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导游词

天坛小学生导游词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2-04 21:09:08 来源:导游词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天坛导游词

天坛导游词

各位游客,你们好!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

天坛是明朝永乐皇帝建成的祭天圣坛,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的祈年殿。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圆南方,寓意天圆地方。乾隆年间,将大祀殿改为现在的祈年殿,将屋顶瓦片改成蓝色的琉璃瓦,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这一祭天圣地,在1860年遭到了英法联军的洗劫,1900年又遭到八国联军的蹂躏。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来这里的除了旅游者,还有很多健身的人们。

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路线开始游览。

现在我们是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在向南行进,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圜丘有两道围护墙,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每道墙都有四组门,大家可以注意到,门的大小都不一样,这是因为中门是上帝专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从左侧的门进入;而其他的官员只能从右边最小的门通过。

来到圜丘坛下,我们马上要开始登坛了,不过要请您留心数一数,每层坛面都有多少台阶。到了最高层,大家会发现,坛上所有的台阶数,都是九或者九的倍数。这些难道都是巧合么?当然不是,因为古人认为九是极阳数,所以工匠们便用这个数字来赋予圜丘坛“崇高”之意。

说完了神坛的奇妙,我再给您介绍一下祭天大典的盛况。

到了每年的冬至,皇帝就要在这里祭天。在这个典礼上,需要特别提到的是皇帝恭读祝文所站立的地方,就是这块天心石。它是天坛三大声学现象之一。在这里朗读的时候声音特别洪亮,各位游客不妨体验一下,也像当年的皇帝一样,向上天诉说自己美好的愿望。

现在咱们继续沿着中轴线行走,面前的建筑叫做天库,它的正殿就是皇穹宇。皇穹宇三个字也分别代表了“至高无上”“天”“宇宙”的意思,更加显示出它的神圣和至尊。这组建筑不仅十分精美,而且还有回音壁和三音石,这和刚才我们说的“天心石”合称天坛三大声学现象。

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墙,围墙十分平滑,可以传声,在传递途中对声音损失极小,只要对着墙说话,就算相隔四五十米,见不到面,都可以清晰地听到对方说话。

今天的观光游览就要结束了,在天坛的这段时光希望能成为您北京之游中的永恒记忆。同时也请您把天坛的祝福带给您的家人朋友。

天坛导游词

下面我要给大家讲讲天坛的传说,现在大家抬头看一下这就是美丽的天坛,从远出看是个八角形宝塔。

天坛是王屋的主峰,高峰耸寺深古纵横,一峰突起,万峰臣伏,唯我独尊,从南向北看中间高,两边低,好似屋顶像王者之屋,称王屋山。天坛原名叫琼林台,因皇帝在山顶设坛祭天,后人为了纪念,该为天坛。为了纪念皇帝老师华盖对皇帝指点,把天坛峰前的山叫华盖峰。作文

我们走过天坛,又来到了望景寺,这里可以这人观赏天坛的风景。

天坛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明保护单位。于北京正阳门,东南方自,为明清两朝皇帝祭天,求雨和祈,寿年专用祭坛,是世界上现在规模最大,最完美的古代祭天建筑群。总面积273平方米。1918年作为公园正式对外开放。

坛为三层圆形石台,坛区占地20万余平方米。因此;明清时期北京的天坛与历朝代郊坛有一脉相承的渊源。

天地坛遂改称为天坛。消沿明制,天坛一称沿用至今。从乾隆八年1743年起,对天坛建筑进行了多次修理,天坛终于形成了南北两坛,规制严谨的盛郎风貌。

天坛到处有美丽的风景,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细细游赏。

推荐第2篇:天坛导游词

天坛导游词

天坛是中国帝王的专用祭坛,历朝历代帝王在国都都有类似的专用建筑,用来祭天。这里看到的是明、清两代的天坛。

古人见到天高远莫测,虚空浩渺,它日明月辉,斗转星移,冬去春来,寒来暑往,行云布雨又雷迅风烈。既有一定规律,又变化万千。对人类来说既可以赐福,又可降灾,是决定世间万物的至高无上的主宰。连人间的最高权威者——皇帝,也只好自称为“天子”。

在科学尚不够发达的古代,“祭天”最主要是表达对大自然的崇拜与尊重,同时也表达了古人想掌握大自然的愿望。另外,“祭天”也是一种礼仪,通过严肃、繁细的礼仪,突出帝王的地位,强调帝王是上天的代表,是王权神授,从而强调帝王在人间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它位于北京正阳门外东侧,占地面积273公顷,南为方形,以象征“天圆地方”。周围筑坛墙两道,将全坛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内坛又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北部叫“祈谷坛”,南部是“圜丘坛”。天坛正是“祈谷坛”、“圜丘坛”两坛的总称。

一、圜丘棂星门外

“圜丘”有两道坛墙围护,每道墙均设有四组棂星门,共二十四座,称“云门玉立”。穿过棂星门,可以看到一座圆形汉白玉石台——圜丘。圜丘始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石台共分三层,在我们登坛的过程中您可以亲自数一数,每层究竟有多少级台阶?

二、圜丘台上

我们终于登上了最高层,也就是第三层台面。您可能已经注意到,每登上一层都同样要踏过九级台阶,我们在低头看看这台面上所铺的石板,中心一块圆形的叫“天心石”,其外共环砌着九圈巨大的扇形石板,从中心向外第一圈是九块,以后每圈依次是九的倍数,直到最外面的第九圈,恰好是八十一块。好!让我们抬起头来看一看台面周围的石栏板,各方向也都是九块;再仔细看中层和下层石栏板,各方向依然为九的倍数。圜丘上下到处蕴藏着“九”这个神秘的数字,究竟是为什么呢?

原来,根据古代因阳五行之说,天属阳,地属阴;奇数属阳,偶数为阴。所以理所当然“九”这个阳数中最大的数就是“天数”了。

再注意这下大上小的三层圆形石台的直径,如果测量一下就会知道,它上层直径是九丈;中层直径是十五丈;下层直径是二十一丈,不仅全为阳数,而且三层台面直径相加之和等于四十五丈,恰为“九五”之数,连皇帝也为此称为“九五之尊”。这样巧妙的设计,使虚无缥缈的天,通过重叠的圆形和无数个“九”的组合,体现了古代匠师们的高超技艺。

好了,讲了这神坛的奇妙建筑,我再给您介绍一下祭天大典的情景:每年冬至日是皇帝举行祭天大典的日子。大典时,这台面北侧供奉“皇天上帝”神位,其东西两侧依次供奉皇帝列祖列宗的神位。台南广场上排列着庞大的乐队、舞队。皇帝身着祭服,在庄重的中和韶乐的衬托下,跟随导引官的恭导登上祭坛。乐奏九章,典仪九程。九项礼仪进行完毕,各神位前所供的贡品分别送到燔柴炉焚烧,以示送到天上,大典就全部结束了。于是,皇帝回到紫禁城 等待上天的降幅。 需要特别一提的是,这台面中心的“天心石”,也就是皇帝恭读“祝文”的所在石板。它有一种奇特的声学现象,在这里“读祝”声音特别洪亮,犹如加装了扩音器一般。至今,这声学现象仍不减当年,您不妨也站在上面试一试,体会一下那神奇的效果。

三、琉璃门外

我们面前这座建筑群叫“天库”,它的三座琉璃门砖体均为澄桨石磨砖对缝精心砌筑,顶上覆盖天 青色琉璃瓦。檐下梁枋斗拱不用木材,全部是琉璃烧制,造型考究,巧夺天工。

四、天库院内

这座圆形院落就是“天库”,是平时供奉“上天”及诸神位的地方。大典时将神位请上圜丘,平时就供奉在这里。我们眼前耸立的就是“皇穹宇”大殿。它始建于明嘉靖九年,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皇穹宇大殿是一座圆形单檐的伞形建筑,高17米,直径达19米,高大又十分精巧玲珑。它上有一个蓝色琉璃屋顶,正面是木雕菱花门窗。建筑饰最高等级的合玺彩画,整体坐落于一座3米高的圆形汉白玉石须弥座上。登殿台阶中镶嵌着一块巨大的“二龙戏珠”汉白玉浮雕。双龙一左一右,一升一降,栩栩如生,为古代雕刻佳作。好!让我们沿着东侧石阶登上大殿。

五、皇穹宇大殿

这座大殿以内外两环大柱承重,各为八根,殿鎏金斗拱向内收缩,承托圆形的天花藻井。藻井中心绘金龙图案,叫“金龙藻井”,是非常精美的艺术作品,给人庄重祥和的感觉。

殿内正北位有一圆形石座,踏过九级石阶,在最高位置陈列的金龙神龛内供奉着“皇天上帝”神版,称正位。殿内东西两侧供奉的清朝前八先皇的神版,这些神位叫做“配位”。它们分别是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另外,天库内东西两侧建有配殿,分别供奉着“日月星辰”和“风云雷雨”诸神神位,称“从位”。

六、回音壁、三音石

下面,我给您讲一讲这天库中名列中国四大声学建筑之首的“回音壁”。两个人分别站在院内东西两座配殿后面,面北讲话,虽然相距

四、五十米,又有两座配殿相隔,却能够清楚的听到对方的声音,就像打电话一样,十分有趣。原来,这砖墙弧状的墙体是由坚实的澄浆砖磨砖对缝,精工砌制的。墙面坚硬光滑,是声波良好的反射体,还有精确的圆弧曲率的作用,因此保证了在墙一端发出的声波,沿着墙面连续反射向前传播而且损失又极小,所以能清晰的传到另一端听者的耳边。

“三音石”是皇穹宇殿前正前方的第三块石板,如果您站在那块石板的中心,只要用力击掌一次,您就能听到从四面八方传来的三次回音。“三音石”也因此而得名。

七、九龙柏

天坛内共有柏树六万余株。其中,百年以上的古柏就有四千株,它们是神坛的衬托。我们面前的这株古柏是一株五百多岁的桧柏。有趣的是它那直立粗大的树干和其它古柏的纹理不同,树干表层沟壑扭曲形成的造型,犹如九条蟠龙缠绕嬉戏,升降沉浮。这就是传说中的“九龙迎圣”的古迹。

八、成贞门

我们又回到了这条轴线上,面前这座高大的砖券门名叫成贞门,是圜丘和祈谷坛两坛的分界。好!现在我们一道穿过这座成贞门,进入天坛的北部——祈谷坛。它是皇帝每年孟春(农历正月)上辛日举行“祈谷礼”的场所。

九、丹陛桥

告别圜丘坛,我们走在一条宽阔的大道上,它将两个独立的祭坛连接起来,并组成统一的一条轴线,也是皇帝登上祈谷坛的唯一通道。

丹陛桥桥面纵向以石条划分为左、中、右三条路面。中间最宽的大理石路叫“神路”,是上帝专用的,任何人不能使用。皇帝只能使用东侧的砖路。西侧的砖路为大臣所用。 这个礼制规定和刚才我们看到棂星门是完全一致的。走出一段路,我们会想到这分明是一条大道,为什么叫做“桥”呢?首先,它比两侧地平面平均高出四米,在前面的大道下边有一条券洞式的通道,是让牛羊从那里通过。它们将被赶到500米外的“宰牲亭”宰杀,然后制成祭祀供品。这个通道也被人叫做“鬼门关”。

说话间我们已经走出了一大段路程,您是否感觉到这条大道北高南低?您不妨回头望望走过的路,这种感觉就更加明显了。沿路向北走,在古柏的簇拥下,使您步步登高,不断向上,一步一步向天庭走去。

十、具服台

现在您看到的这座石台叫“具服台”,也叫更衣台。它的面积25米见方,据说在“祈谷礼”大典前,皇帝就早早来到这里等待。届时,具服台上临时支搭一方形黄段子的屋帐,俗称“小金殿”。皇帝步入屋帐,脱去身上明黄色的龙袍,换上专用的天青色祭服,洗手恭候大典开始。典礼结束仍步行回到这里,更衣后起驾回宫。

十一、祈年门

我们来到了祈年门,透过祈年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祈谷坛的中心建筑——祈年殿。好!请随我走进门内稍停一下,听我给您介绍一下祈谷坛。

祈谷坛是一组庞大的建筑群,它包括祈年门、祈年殿、东西配殿、皇乾殿等一系列建筑。我们面前的祈年殿是一座宏伟而极富中国风格的独特建筑,鎏金宝顶。三层出檐的圆形攒尖屋顶覆盖着象征“天”的蓝色琉璃瓦,层层收缩。檐下木结构均饰以最高等级的“和玺彩画”。其门窗采用菱花图案,高贵庄重。下为三层圆形汉白玉精雕的石基座,层层向下,向外展开,看上去上下形状统一而富于变化,色彩对比强烈而又不失和谐。我们自上而下的欣赏,使人感觉宏伟壮丽、神圣庄重;自下向上看去又给您层层旋转、上升腾飞之感,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今天,祈年殿的光辉形象已成为古都北京的象征。祈谷坛的环境给人以上届的氛围,难怪天坛英文译名的意思为“天上的庙宇”、“上帝的宫殿”。

十二、祈年殿前

祈年殿座落在直径90米,高6米,占地约4000平方米的巨大的三层圆形石基座上。在中间台阶上分别装饰着一块巨大的石浮雕,它叫做“殿前丹陛石刻”。三层石雕有着不同的内容:下层主题是“瑞云山海”图案;中层为“双凤山海”;上层是“双龙山海”图案。现在,请您把视线向石基的左侧展开,就会发现石基的各层石栏的望柱头和出水口的装饰内容和丹陛石刻相对应。这三个主题寓意凤飞祥云之上,是古人对“天”的美好想象。另外,石基座各层台面的朝南方位都陈列有铜制香炉,典礼开始时在炉内燃烧起檀香木块,一时香烟升起,异香四溢,正可谓“千尺炉烟天外转,不是天宫四天宫”。

十三、祈年殿上

登上这汉白玉高坛,我们终于踏上了上帝的宫殿——祈年殿。请您走近些,我们来瞻仰一下这神圣宝殿的内景。大殿殿顶凿井满饰龙凤和玺彩画。青绿为底,飞金走彩,富丽堂皇。整个建筑斗拱支架,卯榫叠插,堪称中国木结构建筑的杰作。

承托这三层巨大屋顶重量的是殿内的28根大柱。中间四根高19.2米,叫“龙井柱”,代表四季春、夏、秋、冬;在龙井柱外围是12根金柱,代表一年的12个月;最外围与门窗相连接的12根檐柱,代表一日的12个时辰;外围两层大柱共24根,象征农历的24节气;殿内的28根大柱则代表28星宿。您看,殿内的结构充满着对“天”的认识和寓意。

我们再注意一下大殿地面的中心,那里有一块直径为88.5厘米的圆形大理石。这块石板上有清晰的天然墨色纹理。珍贵的是这纹理竟和殿顶藻井中心的“龙凤呈祥”浮雕图案相同。这一为人工雕刻,一为天然形成,一上一下垂直相对,相映成趣,是镇殿之宝。

让我们把视线移到殿内的陈设上来。这是按照清代咸丰年间的历史原貌来进行恢复的。殿内正面的雕龙宝座上供奉的是满汉合璧的“皇天上帝”神版,后护金龙屏风。两旁石台上奉安的是清朝前八代皇帝的神牌。以先祖先黄配祀上帝,用以强调“敬天法祖”的思想。神版前是供桌,上面陈列着古代的祭器,里面装有各种祭品,案前的木匣里还陈放着一头小牛犊,所陈供品十分丰盛。

祈谷大典是在农历正月上辛日清晨进行,那时天还没亮,神坛内外点燃坛灯用以照明,殿内则更是灯火辉煌,烛光摇曳,隆重而又神秘。

大殿开始时,207名乐舞生列队殿外月台上,霎时鼓瑟齐奏,钟磬齐鸣,八佾起舞,韶乐中和。在典雅祥和的氛围中,皇帝身着蓝色祭服,恭谦诚肃的步入神殿,向皇天上帝和列祖列宗行“三跪九叩”的大礼,祈求上天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然后将所有供品送到祈年门外东侧的燔柴炉和铁燎炉内焚烧,以示送上天庭。大典完毕,皇帝起驾回宫。

好!祈年殿是我们欣赏古坛神韵的高潮,也是这次天坛游览的尾声。下面,我们将沿着一条长300米的长廊走向公园东大门。

十四、长廊

这条长廊自东至西共有七十二间,是将宰杀牺牲的宰牲亭以及制作祭品的神橱连接起来的运输通道,用以保持祭品的清洁,不被风沙雨雪所污。

好!参观到此结束了,让我再一次感谢您的光临,并请您把天坛的祝福带给您的家人和朋友。欢迎再次光临,祝您一路平安!

推荐第3篇:天坛导游词

天坛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曹宇翔。

下面我要给大家讲讲天坛的传说,现在大家抬头看一下这就是美丽的天坛,从远出看是个八角形宝塔。

天坛是王屋的主峰,高峰耸寺深古纵横,一峰突起,万峰臣伏,唯我独尊,从南向北看中间高,两边低,好似屋顶像王者之屋,称王屋山。天坛原名叫琼林台,因皇帝在山顶设坛祭天,后人为了纪念,该为天坛。为了纪念皇帝老师华盖对皇帝指点,把天坛峰前的山叫华盖峰。

我们走过天坛,又来到了望景寺,这里可以这人观赏天坛的风景。

天坛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明保护单位。于北京正阳门,东南方自,为明清两朝皇帝祭天,求雨和祈,寿年专用祭坛,是世界上现在规模最大,最完美的古代祭天建筑群。总面积273平方米。1918年作为公园正式对外开放。

坛为三层圆形石台,坛区占地20万余平方米。因此;明清时期北京的天坛与历朝代郊坛有一脉相承的渊源。

天地坛遂改称为天坛。消沿明制,天坛一称沿用至今。从乾隆八年1743年起,对天坛建筑进行了多次修理,天坛终于形成了南北两坛,规制严谨的盛郎风貌。

天坛到处有美丽的风景,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细细游赏。

太原市五一路小学四年级 曹宇翔

推荐第4篇:天坛导游词

各位游客,我们今天所要参观的就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

明朝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以后,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这作用于祭天的圣坛,占地面积达到了273万平方米。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祈年殿的位置上。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面是圆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圆地方。在一开始,祭天和祭地都是天坛,直到明嘉靖年间在北城修建了地坛,才分开的,并且新增了圜丘坛,用于孟冬祭天,把原来的大祀殿改为大享殿,专门用于孟春祈谷,当时殿宇屋顶已经是三重檐了,从上至下的蓝黄绿三色瓦分别代表了天地万物。而在乾隆年间,有将大享殿改为现在的祈年殿,而将屋顶瓦片都改成了蓝色的琉璃瓦。从而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可是这样一个祭天圣地,却也曾经在1860年时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继而在1900年的时候又遭到了八国联军的蹂躏。在1916年袁世凯登基的时候也曾经在天坛上演了一出祭天的闹剧。在1918年,天坛最终还是以公园开放。解放以后天坛不仅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而且还是北京城市绿地的组成部分,来这里的不光是旅游者,还不乏一些专门为了强身健体的老人们。

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路线开始此次游览。

现在我们正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向南行进,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圜丘有两道围护墙,使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每道墙都有四组棂星门,从东面依次是泰元、昭亨、广利、成贞,每组三门,共有24座,称为“云门玉立”。大家可以注意到,棂星门的大小都不一样,这是因为中门是上帝专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从左侧的门进入;而其他的官员只能从右边最小的门通过。而门外的一座平台就是皇帝在祭天大典之前更换祭服和盥洗的地方,叫做具服台。来到了圜丘坛下,我们马上要开始登坛了,不过我请您留心每层坛面都要有多少台阶。到了最高层,大家也就都发现了,坛上所有的台阶数,护板数都是九或者九的倍数。每登上一层,都要有9层台阶,台面上的石板中间的叫做天心石,外围第一圈砌着9圈巨大的扇形石板,第二圈18块,以此类推,到了最外边的第九圈正好是81块;而大家抬头就可以看到的围护板被四面台阶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也都有9块,而中层的围护板是18块,下层的是27块,这些难道都是巧合么?当然不是,因为根据阴阳五行来说,9是极阳数,所以古代的工匠便用这个数字来赋予圜丘台意念上的崇高。

说完了神坛的奇妙,我在给您介绍一下祭天大典的盛况。到了每年的冬至,皇帝就要在这里祭天。在大典前两天,皇帝要在故宫里进行斋戒,而到了第三天,也就是冬至前一天,就要到天坛的斋宫进行斋戒。冬至那天,在日出前七刻,现在的凌晨四点多,奏报时辰,皇帝起驾,斋宫东北角的钟楼开始鸣钟。到具服台盥洗更衣,神牌都送到台面相应的位置,也就是七组神位,称作七幄;在圜丘前燔柴炉上放一只牛犊,用松枝燔烧,西南的望灯杆望灯高悬,点燃蟠龙通宵宝蜡,台南广场上排列着奏乐队,配合着中和韶乐,在文武百官的陪同下,祭天大典就正式开始了,皇帝由南棂星左门登坛,这时钟声停止,到了第二层南侧拜位站好后,听候司赞人报仪程。恭读至皇天上帝的祝文。礼仪结束以后,要将神位前的贡品分别送到燔柴炉(从正位幄次撤下的祭品再次焚烧,皇帝也要一旁恭立目视,称为望燎)和燎炉(圜丘坛共有12座燎炉,在瘗坎北侧,从东向西排列着8个;内围护墙东西棂星门外各有一对。从配位幄次车下的祭品分别送到8个燎炉内焚烧,而四个从位幄次的祭品送到棂星门处)焚烧,烟雾腾空,象征着送到天庭。而后还要将牛尾、牛毛、牛血送到瘗坎掩埋,象征不忘祖先茹毛饮血之意。在这个典礼上,需要特别提到的是皇帝恭读祝文所站立的地方,就是刚才所说的台面中心天心石。他是天坛三大声学现象之一。在这里朗读的时候声音特别洪亮,而且现在这里也是一样的,各位游客不妨体会一下这奇特的效果,也像当年的皇帝一样,向上天诉说自己美好的愿望。

现在咱们继续沿着中轴线行走,面前的建筑叫做天库,而它的正殿就是皇穹宇。皇穹宇建于明嘉靖九年,起初叫做泰神殿,到了十七年,改名为现在的皇穹宇,它的作用就是在平日存放圜丘坛祭祀主神的地方,所以这里也叫圜丘坛寝宫。殿内正面的圆形石台上安放的就是皇天上帝的神牌,而前边两侧的四个方形石台上安放的则是八位祖先神主,还有东西配殿用来存放从祀神位。而皇穹宇三个字也分别代表了至高无上,天,宇宙的意思,更加显示出它的神圣和至尊。 您正浏览的文章由www.DIYIFANWEN.COM(第一·范·文网)整理...

它是一座建筑艺术价值非常高的殿宇,总体呈圆形,下边是高2.85米的圆形须弥座,为青白石筑成,有东南西三个方向的出陛,也就是台阶,而在南向出陛还有二龙戏珠的丹陛石。上边是蓝色筒瓦单檐攒尖鎏金宝顶。而在殿内还有八根檐柱和八根金柱,大殿上架没有横梁承托,全都是靠各类斗拱层层上叠来支撑,步步收缩,从而形成了精美的穹隆圆顶。这里边还运用了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这组建筑不仅十分精美,而且还有回音壁和三音石,这和刚才我们说的天心石合称天坛三大声学现象。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墙,围墙建造的磨砖对缝,十分的平滑,是很好的声音载体,可以传声,在传递途中对声音损失极小,只要对着墙说话,就算相隔四五十米,见不到面,都可以清晰的听到对方说话。而三音石则是皇穹宇大殿正前方的三块石头,您站在第一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一次回音,第二块石头可以听到两次,而第三块就可以听到三次回音,所以称为三音石。在后来也有人把它叫做三才石,取天地人三才的意思。

也许您刚才就已经注意到了,天坛有非常多的柏树,不错,它就好像北京一个天然的氧吧。而在这许多古柏当中,有一株500余岁的桧柏,就是回音壁西墙外的这棵九龙柏。它的树干纹理非常的奇特,布满了沟壑,而且旋转扭曲,好像9条蟠龙缠绕嬉戏,所以叫它九龙柏真是一点也不过分。

在游览过了圜丘坛和皇穹宇之后,我们就即将走进祈谷坛了,而现在我们脚下连接两个祭坛的就是丹陛桥,也叫做海墁大道,而它也是皇帝登上祈谷坛的唯一通道,长360米,桥面上分为三条道,中间的是神道,东边是御道,西边的就是王道。而它作为通道为什么又要称为桥呢?这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路面南低北高,步步高升,好像与天相连接的桥;而另一种就是说路面下边建有进牲门,类似立交桥,所以称之为桥。说到进牲门,就是在祭祀前,牛羊都要通过桥下的一个券门被赶到500米外的宰牲亭宰杀,制成供品,所以这个通道也被叫做鬼门关,因为一进去就有死无生了。

好,回到正题,现在呈现在您面前的就是祈谷坛的完整建筑群。前面的这个石台是具服台,在每年孟春祈谷祭祀之前,皇帝照例还是要来到这里搭建幄次,盥洗更衣,所以这里还有小金殿之称。

到此,祈谷坛的主体建筑祈年殿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了。祈年殿下的基座是三层的圆形石台,而在正面三层石台阶中,分别装饰着巨大的浮雕,叫做殿前丹陛石雕。从下之上内容分别是:瑞云山海,双凤山海,双龙山海。各层排水孔的图案和浮雕的内容也是对应的。东西两旁的配殿个有九间,原来是安放从祀牌位的地方,不过在家靖年间,把它们挪到了先农坛,所以现在这里也就没有什么实际用途了。而祈年殿本身就是一座极具中国特色的独特建筑。圆形三重檐攒尖屋顶向上层层收缩,都是用蓝色的琉璃瓦覆盖,以此来象征天。顶部是鎏金宝顶,抬头仰视,便是龙凤藻井,中心是龙凤成祥的图案。而巨大的三层殿顶就是靠殿内的28根落地柱支撑的,中间的四柱名叫龙井柱,东南西北方向分别代表了春夏秋冬;而龙井柱外围的12个红漆金柱所分割出来的12个开间,则分别代表了一年的12个月份;外面两环的24个开间有分别代表了一年的24个节气;同时,这28根大柱,也代表了天上的28个星宿。据说这祈年殿是仿照古代明堂设计建造的。在感叹殿内建筑的同时,也让我们把注意力逐渐转移到殿内的陈设上来。这里的陈设是按照清朝咸丰年间原状恢复的,正面的雕龙宝座上供奉着的是满汉合璧的皇天上帝神版,左右两侧的石台上供奉的是清朝前八位皇帝的牌位。

和每年的祭天一样,这里是用来祈谷的地方。在祭祀的当天,有乐队在殿外月台上奏乐,身穿祭服的皇帝虔诚步入神殿,向牌位行大礼,祈祷上苍,然后把供品送到祈年门外东边的燔柴炉和燎炉焚烧,送上天宫。祈谷礼节和祭天的差不多。

到这里,祈年殿也差不多讲完了,而它还有一个附属建筑,作用和皇穹宇差不多,也是存放祈谷坛祭祀神主的地方,就是祈年殿北侧的皇乾殿。

现在我们从祈谷坛的东门出来,可以看到一条连檐通脊的长廊,共有七十二间,俗称七十二连房,它不仅用来连接神厨神库,而且也是祭祀时运送祭品的通道,在长廊的东头,就是宰牲亭,就是前面所说过了鬼门关的牲畜要道这里来屠宰。而在长廊的东南方向,有八块巨大的青石,称为七星石,都是风水镇石。可是这里命名有八块石头为什么叫七星呢?原来明代在这里放的的确是七块石头,而最小的那一块则是清代增添上的。关于七星石的说法每个朝代都不同。在明代,有个道士和皇帝说祈年殿的方位不好,不利于国家,所以就在这里放了象征着北斗七星的七块石头。而在清代,康熙皇帝为了给满族爱新觉罗氏寻找从东北如主中原的理论依据,就派人考察山脉,发现泰山是长白山的余脉,所以就在原来七块石头的东北方有放了一小块儿青石,象征东北长白山,如果按这种说法,那八块石头就应该叫做七峰东岳。

暂且不管他们怎么定论了。今天的观光游览就要结束了,在天坛的这段时光希望能成为您北京之游中的永恒记忆。同时也请您把天坛的祝福带给您的家人朋友。

第一节 天 坛

一、天坛简介

(一)涉及内容

1、天坛的“世界之最”判定语

2、天坛的建造时间

3、天坛的位置

4、园内概况

5、历史沿革

(二)介绍位置:天坛南门内简介牌前

(三)导游词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天坛,首先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天坛是世界上现存的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家祭祀性建筑群,它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及祈雨的地方.天坛完工于公元1420年,位于紫禁城的东南方向,全园占地273公顷,是紫禁城面积的4倍。在中轴线上有三组非常重要的建筑,自南向北依次是圜丘坛、皇穹宇及祈年殿。另外,园中西侧有斋宫等建筑,全园遍植古松、庄严肃穆,是一处非常理想的祭祀场所。

在明代,天坛初建之时,实行天地合祭,不仅祭天,而且祭地,其位置便是今天祈年殿所在的祈谷坛上。后来,在京城的北面设地坛,专门祭地,又在祈年殿的南侧修建了圜丘坛及皇穹宇,专门祭天,从而形成了今天的格局及规模。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天坛也未能幸免于难。侵略者在此胡作非为,盗走并破坏无数珍贵文物,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

最后一个在这里祭天的人是窃国大盗袁世凯,但天不随人愿,袁某只做了83天皇帝瘾便一命归西了。解放后,国家多次拨款重修天坛,但不再是为了祭天,而是为了给世人、给世界留下一份遗产。

1998年天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遗产目录。好!下面我就带大家参观。

二、圜丘坛

(一)涉及内容

1、圜丘坛的作用

2、建造时间及地点

3、建筑特色

4、周围的陈设

5、天心石

(二)介绍位置:圜丘坛门内东南角

(三)导游词

各位!现在我们来到了圜丘坛景区,其实呀,它才是真正的“天坛”,因为这里才是皇帝在冬至祭天用的祭天台。圜丘坛建于明嘉靖年间,即公元1530年,位于整个院落的南端,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圜丘坛院落中的陈设。请看西边,那里有一杆很高的木杆,它叫望灯杆,是祭天的时候挂灯笼用的。各位也许要问:祭天挂什么灯笼呀?当然要挂啦 !因为当年祭天的时间不是在白天,而是在日出前七刻,即零晨四点一刻。您想想,在漆黑的冬夜,老百姓都在被窝里熟睡的时候,皇帝来祭天,也真是够辛苦的,挂个灯笼照个亮,不过分吧?不过,皇帝照亮,非同一般,那必须是“吉灯高照”。那么现在请大家猜一猜这座灯竿有多高?现在我来宣布正确答案:灯杆的高度是九丈九尺九寸,为什么不再加点凑够10丈呢?肯定有原因,不错,请各位先猜猜看,待会儿我再告诉大家。不仅灯杆不一般,那灯笼也不一般,高有两米,直径两米六,够气派吧!但最不一般的还得说那灯笼中的蟠龙通霄宝蜡,长有一米三,直径三十厘米,可连续燃烧12个小时,既不用剪蜡花,也不流蜡油,是当年皇帝祭天的专用宝蜡。

再看看东边的这个绿色建筑物,它的名字叫燔柴炉,是在祭天大典结束后,焚烧祝板及祭品的地方。这是铁镣炉,在进行大典的时候炉内燃烧松杆、松柏,同时还烧些檀香木,一时间火光冲天,香烟缭绕,不但增加了神秘庄严的气氛,而且在寒冷的冬夜给皇帝带来了一丝暖意,真是一举多得呀!

现在,言归正传,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圜丘坛,它是一座三层的圆形石台,为什么要将祭天台设计成圆形呢?因为古代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既然是祭天台,自然要设计成圆形了。普通人看这座祭天台是用大理石建制的,但设计者们是用数字“九”建成了这座神秘的祭天台,现在我们一起来找找那些神秘的“九”看它们藏在何处。

(走近圜丘坛,在圜丘坛的近前)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这儿咱们不妨来个脚踏为实,请大家一边登上这一组台阶,一边数数这组台阶有多少级(自地面层到底间层,因为这里人少,面积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九,正好九级(把客人带到底层平台的东侧)。往上还有两组台阶,每组也是九级,整个圜丘坛东、南、西、北各开一口,每个登坛口都有上、中、下三组台阶,每一组台阶都是九级,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12个“九”了。我们再找找看,脚下底层祭坛的坛面直径21丈,没有“九”,中层直径15丈,也没有“九”,顶层“九”丈,有一个“九”,如果把三层直径相加,便是四十五,五九四十五,不但有“九”还有“五”,象征皇帝的“九五”之尊。真是巧夺天工!那么,别的地方还有“九”吗?有!请各位更上二层“九”,我们到最上层看一看。

(在圜丘坛顶端,东侧无人处)

各位,现在有没有感到“九”的气味儿更浓了?大家请看坛面中心,有块圆形石块,它叫天心石,被一层一层的扇形石板所环绕,这第一环是九块,第二环是二“九”一十八块,第三环是三九二十七块,直到最边上一环为九九八十一块。再看一看中层,它由十个九块开始至十八个九块,底层至十九个九块至二十七个九块,即三层坛面,每层铺九环石板,每环石块又都是九的倍数,自一倍至二十七倍,这样,上、中、下三层坛面共铺石板3402块,即378个“九”。

还记得吗?刚才我们看到的望灯杆高九丈九尺九寸,燔柴炉两侧台阶各九级,皇帝还嫌不够,祭天时还要向皇天上帝敬酒,可见皇帝对九的崇敬,为什么?咱们下坛再说。

(天心石讲解) 各位请看,在祭天台中心有一块突起的圆形石块,它叫“天心石”,又叫“亿兆景从石”,为何叫天心石呢?据说这块石头是宇宙的中心,是皇帝与天上诸神们相互交流的“天界”,故心有灵犀者,便可在此与“神”交流一番。那为什么又叫“亿兆景从石”呢?“亿兆”是多的意思,“景从”是象影子一样随从,所以说白了“亿兆景从石”就是“一呼百应石”,这是一组奇妙的声学现象,即当你站在圆心石上,轻声说话时,声音不仅宏大,而且有共鸣及回音。那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现象呢?请看,由于坛面十分光洁平整,声波传到周围的石栏杆后能迅速地被反射回来,据声学专家测验,从发音到声波再回到圆心石的时间仅为0.07秒,说话者根本无法分清它是原音还是回声,所以有一呼百应的感觉。 当皇帝站在天心石上说话的时候,感到不仅有神助——声音宏亮,又有人助——一呼百应,身为人君者便把这一呼百应的回声当成是天下万民对自己的无限忠心及一致响应。以前只有皇帝才能站在这里说话,现在我们也可以蹬上天心石许下一个美好的愿望。不过,别贪心,每人只能许下一个心愿,现在我们推举一名德高望众的朋友为我们大家许个愿吧!

(九的揭密,在走下圜丘坛后的东北侧讲解)

各位朋友,现在是我们解开“九”的秘密的时候了,我问问大家,自然界最大的东西是什么?对了,是天;自然数里最大的数字是什么?是“九”。根据阴阳学说,在天地间,天为阳,地为阴;在数字中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在方向上南为阳,北为阴,所以“九”与“天”都属阳,都是老大,所以古代用“九”象征天,于是用“九”来筑祭天台便是天经地义的事了。

祭祀完毕,皇帝回宫,那么皇天上帝的牌位何去何从?当然,也要回宫,不过它可不回人间的宫殿,而是人间的天宫,在哪里呢?那就是我们前面的那座建筑---皇穹宇,好!我们现在便去天宫拜访一下皇天上帝。

三、皇穹宇

(一) 涉及内容

1、皇穹宇的作用

2、院内建筑

3、回音壁

4、三音石

5、对话石

(二)介绍位置:皇穹宇院内东南角

(三)导游词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皇穹宇。这里是在祭天大典后存放皇天上帝及其它诸神牌位的地方,即皇天上帝和诸神的寝宫,除大典外,其余时间,众神便在这里休息,即人间的“天堂”.皇穹宇建于公元1530年,位于圜丘坛之北,整组建筑由一堵圆形的墙所环绕,院内有三座建筑,即存放皇天上帝牌位的正殿---皇穹宇及存放日月星辰、风云雷电诸神牌位的东西配殿。

正殿皇穹宇象一把巨大的雨伞,其殿顶呈圆形,基座为圆形,院落的围墙也是圆形,这些“圆”都是敬天礼神的象征,但也正是这些“圆”及建筑,造就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即皇穹宇院内的三大声学现象。首先,我们来看一看这院落的圆形围墙,它就是闻名中外的建筑——回音壁。那么回音壁有何神奇之处呢?其现象是这样的:如果两人站在两座配殿后的围墙下,均面部朝北对墙小声说话,都能非常清晰地听到对方所讲的话。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呀,整个围墙是圆形的,又磨砖对缝,墙面十分光滑,再加上围墙顶部盖有檐瓦,声音不宜散失,于是声波便沿着圆墙连续反射而产生回音.各位可以试一试,我们五分钟后到皇穹宇前集合。

下面请各位看看第二个有趣的现象。请看皇穹宇丹陛下有三块石头,如果站在第一块石头上拍手,会听到一次回音;如果站在第二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二次回声;如果站在第三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三次回音,故称此石为三音石。其实据声学专家测量,如果这里足够安静,在三音石上拍手,其回声是无限次的,只是我们人类只能听到三声。这又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如果你站在三音石上环顾一下四周,你会发现,噢!原来我站在了整座院落的中心,那里是回声产生的最佳位置。

第三个有趣的地方是从丹陛上往南数的第十八块石头,它被称为对话石,其奇特之处是:如果一人站在该石板上,另外两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的西北角及东北角,那这三个人轻声说话就象打电话一样清晰,这是因为他们三人所处的位置恰巧是一个边长为36米的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尖上,故产生了这种奇特的现象。在这个充满神奇的小院里,可能还会有其它的“秘密”等待着我们去发现,也许您就是发现者,好!下面请各位感受一下三音石及对话石的妙趣,5分钟后我们在门口集合。

四、九龙柏

(一)介绍位置:九龙柏前

(二) 导游词

1、各位朋友,这里有棵古树,名叫九龙柏,因其树干形状象九条盘旋腾飞的龙而得名,这棵树在建天坛之前就已存在,有八九百年的树龄了,据说是专门在此侯驾的,又此书又称“九龙迎圣柏”。

五、丹陛桥

(一)涉及内容

1、丹陛桥的用途

2、具服台

3、“鬼门关”

(二)介绍位置:丹陛桥南端

(三)导游词

各位请看!在我们眼前豁然出现一条平坦、宽阔的大道,它叫海墁大道,有叫丹陛桥。它是天坛内坛的主轴线,起着连接南端圜丘坛及北端祈谷坛两组建筑的作用,全长360米,宽约30米,分为三路,中间宽阔的路面为神道,就连皇帝也不能走,东侧的窄路为“御”道,供皇帝专用,西侧为“王”道,为随同皇帝祭祀来的文武大臣们而设。整个路面底部由南向北逐渐升高,最北端与最南端相差2米,而路面上部看起来很平坦,这种设计方法的妙处是象征皇帝步步升高,寓为升天、祈福。可又没有真的让皇帝“步步升高”走斜坡而受累,于是采取了“上平下斜”的形式,既让皇帝舒服地走着平道,免去“登高”之苦,又不失其“登高”之实,真是令人叫绝!

说到这儿呀,大家可能会有点儿纳闷儿,这明明是一条宽阔的大路,你怎么会称之为桥呢?其实各位有所不知,在前面桥下有个“桥洞”,不是误称,而的确是座桥,为何开个“桥洞”,说出来您别害怕,这个桥洞人称“鬼门关”。事情是这样的,在丹陛桥的西侧有一个专门为祭祀而饲养动物的机构,称“牺牲所”,在丹陛桥的东侧又有一专门为祭祀而宰杀动物的机构,称“宰牲亭”。在祭祀前要把西侧牺牲所内所养的动物赶到东侧宰牲亭内宰杀,做成供品,可自西向东无路,又不能让那些祭祀用的牛呀、羊呀的走上丹陛桥,玷污了神路,故在桥下开一洞,让那些等侯被屠宰的动物们通过。只要动物通过桥洞就必死无疑,均被制成供品,从未有生还者。所以我们不是误称,而的确是座桥,叫它“鬼门关”,不为过吧!好!现在我再带大家去看看皇帝的“小金殿”。 (在具服台前)

各位!这里是具服台,在举行祭祀大典时,在此临时搭起帐篷,人称“小金殿”。那么,设这座小金殿有什么作用呢?原来呀,皇帝在大典前,要在这里换衣服,脱去黄色的龙袍,换上蓝色的祭服,以示对皇天上帝的尊敬。此外,皇帝还要在此洗手,恭侯大典的开始。“小金殿”内设宝座、宝桌、香炉、炭盘等,典礼完成后便将“小金殿”拆除,就只留下一座空空的具服台了。好!现在请各位随我来,我们去参观天坛内最精华的部分---祈年殿景区。

六、祈年殿

(一)涉及内容

1、祈年殿的用途

2、历史沿革

3、象征意义(内部及外部)

4、左右配殿的陈设

(二)介绍位置:在祈年殿院内东南角

(三)导游词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祈年殿景区,它是皇帝在孟春祈雨的地方。整个景区位于天坛的北端,由祈年殿及两厢的配殿组成院落。祈年殿是我国古代建筑的典范之作,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当年的祈年殿是座长方形大殿,由于当时天地合祭,故这里不仅是祈谷的场所也是祭天的场所。自1530年,明嘉靖九年以后实行天地分祭,在天坛的南端设圜丘坛,又在北郊设方泽坛,这里便成为祈谷坛了,而且还将原来的长方形大殿改成今天我们看到的圆形大殿。清朝光绪年间,祈年殿毁于雷击,后来重修。解放后,政府对其进行多次修缮,使得祈年殿焕发出比昔日更美的光彩,也成为北京旅游的象征。

各位请看,高耸的祈年殿端坐于三层汉白玉筑成的6米高的祈谷坛上,殿高32米,直径30米,三层圆形的殿顶上遍铺蓝色琉璃瓦,以蓝天为背景显得协调优美。原来三层殿顶所铺的琉璃瓦自上而下为蓝、黄、绿三种颜色,象征天、地及万物,后来为了突出敬天之意,统统换成了蓝色。祈年殿不仅外形优美,其内容结构更是令人拍手叫绝。整座大殿俗称无梁殿,完全靠28根擎天柱支撑,更无铁钉、水泥等建筑材料,全由木料卯合,使国内外参观者无不称奇。

祈年殿的东西配殿是存放日月星辰及风云雷雨诸神位的地方,正殿是在祭祀典礼中恭放皇天上帝牌位的地方。不仅如此,里面的陈设还有很多,特别是支撑大殿的巨柱,个个都有说道,过一会儿,我们到祈谷坛上给大家仔细讲解,现在各位可以在这里留个影,这里是照祈年殿的最佳位置。

(在祈谷坛上)

各位!现在请大家看看祈年殿内的景观,殿内正中供奉着皇天上帝的牌位,东西两侧共设8个配位,是供奉清代皇帝祖先牌位的地方,在典行祈谷大典时作为陪祭,每个神位前都设有供桌,陈设24种食品及牛犊、五谷杂粮等.大殿内有四根镏金大柱,叫龙井柱,俗称通天柱,象征一年之四季,中层的十二根红漆柱象征一年的十二个月,外层的十二根红漆柱象征一天的十二个时辰,中层12根红漆柱与外层12根红漆柱相加为24,代表一年当中的24个节气,加中间4根为28根,象征天上的28星宿,再加上大殿上方的8根被称为童子柱的短柱,共计36根,象征三十六天罡,宝顶下的雷公柱象征皇帝一统天下。

怎么样?了不起吧!整座大殿不仅建筑精美,而且寓意深刻,可见我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大家是不是也都为身为炎黄子孙而感到自豪呢?

七、皇乾殿

(一)介绍位置:在皇乾殿前

(三) 导游词

各位朋友,这里是皇乾殿,是在祈谷大典完毕后恭放皇天上帝及祖先牌位的地方,又被称为祈谷坛寝宫。

好啦,中轴线上的建筑我们就介绍到这里,最后我们去参观一下“七星石”。

八、七星石

(一)介绍位置:七星石景区旁

(二)导游词

各位朋友,这里是我们要参观的最后一处景观——七星石,关于它的传说可真不少,现在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据传说,永乐皇帝在迁都北京时想找个地方建天坛,可是总也找不到合适的位置,正在发愁。有一天梦中,忽然见天上天门顿开,北斗七星落在紫禁城之东南。按阴阳学说南为阳,天也为阳,正是建天坛之理想场所,故降旨修天坛于此。其实呀!这七星石乃是明朝嘉靖年间经人工雕凿后放在这里的,有心的朋友可能要问,不对呀!我数来数去怎么是八块而不是七块呀!您没有数错,那为什么七星石却变成八块了呢?原来清朝统治者为了纪念祖先的功德,又在七星石的东北方向另放了一块小一点的石头。为何放在东北角呢?因为满清是在我国的东北成长、壮大起来的一个民族。

好啦!各位朋友,天坛讲解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对我工作的支持及协助,在讲解中的不足之处,请各位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天坛

各位团友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祭天建筑群——天坛。 天坛位于北京东南侧,也是我国和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明永乐十八年完工。占地面积273公顷。相当于故宫的三倍还多。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每年“三孟”举行祭祝,即孟春祈谷,孟夏祈雨,孟冬祀天。初建时这里也是祭祀地神的地方,称天地坛。直到明嘉靖九年在北部另建地坛。那时天地开始分别祭祀,同时还另建两坛。才形成了现今的南天坛、北地坛、东日坛、西月坛这“京郊四坛”。

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建筑布局呈“回”字形,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故又称天地墙。主要建筑有祈年殿、圜丘坛、皇穹宇、斋宫、外坛神乐署和牺牲所。除了斋宫在西部以外,其他主要三组均在一条中轴线上。在北京古代建筑中是唯一一个中轴不对称的建筑。

可是这样一个祭天圣地,却也曾经在1860年时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继而在1900年的时候又遭到了八国联军的蹂躏。在1916年袁世凯登基的时候也曾经在天坛上演了一出祭天的闹剧。在1918年,天坛最终还是以公园开放。解放以后天坛不仅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而且还是北京城市绿地的组成部分,来这里的不光是旅游者,还不乏一些专门为了强身健体的老人们。

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路线开始此次游览。

我们先介绍一下斋宫。斋宫位于天坛西门内,里面有著名的无梁殿。面积约4万平方米,有小紫禁城之称,是皇帝祭祀前斋戒的地方。皇帝在祭天前要在此斋戒三天。三天里“不吃荤、不饮酒、不娱乐、多沐浴、不理刑名、不近女色。”所谓至斋。在斋宫殿前的露台上左右还各有一个石亭。右面的为时辰亭,左面的为斋戒铜人亭。铜人高0.5米身着文官服饰,相传是唐代的魏征。手持斋戒铜牌,上刻“斋戒”二字,用来警示皇上。

下面我们来看圜丘坛。圜丘坛通高5.7米,分三层。每层的四个方向各有九级艾叶青石铺就的台阶。四面围有汉白玉护栏。坛外面有两道围墙,围墙从东向面依次有泰元、昭亨、广利、成贞四座棂星门。现在我们开始登坛,请大家注意一下坛面。坛面上所用的石料的数字都与九相关,上层直径9丈,中层直径15丈,下层直径21丈。三层共45丈,既是9 的倍数又含有“九五之尊”的意思。最上一层坛面中间的那块圆形的大理石叫做天心石。又叫“亿兆影从石”。人站在上面说话会感到强烈的共鸣。围绕天心石这一层共砌着9圈巨大的扇形石,第一圈9块,第二圈18块。以此类推,到了最外边的第九圈正好是81块;第二层,第层也一样。直至最外第27圈。同样大家抬头就可以看到的护板被四面台阶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也都有9块,中层的护板是18块,下层的是27块,这些都是根据阴阳五行来做的。9是极阳数,所以古代的工匠便用这个数字来强调天的崇高,神圣。祭天时的步骤可分为:燔柴迎帝神、苍壁礼天、进俎、初献礼、亚献礼、终献礼、撤馔、送帝神、望燎。

大家再看圜丘坛的西南方。有三座高大的石台,叫做望灯台。台上的长杆是望灯杆。杆高九丈,通体红色。祭天时,望灯杆上各悬挂一只直径六尺高八尺的灯笼。灯笼内点蟠龙通宵宝蜡,可持续燃烧六个时辰。不灭、不流油、不用剪蜡花。

现在咱们继续沿着中轴线行走,前面的建筑就是天库——皇穹宇。皇穹宇建于明嘉靖九年,起初叫做泰神殿,嘉靖十七年,改名为现在的皇穹宇,这里是专门存放神牌的地方。既有皇天上帝的神牌,也有风雷雨电的神牌。这组建筑不仅造型精美,而且还有和天心石合称天坛三大声学现象的回音壁、三音石。

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墙,围墙建造的磨砖对缝,是很好的传声体,只要正确的对着墙说话,就算相隔四五十米,见不到面,都可以清晰的听到对方说话。而三音石则是皇穹宇大殿正前方的三块石头,您站在第一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一次回音,第二块石头可以听到两次,而第三块就可以听到三次回音,所以叫三音石。后来取天地人三才之意又叫“三才石”。 大家应该早就注意到了吧!天坛有非常多的柏树。而在这许多古柏当中,有一株500余岁的桧柏,就是回音壁西墙外的那棵九龙柏。因为它的树干表面布满了旋转扭曲的沟纹,犹如九龙飞腾,所以叫它九龙柏。

回音壁北侧,有一条宽广的大道,也就是叫做海墁大道的丹陛桥。因路面下边建有涵洞成立体交叉,类似立交桥,所以称之为桥。穿过丹陛桥后,我们看到的就是祈谷坛建筑群了。祈谷坛是三层汉白玉圆坛,占地面积近六千平方米。祈年殿就建上面。

5 北京六大景点导游词。

祈年殿是天坛的象征。也曾经是中国的象征性建筑物,原名大祀殿。有祈祷丰收之年的意思。在建筑上,它是圆形重檐攒尖顶,顶部覆盖蓝色竹节瓦。逐层收缩,高达九丈,由28根红柱子支撑。是我国唯一留下来的仿明堂式建筑。过去,琉璃瓦分三种颜色,也三种不同的意思。即:上青,代表上天、中黄,代表皇帝、下绿,代表黎民百姓。后为了表示对上天的尊敬,全部改换成蓝色琉璃瓦。

而殿顶和支撑殿顶的28根柱子,也有不同的代表意义。殿顶周长30丈,代表一月30天。四根龙井柱,象征一年有四个季节。中层12根象征一年有12个月。外层12根象征一日有12时辰。中层与外层24根象征24节气。三层共28根象征天上的28星宿。如果再加上殿顶顶部的8根童柱共计36根。则象征天上的36天罡。在宝顶上还有一根叫雷公柱的镏金短铜柱,象征皇帝一统天下。 除此之外,殿顶内部还有一“龙凤藻井”,地面有一块“龙凤呈祥石”。二者相映成趣。

和祭天一样,每年这里都要举行用来祈谷的礼仪。每次祭祀前都要将大殿修饰一新。 现在我们从祈谷坛的东门出来,可以看到一条长廊,共七十二间,俗称七十二连房,它连接神厨神库,是祭祀时运送祭品的通道。在长廊的东南方向,有八块巨大的青石,称为七星石。这是风水镇石。关于七星石的说法有二。一说明代有个道士和皇帝说祈年殿的东南方空旷,于国家不利。所以就在这里放了象征着北斗七星的七块石头。二说,七星石代表东岳七峰。至于东北的小青石,是因为康熙皇帝为了给满族入主中原寻找理论依据,而派人考察泰山的发脉地络,认定泰山发脉于东北的长白山后增加的。

今天的观光游览就要结束了,在天坛的这段时光希望能成为您北京之游中的永恒记忆。

推荐第5篇:天坛导游词

[天坛导游词]天坛导游词天坛导游词 我们现在们在天坛的昭亨门,也就是现在天坛的南大门,天坛导游词。 天坛,位于北京城区的东南部,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圣地,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天坛,建于明朝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与紫禁城(故宫)同时兴建。耗时14年,距今已有580多年历史。其占地273公顷,比故宫大3.7倍,略小于颐和园。整个建筑布局呈\"回\"字形,分为内外坛两大部分,各有坛墙围括。外坛墙总长6416米,原来仅设西门,为天坛的正门,是当年皇帝前来天坛祭祀时进出的大门。现在的东、南、北各门,都是后来开辟的。内坛墙总长3292米,分设有东、南、西、北四大\"天门\"。明代初年,祭天地都在此处举行,名为天地坛。嘉靖九年(1530年),在北郊另建方泽坛(地坛)后,才实行天地分祭,从此这里专门用于祭天,成为名副其实的天坛。 历代封建皇帝对祭天活动都极为重视,每年要两次亲临天坛祭天。第一次是在农历正月十五日,至祈年殿举行祈谷礼,祀(si)\"皇天上帝\"保佑五谷丰登,第二次是在冬至,至圜丘坛禀告五谷业已丰收,感谢天帝的保佑之恩。新中国成立后,天坛回到了真正当家作主的人民手中,并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从南门进去,向北走,首先看到的就是在昭亨门西面的三座高大的石台,它叫作台。台上有长杆,叫望灯杆,该杆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杆长九丈九尺九寸。祭天时,三根灯杆上各吊一只直径六尺、高八尺的大灯笼,所用特制,长四尺,粗一尺,并铸有凸龙花纺。燃点时不灭,不流油,不剪蜡花,可燃烧十二个小时,名为“蟠龙通宵宝蜡”。 此刻在我们眼前的便是圜丘坛俗称祭天台,这是名副其实的天坛。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清乾隆十四年(1749)扩建,是一座四周由白石雕栏围护的三层石造圆台,通高五米,明、清两代,每年冬至日皇帝亲临的祭天礼仪,就在此坛举行。 圜丘坛在建筑形式上,有着许多神奇有趣的说法。这是我国古代人民巧妙运用几何学原理设计的一座杰出建筑,各项建筑材料的数学计算均极其精确,其中包含\"九\"的含义与运用深为中外广大游人所赞叹与称奇,导游词《天坛导游词》。 ◆分享好文◆ 圜丘坛共分三层,每层四面各有台阶九级。每层周围都设有精雕细刻的汉白玉石栏杆。栏杆的数字均为九或九的倍数,即上层72根、中层108根、下层180根。同时,各层铺设的扇面形石板,也是九或九的倍数。如最上层的中心是一块圆形大理石(称作天心石或太极石),从中心石向外,第一环为9块,第二环18块,到第九环81块;中层从第十环的90块至十八环的162块;下层从十九环的171块至二十七环的243块,三层共378个\"九\",为3402块。 同时,上层直径为9丈(取一九),中层直径为十五丈(取三五),下层直径为21丈(取三七),合起来45丈,不但是九的倍数,而且还有\"九五\"之尊的含义。为什么要用九或九的倍数来设计建造祭坛呢?原因是:

一、据神话传说,皇天上帝是住在九重天里,用九或九的倍数来象征九重天,以表示天体的至高与至大。

二、在我国古代把单数(奇数)看作阳数,而将双数(偶数)视为阴数。天为阳、地为阴。天坛是用来祭天的,只能用阳数进行建筑。而\"九\"又被视为\"极阳数\",这是最吉祥的数字。除了封建迷信的因素外,而这种设计规制,却反映出当时工匠们高超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才能,实在令人叹服。 从南门进入圜丘坛,在内墙南隅有一座用绿琉璃砖砌成的燔炉,是祭天时焚烧松柏木和祭祀后烧祝版、祝帛的地方,燔炉旁有一座瘗坎,祭典结束,把扬供全牛的尾毛血等埋在坎内,像征不忘祖先茹毛饮血的意思。大家看在燔炉前排有8座燎炉,这些是专为祭天时焚烧松柏枝、松花、松塔等用的,在坛东、西门内还各有一对。 现在我们来到了皇穹宇,它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殿高19.5米,底部直径15.6米。砖木结构,整个殿宇用八根檐柱支撑,顶无横梁,由众多斗拱层层上叠,天花板层层收缩,组成美丽的穹窿圆顶式的藻井。殿内正中的石台宝座,是放置皇天上帝神牌的地方;宝座前左右的石台,是放置皇帝历代祖先牌位之处。殿外的东西配殿,为供奉日月星辰和云雨风雷诸神牌位之所。现按原样陈列,并塑有清代祭天官员的蜡像。现在是我给大家介绍回音壁,它是指围括皇穹宇和东西配殿的高大的圆形围墙而言。围墙周长193.2米,直径61.5米,墙高3.72 米,厚0.9米。如果两个人分别站在院内东西配殿后的墙下,均面部朝北对墙低声说话,可像打电话一样互相对话,极其奇妙有趣,这就是回音壁得名的由来。 下面介绍的是迷人的圆心石回音 圜丘坛上层中心有一块圆心石,是游人最感兴趣的又一奇妙之处。当你站在圆心石上轻声说话时,自己听起来声音很宏大,有共鸣性回音之感。但站在第

二、三环以外的人,则无此种感觉。

推荐第6篇:天坛导游词

天坛导游词

各位游客,你们好!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n\\n 天坛是明朝永乐皇帝建成的祭天圣坛,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的祈年殿。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圆南方,寓意天圆地方。乾隆年间,将大祀殿改为现在的祈年殿,将屋顶瓦片改成蓝色的琉璃瓦,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n\\n 这一祭天圣地,在1860年遭到了英法联军的洗劫,19XX年又遭到八国联军的蹂躏。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成了着名的旅游景点,来这里的除了旅游者,还有很多健身的人们。\\n\\n 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路线开始游览。\\n\\n 现在我们是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在向南行进,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圜丘有两道围护墙,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每道墙都有四组门,大家可以注意到,门的大小都不一样,这是因为中门是上帝专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从左侧的门进入;而其他的官员只能从右边最小的门通过。\\n\\n 来到圜丘坛下,我们马上要开始登坛了,不过要请您留心数一数,每层坛面都有多少台阶。到了最高层,大家会发现,坛上所有的台阶数,都是九或者九的倍数。这些难道都是巧合么?当然不是,因为古人认为九是极阳数,所以工匠们便用这个数字来赋予圜丘坛崇高之意。\\n\\n 说完了神坛的奇妙,我再给您介绍一下祭天大典的盛况。\\n\\n 到了每年的冬至,皇帝就要在这里祭天。在这个典礼上,需要特别提到的是皇帝恭读祝文所站立的地方,就是这块天心石。它是天坛三大声学现象之一。在这里朗读的时候声音特别洪亮,各位游客不妨体验一下,也像当年的皇帝一样,向上天诉说自己美好的愿望。\\n\\n 现在咱们继续沿着中轴线行走,面前的建筑叫做天库,它的正殿就是皇穹宇。皇穹宇三个字也分别代表了至高无上天宇宙的意思,更加显示出它的神圣和至尊。这组建筑不仅十分精美,而且还有回音壁和三音石,这和刚才我们说的天心石合称天坛三大声学现象。\\n\\n 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墙,围墙十分平滑,可以传声,在传递途中对声音损失极小,只要对着墙说话,就算相隔四五十米,见不到面,都可以清晰地听到对方说话。\\n\\n 三音石是皇穹宇大殿正前方的三块石头,您站在第一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一次回音,站在第二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两次,而站在第三块石头上拍手就可以听到三次回音,所以称为三音石。\\n\\n 在游览过了圜丘坛和皇穹宇之后,我们即将走进祈谷坛了,祈谷坛的主体建筑就是祈年殿,祈年殿是一座极具中国特色的独特建筑。\\n\\n 圆形尖屋顶是用蓝色的琉璃瓦覆盖,以此来象征天。和每年的祭天一样,这里是用来祈谷的地方。在祭祀的当天,有乐队在殿外月台上奏乐,身穿祭服的皇帝虔诚步入神殿,向牌位行大礼,祈祷上苍,然后把供品送到祈年门外焚烧,送上天宫。\\n\\n 现在我们从祈谷坛的东门出来,可以看到一条长廊,是祭祀时运送祭品的通道。\\n\\n 今天的观光游览就要结束了,在天坛的这段时光希望能成为您北京之游中的永恒记忆。同时也请您把天坛的祝福带给您的家人朋友。\\n\\n

推荐第7篇:天坛导游词

天坛导游词

我们现在们在天坛的昭亨门,也就是现在天坛的南大门。

天坛,位于北京城区的东南部,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圣地,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天坛,建于明朝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与紫禁城(故宫)同时兴建。耗时14年,距今已有580多年历史。其占地273公顷,比故宫大3.7倍,略小于颐和园。整个建筑布局呈\"回\"字形,分为内外坛两大部分,各有坛墙围括。外坛墙总长6416米,原来仅设西门,为天坛的正门,是当年皇帝前来天坛祭祀时进出的大门。现在的东、南、北各门,都是后来开辟的。内坛墙总长3292米,分设有东、南、西、北四大\"天门\"。明代初年,祭天地都在此处举行,名为天地坛。嘉靖九年(1530年),在北郊另建方泽坛(地坛)后,才实行天地分祭,从此这里专门用于祭天,成为名副其实的天坛。 历代封建皇帝对祭天活动都极为重视,每年要两次亲临天坛祭天。第一次是在农历正月十五日,至祈年殿举行祈谷礼,祀(si)\"皇天上帝\"保佑五谷丰登,第二次是在冬至,至圜丘坛禀告五谷业已丰收,感谢天帝的保佑之恩。新中国成立后,天坛回到了真正当家作主的人民手中,并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从南门进去,向北走,首先看到的就是在昭亨门西面的三座高大的石台,它叫作台。台上有长杆,叫望灯杆,该杆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杆长九丈九尺九寸。祭天时,三根灯杆上各吊一只直径六尺、高八尺的大灯笼,所用特制,长四尺,粗一尺,并铸有凸龙花纺。燃点时不灭,不流油,不剪蜡花,可燃烧十二个小时,名为“蟠龙通宵宝蜡”。

此刻在我们眼前的便是圜丘坛俗称祭天台,这是名副其实的天坛。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清乾隆十四年(1749)扩建,是一座四周由白石雕栏围护的三层石造圆台,通高五米,明、清两代,每年冬至日皇帝亲临的祭天礼仪,就在此坛举行。 圜丘坛在建筑形式上,有着许多神奇有趣的说法。这是我国古代人民巧妙运用几何学原理设计的一座杰出建筑,各项建筑材料的数学计算均极其精确,其中包含\"九\"的含义与运用深为中外广大游人所赞叹与称奇。

圜丘坛共分三层,每层四面各有台阶九级。每层周围都设有精雕细刻的汉白玉石栏杆。栏杆的数字均为九或九的倍数,即上层72根、中层108根、下层180根。同时,各层铺设的扇面形石板,也是九或九的倍数。如最上层的中心是一块圆形大理石(称作天心石或太极石),从中心石向外,第一环为9块,第二环18块,到第九环81块;中层从第十环的90块至十八环的162块;下层从十九环的171块至二十七环的243块,三层共378个\"九\",为3402块。 同时,上层直径为9丈(取一九),中层直径为十五丈(取三五),下层直径为21丈(取三七),合起来45丈,不但是九的倍数,而且还有\"九五\"之尊的含义。为什么要用九或九的倍数来设计建造祭坛呢?原因是:

一、据神话传说,皇天上帝是住在九重天里,用九或九的倍数来象征九重天,以表示天体的至高与至大。

二、在我国古代把单数(奇数)看作阳数,而将双数(偶数)视为阴数。天为阳、地为阴。天坛是用来祭天的,只能用阳数进行建筑。而\"九\"又被视为\"极阳数\",这是最吉祥的数字。除了封建迷信的因素外,而这种设计规制,却反映出当时工匠们高超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才能,实在令人叹服。

从南门进入圜丘坛,在内墙南隅有一座用绿琉璃砖砌成的燔炉,是祭天时焚烧松柏木和祭祀后烧祝版、祝帛的地方,燔炉旁有一座瘗坎,祭典结束,把扬供全牛的尾毛血等埋在坎内,像征不忘祖先茹毛饮血的意思。大家看在燔炉前排有8座燎炉,这些是专为祭天时焚烧松柏枝、松花、松塔等用的,在坛东、西门内还各有一对。

现在我们来到了皇穹宇,它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殿高19.5米,底部直径15.6米。砖木结构,整个殿宇用八根檐柱支撑,顶无横梁,由众多斗拱层层上叠,天花板层层收缩,组成美丽的穹窿圆顶式的藻井。殿内正中的石台宝座,是放置皇天上帝神牌的地方;宝座前左右的石台,是放置皇帝历代祖先牌位之处。殿外的东西配殿,为供奉日月星辰和云雨风雷诸神牌位之所。现按原样陈列,并塑有清代祭天官员的蜡像。

现在是我给大家介绍回音壁,它是指围括皇穹宇和东西配殿的高大的圆形围墙而言。围墙周长193.2米,直径61.5米,墙高3.72 米,厚0.9米。如果两个人分别站在院内东西配殿后的墙下,均面部朝北对墙低声说话,可像打电话一样互相对话,极其奇妙有趣,这就是回音壁得名的由来。 下面介绍的是迷人的圆心石回音 圜丘坛上层中心有一块圆心石,是游人最感兴趣的又一奇妙之处。当你站在圆心石上轻声说话时,自己听起来声音很宏大,有共鸣性回音之感。但站在第

二、三环以外的人,则无此种感觉。为什么呢?原来,这也是一种声学现象:由于坛面十分光洁平滑,声波传到周围等距离的石栏围板后,能够迅速地被反射回来。据声学专家测验,从发音到声波再回到圆心石的时间,总共仅有零点零七秒钟。说话者根本无法分清它的原音和回音,所以站在圆心石的人听起来,其共鸣性回音就格外响亮。封建统治者则把这种声学现象说成是\"上天垂象\",是天下万民对于朝廷的无限归心与一致响应,同时并赋予\"亿兆景从石\"的美名。

我们从在皇穹宇的西面出在,在这里有一株古柏,名为九龙柏,树干扭结纠屈,宛如九条盘旋而上的蟠龙,故此得名。据传这棵古柏生长于建坛之前,已有近千年历史。 天坛境内广植有树龄悠长、树身高大、四季不凋、繁茂苍翠的松树和柏树。树海林涛,森森淼淼,以造成一种\"海阔天空\"的广漠景象。

我们现在脚下的路叫做丹陛桥,这明明是一条笔直坦荡的大道,为何又称\"桥\"呢?因为在道路下辟有一个券洞,与上面的大道正好形成立体交叉,故称为桥。这是一条南北走向的石砌台基大道。全长360米,宽约30米,整个桥体由南向北逐渐升高,南端高约1米,北端高达3米左右。如此设计建造,一则象征皇帝步步高升,寓升天之意;二则表示从人间到天上,具有遥远的路程。丹陛桥为天坛内坛的主轴线,起着连接南端圜丘坛和北端祈谷坛两组建筑物的重要作用。桥面中心线的石板道叫\"神道\",神道左右两侧的条石道,分别叫\"御道\"和\"王道\"。天帝神灵走\"神道\",皇帝走御道,王公大臣走王道。

此刻我们脚下的便是进牲门-俗称\"鬼门关\",为什么要叫\"鬼门关\"呢?因为于祭日前,外坛西南隅牺牲所的\"所牧\"和\"所军\",需从此洞门自西向东赶运牛、羊、鹿、兔等至宰牲亭屠宰。这一活动叫\"进牲\"。因凡经过此门的牲畜,全被宰杀无存,用以制作供品,故有\"鬼门关\"之称。

沿着丹陛桥继续向北走,现在在我们左边的是具服台,它位设于丹陛桥北段东侧,为一座凸字形平台。这是皇帝前往祈年殿行祀谷礼时,更换冕服(祭服)的地方。

在西面是斋宫,坐落于西天门内大道南侧的松柏绿树丛中,原是封建皇帝来天坛祈谷、祀天前进行斋戒沐浴的地方。斋宫占地四万平方米,建筑呈四方形,内有正殿、寝宫、钟楼等。四周筑有两重围墙和一道护城河,建筑讲究,警卫森严。走进斋宫正门,迎面便是气势巍峨的正殿,红墙绿瓦,甚为壮观。据说用这种绿瓦以表示皇帝至此不敢妄自尊大,而只能\"对天称臣\"的意思。殿分五间,呈拱券形,为砖砌结构。整个殿堂不用梁、枋大木,因此也叫\"无梁殿\"。 殿前丹墀上有两座石亭,右边的一座较小,是放时辰牌位的 地方。左边的一座呈正方形,较为高大,名\"斋戒铜人石亭\"。据史料记载:皇帝斋戒期间,亭内设方几一 张,罩黄云缎桌衣,上设一尺五寸高的铜人像一尊。铜人双手恭奉简牌一枚,上刻“斋戒”二字,以使皇帝\"触目惊心,恪(ke四音)恭罔懈\"。意思是要皇帝有所警惕,不忘用心斋戒。 斋戒铜人在清代有三种形式:一为唐朝名臣魏征像,一为明初乐官冷谦像,一为明代太监刚炳像。相传这三人在历史上都以刚直敢谏而著称。此是明洪武十一年定下的制度,清代也沿用了下来。按规定,这里所设的铜人为冷谦像。

现在我们眼前的便是祈年殿和祈谷坛,这里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的圣地。祈年殿采用上屋下坛的构造形式,三重檐逐层向上收束,作伞状,竖立于高5.6米,占地5900平方米的三层白石雕栏环抱的圆坛之上,祈年殿俗称无梁殿,整座建筑不用大梁长檩及铁钉,完全依靠二十八根擎天柱及众多的枋、木兑、桷、闩支撑和榫接起来。该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名大祀殿,呈长方形。明嘉靖九年(1530),改成三重檐圆殿,并自上而下依次覆盖青、黄、绿的三色瓦,改名大享殿。清乾隆十七年(175年)改为今名,同时一律改为覆盖深蓝色琉璃瓦,以象征蓝天。光绪十五年(1889),该殿毁于雷火,次年又按原样重建。陈列于殿前的青铜大鼎炉,均是几百年前的文物。殿内柱子的数目,据说是按天象设立的。里层的四根鎏金通天柱,叫\"龙井柱\",柱高18.5米,底部直径1.2米,两人也难合抱,象征春夏秋冬四季。中层的12根朱红金柱,象征一年12个月。外层的12根檐柱,象征一天的12个时辰。中层12根金柱和外层12根檐柱相加为24根,象征一年中的24个节气。金柱、檐柱和龙井柱相加为28根,象征周天28星宿。再加大殿宝顶藻井周围的8根童柱,共计36根,象征36天罡。宝顶中心的雷公柱,则象征着天帝的\"一统天下\"。 下面我们看到的是皇乾殿,原是平时放置皇天上帝牌位和皇帝祖先牌位的地方,又有祈谷坛寝宫之称。后来,祭祀仪式中所使用的旌旗、仪仗、乐器等物亦存放于此。内藏不少祭祀文物,现按原样陈列,并塑有清代皇帝的祭天蜡像,常年供游人观览。

位于祈年殿台基前院落的东西两侧的是东、西配殿,原是分别放置日、月、星、辰和云、雨、风、雷诸神牌位的地方。现分别辟为陈列宫廷祭天古乐、礼仪,以及日、月、星、辰等神牌位之处。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神厨”从前是为祭祀宰杀牲畜和制作祭品的地方。下面看到的是神库,是收藏祭品的库房。现在经过呈\"W\"字形长廊,它共七十二间,起着连结祈谷坛、神厨、神库及运送祭品的重要作用。该长廊的间数正好与72地煞的数字相同,过去传说这是地煞鬼聚集的地方,廊内灯笼式竖灯暗淡,阴森可怖。后来将其窗坎拆除,从而长廊景观大变,成为人们游乐的好去处。

天泉井于神库门前有一眼水井,因其水清味甜而得名。祭天祈谷时用的供馔和糕点,全用此水调制。

现在在我们左手边的是七星石位于长廊东南侧的旷地中,共有七大一小石块。但为何称作\"七星石\"呢? 据传说,明永乐帝迁都北京时,想修建一座祭天地的坛庙建筑,但难找到合适的地方。这时,有一晚他梦见天上北斗七星落地于此,谓之天遂人意,为其解了不决之难,从而降旨于此地建造祭坛。 据资料记载,七星石为明代嘉靖九年,经人工雕凿后而置于此处的。嘉靖皇帝十分迷信道教,道士对他说,祈年殿东南方太为空旷,这对他的皇位、寿命不利。于是便设七星石在此,以镇压风水。在七星石东北隅还有一块小石头,据说这是清朝统治者为了纪念他们的祖先功德而增置的。其设于七星石的东北方向,用以表示不忘本源之意。

这里是天坛的东门,关于天坛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颐和园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叫**,今天就由我来带领大家共同游览这个清代的皇家园林——颐和园,也希望我的讲解能够令各位满意,我们现在即将前往的就是颐和园,利用这一段时间,我向大家简短的介绍一下颐和园的历史以及现状,最早在辽金时代的时候,皇帝就已经开始在北京修建皇家园林了,当时在今天的万寿山昆明湖一带修建了金山行宫,将这里称为金山、金山泊。到了元朝,又将这改名为翁山、翁山泊。而明代初期则改称为西湖并修建了园静寺,命名为好山园。到了万历十六年,也就是1588年,这里已经具有一定的园林规模,享有“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的称誉。然而让这里真正成为一处皇家园林的是清代,在康熙年间就曾在此修建行宫,到了乾隆十四年到二十九年,也就是1749~1764年,就在原来的基础上修建了清漪园,扩湖、推山、将湖称为昆明湖,山叫做万寿山,而且这里还成了著名的三山五园之一。和我国古代的大多数皇家建筑一样,这里也没能躲过入侵略者的践踏,在1860年这里被英法联军抢掠并且烧毁了,过了一些年,慈禧太后又挪用了海军经费对这里进行了重建,而且光绪皇帝下昭将这里改名为颐和园。可是在1900年的时候,颐和园又再次遭到了八国联军(俄英法德意日美奥)的严重破坏。从此之后因为财力不足,后山部分长期都没有修复。到了1912年,依照清史的优待条件,颐和园仍然掌握在逊帝溥仪手中。过了两年,这里曾作为他的私人财产一度开放,但在1924年溥仪被逐出颐和园后,北洋政府将这里正式改为对外开放的公园。1948年12月,人民政府接受这里后,经过综合治理,仍然保持着其皇家园林的风貌。而且这里还成为了世界上造景丰富、建筑集中、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我们即将看到的颐和园共占地290公顷,其中陆地占四分之一,水面达到了四分之三,根据皇家园林建园的用途和特点,可将颐和园景区分为政治活动区,帝后生活区和风景游览区三部分。来到了东宫门,我们本次的游览也就正式开始了。在东宫门外,有一座“涵虚”、“罨秀”的牌楼,而东宫门也是颐和园的正门,门上高悬着的颐和园的匾额就是光绪皇帝的手书,颐和二字取颐养精神、心情平和的意思。进入东宫门,我们首先来到的便是颐和园的政治活动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仁寿门,迎面看到的这五块太湖石称之为峰虚五老,寓意长寿。而在汉白玉须弥座上的铜制怪兽,人称麒麟,俗称四不象,是龙生九子之一,象征着吉祥富贵,在殿前还陈设有两对龙凤造型的铜香炉,当朝里活动中时是用来点香,渲染气氛的。按古代礼制,龙居中,象征皇帝,凤在两侧,象征皇后,而在这里却是龙在两侧,这与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不无关系,突出了凤在上的地位。我们面前这座雄伟的建筑就是仁寿殿,其实在乾隆年间的时候,规定凡是当朝的大殿就要叫做“勤政殿”,寓意着游园时也不要忘记勤理政务。到了颐和园的时候,便将这里改名为仁寿殿,取自孔子论语中的“仁者寿”,意思是施仁政者可以长寿。现在,仁寿殿的陈设和原状是基本一致的。殿内的地平床上有九龙宝座,在它后面还设有紫檀木做的九龙屏风,屏风以紫檀木为框架,雕有九条闹龙,中心是玻璃镜,镜面上写有226个不同写法的寿字。在宝座四周,还设有掌扇,角端等。其中角端是传说中的异兽,实际用处其实就是香炉。而殿内两侧的暖阁,是慈禧光绪还有王宫大臣休息的地方,当中有一幅百蝠图的缂丝工艺品,中间还有一个慈禧亲笔写的寿字,因为蝠与福同音,所以这幅工艺品也被称为“百福捧寿”。这个玻璃风景台屏是用翠鸟的羽毛粘制而成的,大家可以看到,这个乾隆年间的作品虽然历经二百多年可是还是色彩依旧。穿过仁寿殿我们就来到了当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看戏的场所——德和园,取自左转“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意思是听了美好的曲子,就会心地平和,达到道德高尚的境界。德和园的大戏楼是清代三大戏楼中最大的,结构严谨,十分的壮观,高21米,低台宽17米,分为三层,自上而下分别是福台、禄台和寿台,在寿台地板上还有一口深井——四眼干土井。各层地板都可以开合,在开启时,天井和地井沟通,顶部有绞车牵引,可以使剧中的神仙鬼怪在舞台上天入地,寿台下面的井还可以起到声音共鸣的作用,使演员声音更加洪亮,水井还可以用于表演龙口喷水等景观。除此之外,还设有扮戏楼,共演员化妆用的。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展示戏装、陈设慈禧的奔驰车的地方就是当时的扮戏楼。在戏台的对面,是颐乐殿以及东西侧的廊子,这里就是当时帝后和王宫大臣们看戏的地方,殿内正中设有金漆珐琅百鸟朝凤宝座,是慈禧受贺时用的,凤为百鸟之王,把这个屏风放在颐乐殿,暗喻了慈禧太后的权威,当年王宫大臣看戏的廊房现在已经被开辟为颐和园文物展览室,东侧是慈禧太后的服饰以及生活用品,西侧则是制作精美的工艺品。在我国古代,有首诗曾经写到“山重水覆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现在来到的仁寿殿后的假山中,便能体会其中的含义,这里运用了我国造园艺术中的抑景法。开始,这里好像已经没有路可以走了,可是随着不断的前进,豁然开朗,在我们面前又出现了一碧千倾的昆明湖。昆明湖原来是一个由泉水汇聚而成的湖泊,叫西海,面积还没有现在的一半大,到了乾隆年间修建园林的时候,将这里进行了改造,形成了今天的湖泊,而这里又为什么叫做昆明湖呢?这是因为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云南滇池有个小国叫做昆明国,汉武帝为征伐那里,在首都长安开凿了一个仿滇池的昆明池,操练水军。乾隆皇帝根据这个典故,将西海改为昆明湖,并效仿汉武帝在这里演习水师,这就是昆明湖名称的由来。而当时改建昆明湖所挖出的淤泥全都堆在了翁山,使原来的小土丘增高和扩展了不少,乾隆皇帝在为母亲祝寿的时候,在山上园静寺的遗址上兴建了大报恩延寿寺,并将翁山赐名万寿山,取意长寿。在不远处有一个小岛上种的全都是桃柳,上边有一个亭子叫做知春亭,古人云:“竹外桃花三两只,春江水暖鸭先知”,每年春天来到的时候,这里就是颐和园中最早报春的地方。我们看到这组建筑别致、环境幽雅的四合院叫做玉澜堂,出自晋代诗人陆机:“玉泉涌微澜”的诗句,这里就是光绪皇帝来颐和园居住的地方。既然说到了这里,就有必要提及一下戊戌变法。爱新觉罗?载湉就是清朝的第九个皇帝,也就是慈禧的侄子——光绪皇帝,同治皇帝死了以后,慈禧太后为了能够继续掌权,所以就让她四岁的侄子载湉当皇帝,而她则再度垂帘听政,到了光绪19岁亲政以后,宫廷内保守派和维新派在政治上起了冲突。1898年,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通过光绪皇帝实行变法,史称“戊戌变法”,由于这次变法运动只持续了103天,就被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保守派所扼杀,所以也叫“百日维新”。变法失败以后,光绪被软禁在了南海的瀛台岛上,每年慈禧来到颐和园,他也必须一同前来,住在玉澜堂。为了控制光绪的一举一动,慈禧太后命人在玉澜堂的周围修筑了不少砖墙,门口还有太监把守,此时的玉澜堂好像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过到了现在,原来的砖墙已经基本被拆除了,恢复了以前的面貌,只有玉澜堂东西配殿内的砖墙仍然保持原来的样子,作为有关变法的遗迹供游人参观。在玉澜堂殿内还有乾隆时候制作的地平床、宝座、屏风、香几等等,东暖阁是光绪的早餐室,西暖阁就是寝室,殿外东侧是书房,西侧是洗手间、浴室以及更衣的地方。殿内的御案是紫檀木框架,以沉香木为主,做工十分精美。围屏是用两层玻璃合成的,上边既有中国山水画,也有西洋的风景画,颜料是用天然宝石研磨而成的,至今色彩依然艳丽。前层玻璃的背面画有前景和中景,后层玻璃的正面有中景和远景,两层之间相隔一段距离,立体感极强。而殿中“复殿留景”的匾额的寓意就是指深宫中住着圣明之君的意思。在玉澜堂的后边就是宜芸馆了,宜芸是适于藏书的地方。正殿就是光绪的皇后隆裕皇后居住的地方,西配殿曾经是光绪宠爱的妃子珍妃的住所。在戊戌变法失败以后,慈禧命令隆裕皇后住到石丈亭北西四所的第一所,让珍妃住到第二所,这以后光绪皇帝想见到自己的内人都很困难了。出了宜芸馆,我们就来到了乐寿堂,乐寿是出自《论语》中的“智者乐,仁者寿”,意思是说这里就是仁者智者居住的地方。乐寿堂是生活区里的主要建筑,在乾隆年间,这里是乾隆母亲纽钴禄氏居住的地方,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就住在这里。通过了水木自亲,也就是乐寿堂的正门,我们也就进入了庭院,可以看到在庭院中陈设了很多的东西,铜鹿、铜鹤、铜花瓶,分别借鹿、鹤、瓶的谐音,取意“六合太平”,意思是天下太平。园内还种植有玉兰、海棠、牡丹,取意“玉堂富贵”。中间的这块太湖石,因为形状极像灵芝,所以叫做“青芝岫”。其实它还有个名字叫做败家石,这是因为在明朝有个非常喜欢石头的人叫米万钟,在房山看中了这块石头,要将它放入海淀的勺园当中,可是后来因为种种不利因素,推托说耗尽财力将它丢在了路边,后来,乾隆皇帝在从清西陵返回京城的途中看到了这块石头,所以将它运到了乐寿堂。在乐寿堂殿内还有以玻璃镜子为中心的紫檀木屏风,上边镶嵌有贝雕饰物,镏金九桃大熏炉是用来焚烧檀香的,起到调节室内空气的作用。桌子上的两个青花大瓷盘是清代青花瓷的代表作,用来盛放水果供慈禧观赏和闻香气用的,在殿内东西两侧还有百鸟朝凤,孔雀开屏两副坐屏,都是粤绣精品。殿顶悬挂的五彩玻璃吊灯,是1903年从德国进口的,它是我国早期的电灯之一,发电机安装在文昌阁附近。在慈禧太后吃点心和品茶的时候,还可以观赏到鱼桌,它是以金星紫檀木坐框架,镶有玻璃台面,桌子里边还镶嵌着用珍贵材料镂空雕琢的山水人物和亭台楼阁,密封性良好,可以养金鱼。殿内“慈晖懿祉”的匾额意思是:受母后之深恩,托母后之洪福。乐寿堂的西跨院叫扬仁风,庭院内的建筑极具江南园林特色,在园内北面的正中山坡上,有扇面形状的“扇面殿”,殿前地面使用汉白玉砌成的扇骨、山轴,整座殿堂好像一把打开的折扇。从这里出来,我们就走上了连接万寿山与昆明湖的长廊。它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由于长廊的地基是随着万寿山地势高低而起伏的,所以廊身的走向是以昆明湖北岸的弯曲而变化的,在地势高低和变向的连接点上,还建有四个亭子代表春夏秋冬,分别是留佳、寄澜、秋水和清遥,设计十分的巧妙。长廊是我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也有画廊之称。这是因为在廊中共有苏式彩绘1.4万多幅,而且很少重复,其中有关于西湖风光的546幅,是乾隆十五年建造长廊时,命人到杭州临摹回来画上的,人物画多采用了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比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等,所设计的内容时间跨度非常大,从三皇五帝到清朝,上下五千年,可以说的上是我国文化史的一个缩影,在1900年的时候,这里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评为全球画廊之冠。走出了长廊,我们就来到了以排云点为中心的祝寿庆典区,这里是万寿山前山最宏伟的一组建筑,构成了万寿山的中轴线,这条中轴线从临湖码头到山顶的智慧海,分布有排云门、排云殿、佛香阁、众香界、智慧海等主要建筑。排云殿建在乾隆年间大报恩延寿寺中大雄宝殿的遗址上,是慈禧太后过生日时接受百官朝贺的地方。排云出自晋代诗人郭璞的“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的诗句。在殿内,除了宝座,屏风等常规陈设以外,还有一些渲染气氛的特殊陈设,比如用台湾乌木雕刻的屏风、沉香木雕刻的寿字、圆镜插屏、金漆梅花树船和桦木根雕群仙祝寿。在祝寿的时候,二品以上的官员跪拜在排云门内,而三品以下者则在门外,光绪皇帝在二宫门正中跪拜,慈禧则坐在正殿内的九龙宝座上接受拜贺,可见慈禧太后当时地位之高。(“蕃厘经纬”的匾额意思是幸福无边)佛香阁、众香界和智慧海是乾隆年间大报恩延寿寺的一部分,佛香阁建于乾隆二十三年,也就是1758年,在光绪十七年的时候重建,耗费了银两78万多两,是颐和园当中花费最多的工程,它是全园建筑的中心,以8根铁梨木为支柱,支撑着41米高的三层、八面、四重檐的阁楼,艺术水准非常高,原来在这里供奉有5米多高的金身佛香。智慧海在外寿山的最高处,建于乾隆年间,名称来自《无量寿经》中“如来智慧海,身府无崖底”,意思是如来佛智慧如海,佛法无边。这里是一座用琉璃砖瓦和石料建成的两层无梁殿,原来供奉有无量寿佛,外壁上还嵌着1008尊小佛,虽然在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的时候殿堂没有被烧毁,但是这些佛像却遭到了破坏。

推荐第8篇:天坛导游词

各位游客,我们今天所要参观的就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

明朝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以后,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这作用于祭天的圣坛,占地面积达到了273万平方米。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祈年殿的位置上。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面是圆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圆地方。在一开始,祭天和祭地都是天坛,直到明嘉靖年间在北城修建了地坛,才分开的,并且新增了圜丘坛,用于孟冬祭天,把原来的大祀殿改为大享殿,专门用于孟春祈谷,当时殿宇屋顶已经是三重檐了,从上至下的蓝黄绿三色瓦分别代表了天地万物。而在乾隆年间,有将大享殿改为现在的祈年殿,而将屋顶瓦片都改成了蓝色的琉璃瓦。从而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可是这样一个祭天圣地,却也曾经在1860年时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继而在1900年的时候又遭到了八国联军的蹂躏。在1916年袁世凯登基的时候也曾经在天坛上演了一出祭天的闹剧。在1918年,天坛最终还是以公园开放。解放以后天坛不仅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而且还是北京城市绿地的组成部分,来这里的不光是旅游者,还不乏一些专门为了强身健体的老人们。

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路线开始此次游览。 现在我们正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向南行进,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圜丘有两道围护墙,使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每道墙都有四组棂星门,从东面依次是泰元、昭亨、广利、成贞,每组三门,共有24座,称为“云门玉立”。大家可以注意到,棂星门的大小都不一样,这是因为中门是上帝专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从左侧的门进入;而其他的官员只能从右边最小的门通过。而门外的一座平台就是皇帝在祭天大典之前更换祭服和盥洗的地方,叫做具服台。来到了圜丘坛下,我们马上要开始登坛了,不过我请您留心每层坛面都要有多少台阶。到了最高层,大家也就都发现了,坛上所有的台阶数,护板数都是九或者九的倍数。每登上一层,都要有9层台阶,台面上的石板中间的叫做天心石,外围第一圈砌着9圈巨大的扇形石板,第二圈18块,以此类推,到了最外边的第九圈正好是81块;而大家抬头就可以看到的围护板被四面台阶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也都有9块,而中层的围护板是18块,下层的是27块,这些难道都是巧合么?当然不是,因为根据阴阳五行来说,9是极阳数,所以古代的工匠便用这个数字来赋予圜丘台意念上的崇高。

说完了神坛的奇妙,我在给您介绍一下祭天大典的盛况。到了每年的冬至,皇帝就要在这里祭天。在大典前两天,皇帝要在故宫里进行斋戒,而到了第三天,也就是冬至前一天,就要到天坛的斋宫进行斋戒。冬至那天,在日出前七刻,现在的凌晨四点多,奏报时辰,皇帝起驾,斋宫东北角的钟楼开始鸣钟。到具服台盥洗更衣,神牌都送到台面相应的位置,也 就是七组神位,称作七幄;在圜丘前燔柴炉上放一只牛犊,用松枝燔烧,西南的望灯杆望灯高悬,点燃蟠龙通宵宝蜡,台南广场上排列着奏乐队,配合着中和韶乐,在文武百官的陪同下,祭天大典就正式开始了,皇帝由南棂星左门登坛,这时钟声停止,到了第二层南侧拜位站好后,听候司赞人报仪程。恭读至皇天上帝的祝文。礼仪结束以后,要将神位前的贡品分别送到燔柴炉(从正位幄次撤下的祭品再次焚烧,皇帝也要一旁恭立目视,称为望燎)和燎炉(圜丘坛共有12座燎炉,在瘗坎北侧,从东向西排列着8个;内围护墙东西棂星门外各有一对。从配位幄次车下的祭品分别送到8个燎炉内焚烧,而四个从位幄次的祭品送到棂星门处)焚烧,烟雾腾空,象征着送到天庭。而后还要将牛尾、牛毛、牛血送到瘗坎掩埋,象征不忘祖先茹毛饮血之意。在这个典礼上,需要特别提到的是皇帝恭读祝文所站立的地方,就是刚才所说的台面中心天心石。他是天坛三大声学现象之一。在这里朗读的时候声音特别洪亮,而且现在这里也是一样的,各位游客不妨体会一下这奇特的效果,也像当年的皇帝一样,向上天诉说自己美好的愿望。

它是一座建筑艺术价值非常高的殿宇,总体呈圆形,下边是高2.85米的圆形须弥座,为青白石筑成,有东南西三个方向的出陛,也就是台阶,而在南向出陛还有二龙戏珠的丹陛石。上边是蓝色筒瓦单檐攒尖鎏金宝顶。而在殿内还有八根檐柱和八根金柱,大殿上架没有横梁承托,全都是靠各类斗拱层层上叠来支撑,步步收缩,从而形成了精美的穹隆圆顶。这里边还运用了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这组建筑不仅十分精美,而且还有回音壁和三音石,这和刚才我们说的天心石合称天坛三大声学现象。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墙,围墙建造的磨砖对缝,十分的平滑,是很好的声音载体,可以传声,在传递途中对声音损失极小,只要对着墙说话,就算相隔四五十米,见不到面,都可以清晰的听到对方说话。而三音石则是皇穹宇大殿正前方的三块石头,您站在第一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一次回音,第二块石头可以听到两次,而第三块就可以听到三次回音,所以称为三音石。在后来也有人把它叫做三才石,取天地人三才的意思。

也许您刚才就已经注意到了,天坛有非常多的柏树,不错,它就好像北京一个天然的氧吧。而在这许多古柏当中,有一株500余岁的桧柏,就是回音壁西墙外的这棵九龙柏。它的树干纹理非常的奇特,布满了沟壑,而且旋转扭曲,好像9条蟠龙缠绕嬉戏,所以叫它九龙柏真是一点也不过分。

在游览过了圜丘坛和皇穹宇之后,我们就即将走进祈谷坛了,而现在我们脚下连接两个祭坛的就是丹陛桥,也叫做海墁大道,而它也是皇帝登上祈谷坛的唯一通道,长360米,桥面上分为三条道,中间的是神道,东边是御道,西边的就是王道。而它作为通道为什么又要称为桥呢?这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路面南低北高,步步高升,好像与天相连接的桥;而另一种就是说路面下边建有进牲门,类似立交桥,所以称之为桥。说到进牲门,就是在祭祀前,牛羊都要通过桥下的一个券门被赶到500米外的宰牲亭宰杀,制成供品,所以这个通道也被叫做鬼门关,因为一进去就有死无生了。 好,回到正题,现在呈现在您面前的就是祈谷坛的完整建筑群。前面的这个石台是具服台,在每年孟春祈谷祭祀之前,皇帝照例还是要来到这里搭建幄次,盥洗更衣,所以这里还有小金殿之称。

到此,祈谷坛的主体建筑祈年殿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了。祈年殿下的基座是三层的圆形石台,而在正面三层石台阶中,分别装饰着巨大的浮雕,叫做殿前丹陛石雕。从下之上内容分别是:瑞云山海,双凤山海,双龙山海。各层排水孔的图案和浮雕的内容也是对应的。东西两旁的配殿个有九间,原来是安放从祀牌位的地方,不过在家靖年间,把它们挪到了先农坛,所以现在这里也就没有什么实际用途了。而祈年殿本身就是一座极具中国特色的独特建筑。圆形三重檐攒尖屋顶向上层层收缩,都是用蓝色的琉璃瓦覆盖,以此来象征天。顶部是鎏金宝顶,抬头仰视,便是龙凤藻井,中心是龙凤成祥的图案。而巨大的三层殿顶就是靠殿内的28根落地柱支撑的,中间的四柱名叫龙井柱,东南西北方向分别代表了春夏秋冬;而龙井柱外围的12个红漆金柱所分割出来的12个开间,则分别代表了一年的12个月份;外面两环的24个开间有分别代表了一年的24个节气;同时,这28根大柱,也代表了天上的28个星宿。据说这祈年殿是仿照古代明堂设计建造的。在感叹殿内建筑的同时,也让我们把注意力逐渐转移到殿内的陈设上来。这里的陈设是按照清朝咸丰年间原状恢复的,正面的雕龙宝座上供奉着的是满汉合璧的皇天上帝神版,左右两侧的石台上供奉的是清朝前八位皇帝的牌位。 和每年的祭天一样,这里是用来祈谷的地方。在祭祀的当天,有乐队在殿外月台上奏乐,身穿祭服的皇帝虔诚步入神殿,向牌位行大礼,祈祷上苍,然后把供品送到祈年门外东边的燔柴炉和燎炉焚烧,送上天宫。祈谷礼节和祭天的差不多。 到这里,祈年殿也差不多讲完了,而它还有一个附属建筑,作用和皇穹宇差不多,也是存放祈谷坛祭祀神主的地方,就是祈年殿北侧的皇乾殿。

现在我们从祈谷坛的东门出来,可以看到一条连檐通脊的长廊,共有七十二间,俗称七十二连房,它不仅用来连接神厨神库,而且也是祭祀时运送祭品的通道,在长廊的东头,就是宰牲亭,就是前面所说过了鬼门关的牲畜要道这里来屠宰。而在长廊的东南方向,有八块巨大的青石,称为七星石,都是风水镇石。可是这里命名有八块石头为什么叫七星呢?原来明代在这里放的的确是七块石头,而最小的那一块则是清代增添上的。关于七星石的说法每个朝代都不同。在明代,有个道士和皇帝说祈年殿的方位不好,不利于国家,所以就在这里放了象征着北斗七星的七块石头。而在清代,康熙皇帝为了给满族爱新觉罗氏寻找从东北如主中原的理论依据,就派人考察山脉,发现泰山是长白山的余脉,所以就在原来七块石头的东北方有放了一小块儿青石,象征东北长白山,如果按这种说法,那八块石头就应该叫做七峰东岳。

暂且不管他们怎么定论了。今天的观光游览就要结束了,在天坛的这段时光希望能成为您北京之游中的永恒记忆。同时也请您把天坛的祝福带给您的家人朋友。

第一节 天 坛

一、天坛简介

(一)涉及内容

1、天坛的“世界之最”

判定语

2、天坛的建造时间

3、天坛的位置

4、园内概况

5、历史沿革

(二)介绍位置:天坛南门内简

介牌前

(三)导游词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天坛,首先我为大家

简单介绍一下,天坛是世界上现存的规模最大的古代

皇家祭祀性建筑群,它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及

祈雨的地方.天坛完工于公元1420年,位于紫禁城的

东南方向,全园占地273公顷,是紫禁城面积的4倍。

在中轴线上有三组非常重要的建筑,自南向北依次是

圜丘坛、皇穹宇及祈年殿。另外,园中西侧有斋宫等

建筑,全园遍植古松、庄严肃穆,是一处非常理想的

祭祀场所。

在明代,天坛初建之时,实行天地合祭,不仅祭天,而且祭地,其位置便是今天祈年殿所在的祈谷坛上。后来,在京城的北面设地坛,专门祭地,又在祈年殿的南侧修建了圜丘坛及皇穹宇,专门祭天,从而形成了今天的格局及规模。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天坛也未能幸免于难。侵略者在此胡作非为,盗走并破坏无数珍贵文物,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

最后一个在这里祭天的人是窃国大盗袁世凯,但天不随人愿,袁某只做了83天皇帝瘾便一命归西了。解放后,国家多次拨款重修天坛,但不再是为了祭天,而是为了给世人、给世界留下一份遗产。

1998年天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遗产目录。好!下面我就带大家参观。

二、圜丘坛

(一)涉及内容

1、圜丘坛的作用

2、建造时间及地点

3、建筑特色

4、周围的陈设

5、天心石

(二)介绍位置:圜丘坛门内东南角

(三)导游词

各位!现在我们来到了圜丘坛景区,其实呀,它才是真正的“天坛”,因为这里才是皇帝在冬至祭天用的祭天台。圜丘坛建于明嘉靖年间,即公元1530年,位于整个院落的南端,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圜丘坛院落中的陈设。请看西边,那里有一杆很高的木杆,它叫望灯杆,是祭天的时候挂灯笼用的。各位也许要问:祭天挂什么灯笼呀?当然要挂啦 !因为当年祭天的时间不是在白天,而是在日出前七刻,即零晨四点一刻。您想想,在漆黑的冬夜,老百姓都在被窝里熟睡的时候,皇帝来祭天,也真是够辛苦的,挂个灯笼照个亮,不过分吧?不过,皇帝照亮,非同一般,那必须是“吉灯高照”。那么现在请大家猜一猜这座灯竿有多高?现在我来宣布正确答案:灯杆的高度是九丈九尺九寸,为什么不再加点凑够10 丈呢?肯定

有原因,不错,请各位先猜猜看,待会儿我再告诉大家。不仅灯杆不一般,那灯笼也不一般,高有两米,直径两米六,够气派吧!但最不一般的还得说那灯笼中的蟠龙通霄宝蜡,长有一米三,直径三十厘米,可连续燃烧12个小时,既不用剪蜡花,也不流蜡油,是当年皇帝祭天的专用宝蜡。

再看看东边的这个绿色建筑物,它的名字叫燔柴炉,是在祭天大典结束后,焚烧祝板及祭品的地方。这是铁镣炉,在进行大典的时候炉内燃烧松杆、松柏,同时还烧些檀香木,一时间火光冲天,香烟缭绕,不但增加了神秘庄严的气氛,而且在寒冷的冬夜给皇帝带来了一丝暖意,真是一举多得呀!

现在,言归正传,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圜丘坛,它是一座三层的圆形石台,为什么要将祭天台设计成圆形呢?因为古代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既然是祭天台,自然要设计成圆形了。普通人看这座祭天台是用大理石建制的,但设计者们是用数字“九”建成了这座神秘的祭天台,现在我们一起来找找那些神秘的“九”看它们藏在何处。

(走近圜丘坛,在圜丘坛的近前)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这儿咱们不妨来个脚踏为实,请大家一边登上这一组台阶,一边数数这组台阶有多少级(自地面层到底间层,因为这里人少,面积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九,正好九级(把客人带到底层平台的东侧)。往上还有两组台阶,每组也是九级,整个圜丘坛东、南、西、北各开一口,每个登坛口都有上、中、下三组台阶,每一组台阶都是九级,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12个“九”了。我们再找找看,脚下底层祭坛的坛面直径21丈,没有“九”,中层直径15丈,也没有“九”,顶层“九”丈,有一个“九”,如果把三层直径相加,便是四十五,五九四十五,不但有“九”还有“五”,象征皇帝的“九五”之尊。真是巧夺天工!那么,别的地方还有“九”吗?有!请各位更上二层“九”,我们到最上层看一看。

(在圜丘坛顶端,东侧无人处)

各位,现在有没有感到“九”的气味儿更浓了?大家请看坛面中心,有块圆形石块,它叫天心石,被一层一层的扇形石板所环绕,这第一环是九块,第二环是二“九”一十八块,第三环是三九二十七块,直到最边上一环为九九八十一块。再看一看中层,它由十个九块开始至十八个九块,底层至十九个九块至二十七个九块,即三层坛面,每层铺九环石板,每环石块又都是九的倍数,自一倍至二十七倍,这样,上、中、下三层坛面共铺石板3402块,即378个“九”。

还记得吗?刚才我们看到的望灯杆高九丈九尺九寸,燔柴炉两侧台阶各九级,皇帝还嫌不够,祭天时还要向皇天上帝敬酒,可见皇帝对九的崇敬,为什么?咱们下坛再说。 (天心石讲解) 各位请看,在祭天台中心有一块突起的圆形石块,它叫“天心石”,又叫“亿兆景从石”,为何叫天心石呢?据说这块石头是宇宙的中心,是皇帝与天上诸神们相互交流的“天界”,故心有灵犀者,便可在此与“神”交流一番。那为什么又叫“亿兆景从石”呢?“亿兆”是多的意思,“景从”是象影子一样随从,所以说白了“亿兆景从石”就是“一呼百应石”,这是一组奇妙的声学现象,即当你站在圆心石上,轻声说话时,声音不仅宏大,而且有共鸣及回音。那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现象呢?请看,由于坛面十分光洁平整,声波传到周围的石栏杆后能迅速地被反射回来,据声学专家测验,从发音到声波再回到圆心石的时间仅为0.07秒,说话者根本无法分清它是原音还是回声,所以有一呼百应的感觉。 当皇帝站在天心石上说话的时候,感到不仅有神助——声音宏亮,又有人助——一呼百应,身为人君者便把这一呼百应的回声当成是天下万民对自己的无限忠心及一致响应。以前只有皇帝才能站在这里说话,现在我们也可以蹬上天心石许下一个美好的愿望。不过,别贪心,每人只能许下一个心愿,现在我们推举一名德高望众的朋友为我们大家许个愿吧!

(九的揭密,在走下圜丘坛后的东北侧讲解)

各位朋友,现在是我们解开“九”的秘密的时候了,我问问大家,自然界最大的东西篇二:天坛公园导游词

天坛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天坛公园,很荣幸认识大家,更荣幸为大家导游。我代表**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我叫郭玉萍,希望我们大家都能成为朋友,在游览期间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或是我们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的请大家直接和我们提出来,我们将尽力而为,希望我们大家都能有一次美好的游览经历。今天我们的路线安排是自南向北走,沿着南北轴线依次是圜丘,皇穹宇,祈年殿等。然后由东门出去。

现在我先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天坛. 天坛,位于北京城区的东南部,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圣地,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建于明朝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与紫禁城(故宫)同时兴建。耗时14年,距今已有580多年历史。其占地273公顷,比故宫大3.7倍,略小于颐和园。天坛是通称,它实际有两个坛组成,南为圜丘坛,北为祈谷坛。 历代封建皇帝对祭天活动都极为重视,每年要两次亲临天坛祭天。第一次是在农历正月十五日,至祈年殿举行祈谷礼,第二次是在冬至,至圜丘坛禀告五谷业已丰收,感谢天帝的保佑之恩。 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扇门是北天门,沿着这里进去就是著名的圜丘坛了。 此刻在我们眼前的是圜丘坛,俗称祭天台,它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清乾隆十四年(1749)扩建,是一座四周由白石雕栏围护的三层石造圆台,通高五米,明、清两代,每年冬至日皇帝亲临的祭天礼仪,就在此坛举行。 圜丘坛在建筑形式上,有着许多神奇有趣的说法。各项建筑材料的数学计算均极其精确,其中包含九的含义与运用深为中外广大游人所赞叹与称奇。 圜丘坛共分三层,每层四面各有台阶九级。各层铺设的扇面形石板,是九或九的倍数。最上层的中心是一块圆形大理石(称作天心石或太极石),是游人最感兴趣的又一奇妙之处。 从中心石向外,第一环为9块,第二环18块,到第九环81块;中层从第十环的90块至十八环的162块;下层从十九环的171块至二十七环的243块,三层共378个九,为3402块。 同时,上层直径为9丈(取一九),中层直径为十五丈(取三五),下层直径为21丈(取三七),合起来45丈,不但是九的倍数,而且还有九五之尊的含义。为什么要用九或九的倍数来设计建造祭坛呢?原因是:

一、据神话传说,皇天上帝是住在九重天里,用九或九的倍数来象征九重天,以表示天体的至高与至大。

二、在我国古代把单数(奇数)看作阳数,而将双数(偶数)视为阴数。天为阳、地为阴。天坛是用来祭天的,只能用阳数进行建筑。而九又被视为极阳数,这是最吉祥的数字。现在我们再到这上面来看看这块天

心石,当你站在圆心石上轻声说话时,自己听起来声音很宏大,有共鸣性回音之感。但站在第

二、三环以外的人,则无此种感觉。为什么呢?相信大家懂得这是一种声学现象:由于坛面十分光洁平滑,声波传到周围等距离的石栏围板后,能够迅速地被反射回来。说话者根本无法分清它的原音和回音,所以站在圆心石的人听起来,其共鸣性回音就格外响亮。封建统治者则把这种声学现象说成是上天垂象,是天下万民对于朝廷的无限归心与一致响应。大家不妨站到上面去亲身体验一下。

好,现在我们继续往前走,这座殿宇就是皇穹宇,它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殿高19.5米,底部直径15.6米。砖木结构,整个殿宇用八根檐柱支撑,顶无横梁,由众多斗拱层层上叠,天花板层层收缩,组成美丽的穹窿圆顶式的藻井。殿内正中的石台宝座,是放置皇天上帝神牌的地方;宝座前左右的石台,是放置皇帝历代祖先牌位之处。殿外的东西配殿,为供奉日月星辰和云雨风雷诸神牌位之所。进到这里后不知道大家有没注意我们周围的这圈围墙?这就是颇负盛名的回音壁。围墙周长193.2米,直径61.5米,墙高3.72 米,厚0.9米。它的奇特之处并不是在它的外观上,而是在于同刚才的天心石相似的声学现象。如果两个人分别站在院内东西配殿后的墙下,均面部朝北对墙低声说话,可像打电话一

样互相对话,极其奇妙有趣,这就是回音壁得名的由来。大家有兴趣的就去试试吧。

我们现在从皇穹宇的西面出来,在这里有一株古柏,名为九龙柏,是国家著名的古树之一,树干扭结纠屈,宛如九条盘旋而上的蟠龙,故此得名。大家看上面挂着的红色的标志牌,这种标牌的颜色其实也是有讲究的,标志红牌表示一级古树,标志绿牌表示二级古树(100以上国内外稀有的或是具有历史意义和纪念意义及重要科研价值的树木),据传这棵古柏生长于建坛之前,已有近千年历史,所以挂红牌来展现它的价值。

我们现在脚下的路叫做丹陛桥,这明明是一条笔直坦荡的大道,为何又称桥呢?因为在道路下辟有一个券洞,与上面的大道正好形成立体交叉,故称为桥。这是一条南北走向的石砌台基大道。丹陛桥为天坛内坛的主轴线,起着连接南端圜丘坛和北端祈谷坛两组建筑物的重要作用。桥面中心线的石板道叫神道,神道左右两侧的条石道,分别叫御道和王道。天帝神灵走神道,皇帝走御道,王公大臣走王道。 沿着丹陛桥继续向北走,现在在我们左边的是具服台,它位设于丹陛桥北段东侧,为一座凸字形平台。这是皇帝前往祈年殿行祀谷礼时,更换冕服(祭服)的地方。

现在我们眼前的便是祈年殿和祈谷坛,这里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的圣地。祈年殿采用上屋下坛的构造形式,三重

檐逐层向上收束,作伞状,祈年殿俗称无梁殿,整座建筑不用大梁长檩及铁钉,完全依靠二十八根擎天柱及众多的枋、木兑、桷、闩支撑和榫接起来。该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名大祀殿,呈长方形。明嘉靖九年(1530),改成三重檐圆殿,并自上而下依次覆盖青、黄、绿的三色瓦,改名大享殿。清乾隆十七年(175年)改为今名,同时一律改为覆盖深蓝色琉璃瓦,以象征蓝天。光绪十五年(1889),该殿毁于雷火,次年又按原样重建。陈列于殿前的青铜大鼎炉,均是几百年前的文物。殿内柱子的数目,据说是按天象设立的。里层的四根鎏金通天柱,叫龙井柱,柱高18.5米,底部直径1.2米,两人也难合抱,象征春夏秋冬四季。中层的12根朱红金柱,象征一年12个月。外层的12根檐柱,象征一天的12个时辰。中层12根金柱和外层12根檐柱相加为24根,象征一年中的24个节气。金柱、檐柱和龙井柱相加为28根,象征周天28星宿。再加大殿宝顶藻井周围的8根童柱,共计36根,象征36天罡。宝顶中心的雷公柱,则象征着天帝的一统天下。

下面我们看到的是皇乾殿,原是平时放置皇天上帝牌位和皇帝祖先牌位的地方,又有祈谷坛寝宫之称。后来,祭祀仪式中所使用的旌旗、仪仗、乐器等物亦存放于此。内藏不少祭祀文物,现按原样陈列,并塑有清代皇帝的祭天蜡像,常年供游人观览。篇三:天坛导游词

天坛导游词

各位游客,你们好!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 天坛是明朝永乐皇帝建成的祭天圣坛,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的祈年殿。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圆南方,寓意天园地方。乾隆年间,将大祀殿改为现在的祈年殿,将屋顶瓦片改成蓝色的琉璃瓦,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这一祭天圣地,在1860年遭到了英法联军的洗劫,1900年又遭到八国联军的蹂躏。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成了着名的旅游景点,来这里的除了旅游者,还有很多健身的人们。

现在我们是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在向南行进,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圜丘有两道围护墙,外方内圆,符合天园地方的说法。每道墙都有四组门,大家可以注意到,门的大小都不一样,这是因为中门是上帝专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从左侧的门进入;而其他的官员只能从右边最小的门通过。 来到圜丘坛下,我们马上要开始登坛了,不过要请您留心数一数,每层坛面都有多少台阶。到了最高层,大家会发现,坛上所有的台阶数,都是九或者九的倍数。这些难道都是巧合么?当然不是,因为古人认为九是极阳数,所以工匠们便用这个数字来赋予圜丘坛“崇高”之意。

说完了神坛的奇妙,我再给您介绍一下祭天大典的盛况。

到了每年的冬至,皇帝就要在这里祭天。在这个典礼上,需要特

别提到的是皇帝恭读祝文所站立的地方,就是这块天心石。它是天坛三大声学现象之一。在这里朗读的时候声音特别洪亮,各位游客不妨体验一下,也像当年的皇帝一样,向上天诉说自己美好的愿望。 现在咱们继续沿着中轴线行走,面前的建筑叫做天库,它的正殿就是皇穹宇。皇穹宇三个字也分别代表了“至高无上”“天”“宇宙”的意思,更加显示出它的神圣和至尊。这组建筑不仅十分精美,而且还有回音壁和三音石,这和刚才我们说的“天心石”合称天坛三大声学现象。

今天的观光游览就要结束了,在天坛的这段时光希望能成为您北京之游中的永恒记忆。同时也请您把天坛的祝福带给您的家人朋友。篇四:北京天坛导游词

北京天坛导游词 hi,你们好!我是天坛旅游社的导游,我姓徐,大家请叫我徐导游。我们旅游的地方是北京天坛。

从北天门进去,先映入眼前的是祈谷坛。祈谷坛是举行孟春祈谷大典的场所,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东西配殿、祈年门、神厨、宰牲亭、长廊,祈谷坛的祭坛为坛殿结合的圆形建筑,是根据古代“屋下祭帝”的说法建立的。

往前走,过了丹陛桥,就来到皇穹宇。皇穹宇位于圜丘坛以北,是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的场所,存放祭祀神牌的处所。清乾隆十七年重建,改为鎏金宝顶单檐蓝瓦圆攒尖顶。其正殿及东西庑共围于一平整光滑的圆墙之内,人们在墙的不同位置面墙说话,站在远处墙边的人,能十分清晰地听到,此为回音壁。如果有不相信的朋友,可以试一试。 大家再往下走就是圜丘坛。圜丘坛是皇帝举行祭天大礼的地方,始建于嘉靖九年。坛平面呈圆形,共分三层。坛面原来使用蓝琉璃砖,乾隆十四年重建后,改用坚硬耐久的艾叶青石铺设。每层的栏杆头上都刻有云龙纹,在每一栏杆下又向外伸出一石螭头,用于坛面排水。圜丘坛有外方内圆两重矮墙,象征着天圆地方。

力、物力、财力,以最高的技术水平,最完美的艺术去建造。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朱棣用工十四年与紫禁城同时建成,名天地坛。

好啦,北京天坛旅游到此结束,希望大家只留下赞叹,不要留下垃圾。如果以后还来北京天坛光顾的话,千万不要忘记我这个徐导游哦!我随叫随到!篇五:北京天坛导游词

北京天坛导游词

大家好,我是这次旅游的导游,我姓*,大家可以叫我*导! 现在快到目的地--北京天坛,所以我先给大家将一些注意事项:“礼貌、卫生、秩序、眼看手勿动、禁止乱涂乱画”这五点,记得哦! 乘客们,旅游景点已到,请大家有秩序的下车!现在我们来到了天坛的正门,这里是皇帝前来祭祀时进出的大门。现在,就让我一一地为大家介绍吧! 天坛,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位于北京城南端,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天坛东西长1700米,南北宽1600米,种面积为273万平方米。天坛包括圜丘和祈谷二坛,围墙分内外两层,呈回字形。北围墙为孤圆形,南围墙与东西墙成直角相交,为方形。这种南方北圆,,通称“天地墙”,象徽古代“天圆地方”之说。

推荐第9篇:天坛导游词

天坛,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天坛导游词三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天坛导游词(一)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小朋友们:

大家好!

我是今天的导游盛西,大家可以叫我小盛。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天坛,它是世界著名文化遗产之一。今天,我很高兴和大家共同欣赏它美丽的景色和建筑,共度这段美好的时光,预祝大家玩得愉快!。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的场所,始建于明永乐18年(1420年),以后经过不断的扩建,至清乾隆年间建成。它从建成开始,一直是皇帝祭天的专用祭坛,一直延续了490年,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封建帝制结束,它也完成了它的使命。1918年被辟为公园,从此后“任人游览”。1957年被列入北京市第一批古建筑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坛公园现有面积为205万平方米,保存有祈谷坛、圜丘坛、斋宫、神乐四组古建筑群,有古建筑92座600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备的古代祭天建筑群。天坛有3500余株古松柏、古槐,树龄逾数百年。

天坛不仅是中国古代皇帝的祭坛,也是中国悠久的祭天文化的结晶,其宏伟的建筑、苍翠的古树、丰富的文物收藏既记载了中国古代先民的企盼和希望,也记载了封建帝王的睿智、昏庸和腐朽。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我们今天的游览就要结束了。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共同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对我今天的导游有什么不满意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天坛导游词(二)

各位朋友:

大家辛苦了!

过一会儿,我们将参观天坛,现在我先为大家做个简单介绍。天坛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总面积273公顷,经明嘉靖、清乾隆等朝增建改建,建筑宏伟壮丽,环境庄严肃穆,是明、清两代“祭天”、“祈古”的场所,坛域北呈圆形,现为方形,寓意“天圆地方”。四周环筑,坛墙两道,把全坛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主要建筑集中于内坛。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皇穹宇、元梁、长廊等,还有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胜古迹。天坛集明、清建筑技艺之大成,是中国古建珍品,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下面我要给大家讲讲天坛的传说,现在大家抬头看一下美丽的天坛,从远处看是个八角形宝塔。

天坛中王屋的主峰,高峰耸寺深古纵横,一峰突起,万峰臣伏,唯我独尊,从南向北看中间高,两边低,好似屋顶象王者之屋。你王屋山。天坛原名琼林台,因皇帝在山顶设坛祭天。后人为了纪念,该为纪念皇帝老师华盖对皇帝指点,把天坛峰前的山叫华盖峰。

我们走过天坛,又来到了望景寺,这里可以观赏天坛的风景。

天坛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细细游赏。

天坛导游词(三)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叫常舒升,大家可以叫我小常,今天我要带大家参观的是以前皇帝拜天的地方——天坛。

明朝的永乐皇帝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这座用于祭天的圣坛。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在今天祈年殿的位置上。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面是圆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圆地方。

现在我们正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向南行进,将要看到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圜丘坛有两道围护墙,使外方内圆,符合天圆的说法。需要特别提到的是皇帝恭读祝文所站立的地方,就是台面中心天心石。他是天坛三大声学现象之一。在这里朗读的声音非常洪亮,而且现在这里也是一样的,各位游客可以体验一下这神奇的效果,也像当年皇帝一样,向上天诉说自己的美好的愿望。我们继续往里走,也许您刚才就已经注意到了,天坛有非常多的柏树,不错,它就像北京的一个天然氧吧。而在这许多的古柏当中,有一株500余岁的桧柏,就是回音壁西外的这棵九龙柏,树干好像9条蟠龙缠绕嬉戏,所以叫他九龙柏一点也不过分。

中国古代有正式的祭祀天地的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尚处于奴隶制社会的夏朝。中国古代帝王自称“天子”,他们对天地非常崇敬。历史上的每一个皇帝都把祭祀天地当成一项重要的政治活动。而祭祀天地建筑在帝王都城建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必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以最高的技术水平,最完美的艺术去建造,在封建社会后期营建的天坛,是中国众多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天坛建于1420年,朱棣用工十四年与紫禁城同时建成,名天地坛。嘉靖九年,因立四郊分祀制度,与嘉靖十三年,改成天坛。清乾隆,光绪帝重建改建后,才形成现在天坛公园的格局。

朋友们,我就讲到这了,下面的两个小时由大家自己游玩不要随地吐痰,不要乱刻乱画等现象,再见!

推荐第10篇:天坛导游词

天坛导游词

好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天坛公园,很荣幸能够成为大家的导游,我代表飞翼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首先呢,我简单的做个自我介绍,我叫。。。。,,大家可以在接下来的旅途中叫我。。。。好的,在我们开启天坛之旅前呢,我想先跟大家强调几点,最近呢,由于属于旅游的旺季,所以咋们天坛公园的游客非常的多,很容易走散,所以希望大家能跟紧我手中这把引导旗,不要走丢,如果大家在游览中走散的话,请及时与我联系,拨打我的手机,我的手机号是。。。。。。好的,那么大家可以看到我身后呢,就是天坛的北门了,现在呢,大家就跟我走,开始今天的天坛之旅吧。

此刻在我们眼前的就是圜丘坛了,历代封建皇帝啊对祭天活动都极为的重视,每年都要两次亲临天坛祭天。第一次呢是在农历正月十五,至到祈年殿举行祈谷礼,第二次呢是在冬至日,来到现在我们眼前的圜丘坛,禀告五谷业已丰收,感谢天帝的保佑之恩。圜丘坛在建筑形式上,有着许多神奇有趣的说法。大家可以看到眼前的圜丘坛共分三层,每层四面各有台阶九级。如果有细心的朋友可以发现,各层铺设的扇形石板,都是九或九的倍数。不仅如此,圆台的上层直径为9丈,中层直径为十五丈,下层直径为21丈,合起来45丈,不但是九的倍数,而且还有\"九五\"之尊的含义。那么为什么要用九或九的倍数来设计建造祭坛呢?原因呢有以下俩点,第一呢、据神话传说,皇天上帝是住在九重天里的,所以用九或九的倍数来象征九重天,以表示天体的至高与至大。第二点呢、在我国古代把单数(奇数)看作阳数,而将双数(偶数)视为阴数。天为阳、地为阴。天坛是用来祭天的,只能用阳数进行建筑。而\"九\"又被视为\"极阳数\",所以这是最吉祥的数字啦。

好,现在我们继续往前走。眼前的这座殿宇就是皇穹宇了,它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我们进里面一探究竟,大家可以看到他的建筑结构呢为砖木结构,它的奇特之处在于整个殿宇只用八根檐柱支撑,顶无横梁,而是由众多斗拱所支撑的,不可不谓神奇。殿内正中的石台宝座,是放置皇天上帝神牌的地方;宝座前左右俩侧的石台,是放置皇帝历代祖先牌位的地方。殿外的东西配殿,为供奉日月星辰和云雨风雷诸神牌位之所。走到这里后不知道大家有没注意我们周围的这圈围墙?这就是颇负盛名的回音壁。回音壁,顾名思义它的有趣地方就在于它的回音了。如果两个人分别站在院内东西配殿后的墙下,均面部朝北对墙低声说话,可像打电话一样互相对话,很有可能是微信语音的发源地啊,哈哈,开个小玩笑,好的,我们继续往前走。 我们现在从皇穹宇的西面出来,在这里有一株古柏,名为九龙柏,是国家著名的古树之一,树干纠结扭曲,宛如九条盘旋而上的蟠龙,故由此得名。大家看上面挂着的红色的标志牌,这种标牌的颜色其实也是有讲究的,标志红牌表示一级古树,标志绿牌表示二级古树,据传这棵古柏生长于建坛之前,已有近千年历史,所以挂红牌来展现它的价值。

好的,我们继续往前走,

现在我们眼前的便是祈年殿和祈谷坛了,这里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的圣地。我们往里走,大家一进里面就可以看到殿内的柱子很是雄伟哈,殿内柱子的数目,据说是按天象设立的。里层的四根鎏金通天柱,叫做\"龙井柱\",象征春夏秋冬四季。中层的12根朱红金柱,象征一年12个月。外层的12根檐柱,象征一天的12个时辰。中层12根金柱和外层12根檐柱相加为24根,象征一年中的24个节气。金柱、檐柱和龙井柱相加为28根,象征周天28星宿。再加大殿宝顶藻井周围的8根童柱,共计36根,象征36天罡。宝顶中心的雷公柱,象征着天帝的\"一统天下”。从这里呢大家也可以发现,一些建筑物的建筑风格也是有着其建造年代历史烙印和文化思想的。

好的,游客朋友们,这里是天坛的东门了,我们今天的天坛之旅呢到此就落下帷幕了,希望今天上午在我的带领下大家在这里玩的愉快。现在呢,给大家30分钟的休息时间,30分钟后我们还在这里集合,前往下一个景点。好的,大家可以解散自由活动了。谢谢

第11篇:天坛导游词

北京天坛是明朝永乐皇帝建成的祭天圣坛,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处坛庙建筑。天坛公园土也广大,古柏参天,建筑精美。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天坛导游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天坛导游词1

大家好,我是这次旅游的导游,我姓xx,大家可以叫我xx导!

现在快到目的地--北京天坛,所以我先给大家将一些注意事项:“礼貌、卫生、秩序、眼看手勿动、禁止乱涂乱画”这五点,记得哦!

乘客们,旅游景点已到,请大家有秩序的下车!现在我们来到了天坛的正门,这里是皇帝前来祭祀时进出的大门。现在,就让我一一地为大家介绍吧!

天坛,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位于北京城南端,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天坛东西长1700米,南北宽1600米,种面积为273万平方米。天坛包括圜丘和祈谷二坛,围墙分内外两层,呈回字形。北围墙为孤圆形,南围墙与东西墙成直角相交,为方形。这种南方北圆,通称“天地墙”,象徽古代“天圆地方”之说。

以上就是天坛的故事,时间不早了,现在,大家自由参观拍照吧!--转眼间,我们的北京天坛一日游又结束了,大家有秩序的坐车回家吧!

天坛导游词2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

天坛是明朝永乐皇帝建成的祭天圣殿,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的祈年殿。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圆南方,寓意天圆地方。乾隆年间,将大祀殿改为现在祈年殿,将屋顶改为蓝色的琉璃瓦,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这一祭天圣地,在1860年遭遇了英法联军的洗劫,1900年又遭到了八国联军的蹂躏,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成了着名的旅游景点,还有很多健身的人们。

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线路开始游览。

现在我们是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在向南行进,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圜丘坛有两道围护墙,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每道墙都有四组门,门的大小都不一样,这是因为中门是皇帝专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从左侧的进入;而其他的官员只能从右边最小的门通过。来到圜丘坛下,我们马上就要开始登坛了,不过要请您留心数一数,每一层坛面有多少台阶。到了最高层,大家都会发现,坛上所有的阶数,都是九或九的倍数。这些难道都是巧合么?当然不是,因为古人认为九的极阳数。所以工匠们变用这个数字来赋予圜丘坛的“崇高”之意。

谢谢你们来北京天坛,欢迎下次再来啦!

天坛导游词3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北京天坛。我叫xx,你们可以叫我“汤导游”。希望大家玩得开心,玩得愉快!

朋友们,现在到的地方就是北京天坛。大家往上看,有三个想似UFO的天坛。这么大,真是气魄雄伟!

天坛在原北京外城的东南部。位于故宫正南偏东的城南,正阳门外东侧。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中国古代明、清两朝历代皇帝祭天之地。总面积为273公顷,是明清两代用以“祭天“”祈谷“的建筑。天坛1961年,国务院公布天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

天坛占地272万平方米,整个面积比紫禁城(故宫)还大些,有两重坦墙,形成内外坛,主要建筑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建造在南北纵轴。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朝乾殿、祈年门等。

“各位游客,今天的行程就到这里,欢迎大家有时间再来细细游赏。”

天坛导游词4

各位游客,你们好,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天坛是明朝的永乐皇帝建成的祭天的圣坛。

来到圜(huan)丘坛下,我们马上要开始登坛了,不过您要留心数一数,每层的坛面都有多少台阶。到了最高层大家会发现,坛上的所有的台阶都是九或是九的倍数。这些难道是巧合吗?当然不是,因为九是极阳数,所以工匠使用这个数字来赋予圜丘坛“崇高”之意。

说完了神坛的奇妙,我再给你们介绍一下祭天大典的盛况。到了每年的冬至,皇帝就在这里祭天,在这个典礼上,特别提到的是皇帝恭读祝文站在的地方,就是这块天心石。它是天坛三大声学现象之一,在这里朗读的时候,声音特别洪亮,各位游客不妨体验一下,也像当年的皇帝一样,向上天诉说自己美好的愿望。

今天的观光游览就要结束了,在天坛的这段时光希望成为北京之游的永恒记忆。同时也请您把天坛的祝福带给您的家人、朋友。

天坛导游词5

各位游客,大家好!

我叫任xx,是你们这次天坛之旅的导游。此刻我们的车正行驶在去天坛的路上,在那里我先简单地介绍一下天坛。

天坛位于北京城南端,是明清两代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祷五谷丰登的地方。它的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结构,瑰丽的建筑装饰,被认为是我国现存的一组最精致、最美丽的古建筑群。天坛不仅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好了,我们已经到了天坛公园,请大家跟我出发吧!此刻我们看到的是祈年殿。殿高33米,直径24。2米,是昔日北京的最高建筑之一。1751年重建祈年殿,更换蓝瓦金顶。1887年八月二十四日,雷雨交加,祈年殿不幸被击中,焚烧。因楹柱为檀香木,香飘数里!

下面我们来到天坛南半部的圆丘坛,它始建于1530年,坐北朝南,四周绕以红色宫墙。子墙内部各有一大门,每座门上题有满汉合壁门额。内中央处,就是祭天台(也叫拜天台),即圆丘台。

咦,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自从我们进入天坛,到处树木葱郁,尤其在南北轴线和建筑群附近,更是古柏参天,树冠相接,把祭坛烘托得十分肃穆。

好了,我的介绍到那里就结束了,下面大家能够自由参观。

天坛导游词6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xx。

下面我要给大家讲讲天坛的传说,此刻大家抬头看一下这就是美丽的天坛,从远出看是个八角形宝塔。

天坛是王屋的主峰,高峰耸寺深古纵横,一峰突起,万峰臣伏,唯我独尊,从南向北看中间高,两边低,好似屋顶像王者之屋,称王屋山。天坛原名叫琼林台,因皇帝在山顶设坛祭天,后人为了纪念,该为天坛。为了纪念皇帝老师华盖对皇帝指点,把天坛峰前的山叫华盖峰。

我们走过天坛,又来到了望景寺,那里能够这人观赏天坛的风景。

天坛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礼貌保护单位。于北京正阳门,东南方自,为明清两朝皇帝祭天,求雨和祈,寿年专用祭坛,是世界上此刻规模最大,最完美的古代祭天建筑群。总面积273平方米。1918年作为公园正式对外开放。

坛为三层圆形石台,坛区占地20万余平方米。因此;明清时期北京的天坛与历朝代郊坛有一脉相承的渊源。

天地坛遂改称为天坛。消沿明制,天坛一称沿用至今。从乾隆八年1743年起,对天坛建筑进行了多次修理,天坛最后构成了南北两坛,规制严谨的盛郎风貌。

天坛到处有美丽的风景,说也说不尽,期望你有机会细细游赏。

天坛导游词7

各位游客,我的介绍就到那里,如在参观游览的过程中有其他问题,请向我询问,我会再进行讲解。谢谢大家!

游客们,大家好!此刻我们位于北京市崇文区天坛路,我想有的朋友已经猜到了,我们的下一个景点就是美丽的天坛。

天坛,在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270万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南有天坛祭天,东有日坛祭太阳,西有月坛祭月亮,其中,天坛最光彩夺目。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的场所。

同时,它也是中国木结构建筑的顶峰,全用木材就完成了这一惊世杰作。天坛另一美妙之处,是奇妙的回声。站在中心叫一声,你会听到从地层深处传来的明亮而深沉的回响,这声音仿佛来自地心,又似乎来自天空,所以人们为它取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名字“天心石”。在皇穹宇的四周有一道厚约0.9米的围墙,你站在一端贴着墙小声说话,站在另一端的人只要耳贴墙面就能听得异常清晰,并且还有立体声效果哦!这就是神奇的“回音壁”。这证明500年前的中国人已经能够运用声学原理。

游客们,此刻请大家参观一小时,然后到门厅集合。

天坛导游词8

各位游客大家好!这天,我们要浏览的是举世闻名的天坛。

天坛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天北京城内崇文区永定门大街东侧,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天地坛。嘉靖九年(1530年)增建圜丘坛、皇穹宇,改称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之地。

天坛由圜丘、祈谷两坛组成。此刻大家看到的是圜丘坛,坛北为皇穹宇,是放置圜丘祭祀神牌之处。东西各有配殿5间,周围有圆形围墙环绕,墙壁面平整光滑,声波可由墙壁传递,这就是有名的“回音壁”。此刻参观的是祈谷坛,这个大门称祈年门,门北为坛,上层坛面正中是祈年殿。殿高38米,直径32.72米。殿内设雕龙宝座,是祭祀时放神牌的地方。祈年殿之北还有皇乾殿,是祈谷坛奉祀神位的供奉所。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天坛经多次维修,今已成为天坛公园,其庞大而独特的建筑艺术,在中外游客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天坛导游词9

各位游客:你们好,我叫xx,这天由我来做你们的导游!

这天我们旅游的景点是天坛,此刻,让我们一齐上车,请注意系好安全带。此刻,我们已经到达天坛,请各位游客下车。

游客们,当一进正门,我们将会看到许多个形状像坛子似的建筑,据说这个景点在一八六零年曾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一九零零年还遭受到八国联军的蹂躏。然而,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那里成为了著名的旅游景点。此刻我们就以皇帝登坛的路线进行游览。

首先我们观赏第一个坛,它叫“圆丘坛”,它有两个防护墙,还有一些阶梯和古人的雕像。此刻我们要登坛了,游客们,请你们最好数一下脚下的阶梯,到了二楼,你们会看到许多各种各样的雕像,他们都是古代的名人。游客们,此刻你们能够自由观赏,但请注意,不要乱涂乱画,带小孩的游客请管理好自己的小孩,一小时后,我们将会前往“天库”。

此刻我们已经到达“天库”了,它的正殿就是皇穹宇,上面有三个石头,它们被称为“三音石”。只要你们在第一块石头拍手一下,它就回声一下,在第二块石头拍手一下,它就回声两下,在第三块石头拍手一下,它就回声三下,所以,它们才被称之为“三音石”。

此刻,是游客们自由活动时间,三小时后,我们在天坛正门集合,谢谢大家!

天坛导游词10

亲爱的游客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天坛。我是你们的导游丁培尔,大家能够叫我丁导。

天坛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始建于明朝,是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29处景观之一。下面请大家跟着我,一齐去参观天坛的主体建筑——祈年殿。

祈年殿建于1420年,是天坛最早的建筑物,也是北京旅游的标志。1751年修缮后,改名为祈年殿。数年后按原样重建,就是我们此刻看到的样貌。祈年殿四周的围墙是方方正正的,而祈年殿本身从下至上都是圆形的,这代表了“天圆地方”。

殿中有28根柱子,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最长也是最精美、红色雕金的四根柱子,位于中央,叫“龙柱”,代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第二种是位于中圈朱红色的十二根柱子,叫“金柱”,代表一年中的十二个月。第三种是位于外圈与殿身成一体的十二根巨柱,叫“檐柱”,代表一天中的十二个时辰。第二种加第三种24根柱子代表了一年中的24个节气,三种总共28根柱子代表了28个星宿。据说祈年殿是仿照古代明堂设计建造的。天坛的美景说也说不尽,看也看不完,大家能够细细欣赏。

天坛公园是文化遗产、名胜古迹,游玩时请注意爱护文物,不要乱涂乱抹,并注意环境卫生。两小时后我们大门口见,祝大家玩得开心!

第12篇:天坛导游词

天坛导游词

今天我——苏彪,带你们来游览一下我国著名的天坛。

我国天坛建于公元15世纪上半叶,坐落在皇家园林当中,四周杏松环保,是保存完好的坛庙建筑群,无论再整体布局还是单一建筑群上,到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而这一关系在中国古代宇宙观中占着核心位置。同是,这些建筑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

天坛位于北京市崇文区永定门内大街左侧,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祈谷、夏至祈雨、冬至祭雪的圣地。

天坛主要建筑均位于内坛,从南到北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呈圆形,以象征天。整个布局和建筑结构,都具有独特的风格。祈年殿是皇帝祈祷五谷丰收的场所,是一座三重檐的圆形大殿,高38米,直径32.72米,蓝色琉璃瓦屋顶,全砖木结构,没有大梁长檩,全靠28根木柱和36根枋桷支撑,在造型上具有高度的艺术价格。

东风小学南苑校区5年级 苏彪

第13篇:“天坛”导游词

天坛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 天坛是明朝永乐皇帝建成的祭天圣殿,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的祈年殿。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圆南方,寓意天圆地方。乾隆年间,将大祀殿改为现在祈年殿,将屋顶改为蓝色的琉璃瓦,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这一祭天圣地,在1860年遭遇了英法联军的洗劫,1900年又遭到了八国联军的蹂躏,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成了着名的旅游景点,还有很多健身的人们。 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线路开始游览。 现在我们是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在向南行进,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圜丘坛有两道围护墙,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每道墙都有四组门,门的大小都不一样,这是因为中门是皇帝专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从左侧的进入;而其他的官员只能从右边最小的门通过。来到圜丘坛下,我们马上就要开始登坛了,不过要请您留心数一数,每一层坛面有多少台阶。到了最高层,大家都会发现,坛上所有的阶数,都是九或九的倍数。这些难道都是巧合么?当然不是,因为古人认为九的极阳数。所以工匠们变用这个数字来赋予圜丘坛的崇高之意。 谢谢你们来北京天坛,欢迎下次再来啦! 【写作指导:看图作文应注意的四点】

看图作文,就是根据所提供的一幅或多幅图画,写出一篇文章来。要写好看图作文,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仔细观察图画。看图作文,图画就是作文的依据,所以,首先要把图画的内容看清楚。画面上画的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人物之间的关系怎样,都要弄清楚,不能漏掉一个细节。观察的方法一般是由上至下或从左至右,从人到物或从景到人。观察有序,写出的文章才能有条理;观察细致,才能发现生动的情节和感人的细节;观察全面,写出的文章才能完整;分清主次,写出的文章才能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二、认真分析画面。看图作文,画意就是思维的定向,画意把握准了,思路才不会偏离。每一幅画的设计和布局都有一定的目的,我们观察画面后,还要认真思考画面所反映的中心思想。揣度画面的中心思想,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从图画的标题去看,有的标题就是图画的主题;二是从图画的文字说明去看;三是从画面所描述的人和事及其关系中去分析。只有抓住中心,写出的文章才能符合看图作文的要求。

三、展开合理想象。想象是看图作文的核心,而且这种想象应该是紧紧围绕画意的。()我们要动脑筋,展开合理的想象,使图上那些静止的人物、景象活起来。我们可以根据生活实情和自己的经验,使画面上的人物不仅有外貌、神态,还有动作、语言、心理活动,使画面上的景物有色彩,有声音,还可以根据需要,给人物安排适当的姓名,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四、选点、立意、行文。选点就是选择角度,审题看画以后,接着应该根据画的寓意,确定思考的着眼点。选点要准确,不能离开画意,最好只选一个点,面面俱到有时反而会影响写作。

立意就是确立中心思想,拟定题目。由于着眼点(角度)不同,立意也不会完全相同,但不管你选定什么样的中心内容来写,都不能离开图画的基本寓意,一定要符合图画的主旨。

据意行文,也就是说要依据标题和画面来构思、谋篇、行文。着手写作时,一定要联系画面,扣题深化。要防止言不及义的空论,做到说理集中,合乎情理,切忌广而散,也要防止受画面的拘泥,使思路施展不开。

看图作文的语言应当生动活泼,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把画面中的人、物、景串连成一个整体,成为一篇结构完整、语言准确生动、中心突出的好文章。

第14篇:北京天坛导游词

大家都知道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北京天坛导游词,欢迎阅读。北京天坛导游词1

大家好,我是这次旅游的导游,我姓方,大家可以叫我方导!

现在快到目的地——北京天坛,所以我先给大家将一些注意事项:“礼貌、卫生、秩序、眼看手勿动、禁止乱涂乱画”这五点,记得哦!

乘客们,旅游景点已到,请大家有秩序的下车!现在我们来到了天坛的正门,这里是皇帝前来祭祀时进出的大门。现在,就让我一一地为大家介绍吧!

天坛,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位于北京城南端,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天坛东西长1700米,南北宽1600米,种面积为273万平方米。天坛包括圜丘和祈谷二坛,围墙分内外两层,呈回字形。北围墙为孤圆形,南围墙与东西墙成直角相交,为方形。这种南方北圆,通称“天地墙”,象徽古代“天圆地方”之说。

以上就是天坛的故事,时间不早了,现在,大家自由参观拍照吧!——转眼间,我们的北京天坛一日游又结束了,大家有秩序的坐车回家吧!

北京天坛导游词2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

天坛是明朝永乐皇帝建成的祭天圣殿,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的祈年殿。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圆南方,寓意天圆地方。乾隆年间,将大祀殿改为现在祈年殿,将屋顶改为蓝色的琉璃瓦,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这一祭天圣地,在1860年遭遇了英法联军的洗劫,1900年又遭到了八国联军的蹂躏,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成了着名的旅游景点,还有很多健身的人们。

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线路开始游览。

现在我们是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在向南行进,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圜丘坛有两道围护墙,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每道墙都有四组门,门的大小都不一样,这是因为中门是皇帝专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从左侧的进入;而其他的官员只能从右边最小的门通过。来到圜丘坛下,我们马上就要开始登坛了,不过要请您留心数一数,每一层坛面有多少台阶。到了最高层,大家都会发现,坛上所有的阶数,都是九或九的倍数。这些难道都是巧合么?当然不是,因为古人认为九的极阳数。所以工匠们变用这个数字来赋予圜丘坛的“崇高”之意。

谢谢你们来北京天坛,欢迎下次再来啦!

北京天坛导游词3

今天我,带你们来游览一下我国著名的天坛。

我国天坛建于公元15世纪上半叶,坐落在皇家园林当中,四周杏松环保,是保存完好的坛庙建筑群,无论再整体布局还是单一建筑群上,到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而这一关系在中国古代宇宙观中占着核心位置。同是,这些建筑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

天坛位于北京市崇文区永定门内大街左侧,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祈谷、夏至祈雨、冬至祭雪的圣地。

天坛主要建筑均位于内坛,从南到北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呈圆形,以象征天。整个布局和建筑结构,都具有独特的风格。祈年殿是皇帝祈祷五谷丰收的场所,是一座三重檐的圆形大殿,高38米,直径32.72米,蓝色琉璃瓦屋顶,全砖木结构,没有大梁长檩,全靠28根木柱和36根枋桷支撑,在造型上具有高度的艺术价格。

北京天坛导游词4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北京天坛。我叫“汤采璇”,你们可以叫我“汤导游”。希望大家玩得开心,玩得愉快!

朋友们,现在到的地方就是北京天坛。大家往上看,有三个像似ufo的天坛。这么大,真是气魄雄伟!

天坛在原北京外城的东南部。位于故宫正南偏东的城南,正阳门外东侧。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中国古代明、清两朝历代皇帝祭天之地。总面积为273公顷,是明清两代用以“祭天“”祈谷“的建筑。天坛1961年,国务院公布天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

天坛占地272万平方米,整个面积比紫禁城(故宫)还大些,有两重坦墙,形成内外坛,主要建筑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建造在南北纵轴。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朝乾殿、祈年门等。

“各位游客,今天的行程就到这里,欢迎大家有时间再来细细游赏。”

第15篇:天坛大佛导游词

天坛大佛导游词

在香港岛西侧的海面上,浮立着地域宽阔、风光秀丽的大屿山岛。岛上有座雄伟壮观的宝莲寺,天坛大佛就矗立在寺旁海拔482米的木鱼峰上。

天坛大佛于1993年12月29日开光,自此登临参拜的游客便络绎不绝。游客从香港岛中环的统一码头搭轮渡到大屿山岛之后,再乘巴士即可直达宝莲寺。亲眼目睹天坛大佛的磅礴气势,实乃游览香港的一大快事。篇2:灵山大佛 导游词

《无锡灵山胜境》

【景区概况】

大家好,欢迎来到地处无锡马山的灵山胜境,作为佛教文化主题园区,灵山胜境将传统的佛教文化和科技文明完美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旅游文化景观,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说起这个灵山为什么叫灵山呢?据无锡地方史介绍,唐朝时有个将军辅佐李世民打天下,告老还乡的时候呢,李世民把现在这块地赐给他,之后呢这位将军邀请他的好友——玄奘法师来这儿做客。玄奘看到这里的山形和印度的灵鹫山十分相似,就赐名“小灵山”。说起灵山,不得不提山下的一座小灵山古刹,宋朝时被赐名 祥符禅寺。元末、太平天国时期和二战时期数次毁于战火,直至1994年重建,这座千年古刹才彻底安全下来。

【大照壁、五明桥】

先请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去,这就是我们的华夏第一壁“大照壁”,正面刻有赵朴初先生题写的“湖光万顷净琉璃”,意思就是把这个灵山比作琉璃世界一样美好,与正对的万顷太湖交相辉映!

大家一起往前走,前面展现给我们的就是五明桥了。何谓五明呢?既佛教中的五种智慧:内明、声明、因明、医方明、工巧明。其实啊,佛教并非消极狭隘的,它包括人类文化的方方面面,只有广学五明,才可帮助众生!

【九龙灌浴】

我们观看了佛足坛、穿过五智门,走过菩提大道,前面就是著名的九龙灌浴了,它是佛教文化典故和现代科技艺术的完美结合,展示了佛祖出生时恢弘壮观的祥瑞景象。整座群雕高近30米,青铜制作,顶端莲花座中的释迦牟尼小太子像全身镏金,共使用黄金18公斤。莲花座下为狮子鼓,再往下是四大天王,周围几个仙女称为“八供养”。据佛经记载,佛祖一出生就 能走路、会说话,不用旁人扶持 便向东南西北各走7步,步步生莲,最后他站在一朵莲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做狮子吼“天上地下,唯我独尊”,顿时天上出现九条龙喷出净水为他沐浴,仙女纷纷撒下花瓣,奏起仙乐、供养佛祖,九龙灌浴因此得名?而每年的四月初八就是佛教盛典——浴佛节了。

【降魔图、阿育王柱、祥符禅寺】

走到这儿,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幅铜雕就是降魔图了,这幅铜雕壁画记载的就是佛祖降魔成道的故事。我们按由东向西的顺序看,首先是佛祖经历6年苦行、但没有悟出解脱之道,于是他放弃苦行,到尼罗河沐浴,恢复一些元气后,就坐在一颗菩提树下,发了一个大愿“如果今生不能求得正果,便再也不起来”,静思七天七夜,就在他即将要成佛的刹那间,心魔来袭,但是佛祖最终把它们一一降服,大彻大悟、得道成佛。而壁画中,佛祖端坐,右手触地的手势,就称为“降魔印”。

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阿育王柱”,阿育王柱上刻有佛法经文,来源于印度。她是由整根花岗岩 雕刻而成的,顶端的四头狮子面向东南西北,象征着要把佛教弘扬到四面八方。

再往前看,左侧就是号称天下第一掌的佛手,右侧就是“百子戏弥勒”青铜塑像。

走过前面的祥符三桥,便可进入千年古刹 “祥符禅寺”。首先步入天王殿,内有未来佛弥勒佛和四大天王,走出天王殿可看到钟楼和鼓楼。后面则是大雄宝殿。

【灵山大佛】 过了大雄宝殿我们看到的就是整个灵山胜境中最壮观的灵山大佛了。

这座由南京雕塑艺术家吴显林先生设计的灵山大佛高达88米,而连同基座在内通高更是达101.5米,投资过亿,用铜700余吨,比纽约自由女神还高42米,比乐山大佛高17米,可见一斑!灵山大佛为释迦牟尼立像,大家看,大佛左手下垂,右手曲臂向上伸,在佛教中称旃(zhan)檀佛像,下垂手势名“与愿印”,表示能满足众生愿望,给予快乐。上伸手势名“施无畏印”,表示能解众生之苦难。这两个手相都是祝福之相,以满足老百姓“祛病消灾,保佑众生”的普遍心理需求。

灵山大佛是在旃檀佛像的基础上,依据佛的三十二相塑造的,所谓三十二相,就是指的释迦牟尼佛的三十二个显著特征,也就是在塑造佛像的过程中,对造像的具体形象特点,逐渐明确出的具体要求。另外大家

请看,佛祖的塑像中还有一个明显的标志,即胸部有一个吉祥的喜旋,读作:“万”。意思就是万德庄严。 灵山大佛的佛体部分共由1560块铜板拼接而成,共用青铜700多吨。大佛脚下的莲花座共有四层莲花瓣组成。

大佛的建筑结构设计是由设计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而名扬海外的华东设计院承担的。 1997年11月15日灵山大佛建成开光。至此,我国形成了五方五佛的新格局:东有无锡灵山大佛,南有香港天坛大佛,西有四川乐山大佛,北有山西云冈大佛,中有河南龙门大佛。五方五佛,遥相呼应。可以说,灵山大佛的建造无论从宗教、文化、艺术、科技或旅游的角度来看,都具有深远意义和重要价值。

【结束语】

各位游客朋友,我为大家的讲解就先告一段落,我祝愿大家平安健康,吉祥如意、旅途愉快!篇3:灵山大佛导游词

灵山大佛

游客朋友们,欢迎来到无锡灵山胜境景区。灵山胜境是历史文化和自然山水相结合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这里三山怀抱,南面太湖。灵山胜境以灵山大佛之“大”、九龙灌浴之“奇”以及灵山梵宫之“特”,构成了三大奇观,成为目前中国最完整,唯一一个展示佛祖释迦牟尼成就的佛教文化主题园区。

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湖光万顷净琉璃”大照壁,它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先生题写。意思是说灵山胜境与太湖相互辉映,就像佛教中的琉璃世界。前面我们要走过的这五座桥称为“五明桥”。佛教把人类文明分为五类。分别为:声明、因明、内明、医方明和工巧明。过了“五明桥”就到了胜境门楼,它集徽式建筑、皇家建筑、藏式建筑风格于一体。背面悬挂“灵山胜境”四个大字,这几个梵文大字是由大文豪季羡林题写。回过头,两侧不远处是洗心池。洗心池寓意就是让我们清净心灵,以平静安详的心态来游览灵山胜境。继续往前走,我们看到的就是“佛足坛” 佛足印就是佛祖脚踏实地、精进不止精神的象征。现在让我们沿着佛祖的足迹,去了解佛祖成道的艰辛历程。眼前这座门楼,是“五智门”,牌楼上刻有佛教的“六度”正面是“布施”“持戒”“忍辱”背面是“禅定”“精进”“般若”。我们现在走的这条大道叫菩提大道,大家可以看一下,大道两旁共种植了百余棵银杏树,银杏是智慧和长寿的象征。穿过菩提大道,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九龙灌浴”。它记载了佛祖降生的传奇经历。据说佛祖一生下来能说会走,他可以步步生莲,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做狮子吼,更能说出“天上天下,为我独尊”的惊世话语。大家可以看到莲花座下有四大天王,周围还有几个仙女,他们是佛祖的守护神和供养人。当《佛之诞》音乐奏响,顶端六瓣莲花会缓缓绽开,金身太子佛像从中冉冉升起,周围蹲踞的九条巨龙将一齐喷出高达三十多米的水柱来沐浴佛身。观礼了释迦牟尼佛的出生胜景,现在让我们再了解一下佛祖降魔成道的过程。降魔浮雕是一座大型“仿石窟青铜浮雕”。大家可以看到佛祖两面分别展示了魔王用各种手段阻止佛祖成道的场景。但佛祖威然不为所动,将魔王的攻击一一击溃,经过七天七夜,终于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大彻大悟,成为真正的大觉者。在佛祖的前下方,土地神跪在佛祖面前,向当地猎户诉说佛祖的事迹。欣赏过“降魔成道”壁画,沿阶而上,我们来到了“阿育王柱”。它是国内罕见的手工雕刻石柱。阿育王是古印度的国王,他在统一了整个

印度之后受到佛教僧人的点化,感到战争罪孽深重,于是皈依佛门。为了弘扬佛法,他在各地竖立石柱,上刻有经文供老百姓学习,并派遣使臣出使各国,把佛教传向周边各个国家。正因如此,佛教才能够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继续往前,我们左手边是“天下第一掌”,它和灵山大佛的手掌是一般大小。右手边“百子戏弥勒”大家可以随缘摸一下自己最喜欢的小顽童沾点喜气。走过禅符三桥,来到的便是“祥符禅寺”, 这座寺始建于唐代,初名小灵山寺,后历经风雨,宋大中祥符年间重建,改名“祥符禅寺” 走出祥符禅寺,来到杏坛广场,屹立在大家面前的便是“灵山大佛”了。

游客朋友们,大家不妨把灵山大佛倒过来念一念,没错,就是“佛大山灵”。我们先说山灵:灵山大佛左挽青龙(山),右牵白虎(山),前有碧波万顷的太湖,背倚着通灵的小灵山,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我们再来看佛大:灵山大佛的确很大。它高88米,连同三层基座在内通高101.5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青铜佛像。大佛不仅大,而且还很重。灵山大佛的佛体部分共用去青铜达700吨,用铜量是美国自由女神像的三倍。

有游客朋友问了:灵山大佛为何左手下垂、右手屈臂上伸呢?原来啊,大佛的形象是严格按佛经记载佛祖“三十二相”的体态设计制造的,这个姿势在佛教中称“旃檀佛像”。大佛右手造型为“施无畏印”,代表能除却众生痛苦,左手下垂为“施与愿印”,表示满足众生愿望。合在一起,用来满足百姓“祛病消灾,保佑众生”的心理需求。

整个大佛建造运用高科技拼装焊接而成,参观灵山大佛,除了手势,值得一提的还有大佛的眼睛。请大家在前进的过程中不妨注意一下,不论我们走近走远,或左或右,大佛的“眼神”似乎始终在跟随着我们。当我们与靠近大佛时,大佛的“眼睛”似乎也是逐渐睁开、睁大.......大家感觉奇怪了,难道佛祖的“眼睛”真的会“动”的不成?我已经向大家介绍了,灵山大佛是现代科技与宗教文化的完美结合,这里是利用视觉差产生的效果,靠的就是艺术的魅力,或者说是雕塑家的艺术功力。

灵山大佛1997年建成开光。至此,东有无锡灵山大佛,南有香港天坛大佛,西有四川乐山大佛,北有山西云冈大佛,中有河南龙门大佛,中国大地五方五佛格局得以圆满。

第16篇:北京天坛导游词

篇一:北京天坛导游词

今天我——苏彪,带你们来游览一下我国著名的天坛。

我国天坛建于公元15世纪上半叶,坐落在皇家园林当中,四周杏松环保,是保存完好的坛庙建筑群,无论再整体布局还是单一建筑群上,到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而这一关系在中国古代宇宙观中占着核心位置。同是,这些建筑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

天坛位于北京市崇文区永定门内大街左侧,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祈谷、夏至祈雨、冬至祭雪的圣地。

天坛主要建筑均位于内坛,从南到北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呈圆形,以象征天。整个布局和建筑结构,都具有独特的风格。祈年殿是皇帝祈祷五谷丰收的场所,是一座三重檐的圆形大殿,高38米,直径32。72米,蓝色琉璃瓦屋顶,全砖木结构,没有大梁长檩,全靠28根木柱和36根枋桷支撑,在造型上具有高度的艺术价格。

篇二:天坛导游词

大家好,我是这次旅游的导游,我姓*,大家可以叫我*导!

现在快到目的地——北京天坛,所以我先给大家将一些注意事项:“礼貌、卫生、秩序、眼看手勿动、禁止乱涂乱画”这五点,记得哦!

乘客们,旅游景点已到,请大家有秩序的下车!现在我们来到了天坛的正门,这里是皇帝前来祭祀时进出的大门。现在,就让我一一地为大家介绍吧!

天坛,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位于北京城南端,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天坛东西长1700米,南北宽1600米,种面积为273万平方米。天坛包括圜丘和祈谷二坛,围墙分内外两层,呈回字形。北围墙为孤圆形,南围墙与东西墙成直角相交,为方形。这种南方北圆,通称“天地墙”,象徽古代“天圆地方”之说。

以上就是天坛的故事,时间不早了,现在,大家自由参观拍照吧!转眼间,我们的北京天坛一日游又结束了,大家有秩序的坐车回家吧!

篇三:北京天坛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来到北京天坛。我叫“汤采璇”,你们可以叫我“汤导游”。希望大家玩得开心,玩得愉快!

朋友们,现在到的地方就是北京天坛。大家往上看,有三个想似UFO的天坛。这么大,真是气魄雄伟!

天坛在原北京外城的东南部。位于故宫正南偏东的城南,正阳门外东侧。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中国古代明、清两朝历代皇帝祭天之地。总面积为273公顷,是明清两代用以“祭天“”祈谷“的建筑。天坛1961年,国务院公布天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

天坛占地272万平方米,整个面积比紫禁城(故宫)还大些,有两重坦墙,形成内外坛,主要建筑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建造在南北纵轴。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朝乾殿、祈年门等。

“各位游客,今天的行程就到这里,欢迎大家有时间再来细细游赏。”

篇四:北京天坛导游词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皇穹宇。这里是在祭天大典后存放皇天上帝及其它诸神牌位的地方,即皇天上帝和诸神的寝宫,除大典外,其余时间,众神便在这里休息,即人间的“天堂”。皇穹宇建于公元1530年,位于圜丘坛之北,整组建筑由一堵圆形的墙所环绕,院内有三座建筑,即存放皇天上帝牌位的正殿———皇穹宇及存放日月星辰、风云雷电诸神牌位的东西配殿。

正殿皇穹宇象一把巨大的雨伞,其殿顶呈圆形,基座为圆形,院落的围墙也是圆形,这些“圆”都是敬天礼神的象征,但也正是这些“圆”及建筑,造就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即皇穹宇院内的三大声学现象。首先,我们来看一看这院落的圆形围墙,它就是闻名中外的建筑——回音壁。那么回音壁有何神奇之处呢?其现象是这样的:如果两人站在两座配殿后的围墙下,均面部朝北对墙小声说话,都能非常清晰地听到对方所讲的话。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呀,整个围墙是圆形的,又磨砖对缝,墙面十分光滑,再加上围墙顶部盖有檐瓦,声音不宜散失,于是声波便沿着圆墙连续反射而产生回音。各位可以试一试,我们五分钟后到皇穹宇前集合。

下面请各位看看第二个有趣的现象。请看皇穹宇丹陛下有三块石头,如果站在第一块石头上拍手,会听到一次回音;如果站在第二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二次回声;如果站在第三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三次回音,故称此石为三音石。其实据声学专家测量,如果这里足够安静,在三音石上拍手,其回声是无限次的,只是我们人类只能听到三声。这又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如果你站在三音石上环顾一下四周,你会发现,噢!原来我站在了整座院落的中心,那里是回声产生的最佳位置。

第三个有趣的地方是从丹陛上往南数的第十八块石头,它被称为对话石,其奇特之处是:如果一人站在该石板上,另外两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的西北角及东北角,那这三个人轻声说话就象打电话一样清晰,这是因为他们三人所处的位置恰巧是一个边长为36米的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尖上,故产生了这种奇特的现象。在这个充满神奇的小院里,可能还会有其它的“秘密”等待着我们去发现,也许您就是发现者,好!下面请各位感受一下三音石及对话石的妙趣,5分钟后我们在门口集合。

第17篇:天坛公园导游词

天坛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天坛公园,很荣幸认识大家,更荣幸为大家导游。我代表**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我叫郭玉萍,希望我们大家都能成为朋友,在游览期间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或是我们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的请大家直接和我们提出来,我们将尽力而为,希望我们大家都能有一次美好的游览经历。今天我们的路线安排是自南向北走,沿着南北轴线依次是圜丘,皇穹宇,祈年殿等。然后由东门出去。

现在我先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天坛.天坛,位于北京城区的东南部,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圣地,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建于明朝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与紫禁城(故宫)同时兴建。耗时14年,距今已有580多年历史。其占地273公顷,比故宫大3.7倍,略小于颐和园。天坛是通称,它实际有两个坛组成,南为圜丘坛,北为祈谷坛。 历代封建皇帝对祭天活动都极为重视,每年要两次亲临天坛祭天。第一次是在农历正月十五日,至祈年殿举行祈谷礼,第二次是在冬至,至圜丘坛禀告五谷业已丰收,感谢天帝的保佑之恩。

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扇门是北天门,沿着这里进去就是著名的圜丘坛了。

此刻在我们眼前的是圜丘坛,俗称祭天台,它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清乾隆十四年(1749)扩建,是一座四周由白石雕栏围护的三层石造圆台,通高五米,明、清两代,每年冬至日皇帝亲临的祭天礼仪,就在此坛举行。 圜丘坛在建筑形式上,有着许多神奇有趣的说法。各项建筑材料的数学计算均极其精确,其中包含\"九\"的含义与运用深为中外广大游人所赞叹与称奇。

圜丘坛共分三层,每层四面各有台阶九级。各层铺设的扇面形石板,是九或九的倍数。最上层的中心是一块圆形大理石(称作天心石或太极石),是游人最感兴趣的又一奇妙之处。

从中心石向外,第一环为9块,第二环18块,到第九环81块;中层从第十环的90块至十八环的162块;下层从十九环的171块至二十七环的243块,三层共378个\"九\",为3402块。 同时,上层直径为9丈(取一九),中层直径为十五丈(取三五),下层直径为21丈(取三七),合起来45丈,不但是九的倍数,而且还有\"九五\"之尊的含义。为什么要用九或九的倍数来设计建造祭坛呢?原因是:

一、据神话传说,皇天上帝是住在九重天里,用九或九的倍数来象征九重天,以表示天体的至高与至大。

二、在我国古代把单数(奇数)看作阳数,而将双数(偶数)视为阴数。天为阳、地为阴。天坛是用来祭天的,只能用阳数进行建筑。而\"九\"又被视为\"极阳数\",这是最吉祥的数字。现在我们再到这上面来看看这块天心石,当你站在圆心石上轻声说话时,自己听起来声音很宏大,有共鸣性回音之感。但站在第

二、三环以外的人,则无此种感觉。为什么呢?相信大家懂得这是一种声学现象:由于坛面十分光洁平滑,声波传到周围等距离的石栏围板后,能够迅速地被反射回来。说话者根本无法分清它的原音和回音,所以站在圆心石的人听起来,其共鸣性回音就格外响亮。封建统治者则把这种声学现象说成是\"上天垂象\",是天下万民对于朝廷的无限归心与一致响应。大家不妨站到上面去亲身体验一下。

好,现在我们继续往前走,这座殿宇就是皇穹宇,它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殿高19.5米,底部直径15.6米。砖木结构,整个殿宇用八根檐柱支撑,顶无横梁,由众多斗拱层层上叠,天花板层层收缩,组成美丽的穹窿圆顶式的藻井。殿内正中的石台宝座,是放置皇天上帝神牌的地方;宝座前左右的石台,是放置皇帝历代祖先牌位之处。殿外的东西配殿,为供奉日月星辰和云雨风雷诸神牌位之所。进到这里后不知道大家有没注意我们周围的这圈围墙?这就是颇负盛名的回音壁。围墙周长193.2米,直径61.5米,墙高3.72 米,厚0.9米。它的奇特之处并不是在它的外观上,而是在于同刚才的天心石相似的声学现象。如果两个人分别站在院内东西配殿后的墙下,均面部朝北对墙低声说话,可像打电话一样互相对话,极其奇妙有趣,这就是回音壁得名的由来。大家有兴趣的就去试试吧。

我们现在从皇穹宇的西面出来,在这里有一株古柏,名为九龙柏,是国家著名的古树之一,树干扭结纠屈,宛如九条盘旋而上的蟠龙,故此得名。大家看上面挂着的红色的标志牌,这种标牌的颜色其实也是有讲究的,标志红牌表示一级古树,标志绿牌表示二级古树(100以上国内外稀有的或是具有历史意义和纪念意义及重要科研价值的树木),据传这棵古柏生长于建坛之前,已有近千年历史,所以挂红牌来展现它的价值。 我们现在脚下的路叫做丹陛桥,这明明是一条笔直坦荡的大道,为何又称\"桥\"呢?因为在道路下辟有一个券洞,与上面的大道正好形成立体交叉,故称为桥。这是一条南北走向的石砌台基大道。丹陛桥为天坛内坛的主轴线,起着连接南端圜丘坛和北端祈谷坛两组建筑物的重要作用。桥面中心线的石板道叫\"神道\",神道左右两侧的条石道,分别叫\"御道\"和\"王道\"。天帝神灵走\"神道\",皇帝走御道,王公大臣走王道。

沿着丹陛桥继续向北走,现在在我们左边的是具服台,它位设于丹陛桥北段东侧,为一座凸字形平台。这是皇帝前往祈年殿行祀谷礼时,更换冕服(祭服)的地方。

现在我们眼前的便是祈年殿和祈谷坛,这里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的圣地。祈年殿采用上屋下坛的构造形式,三重檐逐层向上收束,作伞状,祈年殿俗称无梁殿,整座建筑不用大梁长檩及铁钉,完全依靠二十八根擎天柱及众多的枋、木兑、桷、闩支撑和榫接起来。该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名大祀殿,呈长方形。明嘉靖九年(1530),改成三重檐圆殿,并自上而下依次覆盖青、黄、绿的三色瓦,改名大享殿。清乾隆十七年(175年)改为今名,同时一律改为覆盖深蓝色琉璃瓦,以象征蓝天。光绪十五年(1889),该殿毁于雷火,次年又按原样重建。陈列于殿前的青铜大鼎炉,均是几百年前的文物。殿内柱子的数目,据说是按天象设立的。里层的四根鎏金通天柱,叫\"龙井柱\",柱高18.5米,底部直径1.2米,两人也难合抱,象征春夏秋冬四季。中层的12根朱红金柱,象征一年12个月。外层的12根檐柱,象征一天的12个时辰。中层12根金柱和外层12根檐柱相加为24根,象征一年中的24个节气。金柱、檐柱和龙井柱相加为28根,象征周天28星宿。再加大殿宝顶藻井周围的8根童柱,共计36根,象征36天罡。宝顶中心的雷公柱,则象征着天帝的\"一统天下\"。

下面我们看到的是皇乾殿,原是平时放置皇天上帝牌位和皇帝祖先牌位的地方,又有祈谷坛寝宫之称。后来,祭祀仪式中所使用的旌旗、仪仗、乐器等物亦存放于此。内藏不少祭祀文物,现按原样陈列,并塑有清代皇帝的祭天蜡像,常年供游人观览。

现在在我们左手边的是七星石位于长廊东南侧的旷地中,共有七大一小石块。但为何称作\"七星石\"呢? 据传说,明永乐帝迁都北京时,想修建一座祭天地的坛庙建筑,但难找到合适的地方。这时,有一晚他梦见天上北斗七星落地于此,谓之天遂人意,为其解了不决之难,从而降旨于此地建造祭坛。 据资料记载,七星石为明代嘉靖九年,经人工雕凿后而置于此处的。嘉靖皇帝十分迷信道教,道士对他说,祈年殿东南方太为空旷,这对他的皇位、寿命不利。于是便设七星石在此,以镇压风水。在七星石东北隅还有一块小石头,据说这是清朝统治者为了纪念他们的祖先功德而增置的。其设于七星石的东北方向,用以表示不忘本源之意。

这里是天坛的东门,关于天坛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我为大家在这次游览给予的配合表示感谢,谢谢大家,若是在游览中我有什么做得不够的还请大家见谅。希望大家接下来旅途愉快,再见。

第18篇:北京天坛导游词

各位游客,我们今天所要参观的就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

明朝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以后,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这作用于祭天的圣坛,占地面积达到了273万平方米。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祈年殿的位置上。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面是圆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圆地方。在一开始,祭天和祭地都是天坛,直到明嘉靖年间在北城修建了地坛,才分开的,并且新增了圜丘坛,用于孟冬祭天,把原来的大祀殿改为大享殿,专门用于孟春祈谷,当时殿宇屋顶已经是三重檐了,从上至下的蓝黄绿三色瓦分别代表了天地万物。而在乾隆年间,有将大享殿改为现在的祈年殿,而将屋顶瓦片都改成了蓝色的琉璃瓦。从而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可是这样一个祭天圣地,却也曾经在1860年时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继而在1900年的时候又遭到了八国联军的蹂躏。在1916年袁世凯登基的时候也曾经在天坛上演了一出祭天的闹剧。在1918年,天坛最终还是以公园开放。解放以后天坛不仅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而且还是北京城市绿地的组成部分,来这里的不光是旅游者,还不乏一些专门为了强身健体的老人们。

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路线开始此次游览。

现在我们正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向南行进,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圜丘有两道围护墙,使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每道墙都有四组棂星门,从东面依次是泰元、昭亨、广利、成贞,每组三门,共有24座,称为“云门玉立”。大家可以注意到,棂星门的大小都不一样,这是因为中门是上帝专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从左侧的门进入;而其他的官员只能从右边最小的门通过。而门外的一座平台就是皇帝在祭天大典之前更换祭服和盥洗的地方,叫做具服台。来到了圜丘坛下,我们马上要开始登坛了,不过我请您留心每层坛面都要有多少台阶。到了最高层,大家也就都发现了,坛上所有的台阶数,护板数都是九或者九的倍数。每登上一层,都要有9层台阶,台面上的石板中间的叫做天心石,外围第一圈砌着9圈巨大的扇形石板,第二圈18块,以此类推,到了最外边的第九圈正好是81块;而大家抬头就可以看到的围护板被四面台阶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也都有9块,而中层的围护板是18块,下层的是27块,这些难道都是巧合么?当然不是,因为根据阴阳五行来说,9是极阳数,所以古代的工匠便用这个数字来赋予圜丘台意念上的崇高。

说完了神坛的奇妙,我在给您介绍一下祭天大典的盛况。到了每年的冬至,皇帝就要在这里祭天。在大典前两天,皇帝要在故宫里进行斋戒,而到了第三天,也就是冬至前一天,就要到天坛的斋宫进行斋戒。冬至那天,在日出前七刻,现在的凌晨四点多,奏报时辰,皇帝起驾,斋宫东北角的钟楼开始鸣钟。到具服台盥洗更衣,神牌都送到台面相应的位置,也就是七组神位,称作七幄;在圜丘前燔柴炉上放一只牛犊,用松枝燔烧,西南的望灯杆望灯高悬,点燃蟠龙通宵宝蜡,台南广场上排列着奏乐队,配合着中和韶乐,在文武百官的陪同下,祭天大典就正式开始了,皇帝由南棂星左门登坛,这时钟声停止,到了第二层南侧拜位站好后,听候司赞人报仪程。恭读至皇天上帝的祝文。礼仪结束以后,要将神位前的贡品分别送到燔柴炉(从正位幄次撤下的祭品再次焚烧,皇帝也要一旁恭立目视,称为望燎)和燎炉(圜丘坛共有12座燎炉,在瘗坎北侧,从东向西排列着8个;内围护墙东西棂星门外各有一对。从配位幄次车下的祭品分别送到8个燎炉内焚烧,而四个从位幄次的祭品送到棂星门处)焚烧,烟雾腾空,象征着送到天庭。而后还要将牛尾、牛毛、牛血送到瘗坎掩埋,象征不忘祖先茹毛饮血之意。在这个典礼上,需要特别提到的是皇帝恭读祝文所站立的地方,就是刚才所说的台面中心天心石。他是天坛三大声学现象之一。在这里朗读的时候声音特别洪亮,而且现在这里也是一样的,各位游客不妨体会一下这奇特的效果,也像当年的皇帝一样,向上天诉说自己美好的愿望。

现在咱们继续沿着中轴线行走,面前的建筑叫做天库,而它的正殿就是皇穹宇。皇穹宇建于明嘉靖九年,起初叫做泰神殿,到了十七年,改名为现在的皇穹宇,它的作用就是在平日存放圜丘坛祭祀主神的地方,所以这里也叫圜丘坛寝宫。殿内正面的圆形石台上安放的就是皇天上帝的神牌,而前边两侧的四个方形石台上安放的则是八位祖先神主,还有东西配殿用来存放从祀神位。而皇穹宇三个字也分别代表了至高无上,天,宇宙的意思,更加显示出它的神圣和至尊。 您正浏览的文章由www.DIYIFANWEN.COM(第一·范·文网)整理...

它是一座建筑艺术价值非常高的殿宇,总体呈圆形,下边是高2.85米的圆形须弥座,为青白石筑成,有东南西三个方向的出陛,也就是台阶,而在南向出陛还有二龙戏珠的丹陛石。上边是蓝色筒瓦单檐攒尖鎏金宝顶。而在殿内还有八根檐柱和八根金柱,大殿上架没有横梁承托,全都是靠各类斗拱层层上叠来支撑,步步收缩,从而形成了精美的穹隆圆顶。这里边还运用了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这组建筑不仅十分精美,而且还有回音壁和三音石,这和刚才我们说的天心石合称天坛三大声学现象。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墙,围墙建造的磨砖对缝,十分的平滑,是很好的声音载体,可以传声,在传递途中对声音损失极小,只要对着墙说话,就算相隔四五十米,见不到面,都可以清晰的听到对方说话。而三音石则是皇穹宇大殿正前方的三块石头,您站在第一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一次回音,第二块石头可以听到两次,而第三块就可以听到三次回音,所以称为三音石。在后来也有人把它叫做三才石,取天地人三才的意思。

也许您刚才就已经注意到了,天坛有非常多的柏树,不错,它就好像北京一个天然的氧吧。而在这许多古柏当中,有一株500余岁的桧柏,就是回音壁西墙外的这棵九龙柏。它的树干纹理非常的奇特,布满了沟壑,而且旋转扭曲,好像9条蟠龙缠绕嬉戏,所以叫它九龙柏真是一点也不过分。

在游览过了圜丘坛和皇穹宇之后,我们就即将走进祈谷坛了,而现在我们脚下连接两个祭坛的就是丹陛桥,也叫做海墁大道,而它也是皇帝登上祈谷坛的唯一通道,长360米,桥面上分为三条道,中间的是神道,东边是御道,西边的就是王道。而它作为通道为什么又要称为桥呢?这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路面南低北高,步步高升,好像与天相连接的桥;而另一种就是说路面下边建有进牲门,类似立交桥,所以称之为桥。说到进牲门,就是在祭祀前,牛羊都要通过桥下的一个券门被赶到500米外的宰牲亭宰杀,制成供品,所以这个通道也被叫做鬼门关,因为一进去就有死无生了。

好,回到正题,现在呈现在您面前的就是祈谷坛的完整建筑群。前面的这个石台是具服台,在每年孟春祈谷祭祀之前,皇帝照例还是要来到这里搭建幄次,盥洗更衣,所以这里还有小金殿之称。

到此,祈谷坛的主体建筑祈年殿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了。祈年殿下的基座是三层的圆形石台,而在正面三层石台阶中,分别装饰着巨大的浮雕,叫做殿前丹陛石雕。从下之上内容分别是:瑞云山海,双凤山海,双龙山海。各层排水孔的图案和浮雕的内容也是对应的。东西两旁的配殿个有九间,原来是安放从祀牌位的地方,不过在家靖年间,把它们挪到了先农坛,所以现在这里也就没有什么实际用途了。而祈年殿本身就是一座极具中国特色的独特建筑。圆形三重檐攒尖屋顶向上层层收缩,都是用蓝色的琉璃瓦覆盖,以此来象征天。顶部是鎏金宝顶,抬头仰视,便是龙凤藻井,中心是龙凤成祥的图案。而巨大的三层殿顶就是靠殿内的28根落地柱支撑的,中间的四柱名叫龙井柱,东南西北方向分别代表了春夏秋冬;而龙井柱外围的12个红漆金柱所分割出来的12个开间,则分别代表了一年的12个月份;外面两环的24个开间有分别代表了一年的24个节气;同时,这28根大柱,也代表了天上的28个星宿。据说这祈年殿是仿照古代明堂设计建造的。在感叹殿内建筑的同时,也让我们把注意力逐渐转移到殿内的陈设上来。这里的陈设是按照清朝咸丰年间原状恢复的,正面的雕龙宝座上供奉着的是满汉合璧的皇天上帝神版,左右两侧的石台上供奉的是清朝前八位皇帝的牌位。

和每年的祭天一样,这里是用来祈谷的地方。在祭祀的当天,有乐队在殿外月台上奏乐,身穿祭服的皇帝虔诚步入神殿,向牌位行大礼,祈祷上苍,然后把供品送到祈年门外东边的燔柴炉和燎炉焚烧,送上天宫。祈谷礼节和祭天的差不多。

到这里,祈年殿也差不多讲完了,而它还有一个附属建筑,作用和皇穹宇差不多,也是存放祈谷坛祭祀神主的地方,就是祈年殿北侧的皇乾殿。

现在我们从祈谷坛的东门出来,可以看到一条连檐通脊的长廊,共有七十二间,俗称七十二连房,它不仅用来连接神厨神库,而且也是祭祀时运送祭品的通道,在长廊的东头,就是宰牲亭,就是前面所说过了鬼门关的牲畜要道这里来屠宰。而在长廊的东南方向,有八块巨大的青石,称为七星石,都是风水镇石。可是这里命名有八块石头为什么叫七星呢?原来明代在这里放的的确是七块石头,而最小的那一块则是清代增添上的。关于七星石的说法每个朝代都不同。在明代,有个道士和皇帝说祈年殿的方位不好,不利于国家,所以就在这里放了象征着北斗七星的七块石头。而在清代,康熙皇帝为了给满族爱新觉罗氏寻找从东北如主中原的理论依据,就派人考察山脉,发现泰山是长白山的余脉,所以就在原来七块石头的东北方有放了一小块儿青石,象征东北长白山,如果按这种说法,那八块石头就应该叫做七峰东岳。

暂且不管他们怎么定论了。今天的观光游览就要结束了,在天坛的这段时光希望能成为您北京之游中的永恒记忆。同时也请您把天坛的祝福带给您的家人朋友。

第19篇:北京天坛导游词导游词

中国北京.天 坛 ——英文导游辞

(Inside the South Gate of the Temple of Heaven)

Ladies and Gentlemen:

Welcome to the Temple of Heaven.(After self-introduction) preserved cultural heritages of China.There are basically two kinds of visitors who come here: local pensioners who do exercises here in the morning and evening and sightseers both from home and abroad.All in all, there are 12 million visitors very year.Now we are going to go along the route that leads to the altar.It will take roughly one hour.Mind you, the emperor also walked along this route to pay tribute to the God of Heaven.

(Along the Southern Sacred Road leading to the Circular Mound Altar)

The largest group of architectures ever to be dedicated to Heaven, the Temple of Heaven served as an exclusive altar for Chinese monarchs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It was decreed that rulers of succeive dynasties would place altars in their own capitals to worship Heaven and pray for good harvest.But why?

The ancient Chinese believed that Heaven was the supreme ruler of the universe and the fate of mankind, and thus worshiping rites dedicated to Heaven came into being.The Heaven the ancient Chinese referred to was actually the Universe, or nature.In those days, there were specific rites of worship.This was especially true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hen elaborate ceremonies were held.

The Temple of Heaven was built in 1420 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Yongle of the Ming Dynasty.Situated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city, this grand set of structures covers an area of 273 hectares.To better symbolize heaven and earth,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Temple is circular while the southern part is square .The whole compound is enclosed by two walls, a square wall outside a round one.The outer area is characterized by suburban scenery, while the inner part is used for sacrifices.The inner enclosure consists of the Hall of Prayer for Good Harvest and the Circular Mound Altar.

(Along the Imperial Paage leading from the Southern Lattice Star Gate in front of the Circular Mound Altar)

The Circular Mound Altar is enclosed by two walls, each containing four groups of Southern Lattice Star Gate, each in turn consisting of three doors, with 24 marble doors altogether.Standing on the paage facing north, you will notice that with each pair of doors on is narrower than the other.This reflects the feudal hierarchy: the wider door was reserved for monarchs, while the narrower one was used by courtiers.

1 On the day of the ceremony, the emperor would don his ritual costume and be ushered in by the official in charge of religious affairs.He ascended the three terraces in the forefront to pay tribute at the altar.

(Atop the Circular Mound Alter)

We are now on the top terrace of the Altar, or the third terrace.Each terrace has a flight of 9 steps.At the center of this terrace lies a round stone surrounded by 9 steps.At the center of this terrace lies a round stone surrounded by 9 concentric rings of stone.The number of stones in the first ring is 9, in the second, 18, up to 81 in the 9th ring.Even the number of carved balustrades on these terraces is a multiple of 9.But why?

According to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y, yin and yang were two opposing factors.Heaven and the odd numbers belonged to yang while the Earth and even numbers belonged to yin.Nine was the largest heavenly number acceible to man.What is more, the ancient people also believed that heaven consisted of nine layers and that the emperor` s abode was on the uppermost tier.

Once more look at the round stone in the center.The upper terrace is nine zhang (a Chinese unit of length, one zhang equals 3.3 meters) in circumference, while the middle is 15 zhang, the lower, 21 zhang.Claified as yang numbers, the sum of these numerals is 45 zhang which was meant to symbolized succe.What is more, by applying the concept of odd numbers and strengthening nine and its multiples, the concept of heaven was thus illustrated and realized.The concept of nine will also be mentioned when we visit some other buildings.

Now I will give you a brief account of what happened here annually on the Inter Solstice.The memorial tablet dedicated to Heaven would be set up on the north side of the terrace; while tablets dedicated to the emperor `s ancestors would be enshrined on the flanks.The service would begin around 4 o` clock in the morning.All of the lanterns would be lit .In the foreground, a sacrificial calf is being barbecued.On the square in front of the altar, the emperor, under heavy escort of nearly a thousand courtiers, princes of royal blood, musicians, dancers and uniformed soldiers, would slowly ascend the altar to offer sacrifice and pray in honor of Heaven.When the service drew to a close, the sacrifice offered in front of the memorial tablets would be incinerated .All of participants would watch the thick smoke rise upward as if they were seeing God off .Music and dancing would follow .In the end, the emperor would return to the Forbidden City secure in the belief that he would be bleed and protected by Heaven until the next winter Solstice.It is interesting to note that, the stone in the very middle of the altar was of major importance, since it was where the emperor used to stand to say his prayer.The stone, which is known as the God’s heart Stone, is peculiar in that it is characterized by a specific acoustic phenomenon: it made the emperor` s voice clearer and louder, thus adding to the mystic atmosphere of the service .You can try this out by yourself.(Proceed northward to pa through the Lattice Star Gate)

(In front of the Gate of glazed tiles)

this structure is known as Heaven` s Storehouse.It is entered through the Gate of glazed Tiles.The

2 roofing, beams, and brackets are all made of glazed tiles or bricks.This is the only structure of its kind in China today.

the Heaven` s Storehouse was where memorial tablets dedicated to the gods were kept.Douglas Hurd, a former British foreign secretary, once said, “God attends to His affairs on the Circular Mound Altar but stays here.” Now let` s go in to see it (Go through the left side door)

(In the courtyard of Heaven` s Storehouse)

this is the Imperial Vault of Heaven, the main structure of Heaven` s Storehouse.It was built in 1530 and is 17 meters in height and 19 meters in diameter.The structure feature blue roofs topped by a gilded ball, and carved wooden doors and windows.It is decorated with colored paintings.Founded on a 3-meter-hign round marble terrace, the building also features a gigantic carved marble ramp laid in the stone staircase leading up to the front entrance.The ramp is carved in “Two dragons Playing with a pearl” design in relief.We will enter the main hall by going up the stone staircase on the eastern side.

(On the marble terrace of the main hall)

The arch of the hall is buttreed by 16 giant pillars on two rings.On top of the pillars there are gilt brackets supporting a circular caion, or covered ceiling .The ceiling is characterized by a golden coiling dragon design.The 8 pillar of the inner ring are painted scarlet and decorated with golden lotuses.

To the north of the hall there is a marble pedestal.Atop it, up a wooden flight of 9 steps, is where the major tablet dedicate to Heaven was enshrined.On each flank four tablets are enshrined in honor of the ancestors of the Qing emperors.In the annex hall in hornor of the ancestors of the Qing emperors.In the annex halls in the courtyard, there are tablets dedicated to the deities of the sun, moon, constellation, cloud, rain, wind and thunder.

(Echo Wall and Triple –sound Stones)

Aside from exquisitely laid out architectures, Heaven` s Storehouse is also famous for two structures with peculiar acoustic features, i.e.the Echo Wall and the Triple- Sound Stone.A mere whisper at any point close to the wall can be heard clearly on the other side, although the parties may be 40 or 50 meters apart.This is poible because the wall is round and hermetically constructed with smooth, solid bricks.

In front of the steps leading away from the halls is the Triple Sound Stone.If you stand on the first stone and call out or clap your hands, the sound will echo once; on the second stone, the sound will be heard twice; and on the third stone, the sound will repeat three times.Hence the name.(Go out through the right door and stroll along the circular path northward)

(Nine-Dragon Cypre)

3

the Temple of Heaven is also famous for its cypre trees-there are more than 60,000 cypre trees in all ,among which over 4,000 are more than one hundred years old ,adding to the solemn atmosphere of the temple .This tall cypre was planted more than 500 years ago.Its thick branches and twisting trunk resembling nine coiling playful dragons; thus it is known as the Nine-Dragon cypre.It is said that this tree was here to welcome the monarchs.Now it is here to welcome visitor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In the south of Chengzhen Gate)

Now we are back again on the Central Axis.This brick-arched gate is known as Chengzhen (Adopting Fidelity) .This gate is the northern gate of the Circular Mound Altar and the Hall of Prayer for Good Harvest.The Hall of Prayer for Good Harvest is situated at the extreme end of the axis.It was used by the emperor in the first month of every lunar year for services dedicated to good harvest.

(On the Red Stairway Bridge)

Entering the Hall of Prayer for Good Harvest, we set foot on a raised paage 360 meters long, which the emperor also took to proceed to the hall.This broad north-south walkway, called Danbiqiao (Red Stairway bridge), connects the two sets of main building in the Temple of Heaven and constitutes a single axis.

The paage is divided into left, control and right paths by the cro arrangement of slabs.The central and widest path is known as Heavenly Thoroughfare, which was reserved exclusively for God; nobody, including the emperor, was allowed to set foot onto it.The emperor used the path on the east, which is known as the Imperial Walk.The ministers and princes used the one on the west .Interesting enough, there is no walkway left for ordinary people.This is because the Temple of Heaven used to be off-limits to them.

Contrary to appearances, this walkway is not a bridge at all.But how so? This road is 4 meters above the ground and there is a cavern underneath that was reserved for sacrificial oxen and sheep.The cattle were slaughtered at a slaughterhouse about 500 meters away and brought here for sacrifice.All in all, it can be said this walkway did serve as bridge and can be looked upon as the first cloverleaf in Beijing.

Looking back at the thoroughfare, you may realize that this walk is gaining height toward its northern end.As people approach the architectural group of the Hall of Prayer for good Harvest, the flanking groves of cypre recede and perspective widens.Here you are in Heaven.

(Costume-Changing Terrace)

The marble terrace up ahead is called jufutai, or Costume Changing Terrace.It is located to the

4 east of the Red Stairway Bridge and covers a space of 25 square meters .IT has marble Slab balustrades.The day before the service, officials in charge would put up a yellow satin tent on the terrace for the emperor to change out of his yellow dragon robe into blue ceremonial clothes.After the service, the emperor would return to the tent and change back into his imperial robe before returning to the palace.(Proceed to the South Gate of the Hall of Prayer for Good Harvest)

(At the Gate of Prayer for Good Harvest)

This structure is called the Gate of Pray for Good Harvest.We can catch a slight glimpse of the central building, the Hall of Prayer for Good harvest, though the colonnade of the Gate.A gigantic and lofty group of buildings, the complex includes the Gate of Prayer for Good Harvest, the hall of prayer for good harvest, eastern and western annex halls, the Huanqian (Imperial heaven) Long corridor, Heaven Kitchen, slaughterhouse, etc.The annex halls were symmetrically built on a 1.5-meter-hignbrick-and-marble terrace, to set off the loftine and magnificence of the main hall .This unique building, 38 meters in height, is characterized by a cone-shaped structure with triple eaves and a top that is crowned by a gilt ball.The roofing is made of blue glazed tiles, the color of the sky .Underneath the roof, the beams and bracket are decorated with colored paintings.The base of the structure is a triple-tiered, circular marble terrace.At a distance, the terrace looks like a gigantic, spiraling cloud with the structure perched on top of it.

Today the hall of prayer for good harvest is the hallmark of Beijing, which enjoys a prolonged history of civilization.

(At the base of the Hall of Prayer for Good Harvest)

The base of the hall is a triple-tiered, circular marble terrace, which is 90 meters in diameter and 6 meters in height, covering a space of 4,000 square meters.Meticulous accuracy was given to the layout of the structure.In the middle of each three-tiered flight of stairs, there is a giant marble ramp carved in cloud, dragon and phoenix designs.To set off the ramps, the top of the balustrades and down pipes are designed with corresponding floral scrolls.In southern part of each tier, a gigantic bronze incense burner is placed.Sandalwood was burnt in them when rites were observed.

(In front of the hall of Prayer for good harvest)

Climbing up this marble terrace, we see the main hall, a masterpiece of ancient China.Looking up you will see the caion, or covered ceiling, characterized by complex designs of dragons and phoenixes.In and out, the hall is decorated with colored drawing of dragons and phoenixes.

Without the use of steel, cement and nail, and even without the use of big beams and crobeams, the entire structure is supported by 28 maive wooden pillars and number of bars, laths, joints and rafters.The four central pillars, called the dragon-Well Pillars, are 19.2 meters high and painted with designs of composite followers, representing the four seasons.There are two rings of 12

5 scarlet pillars each.The inner ring represents the 12 months and the outer rings the 12 divisions of the day and night .Between the two rings there are 24 partitioned spaces to mark the solar terms of the Chinese lunar year.The pillars, 28 in number, also represent the 28 constellations in the universe- the ancient Chinese believed that there were 28 constellations that made up the sky.

The center of the stone-paved floor is a round marble slab, which is 88.5 centimeters in diameter.Interestingly, the slab features natural black and white veins, corresponding to the dragon-phoenix design on the ceiling.This particular slab is known as the Dragon-phoenix stone and is regarded as a treasure inseparable from the hall.

The furnishings within the hall are placed in their original positions dating back to when Emperor Xianfeng ruled .In the forefront and above the throne are enshrined tablets in commemoration of Heaven.On either table on each side tablets of the emperor` s ancestors were placed.Each tablet is fronted by an altar.A total of 24 kinds of offering were made on it, including soup, wine, aorted cereals, and a calf.

The sacrificial rites were observed in the wee hours of the morning, sometime in the first month of the Chinese lunar year.Because it was still dark, candles, lanterns and torches were lit.This lighting coupled with the incense being burnt inside the hall, helped make the ceremony both grand and mystical.

By the time the service began, 207 musicians and dancers would be performing on platforms outside the hall.The emperor, in his blue sacrificial robe and with an air of piety and sincerity, would walk slowly into the hall, kowtow, and offer wine and prayer in honor of the deities and his ancestors.All of the offerings would then be taken to incinerators on the eastern side of the gate of prayer for Good Harvest.With this we conclude our visit to the Temper of Heaven.The feudal monarchs and their sacrificial rites have long vanished in history .However, this group of magnificent and lofty structures remain as a fine testament of the ancient Chinese` s ingenuity and as one of the cultural heritages of mankind.

(On the Long Corridor)

From the Eastern Gate of the hall of prayer for good harvest, we have now entered a 300-meter-long corridor.Consisting of 72 sections, this corridor served as a connecting building between the Slaughterhouses.Heaven Kitchen, and the main hall, It is said that this once served as a sacrificial food production line.Flanking the corridor are shopping stalls.You may find some souvenirs for your family and friend there.

Well, that is all for this tour.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I look forward to your next visit.Good luck and bon voyage.

第20篇:北京天坛导游词

北京天坛导游词

北京天坛导游词

大家好:

我是北京天坛导游——刘雪琪,大家可以叫我刘导。今天我将陪同大家观光游览北京天坛。

我们现在看见的就是天坛。天坛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祈祷丰收的场所,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处坛庙建筑,天坛东西长1700米,南北长1600米。总面积为273万平方米,并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面是圆形,南面是方形,象征“天圆地方”。

现在请大家跟我往里走。这里是祈年殿,它高38.2米,直径24.2米,坐北朝南,一整个大殿都是木质的,其中雕有金龙的四根代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其余的代表十二个月和十二个时辰。

再往里走就是回音壁了,城壁使用磨砖砌成的,墙头覆盖着蓝色玻璃瓦。回音壁具有奇特的回音效果,一个人靠墙说话,传到

一、二百米的另一端,对方听得清清楚楚,堪称奇趣,造成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氛。大家不防试一试。

请大家往回音壁的外围看,那是一株500余岁的桧柏,由于树干纹理非常的奇特,好像九条蟠龙缠绕嬉戏,所以它叫九龙柏。大家可以和它合影留念。

各位游客朋友们,今天北京天坛一日游就快结束了,大家玩得开心吗?希望下次有机会还能为大家做导游。

评语:这篇导游词突出的特点是:结构清楚,很有条理,行文语言流畅。开篇向旅客作礼貌问候,并进行了自我介绍。然后介绍天坛,作者先介绍天坛的用途及用数字介绍其轮廓,接着详细介绍天坛祈年殿、回音壁、桧柏。读完之后,让人不由得产生“到此一游”的美好愿望,激发旅客的兴趣。

天坛小学生导游词范文
《天坛小学生导游词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