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策划书

bim策划书(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4 23:29:51 来源:策划书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BIM感想

BIM的应用

摘要:作为建筑业信息化下一阶段发展的支撑技术,BIM不仅改变了项目建设和运营的手段,而且还同时改变了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内容。因此,我们对BIM的认识理解和应用实施都需要有一定的了解。本文就对BIM的概念,特征和应用以及BIM给行业带来的好处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介绍。

关键词:BIM,BIM的应用,工程项目

1、BIM的概述

BIM的全拼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BIM 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BIM 是对工程项目设施实体与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一个完善的信息模型,能够连接建筑项目生命期不同阶段的数据、过程和资源,是对工程对象的完整描述,可被建设项目各参与方普遍使用。BIM 具有单一工程数据源,可解决分布式、异构工程数据之间的一致性和全局共享问题,支持建设项目生命期中动态的工程信息创建、管理和共享。建筑信息模型同时又是一种应用于设计、建造、管理的数字化方法,这种方法支持建筑工程的集成管理环境,可以使建筑工程在其整个进程中显著提高效率和大量减少风险。

2、BIM的特征

BIM 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模型信息的完备性:除了对工程对象进行3D 几何信息和拓扑关系的描述,还包括完整的工程信息描述,如对象名称、结构类型、建筑材料、工程性能等设计信息;施工工序、进度、成本、质量以及人力、机械、材料资源等施工信息;工程安全性能、材料耐久性能等维护信息;对象之间的工程逻辑关系等。

模型信息的关联性:信息模型中的对象是可识别且相互关联的,系统能够对模型的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并生成相应的图形和文档。如果模型中的某个对象发生变化,与之关联的所有对象都会随之更新,以保持模型的完整性和健壮性。

模型信息的一致性:在建筑生命期的不同阶段模型信息是一致的,同一信息无需重复输入,而且信息模型能够自动演化,模型对象在不同阶段可以简单地进行修改和扩展而无需重新创建,避免了信息不一致的错误。

3、BIM 的应用

BIM 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它涉及到从规划、设计理论到施工、维护技术的一系列创新和变革,是建筑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BIM 的研究对于实现建筑生命期管理,提高建筑行业设计、施工、运营的科学技术水平,促进建筑业全面信息化和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BIM 的应用在欧美发达国家正在迅速推进,如美国已推出国家BIM 标准,规定房屋建筑设计必须应用BIM 技术,推行集成项目交付IPD 管理模式。同时该行业的大力推进,使得BIM 工程师、BIM

经理、BIM 咨询公司等新型职业和商机应运而生。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BIM 应用起步并不晚,但由于建筑企业和项目管理模式及水平的限制,致使其推广应用更为艰难。不过,国家的重视及行业发展的需求,将极大促进BIM 更深层次的研究和广泛的推广应用。目前,我国BIM 应用的主要推力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国家支持的BIM 研究成果应用

我国BIM 技术的基础性研究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如笔者完成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课题研究成果“基于IFC 的建筑工程4D 施工管理系统”,成功应用于国家体育场、青岛海湾大桥、广州西塔等多个大型、复杂工程,专家评价属国内首创,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荣获2009 年“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清华大学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课题“建筑设计与施工一体化信息共享技术研究”,着重BIM 的基础性研究,已经完成了基于IFC 的BIM 体系架构建立,开发了面向设计与施工的BIM 建模系统、BIM 数据集成管理平台及BIM 数据库。清华大学承担的另一国家

“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课题“基于BIM 技术的下一代建筑工程应用软件研究”,侧重于BIM 应用软件的研究,即将推出基于BIM 技术的建筑设计、建筑成本预测、建筑节能设计、建筑施工优化、建筑工程安全分析以及建筑工程耐久性评估等一系列应用软件。这些软件正在实际工程中示范应用,其进一步推广将大力推进BIM 的应用进程。

2、行业BIM 标准的制定

IFC (Industry Foundation Claes )是BIM 的数据表达与交换的标准。“十五”期间,我国建筑业已经开始推广应用IFC 标准工作。2007 年推出行业标准《建筑对象数字化定义》,《工业基础类平台规范》也即将出版。清华大学承担的

“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成果“建筑施工IFC 数据描述标准”已经完成,中国BIM 标准也正在编制中,这些相关标准的制定是BIM 应用的基础和保障。

3、建筑业信息化应用的实际需求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着世界最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工程项目规模日益扩大,结构形式愈加复杂,尤其是超大型工程项目层出不穷,使企业和项目都面临着巨大的投资风险、技术风险和管理风险。然而,当前的管理模式和信息化手段都无法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应用BIM 技术,从根本上解决建筑生命期各阶段和各专业系统间信息断层问题,从设计、施工技术到管理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和应用效果,已成为建设企业的迫切需求。国家体育场、青岛海湾大桥、广州西塔等工程项目成功实现4D 施工动态集成管理,并获2009 年、2010 年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上海中心项目工程总承包招标,明确要求应用BIM 技术。上海金融交易广场和广联达信息大厦项目都已规划面向建筑生命期的BIM 应用整体方案,并在方案设计阶段就引入了BIM 技术。这些大型工程项目对BIM 的应用与推广,引起了设计、施工企业的关注,势必对我国建筑业BIM 技术的广泛应用起到重要示范作用。

BIM模型不仅是数字信息的集成,更重要的是对这些数字信息的应用,并可以用于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的数字化方法。在建筑工程整个生命周期中,建筑信息模型可以实现集成管理,将建筑物的信息模型同建筑工程的管理行为模型进行完美组合,使建筑工程在其整个进程中效率提高、风险降低。

4、行业现状

BIM技术无疑已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CAD产业也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以浩辰、中望、CAXA等为代表的一批国产CAD软件已实现了2D绘图平台的功能其中CAXA甚至在三维设计领域也已独树一帜并整合了一批专业软件

形成了“CAD联盟”、“CAD联合体”等组织为国内设计行业提供了实用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来源于国内的实践很适合中国国情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对于国产CAD来说当务之急是如何做好应对BIM技术的准备做出更具前瞻性的决策。

(1)业主: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业主(外资投资方、工厂及公用建筑类业主)提出明确的BIM要求,甚至明确提出需要的3D文件格式。项目准入门槛提高。

(2)设计方:具有总包资质的工业设计院、大型民建设计院因为市场竞争等需要,先后在3D设计方面进行了局部成功应用(特别是2008年奥运项目的应用),促进了整个设计领域的技术

5、BIM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其实,它是引领建筑业信息技术走向更高层次的一种新技术,它的全面应用,将为建筑业界的科技进步产生无可估量的影响,大大提高建筑工程的集成化程度。同时,也为建筑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效益,使设计乃至整个工程的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成本降低。

6、BIM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3D与网络信息技术深入影响并决定着大众的生活:影视传媒、移动通讯、互联网、物联网⋯⋯。对工程建设行业和建筑设计而言,影响行业未来发展的则是BIM。从2003年3D参数化建筑设计技术进入中国至今已有8年。随着BIM技术的逐步成熟,其最终也被行业所接受。在过去及未来的发展过程中,BIM的发展轨迹如下:少数技术发烧友的热衷 → 企业决策层从企业发展角度逐步认同 → 行业逐步认同并开始建立相关标准 → 开始进入工程项目的业务流程

7、结论

BIM目前在国外很多国家已经有比较成熟的 BIM 标准或者制度,如何同国内的建筑特色市场相结合,使得BIM在国内可以和国外的许多国家一样顺利发展,这还是需要攻克的难关。当能够满足国内建筑市场的特色需求后,BIM 将会给国内建筑业带来一次巨大变革。

推荐第2篇:BIM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今天上午姜老师跟我们讲述了BIM的优势和未来发展的一些建筑业趋势,并铺以案例加以说明,我有很大的体会。

我国建筑业的行业门槛比较低,因此拥有大量的从业人员,他们之间的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准参差不齐,往往对招标意识认识不够准确.盲目压价;项目管理运作模式混乱;成本管理粗放;难以实现高效.高质量.高收益地完成工程等等一些列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无可厚非的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随着行业竞争力的加剧,政府对行业准入资格的要求提升,业主对项目质量的高标准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广,这种传统的项目管理方式.低素质低水平的管理人员和从业者也将逐步被淘汰。

BIM即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它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

BIM建筑信息模型的建立,是建筑领域的一次革命。将成为项目管理强有力的工具。BIM建筑信息模型适用于项目建设的各阶段。它应用于项目全寿命周期的不同领域。掌握BIM技术,才能在建筑行业更好地发展。

综上所述,推广使用BIM技术,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一个新技术、新软件的使用层面上,而是站在我国信息技术变革,推动整个建筑业转型的战略层面上。随着BIM技术在整个建筑业的迅速、不断扩散和发展,愈来愈多的业主将会在招投标中约定BIM技术的使用,BIM技术将成为投标单位维持和扩大新的市场业务的重要手段。可以说,谁先使用BIM技术,就能够在未来变革转型中占有先机,占稳市场。否则将被市场无情淘汰。作为未来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我自认为了解并且掌握BIM技术是大势所趋,迫不及待。

推荐第3篇:bim工作总结

BIM工作总结

一、BIM工作总目标

1、初步建立了****项目综合实验楼revit工程模型、广联达算量模型;

2、试运用BIM 5D平台。

二、BIM工作遇到问题

1、在创建模型时,一般都是按照底层到顶层构件相同时,会直接把构件从底层升到顶层,这种创建是不正确的,会导至模型在后期计算和模拟时出现错误,应分层创建模型。

2、在Revit中钢筋模型创建难度比较大,通过咨询在广联达GCL中创建钢筋模型在5D模型中也可以和Revit模型相结合。

3、水电建模专业知识、操作技能欠缺,还没有进展。

三、BIM工作总结

1、人员组建方面3个人就可分别为:技术指导、建模、GCL建模各1人。

2、族的创建还需在深化学习,这关系到在5D模拟时构件的匹配。

3、计划对***工地项目进行建模,应用5D平台做工程量统计和结构模型进行实操应用。水电建模进一步学习、落实。

工程技术部 2017.9.6

推荐第4篇:bim策划

第一部分

选题与概述

1.1选题:

3D家居网络体验馆。 1.2概述:

3D家居网络体验馆是针对个人以及企业,提供高度个性化、真实化家居环境的现代公司,体验馆里呈现的家居用品,就是来自于市场上所见的各个品牌的产品,目的是让广大消费者在体验馆里感受到现代化方便快捷的家居消费模式。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居住水平的改善,人们对家居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传统家居市场繁琐的交易环节让消费者投入大量精力在购置家居上。3D家居网络体验馆旨在将家居市场搬上网络,让消费者可以在家中,自己的书桌前耗费较少的精力就能提前得到自己想要的家居环境。体验空间自由搭配的方式,预见房间装饰的效果图,让顾客在购买时,可以真实的感受到该家居布置在自己家中的效果,同时刺激顾客购买欲,产生更多消费。

第二部分

项目市场分析

2.1市场现状分析:

BIM应用于家居市场,正处于发展阶段,收益前景可观,而且这种成长期还将维持一段时间,根据当前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模式看,电商模式无短期市场突变风险。只是在产品销售策略上需要创新,打造出适合各阶层消费者需求的行式。 3D家居网络体验馆现阶段所借助的网络平台消费是非常典型的消费类型,消费弹性较大,尤其受消费观念、住房环境、收入水平等因素制约较大,但随着电商时代的来临,这些因素正在被逐渐打破。

虽然网络营销渠道的优势明显,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与传统渠道的普及性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但随着家居市场各大建材商对营销网络化趋势的越发重视,在未来几年之内,网络营销必将拥有其无法撼动的市场定位。 (数据) 2.2 市场需求:

消费者需求日益呈现个性化、多样化趋势,相比传统消费只注重功能强大、外形美观、价格优势,现代消费更加注重实用、便捷,使产品与生活情境融合更加注重产品的感官体验。

放眼中国的家居行业,家居网络平台式卖场开始初显端倪。3D家居体验馆颠覆传统家居消费习惯,填补网络家居体验空白,“体验式消费”模式在现今的家居市场上并不鲜见,不仅是各类企业极力推崇的营销模式,也因直观、便利等优势受到了消费者的初步认同。但如今,各类家居品牌繁多,众多消费者在时间和精力都有限的情况下,显然无法挨个体验,于是买回家的东西常常有种“眼见不实”的错觉,无数消费者为此花费更多精力退换,产生不愉快的购物经历。

宜家推出类似销售平台,由顾客自己完成设计,由厂家制造,带给消费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2.3 市场定位:现有的家居市场,逐渐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形态,由于产品与材料直接展示、实用为目的,满足广大普通消费群体需求的体验馆,到把艺术和文化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体验式”家装服务模式,我们可以看出,各自不同的销售策略满足了不同的消费者群体,这些销售策略实现了大型家装企业新的利润增长,

//网络体验平台只是一种商业模式,最根本的目的还是要增加品牌的知名度。只有在网络体验馆的品牌知名度强大的基础上,才能吸引消费者购买产品,从而给企业带来利润增长。

第三部分

3D家居网络体验馆SWOT分析

3.1 优势:

1)BIM技术应用于网络家居体验馆具有理论、技术、应用三方面的创新;

2)3D家居网络体验馆选择权威家具品牌做供货商;

3)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提供不同模式的消费方案,将顾客理想中的效果变成现实;

4)行业壁垒较高,新的竞争对手不容易出现。 3.2 机会: 1)目前国内

同类型网络家居平台较不成熟,处于发展阶段;

2)中国家居行业的集中度偏低,规模相对松散,整体效益偏低,需要第三方平台将其集中起来。

3)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家居产品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市场容量较大;

4)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居民的购买力增强;

5)中国的刺激内需政策的实施和房地产市场的火爆进一步打开了家居市场。 3.3 劣势:

1)3D家居网络体验馆属于新兴商业模式,不为人们所熟知,所需宣传力度较大;

2)目前市场上少有这种销售模式,缺乏相应管理经验; 3)缺乏相应实体感受。 3.4 威胁:

1)国外成熟企业在家居网络体验馆行业的介入所占比例额相对较大,

第四部分

市场

4.1 行业背景:

3D家居网络体验馆立足于整个家居市场,纵观过去十年,中国家居行业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期,这个时期家居行业的发展主要是以量的扩张为主,初步建立起了门类较齐全,同时与国际接轨的完整的工业体系。 4.2 产品描述:

将实体店中得家居在BIM技术的支持下,建成模型。该模型包含家居各方面的参数,例如:安装后尺寸、功能特征、设计理念、环保信息、主要材料等。再将该模型应用到消费者需要安装家居的房间。使消费者得到更直观的视觉体验。

第五部分

盈利模式与可行性

5.1 盈利模式:

1)为客户量身设计家居,收取设计费;

2)客户下载预先设计的样板模型,收取少量版权费; 3)借网站平台为家居厂做广告宣传,收取广告费; 4)建立会员制

5.2 可行性:在传统家居市场中,消费者需要购置家具,跟家装公司或者建材商打交道,要么是听讲解、看效果图,要么就是在橱窗中的建材产品里挑选,而现在3D家居网络体验馆的创办,不仅让消费者免去了为购置家具的辛苦,还可以看到不同风格的家具放置在自己家中的实际效果,避免了盲目购买。

//网络家居体验馆在现阶段是非常典型的商业模式,消费弹性较大,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文明的进步,消费者更加愿意在网络平台上选择购买家居产品。而网络平台相对于传统消费方式,能带给消费者的是一种更加新颖的感官体验,即家居在没有进入消费者家中就能预先体验家居安装完成后的效果,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而对于模型的提供者来说,在成熟的BIM技术支持下做出家居模型放置在网络平台上是一件较为便捷的事情。这样的平台为消费者和厂家提供了方便,促进了双方的沟通交流,为后期的制作安装效果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

第六部分

财务与团队

6.1 财务:

//前期所需投入较少,风险较小,适合初期创业者,所需的资金全部投入在网络平台的搭建、设备的购买及软件的购买,所得的收入回报几乎为纯利润。 6.2 团队: //技术,销售,

第七部分

投入运营情况

推荐第5篇:BIM软件

BIM学习感言

在这一年的新学期,我修了一门课,主要是讲BIM软件的应用,在此之前我几乎没有对这个软件没有任何了解,通过这几次的学习,我才渐渐对它有了认识。

根据百度的解释,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指建筑信息模型,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处长对BIM的解释:BIM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参数模型整合各种项目的相关信息,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BIM的英文全称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中文翻译为:建筑信息模型。再具体的解释,BIM是一个设施(建设项目)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表达;是一个共享的知识资源,是一个分享有关这个设施的信息。

建筑信息的数据在BIM中的存储,主要以各种数字技术为依托,从而以这个数字信息模型作为各个建筑项目的基础,去进行各个相关工作。

建筑信息模型不是简单的将数字信息进行集成,还是一种数字信息的应用,并可以用于设计、建造、管理的数字化方法,这种方法支持建筑工程的集成管理环境,可以使建筑工程在其整个进程中显著提高效率、大量减少风险。

当前建筑业已步入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引入和普及, CAD的引入解决了计算机辅助绘图的问题。而且这种引入受到了建筑业业内人士大力欢迎,良好地适应建筑市场的需求,设计人员不再用手工绘图了,同时也解决了手工绘制和修改易出现错误的弊端。。这些CAD图形可以在各专业中进行相互的利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工作方式,减轻劳动强度,所以计算机辅助绘图一直在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

BIM符合以下五个特点: 1.可视化 可视化即“所见所得”的形式,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可视化的真正运用在建筑业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近几年建筑业的建筑形式各异,复杂造型在不断的推出,那么这种光靠人脑去想象的东西就未免有点不太现实了。所以BIM提供了可视化的思路,让人们将以往的线条式的构件形成一种三维的立体实物图形展示在人们的面前;建筑业也有设计方面出效果图的事情,但是这种效果图是分包给专业的效果图制作团队进行识读设计制作出的线条式信息制作出来的,并不是通过构件的信息自动生成的,缺少了同构件之间的互动性和反馈性,然而BIM提到的可视化是一种能够同构件之间形成互动性和反馈性的可视,在BIM建筑信息模型中,由于整个过程都是可视化的,所以,可视化的结果不仅可以用来效果图的展示及报表的生成,更重要的是,项目设计、建造、运营过程中的沟通、讨论、决策都在可视化的状态下进行。

2.协调性

这个方面是建筑业中的重点内容,不管是施工单位还是业主及设计单位,无不在做着协调及相配合的工作。一旦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就要将各有关人士组织起来开协调会,找各施工问题发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然后出变更,做相应补救措施等进行问题的解决。

3.模拟性

模拟性并不是只能模拟设计出的建筑物模型,还可以模拟不能够在真实世界中进行操作的事物。在设计阶段,BIM可以对设计上需要进行模拟的一些东西进行模拟实验。

4.优化性

事实上整个设计、施工、运营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当然优化和BIM也不存在实质性的必然联系,但在BIM的基础上可以做更好的优化、更好地做优化。优化受三样东西的制约:信息、复杂程度和时间。没有准确的信息做不出合理的优化结果,BIM模型提供了建筑物的实际存在的信息,包括几何信息、物理信息、规则信息,还提供了建筑物变化以后的实际存在。复杂程度高到一定程度,参与人员本身的能力无法掌握所有的信息,必须借助一定的科学技术和设备的帮助。现代建筑物的复杂程度大多超过参与人员本身的能力极限,BIM及与其配套的各种优化工具提供了对复杂项目进行优化的可能。 5.可出图性

BIM并不是为了出大家日常多见的建筑设计院所出的建筑设计图纸,及一些构件加工的图纸。而是通过对建筑物进行了可视化展示、协调、模拟、优化以后,可以帮助业主出如下图纸:综合管线图(经过碰撞检查和设计修改,消除了相应错误以后);综合结构留洞图(预埋套管图);碰撞检查侦错报告和建议改进方案。

建立以BIM应用为载体的项目管理信息化,提升项目生产效率、提高建筑质量、缩短工期、降低建造成本。具体体现在:

一、三维渲染,宣传展示

三维渲染动画,给人以真实感和直接的视觉冲击。建好的BIM模型可以作为二次渲染开发的模型基础,大大提高了三维渲染效果的精度与效率,给业主更为直观的宣传介绍,提升中标几率。

二、快速算量,精度提升

BIM数据库的创建,通过建立5D关联数据库,可以准确快速计算工程量,提升施工预算的精度与效率。

三、精确计划,减少浪费

施工企业精细化管理很难实现的根本原因在于海量的工程数据,无法快速准确获取以支持资源计划,致使经验主义盛行。而BIM的出现可以让相关管理条线快速准确地获得工程基础数据,为施工企业制定精确人材计划提供有效支撑,大大减少了资源、物流和仓储环节的浪费,为实现限额领料、消耗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四、多算对比,有效管控

管理的支撑是数据,项目管理的基础就是工程基础数据的管理,及时、准确地获取相关工程数据就是项目管理的核心竞争力。BIM数据库可以实现任一时点上工程基础信息的快速获取,通过合同、计划与实际施工的消耗量、分项单价、分项合价等数据的多算对比,可以有效了解项目运营是盈是亏,消耗量有无超标,进货分包单价有无失控等等问题,实现对项目成本风险的有效管控。

五、虚拟施工,有效协同 三维可视化功能再加上时间维度,可以进行虚拟施工。随时随地直观快速地将施工计划与实际进展进行对比,同时进行有效协同,施工方、监理方、甚至非工程行业出身的业主领导都对工程项目的各种问题和情况了如指掌。通过BIM技术结合施工方案、施工模拟和现场视频监测,减少建筑质量问题、安全问题,减少返工和整改。

六、碰撞检查,减少返工

BIM最直观的特点在于三维可视化,利用BIM的三维技术在前期可以进行碰撞检查,优化工程设计,减少在建筑施工阶段可能存在的错误损失和返工的可能性,而且优化净空,优化管线排布方案。施工人员可以利用碰撞优化后的三维管线方案,进行施工交底、施工模拟,提高施工质量,同时也提高了与业主沟通的能力。

七、冲突调用,决策支持

BIM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可计量的特点,大量工程相关的信息可以为工程提供数据后台的巨大支撑。BIM中的项目基础数据可以在各管理部门进行协同和共享,工程量信息可以根据时空维度、构件类型等进行汇总、拆分、对比分析等,保证工程基础数据及时、准确地提供,为决策者制订工程造价项目群管理、进度款管理等方面的决策提供依据。

通过学习感觉自己收获良多,不仅提高的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到了BIM软件的操作步骤,也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可以说是学到了一种新的思维。 BIM将会是未来建筑业软件发展的最大趋势,对这个刚刚打开中国市场的东西来说,它的发展趋势也将势不可挡。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建筑行业的人才们应该找准自己的目标,在BIM还没大力推广以前,比别人快一步的学习到这个软件才能更好的在建筑行业实现我们的价值!

推荐第6篇:BIM学习

BIM与相关技术方法

(一)BIM和CAD BIM和CAD是两个天天要碰到的概念,因为目前工程建设行业的现状就是人人都在用着CAD,人人都知道了还有一个新东西叫BIM,听到碰到的频率越来越高,而且用的项目用的人在慢慢多起来,这方面的资料也在慢慢多起来。 BIM和CAD这两个概念乍一讲好像很清楚,仔细一琢磨好像不是那么容易讲清楚。如果您不同意这个说法的话,请一起来看看下面这样几个问题:

               问题一:AutoCAD或Microstation是BIM吗?

回答:不是。(特有信心)

为什么:因为只是几何图形,没有关于建设项目本身的信息。

问题二:天正或Speedikon是BIM吗?

回答:应该不是吧。(有点犹豫)

为什么:因为软件厂商没说是。

问题三:AutoCAD Architecture (ADT)是BIM吗?

回答:这还真不好说。(开始晕了)

为什么:因为厂商自己一会儿说是,一会儿说不是

问题四:Revit, Bentley Architecture, ArchiCAD是BIM吗?

回答:是。(信心又恢复了)

为什么:因为软件厂商自己说是,大家也都说是。

问题五:Revit, Bentley Architecture, ArchiCAD和其他BIM软件的BIM程度有什么区别吗?

回答:说不出来。

为什么:不知道怎样衡量。

事实上,美国国家BIM标准(National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Standard)提供了一套衡量产品或者应用BIM到什么程度的模型和工具-BIM能力成熟度模型(BIM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可以根据以下11个方面的指标来判断一个BIM产品或BIM应用达到了什么样的BIM程度(还不能叫BIM,最低BIM标准,BIM认证标准,银牌BIM,金牌BIM,白金BIM),这11个维度包括:

1.数据丰富性(Data Richne) 2.生命周期(Lifecycle Views) 3.变更管理(Change Management) 4.角色或专业(Roles or Disciplines) 5.业务流程(Busine Proce) 6.及时性/响应(Timeline/Response) 7.提交方法(Delivery Method) 8.图形信息(Graphic Information) 9.空间能力(Spatial Capability) 10.信息准确度(Information Accuracy)

11.互用性/IFC支持(Interoperability/IFC Support)

在下无意在此展开非常细节的讨论和科学的论证,试提供如下两张图来给大家一个关于BIM和CAD的直观感觉。

第一张图表示现状,把CAD和BIM两个圆画成相切而不是相交的原因是因为目前二维图纸仍然是表达建设项目的唯一法律文件形式,而目前的BIM软件完成这个工作的能力还有待大大提高。因此目前CAD做CAD的事情,BIM做BIM的事情。中间的过度部分就是我们不容易说清楚是不是BIM的那部分建立在CAD平台上的专业应用软件,用美国国家BIM标准的判断方法,达到一定的指标就是BIM,否则还不能称得上是BIM。至于那个具体的衡量指标应该是什么,我觉得还需要广大同行的共同努力和探索。

第二张图我想用来表达理想的BIM环境,这个时候CAD能做的事情应该是BIM能做的事情的一个子集。

BIM与相关技术方法

(三) - BIM和可视化

可视化是对英文Visualization的翻译,如果用建筑行业本身的术语应该叫做“表现”,与之相对应,施工图谓之“表达”。

英文维基百科这样解释Visualization:\"Visualization is any technique for creating images, diagrams, or animations to communicate a meage.Visualization through visual imagery has been an effective way to communicate both abstract and concrete ideas since the dawn of man.\" 大致意思是说“可视化是创造图像、图表或动画来进行信息沟通的各种技巧,自从人类产生以来,无论是沟通抽象的还是具体的想法,利用图画的可视化方法都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手段。”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实物的建筑模型、手绘效果图、照片、电脑效果图、电脑动画都属于可视化的范畴,符合“用图画沟通思想”的定义,但是二维施工图不是可视化,因为施工图本身只是一系列抽象符号的集合,是一种建筑业专业人士的“专业语言”,而不是一种“图画”,因此施工图属于“表达”范畴,也就是把一件事情的内容讲清楚,但不包括把一件事情讲的容易沟通。

当然,我们这里说的可视化是指电脑可视化,包括电脑动画和效果图等。有趣的是,大家约定成俗的对电脑可视化的定义与维基百科的定义完全一致,也和建筑业本身有史以来的定义不谋而合。

明确了可视化以及电脑可视化的概念以后,我们来看看下面几个问题:

    2D图纸是可视化吗?

3D线框图是可视化吗?

3D色块图是可视化吗?

3D真实效果图是可视化吗?

如果用百分制来表示可视化程度的话,CAD、BIM和可视化三者的关系可以表达如下:

如果我们把BIM定义为建设项目所有几何、物理、功能信息的完整数字表达或者称之为建筑物的DNA的话,那么2DCAD平立剖图纸可以比作是该项目的心电图、B超和X光,而可视化就是这个项目特定角度的照片或者录像,即2D图纸和可视化都表达或表现了项目的部分信息,但不是完整信息。

在目前CAD和可视化作为建筑业主要数字化工具的时候,CAD图纸是项目信息的抽象表达,可视化是对CAD图纸表达的项目部分信息的图画式表现,由于可视化需要根据CAD图纸重新建立三维可视化模型,因此时间和成本的增加以及错误的发生就成为了这个过程的必然结果,更何况CAD图纸是在不断调整和变化的,这种情形下,要让可视化的模型和CAD图纸始终保持一致,成本会非常高,一般情形下,效果图看完也就算了,不会去更新保持和CAD图纸一致。这也就是为什么目前情况下项目建成的结果和可视化效果不一致的主要原因之一。

使用BIM以后这种情况就变过来了,首先BIM本身就是一种可视化程度比较高的工具,而可视化是在BIM基础上的更高程度的可视化表现;

其次,由于BIM包含了项目的几何、物理和功能等完整信息,可视化可以直接从BIM模型中获取需要的几何、材料、光源、视角等信息,不需要重新建立可视化模型,可视化的工作资源可以集中到提高可视化效果上来,而且可视化模型可以随着BIM设计模型的改变而动态更新,保证可视化与设计的一致性。

第三,由于BIM信息的完整性以及与各类分析计算模拟软件的集成,拓展了可视化的表现范围,例如4D模拟、突发事件的疏散模拟、日照分析模拟等。

推荐第7篇:BIM汇报

BIM技术汇报

xxxx房建项目引进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所用软件为鲁班软件,该软件为CAD衍生产品,该项目利用其主要功能特性为体量计算与图纸问题梳理(云端碰撞检索)、BE、MC(可视化技术交底与成本管控)、利用模型模拟施工方案。

体量计算方面主要为精细化建立数字模型,此功能在投标阶段意义较大,鲁班软件建模方式基于CAD立体建模,所建立模型进度高但手段较(3DS MAX、REVIT、天正建筑软件)复杂。

图纸问题梳理方面主要体现在利用已有设计图纸所建立模型对管线、钢筋、结构物进行碰撞检查(例如在大型复杂建筑当中管线发生碰撞,通过云端检索可以再施工过程中及时规避与绕行,避免返工),此功能在施工前期意义较大,但需将模型发送至网络终端且需付费后才能实现,核心技术无法掌控。(REVIT软件可替代此项功能)

BE(鲁班BIM浏览器)可起到成本管控,此项功能需要提供准确的材料价款与模型进行属性绑定才能实现,但材料价属于波动状态,在具体运用方面可变性较大。

MC(鲁班管理驾驶舱)可进行可视化细部构造技术交底,此功能类似于建筑漫游,即在模型建立后在其内部实现行走漫游,提前知晓建筑结构内部情况。(3DS MAX软件可替代)

利用模型模拟施工方案,即利用BIM模型制作施工方案动画,快速、成本低、真实感强。此项功能非鲁班软件所有,具体实现过程需多种软件协同配合,将鲁班软件检索出的图纸问题用视频动画或图片的形式予以表现,对施工过程与施工工序的衔接的展现到位准确,使施工管理者与社会大众直观了解工程前景与施工工艺。

现阶段保障房项目BIM技术应用主要以体量计算与碰撞检索和利用模型模拟施工方案为主,辅助以成本管理方面功能(成本管理方面的功能,软件自身还不完善且处于探索与拓展阶段),对于现阶段施工真正意义上的BIM技术应是将BIM软件所生成内容与3D技术紧密结合,做到图纸变成模型,模型变成信息,信息变为直观表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BIM技术对施工阶段的指导与展现。

推荐第8篇:BIM专业演讲稿

闫:::::现在我们正面临建筑业的第二次革命,不过二十年时间,CAD制图、计算机制图技术已经渗透到建筑业的每一处细节当中包括前期规划、方案设计、施工管理等,我们在第一次建筑革命中艰难的生存了下来,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有一部分骨干力量,学会了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站在了革命浪潮的浪尖,成为了建筑业一次革命的领军人物。然而,CAD、3DMAX、犀牛等软件的普及虽在建筑业掀起大波浪之后也有很多问题仍未解决。我们单看美国的相关数据表明建筑业存在百分之57的浪费,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我们来看看国内BIM发展现状。2011年6月住建部颁布了《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此刚要标志着BIM技术在建筑业已受到政府关注。香港在2009年借助BIM技术的应用,使其新建项目总造价降低了25%-35%。BIM技术作为整个产业的革命,必将对施工管理、施工质量建造成本等产生巨大的影响。与建材浪费的同时设计周期太长,施工流水节拍太乱,设计变更太频繁给传统建造方式带来了一堆又一堆的负面影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东西是必将被淘汰的,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大家达成共识的。而现在又一波大浪正在接近中,已经席卷的我国的沿海各发达省市。我形象的把它比喻为建筑业的第二次革命:名字叫做建筑信息建模,简称BIM,那么他究竟是一个什么东西呢?我们有些人可能已经知道了,有些人并不知道,而我想通过这次机会给那些不知道的人了解一下,CAD制图和BIM它是一个不能对比的设计体系,CAD是一个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设计的一个设计工具,它实际上是一个从手工制图到计算机制图的一个转变过程,他只是改变了方法和技巧,但是实际上他的本质还是利用图形语言,进行信息传递的一个方式,但是BIM呢它不光包含了图形语言,它是建立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一个辅助设计施工管理体系,而不是一个管理软件,或是管理工具这么一个定义。这是一个体系,这里面就牵扯出一个庞大的产业。未来的话可能会发展出,设计会出现专门的BIM模型师,BIM构建师,BIM构架师,CAD制图慢慢会退出历史舞台,新的计算机技术对图形的处理,是使用模型自动生成图形,而不是呢用图形生成模型的一个颠覆性的过程,我们在计算机软件中建设一个模型,建设一个三维的模型这个模型不光是有XYZ三维模型,他还有运动的方向,而且他有时间轴穿入其中,这又多了一维度,实际上他是五维的他还有后续的成本控量。这实际上就拓宽了很多软件开发的空间,它后续管理方面的软件开发会更广阔,BIM实际上是给我们推开了一扇门,门后的世界有多大呢?目前来讲看不到边。只是说告诉你,新的运营体系和运营模式会有很多产业会在BIM模式下发散性的发展。作为BIM的先行者来说,我们不能一下把这个事情做得很到位,一下就很完整,这也不现实,我们先完成BIM最基本的功能。1可视化,原来的CAD呢是借助3Dmax或shetchup软件来进行三维画的建模传达视觉信息的,因为CAD图纸是二维的,非受过专业化训练的人是看不太懂的,他要能看懂专业的CAD图纸的话要经过很长时间的专业素质的训练。所以为了让视觉信息传达的更通俗更高效,我们要把它转变成三维效果图、或者我们说的渲染图。或三维动漫来表达和传递。这个方式呢叫做可视化,这个可视化,BIM把它从3DMAX中吸取了,把它转移到别的平台当中,我们可以不再依赖3DMAX,第二个叫可统筹性,我们也叫可计算性,一个工程项目最重要的环节其实比可视化更重要的是预算、计算。计算签是是一个经济技术指标。任何时候经济要先行,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那么预算的精准度,对工程来讲,可以说是非常的重要,几乎可以说是跟建筑本身同等重要的。但是原来的CAD软件和3Dmax计算机视觉传达设计辅助软件呢,在算量上面是天生的缺陷。无法对工程模型当中的数据进行提取,比如说用了多少混凝土,用了多少地板,用了多少个门窗,用了多少台设备,用了多少米管道,他无法提取。也就是说我们模型做完之后,他就会自动提取模型当中的一些设施、设备的具体数量,跟后续的定额软件形成数据接口之后呢就形成了一个完全数据化的工作流程,也就是说我们的设计做完,我们的预算就直接产生了,也就是说我们的过程需要大量的数据准备,至少两个数据库并行,一个数据库:所有模型数据参数,关系型数据库的建设。例如我每放入一节管道,它就增加了一个浅层数据记录。并不是表象的模型数据。然后还要建立一个数据库叫定额站,我们建立一个通道连接模型关系型数据库和定额站。最简单的形式,举个例子我们将模型导出为一

个EXcel格式的文字表格,其中比如第15栏,他有固定的数据编号和数量,比如DZ145-76表示145号凳子共76个,这样与定额数据库进行交换算量后自动生成单价与数量与总价的关系表。这样一键生成预算表。第三部分叫协同:什么叫协同呢,我们设计界和建筑业攻克了20年都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就叫做协同。什么叫协同呢就是各工种的协作。比如说我是一个设计结构的工程师,我设计一个大梁,钢筋混凝土的大梁,你设计了一个管道,而你的管道跟我的梁交叉了。结果你交叉的高度要从我的梁上穿过。那是肯定不行的,你会破坏我的安全性,那我就要让你让位,但是咱们俩之间如何能提前的告知你这个事情,如果我不告知,就会产生原来的单线程的工作方式,我先做完我的结构,然后我把结构的图纸提供给你,你再去设计你的管道。这就形成了时间上的一个拉长。而BIM呢,我设计一个中央数据库,中央服务器计算机,然后我们可以同时干活。我每三十秒中刷新一次数据库,就是说我这边在做结构模型的时候,你那边同时在做管道设计,我们每30秒刷新一次数据库来同步一次,我增加了一根梁,你的管道就跟着我的走,在这个意义层面来讲不光是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机电设计等各专业全都存在类似情况。都存在这种交差,这问题我们通过BIM二次开发已经有很多机构在做不同专业的协同设计管理。我们已经应用到实际生产当中了,但是协同工作技术我们只能解决百分之七八十的事情。很多问题我们还没有遭遇到。但是即使这样我们的设计周期功效比原来已经提高到了三倍以上,也就是说原来一个月的设计周期,我们可以缩减到十天。这是第三个成果。第四个成果呢我们说可出图性,可就是说原来3DMAX其实已经将三维的模型做出来了,但是不能出施工图,施工图只能用CAD来完成,实际上把一件事情又拆开成两件事情了,本来是你建完三维模型实际上已经有三维数据在里面的了。后面3Dmax软件就在朝重于娱乐动画影视方面发展了,而建筑施工图我们现在有Revit软件同一个公司相当于两个兄弟一样。因为娱乐影视不需要呢么多参数。我们只需要剖切到不同的标高就能切出这个标高我们所有的施工图,或立面施工图。第五个最大特点,自动纠错。例如:门一定是安装在什么上的?一定是在墙上,就是说门一定不会安装在天花板上。这个软件设计了一个关系型的一个链条。我们在设计软件的前期我们对所有的,建筑构件和数据库对他进行了一个关系型的链接。也就是说你把墙画上,才能把门画上。这在逻辑上是正确的,但是我们在CAD时代是会出现这样的错误的。严格意义上讲是叫反逻辑的,所以BIM是建立在生产流程上的一个设计逻辑。比如农田里面种庄稼,你肯定是要先把地先起隆,才能播种、栽苗。你不可能说是我隆还没起,土还没松,我们先把苗栽上。这就不合逻辑了,其实建筑上也是一样的。那我肯定是在建筑框架完成的基础上在做门窗和管道,门窗完毕之后我们再贴壁纸,装灯具。就是一个生产逻辑关系。然后他的设计过程就会形成一个潜在的数据链条,把这个关系链条你把你的设计过程记录下来,形成一个时间列表文件以后呢,你就可以用一个播放器来播放你的设计过程。你就可以用一个动画的形式来给工人展示你的施工过程,现在的BIM软件已经做到了虚拟模拟施工,这一点就凸显了BIM的四维概念在里面了~包括前面说的成本预算加起来就是五维设计概念。云端技术将会站在世界潮流,在社会发展前端我们看出,80——90后必将成为社会的主导,现在我们抱一个手机就可以走遍天下,虚拟化时代就要到来了,我们将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呢就是大型集中化工作空间将会被取代,工作点呗分散到各地,大型云端服务器把工作分配到各个客户端。这个行为我们叫做把软件硬化。咱们说一个最通俗的例子,在几千年前,活字印刷术,比如一篇文章,我们写完要印刷出来,但是每一个字是一个固定的硬件,想一个图章一样,我们把很多的章子拼在一起就是一篇文章了吧。然后印刷,就可以传播了。我们做出上万个数字模型,设计师只需要从巨型数据库提取模型进行创意拼接,就可以写出各种华丽的文章。汉子不过10万个,当然包括从古代到现代所有的,常用字也就5000字,也就是说其实5000个不同的汉子字进行重组就可以写出各种华丽的篇章。我们把古人的活字印刷术运用在建筑领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BIM,回过头来我们重新定义BIM:我们是在做一个建筑的活字印刷。我们将建筑体各个部件(族)都做成数字模型,说到这里,我有必要提出BIM中一个很重要的名词:“族”。什么是族呢?我给它定义为带血缘关系的建筑局部组件。设计师开始按照生产建筑流程上的逻辑关系进行拼装和创意设计拼接。就组成了建筑体本身。工业化生产过程将辅助BIM进行建筑产业化装配式建筑时代的革命。BIM中的设计创新和创意就是一种组合,这种组合实际上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基因级的创新。我们很多时候对于创新的理解是颠覆性的创新,而颠覆性的创新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是一个伪命题,我们所说的任何一种创新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步进式的推动,这种创新才是有价值的创新,你是颠覆性的创新怎么行呢?比如我的电视机原来是方的,我心在直接改装成球面的,那怎么行呢?每一次电视机的进步他都是一个微小的零部件的改变,他不可能是从现在的一个平面变成球面。每一次的进步都是微小的进步,包括苹果手机,他们的进步都是步进式的,每一次革新都是在原有基础上产生一个细微的进步。他的进步越少,他的稳定度越高,我们所说的步进式的进步就是比如我们父母剩下我们,我们继承了父母的基因,百分之99。99都是一样的,那万分之一的不同或者万分之一的不同就会让你有非常与众不同的呈现。世界上有完全一样的人么?没有~!其实生物界也是一样的,自然界的规律都是一样的。所以说BIM实际上是给我们打开了一个可预知的未来模式。我觉得我们新疆的设计师每次去做设计时候都是颠覆性的创新,实际上颠覆性的创新无法运用于生产。你说这种创新它的意义何在呢?我觉得不应该是这样,我觉得我们大学教育包括企业都有这样的一个责任,就是步进式的创新模式。这种步进式的创新模式一开始我们应该有一个体系和架构平台让我们的设计师,没做一个设计没做一个创新都有一小步成熟的推进。创新在哪里,可能别的地方都是成熟的,这次我改变了一个细节,比如门的边框的线条,从此门的成本或者此门的外观和实用度又提升了一个档次,你要是拿出这种创新成果给我,我觉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每推进哪怕一点点,这种进步这才是更应该提倡的,而BIM带给我们的正是这样一个体系和平台,让设计师起步于最基础的族认知。提供了在自然生产流的逻辑基础上进行基因级的创新平台。这将是建筑设计在未来的雏形。底层数据库的建设实际上是最基础的,BIM平台最基本的数据库的建立。就是族库的建立,给每一个设计师发布应用程序的,服务人员,最上层就是设计师,设计师发展为主管创意和沟通的一小撮人,而这一小撮人。现在一个很可笑的问题是图纸画完了,设计师自己就都不知道图纸中的东西哪里能找到,如何能真正施工出来,我们提供采购的标准,参照标准,随着大物流环境的改善,辅助BIM真正实现设计云端化,设计师不必再按部就班的到公司固定上班,叫设计信息云端化服务,云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大家都知道百度云盘吧,有苹果公司的电子产品的应该都知道Icloud,苹果云服务。就是我们把手机上的资料备份到云服务器,然后通过别的手机或电脑,用我们的苹果账号登陆后就可以在别的设备上看到我们备份的资料。我给你们解释的清楚一点就是大数据时代的区域服务器。例如整个新疆我在乌鲁木齐建立一个云服务器数据库,我们的所有项目的信息模型都在这个服务器中,就像我们现在每人一个手机,手机上我给你授权一个客户端,你通过账号密码就可以登陆进去看到我们的项目信息模型,并能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全方位的向人们展示我们的项目现状。这个技术目前正在完善中,腾讯公司刚刚签署了为BIM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贡献云端服务项目。QQ大家基本都了解了,你在深圳可以上你的QQ看到你的好友,你在新疆库尔勒也能登陆你的QQ看到你的好友~这就是云端服务器的一个例子。而BIM体系中的云端技术,将项目的沟通提升到随时随地无时无刻,BIM带了的产业变革很宽泛,在信息化时代,建筑产业化的发展和装配式住宅的发展前景是十分美好的。我们要想不被别人淘汰,就要去淘汰别人。如何去淘汰别人呢?我们先休息一会,一会由常鸿飞给大家讲解BIM体系在企业级的应用。

推荐第9篇:BIM研究心得体会

课题:

BIM应用及拓展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魏建明

从07年开始,BIM热潮逐渐席卷了中国建筑行业,在2014年麦克劳-希尔公司和清华大学共同完成的《2014中国BIM报告》中,中国BIM发展速度位列全球第4。但在近两年,由于BIM被过度“神化”以及各方急功近利的心态,使得BIM在中国成为了“空中楼阁”。可谓大潮初起,泥沙俱下,很多人对BIM的热情开始锐减。 BIM在中国发展存在着“水土不服”的情况,原因在于BIM影响的不仅仅是使用的工具、技术,还有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的方式流程,甚至整个行业的产业链结构。这与目前国内政策体制,项目承发包模式,设计服务过于强调速度,人员能力碎片化,施工管理过于粗放等都有着密切关系。并不是单纯依靠软件和执行团队便可以实现企业BIM的应用。

在热潮之后我们需要冷静的去思考:从企业层面上,需要制定什么样政策战略才能将BIM融入生产、管理、经营,完成信息化的建设;从项目层面上,如何使BIM技术可以落地,达到效率、效益上的提升。

中国正处于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发展的时期,很多行业追求的是“短、平、快”,往往忽视了质量和长远的利益,缺少精益求精的态度。在建筑行业,相比日本或台湾的精细化,我们的粗放型也是导致BIM寸步难行的原因之一。本文将从项目层面入手,带着“工匠精神”与读者探讨BIM技术发展方向。

一、摒弃眼高手低,回归本源------摒弃眼高手低,需回归本源。

目前,市场上的BIM应用点层出不穷,很多企业想方设法“诱引”客户买单,绞尽脑汁地为BIM穿上“高大上”的外衣,然而众多不成熟的应用点多次让BIM扣上了华而不实的帽子。针对BIM的发展,我们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

BIM的基础是信息模型,所有的应用都要基于具有准确全面的信息模型上实现才有意义。在现阶段,BIM公司做的更多的是依据设计图去建模,通过碰撞检查、管线综合检讨和深化图纸。有的人认为这种工作流程相比传统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更多的时间,却没有带来多少效益。其实当前行业设计周期短,设计费用低下等问题导致设计质量偏低,很多施工图都无法很好的指导施工,设计图是传达设计师的设计理念,施工图必须消化设计理念,以施工者的立场,把他加强表现出来。精细的BIM模型,可以完善施工图,考虑施工面,优化细节。

BIM的出现,使得施工方有了较为科学的改善工具,BIM产出的图纸可随时间改变而及时产出所需的平面、立面、剖面及详图,实时提供最正确的信息,大量减少人工校正的维护量,确保资料一致性;其次,三维可视化加强了各方对二维图纸的理解,减少了图纸的学习时间,让沟通更顺畅;同时,可更好的进行整合管理,输出更精确清晰的管线综合图、预埋预留孔洞图、施工协调计划图。相同的,我们利用BIM去完善设计图,输出精细化施工图协助精细化管理何尝不是一个既实用又可落地的应用? 施工过程中不改图纸,不因修改图纸而增加成本和受其他综合因素的影响。施工前图纸的理解及各方沟通效率,图纸的精细化程度,基础的碰撞检查和管线综合应用,很大程度影响项目成本。

BIM不能只停留于建模,但也不能只着眼于模型之外的拓展应用,模型是基础数据库,创建精确丰富的信息数据才能有效地支持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规划设计,施工安装和运营维护。在还无法从应用BIM的方式(三维参数化)进行设计的阶段,BIM的工作流程更多的是依据图纸建模,我们需要更好的去规划在建筑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我们所需要的信息是什么,我们所需要的模型包含哪些构件,我们的构件需要到什么精度,逐步建立模型标准,这样才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或因为冗余的数据影响信息的提取。在如今BIM的应用受限于大环境,我们更需要从点滴做起,摒弃眼高手低,从模型的准确度入手,制定标准规范,在相应的阶段创建相应精度的模型,将模型的效益最大化。

二、避免浅尝辄止,需循序渐进

BIM是过程自动化的一种形式,很多想成为BIM定义者的人通常会从“软件”、“数字化”或“参数化”等词开始,并且很快就落入由现有软件工具所具备的特性而衍生出来的特定功能。而BIM并没有改变设计施工的本质,设计施工没有BIM,还是一样进行,它影响的是建筑信息的记录方式,影响的是工作流程,信息管理的方式,改变的是一个过程,并不改变结果。就像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的一句名言:“如果你不能把你正在做的描述成一个过程,那表示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们在实施BIM的时候,如果不能正确理解BIM在建筑革命中的角色,忽视了过程而只追求结果,那BIM的道路将举步维艰,甚至无法实现。

现在很多被抨击为“假BIM”的应用点通常是只关注结果,通过三维模型输出一份报告、输出一个视频等,便称之为BIM。BIM改变的不仅是工具和技术,通过软件生成的数据只能代表一种结果,提升建筑品质和效率还需要生产方式,管理流程的改进。因此很多BIM应用点在推广时经常碰壁,这时我们不应浅尝辄止,要完善现有的过程,替换传统模式中薄弱的环节或提供缺少的环节,重新设计原有的过程。以工程量统计的应用为例,国内的清单工程量无法完整从BIM模型中提取,一是和模型精度有关;二是模型只能体现材料的净用量,无法表现损耗量和人工、机械台班量;三是软件功能不成熟,效率不高。对于通过BIM实现工程量统计,需要去判断工程实际工期和模型创建所需的时间,了解材料的权重,需求量大小,占用资金比例,备料的难易度和市场价格,对材料进行分级,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控制。同时,由于国外软件本地化功能不成熟,国内软件底层设计有缺陷,还需要判断国内外软件实现各材料工程量统计的准确与难易程度,才能更好的过渡传统模式与BIM间的转换。

当只着眼软件的功能时,往往会遇到瓶颈,软件只是工具,问题的解决还是需要专业知识,协同方式和管理模式等。

三、切勿削足适履,需因地制宜

国内的BIM发展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异,主要体现在:国外建筑业大多以市场化为主,企业对自身核心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而我国是市场和政府监管并存,工程周期短,靠的多数是现场经验及应变能力。BIM之所以能在国外大受欢迎的原因是BIM的标准化、精确和协同能力,而在国内多数企业没有足够的费用和时间去实施。

工程编码作为建设项目的项目管理、成本分析和数据积累的基础,国外有类似Uniformat、Masterformat、Omnicla等成熟的编码体系,而国内目前还没有一套独立存在的适合建筑工程各方面使用的编码体系,也因此对建筑项目各阶段的投资和费用划分及管控、数据积累等处于混乱状态,给有关参与方在理解和沟通上形成很大的障碍。想要更好的实现BIM价值,建立工程编码体系至关重要,而且编码必须本地化,不能生搬硬套国外标准,需符合国内建筑业管理和发展要求,才能使价值更好的落地生根。

目前占领BIM市场仍是国外的软件,国内的软件在架构和功能暂时还不能与国外的软件抗衡,然而要使BIM更好的适应国内的行业大环境,还需要本土软件投入更多精力,注重软件细节和基础功能的研发,避免急功近利,停留于炒概念的阶段。

“工匠精神”在百度百科的定义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其包含了严谨、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以及专业、敬业等主要内涵。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一些企业盲目追求短平快,导致建筑物没有达到该有的品质需求。传统的建筑业生产力改进面临两大问题:

一是数据创建、计算、分析、管理和共享困难;二是协同困难;

BIM的出现,解决了这两大难题,同时提供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方法。我们需要的是克服浮躁的情绪,借鉴国外成熟的模式流程和标准规范,形成本土化的标准,不眼高手低的寻求“高大上”的效果,也不浅尝辄止的消极看待BIM的发展,以“工匠精神”从基础做起,逐步完善实现BIM的应用。

推荐第10篇:BIM与城市规划

BIM与城市规划

2013年12月7日

16:00

一.3s gis vs前期测绘作用

二.可视化的形式:云端 桌面、移动端、大屏幕监控中心、数字展示虚拟现实数字沙盘——影像革命

地理信息共享平台——服务的方式:基础设施 地下空间 地面交通 电力石油的管理;宁波 三维管线 三维规划 公安应急 旅游服务

中国首个数字沙盘

三.智慧城市管理

ICT引领创新形态:信息技术和创新2.0 从生产方式向服务方式的转变 WEB2.0 《自时代》

特点; 用户大众 协同 开放的创新

智慧城市管理:五位一体的物联网综合应用平台、云端的基础支撑平台、城市环境和资源感知平台;实现巡查检查精细化——智慧决策中感知数据的感知高峰智能化——公共服务;地铁口的人力安检查上亿元

自发车辆 视频监控 噪声监控城管执法中的一卡通 成绩单(监管) 护身符(应急) 城管地图公共服务平台——城管地图

结语:智慧城市管理绝非知道数字化城市管理的一次简单技术升级,而是一种市民参与性的使用模式的变革,比如维基百科一样向公众开放,随时保持信息的透明度。

四.从设计到施工

想班门弄斧还真的到班门来弄

一个柱子包含钢筋 材料等信息,通过分阶段和分层来管理及时的信息。 元素重构:施工段划分、元素边界、面向主题、构造增加内容

过程的元素:施工机械设备、周转材料、临时设施

过程工艺:设计存在;施工运动

早拆模板可以减少一半的模板用量;央视倾斜9度,施工中如果一直保持9度的倾斜,那么当施工完保持稳定状态的时候,就不再是9度。混凝土的徐变和重力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构件中每一个点的受力不同。

实际情况的跟踪,通过云端实现施工和设。

五、施工组织的

ipad在bim上的使用

第11篇:BIM培训总结

BIM培训总结

感谢公司给予的培训机会,让我更深入的了解了BIM系统及Revit这款软件,在老师制定的三个学习阶段中,充分了解了Revit对项目起到的作用,老师纷纷都由详细的讲解,从基础操作知识到各专业项目实践。对于这段实践的培训我的领悟与总结如下:

起初只是听说过BIM,但从未进一步的去了解,在这次紧张培训过程中,我深深的感受到了BIM对将来工作进展的优势,作为一名施工图设计师,在画图要考虑到建筑信息的很多因素,如结构图中梁的尺寸,暖通图中,桥架及管道的尺寸及位置,消防图中消防管道的尺寸及位置等等,按照以前的作图方式,需要一一翻阅,并来回审查及思考顶部造型与设备的关系以及标高是否会有影响,但是在Revit中,会是一个很直观的模型展现在面前,通过老师教的操作知识,轻而易举的查看出当前空间所有设备交错关系,并准确的得知吊顶造型与标高是否会与设备有冲突。

当然这只是Revit的一部分,针对我的个人专业方面还有,图纸整理及正反索引等方面,我们在CAD打印之后经常会出现图号出错,索引出错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大大的增加了我们检查图纸的时间,而Revit简化了这一环节,在设定好图框之后,通过拖拽,而自动生成图纸编号及正反索引,非常便捷的减少了我们作图的时间,而且也大大的缩减了排版方面的出错率。在建好模型之后Revit把立面符号,剖切符号,大样符号,等许多符号变为了一种工具,可以通过直接拖拽后得到想要的效果,虽说减少了我们在平面图之后的工作,但是这些操作对模型的要求也特别严格,不能粗心大意。Revit主要就是在建模的时候会消耗大量时间,但是大量时间换回来的是可观的效率,数据性,准确性,例如我们可以在每一个族(单位)中给它植入项目所需信息,在Revit中生成列表,轻松查看到在整个项目中所有的此类族的数量及数量,造价等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关于预算并可以导入Excel,因为Revit的兼容性,可以与目前市面上的各种建筑相关专业的软件生成文件互通,也非常便捷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Revit并不是仅仅针对我们施工图设计一个方面的软件,包括预算,深化,建筑各专业设计,等整个建筑及装修体系的所有职业都能涉及到,所以也将改变这个行业,更正式,更系统的统一大家的工作流程。

在这三个阶段中我受益匪浅,不光学习到了Revit的软件知识,也通过国家标准院的老师学到了许多建筑专业方面的知识,在Revit的数据化建模中,让我认识到了BIM系统所做出的作品的准确及便捷的协调性,让设计的过程中排除掉大量隐藏在施工中的协调问题。感谢领导给了我们此次机会让我们在自己的事业中更进一步。

孙帅

陈卫潭设计工作室

第12篇:BIM培训总结

BIM培训总结

非常感谢公司提供的学习机会!我谈谈通过此次BIM培训之后,对BIM的认识。

BIM给我带来的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可视化,当我们碰到大型、复杂的项目,刚拿到图纸时,就很难根据二维图纸想象到整个项目的样貌, 传统的2D不能直观、准确的表达建筑物,若是有了BIM技术的应用,将建筑的2D表达模式转换成3D的表达模式,则我们一看就能知道该建筑长什么样了,并且可以全方位的看到整个建筑各个部位,尤其是一些细节的地方。

在施工中,采用BIM技术对建筑项目进行虚拟施工,对项目施工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和优化,从而发现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施工前就采取预防措施,指导真实的施工。

BIM将会是未来建筑业软件发展的最大趋势,它的发展趋势也将势不可挡。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建筑行业的人应该找准自己的目标,尽快学好这个软件。

第13篇:BIM实训室建设

BIM实训室建设

一、概念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将建筑工程各阶段相关数据进行集成的信息模型,是对建设工程项目综合信息的详尽表达。

建筑信息模型是近年来一项引领建筑数字技术走向更高层次的新技术,它的全面应用将大大提高建筑业的生产效率,提升建筑工程的集成化程度,使设计、施工到运营整个全生命周期的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成本降低,能给建筑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效益。

二、意义

BIM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在全世界开展。我们倡导在学校推行BIM实训,旨在让学生走出校门之前预先了解跨专业的工作方式,这样做也让学校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一方面深入学习了本专业的课程内容,同时加强了对相关专业的认识,实现了多专业的融会贯通,并强化了对建设工程整体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

BIM实训是为企业培养和发现顶尖复合形人才的过程。

三、实训室?

将BIM理念贯彻到学生当中,是高校教育紧跟时代步伐的需要。但BIM并不是一个单项的专业课,它是一个产业信息系统。虽然各学校和老师们都知道BIM技术在现在的教学中很关键,但由于它牵扯的专业内容太多,甚至有些学校开设的课程达不到BIM所需的专项数额,故此老师们在谈到BIM教学时都很茫然,不知道怎样着手建立和实践这个教学内容。为高校教育,且为现有各类学校建立BIM实训室着想,规划出一个适用且符合各专业学校现有专业课程的BIM实训教学平台,是本规划的主旨内容。

四、知识链

前面我们了解到BIM并不是一个单项的专业课,它是一个建设工程全过程信息系统。要建立BIM实训室,首先我们要确定适合BIM的专业课程有哪些,只有全面了解建设工程全过程涉及了的专业课程,才能将BIM实训室建设好,充分发挥实训的功效。通过对建设工程全过程专业调查,一个全过程的BIM,涉及的课程内容是:

1、建筑设计专项:此专业主要培养建筑师和规划师,主要专业课程有:中国建筑史、世界建筑史、房屋建筑学、工程制图、建筑环境学、绘画雕塑、土木工程材料等课程。

2、绿色建筑专项:在学校内主要用于建筑师和规划师的辅助课程,使用主要专业课程有:建筑环境学、流体力学、建筑环境测量、建筑自动化原理等课程。

3、结构设计与结构分析专项:此专业主要培养结构设计师,主要专业课程有:三大力学、土木工程材料、土质土力学、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建筑学、工程制图、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等课程。

4、设备设计专项:此专业主要培养民用建筑设备设计师,主要专业课程有:工程制图、流体力学、建筑环境学、建筑环境测量、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学、建筑自动化原理、建筑设备施工技术、建筑给排水、建筑电气、暖通空调、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路原理等课程。

5、土建工程造价专项:此专业主要培养土建工程造价人员,主要专业课程有:房屋建筑学、工程制图、土建识图、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施工组织与计划、土建工程与计量、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工程概预算、工程经济学、建筑工程造价、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土木工程概论、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估价、建设法规等课程。

6、安装工程造价专项:此专业主要培养安装工程造价人员,主要专业课程有:工程制图、流体力学、建筑环境学、建筑环境测量、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学、建筑自动化原理、建筑设备施工技术、建筑给排水、建筑电气、暖通空调、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路原理、安装工程施工技术与计量、工程概预算、工程经济学、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建设法规等课程。

7、工程项目管理专项:此专业主要培养施工和工程建设管理人员,主要专业课程有:土建识图、土木工程材料、基础工程、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施工组织与计划、土建工程与计量、安装工程施工技术与计量、施工组织管理、工程概预算、建筑工程造价、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程监理、建设法规等课程。

8、建设工程VR仿真专项:本课程不属于工程建设的必修专业课,是建设设计工程中的辅助设计课程。以上内容归类到学校专业是:

建筑学院(学院):一般8个专项全有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学院):一般8个专项全有

管理工程学院(学院):

3、结构设计与结构分析软件:

4、设备设计:

5、土建工程造价:

6、安装工程造价:

7、工程项目管理:

8、建设工程VR仿真: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一般8个专项全有

机电工程学院(学院):

4、设备设计:

6、安装工程造价:

7、工程项目管理:

8、建设工程VR仿真: 建筑工程学院(学院):一般8个专项全有 土木工程学院(学院):一般8个专项全有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学院):一般8个专项全有 土木建筑学院(学院):一般8个专项全有

综上,除了管理学院、管理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设置课程内容不是全BIM的专项外,其余学院基本都是建筑专业内容的全专业课程。通过了解各类学校专业课程设置规模,就可以针对不同学校的现状设计出BIM实训室的具体形式。做一个专项对应表

五、软件课程设置

从BIM流程图中我们看到,它是一个贯穿整个建设工程各工序的活动。BIM所阐述的工程项目各工序工作对象都是在一个建筑模型中进行,而且BIM所用建筑模型都要靠计算机建立,所以学生在学习了专业理论课程之后,应该学习用计算机建立建筑模型的技能,BIM实训工具课程设置有:

1、建筑设计建模:本课程是BIM建模各工序中的第一道工作,是建筑师根据业主或委托方的要求,将建筑的使用功能以及表现方式等用建筑专业语言最终形成图形表达;并为下游各类工序提供必备的工作基础。与该课程配套的专业课程参见第四部分的第1条;建模操作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建筑设计软件绘图,在电脑中绘制出符合拟建建筑的施工图形,包括平、立、剖、局部造型等图样以及尺寸标注,同时应辅以装饰装修材料说明,形成完整的建筑施工图。本项课程建议学生至少完成了“工程制图”专业课后实施,建议课时为4课时,学生训练七天。

2、绿色建筑建模:本课程是BIM建模各工序中的第二道工作,可由建筑师或规划师完成。建筑的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根据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和《建筑采光标准》GB/50033-2013上的规定,为了让新建建筑能够建成后达到规定要求,必须在设计阶段就开始对拟建建筑进行相关指标的测算和评估。利用计算机对拟建建筑进行建模计算,可以对建筑的日照、通风、采光、能效等指标进行测算,当每部分指标达不到标准要求时,可以调整设计尺寸、造型等内容,以满足需要。本项课程建议学生至少完成了“建筑环境学、建筑环境测量”专业课后实施,本课课时安排授课8课时,学生训练三天。

3、结构设计及分析建模:当新建建筑的使用功能、造型表述等内容被建筑师构思并绘制成建筑施工图后,结构工程师根据建筑师构思开始着手工程的结构设计,包括承重构件的截面尺寸、材料等的确定,特殊造型部位的结构构造的形式确定。结构工程师的工作不能完全脱离建筑师来进行,在进行结构分析和计算时,有时结构的构件尺寸大小、位置会满足不了建筑功能或者形式表述的需要,这事需要建筑师与结构师共同工作,来解决相关问题。利用计算机建模造型,对拟建建筑进行结构力学分析,从而得到结构中每个构件和节点所产生的内应力,配置出满足应力需要的材料,进一步绘制出拟建建筑的结构施工图。本项课程建议学生至少完成了“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现阶段结构还是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专业课后实施,本课课时安排授课8课时,学生训练七天。

4、设备设计MEP-协同包建模:拟建建筑的建筑、结构施工图完成之后,可以根据BIM的第二步绿色建筑建模的模型和数据,对室内的采光照明、通风空调、消防安全、给排水等内容进行建模设计,并完成施工图。在绘图建模的同时可以利用软件自带功能对室内的管线和设备进行碰撞检查,找出有矛盾的位置,并对这些位置的管线和设备进行水平或垂直方向的修改,使之符合设计要求。对于大型设备可能还需要在建筑结构中预留设备就位的墙洞、板洞,对于设备的固定需要在结构构件中埋置预埋件,所以设备设计阶段,其设备设计工程师也应与建筑师和结构师紧密联系,以便在设计阶段将设备布置的合理,节能、高效,减少后期的修改和变更。本项课程建议学生应完成与设备设计相关的专业课后实施,本课课时安排授课8课时,学生训练七天。注本项BIM虽然涉及建筑工程的采光照明、通风空调、消防安全、给排水等内容,但软件操作基本相同,故不单独设置课时。

5、土建工程计量建模:BIM建模完成到第四步骤,已经将拟建工程的工程图纸完成了,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工程投资造价预算、施工管理控制等活动。无论是工程造价预算还是施工管理等活动,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工程中的分部分项内容进行工程量计算。利用土建工程软件对工程施工图进行建模,能够快速准确计算土建工程量(包括建筑、结构和钢筋等)。由于前面已经有建筑设计建模和结构设计及分析建模,利用模型的BIM关系,使用土建工程软件就能很快将拟建工程的算量模型建好,再通过软件计算分析,得到土建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量。本项课程建议学生先完成土建工程与计量、工程概预算等相关专业课后实施,本课课时安排授课8课时,学生训练七天。

6、安装工程计量建模:安装工程量计算基本是与土建工程量计算是并行的,为了计算安装工程中的穿墙穿板,预埋加固等内容。可以利用建筑的BIM关系,将土建计量的模型或建筑设计建模和结构设计及分析建模的模型,导入安装工程计量软件中,再在模型中进行管线和设备建模,以保证计算的准确和模型的完整,通过软件计算分析,得到安装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量。本项课程建议学生先完成安装工程与计量、工程概预算等相关专业课后实施,本课课时安排授课6课时,学生训练五天。

7、工料机分析及造价计算:BIM关系图中的第五或第六步完成之后,得到了土建或安装工程分部分项的工程量,只有工程量对工程造价或工料机消耗还不能最终确定,需要对分部分项工程量进行工料机分析。利用造价计算软件将第五或第六步完成的工程量数据进行对应的人工、材料、机械使用消耗进行分析计算,辅以相应的单价、管理费、利润、税金等,就可以得到分部分项的人工、材料、机械使用消耗和工程造价。由于工程模型的BIM关系,可直接利用软件的数据传递功能,将第五或第六步的工程量数据直接导入计算软件,进行必要的调整后,得到相应数据。本项课程建议学生先完成建筑工程造价、安装工程造价、工程概预算等相关专业课后实施,本课课时安排授课5课时,学生训练一天。

8、施工及项目管理建模:拟建建筑的施工建造是一个大的环节,牵扯到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在施工前期如果不将施工过程规划、计划好,一个小小的疏忽,将会造成大的或者难以弥补的损失。工程施工及项目管理是对施工工期、现场布置、工程质量、安全等内容进行的前期规划、计划,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实施及管理过程。用工程的BIM模型,可以对工程的进度进行计划,根据进度计划可以确定工程施工过程中每阶段应该消耗多少人工、材料等物质;对于施工现场的布置规划也是工程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通过正确合理的现场布局,可以节约大量的现场物料囤积场地,减少现场的材料二次搬运距离,控制和减少安全隐患场所等事项;对于工程质量的保证和控制措施,也是工程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之一,无论是投标呈述还是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都是第一要保证的,从施工技术交底到工程具体施工到工程完结后的质量验收,都需要一个完整的计划,以便施工过程中的相关人员共同执行。本项课程涉及三个专业方面的内容,

一、项目工期的制定;

二、施工现场平面布置规划;

三、施工方案的制作。BIM实训中,用三个软件分别对应三个内容。建议学生应先完成建筑施工组织与计划、建筑设备施工技术、施工组织管理等相关专业课后实施,本课课时安排授课9.5课时,学生训练五天。

9、建设工程VR虚拟现实:建设工程VR虚拟现实在高校中不是专业课程,现在该课程在学校是一门辅助课程。VR虚拟现实它是利用计算机图形CG(Computer Graphic)技术、仿真技术、人工智能、传感技术、显示技术、网络并行处理等技术,将拟建建筑的室内外环境通过建模,模拟仿真出一个虚拟的场景,通过这个场景,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浏览、互动操作,学习了解并检查拟建建筑在特定的场景下能否满足人们的生活、工作、娱乐、交通、安全等要求。本软件的操作在BIM流程中一般处于建筑构思设计阶段,因为此阶段的不定因素太大太多,稍有不慎会造成拟建建筑的功能不完善,有时会造成重大缺陷,甚至工程不可用。本实训课程建议学生完成房屋建筑学、工程制图、建筑环境学等相关专业课后即实施,本课课时安排授课12课时,学生训练五天。

六、工具软件 为使建筑信息模型(BIM)在计算机中顺利有序的传递,解决上下游数据不通,重复手工录入,协同作业无法有效实现的问题。学校在建立BIM实训室时,必须在实训室内使用统一的软件工具,以保证数据传递过程中不中断,信息传递无差错。并实现专业设计软件与相关计算分析软件之间进行信息共享。 工具软件分为四类;

一、设计类软件;

建筑设计软件Arch:建筑设计软件Arch,构建在被设计师广泛应用的AutoCAD平台之上,采用自定义对象技术,在电脑中构建建筑物的虚拟模型,集二维施工图、三维表现图、BIM模型和建筑数据的管理于一体。

可直接利用Arch形成的BIM模型,快速完成绿色建筑室内外热环境、光环境、风环境的分析

直接利用平面图生成剖面图,采用自定义剖面对象,终结通用对象表达剖面图的历史; 总图模块满足建筑师绘制建筑总平面图的需求,让总图绘制更加轻松、快捷!

提供了完整的门窗系列解决方案,包括智能插入、门窗整理、门窗调位和门窗收藏; 采用多重手段实现文字和表格的快速编辑,包括在位编辑、微型框编辑、文字模板和变量等; 按国际自动统计各种房产面积指标;

图框支持个性定制,并支持自动提取生成图纸目录;

率先实现绿色免安装,即插即用,支持Win64位系统,最大限度发挥计算机硬件性能。

结构设计软件:与上游建筑设计软件可以进行构件模型导入,能进行多、高层建筑结构的空间有限元计算分析与设计,适用于框架、框剪、剪力墙、筒体结构、混合结构和钢结构等。

节能设计软件BECS:节能设计软件BECS,构建于AutoCAD平台之上,可以直接利用主流建筑设计软件Arch或TArch的工程文件,也可以通过软件提供的建模工具快速的建立热工模型或通过2D条件图识别T3或纯CAD绘制的图纸;

配套居建三大节能行业标准及公建国标;《严寒及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1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支持全国各省市地方标准、规定、实施规则等节能要求;

支持各类复杂建筑形态(复杂屋面、异型曲面建筑)的节能分析; 能提供通过解温度场实现线性热桥应用于工程实际的建筑节能专业;

结合建筑日照Sun、建筑采光DALI、暖通负荷BECH、室外通风Oven等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的全覆盖; 与能效测评BEEC及暖通负荷BECH软件共享热工模型,一模多算; 有GBXML接口,提供节能热工模型导出形成XML文件,实现模型的无限共享; 提供全国各地的常用构造库、材料库和新型材料的产品参数与厂家信息; 能设置热工模型的计算参数、围护结构构造做法;

能计算热工模型的体形系数、窗墙比、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等参数;

按选定的节能标准对设计建筑进行节能分析,计算建筑物的能耗;给出设计建筑满足规定性指标或综合权衡性能指标的结论;

提供一组用于生成节能报告书、报审表、电子审查文件及导出GBXML模型的功能。

日照分析软件Sun:日照分析软件Sun,构建于AutoCAD平台,按照国家规范和相关的地方规范编制,包含两个主体模块:建筑日照采光分析计算和太阳能利用分析计算。支持日照标准的定制,适用于全国各地日照分析计算;

按国家日照标准及全国各地日照标准需要考虑的因素和参数,并可灵活设置全国各地不同日照计算要求; 通过基本建模、屋顶坡地、体量建模及命名编组等模块,快速建立直观真实的三维日照模型;

对建筑阴影、窗户日照、线上日照、单多点分析、等日照线、日影棒图等,各种方法日照结果可互相校对; 支持各地日照标准主客体范围计算规则;

在日照时数及最大可建高度条件下,对光线圆锥、绘切割器配合光线切割实现遮挡建筑动态切割;具有推算限高、动态日照、日照仿真等功能;

有用于绿色建筑指标核算的模块。在日照分析模型上快速定义乔木、亭廊、红线等属性层后,计算地面影率、建筑密度及用地指标等;

直接利用日照模型,完成太阳能利用倾角分析、辐照分析、单点;辐照、集热需求及经济分析等方案设计参数的计算及图形输出;

采用分析城市自动匹配标准要求日照报告格式的技术手段获得符合规划审批的日照报告书;同时可根据不同要求自定义报告书格式。

采光分析软件Dali:采光分析DALI是国内首款建筑采光专业分析软件,构建于AutoCAD平台,主要为建筑设计师或绿色建筑评价单位提供建筑采光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工具,功能操作充分考虑建筑设计师的传统习惯,可快速对单体或总图建筑群进行采光计算,是《建筑采光设计标准》实施的配套必备工具。 支持国标《建筑采光设计标准》多个版本要求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相关采光指标要求; 支持将要实施的最新《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 支持国家和地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关于采光指标要求的计算; 直接利用节能或暖通负荷计算模型作为单体模型,无须二次建模,解决国内外其他产品需重复建立模型的问题;

总图或遮挡模型直接利用日照分析模型,可重复利用已有模型,在完成节能、日照指标分析的基础上,快速完成采光指标的分析;

支持复杂建筑(复杂屋面、异形曲面、坡地建筑等)建模并参与采光计算;

提供点、面(区域)、立体多种不同的采光分析功能,用于直观表现项目的采光效果; 自动按采光标准要求计算房间的采光点位置;最小采光系数和平均采光系数可适用于不同标准和规范的需求; 单点分析、区域分析可快速获取房间某点或某区域的采光系数;

提供三维采光分析功能,可直观获得房间某一视角的亮度或照度的等值线图或伪彩色图;

输出详细到任一房间的项目采光分析报告书,各分析统计表可灵活输出到word或excel,方便形成不同需求的报告格式;可将采光数据分析结果转成彩图,并提供最终的采光报告;

结合建筑日照Sun、建筑节能BECS、能效测评BEEC、暖通负荷BECH等实现绿色建筑设计指标全覆盖。 室外通风软件Oven:室外通风Oven是一款为建筑规划布局提供优化设计的分析工具,构建于AutoCAD平台,集建模、网格划分、流场分析和结果浏览等功能于一体。软件针对绿色建筑室外风环境分析的要求量身定做,将深奥复杂的流体力学计算(CFD)用浅显易用的软件可视化予以展现。 在AutoCAD下统一集成建模、计算和结果浏览; 与日照分析软件Sun的模型兼容; 支持米制和毫米制两种基本单位; 输出直接体现绿建指标的成果图;

提供快捷便利的室外总图建筑和遮挡物三维建模工具;

自动根据室外通风的特性固化CFD参数,并自动确定计算范围;

提供粗略、中等和精细3个等级的计算分析,自动划分计算网格,不同的分析阶段可选择不同的精度策略。 快速提供风速场、风压场的分析图,支持矢量图、点云图、线框网格图、伪彩渲染图多种表现形式。 暖通负荷软件Bech:Bech是国内首款基于图形模型的建筑冷热设计负荷计算与全年逐时负荷模拟的专业软件。软件构建在AutoCAD平台之上,可以直接利用主流建筑设计软件Arch或TArch的工程文件,自动提取围护结构数据,与主流节能软件Becs无缝结合,实现BIM数据共享。 支持《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376-2012); 共享节能设计软件Becs的工作模型,保持热工计算的一致性; 基于图形建模并可利用主流建筑设计成果,避免键入海量数据; 可考虑热桥的影响,负荷计算更加准确;

支持曲面围护结构,避免人工繁复拆分的巨大工作量;

提供GBXML接口,热工模型导出形成XML文件,实现模型的无限共享; 提供建模工具快速建立热工模型或通过2D条件图转换两种途径;

可设置项目的地理位置,项目信息、围护结构构造、输入单位及房间面积计算规则; 能进行采暖热负荷、空调热负荷、空调冷负荷以及全年逐时负荷的计算;

可用电子表格浏览负荷的详细构成并可导出到Excel;以曲线、直方图等方式直观展示逐时负荷;输出HTML格式的计算书并可用Word浏览和打印。

设备设计软件MEP-协同包;MEP协同包集电气设计、暖通设计、给排水设计等专业设计于一体,是构建于AutoCAD平台上的设备设计专业软件,支持工业和民用设备工程设计。

电气方面,软件采用和符合《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42-2011)及各类工业电气设计规范的要求;

暖通方面,软件采用和符合《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GB50736-2012)规范的要求; 给排水方面,软件采用和符合《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修订版规范要求; 具备土建专业的墙体、柱、门窗、楼梯、阳台等建筑平面图设计功能,同时也提供CAD图形或建筑成果图转换成各类设备设计规范的要求。

灵活多样的设备和管线布置功能,模糊捕捉实现管线与设备精确连接,方便的标注和材料统计功能; 参数化设计设备及管线沟平、立、剖面图,参数化编辑尺寸、编号和剖面图等;

能进行强弱电系统图绘制,自动生成照明、动力、低压灯系统图,百种高低压回路方案; 百种常用电气控制原理图库供直接应用,电机回路快速搭建,积木式搭建各种原理图; 对于管线的负荷、压力、流量等能按照提供的相关参数自动设计计算管道直径、电源导线的直径等。

方便绘制单、多层桥架及三维支吊架,各构件智联联动,标注编码构件并统计材料。 提供滚球避雷和折线避雷绘图和计算,真实动态的三维避雷模拟保证设计结果的合理。 通过电缆清单表和电机表自动进行电缆敷设,生成电缆敷设图,标注材料统计全智能。 通过二维施工图实时获得的三维模型,可导出Navisworks文档,与建筑、结构、电气、暖通和给排水等模型配合,实现真正的碰撞检测,帮助AEC行业全专业设计过程的BIM落地。

二、造价类软件;三维算量(土建计量)软件TH-3DA:软件基于国际最权威最成熟且使用最广泛的AutoCAD平台,拥有正版Autodesk授权。市面上所有利用AutoCAD平台开发的软件均可与“三维算量软件”数据共享互导,是真正意义上的“BIM”系列建模软件。工科学生只要学习过CAD制图,假以简单的培训即可熟练操作此软件。 手动布置和自动识别相结合,快速准确,通过导入设计院电子文档进行识别,快速生成三维构件工程量计算模型;

构件与钢筋建模均在同一个软件中进行,严格按照“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将构件与钢筋同时表述的原则,符合高校教学,不将学生的学习引入歧途;

当构件尺寸或相关参数出现变化时其钢筋构造同时改变,符合现行高规、混规、抗震规范标准。软件做到构件工程量和钢筋工程量同时出量,结果准确,真正简化了操作步骤;

多视口操作,可二维与三维图形同时显示,且在三维状态下也可编辑修改构件,直观方便; 复杂钢筋完美处理,智能分析跃层、错层和跨层构件的扣减关系;

构件核对,按传统手工模式输出工程量计算式,可对构件进行核对核查、并且图视和动态显示扣减明细内容;

清单或定额挂接,一模多算,所建算量模型可以按照清单规则和定额计算规则同时计算工程量,对于不懂清单、定额挂接的学生,可直接输出带有换算信息的工程量,便于下步人员进行套价操作,完成BIM信息模型的传递。

算量结果可直接导入“清单计价”软件,实现BIM数据传递。

安装算量软件TH-3DM:软件基于国际最权威最成熟且使用最广泛的AutoCAD平台,拥有正版Autodesk授权。市面上所有利用AutoCAD平台开发的软件均可与“安装算量软件”数据共享互导,特别是与“三维算量软件”可以共享建筑模型,安装工程中的构件直接在共享的土建模型中进行布置,可以直接对安装器材与器材、器材与土建结构构件进行碰撞检查,无需再次用其他软件和手段进行碰撞建模检查,是真正意义上的“BIM”系列建模软件。工科学生只要学习过CAD制图,假以简单的培训即可熟练操作此软件。 通过真实的三维图形模型,利用构件相关属性和计算数据,辅以灵活的计算规则设置,完全满足给排水、通风空调、电气、采暖,消防等安装工程全专业的工程量计算;

手动布置和自动识别相结合,快速准确,可以直接导入MEP协同包设备设计软件绘制的电子文档图纸,对系统图,材料表、电子图纸进行识别,建立算量模型;

自动计算的规则符合现行各种规范和标准,结果准确,真正简化了操作步骤;

多视口操作,可二维与三维图形同时显示,且在三维状态下也可编辑修改构件,直观方便;

构件核对,按传统手工模式输出工程量计算式,可对构件进行核对核查、并且图视和动态显示扣减明细内容; 清单或定额挂接,一模多算,所建算量模型可以按照清单规则和定额计算规则同时计算工程量,对于不懂清单、定额挂接的学生,可直接输出带有换算信息的工程量,便于下步人员进行套价操作,完成BIM信息模型的传递。

算量结果可直接导入“清单计价”软件,实现BIM数据传递。

清单计价软件TH-BQ:与三维算量软件TH-3DA和安装算量软件TH-3DM的输出数据无缝连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BIM数据传递。

软件内置用户指定的工程量清单计价项目及项目指引、当地当前适用的建设工程计价定额或消耗量定额。 系统包含工程量清单计价与传统定额计价两种模式;用户可以根据计价特征以及其他需求自由设置;系统可以同时计算两套结果、打印两套报表。

根据工程概预算结算、造价审核、投标报价方式的不同,可提供建设、施工、审查、招标、投标单位等全面的解决方案。有指标分析、工程审计和计量支付功能。

具有新建预算书、设置工程属性、编制分部分项、措施项目、其它项目、进行相关换算和造价调整; 提供报表文件分类管理,Word文档编辑、报表设计、打印、输出到Excel格式文件等功能;

有“建设项目、单项工程、单位工程”构造的树型目录结构,方便组织和管理预算文件。设置预算编制操作界面、操作习惯,功能选项和相关标识;

能对系统数据进行维护,包括定额库、清单库、工料机库、清单作法库、取费程序等,清单作法库、取费程序等数据的维护功能。

没项目有换算标识,可追溯换算过程;定额库、工料机库分章节、分类管理。

三、工程管理类软件;

项目管理软件TH-PM:能够生成横道图、双代号网络图、时标网络、单代号网络,能根据国家标准编制计划,科学合理地安排计划,实时动态地控制工程进度;

以横道图,双代号网络图作为主要工具,可互动生成,智能模拟,可在图上直接绘制图线,并可自动生成统计分析表;

能够对选中施工项目进行资源挂接,消耗量定额挂接。

施工平面图布置软件TH-ID:能提供丰富的基本图形组件及对应的综合操作,可生成各样的工程图形组件并完成施工平面图的绘制;

可自定义施工现场图形组件,满足特殊情况的需要。

工程标书编制软件TH-BDC:内置多种专业多套标书模板、素材丰富全面,满足日常投 标制作需要;

支持多媒体标书编制与组织集成,包含多种图形格式,提供相关法律法规、常用施工组织方案、施工规范、技术交底资料的查询。

提供素材、模板资料的自定义维护和更新下载。

四、其他辅助类工具软件和系统;

城市建设模拟仿真(UC-win/Road)系统:能在运动的三维空间实时操作,将设计概念性方案转化为三维直观动态实现效果,将概念方案表现为形象方案;超群的现实模拟,丰富的表示选项,支持各种各样行驶方式的飞行模拟等充实的VR功能。

工程合同管理软件TH-CM:能实现对施工合同的管理科学、规范化,能及时提供工程收款、付款等信息。 提供按合同范本生成合同功能,制作合同快速方便。

可导入清单计价软件编制的预算价、审核价、合同价和结算价文件,并可对预算、定额、工料机数据进行浏览、查询、分析对比。

工程材料管理软件TH-MM:能够在单机及网络环境中运行,将材料的进、销、存、退、盘、调等业务和材料成本的核算集结为一体,实现工程材料真正的集成化、电脑化管理。

工程监理管理软件TH-CPS:结合工程监理电脑化管理实际需要,覆盖监理业务的所有内容。

招投标实验教学模拟仿真系统: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的建设工程交易计算机辅助评标系统,以工程招投标活动为主线,让老师、学生模拟扮演招标人、投标人、评标专家等角色,完成一次实际招投标工作,从而将多门专业课程(招投、施工组织、造价、合同等)结合起来,使学生将专业融会贯通,同时还可实际锻炼组织协调能力。

招投标实验教学模拟仿真系统是一个面向高校模拟教学的电子系统平台;

系统采用C/S结构,后台数据库使用MS-SQL SERVER或ORACLE,.由控制端配置与数据的参数连接; 辅助评标工作网络由数据库服务器、评标控制端、专家客户端三部分组成;

提供招标文件编制软件,建设单位通过该软件,可以快速地编制招标文件,并且保证招标文件的标准化; 提供投标文件编制软件,投标单位通过该软件,可以快速地编制投标文件,并且保证投标文件的标准化; 提供各种方便快捷的评标辅助功能,例如数据的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各单位报价的平均值、筛选大小项等;

充分考虑了与其他业务系统的数据信息共享。

七、工具软件教程 这里向学校推荐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的九本相关专项软件高级实例教程: 《建筑设计软件高级实例教程》

《结构设计软件高级实例教程》

《节能设计与日照分析软件高级实例教程》 《设备设计与负荷计算软件高级实例教程》 《三维算量软件高级实例教程》 《清单计价软件高级实例教程》 《安装算量软件高级实例教程》

《项目管理与投标工具箱软件高级实例教程》 《建设工程项目VR虚拟现实高级实例教程》

该套教程中每本教材对应BIM流程中的一个使用软件,全套教程均用一个工程实例向学习者讲述书中所述软件建立工程模型的步骤和方法。除建筑设计软件高级实例教程外,其他教材均带有实例电子图文档,学习者可参看光盘视频,结合书中所列步骤一步一步的学会使用软件将实例完整的重复建立一遍,最后达到能使用软件独立建立自己建设项目的建筑模型。

斯维尔公司本着为学校教学着想,在校企合作的前提下,学校支付课时费,斯维尔公司可为学校提供授课老师资源。

八、实训机房配置要求

BIM实训室计算机机房平面布置见BIM实验室布置图,本机房为最小配置方案,即保证BIM整个流程完毕必须有一个专业卡位设置。学校可根据自身条件将机房适当扩大,也可根据学校的专业学生数额,只扩充相应的专业卡位。相关数据如下: 实验室面积:49平方(约7m*7m) 定制桌子:边长0.9m,每组5人,数量:6张,颜色:咖啡色 实物模型台:2.0m*1.0m,数量:1张 椅子:若干把

电脑主机:31台(置桌子下面) 显示器:31台

投影仪:1台(悬挂式),投影影幕:1块 电源插座:设置在实验室两侧或台座下地面

宣传挂图:11幅(大小:0.9m*0.6m 材料:白色亚克力板8毫米厚,11块) 黑板:1块

空调:悬挂或立式任选(壁式空调,设置于两侧墙壁上;立式至于墙角) 书柜:2-3个(约1m-2m长) 多功能讲台:1个

服务器:1台(置于后墙角) 打印机:1台

小音箱:4只(悬挂实验室四个角落)

机房环境要求:根据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和GB2887-89《计算机站场地要求》中规定的温湿度要求,项目A级,夏季温度要求20~24℃,冬季温度要求18~22℃,温度变化率<50℃ /h不结露,湿度45%~65%。

计算机设备配电系统是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和保证。GB2887-89《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对计算机供电方式分为三类:本机房工程按二类供电:需建立带备用的供电系统。

特设消防与电源联动装置,一旦发生意外,防火系统启动之时,能自动及时切断总电源输入,将损失减至最低。见BIM实训室布置图、效果图

九、组队要求

由于BIM不是一个专项的课程内容,所以它不能用建设工程中的某一专项课程来主导实训。另外根据BIM是一个“建筑信息模型”的数据传递,是一个建筑项目从设计到施工完结的全过程操作,它有建设工程各工序上下游的连接关系,所以BIM实训对学生的基本能力有下列要求: 做BIM实训应该是一个学生组成的团队,且最好是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 进行BIM实训的学生至少完成一个学年后的专业课程;

完成一个完整的BIM实训应该是建设工程全专业集合,可以是不同年级的学生; 做BIM实训的学生应该具备CAD绘图基础;

做实训的学生应该初步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在建筑信息模型流程中的所处位置。 组队:进行BIM实训的学生按5人一组,每小组选出小组长一名。 专业成员:一个小组中最好是有工程设计、工程造价、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相互搭配。说明:实训室内所设专项台座,供与该专业的学生使用,但专项台座内学生的专业应该不同,最好是二或三人的专业与专项区对应,另外的人员应是其他专业,如此工作下来可以让非专业人员了解本专业的工作内容和过程。 座位:小组按BIM实训室布置方案图中所列专项区入座,除其他人员可以是不同专业的成员外,组长必须是所设专项区的专业人员。见BIM流程图

十、BIM实训方法

如前所述,由于学生在校所学专业是单一的,不可能将BIM实训要求的课程全部完整学习下来。另外有些院校的课程设置也没有BIM所要求的全面,所以我们的BIM实训方法就不能一概的只按全专业的课程进行设计。这里首先我们认为只要是有数据传输的建筑模型,就应该是BIM,它只是上下游工序短一点而已。故BIM实训课程应该按照这样一种思路进行设计,摒弃BIM需要建设工程全专业参与的思路,不论学校所设专业课程是否全面,只要参与BIM实训的两项专业流程上靠近,其工程模型有数据传递关系,就可以进行实训操作。

BIM实训课分两种形式,一种是有企业委托的具体业务,可以直接用来让学生在BIM实训室内做,也可以让学生走出校门,直接参与企业的工程项目做BIM实训锻炼。另一种是老师根据BIM内容,给出模拟课程练习。对第一种形式,实训课没有课时要求,主要按照业主工期要求,安排完成时间。对第二种形式,按学校课程安排,可以利用学生的实习时间来组织BIM实训。 有全建设专业学校的BIM实训方法;

进行BIM实训之前,每次实训应该由某一专业院系发起,联合其他有进行BIM实训需求的专业院系,同时进行BIM实训。

换专业:在BIM实训的过程中,学生应该用60%的时间从事自己专业的课程操作,用40%的时间参与与自己专业无关的专业工作,让BIM理念真正的体现到实训当中。学生在

自己专业项目内工作一段时间后,应将学生调换到另一个专业课程中实训一段时间,以了解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其他专业的工作内容和方式方法。建议老师在调换学生使其了解其他专业时,应将学生只调整到BIM上下游相近的工序,不应调整幅度过大,否则学生很难把握相关知识。

换专业时间把握:调整学生专业课程时,不能在任意时间段调动。应该在学生完成一个阶段性专业工作之后进行。如设计工作阶段时,要等学生将建筑构思完成之后,绿色建筑校核之前进行换专业调整。如果不按规则随意调整,将会让学生的学习思路断裂,最终得不到BIM实训的效果。

有时企业委托的业务是一个具体的专业,如造价确定或者是标书编制,也或者是项目的工期安排等等,碰到此类情况时,老师可以将项目内容自行进行扩展到其他专业,这样就可以同时锻炼其他专业的学生,重而完成一个全专业的BIM实训。

有企业具体委托的项目,可能是收费项目,老师一定要注意保证项目完成的质量和工期。将项目用于学生实训时,每专项区的小组长要担负质量检查的角色,每工作日的下午5点至5点半是学生每天工作交流会时间,小组长要将同学在当天工作中的优缺点在会议上做通报,另外学生要交流工作过程中的心得,如做什么工作时发现了与课本上没有学到的内容,自己是怎样处理的,提出来让其他同学评定处理的对还是错,同时小组长要在工作检查单上给出评语。

在没有企业委托项目而需要做BIM实训时,老师可以自己设计一份项目任务书,让实训学生按照BIM流程内容,将项目从建筑设计直至项目施工竣工,做一个虚拟BIM实训。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参训学生出一些施工过程中会碰到的问题,如工程变更、刮风下雪等等,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体验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变化,提高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处理工作难题的能力。 学校只有部分建设专业的BIM实训方法;

建议学校的BIM实训室的平面布置还是按照全专业实训室的方式建立,专项区的设置按照自己学校现有专业设置即可。

组队:方式同全建设专业学校。

专业成员:一个小组中按已有专业的学生相互搭配。其他内容同全建设专业学校。 座位:方式同全建设专业学校。

换专业:方式同全建设专业学校。 换专业时间把握:方式同全建设专业学校。

只有部分建设专业的BIM实训,也可以接收企业委托的业务作为学生的BIM实训内容,但注意接收的工程项目应该是学生们学过的专业,否则质量和时间不能控制。

有老师说:BIM是有流程顺序的活动,如当项目还在设计阶段,做造价的同学就没有事情可做,怎么让学生同时进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建议老师在设计实训课程时,可以将后期工序的学生调整到先期工序内实训,之后到正式工序再将学生调整回本工序。

又问:实训按照设计的任务书做,不是实际现场情况,学生学不到什么?模拟实训时老师应出一些施工过程中会碰到的问题,如工程变更、刮风下雨,地下水、流沙的施工难度,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体验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变化,提高学生今后处理问题的能力。

又问:有些学校没有建设专业全课程,机房设置方案中的专项区也应这样设置吗?应该的,虽然学校没有全专业课程,但必须在实训室内体现BIM专项的内容,电脑内可不安装没有的专业课程软件,专项座位区域应该按此方案设置。主要是从感官视觉上就让学生知道,一个工程项目从设计到竣工,就应该有这些过程(专项工作)。 十

一、BIM实训结果

学生通过BIM实训,首先了解了自己所学专业在整个工程建设中的作用,了解本专业在实际工作中的方式方法,具体流程,为了保证自己工作的质量,应该注意什么,控制什么等知识。据了解学生的理论课中涉及国家和行业颁布的规范、标准、细则等内容很少,通过实训,学生会预先掌握这些知识,对就业大有帮助。通过BIM实训,学生知道了自己所学专业在整个BIM流程中的位置,也进一步了解了本专业上游和下游是什么工序。上游传递给自己专业用到时的数据,有哪些要求;自己工作的内容和结果对下游工序传递时,应该完成到什么程度,保证什么质量,才能让下游充分利用自己的工作成果。通过BIM实训,学生在加固自身专业知识和消化的同时,也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认识,避免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拿不出处理相关问题的方法。

学生通过BIM实训,基本完成了一个具体工程项目的操作,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本着校企合作精神,相关主管部门给予学生相关专业的资格认证。

第14篇:BIM学习心得[推荐]

BIM学习心得

感谢公司提供的这次BIM的学习机会,BIM作为国内较先进的软件,有幸学习感到非常激动和珍惜这次学习机会。

第一部分:BIM学习部分

老师从BIM的基本概念、应用范围到具体工程实例应用详细的讲解。原来自己过去对BIM的认识过于片面和狭隘。

BIM把虚拟和现实完美的结合,让建筑走向了二次革命。下面谈谈这次BIM的培训的感触:

BIM自身存在着众多的优越性。首先,BIM系列的软件呈现出的是一个三维的立体图,可以很形象的反映出建筑物的形状、体貌等特征,让大家对建筑物有直观上的认识,而不是靠对CAD图纸的认识去想象。

其次,BIM系列软件可以有效的解决专业各系统中产生的碰撞问题,利用立体模型的模拟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减少不必要的碰撞和返工问题,这样既节省了材料浪费,又节省了不必要的人工费用。

然后,BIM系列软件可以方便预算计算,很多材料都可以直接在三维图中显现并由电脑加以计算,得出详细的数据。这样不但节省了时间,也使得计算更为精细。

BIM可以通过ipaid移动端使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BIM强大的功能后面,同样也存在自己局限性:

一、现阶段BIM系列软件对计算机的要求很高,比如使用revit软件,图纸稍微复杂点,图元稍微多点,电脑就会出现卡机的现象。我们所买的普通的笔记本电脑,只能对一些简单的图纸进行绘制。

二、BIM系列软件实际展现的三维模型需要借助电脑才能得以体现,不能在施工现场灵活运用,不能很方便的使大家依靠BIM到施工现场进行检查验收。

三、BIM现阶段在工程中应用的并不广泛,很多人根本没有BIM这个概念,也就不方便BIM在施工中全面的应用。当然,没有什么能阻挡科技向前进步,可以预见未来的施工中三维视图会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 老师从登浪桥项目完美应用到宁大体育训练馆的应用展示BIM的应用特点。用奉化江大桥项目展示了奉化江大桥建筑信息模型应用平台的组织架构和应用,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BIM。

第二部分:感悟部分

BIM软件系列,在施工单位主要应用的是Naviswork和Revit,主要操作的是信息模型应用平台。我们需要学习和熟练运用这两个软件和操作平台。

老师教学是基础和指导,后期运用和熟练靠自己的努力。这是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应该多拍些照片和做好上课记录,有助于我们自己后期的理解和运用。这次上课由于我们走错了路导致迟到问题,下次我一定提前做准备,提前到达教室。课后整理好听课笔记和做好学习记录。

非常感谢公司提供的学习机会,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BIM是一个从学习到使用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和努力,熟悉到熟练运用的过程。

贾永强 2017.02.26

第15篇:BIM使用体会

时至今日,关于bim技术的话题已不是要不要采用这项技术,而是如何采用,以及如何顺利过渡的问题。在应用及推广bim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必要消除几个关于bim的认识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认为bim是高端技术。这是方向性的误解,bim是未来的“大众”设计技术,它还将成为每一位设计师和工程师必备的执业资格条件。

第二个误区是:bim很难掌握。bim的确难以掌握,但这仅是相对于autocad等2d设计软件来说的。bim设计与2d设计的不同之处在于bim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有法可依”并“有法必依”,掌握这些规则需要更多时间和精力,但掌握之后并不需要高深的应用技巧或深厚的计算机基础。 第三个误区与第二个想反,认为bim可以快速掌握。持这种观点很容易在学习和实施的过程中产生挫折感,甚至半途而废。bim软件供应商以及类似于“三天速成”之类的教程都可能给初学者以误解,认为bim技术一两周就可以掌握。实际上,掌握bim需要的是几个月而不是几周,并且需要一个bim环境 第四个误区,是认为bim能大幅提高设计院的生产效率。实际上,bim技术提高的更多的是设计+建造+运营的综合效率,而非单一设计环节的效率。对设计环节来说,bim可能反而增加了信息量的输入,这会加大部分设计人员的工作量,但这会通过体现协作优势得到加倍的补偿。长远来看,bim的综合效率会使得采用bim技术的设计院所在投标过程中具有更大的优势。 第五个误区,是认为单位有一个小组可以搞bim就可以了。实际上,未来只有全体采用bim,才能体现出单位竞争力。

本文将结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参与的一个管线综合项目实例,阐述bim技术与常规设计方式的不同点与二者的接合和过渡办法。 2.项目概况

实施bim管线综合的mep项目为清华大学新建医院一期工程门诊综合楼,总用地面积为 10.14 公顷,总建筑面积为94510平方米,地下2层,地上13层;建筑高度为63.45米;属于一类高层建筑。该医院建筑构造复杂、布置变化多、管线最复杂的地下二层到地上五层均为不同的标准层,且层高也不一致。各类风管、水管不仅种类多、分布密集,而且要求布置精准,并尽量节省空间。对于这个项目,依靠通常的2d设计手段已很难完成。在这种情况下,bim中心与该项目设计人员合作,采用 revit mep进行了3d管线布置,与设计人员一起在3d状态下成功进行了管线调整,不仅避免了碰撞,也尽可能地提升了房间使用空间高度。在此过程中,还有效地开展了bim培训及推广工作。 3.整体组织 该项目采取传统设计与bim设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项目组分为设计团队与bim团队,两个团队的协作贯穿项目始终。软件方面,bim团队主要采用了revit 2011系列中的architecture和mep,另外还有一些外围辅助软件,如autodesk design review2011等。

4.团队协作模式 bim团队与设计团队的协作方式分为两个阶段,初期阶段,二者相对较独立,合作模式如下图所示:

设计团队与bim团队相对独立的协作模式

此阶段,设计团队采用传统2d设计方式进行,bim团队基于其设计成果(2d设计图)创建3d bim模型。然后,设计团队与bim团队合作,基于3d管线模型进行碰撞检查以及管道调整。调整完成后,再自动形成2d参考图,设计团队基于2d参考图调整其设计成果,形成最终的设计交付文件。同时,bim团队基于3d模型形成3d发布文件,该文件将取代通常的2d管线综合图,该文件可利用免费的autodesk design review2011查看。 由于设计团队此阶段几乎不需要任何bim培训,因此对工作的切入是非常有利的。采用这种方式,bim团队与设计团队顺利完成了一个标准层的管线布置与调整工作。在此过程中,设计团队也切身体验了bim设计的优势,对bim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接下来的bim培训打下了良好基础。 接下来,bim中心对设计团队进行相关bim培训。由于是结合实际项目的培训,培训非常着重实用性,让每一位接受培训的设计人员能够在短期内“上手”,在bim中心的帮助下开始bim设计。这是很有效的培训方式。脱离生产的系统的培训可能会耗费相当长的时间,并且由于缺乏实战关联,培训的实用性往往不强。

另外,bim中心负责做好所有的周边工作,如设备配备、软件安装及调试、网络设置,以及项目相关的系统模板设置、常用族的开发、标准定制、协同辅助等等,没有bim团队的帮助,这些环节会耗费设计团队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说这也是bim设计长时间以来不易推广的重要原因。

设计团队完成bim转化之后,工作配合的模式就有了变化,bim中心更多的是发挥其支撑作用。此阶段,bim中心将以发挥技术支撑作用为主。设计团队直接采用bim技术后,由于节省了前后两方面的成果重录入及校核工作,工作效率比前一种过渡式的配合方式大为提高。

5.协同工作 bim协同设计与当前2d cad方式下的基于网络沟通与组织的协同设计是完全不同的。bim设计中,协同即是设计手段本身而非辅助工具。

打个比方说,以前的2d协同设计,是采取网络沟通手段方便大家互相参照对方的设计文件,即需要的时候可以很方便地拿过来参考一下,知道到哪里找、以及怎么找到需要的东西,省去了设计人员网上找文件的过程。而bim的协同,则是大家自一开始就在共同构建一个虚拟的模型,包含建筑、结构、设备、管道等等,大家仿佛同处于一个虚拟模型之中一同工作。你会看到别人搭建和布置的东西,别人也会实时看到你的,碰撞与矛盾都是可以即时发现,你可以随时就一个碰撞同其它工种的工程师展开讨论。

在 revit中,中心文件是这个虚拟模型的代表,基于中心文件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前述的协同模式,如下图所示:

在revit中,从技术角度实现前述协同是很容易的

可以说,没有协同,就谈不上bim。在revit中,从技术角度实现前述协同是很容易的,也很容易学习和掌握。相对来说,人们更需要接受的是设计方式的改变,协同从根本上摒弃了以往单兵作战的设计方式。bim的协同需要良好的项目规划以及成员工作关系的划分及组织,它更多依靠管理者的协调作用。revit中,每一个工作单元叫做一个工作集(workset),规划合理的工作集会使得项目逻辑合理、结构清晰,并且除协同之外,还可以发挥许多衍生的功能,这在后面还将述及。 6.结构模型创建

为管道碰撞检查的目的,我们需要创建结构模型而非建筑模型,但由于建筑墙体对管道布置同样有影响,因此我们创建的模型中也包含了建筑墙体。

带建筑墙的结构内部

对于高层建筑,按层划分工作集是一种有效的办法。revit虽然有层的概念,但并没有直接控制层的显示的办法。工作集作为一种协同工作概念下的操作单元,还可以被用作控制层显示的最有效的手段。下图显示的模型中,通过工作集隐藏了中间两层的结构,并隐藏了各层楼板的显示:

通过工作集隐藏了中间两层的结构,并隐藏了各层楼板的显示

与autocad不同的是,revit中没有“图层”的概念。尽管其它一些bim软件或造型设计软件如archicad、bentley architectur、bentley structure、rhino等仍然使用图层做为重要工具,revit还是走上了另外的道路。revit更倾向于按构件功能、类别来区分并控制。revit将构件按功能、类型做了很多分类,我们可以直接用这些分类控制构件的显示。例如,可以通过revit的显示开关直接控制楼板或梁、柱的显示。

而对于其它一些需要用户定制的分类标准,如高度小于800的梁、或顶标高比楼层标高低50的梁等,revit提供了过滤器以供使用。利用过渡器工具,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按自己的标准把构件分类,控制它们的显示效果,如是否显示,显示为什么颜色、是否透明等等。总的来说,revit按类型分类的手段也是很丰富的,熟练运用会起到很好的效果,缺点是定制不够直观,初学者掌握起来不象图层那样便捷。 7.链接结构模型

管线建模时,我们并不直接在结构模型中进行。对于性质不同的工种(结构与mep),revit不推荐将它们的模型合而为一,而相互保持独立。链接是保持二者参照的有效手段。

在本医院项目中,我们通过链接的方式,将结构模型链接到mep模型中作为参考。通过中心文件的链接,可以确保结构模型修改后,mep模型中的结构也会自动更新。 revit2011版本一个重大的更新是可以在主模型(mep模型)中控制链接模型(结构模型)中的工作集的显示,这样,我们就可以在mep模型中,按需要打开结构层进行参考。在revit2010中,这项功能要靠其它手段来实现,过程远为繁琐。 8.mep模型布置及调整

由于是高层结构,工作集的划分同时考虑了管道所在层及管道类型。下图为第4层工作集的划分情况,从中可以看出管线的复杂程度,这也再次说明了bim设计更多的是管理和协调的问题:篇二:bim技术应用心得

总承包管理精细化的宝刀 ------bim技术应用心得

为响应局里对bim技术应用的号召,在项目领导和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本人有幸在营口万达项目参与了bim技术的应用工作。通过本项目bim的创建及应用,我作为一名机电安装责任工程师,有如下的心得体会: bim绝不只是一个软件。

如果bim只是一个软件的话,就像我们熟知的cad或者广联达,那我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bim技术的应用只是在大家会应用revit的情况下,就会想大家能看懂蓝图和cad图纸一样,只是图纸的形式变了而已。当然,bim技术的应用还是要建立的三维图纸软件基础之上的!

在一个建筑物的bim当中,我们可以了解它所涵盖所有施工内容、施工顺序、以及工程量的准确数值,为该建筑物从建设到拆除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决策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和管理依据。

在工程整个生命周期中,建筑信息模型可以实现集成管理,因此这一模型既包括建筑物的信息模型,同时又包括建筑工程管理行为的模型。将建筑物的信息模型同建筑工程的管理行为模型进行完美的组合,在一定范围内,建筑信息模型可以模拟实际的建筑工程建设行为。 不远的将来,我们每个工人都可以拿着ipad,依托bim软件按照模型信息开展施工,我们每个管理人员也会拿着ipad上楼进行检查和验收。因此,他绝不只是一个软件,而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bim将打开建筑管理效率的大门。 bim技术的应用,将为建筑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效益,使得规划设计、工程施工、运营管理乃至整个工程的质量和管理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bim技术的应用,使我们在设计阶段就会避免很多图纸会审的问题,这是很直观的。通过建筑模型我们会很直观的看到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施工的交叉次序。bim提供了可视化的思路,让人们将以往的线条式的构件形成一种三维的立体实物图形展示在人们的面前;在bim建筑信息模型中,由于整个过程都是可视化的,所以,可视化的结果不仅可以用来效果图的展示及报表的生成,更重要的是,项目设计、建造、运营过程中的沟通、讨论、决策都在可视化的状态下进行。所以说这是打开管理效率的大门。 bim是总包精细化管理的宝刀。

协调工作是建筑业中的重点内容,不管是施工单位还是业主及设计单位,无不在做着协调及相配合的工作。一旦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就要将各有关人士组织起来开协调会,找各施工问题发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然后出变更,做相应补救措施等进行问题的解决。那么这个问题的协调真的就只能出现问题后再进行协调吗?在设计时,往往由于各专业设计师之间的沟通不到位,而出现各种专业之间的碰撞问题,例如暖通等专业中的管道在进行布置时,由于施工图纸是各自绘制在各自的施工图纸上的,真正施工过程中,可能在布置管线时正好在此处有结构设计的梁等构件在此妨碍着管线的布置,这

种就是施工中常遇到的碰撞问题,像这样的碰撞问题的协调解决就只能在问题出现之后再进行解决吗?bim的协调性服务就可以帮助处理这种问题,也就是说bim建筑信息模型可在建筑物建造前期对各专业的碰撞问题进行协调,生成协调数据,提供出来。当然bim的协调作用也并不是只能解决各专业间的碰撞问题,它还可以解决例如:电梯井布置与其他设计布置及净空要求之协调,防火分区与其他设计布置之协调,地下排水布置与其他设计布置之协调等。所以,他为总承包提供了精细化管理的技术依据。

作为一个项目的总承包,我们管理的最大误区在于,我们只是尽力给各个分包提供作业面,而没有真正地管控他们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以及整个工程相关的节点问题。一个大的项目,没有谁会100%全面考虑到各个专业穿插、节点的质量与进度。除了建筑模型----bim. 而往往对于精通建筑行业的业主而言,所有专业穿插、节点的质量与进度的管理是交给总承包商的。这给我们应用bim技术的项目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例如:某项目,“所有的非设计变更引起的拆改费用均由总包承担”。还好,我们的领导们慧眼看江山,从一开始就通过bim技术的运用,从根本上解除了拆改带来的效益风险。

而这,只是冰山一角、、、、、、

建立以bim应用为载体的项目管理信息化,加强从建筑物挖图开始到拆除的全生命周期的管控,尤其是作为总承包单位从质量、安

全、进度、创新全方面对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分包队伍的管控,提升总承包项目的生产效率、提高整个建筑的质量、缩短施工工期、降低建造成本,建筑信息模型将给总承包管理以及建筑行业的管理带来全方位的革新。

有了建筑信息模型,我们从一开始的图纸会审,到进度管理,到质量安全管理,再到各专业穿插的协调管理,最后到项目的成本效益管理,我们的总承包管理将会更加精细、直观、从容、自信,还可以说是完美。

要我说,bim就是总承包管理精细化的宝刀。篇三:我对bim的一些认识和感受

初学者对bim系列软件的感识 2014年2月初,借助在公司的机会,我初步了解并学习了revit这款软件,并通过这款软件了解了bim这个理念,虽然短短几个月的学习并不能让我对revit这款软件融会贯通,却让我加深了对我所绘制的图纸的认识,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对bim的一些认识和感受。 bim自身存在着众多的优越性。首先,bim系列的软件呈现出的是一个三维的立体图,可以很形象的反映出建筑物的形状、体貌等特征,让大家对建筑物有直观上的认识,而不是靠对cad图纸的认识去想象。

其次,bim系列软件可以有效的解决各专业各系统中产生的碰撞问题,利用立体模型的模拟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减少不必要的碰撞和返工问题,这样既节省了材料浪费,又节省了不必要的人工费用。 然后,bim系列软件可以方便预算计算,很多材料都可以直接在三维图中显现并由电脑加以计算,得出详细的数据。这样不但节省了时间,也使得计算更为精细。

bim软件的优点还有很多,从我自身角度来讲,通过revit导入cad图纸并画出建筑物安装管道系统的三维图,可以让我更加熟悉cad图纸,并可以了解并掌握建筑物的管道走向与布置,方便了以后在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及提高施工效率。当然,我认为bim系列软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一,现阶段bim系列软件对计算机的要求很高,比如使用revit 软件,图纸稍微复杂点,图元稍微多点,电脑就会出现卡机的现象。我们所买的普通的笔记本电脑,只能对一些简单的图纸进行绘制。 二,bim系列软件实际展现的三维模型需要借助电脑才能得以体现,不能在施工现场灵活运用,不能很方便的使大家依靠bim到施工现场进行检查验收。

三,bim现阶段在工程中应用的并不广泛,很多人根本没有bim这个概念,也就不方便bim在施工中全面的应用。

当然,没有什么能阻挡科技向前进步,可以预见未来的施工中三维视图会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而bim软件作为三维视图的一个载体,未来必然会成为大家广泛接受的一个选择。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选择,在将来以更高的姿态去适应未来的发展呢?根据我的个人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先向公司推荐,在培训施工专业技术课程时就附带bim这门知识的讲解,让公司的员工在施工生产中就有bim这个概念。 然后,可以在公司成立一个bim研究试行小组,专门研究bim系列软件,并结合工程进行实际的运用,在运用中思考得失,总结经验,并在最后通过对比,检查这门新技术是否为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如果是,就可以向一公司甚至整个城市建设有效的推广应用,使我们的队伍成为整个行业的领军者。

也许,不远的将来,我们公司的每个员工都可以拿着ipad,依托bim系列软件上楼进行检查和验收。篇四:bim体会

经过半年的bim 学习与运用,总结其心得体会如下:

1、revit族是revit软件的一大亮点,它构成了整个项目的基石,而且族的创建具有相当的

灵活性,一般来说,是可以创建任何形状的族。

2、revit所建立的三维模型,能够非常直观显示各种管道之间的位置关系,综合布图,调整

管线。结合navisworks等bim软件,将模型可视化程度加深。

3、bim 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也就是建筑信息模型。通过revit软件所建立的

模型是包含建筑的大量数据信息的。比如,管段管径,长度,材质等等一些数据均可以通过选取改管段来读取。 作为bim的主流软件revit有它的优点也有其不足之处。

1、revit不是专业的mep软件,软件自带mep族太少,一些通用族也要去建立,这使得作

图显得异常繁琐。

2、体量绘制没有族的灵活性。其主要体现在体量不能使用放样、融合等建模方式,只有单

一的拉伸。

3、绑定连接过后,所设置的系统均变为未定义,而且不能更改。

4、没有管道支吊架的选项,需建立族。篇五:对bim的认识和感受 我对bim的一些认识和感受 2011年11月初,借助在公司投标的机会,我初步了解并学习了revit这款软件,并通过这款软件了解了bim这个理念,虽然短短几个月的学习并不能让我对revit这款软件融会贯通,却让我加深了对我所绘制的图纸的认识,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对bim的一些认识和感受。 bim自身存在着众多的优越性。首先,bim系列的软件呈现出的是一个三维的立体图,可以很形象的反映出建筑物的形状、体貌等特征,让大家对建筑物有直观上的认识,而不是靠对二维图纸的认识去想象。

其次,bim系列软件可以有效的解决各专业各系统中产生的碰撞问题,利用立体模型的模拟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减少不必要的碰撞和返工问题。 然后,bim系列软件可以方便商务预算,很多材料都可以直接在三维图中显现并由电脑加以计算,得出详细的数据。这样不但节省了时间,也使得计算更为精细。 bim软件的优点还有很多,从我自身角度来讲,通过revit导入cad图纸并画出建筑物的三维图,可以让我更加熟悉cad图纸,并可以了解并掌握建筑物的内部构造,方便了以后在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当然,我认为bim系列软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一,现阶段bim系列软件对计算机的要求很高,比如我所使用的revit软件,图纸稍微复杂点,图元稍微多点,电脑就会出现卡死的现

象。我们所买的普通的笔记本电脑,只能对一些简单的图纸进行绘制。

二,bim系列软件实际展现的三维模型需要借助电脑才能得以体现,不能在施工现场灵活运用,不能很方便的使大家依靠bim到施工现场进行检查验收。

三,bim现阶段在工程中应用的并不广泛,很多人根本没有bim这个概念,也就不方便bim在施工中全面的应用。

当然,没有什么能阻挡科技向前进步,可以预见未来的施工中三维视图会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而bim作为三维视图的一个载体,未来必然会成为大家广泛接受的一个选择。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选择,在将来以更高的姿态去适应未来的发展呢?我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先向公司推荐,在培训时就附带bim这门知识的讲解,让公司的新员工在工作初期就有bim这个概念。

然后,可以在上海公司成立一个bim试行小组,专门研究bim系列软件,并结合工程进行实际的运用,在运用中思考得失,总结经验,并在最后通过对比,检查这门新技术是否为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如果是,就可以向一公司甚至整个八局有效的推广应用,使我们的队伍成为整个行业的领军者。

也许,不远的将来,我们公司的每个员工都可以拿着ipad,依托bim系列软件上楼进行检查和验收。

第16篇:BIM培训总结

BIM培训总结

银西四标二工区2018年5月5日(10-26℃,阴转小雨)

一、隧道工程

1.邵山隧道出口设计947.5m:上台本日1.6m,开累876.8m;中台本日3.2m,开累857.4m;下台本日3.2m,开累852.4m;仰拱本日0m,开累840.8m;二衬本日12m,开累794.7m;步距:掌-仰拱32.8m;掌-二衬78.9m(包括明洞12米)。

2.邵山隧道进口设计947.5m;上台本日0m ,开累769;中台阶0m,开累747.4m;下台阶本日0m,开累742m;仰拱本日0m,开累746.4m;二衬本日0m,开累688.8m;步距:掌-仰拱22.6m;掌-二衬80.2m(进口施工为Ⅳ级围岩)(包括完成明洞20米)隧道进口掌子面大面积出现夹石层,挖掘机无法进行掘进,待设计单位进行现场查勘,拟定开挖方式,采取措施后继续掘进。。 3.掌子面剩余283.2m未掘进。

二、桥梁工程

1.永寿特大桥桩基设计230根,本日完成0根,开累230根,承台设计28个,本日0个,开累28个,墩身设计28个,本日0个,累完28个,箱梁设计27孔,本日0孔,累完10孔。

2.齐南特大桥桩基设计278根,本日0根,开累259根,承台设计27个,本日0个,开累完成24个,墩身设计27个,本日0个,开累24个,箱梁设计26孔,本日0孔,累完9孔。

三、路基工程 1.挖方设计189万m³,本日完成0m³,开累167.4万m³;水泥土挤密桩设计159万m,本日0.2万m,开累141.58万m;路基附属混凝土设计7.8万方,本日完成220方,开累完成18001方;CFG桩设计29.8万米,本日完成0万米,开累完成26.87万米,柱锤冲扩桩设计13.8万,开累完成13.8万米;改良土设计48万方,本日完成0.2万方,开累完成14.35万方。

四、涵洞工程

1.现场涵洞设计9座,现场完成3个,剩余6个。

五、产值完成情况

合同额为5.7亿元,月计划2741万元,本日60万元,月累957万元。 957

第17篇:BIM完整论文

建筑信息模型系统(BIM)的策略研究

The Strategy of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作者:杨阳

指导老师:李政

摘要:

随着近年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化信息集成下的建筑创作变得越来越为大众所熟知,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然而作为数字化设计的集合化应用——建筑信息模型集成化管理系统(BIM)在国内的规模化推进却依旧艰难,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为了找出问题,解决目前这一现状,本文从工程项目信息的集成化管理角度切入中国的建筑设计,从大量的具体的工程实践入手,分析并阐述了目前我BIM 实践中所遇到的机遇和挑战。对目前国内普遍应用以及主流的BIM平台进行了总结,为BIM 在我国设计院的有效推进与本土化实现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文章总结出的具体可操作的实现方式,将有效的促进我国尤其是设计院架构下的建筑产业的信息集成化建设发展。本文的研究将原有大量分散的 BIM 策略进了系统性的串联。对BIM 在中国的实践进行了一个完整的梳理。为未来的BIM 实践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理论构架和方向性的操作指南。在论文的展望与结论部分,作者对未来在建筑数字信息模型的基础上,数字地球以及定制化设计方式提出了自己开拓性的意见。为未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与方向。自20世纪80年代的个人电脑革命和90年代的互联网革命及其普及作用,计算机网络使得信息化所包含的信息收集、传递与共享具备了实现的技术条件。信息技术近十几年来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其重要意义和对人类的深远影响举世公认。在工程建设领域,计算机应用和数字化技术已展示了其特有的潜力,成为工程技术在新世纪发展的命脉。

关键词: 数字技术 信息化 BIM 系统论 协同设计

策略

Abstract: In the past decad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more and more applied to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excellent digital based works can be widely seen now, however the main vehicle of digital architecture design, BIM, is facing a lot of difficulties while populating in China, still a big gap to catch up with world-cla level.This article aims to in-sighting root cause of slow population of BIM, find solutions and summarize widely used BIM platforms from perspective of using integrated management to architecture design, in terms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challenges of using BIM.The theory and solutions proposed in this article will provide with a good basis for populating BIM in Chinese architecture design industry.The research helps to link ad hoc BIM applications together and form one integrated theory framework and practice guideline for future BIM booming up in 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field.In the section of future work and conclusions, the author states out constructive ideas from perspectives of digital model, digital planet as well as customized design, which could be start point and guidance of further studies.

Keywords : BIM 、Design strategy 、Localization Strategy 、Modeling

1.BIM核心体系

工程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龙头。在过去的20年中,CAD(Computer Aided Design)技术的普及推广使建筑师、工程师们从手工绘图走向电子绘图。甩掉图板,将图纸转变成计算机中2D数据的创建,可以说是工程设计领域第一次革命。CAD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传统的设计方法和生产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不仅把工程设计人员从传统的设计计算和手工绘图中解放出来,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方案优化、改进和复核上,而且提高设计效率十几倍到几十倍,大大缩短了设计周期,提高了设计质量。

建筑信息模型给工程设计领域带来了第二次革命,从二维图纸到四维设计和建造的革命,同时,对于整个建筑行业来说,建筑信息模型(BIM)也是一次真正的信息革命。建筑信息模型是建筑学,工程学及土木工程的新工具。建筑信息模型或建筑资讯模型一词由Autodesk所创。

第一个革命:个人电脑和互联网普及的革命信息

第二个革命:建筑景观对于cad的引用—二维

第三个革命:3dmax等建筑三维软件的引用—三维

第四个革命:BIM系统的引进---建筑信息全模型(覆盖了二维,三维,各种建筑信息,包括内部的,外部景观的,地理信息的等等)

建筑信息模型(BIM)的技术核心是一个由计算机三维模型所形成的数据库,不仅包含了建筑师的设计信息,而且可以容纳从设计到建成使用,甚至是使用周期终结的全过程信息,并且各种信息始终是建立在一个三维模型数据库中。建筑信息模型(BIM)可以持续即时地提供项目设计范围、进度以及成本信息,这些信息完整可靠并且完全协调。建筑信息模型(BIM)能够在综合数字环境中保持信息不断更新并可提供访问,使建筑师、工程师、施工人员以及业主可以清楚全面地了解项目。这些信息在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的过程中能促使加快决策进度、提高决策质量,从而使项目质量提高,收益增加。整个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建筑信息模型,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是对该工程项目相关信息的详尽表达。Graphisoft公司的Arch c a d、Bentley公司的Trifrom以及Autodesk公司的Revit这些引领潮流的建筑设计软件系统,都是应用了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开发的,可以支持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集成管理环境。

1.参数化设计

参数化设计从实质上讲是一个构件组合设计,建筑信息模型是由无数个虚拟构件拼装而成,其构件设计并不需要采用过多的传统建模语言,如拉伸、旋转等,而是对已经建立好的构件(称为族)设置相应的参数,并使参数可以调节,进而驱动构件形体发生改变,满足设计的要求。而参数化设计更为重要的是将建筑构件的各种真实属性通过参数的形式进行模拟,并进行相关数据统计和计算。在建筑信息模型中,建筑构件并不只是一个虚拟的视觉构件,而是可以模拟除几何形状以外的一些非几何属性,如材料的耐火等级、材料的传热系数、构件的造价、采购信息、重量、受力状况等等。

2.构件关联性设计

构件关联性设计是参数化设计的衍生。当建筑模型中所有构件都是由参数加以控制时,如果我们将这些参数相互关联起来,那么我们就实现了关联性设计。换言之,当建筑师修改某个构件,建筑模型将进行自动更新,而且这种更新是相互关联的。例如,我们在实际工程中经常会遇到修改层高的情况,在建筑信息模型中,我们只要修改每层标高的数值,那么所有的墙、柱、窗、门都会自动发生改变,因为这些构件的参数都与标高相关联,而且这种改变是三维的,并且是准确和同步的。我们不再需要去分别修改平立剖。关联性设计它不仅提高了建筑师的工作效率,而且解决了长期以来图纸之间的错、漏、缺问题,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3.参数驱动建筑形体设计

参数驱动建筑形体设计是指通过定义参数来生成建筑形体的方法,当建筑师改变一个参数,形体可以进行自动更新,从而帮助建筑师进行形体研究。参数驱动建筑形体设计仍然可以采用定义构件的方法实现。如果我们要设计一个形体复杂的高层建筑,我们可以将高层建筑的每一层作为一个构件,然后用参数(包含一些简单的函数)对这一层的几何形状进行定义和描述,最后将上下两层之间再用参数关联起来,例如设定上下两层之间的扭转角度,这样就可以通过修改所定义的角度来驱动模型,生成一系列建筑形体。这种模式对于生成一些有规律的,但却很复杂的建筑形体是十分有用的。在Revit 中,还有另外一种方便的工具——体量。体量设计更加接近建筑师的工作模式,建筑师可以从体量推敲做起,而不必关心体量与尺寸参数的关系,当体量推敲满意后,再为体量附着上具有真实属性的建筑构件,例如给形态附着幕墙、墙、楼板等。体量模式较为强大的功能还在于,当我们再次修改体量时,原先附着的建筑构件可以相应更新。这实际上实现了“先形状后尺寸”的设计方式,其技术思想与“变量化实体造型技术”较为接近。

4.协作设计 在以往,我们理解的协作设计通常是建筑专业与结构水暖电的专业协作。而今天,随着建筑工程复杂性的增加,跨学科的合作成为建筑设计的趋势。在二维CAD 时代,协作设计缺少一个统一的技术平台,但建筑信息模型为传统建筑工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技术协作平台,例如,结构工程师改变其柱子的尺寸时,建筑模型中的柱子也会立即更新,而且建筑信息模型还为不同的生产部门,甚至管理部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协作平台,例如施工企业可以在建筑信息模型基础上添加时间参数进行施工虚拟,控制施工进度,政务部门可以进行电子审图等等。这不仅改变了建筑师、结构工程师、设备工程师传统的工作协调模式,而且业主、政府政务部门、制造商、施工企业都可以基于同一个带有三维参数的建筑模型协同工作。

2.BIM 的价值

具体而言,BIM 的应用具有以下价值。

1、解决当前建筑领域信息化的瓶颈问题

建立单一工程数据源。工程项目各参与方使用的是单一信息源,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实现项目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从根本上解决项目各参与方基于纸介质方式进行信息交流形成的“信息断层”和应用系统之间“信息孤岛”问题。

推动现代CAD 技术的应用。全面支持数字化的、采用不同设计方法的工程设计,尽可能采用自动化设计技术,实现设计的集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促进建筑生命期管理,实现建筑生命期各阶段的工程性能、质量、安全、进度和成本的集成化管理,对建设项目生命期总成本、能源消耗、环境影响等进行分析、预测和控制。

2、基于BIM 的工程设计

实现三维设计。能够根据3D 模型自动生成各种图形和文档,而且始终与模型逻辑相关,当模型发生变化时,与之关联的图形和文档将自动更新;设计过程中所创建的对象存在着内建的逻辑关联关系,当某个对象发生变化时,与之关联的对象随之变化。

实现不同专业设计之间的信息共享。各专业CAD 系统可从信息模型中获取所需的设计参数和相关信息,不需要重复录入数据,避免数据冗余、歧义和错误。 实现各专业之间的协同设计。某个专业设计的对象被修改,其他专业设计中的该对象会随之更新。

实现虚拟设计和智能设计。实现设计碰撞检测、能耗分析、成本预测等。

3、基于BIM 的施工及管理

实现集成项目交付IPD(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 )管理。把项目主要参与方在设计阶段就集合在一起,着眼于项目的全生命期,利用BIM 技术进行虚拟设计、建造、维护及管理。 实现动态、集成和可视化的4D 施工管理。将建筑物及施工现场3D 模型与施工进度相链接,并与施工资源和场地布置信息集成一体,建立4D 施工信息模型。实现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工程进度、人力、材料、设备、成本和场地布置的动态集成管理及施工过程的可视化模拟。

实现项目各参与方协同工作。项目各参与方信息共享,基于网络实现文档、图档和视档的提交、审核、审批及利用。项目各参与方通过网络协同工作,进行工程洽商、协调,实现施工质量、安全、成本和进度的管理和监控。

实现虚拟施工。在计算机上执行建造过程,虚拟模型可在实际建造之前对工程项目的功能及可建造性等潜在问题进行预测,包括施工方法实验、施工过程模拟及施工方案优化等。

4、基于BIM 的建筑运营维护管理

综合应用GIS 技术,将BIM 与维护管理计划相链接,实现建筑物业管理与楼宇设备的实时监控相集成的智能化和可视化管理。 基于BIM 进行运营阶段的能耗分析和节能控制。

结合运营阶段的环境影响和灾害破坏,针对结构损伤、材料劣化及灾害破坏,进行建筑结构安全性、耐久性分析与预测。

对于BIM的研究

对于BIM 国内外一些知名大学率先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基础性研究。1996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提出的4D 模型,将建筑构件的3D 模型与施工进度的各种工作相链接,动态地模拟这些构件的变化过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提出了一个基于IFC 的网络工作平台,采用网络及XML 技术进行信息交换,支持建筑设计到结构分析的模型转换;英国索尔福德大学提出的基于IFC 信息模型的4D 计划管理工具,实现了施工计划模拟、概预算以及施工项目假设分析。笔者及清华大学研究组于2002 年研发的4D 施工管理扩展模型,将建筑物及其施工现场3D 模型与施工进度相链接,并与施工资源和场地布置信息集成一体,2006 年开发了基于IFC 和BIM 的4D 建筑施工管理系统和物业智能管理系统。

随着对信息建模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著名软件开发商也提出了名称各异的信息模型概念。匈牙利Graph is oft 公司提出虚拟建筑(Virtual Building, VB )的概念,并应用于建筑设计软件Arch i C A D 中;美国Bentley 公司基于全信息建筑模型(Single Building Model,SBM)

3.BIM 的应用

BIM 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它涉及到从规划、设计理论到施工、维护技术的一系列创新和变革,是建筑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BIM 的研究对于实现建筑生命期管理,提高建筑行业设计、施工、运营的科学技术水平,促进建筑业全面信息化和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BIM 的应用在欧美发达国家正在迅速推进,如美国已推出国家BIM 标准,规定房屋建筑设计必须应用BIM 技术,推行集成项目交付IPD 管理模式。同时该行业的大力推进,使得BIM 工程师、BIM 经理、BIM 咨询公司等新型职业和商机应运而生。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BIM 应用起步并不晚,但由于建筑企业和项目管理模式及水平的限制,致使其推广应用更为艰难。不过,国家的重视及行业发展的需求,将极大促进BIM 更深层次的研究和广泛的推广应用。目前,我国BIM 应用的主要推力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国家支持的BIM 研究成果应用

我国BIM 技术的基础性研究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如笔者完成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课题研究成果“基于IFC 的建筑工程4D 施工管理系统”,成功应用于国家体育场、青岛海湾大桥、广州西塔等多个大型、复杂工程,专家评价属国内首创,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荣获2009 年“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清华大学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课题“建筑设计与施工一体化信息共享技术研究”,着重BIM 的基础性研究,已经完成了基于IFC 的BIM 体系架构建立,开发了面向设计与施工的BIM 建模系统、BIM 数据集成管理平台及BIM 数据库。清华大学承担的另一国家

“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课题“基于BIM 技术的下一代建筑工程应用软件研究”,侧重于BIM 应用软件的研究,即将推出基于BIM 技术的建筑设计、建筑成本预测、建筑节能设计、建筑施工优化、建筑工程安全分析以及建筑工程耐久性评估等一系列应用软件。这些软件正在实际工程中示范应用,其进一步推广将大力推进BIM 的应用进程。

2、行业BIM 标准的制定

IFC (Industry Foundation Claes )是BIM 的数据表达与交换的标准。“十五”期间,我国建筑业已经开始推广应用IFC 标准工作。2007 年推出行业标准《建筑对象数字化定义》,《工业基础类平台规范》也即将出版。清华大学承担的“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成果“建筑施工IFC 数据描述标准”已经完成,中国BIM 标准也正在编制中,这些相关标准的制定是BIM 应用的基础和保障。

3、建筑业信息化应用的实际需求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着世界最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工程项目规模日益扩大,结构形式愈加复杂,尤其是超大型工程项目层出不穷,使企业和项目都面临着巨大的投资风险、技术风险和管理风险。然而,当前的管理模式和信息化手段都无法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应用BIM 技术,从根本上解决建筑生命期各阶段和各专业系统间信息断层问题,从设计、施工技术到管理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和应用效果,已成为建设企业的迫切需求。国家体育场、青岛海湾大桥、广州西塔等工程项目成功实现4D 施工动态集成管理,并获2009 年、2010 年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上海中心项目工程总承包招标,明确要求应用BIM 技术。上海金融交易广场和广联达信息大厦项目都已规划面向建筑生命期的BIM 应用整体方案,并在方案设计阶段就引入了BIM 技术。这些大型工程项目对BIM 的应用与推广,引起了设计、施工企业的关注,势必对我国建筑业BIM 技术的广泛应用起到重要示范作用。

4.影响3D BIM普及的主要因素

1.机制不协调

BIM应用不仅带来技术风险,还影响到设计设计工作流程。因此,设计师应用BIM软件不可避免地会在一段时间内影响到个人及部门利益,并且一般情况下设计师无法获得相关的利益补偿。因此,在没有切实的技术保障和配套管理机制的情况下,强制在单位或部门推广BIM是不太现实的。

另外,由于目前的设计成果仍是以2D图纸表达的,BIM技术在2D图纸成图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程序的细节不到位,表达不规范的现象。因此,一方面应完善BIM软件的2D图档功能,另一方面国家相关部门也应该结合技术进步,适当改变传统的设计交付方式及制图规范,甚至能做到以3D BIM模型作为设计成果载体

2.任务风险

我国普遍存在着项目设计周期短、工期紧张的情况,BIM软件在初期应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技术障碍,这有可能导致无法按期完成设计任务。 3 使用要求高,培训难度大

尽管主流BIM软件一再强调其易学易用性,实际上相对2D设计而言,BIM软件培训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对于一部分设计人员来说熟练掌握BIM技术有一定难度。另外,复杂模型的创建甚至要求建筑师具备良好的数学功底及一定的编程能力,或有相关CAD程序工程师的配合,这无形中也提高了应用难度。 4.BIM技术支持不到位

BIM软件供应商不可能对客户提供长期而充分的技术支持。通常情况下,最有效的技术支持是在良好的成规模的应用环境中客户之间的相互学习,而环境的培育需要时间和努力。各设计单位首先应建立自己的BIM技术中心,以确保本单位获得有效的技术支持。这种情况在一些实力较强的设计院所应率先实现,这也是有实力的设计公司及事务所的通用作法,在愈来愈强调分工协作的今天,BIM技术中心将成为必不可少的保障部门。 5.软件体系不健全

现阶段BIM软件存在一些弱点:本地化不够彻底,工种配合不够完善,细节不到位,特别是缺乏本土第三方软件的支持。软件的本地化工作,除原开发厂商结合地域特点增加自身功能特色之外,本土第三方软件产品也会在实际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2D设计方面,在我国建筑、结构、设备各专业实际上均在大量使用国内研发的基于AutoCAD平台的第三方工具软件,这些产品大幅提高了设计效率,推广BIM应借鉴这些宝贵经验。

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国家大剧院,以及在建的上海中心、甚至地方的重要建筑如广州歌剧院、重庆歌剧院等,无一例外地交给了国外的设计事务所。建筑高端设计领域还相当缺乏国内同行的声音。这种局面值得国内同行警醒,我们已到了应该付出切实努力并迎头赶上的时候了。

为在我院推广普及BIM技术,我院已委托具备项目设计、技术研究及CAD开发综合能力的工程软件室担当了BIM研究中心的角色,制定了详细的BIM实施路线,包括技术研究、技术培训、试点设计、技术支持、配套研发等实施环节,以期在BIM技术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

5.关于BIM的案例

《杭州奥体中心主体育场》杭州奥体中心主体育场是由CCDI体育事业部和CCDI的BIM团队共同完成的设计。 BIM技术让“杭州奥体中心主体育场”项目的设计工作发生了变化

杭州奥体中心主体育场位于钱塘江与七甲河交汇处南侧,规划建筑面积22.9万平方米,可举办洲际性、全国性综合运动会及国际田径、足球比赛,拥有观众固定坐席80000个。以优雅又富有张力的花瓣外形为表现形式,正是建筑师将活力动感与华贵美丽完美结合的创意,它似花非花、如梦如幻,却又卓尔不群、傲然挺立在钱塘江畔。 1.模型设计发生的变化 作为一名建筑师,首先要真实地再现他们脑海中或精致、或宏伟、或灵动或庄重的建筑造型,在使用BIM之前,CCDI体育事业部的建筑师们很多时候是通过泡沫、纸盒做的手工模型展示头脑中的创意,相应调整方案的工作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的,由创意到手工模型的工作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设计师还会反复多次在创意和手工模型之间进行工作。 2.专业设计发生的变化

“杭州奥体中心主体育场”项目,由于其兼具体育场和外观复杂的双重特性,所以只有采用三维建模方式进行设计,才能避免许多二维设计后期才会发现的问题。因此,CCDI设计团队采用了基于BIM技术的Re vi t系列软件做支撑,以预先导入的三维外观造型做定位参考,在Re v i t中建立体育场内部建筑功能模型、结构网架模型、机电设备管线模型。 3.专业纠错的变化

“杭州奥体中心主体育场”项目建立了BIM模型,由于其真实的三维特性,它的可视化纠错能力直观、实际,对设计师很有帮助,这使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前到设计阶段来处理,减少了施工阶段的反复,不仅节约了成本,更节省了建设周期。 4.模型后续利用的变化

体育场馆的设计对防火、疏散、声音、温度等要求较高,这些都有非常专业的分析模拟软件,而BIM模型的建立有助于相关的分析研究。

“杭州奥体中心主体育场”项目利用完整的BIM模型信息,对体育场模型进行了声环境模拟分析,通过模拟预测体育场内的声环境,证明体育场坐席区域的声压级分布均匀,通过模拟体育场在83Hz、125Hz、250Hz各个频带观众坐席区声压级差分布分析,证明项目的设计无声场缺陷。该项目对体育场的风环 境也做了分析,对平台行人活动区进行分析,结果是无严重的空气旋涡和流动死角;对主体育场与网球场之间区域进行分析,结果是两个建筑之间没有形成隧道风。该项目还对体育场的温度环境做了分析,直接将BIM模型导入到IES软件,分析无孔隙结构与孔隙结构外壳两种方式的温度分布变化,以确定外壳是否开孔以及开孔率。

应用基于BIM技术的软件是有一定难度的,如何让设计师尽快用上BIM产品,CCDI人有自己的模式,他们收获的不止是BIM技术带来的快捷精准、信息积存,更收获了一支BIM团队,如今他们已经有很多成功的体育场馆工程项目是通过BIM完成的。

CCDI应用BIM技术,从草图到BIM模型,再到各专业分析,全过程设计以BIM模型为核心,实现了BIM模型信息在设计流程中的有效传递,使设计者的灵感在BIM技术的辅助下发挥得淋漓尽致,除了前面介绍的“杭州奥体中心主体育场”以外,CCDI还有很多这方面的成功案例。

6.展望

“城市发展与工程管理——转型·变革·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建筑学会工程管理研究分会2012年年会(ASC-CMRS2012,以下简称中国建筑学会工程管理研究分会2012年会)于2012年9月15日至16日在山东建筑大学举行,东北大学校长、中国建筑学会工程管理研究分会理事长丁烈云出席会议并在会上做报告。丁烈云校长的报告就BIM应用展开,他表示,中国BIM应用还有空间待挖掘。

2012年9月15日,中国建筑学会工程管理研究分会开幕式结束后,丁烈云校长第一个上台做报告,报告题为《BIM应用:从3D到nD》。最近几年,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在建筑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

谈到BIM应用,丁烈云校长分别从3D应用和4D应用两方面展开论述。近几年基于3D-BIM的工程管理,主要用于规划、设计阶段的方案评审、火灾模拟、应急疏散能耗分析以及运营阶段的设施管理。

与传统模式相比,3D-BIM的优势明显,因为建筑模型的数据在建筑信息模型中的存在是以多种数字技术为依托,从而以这个数字信息模型作为各个建筑项目的基础,可以进行各个相关工作。建筑工程与之相关的工作都可以从这个建筑信息模型中拿出各自需要的信息,既可指导相应工作又能将相应工作的信息反馈到模型中。

建筑信息模型不是简单的将数字信息进行集成,它还是一种数字信息的应用,并可以用于设计、建造、管理的数字化方法,这种方法支持建筑工程的集成管理环境,可以使建筑工程在其整个进程中显著提高效率、大量减少风险。

同时BIM可以四维模拟实际施工,以便于在早期设计阶段就发现后期真正施工阶段所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来提前处理,为后期活动打下坚固的基础。在后期施工时能作为施工的实际指导,也能作为可行性指导,以提供合理的施工方案及人员,材料使用的合理配置,从而来最大范围内实现资源合理运用。在谈到4D-BIM应用时,丁烈云校长表示,基于4D-BIM的工程管理,主要用于施工阶段的进度、成本、质量安全以及碳排放测算。

参考文献:

1、网络,百度百科关于

BIM的介绍。

2、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清华大学

课题负责人:张建平

3、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教师朱小地

4、建筑学报刊对于BIM技术的论文

教授 庄 敏 指导

第18篇:BIM培训总结

从开始来到武汉培训,到课程完成。自己的收获非常丰富。不光从软件学习,从对知识和技术的钻研上也有收获。以下为自己在学习中的总结。

一、土建建模总结

从学习来说,从最基础的链接,导入,定位。多种多样的基本操作,是掌握revit的基础。首先,创建轴网文件样板,来为之后整个项目的建模工作做好定位。

下面我也将自己认为有必要记录的关键操作或难点列出。 1,为保证cad导入与revit中轴网符合度最高,通过调整导入单位为毫米和定位选择中心到中心,来保证cad的位置及大小的相对准确度

2,对于结构建模,结构柱的底部标高是控制基础顶标高的条件。因为在revit的预先设置就是柱底顶基础顶。而绘制梁时,则是参照标高往下拓展,即参照标高为梁顶标高。

3,对于板面坡度的调整,绘制时有两种可以选择。一是直接在绘制中加入坡度,编辑尾高和头高,二是在里面上进行形状编辑,通过多点改变板面坡度及标高。

4,对于钢筋绘制,梁与柱有较大区别,柱钢筋里,箍筋可在平面图直接绘制,主筋则需在剖面绘制。梁的钢筋则都必须在剖面绘制。一般在剖面绘制钢筋时,步骤大体如下:创建结构剖切面→进入剖切面视图开始绘制钢筋→绘制完成框选点击过滤器→调整可见性,并编辑→钢筋实体可见

5,对于新建建筑墙体,其面层在核心边界的外侧,因此通过添加外面层的包络来完成这部分建筑做法的添加。此外,此操作可作为修改多面层的前期辅助工作。

6,要完成墙体面层分层,在墙体的编辑类型中选择拆分面层中选择修改高度,通过修改边线为可变到最终可以实现。

7,板面的绘制中,对于存在坡度的建筑板,可以通过添加坡度符号调节前后首尾高度的方法来简单调整板面前后标高,及坡度大小。此外在修改子图元选项内,可选中点位修改其位置标高来控制板面升降,即多位置调整坡度变化。

8,楼梯平台在有异形楼梯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编辑边界条件的方法绘制,在绘制连续单向多跑楼梯时,中间的平台可在完成第一段楼梯后前拉单击生成。此外,整部楼梯绘制中软件的计算方式可能会缺少一个踏步,在最后确定平台或楼梯顶标高时需予以注意。

9,栏杆族是控制栏杆造型的重要因素,栏杆的顶偏可以超出扶手高度。此外在修改栏杆各高度构件时,可通过高低边界关系确定中间栏杆族的竖向的跨度高低。

10,屋顶的绘制,通常采用两种形式绘制屋顶,一是普通坡屋顶,使用迹线屋顶命令生成。第二种是为绘制老虎窗时,使用的拉伸屋顶,首先创建边界条件,产生一个锐角的屋面边界线,完成后通过拉伸与原坡屋面相交,调整到合适的长度为止。第二步在完成拉伸屋顶与大屋顶产生的缝隙墙时,在楼层平面先完成墙体绘制,在三维中,通过裁剪的形式,使墙顶与缝隙顶部重合。最后选择开洞选项来完成老虎窗的开设,在开垂直洞里选择大屋顶绘制开洞边界线,完成封闭的边线绘制,切除生成新的老虎天窗,载入族文件里小圆窗,安放在老虎窗外侧即完成操作。

11,在构件栏创建新的内建模型,可选择族类别即类型来预定义将要完成的构件。其中族类别为不可更改的属性,族参数可制作与自定义,而族类型则是具体的参数。

12,创建构件时,通常使用拉伸命令在位编辑二维边界后,拉伸产生的三维立体图形。融合则是创建两个不同顶底面来“拉伸”成新的构件,比拉伸不同的是多绘制一个底面,创建出顶面底面不同的构件形状。注意是先底后顶。旋转命令也是通过编辑边界之后,添加轴线的命令来创建旋转体。

13,放样命令的选择与使用,原理与拉伸相似,因为都是只创建一个平面边界线或者放样。放样的不同之处在于,先要绘制放样的路径,此后在编辑轮廓里,绘制放样平面的形状,完成后即可通过该轮廓及路径生成放样结果。对于屋面侧向的排水沟也可以通过开洞后放样来完成绘制。

14,幕墙的绘制,通过建筑墙体中选择幕墙,可在平面及三维中绘制。而添加其中幕墙分割的时候,应该在三维或者立面中,通过捕捉分割线的高度,依次绘制横竖向幕墙分割。另外,对于弧形幕墙来说,在平面中绘制的弧形是不能真正产生的,需要通过不断的竖向分割幕墙,从而使得视图中的平直幕墙,慢慢转换为所绘制边界线,幕墙竖向分割越多,所产生的弧形幕墙越接近绘制边界线的形状。

15,对于幕墙分割的添加中,全部分段与除拾取外的全部,有着深刻的理解。全部分段即为,将整个绘制的幕墙进行分割,而除拾取外的全部则是在选中分割条之后,再次点击不需要的一条或多条分割线,确定之后生成。

16、对于体量的绘制,在玻璃屋顶中有所应用,其余用途今后自己会多加探索。用作玻璃屋顶时,在体量里选择内建并命名新的体量,通过绘制所需体量边界来确定其范围,之后将其生成为实体实心,可在三维视图中移动其高低厚度,此后,在幕墙系统内点击选择多个,创建幕墙系统,接下来修改幕墙网格间距调整为自己需要的尺寸,移动使其对齐即可完成。

17、在地形表面的创建中,通过点位的确定以及各点的标高来生成地形面的绘制。在生成的地形面上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对其进行分割,分别为拆分面域和子面域。这两种方式的不同在于,拆分只是将原有地形图割开一部分,删除时将缺失这块面域,但是拆分后的面域可以通过合并恢复。(如前四图所示)而对于子面域来说,只是在原来地形图上绘制一个完全重合的小面域,删除后对原来地形面无影响。(后三图所示)

18.族的创建

以建立门族为例,先在文件中新建族,选择立面,然后设置参照平面,用EQ,先标注好并做拖动处理,再设置参数编辑类型,在此可添加多个类型,包括材质等,接下来使用开洞命令为墙体开洞,再次拉伸创建门框,此时用偏移命令在原门洞基础上,对齐后转到平面上,在设置参照平面并与构件关联锁定,选定参照平面和参照范围,最后改动尺寸为永久尺寸,用镜像或者复制的命令。后期操作既是导入门把手族并定位。完成后可保存为族,在用的时候载入。

二、civil3D模型总结记录

1.创建曲面地形,

2.曲面特性简单应用。先选中曲面,在定义内选中排除小于某值的高程。

3.数据的提取。第一步选点并隔离,选择提取数据进入过滤器中过滤出xyz三向坐标,即可输出点的信息,在导出时需导出csv格式,并且在文档中不能出现汉字。在excel中调整其排序,来完成较小的Z坐标错误数据的筛选,并剔除。再次保存后的点文件即可作为导入文件在revit或civil中生成新的曲面。

4.点文件导入创建曲面。导入revit通过体量内的通过导入点文件创建。

5.体量中地形表面导入实例创建:导入实例文件为civil 3创建的CAD图文件。在导入cad文件后,看图层来选择所需。,导入完成后可在三维里的可见中关闭原CAD可见性。 6.简单等高线的绘制,在添加标签选项卡中,全选整个曲面可完全绘制等高线。

7.曲面分析,在曲面样式中调整显示栏视图内各部件的可见性,来分析各部件。在分析栏中选中特性参数应用完成。在曲面特性栏,分析所选类型,运行并分析结果,完成应用。 8.多个曲面的添加生成,在其间填充实体,也称为提取实体。点击曲面,选择从曲面提取实体,可为不同土层来填充不同颜色。对于最下一层曲面可直接设置填充深度。

9.挖填方的应用。首先绘制要素线,之后进行放坡创建。创建出放坡组,编组新放坡组及曲面,再设定目标曲面。之后创建放坡,点选要素线,外伸至放坡边线,勾选放坡角度,在使用放坡体积工具,软件可自行计算出填挖方量。此外也可通过体积面板进行体积计算。

三、机电建模学习点及总结

1、对于机电建模,新建的项目需要选择机械样板,这样才有使用的机械平面和卫浴平面。标高的添加与土建建模是相同的。

2、在revit的预置里没有风管系统的排烟和新风系统,需要在项目浏览器的族下拉列表中的风管系统内复制新建。注意按照相似程度,选择排风新建排烟,送风新建新风。

3、为风管系统各管线设置新的过滤器来着色,在过滤器中新建机械-新风及机械-排烟。过滤器的列表选项选择时也需注意打勾选项。第三栏的过滤器规则中,设置系统类型,等于,新风(或其他四项),建立过滤器。之后可以通过现视图可见性中的过滤器添加,完成所有着色,对于其他视图,可将此视图先创建样板后应用于其他所需视图中。

2.对于风管连接时出现的,弯头与图纸不能重合的问题,可以通过编辑该弯头的族,来更改弯头的公式中的计量倍数,来作调整。

3.绘制风管的方法简单可以分为三种,首先是,点击系统的风管命令,在属性栏再选择其风管具体系统,可开始直接绘制。其次两种是,在已有一段风管时,先点击该风管,其端头所出现的加号,右击该加号,选项卡中的创建类似实例和绘制风管均可绘制新的风管。当然后两种操作,有所不同在于创建类似实例的风管规格与该段风管完全相同,不过可选取任意位置绘制,绘制风管选项则只能在端头处继续绘制。

4.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选项卡里的偏移高度永远是风管中心轴线的标高。

5.多段连续及包含支管的复杂管道绘制时,先绘制出主径风管,其次是绘制支风管,使用修剪命令使支风管与主干风管形成90度弯头,之后再与生成三通,四通,绘制剩余部分。6.对于风道末端构件,我们常选择风道末端安装到风管上的命令来完成操作。

7.放置风口时,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距离风管尾端太近,距离尾端稍远一段距离生成之后再通过拖拽完成操作。

8.对于空调水系统的冷媒系统和冷凝水系统,也要通过创建的形式来添加,方式与添加新风系统一样。但冷凝水系统属于管道系统。不过冷凝水管的材料是镀锌水管,所以在这里需要添加新的管道材料。在管道的编辑形式选项卡里,选择布管系统布置,在其中的管段与尺寸里新增管段材料及新的尺寸规格。如果还没有所需管段材质,在右侧新增选项卡内继续完成。

9.对于有坡度的冷凝水管,需添加坡度管:如果没有对应的坡度,也可在管道与尺寸的选项卡中增设。

10.对于给排水的模型建立。在选择样板时要注意选择plumbing-defaultCHSCHS.rte格式来新建。在给排水的系统里与风管系统,管道系统新建新风、冷凝水系统一样新建消火栓系统及喷淋系统。

11.对于电气模型的建立,选择样板时选择Electrical-DefaultCHSCHS.rte来新建项目。

四、Naviswork学习总结

1.首先naviswork的格式分为三种,nwc,nwd,nwf。三种文件格式不同之处在于,nwc格式为到处revit缓存文件,只包含模型信息,在naviswork的使用中起到底模型的作用,而nwf格式则只有编辑数据,是naviswork在对模型对象编辑时,编辑的各种操作数据。nwd格式则均包含模型及编辑数据。

2.nwc需要通过revit的附加模块中的外部工具来导出.在导出的过程中,点击naviswork设置,在其中设置revit的相关选项,注意不要勾选转换cad链接文件。

3.对于naviswork,打开选项卡中包含,附加及合并两个选项。Nwc文件可以多层附加。

4.而在主页的选项编辑器中,在模型栏选中(载入时关闭nwc),可在再次载入时不会因为文件占用而不能载入。选中后再次载入需先关闭软件,重新打开后,导入revit,用naviswork刷新使用。

5.对于导入文件的构件,调整其着色。通过选中构件后,右键打开的选项卡内选择替代项目,再替代颜色。此时并未出现颜色变化,需要在视点选项卡内模式栏中选择着色模式,即可显示添加的颜色

6.对于选择构件时的精细度,naviswork有着不同的精度表示,每次的构件点选,在不同的选取精度下,在选择树中的表示也不同。

7.在选择构件时,可以通过选项卡的相同对象等命令选择多项同条件的构件,此后可将这些同条件的构件创建集合。在之后的操作中会大量使用到。

8.在最高精度下,点选构件可以展示出其元素id,此id可在碰撞检查中查找具体构件。

9.选择树是可以查看不同系统的不同层。

10.对于外观的调整,各专业外观通过appearance profile选项卡。首先打开选项卡,有按特性和按类别合成。对于普通机电管道,都可按照特性完成。在类别栏输入系统类型,特性则为名称,等于栏填写所要着色的系统名。每次完成后选择对应颜色,并添加到右侧选择器中。对于特殊的电缆桥架系统,需在按集合内完成。首先创建电缆集合,选中桥架和配件两个分类,在使用按集合分类更改颜色。完成后需保存为dat文件,下次使用再加载。

11.对于模型的碰撞检查,naviswork在选项卡crash detective中,选择添加测试,在其中选择两个需要监测的nwc格式的模型缓存文件,一般情况只选择曲面的检测,之后选择运行,可在结果栏查看碰撞结果。

12动画制作

录制动画,通过简单的第三人视角的漫游创建动画效果

视点动画,通过自己在不同位置设置新的视点,合并在同一个动画子集中,按照前后顺序进行视点播放 对象动画,animator。新建场景,选中物件,复制名称,创建动画集,捕捉关键帧

脚本动画,用于门的自动开关等处,通过新建脚本,选择合适的事件(热点触发等)在特性内完成触发的设置,到播放动画,在结合实际完成特性设置。隋开随闭需要两次的脚本制作。 相机动画,首先在完成的动画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相机集()

12.施工模拟,创建各施工阶段集合,按照时间顺序,然后进入timeliner,在此使用针对每个集合的全体导入,如果制作的时间安排不符合要求,则需要先行导出处理。

导出为project之后,在project内完成施工计划的更改编排,再次导入naviswork中,导入在数据源选项卡下。导入的新任务无附着,则需要在下图的使用规则自动附着栏完成选择附着操作,在制作动画时需要先行在此处扩展列,以使完成的动画有插入的位置。

此外注意的地方:场地的时间为从头到尾一直存在。其模型为一直可见的临时模型 文件夹和根数据源的时间不可改动,需要重新在project内修改 对于土方开挖可以通过制作简单对象动画,缩放来演示其挖土的过程,添加方式在任务栏中。 捕捉0面关键真,坐标轴移动捕捉关键帧

为了视频角度,可添加相机集。按照视角变化时间,添加关键帧,变化视角 在模拟设置里链接场景相机。

五、Fuzor的学习总结

Fuzor是一款bim模型可视化的编辑软件。在导入模型时,打开已完成模型revit导出模型。

导入完成后,可通过导航控制栏的导航调整,加载出revit的view tube。方便视图位置的切换。

对于左侧菜单栏,第一标题下的选项卡操作。 放置特效指特效的选择放置,包括火苗烟雾等。

光控制则可以在操作中放置光源,

放置族栏则可以编辑添加常见的物件在模型上。 Terrain control则是调整外侧场地地坪高度及类型。可以将标高调整到与模型相匹配的高度,类型配置为海洋等。

第二栏的选项卡中包含一个测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完成模型的测量。 下面栏目里可以添加模型构件也可通过调整天气,太阳来控制环境的变化 最后一栏的media的fly though选项卡,可以完成漫游视频的创建。

通过抓取多个新视点,即可连接成为整体的漫游视频。

最后的导出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完成。

保存即可生成保存位置并保存为fmp格式 而点击渲染之后,则会出现如下的对话框。调整完成之后即可保存为MP4格式的视频文件。

Lumion

Lumion的导入也和Fuzor导入有相似之处。最终输出为dae文件。

在选择场景后进入,便可通过下图按钮导入已导出dae文件

左侧四个选项栏里的选项可以完成模型的编辑,包括阳光高度,照射时间,各类物体的放置,包括其他各种场景的模拟。以及各构件材质的更改替换。

右侧的相机栏可以完成照片的设置。在完成拍摄后,可通过渲染来编辑已拍摄照片的场景及其他景象。通过下侧的四个选项则可以保存照片。

而,动画模式内需要如下图所示多次选择视点抓拍照片,从而连接起来形成连续的动画。

全景的操作,则是进入全景选项之后,选中需要制作的视点,通过VR全景渲染来导出照片。

培训马上结束,总结将要完成,也是颇多感悟,学习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希望自己在本次培训结束后能继续保持对bim应用和提高上的专注度和热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感谢优比咨询的几位老师细心指导这么多天,也要感谢局里领导提供给基层技术人员这次培训的契机,收获真的很多,希望自己能将所学真正的应用好,实践好。

敢为天下先,永远争第一

第19篇:bim项目总结

Bentley-BIM项目总结

一、建模过程

1、翻图不准确,二维图形应自己勾描一遍,不应用原有线条。模型不准确影响后期配筋。

2、建模过程中应边建模边给构件附上part,一来可以发现之前没有定义的图层part,尽早提醒管理员加上,二来后期再附可能遗漏。

3、建模过程中碰到曲面扭面等不规则建模时,不熟练,应加强学习曲面建模方面的技巧。

4、掌握高效的选择技巧,通过data group、图层等快速选择。

5、斜墙建模时,可以先建立相同高度的墙体,通过斜面对墙体进行对齐。

二、渲染流程

1、渲染时应新建一个文件,把需要的部分参考起来,避免对原模型的破坏。

2、选择低分辨率模式先渲染,对材质、光线等进行调整,没有问题后再渲染高分辨率照片。

3、对取景位置拍照保存,以便后期修改、重复渲染。

三、动画及施工模拟

1、制作动画时应新建一个文件,把需要的部分参考起来,避免对原模型的破坏。

2、动画制作流程:a、建立路径,路径选为construction,动画播放时可以隐藏路径;b、建立摄像机;c、描述摄像机,设置摄像机开始工作时间;d、给摄像机赋予一条路径,设置开始结束时间。24帧一秒。

3、动画路径应尽量使用直线+圆弧或者b样条曲线,使路径圆滑过渡。

4、施工模拟流程:a、在animation producer中,定义施工工序及时间(view-schedule);b、通过6-5graphic group建立构建组,构建组分别对应不同的施工工序,每个构建组添加相应的元素;c、通过attach element to task将定义的施工工序和构建组联系起来;d、在此过程中可加入关键帧,形成复杂动画。

四、抽图流程

1、三维抽图流程:在模型中选择合适的角度大小对视口进行拍照保存,可保存局部大样,然后在新文件中参考不同的照片、图框打印成3d图纸。

2、熟练运用动态视图功能,方便展示,forward设置为from view,back不显示,cut可设置切线的粗细。

3、二维抽图使用切图管理器,对生成的图纸进行文字及尺寸标注。打印为pdf图纸。

4、如有参考,切图设置中participants一定要新建一个文件供参考。

五、配筋流程

1、新建文件配筋,对模型进行检查,如模型不准确将影响配筋效果。

2、建立配筋体,对配筋体进行面分组管理,不同的保护层厚度,不同钢筋规格用不同的面分组。给不同的面分组修改保护层厚度。

3、建立配筋模板,指定钢筋的粗细、间距、方向。

4、对不同的面分组分别进行配筋。

5、抽图看钢筋的内外层、合并情况并记录,方便修改。

6、先修改钢筋的内外层,粗细等。待这些修改完后再合并钢筋。

7、都合并完成后,对钢筋进行检查,无错误后进行钢筋的角度钢筋对齐。

8、对钢筋进行编号、显示样式的定义、抽图及钢筋表生成。对抽图钢筋进行检查,查看没有抽到的钢筋。

9、对钢筋标注进行修改,其他文字、高程等修改应在成图文件中修改。

10、建立成图文件,对抽图的钢筋、钢筋表、图框等分别进行参考,可用fence进行剪切。最后打印为图纸。抽图设置中,restation设置大体积钢筋、有斜面要写合法角度、平面图等抽图要勾选面层抽图。

11、曲面配筋流程:a、制定配筋曲面;b、定义布筋路径(多边);c、定义钢筋形状参考边(多边)

12、通过编号查找钢筋,隔离,可逐根检查钢筋。钢筋分色显示,清楚查看钢筋。

13、斜边的钢筋不能合并,需要对布筋路径进行更改,修改为水平方向,就可以合并钢筋。

14、常用功能:修改钢筋、修改锚固、角部钢筋处理、合并钢筋、延长钢筋锚固段、

15、编号归组可将不同钢筋归为一个号,并且以后自动编号就会按照这个执行。手动编号只能一次操作,之后自动编号还会变为两个。

16、合并非相邻面钢筋时,如果是同一个钢筋组用首尾钢筋,选择一根钢筋代表一纵;如果是不同钢筋组,只能选钢筋组,一个一个选不同钢筋组。

17、当曲面为由小到大变化的弯曲曲面时,选等分位点,不能选等间距。当三个曲面由小到大变化时,应对三个曲面联合配筋,不然钢筋不能合并。可以选择所有的面一起配筋,钢筋为一根整体。步筋路径和参考形状的选择顺序要一致。分为多段变截面时,最好每段分别配环筋,纵向沿轴线钢筋可一起配。不变截面时,可一起配,分两次单向。

18、斜边生成的钢筋可能无法合并,此时可通过修改步筋路径为水平,完成合并。

第20篇:BIM学习总结

1、熟悉结构图是关键,要能看懂图纸所描述的意思和内容有没有缺少。

2、熟悉图纸后,把每张图都单独保存,记得要把图纸炸开,不炸开在revit里打开显示不了,每张图都要命名。看看有没有缺少的

3、根据CAD图纸建标高和轴网,轴网可以根据CAD图里的最多的那张图纸来建轴网,标高可以把立面图导到revit里的立面图里来画,这样效率好,

4、画好标高和轴网后要记得调整好,然后锁定。

5、现在就可以开始一层一层的画图了,记得画图的时候是哪层的柱或梁,CAD图纸就导入到哪一层,这样图纸多了才好整理,不会乱。画梁的时候记得把楼梯的梁和柱一起也画了,楼梯可以一起画,也可以到最后统一生成,依据各层标高而定。标高相同则可以统一生成。

6、画的同时记得把建筑施工图也要看一遍,因为结构里的一些信息可以根据建筑施工图得到。

7、有的层高是相同的,这时可以把一层画好,然后统一生成各层。

8、画的时候记得用快捷键画,这样提高速度。

遇到的问题:

1、建筑图是在结构图的基础上画的,可结构里把楼板画了,建筑图里还画,这不是有重复了吗?工程量算的时候不就多了吗?还有柱。

2、结构图导入画建筑图的时候,结构图能不能炸开?

3、

bim策划书
《bim策划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