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活动方案

校本课程活动设计方案(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2:57:45 来源:活动方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专业方向:义务教育初中英语

姓名:郑梨红

准考证号:108009000193 课程开发类课程(让学生快乐成长)

初中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为了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整合,推动和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为我校今后的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奠定基础,结合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状况,制定本课程实施方案。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省教育厅的有关要求,校本活动课程以校本课程为基础,涉及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四个领域。本方案重点针对我校初

一、初二年级。

一、课程开设的情境分析

斯基尔贝克认为,校本课程内容的开发主要有五大步骤,学校首先必须分析情景,然后依据情境分析的结果,拟订适切的目标,同时建构适切的课程方案,最后进行解释、交付实施,并进行追踪与方案的重建.所以在情境分析时,我们应考虑到校内及校外两部分的因素。

我校现有资源的现场评估表

社区人员素质复杂、绿地少、

班级间联系不足,场地缺乏

经验不足,对学校不熟悉

部分学习习惯较差,创新弱

编制不足,教师需兼行政职务

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与态度

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设备数量不足

社区与学校未有效建立信任合作机制

活动水平与质量不高 地理环境

城市中心

学校规模

规模较大,全校26个班。教师敬业精神强

年轻、活力强,

认知水平及学习态度较好

行政人员

有热情、关系和睦

望子成龙,对教育投入热情较高

社区参与

愿意参与学校事务

硬件设施

基本设施齐全

地方资源

较丰富

课程资源

已开始实施学校学科小组等活动课程

(1)在校内因素方面,我们应分析:

A.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兴趣、能力与需求

B.教师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与经验

C.课程现状与优缺点

D.学校气氛与权利结构的关系

E.校内相关资源的整合与合作 (2)在校外因素中,我们应考虑:

A.社会与文化的变迁,家长的期望,与社区的价值观

B.教育系统中教育政策的变革,考试制度的改变,教育研究的发现

C.学科知识内在内容与教材教法的革新

D.教师支持系统,如教师教育机构或研究机构的可能贡献

E.社会资源的现状与开发利用

二、课程开设的指导思想

现代课程理论认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石,它是学校教育活动中最有实质性的因素,它制约着教育的培养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制约着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和学习方法。初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体现出“以知识的综合运用”为课程形态,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以综合为主要特征,同时紧密结合学校的教育哲学和教育目标,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为目标指向,把学生的“校内学习”同“校外生活”以及兴趣相统一,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社区的资源优势,以深入社区,贴近社区的方式创建社区文化与学校文化共建的教育理念,培育和营造学校的专有特色,着力构筑一个符合现代课程观,凸显校园文化特征的实践性课程体系。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基本理念是:

² 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² 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

² 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

三、课程开设的目标

校本课程的开设是落实国家“三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思想的具体体现,我们在课程的目标的制定与开发时,为了有效发挥各种课程的资源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综合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地适应社会变化的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依据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需要,通过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的开发来设计和实现课程具体目标。 校本课程开发的课程总目标是:发展以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一般思维能力、形成综合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初中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课程分年级的具体目标是: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² 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² 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² 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形成初步的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并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² 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² 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² 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和睦共处。 ² 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初步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² 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建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² 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² 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提高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获取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² 自主提出问题、制定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活动方案。 ² 提高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² 进行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² 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课程的内容选择

校本课程内容是一个系统而有机的整体,其内容的选择应以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规律为依据,而非是随意拼凑的若干主题的混合,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课程的内容选择需要遵循拥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线索,即围绕学生与自然、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三个线索来组织课程内容,同时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应以学生为核心,逐步实现三个线索的均衡与整合,并最终指向于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

1、课程的内容确定

校本课程内容涉及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四个领域。这四大领域是国家为了帮助学校更好地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而特别指定的几个领域,而非校本课程内容的全部。四大领域在逻辑上不是并列的关系,更不是相互割裂的关系,而是以融合的形态呈现的。具体地的讲: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各种富有时代感的教育(环境教育、国际理解教育、价值观教育等)中途都可以不断渗透于研究性学习活动之中。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通过该学习领域,可以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是学生人格不断臻于完善。

信息技术教育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这既包括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还包括发展学生对知识信息的反思与辨别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这是一个开放性的学习领域,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并倡导以项目为载体从事学习活动。该领域要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要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2、课程内容的确定与选择原则

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因社区、学校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而不同,其内容是由学校结合自身优势,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爱好与特长,体现每一所学校及其所在社区的特色,并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或问题而确定的,因此,课程内容的确定与选择应突出以下原则。 (1) 思想性原则 由于学生的经验和认知能力所限制,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是模糊和抽象的,因此,通过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个性、人格、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校本课程内容选定的首要原则。 (2) 开放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没有绝对范围和标准,即没有严格的知识体系,强调学习要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紧密联系,提倡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开放性学习方式的自主性,评价标准的差异性,社会、家庭、学校尽可能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等开放的学习提供多方位的支持,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创建自由探究的环境。

(3) 主体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内容开发既要体现学生的兴趣爱好的需要,又要体现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社区和学校发展的需要,使学校、教师和学生成为学校教材开发的主体,改变传统的学校、教师和学生仅仅是教材的使用者的角色,使其成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的设计者和开发者,能够根据学校的特色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有创意地开发和编制校本教材。

(4) 发展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内容要体现发展的阶段性,即从低学年到高学年要体现学习内容的阶段性,使学生能够围绕着某一内容开展,连续性的学习,在这种连续性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态度、方法和能力。

(5) 综合性原则 学校和社区资源的多样性、差异性特点必然决定了校本课程内容选择的多样性、综合性的特点。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考虑社区和学校的特色,又要从学生兴趣和需要出发,有针对性选择不同的内容,同时,还要考虑个性发展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内容,体现不同的结果,也就是说活动的多样的视点、多样的过程和多样的结果。

(6) 实践性原则 校本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自主选择、主动探究的学习过程。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注重安排实践性的教学内容,一般理论知识的补充不宜过多,要以问题和活动为教学内容的主体,强调注重活动的实践过程,而不是仅仅关注学习的结果。

3、活动的教师合作指导TT模式

(1)学科内教师指导TT

(2)跨学科教师指导TT

4、校本课程的构架

课程构架的基本理念为,以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论为指导,视学生是课程的中心,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与需求均应受尊重。课程应依据儿童的兴趣、能力、动机与七大智能领域进行设计,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教师是对教育改革有责任的教育工作者,教师应建立共识,同心同德向自己的能力与耐力做最大的挑战;家长是教育环境的重要贡献者,应以具体的行动协助学生的学习,为教师分忧分难,积极支持与鼓励教师的教学活动;所有的学科都具有同等的地位,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充分发展七大智能领域的机会。 课程的活动内容设置

课程的活动类型的划分以活动课程理论为指导,以学校现有的科技活动课程为基础,结合多元智能理论,课程类型与活动设置如下: 领

称 初二 阅读与欣赏 英语短剧

数学乐园 物理与生活

音乐欣赏

有趣的象棋 手工制作 青春的律动

方圆美术 初一 语言

文学欣赏 英语乐园 英语阅读

数学逻辑

发展的思维

网路漫步

音乐

音乐欣赏

体能

篮球运动 手工制作 海模制作

空间

方圆美术 美丽的中国

自我

人与社会 乡土历史 生命科学 探寻历史 生命科

五、课程的操作规划与过程实施

为了进一步落实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在挖掘现有教师的专长和社区人力资源的基础上,依据学校制定的校本课程的活动规程,大力贯彻多元性、实用性、乡土性的教学,在打破固有的班级界限,甚至年级界限,整合和划分学生的学习形式,塑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激发社区的多元化发展,指导学生的社团与小组活动,让学生从中学习人际交往的技能,打破现有的饿课程结构,落实文体类课程教学目标。

(一)课程的实施规划 1、制定课时计划与内容

课时计划与内容的确定遵循先总后分、由浅入深、由学科内至跨学科的原则,每学期每个学生完成3个课题或项目设计,其中两个课题是学科内的,称之为学科课题研究,它以学科知识为背景,强调学科渗透。时间8周,另一个为综合性课题,称之为综合实践课题,设计多学科或活动设计,时间月4-5周,另外,再用1-2周进行课题总结与成果评价,具体情况要与各学科特点相结合。 2、确定核心教师及其职责

教务处在初

一、初二年级专任教师中确定若干名教师作为校本课程的核心教师。核心教师可由班主任担任,其职责是负责本班级学生课程开设的全面工作。具体为:一是向学生系统介绍各活动课程的基本情况,包括课程的目标内容,课程的活动形式与评价等;二是向学生推荐和让学生认真选择要参加的活动课程社团。三是及时协调学生参与和参加各活动课程的出勤与常规,落实与强化活动的常规教育。

3、组建专家组和导师组

教务处将设立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专家组和校本课程教学实施导师组。专家组有学校资深教师特、高级教师、教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与校外专家组成。导师组主要由各备课组推选的主讲教师组成,主要任务是负责课程的活动设计、校本课程纲要的编制以及学生活动的指导教师。 4、研究成果展示与评价

根据课时计划与活动安排,在综合实践活动完成后,各活动小组要在导师的组织与指导下进行成果交流与答辩,专家组的成员要对课题进行成果书面评价或答辩。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推荐优秀 课题参加年级课题的成果展示与课题答辩,并举行一次全年级的成果汇报展。

(二)课程的过程实施

1、课题小组的组织与确定

在各学科申报的社团成员基础上,由指导教师具体指导,围绕社团的活动主题,个人依据各人的兴趣和爱好,分别成立不同的课题小组与项目制作小组,数量约4-5个。条件成熟的课题小组可以跨年级来组建。在活动的初期,教师提供一些选题供各研究小组来参考和备选,在学生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围绕社团的活动目标与宗旨,自定主题,自主选题,开展活动。

2、组织辅导报告和社团内动员

课程开始实施时,各社团的指导教师还邀请家长、社区的人员和高校的专家,做研究指导报告,这是课程的基本组成部分,主要给学生方法论的指导。为配合课程实施,学校采取多种组织形式,组织动员报告,同时,须有班主任的积极配合和协助。开设《学习方法的指导》《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如何进行调查研究》《如何进行课题报告的撰写》等主题报告。

3、个人选择课题,拟定计划与方案

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对课题设计的指导,要按照《课题开题报告表》的要求,指导课题小组自己初步设计,教师对报告表的内容要进行适当的说明与解释。

4、指导教师初审,整合相近课题

指导教师在初审时,要求学生对明显的错误或不合理的设计做出解释,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设想,对淘汰的课题成员须有明确的说明与理由,要求学生做出修改,直到合理为止或者合并相近的课题小组。初审完成后,指导教师在社团内公开研究的课题名称,并提出研究的要求。

5、组织组内分工,设计活动方案

各小组课题组长完全由学生自己推选,将结果报告指导教师。同时,课题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按照《课题开题报告表》的要求,重新设计社会调查、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的方案。

6、开展专题报告会,进行方案评审

学生参加社团内的开题报告会,组织指导教师备课组3-4人参加评审,接受教师评审组的质询,修改完善方案。课题的方案的评审要依据《课题方案评审表》的要求,评审结束,必须为每个小组写评价表,为每个小组打分,并对小组全体成员设计的方案要进一步完善。

7、课题实施,教师监控与指导

小组活动在规定时间内分别按小组进行。这给管理带来了困难,教师主要通过一些过程性的图表来实现,每次小组活动时,要要有书面形式的报告、活动记录表、访谈记录表等,教师对小组的活动实施状况进行纠正和指导。

8、撰写研究报告,完成项目设计和活动总结

各社团内的研究性学习要以课题小组为单位,撰写研究小组活动的研究报告,项目设计报告以及调查报告等。课题小组同学在规定时间内,将活动的过程性进行总结。既要进行课题组的整体小结,还要进行小组内的研究成员的个人总结,在活动结束后,将材料上交给指导教师。并开始着手完成小组课题研究报告。

9、社团内展示、成果评价

各课题小组的成果可以采取各种表现形式,可采用文字,模型,图片,声像多媒体等。展示时,各种成果可以在同学间相互交流,同学间相互学习,交流后,各小组再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研究成果。指导教师按照课题成果的评价表,对各课题小组成果提出问题和质疑,课题小组要进行说明和应答,指导教师对应答表现进行适当成绩评价。指导教师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题成果评价表》分开题报告、方案设计、研究报告和应答效果等几个分项评价成绩,按一定的比例和权重,进行求和,得到一个综合成绩,此成绩就为该学生的综合实践课程的成绩。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推荐优秀课题参加年级课题的成果展示与课题答辩,并举行一次全年级的成果汇报展。

10、年级成果展示、答辩与报告会

指导教师按年级安排不同的比例,选择出水平性、代表性最强的成果进行展示和答辩,答辩主要回答专家组的提问与质疑。学校对优秀成果颁发了专项奖励。研究成果的汇展与评价根据课时计划与活动安排。

六、课程的评价

评价是校本课程的重要环节,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过程,以及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创新性。评价的方式可以多样化,通过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提高。评价主张采用以“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 1、评价的基本理念 1) 评价的整体性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性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彻到活动中去。一方面,将学生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产品如研究报告、模型、主题演讲等作为评价它们学习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 2)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主体是多元的。教师、学生、校外指导教师都可以作为评价者,在活动的评价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自我反思性评价,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性评价,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自我教育的的能力。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允许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方案,并支持学生所学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 3) 评价内容的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重视对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时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不仅是针对问题得出结论,只要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形成了一定的认识,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经验,就应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要重视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以及成功的体验。总之,注重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和发展程度,而不是以科学发展的水平,或者成人的认识水平来评价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最终结果的科学性。 2、评价的方式

校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呈现多样化特征。无论何种方式,都是以观察为先决条件。通过观察、记录、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各项评价方式运用的基本要求。在具体的操作中,“成长记录评定”与“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十分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实践活动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要求学生及时保存活动过程的经历,及时总结活动过程的实际体会。具体评价方式有汇报、成果或作品展示、研究报告答辩、演示、表演、竞赛等,通过学生教师之间的学生自评、学生之间的互评,教师对学生的师评等多重方法,以过程性和描述性评价为主,来实现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的评价。 3、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

2)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 3) 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

在汲取我校现有的活动课程实施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整合,我校积极开展初中阶段的校本课程的实验工作。通过实验工作的开展来改变学生的固有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地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主动探究的态度、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命运、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关注社会需要,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服务于社会,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需要、科技进步、学生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的联系,加强德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和主动性,从而构筑一个符合我校实际的校本课程体系。

推荐第2篇:校本课程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校本课程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课程名称:戏剧艺术----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一、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校园网,构建校本课程资源库。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搜集、整理相关信息,形成具有校本特性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潜在能力,注重搜集和整理教学中的优秀课例,形成了具有个性化的校本教学案例资源;再者,我们通过社区丰富的戏剧资源,采用参观、采访、聘请校外辅导员等多种形式,丰富校本课程资源。这样通过多种途径形成具有校本意义的资源库,再通过校园网,达到资源共享。

二、课程类别:说唱、表演

三、授课对象:7--8年级学生

四、课程目标:

1、了解戏剧文学的有关知识。

2、感受戏剧文学独特的魅力。

3、培养学生对戏剧文学的热爱。

五、课程内容:精选戏剧文学(剧本)供学生欣赏学习:《白毛女》 《将相和》 《群英会》 《借东风》 《贵妃醉酒》 《打渔杀家》 《野猪林》 《变脸》 《二进宫》《枣儿》

六、课程实施:

1、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录像,让学生了解戏剧文学的博大精深,感受它独特的美。

2、通过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戏剧表演,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

3、通过学生写观后感或读后感,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戏剧文学,感受其无穷的魅力,进而热爱戏剧文学,让戏剧这种文学艺术得以永久传承。

七、授课时间:每双周五下午第三节课(以下案例的教学设计属于阶段性汇报教学活动)

八、《白毛女》教学案例设计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戏剧知识、培养学生欣赏戏剧的能力。

2、了解民族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3、加强课内外衔接,激发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

(二)、教学重点

了解戏剧知识,达到课内外衔接,培养戏剧欣赏能力的目的。

(三)、教学时数 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1、导入

师:同学们好!有这样一幅合字联:“虚动干戈即为戲(戏),又加一点便成文”,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戏中寓文,文中有戏的特点。戏剧艺术,是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它种类繁多,各具特色。我们这个单元所选的就有歌剧《白毛女》,话剧《陈毅市长》,京剧《打渔杀家》。作为戏剧文学,它们都具有时间、人物、情节、场景等戏剧要素,有尖锐的戏剧冲突,语言简练、生动、富于个性等特点,这些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也进行了阅读、体会,但戏剧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仅靠阅读是不能完全品味其魅力的,还必须配合音乐、舞蹈、美术理解戏剧主题,把握戏剧人物。为了让同学们更直观地了解戏剧知识,提高欣赏能力,弘扬民族文化,今天,我们特地请市京剧团的老师和我们一起来上这一课。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2、过渡介绍

师:话剧虽也要配合一定的音乐、形体、美术,但它主要是通过语言反映主题、塑造人物,我们在上《陈毅市长》这一课时,同学们已进行过分角色朗读,这里就不再体会了。

3、歌剧介绍与欣赏

⑴.介绍歌剧《白毛女》的特点。

师:歌剧就不一样了,它是综合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且以歌唱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主要以演员的唱来表现剧情,塑造人物。本单元的第一课就是歌剧《白毛女》,歌剧世界,名作浩瀚,为什么单选这出呢?因为它是我们中国的“土特产”,是我国新歌剧的里程碑,它不仅借鉴了西洋歌剧的手法,更重要的是继承了我国古典戏曲和民间歌舞的传统,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比如喜儿出场时唱的《北风吹》一段,我们先采用欣赏诗歌、小说、散文的一般方法棗朗读来体会。

⑵.比较欣赏《北风吹》一段。

①朗读品味。

师朗读《北风吹》:

“北风吹,雪花飘,雪花飘飘年来到。”

请学生品味,教师小结:语言如诗,而感情却未充分体现。歌剧《白毛女》为此段配上了河北民歌《青阳传》。这种比较欢快轻松的曲调,就将喜儿天真、纯洁、善良可爱的性格,以及大雪带给她的惊喜,盼父归的急切表现得淋漓尽致。下面我们请同学为大家演唱《北风吹》。

②演唱欣赏。

欣赏歌剧《白毛女》之《北风吹》。

③师:不用问怎么样,同学们的掌声已经告诉了我。大家已经从她优美的演唱中体会到浓郁的民族色彩,得到了一次美的享受。 (3).结合练习,欣赏《扎红头绳》,体会人物感情。

在《白毛女》这一课的练习里,有这样一题:欣赏《扎红头绳》这段对唱,体会人物的心情。这段唱词如诗般优美,配上富有民族色彩的音乐,更脍炙人口,传唱不衰。下面我们请同学与京剧团的老师一起为大家唱。

(欣赏《扎红头绳》对唱)

师:谁来说说这段唱表现了人物什么心情?

(点问,明确:表现了杨白劳疼爱女儿和喜儿感受到父爱温暖的喜悦和欢快的心情。两段旋律、唱词基本相似还表现了父女心心相印,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能激起对害得他们家破人亡的地主的刻骨仇恨。)

4、京剧介绍与欣赏 (1).比较欣赏京剧《扎红头绳》,导入对京剧的介绍。

师:《白毛女》这出戏非常好。《扎红头绳》这段又特别能表达父女之情,很多剧种都移植了这出戏,而且大多保留了这段对唱,下面请大家再欣赏一段《扎红头绳》的对唱,看看同学们能不能猜出是什么剧种?

(欣赏京剧《扎红头绳》对唱)

师:请一位同学回答是什么剧种?

(明确:京剧)

师:在这个单元里,就选了京剧《打渔杀家》。我们的戏剧种类非常多,为什么单选京剧呢?(视情况请学生回答)

师:京剧是我国最大的剧种,称为“国剧”,是我们的“国粹”。中国京剧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更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精华,以梅兰芳先生为代表的中国戏剧表演体系与德国布莱希特的叙述体表演体系,前苏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戏剧体系,并称为世界三大戏剧表演体系。作为炎黄子孙,学语文,就要了解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爱祖国,就要热爱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并为我们拥有这样瑰丽的艺术财富而感到由衷的自豪。

京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它讲究唱念做打,手眼身法,这些东西仅靠朗读是无法品味的。比如《打渔杀家》这出戏开头,桂英唱[西皮导板]“摇动船儿似箭发”,什么叫西皮导板,老师讲得再清楚,你不亲耳去听一下,也难以理解。又如念白中“喂呀”一句,普通话朗读是不行的,必须“喂…呀…”(师示范)既具有声韵美,又表现桂英伤感老父年迈,担忧生计无望的心情。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体会一下京剧的音乐美、表演美及绘画美,并了解一下行当及特点。 (2).体会京剧特点。

①京剧的音乐美。

师:京剧的音乐属于板腔体,以西皮和二黄为主,西皮多表现激越、高昂、流畅的情绪,有导板、慢板、原板、流水、快板、散板、摇板等;二黄多表现哀婉、思念等情绪。京剧的伴奏,既有很高的音乐欣赏价值,又能对演唱起重要的烘托作用,形成了文武场合奏和以京胡为主要伴奏乐器的独特风格,让我们来认识一下。

(介绍文场:京胡(高亢)京二胡(淳厚)演奏一段曲牌)

(介绍武场:鼓(是乐队的指挥),大锣、小锣、铙。合奏一段锣鼓经)。

师:别看这几种打击乐简单,但要配合在一起打出名堂,就不容易了,不信可以试试。

(武场示范,学生2~3组参与敲锣打鼓)。

师:“不打不知道,配合真重要”,这里面所体现出的协作精神对于我们是很有启发的。倘若“你打你的鼓,我敲我的锣”,那将什么事也做不成。

②京剧的表演美。

师:京剧不仅音乐美,它的表演也具有独特的风格,那就是程式化、舞蹈化、虚拟化的表演特点,如《打渔杀家》中的“摇动船儿”,是不是表演时真就摇一支小舟上台呢?显然不行,演员手摇船浆,步似流水,仿佛穿行于烟波漂渺之中,反给人一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美妙之感。所谓“马鞭一端,走过万水千山;帅旗一打,带出千军万马”就是这个道理,下面我给大家做几个动作,同学们猜猜我在干什么?

(师示范,学生猜)

师:哪几位同学愿意上来跟我学做动作?

(学生学动作)

师:“不学不知道,功夫要下好”,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工作、学习不也是这样吗?

③京剧的绘画美。

师:京剧的表演这样美,为配合京剧的表演所展示出的绘画美,也是独具特点的。京剧的服饰流光溢彩,道具琳琅满目,人物造型各具特色,尤其是京剧脸谱,鲜明生动,惟妙惟肖,与京剧表演融为一体,富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给人以美的享受,有一首歌叫《说唱脸谱》,同学们会唱吗?和老师一起唱。

(学生齐唱《说唱脸谱》: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义)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忠)

黄脸的典韦(勇)

白脸的曹操(奸)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刚)(3).结合《打渔杀家》了解京剧的主要行当及特点。

京剧在2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出现了许多好剧目,为什么我们书上单选《打渔杀家》呢?一是便于和《白毛女》对比,都反映了剥削与反剥削,揭露了封建地主与官僚狼狈为奸欺压人民的罪恶,反映了“惩恶”的主题。二是这出戏唱念做打俱备,人物行当齐全。有谁知道京剧有哪些主要行当?(明确:生旦净丑)下面请出演员来认识一下京剧的主要行当。

(请演员出场)

①请出“萧恩”让同学辨认,介绍其为“生”,中年以上称“老生”,带“髯口”(胡子),唱腔用本嗓,苍劲淳厚。武打戏多由武生或文武老生表演。

②请出“李俊”让同学辨认,介绍其也为“老生”,另外,有小生,如《群英会》中的周瑜。

③请出“桂英”让同学辨认,介绍其为“旦”,妇女称“旦”,多用小嗓演唱,声音柔美,行腔委婉动听,如《白毛女》中的喜儿,《打渔杀家》中的桂英,另还有老旦,武旦,彩旦等。

④请出“倪荣”让同学辨认,介绍其为“净”,俗称“花脸”,嗓音粗犷、雄浑,多表现性格、品质有特异之处的男性,有文武之分。

⑤请出“丁郎”让同学辨认,介绍其为“丑”。由于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而称“小花脸”,多表现诙谐幽默或狡诈、邪恶之人,也有文武之分。(4).整体感受。

特点介绍了这么多,还是让我们整体来感受品味一下。参加今天演出的有我们的同学,尽管学习很紧张,但他们在文化宫老师的指导下,仅用两三周的课余时间就拿下这出戏,确实很不简单。也许你会觉得还很幼稚,或许还会出现差错,但是,让我们用掌声给他们鼓励,为他们叫好,欢迎他们和老师一起表演《打渔杀家》选场。

(欣赏《打渔杀家》,老师适当评讲)(5)、.演出学生谈感受。

(五)结束语

“不看不知道,戏剧真奇妙”。今天的课,我们通过课内外衔接,对书上的知识有了更感性的认识,对祖国的戏剧艺术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学们,在生活中学语文吧!在实践中去培养正确的审美观;提高文学素养和艺术欣赏能力。

(六)作业

周记:一堂语文课

九、课程评价: 审美体验是在审美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效应。在教学的各项内容、各个环节中,老师无不以情感人,创设艺术化的教学氛围,让师生共同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从而丰富人的情感世界,培育高尚的情操和完美的人格。(1)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它的产生与保持,取决于学生是否能从戏剧的语言动作中获得美的享受和身心愉悦,因此,老师根据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从地方特色引入,创设戏剧氛围,渲染学生的情绪(影象资料),让学生在活泼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学习交流。对学生所表现的积极学习行为给予赞赏和鼓励,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生成强化。(2)注重文化品位 戏剧蕴涵了很深的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所以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了解到戏剧的文化魅力(从网上、调查、采访等方法收集资料),注重教学内容的人文性与时代感性,形成多元文化,达到传承民族文化,拓宽艺术视野的目的。(3)在实践中发展 实践是培养说唱表演能力的最有效形式。因此教学中应激励学生主动地参加集体性、多样性、探索性的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充分发挥潜能,获取新的知识, 本课程属于提高性艺术教育。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自主的空间。使每一位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都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发展。

推荐第3篇:校本课程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校本课程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一、活动缘起

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我校以“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为突破口,利用其无所不在的文化资源,丰富学生的“教育场所”。以“文明礼仪伴我行”为主题;以礼仪、礼貌、礼节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为重点内容;以唱响国歌、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志愿服务为抓手;着眼于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与民族精神教育、传统美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及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通过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使学校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和示范窗口,使学生成为文明礼仪行动的先锋队,为营造现代化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二、校本课程的总目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而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更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方面,长辈的溺爱,导致了他们的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或不懂得与周围的人交往。而有些家庭,由于家长放任孩子自由成长,缺少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使之染上不良恶习,野蛮霸气,缺乏教养。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国门打开,我国在引进外国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带进了一些自由散漫的消极思想,人们讲究个人自由,忽视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大部分人重智轻德,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忽略了对孩子文明礼仪的教育问题。而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文明礼仪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在学校,有的同学任性散漫,唯我独尊,学生在与教师交往时缺乏良好的礼仪规范;在社会或家庭中,怎样尊老爱幼,怎样与熟人或陌生人打交道,怎样着装,怎样待客做客,怎样遵守社会公德,怎样讲文明、讲礼貌等等显得比较薄弱。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心理学家调查表明:学生的第一需要是学会交往,其次才是学会学习,只有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进一步发展个性。再加上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在小学生阶段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使他们从小系统地受到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从而养成其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因此,在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三、校本课程具体活动目标

重点 难点

目标:使学生了解、掌握并使用家庭常规礼仪,上下代人加强沟通,消除代沟,建立上、下辈之间朋友式的关系,享受温磬的家庭生活。

重点:了解、掌握并使用校园常规礼仪,使同学之间能够以礼相待,和睦相处,团结协作,互助互爱;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使师生间交往自然亲切,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

难点:了解、掌握并使用社会常规礼仪,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让自己处处受到欢迎,得到尊重,使自己的社会生活充满快乐,从而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四、校本课程活动的原则

准备 时间

1、主体性原则:确认教学的本体地位,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教学作为民主的、积极的和创造的实践活动来开展,使学生成为追求真、善、美的主体。

2、民主性原则: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建立新型的师生朋友关系,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以求课程开展扎实有效。

3、合作性原则: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交流,质疑解疑,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取长补短,也可通过其他小组帮助解决,或者寻求老师的点拨引导,使得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合作,以求共同提高。

4、趣味性原则;根据小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教师要尽可能地选择适合小学生特点的、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做到难易适中,形式丰富,内容新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参与,在参与中自信起来,以求实效。

活动准备: 分成小组,代表不同人物,设计不同环境。 活动时间: 一学年

五、校本课程活动的过程

(一)以“家庭礼仪”、“校园礼仪”和“社会礼仪”为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交际礼仪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学生带入良好人际关系的殿堂。

1、校园礼仪: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学会请教、学会商量、学会倾听、学会劝阻、学会合作、学会感恩、学会师生间的礼仪 „„

2、家庭礼仪:做客礼仪、迎宾礼仪、待客礼仪、祝贺礼仪、邀请礼仪、服饰礼仪、上下辈之间的礼仪 „„

3、社会礼仪:问路礼仪、乘车礼仪、购物礼仪、影剧院礼仪、邻居间的礼仪„„

(二)以丰富有效的活动形式推动“文明礼仪”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

1、师德榜样。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老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以自己的言行举止、礼仪礼貌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发生作用。因此,老师要十分注意自己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要使自己从各方面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能够仿效的榜样。

2、每周落实。教师通过课堂主阵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交际礼仪教育,使学生通晓礼仪知识,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从整体上让学生的文明礼仪风范得到提高。

3、学科渗透。各科教学之中继续渗透文明礼仪的知识,切合时机地进行文明行为礼仪的引导与教育。

4、课外实践:

①调查走访:走访商场等服务性强的单位,学习有关礼仪知识。

②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上网、上新华书店与各级图书馆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拓展知识。

③竞赛展览:举行邀请函设计活动、感恩语言描绘活动、手抄报评比活动,指导学生动手实践,锻炼能力。

④角色体验: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社会角色富有特征的工作生活,如:“我是小售货员”、“小小服务员”、“我是家里小主人”等,感受不同角色的礼仪规范 。

(三)编写“文明礼仪”校本课程教材,把文明礼仪教育推向深处。

1、编写“文明礼仪”校本课程教材,作为开展“文明礼仪”课程教学的依据。

2、以“文明礼仪”课程教材为基础,编写各年级“文明礼仪”上课教案,作为教师教学的参照。

六、校本课程活动的评价与保障

1、加强领导,广泛动员,让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2008年9月,学校举行“文明礼仪伴我行”校本课程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动员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做文明礼仪的先锋。根据工作部署,制定出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采取措施,狠抓落实。

2、宣传礼仪。组织学生以文明礼仪为内容开展童谣、儿歌创编活动。组织学生校园礼仪演讲活动。培训学生宣讲员,利用寒暑假和公益活动时间深入社区和家庭进行文明礼仪的宣传活动。通过家长学校和培训文明礼仪宣传员,面向家庭、社会进行礼仪知识的宣传,营造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新气象的良好氛围。

3、建立监控激励机制。将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学生文明礼仪行为表现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对校本课程教育实践活动普及广泛,工作成效显著的班级和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将评选校园文明礼仪示范班级。各班级在实践研究过程中也应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达到要求的学生给予鼓励。

4、大力推广学校礼仪教育的成功经验,树立教师、学生身边的文明礼仪榜样,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推动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通过开展师生校园礼仪风采展示、征文、知识和演讲比赛,讲身边发生的礼仪故事、争创文明礼仪先进班级和文明使者、制作文明礼仪手册等活动,展现师生员工在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中的阶段性成果。

推荐第4篇:校本课程陶瓷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校本课程《陶瓷》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一、课程资源分析

晋江五中位于陶瓷重镇——磁灶,走出校门就是陶瓷的世界。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各式各样的陶瓷从磁灶销往全国各地,是全国五大陶瓷生产销售基地之一。陶瓷的种类和花式繁多,也因陶瓷业的发展而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不断地提高。经我调查,我所任教班级的480多名学生,其中有400多户人家从事生产、销售各类陶瓷制品,或相关行业,学生对于陶瓷已比较熟悉。此外,磁灶作为一个千年古镇,有着1700多年陶瓷生产历史悠久,与泉州港的兴衰密切相关,是福建古代外销陶瓷的主要生产地之一。至今能保留着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时代风格的磁灶窑。

如此发达的陶瓷业,如此悠久的历史,简直就是宝库。它们就在磁灶,学生可比可学。为此,我觉得让学生接触陶瓷的相关知识很有必要。既对家乡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有一定的了解;也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又为学生将来从事陶瓷生产、经营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活动过程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研究陶瓷的分类、生产过程等,对陶瓷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产生对陶瓷的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培养学生调查、收集资料的能力,并将结果整理归纳,撰写调查报告、布置展览、制作展板或课件等。

4.在自主实践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陶瓷,增强合作意思识。

(二)活动组织形式:

本活动是在学生对陶瓷较为熟悉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来了解陶瓷的相关知识(如陶瓷的分类、生产过程等)的一个活动。这个活动主要分为三步:

第一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一系列看、说、议、评等过程,让学生更多地认识陶瓷;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第二步:通过展示精美的陶瓷制品,让学生产生想了解陶瓷相关知识的欲望,教师提供一些资料,让学生各种途径(如上网、查阅书籍等)获取有关陶瓷的信息。

第三步:通过各自展示自己所搜集的资料和图片等,深入了解陶瓷的相关知识。再把活动延伸到课外,体现学以致用的学习理念。

(三)教学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通过调查、搜集资料等形式,培养学生一种主动参与的思想和合作精神。

2、活动难点:如何利用各种途径了解陶瓷的相关知识,获取有用的信息。

(四)、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各小组制定各自所要研究的问题及方案(如什么是陶瓷等),通过调查、上网查询、查阅书籍等途径了解陶瓷的相关知识。

教师准备:陶瓷宣传图片等。

(五)教学活动课时:2课时

(六)、教学活动过程:

1

1、展示评比:

(1)展示学生搜集的陶瓷制品。如内外墙砖、地砖、腰线砖和琉璃瓦等,请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

(这一环节能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2)学生评比。这些陶瓷制品好看吗?好看在哪里?大家知道它们产自什么地方?„„ (用学生自己的眼光来判断,更能体现自身的品味,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2、参照对比:

(1)出示几幅具有现代风格的陶瓷图片。设问:这样的陶瓷给了你怎样的感受?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后讨论。

(2)学生发言:这样的陶瓷整洁美观,特别是图案的设计精美。

(3)出示一幅早期的陶瓷图片。设问:你认为这样的陶瓷里给人的感觉又是怎样的? (4)讨论:对这两陶瓷你认为哪种更为实用,哪种更为好看?如果你家的住房要装修你会选择哪种,为什么?

(通过两种图不同效果的比较,激起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3、引导创意:

(1)出示几幅陶瓷宣传图片(磁灶几家著名陶瓷厂的陶瓷制品装修效果图)。让学生拿出自己搜集的陶瓷,学生间交流欣赏。

(当学生发现自己身边的这些熟悉的陶瓷可以把各种建筑装饰得那么美时,参与的欲望和动手的积极性更高了。特别是有些学生搜集的陶瓷是自家的产品,那种自豪感就油然而生。)

(2)提问:同学们,这些各种各样的陶瓷制品是怎么被生产出来的呢?你知道吗?对于陶瓷,你了解多少呢?你想了解更多有关陶瓷方面的知识吗?„„

(通过提问,以引起学生的思考,产生学习兴趣,从而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3)各小组制定各自所要研究的问题及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外时间完成) ①了解什么是陶瓷? ②陶瓷砖质地的辨别。 ③了解陶瓷的生产过程。 ④了解陶瓷的分类和磁灶生产的陶瓷主要有哪些?

(各小组根据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通过上网查询、翻阅书籍;参观陶瓷企业、搜集陶瓷制品;调查陶瓷建材市场及访问陶瓷营销人员;观看、拍摄陶瓷的生产过程等方式,来了解陶瓷的相关知识。)

(4)分组整理资料,交流思考。(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外时间完成) ①撰写调查报告:什么是陶瓷?

②制作课件:陶瓷砖质地的辨别(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应用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将搜集的资料和图片前辑加工,配以说明)。

③布置展览:陶瓷的生产过程(剪贴相关图片,分类贴于展板)。

③布置小型“陶瓷制品展览” (将搜集的陶瓷制品分类,标以搜集的时间、地点等)。

4、成果展示 (1)谈话:同学们,活动前我们已经分学习小组运用多种手段对陶瓷的各方面进行了解。现在就请大家来交流介绍吧! ① 交流了解什么是了陶瓷?

小组根据搜集的资料及调查报告,介绍什么是陶瓷?

小结:陶瓷则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由于陶瓷的坚固耐用,洁净美观,不易腐蚀, 广泛应用于建筑、化工、电力、机械等工业及日用装饰等方面。 ②交流了解陶瓷砖质地的辨别。

小组结合课件,介绍陶瓷砖质地的辨别。

2 小结:陶瓷砖质地的辨别方法有:注意看清纸箱上的数量、厂址和生产日期等;对比样品,看产品是否存在裂纹、斑点等缺陷。 ③交流了解陶瓷的生产过程。

小组结合展板,介绍陶瓷的生产过程。 小结:陶瓷的生产过程:

选料、配料——粉碎——沉浆——喷雾干燥——压坯成型——干燥——施釉——烧结——检验——包装——入库

④交流了解陶瓷的分类和磁灶生产的陶瓷主要有哪些? 小组结合“陶瓷制品展览”,介绍陶瓷制品的分类。

小结:陶瓷按其种类不同,可分为建筑陶瓷、日用陶瓷等。磁灶陶瓷以生产建筑陶瓷中的陶瓷砖和琉璃瓦为主。

(通过展示,学生间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发挥其创造潜能。培养互相协作的精神。)

(2)学生展示完,全班学生可针对以上各组展示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小组派代表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加以总结、鼓励和评价。 (3) 评一评,给展示中表现较为出色学生给予奖励,评出“调查报告最佳撰写者”、“最佳资料搜集者”、“图片最佳搜集者”和“最佳课件制作者”等。

5、课外拓展: (1)调查活动:

a、你的亲戚朋友装饰房子需要陶瓷,你能帮他提提什么建议呢?

b、在村子里(或附近村)转一转,看看你身边的建筑物装饰所用的陶瓷是不是磁灶生产的?属于哪一类的?

(2) 调查结果汇报:撰写调查报告。

(3)调查形式:同桌合作、小组合作、好朋友合作或个人。

(这个活动扩展到课外,既可发挥个人之长,也可取得与课内不同的效果。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能力,采用不同的制作方式可以体现不同的个性需要。)

推荐第5篇:4校本课程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校本课程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课程名称:可爱的扶沟

一、课程资源: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搜集、整理相关信息,形成具有校本特性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潜在能力,注重搜集和整理教学中的优秀课例,形成了具有个性化的校本教学案例资源;

二、课程类别:历史人文

三、授课对象:6年级学生

四、课程目标:

1、让学生了解扶沟的历史渊源。

2、让学生了解扶沟的历史人物、风景名胜。

3、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五、课程内容:历史人物、旅游景点、历史故事、工农业发展、辉煌的教育。

六、课程实施:

1、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录像,让学生直观感受家乡的变化。

2、通过实地参观,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七、课时安排:18课时,每周1节。

附一课时教案:

《抗日爱国名将吉鸿昌》教学案例设计 教学目的 1.体会抗日爱国名将吉鸿昌刚正不阿、威武不屈的革命精神。

2.感悟革命者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3.了解吉鸿昌,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准备:吉鸿昌《就义诗》四字词语做成投影或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1.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2. 认识作者

吉鸿昌(1895-1934)河南扶沟人,1913年入冯玉祥部当兵,以英勇善战升为旅、师长。他为人正直,不畏权势,人称“吉大胆”。1930年9月接受蒋介石收编,任第22路军总指挥兼第30师师长,奉命“围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但不愿替蒋打内战,态度消极。1931年8月被蒋介石解除兵权,强令出国“考察”。遂环游欧美,发表抗日演说,寻求国际声援。1933年5月,与冯玉祥、方振武在张家口建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第2军军长、北路前敌总指挥,率部向察北日伪军进击,将日军驱出察境。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天津继续进行抗日活动。同年11月9日被国民党复兴社特务刺伤被捕,24日在北平陆军监狱英勇就义

3. 读书交流,体验情感。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什么事,在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写在书本上,三言两语都行。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组代表在全班发言,如有遗漏或不完整的地方其他同学加以补充。

4. 朗读感悟,升华情感。

(1)通过轻声读、放声读、分角色读等形式练读课文,同学互评,教师点拨,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出情感。

(2)朗读吉鸿昌在刑场上以树枝为笔、以地为纸书写的《就义诗》,加深感悟。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5.赏析《就义诗》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虽寥寥几笔,却将他临难时的愤懑之情直泻而出。1933年5月,吉鸿昌联合冯玉祥等组织抗日同盟军,同日军展开了英勇的战斗。同盟军军纪严明,同仇敌忾,收复了许多失地,深受全国人民的拥护。大敌当前,外侮在即,然而蒋介石政府却不顾全国人民的意志,公然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对外屈膝退让,对内疯狂屠杀抗日爱国志士。在生死的关头,吉鸿昌已将自己个人的命运同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自觉地联系在了一起。体现出了一个革命者博大宽广的胸怀和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后两句,紧承上句,“国破尚如此”,“国破”是因其壮志未酬身先卒之憾恨而让他刻骨难忘。东北沦陷,生灵涂炭,而日寇的野心也肆意膨胀,华北危急,平津告难,在此国之将亡之际,腐败的国民党政府依然推行其不抵抗的卖国政策。吉鸿昌早已抱定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毅然决心。如果不能死在抗日前线上,那么留此头颅又有何意。其悲壮之势,豪迈之情,直逼云霄。

6.小结

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精神呢?

诗歌表达了诗人刚正不阿、威武不屈的革命精神,袒露了作者不甘受奴役,不愿当亡国奴的民族气节,为没有能够死在抗日的战场而深感遗憾和对民族前途的无比担忧以及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牺牲精神。

7.拓展练习

就义诗

杨超

漫天风雪漫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

留得子胥豪气在,三年归报楚王愁。

【注释】杨超(1904-1927):江西德安人。1925年在北京大学加入共产党,1927年不幸被捕,在南昌市得胜门外下沙窝牺牲。

(1)默写吉鸿昌的《就义诗》。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2)第一句的环境描写有什么特点?起到了什么作用?

悲壮寥廓。为悲壮和从容就义做铺垫和渲染。

(3)第二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反问。更加强烈坚定的表达了作者不怕牺牲的的革命精神。

(4)三四两句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决心和理想? 写作者死后还要继续革命,消灭敌人。表达了革命到底的决心和革命必胜的信念.(5)拓展延伸,陶冶情感。到图书馆或在家长的帮助下上网查阅吉鸿昌的有关资料。

推荐第6篇:学校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长葛市第十四中学校本课程课程

开 发 方 案

为了切实推进课程改革,贯彻落实《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建立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特制订本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课程目标:

1、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和人力资源,加强课程与地方经济、社会、学生生活的联系。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地方和社会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

4、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鼓励教师组合校本课程开发团队。

5、通过教师培训,提高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能力,打造系统的校园文化,进而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二、组织保障:

1、成立校本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对新课程作出正确决策和部署,在经费投入、政策支持、办学条件、制度建设、师资培训、舆论宣传等方面提供保障,对实验过程予以指导和调控。

2、成立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开发与实施具有地域特色、适应学校特点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促进学校办学特色。并对教师所实施的校本课程进行督导和评价,适时给出指导性意见。

3、成立课程指导委员会,负责对各年级的课程计划形成建议并组织反馈;优化整合现有资源,开发建设新型课程资源。

4、学校有完善的教研组、备课组制度,定期交流研讨,全面落实学校各级教学任务。

三、课程设置•校本课程:

(一)开发原则:

1、实效性原则。严格执行国家的课程政策,遵循课程开发的规律。

2、互补性原则。要充分体现出对国家课程的补充作用,发挥其自身优势,使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能相互协调地发挥整体育人功能。

3、针对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我校的实际和学生的需要出发,强调有利于形成学校的特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需要。

(二)开发目标:

1、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互整合与补充,以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与多样性。

2、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凸现学校办学特色。

3、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4、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5、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环境。

(三)开发的内容类别:

1、学科竞赛类:数学思维拓展班、英语思维拓展班、物理思维拓展班、化学思维拓展班等。通过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与深化培养科学思维及探究精神,为更高层次的学科竞赛等奠定基础,为学有余力、学有兴趣的同学开发学习的平台。

2、方法类:数理化英等科目的思维培养。为学有不足而希望有所补充的同学提供辅导帮助,以提高学科的学习能力。

3、体艺类:篮球队、足球队、排球队、田径队、健美操、美术、音乐等。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兴趣类:影视欣赏、社交应用、演讲辩论、心理健康等。重在引导学生关注自我生活,发展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5、技能类:网页设计、模型制图、剪纸艺术、摄影录象、设计开发等。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6、环境类:环境保护、资源开发、旅游地理等。通过对相关知识的学习、考察参观增进学生对自然、社会的 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7、人文类:美文鉴赏、现代英语、人物传记、诗歌、词曲、历史传奇等。重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进对社会、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各位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资源情况自行设计所开发的课程。

(四)课程设置

1、每周开设一节地方课程,由专人授课。学生可根据自身需要以及兴趣、特长参与不同学科、不同形式的校本课程研修。

2、校本课程每学期每课时必须做到有计划、有教案。

3、校本课程的设计实施由校本课程领导小组统筹安排,领导小组应在与学校各科室沟通协商的情况下,结合我校实际,依据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开设课程、设定选修模块。

(三)实施步骤

1、每学期初,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制订出本学期校本课程教学内容纲要及实施要点,告知授课教师。

2、教导处在授课过程中应予以监管,以保证每课时人员落实、内容落实。

3、教导处结合学校教育需要,可在实施过程中引入视频、讲座、辅导等多种形式。但所有活动应尽量在学期初纳入本学期地方课程授课计划。

4、授课教师结合过程记录(考勤情况、听讲情况、参与情况等)将学生学习情况上报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

5、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应积极寻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进行整合,以节约资源、减轻学生选修负担。

附件1:

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

组长:朱广川

成员:赵亮 黄中伟 陈建业 张玉莲 黄中安

附件2:

《畅游数学思想》校本课程纲要

一、主讲教师

侯占峰

二、教学材料

数学能力的培养(纵深拓展)

三、课程类型

拓展能力、思维类

四、授课时间

一学年

五、授课对象 2013——2014学年九年级全体学生

六、课程目标

1、让学生能对具体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和综合,在分析问题中,灵活运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进一步能够把实际问题数学化,找到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3、让学生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能够对数学问题进行变换化归,能够利用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行一题多解或者多题一解,并能够不断进行总结和整理、反思各种数学思想的具体运用。

七、课程内容

本课程是在九年级学生学习完相应的数学内容之后,对各章节的学习内容进行的有益拓展与归纳,旨在提高学生对数学思想的认识与应用,因为数学思想与方法是数学学习的核心与灵魂。

本课程依据学生发展以及目标实施两大方面30学时的内容。

八、课程要求

1、内容一定要符合学生发展需要。

2、形式上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3、突出实践性,多让学生发现与总结。

4、注重知识、能力、态度之间的联系。

5、授课中多运用激励性语言、多对后进生进行鼓励。

九、课程评价

每课时学习完结后,由一次相应的学习评价,包括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定性评价为学生学习各课时的反响。定量评价是每章节的测试卷。

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一次总结性评价,并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附件3:课程表

推荐第7篇:历史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历史校本课程设计:

《中国现代人物研究》系列课程

一、选题背景

1、中国现代史在中国国家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近现代史是我国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过渡的历史,而中国现代史更是记载了辛亥革命后现代民主政治以及现代化思想观念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我国目前发展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和挑战都是在那段转型期埋下的伏笔。

对中国现代史这一段历史时期进行讨论,有利于帮助学生对我国历史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2、人物研究对于历史研究和学生历史理解的作用

历史学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发生与发展的历史,故而从某种程度上说,一切历史都是人物史。历史人物的思想、言行,以及他们所做出的决策影响着历史的发展轨迹。故而对历史长河中的人物进行研究有利于帮助学生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一种同情心和同理心。

同时,以人物为课程的主角,有利于丰富课程资源,提升课程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时代背景:民国热、知识分子研究热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对民国史和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研究热潮。无论是学术探讨,还是通俗类的历史读物层出不穷。本课程的设置也是迎合了社会大众对于这一历史问题的兴趣,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对社会上流传的通俗读物进行一定的甄别,引导学生从他们感兴趣的角度出发进行历史思考。

4、与高中历史课相衔接

在现行的高中历史教材中,中国现代史是缺失的,在1912到1937年间的历史中只有抗日战争出现在了课本里。这就导致学生对中国现代史的认识和了解是很不够的。希望通过这一系列课程可以对此进行一些弥补。

二、课程目标

1、记住并能说出若干个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影响;

2、通过对人物的具体分析,能理解在特定历史情境下不同人物做出的不同选择,并能够进行分析和评价;

3、对中国现代史历程中国家转型的整个过程形成较为宏观的理解,能够对当下中国发展应如何应对西学与东学的问题有自己的思考和创新;

4、感悟历史人物为国家发展做出的牺牲与贡献,能关心国家大事,培养家国情怀。

三、课程内容

1、课程范围

本课程将时间年限设定在1912-1949年,对中国现代史上的历史人物进行分类分专题的探讨。

2、课程框架

本课程为《中国现代史人物研究》系列,共分三个分支课程,每一课程针对一类历史人物展开,课程内部再分专题组织教学。

课程一:《中国现代史上的军政要员》

课程内容:课程由5个专题组成,从政治、军事和外交三个方面了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艰辛过程,感恩那些对革命事业付出心血的人们,对历史人物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和可观的评价。 专题一:辛亥革命时期分裂的革命阵营(4课时)

结束了绵延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的辛亥革命中,涌现了一批思想先进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些革命派大多来自由孙中山和黄兴组成的同盟会,他们与保守的改良派持有不同的政治态度,并采取了雷厉风行的军事行动。但在后期,革命阵营出现了分裂局面。本专题包含了在辛亥革命中起重要作用的任务,有孙中山、黄兴、章太炎和宋教仁等人。通过了解各个人物的政治观念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和碰撞,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时空框架内评价人物,理解他们的政治理想和选择。

专题二:割据一方的封建军阀(4课时)

辛亥革命后出现的混乱局面催生了各个军阀势力,他们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割据一方。在不同的时间段内他们之间的关系或是联合,或是冲突。本专题包含了主要的军阀势力的领导人,有袁世凯、段祺瑞、冯玉祥和张作霖等。通过了解各军阀的地方统治、与帝国主义的关系及军阀之间的联合与冲突,学生对军阀派系有系统的了解,更全面地认识军阀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作用。 专题三:国民党的军政要员

中国国民党从建党到退出大陆统治的十几年中,曾一度统治大部分地区,拥有大量政治、军事人才,这些人物在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专题包含蒋介石、汪精卫、李宗仁、等高级领导人,也有张学良、何应钦等军事高级将领。通过了解国民党人的政治理念和军事成就,学生对国民党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和评价,了解国民党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专题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

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最终使中国结束了半个多世纪的屈辱,成立了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也在革命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壮大实力,吸取来自各个阶层的人才,他们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本专题包含毛泽东、周恩来、瞿秋白等政治家;还有彭德怀、陈毅等高级将领。学生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贡献,对他们的抛头颅洒热血怀抱着感恩之心。 专题五:活跃于国际舞台的外交官

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下,从初入国际舞台到取得一定的国际地位,外交官的努力功不可没。本专题包含了陆征祥、宋子文、陈叔时等从事外交事务的官员。学生结合当时的国力条件、国内政治环境与国际环境,能认识中国在不同时期与其他国家的交往与外交冲突。

课程二:《中国现代史上的社会活动家》(暂定) 课程内容:本专题课程主要分为五个专题,每个可专题占2-3个学时(加上讨论课和活动课共计18个学时)

专题一:教育事业工作者

这一专题主要包含对中国近现代教育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教育工作者。他们其中有人完善了中国现代的教育体制,提出了先进的教育思想,如陶行知、蔡元培等;有人致力于平民与乡村教育事业,普及教育,开化民智,如晏阳初、梁漱溟等。 专题二:医疗卫生事业工作者

这一专题主要包含对近代医疗事业与公共卫生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人士。他们其中有人在战时参与医疗救援工作,如红十字会缔造者沈敦和,有人开创了近代中国的检疫防疫体系,如伍连德。

专题三:社会慈善事业工作者

这一部分主要包含热心于社会公益活动的社会活动家。他们其中有人捐资参与赈灾活动,如熊希龄,有人关怀社会底层孤寡、残障等弱势群体,如实业家陆伯鸿。

专题四:艺术家与民间艺人

这一部分主要包含从事艺术创作传承民族文化的人物。他们其中有名扬海外的艺术大师与文化名人,如齐白石、梅兰芳等,也有来自底层社会的民间艺人,如阿炳等。在动荡的年代,他们不仅保存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用艺术表现形式表达了他们对底层民众生活的关怀,如漫画家张乐平、文艺大师丰子恺等。

专题五:外籍援华人士

这一部分主要包括近现代以来为中国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援助的外国友人。他们有的为中国公共事业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有的在战争中救助中国难民,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他们的活动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南京安全区委员会的成员如拉贝、威尔逊等人都是值得我们纪念的。

课程三:《中国现代历史上的知识分子》

课程内容:本课程共分四个专题,每个专题3-4课时,共12-16课时。

专题一:抗战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多重面向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既屈辱又伟大的一段历史。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和1930年代中国国力低下的现实,中国知识分子在对日态度上,以及对抗日战争前景的展望上产生了较大的分歧。其间出现了周作人、陶希圣等亲日派,出现了在战乱中选择内迁避乱的一派,也出现了进行激烈的反日斗争的郑振铎等人。通过对本专题的学习,希望利用对不同知识分子在国难面前的选择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抗战时期国家面对的内外危机,以及知识分子深切的家国情怀和对知识的不懈追求。

专题二:现代知识分子追求自由主义的失败

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失败原本是一个较为高深的研究课题,不太适合在高中进行讲解。然而高中生正处在叛逆期,他们对于中共和我国国家体制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激。通过这一专题的学习,由学生对现代史上我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政治主张进行自主探究,从单个的或者一组人物入手,将他们的主张和自身经历结合我国国情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对我国政治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同理心。

专题三:知识分子与中国现代学科体系的建立

设置这一专题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对在我国现代学科建立过程中起到奠基作用的历史人物的学习,对学生在未来专业选择上有一定的指导性,让他们对各专业和领域有所了解。具体的如梁思成的建筑学、梁启超等人对历史学的贡献等。

专题四:西学东渐下现代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现代史上的中国是一个西学东渐,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分子对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产生了很多的质疑,甚至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全盘抛弃。而与此同时,还有很多知识分子如梁漱溟等人发起对传统儒学等传统的保护和再生。通过对这一专题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面对现代西方文化的冲击,我国知识分子的不同选择,从而指导他们在今天如何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

四、课程展开

1、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讲解为辅。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资料收集、史料分析和整理等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

2、成果展示:以课堂报告、辩论、小论文等形式对小组探究成果进行汇报

3、评价标准:以探究活动开展的积极性、严谨性、学生分工合理性和结论的完整性、科学性等为评价标准,无标准答案。

推荐第8篇:[五年级语文]校本课程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五年级语文]校本课程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时间:2005-9-18 11:53:51 来源:白水洋小学欢迎您! 作者:谢百云整理 阅读129次

校本课程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南安市乐峰中心小学 黄丽镔 课程名称:梨园奇葩——高甲戏 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校园网,构建校本课程资源库。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搜集、整理相关信息,形成具有校本特性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潜在能力,注重搜集和整理教学中的优秀课例,形成了具有个性化的校本教学案例资源;再者,我们通过社区丰富的高甲戏资源,采用参观、采访、聘请校外辅导员等多种形式,丰富校本课程资源。这样通过多种途径形成具有校本意义的资源库,再通过校园网,达到资源共享。 课程类别:歌舞

授课对象:四~六年级学生

一、《高甲戏》课程目标:

1、初步认识高甲戏的基本特点。

2、了解高甲戏的基本唱腔、基本步伐与动作、文化渊源。

3、激发学生对高甲戏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

1、了解高甲戏的基本唱腔、基本步伐与动作、文化渊源。

2、激发学生对高甲戏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高甲戏的基本唱腔、基本步伐与动作等

四、授课时间:24课时

(本案例的教学设计属于阶段性汇报教学活动)

五、教学活动过程:

(一)课前准备

播放经典高甲戏曲目《管甫送》

(二)营造戏剧氛围

1、老师闪亮登场(身穿戏服登场)

师:同学们,你们说说老师今天有什么不同呀? 生1:老师今天穿的衣服很特别…… 生2:穿的是戏服……

师:同学们说得没错,老师身上穿的这件衣服就是高甲戏里头扮演小姐身份穿的服饰(简单介绍一下服饰),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高甲戏的一些歌曲及简单动作,这节课我们将更进一步地来了解高甲戏。首先,让我们先看一看这些精彩的高甲戏片段,感受一下高甲戏的魅力,同学们要认真地看,然后记住一两个你印象最深的情节或动作。

2、再次感受高甲戏的魅力(观看剪接的精彩高甲戏片段)。

师:看完了这些片段,你记住了哪些情节或动作?谁先来告诉大家。(学生上台演示自己记住的动作或情节。)

(三)感情戏剧文化

1、师:从同学们的表现,看得出你们是很用心的去欣赏的。对啊!高甲戏是我们闽南的特色戏曲之一,逢年过节我们农村总喜欢请戏班子来演出,相信大家多多少少也有所了解,下面请同学们来说说你们印象中高甲戏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畅所欲言对高甲戏的认识。

3、师:同学们,你们所说的只是高甲戏文化中的一小部分,其实高甲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你们想不想更深入的了解呢? 生:(想),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去读一读吧!读完后再谈谈你们的感受。 4、出示资料(从网上收集、调查、采访等汇总的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高甲戏的文化。

5、师:读完后你们知道了什么呢?谁来说说?

6、生1:我知道高甲戏孕育明末清初,早期称“宋江戏”。

生2:高甲戏是以闽南语为媒介语进行表演说唱的。音乐的曲牌以南曲为主。 生3:高甲戏最出名的有《连升三级》、《许仙谢医》、《玉珠串》。 ……

(四)体味戏剧人生

1、师:刚才有同学提到高甲戏的音乐是以南曲为主,那它的唱腔一定与众不同。不久前,我们才学习了一首曲子还记得吗?(生:春光明媚),我们一起来复习一遍。 2、学生齐唱《春光明媚》。

3、师:那我们就以这首歌为例,来谈谈它与你平时唱的歌曲有何不同? 生1:它是用闽南话来唱的…… 生2:延长音很特别……

4、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老师补充说明或示范。

师:上节课老师已经介绍过这首曲子的含义,哪位同学再来复述一下?(指名说) 师:那我们唱的时候尽可能地想一想当时小姐与丫环的心情各是怎样的?

5、师:高甲戏有唱,当然少不了跳啦,它的动作也很特别,很漂亮。就象我们刚才看的影象资料,同学们记住的不也是些特别的动作吗?(师示范一两个动作)而且,我们还为这首曲子排了一段动作,现在同学们按原来安排分成两组进行练习,老师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能在了解高甲戏的基础上,好好诠释这首曲子和舞蹈。 6、学生练习舞蹈动作,师巡视指导。

(五)表演戏剧小段

1、师:现在我们请两个同学来为大家表演,下面的同学和他们一起唱。2、学生推荐的同学表演。

3、师小结:今天我们在原来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了,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能够更好地了解高甲戏,更加地喜欢高甲戏。

六、课程评价:

审美体验是在审美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效应。在教学的各项内容、各个环节中,老师无不以情感人,创设艺术化的教学氛围,让师生共同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从而丰富人的情感世界,培育高尚的情操和完美的人格。 (1)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它的产生与保持,取决于是否能从高甲戏的动作中获得美的享受和身心愉悦,因此,老师根据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从地方特色引入(佛诞请戏),创设戏剧氛围(老师身穿戏服),渲染学生的情绪(影象资料),让学生在活泼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学习交流。对学生所表现的积极学习行为给予赞赏和鼓励,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生成强化。 (2)注重文化品位

高甲戏蕴涵了很深的文化内涵,具有相应的文化价值。所以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了解到高甲戏的文化魅力(从网上、调查、采访等方法收集资料),注重教学内容的人文性与时代感性,形成多元文化,达到传承民族文化,拓宽艺术视野的目的。 (3)在实践中发展

实践是培养舞蹈能力的基础。因此教学中应激励学生主动地参加集体性、多样性、探索性的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充分发挥潜能,获取新的知识。 本课程属于提高性艺术教育。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点,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自主的空间。使每一位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都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发展。

推荐第9篇:校本课程《走进成功文化》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校本课程《走进成功文化》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一、课程资源分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我校开发的乡土校本活动教材涵盖环境资源、乡土风情、历史传说三个部分。包括初步认识、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搜集、分析家乡的乡土风情、历史发展、趣事趣话;完善、设计家乡的历史传说、硕果累累和美好未来。《走进成功文化》是我校乡土校本课程中的一个活动主题。

郑成功是我国明末杰出的民族英雄,是反侵略的伟大爱国主义者。一六六一年,郑成功率师东渡台湾海峡,经过九个月的英勇战斗,终于驱逐了侵占我国领土台湾达三十八之久的荷兰殖民者,使宝岛重归祖国版图。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呕心沥血,推行屯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促进汉族和高山族同胞团结一致,共同建设美富饶的宝岛台湾。

三百多年来,民族英雄郑成功不畏强暴的爱国精神,一直受到祖国人民和台湾同胞的敬仰。纪念郑成功,就是要发扬他热爱祖国、维护各民族大团结和不畏强暴、开拓进取的精神,动员全国人民为反对霸权主义、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者,维护世界和平,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共同奋斗。

我校位于南安市石井镇,石井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在这片土地上遗留着许多英雄的古迹。有被列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的郑成功纪念馆,有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延平郡王祠,有被列为市级文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海上视师”石、铳城、靖海门等等。在石井还成立了郑成功学术研究基金会,经常举行学术交流活动。每年都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来纪念郑成功,每年也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观到此参观游览。等等这些,都为学生学习、了解郑成功文化精神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为我校开展《走进成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资源保障。

二、课程类型:乡土人文类主题探究活动课

三、课程活动内容:

1、郑成功一生的史迹:

主要介绍郑成功的生平事迹及其伟大功迹。了解郑成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独具特色的民族英雄,他用短短的一生谱写了悲壮激越、可歌可泣的辉煌篇章;用全部的忠诚和激情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楷模。郑成功不仅是中国的,更为世界各国人民反殖民主义、反霸权主义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2、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

结合图片、影像等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了解郑成功其卓越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才能。

3、郑成功的海外贸易:

介绍郑成功经营海外贸易“五大商”的组织形式,初步了解其在我国对外贸易史、在沟通中外交通、扩大政治影响等方面的意义;以及其 “以商养战”的思想和实践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特色。

4、郑成功在台湾:

介绍郑成功被台湾人民尊称为“开台圣王”,兼具民族英雄、祖先、神明与传奇人物的文化特质。

5、郑成功的诗文:

收集郑成功的诗文,主要有:《春三月至虞谒牧斋师同孙爱世兄游剑门》、《越旬日复同孙爱世兄游桃源涧》、《龙海桥头观江潮》、《克长江重镇镇江》、《登岘石山访古祠》、《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复 台(即东都) 》等等,了解诗中所体现的诗人的情感。

„„

四、课程活动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各种教育手段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成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爱乡之情。在活动中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技能(如参观、访问、上网查资料等方法)查找资料、获取信息,逐步提高学生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并且在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吸取民族文化的营养,在继承民族精神的同时,培养其时代责任感、使命感。

(二)具体目标

1、学会一点知识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活动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是一种改变学生以单纯被动接受知识为主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构建了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了获得知识的机会,使学生获得多渠道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广泛有效。

2、获得一点体验

课标中明确提出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性体验。由于探究性学习活动是一种类似学术(或科学)研究情景的学习活动,因为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在知识学习方面可能收效甚微,但是他们每经历过一次探究过程,就将获取一种体验。这种体验包括: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体验;分享合作成果的体验;用科学道德和科学态度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体验。这些体验对学生的成长,对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

3、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了解了郑成功的事迹和爱国精神,得到了成功精神、成功文化的熏陶。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在具体活动中体会成功精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2、促进对家乡文化的了解,树立爱家乡、建家乡的情感。

难点: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能力的培养。

六、课程组织形式:

力求体现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的原则,以五年级为单位,打破班级界限,形成活动探究小组展开活动,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七、课程实施

(一)具体活动课时安排:

课前准备1星期、课堂活动2课时、课后延伸1课时

(二)活动实施过程

1、课前准备活动——收集、整理资料。

指导学生围绕《走进成功文化》这一主题,开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交流活动。分组收集有关郑成功的图片、故事、文字资料、录像等,做好活动记录,资料收集突出资料来源的多渠道和资料形式的多样性。在教师指导下对资料进行整理分类,确定交流、表达形式。

2、课堂组织活动

组织学生交流课前的活动成果。

a、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材料分组进行全班交流、讨论。 b、教师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与学生分享。

c、谈谈自已的一些体会和感受。 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郑成功精神。 d、教师进行评价与小结。

3、活动延伸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郑成功纪念馆。

八、课程实施保障措施:

1、树立课程成本的观念。学校提供或帮助解决活动所需要的器材、资料、场地以及人员的联络。

2、学校将请本校有特长的老师及班主任组成教师小队作为指导小组,并根据活动的需要聘请有关部门专家、学生家长等作为校外辅导员。

3、要给学生创造一种灵活的、有利于探索研究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不同的组合形式(个人、结对、小组、全班),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使用信息。

4、学生的校外活动要在指导教师参与的情况下展开,并争取社会有关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5、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八、课程评价

评价的目的在于通过评价激励学生的发展,不断强化学生的正确行为观念。本课程目标设置重在学生的探究过程,重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的情感体验、情感的陶冶,重在学生的全员合作参与。因此在评价时应注重引导学生对自己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

1、整体评价学生:将学生在课程中的各种表现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使其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2、多元化评价学生:强调评价的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化标准。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实现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四结合的方式。

3、过程性地评价学生: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重视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式,即使最后结果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也应从学生获得宝贵经验的角度视之为重要成果,肯定其活动价值,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

4、多样的评价方式:在活动中最基本、常用的是观察法,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的表现,结合各种标志性的图案、图章或语言来记载,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另外,还可以采用展示法(以作品形式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自述法(自我评价)等方法。

5、

推荐第10篇:校本设计方案

维新学校

2012年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校本教研是指学校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就教育教学所存在的实际问题,以一线教育工作者为主体,通过一定的教研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直接用于学校教育教学,从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以及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教研活动。强调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这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不断学习、成长、提高的学习型组织。为贯彻执行省、市教育部门关于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指示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我校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立足“校本”,改善机制,搭建平台,兴师兴教,铸造品牌。

1、树立校本意识,改进教学实践,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校实际,挖掘学校所存在的种种潜力,让学校资源更充分地利用利来,让学校的生命活力释放得更彻底。”找准我们的优势、劣势,不沿袭、不照搬,我们学校有许许多多不同于其他学校的东西,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更提供了独特的研究视角。忽视了我校的具体情况,再好的教育政策也只是一纸空文,再好的教育主张都只能是游离于我们学校之外。“校本”应视为一种立场,一种观念,一种视野,一种方法。

2、改善机制,树立“以人为本,科研兴校、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建立教学研究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整合教导处,教研室、学科教研组和年级组等多种力量,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师,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领导、教研人员勤于深入课堂,通过听课、说课、评课、个人反思等多种活动,发现问题、寻找经验、反思教学、探索规律、减少评价式听课,增强指导性听课,解放教师思想,减轻教师心理压力,真正形成教育合力,呈现更加人文化、科学化的教研氛围,使全体教师、教研人员、领导都在研究的状态下投入自己的本职工作。

3、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使教师与校外保持经常性的沟通联系,建立信息立交桥,构建交流平台,把最新的教改信息、教育资源提供给广大教师并及时把教师的各类成果推向社会,铸造我校的品牌教师,借此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水平,促使教师由“教书匠”向“专家型”转变,努力使我校真正脱颖而出,真正成为人们心目中的重点中学。

二、校本教研基本理念

校本教研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教研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三、校本教研总体要求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实施及提高教师素质。因此,校本教研必须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努力实现“三个转移”,推进新课程实验。切实加强对新课程实验教学研究工作的领导,建立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四、校本教研主要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协作研究、教学咨询、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课改沙龙、骨干教师与普通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论坛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日,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等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对话,对自己行为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自定专业提高学习、个人教研学习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2、同伴互助。以教研组、备课组或课题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以骨干带一般”;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已见。以教师或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生成的问题为研究对象,将问题入组,以活动小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开展研究。

3、专业引领。一方面聘请校外教育教学研究专业人员或专家来本校进行专业指导,另一方面提倡教师从著名的专业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最主要的是充分发挥我们身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作用,将他们的新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思想引进学校、引进学科,促进全体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形成我校独特的专家群体和教师群体。

五、校本教研领导管理机构

校长是学校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是学校校本教研与培训的组织者与领导者。 组 长:窦全伟

副组长:马成生 白国平

成 员: 殷得录 段国福 余桂香 党万金 段成月

六、校本教研具体制度

统一管理,分级负责,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 一级:分管校长、主任领导下的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1、在分管校长的领导下,全面制定学校校本教研制度与计划,发动全体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督促和评价校本教研。

2、带头学习教研理论并参与教学研究,举办专题讲座,指导各部门开展校本教研,校长每月坚持深入课堂,主任每月听课不少于3 节,教研组组长每月听课2节,并坚持参加学科组的教研活动。成为教师真诚的同伴和专业引领的力量之一。

3、定期举办教科研沙龙,定期学习理论,交流研讨,举行信息交流会。

4、支持优秀教师参加高层次进修,做好骨干教师的选送和培训工作,组织全体教师分期分批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同时制定学校的培训方案,努力做好校本培训工作及教师的自我学习。

5、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形成学校的教科研研究课题,并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实验、攻关。

6、发动全体教师从本校、本职工作出发,学习教育理论,注重联系实际,加强对实验成果的经验总结。

7、加强对教师的教研指导和管理,组织校、市、省、国家级课题的论证、申报工作,选编学校的教科研论文集。及时检查各项教研工作的落实、进展情况和开展教研工作交流。及时安排和总结各部门的教研工作情况。奖优罚劣,做到赏罚分明。

8.充分挖掘校内教育资源,整合教研室、教务处等机构的教研力量,形成教学、教研、科研、培训四位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

二级:主任、教研组长领导下的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教研组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组织之一。教研组长应在部室主任领导下负责组织领导本学科有关教学研究的全部工作。 1、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的目的、任务,讨论并确定各年级教学要求,制定学期教研组计划。组织领导全组教师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年级教学进度计划、教学科研计划和课外活动计划,并严格执行。

2.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常规制度建设,实现备课、上课、作业布臵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核评定及课外文化、科技活动等基本教学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3、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根据教学实际,围绕学校教科研课题确定教研组、备课组和个人每学期的研究课题,有计划地开展研究与交流汇报,组织教学研究课、公开展示课,及时总结、交流、推广教学经验,撰写经验论文。

4、大力抓好本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备课组长组织本学科教师,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探索教法和学法,认真备课,写好规范化教案,讲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

5、组织好每周 1 次的教学研究活动。 主要内容有集体备课、检查教案、研究解决教学疑难问题、征求学生意见、学习教学经验、教改经验、总结工作、讨论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质量等,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教研组活动要有出勤和活动记录。

6、校本教研课题应主要来自学校实际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一般来说是与学校的改革发展相关,那些从文献资料中寻找出来的,与自身学校实际关系不大的问题不能称之为校本课题。因此要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结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确定每个学科组的研究中心和教改课题。组织全组成员学习新理念,不断总结教学成果,推广教学新经验

7、每学期组内开展一次观摩评议活动,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法,交流经验,提高教学质量。活动要有除总结材料以外的一切材料。

8、做好以老带新工作,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要落实到人,加速培养新教师和青年教师。坚持每周听新教师上课。

9、注意积累资料和总结经验。不断提高练习题、单元过关题、考试题的质量,建立学校自己的学科题库。每学期要向学校和有关学会提交一定数量的经验论文、课例、案例或教学改革实验报告。

10、教研组长要保证上述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开学时订好教研组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学期中要协助教研室检查落实情况,学期末做好工作总结,并定期向学校行政领导和教师汇报工作。真正创建严肃活泼,刻苦钻研,文明和谐、团结协作的教研组织。

三级:学科教师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是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主体承受者和受益者。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质量影响到全校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教学工作的质量,教师必须主动、认真地进行教研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1、认真参加各级教研机构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态度端正。认真完成学校、教研组、备课组交给自己的任务。

2、开学初制定出本学期个人教研计划和研究重点。3、认真完成备课任务,在教研组、备课组讨论时要认真准备,积极发言。

4、认真参加听课、说课、评课活动,坚持写教学反思,坚持每周听课。

5、在教学实践的同时,坚持做到:“六个一”:每学年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著作,确定一个教学研究课题,上好一堂教学研究课,完成一份多媒体教案,写一篇教育教学(活动)案(课)例,撰写一篇以上教研论文。

6、要熟悉课程标准、教科书及必要的教学参考资料,认真制定好一学期的授课计划。

7、能把握好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努力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间的关系。

七、具体实施计划与措施

总体思路: 突出一个中心,实现两个转变,促进三个提高,达到五个结合。

一 个中心:以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 两个转变: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

三个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教研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五个结合:学习与交流相结合,教研与科研相结,学习与考核相结合,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点上突破与面上推广相结合。

( 一)依托校本培训,学习新理念,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由经验型转变为研究型、专家型的必由之路,这种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的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的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过去教师处在被研究者地位,现在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性的实践者,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教师每月进行一 次常规教学自我评价, 一次教学案例剖析。由教研组进行检查评价。

(二)转变观念,抓好教研组同伴互助合作工作,引导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专家型转变。

教研组的互助合作是教学研究的标志和灵魂,同组教师之间共同总结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教师之间的合作不是简单的以继承为特征的“传、帮、带”,而是以反思为基础的组织结构创新,基本形式有:

1、交谈、讨论。每组单周教研活动,双周集体备课,围绕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问题可由组长提出,也可由其他教师提出)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在有效交谈讨论中,收获教师个人单独学习所得不到的知识。教研组长做好记录。教研组长每周检查记录并评价。通过教师论坛推进反思性教学和新课改精神的落实。

2、协作:教师共同承担责任,完成任务,协作强调团队精神,群策群力,大家共同研究、探讨,发挥集体的智慧。

3、帮助:充分发挥组内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的作用,通过他们对新教师的帮助指导,使新教师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骨干教师在同伴互助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同伴互助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

(三)立足校本培训,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指导、讲座。做到每学期举办一次全校教师教育理论讲座;每月一次教研组学习、一次网上学习、一次个人自学。在学习内容上做到三个必须,必须是先进的教育思想,必须是科学的教育理论,必须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在学习管理上实现两有一查,有学习笔记、有心得体会,期末检查考核,成绩记入教师档案。

校本研究是在本校展开的,是围绕“本校”的事实和问题进行的,然而,在开发和研究方面它却不能完全局限于校内的力量。一般情况下,如果没有专业人员的参与,校本研究往往会形成同水平的重复而迈不开实质性步伐,甚至会停滞不前从而导致形式化、平庸化。因此,在学校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假期或双休时间,聘请有关专家、学者来校讲座或播放相关的讲座录象。

(四)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导。教研室的人员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修养与提高,和教师一起总结,提炼教育教学中的闪光点和成功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解决教师在课改中面临的困惑和疑难。教研人员要深入学科教研组活动,参与集体备课,与教师一起分析、探讨、反思,使教研工作更加扎实、深入,从而推动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

(五)改革教学设计方案,减轻教师负担,促进教师教研能力的提高。

备课要本着“实用、有效、便于研究”的原则,不搞形式主义,不把有限的时期浪费在“抄录”、“摘编”上来应付检查。教案应是教师经过高度浓缩的一篇非常实用的“课堂活动计划”。教师应把教案变为课堂教学设计,在具体设计中,一般应把握:

① 目标导引与内容; ② 找准五点:重点、难点、空白点、德育点、创新点; ③ 教学策略; ④ 提供信息、点拨指导或启发讲解; ⑤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自我体验; ⑥互助合作; ⑦ 巩固与创新性应用; ⑧ 媒体应用; ⑨ 反思小结; ⑩ 研究性学习、体验性作业。

( 六)实施课题牵动,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提质量。 学科教研组根据本学科的教学重点、疑点、难点 ,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期初制定教研课题,写出实施方案,期末写出阶段总结和研究论文。教研室组织人员对实验教师进行跟踪听课调查、研究与指导,随时和实验教师研讨交流。

(七)开发校本课程,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

1、校本课程的开发作为教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每个学科教研组开发 2 门以上的校本课程,并写出实施方案,由教研室负责审批,予以实施。

2、充分利用学校各种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3、将传统的学校兴趣活动和活动课,有机地转化为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八)建立和健全激励机制

每学期末对各教研组开展校本教研与培训的情况进行检查评比,结论记入教师继续教育档案,表彰开展校本教研与培训的先进教研组和个人。

八、(2012.9 - 2013.7)工作重点

1、成立新课改实验实施领导小组;

2、成立课改项目实验工作指导小组;

3、制定各类实施方案;

4、学习新课程教学理论,对照实验找差距。

5、开展电脑(多媒体)操作培训。

6、各教研组开展帮扶结对活动。

7、全体教师、教育工作者进一步自主学习《新课程计划》、《学科新课程标准》。

8、开展新课程、新课标课堂教学专题研讨、观摩活动。

9、开展座谈会,谈经验、谈成绩、谈发展,找问题、找差距、找措施。

10、各教研组开展听课、评课、反思性探讨教研活动,。

11、“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结构、新教学策略”专题研究活动。

12、组织骨干教师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

13、说课、评课比赛。

14、优秀教案展览。

15、学校教研、课改工作及校本教研与培训阶段性工作小结。

16、教研组、备课组工作小结;

17、教研、课改工作检查评比,表彰先进。

18、整理资料,分类归档。

第11篇:绘本英语——英语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英语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一、“快乐英语” 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一)当前环境

随着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交流,对外语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小学是外语教学启蒙阶段,更应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有所发展和创新。基于此,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我校从2009年起,决定从一年起开设低中高年级英语律动、游戏、口语交际、英语课本剧表演校本课程研究,以英语特色教育为突破口,开始全面英语教学拓展教学的探索之路,培养个性鲜明、素质全面的人。

我们除了要上好国家规定课程外,更应注重外语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工作。现代外语交际理论指出: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是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交际活动。因此,以活动为主线,对英语校本课程进行研究不仅在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层面上有现实意义,更在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层面上有深远意义!

(二)本校环境

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以国家制定的课程标准为基本精神指导,依据我校自身性质、特色、条件以及可利用和能开发的资源,以办学特色为动力,满足本校学生需求的各种形式的课程开发形式,实现学生个性发展,学校特色体现,社会需求得以满足。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中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确定和实行,不仅是以适应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文化发展需要,体现国家对学生的基本要求,而且又为各地发展留有时间和空间,体现一定程度的弹性。特别是校本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占的比重,可以使学校真正拥有选择的余地,可以使学校能够更好地体现办学特色,同时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个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我校地处偏远山区,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有待提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英语实际运用十分困难,在目前的教学状况下,教师必须调整教学策略。在我校开发“快乐英语”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营造“课上学英语 课下用英语 生生爱英语”的英语学习氛围。

二、“快乐英语”校本课程目标

(一)儿童期是学习外语的关键期,切实利用好这一关键期的意义之重大是不言而喻的。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上看,幼儿阶段是人类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儿童对任何语言都具有极大的敏感性,他们的语言感受能力极强,模仿能力也极强,听觉敏锐,心理障碍少。而儿童又活泼好动,因此必须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必须使学习过程充满欢乐,适应儿童的心理、认知及年龄特点,充分体现“ 基础-轻松-有趣-实用”的特色,这样儿童才会愿意一再重复。在教的过程中要创设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培养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我们试图通过对英语校本课程的内容、课时安排、活动形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验,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英语校本课程系统工程。根据小学生不同阶段的年龄特点,我们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活动,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师将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大胆表述,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指导学生洋腔洋调地模仿录音大声朗读,并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对话,使学生养成自觉交际英语的好习惯。

(三)通过校本课程的“快乐英语”低段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到中高年级通过英语情境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可以扩大学生的英语阅读量,培养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和表现能力。

三、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人员

我校英语教研组有三位英语专职教师,都已具备本科学历,具有良好的英语语言素质。英语组是一支充满青春、活力和朝气的队伍。工作中大家团结互助,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

在丁校长和吴副校长的大力支持和不断鼓励下,我校的英语校本课程正在不断的摸索进行,英语组的所有老师分别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其中吴副校长和张教导亲自参与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本课程的只要策划、实验和领导者,承担着协调、管理、争取资源和教学研究等任务。教研组组长组织并指导英语教学。英语组青年教师语言基础好,上课富有激情,有创新的火花,主要承担英语教学工作。

我们教研组的王冲教师以围绕该课题为主的公开课在区级公开课中,受到外校老师的一致好评。

四、校本课程主要内容

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年 儿歌 律动操 歌曲 用语 3——4年 游戏 短剧表演 5——6年 课本剧 情景表演

(1)英语课

校本课程的教材是总结各地小学英语教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内容浅显易懂、重点突出,题材结合实际、贴近生活,语言正确规范、真实地道,插图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比较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比较符合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我们运用任务教学法等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教研组功能,确立课题,积极探索。

教时安排:每周一课时。

(2)校 外语教学应突出其工具性作用。为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外语,使用外语,我们将在原实验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教学模式。我校英语教师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采用了《低年级校园英语100句》、《中年级校园英语100句》、《高年级校园英语100句》和《英语小对话及韵律诗歌》。从新学期起,我们的学生在每天的20分钟英语小课时间将学习这些我校的自编课程。这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及英语学习,使学生乐讲、能讲、有内容可以讲。

(3)英语课外活动小组,制定了详实的活动计划,从各班挑选学生参加,每周一开展三次活动,每次活动都有内容主题,为学生提供展示英语风采的平台。活动中,各位教师尽心尽责,拓展各方面的知识,开拓学生视野,一学期下来,学生学到了很多,同时对英语也更加感兴趣了。通过这一学期的实践,学校的英语氛围更浓重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学校学生的英语水平会更上一层楼。

五、开设英语校本课程的成效

(1)在领导的重视和全体英语教师的努力下,我校的英语校本课程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在当地和同行中有了一定的影响,提高了我校的办学声誉。

(2)低年级英语口语的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将更多地关注学生个性的培养和英语素质的养成,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课堂教学能力,使英语教学活动活而不乱,并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3)从一年级开始学习英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性格较活泼开朗。对英语有着更浓厚的兴趣,有较好的语感。经过一年的英语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日常对话及单词,表达流畅、自信。我校本着事实求是的精神,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和利益出发,学生在英语学习、个性形成和非智力因素的养成等方面有更多的收获。

六、校本课程的成果展示 开发有特色的环境课程,我们主要通过这几方面给学生展示的舞台。

1.

英语朗读大赛 2.

英语作业评比 3.

课间英语会话 4.

英语墙报、小报及校刊 5.

英语合唱比赛

6.

英语大赛

英语节目大赛成为我校英语年段成果的综合性汇报,节目短小精悍,精彩纷呈:有优雅悦耳饿英语歌曲大合唱、有轻松愉快的歌谣表演、有充满童趣的课本剧表演、有活泼轻快的音乐短剧„„ 在舞台上,孩子们用纯正的英语尽情展示课堂学习的成果,把书本语言与口语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充分展现了昆阳七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风采,每年的英语大赛也获得了来自学校和社区的一致好评。

七、校本课程新学期展望

我校在以往的经验基础上,将以更高瞻的目光、更踏实的行动、更大胆的创新,把我校“快乐英语”(英语口语交际)校本课程推向新的高度。

第12篇:校本教研活动设计方案(.6.24)

鹿苑中学美术校本教研活动设计方案

“活动中体验 体验中提高”

―――学生艺术作品拍卖活动方案设计

单 位:鹿苑中学 负 责:胡 宁 参 与:综 合 组

“活动中体验 体验中提高”

―――学生艺术作品拍卖活动方案设计

我们学校是一所城镇中学,学生大多来源于周边的农村,面对艺术氛围的欠缺,学生缺乏的就是对于艺术的感悟力。同时又因为美术不属于统考学科,对学生的学业影响不大,所以大多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态度不尽人意,导致在美术教学中无法达到美育的目的: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表现能力、评价能力、协作能力、运用能力等的培养和提高。鉴于客观与主观的双重原因,我们针对本校条件、学生的情况,尝试以“活动中体验 体验中提高”这种校本教研的形式来改观这种现象,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美术的真谛,在体验中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以良好的活动体验促使其美术的兴趣和学习,以改善他们的学习生活,使他们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光彩照人。

一、建立美术校本教研活动领导小组

为了保障美术校本教研活动的顺利进行,经领导同意,我们成立了领导小组,并进行了详细的分工,各负其责,以有效指导美术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发、实施、评价、激励等工作。

组 长:刘永厚

副组长:宁德成 金志强 郭建军 吕春娟 张迎春 成 员:刘淑侠 肖立红 胡宁 魏妍 王飞燕 夏媛

二、活动主题

学生总是对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事情感兴趣,所以在校本活动教研中,我们尝试以实践活动——“拍卖学生美术作品”为主,让学生将自己精心制作的作品进行拍卖,在拍卖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真切的体会“美术”的真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对此,我们的校本教研主题为:“活动中体验 体验中提高”。

三、活动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拍卖活动”的创设,让学生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从而改观对美术学科不公正的看法。从学生拍卖品的构思、制作、评价、竞拍、捐赠、小结等一系列的程序中,让学生对美术产生真实的感悟力,不用老师辛苦的讲解和示范,学生也不会很痛苦的被接受。在以老师引导、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表现能力、赏析能力、协作能力、运用能力、自控能力等,同时让学生体味扶助社会的自豪感和责任心。

(二)、具体目标:

1、让学生在拍卖活动中,陶冶情操,学会做人;在实践与体验中,学会创新。

2、让师生共同参与,活跃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利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3、形成“艺术改造生活”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四、美术作品的拍卖活动实施方案

第一阶段:以班级为主,进行拍卖活动的初体验。 第二阶段:以年级为主,进行拍卖活动的正规尝试。 第三阶段:以社会为主,体验公益性拍卖活动的乐趣及意义。

五、实施细则 第一阶段:

因为学生从来没有将拍卖与学习相联系的思考过,对拍卖活动的程序及要求也不了解,对此,本实践活动的第一环节就是让学生在本班级进行拍卖活动的初体验。以《对印的乐趣》为例,让学生体验拍卖的程序及相关要求(后附案例1):

(一)、活动目标:

1、体验成功的乐趣

2、获得拍卖活动的经验教训

3、学会对艺术拍卖品的合理评价

4、学会控制自我情绪

5、感悟用自己的艺术作品的拍卖所得扶助他人的价值体验

(二)、活动安排:

1、竞选拍卖师

请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拍卖活动的流程和要求,根据自己的情况竞聘拍卖师(培养学生的展示能力和组织能力,同时引进竞聘机制,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同步接轨)。

2、拍卖品的精心制作

将所学艺术形式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体现独到的创意思想和独到的创造形式。(可以开拓学生的眼界,拓展学生的思维)

3、拍卖活动的开展

在班级美术课堂上进行学生美术作品的拍卖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开拓学生的创新思路)。

4、拍卖后的访谈

随机访谈拍卖活动对学生的影响(可以进一步的完善教学活动)。

(三)、拓展练习

请学生试写 “拍卖活动”感言一篇(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评价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活动小结

将学生的活动心得做以展示,包括学生拍卖所得的捐助照片及视频。

(五)、活动主旨:

通过实践活动,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品质。 第二阶段:

学生有了一定的拍卖经验,只需在拍卖品的制作上好好创意,力争使自己的拍卖品拍得一个好价钱,拍得好价位,也就说明自己的作品很有创意,整个形式很不错,才会使抢拍得人多而获得高价位。因为是年级的拍卖,所以每班要做好自己班级作品的宣传工作,这一点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具体安排如下:

1、每班竞选出拍卖活动组织小组(12人):

总监(1人)协调相关事宜,负责拍卖活动的顺利进行采编(2人)负责本班拍卖品的验收及整理宣传(5人)以图片、文字、海报等形式进行本班作品的宣传场务(2人)负责本班拍卖活动过程中的有关事宜场记(2人)记录本班拍卖成果情况

2、各班活动小组进行讨论、安排具体事宜:确定作品形式的要求、作品上交的日期、宣传形式的确定、作品图片的处理、文字的排版、海报的制作等等。

3、年级拍卖活动前上交拍卖作品。

4、年级拍卖活动小组整理拍卖品,做好相关拍卖活动的准备工作。

5、进行拍卖活动的开展。

6、拍卖活动小结 1)、拍卖品的成交公示。 2)、拍卖所得的捐赠情况的公示。 3)、呼吁第三阶段拍卖活动的开展。 第三阶段:

家庭、学校、社会的相结合,教育的功效性才能更好的发挥出来,所以我们最终的活动目标就是在社会上进行学生作品的拍卖,使学生感悟家庭、学校、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从而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坚实的基础。

1、成立“拍卖”小组

成立以宁老师为组长,刘淑霞副组长,成员:胡宁、魏妍、王飞燕、夏媛老师的拍卖小组,确立每人的职责,分工详细,保障好学生作品拍卖的完满成功。

2、做好宣传,使社会关注学生的教育,呼吁家长参与到学生作品的拍卖活动中,以激励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创作。

3、现场拍卖并小结,公示学生将拍卖所得捐赠社会的情况,以便社会理解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的关系:学习就是为了服务于生活。

4、现场采访学生,听取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看法及心声。

六、校本教研活动小结

1、举办一次关于本次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的作文竞赛(刘淑霞老师负责)。看看学生真实的想法。同时考察学生有没有社会责任心(对拍卖所得捐赠社会的看法)。

2、将三次活动的图片及视频上网公示(王飞燕老师负责)。让学生理解: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可以获得真知。

3、学校嘉奖将拍卖所得捐赠社会的学生,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我们的教育,塑造学生完美人格。

附录:

校本教研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目前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实践活动,元旦前夕将实施第二阶段。先将第一阶段的校本教研活动做一小结,后附实践拍卖活动案例

1、《对印》作品拍卖调查表、《对印》作品拍卖活动记录表、拍卖活动实况照片。

实践拍卖活动案例1 “教育叙事,即是讲有关教育的故事。它是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其实质是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悟教育真谛的一种研究方法。非为讲故事而讲故事,而是通过教育叙事展开对现象的思索,对问题的研究,是一个将客观的过程、真实的体验、主观的阐释有机融为一体的一种教育经验的发现和揭示过程。”这是百度中对“教育叙事”的阐释,我认为其对教育叙事阐述得非常贴切。今天,我想以教育叙事的形式,来与大家分享我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一点体验,那就是:学生的艺术赏析能力、自我情绪的控制能力,完全可以在活动中体验、体验中提高。

这一学期的第十周,我们七年级进行了《对印的乐趣》的学习。鉴于大多学生没有接触过对印的艺术形式,又缘于我们是一所乡镇中学,学生的艺术氛围不够,对艺术作品形式的见识少,同时初中学生的那种好冲动,促使我想到了一种美术活动,通过这种活动,学生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或多或少会得到改善,这个活动,就是引进生活中的“拍卖”,使学生在拍卖中体会《对印的乐趣》,并形成自己的一套评价标准,同时在拍卖活动中,学会自我控制,养成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

根据本学区学生的特点,我改进了正规的拍卖程序和方法,以适应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特制定了本次活动的要求和目标。此活动限于以班为单位,分为两节课进行,第一节产生拍卖师,强调拍卖要求和目的,第二节进行拍卖活动。

一、准备阶段

1、让学生了解拍卖活动的整个流程。(以便拍卖过程有条不紊) 1)确定两位拍卖师A、B。(A负责记录交易详情表,B负责具体的拍卖活动)

2)受托人准备自己的拍卖作品---对印。同时准备最多2元的零钱以便竞拍作品之用。

3)拍卖人整理拍卖资料。 4)进行拍卖。 拍卖结算并小结。

2、使学生了解拍卖的目的和要求。(确保拍卖活动的方向性) 1)赏析能力的培养。

根据对印的制作方法和自己动手制作的亲身感受,以及对所拍对印作品的全部浏览所见,确定所拍对印作品的艺术价值,进行合适的评价定位,给以公正的拍卖价格。

2)自控能力的培养。

在拍卖过程中,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评价,给予恰当的定位,当别人的定位高于自己,但自己又坚信自己对作品评价的尺度,那么就要学会自控,不能受别人的影响而改变自已原有的观点。

3)严格按拍卖程序办。

在拍卖过程中,所有作品的拍卖底价都定位0.1元,加价幅度为0.1元,最高价限定为1元(旨在让学生体会下拍卖的过程和拍卖的乐趣及收获)。竞买人必须听从拍卖师的安排和口令,不能我行我素。拍卖成功后,当竞买人成为买受人后,结算拍卖金,付给拍卖师,拍卖师等拍卖完结后结算给委托人。

二、实施阶段

1、确定拍卖师。

为了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本次活动中,在拍卖师的选定上,我遵循自愿原则,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当参与的学生超过两位,我就让其以组为单位进行“锤子、剪刀、布”的游戏来筛选(此方法即互动又公平,培养了学生公平竞争的心态和能力)。产生出A、B拍卖师后,强调他们的职责,并要求他们做好一切拍卖活动的准备工作:包括委托人作品的登记,拍卖作品的宣传等。

2、拍卖品的制作

出示不同形式的对印作品多幅,让学生感悟“对印”的艺术特点。分析对印的制作方法,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其制作出丰富多彩的对印作品来,并加以修饰,装裱成框,进行拍卖。

3、拍卖资料的整理

拍卖师A进行委托人的作品的登记(拍卖作品登记表的填写),拍卖师B进行作品的班内宣传,让学生给自己至少5件作品进行定位(防止定位少了拍不到作品而错失良机)。

4、作品的拍卖

1)出示作品,B拍卖师作以简介,进行拍卖:这件作品底价0.1元,加价幅度0.1元,现在开拍。 2)竞拍人(学生)在拍卖师的口令后,出价竞拍,竞拍成功后拍卖师A即刻收取拍卖金,并进行登记。

3)整个拍卖活动完结后,拍卖师按拍卖登记表上的信息结算委托人的账目。

4)拍卖师小结本班的拍卖活动,并填写《对印》作品拍卖活动记录表(见附表1)。

三、拓展阶段

在学生的拍卖活动结束后,师生共同探讨一个问题:自己终于拥有了人生中的第一笔资金,虽然收入很少,最多也就一元钱,但毕竟是自己的劳动所得。那么如何支配我们的劳动成果?

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1、将自己的拍卖所得捐赠班级,作为以后的活动经费:买颜料了、墨汁了、纸张了等等。

2、也可以捐赠给团委,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或事。

3、也可以自己自行支配。

当然,还可以有其它的支配形式,只要是有意义的,都是值得倡导的。这一支配方式的自主选择,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支配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

四、活动反思

当我将活动的程序和要求告知学生后,学生都表示很愿意参加这次的《对印》作品的拍卖活动,并且竞选拍卖师时,每个班都居然有超过一半的学生来参选,课堂气氛非常的活跃。其中七年级四班的邓寻同学,平时的表现“不怎么样”,在出锤子、剪刀、布时,有点耍“奸”,和别人出手到一半时突然变换手法,但我没有点破,孩子,是有那么一点点“小聪明”的。没想到的是他居然很“幸运”的将其他的竞选者战败,一举夺得拍卖师B的角色,另外一个女同学获得A拍卖师的角色。当我让全班同学为他们两个祝贺时,他很不好意的低着头(他清楚自己的手段的不光明正大)。但他在拍卖活动中,表现的真的令大家很佩服,很有拍卖师的风范。也是从那以后,邓寻的课堂表现令其他任课老师惊叹,班主任和我闲聊时知道邓寻在美术课堂上的表现后,很感言:你们美术课还能改变人。的确,美术课搞得好的话,也真的能够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改变一个人,不是不可能。

正式拍卖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热情、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是我预想不到的,令人欣慰,我不得不将原本要求一件作品限价一元的标准增至两元,同时限定每人只能最多拍两件作品——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拍到至少一件心仪的作品。起初少部分没表态的学生居然参与了,100%的参与率,这是一种奇迹。每个班都这样,使我不得不反思:美术课,不用别人去评价,也不用关注其他学科老师认可不认可,领导重视不重视,社会赞同不赞同,只要我们尽自己的努力,是可以创造教育教学中的奇迹。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美术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去创造一个又一个教育教学奇迹,来验证美术教育,就是教育事业中不可缺失的一科。

拍卖活动结束后,我给每个班的所有学生发了一张《对印作品拍卖调查表》(见附表2)。结果发现,所有填表的学生,对前五个问题都给了肯定的答复:自己的评价能力、自控能力在拍卖活动中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后边的三个问题上,都提出了个人的看法,其中,“对印作品的拍卖所得你用来干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大多学生都用来捐赠社会、班级,也有同学说自己给自己村子里需要帮助的孩子或孤寡老人买东西。这令我很欣慰,还有就是大多学生要求拍卖活动规模大一些,形式再多样些。对此建议,我采纳了,我会为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再创造一次机会,元旦节搞一次《七年级艺术作品拍卖会》,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本课的教学效果前所未有的令人满意。我的教学目的达到了:学生在活动中,对艺术作品——对印的欣赏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控能力也在活动中逐渐增强的,同时好多学生爱心的捐赠,又体现出社会责任心的增强和提高。美术教学,应该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艺术的真谛,在体验中提高他们的艺术感悟力、创造力、表现力。让我们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艺术的赏析和价值的取向。

【参考文献】:

1、《教育自传(教育叙事研究丛书)》 作者:刘良华 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年6月

3、《中小学管理》邱瑜2003年第9期

4、《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三号)

第13篇:语文校本研修活动设计方案

语文校本研修活动设计方案

活动主题:

通过“同上一堂课”活动,共同探讨语文新课程怎样进行教学设计。 活动目的:

1、通过校本研修活动,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传统到教学方式,从以往的语文教学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到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勤于动手、乐于探究。

2、借鉴他人课堂教学设计的新理念、新方法、新策略,使课堂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3、通过活动,加快我校培养青年教师的步伐,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使使所有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教师和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活动动程:

一、研究内容:共同探讨语文新课程怎样进行教学设计,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层次:看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效果

1、教学目标是否体现了三维目标;是否准确,主要看能否体现“学情”,把握教学重点;同时还要注意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

2、教学结构是否合理,主要看学生在课上是否有足够的读书时间、思考时间。第二层次:看教材处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1、主要看教师是否在课堂上能准确地把握教材,敢于对教材进行大胆取舍。

2、教师地教法是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引起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让学习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同时看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能否根据学生的表现改变原来的教法。

3、教学手段的使用对课堂是否真正起到了作用。

二、活动时间及形式:

(1)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

(2)分散时间进行个人备课、上课活动。每周二下午共同研讨。

四、参与人员: 全体语文教师

五、具体做法:

(一)集体备课

根据我校班级少、同头班级少的实际情况,建立“学科组”集体备课制度。学科组在研修组长的带领下,在规定时间内每人各备一个指定内容的教案,再利用每周二集体教研的时间集体备课,大家在一起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组合成一篇课例。

(二)课堂实践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研组的每个成员均用这篇课例上课。待第一位教师上课后,老师们针对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教学效果进行集体评课,反思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形成二次教学设计,使下一位上课教师弥补教学遗憾,这样及时有效地把实践总结再应用于实践,实行“跟进式研究”,使老师们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通过互动研讨使教师们对教材有了一定深度的理解,心中有了明确的教学思路。 活动反思:

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际,反思我校课堂教学,我们感觉到新课程理念虽然在我校得到了一定时落实,通过备课,教师的预设在课堂上虽能得到一定的实施,但是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是我们学校语文教师要真正解决的难题。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学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准确把握教学实际状况,针对教学中的困惑为教师搭建交流的平台,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增强学校的教科研氛围,帮助青年教师成长,我觉得,可以改变了以往先听课后评课的传统模式,在校内尝试一种“三段式”校本研修,简单地说就是集体备课——课堂实践——反思积累,通过开展“同上一堂课”活动,共同探讨语文新课程怎样进行教学设计,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探索。通过观摩研讨、对话交流活动促进教师在研修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

我想,通过开展这样的研修活动,老师们在每一次研修活动后,都会根据听课老师的反馈意见对自己的教学方案进行较大的改动,并把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得失记录下来,成为以后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导航标。

教研活动中的同伴互助,坦诚交流,使新教材备课有序扎实地开展下去,这样的教研活动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拥护和支持,弥补了一些教师的专业缺陷,大大的提高了备课效率与课堂教学效果。

第14篇:语文校本研修活动设计方案

语文校本研修活动设计方案

成员 有襄阳七中全体语文教师

活动主题

通过“同上一堂课”活动,共同探讨语文新课程怎样进行教学设计

活动目的 1、通过校本研修活动,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传统到教学方式,从以往的语文教学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到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勤于动手、乐于探究。

2、借鉴他人课堂教学设计的新理念、新方法、新策略,使课堂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3、通过活动,加快我校培养青年教师的步伐,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使使所有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教师和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流 程

一、研究内容:共同探讨语文新课程怎样进行教学设计,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层次:看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效果

1、教学目标是否体现了三维性;是否准确,主要看能否体现“学情”,把握教学重点;同时还要注意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

2、教学结构是否合理,主要看学生在课上是否有足够的读书时间、思考时间。

第二层次:看教材处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1、主要看教师是否在课堂上能准确地把握教材,敢于对教材进行大胆取舍。

2、教师地教法是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引起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让学习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同时看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能否根据学生的表现改变原来的教法。

3、教学手段的使用对课堂是否真正起到了作用。

二、活动时间及形式:

(1)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

(2)分散时间进行个人备课、上课活动。每周二下午共同研讨。

四、参与人员:

襄阳七中学全体语文教师

五、具体做法:

(一)集体备课

根据我校的情况,建立“学科组”集体备课制度。学科组在研修组长的带领下,在规定时间内每人各备一个指定内容的教案,再利用每周二集体教研的时间集体备课,大家在一起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组合成一篇课例。

(二)课堂实践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研组的每个成员均用这篇课例上课。待第一位教师上课后,老师们针对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教学效果进行集体评课,反思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形成二次教学设计,使下一位上课教师弥补教学遗憾,这样及时有效地把实践总结再应用于实践,实行“跟进式研究”,使老师们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通过互动研讨使教师们对教材有了一定深度的理解,心中有了明确的教学思路

第15篇:小学校本教研活动设计方案

小学校本教研活动设计方案

学校

昌都地区丁青县当堆乡小学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四

负责人

益西群培,

布穷

成员

三四年级组全体成员、主管校长 主任

活动主题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一、主题的提出:

经调查发现

1、教师方面 个别教师对语文教育概念和性质认识上的不明确这样导致的教学实践中易出现混乱。

2、学生方面 学生初步具有或已具有的学习方式较为单一,教师引导,学生不自主接受知识,会导致学生被动接受,学习兴趣不高。

3、教学方面 现代语文教学观的核心是重视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强调学生语文素质培养。语文素质的几个要素包括:语言敏感、运用语言获取信息与传递信息的能力、语言的思维品质、质疑与批判意识、人文积淀等等。站在明天教育的角度上看,就必须有一种新的方式才能适应要求。

4、教材方面 各年级修订后的教材共同点都是大大增加阅读量,每册课本篇幅扩展而课时却要削减。这样的背景和发展趋势,逼迫我们思考、寻找与传统不一样的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学科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应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这就要培养语文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能仅停留在“传授”和“教导”上,而是要指导和帮助学生进行类似科学研究式的学习,对所学内容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结合我校自主发展目标——研究性学习制定了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为主题的组级教研活动,以“一课三议 两课一评”为依托,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探索,总结,反思。

二、主题的阐述:

小学生探究的本能和兴趣是与生俱来,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学习的内容,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亲身实践,不仅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获得探索的真切体验。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的特点,它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的获取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让学生尽情地朗读,默默地思考,大胆的探索,自主合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不断地表现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现代语文教学的理念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应“重情趣”,“有情有趣是教学”,罗丹说:“不是因为美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重感悟”, 不把现成的答案告

诉学生,让学生都来参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用大量的时间安排学生读、写、说,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个性化的体验,培养他们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重积累”,学文如积沙,收集信息,积累语文知识,学生的积累过程同样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构建开放型的语文知识体系,厚积才能薄发。研究性学习科学的体现了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教育回归儿童本性的价值追求。

一、活动前期准备:

(一) 语文教学主任、教研组长:针对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方式反面存在的问题,制定校本教研主题、目标,涉及有针对性的研修方案。为工作的时效性,我们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客观性的原则。我教研组教师构成:共有教师12名。青年教师11名,其中3名骨干教师,整个教研组是学校教研语文教学队伍的主力军,而青年教师的执著与奋斗又真正有效的掀起我校语文校本教研的浪潮。为此,这次教研的定位是: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展示依此为一个基点与平台,通过探讨探究,促进共同成长。

2、真实性原则。这是第二个层次定位。我们推出的年轻教师的真实的原始的课,哪怕略显稚拙却能追求更多的感悟和思考。

3、实效性原则。避免形式主义与说教,紧密结合研究性学习理论,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研究,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坚持教是为了不教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 执教教师:以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一课三议”或“两课一评”的教学研评模式,设计体现主体的研究课、典型课例分析。

体现一:“两课一评”备一课书,整体评价。

体现二:“一课三议”一节课全部或部分细节教研组执教教师三备、三议、三思、三改、三上。

(三) 组内教师:对课例进行研讨、提炼出切实可行的在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四) 主管校长、主任:参与校本教研的全过程,提出指导性意见并归纳总结。通过研修,帮助教师提升专业水平。

二、活动目的:

(一) 通过本次“一课三议 两课一评”校本教研活动探索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建立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相应的基本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二) 解决学校和教师的具体实际问题,促进学校和教师自身的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改革进一步深化。

(三) 在教研组中进一步营造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积极打造学习型教研组。

三、活动具体内容及要求:

(一) 主要研讨内容:

(1)课堂乃是研究性语文学习的基地。在课堂上是要习得运用语言的本领

的,你认为应如何发挥好“范文是一个例子”的功效,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如何准确使用语言。在这个过程中研究性的学习哪些方法、途径怎样贴近学生需要的?

(1) 这些研究性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适合学生吗?为什么?

(2) 在日常语文教学中,你觉得这种学习方式的那些方法较为成功?交流经验,达成共识。

(二)以“两课一评”为例,教研流程:

1、说课、上课:

安排2名教师围绕主题组织2节研讨课。执教者除了写出教案外,还要按要求写出说课的说课稿。说课稿的内容包括说教学理念、说教学目标、说课标教材、说教情学情、说教学程序、说教学反思几个方面。研讨课是2位老师执教同一篇课文。

2、听课活动

(1)参加教研研讨的教师都要围绕下述内容听课。其内容要点是:

*你认为应如何发挥好“范文是一个例子”的功效,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如何准确使用语言。在这个过程中研究性的学习哪些方法、途径怎样贴近学生需要的。

在课堂教学中,讲授内容要尽量少而精,陈旧的、微小的细节可以删除,避免“照本宣科”,提倡师生交流,扩大课外补充的容量。讲解一篇课文,课文内容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理解、交流,学生没有说到的重要问题,教师可以指出,并讨论理解。一篇简单的课文可以完全让学生自己学习,解决课文的重点难点,教师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在交流中可以补充。(在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问题思想)

*在本次课的教学中,教师运用了哪些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2)参加教研研讨的教师听课应做详细的记录。记录一般要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师的重点提问、学生的典型发言、师生、生生的互动情况、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中的失误等;对听课内容要有所选择。一般来说,教学过程可以简明扼要地记录,讲课中符合教学规律、有创新、有特色的好的做法或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等可以详细地记录,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或自己的见解也可以详细地记录下来;课后对记录要快速进行整理,在进行理性的思考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一些共性的东西,推广或提倡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等,提出一些改进的意见和要求等;围绕要点,将自己的体会、感受写下来。(3)听课教师要写出书面评课意见。以避免无准备的评课和评课的随意性。每一位听课教师都要有在评课时发言的思想准备和内容准备。

3、评课活动:

评课可以是选派代表评课,也可以是所有观课教师逐一评课,还可以是对话式评课插话式评课。对于评课,所有参加当次校本教研活动的教师都要高度重视。评课的质量往往决定活动的质量。

现场对话。在主题发言和评课的基础上,围绕研讨主题进行现场对话。现场对话是多向的。对话的话题可以是研讨的主题,也可以是研讨课中的任意一节课,还可以是主题发言中的某一个观点。在研讨主题的调控下,对话不完全是主题发言人或研讨课执者与全体参与教师之间的对话,也可以是参与教师之间的对话或是参加

活动的专家与参与教师之间的对话。现场对话是主题发言、说课和评课的延伸和发展,也是提升校本教研活动质量的很重要的一环。

专家点评。专家可以教研室的教研人员,也可以是学校的骨干教师,还可以是校内外教育教学专家。专家点评不是对本次校本教研活动过程的简单重复,而是对本次校本教研活动内容的提升。专家评点要对本次校本教研活动的所有材料进行全面的整理分析,以期得出关于研讨主题的整体的、全面的看法,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16篇:校本课程活动计划

“好习惯伴我成长”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培养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主要目标,充分认识新时期学校教育中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贯彻《中小学德育大纲》、《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文件要求,扎实细致、持之以恒地开展习惯养成教育活动,以促进学生行为习惯、个性品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活动目标:

1、让学生分清什么是好习惯,什么是不良习惯。

2、了解和认识习惯对于人一生的影响和作用。

3、培养学生从身边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4、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培养自觉养成好习惯的心理,学会合作学习,锻炼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初步获得社会经验与能力。

6、通过这次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7、通过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活动重点:

将习惯养成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经历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内容:

(一)学习习惯:

1、学会倾听的习惯

2、善于思考的习惯

3、敢于提问的习惯

4、与人合作的习惯

5、自主读书的习惯

6、认真书写的习惯

7、自评互评的习惯

8、搜集资料的习惯

9、动手操作的习惯

10、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二)行为习惯:

1、举止文明的习惯

2、诚实守信的习惯

3、尊重他人的习惯

4、守时惜时的习惯

5、懂得感恩的习惯

6、勤俭节约的习惯

7、遵守秩序的习惯

8、勤于动手的习惯

9、锻炼身体的习惯

10、讲究卫生的习惯

五、具体措施:

1、从细节抓起,采取多项措施,设良好的环境氛围,扎实有效地进行“好习惯伴我成长”养成教育,努力倡导并营建“健康、文明、好学”的小学生新形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在工作中,坚持把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放在首要位置,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通过强化训练,把习惯养成教育落实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3、开展以“好习惯伴我成长”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丰富教育教学形式,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受到教育。

4、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通过家长会和平时与家长的交流,要家长了解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以身作则,并积极配合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五、时间安排:

本主题共设计两个方面的内容,本学期讲第一部分“学习习惯”。具体时间如下:

九月:前言

1、学会倾听的习惯

2、善于思考的习惯 十月:

3、敢于提问的习惯

4、与人合作的习惯

5、自主读书的习惯

十一月:

6、认真书写的习惯

7、自评互评的习惯

8、搜集资料的习惯

十二月:

9、动手操作的习惯

10、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一月:总结评比

“传统节日”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传统节日文化是悠久民族历史的根,也是璀璨民族文化的核心。通过本次主题活动,让学生能产生发自内心的对中国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热爱,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正确认识和了解传统节日,增长知识和才干,完善自身,立足社会。

二、活动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调查,采访让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有更深了解,通过查阅资料,让学生对每个传统节日的民俗风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通过活动,了解一些我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了解与传统节日有关的人物故事。

3、通过活动初步学会调查探究的方法,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感。

(二)能力目标

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2、学会调查、收集、整理资料、自制与节日相关的小书签比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各种事实践活动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中华民族。

2、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三、活动重点:

丰富学生节日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和树立认识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思想观念,增强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课程内容

1、春节

2、元宵节

3、清明节

4、端午节

5、七夕节

6 中秋节

7、重阳节

8、腊八节

五、采取的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力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现知与行统

一、教育与管理相结合。

2、通过社会调查、采访及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中华民族。

3、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4、通过活动初步学会调查探究的方法,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感。

5、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学生节日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和树立认识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思想观念,增强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六、活动安排:

本主题共设计八个节日,本学期讲后四个,具体时间如下:

九月:七夕节

十月:中秋节

十一月:重阳节

十二月:腊八节

一月:总结评比

第17篇:校本课程活动计划

第二学期校本课程活动计划

一、活动设计背景

开设校本课程是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全面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素质的步骤之一。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环保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我校的学生校本课程开设符合素质教育的精神,达到上级部门的要求,并符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走出我校的特色之路,特制订本方案。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从教育发展的层面上看,以学校为主体,充分利用学校与社区的教育资源的校本课程开发,是改革开放来,教育制度内权力与资源的重新配置,体现出我国教育的开放性和民主性。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有利于课程理论与实践的不断丰富和完善。由于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连续的动态和生成过程,学校教师拥有课程开发的自主权,能根据具体情况经常进行评估、修改课程,所以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课程向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方向发展,使教育体现出时代感。

从学校发展的层面上看,校本课程主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或地方的课程计划、学生需要及学校的课程资源来开发,是国家课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以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有利于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特别有利于学校办出特色。我校要成为有特色的、具有“示范性”学校,除了落实好国家、地方课程外,应有自身的办学思路和风格,而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校本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都是由学校教师来承担,有利于教师专业精神、专业技术的提高,个性特长的发挥,有利于造就一支专业素质和理论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同时,校本课程的开发还有利于学校的自我评价和教师的在职教育。

从学生发展的层面上看,当前课程的主要部分是国家课程,其设置和教学计划无法兼顾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实际,也不能兼顾不同学生的不同的个性特长发展的需要。而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是学校和教师,他们最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兴趣,并能集中学校和社区教育资源中某些方面的优势,开发的课程也最易被学生认可和接受。因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可以有效地解决“只有共性、缺乏个性”的课程体系所造成的“千校一面”的现象。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自主发展和个性发展,弥补国家课程中综合性、实践性的不足,有利于学生审美价值观的形成、判断能力的提高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从时代的要求来看,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植物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生态因子,丰富多彩的植物为人类提供了适宜的生活环境,认识、了解植物,将使我们能更好的保护植物,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为了人类的生存,子孙后代的幸福,需要人人都来保护植物。从小做起,让学生认识植物,了解植物、热爱植物,科学地利用植物资源,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现代环境人,利用科学造福于人类。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新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校本课程的确定,要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审美情趣;要利于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科学知识,认识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要利于调动学生的主体行为,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要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科学实践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动手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和交流等多方面的能力。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体现时代要求,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充分以学校和社区丰富的物质、人力、课程资源为依托、结合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开展特色教育,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通过植物环保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关心、热爱自然,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对植物的兴趣;通过认识植物,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懂得常见的植物的名字与一些简单的功效,能利用植物服务于生活;通过植物的种养与研究,掌握一定的种养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五、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精心设计课程与教学方案,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能力。因此,拟设立课程如下:

(一)认识植物:包括认识常见的植物、了解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植物与环保的关系等。

(二)绿色饮食:包括了解常见的植物的药效、蔬菜的营养、水果的营养等。

(三)绿色故事:包括植物的趣闻、有关植物的传说、故事等

(四)植物养植:包括动手种植、实验研究等

(五)绿色假期:了解有关森林保护区、自然景区的植被情况与旅游资源的保护等。第一学期校本课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校本课程是体现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培养目标上一致性的前提下,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资源状况,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而设置的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我校将以校本课程开发为突破口,逐步把学校建成办学上的高标准、教学上的高效益、管理上的高效率、特长上的高质量、社会上的高信誉为标志的特色学校,使教师参加课程的开发,赢得继续教育的良机,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更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需要,尽可能地培养出有个性、有内涵、有品味、学业有所长的未来人才。

二、工作目标

1、在上学期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八门校本课程的实施和管理。

2、受基建场地等因素影响,本学年拟暂停开设“形体艺术”课程,新增一门校本课程“音乐欣赏”。

3.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前两年开发情况,本学年采用按年级确定课程,逐年滚动,使已开发的课程有一个稳定调整过程,更利于课程研究的深入发展。

4、在上学年开发校本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寻找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结合点,将两者有机组合,探索出一条高效节能的课改新路。

三、主要工作

(一)培训师资

1、校本课程理论培训(主要以大组活动为主)

培训方式:讲座、研讨

内容: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素养刍论(市、区校本课程研究专家)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主要以小组活动为主)

针对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教师开展与其所承担的科目相关的专业培训,如:秋白新精神的介绍;安全知识的学习;收藏知识的学习等。

(二)教材、教案编写

1.明确编写意图,已有的七门课程分组按主题继续编写教材、预案,也可把原有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增删调补;新增的“音乐欣赏”课程要以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审核通过的“课程纲要”为依据编写系列教材及预案,为今后校本课程的滚动发展作好准备。

2.教材与教案的编写要将所用的教学用具及网络资源方面的内容包括进去,以方便教师、学生在实际教学中使用。

3.教材的编写要注意科学性、可读性和系统性,同时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三)校本课程实施的组织和管理

①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实施,教学管理人员随机听课、测评。 ② 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育反思,及时总结经验,至少撰写一篇优秀的校本课程故事,学期结束时汇编成册。

③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校本课程研讨和定期大组例会相结合,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④明确课堂常规,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要做到“三不,三认真”——不迟到,不上没准备的课,不随意调课、代课;认真编写教材、预案,认真检查学生出勤,认真搜集课程资源上好课。

校本课程实施委员会及教科室将采取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方式,定期把检查结果予以反馈、通报。

(四)校本课程的评价

本学年将在校本课程的评价方面作一些尝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 ⑴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 ⑵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 ⑶学生、家长问卷调查的结果。

2、对学生的评价

⑴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

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 ⑶学习的成果,如:“收藏”的作品,“秋白研究”的短剧,安全知识竞赛成绩等;

⑷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在成长册中补充相关校本课程的内容。

3、对课程的评价

召开校本课程评估会议,邀请学生、家长、课程开发人员及有关专家一起对已有课程进行绩效评估,以达推陈出新、不断完善我校校本课程的目的。

本学年我们将开展“优秀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者”和“优秀校本课程活动小组”评比,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能进一步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研究热情,使他们更好地投身到我校校本课程的科研中去。

四、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调整意见

我校校本课程已有两年开发实施经历,以前主要采用“学生自主选择·教师分班教学”的模式,学校提供校本课程菜单,让学生自主选择,以走班方式开展教学。通过两年实施,总体感觉收获很大,主要是对于校本课程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也积累了一些课程开发实施经验,但我们在实际操作中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走班学生年龄层次、认识水平有差异,这对教学活动的开展造成了一定困难。

2、过去一直采用滚动方式进行课程开发,这对课程的具体开发实施者——教师来说负担压力相当大,因此现在课程开发已逐渐步入瓶颈期,这不利于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3、由于学校处于规模再扩大的非常时期,场地设施十分有限,客观条件的局限对课程的实施十分不利,所以部分课程需要作适当调整。

基于上述的几个问题,因此本学期校本课程实施工作需要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局部调整,主要体现在校本课程实施的具体操作方式有所变化,具体如下:

㈠原有的七门校本课程(秋白研究、安全教育、诸子文化、文明礼仪、数学文化、收藏、玩中学)继续保持稳定,但本学年由于场地局限,“形体艺术”暂停,拟增开“音乐欣赏”课程。在这一年过渡期中,要求各课程开发教师继续做好本课程的后续研究工作。

㈡每个年级开设两门校本课程,具体某年级开某两门课程可以先征询各校本课程任课教师意见,然后学校在此基础上综合各方面因素再进行调整。原则上根据各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兴趣对两门课程的课时进行合理分配,如一学期总课时是16课时,教学内容多、学生兴趣浓的课程大概10—12课时,另一门课程则是4—6课时左右。

㈢各年级开设的课程确定后,可以根据所在年级班级的实际情况确定校本课程任课教师(原则以原校本课程组教师为优先考虑对象)。

㈣将校本课程教学任务纳入教师额定工作量,正式进入课表,由教导处根据教科室提供的任课教师名单统一排课。

㈤教科室对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具体过程如教学内容、教学常规、教学评价、课程评价等进行全程指导和监控,以促进校本课程体系的逐步完善。

㈥学校将在能力允许范围内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提供支持和保障。

五、第一学期校本课程工作安排表

1、新学期校本课程组长会议(暂定8月28日)

2、校本课程期初工作布置会议(8月30日)

3、七八年级校本课程正式上课(第一周)

4、校本课程教材、预案检查(9月3日前)

5、校本课程教师培训(十一月中旬)

6、校本课程公开观摩课活动(十二月中旬)

7、开展学生、家长、教师问卷调查和座谈会,了解课程实施情况,做好学生、教师、课程评价的准备(十二月中旬)

8、汇编“觅小校本课程研发手册” 及“校本课程教材教案集”,整理、收集校本课程资源包(一月初)

9、召开校本课程学期总结会议,进行阶段评价、反思,以进一步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为下学期校本课程的深入研究做准备。(放寒假前)

评比“优秀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者”(放寒假前)

第18篇:初中体育校本研修活动设计方案

初中体育校本研修活动设计方案

学校 :宁都第五中学

学科: 体育

年级 :七至九年级

负责人:

王海明

成员 :宁都第五中学全体体育教师

活动主题 通过“同上一堂课”活动,共同探讨体育新课程怎样进行教学设计

活动目的 1、通过校本研修活动,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传统到教学方式,从以往的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动性、机械训练到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勤于动手、乐于探究。

2、借鉴他人课堂教学设计的新理念、新方法、新策略,使课堂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3、通过活动,加快我校培养青年教师的步伐,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使所有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教师和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流程

一、研究内容:共同探讨体育新课程怎样进行教学设计,才能真正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层次:看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效果

1、教学目标是否体现了三维性;是否准确,主要看能否体现“学情”,把握教学重点;同时还要注意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

2、教学结构是否合理,主要看学生在课上是否有足够的练习时间和锻炼时间。

第二层次:看教材处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1、主要看教师是否在课堂上能准确地把握教材,敢于对教材进行大胆取舍。

2、教师地教法是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引起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让学习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同时看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能否根据学生的表现改变原来的教法。

3、教学手段的使用对课堂是否真正起到了作用。

二、活动时间及形式:

(1)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

(2)分散时间进行个人备课、上课活动。每周二下午共同研讨。

四、参与人员:

宁都第五中学全体体育教师

五、具体做法:

(一)集体备课

根据我校班级少、同头班级少的实际情况,建立“学科组”集体备课制度。学科组在研修组长的带领下,在规定时间内每人各备一个指定内容的教案,再利用每周二集体教研的时间集体备课,大家在一起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组合成一篇课例。

(二)课堂实践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研组的每个成员均用这篇课例上课。待第一位教师上课后,老师们针对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教学效果进行集体评课,反思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形成二次教学设计,使下一位上课教师弥补教学遗憾,这样及时有效地把实践总结再应用于实践,实行“跟进式研究”,使老师们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通过互动研讨使教师们对教材有了一定深度的理解,心中有了明确的教学思路

第19篇:初中物理校本研修活动设计方案

初中物理校本研修活动设计方案

活动主题 通过“同课异构”活动,共同探讨初中物理新课程怎样进行教学设计

活动目的 1、通过校本研修活动,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传统到教学方式,从以往的物理教学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到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勤于动手、乐于探究。

2、借鉴他人课堂教学设计的新理念、新方法、新策略,使课堂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3、通过活动,加快我校培养青年教师的步伐,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使所有物理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教师和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活动流程

一、研究内容:共同探讨物理新课程怎样进行教学设计,才能真正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层次:看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效果

1、教学目标是否体现了三维性;是否准确,主要看能否体现“学情”,把握教学重点;同时还要注意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

2、教学结构是否合理,主要看学生在课上是否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探究时间。

第二层次:看教材处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1、主要看教师是否在课堂上能准确地把握教材,敢于对教材进行大胆取舍。

2、教师的教法是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引起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让学习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同时看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能否根据学生的表现改变原来的教法。

3、教学手段的使用对课堂是否真正起到了作用。

二、活动时间及形式:

(1)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

(2)分散时间进行个人备课、上课活动。每周四下午共同研讨。

四、参与人员:

东津镇中心学校全体物理教师

五、具体做法:

(一)集体备课

根据我校班级少、同学科老师级少的实际情况,建立“学科组”集体备课制度。学科组在研修组长的带领下,在规定时间内每人各备一个指定内容的教案,再利用每周四集体教研的时间集体备课,大家在一起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组合成一篇课例。

(二)课堂实践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研组的每个成员均用这篇课例上课。待第一位教师上课后,老师们针对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教学效果进行集体评课,反思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形成二次教学设计,使下一位上课教师弥补教学遗憾,这样及时有效地把实践总结再应用于实践,实行“跟进式研究”,使老师们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通过互动研讨使教师们对教材有了一定深度的理解,心中有了明确的教学思路。

第20篇:校本课程

1少先队礼仪------我是光荣的少先队员(1课时)

学校大队部要求每个班级举行一次以“森林防火”为主题的主题中队活动。这可难倒了各个班级的少先队员们,大家都不知道规范的队仪式是什么样的。大家正在愁眉苦脸的时候,大队长王小明说:我知道我知道,队仪式是这样的„„

我知道: 少先队在重大的节日组织集合,或者举行大、中队活动,以及夏令营的式和结营式,都应该举行队会仪式。队会仪式一般程序:

(一)全体立正;

(二)出旗(鼓号齐鸣,全体队员敬礼。旗手与两名护旗从后到前,从左到右,至队前);

(三)唱队歌;队长讲话,宣布活动开始;

(五)进行活动(即队会内容);

(六)辅导员讲话(活动结束后简短小结);

(七)呼号(旗手举起队旗,辅导员和队员举起右手半握拳举至肩上,队会上一般由辅导员领呼队的呼号。应邀参加队会的贵宾也可领呼);

(八)退旗(鼓号齐鸣,全体队员敬礼。旗手与护旗沿着出旗路线退旗)。

举行队会仪式时,我们都应该佩戴好鲜艳的红领巾保持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我们将在这种队组织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教育,并感到作为一名队员无比光荣和自豪。

我知道少先队大队旗是这样的:

我知道少先队中队旗是这样的:

我会做: 在班级中开展一次主题班队活动。 2尊师礼仪------我是尊敬师长的好少年(1课时)

王小明和丁大朋去找李老师讨论秋日拉练的事宜,说到秋日拉练,丁大明兴奋极了,他“砰”地一声把办公室的门踢开了。王小明赶紧说:“大朋,你这样做可不对!”

我知道: 1学生在校园内进出或上下楼梯与老师相遇时,应主动向老师行礼问好:\"老师好!\"\"校长好!\"。

2学生进老师的办公室时或宿舍,应先敲门,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 3在老师的工作、生活场所,不能随便翻动老师的物品。

4学生对老师的相貌和衣着不应指指点点,评头论足,要尊重老师的习惯和人格。

古代名人尊师的故事:

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我会做: 同学们,如果你在校园中看到自己的老师和一位你不认识的老师在一起,你该怎样做呢? 3同学间礼仪------我是友爱同学的好少年(1课时)

班里将要新来了一个女同学,是从乡下转来的,普通话不够标准,口音很重,学习成绩也不好。李老师召集班干部开会,会议主题是:“怎样让新同学早日融入到我们班级中?”班干部们联系了平时同学们相处中的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我知道: 同学之间的深厚友谊是生活中的一种团结友爱的力量。

注意同学之间的礼仪礼貌,是你获得良好同学关系的基本要求。同学问可彼此直呼其名,但不能用“喂”、“哎”等不礼貌用语称呼同学。在有求于同学时,须用“请”、“谢谢”、“麻烦你’’等礼貌用语。借用学习和生活用品时,应先征得同意后再拿,用后应及时归还,并要致谢。对于同学遭遇的不幸,偶尔的失败,学习上暂时的落后等,不应嘲笑、冷笑、歧视,而应该给予热情的帮助。对同学的相貌、体态、衣着不能评头论足,也不能给同学起带侮辱性的绰号,绝对不能嘲笑同学的生理缺陷。在这些事关自尊的问题上一定要细心加尊重,同学忌讳的话题不要去谈,不要随便议论同学的不是。

我会做:

1、新来的同学姓孙,有些男同学就给她取了外号“孙悟空”,这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2、新同学孙明明英语跟不上,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3、秋日拉练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4集会礼仪(1课时)

每周我们学校都要进行升旗仪式,你知道升旗仪式有些什么注意事项吗?

我知道: 集会在学校是经常举行的活动。一般在操场或礼堂举行,由于参加者人数众多,又是正规场合,因此要格外注意集会中的礼仪。

特别是升国旗仪式。全日制中学小学,除假期外,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升挂国旗时,可以举行升旗仪式。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升降国旗是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方式。无论中小学还是大学,都要定期举行升国旗的仪式。升旗时,全体学生应列队整齐排列,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当升国旗,奏国歌时,要立正,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直至升旗完毕。升旗是一种严肃、庄重的活动,一定要保持安静,切忌自由活动,嘻嘻哈哈或东张西望。神态要庄严,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所有在场的人都应抬头注视。

我会做:

1、升旗仪式的时候,你迟到了,国旗已经缓缓升向旗杆顶端,你还在操场边上,没有进入到队伍中,这时你应该( )。 A、快速跑到自己班级的队伍中。

B、等在原地,行少先队队礼,等国旗升到到旗杆顶端再跑到队伍中。 C、赶快转身跑回教室。

2、唱国歌的时候,你应该( )。 A、大声一点,唱的很认真。

B、看到别的同学唱的不够认真,也学他一样。 C、怕自己五音不全,不敢唱出声音。

校本课程活动设计方案
《校本课程活动设计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