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课件

鸟的天堂说课稿(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3-27 18:05:20 来源:教学课件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鸟的天堂说课稿

《 鸟 的 天 堂 》 说 课 稿

太平庙山小学李占艳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鸟的天堂》

二、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通过静态和动态的描写,突出了榕树的大、绿、茂盛和鸟多、欢快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懂得大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入境、入情、入心的阅读方法,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情感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文中大自然在人类的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

四、教 学 重 点:

了解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即大榕树的特点和鸟的特点)

五、教 学 难 点:

文中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没加引号。

六、教法和学法:

1、在教学形式上,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心有所感,情有所依。

2、在语言文字训练中,让学生读、思、议,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七、教 学 准 备:教学幻灯片

八、教 学 流 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课件逐一出示图片,教师激情解说)

同学们,美丽的南国,山清水秀,有甲天下的桂林,风景如画的三峡,神奇的索溪峪„„ 在广东省新会市天马村天马河的小岛上,还有一道奇特的景观。你们看!(出示幻灯片)这 里榕树枝繁叶茂,硕大无比,远看像一片浮动的绿洲。每于清晨,千万只鸟儿鸣声呼唤,凌 空翱翔,这就是——(生:鸟的天堂教师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心中, “鸟的天堂”是什么样子啊?(学生想象自由回答) 师:带着你的想象齐读课题。

师:1933年著名作家巴金路过此处,用优美生动的文字记下了自己的所见所感,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巴金笔下的鸟的天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读一遍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组内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2、出示词语,集体检查:逼近、停泊、树桩、涨潮、应接不暇、抛在、留恋、不可计数、的确强调多音字“数”“的”的读音。师生共同理解不懂的词语。

3、默读课文,思考如下问题:(幻灯片出示)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和他的朋友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每次见到的景象有什 么不同?为什么两次的所见所闻不一样?

4、全班交流读书收获。

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去了鸟的天堂,第一次看见了大榕树,第二次看见了很多鸟。不一 样原因是:第一次是傍晚去的,第二次是早晨去的。(板书:榕树 鸟 傍晚 早晨)

5、学生质疑,师生共同确定本节课要研究的重点问题。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有两个鸟的天堂,为什么 一个有引号,一个没有呢?

(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在这一大环节中,我又分二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读“树”

1、师:一株榕树就是一天堂,这是怎样的一棵树啊?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9自然段, 思考下面这个问题 。(出示幻灯片)

2、读后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总结榕树的特点是:(板书:大绿 茂盛 )。

3、从书中知道了这么多,让我们再一起看看这株大榕树吧。

【设计意图:我们是北方人对南方的榕树比较陌生,观看榕树的幻灯片,有助学生充分认识榕树气势,感受到了榕树特别美。】

4、再读一读描写榕树的语段,看有无新的了解?

引导学生汇报: (出示文字“我有机会„„伸进泥土里。”的幻灯片。)“我有机会„„伸进泥土里”这是因为土地潮湿,垂下来才会伸进泥土里,天长日久也成了树干,这不仅说明榕树大,也说明榕树很古老。

5、指导朗读这段话,感受榕树特有的美。

6、文中除了描写榕树大、茂盛外,还写了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汇报:(出示文字 “那翠绿的颜色, „„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的幻灯片)“那翠绿的颜色, „„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是写榕树不仅绿,而且充满生机与活力。感受榕树的美。

7、指导用喜爱和赞美的语气读这段话,要读出感情真实充沛。

过渡:看到这美丽的榕树,难怪作者会国发出感叹——(课件出示此句话)(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8、指导学生带着赞美和热爱的感情读这句话.

9、引导学生理解写榕树的特点这部分采用的是静态描写。

第二环节:◆抓住重点语句,感悟品析鸟的特点

1、看着这株美丽奇特的大榕树,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作者听了有什么感受。(他感到一点留恋。)

2、作者怎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引导学生说出:因为第一次作者没有见到一只鸟,而第二次他却见到了许多鸟)

3、(出示幻灯片)提问:课文写出了这里的鸟有什么特点?从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汇报:①“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②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来理解。

4、指导学生朗读这段话,读出欢快的语气。

5、作者写大榕树的特点时是从静态方面来描写的,那作者写鸟儿活泼好动的特点,又是从什么方面进行描写(动态描写)

6、下面让我们一起感受群鸟在大榕树上纷飞欢闹的情景吧。

【设计意图:出示群鸟在大榕树上活动的幻灯片,再现了众鸟纷飞欢闹的壮观景象,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激发了学习兴趣。】

7、(出示文字“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解疑两个“鸟的天堂”的含义

汇报并小结:对,第一个“鸟的天堂”特指那株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的茂盛的大榕树,打上引号起强调作用。

【设计意图:这是课文的又一个难点,出示再理解,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意义。】

8、此时此刻:小鸟们还会干什么?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只小鸟你会说些什么呢?(让学 生感受这里是鸟儿幸福生活的乐园。)

9、(出示幻灯片问题)什么原因使这株榕树成为“鸟的天堂”?(渗透环保意识。

(四)、总结全文,拓展迁移。

师:大榕树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魅力,向小鸟敞开了无私的胸怀。孩子们,老师相信你 们一定陶醉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中,大自然中到处有美景,要想更多地领略南国风

光,就请大家去读读巴金先生的《旅途随笔》吧。

说课设计

太平庙 山 小 学李占艳2009年10月21日 《鸟的天堂》

推荐第2篇:鸟的天堂 说课稿

《鸟的天堂》说课稿

一、说教材,说学生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课文情节很简单。主要写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是傍晚,群鸟已经归巢,没有看到鸟。重点写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并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是清晨,正是群鸟出巢的时刻。重点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充分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快乐。结尾时又由衷地写出了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小学语文新大纲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并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确处理好师生的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勇于探索。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得到提高和发展"。大纲强调了要以学生学习为主,所以在这节课安排教学任务时,我注重设计的问题以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为目的。而四年级的学生基本已经掌握了,对自学课文有了一定的基础,为了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以"读—析—读"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即首先让学生能在读中找出相映的重点词语及句子,再互相交流,最后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喜爱和留恋之情。宗旨是通过如上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深入的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目标的确立

本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确定,我确定了四个目标,分别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情感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情景。

2、能力目标:

让学生亲自去体会,去感受,并利用朗读,交流去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从中挖掘这种独立学习的可贵能力,这样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课文《鸟的天堂》揭示鸟与树,人与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当今世界热点为环保,又正好与我国提倡的"和谐社会"相应,一个"和谐",从文本到生活,都得到了体现。通过本文的学习,师生情感达到了升华,沉浸在和谐的大自然的氛围中。倍感《鸟的天堂》的确是人间的乐园。这里的人们保护榕树,爱护鸟类,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

三、说说如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及教学媒体的使用

根据新大纲,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鼓励学生在学习课文后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学难点是理解"鸟的天堂"为什么的确是鸟的天堂,体会两个"鸟的天堂"的不同含义。为了能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贯彻新大纲提出的: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的要求,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充分的去读,在读中自己去感悟,去领会其意义。理解是朗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才可能通过朗读准确表达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对课文的思想感情体会的更加深入。例如:"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数,树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教师指导学生抓住这句话进行理解,鼓励学生互相交流体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实践在自读中自悟,自得。并让学生从部分词语中体会到榕树的巨大,就这个问题启发学生从总体上谈大榕树的大和茂盛,也可以就某一个句子,某一个词语说一说自己的体会。文中的重点词句是文章的精髓,它对表达中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抓住这些具有感染意义的关键词语,句意深刻的语句,引导学生领会其中蕴藏的思想感情,从而拨动他们心灵的琴弦,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例如:那翠绿的颜色„„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通过互相交流启发,使学生抓住"那么多""一簇""一堆""不留一点缝隙"等数量词中体会树多而密,"翠绿""颤动"等词语中体会榕树的美丽和富有生命力。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另外,播放影音文件,课文朗读"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鸟的天堂的静态美。

这段语言文字比较优美,指导学生带着喜爱之情练习朗读(齐读,指名读,范读,体会读), 并试着背下来。这一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实实在在地练习,当堂背下来,查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也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

然后教师播放"众鸟纷飞"的Flansh动画,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学生获得直观感受后,抓住喜欢的句子谈感受,这是最受学生喜欢的一种形式,为它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的学习空间,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合作伙伴,因而兴趣较浓,积极性特别的高。并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在自读中自悟,在自悟中自得,此时,学生的主动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他们主动的求知,主动去探索,主动去发现,使学生的生命力得到张扬。从而,结合课文了解到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抓住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进行描写,知道鸟的数量多,种类多,姿态多,感受到他们自由,快乐。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着重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学生通过想象讲述有的鸟还会怎样。想象课文描绘的形象,意境,使理性认识和感性体验相互作用,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转换为具体的视觉表象,令学生身临 其境,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感受鸟的天堂的动态美。

为了更好的突破难点部分,我设计训练学生围绕第四自然段中重点句展开学习,训练学生找出重点句,培养理解句子的能力,对于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应当视其性质区别处理。在此基础上由此句引出本课的难点 ,第一句"鸟的天堂"为什么要加引号,而第二句鸟的天堂却没有加引号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讨论:这株大榕树为什么被称作 "鸟的天堂",学生进行讨论研究。多向交流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表现自我,学会吸收,学会合作,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由个体的学习活动转化为群众学习活动,为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供了优势互补的条件,营造了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全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这样的讨论交流就把突破理解上的难点和领悟作者 的表达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课文的最后可以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学生的答案,多层的鼓励,从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直觉,顿悟,想象和灵感,体会到这里的人们保护榕树,爱护鸟类,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在设计本课时,使学生获得了感观上的感受,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一看就喜欢上这种方式,使他们满怀兴奋,愉快之情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观点和看法,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四、说教学过程,教学环节的转换 本课主要有7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首先提出问题,带着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师提出问题,交代任务播放影音文件:课文朗读:"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投影出示描写大榕树巨大的句子,读一读,谈出自己体会,同学互相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分析板书并指导书写要点。

投影出示描写大榕树美丽和富有生命力的句子,方法同

(三)为与下面的内容更好的衔接,教师使用激励性语言穿插,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利于下面内容的学习。

(四),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展示鸟的天堂的静态美,指导以各种形式朗读,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优美的句子。

(五)播放"众鸟纷飞"的录像,让学生自读,自悟,交流小组学习情况,然后指导学生在默读中想象当时的情景,讲述自己的想象,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写作方法,突破全课重点部分。

(六)抓住重点进行训练理解,学生讨论研究,使难点得以突破。(七),全课总结:采用由学生谈学习课文受到的启发的方法,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感悟人与自然的美。

五、说板书设计

大而茂盛

静态美

鸟的天堂

(和谐) 鸟

多而快乐

动态美

板书是课文的浓缩,设计精练,清晰,有助于体现课文的重点及中心,课文主要写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第一次写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第二次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体会人们保护榕树,爱护鸟类,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

总之,这节课我本着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自主的学习知识为主,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学习主人,教给他们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独立学习为宗旨而设计并实施的教学。

教材简析

《鸟的天堂》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一篇散文佳作。文章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准确,表达感情充沛细腻。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是本文的最大特色。文章的第一部分以写静态为主,重点描绘了大榕树树大,干多,枝繁,叶茂的特点;第二部分则以写动态为主,展现了一幅百鸟齐鸣、万鸟纷飞的热闹画面。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 认识大榕树的美丽,体会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2 了解课文描写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 理解课文的中心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难点是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过程分五大版块,每个版块都恰当的运用了网络教学资源。下面我详细的介绍一下教学流程。

第一版块: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1——在优美的音乐声中,鸟的天堂图片逐一出现,,这时教师激情解说:在广东新会县郊外,一条小河的河心,有一棵古老的榕树,上面栖息着数以万计的鸟儿,每当晨曦初露时,这里便群鸟飞翔,百鸟齐鸣,构成极为壮观的奇景,被称为“鸟的天堂”。作家巴金曾到此游历,写下了一篇清丽可人的散文,这就是《鸟的天堂》。教师板书课题。

第二版块:找重点语句,引出本课学习纲要

1教师说:同学们,通过预习我们已经知道作者前后两次到“鸟的天堂”,那么他内心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呢?(指名说并出示课件2)

课件2——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2教师说:是啊!那这是一株什么样的大榕树呀?(出示课件3——榕树画面)你看它盘根错节,硕大无朋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真是———(学生跟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教师又说:那么你再看(出示课件4)这么多的鸟翩翩起舞,百鸟争鸣,再加上这潋滟的水色,婆娑的树姿。啊!你怎么读这句话?(指名读: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这里网络教学课件的运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形象思维,通过形象思维的引路,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转换”成生动的“图像”材料,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从而理解并朗读中心句] 3教师接着说: 在这两处不同的景观中,你更喜欢那一处?喜欢写榕树的同学请坐到南边大组,喜欢写鸟活动的同学请坐到北边大组(同时板书:榕树、鸟)(这时学生们下位,进行重新组合)

4 组合完毕,教师宣布学习要求:同学们,下面,我们就分这两个方阵进行阅读比赛。首先,是方阵内部共同学习、讨论的时间,请你们参照下面表格进行学习和讨论,(出示课件5)

准备好以后,我们一起来比赛。

比较内容

时间

主要景物

景物特点

观察顺序

描写角度

喜欢的句子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版块:学生分大组进行学习,讨论,教师巡视,适当点拨,为下一环节做准备。

第四版块:阅读比赛

1 教师问:同学们,你们现在准备好比赛了吗?好,请认真听比赛规则。(出示课件6——比赛规则,指名读规则)

(1) 本次比赛采用打擂台的形式,甲方答出一项内容,乙方也必须回答一项内容。

(2) 每次发言后,记分员将得分在黑板显示出来。

(3) 累计得分最高的方阵为胜方。

2 学生读完后教师:好!大家已经知道比赛规则了。现在开始比赛,第一环节——必答部分,请同学们认真听清要求,按要求回答,答对的加五分,(学生根据表格回答问题,课件随机出示答案。为节省时间,我集中出示)

(1) 时间——甲方“黄昏”,乙方“早晨”(各加5分)

(2) 主要景物——乙方“榕树”,甲方“鸟”(各加5分)

(3) 景物特点——甲方“大、茂盛”,乙方“多、欢快”(说出其中一点加5分,说完整加10分,要求简要说明理由)

(4)观察顺序——甲方“远近”,乙方“点 面 点”(各加10分,均要找出具体的语句加以说明)

(5)描写角度——乙方“静态”,甲方“动态”(各加10分)

【本环节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课件随机出示答案,学生看到自己答案,真正的融入到比赛中,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3结束后,教师宣布得分。然后说:好!现在我们进行比赛第二环节——抢读

【此环节是本课中最重要的设计,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地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将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信息形象化,音效化,促进学生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阅读课文,并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因此网络资源课件的运用是为了与教学目的及本课特点融为一体,形成本课教学的鲜明个性。朗读是理解课文的基本手段,也是获得语感及审美情趣的基本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提供的画面朗读,可以促进学生产生用声音再创情景的更大欲求。这个环节中,根据学生的发言灵活处理,在学生发言过程中相机出示课件】

(1)首先,教师说:在这一环节,大家读一读、品一品自己喜欢的句子,体会遣词造句的精妙和作者的心情。谁想第一个来读?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7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数,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教师问:你为什么喜欢这部分?说说自己的感受?(出示榕树全貌,引导学生观察体会枝干的不可计数和直垂)然后让学生用其他的形式来读。(带读、几人一起读、挑战读等)

【本环节使用课件,是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抓准特点,相互交流喜欢这一部分文字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画面、自评、互评,在反复朗读、评价的基础上揣摩作者是如何准确、形象地用词、用句的。】

教师又问:谁再来读?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8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教师问:那你能说说喜欢原因吗?(相机出示画面引导观察树叶,绿得发亮、绿得耀眼),引导学生读出文字之美。

【使用课件展示大榕树树冠近景,目的是请同学们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认真阅读课文。这一设计将学生的观察与对重点句的欣赏和理解结合起来。一闪一闪的动画让学生体会情景之美,然后用声音之美表现文字之美,表现作者点睛之美。】

教师再问:还有谁想读?随机出示课件9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教师问:你为什么喜欢这句呢?有什么原因吗?(随着学生的回答,播放众鸟高飞的动画,引导学生去感悟和体会)

教师接着问:还有吗?(出示课件10)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教师问:你为什么喜欢这句?你感受到了什么?(随着学生的回答,播放百鸟欢腾的动画)

教师说:你们说的真好?那你们能读出来这种热闹的感情来吗?(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课件展示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画面中群鸟翔集、百鸟齐鸣,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状态,学生将在课件场景中看到的、听到的与作者所描写的相互对照,细细品味。使学生在阅读中不是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的创造发现。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4 本环节结束后,教师说:现在我们进行比赛的第三个环节——看谁背的又快又好

要求:每个方阵先练习一遍指定内容(甲方:8自然段;乙方:12自然段),再比赛谁背得好。

5小结评比,宣布获胜方。

第五: 交换练读,谈感受,体会静态与动态的不同。

1 交换角色读,体会静态与动态的不同。

2 抓住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谈感受。

板书 (略) 将进行加工组合后的《鸟的天堂》课件,恰当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性、具象性、虚拟性和音效性,使学生欣赏的文字信息多元化了,为更加有效地阅读、更加有个性的阅读,更加有创造性的阅读创设了更大的空间。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烘托情境,以此优化了全课的教学。以上就是我网络资源应用说课的内容,谢谢大家!

推荐第3篇:鸟的天堂说课稿

《鸟的天堂》说课稿

李洪英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鸟的天堂》,我从以下八个方面说课;课标解读、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课文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途经《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重点写了静态大榕树和群鸟活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动静结合,谴词造句精妙准确,韵味十足,表达情感充沛,细腻,描写生动细致,充满了诗情画意。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学习习惯,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读书提问的能力。因本课的阅读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对于如何在阅读活动中边读边想的方法不明确,在实践中应该怎样想,想什么不明晰。针对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懂得大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入境、入情、入心的阅读方法,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文中大自然在人类的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抓住景物特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课文最后一句“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体会两个鸟的天堂的不同含义

五、教学方法

1、在教学形式上,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心有所感,情有所依。

2、在语言文字训练中,让学生“读、划、思、议”,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这节课,我们就和巴金爷爷再次走进“鸟的天堂”,巴金爷爷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第一次看到的是(学生接:大榕树),第二次看到的是(学生接:鸟)

2.体会一下榕树给你什么感受?鸟儿又给你什么感受?

(榕树——大、茂盛;鸟——多、欢快)

意图:强烈的目标意识是导读成功的关键。阅读之前,目标明确与否效果大不一样。问题导入,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重点,学习才能有得放矢。

(二)、品词读句,感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并勾画出表现大榕树大、茂盛的句子。

(二)汇报交流。

大榕树:

1.大

学生甲: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1)汇报读,其他同学听读:哪儿读得好?为什么?你听出了什么?从哪儿听出来的?(从不可计数体会出枝干数目很多,说明树很大。)

学生乙: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出示图片:(体会根上生枝,枝上又生根,独木成林的景观。)

学生丙: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

(2)体会“卧”字。(树占地面积大。)

是的,这是一棵有着500年历史的榕树。猜一猜,这棵树有多大?

教师简介,高15米,整棵树占地面积18亩,约1万平方米,相当于1个学校。 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读一读,用朗读来展示榕树的大。

形成独木成林的奇观,宛若一个隔离尘世的人间天堂,难怪作者这样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齐读)

2.茂盛。指名读句,谈体会。

学生甲: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不留一点缝隙,说明树叶多。)

过渡:绿叶浓密让我们体会到了榕树的茂盛,你还能从什么地方体会到树的茂盛呢? 学生乙:地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过渡:这一切都让作者浮想连翩,就让我们也来体会体会这令人心醉的绿,体会体会这旺盛的生命力吧,齐读。

意图:通过展示图片,给学生造成视觉上的冲击,帮助学生理解“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垂到地上”的景象, 弄清 “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体会榕树之“大”,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 “堆”和“不留一点缝隙”理解榕树的茂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过渡:如果你是一只小鸟,你愿意来这棵南国的树上安居乐业吗?可是作者却没有看见一只鸟的影儿。“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对吗?

让我们再次走进鸟的天堂。

(三)、重点感悟。体会群鸟纷飞时的壮观景象。

1.播放课件录相:“群鸟纷飞”的场面。使学生形象地感受这部分的动态美的描写。

2.导语,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尽情地感受这部分所描绘的美。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重点语句中能够体会出这里的鸟儿多?

4.学生汇报。

学生甲: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

两个“到处”说明鸟很多。

学生乙: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

只,另一只又飞起来。

我们体会了“应接不暇”。应接不暇的意思就是说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起来。在课文里是说鸟太多了,眼睛看不过来了。

学生丙: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有的„„有的„„有的,说明鸟的姿态很多,种类也很多。

学生丁: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我们从中体会到鸟儿很欢快,快乐地叫着。

5.教师借机指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那么,请大家想象一下,树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鸟呢?(学生发散想象。) 意图:通过上述问题让学生自学动态描写,体会众鸟纷飞,大小不

一、颜色各异、动作千姿百态,有的飞,有的叫。有的拍翅膀,使人应接不暇的热闹场面,以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中,教师借助电教手段,播放众鸟纷飞的录像,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激发了学习兴趣。 (四)、引导质疑,感悟“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1.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学生齐读(投影出示)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2.教师追问:

(1)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个鸟的天堂有引号,而第二个则没有。)

(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吗?

(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这棵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真真正正鸟的天堂。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过着幸福的生活。)

意图:以上三个过程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现,又开展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逐渐向新课程模式靠拢。由于问题的针对性较强,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五)、深化中心,迁移教育

1、学完了课文,谁能告诉我这里为什么成了“鸟的天堂”呢?

2、除了大榕树的大和茂盛外还有什么原因呢?(人类的保护,大自然的恩赐。

3、是啊,大自然多么的神奇、美丽,我们应该学习这里的人们,保护鸟类、保护环境,让我们的地球母亲成为人间的天堂。(六)、拓展延伸、激情写作

作业:如果你是鸟的天堂里的一只小鸟,你会怎样向别人介绍你的家园呢?以榕树上一只小鸟的身份写一篇导游词。

七、板书设计

榕树 大、茂盛

鸟的天堂

多、快活

意图:板书有助于师生一起回顾教学内容,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小学课堂的板书应简洁、明 了,从而体现板书的“程序性、指导性、艺术性”。

推荐第4篇:《鸟的天堂》说课稿

《鸟的天堂》说课稿平罗县城关第五小学 樊兴姣

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全文按游览顺序可以分为四个大段:第一段写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二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三段写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四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第二,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

选教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使学生感受大自然在人类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二是使学生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教材重点:

本文重点是写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没有看到鸟,重点写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作者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先写它占地面积大,并通过争论榕树的多少,说明这株榕树是孤木成林,表现榕树之大;接着写近看榕树,通过对枝干和绿叶的描写,展示了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着重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儿鸟的数量多、种类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快乐。 教材难点:

一、“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二、文中四处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没有加引号。教学对象情况分析:

“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约500年树龄的大榕树,位于新会市的一座小岛上。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浓阴覆盖着整个小岛,独木成林,乘小艇从远处,就成了浮在水面上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近看,枯藤交错,犹如原始森林。大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各种各样的鸟,它们每天早晚一进一出,盘旋飞舞,交互更替,很有规律,场面颇为壮观。生活在宁夏的我们,基本没有机会去观赏,看到这难得的奇景。巴金爷爷笔下的小鸟天堂的确是非常迷人,字里行间无处不流露出那种赞叹、惊讶、喜悦的感情。所以在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语句,体会作者感情,并通过朗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这些方面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教学程序设计:

一、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在表达上就很有特色。作者写了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情形。第一次没有见到鸟,着重描写了大榕树静态的奇特的美;

第二次见到了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美。文章的语言生动、准确,如“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一个“簇”字,一个“堆”字,我们读了就很容易想象出榕树枝叶茂盛的景象。再如“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短短三四十个字,就写出了清晨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本文的重点与难点也体现在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因此根据本班学生情况,我选了作者第一次看到的大榕树的情景来进行教学设计。

①课堂上借学生的质疑:“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积极地各抒己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么见解。学生通过朗读,大胆想象是风吹、鸟动、新发的嫩芽、阳光的照耀、绿叶本身蕴育的无限生机……

②巴金爷爷用词用句优美、准确,笔下描绘的大榕树更是栩栩如生,充满勃勃生机,作者虽然看不到鸟,但通过描写榕树的“大”、“茂盛”早已悄悄地把无限生机,暗藏着成千上万的鸟都渗透在文字的描写中去。我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时候,体会榕树的美,边体会边画句子,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在旁边作上记号。通过学生的这一朗读、勾画、体会,引导学生自读、感受、质疑,从而理解语句的含义、作者的感情。学生在汇报的过程中解决了几个知识点:什么是气根?榕树有哪些特点?体现在哪里?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句子,我利用CAI现代教学设

备,向学生展示大榕树的远景和近景,树叶的样子、颜色等等。学生在观察、朗读、体会后很快地理解“簇”“堆”的用法,感受到大榕树的“茂盛”,“那是一株大树,树的枝干不可计数。”可以感受到树的“大”。

二、学习写作方法。

本课的写作方法运用了描写中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我在教学大榕树部分时,指导学生体会句子意思后,总结作者在描写大榕树时是①按怎样的顺序来观察榕树的?②作者抓住了哪几方面写榕树?其中哪一部分写得最详细?指出作者按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抓住榕树的枝、根、叶三方面进行具体描写,突出榕树大而茂盛的特点,这种描写方法叫静态描写。使学生首先认识静态描写的定义,然后在学词学句的过程中感悟句子和写作方法,体会这种写作方法好在哪里。最后在教学过程的尾声,我设计让学生仿照巴金爷爷的写作方法,运用静态的描写手法去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要注意抓住植物的特点去写。

三、朗读和背诵的指导。

该篇文章用词优美,语句精辟、简练,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例如:关于“真是一株大树”一句,学生读时习惯强调句中的“大”字,实际上作者强调的是“一”株大树,所以要启发学生朗读时读出“一”株大树。读好这句话,读出榕树的大,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朗读的感受,说说为什么这样或那样读。在学生置入文章的情境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最佳时机,我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结合“以情促读,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教研专题,我制定了以下

教学目标: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静寂、应接不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重点: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1.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2.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标点理解)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本课通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因此,在教学中,关注他们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情感体验、人格的养成等;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注重学生的阅读反思,引导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力求“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通过品读--评议--感悟的方式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达到阅读反思,指导行为的目的。第一课时从题目的关键词语入手,交流收集的资料,抓住文章情感思路,直奔文章重点,质疑解疑。从整体入手,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组织学生围绕学习

问题进行讨论,将学习活动化难为易。学习第1-4节内容,从表达方法上引导学生多角度的阅读,初步感受鸟的天堂的周围环境。

第二课时抓住重点句“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解决上一节课的质疑问题,体会榕树的奇特美和群鸟纷飞时的壮观景象,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推荐第5篇:鸟的天堂说课稿

《鸟的天堂》说课设计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是第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鸟的天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我这堂课的设计。

首先我说一下教材分析

1课文简说

《鸟的天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课,作者我国著名作家巴金,课文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途经《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重点写了静态大榕树和群鸟活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动静结合,谴词造句精妙准确,韵味十足,表达情感充沛,细腻,描写生动细致,充满了诗情画意。

2说教学目标

我根据新课标中“知、情、意”三个维度,再结合本课的特点,从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学会创新、学习实践出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 认知目标:认识课文18 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灿烂、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几个词语。积累文中好词佳句。

(2) 技能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

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以及抓住事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3) 情感目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途经《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难点: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那么,如何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我是这样设计的,我想充分运用多媒体的优势,把课文、图片、声音、录像等组合成课件,向学生展示大榕树的远景和近景,树叶的样子、颜色等等,这种图文声像并的场景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能力,在突破重难点上也会有显著的效果。

4说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大榕树的挂图、相关课件、生字卡片等。

学生准备:制作小鸟图片、查阅《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搜集有关大榕树的资料,以备课堂交流。

二、学生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学习习惯,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读书提问的能力。因本课的阅读性、活动

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对于如何在阅读活动中边读边想的方法不明确,在实践中应怎想,想什么不明晰。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三、说教法

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难,我具体化运用了以下几种教法,情景设置法——主要是激发学生情感,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讲授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点拔法——是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伺机点拔,让他们展开联想和想象,拓展思路。在以上几种教法中点拔法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

四、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此,作为教师要重视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并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本次教学我运用了以下几种学法,勾画圈点法——目的是让学生养成勤动笔墨积极读书的好习惯。讨论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悬念法——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这样针对性较强,思路清晰。其中讨论法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

五、说教学程序最后,我来谈谈我教学程序的设计

1·创设情境激趣导

我设计的导语是(请同学们欣赏格尔的《天堂》并把它作为背景乐,用课件出示天堂这个词,提问用来比喻什么?那么鸟的天堂指的又是什么)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这样就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我会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用多媒体和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并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一簇簇、应接不暇、规律、缝隙、树梢、静寂)。等几个词语。

这一环节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接下来,我会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理清文章脉络。

3·研读课文悟情悟理

首先,我会用多媒体出示以下几个问题:

a这茂盛的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呢?为什么文中的鸟的天堂会加上双引号

b作者为什么特写一只画眉鸟。它的心情是怎样的?

c说一说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我会让学生先默课文,在小组中展开讨论得出答案。

其次,用课件向学生展示“绿叶的多”、“枝上生根”等特点。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让学生重点体会:“每

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学生各自的见解给予肯定。

通过这一环节,解决了本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4·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播放“群鸟纷飞”的课件,让学生欣赏这热闹的场面,形象感受这部分的动态美。尽情地享受文中语言文字描绘的美。

2、出示大榕树挂图,利用学生课前画的小鸟,并把它们“放飞”到大榕树上(配上欢快的音乐)引导学生想象小鸟在榕树上生活的情景,交流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最后,再美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精彩段落,共同感悟: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5·小结

学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读课文,读中解决问题,这只是阅读教学中的浅层目标,创新型学生应具有的素质是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因此,本课的小结我是这样来设计的。本课的中心是: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请同学们想一想通过课文的哪些方面我们可以得出这个结论?除此之外你还想到了什么?

6·拓展延伸

本次教学的拓展延伸我是这样设计的。播放文中的“小画眉”。提示:假如你是小画眉,你想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心中的感受?(可写一段文字,读一读;可写一首小歌,唱一唱;可用五彩的笔,画一画„„)让

学生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

7·作业布置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练笔的开始。我的作业布置是鸟的天堂现已成为一个游览胜地,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介绍的形式可以自由选择。如写导游词、写诗,顺口溜„„。

8·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是这样的,请各位考官过目。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集中体现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本课的板书,我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推荐第6篇:《鸟的天堂》说课稿

《鸟的天堂》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鸟的天堂》。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方面作具体的阐述,首先我来进行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

《鸟的天堂》是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首篇精读课文。这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不同见闻及感受,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选编本文的目的在于:

1、使学生感受大自然在人类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

2、使学生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本文的学习为日后学习其他同类型课文奠定了基础,能起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因此,该文是本组课文教学的“重要练兵场”。本节课我将教材的课后2题试当一名导游以活动的形式呈现在教学中,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

考虑教材内容、特点及编排意图,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参照“语文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及重点: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

3、感受文中描写鸟的天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理解“鸟的天堂”的含义。为了完成本节课的任务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策略:

二、说教法

新课标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并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学习方式,正确处理好师生的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勇于探索。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得到提高和发展”。课标强调了要以学生学习为主,为了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我设计以下教学方法:

1、阅读感悟法:在阅读教学中我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设计多样化阅读,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新的谈感受,在读中自悟,悟中品读。

2、情境教学法:本文语言优美,读文思画。教学中创设激发兴趣的情境:生动语言描绘、画面再现、声音播放等

3、启发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本班学生想象能力、欣赏能力较低。对课文的领悟过程较为缓慢,因此课堂教学多启发,促进学生思考、想象。

三、说学法

本文语言浅显,学生理解内容的难度不大,因此采用以下学法:

1、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课标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可以使他们接受不同的观点,扩展他们的视野,促进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效率,也渗透了做一个善于合作的人的教育。

2、诵读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本课作者寓情于景,适合用诵读法领悟其情感。

本课计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词,理清思路,划分部分。这里说第二课时教学,

本课时设有复习回顾、设境激趣、品读自悟、锻炼语言,情感升华和练习测评几个环节,具体教学流程如下。

四、说教学流程

(一) 复习回顾

1、听写词语,这一环节有效训练了学生的听、记、写能力,既检测了第一课时的知识目标,也有意通过词语回忆起文中相应的语句,段落,场景等。

2、解说图片,播放大榕树和众鸟纷飞图片,同时我和学生一起解说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的景物是大榕树,第二次看到的主要景物是许多鸟。这一环节可等同于复述课文,也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学习重点部分的印象。

(二)设境激趣、明确目标

1、创设乘船去游览鸟的天堂的情境,两条船一条在黄昏第一次去欣赏到大榕树的奇异,另一条船在早晨第二次去欣赏到众鸟的热闹场景。让学生自由选择坐哪条船,并说说作者去后的赞叹:“昨天、、、、、、鸟的天堂”。这样的情境导入激起学生探索课文的兴趣,孩子的天性活泼,爱笑,爱玩,喜欢新奇的,这样的设计体现出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也为下一环节分部分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2、男女生分读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学习有方向。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 长期坚持朗读目标,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以上两个环节共需要用时5分

(三)、品读自悟 多元解读

在这一环节主要突破重难点,因此用时较长需要20分

1、独学自悟,合作探究

首先学生根据导学案上的 “学习导航”和提示自学所选学习模块,不太理解的地方在书中或导学案上做好标记。我会到学生中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学生独学感悟,能提高自学和分析能力,独立自主的学习,是保证学生课堂学习中主体地位的最重要的基础和最基本的学习形式。

然后小组内合作交流,探讨独学中的不解和疑问,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思想与智慧碰撞出最耀眼的火花,多元化解读教材,使自己的体会更加丰富深刻 。我也会走进小组与学生一起探讨、感悟、质疑。

2、展示交流,个性解读

这部分是在上一步独学自悟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先由一个小组来汇报游览“鸟的天堂”后的收获,根据导学案第一个学习模块展示问题:(1)这棵大榕树到底有多大?是按什么顺序观察这棵大榕树的?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的?读出描写大榕树的句子,重点体会“那翠绿、、、、、、颤动”在学生汇报这句话时,我会提出质疑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激起讨论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多元的,也许是风吹的或是、、、。学生再次朗读句段,全班进行评读,我也会范读个别句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榕树的赞美并整理出榕树的特点:大和茂盛。我适时板书,并用课件展示榕树图片,感受“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引导学习导学案中知识链接部分的静态描写。在小组展示结束,我会引出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后的感受:“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这样能让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也为结尾句的理解铺好路。

接下来由下一小组展示第二模块的问题:(2)巴金爷爷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与第一次所见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学生朗读出描写鸟的句子,为了让学生走进文本,播放群鸟齐飞的情景,通过视觉感受更容易理解“应接不暇”。根据“学习导航”组员交流感受,其他组补充,议读等,带上作者的心情读12-13段,总结出鸟的特点:热闹、多。我依据学生所说进行板书。之后我提出问题:相对榕树的静态描写方法,鸟这部分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一问题的设计是在静态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启发,让学生举一反三学习动态描写。

学生两部分内容学完,我再次发出作者的赞叹:“昨天、、、、、、鸟的天堂”理解两个天堂的意思。这与课前相呼应,让学生在设疑中走进课文去探究,在解疑中走出课文。

展示这一环节我给学生一定的空间来表现自我,让他们在学习中有乐趣,有主动性。通过展示可以检验学生的自主预习和合作交流的成果,检验这两个环节中学生对教材的知识掌握程度,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会充分尊重学生的展示方式及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并根据学生汇报进行板书,突出本课重点。

(四)、活用文本 锻炼语言 我设置了为“小小导游”活动,介绍“鸟的天堂”。先在小组内说,在依照课件图片进行解说。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说话训练是开启学生思想之门、引导学生发表之欲的“总枢纽”。重视说话 训练更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五)、完善板书 情感升华

这一环节通过板书总结课文升华情感,需用时5分

学生根据板书交流: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我根据学生所答,用绘画完善板书,体现人、河、树、鸟的和谐,此时我和学生们一起伸出手为保护环境和动物加油,并播放鸟的鸣叫声。这样的课堂总结让学生热情高涨,让学生充满力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正能量去保护生态环境。板书存在于每节课中,板书对语文教学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把这种无声的语言转变为有声的语言,这是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的又一种方式。

结束时情境再现,让学生下船,并回头看看课件播放的“鸟的天堂”的美丽图片,让学生感受到不舍和留恋,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六)、练习测评

练习测评我设计三道习题,由于需要写、说、交流,因此这一环节大约需要用时10分。题型设计如下:

1、火眼金睛我会辨。基础题面向全体学生,熟记生字词。此题由一小组在围板上展示其他学生写在导学案上,然后我和组长检查。

2、按要求写句子。针对中下等学生,改写陈述句、运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口头造句,既锻炼学生灵活的反应能力,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道题由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汇报,交流,互评。

3、课堂小练笔。写一个热闹场面或景物描写,此题针对优生,挖掘他们的潜能,符合本课教学目标学习景物描写、静态、动态描写,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此题学生独立完成,再小组展示,全班交流。

我将练习题设计成阶梯性,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了”,尊重了各个层次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了教学的不断进步。

五、板书设计

25、鸟的天堂

静态

动态

茂盛

热闹

推荐第7篇:鸟的天堂说课稿

《鸟的天堂》说课稿

一、说教材

《鸟的天堂》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第十一册第五组中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不同景象。全文按作者游览的顺序记叙的,先写了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然后写了作者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象;接着写了作者和朋友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景象;最后写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根据本册教材的编排,本组训练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在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时,围绕重点训练项目制定如下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三个生字:梢、暇、恋。

(2)学会本课几个新词:留恋、展示、颤动、南国、应接不暇。会用“应接不暇”、“陆续”造句。

(3)理解本课重点句:

①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棵大榕树,树干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②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③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能力培养目标。

(1)训练学生学习按作者游览顺序理清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静态与动态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以及阅读、思维能力。

2、思想教育目标。

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三、说重点、难点。

1、说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作者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2、说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3)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根据教材的编排和本文的重点、难点,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四、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围绕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设想:

1、在教学形式上,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心有所感,情有所依。

为了把学生带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中,我通过形象的语言描述和多媒体录像,设置了以下两处情境:情境(1):伴随着音乐的录音,播放大榕树的录像片断,使学生进入“我”欣赏大榕树的情境中。情境(2):伴随着音乐的录音,播放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录像,使学生进入“我”欣赏鸟儿的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2、把质疑问题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在语言文字训练中,让学生读、思、议,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词语训练中,用解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让学生把词语置于具体语境中,体会其内涵。把词语教学与对课文的理解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增加了学生对词语的感知能力,有利于今后迁移运用。

4、写一份广告词,向他人介绍“小鸟天堂”的景色。开发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鼓励学生创新。

五、说学法。

在教学前,教给学生用“读、划、思、议”的方法认真预习。通过读,让学生有所思,再思考之后,划出重点句,议出文章的训练难点。

在学习中,借助配乐朗读,运用图文对照的方法,理解课文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1)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没看到一只鸟,看到了什么?

(2)作者在文章中是怎样描写榕树的?

在学习中,教师借助投影让学生理解“枝干又生根,有许多根垂到地上”的景象,弄清“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体会榕树的茂盛。想象树叶绿得耀眼。绿得发亮。充满活力,从而感受榕树的蓬勃生机。在学习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之所以会有的这样的景象。是因为南方气候湿润,加上榕树正处于生长旺盛时期,所以枝繁叶茂,每片叶子都充满生机。 在学习这一部分时,引入作者的描写方法------静态描写,教学中设计下述问题:

(1)你读懂了那些描写榕树的词或句?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2)这些词句都说明了什么?是什么描写方法呢?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出示图画投影片,让学生看榕树近景,再出示描写榕树的词句投影片,引导学生体会榕树之“大”,说明生长年代已久远。在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体会,并及时指导朗读,从而使学生体会到静态描写的方法。完成教学目标中的理解重点句子的(1)(2)和能力目标。

七、结方法,放手自学。

在教师引导点拨学习了静态描写之后,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运用总接触学习方式、法,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划出重点词句,同学间互相讨论、思考、议出疑难问题学习作者动态描写的一部分。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引导:

(1)作者的感受怎么会发生变化?为什么两次看到的景象不同?

(2)和写榕树比较,作者写鸟采取了什么方法?

(3)本文最后一句话中,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通过上述问题让学生自学动态描写,体会众鸟纷飞,大小不

一、颜色各

一、动作千姿百态,有的飞,有的叫。有的拍翅膀,使人应接不暇的热闹场面,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中,教师借助电教手段,播放众鸟纷飞的录像,加深学生体会从静到

动的壮观景象。学生学完课文之后,进行配乐朗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完成思想教育目标。

八、再读全文,迁移深化

《鸟的天堂》是本组中的第一篇课文,要真正落实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教师借以配乐朗读外,再自己从反复品读中体会,从电化教学的观看中对比,体会作者抓住榕树静止不动的特点进行静态描写,抓住鸟儿活泼好动的特点进行动态描写,这一静一动互相映衬,突出了“鸟的天堂”的美好。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

六、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既可以概括课文内容,又突出了重点,便于学生记忆,符合小学六年级学生的特点。

12、鸟的天堂

榕树枝干根叶(静态)

鸟形色声姿(动态)

九、自选练习

教师出示以下三组不同形式的练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任选其中一项,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1.摘抄:把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来;

2.画鸟的天堂:根据文中描写的情景来画鸟的天堂,可插入简短的文字说明;

3.结合课文,参考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卡片,设计广告词,可以小组合作实地当一回导游演习一下。

(评:差异性的练习设计,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现了教学的弹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推荐第8篇:3鸟的天堂说课稿

《鸟的天堂》

[说教材]《鸟的天堂》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的专题是“神奇的大自然”,要求学生在一边读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方法。《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课文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途经“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重点写了静态大榕树和群鸟活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动静结合,谴词造句精妙准确,韵味十足,表达情感充沛,细腻,描写生动细致,充满了诗情画意。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制定为以下几条: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灿烂、竹竿、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边读书边想像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以及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教学难点是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词句。

[说教法与学法]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学习习惯,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读书提问的能力。因本课的阅读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对于如何在阅读活动中边读边想的方法不明确,对在实践中“应该怎么想”,“想什么”不够明晰。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难,我具体运用了以下几种教法,情景设置法——主要是激发学生情感,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讲授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点拔法——是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伺机点拔,让他们展开联想和想象,拓展思路。在以上几种教法中点拔法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作为教师要重视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并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本次教学我运用了以下几种学法,勾画圈点法——目的是让学生养成勤动笔墨积极读书的好习惯。讨论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悬念法——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这样针对性较强,思路清晰。其中讨论法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 [教学流程] 最后,我来谈谈我教学程序的设计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请同学们欣赏格尔的《天堂》并把它作为背景乐,用课件出示天堂这个词,提问用来比喻什么?那么鸟的天堂指的又是什么?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首先,我会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用多媒体和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并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一簇簇、应接不暇、规律、缝隙、树梢、静寂)。等几个词语。这一环节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接下来,我会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理清文章脉络。 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

3·研读课文悟情悟理:首先,我会用多媒体出示以下几个问题:

a这茂盛的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呢?为什么文中的鸟的天堂会加上双引号

b作者为什么特写一只画眉鸟。它的心情是怎样的?c说一说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我会让学生先默课文,在小组中展开讨论得出答案。

其次,用课件向学生展示“绿叶的多”、“枝上生根”等特点。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让学生重点体会:“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学生各自的见解给予肯定。

通过这一环节,解决了本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8·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集中体现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本课的板书,我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大而茂盛

静态美

鸟的天堂(和谐) 鸟

多而快乐

动态美

推荐第9篇:鸟的天堂说课稿(推荐)

《鸟的天堂》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鸟的天堂》。这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它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编者选编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向学生展示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根据语文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茫、桨、律”等生字,会写“灿、烂、竿”等生字,掌握“灿烂、陆续、白茫茫、应接不暇”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描写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

4.让学生从文本中感受大自然的生机勃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所闻。

难点:品味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及文中五处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没有加引号。

本课的教学将围绕以上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展开,希望能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他们的欣赏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二、说教法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这是新课标理念中强调的一点。每个班级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以及四年级学生是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的关键期的特点,我将采取以下的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我将创设一定的情景,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走进课文,走进鸟的天堂,身临其境地感受文本。其中,我将播放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的图片,以此达到让学生深入文本的目的,突出教学重点。 2.合作讨论法: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班级授课教学中,千万别让学生闲着。”因此,我们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讨论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其中文中的难点,我将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课堂主人公的权利,自主进行合作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注重他们的独特体验。

引导和启发法。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说学法

新课标倡导要让学生自合、合作、探究地学习,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我将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引导学生“问一问,说一说,读一读”,通过自己的劳动,有所感悟发现,并能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学生的答案,我并不用一个标准答案来要求学生,让学生各抒己见,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独特感受,引导鼓励那些不能主动表达自己看法的学生。

四、说教学过程

我将分五个步骤完成我的教学:

第一部分,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巴金爷爷吗?他有哪些作品呢?”针对四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采取开门见山的谈话导入,加深学生对作者的了解和认识,增长文学知识,同时引出本文课题《鸟的天堂》。审题设疑,揭示题意。 设问:看到题目后,你有什么疑问?让学生充分质疑,估计大部分学生会提到:①“天堂”指什么?②“鸟的天堂”又指什么?在哪里?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③“鸟的天堂”里有什么?是不是有很多鸟?等等问题。

题目是文章的窗口,其往往起着提示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让学生质疑“题眼”,可以形成“阅读期待”心理,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体现自主、探究精神。

2、明确题义,简介“鸟的天堂”。

第二部分,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个部分,整体感知理线索。我将引领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重点解决教学目标中的第一点。在学生充分质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此,我设置了如下思考题:①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去的?②每次各看到了什么?③小组讨论,划出作者每次去“鸟的天堂”时的感受的语句。这些问题较为浅显,学生完全有能力自行解决。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学,尽量辅导后进生。设置自学要求,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让其读通课文,而且把握好作者的思路,理清课文的线索,以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接着过渡到第三部分。我会这样过渡:“课文中的字词过关了,鸟的天堂到底是怎么样的,你已经有印象了吗?老师已经迫不及待地要去看看了!”由此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便于学生再次走进课文。

第三部分,精读课文,感悟想像。 “作者和他的朋友们吃了晚饭,走到河边,跳上小船,都看到了什么?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跟随作者的脚步,去看一看吧!”同时,我将抛出一个大问题,作者和朋友们几次到达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色都是一样的吗?”让学生带有目的地去读文本。

这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活结,我将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走进鸟的天堂,感受作者的所思所想。首先,在学生充分想象这株榕树的模样以后,我将以课件的形式出示一株榕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这株榕树的特点,再结合文本,出示描写榕树的段落,让学生细细品味语言的优美。让学生一读再读,说说自己的体味与感悟,发散学生的思维,并及时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语言的积累。“这株榕树被称作是鸟的天堂,可是作者看到了几只鸟?”我将用这样的过渡语把学生引领到下一自然段,他们会发现,静寂的榕树上没有一只鸟的影子,设下一个悬念:“为什么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呢?是真的没有鸟,还是作者他们没有发现呢?”罗杰斯说过:“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己发现、探究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因此,我尽量让学生自主体会,自然过渡到鸟的天堂的段落。学生的想象力是无限的,但他们发现并不是没有鸟相反却有成千上万的鸟以后,就会大胆展开自己的想象,这时,我将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充分阅读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以后,说说自己在想象中所看到的。周一贯先生曾说:“学生阅读课文,既是课文信息的接受者,又是课文信息的加工者,总会以各种形式继续着作者的创作,实现着作品的价值,而这一切又有赖于想象的参与”。课件,学生在假设想象中创设情景,自我感悟与体会的重要性。在学生充分深入文本后,我将出示课件:真正的鸟的天堂都是鸟的场景,达到思维的升华,突出重点。 精读“众鸟纷飞”场面,领悟表达方法。

1、小组读“众鸟纷飞”段落。

2、借助插图2,略说大意。

3、讨论释词“应接不暇”(可让学生用动作来表演)。

4、指导学生体会“众鸟纷飞”景象,指名分句子以每人读一句话接连不断地读的形式读第

12、13自然段,以显示纷飞,热闹的场面气氛,为学生的感知理解创设一定的情景气氛。

5、按原文填空,领悟总写与特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 )了,到处都是( ),到处都是( )。( ),( ),( ),( ),有的站在树枝上( ),有的( )起来,有在( )翅膀。

鸟的天堂在文中出现五次,为什么有时带有引号有时没有呢?这个问题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将用课件出示文中含有“鸟的天堂”的语句,让学生先小组合作讨论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再让各小组汇报讨论情况,给予评价,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最后,总结归纳课文,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本篇课文后面附有一个“为导游写一篇解说词”的选作题,其目的是为了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强练笔。

五、说板书:

板书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教师精心设计的结晶,是课堂教学的精髓,不仅可以体现主要内容,而且能使学生抓住板书内容掌握整个课堂教学内容,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我的板书设计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具有代表性,一目了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为了突出本文的文章结构思路,顺着课堂教学认识过程,感受本文的构思美、自然美;为了让学生更充分地感受和领悟本文的篇章写作手法,我采用 板书:

第一次

榕树 大 美 (静态)

鸟的天堂

第二次

多 欢

(动态)

(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四年级语文游山西村说课

一、说教材

《游山西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组的一首古诗。 本组教材是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的。《游山西村》不仅写了作者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是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品读重点字词,加强感情朗读,体会乡亲们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教学的难点是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二、说学生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古诗并不陌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会背许多首古诗。但在理解诗句的意思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方面却又为很大的差异。因此,教给学习古诗的方法。另外,让学生搜集陆游的相关资料及写作背景。体现学习的快乐与自主。

三、说目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古诗中的名句。

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句,品读重点词语,感受乡亲们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的哲理,尝试加以运用。

四、说思路

一、回忆旧诗,总结学法。

二、依照学法,理解内容。

三、拓展资料,读写迁移。教学过程

一、初读诗句,体会古诗韵味。

1.同学们你们平时积累了很多好词好句,能说说“山”和“柳”开头的成语吗?(板书:山重水复 柳暗花明)

2.你们知道吗?这两个耳熟能详、千古流传的成语都出于同一首诗的吗?

在这首诗中,有一座座连绵的山,有一条条交错的河,有密密层层的柳,有明艳的花,在这之间,几间农舍若隐若现。(师边描述边板画)

1. 这么美的地方在哪里呢?(板书:山西村) 是谁发现的?(陆游) 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游览一下这美丽的山西村。 2. 初读诗句,学习生字词。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让我们来读一读这首诗。

5.老师要表扬全班同学,你们都能够借助音节和工具书读准字音,这样做很好。现在谁想把这些生字准确得读给大家听。

Mò là hún yí 莫要 腊月 浑浊 疑问

6.你觉得哪个音容易读错的呢?哪个字容易写错的,要提醒粗心的同学。现在让我们把你自己觉得难写的那个字书空写一遍。

7.教师范读(课件:音乐)你觉得老师读得好吗?我相信你一定能读得更好,一起读。

二、了解背景,学习查找资料。

1. 出示资料,搜索有关这首诗或陆游的信息资料 2. 关注信息(腊酒的制作过程) 课件: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极力推助北伐,被罢官。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流传千古的《游山西村》。 小结:这些信息挺重要的,可能对等下理解、学习、感悟诗歌有帮助,学习古诗特别需要借助资料。(板书:资料)

三、读诗入境,赞民风民情。

1. 了解诗意,写了农家主人热情接待诗人的事。

现在我们跟着陆游去游山西村,看看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有什么活动呢? 课件出示:(接待客人的情景)

让学生说出“吃,做,聊,唱,玩……

2.诗人在诗中只写了一个“留“字,为什么不把之前同学说的动作词写到诗中呢? (一个“留”已经包含了一切)

3.请同学们展开你丰富的想象能力,想象村里的人见到陆游会说些什么?现在老师来当陆游,你们当村民来试试。

出示:莫笑庄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带着你现在的感受读这句诗。

4.联系背景,体会作者陆游受到款待以后的独特心情。 从刚才的资料中可以知道陆游那段时间是最孤独的时候,在那里受到村民的热情接待,他的心情会怎么样?带上你激动的心情再读这句诗。

四、品词析句,悟人生哲理。课件:陆游走的图片

1.陆游离开村子的时候,发现这条村子的景象是什么样?(提示:山,水,树) 多美的村子啊!

2.课件出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与“山清水秀疑无路,柳绿花红又一村。”进行比较,体会诗句的意境及表达的准确。 3. 片段描写,体会心情。

现在让我们去体会一下陆游现在的心情。 课件: (1)一座座山重重叠叠,一条条水纵横交错,走着走着,我 我的心情 。 (2)柳荫深深,前路迷茫,穿过柳荫深处,啊,鲜花明丽红艳,眼前忽然一亮,又是一个村庄,我想那村庄 (村庄是什么样的?陆游虽然未见,但已在心中憧憬,描绘)我的心情 。

请同学们拿起你的笔展开想象,写下当中的情景吧!

5.小结:此时,诗人的心情有变化吗?怎样变的?你能读出这样的对比变化吗? 课件: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六、适度拓展,赏诗人情怀。这一重重的山啊一道道的水,我正在猜想到底有没有路呢,忽然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景就展现在我的面前。这样的美景同学们可能没有见过,但是,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相似的心思呢?

七.联系实际,升华人生道理。

1.陆游仅仅写山西村的美丽吗?,自己的心情吗?他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积极向上 乐观

2.老师还想到了许多诗人也有着这样的人生态度,例如:杜甫,王维,李白

3.课件出示:千百年过去了,这经典名句依然在我们耳边回荡,当我们( )的时候,我们相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生活中谁没有困难,生活中谁没有挫折,谁没有失败,但只要牢牢记住这千古流传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一定能走向希望,走向光明,走向美好的未来! 八.作业

必做题:继续读诗,用喜欢的方式感悟诗境:配画编故事配乐朗诵。 选做题:搜集有关作者陆游的生平资料。

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 陆游

山重水复 柳暗花明

《夜莺的歌声》说课稿

说教材:

《夜莺的歌声》是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语文教材第三单元中选编的一篇精读 课文。,文章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伴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打击敌人的故事,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文章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叙述,以空行为标志,写了四部分内容:先写“小莺”以歌声引诱敌人上钩,再写“小夜莺”在为敌人带路途中以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接着写游击队员歼敌胜利,最后写战斗结束后“小夜莺”在村边小路旁继续吹奏着婉转的歌声。

说教学目标:

《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被安排在第五单元,本单元的课文均取材于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先辈的英雄业绩、高贵品质,都会使人们深受教育和感染。而该单元的重点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先辈革命精神的感染和熏陶。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本课特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德国鬼子的凶恶狡猾。

说重难点:

重点:从故事内容中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难点:理解文章首尾照应的写法。

说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夜莺图片、小英雄王二小图片、雨来图片、小兵张嘎图片、课文精彩对话的片段、学习要求等。

说教学理念:

语文学习重感悟,重迁移运用,这就决定了学习中注重孩子的朗读感悟,并将所学的知识迁移运用。因此对孩子来说,读书不仅仅是学会一些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课内悟方法,课外求发展,通过教学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思考的方法。

说教法:

本堂课我采用自主开放式教学法,在课堂上由半扶到完全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之以渔,让学生边学边用,学以致用,最终达到自己用方法去学。再让学生合作表演课本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孩子获取语文知识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形成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说学法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演的方法学习课文。

说教学流程:

一、由题目导入新课:

上课一开始,多媒体出示夜莺的图片,介绍夜莺的歌声如何好听,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它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上过分要求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去听枯燥乏味的语言材料,只能引起他们的思维疲劳和厌烦心理。因此,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中的夜莺指的是一个孩子,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随机板书学生说的表现小夜莺品质的词,并打上问号,为画句子作准备。)

(体会夜莺的品质,及时介绍时代背景。)

三、再读,知结构;

扫读课文,思考:

课文以空行为标志分几部分,各部分主要讲了什么?(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因为课文比较长,要更注重略读方法的运用,如扫读、跳读、快速浏览等。)

四、学方法,精读第一部分,从字里行间捕捉夜莺的 机智·勇敢

1、找出相关句子并画下来。

2、读这些句子,边读边想象:小夜莺这样说,这样做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敌人听了小夜莺的话,看见小夜莺这样做,心里会怎么想?(请抓住语句体会)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运用。《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五、自读,学习后三部分内容。

总结学习方法,抓住重点句子去体会,边读边揣摩人物心理,边读边想象当时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也是学习课文的一种方法。

1、快速读后三部分内容。边读边想象当时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2、画自己认为关键的句子,并把自己的感悟写在旁边。

3、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三个自然段,想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精读课习得的方法独立阅读,为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打好基础。

六、总结用《夜莺的歌声》为题的含义。

这歌声是诱敌的声音,这歌声是传递情报的声音,这歌声是胜利歼敌的歌声,更是对热爱祖国,勇于和敌人斗争的英雄的颂歌.

七、拓展,升华感情。

1合作表演,从表演中再次体会夜莺的机智和敌人的狡猾残忍。

2.延伸。其实,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像小夜莺这样的少年英雄,大家仔细想一想都有谁?(多媒体出示小英雄王二小图片、雨来图片、小兵张嘎图片)

此举是为了加强课内外联系,适度拓展和延伸。

八、布置作业。

1、读读写写生字新词。(注意到了基础知识的掌握)

2、小练笔

发挥想象:战斗胜利了,几个游击队员围着小夜莺的情景。(注意了读写结合)

3、阅读反映苏联卫国战争的作品《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拓展课外阅读。有利于更好的理解课文。

九、板书设计: 夜莺的歌声

诱敌

机智 ?! 送信 尾

勇敢 ?! 歼敌 呼

爱国 ?! 再诱 应

板书设计的亮点:

1、抓住文章要主要内容,一目了然。

2、更容易理解课文重点和中心。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它是一篇说明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治理的方案,从而告诉人们要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二、说目标与重难点

1、教学目标 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并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理解不懂的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 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

2、教学重难点:

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发。

三、说教学方法

作为一名老师,除传授给学生文化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授予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本节课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目标教学法

2、自读自悟法

3、合作探究法

这几种教学方法的恰当使用,充分体现了教师是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主体的原则。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调动了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合作意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四、说教学程序

1、激情导入,共享资源。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的激情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很快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当中。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汇报搜集的资料,既培养了他们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

2、读题目提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和勤于解决问题的习惯,因为有时候提出问题甚至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3、初读感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掌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学生学习了上篇课文《自然之道》,已初步学会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本节课,当学生初读课文后,我再次落实这一单元训练重点。

4、自读自悟,全班研讨。

教学本课一定要体现略读课文教学的特点。虽是略读课文,但也要在读中进行深入的思考。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圈点勾画,并围绕重点问题全班交流。

1)构建以读为主的语文课堂。读是语文课堂的生命,学生通过朗读、对比,感悟黄河的变化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忧患。

2)突破重难点

学生在“读一读、找一找、想一想、议一议”中明白了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并通过直观的图示明白了人为的破坏形成的恶性循环。

3)引导学生阅读“资料袋”,教师适时补充“大禹治水”、“毛泽东主席的号召”等内容,让学生明白:治理黄河刻不容缓,而且任重道远。

5、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既对黄河的变化及原因有所了解,又通过多媒体观看环境恶化的图片,让学生谈感受,从而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五、说板书设计

课堂教学的效果离不开直观形象的优秀板书。因此,我精心设计板书,让它既可以概括全文,又能突出重点,使学生赏心悦目,加深记忆。

回顾这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都渗透着学生自主学习的新课标理念。从问题的提出到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由学生独立完成的,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加以点拨。这里面饱含着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学生也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推荐第10篇:四年级《鸟的天堂》说课稿[推荐]

全国著名学者、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先生说过一句话:语文课起码应像语文课,最好得是语文课。这句话一直以来引起我的深思。语文的本色是什么?语文课究竟该怎么上?当前有许多教师把语文课上成表演课,上成思品课。其实语文课本应把听说读写贯穿全课。说到底,我认为语文的本色是通过语言文字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所以,我把今天的说课主题定为回归本色,读出特色,同时结合《鸟的天堂》课例说说我的设想:

一、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安排在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十七课,这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课文分两课时,这里主要讲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大榕树的特点、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感悟能力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大榕树的奇特与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景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整体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受到大榕树美的熏陶,感受南国风光的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2)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3)进一步增强自主、合作、探究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文中描写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幸福欢乐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是(1)理解:“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2)理解“鸟的天堂”为什么的确是鸟的天堂,体会两个“鸟的天堂”的不同含义。

四、教法学法:

新课标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并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确处理好师生的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勇于探索。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得到提高和发展”。课标强调了要以学生学习为主,为了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以“以读代讲”的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谈话法和讨论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的简单应用,优化课堂教学。

3、学习方法:A、圈圈,画画。B动脑筋、敢提问。C、、有主见,谈看法。D找伙伴,共探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和作者一起,远远地望见了这株大榕树。现在,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

(二)、学习课文

7、8自然段。

1.播放“大榕树”图片,师配乐诵读课文第

七、八自然段。

2.欣赏着榕树,你想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默读课文有关段落,交流。(生默读课文)

(1)榕树美(大、茂盛),你是怎样感受到的?我们自由朗读描写榕树的段落,体会体会。有喜欢的句子就勾出来多读几遍,写上批注。有不太理解的地方就在旁边作上记号。(生朗读、体会、勾画)

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问题是人们认识活动的启动器和动力源。

(2)学生交流。(大、茂盛)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提出疑问:课文中说“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谁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3.看来我们每个人对这句话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也许是风吹,也许是鸟动,也许是阳光的照耀,也许是新发的嫩芽,或许是那绿叶本身就蕴育着无限的生机,才让作者产生了如此奇妙的感觉。让我们用自己的感受再读读这句话,开始!(生自读体会。)。

4.谁想来读?(生再次有感情自由地朗读)

5.这“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的感受是多么奇妙呀!难怪作者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这也是我们发自内心的赞美――

6.伴随优美的音乐,让我们再来欣赏欣赏这独木成林的美景吧!我们一起读

7、8自然段。

7.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这两个自然段写得真美。让我们把榕树的美久久地留在记忆里,好吗?那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三)、学习课文10-11自然段。

过渡:刚才,我们和作者一起,在太阳落山的时候来欣赏了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但有一丝遗憾,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第二天清晨,当阳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的时候,我们再一次来到了这里。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一只大鸟飞了起来!(随着师的叙述多媒体播放一声鸟鸣,飞出一只大鸟)

1.我们继续拍掌!(多媒体播放群鸟纷飞的情景,师配着画面解说:树上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令我们的眼睛应接不暇。)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

2.那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再次欣赏那热闹的场面吧!放声地,自由地读读课文。

3.谁来说读后的感受。学生交流。师小结:听你们这么一说,看来,这里的确是鸟的乐园,鸟的天堂。你们看,小画眉来了!(出示句子)望着这热闹欢腾的场面,小画眉也唱起了赞歌,它在说些什么?(表达自己的感受)

4.这么美的树,这么欢的鸟,作者在离去时感到留恋,发出了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四)课后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欣赏了鸟的天堂。树与鸟,鸟与水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多么生动活泼的画卷呀!这里不仅有树的奇美,有鸟的欢乐之美,更有人与自然、与动物的和谐之美,所以这里才是真正的天堂。让我们共同努力,去创造更多的人间天堂。

六、、说板书设计及教学效果的预测

每个教师都懂得板书就是微型教案。板书集中体现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体现教学的特色与特性。

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的分析了作者的写作方法,为今后的课文学习和写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经过这一节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由被迫学习转变为自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就为今后在学习中打下一个良好的开端,让学生的积极性大增,增强了学生独立的自觉性。

当然,课堂教学中的许多情境是无法预设的,我们更应关注的是生成的精彩。学生不但是具有灵活变通的个体,而且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我们在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同时,也应对特定情境下生成的五彩缤纷的课堂谨慎把握。在这里,我想借用国家十五规划课题组“发展与创新教育”总负责人龚浩康教授在去年亲临我校后亲笔题赠我们的话:勤学好思求发展,敬业乐研敢创新来作结。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去发展,不断去创新,一定会有许多精彩的课堂出现。

第11篇:小学语文《鸟的天堂》说课稿

【指导思想】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积极思维的学习气氛中,自觉地获取知识,掌握学法。落实以读为本,读中悟情的教学思想,使学生在自身的语言活动中提高阅读能力。

【教材简析】

《鸟的天堂》是我国着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一篇散文佳作。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静动结合,情景交融是本文的最大特色。文章的第一部分以写静态为主,重点描绘了大榕树树大,干多,枝繁,叶茂的特点;第二部分则以写动态为主,展现了一幅百鸟齐名、纷飞的热闹画面。

【基础性目标】

1、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一些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发展性目标】

1、使学生感受大自然在人类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

2、通过学习,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细微,观察的细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2、难点是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说教法】

1、本篇课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奇丽的“天堂”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语言表现形式简洁,有节奏,有乐感,谱写的是一曲动人的生命力的赞歌。因此,我将借助录象、录音这些声色俱全的媒体机器采用“情境教学法”,用画面再现情境,用导语创设情境,用朗读感受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让学生入境界,进角色,动真心,吐真情,以此优化全文的教学情境。

2、采取各种形式的朗读,坚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读中悟情。教师的范读,以声、情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学生的多层次读,旨在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发展语言,陶冶情感。

【说学法】

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重视学生的个体参与,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本课教学,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法指导:

1、品析词句法:

划出重点词句,加以体会感受榕树的庞大,茂盛。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自学课文,通过朗读,想象,品析词句等方法,自觉地获取知识,掌握学法,使学生在自身的语言活动中提高阅读能力。

3、同桌合作朗读:

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把握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技能。

【说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理解题意

问:你对课题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通过谈对“天堂”“鸟的天堂”的理解,汇报课前查阅的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出示要求:

⑴ 读准字音。

⑵ 想想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重点正音“隙”“数”“应”。

3、学生回答思考题,教师相机板书。

三、学习第一次去“鸟的天堂”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描写大榕树的句子,体会写出了大榕树的什么特点?

(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

2、将学习所得在小组内交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

3、全班交流。

(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榕树的大,茂盛,特别是注意肯定,鼓励学生一些好的理解句子的方法。)

4、看录象,配乐,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谈感受。伴着优美的音乐,师生共同来到了美丽的南国,真实领略到榕树那独具一格的奇特的美。随后,教师通过引人入胜的导语,让学生入情入境,进入角色,吐露真情,将视觉与听觉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5、指导感情朗读。

(注意朗读形式多变。或评或读,或指读或练读,或齐读或配乐读,读中再悟情,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寓教于情的感受中。教师始终通过充沛的情感,生动的语言,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使作者,教师,学生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 )

四、自学第二次去“鸟的天堂”

1、完全放手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自学这一部分,使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积极思维的学习气氛中。

2、学习成果展示,教师适时点拨指导,达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3、再现画面,进一步感受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

4、师生合作朗读重点句段。

五、齐读最后一段

出示最后一句话: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抛出问题:

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不加引号?

学生通过讨论突破难点。

六、课堂总结

【说板书】

榕树 大

鸟的天堂 喜爱 赞美

鸟 热闹

第12篇:小学语文说课稿《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

教材分析:小学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第五组课文第18课《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全文按游览顺序可以分为四个大段:第一段写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二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三段写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四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第二,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选教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使学生感受大自然在人类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二是使学生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教材重点:

本文重点是写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没有看到鸟,重点写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作者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先写它占地面积大,并通过争论榕树的多少,说明这株榕树是孤木成林,表现榕树之大;接着写近看榕树,通过对枝干和绿叶的描写,展示了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着重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儿鸟的数量多、种类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快乐。

教材难点:

一、“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二、文中四处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没有加引号。

教学对象情况分析:

“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约500年树龄的大榕树,位于新会市的一座小岛上。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浓阴覆盖着整个小岛,独木成林,乘小艇从远处,就成了浮在水面上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近看,枯藤交错,犹如原始森林。大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各种各样的鸟,它们每天早晚一进一出,盘旋飞舞,交互更替,很有规律,场面颇为壮观。生活在广州市的学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观赏,看到这难得的奇景。巴金爷爷笔下的小鸟天堂的确是非常迷人,字里行间无处不流露出那种赞叹、惊讶、喜悦的感情。所以在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语句,体会作者感情,并通过朗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这些方面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教学程序设计:

我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以训练学生语感为主:

⑴形象思维训练法: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弱,理解事物比较直观,要

领悟文字所表达的内涵,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通过形象思维的引路,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转换”成生动的“图像”材料,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我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获得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后,借助电教手段播放了“鸟的天堂”录像,把学生带进一种特定的评议环境中,学生神情专注而投入,随后让学生看着早上没有鸟的这一棵大榕树,启发学生想想说说,“百鸟欢闹”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当再读到“百鸟欢闹”这一段时,学生已学沉浸在期中,仿佛身临其境,而让学生说说一只鸟的特写景头时,也能说得有声有色,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⑵品词析句比较法:文章的组词成句构段的方法研究是提高学生对语言感受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我抓住有关的句子进行比较、揣磨、欣赏,不断地提高其对语言感知的敏锐程度。如:教学第8自然段中“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对于“颤动”、“展示”这两个关键字,引导学生用其他词来替换。如用“显示”、“出现”或“抖动”、“晃动”等,用哪组词更好?在讨论、比较中,让学生体会到“展示”是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来,突出榕树的旺盛的生命力;“颤动”是短促而频繁地振动,课文把微风吹动,阳光照耀下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不但美丽而且动静结合,显示了大榕树那旺盛的不可抗拒的生命力,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这样,关键文字抓住屯,学生品出了精妙词语,咀嚼出了它的神韵,从而在心灵上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促使学生语感不断地增强。

一、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8课《鸟的天堂》是六年级(十一册)课本第六组课文,该组课文的训练要求是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在表达上就很有特色。作者写了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情形。第一次没有见到鸟,着重描写了大榕树静态的奇特的美;第二次见到了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美。文章的语言生动、准确,如“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一个“簇”字,一个“堆”字,我们读了就很容易想象出榕树枝叶茂盛的景象。再如“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短短三四十个字,就写出了清晨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本文的重点与难点也体现在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因此根据本班学生情况,我选了作者第一次看到的大榕树的情景来进行教学设计。

①课堂上借学生的质疑:“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积极地各抒己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么见解。学生通过朗读,大胆想象是风吹、鸟动、新发的嫩芽、阳光的照耀、绿叶本身蕴育的无限生机„„

②巴金爷爷用词用句优美、准确,笔下描绘的大榕树更是栩栩如生,充满勃勃生机,作者虽然看不到鸟,但通过描写榕树的“大”、“茂盛”早已悄悄地把无限生机,暗藏着成千上万的鸟都渗透在文字的描写中去。我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时候,体会榕树的美,边体会边画句子,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

遍,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在旁边作上记号。通过学生的这一朗读、勾画、体会,引导学生自读、感受、质疑,从而理解语句的含义、作者的感情。学生在汇报的过程中解决了几个知识点:什么是气根?榕树有哪些特点?体现在哪里?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句子,我利用CAI现代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大榕树的远景和近景,树叶的样子、颜色等等。学生在观察、朗读、体会后很快地理解“簇”“堆”的用法,感受到大榕树的“茂盛”,“那是一株大树,树的枝干不可计数。”可以感受到树的“大”。

二、学习写作方法。

本课的写作方法运用了描写中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我在教学大榕树部分时,指导学生体会句子意思后,总结作者在描写大榕树时是①按怎样的顺序来观察榕树的?②作者抓住了哪几方面写榕树?其中哪一部分写得最详细?指出作者按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抓住榕树的枝、根、叶三方面进行具体描写,突出榕树大而茂盛的特点,这种描写方法叫静态描写。使学生首先认识静态描写的定义,然后在学词学句的过程中感悟句子和写作方法,体会这种写作方法好在哪里。最后在教学过程的尾声,我设计让学生仿照巴金爷爷的写作方法,运用静态的描写手法去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要注意抓住植物的特点去写。

三、朗读和背诵的指导。

该篇文章用词优美,语句精辟、简练,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例如:关于“真是一株大树”一句,学生读时习惯强调句中的“大”字,实际上作者强调的是“一”株大树,所以要启发学生朗读时读出“一”株大树。读好这句话,读出榕树的大,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朗读的感受,说说为什么这样或那样读。在学生置入文章的情境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最佳时机,我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第13篇: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一课中渗透环境教育

泗溪镇

小陈春燕

人的生存离不开环境,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生存质量。温室效应、酸雨、沙尘暴、土地荒漠化、淡水资源减少,森林面积减少、环境污染严重等,使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然而,环境的保护离不开教育,教育离不开教师。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描写的就是大自然的美丽景观,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美、感悟语言的过程中应积极地渗透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思想。

《鸟的天堂》一课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12课,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繁茂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名副其实,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前,我深挖课文中的环境教育,明白了“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其一,是因为自然条件好(榕树很大,很茂盛,周围是河流。);其二,是因为这儿的人好(农民不许人捉它们。)。同时自然条件好又有人为的因素。根据这一实际特点,我定下了这样的环境教育目标进行教学。

一、课前查找资料,初步感知环境

课前查找资料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变其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通过网上查阅,图书查阅,访问查阅,了解到巴金先生写作的《鸟的天堂》原文,鸟的天堂所在地,广东新会县,鸟的天堂是怎样形成的,形成的原因,形成的时间,老百姓是怎样保护他的,以及解放后人民政府是怎样保护他的,目前,作为保护区和游览胜地,所发挥的作用。同学们对鸟的天堂了解地愈多就越喜欢这鸟的天堂,这就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和情感基础。同学们所查找的资料不是独自享用,而是和其他小伙伴交流分享,这样它们的知识宝库又有了新的内容。头脑中初步建立了这样的概念:鸟的天堂是美的,这美是人为的创造出来,人可以创造美的环境。

二、课中深入体会,深入感受环境

鸟的天堂一文内容写的非常美,语言也非常的美,作者的感情全身心的投入,情也美。然而这一切的美的根源是来自于美的环境!为让这美的环境深深地根植于学生的内心深处,首先,我以自己的感情来感染学生的感情,我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体会文章语言美、内容美、情感美;接着,让学生反复地朗读课文体会,使这种美进行初步地转化;然后,通过语言体会大榕树的美,体会鸟的美,体会这儿的环境的美;最后,通过重点语句,“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的可爱。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象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我注意的看着,眼睛迎接努下,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的叫着,那歌声真好听。”“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等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再全文联系,体会领悟这一切的美都是来自于环境的美。此时,学生的情感已到了高潮,“鸟的天堂”环境的美便不知不觉地渗透进学生的头脑之中。

三、课后练习,延伸环境教育

课后练习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来延伸环境教育:

1、写一篇导游稿介绍“鸟的天堂”。

2、画图或做诗、写歌词来表达自己对“鸟的天堂”情感。(二题任选一题)通过完成练习,资料、课文再一次地在学生的头脑中再现,“鸟的天堂”优美的环境成了学生赞颂的内容,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印入学生的头脑。

附学生写诗一首:

小鸟之歌

杨丁通

巴金先生你快来,

鸟的天堂多快乐。

独木成林好环境,

百鸟飞翔为你歌。

附学生写歌词一首:

歌曲词

鸟的天堂(用“梦之船”曲)

第一段:摇啊 摇啊 摇啊 带我去鸟的天堂 青青的河水流淌 美丽的地方 喂咿 快来看 快乐的鸟儿歌唱 各种鸟儿聚集在这儿 快乐跳舞唱歌

第二段:划呀 划呀 划呀 小小的独木舟 看着岸上的景色 听着鸟儿歌唱 喂咿 快来看 岸上的绿树成荫 有树林有小河还有鸟儿们 这就是鸟的天堂

梁子叶

附学生写导游词一份:

导游稿

泗溪镇小五(4)班廖一正

各位游客,欢迎到广东省新会市来游览。

三百年来榕一章,浓荫十亩鸟千双。

并肩只许木棉树,立脚长依天马江。

新枝还比旧枝壮,白鹤能眠灰鹤床。

历难经灾从不犯,人间毕竟有天堂。

这首诗,是著名剧作家田汗同志1962年到新会,游览小鸟天堂时即兴而作的。

小鸟天堂在广东行新会县城南郊7公里的天马河中。它四面环水,为椭圆形。面积约18亩左右。岛上长着历五百春秋,盘根错节的古榕。在枝繁叶茂,碧绿婆娑的古榕冠部,栖息着数以千计的鸳鸯、八哥、斑鸠、绣眼等十多种鸟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鹤和灰麻鹤。前者朝出夕归,后者夜作昼息。每当晨光熹微或暮色苍茫之际,群鸟比翼展翅,上下翻飞,盘旋起舞,嘎嘎而鸣,蔚为奇观。游人盛称此乃飞禽之王国,小鸟之天堂,南国之奇观。

小鸟天堂原名“雀墩”。1933年春夏之交,著名作家巴金来新会访友,曾荡扁舟游于“雀墩”。游罢归去还写了一篇《鸟的天堂》的散文。“小鸟天堂”的雅号即得于此。小鸟天堂是怎样来的呢?相传在明朝景泰2年(公元1451年),所着人口的繁衍和生产的发展,当地村民为了解决吃水难和村前连年受旱“望天田”,故在村前开挖了一条大河。后来,因连年灾荒和瘟疫,村民们挣扎于饥寒之间,一些迷信风水的人说,这条河把全村的丁财都冲跑了,应建塔以镇之。于是,在景泰末年(公元1457年),由村民集资,河口处建了一座“定宝塔”。但是,建塔后两年,村民的困境毫无解脱。这时,卜算者又说,要保丁生财,非要在河中垒一个“罗星凸”不可。于是在乡绅的筹划下,由村民凑钱买了两艘木船,将土石盛于船舱,把驶至河中,然后将船凿沉于河底,再在沉船上面填土,使之垒成一个土堆,这就形成了“罗星凸”。而在当时填土的过程中,村民用小艇把泥土运到土堆时,因水流湍急,小艇不易固定,有一村民在村边一棵榕树上砍下一枝,插在土堆中,作为系绑运泥小艇的木桩。后来,这枝榕树木桩就在土堆上。次年,榕树木桩竟在那肥沃的土堆中生根发叶,青翠异常。村民就把它当成“风水树”悉心保护。还定下民约,凡经过“罗星凸”的农艇,要向凸上投土。年复一年,“罗星凸”的面积不断扩大,凸上那棵榕树,也从小树生长成为婆娑成荫的大树,由于环境幽静,鱼虫虾蟹丰富,觅食容易,于是,各种鸟类便在树冠上建巢安居,繁衍后代,“罗星凸”也就变成了“雀墩”。该村的百姓,出于爱鸟之心,定下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在“雀墩”半径3公里内,不许射猎飞鸟。从而为鸟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今天,“雀墩”的面积已达到18亩,栖息在“雀墩”上的鸟数以万计达10多种,为了让人们更好地赏览小鸟天堂,1983年秋,县政府拨出专款,在“天堂”的南面建了一座观鸟台。它四面留空,北面可瞰“天堂”的鸟儿栖息飞翔,东、南、西三面可观赏附近的田园景色和波光塔影。1997年,市政府为保护这一堪称“南国奇观”的旅游资源,专门制定了《新会市保护小鸟天堂暂行管理办法》,同时,将该市行政区划为禁猎区,在禁猎区内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搜捕、销售和其它妨碍小鸟天堂主要鸟类生息繁衍和活动。在此基础上,先后投入资金在小鸟天堂北面开挖了一条长280米、宽30米的人工河,并利用人工河和原有的旧河围成一个面积约20亩的新小岛,在岛上种满榕树和竹子。此举不仅为小鸟天堂增添了景观,而且大大扩阔了小鸟生息繁衍的空间。此外,市人武部积极支持该市发展旅游事业,向小鸟天堂捐赠了两艘15马力的游艇,方便游人环岛观鸟,使观鸟者乐而忘返。

谢谢大家,欢迎有机会再次光临。

第14篇: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静寂、应接不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

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3.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2.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静寂、应接不暇。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4.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巴金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著名作家,以前曾经读过他的《海上日出》。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他的作品。板书课题。

2.播放《鸟的天堂》情景朗读,边看边思考: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色?你喜欢哪一次的?为什么?

二、预习课文

1.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样理解?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3.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鸟的天堂指什么,作者去了几次,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4.再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表达感情的。

5.朗读课文,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来读一读、细体会。

6.质疑。

三、交流预习情况

1.指读课文,正音。

2.解题。

3.交流学习生字新词的收获。

4.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5.美读。 6.质疑,同学间通过交流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留待深入学习时解决。

四、理清课文脉络

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几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

第一段(1-4):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段(5-9):“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

第三段(10-13):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

第四段(14):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段

1.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2.练习朗读,体会作者游玩时愉悦的心情。

二、学习第二段

1.投影出示课文插图,读读描写大榕树的句子:

(1)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榕树的?主要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

2.理解重点语句,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3.指导朗读。

4.小结: 这一段作者由“远”及“近”地对榕树的大小,它的根、叶、干、枝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了描写,这是静态描写。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大家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再读讨论:

作者是怎样描写众鸟纷飞的活动情景的?标出有关语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3.感情朗读,体会这一段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4.小结:

这一段作者主要写了鸟的活动——不同大小,不同羽色,不同动态的鸟,构成了一幅“百鸟图”。是对事物变化活动的描述,这是动态描写。

四、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第四段,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读懂了什么。

2.理解重点句: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3.感情朗读。

五、围绕重点,学习表达方法 我们知道这篇课文按游览路线写了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两天的记游,重点不同,方法也不同。那么作者是怎样来写所见所闻的,我们一起来研究。

1.默读课文相关部分,思考:

(1)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和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有什么不同?

(2)这棵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

(3)文中哪些地方是静态描写?哪些地方是动态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2.讨论交流

六、总结

1.总结全文,归纳中心。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七、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请你把它抄下来。

3.“鸟的天堂”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搜集一些有关材料,为导游写一篇解说词。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难点是:理解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教学时采用下列方法解决教学重难点:1.学生边读书,边思考,指导学生把阅读书思考结合起来。2.分主次,抓重点,学生读书时分清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师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内容认真阅读,加深对中心思想的理解。3.细品析,悟真情,学生读书时通过咀嚼语言文字,正确理解主要内容,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对学生进行了以下能力训练:1.训练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大意;2.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习作能力。在学习训练的过程中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探究活动

她们姓什么

一位记者到体育馆去采访6名女运动员。当他问及这些姑娘的姓氏时,她们个个笑而不答,却调皮地做出各种动作,要记者以此猜出她们的姓氏。

篮球运动员指着两根并排的树说:“我姓它。” 跳高运动员顺手把一根木尺往土堆旁边一插,说:“我姓这个。”

射箭运动员把手上的弓使劲儿一拉,说道:“这便是我的姓。”

围棋运动员捡起一些棋子放在一只瓷盆上,开口说:“我的姓在此。”

田径运动员取来一本《作文选》,放在足球场的球门下,笑着说:“这儿隐藏着我的姓哩!”

最后,武术运动员走过来拿起《作文选》,将手中的一把单刀和书并排放着,笑呵呵地嚷道:“我呀,就姓这个。”

记者想了想,说出了她们各自的姓氏。

请问,你知道这6运动员分别姓什么吗?

答案:

篮球运动员姓林;跳高运动员姓杜;射箭运动员姓张;围棋运动员姓孟;田径运动员姓闵;武术运动员姓刘。

第15篇: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

《鸟的天堂》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的写景散文,它描写的是生长在我国南方的一株美丽的大榕树。文章以鲜明的动静对比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这株大榕树是“鸟的天堂”,从而赞叹了我国南方水乡自然环境之美。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认识本文中的动态和静态的描写。

(二)能力目标

通过创设情境、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体会情感。揣摩作者是如何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的,以迁移写法,形成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南方的优美风光,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解题质疑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美妙的声音,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的听,(播放鸟鸣声) 生:闭眼睛听。

师: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了许多鸟的叫声,想到那个地方肯定有很多鸟。 师:想不想到那个地方去看一看呢? 生:想

师:那就让我们跟随着著名的作家巴金,一起走进鸟的天堂。板书:鸟的天堂 生:读——鸟的天堂 师:什么是天堂?

生:幸福快乐的地方就是天堂。

师: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1:鸟的天堂是什么样子的? 生2:鸟的天堂在什么地方? 生3:为什么叫做鸟的天堂? 生4:鸟儿们是怎样生活的?

二、初读课文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请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一读课文吧。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多投入啊,肯定有不少收获,请把你的收获跟同桌说一说吧。 生:和同桌交流读书的收获。

师:谁愿意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 生1:鸟的天堂就是一棵很大很大的榕树。

生2:在这棵榕树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鸟,多得数不清。

生3:很多鸟在这棵榕树上幸福、快乐地生活着,所以这儿被称为鸟的天堂。

师:那么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每次经过的是什么时候?给作者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傍晚,第二次是在早晨。第一次只看到一棵很大的榕树,第二次看到榕树上有很多鸟。 师:相机版书:榕树 鸟

三、重点读“树”,品位写法 师:吸引着众多鸟儿的榕树到底是怎样的呢?请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榕树的部分读一读,可以边读边想边划。

生:自由读第

7、8自然段。

师: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榕树? 生:这是一棵非常大的榕树。 师:请你把“大”写在黑板上 生:这是一棵非常“绿”的榕树。 师:写到黑板上

生:是一棵生机勃勃的树。 师:写到黑板上 生:茂盛

师:写到黑板上

师:真不愧为六年级的学生,真会读书,写得也很工整。那么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怎样体会到的,能说一说吗?能说的请举手。 生:有一部分学生举手。

师:看来这个问题对同学们来说有点难度,不要紧,我们先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生:在4人小组内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体会和大家谈一谈。

生:“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由“不可计数”这个词,体会到这是一株很大的榕树。 师:说得好!(课件出示句子)谁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生:读句子

师:谁来评一评?

生:挺好的,读出了榕树的大。 师: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师:在生活中,你曾经见过什么也不可计数?

生1:天上的星星多得不可计数。

生2:街天,大街上热闹非凡,赶街的人多得不可计数。

师:为什么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这跟它的生长特点有关,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生:“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师:见过枝上又生根的树吗?

生:没有 师:(课件出示气根图)介绍:这棵树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每年都从树枝上长出许多气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里,过些日子在气根上又长出新的枝干来,就这样根上长枝,枝上有根,它已长

成了榕树林,所以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师:知道它究竟有多大吗? 生:不知道

师:它占地20亩,相当于我们安康小学的整个校园! 生:赞叹“哇”

师:把你的赞叹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表达出来。

生1:太奇特了,少见啊! 生2:简直是“独木成林”

师:是呀,虽然人们常说“独木不成林”,但这棵树确确实实形成了“独木成林”的奇观,把你的感受溶入这句话中再读一读。 生:有感情的读句子。 师:还有哪些句子也写出了榕树的大?

生:“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我体会到它占地面积很大。 师:(课件出示句子)我们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生:读句子 师:这个“卧”字,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一棵大树静静地睡在水面上。 师:谁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生:读句子 师:谁来评一评?

生:读得很好,读出了榕树的大,且安静、安详。 师:你也

师:我们继续交流,你还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没有人举手。 师:那我们换个方式吧,请自由读第8个自然段,找出你喜欢的句子。 生:自由读第8个自然段。

师:谁把你喜欢的句子跟大家说一说?

生1:“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我很喜欢这个句子,因为它写出了榕树很茂盛、很绿。

生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很喜欢这个句子,因为这个句子写 出了榕树的生机勃勃。

师:老师也很喜欢这个句子,(课件出示句子)喜欢这个句子的同学站起来读一读吧。 生:站起来读句子。

师:对于这个句子,大家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说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是呀,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谁能说为什么吗? 生:摇头 师:不要紧,那么我们先在小组里商量 生:小组交流

师:谁代表来说一说你们小组的看法? 生1:树叶太绿了,在夕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所以让人感觉到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生2:榕树的生命力很旺盛,每时都在长出新芽,所以就有这种感受.生3:是因为风在吹,满树的叶子都在动.生4:这么大的榕树,肯定有很多鸟,鸟在叶从中动,所以满树的叶子都在跟着动.师:你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把你们的理解融入到这句话中,好好读一读这一句话.生:自主练习读,全班读.师: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是多么奇妙的感受啊,难怪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句子)——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我们学着作者的样子来感叹一下.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也是发自我们内心的赞美——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师:大家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这棵榕树的真面目呢? 生:想!师:出示伴有背景音乐的大榕树图片.生:哇! 师:看到这棵榕树,你有什么感受? 生1:好大的一棵树啊! 生2:好绿、好美的一棵树啊! 生3:多么有生命力.多么奇特的树啊! 生4:简直是独木成林! 师:把你的感受融入到这两段话中,美美地读一读这两段话.生:配乐感情朗读第

7、8自然段。

师:如果你是一只小鸟,你发现了这棵大榕树,你怎样向你的同伴宣传这棵榕树呢? 生:汇报

师:真会宣传,小鸟们听到你们的召唤肯定很快来这里居住的.

四、运用写法,拓展延伸 师:大榕树很美,作者写得也很美.所以我们在欣赏美丽的榕树的同时,也要学一学他的描写方法.其实,我们身边的美景无处不在,现在是金秋时节,我们乡村的田野呈现出一派迷人的丰收景象,课余时,你走到我们的田野看一看了吗? 生:我们经常去田野玩。 师:好,请把你看到的秋天的田野美景和你的小组同学说一说吧。生: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师:上周星期天,老师也到田野去走了走,哇!美景尽收眼底,我就把最美景拍照下来了,大家想看吗? 生:想! 师:(出示图片)介绍:在这金秋时节,这些凝聚着农民伯伯辛勤汗水的稻穗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请同学们学着作者描述榕树的方法,结合平时你观察到的,描绘秋天金色的田野。 生:小组合作完成。

师:那个小组把你们创作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生:两名学生汇报.师:请各组把你们的作品张贴在教室最显眼的地方,每个同学都可以 走动阅读其他小组的作品.生:走动看其他小组的作品.师:小结 教学评析:

纵观整节课,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情境、引发质疑、品读感悟、合作交流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主动参与学习,在合作交流中形成能力。主要体现了以下的几个特点:

1、精心设置教学情境。例如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听着优美的音乐,再加上教师绘声绘色的语言描述,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进了“鸟的天堂”,学生的积极性也因此十分高涨。

2、教学中注重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读书、思考问题、讨论问题、交流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得到了发挥,课堂里出现了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书声朗朗,学生敢于提问,敢于发表意见,各抒己见,讨论热烈。教师不断地与学生沟通交流,参与小组讨论,不失时机的点拨指导,及时对学生表扬鼓励,创设了一个拓宽思维、畅所欲言、民主平等的课堂活动氛围,使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学习中充满了乐趣。

3、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真正活起来,让朗朗书声伴随课堂,这也是我这节课比较突出的地方。课堂中老师要发扬自己的教学个性,学生也萌发了自己的个性意识,课堂活动呈现出创设个性学习的天地。主体参与,合作互动效果好:小组生生互动,集体师生互动;积极探讨中提高学习能力,自然渗透中培养人文素养。

4、实现语文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标。在“运用写法,拓展延伸”这一环节,教师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因为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真正实现“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标。拓展了课程时空,让学习不再局限于一堂课所学的内容,再次让学生走入阅读、表达中去,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课内与课外互为补充。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的能力。又培养学生了的创造性,让语文更加贴近生活。

第16篇: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泗阳众兴实验小学 杨阳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⑴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南方的优美风光,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注重环境保护的教育。

⑵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能力目标

养成主动读书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3、认知目标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习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鸟的天堂”为什么的确是鸟的天堂。体会两个“鸟的天堂”的不同含义。

四、教学准备

1、课件 (或投影片)

2、学生搜集关于鸟的天堂的资料

五、教学步骤与教学活动设计(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在我国南方生长着一种美丽的榕树,树上住着许多鸟儿。(课件出示:鸟的天堂的图片)看,鸟儿们飞呀,叫呀,它们生活得多么自由,多么快乐啊!这里就是鸟的天堂。(板书:鸟的天堂)

今天,我们就跟随我国著名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去欣赏这鸟的天堂。

2、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看一看,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每次是什么时候去的?两次分别看到了什么?有不懂的词、句子用直线画出来。(学生读文思考)

生读后回答以上几个问题。(师板书:榕树茂盛 众鸟纷飞)

3、质疑问难

在刚才初读课文时,你们遇到了不懂的问题吗?把读不懂的也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讨论。

(生提出不懂的问题,简单的问题学生相互解答,难的鼓励自己读书解决。)

同学们读懂的多,提的问题更好。我想,只要我们认真读课文,一定能弄懂这些问题。

(二)问题探究,自读自悟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赞美鸟的天堂的一个句子。(生回答: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课件出示: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这是个什么语气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让我们一起来赞叹鸟的天堂。

作者看到了什么,才发出了这样的赞叹?(榕树、鸟儿) 课文是怎样写榕树、鸟儿的?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课件出示:

1、作者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2、想一想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3、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用曲线画出课文中描写榕树、鸟儿的句子。

(学生读读画画并进行小组讨论)

(三)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作者是怎样写这株大榕树的?(生读有关段落)

2、傍晚,我们划着小船向河中心移去,这时我们看见了大榕树。(课件出示:大榕树)(生欣赏。)

现在你有什么感想?(生:榕树真美。„„榕树真大。)

3、这到底是多少株大榕树呢?(学生回答,允许有争议)

原来这真是一株大榕树啊!

课件出示: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 )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上又生( ),有许多( )直垂到地上,()进泥土里。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填空。

从这段话里你读出了什么?

(生读后讨论。)

师启发学生回答以上问题(配合出示插图)。

看到这大得罕见的榕树,我们能不惊喜吗?能不能把我们的惊喜之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呢?体会一下。

(生朗读体会。)

4、这棵大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它怎样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课件出示: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从这段话里你读出了什么?

这段话描写了一种怎样的景象?

为什么会有这种景象? (生自由读后回答以上问题。)

这一株500年树龄的大榕树枝繁叶茂,充满勃勃生机。看到这美丽、可爱的大榕树,作者不由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让我们和作者一样从心底发出赞叹吧。

(生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大声朗读,好好体会体会。(生再读体会。)

大榕树枝繁叶茂,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可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这里是鸟的天堂吗?

第二天早晨,作者又经过鸟的天堂,看见了什么?(生:鸟儿。)

你能读一下课本上写鸟的句子吗?(生读有关句子)

鸟儿真多呀,我们的眼睛都看不过来了,课文中那个词说明这一点?(应接不暇。)

你能联系上下文解释一下吗?

(到处都是鸟,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眼睛都看不过来了。)让我们也到鸟的天堂去看看鸟儿,听听鸟鸣声,好吗?。

课件出示图片:鸟儿在榕树上活动。(生欣赏)。

欣赏了图片,你想说什么?(生自由发言。)

这种热闹的气氛,作者写出来了吗?

课件出示:

我们继续拍掌„„有的( ),有的( ),有的( )。

填空。

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启发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这里的鸟确实多!这株榕树上大约生活着10多万只鸟,光鹤类就有

七、八万只,这里真的是鸟儿生活的乐园、美好的家园。

面对这奇妙的景色,作者不愿离去,不禁从心底发出赞叹:

课件出示: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赞美一下这鸟的天堂吧!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

1、作者为什么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2、想一想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3、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板书:鸟的天堂)现在你们明白了这些问题的答案了吗?启发学生回答。

(大榕树周围的景色美;大榕树枝繁叶茂,便于鸟儿筑巢休息;农民不让捉鸟,使鸟受到保护„„)

这些活泼可爱的鸟儿在他们的乐园里生活得多么自由、多么欢乐啊!那哪里是我们的天堂呢?为什么?(生回答)

作者写大榕树的美丽抓住了它的形状、数量、颜色,也就是事物的静态来写的,这种描写方法展示出了鸟的天堂的静态美。(板书:静态)而写鸟则抓了鸟的变化、声音、动作,也就是事物的动态来写的,(板书:动态)这一静一动,互相映衬,写得生动活泼,富有变化,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也像作者一样舍不得离开这鸟的天堂。

(四)感情朗读

请同学们选一段你最喜欢的课文读一读。

请生读给大家听。大家可以一起朗读体会。

大家读得好,学得更好。鸟的天堂美,巴金写得更美。大自然中到处有美景,大家想写出自己看到的这些美景吗?

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作家写景的这种高超技艺。

(五)课外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鸟的天堂”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收集一些材料,为导游写一篇解说词。

附板书设计 :

鸟的天堂

大榕树 鸟

形状、数量、颜色 变化、声音、动作

静态 动态

第17篇: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教材分析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选作课文时有改动。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一个“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的傍晚时分,这一次,他没有看到鸟,只见到高大茂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这部分重点刻画大榕树的美丽:先写远看榕树的情景,再写近看榕树时枝干和绿叶的情态,展示出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是在阳光照耀下的早晨,他见到了鸟飞鸟鸣的热闹情景。文中写了鸟声、鸟影,让人应接不暇;写了鸟的形态──大、小、花、黑;还写了鸟的各种姿态──叫、飞、扑;最后,又专写了一只画眉鸟,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鸟的可爱和它们在“天堂”里生活的情景。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里的鸟儿数量众多、种类繁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和快乐。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好;二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细腻、生动的描写方法。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教学难点是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2词句解析。

(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真是一株大树”,作者在这里强调的是“一株大树”。它承接课文的上一段,对大家关于榕树的争论给出了答案,说榕树只有“一株”,而不是“我”说的“许多株”,也不是“另一个朋友”说的“两株”。所以在朗读的时候,重音应放在“一株”上。 “不可计数”,“数”在这里读shǔ,作动词用,是“查点数目”的意思;“计数”是一个并列结构的合成词,意思是“计算”;“不可计数”是“没有办法清点、无法计算”的意思。结合上下文对榕树的具体描写,我们可以体会到,这株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是“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榕树叶子的颜色绿得发亮,给人以翠色欲滴的感觉。作者从绿色中感受到有一种生命力在涌动,赞美榕树充满活力的蓬勃生机。 (3)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

“应接不暇”中的“应”读yìng,“应接不暇”是指优美的风景很多,看不过来。从大榕树上飞出的鸟儿太多太多,作者眼前捕捉到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这成群的鸟儿生活在大榕树上,营造出了热闹、活泼、自由、欢乐的环境。茂盛的大榕树,吸引了如此众多的鸟儿在此栖息,真是不折不扣的鸟的天堂。

内容与地位

《鸟的天堂》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动物之美”一组中的第三篇课文:这一板块共有四篇课文,《一只贝》和《藏羚羊的跪拜》讲述了动物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而《鸟的天堂》和《小鸟最相亲爱》则带给我们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通过学习这一单元可以增强对动物的美好情感,感受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感受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1933年

5、6月间南游广东时写的作品,后来收入他的散文集《旅途随笔》中,选入课文时有修改。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第二,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

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感受大自然在人类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二是使学生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本文的重点是写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没有看到鸟,重点写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作者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先写它占地面积大,并通过争论榕树的多少,说明这株榕树是孤木成林,表现榕树之大;接着写近看榕树,通过对枝干和绿叶的描写,展示了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着重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儿鸟的数量多、种类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快乐。

对小学生来说,本课的难点主要有两处:一处是“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另一处是文中五处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没有加引号。

二、教育价值: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好;二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细腻、生动的描写方法。

三、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的三维目标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统一指向人的全面发展。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让学生会学、让学生乐学,促使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结合新课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能力目标: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情感目标: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好

四、方法策略:

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本课的设计理念,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把教材读厚、读薄、读活。使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的读,能更加深入的理解文中所蕴含的情感,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课前我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布置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背景,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做到资源共享,读厚教材。同时对于本篇课文在本版块中的地位与作用也对学生做简单交代,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学习,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教师引导下,运用“自主——探究——实践”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朗读和感悟中体会到“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五、教学整体设计

这是一篇经典课文,然而,在保护生存环境日趋重要的今天,又赋予了这篇精品佳作以新的内涵。因此,在教学时,我紧扣“自主——探究——实践”的线索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一)、初读课文,理“线索”。

叶圣陶在谈到阅读教学的任务时,明确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课文的线索,是阅读教学首要任务。我采用以下步骤完成教学:

1、引导质疑,提示题意:文中“鸟的天堂”指什么?在哪里?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通过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初读,理线索。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读,整体感知课文,通过自学,学生不仅读通顺了课文,而且把握了作者的思路,理清了课文的线索,达到了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

(二)、自主学习,谈感悟。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很适合学生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这一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也不再是分辨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了,而是阅读时要有自己的见解。这一改变,也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

1、抓段落,谈感悟。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喜欢哪一次去鸟的天堂,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

2、抓句子,谈感悟。在学生畅谈喜欢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寻找美。再组织学生讨论,来谈感受,谈见解,在交流中,去再现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去再现鸟儿在枝头欢唱,去感受美的画面、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行为、美的情感……

3、抓品读,促感悟。这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课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段落,自己朗读,自己感受是否读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在小组中读,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比赛读。

(三)、主动探究,悟“环保”。

《鸟的天堂》确实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精品佳作,尤其是在大力提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今天。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探究,透过表面现象看到实质: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真是一举两得。

(四)、综合实践,练“能力”。

1、搜集材料,练“查阅”。

2、学写解说词,练“习作”。

3、学做导游,练“交际”。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本文是巴金的作品,“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500多年树齡的古榕树,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马村天河的一座小岛上。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笼罩着18设亩左右的河面,独树成林。乘小艇从近处看,枝藤交错,犹如一座森林,从远处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大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各种各样的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鹤和灰麻鹤。1933年,巴金到新会访友路过此处,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鸟的天堂》由此而美名传扬。

这么美的文章,“读”就是破文的途径,巴金深情地向人们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好,在教学时,我注重了激发学生主动探穵学习的意识,让他们说自己所知,诉自己所悟。第一节课,我没有运用其他教学手段,直接领读了三遍。学生读书的兴致很高,学生通过读被大榕树的美丽所感染,被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所吸引,学习效果较为理想,简单朴实的语文教学方式“不同形式的读”使课堂成了真正的语文课堂 ——读书的课堂。通过朗朗的读书声,课堂活了,学生思维活了,学习的知识也自然活了,学生在“读”中获得知识 ,这种知识是扎实的,因为本文本身就用语平实,读来优美动人,从学生作业上看,还是不错的。

在教学中,本人也着重在阅读、写作方法等方面作了些伏笔。

一 走进文本背景与主题。“天堂”某些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居住的极乐世界,常用来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文中指大榕树。我国南方的大榕树适合于鸟儿生活,称得上是鸟儿的“乐园”。本文记叙了著名作家巴金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景色。吸引激发孩子们将目光投向鸟的天堂,一起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也生动地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群鸟活动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朗吉弩斯说:“美的文词就是思想的光辉。”带着这种思想去感悟心语。如“一棵榕树 一片林,鸟在林中当主人。”“走进鸟的天堂,那美丽迷人的南国风光扑面而来,满眼蓬勃的绿意,生机无限;满树欢乐的鸟儿,纵情歌唱。”这树与鸟,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令人怦然心动。愿我们所有的人都能将这份美好珍藏在心底,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二 提炼写法,阅读妙笔

本文抓住了“点面结合描写景物的方法”“点面结合的描写是写景文章的常用方法。”本文作者就能巧妙地运用这一方法。如,作者在描写群鸟活动的场景时,运用了两个“到处”和三个“有的”对群鸟活动的情景进行了总体的描述,让读者有一个整体感受,这就是对“面”的描写。在此基础上,作者重点描写了一只画眉鸟,把它的姿态与叫声刻画得生动逼真,这就是对“点”的描写。那么,怎样才能在写景时做到点面结合呢?如:写柳树,首先对柳树在四季的变化上都有不同美的感觉。春天的柳树“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夏天的柳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可以说,是对柳树总体的描述,也就是“面”的描写,这样的例子学生已掌握了不少“美丽的校园”“秋天的田野”“家乡的小河„„”

要能掌握这点,那就必须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对景物的总体进行描写,然后抓住代表性的景物进行细致刻画。这样,笔下的景物才能既有整体感,又有细腻、生动。如:描写秋天的果园,首先要将果园在秋季里硕果累累,香气四溢,色彩浓郁的景色加以概括描绘,给人一种整体感受,然后抓住重点进行细致描写,这样就做到了点与面的有机结合。

二 在语言中读作者 任何一篇文章在读的时候都应该不放一难,鼓励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一般要抓住作者的思想感情,但小学生常常又抓不住,这是为什么呢?不是学生阅读能力欠缺,主要是作者思想感情不是直白地写在纸上,而是包含在具体的语言文字当中。比如,“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一句不仅仅是在写叶子的翠绿,明亮,更蕴含着对绿叶伟大生命力的赞美之情。再如“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在读该句时,不但要读出农民对鸟的保护,还要体会到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赞美,因此,在读文章时,一定要透过语言文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 综合学习与反馈

鼓励学生积累有关写鸟的诗句。(略)

上完本课还是有收获的,同时我也反思了,用魏先生的话来讲:一个老师,要紧的不是忙着用某种教法去否定另一种教法,而是要像蜜蜂一样,在教法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于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

第18篇: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案例分析

上一篇 下一篇

2009年03月25日 07点59分 | (分类:妙思妙想)

一、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全文按游览顺序可以分为四个大段:第一段写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二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情景,第三段写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四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留恋和赞美。

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使学生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点

本文重点是写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没有看到鸟,重点写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作者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先写它占地面积大,并通过争论榕树的多少,说明这株榕树是独木成林,表现榕树之大;接着写近看榕树,通过对枝干和绿叶的描写,展示了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重点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儿鸟的数量多,种类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快乐。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巴金生平简介

在课前先组织学生课前去了解巴金的生平,去阅读他写的文章;在课堂导入时,让学生来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老师做补充和整合。

参考资料: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1920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求学期间参加了反封建的进步刊物《半月社》活动。1927年旅法在巴黎读书并开始了文学创作。次年回国从事文学活动,“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救亡工作,和鲁迅有了交往。抗日战争爆发后,和茅盾创办《烽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任中国作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

文学桂冠: 1982年 获意大利国际但丁奖

1983年 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1984年 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1985年 获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外国院士称号

1990年 获苏联人民友谊勋章

2001年 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主要著作:

长篇小说《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抗战三部曲》(《火》之

一、之

二、之三),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憩园》、《寒夜》,散文集《新声集》、《赞歌集》、《随想录》(5集)。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清晨悦耳的鸟叫声)

师: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生自由说)

2、师: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呀!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鸟的天堂》,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板题、读题。)

3、释题:理解“天堂”(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小鸟们栝息、生活,休养生息、繁衍后代的地方)

三、泛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自读课文,学习字词,想一想:课文描写了什么景象?

2、交流,根据内容分段。

四、学习第一段

1、师:(点名生A读)同学们想想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2、句子比较:

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头,在树梢。(生:读短句时要有停顿。)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山头和树梢。(生:很平淡。)

3、师:作者就快要到“鸟的天堂”了,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好奇、兴奋、猜测、充满想象,传说中的“鸟的天堂”到底是怎么样的?

4、师:怀着喜悦的心情,轻声的朗读第一段,感受、欣赏河面环境的幽静和景物的优美。(生有感情读。)

第二课时

一、问题探究,自读自悟

1、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句子。(生:结尾句。)

2、重点句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生讨论。)

3、生讨论后交流,师补充总结:

第一个“鸟的天堂”虚的,是在作者的想象和猜测当中,没有具体的形象,没有最终成形;第二个是作者在见到大榕树后,有了清晰的认识和深刻的印象,已经完全成形了,是实实在在的,不用再加“”了,鸟的天堂是名符其实的,表达了作者恍然大悟,疑团顿解,惊叹大自然的感情。

4、师: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生:榕树周围环境安宁,景色幽静;大榕树枝繁叶茂,便于鸟儿栖息;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保护。)

二、学习第二段

1、师:作者描写的大榕树有何特点?

2、理解句子: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榕树叶子是明亮的原因是什么?“颤动”?为什么会有这种“新生命在颤动”?(生讨论、交流。) (生:清晨的露珠还留在叶子上,朝阳照射下来,叶子和露珠随着微风摆动,阳光经过露珠的散射,一闪一闪的。)

3、师:面对这样一株大榕树,作者不由得发出了什么赞叹?(生:啊!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惊叹大自然的神奇而伟大的力量。

4、指导朗读,体会联想的作用。(生点名读)

5、师:大榕树枝繁叶茂,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可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这是鸟的天堂吗?第二天早晨,作者又经过鸟的天堂,看见了什么?

三、学习第三段

1、过渡:第二天清晨,当阳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的时候,我们再一次来到了这里。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应接不暇。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再次欣赏那热闹的场面吧!

师::自由地读读课文,可以坐着读,可以站起来读,可以找伙伴一起读,也可以请老师和你一起读!(生自由读。)

2.、指导朗读

2、

3、4句,师:注意“第二只、第三只”要紧凑,抑扬顿的语调要表现出来。

3、导读:作者继续拍掌,无数的鸟从榕树丛中飞了出来,这么多的鸟声,这么多的鸟影,作者有什么感觉?理解“应接不暇”。(数不过来,看花了眼,分开不清哪只是哪只了,也分不清哪只是鸟,哪个是鸟的影子了。)

4、师:作者终于看见这数不清的小鸟了,原来对于小鸟们来说,这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就是它们的――(天堂)啊!果真名不虚传。

5、师:读一读课本上写鸟的句子。鸟儿真多呀,我们的眼睛都看不过来了,课文中那个词说明这一点?联系上下文解释。(生理解词语,作解释。)

6、师:面对这奇妙的景色,作者不愿离去,从心底发出什么赞叹了?(生说,体会作者感情。

7、小结:作者写大榕树的美丽抓住了它的枝、根、叶,也就是事物的静态来写的,(板书:静态)而写鸟则抓了鸟的活动变化,也就是事物的动态来写的,(板书:动态)这一静一动,互相映衬,写得生动活泼,富有变化,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像作者一样舍不得离开鸟的天堂。

(板书) 鸟的天堂

大榕树(静) 鸟(动)

大 茂盛 多 欢快

四、感情朗读

请同学们选一段你最喜欢的课文读一读。

五、总结全文

1、课文写了作者先后两次赴新会“鸟的天堂”,所见所闻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去的时间不同)

2、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

六、课外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鸟的天堂,要想更多地领略南国风光,就请大家去找找南国风光的图片,特别是大榕树的相关图片信息,有机会去读读巴金先生的《旅途随笔》,图文结合,再次体会作者为何发出这样的感叹。

教学反思:

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上完《鸟的天堂》一课后,我对此次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

(一)在教学目标上,注意简化头绪,集中目标,确定课文的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1.析题,引疑;2.初读感知全文内容,理清思路。 第二课时:1.从中心句入手,引导质疑问题;2.细读课文,认识大榕树奇特、美丽的特点,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情景,认识静态与动态描写的方法;3.精读课文,释疑,体会感情。在第二课时教学之初,我们还设计让教师揭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指名学生复述,强化目标意识。

(二)在教学结构上,注意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设计了“引疑—质疑—析疑—解疑”的教学思路 在速读全文后,有意识地抓住文章结尾段的中心句,引导学生提出了“昨天眼睛骗了我”是什么意思,“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一句中为什么前一个“鸟的天堂”要用引号力争起到从中心句入手、引疑的作用。接着,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插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加以解决,使析疑、解疑的过程成为语言文字训练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

(三)在教学方法上,形式多样,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1、把质疑问难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上课之初,引导学生质疑,在析疑、解疑过程中,仍不忘让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学,同时掌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语言文字训练及朗读训练中,让学生读、思、勾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词语训练中,用解释、比较、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又如指导读,有默读、齐读、自由读、有感情地朗读等形式,并注意启发学生读的欲望,提高学生读的能力。

3、除了启发学生质疑问难以外,还启发学生哪些地方读懂了你是怎样读懂的帮助学生温故知新,树立学习信心,总结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来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课前做足准备工作,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的理解课文

要运用多种手段,摆脱死板文字说明,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再及时引导他们主动地去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全面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培养他们科学的认识方法。

启发想象,培养语感

——《鸟的天堂》案例分析 连江附小

邱秀娟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经典之作,课文记叙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动态情景,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真挚感情。围绕我校“分层实践,培养语感”这一课题,在教学本课第

12、13自然段时,抓住“热闹”“应接不暇”两个词引导学生在想象中,体会众鸟纷飞的热闹非凡的场面,培养学生的语感。【案例陈述】

师:第二天早晨,作者和他的朋友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生:热闹非凡的景象。

理解:热闹非凡。什么样的场面能称为热闹非凡? 生:菜市场热闹非凡。 生:超市热闹非凡。

生:秋天的果园和菜园热闹非凡。 生:国庆节时街上热闹非凡。 生:运动会时,体育场热闹非凡。„„

师出示课文第

12、13自然段,你觉得“鸟的天堂”热闹非凡体现在哪里?

生1:我觉得鸟的天堂里很热闹,体现在“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这说明鸟非常多。 生2:我觉得鸟的天堂里很热闹,体现在“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不仅写出了鸟多,还写出了鸟的不同姿态。 生3:“眼睛应接不暇”。更能体现鸟多。 师:文中哪些语句讲的意思是应接不暇?

生4: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讲的就是应接不暇的意思。 师:你什么时候有过应接不暇呢?

生5:我到商场买东西时,里面的物品让我应接不暇。

生6:我到广场玩时,天上的风筝使我的眼睛应接不暇。 „„

师:是呀,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一派生机勃勃。令作者应接不暇。同学们,想象一下,假如你是一只鸟,你看到这样热闹景象,心理有什么感受?

生1:我听到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仿佛听到他们在唱歌。 生2:鸟的天堂简直就是人间仙境。

生3:我多想高歌一曲,表达我兴奋的心情。。 „„

师:同学们,看着这样一幅群鸟纷飞的动态画,你们又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呢? 生:哈哈的笑声。 生:激昂的歌声。 生:啧啧的赞叹声。

师:是啊,我们的心也欢快、火热了。想象课文写的画面和刚才你们说的画面,用你们动听的声音让鸟的天堂更加热闹吧。

(四人小组读——指小组读——齐读) „„

【反思】

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感同想象是紧密联系的,只有透过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反映出形象来,才能对语言文字真正有所感知,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可通过创设情境、观察画面等手段,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感受,去想象,让学生产生“内在视象”,在头脑中再现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使之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达到“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的”境地,这样,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课文所描绘的“形象”,更主要的是感受到了文章表情达意的整体性,获得丰富的语感。

在读到《鸟的天堂》第

12、13自然段的时候,我就想:这一段是有声音的,正是这些声音使得鸟的天堂热闹非凡,那么能不能对此做一个延伸,使这一段内容更加丰满,声音更加丰富呢?于是就设计了以上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围绕鸟的天堂充分的想象可能有的声音,学生在学会抓重点词的同时,脑海中在构建着一幅有声有影的画面。这样丰富了文本的内容,学生也理解了鸟的天堂的热闹。这样的一幅画面构成以后,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声音也放到鸟的天堂中去,仿佛自己就身处鸟的天堂中,设身处地的去感悟,去朗读,学生的语言就变成了画家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了动听的画。语感就在这样一种想象形象,再将形象转化为声音的过程中逐渐得到培养。

《鸟的天堂》案例分析

《鸟的天堂》一课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本课通过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表现了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我采取了让学生大量阅读,在读中感悟的方法来教学。 案例: 片断一:

师:同学们,你们印象中的天堂是什么样的地方? 生1:没有忧愁,没有烦恼。

生2:天堂里的所有生物都友好相处,没有战争,充满和平。 师:那么你想象中的鸟的天堂应该是什么样的地方呢?

生:生活着很多的鸟,所有的鸟都自由自在的。没有人打扰它们,没有人伤害它们。

师:同学们想象的真好!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老舍笔下的鸟的天堂是什么样的地方。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把课文读一下,注意把课文里的生字读准确,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然后在想想自己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了什;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划下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师:刚才大家读得真认真!我还看到有些同学边读边在书上做记号,老师真高兴!下面大家就来交流一下自己的读书心得吧!

生1:我知道了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 生2:我觉得鸟的天堂好像就是那棵大榕树。 生3:作者第一次经过大榕树时,没看到一只鸟。 生4:在第二次经过大榕树时,作者才看到了许多鸟。 生5:书上的鸟的天堂真好,我也想到那里去看一看! 生6:老师,我发现了几个好词语:不可计数、应接不暇。 生7:我发现了一个好句子: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师:大家说得真好!这说明大家刚才真的把书读进去了! „„ 反思:

这是一篇带有一些抒情意味的文章。为了引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在开始我采用了谈话导入的方式,通过富有想象力的谈话,使学生们产生强烈的读书欲望,想赶快地看一看这个“鸟的天堂”到底是什么样的地方,这就促使学生能够认真地去读书。在同学们初次读完一遍课文后,我让同学们交流读书心得。每一个学生几乎都能说出一两点来;可以是自己读懂了哪些,读出了什么;可以是自己对课文某一句话的理解;可以是自己的体会感受;对于那些学困生来说,就是发现了一个好词语、一个好句子,那也是自己的所得。通过这种方法,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当然,老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19篇: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过程与方法

抓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从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1、通过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物的对比,体会“鸟的天堂为”的含义。

2、通过朗读领悟课文,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

突破方法:在多媒体图片的帮助下,将图文结合,找出重点词句,反复朗读,认识大榕树的奇特与美丽。将两次看到的景象对比,理解“鸟的天堂”的含义。

难点:通过反复朗读,理解重点句子,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突破方法:反复朗读作者描写大榕树茂密的句子,感受作者运用静态描写的方法;反复朗读描写鸟的飞的句子,感受动态描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读通课文。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一、激情导入

天堂,本指在某些宗教中人死后灵魂居住的极乐世界,常用来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那么鸟的天堂在哪儿呢?学完这篇课文,我们就会明白。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由读文,自学生字,读准字音。小黑板出示近形字和多音字。

烂 桨 规 律 梢 株

拦 奖 观 津 悄 林

数 干 缝 乐

2、理解词语的意思。

逼近:靠近、接近的意思。

树梢:树的顶端。 颤动:短促而频繁地振动。

应接不暇:指鸟儿太多,看不过来。

三、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和段落结构(出示图片

3、4)

1、指名读文,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第一次是看到了一株大榕树,第二次是看到好许多鸟。

2、课文的段落结构。全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去游玩。

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我和朋友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景象。

第三部分(10~13自然段):我和朋友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提到的景象。

第四部分(第14自然段):我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3、指名分段读课文。

四、讲读第一部分

1、学生自由读,思考。

2、我们是什么时候出去游玩的?

3、“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这个句子如何理解?

4、指名发言。

5、齐读这句话。

五、总结

我们一起出去游玩,这一次有没有看到“鸟的天堂”呢?“鸟的天堂“又是怎么样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课时作业

一、看拼音,写词语

guī lǜ fèng xì càn làn zhào yào shù shào ( ) ( ) ( ) ( ) ( )

二、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 )红霞 一()浆 一( )乐曲 一( )榕树 一( )绿叶 一()鸟 一( )朋友 一( )船

三、多音字组词

yuè( ) gàn( ) 乐 干

lè ( ) gān ( )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两次,第一次看到了( ),第二次看到了( ),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与美丽。

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与动态的方法。

3、感受文中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一、复习旧知识

听写生字词

二、学习第二部分(出示图片5)

1、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课文中主要描写了大榕树的什么特点?画出描写榕树特点的句子?

2、各抒己见地回答大榕树的特点。(师总结并板书:大 茂盛 美)

3、请两位同学读一读自己画的榕树大的句子。比一比谁读得好。(出示图片6)榕树这么大,想不想亲自去看看。(出示图片7)

4、感觉了榕树的大,我们一起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去读

一、请同学读一读描写榕树茂盛的句子。(出示图片

8、9)

5、引导“颤动”并非真的在动,而是在阳光的照耀下茂盛的树叶像是无数的生灵涌动。

6、指名读,齐读。

7、作者对这棵榕树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你是从哪个句子中体会出来的。(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出示图片10)

8、再次朗读此部分。带着惊叹、赞美之情去朗读。

三、学习第

三、四部分

1.自由读文,画出描写鸟的句子。 2.小组讨论,主要描写了鸟的什么特点? 3.指名回答。(师总结并板书:多 欢) 4.指名朗读描写鸟多的句子。 5.可以用什么词来概括鸟多呢?众鸟纷飞,我们一起去看看众鸟纷飞的情景吧。(出示图片11)

6.这样的景象真是让人“应接不暇”呀。引出 “目不瑕接”。引导暇、瑕的写法。

7.重点介绍了哪只鸟?找出相关的句子并自由地读一读。(出示图片12)

9.请同学们带着欢喜、愉悦的情绪去朗读这一部分。

8.这句子美吗?为什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出示图片13) 10.请大家再充分发挥想象,鸟儿还有哪些姿态?(出示图片14) 师总结:今天看到的是热闹非凡的景象,让人目不瑕接,鸟儿多的是不可计数,这真的是“鸟的天堂”啊。(出示图片15)

11.再读课文,体会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学生讨论,(老师归纳并板书:静态动态) 12.大家齐读这最后一段。

13.思考问题,共同讨论。师总结。(出示图片16)

四、拓展延伸

1 (出示图片17)请同学们欣赏田汉先生写的鸟的天堂 2 (出示图片18)回答三个问题:

(1)什么原因使这棵榕树成为“鸟的天堂”?

(2)可现在如今为什么“鸟的天堂”却见不到众鸟纷飞的景象? (3 )我们又该如何爱护我们的环境?

五、作文 我们小学生该怎样爱护环境?请写一写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第一次:榕树 大 茂盛 美

“鸟的天堂” 静态 鸟的天堂

第二次:鸟 多 欢

动态 课时作业

一、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红霞 ( )的颜色 缓缓地( )

( ) 的南国 ( ) 的榕树 明亮地( )

二、读句子,填空

1、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翠绿”是指( ), 颤动是指( ), 这句话写出了榕树的叶子的( )的景象。

2、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句中第一个“鸟的天堂”是指( ),所以加了引号。第二个是用来说明( ),所以没有加引号。

三、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

2、只有无数的树根站在树枝上,像许多根木桩。( )

3、鸟儿闭着双眼站在树枝上,好像睡着了一样。( )

四、课文采取了静态和动态对比的写作方法。请试着用这种方法写出一段生活中常见的景象。 教学反思

学习方式的转变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课程的学习观倡导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改为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正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才有了这一课教学的精彩,如果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讲,啃教科书,死记硬背,问一答一,课堂一定是死气沉沉,毫无光彩,正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的运用,才使课堂活了,学生思维活了,学习的知识也活了,同学们脸上一个个焕发着光彩。学生也能在多元化互动中获得了更广阔的知识。

第20篇: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鸟的天堂》一课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本课通过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表现了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我的感受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让学生反复阅读,在读中感悟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鸟的天堂》,现在谁来说一说鸟的天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1:我觉得鸟的天堂很美 生2:我觉得鸟的天堂很安静 生3:我觉得鸟的天堂很热闹 生4: 我觉得鸟的天堂有很多鸟

师:大家说得真好!那么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生: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没有看到一只鸟,只看到了榕树;第二次看到了鸟。

接着为了让学生抓住重点段落,进一步理清文章脉络,我又让学生再快速浏览,看哪些自然段着重写了榕树的样子?哪些自然段着重写了鸟儿的活动?抓住重点段落以后又让学生轻生读课文,看看大榕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到鸟的天堂又看到什么场面?

【反思】

这是一篇带有一些抒情意味的文章。为了引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在开始我采用了回忆课文内容的方式,使学生们产生强烈的读书欲望,这就促使学生能够认真地去读书。然后通过层层深入的阅读,让学生理清文章的条理,由篇到段到句到词,通过这种方法,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当然,老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通过讨论交流,形成共识

师:那棵大榕树为什么能够成为鸟的天堂呢?大家讨论一下。 生1:那棵大榕树非常大,“独木成林”,能够容纳很多鸟生活在那里。而且,大榕树的树冠非常大,枝叶浓密茂盛,能够为鸟儿遮风挡雨。

生2:树的周围是水,水里的鱼虾为鸟儿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生3:那棵大树离人们居住点很远,而且那里的人们都非常爱好鸟,保护鸟。

师:大家讨论的结果真好!在作者的笔下,给我们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使我们这里也能够成为鸟的天堂!

【反思】

我们周围也有很多大树,但为什么它们就没有成为鸟的天堂呢?让同学们结合榕树的生长环境和周围人们对待鸟儿的态度,让他们畅所欲言,把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让学生自己去挖掘出来,这样培养学生自主探知的能力,使他们自己找出真知,发现自己也能读懂课文,进一步增强学生自信心。

当然在教学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对重点段落的教学不够扎实,对朗读的指导不够到位,这些都是我今后需要努力的。

鸟的天堂说课稿
《鸟的天堂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