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课件

咏雪教学课件(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5-26 07:40:55 来源:教学课件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咏雪课件

《咏雪》教案

清源中学单小平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畅地熟读全文。

2.能说出“内集”“俄而”“差可拟”“未若”等词的含义。并能将本文翻译成现代文。

3.知道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学习重点:目标2

学习难点:目标3

学习过程:

【导入课题】

【呈现目标 明确任务】

1.能正确流畅地熟读全文。

2.能说出“内集”“俄而”“差可拟”“未若”等词的含义。并能将本文翻译成现代文。

3.知道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合作预习问题导向】

美美地读(从读中感受)

1.听范读:听字音、节奏和情感。2.组员朗读展示。

认真地译(从译中探究)

小组合作,结合课前预习中的重点词语翻译全文。

细细地品(从品中领悟)

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下列问题: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2.文中将雪比喻为“”和“”(用课文原句回答),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我认为一句更好,因为。

3.“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4.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我喜欢,因为。

【生问师答 定向释疑】(学则须疑)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提出小组不懂的问题,向老师发问,教师对共性问题进行解答。

【盘点收获 拓展提升】

1.请说出一句有关描写雪的诗句:。

2.课堂小结:

【强化训练 当堂达标】

【小组评价 师生反思】

推荐第2篇:《咏雪》教学设计

《咏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背诵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一课时教读,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要点]

先由聪明少年导入文本,介绍《世说新语》,诵读《咏雪》品析佳句,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师: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聪颖儿童的故事呢?

学生讲述自己准备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

教师: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我希望同学们多读聪明人的故事,但不要局限于故事本身,因为有自己创见的人才更聪明。今天我们再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和她比比谁更有才吧!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对刘义庆的介绍,教师补充《世说新语》。

多媒体显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诵读文本,复述故事。

1、教师教读。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介绍文言文: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你了解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而培养语感的第一个好方法就是诵读。“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下面跟老师读。

例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体会到:根据文意读准节奏。难句如:“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要求:沉醉其中读出韵味。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要求:①要有时间、地点、人物。②讲清事情发生的缘由—经过—结果。

四、疏通大意,品析佳句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大意。

默读贵在边读边思考,要求学生

四、疏通大意,探究文本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大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然后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学生分组探究问题。

(1)各组提问。疏通文意后,请同学们深读课文,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

(2)教师归纳问题。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①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②“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③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3)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酌情指导。

明确:①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里良辰、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为春和景明、绿草如茵,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不正是赏心乐事吗?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

②对“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③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同学列举的喻体有“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教师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适当引申其他咏雪名句,如韩愈的《春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想象背诵法背诵课文。

背诵有两个明显的功能:

一、能帮助深入理解内容;

二、能提高阅读翻译的效果。因此学习文言文最好熟读到背诵,这对文言文阅读翻译理解的益处颇大。背诵文言文不等于死读硬背,而应讲求方法,可收事半功倍之效。结合投影想象画面背诵文章。

默写课文。

五、课堂练习

五、课堂练习:

(一)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徐孺子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①之曰:“若令月中无物②,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tóng)子,无此必不明。”

【注释】①语:对„„说。物②: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练习]: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与儿女讲论文义( ) 撒盐空中差可拟( )( )

未若柳絮因风起( ) 若令月中无物( )

短文

(二)中也有一比喻句,写在下面分析其好处。

比喻句:

好处:

六、阅读激趣:

你知道今天的课堂上涌现了一批聪颖机智的同学。但是你知道七岁的王戎为什么在大家竞相摘吃李子时而他却不为所动吗?你知道十岁的孔文举面对别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如何机智应答的吗?请走进《世说新语》!走进古诗文!

七、布置作业:

1、从文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咏雪句并写出理由。

2、整理你在本课上学到的文言文知识和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利用学到的方法预习《陈太丘与友期》,熟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提出自己不清楚的问题。

教学反思:

1、本课的设计比较注意学生学习文言文习惯的培养,为今后学习文言文做好基础工作。

2、学生的反应尤其是朗读和讨论表现非常好,积极动脑深入探究。如在评判咏雪句子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且说话注意到了形式要求,即:表明观点,阐述理由,再次总结。

3、教案设计挺全面,但因课堂时间紧张所以删去了几个环节,如《世说新语》的介绍﹑问题探究中的一二小题以及课堂练习和阅读激趣。现在想来还是因为刚进入初中的孩子们的文言知识有限,如果有一预习环节或一学期的积累可能就会更好。

4、教师的课堂用语要再进行锤炼,如把“说给我听”改为“讲给大家听听”等。这一点我会在每一堂课上都注意,因为这是一个教师的语言基本功。

推荐第3篇:《咏雪》教学设计

《咏雪》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感受到文化家庭和乐融融的氛围。发挥想象,会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学习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常见文言字词,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学习难点

发挥想象,会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刘禹锡的《乌衣巷》,最有名的是后面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是当时最有名、最显赫的两个大家族,有“王与谢共天下”的说法。这两个家族人才辈出。而谢安无疑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淝水之战,就是时任东晋宰相的谢安指挥的。

本课要学习的就是有关谢安与他子侄辈讲论文义的一篇文章,也就是《咏雪》。

二、作家与作品

1、结合课文注释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和刘义庆的知识。

《世说新语》,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全书按内容分类记事,共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节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指导读音。 (2)听课文录音,要求听清停顿,注意节奏。 (3)去标点读,读出停顿,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2、再读课文,读懂文义:

1 (1)借助课本注释,小组合作,共同翻译。

补充翻译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留: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物品名称、计量单位要保留。 换: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调:调整句子顺序,使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 补:补充省略的词语和句子成分。

删:删掉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语。 (2)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强调重点字词。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时间:寒雪日 地点:家里 人物:谢太傅、儿女们 事件:与儿女讲论文义

提问:家庭聚会的氛围怎样?从哪里看出来。

明确:融洽、愉快、轻松和谐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

四、问题探究

1、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谢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谢太傅倾向于谢道韫的比喻。在谢道韫回答之后,“公大笑乐”。

2、合作讨论:两个比喻你觉得哪一个更好呢? 明确:“撒盐空中”——盐的颜色与下落之态都跟雪接近,比喻很恰当,但是,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柳絮因风起”——不仅比喻贴切,表现出雪的轻盈之态,既有美的意象,又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更深刻。形、神、韵兼备。正如英国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五、拓展思维

1.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发挥想象,写出一两句形容雪的比喻句。

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句子写在书上。

2 例:1.雪如花瓣在空中翩翩起舞。 2.鹅毛大雪,漫天飞舞。 2.列举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六、看关键字背诵

寒雪日 讲论文义 欣然

板书: 咏雪

盐:色、形

柳絮:色、意境(春意)

比喻形象

3

——李白《北风行》 撒盐 柳絮 大笑乐

推荐第4篇:咏雪教学反思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

教学反思

禄劝县秀屏中学

韦芸

反思这堂课,我主要在想如何通过筛选适宜的教学内容,学习适宜的教学方法,并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深化改造,成为真正适宜学生的、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呢?

一、要遵循“生本”的原则

如果对学生知识结构、人格修养、技能技巧等的完善和提高没有帮助,那么一切都是徒劳无益的。“生本”原则要体现出教学内容的适度、深度,学生需要什么,我们便教什么。对于初一的学生,按照人教版的内容,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通过朗读来培养文言的语感;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即可,不要去过度拔高学生,哪怕是民族班的优秀学生。

《世说新语》这本书记叙的是从西汉、魏、晋到宋初名人们的遗闻轶事。书分36门,共1128则,其中关于少年儿童的记载有70则左右,并专设有《夙惠》一门,单写少年儿童的智慧言行。这些记载让我们通过作者对当时少年儿童言谈、仪态、思想、行为的品评了解到作者和当时人们的素质观,以及围绕这种观念人们对少年儿童进行的素质教育。要让学生对此书感兴趣,少年的智慧故事远比录播视频中的生僻甲骨文有趣,更能让初一学生接受。

二、要理解编者意图

除了课文的特点外,课文在这个单元的地位、价值,也需我们仔细琢磨、推敲。此篇课文编者编入初一册的第二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咏雪》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生活的画面,两代人在富有文化气息的交流中透出一种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同时选入的还有《陈太丘与友期》表现魏晋时期小孩子的聪颖机智。魏晋时期少年儿童活跃的思维、机智的论辩,是以比较丰富的历史、文学知识为基础的,这与当时家庭对孩子的早期智力开发重视是分不开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学目标确定为能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自己疏通文句,理解文意并掌握“俄

而、欣然、拟、未若”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感受魏晋时期小孩子的聪颖和家庭文化氛围对孩子的影响。

三、要大胆取舍

教学中,每节录播课教学内容多如牛毛,让人眼花缭乱,与其“眉毛胡子一起抓”,不如抓住其中最为精彩的一点,把它讲清、讲细、讲透,一课一得。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集中,从而使学生学得相对透彻。增加课外材料根据具体课文的需要,并非每一篇课文都需要援引资料,引用材料也不在多,在于精练、适合、有启发作用。根据教学需要,删去了录播中的大幅材料,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选用世说新语中的曹植和王戎的故事来导入,由于人物故事熟悉,内容容易理解,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

四、要“学练结合”

“学”指教师的讲解,“练”指学生的训练,其中包括回答提问、提出问题、。一节高效的好课,如果课堂上没有对学生进行“练”,那么,再冠冕堂皇的理由都是借口。所以在课文的朗读环节花了10分钟的练习时间,读准字音——读顺。读准节奏——读懂。让学生在诵读中直观感知文言特点,逐渐强化文言语感。

及时调整了教学内容,让我们明白选择“教学内容”的重要性:“适宜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成功的基石,课堂的教学艺术则是“催化剂”,这就跟写作一样,合适的材料、典型的故事永远是好作文。

推荐第5篇:咏雪教学设计

《咏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准节奏、读出韵味,在朗读中质疑、思辨;

2.发挥想象,品析诗句的高下,并用比喻作诗;

3.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情境中感受诗意,能喜欢《世说新语》。

【教学重点】理解文义,背诵课文,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

【教学难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和学生想象作诗。

【教学准备】PPT课件,收集一些动漫的下雪图片,选用适当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播放幻灯“动漫飘雪图”,学生背诵与雪有关的古诗,激趣导入

方法1.背诵写雪诗:略

方法2.讲述《七步诗》故事。

对七步诗,谢灵运说,“天下才分十斗,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天下人共用一斗。”“才高八斗”的由来。谢灵运对曹子建的推崇和自信真性情。

方法3.谢家子弟不一般,介绍谢家

出示《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王谢是两个大家族,赫赫有名的家族。谢家,谢安,谢灵运,谢惠连,谢朓,都是诗文卓著,诗仙李白特别推崇谢安和谢朓。故事就是发生在这个显赫的谢家里。走进谢太傅时代的谢家,有如此多的名人,是一个怎样的家庭氛围呢?一起走进谢太傅家一个雪天咏雪的故事里。

二、熟读成诵,质疑问难

1.自由读课文几遍,读到自己认为熟了就停下来。指名学生读,点评。

换一种方式读课文。去掉标点读。

再换一种方式读,古籍是竖排的,我们也来读一读竖排本的,慢悠悠读全文。

2.质疑问难

你有什么地方读不明白?或者对课文的内容提出问题?师生一起解决疑难字词。

要落实的重要字词:儿女:子侄辈;骤:急速,迅猛。(暴风骤雨);拟:相比,(无可比拟);未若:不如,比不上;因:凭借。

预设:这两句诗到底谁的好?为什么谢太傅没有点评?课文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

三、品读感受“咏絮才”

1.文章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让我们从文字中捕捉信息。

2.师小结: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3.四人一组,演读故事。

4.对诗,赏诗,评诗

①在场的绝不只有谢朗、谢道韫两人,还有其他孩子,只是作者只录下了两人的回答。聪明的你也在场,发挥你的想象,也对一句,展示你的才华。

仿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曰:____________差可拟。曰:“未若_____________。

②历代诗人还有那些咏雪的比喻呢? 读诗并简单赏析。

③兄子和兄女谁的诗句更好,现在我们来评判。

④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已经暗示了,你读到了吗?

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 1 -仅限“阳光教育”2012年学员使用,版权所有,请勿外传,违者必究

5.补充“咏絮才”

这就是一个典故的源头“咏絮才”,指诗才出众的女子。曹雪芹给林黛玉的判词就用到了这个典故,“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林黛玉是大观园里吟诗最好的女子。

四、拓展延伸,爱上好书

今天的课堂上涌现了一批聪颖有才的同学。但是,你知道七岁的王戎为什么在大家竞相摘吃李子时却不为所动?你知道十岁的孔文举面对别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如何机智应答?你知道时年九岁的徐孺子是怎样的一鸣惊人?课下请同学们阅读一本书《世说新语译注》;

- 2 -仅限“阳光教育”2012年学员使用,版权所有,请勿外传,违者必究

推荐第6篇:咏雪教学设计

《两则》

(《咏雪》)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诵读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句意,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在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

二、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世说新语》两则是人教版2016年新修订的七年级上册第8课,包括《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本单元的文章以家庭、亲情为主题。其中,《咏雪》一文展现了家庭和美温馨的一面,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的画面,展现了一个典型的书香家庭。这篇课文看似浅显,但若能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深入领会,自会翻出新意。

2、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疏通句意,理解课文内容

3、教学难点:

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三、教学准备

学生:(1)查找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

(2)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方法

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咏雪》)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思考;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学生小组交流)追问,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的呢?让我们一起从《世说新语》中的《咏雪》一文寻找答案

二、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

2、诵读课文,积累文言字词,疏通句意

3、感知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三、资料助读(多媒体出示)

《世说新语》,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练、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1、教师范读(要求:注意字词读音、节奏和语气

2、读准加点字的音

谢太傅 fù 俄而 é 雪骤 zhîu 差可拟.....chā nǐ

柳絮 liǔ xù 无奕 yì 王凝之 níng 谢道韫 yùn .....

3、学生自由朗读

4、指名朗读,师生点评。

5、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6、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五、分组研讨,质疑体会 预设问题:

(1)、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 (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3)、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4)、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5)、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6)你认为文中人物具有什么特点?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共性问题予以点拨。)

五、拓展延伸

让学生再举几例古人吟咏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把事先找好的诗句和学生做交流。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五、运用比喻,想象写作

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问题设计)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归纳:由“形似”到“神似”! 让学生尝试比喻句的写作:

六、作业

1、在读准节奏,读出韵味的基础上,背诵《咏雪》一文。

2、搜集古人咏雪的诗句。板书设计: 《世说新语》咏雪 形似——神似

比喻 兄子: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未若柳絮因风起

美的意境

推荐第7篇:咏雪教学设计

《世说新语》两则之一

刘义庆

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理解课文。

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与点拨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面带微笑,愉悦,从容上台,肯定学生)说辞:感谢陈老师和我们一起完成了朗读感知的部分,

接下来我们一起疏通文意。

注:请学生朗读(多形式朗读:单读,男读,女读或齐读)

1.提问并积累,关于“雪”的诗词名句: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介绍《世说新语》及作者。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以短篇为主,写法上一般都直叙其事。 作者: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爱好文学。 二.整体感知:

(一)朗读感知 1.听录音,要求听准字音,在不会读的字词旁,根据录音注上拼音,注意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2.放录音,跟读,注意节奏的把握。 3.反复朗读重点句:(1)白雪纷纷何所似(2)撒盐空中差可拟(3)未若柳絮因风起 4.齐读课文 注:请学生朗读(多形式朗读:单读,男读,女读或齐读)

(二)疏通文意

(面带微笑,愉悦,从容上台,肯定学生)说辞:感谢陈老师和我们一起完成了朗读感知的部分,

接下来我们一起疏通文意。

注:请学生朗读(多形式朗读:单读,男读,女读或齐读)

1.学习小组讨论,初步解决疑难问题,对照课文下面的注解及翻译资料理解文意,碰到疑难处做上记号。

2.翻开《新学案》51页,第(3)小题,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儿女:子侄辈,这里指侄儿、侄女 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地 差可:差不多可以 未若:比不上

(板书:提问一个学生回答)肯定学生

3.翻译重点句:

(1)白雪纷纷何所似: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2)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3)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板书:句子,翻译。提问:一个学生翻译一句)肯定学生 4.质疑:将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全班讨论解决。 (提问:学生试翻译全文)

我和同学们一起疏通了文意,接下来由杨老师带领我们继续去理解课文。

微笑/从容下台

三、理解课文

1.学习小组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新学案》52页

(二)1句段品读(1)(2)(3)题。

(1)文中的这一家人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氛围下聚会的?从哪里看出来?

轻松/温馨(内集、欣然、大笑)

(2)为什么把雪比作“柳絮因风起”比“撒盐空中”好?

“撒盐空中”形容飞雪就像空中撒落白盐,不够形象;“柳絮因风起”则用形象的比

喻写出了雪花的飘逸,比“撒盐”更富神韵。

(3)《咏雪》文末为什么要强调谢道韫是王凝之的妻子?

表示一种赞扬与敬佩

四、小结:本文通过写咏雪,表现了谢道韫的聪明智慧,才华出众。

五、自由读,试着当堂背诵全文

六.布置作业:1.《新学案》52页

(三)应用迁移2.复习全文,预习《陈太丘与友期》

《咏雪》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sì)?”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chā)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推荐第8篇:咏雪片断教学

《两则—咏雪》片段教学

建阳二中 邱宝凤

教学设计思路:

《咏雪》一文出自《世说新语》中的“言语”一门,语言浅易,故事简单。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中,谢家子弟咏雪的事情。文章只是客观地叙写其事,没有任何评论,而这正为学生进行文本的个性解读,提供了极好平台。

这篇课文的精彩点在于谢家子弟谢朗、谢道韫,对“白雪纷纷何所似”的不同诠释,而对这两句不同的咏雪句的鉴赏又是这一教学环节的重彩戏,学生在谈自己喜欢的理由的同时,也是一种自我感悟、自我鉴赏的过程,在思想的交流中也丰满了自己的思想。今天的教学目的在于欣赏古诗文中的意境美,通过一场“辩论”从而形成共识。 情景导入:

师:小白花,飞满天,下到地上像白面,下到水里看不见。(打一自然现象) 生:雪

师:让我们来欣赏几幅雪景图。

出示雪景动态图,引导学生体验雪景的美丽。看到这样纯洁、轻盈,漫天飞舞的雪花,你会用什么来形容呢?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咏雪》中如何描写雪。 教学过程:

师:当谢安问“白雪纷纷何所似?”时,谢朗的回答是“„„”

1 生:(齐声)撒盐空中差可拟 师:“谢道韫的回答是:“„„” 生:(齐声)“未若柳絮因风起。”

师:这一次,我们第六组的同学,提了个极好的问题(大家都羡慕地望着受了表扬的第六组同学),那就是这两个咏雪句都用了比喻,一个是比作(生:撒盐),另一个比成(生:因风起柳絮),你更喜欢哪一句呢?(许多小手举了起来)

生1:我喜欢“撒盐空中差可拟”,因为盐的颜色和雪一样的都是洁白的,而柳絮就不像,它是灰色的。

(未等该生落座,马上有同学不认同了,急急地把手伸得很高。为了使这种争辩的气氛更浓,我鼓励他们可不举手直接发言,这下教室里的气氛更热烈了。)

生2:文中说“雪骤”,说明雪大,下得急,盐较重,它的下降速度很快,与前文内容一致,而柳絮却轻飘飘地,所以我也喜欢“撒盐空中差可拟”,它比喻得很恰当。

生3:我不同意这两个同学的观点,因为从开头来看的话,大团大团的柳絮不正像鹅毛般的飞雪吗?盐就不像了,它是细颗粒状的。 生4:(反驳似地)请问这位同学,雪下的时候有没有声音?当然有,雪扑籁籁地落下,可以听到沙沙声,盐撒在空中落下的声音和雪是一样的,但柳絮随风而起却不会有声音啊。

生5:(不示弱地)可是在很多电视剧中,为什么用盐制作雪景,而不用柳絮呢?难道他们没想到节省点资金吗?

2 生6:(帮腔地)是呀,是呀,若是柳絮可就沾得到处是,恐怕拍《一地鸡毛》这片子还差不多。(全班大笑)

生7:而且盐和雪一样可以融化,而柳絮却不能(一些同学面面相觑,面露难色,看来他们陷入了找雪与盐相似点的漩涡,有不同意见的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师:(提醒地)这两句都是咏雪的诗句,从诗的角度谈,又如何呢?(一经点拨,马上有同学举手)

生8:我喜欢“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它的语言非常美,而且优雅,读着这句诗,我仿佛看到了雪花仙子在翩翩起舞,而将雪比成“撒盐空中”太土了,太俗了。

生9:(连忙地)经这个同学一说,真像是那么回事,这句诗仿佛把人带入了仙境,很有意境。

生10(极不认同的):不,不,我劝这两位同学还是从你们的太虚幻境中走出来吧,想想看,漫天飞舞的确美丽,可是雪是上天赐给大地的礼物,它终归投向大地母亲的怀抱,不能像柳絮总那么在空中飞呀飞呀,这不现实!

生11:这位同学忘了,老师说过所有的艺术都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都进行了艺术的加工,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生12:对,对,对,李白曾有句诗:“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若依前位同学现实的观点,李白这句诗也该拿来批判批判,可是,它正是运用夸张让我们看到了北方的酷寒。

3 生13:我还有一条证据,可以证明“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那就是韩愈的一个名句:“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可把杨花也就是柳絮比成飞雪,谢道韫为何又不可以将飞雪比成飞天柳絮呢,听说,她还因为这句诗被人称为“柳絮才”呢。

生14:(不解地)我还有一点弄不懂,雪是冬天的,而柳絮是春天的啊。

不少同学一起站起来,说起了同一个句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补充)正像岑岑将树树雪景比成万树梨花一样,谢道韫将春天的柳絮喻纷飞的雪花,也让人在唯美的意境中,感受了融融的春意,而“撒盐空中差可拟”除了喻体与雪比较接近外,没有更多的含义,读起来也没有“未若柳絮因风起”那样引人回味。在刚才的发言中,我班的许多同学表现了惊人的分析能力,也让我欣赏到了同学们大师般的雄辩口才,我被同学打动,我为同学喝彩!(老师带头鼓掌,学生紧随着热烈鼓掌,大家一脸的欢欣鼓舞。) 师:结束语

古人云:“诗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这里说的境界即意境。什么是意境?意境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简单的说,就是创作诗歌的环境。

4 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中,教者欣喜地看到了学生可贵的思辩精神和较高的理解与鉴赏能力,欣喜之余,也感触良多,主要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文本资源,在教学中实现有效对话。《咏雪》中的谢道韫因为“未若柳絮因风起”被人誉为“柳絮才”,可见人们对该句及其人文采的赞赏,但若让学生预先知道这一点,学生必然安于这样的结论,“撒盐空中”与“柳絮因风起”的比较就失去了机趣,也激不起智慧的浪花,文本的多重意义也就难在激烈的辩析中一一挖掘出来。

二、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体验,让个体生命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绽放。

在《咏雪》教学中,教者抓住了容易激发争论的问题:“两句带比喻的咏雪句,你更喜欢哪句”,通过鼓励和取消发言须举手的常例,营造一种思辩氛围,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一问下去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你言我语,不同观点的撞击,让每个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情至深处,有学生竟激动得指手跳脚,有的则是抓耳挠腮,苦思冥想,欲用更充足的理由说服异于自己意见的人。正如宋代诗人曾几所说:“纵横无不可,乃在欢喜处。”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让个体生命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绽放。

推荐第9篇:咏雪

咏雪

主备人:董永 副备人:韩子萍 朱丽

王晓利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学习课文摹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古人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学习古代少年的智慧。

学习重点:

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体会古人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学习古代少年的智慧。

学习难点:

1.学习课文摹景状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看图片,用语言加以描述。导入新课。

二、作品出处及作者

《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篇。《咏雪》选自《言语》篇,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炼、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三、读通全文,停顿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四、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翻译: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侄儿侄女谈论文章的义理。一会儿雪下得急,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而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谢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五、(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 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融洽、欢快、轻松。

(3)“撒盐空中” “柳絮因风起” 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它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撒盐”却是沉重的颗粒,缺乏美感,这样一来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六、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七、你怎样理解“公大笑乐”?

(1)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2)“笑”前喻,“乐”后喻。

(3)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八、课堂测试

内集:

儿女: 俄而:

骤: 欣然:

未若: 差可拟:

即: (1)白雪纷纷何所似?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九、板书

十、拓展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柳如同碧玉妆扮分外娇娆,

垂下的万千枝条好像绿色的丝绦。

是谁把这柳叶裁得如此精致,

原来二月春风——它恰似一把灵巧的剪刀。

卜算子· 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驿亭之外,断桥之旁,寂寞绽放,无人作主。每当日色西沉,孤独愁苦,更有风雨来侵。

不想争芳斗春,听凭百花嫉妒。凋零成泥,碾踏为尘,唯有芳香依旧如故。

推荐第10篇:咏雪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李维博

教学目标:

1.讲清楚文言文学习的基本要求 2.通过注释,读懂浅显的文言文

3.理解言简意赅的文章里,蕴含着的丰富的人文内涵,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升入初中后,文言文以及古诗就是我们语文学习的重要年内容了。一般每册课本中有文言文五篇,古诗包括课后的诗词背诵近十五首,篇章比例占到五分之一强。每次期中期末及中考分数也都占到四分之一左右。

学习文言文及古诗有很多好处,例如:可以直接了解我国五千年的历史,能促进现代汉语学习,文言是现代汉语之根,可以促进现代汉语的学习,可以学习我国古人丰富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等。

二、新授

(一)学习文言文基本要求(或者说学习的基本内容)

掌握必要的文学常识,朗读文章会停顿,准确清楚每个字的含义,文从字顺的翻译句子,揣摩课文内容,有哪些感悟,很多篇章需要背诵等等。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逐渐明确这些要求的。 1.文学常识

选自《世说新语笺疏》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城彭(现在江苏徐州)人,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 朗读文章会停顿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范读,学生朗读,读流畅,读出停顿) 准确清楚每个字的含义

3.文从字顺的翻译句子,翻译原则以及方法 (1)初步学习翻译课文,首先要利用课文注释。 (2)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我们应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4)具体方法:留、扩、补、调、删等。

在翻译中,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如:谢太傅是用官名做称呼,就不要再译成谢安。 扩

变单音词添加为双音词,翻译中运用最多。如:谢太傅寒雪日内寒冷。

补充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句首补充主语“谢道韫”。

调 调整语言顺序,让原句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如: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调整为“寒雪日谢太傅内集—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也”不译。 4.《咏雪》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內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差可拟中。”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不久,雪下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5.课文注释中的每个短语,每个词,要理解,要准确背诵,不走样。(背诵注释,包括每个字,理解背诵,共9个)

(1)内集:家庭聚会(2)讲论文义:谈论诗文(3)俄而:不久,一会儿。(4)差可拟差: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5)因:凭借

补充:(1)骤,急、紧。(2)儿女,子侄辈的人。(3)何,什么。(4)未若:不如比作。(5)即:就是。

三、总结:本文掌握必要的文学常识,朗读文章会停顿,能够准确清楚每个字的含义,能够文从字顺的翻译句子,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内容,也是最重要的内容。

四、作业:背诵、翻译原文,背诵注释。

五、教学反思

这是升入初中后,第一次学习文言文。学生对文言文陌生,对文言文应该学习哪些知识茫然,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一片空白。是白纸就好,可以画,可以写新的图画与文字。从零开始,对于学习要求,学习方法,要清楚条理的告诉学生,严格要求,历练习惯。

第二课时 6.揣摩课文内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内容

明确:通过描写咏雪,表现谢道韫聪明智慧,才华出众。 (2)你认为“撒盐说”好,还是“柳絮说”好? 明确:柳絮说好。(a)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b)柳絮有好的意象,比喻传神。(兄子谢朗把雪比喻成撒盐空中,虽然形似,但是谁把盐撒在空中呢?只有物象,没有意象。)

谢朗的比喻好。(a)雪的颜色和下落的情态与盐都很接近;柳絮的颜色和飘舞的方式与雪不相同。(b)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然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3)编者以及谢太傅对于二人比喻得高低优劣都没有表态,你认为他们更赞成谁的比喻? 明确:结尾一句,补充交代了谢道蕴的身份,暗示他们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谢太傅大笑乐,他发现了谢家又多了一位大才女。)

(4)“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明确:温馨、愉快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和谐、融洽) (5)揣摩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明确:(1)东晋的谢太傅家族是诗礼官宦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2)在这样的家族里,只有雪天无法出行,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3)召集人是谢太傅,参加者是儿女们(4)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有了。 7.写法

本文叙事,采用白描的手法,未加任何客观评论,客观地表明了编者及谢太傅的观点。谁的语言好,一目了然。 8.拓展

1.还有写雪的名句吗?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喻)(唐代

岑参(cén shēn)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夸张)(唐代

李白

《北风行》,) 2.《咏雪》吟

名门望族重学习,太傅内集讲文义。雪骤欣然把题命,众位子侄显才艺。 男侄胡儿信口吟,撒盐空中差可拟。小女道韫随即咏,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公笑乐不做答,世说枉评定高低。敏捷美名传后世,归入言语明意旨。

说明:学习《〈世说新语〉二则》,见“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二句押韵,句式关联别致,便尝试将二句连接在一起,复述基本内容并解释《咏雪》在原文中的归类。

三、总结:让学生复述本节课所学内容,明确以后的学习本文就是学习古文的一个范例。

四、布置作业:默写原文、译文,默写注释,理解记忆关于课文的思想内容

五、教学反思:学习文言文,要将朗读,背诵,翻译,理解,书写,准确记忆联系在一起,缺一样都不行。学习文言文要下真功夫,一点都不能马虎。

六、附板书:

交代背景——谢太傅寒雪日內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叙述事件

一问—白雪纷纷何所似

{ 两答——兄子——撒盐空中 }赞誉谢道韫才气 兄女——柳絮因风起 附:练习题

(一)《咏雪》第一部分:

1、本文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是

朝代的

(姓名)组织编写的。

2、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

⑴寒雪日内集 ⑵撒盐空中差可拟

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等要素。

4、《咏雪》一文用

等词语营造了一种融洽、欢乐、轻松地家庭气氛。

5、《咏雪》中两个以雪为喻的句子是 ,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6、请仿照问问中的文言句式再写出一句对纷纷扬扬的白雪做生动地描述。曰:“

差可拟”。

曰:“未若 ”。 《咏雪》第二部分:

1、

给下面的加横线字注音。 ⑴雪骤(

⑵无奕(

2、

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 “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 今义:

3、

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⑴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⑵未若柳絮迎风起。

4、请写出你所积累的咏雪的名句两组,并注明作者。

(二)《陈太丘与友期行》第一部分:

1、本文选自南朝宋

(姓名)组织编写的

(一书)。

2、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

⑴尊君在不 ⑵下车引之

3、本文的主要人物是 ,文章主要是从 和 方面来刻画主要人物的。

4、本文中元方从

两个方面反驳父亲的友人,具体表述是 和

5、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你如何理解“元方入门不顾”?

6、结合原文内容说说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陈太丘与友人期行》第二部分:

1、给下面的加横线字注音。 尊君在不(

2、解释下列加横线词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期)

去(离开)

委(委任)信(信用) B、期(约定时间) 去(离开) 委(舍弃)信(信用) C、期(日期)

去(到……去) 委(舍弃) 信(相信) D、期(约定日期) 去(去往)

委(委托) 信(相信)

3、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4、不全下面句中的省略成分。

陈太丘与友人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

)去,(

)去后(

)乃至。

5、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陈元方反驳友人,可见他明白事理,聪明机智。

B、友人迟到在先,责骂陈太丘在后,可见友人是个既无信,又无礼的人。C、陈太丘不与友人打招呼就独自上路,陈太丘不讲信用。

D、由陈元方的行为可看出其父陈太丘应是个守信懂礼的人。

参考答案:《咏雪》第一部分:

1、南朝宋

刘义庆

2、⑴家庭聚会 ⑵相比

3、时间寒雪日、地点内集、人物谢太傅儿女、事件讲论文义

4、内集欣然

大笑

5、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后一句好。因为比喻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要有意蕴。“柳絮”一喻好就好在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6、曰:棉絮纷纷差可拟。曰:未若鹅毛当空舞。《咏雪》第二部分:

1、⑴zhòu⑵yì

2、古义:指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指家中年青一代人。今义:专指子女。

3、略

4、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⑵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

《陈太丘与友期行》第一部分:

1、刘义庆

《世说新语》

2、⑴通否,不在 ⑵拉

3、元方

语言

行动

4、信用

礼貌

父亲朋友失约在先

父亲朋友当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

5、友人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对友人不守信,说话不礼貌的行为表示抗议和蔑视。

6、与人期日中,结果过中不至,可看出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有礼貌,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就斥责太丘,十分无礼,可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的义正词严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就改的精神。《陈太丘与友期行》第二部分:

1、古义:丢失

今义:死亡

2、B

3、略

4、友

友 太丘

5、C

附:练习题

(一)《咏雪》第一部分:

1、本文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是

朝代的

(姓名)组织编写的。

2、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

⑴寒雪日内集 ⑵撒盐空中差可拟

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等要素。

4、《咏雪》一文用 、、

等词语营造了一种融洽、欢乐、轻松地家庭气氛。

5、《咏雪》中两个以雪为喻的句子是 ,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6、请仿照问问中的文言句式再写出一句对纷纷扬扬的白雪做生动地描述。曰:“ 差可拟”。

曰:“未若 ”。 《咏雪》第二部分:

1、

给下面的加横线字注音。 ⑴雪骤( )

⑵无奕(

2、

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 “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 今义:

3、

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⑴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⑵未若柳絮迎风起。

4、请写出你所积累的咏雪的名句两组,并注明作者。

(二)《陈太丘与友期行》第一部分:

1、本文选自南朝宋

(姓名)组织编写的

(一书)。

2、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

⑴尊君在不 ⑵下车引之

3、本文的主要人物是 ,文章主要是从 和 方面来刻画主要人物的。

4、本文中元方从

两个方面反驳父亲的友人,具体表述是 和

5、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你如何理解“元方入门不顾”?

6、结合原文内容说说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陈太丘与友人期行》第二部分:

1、给下面的加横线字注音。

尊君在不(

2、解释下列加横线词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期)

去(离开)

委(委任)信(信用) B、期(约定时间) 去(离开) 委(舍弃)信(信用) C、期(日期)

去(到……去) 委(舍弃) 信(相信) D、期(约定日期) 去(去往)

委(委托) 信(相信)

3、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4、不全下面句中的省略成分。

陈太丘与友人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

)去,(

)去后(

)乃至。

5、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陈元方反驳友人,可见他明白事理,聪明机智。

B、友人迟到在先,责骂陈太丘在后,可见友人是个既无信,又无礼的人。C、陈太丘不与友人打招呼就独自上路,陈太丘不讲信用。

D、由陈元方的行为可看出其父陈太丘应是个守信懂礼的人。

参考答案:《咏雪》第一部分:

1、南朝宋

刘义庆

2、⑴家庭聚会 ⑵相比

3、时间寒雪日、地点内集、人物谢太傅儿女、事件讲论文义

4、内集欣然

大笑

5、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后一句好。因为比喻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要有意蕴。“柳絮”一喻好就好在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6、曰:棉絮纷纷差可拟。曰:未若鹅毛当空舞。《咏雪》第二部分:

1、⑴zhòu⑵yì

2、古义:指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指家中年青一代人。今义:专指子女。

3、略

4、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⑵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

《陈太丘与友期行》第一部分:

1、刘义庆

《世说新语》

2、⑴通否,不在 ⑵拉

3、元方

语言

行动

4、信用

礼貌

父亲朋友失约在先

父亲朋友当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

5、友人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对友人不守信,说话不礼貌的行为表示抗议和蔑视。

6、与人期日中,结果过中不至,可看出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有礼貌,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就斥责太丘,十分无礼,可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的义正词严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就改的精神。《陈太丘与友期行》第二部分:

1、古义:丢失

今义:死亡

2、B

3、略

4、友

友 太丘

5、C

第11篇:咏雪

咏雪

——选自《世说新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①,与儿女②讲论文义③。俄而④雪骤,公欣然⑤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⑥。”兄女曰:“未若柳絮因⑦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⑧,左将军王凝之⑨妻也。 注释:

① 内集:家庭聚会。 ② 儿女:侄儿、侄女,指年轻一代。

③ 文义:诗文。 ④ 俄而:不久,不一会儿。⑤ 欣然:高兴的样子。 ⑥ 差可拟:差不多。 ⑦ 因:乘。 ⑧ 无奕女:指谢道韫,东晋时期有名的才女,是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 ⑨王凝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次子,也是谢道韫的丈夫。

《咏雪》教案

教材解读:

《咏雪》选自《世说新语》,它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文章第一句交代咏雪的背景。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相当多。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欣赏及赞扬谢道韫的才气。并写出了谢道韫是“咏絮才”,后来便把在诗文创作方面卓有才华的女子赞誉为“咏絮之才”。《红楼梦》第五回的“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便以“堪怜咏絮才”称许林黛玉。在《三字经》中还有“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之句。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杨氏之子》、《伯牙绝弦》等几篇文言文,基本掌握了了一些朗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进行学习,并努力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感受“咏雪”的情境,学习古人的智慧。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本文,并试着背诵。

2、能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意,对不理解的地方敢于提问。

3、了解“咏絮之才”这个典故的由来,学习古人的智慧。

4、积累古诗中的咏雪名句。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篇古文,并能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的意思,积累咏雪名句。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两个人对雪的比喻妙在哪里,文中的谢太傅为什么更欣赏侄女谢道韫的回答,谢道韫因何得名“咏絮之才”。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同伴互助,解决疑难;补充相关人物的资料。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搜集咏雪名句,谢安、谢道韫、王羲之的图片及资料。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创设情境。

1、课件依次出示:谢安、谢道韫、王羲之的图片,师作如下介绍:

谢安,东晋政治家,军事家,也是当朝宰相,世称谢太傅、谢公。他自幼聪慧敏悟,气字非凡,甚至连被誉为“王与马,共天下”的著名丞相王导都知道他,以致于当时的学童连他的读书音韵都竞相仿效,蔚成时尚。在同权臣桓温的周旋与斗争中,谢安表现出了超人的胆识与气度,成了稳定大局的顶梁柱,群臣的主心骨。公元371年,桓温废除了皇帝司马奕,另立简文帝司马昱,公元373年二月,当桓温闻讯简文帝并没有如他指望的那样,禅位给他,气急败坏;亲率大军,杀气腾腾地回兵京师,向谢安,王坦之问罪,并欲趁机扫平京城,改朝换代。眼见朝廷上下,人心惶惶,新帝司马曜也不得不下诏让吏部尚书谢安和侍中王坦之到新亭迎接桓温。当时,文武百官纷纷跪拜在道路两旁,甚至连抬头看一眼威风凛凛从眼前经过的桓温的勇气都没有,这里面也包括那些有地位有名望的朝廷重臣。与谢安同来的王坦之早已是惊慌失色,汗流浃背,紧张地连手版都拿倒了。在这惶恐的一群人中,只有两个人不改自然容颜,一个是来者不善的桓温,一个是镇定安闲的谢安。在习习拂面的寒风中,谢安走上台阶,在席上就坐。他并不看桓温布置在四周,围得像铁桶似的卫兵,而是先作了一首咏浩浩洪流的《洛生咏》,然后才平静从容地说:“我听说诸侯有道,就会命守卫之士在四方防御邻国的入侵。明公入朝,会见诸位大臣,哪用得着在墙壁后布置人马呢?”老道的桓温没料到昔日在自己府中做司马的谢安在这种关头依旧不改其旷达风度和自若本色,一下子被他镇住了,于是赶忙赔笑说:“正因为不得已才这样做呀!”嚣张气焰被打下去后,他连忙传令撤走兵士,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又摆酒设馔,与谢安两人“欢笑移日”,在这欢笑声中,朝廷总算度过了一场虚惊。

谢道韫,东晋时有名的才女,东晋的谢氏家族是声名显赫的名门望族,、谢道韫就是出生于这样一个才俊麋集的豪门中。她是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女,淝水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谢玄的姐姐。谢道韫在闺阁少女时就卓尔不凡,才识过人。一个冬日的午后,谢安与家人们聚在一起讨论文义大略。不久,雪下大了,谢安兴致勃勃地问:“大雪纷纷何所拟?”侄儿谢朗回答:“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却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在叔父谢安十分赞许,于是后世就把能诗善文的女子称为“咏絮之才”。后来,谢道韫就嫁给了东晋时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子王凝之,王凝之以善“草隶”闻名,又先后出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虽然没有他父亲和弟弟的名气大,但也绝非庸才。唐朝诗人有句诗写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里的“谢”指的就是谢道韫的娘家,“王”指的就是王羲之家。

2、说说听了老师刚才的介绍,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3、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古文就是“咏絮之才”这个典故的由来。师板书课题。

4、生齐读课题,说说还在那里见到过“咏”字,学生联系过去学过的《咏鹅》、《咏柳》,想一想“咏”是什么意思?

二、尝试自读,读通文章。

1、学生自由地朗读文章,并标记下难读的地方。

2、全班交流,说说哪些句子不太好读?师相机指导,请学生互相纠正,全班练读。学生朗读预设:

易错的字音:雪骤(zhîu) 何所似(sì)

差(chà)可拟(nǐ) 即(jí) 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即/公大兄/无奕女。

3、指名读全文,齐读全文。

三、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1、回忆以往学习古文,是怎么理解文意的?(读中理解,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

2、运用以上的方法,自己默读文章,试着想一想文章讲的是什么意思?在读不懂的句子后面划“?”

3、小组合作交流,重点交流自己不懂句子。

4、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之后,全班交流:还有哪些问题或疑惑? 预设:俄而雪骤

师引导:你还听过哪些带“骤”的词语,比如:骤雨,骤降,大胆猜想雪骤可能是什么意思?借助注释,知道“俄而”是什么意思?那么“俄而雪骤”连起来怎么解释呢? 即公大兄无奕女。

2 师引导:智力的“公”指谁?(谢安) 无奕女又指谁?为什么叫谢道韫为无奕女?

5、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文章的主要内容。

6、用一句话概括这篇古文的主要内容。

四、突破难点,感受智慧。

1、课件出示兄子和兄女的话。展开辩论,说说你更欣赏谁的比喻,为什么?

2、读文章,想一想谢太傅更欣赏谁的回答,从文中找出根据。(谢道韫回答之后,谢太傅大笑;文章最后介绍谢道韫的身份,这都说明谢太傅更加欣赏侄女谢道韫的回答。)

五、大胆想象,运用表达。

1、通过平时的观察,你觉得雪还像什么?

2、小组合作,试着用文中的句式来写一写。_________________差可拟。 未若____________因风起。

3、学生交流平时积累的咏雪名句。

4、师用课件出示古诗中的咏雪名句,学生读一读,记一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唐 李白《行路难》

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 ——宋 陆游《夜大雪歌》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它梅蕊玉无香。 ——宋 杨万里《观雪》

5、分角色朗读,想象当时的情境。

6、自由背诵,生齐背。

六、充实人物,全面解读。

1、学了这篇古文,谢道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师补充资料:

谢道韫在王家平淡地过了数十年,此时东晋王朝气数已尽,著名的孙恩、卢循起义爆发了。当时任会稽内史的王凝之已迷恋上道教,面对强敌进犯,不是积极备战,而是闭门祈祷道祖能保佑百姓不遭涂炭。后贼兵便长驱直入,王凝之及其子女都被杀。

谢道韫目睹丈夫和儿女蒙难的惨状,手持兵器带着家中女眷奋起杀贼,但终因寡不敌众被俘,此时她还抱着只有三岁的外孙刘涛。她对孙恩厉声喊道:“大人们的事,跟孩子无关,要杀他,就先杀我。” 孙恩此前听说过谢道韫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女子,今日又见她如此毫不畏惧,顿生敬仰之情,非但没有杀死她的外孙刘涛,还派人将他们送回会稽。从此谢道韫寡居会稽,过着平静的隐士生活。

3、说说听了老师刚才的介绍,你对谢道韫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七、课外拓展,广泛阅读。

推荐阅读《世说新语》,结识更多聪颖机智的朋友。 板书设计:

咏雪 咏:歌颂、赞美。

撒盐空中 柳絮因风起

胆识过人 咏絮之才

第12篇:咏雪

《咏雪》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熟读并朗诵全文,“咬文嚼字”,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未若”等;并且了解主要句式,背诵全文。

2.过程与方法:在品读的基础上,把握雪的形神,体会比喻神似的精妙之处;发挥想象感受雪的神韵。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古人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培养发现美的眼睛,拥有一颗更加热爱生活的心。

二、教学方法

以诵读指导法为主,以其他教学方法为辅:讲授法、提问法,小组讨论法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利用多媒体和所学知识搜集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利用工具书解决课文生字词,比如:俄而()雪骤()差( )可拟 ( )

课前搜集积累古诗中的咏雪名句。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进情境 师:(课件展示冰心的一首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飞进芦花都不见。这首诗谜描写的什么啊? 生:雪、下雪。 师:对,是雪。为更直观的看到雪花,现在请我们班的小画家明晓玉在黑板上画两朵雪花吧。 (生画雪花)

师:画得真好。来点掌声吧!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观察雪花有哪些特点呢?

生:六角形的,白色的,出现在寒冷的冬天,像白色的花瓣一样在空中飘舞。

师:同学们描述的很准确。那么你们觉得那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的雪花像什么呢?我们用什么才能恰当的比你他们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古代的两个少年是如何吟咏雪花的。 (二)、进入五读,整体感知 一读咬文嚼字注字音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é)而雪骤(zhòu),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sì)?”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chà)可拟(nǐ)。”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yì)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教学片段1】

师:同学们,有预习这篇课文吗?为了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大家先齐声朗读这篇课文。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流畅,整齐,,咬字清晰,声音洪亮。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读出文章的感情,不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的。但有几个字大家还是得注意它们的拼音。骤:zhou似:si差:cha 拟:ni奕:yi。 师:通过听刚才同学们的朗读,大家的预习工作做得很不错。现在请同学们用三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并尝试划出句子中的停顿,同时把不懂得如何停顿的句子,做好记号,等下请同学们提出来。

(师提示:做好标记,难读之处打个“?”)

二读标点节奏划句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三读疏通文意略翻译 咏雪の解字

(1)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史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2)内集:家庭聚会。

(3)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这儿当“子侄辈”讲,即年轻一辈) (4)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5)俄而雪骤,公欣然曰(俄而:不久,一会儿)(骤;迅速)(欣然:高兴的样子) (6)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7)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8)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因:凭借)(“因”在这里有特殊含义) (9)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10)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咏雪の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哈哈大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教学片段2】

师:那么下面现在请同学们用五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并结合注释,试着翻译全文,同时把不懂得字词句,做好记号,等下请同学们提出来。 (师提示:做好标记,不理解之处打个“?”)

师:看来有些地方还不是很懂,现在我们请几位同学来来梳理一下文章的大意,每人一句。(请生翻译全文) 明确(重点讲解):内集,儿女古今异义,俄而,未若,拟,骤等。以及两个咏雪名句的讲解。

师:通过刚才的梳理,我们大概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大家也表现很不错。现在我们请男同学把课文朗读一遍,在朗读中,大家试着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的复述一下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等下请同学来复述。(男生读)

师:读得很不错。现在请同学们来复述故事,可先在草稿纸上写个提纲。

(生写,师提示,抓住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三分钟后,请生复述。

明确:一个寒雪日,谢太傅和自己的子侄辈谈论诗文。谢太傅问:纷纷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儿子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大哥的女儿谢道藴回答说:像柳絮一样乘风飞舞。其实,在文章的第一句,短短的十五个字就涵盖告诉了我们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

四读问题探究终全懂

1、在太傅出题后,胡儿与道韫都各自从自己的内心出发回答了问题,太傅对这两种回答,只是“大笑乐”,并没有明确表示谁对谁错,谁优谁劣,十分耐人寻味。学生讨论自己对俩个比喻的看法。“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2、公为什么“大笑乐”?说明了什么?(有力的暗示对谢道韫的赞赏) 【教学片段3】

师:好,虽然时隔今日已经很久了,但通过图画对当时他们咏雪的事情却一目了然了。同学们想一想,当时外面天寒地冻,谢太傅和家人聚会时屋内的气氛如何啊?又从那些词可以看出来呢?快速浏览课文。

明确:轻松,欢快,融洽。从欣然,笑乐看出来的。 那么请同学,先齐声朗读课文,把那种融洽欢快的气氛读出来。等下请三位同学来表演一下。 读完,提示他们三位都是有才华的文人,谢太傅是长辈,胡儿,谢道藴是晚辈,并且要把谢道藴才女的气质演出来。(请两男一女同学表演,并请生点评) 师:同学们表演的很好。其实啊,古人有四大人生美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而对于文人才而言,吟诗作对定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当谢太傅问:白雪纷纷何所似?时,对于胡儿与谢道藴的回答,他是什么反应啊? 生齐:笑乐。

师:对,是笑乐,也就是满意的意思。那同学们思考一下,他是为谁的回答而笑乐满意呢? 明确:①对他们两的回答;②笑胡儿,乐兄女;③只为兄女笑乐。 师:谢太傅对他们两的回答笑乐,我们知道这个故事选自《世说新语》,它的作者是刘义庆。那么编著这个故事的作者又觉得谁的回答好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 明确:是谢道藴的好。最后点明她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藴的回答。因为这个故事谢道藴有了“咏絮才”的称号。

师:对于他们的回答,谢太傅是一笑了之,编者是赞赏谢道藴的,那同学们觉得哪个回答好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明确:①从外形上看,雪盐颜色相进,且撒盐和雪落下来的姿态很相似,形似才能神似。 ②是个讲究的是意蕴与物象的统一。柳絮是春天才有的,似乎在暗示冬天已经来了,春天也将来临,有深刻的意蕴,并且把漫天飞舞的雪花比作满天的柳絮飘飞,意境很美。所以此喻有意蕴,而比作盐则没有。

五读角色扮演进想象 读出意趣——想象和比喻 师:“假如你也参与了当时兄子、兄女们的讨论,请你也发挥想象,面对大雪纷纷扬扬,你想到了什么呢?还有什么像雪呢?” 生:云朵、棉花、蒲公英 师:形似神似? 【教学片段4】 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能自圆其说即可。胡儿将飞雪比作撒盐,谢道藴将飞雪比作柳絮,那么同学们觉得那纷纷扬扬的雪花像什么呢? 明确:像鹅毛,蒲公英等。 师:同学们也可以试着写成诗句哦。我们以前学过很多关于雪的诗句,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五、小结

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应当学习古人对生活细致的观察,练就一双发现生活之美的眼睛与一颗热爱生活的心!

六、布置作业,开拓视野

师: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认识了晋代一位聪颖机智的才女——谢道藴。感受了她出类拔萃的才情。其实《世说新语》中还有许多聪明的少年人物,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知识。请同学们课后收集其中的故事,并完成相关练习。这篇课文比较短小,最后让我们结合图画,一起来背诵全文。

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进行创作:写一段描写雪的文字(大家注意比喻的形似和神似)。

七、板书设计 盐——白粒形似 白雪pk赢?

雪——灰白团轻盈飘舞飞神似

蒲公英面粉棉花粉笔灰

第13篇:咏雪

咏雪

谢太博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第14篇:咏雪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或词语。

(1)寒雪日内.集.(

) (2)俄而雪骤.(

) (3)公欣.然.曰(

) (4)差可拟.(

) (5)去后乃.至(

) (6)太丘舍.去(

) (7)入门不顾.(

) (8)与友期.行(

) (9)时.年七岁(

) (10)尊.君.在不(

) (11)相委.而去(

) (12)下车引.之(

) 2. 古今词义一致的一项是 ( ) A.与儿女讲论文义 B.则是无信 C.相委而去 D.下车引之

3. 下面诗句美妙在哪里,请写几句赏析文字。 (1)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用一句话概括这两则故事的大意。

(1)《咏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陈太丘与友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5篇:咏雪教学反思案例

【课堂反思录】

课是常态课。但是因为带了录音笔,准备整一个课堂实录。一直没有比较过预设和生成有多大的差距,感觉也是模糊的,这次下决心以实录为根据,以事实为准绳,做点实在的研究。备课时也就多用了一点心,属于来源于常态,而高于常态的一节课。

又突发奇想,准备到其他班去上上,这一合计,就找上了平老师。和平老师接触不多,但是可以看得出来是有教学激情的小青年教师。我在操场上找到平老师,我就跟平老师说:这个星期我和你交换场地上一节课,属于民间交流访问,你热烈欢迎我到你班上一节我的课,我热烈欢迎你到我班上一节你的课。平老师瞪大眼睛,平老师还张大嘴巴,平老师又笑起来,平老师说好啊好啊。

课上得很轻松,像羽毛一样轻而蓬松。结果搞笑的是讲完后,录音笔什么也没录下来,扼腕长叹良久,心情一下很沉重,像铅块一样的灰色的沉重。于是又到本班炒了一顿现饭,加了一些油盐麻辣酱,结果一节课居然没上完。掐了一节尾巴。壮士断腕,恨何如哉。

幸好我记性不好,所以我抢记能力不错,这么说好像有点逻辑混乱,管不了那么多了,接着打字。我就凭这记忆和教案和课件和学生的聊天记录及笔记整理了上面这份东西。下星期再做第二份实录。等第十个做完后,再把教案和实录摆在桌面上大打出手。这是后话,提前先说说。

思考一:关于目标。教了五年语文了,一直很懵懂,近年才有些感悟,质疑多于建构,目前我认为最大的一个收获是对课堂目标的思考。一直以来在抄备课的痛苦中挣扎,格式化的三维目标和重难点都是照抄不悟,把这些走了形式主义,把时间都挪到教学细节上技巧上板块上手段上创新上,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度彷徨。很多时候都讲不完,更不用说公开课的容量了,也听到满耳朵老师的抱怨:哎呀,又没讲完就下课了。也拖不得堂,高效课堂更容不得如此做派。

近年突然有顿悟的感觉,课堂再精细,不如目标明确。我现在是抛开了各类教案上的教学目标,也没管他什么人教社八教社,自己按对课文的理解重新编排了目标,尽量简单洗练,一课一得为主。《紫藤萝瀑布》我就讲修辞,《论语十则》就讲释义,《春》就讲描写,《散步》就讲对称句,《山市》就讲翻译,《世说新语》就讲故事,《羚羊木雕》就搞辩论,《风筝》讲蕴藉含蓄,《,绿色蝈蝈》讲生动形象,《金色花》就讲朗读,《皇帝的新装》就讲情节,《寓言四则》就讲哲理,《短文两篇》就讲表达方式,《走一步,再走一步》就讲心理,《理想》就讲节奏,《夏感》就讲动词,《古代诗歌四首》就讲赏析,完了。

每节课有一得就算合格,有两得就算超额,有三得就算good,学生老师都明白,我们这节课要干什么,要获得什么。过去我的课堂有些虚,现在感觉越来越实在了,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精。这一个目标学好了,以后类似的文章只需用很少的时间来走这个环节。轻车熟路,才会一骑绝尘。至于其他的知识点,合本节课的调子的附带讲,不合调子的讲练习时补充讲。这样整,也还感觉不错。

思考二:关于结构。这堂课除了课前谈话外,没有导入。我原来对课堂的导入想过很多的点子,有蛮多效果很好,一下了就玩转了学生,热热闹闹就开了头,后来发现越是好的导入越是毒药,前不久又听了几节课,有音乐的,有排比的,有悬疑的,有活动的,有积累的,如果把眼光放到整个课堂的角度上的话,这些十有八九都是在做无用功,典型的少慢费差,作用少,步调慢,费时间,效果差。如果不是特别需要或特别好的导入,要舍得割爱,相见不如怀念吧。余老师有时讲课朴实至极:我们今天学习什么什么,我们的学习目标是什么什么,看屏幕,一起读起来。一拳就是一拳。一拳干掉一个。

《咏雪》四个板块。可以用四句话概括。

知人论世话《世说》。

没有深入挖掘,我们的学生几乎没有多少积累,不讲也罢,套路化,给出了三张幻灯片:作者,作品,影响。只是采取换人称的方式,乔装打扮,把自己硬说成是作者,一是看能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关注度,二是看能不能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消除时空陌生感。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三分文章七分读。

重点就在这块了,分了几个层次:疏理字词,读节奏;梳理人物,读关系;梳理内容,读故事;梳理情感,读氛围;梳理结构,读层次;梳理技巧,读韵味。因为时间关系,中途丢掉了梳理结构的环节。梳理内容可以,梳理情感这块比较空洞。属于走流程。不过学生好像读的蛮带劲,后面回答问题涉及到课文原句时,也是拖长声音摇头晃脑在答。

学问每从疑中得。

激将法用的较失败。当我故意宣布我们的课讲完了的时候,发现全班同学一片惊讶,这种意外本是我的预设,不说上完了课,他们不会松弛下来,不松弛下来,他们就不敢质疑语文课本,不质疑那本环节就不是亮点,而是败笔。我希望他们能够无所顾忌,胡言乱语也行。

我设计的两个问题是探究的中心:一是谁咏雪咏得好一些,二是课文中哪些文字可以删去。结果第一个搞炸了,学生全部说谢道韫咏得好,就没人有不同的声音,没有对抗的靶子。我就自己披挂上阵,说我个人觉得撒盐的比喻要好,盐要白些,一二三,结果全班又一起倒戈,承认盐撒的好。你说我是不是满头大汗呢,赶紧辟谣讲“神似”。

第16篇:《咏雪》教学反思范本

在《咏雪》一课的教学中,我与同学们正在交流谢公儿女谁的比喻更贴切。

生1:我认为“撒盐空中差可拟”用得妙,无论从形还是从色上看,雪与盐颇相似,而且雪与盐都是向下落的,而柳絮是上飘的。

生2:我觉得“未必柳絮因风起”说得好,有意境,有诗的味道,“撒盐”太生硬,“柳絮因风起”令人想到了雪莱的诗“如果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对比“撒盐”,可谓妙不可言。(正在探讨时,窗外风起云涌,不一会儿大雪纷纷,学生立刻哗然,纷纷向外面望去)

师:“真是天公作美,为我们的课堂营造了一个浪漫场景”。(同学笑)“大家不要错过实地观赏之机,看看到底‘大雪纷纷何所似’会不会有更好的比喻?”(生聚精会神地观察,并以小组形式讨论起来)

由于天气突然变化,引起学生注意力分散,但教师并未制止学生的“溜号”行为,而是将教学内容与环境变化巧妙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使学生身临其境感知课文内容。可谓“巧夺天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由上可见,教学机智实际是教师教学艺术的折射,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理智地思考,才能让机智的灵光不断地闪烁于课堂,教师与学生的智慧才得以相互提升。

思考:

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灵活地运用教学机智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呢?

教学机智是较高层次的教学艺术,是教师个体教学风格的外化和升华。教师高超精湛的教学机智是课堂教学实践中创造智慧的结晶。因此,我们要在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境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冷静面对,善于思考,寻找对策

课堂上经常有偶发事件。如果教师不能克制自己的情绪,面对偶发事件,不能让理智战胜情绪,意气用事,便会错过因势利导教育学生的机会。因此,教师面对偶发事件,应该冷静应对,积极思维,随机应变,借机施教,化解尴尬。

二、真诚肯定,化解矛盾,因势利导

真诚是教师有效运用教学机智应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对于课堂上学生有意无意地干扰课堂秩序,如果教师只一味地训斥,只能破坏良好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长此以往,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得不到安全感。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针对学生意外的说法或行为,采取幽默的方法,以真诚的爱心既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深化认识。

三、机智灵活,随机应变,柳暗花明

教学机智是教师才情与灵感的瞬间迸发,这来源于教师丰厚知识底蕴和独特的教学个性。一个高明的教师经常能把课堂的偶发事件行云流水般地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在“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时,寥寥数语,巧妙地引导学生感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中不知不觉地做出相应的变动。”

第17篇:《咏雪》教学比武教案

《世说新语》两则

—— 咏雪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文言文,积累文言字词,理解“内集、儿女、文义、俄而、欣然、拟、未若、”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培养学生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的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过程与方法:

1.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多方讨论,交流看法,注重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结合,自主合作探究与点拨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3、拓展延伸,积累课外有关咏雪的诗词歌赋。

4、通过练习巩固本课文言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用心感受人物的聪颖机智,产生羡慕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诵读课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积累文言词语。

2、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课前查找些有关咏雪的诗词歌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老师先让大家欣赏一段视频,大家注意体会它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课件播放班得瑞的《初雪》)

2、学生回答刚才所提问题,如:雪很美、很纯洁、很轻盈、意犹未尽·······

3、是呀,雪是那样的纯洁、轻盈,在这么一种意境中,能不使那些文人墨客产生吟诗作

画的雅兴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世说新语》中的《咏雪》,里面就讲述了一位谢太傅在寒雪

日召集孩子们谈诗论文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介绍《世说新语》和刘义庆

1、《世说新语》是部怎样的书呢?多媒体显示:(学生齐读,解释“清谈”)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

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

气。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

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

人小说”的代表作。“志”是记的意思,“志人小说”主要是记叙人物言行事迹。

2、有谁知道刘义庆是何许人也?(点名回答):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曾任

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三、研读《咏雪》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朗读要求)

2.出示节奏划分,师范读,再全班齐读.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

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学生评议.

小结:同学们读得非常不错,你们就像一片片洁白、轻盈的雪花,展示了你们的风姿。为了更

好地理解文意,为以后文言文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

1.学生自由默读课文,理解文意。

课件出示要求:(1)结合注释自读课文,圈画出不能理解的文言字词。(2)小组讨论,解

决疑难问题。(复习以前传授的文言文译文法:留、补、删、换、调)

2.课件出示字词,指名解释。

3、课件出示古今意字叫学生释义。

3.指名翻译全文。

4.师出示译文,全班齐读。(见课件)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谈诗论文。不一会,雪下得紧了,

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

以相比。”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做柳絮被风吹得漫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后来成了)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过度: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吗?如没有,老师倒有很多问题需要大家解决。

1、交代“咏雪”故事背景的是哪句话?

2、下列人物是什么关系?

(1)谢安是谢朗和谢道韫的(叔叔)

(2)王羲之是王凝之的(父亲)

(3)谢道韫是王羲之的(儿媳)

3、“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4、哪三句话重点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请大家找出并将这三个诗句译成现代语。

白雪纷纷何所似: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撒盐空中差可拟: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做柳絮被风吹得漫天飞舞。

5、谢太傅对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同学们怎么理解他的“大笑乐”,

为谁而笑乐;作者也没有表态。那么作者赞赏哪个呢?

6、“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你认为哪一个更好?

7、如果让你为这次家庭聚会中的人物颁奖,你将为谁颁发一个什么奖?并 说明理由。

小结:同学们真棒,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同学们很羡慕文章里的两位小主人吧?其实不必羡

慕,在老师眼里,你们都是出类拔萃的才子才女,老师要为你们颁发一个才子才女奖。

四、拓展延伸

1、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咏雪的诗词歌赋?

五、巩固训练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请用原文填

空。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_________

2、对于谢太傅的题目,兄子与兄女分别给出什么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

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总结主旨

《咏雪》这则故事,通过谢家子弟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

五、布置作业

1、每人把你喜欢的咏雪诗记录在笔记本上,并选择其中的三首背诵下来。

2、背诵《咏雪》。

第18篇:《咏雪》公开课教学设计

《咏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感受到文化家庭和乐融融的氛围。【教学重难点】

诵读课文,积累常见文言字词,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刘禹锡的《乌衣巷》,最有名的是后面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是当时最有名、最显赫的两个大家族,有“王与谢共天下”的说法。这两个家族人才辈出。而谢安无疑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淝水之战,就是时任东晋宰相的谢安指挥的。

本课要学习的就是有关谢安与他子侄辈讲论文义的一篇文章,也就是《咏雪》。

二、作家与作品

1、结合课文注释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和刘义庆的知识。

《世说新语》,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全书按内容分类记事,共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节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指导读音。 (2)听课文录音,要求听清停顿,注意节奏。 (3)去标点读,读出停顿,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2、再读课文,读懂文义:

(1)借助课本注释,同桌口头互译。 (2)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强调重点字词。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时间:寒雪日 地点:家里 人物:谢太傅、儿女们 事件:与儿女讲论文义 提问:家庭聚会的氛围怎样?从哪里看出来。

明确:融洽、愉快、轻松和谐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

四、问题探究

1、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谢太傅更倾向哪个?编者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谢太傅倾向于谢道韫的比喻。在谢道韫回答之后,“公大笑乐”。 编者也倾向于后者。从最后一句话“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看出,编者很正式地介绍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他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补充谢道韫的相关知识)

2、合作讨论:两个比喻你觉得哪一个更好呢? 明确:“撒盐空中”——盐的颜色与下落之态都跟雪接近,比喻很恰当,但是,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柳絮因风起”——不仅比喻贴切,表现出雪的轻盈之态,既有美的意象,又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更深刻。形、神、韵兼备。正如英国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五、拓展思维

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看关键字背诵

寒雪日 讲论文义 欣然 撒盐 柳絮 大笑乐

板书: 咏雪

盐:色、形

柳絮:色、意境(春意) 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

第19篇:《咏雪》公开课教学设计

《咏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感受到文化家庭和乐融融的氛围。【教学重难点】

诵读课文,积累常见文言字词,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预设一:“东山再起”的故事 东晋有个著名的政治家叫谢安,他陈郡阳夏人,出身士族,年轻时曾担任过著作郎,从事编写国史的工作,但他嫌当官太受约束,于是他借口有病辞去官职,到会稽东山隐居起来了。他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作画。朝廷屡次要他出山做官,他都不去。到了40岁时,家族中不少当官的人或者死去或者被贬为平民。他对这件事非常不安。正好当朝大司马桓温点名让他做幕僚。为改变家族这种不详的命运,谢安应召人朝,再度做官,到了孝武帝时直到任宰相之职。他曾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八万军队抗击80万前秦军队,取得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的指挥者。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人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因为他死后追赠太傅,所以又称谢太傅。 预设二:刘禹锡的《乌衣巷》,最有名的是后面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是当时最有名、最显赫的两个大家族,有“王与谢共天下”的说法。这两个家族人才辈出。而谢安无疑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淝水之战,就是时任东晋宰相的谢安指挥的。出示谢安介绍

本课要学习的就是有关谢安与他子侄辈讲论文义的一篇文章,也就是《咏雪》。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说说还在那里见到过“咏”字,学生联系过去学过的《咏鹅》、《咏柳》,想一想“咏”是什么意思?

二、作家与作品

结合课文注释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和刘义庆的知识。 《世说新语》,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全书按内容分类记事,共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初读课文,读通文章

1、学生自由地朗读文章,并标记下难读的地方。

2、全班交流,说说哪些句子不太好读?

3、教师范读,要求听清停顿,注意节奏。出示停顿要求。 出示划的节奏的课件。

4、鼓励学生毛遂自荐,示范朗读 5,齐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回忆以往学习古文,是怎么理解文意的?(读中理解,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

(1)自由朗读,借助课本注释,并试着翻译全文。 (2) 小组合作,讨论翻译;

(3)同桌配合,准确翻译; (4)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强调重点字词。

重点字词: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子侄辈;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未若:不如 出示文意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侄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侄女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咏雪的女孩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 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五、三读课文,理清层次

这一篇短文虽短,但分了三层来写,怎样来划分呢? 方法一:可以从写作中的表达方式来划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叙述)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描写)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说明) 方法二:故事的要素、主体、补充来划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故事要素)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故事主体)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故事补说) 方法三:从详略表达来划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略)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详)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略)

师:我们学习文言文,不能仅要疏通文义,而要将自身置身于作品之中,吸收古文的精华,领悟其内涵。

六、品析句子 出示:俄而雪骤

公大笑乐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师:看这几句话,你们每个人选一个地方,说说你的理解,写出观点,准备你的表述。

老师讲:

“俄而雪骤”在文中的作用渲染氛围,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屋外冰寒雪骤,室内谈笑风生。引发故事,因为雪骤引发吟诗; “公大笑乐”在文中的作用表现了人物的神情意态,可以看出谢安与子侄们亲密无间的感情,渲染了欢快轻松的气氛,也与“欣然”形成呼应。谢安对小孩很好,不便当面批评。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表现了侄儿不假思索,抢先回答而又觉得心中没底。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表现了谢道韫是思考后回答,自信且文字优美。

五、拓展思维

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看关键字背诵

寒雪日 讲论文义 欣然 撒盐 柳絮 大笑乐 师:这篇课文我们学完了,我们读通了句子,理解了意思,赏析了句子。那么,能不能谈谈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心得和感受?

七、总结学法

1、一读课文,读通文章

2、再读课文,疏通文义3三读课文,理清层次

4、品析重点句子

八、布置作业:课外阅读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架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竟遮道讪笑,冕亦笑。

第20篇:咏雪公开课教学设计

《咏雪》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杨氏之子》、《伯牙绝弦》等几篇文言文,基本掌握了了一些朗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进行学习,并努力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感受“咏雪”的情境,学习古人的智慧。

3重点难点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4教学过程

导言

说说你知道的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同学们,刚才我们都听了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新授

(一)复习有关《世说新语》和刘义庆的知识。

(二)学习《咏雪》。

初读

1、初读:准字音,化节奏

根据文意断句,加上标点符号,再朗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再读

2、再读:积累词语,清文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与儿女(子侄辈,指年轻一代)讲论文义。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公欣然(高兴)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差不多)可拟(相比)”。兄女曰:“未若(比不上)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悟读

3、悟读:动脑筋,来思辨

针对于课文内容,你有什么困惑么? 提出来,分享一下,好吗? 教师储备的问题:

①“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②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③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赏读

4、赏读:出韵味,快背诵 拓展思维

三、拓展思维:腹有诗书气自华:

1、举出你积累咏雪的名句。

2、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作业

四、课后作业:

片断练笔:自拟题目,描写雪花。

咏雪教学课件
《咏雪教学课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