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岗位职责

广播电视转播台辐射防护岗位职责(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6-02 07:39:42 来源:岗位职责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广播电视转播台基础设施改造论文

摘要:国内广播电视步入数字化高速发展的阶段国内广播电视步入数字化高速发展的阶段,而结合本地区的情况看,基础设施滞后较大程度上阻碍了数字化进程程。参考周边地区电视转播台,并以本区广播电视转播台为具体实例,针对本区广播电视转播台基础设施问题情况,提出相应设计改造升级的手段计改造升级的手段,旨在为广播电视转播台基础设施改造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广播电视转播台;基础设施;改造

1前言

经济社会不断推进经济社会不断推进,人们对广播电视的需求更加多元,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广播电视化的发展时也促进了我国广播电视化的发展。数字化广播电视要求供电设备和线路具有良好的环境电设备和线路具有良好的环境,要求广播电视转播台要适应新的要求新的要求,充分查找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有助于确保数字化进程的推进于确保数字化进程的推进。现以本区转播台为具体实例,针对转播台基础设施中存在的不足对转播台基础设施中存在的不足,以引导相关转播台解决此类问题类问题,同时提出问题解决的改进方案。

2广播电视转播台基础设施改造升级的必要性

广播电视是人们娱乐休闲的工具广播电视是人们娱乐休闲的工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助于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和文化修养思想道德和文化修养;在缩小城乡差距及技能培训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分重要的作用;广播电视是国家和农民联系的直接工具,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会主义新农村构建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广播电视是现阶段比较经济的一种工具比较经济的一种工具,是人们获得信息重要途径[[1]。。广播电视需要较高的投入需要较高的投入,也是一个比较重视装备的行业。从这些年的情况看的情况看,因为多方筹集资金的原因,改善广播电视装备,需要上下级多方的投入要上下级多方的投入,仅能解决庞大系统当中的突出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脱离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瓶颈法从根本上脱离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瓶颈。

3广播电视转播台情况

本地区的广播电视台为主要的骨干电台本地区的广播电视台为主要的骨干电台,信号覆盖面积光光,收视人口众多。转播的电视节目较多,目前转播CCTB新闻综合广播及CCTVCTV1等等。本台在本地区的海拔及相对地面高度均适中度均适中,其中发射机房是三层楼房结构,占地面积在397397m2,内内部配置发射室及值班室。较早架设5656m自立塔的发射塔塔。本台有1条简单的游道条简单的游道,本条道路总长度为33.9km,路面宽度在33.8m,可驶入车辆可驶入车辆,由相关人员进行路面维护。使用农用低压电供电用低压电供电,5050kVAk台站负载台站负载。当前工作人员若干,并配置有1台扫频仪台扫频仪、1台场强仪台场强仪,同时还包括其余工具若干,自从广播电视台覆盖工程启动后播电视台覆盖工程启动后,在正常运行中的发射机有7部部,发射总功率为88kWk,提供全天候节目播放提供全天候节目播放。

4广播电视转播台基础设备问题

44.1设备因素44.1.1发射设备陈旧的问题以往广播电视技术系统注重功能要求以往广播电视技术系统注重功能要求,设置独立的组织架构架构、空间房间布局等[[2]。。因为气候环境的影响,天馈系统面临严重老化临严重老化,较大程度上影响信号指标。因为配件的缺乏,早期设备已经不再使用期设备已经不再使用,又不能进行修复,专门的维修工具匮乏乏,使得一些节目要想正常转播很难;为确保电视节目的转播和发射和发射,所以,需要买进新型发射机数部。44.1.2节目监测和台站安全监控设施匮乏的问题机房播出节目因为缺少专门的监控系统机房播出节目因为缺少专门的监控系统,所以无法监测机房播出的节目机房播出的节目,当前信号接收使用的电视机接2台台,工作人员无法通过监视来开展工作员无法通过监视来开展工作。购进的2台电视时间较早台电视时间较早,使用时间长时间长,无法确保电视节目的稳定性;相比发射节目,电视数目较少目较少,在检测安全性上欠缺。所以,为防止播出中出现隐患患,需要安装节目监测设施和台站安全监控设施。44.2供电防雷系统因素44.2.1台站供电条件的问题本区所处海拔相对适中本区所处海拔相对适中,从广播室电视转播台建立以来,一直在使用农用低压电一直在使用农用低压电,专用的供电线路尚且缺乏,面临着突出的安全隐患出的安全隐患。因为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影响及供电线路过长等路过长等,容易产生多种事故,如断线及变压器被盗等,导致供电停止供电停止;同时当前发射台负载超过5050kVAk,但供电线路尚没有配备专门的高压线路设施有配备专门的高压线路设施,电台用电质量并不合格,设备保护不当护不当,避雷设施等保障缺失。44.2.2全台防雷接地系统长期未修的问题供电线路缺少防雷避雷设施供电线路缺少防雷避雷设施,面临非常大的安全隐患,当有雷电天气时有雷电天气时,易遭受侵袭。从这些年气象监测年度报告情况来看况来看,机房、发射塔等处接地电阻全部接近1010Ω,仍需要进行改造和升级改造和升级。44.3其他因素44.3.1机房建筑面积小的问题因为机房不配套因为机房不配套,和设备安装环境要求不符。早期建设的机房可使用面积不足的机房可使用面积不足,小于9999m2,缺少相应的配电室和维修室等室等,同时机房和生活间混在一块。值班环境不好,设备堆在一起一起,相互之间构成干扰。44.3.2上山道路易中断的问题通往该台的道路为简单的土路通往该台的道路为简单的土路,长度为33.9m,路面宽33.8m,因为早期修建的缘故因为早期修建的缘故,尚能通过车辆,,由相应的人员对道路进行维护道路进行维护。因为站台人力和物力不充足的原因,引起道路不顺畅路不顺畅。因为施工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塌方的情况况,使得道路受损,消耗较多的人力和财力。44.3.3运行经费的问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因为无线发射台的公益性原因,往往运转经费不足运转经费不足,地方财政仅对工作人员的工资负责,修补经费捉襟见肘捉襟见肘,无法解决实际问题,这就需要将其纳入国家财政项目上目上,对站台运行及设备维护等提供经费,有效解决存在的道路不畅问题路不畅问题。

5广播电视转播台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方案

考虑到发射台问题现状考虑到发射台问题现状,针对该台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包括下述内容括下述内容:11)买进设施设备买进设施设备,构建发射台及节目传输设备,构建安全监控系统建安全监控系统,监测节目;22)构建机房避雷系统构建机房避雷系统,升级供电线路路;33)构建台站围墙及台站道路构建台站围墙及台站道路,新建技术用房与发射机房,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4)节水措施节水措施,合理设计并建设项目水环境水环境,确保日常用水供应的安全性,节约用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续利用,营造良好的项目区生态环境。构建健全的给水系统,确保供水水质满足卫生标准确保供水水质满足卫生标准,水量稳定,水压可靠;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的排水系统。节推广使用节水型器具,逐步提升用水效益;55)节能规划节能规划,围护结构实施保温隔热,且热工性能满足要求;调整南向整南向、北向、东西向的窗墙比;多使用两对侧开窗,生成穿堂风风,便于夏季降温,减少空调耗能。上述案例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况种情况。对当前的发身引塔实施检测对当前的发身引塔实施检测,同时新买进4部电视发射机机、2台馈管充气设备台馈管充气设备、40000m架设发射电缆布线桥架等架设发射电缆布线桥架等。本城区专门采用新的供电杆路区专门采用新的供电杆路,专门建设台站专用变压器,使用44.2km供电线路供电线路,安装避雷设施等;买进2台备份发电机及3台稳压电源稳压电源,为确保节目信号不受到干扰,针对广播电视光缆信号传输号传输,同时添加了3套数字微波电路传输设施套数字微波电路传输设施,新建5.55km长线路长线路;构建机房防雷避雷接地系统,确保综合接地电阻在1Ω以下以下;将避雷防雷设施安装在信号传输线路等上;专门构建相应的配套设施应的配套设施,如配电室及维修室等[[3]。。针对防雷能力不强设备备,经过改进,采用使用价值的设备提升了抗雷击的能力,不再是被动避雷再是被动避雷,变为积极抗雷[[4]。总建筑面积为850衬衬,避开生活区,1490490m2的化台站场地地。修33.9m的发射台上山道路的发射台上山道路,将路面加宽到5..5m,修剪33.2m的道路排水沟的道路排水沟。针对塔防路段,实施整体修正,减少安全隐患的存在的存在,针对部分路面,实施硬化和沙化。新建60000m台站围墙墙,将通风设施及冷暖设施配置在机房当中,增加生活和办公等设施等设施,如车辆和炊具等,建立供排水设施,完善消防设施。

6结束语

广播电视转播台基础设施存在的上述问题较多广播电视转播台基础设施存在的上述问题较多,也有必要进行相应升级改造工作要进行相应升级改造工作,以确保广播电视节目的正常传输输。许多广播电视台具有较强的建设时间,和本地区的广播电视转播台相似电视转播台相似,然后存在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在广播电视技术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中技术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中,许多转播台存在诸多问题,广播电视转播台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工作还需继续推进视转播台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工作还需继续推进,并做出充分评估评估,搞好改造升级的相关工作,确保播出不会受到影响。

参考文献:

[1]滕永强,李培元,杜爱霞,蒋辉.论加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J].现代商贸工业,,2012((15):171.

[2]江祖锋.视音频系统设备IP化化、网络化背景下广播电视台基础设施发展的思考[J].东南传播,20162016(6):151~154.

[3]张建梅.西部地区县级广播电视转播台基础设施改造升级[J].西部广播电视,20152015(15):246~247.

[4]孟庆堂.广播电视转播台避雷设施改造升级的探讨[J].信息化建设,,2016(8).

推荐第2篇: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史湖北省荆州中波转播台

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史湖北省荆州中波转播台

历史总是循序渐进地发展的,不断总结,不断探索,才能求得进步。但是此时此刻来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有特别的意义,因为世纪的钟声马上敲响,百年前的今天刚刚哺育了广播电视技术,经过一个世纪几代人的奋斗,广播电视技术发展成了举世瞩目的第三大传播媒体,现在它又将以新的姿态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曙光。

从20世纪初发明了广播电视技术到20世纪末广播电视技术将跨入数字广播电视时代。广播电视技术随着电子技术的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的变迁,也在不断进步,广播电视技术从无到有,不断更新进步,设备从电子管设备、到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备,设备的体积不断减小,稳定性不断提高、功能不断增强。广播的传播方式经历了调幅、调频及数字音频广播。电视从黑白电视、彩色电视到数字电视,模拟传播将走向数字传播。传输的媒体不断地变化,无线、有线、卫星“天地合一”在今天的广播电视技术高速发展下充分地达到体现。记录媒体从钢丝录音,到磁带、硬盘、光盘的发展。二十一世纪广播电视技术将走向数字声音、数字图像、数字信息相互融合的多媒体时代,地面广播、有线电视网、卫星网、互联网等各种传播媒体将使互相融合的多媒体技术发挥的淋漓尽致。

1.广播

1895年俄国科学家波波夫和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在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研制成了最初的无线电接收机。

1904年英国人弗莱明(J.Fleming)发明的二极管和1906年美国人德·福雷斯特(L.De Forest)发明的三极管对广播具有决定的作用。

1906年德国的德律风根公司实验无线电电话成功。 1907年,德·雷福斯特在纽约进行了音乐和语言的无线电实验广播。

1918年发明了超外差电路。这一方式可防止两个频率相近的信号在接收机中发生干扰,从而能够保证接收机接收各个不同频率的广播。

1920年10月,美国匹兹堡市私人经营的KDKA广播电台取得政府发放的营业执照,开始播音,成为美国也是世界上第一家正式广播的私营商业广播电台。

1922年,美国、英国、德国、苏联开办广播。

20世纪40年代起,陆续产生了新的广播形态,主要是米波调频广播的出现。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有的国家开始探索立体感更强的调频立体声广播,90、年代人们又在追求广播的最高境界――数字音频广播。 1922年12月美国人E.G.奥斯邦把一套无线广播电台发射机设备运抵上海,租用了外滩广东路三号大来洋行的屋顶,开办起了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该台台名为“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呼号为“XRO”,发射功率为50瓦,该台在1923年1月23日首次播出。

2.电视

19世纪末期,少数先驱者设想并开始研究设计传送图象的技术。

1884年,德国人尼普科夫(P.Nipkow)发明机械圆盘扫描方式。

1927年,美国的全电子式电视通过有线网络把图像和声音从华盛顿传到纽约。

1928年,英国科学家贝尔德(J.L.Baird)运用机械扫描方式成功地进行了伦敦与纽约间的无线播出实验,传出了静止图像。

1930年实现了声像同步播出。

1933年,美国的兹沃雷金(V.K.Zworykin)发明了具备光电转换和电子扫描双重功能的摄像管。

1936年11月,英国正式开办电视广播,其图像在当时各国进行的实验中具有最高的清晰度。

1939年初,美国、苏联开始进行电视实验广播。 1941年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确定美国的电视技术标准为每秒525行,30帧。

1953年,美国国家电视制式委员会提出NTSC(National Television

1956年,法国提出SECAM(Sequentiel Couleur a Memoire)制。

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早期称北京电视台,1978年5月1日改称现名)使用二频道试播黑白电视,9月2日正式播出。

1960年,联邦德国提出PAL(Phase Alternation Line-by-Line)制。

1960年5月1日在北京建成了第一个彩色电视试验台。 1962年7月,美国发射“电星(Telstar)1号”通信卫星,进行了横跨大西洋的电视节目传送实验。

1973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用8频道在北京地区彩色电视试播。

1973年底,上海、天津、成都等地方电视台也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

70年代后制成电子新闻采录机(ENG)等设备,改变了原来使用影片来制作电视新闻的历史,提高了电视新闻的时效性,使电视真正发挥了声像兼备、传播迅速的现代化新闻报道工具的作用。

1984年1月,日本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实用电视直播卫星樱花 2号(BS-2a)。

1991年9月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用亚洲1号NTSC制传送,覆盖了亚洲广大地区,1992年10月为适应台、港、澳地区同胞及广大海外华人的要求,中央电视台又专门创办了第四套节目。

1994年从美国的Direc TV公司开始了数字卫星革命,利用数字压缩技术和直播卫星技术向北美地区播出了175个电视频道。

1995年11月28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亚洲2号\"通信卫星,星上有24个C波段和9个Ku转发器,中央电视台的4套加密节目通过压缩技术转到这颗星上的一个Ku波段(租用)上。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的三套节目则先后通过亚太一号通信卫星和亚太一号A通信卫星向全国播出。一些省级电视台为了解决高山、海岛、边远地区的覆盖问题,亦开始利用通信卫星传送节目,第一批上星的省级电视台有:山东、四川、浙江、云南、贵州、新疆、西藏。到1999年底,全国所有的省级电视台的节目都上星传送。

1.数字音频广播

从本世纪40年代起,陆续产生了新的广播形态,主要是米波调频广播的出现,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立体声广播。而数字音频广播(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 ;DAB)则是90年代中出现的广播形态的第三个里程碑。

1995年9月27日,英国广播公司(BBC)首先进行了DAB广播,欧洲一些国家瑞典、丹麦、法国、德国、荷兰紧随其后,至此,DAB广播正式登场。它具有模拟广播所没有或无法相比的特点。一是音质纯净,如同激光唱盘一样;二是抗干扰能力强,甚至在使用便携式收音机和汽车收音机时,也没有杂音或干扰;三是每个广播电台所使用的频带非常窄,从而能够大大增加可利用的频率数量;四是地面广播和卫星广播均能采用同一技术,如美国世广卫星集团正在实施一项卫星数字音频广播计划,将在2000年前发射亚洲之星、非洲之星和美洲之星三颗同步通信卫星,向全球直接播放数字音频广播;五是能够提供传送数据等多种新业务,其功能将大大扩展。

欧洲方式的数字声音广播虽好,但需要足够的带宽,目前接收机的价格还很难让消费者接受。96年美国根据自己国家频率资源匮乏的特点,开发了不需要增加的频率资源的数字广播的传输方式―带内同频广播(IBOC),它能在AM频段和FM频段原来使用的频率上载上数字广播信息,他的目标是保留原来的模拟广播信号,能在AM频段传送达到FM节目质量数字广播信号,在FM频段传送达到CD质量的数字广播信号,接收机的价格在100美元左右。为了节约频率采用模拟数字混合传送,为解决模拟和数字的信号间的干扰技术人员进行了几年研究,据称目前已经通过了开路试验。年初NRSC(National Radio System Committee)曾经宣布99年12月15日为美国选定数字广播的最后日期,但8月的99NAB RADIO 上IBOC组织宣布完成IBOC的开路试验(包括移动接收),等待FCC的测试。IBOC联盟希望明年在美国正式使用该技术,并考虑辐射到国外。 2.数字电视

电视数字化的发展主要是在节目传送和制作、播出两个方面。传送使用了数字化技术后,一方面可以节约传输所使用的频带资源,节省了传输费用;一方面将大大地提高传送质量,减少因为不良的传输环境或手段造成节目质量下降的损失,同时为广播电视与其他技术融合提供了必要条件。传输的数字化是在卫星、有线网及地面广播同时展开。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与制作也因为应用了数字技术而发展。

通信卫星传送电视节目采用数字压缩技术,可使频道数量大大增加。因为采用传统的模拟技术,图像的每行和每帧都要传送,即使行与行、帧与帧之间的变化相对较少,而数字技术传送的只是相邻的行与行、帧与帧之间的差别,然后把原来的图像完整地恢复出来。这样,卫星上的一个转发器过去只能转播一个模拟频道,现在却能转播6~8个数字频道。采用数字技术后,每个频道的广播成本可降低到目前成本的几分之一。数字卫星革命是1994年从美国的Direc TV公司开始的。该公司属于休斯通信公司,它在全北美播出175个频道,信号用18英寸的碟形天线接收,当年用户人数就超过了80万。采用数字压缩技术,估计到1997年底,世界大部分地区将有机会至少收看150个频道的电视节目,而在欧洲,收看的频道总数能够轻而易举地超过500个。目前在发达国家,数字卫星电视的强劲发展趋势正在对有线电视构成威胁。

信息时代到来有线电视网络被认为是一种较好的宽带传播媒体,有线电视因为信号是在电缆和光缆里传输,所以它抗干扰能力较强,在电视信号使用数字方式传输信号时可以将一个频道扩充为八到十个频道,由于频道资源的丰富人们在有线电视网上开展了准电视点播的业务(NVOD)。有线电视网是一个宽带传播媒体,人们利用它传输高速、大容量的数据,双向有线电视网又是宽带的有线电视、计算机网络的传输平台。

数字电视的发展往往用地面数字电视的传输作为标志,而地面数字电视的传输也是技术难度最大同时也是各国竞争最厉害的一方面。目前世界上有三大制式进行竞争,欧洲制式DVB-T,美国制式ATSC和日本制式ISDB但目前所有的竞争都集中在美国制式和欧洲制式上,不少国家和地区经过试验选定了自己使用的制式,并且开始了或制定了数字电视播出的进程,美洲的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欧洲的英国、瑞典、丹麦、挪威、意大利、德国等17国,亚洲的日本、韩国、印度、新加坡、台湾,澳洲两国。 3.广播电视中心的数字化

七十年代录像机的出现,由于机械晃动的缘故产生了信号上的时基抖动,人们为了克服时基抖动制造出了数字时基校准器,从那时起数字技术开始渐渐地进入了广播领域,随着广播电视技术的日新月异地发展,数字技术渗入到了广播电视技术中的各个方面,数字特技、数字切换台、数字矩阵、数字录像机、数字卫星、数字传输设备……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又将广播电视技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网络技术也已经改变了许多广播电视的制作与传输的传统理念。下一世纪广播电视技术将是数字化、电脑化、网络化的多元世纪。 当人们慢慢地认识数字技术的时候,就看好数字化的前景,但初期的数字电路集成度不高,耗电大、费用贵,所以数字技术在应用方面受到了限制,随着数字技术及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慢慢的展开,目前人们看到数字化的广播电视设备比模拟设备体积更小,耗电更省,已经没有人会对数字技术会统治广播电视领域产生异议了。数字技术的\"0、1\"特性,使得广播电视的信号反复经过制作系统而不至于劣化,从而保证了信号的质量,经过数字技术处理的电视信号又能产生出千变万化画面,通过数字技术处理的声音信号产生出各种各样的效果。 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并以很高的速度发展,它升级容易、通用性强、处理数据能力强,得到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进入广播电视技术领域,使得广播电视数字化又有了新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是计算机集图象、声音处理于一体,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得数字化的系统变得更小,一台电脑充当一个节目制作系统,几台电脑联网能成为功能规模相当的系统,当然在这个系统中除了应用广播电视信号的数字化技术以外,还应用了许多相关技术如压缩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广播电视技术领域根本改变了制作、储存、传输的传统模式。

电脑技术的渗透,各种属于电脑的应用也进入电视制作,如字幕机、各类绘画软件、各类三维动画软件在广播电视制作上使得屏幕上展现出了五彩缤纷的效果,这些效果在以往的制作系统中是难以实现的,即使在模拟时代为了实现特技效果也不得不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经过数字处理再还原成模拟信号。利用电脑中的虚拟技术又将使电视制作翻开新的一页。 4.互联网与广播电视

因特网掀起的世界**,渗透到了世界每一个角落,渗透到各行各业,无论你是谁(Who),无论你在什么地方(Where),无论何时(When)你只要一根电话线你就可从世界任何地方得到上网的任何消息(WWW 即Who、Where、When的缩写),世界上不少广播电视媒体也利用了因特网的技术发展了自己的事业,现在没有必要担心收听国外的广播有多少困难,目前的技术已经能在因特网上看到比较粗糙的电视信号。全世界正在兴起第二代的INTERNET,宽带的接入网已经实用,XSDL和CM(CABLE MODEM)已经接入至千家万户,高质量的图像和声音将以互联网的方式在世界传播。因特网的技术应用到广播电视领域,今后的广播电视还有地域概念吗?通过网络来收听收看节目还有时间概念吗?这是对传统的广播电视方式的挑战,是广播电视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Internet被称为第四类媒体。此前的三类分别是报刊、广播、电视。报刊是纸质媒体,广播电视是模拟信号媒体(就目前大多数情况而言),Internet则是数字化媒体。 事物的发展似乎总是后来者居上。第四类媒体的优势极具吸引力。首先是速度快,时效性强。二是海量存储和覆盖全球的传播范围。三是超文本的检索方式使信息变得生动活泼,用户易于接受 ,乐于接受。四是信息传递的交互性使用户不再只是被动的接受者,从而适应了现代人崇尚自主、渴望参与的心理要求。

进入90年代 ,我们通过因特网可以查阅最新资料、世界新闻、比赛消息、可以收发邮件、参加讨论,甚至玩游戏、打电话、听广播、看电视…… INTERNET一年的发展相当于其他传媒七年的发展;有报告说,因特网上的主页已达1.3亿页,并以每天10万页、近2000万单词的速度递增。Web上的数据传送以每9/10个月10倍的速度增长。

互联网中的受众(在这里,我们运用了传统传媒中的术语)美国商务1998年4月15日发表的《崛起的数字经济》指出: 1995年底全世界Internet用户估计为800至3000万; 1996年底上升到2800至4000万; 1997年底则超过1亿;

1998年2月,全世界Internet用户已达1.13亿(美国一家Internet观察公司透露),平均每天有上千万人在网上漫游。 按照美国学者的标准,一种媒体使用的人数达到全国人口的20%以上,才能被称为大众传媒。使用这一标准,在美国应达到5千万人。我们来看以下的表格: 传媒

达到大众传媒所需年数

Radio 38 TV 13 Cable 10 Internet(Web) 5

美国《时代》周刊(1997年9月22日)上曾有这样一个统计,1997年9月2日这一天:

美国第一大网络America Online(AOL)用户上网人次 1670万 当晚收看电视节目《Home Improvement》的家庭 1096万

当天12场棒球赛观众人数为 342686人

当晚到电影院观看《G.I.Jane》的总人数为 128万

AOL(America Online)的用户如今已达1200万,预计到1999年将达到2500万。这样一种高速增长的媒体确实是跨世纪的媒体,是21世纪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媒体。

互联网的普及引起了世界各大广播电视机构关注,广播电视机构应用互联网技术得到了与原来传播媒体的互补,广播电视机构提供文字、图片内容,将播出的图像、声音内容留在硬盘上供受众随时点播,不仅提供了交互性,也改变了广播电视\"一瞬及失\"的特性,同时信号可以提供互联网的\"携带\"到达世界各个角落。广播电视机构内容上网多了与受众沟通的渠道、目前有几十万个网上电台、电视台服务于几千万网络广播电视的受众。广播电视内容上网使得原来只有文字的图片的互联网内容更加生动,更加丰富多彩。

广播电视内容上网几乎都使用\"流\"的技术,信号通过各种压缩方式传播出去。目前通用的网络\"流\"传播技术是两大技术即REAL公司的Real Video技术和微软公司的NetShow技术,前者使用Intel 公司Indeo 的小波变换(Wavelet)的压缩技术和Sure Stream传播技术,后者使用MPEG-4的最新压缩技术和Netshow 传播技术,两者都可以自适应网络的条件送出20Kpbs~1.5Mbps信号数据流,特别值得提到的是两大系统不管是进行\"直播\"还是\"录播\"只要在普通的PC服务器能响应2000到3000个用户的同时访问。Real的流技术从95年发展第一个用户起,目前已经有7200万个使用者,在网上有14.5万个小时的内容可供访问,Netshow技术目前也有4000万个使用者,有16个国家600个电台、电视台使用该技术,每周有近20万人次受众使用Netshow技术来访问网上的有图像声音的内容。广播电视流的传送技术这几年有了长足的进步,不仅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同时在和浏览器的密切配合下,开发了自己的语言SMIL语言(Synchronized Multimedia Integration Language),使用了SMIL语言可以容易地扩张各种播放器的功能,结合各种应用在播放图像和声音的同时可以用图片、文字、动画加以补充,使得图像、声音、文字、图片一应俱全,真正体现了多媒体技术。应用SMIL语言开发已经在教育、证券等在网上传播得到了广泛应用。图像、声音、文字的结合又使得影视点播变的十分容易。

广播电视技术的百年发展史,从无到有,从雏形走向实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换,百年前也许没人敢预料到广播电视技术能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在科学技术如此飞速发展的今天,谁又敢断言未来的一百年将又会有多少进步呢,作为向往,作为期待,也许因此就建立了奋斗的目标。不敢妄言未来会发展到怎样,有了期望,有了向往,就有了发展的动力。 广播电视的未来将走向全面数字化,广播电视数字化后传送不仅能提高节目的传送质量,同时也能节约频率的使用效率,然而数字化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为模拟信号向数字化信号的转换而数字化,数字化后的广播电视技术它将与网络、计算机机其它技术走向融合,并借助其它技术来推进自身的发展。数字化后的信号将更贴近人们的使用习惯。信息时代的到来广播电视技术将推进IT(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发展,广播电视将借助IT来发展自己。HDTV、NVOD、VOD、DAB等将改变目前的收视习惯。数字化的广播电视使得人们利用广播电视传播技术的传播快、传播面积大、传播费用便宜的特点,提供给人们更漂亮和干净的画面,更接近现实生活环境的声音和提供更多信息如图片和文字,最终将走向各种媒体的融合。

1.数字广播电视的发展

在这场变革中广播电视的采集、制作、播出的技术也将面临着变革。数字处理技术的发展、数字记录媒体变化将改变和推进广播电视的节目制作的流程。MP

2、MP3压缩技术的应用将使广播信号采集可以全固体化,配合计算机的编辑系统和互联网络,广播节目的制作再也不用局限台内的录音室,非线性编辑、台内的网络、播出的硬盘、光盘的存储将贯穿整个制作、播出、存储链。DAB的传输技术又使广播再也不仅停留在仅传送声音信号,背景文字信息将同时到达受众的收音机中。互联网上的电台将迅猛崛起,高音质的声音将传遍全球。

电视节目的采集、制作、播出、储存同样在数字化革命中也将发生变化,电视节目的采集利用卫星、网络、地面电波全方位立体化的传输体系,利用第一时间传播生动的图像声音。宽带互联网的出现将可以通过互联网采集节目内容。电视的制作的虚拟技术将得到广泛地应用,高清晰度电视更需要虚拟背景。非线性编辑将改变目前的节目制作磁带流转形式,压缩技术、储存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将会使得采集、编辑、播出、传输、储存在网络中形成一体。磁带虽然是便宜的一种介质,但它不会仍然象目前那样有一通天下的局面。硬盘、光盘、磁带将发挥各自的特长在节目制作、播出、存储链占有自己的地位。

压缩技术不断完善,不断进步,它将融入采集、制作、播出、储存的各个环节,不同的环境下使用不同的技术,根据不同的用途互相可以转换。更高效的压缩技术将不断出现,不断发展。

高清电视的发展需要从节目制作开始,高清电视的兴起将对广播电视系统引起巨大的变化,它将引起整个系统的改变,当然这种改变与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过渡一样,也会遵循自己的发展规律。目前来说高技术质量的节目,将对高清电视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高清电视的兴起,对电影业,动画业是又一个发展的机遇。 2.网络发展前景

网络的发展将是下一世纪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广播电视目前是以广告收入作为事业发展的经济来源,面对众多媒体的激烈竞争,广告慢慢地在分流,广播电视从广告收入份额慢慢地在减少。广播电视要想事业想不断地发展,网络将是下一世纪广播电视的新的增长点是生命线,它的发展将带动整个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

网络是指联成一片的传播媒体,它的效益是体现在网络的规模,网络规模越大则效益越大。广播电视技术网络有卫星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地面传播网络,各自有各自的优势,互联互通,优势互补,发挥各自的特长,将建成“天地合一”的融合各种技术的巨大的网络,将会产生巨大的效益。 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同时,在不断地追求精神生活,传统的单向被动式接收的广播电视方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按需所好,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人们根据不同的需求寻找自己的热点,INTERNET网的发展证明了这一点。学生根据不同的年龄层次进行不同层次的教育,体育爱好、音乐爱好挑选着自己的节目。有了网络基础,无论何时何地你想了解世界各地的新闻通过网络这些都是举手之劳。

传播媒介孜孜以求的目的,就是在最短时间内,最大范围内,掌握最大数量的受众。受众追求的是用最便宜的手段,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多最感兴趣的信息。广播电视担负着媒体宣传,在节目制作上,节目传播上网将使节目发展的更快,更新。同时使用最有效的网络以最快、最容易覆盖的方法将节目传到受众那里。新闻采访,体育比赛利用网络我们都能在第一时间将信号传达到受众的手里。

广播电视需要的是能传输图像、声音和数据的网络。传输图像、声音要求网络的技术比传送数据的网络的实时要求和带宽要求更高,要求能保证传输质量的网络。当前存在的SDH、ATM、IP网络是根据不同的业务对象所开发的,相信各种技术会根据不同的应用来完善自己。如实况双向转播需要延迟量较小的网络,有线电视分配网需要多通道且比较便宜的网络,新闻传送需要机动性比较好的网络等。

3.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与网络发展紧密相关的网上多媒体应用在互联网上以如此迅速地发展不得不引起其对广播电视技术的影响的疑虑,确实互联网已经影响了广播电视的发展,如果广播电视技术不以为然的话有可能被历史所淘汰,只有利用各种技术来完善自己,才能使事业长盛不衰。

架构于网络之上的多媒体技术将继续发展它那无限的魅力,网络PC,WEBTV都将利用它们的平台来发展它们的多媒体的应用,同样多媒体技术也将影响传统的广播方式,广播电视数字化传输后它将融合多媒体技术,打开收音机、电视也许首先映入眼帘节目菜单,看电视的同时可以连接更多的节目背景材料,需要时可以点播及上网,同时自己可以制定自己的节目单,安排自己收视内容。

随着多媒体的应用的展开,符合广播电视传播特性的多媒体技术不断发展,\"IP TV\"、\"流技术(Stream)\"、压缩接收(MPEG-

1、

2、

4、7)、各种多媒体应用的编码和语言如MHEG(Multimedia and Hypermedia information coding Expert Group )、SMIL语言等,相关的网络多媒体的应用还有点播技术、多媒体数据库及查询技术、条件接收技术(CA),电子节目单及数据储存技术等也将被充分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广播电视的应用将会使得播出与制作发生巨大的变化,非线性编辑、硬盘播出、数据流磁带节目的保存……随着网络技术、服务器技术、硬盘技术的成熟整个采集、编辑、播出、存储将形成一个生产链路,这将影响这个电台和电视台的节目制作概念,配合互联网和搜索引擎、收费、加密技术,网上的节目买卖和销售将成为现实。整个制作的环节变化将代给播出环节的变化,各个电台、电视台都建立了播出服务器,整个国家,整个世界将会有巨大数量的网上节目可供查询。

历史在发展、技术在演变,无穷的变化又将推动历史不断前进。

广播、电视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互联网的兴起,广播电视互联网将在下一世纪走向融合,广播电视信号将变成比特,携带各种信息的比特将通过各种网络传递给我们的受众,我们的受众将改变目前收视的习惯,通过网络它们将畅游信息的海洋,它们会从目前的被动接收改变为主动接收,广播电视将会跨出地区、跨出国界,“黄金时间”不复存在,内容及受众欢迎表现的形式仍是广播电视发展的生命线。 世纪钟声马上敲响,我们怀着无比喜悦和激动的心情迎接新世纪,通过广大广播电视工作者的努力下一世纪将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推荐第3篇:浅谈县级高山广播电视转播台的管理利用

浅谈县级高山广播电视转播台的管理利用

【摘 要】如何有效加强高山广播电视转播台克服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和经费不足等困难,加强管理和综合利用,进而真正办成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有力宣传上具, 成为农民群众文化娱乐的舞台和致富的良师益友, 成为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本文结合本地高山广播电视转播台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探讨,并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县级;高山广播电视;转播台;管理

引言

广播电视转播台从成立时起就担负了重要的社会服务功能,社会效益是转播台追求的最大目标。在广电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广播电视转播台曾经承担了最重要的宣传任务,作出了突出贡献。另外,作为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转播台也为广大的听众送去精神食粮。作为广播电视转播台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山广播电视转播台对于山区以及复杂地形区来说尤为重要,老百姓看电视和听广播,都只有靠高山转播台的接力传输。

本文分析了县级高山广播电视台的发展现状,并结合电视台的自身特点,对其管理和综合应用提出发展建议。

一、县级高山广播电视转播台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 我国的城乡有线电视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给广大城乡居民带来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给一些建台较早的高山广播电视转播台带来了一定冲击。

高山广播电视转播台大多位于偏远山区,自然条件差, 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另外,交通的不畅通也给转播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以及机房的建设带来很大困难,随着有线电视的覆盖率不断提升,很多管理者认为高山台这个宣传阵地的建设和管理难度偏大,专项建设经费少,没有架设有线电视的价值高,造成在实际工作中对高山台的建设不重视,使得部分高山台的设备相对陈旧,很难得到更新,造成了转播质量的下降,给广播受众带来很大影响。

县级高山广播电视台担负这为一方百姓传递信息和提供服务的任务,要想从目前发展的窘境中走出,就需要加强管理和综合利用,努力探索一条符合县级广播电台生存发展的道路,不断提高转播质量。

二、县级高山广播电视转播台的特点分析

(一)重要的社会服务功能

近年来,传媒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然而,广播电视作为党和政府的重要宣传喉舌,首先仍是一种社会公益事业,它的社会服务功能是第一位的。

广播电视发射台、转播台从成立到现在,就担负着重要的社会服务功能,社会效益是转播台追求的最大目标。广播的传输手段主要靠无线覆盖,广播的主要内容也多为百姓喜闻乐见的内容和节目,例如,城市中的交通广播非常受司机、乘客朋友的欢迎,还有很多内容贴近农村和农民的节目,也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好帮手、好参谋,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

(二)与有线转播方式将长期并存

虽然有线转播方式已发展为较大的广播电视产业,无线广播方式仍是保障人民享受文化权益的主要途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广播电视既需要有线的产业,也需要无线的事业,只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广播电视事业才能更兴旺发达。

广播电视转播台是社会公益事业的服务传媒,在市场化的今天,仍是只追求社会效益,对广大的观众和听众进行无偿的服务,体现了国家对基础性文化项目发展的扶持政策。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所在,在这方面广播电视转播台架起了文化资源信息共享的平台,是国家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

三、县级高山广播电视转播台的管理和综合利用

综上所述,虽然广播电视转播台在广电宣传中担负重大的社会责任,但面对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的限制,以及有线电视发展的冲击,近年来,县级高山广播电视转播台承受了很大的冲击,那么,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通过提高管理水平来加强对县级广播电视转播台的综合利用呢?下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对此展开探讨。

(一)分级管理,职责分明

俗话说: “ 创业容易守业难”,这句话对高山广播电视转播台尤其适用。高山广播电视转播台从建设到利用都要克服很大的困难,高山广播电视转播台自然条件差, 地理环境复杂、交通不便,同时,高山上生活条件艰苦, 加上经费不足等其它因素, 高山广播电视转播台的管理面临极大困难,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影响该天的广播电视正常转播,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在开始筹建高山广播电视转播台时采取了如下措施:

1.工程设计方面

在建设高山广播电视转播台时,结合当地山区多、农田少,地形条件复杂的特点,在进行工程设计和规划时,选择了将广播电视转播台机房分在两个不同地段建没。在该山区海拔比较高的山峰上建设发射机房,这样有利于信号发射的效果,另外,将控制机房建设在半山腰,有利于控制机房工作人员的生活便利,发射机房至控制机房实现了有线定时开关自动控制化,所以对转播台的控制不会带来影响,也给转播台的管理带来了不少便利。

2.人员管理方面

在借鉴了其它高山台建设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独创了聘用三级管理人员,实行分工相结合的工作制度。

首先,招聘一名有专业知识的青年合同工, 主要负责高山站所属设备(发射机房和控制机房等)的安全保卫工作,以及控制机房自动开关机和转播信号质量的监测工作。

随后,结合本县广播电视工作的特点,从高山台所在地的乡广播电视站调入一名专业机务员, 全面负责该高山台的管理工作,并随时处理可能发生的故障,该机务员的工作关系直属县局管理,在高山台所在乡的政府常驻,供高山台专职专用。

最后,成立了专门的讯号传输部, 部内设机务室, 主要负贵县广播电视局直属的各电视台设备的维修工作,另外,机务室成员每月要到高山台例行巡查, 对高山台的设备进行全面测试和保养, 并负责检查高山台其它相关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情况。

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表明,三级分工管理制的实行, 既减少了高山台管理的工作量,避免了人员冗余,又通过常驻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了高山站所面对的衣食住行等困难, 通过定期检查的方式,也有利于日常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人员工作责任心的提高,是在对高山广播电视转播台管理工作方面,探索出的一条经济又实用的好方法。

3.设备质量监测方面

为了及时反馈高山台广播的效果,对高山台播出的信号质量实行三级监测制。结合几年工作的实践和实际监测效果,证明所采用的优化工程设计方案和三级分工管理制度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该高山台的转播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

(二)综合利用,促进发展

1.发挥优势,面向市场

在保证完成广播电视正常转播工作和转播质量的前提下,高山台利用区位优势和设施优势,开始转向市场。例如,在高山台建台的初期, 与该县的水电公司经过沟通,决定在高山台的相关设施中搭挂一个水电系统的无线系统中继台,水电公司一次性交纳高山台建设费后,每月再定期缴纳相关的管理费用,而高山台负责水电公司的设备安装和保养,通过这种方式,取得了共赢的效果。

2.行业合作,综合开发

高山台大力宣传相关的广播电视保护“条例”,组织专人负责高山台设施的安全性与正确性,一系列管理措施的采用也给高山台的广播质量提高了坚实的保障,为高山台发展行业合作,进行综合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高山台的发展常常面临经费不足、发展困难的困境,为切实解决此问题,巩固广播事业的坚强后盾,高山台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优势和相关设备的技术优势,与县无线电管理小组合作,投资组建县党政系统无线电通讯网,发挥行业优势。

高山台在发射机房共安装了五组400MHz的无线通讯中继设备, 该无线通讯中继设备所组成的网络目前已发展了二百多台选呼拨号无线电话手机和台机,既解决了县城的区乡村通讯难的问题,又增加了高山台的预算外收入,有利于高山台经费不足问题的解决。近年来,调频广播附加信道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也为高山台的综合利用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四、结语

如果管理和综合利用措施得当, 县级高山电视台发挥自身优势,克服面临困难的方法是多样的,本文分析了高山广播电视台发展的现状,并结合工作实践为高山台的工作提供了发展思路,高山台如能发挥具有独特优势和强大的生命力,将真正办成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有力宣传上具, 成为农民群众文化娱乐的舞台和致富的良师益友。

推荐第4篇:青龙南大山广播电视转播台供电建议书正文

青龙南大山广播电视转播台

10kV高压输变电改建和新建工程

项目建议书

按照国家村村通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建设要求,根据我县境内网电分布的具体情况,结合我台广播电视转播工作实际,我台拟将南大山广播电视转播台现有东线10kV高压输电线路进行改建,再在转播台西部新建一路10kV高压输电线路,实现双路供电电源,现就整体工程项目建设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做出初步分析:

一、项目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目的

青龙南大山广播电视转播台,位于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县城南7.5公里海拔684米高山上,始建于1973年10月,是河北省第一个创建的县级电视转播台,在县委政府的重视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怀支持下,转播发射设备不断更新,基础条件不断完善,广电转播事业不断发展,继1990年省广播电视厅投资对机房、发射塔、办公区、生活区等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后,2008年又逢国家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高起点建设,目前转播中央

1、中央

7、河北卫视三套电视节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河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二套调频广播节目,解决了我县大部分无线广播电视覆盖盲区,深受观众和听众的欢迎。坚守在转播台的值班人员肩负使命,尽职尽责,致力于安全优质播出,每天将这5套无线广播和电视百余小时的精彩节目及时转播给广大观众和听众,时刻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尽力。然而,目前南大山广播电视转播台的供电问题,是制约事业发展的基础性难题。现仅依靠的东线一路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供电电源,杆、线、担、瓶等设施因年久自然损耗均已老

1化,时常出现故障,无法保证正常输电,电力部门曾多次下达整改通知,均因资金问题而不能解决,致使该段高压输电线路一直处于高危安全隐患状态下运行,给持续正常安全转播带来严重影响。此项工程的实施,是落实国家安全优质播出的举措,可彻底缓解供电质量和单一电源的落后状况。因此,改建和新建青龙南大山广播电视转播台10kV高压输电线路工程尤为重要。

二、项目建设方案

青龙南大山广播电视转播台10kV线路东线改建工程,建设地点在青龙镇马杖子村西山,工程主要内容:对现有老化线路按电力部门要求进行翻新改建,重新架设LGJ-70型导线1600米,组立10米杆18根,安装拉线40根。

青龙南大山广播电视转播台10kV配电西线新建工程,建设地点在青龙镇蛇盘兔村石板沟自然村东山,工程主要内容:在县城通往西部乡镇干线下线,新架设LGJ-70型导线1500米,组立10米杆16根,安装拉线26根,架一条通往转播台的另一路供电电源。

三、工程施工条件及建设进度初步设想

(一)施工及环境条件

面对青龙南大山广播电视转播台10kV线路东线改建和西线新建工程,均跨越崇山峻岭,施工环境较差,工程项目实施后,我们将选用县内最具实战经验的施工队,施工期间严加监管力度,时刻注意施工安全和建成后线路维护安全。

(二)施工进度安排

我台计划2012年5月工程开工,土建部分拟于2012年6月底前完成,线路施工及电气安装7月底前全部完成, 9月份既可投入运行。具体实施时间安排表如下:

1.前期准备。2012年3月底-5月初报送立项所需资料,联系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办理开工所需资料,编制工程预算,绘制施工图纸。

2.实施阶段。2012年5月-2012年6月完成土建施工

3.2012年6月-7月底完成电气安装部分及线路部分工作。

4.收尾阶段2012年8月初组织相关部门验收

5.2012年8月-8月底完成工程决算。

四、投资估算

该项目工程委托秦皇岛福电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青龙分公司电力工程处作出《建设工程预算书》,工程总造价849611元,其中:

(一)青龙南大山广播电视转播台10kV线路东线改建工程275887元,其中,建筑工程造价82113元;安装工程193774元。详见附后《建设工程预算书》。

(二)青龙南大山广播电视转播台10kV线路西线新建工程573724元,其中,建筑工程造价74545元;安装工程499179元。详见附后《建设工程预算书》。

五、效益分析

此项工程建成后,将彻底扭转南大山广播电视转播台频繁停电用电紧张局面,使用电可靠性得到根本保障,为我县广播电视事业中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此项工程的建成,使南大山广播电视转播台能够正常将中央、省等各级党委政府的声音及时准确地转播给听众观众,把各类致富信息以及积极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高质量节目,健康的精神食粮源源不断地送到千家万户,进而促进我县社会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取得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六、结论

青龙南大山广播电视转播台10kV高压输电线路改建和新建工程的整体效益体现为:

1.为青龙南大山广播电视转播台实现安全优质播出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

2.为确保青龙南大山广播电视转播台及时转播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传播各类经济信息、满足广大听众观众收听广播收看电视的需要提供了基础条件。

3.为加快我县广播电视事业长远发展提供了双电源保障。附后:

(一)青龙南大山广播电视转播台10kV线路东线改建工程

《建设工程预算书》

(二)青龙南大山广播电视转播台10kV线路西线新建工程

《建设工程预算书》

推荐第5篇:转播台工作总结

篇1:蕲春中波转播台二00八年工作总结 蕲春中波转播台二00八年 工 作 总 结

二00八年,我台在省局无线台管理中心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主线,以确保安全优质播出为目标,着眼当前、立足长效机制建设,坚持强素质、抓管理、提质效、创一流,实现了各项工作的新突破。

一、主要工作成绩

——内部管理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加强领导,健全机构,营造民主和谐稳定的工作环境。今年,根据上级领导部门的指示,结合我台工作实际,在台内实行职工岗位全员公开招聘改革。我们坚持民主管理、民主评议,并采取适当形式公布招聘方案、薪酬分配方法,听取干部职工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为大家创设了公开、公平、公正的良好氛围。对招聘事项的意见收集整理,修改招聘方案内容。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障了我台工作快步推进。

——安全优质播出得到了有效保障。播出是根本,维护是保证;我们紧紧围绕“不间断、高质量、既经济、又安全”的方针展开机房值班、维护工作,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今年,我国的大事多,我台全台干部职工团结一心、克难奋进圆满地完成了安全播出工作和重要播出期间任务,实现了全天候为鄂东南人民提供优质清晰的播出信号,实现了全年无事故,保证了雪灾、奥运期间安全优质播出。

年初,一场几十年罕见的大雪昼夜间使大地一片白皑皑,为抗击雪灾我们加强了对重要部位的巡视、检查、扫雪等工作。因积雪掩盖了道路,台领导带领全台职工用铁锹铲出一条条道路,确保了人员平安出行。机房顶上的卫星接收天线积雪影响播出信号质量,技术维护同志穿着雨衣上机房顶扫雪;由于晚上气温骤降,积雪更厚,为了不影响早上的播出工作,他们在凌晨三点半,提着开水到机房顶,借着昏黄的路灯用开水融冰,然后继续扫残雪,确保了安全优质播出工作顺利进行。

今年是奥运年,随着奥运圣火的顺利传递,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精神,为圆满完成这次重要播出期内的播出任务,结合我台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在认识上、组织上、技术上做了充分的准备和周密的部署: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台领导班子组织全台干部职工召开“百日督查”专项活动动员大会,进一步增强大家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组织排查隐患。为了平安播出,我们与防雷中心合作,对我台播出设备、天线、电源、播出前端进行防雷检测,各个设备符合防雷技术要求。同时,与电力部门签订电源维护合同,保证台内电源安全,消除了电源变压器、稳压器的隐患。三是制定播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我台今年六月初进行迎奥运安全播出的技术维护工作,制订出完善的安全播出应急预案,加强突发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做好发射机维护、信号接收、设备检修,铁塔区的检查及配电电源部分的维护工作。四是认真做好器材备份工作,今年六月,我们采购了一批易损元器件和防尘棉。并且,对机房防尘设施进行改造,加装了三个防尘窗口。同时,在省覆盖办的支持下,信号接收端全部实行主备路卫星接收。

一年来,我台设备在技术维护人员的精心呵护下,实现了各部发射机指标优于部颁甲级水平运行;全年五套设备共播出36105小时,台内停播率≤20″∕百小时,台外停播率≤4′∕百小时。

——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切实改造职工工作、生活环境,维护治安稳定和保证了一方平安。我台高度重视维稳工作,一手抓稳定,一手抓发展,注意把改革的力度和发展的速度统一起来,树立发展是业绩,安全是业绩的思想,用心去工作,用情去工作,切实做到关心群众。一是对我台职工旧住宅楼进行大规模地维修工程,我台职工旧住宅楼因年久失修造成外墙抹灰大面积脱落,阳台护栏多处裂痕、露筋,楼顶漏雨等,严重影响职工生活。二是为安全起见将建台初期种植的水杉等高大树木伐去,换栽矮小、易于修剪、美观的绿化植物。三是为方便职工及家属平安出行,修缮已破损的路面。四是清淤池塘,定时喂养鱼,供改善职工食堂生活。五是对机房重要设施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于今年9月对我台一座高76米的发射塔进行铁塔防腐和更换拉绳工作。

二、成功作法

(一)抓班子,带队伍,始终把增强领导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放在所有工作的首位。

上下一心,团结一致。 团结是一个班子、一支队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前提,是发挥整体功能不可或缺的基础。 我们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今年,我台在进行干部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还进一步加强了与干部职工的思想交流,打造“凝聚力”工程。

1、狠抓班子队伍建设。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为主线,台党支部深入开展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认真落实“三会”制度:坚持每周一次领导班子会议,每双周一次领导小组会议,每月一次支部会议,及时传达上级指示精神,讨论和部署本台阶段工作的各项具体任务;积极开展“三好班子”建设活动:每位班子成员蹲好一个点,管好一条线,做好一门事。

切实转变党员领导干部作风,良好的作风是效能建设的具体体现。干部的工作作风是反映单位效能建设成效的一面镜子,没有好的作风,提高工作效能就是一句空话。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增强效率意识,倡导立说立行、速决速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能办的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办出成效。要增强对群众的感情,始终坚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在制定改革措施时,要充分体现大多数群众意愿,维护群众的长远利益,诚心诚意为群众解难题、做好事、办实事、办成事。要增强干部、职工对工作的激情,对承担的工作和上级交办的任务,要有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不折不扣地去完成。

2、关注职工思想动态。定期开展交心、谈心活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尊重干部职工对台内各项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营造干部职工有话方便说,有意见随时提的民主氛围。用事业统一思想,用工作统一行动。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力推进我台事业发展,支部和领导班子充分利用会议、学习、讨论等时间,向职工阐述“用事业统一思想,用工作统一行动”的政治理念。努力让职工理解其内涵,用单位的发展这一事业去统一职工的思想,把我台的各项工作统一到创新发展的行动中去。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就是要进一步统一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在统一中凝聚力量,形成团结向上的合力,在活动中提高自身的素质,求得自我的突破,适应广播事业的不断要求。 解放思想,是永无止境的;思想观念,也是常变常新。而且思想解放并不能一劳永逸,观念更新也不是一蹴而就。只有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当作是一项长期任务,持续有效地进行下去,才能不断促进党支部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从而出色的完成各项篇2:电视台个人工作总结

电视台个人工作总结

一年又一年,****年又将离我们远去。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总编室编播部在公司、频道领导的正确领导与协助下,圆满的完成了频道的编播任务和工作。回望走过的一年,有辛苦、有劳累;有成绩、有不足;有付出、有收获;有感悟、有心得。在岁末之际,我为****全年的工作做了一个简要的回顾,总结一下自己在过去一年的得与失。

一、政治思想。

能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政治思想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热爱本职工作,团结同事,充分发挥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和模范带头作用,以身作则,与各位同事共同进步。对自己严格要求,不断提高政治敏感性,保证舆论导向的正确性。

二、脚踏实地工作,提高管理、业务技能。

1、编播部是规划、编排全频道节目、广告播出的重要部门,它担负着参谋,监督,管理,服务等职能。对工作我能坚持原则、职责分明,做到了团结同事、有效沟通,立足本职、脚踏实地的完成上级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自觉遵守公司、频道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条令、条例。

2、作为编播部经理,我充分认识到自己既是一个管理者,更是一个执行者。我除了以身作则,学习、熟悉业务外,还注重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员工们的主观能动性及工作积极性,这样才能保证在人员偏紧的情况下,大家都能够主动承担工作责任。做到快、准、全,快是反应快、变更快、下单快;准是准时、准点播出;全为播出完整、安全顺利。

3、我能重视加强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工作中,坚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水平。一是深刻领会公司、部门制度的含义和目的,增强自己宣传制度和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认真学习公司、部门下发的各种文件和通报,并把这些文件和通报精神及时传达到每位员工;二是认真学习工作业务知识,重点学习理论技术、管理知识和编播知识。在学习方法上做到在重点中找重点,抓住重点,并结合自己在理论技术、管理知识和编播知识方面存在哪些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工作能力。

4、一年来,我始终坚持努力工作,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努力,时刻牢记公司制度,全心全意为公司创造利益的宗旨,努力实践公司各项目标的重要思想,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对领导交办的每一项工作,分清轻重缓急,科学安排时间,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在日常工作中,认真听取员工反映的问题,提出的要求和建议。同时,对员工要求解决但一时又解决不了的问题认真解释,耐心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让员工相信我们在为员工所想。

5、对工作我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去年10月份“****”播出期间,为保证节目正常播出,我带领编播人员经常应急变更节目播出时间;反复调整、替换宣传片版本;滚屏字幕全天定时更新实时内容。为完成任务我加班加点,经常工作到凌晨

2、3点钟。通过我们的努力,最终完成了****的播出、宣传任务。去年还完成了---的宣传;---等等工作、任务。

6、当工作与个人事件冲突时,能以大局为重,选大家舍小家,并得到家人的理解。我在---。为完成频道工作,克服了以上困难,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使得编播部顺利的完成了****年度的工作目标。

三、存在的不足

1、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的革新,感觉自己新的知识量的不足。

2、对同事关心不够,由于编播工作量大、任务紧,平时对同事工作要求的较多,没有很好去了解其家庭和生活情况。

以后,我一定认真克服缺点,发扬成绩,更加勤奋的工作,刻苦的学习,努力提高理论素质和各种业务技能,做一名优秀的编播带头人,为频道全面工作作出自己的贡献!

总结上一年的得失,让我看到了来年努力的方向,我将继续会一如既往的工作下去,我坚信自己能够做的更好。也感谢频道领导一年来对我生活的关心及工作的肯定和大力支持,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年编播部的工作能够百尺竿头,更近一步!篇3:2014年广播电视台工作总结

孝感广播电视台2014年工作总结

2014年,我台按照市委、市政府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广播电视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指示精神,把2014年定位为深化改革之年,跨越发展之年。在这一年中,我们一方面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突出工作重点,充分发挥电视宣传职能;另一方面,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面深化改革,全力推动广播电视整合、广电传媒集团组建和完全频道制改革。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可喜成绩,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4年的工作总结

(一)整合广播电视,壮大宣传队伍。

2013年12月23日,市委、政府宣布组建孝感广播电视台。将原孝感电视台、孝感人民广播电台的职责、机构整合划入孝感广播电视台。同时,将市城区广播电视站、市广播电视微波站、孝感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管理中心、市广播电视公司、市音像制品发行站、广播电视报社等6个单位整体划归孝感广播电视台管理。我台迅速调整合并了原电视台、广播电台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实现了行政、业务、财务、经营、人事统一管理,确保了整合工作平稳过渡,确保了各项工作正常运转。

(二)提升宣传质量,打造媒体品牌。一是学习培训提素质。专程邀请长沙天择集团媒体策划专家和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到台里讲授了媒体策划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方面的课程,派出了22名骨干记者到省台《湖北新闻联播》、《经视直播》等拳头节目组跟班实践学习,极大地提高一线记者编辑的新闻从业能力。 二是积极策划出亮点。运用“新闻眼”,开发鲜活点,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和群众关注的热点,充分发挥新闻宣传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积极策划,主动出击,从新闻素材中寻找具有新闻价值的鲜活点,集中火力突破,做强、做活、做好。如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策划采制了《微笑着与时间赛跑的优秀女检察官程然》、《大爱无疆 让每一颗星星都闪光的特校教师聂品华》、《解读刘磊式服务的群众魅力》等一批深度报道,一经播出就引起中省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配合开展《电视问政》活动时,不是按部就班地满足于现场问答,而是对群众关注的问题进行深度采访,从而更大地激发了问政节目的感染力和公信力,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好评。

三是三情结合抓宣传。从吃透上情、借鉴外情、把握内情这三个方面入手做好宣传。吃透上情就是要学习、领会市委市政府各项政策精神,把握内情就是掌握、了解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局面。今年以来,我们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围绕全市改革发展策划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件实事、项目建设、季度拉练、美丽孝感、文明创建等主题宣传,制作播出了蒋志刚、吴和平、周小贺、涂红刚、汤俭民等先进典型宣传片,成功举办了2014年孝感市春节联欢晚会、“感动孝感”年度人物评选,圆满完成了多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直播,配合市纪委开展了两场电视问政活动。为我市推进“五个跨越”、建设“五个城市”营造了昂扬向上的舆论氛围。

借鉴外情就是要从全国全省的视角来开展孝感的广播电视宣传,我们一方面派出专人到外地学习,请进专家到台里讲课,另一方面重点做好孝感在全国、全省的形象舆论宣传。2014年全年在中央台发稿19条,在省台发稿1153条,排名位居全省同级台前列。

四是四路并进大宣传。在运用广播频率、电视频道进行宣传的同时,我们还充分发挥了网站和报纸的媒体特色,力争形成思路并进的立体化大宣传格局。市门户网站全年发布信息24738条,进行了网站改版,完成了网站首页、一级栏目及英文版的设计建设和信息公开、网上办事、公众互动三大应用平台建设。槐荫周刊强化了民生报道,承办了湖北省专业报新闻奖评选暨报道内容创新研讨会、建市20周年健康社区行,完成了建市20周年百部电影乡镇社区行放映等活动。

(三)激发创收活力,保障事业发展。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广播电视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经营创收竞争激烈,压力巨大。我们发扬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拼搏精神,一方面继续狠抓传统广告创收,确保老阵地一寸不丢,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活动创收新途径,举办了名师面对面、两季车展、向前冲水上大冲关、羽毛球争霸赛等系列活动。2014年全年共完成1875万元广告创收任务,其中电视部分1565万元,广播部分310万元,为我台事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做出了努力和贡献。

(四)深化内部改革,力求提质增效。

第一步是认真调研拟定方案。根据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在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我们第一时间成立了改革专班,就组建集团和改革发展先后座谈近百人次,派出专人到黄石、恩施、长沙等地考察学习地方广电集团及产业发展先进经验,确定了“企业化管理、专业化经营、集团化发展”的改革思路,起草了集团组建方案,确定了频率负责制和频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第二步是试行频率负责制积累经验。为了探索在集团领导下的频道频率制运行道路,我们首先从相对弱势的广播频率入手,在4月份进行了广播频率制改革,赋予新闻综合频率、交通音乐频率节目编播权、经营创收权、分配激励权,实行竞聘上岗、双向选择。频率负责制运行以来效果显著。新闻综合频率全年在中央台上稿11条,在湖北之声》全年上稿约350条,在15年广播联盟年会上被授予2014年度“新闻宣传全省十强”称号,全年广告创收接近130万元,创新闻频率成立以来新高,实现创收工作新跨越。交通音乐频率在节目形式和内容上有了突破和创新,凸显了频率的专业性,实现全年创收近180万元,与2013年相比,增幅高达28%。

第三步是稳步推进组建集团。在积累经验完善方案的基础上,我们完成了相关报批手续,进行了国有资产清产核资,注册成立了孝感广电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设汇视传媒、广电文化发展、广电商贸及广电物业等子公司,目前正在进行广电新媒体、飞天光线传媒等子公司的登记注册。10月23日,孝感广电传媒集团正式挂牌成立。

第四步是实行完全频道制改革。2014年12月,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我台确定改革思路,聘请北京中传实战专家团队为本台量身定制完全频道制改革方案。经过专家培训、群众讨论、全员发动,全面启动频道制改革。目前,各项改革工作顺利进行。通过此次完全频道制改革,我台将重塑管理架构,减少管理层级,清晰频道定位,提高节目质量,实现运行成本降低、创收能力增强、工作效率提高的目标。在全台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改革成果初现。我台5个自办频道全新改版,并已于2015年2月1日正式上线。

(五)完善管理工作,稳定发展环境。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成绩。2014年,为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我台继续加强了各项管理工作。

推荐第6篇:防护员岗位职责

防护员岗位职责

1、上岗前按照规定带齐防护信号和通讯设备、备品,确保使用性能良好。

2、作业中集中思想,认真嘹望,坚守岗位,密切注意工地作业和列车运行情况。

3、在要求列车慢行的处所,列车接近时,站在来车一端的左侧路肩上,展开黄色信号旗,立岗接车,显示慢行信号。发现来车超过规定的慢行速度时,及时用对讲机呼唤或用展开的黄色信号旗急速上下摇动,要求列车减速到规定的限制速度。

4、认真注意观察检查线路的变化情况。对顶进桥涵施工,路基坍塌,线路扣轨架空作业等重点危险地段,要做到一列一检查。发现危及列车安全时,要及时设置停车信号防护,并通知有关部门迅速进行处理。

5、认真记录列车通过慢行处所的速度,如发现超速现象,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6、按规定设置停车或慢行防护信号。封锁施工终了时,按施工负责人的命令,及时撤除停车防护信号。

7、工地防护员在收到驻站联络员发出的列车预报、确报后,要立即通知作业负责人,同时应加强警戒,监视来车。

8、在任何情况下,如施工地点的停车防护信号尚未撤除或待避工作尚未做好而列车临近时,防护员应立即向列车显示停车手信号,使列车停车。

9、防护用通信设备必须妥善保管,经常检查试用,保证在使用时性能良好。

10、与驻站联络员通话时,必须严格执行复诵制度,防止错听,并及时记录通话内容。

推荐第7篇:EJ3801989开放型放射性物质实验室辐射防护设计规范.

F 70 EJ 380-1989 开放型放射性物质实验室 辐射防护设计规范 1989-03-24发布 1989-10-01实施

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发布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安防环保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第二研究设计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维奇、范深根。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开放型放射性物质实验室(以下简称开放型实验室)设计中的辐射防护要求,目的在于从设计上保障工作人员及附近居民的健康和安全及保护环境。

本标准适用于放射性同位素生产及应用开放型放射性物质实验室辐射防护设计,也可供已建成单位在扩建和改建中参照使用。

本标准不适用于乏燃料后处理厂和铀矿冶金系统实验室的辐射防护设计。 2 引用标准

GB 8703 辐射防护规定

GB 4792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GB 11806 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定 EJJ 6 加工处理裂度材料临界安全规定 3 术语

3.1 开放型实验室

指由一个或多个处理非密封的放射性物质的实验室,实验室内设有热室、屏蔽工作箱、手套箱和通风柜等设备,还有为实验室正常运行所需的各种辅助设施。 3.2 开放性放射性工作

指非密封放射性工作,即在箱室或工作台上正常操作工作中,有可能引起工作场所和周围环境污染的工作。 3.3 开放型实验室分区

为控制污染,在设计上把实验室内分成数个区域,不同区域的设计要求不同。 3.4 白区(一区)

该区为实验室内不从事放射性工作的区域,一般情况下,该区无放射性污染。白区包括:办公室、会议室、休息室、“冷”工作间(如试剂、药品间),“冷”实验室等。

3.5 绿区(二区)

实验室内从事隔离操作放射性物质的工作区,事故时可能出现污染,但能及时发现和清除。绿区包括:热室、屏蔽工作箱、手套箱的操作房间或存有密封容器的房间。

3.6 橙区(三区)

实验室内工作人员不经常停留的区域,只有在进行去污、检修和取样等工作时才进入。该区在正常运行时也会出现污染,污染一般能清除。橙区包括:热室、屏蔽工作箱、手套箱的检修区、放射性污染物暂存间和去污间等。 3.7 红区(四区)

实验室内放射性物质所在的区域,操作时外照射很强,空气污染严重。红区包括:热室、屏蔽工作箱、手套箱的内部及辐照室等。 4 开放型实验室辐射防护设计一般原则和主要任务

4.1 在设计开放型实验室设施时,必须遵循保证在设施建筑物内部工作的人员、设施建筑物外部工作人员、相邻区域内的人员及公众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均不超过为他们规定的相应剂量限值这一原则,力求实现辐射防护最优化,把工作人员受的照射控制在合理可行尽量低的水平。

4.2 外照射的防护设计,主要靠屏蔽层、增加与放射源之间的距离、限制照射持续时间或综合这些措施来实现。

4.3 内照射的防护设计,主要采用合理的布局、密封、负压技术、配备良好的个人防护用品、去污手段、通风、空气净化系统、妥善地处理放射性废物等措施或综合采用这些措施来实现。

4.4 开放型实验室的设计必须遵守基本建设程序,认真执行设计审批制度。在各设计阶段,根据有关规定,写出相应的安全分析报告书和环境影响报告书。设计必须执行国家颁布的安全、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

4.5 新建、扩建及改建的开放型实验室的设计,需由主管部门授权的设计单位承担。

辐射防护和三废处理设施与主实验室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和同时验收。

4.6 开放型实验室辐射防护设计中,要有预防事故措施和事故发生后的处理措施,除注重那些几率小、后果严重的事故外,还应注意那些后果虽不严重,但易出现的事故。

4.7 辐射防护设计人员应参与工艺方案、设备布置、三废处理、去污检修等方案的论证,使辐射安全措施在方案中得以落实。

4.8 开放型实验室设计中辐射防护设计的主要任务。 4.8.1 辐射屏蔽设计。

4.8.2 辐射监测系统的设计。

4.8.3 根据设计进展,编写设计各阶段的安全分析报告和环境影响报告。

4.8.4 配合工艺合理地布局及分区;配合各工种制定有关保证辐射安全的措施和设计标准;会审各工种设计的与辐射防护有关的设计文件和图纸。 4.8.5 从辐射防护角度出发,对实验室的发展提出建议。

4.9 开放型实验室辐射防护设计中应考虑到实验室未来的退役,为未来退役提供必要的方便条件。 5 剂量限值和辐射照射控制原则 5.1 放射工作人员的剂量限值

5.1.1 从事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剂量限值见GB 8703,该值是指一年内所受外照射剂量当量与一年内摄入放射性核素所产生的待积剂量当量之和,不包括天然本底照射和医疗照射。

5.1.2 在一般情况下,连续三个月内一次或多次接受的总剂量当量不要超过年剂量当量限值的一半。

5.1.3 放射工作人员一年中允许摄入放射性核素的量及工作场所空气中放射性核素的导出浓度见GB 4792表B1或GB 8703附录E。

5.1.4 存在内外混合照射的情况下,按照GB 8703第2.4.3条中给出的公式进行计算。

5.2 公众中个人的剂量限值

公众中个人受到的年剂量当量限值见GB 8703第2.4.2条。 5.3 放射性物质污染表面的导出限值

5.3.1 操作放射性物质的工作人员的体表、衣物及工作场所的设备、墙壁、地面等表面污染水平,应控制在GB 8703表2所列值以下。某些特定情况下,表2中的值可适当提高,有关细节见该表附注。

5.3.2 放射性物质运输的辐射防护标准见GB 11806《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定》。

6 开放型实验室的分类及工作场所的划分

6.1 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的导出浓度和相应的比活度,将放射性核素分为极毒、高毒、中毒和低毒四个毒性组(见GB 4792附录C),各组的毒性组别系数分别为10,1,0.1和0.01。

6.2 根据实验室使用放射性核素的等效年用量(实验室所用各种放射性核素的年用量乘以各自毒性组别

系数乘积之和),将实验室分为三类,各类实验室等效年用量见GB 4792表4。 6.3 按实验室所使用放射性核素的最大等效日操作量〔最大等效日操作量为各种放射性核素的实际最大日操作量与该核素毒性组别系数之积除以操作性质的修正系数(见GB 8703附录F)所得的商之和〕,将实验室分为三级,最大等效日操作量见GB 8703表1。

7 开放型实验室的选址及总平面布置

7.1

一、二类实验室不得设于市区(经有关领导部门会同放射卫生防护及环保主管部门审批者例外),第三类实验室及属二类的医疗单位可设于市区。

7.2 一类实验室的工作场所、二类实验室从事干式发尘操作的工作场所应设在单独的建筑物内。

二、三类实验室的工作场所可设在一般建筑物内,但应集中在建筑物的同一层或一端,与非放射性工作场所隔开。

7.3 根据实验室的性质、规模和当地的环境条件,应在实验室周围划定适当大小的非居住区及限制区。

7.4 实验室选址时,必须调查研究当地自然条件、社会环境、实验室可能产生的污染源项及放射性物质和放射性废物的贮存与运输等因素,进行最优化分析,对预选点进行综合评价,择优选定。

7.5 实验室所选地址,必须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后,才能进行实验室设计。 7.6 实验室在总平面布置时,一般应将实验室区域分成控制区与非控制区,所有可能从事放射性工作的实验室和房间都应设在控制区内。

7.7 实验室一般应按当地最小或较小频率的风向布置在居民区的上风侧,控制区位于非控制区的上风侧。

7.8 实验室室外路线设计应合理布置人流和车辆道路,保障射放性工作人员只能按指定路线进入实验室,防止非工作人员进入,避免交叉污染。

7.9 从事开放性放射性工作的各实验室布置上应相对集中,联系密切的实验室可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或设通道连接,并设总卫生出入口。单独的实验室自设卫生出入口。

7.10 经常运送放射性物质和放射性废物的实验室区域,应该设置专用道路。 7.11 较高等级的实验室可用于操作较低等级实验室所对应的放射性活度,但在较低等级实验室中操作较高等级实验室所对应的放射性活度时,必须对该实验室进行改建或扩建,使该实验室的各项辐射防护条件符合相应的较高等级实验室的各项要求。

8 开放型实验室的分区与房间布置 8.1 甲级实验室按四区原则布置 8.1.1 白区(一区)

8.1.1.1 正常操作情况下,持续停留在该区的工作人员所受到的年剂量当量值不大于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当量限值的十分之一。

8.1.1.2 不存在任何空气污染的危险时,最敏感的器官可能受到的外照射剂量当量不超过每年5mSv(0.5rem)。

8.1.1.3 不存在任何外照危险时,空气污染年平均浓度低于放射工作人员导出浓度值的十分之一。 8.1.2 绿区(二区)

8.1.2.1 正常操作情况下,持续停留在该区的工作人员所受到的年剂量当量值一般不超过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当量限值的十分之三。个别情况下可能超过十分之三,但不应该超过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剂量当量限值,并保证能够充分控制向白区(一区)或实验室外部扩散的污染。

8.1.2.2 不存在任何空气污染的危险时,最敏感的器官可能受到的外照射剂量当量一般不超过15mSv(1.5rem)。

8.1.2.3 不存在任何外照射危险时,空气污染年平均浓度低于放射工作人员导出浓度值的十分之三。 8.1.3 橙区(三区)

8.1.3.1 正常操作情况下,工作人员在该区停留的时间也受到限制。持续停留在该区的工作人员所受到的年剂量当量值可能会超过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剂量当量限值。

8.1.3.2 不存在任何空气污染危险时,最敏感的器官可能受到的外照射剂量当量可能会超过每年50mSv(5rem)。

8.1.3.3 不存在任何外照射危险时,空气污染季平均浓度可能超过放射工作人员的导出浓度值。

8.1.4 红区(四区)

正常操作情况下,必须严禁工作人员进入,设计上要控制该区对其它区域或外部造成污染,对外照射要进行屏蔽。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如大修),经全面去污后,在剂量人员的严密监测下工作人员才能进入该区。

8.2 各区的布置,原则上污染严重的区域应依次被污染较轻的区域包围起来。如果白区靠近橙区或红区,则应有一个隔离区,使得不能直接地、不受控制地从白区进入橙区和红区。

8.3 当红区仅仅靠墙壁或屋顶同外界分开时,不论是在正常操作还是在事故情况下,屏蔽体厚度和密封性均应足以屏蔽外照射和防止污染扩散。

8.4 为避免交叉污染,对位于同一个区域内,形成不同污染形式的操作,应分设在单独的房间;可能产生放射性气体污染的房间应该隔离布置,以防止污染的扩散。

8.5 a污染严重的区域容易导致空气中a放射性气溶胶浓度的升高,因此在房间布置上和辐射安全设计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8.6 设计上各区应按规定的颜色区分开并设区级标志。

8.7 甲级实验室应设在独立的建筑物内或设在隔离的建筑物侧翼,放射性工作必须在专用房间内进行。

8.8 甲级实验室白、绿区之间应设卫生出入口,卫生出入口应有淋浴和存放专用工作服及个人衣物的地方,并配有剂量监测仪表;绿、橙区之间应设卫生闸门(或气闸),备有检修用品、剂量仪表及个人防护用品,并根据可能污染情况,设气衣冲洗间。

8.9 乙级实验室工作场所按三区布置,可不设检修区。

8.10 乙级实验室可设在建筑物的侧翼或单独的区域,在其房间组成中,必须设有卫生出入口。

8.11 甲、乙级实验室在选取表面材料时,要求材料表面光滑、对污染的吸附性差、且易清除污染的放射性物质。此外材料应有良好的耐酸碱性、耐火性和耐辐照性。

8.12 甲、乙级实验室操作间地面应采用塑料覆面,特别要注意塑料接缝处焊接的平整,对与设备、套管及墙壁的连接处要做成圆角,并有一定高度。甲级实验室操作间墙壁和天棚涂以油漆,乙级实验室操作间墙壁的油漆涂至墙裙高度。 8.13 甲、乙级实验室的管线,最好采用暗设,穿墙套管应保证密封。

8.14 甲、乙级实验室应设置去污间(或去污小室),位置靠近红区,以便于从红区拆出的设备部件的去污。

8.15 甲、乙级实验室的门和窗应便于清洗和去污,绿区和橙区的门、窗设计应有较高的密封性能,橙区的窗必须是固定的不能开启的,绿区的窗一般也不应开启。

8.16 甲、乙级实验室根据工作人员的数量和工作服受污染的程度,可设计专用洗衣房或在实验室内部设置洗涤间,其下水排入实验室低放下水系统。

8.17 丙级实验室一般设白区、绿区二个区或只设一个区进行布置,其设计同一般标准化学实验室。房间布局不要太挤,要有良好的通风。地面采用水磨石,局部地方加活动塑料覆面。

9 开放型实验室人员活动和物料流动 9.1 开放型实验室人员活动

9.1.1 开放型实验室各区之间人员的活动,在进入时,通行路线只能是从白区至橙区,出来时则相反。

9.1.2 设计上应该保证工作人员在不同区域间的通行,必须通过卫生出入口或卫生闸门。

9.1.3 若实验室设事故出口,其位置及类型的设计,应保证对放射性污染保持可靠的控制,事故出口门的开关应灵活方便。

9.1.4 红区严禁设卫生设施,橙区原则上不应设卫生设施。设在白区、绿区的卫生设施,设计中应考虑尽可能减少被污染和污染扩散的危险。

9.1.5 绿区可以设饮用水间,但应选在不易污染、人流集中的地方,采用脚踏式或肘式开关。

9.2 放射性物料的流动

9.2.1 为使污染扩散的危险减到最低程度,放射性物质和样品的运送通道应尽可能短捷且与工作人员的通道分开。

9.2.2 放射性管道不允许通过白区、绿区。放射性固体废物应从橙区运出。废物的运输路线应避免通过白区和绿区,运输路线应尽量短,以便将照射的可能性和阻塞的可能性减至最小。

9.2.3 放射性物质必须在封闭的容器内运输,容器的设计应保证事故时不易泄漏及具有屏蔽能力。运输应使用专用车辆,并保障运输容器在运输中的稳定性。 10 开放型实验室放射性物质的密封和通风

10.1 从事开放性放射性物质工作的各类设备和装置,设计上应采用密封技术。根据其工作特性分别提出密封要求,防止放射性液体泄漏和放射性气体及气溶胶逸出。

10.2 操作易挥发的高毒、极毒放射性物质及产生大量放射性气体和气溶胶的工作,应尽可能把污染源局限于较小的工作容积内并高度密封,限制可能被污染的体积和表面。

10.3 实验室的气流流向应是从放射性污染可能性小的方向流向污染可能性大的方向(从白区流向红区),各区之间维持一定的压差(一般白区负压为零毫米水柱;绿区负压为3~5mm水柱;橙区负压为10~15mm水柱;红区负压为20~30mm水柱)。

10.4 为保障操作放射性物质的箱、室的负压,设计上可采用负压自动调节阀。 10.5 设计上应保障每个房间有足够的换气次数,白区换气次数一般在2~5次/h或自然通风;绿区换气次数为5~10次/h;橙区换气次数为10~20次/h;红区的换气次数视小室的大小可以20次/h~30次/h。

10.6 甲、乙级实验室工作场所的进风应当经过粗过滤器过滤,并且防止吸进来自实验室其它部位排出的气体。

10.7 甲、乙级实验室的排风应经过过滤,红区的排风一般应经二级过滤,为使排风系统可能受到的污染减至最小,应把过滤器直接安装在手套箱、工作箱和热室的顶壁上。过滤器前后应留取样口,以确定过滤效果。

10.8 丙级实验室进、排风不需过滤,但在设计上应考虑以后安装过滤器的可能性。

10.9 风机能力的设计,应留有一定余量。若实验室内有二个或多个排风系统时,这些排风系统的开启和关闭应设计成程序控制。

10.10 需要建立烟囱的实验室,烟囱高度经计算确定,实验室屋顶的废气排出口,须超过周围50m范围内最高屋脊3m以上。

10.11 在排气烟囱内应设有气体取样口,取样口的设计必须使所取样品有代表性、容易实现取样和取样时无危险。 11 开放型实验室设备及上下水的设计 11.1 开放型实验室设备设计

11.1.1 实验室所用放射性设备的设计,除满足工艺要求外,还应性能可靠、经久耐用、操作灵活、拆卸方便,应尽量使放射性设备的各个部位都能清洗去污。 11.1.2 所有可能进行检修的放射性设备,要求能将物料排空,以便于清洗、去污,尽量减少检修人员所受剂量。

11.1.3 对有可能进行取样的放射性设备,均应设计取样管头,取样线路应尽可能的短。

11.1.4 放射性设备部件的设计必须考虑到运行和维修时,使工作人员所受的照射保持在合理可行尽量低的水平。

11.1.5 阀门和管道的连接应设计成尽可能少的死区以及易去污、检修和更换,并避免杂质集聚。 11.1.6 放射性废液贮罐的设计必须设有排气设施,以防贮罐产生超压或真空状态。

11.1.7 甲级实验室放射性物质的操作应在热室、屏蔽工作箱或手套箱内进行,乙级实验室放射性物质的操作应在屏蔽工作箱或手套箱内进行;丙级实验室放射性物质的操作一般在手套箱、通风柜或工作台上进行。 11.2 开放型实验室上下水设计

11.2.1 甲、乙级实验室凡有污染风险的操作间,在其出口附近应该设置洗手池,并选用脚踏式或肘式开关。

11.2.2 甲、乙级实验室操作间地面发生污染时,应采用干式去污,故房间地漏下水可接工业废水下水系统。

11.2.3 甲、乙级实验室白区和绿区间卫生出入口的淋浴水可接到工业废水下水系统,绿区和橙区间卫生闸门处的气衣冲洗水应接入低放下水系统。

11.2.4 饲养动物的实验室,进行放射性实验前的动物房冲洗水排入一般生活下水,含有放射性物质后的动物房冲洗水应排入低放下水。

11.2.5 甲、乙级实验室操作放射性物质的专用设备室内,应设低放下水系统。

11.2.6 含有放射性物质的低放下水,原则上不允许通过生活下水道、雨水下水道和工业废水下水道排放。特殊情况下,设计时应经实验室所在地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11.2.7 在可能出现放射性污染因去污而需要大量水的场合,应设计有足够排污能力的低放下水系统。 11.2.8 当实验室室外的上水管道与放射性废液管道平行敷设时,它们之间的距离,一般不应小于3m,其标高应高于放射性废液管道。当交叉敷设时,应设在放射性废液管道的上方,距离至少大于1m,且交叉处应避开放射性废液管道的焊缝并给废液管道加套管隔离。 12 开放型实验室放射性废物处理 12.1 开放型实验室放射性气体的处理

12.1.1 实验室工艺设计中,应力求减少放射性气体的产生量,使外排的放射性物质尽可能的少。

12.1.2 放射性气体和气溶胶在排入大气之前,应采取衰变、过滤等措施,并经烟囱排放。对所排气体应进行取样和监测,使排出的气体及气溶胶在不同地区空气中产生的污染不超过相应地区空气中的限值,并做到合理可行尽量低。 12.2 开放型实验室放射性废液的处理

12.2.1 实验室工艺设计中,应力求减少放射性液体的产生量,尽量采取复用手段。设计上应采用净化、浓缩及固化等处理措施,减少废液量和限制放射性物质排放量。

12.2.2 当采用贮罐贮存甲、乙级实验室产生的放射性废液时,设计上应提供备用贮罐,供事故情况下倒罐用。

12.2.3 放射性废液贮罐应设有液面测量信号装置,以防废液溢出。中、高放废液贮罐所在设备室应有检漏设施,并有足够的屏蔽和防渗漏措施。

12.2.4 若甲、乙级实验室采用管道输送放射性废液时,管线的敷设应便于正常维修,并应有防水、检漏、倒空和去污等措施。依照管道内液体放射性浓度的高低,对管沟提出如下要求:

a.输送高放废液,应设单独管沟,管沟内敷设不锈钢覆面。 b.输送中放废液的管沟设碳钢涂漆托盘。

c.输送低放废液的管道可敷设在混凝土管沟内。

12.2.5 室内外所有明设的低放射性管道,都应加以标记,以免这些管道遭受破坏。

12.3 开放型实验室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处理

12.3.1 各类放射性实验室操作放射性物质的工作场所,应设置脚踏式放射性固体废物收集桶。

12.3.2 各类放射性实验室都应设有废物暂存设施。规模较大的甲级实验室应设计放射性固体废物暂存库,用以收集实验室产生的放射性固体废物。废物库内可设打包、减容设备,废物库的设计应能容纳预定时间内产生的废物体积,并适当留有余量;规模小的甲级和乙级实验室,应设有放射性固体废物暂存间,当积存一定量后,送当地放射性固体废物库贮存。 13 开放型实验室辐射屏蔽设计 13.1 辐射屏蔽设计原则

13.1.1 任何可能对工作人员产生外照射危害的辐射源均应考虑屏蔽,经屏蔽后的剂量率应符合设计规定值。

13.1.2 设计屏蔽层时,应按设备可能操作的最大放射性活度、最危险的距离和可能工作的最长时间进行计算。此外还应考虑到可能出现的事故及未来的发展。 13.1.3 计算墙壁、地板及天棚的屏蔽层时,除应考虑屏蔽室所在地区的辐射源外,还要考虑到相邻地区存在的辐射源的影响以及因散射辐射带来的照射。 13.1.4 原则上不允许在屏蔽层中存在着人与放射源相对的直通缝隙,由于穿管、物料通道等原因在屏蔽层内开孔,造成屏蔽效果的减弱,设计上应进行屏蔽补偿。

13.1.5 当操作同时存在α、β和含强中子辐射的放射性物质时,除考虑该种射线自身的屏蔽外,设计上还应考虑(α、n)反应、轫致辐射及活化作用产生的辐射的屏蔽。

13.2 辐射屏蔽设计标准

13.2.1 设计屏蔽层时,放射性工作人员正常的工作时间按每年50周,每周40h计算。

13.2.2 屏蔽层设计时采用的外照射剂量当量率计算限值如下: 白区不超过0.25×10-2mSv/h(0.25mrem/h); 绿区不超过0.75×10-2mSv/h(0.75mrem/h); 橙区不超过2.5×10-2mSv/h(2.5mrem/h);

红区热室、工作箱和手套箱间的隔墙,在墙、室内的放射源不撤出情况下,在相邻箱、室内产生的剂量当量率不超过(25~100)×10-2mSv/h(25~100mrem/h)。

13.2.3 屏蔽层局部漏束产生的剂量当量率,可根据操作特性适当放宽。

13.2.4 实验室内放射性物质转运容器,其计算剂量当量率在距容器表面20cm处为(2.5~25)×10-2mSv/h(2.5~25mrem/h);实验室内放射性检修设备,其计算剂量当量率在距设备表面20cm处为(2.5~100)×10-2mSv/h(2.5~100mrem/h)。

13.3 某些屏蔽设计参数的选取

13.3.1 直接连接在放射性溶液设备上的排气管道,屏蔽计算时,按管道充满液体考虑,其放射性浓度值按设备内溶液放射性浓度值降一个量级计算。

13.3.2 连接在放射性设备上的非放管道,断流阀及阀后连接到放射性设备上的部分,按放射性管道处理。

13.3.3 由于操作失误或在发生事故时,可能吸进放射性溶液的非放管道,按放射性管道处理。

13.3.4 在屏蔽计算时,所有放射性溶液设备、管道和阀门,都要考虑放射性物质在器壁上的吸附效应。放射性设备及管道,吸附备用系数值从1~3,对放射性阀门其值从1~5。 13.4 屏蔽材料

13.4.1 常用辐射屏蔽材料见附录A(补充件)。

13.4.2 设计上应对屏蔽材料性能提出要求,屏蔽层中不能出现空洞,此外还应注意材料的耐热性、耐火性、耐辐照性及经济性。

13.4.3 设计上要考虑材料的多用性,如所选材料既能屏蔽γ又能屏蔽中子,还可做为结构材料。

13.4.4 用铅做屏蔽材料时,要注意铅本身重量可能带来的蠕动,应保证其不发生形变,以免影响屏蔽效果。

13.4.5 用水做屏蔽时,设计上须采取预防措施,以防止发生意外失水事故。 13.4.6 在某些特定辐射情况下,必须考虑所用材料产生感生放射性的影响。 14 开放型实验室辐射监测设计

14.1 开放型实验室辐射监测设计包括: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场所的监测、周围环境监测及剂量监测系统的设计等。

14.1.1 设计个人剂量监测时,应根据放射性辐射特性、剂量仪表特性及环境特性,选择相适应的监测手段。

14.1.2 工作场所的监测,主要指β、γ及中子辐射水平、空气中放射性气体及气溶胶的浓度和组分、表面污染水平及污染范围、检修及处理事故时的监测设计。 14.1.3 周围环境的监测,主要包括排入环境的放射性废水、废气的量和组分,附近居民区内的空气、水、土壤,有代表性的动植物样品中放射性核素的量与组分,以及地面的β、γ辐射水平等的监测设计。 14.1.4 规模大的开放型实验室辐射监测中心实验室的设计。

14.1.5 实验室辐射监测用房及剂量监测系统的设计。

14.2 甲、乙级实验室内,凡经常有人活动的放射性工作场所,γ和中子剂量率有可能超过该处设计值时,可设固定式仪表远距离监测。固定式仪表的探头一般布置在可能出现异常照射的地点,安装高度以距地面1~1.5m为宜,仪表应能给出声、光信号。

14.3 甲、乙级实验室内,凡放射性气体或气溶胶浓度可能超过该区域规定的空气浓度值的放射性工作场

所,可设固定式取样系统。取样点要考虑污染来源和气流方向,设在最易发现空气污染的地方。 14.4 甲级实验室操作大量α放射性物质的工作场所及烟囱排出口处应设α放射性气溶胶连续监测仪。 14.5 甲、乙级实验室卫生出入口及区域间的卫生闸门处应设表面污染检查仪表,对工作人员的体表、衣服及携带的工具等进行监测以了解污染水平、范围,防止污染的转移和扩散。

14.6 甲、乙级实验室辐射监测系统控制间及样品测量室布置上,必须考虑外照射、放射性气溶胶、温度、湿度等因素对仪表测量值的影响。

14.7 丙级实验室一般采用便携式仪表和取样器进行放射性监测和取样。 15 其它安全技术措施

15.1 存在临界安全问题的开放型实验室,其临界安全设计应严格执行EJJ6的有关规定。

15.2 注意一般工业安全,应采取措施防止因为一般工业安全事故导致放射性事故的发生(如防火、防爆、防水等)。

15.3 重要系统(如通风系统)及维持安全必不可少的设备应提供的备用电源。 15.4 放射性物质贮存场所应严加看管,设计上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止放射源的丢失(如加高废物贮存库的窗高、双道门等)。 附 录 A 辐射屏蔽材料特性

(补充件)

A1 常用辐射屏蔽材料的特性见表A1。 表A1 材料名称 石蜡(D30H62)聚氯乙烯(CH2)x 水

有机玻璃(C5H3O2) 碳化硼(B4C) 普通混凝土 重混凝土 铸 铁 钢 板 铅 铅玻璃型号/ZF1 ZF6 ZF7 密 度(g/cm3) 0.920.96 1.0 1.18 1.8 2.2~2.4 3.1;3.6 7.2 7.8 11.34 3.86 4.77 5.2 量级为1022 — — — — — — 含 氢 数原子/cm3 8.18×1032 8.27×1022 6.69×1022 5.70×1022 — 配方不同,有所差异量级为10

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第8篇:辐射防护与安全基本知识上岗培训试题答案

云南省辐射安全

基本知识上岗培训试题答案

1、A

2、C

3、D

4、AC

5、D

6、A

7、ABCDE

8、ABCDE

9、A

10、BCDE

11、B

12、C

13、D

14、ABCD

15、D

16、C

17、C

推荐第9篇:辐射防护服务相关业务管理办法发展与协调

司诉 讼

理由

是什么?

辐射防护服务相关业务管理办法

第 1 条

本办法依游离辐射防护法 (以下简称本法) 第二十六条第二项规定订定之。

第 2 条

本办法所称辐射防护服务相关业务,系指:

一辐射防护侦测业务。

二放射性物质或可发生游离辐射设备销售服务业务。

三辐射防护训练业务。

第 3 条

本办法所称辐射防护侦测业务内容如下:

一可发生游离辐射设备、放射性物质及其工作场所之辐射防护侦测。

二可发生游离辐射设备及放射性物质之工作场所辐射安全评估。

三放射性物质运送有关之辐射防护及侦测。

四钢铁业辐射侦检作业之辅导与稽核。

五建筑物辐射侦测。

六钢铁建材辐射侦测。

七其他经主管机关指定者。

第 4 条

前条第一款业务,系指下列之可发生游离辐射设备、放射性物质及其工作场所之辐射防护侦测:

一医用X光机。

二医用直线加速器。

三医用密封放射性物质。

四医用钴六十远隔治疗机。

五医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

六非医用柜型X光机。

七非医用移动型X光机。

八动物用X光机。

九非医用直线加速器。

一○非医用密封放射性物质。

一一非医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

一二高强度辐射设施。

一三放射性物质生产设施。

一四可发生游离辐射设备制造设施。

一五其他经主管机关指定者。

第 5 条

第三条 第三款之放射性物质运送有关之辐射防护及侦测,系指:

一盛装供运送放射性物质所用包装、包件之辐射防护及侦测。

二载运放射性物质所用运送工具之辐射防护及侦测。

三其他经主管机关指定者。

第 6 条

本办法所称之辐射防护训练业务内容如下:

一、辐射防护人员之辐射防护训练。

二、放射性物质或可发生游离辐射设备操作人员之辐射防护训练。

三、钢铁建材辐射侦检人员 (以下简称辐射侦检人员) 之辐射侦检训练。

四、本法第十四条第四项规定之教育训练。

五、其他经主管机关指定者。

第 7 条

下列机关 (构) 得向主管机关申请从事本办法之各项业务认可:

一政府机关 (构) 。

二大专校院或学术研究机构。

三法人、团体。

第 8 条

申请从事第三条辐射防护侦测业务认可者,应依下列规定置专职人员执行侦测业务:

一、第一款至第三款业务,应置辐射防护师及辐射防护员至少各一人。

二、第四款业务,应置辐射防护师至少一人及辐射防护员或领有辐射安全证书者至少一人。

三、第五款或第六款业务,应置辐射防护人员及领有辐射安全证书者至少各一人。

本办法修正施行前取得从事辐射防护侦测业务认可者,于该认可有效期限届满前,其专职人员之设置,适用修正前前项之规定。

第 9 条

申请从事辐射防护侦测业务之认可者,申请人应填具申请书,并检附下列文件,向主管机关申请,经审查合格后,发给认可证:

一、公司或其他法人、团体登记或设立相关证明影本。政府机关 (构) 免附。

二、负责人身分证或护照影本。政府机关 (构) 免附。

三、辐射防护人员认可证书或辐射安全证书影本及在职证明。

四、辐射防护计划。

五、作业程序。

六、侦测仪器之型录、校正合格文件。

七、其他经主管机关指定之文件。

第 10 条

申请从事放射性物质或可发生游离辐射设备销售服务业务之认可者,申请人应填具申请书,并检附下列文件,向主管机关申请,经审查合格后,发给认可证:

一、公司或其他法人、团体登记或设立相关证明影本。政府机关 (构) 免附。

二、负责人身分证或护照影本。政府机关 (构) 免附。

三、合格操作人员证明影本。

四、辐射防护计划。

五、作业程序。

六、其他经主管机关指定之文件。

申请从事放射性物质销售服务业务者,应另检附运送计划、专职辐射防护人员证书影本及在职证明。

申请从事医疗器材及放射性药品之销售服务业务者,应另检附卫生主管机关核发之药商许可证明影本。

第 11 条

申请从事辐射防护训练业务之认可者,申请人应填具申请书,并检附下列文件,向主管机关申请,经审查合格后,发给认可证:

一公司或其他法人、团体登记或设立相关证明影本。政府机关 (构) 免。

二负责人及班主任身分证明影本。

三训练计划:内容应包括宗旨、组织编制、班主任之学经历证件影本及同意出任书、拟聘师资名册、师资学经历证明影本、同意出任书及担任之课程、训练教材及相关实习课程、辐射侦检仪器、测试用辐射源、辐射防护器材、测验方式、成绩评定方法及及格标准等教学用具及

内容。

四训练场所符合消防安全之证明影本。

五营运管理计划:内容应包括收费标准、受训人员到课及考评方法等。

六其他经主管机关指定之文件。

办理第六条第一款至第三款辐射防护训练业务者,其班主任并应具有辐射防护师资格。

第 12 条

办理辐射防护训练或侦测训练之训练课程、时数、师资资格、学员资格,应依附表一至附表三之规定。

第 13 条

本办法核发之认可证有效期限为五年。期限届满前六十日至三十日,申请人得填具申请书,向主管机关申请换发认可证,经主管机关审查合格后,发给认可证。

第 14 条

认可证于有效期限内遗失、毁损或记载事项变更者,申请人应于事实发生之日起三十日内,填具申请书,向主管机关申请补发或换发认可证。

前项补发或换发认可证之有效期限与原证相同。

第一项记载事项变更系增加认可业务内容者,应依业务内容另检附下列文件:

一、申请增加辐射防护侦测业务或销售服务业务内容者,应检附辐射防护计划及作业程序。

二、申请增加辐射防护训练业务内容者,应检附训练计划及营运管理计划。

第 15 条

从事辐射防护侦测业务或放射性物质或可发生游离辐射设备销售服务业务者,其辐射防护计划及作业程序应制作成册备查。

从事辐射防护训练业务者,其训练计划及营运管理计划应制作成册备查。

第 16 条

从事辐射防护侦测业务或放射性物质或可发生游离辐射设备销售服务业务者,其辐射防护计划及作业程序内容变更时,应于发生日起三十日内检附修订之计划送主管机关核备。

从事辐射防护训练业务业者,其训练计划或营运管理计划内容变更时,应于发生日起三十日内检附修订之计划送主管机关核备。

第 17 条

从事辐射防护侦测业务者,接受委讬执行业务发现异常辐射时,应立即电话通报主管机关,并于七日内提报书面报告,必要时并协助委讬人采取适当之防护措施。

第 18 条

从事辐射防护训练业务者,应妥善保存训练学员名册,期间至少十年。学员名册应注明姓名、出生日期、身分证字号、受训日期、班次、测验成绩及结训证明字号等。

从事辐射防护训练业务者,应于每一梯次训练开始前十五日至三十日内,向主管机关申报开班日期及地点;并于每一梯次训练结束后十五日内,将及格学员名册送主管机关备查。

第 19 条

从事辐射防护训练业务者,办理各项训练业务,其缺课时数超过全部授课时数五分之一之学员,不得参与该次训练结业测验。

测验成绩不合格者,得于下一期训练时向原训练机构申请参加补测验,补测验以一次为限。

第 20 条

从事辐射防护侦测业务者,应设置之专职人员离职,应暂停认可业务。

从事放射性物质或可发生游离辐射设备销售服务业务者,应设置之专职人员离职,应即补足。无其他适当人选,得报经主管机关核准后,由从事辐射防护侦测业务者报备之辐射防护人员兼任,以一年为限。

前项兼职期间届满,应暂停认可业务。

专职人员异动时,应于异动之日起三十日内填具申请书及检附证明文件及有关资料,向主管机关申报。

第 21 条

从事辐射防护侦测业务或放射性物质或可发生游离辐射设备销售服务业务者,使用之辐射侦测仪器,应每年送实验室认证体系认证合格机构校正一次,校正纪录应保存三年。

前项未在实验室认证体系认证范围之仪器,其校正方法应报经主管机关审查。

第 22 条

从事辐射防护侦测业务者,应于每年一月一日至十五日之期间内,向主管机关申报上一年业务统计表。

从事放射性物质或可发生游离辐射设备销售服务业务者,应于每年七月一日至十五日及次年一月一日至十五日之期间内,向主管机关申报前半年放射性物质或可发生游离辐射设备与x光管之销售及库存纪录。

从事辐射防护训练业务者,应于每年七月一日至十五日及次年一月一日至十五日之期间内,向主管机关申报营运报表。

前项营运报表应含前半年开班次数、开班日期、各班参训人数、及格人数与百分比、师资异动情形及未来半年开班规划。

第 23 条

经主管机关认可之业者,应同意主管机关于必要时派员检查,并得要求其提供相关证明文件及资料,业者不得规避、妨碍或拒绝。

第 24 条

从事辐射防护相关业务者,永久停止认可业务时,应于停止业务后三十日内,向主管机关缴销认可证。

第 25 条

申请认可文件或其他申报文件有虚伪不实之情形者,应撤销其认可。

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应废止其认可:

一、从事业务违法或不当,造成人员或环境之辐射危害,经主管机关认定情节重大者。

二、有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或第二款情事,一年内达两次者。

三、有本法第四十三条第一款或第二款情事,一年内达三次者。

四、有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八款情事,一年内达四次者。

五、出具不实之辐射防护侦测或训练证明文件者。

六、未经核准擅自转让放射性物质或可发生游离辐射设备者。

第 26 条

认可经撤销或废止,自撤销或废止之日起,同一机构或负责人一年内不得再行申请同类认可。

第 27 条

本办法所订书表文件格式,由主管机关另定之。

第 28 条

本办法自本法施行之日施行。

本办法修正条文自发布日施行。

推荐第10篇:广播电视发射系统雷电防护分析论文

1天馈线路侵入及解决方法

天馈线侵入即雷电通过广播电视发射机的天馈线系统侵入到广播电视系统中。由于天馈系统大多安装在铁塔上,引入雷击几率很大。我们台利用高低通滤波器组合避雷器,可以对天馈线路防雷起到一定作用。我们知道雷电电流冲击波的主要能量大约在40kHz以下频率,而广播电视信号频率分布在几百千赫至几百兆赫以上频域,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利用高低通滤波器将雷电冲击波和有用信号分开,低频雷电冲击波直接入地,广播电视有用信号正常通路发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天馈线路雷电侵入的问题。

2信号线路侵入及防雷方法

信号侵入即雷电通过信号线侵入到广播电视系统中。在当今广电系统中,信号放大器、卫星接收机、信号解调器、光端机以及计算机、电话等信号传输往往使用的是同轴电缆进行传输,当雷电产生电磁脉冲时,会在导体中产生交变电磁场,使导体中的感抗和容抗发生变化,从而会产生电位差,这种电位差会对广播电视设备形成强烈干扰,并会形成驻波,严重时往往通过接口处形成过电压从而损坏电器设备。对此种雷电侵入我们采取的办法一是加强对电缆的屏蔽,保证电缆外金属皮有良好的接地,二是通过信号隔离避雷器进行信号与雷电通道分离,在电缆输入端和电缆输出端加隔离器,截断雷电波的侵入,保证了广播电视各系统的信号线路防雷安全。

3电源线路雷电侵入及解决方法

电源防电,一直是我们解决防雷问题的重中之生,之前我们说过,雷电电流冲击波的能量主要集中在40kHz的低频段,我们现在的供电电路不管是220V还是380V,其工作频率是50kHz。如果有雷电发生,所产生的较大的能量波谐波分量就会比较容易与附近的供电电路发生耦合谐波,特别是我们一般的发射台站都建在高山上或空旷地带,交流电网分布面积比较大,雷电电流的冲击波比较容易从电源线路进入供电系统,强大的电流会瞬间破坏电器设备的电源系统甚至破坏整个发射系统。对于电源线路的防雷,我们采取在电源配电室变压器次级、机房配电柜及发射设备电源进线处并联三级三相、单相电源保护器,把电源进来的雷电进行多级分流,分别引导入地。电源系统三级保护的基本要求分别是:第一级就采用高能量防雷器,防雷击电流不小于100kA,响应时间不小于100ns;第二级采用过压保护器,可随最大放电电流40kA,响应时间不大于25ns;第三级采用浪涌吸收精细过压保护器,可承受放电电流5kA,响应时间不大于25ns。如果电源有雷电冲出波侵入发生时,电源配电室高能量防雷器避雷器会首先启动,避雷电阻瞬间会降至短路状态,雷电电流会经过避雷电阻分流入地,保证后面设备安全。如果还有雷电冲击波存在,机房配电柜过压保护器随之启动,直至发射设备的浪涌吸收精细过压保护器启动,三级电源保护器可以有效的保证发射系统电源线路的防雷安全。雷电冲击波过后,各级保护器会瞬间再恢复为对地断路状态,保证设备供电正常。

4直击雷的预防

现在大多数广播电视台的发射和接收设施都安装在高山或铁塔上,所以会受雷电的直击的概率比较大。通常我们会在发射塔上安装一根避雷针,通过避雷针把闪电吸引到接闪器上,然后利用地线把闪电的电流冲击能量导入地下,从而保护了避雷针周围的建筑物。汤原县广播电视发射塔上的避雷针可以有效保护避雷针高度向地面幅射45度以内的建筑物及建筑物内的各种设备,但设备也必须安装相应的电子避雷器。为了达到引雷电入地的目的,应尽量减小发射铁塔的地网阻值,对地阻值必须<4Ω。

5地电位反击与接地

当雷电击中室外避雷针(发射塔)时,闪电电流会在避雷针的接地连接处产生瞬间的高电压,对附近的公共接地极放电,把闪电的瞬时的高压引向公共接地的设备,造成室内的设备损坏,这种现象称地电位反击。因为当避雷针引雷电入地时,会在接地处产生1kv以上的冲击过电压,而大地的冲击击穿场强平均值约为600kv/m,因此在接地体3m以内的大地会产生新的冲击电流,会与更远处的设备接地线产生电位差,从而使更远处地线连接的设备受到雷电波及。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发生,我们把汤原广播电视台原有的微波站、电台、电视台的机房及发射塔、和配电室的各种工作地、保护地等系统连接成一个接地网,做成一个等电位,变为一个整体,从而使当闪电电流入地时,大家共同升高,避免形成电位差造成地电位反击。要想达到良好的防雷效果,接地质量十分重要,如果接地不好,轻则会降低设备的可靠性,损坏机器设备,重则会并涉及到人身生命安全。各种接地线与地网必须保证可靠电气连接,焊接点要进行防锈处理。汤原广播电视台机房在做地网时,添加使用GDSZ系列高效降阻剂,达到降低接地电阻的目的,地线是选用:100mm×0.3mm型号的宽铜带,安全地线选用:4mm扁铜,其长度绕发射机机房一圈,共同接入公用地网。另外在发射机房中,还会有许多与发射机相配套的设备,如发射机箱、配套设备等的外壳均要与地线相接,接地电阻控制在4Ω以内,应避免发射机地与其它设备地电压不同,保持电压一致,否则有电位差。标准的安全地线对机器设备和操作者都可以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虽然防雷电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但是雷电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使我们不可能完全免除雷电的伤害,尽可能的提高我们的技术能力和手段把雷电伤害减少到最小程度,是我们广播电视技术人员永远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卞清华.浅析广播电视系统防雷技术[J].广播与电视技术.

[2]沈香敏.广播站防雷系统关键技术探讨[J].数字技术与应用.

[3]孙腾发.广播电视网络防雷技术浅析[J].西部广播电视.

第11篇:MCNP对废物库辐射防护设计的应用论文

【摘要】本文利用MCNP对某废物库的辐射防护进行了计算,通过对库房中废物桶的两种不同的布置方式以及不同的混凝土厚度和屏蔽门的厚度计算,得出了本库房为满足辐射防护要求所需要的混凝土墙的厚度和屏蔽门的厚度,为库房的辐射防护设计提供依据。

【关键词】辐射防护论文

1、MCNP简介

蒙特卡罗方法简称MC方法,是计算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通过随机模拟和统计试验方法来求解数学、物理等问题近似解的方法,因而也称为随机抽样技巧或统计试验方法。它与一般计算方法有很大区别,一般计算方法对于解决多维或因素复杂的问题非常困难,而MC方法对于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却比较简单。MC方法能够比较逼真地描述事物的特点及物理实验过程,解决一些数值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很少受几何条件限制,收敛速度与问题的维数无关。MC方法的基本原理及思想如下[1]:把要求解的问题转换为某种事件出现的概率然后通过对事件的模拟“试验”得到该事件出现的频率,并用它近似代替事件出现的概率,从而得到问题的解。用统计学的术语来表述就是把所求问题转换成某个随机变量的期望值,通过模拟“试验”方法,获得这个随机变量的平均值。MCNP软件及时采用MC方法,此软件在美国以及国内都有应用,采用MCNP做计算,必须有输入文件,MCNP的输入文件包括截面数据库文件、XSDIR文件、INP文件等。INP文件是要填写的主要输入文件,一般把该文件特指为输入文件,须在INP中描述问题的几何、材料、源、记数和其它要求[2,3]。

2、源项

该库房中设计存储表面剂量率为2mSv/h的废物60m3,选用200L桶装时约有300桶,分两层堆放。为了得到保守的计算值,忽略桶与桶之间的屏蔽作用,以60Coγ射线能量进行计算,计算得到规格化常数为5.43×1011个/秒。由于忽略了桶与桶之间的屏蔽作用,本计算中源项做体源处理。

3、计算模型

根据废物桶的数量以及库房的面积,废物桶的摆放拟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布置方式,如图1所示,库房内部空间长度为12m,宽度为7.2m,高度为5.3m。作为辐射防护屏蔽的墙的材料选用密度为2.35g/cm3普通混凝土,防护门选用密度为7.94g/cm3的不锈钢门。考虑到废物桶的数量以及辐射防护的要求,废物桶分两层堆放时高度为1.8m,堆放布置分别如图1所示,在两种布置条件下分别计算不同墙厚和门厚的A、B、C三点剂量当量率,各点距地面高度均为1.5m。记数是MCNP模拟结果的记录。用户若想得到某种模拟结果信息,如某些位置处粒子的面流量、点通量等,可用记数卡的相应组合来指定记数方式,其中Fna卡是必须有的,其它记数卡供选择使用。本计算采用的是点探测器。计算的终止采用计算时间截断卡ctme,根据不同的墙厚分别设置不同的计算时间。采用MCNP计算,并不能直接得到各点的剂量当量率,直接得到的结果为归一化的粒子注量S[4],再根据计算结果中有能量与计数乘积值和计数值,二者相除得到粒子能量,由此查GBZ144-2002号文件中光子单位注量与空气比释动能的关系表,用插值法得到系数,然后根据空气比释动能与有效剂量之间的系数,得到光子注量与有效剂量之间系数m,若的归一化的光子注量为S(从结果直接看出来),桶的表面注量率Φ,则有:有效剂量D=Φ×S×m×3600=μpSv/h=Φ×10-6μSv/h。

4、计算结果

MCNP程序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由以上表可知,布置方案一的结果为:当西墙厚度达到800mm时,A点剂量当量率约为0.27μSv/h,满足0.5μSv/h的剂量限值,但距离墙外5m处剂量当量率约为0.072μSv/h,稍大于0.05μSv/h的剂量限值;当北墙厚度达到800mm时,C点剂量当量率约为0.44μSv/h,满足0.5μSv/h的剂量限值,但距离墙外5m处剂量当量率约为0.15μSv/h,大于0.05μSv/h的剂量限值;在北墙厚度为700mm条件下,当库房门厚度为200mm时,B点剂量当量率约为0.453μSv/h,满足0.5μSv/h的剂量限值。布置方案二的结果为:当西墙厚度达到800mm时,A点剂量当量率约为0.30μSv/h,满足0.5μSv/h的剂量限值,但距离墙外5m处剂量当量率约为0.079μSv/h,稍大于0.05μSv/h的剂量限值;当北墙厚度达到800mm时,C点剂量当量率约为0.42μSv/h,满足0.5μSv/h的剂量限值,但距离墙外5m处剂量当量率约为0.13μSv/h,大于0.05μSv/h的剂量限值;在北墙厚度为500mm条件下,当库房门厚度为200mm时,B点剂量当量率约为0.66μSv/h,稍大于0.5μSv/h的剂量限值,而在北墙厚度为800mm的条件下,当库房门厚度为250mm时,B点剂量当量率约为0.13μSv/h,远小于0.5μSv/h的剂量限值。综合上述计算结果,欲满足剂量限值要求,西墙和北墙均应选择800mm,在此前提下,库房门厚度可选择200mm。

5、结论

本文通过利用MCNP对某库房中废物桶的两种不同的布置方式以及不同的混凝土厚度和屏蔽门的厚度计算得出以下结论:(1)采用mcnp程序能够有效的对废物库进行屏蔽计算,并且可以很方便的对库中不同的废物桶排列方式以及不同的屏蔽厚度进行综合对比;(2)通过计算得出,该库房的北墙和西墙均应选择800mm厚的普通混凝土材料,库房门若采用不锈钢材质,则其厚度应为200mm;(3)对于形状不规则的放射源或不规则的屏蔽物以及采用公式计算不太方便的,可采用mcnp程序进行屏蔽计算。

第12篇:集装箱安全防护员岗位职责

集装箱安全防护员岗位职责

优质服务。

二、负责正面吊作业班组的作业、人身、设备、机具、消防等方面的安全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作业安全卡控方法。

三、做好日常安全生产工作,严以律己,制止班组其他成员的违纪行为,对不听劝阻的报领导处理。

四、加强正面吊的安全防护,清理货场内的闲杂人员,制止违章作业。

五、工作中应按规定着装,穿戴好安全防护背心。严禁超负荷使用正面吊设备,确保安全生产。

六、安全防护员应制止闲杂人员在作业区域内吸烟、逗留。在装卸车作业时,应禁止汽车及非作业人员进入作业区域内。

七、正面吊司机在装卸作业过程中,应协助正面吊司机根据装卸车作业单正确操作正面吊设备。

八、在作业区内码放集装箱时,要注意码放整齐,必须关闭箱门,箱门朝向一致;多层码放时,要角件对齐,不得超过限制堆码层数。

九、敞车装运集装箱时,集装箱必须居中装载,安全防护员必须仔细观察,如距离有偏差时,必须进行调整。

一、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坚守工作岗位,礼貌待客,

十、协助外勤货运员加强现场监督检查,坚决杜绝匿报和超、偏载,确保集装箱运输安全。

遵义铁路联营联运实业有限公司

二○一○年六月

第13篇:广播转播台防雷的关键技术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广播转播台的设备也逐步从模拟转为数字,而设备的更新换代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广播转播系统的安全可靠,但是也大大增加了雷电对广播转播系统正常运行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雷电破坏广播转播系统的形式以及类型进行相应的讨论,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确保广播转播信号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广播转播台;防雷;关键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广播转播信号系统逐渐的向着科学化、技术化方向发展。而广播转播台的技术仪器主要是依托于计算机技术的微电子产品,这些微电子产品可以有效的增强广播转播电视的信号,保证广播电视信号的安全稳定。但是,这些微电子产品却增大了雷电对广播设备的威胁,很多的广播转播设备经常会受到雷击而导致了设备的损坏。因此,为了保证广播转播台的正常运行,必须完善广播转播台的防雷技术。

1 广播转播台的雷害类型 1.1 直接雷击

直接雷击主要是指,雷电在雷暴活动的相关范围内对广播转播台信号系统的建筑构架、信号发射塔以及一些设备造成直接电击。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直接雷击的概率很高;与此同时,广播转播台信号系统中的微电子设备,对与直击雷没有一定的防御措施,抵抗能力很弱。这样就会使广播转播台的信号设备在受到雷击时候,就会被直接摧毁或是破坏,从而给广播转播台运行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1.2 电磁感应破坏

电磁感应破坏主要是指在感应型雷电在放电或是在雷云之间进行放电时候,会对周围的户外埋在地下的电力线以及传输的信号线路。比如,一些电缆等造成损害,并且在各个设备之间相互连接会产生电磁感应,从而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线路终端或是串联在线路中电子设备的损害。

1.3 反击破坏 1.4 电磁脉冲破坏

电磁脉冲对广播转播台设备的破坏主要是指,在雷电对相关带有信号设备的装置,如信号杆、建筑物或是一些场所构筑物等地面突出物,进行雷电直击时会产生电磁脉冲,产生过电流、过电压现象,从而会对广播转播台信号系统的内部造成很大的破坏。 1.5 雷电浪涌破坏

在现今我国的广播转播台的雷电灾害中,最为常见的破坏形式就是雷电浪涌现象。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信号设备中的微电子设备,在受到雷击时所产生的通讯线路以及电源中会有电流浪涌现象出现,从而造成伤害。

2 广播转播台防雷的关键技术 2.1 室外设备的防雷技术 2.1.1 避雷装置的安装

安装避雷装置是最为重要的防雷技术。广播转播台相关的管理人员必须要在安装避雷装置时,一定要根据实际的需要,采取措施进行电器阻塞,主要安置的避雷装置:电话线防雷器(esp tn)、卫星天线馈线防雷器(polyphaser is-sb75f)、调频接收机防雷器(polyphaser is-sb75f-c1)等,从而来防止台内的发射机、馈线以及各种视音频信号线、通信线等设备遭受到雷电的直接冲击。因此,在进行避雷装置的安置时,一定要根据相应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安装,并且连接好接地线,必须在同一区域之间的电缆以及各个设备之间留有一定的安全距离,从而避免避雷装置在引雷后而引发的雷电联锁感应现象。 2.1.2 屏蔽电缆的选用

相关人员在进行室外信号系统设备的连接时,一定要利用屏蔽电缆进行连接,并且在进行施工项目时保证电缆屏蔽接地的性能良好。 2.1.3 接地技术

2.2 室内设备的防雷技术

对于广播转播台的室内防雷措施,主要是指在建筑物内部的弱电设备进行电压的防护,其中主要的技术措施有:合理布线、保护隔离以及屏蔽等方式,主要的技术操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在室内进行数据传输的线路,主要可以利用光纤电缆作为各终端连接的电路介质,从而来确定测控技术与数据信息通道之间的电流的稳定与安全。

第14篇:辐射安全承诺书

天津市核技术利用单位 辐射工作安全责任书

为落实我单位辐射工作安全责任制,防止放射性污染,确保辐射环境安全,保障工作人员和公众健康,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对辐射工作的要求。

(单位名称)承诺:

一、我单位法人(姓名、职务): 为本单位辐射工作安全第一责任人,对辐射安全工作负总责。

二、我单位确定: (处、科、室)负责我单位辐射安全与防护工作。指定: (姓名)同志为我单位专职辐射安全负责人,具体负责我单位的辐射安全与防护工作。

三、我单位负责本单位的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采取安全与防护措施,预防发生可能导致放射性污染的各类事故,避免放射性污染危害。接受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并依法对其造成的放射性污染承担责任。

四、我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制定相关安全操作规程,抓好落实,防止辐射事故的发生。发生放射源丢失、被盗和人员误照射事故时,立即启动本单位辐射事故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减轻事故损失。并立即向在地环境保护、公安部门、卫生部门报告。负责事故调查处理和消除污染的工作。

五、我单位严格按照《辐射安全许可证》规定的种类和范围从事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生产、销售、使用活动。

六、我单位每年1月31日前向天津市环境保护局报送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状况年度评估报告,并对存在的安全隐患立即进行整改。

七、建立完整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资料档案,进行登记、检查定期清点,做到账物相符。

八、保证辐射工作场所安全防护、安全联锁等污染防治设施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示、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并确保这些设备设施的安全有效。

九、织本单位辐射工作和管理人员进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专业技术、安全防护和应急响应等知识的培训教育及辐射事故应急演练,做到持证上岗。建立辐射工作人员健康和个人剂量档案。

十、我单位承诺履行上述责任,严格执行国家、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对我单位辐射项目的安全和防护工作负责,并依法对其造成的放射性危害承担责任。

法定代表人签字:

单位公章

备注:

一、本责任书一式二份,由市环保主管部门、责任单位各一份。

二、责任单位名称、法人发生变化,重新签署辐射工作安全责任书,并报市环保主管部门备案。

第15篇:放射防护与安全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放射防护与安全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一、在科长的指导下,做好放射防护与安全管理工作。

二、认真学习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加强放射辐射防护与安全管理工作,杜绝辐射事故的发生。

三、根据相关标准制订放射辐射防护与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射线装置的安全操作规程,辐射警示标识及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并指导各科室规范执行。

四、做好从事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体检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五、做好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检测,建立个人剂量检测档案。

六、做好放射工作人员的相关知识培训及职业安全教育。

七、做好接受医疗照射的受检人员与陪护人员的放射辐射防护与安全管理工作。

八、制定放射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九、做好射线装置放射辐射环境测评,以保证医院放射环境合格。

第16篇:关于辐射防护工作的意义和必要性的讲演稿Microsoft Word 文档

关于辐射防护工作的意义和必要性的讲演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

我来自西安长安友谊医院,从事放射工作有16年了,今天就辐射安全防护的问题,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辐射损伤与防护

1896年1月底,也就是发现X射线后的3个月,就发生了一起辐射损伤事件,美国人格拉布的手上发生了特异性皮炎,以后才知道这是由于射线引起的。在以后,由于当时人们对X射线的特性不是非常明白的情况下,X射线应用到了治疗痤疮,胸部透视、孕期妇女接受X检查等医学领域,导致了很多辐射损伤事故发生。直至1921年,英国设立了X射线与镭防护委员会,1925年在伦敦召开了第一届国际放射学大会,提出了用于放射防护的第一个建议书。自此,放射安全防护才正式提上日程。自发现X射线到能正确安全的应用,已经过去了29年时光。随着对X射线更深入的研究,X射线对人体的生物效应、对细胞的损伤、诱发恶性肿瘤、对遗传、造血系统、晶体,生殖系统的损伤逐步被发现。怎样去安全利用X射线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辐射防护的三个基本原则及外照射防护

1、正当化原则

正当化是指进行任何放射性工作时,都应当进行代价和利益分析。

2、最优化原则

在付出的代价与所得的净利益之间进行权衡,求得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净利益。

3、个人剂量限制

人在一年期间接受到的外照射产生的有效剂量与这一年内摄入的放射性元素所产生的待积

这三个

外照射的防护措施

1、时间防护。

2、距离防护。

3、屏蔽防护。在外照射防护方面,我简单介绍一下我单位放射科的防护工作现状。

第17篇:广播电视

第一章 广播事业在中国的兴起

1、1923年1月23日,美国记者奥斯邦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座广播电台,“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发射功率50瓦,呼号XRO。

2、1926年10月1日,中国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电台”。呼号XOH。

3、中国最早的无线电广播管理机构:1923年东北无线电监督处,奉天。

4、1928年8月1日,国民党政府在南京建立“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播无线电台”简称“中央广播电台”。呼号XKM。

5、1932年11月12日,国民党政府在南京建立新的“中央广播电台”。发射功率75千瓦,呼号XGOA。成为当时亚洲发射功率最强的广播电台。

6、1927年3月19日,上海新新公司负责人邝赞在上海创立“新新公司广播电台”。呼号初为XQX,后改为XCHA。是我国自办的第一座民营广播电台。 第二章 抗战时期的广播事业

一、国统区的广播事业:

1、抗战初期救亡广播宣传。A,九一八事变后的宣传上海的广播电台进行抗日宣传:

及时播送战况,亚美广播募捐,组织抗日救国宣传,邀请著名爱国人士演讲,抵制日货。 西安广播电台1936年8月1日开播,史沫莱特首次用英语广播真相。 B,七七事变后的广播宣传

二、绿川英子,鹿地亘,日本人。曾在国民党“汉口广播电台”担任播音员。国际广播战士,同中国人民一起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反对法西斯主义。

三、从挫折中恢复的国名党广播事业发展的几个方面: 1,全力恢复随政府撤退的公营广播电台。 2,正式开办对外广播。3,有效防止了敌人大轰炸破坏。 4,加强了战时宣传。

5,在西南、西北地区新建广播电台。

四、抗战相持阶段国名党广播的宣传的双重性。

既有主张团结抗日的积极内容,又有鼓吹曲线救国、反共反人民的消极内容。

五、1941年8月1日,苏联在上海以苏商名义创办了“苏联呼声广播电台”。呼号XRVN。是一座反法西斯电台。

宣传特点:在播出内容上绝不涉及抗日战争,亚洲问题及太平洋战争等。除新闻节目外,有数量众多的文艺节目,如戏曲、话剧、弹词、音乐、文学作品等。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本宣传,并出兵我国东北,该电台被封。

任务:苏联卫国战争进展情况,进行文化宣传,使听众了解其在文学、音乐、科学方面的成就。

进步意义:194年12月8日后,成为上海地区报道中国及其同盟国对日战争真实消息的唯一渠道。它所播送的文艺作品不但与敌人的广播电台不同,与大后方和抗日根据地的广播电台相比也另有特色。

六、1940年春,成立广播委员会,周恩来领导筹建广播电台。设备难题:发射机、供电、发射天线。台址为延安王皮湾村。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呼号XNCR。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广播稿由“新华社“广播科编写。

作用: ①担负起了抗日战争的部分宣传任务,对于推动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一定的作用。

②从实践中培训了人民广播的第一批编播、技术人员。

③奠定了人民广播事业的最初的基础,为以后延安恢复广播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七、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广播宣传:

①是揭露皖南事变真相,反击第二次反共高潮。

②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推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③广播了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周年等一批重要文章。 ④播放了一些革命歌曲。

第三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广播事业 (重点)

1、1945年8月中旬,“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恢复播音。呼号XNCR。广播稿仍由新华社供给,基本经验:①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一贯强调必须接受党的领导,坚持党性原则。②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的工作任务,就是要宣传党的政策,贯彻党的政策,反映党的工作,反映群众生活。

③中国共产党强调新闻真实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④树立“人民公仆”的思想,写群众喜闻乐见的文章。

①宣传对象:立足解放区,面向全中国,而且把国民党统治区的听众作为主要对象。②宣传任务:宣传我党、我军和解放区的情况。③宣传方式:大家办广播。

④宣传内容:以不同形式介绍共产党的政策、主张,解放区的建设和人民生活的情况。

2、1945年8月24日,伪“蒙疆放送局”改名为“张家口新华广播电台”,呼号为XGNC。由《晋察冀日报》社领导在当时解放区的广播电台中发射功率是比较大的,并承担延安台的“中转台”任务。

1946年10月10日,在完成最后一次播音后,转移到河北省阜平县栗园庄,1947年 元旦恢复播音,改名为“晋察冀新华广播电台”。

3、“邯郸新华广播电台”的筹建: 1946年9月1日,“邯郸新华广播电台”正式开播,呼号XGHT,台长常振玉,台址:河北省涉县沙河村。转播“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节目。 1947年3月接替延安台播音,保证了中共中央的声音不中断的向全国广播。1949年1月,根据中共华北局指示停止广播。 宣传方针:立足本区,面向全国。

特色节目:对南下人民解放军广播节目。

4、1947年3月——1948年5月,“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三次战斗转移(简答):第一次:从延安的盐店子——子长县的好坪沟村。1947年3月14日在一片轰炸声中坚持完成中午播音,随后转移到子长县。 1947年3月21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第二次:从子长县的好坪沟村——河北涉县的沙河村。

1947年3月30日,邯郸新华广播电台正式接替陕北台的广播。第三次:从河北涉县的沙河村——河北平山县。

1948年5月22日停止沙河播音,胜利声中,北上平山。从1948年5月23日起陕北台开始在平山播音,一直播至1949年3月25日迁入北平。

5、平山时期陕北台的发展:编辑队伍的逐步充实。编播制度日趋完善。自力更生建发射台。

6、解放区广播事业的优良传统: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②坚持了无产阶级新闻的党性原则。③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办广播。

7、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广播的特点:

①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相对和平阶段,国统区的官办广播事业经历了短暂的繁荣。国民党当局发动的内战在遭遇人民解放战争的沉重打击后,随着解放区的扩大,国民党的广播事业日益萎缩,最终走向了崩溃的道路。

②国统区的民营广播事业在战后一度复苏,但在国民党的政治高压和经济危机的双重打 击下,不久即走向了衰落的道路。

③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的广播和解放区的广播在宣传战线上也战开了一场激烈的斗 争。国民党“戡乱”广播的宣传曾经短时间占上风,但在宣扬和平、正义、真理的解放 区广播之声的强大攻势下,不久即宣布破产。解放区的广播在国统区的影响日益扩大, 成为推动

第二条战线斗争开展的强大动力。

④抗日战争胜利声中重建起来的人民广播事业,在解放战争中经历了曲折发展的道路, 但随着解放战争的不断胜利,终于逐步成长壮大起来。

⑤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了旧中国广播的终结和人民广播事 业新阶段的开始。

第四章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广播事业

一、建国初期广播事业的发展:

1、开国大典的广播

2、调整和充实领导机构:1949年12月5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3、形成以中央台为中心的四级广播网。中央台、大行政区台、省以及省辖市台、市台。

4、建立广播收音站和农村有线广播网。1952年,全国第一座以一个县为区域范围的广播站“吉林九台县广播站”正式播音。

5、对私营广播电台的改造。全部国有化。

6、开办对国外广播。

7、增办对少数民族的广播。1950年5月22日,中央台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语言广播节目是藏语广播。

二、刘少奇对广播工作重要指示和改进

1、关于农村有线广播的问题。

2、关于对外广播的问题。

3、关于电视。

4、关于降低收音机价格。

5、关于收听费。

6、关于加强领导。

7、关于和邮电部的关系。

8、关于干部和记者。

9、关于机构问题。

10、关于广播和日常人民生活联系。

三、第四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1956年7月—8月间中央广播事业局召开了第四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

①影响:a.会议对以前的广播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在以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缺点。b.会议还对业务领导、领导作风和培养干部等问题做了检查,并提出一些改进和加强的措施。

会议对以前的广播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在以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缺点,对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

第一,关于广播电台既管宣传又管技术的问题。(认为是正确的)

第二,关于基本建设计划中先中央后地方、重点发展的方针,基本上是正确的。 第三,关于宣传工作中以中央台为基础、地方台为补充的问题。(这是错误的建议和措施) 第四,关于发展广播收听网的群众观点问题。(这是正确的观点) 如何办好新闻性节目和文艺性节目,会议提出了以下几点: 第一,改进新闻报道,做到又多又快又短又好。

第二,扩大取材范围,加强同群众的联系,更多的关心和指导人民生活。 第三,要在广播中展开批评。

第四,根据广播特点对待“百家争鸣”,在广播中开展自由讨论。

第五,贯彻“百花齐放”的方针,办好文艺广播。 第六,要丰富节目的内容和形式。②改进:a.各广播电台根据自己的力量,普遍增加新闻节目的次数和容量,强调了新闻的时效性,努力提高节目的质量,力求全面、真实、生动、有趣。

b.扩大报道题材,使广播节目更能体现人民的生活,让广播节目更全面地反映社 会主义建设的新面貌。

c.知识性节目数量有所增加。

4、建国初期广播宣传的主要经验: ①宣传报道思想明确重点突出 ②扬光荣传统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③剖析典型使报道深化

④学习苏联的得与失:

1954年学习苏联的经验建立和完善了提高节目质量的方法和制度,建立了文艺广播的音响导演制,也开始对播音员进行广播语言和声音的基本功训练,并开始组织社会力量参加广播工作等。学习苏联的经验收获是大的,但也出现了不从实际出发的机械、教条主义的倾向。对于苏联的经验立足中国实际,认真分析思考不够,生搬硬套,盲目模仿多。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广播电视事业在探索中前进

1、1958年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建成,于5月1日开始试播,9月2日正式播送节目。

1958年5月1日晚7点,“北京电视台”的出现,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电视事业诞生了。沈力成为我国第一位电视播音员。

2、广播战线错划右派

反右派斗争中,广播系统影响较大的事件是对以温济泽为首的“反党小集团”的批判。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对外广播得到很大的发展,在向世界介绍、传播中国革命 和建设成就、加强和促进与各国人民的交流和友谊方面做了许多努力。中央广播局副局长温济泽在分管领导对外广播宣传中,总结出了对外广播于对内广播的“四不同”,即对象不同、任务不同、内容不同和报道方式方法不同。 我们应该从中记取历史的教训: 其一,坚持事实求是原则。其二,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3、大跃进时期宣传的错误: A、对内宣传的错误:①宣传生产建设成就方面的浮夸风②推广先进经验方面的瞎指挥③在理论、政策宣传上的片面性 B、对外宣传的错误:

①只讲节目数量,忽视节目质量

②片面强调所谓的政治宣传,不重视对其他方面的报道 ③广播内容上要求“以我为主,不看对象④对外宣传一般化,宣传效果甚微。 原因:①马克思列宁主义水平普遍不高,对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缺乏真正的认识,盲目随风跑,头脑发热。

②许多记者编辑缺乏应有的工农业生产知识,人云亦云,闹出许多大笑话。

③没有遵守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报道听途说当作新闻加以报道,甚至弄虚作假。

④确有少数记者看出了问题所在,但是不敢实话实说、如实报道,害怕被扣上“右倾”的帽子,做了违心的宣传。

4、电视台筹建国际背景中国电视台的筹备罗东

电视节目的类型:新闻节目, 社会教育性节目,军事节目, 文艺节目。电视节目的设置原则:宣传政治、传播知识、充实群众文化生活

5、中国第一部电视剧是1958年北京电视

台演播的《一口菜饼子》第六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广播电视事业

一、1973年4月14日北京电视台彩色电视试播,5月1日正式播出。

二、“*”期间广播电视宣传的严重错误及其危害

1、鼓吹“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宣传

2、“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宣传

3、破坏生产建设的经济宣传

4、文化专制主义控制下的文艺宣传

5、强加于人的对外宣传

三、“*”期间广播电视宣传的教训

1、坚持和加强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

2、既作党和政府的喉舌,又要反映广大群众的呼声

3、坚持唯物辩证法正确宣传典型

第七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广播电视事业

1、1978年1月1日,《新闻联播》的出现,标志着以首都为中心的全国广播电视网的初步形成。

2、《焦点访谈》是中央电视台1994年4月1日创办的一个用事实说话的评论性栏目,内容涉及范围较广,但是最有影响的内容是揭露社会问题和行政弊端的批评性报道,特别是对于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的评述。

3、组织社会力量办好广播电视节目:

①聘请特约通讯员和特约记者,邀请社会各界献计献策,广纳天下智慧。

②请专家、名人撰稿,当顾问或主持节目,参与节目的策划把关或直接参与节目播出。 ③请个人或社会团体提供节目,与其他机构联合办节目。

4、全国第十次广播工作会议

1980年10月7日至18日,中央广播局在北京召开了第十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

5、“自己走路”主要有两层意思:

一是要自己动手,自力更生,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定自己的报道思想和报道计划,开展新闻、评论工作;

二是要注意发挥自己的特点,稿件的采编和节目录制都应体现出广播电视的特色和风格。

6、广播电视“自己走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变化) 第一,电台、电视台以“短”、“快”为特点的新闻明显增多。 第二,广播评论重新上马,电视评论初现荧屏。 第三,主持人节目出现。 第四,远距离教育的发展。 第五,电视剧复苏和发展。

7、1982年国务院所属部委实行机构改革,决定把中央广播事业局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部。

8、1983年3月31日至4月10日在北京举行全国第十一次广播电视工作会议。

9、广播电视节目改革以新闻节目改革为重点。

1、新闻联播的出现。

2、新闻改革。

第18篇:辐射环境检测委托书

委 托 书

福建省辐射环境监督站: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我单位特委托贵站对我单位一台用于放射诊疗使用的Ⅲ类射线装置(XG211,100KV,200mA)进行辐射环境监测。委托检测周期:2013年7月2日至本监测项目完成止。

特此委托

委托单位:晋江梅岭东方医院

联系人:

联系地址:福建省晋江市和平北路107号

邮编:362200

联系电话:

手机:

(单位盖章)

委托时间:2013年7月2日

第19篇:辐射台帐管理制度

放射源台帐管理制度

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第449号令)及公安局对危险物品的有关规定及我所放射性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1.使用及保管放射性物品的有关人员必须认真执行本规定的各项管理条例。

2.严格执行出/入库放射性物品登记制度,使用人要认真填写放射源出/入库登记表。

3.使用人在领取到放射源后,要对放射源的安全负责,包括安全使用、安全保管。

4.使用人要严禁性质相抵触的危险品与其他杂物混放。

5.在使用期内,使用人坚决保管好自己使用的放射源,如有转借本所其他人使用,一定填好租借单。

6.使用人对于使用的放射源不能及时入库的,一定将其放在符合“三铁一器”的安全场所,不能随便滞留在其它地方。

7.在使用期内,使用人如有发现安全问题,应及时上报管理员。8.使用人在使用结束时,一定要将放射源及时送回源库,并认真填写好放射源出/入库登记表。

严格遵守放射源出/入库管理规章制度,若没能认真执行以上条款,后果一律自负并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20篇:辐射安全员职责[推荐]

辐射安全员岗位职责

1负责安排射线检测人员对辐射安全防护知识的学习。 2组织有关人员对工作场所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3负责个人剂量仪的发放、回收、定期送检。

4定期组织射线检测人员到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健康检查。

5建立个人的剂量档案和健康档案。

6依据照射剂量大小和工龄长短,组织相关工作人员的休假。 7参加施工项目开工前的安全措施交底,并到现场检查开工前安全施工条件,监督安全措施的执行。

8督促并协助施工人员检查劳保用品、用具和重要工器具的使用工作。

9开展安全文明施工的宣传教育工作,对新入厂的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做好各项记录。

10 监督检查射线作业场所的安全防护设施和警示标志。 11 配合公安、环保、卫生防疫部门处理好放射事故。 12 总结和推广安全施工经验,提出对安全施工优秀班组和个人的奖励意见。

XXXX无损检测有限公司

广播电视转播台辐射防护岗位职责
《广播电视转播台辐射防护岗位职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