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岗位职责

编制岗位职责是依据职责编流程(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1-01 08:34:04 来源:岗位职责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编制依据

宜居·月亮湾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 编制依据

一、宜居·月亮湾项目代建合同。

二、安徽星辰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的图纸。

三、拟建工程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

四、国家现行的建筑安装施工及验收规范、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安徽省及芜湖市有关保证建筑安装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要求、规定。

五、本公司目前实际管理水平、施工能力、技术力量及装备水平等。

第二章 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介

(一)项目名称:宜居·月亮湾项目工程

(二)建设单位:芜湖市宜居置业发展有限公司

(三)勘察单位:芜湖市勘察测绘设计研究院

(四)设计单位:安徽星辰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五)监理单位:芜湖市正泰工程建设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六)施工单位:马鞍山天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七)质监单位:芜湖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八)建设地址:芜湖市三山区

(九)工期要求

该地块总建设工期为30个月,自《出让合同》签订之日起2个月内开工建设。整个地块年度开发建设进度为:第一年度开工面积不少于总建筑面积的40%;第二年度竣工面积不少于总建筑面积的40%,前6个月内新增开工面积不少于总建筑面积的60%;30个月全部竣工。总建设工期和各年度建设工期全部自签订出让合同之日起计算。

(十)质量要求:合格

(十一)建设规模:

本项目工程总建筑面积为326539.4m2,其中:住宅约287578.4m

2、配套商业用房20100m2;其他用房合计约18861m2(含居委会用房、物业用房、卫生医疗用房、未成年人活动用房、菜市场、公厕、幼儿园、小学等房屋)。

不计容积率的地下人防约11571m

2、机动车库约44375.65m2。

二、工程设计概况

(一)建筑概况

1、地下车库建筑做法:

(1)防水做法

编制单位:马鞍山天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推荐第2篇:估算编制依据

估算编制依据

(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设计规范》(SL290—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3)国务院第471号令;《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国务院第511号令);

(5)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办法(陕西省人民政府第141号令);

(6)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陕财办综〔2003〕38号,渭财发〔2003〕34号);

(7)耕地开垦费(陕政发〔2000〕44号);

(8)水利建设基金(陕财发〔1998〕68号,渭财发〔1999〕149号);

(9)征地管理费(陕价费调发〔2001〕113号);

(10)征地不可预见费(陕价涉发〔1993〕42号);

(11)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森林植被恢复费征用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综〔2002〕73号);

(12)陕西省征用占用林地有关费用标准(陕政发〔2005〕64号);

(13)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恢复征收征占用林地、林木四项费用有关问题的通知(陕政护发〔2000〕15号);

(14)转发《国家林业局关于各项建设工程征占用经济林地有关问题的通知》(陕林护发〔2000〕88号;

推荐第3篇: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文件;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技术经济指标;工程所在地区行政主管部门和批准文件,建设单位对施工的要求;工程施工合同或招标投标文件;工程设计文件;工程施工范围内的现场条件,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与工程有关的资源供应情况;施工企业的生产能力、机具设备状况、技术水平等。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编制依据;工程概况;施工部署;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主要施工方法;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主要施工管理计划。

施工组织设计项目施工过程中,如发生以下情况之一时,施工组织设计应及时进行修改或补充:工程设计有重大修改;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实施、修订和废止;主要施工方法有重大调整;主要施工资源配置有重大调整;施工环境有重大改变。经修改或补充的是施工组织设计应重新审批后才能实施。

施工平面布置图包括:工程施工场地状况;拟建建筑物的位置、轮廓尺寸、层数等;工程施工现场的垂直运输设施、办公和生活用房等的位置和面积;布置在工程施工现场的垂直运输设施、供电设施、供水供热设施、排水排污设施和临时施工道路等;施工现场必备的安全、消防、保卫和环境保护等设施;相邻的地上、地下既有建筑物及相关环境;

单位工程进度计划的编制依据:主管部门的批示文件及建设单位的要求;施工图纸及设计单位对施工的要求;资源配置情况;建设单位可能提供的条件和水电供应情况;施工现场条件和勘察资料;预算文件和国家及地方规范等资料。

钢筋笼施工质量控制要点:钢筋笼宜分段制作,分段长度视成笼的整体刚度、材料长度、起重设备的有效高度三因素考虑;加箍宜设在主筋外侧,主筋一般不设弯钩;钢筋笼的内径应比导管接头处外径大100mm以上;

推荐第4篇:《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范本

直属项目管理公司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范本

×××(建设单位)×××建筑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一、编制依据

1、本工程《施工合同》文件及公司《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

2、本工程经图审机构审查通过的各专业施工图: 建施、结施、水施、电施、暖通等;

3、施工现场勘察调查得来的资料和信息:

工程施工范围内的现场条件;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工程有关资源的供应情况。

4、国家及地方政府现行的有关建筑法律、法规、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修订,2011.04.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修订,自2014年12月01日起执行)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000】279号)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003】393号) 《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2010】 直属项目管理公司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范本

《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 50430—2007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 50375—2006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GB/T 50656—2011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 77—2010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GB/T 50905—2014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 50640—2010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 50502—2009 《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 50328—2014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JGJ/T 185—2009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管理规程》CECS 266—2009 (2)技术质量类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13 《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01—201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201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 50496—2009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2013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 10—2011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 107—2010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 85—2010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CECS 175—2004

直属项目管理公司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范本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 《钢结构焊接规范》GB 50661—2011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 82—2011 《冷弯薄壁型刚结构技术规范》GB 50018—2002 《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JGJ 7—2010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 102—2002 (2012年版) 《铝合金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576—2010 《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6—2012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7—2012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5—2012 《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 50693—2011 《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 155—2013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2011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9—2010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10—2001 《建筑幕墙》GB/T 21086—2007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 102—2003 《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 113—2009(2015) 《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GJ 139—2001 《铝合金门窗工程技术规范》JGJ 214—2010 《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 126—2015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2002 《给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1—200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 《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CECS 246—2008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02 《建筑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2002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39-2013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2007

直属项目管理公司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范本

《外墙内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T 261—2011 《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10—2002 《湖南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规程》DBJ 43/T 306—2014 (3)安全类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 146—2013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 《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技术规范》JGJ/T 188—2009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 50720—2011 《建筑施工作业劳动保护用品配备及使用标准》JGJ 184—2009 《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 180—2009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 162—2008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 80—91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28—2010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 《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66—2008 《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231—2010 《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202—2010 《高处作业吊篮》GB 19155—2003 《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JGJ/T 194—2009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33—2012 《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 88—2010 《建筑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 215—2010 《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 196—2010 《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JGJ/T 187—2009 《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 276—2012

直属项目管理公司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范本

《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 147—2004

6、与本工程有关的现行机具设备和材料的施工要求及标准;

7、有关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规定;

(1)关于印发《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评选办法(2013年修订)》的通知(建协〔2013〕24号);

(2)《湖南省建设工程芙蓉奖评选办法》(2013征求意见稿); (3)《湖南省优质工程评选办法》(2013征求意见稿);

(4)关于印发《湖南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化示范工程(工地)创建实施办法》的通知(湘质安监字〔2015〕26号)

(5)关于印发《株洲市优质工程奖暨“神农奖”评审办法》的通知; (6)《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工地安全文明标准化诚信评价试行办法》 (建协[2008]36号)

(7)关于印发《湖南省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验收办法》的通知(湘建建【2010】239号)

(8)关于印发《湖南省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程创建实施办法》的通知(湘建建【2010】220号)

(9)关于印发《株洲市市级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程(工地)评选办法》的通知(株质安研字【2013】1号)

(10)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办法(试行)(2013.01.25)

8、公司现行关于质量、安全、环境“三位一体”管理体系的有关文件: 《“一体化”管理手册》(CHFEC/Q-OHS-E MSMM-2010C版); 《程序文件》(CHFEC/Q-OHS-E MSPD-2010C版); 《管理文件》(CHFEC/Q-OHS-E MSMD-2010C版)。

9、其他相关文件:

公司《安全质量标准化图集》(2014版) 《项目管理手册》(2012.12)

【备注】:各项目需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或增补

推荐第5篇:农田水利项目编制依据

2.1目标任务的确定依据

1、《土地管理法》;

2、《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

4、《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农田保护有关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5]196号);

5、《关于开展设立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工作的通知》(国土资源发[2005]197号;

6、《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

7、《河南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8、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河南省2010年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申请表;

9、《开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0、《通许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2.2投资测算的标准和依据

参照下列标准对通许县2010年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区建设进行测算:

1、《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

2、《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3、《全国新增1000亿斤糠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4、《河南省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项目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5、河南省发改委、财政厅、水利厅2006年版《河南省水利水电工程概预算定额及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

6、河南省建设厅2008年版《河南省建筑工程预算定额》;

7、通许县高产稳产粮田工程设计方案,包括文字说明和图纸;

8、其他条件及有关的现行价格政策。

推荐第6篇:创优 编制依据说明

《创优监理实施细则》编制依据说明

监理项目部基本规范和标准配置:监理项目部配置满足工程需要的规范和标准,在工程实施前根据电压等级、工程实际情况及委托监理合同要求等,在基本配置基础上进行补充并配备相应的纸质版或电子版文件,同时应对规范和标准实施动态管理,以保证与施工进度同步及时更新规范和标准,替换废止文件。《电气监理实施细则》替换废止及增加的文件如下: 1.《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达标投产考核办法(2011)版》替换2005年版本; 2.《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优质工程评选办法(2011年版)》替换2008年版本; 3.增加《关于印发“三强化三提升”质量提升年活动指导意见的通知》基建质量〔2011〕226 号;

4.增加《关于印发“三抓一巩固”基建安全主题活动指导意见的通知》基建质量〔2011〕227号

5.《屋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替换《屋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

220阿金千伏变电站监理项目部

推荐第7篇: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本报告依据以下文件进行编制:

1、《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办法》

2、《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评价办法》

3、《广东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使用管理细则(修订)》

4、《广东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潮州单丛茶现代化产业基地建设2012年度实施方案》

5、《潮州市大力推进单丛茶产业化建设实施办法》

推荐第8篇:公路造价编制依据

公路造价编制依据

1.《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

2.《公路工程概预算定额》(与国内差别)

3.《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与国内差别)

4.《国家计委、建设部关于》

5.项目所在省政府关于《XX省土地管理条例》

6.项目所在省交通厅《关于执行的通知》(包括人工费、运费、装卸费、机械使用费、规费、主副食运费补贴综合里程、税率等的规定)

7.项目所在市(县)政府《关于建设项目统一征地办法的通知》(包括征地补偿、安置补偿)

8.项目所在市(县)政府《关于实施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公告》

9.项目所在市(县)政府《关于征占用林地补偿费用管理办法》

10.项目所在省交通厅《关于发布的通知》

11.国土资源系统《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包括耕地开垦费、耕地占用费等收费对象及标准)

12.《XX省实施细则》

13.XX省2014年最新交通建设工程造价信息(外购材料按设计提供材料所在市运输至工地)

14.砂石水泥等地方材料料场调查单价及料场运距

15.项目周边某条道路相关造价文件及编制说明

推荐第9篇: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篇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基本依据有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基本依据有:

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

1、国家经济发展的长期规划,部门、地区发展规划,经济建设的方针、任务、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

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

2、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和委托单位的要求。

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

3、对于大中型骨干建设项目,必须具有国家批准的资源报告、国土开发整治规划、区域规划、工业基地规划。交通运输项目,要有关的江河流域规划与路网规划。 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

4、有关的自然、地理、气象、水文、地质、经济、社会、环保等基础资料。

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

5、有关行业的工程技术、经济方面的规范、标准、定额资料,以及国家正式颁发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

6、国家颁发的评价方法与参数,如国家基准收益率、行业基准收益率、外汇影子汇率、价格换算参数等。

对于具体行业的项目,则还要增加以下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管理操作规程 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通知

行业规范--劳动安全 行业规范--劳动保护 行业规范--卫生

行业规范--环境质量标准 行业规范--食品加工 行业规范--环境保护

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财政部关于印发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

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 企业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登记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专利法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关于暂停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内含各种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使用税暂行条例 关于外商投资企业成为公司股东或发起

关于车船使用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和暂行规定 人登记管理的若干规定

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试行资本金制度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暂行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细则

国家税务局关于印花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 城市房地产税暂行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行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实施细则 境外进行项目融资管理暂行办法

关于设立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若干问题暂行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

国家专项资金申请政策文件大全

1、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暂行办法...4

2、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暂行办法...8

3、中央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补助资金财政财务管理暂行办法...15

4、中央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贴息资金财政财务管理暂行办法...17

5、财政部关于切实加强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财政财务管理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19

6、国家工程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21

7、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组织推荐2008年创业风险投资备选企业的通 知...25

8、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编制大纲和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报批文件提纲的通知 26

9、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改进外国政府贷款项目前期工作和加强实施监管的通 知...32

10、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39

11、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请组织申报 卫星应用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的通知...52

12、关于印发关于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若干政策的通知...56

13、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2008年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专项的通知...60

14、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请组织申报2007年生物质能综合利用示范 项目的通知...61

15、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请组织申报2007年第二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及国家工程实验室项目的通知 64

16、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请组织申报生物医学工程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的通知...69

17、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请组织申报国家 生物产业基地公共服务条件建设专项的通 知...72

18、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请组织实施 循环经济高技术产业重大专项的通知...73

19、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产业技术研发资金试行创业风险投资项目申报和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 75 20、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配合财税部门做好创业投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实施工作的通知...78

21、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创业投资企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79

22、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请组织申报生物医学工程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的通知...81

23、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请推荐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授牌项目的通知...82

24、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继续用好国外优惠贷款促进经济增长的通知...86

25、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委托地方审批部分外国政府贷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的通知...87

26、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2009年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专项的通知...89

27、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2009年信息安全专项有关事项的通知...91

28、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管理的通知...98

29、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请组织申报2008年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的通知...102 30、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2008年(第15批)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通知...105

31、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2008年度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的通知...108

32、财政部关于外国政府贷款项目申报程序有关问题的通知...110

33、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组织推荐2008年创业风险投资备选企业的通知...111

34、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产业技术研发资金试行创业风险投资项目申报和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 112

35、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配合财税部门做好创业投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实施工作的通知...115

36、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跨省区或规模较大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设立与变更有关事项的通知...116

37、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试行创业风险投资的若干指导意见...118

38、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试行创业风险投资管理工作规程(试行)...121

3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124 40、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128

41、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160

42、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168

4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范设立与运作指导意见的通知...172

44、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支持引导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加大服务力度缓解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通知 174

45、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176

46、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申请办法...179

47、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申请书...186

48、中国银监会关于银行建立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的指导意见...191

49、关于进一步改进小额担保贷款管理积极推动创业促就业的通知...192 50、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194

51、粮食现代物流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格式和要求...198

52、国家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管理办法...201

53、国家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国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4篇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本报告依据以下文件进行编制:

1、《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办法》

2、《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评价办法》

3、《广东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使用管理细则(修订)》

4、《广东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潮州单丛茶现代化产业基地建设2012年度实施方案》

5、《潮州市大力推进单丛茶产业化建设实施办法》篇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 1.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2、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

3、《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

4、《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2007);

5、《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6、《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7、《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8、《重庆市十二五农业农村规划》。

9、重庆市九龙坡区城乡分区规划(2010-2020)。

10、国家、省、部关于有机蔬菜生产技术规范和有关规定等。

11、国家现行有关政策、法规和标准等。

推荐第10篇:勘察报告编制依据

摘 要: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在保证外业和实验资料准确可靠的基础上,文字报告和有关图表应按合理的程序编制。要重视现场编录、原位测试和实验资料检查校核,使之相互吻合,相互印证。地基岩土分层是一个重要环节,要根据岩土地质时代、土的成因类型、岩土性质、状态、岩石风化程度和物理力学特征合理划分。岩土的工程力学性质是根据原位测试和实验资料的数理统计值综合判定。报告要充分搜集利用相关的工程地质资料,做到内容齐全,论据充足,重点突出,正确评价建筑场地条件、地基岩土条件和特殊问题,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合理适用的建议。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 报告 图表 编制程序 岩土分层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工程地质勘察的最终成果,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报告是否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和岩土工程特点,关系到工程设计和建筑施工能否安全可靠、措施得当、经济合理。当然,不同的工程项目,不同的勘察阶段,报告反映的内容和侧重有所不同;有关规范、规程对报告的编写也有相应的要求。下面着重谈一谈有关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工作,且侧重于详细勘察阶段。

1、报告的编制程序

一项勘察任务在完成现场放点、测量、钻探、取样、原位测试、现场地质编录和实验室测试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即转入资料整理工作,并着手编写勘察报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工作应遵循一定的程序,才能前后照应,顺当进行。不然的话,常会出现现场编录与实验资料的矛盾、图表间的矛盾、文图间的矛盾,改动起来费时费力,影响效率,影响质量。

通常的编制程序是:

(1)外业和实验资料的汇集、检查和统计。此项工作应于外业结束后即进行。首先应检查各项资料是否齐全,特别是实验资料是否出全,同时可编制测量成果表、勘察工作量统计表和勘探点(钻孔)平面位置图。

(2)对照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资料,校正现场地质编录。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但往往被忽视,从而出现野外定名与实验资料相矛盾,鉴定砂土的状态与原位测试和实验资料相矛盾。例如:野外定名为粘土的,实验出来的塑性指数却17;野外定名为细砂的,实验资料为中砂,其0.25~0.5mm颗粒含量百分比达50%以上;野外定为可塑状态粘性土的,实验出来的液性指数却0;野外定为稍密状态的砂性土,标准贯入击数却10击;野外定为淤泥或淤泥质土的,实验出的孔隙比却1;野外定为硬塑粘性土的,标贯击数却18击……产生诸如此类的矛盾,或由于野外分层深度和定名不准确,或试验资料不准确,应找出原因,并修改校正,使野外对岩土的定名及状态鉴定与实验资料和原位测试数据相吻合。

(3)编绘钻孔工程地质综合柱状图。

(4)划分岩土地质层,编制分层统计表,进行数理统计。地基岩土的分层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评价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因此,此项工作必须按地质年代、成因类型、岩性、状态、风化程度、物理力学特征来综合考虑,正确地划分每一个单元的岩土层。然后编制分层统计表,包括各岩土层的分布状态和埋藏条件统计表,以及原位测试和实验测试的物理力学统计表等。最后,进行分层试验资料的数理统计,查算分层承载力。

(5)编绘工程地质剖面图和其它专门图件。

(6)编写文字报告。按以上顺序进行工作可减少重复,提高效率;避免差错,保证质量。在较大的勘察场地或地质地貌条件比较复杂的场地,应分区进行勘察评价。

2、报告论述的主要内容

报告应叙述工程项目、地点、类型、规模、荷载、拟采用的基础形式;工程勘察的发包单位、承包单位;勘察任务和技术要求;勘察场地的位置、形状、大小;钻孔的布置者和布置原则,孔位和孔口标高的测量方法以及引测点;施工机具、仪器设备和钻探,取样及原位测试方法;勘察的起止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和质量评述;勘察工作所依据的主要规范、规程;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报告应附勘探点(钻孔)平面

位置图、勘探点测量成果表和勘察工作量表。倘若勘察工作量少,可只附图而省去表。一个完整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由下面几部分组成。1 地质地貌概况

地质地貌决定了一个建筑工地的场地条件和地基岩土条件,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论述:(1)地质结构。主要阐述的内容是:地层(岩石)、岩性、厚度;构造形迹,勘察场地所在的构造部位;岩层中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和风化、破碎程度。由于勘察场地大多地处平原,应划分第四系的成因类型,论述其分布埋藏条件、土层性质和厚度变化。(2)地貌。包括勘察场地的地貌部位、主要形态、次一级地貌单元划分。如果场地小且地貌简单,应着重论述地形的平整程度、相对高差。(3)不良地质现象。包括勘察场地及其周围有无滑坡、崩塌、塌陷、潜蚀、冲沟、地裂缝等不良地质现象。如在碳酸盐岩类分布区,则要叙述岩溶的发育及其分布、埋藏情况。如果勘察场地较大,地质地貌条件较复杂,或不良地质现象发育,报告中应附地质地貌图或不良地质现象分布图;如场地小且地质地貌条件简单又无不良地质现象,则在前述钻孔位置平面图上加地质地貌界线即可。当然,倘若地质地貌单一,则可免绘界线。2 地基岩土分层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这一部分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着重论述的问题,是进行工程地质评价的基础。下面介绍分层的原则和分层叙述的内容。

(1)分层原则。土层按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岩性、状态和物理力学性质划分;岩层按岩性、风化程度、物理力学性质划分。厚度小、分布局限的可作夹层处理,厚度小而反复出现可作互层处理。

(2)分层编号方法。常见三种编号法:第一,从上至下连续编号,即①、②、③……层。这种方法一目了然,但在分层太多而有的层位分布不连续时,编号太多显得冗繁;第二,土层、岩层分别连续编号,如土层Ⅰ-

1、Ⅰ-

2、Ⅰ-3……;岩层Ⅱ-

1、Ⅱ-

2、Ⅱ-3……;第三,按土、石大类和土层成因类型分别编号。如某工地填土1;冲积粘土2-

1、冲积粉质粘土2-2,冲积细砂2-3;残积可塑状粉质粘土3-

1、残积硬塑状粉质粘土3-2;强风化花岗岩4-1,中风化花岗岩4-2,微风花岗岩4-3。第

二、三种编法有了分类的概念,但由于是复合编号,故而在报告中叙述有所不便。目前,大多数分层是采用第一种方法,并已逐步地加以

完善。总之,地基岩土分层编号、编排方法应根据勘察的实际情况,以简单明了,叙述方便为原则。此外,详勘和初勘,在同一场地的分层和编号应尽量一致,以便参照对比。

(3)分层叙述内容。对每一层岩土,要叙述如下的内容:①分布:通常有“普遍”、“较普遍”、“广泛”、“较广泛”、“局限”、“仅见于”等用语。对于分布较普遍和较广泛的层位,要说明缺失的孔段;对于分布局限的层位,则要说明其分布的孔段。②埋藏条件:包括层顶埋藏深度、标高、厚度。如场地较大,分层埋深和厚度变化较大,则应指出埋深和厚度最大、最小的孔段。③岩性和状态:土层,要叙述颜色、成分、饱和度、稠度、密实度、分选性等;岩层,要叙述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节理裂隙发育情况、风化程度、岩心完整程度;裂隙的发育情况,要描述裂隙的产状、密度、张闭性质、充填情况;关于岩心的完整程度,除区分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和极破碎外,还应描述岩心的形状,即区分出长柱状、短柱状、饼状、碎块状等。④取样和实验数据:应叙述取样个数、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尽量列表表示土工实验结果,文中可只叙述决定土层力学强度的主要指标,例如填土的压缩模量、淤泥和淤泥质土的天然含水量、粘性土的孔隙比和液性指数、粉土的孔隙比和含水量、红粘土的含水比和液塑比。对叙述的每一物理力学指标,应有区间值、一般值、平均值,最好还有最小平均值、最大平均值,以便设计部门选用。⑤原位测试情况:包括试验类别、次数和主要数据。也应叙述其区间值、一般值、平均值和经数理统计后的修正值。⑥承载力:据土工试验资料和原位测试资料分别查算承载力标准值,然后综合判定,提供承载力标准值的建议值。3 地下水简述

地下水是决定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重要因素。报告中必须论及:地下水类型,含水层分布状况、埋深、岩性、厚度,静止水位、降深、涌水量、地下水流向、水力坡度;含水层间和含水层与附近地表水体的水力联系;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条件,水位季节变化,含水层渗透系数,以及地下水对混凝土的侵蚀性等。对于小场地或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勘察场地,论述的内容可以简化。有的内容,如水位季节变化,并非在较短的工程勘察期间能够查明,可通过调查和搜集区域水文资料获得。地下水对混凝土的侵蚀性,要结合场地的地质环境,根据水质分析资料判定。应列出据以判定的主要水质指标,即pH、HCO-

3、SO2-

4、侵蚀CO2的分析结果。

第11篇:房地产项目申请报告编制依据

房地产项目申请报告编制依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办发[2010]4号);

2、《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

[2010]4号);

3、《商丘市中心城区规划》(2010-2012年);

4、《商丘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5、《商丘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6、《住宅设计规范》(GB20096-1999);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CB50016-2006);

8、《2000年小康型城市住宅科技产业工程示范小区规划设计守则》 9、《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50037-2008)

10、《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BJ16-2008)

11、《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12、《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的设计规范》(JG50050-2002)

13、《居住小区给水排水设计规范》(CE-94)

1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建筑》(CB50045-2006)

15、《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50352-2005)

1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

1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修订)

18、《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89)

19、《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手册》

2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

21、《城市规划中的工程规划》

2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6-98)

2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180-1993)(2002年版)

24、《城市绿化条例》

25、各种税费的取值执行现行规定

26、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有关资料。

第12篇:水土保持投资概算编制依据

水土保持投资概算编制依据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

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总(2003)67号)

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水利部水总(2003)67号)

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水利部水总(2003)67号)

《关于印发浙江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费用构成及编制办法(试行)》和《浙江省水土保持植物工程概算定额(试行)的通知》(浙水保(2005)2号) 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发改价格(2007)670号)

浙江省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浙价费(1997)107号(1997)财综37号)

关于进一步规范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征收和使用管理的通知(浙水保(2006)23号)

费率标准:

综合费率为建筑工程取28.1%,植物工程为33.1%(包括管护费5%)

直接工程费: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台时费

措施费:按直接工程的6%计取

间接费:按直接工程的11.5%计取

利润:按(直接费+间接费)*5%

税金=(直接费+间接费+利润)*3.22%

前三者依据工程数量和单价进行计算

一、工程措施 :主要有表土剥离、场地平整等

二、植物措施

三、临时措施:主要是临时排水沟、彩布条、填土草包等

四、独立费用:

1建设管理费:按新增的建筑工程、植物工程和临时工程投资总和的2.5% 2工程质量监督费:按新增的建筑工程、植物工程和临时工程投资总和的0.25% 3水土保持工程监理费:总监12万元/(人。年),监理工程师10,监理员8,本工程按10,同时结合监理实际工作量计列

4水土保持检测费:按水利部保监(2005)22号文及实际工程量计列

5科研勘测设计费:参照浙水保办(1998)07号文,与业主协商计取

6水土保持技术文件技术咨询服务费:按照水利部水保监(2005)22号文计取 7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技术报告编制费:按照水利部水保监(2005)22号文计取,与业主协商计取

五、预备费和建设期融资利息:基本预备费,按1-4部分(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工程+独立费用)总和的5%计取,价差预备费,按年物价指数的0%计取。

六、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依据《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衢州市实施《浙江省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细则》

第13篇: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

1.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2、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

3、《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

4、《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2007);

5、《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6、《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7、《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8、《重庆市十二五农业农村规划》。

9、重庆市九龙坡区城乡分区规划(2010-2020)。

10、国家、省、部关于有机蔬菜生产技术规范和有关规定等。

11、国家现行有关政策、法规和标准等。

第14篇:吊篮施工方案编制依据

吊篮施工方案编制依据

①甲方提供的工程图纸及施工要求 ②《高处作业吊篮》CB19155—2003

③《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3 ④《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2005 ⑤《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⑥《高处作业吊篮安全规则》JGJ5027—1992 ⑦《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⑧吊篮提升机安全锁使用说明书

一、工程概况

1、项目名称:

2、项目地点:

3、项目内容:

4、建设单位:

5、设计单位:

6、监理单位:

7、总包单位:

8、施工单位:

9、项目规模:

二、高处作业吊篮现场布置及搭设施工概述

1、高处作业吊篮布置方案:

该工程为外墙施工,根据施工现场勘察我公司建议采取 台吊篮进行布臵方式。

2、本工程设安全巡查员一名,由 同志(电话: )负责担任,对吊篮施工现场进行安全、质量、全面管理。

三、高处作业吊篮的施工准备、安装及拆卸流程

1、施工前的准备:

(1)吊篮由我方运抵现场后,用塔吊或龙门吊将吊篮悬挂机构、钢丝绳配重和电缆运抵楼面,工作平台、提升机、安全锁、配电箱等运抵地面相应安装位臵。

(2)设吊篮专用配电箱一个,箱内配备漏电开关和三相五线电源插座(插座数量与吊篮数量相对应),安装于楼顶。

(3)在施工时,吊篮施工上方位臵必须搭设一层结实的隔断防护,严防上部施工过程中坠物打击。

2、吊篮安装:

(1)我方派出专门人员负责吊篮的安装组织工作,严格按照《高处作业吊篮安装、维护、使用技术规范》进行安装。

(2)首先安装上部支架系统。将挑梁安装在前后支架上,加紧加强钢丝绳,使挑梁前端上翘30㎜,加配重块压挑梁支架不小于1000㎏。

其次搭设篮体平台,根据立面位臵组织标准节,标准节连接螺栓必须齐全、拧紧。用安全网将吊篮外立面和两侧面封闭起来。再将工作钢丝绳和安全钢丝绳由上放下,分别穿过提升机和安全锁,(整个吊篮需接地可靠,接地线导线必须大于或等于导线芯线接地电阻4Ω,马达外壳配电箱均可靠接地则各回路验收合格后才允许送电、调试)接通电源,经调试后这种试验正确吊篮才升离地面。

3、安装注意事项:

(1)在施放钢丝绳时必须注意配话机加强上下部作业人员的联系,协调好上下部作业人员的配合关系。

(2)参与安装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帽,在支架就位、钢丝绳施放、吊篮上墙及调试安装过程中,相关人员应系好安全带。

(3)吊篮安装验收时,应特别注意对吊篮运行范围内的障碍物的排除,施工、安装的电焊把线不得靠近或缠绕在吊篮钢丝绳上。

(4)吊篮安装时,应在作业范围设臵警戒线,划出工作区别,严防非工作人员入内,严禁上下交叉作业。

(5)5级以上大风、大雨、雷雨、雾天和大雪天,应停止安装吊篮。 (6)安装吊篮不得在夜间作业。

(7)安装作业必须严格按以上安全技术交底正确安装吊篮,严禁违章操作。

㈠拆卸组织:由持有吊篮专项特种作业操作证的专业人员负责吊篮的拆卸工作。吊篮拆卸之前必须对安装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㈡拆卸顺序:①将吊篮放至地面,摆放平稳→②将钢丝绳从提升机和安全锁中退出→③关闭总电源→④收起钢丝绳、电缆和保险→⑤拆卸吊篮上部支架和吊篮篮体→⑥利用门字架或室内电梯,将吊篮上部支架、钢丝绳、电缆、保险绳、配重块及楼面上的篮体转运至地面,并在指定位臵堆放整齐→⑦吊篮退场。

4、拆卸注意事项:

(1)吊篮拆卸作业范围须进行安全警界,不得有任何其它交叉作业。 (2)吊篮拆卸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

(3)5级以上大风、大雨、雷雨、雾天和大雪天,应停止拆卸吊篮。工作平台悬挂在空中时,不得拆卸。

(4)拆卸吊篮不得在夜间作业。

(5)拆卸作业过程中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待情况检查清楚,排除异常后,主能恢复作业。

(6)拆卸作业必须严格按以上安全技术交底正确拆卸吊篮,严禁违章操作。

四、高处作业吊篮施工检查与验收

吊篮投入使用前,首先,应由各工序自检、互检、完善有关资料,然后由公司安全部门派出参加检查验收。其验收方法和检查内容如下:

1、料具检查:

验收所使用的各种材料、机具配电箱、电缆应符合有关规定,要有效期内出厂合格证才能使用。

2、检查验收时,将吊篮从地面升起0.5m左右,其检查六项内容如下: (1)吊篮安装是否与平面布臵图相吻合。 (2)挑梁安装及其屋面固定是否符合要求。 (3)钢丝绳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4)吊篮连接螺栓是否紧固,接地是否可靠,地阻合格,电气设备操作良好,接线正确、标志齐全、防水、防范措施到位。

(5)提升机运行是否正常,马达保护定位正确,电源平衡等。 (6)使用吊篮的操作人员,有无交底和培训上岗,现场挂操作规程。

3、吊篮荷载试验方法

最大测试荷载应不得超出标称荷载1.2倍,加荷应分4次进行,前两次各加标称荷载的40%㎏,后两次应各标称荷载的20%㎏(最大加1.19倍,加荷后,篮体各部位和屋面挑梁不得有明显的变形。)

4、使用时,每台吊篮上的操作负责人应填写使用记录卡。

吊篮使用期间,应由主管工长组织有关人员每周作一次全面检查,若发现隐患,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并应挂牌告示,直到问题解决后方能使用,并应有记录。验收合格后,应有主管验收人和参加人员签字、记录。以作为资料,存档备查。

五、高处作业吊篮安全施工管理系统

1、吊篮的安装拆卸

(1)安装前,必须彻底清除屋面、外墙立面安装部位的所有障碍物,以确保安装质量和作业安全。

(2)吊篮安拆作业范围须有租用单位的警戒线,严禁交叉作业。 (3)在收放钢丝和电缆时必须加强上下部位作业人员的联系。 (4)参加安装的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帽,在支架就位、钢丝绳收放、吊篮上墙及调试过程,相关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

2、吊篮安全使用措施

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建设部颁发的JGJ80—9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除遵守上述规范外,尚需遵守本规定:

(1)吊篮应有专人负责、专人保养、施工人员相对稳定,未接受安全技术交底的人员不准上岗工作,吊篮负责人要坚持每天派人上层面检查挑梁锚固和配重情况,要熟悉掌握《施工方案》。严禁酒后工作,经体检合格后方能上吊篮工作。保证通讯畅通应配部话机,吊篮上工作应穿绝缘鞋

(2)吊篮内应不超过2人上岗位工作,必须佩戴安全帽及安全带,安全带应与吊篮生命绳连接。施工时限定吊篮重量500㎏内,严禁超载。当施工高度超过50m及前梁升出长度超过规定范围或后支架距离缩短时,平台的载重量必须减少;风力较大时,载重量还要减少。工作平台内载荷(包括人体重量)应该大致均布;工作平台限2人作业,不得超员。

(3)要严格控制吊篮载重量,荷载要均匀分布。吊篮的每米长度内静荷载不得超过100KG(1KN)。

(4)吊篮在使用过程中,当感觉吊篮两端倾斜时应及时予以调整,以保持吊篮水平。吊篮两端相差不应超过5㎝。

(5)吊篮在外墙悬挂工作时,不允许拆卸篮体本身任何物品。 (6)吊篮提升到工作高度时,必须将吊篮与建筑物水平拉固方可开始工作,高处工作传递物件,严禁上下抛掷。

(7)吊篮提升或下降前,必须首先将吊篮的连接物公开后才能操作。吊篮在升降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吊篮的篮体、钢绳是否与建筑物碰撞、擦挂,排队后才能继续缓缓上升。

(8)当必须在吊篮上进行电气焊作业时,严禁将钢丝作为地线使用,严禁将火焰对准(或接近)钢丝绳和电缆。电焊、气焊作业时,必须对钢丝绳、电缆和工作平台进行全面防护,不得用吊篮作为电焊地线,严禁将电焊机、气焊瓶、乙炔瓶等设备放入工作平台。如发现此种现象,定将严惩!

(9)严禁在雨天、雾天夜晚(无充足照明)或六级以上大风中使用吊篮,雷雨时停止工作。

(10)吊蓝使用结束后,应将电动提升机用塑料布包扎,防止雨水渗入;离开篮时,操作人员必须将吊篮与建筑物水平拉固,以防损坏墙面。

(11)吊篮只能作为施工脚手架,而不能用作垂运输工具。材料供应,一律由楼层窗口进出。

(12)钢丝绳上不得有砂架、泥垢、杂物,如发现钢丝绳断股、断毕(超标)等必须更换;如果发现任何问题,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马上通知维修人员。

(13)钢丝绳尾端超长部分必须悬空放臵,要使其能自由旋转,不能拖地。 (14)作好工作日记;当发生因要伤亡未遂事故,要保护好现场,并立即上报有关领导。 (15 )人员上、下工作平台在指定停放位臵(地面)进行。人员进出吊篮前,应采取措施使吊篮固定。严禁作业人员从一台吊篮直接翻入另一台吊篮。

(16)非吊篮作业人员不得进入吊篮平台。吊篮操作人员必须正确使用检查合格的安全帽、安全带和安全帽。上吊篮的操作人员必须先背好、系好合格的安全带,安全带上的自锁扣牢在独立的安全绳子上,或配备其他安全装臵。

不背好安全带和不系牢安全带而上吊篮操作,属于吊篮施工中的严重违章行为,必须杜绝此违章。

(17)吊篮运行时应密切注意上下有无障碍物,避免碰撞或拉扯;将电缆线臵于吊篮外侧,防止电缆线被挂断、撞断和压断。严禁两台吊篮连在一起升降。

(18)严禁在吊篮上架梯爬高作业。严禁擅自在吊篮上增长、增宽或增高作业。工作平台悬挂在空中时,严禁拆卸平台上的任何件。发生提升机卡绳或其他不明故障时,绝对禁止强行开,不允许在空中检修吊篮,特别情况要有可行的安全的保护措施,将悬吊平台固定,保证不出任何事故。

(19)在现场使用中,距离吊篮10m范围内不得有高压电线。并在吊篮施工范围下设臵醒目的警示标志(线)并挂“非工作人员止步,防止高空东西坠落”。

(20)电动吊篮应配独立的电源开关箱,必须可靠接零(接地)保护,如需设备照明,必须使用36V的安全电压。电气控制箱内禁止摆放杂物,电源箱加锁,专人检查负责,严禁搭施非提升机用电源。

(21)吊篮不使用时应停放在地面,防止吊篮篮体压断压破电缆线和造成钢丝绳变形。必须在施工时和加班后对吊篮采取防风措施,固定好工作平台,特别是夏季施工,作业人员必须随时检查防范措施是否到位,并立即整改。

作业人员下班前应清扫吊篮并切断电源,锁好电器控制箱的配电箱内。不得有杂物和水进入电器箱。

(22)作业人员有权拒绝执行违章指挥精辟强令冒险并汇报给上级领导。若吊篮被沙浆、涂料等污染,作业人员予以清洁。 (23)作业前须检查吊篮的操作人员无不适应高处作业的疾病生理缺陷,不符合高空作业的身体条件者严禁进入吊篮,经身体检查合格可上高空作业资料。

3、日常安全措施

(1) 有限公司在吊篮安装完毕后,仍然派驻工地人,另安排巡视员随时进行检查。

(2)派驻工地人员实行早、中、晚三次检查屋面挑梁、钢丝绳。 (3)派驻工地人员服从施工方的安排,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吊篮的维修或移位。

(4)派驻工地人员工对吊篮实行时时的维护和保养,每天做如实的工作日记。

六、服务保障系统

1、吊篮操作人员须由现场专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和培训,取得吊篮操作培训后才能上机作业,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安全交底和技术培训的各项要求熟悉吊篮技术使用说明书。

2、吊篮在使用期间,每班使用前,由现场维修人员对吊篮进行检查。

3、操作人员按“安全技术交底卡”的规定进行吊篮例行检查。

4、现场人员负责吊篮的班前、班后和吊篮的定期检查,施工人员实行交接班制。

5、吊篮急停装臵、限速保护、上限位保护、手动释放等安全装臵齐全完好,作上述试验正确后才允许试用。

6、负责对使用单位一批(即使1人)吊篮操作员进行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

第15篇: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和原则

重庆交通学院2004届毕业设计论文·施工组织设计

第二章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和原则

⒈ 编制依据及原则

⒈1编制依据

(1) 河池(水任)至南宁(三岸)公路第二合同段招标文本第一册至第四册。

(2) 国家交通部现行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验收标准、安全措施。

(3) 我方对重庆至湛江国道干线广西河池(水任)至南宁公路第二合同段现场踏勘资料。

(4)我方经北京九千标准质量体系中心认证的ISO9002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⒈2编制原则

(1) 施工总体布置体现统筹规划、布局合理、节约用地、减少干扰和避免环境污染。

(2)遵循《招标书文件》的原则,严格按照招标文件中的工期、质量安全目标等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使建设单位各项要求均得到有效保障。

(3) 遵循《招标图纸》的原则,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认真阅读核对设计资料,了解设计意图,掌握现场情况,严格按设计资料和设计原则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满足设计标准和要求。

(4) 遵循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和验收标准的原则,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要求优化施工方案,认真执行工程质量检验及验收标准。

(5) 遵循事实求是的原则,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根据该标段工程特点,从实际出发、科学组织、均衡施工,达到快速、有序、优质高效。

(6)遵循“安全第

一、防治结合”的原则,从制度管理资源配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安全施工,服从建设单位及监理工程师的监督指导,严肃安全纪律,严格按照规章程序办事。

(7)遵循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原则,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时,充分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四新成果,发挥科技在施工生产中的先导作用。

(8)遵循专业化队伍和综合管理,在组织施工时,以专业化队伍为基本形式,配备充分的施工机械设备,同时采取综合管理手段合理调配,以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9)遵循贯标机制的原则,确保ISO9002质量标准体系在本项目自始至终得到有效运行。

第16篇:应急预案编制依据及原则

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一、安全事故应急求援预案的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3、《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4、《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5、《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6、《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

7、《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8、《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

9、《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律规定、结合本市建设工程施工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把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造成的施工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充分发挥建筑从业人员自我防护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专业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在市建筑工程事故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各施工单位要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职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工作机制。

3、充分准备、科学求援

采用先进技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技术,增强应急救援能力,确保应急救援的科学、及时、有效。

4、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预防、预测和预警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装备完美、预案演练等工作。

5、条块结合、网格管理

继续发挥网络化管理的优势,加强对施工工地的动态管理,建立施工工地全方位监管的长效机制,提高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应急处置的协同应对能力。

三、事故分级

为有效处置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依据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等情况,由高到低划分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四个级别。、

1、特别重大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Ⅰ级)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特别重大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 (1) 造成30人以上死亡;

(2) 造成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中毒,下同) (3) 造成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

(4) 市政基础设施、构筑物、建筑物遭受严重损坏,社会影响特别巨大。

2、重大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Ⅱ级) (1) 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 (2) 造成50以上100人以下重伤

(3) 造成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4) 市政基础设施、构筑物、建筑物遭受严重损坏,社会影响巨大。

3、较大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Ⅲ级) (1) 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 (2) 造成10以上50人以下重伤;

(3) 造成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4) 市政基础设施、构筑物、建筑物遭受损坏,社会影响较大。

4、一般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Ⅳ) (1) 造成3人以下死亡;

(2) 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重伤;

(3) 造成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预警级别:依据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隐患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发展情况和紧迫性等因素,由低到高划分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等四个预警级别。

应急响应: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一旦发生,事故责任单位和现场人员必须立即向

市建筑工程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启动施工现场应急预案,抢救伤员,保护现场,设置警戒标志。

一般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的响应(Ⅳ级) 较大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的响应(Ⅲ级) 重大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响应(Ⅱ级) 特别重大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响应(Ⅰ级)

建筑施工公司应急救援预案编制案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397号》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国务院302号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0)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和重特大危险源的调查

1、房建项目:火灾、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事故、超重机械倾覆事故、坍塌事故

2、路桥项目:与房建项目重大危险源相同,但重点是架桥机倾覆、机械伤害、触电

3、隧道项目:主要危险源是坍塌、机械伤害、触电、火灾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

一、基本术语

(1) 安全生产:为预防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活动。 (2) 安全生产条件:满足安全生产的各种因素及其组合。 (3) 安全生产业绩: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可测量的结果; (4) 安全生产能力:安全生产条件和安全生产业绩的组合;

(5) 危险源: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6) 事故:造成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7) 隐患:未被事先识别,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源和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 (8) 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对项目安全风险和不利环境影响的管理系统。 (9) 劳动强度:劳动的繁重和紧张程度的总和。

(10)特种设备:由国家认定的,因设备本身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事故,并且一旦发生事故造成人伤亡及重大经济损失的危险性较大的设备。 (11)特种作业:由国家认定的,对操作者本人及其周围人员和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险因素的作业。

(12)特种工种:从事特种作业人员岗位类别的统称。

(13)特种劳动保护用品:由国家认定的,在易发生伤害及职业危害的场合,供职工穿戴或使用的劳动防护用品。

(14)有害物质: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等能危害及职工健康的所有物质的总称。 (15)起因物: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

(16)有毒物质:作用于生物体、能使机体发生暂时或永久病变,导致疾病甚至死亡的物质。

(17)危险因素:能对人造成伤害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失的因素。

(18)有害因素: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19)有害作业:作业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剂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中粉尘的最高允许值的作业。

(20)有尘作业;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含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中粉尘的最高允许值 4

的作业。

(21)有毒作业;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中有毒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的作业。

(22)防护措施:为避免职工在作业时,身体的某部位误入危险区域或接触有害物质面采取的隔离、屏蔽、安全距离、个人防护等措施或手段。

(23)个人防护用品:为使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免遭或减轻事故和职业危害因素的伤害而提供的个人穿戴用品。(同义词;劳动防护用品)

(24)安全认证;由国家授权的机构,依法对特种设备、特种作业场所、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安全卫生性能,以及对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等进行考核、认可并颁发凭证的活动。

(25)职业安全:以防止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发生各种伤亡事故为目的工作领域及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同义词:劳动安全

(26)职业卫生:在职工的健康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免受有害因素侵害为目的的工作领域及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同义词:劳动卫生

(27)女职工劳动保护:针对女职工在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等的生理特点,在工作任务分配和工作时间等方面所进行的特殊保护。

(28)未成年工劳动保护:针对未成年工(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生理特点,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分配等方面所进行的特殊保护。

(29)职业病:职工因受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影响引起的,由国家以法规形式,并经国家指定的医疗机构确诊的疾病。

(30)职业禁忌:某些疾病(或某些生理缺陷),其患者如从事某种职业便会因职业性危害因素而使病情加重或易于发生事故,则称此疾病(或生理缺陷)为该职业的职业性禁忌。

(31)重大事故:会对职工、公众或环境以及生产设备造成即刻或延迟性严重危害的事故。 同义词:恶性事故

(32)不安全行为:指能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

(33)违章指挥:强迫职工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或操作规程进行作业的行为。

(34)违章操作:职工不遵守规章制度、冒险进行操作的行为。

(35) 工作条件:职工在工作中的设施条件、工作环境、劳动强度和工作时间的总和。

(36)工作环境:工作场所及周围空间的安全卫生状态和条件。 (37)致害物:指直接引起伤害及中毒的物体或物质。 (38)伤害方式:指致害物与人体发生接触的方式。 (39)不安全状态:指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 (40)不安全行为:指能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 (41)轻伤:指损失工作日低于105日的失能伤害。

(42)重伤:指相当于损失工作日等于或超过105日的失能伤害。(43)重大伤亡事故;指一次事故死亡1-2人的事故。

(44)特大伤亡事故:指一次事故死亡3人以上的事故(含3人)

二、不安全状态

(一) 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1.无防护: (1) 无防护罩; (2) 无安全保险装置; (3) 无报警装置; (4) 无安全标志; (5) 无防护栏杆; (6) 电气设备未接地; (7) 绝缘不良;

(8) 风扇无消声系统、噪声大; (9) 危房内作业;

(10) 未安装防止“跑车”的挡车栏; (11) 其他。

2.防护不当:

(1) 防护罩未在适当位置; (2) 防护装置调整不当;

(3) 坑道掘进、隧道开凿支撑不当; (4) 防爆装置不当;

(5) 采伐、集体作业安全距离不够; (6) 放炮作业隐蔽所有缺陷; (7) 电气装置带电部分裸露; (8) 其他。

(二)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1.设计不当,结构不符合安全要求 (1) 通道门遮挡视线 (2) 制动装置有欠缺 (3) 安全间距不够 (4) 拦车网有欠缺 (5) 工件有锋利毛刺、毛边 (6) 设施上有锋利倒梭 (7) 其他 2.强度不够 (1) 机械强度不够 (2) 绝缘强度产够

(3) 起吊重物的绳索不符合安全要求 (4) 其他

3.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进行 (1) 设备带“病”运转 (2) 超负荷运转 (3) 其他 4.维修、调整不良 (1) 设备失修

(2) 地面不平

(3) 保养不当、设备失灵 (4) 其他

(三) 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

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 1.无个人防护用品、用具。

2.所用防护用品、用具不符合安全要求 (四) 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1.照明光线不良: (1) 照度不足

(2) 作业场所地烟雾尘弥漫,视物不清 (3) 光线过强 2.通风不良 (1) 无通风

(2) 通风系统效率低 (3) 电流短路

(4) 停电停风时放炮作业

(5) 瓦斯排放未达到安全浓度放炮作业 (6) 瓦斯浓度趔限 (7) 其他 3.作业场所狭窄 4.作业场地杂乱

(1) 工具、制品材料堆放不安全 (2) 采伐时,未开安全道

(3) 迎门树、坐殿树、搭挂树未作处理;(4) 其他

5.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6.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

7.地面滑

(1) 地面有油或其他液体 (2) 冰雪覆盖 (3) 地面有其他易滑物 8.储存方法不安全 9.环境温度、湿度不当

三、不安全行为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1) 未经允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 (2) 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

(3) 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或泄漏(4) 忘记关闭设备信号 (5) 勿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

(6) 操作错误(指按钮、阀门、把柄等操作)(7) 奔跑作业

(8) 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 (9) 机器超速运转 (10)违章驾驶机动车 (11)酒后作业, (12)客货混装

(13)冲压机作业时,手伸进冲压模 (14)工件坚固不牢 (15)用压缩空气吹铁屑 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1) 拆除了安全装置 (2) 安全装置堵塞

(3) 调整的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4) 其他

3.使用不安全设备

(1) 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 (2) 使用不安全装置和设备 (3) 其他

4.手代替工具操作 (1) 用手代替手动工具 (2) 用手清除切屑

(3) 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式件进行机加工

5.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俘放不当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1) 冒险进入涵洞

(2) 接近漏料处(无安全设施)

(3) 采伐、集材、运材、装车时,未离危险区 (4) 未经安全监察人员允许进入油罐或井中 (5) 未“敲帮向顶”开始作业 (6) 冒进信号 (7) 调车场超速上下车 (8) 易燃易爆场合明火 (9) 在绞车道行走; (10)未及时嘹望

7.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 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9.机器运转时做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10.有分散注意为行为

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 (1) 未戴护目镜或面罩 (2) 未戴防护手套 (3) 未穿安全鞋 (4) 未戴安全帽 (5) 未佩戴呼吸护具

(6) 未佩戴安全带 (7) 未戴安全帽 (8) 其他 12.不安全装束

(1) 在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旁作业穿带有过肥大服装 (2) 操纵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 (3) 其他

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 安全生产管理原则:

(1) 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2) 安全管理五同时原则指: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

(3) 三同时原则:即职业安全卫生技术措施及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以确保项目投产后符合职业安全卫生要求,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4) 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即坚持发生的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和群众没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落实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的责任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

第17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依据是什么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依据是什么?

根据《土地管理法》,各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须依据: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土地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土地保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目标和土地利用布局,原则上应当服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

(2)国土整治规划。国土整治规划是为了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而进行的规划。它的主要对象是土地、水、气候、矿产、生物、旅游和劳动力等自然、社会和经济资源。国土整治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勾画国土开发整治的基本蓝图,进行生产力与人口、城镇的总体规划布局,明确重点开发地区的发展方向,提出重大国土整治任务和要求,制定国土整治的重大政策、措施。国土整治规划要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来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充分反映国土整治规划的要求。

(3)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一是要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出发,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保持耕地总量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二是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我国耕地中坡度大于25度的有9 100万亩(近几年已退耕还林还牧2 000多万亩),这是造成水土流失、河道水库淤积、洪水泛滥的重要原因。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应分期分批将这些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牧。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应划出重点土地整理区,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改善生产和生活环境,提高地地利用率,增加土地有效使用面积。

(4)当地土地供求状况。根据我国人多地少、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不足的国情,新《土地管理法》确定了以土地供应制约和引导需求的方针。也就是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应当充分考虑当地土地供应能力,在切实保护农用地特别是耕地的前提下,确定建设用地供应数量。

(5)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级规划应当符合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所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指标,是指根据该规划确定的土地利用目标而分解的需要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的主要规划指标。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保证全国耕地总量不减少的前提下,确定全国土地利用总体布局和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主要规划控制指标。地方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严格依据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布局要求和主要控制指标,并结合当地土地利用实际进行编制。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总量和建设占用耕地的数量不得超过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的建设用地指标,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的耕地保有量指标。除规划指标外,下级规划还应当符合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利用布局的安排。

具体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还应当依据:①有关土地利用和管理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技术规范,除《土地管理法》等有关土地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技术规范外,还包括水、森林、矿产、草原、渔业、环保、城市规划、水土保持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技术规范。②有关土地利用的规划、计划和政策。③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进行的调查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土地利

用现状分析、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利用潜力分析、土地需求量预测、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等专题调研报告。④基础资料,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以及土地详查后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统计资料,各种统计数据,土壤、气候、地貌、植被、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旅游资源等资料和图件。

第18篇:施工组织总设计编制依据

1.建设项目基础文件

(1)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批准文件;

(2)建设项目规划红线范围和用地批准文件;

(3)建设项目勘察设计任务书、图纸和说明书;

(4)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或技术设计批准文件,以及设计图纸和说明书;

(5)建设项目总概算、修正总概算或设计总概算;

(6)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文件和工程承包合同文件。

2.工程建设政策、法规和规范资料

(1)关于工程建设报建程序有关规定;

(2)关于动迁工作有关规定;

(3)关于工程项目实行建设监理有关规定;

(4)关于工程建设管理机构资质管理有关规定;

(5)关于工程造价管理有关规定;

(6)关于工程设计、施工和验收有关规定。

3.建设地区原始调查资料

(1)地区气象资料;

(2)工程地形、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

(3)地区交通运输能力和价格资料;

(4)地区建筑材料、构配件和半成品供应状况资料;

(5)地区进口设备和材料到货口岸及其转运方式资料;

(6)地区供水、供电、电讯和供热能力和价格资料;

(7)地区土建和安装施工企业状况资料。

4.类似施工项目经验资料

(1)类似施工项目成本控制资料;

(2)类似施工项目工期控制资料;

(3)类似施工项目质量控制资料;

(4)类似施工项目安全、环保控制资料;

(5)类似施工项目技术新成果资料;

(6)类似施工项目管理新经验资料。

第19篇:第一章编制依据和背景[材料]

第一章编制依据和背景

一、编制依据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3号)、《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意见》(巴政发〔2007〕73号)、《巴彦淖尔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实际,巴彦淖尔市气象局和市发展改革委联合编制了《巴彦淖尔市气象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二、编制背景

巴彦淖尔市委政府立足发展经济,转变经济模式,由农业主导型城市向工业和服务业主导型城市转型。确立了近期全市发展战略:弘扬“总干”精神;做好“水、绿、文化”三篇文章;打造新型煤化工和氯碱化工循环经济、绿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有色和黑色金属生产加工、清洁能源生产输出和境外资源深加工五个基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自然灾害的损失加重、威胁加大,各级政府对气象防灾减灾更加重视。政府职能转变,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有利于推动气象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同时要求气象工作增强防灾减灾能力,提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支撑和服务。

“十二五”是巴彦淖尔市气象事业高快速发展的五年,各项事业取得辉煌成绩:气象防灾减灾服务能力和效益明显提高,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GDP比重由“十一五”期间的2.3%降

- 1 -

低到2%。高炮防雹保护面积1.1万平方公里,减少损失达5.4亿元;火箭增雨(雪)影响面积3.4万平方公里,增加自然降水2.7亿吨。完成全市风能、太阳能资源精细化评估,完善了全市清洁能源发展规划。气象现代化建设和深化改革取得新成效。市委、政府在“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在气象局建立市、县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和防灾减灾应急指挥中心”。市发改委将两个中心建设纳入“十三五”规划。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气象事业发展还存在以下问题:科学的应急指挥体系还不够健全;农村牧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渠道不畅,覆盖面窄;气象灾害监测设施不完善;预警评估能力不足;人工影响天气试验基地亟待建设;气象服务不能满足农村牧区生产生活需求;台站基础设施不能适应现代气象业务发展的需要。

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五大理念”战略布局为指导,坚持需求牵引、服务引领,不断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坚持以“党的建设、综合改革、依法行政依法履职”为抓手,努力促进气象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

二、基本原则

- 2 -

(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充分发挥政府推进气象现代化的主导作用,加大公共财政对气象事业发展的保障力度;培育气象服务市场,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社会力量的作用,形成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和完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的合力。

(二)面向需求,体现特色。按照巴彦淖尔市弘扬一种精神,做好三篇文章,打造五个基地,实施九大工程的发展战略和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型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需求,围绕农牧业、生态、能源建设,构建具有我市特色的气象业务服务体系。

(三)统筹集约,协调推进。坚持全面发展与重点推进并举,坚持软硬并重,以软为主,统筹各部门资源,协调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

(四)改革创新,激发活力。深化气象服务、业务、科技、人才、管理等重要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增强气象事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强化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把改革和创新作为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核心驱动力。

三、总体目标

以“三大任务七项重点工程”为主线,到2020年,建成适应巴彦淖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构完善、功能先进、保障有力、社会协调联动的气象现代化体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型事业结构。监测预报的准确性、灾害预警的时效性、气象服务的有效性、防范应对的科学性进一步提高。使气象整体实力达到国内西部地

- 3 -

市级领先水平,率先实现气象现代化。

第三章 主要任务

一、加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一)完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

强化农村牧区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旗(县、区)人工影响天气与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的作用,重点推进街道(社区)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建设,按照“多员合一”原则实现气象助理员在苏木乡镇(街道)、气象信息员在嘎查村(社区)的全覆盖,多渠道发展气象灾害防御专家队伍和气象志愿者队伍,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构健全率达95%,乡镇(街道)气象协理员配置到位率98%,嘎查村(社区)气象信息员配置到位率95%。

强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政府按照社会集约化的模式,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纳入全社会防灾减灾体系中统筹考虑,建立气象防灾减灾决策机制和投入保障机制,制订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规划,解决气象防灾减灾中的重大问题,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深化部门合作,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防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和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实现部门间信息通报联动、灾害会商联动、灾害应急响应联动,形成防灾减灾合力,气象灾害应急联动部门衔接率达到85%以上,联动部门信息双向共享 - 4 -

率80%以上。健全市、旗(县、区)、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四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体系,组织气象灾害应急演练,强化气象灾害预警在灾害应急救助指挥体系中的“消息树”作用,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完备率达到100%。

强化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开展气象灾害普查和隐患排查,建立我市主要气象灾害数据库,编制分灾种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绘制重点区域灾害风险图。加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工作,推进气象灾害保险服务业务。在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的基础上,各级政府要优化、整合各类资源,统筹规划防范气象灾害的应急基础工程建设。

加强气象科普工作。在当地科普馆设置气象科普园地,将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纳入国民安全教育体系范畴,提高公众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气象科学知识普及率达到85%以上。

(二)完善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体系

建立市、县两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按照“平战结合”原则,整合部门信息资源和应急预案,建设公共信息与应急减灾服务平台,做到“平时”开展公益信息服务,“战时”进行防灾减灾应急指挥。建立和完善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发布的“绿色通道”,各级广播、电视、网络和通讯运营商要按照《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1]33号)文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无偿向灾害影响区域全网发布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气象预警信息社会单元覆盖率97%。

- 5 -

(三)加强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

围绕现代农牧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及重大活动保障的需求,建设以涵盖地空作业能力、作业指挥系统、观测系统、信息传输分析处理、效果评估检验等为主要内容的人工影响天气业务体系,不断提升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指挥能力和效益。人工增雨累计影响面积增加度增加10%, 人工防雹保护面积增加度增加5%。

依据《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内蒙古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管理办法》,进一步厘清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作业单位职责任务,建立领导有力、职责明确、监管到位、运转高效的人影运行管理机制。

加强人影业务系统建设。完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条件的综合判别指标,建立科学、实用的作业效果检验和效益评估系统。

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防雹、增雨作业点布局,推进防雹作业点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逐步完善和更新作业装备,提升防雹炮、增雨火箭发射装置的自动化水平。建立河套地区地面高炮防雹试验基地,加强人工影响天气科学试验能力。

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业务队伍建设。强化人影作业人员技能培训,积极探索作业人员社会保障机制,努力提高作业人员待遇。

二、提升现代气象业务能力

(一)提升综合气象观测能力

1.加快区域气象观测网建设步伐。推进农村牧区、气象灾 - 6 -

害易发区、重点防治区的区域气象观测网建设,实现乡镇苏木区域自动气象站全覆盖并向重点嘎查村拓展,增加乌拉特草原区域自动气象站布设密度,建设两部机动性强、全天候的移动气象观测站。全市区域自动气象站山前站间距达到10公里,山后达到20公里,重点地区达到8公里,区域自动站的传输频次由10分钟加密到5分钟。

2.提升灾害性天气监测能力。充分发挥乌拉特中旗713数字雷达与临河新一代天气雷达的作用,提升强对流天气全程跟踪监测、预警能力。针对临河区城市防灾减灾需求,建设城市综合气象监测网。建立社会志愿者参与灾害性天气辅助观测工作机制,提升灾害性天气和气象灾害的监测效率和覆盖范围,覆盖率达到85%。

3.加强农牧业与生态气象观测站网建设。加密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网,在全市重点粮食主产区和生态资源重点保护区域布设17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在套区旗县实现农业气象自动化观测,完成乌梁素海湿地生态观测基地和乌兰布和沙地观测基地建设。生态监测站网完善度达95%。

4.推进专业气象观测站网建设。按照共建共用原则,加强气象、农牧业、林业、水利、环保、地震、交通、旅游等相关单位合作,加快专业气象观测站网建设。选择气象灾害频发路段,在京藏高速公路巴彦淖尔段沿线的乌拉特前旗、五原、临河建设3个交通气象观测站;在雷电灾害易发区,布设大气电场仪3套,

- 7 -

闪电观测仪2套;加强旅游气象观测系统建设,在全市10个3A级以上景区布设旅游气象观测站,实现常规气象要素和紫外线、负氧离子等要素的实时监测,在旅游景点醒目位置建观测数据实况显示屏;加强环保气象监测系统建设,与环保部门合作,加快推进大气成分监测站建设,并开展空气污染气象条件等级预报。

5.推进气象数据信息共享。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实现部门信息互通,建成跨部门气象数据共享平台和信息共享数据库,实现各种天气、气候、气象灾害及其相关信息的共享,信息共享率达90%以上。加强气象资料质量控制,增强多源观测资料综合应用能力,提升部门间共享资料的可用性。

6.增强气象技术装备保障能力建设。完善市、旗(县、区)两级气象装备保障业务,重点加强旗县局技术保障能力建设,逐步形成部门保障与社会化保障相结合的气象装备技术保障工作机制。建设巴彦淖尔市气象计量检定实验室、综合维修测试平台、移动气象计量平台以及旗县气象仪器现场校准平台,建立行业气象观测设备统一标校机制。

7.提高气象信息支撑服务能力。完成巴彦淖尔市气象网络升级工作,达到核心万兆交换、千兆到桌面的设计目标。建设市、旗(县、区)两级高清天气会商/会议视频系统。强化气象信息系统分级分类安全管理,完成市、旗(县、区)气象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建设。

8.加强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各级人民政府要组 - 8 -

织制定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并将其依法纳入城乡总体规划。有关部门在拟定规划、审批建设项目时要征得同级气象主管机构的同意,避免对气象探测环境造成危害。加强国家四项强标宣传贯彻工作,做好《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地面观测站》等四项强标在规划、建设、国土等部门的备案,气象探测环境综合评分85%,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划完备率90%。

(二)提升气象预测预报水平

1.提高预测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加强数值预报产品解释应用能力,提升中短期、短时临近和精细化预报水平。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提高2%,24小时气温预报准确率提高3%,预报产品空间分辨率达到乡镇一级,强对流天气预警提前量达20分钟,灾害天气预警准确率提升度达5%,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80%。建立集监测、预报、预警、评估、服务等功能齐备的综合业务平台。充分发挥气象卫星、天气雷达、自动站、闪电定位仪等新型气象探测手段在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业务中的作用。重点开展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指标的研究。加强基层台站预报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市、县两级集约化预报预警业务流程,建立分工明确、互为支撑、高效联动的新型预报业务格局。

2.加强专业专项气象预报业务。制作适应多样化需求的公众气象服务产品,开展精细化空气质量及空气污染气象条件的预报业务,建立和完善面向水文、交通、电力、环保、采暖、航空等气象高影响行业用户的专业预报业务系统。

- 9 -

3.加强气候预测和评价业务。提高极端性、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的监测、预测能力,重点加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布气候公报和气象灾害公报。

(三)提升公共气象服务水平

1. 提升粮食和畜产品安全气象保障能力

强化农业气象服务科技支撑能力。完成农业气象科研试验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巴彦淖尔市农业气象试验站在试验研究、适用技术示范、科研成果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作用。重点完善气象为农牧业服务指标体系,围绕重要农牧事活动,及时做好农牧业全程系列化服务。

推进精细化农牧业气候资源区划。开展干旱、潮塌、霜冻、洪涝、干热风、雪灾、暴风雪等主要农牧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开展小麦、玉米、番茄、向日葵等作物适宜种植气候区划,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挖掘粮食生产潜力提供决策依据。

强化农牧林业定量预报预估。完善不同作物和关键生育期的热量条件(温度、积温)、降水量值、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的适宜气象指标体系。建立农作物生长模型,逐步实现定量预报预估。

推进精细化农牧用天气预报业务化。针对播种、施肥、灌溉、喷药、收获等农事活动,接羔保育、抓绒剪毛、牲畜出栏、灭虫撒药等牧事活动,植树造林、飞播作业等林事活动,开展农牧林用天气预报。开展农牧业年景展望、趋势预测、定量预报等业务。开展作物、牧草适宜播种期、收获期与重要发育期预报和重大农 - 10 -

业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条件等级预报。

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面向种养殖大户、农牧民合作社、农牧业企业、家庭农牧场、专业化服务组等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建立服务对象基本信息数据库,利用短信、网络、微博、微信等快速发布手段,开展及时、主动、快捷的“直通式”气象服务。充分发挥“直通式”气象服务专家组的作用,提升“直通式”服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

加强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努力探索和掌握气候变化规律。加强气候变化对巴彦淖尔市粮食安全、经济安全、能源安全、水资源安全、生态安全等方面的影响评估,制定科学的适应应对措施。充分发挥气象在制定和实施地方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科技支撑作用。强化气候变化科普、宣传、教育,营造全民应对气候变化的良好环境。生态监测评估结果决策参考度达到90%。

3.提升气候资源利用能力

进一步做好风能、太阳能、空中云水资源和农业气候资源的监测、预测和评估等工作,合理开发、科学利用和有效保护气候资源。积极开展全市重点区域气候资源普查、气候资源承载能力评估、气候资源综合区划工作,开展重大工程建设和区域经济开发等项目的气候可行性论证。

4.强化专业专项气象服务

加强部门间业务合作和科技交流,建立规范化、标准化、专

- 11 -

业化、网络化的现代服务模式。进一步强化重污染气象条件预报预警、农业保险、交通、旅游等专业专项气象服务。完善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机制,为重大活动提供优质气象保障服务。按照集约化模式,实现旗县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市局制作、旗县播报。专业气象服务成熟度达90%。

三、增强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能力

(一)强化气象科技创新

加强顶层设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气象部门业务发展实际,确定重点研究方向,凝练业务发展的科技问题,建立科研项目库。

建立组织有效、重点突出、持续推进、注重转化的气象科技创新体系,最大程度激发科技人员的创造力。深化科研业务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业务需求牵引、研发经费有效配置的科研立项机制,以创新团队和专家团队建设为依托,提高科研攻关能力。

重点推进数值预报产品检验、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气象服务指标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科研攻关,加快重点项目的研发和应用。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机制,加强科技成果的检验应用,提高科研成果业务应用能力。

强化以业务应用为核心的气象科技评价机制,建立对气象业务服务有重大贡献的科技奖励机制。

积极推进气象部门与相关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间科 - 12 -

研合作,统筹使用部门内外科技力量,联合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

(二)加强气象人才体系建设

进一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和创新,完善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以岗位绩效考核为基础的事业单位人员考核评价机制。制定巴彦淖尔市气象部门人才培养规划,按照“用好现有人才,稳定关键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未来人才”的原则,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继续完善局校合作、业务科研骨干交流、后备干部上挂下派等实践造就人才的培养方式,完善科研开发和业务建设带动人才培养的气象科技创新团队机制,并在多岗位实践和项目开发、教育培训中培养造就科技人才,形成有利于各类气象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发挥才干的良好机制和环境。

1.健全气象人才保障体系。加强气象人才队伍建设,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储备充分、梯次接续的人才队伍,进一步提升气象业务、服务和管理的人才保障能力。到2020年全市气象部门本科以上人员比例达90%,大气科学专业人才比例达到50%;硕士达11.3%人、博士达0.7%人;中级职称比例达到70%,高级职称比例达到15%以上。盟市局预报员的比例达14.9%。

2.加强业务队伍建设。培养和打造一支业务全面、技术过硬的公共气象服务队伍,市局建立专职公共气象服务人员队伍,旗

- 13 -

县局有专兼职公共气象服务人员3-5名。加大预报预测业务骨干人才培养力度,市局选拔培养自治区级预报专家2-3名,旗县局培养综合气象业务技术带头人2-3名。加强综合观测队伍、专业保障队伍建设,市局要建立一定规模的专职保障队伍,每个旗县局站要有1-2名技术保障专业人员。

3.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以创新团队建设为依托,以草原英才计划、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和整体素质提升计划为抓手,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市局要重点加强“专业专项”、“预报服务”、“决策服务”、“为农服务”、“信息技术保障”等领域创新团队建设,鼓励县级业务技术人员参与创新团队工作。

4.加强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科级领导干部平均年龄达到40岁,大学本科以上比例达到90%。培养选拔一批30岁以下的学历层次较高的旗县局领导干部,动态选拔和培养处级和科级后备干部人选。

第四章 重点工程项目

围绕巴彦淖尔市气象现代化建设要求,根据“十三五”规划任务安排,全力推进气象现代化重点工程项目落实和建设。

一、防灾减灾应急指挥体系建设

工程建设投资匡算4900万元。建设1个市级指挥中心,7个旗县级指挥中心。

建设单位:市局、旗县气象局

- 14 -

二、山洪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工程建设投资匡算980万元。在阴山16条重大沟口山洪流域内,布设80个6要素区域自动气象站、32个视频实景监控系统,研发巴彦淖尔市山洪监测预警系统,提高山洪监测预警服务能力。

建设单位:市局、旗县气象局

三、农村牧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建设

工程建设投资匡算1110万元。建设市局和7个旗县(区)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和覆盖全市59个苏木镇的视频会商系统;在人口密集区安装14个30平米户外LED电子显示屏和100块室内电子显示屏。

建设单位:市气象局、旗县气象局

四、巴彦淖尔气象灾害评估系统建设

工程建设投资匡算800万元。利用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和遥感资料,结合实地调查建立气象灾害评估系统,开展灾前预评估、灾中评估和灾后影响评估业务。

建设单位:市气象局

五、人工影响天气工程建设

工程建设投资匡算1000万元。建设人工影响天气试验示范基地,提升人影作业的科技含量,提高对冰雹多发区的防雹能力,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空中水资源。

建设单位:市气象局

- 15 -

六、农村牧区服务体系建设

工程建设投资匡算300万元。全力做好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一要围绕作物播种期、生长期、收获期开展精细化服务。二要继续面向种养大户、农牧业合作社开展点对点气象服务。三是加强霜冻、干旱、潮塌等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四是开展精细化农牧业气候区划。五是加强为农服务指标体系研究和农业气象应用技术的研究。六是加强设施农业技术研究与服务。

建设单位:市气象局、旗县气象局

七、气象台站综合改善工程

工程建设投资匡算2018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气象台站业务用房、附属用房建设;气象台站配套设施建设;业务基础保障设备建设;气象文化建设。

建设单位:市气象局、旗县气象局

第五章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紧紧围绕气象现代化建设目标,成立“十三五”规划编制实施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成员职责任务,将气象事业发展规划列为各级政府“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将规划内容落实在具体项目之中,努力争取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二、强化依法管理

- 16 -

全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建立完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为主体的配套气象法规体系和气象执法体系,认真梳理气象部门行政权力清单,并纳入政府权力清单内容,保障“十三五”规划的有效实施。

三、推进改革创新

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重点加强管办分离和中心气象台建设工作,建立统筹协调、分工明确、职责清晰、运行高效的气象业务科技管理机制和权界清晰、分级负责、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气象行政管理机构。

深化气象服务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气象服务机制,将公共气象服务纳入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指导目录;组织引导社会资源和力量开展公共气象服务,建立气象服务市场监管体系,实行统一的气象服务市场监管,规范气象服务市场秩序。

四、加大投入力度

充分发挥双重计划财务体制的优势,进一步争取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继续争取各级地方政府的稳定支持,把气象防灾减灾建设、公共气象服务和职工津补贴等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加强统筹集约,提高投资效益。紧密结合地方气象服务需求,积极推进地方与国家重大项目的配套建设。

五、强化监督考核

强化纪检、监察和审计的监督作用,严肃财经纪律,抓好各重点项目分阶段实施工作,做到任务明确、责任清晰、督办有力、

- 17 -

执行到位。定期进行监测评估和总结分析,及时发现解决问题,确保各重点项目建设按进度高质量完成。

六、推进气象文化建设

为“十三五”气象现代化的顺利开展,继续弘扬气象人艰苦奋斗、敬业爱岗、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同时发扬新时代气象人坚持发展、求实创新、管天为民、争创一流的使命感,将弘扬气象人精神全方位融入气象事业发展与建设中,全面推进气象文化建设。营造团结和谐、开拓进取的良好氛围,形成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文明型的群体,使广大气象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为气象现代化的高效开展创造良好环境。

- 18 -

第20篇:标底编制流程

预算结算科业务及流程

预算结算科业务及流程

一 招标项目标底编制审核程序及要求

(一)确定标底编制单位(委托有资质的标底编制单位或由监理单位编制)。在编制施工招标文件和标底时,预算结算科项目责任人和招标代理机构及监理单位必须了解现场情况,及时相互沟通,尽量完善工程量清单,避免有遗漏的情况发生。

(二)施工招标文件(包括工程量清单)定稿后,项目责任人负责召开标底编制会议,会议参加人员包括预算科相关成员、工程管理科相关工程师、设计单位、招标代理机构、监理工程师、标底编制单位有关人员。会议主要讨论确定采用的定额、取费标准,施工图中未包括的项目、图纸问题、施工方案、施工措施、安全文明施工等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项目的工程量及造价的确定方法。

(三)预算结算科负责督办标底编制单位完成标底的编制工作。标底编制单位将成果报送监理单位和预算结算科审核,送审材料包括标价工程量清单、单价分析、详细的标底编制说明,同时提交电子文档。造价咨询单位对自己编制的工程量清单和标底的准确性负责,尤其是要保证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等必须准确无误。

(四)预算结算科收到标底后,由预算结算科项目责任人安排与监理单位同时进行标底的审查工作,审查人员与监理单位和标底编制责任人应该充分沟通。

(五)标底审查工作完成后,由预算结算科项目责任人填写《文件处理单》并签署初审意见,报预算结算科科长审核签字,再报我局总工程师审核,同意后报主管领导审批,盖章后,由预算结算科项目责任人报市、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专业局审核。同时,做好文件签收登记工作。

(六)市、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专业局审核期间,由预算结算科项目责任人负责跟踪,标底审定后,由预算结算科项目责任人转交计划合同科进行招标公示,并登记存档。

二 直接发包项目标底编制审查程序及要求

(一)直接发包项目标底编制审查程序同投标项目(“施工招标文件”相应变为“承包人须知”)。

(二)预算审定后移交相关科室,以便进行合同洽商。

三 期中预算编制审查程序及要求

(一)工程实施过程中发生的设计变更、施工方案审批、工程数量较大增加、现场签证等,都应该及时做好预算的申报审查工作。

(二)当发生上述事件时,工程管理科应及时组织相关的施工方案、设计变更专题会议,预算结算科造价工程师必须参加会议,对变更或增加的项目进行深入了解。

(三)如果发生变更单价,由施工单位申报,监理工程师审核报工程管理科审核工程量后,转交预算结算科复核变更价。

(四)报送变更价经预算结算科审查合格后,报我局主管领导审签并盖章,报送市、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专业局。同时,做好文件签收登记工作。

(五)市、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专业局审核期间,由预算结算科项目责任人负责跟踪。

四 工程结算审查程序及要求

(一)结算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结算书;

2、图纸会审(交底)的相关资料;

3、开工报告、竣工验收报告;

4、竣工图1套;

5、施工承包合同;

6、施工招标文件或投标报价书(施工预算)清单项目计量计价材料;

7、项目计量计价材料(包括设计变更、施工方案、现场签证等);

8、中间计量资料;

9、结算书电子文挡一套;

10、其他;

(二)工程管理科审查的内容包括提交资料的完整性(监理单位必须审查和签署、盖章)、格式的正确性、计量的准确性等。先由工程管理科项目主管工程审查并填写《文件处理单》签署初审意见,再报工程管理科科长审核签字,然后,送预算结算科。

(三)收到工程管理科转交的工程结算书,由预算结算科项目责任人进行审核。审查内容包括提交资料的完整性、格式的正确性、及单价的正确性,有无重复计量,增大工程量,是否随意更改变更工程,提高造价等。

经预算结算科项目责任人审查合格后,填写《文件处理单》并签署初审意见,报预算结算科科长审核签字,再报我局总工程师审核,同意后报主管领导审批,盖章后,由预算结算科项目责任人报送市、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专业局审核。同时,做好文件签收登记工作。

(四)市、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专业局审核期间,由预算结算科项目责任人负责跟踪。

五、竣工财务决算

工程全部竣工,并经有关科室验收合格后,应尽快进行竣工财务决算。竣工财务决算由预算结算科负责,局财务、工程管理科、策划科及计划合同科予以协助。 1.工程决算资料的收集

1.1有关工程项目各单位工程结算完毕后,应立即进行工程竣工决算工作。1.2计划合同科负责收集的资料:计划批文、勘察、设计、监理、设备、检测项目。

1.3工程管理科负责收集的资料:竣工核验证明书、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建设单位提供材料的明细表(发生时提供)、设备、材料采购及入库出库资料、项目竣工工程概况、交付使用资产总表及明细表。

1.4预算结算科负责已审定的单项工程结算资料等。

1.5局财务负责收集整理的资料:工程项目前期费用,其中包括:勘察费、设计费、招标费、专家咨询费、环境评估费、征地拆迁费等。另外局财务还应准备政策性收费的文件、建设单位内部管理文件等资料。 2竣工财务决算

2.1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后,预算结算科要及时编制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建设周期长、建设内容多的项目,单项工程竣工、具备交付使用条件的,可编制单项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建设项目全部竣工后应编制竣工财务决算。

2.2工程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要求:认真执行有关财务核算办法,严肃财经纪律,实事求是地编制基本建设项目财务决算,做到编报及时、数字准确、内容完整。2.3工程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依据主要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市政工程可依据经批准的城市规划)、初步设计、设计概算及其批准文件、计划立项、招投标文件、历年投资计划、经财务及有关科室审核过的项目预算、工程合同、工程结算等有关资料、有关的财务核算制度、办法及其它有关资料。

2.4在编制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时,预算结算科要认真做好清理工作,策划科、计划合同科、工程管理科、局财务予以配合,清理工作包括: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的归集整理、帐务处理、财产物资的盘点核实,做到帐帐齐全,帐实、帐表相符。2.5竣工财务决算的主要内容:

⑴.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表,主要包括: ☆封面;

☆基本建设项目概况表; ☆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表; ☆基本建设项目交付使用资产总表; ☆基本建设项目交付使用资产明细表; ⑵.竣工财务决算说明书,主要包括: ☆基本项目概况(由工程管理科完成)。

☆会计帐务的处理、财产物资清理及债权的清偿情况。 ☆基建结余资金等分配情况。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分析、计算情况。 ☆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及决算中存在的问题、建议。 ☆决算与概算的差异和原因分析。 ☆需说明的其它事项。

以上内容由预算结算科负责牵头组织编写,其它各科室配合。 2.6竣工财务决算的组织及报批

由工程项目分管局领导负责竣工财务决算的领导工作,预算结算科牵头,局财务、项目主管工程师、主管科长、计划合同科项目责任人、主管科长组成工作小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积极配合,在项目竣工后4个月内完成财务决算的编制工作。

2.7工程项目竣工结余资金在竣工财务决算批复后30日内上交市财政。

3.竣工财务决算资料的编制

3.1预算结算科负责编制竣工财务决算表、竣工财务决算情况说明书、交付使用资产总表、待摊投资及其它投资明细表。(会计科目余额明细表、建设期会计帐薄及相关凭据等由局财务提供)

3.2将编制好的竣工财务决算报表报相关审计部门审批。

3.3预算结算科按有关审计部门的要求,将所有决算资料汇总装订成册,由财务核对财务帐目,防止出现遗漏、重复等。3.4资料齐全后,由预算结算科、工程管理科、局财务会签报局领导审查后,送审计专业局审计,整个过程由预算结算科负责跟踪落实。

3.5编制时限:工程初步验收、结算后,各科室即可开始工程决算工作,预算结算科、工程管理科、局财务准备资料20个工作日,预算结算科整理汇总资料20个工作日。

3.6 工作要求:每个工程项目最后一个分项工程结算完毕,由工程管理科协助预算结算科书面提供有关资料(如工程结构、建筑所占面积、套用定额、分析投资节余、超支原因等)整理后填制相关报表。

编制岗位职责是依据职责编流程
《编制岗位职责是依据职责编流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