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岗位职责

塔塔风险控制岗位职责(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9 00:14:55 来源:岗位职责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风险控制岗位职责

风险控制部岗位职责

一、风险控制部岗位职能

负责公司业务风险控制工作,从完整性和安全性两方面对担保项目进行组织评审,修订和完善公司的业务管理制度并贯彻执行,组织公司保后跟踪管理和追偿。具体为:

1.对申请担保项目的报审资料重点从合法合规角度加以审核;

2.对申请担保项目从整体风险进行评定;

3.对申请担保项目的反担保抵押措施从法律风险角度提出意见,审核确定相关合同及法律文本;

4.完善风险评审办法及合理化风险评审相关各项操作规程,业务规程;

5.跟踪公司各项业务进展,协调部门相关人员和公司相关部门保持业务流程的正常运转;

6.对工作职责范围内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

7.完成公司领导交办的其他事务。

二、风险控制部岗位工作职责

(一)风险控制部部长岗位职责

1.负责研究风险政策,草拟风险政策,设计风险评审岗位的工作指引和运作流程;

2.建设风控系统,参与建立投资风险审批系统;

3.合规风险评审:负责组织事前风险审核、事中风险控制、事后风险检查;

4.定期出具风险评估常规报告,针对即时风险问题,评估风险状态与风险程度,分析风险来源和影响,提供解决方案。

(二)风险控制部副部长岗位职责

1.协助风险控制部部长完成公司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草拟各项风控制度和业务流程,并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

2.参与并指导风险审查员对业务部报送的项目进行风险评估,提出风险控制措施和审查意见;对需要现场核实的情况进行实地现场考察;

3.参与业务项目的风险评审,汇总评审意见;

4.督促业务部门落实项目审批意见、反担保措施和风险控制方案;

5.组织实施担保项目的尽职调查和反担保抵质押物的价值评估;

6.组织实施业务人员及风控人员的离任审计工作;

7.参与有问题担保的风险处置方案的制订,并督促、指导实施风险处置方案,参与追偿方案的制订和实施;

8.组织实施担保项目成立后的档案移交工作;

9.完成公司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三)风险控制部评审人员岗位职责

1.负责投资项目的风险审核;

2.负责对业务发展部上报的调查报告及项目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行核实和检查;

3.负责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初步判断并向部门领导提供参考意见;

4.负责对业务发展部风险评审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情况的监督;

5.负责对项目的真实性、合法合规性及可行性进行评价,充分揭示项目风险,设计实施方案及风险控制措施;

6.协助业务发展部完善风险控制相关手续;

7.协助法务部门进行法律诉讼、处置反担保资产。

8.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工作计划及要点

1.按照公司《关于深入开展业务知识学习活动的通知》精神,合理安排时间,进一步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努力全面提升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

2.组织实施担保项目档案移交工作,完善工作职责范围内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

3.跟踪公司各项业务进展,积极协助业务发展部拓展业务;同时,加强保后管理,督促落实保后调查报告,发现风险,及时协助业务发展部完善风险控制相关手续。

4.结合公司实际情况,修订和完善公司的业务管理制度;修订和完善风险评审办法及合理化风险评审相关各项操作规程、业务规程。

推荐第2篇:空气净化塔

关于空气净化塔技术应用于消除城市雾霾

的可行性分析报告(简报)

一、研发背景及技术适用性分析

(一)中国城市雾霾现状

通过分析中国358座城市公开的实时监测数据,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2015年上半年度中国358座城市PM2.5浓度排名》指出:尽管仍有高逾八成的城市空气质量仍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35微克/立方米),但和2014年上半年已有数据相比,整体城市空气质量已有明显提升。

绿色和平是首家对逾300城市PM2.5半年度数据进行梳理和排名的机构。此份榜单以半年度PM2.5浓度平均值从高到低排序。研究发现:

PM2.5浓度最差前三位省分依次为河南、河北、北京,最优为云南、西藏、海南。湖北、重庆、湖南、新疆等在此次排名中位于前十名,因此中西部地区的空气污染问题值得关注。

(二)国内现有措施(北京为例)

2015年北京有过极品蓝、阅兵蓝,PM2.5年平均浓度下降6.2%,措施是中国停止了北京及附近河北省工厂的运作;利用人工降雨来清除细微颗粒;为改善首都圈(北京、天津、河北)的大气质量,收到59亿元政府资金;淘汰落后及柴油车辆,减少煤炭供暖和钢铁工厂上;东西城核心区无煤化和城六区无燃煤锅炉,淘汰老旧机动车达38万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公共租赁自行车、力推新能源车等多措并举控制机动车排放,深入调整产业结构、三年累计淘汰“超千家”高污染行业企业、实施了260项环保技改工程,严查扬尘污染、推行道路清扫保洁新工艺、百万亩平原造林任务提前超额完成,标准政策不断出台、“倒逼”排污企业治污减排,严格执行新环保法、监管执法出重拳,两次启动红色预警削峰减排、及时提示公众防护,加大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共同参与污染减排行动。但由于措施的种种弊端及不可持续性仍遭遇了年末连续空气重污染预警。

(三)雾霾治理效果

12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等单位发布2015年《公共服务蓝皮书》,根据调查,近四成人对雾霾治理成效不满意。

蓝皮书指出,当前雾霾治理效果尚不明显,需要加大雾霾治理力度。2015年有9个城市在雾霾治理方面得分低于50分,郑州、长春、北京、石家庄、长沙等城市排名靠后。从全国总体样本分布来看,选择对雾霾治理情况“满意”或是“非常满意”的人数比例合计为28.06%,明显低于选择“不满意”或者“非常不满意”的人数比例(38.29%),此外有33.65%的受访人选择了“一般”。

(四)空气净化塔技术应用于消除城市雾霾的现状 荷兰达安·罗塞加德设计出世界上最大的空气净化器,采用离子净化技术实现净化城市空气的目的。

据埃菲社6月28日报道,1979年出生的罗塞加德称,世界最大的空气净化器是一座高约6.5米的净化塔,可以吸入被污染的空气,经过净化后再排出干净的空气。

报道称,在欧洲环境纳米解决方案(ENS)公司和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专家的帮助下,罗塞加德的研究项目注册了如今已被医院普遍使用的基于离子技术的净化装置方面的专利,并采用轻型材料和LED装置,可以捕捉空气当中的PM2.5颗粒。

二、空气净化塔项目技术性分析

(一)空气净化塔项目原理

空气净化塔的技术被医院普遍使用的基于离子技术的净化装置,用轻型材料和LED装置,捕捉空气当中的PM2.5颗粒。净化塔,可以吸入被污染的空气,经过净化后再将干净的空气排出。该装置中包含有一系列连接到高压电源的电极,空气净化塔通电后,空气中会产生一定数目的阳离子,这些阳离子可以吸收雾霾颗粒,负极的表面将被粘合在阳离子上的小颗粒吸收,对人体有害的雾霾颗粒将会被收集净化器内,在净化器内部通过特殊的科技,可以作用于常规的滤网系统无法净化的超微颗粒。

适用于公共场所创造无雾霾圈,或者创造“洁净空气区域”,被净化范围内的空气比周围将干净70%。设备能在全球大城市中建立“无雾霾公园”。

(二)空气净化塔生产工艺分析

鉴于离子技术净化装置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生产工艺难点主要集中在大型化中出现的问题,理论上分析只要解决大型化产生的具体问题,生产工艺方面不存在壁垒,但是需要谨慎选择合作伙伴或者研发技术团队。

(三)空气净化塔项目运行成本分析

1、占地

单体空气净化塔占地面积约10平方米左右,可安装在地面、楼顶平台、工厂厂房顶等区域,可不占过多地面空间

2、运营成本

空气净化塔,高约7米,每小时净化30000立方米的空气,每小时1400瓦,大概与一台热水器的耗电量差不多。

(四)空气净化塔项目较其他技术的优势

目前空气净化器中最热门的方式是用HEPA滤网(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进行物理过滤,标准的HEPA过滤器由化学纤维或玻璃纤维制成,通过细微纤维的絮状结构拦截经过滤网的空气中所含有的微小尘埃。常用的规格能够吸纳99.7%大小为0.3微米的悬浮微粒,对化学烟雾、细菌、尘埃微粒及花粉都有良好的过滤效果,但是无法滤除有害气体。

HEPA滤网之外,还有孔径大的过滤网可以选用。它们不能滤除细微颗粒,但是能很好的去除大颗粒的植物纤维,种子,灰尘,霉菌,动物毛发,一方面去除多数过敏原,另外能有效保护后级的高效过滤器。有些市面出售的滤网可以直接装在空调的进气口或是风扇背后提供一定的净化作用,性价比很高。

其他的净化方式里,物理吸附方式代表是活性炭和CPZ滤网。对于除臭及吸收有害气体都有相当的效果。臭氧,负离子和紫外线能杀菌,分解有害气体,但均对颗粒物无效。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空气清新剂,精油,熏香等物能够遮盖空气中的气味增加香氛,但并不能实际去除污染物,只有心理安慰的作用。

(五)空气净化塔项目存在的不足及优化方案 静电集尘方式,相对于HEPA效率略差,并且设计不当时容易产生粉尘二次污染和副产物臭氧。但是处理规模越大时静电集尘不需更换滤网的成本优势就越明显,因此多用于工业排放废气的除尘。针对以上问题必须选择高层次的研发团队最大程度解决技术难题。

三、项目可行性分析

(一)技术研发团队

中央组织部“千人计划”专家、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蔡宴朋教授为主的研发团队。蔡宴朋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水资源管理、流域系统分析与规划、环境与能源系统分析,目前在江苏盐城环保产业园拥有研发基地,占地至少应在300亩以上,前期投资在两千万人民币以上。

(二)蔡宴朋简介

1、学习经历

(1)2000年,北京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 (2)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 (3)2009年,加拿大里贾纳大学,获博士学位。

2、工作经历

(1)2006.032010.09,加拿大达豪斯大学,博士后; (3)2010.102013.02,加拿大里贾纳大学IEESC,环境科学家; (5)2013.032009); (2)International Aociation of Hydrological Sciences (IAHS)会员;

(3)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Sciences (ISEIS)会员;

(4)Solid Waste Aociation of North America (SWANA)会员;

(5)Canadi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CSCE)会员。

4、获奖情况

(1)中组部第四批“青年千人计划”引进人才(2013年);

(2)中国国家教育部优秀自费留学生奖(2008年); (3)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ECOPOLIS研究与设计奖(2008-2009)。

5、论文专著

(1)Liu, Y., Huang, G.H., Cai, Y.P., Dong, C.(2013).An inexact dynamic optimization model for supporting GHG emiion mitigation in Subei Region, Northeast China.Int J Green Energy, in pre, DOI:10.1080/15435075.2012.740706.(2)Tan, Q., Huang, G.H., Cai, Y.P.(2013).Multi-source multi-sector sustainable water supply under multiple uncertainties: an inexact fuzzy-stochastic quadratic programming approach.Water ResourManag, 27(2): 451-473.(3)Cai, Y.P.(2012).Editorial: informatics for sustainable energy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Environ Sys Res, 1:3.(4)Wu, F.F., Wang, X., Cai, Y.P., Yang, Z.F., Li, C.H.(2012).Spatiotemporal analysis of temperature-variation patterns under climate change in the upper reach of Mekong River basin.Sci Total Environ, in pre, doi: 10.1016/j.scitotenv.2012.03.081.(5)Zeng, Y., Cai, Y.P., Jia, P., Jee H.K.(2012).Development of a web-based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supporting integrated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Daegu city, South Korea.Exp Sys Appl, in pre, doi:10.1016/j.eswa.2012.02.065.(6)Cai, Y.P., Huang, G.H., Tan, Q., Yang, Z.F.(2011).An integrated approach for climate-change impact analysis and adaptation planning under multi-level uncertainties.Part I: Methodology.Renew Sustain Energ Rev, 15(6): 2779-2790.(7)Cai, Y.P., Huang, G.H., Wang, X.et al.(2011).An inexact programming approach for supporting ecologically sustainable water supply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uncertain water demand by ecosystems,

Stoch Env Res Risk A, 25(5): 721-735.(8)Tan, Q., Huang, G.H., Cai, Y.P.(2011).Radial interval chance-constrained programming for agricultural nonpoint-source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under uncertainty.Agri Water Manag, 98(10): 1595-1606.(9)Tan, Y.Y., Wang, X., Li, C.H., Cai, Y.P., Yang, Z.F., Wang, Y.L.(2011) Estimation of Ecological Flow Requirement in Zoige Alpine Wetland of Southwest China.Environ Earth Sci, in pre, doi:10.1007/s12665-011-1392-2.(10)Cai, Y.P., Huang, G.H.et al.(2010).Identification of optimal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eco-resilience to floods in ecologically vulnerable regions of a wetland.Ecol Model, 222(2): 360-369.(11)Cai, Y.P., Huang, G.H., Yang, Z.F.et al.(2009).Community-scale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s design under uncertainty - An interval chance-constrained programming approach.Renew Sustain Energ Rev, 13(4): 721-735.(12)Cai, Y.P., Huang, G.H., Lu, H.W.et al.(2009).I-VFRP: An interval-valued fuzzy robust programming approach for waste management planning under uncertainty.EngOptim, 41(5): 399-418.(13)Cai, Y.P., Huang, G.H., Ba, B.et al.(2009).An optimization-model-based interactive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regional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s planning under uncertainty.Exp Sys Appl, 36(2): 3470-3482.(14)Cai, Y.P., Huang, G.H., Yang, Z.F.et al.(2009).Investigation of public’s perception towards r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ased on a two-level expert system.Exp Sys Appl, 36(5): 8910-8924.(15)Cai, Y.P., Huang, G.H., Nie, X.H.et al.(2007).Solid waste management under uncertainty: A mixed interval parameter fuzzy-stochastic robust programming approach.Environ EngSci, 24(3): 338-352.(16)Yang, Z.F., Li, C.H., Cai, Y.P.et al.(2011).Analysis of the net water lo in the main reach of the Yellow River.Int

(二)潜在市场

鉴于全国各级政府急于改变雾霾频繁爆表的现状,现有消除雾霾措施的具有的高投入、高代价、低成效、不可持续性,而空气净化塔作为开放空间的空气净化装置,具有净化效率高、维护和运营成本低等特点,全国各级政府为潜在巨大市场。同时,未来在PM2.5空气净化塔的基础上,可作出针对不同工业污染物处理的适应性开发调整,应用于工业污染物的处理。

(三)收益分析

建造第一个每小时可以净化30000立方米空气的空气净化塔成本五十万人民币,整体投入不高,但带来的社会效益相当可观。空气净化塔项目可充分利用政府环保优惠政策、环保基金等获取收益,同时亦可将空气净化塔与其他项目打包进行一揽子销售方案推广。

(四)推广难度及相应的应对措施

全国各级政府虽然极其重视雾霾污染,并强烈渴望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就现实来看真正懂技术有远见敢担当的负责人并不多,为此需要进行大量的技术推广和说服公关工作。

四、空气净化塔项目实施方案设计

针对空气净化塔项目,提出以下具体实施步骤:

1、联合以中央组织部“千人计划”专家、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蔡宴朋为牵头人的技术团队进行技术研发。

2、利用政府环保优惠政策、金融基金、个人等融资渠道结合互联网投入技术研发,并选取工业厂址进行建设生产。

3、依托金融资本上市,争取更多资本以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4、建立政府部门技术推广说服公关团队,积极有效的开展立项建设研发营销各项步骤。

推荐第3篇:塔抒情散文

我是从四川康定往回走的,在快要到达成都的时候,我却想着即将出差的事宜,想着想着略有些烦躁,不知道为何,在旅途上的我,突然想到几年前旅途的事情。

有些记不得是几年前的事情了。只隐约记得那是去往甘肃的火车上,我风尘仆仆,带着火车上特有的疲惫。因为太闲,亦或是心太安静,又或许是周围的人声鼎沸,让我有了一种迎面而来的压抑感。还好,我坐在卧铺车厢过道的小登上,可以看着窗外。但那是茫茫的一片,无垠中透着苍凉。竟无一丝绿色,就连天也是昏黄的。我想从中寻找些什么新奇,只有沉默的戈壁给了我沉默的回应。

看着看着,我便想着这些年的工作和生活。如果说一如既往地按部就班是一种幸福,那么这种幸福却有着先天的不良,那便是宿命吧。

就在自我缅怀的时候,我看到了——我看到了一座塔,远远的看似一个点,继而拉近,却依旧看不清全貌,我微微地眯起了眼睛,哦,那是一座看不清是土堆还是砖堆的塔,倔强地依靠在一个半坡上,有着一道墨色的影,在影下却是斑驳的红色。

火车转了个弯,遥遥的把塔甩在了后面,然而直到绕过了这半弯,我才发觉这竟然是残破了一半的塔,另一半只是塌陷的砖瓦。残破而又坚韧的塔啊!凝视着它渐行渐远,我不禁思绪万千。

“爸爸,看,道士塔!”忽而,隔壁座位上的一个小女孩,对她的父亲喊道,原来她也在看塔,满脸的欣喜。

我是看过余秋雨的,知道道士塔。知道在他的描述下,塔呈圆形,状近葫芦,外敷白色。塔心竖一木桩,四周以黄泥塑成,基座垒以青砖。与这个塔完全不搭界的。我刚想张嘴,却见那位父亲摸了摸女儿的头,说:“恩,道士塔。看看咱的运气,坐火车都能看见个著名的景色。”

果然,竟然,我的心里愉悦起来。那座倔强的塔,在无垠寂寞的戈壁给我思索,在那对父女口中留下传奇。或许这就是人生,就像那残垣的塔,有着顽强地屹立,有着不输于道士塔的名气,有着我的留恋,有着那对父女的口诵,有着千年不倒的毅力,也有着不输于命运的运气。

车上的颠簸让我回过神来,我才想起这是在去往成都的车上。习惯性地望着窗外,满眼都是醉人的绿色!那种回忆的欣喜久久未能散去。

推荐第4篇:道士塔

道士塔

教学目的和要求:

1全面把握课文内容和内在联系

2学习本文灵活新颖的笔法表达悲怆苍凉的感情。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树立保护文物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本文在记述中抒发浓烈情感

教学难点:本文灵活新颖的笔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方法:

教具:敦煌莫高窟的有关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公元336年,一个和尚云游四海,来到了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到此已是傍晚,想找地方休息,正在四顾,忽然看到这座山金光闪动,象有千佛跃动,当时的乐樽和尚,怔怔的站着,眼前是万道金光,背后是五彩的晚霞,天地间没有一点声息,只有光的流溢,色的笼罩,,他有所顿悟,把手中的锡杖插在地上,庄重地跪下,朗声发愿:从今要广为化缘,在此筑窟造佛象,使此地成为佛圣地。不久,他的第一个石窟就开工了,由于他在化缘中广为传播自己的奇遇,使远近善男信女也纷纷来朝拜胜景,并把自己的信仰和祝祷,挖出了一个个的洞窟,天长日久,就形成了后来的敦煌莫高窟。(出示有关图片资料,简略介绍敦煌艺术)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余秋雨,浙江余姚人。(详见教材)

二阅读课文提示,了解学习目标。

三,整体理解课文内容,思考:本文有四节,概括各节的主要内容,想想各节之间的联系

1罪人塔——2愚昧无知毁坏文物——3贪图私利,出卖文物;外国冒险家欺骗、掠夺文物——4牢记耻辱,保护、研究文物

四、分析理解课文:

第一节罪人塔

设问:1道士塔是怎样的?描叙塔群体现了什么气氛?

2王道士是何人?为什么说他是罪人?而要他担起文化重债是无聊?

3文物被劫掠的情况?

4在写事、写人中倾泻了什么感情?

明确:A悲凉

B通过外貌描写,知其是平民、愚昧无知、是出卖文物之罪人。但这不仅是个人罪行,而是一个民族悲剧。

板书 看塔悲凉

写人愤怒——平民愚昧出卖文物罪人

↓文物被掠

民族悲剧

归纳:以道士塔为引线,简要介绍王道士其人,概述文物被劫掠,愤怒指出这是一个民族悲剧。

第二节:愚昧无知,毁坏文物

设问:1当时欧美艺术家做什么,中国的文官做什么?敦煌文物被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愚昧的王道士犯了何罪?他的心理活动和罪行细节,写得真实吗?

3文中的四个“惨白”含义,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4该节有什么写作特点?

明确:欧美艺术家有突破,歆羡东方艺术;中国文官昏庸无视艺术,无知道士掌管佛教艺术

王犯罪而不知:涂抹壁画、毁坏雕塑,塑“天师、灵官。”对他的心理活动描写和罪行细节描写,是依据道士身份,揣摩想象,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真实)

看到两个“惨白”是真实情况,脑子两个“惨白”是混乱,难以言心之痛

板书

欧美艺术家歆羡东方艺术;中国文官昏庸漠视艺术,

↑根本原因

王罪行:涂壁画,毁雕塑,塑天师—愚昧犯罪而不知

归纳:介绍王道士毁坏文物的经过,突出了他的愚昧无知,表达了作者悲愤难忍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和细节描写与对话——想象有椐、生动跨越时空,在叙事中表愤情

第二课时

第三节 贪图私利,出卖文物;外国冒险家欺骗、掠夺文物

设问:1发现藏经洞后,中国文官对文物采取什么态度?外国冒险家冒着危险赶来,与之形成什么对比?

2细读王道士盗卖文物的经过和表现,突出了什么?

3外国冒险家用什么手段掠走文物?又有哪些开脱之辞?

4作者如何驳斥,带着什么感情?

明确:A中国官员无赤肠,不下决心保护国家文物,而是放任不管并饱私囊;外国冒险家来掠夺文物,排除危险。两者形成对比突出了中国官员的昏庸自私。

B王道士的贪图小利,愚蠢卑鄙。

C万里冲刺,长驱而入,欺骗掠夺。抢救,使之见光明,无力研究

D驳斥其没有基本前提,采取欺骗手段占有,要和他们比学问。

板书 王发现藏经洞—

中国官员: 放任不管,私占文物

王:贪图私利,出卖文物

外国冒险家:欺骗掠夺

外国学者:抢救遗产,中国无力研究

作者驳斥:无基本前提,欺骗手段占有,要比学问

引诗表义愤,拦车却两难

归纳:发现藏经洞,面对大量的珍贵文物,各色人士粉墨登场,首先,是愚蠢,卑劣的王道士贪图小利使大量文物流失,而中国文官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外国冒险家不顾一切,冒死赶来掠夺,又大言不惭的说是他们抢救了文物,而中国无力研究。作者怀着义愤驳斥,并穿越时空拦下车队,却又左右为难——在此,作者直抒感情,抱恨无穷。

第四节:牢记耻辱,保护、研究文物

设问:我国敦煌研究所的专家比我恨得还深表现在那里?

文中引用一位日本学者的话,目的什么?

中国的专家为什么没有太大的激动,而是默默的,、、、、、、?

明确:不愿抒发感情,加紧钻研,抢时间,争速度,实干精神,

取得的成绩得到世界的公认。

愚昧的道士掌管敦煌艺术宝库的时代已经过去,现代的 敦煌艺术研究家不会忘记耻辱,会在保护,研究敦煌文物的道路上做出更大成绩。

板书:恨+实干=成绩

↓ 世界公认

不忘耻辱,保护、研究文物

五、小结:

本文以道士塔为引线,记叙了在愚昧无知的王道士的掌管下,敦煌文物被破坏以及被外国冒险家劫掠的经过,表达了作者由这一巨大的民族悲剧而生发的悲怆苍凉的感情。

设问:文章笔法新颖灵活表现在哪些方面?

文章带有一种悲怆苍凉的感情的感情,这种感情是如何表达的?

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明确:笔法新颖灵活:来源生活高于生活想象、有椐、生动(如心理活动和细节描写)

跨越时空(如对话、拦车)(结合完成练习四)

直接抒情、在叙事中抒情(结合课文,并完成练习三)

语言多姿多彩——有时简洁,有文言遗风

口语化,有时鲜明,带有警醒意味

结束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许有辉煌的历史,也许也有屈辱的过去,但不管是辉煌还是屈辱,都需要有几种精神,那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和实干精神,以及保护祖宗遗产的意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干出成绩,才能在强手如林的世界和平崛起。

六、巩固复习(课后练习)

七、布置作业

推荐第5篇:塔 吊

第二节 塔吊

第一小节

我公司承建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生活基地二期八期幼儿园、C6#、D5#楼、二期十区13#、14#楼,建筑面积为20937.36㎡,其中幼儿园建筑面积1909.1㎡,C6#楼建筑面积2727.27㎡,地上为2293.74㎡,地下为433.52㎡。D5#楼建筑面积2632.13㎡,地上为2205.36㎡,地下为426.77㎡,13#楼建筑面积6834.43㎡,地上为6405.07㎡,地下为429.36㎡。14#楼建筑面积6834.43㎡,地上为6405.07㎡,地下为429.36㎡。本工程位于酒泉市,北临规划铁人路,南临规划肃北路,西临解放北路。

本程由酒泉华恒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甘肃省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院设计,核工业武威工程勘察院勘察,酒泉市顺帆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监理,酒泉广厦建业有限公司组织施工;由杨兴红担任项目经理,万会元担任技术负责人。

根据本工程结构特点,经过公司领导组织决定采用两台QTZ-

315、一台QTZ63型塔式起重机,其金属结构包括:臂架、塔顶、上下转台、司机室、平衡臂、塔身标准节、外套架、附着装置、底架及基础。

一、地基基础

一台QTZ315固定式塔式起重机的地基基础是保证塔机安全使用的必要条件,要求该基础地质情况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对基础的基本要求如下:

①、基础土质应坚固牢实,根据地质有关资料,现场承载能力大于20T/M2 ②、混凝土基础座的上表面应高出地面150MM; ③、砼基础座为钢筋砼,标号为C35;

④、混凝土基础表面应校水平,平面度允许差小于1/500;

二、接地装置

塔机避雷针的接地和保护接地要求必须按下图示规定,此接地材料安装和维护符合下列要求:

1、将接地保护装置的电缆与任何一根主弦杆的螺栓连接并清除螺栓及螺母的涂料;

2、置于地基锚固联接的底架决不作接地避雷;

3、接地保护避雷器的电阻,不得超过4欧姆;

三、安全装置

(一)限位器

1、吊钩高度限位器(超高限位器)

①、小车变幅的塔机,吊钩装置顶部至小车架下端的最小距离,根据塔机型号及起升钢丝绳的倍率而定:上回转塔机2倍率时为1000MM;4倍率时为700MM;下回转塔机2倍率时为800MM;4倍率时为400MM,此时应能立即停止起升运动。

2、起重力矩限制器和起重量限制器

①、当起重力矩超过其定额值并小于额定值的110%时,应停止提升方向及外方向的变幅的动作;

a、小车变幅的塔机,起重力矩限制器应设有分别按起重量和幅度调整的限位开关和触头;

b、小车变幅的最大速度0.67M/S的塔机,在小车向外运行时,当起重力矩达到额定值的80%时,应自动转换为低速运行。

②、如设有超生量和幅度的指示器,数值显示应正确,且便于观察,其数值误差均不得大于指示值的5%。

③、当吊重超过最大起重的110%时,应停止提升方向的运动,但允许机构有下沉方向的运动。

3、幅度限位器

①、动臂变幅的塔机,应装设最小幅度限位器和防止臂端反弹后倾的装置。 ②、小车变幅的塔机应装设小车行程限位开关的终端缓冲装置。

4、行走限位器:轨道式塔机应在每个运行方向装设行程限位开关,在行程端部应安装限们开关挡铁,挡铁的安装位置应充分考虑塔机的制动行程,保证塔机在驶入轨道末端时或与同一轨道上其它塔机相距在不小于0.5M范围内时能自动停机,挡铁的安装距离应小于电缆长度。

5、回转限位器:对回转部分不设集电路器的塔机,应安装回转限制器,塔机回转部分在非工作状态下必须保证可以自由旋转,对有自锁作用的回转机构,应安装安全限力矩联轴器。

(二)保险装置

1、吊钩保险装置:吊钩上应设置防脱棘爪,防止起吊重物运行过程中意外 2

脱钩。

2、卷扬机卷筒保险装置

①、起重卷扬机的卷筒应有排绳装置,使钢丝绳排列整齐,防止钢丝绳了发生堆积、挤压磨损、跳动等现象。

②、动臂变幅式塔机的变幅卷扬机,其卷筒应自行转动而导致起重臂自行下落。

3、夹轨器:轨道式塔机必须安装夹轨器应能保证在非工作状态下塔机不能在轨道上移动。

4、风速仪:臂架根部交点高度大于50M的塔机,应安装风速仪,当风速成大于工作极限风速时,应能发出停止作业的警报。

四、塔吊的安装安全技术措施:

1、按照设计方案中砼强度要求达到70%以上,即砼浇筑达10天可以进行塔吊基础安装作业,作业时统一指挥。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作业现场。

2、塔机司机、电工和指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作业时应集中精力。要注意指挥信号,正确操作,不得擅自离开岗位

3、作业人员要戴安全帽,高空作业时要按规定使用安全带。

4、安装作业应在白天进行,必须在夜间进行时要保证充足照明。遇天气恶劣时应停止作业,并妥善处理已安装部件。

5、螺栓连接件、轴销等不得随意代用。应按规定的扭矩紧固螺栓。

6、吊装时要找好平衡,要正确使用吊索,卸扣等。

7、不得高处抛掷物件。

8、配合作业的汽车吊停放位置合理,支腿要在坚实的地面上。

五、塔吊使用安全技术措施:

1、作业前检查塔基、轨道、金属构件、主要部位的连接螺栓和轴销、工作机构、钢丝绳、制动器、安全装置、电气线路等,如有异常必须先排除后使用。

2、实行多班作业时,应执行交接班制度,交接人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接班人对机械检查确认无误并签字后,方可进行工作。

3、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禁止将塔机交给无证人员操作,操作室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3

4、严禁塔机斜拉斜吊和起吊重量不明的物件,严禁重物长时间悬挂空中,提升重物水平作业移动时,应高出其跨越的障碍物0.5M以上。

5、必须按规定的技术性能合理使用,不得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

6、塔机任何部位与架空输电线路的安全距离符合规定。

7、严禁随意调整塔机的安全装置。维修塔机使用零部件要有合格证明。

8、如遇恶劣天气,塔机停止作业。

9、作业完毕将重臂转到顺风方向,松开回转制动器,将吊钩升到离起重臂2-3M处,切断电源,锁好开关箱。

六、塔机拆卸安全技术措施:

1、作塔机拆卸报告报公司安全生产科审批,待批复后进行拆卸作业准备。

2、拆卸作业时要戴安全帽,高处作业要使用安全带。

3、拆卸作业时精力集中,注意指挥信号,正确操作。

4、作业区域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5、配合作业的汽车吊停放位置合理,支腿要在坚实的地面上。

6、妥善保管拆卸零件,不得高处抛掷物件。

七、塔吊外围环境:

塔吊的回转半径为38米,周围均为新建的同一批住宅楼,没有高层建筑物,塔吊运行不受周围环境影响。

八、塔吊安全检查:

塔吊安装完毕后即日报请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负责人向安全技术检验局、总公司安全科申请塔吊安装报验,经安全技术检验局、总公司安全科现场检验并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附着计算书

根据本工程结构特点,决定采用两台台QTZ-

315、一台QTZ63型塔式起重机,QTZ-315塔吊计划安装高度19.8米,QTZ63计划安装高度27.9米,塔机安装位置至附墙或建筑物距离超过使用说明规定时,需要增设附着杆,附着杆与附墙连接或者附着杆与建筑物连接的两支座间距改变时,必须进行附着计算。主要包括附着支座计算、附着杆计算、锚固环计算。根据QTZ315塔吊性能参数及本工程塔吊安装高度,

一、支座力计算

塔机按照说明书与建筑物附着时,最上面一道附着装置的负荷最大,因此以此道附着杆的负荷作为设计或校核附着杆截面的依据。附着式塔机的塔身可以简化为一个带悬臂的刚性支撑连续梁,其内力及支座反力计算如下: 风荷载标准值应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Wk=W0×μz×μs×βz = 0.550×1.170×1.880×0.700 =0.847 kN/m2; 其中 W0──基本风压(kN/m2),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的规定采用:W0 = 0.550 kN2;

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的规定采用:μz = 1.880 ;

μs──风荷载体型系数:μs = 1.170; βz──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βz = 0.700; 风荷载的水平作用力:

q = Wk×B×Ks = 0.847×1.600×0.200 = 0.271 kN/m; 其中 Wk──风荷载水平压力,Wk= 0.847 kN/m2; B──塔吊作用宽度,B= 1.600 m; Ks──迎风面积折减系数,Ks= 0.200; 实际取风荷载的水平作用力 q = 0.271 kN/m; 塔吊的最大倾覆力矩:M = 500.000 kN.m;

弯矩图

变形图

剪力图

计算结果: Nw = 50.0937kN ;

二、附着杆内力计算

计算简图:

计算单元的平衡方程:

其中:

2.1 第一种工况的计算: 塔机满载工作,风向垂直于起重臂,考虑塔身在最上层截面的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合风荷载扭矩。

将上面的方程组求解,其中θ从 0 - 360 循环, 分别取正负两种情况,求得各附着最大的。

塔机满载工作,风向垂直于起重臂,考虑塔身在最上层截面的回转惯性力产生的扭矩合。

杆1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60.57 kN;

杆2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6.26 kN; 杆3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52.99 kN; 杆1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18.64 kN; 杆2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43.57 kN; 杆3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61.82 kN; 2.2 第二种工况的计算: 塔机非工作状态,风向顺着着起重臂, 不考虑扭矩的影响。

将上面的方程组求解,其中θ= 45, 135, 225, 315,Mw = 0,分别求得各附着最大的轴压和轴拉力。

杆1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39.60 kN; 杆2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17.62 kN; 杆3的最大轴向压力为: 55.24 kN; 杆1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39.60 kN; 杆2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17.62 kN; 杆3的最大轴向拉力为: 55.24 kN;

三、附着杆强度验算 1.杆件轴心受拉强度验算 验算公式: σ= N / An≤f 其中σ --- 为杆件的受拉应力;

N --- 为杆件的最大轴向拉力,取 N =61.818 kN; An --- 为杆件的截面面积,本工程选取的是钢管Φ168×6mm; An=π/4×[1682-(168-2×6)2]=3053.628 mm2。 经计算,杆件的最大受拉应力σ=61817.670/3053.63 =20.244N/mm,最大拉应力不大于拉杆的允许拉应力 215N/mm2, 满足要求。

2.杆件轴心受压强度验算 验算公式: σ= N / φAn≤f

2 8

其中σ --- 为杆件的受压应力;

N --- 为杆件的轴向压力,杆1: 取N =60.566kN; 杆2: 取N =17.619kN; 杆3: 取N =55.235kN;

An --- 为杆件的截面面积, 本工程选取的是钢管Φ168×6mm; An=π/4×[1682-(168-2×6)2] = 3053.628 mm2。 I --- 钢管的惯性矩,I = π/64×[1684- (168-2×6)4] = 10031168.175 i --- 钢管的回旋半径,i = (10031168.175/ 3053.628)1/2 = 57.315 λ --- 杆件长细比,杆1:取λ=117,杆2:取λ=132,杆3:取λ=117 φ --- 为杆件的受压稳定系数,是根据λ查表计算得: 杆1: 取φ=0.453,杆2: 取φ=0.378,杆3: 取φ=0.453;

经计算,杆件的最大受压应力σ=43.784 N/mm2,最大拉应力不大于拉杆的允许拉应力 215N/mm2,满足要求。

四、附着支座连接的计算

附着支座与建筑物的连接多采用与预埋件在建筑物构件上的螺栓连接。预埋螺栓的规格和施工要求如果说明书没有规定,应该按照下面要求确定:

1.预埋螺栓必须用Q235钢制作;

2.附着的建筑物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3.预埋螺栓的直径大于24mm;

4.预埋螺栓的埋入长度和数量满足下面要求:

其中n为预埋螺栓数量;d为预埋螺栓直径;l为预埋螺栓埋入长度;f为预埋螺栓与混凝土粘接强度(C20为1.5N/mm^2,C30为3.0N/mm^2);N为附着杆的轴向力。

5.预埋螺栓数量,单耳支座不少于4只,双耳支座不少于8只;预埋螺栓埋入长度不少于15d;螺栓埋入端应作弯钩并加横向锚固钢筋。

五、附着设计与施工的注意事项

锚固装置附着杆在建筑结构上的固定点要满足以下原则: 1.附着固定点应设置在丁字墙(承重隔墙和外墙交汇点)和外墙转角处,切不可设置在轻质隔墙与外墙汇交的节点处;

2.对于框架结构,附着点宜布置在靠近柱根部;

3.在无外墙转角或承重隔墙可利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窗洞使附着杆固定在承重内墙上;

4.附着固定点应布设在靠近楼板处,以利于传力和便于安装。

推荐第6篇:乌塔

27、乌塔

一、设计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使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语文是人学,语文学科作为人文科学的一部分,彰显人文精神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要努力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语文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与文本展开自由对话,让心灵与心灵碰撞出鲜活思想,撞击出智慧的火花。只有让人文精神在语文课堂中大放光芒,才能在语文课堂中使学生个体精神世界得到充分张扬,开创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真正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文章情节明了简洁,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初逢乌塔,是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写了乌塔的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独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来的梦想。多么令人感动的乌塔,多么令人敬佩的乌塔!

这篇文章的思想性重与文学性,文中的外国小女孩乌塔是独立自主[注:多指国家或政党维护主权,不受别人的控制或支配。],聪明勇敢的象征和化身,只有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感受乌塔理念,学习乌塔精神,才能说让本文的意义得以充分体现和落实。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四、重点难点

(1)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 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注重以读为主,在读中有所思,读中有所感,以读引领整堂课。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运用各种朗读方式来学习,在感悟中朗读,在朗读中加深感悟,讲读密切结合,让学生读出乌塔的独立,读出她的智慧,读出她的有心。同时重点词句的研读中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读思结合,动静配合,让孩子们在语文王国中探索,享受寻找知识带来的快乐、主动获取思想带给他们的启发:中外家长和孩子教育理念的差异和快乐体验的不同。

六、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有关欧洲的地理资料。

七、教学过程

(一)、认识乌塔

1、板书:乌塔?

预设:乌塔不是一座塔,而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名字,她才14 岁,是什么值得我们今天来学习她呢?

(二)、走近乌塔

1、自主读课文:乌塔身上的哪一种品格吸引你? 预设:独立,能干,细心,聪明。

2、乌塔的哪些所作所为[注:指人所做的事。]深深地打动了你? (1)预设: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游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记张名片。乌塔多么胆大细心!

(2)预设:自己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个国家的有关书籍。这三年,乌塔准备( ),准备( ),准备( ),这三年她阅读( ),阅读( ),阅读( )。为的就是这次旅行。乌塔多么坚定智慧! (3) 预设:为了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助餐馆或超市分发广告单,假期里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为了挣旅费,她还去( ),还去( ),还去( )挣旅费。乌塔多么独立自主!

这样一个智慧能干细心的外国孩子,中国的孩子也具有这样的品质,可为什么中国的孩子不会那么做,也没有人那么做,为什么?中国的乌塔在哪里?

(四)、寻找乌塔

寻找一:什么是宝贝? 预设(1):在中国,象你这样年纪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会带他们一起玩,但一般不放心让他们一个人出远门。

思考讨论:中国的“宝贝”应该还是不应该一个人出门? 小组合作讨论并交流。

寻找二:什么是快乐? 中国的孩子有电视,有儿童图书馆,有游乐园,孩子们很快乐。

思考讨论:有电视和图书就是快乐吗? 小组讨论交流。 (五)、赞美\"乌塔\" 乌塔是独立的象征,是自主的使者!乌塔的种种优秀品质都体现在她的思想和语言上:

预设(1):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 提炼出:我们中国家长教育孩子的理念缺少乌塔意识。 预设(2):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是不完美的,只有亲自来到这里,她的美丽才深深地打动了我。

提炼出:我们中国的孩子缺少乌塔思想。

引导让学生在讨论中了解乌塔的自立精神;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注:形容办事果断,考虑周密。],会待人接物[注:物:人物,人们。指跟别人往来接触。]从而懂得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出来。

(六)、学习\"乌塔\" 根据自身的生活能力,虚拟一次旅行,具体地写出旅途准备,,写出自己的一些感想。

八、板书设计

27、乌塔

寻找-------乌塔多么

胆大心细 赞美-------乌塔多么

坚定智慧 学习-------乌塔多么

独立自主

九、作业设计

1、跟父母做一次沟通:讲讲乌塔的故事,讨论什么是爱?

2、给乌塔写一封信,说说自己对乌塔独自旅行的感想。

推荐第7篇:乌塔

27*乌 塔 教学内容:

27* 乌塔 教学目标:

1、能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3、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重难点:

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欣赏激趣 今天,老师先请大家放松一下,一起来欣赏一组美景——【课件出示:欧洲美丽风光图片】 美吗?你想说些什么? 这么美丽的地方,要能亲自体验一番,该多爽啊!

二、导入新课 有一位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历了这些美丽的地方。大家想认识她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了不起的女孩,她的名字叫乌塔。【课件出示:27*乌塔】

三、初读感知

1、个性自读: 瞧(指课题中的“*”),这个小星号告诉我们这是一篇—— 首先来看自学提示【课件出示:自学提示1】

2、感知交流: 谁来说说这篇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 这篇课文讲的是乌塔独自游欧洲的事

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读书是否细心。 【课件出示:“考考你”(词语)】 咱们一起来读。

3、难词理解: 你明白这些词的意思吗?谁有疑问?我们有了疑问,怎么办呢?请同学们快快在课文中找到它们的位置,读一读,想一想。找到弄懂,以举手说说你的理解。 “语塞”就是我一时不知道该怎样回答乌塔的问题。 “逻辑”,我觉得“不合逻辑”,就是不合道理,不合常规。 看来,只要我们认真细心地读书,就会有所收获。

四、再读探究

1、简介欧洲 【课件出示:欧洲地图】这是欧洲地图。欧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北部,自然资源丰富,经济文化发达,是世界第六大洲。

2、明确路线 乌塔都游历了欧洲哪些地方呢?请你快速浏览全文,在文中找到有关语句,画出来读一读。 谁来说一说? 【课件出示:乌塔游历了欧洲,从家乡德国汉堡出发,到过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此时正身处罗马,最后还要去希腊。】

3、发表看法: 哎呀,这么长!一个14岁的小姑娘独自游览这么多地方,好不好呢?【课件出示:自学提示2】 赞成乌塔做法的同学请举手,不赞成的请举手!

4、小组准备: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再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到能证明自己观点的语句。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五分钟后,我们来进行一场小小辩论赛。

5、激情辩论: 我们的“小小辩论赛”马上开始!【课件出示:“小小辩论赛”谁愿意来?】正方—— 反方—— 老师来当主持人。 旅游可以使人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一个14岁的小姑娘独自游历欧洲,到底好不好?请双方辩个究竟!【课件出示:预设】 辩论结束!这些小辩手能言善辩,表现出色。 通过辩论,我们知道:由于乌塔用三年时间做了充分准备,所以她的欧洲之旅非常惬意,同时身临其境的游历也使她感受到欧洲更真实的美丽!

6、了解乌塔: 【课件出示:你认为乌塔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从哪看出来的?】 【课件出示:预设】 同学们通过读书,更深入地了解了乌塔,非常好!

7、个性观点 在乌塔看来,独自游历是件很自然的事,而中国的孩子很少独自旅游,所以乌塔说——【课件出示】一起读。对此,你有何看法? 【课件出示: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咱们一起读读!只有亲自体验,你感受到的世界才更完美。

8、教师建议: 相信只要大家做好充分的准备,而且具备了独自出行的能力,相信你也能遨游世界,见识不同的风土人情,感受各地的无限风光!

五、课堂延伸:。

1、一分钟演讲。学习了本课,请你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感受。给大家一分钟准备时间,等会儿来个“一分钟演讲”! 我们学习乌塔不光要学习她独自旅行的勇气, 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她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2、阅读链接: 读完这篇文章,老师感受很深,给大家写了一首小诗。一起来读读,好吗?【课件出示:“小诗欣赏”《勇敢独立的好少年》】

六、总结全课: 在这节课上,我们认识了乌塔这位了不起的德国女孩,她热情勇敢独立,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相信今后大家也会像乌塔一样,在实际生活中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成为一个自立自强的人!

七、布置实践作业:【课件出示】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2、写一篇读后感《由乌塔所想到的》。板书设计:

27*乌 塔 充分准备

热情 有计划 勇敢 有条理

独立 有主见 自游 有责任心

推荐第8篇:乌塔

27、乌塔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并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立自强的意识。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并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立自强的意识。

三、读课文,解决字词障碍(第一次先学后教)

师:请同学们认真听课文录音(或师范读),要求:坐姿端正,听准字音,快速给不认识的字注音,听完以后看谁能正确朗读课文。

1.师放录音或范读;

2.学生按要求完成字词注音;

3.指名读;

4.如发现别人有错的,请举手纠正,师板书错误或易错字词

5.视情况完成“后教”;

6.齐读。

四、再读文,要求流利、通顺。(第二次先学后教)

师:课文中的字音大家都读得很准很正确了,相信接下来,大家一一定能把课文读的通顺、流利的;好,3分钟后我们来比试比试。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视情况完成“后教”; 3.生评价。

五、再读课文、理解课文(第三次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乌塔这样做好不好?(三分钟后我们交流)

1、生自由学。

2、汇报答案,生可补充。

师追问:乌塔这样做好不好?你赞同那一种说法?为什么?

交流

总结

板书:

27、乌塔

生活上

独立自主

思想上

很有主见

教学反思:

课文描写了一位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这对从没出过远门的中国小朋友来说,是一件想都不敢想的事。因此这篇课文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思想意义方面都让我班学生感到新奇、兴奋。故对这篇课文的读书积极性相当高,可以说是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自然收获也相当多。无论是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还是审美的乐趣。总之,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真正做了一回主人。

学完课文后,我在班级里举行了“一个14岁的小姑娘独自漫游欧州,究竟是好,还是不好?”辩论会。这是我班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学习形式。正反双方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口水之战”:

正方认为只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可以一人外出旅游,这对乌塔今后的成长有好处;乌塔真勇敢,让人好佩服;这是他们做梦都不敢想的事;乌塔是那么自由,离开爸爸妈妈的管束,像小鸟那样飞出去了。哪像他们除了学校就是家,活动的空间那么小,简直是井底蛙,笼中鸟;什么时候他们也像乌塔那样出去走走,闯闯,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反方认为乌塔还小,不应该一人外出旅游,这样太危险;一个小女孩独自外出,家长一定非常非常担心呀!俗话说得好,儿行千里母担忧呀!一个小孩子独自到异国他乡,她能安排好个人的出行和生活起居吗?没有大人的指导,她能增长多少见识呀!漫游世界可是很花钱的哟!虽说乌塔有自己赚点钱,可也要花掉父母辛辛苦苦挣的很多钱„„

好一场唇枪舌剑,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赞可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词语。今日,我重温此语

28、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会认7个生字。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书信是交流感情的一种方式。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书信体的文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出示学习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会认7个生字。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二、读课文,解决字词障碍(第一次先学后教)

师:请同学们认真听课文录音(或师范读),要求:坐姿端正,听准字音,快速给不认识的字注音,听完以后看谁能正确朗读课文。

1.师放录音或范读;

2.学生按要求完成字词注音;

3.指名读;

4.如发现别人有错的,请举手纠正,师板书错误或易错字词

5.视情况完成“后教”;

三、学习课文(第二次“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信中主要讲了什么问题?自己对这些问题有什么看法和体会?(5分钟后,我们来交流。)

1、学生自读课文找答案

2、交流

四、解决疑难(第三次“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看书信的格式,写信时应注意什么?(2分钟后我们交流)

1、生自学。

2、指名答,生补充。

书信:开头

正文

结尾

署名

日期

五、当堂训练

请同学们以给老师写一封信为例,写一封信。

板书:

28、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取长补短

教学反思:

上完了这篇课文后之后,我觉得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可以有所改善:

1.在教学时,建议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主要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中悟出些什么”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柯岩在回信劝告国强时是非常真诚、耐心的,这样才可能令国强信服。然后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推想: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何看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畅所欲言,教师要注意倾听,相机指导,形成互动。

教师还应根据文后的提示,引导学生共同讨论从课文中发现的书信的格式、写法。

2.对要求认读的词语,应让学生多读几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大意。

3.本文的课题富有哲理,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用举例的方法说说自己的理解。

4.课后,可以建议学生之间互通书信,内容可以是互相沟通、消除误解,也可以是交流彼此对成长中遇到问题的一些看法,在实践中学习用书信进行书面交际。

推荐第9篇:桑塔

《桑塔.露琪亚》

音乐学科优质课参评教案

开封市柳园口中学

崔建柯

2008年5月

《桑塔.露琪亚》

年级:八年级

课型:歌曲《桑塔.露琪亚》 课时:一课时 执教者:崔建柯 教具:多媒体 教材分析:。

《桑塔.露琪亚》是一首意大利那不勒斯的船歌,两段歌词将美丽的夏夜展现在人们面前,令人陶醉,令人忘怀。歌曲为C大调,八三拍子,中速稍快,歌曲旋律优美流畅,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这首歌曲是一首船歌,船歌的特点是多采用八三拍子,八六拍子,给人以《摇晃感觉,其情绪特点色彩是开朗奔放的,热情洋溢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同学们能够完整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了解“船歌”这一声乐体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锻炼学生的实际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意大利美丽的夏夜风情,体会歌曲歌唱生活,歌唱大自然的动人景象,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桑塔.露琪亚》,初步了解“船歌”。 教学难点:

对歌曲《桑塔.露琪亚》的音乐情绪把握及风格展现。 教学策略:

本节课重点是学唱歌曲和掌握船歌这一新的声乐体裁,首先情景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通过欣赏、感知、讨论并参与实践来表现歌曲,从中得出歌曲的情绪,和船歌起伏、荡漾的特点。通过拓展欣赏几首外国民歌,让学生明白: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她是人类共同的语言。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教学活动:

多媒体播放中国民歌联唱,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中感知优美的中国民歌,体会民歌的特点。请学生带着问题来欣赏,以激发学习兴趣。问题

1、你听到了几首歌曲?

2、这些歌有什么共同点?

3、民歌的概念及特点是什么? 教师:

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歌曲。民歌反映了不同地域的历史、环境、文化、风土人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出国门,走近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去感受一下美丽的海滩,领略水城威尼斯的迷人风情,去欣赏极具民族特色的意大利船歌吧。

二、授新课

1、了解意大利的风土人情。

学生讨论:水城威尼斯、比萨斜塔、罗马斗兽场„„

教师总结:意大利有画家达芬奇、诗人但丁、还这首歌给大家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情绪怎样?

优美、安静、和谐、流畅、陶醉、摇晃。

教师总结:这是一首著名的意大利“船歌”,歌曲给大家描绘了一个星月交辉的夏夜,人们泛舟海面,尽情享受大自然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人们愉快心情。桑塔露琪亚是一个美丽海滩的名字,也有一种说法是说它是一位象征着幸福、美好的女神的名字。有美丽的风光,富饶的物产,勤劳的人民,优美的民歌。

2、教师范唱歌曲一遍。打字幕《桑塔.露琪亚》(课件显示)。 学生分组讨论:

3、音乐知识(课件显示字幕)

a、八三拍: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三拍。强弱规律是强弱弱,由于强弱比例不匀称,因而具有动荡、摇摆、起伏、旋转的特点。

b、船歌:一种声乐体裁,歌曲多采用八

三、八六拍,《摇晃感觉,其情绪特点色彩是开朗奔放的,热情洋溢的。

4、学唱歌曲: a.朗读歌词。

领着学生按节奏读歌词,从中体会八三拍的强弱规律,感受歌曲起伏、荡漾的节奏特点。` b.跟音乐学唱歌曲。

第一遍聆听歌曲,体会三拍子的韵律感。

第二遍跟音乐唱词,体会船儿在水中荡漾的感觉。一边划拍一边唱。 第三遍跟琴练习,感受船歌的节拍特点。 c.强化指导。

d.分组展示表现歌曲。

激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利用本组同学的优势,团结协作来表现歌曲。可以是舞蹈、表演唱、小合唱、也可以是独唱。

三、拓展延伸

优美的音乐作品是没有国界的,它能使我们尽情的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和艺术魅力,下面让我们共同欣赏几首外国民歌。(出示课件)

外国民歌欣赏: 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阳 印度民歌梭罗河 日本民歌樱花 加拿大民歌红河谷

四、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领略了水城威尼斯的风光,学习了著名的意大利船歌《桑塔.露琪亚》,体会了那里的人们泛舟海面、尽情享受生活、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还欣赏了几首外国民歌,同学们,我们应该明白一个道理: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她是人类共同的语言,所以,我们以后不仅要继承本民族的音乐,还应该多的接触,了解其他民族的音乐。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去提高我们的音乐素养,丰富我们的人生之旅吧。

开封市柳园口中学

崔建柯

2008-5

推荐第10篇:桑塔

《桑塔.露琪亚》教案

殷巷中学--闫玉青

教学目的 :

(1)让学生能够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能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

(2)了解意大利船歌的特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并能认识船歌这种音乐体裁。 (3)能够感受,体验《桑塔.露琪亚》的音乐情绪和风格,分辨男高音的音色特点。 (4)能够参与演唱活动中的即兴表演

难点:意大利船歌的演唱情绪的把握。合好音乐伴奏。 教具:音响,伴奏,多媒体器材。 课型:综合课 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比较法,视唱法等。

教材分析:

1:《桑塔.露琪亚》是一首意大利那不勒斯的船歌,它是意大利作曲家科特劳根据威尼斯船歌的风格而改编的,《桑塔.露琪亚》两段歌词将美丽的夏夜展现在人们面前,令人陶醉,令人忘怀。歌曲为C大调,、八三拍子,中速稍快,由两个乐段构成,歌曲旋律优美流畅,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

2:船歌:这种歌曲或乐曲的特点是多采用八三拍子,八六拍子,给人以摇晃感觉,其情绪特点色彩是开朗奔放的,热情洋溢的。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老师,学生相互问好)

二,导入新课

导语:1.在世界上有许多因美丽浪漫而著名的海滩,而这个海滩的闻名与世是因为一首歌曲。这个海滩位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在那不勒斯有两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海滩,其中一个是以意大利民间传说中一位美丽姑娘的名字命名的,它被称为是美好幸福的象征,这就是桑塔露琪亚。

大家想象一下如果你现在正在桑塔露其亚海滩上漫步,你会哼出怎样的旋律?请边看美景边想象(轻松、柔和、委婉、轻盈、浪漫等)。随着大家美妙的歌声我们来到海边,不仅看到了浩瀚的大海,白色的沙滩,自由的海鸥,还听到船夫们的歌唱呢!(导入时可穿插进桑塔露琪亚的美景图)

三,新课学习

1、学生完整聆听歌曲一边

2、然后老师示范唱旋律,、学唱第一段

师:逐句演唱

一、二句歌谱,句中最高音出现在什么位置? 生:(在句子中间)

师:相对比较强的音在什么位置? 生:(其中强调渐强、渐弱、重音、弱符号) 师:画成旋律线是什么形状?学生唱教师画 生:(象波浪)

师:你看了波浪线有什么感觉? 生:(起伏跌宕、联贯、舒展)

师:就是用这样的感觉联贯演唱第

一、二句歌谱

⑶ 师:听唱第三句歌谱,音乐的起伏和

一、二句一样吗? 生:(不一样,更平缓)

师:有学唱难点吗?练习#

4、4的音准,可以用手势和波浪图示训练 ⑷ 师:听唱第四句歌谱,浪尖在哪里?为什么? 生:(前面弱后面出现重音) ⑸ 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谱、学唱第二乐段

⑴ 听老师唱第二段,比较与第一段有什么不同?(音高、音强) 为什么第二段音高了?怎样才能唱上高音?(正确的用气,激情的表情) ⑵ 起立演唱。这段唱的什么?(船夫在热情地招揽顾客)你能边唱边演吗?

⑶ 轻声唱歌谱,找一找乐句中最低音、相对弱音的位置,画旋律线,是什么形状?学生画(还是波浪,但方向相反)为什么还是波浪线?(还是联贯,有起伏)

3、唱得差不多的时候老师要抽查几个学生,好的要马上表扬,差的也要加以鼓励

4、最后也可以让同学们听下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对这首歌曲的演唱,感受一下他是怎样的情绪唱这首歌曲的?(深情,赞美的,开朗的,热情洋溢的),歌唱家演唱的时候自己就是一个船夫样,划着小船,歌唱这美好的夜晚,如歌词,多么令人陶醉样

5、让同学们小声的用感情听伴奏歌唱,老师划着3/8手势给出强弱弱的节拍提示

6、让学生用歌曲应该的情绪放声歌唱。老师给予点评。(多鼓励,少批评)

四、拓展赏析

1、世界三大男高音之首的帕瓦罗蒂就是意大利人,欣赏三大男高音演唱的《我的太阳》(音响)

师:男高音的音色是怎样的?演唱时表情如何? 生:(高亢、嘹亮、透明、有穿透力,激情、沉醉)

2、学生对《桑塔.露琪亚》进行表演和在创造。 1)体会划船动作,并分组练习。

2)结合演唱,边划边唱,营造船歌氛围。

五、课后作业

1、查找三大男高音的名字,并写出他们的国籍。

2、船歌体裁不只是意大利有,就我们祖国也有船歌,如:乌苏里船歌。查找其他国家的船歌,再从节奏、旋律方面进行比较。

六、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演唱的两首歌曲都是来自于一个有着悠久音乐文化历史的美丽国家——意大利。其实在欧洲蕴藏着很深的民间音乐文化,他们等待着我们去了解,我们共同努力吧!

第11篇:塔石油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

塔里木油田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地区公司,集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油气销售、科技研发等业务为一体。公司总部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州府库尔勒市。油田的作业区域遍及塔里木盆地周边南疆五地州二十多个县市,最远的作业区距离本部1200余公里,合同化员工1.18万余人。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含油气盆地,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盆地周边被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所环绕,中部是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33.7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流动性沙漠。据最新一轮资源评价,塔里木盆地可探明油气资源总量为160亿吨,其中石油80亿吨、天然气10万亿立方米,是中国石油资源量大于150亿吨的四个盆地之一,勘探前景十分广阔。

自1989年以来,塔里木油田认真贯彻“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战略方针,按照“两新两高”工作方针和“二十字”方针,在塔里木盆地开展石油会战。到2009年,累计探明26个油气田,形成了轮南、东河、塔中、哈得四个油田群,形成库车—塔北、塔中北坡、塔西南三个天然气富集区和轮南—英买力富油区带;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6.7亿吨,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14万亿立方米,累计三级油气储量当量32亿吨。先后建成国内第一个超深高产高丰度海相砂岩油田——东河塘油田,第一个沙漠腹地油田——塔中4油田,第一个亿吨级海相砂岩油田——哈得逊油田,国内最大的凝析气田群——牙哈-英买力凝析气田群。塔里木油田已进入油田、天然气田、凝析油气田开发并重、规模发展的阶段。

会战以来,塔里木油田高效开发轮南、东河、塔中、哈得、克拉、牙哈、桑吉、英买力、柯克亚、迪那等10个主要油气生产区;特别是克拉

2、迪那气田的探明和开发,直接促成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并成为主力气区,截至2010年7月底累计供气超过710亿立方米,已经向上海、北京等14个省区、80多个大中型城市3亿居民供气,使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提高1%。建成2000万吨级油气生产基地,成为我国最大产气区和第四大油气田,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截至2009年底,塔里木油田已累计生产原油8123万吨、天然气737亿立方米,实现销售收入2157亿元、税费331亿元,油气发现成本、油气操作成本保持国际先进水平。炼化业务实现稳步发展,塔西南化肥和原油加工能力分别达到50万吨,塔石化45万吨合成氨/80万吨尿素项目已经投产,昆仑牌尿素被评为新疆名牌产品,在南疆三地州市场占有率达88%以上。

塔里木油田公司坚持“采用新的管理体制和新的工艺技术,实现会战高水平和高效益”的“两新两高”工作方针,突破传统会战模式,不搞“大而全、小而全”,实行专业化服务、社会化依托、市场化运行、合同化管理,实行“三位一体”用工制度和党工委统一领导,使生产关系更加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充分解放了生产力,开创了我国陆上石油工业走向市场经济的先河,为我国石油企业体制改革创造了新鲜经验。从全球范围内广泛引进、集成应用新工艺、新技术,建立塔里木特色勘探开发理论和技术系列,截至2009年底累计获得1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98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0项技术或产品获专利授权,攻克了一系列世界级难题,推动了勘探开发持续突破,实现了高水平和高效益;形成中国特色油公司模式,走出了一条用人少、效率高、效益好的科学发展之路。

塔里木油田公司始终奉行“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牢固树立“环保优先、安全第

一、质量至上、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企业安全发展、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建立并持续完善具有塔里木特色的HSE管理体系,进入规范化、有效实施阶段。全面推进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安全文化体系建设,建立安全环保长效机制,油田连续6年获得自治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称号。针对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以“开发一个区块,建设一片绿洲,撑起一片蓝天”为环保目标,推行清洁生产,努力创造能源与环境的和谐,加大资金投入实施油田污水回注、天然气综合利用、生活污水处理、敏感地区钻井废弃泥浆固化等环保工程,有效保护了作业区域的生态环境。截至目前,油田人工绿化面积累计达到7.1万亩,其中,全长436公里的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林带总面积达3128公顷,形成了一条横贯荒漠的绿色长廊,于2008年被评为“国家环境友好工程”。

塔里木油田主动承担经济、政治、社会“三种责任”,始终坚持和完善“依靠行业主力,依托社会基础,统筹规划,共同发展”的二十字方针,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积极向地方开放市场,注入当地资金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开展扶贫救助等,有力地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大开发、大流通、大市场格局的形成。先后投资14.58亿元,建成了总长1532公里的油地共用公路。其中全长522公里、横贯塔克拉玛干的沙漠公路使和田地区到乌鲁木齐的公路路程平均缩短500公里,被当地人民称为脱贫致富的“幸福路”;先后投资10亿元,加快盆地中小气田开发,使新疆南部五个地州29个县、市、团场的40多万户各族群众使用上清洁的能源,实现了各族群众期盼的“福气”满南疆的愿望。长期援助以教育卫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援建以铁路和市政改造为重点的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了9所希望小学,积极承担尼勒克、洛浦、墨玉县的对口支援,努力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形成全国最好的油地关系。2009年,油田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展望未来,塔里木油田公司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记使命,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力争利用十年左右的时间使油气产量当量翻一番,实现十年油气发展规划目标,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一流大油气田,为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基本情况简介

2010年01月12日15:59 来源:人民网-能源频道

纠错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E-mail推荐:

提交

塔里木油田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地区公司,是一家集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油气销售、科技研发为一体的大型石油公司。油田公司党工委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的派出机构。公司总部坐落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库尔勒市。油田的作业区域遍及塔里木盆地周边南疆五地州二十多个县市,最远的作业区距离本部1400余公里。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沉积盆地,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盆地周边被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所环绕,中部是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33.7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据最新一轮资源评价,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总量为160亿吨,其中石油80亿吨、天然气10万亿立方米,是中国石油资源量大于150亿吨的盆地之一,勘探开景十分广阔。

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勘探,从1951年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开始,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原石油工业部先后五上塔里木,在盆地进行了一定规模的勘探,由于受当时技术装备、自然条件、经济能力等因素的制约,未获得重大突破,仅发现依奇克里克、柯克亚等中小油气田。

1989年4月,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陆上石油工业“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战略方针,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在库尔勒市成立了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在塔里木盆地进行大规模石油会战。之后,经历了两次大的重组改制。1999年7月,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油集团公司)的部署,重组成立了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和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并将原隶属于新疆石油管理局的塔西南勘探开发公司整体划归塔里木油田公司;2004年8月,按照中油集团公司党组决定,将塔里木油田公司、塔里木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指挥部、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进行重组整合,实现了“四塔合一”。2007年,按照“三统

一、三分开”原则,油田组建矿区服务事业部,同时分离移交学校、公安等企业办社会业务,形成了主辅业统筹规划、上下游一体化发展格局。截至2007年底,塔里木油田公司共有员工1.2万余人,其中大专以上占71%。

(责任编辑:徐沛宇)

第12篇:《塔》说课稿

《古代建筑艺术的精英——塔》

说课稿

一、课程定位

我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较强的会计凭证填制、会计账簿书写、会计一般业务的手工核算和电算化核算、财经计算、涉外会计基本事务处理(涉外会计)、税费计算及基本税务处理(税务会计)、银行金融核算业务的一般处理(金融会计)等职业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收银、出纳、会计核算、银行柜面服务、邮政柜面服务及其它会计事务处理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语文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培养正确地理解、清楚地表达的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阅读、思考、写作的能力(听、说、读、写的能力),使语文课更好地为专业目标培养目标服务,所以我给本课的课程定位于帮助学生通过对中国古代建筑—塔的了解,进一步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学生的职业文化素养,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材与学情

1、《古代建筑艺术的精英——塔》是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精编本)教材第一册中的第二篇讲读课文。

2、本文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来表达主旨。在说明的同时,还常常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对说明的中心加以阐述。语言使用的准确性,也在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学生对于说明文并不陌生,尤其是本班语文基础较好,主要对于塔这种特殊的建筑稍感陌生,对塔的历史更是知之甚少,因而我布置学生必须查找相关的资料,加深了解,同时更侧重在阅读与技能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结合。

三、教学目标

说明文是教学中比较容易掌握的文体,仅仅学习文体知识的话就与初中学习没有变化,因此,作为中职教师,一定要把教材的单元要求与大纲目标相联系,适当加入人文要素。我把本课的目标设定为:

(1)、了解我国古塔的建筑艺术,认识古塔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 (2)、学习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3)、通过对古代建筑艺术的了解,体会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教学重点

(1)了解熟悉课文多种说明方法的使用及其作用 (2)说明文语言使用的特点。

(3)通过课文联系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掌握必要文史知识。 教学难点:

了解我国古代建筑所取得的历史成就及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提问法、讲解法、板书与多媒体结合教学法。 学法:讨论法、听记法、练习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导入语主要从中国悠久的历史讲起,有一定的陌生和神秘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认知环节

考虑到学生对于塔的认识相对缺乏,因而必要的知识补充不仅使学生了解一个新的领域,同时刺激学生探求未知的兴趣。如让学生猜猜看:塔的用途是什么?你知道上海现有的古塔有多少? 对课题的解释。此环节用来了解课文中心,十分必要。因而,对于题目,必须明确: “古代建筑艺术的精英 —— 塔”,破折号之前是一个偏正短语,中心词“精英”,即“精华”的意思。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题意为:塔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精华,点明了课文的主旨。

(三)阅读分析环节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深入分析,掌握文章在说明事物特征时的基本方法;围绕重点句子的分析,逐步理解、归纳课文的主旨;提示、小结主旨与材料的关系。

1、快速阅读,回答问题

我国古塔从什么地方传入的?什么年代? 古塔原来是做什么用的? 古塔的特点是什么?

2、细读有关内容,分析思考:

为什么说我国古塔的形制是千变万化的?

说说我国古塔的为何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四)技能练习环节

结合有关资料,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介绍《古代瓷器的珍宝—青花瓷》。(欣赏PPT) 运用随堂训练的手段,进一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检查学生课外预习的效果,吸收、消化课内知识,为下一阶段(竞赛)做好铺垫。

(五)小组竞赛环节

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刺激学生,激发更大的兴趣,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习能力的展示,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六)总结归纳环节

回顾课文内容,领会文章结构,点明知识要点,理解主题材料。 ① 本文在结构上采用哪种形式?(板书:总—分—总) ② 课文围绕主旨进行选材,说说主旨与材料的关系。 明确:主题统帅材料,材料表现主题。

六、教学反思

1、教学时应该紧紧扣住对标题的理解,尽量让学生从课文中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如:课文在说明古塔特点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这是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但在具体的文中有时候并不能让他辨别得清。通过实践,加深印象,掌握知识的运用,这是学生学有所得的较好体现。

2、对于古塔知识的介绍,可以适当地放开一些。学生不太喜欢教师在课上多讲他们知道或看到过的内容,但是对于不太了解或完全陌生的内容往往充满好奇。掌握这种心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扩展教学容量,拓展学生视野,增加课堂活跃度,有一定的效果。

3、古代历史文化的介绍,面广量大,宜集中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来介绍,避免喧宾夺主。本人有时不经意间会把有关的内容延伸,以至于课堂上学生趣味盎然,但一定要把握住“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既放得开,又收得拢。如《青花瓷的介绍》这一环节设计,很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到对周杰伦的讨论上,而不是通过资料如何介绍,这就有些本末倒置了。

第13篇:乌塔

《乌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识生字、新词,了解词语的意思。

读懂课文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并能发表自己的见

解。能认识对比描写、

语言描写突出人物性格特点的表达方

式。

从乌塔身上汲取有利于自身成长的因素。

教学重点:

对文中的人物或事物进行评价,阐述自己独特的看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和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并在阅 读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启发,引入新课

1、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去过哪些地方?和谁一起去的?

2、

有一个了不起的德国小姑娘也很喜欢旅游, 来, 我们一

起亲切地跟她打个招呼吧!嗨,乌塔!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检查预习

)检查生字的认读(自由读,开火车读,去掉拼音 读,齐读)

)多音字“塞”组词。

出示阅读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

把这些词语放入句子中还会读吗?接下来请同学们认 真读读课文,看要求(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学生阅读,同桌交流。

学生反馈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注意学生语言表达的完 整)

5、

出示地图,介绍欧洲

同学们想去吗?大家可以像乌塔一样一个人去欧洲旅 游吗?关于乌塔独自游欧洲的事你有哪些问题想问 呢?

归纳问题:为什么乌塔可以独自旅游欧洲呢? 再读感悟,研讨释疑

关于独自旅游的事情, 作者和乌塔交流了看法, 在课文

中找一找,在哪些自然段?( 6-9 )把他们说的话做上 记号。

自由地读一读这些对话。

关于独自旅游的事, 老师也有一些疑问, 下面由老师来

当记者,同学们来做乌塔,老师来采访你们好吗?

一个人出远门,爸爸妈妈不会担心你吗?

你怎么知道哪些地方好玩呢?

你的旅费是怎么来的呢?

总结乌塔做的准备工作(课件出示)

乌塔也问了作者一些问题, 她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

(中国的孩子是不是也这样出去旅游呢?)

分角色朗读

男生读作者部分,女生读乌塔部分

分析对话部分

第八自然段(课件出示)

)找出“反驳”和“逻辑”的近义词,看看代入句 子是否通顺。

( 2 )乌塔认为(

)和(

)之间没有因 果关系。

(板书“家长同意” )

( 3 )齐读这一段。

第九自然段(课件出示)

你是怎么理解这段话的?会有哪些不完美的地方呢 ?

四、

学习写法、认识人物

1、

刚才大家学习的都是对话部分, 这些内容在写法上属于

语言描写(板书)

,通过这些语言描写,你觉得乌塔是 一个怎样的小女孩?(板书“独立 ” )

2、

我们还能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或者事情中认识乌塔

呢?看看 1-5 自然段,

小组合作学习, 说说你的理由和 见解。

( 1 )

热情、活泼(打招呼)

( 2 )

生活能力强 , 做事有计划( “惬意” ,找近义词)

对比描写:和作者对比,

和中国的孩子对比。在对比中突

出了国外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立意识。

五、

讨论话题

课件出示讨论的话题,

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话题小组讨 论。

我们能向乌塔学习什么?

六、

写话练习

学完课文,

你想对乌塔说些什么?想对自己的爸爸妈妈 说些什么?请你想一想,再写下来。

七、

布置实践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2、小调查《中外小学生的不同》

查找资料,分析原因,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

27、乌塔

准备充分

独自一人游欧洲——

家长同意

独立

生活能力强

热情、活泼

第14篇:《道士塔》

导入:国庆长假,„„假如有机会去旅游,„„,莫高窟前面有一座最高最大(重读)的舍利(重读)塔,这是王道士的墓。 问题设计:

1、什么是舍利子?(我原先以为有点难,但学生对这些倒知之甚多,于是,我补充说了“虹化”“九华山地藏肉身不腐”)

2、你认为王道士栖息于此适合吗?(大多数学生认为不合适,认为王道士是坏人、卖国贼,学生习惯看法——出卖国宝,罪大恶极,我们对于祖国的文物宝藏空前规模地流失于世界各地总是痛心疾首,这种感情表露体现出学生纯挚的爱国情感) 学生习惯看法——卖国贼(板书)

更重要的是引出对王道士这个人物的定位(问题设计一环套一环)

3、为什么说王道士是坏人、卖国贼?依据是什么?历史上有哪些人被称为卖国贼,他们主要是因为哪些行为?(生:出卖领土、国家利益、文物)

4、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敦煌文物流失与哪些因素有关? A、王道士 B、满清官员 C、外国的斯、希

5、填空造句,因为王道士的

与满清官员的

。在外国的斯、希的

下,敦煌文物大量流失。

6、作者认为王道士是卖国贼?他对王道士的评价集中在哪一段落?(快速阅读)找出并朗读

“完全可以把愤怒的洪水向他倾泄。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倾泄也只是对牛弹琴,换得一个漠然的表情。„„无聊”

“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 作者评价——小丑(板书)

7、作者把王道士看作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你是如何理解为句话的? 学生:当时社会的黑暗,国家的懦弱无能,官员的无知。

师:社会的黑暗是抽象的说法,国家的懦弱无能从哪里看出?(生,1900年满清政府)官员的无知在哪几个段落体现出?找出并朗读P57页第三部分的最后,感受作者悲凉的心境。

体会:我有时甚至狠狠心说一句“宁肯„„”内在含义(哀国家之不辛,怒国人之不争气)

老师总结:莫高窟被愚昧的道士把持是文化的悲哀,众多的文人、官员不知保护反而随意破坏,是民族的悲哀。官员们,无论是县长还是学台,他们对国宝的漠视程度令人吃惊!他们要么不把祖宗留给我们的遗产当回事,要么就从中趁机大捞特捞。失职、渎职司空见惯。他们的不作为时纵容国宝流失,一旦插上一手就大肆的糟蹋起来。在对祖宗遗留物的态度上他们连外国强盗都不如!如果说王道士是那个时代的白痴儿的话,那么这些官员们就是祖先的不肖子孙!王道士是整个事件的直接经手人,国宝是他盗卖出国门的,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从诸多官员对国宝的态度上看,我们可以概括出——

在那个中华民族饱受蹂躏的年代里,不要说把国宝盗卖给外国强盗,就是连国土和国宝一起送人又有什么稀奇?

8 从历史客观角度评价王道士,他应该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这个问题似乎太难,学生回答不出,我只好改问“如果没有王道士发现洞窟内的宝物,如果不是王道士把文物卖给外国人,结果会如何?”

生:永在地底下,或者被农民们糟蹋、或者被官员们占为己有„„

师:由于历史的偶然性,造成了一个历史的必然—一敦煌学由此诞生!在被誉为本世纪初“四大考古发现”之一的藏经洞的发现中,王道士永远是难以回避或排除的关键角色,是敦煌学产生的重要人物。 历史的偶然——一个错误造就敦煌学的“开洞”鼻祖(板书)

9、从佛法的角度(这点我自己讲)

从佛法的角度,这些文物基本是唐佛道经传!佛经不是私有财产,必须广泛流通„„(可省略)佛经遇缘流通,佛法遇源流传。

我个人认为——一个不是很坏的人在无知或许无奈中做了一件功德?

过度: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对事物的看法应该一分为二,一分为三,甚至要设身处地评价某人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

10、下面,请从—— 正面角度评价唐玄奘与鉴真 正反两面角度评价秦始皇 从反面角度评价曾国藩

11、作业:有人认为斯坦因、伯希是强盗骗子,也有人认为他们是学者。你是怎么看待的,查阅有关资料写一篇心得。

教后记:前些天编写的教案还是“假、大、空”,比较难操作,但在课堂教学实际过程中,我又作了简单处理,问题的设计从浅处着手,处处设疑,一环扣一环,一气呵成。可以说本堂课的教学设计非常简单,我也有个感想,那些越教越复杂、越说越离谱、越说越糊涂的教案肯定是失败的教案,肯定是满堂灌的教法。

第15篇:道士塔

《道士塔》教案

《道士塔》教案设计 葛洲坝高级中学 谭小红 课前准备:出示课题图片

师:有没有同学对我国的道教和佛教有所了解? 生:道教的鼻祖是老子

师:好,这是你了解到的,还有没有其他的? 生:(无语)

师:好,请坐下来再想想。让我们做个简单的界定吧。对信奉道教的人称什么?(道士)对皈依佛门的人称什么?(和尚)在我国,道教和佛教是并行的两大宗教。他们之间既有宗教的某些共性,也有各自不同的特色。我们举一点加以证明。比如在丧葬礼仪上,道士的逝世称为“羽化”,在羽化之后,他们有两种葬法,一是坐缸,二是棺葬。我们知道,佛教徒,他们的逝世叫做“圆寂”,其遗体是要经过火化的,其中有道高僧所遗存的骨殖被称为“舍利子”,一般是要建塔来封存的。但是,当你知道一个道士死后却被葬在佛教徒所使用的塔中,你会有怎样的兴趣和疑问?他的背后究竟有过怎样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余秋雨先生去探寻答案。

首先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一部分。看一看,这个拥有塔的道士是谁?他为什么会受到如此奇怪的待遇呢?(学生齐读) 师:大家读的很整齐,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想给同学们提一个小小的建议(有学生在下面小声说“快了”)哦,大家自己也意识到了,读的快了,你们是一路匆匆行来,却忘了欣赏沿途美丽的风景。阿尔卑斯山下有句名言:慢慢的走啊,欣赏!所以,无论是生活中或是学习中,有时我们需要停下脚步,慢慢欣赏。但是,我想,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刚才两个问题的认知。第一个问题,这个拥有塔的道士是谁? 生:(齐声)王圆录

师:第二个问题,他为什么受到如此奇怪的待遇呢? 生:因为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

师:好,我把你的回答完整地表述一下,因为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所以死后被埋葬在塔中,并且保存的较为完整。你认为,是这样的吗? 生:不是

师:那么,是什么?大家一起把这句话大声地朗读出来。

生:“几经转折,不幸由他当了莫高窟的家,把持着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

师:敦煌莫高窟是我国也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是一个佛教圣地。那么,一个道士做了佛教圣地的把持,他了解佛教吗? 生:不了解

师:那么,一个不了解佛教的人会怎样对待莫高窟?现在我们就来分组浏览文章第

二、三部分,让我们自己来叙一叙,在中国二十世纪的初年,在敦煌,发生过怎样的一段历史,有过怎样的一段故事。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简单的分组,台上的同学阅读第二部分,台下的同学阅读课文的第三部分,看一看,这个不懂得佛教的道士,对我们的莫高窟做了什么? 师:好,有请

生:他把洞窟刷白,还堆了几个天官、灵师菩萨,破坏了敦煌石窟。

师:好,刚才你说到的其实包括了三个内容。首先是把洞窟刷白,我想问问你,刷白的仅仅是洞窟吗? 生:不是(齐声) 师:是什么? 生:是壁画(齐声)

师:他刷白的不是洞窟,是壁画。在他的两遍粉刷之后,“什么也没有了”,看课文! 生:(齐声)唐代的笑容,宋代的衣冠,洞中成了一片净白

师:好,注意概括的时候要提取主要信息。那么,你刚才说的第二点,他还塑了几个天师灵官菩萨。看样子,我们的这位王圆路王道士,还真带有几分对道教的虔诚。你说的第三点,他破坏了石窟,准不准确?请台下的同学这时看到课文的第二部分。 生:不准确

师:那么,破坏的使什么?是雕塑。看课文,“才几下” 生:“婀娜的体态变成碎片,柔美的浅笑变成泥巴”,

师:但是,大家知道吗?这莫高窟有着这样一个神奇的传说:(出示图片字幕)公元336年,一个名叫乐樽的和尚来到了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当时已是傍晚,忽然他看到眼前的鸣沙山金光闪烁,象有无数的佛像在山间跃动。天地间没有一点声息,只有光的流溢,色的笼罩。乐樽和尚被眼前这庄严肃穆的景象惊呆了,既而有所顿悟,他庄重地跪下,朗声发愿:从今要广为化缘,在此筑窟造佛象,使此地成为佛圣地。不久,他的第一个石窟就开工了,由于他在化缘中广为传播自己的奇遇,使远近善男信女也纷纷来朝拜胜景,并把自己的信仰和祝祷,挖出了一个个的洞窟,天长日久,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敦煌莫高窟。

这敦煌莫高窟,从公元336年到20世纪初年,历经一千多年,世世代代的佛教徒在此开窟造佛像,一千多年历史的沉淀,无数人的心血,才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莫高窟,如今正被这王圆录悄悄的毁灭着。(留了一会空白)

师:我听见,靠近我的这个男生,刚才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好,台上的同学这时看到文章的第三部分,台下的同学,你准备用怎样的语言进行概括?

生:他把文物送来送去,还用极低的价格跟外国进行贸易。 师:那么,你想想,在这两者当中,谁是主要的? 生:他把文化卖给外国

师:是文化遗产。他卖的是哪儿的文物? 生:中国的

师:中国的,不确切,现在我要求的是浏览课文第三部分,概括这一部分的信息。好,你先坐下,谁能回答我?是哪儿的文物? 生:敦煌的 师:再具体一点 生:莫高窟的文物

师:再具体一点。一个洞窟里的文物。好,大家跟着我一起看到,课文的第三部分,什么时间? 生:1900年5月26日

师:“他辛辛苦苦地清理着一个洞窟中的积沙”,这个洞窟是16号洞窟。那天,他无意中听到里面有空空的声音。结果,他发现,在这个洞窟里面,居然还有一个复洞。里面有数以万计的经卷、文书、绘画、雕塑等诸多作品。卖给了谁? 生:外国的考古家、探险家

师: 其实历史远远不止我们课本上描写的那样(出示敦煌照片)

在王道士发现的这个藏经洞里,出土的文献大约有数万件,时间上起三国两晋,下迄北宋,历经千余年,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英国人称之为“中国文献遗存的大宝库”。不论是从数量还是从文化内涵来看,敦煌文献的出土都可以说是20世纪我国最重要的文化发现。然而在经过了外国文化强盗的一番掠夺之后,如今的藏经洞已经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七零八落。(出示藏经洞照片20)我想问问大家,你们知道这藏经洞里有多少文物吗? 生:不知道

师:真的不知道?那么,跟着我一起看到课文53页的注释。读书还是要细心一点。好,看到没有?有多少文物?找到答案了吗? 生:四万多件

师:其实,连这个数据也是不确切的。就我目前看到的资料而言,有说五万多件,还有说六万多件的。事实的确如此,就像你们刚才告诉我的那样,我们真的不知道这个藏经洞里有多少文物。其实,我们是最应该知道答案的,因为这是我们的祖先给中华民族每个儿女的馈赠,如今,我们对它却知之甚少。只知道,在美国哈佛大 学福格艺术博物馆里,在波士顿博物馆里,在巴黎国民图书馆里,在日本的博物馆里,保存的敦煌文物比我们北京图书馆里的还多的多。我想问问大家,当你们了解了这段历史后,你们的内心涌动着怎样的情绪? 生:气愤 生:遗憾

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师:好,把话筒传到后面的女生,我想听听女生的看法。 生:伤心

生:我这时心里很难过

师:其实大家的情绪,作家也有。现在我们就来进行第二环节,请同学们在文章中找一找,读一读,品味一下,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或者说,哪些句子触动了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或者暗合了你刚才的情感?

师:好,有请那位女生 生:读“偌大的中国”一段

师:好,你告诉我,在刚才的朗读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

生:与作者一样,有一种悲愤地心情。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如果把它留在中国,在当时的情况下,会遭到中国官员的糟践。倘若把它送给外国,可那又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馈赠。 师:进退两难,怎么办?我们只能怎么办? 师:大哭一场,请坐。(老师再读这一段)刚才这位女生说“悲愤”,你们能不能从我的朗读中体会到,除了悲愤,还有什么样的情感? 生:无奈

师:这个词找的很准确,还有什么? 生:遗憾、痛惜

师:好,情绪越来越多了,我们请一个同学集中地来说一说。 生:作家的情感是伤心、惋惜 师:伤心什么?

生:中国的文化中国存不下,居然跑到外国去了。还有痛惜、愤怒 师:愤怒什么?

生:愤怒当时的中国如此腐败

师:其实,作家的情绪大家已经都说出来了。作家的情绪是既爱又恨。我们的眼光可能更多的集中到了“我好恨”,恨也有很多种,有愤恨,有怨恨,有痛恨,在这里属于哪一种? 生:愤恨

师:作家有爱,他的恨是来自于他的爱的,这个爱是什么?对什么的爱? 生:对中国文化的深爱

师:对了,对中国文化命运的关注,对中国文化的深爱,所以,作家的情绪是既爱又恨,是爱恨交加,既痛苦又无奈。好,除了刚才这位女生说的这一段,还有没有其他的地方?

生:第二部分地一段(读)我觉得这一段写的是中国官员对中国的文化一点也不爱惜。 师:作家的情绪怎样? 生:很失望,同时也很愤怒 师:他们滔滔的奏折,有什么? 生:讽刺

师:请坐,还有其他的吗?

生:第四部分(读)从中,我体会到了敦煌研究者内心的辛酸 师:很好,你不觉得作家的情绪在这里也有变化吗? 生:(无语)

师:好,请坐下来在想想,作家的情绪一路行来,这里有没有变化?

生:有,以前的中国官员对文化不重视,而现在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却很重视,作者从这里看到了希望。 师:所以说,作者一路沉重之后,这里略微有了一点 生:好转

其他的学生笑起来了)

师:激昂。好,请坐,还有其他的吗?

生:第二部分的最后一段(读至“他满脸困惑不解”)我觉得,作家在这里有对王道士的愤怒,他从心底里感到悲痛。如果有时空穿梭机,他肯定要去阻止。 师:说的不错。其实我觉得,如果你把这个段落读完,你会对作家的情感有一个更为准确的把握。所以你刚才说到,作家是愤恨,作家仅仅是愤恨吗?如果真的有时空穿梭机,我们会到了那个时代,又会怎么样了?你先坐下来。范读这一段文字。作家的情感最集中的,你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 生:无奈

师:无奈。世间诸多情感,唯有无奈二字最让人伤痛。“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是不是无奈?那是青年男女之间的无奈,比之于余秋雨的这种无奈,那一种无奈更令我们伤痛一些? 生:后者

师:所以,刚才我们的同学们说,如果有时空穿梭机就好了,可是真的有时空穿梭机,我们又能怎样呢?对于这样的中国,这样的民族,正如我们在后文看到的那样,当时不是确也有一批送京的吗?沿途官员伸手进去就取走一把,在那儿歇脚又得留下几捆,当时运抵京城后,只剩下四千多卷,为了交差,他们把这些珍贵的敦煌文书一分为二,二分为四,最后才凑了八千多卷交上去。这样的民族和国家,我们能怎么样了,作家又能怎样呢?(停顿)还有其他的吗? 师:我们的这篇文章很长,应该说充满了感染力的语言比比皆。当我们一遍遍的读着《道士塔》的文字时,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苍凉悲怆的心境,他想要保护国宝,想要唤醒王道士的无知,想要拦下强盗的车队,最终却无能为力,而我们也跟随着作家时而愤怒,时而痛苦,时而忧伤。这一切感情的源头,都只因为那个王圆录。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他的摸样,我们的课文中有一段对他的描写。(叙述)(出示他的照片)这就是我们这次事件的主角,看看,他的脸上似乎还有几分 生:笑容

师:憨憨的笑容。。如果他现在就站在大家的面前,你会对他做什么,说什么? 生:一片哗然)

生:对于这样无知而麻木的中国平民,我对他也不知做什么好。我只希望,通过这件事的教训,我们中国人要提高自己的素质,对这样的文化遗产要加以保护。

师:好,我们再请一位女生,你会对他做什么,说什么? 生:我真的好想打他,因为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 师:你会不会对他说点什么? 生:你去死吧

师:愤恨之情溢于言表,再请一位

生:我想让他住手,不要再破坏中国的文物

师:哦,你的心情跟作家的心情是相同的。其实,我的心情,好,请你说吧 生:我想说,我们换换

师:你是说,让你去守敦煌,是吧?那么你会怎么做呢? 生:我会想尽办法,四处化缘,凑足运费,把它运到(停止了) 师:运到哪?运到哪?被我拦住的车队,究竟应该是向哪里? 生:运到现在,运到二十一世纪的中国

师:哦,你还是要借助前面那位同学的时空穿梭机,运到现在,因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的确是无处可去。坐下来。我也想和大家交流一下我的看法。看着他,我会和第一位同学说的那样,尽管我也很想打他一顿,或者以正言辞地对他说,你知道你出卖了多少珍贵的文物吗?你觉得这样有用吗? 生:没有

师:顶多换得他一个漠然的表情。我想我会离他远远的,再远远的,长长地叹息一声,然后转身离开。因为他不是这次文化大流失的罪魁祸首。那么,这次文化大流失的罪魁祸首是谁? 师:王道士有没有责任? 生:有

师:王道士愚昧而无知。他出卖了我们宝贵的文物。还有谁有责任? 生:官员

师:官员怎样?腐败,还有什么?无能。无能我们已经知道了,连运到京城的文物都保护不好,那么腐败何以见得?从课文中去找。

生:他文雅地摸摸胡子,吩咐手下,什么时候叫那个道士再送几件来 生:茶香缕缕与股股炊烟

师:好,王道士有责任,官员有责任,还有谁有责任? 生:外国的考古家、学者

师:其实,他们是一群文化强盗。现在就让我们见识一下这些文化强盗的嘴脸。(出示照片)

现在我们看到是斯坦因,他曾经先后两次来到中国,骗取了藏经洞中大部分文物。现在看到的是伯希和,他有点特殊,他是一个有着深厚的汉学功底的学者,他曾经在这个藏经洞里呆了整整三个星期,以每天一千卷的速度阅读了整个藏经洞里的所有的文书。每一张纸片他都翻过。他一边翻阅,一边把这些文物分成凡品和精品,最后,以500两白银的价格换取了6600卷精品中的珍贵文物。在所有盗取敦煌文物的外国强盗中,以斯坦因盗取的数量最多,以伯希和盗取的价值最高。这些文化强盗是怎样的? 生:贪婪 生:无耻

师:贪婪我们已经了解了,无耻在哪儿?在课文当中找

生:读“他们时常暗示,是他们的努力,使敦煌文献从黑暗走向了光明。”

师:好,学到这里,我们已经知道了,王道士愚昧而无知,中国官员腐败而无能,外国强盗贪婪而无耻,这三个原因才导致了我们这次文化大流失。那么,我想问问大家,这次文化大流失折射出来的又是什么呢?作者,余秋雨,一个爱国的知识分子,站在现实的舞台,远眺一百多年前的历史,它的眼中,他的笔下,难道仅仅是写一次文化大流失吗? 生: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

师:是的,它反映出来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某一段历史时期的生存状态。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泱泱大国的破败,一个民族的衰微。当一个国家如果连主权都不能保存,保护文化,保护文物就只可能是一种奢谈。同样,今天当我们再一次走过这道士塔前,听到日本学者用沉重的语调说“敦煌在中国,敦煌学也在中国”的时候,你们认为,这道士塔还有保留的必要吗?大家齐读最后一部分。 (下课铃响)

师:好,就把最后一段留给大家自己下去之后再慢慢品味。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历史给每个人在时空坐标中点出那些让人清醒又令人沮丧的一点。王道士的塔就象一个巨大的感叹号,这分明是历史要我们听懂他的这一声长叹啊!大家听懂了吗?下课!

当世界已经承认“敦煌在国,敦煌学也在中国”的时候,道士塔还有保留的必要吗?

1、没有必要:他本来就是一个罪人

2、有必要:塔站立在那儿,就意味着一段屈辱的历史,可以提醒后人不要忘记。(仅仅是提醒我们不要忘了历史吗?他对我们的今天就没有意义吗?有,他还告诉我们,要尊重历史,要重视文化文物的保护工作。

1、随州,是我国著名的文物重镇,其境内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墓葬较多,1978年在此出土的战国曾侯乙墓更是闻名世界。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两件文物是今年8月发现的,是原随州市博物馆的一名干部勾结外人共同掘墓所得。而这个案件只是许多盗掘古墓案中的一件。

2、襄阳古城墙:至今已有2800年的历史。称“华夏第一城池”自古就有“铁打的襄阳”之说

在经济建设的大旗下,襄阳长达58米的古城墙拆了可我们拆的又何止这一点呢?浙江市定海古城被严重破坏了,云南省建水市五官府、进士第、翰林第也在顷刻之间被夷为平地,就连被文物和文化专家称为“集建筑、人文和文物价值于一身”的北京古老四合院——北京美术馆后街号,也在争议中被强行拆除了。

古城破坏了就无法恢复,而历史文脉却不能隔断,正如两院院士吴良镛所呼吁的那样:历史文化的保护永远不会太晚。 品味语言

下面我们来品味一下这篇散文的语言特色。课文有两大语言特色:1.语言简练、幽默,又不失为儒雅深邃;2.文章内涵深刻,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结合课文里的句子来分析一下,看这几句话:

(1)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P53)

[明确]:敦煌文物被帝国主义掠夺,不能仅看成是文物流失,这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国土主权尚难保全,对文化遗产更无暇无力保护,灿烂的文化蒙满尘垢,珍贵文物横遭劫难,泱泱大国衰微破败可见一般。从这个意义上说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因为敦煌的无价之宝被斯坦因之流轻巧地从愚不可及的王道士手中窃走。

(2)第一遍石灰刷得太薄,五颜六色还隐隐显现,农民做事就讲个认真,他再细细刷上第二遍。(P54) [明确]:反语。“认真”本不是坏事,这里作者用“认真”来讽刺王道士的无知和固执。

(3)他们都是富有实干精神的学者,在学术上,我可以佩服他们。但是,他们的论述中遗忘了一些极基本的前提。(P56) [明确]:反语。这个“基本前提”指的是外国学者所得来的学术成就,是建立在对中国人民的欺诈、掠夺,对中国文化遗产无情地剥夺的基础上的。“极”字表达了作者的一种愤怒之情。放在这里能够强调感情色彩。

好,再来看第二个语言特色:

(1)偌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比之于被官员大量糟践的情景,我有时甚至狠狠心说一句:宁肯存放在伦敦博物馆里!(P57)

[明确]:正话反说。虽然作者觉得与其让文物在无知的官员手中流转,在流转中遗失,还不如为它找一个安全的住所。但这并不意味着作者不爱惜这些文物,恰恰相反,这正表现了他的爱惜和无奈。 (2)这几年的成果已经表明,敦煌在中国,敦煌学也在中国。(P58)

[明确]:作者坚信敦煌学始终是属于中国的,敦煌文化遗产也是属于中国的,抒发了作者爱国热忱和坚定的信念。 (3)中国的专家没有太大的激动,他们默默地离开了会场,走过王道士的圆寂塔前。(P58)

[明确]:“没有太大激动”,是因为在中国学者心中,敦煌是中国的,所以面对这一言论时,心里很平静。“默默地”,是因为敦煌的历史在中国专家心中永远是一段难言的心痛,他们的心情是压抑的。

我们现在来概括一下,作为罪人,王道士有哪些罪行;作为小丑,王道士又有哪些幼稚的言行和滑稽的表现。 生甲:罪行有粉刷洞窟、砸雕像、变卖文物。

生乙:小丑的行为有:塑难看的天师;像老农一样查看他的洞窟;发现藏经洞以为是神对他的酬劳;卖经文时轻易被人哄骗;对洋人“频频点头,深深鞠躬”,洋人走了又依依惜别。

师:“罪人”、“小丑”,是作者对王道士的评价,经由他手,敦煌最珍贵的文化遗产,源源地输向国外,令人痛心。一位学者在游览敦煌莫高窟时这样说:“在莫高,在一片佛国圣境前,在一千多种文明交汇的空间,在一份厚重的历史面前,我始明白,有些东西是不需要文字、知识就可以让自身震撼的。即使再无知,在莫高,只要你全身心投入进去,终究会有所感动和领悟的。”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近敦煌,去共同感动、领悟。

(在电脑上出示敦煌的资料图片,包括砖画、壁画、书法和绢画等等。学生一面欣赏,一面赞叹,联想到这样精美文物被外国人掠走,又很痛心,吁声一片。)

师:这样珍贵的文献却被外国冒险家大批大批地运走,让我们看一下历史记录(在电脑上打出清单): 1907年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带走24箱写本5箱绢画和刺绣,并拍摄壁画和塑像的照片;

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带走写本、印本、经卷、文书、绢画等六千卷,并拍摄莫高窟照片三百七十六帧; 1912年日本人吉川小一郎带走写经四百卷;

1914年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带走经卷五百七十余件;

1914年~1915年俄国人奥登堡 测绘了四百多个窟的平面图,还拍摄了不少照片 在已经搬空了写本的藏经洞从事了挖掘,结果获得了大批材料,虽然多是碎片,但总数在一万件以上 。 迄今为止,这批珍贵的文献共被十三个国家所拥有。 (学生低声议论着,表示着自己的愤慨。)

师:看到这样的资料,我们能说什么呢?正如作者讲的那样:“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那天傍晚,当冒险家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这一切归咎于谁? 生齐答:王道士。

师:那么,做一次历史的审判。请同学们想一想,王道士应该对整个事件负全责吗?你认为导致文献流失的因素还有哪些? 生:政府和官员。

师:当时中国的政府和官员有哪些过失?

生:政府官员根本就不想管这件事,说要运送却又声称没运费,一放就是十年。

生:等到他们运送时也漫不经心,用席子乱捆,沿途偷拿、送礼、变卖,到京城时已经零零落落,不成样子。

生:官员们,无论是县长还是学台,他们对国宝的漠视程度令人吃惊,他们要么不把祖宗留给我们的遗产当回事,要么就从中趁机大捞特捞。他们纵容国宝流失,插上一手就大肆的糟蹋起来。他们连外国强盗都不如!

师:不错,他们的作为和外国冒险家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时的清政府,连国土都可以割让,联军入侵,皇帝连京城都可以遗弃,几本经卷在朝廷眼中又算得了什么呢?官员们玩忽职守,甚至监守自盗,如此的政府,如此的官员,小道士王圆箓又罪当几何呢?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假如王道士没在历史上出现,假如敦煌遗书全在中国,它还能剩下多少? 生:剩下的决不会多,因为官员们渎职,文物肯定会流散各地,最后我们看到的不会像今天这样全。

师补充介绍敦煌后来的命运,那里被关押过400名白俄士兵,在雕像壁画上肆意涂抹;来自文人学者的破坏——临摹后凿壁画,使自己的作品成为最完整的„„结果希伯和的相册成为最原始的资料。 (学生深思)

师:你还认为应该把这一切归咎给王道士吗? (学生摇头)

师:敦煌文物的流失不应该把责任归因于任何个人,那是历史对整个中国的嘲讽。我们已经超越了作者的一个观点,看清了当时政府、官员的过失,你对作者的其它观点还有没有不同意见?

第16篇:道士塔

《道士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本文所叙述的史实。

2.理解文章丰富深邃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语言运用所反映出的激情。3.学习本文穿越时空的想象和强烈的抒情意味等写作特点。

4.培养学生爱护祖国文化遗产的强烈意识和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高度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章丰富深邃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语言运用所反映出的激情。2.学习本文穿越时空的想象和强烈的抒情意味等写作特点。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展示佛教的圆寂塔)

在我国,道教和佛教是并行的两大宗教。他们之间既有宗教的某些共性,也有各自不同的特色。我们举一点加以证明。比如在丧葬礼仪上,道士的逝世称为“羽化”,在羽化之后,他们有两种葬法,一是坐缸,二是棺葬。我们知道,佛教徒,他们的逝世叫做“圆寂”,其遗体是要经过火化的,其中有道高僧所遗存的骨殖被称为“舍利子”,一般是要建塔来封存的。但是,在敦煌有一个道士他死后却也能像其他和尚一样树一座圆寂塔,对他你会有怎样的兴趣和疑问?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余秋雨先生去探寻答案。

二、整体感悟

1、课文里介绍了这个道士叫王圆箓,你认为王道士栖息于此合适吗?为什么?

提示:不合适,只是因为他“几经转折,不幸由他当了莫高窟的家,把持着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

2、敦煌莫高窟是我国也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是一个佛教圣地。那么,一个道士做了佛教圣地的把持,他了解佛教吗? 提示:他不了解,但在我们要批判他人的时候首先我们要调查才有发言权,我们必须了解敦煌莫高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会让王道士落下千古罪名。 课外拓展:

公元336年,一个名叫乐樽的和尚来到了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当时已是傍晚,忽然他看到眼前的鸣沙山金光闪烁,象有无数的佛像在山间跃动。天地间没有一点声息,只有光的流溢,色的笼罩。乐樽和尚被眼前这庄严肃穆的景象惊呆了,既而有所顿悟,他庄重地跪下,朗声发愿:从今要广为化缘,在此筑窟造佛象,使此地成为佛圣地。不久,他的第一个石窟就开工了,由于他在化缘中广为传播自己的奇遇,使远近善男信女也纷纷来朝拜胜景,并把自己的信仰和祝祷,挖出了一个个的洞窟,天长日久,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县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下,因地处莫高乡得名。它是我国最大、最著名的佛教艺术石窟。分布在鸣沙山崖壁上三四层不等,全长一千六百米。现存石窟492个,壁画总面积约45000平方米,彩塑佛像等造型2100多身。石窟大小不等,塑像高矮不一,大的雄伟浑厚,小的精巧玲珑,其造诣之精深,想象之丰富,是十分惊人的。

【鸣沙山】位于敦煌市南郊七公里处。古代称神沙山、沙角山。全山系沙堆积而成,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高数十米,山峰陡峭,势如刀刃。沙丘下面有一潮湿的沙土层,风吹沙粒振动,声响可引起沙土层共鸣,故名。据史书记载,在天气晴朗时,即使风停沙静,也会发出丝竹管弦之音,犹如奏乐,故“沙岭晴鸣”为敦煌一景。人若从山顶下滑,沙粒随人体下坠,鸣声不绝于耳。据说晚间登沙山,还可看到沙粒滑动摩擦产生火花。鸣沙山与宁夏中卫县的沙坡头、内蒙古达拉特旗的响沙湾和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境内的巴里坤沙山并被为我国“四大鸣沙山”。这是大自然现象中的一种奇观,古往今来以“沙漠奇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

3、请大家结合课文,看看这个不了解佛教的道士做了什么荒唐的事?

提示:罪行有粉刷洞窟、砸雕像、变卖文物。塑难看的天师;像老农一样查看他的洞窟;发现藏经洞以为是神对他的酬劳;卖经文时轻易被人哄骗;对洋人“频频点头,深深鞠躬”,洋人走了又依依惜别。“罪人”、“小丑”,是作者对王道士的评价,经由他手,敦煌最珍贵的文化遗产,源源地输向国外,令人痛心。一位学者在游览敦煌莫高窟时这样说:“在莫高,在一片佛国圣境前,在一千多种文明交汇的空间,在一份厚重的历史面前,我开始明白,有些东西是不需要文字、知识就可以让自身震撼的。即使再无知,在莫高,只要你全身心投入进去,终究会有所感动和领悟的。”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近敦煌,去共同感动、领悟。

(在电脑上出示敦煌的资料图片,包括砖画、壁画、书法和绢画等等。学生一面欣赏,一面赞叹,联想到这样精美文物被外国人掠走,又很痛心,吁声一片。)这样珍贵的文献却被外国冒险家大批大批地运走,让我们看一下历史记录(在电脑上打出清单):

1907年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带走24箱写本5箱绢画和刺绣,并拍摄壁画和塑像的照片; 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带走写本、印本、经卷、文书、绢画等六千卷,共5箱,并拍摄莫高窟照片三百七十六帧;

1912年日本人吉川小一郎掠走600卷经卷; 1914年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带走经卷五百七十余件;

1914年~1915年俄国人奥登堡 测绘了四百多个窟的平面图,还拍摄了不少照片 在已经搬空了写本的藏经洞从事了挖掘,结果获得了大批材料,虽然多是碎片,但总数在一万件以上 ,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

1924年美国华尔纳又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壁画26块。

1905年10月,俄国人勃奥鲁切夫仅以6包劣质石蜡为代价,就从王道士手中换得敦煌藏经洞珍贵写本5大包。

迄今为止,这批珍贵的文献共被十三个国家所拥有。

4、我们真的不知道这个藏经洞里有多少文物。其实,我们是最应该知道答案的,因为这是我们的祖先给中华民族每个儿女的馈赠,如今,我们对它却知之甚少。只知道,在美国哈佛大 学福格艺术博物馆里,在波士顿博物馆里,在巴黎国民图书馆里,在日本的博物馆里,保存的敦煌文物比我们北京图书馆里的还多的多。我想问问大家,当你们了解了这段历史后,你们的内心涌动着怎样的情绪? 气愤、哀伤、难过、伤心、遗憾 5作者的心情和我们的是否是一样的?找出原文的句子回答 “一个古老的民族的伤口在滴血”“我的脑中依然一片惨白”

6、我们也跟随着作家时而愤怒,时而痛苦,时而忧伤。这一切感情的源头,都只因为那个王圆录。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他的摸样,我们的课文中有一段对他的描写。(叙述)(出示他的照片)这就是我们这次事件的主角,看看,他的脸上似乎还有几分憨憨的笑容。

7、如果王圆箓现在就站在大家的面前,你会对他做什么,说什么?

三、小结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历史给每个人在时空坐标中点出那些让人清醒又令人沮丧的一点。王道士的塔就象一个巨大的感叹号,这分明是历史要我们听懂他的这一声长叹啊!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敦煌文物的流失不应该把责任归因于任何个人,那是历史对整个中国的嘲讽。我们已经超越了作者的一个观点,看清了当时政府、官员的过失,你对作者的观点有什么不同意见吗?

学生各抒己见:

①、我觉得王道士还是有功的,如果他当初不把文献卖给外国人,那么敦煌也不能引起大家的重视,说不定现在也不能成为世界性的学科。

②、我觉得作者有点歧视农民,他把王道士早起巡视的那段描写比喻成一个老农,然后大加嘲讽。农民怎么了?

好,大家发现的问题都很尖锐。事实上自从打着文化旗号的《文化苦旅》出版后,恰恰是针对散文的文化性,不断有人提出质疑,一时间批判余秋雨竟成为一种时髦,而评价的文字良莠不齐。比如对本文第二部分描述王道士刷墙这一部分,韩石山先生批评说:“这哪里是写散文,分明是写小说。若老一辈学者,写到这些地方,有史料,就引用史料,若于史无证,断然不敢这样下笔;„„是想象,是推测,也得说在明处,别把什么都说成是真的,就像亲眼见过似的。”你同意这段评价吗?也就是说,进行历史题材的创作,可否顺理成章地加上作者自己的想象? 可以,揣想虚构,在史著中实在是少不了的,史著中每每要写到距其时几十年乃至数百年人物的对话、神情、乃至心理活动,那时又没有录音、录象设备,书中那些生动的记述又是从哪来的呢?是作家设身其中,揣摩而来的,是依据史料悬想出的。

余秋雨给王道士定义为“罪人”、“小丑”,说他“卑微”、“渺小”、“愚昧”、“贪财”,全篇都未脱离这样的性格进行任务塑造,定义得是否得当?是否于史有依?我们看一下和他打过交道的斯坦因是如何评价王道士的:“一身兼有宗教的热情、愚昧的天真以及对自己的目标能够采用各种聪明手段并坚定不移的道人。”

二、讨论:

1、来做一次历史审判,请同学们想一想,王道士应该对整个事件负全责吗? “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

2、不能,那还有什么人应该负责任?

(腐败,无能)当时中国的政府和官员有哪些过失?

政府官员根本就不想管这件事,说要运送却又声称没运费,一放就是十年。

等到他们运送时也漫不经心,用席子乱捆,沿途偷拿、送礼、变卖,到京城时已经零零落落,不成样子。他们对国宝的漠视程度令人吃惊,他们要么不把祖宗留给我们的遗产当回事,要么就从中趁机大捞特捞。他们纵容国宝流失,插上一手就大肆的糟蹋起来。他们连外国强盗都不如! 他们的作为和外国冒险家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时的清政府,连国土都可以割让,联军入侵,皇帝连京城都可以遗弃,几本经卷在朝廷眼中又算得了什么呢?官员们玩忽职守,甚至监守自盗,如此的政府,如此的官员,小道士王圆箓又罪当几何呢?

3、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假如王道士没在历史上出现,假如敦煌遗书全在中国,它还能剩下多少?

提示:剩下的决不会多,因为官员们渎职,文物肯定会流散各地,最后我们看到的不会像今天这样全。 敦煌后来的命运,那里被关押过400名白俄士兵,在雕像壁画上肆意涂抹;来自文人学者的破坏——临摹后凿壁画,使自己的作品成为最完整的„„结果伯希和的相册成为最原始的资料。

4、好,王道士有责任,官员有责任,还有谁有责任? 生:外国的考古家、学者

师:其实,他们是一群文化强盗。现在就让我们见识一下这些文化强盗的嘴脸。(出示照片)

现在我们看到是斯坦因,他曾经先后两次来到中国,骗取了藏经洞中大部分文物。现在看到的是伯希和,他有点特殊,他是一个有着深厚的汉学功底的学者,他曾经在这个藏经洞里呆了整整三个星期,以每天一千卷的速度阅读了整个藏经洞里的所有的文书。每一张纸片他都翻过。他一边翻阅,一边把这些文物分成凡品和精品,最后,以500两白银的价格换取了6600卷精品中的珍贵文物。在所有盗取敦煌文物的外国强盗中,以斯坦因盗取的数量最多,以伯希和盗取的价值最高。这些文化强盗是怎样的?(贪婪无耻)

5、贪婪我们已经了解了,无耻在哪儿?在课文当中找

“他们时常暗示,是他们的努力,使敦煌文献从黑暗走向了光明。”

好,学到这里,我们已经知道了,王道士愚昧而无知,中国官员腐败而无能,外国强盗贪婪而无耻,这三个原因才导致了我们这次文化大流失。那么,我想问问大家,这次文化大流失折射出来的又是什么呢?作者,余秋雨,一个爱国的知识分子,站在现实的舞台,远眺一百多年前的历史,它的眼中,他的笔下,难道仅仅是写一次文化大流失吗?不,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是的,它反映出来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某一段历史时期的生存状态。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泱泱大国的破败,一个民族的衰微。当一个国家如果连主权都不能保存,保护文化,保护文物就只可能是一种奢谈。

三、品味本文的语言美

提出自己认为不解的语句,认为有深意的语句,认为美的语句大家讨论:

1、那天傍晚,当冒险家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凄艳的晚霞”象征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滴出的鲜血。“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以议论的方式直接表达作者对国宝流失的沉痛,对外国文化强盗抢掠行为的愤慨。

2、文中的四个“惨白”含义,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明确:前两个“惨白”既是写洞壁和泥塑被石灰粉刷后的颜色,也写作者悲惨的感受,是景语也是情语。后两个“惨白”直接表达鲜明强烈的自我感情。

3、“偌大的中国„„宁肯放在伦敦博物馆里”?

明确:统治阶级腐败无能,丧权辱国,糟蹋文化遗产,为列强掳掠我国国宝大开方便之门,是酿成民族悲剧的根本原因。昏庸腐朽的满清政府,不采取任何保护文物的措施,竟让根本不懂得莫高窟价值的王道士把持莫高窟;封建官僚不但不保护文化遗产,反倒窃取、糟蹋敦煌文物。封建统治阶级是莫高窟文化劫难的罪人。这一句反映了作者内心难以言状的痛苦,特别是“有时想狠心”这几个字可以让人感受作者在痛苦中所蕴涵的强烈愤懑。“宁肯存放在伦敦博物馆里”这是无奈的呼叫。清政府腐败无能,丧权辱国,不仅没有保护好祖先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反而大量糟蹋,让外国人骗走,这是整个民族的悲哀啊。作者有与其糟蹋还不如什么什么的意思。

4、“住手!”我在心底痛苦地呼喊,只见王道士转过脸来,满眼困惑不解。是啊,他在整理他的宅院,闲人何必喧哗?我甚至想向他跪下,低声求他:“请等一等,等一等„„” 被我拦住的车队,究竟应该驶向哪里?这里也难,那里也难,我只能让他停驻在沙漠里,然后大哭一场。

明确:这是一种近乎写梦境幻觉的诗歌笔法。我为什么要拦住车队?为什么要大哭一场?

他不想让这些文物被运到外国去,所以拦车。大哭,因为他不知道到哪里去。

作者深深热爱着中国的文化,然而处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文化的命运是无奈的,他的哭,说明了他的痛苦与愤懑,充满了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作者恨不得直接干预历史小丑和文化强盗的犯罪行为,所以闯到规定情境里来了。也只有这样写法,才能表达作者极度的痛苦、惋惜、愤懑和无奈。抒情主人公的呼喊和哭诉,给人强烈的感染和震撼。

“我好恨!”从这三部分里我们可以看出来,作者贯穿全文的是一种极其矛盾的心理,他的心境是极其苍凉悲怆的。他想要保护国宝,想要唤醒王道士的无知,想要拦下强盗们的驮队,却最终无能为力,因为那时的中国是不允许他那么做的。但是作为一个爱国的知识分子的良知又无法使他的内心平静下来。理解了作者的这种心境,我们理解起这篇课文来就会容易的多。

四、释题

现在我们来看,作者为什么用了“道士塔”来作为题目?这是一座什么塔? 愚昧的塔

耻辱的塔

警示的塔

五、总结

余秋雨,这个当代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在《文化苦旅》中以游记的形式进行深层的文化思考,他在敦煌,在中国古代最辉煌最伟大的宝库面前,为我们介绍它的文化历史背景,也把这一幕幕屈辱痛心的历史再现我们读者面前,传达了作者对中国文化的思考。我们也因此对敦煌遗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也坚定了我们保护中国古老传统文化的决心。襄阳古城墙:至今已有2800年的历史。称“华夏第一城池”自古就有“铁打的襄阳”之说。在经济建设的大旗下,襄阳长达58米的古城墙拆了可我们拆的又何止这一点呢?浙江市定海古城被严重破坏了,云南省建水市五官府、进士第、翰林第也在顷刻之间被夷为平地,就连被文物和文化专家称为“集建筑、人文和文物价值于一身”的北京古老四合院——北京美术馆后街号,也在争议中被强行拆除了。

古城破坏了就无法恢复,而历史文脉却不能隔断,正如两院院士吴良镛所呼吁的那样:历史文化的保护永远不会太晚。我们要尊重历史,重视文化文物保护。

第17篇:灯 塔

——信仰之光

照亮前方

唐代西明寺道世法师的名作《法苑珠林》中,有言:“生无信仰心,恒被他笑具。”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和前进的灯塔,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政党生命的动力和支撑,纵观伟大祖国的历史长河,逝去的近一百年,有这样一个政党一直以一个灯塔的形象屹立在茫茫大海上,用光指引着方向,用信仰凝聚发展之力,他,就是共产党。他,信仰共产主义。

在逝去的一百年中,因为他的存在,我们无畏无惧,当主权面对挑战时,我们亮出利剑;当民族遭受屈辱时,我们义无返顾;当震撼撕裂大地时,我们开山劈路;当风雪阻断归途时,我们用爱取暖;过去,现在,未来,因为他的指引,我们从未迷失方向。

忆往昔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这番话曾是方志敏同志在英勇就义前所说。忆往昔,无数的党员用青春、热血和生命,铸就了一座座历史的丰碑。从嘉兴南湖的烟雨迷朦,到“八一”南昌起义的第一声枪响;从遵义会议的力挽狂澜,到陕北窑洞的运筹帷幄;从**城楼的国旗飘扬,到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正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一步步引领着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和辉煌,正是无数共产党员坚定的信仰,造就了现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

赵一曼在面对日军的严刑拷打时,她选择坚守;杨靖宇在孤身对抗六百敌人时,他选择顽强;刘胡兰在躺向铡刀时,她坚贞不屈…… 信仰,照亮了他们的人生,也为前仆后继的继承者点亮了方向。

看今朝

“我们不是人民的上司,我们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必须和群众同甘共苦共患难”这是优秀共产党员焦裕禄说过的话。看今朝,一个泱泱大国从落后到腾飞,从贫穷到富强,近百年的不懈努力和追赶,获得今天的世界地位,离不开每一位优秀共产党员锲而不舍的奋斗和信仰的坚守。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8%,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嫦娥三号上天揽月,蛟龙潜水下五洋捉鳖;首艘航母扬帆起航,东风返航导弹震撼出场;城乡居民保障更全面,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国家在一个年轻睿智政党的指挥之下以可见的速度向前发展着。

罗阳,生命的最后阵地,在辽宁舰;孙波,人生的终点,停在中亚的戈壁大漠;兰辉,最后一天,在北川防汛的路上……

信仰,使他们无畏生死,用燃烧生命迸发的光,照亮前行的路。

展未来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的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时讲到的话。展未来,一个高速发展的国家将继续走向辉煌,共产党依旧是指引正确方向的灯塔,一个强有力的执政党和政府是国家的希望,未来的中国将从农业向工业化、城市化迈进;未来的中国将会形成更节俭、舒适的消费方式;未来的中国更注重民生建设,人民会更有创造力和活力;未来的中国,将是一个既充满活力又公平正义的现代经济、行政和政治体制的国家。

灯塔,为我们指引正确的方向;灯塔,在我们心中树立希望;灯塔,是我们信仰的图腾。与我们每个人同呼吸共命运的大船——中国,一直有党这座伟岸的灯塔在照亮前行的航向。

第18篇:乌 塔

《乌 塔》 备 课 组 学习资 料

攀枝花市第25小学四年组

《乌塔》教材简说

这篇课文写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事件发展顺序来写。先写初逢乌塔,是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写了乌塔的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独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选编这篇课文,目的在于在前篇课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另一个目的就是进一步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乌塔》教学建议

1、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读懂课文,要给学生充分默读和思考的时间,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写了一些什么事。课文通过“我”和乌塔初次见面和晚上的第二次谈话,突出体现了乌塔的自立精神。这种自立精神从初次见面就可以看出来。这个14岁的小姑娘,虽然独自一人在异国他乡,但是从“睡得正香”,收拾行装,提醒“我”去超市买冰淇淋、矿泉水这些小事情中,给我们留下了一点不胆怯,做事从容不迫,还很有经验的印象。晚上谈话,从乌塔介绍自己漫长的旅途,她的自我保护意识(每到一地先查警察局电话号码和经常和家里保持联系);旅游前的准备(查阅资料、挣旅游费);用自己的钱给家人买礼物;就父母爱孩子和允许不允许孩子单独出门的问题与“我”的争论和她的见解;以及在旅游实践中的个人体会这些事情中,我们对乌塔的自立精神有了更充分的了解;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出来。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写了一些什么事,目的是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为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充分的准备,有了这个基础,学生才会有所感触,有话可说。

2、在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后,要引导学生针对这些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教师就这些事件的一点或几点,组织学生讨论。讨论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① 要紧紧围绕自立精神而谈,可以就可不可以单身一人外出旅游谈,也可以谈与自立精神有关的其他事情;② 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③ 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讨论不必求得一致。不管学生怎样争论,但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学了课文后并不是要求学生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安全是第一位的,而是要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

3、课后可让学生把课文内容讲给父母听,听听父母的意见。

导学式教案《乌塔》说课设计

【说教材】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7册第7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初逢乌塔,是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写了乌塔的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独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4、培养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在单元中的位置,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⑴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⑵ 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说教法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需教教学生会学。

为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灵活运用自学法和讨论法,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述能力、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他们不仅学懂了这篇课文,还使他们知道今后在学习这类文章时,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质,从中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说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提问:如果让你们一个人去国外旅游,你们想不想去,敢不敢去呢? 指名个别学生简单说说自己的情况。

2、导入课文:有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却一个人去了四五个国家,她还打算周游世界呢。这到底是怎样的女孩,她又是怎样旅游的呢?我们一起看课文。(板书课题)这样设置悬念,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从整体上去了解文章的内容。

二、自读课文

1、布置学生自读课文,建议学生先根据课前的阅读提示去自学,对于不理解的地方与同桌讨论解决。

2、检查自学情况,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3、提问:文中的乌塔一个人去过哪些国家的城市?

4、观看多媒体幻灯片〈迷人的欧洲〉

三、深入学习,领悟课文

1、让学生快速读课文,谈一谈乌塔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她是怎样旅游的。引导学生由相关事件去感受乌塔的特点,如从“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她一听,高兴得大叫„„”可知其热情、活泼;从“事先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陪儿童玩”可知其生存能力强;从她 “给家里拨电话或寄明信片”可知其有责任感;从她“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可知她做事有条理。

2、提问:让一个14岁的小姑娘独自去那么远的地方,好不好?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做评价,引导学生到文中找出能说明自己观点的内容。通过辩论来引导他们提高认识。当双方争执不下时,教师要引导双方从课文中找出依据来反驳对方,使得原先持反方观点的同学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乌塔已经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了人们,小孩子独自出行并非不可行。

4、提问:当乌塔问“我”关于中国孩子的情况时,“我”说中国的父母因为爱孩子而不让他们独自远游。这时乌塔说了些什么去反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启发思考:由此可见国外的父母和中国的父母对孩子爱的方式不一样,一个重在“管”,一个注意了适度的“放”。这两类态度哪一种更有利于我们的成长?

6、组织讨论:如何理解“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是不完美的”?你认为中国的孩子缺少乐趣吗?

四、讨论交流,拓展延伸

1、设计问题,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话题发言。问题如:我们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怎样才算自立?从乌塔的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总结,提出建议:我们要学习乌塔的精神,但并不是要像她一样独自旅游,而是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克服依赖思想,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要像乌塔一样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同时也要明白,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出来。

五、课后安排:

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看看他们说些什么。

从乌塔看中外小学生的不同

《乌塔》一课记叙了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在罗马的青年旅馆与作者相识的故事。乌塔才14岁,上小学,可她独自一人游历欧洲,让文章的作者敬佩,更让我敬佩。

乌塔勇敢,独立自主性及生活能力强,热情,有爱心、孝心,办事周到,有计划……而中国孩子呢?他们(包括我)都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很爱我们,会带我们一起出去玩,但一般不放心让我们一个人出远门,那是因为中国的独生子女太娇气,缺乏自立能力和吃苦精神;可这些又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爸爸妈妈太娇惯我们了。家长们望子成龙,可家长们的爱心表现为让孩子免受苦,殊不知过多的呵护只能使我们失去生活、生存能力。不信,我可以讲一个故事,名叫《夏令营中的较量》,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的:

1992年8月,由日本福冈民间团体组织77名日本孩子到中国,一起举行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活动。故事大致分为四部分:

1、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底。

2、日本家长乘车走了,只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孩子;中国家长鼓励孩子,但在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了车。

3、日本孩子的吼声在草原上震荡。

4、中国孩子的表现在我们的心中压上了沉甸甸的问号。

我想:还没看故事,看看这些小标题,你可能有些气愤了吧?难道中国孩子就不如别国孩子强?难道他们就这么娇气吗?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充满了竞争的社会,如果祖国的花朵的根只浮在地表而不深深地、稳稳地扎实扎牢,那我们的中国能不落伍吗?

我教《乌塔》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7册教材第7组第27课《乌塔》,给我们所有接触这篇课文的老师、学生和家长上了一堂深深的教育课。这篇课文写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学着本文或学习本文后,我们的学生和家长都做出了不同的反响。

一、学生的立场

我们的孩子是这样说的:“读完《乌塔》,我觉得我们就像一只鸟,想飞,可又被人关在笼子里,怕我们飞不了,飞不动。可是,不尝试着飞,又怎能知道自己的能力?即或我们能飞,但天天被关在笼子里,那么,即使上天赐给我们一对翅膀又有何用?我要向我的父母宣告:‘我有翅膀,我要飞翔!’”很显然,这个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把矛头指向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身上。的确,我们现在许多孩子都是家长的心肝儿,不管到哪儿,家长就会紧跟身后,耐心地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孩子们玩的每一个环节都在家长的监视中,这样,孩子们不仅玩得不痛快,也玩得不顺心。家长的这些所作所为,都是为孩子好,目的很明显:别让孩子伤着。结合着乌塔,倾听着孩子们的心声,我和孩子们总结了八条中国有些孩子不能像乌塔一样的理由:

1、有些孩子太受家长宠爱,家长不让孩子自己出门玩儿,限制了孩子的自由,拘束了孩子。

2、有些孩子自己有依赖心,自己的事不能自理,必须要家长跟着,不能独立生活。

3、有些孩子太懒,不能自己受苦去挣钱,付不出自己的旅费。

4、有些孩子在假日宁愿抽出时间玩,也不愿自己挣钱,比较贪玩。

5、有些孩子做不好充分的准备,也想不到要做充分的准备。

6、有些孩子出门会想家,不坚强,动不动就哭鼻子、流眼泪。

7、有些孩子不会待人接物,在生人面前无法与人交流,也不善于与人交往。

8、有些孩子不能迅速地适应环境,离开了“温室”,也不能生活。 可见,我们的孩子也是很有理性的,他们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很深刻地反思了自身的不足,孩子的意识是明智的,关键是在这种中国式的家庭里,我们的家长肯不肯撒开手中的线,让孩子们做一个断线的风筝。

欣赏完中国的个别孩子,再让我们来看一下国外的青少年是如何培养自立的:

1、美国中学生的口号是:“要花钱,自己挣!”他们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

2、日本教育界有句名言:“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余的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在这一观念指导下,许多日本孩子学好功课的同时,他们还利用课余时间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到社会上打工挣钱。

3、瑞士这个不大的国家,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着重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

4、德国一贯重视培养孩子“勤奋、正直、可靠、乐于助人、作风正派”等品格。因此,孩子需要独立地去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德国人常说,他们的首要责任就是让孩子懂得,一个人走向社会最终要靠自己,靠自立和自强。

我们比他们差吗?

二、家长的角度

一个家长这样说:“只有博览群书,使自己有一个丰富的大脑,努力地去掌握各种知识,这样才能够完成自己的愿望。‘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们要让自己的孩子亲身去经历、去体验,这样才能锻练孩子的意志,使他们养成独立自主和思考的意识。这是我们做家长应尽的义务,我们要积极和孩子进行思想沟通,共同学习,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使他们努力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栋梁之才。”感谢我们有这样的家长,起码他们让我们有了希望,看见了新式教育的曙光。

三、我的深思

“我从电视上经常看到意大利,但只有在这里它的美丽才感动了我。”多么感人的一句话!乌塔的这句普通的话正应了我们中国的一句俗语:“百闻不如一见”或“实践出真知”。可是,当今中国许多孩子的生活状况,无不为“小皇帝”、“小公主”包围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把乌塔跟我们的孩子比较一下,德国小女孩显然是占尽了上风!这是中国式教育的一个失误,也是中国式教育的一个悲哀!其实,天下的孩子独立意识都是很强的,只要耐心培养和积极引导,我们的孩子也许并不比“人家”的差。反思我们过去的教育理念,中国式家长的教育方法过于封闭,似乎是太过关心、照顾甚至是保护自己的孩子了。因此,改变孩子们的成长方式,让孩子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首先就要改变家长的思想观念,让孩子从我们的呵护、牵挂、忧虑、设计、计划、任务等等诸如此类的“育婴日志”中解放出来,得到孩子们所应有的尝试、挑战的机会,独立自主的发展空间,以及一条在孩子们自己不断的尝试中所寻找到的属于自己的真正的路。一个明智的家长,要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地逐步放开对孩子的束缚,把那颗独立意识的幼苗,放入你精心酿造的营养液中,最终使它开花结果。

掩卷静思,我作为一名家长和一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身上肩负着“走出误区”的重任。最后,我把《桃花心木》里种树人的一段话,送给全天下所有培育“桃花心木”的人:“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教后记

十四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令孩子们的心为之一震。乌塔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拓宽了孩子们的眼界。

回顾我们周围的孩子,无不在父母的羽翼下,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孩子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每天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无忧无虑,经受不得任何风吹雨打。中国孩子的生活,除了学校、电视、电脑游戏、儿童图书和游乐园,便别无乐趣。如此狭窄的生活圈子,不知圈禁了多少孩子的梦想。

因此,在教学《乌塔》这篇课文时,我把重点放在“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了解其他国家儿童的成长经历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上。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引导孩子们品读感悟乌塔对事物的独特见解外,还注意引导孩子们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孩子们都赞同乌塔的做法,独自一人游历欧洲,这是一个多么勇敢的举动呀!

孩子们羡慕乌塔,对乌塔佩服得五体投地,不仅仅是因为乌塔的勇敢,敢独自一人游历欧洲,更重要的是乌塔自主学习的精神(设计好旅行路线和日程,用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敢于挑战自我(独自一人游欧洲)、自力更生(为了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

可是,当谈到让孩子们独自一人出远门时,他们都争先恐后地摇头。为什么?因为孩子们缺少那份勇气与胆量。其实,我也知道,应该提醒孩子,向乌塔学习,并不是要模仿她独自外出旅游,而是要在生活中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丰富自己的阅历。

于是,我问孩子们:“除了看书学习外,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增长自己的见识?”

孩子们自然明白:“外出旅游,这是最好的办法。既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又可以增长自己的阅历,丰富自己的经验。积累了经验,这是人生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可是,孩子们又在担心:担心周围环境的安全隐患,担心人情的冷淡,世态的炎凉等等。这些,或多或少都存在,孩子们的担心都可以理解。但是,总不能因为这些,就放弃了美好的梦想。建议孩子们斟酌一下,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有办法了!我可以学乌塔,事先阅读与旅行地点有关的书籍,设计好旅行路线和日程,再让爸妈陪同自己一块儿外出。我给他们当向导。”天真可爱的孩子,为自己有这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兴奋异常。

接着,我给孩子们补充了《山居岁月》和《两个意大利的男孩》的故事。几乎每个孩子都明白了故事的意图: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真希望所有的家长,都能放手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生活意识和能力!希望所有的孩子,可以飞得更高、更远!

《乌塔》初备稿教学反思

今天,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乌塔》一课。小姑娘乌塔的行为不但对于我们班级中的每一个孩子来说是一种震撼,对于我来说也简直不可思议。一个十四岁的小姑娘,竟然独自一人到欧洲去旅行,真让人佩服。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这样设计课堂教学的:首先让学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乌塔是个怎样的女孩,并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作为依据。”接着以“一个小女孩该不该独自出游”为论点,让学生分正方、反方展开辩论。

刚开始,课堂教学按照我的设计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没想到,到了最后一环节,让学生围绕论点展开辩论时,课堂却变得混乱起来,同学们七嘴八舌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双方争执不休直到下课铃响,也没有辩论出个之所以然来。结果,这堂课在我的懊悔中,在学生的满头雾水中结束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究其原因,我觉得我的教学存在两点问题。 一是因为我没能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很好地相结合。学生们课外知识比较贫乏,对于国外孩子的教育和生活情况一无所知,对于其他国家的国情也不了解,所以对于乌塔的很多行为都觉得不可思议,因此就有同学提出了“法律规定,不准不满十八岁的参加工作,为什么乌塔能够打工赚钱去旅游呢?”等诸多疑问。如果我能在课前让学生搜集了解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习情况的资料,那么对于学生理解“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就有很大帮助了。

二是我驾驭课堂的能力较差,当学生因为“一个人出游如果出现了危险怎么办?”这一问题时,我茫然不知所措,如果我能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反问:“是啊,不管做什么事情安全都是很重要的,可乌塔有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呢?还有,课文围绕‘十四岁的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个问题都讲了哪些事?”再组织小组继续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如:乌塔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她是如何做准备工作的?(整整花了三年的时间,读了大量的书籍以了解欧洲各国基本情况,在家设计好了旅游路线,做好了周密的考虑,还利用每个周末的时间去挣钱准备旅费等。)她这种持之以恒的顽强自立精神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为了安全起见,每到一个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电话,以备求助。为了不让家里人担心,定时给家里人打电话,寄明信片。她这种考虑周到、有备无患,心里有着他人的品质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这样才能真正形成了人与教材的对话。如果这样安排的话,那么我相信这节课留给学生的就不是困惑了,而是心灵的震撼,是无限的思考。

用好教材 灵活疏导——《乌塔》教学后记

《乌塔》是一篇略读课文,文中的乌塔无论在行动中还是在理念上都有强烈的自立精神,这与我们现在的独生子女有着极大的反差。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既让学生对教材深入把握,体会乌塔的自立精神,又从中受到启发思考自己今后将如何去做。

我是这样引导的:“十四岁的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你听了这件事有什么感受?”学生都认为乌塔很了不起,这是他们想都没想过的事情,因为这样做很不安全,我可不敢。针对学生的这

些想法,我这样设计问题疏导:是啊,不管做什么事情安全都是很重要的,可乌塔有没有考虑这个问题呢?还有,课文围绕“十四岁的乌塔独立一人游历欧洲”这个问题都讲了哪些事?你对这些事又有什么看法呢?

这一设计使学生深入自学课文,展开讨论,真正形成了人与教材的对话。如:乌塔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是如何准备的,整整花了三年时间,读了大量的书籍以了解欧洲各国基本情况,在家设计好了旅游路线,做好周密的考虑,还利用周末时间赚钱准备旅费等。她这样持之以恒的顽强自立精神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她既节约又大方,既对自己负责又关心他人,她对自己的路费精打细算,可给亲人买礼物却很大方;为了安全起见,她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局电话,以备求助;为了不让家人担心定时给家人打电话、寄明信片。她这样考虑周到、有备无患,心里有他人的品质不也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

最后让学生思考“面对这样的同龄人的所作所为你们想说点什么?”学生受到了启示:并不是我们简单地敢与不敢去模仿他人的行为,重要的是学习乌塔的精神品质,做什么事都要有持之以恒的自立精神。

第19篇:乌塔

《乌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培养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学生的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次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教学方法

引导、朗读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引出课题。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地方?谁陪你们一起去的?(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喜欢旅游的小女孩,她叫乌塔。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2、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多媒体出示词语:

:瑞士

奥地利

意大利

希腊

威尼斯

佛罗伦萨

波恩

汉堡

师:这些都是外国一些国家和城市的名字。(指名读后,强调个别字音。)

:筋疲力尽

疲倦

一时语塞

不合逻辑

惬意

马上反驳

睡得正香(指名读,并用自己的话说说“一时语塞、不合逻辑、惬意、反驳”的意思)

过渡:看来同学们预习的非常充分,那么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呢?同学们想认识她吗?那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近乌塔。

二、尝试练习,自学教材。

(一)、感受乌塔生活上的独立。

1、快速默读课文,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师引导学生说出:课文讲了一个14岁的小女孩乌塔独自一个游历欧洲的故事。(强调说话要说得简洁,并板书:说得简洁)

2、出示:

她还告诉我她叫乌塔 ,已经14岁了。这次趁暑假游历欧洲,已经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最后还要去希腊。

学生自由读课文,说一说乌塔都去了哪些地方?

师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话说出“乌塔去了欧洲一些国家”或“乌塔去了欧洲一些地方”。

3、师:乌塔才14岁,和我们年龄相仿,如果是你一个人去国外旅游,你敢去吗?(不敢)对呀,大家都不敢,那么乌塔怎么就有那么大的胆子呢?看一看乌塔在旅行之前都做了哪些准备?

多媒体出示:

乌塔说,她在家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她还说,自己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为了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

学生生自由读课文,回答问题(回答要简洁)。

师引导学生总结:、在家设计好旅行路线和日程。查找电话号码或寄明信片。

、阅读很多的书籍。④、自己挣旅费。

师:通过这些可以看出乌塔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呢?(生活上 独立)师板书。

4、活动:练习介绍。(要求:说得简洁,可以结合上面两段内容。) 可以这样开头:爸爸妈妈我向你们介绍一位14岁的德国小女孩……

师:是啊,乌塔这样的年龄能有这样的游历,是多么不一般哪,接下来,让我们深入学习课文,了解乌塔其他的特点吧。

(二)、了解乌塔性格上的活泼开朗、热情。

1、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边读边把乌塔和作者的对话画出来。师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多媒体出示两次对话: 、我说:“我是中国人,现旅居德国。”她一听,高兴得大叫:“我是德国人,住在汉堡。”

师先示范,引导学生表现出惊喜的感觉,可适当加入惊喜的语气词。 、我有点惊讶:“你一个人吗?”“当然”她很自然地答道。

师:为什么乌塔是很自然的答道,而不是自豪?(因为乌塔认为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就像我们每天自己穿衣服、吃饭一样。)

过渡:其实乌塔身上,还有另外一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那么这种精神到底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第7—9自然段,找出作者与乌塔两次争论的内容,看你能不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三)、体会乌塔思想上有主见。

1、多媒体出示

然后,她问我,中国的孩子是不是也这样旅游。我一时语塞,想了一会儿才说:“在中国,像你这样年纪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很爱他们,会带他们一起出去玩,但一般不放心让他们一个人出远门。”

乌塔对我这番解释很不满意,马上反驳说:“我也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很爱我。不过我们兴趣不同,所以我们有时候一起出去玩,有时候单独出去玩。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我不明白。你的话不合逻辑。”

师问:为什么“我”一时语塞?“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生自由回答,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是啊,不让出门,怎么能让他们见识外面的世界呢?怎么能让他们得到锻炼,更好地成长呢?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作者和乌塔的第二次争论吧。

2、多媒体出示 乌塔说:“中国的孩子缺少很多乐趣吧?”我说:“中国有电视,有儿童图书,有游乐园,孩子们很快乐。”但她还是坚持:“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是不完美。我从电视上经常看见意大利,但只有亲自来到这里,它的魅力才深深感动了我。”

师生合作读,生生合作读。引导读出争论的语气。 师:两次争论乌塔都发表了跟作者不同的见解,你们认为谁说的更有道理呢?从中你发现了乌塔什么特点呢?(思想上有主见。)

三、提升练习,教师点拨

师:是啊,就是这样一个生活上独立自主、性格上活泼开朗、思想上很有主见的小女孩,你喜欢她吗?向往她这样的生活吗?如果你有出国旅行的愿望,爸爸妈妈会同意吗?他们会说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师:课下,老师也询问了几位爸爸妈妈的意见,他们说的最多的理由是 、要出去玩,爸爸妈妈可以陪你一起去。 、爸爸妈妈很爱你,不想让你去冒险。

、你现在的任务是好好学习,不要只想着玩儿。 ④、长大了再独立也来得及啊。

师:你同意爸爸妈妈的观点吗?如果不同意,你怎样进行有理的反驳?(根据前面的对话内容)

根据课文中学到的知识,怎么样把爸爸妈妈反驳的一时语塞呢?写几句反驳父母的话。 写完后,指名学生上前边说说自己所写的内容。

师总结:同学们反驳的都很棒,有些同学还想说,那咱们可以把这些话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回家把故事及观点讲给父母听,他们如果反对,你可以试着用今天的知识对父母的观点进行反驳,但一定要驳得有理。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独立、自强的乌塔,虽然我们不能像乌塔一样到处旅行,但学习独立是我们现代人必备的本领。我们可以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如自己收拾屋子,自己洗洗自己的小袜子等等。

今天我们还学会了口语交际的小窍门,那就是:说得简洁、对得自然、驳得有理。

板书:

生活上 独立自主

27、乌塔 性格上 活泼开朗 热情

思想上 很有主见(说话有条理)

说得简洁 对得自然 驳得有理

第20篇:乌塔

27《乌塔》教学设计

课前活动

师:抱臂坐直,按照惯例,我们一起重温班级口号—— 生:四一班的同学 像花朵一样 飘香! 四一班的同学

像星星一样 闪亮! 四一班的同学

像宝石一样 耀眼! 四一班的同学

像钻石一样 灿烂! 四一班的同学 是全校最棒的! 师:嗯,同学们精神十足,相信这节课我们能表现得非常出色!好,上课! (自评:课前活动,既展示了班级文化,让同学们喊出自信,又缓解了孩子们上公开课的紧张情绪,调动起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一、欣赏激趣

师:今天,宋老师先请大家放松一下,一起来欣赏一组美景——〖播放欧洲美丽风光,师生共赏〗

师:美吗? 生:美! 师:你想说些什么? 生:这么美的地方,我真想亲眼看看! 生:这么美丽的景色,都把我迷住了!……

师:是啊,这么美丽的地方,要能亲自体验一番,该多爽啊! (自评:第一个环节情境导入,先用美丽的欧洲风光吸引孩子们的眼光,让他们受到美的熏陶。由此引出今天的内容——一个了不起的德国女孩游历了这些美丽的地方,使孩子们发自内心地佩服羡慕这位女孩,迫切地想认识她,让孩子的心随着课堂一起跳动。)

二、导入新课

师:有一位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历了这些美丽的地方。大家想认识她吗? 生:想。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了不起的女孩,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27*乌塔)

三、初读感知

1、个性自读

师:瞧(指课题中的“*”),这个小星号告诉我们这是一篇—— 生:略读课文。

师:首先来看自学提示1,〖课件出示〗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课文,看看讲的是件什么事?可以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好,开始!【学生个性读书,边读边做标记】

(自评:个性自读,充分尊重孩子,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2、感知交流

师:(指屏幕自学提示1)谁来说说这篇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 生: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 师:你真会读书!这篇课文讲的是乌塔(指课题)独自游欧洲的事。(板书:独自游欧洲) 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读书是否细心。

〖课件出示“考考你”〗小火车呜呜叫,请你带头开起来——(指一组同学,开火车读词) 师:这列火车开得挺顺利!咱们一起来读——【生齐读】

(自评:初读感知大意,还要能细心读书,认读生词。这是读书的第一层任务。)

3、难词理解

师:你明白这些词的意思吗?谁有疑问? 生:我不明白“语塞”这个词。 生:我不理解“逻辑”这个词。

师:我们有了疑问,怎么办呢?请同学们快快在课文中找到它们的位置,读一读,想一想。找到弄懂,

可以举手说说你的理解。

生:我找到了“语塞”这个词,它在“我一时语塞,想了一会儿,才说……”这句话中。读了这句话,

联系前面的课文,乌塔问“中国的孩子也像她这样旅游吗”,我一时语塞,就是我一时不知道该怎样回答乌塔的问题。

师:你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这是一种好办法! 生:我找到了“逻辑”,【 读文中句子】在这句话 中,我觉得不合逻辑,就是不合道理,不合常规。 师:了不起,能用换词法理解词意,你真聪明! 师:看来,只要我们认真细心地读书,就会有所收获。

(自评:设计这个步骤,不但能检验孩子们是否读懂了文章,而且还能使他们巩固理解词语的方法,做到“授之以渔”。)

四、再读探究

1、简介欧洲

师:〖课件出示欧洲地图〗请看屏幕,这是欧洲地图。欧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北部,自然资源丰富,经济文化发达,是世界第六大洲。〖点击课件,出示局部地图〗

(自评:简介欧洲扩大课堂的知识容量,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在课下搜集更多的资料。)

2、明确路线

师:乌塔都游历了欧洲哪些地方呢?请你快速浏览全文,在文中找到有关语句,画出来读一读。【生浏览全文标画】

师:谁来说一说? 生:乌塔游历了欧洲,从家乡德国汉堡出发,到过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此时正身处罗马,最后还要去希腊。

〖学生看书说,老师点击课件出示乌塔游历欧洲的路线图〗

(自评:借助课件演示让孩子们更清楚地了解了乌塔游历欧洲的路线之长,比单纯读书要直观形象得多。)

3、发表看法

师:哎呀,这么长!一个14岁的小姑娘独自游览这么多地方,好不好呢?〖课件出示自学提示2〗赞成乌塔做法的同学请举手,不赞成的请举手! 【学生各持己见】

(自评:训练了孩子们发表自己的看法,不“人云亦云”。)

4、小组准备

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再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到能证明自己观点的语句。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五分钟后,我们来进行一场小小辩论赛。开始准备!【学生小组学习,准备辩论材料】

(自评:将自己的观点和课文内容有机结合,不脱离课本,注重学生与文本的交流。)

5、激情辩论

师:我们的“小小辩论赛”马上开始!〖课件出示“小小辩论赛”谁愿意来?〗正方—— 反方—— 老师来当主持人。【学生代表到台前来,准备辩论】

师:旅游可以使人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一个14岁的小姑娘独自游历欧洲,到底好不好?请双方辩个究竟! 正方:我方认为:乌塔的做法很好。孩子独自出游既能欣赏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也能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一举两得。

反方:我方认为:乌塔的做法不好。一个小姑娘独自旅游,这多危险啊!而且漫游欧洲可要花费不少钱哟! 正方:我方认为,一个人出游虽然有危险,但只要做好充分准备,就可以把危险降到最低。乌塔出发前为这次旅行准备了三年,阅读了大量有关的书籍资料,自己打工挣旅费,既减轻了父母的负担,又能锻炼自己的实际生活能力。

反方:说得倒轻巧!一个小女孩独自一人在外,爸爸妈妈一定会非常非常担心她。【反方同学特意强调“非常非常”】

正方:乌塔在家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备遭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打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报平安,爸爸妈妈就不会担心她了。

反方:一个小孩子自己在外能照顾好自己吗?万一得病了怎么办? 正方:乌塔用闹钟控制好自己的起居,该休息时休息,该游览时游览。从她睡得很“惬意”,“一边看书,一边吃糖”,都可以看出她能够很好地照顾自己。如果生病了,可以马上就医,或者请人帮助。这么一个可爱懂事的小姑娘,人们一定很愿意帮助她。

反方:如果她一个人旅行,被绑架了怎么办? 正方:她可以请求警察的帮助,如果没方法联系警察,我们知道乌塔独立生活能力很强,她可以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脱险。

反方:我们没有问题了。

师:好,辩论结束!这些小辩手能言善辩,表现出色。送给你们一块小奖牌。 师:通过辩论,我们知道:由于乌塔用三年时间做了充分准备(板书:充分准备),所以她的欧洲之旅非常惬意,同时身临其境的游历也使她感受到欧洲更真实的美丽! (自评:精心准备后进行的小小辩论赛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孩子能结合自身的经验提出一些有效合理的办法,将对文本的理解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教学目标2})

6、了解乌塔

师:你认为乌塔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从哪看出来的? 生:我觉得乌塔是个勇敢大胆的孩子,因为她独自一人游历了欧洲那么多地方。 生:乌塔很热情,因为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 生:乌塔做事很有条理,因为她在家设计好路线和日程,查警察局的电话。还很有责任心,给家里打电话或寄明信片,不让父母担心。

生:我觉得乌塔是个独立的孩子,她能用闹钟控制 自己的起居,还能自己打工赚旅费。很了不起! 生:乌塔做事很有计划。三年前就开始准备这次旅 行。 生;乌塔很有主见,从她和“我”谈话中可以看出来。 ……(师根据同学的回答随机板书) 师:同学们通过读书,更深入地了解了乌塔,非常好! (自评:通过与文本的交流,正反两方的辩论,让孩子们清楚地了解了主人公乌塔是个什么样的女孩,而且能结合文章内容说明自己的看法,有理有据。{教学目标1})

7、个性观点

师:在乌塔看来,独自游历是件很自然的事,而中国的孩子很少独自旅游,所以乌塔说——〖课件出示乌塔说的话〗一起读——【学生齐读:乌塔说:“中国的孩子很缺少乐趣吧?”】对此,你有何看法? 生:我认为中国的孩子不缺少乐趣。因为书本知识也很丰富,而且跟着爸爸妈妈旅游也能增长不少见识,既安全又可以陪陪父母。

师:你真是一个孝顺懂事的孩子! 生:我认为中国的孩子缺少乐趣。很多时候被父母管着,不能自己去感受世界,不能锻炼自己的独立能力,就好像关在鸟笼里一样,很难受,没有自由。

师:看来你和乌塔的看法相似,〖课件出示: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咱们一起读读!【学生齐读】只有亲自体验,你感受到的世界才更完美。

(自评:通过此环节,让孩子们正确看待中外儿童的做法,有什么想法就大胆地表述,不必受别人思想的影响。这对现代孩子的发展很重要。)

8、教师建议

师:相信只要大家做好充分的准备,(指板书)而且具备了独自出行的能力,相信你也能遨游世界,见识不同的风土人情,感受各地的无限风光! (自评:教师的建议可以避免孩子因太佩服羡慕乌塔而盲目地去效仿她的行为。毕竟孩子们年龄尚小,想法单纯,考虑不周。)

五、课堂延伸

1、一分钟演讲

师:学习了本课,请你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感受。给大家一分钟准备时间,等会儿来个“一分钟演讲”!【学生自由准备,台前展示】

生:乌塔真了不起!我以后要像她一样自己赚钱周游世界。 师:真有志气! 生:乌塔做事很有条理,以后无论做什么事,我都要计划好,一步一步做好。 师:相信你今后会把每件事都做好! 生:我要学习乌塔待人热情,很有礼貌,做个懂事的好孩子。【此时,学生非常积极,还有不少孩子跃跃欲试,于是我就让他们大声自由说出自己的感受。】

师:说得真好! 我们学习乌塔不光要学习她独自旅行的勇气, 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她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自评:一分钟演讲让孩子们充分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学过这一课后的感受,增强他们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教学目标3})

2、阅读链接

师:读完这篇文章,老师感受很深,给大家写了一首小诗。一起来读读,好吗?(课件出示“小诗欣赏”《勇敢独立的好少年》)【学生配乐朗读】

(自评:在联系实际谈了个人感受之后,我将自己读过这篇文章的感受汇成一首小诗,通过配乐朗读,激起孩子们对做一个勇敢独立的好少年的热情,争取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成为一个自立自强的人。)

六、总结全课 师:在这节课上,我们认识了乌塔这位了不起的德 国女孩〖课件出示乌塔照片〗,她热情勇敢独立,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相信今后大家也会像乌塔一样,在实际生活中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成为一个自立自强的人! 附:阅读链接 勇敢独立的好少年 雄鹰展翅翱翔, 搏击长空,多么勇敢! 鱼儿尽情嬉戏, 亲近绿水,多么自在! 新世纪的孩子

要做勇敢独立的好少年。 让祖国在你我手中, 更加和谐,更加美丽! 板书设计: 27*乌 塔 充分准备 热情 有计划 勇敢 有条理 独立 有主见 独 自 游 欧 洲 有责任心

(总评:这节课上,孙老师在设计教学时给足学生读书、思考、交流的时间,并激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训练思维的独创性,在生与生、师与生的合作交流中,潜移默化地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得到感染和提高。并且将语文教学置身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引导学生从语文教学的“小课堂”走向社会生活的“大天地”,广开语文信息之源,变以往的“教材成为学生的世界”为“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材”。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孙老师设计了“小小辩论赛”和“一分钟演讲”,新颖活跃的教学形式,不仅训练了学生“阅读有自己的见解”,同时也是对学生独立自主的精神以及思辨能力等良好品质的培养,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孙老师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的同时,恰到好处地发挥了教师引导的作用。学生处于入景、入情、情景交融之中,想象驰骋,学得愉快,气氛活跃,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潜能得到开发,师生共同创设出生动、活泼、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打造出了堪称精品的语文课堂。) 以上就是查字典语文网小编跟大家分享四年级语文上册《乌塔》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帮助教师朋友们较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小编祝大家学习愉快!

塔塔风险控制岗位职责
《塔塔风险控制岗位职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