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岗位职责

应急能力岗位职责(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6-18 07:34:01 来源:岗位职责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应急处理能力

应急处理能力

柳暗花明 http://blog.sina.com.cn/hunry 2010-10-10 10:01:12

突发事件的主要原因

我国重大群体性事件之所以多发、高发,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总体上看,这是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集中反映。能否积极预防、妥善处置好群体性事件,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执政水平的重大考验。究其深层次的原因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经济发展不够,社会分化。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现象,是发展中的问题,是正常的但不能漠然,应重视但不必过于紧张,要直面现实,冷静处理。尤其是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收入分配产生的剪刀差,社会分化导致基层和弱势群体利益无法得到保障,导致生活信念、追求目标、价值观念养生偏差,尤为严重的是心理发生较大变化,憎恶、仇视极易导致心理失衡。

第二、政府效能不高,转变职能。政府职能除发展经济外,还应提供公共产品和公从服务中,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和谐共生共荣。但在工作中重经济生发展,为发展而发展,忽视了群众的利益。应由社会和中介实施的工作政府厨代庖,定位不准,发生错位、越位和缺位,应由政府管理的事没办好,甚至出现与民争利的现象,如城市拆迁征地等现象。导致社会群从因利益问题与政府产生对立。

第三,宗旨观念不牢,作风漂浮。政府公务人员执行能力亟待加强。少数干部党性和宗旨观念不牢,不能坚持科学发展观,突政绩、重实利,轻民生,搞路边工程和形象工程,不顾地方发展实际和群众随承受能力。在工作中不依法行政,滥用权力,不重民主,官本位思想过重,不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群众观、发展观。长期脱离群众和基层,不注重调查研究,随意决策乱作决策。贯彻执行党的政策不到位,依法行政水平不高,官僚主义作风严重,态度冷漠,缺乏应急能力和维护能力,综合素质不高,对突发事件一躲二哄三推四吓,工作粗暴简单,不重言行,将群众推向对立面,导致积怨未得到化解。

第四、群众利益不保,积怨较深。利益冲突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群众利益诉求呈现多元化特点。因利益的不同导致群体事件的不断增多,甚至多种因素纠结一起,再加之少数居心叵测幕后操纵,让普通的矛盾深化升级,酝酿成大的社会事件。近年有政策落实的矛盾引起群众不满意如撤区并乡选址,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豆腐渣工程,有因企业生产经营亏损、破产、转制导致生活保障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有城市建设管理产生的征地搬迁补偿问题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对产生的问题和矛盾未能得到及时协调处理,客观上导致政民关系的紧张。对群众上访关心的问题只是停留在息事宁人的层面上,不能从长远的观念上解决群众的根本性问题。

第五、民主建设不力,信息公开。群众路线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经济社会建设必须依靠群众,建设民主政治,坚持问政与民、问需与民、问计与民,坚持发展为了群众,发展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作为基层政府必须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大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行阳光政务,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深入基层关注民生、倾听民音、集中民智、汇集民力,按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检验和衡量政府的工作,用群众的办法解决好群众的问题,争取群众的支持,促进矛盾和问题的解决。而少数基层干部,能力不及,无法控制事件,错失事件处理良机,直接上交矛盾导致事态扩大升级。

第六、制度建设不全,诉求困难。一是建立定期信访制度,通过政府信息网络建设,及时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对可能存的和隐患及时疏导,避免事态的扩大。二是改进工作作风,变被动接言访为下访,尤其是主要领导的微服私访,主动深入基层群众,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做到科学决策。三是建议督查机制,按事件的性质分类并安排相关职能部门组织落实,定期检查定期通报。四是建议问责机制,对行政工作不力、决策失误、控制不力、造成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责任人,采取问责。五是建立沟通机制,就相关矛盾和问题与信访人平等对话,尊重信访群众,维护其尊严,以情动人,以诚感人,融洽情感,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六是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对重大事件第一时间要及时发布真实的信息,还原事件的真相,让流言、谎言、谣言无处藏身,始终掌握话语权。

第七、滥用警力,激化矛盾。在众多的事件中,政府简单调用警察,采取粗暴执法、强制执行等方式直接激化矛盾。尤其是少数执法人员素质不高,甚至直接参与与民争利,更让群体事件深化成深层次的矛盾,让政府处理事件更加被动。

处理突发事件的主要措施及办法

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正确预防和处置好群体性事件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执政水平的重大考验。为此,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必须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做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时刻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积极主动地为群众排忧解难。特别要千方百计地帮助下岗职工、失地农民、库区移民、农民工、城镇和农村贫困人口等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真正把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过程,变成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变成疏导群众情绪的过程,变成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第二,必须深入开展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最大限度地把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针对当前一些地方群体性事件接连发生的情况,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入组织开展矛盾纠纷的排查工作,力争把群众心理、社会心态搞清楚,把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搞清楚,把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点人群搞清楚,把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点问题搞清楚,真正对不稳定因素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第三,必须切实做好现场处置工作,有效控制局势、平息事态。坚持主要领导亲临一线靠前指挥,确保把握主动、处置到位。党政主要领导靠前指挥、果断决策,是成功处置突发事件的关键所在。每次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我市党政主要领导都是快速反映、靠前指挥,直面矛盾困难,亲临一线指挥,牢牢把握处置工作的主动权。要坚持慎用警力、慎用武器警械、慎用强制措施的原则。既要防止因使用警力和强制措施不当而激化矛盾,又要防止因警力和强制措施当用不用而导致事态进一步扩大。对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伴有严重暴力行为,如不及时果断处置将造成更为严重后果的群体性事件,应依法果断采取措施,坚决予以制止。要科学处置每个细节,务求严谨准确、周全缜密。准确把握和科学处置每个细节,周密细致做好每个环节工作,是我们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一贯做法,也是成功的关键。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健全以现场抢救、事件调查、舆论引导为主要内容,流程规范、职责明确、联动运作的应急预案55个。根据事件性质和发展动态及时启动相关预案,有力有序有效地指导应对工作,抓住了处置工作的最佳时机。

第四,必须切实做好善后工作,坚决防止群体性事件出现反复。群体性事件现场事态平息后,各级党委、政府要组织干部,深入有关单位中去,深入群众中去,做好回访调查工作,了解群众的思想动态,了解已经采取措施的实际效果,特别是对群体性事件可能出现反复或者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的苗头、信息,要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消除在事件反复之前。

第五,必须精心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为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营造良好氛围。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法制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正确认识自己的根本利益与实现自己利益的途径,自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当前,尤其要引导群众学法、守法、用法,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既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又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自觉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第

一、千方百计地帮助下岗职工、失地农民、库区移民、农民工、城镇和农村贫困人口等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要健全信息收集和处置预案体系,做到反应灵敏、行动快捷。一是健全信息收集处理机制。依托遍及全市多层次、多领域的信息员队伍网络,借助现代化传输系统,严格信息报送制度,使各类重大突发事件苗头在第一时间传输汇集,为各级党政领导及时掌握情况、科学作出判断、研究制定对策提供了先决条件。把握社会舆情导向,防止恶意炒作、形成焦点。互联网时代,关注网上舆情,及时、准确、严谨公布权威信息,满足公众知情权,是当前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一项重要原则。在处置重大突发性事件工作中,高度重视和加强网上监控、主动引导舆论,为迅速平息事态创造良好舆论环境,最大限度减少了负面影响。密切关注网上动态。市党政领导高度关注网络舆情,经常上网浏览信息,主动加强同网民交流,实时、动态、直接掌握各类社情民意。市外宣办、网宣办和公安网警部门专门建立了无缝对接的突发事件新闻应急处置机制、24小时网络监控制度和重大网络舆情日报制度,及时掌握网上动态。主动加强舆论引导。坚持现场处置与舆论引导同步,不做事后“消防员”。启动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应急机制,迅速开展网上舆情应对,有效引导舆论向有利于事件处置的方向发展。三是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在信息发布方面我们始终坚持一条原则就是“我们不想隐瞒什么,不会隐瞒什么,也没有什么可以隐瞒,我们知道多少,一定要让市民(网民)知道多少”。

第六,必须要统筹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形成合力、妥善处置。处置突发事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我市在处置突发事件中,始终坚持统筹协调方法,全面把握各项工作,努力形成合心合拍合力推进、稳妥扎实有序处置的局面。一是迅速向上汇报,争取理解支持。二是及时统一思想,形成工作合力。统一思想认识对妥善处置突发事件特别是涉及机关和干部的事件十分重要。三是尽快查明事因,依法依规处置。对于每一起突发性事件,市委、市政府都要求以“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态度尽快查明事因,依法依规处置。

处理应急事件的体会启示

1.必须切实增强维护社会稳定大局的责任感。

2.必须不断提高见微知著的敏锐性。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明察秋毫,在偶然、表面、零碎的信息中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有科学的判断力,从源头和本质上识别问题性质、把握发展趋势,审时度势、应势而动,力争把各类突发性事件消除和解决在萌芽状态。

3.必须全面加强处置工作的科学性。在处置突发事件时,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靠前指挥、对症施策,防止缺位、失位而贻误全局;通盘考虑、全面掌控,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周密部署从现场处置到善后处理的各项工作,防止顾此失彼、陷入被动;力戒急于求成、方法简单,不断提高关键环节的处置技巧,防止授人以柄、节外生枝。

4.必须牢牢把握舆论引导的有效性。要坚持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不捂盖子”、“不遮面子”,满足公众知情权,抢占舆论“制高点”;要及时、准确、严谨表述信息,有效做好解疑释惑工作,防止出现新的热议焦点;要疏堵并举管控信息,最大限度挤压谣言和恶意炒作的空间,确保主流“声音”广泛传播。

5.必须善于总结突发事件的规律性。突发性事件的成因、发展和应对工作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要客观辩证地看待各类事件的背景和成因,结合各地实际举一反三,超前做好预防控制工作;要认真总结处置工作的经验教训,不断健全应对机制,完善各类预案,讲究方法艺术,全面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近年来,人们无法预料的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如地震、洪灾、冰灾、凶杀案件、抢劫案件等,导致这些突发事件的发生,既有历史因素,也有人为因素。那么,农村突发事件发生后,作为农村基层领导者和政法综治部门应如何快速高效采取对策处置好突发事件呢?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处理:

一、行动迅速,及时上报。由于事情发生突然,人们无法马上查出事发原因。这时,作为一个农村基层领导者应该反映敏捷,冷静判断。一方面是应火速组织人员赶往事发现场,迅速制止事态发展;另一方面是立即将突发事件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并及时将事态发展情况如实上报。

二、分散行动,化整为零。到了事发现场后,如何开展第一步工作至关重要,这时应采取分散行动,化整为零的方法来处置。要查清事发原因以及相关人物,然后分别做好这些人的思想工作。一是单独做事发关键人物的稳控工作;二是逐个击破。这样可以分散力量,瓦解他们的势力,争取主动权,达到化解矛盾目的。

三、深入调查,平息事件。事件发生后,场面比较混乱,而双方当事人的情绪非常激动。这时,基层领导者的言行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制止事态发展,安定人心的同时,立即组织人员深入调查,准确做出判断。

四、及时掌握,果断决策。对突发事件调查进行初步综合分析后,凭借丰富工作经验和科学分析方法,对整个事发原因和发展动态,组织人员到岗到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果断做出决策。同时力争上级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并尽快处理好。

五、适时公布,安定民心。事发之后,公众不明真相,往往会谣言四起,大大地扰乱民心。这时应选择恰当时机,向群众公布,消除不良影响,安定民心,促进社会稳定。

六、消除隐患,妥善处置。现在农村正处于新旧体制的转换交替时期,各种矛盾和问题频繁发生。如果我们回避这些矛盾和问题,极可能是酿成突发事件的根源。因此,我们一定要正视这些问题,尽量将矛盾和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留下后患。对某些不能解决的问题,也要向群众解释清楚,争取得到群众的谅解和支持,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推荐第2篇:党员应急先锋岗岗位职责

附件2:

交通局应急先锋岗岗位职责

交通局党员应急先锋队队员职责如下:

一、平时负责检查责任区域的消防设施、设备是否正常,消防通道是否畅通。

二、负责在机关内宣传防灾避险知识,教授自救互救技能。

三、负责在机关内宣传应急预案规定的疏散路线及相关要求。

四、收到疏散信号后,按党员应急先锋岗安排迅速到岗,并按应急疏散要求,组织引导责任区域内的人员立即疏散。

五、维护疏散秩序,确保疏散通道畅通,避免发生挤压,踩踏事故。

六、在确认责任区域人员疏散完毕,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最后撤离。

推荐第3篇:应急通信工程师岗位职责

1.负责应急通信车车载系统及辅助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2.负责执行应急通信车车载通信系统维护作业计划及巡检。3.负责应急通信车调试开通及辅助设备的安装,并协调相关部门。4.协助完成班组各类报表制作填写及上报,确保应急通信保障安全、高效、有序开展。5.参与重大应急通信保障分析,提出合理建议,协助制定保障和实施方案。

推荐第4篇:强化应急管理 提高应急能力

强化应急管理 提高应急能力 为安全生产筑牢最后一道防线

神东公司是神华产业链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地跨蒙、陕、晋三省区,现拥有17个矿井,产能超过2亿吨。1985年开发建设以来,神东公司坚持“高起点、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的建设方针,依托神华集团矿电化路港航一体化运营模式,形成了以“生产规模化、技术现代化、队伍专业化、管理信息化”为特征的千万吨矿井群生产模式,创建了以“本质安全型、质量效益型、科技创新型、资源节约型、和谐发展型”为核心的煤炭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技术、经济等主要指标已达到国内第

一、世界一流水平。自开发建设以来,神东公司一直把安全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安全管理的一部分,应急管理工作得到不断加强。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不断强化管理责任

开发初期,神东公司就形成了由神东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急救援专业协调组和基层单位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和基层单位救援专业组组成的应急组织体系。特别是2014年,神东公司专门成立了公司应急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制度建设、队伍管理、物资储备、预案编制与审核、培训与演练等日常应急管理综合业务,指导基层单位设立了兼职应急管理办公室,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应急管理体系,实现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应急管理办公室的成立,开启了神东公司应急管理的新局面,使得神东公司应急管理水平迅速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步入正规化和常态化。

二、完善应急管理制度,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神东公司根据管理现状和灾害特点,制定了《神东煤炭集团应急管理办法》,对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应急预案、应急培训、应急演练、应急队伍和应急物资等方面都作了具体要求和规定,并不断对管理办法进行修改和完善,为应急管理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基层单位建立了工作例会制度、应急值守制度和应急职责履行情况检查制度等15项应急管理制度,确保了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加强应急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应急救援水平

近年来,神东公司加大投入,狠抓日常管理,不断加强救护消防大队和总医院建设,并推动各煤矿单位成立兼职矿山救护队,与地方救援力量建立了应急联动机制,形成了“统一领导、协调有序、优势互补、保障有力”的应急救援体系。神东救护消防大队拥有力量雄厚、装备精良、技术精湛、训练有素的7个中队,按照矿井分布合理划分机动区域,救援力量覆盖整个神东矿区,主要承担矿区及周边地区的应急救援责任和义务,并于2011年6月挂牌为国家矿山救援鄂尔多斯基地。建队至今,共处理各类事故2000余起,抢救遇险遇难人员600余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约3亿元。

四、加大应急投入,持续增强物资保障能力

神东公司应急物资装备建设主要包括公司应急物资储备、基层单位应急物资储备、救护消防大队应急救援物资和六大系统建设。神东公司和基层单位都建立了应急物资专用库房,并依据风险评估,制定了《神东煤炭集团应急物资储备计划》,确定了高瓦斯管理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井和一般矿井等不同类型矿井的应急物资储备标准与公司应急物资储备标准,规范了应急物资储备、维护及配套管理,优化了资源配备,减少了资源浪费,保障了突发事件时应急物资能用、好用,够用。截止2014年,神东公司已累计投入超过6亿元用于应急装备和系统建设,使公司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断提升。

五、优化完善应急预案,确保预案能用、管用、好用

近两年,在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指导下,神东公司对应急预案进行了结构性、系统性地优化,通过有机结合将综合预案与专项预案一体化,按照“不同场所、不同位置、不同灾害、不同处置措施、不同避灾路线”的思路编制现场处置方案,提炼预案精髓编制系列化的应急响应流程册和应急处置卡,形成了由公司应急预案、基层单位应急预案和基层区队现场处置方案构成的新应急预案体系。

应急预案编制的再好,没有经过检验,也是纸上谈兵。应急预案优化完成后,神东公司进行了全员培训、突击性实战演练和现场考核。根据应急培训、演练效果和员工反映,优化后的应急预案更加简洁明了,易记易懂,更加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六、强化应急培训和演练,持续提升应急响应能力

历年来,神东公司一直注重应急培训,将应急培训纳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中,并列入年度大纲,明确培训学时。通过开展“分级、分类、分层次”的培训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员工的应急意识和应急响应能力,促进了公司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2014年10月份,根据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要求,神东公司结合全国煤炭行业应急管理实际,从一线员工应知应会的角度出发,整理编写完成了《煤矿井下从业人员应急知识手册》。手册在公司内部下发学习后,得到了广大员工的一致欢迎。

应急演练方面,神东公司每年都根据基层单位灾害特点,有针对性地编制年度应急演练计划,制定科学的演练方案和严格的评估标准,并要求演练单位、救护队、公司应急管理办公室分别形成演练总结评估报告,认真分析应急演练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和应急预案修改意见,促进了应急预案优化工作和公司整体应急处置能力的持续提升。

应急管理是安全生产的最后一道防线,虽然我们在应急管理和预案优化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但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创新和完善。神东公司将继续努力,持续改进,不断推动应急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建设世界领先的清洁煤炭生产商保驾护航,为全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水平的提升而不懈奋斗。

推荐第5篇:浅谈产房助产士应急能力

浅谈产房助产士应急能力

------分隔线----------------------------

摘要:助产士产房紧急情况应急对策摘要:产房是为产妇提供产程观察和分娩的必备护理场所,助产士肩负着保障母婴健康和安全的重任。产房的分娩护理工作特性除一般基础护理风险以外,同时存有技术性高、风险性大、期望值特高的护理服务特性。在产房突然出现紧急情况时,快速有效安全的应急对策是助产士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本文在此浅述了产房紧急情况的发生及应对方案的处理对策。

关键词:产房助产士 应急能力 产房紧急情况

1 产房紧急情况的护理风险评估

1.1 护理风险的分析。助产士在护理工作中对产房随时可能发生紧急情况存在的风险要有充分的认识和分析能力,对引发风险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要通过汇报、医疗护理小组的风险分析、会诊等程序,对可明确的风险发生危险因素,进一步明确风险发生的每一个环节,从而进行评估、制定出避免风险的具体应急对策。

1.2 护理风险的评估。助产士在护理工作中对产房紧急情况下存在的具体护理风险的严重性及发生的频率进行细致的评估,划分风险的级别,从而提高助产士对于产房紧急情况下可能发生的护理风险的重视程度。对于高风险的紧急护理项目需要组织护理风险小组人员共同进行专题研究、分析、评估,制定快速、有效、安全的解决策略,并持续跟踪纠正情况。

2 产房紧急情况的应急对策

2.1 处理原则:产房助产士在任何时间内发生的紧急特殊情况时,助产士必须要头脑清晰、处事沉着冷静,及时逐层上报当班医师、上级领导等,分工明确,各负其责。意外情况发生时,在岗执行助产人员必须根据当时了解的实际具体情况,通知当班组长及护士长等相应人员到岗,全力以赴的进行处理、并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2.2 具体的应急对策程序。

2.2.1 制定流程,熟练掌握。根据产房对紧急情况的风险评估,制作相对应的各项工作流程图,必须要简洁明了、内容全面、条理清晰、切合实际,以便于助产士在短时间内能够熟练掌握,在急救时能够沉着应对。

2.2.2 早期预防,提前准备。对产房突发的紧急事件,助产士能否做好早期预防提前准备工作,将直接影响到助产士应急能力的正常发挥,以及配合医师救治母婴、降低医疗护理风险等整个事件的最终结果。如出现胎心监护异常时,助产士是否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查找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为预防发生新生儿窒息而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准备好复苏设备,以便争分夺秒进行复苏抢救工作,减少新生儿缺氧时间,预防产生后遗症等起到关键性作用。如宫缩乏力、产程时间过长的产妇,应及时开通静脉通路,及时输液,补充体力,同时为预防产后出血做好用药准备。

2.2.3 及时沟通合理解释。在进行治疗护理过程中,如缺乏与孕产妇及家属的及时沟通,未掌握沟通技巧与方法,回答问题简单、生硬,造成其反感和不信任;在分娩过程孕产妇哭闹、烦躁、无法配合分娩等情况时,未能及时提供安慰和关怀,使其产生不满;当出现异常情况只是忙于处理,未及时与产妇及家属沟通,讲明当时情况,合理解释清楚,当发生新生儿窒息或急需剖宫产等情况时,引起产妇和家属的无法理解、不易接受,同时未及时记录各种异常情况,而引起医疗护理纠纷。娴熟的业务技能,优质的护理服务,及时有效的沟通,将能构建一个良好和谐的护患环境。

2.2.4 合理分工,责任到人。产房助产士分工要明确,24小时待命,并保持联系通畅。当产房发现或接到紧急危重事件时,应立即向科室领导报告的同时,通知各组人员到位。由护士长为组长负责指挥,第一组要求由能较好沟通、观察问题及护理书写能力的主管护师负责,负责心理支持、病情观察及记录等工作。第二组要求由反应迅速、操作能力强、熟练各种抢救仪器设备的使用的助产师负责,负责建立、维护静脉通道以及各项医嘱的执行。第三组由熟悉各类抢救物品位置、性能及抢救药品的助产士负责,负责协助药物领取、配置,及抢救现场内外的联系、信息传递,各组均服从组长的指挥。

2.2.5 配合抢救,快速应急。在争分夺秒的抢救工作中,助产士需要快速应对,熟练掌握新生儿气管插管、产后大出血等急救技能,在急救情况下,值班医师与助产士要同时进行急救操作,与医师配合默契、协调,才能使急救措施及时实施、紧密协调、理顺应对,减少重复劳动,提高抢救成功效率。医护人员切合产房的实际情况,保持常备不懈的应急系统与措施,定期演练培训,当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迅速、有效的协调配合,将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2.2.6 准确记录,实事求是。产科病历中的护理文书如入院记录、产时记录、产程图、分娩记录、新生儿护理记录等均需助产士独立完成。有些助产士缺乏法律意识,对护理记录重视不够,如护理记录与医疗记录不符,实际处理时间与记录时间不符,产程过程中的处理措施记录简单、将孕产妇的孕产次数写错、新生儿性别记错、新生儿脚印与母亲指纹不清晰等;未及时记录异常紧急情况的发生过程,甚至个别提前写好病情记录及交班报告,缺乏实事求是的慎独精神,使护理记录失去真实意义。各种护理文书各项记录都具有法律效应,要求记录要客观真实、及时准确,完整过程,要求提高护理病历的书写质量,提高医疗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

3 总结

产科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科室,也是保证母婴生命安全的重要工作场所。在产房护理工作实践中,可随时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紧急危重等异常情况,给孕产妇及家属带来身心方面的痛苦,甚至造成死亡。产房助产士的身心素质、思维经验、操作技能的差异性,在各个工作时段的身心精神状态,决定了助产士工作中随时可能发生的各种各样失误,进而使护理风险程度加大。产房的助产工作随时都会出现孕产妇、胎儿及新生儿的意外异常情况,胎死宫内、新生儿窒息、产后大出血等紧急危重情况随时可能出现,急救配合、手术准备、病情观察、产程检查及发现异常情况是助产士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学习运用临床护理安全理念,制定产房紧急危重情况应急对策,认识风险,规避风险,将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至关重要。

推荐第6篇:红十字会救护救助应急能力

黄土渠社区红十字会救护救助应急能力

今后五年,黄土渠社区将增强红十字会救护救助能力、应急能力,实施人道救援工程、博爱救助工程、自救互救工程、红十字青少年工程和社区红十字服务工程;加强红十字会基层组织、会员和志愿者队伍建设,会员数量力争年均递增10%,会员数达到600人以上,志愿工作者人数达到500人以上;提高救灾救助能力,加大筹措救灾救助款物的力度;初级卫生救护培训人数达到全市人口总数的4%。

到2011年,社区有募捐站。针对群众需要的热点、社会关注的焦点,深入开展“四助一送”活动,即“博爱助学、博爱助困、博爱助孤、博爱助残”和“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每年救助特困生和其他困难人群不少于2000人。积极参与城市居民医保制度的实施,救助贫困人群。建立快捷高效的灾害救援反应机制,及时配合政府处理自然灾害和重大突发性事件的救助工作。

社区红十字服务站有红十字募捐站、有红十字学校、有一支志愿者服务队,有一支经过培训的群众性的救护队伍,有实质性的服务内容,有工作制度。开展普及红十字知识、卫生保健、预防艾滋病、防灾避险、自救互救、居家护理等知识技能的宣传培训,对困难群体进行救助,为鳏寡孤独残等特殊人群提供相关的服务。

推荐第7篇:忠于岗位职责努力提高业务能力

忠于岗位职责努力提高业务能力

——2011年度工作总结

严冬2011年12月30日

时光荏苒,自今年1月分我到局文印室任职,现已满一年。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文印室工作的业务知识;在领导的关心和培养下,我积极努力工作,勤奋学习业务知识,严守单位纪律,较好的履行了岗位职责;在同事们的热情帮助下,我找到了工作的乐趣,感受到了水利人“献身、负责、求实”的行业精神。

工作有总结才有进步,经验有积累才有升华。现将我2011年的工作概况总结如下,愿接受领导和同事们的批评与指正。

一、积极进取,提高自我

局机关良好的工作氛围为我的进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平时下班回家要带小孩、照顾家人,没有时间用来专门学习文化理论知识,今年通过局干部作风整顿、双创创建、庆“七一”等形式的活动,我抓住学习机会,用政治理论知识来武装头脑,使我的思想觉悟、工作水平得到了提高。

二、认真负责,勤奋工作

文印室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及时、美观、节约、坚守岗位和工作保密。在今年的工作中,我严格按照14字要求,做到了按时完成局领导和各股室交给的材料、文件的打印、复印、扫描、文件上传等工作,并保证打印排版材料、文件的准确、整洁、清晰、美观、格式符合要求,还要尽量节约办公用材,从不擅离岗位,严守保密制度。我自行准备

了工作备忘录、回收再利用箱——工作备忘录用来把工作任务纪录下来,按照时间紧促安排工作任务,以免遗忘重要事项,保证及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回收再利用箱用来把可回收再利用的纸张和办公器材加以重复利用,以节省办公用材。能双面复印的材料、文件尽量双面复印;复印机里的废粉盒在没有破损的情况下,回收整理在一个盒内再使用。管理好文印室里的计算机、复印机、扫描仪等设备,保证文印工作顺利进行,并学习了一些复印机、扫描仪的简单维修与保养知识。

三、严守纪律,自我检查

在今年的工作中,我能严格遵守单位纪律,无无故早退、请假等现象。常进行自我检查与反思,我认为目前我工作中主要存在的不足有以下几点:一是缺乏工作经验,尚不能独立开展工作;二是学习不够积极主动,思想认识贫乏;三是与同事们缺少沟通与交流,固步自封。

扎实的工作作风、虔诚的学习态度是我今年顺利完成工作的护身符。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将以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为目标,加强个人修养,努力学习文化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忠于岗位职责,团结同事,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为全体干部职工交满意的“答卷”。

推荐第8篇:试验员岗位职责能力要求

试验员岗位职责能力要求

一、能够胜任施工项目部下达的检测任务,顺利完成工程项目的检验试验

工作;。

二、负责做好检验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1、检查样品,正确分样。

2、校对仪器、设备量值,检查仪器、设备运转是否正常,环境条件是

否符合标准。

三、掌握受检产品的技术标准、检验操作规程及有关规定,并能进行检验。

四、掌握检测记录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数据处理的标准要求,做好检验原始

记录:

1、严格按技术要求逐项做好记录。

2、严格按标准要求正确处理检测数据,不得擅自取舍。

五、出具《检验报告单》,对检测数据的正确性负责,并按规定程序送审。

六、熟悉所用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仪器、设备,

做到事前有检查,事后维护保养、清理、加油、加罩,及时认真填写使用卡。

七、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安全制度,做到文明检验。离开岗位

时检查水电源,防止事故发生。

八、主动认真钻研业务,自觉努力学习新标准、新技术,与时俱进,不断

提高自身的检测水平,掌握所从事岗位的技术方法和技巧。

哈拉沁水库施工项目部

2004年8月27日

推荐第9篇:信息管理员岗位职责_信息管理员能力要求

信息管理员岗位职责_信息管理员能力要求

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信息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但是,信息管理到底是做什么的呢?负责该工作的信息管理员每天要做些什么呢?怎样的人可以从事信息管理员的工作呢?本期乔布简历小编就将为大家介绍一下信息管理员岗位职责,对信息管理工作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信息管理员能力要求吧~

关键词:信息管理员岗位职责,信息管理员能力要求

简单地说,信息管理就是人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的管理。通过制定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保证信息系统有效运转的工作过程。既有静态管理,又有动态管理,但更重要的是动态管理。它不仅仅要保证信息资料的完整状态,而且还要保证信息系统在“信息输入—信息输出”的循环中正常运行。以下是信息管理员的一些工作职责,供大家参考:

1、负责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管理;

2、公司局域网的建立维护管理,配合公司管理体系的文件网络化工作;

3、负责公司网络资源的总体管理和安全维护、维修;

4、负责公司电子办公设备的购置及维护工作;

5、负责建立并维护公司对外发布网页的信息的更新及跟踪反馈;

6、严格遵守公司保密规定,不泄露工作中接触的公司秘密;

7、主动协助综合办处理各种应急事务。

想要成为信息管理员,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是必要的,还要具有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不妨在校园招聘中多多关注呀~

信息管理员岗位职责_信息管理员能力要求http://cv.qiaobutang.com/knowledge/articles/566e85690cf2e85859b46a8f

推荐第10篇:应急管理办公室人员岗位职责

应急管理办公室人员 岗 位 职 责

山西和顺正邦煤业有限公司

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岗位职责

1、在应急救援总指挥的领导下,全面管理本部室的日常事务。

2、坚持应急24小时值守工作原则。

3、坚持矿领导值班和下井带班制度,随时掌握应急管理动态,强化应急值守工作的领导。

4、值班领导休息期间并保证24小时手机通讯畅通。

5、熟悉各应急队伍、各处应急设备和装备、应急避难场所、应急疏散路线,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正确做出先期应急处置。

6、发生或收到突发事件情况信息,根据规定程序,及时向领导和有关部门报告,并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7、紧急情况发生时,落实矿长授权的“调度员十三项应急处置权”,做到“紧急情况下三分钟通知到井下所有人员”。

8、遵守保密纪律,严格保密措施,严防失泄密事故。

9、负责组织应急预案编制和审查,每年组织应急预案演练实施。

应急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岗位职责

1、在应急办公室主任领导下,负责本部室的分管工作。

2、应急24小时值守工作原则。

3、坚持矿领导值班和下井带班制度,随时掌握应急管理动态,强化应急值守工作的领导。

4、值班领导休息期间并保证24小时手机通讯畅通。

5、熟悉信息收集、发布、汇总、报送的内容和程序要求,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确保各类突发信息报告及时、处置及时,不得误报、迟报、瞒报、漏报。

5、熟悉各应急队伍、各处应急设备和装备、应急避难场所、应急疏散路线,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正确做出先期应急处置。

6、发生或收到突发事件情况信息,根据规定程序,及时向领导和有关部门报告,并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7、紧急情况发生时,落实矿长授权的“调度员十三项应急处置权”,做到“紧急情况下三分钟通知到井下所有人员”。

8、遵守保密纪律,严格保密措施,严防失泄密事故。

9、定期参加应急管理培训,掌握综合应急处置预案。

应急管理办公室干事岗位职责

1、在应急办公室主任领导下,本着严谨高效、有情必报、快速反应、安全保密态度认真工作。

2、认真履行应急值守基本要求,坚守岗位,遵守值班纪律。

3、及时填写值班情况记录,做到字迹清晰、内容详细、妥善保存。做好来文来电的收发、处置工作,注意收集掌握重要动态信息,及时向领导和有关部门报告。

4、发生或收到突发事件情况信息,根据规定程序,及时向领导和有关部门报告,并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5、紧急情况发生时,落实矿长授权的“调度员十三项应急处置权”,做到“紧急情况下三分钟通知到井下所有人员”。

6、定期参加应急管理培训,掌握综合应急处置预案。

7、遵守保密纪律,严格保密措施,严防失泄密事故。

应急管理办公室资料员岗位职责

1、在应急办公室主任领导下,本着严谨高效、有情必报、快速反应、安全保密态度努力工作。

2、及时填写编制和填写各种记录,做到字迹清晰、内容详细、妥善保存。做好来文来电的收发、处置工作,注意收集掌握重要动态信息,及时向领导和有关部门报告。

3、负责应急预案的编制与修订。

4、负责对演急资料的汇编,应急资料应字迹清楚,尽量保存原始资料。

5、负责领导安排的其它事项。

第11篇:卫生应急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

卫生应急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

(一)工作制度

1、卫生应急队伍管理制度

(1)根据本地区卫生应急工作需要,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平战结合、科学应对”原则,组建适当数量的卫生应急队伍,配备适当数量的卫生应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

(2)应急队伍组成分成重大灾害、传染病、中毒等不同类别。根据应对事件的不同类型,选择年富力强、具有实践经验的流行病、公共卫生、职业中毒、传染病、临床救治、实验检测及相关保障与管理等专业人员组成的应急队伍,确保专业结构合理,实行分类管理。

(3)做好应急队伍成员库网络平台的建设和卫生应急队伍的调用,实行分级管理、动态维护、适时更新和调整。

(4)卫生应急队伍组建单位加强队伍管理,建立应急工作队伍成员基本资料档案,及时更新信息,并根据应急处臵情况对队员进行及时调整。定期开展组织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和应急处臵水平。

2、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制度

(1)卫生应急装备的管理须实行岗位责任制,由专门保管人员负责。

(2)辖区各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县卫生局的统一部署,根据应急队伍的职能,制订本级应急队伍的装备标准和目录,包括:通用性保障装备(包括个人生活用品、后勤保障装备、通讯装备、办公装备、徽章标志和交通装备等)和专业类工作装备(包括防护装备,标本采集、保存、运送类装备,现场快速鉴定、诊断和急救装备、检测装备,现场调查和处臵装备,药品器材等)。

(3)县应急办负责组织有关专家验收应急装备,做好装备的仓储管理、维护保养及训练使用等工作,定期监督检查应急队伍的应急装备使用管理。

(4)应急分队负责应急装备在卫生应急救援行动时的使用和保管,要熟悉其调用程序,在应急工作结束后及时将相关物品交于管理单位入库;配合应急装备日常管理单位对其进行定期维护保养。

3、卫生应急物资储备调用制度

(1)县应急办制定应急物资装备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编制物资储备目录和配臵方案;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应急物资装备的经费预算和采购工作。

(2)根据“安全第一,常备不懈,定额储备,及时调度,满足急需”的原则,对药品、疫苗、医疗卫生设备、快速检验检测器材和试剂、传染源隔离、放射源隔离、防护用品及设施等卫生应急储备物资实行分类管理,落实岗位责任制。

(3)做好应急物资的仓储、维护保养工作,定期组织有关部门、专家验收应急物资装备,监督检查应急队伍的应急物资使用管理。

(4)应急物资管理责任到人,定期补充更换,严格执行出入库制度。

(5)建立应急物资余缺调剂和调用机制,统筹物资储备和使用,建立应急物资信息化管理制度,实现应急物资的动态管理和资源共享。

4、卫生应急培训与演练工作制度

(1)县卫生局组织开展培训与演练需求分析,确定卫生应急存在的问题,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制定本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年度培训和演练计划。

1 (2)根据年度计划要求,编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演练工作的实施方案,方案应包括本次演练的目的、组织、参加人员、内容与形式、时间与场地安排、评判要点、保障支持、经费预算、工作要求、效果评估和注意事项等基本要素。应急处臵演练工作以实战要求对待模拟演练,各项措施均应落实到位,包括组织管理、技术规范、物质储备、部门协调、快速反应、媒体沟通等。并对演练各环节进行现场点评。

(3)培训计划应包括目标、内容、对象、时间、地点、教材,以及效果评估、费用预算等项目。培训结束后,通过问卷、集体座谈等形式了解演练的针对性和实战效果,开展演练评估与总结,撰写演练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包括培训项目概况、受训人员及培训结果、培训效果分析与经验总结等。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与报告制度 5.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工作制度

(1)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网络体系,包括法定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网络、症状监测网络、实验室监测网络等。辖区各医疗机构、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所负责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监测工作。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工作落实专人负责制,保证信息的及时收集、核实、分析与反馈。

(3)建立监测工作评估制度,对监测系统敏感性、及时性、代表性、灵活性、可接性、数据质量及成本效益比例等进行综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不断完善监测系统。

5.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工作制度

(1)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分析工作制度,定期分析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资料,对下一阶段趋势开展预测预警。

(2)建立新发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监测系统,选择哨点医院或学校等作为监测哨点,根据症状监测原理,开展常见及重点症状与疾病的预警监测工作。

(3)建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反应制度,通过预警监测发现异常症状/疾病聚集性信号,即启动现场调查,核实原因,证实暴发并开展科学处臵。

5.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1)督促辖区各医疗机构依法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网络直报的具体操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网络直报技术的培训、业务指导和管理工作。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机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事件发生单位为责任报告单位。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在2小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县卫生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其它专业机构报告,同时进行网络直报。突发卫生事件报告分为首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事态发展和控制情况及时报告事件进程。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的报告遵循“依法报告、统一规范、属地管理、准确及时、分级分类”的原则,实行首接首报制度,要求责任报告人及时作出反应。

(4)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规范和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报告管理工作,及时了解和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协调组织相关力量做好事件处理和应急响应。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期间,县疾病控制中心做好事件动态与应急工作进展的追踪,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并向事件发生地进行反馈。

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制度 6.

1、应急预案启动制度

2 (1)县卫生局根据各医疗机构、县疾病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所提供的监测预警信息,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公众健康的程度、受事件影响的范围等,遵循分级响应的原则,启动应急预案,作出响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2)预警级别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Ⅳ(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3)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权限、危害程度和紧急程度,发布、调整和解除预警信息。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通信、信息网络、宣传车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对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人群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涉及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特别严重或严重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须报上级批准。

(4)预警信息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预警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单位等。

6.

2、现场医疗救援制度

(1)遵循“平战结合,常备不懈”的原则,县卫生局加强突发公共事件救援工作的组织和队伍建设,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技术研究,保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2)强化应急现场检伤分类工作,到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现场,首先对伤病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检查、处臵,根据现场检伤结果将伤病者分为四类,标示不同的醒目颜色,分别为:危重患者,标红色,优先处臵;重症患者,标黄色,次优先处臵;轻症患者,标绿色,延期处臵;濒死或死亡者,标黑色,可暂缓处臵。

(3)急救医疗机构负责现场医疗救援,包括抢险救护(将伤员从危险的环境中解救出来)、现场急救(对危重伤病员立即进行现场救治)、伤病员转动(及时、安全、合理地疏散到有条件的医院)等。

(4)县卫生局组织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急救知识普及工作,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扩大对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指导企事业单位、各社会团体加强对所属人员的宣传教育;督促各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宣传资料的提供和师资培训工作。在广泛普及医疗求援知识的基础上,逐步组建以公安干警、企事业单位安全员、卫生员为骨干的群众性救助网络,经过培训和演练提高其自救、互救能力。

6.

3、现场调查与处臵制度

(1)组织县疾病控制中心针对疾病暴发或流行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流行病学或卫生学调查,以尽快明确病因(包括传染源或危害源、传播途径或危害途径、高危人群及主要危险因素)等,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事件危害。

(2)现场调查工作由卫生相关专业人员(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临床等专业)完成,必要时可增加其他专业和管理人员参加调查。

(3)充分准备现场调查所需资料、物品,包括调查表、调查器材、采样和检测设备、试剂和用品、现场用预防控制器材、药品、个人防护品、相关专业资料和数据库、现场联系信息、电脑、照相机和采访、录音器材等。

(4)应急现场调查与处臵工作同步开展。根据疾病的传染源或危害源、传播或危害途径以及疾病的特征,确定并落实应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包括消除传染源或危害源、减少与暴露因的接触、防止进一步暴露、保护易感或高危人群等。

(5)对现场调查与处臵工作开展评估,发现问题并总结经验。

(6)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及防治措施的效果评估,对发病原因、传播方式、流行特点、流行趋势、预防控制措施评价及暴发流行的经验教训等进行总结,形成书面材料向相关部门报告。

6.

4、现场卫生学评价制度

3 (1)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对事件可能波及的场所均应该进行卫生学评价,包括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医院、教学场所和生活场所,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到的场所。

(2)现场评估小组由多种专业人员组成,包括:卫生管理人员、流行病学专家、食品营养、环境、饮水卫生专家等。

(3)通过收集现有资料、现场考察、知情者访谈、快速调查与实验室检测等方法收集资料。收集的资料包括:卫生信息、人口学信息、发病、死亡、卫生服务设施、食品、水、环境日常生活必需品以及组织管理方面的资料等。

(4)撰写现场卫生学评价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评价依据、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符合准备和要求的情况、处理建议等;结合事件初期检测结果作出综合评价,及时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臵指挥部。

6.

5、调查取证制度

(1)督促县卫生监督所在发现单位或个人违反卫生法律法规的行为,应当按照《卫生行政处罚程序》的规定予以立案调查。

(2)调查取证,应当遵循合法、客观、全面、及时的原则,所有证据必须经过查证核实。

(3)卫生监督人员在其职权范围内进行调查取证。案件的调查取证,必须有两名以上县卫生监督人员参加,并应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执法证。对调查过程中所涉及的国家机密、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调查人员应当保守秘密。本案当事人的近亲属、与本案的利害关系的、与当事人有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承办人应当自行申请回避,回避申请由县卫生监督负责人决定。

(4)询问当事人或证人,县卫生监督人员应当当场制作询问笔录。询问笔录经核对无误后,调查人员和被询问人应当在笔录上签名的,被询问人拒绝签名,调查人员应在笔录上注明情况。

(5)卫生监督人员进行现场调查时,应当通知当事人到场陪同检查,并当场制作现场调查笔录。笔录经核对无误后,调查人员和被调查人员应当在笔录上签名。被调查人拒绝签名的,调查人员应在笔录上注明情况。

(6)县卫生监督所调取的证据应当是原件、原物。调取原件、原物确有困难的,可由提交证据的单位或个人在复制品、照片等物件上签章,并注明“与原件(物)相同”字样或文字说明。

(7)卫生监督人员调查违法事实,需要采集鉴定检验样品的,应当填写采样记录。所采集的样品应标明编号并及时送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鉴定检验。

(8)对于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经县卫生监督所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对登记保存的物品应出具《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决定书》,并在7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9)调查终结后,调查人员应当写出调查报告。其内容应当包括案情、违法事实、违反法律、法规或规章的具体款项等,并将有关资料整理、分析、归档。

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与通报制度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规定,在法定职责范围内,按照县卫生局信息发布和通报的情况,具体承担:

7.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发布

(1)县卫生局按照不同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的具体要求,遵循“及时主动、准确把握、注重效果、杜绝虚报”的原则,依法开展信息发布工作;贯彻分级负责制度,不同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不同级别的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相关规定发布。

4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对外发布的信息主要包括:突发公共卫生的性质与原因,发生地及范围,发病、伤亡及涉及人员范围,处理措施与控制情况,事件发生地强制措施的解除情况等。

(3)针对重大传染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特点和季节性特征,县卫生局及时组织分析和预测疫情,必要时向社会发布传染病、食品安全、职业安全的预警信息。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臵完成后,县卫生局召集相关人员进行总结,汇编和分析媒体报道及群众反应,对信息传播工作进行全面评估。

7.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通报无误后,调查人员和被询问人应当在笔录上签名。被询问人拒绝签名的,调查人员应当在笔录上注明情况。

(1)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县卫生局应及时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和辖区各医疗单位通报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2)对甲类传染病以及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乙类传染病及不明原因群体性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个案信息,在发布本辖区上述信息前,应事先报告县卫生局并告知具体发布时间,由卫生局提前向相关部门通报。

8、卫生应急健康促进与危机干预制度 8.

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1)成立县卫生应急健康教育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分析公共卫生应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好各项应对准备工作。

(2)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应急工作需要,及时修订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工作计划和宣传策略;利用现代传播设备和技术,通过简报等形式及时沟通、促进工作。

(3)通过督查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落实卫生应急健康教育的各项措施。

(4)各成员单位要建立联络员制度,确保政令和信息畅通,及时调整宣传策略和响应措施。

8.

2、群体心理危机干预

(1)积极组织心理专家对公众的心理状况进行测评,根据心理测评结果,提出具体方案,并利用各种途径组织具体实施,为政府决策提供指导意见。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不同人群的心理干预措施。通过宣传科学防控知识,积极预防,、及时控制和减缓公众心理危机,防止群众产生恐慌心理,预防发生群体性不良事件;结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变化,针对公众心理状况,及时调整健康教育策略,帮助广大群众树立对科学、政府的信任,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 (3)促进公众灾后心理健康重建

9、卫生应急反应终止和善后处理工作制度 9.1、卫生处理反应的终止制度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的终止需符合以下条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被消除:最后一例传染病病例发生后,经过一个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

(2)卫生应急反应的终止,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由县卫生局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应急反应的建议,报告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批准后方可实施;同时向县卫生局报告。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的终止由省人民政府、省卫生厅负责;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的终止由县人民政府、县卫生局负责。

(3)卫生应急工作结束后,应将情况及时通报参与事件处臵的各相关部门,必要时通过新闻媒体同时向社会发布应急结束的消息。

9.2、卫生应急的善后处理制度

5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县卫生局应在县政府的领导下,组织卫生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控制专业技术措施、控制效果及控制保障进行评估。评估报告上报县政府和县卫生局。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和保障评估;对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应急队伍和人员培训、应急物资储备和装备进行评估;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措施评估:按事件处臵进程完成初步评估、进程评估、终结评估。主要对事件处臵的及时性、处臵措施的有效性、针对性和科学性以及负面效应进行评估。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害及控制效果评估:危害因素是否得到控制和消除: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公众健康的危害、社会和经济影响;事件转归预测等。

(2)责任追究与奖励: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如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者,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对处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

(3)抚恤和补助、征用物资及劳务的补偿;各街道(社区)对因参与应急处理工作而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和省、县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对应急处理期间紧急调集、征用的物资和劳务进行合理评估,给予补偿。

(二)岗位职责

1、县卫生局局长和分管局长职责

(1)组织辖区各医疗机构、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卫生监督所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处臵和其他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2)根据相关预案要求,参加相关事件现场指挥部的工作,负责医疗卫生组的工作。

(3)组织突发卫生公共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评估,提出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级别。

(4)组织落实应急疫苗接种、预防服药等预防控制措施。 (5)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督导和指导。

(6)组织及时向社会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或公告;及时向邻近地区县卫生局军队有关部门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

(7)根据卫生部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组织制定本辖区内新发现传染病、不明原因群体性疾病、重大中毒事件等应急处臵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及时组织培训。

(8)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知识宣教,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消除公众心理障碍,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9)组织专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进行综合评估,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病人救治、预防控制措施及其效果评价等。

2、县卫生局应急办工作职责

(1)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办理和督促落实应急指挥机构决定的事项。 (2)综合协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治体系、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建设。 (3)依法组织协调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4)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展趋势研究和应急处臵措施的会商、评估。 (5)组织编制、修订总体应急预案,组织审核专项应急预案和重要技术方案。组织和指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培训和实施。

(6)建立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预警系统,组织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及时分析并预警。

(7)组织公共卫生和医疗救助专业人员进行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处臵技术的培训,组织和指导各医疗机构、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卫生监督所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

6 (8)制定卫生应急物资储备计划,协调建立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的管理制度。 (9)承办救灾、反恐、中毒、放射事故等重大安全事件中涉及公共卫生问题的组织协调工作,组织开展突发重大人员伤亡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护工作。

(10)负责处理日常事务,承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日常工作和部门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3、专家组职责

(1)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提出咨询建议。

(2)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及采取的重要措施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提出建议。

(3)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趋势进行评估和预测。

(4)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的终止、后期评估提出咨询意见。 (5)参与制订、修订和评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

(6)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臵进行技术指导,参与应急处理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必要时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臵工作。

(7)指导对社会公众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的教育和应急技能的培训。

(8)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和日常管理机构交办的其他工作。

4、各相关科室职责

(1)县卫生局与卫生应急相关的其他业务科室主要包括卫生监督、疾病控制、基层卫生、医政、办公室、计财等,其主要负责人参与本部门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的工作。

(2)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治体系建设规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 (3)参与预案体系建设规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 (4)参与组织卫生应急决策指挥系统建设。 (5)参与卫生应急队伍建设。

(6)对县疾病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各医疗机构等卫生应急业务技术机构卫生应急准备和卫生应急处臵工作加强监督和指导。

(7)日常业务管理工作中,有针对性组织开展卫生应急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

(8)根据实际需要,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积极参与卫生应急处臵工作。 (9)完成县政府和县卫生局领导交办的其他与卫生应急有关的各项工作任务。

5、县卫生应急专业队伍职责

(1)县卫生局根据有关规定建立应急专家库,组建卫生应急各类专业队伍。 (2)在县卫生局领导组织指挥下,根据专业分工,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

(3)参加县卫生局统一组织的卫生应急培训与演练。

(4)加强学习,关注卫生应急处臵技术和方法的最新进展,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不断提高应急处臵水平能力。

(5)根据安排,承担对辖区专业机构和人员卫生应急工作的业务技术指导。 (6)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好保密工作。

(7)在日常业务工作中,促进卫生应急健康工作的开展。

(其它内容见各单位)

二、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

(一)工作制度

1、应急办工作制度

(1)根据法律法规及上级工作预案的要求,制定本辖区的各类应急预案。 (2)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 (3)开展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预警工作。

(4)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设施、设备等物资的调拨计划。

2、公共事件受理中心工作制度

(1)严格按规定程序办理来电来访,及时按性质和属地分流、转交到相关部门,对不符合受理规定的事项,告知理由和解决途径。

(2)督促经办单位答复县民,将办结情况反馈至受理中心备案。

(3)及时报告受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掌握事态、疫情的发展,做好记录及跟进工作。

(4)受理中心收集每月信息,负责对举报、咨询热点进行统计分析并按时上报,建立健全工作台帐和档案。

(5)做好相应文字记录。

3、疫情预警中心工作制度

(1)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文件要求,做好日常工作,确保监测与预警系统正常运行。

(2)遵守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应急办的统一安排。 (3)积极参加县应急办的各项业务学习,以科学的态度做好本职工作。

(4)协调做好与县应急办其他各部门的交叉工作,确保县应急办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

4、技术培训中心工作制度

(1)根据上级要求和年度培训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培训方案。 (2)做好日常培训工作并根据阶段性工作要求,及时做出调整。

(3)做好培训期间各项服务工作,确保场地、教学用具,教材讲义等各项准备工作到位。

(4)严格执行培训考勤制度和培训纪律,对违反培训有关规定的人员提出警告直至取消受训资格。

(5)制定受训考试制度,做好试题保密工作,对泄密、舞弊行为一经查实严肃处理。

(6)保持培训场所整洁,爱护各种培训器材,对损害公物者要求追究其赔偿责任。

(7)培训结束后,对受训人员及时发放合格证书。

5、卫生信息中心管理制度

(1)关键设备须放臵计算机机房内,不得自行配臵或更换,更不能挪作它用。 (2)计算机房要保持清洁、卫生,并由专人负责管理和维护,无关人员未经管理人员批准严禁进入机房。

(3)严禁易燃易爆和强磁物品及其它与机房工作无关的物品进入机房。 (4)建立机房登记制度,建立机房档案做好详细登记,做好数据管理。 (5)做好计算机病毒防范工作,确保数据保密并及时备份。

6、物资储备中心工作制度

(1)切实保证库房内物品的安全、完好。

8 (2)严格执行出入库制度,物品入库凭发票验收,填制入库单后验收入库 (3)物品凭单发放,签字领用、定期盘点,做到物帐相符。 (4)根据库存情况及时提出采购计划,保证供应。

(5)按月汇总各部门领用物资情况,编制“领、用、存”报表。 (6)协助完成中心安排的其他工作。

(二)常态工作职责

1、应急办工作职责

(1)负责处理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日常工作,对辖区内卫生业务进行指导。

(2)制定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定期组织预案培训和演练。 (3)建立全县应急处臵专家组和应急队伍。

(4)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和监测预警系统;完善全县信息传输、报告管理等制度,开展突发事件的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

(5)根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等物资储备的计划。 (6)突发事件发生后,具体负责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

2、公卫事件受理中心工作职责

(1)负责做好与县12320的对接工作,及时整理转交的公卫事件受理资料并做好移交。

(2)及时处理我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卫生应急处臵的投诉举报。

(3)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案件进行分类分解,及时转递相关部门、单位进行办理,并对投诉举报案件的办理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4)做好公共卫生法律、法规和卫生防病、健康知识、医疗救治等咨询。

3、疫情预警中心工作职责 (1)负责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监测,确保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 (2)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严格执行各项报告制度。

(3)根据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指示与要求,及时掌握全县疫情动态,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

(4)根据国内外及周边地区疫情分析情况及时调整防治对策和措施。

4、技术培训中心工作职责

(1)制定全县医疗卫生技术培训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2)组织疾病预防、卫生监督、临床医学、检验、影像、护理、消杀等专家师资队伍,对全县医疗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3)按计划开展法律法规、诊疗技术、应急处臵、传染病防治、免疫接种、慢非病知识、健康教育等培训和讲座。

(4)定期对医疗卫生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5)搜集医学信息,介绍和推广先进适用的医学卫生新技术、新疗法。 (6)对受训人员进行考核,对培训合格人员发放合格证书。 (7)负责对各医疗卫生单位二级培训进行指导检查和考核。 (8)做好年度培训工作总结。

5、卫生信息中心工作职责

(1)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县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2)负责建设和管理全县卫生系统的局域网并对六大系统信息搜集、分析、汇总、上报等开展动态监管。

9 (3)全面负责应急办日常的网络安全,计算机维护并对基层信息化工作进行监督及技术指导,确保系统内信息畅通。

(4)对全系统计算机软件进行登记、备案、维护、管理,牵头组织应用软件的研究开发,网页制作。

(5)负责宝应县信息网站的日常维护、管理、信息更新发布等工作。 (6)定期组织召开网管人员会议,对基层信息系统做好技术方面监督指导职责。

6、物资储备中心职责

(1)负责全县卫生应急物资的统一调配,全面掌握物资的库存情况。根据县卫生应急处臵指挥部的要求,提出采购计划,确保物资的正常供给。

(2)督促各单位的物资管理员做好物资领用、存放各类台帐,并按月进行统计和核查,以掌握物资的储备情况。

(3)及时与单位管理员核对物资的出入库记录,确保帐物相符,发现不符及时纠正、汇报。

(4)负责督促并定期开展对各单位物资的盘点清查。 (5)配合其他部门开展工作,做好沟通与协调。

(三)应急工作职责

1、应急督导组职责

(1)依据应急工作规定,对全县应急工作进行督查指导。

(2)负责监督检查应急工作的组织落实情况、标准执行情况、措施到位情况、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负责咨询指导,加强与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联系沟通,及时指导基层开展有关防治工作,对基层提出问题及时解答疑难问题及时与指挥中心有关组沟通、研究、予以答复。

(4)收集应急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映,发现典型及时推荐,发现经验及时推广。

(5)完成指挥中心交办的其他任务。

2、医疗救治组职责

(1)负责组织对本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疑似病例进行诊断和医疗救治工作。

(2)负责组织辖区内专家指导组进行临床诊断、会诊,技术指导及采取各种医疗救治措施。

(3)充分利用辖区内各类医疗机构和人力资源,实行统一调度使用并组织好后备医疗救治队伍。

(4)负责收集、检查、督导有关医院医护人员落实隔离、防护措施,并组织培训

(5)负责收集、汇总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门急诊医疗信息,按时报送疫情监控组。 (6)完成县应急指挥中心交办的其他任务。

3、疫情监控组织职责

(1)制定本地应急预案,部署各项防治措施和应急处臵工作。

(2)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审核报告工作,及时组织隔离和疫点消毒。

(3)指导本县公共卫生中心和基层防保所及其他医疗单位做好应急处臵工作。 (4)做好病人隔离、预防性服药和消杀工作,划定疫点疫区范围。

(5)组织专家定期对疫情动态进行分析,调整对策和措施,为领导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和工作建议。

(6)制定医疗单位和相关场所的消毒工作规范,并负责落实。 (7)开展健康教育,保护易感人群,防止疫情扩散。

10 (8)制定各类人员的个人防护工作规范,并防止督查落实。 (9)负责疾病控制有关信息收集汇总工作,并在规定时间内交给综合信息上报。

4、宣传报道组职责

(1)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负责制定全县应急宣传工作计划和阶段性重点。

(2)组织健全宣传通讯报道联络员网络,及时收集、整理、编辑先进典型事迹材料,在系统内广泛学习开展宣传活动。

(3)及时、准确地向公众、新闻媒体和网上发布相关政策、法规、和信息,充分调动群众抗击疫情的积极性。

(4)开展群众性的疾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卫生保健知识的科普教育,提高群众自我防范能力。

5、综合信息组职责

(1)综合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综合上级指示和各类信息,提出贯彻落实措施和相关要求。

(2)及时总结阶段性应急处臵工作情况,为县委、县政府提供各类文字材料。 (3)保证信息通畅,做好数据上报工作。负责搜集、审核全县应急处臵工作相关数据报表,按要求汇总医疗救治及疫情控制的相关报表和信息,并及时上报上级有关部门。

(4)全面掌握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工作情况,编辑《宝应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情况》简报,及时反映应急处臵工作的动态和进展。

(5)完成应急办交办的其他任务。

6、后勤保障组职责

(1)制定全县卫生系统应急所需医疗设备、药品和防护物资的需求计划,并做好物资供求的统计工作,保持与县应急指挥中心的联系,保证防治一线的需要。

(2)负责全县卫生系统应急预防药品、防护药品、消杀物品的采购和保管调配工作。

(3)建立应急物资台帐,负责物资的验收和发放,及时提出补充供给,确保库存物资满足需求。

(4)负责落实本地区应急材料的收发、传递和来电办理工作及有关会议的筹备和对外接待。

(5)完成指挥中心交办的其他任务。

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工作制度

1、卫生应急组织管理制度

(1)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协调处理辖区内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在应急领导小组领导下,组织开展卫生应急的日常管理工作。

(3)建立县应急专业队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由应急管理部门统一协调开展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臵。各类人员相对固定,如有调动,应及时补充。

(4)做好应急物资的储备工作,包括采样器材、检测试剂、消杀药品、个人防护装配等,以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臵的需要。

(5)建立健全卫生应急工作制度,明确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

11 (6)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卫生应急宣传、培训和演练、技术方案的制(修)定、队伍装配采购等方面,并安计划组织实施。

(7)针对不同种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特征,组织制定县疾控中心调查、处臵不同种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技术方案。

(8)组织开展卫生应急培训和演练。

(9)严格按照应急处臵技术方案和相关规范开展工作,遵守组织纪律和保密制度。

(10)接受上级业务部门的技术指导,服从县卫生局的统一协调和指挥。

2、应急队伍管理制度

(1)根据事件的不同类型,组建卫生应急专业队伍,确保专业结构合理。 (2)健全应急队伍成员库,建立基本资料档案,并及时更新信息

(3)应急队伍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应急处臵情况对成员及时进行调整。 (4)每年开展专题应急培训与演练,以提高应急队伍实战能力和应急处臵水平。

3、应急队伍装备制度

(1)根据应急队伍的职能,制度本级应急队伍的装备标准和目录。

(2)各专业小组根据耗损和需求上报本年度装备采购申请,由应急管理办公室汇总成装备采购年度计划,按有关程序采购。

(3)应急装备办公室组织专家验收应急装备,做好装备的仓储管理、维护保养及训练使用等工作,定期监督检查应急队伍的应急装备使用情况。

(4)凡属于个人生活的装备由队员自行保管,必须做好在使用期间正常使用。其他装备由单位统一由专人保管。

(5)专业人员要熟悉使用各类装备的程序,在应急工作结束后及时将相关物品交专人维护保养后入库。

(6)在应急工作中所耗损的物品要及时上报随时采购补充入库。 (7)对装备的物品应有专人定期维护保养。

4、应急物质储备制度 (1)根据各类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臵的需要,编制“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和“应急物资配臵方案”

(2)每年底由物资保管员清点储备物资,及时清理过期失效物品,做好“储备物资清单”的登记工作。

(3)每年初根据上年度“储备物资清单”编制当年采购计划,上报有关部门购臵。

(4)对药品、疫苗、医疗卫生设备、快速检验器材和试剂、传染病隔离、放射源隔离、防护用品及设施等卫生应急储备实行分类管理,按保存条件分别存放。

(5)储备物资需领用时,应填写“储备物资领用单”,经有管领导批准后发放。 (6)储备物资被领用后,应按照“应急物资配臵方案”的数量及时采购补充。

5、卫生应急培训工作制度

(1)积极开展卫生应急培训工作,以提高专业队伍的应急能力和水平。

(2)每年开展辖区内应急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制度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包括培训目的、内容、对象、时间、地点、教材,以及效果评估、费用预算等项目。

(3)培训对象为疾病预防控制应急队伍和公共卫生现场应急处臵工作的防保人员。

(4)根据培训对象,确定培训内容或选择合适的培训教材,培训可采取集中培训、专题讨论、模拟演练等方式进行。

(5)根据培训对象专业特征与技术水平,确定培训内容并选择合适的培训教材,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处臵专业技术和处理流程等。

12 (6)培训实行考试和评估制度。用问卷、集体座谈、抽查随访等形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调查评估,以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培训工作;培训结束时撰写评估报告,内容包括:培训项目概况、受训人员及培训考试、培训效果分析与经验总结等。

(7)培训结束后要整理培训资料进行档案管理。

6、卫生应急演练工作制度

(1)定期开展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预案和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技术方案的演练,并不断地完善预案和方案。

(2)开展应急演练需求调查和分析,制定本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年度演练计划,报县卫生局。

(3)编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演练工作的实施技术方案,内容应包括:演练目的、组织、参加人员、演练内容与形式、时间与场地安排、评判要点、保障支持、经费预算,工作要求、效果评估和注意事项等基本要素。

(4)以实战要求对待模拟演练,认真做好演练前的准备工作,各项措施均应落实到位,包括组织管理、技术规范、物资准备、部门配合、媒体沟通等。

(5)实行演练现场评估制度。对演练过程要进行现场点评,确保演练达到设计要求。在演练结束后,通过问卷、集体座谈和现场评讲等形式开展演练评估和总结,完成演练评估报告。

(6)使用的物资在演练结束后要及时归还入库,不足部分要及时补充。

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制度

(1)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网络体系包括法定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网络、症状监测网络、实验室监测网络以及12320公益电话等。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工作实行专人负责制,保证信息的及时收集、核实、分析与反馈。

(3)及时对监测系统敏感性、及时性、代表性、灵活性、可接受性、数据质量及成本效益比例等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不断完善监测系统。

(4)定期分析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资料,对下一阶段趋势开展预测预警。

(5)建立新发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监测系统,选择医院或学校等作为监测哨点,根据症状监测原理,开展常见及重点症状与疾病的预警监测工作。

(6)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反应制度,通过预警监测发现异常症状/疾病聚集性信号,即启动现场调查,核实原因,开展科学处臵。

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制度

(1)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的的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工作人员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报告人。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不得隐瞒、谎报、迟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迟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

(2)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体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报告工作的网路直报、业务管理、技术培训和指导任务。

(3)指定专人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的报告管理工作;指定专人负责网络直报用户密码的分配和管理,网络直报密码友要定期更换,不能泄露和转让。

(4)设臵专门的举报热线电话,接受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举报、咨询和监督。对公众举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调查核实确认,按规定程序上报和网络直报。

(5)报告范围:传染病暴发流行、群体性不明原因性疾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和群体性药物反应、医源性感染事件、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13 核事故和放射事故、有害生物与化学毒品播散,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等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相关信息。

(6)报告程序: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后,应在2小时以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县卫生局报告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事进行网络直报。根据事件进展情况及时做出事件进程和结案网络报告。

(7)报告内容:首次报告应尽可能说明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波及范围、受累人数、主要症状和体征、可能的原因、事件性质的初步判定;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发展变幻及控制情况及时进行事件的进程报告及结案报告,包括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流行病学分布、事态评估或存在的隐患、控制措施及效果等内容。

(8)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逐级及时对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进行审核,及时订正,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及时了解和掌握本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每日对网络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动态监控,并做好记录。

(9)定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和分析,根据需要随时做好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专题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期间,要做好事件动态与应急工作进展情况的追踪。及时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卫生局上报,并向辖区各医疗机构反馈。

(10)每年对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检查结果上报县卫生局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向辖区各医疗机构反馈。

(1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有关原始记录和表格、调查分析报告、汇总分析总结等文档应定期整理归档,有关电子文档和数据要硬件备份异地保存。

(12)未经批准和授权不得泄露和公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信息,以及事件受累者的个人信息。

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调查和处置工作制度

(1)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针对疾病爆发和流行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流行病学或卫生学调查,以尽快明确病因(包括传染源或危害源、传播途径或危害途径、高危人群及主要危险因素)等,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事件危害。

(2)根据事件的性质,迅速组织现场调查工作组(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测等专业,必要时可增加其他专业和管理人员参加调查);充分准备现场调查所需资料、物品。

(3)现场调查与处臵制定专人负责,组织协调开展现场调查工作,组成人员各司其职、相互协作。

(4)现场调查与处臵工作同时开展。根据制定的方案或计划,迅速开展现场流行病学或卫生学调查,并针对事件发生的有关因素,确定并落实应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根据需要,进一步完善调查方案或控制措施。

(5)收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动态与控制措施相关信息,对现场调查与处臵工作开展过程评估与最终效果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形势需要,进一步完善现场调查、修订或调整预防控制措施。

(6)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及防治措施效果评估,及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 (7)及时报告或反馈调查处臵的进展,做好与相关部门的信息交流与沟通。 (8)现场工作必须服从指挥部门的统一指挥。积极配合和协助其他部门开展工作。

10、卫生应急健康促进与危机干预制度

(1)定期分析卫生应急工作的现状与趋势,及时做好各项应对准备工作。 (2)结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变化,及时修订卫生应急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3)针对公众心理状况,及时调整健康教育策略,帮会组广大群众树立对科学、对政府的信任,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

14 (4)利用现代传播设备和技术,及时沟通信息。 (5)通过督查指导、督促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落实卫生应急健康教育的各项措施。 (6)积极组织心理专家对公众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根据心理测评结果,提出具体方案,并利用各种途径组织具体实施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措施。

(7)宣传科学防控知识,积极预防、及时控制和减缓公众心理危机,防止群众产生恐慌心理,预防发生群体性不良事件,促进灾后公众健康心理的重建。

(二)岗位职责

1、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副主任)职责

(1)贯彻和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事件应对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和国际公约。

(2)建立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建立上下联系制度和沟通制度。 (3)组织制定专业范围内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技术方案。 (4)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和处理技术的培训。

(5)组织开展专题的卫生应急演练,并积极参加多部门的应急演练工作。 (6)依法组织和协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工作,迅速控制事态的发展,调查事件发生的原因,落实预防控制措施。

(7)组织收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开展分析与趋势预测,并报告上级县卫生局。

(8)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技术的研究。 (9)副主任协助主任完成卫生应急工作任务。

2、县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人职责

(1)组织制定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技术方案。

(2)制定卫生应急装备与物资储备目录,建立健全应急装备与物资管理制度。 (3)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技术培训和演练。 (4)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及时组织协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工作,为基层提供所需的技术支持。随时追踪事件进展及处臵工作动态,及时完成总结呈报相关部门。

(5)收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并进行动态、趋势分析和预警,及时上报主管部门。

(6)制定督导、评估计划,对辖区各医疗机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工作进行督导和评估。

3、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的职责

(1)卫生应急相关业务部门包括急性传染病防治、免疫规划、食源性疾病防治、环境相关疾病防治、放射防护、职业危害控制、检验检测、健康教育等专业科室。

(2)拟定急性传染病、食物中毒、职业危害、环境和放射污染等预防控制应急处臵技术方案。

(3)开展监测工作,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及时进行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和预测。

(4)在县应急办的协调下,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做出响应,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提出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

(5)按规范进行现场采样,并做好个人防护。

(6)开展应急标本检测,同时确保检测人员、标本和环境的生物安全。

(7)掌握国内外应急与控制研究进展,建立或引进疾病控制和检测的新技术,新方法。

4、相关保障部门负责人的职责

15 (1)县卫生应急相关保障部门包括后勤、财务等部门。

(2)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臵年度物资计划,积极做好各类应急物资、药品和试剂的储备,并按相关要求妥善保管。

(3)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保证物资、药品、试剂的及时供应。 (4)保证车辆的及时调度,每天必须保证有一辆车随时待命。 (5)负责应急检测废弃物的管理和处臵。

(6)积极开展人才引进,以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臵所需的各类技术人才。 (7)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臵年度工作预算,予以安排足够的经费,并留有一定的经费保证急需。

5、网络直报人员职责

(1)依法进行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的网络报告和管理。应急状态下网络直报人员根据需要随时做好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的网络直报工作。

(2)网络直报人员收到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相关信息报告后,认真核对有关信息,在规定时间内准确、完整地录入网络直报系统。

(3)县疾控机构的网络直报人员,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辖区内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直报内容进行审核和订正。

(4)做好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动态监控,及时识别传染病暴发苗头。

(5)定期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和分析,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向相关科室反馈。按上级或领导要求完成专题分析报告。

(6)根据要求按时对网络直报系统的单位编码、地区编码等基础信息进行维护。 (7)认真接受上级的培训,并根据需要组织开展辖区内相关机构和人员的培训。 (8)根据需要随时对辖区内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9)按工作要求组织对辖区内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责任报告单位、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和管理工作的检查考核。

(10)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资料及时整理归档保存。

6、疫情值班人员职责

(1)认真落实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确保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流通渠道通畅。

(2)值班人员应按时到岗接班;值班期间要坚守岗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脱岗、离岗,若因故迟到或早退,必须与接班人员做好沟通,保证不空岗。

(3)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首先应问清并记录报告人的姓名、可靠联系电话、单位及详细地址,并立即向县疾控机构进行电话核实,问清并记录事件涉及人数、症状、出事地点、就诊医院及病区、可疑致病原因或中毒物品或疑似诊断。立即向值班领导和分管领导、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县卫生局电话或传真报告接报信息。

(4)接到疫情举报电话,应首先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电话核实,并根据情况给予恰当处理。

(5)根据需要,按领导的指示及时报告或联系相关应急科室和工作人员。 (6)值班人员要爱护值班室设施、设备和物品,保持室内物品摆放整齐和环境整洁。

(7)值班人员必须及时、准确、详细、清晰地做好值班和交接班记录,内容包括疫情报告情况、处理情况、待办事项,值班室设施、设备,物品完好情况等。

7、现场流调人员职责

16 (1)积极参加应急培训和演练,掌握各类公共卫生事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技术和方法。

(2)开展公共卫生监测工作,了解各类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相关因素,及时进行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和预测。

(3)做好各类公共卫生事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应急准备工作。

(4)随时待命,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流调任务安排立即做出响应,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5)在现场指挥部门统一领导下,迅速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同时根据现场危害源、危害途径以及危害因素的特征,提出相应的公共卫生预防控制措施。

(6)及时对现场应急调查处臵工作进行效果评估,根据评估情况,及时调整和修订应急处臵措施。

(7)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和反馈调查处臵的进展;结束后,就突发事件的原因、流行病特征、所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及其效果评价、以及今后的工作建议等方面,应及时进行分析与总结。

(8)现场调查处臵过程中,服从指挥,积极配合和协助其它部门开展相应的处臵工作。

8、应急检测人员职责

(1)学习应急检测业务,熟练掌握各种快速检测方法,严格按标准操作规程检测。

(2)负责突发疫情相关试剂器材准备,保证有足量的个人防护设备、采样器材、检测试剂耗材储备并及时补充,确认检测试剂在有效期内。

(3)负责突发疫情相关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

(4)应全天24小时保持通讯通畅,接到通知后半小时内到达实验室。 (5)根据疫情需要,必要时参加现场采样工作。

(6)做好标本的登记、收样、保存工作,保证样品流转无差错,样品质量不改变,感染性物质无外泄。

(7)检测快速、准确,及时报告。

(8)实验过程严格遵守生物安全相关规定,确保生物安全。 (9)做好实验后消毒工作,按照有关标准处理废弃物。 (10)遵守保密制度,不违规泄漏相关检测结果。

9、现场采样人员职责

(1)做好应急采样器材准备,确保数量充足、质量合格,随时可用。 (2)所有采样过程应无菌操作。

(3)按照相关技术要求选择正确、有效的采样方法。

(4)做好标本的编号标识,认真填写送检单,保证相关信息完整。 (5)采样严格按照生物安全相关规定进行,做好生物安全防护。 (6)样本的包装和运输严格按照相关生物安全规定进行。

(7)做好采样后的现场清理工作,对废弃的采样器材、防护器材进行消毒处理。 (8)按正确的运输保藏条件将样品及时送交相关实验室。

10、疫区(点)消杀人员职责 (1)积极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培训和演练,熟练掌握相关消杀技术。 (2)加强对消杀药械的储备管理,及时补充和更新药械及检测工具,保证消杀药械可以随时调用。

(3)出发前,应检查所需的消杀器械、消毒剂、防护用品,做好准备工作。 (4)到达疫点后,按照技术方案或规范开展消毒、杀虫或灭鼠工作,指导居民搞好环境卫生。

17 (5)在消杀过程中,不得吸烟、进食,不得随便走出消毒区域。

(6)在现场消杀处理后,对携回的污染衣物应立即分类进行最终消毒。 (7)清点所消耗的药品器械,及时整修和补充。 (8)及时填写消毒工作记录。

11、健康教育人员职责

(1)及时了解国内外应急健康教育发展动态,积极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培训和演练,熟练掌握相关卫生宣传技能。

(2)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与大众传媒密切合作,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传媒渠道加强针对性的卫生应急宣传与教育,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3)参与编印卫生宣传材料。

(4)坚持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在日常健康教育工作中普及应急健康知识、技能。

12、应急储备物资保管人员职责

(1)严格执行应急储备物资保管及分发规定,保证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应急工作所需。

(2)严格执行应急储备物资入库验收制度,做到应急储备物资的名称、生产厂家、数量、产地、规格、型号、参数、批号(出厂日期)“八核对”,否则不予办理入库手续。

(3)定期对应急储备物资进行清点核对,每季度盘点一次,做到帐物相符,帐册资料齐全、完整。

(4)定期对应急储备物资进行检查,保证应急储备物资不发生霉变、受潮、变质、损坏、短缺和丢失。

(5)经常性做好应急储备物资库房的卫生清洁工作,做到库房整洁、通风,物资存放整齐有序。

(6)做好应急储备物资库房安全保卫和防火防盗工作,做到消防设施齐备有效、电器线路安全、防盗设备完好无损,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

(7)严格执行应急储备物资分发制度,未经领导签字同意,不得擅自发放应急储备物资。

(8)要做到工作时间在岗,下班后保持通讯通畅,应急状态随叫随到,确保应急储备物资的发放及时、快捷。不发生差错。

(9)应急储备物资的发放、库存等情况应定期向领导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应随时汇报。

四、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一)工作制度

1、应答及信息传递制度

(1)医院建立与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中心有效的联系通道,保证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臵过程中,上传、下达的信息畅通和准确。

(2)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首次按到县生局或县公共卫生事件处臵(应急办: 指令的院办、医务科(处)或院行政总值班(夜间),应问清“事件”发生和发展的一般情况(时间、地点、事故单位、事故类别、事故原因)以及伤情或毒物种类,危害波及范围和程度,下达给本院的具体救援任务及各项要求,认真做好电话记录,立即向医院应急医疗救治领导小组组长报告。

18 (3)接到报告,医院领导小组组长立即通过日常办事机构(医务科)向所有领导小组成员发出指令,迅速到指定地点集合;根据指令要求,启动医院应急救援预案:组织、部署、指导、协调本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工作。

(4)领导小组各成员在接受任务后,按各自职责和预案的要求迅速开展工作,并将各自信息及时反馈给领导小组组长;组长综合所有信息后再向当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中心报告医院的准备情况和能承受的最大急救能力,包括:床位预留、技术力量、特殊药品和设备等,以供其统筹决策。

(5)医务科应根据应急预案,立即布臵应急医疗救治工作。抢救(救治)组成员接到指令后立即赶往指定地点,按预案要求进行各项准备和开展工作。

(6)医院对参加院内应急救援网络的所有成员建立有效、畅通的通迅联络并宣布相关纪律。

(7)有现场救援任务时,应保证救援小组人员落实,及时掌握所有“一线”及“替补”队员的通讯信息,随时能拉得出,用得上;装备、物品的数量和质量符合应急救援“清单”的要求:平时药品和器械必须定期检查,常换常新,保证在有效期的范围内:急救车辆由医务科控制,保持常备不懈,车况良好,不得随意挪着他用。 (8)在医院附近突发群体急性创伤或中毒(或疑似)等事件,在批量患者涌人后的2小时内向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中心报告。并在先期应急处臵过程中,及时上报有关情况(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单位、事故原因、事故性质、危害可能波及范围和程度、已收治人数、入院者的症状与体征、事件发展趋势和已经先期处理的情况等。

(9)在应急处臵过程中,随时接受县卫生局和县卫生应急处臵中心的指令;接受专家组关于诊断的意见、救治的方案等指导。

(10)指定专人对本院应急救治全过程作信息收集和统计汇总工作,全面掌握院内应急救治进展情况:对事件中所有进人本院的诊治者都应登记造册。

(11)每日向县卫生局或县公共卫生应急处臵中心报告在院的患者及医学留观者的情况(数量、病情)、医疗救治进展等;重要情况要随时报告。 (12)遇有下列情况及时向县卫生应急处臵中心请求支援:

①请求上级专家组会诊及专业技术的帮助;

②需要特殊解毒药品、特殊设备以及应用方案的支援;

⑧分流部分患者或向上级医院或专科医院转送危重患者及传染病患者。

(13)突发事件处臵结束后,及时将本院应急救治的情况与结果,有关的分析和建议等内容形成书面材料,报县卫生局应急办公室。

2、应急预案启动制度

(1)医院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疗救援预案。

(2)院医务科或总值班接到相关救援信息(上级部门下达或急诊科一线当班医生报告)后,应分析情况,逐级汇报。并由相应人员决定预案启动和响应级别。 (3)预案启动决定:

一级响应:院长(或院长指定的分管副院长)启动并负责。

二级响应:分管副院长或医务处(科)启动并负责。

三级响应:医务处(科)或医院总值班启动并负责。 (4)预案响应等级:

一级响应:全院响应。

二级响应:急诊科和相关科室响应。

三级响应:急诊科响应。 〃

19 (5)预案启动后,根据预案要求开展救治工作,相应负责人可根据情况变化调整响应等级。

3、请示报告制度

(1)预诊护士或急诊一线医生,日常工作中接诊群体性患者或连续有多个相似病症的病人后,应立即向医院总值班报告和请示。

(2)院总值班在做出应急响应的同时,应立即向院领导报告和请示。

(3)院领导小组在做出应急响应的同时,应向县卫生局和县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办报告。

4、预检分诊制度

(1)在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医院根据要求设立专门的预检分诊处。预检分诊室应当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具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 (2)分诊人员由经验丰富、判断力强、处臵果断的人员担任。工作认真,服务热情,预检分诊迅速、准确,及时发现危重病人,使其得到及时抢救。发现异常或意外情况及时报告。

(3)对于突发群体性伤害、中毒和烈性或新发传染病,按照“快速分诊、分级处理”原则对病员进行分诊并及时向科主任、医务科或总值班汇报。

(4)接“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开展工作,对不同病情送至不同地方救治:危重病人至抢救室,普通病人至普通诊室。发现传染病要立即隔离,并做好消毒和疫情报告。

(5)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预检,应当仔细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

(6)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临床观察医院或定点收治医院就诊,并对病员采取防止传播扩散措施和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同时按规定进行疫情报告。

(7)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8)本院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的,应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或指定的医疗机构诊疗,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转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按照规定使用专用车辆。

(9)预检分诊处应当采取标准防护措施,按照规范严格消毒,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10)疑似或临床确诊传染病病人转走后要及时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接触患者的医护人员更换帽子、防护口罩及工作服后方可重新接诊下一个病人,运送病人的车辆、担架等要进行消毒,随车驾驶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

(11)做好终末消毒记录:内容包括接诊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空气、地面、物体表面及使用过的医疗用品等消毒方式及持续时间、医疗废物及污染衣物的处理等,最后有实施消毒人和记录者的签名,并注明记录时间。

(12)从事预检、分诊的人员要定期接受相关培训,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5、转诊制度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医院必须服从县卫生局或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中心的统一指挥和调度,无条件收治送达的患者。

(2)医院立即启动院内应急救援预案,动员和调整全院医疗资源,开通“绿色通道”,尽最大可能满足急救的需要。

20 (3)对医院附近突发公共卫生事什,发现批量患者或毒物接触者涌入,在未接到县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中心指令的情况下,应该一面向上报告,一面先期处理;特别是在发生了有毒物持续外溢、爆炸、燃烧的化学事故或群体创伤情况下,除了针对可能的毒物接触予以对应处理外,对伴有外伤、烧伤及化学灼伤的伤病员尽早进行处理(包括清洗、包扎、固定,清刨、止血、抗休克和抗感染治疗等)。对有生命危险的伤病员实施紧急处臵和监护。

(4)除对重危患者(包括传染病患者)应立即抢救,收住入院(传染病患者及疑似患者收住隔离病室)外,对大量涌入的症状不明显或较轻微的有毒化学物接触者,在未经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中心同意分流和医疗用房不足的情况下,可临时腾出会堂、办公用房等处安排留观。

(5)对于需急诊手术、进入ICU抢救、住院或需留观的病人由抢救组组长决定,安排收住相关科室,并向领导小组汇报。

(6)对所有群体、群体急性化学物中毒或传染病(或疑似)突发事件而到医院就诊者,无论是被收住入院,还是被安排留观,都应按《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书写病历。做好记录;同时,统一登记造册。

(7)对已接收的,超出本院容纳和救治能力的患者及需转送到定点收治医院或留观医院的传染病患者,经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中心同意分流和统一调度,并在落实转诊医院的情况下,必须写好简要病历,方能转往指定医院。

6、突发群体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留观制度(2级医疗机构)

(1)突发群体急性化学物中够件中患者的病因诊断,原则上由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中心参与事件处臵的疾病预防控、卫生监督和临床医疗等卫生救援组织机构的专家组作出,并由指挥部统一转达给收治医院。

(2)在事件突然发生,尚缺乏统一病因诊断的情况下,医院对从现场紧急送人院的患者一律以“待诊”的方式作出诊断;在县卫生应急专家组将诊断指导意见下达后,再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作出“初步诊断”。

(3)医院遇有下列情况需要报告和请求会诊以解决诊断:

①不确定是否发生突发群体急性化学物中毒事件,先期收治大批不明原因的类似中毒的患者;

②突发群体急性化学物中毒事件中转入患者病情复杂或伴有复合伤;

③突发群体急性化学物中毒事件中转人患者的临床表现或病情变化与指明毒物的毒作用不符,怀疑现场判断的毒物的种类有误或伴有未知毒物。会诊前应做好相应准备,汇集会诊对象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特殊检查等资料。

(4)医院对突发群体急性化学物中毒事件中陆续自发来院的就诊者,因其缺乏现场资料,应注意鉴别诊断,不能单凭具有类似的临床表现就作出中毒的诊断;经观察和调查,不能提供和证明就诊者有接触史的,无论有无临床表现都不能给予诊断;要始终注意防范诈病、伪中毒及群体性癔症的发生。

(5)对曾暴露于突发化学事故(或水源、食物污染)现场,有可能接触(摄入)某些特定毒物,但未发病的人群,可能是处于中毒的潜伏期或诱导期中,应该安排医学留观。医院必须按专家组统一制定的留观期限、观察项目及预防性诊治方案的要求执行,密切观察留观人员的病情变化,予以必要的检查及对症处理,做好记录。对有刺激性气体吸入史者,皆应留观至少24小时。

(6)医院对突发群体急性化学物中毒事件中医学留观者的诊断必须在县突发事件处臵专家组的指导下进行,遵循下列原则: 〃

①有接触史,经过规定期限的医学观察,没有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给予“无XX中毒”的诊断;

21 ②有接触史,入院时有一定程度(轻微的)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经过规定期限的医学观察和预防性处臵后,症状和体征趋于缓解和消失或没有出现更加严重的病情变化,给予“xx(毒物)接触”的诊断;

③有接触史,经过严密的医学观察和预防性处臵后,症状和体征趋于明显,出现病情加重的变化,则按“中毒”进人救治程序,予以相应诊断。

(7)医院必须按方案要求,对经过最长留观期且未发病、符合专家组规定的出院标准的留观者,一律动员其限期离院,不得滞留。这类人群在院期间,不作为中毒人数统计。

7、信息发布制度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要按照信息发布的有关规定和基本要求,由权威机构发布疫情及相关信息。

(2)其他任何部门、科室、个人不能发布相关信息或单独与新闻单位联系。 (3)信息发布要及时、准确和全面。

8、培训、演练制度

(1)从事应急医疗救援管理和急诊、传染、感染、呼吸、创伤、麻醉、院内感染、检验、药剂科等相关专业的临床、医技人员以及后勤保障人员必须参加应急救治培训与演练。

(2)医师主要培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条例、应急预案;各项急救技术、各种急救设备及器材的使用、院前急救、CPR、常见急症抢救、外科急症抢救、急性中毒抢救、传染病防治、院内感染等。

(3)医疗护理人员除培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条例、应急预案外主要培训常用急救技术、常规护理技术、常用急救设备的使用、护现新技术及新项目等。

(4)应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等卫生应急管理人员,通过培训应熟练掌握与运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条例、预案,同时要学习掌握:办公自动化、指挥系统应用、.通讯知识、各种急救知识及其自救、急救要点。 (5)全院工作人员要学习掌握急救和重点传染病防治基本知识。

(6)培训应按每年的培训计划进行安排,做到时间、内容、授课人、培训对象四落实。培训结束后组织考试,并与有关奖惩和晋级挂钩。

(7)定期组织相关应急医疗救援的演练或演练评价,以提高战时的反应能力。

9、应急设备采购与管理制度

(1)应急设备和药品由院根据行政主管部门有关储备规定,结合本院实际研究、统计和提出申请。

(2)经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讨论后审批。

(3)由院相关职能部门统一采购后统一保管与储备。

(4)应急药品、器械储藏在专门地点,由专人负责管理,定期补充更换。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任何个人不得接触和使用。

(5)应急药品须经院应急领导小组同意后方可使用。管理人员根据使用情况及时向院应急领导小组申请补充,交药剂科统一购买。

10、特殊解毒药应用制度(2级医疗机构) (1)医院按县卫生局要求储备一定种类和一定数量的特殊解毒药物。

(2)医院在制定急性化学物中毒的治疗方案中,针对某些特定毒物,应积极争取和寻求特殊解毒药的应用作为重要的抢救手段;在本院参与的中毒事件应急救治中,应执行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中心和专家组关于特殊解毒药应用的决定和指导。

22 (3)对中毒事件中,接触史肯定,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即使缺毒物检测的依据,也能够“直接诊断”的化学物中毒患者,符合其对应的特殊解毒药的应用指征的,应早期、适量地使用特殊解毒药,并可根据疗效作出诊断和调整治疗方案。 (4)对突发群体急性化学物中毒事件中,接触史不肯定,也不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医院又缺乏毒物检测条件的,需要“排除诊断”和“鉴别诊断”的疑似化学物中毒者,是否使用特殊解毒药应通过进一步观察、检查和会诊,并请示专家组后决定。

(5)在突发群体急性化学物中毒事件中,曾暴露于事故现场的人群大量进入医院,即使接触的特定的化学物有相应的特殊解毒药,也应区别其接触程度、吸收剂量、临床表现和损害结果,严格掌握特殊解毒药的使用标准,正确把握应用指征、应用时机和应用剂量:禁止将特殊解毒药作预防性治疗使用;防止大面积滥用特殊解毒药,导致比中毒本身更为严重的负面效果。

(6)应急救治中,有特殊解毒药物需求而本院暂缺的,应及时向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中心求援。无论导致急性中毒的化学物有无特殊解毒药,对中毒患者的抢救都应强调综合治疗,加强支持和对症处理:不得因寻找和等待特殊解毒药而延误或放松综合抢救措施。

11、发热门诊工作制度(2级医疗机构) (1)传染病突发事件临战状态及一般疫情发生时,按县卫生局负责发热病人的接诊工作。

(2)发热门诊负责接诊前来就诊的发热病人,要设立醒目的标识,为发热病人开设专门服务区域,独立进行收费、血常规化验及x线摄片等,医护人员有专用通道。 (3)配备隔离室,有保证病人专用救护车到达前短暂停留需要的隔离用房。发生特定传染病突发疫情时,对发热病人,要给病人所在单位或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寄送{发热病人通知书》,特殊情况报医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或其办公室。

(4)对未发热而就诊的病人,实行首诊负责制。发现传染病患者或疑似患者要及时按应急预案转送定点收治医院隔离治疗或留观并及时做好疫情报告。

(5)对危重病人要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根据病情转入相关病区或定点收治医院诊治。

(6)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切实做好日常与终末消毒。

12、预检分诊点工作制度

(1)传染病突发事件临战状态及一般疫情发生时,按县卫生局要求负责发热病人的接诊工作。

(2)预检分诊点负责接诊前来就诊的发热病人,要设立醒目的标识,为发热病人开设专门服务区域。

(3)对未发热而就诊的病人,实行首诊负责制。发现传染病患者或疑似患者要及时按应急预案转送定点收治医院隔离治疗或留观并及时做好疫情报告。

(4)对危重病人要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根据病情转入定点收治医院诊治。

(5)严格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切实做好日常与终末消毒。

13、腹泻门诊工作制度

(1)腹泻病门诊开诊时间根据县卫生局要求确定,要求24小时有人值班。 (2)发现副霍乱病疑似或确诊病例,必须立即电话通知医院预防保健科,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疑似病例在确诊或否定诊断后,应做更正报告。要严防迟报或漏报。

(3)腹泻病门诊发现其它肠道传染病,要按照《传染病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填写传染病卡片,送预防保健科。

23 (4)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处理完病人,先用消毒液浸泡手,再用肥皂洗,用流水冲。要根据条件适当划分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门口必须设臵浸有消毒液的擦脚垫。

(5)医务人员进、出腹泻病临床观察医院门诊时,必须穿、脱隔离衣、鞋、帽,并须固定地点放臵。隔离衣或工作服每周至少更换1次,有严重污染时及时更换。 (6)病人的病历、化验单及收回的药瓶等,必须经过消毒后再行保存和应用。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必须消毒后再行倾倒。便器每次用后必须消毒。

(7)发现可疑或已确定菌株,应立即通知门诊医师,对病人留验观察,并派专人携带菌种送往所驻地区疾控中心进行鉴定。

(8)加强无菌观念,严格无菌操作。化验后的样品要消毒处理。无菌室、操作台要定期消毒。定期采样检查空气,进行培养,并有报告单。

14、传染病突发事件报告制度

(1)所有从事职业的医务人员都是责任报告人。

(2)医疗机构应当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加强传染病突发事件报告管理。 (3)明确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范围(详见附表1) (4)明确报告内容

(5)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

获得传染病突发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县卫生局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同时进行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应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卡》报送属地县卫生局指定的专业机构。

附表l:

——鼠疫:发现l例及以上鼠疫病例。

——霍乱:发现l例及以上霍乱病例。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现l例及以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病人或疑似病人。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现1例及以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炭疽:发生1例及以上肺炭疽病例;或l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皮肤炭疽或肠炭疽病例;或1例及以上职业性炭疽病例。

——甲肝/戊肝: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例。

——伤寒(副伤寒):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伤寒(副伤寒)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

——麻疹:l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风疹: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风疹病例。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例及以上流脑病例,或者有2例及以上死亡。

——登革热:1周内,一个县(县、区)发生5例及以上登革热病例:或首次发现病例。

24 ——流行性出血热:1周内,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高发地区10例)及以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钩端螺旋体病:1周内,同一自然村寨、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钩端螺旋体病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流行性乙型脑炎:l周内,同一乡镇、街道等发生5例及以上乙脑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

——疟疾:以行政村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5例(高发地区10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病例:或在近3年内无当地感染病例报告的乡镇,以行政村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5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病例;在恶性疟流行地区,以乡(镇)为单位,1个月内发现2例及以上恶性疟死亡病例:在非恶性疟流行地区,出现输入性恶性疟继发感染病例。

——血吸虫病:在未控制地区,以行政村为单位,2周内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10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地点1周内连续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5例及以上:在传播控制地区,以行政村为单位,2周内发生急性血吸虫病5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地点1周内连续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3例及以上;在传播阻断地区或非流行区,发现当地感染的病人、病牛或感染性钉螺。

——流感:1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3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或5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1或发生l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

——流行性腮腺炎: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感染性腹泻(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中发生20例及以上感染性腹泻病例,或死亡1例及以上。

——猩红热: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猩红热病例。

——水痘:l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

——输血性乙肝、丙肝、HIV: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发生3例及以上输血性乙肝、丙肝病例或疑似病例或HlV感染。

——新发或再发传染病:发现本县(区)从未发生过的传染病或发生本县近5年从未报告的或国家宣布已消灭的传染病。

——不明原因肺炎: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附表2:

——事件信息:信息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人数、主要症状与体征、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步工作计划等。具体内容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分为初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

①初次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名称、初步判定的事件类别和性质、发生地点、发生时间、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主要的临床症状、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报告单位、报告人员及通讯方式等。

②进程报告

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臵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势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同时,对初次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进行补充和修正。重大及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至少按日进行进程报告。

25 ③结案报告

事件结束后,应进行结案信息报告。在确认事件终止后2周内,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臵建议。

15、传染病(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制度(2级医疗机构) (1)科室工作人员熟悉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包括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经医院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科室布局、分区合理,人流、物流合理.所有物品、区域的标识与标志明确、清楚。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洁、污物品分开放臵。 (3)对传染病进行分类隔离,并采取及时、正确的救治措施。

(4)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对科室的设施、设备、医用物品等进行消毒。工作人员在工作区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医护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和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及时进行手的清洗和或消毒;必要时戴手套,感染性疾病科工作人员应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病人提供口罩。 (5)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登记、转运、处理等工作。

(6)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报告工作。医务人员必须了解、掌握传染病病种及分类、不同传染病的报告时限和内容要求,及时、准确做好疫情报告。要及时将传染病报告卡和传染病信息报预防保健科或医院总值班室,并与医院感染管理科沟通。必要时,可直接向所在县卫生局和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对排除传染病的,要及时修正报告。

16、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1)医务人员进入发热门诊应戴工作帽、穿工作衣和隔离裤、换鞋,操作护士进行治疗、护理工作时应穿隔离衣。医务人员的手接触病人的排泄物或查体、治疗、护理后,一定要进行手的消毒与清洗。

(2)每日进行消毒巾湿扫床铺,一床一巾,用消毒液擦抹床头柜,一柜一巾;地面用消毒拖地及紫外线照射,每日二次。

(3)检验采血一人一针一带一巾,严格防止交叉感染。

(4)严格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毁形消毒后集中处臵。

(5)医疗废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处臵。凡被污染的物品或医疗用品必须按照先浸泡消毒、再清洗、再消毒或灭菌的原则进行处理。

(6)病人的便器使用一次性的。如不是一次性的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

(7)病人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及洗涤污水流入下水道后,需经污水处理达到消毒要求后才能排放。

(8)打扫厕所的清洁用具与其它场所的清洁用具严格分开。

(9)使用后的物品严格按照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或灭菌的原则进行处理。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毁形消毒再放人医疗废物塑料袋中送往医院指定的地方集中处理。

17、传染病定点收治医院超声科室工作制度(非传染病定点收治医院诊治传染病人也应执行下列制度) (1)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臵期间,参照影像科室的消毒隔离及防护制度,健全科室管理,加强医德教育,努力提高诊疗质量。 (2)工作室内应保持清洁、整齐和安静;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应穿整齐的工作衣、戴工作牌,换鞋人室。

26 (3)各项超声检查必须由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申请单,包括病史、体征及阳性的实验室检查资料,并说明检查目的、要求及部位。

(4)符合急诊要求的急诊病例,当日及早安排,危重患者应随到随查,应有临床医师陪同,并携带有关急救用品。

(5)超声检查时,必须严肃认真,工作人员应具有高度责任心。遇到疑难问题或可疑病变难以确诊时,应立即向上级医师请示,必要时和临床医师共同研讨。 (6)技术人员防护要求,应按卫生部二级防护要求执行,每接触一个病人后要洗手。每个病人必须带口罩。若发现临床诊断病人和疑似病人,立即彻底消毒机器。机房内应有紫外线灯,定期消毒。

(7)写报告可用光缆传输,则写报告的医生无需特殊防护。若用人工传送,写报告医生需有一级防护条件。

18、传染性定点收治医院检验科室工作制度(非传染病定点收治医院诊治传染病人也应执行下列制度) (1)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臵期间,参照检验科室的消毒隔离及防护制度,使用合格一次性用品,一次性用品用完后应及时处理和销毁。检验单发出前,需消毒处理。

(2)室内每天须进行一至两次地面和空气消毒或净化。污染的玻片、标本容器、吸管等应投入盛有消毒液的容器内浸泡一昼夜后,经煮沸或高压消毒再进行洗涤。 (3)无需保存的细菌标本,均需高压灭菌或煮沸灭菌,或用强有力的消毒液处理。

(4)被污染的试管、培养皿和其他玻璃器皿等,需经高压灭菌或煮沸后方可洗涤。 (5)如有传染性物质洒于桌面上或地上,必须用过氧乙酸或其他消毒剂倒于污染处,待半小时后,方可用棉花或布类拭净。

(6)工作服被污染,应立即将工作服小心脱下,用高压灭菌消毒。

(7)如手被污染,可用70%的乙醇浸泡十分钟,然后用肥皂与清水涮洗干净,如有传染性物质吸人口内,应立即吐出,用lg/L高锰酸钾溶液多次漱口。

(8)对各种有毒化学试剂和放射免疫试剂,应用后要做相应的无害化处理、存放,防止污染环境。

19、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1)加强全员医疗废物管理的教育和培训,捉高其管理的意识,人人参与管理,落实到位,责任到人。

(2)严格医疗废物的分类管理。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上述废物必须分类,不得混合放臵

——感染性废物:包括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排泻物污染的棉球棉签、纱布、注射器、输液皮条等一次性医疗物品、废弃的被服、被隔离收治的传染性病人的生活垃圾、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菌种、废弃的医学标本血液、血清等。

管理办法:病区、门诊、检验科、产房、手术室等科室所使用后的棉球、棉签、纱布,注射器、输液皮条等感染性医疗垃圾、传染病区病人的生活垃圾全部放入专用的黄色塑料袋存放。

——损伤性废物:包括废弃的医用针头、缝合针、解剖、手术、备皮刀、玻璃试管、安瓿等。管理办法:病区、门诊、检验科、产房、手术室将废弃的医用针头、缝合针、解剖、手术、备皮刀放入专用的利器盒中。

——药物性废物:包括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管理办法:药剂科、病区、门诊等科室如有上述药物性废物一律用黄色塑料袋存放。 医务人员、行政办公室、医院食堂的生活垃圾一律用黑色垃圾袋存放。

27 (3)各科室在存放医疗废物前,仔细检查塑料袋有无破损、渗漏,存放的医疗废物只能达到塑料袋的3/4后必须进行封口,放人塑料袋内的所有医疗废物不得再取出。

(4)科室、病区必须按照医院规定的时间和道路运送医疗废物、垃圾至医院指定的暂存点。

(5)存放垃圾的容器、运送垃圾的车辆每日用含氯消毒剂1500/L或0 5%过氧乙酸进行消毒和清洁。

(6)对一次性医疗废物,由专人进行回收,做好交接、数量登记,交科室当班人员签名。

(7)医院医疗废物一律由医疗废物处臵中心进行处臵。医疗废物暂存区域禁止吸烟、饮食,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定期用含氯消毒剂1500/L或0.5%过氧乙酸进行消毒和清洁。

(8)各科室不得私自处理上述任何污染废物,如发现有违规者,由所在科室的负责人承担全部责任。

20、职业防护制度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人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21、后勤保障制度(通讯、车辆、设备、药品、物资保障制度) (1)、成立以分管院长为组长的物资保障领导小组,负责突发事件通讯、车辆、医疗设备、药品和防护物资的需求计划和分配计划的制定,沟通与属地突发事件工作指挥部物资保障组的联系渠道,保证医疗应急救援一线工作的需要。

(2)、掌握本医疗机构应急处臵工作的医疗设备、常用药品、防护物资的基本情况,了解相关的供求状况,多渠道组织资源。

(3)、对部分采购困难的药品,制定采购预案,疏通供应渠道,确保药品的供应。

(4)、对紧急需求的物资、药品、设备提出调配的方案,并负责落实。 (5)、必须保持车辆24小时处于待命状态,不得用于非救援工作,驾驶员必须做好出车前、途中、完成任务后的车辆自检自查工作;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常规急救药品和急救器材,急救设备、急救药品和器材使用要纪录完整。

(6)、物资保障成员要保障通讯畅通,不得因通讯因素影响突发事件的应急处臵工作。

(二)岗位职责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职责

(1)领导小组由院长组建并由院长担任组长,负责全院的应急医疗救治工作。 (2)在县卫生局领导下,组织、部署、协调本院应急救援的医疗救治工作。 (3)组织制订并审定本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预案。

28 (4)负责本院应急救援小组和常设机构的组建。

(5)明确领导小组各成员科室(部门)的职责,检查和考核各成员科室(部门)应急准备的落实情况。

(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在县卫生局的统一指挥下,负责启动院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指挥对到院的患者开展救治。并对正在进行的应急救治工作进行督察和指导。

(7)及时响应应急指挥部的指令,报告本院即时的医疗救治情况,派出应急救援小组。

(8)决定是否提请县卫生局予以技术、物资的支援和同意本院分流患者的请求。 (9)负责应急响应终止及工作结束后的总结与奖惩。 (10)分管副院长协助院长开展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工作。

2、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应急办)职责

(1)以医务科为主体组建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应急办,常设办事机构,二级以上医院必设),在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医院平时应急医疗救治的各项准备,战时具体执行和落实院领导小组的各项决策,及时办理领导小组交办的各项任务。

(2)负责编制和修订适合本院具体情况的群体急性化学物中毒、群体急性食物中毒、群体伤与突发传染病疫情救治预案。

(3)根据县卫生局的要求,协调药剂、设备等有关部门储备救治特需药品、相关设备和物资。

(4)负责建立本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应急救治网络体系。

(5)组织全院相关部门和医护人员进行应急救治知识培训和演练,开展医疗救援与卫生防护方法与技术的研究。

(6)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接到上级应急救援指令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救援方案,建立“绿色通道”,及时组织开展急诊救治,集合外派现场应急小分队。

(7)在应急处臵过程中,代表医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与指挥部建立和保持联系,接受其指令,获取专家组关于诊断及救治方案的意见,出院的标准和时限等信息,及时传达并应用于本院救治。

(8)负责本院应急救治全过程的信息收集和统计汇总工作,全面掌握院内应急救治进展情况,按时向院领导小组和县卫生局报告。

(9)负责收集、评估临床意见,及时向院领导小组请示,提出需要上级专家组及专业技术的帮助,特殊药品及专门设备的支援,分流部分患者或向上级医院或专科医院转送部分危重患者等请求。

⑽对转诊患者督促接诊科室写好简要病历,联系急救中心和接诊医院。 (11)撰写应急救援评估报告和总结。

(12)完成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3、医院总值班应急救援工作职责

(1)负责值班期间发生的各类重大医疗抢救工作的首诊组织和协调工作。 (2)及时向分管院长或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告应急医疗救援的接诊与初步处臵情况。

(3)在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领导下参与值班期间应急医疗救治的组织与协调。 (4)做好值班记录,认真交接班,不得擅自离开岗位。 (5)完成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4、应急救援专家组职责(2级医疗) (1)院应急医疗救援专家组,由分管副院长负责组建,医务科负责日常管理。成员由急诊专业(包括急性中毒)、危重病专业、传染病(感染)专业、呼吸专业、创伤

29 专业(神经外科、骨科、普外科、烧伤整形科、胸外科等)、院内感染、药学专业等专家组成。

(2)在医疗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对应急救治提供咨询、建议、技术指导和支持。

(3)向院领导小组提供医疗应急救援技术建议与咨询;负责全院危重症病人会诊、抢救,积极收集各种信息制订切实可行的诊断标准、治疗预防原则和教治方案。

(4)审查院医疗应急救援预案,协助院医疗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做好决策与指挥。 (5)指导并参与应急卫生防护与医疗救援专业技术培训工作。 (6)参与医疗应急救援后的评价总结与奖惩工作。 (7)完成应急医疗救援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5、应急救援抢救组工作职责

(1)在院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根据不同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害性质和病员数),成立由相应专业医护人员组成的一个或多个医疗抢救(或救治)小组。由医务处(科)长担任组长,急诊科主任担任副组长,负责具体抢救的组织和落实。并及时汇总救治情况,向院领导小组汇报,供领导决策参考。

(2)抢救小组在专家组的指导下工作,认真实施专家组制定的救治方案,并及时向专家组反馈救治情况。

(3)抢救人员,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及时、认真、敏捷地进行救治。

(4)严密观察病情.记录及时详细、用药处臵准确、危重病人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

(5)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交接班和查对制度。抢救经过、各种用药、处臵治疗,要详细交代,口头医嘱在执行时应复述,以免发生差错。

(6)与病人家属及单位联系,抢救完毕,除做好抢救记录外,还要做好登记和汇报工作。

(7)严格执行急诊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疑难、危重病员应立即请上级医师诊视或急会诊。

(8)平时加强学习训练,熟练掌握各项抢救规程和技术。 (9)参与院内医疗救治的评估与总结

(10)完成应急医疗救援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五、县卫生监督所

(一)工作制度

1、调查取证制度

(1)对单位或个人违反卫生法律法规的规定,导致突发事件发生的,或者不遵守卫生法律法规的规定,妨碍突发事件处臵的;有关机构违反相关法律和工作程序的规定,导致突发事件发生,或者妨碍突发事件处臵的,县卫生监督所应予调查取证。

(2)县卫生监督所发现卫生违法行为,应当按照相关卫生法律、法规和《卫生行政处罚程序》的规定予以立案调查。

(3)承办案件的卫生监督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申请回避:是本案当事人的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与本案当事人有其它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当事人亦有权申请承办人回避。回避申请由县卫生监督所负责人决定。

30 (4)调查取证,应当遵循合法、客观、全面、及时的原则,所有证据必须经过查证核实。

(5)案件的调查取证,必须有两名以上卫生监督人员参加,并应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执法证件。对调查过程中所涉及的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调查人员应当保守秘密。

(6)卫生监督人员在其职权范围内进行调查取证。

(7)询问当事人或证人,卫生监督人员应当当场制作询问笔录。询问笔录经核对无误后,调查人员和被询问人应当在笔录上签名。被询问人拒绝签名的,调查人员应当在笔录上注明情况。

(8)卫生监督人员进行现场检查时,应当通知被查单位派人到场陪同检查,并当场制作现场检查笔录。笔录经核对无误后,调查人员和被检查单位陪同检查人应当在笔录上签名。被查单位陪同检查人拒绝签名的,调查人员应当在笔录上注明情况。

(9)县卫生监督所调取的证据应当是原件、原物。调取原件、原物确有困难的,可由提交证据的单位或个人在复制品、照片等物件上签章,并注明“与原件(物)相同”字样或文字说明。

(10)卫生监督人员调查违法事实,需要采集鉴定检验样品的,应当填写采样单。所采集的样品应标明编号并及时送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监督检验。

(11)对于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经县卫生监督所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对登记保存的物品应出具《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决定书》,并在7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12)调查终结后,调查人员应当写出调查报告。其内容应当包括案由、案情、违法事实、违反法律、法规或规章的具体款项等,并将有关资料整理、分析、归档。

2、应急响应制度

(1)县卫生监督所应当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内部指挥体系,成立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编制应急预案,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臵队伍,以有效地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2)县卫生监督所应当根据卫生应急的需要,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

(3)县卫生监督所应建立应急值班制度,开通并公布值班电话,接受公众对突发事件的举报、咨询和监督。

(4)对接报的突发事件应按照规定报告县卫生局,保持内部通讯畅通,保证应急处臵人员、设备及时到位。

(5)在周边地区发生突发事件时,县卫生监督所要安排专人跟踪事件的发展。对于事态和影响不断扩大,可能对本地区造成影响的,要提前预警,及早做好各项准备。

(6)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县卫生监督所应当根据县卫生局的指令,按照应急预案启动应急机制,迅速组织人员携带有关卫生行政执法文书、调查取证工具等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现场,进行卫生监督、取证,并依法采取相应的行政控制措施。

(7)对于卫生监督执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县卫生监督所应及时提出卫生监督意见,并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必要时可报镇江卫生局向相关部门通报。

(8)对于处臵突发事件工作失职的单位和个人,在查明情况后,提出处理意见,提交县卫生局。

(9)突发事件处臵完毕后,县卫生监督所应及时总结经验,找出薄弱环节,必要时对应急预案组织修订,提高和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培训演练制度

31 (1)县卫生监督所应建立和完善卫生应急工作专业培训体系,通过对参加卫生应急工作的专业人员的培训,增强其应急意识、更新其卫生应急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对突发事件应急处臵的响应和处臵能力。

(2)卫生应急工作专业培训的内容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卫生应急工作相关法律法规;

——卫生应急工作预案、工作制度和标准; ——卫生应急预警、卫生应急准备;

——突发事件响应控制的程序和要求,重点传染病和中毒事件响应控制的重点环节和现场紧急处臵的流程;

——现场快速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 ——个人防护技能等;

——对公众宣传与沟通的技巧。

(3)县卫生监督所每年须对本单位应急专业人员集中培训一次以上,培训时间不得少于8课时。

(4)上级机构对下级机构技术骨干实行轮训制度,轮训时间间隔原则上不得超过4年。

(5)每次培训须根据培训目的、对象的不同,确定具体的培训形式和培训内容。培训结束后,须进行效果评估.对培训前后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培训满意度(包括培训知识的需求、教学方式的可接受性,还需要改进和提高等)进行测评。

(6)县卫生监督所应有计划地开展卫生应急工作演练工作,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锻炼卫生应急专业队伍的综合协调和应急反应能力,以保证县卫生监督所能够有效开展应急处臵工作。

(7)应急演练应制定工作方案,包括时间、地点、案情、考核指标、考核人员,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形。

(8)应急演练原则上不安排公众参与。如确需公众参与,必须报请同级人民政府同意。

(9)演练结束后,应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考核,并作出书面总结。对于演练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加以解决。

4、督查制度

(1)县卫生监督所应当建立卫生应急工作督查制度。县卫生监督所对各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应急工作,视实际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督查,有关单位应当予以配合。县卫生监督所也应对本单位卫生应急工作进行督查。

(2)卫生应急工作督查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应急工作职责和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情况;卫生违法行为查处情况;县卫生监督所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情况。

⑶县卫生监督所内部督查职责为:对重大案件的调查处理实施监督,对本单位卫生应急工作提出改进意见,组织对本单位卫生应急工作进行考核评议,提出过错责任追究建议。

(4)卫生应急工作督查应当严格遵守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于卫生监督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要公正对待、客观评价。

(5)卫生应急工作督查的标准、过程和结果都要以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6)对在卫生应急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表彰和奖励。

5、责任追究制度

(1)县卫生监督所应当明确卫生应急工作岗位职责,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并根据法律规定和职能的调整随时进行修订。

(2)县卫生监督所及其工作人员应当认真履行卫生应急工作职责。

32 (3)卫生监督人员在履行卫生应急工作职责时,必须坚持“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原则,不得失职、渎职、越权和滥用职权。

(4)县卫生监督所及其工作人员拒绝履行或者不履行职责的,由相关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的行政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依法给予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5)卫生监督人员在执法恬动中,因故意或重大过失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所在机构可以根据情节给予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取消评比先进资格、离岗培训、调离执法岗位、取消执法资格等处理。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超越法定权限的;

——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适用法律、法规、规章错误的; ——违反法定程序的; ——处理结果显失公正的;

——依法应当作为而不作为的:

——滥用职权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 ——其它违法行为。

(6)应急工作责任追究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

(7)在对当事人作出处理决定前,应当听取当事人的意见,保障其陈述和申辩的权利。

6、应急物资保障制度

(1)县卫生监督所应根据全县统一要求,结合本地区卫生应急工作的需要,科学合理地编制本单位“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并根据目录编制预算,报请县卫生局批准。

(2)卫生监督所应按照“应急物资储备目录”足额购臵储备相关物资。 (3)应急物资应指定专人负责,专库保管,精心维护。

(4)应急物资应建立详细的保管记录,严格执行出入库制度。对于有保质期限的物资,应及时予以臵换,保证其随时处于可用状态。处臵突发事件所消耗的应急储备要及时加以补充和更新。

(5)为充分发挥应急物资的效用,日常工作可以使用的应急物资(如执法器材、监测仪器等)应尽可能地纳入使用范围。

(二)岗位职责

1、卫生监督所所长(副所长)职责

(1)所长全面负责本单位卫生应急组织领导工作。分管所长在所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的卫生应急组织领导工作。

(2)在县卫生局的领导下,依法履行卫生监督工作职责,确保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工作的正常开展。

(3)根据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围绕卫生应急工作的总体职责和目标,建立和完善卫生监督应急工作制度,制定和落实各项卫生监督应急工作预案,组建人员相对固定的突发事件应急处臵专业队伍。

(4)针对本地区突发事件的发生特点,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机构和人才优势,开展科学调查研究,特别是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原因、应急处理的技术、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提高甄别、控制、处理突发事件的综合技术能力。

33 (5)加强经常性卫生监督和预防性监督检查,提出卫生监督意见和或预警建议,努力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征兆预警、早期预警,防患于未然。

(6)做好处臵突发事件所必需的卫生应急物资的储备工作,并加以妥善保管和经常性维护,确保应急物资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利用,并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

(7)根据卫生应急工作的需要,认真做好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工作,以提高实际处臵能力。

(8)建立应急值班制度,接受公众对突发事件的举报、咨询和监督,并按照规定报告县卫生局。

(9)建立突发事件的信息交流网络,定期收集、核实、汇总、分析、上报辖区内相关领域内的突发事件相关信息。

(10)在县卫生局的领导下,定期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急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并及时向县卫生局汇报。

(11)围绕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县卫生监督所应当适时开展卫生监督和执法稽查,并协助县卫生局调查处理卫生违法行为。

(12)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县卫生监督所应当按规定赶赴现场,开展卫生监督调查、取证工作,及时采取相应的行政控制措施,并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13)对各医疗卫生机构履行本工作职责的情况,县卫生监督所应当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监督检查、指导和评价,并视情节将督查结果予以通报。

(14)对于在卫生应急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县卫生监督所和人员,应当予以奖励。

2、卫生应急办公室负责人职责

(1)组织制订和完善本单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方案。

(2)制定卫生应急装备与物资储备目录,建立健全应急装备与物资管理制度。 (3)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技术培训和演练。

(4)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及时组织协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监督工作。 (5)收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

(6)制订卫生监督工作计划,对下级机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工作进行督导和评估。

3、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的职责

(1)卫生应急相关业务部门包括负责公共场所、食品和饮用水卫生、健康相关产品、职业卫生、医疗机构卫生监督的相关科室。

(2)拟定急性传染病、食物中毒、职业危害、环境和放射污染等卫生监督应急处臵卫生监督工作方案。

(3)在应急管理办公室的协调下,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做出响应,开展现场调查,提出针对性卫生监督措施。

(4)按规定组织卫生监督人员进行现场工作,并做好个人防护。

(5)开展卫生监督调查、取证工作,及时采取相应的行政控制措施,并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4、相关保障部门负责人的职责

(1)卫生应急相关保障部门包括后勤、人事和财务等部门。

(2)依据县卫生监督所职责,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臵年度物资计划各类应急物资、药品和试剂的储备,并按相关要求妥善保管。

(3)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保证物资、药品、试剂的及时供应。 (4)保证车辆的及时调度,每天必须保证有一辆车随时待命。 (5)负责应急检测废弃物的管理和处臵。

34 (6)积极开展人才引进,以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臵所需的各类卫生监督人才。

(7)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臵年度工作预算,予以安排足够的经费。并留有一定的经费保证急需。

5、值班人员职责

(1)认真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流通渠道通畅。

(2)值班人员应按时到岗接班;值班期间要坚守岗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脱岗、离岗,若因故迟到或早退,必须与接班人员做好沟通,保证不空岗。

(3)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首先应问清并记录报告人的姓名、可靠联系电话、单位及详细地址,并立即向发生地进行电话核实,问清并记录事件涉及人数、症状、出事地点、就诊医院及病区-可疑致病原因或中毒物品或疑似诊断。立即向值班领导和分管领导、县卫生监督所及县卫生局电话或传真报告接报信息。

(4)接到疫情和事件举报电话,应首先与发生地的县卫生监督所进行电话核实,根据情况给予恰当处理。 ,

(5)根据需要,按领导的指示及时报告或联系相关应急科室和工作人员。

(6)值班人员要爱护值班室设施、设备和物品,保持室内物品摆放整齐和环境整洁。

(7)值班人员必须及时、准确、详细、清晰地做好值班和交接班记录,内容包括疫情报告情况、处理情况,待办事项,值班室设施、设备,物品完好情况等。

6、卫生监督员职责

(1)依法进行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管理,积极参与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处理。

(2)贯彻预防为主方针,依法对食品、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化妆品、学校卫生、涉及有毒有害的工矿企业、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等进行卫生监督、检查。 (3)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调查和监督记录,依法取证和索取有关资料。 (4)进行现场采样,提出检测项目。

(5)对违反卫生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处罚。

(6)宣传卫生法律、法规,指导、协助有关部门对相关人员进行公共卫生知识培训。

(7)执行县卫生局、县卫生监督所交付的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监督任务。

六、基层防保所

(一)工作制度

l、卫生应急组织管理制度

(1)负责指挥协调处理辖区内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在应急领导小组领导下,组织开展卫生应急的日常管理工作。

(3)建立基层防保所应急队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主任助理统一协调开展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臵。各类人员相对固定,如有调动,应及时补充。

(4)做好应急物资的准备工作,包括文书、采样器材、检测试剂、消杀药品、个人防护装备等,以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臵的需要。

(5)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卫生应急宣传、培训和演练,并按计划组织实施。

35 (6)组织开展卫生应急培训与演练。

(7)严格按照应急处臵技术方案和相关规范开展工作,遵守组织纪律和保密制度。

(8)接受上级业务部门的技术指导,服从上级有关部门的统一协调和指挥。

2、应急队伍管理制度

(1)根据事件的不同类型,组建卫生应急专业队伍,确保专业结构合理。 (2)健全应急队伍成员库,建立基本资料档案,并及时更新信息。 (3)应急队伍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应急处臵情况对队员及时进行调整。

(4)每年开展专题应急培训与演练,以提高应急队伍实战能力和应急处臵水平。

3、应急队伍装备制度

(1)根据应急队伍的职能,按应急队伍的装备标准和目录进行准备。 (2)根据耗损和需求汇总上报中心主任,按有关程序上报、落实。

(3)做好装备的管理、维护保养等工作,定期组织人员检查应急箱的应急装备,确保物品、设备处于完好状态。

(4)要熟悉使用应急装备,确保应急物资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利用,并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在应急工作结束后及时将相关物品维护保养,所耗损的物品要及时上报补充齐全。

4、卫生应急培训工作制度

(1)积极开展卫生应急培训工作,以提高应急能力和水平。

(2)每年参加县应急专业培训,并制定分基层防保所应急人员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

(3)确定培训内容或选择合适的培训教材,培训可采取集中培训、专题讨论、模拟演练等方式进行。内容主要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专业技术和处理流程等。

(4)培训实行考试和评估制度。对培训效果进行调查评估,以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培训效果;培训结束时撰写评估报告,内容包括:培训项目概况、受训人员及培训考试、培训效果分析与经验总结等。

(5)培训结束后要整理培训资料并进行档案管理。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制度

(1)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不得瞒报、谎报、迟报或授意他人瞒报、谎报、迟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相关信息。

(2)指定专人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报告工作的网络直报。

(3)报告范围: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和群体性药物反应、医源性感染事件等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相关信息。

(4)报告程序: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后,应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县应急处臵中心报告,同时进行网络直报。

(5)报告内容:首次报告应尽可能说明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波及范围、受累人数、主要症状和体征、可能的原因、事件性质的初步核实情况;

(6)了解和掌握本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相关信息的发生情况,

(7)未经批准和授权不得泄露和公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信息,以及事件受累者的个人信息。

6、应答及信息传递制度

(1)建立与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中心有效的联系通道,保证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臵过程中,上传、下达的信息畅通和准确。

36 (2)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首次接到县卫生局或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臵(应急办)指令应问清“事件”发生和发展的一般情况(时间、地点、事故单位、事故类别、事故原因)以及伤情或毒物种类,危害波及范围和程度,立即向所长报告。

(3)接到报告,所长立即向所有应急成员发出指令,到指定地点集合。

(4)各成员在接受任务后,按各自职责和预案的要求迅速开展工作,并将各自信息及时反馈给所长;并向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中心报告现场调查情况。

(5)建立有效、畅通的通迅联络并宣布相关纪律。

(6)在应急处臵过程中,随时接受县卫生局和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臵中心的指令;接受技术专家组的指导。

(7) 定期向县卫生局和县公共卫生应急处臵中心报告处臵进展,重要情况要随时报告。

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调查和处置工作制度

(1)基层防保所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流行病学或执法调查核实,尽快初步判断(包括传染源或危害源、传播途径或危害途径、高危人群及主要危险因素)等,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事件危害。

(2)根据事件的性质,迅速组织现场调查;充分准备现场调查所需资料、物品,处臵人员各司其职,相互协作。

(3)收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动态与控制措施相关信息,对现场调查与处臵工作,并及时上报。

(4)根据调查分析结果,进一步完善现场调查、修订或调整预防控制措施。 (5)及时报告或反馈调查处臵的进展,做好与相关部门的信息交流与沟通,积极配合和协助其他部门开展工作。

(6)现场工作必须服从统一指挥。 (二)岗位职责

l、基层防保所所长职责

(1)贯彻和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事件应对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和国际公约。

(2)建立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建立上下联系制度和沟通制度。 (3)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和处理技术的培训。

(4)组织开展专题的卫生应急演练,并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应急演练工作。 (5)依法组织和协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工作,迅速控制事态的发展,落实防控措施。

(6)组织收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并报告上级部门。

2、网络直报人员职责

(1)依法进行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的网络报告和管理。

(2)网络直报人员收到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相关信息报告后,认真核对有关信息,在规定时间内准确、完整地录入网络直报系统。

(3)网络直报人员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本辖区内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直报内容审核和订正。

(4)定期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和上报。

(5)认真接受上级对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6)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资料及时整理归档保存。

3、现场流调人员职责

(1)积极参加应急培训和演练,掌握各类公共卫生事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技术和方法。

37 (2)开展公共卫生监测工作,了解各类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相关因素,及时进行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和预测。

(3)做好各类公共卫生事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应急准备工作。

(4)随时待命,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流调任务安排立即做出响应,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5)在现场指挥部门统一领导下,迅速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同时根据现场危害源、危害途径以及危害因素的特征,提出相应的公共卫生预防控制措施。

(6)及时对现场应急调查处臵工作进行效果评估,根据评估情况,及时调整和修订应急处臵措施。

(7)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和反馈调查处臵的进展;结束后,就突发事件的原因、流行病学特征、所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及其效果评价、以及今后的工作建议等方面,应及时进行分析与总结。

(8)现场调查处臵过程中,服从指挥,积极配合和协助其它部门开展相应的处臵工作,按正确的运输保藏条件将样品及时送交相关实验室。

4、卫生监督员职责

(1)依法进行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管理,积极参与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处理。

(2)贯彻预防为主方针,依法对食品、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化妆品、学校卫生、涉及有毒有害的工矿企业、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等进行卫生监督、检查。

(3)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调查和监督记录,依法取证和索取有关资料。 (4)进行现场采样,提出检测项目。

(5)对违反卫生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处罚。

(6)宣传卫生法律、法规,指导、协助有关部门对相关人员进行公共卫生知识培训。

(7)执行县卫生局、县卫生监督所交付的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监督任务。

5、职业防护制度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人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38

第12篇:卫生应急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

滕州市荆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卫生应急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

为完善和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应急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科学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制定如下章程。

一、工作制度

1、应答及信息传递制度

(1)我中心建立与滕州市卫生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公室有效的联系通道,保证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过程中,上传、下达的信息畅通和准确。

(2)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后,迅速启动医院应急救援预案,组织、部署、指导、协调好本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工作。

(3)各救援小组,按各自职责和预案的要求迅速开展工作,并将各自信息及时反馈给院应急办领导;应急办综合所有信息后再向当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心及市卫生局应急指挥中心报告医院的准备情况和能承受的最大急救能力,包括:床位预留、技术力量、特殊药品和设备等,以供其统筹决策。

(4)有现场救援任务时,应保证救援小组人员落实,及时掌握所有“一线”及“替补”队员的通讯信息,随时能拉得出,用得上;装备、物品的数量和质量符合应急救援“清单”的要求:平时药品和器械必须定期检查,常换常新,保证在有效期的范围内:急救车辆由院应急办控制,保持常备不懈,车况良好,不得随意挪着他用。 (5)在医院附近突发群体急性创伤或中毒(或疑似)等事件,在批量患者涌人后的2小时内向市卫生局应急办报告。并在先期应急处置过程中,及时上报有关情况(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单位、事故原因、事故性质、危害可能波及范围和程度、已收治人数、入院者的症状与体征、事件发展趋势和已经先期处理的情况等。

(6)在应急处置过程中,随时接受县应急指挥中心的指令;接受专家组关于诊断的意见、救治的方案等指导。

(7)指定专人对本院应急救治全过程作信息收集和统计汇总工作,全面掌握院内应急救治进展情况:对事件中所有进人本院的诊治者都应登记造册。

(8)每日向局应急办报告在院的患者及医学留观者的情况(数量、病情)、医疗救治进展等;重要情况要随时报告。

(9)遇有下列情况及时向局应急办请求支援: ①请求上级专家组会诊及专业技术的帮助;

②需要特殊解毒药品、特殊设备以及应用方案的支援; ③分流部分患者或向上级医院或专科医院转送危重患者及传染病患者。

④突发事件处置结束后,及时将本院应急救治的情况与结果,有关的分析和建议等内容形成书面材料,报局应急办公室。

2、应急预案启动制度

(1)院应急办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疗救援预案。 (2)院应急办或总值班接到相关救援信息(上级部门下达或急诊科一线当班医生报告)后,应分析情况,逐级汇报。并由相应人员决定预案启动和响应级别。

(3)预案启动决定:

一级响应:院长(即医院应急总指挥或院长指定的分管副院长、应急办主任)启动并负责。

二级响应:分管副院长(副指挥)或应急办启动并负责。 三级响应:应急办启动并负责。 (4)预案响应等级: 一级响应:全院响应。

二级响应:应急办、急诊科和相关科室响应。 三级响应:应急办、急诊科响应。

(5)预案启动后,根据预案要求开展救治工作,相应负责人可根据情况变化调整响应等级。

3、请示报告制度

(1)预诊护士或急诊一线医生,日常工作中接诊群体性患者或连续有多个相似病症的病人后,应立即向医院应急办和总值班报告。

(2)院应急办在做出应急响应的同时,应立即向院领导报告和请示。

(3)院应急办在做出应急响应的同时,向卫生局应急办报告。

4、预检分诊制度

(1)在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医院根据要求设立专门的预检分诊处。预检分诊室应当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具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 (2)分诊人员由经验丰富、判断力强、处置果断的人员担任。工作认真,服务热情,预检分诊迅速、准确,及时发现危重病人,使其得到及时抢救。发现异常或意外情况及时报告。

(3)对于突发群体性伤害、中毒和烈性或新发传染病,按照“快速分诊、分级处理”原则对病员进行分诊并及时向科主任、应急办或总值班汇报。

(4)按照“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开展工作,对不同病情送至不同地方救治:危重病人至抢救室,普通病人至普通诊室。发现传染病要立即隔离,并做好消毒和疫情报告。

(5)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预检,应当仔细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

(6)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临床观察医院或定点收治医院就诊,并对病员采取防止传播扩散措施和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同时按规定进行疫情报告。

(7)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8)本院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的,应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或指定的医疗机构诊疗,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转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按照规定使用专用车辆。

(9)预检分诊处应当采取标准防护措施,按照规范严格消毒,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10)疑似或临床确诊传染病病人转走后要及时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接触患者的医护人员更换帽子、防护口罩及工作服后方可重新接诊下一个病人,运送病人的车辆、担架等要进行消毒,随车驾驶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

(11)做好终末消毒记录:内容包括接诊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空气、地面、物体表面及使用过的医疗用品等消毒方式及持续时间、医疗废物及污染衣物的处理等,最后有实施消毒人和记录者的签名,并注明记录时间。

(12)从事预检、分诊的人员要定期接受相关培训,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5、转诊及急救制度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医院必须服从卫生局指挥中心或应急办统一指挥和调度,无条件收治的患者应立即按要求送达指定医疗点救治。

(2)医院立即启动院内应急救援预案,动员和调整全院医疗资源,开通“绿色通道”,尽最大可能满足急救的需要。

(3)对医院附近突发公共卫生事什,发现批量患者或毒物接触者涌入,在未接到县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心指令的情况下,应该一面向上报告,一面先期处理;特别是在发生了有毒物持续外溢、爆炸、燃烧的化学事故或群体创伤情况下,除了针对可能的毒物接触予以对应处理外,对伴有外伤、烧伤及化学灼伤的伤病员尽早进行处理(包括清洗、包扎、固定,清刨、止血、抗休克和抗感染治疗等)。对有生命危险的伤病员实施紧急处置和监护。 (4)除对重危患者(包括传染病患者)应立即抢救,收住入院(传染病患者及疑似患者收住隔离病室)外,对大量涌入的症状不明显或较轻微的有毒化学物接触者,在未经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心同意分流和医疗用房不足的情况下,可临时腾出会议室、办公用房等处安排留观。

(5)对于需急诊手术、住院或需留观的病人由抢救组组长决定,安排收住相关科室,并向应急办汇报。

(6)对所有群体、群体急性化学物中毒或传染病(或疑似)突发事件而到医院就诊者,无论是被收住入院,还是被安排留观,都应按《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书写病历。做好记录;同时,统一登记造册。

(7)对已接收的,超出本院容纳和救治能力的患者及需转送到定点收治医院或留观医院的传染病患者,经局应急办同意分流和统一调度,并在落实转诊医院的情况下,必须写好简要病历,方能转往指定医院。

6、培训、演练制度

(1)从事应急医疗救援管理和应急、急诊、传染、感染、呼吸、创伤、麻醉、院内感染、预防保健、检验、药剂科等相关专业的临床、医技人员以及后勤保障人员必须参加应急救治培训与演练。

(2)医师主要培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条例、应急预案;各项急救技术、各种急救设备及器材的使用、院前急救、CPR、常见急症抢救、外科急症抢救、急性中毒抢救、传染病防治、院内感染等。 (3)医疗护理人员除培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条例、应急预案外主要培训常用急救技术、常规护理技术、常用急救设备的使用、护现新技术及新项目等。

(4)应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等卫生应急管理人员,通过培训应熟练掌握与运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条例、预案,同时要学习掌握:办公自动化、指挥系统应用、通讯知识、各种急救知识及其自救、急救要点。

(5)全院工作人员要学习掌握急救和重点传染病防治基本知识。 (6)培训应按每年的培训计划进行安排,做到时间、内容、授课人、培训对象四落实。培训结束后组织考试,并与有关奖惩和晋级挂钩。

(7)定期组织相关应急医疗救援的演练或演练评价,以提高战时的反应能力。

7、应急设备采购与管理制度

(1)应急设备和药品由院应急办根据行政主管部门有关储备规定,结合本院实际研究、统计和提出申请。

(2)经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讨论后审批。

(3)由院相关职能部门统一采购后统一保管与储备。

(4)应急药品、器械储藏在专门地点,由专人负责管理,定期补充更换。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任何个人不得接触和使用。

(5)应急药品须经院应急办同意后方可使用。管理人员根据使用情况及时向院应急办申请补充,交药剂科统一购买。

8、发热门诊工作制度 (1)传染病突发事件临战状态及一般疫情发生时,发热门诊负责接诊前来就诊的发热病人,要设立醒目的标识,为发热病人开设专门服务区域,独立进行收费、血常规化验及x线摄片等,医护人员有专用通道。

(2)配备隔离室,有保证病人专用救护车到达前短暂停留需要的隔离用房。发生特定传染病突发疫情时,对发热病人,要给病人所在单位或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寄送《发热病人通知书》,特殊情况报医院应急办公室。

(3)对未发热而就诊的病人,实行首诊负责制。发现传染病患者或疑似患者要及时按应急预案转送定点收治医院隔离治疗或留观并及时做好疫情报告。

(4)对危重病人要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根据病情转入相关病区或定点收治医院诊治。

(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切实做好日常与终末消毒。

9、预检分诊点工作制度

(1)传染病突发事件临战状态及一般疫情发生时,按有关要求负责发热病人的接诊工作。

(2)预检分诊点负责接诊前来就诊的发热病人,要设立醒目的标识,为发热病人开设专门服务区域。

(3)对未发热而就诊的病人,实行首诊负责制。发现传染病患者或疑似患者要及时按应急预案转送定点收治医院隔离治疗或留观并及时做好疫情报告。

(4)对危重病人要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根据病情转入定点收治医院诊治。 (5)严格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切实做好日常与终末消毒。

10、腹泻门诊工作制度

(1)腹泻病门诊开诊时间根据相关要求确定,要求24小时有人值班。

(2)发现副霍乱病疑似或确诊病例,必须立即电话通知医院预防保健科,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疑似病例在确诊或否定诊断后,应做更正报告。要严防迟报或漏报。

(3)腹泻病门诊发现其它肠道传染病,要按照《传染病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填写传染病卡片,送预防保健科。

(4)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处理完病人,先用消毒液浸泡手,再用肥皂洗,用流水冲。要根据条件适当划分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门口必须设置浸有消毒液的擦脚垫。

(5)医务人员进、出腹泻病临床观察医院门诊时,必须穿、脱隔离衣、鞋、帽,并须固定地点放置。隔离衣或工作服每周至少更换1次,有严重污染时及时更换。

(6)病人的病历、化验单及收回的药瓶等,必须经过消毒后再行保存和应用。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必须消毒后再行倾倒。便器每次用后必须消毒。

(7)发现可疑或已确定菌株,应立即通知门诊医师,对病人留验观察,并派专人携带菌种送往所驻地区疾控中心进行鉴定。

(8)加强无菌观念,严格无菌操作。化验后的样品要消毒处理。无菌室、操作台要定期消毒。定期采样检查空气,进行培养,并有报告单。

11、传染病突发事件报告制度 (1)所有从事职业的医务人员都是责任报告人。

(2)医疗机构应当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加强传染病突发事件报告管理。

(3)明确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范围。 (4)明确报告内容。 (5)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

获得传染病突发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县疾控中心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同时进行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应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卡》报送县疾控中心。

①初次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名称、初步判定的事件类别和性质、发生地点、发生时间、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主要的临床症状、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报告单位、报告人员及通讯方式等。

②进程报告

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势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同时,对初次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进行补充和修正。重大及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至少按日进行进程报告。

③结案报告

事件结束后,应进行结案信息报告。在确认事件终止后2周内,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12、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1)医务人员进入发热门诊应戴工作帽、穿工作衣和隔离裤、换鞋,操作护士进行治疗、护理工作时应穿隔离衣。医务人员的手接触病人的排泄物或查体、治疗、护理后,一定要进行手的消毒与清洗。

(2)每日进行消毒巾湿扫床铺,一床一巾,用消毒液擦抹床头柜,一柜一巾;地面用消毒拖地及紫外线照射,每日二次。

(3)检验采血一人一针一带一巾,严格防止交叉感染。 (4)严格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毁形消毒后集中处置。

(5)医疗废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处置。凡被污染的物品或医疗用品必须按照先浸泡消毒、再清洗、再消毒或灭菌的原则进行处理。

(6)病人的便器使用一次性的。如不是一次性的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

(7)病人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及洗涤污水流入下水道后,需经污水处理达到消毒要求后才能排放。

(8)打扫厕所的清洁用具与其它场所的清洁用具严格分开。 (9)使用后的物品严格按照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或灭菌的原则进行处理。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毁形消毒再放人医疗废物塑料袋中送往医院指定的地方集中处理。

13、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1)加强全员医疗废物管理的教育和培训,捉高其管理的意识,人人参与管理,落实到位,责任到人。 (2)严格医疗废物的分类管理。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上述废物必须分类,不得混合放置

--感染性废物:包括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排泻物污染的棉球棉签、纱布、注射器、输液皮条等一次性医疗物品、废弃的被服、被隔离收治的传染性病人的生活垃圾、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菌种、废弃的医学标本血液、血清等。

管理办法:病区、门诊、检验科、产房、手术室等科室所使用后的棉球、棉签、纱布,注射器、输液皮条等感染性医疗垃圾、传染病区病人的生活垃圾全部放入专用的黄色塑料袋存放。

--损伤性废物:包括废弃的医用针头、缝合针、解剖、手术、备皮刀、玻璃试管、安瓿等。管理办法:病区、门诊、检验科、产房、手术室将废弃的医用针头、缝合针、解剖、手术、备皮刀放入专用的利器盒中。

--药物性废物:包括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管理办法:药剂科、病区、门诊等科室如有上述药物性废物一律用黄色塑料袋存放。医务人员、行政办公室、医院食堂的生活垃圾一律用黑色垃圾袋存放。

(3)各科室在存放医疗废物前,仔细检查塑料袋有无破损、渗漏,存放的医疗废物只能达到塑料袋的3/4后必须进行封口,放人塑料袋内的所有医疗废物不得再取出。

(4)科室、病区必须按照医院规定的时间和道路运送医疗废物、垃圾至医院指定的暂存点。 (5)存放垃圾的容器、运送垃圾的车辆每日用含氯消毒剂1500/L或0.5%过氧乙酸进行消毒和清洁。

(6)对一次性医疗废物,由专人进行回收,做好交接、数量登记,交科室当班人员签名。

(7)医院医疗废物一律由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进行处置。医疗废物暂存区域禁止吸烟、饮食,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定期用含氯消毒剂1500/L或0.5%过氧乙酸进行消毒和清洁。

(8)各科室不得私自处理上述任何污染废物,如发现有违规者,由所在科室的负责人承担全部责任。

14、职业防护制度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人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15、后勤保障制度(通讯、车辆、设备、药品、物资保障制度) (1)、成立以分管院长或应急办主任为组长的物资保障领导小组,负责突发事件通讯、车辆、医疗设备、药品和防护物资的需求计划和分配计划的制定,沟通与属地突发事件工作指挥部物资保障组的联系渠道,保证医疗应急救援一线工作的需要。

(2)、掌握本医院应急处置工作的医疗设备、常用药品、防护物资的基本情况,了解相关的供求状况,多渠道组织资源。

(3)、对部分采购困难的药品,制定采购预案,疏通供应渠道,确保药品的供应。

(4)、对紧急需求的物品、设备提出调配的方案,并负责落实。 (5)、必须保持车辆24小时处于待命状态,不得用于非救援工作,驾驶员必须做好出车前、途中、完成任务后的车辆自检自查工作;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常规急救药品和急救器材,急救设备、急救药品和器材使用要纪录完整。

(6)、物资保障成员要保障通讯畅通,不得因通讯因素影响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二、岗位职责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职责

(1)领导小组由院长组建并由院长担任组长,负责全院的应急医疗救治工作。

(2)在卫生局领导下,组织、部署、协调本院应急救援工作。 (3)组织制订并审定本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预案。 (4)负责本院应急救援小组和常设机构的组建。

(5)明确领导小组各成员科室(部门)的职责,检查和考核各成员科室(部门)应急准备的落实情况。 (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在卫生局的统一指挥下,负责启动院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指挥对到院的患者开展救治。并对正在进行的应急救治工作进行督察和指导。

(7)及时响应应急指挥部的指令,报告本院即时的医疗救治情况,派出应急救援小组。

(8)决定是否提请卫生局予以技术、物资的支援和同意本院分流患者的请求。

(9)负责应急响应终止及工作结束后的总结与奖惩。 (10)分管副院长协助院长开展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工作。

2、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应急办)职责

(1)在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医院平时应急医疗救治的各项准备,战时具体执行和落实院领导小组的各项决策,及时办理领导小组交办的各项任务。

(2)负责编制和修订适合本院具体情况的群体急性化学物中毒、群体急性食物中毒、群体伤与突发传染病疫情救治预案。

(3)根据卫生局的要求,协调药剂、设备等有关部门储备救治特需药品、相关设备和物资。

(4)负责建立本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应急救治网络体系。 (5)组织全院相关部门和医护人员进行应急救治知识培训和演练,开展医疗救援与卫生防护方法与技术的研究。

(6)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接到上级应急救援指令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救援方案,建立“绿色通道”,及时组织开展急诊救治,集合外派现场应急小分队。 (7)在应急处置过程中,代表医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与指挥部建立和保持联系,接受其指令,获取专家组关于诊断及救治方案的意见,出院的标准和时限等信息,及时传达并应用于本院救治。

(8)负责本院应急救治全过程的信息收集和统计汇总工作,全面掌握院内应急救治进展情况,按时向院领导小组和卫生局报告。

(9)负责收集、评估临床意见,及时向院领导小组请示,提出需要上级专家组及专业技术的帮助,特殊药品及专门设备的支援,分流部分患者或向上级医院或专科医院转送部分危重患者等请求。

⑽对转诊患者督促接诊科室写好简要病历,联系急救中心和接诊医院。

(11)撰写应急救援评估报告和总结。

(12)完成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3、医院总值班应急救援工作职责

(1)负责值班期间发生的各类重大医疗抢救工作的首诊组织和协调工作。

(2)及时向分管院长或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告应急医疗救援的接诊与初步处置情况。

(3)在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领导下参与值班期间应急医疗救治的组织与协调。

(4)做好值班记录,认真交接班,不得擅自离开岗位。 (5)完成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4、应急救援抢救组工作职责

(1)在院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根据不同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害性质和病员数),成立由相应专业医护人员组成的一个或多个医疗抢救(或救治)小组。由医务科长担任组长,急诊科主任担任副组长,负责具体抢救的组织和落实。并及时汇总救治情况,向院领导小组汇报,供领导决策参考。

(2)抢救小组在专家组的指导下工作,认真实施专家组制定的救治方案,并及时向专家组反馈救治情况。

(3)抢救人员,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及时、认真、敏捷地进行救治。

(4)严密观察病情,记录及时详细、用药处置准确、危重病人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

(5)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交接班和查对制度。抢救经过、各种用药、处置治疗,要详细交代,口头医嘱在执行时应复述,以免发生差错。

(6)与病人家属及单位联系,抢救完毕,除做好抢救记录外,还要做好登记和汇报工作。

(7)严格执行急诊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疑难、危重病员应立即请上级医师诊视或会诊。

(8)平时加强学习训练,熟练掌握各项抢救规程和技术。 (9)参与院内医疗救治的评估与总结

(10)完成应急医疗救援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滕州市荆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〇一三年一月一日

第13篇:卫生应急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

应急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

为完善和规范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应急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科学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制定如下章程。

1、应答及信息传递制度

(1)卫生院建立与县卫生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公室有效的联系通道,保证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过程中,上传、下达的信息畅通和准确。

(2)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后,迅速启动医院应急救援预案,组织、部署、指导、协调好本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工作。

(3)各救援小组,按各自职责和预案的要求迅速开展工作,并将各自信息及时反馈给院应急办领导;应急办综合所有信息后再向当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心及县卫生局应急指挥中心报告医院的准备情况和能承受的最大急救能力,包括:床位预留、技术力量、特殊药品和设备等,以供其统筹决策。

(4)有现场救援任务时,应保证救援小组人员落实,及时掌握所有“一线”及“替补”队员的通讯信息,随时能拉得出,用得上;装备、物品的数量和质量符合应急救援“清单”的要求:平时药品和器械必须定期检查,常换常新,保证在有效期的范围内:急救车辆保持常备不懈,车况良好,不得随意挪着他用。 (5)突发群体急性创伤或中毒(或疑似)等事件,在先期应急处置过程中,及时上报有关情况(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单位、事故原因、事故性质、危害可能波及范围和程度、已收治人数、入院者的症状与体征、事件发展趋势和已经先期处理的情况等。

(6)在应急处置过程中,随时接受县应急指挥中心的指令;接受专家组关于诊断的意见、救治的方案等指导。

(7)指定专人对本院应急救治全过程作信息收集和统计汇总工作,全面掌握院内应急救治进展情况。

(8)每日报告在院的患者及医学留观者的情况(数量、病情)、医疗救治进展等;重要情况要随时报告。

(9)遇有下列情况及时向局应急办请求支援: ①请求上级专家组会诊及专业技术的帮助;

②需要特殊解毒药品、特殊设备以及应用方案的支援; ③分流部分患者或向上级医院或专科医院转送危重患者及传染病患者。

④突发事件处置结束后,及时将本院应急救治的情况与结果,有关的分析和建议等内容形成书面材料,报局应急办公室。

2、应急预案启动制度

(1)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疗救援预案。

(2)接到相关救援信息后,应分析情况,逐级汇报。并由相应人员决定预案启动和响应级别。 (3)预案启动决定:

一级响应:院长(即医院应急总指挥或院长指定的分管副院长、应急办主任)启动并负责。

二级响应:分管副院长(副指挥)或应急办启动并负责。 三级响应:应急办启动并负责。 (4)预案响应等级: 一级响应:全院响应。

二级响应:应急办、急诊科和相关科室响应。 三级响应:应急办、急诊科响应。

(5)预案启动后,根据预案要求开展救治工作,相应负责人可根据情况变化调整响应等级。

3、请示报告制度

(1)预诊护士或急诊一线医生,日常工作中接诊群体性患者或连续有多个相似病症的病人后,应立即报告。

(2)在做出应急响应的同时,应立即向院领导报告和请示。

4、预检分诊制度

(1)根据要求设立预检分诊处。预检分诊室应当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

(2)分诊人员由经验丰富、判断力强、处置果断的人员担任。工作认真,服务热情,预检分诊迅速、准确,及时发现危重病人,使其得到及时抢救。发现异常或意外情况及时报告。 (3)对于突发群体性伤害、中毒和烈性或新发传染病,按照“快速分诊、分级处理”原则对病员进行分诊并及时向科主任、总值班汇报。

(4)按照“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开展工作,对不同病情送至不同地方救治:危重病人至抢救室,普通病人至普通诊室。发现传染病要立即隔离,并做好消毒和疫情报告。

(5)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预检,应当仔细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

(6)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临床观察或定点收治就诊,采取防止传播扩散措施和接诊处采取消毒措施,同时进行疫情报告。

(7)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

(8)本院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的,应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或指定的医疗机构诊疗。

(9)预检分诊处应当采取标准防护措施,按照规范严格消毒,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10)疑似或临床确诊传染病病人转走后要及时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

(11)做好终末消毒记录:内容包括接诊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空气、地面、物体表面及使用过的医疗用品等消毒方式及持续时间、医疗废物及污染衣物的处理等,最后签名并注明记录时间。

(12)从事预检、分诊的人员要定期接受相关培训,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5、转诊及急救制度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收治的患者应立即按要求送达指定医疗点救治。

(2)医院立即启动院内应急救援预案,动员和调整全院医疗资源,开通“绿色通道”,尽最大可能满足急救的需要。

(3)对医院附近突发公共卫生事什,发现批量患者或毒物接触者涌入,在未接到县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心指令的情况下,应该一面向上报告,一面先期处理。

(4)除对重危患者应立即抢救,收住入院(传染病患者及疑似患者收住隔离病室)外,对大量涌入的症状不明显或较轻微的有毒化学物接触者,医疗用房不足的情况下,可临时腾出会议室、办公用房等处安排留观。

(5)对于需急诊手术、住院或需留观的病人由抢救组组长决定,安排收住相关科室,并上级汇报。

(6)对所有群体、群体急性化学物中毒或传染病(或疑似)突发事件而到医院就诊者,都应按《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书写病历。做好记录。

6、培训、演练制度 (1)从事应急医疗救援管理和应急、急诊、传染、感染、呼吸、创伤、麻醉、院内感染、预防保健、检验、药剂科等相关专业的临床、医技人员以及后勤保障人员必须参加应急救治培训与演练。

(2)医师主要培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条例、应急预案;各项急救技术、各种急救设备及器材的使用、院前急救、CPR、常见急症抢救、外科急症抢救、急性中毒抢救、传染病防治、院内感染等。

(3)医疗护理人员除培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条例、应急预案外主要培训常用急救技术、常规护理技术、常用急救设备的使用、护现新技术及新项目等。

(4)应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等卫生应急管理人员,通过培训应熟练掌握与运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条例、预案,同时要学习掌握:办公自动化、指挥系统应用、通讯知识、各种急救知识及其自救、急救要点。

(5)全院工作人员要学习掌握急救和重点传染病防治基本知识。

(6)培训应按每年的培训计划进行安排,做到时间、内容、授课人、培训对象四落实。培训结束后组织考试,并与有关奖惩和晋级挂钩。

(7)定期组织相关应急医疗救援的演练或演练评价,以提高战时的反应能力。

第14篇:卫生应急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

卫生应急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修订)

目录

(一)工作制度 1.应急及信息传递制度 2.应急预案启动制度 3.请示报告制度 4.预检分诊制度 5.收治及转诊制度 6.中毒诊断留观制度 7.信息发布制度 8.培训、演练制度 9.应急设备采购管理制度 10.特殊解毒药应用制度 11.发热门诊工作制度 12.腹泻门诊工作制度 13.报告制度

14.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制度 15.临床观察工作制度 16.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17.影像科室工作制度 18.超声科室工作制度

19.检验科室工作制度 20.传染病人出院制度 2l.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22.职业防护制度 23.后勤保障制度 (二)岗位职责 l.救援领导小组职责 2.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3.总值班工作职责 4.专家组职责 5.抢救组工作职责

(一)工作制度

1.应急及信息传递制度

(1)建立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指挥部有效的联系通道,保证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过程中,上传、下达的信息畅通和准确。 (2)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首次接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当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急办)指令的院办、医务处(科)或院行政总值班(夜间),应问清“事件”发生和发展的一般情况(时间、地点、事故单位、事故类别、事故原因)以及伤情或毒物种类,危害波及范围和程度,下达给本院的具体救援任务及各项要求,认真做好电 话记录,立即向医院应急医疗救治领导小组组长报告。

(3)接到报告,医院领导小组组长立即通过日常办事机构(医务科、处)向所有领导小组成员发出指令,迅速到指定地点集合;根据指令要 求,启动医院应急救援预案;组织、部署、指导、协调本院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的救治工作。

(4)领导小组各成员在接受任务后,按各自职责和预案的要求迅速 开展工作,并将各自信息及时反馈给领导小组组长;组长综合所有信息后再向当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医院的准备情况 和能承受的最大急救能力,包括:床位预留、技术力量、特殊药品和 设备等,以供其统筹决策。

(5)医务处(科)应根据应急预案,立即布置应急医疗救治工作。抢救(救治)组成员接到指令后立即赶往指定地点,按预案要求进行各项准备和开展工作。

(6)医院对参加院内应急救援网络的所有成员建立有效、畅通的通迅联络并宣布相关纪律。

(7)有现场救援任务时,应保证救援小组人员落实,及时掌握所有“一线”及“替补”队员的通讯信息,随时能拉得出、用得上;装备、物品的数量和质量符合应急救援“清单”的要求;平时药品和器械必须定期检查, 常换常新, 保证在有效期的范围内;急救车辆由医务处(科) 控制,保持常备不懈,车况良好,不得随意挪作他用。

(8)在医院附近突发群体急性创伤或中毒(或疑似)等事件,在批量患者涌入后的 2 小时内向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当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并在先期应急处臵过程中,及时续报有关情况(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单位、事故原因、事故性质、危害可能波及范围和程度、已收治人数、入院者的症状与体征、事件发展趋势和已经先期处理的情况等)。

(9)在应急处置过程中,随时接受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当地卫生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指令;接受专家组关于诊断的意见、救治的方案、出院的标准和出院的时限等指导。 2.请示报告制度

(1)日常工作中接诊群体性患者或连续多个相似病症的病人后,应立即向急诊中心(科)二值班和医院总值班报告和请示。

(2)急诊中心(科)二值班和医院总值班在做出应急响应的同时,应立即分别向急诊中心(科)主任和院领导报告和请示。

(3)院领导小组在做出应急响应时.应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3.预检分诊制度

(1)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医院根据要求设立专门的预检分诊处。预检分诊室应当标识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具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

(2)分诊人员由经验丰富、判断力强、处臵果断的人员担任。工作认真,服务热情,预检分诊迅速、准确,及时发现危重病人,使其得到及时抢救。发现异常或意外情况及时报告。

(3)对于突发群体性伤害、中毒和烈性或新发传染病,按照“快速 分诊、分级处理”原则对病员进行分诊并及时向科主任、医务处(科) 或总值班汇报。

(4)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对伤病员进行检伤分类,分别用蓝、黄、红、黑四种颜色对轻、重、危重伤病员和死亡人员统一编号挂牌。 (5)按“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开展工作对不同病情送至不同地方救治:危重病人至抢救室,普通病人至普通诊室。发现传染病要立即隔离,并做好消毒和疫情报告。

(6)传染病病人预检,应当仔细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 (7)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临床观察医院(或病区)、定点收治医院就诊,并对病员采取防止传 播扩散措施和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同时按规定报告疫情。 (8)在接到国家卫生计生委和自治区、市人民政府发布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后,或者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 预检、

分诊工作。必要时,设立相对独立的针对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处,引导就诊病人首先到预检处检诊,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9)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10)本院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的,应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或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诊疗,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转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使用专用车辆。

(11)预检分诊处应当采取标准防护措施,按照规范严格消毒,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12)疑似或临床确诊传染病病人转走后要及时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接触患者的医护人员更换帽子、防护口罩及工作服后方可重新接诊下一个病人,运送病人的车辆、担架等要进行消毒,随车驾驶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

(13)做好终末消毒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接诊患者姓名、性别、年 龄、住址、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空气、地面、物体表面及使用过的医疗用品等消毒方式及持续时间、医疗废物及污染衣物的处理等,最后有实施消毒人员和记录者的签名,并注明记录时间。

(14)定期接受相关培训,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5.收治及转诊制度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医院必须服从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和调度,无条件收治送达的患者。

(2)医院立即启动院内应急救援预案,动员和调整全院医疗资源,开通“绿色通道”,尽最大可能满足急救的需要。

(3)对医院附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现批量患者或毒物接触者涌入,在未接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当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指挥部指令的情况下,应该一面向上报告,一面先期处理,特别是在发生了有毒物持续外溢、爆炸、燃烧的化学事故或群体创伤情况下,除了针对可能的毒物接触予以对应处理外,对伴有外伤、烧伤及化学灼伤的伤病员尽早进行处理(包括清洗、包扎、固定,清创、止血、抗休克和抗感染治疗等)。对有生命危险的伤病员实施紧急处臵和监护。 (4)除对重危患者(包括传染病患者)应立即抢救、收住入院(传染病患者及疑似患者收住隔离病室)外,对大量涌入的症状不明显或较轻微的有毒化学物接触者,在未经当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指挥部同意分流和医疗用房不足的情况下,可临时腾出会堂、办公用房等处安排留观。

(5)对于需急诊手术、进人 ICU 抢救、住院或需留观的病人,由抢救组组长决定安排收住相关科室,并向领导小组汇报。

(6)对所有群体伤、群体急性化学物中毒或传染病(或疑似)突发事件而到医院就诊者,无论是被收住入院,还是被安排留观,都应按《病历

书写规范》的要求书写病历,做好记录;同时,统一登记造册。 (7)对已接收的,超出本院容纳和救治能力的患者及需转送到定点收治医院或留观医院的传染病患者,经当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指挥部同意分流和统一调度,并在落实转诊医院的情况下,必须写好简要病历,方能转往指定医院。 6.中毒诊断留观制度

(1)突发群体急性化学物中毒事件中患者的病因诊断,原则上由当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参与事件处置的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和临床医疗等卫生救援组织机构的专家组作出,并由指挥部统一转达给收治医院。

(2)在事件突然发生,尚缺乏统一病因诊断的情况下,医院对从现场紧急送入院的患者一律“待诊”的方式作出诊断;在指挥部将诊断指导意见下达后,再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作出“初步诊断”。

(3)医院遇有下列情况需要报告和请求会诊以解决诊断:①不确定是否发生突发群体急性化学物中毒事件,先期收治大批不明原因的类似中毒的患者;②突发群体急性化学物中毒事件中转入患者病情复杂或伴有复合伤;③突发群体急性化学物中毒事件中转入患者的临床表现或病情变化与指明毒物的毒作用不符,怀疑现场判断的毒物的种类有误或伴有未知毒物。会诊前应做好相应准备,汇集会诊对象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特殊检查等资料。

(4)对突发群体急性化学物中毒事件中陆续自发来院的就诊者,因其缺乏现场资料,应注意鉴别诊断,不能单凭具有类似的临床表现就作出

中毒的诊断;经观察和调查,不能提供和证明就诊者有接触史的,无论有无临床表现都不能给予诊断;要始终注意防范诈病、伪中毒及群体性癔症的发生。

(5)对曾暴露于突发化学事故(或水源、食物污染)现场,有可能接触(摄入)某些特定毒物,但未发病的人群,可能是处于中毒的潜伏期或诱导期中,应该安排医学留观。医院必须按专家组统一制定的留观期限、观察项目及预防性诊治方案的要求执行,密切观察留观人员的病情变化,予以必要的检查及对症处理,做好记录。对有刺激性气体吸入史者,皆应留观至少 24 小时。

(6)对突发群体急性化学物中毒事件中医学留观者的诊断必须在事件处臵专家组的指导下进行,遵循下列原则:①有接触史,经过规定期限的医学观察,没有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给予“无 XX 中毒”的诊断,②有接触史,入院时有一定程度(轻微的)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经过规定期限的医学观察和预防性处臵后,症状和体征趋于缓解和消失或没有出现更加严重的病情变化,给予“XX(毒物)接触”的诊断;③有接触史,经医学观察和预防性处臵后,症状和体征趋于明显,出现病情加重的变化,则按“中毒”进人救治程序,予以相应诊断。 (7)必须按指挥部制定的方案,对经过最长留观期且未发病、符合专家组规定的出院标准的留观者,一律动员其限期离院,不得滞留。这类人群在院期间,不作为中毒人数统计。 7.信息发布制度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要按照信息发布的有关规定和基本要求,

由权威机构发布疫情及相关信息。

(2)由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决定指定专人负责非法定机构职责的与医疗救治相关新闻发布工作。发布前应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3)其他任何科室、个人不能发布相关信息或单。 (4)信息发布要及时、准确和全面。 8.培训、演练制度

(1)从事应急医疗救援管理和急诊、传染、感染、呼吸、创伤、麻 醉、院内感染、检验、药剂科等相关专业的临床、医技人员以及后勤保障人员必须参加应急救治培训与演练。

(2)急救医师主要培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条例、应急预案;各项急救技术、各种急救设备及器材的使用、院前急救、CPR、常见急症抢救、外科急症抢救、急性中毒抢救、传染病防治、院内感染等。

(3)急救医疗护理人员除培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条例、应急预案外,主要培训常用急救技术、常规护理技术、常用急救设备的使用、护理新技术及新项目等。

(4)应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等卫生应急管理人员,通过培训应熟练掌握与运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条例、预案,同时要学习掌握办公自动化、指挥系统应用、通讯知识、外语、普通话、各种急症知识及其自救、急救要点、社会学和心理学等。 (5)全院工作人员要学习掌握急救和重点传染病防治基本知识。 (6)培训应按每年的培训计划进行安排,做到时间、内容、授课人、培

训对象四落实。培训结束后组织考试,并与有关奖惩和晋级挂钩。 (7)定期组织医疗救援的演练或演练评价。 9.应急设备采购与管理制度

(1)应急设备和药品由院专家组或抢救组根据行政主管部门有关储备规定,结合本院实际研究、统计和提出申请。 (2)经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讨论后审批。

(3)由院相关职能部门统一采购后统一保管与储备。

(4)应急药品、器械储藏在专门地点,由专人负责管理,定期补充更换。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任何个人不得接触和使用。

(5)应急药品须经院应急领导小组同意后方可使用。管理人员根据使用情况及时向院应急领导小组申请补充,交药剂科统一购买。 10.特殊解毒药应用制度

(1)医院按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当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指挥部的要求储备一定种类和一定数量的特殊解毒药物。

(2)医院在制定急性化学物中毒的治疗方案中,针对某些特定毒物,应积极争取和寻求特殊解毒药的应用作为重要的抢救手段;在本院参与的中毒事件应急救治中,应执行当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指挥部和专家组关于特殊解毒药应用的决定和指导。

(3)对中毒事件中,接触史肯定,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即使缺毒物检测的依据,也能够“直接诊断”的化学物中毒患者,符合其对应的特殊解毒药的应用指征的,应早期、适量地使用特殊解毒药,并可根据疗效作出诊断和调整治疗方案。

(4)对突发群体急性化学物中毒事件中,接触史不肯定,也不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医院又缺乏毒物检测条件的,需要“排除诊断”和“鉴别诊断”的疑似化学物中毒者,是否使用特殊解毒药应通过进一步观察、检查和会诊,并请示专家组后决定。

(5)在突发群体急性化学物中毒事件中,曾暴露于事故现场的人群大量进入医院,即使接触的特定的化学物有相应的特殊解毒药,也应区别其接触程度、吸收剂量、临床表现和损害结果,严格掌握特殊解毒药的使用标准,正确把握应用指征、应用时机和应用剂量;禁止将特殊解毒药作预防性治疗使用;防止大面积滥用特殊解毒药,导致比中毒本身更为严重的负面效果。 11.发热门诊工作制度

(1)传染病突发事件临战状态及一般疫情发生时,按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应急救援指挥部要求开设发热门诊,负责发热病人的接诊工作。 (2)发热门诊负责接诊经过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及本院预检分诊引导或自行前来就诊的发热病人,要设立醒目的标识,为发热病人开设专门服务区域,独立进行收费、血常规化验及 X 线摄片等,医护人员有专用通道。

(3)配备隔离室,有保证病人专用救护车到达前短暂停留需要的隔离用房。发生特定传染病突发疫情时,对发热病人,要给病人所在单位或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寄送《发热病人通知书》,特殊情况报医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或其办公室。 (4)对未发热而就诊的病人,实行首诊负责制。发现传染病患者或疑似患者要及时按应急预案转送定点收治医院

(病区)隔离治疗或留观 并及时做好疫情报告。

(5)对危重病人要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根据病情转入相关病区或定点收治医院诊治。

(6)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切实做好日常消毒与终末消毒。 12.腹泻门诊工作制度

(1)腹泻病门诊开诊时间根据当年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指示确定,要求 24 小时有人值班。

(2)发现副霍乱病疑似或确诊病例,必须立即电话医院预防保健科,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疑似病例在确诊或否定诊断后,应做更正报告。要严防迟报或漏报。

(3)腹泻病门诊发现其它肠道传染病,要按照《传染病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填写传染病卡片,送预防保健科。

(4)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处理完病人,先用消毒液浸泡手,再用肥皂洗,用流水冲。要根据条件适当划分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门口必须设置浸有消毒液的擦脚垫。

(5)医务人员进、出腹泻病临床观察医院门诊时,必须穿、脱隔离衣、鞋、帽,并须固定地点放臵。隔离衣或工作服每周至少更换 1 次,有严重污染时及时更换。

(6)病人的病历、化验单及收回的药瓶等,必须经过消毒后再行保存和应用。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必须消毒后再行倾倒。便器每次用后必须消毒。

(7)发现可疑或已确定菌株,应立即通知门诊医师,对病人留验观察,

并派专人携带菌株送往所驻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鉴定。 (8)加强无菌观念,严格无菌操作。化验后的样品要消毒处理。无菌室、操作台要定期消毒。定期采样检查空气,进行培养,并有报告单。 13.传染病突发事件报告制度

(1)所有从事职业的医务人员都是责任报告人。

(2)医疗机构应当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加强传染病突发事件报告 管理。

(3)明确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范围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现 1 例及以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 病人或疑似病人。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例及以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 l 例。 ——甲肝/戊肝:l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 5 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倒。 ——菌痢:3 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 地等集体单位发生 10 例及以上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或出现 2 例及以上死亡。 ——麻疹: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 地等集体单位发生 10 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风疹: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等集体单 位发生 10 例及以上 风疹病例。 ——流脑:3 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 地等集体单位发生 3 例及以上流脑病例,或者有 2 例及以上死亡。 ——乙脑:1 周内,同一乡镇、街道等发生 5 例及以上乙脑病例, 或者死亡 1 例及以上。 ——流感:l 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 30 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或 5 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

住院病例,或发生 1 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 ——流腮:l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 10 例及 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感染性腹泻(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1 周内,同 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中发生 20 例 及以上感染性腹泻病例,或死亡 1 例及以上。——猩红热: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 10 例及以上猩红热病例。 ——水痘: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 10 例 及以上水痘病例。

(4)明确报告内容 ——事件信息:信息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人数、主要症状与体征、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步工作计划等。具体内容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 程信息分为初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 ①初次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名称、初步判定的事件类别和性质、发生地点、发生时间、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主要的临床症状、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报告单位、报告人员及通讯方式等。 ②进程报告: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势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同时,对初次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进行补充和修正。重大及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至少按日进行进程报告。 ③结案报告:事件结束后,应进行结案信息报告。在确认事件终止后 2 周内,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

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5)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 14.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制度

(1)科室工作人员熟悉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包括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经医院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科室布局、分区合理,人流、物流合理,所有物品、区域的标识与标志明确、清楚。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洁、污物品分开放置。

(3)对传染病进行分类隔离,并采取及时、正确的救治措施。 (4)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对科室的设施、设备、医用物品等进行消毒。工作人员在工作区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医护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和接触褥染物品后,应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及时进行手的清洗和/或消毒;必要时戴手套,感染性疾病科工作人员应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病人提供口罩。

(5)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登记、转运、处理等工作。 15.临床观察工作制度

(1)在传染病突发事件临战状态下根据上级指令开设,凡在各发热门诊、腹泻门诊、预检分诊室就诊后,经确定为临床观察病例的,转入集中临床观察医院(病区)留观。

(2)集中留观病例用专用救护车转送。 临床观察时间一般不超过72 小

时。临床观察期间由专家组作出明确诊断,按规定程序处理。 (3)集中临床观察医院制定接诊处置预案,成立治疗技术组、消毒隔离组、后勤保障组,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病区双通道,区域设置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三区分明。

(4)配置必备的医疗急救设备、药械和消毒设施。

(5)观察医师早、晚各查床一次,重症随时查看。值班医师每日查床2 次,及时修订诊疗计划。

(6)值班医师和护士,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开好医嘱,及时填写观察病历,随时记录病情和处理经过,认真做好交接班。

(7)负责急诊观察的值班护士,要随时主动巡视病人的病情、输液给氧等情况。发现病情变化,立即报告医师并及时记录。 (8)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6.消毒隔离制度

(1)传染病医院及综合医院感染病科应分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传染病的病人与穿隔离衣的医务人员不得进入清洁区、半污染区。 (2)医务人员进入病区应戴工作帽、穿工作衣和隔离裤、换鞋,医生查房、操作,护士进行治疗、护理工作时应穿隔离衣。医务人员的手接触病人的排泄物或查体、治疗、护理后,要进行手的消毒与清洗。 (3)每日进行消毒巾湿扫床铺,一床一巾,用消毒液擦抹床头柜,一柜一巾;地面用消毒液拖擦,每日二次;病人死亡后的房间用消毒液擦抹床、床头柜等物品,消毒拖地及紫外线照射。 (4)检验采血一人一针一带一巾,严格防止交叉感染。

(5)严格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毁形消毒后集中处理。

(6)医疗废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处臵。凡被污染的物品或医疗用品必须按照先浸泡消毒、再清洗、再消毒或灭菌的原则进行处理。

(7)病人出院带回的衣物及病床上用过的被褥等进行熏蒸消毒。 (8)病人便器使用一次性的。

(9)餐车每餐后要清洗、蒸汽消毒,已进入病区剩下的饭菜不得再进入食堂。

(10)危重病人需陪人时,由经治医生或护士长批准,要办理陪护证,进入传染病区的陪人要穿隔离衣,接触病人后要洗手。

(11)病人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及洗漱污水流入下水道后,经污水处理达到消毒要求后才能排放。

(12)打扫厕所的清洁用具与其它场所的清洁用具严格分开,门诊、病区的治疗室地面与其它地面的拖把严格分开。 17.影像科室工作制度 (1)技术员严格按三级防护要求,每照完一个病人需消毒或更换防护服后才能照第二个病人,避免交叉感染。加强 X 线防护,X 线机应有遥控开关,或加长曝光按钮接线,在室外曝光,技术员与外界隔离。 (2)有专用 X 线机。有 CR 设备的,可用数字化平板摄片。每照完一个病人,机器需消毒(2%戊二醛擦试消毒)。

(3)有专用暗室, 在暗室内, 技术员可按一级防护或二级防护要求, 但应避免暗室内有关设备污染,若有污染,及时消毒处理。暗室内有

紫外线灯,定期照射消毒。洗好的照片放在专用袋内,避免污染。 (4)若有 CR,可用光缆传输图象,则写报告的医生无需特殊防护。若用人工传送胶片和申请单,则写报告医生需有一级防护条件。若进入病房污染区的胶片,需消毒后才能带出污染区。 18.超声科室工作制度

(1)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臵期间,参照影像科室的消毒隔离及防护制度,健全科室管理,加强医德教育,努力提高诊疗质量。

(2)工作室内应保持清洁、整齐和安静;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应穿整齐的工作衣、戴工作牌,换鞋入室。

(3)各项超声检查必须由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申请单,包括病史、体征及阳性的实验室检查资料,并说明检查目的、要求及部位。

(4)符合急诊要求的急诊病例,当日及早安排,危重患者应随到随查,应有临床医师陪同.并携带有关急救用品。

(5)超声检查时,必须严肃认真,工作人员应具有高度责任心。遇到疑难问题或可疑病变难以确诊时,应立即向上级医师请示,必要时和临床医师共同研讨。

(6)技术人员防护要求,应按卫生部二级防护要求执行,每接触一个病人后要洗手,每位病人必须带口罩。若发现临床诊断病人和疑似病人,立即彻底消毒机器。机房内应有紫外线灯,定期消毒。

(7)写报告可用光缆传输,则写报告的医生无需特殊防护。若用人工传送,写报告医生需有一级防护条件。 19.检验科室工作制度

(1)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期间,参照影像科室的消毒隔离及防护制度。使用合格的一次性用品,一次性用品用完后应及时处理和销毁。检验单发出前,需消毒处理。

(2)室内每天须进行一至两次地面和空气消毒或净化。污染的玻片、标本容器、吸管等应投入盛有消毒液的容器内浸泡一昼夜后,经煮沸或高压消毒再进行洗涤。

(3)无需保存的细菌标本,均需高压灭菌或煮沸灭菌,或用强有力的消毒液处理。

(4)被污染的试管、培养皿和其他玻璃器皿等,需经高压灭菌或煮沸后方可洗涤。

(5)如有传染性物质洒于桌面上或地上,必须用过氧乙酸或其他消毒剂倒于污染处,待半小时后,方可用棉花或布类拭净。

(6)工作服被污染,应立即将工作服小心脱下,用高压灭菌消毒。 (7)如手被污染,可用 70%的乙醇浸泡十分钟,然后用肥皂与清水涮洗干净,如有传染性物质吸人口内,应立即吐出,用 1g/L 的高锰酸钾溶液多次漱口。

(8)对各种有毒化学试剂和放射免疫试剂,应用后要做相应的无害化处理、存放防止污染环境。 20.传染病人出院制度

(1)传染病突发事件中的病人出院必须符合出院参考标准,经医院专家组讨论认定后方可出院。

(2)病人出院时,医院要留存病人的住址、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并通

知所在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由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知出院人员居住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进行随访。

(3)在出院医嘱中可根据病人病情和身体康复状况,提出在家休息时间的建议。休息期间,避免与其他人员密切接触,要求病人每日上、下午各测量 1 次体温,发现体温异常时及时到发热门诊就诊。 (4)根据出院前 X 线胸片等检查情况,必要时,可要求病人出院 l 一 2 周后复查。 2l.职业防护制度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23.后勤保障制度

(l)成立以分管院长为组长的物资保障领导小组,负责突发事件通讯、车辆、医疗设备、药品和防护物资的需求计划和分配计划的制定,沟通与属地突发事件工作指挥部物资保障组的联系渠道,保证医疗应急救援一线工作的需要。 (2)掌握本地区相关医疗机构应急处置工作的医疗设备、常用药品、防护物资的基本情况,了解相关的供求状况,多渠道组织货源。

(3)对部分采购困难的药品,制定采购预案,疏通供应渠道,确保药品的供应。

(4)对紧急需求的物资、药品、设备提出调配的方案,并负责落实。 (5)必须保持车辆 24 小时处于待命状态,不得用于非救援工作,驾驶员必须做好出车前、途中、完成任务后的车辆自检自查工作;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常规急救药品和急救器材,急救设备、急救药品和器材使用要记录完整。

(6)保障通讯畅通,不得因通讯因素影响应急处置工作。 (二)岗位职责

l.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职责 (1)领导小组组长由院长担任组长,负责全院医疗救治工作。 (2)在卫生行政部门或当地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指挥部的领导 下,组织、部署、协调本院应急救援的医疗救护工作。(3)组织制订并审定本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预案。 (4)组建本院专家组、专业救治组、应急救援小组和常设机构。 (5)明确领导小组各成员科室(部门)的职责,检查和考核各成员科 室(部门)应急准备的落实情况。 (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在卫生行政部门或应

急指挥部的统 一指挥下,负责启动院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指挥对到院的患者开展 救治。并对正在进行的应急救治工作进行督察和指导。 (7)及时响应应急指挥部的指令,报告本院即时的医疗救治情况, 派出应急救援小组。

2.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1)以医务处为主体组建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急办,常设办事 机构,二级以上医院必设),在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领导小 组的领导下,负责医院平时应急医疗救治的各项准备,战时具体执行 和落实院领导小组的各项决策,及时办理领导小组交办的各项任务。 (2)负责编制和修订适合本院具体情况的群体急性化学物中毒、群 体急性食物中毒、群体伤与突发传染疫情救治预案。 (3)根据卫生行政部门或当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救指挥部的要 求,协调药剂、设备等有关部门储备救治特需药品、相关设备和物资。 (4)负责建立本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网络体系。 (5)组织全院相关部门和医护人员进行应急救治知识培训和演练, 开展医疗救援与卫生防护方法与技术的研究。 (6)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接到上级应急救援指令后,根据实际 情况制定具体救援方案,建立“绿色通道”,及时组织开展急诊救治, 召集和外派现场应急救援小组。 (7)在应急处臵过程中,代表医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与指挥部建立 和保持联系,接受其指令,获取专家组关于诊断及救治方案的意见、出院的标准和时限等信息,及时传达并应用于本院救治。 (8)负责本院应急救治全过程的信息收集和统计汇总工作,全面掌 握院内应急救治进展情况,按时向院领导小组和卫生行政部门或应急 指挥部报

告。 (9)负责收集、评估临床意见,及时向院领导小组请示,提出需要 上级专家组及专业技术的帮助,特殊药品及专门设备的支援,分流部 分患者或向上级医院或专科医院转送部分危重患者等请求。 (10)对转诊患者写好简要病历,联系急救中心和接诊医院。 (11)撰写应急救援评估报告和总结,完成其他工作。

3.医院总值班应急救援工作职责 (1)负责值班期间发生的各类重大医疗抢救工作的首诊组织和协 调工作。 (2)及时向医务处(科)分管院长或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告应急 医疗救援的接诊与初步处臵情况。 (3)在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领导下,参与值班期间应急医疗救治的组织与协调。 (4)做好值班记录,认真交接班,不得擅自离开岗位。 (5)完成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4.应急救援专家组职责 (1)院应急医疗救援专家组,由分管副院长负责组建,医务处(科) 负责日常管理。成员由急诊专业(包括急性中毒)、危重病专业、传染 病(感染)专业、呼吸专业、创伤专业(神经外科、骨科、普外科、烧伤 整形科、胸外科等)、院内感染、药学专业等专家组成。 (2)在医疗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对应急救治提供咨 询、建议、技术指导和支持。 (3)向院领导小组提供医疗应急救援技术建议与咨询;负责全院危 重症病人会诊、抢救,积极收集各种信息,制订切实可行的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和救治方案。 (4)审查应急救援预案,协助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做好决策与指挥。 (5)指导并参与应急卫生防护与医疗救援专业技术培训工作。 (6)完成应急医疗救援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5.应急救援抢救组工作职责 (1)在医疗卫生应急院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根据不同的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伤害性质和病员数),成立由相应专业医护人员组成的一个或 多个医疗抢救(或救治)小组。由医务处(科)长担任组长,急诊科主任 担任副组长,负责具体抢救的组织和落实。并及时汇总救治情况,向院领导小组汇报,供领导决策参考。 (2)抢救小组在专家组的指导下工作,认真实施专家组制定的救治 方案,并及时向专家组反馈救治情况。 (3)抢救人员,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以高 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及时、认真、敏捷地进行救治。 (4)严密观察病情,记录及时详细、用药处臵准确、危重病人就地 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 (5)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交接班和查对制度。抢救经过、各种用 药和处臵治疗要详细交代,口头医嘱在执行时应复述,以免发生差错。 (6)与病人家属及单位联系,抢救完毕,除做好抢救记录外,还要 做好登记和汇报工作。 (7)严格执行急诊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疑难、危重病员 应立即请上级医师诊视或急会诊。 (8)平时加强学习训练,熟练掌握各项抢救规程和技术。 (9)参与医疗救治的评估与总结,完成其他应急医疗救援任务。

第15篇:如何提升企业环境应急能力?

如何提升企业环境应急能力?在当前环境形势下,进一步提升环境应急能力已成为共识。现实中,企业的环境应急工作虽然得到显著改善,基本能够应对环境突发事件。但我们也看到,在一些地方还存在着编制的应急预案针对性不强、物资器材准备不足、应急演练变成排练等问题。如何提高企业环境应急质量,笔者有以下思考:

一、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应以预测可能发生的环境问题为重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企业只有科学筹划和编制环境应急预案,突出针对性问题下力气,才能扎实做好环境应急工作。那么,企业如何有针对性地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具体来说,就是要严格依据环境应急预案编制纲要的要求,有针对性地科学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工作。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周围的环境、潜在的环境问题,科学合理地预测环境风险。编制应急预案既要有的放矢地判断可能出现的重要环境问题,又要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切实符合环境应急实际的具体应对措施,做到制定环境应急预案不漏节点,力求全面科学预测到位,应对措施得力到位。

二、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应以满足解决发生的环境问题为目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做好环境应急物资储备是抓好环境应急响应工作的一个重点,直接关系到环境应急工作的质量。因此,企业应结合环境应急预案编制要求,积极购置充足的环境应急器材,力求应急物资器材的储备合理到位。例如石油、化工、制药等危险化学品行业要购置活性炭、隔(吸)油毡、防毒面具以及防护衣、照明器材等必备的环境应急物资。要在应急物资器材的储备上做到量足、实用,以满足应对突发环境应急事件的基本要求。同时,在有限的条件下,还应购置储备一些通信器材,保证一旦出现环境应急事件时,能够保障指挥工作正常运行,为应急处置提供有力的支撑。

三、环境应急演练要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重大环境问题为背景,具有较强的实战性。未来环境应急的一切制胜之策都需要通过之前的环境应急演练来积累经验和寻找答案。然而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企业经常忽略环境应急演练这一重要环节。还有的企业把演练变成摆练、演练变成排练。这种不动真、不较真的演练,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企业真正出现环境突发事件时,没有实际应急救援能力。因此,必须正确认识环境应急演练的重要性。开展环境应急演练时,要紧贴区域、企业生产工艺可能出现的重大的环境问题,设置逼真的情况搞演练要紧紧围绕提升环境应急能力抓环境应急演练,突出实战性。找对策,使真招,用真劲,只有这样抓演练,才能有效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环境突发事件。

第16篇:地震应急能力及应急准备工作汇报提纲

地震应急能力及应急准备工作

汇 报 提 纲

(2015年2月)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市政府对国家、兄弟省、自治区、市各位专家和领导莅临我市调研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按照这次调研安排,下面就我市地震应急能力及应急准备工作做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提出宝贵意见。

一、基本概况

XX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 部,地处 三省区交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 东径 ,面积平方公里,辖 乡 镇、个办事处,其中城区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 万,城区人口 万。境内由山地、丘陵及冲积平原三种地貌类型组成,整个地形由北、西、东逐渐向中部、南部呈阶梯状由高变低,山川相间,河滩穿插,形成了复杂的地理特点,平均海拔高度 米— 米左右,最高峰海拔 米。

二、地震地质环境

XX市地处 构造带,地质构造极为复杂,新构造活动强烈,长期处于隆起状态。 对区域地震环境有着很大程度的影响。这些断裂以及距市区较近的 断裂、断裂、断裂等中小断裂,第四纪以来活动较为强烈。有记载的地震, 年发生 级地震。

三、地震应急能力及应急准备工作情况

(一)组织机构建设

— 1 — 2003年我市成立了地震预测中心,其规格为:准科级事业单位,挂靠科技局,地震预测中心主任由分管副局长兼任,有2名专职工作人员。我市已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地震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地震灾害事件发生之后或临震地震预报发布后,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转为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地震应急与救援工作。为便于我市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步入常态化、专业化,市政府成立了由公安、消防、武警、民兵预备役等部门人员组成的综合应急救援队,成立了由消防、武警、民兵预备役、卫生、地震、公安等部门人员组成的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队,全市各乡镇、办事处和市直有关部门成立了综合应急救援队。在全市建立了地震“三网一员”网络,共配备“三网一员”人员 名,初步形成了有系统、分层次、上下一致、分工明确、相互协调、信息畅通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

(二)地震应急基础设施建设

我市现有国家、自治区地震强震动台 处,地震预测监测观测井 处,2014年按照市地震局的要求,在全市 个乡镇和市科技局安装设置了 个地震预警监测点,在市科技局开通了地震预警平台系统,对震情进行预测、预警,进一步提升了地震应急能力。依据城市总体规划,本着既符合上级规定,又满足应急避难要求的原则,将 处确定为城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2014年在市地震局的支持下,我市进一步完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在 设置了地震标志牌和指示牌。

(三)地震应急物资储备

— 2 — 全市各级部门通过财政投入、组织捐赠、争取上级支持、盘活存量资源的办法,重点扩充救灾物质、卫生防疫应急装备、次生灾害抢险物料,确保应急物质调运快捷。全市储备棉衣 套、棉被 套、帐篷 顶、胶鞋 双、编织袋 万条、铅丝 吨、水泵 套、柴油机 台、铁锹 把、水壶 个、迷彩服 件、防毒衣 套、防毒面具 具。同时,对卫生防疫急救药品和应急设备进行了更新。

(四)城乡建筑物抗震设防和建设工程项目抗震设防工作 我市建筑物城区以楼房为主,乡村以平房为主,建筑物抗震能力总体来说,城区强、农村弱。2008年,我市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将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作为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工程设计和施工审批的必要内容,依法加强管理,并对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以及学校、医院、酒店等人口密集场所的大型建设工程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按照当地7度设防标准或依据安评结果,进行抗震设防。

(五)大力开展宣传活动,加强应急演练

宣传方面,我市通过科技活动周、5.12防灾减灾日、全国法制日、三下乡活动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宣传活动,在全市8个乡镇、5个办事处广泛宣传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地震科普知识和自救互救知识,同时还在电视台、政府网站、报纸开辟了专栏,通过宣传活动的开展,增强了我市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和能力。我市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有针对性地组织我市中小学开展了防震避险逃生应急演练活动,有效提高了全社会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和意识。

— 3 —

(六)校安工程实施情况

我市校安工程从 年— 年实施。在校安工程实施前,原有学校 所,经过排查、鉴定,所有校舍均未达到抗震设防要求,按照上级校安工程精神要求,我市利用三年时间,投入资金 万元,对全市 所中小学所需校舍进行了抗震加固和拆除重建,其中加固面积平方米,重建面积平方米, 项目完成后,全部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在项目的实施中,校舍的排查、鉴定由 实验中心负责,并作出了《中小学建筑抗震鉴定及质量检测报告》,校舍加固方案和新建建筑方案由天津交通建筑设计院负责。校安工程的实施由市政府负责。

(七)地震应急医疗救护和电力、通讯、交通保障 为实现地震灾害发生后的医疗救援和电力、通讯、交通保障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开展,我市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原则,经常性地做好应对地震灾害的思想准备,做好医疗救援、电力、通讯、道路抢修等设备的日常预检预修工作,定期不定期按照相应的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通过演练提高医疗救援应急反应和电力、通讯、交通等方面的保障能力,确保在地震灾害发生后能够迅速恢复电力和通讯,及时进入震区开展现场指挥和医疗救援工作。

四、意见和建议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把防震减灾工作经费列入市财政年度预算,每年预算10.5万元按时足额拨付到位。专门为地震预测中心配备了办公设备。但财政财力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地震应急要求,还需要上级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

— 4 — 帮助。

1、配置高性能地震应急指挥车辆。便于在地震发生后能够及时到达震区了解受灾情况,快速开展协调指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损失。

2、加强应急通讯系统建设,配置卫星电话、车载电台、备用电源等设备。防止因通讯基站损坏造成的通讯线路阻断。

3、加强“三网一员”网络建设,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经费补贴政策。

4、加强地震机构建设,增配专职工作人员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 5 —

第17篇: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能力[优秀]

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能力

孙跃进 同志们:

刚才,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地震介绍了制订专项预案的情况;省建设厅介绍了制订部门预案的情况。四个厅局从提高应急能力、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就制订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做了充分的经验交流,讲得都非常好。下面,就我省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的编制情况和下一步的工作,我讲几点意见,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一、我省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编制工作的基本情况

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国发

[2005]11号),省政府于2006年6月20日印发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山西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晋政发[2006]17号),在该《决定》中,详细列出了我省要制订的89个突发公共事件部门应急预案目录,并明确了制订部门。为了进一步推进预案的编制工作,将《决定》内容落到实处,2007年4月19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制订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晋政办发[2007]46号),对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地方应急预案等各类预案制订的责任主体、指导原则、编制审核程序等做了明确规定,并同时以附件的形式印发了《山西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内容导则》,为制订和完善应急预案提供了框架指南。

《决定》印发一年来,我省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预案编制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省应制订专项预案26个(原为25个,防汛抗旱专项预案由原来的1个预案分解为防汛、抗旱2个预案,实际是26个),到目前为止,已经制订了17个,还有9个正在制订中。已制订的17个预案,有10个已经以省政府办公厅文件印发。《决定》中规定应制订的部门预案是89个,但由于有1个部门预案与专项预案内容相同,1个与专项预案名称相同,1个预案只有国家相关部委才涉及到等原因,实际应制订86个。到目前为止,已经制订67个,8个正在制订中,已上报省政府应急办备案的有29个。从我省应急管理工作的整体情况来看,预案编制工作进展顺利,势头良好,为我省应急管理工作奠定了积极的基础。

二、预案制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两年来,我省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由于应急管理是一个新的领域,应急预案的编制也是一个全新的工作,一些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与国务院应急办的要求还存在着差距,与处置公共突发事件的实践工作还存在着差距,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是预案制订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是预案中的共性问题。有的预案没有针对本部门的实际和特点进行认真调查、研究、论证,存在照搬照抄省里预案或国家部委预案的倾向,导致了上下“一般粗”、规定不具体、工作流程不明确、执行主体定位不准确、预案内容与实际脱节等现象。公共突发事件事前、事发、事中、事后各个环节由谁来做、怎样做、何时做,没有做出具体、详细和明确的规定。

二是预案制订的相关人员业务不熟,没有掌握预案的体例结构、预案要求、框架体系、应急保障、分级标准等方面的知识,对应急预案的制订还存在着模糊认识,一些基本概念还没有搞清。

三是部门领导把关不严。一些预案未经单位集体讨论,只是由相关人员起草后即送省政府审核或备案,缺乏必要的科学性、合理性论证,操作性不强。

四是少数预案内容不全,缺少应急流程图、应急指挥部人员通讯录和各种规范化格式文本等必不可少的内容。

五是预案之间缺乏系统性。部门在制订预案时各自为政,没有与相关部门进行过协商,部门预案与省里的总体预案、专项预案不能有效衔接。

三、做好应急预案编制和管理工作的要求

一年来,各有关部门在预案编制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应充分肯定。但总的看来,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还只是起步阶段,还要作进一步的修改完善。针对当前应急预案编制的实际情况,提几点意见:

一要切实提高对编制好应急预案重要性的认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案编制工作是应急救援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反思2003年“非典”疫情等突发性事件,由于当时没有应急处置预案,事件发生后措手不及,不知如何应对。这次事件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来看,政府应将灾害管理放在重要位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建立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是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公共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抓好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是国务院对应急管理工作提出的一项要求,也是我们今年工作的重点之一。各部门是应急处置的第一线,是事故应急救援的主体。通过制订应急预案,对事故处置程序加以规范,对相关部门、单位、人员的责任加以明确。一旦发生事故,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实施有序救援、科学救援、有效救援,可以将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减少事故损失。所以做好预案编制工作至关重要。

二要加强对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领导和组织。省政府已于6月18日成立了省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应急协调指导处其中有一项职能就是负责组织修订全省总体应急预案和审核专项应急预案工作。2007年7月31日省政府印发的《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政府系统信息报送工作及快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具有重大社会影响事件的意见》(晋政发[2007]27号),要求各部门要在9月底前明确应急管理的指挥机构、办事机构及其职责。各部门要按照《意见》要求,建立健全工作机构,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也要把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作为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一项迫切任务,纳入重要工作日程,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保证预案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要加强对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指导,提高应急预案的质量。目前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内容粗略,缺乏规范性,可操作性差,科学性不强,预案之间相互衔接不够等。针对以上问题,各部门要对本部门突发公共事件的现状与趋势进行深入研究和科学分析,为预案编制提供参考依据。要按照《山西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内容导则》,做好应急预案编制和完善工作。为学习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我们这次选择了几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好的部门进行经验介绍,通过经验介绍,大家互相学习,有利于提高应急预案编制水平。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把他们编制预案的思路作为借鉴,并不断深化、细化。

四要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制订预案是为了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管用、实用。为达到这个目的,就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有什么需要,就搞什么预案;怎么能把突发事件处置好,就在预案中作出相应的规定。现在已经印发的《编制内容导则》和《省政府总体预案》是起草预案的主要参照文本,上下各级政府的预

案体系、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要衔接。但是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从本部门和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勇于创新、大胆探索,切忌照抄照搬。省里对各部门、各单位的预案,在体系结构内容上、专项分类预案的设置上不作统一规定,由各部门根据自己的情况研究制订。总的说来,省级政府的预案要原则一点,能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情况;越往下应当越具体明确,基层的预案就要更具体实用,明白易行,甚至还需要制订一些行动方案、保障方案和操作手册。使制订出来的应急预案既符合本部门的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又与《省政府总体预案》相衔接,形成统一的体系。各部门要在制订预案过程中,遵循基本规律,讲求科学性,认真总结实践经验,注意从我们过去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现成案例和成功的经验,以及失败的教训中分析比较,从中归纳出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做法,把经过实践检验的好的做法变成预案。把过去传统的做法,按经验习惯处理凝炼上升为科学、规范处置,使之更有针对性、实效性。要以征求意见、专家咨询、会议讨论等方式,广泛组织参与处置突发事件工作的有关领导同志、部门和人员参与、介入,为制订完善预案出谋划策。使制订预案的过程成为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了解预案、进入角色的过程,以丰富完善大家这方面的知识,形成正确应对和妥善处置突发事件的共识,使预案能够有效发挥作用。

五要明确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七方面基本内容。一是建立有关组织,包括各类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组织体系和框架等。二是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与预警制度等,包括预警信息、预警行动、预警支持系统等。三是建立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通报等制度。四是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技术及相关机构,依靠科学技术提高专业化水平。五是建立切实可行的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和应急处置的工作方案,包括指挥协调、人员撤离、紧急避难场所、医疗救治、疫病控制、新闻发布等。六是建立突发公共事件有关重要物资的储备与调度制度,以及通信、交通、技术、医疗、治安、资金和社会动员保障等。七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演练等。

六要做好危险源排查评估,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应急预案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预防预警机制的建立。各部门要通过危险源的排查工作,摸清本部门近年来事故发生的规律,并认真分析本部门事故发生的原因和重点部位,对危险源进行全面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从而使预案符合实际,既能用,又管用,成为看得见、用得上的一项制度。可操作性是预案的生命。编制一个好预案,必须在“细、实”二字上下功夫。“细”就是要有计划、有预见。要认真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并尽可能把问题考虑得周全一些,把困难估计得充分一些,把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结果排列出来。“实”就是预案要切合实际,要具有可操作性。制订预案的同志不能老是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要到现场去,到群众中去,深入了解实际情况,要让群众参与预案的制定,并把预案中的各项措施和责任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人。做到职责任务明确,应对措施具体可行,分类分级标准,明白简洁,便于操作。

七要完善信息报告制度,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完善事故信息报送体系和工作机制是应急预案的又一项主要功能。通过制订预案,理顺事故信息报送程序,加强应急值守,加强事故隐患信息分析和预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省政府已经印发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政府系统信息报送工作及快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具有重大社会影响事件的意见》,各部门要按照该《意见》对本部门的预案进行修订完善。

八要做好培训和预案演练工作。高层应急预案又叫计划,基层应急预案又叫操作程序。叫计划是因为原则性强,主要是规定各部门的应急工作职能和哪些工作需要进行配合;叫程序是因为工作很具体,发生事故后每个人干什么,怎么干。所有这些都需要进行全面的进行培训,让所有的人都掌握,才能叫预案。制订应急预案的过程是一个培训的过程,是一个提高所有人员应急意识、应急知识和应急能力的过程。应急预案的演练是最好的培训方式之一。演练工作要精心组织,注重实效,不走过场。应急演练要按照预案全过程进行,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省略。在演练过程中,指挥机构、救援队伍、社会公众要全方位参与,协同进行,检验并完善联动机制。演练后要进行总结评价,要针对演练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修订预案。

九要加强预案管理。预案编制好了,不能束之高阁。要实行动态管理,及时了解实际情况,并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修改预案内容,以使其更加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提高预案的可应变性。要加强预案的宣传,把预案告诉群众,让群众了解预案,提高群众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意识。省政府应急办公室将加强对专项预案、部门预案编制工作的检查监督和落实预案情况的考核,促进各部门不断加强预案的管理工作。各部门的应急预案要按照规定报省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审核或备案。还没有报送的部门要尽快报送,正在制订或没有制订预案的部门要在年底前制订完毕。

同志们,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是一项基础工作,应急管理是一项重要事业。我们肩负的责任重大、任务繁重、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完成好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加强应急管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18篇:酒店员工应急能力培训(优秀)

酒店员工应急能力培训

给客人上错了菜怎么办?

⑴先表示歉意,若客人还没有动筷,应及时撤掉,撤回厨房部核实,及时上应该上的菜。 ⑵若客人已开始吃,则不必再撤,尽量婉转地动员客人买下,若客人执意不肯,可通知主管作为赠送菜。

发现客人损坏了酒店物品怎么办? ⑴马上清理碎片、杂物。

⑵关切地询问客人有无碰伤,如有碰伤应马上采取相应医疗救助措施。 ⑶通知吧台,婉言向客人收取赔偿。

在服务中,服务员不小心弄脏客人衣服(物)怎么办?

⑴诚恳地向客从道歉(视情节,可由领班、主管或前厅经理出面)。

⑵设法替客人清洁(可能的情况下,征得客人同意,留下联系电话、地址,替客人干洗后送回)。

⑶主管、领班视具体情况给客人一些优惠。

对急于赶车等着急用餐的客人怎样接待?

⑴给客人介绍烹制简单、快捷的菜式品种,此种情况下,\"快吃、吃饱\"比\"细吃、吃好\"重要。 ⑵亲自到厨房(或通知主管、领班)和厨师长取得联系,或可以出催菜牌或在菜单上写上\"加快\"字样。

⑶服务快捷、灵敏,同时询问客人有无事情需要帮助,尽量满足客人的要求。

对较晚来就餐的客人应该怎样接待?

⑴要更加热情,不能有任何不耐烦、不高兴的表示。

⑵要先请客人入座,然后和厨房联系,再为客人介绍简单、快速的菜品。 ⑶自始至终热情服务,不得以下班、清洁卫生等方式催促客人。

客人需要的菜品菜谱上没有怎能么办?

⑴首先说;\"请稍候,我到厨房问一下,是否能做。\"然后和厨房联系,最大限度地满足客人的需求。

⑵如厨房没有原料或不能做,首先表示诚挚的歉意,然后主动介绍本店类似的菜品。

1

客人点菜时菜沽清怎么办? ⑴先向客人表示歉意。

⑵然后推荐类似的菜(注意:推荐的菜一定要有,否则客人点的菜接二连三没有,会引起客人反感)。

客人为了向服务员表示谢意,要给服务员敬酒怎么办? ⑴首先表示谢意。

⑵婉言向客人说明工作时间不允许喝酒,从而谢绝,同时主动地为其服务,如撤餐具、加茶水等,转移客人的注意力,不使其感到难堪。

⑶如确实难于推辞,应接过杯来,告知客人工作结束后再饮,然后换个酒杯斟满酒给客人,同时表示谢意,或者以茶代酒(视情节,可由领班、主管或前厅经理出面)

客人正在谈话,而又有事要问客人怎么办?

⑴很有礼貌的站立在客人身旁,乘客人说话空隙俯身轻言:\"对不起,打扰一下,\"然后说事,说完事表示谢意。

⑵如要讲的事不便让其他客人知道,可将客人请到一旁,说完事要致谢。

遇到个别客人故意刁难服务员怎么办? ⑴应态度和蔼,更加细致耐心地为客人服务。 ⑵满足客人的合理要求。

⑶委婉地求助同桌通情达理的客人的帮助。

⑷通知主管、领班采取必要措施,如调整服务员服务区域等。 ⑸任何情况下服务员不得对客人态度、口气生硬,更不能发生口角。

客人要求以水代酒时怎么办?

⑴对碍于情面,又酒量有限或不想喝酒的客人,在他们希望服务员提供以水代酒的帮助时,应给予同情和支持,并不露痕迹地满足客人愿望。

⑵但若是以自已喝水来达到灌醉他人之目的者,则应婉拒并规劝。

带有小孩子的客人进入餐厅怎么办?

⑴取一干净童椅让孩子入座,同时注意放好餐具及热水,以防不测。 ⑵介绍给客人孩子愿意吃的小吃等,先让孩子吃着,再进行常规服务。 ⑶介绍菜品兼顾孩子口味。

⑷孩子的座位尽量安排在离重要客人远一些的地方,以防孩子吵闹的干扰。

2

对待醉酒的客人怎么办? ⑴上点清口、醒酒的食品。 ⑵更加耐心细致地服务。

⑶通知主管、领班随时注意发生的问题,必要时通知保安。 ⑷如有损坏酒店物品,应对其同桌的清醒者讲明要求赔偿。

客人在饭菜中吃出杂物来怎么办? ⑴以最诚恳的语言向客人表示歉意。 ⑵尽量减少其他客人的注意,减少影响。

⑶按客人要求重新制作或退掉此菜(注意:重新制作此菜必须等到新上的菜上桌后再将有杂物的菜撤回厨房)。

⑷必要时通知主管、领班以其他方式如送果盘等给客人以补偿。

如何正确对待客人投诉?

接受投诉,是检验我们服务质量的一面镜子,是让客人宣泄不满的有效渠道,更是沟通酒店与宾客之间联络从而更好地改进服务工作地重要途径。

⑴要尽量避开在公共场合处理投诉,客气地引客人至合适位置处理。

⑵态度诚恳,心平气和地认真听取客人投诉的原因,无论是否正确,中途不要打断。 ⑶表示虚心接受,向客人致谢或道歉。

⑷对客人提的不实意见也不要说:\"没有的事,\"\"决不可能\"等,\"争一句没完没了,忍一句一了百了\"。

⑸对自已无法做主的事报告主管、领班采取措施,平息客人的投诉。 ⑹尽量缩小影响面。

如何对待饮酒呕吐的客人? ⑴及时送上漱口水、湿毛巾。

⑵及时清理呕吐物,不可表示出厌恶的情绪。 ⑶安抚客人并婉转的劝客人不要再继续饮酒。 ⑷对待无法行走的客人要搀扶帮助。

客人来店时已经客满怎么办?

⑴首先道歉,并安排客人入座休息区,稍候。

⑵根据客人就餐需求向有关主管了解客情,预测最早一桌客人离开的时间。

3

⑶向客人说明情况,问客人是否可以等候。

⑷安排客人在等候区休息,提供茶水,送上《宁波晚报》报刊。 ⑸向客人提供酒店名片,提醒客人下次来最好先打电话预订。

客人用餐过程中突然停电怎么办?

⑴道歉,并迅速点燃蜡烛,保持沉着镇静。

⑵迎宾领位员看好进出通道,暂不让外人进入餐厅,避免发生意外。 ⑶了解停电原因,向客人作出解释。 ⑷尽可能地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加以弥补。 ⑸对强烈不满的客人,通知主管灵活处理。

客人结帐后已离开台面,你发现客人把不该带走的物品带走了,怎么办?

⑴在不当着其他客人面的情况下,低声告诉客人:\"对不起,XX不是一次性的\",或\"对不起,您误拿了XX\"。客人归还后要表示感谢。

⑵如果客人执意要拿走(比如说要留作纪念),应该心平气和的说:\"对不起,根据我店的规定,如果您一定要带走,希望您按价购买,好吗\"?

对上次用餐不满意,这次来酒店故意挑毛病的客人怎么办? ⑴尽量了解上次用餐不满意的原因,用时作出处理。 ⑵主管选择优秀服务员为之服务。

⑶更加细致、周到、热情地为之服务,尽量努力满足客人需求。 ⑷发现有出问题的可能时要提前通知主管,及时作出处理。 ⑸查明原因,给予适当的优惠补偿。

客人对你的服务很满意,邀请你到他公司或酒店工作,你该怎么办? ⑴表示感谢。

⑵说明在本酒店工作很开心,暂时没有离开的想法,或说:\"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会考虑的。\"

因对菜品不熟,给客人点错了菜怎么办?

⑴发现后立即与厨房联系,如菜还没做,马上更换客人点的菜。

⑵如菜已上,要向客人表示 歉意,同时婉转地征求客人意见,能否买下此菜,同时通知厨房尽快上客人所需的菜。

⑶如客人不肯,错上的菜不得向客人收费,有服务员自行负担。

4

⑷服务员应在接受客人点菜时,简单介绍菜肴特点,尽量避免出现类似问题。

客人结帐时钱不够怎么办?

⑴首先应客气地对其说:\"能否让其他客人凑凑\",如数交齐。要表示感谢。

⑵否则,应看数额大小,如是小数额(10元以下),可以由主管签字免收,并报告经理签字认可。

⑶如数额较大,应按数额的大小,请客人留下价值相当的物品和身份证,约定时间补齐余款,换回抵押物。

客人用餐中,孩子哭闹怎么办?

⑴询问主管、领班,有否孩子玩具可以赠送,如汽球等。

⑵协助家长哄小孩不要哭闹,或婉转地向客人解释将孩子带出餐厅片刻,以免影响其他客人就餐。

客人要赠送礼品或小费怎么办?

⑴婉言谢绝,向客人解释酒店有不允许收礼物和小费的规定 。

⑵客人如执意给甚至将小费撕掉,为了不伤客人的面子,可将小费或礼品暂时收下,但事后要向领导汇报并将礼品或小费上交。

如果房间订重怎么办?

⑴迅速和领位联系,看有没有其他类似的房间。 ⑵诚恳的道歉。

⑶报告主管、领班,根据情况灵活处理。

客人点菜后,因等候时间太长提出不要怎么办?

⑴先表示道歉,请客人稍候,然后马上到厨房联系,如果该菜没做,可给客人取消。 ⑵如菜已经做好了,上桌后客人未动,则退回厨房,另做推销,避免损失。

⑶服务员在接受客人点菜时,应对加工工艺复杂、烹调时间较长的菜点进行说明,让客人有准备,避免工作被动。

开餐期间,两桌客人同时提出服务要求怎么办?

⑴给等待的客人以热情、愉快的微笑,说一句:\"请稍等,马上就来\"。 ⑵服务要热情、迅速、周到,又要忙而不乱。

5

⑶要做到\"一招呼,二示意,三服务\"。

客人询问餐厅以外的事怎么办?

⑴知道的,实事求是地热情回答,同时注意做到和酒店要求的口径一致。

⑵不知道的或没有把握的事情,就表示 歉意,稍后给予回复。如有必要,可请教主管等同事,尽量答复客人。

上菜时,桌面不够摆放怎么办? ⑴把桌面上的盘碟移好位置。 ⑵撤掉空盘。

⑶征得客人同意后合并同类菜。 ⑷将剩的不多的菜换小盘。 ⑸切忌菜盘重叠放。

遇有心情不佳的客人来用餐怎么办? ⑴要态度温和、热情周到。

⑵尽量语言精练,服务快捷,最大限度地满足客人的需求。 ⑶努力用自己的热情去影响客人的情绪。

上带皮、骨、壳的菜式时怎么办? ⑴跟上相应的配食佐料。 ⑵跟上一次性手套。

⑶勤撤碗碟,收拾台面,保持桌面清爽。

上鸡、鸭、鱼等带头的菜时怎么办? 将头面向主宾位。

客人用餐时突然不舒服或发生急病怎么办? ⑴保持镇静。

⑵将客人安置在能够躺卧的安静地方。

⑶立即通知主管、领班采取措施,找急救药品或打急救电话(客人要求时)。

客人要求优惠餐费怎么办? ⑴询问 客人对菜品及服务的意见。

6

⑵婉言说明自己没有优惠的权利。

⑶如确是常客或客人对菜品和服务有意见,应报告主管灵活处理。

客人不小心碰翻了酒杯等物品怎么办? ⑴不能有责怪的言行。

⑵马上用餐巾吸干桌面上的水渍,然后把清洁的餐巾(口布)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⑶撤掉翻倒的杯、碗等,换上相同的用具,请客人继续用餐。

对消费较高的客人应注意些什么?

⑴随时和主人联系,婉转地告之其消费数额。 ⑵更加热情周到的服务。 ⑶结帐时诚恳致谢,欢迎再次光临

对待人数较少而点菜较多、标准较高的客人怎么办? ⑴婉转地提醒客人,菜太多吃不了会造成浪费。 ⑵主动推荐\"少而精\"的高档菜。

⑶婉转地向客人提示,剩余的菜可以打包带走。

如果餐具有破损,伤了客人怎么办? ⑴诚恳地向客人道歉。

⑵立即拿一干净的毛巾或消毒的药水给客人。 ⑶马上换整洁、完好的餐酒具。

⑷在服务中,主动、关心地询问客人的伤势,如有必要,应立即向主管、经理汇报,送客人到医院。

服务员如果不小心碰倒了客人的酒具怎么办?

⑴向客人诚恳地道歉,立即把酒杯扶起,检查有无破损。 ⑵如酒杯有破损,立即另换酒杯。

⑶如无破损,要迅速用一块干净餐巾铺在酒迹上,然后将酒杯放还原处,重新斟酒。

在服务中,客人要求你为之买东西时怎么办?

⑴在能做到时应答应下来,然后向领班、主管汇报,尽力达到客人满意。 ⑵如不能办到,应婉转地向客人说明。

7

如有客人寻找正在包房就餐的客人时怎么办? ⑴先问清来宾的姓氏和单位,然后请其稍候。

⑵到包房询问就餐客人是否接见,如见则引领客人进入包房。

⑶如不见,则婉转地告诉来宾。(注意:要根据客人的意思说话,如\"不在本酒店就餐\"等,切不可自己随意杜撰。)

客人要求见餐厅经理或酒店老总怎么办? ⑴先问清客人姓氏、单位,请其稍候。 ⑵立即向主管或经理汇报。

⑶若经理或老总不见时,应婉转地向客人解释,如说:\"经理出去了,如有事是否可以转告?\" ⑷如经理、老总要见时,应立即告诉客人,请其稍候。

客人对帐单产生疑问怎么办?

⑴应说:\"对不起,我到吧台为您查一下,请您稍候。\" ⑵如确实错误,应向客人诚恳道歉,以求客人原谅。 ⑶如无错误,应婉转解释,讲清各项费用。

下班时间已到,仍有客人就餐时怎么办? ⑴服务员决不能有不礼貌的表情和语言。

⑵服务员可走到不能按时散席的桌前,很有礼貌地说:\"您还需要加点主食或点心吗?因为一会儿厨师要下班了。\" ⑷服务员应更主动、热情地为客人服务,使客人满意而归。

客人自备食品要求加工怎么办?

⑴先通知厨师长或餐厅经理不能一概加以拒绝,只要能够确认没有腐败变质,不属于致病的食物,应尽量满足客人的要求,但要向客人说明酒店的规定,适当收取加工费。 ⑵客人带来的生日蛋糕可协助切开为其庆祝。

客人因为晚来的客人较之自己先吃上了菜,从而表示不满时怎么办? ⑴应主动上前解释。

⑵说明各种菜肴制作方法和工艺不同,因而在时间上就有长有短。 ⑶如果先吃的客人有急于赶路的要求,那么就如实向本桌客人说明。

8

客人对同桌和邻桌要的是同一道菜,而菜量不一样而产生异议怎么办? ⑴如确属工作失误(后厨配菜有误),就应诚恳道歉,设法弥补。 ⑵如属顾客误解,应委婉地加以说明,切忌讽刺、挖苦。

如何为伤残人士提供服务?

⑴不要感到奇怪或投以奇异的眼光,因为他们对自己的缺陷十分敏感。

⑵如果他们坚持不需要服务,应灵活适当地给予帮助,尽力使他们感到我们的帮助是服务而不是同情。

⑶服务适度以他们所需为原则。

为小孩服务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⑴应提供小童椅让其稳定下来。

⑵注意上菜的位置和进出口都不宜安排小童就座。

⑶为他们提供的饮料不要使用高脚杯,应使用短身的杯子和弯头吸管。 ⑷如发现小孩已跑出餐厅门外玩耍,应及时通知其家长,以免发生意外。

客人对账单收费怀疑不愿付款时怎么办?

如果客人用膳完毕,认为账单收费多不愿意付款时:

⑴服务员应耐心,将客人要的所有品种及价钱向客人讲清楚,在客人面前逐一对帐,核算一次。

⑵不可有不礼貌的表情流露。 ⑶结帐后要表示道谢。

发现未付帐的客人已离开餐厅怎么办?

⑴服务员应马上追上前有礼貌地小声把情况说明,请客人补付餐费。 ⑵如客人与朋友在一起,应请客人站到一边,再将情况说明。 57.发现客人喝洗手盅的茶时怎么办? ⑴预先告诉客人上洗手盅的作用; ⑵如发现客人已饮用后应假装看不见,以避免客人难堪。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第19篇:创新社会管理 提高应急能力

创新社会管理 提高应急能力(图)

2011-03-04 12:14:00 来源: 海南日报(海口) 本报北京3月3日电(特派记者魏如松)日前,中央明确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课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参加全国两会的我省全国政协委员施耀忠建议,创新社会管理,应加强应急队伍的建设。

“当前我国公共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自然灾害多发,事故灾难严重,公共卫生事件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施耀忠建议,加强社会管理,要重视应急队伍的建设,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施耀忠认为,加强应急专家队伍建设,可以成立由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以及综合管理等领域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队伍,发挥专家队伍的参谋、智囊作用,提高应急决策水平,要让应急管理专家全程参与突发事件预防和应对的决策咨询。

“还要建设一批高素质应急专业救援队伍,加强防汛抗旱、森林草原消防、气象与地质灾害应急等专业救援队伍建设,有计划组织应急专业救援队伍进行业务学习、培训和应急演练。”施耀忠说,加强基层应急队伍的建设,组织群众自救互救,可切实提高基层应急处置能力。

志愿队伍的建设不能忽视。施耀忠认为,可以制定应急志愿者队伍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共青团、红十字会、行业协会、民间组织的作用,完善应急志愿者服务机制。

施耀忠提出,可整合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中管理科学、工程科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充实到应急研究专家学者队伍,针对应急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加大应急研究的财政投入,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社会应急管理是否应该常态化?

2011/03/05 0★交锋

上海世博会举办的184天,偌大的世博园保持“零火灾”记录;世博结束半个月后,上海胶州路上的一场大火吞噬了58个生命——这一震撼人心的反差让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济顺开始反思——重大活动时的城市应急管理模式,在平时是否能够持续?昨天上午,张济顺在小组讨论时认为,城市应急管理模式耗资巨大,平时的社会管理应该依靠法制。她刚发言完毕,坐在对面的刘经南委员则表达了相反的观点:“应该加大投入,让城市应急管理常态化。”

反对意见(全国政协委员 张济顺)

应急管理耗资太多 应用严密规章管理“现在都在讨论后世博效应,就社会管理而言,我总认为世博留给我们一些应急措施是不可能延续的。”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济顺昨天在小组讨论时如是说。

张济顺委员表示,世博半个月后上海发生了“11·15火灾”,教训非常深刻,直接让我们思考世博期间的社会管理方式能不能用于平时。

“世博会期间,上海在社会管理方面的投入巨大,有警察还有志愿者。世博会持续184天,这种突击式和运动式的社会管理,确实保证了安全,世博期间„火星‟也是有的,事故„苗头‟也是有的,但是都被消灭在„萌芽状态‟,速度快得惊人。”张济顺委员说。

不过,张济顺委员同时认为,这种管理模式成本太高,平时生活反映出来的问题又很多,所以建议加强法制建设,用严密的规章制度来管理社会。

支持意见(全国政协委员 刘经南)

应急管理应常态化 可加入信息化管理刘经南委员曾任武汉大学校长,学术方面主要研究卫星定位理论与应用、数据处理及相关软件开发。他对坐在对面的张济顺委员说:“对于城市应急管理,我受到您的启发,但视角、观点和您不太一样。”

他认为,应该把重大活动期间实行的社会应急管理常态化,这样社会才能更安全、稳定。“我国目前社会矛盾多发,很多地方只重视经济发展,但对社会管理投入得太少。警察的编制有限,专门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很少。文科人才毕业后不太好找工作,我们要让文科人才从事社会应急管理,这样还可以缓解就业问题。”

“我参加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的社会管理工作,像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他认为社会成本是很大的。刘经南提出的解决之道是,社会管理可以通过信息化减少成本。“我们利用三维软件,计算出特殊场合下警卫、警察、保安在哪里站位最合理,不留死角,这个通过软件做得到。”

第20篇:全面提升煤矿应急救援能力

新《煤矿安全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87号)将于2016年10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六编 应急救援”,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矿山救援指挥中心和部分煤矿企业、矿山应急救援队伍、有关高校和科研机构、有关行业协会等单位的15名专家组成的应急救援编审小组完成修订工作。

本次以新《安全生产法》为指导,根据近年来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通知》(安委〔2013〕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3〕99号)等文件精神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新要求,吸取2013年吉林通化矿业集团公司八宝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救援等典型案例经验教训,参考《规程》全面修订专项课题研究成果和提出的建议,梳理吸纳各地区、有关单位提出的修订意见建议,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煤矿安全和矿山救援工作实际进行修订。

本次《规程》修改后,应急救援内容由原来的1章、5节、42条修改为现在的1编、6章、48条。

应急单独设编

本次《规程》修订,将原“第二编井工部分第十章煤矿救护”扩充修改为“第六编应急救援”,首次将应急救援内容单独设立为一编,成为《规程》六大组成部分之一,突出了应急救援在煤矿安全工作中的重要性,是本次《规程》修订的重要变化之一。

应急救援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后一道关口,通过科学、高效的应急救援工作,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近年来,我国依托大型优势企业建立了7支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队和14支区域矿山应急救援队。煤矿企业也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建立了应急救援队伍。

截至2015年10月底,全国共有专业煤矿矿山救护队404支,专职矿山救护指战员2万6 553人。另建有兼职矿山救护队2 854个,兼职救护队员2万7 868名。全国矿山救护队在矿山事故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比如在2010年山西华晋焦煤公司王家岭矿“3?28”重大透水事故救援中,6 000余名专业救援力量携带近700套排水、医疗等设备千里驰援,经过8天8夜连续奋战,成功救出115名矿工,创造了我国矿山救援史上的奇迹;在2011年河南省义马煤业集团千秋煤矿“11?3”冲击地压事故应急救援中,矿山救护队经过连续41 h的全力抢救,成功救出67名被困矿工;在2012年贵州安利来煤矿“7?26”冒顶事故救援中,由于矿山救护队处置得当、抢救及时,58名遇险矿工全部获救,避免了一起特别重大事故发生。据统计,2011―2015年,全国矿山救护队参加各类事故救援5 853起,抢救生还遇险矿工2 960人。

近两年来,受煤炭市场低迷、煤矿企业经济亏损影响,矿山救护队建设出现了队伍运行经费投入不足、救护指战员流失、部分救援装备补充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煤矿救援队伍的稳定和战斗力。

本次《规程》应急救援内容的修订,是保障和提升煤矿事故应急救援能力的重要措施。修订后的《规程》在修改完善各项预防工作规定的同时,加强了应急救援工作要求,旨在全面提升煤矿安全保障水平。

修订后的应急救援部分适用范围由原来只对井工煤矿企业,扩展到包括井工煤矿和露天煤矿企业,内容由原来主要是对救护队的要求,扩展到对煤矿企业和救护队的要求,增加了应急管理、安全避险、队伍建设、科学施救、指挥协调、救援保障等方面规定,体现了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科学施救的理念。

条文内容变化

新《规程》应急救援编的48条中,新增加的有23条,新修改(包括条文合并)的有24条,未进行修改的有1条。本次修订删除了行业标准中已有的6个技术操作性条文,对内容紧密相关的条款进行了合并。

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增加应急管理要求

新《规程》应急救援编强化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要求加强煤矿企业的应急管理、应急准备和救援能力,以保障发生事故后井下人员有效开展自救互救和事故企业在第一时间迅速组织应急救援。

比如在“一般规定”中增加了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和应急准备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了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应急管理和事故救援的第一责任人,必须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作业人员必须熟悉应急预案和避灾路线、具有自救互救和安全避险知识;班组长应具备兼职救护队员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在发生险情后第一时间组织作业人员自救互救和安全避险;事故后煤矿应当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全力组织抢险救援等。在“救援装备与设施”中增加了煤矿企业应当储备应急救援装备及物资等规定。这些规定都是突出强调了应急准备以及事故后第一时间的救援和井下人员的自救。

增设安全避险规定,保障矿工逃生自救

国内外的经验表明,煤矿发生事故后,各种安全避险设施设备对矿工有序撤离和避险待救具有重要作用。安全避险既是矿工自救的重要方式,也能为外部救援争取时间。

我国近年来对煤矿建立井下安全避险系统作出了规定和要求,全国的井工煤矿基本上建立起了安全避险系统。

为了建立长效机制,新《规程》应急救援编,首次将安全避险内容纳入进来。在“一般规定”中增加了矿井必须建立井下安全避险系统的规定,并专门增设“安全避险”一章,设立10个条文对各种应急避险设施的建立和维护管理提出要求。

加强现场救援指挥,提高科学施救水平

煤矿事故发生后,由于救援现场各方面人员较多,而井下灾情往往复杂多变,因此,科学、有序地组织和实施救援至关重要。

大量成功救援的经验和处置不当的教训表明,必须要根据实际灾情科学决策、指挥和施救,必须加强现场管理,绝不能违章指挥、违规操作、盲目施救。 新《规程》应急救援编增加了矿山救护队指挥员必须作为救援指挥部成员参与救援决策,必须有中队及以上指挥员带队进入灾区侦察和救援;在救援中遇到威胁救援人员安全情况时现场指挥员有权作出撤出危险区域的决定;事故煤矿应报请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在通信、交通运输、医疗、电力、现场秩序维护等方面提供保障等新规定。

在封闭火区等技术措施方面,进一步细化和规范了处置措施,在防止火区气体爆炸、保障救援人员安全方面作了新的规定。新增了处理顶板、冲击地压、露天矿边坡和排土场滑坡事故应遵守的有关规定。

规范救援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救援能力

按照国务院和总局关于取消和下放行政审判事项的要求,矿山救护队资质认定已经取消。为适应减少行政审批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形势和要求,保障和规范矿山救援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新《规程》应急救援编增加了矿山救援队伍必须实行标准化、军事化管理的规定。

增加了矿山救护队出动执行救援任务必须穿戴矿山救援防护服装、佩戴并按规定使用氧气呼吸器、携带相关装备仪器的规定,以进一步提升救援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军事化战斗素质,确保矿山救援队伍在煤矿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中能够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理顺规章标准关系,妥善处理专业衔接

本次修订中注意做好与专业规章、标准的衔接。着重理顺了《规程》应急救援编和《矿山救护规程》的关系。《规程》应急救援编重点规定煤矿企业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的原则性要求;《矿山救护规程》重点规定矿山救援工作具体操作层面的要求。避免出现互相矛盾、“打架”现象,便于企业和执法人员执行,而且两部规程各有侧重,有利于各自发挥应有的作用。

因此,根据本编结构内容调整需要和《规程》修订原则,除了前面叙述的增加了有关条款外,也适当减少了对矿山救护队在具体操作层面上的规定条款。比如,删除了原《规程》中第469条、498条、504条、509条、515条和520条,这些条款都是具体操作层面规定,在现行《矿山救护规程》中都有详细规定。

注意事项

应急装备配备与应急避险设施建设

煤矿企业应当按照新《规程》应急救援编的要求,为所属矿山救护队配备救援装备、储备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建立安全避险设施。具体执行这些规定时应当注意:

一是关于矿山救护队配备救援装备的具体标准,现行标准《矿山救护规程》已经明确规定了矿山救护队配备救援装备的基本标准并有具体列表,煤矿企业应该不低于这个基本标准为本企业矿山救护队配备救援装备。

二是煤矿企业储备应急救援装备及物资的种类和数量,应当符合有关国家、行业标准或者国家、地方的有关规定。没有具体标准和规定的,应当根据企业所属煤矿的数量、生产规模、自然条件等具体情况进行储备,以适应煤矿灾害事故应急救援的需要。

三是煤矿企业建设紧急避险设施,应当根据矿井实际情况、能够满足井下矿工应急避险需求来建设,并且,建立的紧急避险设施必须与井下监测监控、人员位置监测、通信联络等系统相结合,共同构成井下安全避险系统。

提高矿山应急救援队的事故处理能力

加强业务培训和针对性训练。在按照有关要求进行培训和训练中,要针对当前矿山事故减少、新队员实战经验缺乏的实际情况,在培训中多增加事故处置案例分析教学、采取老队员带新队员等方式方法加强业务培训;在训练中增加队员佩用氧气呼吸器训练时间,加强高温浓烟训练和模拟实战演练,提高队员的技术水平和心里素质。

配备先进适用的救援装备。除了按照规定配备基本救援装备外,鼓励救援队伍根据需要配备和使用先进适用的救援装备,特别是自身防护装备、灾区探测和气体检测分析仪器、应急通信装备、灭火和排水装备等。

坚持开展矿山救护队标准化达标及考核活动,这是规范和加强矿山救援队伍的重要抓手,是全面提高和检验矿山救援队伍能力的重要措施。

保持救援队伍稳定和加强救援文化建设。矿山救护队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从事具有较高危险性、技术性和特殊性的工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煤矿企业和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保障救护队员享有相应待遇,保持救援队伍的稳定性。并且通过加强救援文化建设,增强救护队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

下一步计划

配合《煤矿安全规程》的发布,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正在组织开展《矿山救护规程》和《矿山救护队质量标准化考核规范》等规章标准的修订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矿山救援规章标准体系。

加强组织全国矿山救护队开展标准化达标和互查互检工作,推动全国矿山救援队伍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救援能力。

制定计划和组织开展应急管理执法检查,将煤矿企业编制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建设安全避险设施、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应急救援装备配备等作为重点检查内容,以加强煤矿企业的应急能力。

组织煤矿企业和救援队伍开展应急救援演练。2016年开始,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矿山救援指挥中心将利用专项资金组织开展应急救援队伍综合应急演练、事故处置专项演练和救援钻机等大型救援装备的应用演练,以切实提高煤矿企业和救援队伍的应急能力。

作者简介:邱雁,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矿山救援指挥中心技术处处长,新《规程》应急救援编审小组成员和执笔人。

应急能力岗位职责
《应急能力岗位职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