果。它不但使大家思维互相碰撞,达到能量转换,教学相长;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做到教学民主,和谐共振。

关键词:课堂讨论 精心准备 学生主体 教师主导

语文教学中异彩纷呈,最具活力的莫过于课堂讨论了。课堂讨论犹如“旋转的大舞台”,师生竞相登场,充分体现“学为主体”;课堂讨论好比“新闻发布会”,信息渠道畅通,可以实现多维交流,优化效果;课堂讨论也似“原子反应堆”,思维互相碰撞,可以达到能量转换,教学相长;课堂讨论还像“新年茶话会”,课堂气氛活跃,可以做到教学民主,和谐共振。在教学中讨论呈多种形式,但我们在语文课中通常采用的是小组讨论式教学法与问题讨论式教学法,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准备、科学组织和适时地引导、评价。课堂讨论的组织必须把握好几个环节:

一、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分组

要组织好课堂讨论,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组,这是组织好课堂讨论的基础。一般分组以就近为原则,4~6人一组为宜。也可以多种小组形式出现,如把学生进行配对,一个高一点,一个低一点,一个擅长口头表达,一个擅长书面表达的同学组成“同伴系统”,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总之,目的在于创造机会让各有所长的学生在小组内能自主、合作地去探究,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在互补互助中反省深化,在讨论探究中提高;能获得生活的体验和人生的感悟。

二、教师认真准备,确定好讨论的形式和问题

根据教材的内容确定好讨论形式和讨论的问题。确定讨论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紧扣课文内容,体现教学重难点。

2.问题的难度要适度,与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相适应,难度过大,讨论也就无法深入,失去了讨论的意义。

3.问题的设置要由浅入深,便于引导学生挖掘文章主旨,形成观点,体会情感。如在学习《珍珠鸟》一课时,根据课文内容及教学重难点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合作讨论:a、“这是一种怕人的鸟”,我是怎么照顾它的?小鸟还怕我吗?找出相关语句。b、小鸟为什么不怕我了呢?c、作者仅仅是给我们讲述这个故事吗?他想告诉我们什么?这几个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让学生由鸟“怕”我到“亲”我的过程中理解“信赖,创造出美好的境界!”,领悟到“爱”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

三、课堂讨论要全面落实“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课堂讨论中组织讨论是关键。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注意:

1.充分尊重学生,全面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在讨论过程在中应尽量少讲,让学生多说,尤其是那些成绩较差、在平时很少发言的学生在这时候也加入到讨论中,这时教师切忌不能过多干涉,当知识的“裁判员”,而更需要以鼓励的眼神予以赞赏。同时要以讨论成员和引导者的双重身份加入到各组的讨论中,相信学生,鼓励大胆发言,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打开心扉,去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一点对农村中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组长、记录员、报告员在讨论中各尽其职,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避免成为个别优生的“一言堂”。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讨论时间的安排要适度,不宜过短或太长,否则就会有讨论之形而没有讨论之实或是偏离中心,难以达到课堂讨论的目的。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讨论是让学生自由讨论,但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在表面的、外在的问题上去图热闹,而要让学生针对所学的知识、所探索的内容、问题积极地去思考、交流,因此教师的“导”显得尤为重要。这就如同“放风筝”,要让风筝在天上自由自在飞翔,就必须要抓好手中的线,只有这样风筝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四、适时进行总结和评价

讨论中进行适时的总结和评价是很关键的一步。我们可以选择延时评价,即在学生在讨论中产生反映后找个适当时机进行评价,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评价,教师可以表明自己的观点,若学生还不能理解时,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观点,切莫急于求成。对于学生创新性的想法,则要及时给予鼓励、评价,有利于良好课堂气氛的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师生关系的和谐建立。

在讨论教学中构建现代语文课堂,变“一言堂”为“多言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使课堂异彩纷呈,焕发勃勃生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推荐第3篇:如何组织好晨读

如何组织好晨读

“听、说、读、写”是学习语言应具备的四大基本能力,其中阅读是最基础的技能。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的重要性。由于现在许多学校留给学生大声朗读的时间和场所不多,晨读就成了学生应好好享受的营养早餐,如何组织好晨读,让学生吃好这一“餐”,就成了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问题。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认识阅读的重要性,明确目标,循序渐进。英语是一门语言类学科,在学习中我们要充分认识语言学习的特点,要掌握一门语言必须要有大量的阅读。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通过阅读使他们读有所获,读有所用,阅读能力得到充分锻炼,阅读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使其阅读理解的能力有所提高。教师要对晨读制定一个长期的计划,明确学生每一阶段要完成的目标,计划时间跨度可以为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晨读的内容选择上应先易后难,先短后长,循序渐进,不可要求一步到位,要保证阅读的质量。再者晨读要持之以恒,绝不能一曝十寒,功亏一篑。

二、坚持以人为本,分层次组织阅读。在晨读中教师应充分重视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每位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参差不齐的,不加区分地对其提出同样要求是不科学的。教师应对所教学生的英语水平有深入的了解,掌握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特点,为每位学生制订不同的晨读计划,指导学生有目的学习。教师要定期检查学生晨读计划执行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修正晨读计划,使晨读计划保持一定的灵活性,更具人性化。

三、以教材为中心,灵活利用课外阅读材料。教材内容是要求每位学生必须掌握的,在此基础上,可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适时补充新内容。在课外阅读材料选择上教师要严格把关,为学生推荐合适的阅读材料。阅读材料要做到内容新颖,贴近生活,难度适中,短小精悍,象《新概念英语》《书虫》等都是很好的阅读材料,其许多文章短小精悍,内容有趣

也能吸引学生,比较适合晨读。在高一开始阶段,先让学生阅读适合初三年级的阅读材料(如《书虫》分初高中不同阶段),一个月后过渡到阅读高一阶段的小说材料,这样让学生能自然地过渡到高中的英语学习生活中来。每次晨读课先让学生朗读完教材内容,然后阅读象《书虫》这类短篇小说,一星期后,抽几个学生复述上星期阅读的小说内容,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一学期之后,在学生积累一定词汇量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经验,选择一些《新概念英语》中的精彩小短文,这些小短文语言运用标准、流畅,而且与学生生活很贴近,要求学生读熟且背诵,并在课堂内进行抽查。学生从中吸收了新的词汇短语,同时能熟练背诵精彩句子。平时学生写书面表达时,要求把背诵的精彩句子运用到写作中去。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高晨读的质量,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四、开展灵活多样的晨读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晨读中很重要的一点是鼓励每位学生大声地读出来,不要怕自已的发音不准,朗读不流畅,能做到大声地读出来就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晨读方式不必拘泥一二,可以让学生跟着录音朗读或教师自己领读,这种方式可让学生的朗读保证较准确的语音语调,一般用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或难读的句子上;可让学生按自己的目标、计划自读,这样能让他们放松自由的阅读,由自己把握阅读节奏;也可组织同等水平同学的朗读PK,看谁在阅读同样文章时,语音语调更准确,速度更快,充分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还可以学习小组(四人为宜)为单位,或领读、或齐读、或自读、或对话,做到互相带动,互相监督,互相促进;有时还可模仿李阳疯狂英语,大声快速地朗读,好好疯狂一番,等等。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好这宝贵的晨读时间,定能使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推荐第4篇:如何组织好演讲比赛?

讲出你的成功与失败,讲出你的进取与挫折;切磋人生,开拓前进;锻炼口才,学到知识,让周围的青年朋友分享你美好的人生。今天也许你口拙羞涩,演讲的大舞台向你敞开;明天你将挥洒自如,用你的声音去开启青年朋友的心扉。

(1)演讲活动的组织与安排 没有普及性的演讲活动就没有演讲比赛。演讲比赛的组织者一定要在演讲活动中投入力量。 a.请专家、演讲团进行指导

b.举办演讲与口才以及公共关系讲座

这项工作的目的在于了解并认识演讲与口才对于人生成功的意义,它与现代生活的密切关系及对我们的工作与学习的促进作用。

c.课前、岗前十分钟演讲

学校团组织、企业团组织可利用课前、岗前十分钟进行演讲训练,每个人讲五分钟。长期坚持,定有收效。

d.介绍有关演讲与口才的书籍及著名的演讲稿

e.听专家的录音、看录像资料

f.在演讲活动的基础上建立演讲团

(2)演讲比赛的组织

①确立组委会和评委会

a.设计演讲比赛的方案;

b.评委一般由五人或七人组成;

c.制定评分标准(见评分表)。 ②确立主题

a.专题性比赛

比如:人生与成才、环境与人生、友谊万岁、战胜孤独、爱情、婚姻与家庭等。这种比赛的目的在于锻炼队伍,发现人才。

b.综合性比赛

比如\"十佳青工大赛\",以青年先进事迹为主,由各基础层推荐。这种形式一方面是比赛,一方面要推出先进人物与先进事迹,以此激励广大青年奋发上进的斗志。

\"十佳\"选出后可以组成演讲团巡回演讲。

③设计范围与规模

(3)演讲比赛的准备

①演讲比赛征文通知

包括:征文主题、征文范围、征文的内容与要求、征文的评选办法与奖励以及征文的时间与地点。

如果征文的范围很大,要进行广泛宣传,可利用宣传媒介;范围小可通过行政手段,下发通知即可。

②比赛费用的筹集

③对参赛者的辅导以及演讲稿的审核

④确定主持人

⑤其他事宜

(4)决赛的组织工作

①制作评委评分牌和评分表

②精心设计会场

③安排录音与录像

④邀请贵宾与记者

⑤一般程序 宣布比赛开始--介绍来宾--介绍评委--主办者致辞--决赛名单--比赛(比赛中可穿插一些小活动,以活跃气氛)--宣布获奖名单--领导颁奖--获奖者讲话。

推荐第5篇:如何组织好家长会

一、.如何组织好家长会

1,要确定家长会的主题,通过这次家长会要达到怎样的目的。

2,确定家长会的形式(根据主题和内容的不同来选择和明确合适的家长会形式) 3,做好家长会前的准备(写好发言稿的流程,内容) 4,家长会的通知和召集

5,做好会场的布置和家长的接待工作 6,自我介绍,班上的其他老师

7,教学回顾,班级情况介绍,新教学计划和教学思路的介绍 8,请配教老师做好记录(家长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共同探讨) 9,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

10,做好家长会的总结,会后进行反思。

二、面对孩子的提问,你是怎么应对的?

我们都知道,好问是孩子的天性。那么在平常的实际工作中,面对孩子们的提问,你是怎么应对的呢?欢迎大家在这里积极谈谈自己的做法,并讲讲你这样做的原因。

三、如何做一个让孩子喜欢的好老师?

日常工作中应该怎样对待孩子、如何与幼儿交流等方面

四、结合本次培训,你认为学习对工作有提高吗?

推荐第6篇:浅谈翻译素质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浅谈翻译素质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王

杨)

(西北民族大学

英语教学论 外国语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30)

摘要: 为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翻译教学需要不断进行改革以达到自我完善,而翻译教学改革的根本任务就是实现翻译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涉及到教学资源和手段的利用、师生关系的转变、“教育环境”的拓展以及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本文从课程结构入手,通过翻译实务、基本知识、翻译理论和翻译思想史这四个部分具体讨论翻译素质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关键词:素质教育;翻译素质教学;课程结构;

翻译教学面对高速发展的社会以及这个社会所赋予的重大任务,要做到不断提高,唯一的出路就是克服因循守旧的作风,做到急流勇进,尽最大努力实现自我完善。这不仅是翻译教学应具有的最积极、最进取的一面,也可以说是翻译教学成败的关键。翻译教学自我完善的途径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改革,而翻译教学改革的任务就是实现翻译的素质教育。就翻译学而言, “素质教育”是指高水准的优化教育,其长远目标是翻译教育和教学的完善化。从这个意义上讲,“翻译素质教育和教学”应完全不同于“应试教育”(examination oriented education),前者应具有以下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专业特征:

第一、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资源和手段,培养学生的翻译(笔译和口译)能力,包括语言分析和运用能力,文化辨析和表现能力,审美判断和表现能力,双向转换和表达能力以及逻辑分析和校正能力。

第二、突破传统的“师生关系”的观念,充分调动师生的互动关系,将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化为主动的参与者。使师生双方都对教学计划的进行、教学环境的完善、教学效果的达成负责。

第三、拓展“教育环境”(其中包括教学小组、教室、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充分利用环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四、力求达到课程结构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整顿教学管理上的无组织、无秩序状态,做到既符合翻译学的客观现状,又符合社会需求的客观实际。

本文将从课程结构入手,讨论翻译素质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翻译本科四年制的课程结构由四个部分组成:翻译实务、基本知识、翻译理论和翻译思想史。现分述如下。

一、翻译实务

整个翻译教育的实务必修课程按语言难度和技能、技巧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 基础翻译(Elementary Translation) 2) 中级翻译(Intermediate Translation) 3) 高级翻译(Advanced Translation)

以上三项中基础翻译与中级翻译分布在本科一年级至四年级;高级翻译属于硕士课程。基础翻译第一阶段在本科一年级的两个学期完成;基础翻译第二阶段在本科二年级的两个学期完成。中级翻译第一阶段在本科三年级的两个学期完成;中级翻译第二阶段在本科四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完成。这样分布的宗旨是要求学生通过密集的基本实务训练,掌握翻译基本技能,并向技巧过渡。这样分布的意义在于:

第一、符合本科学生入学时的翻译基本水平的实际 从目前的情况看,考入翻译专业的学生入学时的翻译水平非常有限,由于学生在中学时没有受过(也不可能受到)扎实的翻译训练,一般只是做过一些高中英语课本中的练习,因此翻译能力普遍较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进行专业的、系统的翻译实务训练,学生的翻译基本水平是很难得到提升的。

第二、确保硕士研究生入学时的翻译基本水平

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实务基本训练的起点是“技能完成—技巧过渡”,而这一起点的翻译实务经验是至少3万字(外译中约2万字,中译外约1万字),如果欠缺这个翻译经验,就很难进入高级翻译培训进程。

第三、确保理论学习具有基本的实务经验和理论领悟能力

翻译学是经验科学,理论则是翻译经验的推导、提升,其中包括翻译学的很多基本概念和常识。如果学习者欠缺实务经验,那么可以肯定,就连基本概念和“道理”都很难与之沟通。一般说来,学生的翻译实务经验越少,理论领悟能力就越受限制。

二、基本知识

翻译专业四年制本科的基本知识课应包含以下10种:1)汉英基本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2)普通语言学(general linguistics);3)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4)语义学(semantics);5)语用学(pragmatics);6)文体与修辞学(functional stylistics and rhetoric);7)语言与文化(language and culture);8)美学常识(elementary aesthetics);9)翻译与传

[1]播学(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on);10)翻译与信息技术(IT and translation)。

以上10门学科都属于重基本知识,并逐渐向理论倾斜的课程。这些课程分布在四个学年中,可以在翻译专业开设,也可以由学生跨专业选课。考虑到在翻译专业开设跨专业课程的难度,由学生直接跨专业去选修相关的课程不失为一个较好的选择。比如,6)可以从中文专业选修,8)可以从哲学专业选修,9)和10)从新闻传播专业选修。另一个办法是从各有关学院敦请相关教师为翻译专业专门开设侧重翻译专业所需的基本知识课。

在翻译素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以上10种基本知识课以外,以下的两个基本原则也是要贯穿翻译教学始终的。

第一、强化基本训练和基础教学

翻译是以认知行为为特征的经验科学。经验来自于实践,或曰“反复性实践”。因此,

[2]对翻译的体认、感悟、认知等等都源于实践、始于实践,或曰实践的反复。因此,翻译教学如果脱离了这个基本点就必然会成为“空中楼阁”,不可能有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一般说来,翻译本科(四年制)实务基本训练(中译外及外译中)一年级每周不应少于8小时(包括课堂练习、讲解及课堂讨论),二年级每周不应少于6小时。这都不包括学生课后做作业的时间。

基础教学指基本知识和理论教学,主要集中于

一、二年级。翻译学的基本知识包括语言学、文化学(跨文化学)、美学和逻辑知识。此外,基础教学还应包括第二外语的教学,第二外语应作为一门必修课,学翻译的学生应该通晓至少两门外语。

目前的普遍倾向是基础教学比较薄弱,基本训练不够扎实。基本训练和基础教学与学生的基本技能紧紧相连,本科学生由于基本技能薄弱,在就业中就很难具有竞争性,这是翻译教育的重大缺失。

第二、强化针对普遍性的教学

这里所说的“普遍性”也指“基础性”(elementarine)、“共同性”(commonne),其对立面是“专业性”(specialization)、“专门化”(specialty)。翻译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训练还是以着眼于普遍性为宜,不宜过早专门化,使基本训练过于分散。事实上,当前社会翻译实务分工越来越细,仅“法律翻译”就有国际法、民法、刑法等等非常专门化的划分;国际法中又有海洋法、战争法、(国际)刑警法等等依旧非常专门化的划分,这显然是很难一一涵盖在教学和训练中的。一般而言,专业之别大都在词汇(用语)层,专业词汇借助于分门别类的工具书不难在较短时间掌握,因此翻译教学的关键应是普遍性和基础性。

三、翻译理论 翻译理论在整体性素质教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理论学习对发展学生的形态素质和习得素质至关重要,对确保翻译的素质教学至关重要。实际上,翻译理论教学与翻译实务相

[3] 结合,是科学的辩证统一,符合并体现整体性素质教学观。翻译理论应当怎样教,这是一个极富争议性的问题。据目前的调查,翻译理论有两种基本教法。第一种教法是按中、外名家一个一个地讲,可以称之为“人物志式的讲授法”(Who’s Who Approach)。例如,在授课时,教师可以罗列中外古今几十余位大家,或详或略地对其进行介绍。另一种教法是按课题一个一个课题地讲,可以称之为“课题式讲授法”(Topic Approach)。按这种办法授课,课题选择见仁见智,差别可以很大。以上两种教法,各有其短长,具体授课时可以由教师酌情采用。

较为妥善、有效的办法确实是二者兼顾,但要以课题作纵向连贯,以人物作横向铺叙、解释,即教师按理论系统的逐个问题阐述自己的理解和主张,并引入对该课题曾发表过重要见解的中、外代表人物的论述。至于究竟有哪些重要课题应该纳入讲解、讨论之列,则需要主讲教师善自斟酌,并与同行多多联系、商讨,既做到确保理论教学的指导作用,符合素质教学整体化目标,又做到有的放矢,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需要。

四、翻译思想史

作为翻译专业本科教学的必修课程,这门课关注翻译理论思想的发展沿革、流派、代表人物、历史功绩和不足之处等等。翻译思想史分为中国翻译思想史和西方翻译思想史,可以由一位教师分期讲授,也可以由两位教师分别同期讲授,做到中西对照、对比。此外,翻译思想史讲授是否成功的关键,在于这门课应尽力与学生的翻译实务课程密切配合,与翻译理论课彼此呼应,使学生感到理论课确实很有启发性,甚至能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若能基本做到这一点,翻译理论教学就可以说有相当水准了。这也是翻译学科整体化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

整体化素质教育的另一个目标是师生的“社会参与”,大学实现“开放式教育”,校园不再是“庭院深深深几许”。开放式教育使校园与社会息息相连,使学生除了接受“显性课程”(covert curriculum即学生在校园内、课堂上所接触到的知识)以外,更可以接受“隐性课程”(hidden curriculum),指学生从社会环境和文化体制中学习到的知识、价值观以及处理[4]问题的能力。具体到翻译专业的本科学生,隐性课程包括校方组织的社会实践、学生翻译组织或社团所接受的社会任务(translation case)、社会集团(公司、机构、团体)要求学生协助完成的任务(translation project),等等。“显性课程”是基础,“隐性课程”是拓展;二者只有有效地结合起来,才会使学生的翻译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在使用中获得提高。

素质教育的最后一个目标是多方位的专业适应性(profeional adaptability),学校要在学生进入

三、四年级以后,为适应学生志趣和能力发展的多样化而提供相应的选修课程、以及讲座,主要涉及以下五个领域:1)语言文学;2)新闻媒体;3)科技资讯;4)财经商务;5)法律政务等,由此而形成一个丰富多彩的社会翻译实务“展示厅”,以增添学生对翻译事业的期望、憧憬,增强学生的翻译事业心。

参考文献:

[1] 此课程设置参考了爱尔兰、瑞士、加拿大和英国的有关翻译的10所院校的BA、MA、Ph.D的课程设置。

[2] 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 朱越峰.素质教育观下的翻译教学反思[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6).

[4] 金利民.注重人文内涵的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3).

推荐第7篇:齐国好厚葬文言文翻译

《齐国好厚》讲述了齐国人为了追名逐利而形成的厚葬之风,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一篇齐国好厚葬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裘,材木尽于棺椁。齐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未久,厚葬之风休矣.译文

齐国人喜好豪华的葬礼,结果产的布匹都用在了做寿衣上,而木材也都耗在了做棺材上。齐桓公很是忧虑,就把这个情况告诉了管仲,说:“布匹都用光了我们就没有衣服穿,木材都耗尽了就没有用来制作防御器材的材料,而豪华葬礼的风气不能停息,怎样禁止呢?”管仲回答说:“凡是人的行为,不是为了名,就是为了利。”于是齐桓公下命令说:“今后如果棺材做得太奢华,就屠戮那个死者,并且把那些发丧的人治罪。”羞辱尸体,没有了名声可图;处罚那些主持丧事的人,没有了利益可图,人们为什么还要做那种事呢?没过多久,葬礼豪华的风气就停息了。

注释

1 椁:外棺。

2为:行动。

3非名之,则利之也:不是为了名,就是为了利。

4戮:羞辱。

5罪:惩处,判罪。

6当丧者:指主持丧事的人。

7无以:没有。

8另:夫:发语词,不译

9布帛:泛指织物

10好:喜好

11尽:都

12患:担心

13以:用来

14休:停止

作者简介

《史料》 记载,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韩非将自己的学说,追本溯源于道家黄老之术,他对孔子、《道德经》有相当大的研究,《韩非子》中,著有《解老》、《喻老》等篇,集中表述了韩非的哲学观点。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韩非目睹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韩非认为这是“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便退而著书,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著作。

韩非的学问比李斯大得多,因说话口吃,不善辩说,但善于著述。韩非回到韩国以后,看到韩国太弱,多次上书献策,但都未能被采纳。于是,韩非发愤著书,先后写出《孤愤》、《五蠹》、《说难》 等.......他的书传到秦国,秦王非常赞赏韩非的才华。不久,因秦国攻韩,韩王不得不起用韩非,并派他出使秦国。韩非子被韩王派遣出使秦国,秦王很喜欢韩非,但还没有决定是否留用。但是文采斐然的韩非为秦王嬴政所赏识而倍受重用。由于李斯提出灭六国一统天下的通天大计,而首要目标就是韩国,但作为韩国公子的韩非与李斯政见相左(韩非主张存韩灭赵),妨碍秦国统一大计,于是李斯就向秦王讲韩非的坏话。他说:“韩非是韩王的同族,大王要消灭各国,韩非爱韩不爱秦,这是人之常情。如果大王决定不用韩非,把他放走,对我们不利,不如把他杀掉。”秦王轻信李斯的话,把韩非抓起来。廷尉将其投入监狱,最后逼其服毒自杀,终年47岁,有记载说,韩非尸体运回韩国,葬在故土,即孤坟摊处,另说葬九女山古墓群。

据史料可考,韩非子的故土在西平县出山棠溪北岸的韩堂村。韩堂村建有韩家祠堂,而后迁至出山镇西南,韩堂村留名至今。韩祠为韩家宗祠,何代修筑无考,但每年春节韩姓子孙敬奉韩家宗祖一直延续,韩祠历代修复,破损于解放初,1958年在此建出山礼堂,有“思辨”碑石一块,村人说曾盖在西街井口,后无下落。[1]

推荐第8篇:翻译工作总结

导语:工作总结是每一个工作人员必须要写的,下面就是小编跟大家分享关于翻译工作总结范文,欢迎大家阅读!翻译工作总结范文篇一

在对外经贸经济活动中,企事业单位对于各层次职业翻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广泛,为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和增强其英语学习的应用能力,在中等职业学校商务英语专业开设各类应用文体的实用翻译课程已成为必需。为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中职学生构建开放的整体学习环境,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和获得良好的语言翻译能力。

一、从科目要求出发,浅谈中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职学校商务英语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目标、课时安排和教材使用等方面都亟待完善,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系统性。中职学校商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开设较晚,为便于学生参加相关的商务英语等级证书的考试,课程一般设在二年级的下学期,课堂授课课时较少(一般为60学时或80学时),学生对商务英语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的掌握仅为皮毛;另外,在学习翻译课之前,尽管中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已经学过商务英语听说、商务英语阅读及商务英语写作等课程,但是因为学生的基础较差、在校学习的时间较短,再加上学校未曾开设英汉对比、修辞、词汇学等相关课程,因此,翻译课教师的授课难度较大。

2、教材内容过时、教学模式陈旧,与社会需求相脱节。教材虽然注重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编写原则,但所选用的实例不够新颖,内容仍保留一些传统教学色彩,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听说能力的重视也不够;教材虽然注重实践与形式多样化的结合,但教师对现代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不够,课堂教学依旧以传统的授课方法为主,容易导致教学和实践的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满足行业的需求。

3、考试为指挥棒,课堂教学与职业教育相脱节。目前,各种形式的外语测试直接充当着指挥棒的角色,中职学校的商务英语教学也同样沿袭着这样的趋势:即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测试哪方面的能力,学生就集中学习哪方面的内容。

4、中等职业学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翻译课教学的要求高、难度大,它不仅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双语基本功,懂得语言学、教学法、翻译理论、商务贸易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还要有口译、笔译的实践能力;同时,由于翻译课程的备课量大、作业批改难度大、教学任务繁重等因素,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根据目前现状,浅议中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实践的重点

1、在中职商务英语翻译课堂,如何摆脱传统教学的弊端,确实是翻译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针对目前翻译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中职商务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进行教学实践:

1.以理论研究作为教学实践重点,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探索中职学校翻译教学的整体语言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翻译教材和教法。

2、以师资培养为重点:建设一支能实施翻译教学与整体语言教学实践的师资队伍。

3、以学生培养为重点:实现由传统单一“知识型”人才培养向“复合型”、“实用型”、“创造型”人才培养的转变;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课堂上应通过整体语言教学的方式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在帮助中职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应更好地使学生了解语言学习过程,从而使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形成独立获取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三、结合专业性质,试论中职商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实践的合理规划针对我国翻译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结合中职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性质、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中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必须进行科学系统的学科探索与规划。首先,进行系统的课程设置。翻译教学要贯穿于中职教育的全过程,体现其特有的教育思路,课程设置必须注重系统性、科学性、多样性,即课程如何科学合理的设置,才能使各门相关学科从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中进行科学合理的衔接。在低年级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双语语言基本功、普及人文社科等基本知识,为高年级各种应用文体的翻译打好扎实的同时,针对商务、文秘、旅游、国商等不同专业方向,组织编写富有时效性和实用性的校本教材,注重翻译知识与翻译技巧的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

其次,完善新的教学理念。要使翻译教学从传统的弊端中走出来,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笔者认为全新的教学理念应包括:科学的教学方法、新型的师生关系、多样的教学模式、优化的语言输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综合的测试手段。翻译教学要从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改变成为精讲多练的师生互动型课堂;在语言实践教学环节,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在翻译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需求、目的、意志及学习策略等个人因素,从而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全方位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强化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课堂教学可以采取模拟现尝演示报告、翻译评论、项目协作等多种多样的任务型活动,例如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情景翻译练习;教师利用教学课件选择具有实际意义的翻译项目,指导学生上机练习;或者利用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合作完成一些翻译项目……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教师既能培养学生的动口能力和工作责任心,同时又能使学生在整体语言环境中获得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给予充分的信任、鼓励,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和考试成绩结合起来进行评测。

最后,建立强大的师资阵容。学校必须不断充实师资队伍,满足当前中职学校外语教学实践发展和翻译教学改革的需要。在师资队伍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现状,借鉴现代语言学、符号学、传播学等各个学科的发展,在教师翻译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加强翻译理论研究;注重师资的培训与交流,学校可通过加强校内外翻译教学经验的交流与合作,邀请翻译人员来校授课,派教师到校外、国外学习进修等方式拓宽教师的知识面;作为教师本人还要自觉加强自身业务修养与理论学习,认真总结教学经验,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为使自己具备“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取得相关证书和相关行业的从业经验也理应成为教师自我提升的必需。

总之,随着社会对高技能复合型、实用型、创造型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中职商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在中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向,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时效性,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培养符合社会实际需要的人才,不断开拓出符合中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翻译工作总结范文三

从业以来,仅就笔译而言,做得还算进退自如。当初兴趣使然,毅然决然半路出家做了翻译,现在想来,有些冲动和冒险,但应该说这是一次正确的选择。走到今天,除了机遇外,应该还有其必然性。我拟从一个非语言专业译者的角度谈谈自己对翻译工作的理解和认识。

一、选准方向,打好基础

有些人认为,只有外语专业的才能做好翻译,翻译就是翻译文学作品。在世界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这种看法显然是不全面的。从翻译需求来看,主要还是实用类翻译,如科技、财经、法律等。具体到某一翻译类别,如果没有深厚的经验积累或者相应的专业知识,想胜任愉快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我建议翻译新手在从业伊始就应该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专业背景等,选择一个翻译主攻方向。经营某类翻译久了,不仅质量有保障,速度也能上得去,从成本效益角度来看,是相当划算的。

以我相对熟悉的法律翻译为例,我中英文法律文本的阅读量至少达到百万字的数量级。阅读可以帮助我了解法律概念、原理,不同法律文本的风格,甚至对法律推理也有所了解。有了阅读积累,应对实际工作的时候,就能比较轻松自如。对我来说,翻译工作最难的部分不在实际做翻译,而在做知识储备。一方面,我想加强对某一法律领域的了解,做到翻译时心中有数,不会稀里糊涂;另一方面,我要根据公司业务的发展,阅读相关材料。这种准备工作量之大,有时令人心生畏惧。

我心目中最理想的翻译人才模式是专业知识+语言能力,我甚至觉得现在的翻译硕士教育也应该有一定的针对性。比如说,如果培养方向以财经为主,则可以考虑开设基本的财经、金融双语课程。

二、学会研究,体现专业

我们阅读中文文本时,如果遇到不太理解的词语、概念,可以跳过去,甚至整段整段地跳,或者知道个大概就可以了。但是,要将中文译成英文,遇到这种情况,就算想跳也不能跳,否则还要翻译做什么?翻译的价值从何体现?这时翻译就要做研究。不是简单地查一查字典、搜一搜网络,而是要准确理解相关词语的确切内涵,必要时甚至要阅读相关的英语语篇,了解它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研究的层次不局限于词语,还可以上升到语篇。比如,我就在互联网上找过十个版本左右的英文保密协议,找过多个版本的英文起诉状,研究它们语篇风格和实质内容的异同。

有时听人感慨说,翻译到了一定阶段,就会遭遇瓶颈。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不断学习和研究。举例来说,如果时事新闻汉译英的时候遇到困难,我们可以阅读国内外的多种相关报刊杂志,一定可以找到多种可供借鉴的译法,并通过比较,判断出最优译法。

三、注重细节,精益求精

翻译工作最终体现为译入语的字字句句,甚至标点符点上。在细节方面(特别是标点符号和空格),本地化翻译做得非常好,我觉得可以向全行业推广。

同一原文,不同译文,如何分出译文的优劣高下?假设两个译者的水平非常接近,有时候,一两个关键词的处理,就能看出译者下了多大功夫。比如,approval作为可数名词,在一定语境下是表示“批准件”的,甚至可以结合具体交易细化为“批件”、“批文”或“批函”。又如review,律师review一个文件,可以说是“审阅”;审计师review一个账目,实际上是在“复核”;上司对下属做performance review,实际是对下属的工作表现做“评价”。再如,一定语境下,iue到底是“签发”还是“颁发”?approve到底是“批准”还是“核准”?考虑到动作主体、搭配习惯等,应该还是存在最优译法的。

推荐第9篇:翻译工作总结

翻译工作总结

本人于20**年*月*日入职**公司,并在20**年提至翻译室主管。通过近四年的工作学习,已融入到公司工作方式和环境中,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一个优秀的翻译人员,熟练的业务知识和高超的翻译技巧是必备的,但我个人认为与此同时还要在这两点的基础上把繁琐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把工作当成一种享受。在此我要感谢各位领导同事对我的指导、鞭策和信任以及在我工作中所提供的帮助和支持。

以下为我自加入**公司以来的工作总结:

一、工作基本情况

(1)日常翻译工作的处理和分配;

(2)重要接待会议、大型技术讨论会和谈判会议的口译;

(3)为关键客户的审核工作提供口译支持;

(4)为外国专家日常工作提供翻译支持;

(5)体系审核、客户报价文件及技术标准;

(6)公司日常生产及审核所需程序、工艺、随行卡、管理规程等文件的翻译;

(7)外国专家招聘工作中简历、面试、邮件等事宜的翻译支持;

(8)陪同领导出差,提供语言支持。 (9)领导指派的其他工作。

二、工作体会

作为翻译主管,翻译任务不再是我工作的全部,同时还需要处理每天的任务布置、会议人员安排、对外沟通等,在工作中与其它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密切配合,有效沟通,确保各类会议的正常开展,各类文件的及时处理。对于新入职员工,还需要有意识的加以培养,从邮件翻译开始慢慢熟悉技术术语及**公司各方面工作的现状。根据自己过来人的经验,帮助新人的成长。

马云曾对人才的定义给予了浅显易懂的解释:人才是你让他做一件事,他做好了,你再让他做事,他又做好了。此话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人生如同盖楼,看似普通的每一件小事都是未来缺一不可的基石,只有做好了看似平凡的小事,终有一天会实现“更上一层楼”。于此同时,工作是获取经验、不断进步的最好课堂,身为年轻的主管人员,在工作中更是要端正态度,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工作中不期而遇的各种挑战。正如有人曾讲,每天每一刻我们都在做这样那样的决定,我们可以漫不经心,也可以多花些心思,成千上万的小选择累计起来,就决定了最终我们是个什么样的人。

三、自我认识和未来规划

作为主管,首先自身水平要足够高,足以服人才能有资格在这个位置上工作;而综合素质则更是成为一名好的工作人员,好的管理者必须具有的基本要素。如果说专业技能是舟,能助你前行,而综合素质便是帆,让人前行得更快,更远。我在巩固加强自己专业方面翻译水平的基础上,不断扩展眼界,争取做到全方位发展。而在管理能力上,向身边优秀的管理者学习、取经、共进。通过思索,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精于专业但又不局限于专业。目前为止,我已熟悉了本部门的工作,在日后工作中,将继续为公司奉献自己的力量,但同时,也要扩展自己的视野和能力,了解公司在经贸、管理以及技术上的需求, 不断向相关部门人员学习,提升综合能力,实现自我能力质的飞跃。

以上为我的工作总结和体会,请各位领导同事审阅。今后的工作中会不断学习,完善自身,提高专业能力,扩展知识面,满足公司不断发展的需求!以上总结汇报,敬请审阅!

**公司翻译室

*** 20**年**月**日

推荐第10篇:如何设计与组织好新歌教学活动

如何设计与组织好新歌教学活动

通过本次的国培我感觉自身素质提高了很多,对音乐课也有自己的见解,以下为如何设计与组织好新歌教学活动的想法:幼儿园集体歌唱活动开始程序的设计,实际上是指在幼儿园集体音乐教育情境中幼儿第一次接触歌曲的活动设计,也可以说是歌唱教学系列活动中第一层次的活动设计。一种简易的方法如果应用得合理,不但能够减轻教师教授于幼儿学习的负担,提高有限教学时间段内的教学效益,而且还能够使平淡枯燥的新歌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一)由动作开始的设计

该访法的适应范围:歌曲歌词简单且多重复,特别是歌词内容直接描述动作过程或比较富于动作性。但时,有些时候这种方法还会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如动作可以暗示儿童歌曲中比较特别的旋律、节奏或不容易记住的歌词等。

这种方法的最典型特征就是“从动作开始”或“动作在前”。

1、教师提出并直接展示一种或一套简单有趣的动作或动作游戏。幼儿开始对教师提供的动作性模仿或游戏的时候,教师同时演唱或者播放新歌为幼儿的活动伴唱。如《头发肩膀膝盖脚》,原歌词是:“头发肩膀膝盖脚,膝盖脚,膝盖脚,头发肩膀膝盖脚。”

(1)教师提出游戏方式:全体幼儿先把双手轻轻放在脸颊上,教师喊出身体某一部位的名称时,全体幼儿须以最快的速度将双手移到盖部位上去。

(2)教师以随意的顺序喊,有时快有时慢,以使幼儿感到紧张有趣。

(3)教师改用歌词中的顺序喊并逐步加快,让幼儿逐步发现其中重复的规律。 (4)教师改用歌唱的方式发出指令,让幼儿逐步熟悉歌曲的整体形象。

2、教师提出某种形象活动,邀请并指导幼儿用自己创造出来的动作进行表现。在教师带领下,幼儿对创编好的成套动作进行模仿或练习时,教师同时演唱或播放新歌为幼儿的活动伴唱。如《毕业歌》,原歌词为:第一部分“时间时间像飞鸟,嘀嗒嘀嗒向前跑,今天我们毕业了,明天就要上学校。”第二部分:“忘不了幼儿园的愉快欢笑,忘不了老师们的亲切教导。”第三部分:“老师老师再见了,幼儿园幼儿园再见了,等我戴上红领巾,再向你们来问好。”

(1)教师邀请幼儿创造出两种身体动作分别表现钟表秒针嘀嗒运动的样子和大自鸣钟摆锤敲正点时运动的样子。(前者应该小而短并且比较轻快,后者应该大而长并且比较悠远)

(2)教师演唱歌曲的曲调,第

一、三部分唱的轻快,第二部分唱的深情,并邀请幼儿边倾听边根据音乐的性质自选合适的动作与自己的歌声相配。

(3)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歌曲的第

一、三部分的曲调是相同的并且是轻快活泼的,第二部分的曲调是不同的并且是深情的。

(4)教师出示挂图,一边带领幼儿做动作一边范唱歌曲。

3、对于有些词、曲难度比较大的歌曲,也可以采用教师直接展示或引导幼儿创编一套伴随歌词朗诵进行的动作或动作游戏,并利用第一次活动,学习伴随动作进行的歌词朗诵;再利用第二次活动,学习演唱歌曲和进行相关的游戏活动。如《都睡着了》:

(1)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并体验歌词的意境,然后一边引导幼儿观察挂图,一边带幼儿做动作和朗诵歌词。

(2)引入游戏。在带领幼儿做动作和朗诵歌词的过程中,假如游戏,如被教师拍到头的幼儿,在念和做“都睡着啦”一句歌词时,自动走到中间的空地上蹲下做睡着状。歌词全部念完被教师拍到头的幼儿当小白猫,学冒绞,所有幼儿都立即上位;作为小白猫的幼儿可以追捉没有能够及时上位的幼儿。(第一次活动) (3)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体验歌词的已经并回忆歌词,并带领幼儿复习动作和歌词。(有配琴教师的班级可用琴声伴随师幼的朗诵)

(4)教师带领幼儿边做动作边练习将歌词填入曲调唱出。(注意唱出意境) (5)引入游戏。教师请一部分幼儿扮演歌曲中的角色(可以带头饰也可以用动作表示),另一部分扮演“星星仙子”在演唱“都睡着啦”一句时,用动作“施墨法”。当唱到“我们不要把它们吵醒”一句时,下位去轻轻抚摸先已“睡着”的角色,唱到最后一剧事业做睡着状。其他游戏方法如前述。

(二)由歌词创编开始的设计

该方法的适应范围:词曲内容简单且多重复,歌词语法结构单纯清晰,歌曲具有某些语言游戏性质。当然,对于有经验的教师来说,这种方法也会有比较广泛的适应性。这种方法的最典型特征就是“从歌词创编开始”或“歌词创编在前”。

1、教师直接提供新歌的第一段歌词,并且边演唱做动作表演的方式引发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的表述结构”。紧接着邀请幼儿创造性地提出其他形象,由教师将幼儿提出的新形象填入歌曲“替换”原歌词中的相应部分并演唱出来。如此反复,并逐步邀请幼儿尝试进行新词的直接填唱。如《胡说歌》: (1)教师直接演唱第一段歌词。该歌曲实际上只是将唯一的一句歌词:“你把袜子挂在耳朵上吗?”重复五遍。

(2)教师再演唱一次,并邀请幼儿和教师一起跟随歌声做有关动作。

(3)教师邀请幼儿提出其他生活中非正常的穿戴方式,并帮助幼儿用与歌词相通的表述结构将新的形象编成歌词,再邀请幼儿创编相应的身体动作。

(4)教师演唱新编出来的第二段歌词,并邀请幼儿和教师一起随歌声做新创编出来的有关动作。 2、教师提供某种情景,引导有用语言来表述这种情境,再将幼儿提出的语言组织成歌词并演唱出来。如《再见吧冬天》:

(1)教师设置情境:冬天就要离去,大家怀念冬天中许多美好的事物,因此既对冬天说再见,又希望冬天再来。

(2)教师邀请幼儿说说对冬天的美好印象,如下雪、结冰以及各种有趣的冬季游戏等。

(3)教师将幼儿提出的某一种事物遍填到歌词中唱出来。如“再见吧雪花!再见吧雪花!再见吧冬天!希望你再来吧!”

(4)教师邀请幼儿按照歌词的结构自己组织歌词,并与创编的幼儿一起将新歌词填入曲调并唱出来。

(三)由情境表演开始的设计

该方法的适应范围:歌曲歌词内容反映的是一些简单的、幼儿可以“一目了然”的情境或事件,同时这些情境和事件是幼儿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的。

该方法的最典型特征就是“从情境表演开始”或“情境表演在前”。这里所说的情境表演在实际操作中完全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可以是教师或幼儿在现场做的哑剧表演或歌舞表演,也可以是教师或有而利用木偶或其他功能类似的教、学具做的情境表演,还可以是教师播放有关情境表演的投影。

其中首选的方式是各种现场的哑剧表演。现场哑剧表演的长处是:其一,表演者在时空方面与观赏着最为贴近,更容易相互吸引和交流;其二,表演者离观赏者最近,便于观赏者注意和看清表演的细节;其三,表演者不需要为这类表演活动作太多的准备;其四,一般也不需要额外的经济投入。当然,其他各种方式的适当穿插使用也可以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

情境表演的设计应该重点突出,表演动作要能“点睛”、“出彩”,而不是“面面俱到”、“平铺直叙”。

1、教师表演,用动作象征性地表述歌词的全部内容。如《谁饿了》:

(1)教师表演,用动作象征性地表述歌词的全部内容。如“一只大猫出来了”(模仿动物走路的样子),“肚子饿得咕咕叫”(表现肚子难受的样子),“看见了小老鼠”(表现看见事物很惊喜的样子),“啊呜啊呜吃完了”(现作出狼吞虎咽的样子,再做出吃饱后很满足的样子)。

(2)教师邀请幼儿猜想自己的表演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一开始是谁来了?它怎么了?后来它突然看见了什么?最后它又怎么了?

(3)教师根据幼儿的猜想组织歌词并带着前述的表演动作来演唱。歌词可能是任何动物及其喜爱的食物。 (4)教师邀请幼儿一起随歌声做动作。

2、教师邀请本班或其它班级的个别幼儿事先准备好一套表演,或教师临时邀请个别幼儿配合教师做一套表演。该表演象征性表述了歌词的全部内容或只是提示了歌词的主要内容。如《小小蛋儿把门儿开》: (1)教师请一位„幼儿“躲”到一幅“蛋”的图画后面(“蛋”图中间有横向裂纹,上部可以打开,后面是空的),幼儿的头部可以露出来,并在其他幼儿看不见的情况下,给该幼儿戴上小鸡的头饰。 (2)教师告诉其他幼儿自己将去“敲门”,让幼儿猜想开门以后会有谁走出来。

教师去“敲门”,打开“蛋”图的上部,戴小鸡头饰的幼儿将头不露出来,教师绕到图后牵者“小鸡”的手将他领出来,并鼓励他用小鸡的叫声向其他幼儿问好。 (3)教师拥着扮演小鸡的幼儿演唱歌曲。

(4)教师重复上述程序,只是每次更换一位幼儿及其佩戴的一种卵生动物的头饰。

(四)由故事讲述开始的设计

该方法的适应范围:歌曲歌词含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表述的内容和语言结构也都较前一种稍复杂,通常含有难以用动作表现的时间、地点以及环境描述、情节发展和人物对话等。另外,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体验和记忆,往往在讲故事时还可以用图片或活动图景的方式配合。在采用这种设计时,教师应该十分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核心是帮助幼儿弄清和记住歌词、语法结构和内容的逻辑顺序,因此,气氛、趣味的渲染应该注意为理解和记忆服务,而不应造成喧宾夺主的效果。 该方法的最典型特征就是“从讲故事开始”或“故事在前”。

1、教师讲故事。如《迷路的小花鸭》:

(1)教师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图上有一个池塘,池塘边有一棵柳树,柳树下有一只小小的花鸭,小花鸭正在伤心地哭。教师在请幼儿猜想:小花鸭为什么要伤心地哭?最后,教师完整地讲述第一段歌词中的故事并告诉幼儿:因为小花鸭“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的家,也找不到自己的妈妈,所以,它正在哭着叫妈妈呢!

(2)教师指着挂图,把第一段歌词所讲的故事清唱给幼儿听。

(3)教师邀请幼儿一起来猜想:后来是谁看见了小花鸭?他是怎样帮助小花鸭的?帮助小花鸭的人心里高兴会怎么做?

(4)教师根据幼儿的猜想重新改编第二段歌词中的故事并清唱给幼儿听。

2、教师与幼儿一起讲故事。如《蝴蝶花》:

(1)教师出示挂图,图上有一个小朋友正在捕捉草地上停着的一只蝴蝶。

(2)教师指着挂图讲故事并要求有而观察,然后总结:这个小朋友看见草地上“有一只小小的花蝴蝶”,他“轻轻地走过去想要捉住它”。可是一直走到蝴蝶跟前,蝴蝶也没有飞走。小朋友很奇怪,为什么蝴蝶不害怕我呢?

(3)教师邀请幼儿猜想:为什么蝴蝶不害怕?

(4)教师揭出谜底:“哦!原来是一朵美丽的蝴蝶花!”教师边以哑剧表演动作边演唱歌曲。

(五)由歌词朗诵开始的设计

与适宜采用故事讲述导入的歌曲相比,这一类歌曲中歌词的语言逻辑更加复杂,但情境性、故事性却又比较弱(当然,故事性较强的歌曲有时也可以采用此种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将歌词单独分离出来,用儿歌或诗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分散词、曲同时学习的困难,并在第一阶段的教学中把幼儿的注意力更有效地集中在歌词的音韵、节奏等特殊审美特征上。而在第二阶段的教学中又可以把幼儿的注意力更有效地集中在曲调和词曲的关系上。

该方法的最典型特征就是从“学习歌词朗诵开始”或“歌词朗诵在前”。

如《蜜蜂做工》原歌词为“嗡嗡嗡嗡嗡嗡,大家一起来做工,来匆匆去匆匆,做工兴味浓。春暖花开不做工,将来哪里好过冬,嗡嗡嗡嗡嗡嗡,别做懒惰虫。”

1、教师教幼儿学习朗诵《蜜蜂做工》歌词。

2、教师示范用较快的速度吟唱歌词,即用类似唱歌的方法朗诵。注意突出歌词的节奏以及每句终结处所押的“ong”韵和“阴平”、“阳平”的音调变化。

3、教师鼓励幼儿和自己一起吟诵歌词,同时用琴声为幼儿的吟唱伴奏。

4、教师鼓励幼儿集体、独立吟诵歌词,并请幼儿同时注意跟随琴声的伴奏。

(六)由游戏开始的设计

历史上有许多传统的幼儿游戏都是伴随歌曲边玩边唱的。在更早期的教育传统中,这种游戏歌曲也都是在学玩游戏和玩游戏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会的。但不知何时,教师习惯了把游戏和歌曲分开来作为两个独立的内容来教授,这就把原本自然的活动人为地弄得不自然了。现在,我们所要做的只不过事物恢复到它的本来面目。

该方法的最典型特征就是“从游戏开始”或“游戏在前”。如《丢手绢》:

1、教师教幼儿玩《丢手绢》的游戏。教师扮作丢手绢的人,并在每次从头开始玩时清唱歌曲。

2、幼儿轮流扮作丢手绢的人,教师在每次开始玩时带领全体幼儿清唱歌曲。

3、大家一起轮流扮作丢手绢的人,每次改由丢手绢的人清唱前三句,其他人一起清唱最后两句。

(七)由填充参与开始的设计

可以使用“填充参与”导入方法的歌曲虽然不多,但恰当地使用方法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使用“填充参与”方法的歌曲的主要特点是:歌曲中含有不断重复出现的简单的词、曲“动机”。

该方法在操作程序方面的最典型的特征是在教师第一次范唱歌曲时,幼儿就用朗诵或歌唱的方式来参与。幼儿参与的部分主要是歌曲中不断重复的那些“动机”。如《顽皮的杜鹃》原歌词:“当我走在草地上,咕咕,听见杜鹃在歌唱,咕咕,当我轻轻走过去,咕咕,杜鹃飞向小河旁,咕咕,我又赶紧跑进去,咕咕,它又飞向远方,咕咕,咕咕,咕咕……”

1、教师提出和幼儿一起玩一个小朋友和杜鹃捉迷藏的游戏,并于幼儿讨论杜鹃是怎样叫的。

2、教师用一根树枝挡住自己的脸,邀请幼儿在教师的脸露出来时整齐地照规定的节奏和音高唱“咕咕”。

3、教师完整地翻唱歌曲时,并邀请幼儿在教师把脸从树枝后面露出来时整齐地唱“咕咕”。

(八)由副歌开始的设计

“副歌前置”的方法主要是针对那些带有“副歌”的比较大型的歌曲提出的。由于“副歌”通常都是为增加气势、强调主题而特别设计的,所以,在创作手法上也更加强调重复。换句话说,“副歌”一般都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激发情绪,也更容易“上口”和记忆。所以,先学会唱“副歌”,再在教师范唱整首歌曲时要请幼儿用演唱“副歌”的方式参与,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该方法的最典型特征就是“从副歌开始”或“副歌在前”。如《秋天多么美》:

1、教师邀请幼儿做一个“看样学样”的游戏,一共两个动作:拍腿和挥手。教师即兴地重复或变换动作,幼儿即兴反映跟随。

2、教师边唱副歌边做动作,并要求幼儿注意观察教师在唱什么歌词的时候做什么样的动作。(教师在唱“来来来”的时候拍腿,在唱“秋天多么好”的时候挥手)

3、教师教幼儿初步学会边唱副歌边做动作。

4、教师出示挂图,指点挂图上的有关内容清唱整首歌曲。在副歌开始前教师用“来……”字重新给幼儿起音,并用指挥手势邀请幼儿参与进来。

再如《小鼓手》原歌词:“我是一个小鼓手,小呀小鼓手,敲起大鼓咚咚咚,咚咚咚咚咚。花儿听了微微笑,草儿听了点点头,小鸟听了跳起舞,小朋友听了多高兴。嘿!我是一个小鼓手,小呀小鼓手,敲起大鼓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1、教师出示一面小鼓,用鼓槌敲击出副歌(歌词中加线处)的节奏。

2、教师要请幼儿用敲鼓的动作和嗓音模仿的鼓声表现副歌的节奏,教师用琴声为幼儿伴奏。

3、教师教幼儿学会唱副歌。(歌词即模仿鼓声的“咚咚”声)

4、教师出示挂图范唱歌曲,并在歌词顺序容易混淆的地方(“花儿听了微微笑,草儿听了点点头,小鸟听了跳起舞,小朋友听了多高兴”)指点挂图上的有关内容。在副歌开始时,用指挥手势邀请幼儿参与进来演唱副歌。

(九)由无意义音节玩唱开始的设计 所谓“无意义音节”,是相对有意义的歌词系统而言的。有时候,我们邀请幼儿用“啦啦啦”、“嘟嘟嘟”、“嘀嘀嗒嗒”或用唱乐谱唱名的方式来玩完唱唱,往往也可以起到增加情趣、降低学习难度的效果。这些“奇奇怪怪”的声音,有时可以由教师向幼儿提出建议,有时也可以由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创造。

“无意义音节玩唱”的方法可以放在任何程序之中,如果作为导入的程序就要安排在新歌学习的开始部分。

1、这种处理可以是为较小年龄幼儿设计的,并作为歌曲学习的导入步骤安排在幼儿第一次接触新歌时。如《小乐器》:

(1)教师提供若干打击乐器并分别演奏,让幼儿一一倾听乐器的声音和节奏。

(2)教师鼓励幼儿用动作和嗓音分别模仿乐器的声音。教师用琴声给幼儿伴奏,逐步使幼儿能够唱出这些乐器的模仿声。

(3)教师继续鼓励幼儿想象出各种“奇怪”的乐器,及其发出的“奇怪”的声音。如“叽咕叽咕”、“喀啦喀啦”等。

(4)教师帮助幼儿把这些新发明的乐器声音填到音乐中去唱着玩。

2、这种处理也可以是为较大年龄的幼儿设计的,并且作为对歌曲的新的表演处理安排在歌曲学习中比较靠后的部分。如《邮递马车》:

(1)教师教幼儿学会用打击乐器为这首歌曲的录音音乐伴奏。

(2)教师引导幼儿创造无意义音节。要求能够表现出马车声由远渐近又由近减远的形象和人们迎接邮递马车时的愉快心情。

(3)教师评价、组织幼儿的意见,调整自己原先的设计。 (4)教师与幼儿一起尝试演唱新处理过的新歌词。 如以下范例:

第1~2句:无意义音节“du”。第3句:无意义音节“da”。 第4句:无意义音节“la”。

第5~6句:歌词“听啊,听啊,听啊,听啊,马车来了!邮递马车心爱的马车!” 第7句:无意义音节“la”。第8句:无意义音节“da”。 尾声:无意义音节“du”。

(十)由直观形象开始的设计

该访法的适应范围:歌曲歌词含义对幼儿来说不够明确,歌词的先后顺序比较容易混淆。过去许多教师已经习惯使用图片等直观来帮助幼儿学习,但在使用时不太能够注意突出重点,有时不但没有能够帮助幼儿反而干扰了幼儿。因此,在这里重新提出这种方法,是要请教师特别注意方法运用与幼儿学习困难解决之间的关系。

1、突出顺序法。

如在歌曲《来了一群小鸭子》中,幼儿的实际困难是“小白鸭、小黄鸭乐得嘎嘎脚,小灰鸭、小黑鸭吵着要洗澡”。由于何种颜色的鸭子在前后没有什么道理可言,所以,在图画中,鸭子按歌词中颜色出现的顺序排列比只画一池塘鸭子更有助于解决幼儿的记忆困难。

再如在歌曲《小鼓手》中,幼儿的实际困难是“花儿听了微微笑,草儿听了点点头,小鸟听了跳起舞,小朋友听了多高兴。”由于这些事物的先后顺序及其活动也是没有什么道理可言的,所以,仅按歌词中的顺序排列表现这些事物活动的图片,比一张包括小鼓手在内的所有歌词内容的图片更有助于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在容易搞混的地方。以上两例所用方法可称为突出顺序法。

2、突出重点法

如在歌曲《画妈妈》中,幼儿的实际困难是总会忘记第一段的第一句是“小腊笔画呀画”,第二段的第一句是“好妈妈笑哈哈”。所以,教师在范唱前应该特别强调是用“小腊笔”来画妈妈,并在范唱地一段歌词时用黑颜色的笔画出妈妈的脸(如在黑板上画则用白粉笔)。在范唱第二段前教师将笔换成红色的,在唱“笑哈哈”时画出妈妈的大嘴巴,在唱“胸前戴朵大红花”时在妈妈脸的斜下方画出一朵大红花。除此而外,在幼儿尚未熟练之前,教师最好每次都在开始场地一段前“拿笔的动作”提示幼儿唱“小画笔画呀画”,在开始唱第二段前用“指点图上妈妈嘴巴的动作”提示幼儿唱“好妈妈笑哈哈”。这种方法可成为突出重点法。

3、突出关系法

如在歌曲《大馒头》中,对于没有相应生活经验的幼儿来说,实际困难是弄不清馒头、面粉、小麦和农民伯伯之间的内在关系。所以,教师提供的画面应该突出歌词中表述的这种内在关系;同时,在范唱和带领幼儿练习时,教师每次都应该依次指点各个形象帮助幼儿记忆,直到幼儿能够想出属于自己的记忆方法为止。这种方式可称为突出关系法。

4、突出结构法

如在歌曲《毕业歌》中,幼儿音乐的第

一、三部分相同但歌词却不同,歌词的第

二、三部分都提到了幼儿园和老师,但先后顺序却是颠倒的,所以,幼儿经常会出现唱着唱着就不知道自己唱到哪里去了的困惑。因此,教师可以画一张类似以下结构的图画:

第1行,红色:一个带有翅膀的闹钟,一位去上学的孩子。 第2行,黄色:一群孩子,一位教师。

第3行,红色:一位教师,一群孩子,一位戴着红领巾、行队礼的孩子。

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要引导幼儿注意图画提供的记忆线索。以下程序及方法可供参考: (1)参与动作倒入法第2个范例的第

1、

2、3程序。(2)教师范唱。特别注意指点的

2、3行的第

1、2个形象。(3)幼儿学唱。教师特别注意提前指点第

2、3行的第

1、2个形象。

(4)如果有些幼儿在独立歌唱时仍有困难,教师可引导其再次观察、讨论图画上的顺序,或引导幼儿尝试闭上眼睛想象图画上有关部分的位置形象。这种方法可称为突出结构法。

5、突出情节法

如在歌曲《蝴蝶花》中,故事由一个错误的判断开始,发展到错误的行动,接着发展到疑惑,最后“恍然大悟”。如果直观形象展示能够突出这样的情节发展线索,不但歌词记忆的困难难度会大大降低,而且也会大大提高歌词内容,情感的理解和表达的深切丰富程度。

最后还需强调的是,所有的手段都是为达到目的而创造和采用的。这里分析的只是一小部分比较典型的问题以及有关的解决办法,而且这些办法也不是唯一的。如果教师在使用这些方法时,碰到了问题,请仔细检查自己所选用的方法是否合适或者自己所选用的几种方法是否相互配合,在查一查自己所设计的程序在细节上是否合理以及在实施过程中是否犯有其他技术性的错误。

第11篇:如何组织好小学英语朗读教学1

如何组织好小学英语朗读教学

英语的朗读就是运用声音、节奏、语调等语言方法把语言材料中的重要思想表达出来。朗读具有阅读的因素,又有口语的因素,是连接阅读的口语主要枢纽,因此,流畅地朗读有助于培养阅读的基本技能,也有助于口语的表达能力。学生朗读时,由于嘴、口、耳、脑同时并用,因而会增强理解与记忆。

明确朗读目标

英语朗读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是进行口语训练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的有效途径,能有效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水平和能力。根据国家新颁《标准》,小学毕业要达到二级标准,二级标准的阅读目标是:

(1)能认读所学词语;

(2)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 (3)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 (4)能看懂贺卡等所表达的简单信息;

(5)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 (6)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

英语教师除了完成教学大纲,更应该意识到英语朗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持之以恒的朗读习惯。良好的朗读习惯会让学生受益终生。我们学校每天15分钟的英语早读就是非常好的方式,但是每个班级只能轮到一个早上。因此教师可规定学生每天朗读15分钟,并要有督促和检查,以强化学生平时的朗读习惯。

一、精选朗读材料

小学英语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初级阶段。小学生词汇量少,英语文化背景缺乏,阅读能力有限。因此在朗读选材方面,教师要精挑细选,所读材料不能脱离他们的实际,宜由浅入深,逐步加大难度,让他们始终享受到成功阅读的乐趣。

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可围绕课堂教学为中心,选取教材中一些朗朗上口的chant作为朗读材料。如在小学四年级的教学中学习的是Unit3 Is This Your Skirt? 在早读课上,我选取的朗读材料是本单元的chant:My shirt is red.My jacket is blue.My dre is old.My sweater is new.My socks are white.My shoes are too.My pants are old.My shorts are new.以及三年级BOOK1中Unit3 Let\'s Paint中的一段chant:Pink ball.Pink ball,purple ball.Pink ball,purple ball,orange ball.Pink ball,purple ball,orange ball,brown ball.Pink ball,purple ball,orange ball,brown ball,green ball.通过早读课上的朗读,学生不仅温习巩固了旧知识,对新知识也了然于胸。

除了协助完成教学任务,朗读的选材应该拓展到课外知识。教师要精心选择朗读材料,内容应健康,文笔要优美,有趣味,易上口。低年级的学生可让他们读像英文儿歌、童谣、诗歌及简易配图故事等等。到了高年级,则可涉猎科普、童话、游记等。英语儿歌韵律优美,意境高雅,是小学生练习英语朗读技巧、增强英语学习兴趣的极好材料,教师要善于利用,如下面这几首儿歌,广受学生的喜欢:

To The Rain Rain, rain, go away, Come again another day.Rain, rain, go away, Little Johnny wants to play.Monkeys On The Bed

Five little monkeys jumping on the bed.

One fell off and bumped his head.

Mama called the doctor and the doctor said: \"No more monkeys jumping on the bed!\"

二、强化朗读训练

指导小学生朗读时重点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同时要注意感情色彩的准确把握,做到发音清晰,快慢得当,强弱适度,演绎得体。在平时的朗读训练中,我总结了以下训练法:

1.录音播放,倾听模仿

教师要选择native speakers读的录音,原汁原味的英语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版本。播放录音,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正确的语音语调。小学生爱模仿,且模仿能力强。目前,我们班级学生人数多,水平参差不齐。在平时课堂朗读时,学生容易互相受影响,声音平淡拖沓,没有感情,没有起伏,没有体现出英语语句优美的特点。因此,在朗读之前,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录音的习惯,并积极模仿。在五年级的对话教学中,学生在练习对话时,经常会出现冷冰冰地背书的感觉,于是我要求他们一定要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突出要表达的重点,如五年级下册Unit2 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中的对话:

Zhang: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Mike: Fall.It\'s always sunny and cool.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Zhang: Winter.I can play with snow.Mike: I don\'t like winter.It\'s too cold.在还没听录音之前,学生朗读了这篇对话,声音非常拖拉,并且所有的句子都读成了陈述句的语调,重点单词也没有突出。但在听了几遍录音之后,学生积极模仿,效果明显呈现出来了。

Zhang: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Mike: Fall.It\'s always sunny and cool.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Zhang: Winter.I can play with snow.Mike: I don\'t like winter.It\'s too cold.学生在朗读中,明白了英语有重音、轻音,明白了如何去强调自己想要表达的关键词。

2.教师带读,强调补“漏”

录音机可以让学生感受纯正英语,但是同时也有缺点,就是有时候会模糊不清。英语单词语句中会出现吞音或连读的现象,这些对于初学英语的小学生来说,无法正确的感知。因此,教师有必要带读,弥补这一缺失。像一些以辅音字母结尾的单词,如:map, cat, pig, cook, lamb等等,学生很容易把最后一个字母的发音漏掉,教师在带读时要强调这些字母要轻读,要有口型的存在,不能忽略不发。还有一些句子出现连读的现象,学生无法从录音机中获知,如:

What about you? 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Not at all.学生在最开始时会很不适应,经常会拆开来读。教师要不断地强调,直到学生慢慢地习惯。对于一些课外读物,教师领读时可适当讲解读物的含义,这样可以把朗读技巧的训练与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

3.学生领读,观察纠正

在教师的指导下,可让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领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分出精力,仔细观察分析学生们的朗读状况。看他们发音是否到位,口型是否正确,感情是否投入。教师要巡视课堂,对于某些同学发音不当的地方,要及时个别指导。对于大众性的错误,要在全班进行再次强调。

4.全班齐读,营造氛围

通过齐声读,学生口语听力和合作性的学习通过活动都得到了锻炼。学生的听说机会增多。小学生天性好动,有意注意力较弱。学生的智力水平也不相同,有些学生的接受能力相对较慢,这就需要有朗读的氛围。全班齐读,有感情的读,就可以营造这样的氛围。对于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他们在全班朗读的氛围可以再次感受知识,进一步接受知识。而对于一些好动的学生,全班齐读的氛围也可以让他们慢慢安静下来,投入到集体的活动中去。

5.小组合作,互帮互练

合作交流、沟通与互动,不仅是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是现代人的工作方式,甚至是人的生存方式。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合作学习的优势之一就是学生能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在朗读训练中,教师也要给学生分工,可将不同程度的学生编在一起,其中一名充当教师,指导另外一名学生。在朗读课内的单词,对话或小短文时,我经常采取让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将学生分成两人或四人一组。在练习单词时,一人出示卡片、图片或表演动作,另外一人来作回答。单词在他们的不断合作中得到了巩固。在练习对话时,我要求他们扮演自己的角色来运用对话的内容。让他们将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在朗读小短文时,可通过小组成员之间互相问答的形式,进一步理解短文。在小组合作磨练中,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了锻炼,一些内向的学生也变得更加自信,更加敢开口说英语了。

6.评价及时,增强自信

及时评价小组学习,能够使每位组员更清楚自己的每一点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兴趣。对小组朗读学习的评价要坚持以评集体为主,个人为辅;以评全面为主,评特色为辅;以评过程为主,评结果为辅,是学生不断看到自己经过辛勤努力取得的进步,看到同伴之间共同奋斗获得的佳绩,进一步明白小组学习的意义和重大作用,从而更好地开展小组学习活动。

在课堂时,我经常给学生表演对话以及表演故事的时间。从最初只有几名学生愿意参与,到最后越来越多的学生自愿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加浓厚,自信心得到增强。

四、小结

朗读教学时一项需要技能支持的双边活动,既包含了教师的教,又包含了学生的学,两方面必须同时发挥作用,效果方有保证。学生的主观努力固然重要,但没有教师的得力指导,要想发展谈何容易。因此,我们教师要时时反思教学方法,不断调整策略,始终给学生的朗读训练以最佳的指导。

第12篇:组织教学

如何改进组织管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体育课的组织管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管理过程。只有改进体育课堂组织管理才能更好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育课的组织教学 主要包括:严格执行体育课堂常规、基本队列、体操队形、编班分组和分组教学、组织学生练习和锻炼、安排保护帮助和休息(合理的间歇时间)、科学安排练习的队形和调动队伍;科学合理地布置场地、器材 以及体育干部与骨干的培养和使用等。课的各项活动的组织工作是交错进行,互相联系的。所以,教师应根据实情全面考虑各项教学组织工作的具体操作,做到统筹安排,相互配合,讲究实效。

一、组织教学的作用 : 1.保证体育课教学的顺利进行;

2.使得为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率所采取的各种保证措施与手段的顺利实施;

3.合理的组织教学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

4.有利于增加练习密度和适宜的生理负荷,科学地布置和使用场地器材,有利于队伍的调动,节省时间 ; 5.防止伤害事故,保证课的严密紧凑进行。

二、安排队形的基本要求:

1.学习队伍的位置安排要有利于学生看得清示范演示听得清教师的指导,学生尽可能背阳光、背风沙、背干扰站立;2.队伍的站立应有利于教师的观察、帮助、指导、调控; 3.有利于学生个人或小组的互相观察与帮助;学习与练习队形应符合安全与卫生的基本要求;

4.练习队形的站立应有利于提高练习密度。

三、调动队伍的基本要求:

1.要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场地器材的布局,合理安排教学顺序,调动学生队伍;

2.要尽量缩短不同的练习场地之间的距离,节省调动队伍的时间;

3.要通盘考虑一节课学生队伍的调动,注意有组织地调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队伍调动;

4.善用口令,提高指挥能力和调控能力。

四、场地器材布置常用的方法:

场地器材布置要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既要方便教师指导与学生练习,也要符合安全与卫生原则,不同练习场地距离得当,可移动的器材应尽量向不可移动的固定器材靠拢。

邻近布置:两个教材所需要的场地与器材安排得比较靠近。 — 般是可移动的器材靠向固定的场地器材。例如,技巧教材所用的体操垫可以摆放在放靠近跳远教材的沙坑附近,占地面积不大,既方便教师管理也减少队伍的调动。

重叠布置:重叠法是将两个教材所需的场地器材布置安排在同一地点。可以将垫上的练习安排在圆周练习教材的中间位置。例如,将前、后滚翻的练习布置在圆周接力的中间位置。提高场地利用率,使组织教学更加紧凑。

循环布置:按练习内容的先后安排顺序依次布置场地的方法。例如,俯卧撑 --- 跳绳 --- 引体向上 --- 纵跳 --- 举哑铃,按照顺序依次进行练习。这种方法练习顺序、要求明确,可以提高运动负荷。 综合布置:将邻近布置、重叠布置和循环布置根据教材内容、学生情况等综合运用。

五、教学组织形式:

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实现课的教学目标而确定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关系的组织结构方式。 体育教学组织的形式可分为不同类型。教师与学生的既有直接交往也有间接交往;参与教学组织形式对象既有全班也有小组和个体。

(一)全班教学

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班级全员一起进行学习的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

(1)它采取的是同步学习的方式,全体学生每次的学习内容、进度及采用的教学行为都是相同的,并且学生所有的表现都可以直接反馈给教师。

(2)它以教师的系统讲授为主,辅之以其他各种有效的方法向学生呈现教材,比如讲解、示范、谈话、课堂讨论等等。 (3)按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编成固定的班级,人数固定,教授同样教材。

(4)每节课都有统一规定的教学时间,按照统一的教学时间表,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歇。 班级教学的基本形式: 1.按性别分班(男女分班)

国家体育与健康课 程标准要求, 7-9 年级(初中学段)必须男女分班上课。随着年龄的增大,男、女生各方面的差异越来越显著,特别是在体能、运动技能、兴趣和爱好等方面差异较大。为了教学,通常是将两个平行班放在同一时间上课,将两个班的男女生分开,分别由两位老师共同上课。 2.按兴趣爱好分班

根据学生对教材的兴趣、爱好、特长等因素分别组班,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自觉地从事体育活动,使学生真正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逐渐养成锻炼习惯。例如,高中的模块教学、选项教学。

3.小班教学( 20-30 人)

体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效果与上课的人数多少有密切关系。教育的质量和受教育群体的人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的质量与学生的人数成反比,学生越少,教师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辅导与关注的程度就会越大,个别辅导、学生的练习密度、重复动作的次数就能增加。

(二)分组教学

分组教学是以学生的运动能力、身体条件、运动兴趣和需要等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分组,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愿选择而组织起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

由于学生之间体育学习兴趣爱好不同,身体素质水平不同,班级教学形式不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而分组教学则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矛盾。

分组教学形式一般能适合学生的体育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它和班级教学相辅相成。 分组教学一般有以下几种:

( 1 )随机分组、自然分组

随机分组,就是按照某种特定的方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例如,教师用报数的方法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随机分组具有一定的公平性,在竞赛、游戏时经常采用。这种方法既简单又迅速,是教学中基本的分组形式,缺点在于没有考虑学生在爱好、能力上的差异,无法很好地体现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自然分组就是按照学生排队的排或列组成小组,这种方法快捷、简便,节省时间,有利于教师管理。

( 2 )同质分组

同质分组,是指分组后同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上大致相同。同质分组的方法在教学中常自觉和不自觉地得到运用。例如在短跑练习中,学生总是要找与自己速度差不多的同学一起跑。耐力跑练习时,一圈刚过,队伍就已经分成了几段,这时形成的 “ 集团 ” 就是典型的同质分组。

同质分组的优点在于能增强活动的竞争性,符合学生好强争胜的性格,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但是,同质分组也有其不足之处,如易在学生中形成等级观念和弱势人群的自卑感等。因此,教师在首次进行同质分组前要给学生讲解清楚。

( 3 )异质分组

异质分组,是指分组后同一小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均存在差异。异质分组不同于随机分组,是人为地将不同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的学生分成一组,或根据某种特别的需要对 “ 异质 ” 进行分组,从而缩小各小组之间的差距,以利于开展游戏和竞赛活动。例如,在进行接力跑游戏前,,通常把跑得较快和跑得较慢的学生合理地分配在各个小组里,确保游戏的公平性,此时形成的小组就是典型的异质分组。

( 4 )帮教型分组

在合作型分组中,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是一种互为依赖的关系。但有时根据教学的需要,我们可以组织部分学生直接对其他学生进行帮助,这就形成了帮教型分组。例如,有一定专项技能的学生可以在自己所擅长的练习中帮助其他较差的同学,有时还可以指定学生进行 “ 一帮一 ” 的辅导。采用帮教型分组形式所起的教学效果要比教师一个人对众多的学生进行指导好得多,同时帮教式分组的形式是主体学习的一种很好体现。

( 5 )友伴型分组

如果让学生自己分组进行活动,大多数学生会选择与自己关系较为密切的同学在一起进行练习,这就是友伴型分组。从社会学角度来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是自然的现象,人总喜欢与自己熟悉的人、亲近的人聚在一起。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友伴型分组,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每一个学生都可能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与关系密切的同伴在一起练习,学生的心理会放松,并能得到友情的支持。例如,一个不会打篮球的学生处在一个友伴群体中,其同伴会用友好的态度热情地鼓励他 (或她)一起打球,并给予指导和帮助。同时,他 (或她)也会很放松地,毫无顾虑地与友伴一起活动。过去在体育课上很少能看见这种友伴型的分组形式,因为一些体育教师认为, “ 友伴 ” 在一起活动容易失控,容易打乱课堂次序,容易在体育课上形成 “ 小帮派 ” 。实际上,这是由于一些体育教师总是站在教师 “ 教 ” 的立场上,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主体的作用,没有认真考虑学生的情感需要所形成的。

(三)个别教学

个别教学一般是指教师因人而异地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式。 教学调控:

作为在室外进行的体育课,受教材、时间、空间、场地、器材、环境、气候、学生动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有的是可测的,有的是不可测的,因此,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调节、处理教学中问题的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更具技巧性。而课堂调控艺术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体现。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合理运用调控手段对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技巧等具有积极意义。

1、调控学生心理

(1)集中注意力与激发兴趣

在体育教学的准备阶段,由于外部因素和学生的兴趣与个性的影响,学生的注意力比较泛化,要把这些心理统一到教学的既定目标上来,其心理准备是重要前提。 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集中注意力的练习趣味游戏

视听材料(图板、照片、课件 -- )

创设情境

准备活动有新意、有趣味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引起活动,使个性积极化”。在教学的总体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尽量做到导入与准备活动有吸引力,教学内容与方法有想象力。根据初中生身心特点,重视游戏活动、情景设置、课堂的创新等引导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的注意力步入正确的教学方向。 (2)良好的教学心态。

教师情态的表露会感染学生的情绪,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学会对自己的情态进行调控。

仪表(运动服干净整洁、发型整齐利索、口令洪亮、动作准确) 工作热情,积极性高,课堂上教师的心态是否健康,对学生的影响较大,积极良好的心态能让我们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充满热情,这对一堂课的掌控是至关重要的。(用心教学、关爱学生) 语言。首先, 语言要准确、生动、形象。语言必须准确、要有科学性,绝不能出现知识性、概念性的错误;其次, 掌握好时机,善于鼓励表扬;第三, 必须讲究语言的生动、形象,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感染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

语言要富有幽默感。不能把幽默理解为插科打诨,取笑逗乐。正确的做法是:幽默而不轻佻、诙谐而不油滑。 (规范、诙谐、幽默) 教师要学会自我调节,控制各种消极心理,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每一堂课,我们才能把握全局,操控自如。

2、调控课堂气氛

体育是学生以身体活动为主要练习手段,以健康为主要目标的,能否实现这个目标,与学生的活泼、积极参与和高昂的情绪密切相关。教师营造积极、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与合理调控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

(1)创设情景,主动参与。

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创设故事情节、角色扮演、游戏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自觉锻炼,体验成功,会使教学效果大大提升。创设情境对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情感具有积极作用,也是课堂调控的手段之一。

在技能学习,身体素质练习等比较枯燥的内容教学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般不高,以致课堂气氛沉闷,效果不佳。教学中我们也常发现,一个小小的游戏,一个情境的穿插,就把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起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非常重要,既要有充分准备,也要注意观察课堂情况,随机应变地创设情境,插入游戏,把学生的学习情感导向最佳状态,能起到较好的调控作用。 (2)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环境、条件、教材、学生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运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和课堂氛围。 区别对待 分层教学 (3)收放有度。

体育课是空间大、交流相对自由,这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具有积极教育作用。

鼓励学生的运动热情,享受运动带给他们的快乐,让学生展示自我、表现自我。同时也要有良好的课堂常规,活而不乱,松而不散,放的有度。

3、调控教学节奏

课堂教学的节奏,一般指课堂教学进程中的速度及其规律性变化。 (1) 快慢适中

速度过快,会导致学生身体不支,动作变形,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课堂节奏前紧后松;速度太慢就会使学生注意力转移,纪律松散,失去兴趣,课堂节奏前松后紧,时间不够。

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学习状态等调整教学速度。例如:新教材的学习、难点重点环节学习时,就应放慢速度,让学生体会动作,掌握要领,给予消化的时间;在复习课和身体素质练习中,应适当加快练习速度,保持兴奋度,以保证练习的质与量,提高运动负荷。 另外,在练习过程中,还应随时监测与观察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状态,这也是我们进行快慢调控的依据。 (2)动静搭配

动:身体练习、参与活动

静:听讲、观察、思考

如果一堂课一直处于动态之中,学生就会兴奋过度,就可能导致课堂失控;反之,课堂一直处于静态之中,课堂气氛就可能受到抑制,就偏离了体育教学的本质。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运用“动静”交替的节奏来调控课堂。

适合于“静”态的环境:教学的起始,教师对动作要领、方法的解析与示范、达成目标与要求、练习的价值、对学生心理的激励。 适合于“动”态的环境: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感知、体验并参与各种练习的过程。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静而不死,动而不乱,动静结合,活而有序。

(3)起伏有致

运动负荷的高低起伏:应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设计教学,在安排课的运动负荷时,由小到大,由大到小波浪式地进行。 学生情绪的高低起伏: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课中运用趣味性、竞争性活动与激励等,营造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同时通过幽默、示范、展示、讨论交流、思考等,让情绪得到舒缓和放松。 跌宕起伏的课堂教学节奏使课堂教学活动富有韵味,能让学生充分享受体育运动的美,也有利于师生情感与思想的沟通,使课堂充满生机。

六、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由于体育运动的特殊性,也容易出现学生伤害事故,从而影响到体育课堂教学,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中,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体育教师需要提高以下技能: ( 1 )对场地器材进行安全布置的技能;(规格、位置、方位等) ( 2 )对运动器材进行检查和保养的技能;(定期检查、维护、维修)

( 3 )对学生的身体和技能状况进行准确判断的技能;(了解、观察、判断)

( 4 )把握教材难易度与进行教材安全化处理的技能;(钻研教材、教学设计)

( 5 )对各种危险进行准确预测的技能;(观察学生的表现、环境的变化)

( 6 )对各种动作进行安全保护的技能;(集体备课、定期练习) ( 7 )利用学生群体进行相互安全保护的技能;(培养骨干) ( 8 )对紧急伤害事故进行正确的初步处置的技能等。(多学习、多请教)

教师首先要不断加强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增加知识储量,了解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发展动向,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提高整体素质,增强应变能力。其次要了解本学科新的教学内容、新的教学方法、学生心理变化动态和行为。 教师要学会预测可能在课堂中出现何种随机现象,学会如何应付及处理。注意这种随机现象及应对措施的积累,逐渐增强体育教师应变能力。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善于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并不断总结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使自己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这样就会创造出一个比较好的教学环境,从而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第13篇:如何组织好一次调研

如何组织好一次调研

1.做好调研准备,明确调研的目的,任务和需要解决的问题。2.明确调研对象,地区、单位,范围,规模,选点做到点面结合,有典型体表性,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3.确定调果的类型和方法。如听取汇报、座谈会、个别访谈,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

4.多渠道收集资料,可能通过网络,报刊,杂志、领导讲话,各基层调研中获取。5.设计问卷和表格

6.深入调查,取得一手材料,对调查材料的梳理和分析,形成初稿。

7.反复研究,形成调研报告。

第14篇:【原创】如何组织好课堂纪律

【原创】如何组织好课堂纪律

现在人们都在宣扬对孩子要鼓励、要表扬,孩子犯了错,不要严厉批评,伤孩子的自尊心,更不能体罚学生。自古以来,无论是军队到地方,还是大人到孩子,无论是从法律还是社会道德,都有一定的行为准则,做事情时总要受到一定的约束。纪律严明,赏罚分明,有法必依,国家才会安宁,军队才会强大,人们才会遵纪守法。对于学生来说,道理也是一样,学校制定了校规,学生必须遵守,违反就要受罚。只奖不罚,有法不执行,那学校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学生还会遵守纪律吗?

一个纪律差,上课乱成一锅粥的班级,我们又该如何去组织上课呢?

1:边教边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聚焦点,他们最在乎的是什么。

2:如果学生都想得到一个小红旗,我们就可以采取法律中的连带责任,以每个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回答问题正确得一个√,听写全对的得一个√,错的得一个×,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得一个×,不专心听讲的也得一个×。快下课时进行评比,哪个小组得的√最多,每个学生都得一个小旗,哪个小组得的×最多,每个学生都扣一个小旗。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每个人上课的举动都关系着整个组的荣誉,差生的不良行为会遭到好学生的指责,在老师的引导下,又可以得到好学生的帮助,久而久之,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就会越来越强,就会形成良好的班风。

3: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差生的个性和爱好,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抓住差生的亮点及时鼓励,培养差生的自信心。

4:所教学课的所有老师共同合作,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所有学科都参与评比,对学生采取相同的措施,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所有问题共同解决,差生在强大的老师的外力作用下慢慢定性,慢慢转化。

家有家法,校有校规,国有国法。有了法,不执行,人们就会淡忘,人们就会犯法,何况学生还是孩子!

第15篇:如何组织好主题班会

浅谈班会这一活动课

甘肃省正宁县西关小学巩淑玲

班会课它要围绕一定的主题,采用生动活泼多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班会课一改以前空洞说教的模样,寓教于情、寓情于景、寓教于乐,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增进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能力,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它受到越来越多班主任的重视,并逐渐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对班会课的作用、内容和形式进行思考,并对班会课在组织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活动内容要有一定的教育性。班主任召开主题班会目的都是对学生的思想或言行教育,让他们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教育性是主题班会的核心所在。失去教育性的主题班会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设计主题班会一定要将活动的教育性摆在首位,要让活动目的与学校的整体教育目标相一致。我们可以用打开心扉的方式让学生畅谈曾经帮助过谁或谁帮助过自己,使学生感受班集体的温暖,懂得遇事先人后己,互相关爱,共同进步的重要性。为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动力,还可以通过歌舞,演讲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使他们在活动中受到感染,增强他们的信心,促进他们的

交流,使他们感受到班级温馨气氛,以此提升班级的凝聚力。

二、活动主题要有针对性。许多主题班会尽管形式上热热闹闹,但活动实效却总是平平,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班会的选题大,空,旧,针对性不强。因此,我觉得班主任在举行主题班会前必须做好调查研究,把握好学生的动态,对症下药。选择那些具有启发行对学生思想潜移默化作用的主题来组织班会活动。例如,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选择了“在知识海洋中遨游”的主题,针对班上不爱劳动的现象我选择了“我是劳动小能手”的主题,针对上课不发言,自习课打闹别人,吃零食的坏习惯,我选择“告别坏习惯”的主题等。总之,主题班会活动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切忌仓促上马缺乏调查研究,切忌大而空,迫于应付,流于形式。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大小有针对行得组织班会的主题。

三、活动要有多样性。设计班会时形式要灵活,不能过于单调,要丰富多彩,体现班级的特色,体现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在主动活泼的活动中受到启示,得到效益。如“今天我当家”让学生现场表演“当家”时都干些什么,怎么干。也可以探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妈妈不在家”“停电了”“没吃的”等。还可以采用演唱会的方式让会唱会跳的同学上台表演,尽情展示风采。也可以采用

比赛的方式如“看谁系得快”。在庆元旦,展风采“的主题班会课时具有特长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积极参与,特长得到充分的展示,也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激情。

四、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好整个过程让学生参与组织、实施,教师则充当“幕后功臣”的角色。主题班会主要是让学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如果能让他们参与整个过程,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例如,对于高年级学生开展“面对挫折”的主题班会,班会前先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一些小品,内容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遭遇的挫折。然后组织全班同学来观看并讨论怎样面对这些挫折。由于整个班会过程由始至终都有学生的参与,教师只在其中起到指导、点拨的作用,学生在之前已投入了时间、精力,在班中已形成一股讨论的热潮,所以在课堂上几乎全体学生都积极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在最后全体同学形成了一个共识:要勇于面对挫折,客观分析、冷静思考,或请教别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班会虽然随着一曲“爱拼才会赢”结束了,但它让同学在活动中接受了教育,经受了锻炼、增长了才干,也给全班同学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五、活动要重过程,轻结果。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指出:一切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所以当我们引导学生对一些较具争议性问题进行谈论时,

不是一定要对问题下一个绝对“对”或“错”的结论。只要能触动学生对问题进行积极思考、激烈辩论就达到目的了。如我校的张老师在平时发现班中学生存在抄作业的现象。虽然很多学生心里都知道抄作业是不对的,但却很少有人拒绝借作业给其他同学作“参考”,甚至连班干部对此现象也熟视无睹。针对这种情况,张老师便精心设计了题为“应不应该抄作业”的主题班会,把全班分为两大组分别代表正反两方,各方派代表进行辩论。由于选择的内容就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他们对此有深切的感受,因此正反两方都能有理有据地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激烈的辩论。最后结果是反方胜利了,他们认为:抄作业是偷窃别人的劳动成果,是不对的。但讲座并没有随着班会的结束而停止。开完班会后,许多学生还意犹未尽地继续讨论,而抄作业的现象却大大减少了,在班中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总之,在我们身边,优秀的主题班会还有很多,以上只是列举了其中的一部分。只要你留意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选择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主题,和学生一起组织、策划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必定能引起学生共鸣,引导学生成长。

第16篇:如何组织好部门例会

很多部门每周基本上都有例会,那为什么要开例会呢?总结有一下几点:

一是总结之前的工作和布置近期任务;

二是创造成员之间交流的机会,增进彼此的感情,进而有利于形成整个部门的凝聚力,增强部门的战斗力;

三是所有的人在一起交流思想,一起学习,从而促进部门成员的共同进步以及组织的健康向上发展;

四是讨论决定部门重大事情。

如此有意义的一件事却经常让我们看到一些这样的现象:

一是迟到早退现象严重,请假人数众多;

二是会议过程纪律不容乐观——交头接耳、嘻嘻哈哈,不尊重讲话人员;电话铃声响起,甚至在所有人的面前接听电话;

三是有些人闷着头只做自己的事,当问及布置了什么任务,领导传达了什么指示,都一问三不知;

四是很多成员没有养成一些如带纸和笔的习惯,带笔记本参加会议也是保证接下去工作能够顺利结束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五是很多部门甚至一个学期连一次例会也没有。

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一、部门没有真正走入正轨,整个组织没有积极向上的势头,活动很少,很多部门没有自己的特色、没有自己的品牌;

二、部门没有向心力,大家对部门没有什么感情,例会在他们的生活中并不占什么位置,当例会与他们自己的事情发生冲突时,他们宁愿选择那些其实并不重要的;

三、安排的例会时间确实不合理,有时是大家的上课时间,不可能为了开例会而放弃课堂学习;

四、例会本身确实不怎么样,让人觉得参加例会只是浪费时间,一个星期没有活动,那总结工作和布置任务这个环节就可以省略,那例会内容就可以比较随意了。很多部门没有组织一些大家喜欢的形式的交流,有些人会议结束后一句话也没说,甚至还不知道整个例会的内容。例会是部门成员交流的最好的平台,每个部门都要好好把握利用。

五、部长的统筹协调能力,一个例会如果有一个好的主持人,整个的效果会提高很多,

比如他谈工作时的果断与威严以及如何调动整个交流的气氛;

六、个别成员当学生干部比较功利性,有些人只是为了能够拿到学分而加入部门,没有想要为部门的建设付出任何东西,所以参不参加例会在他们看来似乎并不重要,同时又由于部门的考核制度不够完善,给那些同学提供了很多空子。

一个部门的建设需要一个好的例会制度、需要一个大家都喜欢的例会,当例会成了所有人生活的一部分时就可以很好地增强部门的凝聚力,增强部门的战斗力,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部长在例会之前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可以先定好主题,这样整个例会才有重心也比较有效率。当然每个部门可以根据自己部门的特点在例会上进行一些小培训,采取灵活的形式,比如宣传类的、文字类的,大家可以在例会上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大家共同进步,也增进了大家的感情;

二、部门例会时间尽量避免上课时间,选择较为合理的时间,这样大家聚在一起的机会会更多;

三、形成好的汇报制度,鼓励每个人都要开口汇报工作,如果不有工作也要汇报自己本周的收获;

四、所有成员要认真对待。所有的工作都一样,只要你用心,你肯定会有收获,如果自己很随意,那浪费的是自己的时间。在例会上学会发言、表态、提出建议等都是很好的锻炼自己的机会,那怕是学会聆听也是在提高自己的修养。

五、要制定起码的规章制度,如开会不能接听手机,不能随意走动、要做好笔记等等,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

六、要以人为本,不要每个例会都是一布置完任务就结束,而应该多关心、帮助成员的学习、生活等,增强成员的归属感。

说到底,一个例会的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这个部门的负责人,因为“关键在人”,负责人的责任真的是比较大。也正因为他的责任大,要考虑负责的工作多,成长才能够迅速...

近日,仔细学习了刘总的培训课件,我认为我们的会议管理存在不小差距。我们的例会存在准备工作不充分,主题不鲜明,时间性不强等问题。那么怎样开好周例会呢?

首先,要清楚召开周例会的目的。为什么要召开周例会,周例会对我们实际工作有哪些指导作用,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等,我想这才是周例会组织与参与者的所思所想,也是周例会的主要目的所在。周例会的目的就在于通过例会的形式,给本部门人员创造一个交流与协

调的工作平台,通过交流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工作,安排下步工作要点,更好地推进本部门的全面工作。

其次,要注重例会的实效性。例会也是会议的一种,是会议就应讲究会议要求,几点钟开始,场地在哪里,由谁主持,主要内容有哪些等,这些都应事先计划好、周密安排好才对,不可象赶集市一样,愿来的就来,不来的也没规定,我想这是绝对不行的。看似小事,却体现一个团队凝聚力如何的重要表现。例如:本部门突出问题出在哪里?主要原因是什么?有几个问题是目前急需解决的,又有哪些是通过协调可以解决的。另外会议决定的事,由谁负责落实,谁去督促验证,时间为多长等,这些都是有力提升会议实效性的关键环节。

其三,要把握好周例会的中心点、难点,来召开例会。所谓中心点就是讲周会议主要议题是什么?会议内容有哪些?要解决哪些实际问题。这些都是开展好周例会的中心轴,不可偏离,更不可把工作会议开成埋怨会,发牢骚会,马拉松会,否则只能进一步把与会者带进死胡同里,使大家思想偏离主线,围绕偏离主题的问题争论不休,不利于周例会的有效开展。

最后,要注重会后沟通与协调。召开周例会就是进一步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针对本部门存在的问题,一起想办法,定措施,为本部门工作把脉;对于本部门自身能整改的,工作上要及时整改到位,需要其它部门协调的,及时按要求填写好工作联络单,并传递给其它职能部门(注意分管领导审批),力求既好又快的工作,达到既定的工作效果(目标)。

第17篇:提升组织工作水平服务好

提升组织工作水平服务好“四三六”工程

做好今年全市组织工作,要按照全国、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为推进“四三六”工程(做好以港区为依托加快建设湖南长江经济带、以楼岛湖五A级景区为依托加快建设洞庭湖旅游度假区、以国家级经开区为依托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城镇和园区为依托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实力“四篇文章”,实施项目引进与项目建设、城乡环境整治、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三大攻坚”;强化民生、环境、要素、人才、基础、组织和纪律“六大保障”)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抓关键,突出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发扬民主、推进改革、严肃纪律,高标准高质量抓好县乡人大、政府和县政协换届工作。以经受“四大考验”、防止“四个危险”为重点,着力抓好各级领导班子的党性建设、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和民主集中制建设,努力提高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在全市部署开展以争创“优秀领导班子、优秀领导干部、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为主要内容的“四优”争创活动,集中表彰20个优秀领导班子、20名优秀领导干部、30名优秀共产党员、30名优秀公务员,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把全部心思用到想事谋事、干事成事上来。在精心组织金融知识、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等重点培训项目的同时,重点培养锻炼200名县处级后备干部,即选派50名县处级后备干部到全市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实地锻炼;选派20名县处级后备干部到江浙等沿海发达地区培养锻炼;选派50名县处级后备干部到乡镇基层工作和到城区街道负责征地拆迁、禁违拆违治违、“五创”提质等重点难点工作;选派50名县处级后备干部到中央、省属企业和开发区、工业园培养锻炼;选派30名县处级后备干部到信访部门协助接访。

二、抓改革,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重点加大县市区党政正职和市直单位正职领导岗位和其他重要岗位的差额选拔力度。全面推行市直单位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完善科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统一考试办法。把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公开选拔一批年轻处、科级领导干部,面向基层竞争性选拔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市、县直单位工作。着力推动干部跨区域、跨系统、跨行业交流。同时,继续推行“有错与无为问责”、“不换状态就换人”、“庸懒表现挂号销号”、谈心谈话等制度,进一步加大治懒治庸工作力度。

三、抓基础,全面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按照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总体部署,在全市开展以“党代表联系流动党员,党员领导干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党员后备干部进工作薄弱村党组织、党员退休干部进社区党组织”为主题的万名党员干部“一联三进”活动。认真落实“一定三有”,建立健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绩效考核、待遇报酬、选拔任用、离任养老补贴等四项制度,进一步调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开展“千名党员宣誓”活动和“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继续向党龄50年以上共产党员颁发荣誉纪念章。

四、抓开发,有效整合优质人才资源。面向国内外引进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充分利用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产学研联盟等平台,加大柔性引才力度。鼓励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在人才引进政策、人才待遇落实等方面先行先试。与高校联合大规模培训企业家队伍。组织开展博士进企业服务活动和高技能人才比武、岳阳市第四届青年科技奖评选活动,进一步营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第18篇:好店学校教学工作总结

好店学校教学工作总结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这一学期集中体现了教师忙碌与紧张,工作一项接着一项,除了教学的正常开展,成绩与问题共存,经验与教训同生。在领导的号召与关心下,我校领导班子和广大教师同心同德,齐心协力,以科学发展观提高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评价工作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突破,以行风建设为重点,取到了一点儿成效,具体总结汇报如下:

一 继续抓好德育工作

总结一学期德育工作,我们实践自己的办学理念和思路,坚持以人为本,人人发展,创新办学和谐发展,克服众多困难,努力做到真实明了,以优异的育人环境和独特的育人氛围来影响人,引导人,激励人,完善人,尽力把环境整治的雅明自致,文化的丰富高雅,师生的形象风采,节目与重大活动的品位情调作为学校的形象体现充分重视,灵活运用。创办平安,和谐祥和文雅的校园构建规范高效,活力和谐有优势的学校管理模式,学校领导和全员师生积极参与学校管理锻炼了自己,提高了管理能力,也培养了主人翁的意识,确立了学校在社会的地位,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

二、内部管理制度逐步完善

学校立足于优质管理,和谐发展办学理念,克服校园面积有限,资金匮乏,为实现教育强校和“几个更好”的办学目标,制定了相关人员的管理制度和确定了相关的管理策略。并民主的形成《好店学校教师日常行为积分管理制度》等有关管理制度,使学校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备。

三、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

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我校把优化教师队伍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学校组织全校教师学习《班主任工作漫谈》《今天怎样做教师》等书籍,组织召开培训会,全体教师参加培训和学习活动,教研活动有效地促进了老师队伍的专业成长,学校倡导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探究和教学课题研究。致力解决问题,创新经验形成特色。

四、教研教学工作稳学上升 每学期在上级的安排和要求下,学校都要组织很多的教研教学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我校将继续开展教科组业务学习,集体备课,教学教育论文评比等丰富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并强调新课标的落实和实践,加强了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加大听评课检查力度,细化教学各环节的规范性要求,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期中、期末统考,我校成绩明显提高,效果显著。

五、师德建设成效显著

以思想工作作风整顿,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为契机,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整改,有效提高了全体教师的师德水平,学校以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教育,反思创建活动,进一步更新教师师德观念规范执教行为,进一步推动师德教育工作,基本完成学校制定的政治学习计划,采用分散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学习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文件精神。采用观看录像,自学辅导,撰写心得体会,自查自纠,反思总结等形式。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法规结合,围绕民主评议并制定了相应的整改措施。为使教师把学习养成自我需要和自觉行动,学校将教师政治学习材料归档,并作为年度考核师德评价的内容,有力提高了参加学习积极性。

成绩与问题并存,成绩属于过去,问题层出不穷,经验与教训共生,积累好的经验,吸取已出现的教训,我们一定会正确对待过去的功与过,败不馁,胜不骄,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再努力!

好店学校 09.07.02

第19篇:好苑幼儿园教学工作总结

好苑幼儿园教学工作总结

时代进步的潮流和社会变革的趋势,不断向我们提出改革和发展的新课题,在改革与竞争中探寻,在学习与反思中实践,以新《纲要》的教育理念与精神的贯彻实施保教工作。本学年我们根据本园实际,开展了一些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一年来,我们在全体教师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在上级领导的指导帮助下、在老师们的默契配合下,圆满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现将本学年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1、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每周二为幼儿园全体保教人员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

2、加强了教育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明确方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创新。每周

二、三为幼儿园集体备课和业务学习时间,由教务主任负责,老师们轮流主持,发表看法,互相探讨,相互指导,教育教学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3、坚持以德为首,制订园德育目标及日常工作中教师的行为规范,提高了教师的道德行为,由他律转为自律。

4、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务主任多次与出版社联系,争取到了三次由出版社从北京和外地请教师来园为全园教师培训的机会,一次是红缨教育集团来衡为教师们进行识字和英语的教学方法的培训,二是字宝宝乐园提供的教学回访指导,三是吉的堡教育集团来衡进行的公开教学展示。通过上述培训大大提高了全园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也为我圆今后的教育教学的研究培养的人材。

二、加强教研力度,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教研活动,改革课堂教学。根据幼儿发展需要,树立目标意识,选择教育内容,开展了教育活动。本期以集中教研为主,大家就教材内容各抒己见,共同讨论出最适合的方法。

2、根据所我园开设的特色课程和蒙台梭利实验课题,开展听、讲、评达标课活动。通过自己备课上课、听别人上课、别人为自己评课、为别人评课,许多老师发现了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也找出了自己的不足,找到了今后提高的方向。通过这样的活动也涌现出一批骨干教师例:李霞、黄芳、管海玲、林娟、刘莉莉、谭超、尹淑芳等。

3、今年六月,我们组织全员工作人员进行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的考试,通过考试大大提高了广大教师的理论素质和修养,为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4、九月份,我们在配合中国儿童中心与芬兰外交部合作开展的《儿童交通安全常识参与式培训》国际项目中,做了大量的具体的工作,同时也学到了大量的知识。今年九月,我们在全市开展了《儿童交通安全常识参与式培训》。这次培训不仅提高了我园的社会知名度,而且也使我园在儿童安全教育方面有了新的提高。进一步强化了儿童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我们还把儿童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我们的日常教学,规定每周个班一个教学课时,这样就真正的把儿童交通安全教育落到了实处。

科学的多方面对进行幼儿评估,提高教学质量。每期初和末我们都要对幼儿进行全面评价,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各年龄发展目标各班制定教学计划。学期末我们进行了一次英语和早期阅读识字检查。蒙

一、大

二、中班的英语成绩不错,小班、蒙

一、蒙

二、中班、大

一、大A班的早期阅读成绩不错。期末我们对音乐、美术、数学、科学等科目进行了评估,总体来说,孩子们掌握的相当好。

5、今年十二月,组织全体教师进行说课比赛。虽说说课比赛在我园还是头一次,但是,

老师们都积极备战,力求能通过比赛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理论水平。通过这次比赛,我们也看到了一大批的青年教师在逐步成长,看到了我们正在储备向市级示范园进军的能量,看到了我园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希望。

三、以专题讨论为切入点,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本学期我们着重开展了一些专题研讨。在边学习、边实践、边思考中,我们对教学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与想法。 例如本期,我们就多次组织老师观看优秀的教学示范课,通过观看、讨论、反思老师们找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其次,我们还深深感到教育活动的目标不应该停留于说教的层面,让孩子在被动的情况下接受目标,而应该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体,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把教育目标渗透在整个过程中,这样就能把外在的要求成为孩子真正的需要。每一次好的教学过程一定有个好的目标,目标和过程是相辅相成的。作为教师,应该不断的在实践中探究和摸索,寻找制定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尊重幼儿经验的目标的方法,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促进每位幼儿的充分发展。、加强教学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新纲要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作为幼儿园,提高教育质量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教研,教研的主要成员是教师。为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建立合作教研模式,我们努力营造宽松、愉悦的教研氛围,广开言路,本期许多活动的开展都是和教师们一起讨论研究。教研活动中将近阶段的工作重点、热点拿出来进行讨论,每个教师学习后有心得有体会,并倡仪让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将真正的想法表达出来,促进教师去主动学习、自我提高,在研讨中感悟学习的真谛。本期,我们还定期向家长发放学习内容并在十二月全园向家长开放,绝大多数家长对我们的教学工作都比较满意。同时,广大家长对我们组织的亲子运动会和元旦活动情有独钟,希望我们以后多开展这样的活动。

存在的问题:

1、业务学习的形式太单一,教师的主体的作用没有真正的得到发挥。下个学期在业务学习方面有待于改革。现在虽有一些初步的构想,但还不太成熟。正在征集教师们意见和看法,以便调整明年的工作。

2、目前,我们的教育教学的工作还停留在实施的层面上,没能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总结。教师在设计教育活动的时候还存在应付过关的思想,因此,有些教育教学的工作还很不到位。下一步,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和引导。

3、虽然我园目前开展了蒙台梭利和亲子教育课程,但是,我们缺乏系统的研究和指导。没能指导教师系统寻找教学中的共性和差异性,没能及时总结教学中的规律,形成自己有特色的课题。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管怎样,我们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尽量逐步完善、逐步提高,向市级示范园和省级示范园的目标迈进。

总之,本期我们开展了许多工作,成绩是有的,但是还有许多方面有待提高。新的学期,我们将更加努力,努力使我园的教研工作更上新台阶。

第20篇:组织行为学英文论文翻译 中文

A Clean Self Can Render Harsh Moral Judgment 原文刊于: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46 (2010) 859–862 原文作者:Chen-Bo Zhong(1), Brendan Strejcek(2), Niro Sivanathan(3)

(1)University of Toronto, 105 St.George Street, Toronto, Ontario, Canada M5S 3E6 (2)Unaffiliated (3)London Busine School, Regent’s Park, London NW1 4SA, UK

对干净与道德评判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已经有很长的时间,并且取得了一系类的成果。本文重点探究了二者关系建立的内在机制。以下是作者的实验过程和对结果的讨论,在文章的最后我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对环境的清洁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对我们的身体的干净程度的要求。这在卫生方面有很明显的好处,比如可以预防传染病等。但在这篇论文中,作者进一步探讨了干净的另外一个不易被察觉的意料之外的作用。考虑到身体上的干净和道德上的纯净之间的内在关系(Zhong和Liljenquist,2006),作者认为一个干净的自我和一个有道德的自我之间有关系,被强化的自我道德认知反过来会加强人们对不道德行为的批判。在作者所做的三个实验中发现,无论是通过清洗身体还是通过一个可视化任务激发起来的干净的意识,都会加强人们对诸如堕胎和色情之类的不道德行为的批判。此外,作者发现膨胀的自我道德形象在干净与道德评判的关系的建立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结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来审视洁净的社会意义,并且可能对歧视和偏见的成因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引言

纵观历史,身体上的清洁也就是将我们与脏污隔离开来,这可以增强个体的适应性和集体的生存能力。有学者认为人类与动物最清晰的区别在于人类追求干净并且拒绝与土有关的东西(Nubaum,2004)。本文并没有否定这一观点,而是来探讨干净的一个潜在影响。考虑到身体上的干净与道德上的纯净有关系,我们认为一个干净的人不仅不会再觉得自己脏兮兮,而且会认为自己道德上也不再有污点。这种自我道德感的提升反过来又会加强对不道德行为的批判。很多社会群体既对卫生要求很高,也在对他人的道德方面要求很严格,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罕见。我们在探讨社会系统的纯洁度的时候最常引用印度的种姓制度的例子。在印度的种姓制度中,人们的种姓决定了他们的纯洁度。婆罗门被认为是最纯洁的,因而具有最高的社会地位。而那些从事令人厌恶的体力劳动的贱民(如火化工、环卫工)则被认为不仅身体脏污,而且道德水平低。这些\'贱民“不准嫁入高等种姓的家庭,不许参加宗教活动,甚至不允许与上层阶级共用一些公共设施。如果一个“纯洁”的人(上层阶级)与一个“碰不得”的人(下层阶级)有任何身体上的接触,这个“纯洁”的人就必须彻底清洗掉这种“污染”。同样,犹太人和其他“社会渣滓”被认为不仅身体肮脏,而且毫无道德可言,或许这也是他们被追求纯粹的纳粹迫害的原因之一。纳粹认为清除这些人是为了公共卫生和公众健康,是为了社会的纯净。

这些例子都表明了干净卫生和道德谴责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这不是一个巧合,而是反映了身体上的清洁和道德高尚之间的联系——一个人越干净,他的道德评判越严格。

不可否认的是身体上的干净和道德的高尚之间确实存在关系,这项研究已经持续了二十多年。厌恶是我们对不干净的东西的常见反应,但在道德领域我们也常常看见它的身影。“厌恶”原本是我们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用以避免摄入有害物质的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已经拓展到包括社会冲突与道德冲突的社会文化领域(Rozin, Haidt,和McCauley,1993)。身体上和道德上的厌恶有相似的表现形式和生理反应(Chapman,Kim,Sukind和Anderson,2009;Rozin,Lowery和Ebert,1994),它们都会引起大脑额叶和颞叶区域的活动(Moll等,2002)。

厌恶感不仅仅是身体上和道德上的一种普遍反映,它还会影响到道德评判。人们往往会认为那些不伤害他人但让人厌恶的行为是不道德的,但人们没有意识到厌恶情绪在道德评判中的潜在影响(Haidt,2001)。如果偶然引起的厌恶感可以通过清洗(如洗手)而被“洗掉”,那么它就不会再增强道德批判,这一发现进一步说明了厌恶感在道德批判中所扮演的角色。例如,Schnall,Benton和Harvey(2008)首先通过让参与者看一段令人作呕的影片来引起他们的厌恶感,然后让一部分参与者洗了手,最后让他们对一系列不道德现象进行评价(实验二)。他们发现与没有洗过手的参与者相比,洗过手的参与者对不道德现象的批判不那么严格。可能是洗手的行为减轻了人们在电影中激发的厌恶情绪,从而防止其在之后的道德评判中产生影响。由此产生的道德上的厌恶或许如生理上的厌恶一样反映了人们远离伤害和危险的需求。

然而,最近的一项研究给出了另外一种见解。Zhong和Liljenquist(2006)通过对干净与道德在心理上的对应关系的研究,发现挑战一个人的道德操守会导致他想要清洗身体。此外,清洗的行为还可以减轻道德上的自我谴责,并有助于恢复自我道德形象。具体来说实验是这样的:参与者先写下自己曾经做过的不道德的事,然后让一部分人洗手,与那些没有洗手的人相比,这些洗过手的人更不愿意去帮助一个陌生人。因此,简单的洗手的动作已经将他们道德上的污点“洗掉”了。这些结果这一定程度上表明,通过身体上的干净与否可以感知并理解道德上是否高尚——罪恶是肮脏的,清洁似乎是神圣的。如果人们将干净与道德高尚结合起来,将肮脏与罪恶结合起来看待事物,那么,一个干净的人或许也会被认为是贤惠的。我们认为,提升了的自我道德感会导致对他人的道德评判更加严格。

在以下三个实验中,我们通过让参与者洗或者不洗手(实验一)或者想象自己置身于一个干净或者肮脏的环境中(实验

二、三)来检验干净是否会导致更加苛刻的道德批判。三个实验中,参与者对一系列广泛的社会现象进行了道德评价。最后,实验三检验了膨胀的自我道德感是否是干净与严厉的道德批判的关系的内在机制。

实验一

本实验探究通过洗手激发的干净的感觉(Schnall,Benton等,2008;Zhong和Liljenquist,2006)是否会导致更加严厉的道德批判。我们以每人5美元的报酬征集到58名多伦多大学的在校学生(38名女生,平均年龄为21.14岁),将所有人进行随机分配。本实验的控制变量只有一个:是否洗手。

当参与者到达后,他们被领进一个实验室并就座。这间实验室被打扫的一尘不染,设备都是全新的,实验者被要求尽可能的保持实验室的干净。因此,在使用键盘和鼠标之前,实验组的参与者必须用抗菌湿巾洗手。控制组的参与者则没有洗手。之后,两个组的参与者给6种道德领域的社会现象打分,从-5分(非常不道德)到5分(非常道德),共分为11个等级。这六种社会现象分别是吸烟、吸毒、色情、说脏话、乱丢垃圾和通奸。

我们通过对六种社会现象的打分进行数据处理,得到一个综合得分。不出所料,那些在打分之前洗过手的参与者(M=-2.62,SD=1.30)与没有洗过手的参与者(M=-1.85,SD=1.46)相比普遍认为所给的几种社会现象更加不道德,t(56)=2.10,p=0.04。

实验二

为了排除实验一中小数量的样本所带来的个人特质方面的影响,实验二的设计具有更为广泛的社会性。参与者是从一个全国性的数据库中招募到的,这个数据库有来自美国各地的15,000名具有不同特质的注册参与者。我们为每一位参与者提供了一张25美元的彩票和一份价值50美元的网上礼品。最后,323名参与者(201位女性,平均年龄33.89岁)被随机分为三组(干净组、肮脏组和控制组)。

在参与者同意后,我们告知他们本实验中包含的各任务是不相关的。干净组和肮脏组的参与者首先会看到一些句子,在这个时候他们要将这些句子输入到一个文本框中。他们会在一系列无关的问题的引导下反复回想起这些句子。干净组的参与者遇到的是这样的话——“我的头发干净清爽,我的口气清新,我的衣服质朴,像新的一样,我的指甲刚刚剪过,我的鞋子一尘不染。”肮脏组的参与者遇到的是这样的话——“我的头发又油又脏,我有口臭,我衣服上到处是油污和灰尘,我的指甲里、鞋子上都是泥。”控制组的参与者则没有进行这一环节。

在这之后,参与者对16种道德领域的社会现象进行了评价,从-5分(非常不道德)到5分(非常道德)共划分为11个等级。这16种社会现象包括实验一中的6种和另外10种,他们涵盖了从社会集体反对的行为(如堕胎、同性恋等)到个人的放纵行为(如自慰等)的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见图1)。

图1.各组对16种社会现象的打分情况

没有一个参与者意识到之前的环节与现在的道德评价之间有任何关系。类似实验一的处理方法,我们通过对16组数据的处理得到了综合评价得分(图一中列出了各个社会现象的得分)。与实验一的结果相同,提前激发干净感觉的参与者(输入与干净有关的句子的参与者)在进行道德评价时更为严格(干净组:M=-1.76,SD=1.13;肮脏组:M =-1.42,SD =1.14;控制组:M=-1.49,SD=1.55。t(320)=2.02,p=0.045)。肮脏组和控制组的得分没有显著性差别(t(320)=0.42,p=0.675)。

两个实验同样表明了激发干净的感觉会导致道德批判更加严格。表面上看来,这与Schnall和Benton所得的结论相悖,他们认为干净的感觉会减轻对不道德现象的谴责。然而,必须指出Schnall和Benton(2008)所做的实验一中是通过抽象的概念来激发干净的感觉,所以我们并不清楚这样的激发行为是否会起到预期作用。而我们认为一个清洁的自我可能会通过干净和道德之间的联系直接作用于一个道德的自我。一个人道德水平的变化反过来又会通过一个比较过程来影响道德评判。我们的研究更为细致地勾画了身体上的清洁所产生的心理影响。就像厌恶感使人和污垢保持距离一样,一些在一般人看来可以容忍的东西或者行为在爱干净的人看来是肮脏的或者是被污染了的。

在接下来的试验中,我们会衡量每个参与者的自我道德认知,并且直接检验干净的自我是否是通过增强一个人的自我道德形象来提升道德评价标准的。

实验三

我们征集了136位多伦多大学的在校生(98位女生,平均年龄为22.00岁)并把他们随机分为干净组和肮脏组。鉴于肮脏组和控制组的评分没有显著性差别,我们将肮脏组视为控制组。

实验三的过程和实验二相同,只是在激发参与者干净的感觉之后,让他们将自己与多伦多大学其他学生进行比较,然后在八个方面(幽默感、智力、道德水平、创造力、外在魅力、身材、社会敏感性和领导力)进行打分。他们给出从0(比其他人都差)到100(比其他人都好)的打分,来表明自己认为的在群体中的相对位置。最后,参与者对实验二中同样的道德领域的16个问题进行了打分。

和实验二结果一样,激发干净感觉的参与者(M=-2.04,SD=1.28)对这16种社会现象或者行为的道德评判比激发肮脏感的参与者(M=-1.59,SD=1.16)都要严格,t(134)=2.13,p=0.04。此外,那些激发干净感觉的参与者(M=80.44,SD=15.24)与激发肮脏感的参与者(M=75.03,SD=15.70)相比,认为自己的道德水平更高,t(134)=2.03,p=0.045。干净的感觉并没有引起在其他方面的自我评价产生明显差异(|ts|0.40)。

最后,我们检测了是否是膨胀的自我道德意识建立起了干净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当将干净的感觉和自我道德形象作为独立变量进行OLS回归分析的时候,只有自我道德形象(B=0.018,SE=0.007,t=2.73,p=0.007)而不是干净的感觉(B=-0.348,SE=208,t=-1.67,p=0.097)与道德评判有更为明显的关系。因此,之前认为很重要的干净的感觉在自我道德形象这个中间变量面前变得不再那么重要。我们通过这三个实验一步步验证了干净的感觉通过自我道德形象而间接地对道德评价产生作用(Preacher和Hayes,2008),1000个重复抽样实验的置信水平为95%(置信区间为-0.24到-0.01)。

一般性讨论

这三个实验表明,被激发干净感觉的参与者在道德的模糊内在机制作用下对一些具有争议性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具有更加严厉的道德评判。实验三揭示了膨胀的自我道德形象是干净作用于道德的桥梁。因此,一个干净的人看起来也像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人若站在道德的峰顶,对他人的道德评判标准自然也会很高。

这个发现与最近的一项关于具体化与隐喻关系的研究结果很匹配,那项研究揭示了具体的实际经验与抽象的社会经验之间在心理上的对应关系(Jostmann, Lakens,和Schubert,2009;Schubert,2005;Williams和Bargh,2008;Zhong和Leonardelli,2008)。他们认为隐喻是人们理解社会环境的基本视镜(Bargh, 2006;Lakoff和Johnson,1980)并且会产生重要的社会影响(Bargh,2006;Lakoff和Johnson,1980)。我们的研究为干净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并提出了一个潜在的影响:如果一群“干净”的社会成员认为某一个人因为道德水平低下而与他们不合群,那么他们会主动排斥那个人并与他保持距离,这也是很有道理的,这可能是种姓制度或其他极端种族灭绝行为背后的机制。

我们会认为很多东西(如土)很脏,但是它不会产生直接的威胁。同样,会有很多社会行为虽然不同,但是它确实不会给他人带来危险。我们对某些物质或者行为的厌恶或许并非出自于我们对健康和社会秩序的关切,而是出自于我们渴望提升我们的物质存在感并且不允许差异和杂质的存在 (Nubaum,2004)。我们认为这种奇特的思维方式隐含着负面影响:我们在道德评判上的变化并不是基于理性的推理或一个人道德水平的切实改变,而是基于我们将外在的干净与否和道德的高尚与否相混淆的隐喻的思维过程。

我们的研究为进一步的研究留下了广阔的空间。首先,我们的实验中所包含的社会现象并不完整。在之前的一系列有关道德评判的研究中,我们研究了在道德上模凌两可的社会行为(例如Schnall,Benton等,2008)。但是我们并没有搞清楚干净的感觉是如何改变我们对正面行为(如回收利用)的评价的。例如,增强的道德水平可能会使人更加鄙视那些违背社会规范的人,同样,它也会使人觉得那些积极正面的行为更加道德。其次,干净的感觉对正面和负面的行为的评判起不同的作用,这表明一个人对某种事情的已有看法可能会在他的评判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我们观察到的干净的感觉可能会强化已有的负面观点。但是,如果一个人本来就持有正面看法,干净的感觉所起的作用就可能弱化甚至逆转。未来的研究应该衡量个人在进行自我清洁和道德评判之前已有的观点。

总之,我们的结果强调了一个人在进行道德调节的时候的复杂性和犹豫性。我们看似理性的清洁的愿望和行为不仅可能会使我们进入一个道德上的良性循环,还可能会使我们对他人的道德评判更加苛刻。

我的认识

这篇论文很好地印证了知觉与个体决策之间的关系。知觉是从个人立场上用个人的经验或者定势思维对信息作出解释,本来就打上了主观特点的烙印。从本文来看,干净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某个人的主观映像,而是人类中的普遍现象,是一种人类共同的文化现象,或者我们可以称为社会知觉。人类认识的增加过程和知识的增长过程也是大脑的发育过程,是各个神经元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将干净与道德之间建立起了联系,控制这两种概念的神经元之间也有了联系。或许这就是心理学中的潜意识的形成,它并未为我们所感知,但在我们的决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翻译 组织好教学工作总结
《翻译 组织好教学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