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试卷

有效教学理论与方法测试试卷(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0-02 08:34:09 来源:教学试卷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试卷

江都市2009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网络培训结业试卷 10.教师在课后根据上课情况,思考本节课的优缺点与闪光点和不足之处,以及对实际教学中所碰到的而前次备课时又没有考虑到的问题加以反思并归纳总结是

20

10、3 单位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成绩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

)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话题之一。

A.主体性

B.全面性

C.灵活性

D.有效性

2.有效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教师发展的必然要求,有效教学的核心能力是(

A.有效提高能力

B.清晰授课能力

C.课堂监控能力

D.自我反思能力 3.有效教学的根本原则是(

A.目标性原则

B.主体性原则

C.可测性原则

D.策略性原则 4.(

)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A.有效设计

B.有效实施

C.有效管理

D.有效反思 5.课堂“有效对话”的基点在(

A.教师

B.学生

C.文本

D.问题 6.优质教学的教师观。教师是学生发展的(

)因素。

A.主导

B.主体

C.主观

D.客观 7.(

)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关键特征。

A.学习准备充分

B.学习过程主动积极 C.学习方法巧妙

D.学习负担轻松 8.有效备课应理顺三方关系。(

A.教材、教师、学生

B.引领者、服务者、合作者 C.教师、学生、家长

D.目标、过程、情感 9.课堂教学有效生成根植于(

A.多准备课

B.互动共生

C.目标导向

D.精心预设

A.教学总结

B.教学反思

C.教学随笔

D.二次备课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以下三重意蕴(

A.有效果

B.有效率

C.有效益

D.有效能 2.“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在于(

A.有助于聚焦学生成长的评价

B.有助于促进课堂教学的转型

C.有助于实现教师文化的创造

D.有助于新课程的实施 3.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

A.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

B.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

C.教学有效知识量高

D.教学生态和谐平衡 4.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A.情境与问题

B.阅读与思维

C.互动与引导

D.练习与反馈 5.有效教学的教师特质与特征(

A.具备激励性人格

B.以成功为导向

C.具备良好的专业品行

D.拥有广博的学识

6.有效课堂关照下的教师智慧应具有以下几个个方面(

A.拥有丰富的知识并且有创造知识的能力

B.处理个别化问题的能力——教学机智

C.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能力 D.自我反思、自我批判的能力

7.有效教学行为的基本特征(

A.开放性特征

B.个体适应性特征

C.反思性特征

D.解放性特征 8.有效教学的教师行为(

A.清晰授课

B.多样化教学 C.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

D.确保学生的成功率 9.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原则(

A.目标原则

B.环境原则

C.可测性原则

D.策略性原则 10.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设计(

A.教学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 B.教学设计要体现“用教材教”的思想 C.教学设计要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 D.教学设计要处理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三、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参加“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网络培训的心得体会。(300字以上)(30分)

四、结合所教学科写一份体现有效教学的教学案(一教时)(40分)

推荐第2篇:《有效教学的理论和方法》选择题

《有效教学的理论和方法》选择题

1 .有效教学总是通过教师良好的 ( A)、教学行为和教学技能以及恰当的教学策略来实现的A .教学品质 B .教学思路 C .教学热情 D .教学计划 2 . 从表层上看,有效教学是一种 ___ ,它具备一切“好教学”的外在特征。(B ) A .教学思路 B .教学形态 C .教学思维 D .教学境界 3 . 有效教学的核心构成要素是( A)

A .教学效果 B .教师和教学方式的组合 C .教学目标维D .教学评价 4 . 教师在选择教学知识时应考虑四项指标,它们是生活化指标、结构化指标和 ( C) 指标。 A .情境性 B .认知性 C .生长性 D .科学性 5 .有效教学的目标应该侧重于教学的 (C )功能 A .认知性 B .情感性 C .发展性 D .过程性 二

1.有效教学的核心条件是(D)

A .学生特点 B.教学环境 C.课程资源 D.教师素质

2.教师知识结构的基础是( A)A .本体性知识B.条件性知识 C.背景性知识 D.有关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知识

3.依据教学资源的产生方式来分,教学资源可以分为现成性教学资源、携带性教学资源和( C)A .多媒体教学资源B.人力类教学资源 C.生成性教学资源 D.活动类教学资源 三

1 . ______ 是出现最早、较为古老的一种教学目标取向。( A)

A 普遍性目标取向B 生成性目标取向 C 行为性目标取向D 表现性目标取向 2 .教学的 “表现性目标取向”首先由( B)提出。 A 布鲁纳 B 艾斯纳 C 克利考 D 泰勒 3 . 在教学目标制定时,我们应坚持以 (C )目标取向为参考。 A 普遍性 B 生成性 C 行为性D 表现性

4 .在“三维”教学目标中, (A)是有效教学活动的核心目标。 A 知识技能 B 过程方法 C 情感态度价值 D 道德教育

5 . 在学习间接知识时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即“感知—理解—巩固—(D ) ”A 复习B 思考 C 总结 D 运用 四

1.有效教学设计有助于发挥 __C___ 的主体作用。 A 教师 B 学生 C 教学双方D 管理者

2._A_主要是对相关信息进行分类的方法,旨在鉴别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需要学习的知识点。 A 归类分析法B 层级分析法 C 图解分析法D 归因分析法

3.教学过程的设计就是对具体教学活动进行 __A_安排,最终形成的结果就是“教学计划”或“教学方案”。A 系统化的结构性B 有序地 C 合理地D 科学地 4.教学过程流程图具有 _D、灵活性等特点。 A 科学性B 规范性C 复杂性D 直观性

5. B 是对学习者技能起点进行分析判断的常用方法。这种方法是从终点能力入手,逐步分析到终点能力所需要的从属知识和技能,一层一层分析下去,直到学习者目前已经掌握的技能为止。A 归类分析法B 技能先决条件的分析方法C 图解分析法D 态度量表

五、

1 .要想使师生养成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仅仅有思想上的重视以及规章制度的约束还不够,还需要对他们进行A、奖励与处罚 B 培训与引导 C 培训 D 引导 2 .在平等、和谐、开放、互动的课堂中,只有c ,才能让课堂不断焕发生命活力。A 科学预设 B 科学设计 C 动态生成D 任意发挥 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越俎代庖、无视学生的D进行满堂灌,又不能放任自流。A 学习积极性 B 自主学习C 学习能力D 主观能动性

4 .按课外作业A也可以分为口头类课外作业、视听类课外作业、书写类课外作业、动手类课外作业与综合类课外作业。

A 完成的方式 B 内容的类型C 考核的方式 D 完成的时间 5 .课堂互动中,教师应给予B的反馈 A 正确 B 适时、恰当 C 充分D 积极

六、

1.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活动的元认知过程、教学活动的 __C_和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 A 组织过程 B 实施过程 C 调控过程D 管理过程

2.1985 年,加涅在《学校学习的认知心理学》一书中提出,教学策略应包括 __B__ 和指导策略两部分。 A 讨论策略B 管理策略C 反馈策略D 直接策略 3.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主要包含认知参与、行为参与和 __A_三种层面。 A 情感参与 B 思想参与 C 个人参与D 集体参与

4.国内学者按照教学活动的阶段把有效教学策略划分为 准备策略、_D_ 和评价策略。 A 组织策略 B 管理策略 C 直接策略 D 实施策略

5.鲍里奇认为, 概念、模式和抽象理论类的知识适合采用__B_策略。 A 直接教学 B 间接教学 C 指导策略D 讨论策略 七

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有:A 讲授法 B 探究法C 演示法 D 陶冶法 2.讨论法适用于:A 新知识传授阶段 B 小学低年级学生C 技能学习D 学生对某一课题有了一定了解之后

3.讲授法适用于:A 教学目标是体验过程的教学 B 强调长期记忆保存的教学 C 学习材料复杂且抽象的教学D 教学目标以信息性知识为主的教学 4.运用合作法时,要做到:(D ) A 教师作为旁观者 B 各成员分工明确、互不依赖 C 不需要讲授 D 制定周密的合作计划

5.学习“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这一内容时,应以A为主要方法进行教学。 A 探究法B 讲授法 C 讨论法 D 合作法 八

1.教学系统中,最具有能动性的是 A 教学行为B 教学观念C 教学制度 2.在影响教学行为有效性的诸因素中,对教学行为直接影响的是 C A 师生既往交流状况 B 教师的特质C 教学设计 3.下列哪个特征不属于有效陈述行为的特征 __C__ A 言语简洁B 言语逻辑性强 C 言语深奥D 言语负载情感信息 4.在一堂课的教学中,教师指导行为的有效性主要看教师 _B_ A 语言是否和蔼B 指导是否有针对性 C 是否提供合适案例

5.下面哪项不是判断指导行为有效性的标准 B ;A 是否辅助其他主要教学行为完成教学目标 B 是否运用了足够丰富的素材 C 是否在恰当的时空使用 九

1 .有效的 ____既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A 课堂管理 B 教学环境 C 教学内容D 教学方法

2 .从表现形式来看,课堂教学失误主要包括板书失误、语言失误和( B) A 内容失误 B 操作失误 C 组织失误 D 演示失误

3 .课堂时间管理就是(A )对课堂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与科学利用 A 课堂管理者B 学校领导C 学生 D 教师

4 .课堂时间分配的特点有:层次性、(D )、情境性和不可逆转性。 A 科学性B 全面性 C 重复性D 完整性 5 .课堂偶发事件,是指与课堂教学目的、(A ) 无关而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突然发生直接影响和干扰教学过程的无关刺激事件 A 教学计划 B 教学目标C 教学方法 D 教学模式 十

1 .有效教学评价的导向性原则要求教学评价充分发挥对教学的 __A___ 功能,起到引导教学方向的作用。 A 调控性 B 甄别性C 选拔性 D 反馈性 2 .下列 _D_不是学生作为有效教学评价的主体之一所具有的特点。

A 数据采集样本较大,评价结果在总体上能较好、较客观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活动 B 评价过程操作简单,成本较低 C 受知识水平、思维情感以及评价角度等因素的限制,其认识、态度和判断能力会影响到评教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D 能够比较广泛、深入地对教学工作进行评价

3 .下列 _D_ 体现了对教师教学反思的评价标准。

A 陈述行为负载教师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B 展示材料主体鲜明清晰,干扰因素少 C 对新异观点公正、无差别地对待 D 将他人的理论与自我的理论链接

4 .对于有效互动行为评价, ___A_ 体现了教师的高参与、学生的高主动。 A 教师主导与协商,学生合作学习B 教师控制、频繁强化,学习按照提前预设的步骤 C 教师根据设施和所需资源辅助学习,学习就是探究和发现 D 教师依据固定的资源组织教学 ,学生依据任务和资源的要求学习十

一、

1. _____ 将教学反思分为技术性、实践性和批判性三类。 A 舍恩 B 范梅南 C 兰格 D 海顿

2.教学目标合目的性的反思是对教学目标的 ___ 的反思。 A 表述B 规范性 C 价值取向 D 可操作性

3.反思教与学的关系就是反思 _A 教是否促进学 B 教师是否具有权威 C 学是否在教的领导下进行 4.教师在反思中明确问题经历了模糊感知、B、最终明确的认识过程。 A 表述 B 逐渐清晰 C 相互交流

5.批判性教学反思是从 A 的、社会的、政治的角度来反思教学实践。 A 伦理道德 B 经济 C 文化

推荐第3篇: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

色彩的冷与暖

课题:《色彩的冷与暖》

适用学段:第四学段(7—8年级)

教案的设计说明:本课是一节绘画基础课,是为学生学习色彩基础知识而设置的。这节课主要培养学生的色彩美感意识,提高学画色彩画的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和运用色彩冷暖知识,给学生一把打开色彩知识大门的钥匙,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色彩冷暖对比中的美感,培养色彩美感意识,提高学画色彩画的兴趣。

2、引导学生从盲目用色到懂得色性运用、色彩冷暖配置的知识上,有目的地正确地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觉。

教学重点:从感性到理性去认识色性,并会运用色彩冷暖对比的知识。 教学难点 :了解产生冷暖对比的原因,认识冷暖色彩并会正确运用。 学具准备:色彩冷暖涂色印样、水粉画颜料、笔、笔洗、调色盒。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组、色相卡、生活中冷暖色调的作品、色轮等。 色彩的冷与暖:冷色:绿、蓝、紫

暖色:红、橙、黄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请学生放置好学习水粉画的用具及美术书 。

二、导入 新课:

(一)、谈话,引起学生兴趣。

“在讲课之前,先回答老师几个问题。请大家要结合自己生活实际来回答,看谁最积极、回答的最好。”

提问:(1)你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我喜欢穿蓝色的、白色的、红色的、黑色的„„。

教师小结:看来大家都很有个性,都有自己比较喜欢的颜色。 (2)那你为什么喜欢穿这种颜色? 分别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觉。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小结,边板书“冷、暖”两种感觉。

(3)通过观察,你体会并感觉到色彩有什么属性?(指名回答)---色彩有冷与暖。

(二)、导入

课题:色彩的冷与暖

“色彩的冷与暖是色彩的一种属性。这节课我们就来体会一下这种冷与暖的感觉,好不好?”(“好” )

课题:色彩的冷与暖

(三)讲授新课:

(一)、结合作品,讲述色彩的冷暖对比是怎样产生的。“色彩有有彩色和无彩色之分。有彩色:除黑白灰以外的所有颜色,无彩色:黑白灰。这一节课我们来研究感觉一下有彩色的冷与暖。我们知道不同的色彩给人以不同的感觉,色彩的冷暖是人们长期经验中联想的结果。”

1、展示一些作品,看冷暖不同色调的作品,让学生去亲自感觉。(1)、冷色调画面《雪山》,问:这幅画面给你什么感觉?(学生观察后回答)---给人以冷的感觉。

(2)暖色调的画面《日出》,问:这幅画面又给你什么感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3)、同时显示这两幅画面,让学生再次去体会感觉。

提问:这两幅画面为什么会给人以不同的感觉?看哪位同学观察的仔细。(指名回答)

根据回答情况小结:这两幅画我们体会到不同色调的画面给人的冷暖感觉是不一样的。比如在温度相同的室内,一个屋子涂成蓝色,另一个屋子涂成红色,两间屋子给人的感觉差别就很大。两间屋子给人温度差别可以达到

三、四度,原因是蓝色能减慢人们的血液循环,给人感觉较冷;而红色刺激人们的神经,使血液循环加快,给人感觉较暖。

2、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讲解,体会色彩的冷与暖。

回忆我们刚才作品里所见,再联想一下可以发现,在我们的周围生活里,什么事物常常给我们以冷和暖的感觉?看哪位同学想象的更丰富。

分别让学生起来举例,如:太阳、火焰给人以暖的感觉;天空、大海给人以冷的感觉。

小结给予鼓励:看来大家平时是很注意观察事物的。只有经常去注意观察事物,可以帮助我们体会色彩中的冷与暖。究竟什么颜色属于冷色?什么颜色属于暖色呢?

(二)显示色轮,让学生边观察边谈谈对不同颜色的感觉,从色轮中区别冷暖。

(1)在12个基本色相中,最亮的黄色和最暗的紫色是以色彩明度为基准划分的。

提问:仔细观察,在冷暖对比中最暖的是什么色?(朱红色)最冷的是什么色?(蓝色)这两色是冷暖对比的中心轴。

(2)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色彩冷暖的规律。

提问:谁能从色轮中找出冷色和暖色?谁敢上台来试一试?

请一名同学上台板演,将色相卡分成两部分摆放(冷、暖两个序列),并说出自己分的规律。

其余学生从活动色轮中,找出冷色和暖色。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小结:偏红偏黄的色彩属于暖色,偏蓝偏绿的色彩属于冷色。因此在色环中红、橙、黄属于暖色,绿、紫、蓝属于冷色。

(3)画中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色彩的冷与暖如:黄和黄绿比?黄暖黄绿冷;黄绿与绿比?黄绿又显得暖,而绿则比黄绿冷。所以,色彩的冷暖决不是死记硬背才能记住的它需要相对比较去感觉。

(4)同样的一幅画面,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冷暖色调表现时,给人的感觉是全然不同的。冷与暖不同的色彩感觉在绘画中当然是很重要的问题。

(三)结合色相卡讲解色彩的补色对比。

在色彩中最富有明快强烈对比作用的是两个相互起补色关系的色彩,也就是三原色和三间色相对的三组色红绿、黄紫、蓝橙。在色彩中称它们为补色对比(板书)。补色对比在绘画中运用很多,多找一些作品来看看,体会补色对比中的美感。

四、作业 要求:

(一)内容:用不同的色彩组合,填涂一组同样的图形,看看它们的画面感觉有何不同,体会色彩冷暖对比中的美感。(用色彩冷暖涂色印样)

(二)要求:将这四幅图分别涂成冷的、暖的、暖色调中偏冷的和冷色调中偏暖的。涂色时应注意色彩的搭配。

五、学生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学生尝试使用强烈对比颜色使画面产生对比中的美感。 调色时笔要洗干净,涂色要匀。

六、讲评学生作业 ,课堂小结:

将学生作业 分组(分为冷、暖、冷色调中偏暖的、暖色调中偏冷的)全部展示出来。评出涂色较匀、颜色搭配较好的作业 ,给予表扬鼓励。并指出作业 中存在的不足。

教学评价:本课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主要使学生从色彩的冷暖认识到掌握并运用色彩冷暖对比知识这一过程,是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一个难点。如果单凭教师空洞地去讲解、简单的操作演示,是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的,调动不起学生的兴趣。为了便于调动学生的兴趣,我制作了课件,充分利用屏幕展示图片、作品等,通过对比,使学生直接感受到不同色彩、画面的冷暖感觉,并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讲解举例,比讲解更直观、更形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学习环境中掌握色彩的冷暖知识。在教学过程 中,我始终围绕“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主线,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边感觉边动手操作,并联系生活中的一些冷暖事物让学生自己举例谈感觉谈体会,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发现冷暖色的规律,从色轮中找出暖色和冷色。这样便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开阔他们的思维,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

教案《色彩的冷与暖》

年级:09级美术教育01班

学号:200988033006

姓名:谭湘愉

推荐第4篇: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

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 田径

我国最早的田径教材是1961年《田径运动的教学与训练》。 (近代教学论基础)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主张建立学年制和分班授课教学制。

体育教学原则有自觉积极性原则、直观性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循序渐进原则、身体全面发展原则、合理的运动量原则和巩固提高原则。 (名词)自觉积极性原则是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能动性,使之处于主动积极状态。

(问答)直观教学方式(田径教学):动作示范;直观教学;生动形象的语言;正误对比的进行示范。

(名词)循序渐进原则是指田径运动的教学项目、进度、内容和方法的安排,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学生的负荷量更应贯彻增加——适应——再增加,不断提高的原则。 身体全面发展原则是在田径教学过程中,通过教材内容和教学手段的选择与安排,使学生身体的各个部位,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和各种身体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田径运动具有竞技和锻炼两种属性。

中学田径运动教学的任务:发展身体任务;掌握“三基”任务(知识、技术、技能);教育任务。

田径运动技术教学阶段和方法是教师为完成田径运动技术教学任务所采用的程序、途径和方法。是以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为依据的。 (问答)“基本技术”的两条标准(中学田径运动教学内容):动作的形式和结构要符合生物力学和人体解剖学的基本要求。大多数学生经过学习和努力能够掌握的技术。

田径运动技术教学方法:包括讲解法、示范法、完整和分解练习法、游戏和比赛法、预防和纠正错误法等。(1)讲解法(言语法):a.讲解目的要明确;b.讲解、内容要正确;c.要抓住田径运动技术的关键、重点、难点,简明扼要地进行讲解;d.讲解要富有技巧和启发性,教师讲解语言要清晰。(2)示范法(直观法)(概念):是指教师通过具体动作范例,与讲解法结合,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了解动作的方法、要领,以指导学生技术动作和进行技术练习。(3)完整和分解练习法

体育课和田径运动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在田径运动教学中,产生伤害事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课的组织不严密,场地,器材检查不细致和布置、使用不合理,练习技术的方法有错误,运动量过大身体疲劳。针对上述原因,所采取的措施:教师应把预防伤害事故发生的措施纳入备课工作内容。教师应在上课前提前到达运动场,检查场地是否平整、器材是否牢固以及场地、器材布置是否合理等。上课时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随时注意集中学生参加练习的注意力,严格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规定和要求进行练习。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切合实际和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运动量等。要遵循田径运动练习的安全常规进行练习。

(填空)田径运动教学能力培养的内容:田径运动实践能力、田径自学自练能力。 短跑是田径运动竞赛项目中距离最短、速度最快、人体运动器官和内脏器官在缺氧情况下完成的极限强度的周期性运动项目。能改善肌肉物质代谢的特点,提高人体运动器官在缺氧条件下工作的能力。

短炮技术四个阶段:起跑、起跑后加速跑、途中跑、终点跑。 四个阶段基本任务:(1)起跑任务是对枪声做出迅速、准确的反应,使身体迅速摆脱静止状态并获得一个较大的向前冲力,为起跑后的加速跑创造有利的条件。(2)起跑后加速跑任务是在较短的距离内,尽快地发挥到较高的速度,迅速地转入途中跑。(3)途中跑任务是继续发挥和保持高速度跑。(4)终点跑任务是减少速度下降的幅度,尽量保持高速度跑过终点。 目前国内外成人正式跨栏跑比赛项目男子有110米栏和400米栏,女子有100米栏和400米栏。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正式开始了110米栏跑得比赛。美国k.杜马斯以17.6秒的成绩获得冠军。 栏架设置:成年男子标准栏高106.7/91.4,起点至第一栏13.72米栏间距离9.14米,最后一栏至终点14.02米;成年女子栏间距离8.50米,最后一栏至终点10.50米;栏架最大宽度为1.20米,底座最长0.70米,栏架总重量不得少于10千克。

跨栏跑是在快速奔跑中跨越固定距离上设置的固定数量及固定高度的栏架。

跨栏步是指从起跨脚踏上起跨点开始到摆动脚过栏后着地为止。跨栏步技术包括:起跨、过栏与下栏着地等动作阶段。评定标准:起跨速度快、角度小,过栏时身体重心接近栏顶、上下起伏小、腾空时间短,下栏积极平稳、减速少、整个动作连贯、协调,与平跑相比的速度少。起跨是指起跨脚踏上起跨点到后蹬结束离地的整个支撑时期。

(填空)跨栏跑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跨栏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果断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通过教学提高速度、增强弹跳力、柔韧和灵敏等身体素质。

57年郑凤荣以1.77米破世界纪录,田径史上第一个创世界纪录的人。

起跳任务是在助跑取得水平速度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获得最大的垂直速度、运动的方向,为腾空过杆做好准备。

跳远的助跑必须做到快、准、稳、直四字要诀。 78年把男子铅球重量改为7.26千克,

(概念)最后用力是推铅球技术的主要环节,动作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出手的速度,投掷的角度和出手点的高度。

握抢方法:现代式握法、普通式握法。持枪方法:肩上持枪法、肩上持枪法。 田径教学常用术语:(1)田径运动是由走、跑、跳、投与全能所组成的运动项目。(2)田赛通常指以远度和高度计量成绩的跳跃和投掷项目。(3)径赛通常指以时间计算成绩的竞走和跑的项目。(4)田径运动教学:田径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的过程。(5)田径运动训练:田径教练员对田径运动员进行训练的过程。(6)短跑:400米以及400米以下距离跑的通称。(7)起跑:短跑运动员从静止的预备姿势至开始跑动的过程。(8)躯干前倾角:短跑身体前倾时,人体的脊柱连线和地平面垂直线构成的夹角。(9)前摆:短跑中,摆动腿超过支撑腿的垂直部位积极向前上方摆动的动作。(10)步频:人体跑动时,单位时间内跑的步数。(11)支撑反作用力:人体用脚支撑于地面或蹬伸支撑时,地面给予支撑腿的大小与支撑腿的作用力相等、方向相反的力。(12)实效性指在完成动作时,能充分发挥人体的运动能力,从而产生最大的作用并获得最佳的运动效果。(13)经济性:指在运动过程中,合理运用体力,在获得最佳运动效果的前提下,能最经济的利用人体的能量,避免人体能量不必要的消耗。(14)跨栏跑:在分道赛跑中依次跨过按规定距离的栏架的竞赛。(15)起跨:跨栏跑时从起跨脚踏上起跨点到结束后蹬动作的过程。(16)起跨角度:跨栏跑起跨动作结束时起跨腿与地面夹角,一般约为68度~72度。(17)跨栏腾起角:跨栏跑跨栏时身体重心腾起方向与水平面向的夹角。(18)攻栏:跨栏跑时准备跨栏的动作过程。(19)剪纹:跨栏跑过栏时摆动腿和起跨腿的一个交叉动作称剪绞动作。(20)跳高:为克服垂直障碍的跳跃项目(助跑、起跳、腾空过杆、落地)(21)最后用力:推铅球时充分发挥人体各部的力量,集中作用于铅球,并沿适宜的角度将铅球推出的过程。(22)最后用顺序:当滑步或旋转结束时,右脚着地后右脚积极蹬伸,推动右髋向投掷方向转动,上体在转动中逐渐抬起,身体重心逐渐移至左腿,胸和头部转对投掷方向。两腿蹬伸、挺胸、抬头,右臂迅速有力地将球推出。(23)超越器械:推铅球时,经滑步或旋转后,躯干和下肢快速向前移动,形成身体超前于铅球的状态。(24)地斜角:铅球出手一刹那的高度与铅球落地点之间的连线,与通过出手点为地平面的平行线之间的夹角或与地面之间的夹角。(25)鞭打:掷标枪时投掷臂爆发用力掷枪的快速动作。(26)运动负荷: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对运动员有机体制施加的训练刺激。(27)运动强度:指在单位时间里直接反映练习时有机体的用力程度。(28)技术训练:为使运动员掌握和巩固提高专项运动技术水平的训练。(29)超量恢复:指运动时被消耗的物质在恢复到原来水平后出现超过原来水平的机能状态。(30)战术训练:为使运动员能够根据比赛双方实力情况,正确地分配力量,掌握和协调完成各种战术的方法。 篮球

现代篮球运动自1891年起源于美国。

当代篮球的发展趋势:高、快、准、全、变、女篮队伍全面向男篮化靠近。 篮球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之一。

篮球教学方法:语言法(语言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直观法、练习法、完整与分解法、游戏法、比赛法、训练法。

篮球技术教学四个环节,即讲解、示范、组织练习、纠正错误动作。 篮球战术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战术方法并学会在竞赛中运用。 中学篮球的教材内容,分为基本技术、简单战术和教学比赛。 中学篮球教材的特点:教学时数有限,但稍有伸缩性,并注意男女区别对待;教学内容精练,重点突出;教材针对性强,重视应用和锻炼效果;注意中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打好基础;强调教材的教育性,符合教学任务的要求。

篮球技术是在篮球比赛中所运用的各种专门动作方法的总称。分为进攻与防守两部分,它是篮球比赛的基础。 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教材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和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技术和战术,使他们初步学会打篮球;重点教材的教法要简便易行,既需要的场地器材不宜过多,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能达到全面锻炼身体的目的。

篮球技术分为进攻技术和防守技术两部分。

移动时运动员在篮球比赛中,控制自己身体和改变位置、方向、速度,争取高度所采用的各种动作方法的总称。

移动的主要环节:保持正确的准备姿势控制好身体重心身体各部协调配合。

传球四要素:传球的持球手法、传球用力、球的飞行路线、球的落点,达到传球应准确、及时、隐蔽、多变的要求。

传球技术由准确接球、接球和接球后动作组成。

单手胸前传球动作方法:双手持球于胸前,右手传球时,两手将球引至右肩下部,右手腕稍向后屈,手心向前,左手扶球的侧下部,出球时右臂短促前伸,手腕急促向前抖翻,同时食、中、无名指用力弹拔,将球平直向前传出。

投篮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动作,它主要由掘球方法,瞄准点,投篮力量的运用,出手角度,出手速度,球的旋转,抛物线和入篮角度等环节组成。

运动技术包括身体姿势、手臂动作、球的落点和手脚协调配合。

动作方法:高运球抬头,目视前方,上体稍前倾,以肘关节为轴,用手按拍球,拍球的落点在身体侧前方,球的反弹高度在腰、胸之间,一般拍一次球跑两步。低运球抬头,目视前方,两腿迅速弯屈,降低重心,上体前倾,靠近防守队员的一侧,用身体和腿保护球。同时用手腕短促地按拍球,控制球从地面反弹的高度在膝部高度,以摆脱防守。 持球突破是持球队员运用脚步动作与运球技术相结合的结合的快速超越对方的一项攻击性很强的进攻技术。

抢篮板球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技术,由抢位、起跳、空中动作和获球后动作四个环节组成。 篮球战术组成基本要素是技术、方法和形式。

篮球学术用语:篮球运动风格:通常指一个队在比赛中经常表现出的技术、战术和作风等独特的与众不同的特点的综合。比赛节奏:比赛过程中技术、战术行动的快、慢、张、驰的变化。战术结构:是战术基础、战术环节和战术细节的总称。篮球意识:篮球运动在从事篮球实践活动过程中,经过大脑积极思维,提炼积累起来的一种正确反映篮球运动规律性的、特殊心理素养和生理机能的反射能力。防守意识:运动员在比赛中对防守所具有的强烈欲望和行动。篮球基本技术:篮球运动员必须掌握最常用、最基础的技术。运球:持球队员在原地或移动中,用单手连续按拍借助地面反弹起来的球技术。篮球进攻战术:指在篮球竞赛中进攻队员个人技术的合理运用和全体队员相互间协调配合的组成形式和方法。战术形式:按一定原则构成具有不同组织方法和表现手段的战术名称。组织战术要素:是技术、原则和方法。技术是战术的基础;原则是组织战术的准绳;方法是战术的具体内容。 体操

徒手体操是指按照人体解剖结构的特点和人体的运动部位遵循一定的顺序,由举、踢、摆、振、足尊、转体、绕环、屈伸、跳跃、跳跃等一系列徒手动作,以不同的方向、路线、幅度、频率和节奏等影响因素所组成的身体练习。

体操的分类:以练习形式分:徒手体操、持轻器械体操和器械体操两类;按内容完成:基本体操、竞技性体操、团体操。竞技性体操包括竞技体操、竞技技巧和韵律体操(艺术体操) 体操的特点:普及型针对性广泛采用保护与帮助艺术要求创新性 51年11月24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等委会公布第一套成人广播体操。79年12月2~9日,马燕红在22届世锦赛上获得高低杠冠军。83年10月23~30日,中国男队首次获得22届世界赛团体冠军。

体操四大流派:德国体操、瑞典体操、天鹰体操、丹麦体操。

男子6项,女子4项,分别是在1936年和1952年奥运会上才确定下来的。奥运会体操比赛、世界体操锦标赛、世界体操杯赛。竞技体操发展趋势为“力、美、难、新、稳。” 体操常用术语:滚动:身体不同部位依次触底或器械,但不经过头部翻转的弧形动作。有团身前后滚动、挺身滚动等。滚翻:身体不同部位依次触动或器械,并经过头部翻转的动作。悬重:身体某环节握或挂在器械上,使肩轴低于对支点产生拉力的一种姿势。支撑:身体某环节撑器械,肩轴高或平于器械轴并对支点产生压力的姿势。成:指完成动作的结束姿势,用“成”表示。接:指单个动作之间要求连续完成时,用“接”表示。开始姿势:指由什么姿势或动作开始,如直立、助跑、手倒立。 队列队形练习的口令特点:短促口令:只有口令,发音短促有力(如“立正”“稍息”“报数”)断续口令:预令和动令之间有微歇(如“第*名,出列等)连续口令:预令的拖音要根据练习的场地大小、学生人数的多少,决定拖音长短,动令则短促有力(如向右——转) 影响徒手体操动作效果的基本因素:身体姿势、动作方向、动作幅度、动作路线、动作速度、动作频率、动作节奏(七个方面) 武术

”武术“一词,最早见于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文选》中的”偃闭武术,阐扬发令”。 武术的两种基本运动形式:对抗格斗、套路演练。

武术的内容按运动形式基本上可分为套路运动和格斗运动。 套路运动是以技击动作作为素材,按攻守进退的运动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成。可分为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 对练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按照预定的程序进行的攻防格斗套路。其中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等。

集体演练是6人以上集体进行的徒手、器械或徒手与器械的演练。练习时可变换队形,也可采用音乐伴奏,要求队形整齐,动作协调一致。

格斗运动是两人在一定条件,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斗勇较技、较力的对抗性练习形式。 武术特点:以攻防技击动作为基本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具有整体统一的运动观念具有广泛的适应性a形式多样、内容丰富b对场地、器材的要求较低c不受时间和技节多的限制

中学武术教学方法的应用:讲解、示范、示范面与位置、领做与口令、纠正错误(示范面有正面、侧面、背面和镜面四种)

武术图解知识一般包括运动方向、运动路线、往返路线、动作名称和要领说明等方面。 识图自学方法与步骤:看图和动作名称看文字说明深化提高 中学武术教材内容包括武术基本功、武术套路和攻防练习。特点:注重基本练习;易学易记;武术特点突出。

中学安排武术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合理安排教材内容教材内容数量不宜过多准备活动有针对性以集体教学为主精讲多练静止动作时间不宜过长加强安全教育培养骨干 中学武术套路教学步骤:弄清动作的方向路线要求姿势准确和工整动作贯串完整体会动作的协调配合。教学要求:重视基本功和基本动作;优先传授难度动作;突出器械的基本技巧。 武术基本功是指武术运动中具有共性的基础训练为内容,以获得和运用武术技法必备的各种能力为锻炼目的的一类运动形式。 手型:拳:动作说明四指并拢卷握,拇指紧扣食指和中指的第二关节;要求与要点:拳握紧,拳面平,直腕。掌:四指半拢伸直,拇指弯屈紧扣与虎口处;要求与要点:掌心开展,竖指。勾:五指第一指节捏拢,在一起屈腕。要求与要点:尽量屈腕。 什么战术基础配合:传切、突马、掩护、策应。

推荐第5篇: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

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

1、美的定义:美学的基本范畴和中心问题。美表现于不同方面,具有不同的形态,例如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

2、艺术包括: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电影,电视等。

3、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摄影,摄像,电影,电视)等门类。

4、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P13

5、何谓“美育”,美育即“美的教育”

6、“美育”概念的提出者是德国剧作家、诗人席勒,他于1795年发表了《美育书简》,第一次提出了“美育”的概念,并对美育的性质、特征和社会作用作了系统的阐述。他认为:只用通过美,人们才可以达到自由;人性失去了尊严,艺术把他拯救;人在审美中,才是完整的人;由美的对象产生的美就是美育的任务。

7、一般的说,艺术教育可以分为:音乐教育,美术教育(造型艺术教育、视觉艺术教育等),戏剧教育,舞蹈教育,这四大类。

8、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

9、美术教育的范畴:以往:绘画,雕塑,工艺和建筑的知识和技法。造型艺术教育:造型元素及其组合规律的运用,工艺和设计的知识和技法。视觉艺术教育:一切与视觉有关的艺术作品和现象。视觉文化艺术教育:每天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视觉影像。

10、从侧重学科还是学生或社会的角度出发:美术教育可以分为:美感教育与情操教育、创造教育与个性教育、生活艺术教育与社会传达教育三种类型。

11、从目标取向以及教学层面的角度出发:美术教育可以分为:非艺匠养成的古代美育、技术导向的艺匠养成教育、实用导向的造型美术教育、近代中小学普通美术教育。

12、从场所上分,美术教育可以分为:学校美术教育、社会美术教育、家庭美术教育等。

13、2003年4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正式出版。

14、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

15、美术课程是为了达到教育目标,选择与组织教育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编排的计划。

16、美术教育课程包括四个要素:第一,设定具体的美术教学目标。第二,为达到美术教学目标,选择与组织美术教学的内容。第三,根据内容,百年之美术教学计划并实施。第四,对美术教学活动做出评价。

17、15世纪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伊拉斯谟认为学生的本性应该是教育的出发点。

1

18、奠定现代教学法的先驱者是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和福禄贝尔。

19、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为实现教育目的,教育的作用为管理、教授和训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四阶段法:明了,联系,系统,方法 20、五阶段教学法:预备,提示,比较,总结,应用。

21、进步主义教育家所提倡的活动式教学往往强调:

1、学生的需要和兴趣;

2、通过有目的的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来获得实用知识;

3、选择恰当的机会表达思想;

4、参加集体活动。

22、布鲁纳在他的著作《教育的过程》中,提出“探究学习”与“科学教育”的观点。

23、后现代主义课程的标准,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严密性。

24、关于儿童画发展阶段,罗恩菲德的发展阶段说:6个阶段。

1、自我表现的最初阶段(涂鸦阶段,2-4岁);

2、再现的最初的尝试(样式化之前的阶段,4-7岁);

3、形态概念的成立(样式化阶段,7-9岁);

4、写实倾向的萌芽诞生(初期写实的阶段,9-11岁);

5、拟似写实的阶段(推理的阶段,11-13岁);

6、决定的时期(思春期的危机,13-17岁)

25、美国哈佛大学的加德纳则提出“U”形曲线的发展模式。

26、绘画再现的发展模式,来自于与社会环境互动的记号过程,结果是“多轴媒体的表现”,并非直线性的发展,即以多元路径取代单一路径的发展。

27、社会性取向的美术课程与教学强调符合社会的需求,学习活动就群体需求与兴趣而展开。

28、萨利是最早的提出“儿童艺术家”这一称谓的学者。他指出:根据成人的标准来评价儿童的表现活动是错误的,儿童美术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儿童绘画不是为了再现现实,而是象征性的表达环境,表现出超时代的先见之明。

29、凯兴斯泰纳是采用科学统计的方法进行儿童画研究的首创者。

30、创造性取向的美术教育,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的齐泽克、英国的美术教育家里德和美国的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这种以创造主义教学为核心的、注重儿童个性发展的课程与教学理论被称作美术教育的工具论。(引导的方法)

31、1904年,齐泽克在维也纳工艺学校中开设了儿童美术教室。

32、简答:通过艺术的教育:罗恩菲德提出了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儿童提供自我表现机会的观点。他认为,儿童的创造是他们的情绪、智能、生理、知觉、社会、审美与创造,这七个方面发展特征的反映。教室对儿童表现的结果,决不能用成人的观点去评价,总之里德和罗恩菲德所提倡的创造主义理念强调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以促进学生个性及创造性的发展。

33、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美国美术教育家艾斯纳和古力为代表提出了“以学科为基础的

2

美术教育”的理论。这一理论被称作“美术教育的本质论”。

34、格里尔提出了以四个领域:美学,美术史,美术批评,美术创作为基础内容的美术教育,简称DBAE的“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他包括以下三个特征

1、涵括美学,美术批评,美术史,美术创作四个学习领域。

2、教学内容由简至繁,循序渐进式的递进。

3、课程设计书面化而教学实施系统化。

35、美学:美术品特质,对美术品反应作分析并将分析做演绎,以判断美术品之优劣。

美术批评:学生能叙述作品所呈现之主题,形,色,调子与纹理,分析作品结构,解释作品的意义,判断作品的显著性和重要性。

美术史:认识美术史上的主要作品,分析各种风格,了解美术品的文化与历史。 美术创作:发现创作的观念,了解语言或意向,善用材料,以展示作品。

36、吉蒂艺术教育中心根据多元化美术的社会需要,又提出了“以多元文化科学为本的美术教育”。20世界90年代后期,吉蒂艺术教育中心顺应社会与美术的发展,为了更加全面的包容各范畴的视觉艺术领域,将DBAE改名为“全面综合的美术教育”。

37、美术教学的多元化倾向:第一,重视文化贡献的倾向。

二、重视美术教育的倾向。

三、重视视觉传达与设计教育的倾向。

四、重视自由表现的美术教育倾向。

38、麦克菲提出了“多元性是艺术教育的核心”。

39、1902年清政府颁发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公布但未实施。1904年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亦称》亦称“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经国家法令颁布,正式全国实行的第一个完整的近代学校系统。

40、2003年4月,教育部正式公布《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决定在广东,海南,山东,宁夏四个省率先推行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41、2007年9月起,全国所有普通高中的起始年级全部实施高中新的美术课程标准。

42、经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修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04)中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43、义务教育美术课程的总目标为:“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

3

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总目标包含三个维度: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44、美术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新的教学论中,美术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一种“体验课程”。

45、论述:美术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的基本行为和认知取向。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问题解决学习、范例学习、发现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P114

46、美术教案的目的;第一,整合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进程。第二,增进教师对美术教学目标与程序的思考。第三,记录教师对美术教学观念的理解以及班级教学活动情况,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今后的美术教学活动。第四,了解课堂美术教学活动情况。

47、论述,写教案P123

48、教材,包括文字教材(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图标,教学参考书),视听教材。

49、美术教材包括以下几种形式:教科书教材,图书教材,视听教材,现实教材,电子教材。50、中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基本特征:

第一,将美术教学内容按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分为四个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第二,根据学生美术能力发展的基本规律,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分为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89年级。

第三,各学习领域分别由标准、学习活动建议和成就标准三部分组成。

51、论述,对高中美术改革的认识

52、《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分为5个系列: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

53、美术教育 评价是教育评价的组成不分之一,其演变过程与教育评价的整体演变过程相一致。教育评价大致经历四个时期:测量和评价时期,描述时期,判断时期,构建时期。

54、美术教育评价的类别与其他学期教育评价的类别相同,从评价标准体系的角度出发,一般可以分为:绝对评价,相对评价,个人内评价。

55、档案袋又称成长记录袋,分为5个类型:理想型,展示型(精选型),文件型,评价型,课堂型。

56、建立美术学习档案袋步骤如下:第一,明确建立美术学习档案袋的目的。第二,选择美术学习档案袋的内容。第三,分类和编号。第四,收集辅助材料。第五,结合档案袋的评价。

4

57、日本小学图画工作科的评价从四个方面出发:第一,对美术的关心意愿态度。第二,发想或构想的能力。第三,创造的技能。第四,鉴赏能力。

58、加德纳强调个人化评价,多元化评价。

59、课程扩展,第一类,扩展计划。第二类,个别深造计划。

60、美术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信息化资源,教师资源四大类。6

1、校外课程资源:公共文化设施,当地文物资源以及自然环境资源,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作坊。

62、简答:美术课程资源开发方向:第一,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广度将进一步得以拓展。第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深度将进一步得以挖掘。第三,范例课程得以推广。第四,理论研究力度将得以加强。第五,国际交流渠道将不断增加。

63、美术教育研究三个基本要素:

1、美术教育的客观事实。

2、与美术教育相关的理论。

3、研究的方法和技术。

64、美术教育研究的功能:基础研究的功能,应用研究的功能。

65、美术教育研究的原则:第一,从美术教育的特点出发。第二,从国情出发。第三,注重相关学科的交融与渗透。第四,发挥创造性。

66、InSEA,国际美术教育学会,这是世界最大的美术教育研究团体。6

7、P253的表格。

68、比较研究: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可以对美术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美术教育的普遍规律以及特殊表现,从而得出符合客观世界的结论。可以分为:同类比较,异类比较,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定性比较和定量比较。

69、行动研究是质的研究的一种形式,他起源于社会心理学,自然科学,组织科学,社会规划等学科,经历了从理性的社会管理到反实证方法,然后再到社会变革的历程。行动研究是由社会情境到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所进行的反思研究。

70、学校美术教学研究水平:直觉观察水平,探索原因水平,迁移广度水平,理论研究水平。7

1、论文形式:内部结构形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外部结构形式:前言,本文,结论 要素:题目,大小标题,段落,层次 7

2、论述:P279-281

推荐第6篇:公务员职业道德理论测试试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职业道德理论测试试卷二

1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提高( D )。

A.社会公德B.职业道德C.家庭美德D.个人品德12.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该以( B) 。A.个人主义为原则B.集体主义为原则C.实用主义为原则D.享乐主义为原则13.衡量一个社会文明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B)。姓名:单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5题35分)

1.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 B)”二十字的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A.办事公道B.敬业奉献C.遵纪守法D.勤俭持家

2.由于公务员职业的特殊性,无论是私人场合还是公务场合,一言一行都已被深深打上( C)的烙印。

A.公民B.官员C.政府人D.个体人3.(B)是世界上最早制定专门公务员道德法典的国家。A.英国B.美国C.法国D.中国4.(D)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

5.今天的公务员的社会公德建设与毛泽东时代相比面临的最大的道德要求上的变化是(B)。A.从“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到“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B.从“大公无私”到“先公后私”C.从学雷锋到学郭明义

D.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到市场经济个人主义道德

6.我国的《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是在哪一年出台的?( B ) A.1989B.2002C.2008D.20117.中国传统社会的科举制是在哪一年结束的?(B)A.1898B.1905C.1912D.194

58.公务员所展示的公德对整个社会道德文明的建设有着重要的(A)作用。A.示范B.矫正C.变革D.解构 9.下列选项中,符合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的是(B)。A.投机取巧,不劳而获B.爱国守法,明礼诚信

C.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10.以下各项中( B)符合公共生活的特点。

A.排他性B.开放性C.隐秘性D.封闭性

A.物质财富增加B.社会道德风尚C.生产进步程度D.国际交往扩大 14.职业道德建设的最高目标指向是( B ) 。

A.服务群众B.奉献社会C.爱岗敬业D.诚实守信15.(B )是治国理政的主体,是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A.企业家B.公务员C.政治家D.学者16.新形势下,党和国家选人用人的标准是( B ) 。

A.学历高,能力高B.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C.思想觉悟高D.思维敏捷,创新能力强17.(C)对于调整人际关系,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具有重要作用。A.法律B.行为准则C.道德D.社会舆论

18.我们要培养亲社会行为,除了不做“看客”,遵守社会公德外,还必须(A )。A.正确认识和对待复杂的社会现象,善于明辨是非B.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C.正确对待和参与竞争D.正确认识和对待合作

19.一位游客在游泳池游泳时把矿泉水瓶丢入池中,并在前往公园的路上又丢一堆果皮在路边,到了公园看见美丽的荷叶他又偷采的一大把,这位游客的行为是( B)。

A.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B.违反社会公德C.违反了职业道德D.违反风俗习惯20.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C) 。

A.尊老爱幼B.男女平等C.遵纪守法D.邻里团结

21.个人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而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是稳定的道德行为需要与为满足这种需要而掌握的稳定行为方式的统一体。这是(B)的含义。

A.职业道德B.个人品德C.社会公德D.家庭美德22.社会公德调整和规范的是( B) 。

A.职业生活领域B.社会公共生活领域C.社会政治生活领域D.社会文化生活领域

23.个人品德的形成主要依赖于( D) 。

A.性格B.能力C.文化程度D.社会实践24.下列各句不反映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内容的是( D ) 。A.国而忘家,公而忘私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不学礼,无以立D.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25.成功的公务员必须善于动员和组织群众一道奋斗,也就是必须具备( B )。A.权威性B.社会动员能力C.形象包装

26.在追求高效率的同时,公务员还应该正确处理效率与( B )的关系。A.人情B.公平C.发展27.道德评价的标准是:(B )

A.美与丑B.善与恶C.是与非

28.公务员的职业道德不同于一般社会道德,同时相较其他行业的职业道德而言也有着一定的差异,其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强制性、示范性和(B)等特征。

A.自愿性B.可操作性C.自主性

29.计划经济时代,我国政府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时的特征是:( A )。A.重管制、轻服务B.轻管制、重服务C.重管制、重服务30.作为一名称职的公务员,从根本上应当是要为谁服务?(C )A.领导B.下属C.人民31.公务员精神的核心是:( A )

A.奉献B.实事求是C.公正

32.2011年8月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 C ),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该文件明确了行政决策、权力运行、行政审批、政府信息、基层政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等公开的内容。

A.《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B.《关于深化政务公开的意见》

C.《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

33.党员干部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C )。A 立党为公B 执政为民

C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D 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34.从公仆与公民统一看,公务员应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什么?(A) A.尽公民的义务B.享有公民的权利 C.为人民服务D.三者都选35.公务员的廉政指公务员的那一种德性:(C )

A.社会公德B.家庭美德C.职业道德D.个人品德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题10分)

1.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内涵包括哪几个方面( ABCD)。A.职业理想B.职业态度C.职业作风D.职业纪律

2.为了防止发生“国家越糟糕,法律越缜密”现象,我们应当( ABCD )A.大力倡导行政道德,建立公务伦理的规范体系B.重视官吏、行政人员的行政道德情况C.加强道德建设D.加快建设廉洁行政3.政府绩效包括 ( AC ):

A.政绩B.投入C.效率D.产出4.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以下功能:( ABCDE )A.公务员职业活动中行为正当性的标准和边界B.改善与加强政府与公众的信任关系C.提升公务员职业行为的道德判断力

D.促使公务员在公务行为中自觉地维护公共利益E.提高公务员工作效率和实现其人生价值

5.“慎”是我国古代官员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其含义有:(ACD

A.“慎交”,即谨慎交友B.做事谨小慎微C.慎独D.慎言

三、判断题 (正确的在题前括号内填“对”,错误的填“错”,每题1分,共10题10分)( X )1.政府及各级公共部门仅仅是公共事务的承担者。( X )2.公务员赖以开展职业活动的平台是作为政党的公共组织。(∨ )3.公务员的职业行为应当遵循市场交换原则。

(∨)4.公务员职业道德就是确保公务员在谋取个人利益时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 X)5.我国《公务员法》中规定,公务员只有义务而无权利。

(∨)6.虽然我国古代也有一整套治理官员的完整制度,但总体上看,重德治、人治而轻法治,同时也不太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 v)7.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与外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内容完全不同,前者远高于后者。(X)8.公共行政行为也是企业行为或商业行为,需要用利润做标准来衡量。

(∨)9.在我国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信任问题也已经普遍存在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关键是要重塑政府诚信关系。

( ∨ )10.“恪尽职守”语出《孙子兵法》,“恪”乃谨慎、恭敬之意,“尽”乃完善之意。

四、简答题 (每题5分,共6题30分)1.公务员要承担哪几个方面的责任?

公务员必须承担如下责任:(1)关注公共诉求。提高公共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水平,改善社会的公共环境,及时有效地解决公众面临的公共难题等。(2)赢得公众信任。公务员是否认真履行其道德责任,是公众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保持信任的评估标准之一。公众对公务员工作成效的期待也是公务员恪尽职守、主动承担道德责任的动力。(3)回应立法权威。公务员履行公职时所行使的公共权力是由法律赋予的,公务员的职业道德规范也是根据公务员法的基本精神制定的。因此,公务员应对立法权威作出回应,体现出对国家基本法律精神的尊重。

2.八荣八耻的内容是什么?

八荣八耻的内容: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国家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3.目前我国公务员队伍中部分人存在哪“四大危险”?

目前我国公务员队伍中部分人存在的“四大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和消极腐败的危险。

4.什么是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特定从业人员从事职业活动时应当遵守的伦理规范与道德准则,是对不同行业从业人员特定的道德要求,以责、权、利的统一为基础,涵盖以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为核心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

5.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哪两个“五位一体”构成党和国家战略新布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两个“五位一体”构成党和国家战略新布局。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扩展为“五位一体”,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之后,增加“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也是“五位一体”,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

6.公务员的双重责任指哪双重?公务员责任之重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公务员的双重责任:法律规范上的责任和职业道德上的责任。 公务员责任之重体现为政治责任之重、行政责任之重和社会责任之重。

五、论述题 (共1题15分)

1.请结合工作实际,论述如何深入开展好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要求不少于400字)

推荐第7篇:党员干部理论武装测试试卷

党员干部理论武装测试试卷

第一部分:答题人基本情况

1.姓 名: 2.工作单位: 3.您的年龄:

(1)50后 (2)60后 (3)70后 (4)80后 (5)90后 4.您的姓别:(1)男 (2)女 5.您的受教育程度:

(1)高中 (2)大专、高职 (3)本科 (4)研究生 6.您的职级:

(1)科级 (2)县处级 (3)厅局级 (4)厅局级以上

第二部分:试卷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答案可多选,每题2分,共30分) 1.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扎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经济发展“三大变革”,这三大变革是 。

A.质量变革 B.效率变革 C.产业变革 D.动力变革

2.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努力改变我区产业“四多四少”状况。我区产业“四多四少”状况是指: 。

A.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 B.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 C.高能耗产业多,低能耗产业少

D.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资本科技密集型产业少 E.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

3.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内蒙古时指出:“希望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他明确指出“守”的内涵就是( ) A.守好家门 B.守好祖国北疆

C.守好内蒙古少数民族美好的精神家园 D.守好祖国北大门

4.2016年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加强党的领导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只有增强( ),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使我们党更加团结统

一、坚强有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A.政治意识 B.大局意识 C.核心意识 D.看齐意识 E.政权意识 5.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我国发展新特征确定的治国理政新方略。这“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的是(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E.全面推进经济建设

6.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 ) A.八个明确 B.十四个坚持 C.四个全面 D.五位一体

7.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 的发展理念。 A.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B.创造、协调、生态、开放、共享 C.创新、统筹、绿色、开放、共享 D.创造、统筹、生态、开放、共享

8.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 )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宪法。

A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科学发展观 D.邓小平理论

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加强民族团结,根本在于 。

A.搞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B.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守望相助 D.筑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

1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 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A.两步走 B.三步走 C.四步走 D.五步走 11.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A.决战期 B.决胜期 C.关键期 D.攻坚期

12.我国经济已由 阶段转向 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A.高速增长,高水平发展 B.高速发展,高水平发展 C.高速增长,高质量发展 D.高速发展,高质量发展

13.确保到 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贫真贫、真脱贫。 A.二〇三〇 B.二〇二〇 C.二〇二五 D.二〇三五

14.深刻认识党面临的 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A.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 B.精神懈怠危险、封闭僵化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 C.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官僚主义危险、消极腐败危险 D.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腐化堕落危险 15.和 ,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

A.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B.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共产主义崇高理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二、填空题(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在线上,每题4分,共40分) 1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想回答和解决的重大时代课题是 。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 。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 需要和 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 ,战略布局是 ,强调坚定 自信、自信、自信、自信。

20.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谋划内蒙古未来,强调要扎实推动 、扎实推进 、扎实推进 。 21.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内蒙古时指出:“希望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他明确指出:相助,就是各族干部群众要牢固树立 的思想,各族人民拧成一股绳,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22.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队员们回信,勉励他们继续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永远做草原上的 。 23.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为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题词 。

24.2018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式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中国人民具有伟大 、伟大 、伟大 、伟大 。 25.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今后三年要重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三大攻坚战。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请任选3题作答)

26.请结合工作实际,对全面建设现代化内蒙古、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27.请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谈谈内蒙古如何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 28.请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谈谈如何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29.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的要求,强调领导干部要增强 “八种本领”,请逐一列出“八种本领”。 30.请简要阐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31.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请简要说出三条修改内容。

答题区:

第一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答案可多选,每题2分,共3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第二题:(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在线上,每题4分,共40分)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第三题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请任选3题作答)

26.请结合工作实际,对全面建设现代化内蒙古、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27.请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谈谈内蒙古如何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

28.请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谈谈如何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29.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的要求,强调领导干部要增强 “八种本领”,请逐一列出“八种本领”。

30.请简要阐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31.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请简要说出三条修改内容。

参考答案:

1.ABD 2.ABDE 3.ABC 4.ABCD 5.ABCD 6.B 7.A 8.A 9.B 10.A 11.B 12.C 13.B 14.A 15.B 16.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7.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8.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不平衡不充分

19.“五位一体”、“四个全面”、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20.经济高质量发展、脱贫攻坚、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 21.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2.“红色文艺轻骑兵”

23.建设亮丽内蒙古 共圆伟大中国梦

24.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 25.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

26.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一个标志性重大理论成果,为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内蒙古自觉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努力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崇尚创新,让发展动力进一步强起来;注重协调,让发展质量进一步高起来;倡导绿色,让生态环境进一步美起来;厚植开放,让发展空间进一步广起来;推进共享,让各族群众进一步富起来。(摘自人民网,仅供参考)

27.加强民族团结,根本在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理论根源越扎越深、实践根基越打越牢。加强民族团结,基础在于搞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着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发展方向,必须在各民族中大力培育和践行,坚持从小就抓、从幼儿园就抓,注重从少数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创新载体和方式,搞好网上和网下结合,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形成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牢固精神纽带,妥善处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中的各种利益矛盾,把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建设得更加牢固。 (摘自习近平讲话 仅供参考)

28.一是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二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三是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四是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五是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六是要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七是要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八是要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摘自习近平讲话 仅供参考)

29.执政本领、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

30.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节选)

1、宪法序言第十一自然段中“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修改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

2.宪法第一条第二款“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后增写一句,内容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3.宪法第三条第三款“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修改为:“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4.宪法第四条第一款中“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修改为:“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

推荐第8篇:有效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学习心得

《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

《有效教学的经典案例评析》学习心得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要用新时代的教育理念来教育我们的孩子,培养出一批批合格的社会小公民。十余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快乐,同时也领悟到要一名教师成功的真谛——走近书本。

《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有效教学的经典案例评析》为我的课堂教学又一次指明了方向。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以及有效教学的内容。我认为开展有效教学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做起。

一、树立有效教学的意识。就是说,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树立一种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运用理论解释、解决问题的意识,而不能总是依赖经验主义,把理论束之高阁。因为一切教育教学理念都是死的东西,如何使他具有生命力,关键还是教育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能否灵活运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下意识的运用它,检验它,并发展它。这样一个理论才能成为活的理论,才能为我所用,进而实现理论的价值。我们学习有效教学不只是为了接受它的一些理念,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这些理念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发展这种理念,使实践更加有效。那么如何成为一个有意识的教师呢?我认为 “学习最重要的是思考”。这里的思考不仅是要求学生会思考,教师也要会思考,思考所有我们应该思考的。当然思考的方式有很多种,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对比、质疑、构建等。通过一些深刻的思考,使理论成为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理论。

二、做反思型的教师。反思对于教师的成长,开展有效教学的意义,是不需要用过多的笔墨描述的。我想说的是如何进行反思,就是说,我们要反思那些东西,怎样反思,什么样的反思才是正确的反思?我认为,能否正确的反思,关键还是看教师个体思维认识程度。也就是说,反思的过程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的过程,他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而且随着反思的展开,我们要提炼出新的理念,这样才是有效的、成功的反思,这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

三、多读书。新课改提倡教师多读书、勤反思,鼓励教师专业发展。但是,在现实条件下,我们广大农村教师书读得极其有限。可以说,这种局面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质量的提升;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制约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但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又不乏这样的例子:一旦某个“有思想、好读书、肯钻研、善反思”的教师崭露头角,并多少得到一些“实惠”,就会出现“树大招风”和“泼冷水”的现象。这股“冷风”和这盆“冷水”,冷却的不仅仅是一个教师的读书热情,更严重的后果是,冷了所有积极上进的教师的心。

以上是我学习《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有效教学的经典案例评析》的一点心得体会。这本书确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为我今后进行有效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榜样。

推荐第9篇:有效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学习心得

《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和有效教学的经典案例评析》读书笔记

八门城镇中圈中心小学

王建

《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和有效教学的经典案例评析》读书笔记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要用新时代的教育理念来教育我们的孩子,培养出一批批合格的社会小公民。十余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快乐,同时也领悟到要一名教师成功的真谛——走近书本。

《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有效教学的经典案例评析》为我的课堂教学又一次指明了方向。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以及有效教学的内容。我认为开展有效教学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做起。

一、树立有效教学的意识。就是说,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树立一种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运用理论解释、解决问题的意识,而不能总是依赖经验主义,把理论束之高阁。因为一切教育教学理念都是死的东西,如何使他具有生命力,关键还是教育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能否灵活运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下意识的运用它,检验它,并发展它。这样一个理论才能成为活的理论,才能为我所用,进而实现理论的价值。我们学习有效教学不只是为了接受它的一些理念,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这些理念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发展这种理念,使实践更加有效。那么如何成为一个有意识的教师呢?我认为 “学习最重要的是思考”。这里的思考不仅是要求学生会思考,教师也要会思考,思考所有我们应该思考的。当然思考的方式有很多种,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对比、质疑、构建等。通过一些深刻的思考,使理论成为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理论。

二、做反思型的教师。反思对于教师的成长,开展有效教学的意义,是不需要用过多的笔墨描述的。我想说的是如何进行反思,就是说,我们要反思那些东西,怎样反思,什么样的反思才是正确的反思?我认为,能否正确的反思,关键还是看教师个体思维认识程度。也就是说,反思的过程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的过程,他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而且随着反思的展开,我们要提炼出新的理念,这样才是有效的、成功的反思,这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

三、多读书。新课改提倡教师多读书、勤反思,鼓励教师专业发展。但是,在现实条件下,我们广大农村教师书读得极其有限。可以说,这种局面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质量的提升;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制约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但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又不乏这样的例子:一旦某个“有思想、好读书、肯钻研、善反思”的教师崭露头角,并多少得到一些“实惠”,就会出现“树大招风”和“泼冷水”的现象。这股“冷风”和这盆“冷水”,冷却的不仅仅是一个教师的读书热情,更严重的后果是,冷了所有积极上进的教师的心。

以上是我学习《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有效教学的经典案例评析》的一点心得体会。这本书确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为我今后进行有效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榜样。

推荐第10篇:英语听力教学的理论与方法

英语听力教学的理论与方法

王守元 苗伟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论著选摘

【摘

要】为了加深对听力理解的认识和提高英语听力的教学质量,本文首先讨论了英语听力理解的性质、过程以及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又对听力教学的方法作了探讨,提出①应注意听力教学的阶段性,②加强听力微技能的培养,③重视听力策略的训练,④注意将听力教学与其他技能教学相结合,⑤充分利用现代化电教设备和学习条件。

【关键词】听力教学;理论;方法

在日常交际中,听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美国的一项调查,正常人在醒着的时候,70%的确良时间用于各种形式的交际活动,其中11%用于写,15%用于读,32%用于说,而至少42%的时间用于听(Cooper1998)。Rivers还指出:“讲话自身不能构成交际,除非讲话内容被另一个所理解”,“因此,如果要达到交际这一(教学)目的,教授口语的理解就是头等重要的事情”(1966:196,240)

Krashen(1985)认为,人们习得语言的唯一方法是理解信息,或接收可理解输入。这儿所说的信息或输入主要指口头语言。理解派教学法(comprehension approach),包括自然法、全身反应法等,主张:“在教会话之前,应拿出一段时间训练听力„„学生的理解技能得到充分提高之后,表达技能自然随之而来”(Richards,Plattand Platt1998:80)。以上意见虽有偏激之处,但却能反映听力教学的重要性。我们认为,语言习得主要通过获得大量的可理解输入来实现,而听是获得可理解语言输入的最重要的渠道。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应对听力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探讨听力理解的性质和过程,认真研究听力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努力提高听力教学的效果,使听力教学在外语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听力理解的性质

随着人们对语言性质的深入理解和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外语听力理解的性质的认识也日臻完善。在外语教学领域,二十世纪

四、五十年代是听说法的鼎盛时期由于它以当时盛行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并在军队外语培训中取得了巨大成功,听说法就被看作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角度看,外语教学应关注的是语言的形式和结构,听力教学因而也就在语言形式的四个层面上进行:在训练学生听懂一段课文时,教师首先是从元音和辅音的识别出发,然后依次进入单词、句子和篇章的层面。这种“自下而下”(bottom-up)的听力教学模式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语音识别来理解单词的意思,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句子的意义,然后再通过对句子意义的理解来把握整个篇章的意义。在当时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下,语言学习也被深深地打上了“刺激一反应”模式的烙印,语言能力的获得和发展被看作是对行为的反复操作的结果。因此,听力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让学生反复进行语音的识别和听辩训练,而意义则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往往让学生将所听到的单词翻译成本族语,以检查学生对听力教材的理解情况。

七十年代以来,随着功能主义语言理论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注重对语言的社会功能的研究。功能主义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际交往的工具,而不是一个孤立的结构系统。因此,外语教学的目的是把学习者培养成具有交际能力的语言使用者。听力教学不应该只让学生去听清某一个音,听懂某一个单词或句子,而是应该培养学生准确理解说话者的意图和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随着认知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许多研究者开始重视对听力理解过程的研究,并结合语篇的宏观结构、认知图式、认知推理以及语境等因素来揭示听力理解的性质。G.Brown(1997)指出,对语篇的理解涉及许多因素,在听力理解过程中,随着语篇的展开,听话者需要根据语篇上下由一系列句子构成的,但句子的意义有时要受到语篇宏观结构的制约,对单个句子的理解并不能说明听话者已经理解了整个语篇。G.Brown举这样一个例子:

a.John was in the bus on his way to school.

b.He was worried about controlling the maths cla.

c.The teacher should not have asked him to do it.

d.It was not a proper part of the janitor’job.

在理解这样一个语篇时,听话者需要随着语篇的发展对自己的理解不断作出调整。当

我们听到第一个句子时,一般会认为John是个学生,但第二个句子则告诉我们这一理解是错误的,因为从第二句话所描述的职责来看,John应该是教师。但第三个句子的出现又推翻了这一理解,使我们又回到了最初的理解,即John是一句学生,直到最后一句话的出现我们才知道John原来是学校的勤杂工。

认知推理是听力理解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如何训练学习者在听力理解过程中运用各种认知策略进行自发的、能动的认知推理是听力教学中不可忽略的一个方面。下面是C.Brown(1997)的另一个例子:

a.The king died.

b.The queen died of grief.

对这一语篇,听话者需要作出如下推理才能获得连贯的理解:国王和皇后很可能是夫

妻关系,他们生活在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时代,皇后死于国王之后,皇后是在国王死后不久去世的,皇后之死是由国王之死使她伤心过度所致,等等。这些推理是语篇理解所不可缺少的,但推理是在瞬间之内完成的。也就是说,听话者所作出的推更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它是整个理解过程的一部分。这种推理并不是赁空进行的,听话者在听到某一话语后,马上就会在大脑中激活一系列与话语相关的经验知识或背景知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认知推理来理解话语的意义。

总之,听力理解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涉及语言、认知、文化、社会知识等各种因素。G.Brown(1997)就听力理解的性质总结了以下五点:①辩论单词并记住与该单词相联系的意义。②理解每一个单词是如何与语境发生相互作用并为邻近单词的意义创造语境;理解一个句子中的哪些词语构成主语,哪些构成谓语,并理解指代成分所指称的人或物。③既要理解每一个句子在局部上下文中的意义,也要理解该句子在整个语篇的宏观中的意义。④对语篇的理解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根据语篇的局部语境所提供的知识和背景知识来理解语篇内容,二是对语篇中所暗含的人际、空间、时间、因果和意图关系作出推理。⑤对于较长的语篇来说,应至少记住其大意,对于较短的语篇来说,应至少记住其大意,对于较短的语篇来说,应记住尽可能多的重要内容,特别是与说话者的当前意图相关的内容。

以上对听力理解的性质作了简要的阐述。当然,教师在听力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不同的教学目的对听力理解的性质作出不同的理解。总而言之,正确认识听力理解的性质对搞好听力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既关系到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对听力教学所持的观点和态度,同时也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2听力理解的过程

Kenneth(1976)认为听力理解由五个成分构成,并且在顺序上,后一个成分总是依赖于前一个成分,即辩音(discrimination)、信息感知(perception of meage)、听觉记忆(auditory memory)、信息解码(decoding meage)、运用所学语言使用或储存信息(useorstore meage)。辩音包括辨别各种语音、语调和音质等,这也是听力理解的第一步。信息感知指的是学生在具备了辨音能力之后有意识地感知语流中的语音组合,从而获取句子意义的阶段。听觉记忆指的是将所感知到的听觉信息能够在被理解之前在大脑中保存一定的时间。信息解码指的是理解或获取信息的过程。在经过了以上四个阶段之后,学生就可以运用所学语言将信息表达出来或储存在长期记忆中。Anderson(1985)对听力理解过程的划时代发更为简单,他认为,听力理解包括三个相互联系而又循环往复的过程:感知处理(perceptual proceing)、切分(parsing)和运用(utilization)。在感知处理阶段,听话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听力材料本身,并将所听到的声音暂时储存在短时记忆中。在切分阶段,听话者将短时记忆中的语音串切分成从句、短语、单词或其它语言单位,并在大脑中以心理表征的方式建构意义。在运用阶段,听话者借助世界知识和语言知识将大脑中的心理表征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对听力材料作出正确的理解。Abbott等(1981)则认为,外语的听力理解过程与母语的听力理解过程有相似之处。他们认为,听力理解包括感知、解码、预测与选择等过程。总之,听力理解是通过包括感知、解码、预测与选择等过程。总之,听力理解是通过听觉器官和大脑的认知活动并运用语音、词汇、语法和各种非语言知识,把感知到的声音转化为信息的过程。

心理语言学区分三种听力(和阅读)理解模式,即“自下而上”(bottom-up)、“自上而下”(top-down)的模式和互动(interactive)模式。“自下而上”模式指利用语音、词语和句子本身的知识以及对语言因素的分析来进行听力理解,即从语音、单词、句子到整个语篇的意义。这一模式忽视听话者的背景知识在听力理解中的作用。“自上而下”模式指的是利用“已民用工业知识和整体预期”(Morley,1991:87)及其他背景知识对接收到的信息(词语、句子等)进行分析处理。这一模式强调听话者的已有知识、预设、经验和认知图式在听力理解中的作用。O’Malley等(1989)在对中等程度的英语学习者的研究中发现,听力好的学习者似乎更注意罗大的板块,只有在理解中断时才将注意力转移到个别词上来。互动模式把听力理解看作是大脑长期记忆中的背景知识与听力材料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这一模式的说,外语学习者在听力理解的过程中不但要运用语音、词汇和句法知识,而且还要能动地借助大脑中相关的背景知识,对短时记忆中的听力材料进行信息处理和加工,从而在背景知识和听力材料的互动过程中理解意义。

不同的研究者对听力理解的过程有不同的看法,但概括起来,听力理解的过程有三个主要特点:①听力理解是一个积极的过程。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听话者并不是消极地或被动地运用听觉来接收信息,而是通过调动大脑中的已有知识进行能动的认知推理,来理解说话者所传达的信息和意图。因此,听力理解是听话者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交际的过程。②听力理解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意义并不是现成地存在于语言材料之中的,不同的听话者对于同一个单词或句子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在语言交际过程中,说话者为了语言表达的经济性,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任何细节都表达出来。因此,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听话者需要根据语言材料所提供的线索以及自己的社会经历和背景知识创造性地建构意义。③听力理解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作为语言交际的一个重要方面听力理解涉及说话者和听话者双方。从某种意义上讲,听力理解是交际双方在相互作用中磋商意义的过程。特别是在面对面的语言交际中,说话者可以通过听话者的面部表情和身势语来判断听话者是否理解自己的意义,并以此来调整自己的语言。同样,听话者可以用语言的或非语言的手段来表明自己是否理解了说话者的意义或者直接与说话者进行意义的磋商。

3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

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有很多。束定芳和庄智象(1996)认为,影响听力理解的重要因素包括听力材料的特征、说话者特征、任务特征、学习者特征和过程特征。听力材料的特征指的是语速、词汇与句法以及学习者对材料所涉及的内容的熟悉度等因素。因此,教师在选择听力材料时,应根据学习者的外语水平和认知能力,选择语速和难度适中的材料,并适当增加背景知识的介绍,以便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材料的内容。说话者特征主要指性别因素对听力理解的影响,如中等和高级程度的学生回忆非专家家男性说话者的发言要比非专家女性说话者的发言更容易,等等。任务特征指的是听力理解的目的和听力学习所涉及的问题类型,如让学习者回答多项选择题、进行概括推理或寻找某一特定信息,等等。学习者因素包括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记忆力、情感因素和背景知识等。由于人是认知的主体,听力理解与学习者各方面的相关知识水平和主观因素息息相关。过程特征主要指听力理解的心理过程,如学习者采用的是“自下而上”模式、“自上而下”模式还是互动模式。 认清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对提高听力教学的质量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在听力材料的选择下,教师和教材编写者应注意材料的难度,并且要着重根据语言习得的规律,选择略高于学生水平的可理解性输入。必要时,教师可以适当介绍一些与听力材料相关的背景知识。就说话者特征而言,教师在选择听力选择时应该具有广泛性,说话者既有女性也有男性,既有高级学者也有普通大众,说话者的职业既有代表性也有普遍性。就任务特征而言,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要设计丰富多彩的听力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避免听力活动的单一性。学习者特征对听力教学的影响十分明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之外,还要从各个方面挖掘学生的知识潜力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推理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创造一种有利的学习氛围,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就过程特征而言,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适合自己的听力策略。至于“自下至上”模式、“自上而下”模式和互动模式的优劣问题,需要根据学习者所处的学习阶段及其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等因素来确定。

4听力教学的方法

4.1注意听力教学的阶段性

教师在进行英语听力教学时,首先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听力技能。吴祯福(1991)指出,一个学习英语的学生在听力理解方面大致要经历五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学生听到一串声音,对内容毫无理解。在这一阶段,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听、常听,从而使学生对英语语音、语调产生一种语感,这种语感不仅对学生的发言有利,更重要的是学生会因此逐渐习惯英语的正常语流。在第二个阶段,学生可以在一串声音中辨别出一些孤立的、内容相关联的单词。在这个阶段,学生最大的收获可能是养成一些良好的听力习惯,例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生词教师要注意让学生不要要产生紧张和烦躁情绪,而是让学生发展抓大意、从上下文猜内容的能力。在第三个阶段,学生可以在语流中辨别出短语或句型,并通过短语的句型对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谈话内容有一个大致的理解。在这一阶段,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句子或短文内容的能力。在第四个阶段,学生能在语流中辩认出分句或句子,并知其含义,对所谈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困难往往是与某些题材有关的词汇不足,教师应使学生大量接触与这些题材有关的词汇不足,教师应使学生大量接触与这些题材有关的录音,并反复多次地听围绕某一题材的不同录音材料,使学生从上下文所提供的线索中猜出生词的意思,逐渐扩大词汇量。在第五个阶段,学生能连贯听懂所谈的内容。当然,即使学生的听力已达到第五阶段,随着题材、内容的变化,学生还往往会回到第

三、第四阶段。要使学生在多数情况下做第五阶段的听者则需要帮助他们不断吸收新词和知识。

4.2加强听力微技能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听力理解微技能的培养。H.D.Brown(1994)从Richards等人的论著中归纳出了17种听力理解微技能。这儿仅就其中较为重要的微技能的培养作一讨论。

对于初学者说,最重要的一种听力技能是辩音。教师可先采取让学生听单音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可以将语言单位逐步上升到句子或篇章。在听的过程中,学生会对英语的语音、语调和语流产生感性认识。

获取主要信息的能力是一种重要的听力技能。吴祯福(1991)认为,学生在获得基本的辩音能力的同时就应开始对听到的意思进行选择、分析,从而抓住主要内容。听懂一个语篇并不意味着要听懂每个单词或句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分析冗余信息、选择主要信息的能力,并注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听力材料的大意。在课堂上,教师应适当地将精听和泛听结合起来,并各有侧重。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听大意,并要求学生用三言两语来概括或总结要点或主要信息,然后再让学生精听,以便让学生了解有关的细节。

预测能力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听力微技能。在日常交际中,人们往往可以通过语境对说话者将说出的话及其含义作出预测。预测能力的培养包括多个方面。在开始听力训练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与听力材料相关的问题或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启发学生的思维,并使学生对每一次听力训练的目的和要求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样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听力训练活动中去。教师也可以语音语调上训练学生的预测能力。口语的语音语调是说话者表达意义的重要手段之一,听话者有时可以通过说话者的语音语调来预测下句话的含义。如果一个句子明显地通过语调表示出怀疑,那么下一句就可能以“不过,但是”开头,表示出某种保留(参见呈祯福1991)。例如:Of course, she is a very good teacher…… But sometimes„„)除此之外,教师党政军民学可以引导学生从句法not only时就可以预料but also的出现。类似的情况很多,如neither……nor, the former……the latter, 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等等。

猜词悟义的能力是一项重要的听力微技能。上文已经提到,听力理解并非意味着听懂每一个单词,但有些词汇对听力理解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并且生的出现有时刽高中生以学生的情绪。听不懂个别词语是正常现象,但学生有时完全可以根据听力材料所涉及的话题、语篇上下文、句法结构、词义关系、背景知识等因素对生词的意义作出适当的猜测。

4.3重视听力策略的训练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对学习者的听力策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方面的研究也层出不穷。听力策略是语言学习策略的三类部分,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社交/情感策略三类。认知策略是指通过考虑如何储存和检索信息以解决问题,如捕捉关键词、捕捉非言语提示、推理、做笔记等。元认知策略包括对理解的计划、监控和评估,如选择性注意,即事先确定在听时应注意听其自然力材料的哪一方面。社交/情感策略包括请求对方澄清问题、自言自语以减轻压力或焦虑等。

大量的研究表明,听力策略对听力理解的效果有明显的影响。O’Mally等(1989)在研究中发现,有效的听话者更善于运用“自上而下”的理解模式和推理等认知策略。Pica(1992)对向另一方传出信息不清楚的信号后,磋商就开始了。Young(1996)、Thompson和Rubin(1996)以及Vandegrift(1997)指出,学习者在听力理解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运用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由此看来,训练听力策略对提高听力技能具有较大的帮助作用,应予以重视。那么,应如何进行听力策略的训练呢?Brown和Palinscar(1982)认为,听力策略的训练可以在三个层次上进行:①在隐蔽型训练中,教师让学生做一种需要某种策略的练习,但不指明该策略,也不要求学生对使用的策略进行识别和讨论;②在有意识的训练中,教师事先告诉学生在听力训练过程中所运用的策略及其用途;③在受到控制的训练中,教师为学生提供机会对他们所使用的不同策略做出比较和评价。Brown和Palinscar(1982)发现,学习者在从隐蔽型训练向受控制的训练的转变过程中,其受益程度明显呈上升趋势。由此看来,听力策略的训练是听力教学中不可缺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应根据学生所处的学习阶段及其认知能力考核成绩,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听力策略的训练。

4.4注意将听力教学与其他技能教学相结合

听、说、读、写是人类进行正常的语言交际所必备的基本技能。无论从语言进化的角度还是从语言交际的现实来看,听力理解在人类语言交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语言习得角度看,人类对语言或语言成分的听辩是语言习得过程中的重要一步,而且听力理解能力对其它语言技能的获得和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应当将听力能力的培养与其它技能的培养结合起来,并以听力技能的培养促进其它各项技能的提高。这样做的原因在于,在日常语言交际中,听、说、读、写活动往往是相伴而生的,人们有时需要将听到的信息以口语或书面语的形式传递给他人,有时边听边做记录,有时为了更好地听懂某些信息,需要阅读文献资料或背景信息。在听前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讨论、让学生阅读与听力内容相关的材料、预测听力材料的内容、进行词汇语法练习等活动,引导学生注意力并激活学生的图式知识面。在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做记录,锻炼学生做笔记的能力,这一点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ESP)中已被广泛采用。听的过程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词汇语法练习,或运用角色扮演、写作等活动加强学生对听力内容理解。

4.5充分利用现代化电教设备和学习条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大学的教学条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目前许多高校都有比较先进的多媒体教室或语言实验室。如果仅把它们当作放音、听音和做练习的场所显然是不当的。应该充分利用其中的设施,如放像机、VCD或DVD,放些电影、电视片和专门为听力课或视听课编制的教学片。在听力教学中使用视听材料可使声音和图像相结合、视觉和听觉相结合、语言和情景相结合,对视觉型、听觉型、感受型等各类学习认真备课。对材料中的语言与文化难点应设计预热练习帮助趣味性的视听练习或任务。Harmer(1991)指出,除了应采用一些常用的听力任务或练习外,还应注意使用仅适合于视听材料的练习形式。例如,默看(silent viewing),即只放像而不放音。学生看完有关片段后对片中人物所说的话进行猜测。然后同时放音像让学生检查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再如,画面(镜头)定格(freeze frame),即将片中的某个画面予以定格,要学生预测画面中人物要说的话。

帮助学生提高听力水平仅靠每周2小时的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应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的电教设备,如开放性听力室、微机室、有听音设备的自修室等,在课余时间练习听力。教师应给予学生一些课外听力任务,如要学生看某个录像片并写出其大意或听完一段录音并完成一份表格等。有条件的学校应设英语广播台或影视厅定时向学生播放英语广播和影视片。另外,还应该鼓励学生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购买收音机和收放机,以便能经常收听VOA、BBC等外国广播电台或听高质量的原版录音带。

中国加入WTO后的进一步开放对我国外语工作人员的英语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外语教育界开始重视表达技能的培养,特别是说的能力的培养,这无疑是十分正确的。但是,听力技能的培养不能因此而受到削弱;相反,应该予以加强。不仅有必要经常对其重要性予以强调而且还应听力教学的理论基础与实际方法不断地进行探入探讨。

第11篇: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试题库

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试题

一、填空题

1、西方美育思想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最具代表性的是柏拉图(前427—前347)和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的美育思想。

2、“美育”概念的提出者是德国剧作家、诗人席勒,他于1795年发表了《美育书简》,第一次提出了“美育”的概念,并对美育的性质、特征和社会作用作了系统的阐述。

3、《辞海》(1989)中对“美”的定义是:①指味、色、声态的好;②指才德或品质的美;③善事、好事;④赞美、称赞;⑤喜欢、称心;⑥美学的基本范畴和中心问题。美表现于不同方面,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不同形态。这些形态是审美和能动的创造对象,又是美感的源泉,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4、·艺术包括: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电影、电视等门类。

5、美术具有表现性、技术性、审美性、视觉性、实用性、创新性等特性。

6、艺术教育可以分为:音乐教育、美术教育、戏剧教育、舞蹈教育四大类。

7、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的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

8、2001年7月,教育部公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9、课程的四个要素: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

10、美术课程包括美术课堂教学和美术课外活动的教育计划

11、奠定现代教学法的先驱者是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和福禄培尔。

12、赫尔巴特派提出的最为流行的五阶段教学法:·预备 ·提示

·比较 ·总结 ·应用

13、裴斯泰洛齐继承了卢梭提出的“回归自然”的教育思想,提出了“教育心理化”的原理

14、1959年,以布鲁纳为首的美国教育家发动了课程改革运动,提出“探究学习”与“科学教育”的观点。

15、1904年,中国清政府颁布《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

16、1886年,英国学者库克发表了《我们的美术教育与儿童的特质》

17、1904年(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颁发了《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

18、康有为的“合中西之妙”的观点在美术界和美术教育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19、小学图画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写生画、图案画、命题画和美术谈话四种课业形式

20、学习活动可以分成认识、思考、表现或练习等环节。

21、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的基本行为和认知取向。

22、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

23、美术教案是教师实施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即教师对美术课堂教学的内容组织、过程设计、教法实施等的设计方案。

24、德国艺术教育运动起源于诗人席勒的思想。

25、1943年,里德发表了《通过艺术的教育》,他认为教育的过程应该与艺术创造的过程相融合。

26、1959年,以布鲁纳为首的美国教育家发动了课程改革运动,提出“探究学

习”与“科学教育”的观点。

27、“美育”概念的提出者是德国剧作家、诗人席勒

28、1912年9月,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中,提出了“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宗旨。

29、发现学习是由布鲁纳在其著作《教育的过程》中提出的。

30、美术教学目标的要素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31、美术教材应包括教科书教材、图书教材、视听、教材、现实教材、电子教材 几种形式。

32、《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是小学、初中美术教学内容的依据。

33、190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中学图画科教科书《中学铅笔习画帖》

34、美术教科书一般包括课题、课文、作品范例、知识窗、步骤图、学生活动场景、学习建议或作业要求、评价表或学习档案袋等基本要素。

35、高中美术教学活动大致可分为美术鉴赏与美术创作两大类型。

36、教育评价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测量和评价时期、描述时期、判断时期、建构时期。

37、张春莉从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三方面入手,将其组成一个完整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

38、根据视觉——空间能力的发展历程,可以从基础技能层次、复杂技能层次、统整层次来设定评价标准。

39、在表现性评价中,最著名和最常用的方法是档案袋评价

40、学生学习的自我评价,包括: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对教学内容的共鸣、对欣赏作品的体验、对欣赏主题的探究。

41、开发与利用信息化资源主要从信息获取和信息交流两方面入手。

42、根据《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资源可以分为目标资源与教学活动资源。

43、郭祯祥与研究生们共同开发了题为《古迹的再生——回归现代生活的古迹》的美术课程

44、课程扩展分为 “扩展计划” 和“个别深造” 。

45、美术科的评价观点从四个方面设定,即对美术的关心·意愿·态度、发想或构想的能力、创造的技能、鉴赏能力。

46、在美术教学中提倡采用表现性评价模式,其中最著名和最常用的方法是档案袋评价。

47、拟定写作提纲各种表述类型所共有的要素:题目(主题、关键词)、大小标题、段落、层次等。

48、文献检索,在信息化时代也可以称之为信息检索。

49、传统的教材观是一种封闭式的、崇尚权威的教材观。

50、拟定写作提纲的外部结构形式为:前言——→本文——→结论。

51、历史研究可分为“通史研究”、“断代研究”、“人物研究”等。

52、20世纪90年代末,上海闵行区小学青年美术教师骨干组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进行了“上海城乡结合地区小学美术自学能力的培养”的课题研究。

53、调查研究可以分为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和观察调查等。

54、美术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教育研究方法相同。根据教育研究的分类,首先分为“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55、从2001年起,全国数所师范大学开设教育学硕士美术教育研究方向的课程,开始培育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的中小学美术教师。

56、师范院校现行的美术师资培育立足于美术知识与实践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为重点。

57、英国的教育实践有两种形式:一种称为非正式教育实习,它相当于我国的教育见习;另一种称为正式教育实习,它相当于我国的教育实习。

58、美国的教育实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分散教育实践;第二阶段是毕业前的集中实习。

59、教师级别晋升的评价标准从教学年限、教学水平、教学研究水平等多方面设定。

60、2000年,笔者曾对香港教育学院4年制美术教育课程计划(1998)与日本茨城大学教育学部4年制美术教育课程计划(1998)进行了考察。

二、选择题

1、西方美育思想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最具代表性的是 前427—前347)和 (前384—前322)的美育思想。

a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b柴夫斯基和毕加索,c阿里斯夺得和达芬奇d 答案:a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2、“美育”概念的提出者是德国剧作家、诗人席勒,他于1795年发表了《美育书简》,第一次提出了“美育”的概念,并对美育的性质、特征和社会作用作了系统的阐述。

a席勒,b达利,c勃拉克,d杜飞 答案:a席勒,

3、《辞海》(1989)中对“美”的定义是:①指味、色、声态的好;②指才德或品质的美;③善事、好事;④赞美、称赞;⑤喜欢、称心;⑥美学的基本范畴和中心问题。美表现于不同方面,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不同形态。这些形态是审美和能动的创造对象,又是美感的源泉,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a指味、色、声态的好;b指才德或品质的美;c善事、好事;d赞美、称赞;e喜欢、称心;f美学的基本范畴和中心问题。 答案:f美学的基本范畴和中心问题。

4、·艺术包括: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电影、电视等门类。a、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电影、电视b、机械制作、印刷、剪纸c、d

5、下列哪项不属于八种智能

a、语言智能 b、空间智能 c、自然观察者智能 d、人际交往能力 答案:d

6、下列哪项不属于艺术教育

a、音乐教育b、美术教育c、舞蹈教育d、陶艺教育 答案:d

7、2001年 月,教育部公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A、9 b、3 c、7 d 11 答案:C

8、课程的四个要素包括目标、、方法和评价 A、内容 B、意义C、标准D、扩展 答案:A

9、美术课程包括美术课堂教学和

A、美术课外活动b、美术课外活动的教育计划c、美术课外写生d、美术课外写生的教育计划 答案:b

10、奠定现代教学法的先驱者是夸美纽斯、、裴斯泰洛齐和福禄培尔。A、卢梭 B、伊拉斯谟 C、赫尔巴特 D、布鲁纳 答案:A

11、赫尔巴特派提出的最为流行的五阶段教学法: A、预备 B、提示 C、比较 D、以上全是 答案:D

12、是幼儿园的创始人

A、福禄培尔 B、伊拉斯谟 C、赫尔巴特 D、布鲁纳 答案:A

13、提倡“回归自然”

A、卢梭 B、伊拉斯谟 C、赫尔巴特 D、布鲁纳 答案:A

14、1959年,以 为首的美国教育家发动了课程改革运动,提出“探究学习”与“科学教育”的观点。

A、卢梭 B、伊拉斯谟 C、赫尔巴特 D、布鲁纳 答案:D

15、年,中国清政府颁布《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 A、1910 B、1908 C、1912 D、1904 答案:D

16、是最早提出“儿童艺术家”这一称谓的学者。A、萨利B、卢梭C、赫尔巴特 D、席勒

17、1904年(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颁发了《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

18、是我国经国家法令颁布,正式在全国实行的第一个完整的近代学校系统。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答案:B

19、的“合中西之妙”的观点在美术界和美术教育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A、李大钊 B、鲁迅 C、康有为 D、蔡元培 答案:C 20、小学图画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写生画、、命题画和美术谈话四种课业形式 A、简笔画 B、图案画 C、剪贴画 D、形象画

21、早期西洋画家中影响最大的是 A、李叔同 B、康有为C、李大超 D、徐悲鸿 答案、A

22、学习活动可以分成认识、、表现或练习等环节。A、发现 B、思考 C、了解 D、观察 答案:B

23、艺术教育运动起源于诗人席勒的思想。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意大利 答案:

24、年 月,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中,提出了“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宗旨。

A、19

12、9 B、19

12、7 C、19

21、9 D、19

21、7 答案:A

25、1886年,英国学者 发表了《我们的美术教育与儿童的特质》的著作 A、库克 B、布鲁纳 C、赫尔巴晓 D、萨利

26、

27、

28、

29、布鲁纳在其著作《教育的过程》中提出了 。 A、发现学习B、范例学习C、题解决学习D 自主学习答案:A 30、美术教学目标的要素包括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A、行为原则 B、行为表现 C、行为动词 D、表现方式 答案:C

31、年,教育部召开了第一次中小学教材规划会议,决定将教材的国定制度转变为审定制度,改变统编模式,实行“一纲多本”。从此,我国的教材建设由统一走向多样化。

A、1989 B、1988C、1958 D、1990 答案:B

32、190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我国第 部中学图画科教科书《中学铅笔习画帖》。

A、一 B、二C、三 D、四 答案:A

33、以下哪个不是“心像表现领域”的教学活动过程的五个环节之一。A、感受B、表现C、发展 D、计划 答案:D

34、以下哪个不是“机能表现领域”的教学活动过程的五个环节之一。A、感受B、鉴赏C、发展 D、计划 答案:A

35、新时期,教育部对美术教科书的编写提出了 条原则,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对教科书编写列出了9条建议。 A、6 B、7 C、8 D、9 答案:C

36、电子学习档案袋的最大优势是。

A、便于操作 B、易于携带 C、高效率 D、研究分析快捷方便 答案:C

37、教育评价是一个概括的术语。其含义为衡量学生某些方面的学习成绩,衡量人是 。

A、教师 B、学生自己或其他学生 C、家长等学校以外的人 D、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或其他学生,甚至是家长等学校以外的人 答案:D

38、比较学生的美术学习历程与美术课程内容,

A、是同等重要的 B、前者重要 C、后者重要 D、都不重要 答案:A

39、关于电子学习档案袋在评价上的特殊优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它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 B、教师借助计算机能系统地管理学生的美术学习档案,清晰地知晓学生的成长轨迹。

C、利用电子学习档案袋有益于交流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答案:D

40、关于建立学习档案袋的步骤,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①选择美术学习档案袋的内容 ②收集辅助资料

③结合档案袋的评价 ④明确建立美术学习档案袋的目的

⑤分类和编号 A、④②⑤③① B、④①⑤②③ C、①②③④⑤ D、④②①③⑤ 答案:B

41、年,我国教育部门公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和《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美术教学大纲》中已经包含了与课程资源开发有关的条文。

A、1991 B、1992 C、1993 D、1994 答案:B

42、以下不属于校内课程资源的是 。 A、公共文化设施

B、当地文物资源以及自然环境资源 C、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作坊 D、展示美术作品的场所 答案:D

43、以下不属于校内课程资源的是 。 A、公共文化设施

B、当地文物资源以及自然环境资源 C、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作坊 D、展示美术作品的场所 答案:D

44、004年初,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在对“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条例进行了修订,增加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民族 B、民间美术 C、文化 D、文物 答案:C

45、按照 的不同,可以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A、《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 B、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 C、课程资源空间分布 D、课程资源时间分布 答案:C

46、文献检索,在信息化时代也可以称之为 检索

A、技术 B、信息 C、文化 D、理论 答案:B

47、切合实际,对美术教学实践具有 作用。 A、主导 B、指导 C、引导 D、决定 答案:B

48、下列不属于拟定写作提纲各种表述类型所共有的要素是 。 A、题目 B、段落 C、结尾 D、层次 答案:C

49、学校美术教学研究水平的理论研究水平回答的问题是 。 A、“发生了什么?”

B、“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C、“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将发生同样的现象吗?” D、“研究中有哪些潜在的基础理论原则?” 答案:D

50、学校美术教学研究水平的迁移推广水平回答的问题是 。 A、“发生了什么?”

B、“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C、“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将发生同样的现象吗?” D、“研究中有哪些潜在的基础理论原则?” 答案:C

51、学校美术教学研究水平的直觉观察水平回答的问题是 。 A、“发生了什么?”

B、“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C、“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将发生同样的现象吗?” D、“研究中有哪些潜在的基础理论原则?” 答案:A

52、历史研究是以的方法来研究美术教育

A、通史研究 B、断代研究 C、历史研究 D、人物研究 答案:C

53、一下哪个不属于历史研究的? A、“通史研究” B、“物体研究” C、“断代研究” D、“人物研究” 答案:B

54、理论研究即 的、原理的研究。

A、社会科学 B、自然科学 C、哲学 D、美学 答案:C

55、是2001年,上海浦东新区东荷小学与日本东京涉谷区长谷户小学进行了国际间的美术交流活动。

A、开发自然资源 B、绘画作文

C、“绘画信” D、“世界遗产画信”活动 答案:C

56、年5月15日,北京市美术教育学会成立。A、1979 B、1980 C、1981 D、1982 答案:B

57、与研究生们共同开发了题为《古迹的再生——回归现代生活的古迹》的美术课程

A、郭祯祥 B、马桂顺 C、黄炬雄 D、董文生 答案:A

58、车库里的美术展览在 开始的。 A、广东 B、日本 C、香港 D、上海 答案:D

59、2000年,笔者曾对香港教育学院4年制美术教育课程计划(1998)与日本茨城大学教育学部 年的4年制美术教育课程计划进行了考察。 A、1996 B、1997 C、1998 D、1999 答案:C 60、从 年起,全国数所师范大学开设教育学硕士美术教育研究方向的课程,开始培育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的中小学美术教师。 A、2000 B、2001 C、2002 D、2003 答案:B

三、判断题

1、《辞海》(1989)中对“美”的定义是:⑥美学的基本范畴和中心问题。美表现于不同方面,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不同形态。这些形态是审美和能动的创造对象,又是美感的源泉,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答案:对

2、·艺术包括: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电影、电视等门类。a、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电影、电视b、机械制作、印刷、剪纸c、d 答案:对

3、美育中包含着艺术教育 答案:对

4、完人就是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答案:错

5、多元智能理论是英国的霍华德·加德纳 答案:错

6、2003年7月,教育部公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答案:错

7、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

8、卢梭指出:教学的出发点应是感觉的世界,而不是教师或书本。

9、夸美纽斯提倡“回归自然”。

10、裴斯泰洛齐继承了卢梭提出的“回归自然”的教育思想,提出了“教育心理化”的原理。

11、福禄培尔是幼儿园的创始人。

12、1965年,以布鲁纳为首的美国教育家发动了课程改革运动,提出“探究学习”与“科学教育”的观点。

13、1912·年,中国清政府颁布《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

14、1886年,英国学者库克发表了《我们的美术教育与儿童的特质》。

15、萨利是最早提出“儿童艺术家”这一称谓的学者。

16、壬戌学制是我国经国家法令颁布,正式在全国实行的第一个完整的近代学校系统。

17、《中学铅笔习画帖》是中国最早的传授西方绘画的教科书。

18、初级中学图画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写生画、图案画、命题画和美术谈话四种课业形式

19、早期西洋画家中影响最大的是李叔同。

20、从美术教育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

21、布鲁纳在其著作《教育的过程》中提出了“范例学习”。

22、1943年,里德发表了《通过艺术的教育》,他认为教育的过程应该为儿童提供自我表现机会。

23、

24、

25、

26、

27、

29、30、

31、从教材构成的角度看,信息及信息来源以及存在的物质载体是组成教材的不可或缺的要素。

32、据不完全统计,自1980年至20世纪90年代末,全国各地共编写了小学美术课本50套、初中美术课本47套、高中美术欣赏课本10套。

33、《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是小学、初中美术教学方式的依据。

34、

35、

36、在表现性评价中,最著名和最常用的方法是多样化评价

37、表现性评价是指观察及评定学生在美术学习环境中所表现的行为及学习结果的评价

38、电子学习档案袋的最大优势是高效率。

39、艾斯纳则提出“教育批评和教育鉴赏”的模式,这种模式依赖于来自个体经

验的直觉。 对

40、美术教育评价不是教育评价的组成部分之一。

41、课程扩展分为 “扩展计划” 和“个别深造” 。 对

42、广义的课程资源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狭义的课程资源则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

43、美术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信息化资源、教师资源四大类。

44、美术教育评价是指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和所获得的信息,对美术课程实施过程及其效果作出主观、科学判定的活动。

45、郭祯祥与研究生们共同开发了题为《古迹的再生——回归现代生活的古迹》的美术课程 。 对

46、在美术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关键在于培养具有自我发展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

47、课程扩展分为 “扩展计划” 和“个别深造” 。 对

48、美术科的评价观点从四个方面设定,即对美术的关心·意愿·态度、发想或构想的能力、创造的技能、鉴赏能力。

49、总结和解释信息的方法主要有:书目登记、摘要或总结、批判性阅读与综述等。

50、研究成果表述的类型只侧重于用图像来说明问题。

51、达到社会效益是研究成果表述的意义。

52、历史研究可分为“通史研究”、“断代研究”、“人物研究”等。

53、质的研究方法在美术教育领域中被充分运用,其代表作是1990年美国的梅松所发表的《日本中学美术教育的调查研究报告书》。

54、微格教学(Micro teaching)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教师的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方法。 对

55、20世纪70年代以后,科学研究向量的探究方法转换。

56、直觉观察水平(资料收集水平Data Collection ),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错

57、英国的教育实践有两种形式:一种称为非正式教育实习,它相当于我国的教育见习;另一种称为正式教育实习,它相当于我国的教育实习。 对

58、美国的教育实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毕业前的集中实习;第二阶段是分散教育实践。 错

59、目前,我国实行教师分级制。

60、师范院校现行的美术师资培育立足于美术知识与实践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为重点。

四、简答题

1、《辞海》(1989)中对“美”的定义是?⑥美学的基本范畴和中心问题。美表现于不同方面,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不同形态。这些形态是审美和能动的创造对象,又是美感的源泉,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答案:美学的基本范畴和中心问题。美表现于不同方面,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不同形态。这些形态是审美和能动的创造对象,又是美感的源泉,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2、·艺术包括什么?

答案: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电影、电视等门类。

3、美术教育的类型

答案:从目标取向及教学层面划分的美术教育的类型:

·非艺匠养成的古代美育 ·技术导向的艺匠养成教育 ·实用导向的造型美术教育 ·近代中小学普通美术教育 从场所划分的美术教育的类型:

·学校美术教育 ·社会美术教育

·家庭美术教育 ·其他场所中的美术教育

4、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

答案:第一,显著提高国民受教育程度。

第二,基本形成更加开放、充满生机活力的教育体系。

5、美术的定义

答案:美术是与创造主体的审美理念相对应的创造视觉、触觉形象的造型表现活动或作品。

6、简述教学的四个定义 答案:(1)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或者叫做描述性定义。

(2)教学即成功。

(3)教学是一种有意识的活动。 (4)教学是一种规范性活动。

7、进步主义的教学理念

答案:进步主义教育的核心就是持续地改造学生的经验。提倡的活动式教学强调:(1)学生的需要和兴趣;(2)通过有目的的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来获得实用的

知识;(3)选择恰当的机会表达思想;(4)参加集体活动。

8、美术教学有几种多元化倾向

答案:第一,重视文化贡献的倾向。 第二,重视美的教育的倾向。

第三,重视视觉传达与设计教育的倾向。 第四,重视自由表现的美术教育倾向。

第五,强调美术教育与政治教育关系的倾向。

9、导入西方美术教育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第一,西洋画法容易入门。 第二,西洋画法具有实用的特征。

第三,可以从班级化教学的角度进行思考。

10、清政府为什么要拍留学生出外留学?

答案:清朝政府为了摆脱受压迫的命运,一方面在国内兴办教育,培养人才;一方面选派大批留学生到世界各国学习,大部分学习美术的留学生去了日本和法国。

11、80年代美术教学有什么特点? 答案:

一、对美术学科有了新的认识。

二、从人的发展与社会建设两方面提出美术学科的目标,指出美术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从而超越了美术教育的目的仅仅是为社会实践服务的教育理念。

12、文化大革命运动中的美术教学遭遇了怎么样的变故?

答案:从1966至1976年的11年间,中国的教育遭受了极大的破坏,美术教学的受害尤为惨重,许多挂图、石膏像等教具和美术教科书、教学参考书被认为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产物,因此被无情地砸毁或焚烧。这一状况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发生彻底的改观。

13、中国学校美术教育观念经历了哪三种转变? 答案:

一、合中西之妙;

二、涵养美感;

三、为儿童开拓创造的场所。

14、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哪几个方面? 答案:

(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15、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什么样的价值? 答案:

(一)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

(二)传承美术文化,弘扬人文精神。

(三)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

(四)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

(五)拓宽发展空间,帮助人生规划。

16、义务教育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在哪五方面? 答案:

1、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2、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4、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17、如何开展有效教学?

答案:第一,引起学生美术学习的意向。

第二,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美术学习目标和为达到 这一目标所需学习的内容。

第三,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美术教学方式。

18、美术教学活动计划编制有哪些步骤?

答案:第一,设计与制作美术教学目标分析表。

第二,设计与制作美术教学目标构造表。 第三,设计与制作美术单元教学计划表。 第四,计与制作美术单元教学方案。

19、范例学习包括哪四个阶段?

答案:第一,展示作为范例的“个的阶段”。

第二,理解事物的类型的“类的阶段”。

第三,解明“个”与“类”相关联的法则的“法则的阶段”。

第四,解明范例与自己、世界、生活相关联的“自己理解”的阶段

20、探究学习要达到哪三个目标?

答案;第一,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能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第二,建构知识。

第三,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21、编写美术教案有什么意义? 答案:(1)有利于美术教学活动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2)有利于美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沟通。

(3)有利于美术教师思维习惯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4)有利于美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培养。

22、简述美术教案的目的

答案:第一,整合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进程。

第二,增进教师对美术教学目标与程序的思考。

第三,记录教师对美术教学观念的理解及班级教学活动情况。 第四,了解课堂美术教学活动情况。

23、美术教案的内容有哪些?

答案:美术教案通常包括课题、适用学段、课的类型、设计思路、教学资源、学习目标、核心目标、教学进程、教学评价、教学拓展和教学反思等内容。

24、激发美术学习动机的技术通常有哪些?

答案:第一,美术教学内容与生活经验相结合。

第二,丰富多样的美术教学方法。

第三,运用教学媒体于美术教学。

25、美术学习活动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答案:美术学习活动的构成要素有:学习者的状况、学习集团、美术学习目标、美术学习内容、美术学习环境、美术学习方法等。

26、简述技术的定义

答案:美国“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 对教学技术所作的定义是目前最有影响力的,即“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27、高中美术教学内容标准的特征 答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分为5个系列: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其内容标准采用分系列表述的方式。每一系列内容标准的表述分为四部分:

一、系列名称解释;

二、系列总目标;

三、学习内容;

四、成就标准。一个系列的学习内容又进一步分为两个模块,并以表格形式列出与这两个模块相对应的学习活动建议。

28、

29、答案:

30、

31、美术教材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美术教材从广义上讲是美术课程内容的各种形式的载体,是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美术学习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从狭义上讲是根据美术课程或教学大纲提出的教育目标和课程内容而选择与组织的教学材料。

32、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新美术课程与使用新美术教科书以来,美术课堂教学中呈现出教师角色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以及评价方式转变等现象。这些转变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

答案:第一,加大引导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以及进行自我评价的比重。 第二,创设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情境,导入信息技术。 第三,进行跨学科的教学探索,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33、“美术鉴赏”系列的内容标准是什么?

答案: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学习内容:鉴赏基础和鉴赏内容

34、阐述“设计·工艺”系列的内容标准。

答案:“设计·工艺”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的一个内容系列,是在义务教

育阶段美术课程中“设计·应用”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设计、工艺活动能帮助学生广泛地接触材料,认识功能与形式的关系,提高策划、设计、绘图、制作能力和形成创造意识。

35、“书法·篆刻”系列的内容标准

答案:书法、篆刻是用中国特有的传统工具和方法,塑造汉字的艺术形象、抒发情感的活动。

“书法·篆刻”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的一个内容系列。书法、篆刻活动能帮助学生提高书写能力,感受中国汉字艺术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36、“现代媒体艺术”系列的内容标准是什么?

答案:“现代媒体艺术”是运用影像设备与技术、计算机设备与技术以及互联网络资源表达观点、思想和情感的新兴视觉艺术形式。

“现代媒体艺术”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的一个内容系列。现代媒体艺术的实践活动,能帮助学生体验现代媒体在艺术表现活动中的独特魅力,提高参与艺术表现的兴趣,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

37、《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 答案:1.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

2.注重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 。

3.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 4.建立促进美术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38、教育评价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教育评价是一个概括的术语。其含义为衡量学生某些方面的学习成绩,衡量人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或其他学生,甚至是家长等学校以外的人。

39、简述教育评价的演变过程。

答案:美术教育评价是教育评价的组成部分之一,其演变过程与教育评价的整体演变过程相一致。教育评价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测量和评价时期、描述时期、判断时期、建构时期。

40、建立学习档案袋的步骤

答案:第一,明确建立美术学习档案袋的目的。 第二,选择美术学习档案袋的内容。 第三,分类和编号。 第四,收集辅助资料。 第五,结合档案袋的评价。

41、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第一,提高美术课程的适应性,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 第二,提升美术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美术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三,编制校本美术课程,实现学校的美术课程创新,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42、以社区为本的统整艺演计划有哪几个阶段?

答案: 2001年,以马桂顺为首的香港教育学院艺术系组织12所中小学以及香港文化博物馆、香港艺术馆,共同策划了为期一年的《以社区为本的统整艺演计划》。这一计划推行主要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参观博物馆与艺术馆;第二阶段:社区文化考察;第三阶段;综合性艺演、展览。

43、校本美术课程编制的程序是什么?

答案:首先,建立学校美术课程开发小组。

其次,进行现状分析,例如对学生的美术学习需求进行评估,开展当地美术课程资源调查,围绕美术教学问题进行反思等。

再则,制定校本美术课程的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并编制校本美术课程方案。 最后,实施校本美术课程,并对已实施的课程进行评价。

44、为什么说教学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答案:教育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学评价领域并不是没有争议的。评价的科学主义取向与人本主义取向分别位于评价连续体的两端。

加德纳反对任何以常模(norm)为基准的评价工具,尤其不赞成以分数来反映学生的各项潜能。他强调个人化评价(individual aement),多元评价(multiple aement),即不仅重视问题解决和创意,同时也兼具情意、技能等学习成果,评价的方式应呈多元化。

艾斯纳则提出“教育批评和教育鉴赏”的模式,这种模式依赖于来自个体经验的直觉。

45、确定研究课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答案: 一般地说,学校美术教学研究活动过程可以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选择研究课题。 第二,检索文献、资料。 第三,制定研究计划。 第四,实施研究计划。

第五,研究结果分析与成果表述。

46、视觉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答案:第一阶段为:再现(模仿)的视觉文化。 第二阶段为:复制的视觉文化。 第三阶段为:虚拟的视觉文化。

47、什么是定量分析?

答案:定量分析是美术教学研究中另一个基本的分析方法。研究者通过统计分类的方法,进行科学抽样以及因素分析,掌握数据分布形态和特征,解释和鉴别研究的结果,从局部推断总体的情况,以提高研究的科学水平。

48、什么是定性分析?

答案:定性分析是分析美术教学研究结果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它具有注重美术

教学的整体发展,以反映美术教学的质的规定性的资料为描绘对象,研究程序具有一定的弹性,采用归纳的逻辑分析方法等特点。主要适合于过程的探讨、个体的发展和个案的研究以及比较研究中的差异描述、有关观念意识等方面材料的分析。

49、质的探究方法的运用及其意义

答案: 质的研究方法在美术教育领域中被充分运用,其代表作是1990年英国的梅松所发表的《日本中学美术教育的调查研究报告书》。

50、理论研究的步骤

答案:第一,确定解决美术教育现实问题的选题。 第二,搜集完备准确的资料。 第三,确定理论分析的着眼点。

第四,确定概念范畴,保证理论体系结构的合理。 第五,进行理论研究,构建理论体系。 第六,检验已形成的理论体系。

51、美术教育研究的原则

答案:第一,从美术教育的特点出发。 第二,从国情出发。

第三,注重相关学科的交融与渗透。 第四,发挥创造性。

52、美术教育研究的功能

答案:第一,发展和完善美术教育理论(基础研究的功能)。 第二,解决美术教育的问题(应用研究的功能)。

53、美术教育研究的突出特点是

答案:1)在注重揭示普遍性规律的同时,注重个案的研究。 (2)研究手段灵活性,研究方法多样化。

(3)研究成果的表述采用文字与图像紧密结合的方法。

54、美术教育研究的三个基本组成要素 答案:(1)美术教育的客观事实。 (2)与美术教育相关的理论。 (3)研究的方法和技术。

55、与现场融为一体的教育实习的推进的原理是什么?

答案:我国董文生、孟宪乐提出的全程教育实习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特征为时间的全程性、内容的全面性、形式的多样性、体系的开放性以及与中小学的协调性和适应性等。这一模式中的教育原理如下:

第一,行为实践原理。

第二,目标达成原理。

第三,逐步强化原理。

第四,评价反馈原理。

56、美术师资培育方式的改革方向

答案:第一,以培育具有自主成长能力的美术教师为目标。 第二,建立以美术教育法研究为支柱的课程体系。 第三,开辟多样化的培育途径。

第四,开展深入、广泛的研究与交流。

57、微格教学有哪些特点?

答案:第一,集中研究单项技能,培训目标明确且可控。 第二,反馈全面及时,多元角色互换。

58、微格教学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微格教学(Micro teaching)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教师的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方法。

196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创始了微格教学。之后,它在美国各地以及世界各国得到推广。20世纪80年代,微格教学传人我国。

59、美术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答案:在美术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关键在于培养具有自我发展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

另一方面,社会在不断发展,美术也在不断演变,作为美术教师在关注教育改革的同时,也应密切关注美术的演变与发展。 60、美术教师需要哪些专业素养? 答案:第一,人格素质。 第二,美术教学能力。 第三,交流合作能力。

五、论述题

1、简述多元智能理论的意义

答案:首先,对原有的智能评价体系提出了挑战。

其次,多元智能理论为创建最为开放的教育体系,并为人类心灵全面而充分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2、你认为儿童世界有什么样的变化?与学校美术教学改革有着怎样的关联? 答案:

一、儿童生活环境的变化;

二、儿童的心理问题,孩子们的心理日益脆弱,常常存在着怯懦、孤僻、任性、自私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部分孩子心理发展不健全,严重阻碍了完整人格的形成。

三、日本全国中小学、特别是中学的校内暴力事件急增。没有生活价值观的孩子、没有自信的孩子、丧失了生活现实感的孩子,所以,多项研究结果表明,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活动具有宣泄情感,治愈心灵的作用。

3、苏联的美育的发展过程与特点

答案: 1917年,苏联政府在成立之际,就对教育问题非常重视。

20世纪20年代,苏联重视“生活教育”,普及美育活动。

20世纪50年代,苏联在知识灌输教育的影响下,美育一度有后退的倾

向。

苏联美育的最大特点在于学校内与学校外共同进行。

4、浅谈儿童心理研究的开展

答案:

一、1878年,斯宾塞提出了满足儿童艺术需求,教师接受自然的提示选择艺术教育的方式,发展儿童与生具来的绘画天性的主张。

二、1883年,霍尔提出“精神分析法则”的基本命题,认为生物学家所提出的个体发展遵循物种进化的模式,同样也适合人类的心理发展。

三、与此同时,美国学者詹姆斯提出人的智力是一种工具,智力的职责不只是适应环境,还要改变环境的观点。

四、美国学者杜威认为科学是提高生存希望和认识世界的一种工具。

5、谈谈你对自由画运动的认识;

答案:20世纪20、30年代,在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中国部分美术教育者运用齐泽克的教学方法于美术教学实践,开展了一场自由画运动。这场运动的口号是“儿童图画教学应采用自由画的方法”,自由画教学的目的为:让儿童自由作画,增强想像能力,伸展创造能力。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美术教学研究是南京西区实验小学所进行的自由画教学与临摹教学的比较研究,实验结果证明了自由画教学的有效性。

但是,当时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依然是传授知识、技能的美术教育思想与教学体系,基于进步主义教育思潮、注重引发儿童想像力与创造力的自由画运动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一样未能在广泛的范围内顺利进行。

6、阐述你对21世纪我国学校美术教学发展方向的独特见解。

答案:21世纪,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美术教育者将在进一步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取长补短,共同架起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互相连接的桥梁,并取得美术学科、学生的发展以及美术对社会的贡献这三者之间的平衡与和谐。中国学校的美术教学也将呈现出既与世界美术教育的发展同步,又独具中华民族魅力的新面貌。

7、近年来,美术教学的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认同哪一种美术教学观?其理由是什么?

答案:

一、多元文化艺术教育

麦克菲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探讨艺术教育的问题,这是多元文化、跨文化与超文化艺术教育呼声的起点。她提出“多元性是艺术教育的核心”的观点;

二、视觉文化艺术教育

提倡视觉文化艺术教育的学者们指出,视觉文化艺术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贴近,重视生活周遭事物与艺术教育的关联,以及对各式日常视觉影像的思考与解读,以培养学生具备“好奇的眼光”、具有以“视觉进行批判”的能力以及“人文关怀”的胸怀 。其所涉及的领域为:精致艺术、工艺、设计、表演艺术及艺术庆典、大众与电子媒介 。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20、

21、

22、

23、

24、

25、阐述你对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的认识

答案:计算机辅助教学即教师将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进行教学。这是程序教学的基本思想、方法与现代化的电子计算机系统结合起来的一种个别教学形式。

计算机辅助教学有以下优势:

首先,教师可以把最新最好的资料轻易复制到自己的文件里,或对已有的资料进行变形、粘贴、修补。

其次,利用计算机进行创作教学时,由于计算机操作灵活多样,可塑性强,有时还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再则,利用计算机进行美术欣赏教学也很灵活便利,并能增加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26、谈谈你对教学技术发展的认识

答案:教学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

第一,工业革命前,主要以书籍、图片和模型为主。 第二,20世纪初,唱片、广播、电影步入教学媒体中

第三,20世纪中期,电视、录音机、电子计算机辅助教学等被综合运用到教学中。

第四,20世纪后期,电子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学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27、

29、

30、我们应该如何更好运用教学媒体技术?

答案:我们所生活的现代社会是一个图像化的社会,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学习者已经适应了图像。特别是当学习内容远离学习者的经验时,使用图像的介绍方法是最有效的。与单纯使用语言的教学相比,兼用图像和语言的教学方法能够:增加学习者对阅读文章的兴趣;唤起注意,给予刺激;加深印象;使难以理解和记忆的信息单纯化;提示知识的构造等。

31、从各种角度阐述教材的含义。

答案:第一,明确建立美术学习档案袋的目的。 第二,选择美术学习档案袋的内容。 第三,分类和编号。 第四,收集辅助资料。

第五,结合档案袋的评价。

32、阐述教材观的演变过程。

答案:传统的教材观是一种封闭式的、崇尚权威的教材观。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后现代课程理论,将教材视为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建设性对话的“文本”和“材料”,促进了新的教材观的形成。

33、谈谈你对新的美术教材观的认识。答案:美术教材是美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要编写出适应美术课程改革的教材,首先,必须树立新的教材观;其次,应当确立“教材系列”的观念。

新时期,教育部对美术教科书的编写提出了8条原则,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中对教科书编写列出了9条建议。

总之,与新美术课程相匹配的美术系列教材应包括:教科书、教师教学参考书、学生学习参考书以及教学挂图、幻灯片、光盘、录像带、多媒体或网络美术教材等。

34、谈谈新的美术教科书的特点。

答案:第一,以多样化的编排方式打破了以往单课编排的方式。

第二,精选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改变了原有的美术教科书忽视学生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的状况。

第三,在呈现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展现美术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改变了原有的美术教科书仅仅注重美术知识、技能的状况。

第四,增设综合性艺术活动的内容。

第五,导入自我评估的方法。

第六,重视体例、版式的设计,改变了原有教科书不够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

35、简述高中美术教学设计的原则

1、高中美术教学活动大致可分为美术鉴赏与美术创作两大类型。

2、高中美术教学活动可以采用大单元的方式,设计融创作与鉴赏为一体的教学活动。

3、高中美术教学活动可以借用一般教学模式。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高中美术教师应在高中美术教学活动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密切关注本土文化,热爱我国的民族民间美术,树立为促进我国的美术事业乃至文化事业发展而努力的志向。

36、阐述美术教育评价的含义及类别。

答案:美术教育评价是指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和所获得的信息,对美术课程实施过程及其效果作出客观、科学判定的活动。

从评价标准体系的角度出发,一般可以分为: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人评价。

根据评价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诊断评价、形成评价、综合评价等。

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以及家长等人的评价等。

根据评价的科学主义取向与人本主义取向,可以分为量性评价与质性评价。

37、根据现代教育评价理论,谈谈新美术课程评价的特征

答案:根据现代教育评价理论,首先,学生的美术学习历程与美术课程内容是同

等重要的,其次,并不是所有学科的学习都可以用标准化的方式来进行客观评价的,特别是本身存在多元价值取向的美术学科。

1、强调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表现事实作为评价的基础,将常模参照机制改为标准参照机制,有利于发现学生的潜能。

2、重视形成性评价,延长评价的时间,拓宽评价质量的范围。

3、提倡采用与美术课程的多元化、个性化、创造性等基本特征相对应的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学习成绩。

4、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以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5、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

6、主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38、根据电子学习档案袋的优势,谈谈电子学习档案袋在评价上的特殊优势。答案:电子学习档案袋的最大优势是高效率。它可以清晰地显示学生的成长历程,并进行合理、系统的组织管理。电子学习档案袋还具有便于操作、易于携带、研究分析快捷方便的特点。它能即时地对档案进行全面地分类,并能与他人分享资源和信息,有效地与档案资料进行对话。

具体而言,电子学习档案袋在评价上具有几方面的特殊优势:

首先,它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

其次,教师借助计算机能系统地管理学生的美术学习档案,清晰地知晓学生的成长轨迹。

再则,利用电子学习档案袋有益于交流。

39、谈谈童的梦实验学校的美术学习档案袋。

答案:上海市童的梦实验学校的美术教师杨一宾在二年级(2)班的美术教学中开展建立美术学习档案袋的活动。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档案袋评价的方法来评价学生在美术学习领域中的成就,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以判断自己的进步及认识自己的不足,并发现同伴的优点,促进综合发展。另一方面,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改进与发展的信息来源,使教师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学习进展的实际情况,调整下一步的教学方案,使之能够适应学生发展的要求。

40、阐述湖里区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实验。

答案:厦门市湖里区以《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的评价建议为依据,进行了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实验。美术教师林庆辉设计了每一课题的学生美术学习评价表以及每一阶段的学生美术学习成长记录表。

这一评价工具的特点为:第一,评价主体多元化。既包含以学生自身为主体的自我评价,也包括以同学为主体的小组评价以及以教师、家长为主体的评价。第二,评价内容比较合理有效。能紧紧围绕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能紧密结合美术学科特点来设定评价的项目。

41、谈谈你对教师资源的认识。

答案:目前,能胜任新高中美术课程所有系列或模块的教师为数甚少。为解决

这一问题,需进行合理调配,共享美术教师资源。可以利用与开发的高中美术教师资源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充分利用校内美术教师资源。

第二,各校之间可以根据不同学习模块的师资需求,互通有无,共享美术教师资源。

第三,聘请社会上既具有美术专业水平,又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人来学校兼职,也是解决师资匮乏问题的方法之一。

42、阐明课程资源的含义以及课程资源的类别。

答案: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则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

根据《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资源可以分为目标资源与教学活动资源。

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

按照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可以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43、谈谈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发展方向。

答案:新的美术课程体现出课程的开放性特征,更注重课程资源开发。 第一,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广度将进一步得以拓展。 第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深度将进一步得以挖掘。 第三,范例课程将得以推广。

第四,理论研究的力度将得以加强。 第五,国际交流的渠道将不断增加。

随着我国新美术课程的逐步推行,我们将美术教育与人文活动紧密结合,感性与理性相统一,充分发挥想像力与创造力,积极开发与利用有利于时代发展和学生发展的新的美术课程资源,为实施优质美术教育而努力

44、谈谈“学校美术馆”

答案:许多美术教师充分利用“学校美术馆”在学校美术教育中作用,不仅在美术专用教室的墙上张贴学生的绘画作品,设置橱架陈列学生的立体作品,还在学校建筑物的门厅、走廊、图书馆、食堂、普通教室等处布置各种类型的学生美术作品。

45、谈谈《中国的玉文化》

答案:2001年2月8日,日本茨城大学向野康江以水户市千波小学六年级学生为对象,进行了题为《各种各样的国家,各种各样的文化,玉是什么?》的教学活动。

2003年11月28日,《中国的玉文化》这一单元教学在日本茨城县樱牧高中实施。日本的高中生们深深地被我国辉煌灿烂的玉文化所吸引,他们学习欣赏玉石工艺品的方法,了解与理解渗透在玉石工艺品中的中国历史和文化,从而激发了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学习汉语、访问中国、了解中国的欲望。

46、试述学校美术教学研究水平

答案: 第一,直觉观察水平(资料收集水平Data Collection ),回答的问题是“发生了什么?”

第二,探索原因水平(内在效应 Internal Validity),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第三,迁移推广水平(外在效应 External Validity),回答的问题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将发生同样的现象吗?”

第四,理论研究水平(Theoretical Research),回答的问题是“研究中有哪些潜在的基础理论原则?”

47、谈谈研究成果表述的步骤 答案:1 确定题目与体例 2 拟定写作提纲 3 进行写作

4 修改初稿内容、结构和文字 5 完成

48、阐述研究计划的制定过程。

答案:研究计划是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全面规划。在制定研究计划时,要对研究的各项主要工作进行具体、合理的安排。完成研究计划的制定标志着研究的构思、设计阶段基本结束。

研究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研究题目;研究动机、目的及意义;研究的基本内容(预计突破的难题);研究的方法与进度;研究的基础和有关条件;预计可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应用范围,以及经费的预算。

49、简述研究成果表述的标准与原则。

答案:一般来说,高质量的美术教学研究成果应达到以下标准: ·具有完备的美术教学理论体系。

·切合实际,对美术教学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研究方法科学规范。 ·具有鲜明的独创性。

·表述方法恰当,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合理。

·文字简洁流畅或附有图像、音响等,具有可读性。

与上述美术教学研究成果表述的标准相对应,成果表述的原则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

第一,重创新与科学性。

第二,填补研究上的空白。

第三,补充前说。

第四,纠正通说或开展争鸣。

50、怎样拟定写作提纲?

答案:提纲是思维的外化。通过拟定写作提纲,把确立论点的思路用文字固定下来,使原先在头脑中的一切变得可视而清晰。美术教学研究成果表述的形式中包含着内部结构形式和外部结构形式。在拟定写作提纲时,首先按照内部结构形式理顺思路,然后再与外部结构形式相匹配。

·内部结构形式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外部结构形式为:前言——→本文——→结论; ·各种表述类型所共有的要素:题目(主题、关键词)、大小标题、段落、层次等。

51、美术教学研究活动过程

答案: 一般地说,学校美术教学研究活动过程可以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选择研究课题。 第二,检索文献、资料。 第三,制定研究计划。 第四,实施研究计划。

第五,研究结果分析与成果表述。

52、学校美术教学研究的任务

答案: 第一,通过对美术课程与教学理论的研究,制定适应时代发展与学生发展的美术教学目标。

第二,通过对包括美术教科书在内的教材进行分析研究,指明现行中小学美术教学内容的可行性与局限性,提出改革美术教学内容的建议,开发与时代、学生发展相适应的新的美术教学内容。

第三,通过对美术教学实践的研究,对现行中小学美术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作出正确的评估,提出改善的建议或具体的改革方案。

53、简述实验研究的程序。答案:第一,进行实验设计。 第二,执行实验程序。 第三,分析资料数据。

第四,形成结论并撰写实验报告。 第五,进行重复实验或扩大实验。

54、美术教育研究的范围

答案:第一,回顾美术教育的历史,探明美术教育的开端与发展过程的特征与规律,吸取经验和教训,为现在或未来的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提供参照的依据。

第二,分析美术教育的现状,归纳其特征,探究内在与外在的原因,及时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改进和完善美术教育的现状,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第三,预测社会、教育以及美术(艺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对美术教育的影响,制定出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美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55、阐述我国教育实习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答案:1904年颁布的《奏定优级师范学堂章程》中规定,京师大学堂第四学年实习,优级师范学堂第四学年“教授实事练习”,第五学年“教育演习”,实习时数占总课时数的10%左右,从而使我国的教育实习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

56、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自己的专业化成长过程是怎样的?

答案:在美术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关键在于培养具有自我发展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

另一方面,社会在不断发展,美术也在不断演变,作为美术教师在关注教育改革的同时,也应密切关注美术的演变与发展。

57、谈谈现代美术教师来自新课程的挑战。答案:新的美术课程贯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突现基础性、时代性、开放性、综合性等特点,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式。

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进行角色转换,即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原来的“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教师的工作并非传授知识,而是以陈述问题的方式介绍这些知识,把它们置于某种条件中,并把各种问题置于其未来情景中,从而使学生能在其答案和更广泛的问题之间建立一种联系 。

58、阐述当前美术师资培育的现状。

答案:教师是一门专门职业。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教师法》,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立了教师的专业地位 。1995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2000年教育部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2001年4月1日起,首次开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这标志着我国教师任用开始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

目前,我国实行教师分级制。中小学美术教师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同样,分为小学二级、小学一级和小学高级三个等级;初中和高中教师均分为中学二级、中学一级和中学高级三个等级。在中学高级之上,设有特级教师的荣誉称号。教师级别晋升的评价标准从教学年限、教学水平、教学研究水平等多方面设定。

59、谈谈来自新课程的挑战。答案:新的美术课程贯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突现基础性、时代性、开放性、综合性等特点,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式。

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进行角色转换,即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原来的“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教师的工作并非传授知识,而是以陈述问题的方式介绍这些知识,把它们置于某种条件中,并把各种问题置于其未来情景中,从而使学生能在其答案和更广泛的问题之间建立一种联系 。

60、谈谈美术师资培育的现状

答案:教师是一门专门职业。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教师法》,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立了教师的专业地位 。1995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2000年教育部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2001年4月1日起,首次开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这标志着我国教师任用开始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

目前,我国实行教师分级制。中小学美术教师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同样,分为小学二级、小学一级和小学高级三个等级;初中和高中教师均分为中学二级、中学一级和中学高级三个等级。在中学高级之上,设有特级教师的荣誉称号。教师级别晋升的评价标准从教学年限、教学水平、教学研究水平等多方面设定。

第12篇:公务员职业道德理论测试试卷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职业道德理论测试试卷三

姓名: 单位: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5题35分)

1.我国传统道德框架包括“礼、仪、廉、( A )”四维。

A.耻

B.仁

C.智

D.忠

2.历史证明,社会风气的腐败和堕落往往是从( B )的腐败和堕落开始的。

A.政府

B.官员

C.公民

D.统治者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B )。

A.灵魂

B.主题

C.精髓

D.基础

4.中国古代官员的职业道德以德政、礼治、( B )、爱民为基本原则。

A.廉政;

B.忠君;

C.仁德;

D.报国。

5.我国的《公务员法》将公务员的基本素质要求归结为基本的 “德、能、勤、( A )、廉”五大方面。

A.绩;

B.忠;

C.孝;

D.才 6.公务员依法享有( A ):

A.自由裁量权;

B.领导权; C.行政处罚权;D.免于刑罚权

7.中国传统的五伦是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妇,( D )

A.母子;

B.姐妹;

C.邻里;

D.朋友

8.《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政府信息公开提供了全国性的高位阶的法律依据,为公民的信息公开请求权提供了法律保障,条例同时确定了政府信息( A )的基本准则。

A、“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

B、公正、公开、公平

C、“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9.公民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是( A ) 。

A.社会公德

B.职业道德

C.家庭美德

D.个人品德

10.“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着我国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道德精华。其中,敬业奉献要求( C )。

A.公民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助友爱,与人为善

B.公民应该勤奋工作,俭朴节约,积极进取,发奋图强

C.公民应该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克己奉公,服务社会

D.公民应该有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学法、懂法、守法、护法

11.国家行政人员要遵守求真务实的职业道德规范,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 C ) 。

A.群众观

B.职业观

C.政绩观

D.考核观 12.个人品德的形成过程包含多种心理成分的相应发展。其中,人们遵循道德原则规范所表现出的外在活动,称为( A )。

A.道德行为

B.道德意志

C.道德信念

D.道德认识

13.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倾向和特征,称为( B ) 。

A.社会公德

B.个人品德

C.职业道德

D.家庭美德

14.道德修养的根本动力来源于( D )。

A.某种外在的压力

B.社会舆论的压力

C.社会发展的道德需要

D.个人内在的道德需要

15.善恶是职业道德评价的主要标准。恩格斯指出:“善恶观念从一个民族转到另一个民族,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变得这样厉害,以至它们常常是互相直接矛盾的。”这句话表明职业道德评价标准具有( D )。

A.一般性和共同性

B.变化性和矛盾性

C.矛盾性和冲突性

D.历史性和时代性

16.下面关于职业道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 A.职业道德需要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B.职业道德比社会分工产生的时间早

C.职业道德是调节社会关系的惟一手段

D.在法律无法干涉的领域,职业道德却能发挥作用

17.下面说法中正确揭示了道德与法律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B )。

A.德主刑辅

B.宽猛相济

C.宽德严刑

D.刑主德辅

18.公平公正是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之一。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公正地选择适用的法律和政策依据

B.公平地对待每一个服务对象

C.要做到公平公正,必须确保效率的优先性

D.要做到公平公正,必须具有高度的道德自觉

19.“三问”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D )。

A.问政于民

B.问需于民

C.问计于民

D.问利于民 20.加强公务员公德建设的途径不包括( A )。 A.仅仅需要道德说教和理论宣传

B.建立和完善道德规范体系

C.提高公务员自身的公德水平

D.加强理论建设和思想建设

2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公务员个人品德要求的是( D ) 。

A.廉洁奉公

B.正直无私

C.严于律己

D.先私后公

22.下列选项中,属于家庭美德基本要求的是( B ) 。

A.爱岗敬业

B.邻里团结

C.遵纪守法

D.保护环境

2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个人品德构成要素的是( B ) 。

A.道德认识

B.道德规范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

24.使人们自觉遵循和践行道德原则规范的有效途径是( B )。

A.一切道德传统

B.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C.随心所欲地选择道德行为

D.靠国家强制力来维护道德原则规范

25.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的两种具体方法是教育示范和( C ) 。 A.理论培训

B.经验总结

C.典型引导

26.公务员是公共利益的( A )。

A.守护者

B.所有者

C.分配者

27.我国古代政德的重要经验是:( B )。

A.重法轻德

B.注重为官者的道德表率作用

C.注重权术

28.公务员的服务意识,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将自身定位为( B )的提供者、人民群众的公仆。

A.有偿服务

B.公共服务

C.私人服务

29.我国公务员的用人标准是:( A )。

A.“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B.“德才兼备,以才为先”

C.“德才兼备,以能为先”

30.道德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并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 A )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合。

A.人们的内心信念

B.领导示范

C.法律强制力量

31.使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流于形式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B )。 A.缺乏科学的公务员绩效评价制度

B.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制度

C.缺乏监督制度

32.在公共行政的责任义务体系中,包含着行政责任义务、法律责任义务和( B )这样三重内容。

A.权威责任义务

B.道德责任义务

C.伦理责任义务

33.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是( D )。

A.人民拥护不拥护

B.人民赞成不赞成

C.人民答应不答应

D.人民满意不满意

34.公务员的职业纪律包括:( D )。

A.政治纪律;

B.工作纪律; C.廉政纪律;

D.以上都是 35.中国传统家庭美德的核心范畴是什么?( A ) A.孝;

B.忠;

C.义;

D.礼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题10分)

1.逐步完善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运行机制,需要综合运用( A B C D )等手段,更有效地引导人们的思想,规范人们的行为。

A.教育

B.法律

C.行政

D.舆论

2.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 B C )。

A.思想腐化、抛弃信仰

B.滥用职权、牟取私利

C.工作懈怠、消极怠工

D.国家意识淡漠、爱国主义弱化

3.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是( A B C E)。

A.忠于国家

B.服务人民

C.恪尽职守

D.服从领导

E.公正廉洁

4.道德与法律之间存在着以下内在关系( A C D )。

A.法律与道德都属于意识形态,它们都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二者在价值导向具有一致性

B.道德与法律没有本质区别,法即道德、道德即法

C.二者内容上存在交叉,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法是底线道德、道德是不成文法

D.二者功能相互补充,任何社会都需要刚柔并举。

5.“遵纪守法,坚守‘三道防线’”中的“三道防线”具体指( A B C )。

A.信念防线

B.道德防线

C.法纪防线

D.利益防线

三、判断题 (正确的在题前括号内填“对”,错误的填“错”,每题1分,共10题10分)

( × )1.《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是新中国第一部将政府置于阳光之下的专门法规。

( √ )2.公务员在获得职业荣誉时应力求低调做人。

( √ )3.现代文明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在内容上具有相通性。

( × )4.公务员的自觉自愿是公务员职业道德得以维持的唯一力量。

( √ )5.把公务员称为“人民公仆”体现了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根本要求。

( √ )6.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于2001年。

( √ )7.德才兼备的要求不只是我国公务员的特有要求,其它国家也有类似要求。

( × )8.公务员是政府的雇员,因此,他首先应当为政府服务而不是为百姓服务。

( × )9.公务员手中的权力等同于权利。

( × )10.孟子云:“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四、简答题 (每题5分,共6题30分) 1.什么是职业态度?

职业态度是指个人对职业选择、对从事的本职工作所持有的观念、看法与心态。

2.“公务员”的概念是什么?

“公务员”即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3.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内涵包括哪些方面?

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内涵包括:(1)忠于国家,是公务员的天职。(2)服务人民,是公务员的根本宗旨。(3)恪尽职守,是公务员的立身之本。(4)公正廉洁,是公务员的基本品质。

4.公务员忠于国家应当做到哪几个方面?

公务员忠于国家应当做到:(1)忠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2)忠于国家利益,维护党和政府形象、权威、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严守国家秘密,同一切危害国家利益的言行作斗争。(3)忠于国家宪法,模范遵守法律法规,按照法定的权限、程序和方式执行公务,知法守法、依法办事,维护法律尊严

5.目前中国共产党面临哪四大考验?

目前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6.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我国哪“三个没有变”?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我国“三个没有变”: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五、论述题 (共1题15分)

1.论述新疆公务员职业道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的内涵。(要求不少于400字)

主题是“弘扬新疆精神、提升新疆能力、创造新疆效率、树立新疆形象”。

(一)弘扬新疆精神。新疆精神是一面旗帜,一种理念,一种责任,它砥砺新疆各族人民树立“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的坚定信念。

在公务员队伍中弘扬新疆精神,要坚持把爱国爱疆作为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的灵魂,把团结奉献作为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的保障,把勤劳互助作为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的基石,把开放进取作为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的源泉,不断变化变革创新,敢于应对、敢于突破,化危为机。

(二)提升新疆能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建设学习型队伍,提升公务员学习能力。坚持民生优先、群众第

一、基层重要,切实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首要目标,倾心倾情倾力为群众办实事,提升公务员群众工作能力。坚持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激发活力、凝聚力量,加快现代知识、现代观念、现代制度的转型进程,

提升公务员现代文化引领能力。坚持重视基层、加强基层、服务基层,提升公务员敢于担当能力。

(三)创造新疆效率。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为新疆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新疆面对着各种困难和挑战。创造“新疆效率”不只是一种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更是时不我待、舍我其谁、奋发赶超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

公务员队伍是创造新疆效率的重要主体,要大兴务实之风,加强效能建设,完善效能考评办法,严格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动真碰硬地整治慵散懒拖贪,推进各项工作加快节奏,站在高起点、体现高水平、产生高效益。要崇尚实干,统一思想狠抓落实,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推动工作上,把满腔热情倾注在为民造福上,把发展的落脚点建立在让群众满意上,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考核评价工作实效的标准。

(四)树立新疆形象。敢于面对复杂形势,敢于面对各种矛盾和困难,敢于迎接各种风险和挑战,坚定雄心壮志,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树立敢于担当的形象。以开明开放的心态学习先进文明成果,树立和睦相处的形象。积极开展“一反两讲”教育,坚持法律至上、依法行事、违法必究,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树立和衷共济的形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引领群众澄清模糊认识、化解心理隔阂、弥合感情裂痕,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五观”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树立和谐发展的形象。

第13篇:《形体训练》理论期中测试试卷

《形体训练》理论期中测试试卷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4分,共40分)

1、形体塑身是一门全新的教学理念,是以为目的,以为基础,把塑造形体美和陶冶心灵美有机结合的课程。

A:健康、健身 B:塑造形体、健康 C:健康、塑造形体

2、人体只有在四肢、躯干、头部及五官的合理配合下才能显示出姿态优美、体型匀称的。

A:协调美 B:整体美 C:均衡美

3、形体美主要通过站、行、坐以及体现出来的。

A:姿态美 B:动作美 C:行为美

4、形体训练是以人体科学理论为基础的,通过徒手或手持轻器械,运用专门的动作方式和方法,以改变人的形体的原始状态,提高灵活性,增强可塑性为目的的。同时也是提高人的形体表现力为目的的形体技巧训练。 A:形体姿态练习B:形体素质练习C:形体控制练习

5、形体训练的基本内容包括:有氧练习、力量练习、。

A:形态控制练习B:柔韧练习C:形体表现练习

6、形体训练的特点有:大众性、针对性、多样性、灵活性、。

A:优美性 B:艺术性 C:专业性

7、形体舞蹈的灵魂是:。

A 动作 B 表现力 C 音乐

8、人的基本姿态是指站、坐、行、。

A:跑 B:跳 C:卧

9、一个人的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通过一定的努力,可以得到良好的改变。

A: 体型 B:相貌 C:姿态

10、人体形态美的标准是体型美、姿态美、。

A: 线条美 B: 行为美 C:健康美

二.问答题(共2题,每题30分,共60分)

1.形体训练在健身锻炼中的作用是什么?

2.通过形体课学习,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收获与体会。

第14篇: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

作业:

结构式研究与非结构式研究各自在社会研究中有什么作用,它们对发展理论的意义何在?(500字以上)

试题库:

1.试论述社会学中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之不同,在社会研究中,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2.社会调查一般包括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3.什么是区群谬误和简化论,它们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在社会调查中应如何避免这两种错误的出现?

4.社会调查方案的撰写有哪些要求?以“大同市城中村居民满意度”为研究主题撰写一篇社会调查方案。

5.论述典型调查的优缺点。

6.论述描述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并列举实例说明。

7.试论述抽样平均误差的来源及如何减少或控制这些调查误差。

8.试述PPS抽样的优缺点和操作步骤,例如,要对一个社区进行住房问题研究,该社区由12条街道组成,其中1—5街,每条街200人;6—10街,每条街400人;

11、12街,每条街1500人,共6000人,要求样本量为600人,5条街,写出具体的抽样步骤和设计方案。

9.就你对社会调查方法的理解谈谈为什么问卷调查方法被称为社会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15篇:职业教育理论与方法

职业的含义: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活动。

职业的特征:目的性、规定性、社会性、稳定性、规范性、群体性、可变性 职业教育的含义: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不同水平的专门知识和专门技能的教育,让受教育者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即在普通教育的基础上,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教育与培训,使他们获得一定的某种专门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从而达到就业或就业后提高的目的。

职业教育的特征:职业性、社会性、实践性、大众性、终身性

世界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1、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综合化

2、职业教育大众化(全民化)

3、职业教育终身化

4、职业教育国际化

5、职业教育管理法制化

6、职业教育办学层次高移化

7、职业教育运行体系的多元化

8、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 职业教育的功能:

1.职业教育对政治的维护与促进作用

(1)职业教育维护现实的政治关系 (2)职业教育影响社会政治生活质量

(3)职业教育能改善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缩小社会贫富差距 (4)职业教育促进社会稳定

2、职业教育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1)职业教育能直接将人由潜在劳动力转变为现实劳动力 (2)职业教育有利于劳动力资源配置和经济结构调整 (3)职业教育能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

3、职业教育的文化功能

(1)文化传递、保存功能 (2)活化文化功能 (3)文化选择功能

(4)文化交流、融合功能 (5)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 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

(一)人力资源状况与职业教育的关系分析

1、人口年龄结构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

2、人口地域分布影响职业教育的布局

3、人口就业结构决定了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教育层次

(二)职业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现实途径

1、职业教育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益

2、职业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源质量的最佳途径

(1)职业教育可以通过培养人的职业道德、职业行业规范、敬业精神等来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

(2)职业教育可提高人力资源的职业素质。

(3)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可以提高整体劳动者素质。

3、职业教育是培养劳动力职业道德和规范劳动力行为的有效方式

职业教育价值取向定义指职业教育价值关系中的价值主体在把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社会课题的情况下,根据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职业教育客体进行价值设定、价值预期时所表现出来的意向或倾向。 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特征:

1、动态性

2、复杂性

3、历史性

(一)教育目标与培养目标

1、一般与具体的区别

教育目的,一般是由国家以法令形式颁布的要求各级各类教育必须遵守的统一规范,由于它是一个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因此往往是高度概括和抽象的;

而培养目标是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对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规格做出的符合各自特点的规定,因此是具体的,有其特殊性的。

2、高度和层次不同

教育目的作为一种统一规范,它是国家级的,我们不能说某某学校的教育目的是什么,某某专业的教育目的是什么;

而培养目标则是由不同的学校、科类、专业的目标构成的一个体系,具有系统性。

3、联系

培养目标以教育目的为指导和依据,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和系统化;而教育目的是通过国家的整个培养目标体系来实现的。

(二)教学目标与培养目标

1、范围不同

教学目标也称教学任务,是指教学过程中所追求的结果。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目标的内容包含了培养目标的主要部分。

但教学不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惟一途径,学校的其他工作也是围绕培养目标展开,为培养目标服务的。

2、联系

教学目标为培养目标服务,是其从属目标;

培养目标需要落实和分解在教学目标和其他工作的目标中才能得以实现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确定的依据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理论依据)

2、教育目的(根本依据)

3、社会条件及社会需要 (现实依据)

4、国家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

5、国家职业分类与职业技术等级标准

6、受教育者自身条件和合理需要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理论

(一) 人才结构模型

人才结构模型从“金字塔”型理论模式发展到“职业带”人才结构理论模式,到现在最为广泛认可的“阶梯状”理论模式。根据这个理论,我们把社会人才按其生产或工作活动的过程和目标来分,就可以分为这样四类: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 对职业教育而言,它通常是指向工程型、技术型及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的。

(二) 职业分析

职业分析是对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分析过程,即对某一特定职业的特质和内容所作的多层次程序分析。它将各项工作内容、任务、完成的难度、工作质量标准以及对工作者的要求等加以分析,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标准。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结构(具体内容书本上) 知识结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 能力结构:认知能力、专业能力、社交能力 素质结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创新素质、身心素质 职业教育体系

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种类型、各个层次、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的实施结构以及各级行政管理组织所组成的有机整体。职业教育体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职业教育体系,包括职业教育学制体系、职业教育管理体系、职业教育科研体系和人才预测体系、职教师资培训体系、课程教材体系、职业教育投资体系等。 狭义的职业教育体系仅指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学制或称结构体系,它是职业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

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依据

(一)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理论基础

1、综合技术教育理论和终身教育理念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思想基础

2、能力本位论和全民教育理念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思想指南

3、劳动力本位论和需求决定论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思想目标

(二)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客观现实依据

1、现实要求:社会人才需求

2、重要依据:经济结构的变化

3、内在动力: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要 我国职业教育体系设计原则:

1、遵循规律原则

2、适应发展原则

3、立足实际原则 我国职业教育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

一、借鉴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经验

二、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必须层次相同又自成体系

三、打通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立交桥 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定义:

1、指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活动及其成果(如专业教学计划、课程大纲、教材等) 中有代表性的部分。

2、指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活动和职业教育专业教育计划、课程大纲和相关教学文件中各个过程环节及组成要素等结构关系的概括性呈现方式。

3、指在一定课程观指导下,对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活动和课程本身所提出的原则性规定和基本法则(有时也包括惯例和传统)。它是由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开发方法、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等几方面构成的,其中课程观起主导作用。 职业教育课程的特征:

1、针对性

2、实践性

3、适应性

4、参与性 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适用性: 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内涵:

专业设置,是指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专业的设立与调整。所谓“设立”,是指专业的新建与开设;所谓“调整”,则是指专业的变更或取消。专业设置是职业院校区别于普通学校的主要标志,是职业教育组织构成的显著特点。 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特点

1、行业性

2、多样性

3、自主性

4、创新性 专业设置的依据

1、社会职业的分类和发展(首要依据)

2、学科的分类和发展

3、教育部高职高专专业目录

4、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5、市场人才需求状况

6、学校具体办学条件 专业设置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需求导向原则

3、条件必备原则

4、超前性原则

5、依托地方经济原则

6、校企合作原则

7、效益最佳原则

8、稳定性与灵活性统一的原则 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基本方

1、主干辐射法

2、复合集成法(组合集成法)

3、模块组合法

4、阶段组合法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含义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是指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依据职业教育的性质特点及职业学校学生的需求,再结合可利用的资源,由学校老师、企业技术人员、行业相关人员、课程专家、学生以及社区人士等共同参与职业教育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评价的活动。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

2、超前性原则

3、多元性原则

4、多样性原则

5、整体性原则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方法 (一) 职业教育机构的课程开发方法

1、调查社会需求

2、分析工作任务

3、进行教学分析

4、确定课程门数

5、编写课程标准

6、制定课程方案

(二)行业或地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方法

1、问题剖析

2、案例研究

3、作业分析

4、课程编制

职业教育教学的含义:职业教育教学是一个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是教师的教育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是一项有意向的活动。 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

1、教学方式的灵活性

2、教学活动的实践性

3、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1、职业教育教学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2、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3、职业教育教学过程是以全面开放为前提

4、职业教育教学的教学是以全元知道为要务 教学活动的三阶段的基本要求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含义: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特点:

1、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

2、讲解性与实践性统一

3、继承性与创造性统一

4、教法与学法统一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选择与应用教育教学方法应注意问题:

第一,强调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突出教学的适应性;

第二,强调教学方法的最佳组合,突出教学的整体性;

第三,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出发点,突出教学的发展性;

第四,强调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突出教学的情意性;

第五,强调启发式教学,突出教学的启发性;

第六,强调教法与学法的统一,突出教学的双边性。 职业指导的含义:

职业指导是指运用教育功能为求职者、创业者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地理性择业、就业、从业、创业、事业发展和为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实践活动。

职业指导内容 :

1、职业观指导2、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指导

3、职业选择指导

4、求职指导

5、心理指导

6、创业指导

职业学校职业指导的常用方式:

1、职业知识探究

2、职业价值认知式

3、生涯规划指导式

4、职业情感体验式

5、就业务时指导式

6、职业理想牵引式

职业学校职业指导的常用方法:

1、课程化指导法

2、专业化指导法

3、咨询服务法

4、校本聚合指导法

5、外援聚合指导法

6、职业实践指导法

7、网上职业指导法

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的类型及其应用(书本上) (一)按研究目的分类

按照研究的目的,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可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二)按研究资料的性质分类

按照研究资料的性质,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三)按对资料的分析方式分类

描述性研究、相关研究与因果关系研究 (四)按研究内容分类

按研究内容分类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微观研究 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的效度和信度

(一)效度

效度是指职业教育研究结果的有效性或正确性,也指一项研究能够实现其 目的的程度。它有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之分。

内部效度是指研究的结果能否被 合理、精确地予以解释。外部效度是指研究的结果能被推广到其他情景的程度。

一般来说,内部效度是外部效度的基础,如果研究的内部效度较低的话, 就不能保证研究的外部效度。

(二)信度

信度也叫可靠性,是指研究方法、研究条件及研究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

信度可分为内部信度和外部信度。内部信度主要强调在同一研究条件下,资料收集、分析和解释的一致性。一般而言,如果对同一研究有许多人同时进行,就会涉及内部信度问题。外部信度主要强调的是某一独立的研究能否在相同或相似的情景中被重复进行。如果一个研究的外部信度较高,其他研究人员使用相同的方法,在相同的条件下,也应能获得相同或相似的结果。

(三) 效度与信度的关系

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一个测量工具要有效度必须有信度,没有信度就没有效度;但是有了信度不一定有效度。 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

1、确定选题

2、文献查阅

3、研究计划制定与实施

4、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

5、论文与研究,报告撰写

问卷调查法内容:

(一) 调查法的含义

是一种在自然的过程中(对研究对象不加干涉)收集材料,间接研究教育现状的方法。 它是一种描述研究,是通过对原始材料的观察,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材料从而形成科学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调查法的种类

1、依据调查对象分: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1)全面调查:也叫普遍调查,对调查对象全部加以调查。

(2)非全面调查:从调查对象总体中抽选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对象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它还可依据抽样的方法分为随机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

2、依据调查内容分

(1)事实调查:事实或数据

(2)征询意见:如对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看法、网络对手机收费的调查

3、根据调查研究手段的不同分类

(1)问卷调查。是指研究者使用统

一、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教育资料、效据的一种研究方法。(2)访谈调查。(3)电话调查。(4)实地调查。

第16篇: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

: 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会计国际化

答:会计方面的题目可以选择如下一些好写的...1.新资产减值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有蛮大的变化,可以找一家公司的案例进行分析,这个网上文章蛮多的) 2.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研究(案例可以找很有名的一个案例“佛山照明”) 3.财务会计报表之间勾稽关系的探析(这个就是理论性强一点..主要论点在你的修改建议) 4.浅析公允价值会计计量(这个题目很好写的...国外的研究资料也比较丰富..案例推荐用“钱江生化”) 财务管理方面的题目在这里推荐一个: 1.浅析EVA和平衡记分卡在中国上市公司中的运用(这个题目是当今的热门题目,国外也在研究EVA和平衡记分卡..中国还未运用..你可以查看一下国外的资料,并结合一家中国的上市公司将这2样东西运用进去..谈一下效果) 论文中的案例(财务报表)和从“巨潮网”上下载..(百度“巨潮网”就行了..里面的财务报表09年到07年都是全的) 期刊网站推荐“维普期刊网”..(更新的比较快而且都是一些著名杂志..比如“财务与会计”等的杂志的影印) 希望这些可以帮到你的论文写作...

第17篇: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

学习《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心得体会

塘头学习教师 周道富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课堂就是老师教学理念必须高效;学生所获必须高效;教学投入产出必须高效。高效课堂可以归纳为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为学生营造有利于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谈到儿童教育时,提出“六个解放”:(1)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2)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3)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4)解放儿童的嘴使他们能说;(5)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能扩大认识的眼界;(6)解放儿童的时间,使他们有空闲消化学习,干一点他们高兴的干的事情。陶行知先生的深刻见解,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那就是要构建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学生的能力,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敢想、敢说,为学生营造有利于他们学习、发展的课堂环境

二、为学生创设真实具体、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数学素养。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时,问题的选择非常重要,首先要做到有趣。因为创设问题情境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情趣,若问题不能引起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这样的问题不可取。其次是问题有数学味。若问题中数学含量很少或根本不含数学问题,这样的问题也不可取。最后还要注意问题有挑战性。要有挑战学生思维的功能使学生在数学思维得到极大的开发与发展,但是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中要注意,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更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所占时间不宜过长。

三、让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起来,参与到数学教学中去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参与,让学生活动,特别是思维活动,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而给教师的定位与原来数学大纲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是知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这就是说整个教学的课堂应成为学生活动的场所,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去动脑、动手,去创新。只有这样做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才会好。

总之,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第18篇: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模式心得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模式》感想(一)

图们市长安中心小学 王胜波

无论教学如何改革,“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近期,我读了《有效教学的理论和模式》一书,在书中我学习到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布鲁纳等名家关于有效教学的理论,也了解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几种有效教学模式和近年来产生较大影响的有效教学案例,受益匪浅。下面就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一、有效教学的意义:

(一)、有效教学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有效教学的直接效应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有效教学强烈反对死记硬背,反对题海战,反对疲劳战,反对课内损失课外补,反对牺牲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获得单方面的分数。有效教学要求教师采用科学实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如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自主式学习、情景式学习等,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联想、创造等多方面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有效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有效教学有利于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花费时间少而收获明显,就会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成功感,这种情绪体验能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相反,会使学生陷入厌学的困境中,导致非智力因素负向发展。古人说“志当存高远”,一般而言,成功经验能提高一个人的自我表现期望值,而失败经验会降低一个人的自我表现期望值。同时,有效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长期的低效学习和无效学习一定会严重影响一个学生的兴趣、意志等良好品质的培养。同时切忌片面强调意志力会引起逆反心理。

(三)、有效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有效教学直接考查教师的教学策略,对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提出了高要求。教师要实施有效教学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有效的备课,有效的讲解,有效的辅导,有效的布置作业,有效的展开师生交往,一句话,在追求有效教学的路途上,教师也会成就自己。

二、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作为一名教师,谁都想把学生教好,而且把成绩提高,所以任何一名教师都渴望自己的教学是有效的。那么,有效教学如何进行设计与实施呢?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去做:

第一:不机械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对教材作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要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意图。我以为,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师需要对教材有一个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首先,理清教材中各个内容领域的编排线索,善于将某一知识点放置于这一单元、这一学段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这样,才能进一步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即这一知识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知识的学习作准备。其次,细节上应学会推敲。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对教学活动所蕴含的启示,包括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图、每一句提示语言。我们一直倡导“深入浅出”,”深入”是“浅出”的前提,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课上起来就越简单、越得心应手.名师常把复杂的内容教得很简单。平庸的教师却会把简单的课越上越复杂,原因就在这里。只有真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吃透教材的精神,也才能实现对教材的必要超越,有效教学也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第二:解读学生同样不容忽视。以前我首先考虑教什么?怎样教?而对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却缺乏必要的理解与关注。真正认识学生,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已经成为我们开展教学的重要前提。关于这一点,大家尽管已基本达成共识,但在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把握较准,而对他们的生活经验积累等认识模糊、把握不透,尤其对他们的学习心理、学习品质、认知风格等更是知之甚少,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命脉。 第三:在教学中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目标意识同样是影响有效课堂的一个重要因索。首先从观念、态度上慎重对待教学目标的制订,做到教学前心中有谱;其次,目标的制订要具体可行,且兼顾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等不同方面,尤其要体现出教师对于教育的独特理解与准确把握;最后,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心中有目标.时时以预设的目标为指针或参照物,观照目标的真实达成度,并对教学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控,不断引导课堂向着预期 的目标行进。

第四:作为对课堂教学最直接的规划者,我们在考虑好教学目标确立、教学情境创设的同时,更要考虑怎样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把计划付诸实施。不能随意否定过去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且也适应当前教学实际的观念、模式,应该对学生究竟是怎样认识教学内容的内在原理进行认真研究,从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认识的一般规律出发,选择恰当的形式来组织和展开教学。如采取比比赛赛的形式,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挑战自我的热情的形式,从而引导他们自觉投入到新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来,效果也很好,而且节省时间,真正提高了课堂的效益。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模式》感想(二)

图们市长安中心小学 王胜波

光阴荏苒,弹指一挥间,新课程改革走进我们的课堂已经数年。在这些年中,我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不断探究摸索,勇于尝试,已逐步将“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和“民主、开放、创新”的教学追求付诸新的课堂中,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新课程理念的实践者。伴随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我也逐步成为新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我不断引领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变成知识的“发现者”,悉心教会学生建构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在这场伟大的变革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自己的角色和职责较之传统教学发生了质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有效教学作为一种思想,在我国和国外早已有之。《学记》主张“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并明确指出:“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善教”即教学要有效,这可能就是最早的有效教学思想。那么,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牡丹,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在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在自我发展的主阵地中有所得,有所获,我们必须做到: 1、让学生明确通过努力而达到目标,并且明白目标的达成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教训任务,促使学生在更复杂的水平上理解;3、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背景,帮助学生达到更复杂水平的理解;

4、适时与挑战性的目标进行对照,对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清楚的、直接的反馈;

5、能够使学生对每一个学习主题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形成地于事物的概念框架;

6、能够迁移并发现和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面对当前教育教学的严峻形式,我们应该把课堂作为自己专业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在教学中要做到:语言清晰精练、重点突出、逻辑性强,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授课;课前应有明确的任务目标,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要会引导学生主动参加教学活动,能积极思考,动手操作并讨论交流;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并且,要会运用学生的回答来促成课时目标,让学生使用自己的思想、经验和思维模式详细阐述和扩展所学内容;能在一堂课的起始部分提供先行组织者和心理策略,用多种要求创设活动结构;运用内容问题和过程问题传达事实,并鼓励学生探询和解决问题;在课堂讲授中通过语言的抑扬、手势、目光接触以及活力等展示生气、投入、兴奋和兴趣。

有了有效的教学,还要有有效教师。我们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课堂教学的实验者,更要成为一个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而教师能够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由“经验教学”转向“反思教学”,是否能够由“经验教师”走向“反思教师”后“”反思性实践者“。教师只有成为”反思性实践者“,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才能不断开发和生成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实现有效教学。

对教学追求有效,已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只有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思考,不断实践,不断升华,才能使这一目标全面达成。让我们携手前进,让我们一路耕耘一路欢歌,共谱游仙教育的新篇章!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模式》感想(三)

图们市长安中心小学 王胜波

有效教学”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论或一种教学思想。那么,什么是“有效教学”?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 怎样成为成功的教师,怎样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什么是一堂好课,怎样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如何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等等问题,一直成为学校教育和相关研究的焦点,这些问题在《有效教学论》一书中都给出了合理的令人信服的解释。

《有效教学论》首先从古今中外不同时期的不同教学模式入手,详细阐述了“教学规模”进而形成多元化的、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从原始的“个别化教学”发展到“班级教学”,再由“班级教学”不断向“个别化教学”的回归,使得传统教学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依照“否定之否定”的哲学轨迹,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被更新和完善。其次,在有效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有效备课”、“有效指导”、“有效提问与倾听”,对学生的“有效激励”和期望等,都提出了全新的解释和要求。如对教师的“有效讲授”,认为教师清晰的有效讲授可以在师生互动中点拨、引领、启发、强化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并认为教师的作用不是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启发和引领学生,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点拨”,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更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

对于“有效教师”的含义,《有效教学论》作了详细地描述:“热情的教师用丰富生动的手势强调重点,缺乏热情的教师经常只是一节课中站或坐;热情的教师与学生保持眼神交流,缺乏热情的教师避免与学生对视;热情的教师运用不同的音高、音量、变调、停顿等来控制教学的节奏,缺乏热情的教师讲课音调单一”等等。这些对我们每个人成为“有效教师”起到借鉴作用。

类似以上这些新的教学理念,《有效教学论》一书都给出了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全面的解释,对当代课堂教学的创新与改革具有非常切实的指导意义。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模式》感想(四)

图们市长安中心小学 王胜波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模式》一书层层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们在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以及有效教学的内容。我认为开展有效教学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做起。

一、树立有效教学的意识。就是说,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树立一种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运用理论解释、解决问题的意识,而不能总是依赖经验主义,把理论束之高阁。因为一切教育教学理念都是死的东西,如何使他具有生命力,关键还是教育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能否灵活运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下意识的运用它,检验它,并发展它。这样一个理论才能成为活的理论,才能为我所用,进而实现理论的价值。我们学习有效教学不只是为了接受它的一些理念,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这些理念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发展这种理念,使实践更加有效。那么如何成为一个有意识的教师呢?我认为 “学习最重要的是思考”。这里的思考不仅是要求学生会思考,教师也要会思考,思考所有我们应该思考的。当然思考的方式有很多种,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对比、质疑、构建等。通过一些深刻的思考,使理论成为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理论。

二、做反思型的教师。反思对于教师的成长,开展有效教学的意义,是不需要用过多的笔墨描述的。我想说的是如何进行反思,就是说,我们要反思那些东西,怎样反思,什么样的反思才是正确的反思?我认为,能否正确的反思,关键还是看教师个体思维认识程度。也就是说,反思的过程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的过程,他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而且随着新一轮反思的展开,我们要提炼出新的理念,这样才是有效的、成功的反思,这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

三、多读书。新课改提倡教师多读书、勤反思,鼓励教师专业发展。但是,在现实条件下,我们广大农村教师书读得极其有限。可以说,这种局面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质量的提升;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制约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但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又不乏这样的例子:一旦某个“有思想、好读书、肯钻研、善反思”的教师崭露头角,并多少得到一些“实惠”,就会出现“树大招风”和“泼冷水”的现象。这股“冷风”和这盆“冷水”,冷却的不仅仅是一个教师的读书热情,更严重的后果是,冷了所有积极上进的教师的心。 以上是这次学习的一点心得体会,有很多地方写的还不是很周全,但是这次学习确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为我今后进行有效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

第19篇:《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目录

附:《·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目录

·综述·

有效教学研究概述

·文摘·

一、有效教学的意义价值和历史发展

(一)有效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二)国内外有效教学的发展

二、有效教学的内涵、特征和构成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相关概念和特征

(二)有效教学的构成和影响因素

(三)有效教学的教师特质和行为

(四)学生有效学习

三、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目标和原则

(一)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

(二)有效教学的目标和原则

四、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一)有效教学的一般策略方法

(二)有效教学的设计、备课、预设和生成

(三)有效教学的课堂控制、情境、提问和对话

(四)有效教学的作业和技术支持

五、有效教学的评价、管理和保障

(一)有效教学的评价

(二)有效教学的管理和保障

六、中小学各学科有效教学

(一)中学各学科有效教学

(二)小学各学科有效教学

(三)中小学音、体、美学科有效教学

七、幼儿园有效教学

附录1有效教学论文索引附录2有效教学参考书目

第20篇:《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总结

2014年度新理念学科培训总结

为提高教师事业心和职业道德精神进一步完善教师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拓宽教育渠道整合教育资源,健全教育制度,以保证培训质量,提高培训效益,促进教师队伍的成长,本年度我校新理念学习继续以《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这本书为载体,通过学习这本书中的新的教学理念,使老师们能接受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并能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就对我校在2014年度的新理念培训工作作如下小结。

一、学习内容

(一)有效实施教学评价 评价的意义和方式 有效评价中的真 有效评价中的善 有效评价中的美

(二)改进篇

向实践学教学—实践反思 向书本和专家学教学—专业引领 在观课议课中学教学—同伴互助 坚持持续而系统的教学改进—行动研究

二、学习效果

通过《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实践篇辑四和改进篇深入细致的讲解,精彩案例的剖析及老师们的探讨交流,使我校教师在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大家一致认为,要实施有效教学,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和前提。

1.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

备课时,以课标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既要防止超纲教学,又要切实达到教学目的。教材所介绍的内容是经过高度浓缩的,基本上是知识提要,备课时需要作精心加工,把本堂课内容与社会知识、学生生活实际等有机地融为一体。使课本知识化,生活化,生动化。

2.钻透“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

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是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学生学习情况,通过分析、思考及教学经验得出的,重点除知识重点外,还有技能、方法重点。做到心中有数。在深入钻研教材,明确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深入分析每个知识点的辞别力价值,即找出课堂教学的能力点,通过能力点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 3.备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要求,确定课堂教学的类型,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各种教法都有优缺点,如:传统启发式是传授知识的最好教法。易为学生所接受,但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创造能力,现代启发式虽有利于训练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能力,培养探索精神,但教学耗时多、进度慢。备课时应尽量结合两者的优点,克服其不足,形成综合启发式教学程序。在方法的选择上,要坚持“最优化”的观点。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在方法的运用上,要贯彻“启发式”的教学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的位。学习方法的指导也是备课的内容。学习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二)课堂上正确处理好四种关系是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备课是战略问题,授课是战术问题,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要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课堂上应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1.处理好重点、难点与一般知识的关系

课堂上要突出重点,在时间安排上,分清主次,把重点放在突出的重要位置。特别是对教学重点和难点一致的知识内容,要下功夫,在课堂上花比较大的精力解决。要突出重点,带动一般,不要孤立地讲授重点。重点知识和一般知识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在课堂上要集中精力抓好重点知识的教学,同时又不能忽视一般知识的教学。

2.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教学中要以知识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目的。学习好的学生,他的能力可能得到较好的发展,但知识和能力两者不一定是正比关系,能力不会随着知识的增加而自然形成,能力的形成是有条伯的,关键是教学指导思想是什么。课堂上让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觉配合、努力实践,才能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这里我们需要强调活动性教学、开放性教学,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与社会联系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拓展型延伸性的学科活动,只有在活动中学生的能力才能真正得到培养和提高。 3.处理好教法与学法的关系

课堂上以学法促教法、以教法指导学法,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学”是“教”的基础,“教”的目的是教给学生“会学”,因此应寓学法于教学过程中,以学法为目标改革教法,把教学的效果体现在学习结果之中。我们强调衡量是否有效教学关键看学生,而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取决与他们能否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独立的学习,能自己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这些需要一定的方法。所以老师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多的要教学法,教学方法有多种,它们各有千秋,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使各种教法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并通过学生自学、实践来完善和巩固学法。 4.处理好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其他们的注意力、学习兴趣、学习情绪等非智力因素相关。因此老师在重视学生智力培养的同时,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重视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轻松舒适;重视师生的感情交流,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要倾注慈母般的爱,使他们振奋精神,愉快学习。老师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情景教学不失为影响学生兴趣、情感、注意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效率的好方法。

(三)优化练习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是要练习有“方”

“对症下药”总比“滥施药方”有用得多。每一次练习就好比一张方子,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每一次教学的目标与重、难点成为练习设计的导航。设计的练习既要有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又要有利于学生理清知识点间的联系和区别,更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值得提出的是,现在我们很多的老师对练习的精化和优化理解很不够,以为练的越多效果就好,于是题海战术,把学生压得透不过气来,这样,学生又累又苦,整天埋在作业堆里。久而久之,学生的智力麻木了,对学习不要说是兴趣,简直是害怕或厌恶,这难道是有效教学吗? 二是要练习有“味”

练习有“味”指的是练习的设计要兼有一定的生活味、趣味和思考味。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真正回归生活的练习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亲切感,同时处处体验成功的喜悦。如果练习还有那么点儿趣味,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意识会陡增。而一定的思考味对那些喜欢动脑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帖最好的兴奋剂。因此,丰富多彩有“味”练习,学生往往趋之若骛,而练习的效果也“事半功倍”。 三是有练习有“层”

学生因个体的不同总存在着接受能力、思维空间等方面的差异。因此,练习的设计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创设一定的“层次”,能够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学优生“吃得好”。 四是要练习有“时”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确实存在着遗忘。遗忘对于知识的掌握和思维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学生常常因遗忘而出现思想干扰或障碍。因此,练习要把握“时机”。教师应抢在知识遗忘前,组织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练习。同时,“艾宾洛斯遗忘曲线”证实了遗忘的规律先快后慢。教师对每个知识点循环练习的间隔时间也应由短而长,以确保练习的最佳效果。 总之,本年度里,通过学校集中全体教师学习实践篇的第二三辑集中进行读书交流,使我校教师在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提高上,切实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为我校教师今后进行有效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榜样。 凤冈二小 2014.12

有效教学理论与方法测试试卷
《有效教学理论与方法测试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