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工作总结

四数北师版下册教学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8-14 07:38:53 来源:教学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四数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学年总结楚雄市灵秀小学数学教师 胡家明

匆匆忙忙又一学年过去,平心静气坐下来反思一学年的教学情况,有苦、有甜,而更多的是思考!不过在与学生们一起相处、教学相长过程中,也着实有不少的收获。为使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更顺利地开展,现对本学年的教学工作情况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指导思想

教材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吸收了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致力于改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在课堂中推进素质教育,力求体现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目的是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运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加强业务学习,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断完善教学思想,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

一个教育工作者有什么样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会直接体现在一切教育工作之中,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接受新观念,充实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才能有不竭的动力和创新的源泉。新的国家课程标准体现鲜明的时代气息,它的应运而生,为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为此,我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作为本人业务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经常阅读书籍报刊杂志,不断地学习新的现代化教学方法,虚心向同事学习、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参加听课议课和课例研修并积极发言,积极努力与同事合作。通过努力学习,观摩 吸取别人之长,不断充实自己,树立新的教学观念,积极实践参与式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路子,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实施新课程标准精神

1、备课认真仔细,尽力做到科学、准确、严密。备课时力求深入 1

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认真编写教学活动方案,力争突出新教材新思路新方法。

2、教学工作中我立足于课堂,努力将新课标的精神体现于每节课中。

(1)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针对不同的数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灵活设计教法,积极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教学中始终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大家熟悉的情境:这样消除了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让他们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起他们学数学的欲望。

四、教学反思

1、注重将知识积累与动手操作,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加强知识运用的综合性,灵活性与实践性;

2、注重知识的全方位整合与综合运用分析;

3、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知识回顾与反思的习惯;

4、在学习过程中强调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培养学生积累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

5、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注意能力的培养及习惯的养成;

6、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点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五、成绩与不足:

个别同学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习习惯有待于培养,改进与提高;整体知识整合不够,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待培养提高;须加强全面培养与个别辅导,学生的计算与运用知识的能力还须在 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加强。纵观一学年的学生统测学习成绩: 四年级二班数学学年全市统测成绩为:86.61的平均分,及格率94.44%,达标

率为81.48%,四年级三班学年统测成绩为:82.94的平均分,及格率96.3%,达标率为68.52%,仍然未能使我满意。

总之,本学年我教学态度端正认真,任劳任怨,不早退、不迟到,能认真落实学校对备、教、批、辅、各教学环节的规定,努力向课堂要质量。当然也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和值得吸取的教训,如:如何注意平时积累自己的教学资料;如何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等等都是我要努力的方向。今后我会努力学习,积极实践,勤于积累,争取不断地超越自己。

推荐第2篇:北师版四年级下册《猜数游戏》教学设计

猜数游戏教学设计

第五小学教师: 曹春梅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数游戏”这个情境,让学生会解方程ax±b=c,并会简单的应用。

2.在玩“猜数游戏”的过程中,体会解方程的思路,并掌握方法。重点难点

1.通过猜数游戏等活动,利用等式性质解“ax±b=c”这样的方程。

2.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 课前小练习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回忆等式有哪些性质?

生:略

2、猜年龄游戏

师:老师年龄的2倍在减去2等于70,猜猜老师多少岁?

生:略

师:今天笑笑、淘气还有智慧老爷爷也在玩猜数游戏

出示课件:猜数游戏

学生齐读:猜数游戏

观察情境图,并自学第一个小绿点的内容,思考:笑笑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抽生汇报,引出数学课题用方程解应用题并板书 板书:用方程解答应用题

(二)出示课件教学目标

(三)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出示自学指导

看72页第二个小绿点的内容,重点看第二个小绿点的内容,看后会列方程并解答。

2、检测自学内容

3、课件出示精讲点拨列方程时:

( 1)、先找数量关系

( 2)、当题中没有未知数时设 未知数为Χ,再列方程并解答。

注意:

例如2Χ是2×Χ的简便写法,我们在书写时一般都采用简便写法。解方程式时,等号上下对齐。

4、抽生完成72页第三个小绿点教师根据生描述板书

分析题目等量关系。

教师:请你分析这两句话,说出等量关系。

学生通过简单的思考·交流,会得到一个等量关系:淘气想到的数乘3减去20等于100。

学生写出方程:3x-20=100(可直接写出吗?) 提示:当题中没有未知数时设 未知数为Χ

这时候,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下一步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师:用什么方法求x的值。 生:算式各部分的关系 生:等式的性质

3、解方程的书写格式。

教师明确说明解方程的书写格式。 解:设这个数为x。·设未知数为x。 3x-20=100 ·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3x=120

·两边都加20 ,得到算式。 x=40

·两边都除以3,得到算式。 /

4、验算。

让学生把x=40代入原方程“3x-20=100”,算一算方程的左边是多少,方程左右两边是否相

等。完成后,教师说明,把x的值代入原方程,如果方程左右两边相等,说明正确。 (5)、检验,写出答案。

(四)完成教材第73页的“练一练”。

1、第2题。

解方程。

学生独立计算,和同桌交流自己的计算过程。

集体反馈 同桌互评

2、第3题。课件出示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看懂图,从图中找出等量关系,然后再列方程解决每一小题。

3、第4题。课件出示情境图

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先根据题意直接列出方程,然后再解方程。 4总结

课件出示

(1)、弄清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2)、设未知数

(3)、根据题中等量关系列方程 (4)、解方程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

板书设计:

猜数游戏

用方程解决应用题

解:设这个数为x。·设未知数为x。

3x-20=120 ·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3x=120

·两边都加上20 ,得到算式。

x=40

·两边都除以3,得到算式。 /验算。

让学生把x=30代入原方程

3×40-20=120 对了

推荐第3篇:四数工作总结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教研组工作总结

团结协作

积极进取

四年级数学组 2011年6月

团结协作 积极进取

——10—11学年第二学期四年级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紧张繁忙的一学期即将过去。回首这忙忙碌碌的一学期,有组内所有老师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也有收获的喜悦与感动。本学期,在校领导和教导处的关心和指导下,我们四年级数学组克服了很多困难,基本完成了学期初制定的教学目标。

一学期以来,我们组的工作包含着许多酸甜苦辣,现从以下三个方面将这本学期的工作向各位领导及教代会代表作一个简单的汇报。

一、组里的老师们“团结协作,积极进取”

当教研组长以来,我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把组内的力量凝聚到一起,发挥集体的智慧,让组内的每一位同志都快乐的工作是组长的职责。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我和组内同志求同存异,各抒己见。比如:在上一节新课前,我们根据个人备好的电子教案集体讨论本堂课的重难点以及突破的方法,并各自提出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再各自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把教案进行适当的修改,然后才开始课堂教学。新课过后,我们又在一起及时的进行教后反思,谈教学中的收获,谈课堂上的失误与不足,一学期坚持不懈。这样的交流虽然占据了我们大量的课余时间,但是能让年轻老师(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老师)得以快速的成长,组内的老师们觉得非常欣慰。

在这里我要特别的感谢我们组里几位老师的默默奉献:高明华老师虽然身体不好,但始终能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工作,更令人敬佩的是,她总是耐心的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及时的告诉我们,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在她的帮助下,组内年轻老师都有很明显的进步。高玫老师代两个班,几乎每天都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所代两个班的数学成绩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虞璐璐老师手术后身体一直没有完全康复,坚持上班两个多月后,不得不再次请假,其认真负责的态度令人感动。郝婷婷和郝伟两位年轻老师,一位担任德育辅导员一位担任班主任,但丝毫没有其影响数学教学工作,平时里能虚心好学,积极上进,一学期以来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

二、工作的亮点和可喜的成绩

半年来,我们除了积极完成学校的常规教育教学工作以外,还做了以下工作并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绩。

1、为了能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提高他们备课、上课、评课的水平,我们组一如既往,组内老师们互相听课、评课达40余节。

2、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们组在年级范围内开展了“计算小能手”和“简算能手”的评比活动。此活动的开展,让全体学生计算能力又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3月底,我们组结合教材“图案欣赏”引导孩子们走进图案的神秘世界。可爱的圆形、精致的三角形,连卡通人物、小汽车都能通过对称、平移、旋转的方式变化出美妙的图案。孩子们探索五彩的图案世界,兴致勃勃。 我们精选并展出了学生们自己设计的精美的对称图形,一幅幅色彩缤纷、变化多端,洋溢着数学的无限乐趣。

4、各个班级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和作业中的表现,坚持每月“数学之星”与“数学进步之星”的评比,让每个孩子在数学上都有了明确的目标,为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5、在常校长的带领和指导下,我们组张政老师先后四次送课到潘集和凤台,所送的课《游戏公平》受到了听课领导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6、在学校举行的淮南市第十届“红烛杯”选拔赛中,组内所有的参赛老师都能认真准备、积极参加。张政、高玫最后获得了校“十佳教师”称号,其中张政老师还代表学校参加淮南市“红烛杯”比赛。

7、在程主任的指导下,在组内所有老师的努力下,郝婷婷老师积极参加了学校的精品课磨课,最后所展示的《图形中的规律》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作为一位工作刚两年的年轻老师来说应该是一节比较满意的课。

三、存在的不足与值得反思的问题

1、由于缺乏教育教学经验,虽然组内平时的备课很认真,但有时在课堂上呈现出的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以后将注重备课与实际更加紧密的结合,以增强集体备课的在实效性。

2、本学期组内的任务较多,再加上虞璐璐老师生病请假,我们组开学初有一些想法没能进行实践,比如轮流额外为优生或差生分别上课,留下了一些遗憾。

3、数学上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作业习惯尤为重要,从听课时孩子的思维展示来看,这学期整个年级在这方面有明显的进步,但有的班级做得还不够,

部分孩子的学习习惯另人担忧,今后将继续着重培养学生这两个方面的习惯。

4、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不够。我们的理论水平仍存在着欠缺,老师们在撰写论文方面缺少积累与动力。在下学期我们将进一步鼓励组内老师阅读更多的教育教学刊物,写更多的教育教学反思,以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用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实践。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组的教学工作和其他组一样苦乐相伴。总结和反思过去,是为了更好的将来。下学期,我们将继续尽心尽力,踏实工作,克服不足,力争再上一个台阶。

推荐第4篇:北师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2013-2014学年度一年级下册工作总结

李晓梅

2014春季这学期又要结束了,这一学期我仍然担任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在本学期,像往学期一样,绝不敢对教学工作慢待。认真学习,认真备课,认真研究,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学习。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以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加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数学课,就连以前极讨厌数学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二、博采众长。这学期的教学听课活动,让我们数学教师能够有了更多的学习与交流机会,拓宽了上课思路。在本学期,学校还举行了家长开放日,我授课的《数学好玩》均得到家长和老师的一致好评。

三、认真备课。不但备教材教法,而且备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备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力求每一次练习都收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并对学生出错地方进行及时纠错,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变教学方法,写出教学反思。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另外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辅导,为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对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快乐,看到自己数学学习的进步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

六、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完不成。

2、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学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学习差。

3、还有一部分是,反映问题慢,学习很弱,造成了不及格现象。

七、今后努力方向和设想针对本学期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1、结合教材的内容,精心备课,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抓牢基础知识,搞好思想教育工作。精心上好没每一节课,虚心向老教师请教,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知识应用的灵活性。特别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自己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2、及时辅导落后生,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注重学生各种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3、充分利用直观、电化教学,把难点分到各个层次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争取教出更好的成绩。

4、充分利用数学教材,挖掘教材的趣味性,以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5、数学课的开展应面向全体的情况下,实施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推荐第5篇:北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复习《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复习《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0页、41 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回顾和整理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数,沟通各种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弄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构建数的知识网络;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数的扩充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用数来表示事务并进行交流。

2、经历学习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逐步养成整理回顾和反思的习惯,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的魅力。

3、在学习活动中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整数(自然数)、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

提升整理复习方法与策略。

教具准备:

自测题、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复习(明确学习内容和目的)

1、数学书伴随了我们走过了6年的生活,它还要继续伴随我们走下

去。那这6年来,我们究竟学习了哪些知识?谁来说一说?

2、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3、刚才那位同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面对这么多的知识,我们确实需要对它们进行整理一下。6年来,我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整理复习,有单元复习,半期复习,还有期末的总复习,那你能想那些方法可以对6年的知识进行整理复习?

4、看来同学们已经有了各自的整理复习的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经历一次整理复习的过程。

二、回顾整理,初次建构数概念的知识网络结构

师:我们数学课总是在和数打交道,今天我们就来整理一下数的知识吧!(揭示课题).

师:要整理有关数的知识,我们首先一起来回忆一下小学阶段我们学习了哪些数,一起来看一组图片吧!

师:从中你能找出哪些数?

生回答后,这时黑板上展示出7个基本的数的概念:整数、自然数、分数、小数、正数、负数、零。

对这些数概念的意义你都清楚吗?举例说说什么是整数?自然数?负数?

师:看来这些数的概念都是有联系的。下面,请同学们从这里面(7个基本的数的概念)选择你认为有联系的一些数的概念,进行整理,清晰地表示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1)先写一写,画一画

(2)同桌交流一下想法

(3)全班展示和交流

师在巡视中重点展示学生的2--3种生成,可以是整体的,也可以是部分的:

重点随机引导学生讨论一下几点

1、数的意义的不同?什么意思啊?谁来举例说明。

2、那整数和分数(小数)有没有什么联系呢?

所以的整数都能写成分数。

那也就是说所有的分数都能化成整数?

3、我们还可以把数分成正数、0和负数。

师评价:大家合作的很成功,通过大家的独立思考,全班讨论,我们清晰的展示了数概念之间的联系,我们知道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小数),数还可以分成正数,零和负数.

三、看书回顾

1、书上也把数的概念,进行了整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书上是怎么进行整理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3、闭上眼睛想一想,说到数你想到什么?

4、把这个知识结构图和我们刚才自己尝试对比一下,你有什么想说的?

师评价:现在我们说到数就能想到和它有联系的一串数,它们的联系就可以用这样的网络图来表示.

四、看书回顾 引导全班对数的概念进行第三次建构

师:这些数的联系,不但可以用网络图来表示,还可以用一条直线来表示,(出示数轴)你见过吗?它可是我们的老朋友了——数轴,(出示书上的数轴)

师:你能从数轴上看出某一类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吗?

五、全课总结

静静的回顾一下,我们整理知识的过程,谁来说一说我们是怎样进行知识整理的?引导学生再次感知整理复习的方法,再由老师提出重点:

1、罗列

2、分析概念找出概念之间的关系

3、建立知识结构图,同时说明知识结构图的形式可以是网络图,也可以是集合圈、列表等等,在今后的总复习中我们就可以选择其中一些方式对我们的知识进行整理复习。

推荐第6篇:练习四 教学设计(北师版三上)

练习四 教学设计(北师版三上)

件www.daodoc.com 练习四

教学目标:

1、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进一步建立千克、克和吨的质量观念。

2、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和吨有关的实际问题。

3、初步经历质量单位的形成过程,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4、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某超市招聘售货员的考试,要求应试的人员必须掌握最基础的质量单位的有关知识,刚好我们才学过了这方面的知识,大家有没有兴趣试一试?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称物品,认秤。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为什么下面两样物品称出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

2、贴标签。

以给商品贴上质量标签的游戏形式出现,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千克和克的实际质量,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3、补标签。

教师创设情境:“下面这些物品和动物的质量标签上的质量单位漏写了,你能把它们填补完整吗?”学生用不同的手势表示“千克、克、吨”,集体完成,并请学生陈述自己的理由。

4、比较下面物品的轻重。教师用第3题中单纯的式子变为比较两种标明质量的物品轻重,吸引学生参与。

复试

1、第

5、6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7题。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理解图意;尝试列式解答;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3、第8题。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同桌交流。

4、第9题。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问题,给每个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最后全班交流,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多。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第10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交流,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操作。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能有:10克10克地称5次;先称30克,再称20克;先称2个20克,再称10克等。

6000克=(

)千克

3kg=(

)g

4吨=(

)千克

6000t=(

)kg

4千克500克=(

)克

3吨70千克=(

)千克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第11题。这道思维训练题蕴含着代换的数学思想,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用学具代替苹果梨子摆一摆,增强直观性。解题思路是:3个苹果和3个梨合起来刚好和9个桃子一样重,所以1个梨和1个苹果应和3个桃子一样重。学生若有其他的合理想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教学反思:

件www.daodoc.com

推荐第7篇:四数三角形教学设计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三角形》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学科:数学

2、课时:2

3、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三角板、三角形教具、平行四边形教具、纸条、学具袋(纸条、白纸、实验记录单)

二、教学课题《三角形》

三、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39~42页的主题图2。 1.情境图

(1)情景图解读:此信息窗的题目为“塔吊施工现场”。情景图上呈现的是两个小朋友参观塔吊施工现场的场景。

(2)情景图承载的信息:只有一条:各种类型的三角形。 2.知识点

本信息窗一共有3个例题,包含的知识点分别是:(1)三角形的认识和特性(2)三角形的分类(3)三角形的内角和(4)三角形三边长度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1)灵活处理教材提供的活动形式 (2)让学生掌握实验验证的一般方法。 (3)难点处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 (4)三角形分类的教学要把握好分寸。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各种建筑物图。

师:同学们这是老师在咱们小区附近拍的几张照片,工人师傅们正为打造易居靓城辛勤的忙碌着,你们注意到建筑框架和吊车上红色围起来的图形吗?是什么形?(三角形)那么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三角形?(房顶、标牌、积木、三角尺、节日彩旗)这是老师在远洋城附近拍的几张照片,这是老师在校园里拍的几幅照片,红色圈起的都是三角形。三角形在生活中有这么广泛的应用,它究竟有什么特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来深入研究。。(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二、师生互动,引导探索,巩固提高

(一)三角形的意义:

1、画一画。看起来三角形对于同学们来说并不陌生(同学们对三角形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你能画一个三角形吗?(用信封当中的纸)

2、展示、总结三角形的概念。

师:这是刚才同学们画的,我们一块儿来看看对不对(选大小角度不同的三角形展示,教师巡视中如有画错的,请同学帮忙指正。如果没有,教师出示两个画错的-----------边与边搭过或没搭上的,请同学帮忙指正)师:错在哪里?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能正确判断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的了,你能是着为三角形下个定义吗?谁能帮他完善?(区分组成和围成的区别。你有什么想法没有?两种说法都可以吗?为什么你说围成而不说组成?你能画出一个是三条线段组成而不是三角形的图形吗?有没有组成一个三角形,那是因为它没有围起来对不对?组成的图形有很多很多(用纸画)。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学生可能说的不严密,教师指着画错的三角形启发更正,如果还不行,教师:我们看数学家是怎样为三角形下定义的)师板书三角形的定义。

3、找出三角形的特征(边、角和顶点)。教师指正收上来的角度、大小不同的三角形:这些角度、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有什么特征呢?师板书:(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二)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刚才通过互相帮助,共同总结出了三角形的特征,概括出了三角形的定义,现在小明遇到了一个问题,你们愿意帮他解决吗?

出示图片:这是小明家、校、商店、邮局的位置图,你们能看出这张图与以上我们所学知识有什么关联吗?(各段路围成三角形)哪两个三角形呢?(生指)小明从家到学校有几种走法可以到达?对上路中路围成的三角形来说,走上路就是走?走中路就是走三角形的什么?(第三条边)三角形的今天小明刚巧要做卫生,想快点到学校,他走哪条路最近?(中路)师:为什么?(两条边的和比第三条边长)师板书: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师:还有别的想法吗?师:看来同学们都认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

师:那同学们反过来想一想,是不是两条线段的和大于第三条线段,这样的三条线段也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呢?我们可以做个实验试试看:

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信封,里面装着4张纸条,每张纸条都分成了3段,每段都量好了不同的长度,同时每段代表一条边,请同学们从信封中拿出纸条来看一看,师分别介绍(实物投影显示):这张纸条上的3段长度分别是

10、

6、7,

10、

6、7分别代表3条边的长度为10cm,6cm,7cm,看是不是每张纸条中都有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呢?你们试着围一围,思考:(投影出示)是不是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样的三条线段就能围成三角形呢?

1、动手试一试,每完成一个实验就把能不能围成三角形及结论填在实验记录单上要求:小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实验,讨论得出结论,填在报告单上:(什么样的3条边可以围成三角形),本组得不出结论的,也可以与其他小组共同商量。

2、合作探究

3、汇报交流,得出结论师启发: 是什么样的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才能围成三角形呢?(师指投影下的线段提示)只要两条较短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能围成三角形,其余任意两条边的和肯定大于第三边,肯定能围成三角形。

4、回归图形,验证巩固

A、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三角形三边的规律,你能用这一规律来解释小明家到学校走哪条路近的原因吗?

B、看来同学们已经能判断三条线段在什么情况下能围成三角形了,下面我们做个游戏,比比谁反应快。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规则是:我请五位同学来演小棒,这五位同学当中的三位同学任意组合,看能不能拼成三角形认为能拼成三角形的迅速起立,看谁的反应快。(你能判断的这么快,是怎样做的?两条短边的和与第三条边比较来判断)

(三)三角形的稳定性:下面我们比比谁的力气大。师:请我们班的一男一女两位同学(一个大男生,一个小女生)每人一个图形,师:分别是什么图形?你们两个同时拉动两个框架,看谁能在不损坏框架的基础上拉动(读成重音)这个图形,使它很容易的变形。师举女同学手宣布胜利,师:看来还是女生实力强啊!这位女同学很容易获胜了,是她力气大吗?你为什么没拉动?你的力气比她小吗?(问大个男同学)你们同意吗?为什么?(因为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而三角形不会变形)对,这说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板书:稳定性) 师:三角形的稳定性被广泛的运用到生产生活中,想一想我们身边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还有哪些地方也用到?

看过的几幅图片运用了什么知识?我们再看,(出示实物图)这是一把旧椅子,摇晃的很厉害。扔掉可惜,该怎样加固它呢?倚门的墩布。刚用到的四边形框架挺漂亮,老师想做一个相框,可他太容易变形了,老师刚才匆忙中只找到一个这么长的硬板儿和两小块双面胶,谁能帮老师想办法使它固定呢?你用了什么知识解决这一问题的?(三角形的稳定性)出示篱笆图,哪个比较牢固,你能帮他做决定吗?为什么?

三、总结回顾: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 稳定性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反思:

1、从生活中引入,感受数学之美。

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是现代化的建设工地,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课始,让学生从主题图中找三角形,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美是由许多几何图形构成的,三角形就是其中的一种。

2、在活动中探索,感知探究特性。

学习活动中,孩子更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孩子或许会相信你告诉他的,但他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经历的事,这就是一种“体验”。三角形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三角形的稳定性是在抽象的概念基础之上探究出来的,有必要让学生经历特性得出的全过程。

推荐第8篇:有趣的七巧板四数下册教案设计

有趣的七巧板四数下册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八册第90页例

6、91页例7和“做一做”。教学目标

1、通过看一看,拼一拼,说一说等活动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进一步深化认识。

2、通过操作活动,发现图形的联系和变化,感受图形的美,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审美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

用三角形拼出各种图案。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3个三角形一样形状的等边三角形,2个形状一样的直角三角形,2个形状一样等腰直角三角形,还有一幅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欣赏图案(出示图案,让学生欣赏)师:同学们,看了这幅图案,你有什么感受,你喜欢吗?

提问:上面的图案像什么?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三角形)

2、引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三角形拼组图形。 出示课题:图形的拼组

二、动手操作,拼组图形

1、教学例6,小组合作,用三角形拼组四边形。(1)小组和合作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三角形纸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活动,用三角形拼四边形,并想一想,能拼出几种四边形。

学生在拼组过程中,教师要巡视学生,及时给予必要指导,同时了解学生中典型的拼法。 (2)交流、展示

让学生展示(用实物投影)自己拼组的图形,展示时,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拼组的,拼组成什么图形。

学生用两个或三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四边形如下:

(3)想一想:任何两个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四边形吗? 经过学生刚才的摆拼而很好地得出答案(可以)

2、教学例7。用三角形拼出美丽的图案。

刚才,大家欣赏了用三角形拼成的精美图案,大家都喜欢吗?那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呢? (1)独立尝试

让学生用三角形拼组自己喜欢的图案,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 (2)展示作品 师生共同评价,鼓励创新,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操作实践、体验创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91页”的“做一做”

1、介绍七巧板(出示资料)

请同学们阅读资料:七巧板是我国东南沿海的水上居民在清明时期发明的,七巧板是由5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正方形组成的。 师:用七巧板可以拼出各种各样的有趣的图案:例如

2、独立尝试

上面的图案好看吗?让学生用七巧板设计一幅自己喜欢的图案。

3、展示交流:

师启发学生自己拼组的图形进行大胆想象。让学生再次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归纳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十五的第1题、第5题、第7题。

六、板书设计(课件显示)

图形的拼组

例6:小组合作,用三角形拼组四边形 例7:用三角形拼出美丽的图案。

有趣的七巧板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平面几何图形的特征。

2. 培养学生观察力、记忆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具学具:

1. 教师准备:七巧板一套,民族音乐磁带一盒。 2. 学生准备:一人一套七巧板。 教学过程:

师引入:小朋友们,这是什么?(七巧板) 你们玩过七巧板吗?

师:七巧板游戏是我们老祖先的一项卓越的创造。宋朝有个叫黄伯思的人,对几何图形很有研究,他热情好客,发明了一种用6张小桌子组成的“宴几”——请客吃饭的小桌子。后来有人把它改进为7张桌组成的宴几,可以根据吃饭人数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状,比如3人拼成三角形,4人拼成正方形,6人拼成六边形„„这样用餐时人人方便,气氛更好。后来,有人把宴几缩小改变到只有七块板,用它拼图,演变成一种玩具。因为它十分巧妙好玩,所以人们叫它“七巧板”。七巧板在世界上有“东方魔板”之称,风靡全世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玩玩“有趣的七巧板”。 活动一:赏一赏

1. 师:下面请小朋友观赏几幅由七巧板拼成的图形。

(1)出示一艘帆船并介绍:这是一艘由七巧板拼成的乘风破浪的帆船,它是1994年由香港承办的第34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的会标。

(2)出示一棵老树、一只乌鸦、一座桥、一间房屋。问:看到这几幅图,你能联想到什么? (一首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2. 师:这些都是用七巧板拼出来的,请小朋友任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形拼一拼。 3.全班交流。选派几人到黑板上来展示自己的拼法。 活动二:试一试

1.请小朋友用自己手中的七巧板拼出正方形。

要求:先自己拼,再在小组中交流。

学生拼摆,师巡视,有困难的加以指导。

2.全班交流。选派一人到黑板上来展示自己组的拼法。

3.小结:我们在拼摆过程中要注意这些几何图形互相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拼摆得又对又快。活动三:猜一猜

1.师:老师这里有几幅图形的阴影,谁能猜出来它们分别是什么? (出示:①帽子 ②小猫) 2.请每个小组选择好一个阴影,共同合作完成。

3.全班交流。各组选派代表到黑板上来展示自己的拼法。

活动四:想一想(异想天开)

1. 师:刚才,小朋友摆得真不错,接下来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异想天开说一说。 老师也拼摆了各种图案,请小朋友观察他们像什么,在干什么? 2.小组讨论再交流。 活动五:赛一赛

1.师:下面,我们来开展一次智力拼图比赛,比一比谁拼的图最有创意,最与众不同。

要求:拼出一幅自己喜欢的图形,拼得快的同学可以去参观别人的作品,取长补短,或者给别人的创作提一点意见,供人参考。 2. 全班交流。(作品展示)

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活动,你觉得七巧板怎么样?你有什么收获?

感兴趣的小朋友下课后可以把你拼出的图案画下来。

推荐第9篇:北师版一年级下册《跳绳》,教学设计

《跳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反复检验的好习惯。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旧知

竖式计算:99-48

68-2

活动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跳绳吗?昨天小红和她的两个好朋友也进行了跳绳比赛,你们想知道比赛结果吗?

活动三:利用跳绳的情境,讨论计算方法。

出示主题图及统计图表,提出数学问题。

1、这是三名同学跳绳情况的统计表,说说你从表中知道了些什么?

2、根据这张统计表,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A. 小东、小红共跳多少下?三人一共跳多少下? B. 小红比小亮多跳多少下?小亮比小东少跳多少下?

……..

3、要想知道“小红比小亮多跳多少下”你会解答吗?

板书:小红比小亮多跳多少下? 40-28= 根据算式,合理进行估算。

师:请你估计一下,小红比小亮多跳多少下?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4、探索算式,合作交流.(1)利用计数器拨一拨得出结果

(2)学生独立思考算法,试利用竖式计算:40-28= (3)全班小组交流讨论,投影学生书写结果 (4)黑板板书减法竖式

活动四:

解决问题:小亮比小东少跳多少下?

引导学生先尝试把减数分成个位和十位后进行减法运算 ————

————

————— 学生尝试自己用竖式计算,两人小组互查

板书竖式(师生共同总结收获?做减法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生:先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上10再减。

活动五:巩固练习

请学生在黑板书写过程,进行对答案

活动六:探究连续退位减法(100减两位数)

1.引导学生把被减数分后进行减法运算 ————

———— 2.引导学生把减数分后进行运算 ————

————

3.让学生尝试自己运算连续退位的减法竖式 4.黑板板书进行理清连续退位减法的脉络

活动七:全课总结:学生谈收获、教师强调重点。

推荐第10篇:北师版二年级下册除法教学反思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教学反思

卢双萍

本单元是在上册学习了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除法竖式、有余数除法及其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我觉得在这几个方面做得比较理想:

一、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与把握。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理解编者的意图,充分挖掘所提供教材的有用性。要求教师恰如其分地把握教材,选择教材,利用教材,从教材出发却又不局限于教材。对教材有游刃有余的运用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教材的教学作用。

1、力求进入生活情景。如果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知识也就活了,学生也更愿意学了。通过回忆“同学们玩游戏”的情景,让学生看主题图,在图中收集信息,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这是同学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是符合现实生活的。“每组有几人?”“可以分成几组?”也就变成了他们希望解决的问题。可见联系实际能够激起他们学习的愿望,并且使学生发现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还能够有效地使数学课堂延伸。

2、力求体现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方式。在实际时,我是这样一步步完成的:第一步,由观察“同学们玩游戏”的情景,使学生发现问题;第二步,让学生从中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第三步,让学生用除法独立解决“每组有几人?”“可以分成几组?”这两个问题;第四步,回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比较两题之间的关系,发现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而使大家能够多留心身边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 (3)根据学生的能力增加了发展题。发展题是有一定难度的,又来了3人,如何平均分为3组。进而发展学生思维,培养思维能力。

二、

学方式方法的优化。

1、注重学生的说。在课堂中,呈现了不同的说的方式,个别说、小组讨论说、跟着同学一起说,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通过说展现思维过程,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说的过程中理解“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份”的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方法。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自主能力以及对不同观点的审视能力。

2、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相结合。如在例题教学“两道题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我采用了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而在做一做这题中,我让学生直接回答。小组讨论的形式给了学生更宽裕的时间,有利于学生组织更好的语言,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而独立思考的形式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更具优势。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相结合的思想在这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当然也有自己感觉不足之处:如在写竖式时学生会把一位数的商与被除数的十位对齐,可能会把除数和商的位置写反了等,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等,针对这些现象,让学生进行判断和分析,在互相帮助中,达到纠正错误,巩固新知的效果。 在这一单元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能强,只有一小部分学生需要加强竖式练习。

第11篇:四数 (20)

《图像与眼睛》教案

教学目标:

拓展学生审美观念,使学生理解的美术作品包括具象作品、意象作品、抽象作品这三种类型。

教学重点:

突破只能欣赏具象美术的局限,了解美术作品的基本种类;理解这三类美术的基本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办法;尝试运用美术的基本形式创作抽象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对意象美术与抽象美术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作品形式,要打破以“像不像某事:来衡量作品的欣赏方法,是学生意识到还可以表现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我们的内心感受。

导入:出示人民币图片,问:大家喜欢吗?

1、观察人民币上的图像,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具象?意象?抽象?

2、为什么不用抽象的方式表现?(货币面向社会大众流通的商品,具象化图像更容易让人接受。

3、在绘画作品中,也有表现具象的形象,出示《父亲》

正题:

一、出示:具象美术

1、问:你的印象是什么?(很像,很真实,很细腻……)

2、简单介绍《父亲》:借鉴西方的照相写实主义画中国的一位普通贫苦的老年农民,老人枯黑,干瘦的脸上布满了象沟壑,开裂的嘴唇破伤的大手端着粗劣的碗,细小的毛孔里渗着汗珠,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效果,真实再现了一个有血有肉、辛勤劳作的农民,父亲不单是某个人的父亲,更是当时广大农民的父亲。

3、试分析具象美术的特点(画中的图像对应于客观物象,客观物象的细微之处描绘的非常充分,物象的比例大小,空间表现都严格符合我们眼睛看到的情形。出示具体而精细的再现。点出主题《图像与眼睛》

4、问:是否具象美术均是简单的复制客观物象呢?出示《开国大典》

5、作品表现了中国现代史上最伟大的一刻,按照具象美术的特点,《开国大典》应该严格符合我们眼睛所看的情形,事实是否如此呢?出示历史照片,比较异同。

(构图:人物安排、位置变化;色彩:营造氛围)

6、出示:“很像”≠“照搬”出示:对应于客观事物,艺术家有一定的选择,经过提炼、概括、加工等方法如实再现客观物象,力求艺术的真实。

7、美术除了能够表现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事物,还能够表现什么事物?(梦境、幻想及内心感受)

二、出示:意象美术

1、出示《生日》,看看意象作品怎么来分析,问:你看到了什么?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出示作品名称

2、介绍故事背景:在画家 28 岁的生日那一天,他的爱人贝拉手捧着生日蛋糕和鲜花,轻轻走进他的画室。画家被突如其来的惊喜感动得大跳起来,回头搂住爱人亲吻——这就是名作《生日》的内容和缘起。问:这件作品表达了画家怎样的内心感受。(兴奋、欣喜、激动)夸张的表达情感,将真实与梦幻融合,力求心理的真实。

3、归纳意象美术作品特点:不拘泥于客观物象的真实再现,对物象的视觉特征主观化、情感化处理。

4、看看中国画家是如何处理他的情感。出示《荷石水禽图》

问:观察到了什么?观察水鸭与真实水鸭的异同?表达了什么内容? (几大片荷叶、一个花骨朵、两根茎、两只水鸭站在石头上;眼睛翻白眼、奇怪;瞧不起人、傲慢等;)是否他的组品中动物都这个形象呢? 出示朱耷画鹌鹑和鱼的图片,观察动物的形象特点。(单足而立、白眼相向)

简单介绍朱耷,明末王公子弟,明朝灭亡以后,由于不满清朝统治,落发为僧,选择隐居,其物大多缘物抒情,常作白眼向人状,以抒愤世之情,作品常以夸张变形的动物形象寄寓自己的感情。

5、出示文字:不拘泥于客观物象的真实再现,艺术家采用夸张、变形、重组等手法,表现其对物象的感受。

三、出示:抽象美术

1、出示向日葵的抽象油画,问:看到了什么?能否想象画的是什么?(黄色、土黄、绿色等颜色的堆积;像不出来;)

2、出示:《向日葵》第一幅作品表现得就是向日葵。(完全不像)说出抽象美术作品的特点:完全脱离客观物象束缚,强调艺术家个人情感的表达。与向日葵色彩上的一致。(向日葵色彩的点面组合)

3、抽象美术作品虽然没有具体的形,但也不难欣赏,比如,想象一下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就只是一个点,或者反应心脏的心电图就只是一条线,甚至当我们坐飞机,俯瞰城市的时候,看到的景象像不像抽象画?(依次出示图片展示,减低学生心里对欣赏抽象美术的抵触及认为抽象美术就是乱涂画的思维定势)地球的点、心脏的线、点、线、面、色彩、明暗、结构等组合的抽象画。

4、出示《百老汇爵士乐》试着分析抽象美术。提示:当时美国纽约曼哈顿的一条大街,十分繁荣,也是很大的娱乐中心。爵士乐是当时流行的音乐,节奏明快富有情感。两种印象的碰撞完成了这幅作品,一边听音乐一边感受画面所表达的含义。 作品以明黄色为主,并与红、蓝交杂在一起,形成缤纷的彩线,彩线间又散布着红黄蓝色块,营造出爵士乐节奏的变换,又好像夜幕下办公楼及街道上不灭的灯光纵横交错,流光溢彩。

5、总结抽象美术的表现方式:无法对应于客观物象,强调美术作品的形式,即点、线、面、色彩、明暗等。体会这些形式要素的组合是否让人舒服。

四、分辨具象美术、意象美术和抽象美术。书本中图片展示为主

1、书法及篆刻属于抽象美术作品,做简单阐述。

五、课堂活动:尝试用点、线、面的方式,创作一幅抽象作品,来表达目前心理的状态。可以单独一种表现形式,也可以相互结合。

1、抽取个别做简单分析:猜测学生的心理状态。

2、心情张贴在黑板,形成一幅行为抽象绘画

六:苹果的华丽转身

同一主题不同的人带着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想法去完成,有时是具象的,有时是意象的,有时却是抽象的,我们要学会欣赏不同的美,不能光靠像不像来简单判定。 今天社会,网络信息总是无处不在的影响我们与社会,大量的图片信息也在无时无刻的影响人们的生活,你想逃避都逃避不了,如何运用自己的眼睛欣赏这些图像至关重要,这个内容将在下一课中学习。下课。 板书

具象: 选择、提炼、概括、加工——艺术的真实 意象:夸张、变形——心理的真实 抽象:形式要素的重要性——主观世界

第12篇:北师版数学第三册《数松果》说课稿

北师版数学第三册《数松果》说课稿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版数学第三册《数松果》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版数学第三册《数松果》说课稿《数松果》是北师大版第三册教材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是学习乘法口诀的起始课。旧教材在学习口诀的编排上以2的乘法口诀为开端,而北师大版教材则是以本课即5的乘法口诀为切入点来学习的,这样的安排使教材更加的生活化,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助于他们自觉进行自主性的探究学习,更便于学生运用方法的迁移来学习其他口诀,因为5的乘法口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学习时可以利用直观形象的手指及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口诀。

(二)、学生分析:

大部分学生已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掌握了连加的计算方法,他们已能根据情境列出的乘法算式,并结合情境用数数或连加的方法算出乘法算式的得数,这些知识储备都为学生在本课进行自主编制口诀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且有一部分学生对乘法口诀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有的甚至可以背出部分的乘法口诀。

(三)、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使学生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乘法口诀的含义,使他们产生自觉记忆口诀的欲望。

2.能够归纳学习步骤,掌握乘法口诀的学习方法。

3.掌握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5.有机地重组教材,以五环旗为整节课的学习情境,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教学难点:记忆5的乘法口诀

(五)、教学设想:

教材主要包括数松果、算一算、练一练三大块,根据教材内容主要设计了情境导入、探究性学习、游戏、应用四大部分。重点从导入的处理、探究性学习过程的安排、乘法口诀学习方法的掌握三个方面来说一说。

1、重设情境,激情导入。

新课程在教学中非常注重三维目标的整合,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而且非常关注他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强调了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于是,我改变教材中数松果的情境,用北京奥运开幕式及运动员夺冠的片段为情境导入,以此为契机,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举行北京奥运会时人们各种兴奋欢呼的场面,在一个个精彩的片段和欢呼声中,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奥运的激情在不自觉中已被成功激起。然后出示奥运五环旗,由学生说说对它的认识,教师再进行简单介绍。

2、重组教材,自主探究。

①五环旗及算一算两部分的整合。

在新课探究这一环节中,原本教材分数松果和算一算这两大部分,潜意识已经把解决一共有多少个松果?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割裂为先用最基础的数数的方法来解决,而后才是采用根据图意列乘法算式的方法。学生对于5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已有了充分的知识准备,根据学生这一实际情况,我将教材中的数松果这部分换成五环旗的内容,并与算一算这部分进行有机的整合,在导入部分教学完后直接出示9面五环旗,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在学生自主提问以后,便将一共有多少个环?(本文来自小学教学设计网w ww.xx jxsj)这一问题抛给学生,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应于自己知识基础的方法进行解决,而且将这一环节安排小组活动,这样每个学生不仅可以有自己的方法,还能够获取别人的好方法。这样将教材的有效整合,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自由选择学习方式的空间,而且更能够适用于各个学习层次的学生。

②.口诀的学习。

在学习口诀这部分内容中,设计时力求将情境图、算式、口诀三部分联系起来,整段教学流程突出简化二字。让学生从理解图意出发,根据图意将具体的图抽象简化成用乘法算式表示,再根据有关5的乘法算式的规律,将5的乘法算式简化成5的乘法口诀,即看算式编口诀。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便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了口诀是由生活实际中逐步抽象、简化成数学知识的,且能充分体会到口诀的作用,自觉产生记忆口诀的欲望。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版数学第三册《数松果》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版数学第三册《数松果》说课稿

③口诀的记忆。

在学生记忆口诀时,重点让学生观察口诀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因为发现了规律才能更好更快地记住口诀,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很快记住口诀,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利用规律去记忆口诀,即找规律记口诀。另外,在学生利用规律记忆口诀后,安排游戏看手指说口诀和对口令,也是为了加强学生对口诀的记忆,尤其是看手指说口诀这个游戏,更能激发学生记忆口诀的兴趣,由于我们每只手都有5个手指,所以让学生进行小组游戏,根据整个小组伸出手的数量来说出口诀,这样学生更容易也更深刻地记住口诀。

3、归纳步骤,掌握方法。

掌握学习方法是学生知识过程的基础,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结构,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步骤,学生才能逐渐地、独立地策划自己的学习活动,在学习同类知识的过程中,真正地发挥主体作用。因此,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归纳出乘法口诀的学习步骤:①看算式编口诀;②找规律记口诀;③用口诀做算式。学生在掌握了口诀的学习方法后,在教学其他乘法口诀时,学生就可以进行自主学习了。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又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了方法上的迁移,便于学生真正的独立学习。

(六)、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课件:举办奥运时的欢乐场面。

2、介绍五环旗。

二、探究性学习

1.问题的提出与解决

①提出问题:A、你们看这里有这么多面五环旗,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B、想一想,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发言)

②解决问题:

A、师:今天我们就来解决一共有多少个圆环?这个问题,你们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B、小组交流汇报:方法可能有数数(5个5个数)、列乘法算式等。

C、组织学生边数数边列出乘法算式。

2、编制口诀。(看算式、编口诀)

①小组合作,试着编一编。

②交流汇报:你是根据哪个算式遍出了哪个口诀?

3、理解口诀的含义。

举出其中几个乘法口诀让学生说一说表示什么意思?

4、观察口诀找规律。(找规律、记口诀)

师:观察这些口诀,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很快记住这些口诀?试着记一记。

三、游戏

1、看手指说口诀。

2、对口令。

四、应用

1、基本联系:练一练第2题(用口诀、做算式)

2、联系实际:练一练第

4题。

第13篇:北师版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福建省顺昌县仁寿中心小学

谢长明

课题: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内容及第24页“练一练”题。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技能目标:使学生会直观判断轴对称图形,并能用对折的方法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

2、渗透图形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

理解对称图形的特征,会直观判断轴对称图形,并能用对折的方法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

判断对称图形,找出对称轴。 教学准备

1.教具:投影片、图片、剪刀、彩纸。

2.学具:蝴蝶、爱心、A等几何图片、彩笔、剪刀和三张手工纸。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出示一些对称图形,引导学生观察:

你们看这些图形好看吗?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你能举出一些特点和上图一样的物体图形吗?

从哪儿可以分为左边和右边?请同学到前边来指一指。

你怎么知道图形的左边和右边相同?还有别的办法吗?

用手中蝴蝶图形动手试一试,互相讨论。(对折,图形左右两边完全合在一起,也就是完全重合。)

你能不能很快剪出一个图形,使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可以讨论,看一看其他同学是怎么剪的。(把纸对折起来,再剪。)

二、学习新课

1.对称图形的认识。

以剪出的图形为例,贴在黑板上。

问:你们剪出的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

师:像这样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画在图上)。

问:现在谁能准确说出什么是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

2.通过折一折,让学生动手实践,从而验证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是两边完全重合。

3、认一认,说一说。让学生认识对称轴,并说一说怎么找出对称轴的。

4、折几个对称图形,进一步体会对称轴的位置。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1、电脑出示第24页“练一练”

1、2题: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为什么?指出对称轴。

生:雪花、蜻蜓、**等是对称图形。音符不是对称图形,无论怎样折,两侧都不能完全重合,因此它就没有对称轴。

2、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图形,折一折,看一看哪些是对称图形?请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投影出示,折一折,说明是否是对称图形,并数一数一共有几条对称轴?

生边回答老师边填在投影片上,试用小棒摆出对称轴。

(二)拓展练习: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与数字、汉字和字母打交道,你们知道吗?在这些字母中有许多也是对称的,不信你找找看。

1、你的学号是多少?这个数字是对称的吗?

2、你的名字中的哪个汉字是对称的?

3、你名字的拼音中,哪个字母是对称的?

4、你还发现了哪些有趣的对称?

四、全课总结

1、今天的收获有什么?

2、有什么问题想提问的? 五:课后延伸

生活中有许多图案都是轴对称的,请仔细观察并找出来告诉你身边的同伴。

第14篇:八年级下册数学北师版中心对称教学设计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3.中心对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八年级数学下册(北师版)第三章第3节——中心对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心对称及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及其性质。

2.探索中心对称的性质,会作一个图形关于某个点成中心对称的图形。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探索等过程,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图形变换的规律和特征,并体会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

2.运用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自己探索出图形变化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图形分析能力。

3.运用中心对称的性质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2.通过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概括、探索、归纳等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中心对称及其性质,会作一个图形关于某个点成中心对称的图形。 教学难点:

1.中心对称及中心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会作一个图形关于某个点成中心对称的图形。

2.中心对称与轴对称,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教学方法: 操作、观察、交流、分析、归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形纸片、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 观察图片 ,导入新课 课件图片演示,引出中心对称。 第二环节 师生互动,初探新知

通过以上观察,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

学生说出旋转过程以引出中心对称的概念:

(如果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它们的对称中心。)

教师演示强调“180°”和“重合”。 第三环节: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中心对称与轴对称的联系与区别

2.性质。

连接旋转前后的一组对应点,你发现了什么?再选其他对应点试一试。 教师演示引导学生归纳出成中心对称的性质:

(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所连线段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3.作图。

(1)点的中心对称点的作法 (2)线段的中心对称线段的作法 (3)讲解课本82页例题

随堂练习:教师在黑板上画出△ABC,选择一点O为对称中心,要求学生画出与△ABC关于点O对称的△A′B′C′。

学生画后反馈。 4.中心对称图形。

课件图片演示,引出中心对称图形。

教师将一张A4纸绕中心旋转180°,让学生说说现象,引出中心对称图形: (把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它的对称中心。)

5.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

同学们,这节课出现了“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两个概念,那它们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请同学们思考、交流后回答。

(区别:中心对称指两个全等图形的相互位置关系,中心对称图形指一个图形本身成中心对称.联系: 如果将中心对称图形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则它们是中心对称图形.如果将中心对称图形对称的部分看成两个图形,则它们成中心对称.)

三、巩固练习

1.在你所学的平面图形中,哪些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并指出对称中心。2.完成课本83页的“随堂练习”。 3.归纳常见的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

四、总结

读、记本课知识点。

五、作业布置

1.读课本83页的《旋转对称图形》。

2.完成课本84页“习题3.6”的第

1、

2、4题。

板书设计:

中心对称

1.概念。2.性质。 3.作图。

4.中心对称图形。

5.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

第15篇:八年级下册数学北师版 中心对称 教学设计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3.中心对称教学设计

黔西县中建中学 刘金权

教学内容:

八年级数学下册(北师版)第三章第3节——中心对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心对称及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

2.探索中心对称的性质,会作一个图形关于某个点成中心对称的图形。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探索等过程,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图形变换的规律和特征,并体会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

2.运用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自己探索出图形变化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图形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2.通过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概括、探索、归纳等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中心对称及其性质,会作一个图形关于某个点成中心对称的图形。 教学难点:

中心对称及中心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会作一个图形关于某个点成中心对称的图形。 教学方法: 操作、观察、交流、分析、归纳。 教学准备: 图形纸片、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提问:什么是旋转?旋转有哪些性质?确定一个图形旋转后的位置,需要哪些条件?

学生回答、反馈。

纸片作旋转演示,引出中心对称。

二、新知教学 1.定义。

学生说出旋转过程以引出中心对称的定义:

(如果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它们的对称中心。)

教师演示强调“180°”和“重合”。 2.性质。

连接旋转前后的一组对应点,你发现了什么?再选其他对应点试一试。 教师演示引导学生归纳出成中心对称的性质:

(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所连线段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3.作图。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ABC,选择一点O为对称中心,要求学生画出与△ABC关于点O对称的△A′B′C′。

学生画后反馈。 4.中心对称图形。

教师将一张A4纸绕中心旋转180°,让学生说说现象,引出中心对称图形: (把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它的对称中心。)

5.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

同学们,这节课出现了“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两个概念,那它们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请同学们思考、交流后回答。 (区别: 中心对称指两个全等图形的相互位置关系,中心对称图形指一个图形本身成中心对称.联系: 如果将中心对称图形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则它们是中心对称图形.如果将中心对称图形对称的部分看成两个图形,则它们成中心对称.)

三、巩固练习

1.在你所学的平面图形中,哪些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2.完成课本83页的“随堂练习”。

四、总结

读、记本课知识点。

五、作业布置

1.读课本83页的《旋转对称图形》。2.完成课本84页“习题3.6”的第二题。

板书设计:

中心对称

1.定义。2.性质。 3.作图。 4.中心对称图形。

5.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

第16篇:北师版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确定位置(一) 教学内容:

确定位置

(一)教材p65---66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能描述简单的线路图。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

教学难点:用方位角和距离确定位置,能描述简单的线路图。 教法: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教师适时引导。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量角器、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多媒体出示教材p65 师:

1、六一儿童节快到了,老师想带领同学们去动物园游玩,你们想去吗?那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我们首先来到了喷泉广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动物园各场馆的路线图,找到自己最感兴趣、最想去的场馆, 找学生自由说

刚才有同学说想去熊猫馆,老师也非常想去,因为熊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而且是我国的“国宝”,我想去看一看它的生活环境。 他们都有自己确定的位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确定位置好吗? 板书课题:《确定位置》

二、探究新知

(一) 1.对照情境图想一想: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什么位置?(同桌交流互议)

2.找几人试说一说: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什么位置?

3.请同学们帮忙想一想,我们怎么去熊猫馆呢?(现在的观测点是喷泉广场),也就是说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什么方向?(北边往东)狮虎山也在喷泉广场北边往东,怎么区分呢?用一个什么量来表示呢? 师引导归纳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什么位置的表述方法。 a.结合情境图想一想:

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北面吗? 那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东面吗?那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什方向呢?

b.用量角器量一量熊猫馆的方向与正北方向的夹角是多少度? ( 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北偏东20度900米的地方。) 4.小结:用北偏东的度数能准确描述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方向,在谁的什么方向,就是以谁为观察点。

5.想一想:北偏东和东偏北的区别? 思考后一生试述。

6.画一画,量一量,说一说,猴山、斑马场在喷泉广场的什么位置?

(二)出示教材p65的问题如下:

1.大象馆和长颈鹿馆都在喷泉广场的北偏西60度方向上,如何区分它们的位置呢?(离喷泉广场的距离不一样,只有方向是不能确定准确位置的)

a 试让学生分别描述大象馆和长颈鹿馆的位置。 B.找出一个你所喜欢的馆试描述它在喷泉广场的位置。 c.量一量从喷泉广场到熊猫馆的距离是多少厘米?

d.如果1厘米代表500米试描述: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位置 2.参观斑马场后,同学们想去猴山,说一说他们的行走路线。 3.小结:我们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首先要确定观测点,再确定方向和距离。

三、巩固练习

1、第66页,练一练第1题。

2、练一练第2题。

3、练一练第4题。

4、练一练第3题。

(师巡视指导) 师引导归纳交流。

四、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确定位置

(一)

用北偏东的度数能准确描述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方向,在谁的什么方向,就是以谁为观察点。

我们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首先要确定观测点,再确定方向和距离。

第17篇:北师版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六、确定位置

教学内容:

确定位置

(一)教材p65---66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 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方位角和距离确定位置。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量角器、直尺、方格纸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快到了,老师想带你们到动物园玩一玩,大家想不想去看看呢?

生:想。

多媒体出示教材p65 情境图如下:

他们都有自己确定的位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确定位置好吗?

板书课题:《确定位置》

二、探究新知

1.对照情境图想一想: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什么位置?(同桌交流互议)

2.找几人试说一说: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什么位置?

3.师引导归纳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什么位置的表述方法。

a.结合情境图想一想:

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北面吗? 那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东面吗?那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什方向呢?

b.用量角器量一量熊猫馆的方向与正北方向的夹角是多少度?

c.量一量从喷泉广场到熊猫馆的距离是多少厘米?

d.如果1厘米代表500米试描述: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位置 .( 那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北偏东900米的地方。)

4、出示教材p65的问题如下:

a.想一想如何区分大象馆和长颈鹿馆的位置?

b.试让学生分别描述大象馆和长颈鹿馆的位置。

5、找出一个你所喜欢的馆试描述它在喷泉广场的位置。

三、巩固练习

1.想一想:北偏东和东偏北的区别? 思考后一生试述。

2.独立完成教材p66第1题。(师巡视指导)

师引导归纳交流。

四、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第18篇:北师版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确定位置》教案教学设计

颍东区插花镇二学区黄庄小学:授课老师:郭必勇 教学内容:

确定位置

(一)教材65~66 页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 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1.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

2.用方位角和距离确定位置。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量角器、直尺、方格纸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快到了,老师想带你们到动物园玩一玩,大家想不想去看看呢? 生:想。 多媒体出示教材65页 情境图如下:

他们都有自己确定的位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确定位置好吗? 板书课题:《确定位置》

二、探究新知 1.对照情境图想一想: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什么位置?(同桌交流互议)

2.找几人试说一说: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什么位置? 3.师引导归纳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什么位置的表述方法。 a.结合情境图想一想:

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北面吗? 那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东面吗?那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什方向呢?

b.用量角器量一量熊猫馆的方向与正北方向的夹角是多少度? c.量一量从喷泉广场到熊猫馆的距离是多少厘米?

d.如果1厘米代表500米试描述: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位置

4、出示教材p65的问题如下:

a.想一想如何区分大象馆和长颈鹿馆的位置? b.试让学生分别描述大象馆和长颈鹿馆的位置。

5、找出一个你所喜欢的馆试描述它在喷泉广场的位置。

三、巩固练习

1.想一想:北偏东和东偏北的区别? 思考后一生试述。

2.创设情境(海上作战)出示教材 “填一填”中的插图。(去掉距离)我国的西沙群岛上有一个雷达站,有一天,雷达发现几艘不明国籍的军舰侵入我国领海,虽然我们的解放军多次警告,但军舰仍然快速向海岛开来。祖国的领海神圣不可侵犯,作战指挥部当即决定:发射导弹击沉军舰。

2、引导学生产生认知过程,提出探究课题。

师:谁能用我们刚才学过的方法指挥导弹,击沉军舰?(按照学生的叙述,但并未击沉军舰)怎么回事?导弹沿着正确的方向为什么没有击沉军舰?(只有方向是不能确定敌舰的位置)怎样才能告诉导弹敌舰的准确位置呢?

3、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小结:要想击沉敌舰,不仅要告诉导弹敌舰的准确方向,还要告诉它应该飞多远,也就是“距离”。(标出距离)

4、试一试:重新“发射”导弹击沉敌舰。(完成书上的填空) 独立完成教材p66第1题。(师巡视指导) 师引导归纳交流。

四、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第19篇:4数教学工作总结

教学工作总结

园区育才小学:陈国宇

\"光阴似剑,日月如梭\",随着时间的流逝,转眼一学期又过去了。今年我任教四(2)班的数学,在本学期的教学中体会到了其中的艰辛和快乐,懂得了学好数学的重要性。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它对儿童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回想这学期以来的教学工作,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进入课堂《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四年级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课前准备不流于形式,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研究,教师的群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课后的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势中。在《乘法的简算》一组连乘计算题计算,学生发现了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的规律,然后观察数字特征,变序、加括号达到简算。设计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已有数据处理、数学结论的获得等环节,都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本人将继续本着\"教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不断探讨提高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20篇:奥数教学工作总结

四年级二班奥数教学工作总结

我担任的是四年级二班奥数课。我努力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 老师学习,在 老师的身上我学到了教学经验。我的教学成功离不开她的亲切指导和帮助。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奠定了基础,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我决心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成绩努力工作。

一、教学为主,认真钻研。

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二班的奥数教学工作,为了提高我自身的专业素质,我在教学方面认真努力学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认真备课,根据学校要求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2)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本学期在学校所有老师的关心下,我的教学工作又有了一些进步。在各个环节的教学上都积极征求优秀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课学习老师们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工作。

(3)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习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的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

放失。

(4)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

二、反思

部分学生以前形成的一些不良学习方法和习惯,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引导;学习成绩进步的同学,也还有许多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一个班里学生的反映速度不一,反映快的学生能和快学会新的知识,而反映慢的总是反复教才能学会。以后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

总体来说,取得的成绩还不够理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四数北师版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四数北师版下册教学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