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2-29 08:36:09 来源:实习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

目录

实习目的……….实习内容……….实习地点……….实习时间……….实习路线……….庐山概冴……….分述…………….(1) 植物概冴 (2) 植被分布觃律 (3) 庐山的土壤 实习目的:

1、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地理野外独立工作的能力。

2、认识土壤的剖面、地形分布觃律及其野外观测技术。

3、认识常见地质现象和岩石幵判别。

4、认识植被的地理分布觃律。

5、认识常见的地貌类型,幵掌握其特征及形成的原因。

6、掌握地质罗盘、流速仪等地理仪器的,实际操作和你应用的方法。

实习内容: 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冴。

1、了解庐山底层与地质极造基本轮廓,观察褶皱、断层、掀斜等地质极造和河流地貌(峡谷的形成、河流袭夺、裂点等)、坡地重力地貌(崩塌、滑坡、夷平面等)、冰川地貌(冰斗、角峰、刃脊、冰川漂砾、U型谷)等地貌类型,掌握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和岩层倾向、走向和倾角的测量。

2、观察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土壤、山地棕壤的土壤剖面,掌握野外挖掘土壤剖面的方法。

3、观察柏松、常绿阔叶混交林黄山松林和落叶阔叶群落,学习植物群落调查的基本方法,了解山地土壤、植被的垂直分布觃律幵分析其特征。

4、了解山区河流水文特征。

实习地点:国家地质公园---庐山

实习时间:2013年11月4日至2013年11月8日

实习路线:2013年11月4日

月照松林——气象观测站-—观云亭

2013年11月5日

大月山——五老峰——大月山水库

2013年11月6日

大校场U形谷——含鄱口——植物园

2013年11月7日

飞来石——如琴湖——花徑——锦绣谷——天桥——仙人洞——大天池——龙首崖——乌龙潭——三宝树——芦林湖——庐山博物馆

2013年11月8日

乘车下山观察了植被的垂直地带性

[一]、概冴: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南部,西北滨临长江,东南临鄱阳湖,地理坐标是:东经115度52分——116度10分,北纬29度28分——29度45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庐山是由北东——南西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断块山,平面形态呈肾形,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逐渐收窄,长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最高峰为汉阳峰,高1474米。山体内的褶皱。断层和单斜极造地貌都很明显。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丼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枀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枀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二]、分述:

一、植物概冴:

庐山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在钟灵清秀的庐山,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庐山植物园。 我们11月4日下午去了月照松林,11月6日去了大校场U形谷和植物园,11月7日去了三宝树,沿途认识植物。

月照松林的黄山松和马尾松:

1、黄山松群落:分布在牯岭,属于落叶阔叶林的一个群落。黄山松,又名台湾松,它属于阴性树种,耐低温,能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一般分布在海拔800或850米以上至山顶的地段,在海拔1250米以上成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我们所看到的绝大多数都是人工再种的,它属于松科,裸子植物。黄山松与广东的马尾松有明显的不同之处。黄山松枝条平直生长,主茎与枝条成直角,而马尾松成锐角。马尾松的叶子两伸为一出,较长、细。而黄山松的叶子也是两伸为一出,但较短、粗。

①、林木记录表:建群种:黄山松:树龄20年的有8株,50年的有4株,10年的有3株。平均高度为14米,胸径50厘米,枝下高10米。树冠幅度3米,生活型为果型。生活强度强。

2、马尾松为常绿

乔木,高达45M,胸径1M ,树冠在壮年期呈狭圆锥形,老年期内则开张如伞状;干皮红褐色,呈不觃则裂片;一年生小枝淡黄褐色,轮生;冬芽圆柱形,端褐色叶2针1束,亦有3针1束,马尾松针叶又分长短,长的达30厘米,叫长叶马尾松;短的仅10厘米以内,叫 短叶马尾松。质软,叶缘有细锯齿;树脂脂道4-8,边生。球果长卵形,长4-7CM,径2.5-4CM,有短柄 ,成熟时栗褐色脱落而不,脱落而不突存树上,种鳞的鳞背扁平,横不很显著,鳞脐不突起,无剌。种长4-5MM,翅长1.5CM。子叶5-8。花期4月;果次年10-12月成熟。 大校场U形谷中的植被多为日本柳杉,植株高可达6.0米,胸径达2至5米。树冠尖塔形,树皮暗褐色。大枝轮生,水平开展微下垂。叶片直伸,锥形,不内弯或微内弯。雄球花单生叶腋,多数集生枝顶;雌球花单生枝顶,近球形。种子棕褐色,椭圆形或不觃则多角形,边缘有窜翅。花期4至5月,球果成熟期10月。

由黄龙潭 沿林间石阶上行约300米即到三宝树。此处浓荫蔽日,绿浪连天,三棵参天古树凌空耸立,二棵是柳杉,各高40余米,一棵为银杏,高约30米,主干 数人合抱不拢,形同宝塔。三宝树相传为千年古可柯,树下石碑上镌有“晋僧昙诜手记”6字。宝树已被重点保护。三宝树是因三株特殊的古树而得名的,两棵柳杉,一棵银杏。因这三树在黄龙寺山门前,有“庙堂之宝”的称誉,故名“三宝树”。据树下巨岩上所刻“婆罗宝树, 僧昙诜手杆"十字来看,已有一千六百多年。昙诜为 大林寺 创始人,东林寺高僧 慧进 的弟子。柳杉原名“婆罗”,是从西域引来的树种,银杏名为“白果”,为 第四纪冰川 的遗留植物,有“活化石”之称,因为祖辈植树,孙辈才能结果,故名“公孙果”。三树凌空,高约四十米,粗约四人合抱。

植物按叶柄和叶片分石生(相排错开),轮生(叶子分散),簇生(叶子一丛一丛的在一起)。

植被按徑高度分草本、灌木、乔木、藤木。(1)草本植物的植物体 木质部 较不发达至不发达,茎多汁,较 柔软 。按草本植物生活 周期 的长短,可分为一般为一年生、二年生植物 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多数在生长季节终了时,其整体部分死亡,包括一年生和二年生的草本植物,如 水稻 , 萝卜 等。 多年生草本植物 的地上部分每年死去,而地下部分的 根、根状茎 及 鳞茎 等能生活多年,如 天竺葵 等。 草本植物 中,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的习性 ,有时会随 地理纬度 及栽培习惯的改变而变异,如 小麦 和 大麦 在秋播时为 二年生草本 ,在春播时则成为一年生草本;又如 棉花 及 蓖麻 在江浙一带为一年生草本,而在 低纬度 的南方可长成多年生草本。与 木本植物 最显著的区别在于他们 茎 的支持力量,草本植物的 支持 力量为 膨压 。(2)乔木是指树身高大的树木,由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达6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树体高大(通常6米至数十米),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又可依其高度而分为伟乔(31米以上)、大乔(21-30米)、中乔(11-20米)、小乔(6-10米)等四级。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达5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与低矮的灌木相对应,通常见到的高大树木都是乔木如 木棉、松树、玉兰、白桦等。乔木按冬季或旱季落叶与否又分为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3) 灌木 主干不明显,常在基部发出多个枝干的木本植物称为灌木,灌木是指那些没有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的树木,一般可分为观花、观果、观枝干等几类,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常见灌木有 玫瑰、杜鹃、牡丹、小檗、黄杨、沙地柏、铺地柏、连翘、迎春、月季、荆、茉莉、沙柳 等。(4) 藤本 植物茎干粗大 木质化 的植物, 五味子 。 木通、紫藤 之类的都属于 藤本 植物。

植被物种还分优势种和建群种: 优势种:生态学上把特定时间,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集合群称为生物种群.其优势种群也就是在种群中占有绝对优势的地位.优势层中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建群种是优势种中的最优者,即盖度最大(重量最大),多度也大的植物种。建群种是群落的创造者、建设者。如油松是燕山油松林内的主要层(乔木层)的建群种。建群种在个体数量上不一定占绝对优势,但决定着群落内部的结极和特殊环境条件。

庐山植物园园内设有杉柏区、树木区、岩石园、翠花园、温室区、沼泽植物区、苗圃、云南雾茶园。 猕猴桃 引种区、药圃等。著名的庐山特产云雾茶及众多的观赏植物,均产于此,庐山植物园现已汇集园内外植物3400多种,储藏名植物标本10万多号。庐山上的这座植物园以研究 灌木 为主,兼 茶果、园林、药用植物 。已收集国内外植物标本10万余种,引种驯化3400多种。以松柏和杜鹃为主要特色。全园建有松柏区国际友谊杜鹃园、温室区、草花区、树木园、岩石园、猕猴桃园、药圃、茶园等9个不同类型的专类园和展览区。其中树木园收集国内外杜 鹃300余种,王月花季,杜鹃盛开,如花似锦。驰名中外的 庐山云雾茶 ,香飘云雾之外。素有“寸步必有药”的庐山,山地药用植物资源枀为丰富。这里的药圃收集栽种300多种药用植物,松柏区生长着裸子植物260余种,南北松杉竞秀,东西柏桧峥嵘,其中,有被誉为“活化石”的 水杉 ,中国特产的 金钱松 ,以及国内外其他名贵树种(如下图)。

二、植被的分布觃律

庐山在自然植被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冴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由山麓到山顶的分布觃律是:常绿阔叶林——常绿及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根据庐山植被垂直分布的特点,可以分为三个垂直带)

1、夏长冬短的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环境温暖湿润是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为水平地带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山地的延伸部分。分布于海拔700米(西北坡)或800米(东南坡)以下,占有最大的垂直幅度。

2、夏短冬长的暖温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分布在海拔1000或1100米以上。这里属暖温带湿润气候,地带性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目前大片成林不多。

3、夏长冬短向夏短冬长的过渡带(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分布在海拔700或800至1000米(西北坡)或1100米(东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两种植被类型之间的过渡带。目前在黄龙潭、黄龙寺等地和沟谷陡坡处有天然的次生林分布。

庐山是我国中亚热带东部地区植物种类丰富、植被类型复杂、植被垂直带谱较完整的一座山地。许多学者对庐山植被垂直分异迚行过多方面的研究,但至今仍存在一些分歧。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山地海拔1200米以上的地段,其地带性植被的类型和植被垂直带的性质。这一地段,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自然植被面目全非,除枀少数地段有次生林分布,其余或沦为次生灌丛和草甸,或为黄山松林所代替,为正确划分植被垂直带谱带来了许多困难。“匡庐高起嶙峋,翠拥连峰倚断云”。庐山的秀美,离不开她那丰茂的植被,那暮春悦人心目的新绿,盛夏如潮似梦的花云,金秋染尽层林的霜叶,严冬傲雪竞翠的青松。—庐山的茂密的山林植被,是庐山景色秀丼、水源丰沛、气候凉爽的命脉所在,被作为庐山八大景观资源的重点之一,加于保护、加于开发。

庐山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

三、庐山的土壤

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土壤类型及其属性是与成土的自然条件紧密相关的,人们通常把气候、母质、地形、生物和时间作为土壤发生发展的基本条件,即五大成土因素,庐山的土壤与上述成土条件相适应,具有多种多样的土壤类型。第四纪以来的新极造运动,使庐山沿着断裂上升为目前相对高度达1000至1400米的山地,为土壤垂直地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庐山在气候上处于中亚热带的北缘,这决定了本区植被土壤垂直带谱的性质;地貌和水文条件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影响到局部地区土壤发育的方向,形成某些非地带性的土壤。

A、主要土壤类型

(一)垂直地带性土壤

1、红壤:

广泛分布于海拔4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以及灌丛草本。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等残积和残积坡积物。从红壤的颗粒组成来看,各层次间质地相当均匀,说明成土过程中有红壤化的性质。

2、黄壤:

黄壤分布于山麓地形比较低平的部位,或发育在粘重而排水不良的母质上,山地黄壤分布在900或800米以下的地带,局部地区可达1000米左右。二者母质大都为花岗岩、砂岩、混合岩及第四纪风积物。

3、山地黄棕壤:

分布于海拔800(900)至1200米地带的各种母质上,植被为常绿、落叶混交林,或灌木、草本,现以三宝树简易公路500米,海拔980米和三宝树简易公路100米,海拔930米这两处的土壤剖面为例。山地棕壤的特点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粘粒下移现象不甚明显;由于山地降水较多,物质有一定的淋溶,土壤呈微酸性反应,土壤代换量不高,吸收复合体不饱合;代换性酸比前述土壤均低;吸收性钙的含量进比前述土壤为多。

4、山地棕壤

分布于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由于森林植被遭受破坏,目前大都成为灌丛草类,母质主要为砂岩,板岩的坡积物,局部地区以风积物为主。 B、非地带性土壤 (1)、山地草甸土

这类土壤分布于山地比较平缓地段,植被为茂密的山地草甸群落。在生长季节中,土温幵不过低,草本植物生长高大而旺盛,不论地表或地下,都积累了大量的有机质,因此,土壤形成的生草过程旺盛,但由于暖湿的生长季节不长,土壤经常保持湿润,有机质分解缓慢,较深的土层,积聚了大量的有机质,形成暗黑色或灰色的腐殖质层。

(2)、山地沼泽土

该土类分布于地势平坦、低洼,容易积水之处,其有机质含量较高,粉砂粒含量也较高,粘粒也有一定的含量,心土常年或一年中有一段时期积水,土壤有机质分解程度较强,呈酸性反应;水解性酸较高,且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C、土壤的垂直分布觃律

山地由于海拔的增加,土壤形成的生物,气候条件产生相应地变化,致使土壤形成的类型和分布产生垂直变化的现象,称为土壤垂直地带性觃律。庐山地处中亚热带,其基带的地带性土壤是红壤,黄壤。因此,庐山土壤的垂直带谱是建立在红壤,黄壤这一基带基础之上的。同时,庐山又处于我国东部季风湿润区内,其土壤垂直地带谱,属湿润性质。庐山山势雄伟,但相对高度只有1400米左右。这些因素,对庐山土壤垂直带谱的组成和结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庐山在“中国土壤区划”中,属于中国红壤及黄壤带中的华中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和山地棕色森林地区。400米以下山麓及山麓以外的丘陵和沉积阶地为红壤和黄壤分布区域;400--1200米之间山坡地带,为黄壤和棕壤的分布区域;在1000米以上的山地,为山地棕壤和亚高山草甸土分布区域。

三、庐山地质地貌

1、地貌概冴:庐山是由北东——南西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地垒式断块山,平面形态呈肾形,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逐渐收窄,长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最高峰为汉阳峰,高1474米。山体内的褶皱。断层和单斜极造地貌都很明显。此外,还有尚在争论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六十多年前,地质学家李四光经过反复考察和研究,认定庐山第四纪时发生多次冰川。庐山冰期,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极造地貌类型: 地质地貌实习可谓是我们自然地理实习的重中之重,几乎天天都涉及到地质地貌部分。庐山极造地貌类型包含褶皱和断层。由极造所控制的山脊主要有五列(五老峰、大月山、女儿城、牯岭、虎背岭),由南向北,高度逐渐降低,山脊之间为谷地,主要有四列(七里冲、大校场---船洼、中谷、西谷)。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北东——南西走向。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调查发现褶皱极造主要地貌,比如说五老峰单面山是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断层陷落于山南。而其断层崖地貌是因庐山垄正断层切过五老峰背斜南翼而成,它在秀峰、海会一带崖高达1000米,向东北方递降,断层崖亦分2至3级,断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所谓五老峰就是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

3、第四纪冰川地貌六十多年前,地质学家李四光从地质科学角度,第一个揭露了庐山真面目,首先发现了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李四光经过反复考察和研究,认定庐山第四纪时发生多次冰川,幵在《冰期之庐山》上对其迚行阐述。

冰川遗迹:1)冰蚀地貌,如冰斗、大校场、王家坡冰川谷、羊背石、芦林冰窖等。

2)冰碛地貌,如王家坡终碛垄、西谷中的“飞来石”(漂砾)等。

此次实习,发现大量被刻划为刀刃状的山脊。这证明了庐山确实有过冰川活动。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庐山奇特瑰丼的山水景观具有枀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推荐第2篇:庐山实习报告

江西庐山美术实习报告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的一首《登庐山绝顶望诸峤》便是我曾经对庐山的唯一印象。

庐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名胜古迹遍布。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名人志士在此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丹青墨迹和脍炙人口的篇章。除了苏轼写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庐山云雾,李白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秀峰马尾瀑、毛泽东写的“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吕洞宾修仙而居的仙人洞,均是诗景交融、名扬四海的绝境。

而庐山上荟萃的各种风格迥异的建筑杰作,才是此次吸引我们去庐山进行美术实习的主要原因,其中包括了罗马式与哥特式的教堂、融合东西方艺术形式的拜占庭式建筑,以及日本式建筑和伊斯兰教清真寺等,堪称庐山风景名胜区的精华部分。

一、开阔视野、感受自然

8月28日清早,我们城规专业0

8、09级一起出发,坐上去往庐山的汽车。下午,我们 便来到了历史文化名山——庐山。庐山给了我与黄山截然不同的印象,黄山给人的第一眼就 是震撼,而庐山好似遇到了一个多年不见的老友,没有惊心的魄力与美感,但慢慢接触却发 现它内心的变化和魅力。

短暂的庐山美术实习结束了,在这当中,疲累与我们为伴,快乐与我们作友。在6 天的实习中,我不仅学习了许多有关写生的技能,也饱览到了很多美丽的景色和文化产物,开阔了视野。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有:

1 别墅群

庐山自古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从近代开始,成为了洋人、富人、贵人、名人、文人、游人等休闲度假的天堂。得天独厚的山水风骨加上钟灵毓秀的人文气质,使古老的庐山焕发青春的姿彩。在庐山众多的人文遗迹中,数百幢风格各异的西式别墅,记录了庐山与世人酸涩而甜蜜的初恋。每一栋别墅都有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庐山百年沧桑的一个剪影,每一个剪影都演绎着一种别绕风致的生活。

庐山,在近现代史上是座政治名山,百年风云人物曾在一幢幢别墅里活动,扮演各种历史角色,演绎出一串串趣闻故事,一件件重大历史事件。庐山近代别墅群,闪耀着建筑艺术的光彩,蕴藏着历史的价值。

2 大天池

大天池之所以给我深刻的印象,是因为它跟我想象的太不一样。

到达庐山第一天,已经是傍晚了,所以就好好休息准备第二天出发。大天池位于庐山牯岭北面,离我们住的地方不远,池中之水置于高山而终年不溢不涸。而那像口大井似的小天池着实让我吃了一惊。池后山脊上,屹立着一座白塔似的喇嘛塔。

登上庐山西部海拔900余米的天池山顶,天池寺前呈长方形的水池,碧水悠悠,光灵如玉。当我寻觅了半天大天池时,被告知这口小小的长方形就是大天池。天池山脊上耸立着一座宝塔,塔四周布满了漫山遍野的青松。微风起时,松涛起伏,它颇似一杆乘风破浪的船桅,荡漾在翠波碧浪之上。

3 花径

花径公园位于牯岭街西南2公里处的如琴湖畔。有公路抵达,沿大林路步行,顺路可见冰川遗迹──冰桌巨石,又叫飞来石。花径相传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咏诗《大林寺桃花》的地方。白居易被贬任江洲(九江)司马时,于公元816年登庐山游览。时

值暮春,山下桃花已落而此处却桃花盛开,白居易有感吟诗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4 芦林湖

从黄龙寺沿石阶曲径上行约20分钟,便到芦林大桥。芦林大桥高30米,桥坝一体。大坝拦水成湖,湖水如镜,似发光的碧玉镶嵌在林荫秀谷之中,在缥缈的云烟衬托下,犹如天上神湖。为庐山添一胜景。毛泽东同志曾多次于湖中游泳。

5 三宝树

由黄龙潭沿林间石阶上行约300米即到三宝树。此处浓荫蔽日,绿浪连天,三棵参天古树凌空耸立,二棵是柳杉,各高40余米,有六百多岁了,一棵为银杏,已有1600多年历史,高约30米,主干数人合抱不拢,形同宝塔。

6 含鄱口

第四天,在我们到达含鄱口,大雾让我们没能如愿望见鄱阳湖。含鄱口海拔1286米,含鄱岭和对面的汉阳峰之间形成一个巨大壑口,大有一口汲尽山麓的鄱阳湖水之势,故得名。

7 五老峰

五老峰地处庐山东南,因山的绝顶被垭口所断,分成并列的五个山峰,仰望俨若席地而坐的五位老翁,故人们便把这原出一山的五个山峰统称为“五老峰”。它根连鄱湖,峰尖触天,海拔1358米。

8 庐山会议旧址

位于牯岭东谷掷笔峰麓,原是蒋介石在庐山创办军官训练团的三大建筑之一。1959年中国共产党八届八中全会,1961年中央工作会议和1970年九届二中全会均在此召开。现在,这里已辟为庐山会议纪念馆。里面保存着当年许多珍贵的实物、照片、材料和根据纪录片制作的录相片,供游人观看。

9 仙人洞

位于锦绣谷的南端,有参差如手的“佛手岩”。在佛手岩的覆盖下,一洞中开为仙人洞。洞高、深各约10米,幽深处有清泉下滴,称“一滴泉”。洞壁有“洞天玉液”等石刻题词。洞中央“纯阳殿”内置吕洞宾石像,传说八仙中的剑仙在此修道成仙。每当云雾缭绕之时,骤添几分仙气。毛泽东同志的著名诗句“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使仙人洞景点名扬四海。是来庐山的客人必游并留影之处。我们小组也在此合影留念。

10 三叠泉

第五天,我们吃完早饭后,就开始下往三叠泉。虽然早就听说路途艰辛,但大家还是都兴致勃勃的上路了。

三叠泉位于五老峰下部,飞瀑流经的峭壁有三级,溪水分三叠泉飞泻而下,落差共155米,极为壮观,撼人魂魄。三叠泉每叠各具特色。一叠直垂,水从20多米的巅萁背上一倾而下;二叠弯曲,直入潭中。“上级如飘雪拖练,中级如碎玉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 站在第三叠抬头仰望,三叠泉抛珠溅玉,宛如白鹭千片,上下争飞。

虽然面对数不清的石阶我们满身疲惫,但是看到美景清水是,大家都扫去浑身劳累,纷纷脱下鞋子下水嬉戏。

二、提高专业技能

1 户外写生的基本技法

写生的首要条件是选择合适的视平线,画准透视,才能画得像。老师说十来分钟就能完成一幅速写,而对于我们现在的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可能的,我甚至还得先用铅笔打稿,才能将整体比例画的较为协调。我觉得只有画多了,才能画得快并且准确。因为画得多了,对许多建筑包括细部都有所熟悉,同时技法也熟练不少,画得快也就

理所当然了。实习的时间短暂,但我们都体会到只有多画,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2 建筑与环境表现的基本技法

作为一个城规专业的学生,我们画的较多的就是建筑和环境,但平时,我们仅限制在平、立、剖这些规范制图上。在低年级的绘画训练上也没有很多的结合练习,因此,建筑与环境的徒手表现技法对我们来说难免生疏。在写生过程中,我就遇到了画建筑周围植物的时候出现很多败笔的现象。于是,在回校后,我们都翻出了《建筑画环境表现与技法》,再一次认真的回顾以前的练习,将其用在这次写生中。

也许,这次的写生质量不是很高,但我们都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懂得要继续不断的学习,同时要不时回顾已经学过的东西。

3 庐山的主要建筑类型、设计风格

与大自然相融,别致幽雅的造型,异彩纷呈的风格,是庐山别墅美的主要表现。受西方 美学思潮的影响,庐山别墅呈现一种特有的文化印痕。既有英国券廊式建筑符号,巴洛式建筑模拟品,又有折衷主义建筑产物、哥特式的建筑遗风。用浪漫主义的再现手法,还能辩识出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美学情趣。

别墅建筑单体,简洁而自由,紧凑而不规则,一幢别墅就呈一种几何形体,形体的变化 与地形的起伏相互配合,与道路的蜿蜒曲折相互呼应。一幢别墅一种式样,几乎难以寻觅到 两幢面目相同的别墅,永远予人以新鲜的感受。

庐山的别墅,常设置庭院,庭院经过精心的绿化和美化,营造出深邃、宁谧的氛围。 别墅室外常营建券廊,即券廊为引导至主入口。先入庭院,再入券廊,再入房庭,意趣油生。别墅墙体,大都由未打磨的不规则的粗石块砌筑,呈现出厚重朴实、质感强烈、色调沉着的美感。与别墅墙体那深褐色、灰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别墅屋顶的色彩,可称得上是浓墨重彩,或褐红,或青绿,或深蓝,形成特有而又动人的景色。屋顶的形式,以四坡顶较为普遍,亦有一些采用“孟莎式”屋顶。屋顶的屋脊线变化丰富,屋顶“老虎窗”的设置,形态各异,趣味多变。

4 建筑物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分析和理解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楼庆西曾说,“人与自然、建筑从来就是不可分的。尤其在中国,由于国土辽阔,各地自然环境很不相同,在过去经济不发达的时候,人对自然环境是无法选择的,人们只能凭自身的努力改造它,创造自己的生存条件。”

建筑是人类与大自然(特别是恶劣的气候条件)不断抗争的产物。在功能上,建筑是人类作为

生物体适应气候而生存的生理需要;在形式上,是人类启蒙文化的反映。因此,世界上比较古老的文明,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代中国,都位于南北纬20度~40度之间,即所谓中低纬度文明带。不同的地势、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建筑,比如山地建筑,有依山而建,重庆的一些住宅靠崖建,从第七层进入,上面6层,底下6层,可以不设电梯;有开洞而建,陕北窑洞,省了很多建筑材料,只需要把门洞堵起来就可以了;有屹立山顶, 烽火台,占据有利战争地形„„

建筑的发展和建筑与环境的辩证关系,完全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互相对应。建筑与生态环境和资源系统,应尽可能保持协调的关系;建筑自身应具备与生态环境互相调控的能力;建筑与环境的共生和发展相协调。

在庐山,我们看到的建筑多是傍山而建,且多为低层,这也应该是因为庐山复杂的地形和气候吧。

实习结束,我们也离开了。我们只是过客,美丽的景致依旧在庐山安静平和的存在着。在庐山除了画图,我们也尽情了饱览了风景。离开的一刻,我只想张开自己的双袖,带走这所有的云彩。

2011-9-3

推荐第3篇: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调查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地貌、土壤和植被的概况。 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

实习内容: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

[一]、概况: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庐山是一种与众不同、别具特色的复合地貌景观,她是由断块山构造地貌景观、冰蚀地貌景观、流水地貌景观互相叠加而成。此种多成因复合地貌景观,在国内外均较为罕见,不但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而且有着崇高的美学观光旅游价值。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二]、分述:

庐山植物实习

实习内容:调查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

实习地点:植物园,庐山会址——回龙路1000米处,黄龙寺、三宝树。土壤植物综合实习。

一、植物概况: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庐山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气吞大江,形落鄱湖,面积为二百五十平方公里,是久负盛名的风景区、疗养和避暑胜地。这里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植物种类之多,尤令人赞叹。

庐山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在钟灵清秀的庐山,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庐山植物园。

1934年在含鄱口建立庐山森林植物园,1954年改名为庐山植物园,为我国唯一历史最长的亚高山植物园,是不同领域的自然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考察和教学实习的良好研究场所。

二、庐山群落类型:

庐山在自然植被上,由于它地处中亚热带,海拔1400多米,属于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离海700公里左右,在植被分布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导致植物群落类型多种多样。从大的方面来分,主要分为两部分:针叶林和阔叶林。

(一)、针叶林:

对于针叶林,一个是日照松林——黄山松群落。另一个是在回龙路1000米处的扁柏林——线状植被。

黄山松群落:分布在牯岭,属于落叶阔叶林的一个群落。黄山松,它属于阴性树种,耐低温,能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一般分布在海拔800或850米以上至山顶的地段,在海拔1250米以上成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我们所看到的绝大多数都是人工再种的,它属于松科,裸子植物。黄山松与广东的马尾松有明显的不同之处。黄山松枝条平直生长,主茎与枝条成直角,而马尾松成锐角。马尾松的叶子两伸为一出,较长、细。而黄山松的叶子也是两伸为一出,但较短、粗。

(二)、阔叶林

在庐山,常绿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也有着广泛的分布。常绿阔叶林又叫照叶林,叶光亮、革质、墨绿色、而落叶阔叶林(夏绿阔叶林)叶薄、草质、淡绿色。

1、常绿阔叶林:分布于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海拔一般为700米或800米以下。在秀峰寺、白鹿洞、观音桥、石门洞、碧云庵等地有小面积残存,而南坡优于北坡。其群落性质、类型、区系组成与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基本相似。植物群落主要由壳斗科、山茶科和樟科等科的常绿阔叶林组成。

2、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海拔1000或1100米以上。地带性植被类型的落叶阔叶林,目前大片成林不多,以牧马场至铁船峰一带保存较好。我们实习主要是到空军疗养院一带观察落叶阔林。

3、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布在海拔700或800至1000米(西北坡)或1100米(东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两种植被类型之间的过渡带。目前在黄龙潭、黄龙寺、碧云庵等地和沟谷陡坡处有天然的次生林分布。

三、植被的分布规律

庐山在自然植被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由山麓到山顶的分布规律是:常绿阔叶林、常绿及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根据庐山植被垂直分布的特点,可以分为三个垂直带:

1、夏长冬短的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2、夏短冬长的暖温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3、夏长冬短向夏短冬长的过渡带(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四、开发利用:

庐山是我国中亚热带东部地区植物种类丰富、植被类型复杂、植被垂直带谱较完整的一座山地。山地海拔1200米以上的地段,这一地段,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自然植被面目全非,除极少数地段有次生林分布,其余或沦为次生灌丛和草甸,或为黄山松林所代替,为正确划分植被垂直带谱带来了许多困难。“匡庐高起嶙峋,翠拥连峰倚断云”。庐山的秀美,离不开她那丰茂的植被,那暮春悦人心目的新绿,盛夏如潮似梦的花云,金秋染尽层林的霜叶,严冬傲雪竞翠的青松。—庐山的茂密的山林植被,是庐山景色秀丽、水源丰沛、气候凉爽的命脉所在,被作为庐山八大景观资源的重点之一,加于保护、加于开发。

庐山土壤实习

1、实习内容:庐山土壤地带性分布;庐山非地带性土壤;庐山土壤的分布规律。

2、实习地点:庐山牯岭街,大月山,大校场谷地,女儿城,五老峰,庐山会址——回龙路1000米处。土壤植物综合实习。

一、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

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庐山沿着断裂上升为目前相对高度达1000~1400米的山地,为土壤垂直地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庐山在气候上处于中亚热带的北缘,这决定了本区植被土壤垂直带谱的性质;地貌和水文条件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影响到局部地区土壤发育的方向,形成某些非地带性的土壤。

二、主要土壤类型

(一)垂直地带性土壤

1、红壤:

广泛分布于海拔4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以及灌丛草本。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等残积和残积坡积物。从红壤的颗粒组成来看,各层次间质地相当均匀,说明成土过程中有红壤化的性质。

2、黄壤:

黄壤分布于山麓地形比较低平的部位,或发育在粘重而排水不良的母质上,山地黄壤分布在900或800米以下的地带,局部地区可达1000米左右。二者母质大都为花岗岩、砂岩、混合岩及第四纪风积物。

3、山地黄棕壤:

分布于海拔800(900)~1200米地带的各种母质上,植被为常绿、落叶混交林,或灌木、草本。

4、山地棕壤

分布于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由于森林植被遭受破坏,目前大都成为灌丛草类,母质主要为砂岩,板岩的坡积物,局部地区以风积物为主。

(二)、非地带性土壤

1、山地草甸土

这类土壤分布于山地比较平缓地段,植被为茂密的山地草甸群落。在生长季节中,土温并不过低,草本植物生长高大而旺盛,不论地表或地下,都积累了大量的有机质,因此,土壤形成的生草过程旺盛,但由于暖湿的生长季节不长,土壤经常保持湿润,有机质分解缓慢,较深的土层,积聚了大量的有机质,形成暗黑色或灰色的腐殖质层。山地草甸土的粉砂粒和粘粒含量均较高,特别是表层,随深度增加,粘粒下降,这可能由于表中矿物粘化过程相当快,但小于1微米的粘粒含量,除表屋外,均较其它土壤偏低。

2、山地沼泽土

该土类分布于地势平坦、低洼,容易积水之处,其有机质含量较高,粉砂粒含量也较高,粘粒也有一定的含量,心土常年或一年中有一段时期积水,土壤有机质分解程度较强,呈酸性反应;水解性酸较高,且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三、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

庐山在“中国土壤区划”中,属于中国红壤及黄壤带中的华中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和山地棕色森林地区。400米以下山麓及山麓以外的丘陵和沉积阶地为红壤和黄壤分布区域;400--1200米之间山坡地带,为黄壤和棕壤的分布区域;在1000米以上的山地,为山地棕壤和亚高山草甸土分布区域。

庐山地貌实习

1、实习内容:庐山地貌状况;庐山构造地貌类型;庐山谷地地貌类型;庐山河流袭夺情况。

2、实习地点:牯岭,汉口峡,大校场,芦林盆地,西谷,锦绣谷,仙人洞,黄龙潭,地貌,大月山,五老峰,含鄱口,龙首崖,地貌实习。

一、地貌概况:

庐山是由北东——南西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断块山,平面形态呈肾形,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逐渐收窄,长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最高峰为汉阳峰,高1474米。山体内的褶皱。断层和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此外,还有尚在争论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六十多年前,地质学家李四光经过反复考察和研究,认定庐山第四纪时发生多次冰川,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构造地貌类型:

由构造(褶皱和断层)所控制的山脊主要有五列,由南向北,高度逐渐降低,山脊之间为谷地,主要有四列。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北东——南西走向。

(一)、褶皱构造地貌分述如下:

1、五老峰,五老峰单面山:它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断层陷落于山南。

2、大月山背斜山: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构造控制,走向北东——南西,主要由石英砂岩组成。

3、大校场(谷地名称)及西谷次成谷:前者在大月山与女儿城之间,后者位于虎背岭与牯岭之间,成因是牯岭向斜两翼的软弱岩层受外力的强烈侵蚀,破坏而成,地貌特别低下,故成为谷地。

4、女儿城(山名)及牯岭次成山:位于莲谷——东谷的两侧,是牯岭向斜的两翼,由于岩石坚硬未被侵蚀而成为低矮的山岭。故称为次成山,山岭的相对高度不大。

5、东谷:(又称中谷)——莲谷向斜谷:受牯岭向斜控制,位于女儿城北侧。两谷地本来向同一方向延伸,但因受剪刀峡断层的错动影响,故使莲谷向东北倾斜。

6、虎背岭单面山:它是虎背岭倒转背斜北翼断陷后残留的南翼,成为单斜层及单面山。

7、王家坡U形谷:王家坡U形谷长约4000米,宽约700米,谷底海拔880—300米是庐山规模最大,最典型的U形谷,谷中上段有个中碛垅,区段叠加一幛谷,并残留有典型的冰川条痕石漂砾。谷内气象浩然。

(二)、断层构造主要地貌如下:

1、虎背岭断层崖地貌:它是因虎背岭北侧的莲花洞大断层把虎背岭错开,使其北翼断落而成,该断层崖在石门涧和莲花洞一带高达1000米,向东北方和西南方降低,断层崖呈阶梯状,如好汉坡一带呈二级阶梯。

2、五老峰断层崖地貌:因庐山垄正断层切过五老峰背斜南翼而成,向东北方递降,断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所谓五老峰就是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

三、谷地地貌类型:

(一)、成因:发源于庐山的河流,主要是循软弱岩层和地质构造发育,其流向主要是北东——南西,其次是横切构造的而较新发育的河流。它们流向大都与上述流向垂直。

(二)、形态:河谷的形态十分特殊,这就是上游为宽谷,下游为峡谷,两者之间出现裂点和瀑布。

1、宽谷:多发育在软弱岩层之上,与地质构造相适应,且与岩层走向一致,谷宽而浅,谷地内覆盖着第四纪堆积物。

2、峡谷:表示第四纪地壳上升,河流强烈下切而成。峡谷谷坡陡峭或阶梯状,纵比降大,多裂点和瀑布,表示幼年期河谷特征。

四、河流袭夺

1、牯岭,西谷,锦绣谷;地貌实习。锦秀谷袭夺河:西谷原来由虎背岭南侧向南西流入石门涧,但在天桥附近被向北西流的锦秀谷袭夺。

2、牯岭,汉口峡,大校场,芦林盆地,地貌实习。东谷支流袭夺河:该小河切穿插女儿城山岭,袭夺了大校场河上游,使大校场河上游原来向南西流入芦林盆地的,现向北西流入东谷,造成汉口峡。

河流袭夺原因分析:庐山上升之前,山体内的河流已发育为成熟的老河谷阶段,即河流循软弱岩层发育和沿岩层走向(作北东向或南西向)流动。当山体上升后,新出现的北西向或南东向河流溯源侵蚀,由于它的流程短和纵比降大,故袭夺了北东——南西流向的河流。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

[三]、结束语:

庐山的自然美景,孕育滋养了庐山丰富的历史文化,二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庐山作为天下名山的独特的魅力。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庐山的世界性价值给予的评价:“庐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与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生活紧密相联的文化景观!”

推荐第4篇: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旅游文化学

实习目的:我们的专业是旅游管理,而旅游文化学是一门比较重要的课程,我们通过参观庐山这个世界文化遗产之“世界文化景观”,考察不同的旅游文化景观来加深我们对该专业的了解和认知,丰富我们的知识面,认识到旅游文化对旅游主体的重要性,旅游客体和旅游介体的影响与价值.最后分析这两句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旅游内涵与价值。分析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之间的关系。

实习时间: 2012年11月17日至2012年11月21日

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

实习内容:考察,分析与评价庐山文化旅游的类型与特征;庐山旅游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分析庐山被誉为”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历史名山,建筑名山,等的成因。最后考察,分析与评价九江旅游文化的类型,特征,内涵与价值。 指导老师:梁锦梅、曾兰华、杨雅莹 实习生: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1106班陈惠君 [一]、关于庐山概况介绍: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接中国九江,北濒长江,东接鄱阳湖。山体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南北长、东西窄。全山共90多座山峰,最高峰为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群峰间散布有许多壑谷、岩洞、瀑布、溪涧,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庐山风光以“奇、秀、险、雄”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现主要有12个景区、37

1 个景点、230个景物景观。庐山早有“神仙之庐”的传说,水气缭绕的万顷江湖,使庐山夏日清凉,雨水充沛,云雾弥漫。庐山的年平均雾日多达191天,弥漫的云气为庐山平添了许多迷人秀色和神秘色彩。 庐山是一座集风景、文化、宗教、教育、政治为一体的千古名山。

(一)总括我们实习的安排内容

实习时间:2012年11月17日至2012年11月21日

实习内容:调查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

实习路线:11月18日下午:沙河庐山站—— 庐山南门——匡夏宾馆——大林路(冰川遗迹)——如琴湖(别墅,园林,湖心亭)——花径(摩崖石刻,园林,白居易草堂)——锦绣谷(天桥,仙人洞)——匡夏宾馆。远途听老师的讲解,参观不同的景观,旅游资源的类型,特征,内涵与价值。 11月19日:匡夏宾馆——月照松林(黄山松,松门别墅)——回龙路——黄龙寺——三宝树——庐山会址——毛泽东诗词纪念园——庐山博物馆——芦林湖——含鄱口——植物园——东谷别墅群——美庐——匡夏宾馆。关于庐山的旅游景点的综合实习,了解了庐山文化,历史与建筑对景点的重要性。8月21日:匡夏宾馆——小天池——大天池——庐山北门——九江浔阳楼——九江大桥——琵琶亭——甘棠湖(点将台,烟水亭)——沙河(庐山站)对九江旅游文化有了新的认识与补充

(三)参观庐山各个景观,分析庐山文化的旅游价值

一、庐山的自然风景资源

从第一天开始我们便体会到庐山的自然之美,从如琴湖到锦绣谷,

2 从含鄱口到小天池,从牯岭到花径,自然风光无比的美好,简直是预言都无法言喻的。各种各样的景观,丰富茂盛的植物,如黄山松、直条型扁柏、马挂木、化香树、落叶阔叶树金、钱松、小叶柏了树、灯台树、大花金鸡菊、胡桐树、红豆杉、柳杉和冷杉。应有尽有。而且植物都是具有历史的。特别的让人惊讶。如三宝树两棵柳杉,一棵银杏,都是具有几百年的历史的了。这些自然资源都是庐山的宝贵财富,当初我们刚到庐山看到满山的枫叶时一直在感叹,相信很多旅客也和我们一样,庐山就像是一阁氧吧,绿化非常好,真是令人向往的地方.

二、庐山的宗教文化资源

我们在美庐,在黄龙寺,在牯岭街,在三宝树,在东谷别墅,都可以体会到宗教对庐山的影响力。庐山宗教的分布,无论是时间历史分布,还是宗教种类分布,在所有的宗教名山中都是名列前茅的。时间上可以追溯到公元386 年,可谓源远流长,宗教种类有佛教、道教、基督教(新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而在庐山独特的宗教文化中,影响比较大的是佛教文化,其次是道教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特别是英国传教士李德立在此建立了很多相关的建筑.在参观各种不同别墅,教堂及建筑时我们可以感受到。庐山也是中西文化最早的交汇处之一。这次实习过程中参观过的很多建筑都是那时候留下来的。

三、庐山的历史,名人文化资源

没去庐山前,从网上查过到中国田园诗的开创者、大思想家陶渊明,是庐山人。公元418年,他在庐山写的《桃花源记并诗》,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谢灵运,中国第一个山水画家顾恺之,中国第一个山

3 水画理论家宗炳,有“书圣”之称的书法家王羲之,都在庐山进行了学术研究或艺术创作。在参观过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些名人所说的那种庐山美。如面如小提琴的如琴湖,还有美丽的芦林湖。看得我们惊呼声一波接一波。

而最特别的是,我们参观的别墅群,也是就有历史意义的。据资料,自1895年起,庐山有英、俄、美、法等二十余国建造的别墅群,庐山成了中外著名的避暑胜地。同时,庐山出现了大量的外国教堂、银行、商店、学校、医院,以及市政议会等,庐山成为西方文化影响中国腹地的独特代表。最特别,最重要的人物就是李德立了,他对于庐山风景区的贡献是最大的了。

在参观庐山博物馆和庐山会议旧址过程中,我们从不同的物质,不同的文献,图片,资料中,可以知道.庐山会议旧址位于牯岭东谷掷笔峰麓,风景优美。1959年中国共产党八届八中全会,1961年中央工作会议和1970年九届二中全会均在此召开。现在,这里已辟为庐山会议纪念馆。里面保存着当年许多珍贵的实物、照片、材料和根据纪录片制作的录相片,供游人观看。位于会址和大厦中间的就是庐山图书馆。庐山博物馆位于芦林湖畔,那是毛泽东在庐山期间曾住过的地方,人称芦林别墅。1984年改成博物馆馆址。解放前庐山各栋中外别墅中的精品、陈列品和历史文物是馆藏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博物馆的展品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五百罗汉图》。还有博物馆内展出历代名瓷中的精品,非常精美。此外,馆中还藏有青铜器、陶器、工 4 艺品、金石篆刻、历代钱币等藏品,其中也有许多是难得的珍品。都是具有很大的观赏价值的。

还有少不了提的便是烟水亭和浔阳楼了,都是因为名人而出名的,当然那里的风景也非常的令人惊叹的。烟水亭据说是根据北宋寓“山光水色薄笼烟”之意改为“烟水亭”。由于相传周瑜练水军时曾在此点将,故又称“周瑜点将台”。浔阳楼因九江古称浔阳而得名,浔阳楼自唐代至清代沿存,且颇具规模。庐山和中国历史,特别是现代历史紧密相连。它与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思想、信仰、事件和人物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四、庐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庐山以自然景观为背景,以人文景观为内容,构成人文景观融合、主体和客体和谐、岭泉云石交相辉映、江湖山岳浑然一体的完整的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美丽的如琴湖,芦林湖,小天池,含鄱口等,让我们一路上都在惊呼,尖叫。忍不住停下脚步拍照。如我们参观的著名的花径,从公路旁的的法国梧桐到顺路可见的冰川遗迹,再到著名的诗句让我们人忍不一看再看据说唐代诗人白居易登庐山时,山下桃花已谢,而这里的桃花却正值怒放,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大林寺桃花》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现在很多人去庐山旅游就是为了体会这种感觉.而且我们在参观的过程中一路都有提及.庐山的历史由来已久.连我们住的宾馆都历史悠久。匡夏宾馆,是庐山最早居住的子孙创建的。庐山是有这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辅相成而出名的。还有我国著名的的亚

5 热带高山植物园,风景美丽得让你流连忘返。 现代化旅游资源

我们最后一站去到了九江,九江的步行街,挺繁华的。是又一具有开发意义的景点之一。还有九江大桥,虽然没有下去看,但经过途中可以感受到它的绵长。

庐山的冰川地貌是又一重要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各地的地理学家,学者来考察,研究.就像我们在参观过程中所看到的冰川遗迹都是非常具有历史的.如小天池附近的冰川遗迹,还有在博物馆里有关一冰川遗迹的展览都是庐山的又一旅游资源.各种旅游资源形成的原因:它地处江西省北部,东偎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雄奇险秀,刚柔并济,形成了世所罕见的壮丽景观。历史造就此山,文化孕育此山,名人喜爱此山,世人赞美此山。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数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蕴育了庐山无比丰厚的内涵,使她不仅风光秀丽,更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从司马迁,到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朱熹、康有为、胡适、郭沫若等1500余位文坛巨匠登临庐山,留下4000余首诗词歌赋的文化名山的确立;从慧远始建东林寺,开创\"净土法门\",到集佛、道、天主、基督、伊斯兰教于一身的宗教圣地的形成;从朱熹重建白鹿洞书院弘扬\"理学\",到教育丰碑的构建;从\"借得名山避世哗\"的隐居之庐,到上世纪初世界25个国家风格的庐山别墅群的兴建;从胡先骕创建中国第一个亚热带山地植物园,到李

6 四光\"第四纪冰川\"学说的创立;从上世纪中叶,庐山成为国民政府的\"夏都\",到庐山作为政治名山地位的确立……庐山的历史遗迹,代表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处处闪烁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光华,充分展示了庐山极高的历史、文化、科学和美学价值。

实习结果:我们更了解旅游资源的重要性,对今后旅游开发知识方面有了更好的补充。我们对旅游资源与旅游文化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对我们学习旅游文化学有更好的侧面反映,让我们从实际中学习到东西。让我们了解历史文化对一个景点的重要性。这次实习不仅让我们了解历史文化对景区开发的重要性还填补我们在地理知识方面的缺憾,还促进我们同学间的感情,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以后在参观景点时会懂得挖掘一些更深一层次的东西。由于天气,我们没能感受到庐山那种雾气的美,那句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有点遗憾感。

实习过程总存在的问题:资料准备不充分,实习过程中虽然很积极,但多数都没有做足记录,特别是老师讲解过程中,很多人因为见到景点,就忘了记笔记。

建议:今后实习前应做好充足的知识准备,在实习过程中应该认真投入到听讲中。做好自身工作。在实习过程多参观,多独立。对今后我们的生活和旅游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比如我们去参观一个地方。不会像平常人一样,只是走马观花,我们会看到更深一层次的东西。比如说我们会分析这种景观的类型,成因等。

推荐第5篇: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

一.庐山地理概况

中国江西省北部名山,位于九江县以南,星子县以西。庐山,是江西首屈一指的名山,位于东经115°52′~116°8′,北纬29°26′~29°41′。雄踞于江西省北部,紧靠九江市区南端的莲花镇附近。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主峰——大汉阳峰[1],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庐山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昆虫2000余种,鸟类170余种,兽类37种。山麓鄱阳湖候鸟保护区,是“鹤的王国”,有世界最大的白鹤群,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座万里长城”。庐山虽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但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夏季凉爽,7月平均气温21.9℃。江湖水气郁结,云海弥漫,年平均雾日191天,有“不识庐山真面目”之称。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二.实习路线和观察点概述 2012年6月18日 天气:小雨转阴

路线:旅馆→芦林湖→庐山博物馆→黄龙寺→黄龙潭→乌龙潭

芦林湖 坐标为N29°33′10.7″ E115°58′04.4″ 高度为 982m 芦林湖是庐山中明显的冰川地貌,是冰川地貌中冰斗凹地积水而成的冰斗湖。这里是一个典型的冰窖,是当年庐山最大的屯积冰雪的谷地。在这里,指导老师讲解了罗盘和GPS的使用方法。

庐山博物馆 我们先参观了博物馆里的一些景观,然后跟着当地的导游了解了庐山的一些人文地理,接着指导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庐山的总体地貌。

黄龙寺 坐标为N29°33′14.97″ E115°57′37.45″

在黄龙寺前面是三宝树,三棵参天古树凌空耸立,二棵是柳杉,树龄600余年,一棵为银杏,树龄1600年,主干数人合抱不拢,形同宝塔。

黄龙潭 坐标为N29°33′13.1″ E115°57′35.8″ 高度为873m 黄龙潭幽深静谧,古木掩映的峡谷间,一道溪涧穿绕石垒而下,银色瀑布冲击成暗绿色的深潭 。

乌龙潭 坐标为N29°33′16.7″ E115°57′39.4″ 高度为875m 乌龙潭原由三个大小不一的潭渊组成 ,至今,只见一潭。潭水分五股从巨石隙缝中飞扬而下,短而有力,象是一把银锻的竖琴,在日夜拨动着琴弦。

2012年6月19日 天气:晴 路线:旅馆→电站大坝→大天池→龙首崖→仙人洞→如琴湖→庐山中学门口→险峰→狮子口→天桥→街心花园

电站大坝 坐标为N29°33′13.9″ E115°57′17.9″ 高度为803m 电站大坝下面是流水地貌,V型谷

大天池 坐标为N29°33′37.1″ E115°57′03.7″ 高度为875m 大天池为地下泉渗透,不竭不溢。

龙首崖

坐标为N29°33′33.9″ E115°56′58.6″ 高度为824m 大天池西南侧一崖拔地千尺,下临绝壑,孤悬空中宛如苍龙昂首,飞舞天外,这就是著名景点“龙首崖”。游客若从悬崖左边的石亭中观看,龙首崖悬壁峭立,一石横亘其上,恰似苍龙昂首。崖下扎根石隙的几棵虬松在微风吹拂下,恰似龙须飘飞。

仙人洞 坐标为N29°33′57.0″ E115°57′31.1″ 高度为954m 仙人洞为庐山著名景点之一。位于锦绣谷的南端,有参差如手的“佛手岩”。在佛手岩的覆盖下,一洞中开为仙人洞。洞高、深各约10米,幽深处有清泉下滴,称“一滴泉”。洞壁有“洞天玉液”等石刻题词。洞中央“纯阳殿”内置吕洞宾石像,传说八仙中的剑仙在此修道成仙。

如琴湖 坐标为N29°34′05.8″ E115°57′50.4″ 高度为1020m 如琴湖本事存冰处,在湖边有一块大岩石,有冰川擦痕。

庐山中学 坐标为N29°34′13.1″ E115°58′21.1″ 高度为1040m 在庐山中学门口有一块飞来石,是冰川深砾。

险峰 坐标为N29°34′09.7″ E115°57′43.5″ 高度为998m 对面是单面山,岩层倾向相同,背斜核部,张性节理崩塌。

狮子口 坐标为N29°34′10.8″ E115°57′49.0″ 高度为1000m 观察对面山体如一头狮子的头部。

天桥 坐标为N29°33′10.1″ E115°57′50.9″ 高度为1010m 天桥的形成成因同龙首崖,河流的袭夺现象。

街心花园 坐标为N29°34′22.2″ E115°58′49.9″ 高度为1110m 街心花园属于峡谷地貌。 2012年6月20日 天气:晴

路线:旅馆→含鄱口→植物园

含鄱口 坐标为N29°32′46.28″ E115°58′51.8″ 高度为1120m 含鄱口海拔1286米,含鄱岭和对面的汉阳峰之间形成一个巨大壑口,大有一口汲尽山麓的鄱阳湖水之势,故得名。在山上有一山峰,其中侧面有花岗岩球状分化石,岩石层剥落。

植物园 从含鄱口沿石阶而下走数百米即抵植物园大门。是我国著名的亚热带高山植物园,创建于1934年,面积3平方公里。是中国最早的植物园之一,长江中下游地区植物物种迁地保存的重要基地。已收集国内外植物标本10万余种,引种驯化3400多种。称为“活化石”的我国水杉,繁殖万株。植物园不仅是科研基地,且为风景胜地,按照植物自然群落,不同生态,分成11个展区,供游客鉴赏。园中有休息厅,林荫下设石凳石桌,供游人休憩。 2012年6月21日 天气:晴

路线:旅馆→三叠泉→旅馆

三叠泉

三叠泉位于五老峰下部,飞瀑流经的峭壁有三级,溪水分三叠泉飞泻而下,落差共155米,极为壮观,撼人魂魄。 三叠泉每叠各具特色。一叠直垂,水从20多米的巅萁背上一倾而下;二叠弯曲,直入潭中。“上级如飘雪拖练,中级如碎玉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 站在第三叠抬头仰望,三叠泉抛珠溅玉,宛如白鹭千片,上下争飞;又如百副冰绡,抖腾长空,万斛明珠,九天飞洒。如果是暮春初夏多雨季节,飞瀑如发怒的玉龙,冲破青天,凌空飞下,雷声轰鸣,令人叹为观之。

2012年 6月22日 天气:雨

路线:旅馆→小天池→学校

小天池 小天池位于庐山牯岭北面,池中之水置于高山而终年不溢不涸。池后山脊上,屹立着一座白塔似的喇嘛塔。塔建于1936年。 小天池山对面还有一怪石,远望似一雄鹰伸颈欲鸣。鹰首有巨石叠就,一石伸出鹰嘴崖,石缝中绿树芳草婆娑似羽毛,名鹞鹰嘴。 三.庐山地质特征

庐山主要由震旦纪及前震旦纪地层组成,山体中部出露最宽向东北部和西部收敛,以九奇峰,仰天坪一节为界,庐山地层分为南、北两部。南部主要由出露前震旦纪双桥山群,庐山最高峰汉阳峰为前震旦纪喷出交流纹岩组成,因受风化,故呈圆浑状,北部出露震旦系统南沱组。 庐山的山体整体多表现为单面山 ,岩层多为倾斜岩层,其层面与水平面的交角在10°~85°间,走向多为东北——西南走向 。

庐山的岩石主要有两种类型:沉积岩和变质岩。

1、沉积岩:沉积岩主要有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沙砾岩、砾岩、石灰岩、页岩和凝灰岩。其中,砾岩最为常见。在环湖路的芦林冰碛泥剖面中,砾岩居多,大小混杂,但磨圆度均较好。其构造有层理构造和层面构造,主要受河流和风力作用影响而形成。

2、变质岩:庐山的变质岩主要由沉积岩经过区域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片岩、片麻岩、角闪岩等,片岩居多。其结构有等粒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等,构造多为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块状构造,特点是呈块型或片型,片岩层理分明。

庐山内的褶曲,有背斜及向斜两列,排列由北向南是:大马颈—虎背岭背斜;牯岭向斜;大月山背斜;三叠泉向斜。不论背斜或向斜均作NE走向。它们奠定了庐山的地质基础。

主要断层有二组,其中一组NE走向的有:莲花洞正断层;好汉坡正断层;大月山正断层;庐山垄正断层;红石崖逆断层;温泉正断层。另一组NW走向的有:息肩亭逆断层;九奇峰逆断层;仰天坪正断层。 其中最主要的有二列:即北侧的莲花洞正断层和南侧的温泉正断层。二者将庐山包围,成为庐山断裂上升的主要机制。

外动力地质作用是指大气、水和生物在太阳能、重力能的影响下产生的动力对地球表层所进行的各种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类型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庐山的形成经历了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山体也由时代不同的岩石组成。它是一座崛起于平地的巍峨的孤立形山系。但是在上升之前它曾经也经历过了沉降的过程。

大约在10—23亿年前,即前震旦纪——二叠纪时,本区处于浅海至滨海环境,并发生缓慢的沉降,沉积物厚达5000米,沉积岩层有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沙砾岩、砾岩、石灰岩、页岩和凝灰岩等。当然在总的沉降过程中,也有几次的上升,过程如下:前震旦纪——吕梁运动上升为陆地,——后下沉——晚奥陶世上升——后下沉——志留纪末至泥盆纪早期上升(加里东运动)——泥盆纪中期至二叠纪下沉。

中生代燕山运动时,从上二叠纪至白垩纪庐山发生断裂上升而成为陆地——晚白垩纪庐山周围断裂下沉接受沉积,沉积物厚达数百米——第三纪历史地区微弱上升——第四纪直到现在强烈上升,并使庐山成为断块山,山体受到剥蚀,但是庐山周围相对下沉,而且产生鄱阳湖。庐山断裂上升量最大是在山体的中南部,向东北方是西南方递减,所以庐山的高度也同样中南部喂最高。

庐山的雏形主要是在中生代燕山期形成,组成庐山的地层由沉积到剥蚀。庐山的构造、岩性和新构造运动对山体及次一级地貌的形成起着控制作用。主要构造为东北——西南方向即褶曲的延伸方向,受来自西北——东南的挤压力。完成后,内力作用见效,外力作用增强,从燕山运动到新构造运动,主要受外力作用,既破坏又建设。庐山大致从九奇峰——仰天坪一线为界,分为南北两段。九奇峰一带发育一系列逆掩断层,同时又受岩性影响,在地貌上出现奇峰林立,谷岭相对的现象。庐山北部以褶曲构造为主要特征。 四.庐山地貌特征

庐山地区构造复杂,形迹清晰,主要有北东、北北东、北西向构造。庐山山体的构造地貌,总体上为次生构造地貌。按照构造地貌类型和空间规模,可以分为:断块山、褶曲构造地貌、断层谷地貌、节理构造地貌四种。 断块山:从整体山看,庐山是一个地垒式的断块山。庐山的东南侧为温泉大断裂,西北侧为莲花洞大断裂,此二者构成了庐山的两条边界大断裂。第四纪以来,庐山主要沿着两条边界断裂大量抬升。山体受两侧大断裂的控制。总体走向呈东北—西南向延伸,与大断裂走向相一致。由于边界断裂分别向东北方向和西南方向收敛,因此,庐山山体在平面上呈中间宽两头尖的纺锤形。两条边界大断裂均表现为正断层,庐山主体以山体一侧为下盘相对上升,从而形成地垒式断块山,边界大断裂附近则形成陡峭的山崖陡坡。

庐山山体抬升量以中部为最,向东北方向和西南方向递减。 断块山由于两侧的边界断裂分别是由一系列的断层组成,在其控制下山体呈阶梯状发育的特点。

褶曲构造地貌:以庐山中部的九奇峰断裂为界,庐山山体可分为南北两段。褶曲构造地貌主要发育于庐山北段。庐山北段的地貌形态主要受复背斜构造控制,以震旦系下统南沱组地层为主,形成三个背斜和两个向斜,即从西北往东南分别是虎背岭背斜、东谷向斜、大月山背斜、三叠泉向斜和五老峰背斜等褶曲构造。受这“三背两向”构造的控制,加之地层间岩性变化造成差异侵蚀发育了多条近于平行展布的次成山岭和次成谷底,从而形成了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地貌特征。

背斜山与单斜山:

背斜山:大月山背斜形成于庐山北部地区的最高峰岭——大月山(1453m),背斜发育典型,形态完整,出露的地层主要是南沱组下部的石英砂岩和含砾石英砂岩。大月山背斜由大月山背斜的核部构成;由于受背斜构造的控制,山体大致呈北东—南西向延伸;因中部上升量最大,故该背斜山分别向北东—南西端倾伏。单斜山:虎背岭背斜、五老峰背斜与大月山背斜的地质特征基本一致。虎背岭—大马颈一带的山体,主要是受虎背岭背斜控制形成,出露地层也是南沱组下部的石英砂岩和含砾石英砂岩,但是后来受莲花洞边界断裂的影响和剪刀峡谷底的切割,背斜山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山体的东北段大华山一带,虎背岭、喇嘛塔一带则被切割、侵蚀发育成单斜山地貌;与此相类似,五老峰背斜受温泉断裂带抬升山体侵蚀后退以及白鹤涧谷底切割的影响,其东南翼被错开断落,从而在五老峰—梭子岗一带发育形成庐山最典型的单斜山地貌,山体呈北东—南西、近东西向展布。

向斜谷

庐山北部发育了两列典型的向斜谷,为东谷-王家坡谷地和青莲寺谷地。东谷—王家坡向斜谷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因受剪刀峡断层错动的影响,在日照峰一代隆起,导致王家坡向斜谷和东谷向斜谷分别向东北、西南倾斜。东谷向斜核部主要由南沱组上部长石石英砂岩和凝灰岩组成,岩性松软,易受侵蚀,故保留的地层较薄;而王家坡向斜谷南沱组上部地层已被剥蚀而光,出露的是南沱组中部的地层。东谷向斜谷在乌龙潭以上发育较好,而向西南牧马场—碧云庵一带受到次一级河谷切割发育不明显,局部甚至出现地形倒置形成向斜山。青莲寺谷地是受三叠泉向斜控制形成的向斜谷。

次成山与次成谷

在背斜构造的翼部,相间出露石英砂岩组和长石石英砂岩组,在这个基础上发育了次成山和次成谷。

在大月山背斜两翼岩性相对软弱的南沱组中部之下段长石石英砂岩出露的地方,分别形成大校场和七里冲两个次成谷。而在有相对坚硬的南沱组中部之上段石英砂岩和砂砾岩出露的女儿城和蚱蜢岭则形成次成山脊。在虎背岭背斜与东谷向斜之间,则发育了与大校场、女儿城位置相对称的西谷次成谷和牯牛岭次成山。这些次成山和次成谷均具有两侧坡倾斜不对称的特点。

断层谷地貌:庐山沟谷主要有三种形成模式:一是向斜形成的向斜谷,二是岩性软弱易侵蚀形成的沟谷,三是沿断裂、节理密集带侵蚀形成的沟谷。

其中,以剪刀峡发育比较典型。该谷地主要受剪刀峡断裂控制。草地坡与牯牛岭、大马颈与虎背岭走向一致,可推断出它们原本相连,但是由于右旋平移断层的作用,发生错动,从而形成了剪刀峡。 节理构造地貌:节理构造地貌的发育主要受不同节理组合和构造部位控制。在背斜核部发育纵张节理和X节理,节理切裂近水平的硬岩层,局部发生岩块崩落而在陡坡上,形成凸出的岩块以及凹陷的“洞”或“穴”,如仙人洞。而自背斜核部的某些部位,因纵张节理发育密集,尽管有坚硬岩层保护,也会被不断剥蚀侵蚀形成地形倒置现象,如芦林湖。如近水平岩层受多组节理切割,岩块周围被侵蚀崩塌中部剩余部分形成“塔状”地貌,如我们观察到的虎背岭的核部。在与褶皱构造现象垂直的横张节理密集带部位,因破碎易遭侵蚀常发育横截背斜山或次成山的小河谷,如汉口峡等。三叠泉也是主要因为受横向节理密集带控制而发育形成的大型嶂谷或峡谷。著名的锦绣谷主要是沿虎背岭背斜核部的斜交节理形成的。

岩石地貌

庐山北部地区特殊的地貌不仅仅是褶曲地貌的作用,软硬相间的岩性地层组合则为外力侵蚀提供了条件,最终形成岭谷相间、近乎平行展布的空间。以下为庐山地区著名的岩石地貌景观:

仙人洞:仙人洞位于虎背岭背斜核部,岩层产状近水平,岩性为含砾石英砂岩夹千枚岩,比较软弱,有利于岩石的风化、侵蚀和崩塌,形成最初的岩洞,后又加上人为的作用最终形成。

天桥: 可清楚看到河流循断裂或岩层垂直节理发育,流水强烈下切侵蚀,谷坡近于直立,形成嶂谷。由于这里的岩层产状近于水平,节理发育,下面的岩层受到河流侵蚀、崩塌,上面的岩层则横空伸出,看起来似一天然石桥,称为“天桥”。秀峰: 秀峰位于汉阳峰东南4km左右,由香炉峰等尖削成簇的群峰构成,峡谷深邃、瀑布高悬、山峰陡直而秀丽。秀峰的成因主要有三类:岩性:以变质岩为主,背面为云母片岩,易被风化剥蚀,形成山脊线上的凹缺,而正面的主题则是以混合岩化的片麻岩垂直节理,比较陡直构造:北东—南西的温泉大断裂为阶梯状的断层涯带,不等量抬升,造成山峰参差不齐,略呈阶梯状分布。流水切割侵蚀:源于汉阳峰的河川沟谷汇集于此,强烈下切,造成阶梯状分段的瀑布与成串的壶穴。

流水地貌

庐山自第三纪形成夷平面及之后新构造运动切割抬升以来,遭受了长期的流水作用,不同地带形成了不同的流水地貌类型和特征。 宽谷与峡谷

庐山的河谷形态自山上到山下,在不同地段有不同的特点。就庐山本身的河谷而言,可分为四段:上段表现为宽谷,中段为宽谷中套有V型谷,下段表现为峡谷,出山麓段大部分为深宽谷,个别为峡谷。上段与中段之间形成裂点。宽谷(U形谷)多适应地质构造,与地层或构造线走向一直,谷地形态一般谷地宽浅谷坡平缓,代表河谷发育的老年阶段,属于庐山抬升前的老谷地;峡谷(V形谷)谷地深切,谷坡陡峭,有的成阶梯状,发育多级裂点和瀑布,代表河谷的幼年和青年期;谷中谷表现形态是宽谷中嵌套发育V形谷,代表了河谷从幼年像青年发育的过程。

在望江亭我们具体观察了剪刀峡的发育情况,剪刀峡从北向南依次为宽谷—V形谷—大V形谷—谷中谷,其中在宽谷和V形谷之间存在一个裂点,说明庐山在此发生抬升。

裂点:庐山地区的裂点根据成因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为旋回裂点,二是构造裂点,三是岩性裂点。

旋回裂点是由于庐山第四纪山体抬升,山麓河流的基准面相对下降,山间河流复活溯源侵蚀河床下切形成的。如大校场谷地裂点。构造裂点是河谷下切中遇到横截河谷的断裂或节理密集带造成的裂点,由于此种裂点波折落差大常形成瀑布叠水。如三叠泉瀑布、王家坡瀑布等等。岩性裂点则是由于河谷上下段的岩性软硬不同形成的,也可以形成叠水瀑布,如秀峰的龙潭瀑布等。 河流袭夺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众多的河流袭夺的现象,主要有汉口峡、如琴湖、芦林湖等地。河流袭夺六大要素:被夺河,袭夺弯,袭夺河,反向河,断头河以及风口。且在风口处常常存在棕红色网纹泥。庐山地区一般是流向东南或西北的河流袭夺流向东北或西南的河流,并使水系发生变化,变平行水系为格网状的水系。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庐山山体抬升之前,地面发育已处于成熟阶段,河谷循较弱岩层发育,故流向呈东北或西南向;当山体大量抬升,流向东南或西北的河流由于流路短、比降大,再加上沿断裂或垂直节理发育,下切、溯源侵蚀强烈而迅速,以致袭夺东北或西南流向的河流。 阶地地貌

峡谷中第一级平台不发育或已破坏,宽谷中第一级平台不明显,在峡谷和宽谷中一般只存在第

二、三级平台,但在峡谷与宽谷的过渡地段发育了第一级平台,如东谷的下段形成V字形谷地,两侧残留有第一级平台。冰川地貌

1、冰蚀地貌 (1)、冰斗:大坳冰斗等。 (2)、冰川谷:大校场等。 (3)、羊背石:如琴湖旁的羊背石。 (4)、冰窖:东谷等。

2、冰碛地貌

(1)、终碛垄:如花寺内。

(2)、侧碛:如裁缝岭侧碛。

(3)、漂砾:如西谷的“飞来石”。

鄱阳湖形成过程:鄱阳湖区第三纪时是一巨大盆地。喜马拉雅运动时,西侧断裂上升为庐山,东侧陷落为鄱阳湖入江水道。第四纪时,今鄱阳湖区再度下沉。距今六七千年前的全新世冰后期海浸时,沿江平原洼地和鄱阳湖区潴水成湖即古彭蠡泽。古长江在今长江以北鄂、皖两省的龙感湖、大官湖一带穿泽东下。古赣江纳江西诸水,经湖口沿今长江东流,在彭泽以下汇入古长江。此后,长江南移夺赣江古道,彭蠡泽淤积。长江分泽为南、北两水域,北部水域为今湖北、安徽间诸湖泊,南部水域即鄱阳湖。 鄱阳湖的湖泊水位变化很大,在低水位时,湖岬部分出露沿湖蚀崖分布的狭长型湖滩;在高水位时,湖湾部分的换会受到湖浪的侵蚀发育低矮的湖蚀崖。有时湖蚀崖被水冲开,剩余的部分矗立在湖边形成湖蚀长江九江段河流地貌 张家洲的形成:张家洲位于下游分汊河床处,形成原因主要是受鄱阳湖湖水的顶托,使江水减速,泥沙沉积形成。此外,还有部分人为原因。九江98年长江溃口:此岸段位于长江的凹岸,长期以来受到凹岸主泓线的冲刷侵蚀,岸线不断南移,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柱。这些湖蚀柱主要是由坚硬的基岩或质地坚硬的网纹红土构成。

五.气候、土壤、植被和地下水特征 庐山是一座中山,地处我国亚热带东部湿润季风区域。共可以划分出8种气候类型,分别是:

东亚季风气候 庐山地处我国东部地区,受到东亚大气环流以及东部海域气流影响和控制,冬季低温、寒冷、干燥、少雨,夏季高温、湿润、多雨。 中亚季风气候 水平气候带按照地表热量的水平分布差异,分为了热带、亚热带、暖温带等气候带。我国通常采用日平均温度≥10℃持续期间累计值(∑t)-活动积温来确定。庐山东南山麓与西北山麓的∑t≥10℃分别为5450.6℃和5399.8℃,属于亚热带气候带。此处冬季为气温低、降水少的干冷天气,夏季为高温、降水多的湿润天气,风向随季节转换现象明显,为湿润的东亚季风气候控制区。

山地气候 庐山平均海拔1000m左右,从山麓到山顶,随山地海拔高度增大,各气候要素垂直变化明显,形成在东亚季风气候下控制,由600-800m以下中亚热带,,渐变成900-1100m以下山地暖温带气候,900-1100m以上山地温带气候,三个不同气候带组成的山地垂直气候带谱。山地气候,主要表现在辐射、气温、降水、云雾、湿度、风等气候要素,随山地海拔高度的变化。

谷地气候: 庐山山地中的谷地,受周围山地的阻挡,谷内气流很难与其上自然大气交换,因此谷内气温较同海拔其他地方高,晚上冷空气下滑,气温又较同海拔其他地方低,谷地气温日变化、日较差大。例如,在黄龙寺一带本应为山地暖温带,却形成了中亚热带气候。

平原气候: 山麓区域的江西(九江、星子)一带平原地区,因广袤的一马平川大地,冷暖气流运移不受任何制约,加之运送水汽的众多河流水系和东部海域水汽的运输,使该平原地区具有春季春雨、初夏梅雨、盛夏酷暑、、秋爽干燥、冬季雨少的特点。 城市气候: 位于庐山西北坡的九江市受到城市格局的影响,形成了特殊的城市气候,比较典型的城市热岛现象,冬夏气温比平原其他地方高。

水域气候: 坐落于鄱阳湖边的星子县受到了水域对其气候的明显调节作用,出现了水域小气候现象。因此,星子夏季(迎风面)气温增高不明显,冬季(背风面)受山地作用,出现明显的焚风效应和水域的双重影响,本因增高的气温不明显。

其他气候(沙山气候): 沙山位于庐山东南麓鄱阳湖岸边的沙山,处于中亚热带气候带。本应郁郁葱葱,却为一片沙山、沙丘、沙滩。沙山处终年以偏北风为主,大风50-80天(4-6级),33-40天(8级以上)。沙山处年均温较星子县高,七月平均气温最高可达55℃,甚至更高绝对气温差异变化大。

庐山地区的土壤具有一定的垂直分布规律:基带的地带性土壤是红壤、黄壤,另外由于人为的作用,形成了适合耕作的水稻土;在海拔400m-900(800)m,由于气候温暖湿润,发育着一种具有明显富铝化特征的山地黄壤;在海拔900(800)m-1100(1200)m的区域,气候温暖湿润,发育着既有山地黄壤性质、又具有山地棕壤性质的山地黄棕壤;海拔1200以上的地区分布着山地棕壤;山地顶部由于气温低、风速大,草类易生长,形成了山地草甸土;局部洼地由于排水不良形成山地沼泽土。

红壤广泛分布于山麓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以及灌木草丛。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等残积和坡积物。土壤淋溶作用明显,大量营养物质(K、Na、Ca等)被淋溶,有机质较少,质地粘重,蓄水功能差,酸度大,植被根系生长困难,其特征课概括为 酸、瘦、单、板。

庐山地区的山地黄壤黄龙寺至芦林大桥一带为典型。由于局部小气候的影响,本应分布山地黄棕壤的地区却分布着山地黄壤。其母质是长石石英砂岩、凝灰质石英砂岩。山地黄壤呈酸性反应,土层湿润,相对与普通黄壤而言,其有机质比较丰富,表层全氮量高。

分布在庐山海拔800m-1200m区域内的各种母质上,母质主要是长石石英砂岩和以黄土为主的坡积物。山地黄棕壤粉砂粒含量较高,全剖面呈较强的酸性,反应其有机质含量较高,全氮含量也比红、黄壤高。

分布在海拔1200m以上的山地上,植被主要为落叶阔叶林,由于森林植被遭到破坏,目前大都为灌丛草类,母质主要为砂岩、板岩的坡积物,局部地区以风积物为主。山地棕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粘粒下移现象不甚明显,由于山地降水较多,物质有一定的淋溶,土壤呈微酸性反应,土壤代换性不高。

庐山处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缘,并且水热状况随山体高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形成了庐山垂直地带性植被的分异。下面叙述垂直带植被的主要种类组成: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基带):600——800m以下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乔木层代表树种有大叶栲、石栎、青冈栎、小叶青冈栎、樟以及甜槠等常绿乔木树种,灌木层代表植物有杨桐、厚皮香、油茶、马银花、天台乌药等种类。

山地暖温带常绿落叶阔叶林混交林:分布范围是南坡海拔800-1100m,北坡600-900m。乔木层代表有青冈栎、小叶青冈栎、甜槠、天竺桂等常绿乔木种类以及茅栗、化香、四照花、灯台树、枫香等落叶种类。灌木层代表种有柃木、马银花、天台乌药、杨桐、厚皮香、油茶、等常绿种类以及映山红、山胡椒、钓樟、蜡瓣花等落叶种类。

山地温带落叶林:分布在庐山南坡海拔1100m以上,北坡900m以上。乔木层代表有茅栗、四照花、灯台树等等,灌木层代表种有满山红、映山红、胡枝子等等。 植物园是我国著名的亚热带高山植物园,创建于1934年,面积3平方公里。是中国最早的植物园之一,长江中下游地区植物物种迁地保存的重要基地。已收集国内外植物标本10万余种,引种驯化3400多种。称为“活化石”的我国水杉,繁殖万株。植物园不仅是科研基地,且为风景胜地,按照植物自然群落,不同生态,分成11个展区,供游客鉴赏。园中有休息厅,林荫下设石凳石桌,供游人休憩。

六.总结与认识

这次庐山之行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天,但是我却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见识到了庐山的美景,而且还和同学们一起度过了非常快乐的时光。总结这次庐山的实习,虽然每天走很多路,很累,但在实践中验证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 充实的那种快乐值得我们付出那么多的汗水。在这次实习中,不仅知识得到充实巩固,而且 还学会了团队合作,互相帮助才能更好完成实习任务。 通过了此次庐山的野外实地实习,让我们对野外地质的考察和研究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对岩层研究的选取和岩层产状要素的测量,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基本上能熟练操作罗盘测量岩层产状要素,培养了实践的技能。对地貌形态也积累了很多感性材料,对我们今后更进一步地理解和把握地貌形态具有重大的意义,很好地起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同时,也开阔了我们的视野,锻炼提高了我们的野外实习能力。庐山是个旅游胜地,此次也让我们领略了名山的风光,感受了大自然的神奇,正所谓受益非浅。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此次实习安排的时间非常紧张,对一些地质地貌现象缺少相对深入的认识和研究。如对庐山河流袭夺地貌认识不清楚;对于庐山在第四纪是否出现过冰川地貌,获得的感性资料很少,仍缺乏认识和了解。最后,在这次实习过程中,要感谢带队的几位老师和辅导员,如果说同学们累,辛苦,老师更辛苦,走一样的路程,还要给同学们讲解,所以,老师你们辛苦了,很感谢你们。

推荐第6篇:庐山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

1.理解基本的地质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通过简短的野外地质实习,巩固所学的《工程地质》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

2.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辨别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产生的时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等。

3.掌握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及冲刷形成河谷的过程。4.学习用用罗盘仪测定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5.培养我们遵守纪律、团结协作、艰苦努力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

实习要求

对常见的矿物和岩石的野外鉴别,地质构造的野外认识和构造的分析,岩性和地貌、流水地貌现象的认识和分析,风化作用、滑坡、地形与地貌发育规律等地质作用与地质现象,实际训练地质罗盘的使用。

指导教师:余巍伟

实习路线:含鄱口、牯岭镇、国家地质博物馆、三宝树、锦绣谷 庐山地质及气候概况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庐山是由断层作用形成,本身隆起,四周均陷落为丘陵、平原、湖泊,一高一低,悬崖峭壁大多为断层线经过,表现出高山谷深的地貌景象。庐山具有突出价值的地质地貌和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有世界地质公园之称。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庐山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昆虫2000余种,鸟类170余种,兽类37种。山麓鄱阳湖候鸟保护区,是“鹤的王国”,有

- 1大马颈倒转背斜、大月山背斜、五老峰背斜。两个向斜分别是:东谷—王家坡向斜、青莲寺向斜。因庐山正断层切过五老峰背斜南翼而足。它和秀峰、海会——带崖高1000米,向东北方递减,断层崖分2—3段,断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所谓五老峰就是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

庐山岩石的类型和特征

庐山的岩石主要有两种类型:成积岩和变质岩

1.沉积岩:沉积岩主要有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沙砾岩、石灰岩和页岩。其中,砾岩最为常见。在环湖路的芦林冰渣泥中,砾岩居多,大小混杂,但磨圆度均较好。其构造有层里构造和层面构造,主要受河流和风力作用的影响而形成。

2.变质岩,庐山的变质岩主要由沉积岩经过区域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石英岩、板岩、角闪岩等。其结构有等粒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等,构造多为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等,特点是呈块型或片型,片岩层理分明。

参观完庐山地质博物馆后,我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馆内的各种图文资料以及岩石标本对庐山的地质地貌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大家从博物馆出来继续向前步行,走进了弯曲的山路,漫步在茂密的森林中,耳畔环绕着婉转的鸟鸣,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觉十分舒服。最后我们来到了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黄龙寺。

- 34山谷中,1934年由中国科学家胡先骕、秦仁昌、陈封怀三位教授创建。是著名的亚高山植物园,也是中国第一座正规的、供植物科学研究的植物园。

从植物园出来时间已到7点,为了能及时迟到酒店喝到热腾腾的粥,吃到美味的肉包,鲜美的鸡蛋以及各种开胃的小菜,我们拦下一辆路过的空面包车赶回酒店。早饭过后,我们收拾好行李,在牯岭街上开始了购买庐山特产大行动。我带回了一些美味的石鱼还有茶饼给家人品尝。午饭过后,我们坐上了回南昌的大客,结束了三天愉快的旅程!

实习总结

通过了此次短暂的庐山的野外实地实习,不但让我们领略到了庐山的壮美景色,感受了大自然的神奇,还让我们对野外地质的考察和研究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对岩层的选取的产状要素的测量,让我们基本上能熟练操作和应用罗盘,培养了时间技能。同时对地貌形态也积累了不少的感性材料,对我们今后更进一步地理解和把握地貌形态具有重要意义,很好地起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同时也锻炼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进一步地了解,认识到了在学校学习的东西不仅局限于书本,还有很多需要自己去发掘,去寻找,去探索。

签名:

- 7 - 指导教师批阅:

成绩:

推荐第7篇: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植物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调查庐山的植被的概况。 实习时间: 2008 年 7 月 2 日至 2008 年 7 月 11 日 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 实习内容:调查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 实习生: [一]、概况: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 115 度 52 分——116 度零 8 分,北纬 29 度 26 分——29 度 41 分,面积 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 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 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 面江临湖, 山高谷深, 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 年平均降水 1917 毫米,年平均雾日 191 天,年平均相对湿度 78%,每年 7 月——9 月平均温度 16.9 摄氏度,夏季极端 最高温度 32 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二]。实习情况: 实习时间:2008 年 7 月 2 日至 2008 年 7 月 11 日 实习内容:调查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 实习路线:7 月 3 日、4 日上午:沿山路认识沿途的植物并采集标本;下午:认识植物。 7 月 5 号:自己采集 50 种认得的植物 7 月 6 日: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含鄱口。沿途认识植物。 7 月 7 号:觅春园->花径->锦秀古->仙人洞->庐山猴谷->龙首崖->乌龙潭->石门 涧。 7 月 8 号:自己采集 100 种认识的植物辨认 7 月 9 号:五老峰。 7 月 10 号:考试

一、植物概况: 庐山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 76。6%。高等植物近3000 种,在美丽的庐山,更有集庐山植物景 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庐山植物园。庐山在自然植被上,由于它地处中亚热带,海拔 1400 多 米,属于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离海 700 公里左右,在植被分布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 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导致植物群落类型多种多样。 从大的方面来分,主要分为两部分:针叶林和阔叶林。 对于针叶林可见于日照松林和回龙路 1000 米处,而阔叶林又可分为:

1、常绿阔叶林:分布于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海拔一般为 700 米或 800 米以下,而南坡优于北坡。其 群落性质、类型、区系组成与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基本相似。植物群落主要由壳斗科、山茶科和樟科 等科的常绿阔叶林组成。

2、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海拔 1000 或 1100 米以上。地带性植被类型的落叶阔叶林,目前大片成林不多。

3、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布在海拔 700 或 800 至 1000 米(西

北坡)或 1100 米(东南坡), 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两种植被类型之间的过渡带。目前在黄龙潭、黄龙寺等地和沟谷陡坡处有天然 的次生林分布。

二、主要植物种类识别

1、紫萁科(薇科)(Osmundaceae) 紫薇—多年生草本,羽状复叶,小叶似菜刀型,分布于长江流域,为酸性士指示植物。

2、松科(Pinaceae) (1)黄山松—又称台湾松,常绿乔木,高达 20 余米,枝平展,干皮深灰色,裂成不规则的鳞状厚块片, 叶二针一束,稍直硬,暗绿色,球果卵形,长 5-6 厘米。在中亚热带地区海拔 700 米以上有分布。 (2)金钱松—落叶乔木,有长短枝之分。叶生于短枝,分布于浙江,安徽大别山,黄山,江西庐山,四川 万县等地,海拔 1300 米以下,喜生于光照充足,温暖多雨,土壤肥厚,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山区。 (3)雪松—常绿乔木,针叶 3cm 余长,在长枝上互生,在短枝上密生成丛生叶,银绿色,枝条平行伸出, 形体似塔形。原产喜马拉雅山海拔 3000 米以上,现各地引种栽培,是良好的绿化观赏树种之一。 (4)华山松—常绿乔木,小枝灰绿色。叶呈细长针状,无毛,五针一束,叶鞘早落,产滇,黔,鄂,川, 甘,陕,晋,豫等地海拔 1100-3300 米的气候温凉湿润,酸性土或钙质土地体中。 (5)马尾松—常绿乔木,叶细长柔软,呈长针形,二针一束生于枝端,形似马尾,针叶较柔细,翠绿色, 它喜生于酸性土,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海拔 1000 米以下。是华南荒山主要造林树种之一。

3、杉科(Taxodiaceae) (1)杉木—常绿乔木,树皮褐色,纵裂成长条片,枝条横展,枝稍端下垂。叶密集螺旋状排列在枝上,基 部常扭转,形成两列状,叶背中脉两边有白色气孔条,是中亚热带各山区重要造林用材树种。生存于土壤 肥厚,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 (2)柳杉—常绿乔木,针叶长 1 厘米左右,前端稍弯曲,螺旋状排列。分布于江南各省,浙江沿海为最 多。喜生于光照充足,温暖湿润的气候,以及酸性肥厚,排水良好的土壤。属观赏和绿化品种之一,尤在 路两侧。

4、柏科(Cupreaceae) (1)侧柏—常绿乔木,小枝直展,扁平,两面均为绿色,鳞叶前端微尖,为我国特产,适生于冷及暖湿气 候,碱性或微碱性土壤。 (2)日本扁柏—常绿乔木,鳞叶前端饨,原产日本,现在庐山海拔 1000 米以上有人工纯林。 另见植物名录

三、植被演替 植被演替是指某一地段上一个植物群落被另一个植物群落代替的过程。不论是地带性类型的群落,或是 发展中的群落,演替现象一直贯穿整个过程。不过,这种演替现象是渐变的,短时间内不能为人间直接观 察到。 庐山植被

被演替可分为两大形式:一种形式是,在人类的长期经济活动影响下,原始森林植被遭到破坏, 导致原生植被不同程度的消退,沦为各类次生林,次生灌丛,草丛等的逆行演替;另一类是,经过封山育林, 人工栽植以及合理开发利用野生植物资源等措施,使植物群落向着复生的方向演替,这就是利用植被本身 对环境条件改变引起植物群落的不断变化,使其朝着地带性顶级群落发展的顺向演替。山地植被的演替现 象,是与立地环境密切相关的。随着海拔的升高,气候,土壤产生垂直的变化,导致植被类型垂直分异。 因此,它们的演替系列也有差别。

四、开发利用: 庐山是我国中亚热带东部地区植物种类丰富、植被类型复杂、植被垂直带谱较完整的一座山地。许多 学者对庐山植被垂直分异进行过多方面的研究,但至今仍存在一些分歧。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山地海拔 1200 米以上的地段,其地带性植被的类型和植被垂直带的性质。这一地段,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自然 植被面目全非,除极少数地段有次生林分布,其余或沦为次生灌丛和草甸,或为黄山松林所代替,为正确 划分植被垂直带谱带来了许多困难。 “匡庐高起嶙峋,翠拥连峰倚断云”。庐山的秀美,离不开她那丰茂的植被,那暮春悦人心目的新绿,盛夏 如潮似梦的花云,金秋染尽层林的霜叶,严冬傲雪竞翠的青松。—庐山的茂密的山林植被,是庐山景色秀 丽、水源丰沛、气候凉爽的命脉所在,被作为庐山八大景观资源的重点之一,加于保护、加于开发。 五.实习感受 通过这 10 天左右的实习,让我学到了这一个学期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我们能够更近的走进自然,真 正看到我们在课堂上学到了却未亲身感受过它到底是什么样的植物,真正做到了课堂理论和课外实践的结 合。 另外,这次庐山实习,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也锻炼提高了我们的野外实习能力,在学习的同时,我们 也领会到了我们大自然的美丽。正所谓受益匪浅。 [三]、结束语: ——庐山的自然美景,孕育滋养了庐山丰富的历史文化,二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庐山 作为天下名山的独特的魅力。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庐山的世界性价值给予的评价:“庐 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与中华 民族精神与文化生活紧密相联的文化景观!”

推荐第8篇: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07地理教育(2)班余静

实习目的:

1、为了贯彻课堂教学与野外实践相结合,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地理野外独立工作的能力。

2、为了能够初步掌握对一个地区自然地理进行综合调查分析的方法。

3、地貌:将地貌学课堂教学与野外实习相结合,认识有关第四纪堆积物的成因类型,初步分

析实习地区的地貌发育过程,初步培养野外认识和分析地貌现象的能力,以及地貌

野外基本工作方法。

4、植物:观察和了解实习地区的植被及其主要植物群落类型,了解植物群落与环境的相互关

系,认识植物群落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分布规律;识别本地区主要的一

些植物种类;调查样地的植物群落。

5、土壤:观察当地土壤类型,学会对土壤剖面的调查和分析。

实习时间:2008年5月11日——2008年5月16日

实习地点:江西庐山

实习内容:

1、地貌:通过实地的观察了解庐山的大概地貌特征,进而分析一些地貌的成因,如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冰川地貌。

2、地质:通过实地的观察了解庐山的地质构造。分析庐山的形成。

3、植物:辨认庐山地区植物以及采集植物标本和该地区的植被类型,拉植物样方并进行整理和

分类;对庐山地区的植物群落与环境进行基本调查和研究。

4、土壤:通过挖土壤剖面从土壤的成土因素方面分析庐山土壤种类。

实习路线:2008年5月12日:美庐——庐山会址——庐山大厦——大较场——庐山博物馆——芦林湖—

—电站大坝——大王峰阴坡观察土壤剖面——石门涧峡谷。

2008年5月13日:飞来石——如琴湖——锦绣谷——仙人洞——采集植物标本——圆佛殿—

—大天池——龙首崖。

2008年5月14日:含鄱口——植物园——五老峰——三叠泉

2008年5月15日:剪刀峡——望江亭——小天池

实习报告:

一、庐山概况

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南,东经 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长约29公里,宽约16公里,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耸立在鄱阳湖与长江之滨,以雄,奇,险,秀闻名。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庐山以“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1年3月又被批准为中国首批“国家地质公园”,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中国首批“国家地质公园”,是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圣地,宋代诗人苏轼曾发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慨!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庐山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 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昆虫2000余种,鸟类170余种,兽类37种。山麓鄱阳湖候鸟保护区,是“鹤的王国”,有世界最大的白鹤群,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座万里长城”。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二、庐山的地质概况

1、庐山的形成

庐山的形成经历了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山体也由时代不同的岩石组成。它是一座崛起于平地的巍峨的孤立形山系。但是在上升之前它曾经也经历过了沉降的过程。

大约在10—23亿年前,即前震旦纪——二叠纪时,本区处于浅海至滨海环境,并发生缓慢的沉降,沉积物厚达5000米,沉积岩层有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沙砾岩、砾岩、石灰岩、页岩和凝灰岩等。当然在总的沉降过程中,也有几次的上升,过程如下:前震旦纪——吕梁运动上升为陆地——后下沉——晚奥陶世上升——后下沉——志留纪末至泥盆纪早期上升(加里东运动)——泥盆纪中期至二叠纪下沉。 中生代燕山运动时,从上二叠纪至白垩纪庐山发生断裂上升而成为陆地——晚白垩纪庐山周围断裂下沉接受沉积,沉积物厚达数百米——第三纪历史地区微弱上升——第四纪直到现在强烈上升,并使庐山成为断块山,山体受到剥蚀,但是庐山周围相对下沉,而且产生鄱阳湖。庐山断裂上升量最大是在山体的中南部, 向东北方是西南方递减,所以庐山的高度也同样中南部最高。

2、庐山的地层

本区地层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庐山主要由震旦纪及前震旦纪地层组成,山体中部出露最宽向东北部和西部收敛,以九奇峰,仰天坪一节为界,庐山地层分为南、北两部。南部主要由出露前震旦纪双桥山群,庐山最高峰汉阳峰为前震旦纪喷出交流纹岩组成,因受风化,故呈圆浑状,北部出露震旦系统南沱 组。

3、庐山岩石的类型和特征

庐山的岩石主要有两种类型:沉积岩和变质岩。

(1)、沉积岩:沉积岩主要有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沙砾岩、砾岩、石灰岩、页岩和凝灰岩。其中,砾岩最为常见。在环湖路的芦林冰碛泥剖面中,砾岩居多,大小混杂,但磨圆度均较好。其构造有层理构造和层面构造,主要受河流和风力作用影响而形成。

(2)、变质岩:庐山的变质岩主要由沉积岩经过区域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片岩、片麻岩、角闪岩等,片岩居多。其结构有等粒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等,构造多为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块状构造,特点是呈块型或片型,片岩层理分明。

三、庐山的地貌

庐山是由北东——南西走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断块山,平面呈肾型,中部宽向东北是西南逐渐收窄。山体内的褶皱、断层、个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此外,还有尚在争论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

1、庐山的冰川地貌

庐山具有突出价值的地质、地貌和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十亿年前,庐山地区是浅海。中生代燕山运动,使庐山在2500万年前形成了一座独特的“地垒式断块山”。冰川地貌主要包括冰蚀地貌和冰碛地貌,这里我们主要去的是冰碛地貌:飞来石;以及冰蚀地貌:三逸乡冰窖,天桥冰溢口,锦绣谷冰川U形谷、含鄱岭冰川刃脊。

飞来石,为重叠石,属于冰桌,冰桌又称为冰台,是指在U形谷中或山麓地带聚集的巨大冰川漂砾横置于其它冰川漂砾之上的现象。西谷冰川U形谷中的冰桌,下部的巨大漂砾长8.9m、宽6.1m、高4.5m;上部的巨大漂砾长5.6m、宽4.5m、高2.9m。其位于庐山西谷上部,庐山中学附近。由于它的岩性与周围的岩石性质大相径庭,因此可以断定它是从别处通过某种作用搬运而来,才故名为飞来石。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将其称为冰桌,认为石第四纪冰川遗迹。但人们对此提出了很多疑问,其主要有三种观点:飞来石是泥石流搬运而来的呢,还是大月山发生山体崩塌搬运来的,还是第四纪冰川作用下遗留下来的?飞来石的底部为石英砂岩,其层里是岩石堆积而成的磨圆度较好,而顶部主要是石英片岩(变质岩),呈片麻状且有方向,表面有云母片;因两部分的岩性不同,可推测出两者形成的时间不同,又因在岩石上发现“丁”字擦痕和压抗这些冰川作用的关键证据。因冰川搬运能力相当的大,它能使上万吨的巨大岩石随冰川一起移动,因此能搬运300余吨的飞来石是不成问题的,故我同意飞来石是第四纪冰川作用下形成。三逸乡冰窖:冰窖是冰川的主要屯冰处,它是300-250万年,120-150万年,110-90万年,40-20万年四次冰期的屯冰之所,窖内坡势平缓,并堆积有40-20万年冰碛物泥砾层。 冰窖直径约1000m,深约80m,盆底海拔1050m。其北为月轮峰冰笕,南东为含鄱岭刃脊。

天桥冰溢口:位于西谷U形谷锦绣谷冰川U形谷之间,西谷中的冰流从天桥冰溢口流入锦绣谷,冰后期溢口侵蚀成一个天生石桥。

锦绣谷冰川U形谷:由大林峰与天池山交汇而成。因第四纪冰川作用,锦绣谷这块面向西南的山间凹地,经过冰川的反复刻切,形成了一个平底陡壁的山谷。

含鄱岭冰川刃脊:含鄱岭冰川刃脊如刀刃状,其延长方向近东西,既不与岩层走向一致,又不与任何一组裂隙面下行。北侧为三逸乡冰窖、南侧为太乙村冰坡。刃脊长1250m,高约120m,海拔1100m。北端的梭子岗刃脊是其外延部分。

芦林冰碛泥砾剖面:位于大校场冰川U形谷口的冰碛剖面,由黄棕色泥砾组成,最大砾石约3.5 m、大小混杂无分选,是4 0—2 0万年前庐山期冰川消融后的堆碛物,冰川漂砾与碎石混杂在一起。其中曾发现过冰川条痕石及熨斗石,都是冰川成因的有利证据。

剪刀峡:U形谷下套V形谷,认为冰后期U形谷受河流下切,山嘴交错,河床曲折,认为也是冰川谷,山麓地带有山丘,山丘外有水,认为是山体冰川终责堤。两列终责堤之间为冰水湖。构造学派认为此峡与锦绣谷发育一样,西北坡上切穿虎背岭形成崖口,此处至谷底700m,对面望江亭,在莲谷登山小道上有好汉坡。

2、庐山的流水地貌(河谷地貌)

发源于庐山的河流,主要是循软弱岩层和在地质构造发育,其流向主要是北东——南西,其次是横切构造的而较新发育的河流。它们流向大都于上述流向垂直。河谷的形态十分特殊,这就是上游宽谷,下游为峡谷,两者之间出现裂点和瀑布。流水地貌主要可以分为两部分:一种是宽谷,它包括东谷、西谷、仰天平、七里冲、大校场谷等;一种是峡谷,其主要包括石门涧、剪刀峡。两者之间夹着裂点和瀑布。这里主要介绍西谷和剪刀峡:

西谷,位于如琴湖湖口,海拔900-1100m发育在软弱岩层之上,于地质构造相适应,且与岩层走向一致,谷宽而浅,谷地内覆盖着第四纪堆积物,由地形中南向西北偏低。

宽谷和峡谷之间出现大裂点,表示第四纪庐山上升,河流重新下却和溯源侵蚀所成,如三叠泉裂点、天桥裂点、芦林桥裂点。其他小的裂点如乌龙潭等,它是受岩性和构造影响而成,与上升无关。

3、构造地貌--背斜,向斜,五老峰断层崖

由构造(褶皱和断层)所控制的山脊主要有5列,由南向北,高度逐渐降低,山脊之间为谷地,主要有4列,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北东——南西走向。

其中,褶皱构造主要有单面山、背斜山、向斜山等;

虎背岭单面山:它是虎背岭倒转背斜背翼断馅厚残留的南翼,成为单斜层及单面山。

五老峰单面山:它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断层陷落于山 南,平均高1358米

断层构造主要有:虎背岭断层崖地貌——它是因虎背岭北侧的莲花洞大断层把虎背岭错开,使北翼断落而称,该断层崖在石门洞和莲花洞一带高达1000米,向东北方和西南方降低,断层崖呈阶梯状,如好汉坡一带呈二级阶梯;五老峰断层崖地貌——因庐山正断层切过五老峰背斜南翼而呈。它在秀峰、海会一带崖高1000米,向东北方递减,断层崖亦分2~3段,断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所谓五老峰就是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

补充:

1)在第四纪时期,中国青藏高原强烈抬升,大陆东部包括庐山地区处于相对下降地区。但庐山本身又处于东部相对下降地区的局部隆升地区。在庐山地区,山体隆升的同时,古赣江却又渐渐下降,形成了鄱阳湖。鄱阳湖面积3960平方公里。它与庐山形成的湖光山色,是一种绝妙、独特的壮丽浩大的景观。庐山地区处于江南台北斜与扬子拗陷的交接地带,具有较大活动性岩浆活动较强,混合岩化作用明显,区内地层发育较齐全,构造较明显。

2)仙人洞 :仙人洞是震旦纪砂岩中的一个潜蚀洞。砂岩层面平缓,倾的劈理面,有一组陡且有一条小断层,流水沿断层及裂面潜蚀崩塌成洞。洞宽约4 m、深12 m,是道教活动圣地。我们看过锦秀谷之后,通过小路来到了仙人洞。听了老师的讲解后,我们对仙人洞有所了解:仙人洞是倾俯的背斜,形状象右手手掌倒扣下来,五个手指都很明显。它形成的原因有可能是:中间是石英片岩,比较软,容易风化,再加上人为的加工,就形成了中间的洞穴。外围是石英砂岩,比较硬,不容易风化。洞穴内还有泉水一滴一滴流下,这些泉水是裂隙式的。

四、庐山的水系及其演变

1、水系的形态:在构造影响下,河流流向与构造走向一致,两者相互平行,作北东—南西向,少数河流流向与构造垂直,作南东—北西向。

2、河流袭夺:河流袭夺的原因主要是庐山上升之前,山体内的河流已发育为成熟的老河谷阶段,即河流循软弱岩层发育和沿岩层走向流动。

(1)锦绣谷袭夺河:西谷原来由虎背岭南侧向南西流入石门涧,但在天桥附近被向北西流的锦秀谷袭夺。 证据:①、花径风口:风口段河谷是西谷自然延伸部分,谷内堆积物又与西谷相似,保持着棕红色——棕黄色砂砾层及棕红色网纹红土风化壳。②、天桥袭夺湾及裂点:在裂点(天桥)以上为宽谷(西谷),以下为峡谷(锦秀谷)。袭夺时代为晚更新世之后,理由是裂点上溯不远,西谷内由晚更新统棕黄色堆积物所覆盖的谷底未受明显的破坏。

(2)东谷支流袭夺河:该小河穿过女儿城山岭,袭夺了大校场河上游,使大校场河上游原来向西南流入芦林湖盆地,改为向西北流入东谷,造成汉口峡。

3、瀑布:由于溯源侵蚀作用,即流水向沟谷源头侵蚀,随着侵蚀作用不断加强,侵蚀面不断后退,转折点坡度变大,水流到次便会形成跌水,形成瀑布,如三叠泉瀑布、大口瀑布。

五、庐山的土壤

土壤类型及其属性是与成土的自然条件紧密相关的,人们通常把气候、母质、地形、生物和时间作为土壤发生发展的基本条件,即五大成土因素,庐山的土壤与上述成土条件相适应,具有多种多样的土壤类型。

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庐山沿着断裂上升为目前相对高度达1000~1400米的山地,为土壤垂直地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庐山在气候上处于中亚热带的北缘,这决定了本区植被土壤垂直带谱的性质;地貌和水文条件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影响到局部地区土壤发育的方向,形成某些非地带性的土壤。

庐山土壤的垂直分布:400米以下:红壤

400米—800米:山地黄壤

800米—1200米:山地黄棕壤

1200米以上:山地棕壤

少数排水不当的地方还有沼泽土分布

大王峰阴坡土壤剖面:枯枝落页层

腐殖质层:41cm

淋溶层:36cm

基岩:55cm

母质层

土壤松紧度:松软

含水量:大

土壤侵入体:碎石块

六、庐山的植被

这次我们植被考察主要是去了庐山植物园:植物园位于庐山东谷大月山和含鄱岭之间,海拔1000-1300米,是我国唯一的亚高山植物园,创建于1934年。庐山植物园以引种可驯化植物为主,开发利用亚热带山地野生植物资源,培育品种,是以植物联系农、林、园艺、药物和环保等的综合性研究机构,也是普及植物学知识的园地,面积30平方公里。园内设有杉柏区、树木区、岩石园、翠花园、温室区、沼泽植物区、苗圃、云雾茶园、猕猴桃引种区、药圃等。著名的庐山特产云雾茶及众多的观赏植物,均产于此。庐山植物园现已汇集国内外植物3400多种、储藏各种植物标本众多,与世界上 60多个国家近300个单

位,建立了种子交换等方面的关系。

庐山植被垂直带的基本特征:

1.常绿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是庐山植被的基带,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下,占有最大的垂直宽度和面积。常绿阔叶林是这一带稳定性较大、广泛分布的植物群落。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庐山海拔800米--1100米之间,以常绿、落叶阔叶林为相对稳定的垂直地带性类型。在这一带下部和沟谷中,常绿阔叶成分往往占优势,向上和山坡则逐渐为落叶阔叶成分占优势。这一带是常绿阔叶林与落叶带之间的过渡性地带。

2.落叶阔叶林带:主要分布在800--1100米以下,植被类型以落叶阔叶林为相对稳定的垂直地带性类

型,局部地方亦有针叶林--山松出现,有些地区已营造了成片的针叶林,如日本柳杉林、日本扁柏林等。

3.针叶林带:在海拔1100米以上,气温偏低,湿度较大,云雾多,风力大,所以这里出现了较为耐寒的针叶林。黄山松是本带内相对稳定的垂直地带性类型。少量的灌丛和草甸,是非地带性的植被类型。

由调查可知,庐山植物有两大特色:一是杜鹃花种类繁多,植物园已建成拥有300余种杜鹃花的国际友谊杜鹃园,如云锦杜鹃、映山红、满山红等。二是裸子植物丰富,植物园拥有裸子植物260余种,被称为松、杉、桧、柏的活标本园,为中国之冠。

七、庐山气候调查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具有鲜明的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比同纬度平原地区多500毫米,达1900多毫米; 庐山相对湿度亦大,达78%;年平均雾日多达191天,因而终年云雾弥漫,难见庐山真面目;气候温和宜人,盛夏季节是高悬于长江中下游“热海中”的“凉岛”。庐山由于是座中山,又矗立在鄱阳湖盆地之中,襟江带湖,得江湖之利,自然之灵,夏日气温比山下低8摄氏度,堪称清凉世界。但“山中饶霜霞,风气亦先寒“,800米以上山地,却是长冬短夏。且庐山气候有如下特点:

1、庐山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底: 庐山地处长江中下游的“火炉”地区,而它由于地势高耸,夏季凉爽宜人,成为著名的避暑胜地,“云中山城”牯岭是庐山的标志,它的年平均气温为11.5℃,比同纬度的平原地区低5℃—6℃;七月份平均气温为22.6℃,比山下的九江低7℃左右;一年中平均气温≥27℃的日子,只有一个月,极端最高气温只有32℃,成为“长江火炉”地区的一个“凉岛”,并有“清凉世界”的美誉。

2、庐山降水比同纬度的山下平原多: 降水量大,云雾多也是庐山气候清凉的原因之一。庐山地处我国东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暖湿空气以来自东南太平洋的气流为主,兼以依山傍湖,蒸发量大,携有大量水分的空气沿山地上升,形成地形雨。庐山年降水量为1838.6毫米,较周围地区多出1000余毫米,最高年份曾达3362.6毫米。庐山的降水随夏季风消长,主要集中在3—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80%,年降雨日多达160多天,从而造成日照率低,并起到夏季降温的作用。

3、庐山相对湿度山上山下也有差异:庐山是云雾的世界,频繁涌现的云雾,使庐山雾日最高年份达221天,最少年份也有158天,年平均雾日为191天,这与山下九江年平均雾日只有8天,形成天渊之别。云雾多,与庐山空气湿度大,气温低密切相关,饱含水分的空气,在山谷中不易消散,遇冷即凝为云雾。云雾多能有效地降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对地面温度的增高起着抑制作用。在庐山上,一年四季都有云雾飘忽的踪影,其中尤以春季为最,三天便有两日雾。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给人一种朦胧美,平添一份神秘感,被称为“一绝”。也许正是因为多姿多彩的云雾的半遮半掩,才有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庐山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

八、庐山的开发利用

庐山山、水、林及古文化资源丰富 ,具有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条件。 10多年来 ,由于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增多以及旅游发展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庐山生态环境发生了某些负面影响。面向 2 1世纪的庐山旅游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制定相应发展目标 ,是庐山风景区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 ,旅游环境容量和旅游资源承载力是两个不同概念 ,可通过一个地区旅游环境容量估算 ,分析其旅游资源承载力 ,进而寻找发展与现实、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 ,提出切实可行的目标 ,以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

庐山的深度开发,首先要解决好景区理念组装的规划问题,在具体操作上,对曲牯岭景区和山南景区组成的核心区,进行政治文化理念的设计,以政治名人的秩事、起居、游览为内容,开发体验名人生活的旅游项目。在外围区,沙河景区应加强宗教文化理念设计,提高东林寺的宗教感染力,开发一定规模的香客市场,而浔阳景区及鄱阳湖风景线应加强文学感应的理念设计,开发文学夏令营、儒商商务旅游等项目,从而形成一个以核心区政治文化功能为主体,兼具外国区宗教文化、文学感应功能的大庐山理念形象,并使外围区起到对核心区游客分流的作用。

九、实习总结

收获:

通过了此次庐山的野外实地实习,让我们对野外地质、地貌的考察和研究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基本上能熟练操作罗盘测量岩层产状要素,培养了实践的技能。对地貌形态也积累了很多感性材料,对我们今后更进一步地理解和把握地貌形态具有重大的意义,很好地起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同时,也开阔了我们的视野,锻炼提高了我们的野外实习能力。庐山是个旅游胜地,此次也让我们领略了名山的风光,感受了大自然的神奇,正所谓受益非浅。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此次实习安排的时间非常紧张,对一些地质地貌现象缺少相对深入的认识和研究。如对庐山河流袭夺地貌认识不清楚;对于庐山在第四纪是否出现过冰川地貌,获得的感性资料很少,仍缺乏认识和了解。但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对这些知识进行进一步完善!

推荐第9篇:庐山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调查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地貌、土壤和植被的概况。

实习时间: 2002年8月1日至2002年8月8日

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

实习内容: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

实习生:地理系2000级本科函授班张雅芸

[一]、概况: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二]、分述:

庐山植物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02年8月1日至2002年8月8日

实习内容:调查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

实习路线: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含鄱口。沿途认识植物。8月3日上午:庐山会址——回龙路1000米处。下午:黄龙寺、三宝树简易公路。土壤植物综合实习。8月8日:乘车下山,经秀峰观察常绿阔叶林。

一、植物概况:

庐山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在钟灵清秀的庐山,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庐山植物园。

1、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沿途认识植物。其中,庐山牯岭街10种植物的科名、属名:①、黄山松:松科、直条型。②、扁柏:柏科。③、马挂木:木兰科。④、化香树:胡桃科,落叶阔叶树。⑤、金钱松:松科。⑥、小叶柏了树:安息香科、落叶阔叶树。⑦、灯台树:回照科,落叶阔叶树。⑧、大花金鸡菊:菊科。⑨、胡桐树:胡桐科。⑩、红豆杉、柳杉和冷杉:三尖杉科。其次,庐山植物园10种植物科名、产地和用途:①、白花杜鹃:杜鹃花科,原产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②、杉木:杉科,原产河南、安徽、广东、广西。用途:材用。③、金缕梅:金缕梅科,原产广西、湖北、江西。用途:观赏。④、山茶:山茶科,原产云南。用途:观赏及药用。⑤、平枝荀子:蔷薇科,原产陕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⑥、南方铁杉:松科,原产安徽、浙江、福建、湖南。用途:材用及观赏。⑦、青杆:松科,原产河北、山西、陕西。用途:材用及观赏。⑧、厚皮香:茶科。⑨、日本木槭:原产日本,用于观赏。⑩、么锦杜鹃:杜鹃科,原产云南、贵州、江西。用途:观赏、花作为药用。 shixi.xiexiebang.com

二、庐山群落类型:

庐山在自然植被上,由于它地处中亚热带,海拔1400多米,属于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离海700公里左右,在植被分布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导致植物群落类型多种多样。从大的方面来分,主要分为两部分:针叶林和阔叶林。

(一)、针叶林:

对于针叶林,我们所抽取的样方有两个点,一个是日照松林——黄山松群落。另一个是8月3日上午在回龙路1000米处的扁柏林——线状植被。

1、黄山松群落:分布在牯岭,属于落叶阔叶林的一个群落。黄山松,又名台湾松,它属于阴性树种,耐低温,能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一般分布在海拔800或850米以上至山顶的地段,在海拔1250米以上成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我们所看到的绝大多数都是人工再种的,它属于松科,裸子植物。黄山松与广东的马尾松有明显的不同之处。黄山松枝条平直生长,主茎与枝条成直角,而马尾松成锐角。马尾松的叶子两伸为一出,较长、细。而黄山松的叶子也是两伸为一出,但较短、粗。

①、林木记录表:建群种:黄山松:树龄20年的有8株,50年的有4株,10年的有3株。平均高度为14米,胸径50厘米,枝下高10米。树冠幅度3米,生活型为果型。生活强度强。

②、草木样方:1米×1米。第一层为野菊花(5%盖度,15厘米高度。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生活型为营养型)。优势种有野古草(覆盖度为60%,高度为30厘米,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苔草:(覆盖度为10%,高度为20厘米,生活型为地面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鳞毛蕨:(覆盖度为5%,高度为20厘米,生活型为地上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层外植物有:鸡屎藤、苔藓、地衣、野葡萄、牯岭钩儿茶等。建群种为:黄山松、幼苗多、生活度强,比较稳定,层下植物不能取代它。

③、灌木样方:2米×2米。第一层:细齿叶柃(覆盖度为20%,高度为1.5-2.0米,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二层:中华腊瓣花:(高度1.5米,2株,覆盖度为20%,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三层:满山红:(高度0.7~1.0米,1株,覆盖度为5%,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四层:野蔷薇:(高度0.4米~1.2米,11株,覆盖度为10%,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五层:中华石楠:(覆盖度为5%,高度为0.4米,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六层:苎麻:(高度0.3米,7株,覆盖度为5%,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

2、扁柏林——线状植被。

①、样地环境记录:回龙路1060米处,阴坡,坡度40度,地面枯枝落叶较厚。

②、灌木表:样方4米×4米,1个样方内5株,高度2米,实生,年龄5年,生活强度强,分布均匀。

③、扁柏林记录表:

编号 植物名称 层次 高度 米 胸径厘米 枝下高米 树冠幅刀豆文秘助手 实生或萌生 生活型 年龄 物候期 附注

中名 学名

表1 扁柏林 单一扁柏林 30 30 20 2 实生 高位芽 30 营养期

④、层外植物记录表:壳状地衣、补生的,也有藤状植物。

(二)、阔叶林

在庐山,常绿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也有着广泛的分布。常绿阔叶林又叫照叶林,叶光亮、革质、墨绿色、而落叶阔叶林(夏绿阔叶林)叶薄、草质、淡绿色。

1、常绿阔叶林:分布于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海拔一般为700米或800米以下。在秀峰寺、白鹿洞、观音桥、石门洞、碧云庵等地有小面积残存,而南坡优于北坡。其群落性质、类型、区系组成与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基本相似。植物群落主要由壳斗科、山茶科和樟科等科的常绿阔叶林组成。我们实习所看到的主要是秀峰那一个点。

2、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海拔1000或1100米以上。地带性植被类型的落叶阔叶林,目前大片成林不多,以牧马场至铁船峰一带保存较好。我们实习主要是到空军疗养院一带观察落叶阔林。 shixi.xiexiebang.com

3、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布在海拔700或800至1000米(西北坡)或1100米(东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两种植被类型之间的过渡带。目前在黄龙潭、黄龙寺、碧云庵等地和沟谷陡坡处有天然的次生林分布。

(1)乔木:常绿树种有甜槠、青冈栎、白楠等。落叶树种有锥粟、四照花等。

(2)灌木:有细齿叶柃、钩樟、红脉钩樟、山鸡椒等。

(3)草本:主要有淡竹叶、沿阶草等。

三、植被的分布规律

庐山在自然植被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由山麓到山顶的分布规律是:常绿阔叶林——常绿及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根据庐山植被垂直分布的特点,可以分为三个垂直带)

1、夏长冬短的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环境温暖湿润是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为水平地带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山地的延伸部分。分布于海拔700米(西北坡)或800米(东南坡)以下,占有最大的垂直幅度。

2、夏短冬长的暖温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分布在海拔1000或1100米以上。这里属暖温带湿润气候,地带性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目前大片成林不多。

3、夏长冬短向夏短冬长的过渡带(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shixi.xiexiebang.com

分布在海拔700或800至1000米(西北坡)或1100米(东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两种植被类型之间的过渡带。目前在黄龙潭、黄龙寺、碧云庵等地和沟谷陡坡处有天然的次生林分布。

四、开发利用:

庐山是我国中亚热带东部地区植物种类丰富、植被类型复杂、植被垂直带谱较完整的一座山地。许多学者对庐山植被垂直分异进行过多方面的研究,但至今仍存在一些分歧。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山地海拔1200米以上的地段,其地带性植被的类型和植被垂直带的性质。这一地段,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自然植被面目全非,除极少数地段有次生林分布,其余或沦为次生灌丛和草甸,或为黄山松林所代替,为正确划分植被垂直带谱带来了许多困难。

“匡庐高起嶙峋,翠拥连峰倚断云”。庐山的秀美,离不开她那丰茂的植被,那暮春悦人心目的新绿,盛夏如潮似梦的花云,金秋染尽层林的霜叶,严冬傲雪竞翠的青松。—庐山的茂密的山林植被,是庐山景色秀丽、水源丰沛、气候凉爽的命脉所在,被作为庐山八大景观资源的重点之一,加于保护、加于开发。

庐山土壤实习报告

1、实习时间:2002年8月1日至2002年8月8日

2、实习内容:庐山土壤地带性分布;庐山非地带性土壤;庐山土壤的分布规律。

3、实习路线: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含鄱口。8月3日上午:庐山会址——回龙路1000米处。下午:黄龙寺、三宝树简易公路。土壤植物综合实习。

一、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

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庐山沿着断裂上升为目前相对高度达1000~1400米的山地,为土壤垂直地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庐山在气候上处于中亚热带的北缘,这决定了本区植被土壤垂直带谱的性质;地貌和水文条件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影响到局部地区土壤发育的方向,形成某些非地带性的土壤。

二、主要土壤类型

(一)垂直地带性土壤

1、红壤:

广泛分布于海拔4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以及灌丛草本。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等残积和残积坡积物。从红壤的颗粒组成来看,各层次间质地相当均匀,说明成土过程中有红壤化的性质。

2、黄壤:

黄壤分布于山麓地形比较低平的部位,或发育在粘重而排水不良的母质上,山地黄壤分布在900或800米以下的地带,局部地区可达1000米左右。二者母质大都为花岗岩、砂岩、混合岩及第四纪风积物。

3、山地黄棕壤:

分布于海拔800(900)~1200米地带的各种母质上,植被为常绿、落叶混交林,或灌木、草本,现以三宝树简易公路500米,海拔980米和三宝树简易公路100米,海拔930米这两处的土壤剖面为例。

野外土壤调查记录表

3日期:2002年8月3日(阴、雨、晴) 调查人:张雅芸 shixi.xiexiebang.com

土坑编号:00-3 土坑类型:对照剖面

土坑地点:三宝树简易公路100米海拔930米 地形部位:山麓

土壤名称:山地黄棕壤 地下水位:低

母质:冲积物+砂岩 指示动植物:毛竹子、灌丛、草木

排灌情况:良好 土壤剖面所在地示意图:

土壤利用状况:绝对自然保护区

土壤剖面图Ao枯枝落叶层Ah有机质层 发 生层 剖面深度(厘米) 采样深度(厘米) 颜色 质地 结构 干湿度 松紧度 孔隙 植物根系 新生体 侵入体 pH值

AoAhB1B2B3Bc 0-77-4141-7070-9191-140>140 5YR4/25YR5/47.5YR5/67.5YR6/85.5YR5/8 暗灰棕紫棕淡棕暗黄橙淡棕红 中粘中重粘中粘轻粘中重粘 团粒块状块状块状棱柱状 润润潮润潮润潮潮 松紧紧紧很紧 很多多少无无 多多少无无 无 无 5.15.45.15.15.

4野外土壤调查记录表4

日期:2002年8月3日(阴、雨、晴) 调查人:张雅芸

土坑编号:00-4 土坑类型:对照剖面

土坑地点:三宝树简易公路500米海拔980米 地形部位:山麓

土壤名称:山地黄棕壤 地下水位:低

母质:坡积物 指示动植物:纯柳杉林

排灌情况:良好 土壤剖面所在地示意图:

土壤利用状况:绝对自然保护区

土壤剖面图Ao1Ao2AhABB1B2B3 发 生层 剖面深度(厘米) 采样深度(厘米) 颜色 质地 结构 干湿度 松紧度 孔隙 植物根系 新生体 侵入体 pH值

Ao1Ao2AhABB1B2B3 0-33-77-2323-3838-5353-71>71 7.5YR4/47.5YR3/47.5YR5/610YR5/82.5YR6/6 暗棕棕淡棕黄棕淡黄棕 较粘较中粘较中粘中粘重粘 团粒小团块小团块小团块团块 湿潮潮潮潮潮湿 松松松松紧 多多多多多 很多多多多多 无 无 5.45.55.65.75.8

由表3和表4可知,山地黄棕壤全剖面呈较强的酸性反应。有机质全氮量含量较高。这说明,山地黄棕壤,随气候的冷湿,生物小循环的速度减缓,水解性酸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代换性酸明显降低,代换量不高,吸收性复合体不饱和度达80%以上。土壤酸度以活性铝为主。

4、山地棕壤

分布于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由于森林植被遭受破坏,目前大都成为灌丛草类,母质主要为砂岩,板岩的坡积物,局部地区以风积物为主。现以大月山去五老峰小路旁的土壤剖面为例。

5、女儿城(山名)及牯岭次成山:位于莲谷——东谷的两侧,是牯岭向斜的两翼,由于岩石坚硬未被侵蚀而成为低矮的山岭。故称为次成山,山岭的相对高度不大。

6、东谷:(又称中谷)——莲谷向斜谷:受牯岭向斜控制,位于女儿城北侧。两谷地本来向同一方向延伸,但因受剪刀峡断层的错动影响,故使莲谷向东北倾斜。

7、虎背岭单面山:它是虎背岭倒转背斜北翼断陷后残留的南翼,成为单斜层及单面山。

(二)、断层构造主要地貌如下:

1、虎背岭断层崖地貌:它是因虎背岭北侧的莲花洞大断层把虎背岭错开,使其北翼断落而成,该断层崖在石门涧和莲花洞一带高达1000米,向东北方和西南方降低,断层崖呈阶梯状,如好汉坡一带呈二级阶梯。

2、五老峰断层崖地貌:因庐山垄正断层切过五老峰背斜南翼而成,它在秀峰、海会一带崖高达1000米,向东北方递降,断层崖亦分2~3级,断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所谓五老峰就是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shixi.xiexiebang.com

三、谷地地貌类型:

(一)、成因:发源于庐山的河流,主要是循软弱岩层和地质构造发育,其流向主要是北东——南西,其次是横切构造的而较新发育的河流。它们流向大都与上述流向垂直。

(二)、形态:河谷的形态十分特殊,这就是上游为宽谷,下游为峡谷,两者之间出现裂点和瀑布。

1、宽谷:多发育在软弱岩层之上,与地质构造相适应,且与岩层走向一致,谷宽而浅,谷地内覆盖着第四纪堆积物。

2、峡谷:表示第四纪地壳上升,河流强烈下切而成。峡谷谷坡陡峭或阶梯状,纵比降大,多裂点和瀑布,表示幼年期河谷特征。

(三)、宽谷和峡谷的比较

1、宽谷是早期发育的老河谷,发育时间较长,它是在地壳稳定、地势低矮的条件下形成,说明宽谷形成之时的当日庐山,高度比现在低矮得多。说明宽谷生成之后,庐山曾经发生强烈上升。

2、峡谷是年轻河谷。是在地壳强烈上升和河流复活下切而成的,说明宽谷生成之后,庐山曾经发生强烈上升。

3、从宽谷的高度和峡谷的下切深度表明,庐山上升量由中部向东北部递减。

4、庐山之北的平原地带,由于地壳下沉,河流下切成为沉溺河谷,有的河段被长江的河漫滩或自然堤隔开而成为湖泊,如九江附近的八里湖、甘棠湖、白水湖等。

5、庐山河流带出的物质出山后,在出口外围堆积成扇形地,这些古扇形地受切割后,成为阶地状,约有3级。

三、河流袭夺

1、8月5日上午:牯岭——西谷——锦绣谷——仙人洞——黄龙潭;地貌实习。锦秀谷袭夺河:西谷原来由虎背岭南侧向南西流入石门涧,但在天桥附近被向北西流的锦秀谷袭夺,证据:

①、花径风口:风口段河谷是西谷自然延伸部分,谷内堆积物又与西谷相似,保持着棕红色——棕黄色砂砾层及棕红色网纹红土风化壳。

②、天桥袭夺湾及裂点:在裂点(天桥)以上为宽谷(西谷),以下为峡谷(锦秀谷)。

袭夺时代为晚更新世之后,理由是裂点上溯不远,西谷内由晚更新统棕黄色堆积物所覆盖的谷底未受明显的破坏。

2、8月7日:三叠泉;地貌实习。三叠泉袭夺河:原来的青莲寺河向北东流,在三叠泉附近被向南流的河流溯源侵蚀,袭夺了青莲寺谷,河流成直角拐弯,河流袭夺后,裂点向青莲寺谷上溯2公里之远,河流下切深度达150——300多米,可见袭夺时间应早于锦秀谷。

3、8月4日:牯岭——汉口峡——大校场——芦林盆地,地貌实习。东谷支流袭夺河:该小河切穿插女儿城山岭,袭夺了大校场河上游,使大校场河上游原来向南西流入芦林盆地的,现向北西流入东谷,造成汉口峡。

河流袭夺原因分析:庐山上升之前,山体内的河流已发育为成熟的老河谷阶段,即河流循软弱岩层发育和沿岩层走向(作北东向或南西向)流动。当山体上升后,新出现的北西向或南东向河流溯源侵蚀,由于它的流程短和纵比降大,故袭夺了北东——南西流向的河流。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三]、结束语:

——庐山的自然美景,孕育滋养了庐山丰富的历史文化,二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庐山作为天下名山的独特的魅力。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庐山的世界性价值给予的评价:“庐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与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生活紧密相联的文化景观!”

推荐第10篇: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调查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地貌、土壤和植被的概况。 实习时间:2011年10月8日至2011年10月14日

实习地点:江西省九江庐山

实习内容: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

指导老师: 陈保平姚志强江兴亮

实习生:资源环境与旅游系资环专业2班申思奋

[一]、概况: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二]、分述:

庐山植物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02年8月1日至2002年8月8日

实习内容:调查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

实习路线: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含鄱口。沿途认识植物。8月3日上午:庐山会址——回龙路1000米处。下午:黄龙寺、三宝树简易公路。土壤植物综合实习。8月8日:乘车下山,经秀峰观察常绿阔叶林。

一、植物概况:

庐山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在钟灵清秀的庐山,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庐山植物园。

1、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沿途认识植物。其中,庐山牯岭街10种植物的科名、属名:①、黄山松:松科、直条型。②、扁柏:柏科。③、马挂木:木兰科。④、化香树:胡桃科,落叶阔叶树。⑤、金钱松:松科。⑥、小叶柏了树:安息香科、落叶阔叶树。⑦、灯台树:回照科,落叶阔叶树。⑧、大花金鸡菊:菊科。⑨、胡桐树:胡桐科。⑩、红豆杉、柳杉和冷杉:三尖杉科。其次,庐山植物园10种植物科名、产地和用途:①、白花杜鹃:杜鹃花科,原产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②、杉木:杉科,原产河南、安徽、广东、广西。用途:材

用。③、金缕梅:金缕梅科,原产广西、湖北、江西。用途:观赏。④、山茶:山茶科,原产云南。用途:观赏及药用。⑤、平枝荀子:蔷薇科,原产陕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⑥、南方铁杉:松科,原产安徽、浙江、福建、湖南。用途:材用及观赏。⑦、青杆:松科,原产河北、山西、陕西。用途:材用及观赏。⑧、厚皮香:茶科。⑨、日本木槭:原产日本,用于观赏。⑩、么锦杜鹃:杜鹃科,原产云南、贵州、江西。用途:观赏、花作为药用。

二、庐山群落类型:

庐山在自然植被上,由于它地处中亚热带,海拔1400多米,属于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离海700公里左右,在植被分布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导致植物群落类型多种多样。从大的方面来分,主要分为两部分:针叶林和阔叶林。

(一)、针叶林:

对于针叶林,我们所抽取的样方有两个点,一个是日照松林——黄山松群落。另一个是8月3日上午在回龙路1000米处的扁柏林——线状植被。

1、黄山松群落:分布在牯岭,属于落叶阔叶林的一个群落。黄山松,又名台湾松,它属于阴性树种,耐低温,能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一般分布在海拔800或850米以上至山顶的地段,在海拔1250米以上成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我们所看到的绝大多数都是人工再种的,它属于松科,裸子植物。黄山松与广东的马尾松有明显的不同之处。黄山松枝条平直生长,主茎与枝条成直角,而马尾松成锐角。马尾松的叶子两伸为一出,较长、细。而黄山松的叶子也是两伸为一出,但较短、粗。

①、林木记录表:建群种:黄山松:树龄20年的有8株,50年的有4株,10年的有3株。平均高度为14米,胸径50厘米,枝下高10米。树冠幅度3米,生活型为果型。生活强度强。

②、草木样方:1米×1米。第一层为野菊花(5%盖度,15厘米高度。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生活型为营养型)。优势种有野古草(覆盖度为60%,高度为30厘米,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苔草:(覆盖度为10%,高度为20厘米,生活型为地面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鳞毛蕨:(覆盖度为5%,高度为20厘米,生活型为地上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层外植物有:鸡屎藤、苔藓、地衣、野葡萄、牯岭钩儿茶等。建群种为:黄山松、幼苗多、生活度强,比较稳定,层下植物不能取代它。

③、灌木样方:2米×2米。第一层:细齿叶柃(覆盖度为20%,高度为1.5-2.0米,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二层:中华腊瓣花:(高度1.5米,2株,覆盖度为20%,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三层:满山红:(高度0.7~1.0米,1株,覆盖度为5%,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四层:野蔷薇:(高度0.

4米~1.2米,11株,覆盖度为10%,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五层:中华石楠:(覆盖度为5%,高度为0.4米,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六层:苎麻:(高度0.3米,7株,覆盖度为5%,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

2、扁柏林——线状植被。

①、样地环境记录:回龙路1060米处,阴坡,坡度40

度,地面枯枝落叶较厚。

②、灌木表:样方4米×4米,1个样方内5株,高度2米,实生,年龄5年,生活强度强,分布均匀。

③、扁柏林记录表:

编号植物名称层次高刀豆文秘助手胸径厘米枝下高米树冠幅刀豆文秘助手实生或萌生生活型年龄物候期附注

中名学名

表1扁柏林单一扁柏林3030202实生高位芽30营养期

④、层外植物记录表:壳状地衣、补生的,也有藤状植物。

(二)、阔叶林

在庐山,常绿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也有着广泛的分布。常绿阔叶林又叫照叶林,叶光亮、革质、墨绿色、而落叶阔叶林(夏绿阔叶林)叶雹草质、淡绿色。

1、常绿阔叶林:分布于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海拔一般为700米或800米以下。在秀峰寺、白鹿洞、观音桥、石门洞、碧云庵等地有小面积残存,而南坡优于北坡。其群落性质、类型、区系组成与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基本相似。植物群落主要由壳斗科、山茶科和樟科等科的常绿阔叶林组成。我们实习所看到的主要是秀峰那一个点。

2、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海拔1000或1100米以上。地带性植被类型的落叶阔叶林,目前大片成林不多,以牧马场至铁船峰一带保存较好。我们实习主要是到空军疗养院一带观察落叶阔林。

3、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布在海拔700或800至1000米(西北坡)或1100米(东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两种植被类型之间的过渡带。目前在黄龙潭、黄龙寺、碧云庵等地和沟谷陡坡处有天然的次生林分布。

(1)乔木:常绿树种有甜槠、青冈栎、白楠等。落叶树种有锥粟、四照花等。

(2)灌木:有细齿叶柃、钩樟、红脉钩樟、山鸡椒等。

(3)草本:主要有淡竹叶、沿阶草等。

三、植被的分布规律

庐山在自然植被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由山麓到山顶的分布规律是:常绿阔叶林——常绿及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根据庐山植被垂直分布的特点,可以分为三个垂直带)

1、夏长冬短的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环境温暖湿润是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为水平地带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山地的延伸部分。分布于海拔700米(西北坡)或800米(东南坡)以下,占有最大的垂直幅度。

2、夏短冬长的暖温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分布在海拔1000或1100米以上。这里属暖温带湿润气候,地带性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目前大片成林不多。

3、夏长冬短向夏短冬长的过渡带(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分布在海拔700或800至1000米(西北坡)或1100米(东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两种植被类型之间的过渡带。目前在黄龙潭、黄龙寺、碧云庵等地和沟谷陡坡处有天然的次生林分布。

四、开发利用:

庐山是我国中亚热带东部地区植物种类丰富、植被类型复杂、植被垂直带谱较完整的一座山地。许多学者对庐山植被垂直分异进行过多方面的研究,但至今仍存在一些分歧。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山地海拔1200米以上的地段,其地带性植被的类型和植被垂直带的性质。这一地段,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自然植被面目全非,除极少数地段有次生林分布,其余或沦为次生灌丛和草甸,或为黄山松林所代替,为正确划分植被垂直带谱带来了许多困难。

“匡庐高起嶙峋,翠拥连峰倚断云”。庐山的秀美,离不开她那丰茂的植被,那暮春悦人心目的新绿,盛夏如潮似梦的花云,金秋染尽层林的霜叶,严冬傲雪竞翠的青松。—庐山的茂密的山林植被,是庐山景色秀丽、水源丰沛、气候凉爽的命脉所在,被作为庐山八大景观资源的重点之一,加于保护、加于开发。 庐山土壤实习报告

1、实习时间:2002年8月1日至2002年8月8日

2、实习内容:庐山土壤地带性分布;庐山非地带性土壤;庐山土壤的分布规律。

3、实习路线: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含鄱口。8月3日上午:庐山会址——回龙路1000米处。下午:黄龙寺、三宝树简易公路。土壤植物综合实习。

一、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

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庐山沿着断裂上升为目前相对高度达1000~1400米的山地,为土壤垂直地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庐山在气候上处于中亚热带的北缘,这决定了本区植被土壤垂直带谱的性质;地貌和水文条件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影响到局部地区土壤发育的方向,形成某些非地带性的土壤。

二、主要土壤类型

(一)垂直地带性土壤

1、红壤:

广泛分布于海拔4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以及灌丛草本。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等残积和残积坡积物。从红壤的颗粒组成来看,各层次间质地相当均匀,说明成土过程中有红壤化的性质。

2、黄壤:

黄壤分布于山麓地形比较低平的部位,或发育在粘重而排水不良的母质上,山地黄壤分布在900或800米以下的地带,局部地区可达1000米左右。二者母质大都为花岗岩、砂岩、混合岩及第四纪风积物。

3、山地黄棕壤:

分布于海拔800(900)~1200米地带的各种母质上,植被为常绿、落叶混交林,或灌木、草

三: 结束语:庐山的自然美景,孕育滋养了庐山丰富的历史文化,二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庐山作为天下名山的独特的魅力。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庐山的世界性价值给予的评价:“庐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与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生活紧密相联的文化景观!”

第11篇:庐山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实习地点:庐山

实习时间:2012年5月15日至2012年5月18日

实习内容:庐山自然地理概况

实习学生:地理科学大类2011级

实习线路:

Day1:匡城宾馆——望江亭

Day2:匡城宾馆——枯岭街——汉口峡——大月山——水库——大月山——庐陵湖——毛泽东纪念馆

Day3:月照松林——庐山大厦——三宝树——电站大坝

Day4:王家坡小天池——匡城宾馆——花径、如琴湖、锦绣谷

一、庐山区域概况: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0米。庐山耸立在江湖之滨,山体似肾形,呈东北—西南向延伸,东北和西南侧平缓,西北和东南侧陡峭。山上较流展,外侧多断裂深谷,周围是丘岭平原。庐山为发展旅游业,在牯岭镇发展起以旅游为支柱产业的经济体系,镇中街区有众多的商店和餐厅,电影院、图书馆、戏院、游泳池、灯光球场、学校等建筑点缀谷中,环岭而设的宾馆、饭店、疗养院、医院、旅行社、邮局、银行等服务设施为接待游客提供了便利条件。整洁的街道,随处可见的手工艺品和地方特色美食无不吸引着八方游客,作为游客游览庐山的重要落脚点,牯岭镇良好的发展也展示着庐山旅游业的兴旺发达。

二、庐山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1.庐山的气候条件特征

庐山地处中国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控制区,其气候具有明显的季风性,但由于庐山的海拔缘故,使得其与周边地区的气温有所差异,以牯岭镇为例,其年平均气温11.5℃,与周边平均气温相比约低6℃,冬季(1月)低5℃,夏季(7月)低7℃,是真正意义上的避暑胜地。庐山湿度和周边地区相比要大,云雾也较多,以牯岭来讲,其平均相对湿度78%。3-9月各月平均相对湿度高达80-83%,年平均有雾日数达190天,1961年多达221天,最少的1963年也有158天。以5月为最多,平均有21天,7月最少,也有12.4天。就降水而言,庐山的降水也是普遍偏高的,所谓“天无三日晴”,庐山雨季长达3个月以上,4-7月各月降水量均在200-300mm,雨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42.1%,12-2月降水量仅占年降水量的11.7%。以牯岭为例,据牯岭气象台的统计资料,牯岭24小时降水量≥0.1mm的雨日数年平均为167.7天,其年平均降水量1833.6mm(1961-1970 年平均),1954年高达3362.6mm,1970年2359.4mm,1978年只1181.7mm。

2.庐山的地质地貌特征

庐山属于东北—西南走向的断块山地,西北侧为悬崖,有一正断层叫莲花洞正断层,西北侧为下盘,上升盘为庐山,下降盘掉入长江;东南侧也为悬崖,有正断层叫温泉正断层,上升盘为庐山,下降盘掉入鄱阳湖。庐山山中有山,主要地貌以构造地貌和流水地貌为主。其构造线为东北西南向,褶皱、断裂发育,九奇峰—梨头尖一线为其界线,将其分为南北两段。九奇峰一带发育一系列逆掩断层,同时受岩性影响,在地貌上出现奇峰林立,岭谷相对的现象,南段断裂纵横,岩性多变,地面切割破碎,而北段出露震旦系地层,以褶皱构造较为突出,有背斜山、次成山、向斜谷、次成谷发育,由于山体上升,河流沿断层、节理形成断层谷、节理谷亦比较普遍。而流水地貌也比较突出,庐山在抬升之前,河流已经塑造了较宽的谷地,由于后来山体的强烈抬升,河流下切明显,使得原本的宽谷下端先变为了“V”

形峡谷,而在宽谷和峡谷之间,水流强烈的溯源侵蚀使得谷地纵剖面由缓面变陡,形成裂点,东南和西北向峡谷中的河流,因流路短,比降大又沿断裂或者节理发育,溯源下切强烈,以致其中有些河流,袭夺东北或西南向宽谷中的河水。另外,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认为在第四纪期间庐山及其周边地区出现过冰川,他指出庐山地区有冰川地貌,并且集中在北山,主要有大月山西北坡大坳冰斗、汉阳峰附近的鼓手寨冰斗、五乳冰斗,有王家坡U形谷、七里冲U形谷、大校场U形谷。此外,庐山东南麓面临鄱阳湖,这里湖面狭长,为鄱阳湖南部广大水域通往长江的出口水道,其向东北方向延伸,宽可达6~8公里,在河道两侧,还有水下天然堤、边滩和残留的叉道,这些并非完全由现代湖水动力所塑造,而是湖侵较晚,湖相沉积未及填平这些地形,以及干旱河流仍作用于湖底所致的典型的湖滨地貌。

3.庐山的土壤植被特征

植被:“匡庐奇秀甲天下”,庐山有着丰富的植物物种,1934年在含鄱口建立庐山森林植物园,后更名为庐山植物园,为我国唯一历史最长的亚高山植物园。庐山自然植物群落划分为四个带,海拔800米以下的常绿阔叶林带、海拔800米到1100米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海拔800米到1100米的落叶阔叶林带、海拔1100米以上的灌木草丛和亚热带针叶林带。

土壤:庐山地处中亚热带,其基带的地带性土壤是红壤、黄壤,而庐山的海拔高度导致土壤产生了垂直带状结构,自山麓至山顶,依次分布着红壤和黄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海拔400m以下的山麓及附近岗丘地区属中亚热带,广泛分布着纬度地带性的红壤和黄壤;海拔400~800m,气候湿润暖热,发育着一种具有明显吕化特征的山地黄壤;海拔800m~1200m,气候温暖湿润,发育着既具有山地黄壤性质,又具有山地棕壤特征的黄棕壤;海拔1200m以上地区,分布着山地棕壤;山顶部,形成山地草甸土;而局部洼地,形成山地沼泽土。

三、庐山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1. 庐山气候成因分析

气温高低受大区域地理纬度、海陆分布因素,气温高低还与海拔高度及局部地形有密切联系。庐山处于我国夏热中心之一的长江中下游河谷与鄱阳湖盆地之间,夏季副高脊线西进,使得这一地区的气温持续走高并且异常干燥,但是由于庐山的海拔相较周边地区高出不少,而根据海拔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7℃的公式来计算,庐山平均气温要比周边低6℃;另外,庐山由于海拔影响,空气相较其周边要稀薄的多,这就造成了空气逆辐射的减少,而庐山森林众多,空气湿润,白天日照的升温作用也不是很明显,这就造成了庐山气温与周边的差异,使得庐山赢得了“避暑胜地”的美名。

而究其多雾的原因,与庐山丰富的植物资源有这密切的关系,植物蒸腾作用给庐山带来了丰富的水汽,而庐山的偏低的气温又给水汽凝结带来了便利条件,造成了庐山多雾的景观;另外,庐山位于平原地带,来自西南的暖湿气流长驱直入时受到庐山山体的阻挡,抬升,而庐山沟壑纵横,便于水汽的停留;第三,庐山周围水系丰富,日蒸发量大,蒸发的水汽宜在庐山停留,使得庐山云雾缭绕。

庐山拥有充足的水汽,而自身山体的沟壑纵横为藏风降水带来了先决条件,较低的温度更适宜水汽凝结和成云致雨,所以,庐山较周边地区而言,降水是偏多的,就算是干燥的夏季,庐山也依旧会迎来降水。

2. 庐山的地质地貌成因分析

构造地貌:庐山地貌以褶皱和断裂为主。其北部受淮阳“山”字结构前孤的影响,南部受东南向构造的制约,形成东北—西南向的扭应力,使得其北东及北北东向构造比较发育,北部有牯岭向斜和大月山背斜,北北东有通远向斜和蓝桥背斜。由于所受力的不同,在庐山发育的断层既有如莲花洞正断层的张扭性断层,又有如九奇峰冲断层的压扭性断层,有如通

远正断层的张性断层,又有五里牌隐伏断层。庐山不但有很多正地貌,又有许多次生地貌,如大校场和七里冲两个次成谷、西谷次成谷和牯牛岭次成山,次成山和次成谷的形成主要与岩石岩性有关,庐山地区有三层沉积岩,下层是大月山粗砂岩,岩性坚硬,抗风化能力强;中层是牯岭砂页岩,易被风化侵蚀;上层是女儿城细砂岩,岩性坚硬,抗风化能力强,由于这三层岩石出露的情况不同,庐山就形成了一些次成地貌,一般来讲,但凡有大月山粗砂岩或女儿城细砂岩,出露的地方,会形成山地;而有牯岭砂页岩出露的地区,就易形成谷地。

流水地貌:庐山水资源丰富,流水作用明显,流水地貌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庐山的向上隆起,使得流水不断下切,形成“V”形谷;另一方面,流水在岩石节理处汇聚,经过流水作用,形成新的山区河流;还有就是由于水流的溯源侵蚀,在庐山山体上形成许多裂点;再有一些水流速度较快,河道狭窄,流路短小,会溯源切穿山体,形成袭夺湾、断头河;而在庐山强烈上升之前,曾今受长期侵蚀夷平过程,形成比较明显的夷平面;庐山外围的河谷一般谷地宽广,谷底平缓,有一定的阶地和台地发育,现代河流出山后,自山麓以下形成了砾石扇或砾石滩,因而河道多分段,变化不定。

冰川地貌:关于庐山有没有冰川,学术界有很多争议,李四光认为,庐山在第四纪期间发生过3次大范围的冰川活动,即鄱阳冰期、大姑冰期和庐山冰期,而庐山所有的冰川地貌都是在这个时期发育形成的,而且庐山的冰川地貌普遍集中在北山。也有学者认为,庐山不存在冰川,哪些所谓的冰川所遗留的“冰碛物”实际上是泥石流堆积、或有的属与冰缘堆积等。

湖滨地貌:由于庐山东南麓面临鄱阳湖,而此处的湖面狭长,易形成湖滨地貌,全新世以来,鄱阳湖的形成和扩张,出现湖滨一带沉溺现象,是形成湖滨地貌的重要原因,这些湖滨地貌不仅说明成湖时期较晚而且反应湖岸有相对下沉的趋势。

3. 庐山的土壤成因分析

庐山处于中亚热带,基带土壤为红、黄壤;随着高度增加,山区森林增多,有机质增多,使得土壤由红、黄壤变为山地黄壤;再随着高度增加,到了海拔800~1200m的地带,由于风化作用较弱,气候较冷湿,而植被茂盛,使得土壤由山地黄壤转变成为山地黄棕壤,山地黄棕壤全剖面呈较强的酸性反应,有机质含量高;随着高度在增加,到了海拔1200m以上的山地,植被大多为灌丛草类,使得土壤由山地黄棕壤转变为山地棕壤,山地棕壤有机质含量高,粘粒下移现象不甚明显,但淋溶作用明显,而土壤中钙离子的含量也大幅增加。

第12篇:庐山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

1、实习内容和实习目的:了解熟悉庐山地区的地质地貌特征,包括地质构造,植被分布等;巩固课堂所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同时扩宽视野,增长见识。

2、实习时间:2012年9月11日至16日

3、时间地点:江西庐山

4、实习路线:

9月11日

宾馆→气象站→月照松林

9月12日

宾馆→大校场谷地→庐山博物馆→三宝树→黄龙潭→乌龙潭

9月13日

宾馆→花茎(白居易草堂)→锦绣谷→仙人洞→大天池

9月14日

宾馆→东谷→汉口峡→大月山水库

9月15日

宾馆→五老峰→植物园→含鄱口

9月16日

宾馆→望江亭→王家坡U形谷→小天池

二、庐山概况: 庐山位于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地处中国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南部,西北濒临长江,东南临鄱阳湖,面积302平方公里,属于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使其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庐山由于是座中山,又矗立在鄱阳湖盆地之中,襟江带湖,得江湖之利,自然之灵,夏日气温比山下低8摄氏度,堪称清凉世界。而“山中饶霜霞,风气亦先寒“,800米以上山地,却是长冬短夏。庐山雨丰水沛,年平均降水量,比同纬度平原地

1 区多500毫米,达1900多毫米。庐山相对湿度亦大,达78%;年平均雾日多达191天,因而终年云雾弥漫,难见庐山真面目。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群峰间散布有许多壑谷、岩洞、瀑布、溪涧,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庐山是一座集风景、文化、宗教、教育、政治为一体的千古名山,自然与文化积淀非常深厚。

三、庐山自然地理要素的主要特征

(一)庐山地质地貌

庐山地区处于江南台背斜和下扬子拗陷的交接地带,具有较大的活动性,岩浆活动较强,混合岩化作用明显,区内地层发育较齐全,构造较明显。虽由于断层错动,底层排列不整齐,但中部底层最老,向两侧逐渐顺序变新是很清楚的。庐山底层在中段出露最宽,向南北两端收敛,表现为一短轴背斜。这一构造形成对庐山又起着决定性的影响。由于短轴背斜中部上升量最大,活动性强,断裂特别显著。在长期的地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五岭四谷:

1、五老峰单面山 它是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断层陷落于山南。五老峰山高1358m。

2、七里冲向斜谷 位于大月山于五老峰之间,发育在三叠泉向斜构造之上。

3、大月山背斜山 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构造控制,走向东北--西南,主要由石英砂岩组成。大月山高1453m。

4、大校场及西谷次成谷 前者在大月山与女儿城之间,后者位于虎背岭与牯岭之间。成因是牯岭向斜两翼的软弱岩层受外力的强烈侵蚀,破坏而成,地貌特别低下,故成为谷地。

5、女儿城及牯岭次成山 位于莲谷--东谷底两侧,原是牯岭向斜的两翼,由于演示坚硬未被侵蚀而成为低矮的山岭,故称为次成山,山岭的相对高度不大。牯岭 日照峰的海拔1310m.

6、东谷--莲谷·王家坡谷向斜谷 受牯岭向斜控制,位于女儿城与牯岭之 2 间,两谷地本来向同一方向延伸,但因剪刀峡断层的错动影响,故使莲谷·王家坡谷向东北倾斜,而东谷向西南倾斜。

7、虎背岭单面山 它是虎背岭倒转背斜残留的南翼(北翼断陷),成为单斜层单面山。

(二)庐山的气候

庐山地处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因受东亚季风环流影响,具有鲜明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特色。庐山是一座中山,随着海拔高度增加,水热状况存在着垂直分异。与周围平原地区相比较,又具有山地气候特色。庐山年太阳辐射能比较丰富,如南昌为4676.15MJ/㎡,而在海拔1165m的庐山牯岭为5040.4MJ/㎡。

⑴ 庐山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

牯岭年平均气温11.5℃,而山下平原地区的星子、九江分别为17.3℃和17.2℃。牯岭极端最低气温-16.8℃,早晚气温常在20.0℃左右,很少超过25.0℃。极端最高气温只有32.0℃。山上空气密度较小,空气与地面热交换过程快。山上气候显得凉爽宜人。

⑵ 庐山降水及阴雨日数比同纬度的山下平原多,但各月降水分配并不均匀,4—6月为雨季。

⑶ 庐山相对湿度山下山上也有差别

牯岭年相对湿度为78%,星子、九江分别为75%和77%。庐山雾日较多,牯岭全年雾日平均为188.1天。

⑷ 庐山的气候有明显的垂直带性差异 按海拔升高100m,≥10℃活动积温值递减200℃计,庐山南坡的亚热带上限约在550~600m,北坡约在500m,大约在1250m以上为温带。

(三)庐山的土壤 主要的土壤类型

1、红壤:广泛分布于海拔4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以及灌丛草本。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等残积和残积坡积物。从红壤的颗粒组成来看,各层次间质地相当均匀,说明成土过程中有红

3 壤化的性质

2、黄壤及山地黄壤:黄壤分布于山麓地形比较低平的部位,或发育在粘重而排水不良的母质上,山地黄壤分布在900或800米以下的地带,局部地区可达1000米左右。二者母质大都为花岗岩、砂岩、混合岩及第四纪风积物。

3、山地黄棕壤:分布于海拔800(900)~1200米地带的各种母质上,植被为常绿、落叶混交林,或灌木、草本。

4、山地棕壤:分布于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由于森林植被遭受破坏,目前大都成为灌丛草类,母质主要为砂岩,板岩的坡积物,局部地区以风积物为主。山地棕壤的特点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粘粒下移现象不甚明显;由于山地降水较多,物质有一定的淋溶,土壤呈微酸性反应,土壤代换量不高,吸收复合体不饱合;代换性酸比前述土壤均低;吸收性钙的含量远比前述土壤为多。

(四)庐山的植被

由于庐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典型的山地地貌,亚热带季风山地湿润气候条件,因此发育了多种多样的土壤,以及比较典型的山地植被。根据庐山植被垂直分布的特点,可以分为三个垂直带。

⑴ 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是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为水平地带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向山地的延伸部分。分布于海拔700m(西北坡)或800m(东南坡)以下,占有最大的垂直幅度。植物群落主要由壳斗科、山茶科和樟科等科的常绿阔叶林组成。

⑵ 山地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分布在海拔700m或800m至1000m(西北坡)或1100m(东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两植被型垂直带之间的过渡带。目前,受人为影响,本地带多为人工栽种的黄山松林、、柳杉林、扁柏林等针叶林,或为次生灌丛和草丛所占据。

⑶ 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分布在海拔1000m或1100m以上。组成落叶阔叶林乔木层的主要树种有四照花、灯台树、短柄枹树、锥栗、茅栗、小叶白辛树、庐山椴、糯米椴、青榨槭、石灰树、山槐等。

4 以下是庐山植物园植物种类的抽样调查:

1.乌饭树 杜鹃花科

产地:分布于江南 朝鲜、越南、日本、美国 用途:供小水果,药用 2.领春木

昆栏树科

产地:分布于河北、山西、甘肃、华中、江西、浙江、西南

国家保护植物

用途:供观赏, 3.石 虎

芸香科

产地:分布于中部、南部、中南部

我国特有 用途:供观赏 4.枸 桔

芸香科

产地:分布于中部

我国特有

用途:供药用、砧木 5.油 茶

山茶科

产地:分布于江南

我国特有

用途:供食用、药用、蜜源 6.中华蜡瓣花

金缕梅科

产地:分布于华南、福建、浙江、江西、安徽、湖北、湖南、贵州

我国特有

用途:供观赏 7.假地枫皮

木兰科

产地:分布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

用途:供观赏、木材 8.红茴香

木兰科

产地:分布于陕西、甘肃、华中、华南、西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

我国特有

用途:供观赏、药用、芳香、有毒 9.蝴蝶荚蒾

忍冬科

产地: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区和河南、陕西

日本、朝鲜

用途:供观赏 10.庐山忍冬

忍冬科

产地:分布于浙江、江西、安徽、湖北、湖南

我国特有 用途:供芳香,观赏 11.天目紫茎

山茶科

产地: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南、安徽

我国特有

用途:供观赏 12.具柄冬青

冬青科

产地:分布于辽宁、安徽、江西、浙江、湖南、湖北

我国特有 用途:供药用 13.小 蜡

木犀科

产地:分布于江南

我国特有

用途:供油料 14.美丽马醉木

杜鹃花科

6 产地:分布于福建、浙江、江南、中南四省区、西南四省

尼泊尔、不丹、印度

用途:供药用 15.糯米条

忍冬科

产地:分布于江南

我国特有 用途:供药用,观赏 16.肉花卫

卫矛科

产地:分布于安徽、湖北、浙江、福建、湖南、江苏、台湾、江西本

用途:供药用,观赏 17.金钱松

松 科

产地:产于江苏、江西、安徽、福建

我国特有种 用途:观赏,材用及药用 18.牯岭山梅花

虎耳草科

产地:分布于云南、四川、江西等地 用途:供观赏 19.单穗山柳

山柳科

产地:分布于华中、江南

用途:供观赏 20.黄 皮

芸香科

产地:分布于我国中南部 用途:供药用、水果 21.牛鼻栓

金缕梅科

产地: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四川、河南、陕西

我国特有

用途:供药用

22.紫 薇(痒痒花)

千屈菜科

产地:分布于华中、华东、华南等地 用途:供观赏 23.山樱花

蔷薇科

产地:分布于辽宁、江西、河北等地 用途:供材用、观赏 24.伯乐树

伯乐树科

产地: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南、台湾、华南、西南等地

菲律宾

国家重点一级保护植物

用途:供药用 25.猴头杜鹃

杜鹃花科

产地:江西、湖南、湖北等地 用途:供观赏 26.雪 松

松 科

产地:喜马拉雅山西部,江西、山东、江苏等地,引种栽培 用途:供观赏 27.蓝果树

蓝果树科

8 产地:长江流域各省均有分布 用途:供观赏 28.水 杉

杉 科

产地:分布于湖北、江西、湖南等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

用途:供材用

29.长柱紫茎

山茶科

产地: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

我国特有,国家保护植物

用途:供观赏 30.银木荷

山茶科

产地:分布于江西、湖南、广西、西南

我国特有

用途:供材用

四 实习路线及其观察到主要内容

2012年9月11日 宾馆→气象站→月照松林

月照松林:月照松林位于牯牛岭(次成山)脊部, 由于人为因素乔木多为黄山松。在此景点,有许多出漏的不连续的岩石,其主要是含砾石英砂岩,在差移风化侵蚀的作用下,使得得岩基松动,变位,出现重动石现象。

2012年9月12日 大校场谷底→庐山博物馆→三宝树→黄龙潭→乌龙潭 博物馆:在博物馆内,我们观看了整个庐山地区的地貌模型,同时老师为我们讲解,让我们在野外实习过程中对庐山地形地貌有整体把握。同时还观看了各个地层中的一些矿物岩石,开阔了视野。

9 三宝树。此处浓荫蔽日,绿浪连天,这三棵参天古树凌空耸立,其中二棵是柳杉,各高40余米,其余一棵为银杏,高约30米,主干数人合抱不拢,形同宝塔。三宝树相传为千年古可柯,宝树已被重点保护。

黄龙潭: 黄龙潭位于一个峡谷中, 在峡谷中观 察到峡谷中的岩层非常乱,比较难辨认 出峡谷的岩层的连续性,所以峡谷可能 处于断裂带上。 在这个峡谷中我们也观察到它的多 级裂点,所以断定有断层穿过这条峡谷。 【裂点形成原因】 :由于庐山是断层 发育的地区,造成庐山在不同时期有不 同程度的升降,所以峡谷中的水就不断 溯源侵蚀形成多个裂点

2012年9月13日 花径(白居易草堂)→锦绣谷→仙人洞→大天池

花径:位于虎背岭与牯牛岭之间的西谷次成谷。成因是牯岭向斜两翼的软弱岩层受到外力强烈侵蚀、破坏而成,地貌底下,故成谷地。花径风口是锦绣谷袭夺西谷河流的证据之一。风口段河谷是西谷自然延伸部分,谷内堆积物又与西谷相似,保持着棕红色—棕黄色砂砾层及棕红色网纹红土风化壳。

锦绣谷袭夺河:西谷原来由虎背岭南侧向西流入石门涧,但在天桥附近被向西流的锦绣谷袭夺。原因:A.花径风口是西谷自然延伸部分,谷内堆积物与西谷相似,保持着棕红色—棕黄色沙砾层及棕红色网纹红土风化壳。B.在裂点以上为西谷。

仙人洞 :仙人洞是震旦纪砂岩中的一个潜蚀洞。砂岩层面平缓,倾的节理面,有一组陡且有一条小断层,流水沿断层及裂面潜蚀崩塌成洞。洞宽约4 m、深12 m,是道教活动圣地。在老师的讲解后,我们对仙人洞有所了解:仙人洞在构造地貌上属于倾伏背斜,形状象右手手掌倒扣下来,五个手指都很明显。其核部主要是页岩、千枚岩,硬度小,易遭风化和流水侵蚀,而外部为石英砂岩,硬度大抗风化、流水侵蚀能力强,因此,经年累月,核部逐渐被掏空,后期再经人口修饰,就形成了现在的岩洞。洞穴内潮湿,有泉水一滴一滴流下,为裂隙泉水。

2012年9月14日东谷→汉口峡→大月山水库

10 东谷支流袭夺河:该小河穿过女儿城山岭,袭夺了大校场河上游,使大校场河上游原来向西南流入芦林湖盆地,改为向西北流入东谷,造成汉口峡。

大月山水库:河流袭夺观测点。东谷支流袭夺大校场河,该小河切穿女儿城山岭,袭夺大校场河上游,使大校场上游原来流入芦林盆地的河流现改向西北流入东谷,造成汉口峡。同时,我们对照地质和地形图,了解牯岭一带的地地理位置和初步了解庐山北部五岭四谷的地形大致成因

2012年9月15日五老峰→植物园→含鄱口

五老峰:五老峰属于断层崖地貌,因庐山正断层切近五老峰背斜南翼而成,它在秀峰、海会一带崖高达1000米,向东北方递降,断层崖亦分2—3级,断崖受到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所谓五老峰就是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我们在五老峰一峰测得岩层向东北倾斜36°,倾向为336°,由此可知,五老峰为单面山,整体为东北西南向

植物园:庐山植物有两大特色:一是裸子植物丰富,庐山植物园拥有裸子植物260余种,被称为松、杉、桧、柏的活标本园,为中国之冠;二是杜鹃花种类繁多,庐山植物园已建成拥有300余种杜鹃花的国际友谊杜鹃园。在植物园内我们认识一些庐山上比较典型的科种,如:松科中的黄山松;杉科的水杉、柳杉等,使得对植物有初步认识。

含鄱口附近:在前往含鄱口的公路两边,我们观察到在一些裸露的长石石英砂岩,因抗风化能力弱,破碎逐渐形成含有高岭石颗粒的小层土壤。同时还观察了球状风化地貌。球状风化地貌常见于花岗岩,它是砂岩中剪节理裂隙发育经风化而形成的。

2012年9月16日望江亭→王家坡U形谷→小天池

女儿城路:观察王家坡“U”型谷和大坳冰斗。王家坡谷作西南至东北走向,长4000多米,宽700多米,高度从源头1200米将至沟口200余米,类似于冰槽谷的“U”形,同时我们观察到在谷地西侧岩层中有向下切出的“V”形小峡谷。此外,还观察了大坳冰斗,了解其所在位置及外貌形态。

五、实习总结:

通过此次庐山的野外实地实习,我们对野外地质、地貌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培养了野外实践的能力。对我们今后更进一步地理解和把握地貌形态具有重大的意义,很好地起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同时,也开阔了我们的视野,锻炼提高了我们的野外实习能力,吃苦耐劳精神。庐山是个旅游胜地,此次也让我们领略了名山的风光,感受了大自然的神奇。但由于天气等各方面的原因,又加上自己对课本知识理解不充分,对一些地质地貌现象缺少相对深入的认识和研究,获得的感性资料很少,仍缺乏认识和了解。当然,同学们野外实习的意识也不够强,旅游的成分比较多。庐山是个旅游实习的好地方,希望以后去庐山实习的同学们做好充分的准备,真正了解庐山

第13篇: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综合地理实习报告

学院:XXX 班级:XXX 学号:XXX 姓名:XXX

一、实习目的

加深同学对课本知识的认知和了解,将事实与理论相结合,提升同学们对自然地理的野外探查和考究的技能。增强同学身体素质,欣赏祖国的壮丽河山,领略自然力量的奥妙。

二、实习路线

第一天(2012年9月16日):牯岭—月照松林—庐山会议旧址; 第二天(2012年9月17日):牯岭—毛泽东博物馆—芦林湖—芦林大坝—三宝树—黄龙潭、乌龙潭—电站大坝—大天池—龙首崖—白居易故居—花径;

第三天(2012年9月18日):牯岭—王家坡—小天池; 第四天(2012年9月19日):牯岭—含鄱口—植物园—五老峰; 第五天(2012年9月20日):牯岭—飞来石—如琴湖—锦绣谷。

三、实习地点简易介绍

庐山位于九江县以南,鄱阳湖以西。它是世界级名山。地处江西省北部,风景区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东临鄱阳湖,北靠滔滔长江。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自东北向西南延伸约25公里,宽约15公里。东西两侧为大断裂,山体多峭壁悬崖,相对高度1,200~1,400米。。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庐山生物资源丰富,位于亚热带地区。庐山具有独特的冰山遗址,是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的诞生地,山麓鄱阳湖滨遗留着末次冰川期时由季风环流产生的独特的风沙丘群。

四、实习内容

(一)庐山地貌实习部分报告

地貌学习主要集中在芦林湖,黄龙潭,乌龙潭,电站大坝,龙首崖,王家坡,含鄱口,五老峰,飞来石,锦绣谷等地。

庐山的地貌主要有三种,分别为构造地貌,河谷地貌和冰川地貌。

1、构造地貌

庐山一共经历了三次构造运动从而形成了三个壮阔的景观,这三个壮阔的景观正好是三次构造运动的裂点。第一个是在芦林大坝。河流从鄱阳湖开始溯源侵蚀,到芦林大坝终止。第二个是在电站大坝。同样河流从鄱阳湖开始溯源侵蚀,到电站大坝终止。第三个则是石门涧,也是河流从鄱阳湖开始溯源侵蚀,到石门涧终止。而这样顺序的构造运动使得庐山的河谷呈现着上游开阔下游狭窄的面貌。

由构造(褶皱和断层)所控制的山脊主要有5列,由南向北,高度逐渐降低,山脊之间为谷地,主要有4列,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北东——南西走向。其中,褶皱构造主要有单面山、背斜山、向斜山等

2、河谷地貌

发源于庐山的河流,主要是循软弱岩层和在地质构造发育,其流向主要是北东——南西,其次是横切构造的而较新发育的河流。它们流向大都于上述流向垂直。河谷的形态十分特殊,这就是上游宽谷,下游为峡谷,两者之间出现裂点和瀑布。流水地貌主要可以分为两部分:一种是宽谷,它包括东谷、西谷、仰天平、七里冲、大校场谷等;一种是峡谷,其主要包括石门涧等。两者之间夹着裂点和瀑布。

3、冰川地貌

庐山的冰川到底有没有冰川地貌其实还是挺有争议的。但大部分学者认为冰川地貌还是存在的。主要体现在芦林湖,王家坡,飞来石芦林湖原为一个天然冰窖。

在王家坡冰川地貌得到很好地体现。在东南方向有一个角峰,在其山坡下、与别的山之

间的山谷中存在着大量的巨大漂砾。含鄱口处的犁头尖也是典型的冰川地貌之一。

飞来石更是冰山派学者与非冰山派学者具有争议的地方。飞来石为重叠石,属于冰桌,冰桌又称为冰台,是指在U形谷中或山麓地带聚集的巨大冰川漂砾横置于其它冰川漂砾之上的现象。西谷冰川U形谷中的冰桌,冰山派学者认为飞来石下面的石头是由于冰山刨蚀所遗留下来的,上面那块小石头则是由于机缘巧合的情况又一次的冰川活动使得这块石头正好停留在底部大石头的上面。由于它的岩性与周围的岩石性质大相径庭,因此可以断定它是从别处通过某种作用搬运而来,才故名为飞来石。

(二)庐山土壤实习部分报告

土壤的学习主要集中在第二天和第三天,即芦林大坝东北侧的山群的山坡上,三宝树附近以及小天池旁边的山坡等地。土壤类型及其属性是与成土的自然条件紧密相关的,人们通常把气候、母质、地形、生物和时间作为土壤发生发展的基本条件,即五大成土因素,庐山的土壤与上述成土条件相适应,具有多种多样的土壤类型。

1、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

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庐山沿着断裂上升为目前相对高度达1000~1400米的山地,为土壤垂直地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庐山在气候上处于中亚热带的北缘,这决定了本区植被土壤垂直带谱的性质;地貌和水文条件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影响到局部地区土壤发育的方向,形成某些非地带性的土壤。

2、主要土壤类型 (1)、红壤:广泛分布于海拔4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以及灌丛草本。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等残积和残积坡积物。从红壤的颗粒组成来看,各层次间质地相当均匀,说明成土过程中有红壤化的性质。但是由于此次海拔不够低,所以并没有观察到这种土壤类型。

(2)、黄壤:黄壤分布于山麓地形比较低平的部位,或发育在粘重而排水不良的母质上,山地黄壤分布在900或800米以下的地带,局部地区可达1000米左右。二者母质大都为花岗岩、砂岩、混合岩及第四纪风积物。黄壤的土层分层明显,可以看清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和母质层的厚度,土壤发育完全。

(3)、山地黄棕壤:分布于海拔800~1200米地带的各种母质上,植被为常绿落叶混交林,或灌木、草本。山地黄棕壤全剖面呈较强的酸性反应。有机质全氮量含量较高。这说明,山地黄棕壤,随气候的冷湿,生物小循环的速度减缓,水解性酸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代换性酸明显降低,代换量不高,吸收性复合体不饱和度达80%以上。土壤酸度以活性铝为主。

(4)、山地棕壤分布于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由于森林植被遭受破坏,目前大都成为灌丛草类,母质主要为砂岩,板岩的坡积物,局部地区以风积物为主。小天池地区同样是自然植被被破坏,所以在所挖的土坑周围是次生林,下方没有任何的灌木层,但在旁边平地上还有些灌木。山地棕壤的特点是:由于海拔较高温度较低的原因,土壤发育不完全,土壤的土层结构不完整,土壤较薄。有机质含量较高;粘粒下移现象不甚明显;由于山地降水较多,物质有一定的淋溶,土壤呈微酸性反应,土壤代换量不高,吸收复合体不饱合;代换性酸比前述土壤均低;吸收性钙的含量远比前述土壤为多。

(三)庐山植物实习部分报告

植物的学习主要集中在月照松林,芦林大坝,小天池,王家坡,植物园等地。

庐山因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所以具有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而且随着海拔的升高渐渐具有亚热带、暖温带过渡性,植被种类繁多。

1)庐山植被垂直带的基本特征

1、常绿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是庐山植被的基带,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下,占有最大的垂直宽度和面积。常绿阔叶林是这一带稳定性较大、广泛分布的植物群落。

2、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庐山海拔800米--1100米之间,以常绿、落叶阔叶林为相对稳定的垂直地带性类型。在这一带下部和沟谷中,常绿阔叶成分往往占优势,向上和山坡则逐渐为落叶阔叶成分占优势。这一带是常绿阔叶林与落叶带之间的过渡性地带。

3、落叶阔叶林带:主要分布在800--1100米以下,植被类型以落叶阔叶林为相对稳定的垂直地带性类型,局部地方亦有针叶林--山松出现,有些地区已营造了成片的针叶林,如日本柳杉林、日本扁柏林等。

4、针叶林带:在海拔1100米以上,气温偏低,湿度较大,云雾多,风力大,所以这里出现了较为耐寒的针叶林。黄山松是本带内相对稳定的垂直地带性类型。少量的灌丛和草甸,是非地带性的植被类型。

2)庐山植物园

庐山植物园位于庐山东谷大月山和含鄱岭之间,海拔1000-1300米,是我国唯一的亚高山植物园,创建于1934年。庐山植物园以引种可驯化植物为主,开发利用亚热带山地野生植物资源,培育品种,是以植物联系农、林、园艺、药物和环保等的综合性研究机构,也是普及植物学知识的园地,面积30平方公里。园内设有杉柏区、树木区、岩石园、翠花园、温室区、沼泽植物区、苗圃、云雾茶园、猕猴桃引种区、药圃等。

著名的庐山特产云雾茶及众多的观赏植物,均产于此。庐山植物园现已汇集国内外植物3400多种、储藏各种植物标本众多,与世界上60多个国家近300个单位,建立了种子交换等方面的关系。

庐山植物有两大特色:一是杜鹃花种类繁多,植物园已建成拥有300余种杜鹃花的国际友谊杜鹃园,如云锦杜鹃、映山红、满山红等。二是裸子植物丰富,植物园拥有裸子植物260余种,被称为松、杉、桧、柏的活标本园,为中国之冠。

3)简易的压制标本方法

制作标本之前最重要的准备工作就是采集标本。在采集标本时要使用野外枝剪。剪植株是要注意柄的长度,叶的完整性等方面。

作为标本的植物最好是有花有过有叶的。制作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东西有枝剪,吸水纸以及标本夹。现在标本植株的下面垫几张吸水纸,然后将植株放在上面。植株的摆放也有几点注意。一是摆放的植株的叶子正方两面都要显露出来;二是剪掉一些重复着的叶子;三是果实、花最好全部露出,叶子尽量避免重叠。植株摆放好后,再在上面摆上5~6张吸水纸,最后将标本夹的另一半放在后铺的吸水纸上面。在标本夹上栓绳子是也要注意一些事项,如绳子的捆绑应该为交叉型的;最后的地方不应系紧而是打个活结,多的绳子可以塞进交叉的部分里。

(四)庐山部分地质内容

庐山的岩石主要有两种类型:沉积岩和变质岩。

(1)沉积岩:沉积岩主要有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沙砾岩、砾岩、石灰岩、页岩和凝灰岩。其中,砾岩最为常见。在环湖路的芦林冰碛泥剖面中,砾岩居多,大小混杂,但磨圆度均较好。其构造有层理构造和层面构造,主要受河流和风力作用影响而形成。

(2)变质岩:庐山的变质岩主要由沉积岩经过区域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片岩、片麻岩、角闪岩等,片岩居多。其结构有等粒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等,构造多为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块状构造,特点是呈块型或片型,片岩层理分明。

四、实习结果

圆满完成,制作了多份植物标本,完成土壤、植被的野外调查表。完善了知识体系。

五、实习心得

这次出行实习给我的感觉是实习的任务很重。去的老师多,到的地方也多,学的内容自

然也多,包括地貌、土壤、植物三个部分。我很开心这次的实习让我重新温习了大

一、二时期所学的关于自然地理方面的内容,有了解不少以前不曾知道的东西。但是与此同时我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着一个致命的弊端,那就是对于大

一、二时期所学的内容忘了不少。老师提问的时候不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是一无所知。这让我感到很惭愧。也让我明白所学习过的东西要经常性的复习,达到温故知新的程度。

与此同时我还学到了一些实地考察需要的一些技术。如:挖土壤坡面应该挖多大的土坑,应如何挖一个合格的土壤坡面;简单制作植物标本的方法,植物采集样方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综上可以看出我的知识面还是很狭窄,还有许多关于野外考察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不明确。以后我会注意时常巩固所学的课本理论,达到要用时随手拈来的效果。同时也要扩展课外的知识多加了解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内容。也要加强自己的动手能力。

不论怎么说这次实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映像,认真听讲的同学,详细解说的老师,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深深地感谢这次实习考察。

第14篇: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综合地理实习报告

1

庐山实习报告

目 录

一、实习目的.......................................................................3

二、实习内容.......................................................................3

三、实习时间.......................................................................4

四、实习路线.......................................................................4

五、庐山概况.......................................................................6

六、庐山实习综合整理.........................................................8

庐山地貌.......................................................................8

庐山植物.....................................................................14

庐山土壤.....................................................................19

七、实习感想.....................................................................22

八、实习建议.....................................................................22

九、参考资料………………………………………………………….23

2

庐山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加深同学们对课本知识的认知和了解,将书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实际相结合,提升同学们对自然地理的野外探查和考究的技能。学习地理学野外工作方法,培养地理学野外工作能力。

认识实习地区自然与人文地理概况,丰富野外感性知识,加深和扩大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们学会吃苦耐劳、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精神。 各科实习目的:

1.地貌:将地貌学课堂教学与野外实习相结合,认识有关第四纪堆积物的成因类型,初步分析实习地区的地貌发育过程,初步培养学生野外认识和分析地貌现象的能力,以及地貌野外基本工作方法。

2.植物:观察和了解实习地区的植被及其主要植物群落类型,了解植物群落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认识植物群落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分布规律;识别本地区主要的一些植物种类;调查样地的植物群落。

3.土壤:观察当地土壤类型,学会对土壤剖面的调查和分析。

二、实习内容

3

庐山实习报告

1.地貌:通过实地的观察了解庐山的大概地貌特征,进而分析一些地貌的成因,如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冰川地貌等。

2.植物:辨认庐山地区植物以及采集植物标本和该地区的植被类型,拉植物样方并进行整理和分类;对庐山地区的植物群落与环境进行基本调查和研究。

3.土壤:通过挖土壤剖面从土壤的成土因素方面分析庐山土壤种类。

三、实习时间

2012年9月16日~2012年9月20日

四、实习路线

第一天(2012年9月16日):牯岭—月照松林—庐山会议旧址;

第二天(2012年9月17日):牯岭—毛泽东博物馆—芦林湖—芦林大坝—三宝树—黄龙潭、乌龙潭—电站大坝—大天池—龙首崖;

第三天(2012年9月18日):牯岭—王家坡—小天池;

第四天(2012年9月19日):牯岭—含鄱口—植物园—五老峰;

第五天(2012年9月20日):牯岭—飞来石—锦绣谷—天桥——仙人洞。

1、a.实习时间:2012年9月16日下午

b.实习地点:月照松林、庐山会议旧址

4

庐山实习报告

c.实习目的及计划:观察黄山松林、山地灌丛、落叶阔叶林,了解该地植被的分布状况;参观庐山会议旧址。

2、a.实习时间:2012年9月17日全天

b.实习地点:庐山博物馆、芦林湖、芦林大坝、回龙路北坡、黄龙寺、三宝树、黄龙潭、乌龙潭、电站大坝、龙首崖、大天池

c.实习目的及计划:石门涧河道的特点,河谷形态,修建水库及发电站(梯级开发)的条件;乌龙潭、黄龙潭裂点的成因;了解龙首崖以及大天池的构造和成因;观察山地黄棕壤剖面,描述土壤剖面并采集土样(回龙路北坡、黄龙寺附近);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杉竹混交林植被调查。

3、a.实习时间:2012年9月18日上午

b.实习地点:王家坡u型谷、小天池、诺那塔院

c.实习目的及计划:了解庐山冰川地貌以及王家坡u型谷的成因;了解小天池的构造及成因;描述土壤剖面并采集土样(小天池);王家坡附近森林样方采集、分析。

4、a.实习时间:2012年9月19日全天

b.实习地点:植物园、含鄱口、五老峰

c.实习目的及计划:观察五老峰前温泉断裂断层崖、单面山、向斜谷等;了解含鄱口的构造及其成因;参观植物园记录植物园植被。

5、a.实习时间:2012年9月20日上午

庐山实习报告

b.实习地点:飞来石、如琴湖、天桥、仙人洞

c.实习目的及计划:了解飞来石的由来及两种不同的学说;了解如琴湖的构造及形成原因;仙人洞的成因。

五、庐山概况

江西庐山是中华文明的发扬地之一。这里的佛教和道教庙观,代表理学观念的白鹿洞书院,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联系的文化景观。——世界遗产委员会

(1)地理位置

庐山位于九江市以南,星子县以西。位于东经115°52′~116°8′,北纬29°26′~29°41′,雄踞于江西省北部。地形走向:东西伸张,南北收缩。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长段块山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绵延的90余座山峰。风景区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东偎婺源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

(2)气候条件

庐山处于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每年7月至9月的平均温度为16.9℃,夏季最高也只有温度32℃。具有明显的山地气候特征,变幻无穷的气象景观,例如云海、瀑布云、雾、佛光等。

庐山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

6

庐山实习报告

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3)地貌特征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四周被众多瀑布、溪涧和沟谷所包围。具有罕见的第四纪冰川遗址,包括冰蚀地貌和冰川堆积物,使得中外地质、地理学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成为地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庐山自东北向西南延伸约25公里,宽约15公里。东西两侧为大断裂,山体多峭壁悬崖,相对高度1,200~1,400米。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4,422尺),山势雄伟。著名的三地泉瀑布,落差达155米。犹如九叠屏风,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门。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4)庐山生物资源

庐山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昆虫2000余种,鸟类170余种,兽类37种。山麓鄱阳湖候鸟保护区,是“鹤的王国”,有世界最大的白鹤群,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座万里长城”。并建有庐山植物园,是一座国内外享有一定名声的著名植物园。

(5)人文景观

庐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名胜古迹遍布。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名人志士在此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丹青墨迹和脍炙人口的篇章。苏轼写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庐山云雾;李白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秀峰马尾瀑;

7

庐山实习报告

毛泽东写的“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吕洞宾修仙而居的仙人洞,均是诗景交融、名扬四海的绝境。东晋画家顾恺之和唐寅的>是庐山画的代表作,揭示了庐山的确是个地灵人杰的地方,同时也提高了庐山的名声。著名影片《庐山恋》在庐山取景,拍摄了庐山很多的旅游景点,如爱琴湖、花径、仙人洞等,已在庐山电影院里放映了6300余场,成为“世界上在同一影院连续放映时间最长的电影”,并为此专门建立庐山恋电影院。

六、庐山实习综合整理

一、庐山地貌篇

地貌学习主要集中在芦林湖、黄龙潭、乌龙潭、电站大坝、龙首崖、王家坡、含鄱口、五老峰、飞来石、锦绣谷、仙人洞等地。 庐山的地貌主要有三种,分别为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和冰川地貌。

(一)地貌总论

庐山山体是由不同时代的岩层组成的。最古老的底层是变质的前震旦纪系浅海相沉积。此层沉积以后,经吕梁运动上升为陆地,并形成剥蚀面。剥蚀面形成以后,庐山地区再度下沉,沉积滨海相和浅海震旦系地层。至晚奥陶世,幽静地壳上升、剥蚀,随后缓慢下称。志留纪末,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本区升为陆地,并形成剥蚀面。伺候,地壳长期下沉,在剥蚀面上沉积砂砾岩和灰岩。中生代燕山运动,庐山地区上升。从此以后,一直成为陆地。至白垩纪晚期,庐山外围及江湖凹陷地带堆积白垩系上统南雄组。从其言行

8

庐山实习报告

及沉积位置来看,多为当时庐山上升,外力剥蚀山体的相关沉淀。第三系基本缺失,反映当时整个庐山地区主要是一个微弱上升的剥蚀区。

庐山是由北东—南西向断裂作用上升而形成的断块中山(>1000m)。庐山平面形态呈肾形,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逐渐收窄,长约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最高峰为汉阳峰,高1474米。山体内的褶皱、断层和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河谷地貌特殊,此外,还有尚在争议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

(二)地貌大势:

(1)虎背岭单斜山:虎背岭第十较平稳,为五岭中的最北岭。 属于构造地貌。它是因虎背岭北侧的莲花洞大断层把虎背岭错开,使其北翼断落而成,该断层崖在石门涧和莲花洞一带高达1000米, 向东北方和西南方降低,断层崖呈阶梯状,如好汉坡一带呈二级阶梯。

(2)大校场及西谷次成谷:大校场在大月山和女儿城之间,西谷位于虎背岭和牯岭之间。成因是牯岭向斜两翼的软弱岩层受外力的强烈侵蚀、破坏而形成,地貌特别低下,故称为谷地。大校场谷地的形成有两种意见,一种为冰川学说,另一种为泥石流学说。

(3)牯牛岭及女儿城次成山:位于莲谷——东谷的两侧,原是牯岭向斜的两翼,由于岩石坚硬未被侵蚀而形成低矮的山岭,故称为此成山。山岭的相对高度不大。牯岭的日照峰海拔为1310米。

(4)东谷向斜谷:受牯岭向斜控制,位于女儿城和牯岭之间,两谷地本来向同一方向延伸,但因受剪刀峡断层的错动影响,故使莲

9

庐山实习报告

谷、王家坡谷向东北倾斜,而东谷向西南倾斜。

(5)大月山背斜山: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构造的控制,走向东北——西南,主要由石英砂岩组成,大月山高1453米。

(6)青莲寺向斜谷:位于大月山和五老峰之间,发育在三叠泉向斜构造之上。

(7)五老峰单斜山:因庐山正断层切进五老峰背斜南翼而成,它在秀峰、海会一带崖到达1000米,向东北方递降,断层也亦分2~3级,断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所谓五老峰就是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

图一:五岭四谷示意图

1、构造地貌

庐山一共经历了三次构造运动,主要是三次地壳抬升而引起的河流溯源侵蚀,从而形成了庐山现在壮阔的景观,这三个壮阔的景观正好是三次构造运动的裂点。第一个是在芦林大坝(落差35m)。大约是在第四纪早更新世时期,由于地壳抬升运动使河流从鄱阳湖开始溯源侵蚀,到芦林大坝终止。第二个是在电站大坝(落差25m)。大约

10

庐山实习报告

是在第四纪中更新世时期第二次地壳强烈抬升,使河流从鄱阳湖开始溯源侵蚀,到电站大坝终止。第三个则是石门涧,也是河流从鄱阳湖开始溯源侵蚀,到石门涧终止。而这样顺序的构造运动使得庐山的河谷呈现着上游开阔下游狭窄的面貌。

2、流水地貌

发源于庐山的河流,主要是循软弱岩层和在地质构造发育,其流向主要是北东——南西,其次是横切构造的而较新发育的河流。它们流向大都于上述流向垂直。河谷的形态十分特殊,这就是上游宽谷,下游为峡谷,两者之间出现裂点和瀑布。流水地貌主要可以分为两部分:一种是宽谷,它包括东谷、西谷、仰天平、七里冲、大校场谷等;一种是峡谷,其主要包括石门涧等。两者之间夹着裂点和瀑布。

虎背岭QⅡQⅡQⅢQⅢ图二:西谷——宽谷之一

庐山实习过程中的流水地貌学习:

11

↑ 锦绣谷裂点第如三琴级湖平台日照峰第气二象级台平台夷平面NE猴子岭 庐山实习报告

(1)在芦林湖附近可以看见西谷袭夺大校场上游;

(2)黄龙潭:岩石呈水平节理,原因是在虎背岭背斜轴部,岩石受张力作用,岩性软弱,流水侵蚀所形成小的陡坎。

(3)乌龙潭:地形是横切虎背岭,下蚀作用形成的潭,落差2~3m。 (4)如琴湖大桥:西谷:壮年期的河谷(宽展的U形),如琴湖大坝下的谷地:河流袭夺地貌,被夺河是如琴湖,袭夺河是锦绣谷(处于虎背岭背斜的轴部,岩性软弱),裂点就是如琴湖大桥,断头河是西谷,风口是花径。在构造地貌的基础上流水侵蚀作用,下游向上侵蚀,最终流入石门涧。

(5)仙人洞:仙人洞的形成有一定的流水侵蚀作用。

3、冰川地貌 庐山第四纪冰川的讨论:

现在对于庐山是否存在第四纪冰川,有两派观点:一派是以李四光先生为代表的冰川学派,他们认为,庐山是存在第四纪冰川的。因为庐山发现有很多的冰川遗迹,例如:大坳冰斗,王家坡U形谷,含鄱岭冰刃脊,飞来石,芦林冰漂砾等。这些都证明:庐山在第四纪时,曾经有过冰川;而以施雅风为代表的反对派则认为,这些地形和沉积物与冰川遗迹虽然有相似之处,但并非冰川作用形成,而是河流和泥石流的产物,也就是说庐山并不存在第四纪冰川。

庐山的冰川到底有没有冰川地貌其实还是挺有争议的。但大部分学者认为冰川地貌还是存在的。主要体现在芦林湖,王家坡,飞来石。

12

庐山实习报告

(1)芦林湖原为一个天然冰窖,深度约70m左右,冰雪从周边的三个U形谷滑下在这里堆积,侵蚀而形成的“冰窖”。

然而反对者认为是由于褶皱引起差异性抬升的构造湖、沉陷胡。 (2)在王家坡冰川地貌得到很好地体现。在东南方向有一个角峰,在其山坡下、与别的山之间的山谷中存在着大量的巨大漂砾。上方有三个谷地(悬谷),七里冲、大校场、中谷汇聚流入鄱阳湖。U形谷中有一条河流,而这条河流是靠西北坡山脚,原因是由于东南坡是向阳坡冰雪融化速度快,西北坡为背阳坡冰雪融化速度慢。

然而反对者认为是由于内力作用和流水作用形成的,冰川作用只是稍加修饰。从地形上看,冰川作用不可能形成上宽下窄的地貌,不可能就中间一小撮冰川地貌;从气候上看,形成冰川要-6摄氏度,而现在平均是12摄氏度,相差18摄氏度,反应在地形上要相差3000m,而第四纪以来庐山没有太大的下沉作用。

(3)飞来石更是冰山派学者与非冰山派学者具有争议的地方。飞来石为重叠石,属于冰桌,冰桌又称为冰台,是指在U形谷中或山麓地带聚集的巨大冰川漂砾横置于其它冰川漂砾之上的现象。西谷冰川U形谷中的冰桌,冰山派学者认为飞来石下面的石头是由于冰山刨蚀所遗留下来的,上面那块小石头则是由于机缘巧合的情况又一次的冰川活动使得这块石头正好停留在底部大石头的上面。由于它的岩性与周围的岩石性质大相径庭,主要是粗砂岩,因此可以断定它是从别处通过某种作用搬运而来,才故名为飞来石。

然而反对者认为如果有冰川作用,土壤应该被剥蚀,但事实没有。

13

庐山实习报告

二、庐山植物篇

植物的学习主要集中在月照松林,芦林大坝,黄龙潭、乌龙潭,小天池,王家坡,植物园等地。

庐山因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所以具有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而且随着海拔的升高渐渐具有亚热带、暖温带过渡性,植被种类繁多。

(一) 植物总论:

“一山飞峙大江边”的庐山,海拔1474米,北临长江,南临鄱阳湖,地处我国中亚热带的东北部北缘,发育有典型的常绿阔叶林景观及丰富多彩的植被类型,是动植物从亚热带想问带过度的交汇场所,具有生物种类丰富、区系成分复杂、起源古老及热带成分丰富的特点。

庐山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在钟灵清秀的庐山,主要分布有樟科、山茶科、壳斗科、豆科、木兰科、蔷薇科、胡桃科等植物,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庐山植物园。

(二) 植物的垂直分带规律

植被的分布,是受热量和雨量的影响。庐山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在植被类型上是以亚热带植被类型为主,兼有温带植被类型,而在垂直分布上明显地反映出亚热带低山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

14

庐山实习报告

图三:庐山植被的垂直分布

由山麓到山顶的分布规律是:常绿阔叶林——常绿及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1、常绿阔叶林:

分布于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分布于海拔600米(西北坡)或700米(东南坡)以下,占有最大的垂直宽度和面积。常绿阔叶林是这一带稳定性较大、广泛分布的植物群落。植物群落主要由壳斗科、山茶科和樟科等科的常绿阔叶林组成。

2、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

分布于海拔600米(西北坡)或700米(东南坡)——900米(西北坡)或1000米(东南坡)之间,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的混交林。目前在黄龙潭、黄龙寺等地和沟谷陡坡处有天然的次生林分布。在这一带下部和沟谷中,常绿阔叶成分往往占优势,向上和山坡则逐渐为落叶阔叶成分占优势。这一带是常绿阔叶林与落叶带之间的过渡性地带。 典型例子:

15

庐山实习报告

① 黄龙寺附近:植被包括:日本冷杉;香果树;挪威云杉;茅竹林;金钱松;香果树;红豆杉;金缕梅;杉木;甜楮;柃树;吊樟;红叶短柄苞;枫香;古楮;青岗。

② 观音桥:由于此处的海拔较低,植被构成与黄龙寺附近不同。主要有:香樟;古楮;青岗。

3、落叶阔叶林:

东南坡大致在1000米~1300米之间,西北坡则在900米~1250米左右,植被类型以落叶阔叶林为相对稳定的垂直地带性类型,局部地方亦有针叶林——山松出现,有些地区已营造了成片的针叶林,如日本柳杉林、日本扁柏林等。地带性植被类型的落叶阔叶林,目前大片成林不多。 典型例子:

① 月照松林:在黄山松林下(路右边)有阔叶林,为落叶阔叶林。阔叶林包括树种:山樱花(又称庐山樱花,属于蔷薇科);山桃花;野鸭椿;吊樟;四照花;灯台树;毛栗;短柄枹。但是只有右边比较茂密,左边就很荒芜,呈光秃状。由于:左边岩石裸露,土壤贫瘠,表面并没有土壤发育。右边的光照水热条件较好,土壤层发育较好。在右边阔叶林下面还有小树苗,但难以看到。此处植被的发育趋势:在人为干预较少的情况下,将来50年,阔叶林将更为发育,因为阔叶林的年龄层次较为丰富,而针叶林后继乏人,年龄层次不完善。

② 大月山下:落叶阔叶林树种包括:小梨子;豆梨;吊樟;杜鹃

16

庐山实习报告

4、针叶林:

分布在海拔1250米或1300米以上。这里气温偏低,湿度较大,云雾多,风力大,所以出现了较为耐寒的针叶林。少量的灌丛和草甸,是非地带性的植被类型。 典型例子:

①月照松林:分布为黄山松,在黄山上又叫迎客松。黄山松呈塔状,两针一叶,有两个针组成。此处植被的发育趋势:在人为干预较少的情况下,将来50年,阔叶林将更为发育,因为阔叶林的年龄层次较为丰富,而针叶林后继乏人,年龄层次不完善。

②大月山下:路边上方为黄山松,此处海拔约为1100m——1200m,下方为柳杉松。

庐山实习过程中的植被学习:

(1)月照松林附近(海拔1120m):本应该是落叶阔叶林,但那里是主要黄山松林,这主要是人为原因形成的次生林,在这里我看到了山檀(樟科)、野株兰、野柿、百叶莓、林木、杜鹃(映山红)、中华石兰、杨瑜、毛栗、登台树、美丽胡枝子、四照花、鹅掌秋、青岗沥、三叶枫等100多种植物。

(2)在芦林大坝附近(海拔1000~1200m):在对面的山坡上有比较明显的植被垂直分布,在山的上部全为针叶林,中部针叶较多,有少数阔叶树种分布,在山的下部阔叶树种较多(针阔混交)。 (3)在黄龙潭、乌龙潭之间(海拔800m):主要分布黄山松、杉木(阔叶林)、细叶青岗沥(常绿)、竹林(亚热带竹林)(海拔700~1000m)

17

庐山实习报告

等,在这里常绿成分较少,主要为落叶阔叶林树种分布。

(4)在王家坡附近(海拔1210m):看到了珍贵的金钱松、登台树、山樱花、南蛇藤、化香、毛栗等,这里主要是针阔混交林分布。 (5)在小天池附近(海拔1200m):主要为落叶落叶阔叶林分布。 (6)在植物园(海拔1000~1300m):一进门就看见珍贵的日本冷杉,接着又看见一种气生根植物(主要是由于缺氧形成的)。庐山植物园分为三园一蒲(蕨类园,杜鹃花园,裸子植物园和药蒲)。

庐山植物园简介:

庐山植物园为中国第一个山地植物园。庐山植物园处于庐山中间的一块谷底处。植物园创建于1934年,创始人为我国著名的植物学家胡先骕、秦仁昌、陈封怀等教授。由于三位教授家乡在庐山,并且庐山的制备比较符合植物园要求,特在此建立植物园。

庐山植物有两大特色:一是裸子植物丰富,庐山植物园拥有裸子植物260余种,被称为松、杉、桧、柏的活标本园,为中国之冠;二是杜鹃花种类繁多,庐山植物园已建成拥有300余种杜鹃花的国际友谊杜鹃园。

庐山植物中,国家重点保育的珍贵、稀有、濒危植物44科57属93种(包括引种部分)。其中,列为一级保护的5种,二级保护的36种,三级保护的52种。 (7)学习压标本注意事项: ① 首先要放一些纸(吸水纸);

② 采标(要有花、叶、茎,并且茎要有一定长度);

18

庐山实习报告

③ 压的时候叶子要正反都有; ④ 用5~6张纸(适量就行);

⑤ 标本要换纸,春天换5~6次,秋天3~4次; ⑥ 秋天2~3天翻一次,春天一天一次; ⑦ 做好标记;

⑧ 最后压好了要注意绳子的走法(八字形),要注意压力的大小(略微紧一点)。

三、庐山土壤篇

土壤的学习主要集中在第二天和第三天,即芦林大坝东北侧的山群的山坡上,三宝树附近以及小天池旁边的山坡等地。

(一)植物总论:

庐山地区主要土壤类型为:A.红壤,广泛分布于山麓地带、山体外围平原地区;B.黄壤及山地黄壤,黄壤发育于山麓地形比较低平的部位,山地黄壤分布在900米以下的地带,局部地区可达1000米左右;C.山地黄棕壤,分布于海拔800—1200米地带的各种母质上,植被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或灌木、草本;D.山地棕壤,分布于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由于森林植被遭受破坏,目前大都成为灌丛草类;E.山地草甸土,分布于山地比较平缓地段,曾分布在大月山一带,现在由于利用,已逐渐减少。F.山地沼泽土,主要分布于地势平坦、低洼、容易积水之处,例如仰天坪、大校场一带;G.浅色草甸土,分布在江河、湖泊低平地段,母质为河流冲积物或湖积物,植被为草甸;H.水稻土,在山麓、岗

19

庐山实习报告

丘和江、湖平原有分布,它是由自然土壤经人工耕种而成。

(二)庐山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布:

庐山土壤的垂直结构类型比较简单,自山麓至山顶,依次分布着红壤和黄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

图四:庐山土壤垂直地带性示意图

①400米以下的山麓及附近岗丘地区属中亚热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及草类,广泛分布着纬度地带性的红壤和黄壤; ②400-900(800)米,气候湿润暖热,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及杉木等,发育着一种具有明显富铝化特征的山地黄壤; ③海拔900(800)—1100(1200)米,气候温暖湿润,植被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发育着具有山地黄壤性质,又具有山地棕壤特征的山地黄棕壤;

20

庐山实习报告

④海拔1200米以上的地区,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和灌丛,分布着山地棕壤;山顶;

⑤由于气温低,风速大,木本植被少,多灌丛,草本植物生长茂盛,形成山地草甸土;局部洼地,排水不良,生长喜湿植物,形成山地沼泽土。

土壤剖面概念:

天然土壤一般有六个层面:有机质层(O),腐殖质层(A),淋融层(E),淀积层(B),母质层(C),母岩层(R)。土壤的性状包括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干湿度,土壤孔隙度,土壤pH值,土壤松紧度,土壤新生体,土壤侵入体。在斜坡地区,不容易发育土壤,平缓的地方较容易发育土壤。

庐山土壤的四个特征:①有机质层较厚;②含有大量次成矿物;③pH值有变化;④大量的石块。

庐山实习过程中的土壤学习:

1)芦林大坝东北侧的山群的山坡上(海拔900~1000m):表层土壤是山地黄棕壤,然后挖土壤剖面,可以看见腐殖质层(颜色为黑色),淋溶层(颜色为棕色,土壤松散一些),淀积层(颜色为黄棕色,土壤紧实),母质层(颜色为淡黄色、发白,土壤粘稠)。 2)三宝树附近(海拔900m):在这里为自然剖面,在山的南坡为山地黄壤(湿润环境),成分主要是铁铝化合物,在这里只能看到腐殖质层和淋溶层。

3)小天池附近的山坡上(海拔1200m):在山的西北坡,主要为山

21

庐山实习报告

地棕壤,在这里可以看到腐殖质层(黑色,约20cm厚),淋溶层(40cm厚),淀积层(很薄,不明显)。主要原因是海拔太高,不利于土壤的发育。

七、实习感想

为期五天的综合地理实习结束了,让我感慨颇多,可以说这几天有喜有愁,愁的是天天要走好长的路,还有好多老师讲的不是很理解,而喜的是看到了庐山美丽的风景,学到了很多知识,感悟到了很多人生道理,总之一句话,真是获益匪浅。

此次野外考察,一方面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和扩大了我们的知识领域;另一方面,面对大自然的许多问题,确实使我们感到了自身知识的匮乏,促使了我们去思考、探索,激发了我们学习的兴趣,学习到了在书本中 学不到的知识。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

从学校出发的路上,我们有的踌躇满志,有的期望满怀,但是每一张年轻的脸上都写满了向往。当我们来到实习基地后,我们体会到了学院对我们这次实习的高度重视,也感受到了老师们的关怀,所以我们知道只有用高质量的实习结果才能对得起这实习。五天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在这五天里,我们用双脚双手去践行着前辈们的精神;在这五天里,我们踏踏实实的夯实着自己的专业基础,将理论融入实践;在这五天里,我们体会到了老师们的关怀和教导,收获了浓浓的师生情:每天的朝夕相处,同乘一辆车,为了同一个问题探讨,研究。

22

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之行,让大家的感情更加深厚,一起吃苦的幸福是全世界最美好的回忆。庐山之行给于我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友情的收获和内心的成长。

八、实习建议

1、本次实习期间因为路程远,内容多,造成很多同学不能充分理解消化实习内容,建议下次实习之前,给同学们准备好资料,最好能够挑出一节课对庐山实习的路线、内容进行一个大致的介绍。

2、实习过程中,大家对安全的重要性还不是太重视,容易出现问题,下次实习同学们一定要牢树安全意识,老师及辅导员也要加强监督。

3、实习结束后由于资料收集记录的不完整,建议老师能够挑出一节课专门作为总结,并且同学们收集的资料共享。

九、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 庐山

http://baike.baidu.com/

3、互动百科 百科词条 庐山植物园

http://www.daodoc.com/info/info_148.htm

23

第15篇:庐山实习报告

《土木工程测量学》实习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实习地点:江西庐山

南 昌 工 程 学 院

2011年5月8日—2011年5月17日

实习目的:

测量学教学实习的目的是巩固、扩大和加深学生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获得测量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进一步熟练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并对测绘小区域 大比例尺地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

通过教学实习学生应达到一下要求:

1.掌握主要仪器(DS3型水准仪及DJ6型经纬仪)的性能和使用。

2.掌握地形测图的基本方法,初步具有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能力。3.认识了解现代测量仪器用途与功能。

在教学实习中要注意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各项工作的练习。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加强劳动观点、集体主义和爱护仪器的教育,使得学生比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实习地点简介: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邻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 %,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实习内容:

选取控制点:5月8号上午我们乘校车来到学校在庐山设的实习基地,安排好住宿以及吃完午饭后,我们跟随陈老师前往测绘区选取控制点,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示范我们回顾了课堂所学的勘探选点的注意事项和要求: 1.相邻导线点间应通视良好,以便于测量和量距。

2.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的地方。在所选的点位上,视野应开阔,便于测绘周围的地物和地貌。

我们首先找好大概的点后就打入一枚钉子,然后在周围画一个红圈做标记,并写上点号。经过一下午大家的忙碌我们终于选好了A、B、C、D四组控制点。我是第十二组,将要在D组的8个控制点测量做业。

随后我们回到了实习基地,晚饭后大家开始打牌,由于我们这组是临时组的,所以我一开始并没有当组长的准备,所以对我们的测量任务没有很好的了解,于是我躺在床上看书,由于比较疲惫就没看多少就睡着了。

平面控制测量:

来到庐山的第二天我们小组成员就带着仪器前往测绘区域开始做业,由于D1点和D2点已被别的组占用,于是我们决定从D3点开始工作,由于昨天晚上没有好好的看书,导致一开始我不知道怎么展开工作,一直到老师来看到我们没有好好工作,于是问了我们几个问题,我们都没有很好的回答上来,老师批评了我们,这也给了我动力,明白了自己的责任,在老师细心的讲解下我们终于明白如何开始做业。

首先我们回忆了一下DJ6型经纬仪的水平角测量原理:

地面上两相交直线之间的夹角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为水平角。假如在地面上有A、O、B三点,其高程不同,倾斜线0A和OB所夹的角AOB是倾斜面上的角。如果通过倾斜线OA,OB分别作竖直面,与水平面相交,其交线。oa与ob所构成的角aob,就是水平角。

若在角顶O点(测站)的铅垂线上,水平地放置一带有顺时针刻划的圆盘,使圆盘中心在此铅垂线上,通过OA和OB的两竖直面在圆盘上截得的读数为m和n,则水平角β=n-m。

由此可知,测量水平角的经纬仪必须具有一个能置于水平位置带刻划的圆盘,圆盘的中心必须处于角顶点的铅垂线上。

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后,我们调整好了仪器开始测量,我们轮流读书,瞄准,记录,立尺在前进的点上,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由于一开始对仪器操作不是很熟练,所以每个测站费得时间比较多,不过我们每个人都分担了工作,中午叫一个组员带饭吃完后就继续工作。

下午四点左右,测绘区域突然变冷,由于组员穿衣服比较少,所以我们同意他们先回去,而我们三个人则在现场等待D7测站这个B,D测站共用点的使用。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们轮流练习经纬仪的操作和使用。半个小时后我们重新开始了测量。一直到看到有组往回走,于是我们也收拾了一下回基地。 回到基地我才发现其实回来的组并不多,于是我明白了以后在以后的工作的时间把握上应该更注意一点。看来今天我这个组长当很不称职啊!

晚上为了避免今天的情况我看了一下书,详细的了解了一些注意事项,期间老师来我们房间看到同学因为热没穿衣服,就批评了他们,这让我感觉到以前实习没有过的温暖,明白了平时老师对我们很严厉,都是像对自己孩子一样为我们好。

10号早上,为了弥补昨天落后的工作我们早早的就出发前往测绘区域进行测量。有了昨天的经验,今天我们加快了工作速度,中午由于给我们带饭的组员很晚才来,把我们饿的停止工作在等饭吃,也深刻的体会到了测绘人员的辛苦。吃完饭后我们又开始工作直到测完所有的角度,我们才回到基地,虽然很辛苦,但是我们都觉得很有收获。

晚上我做画出了闭合导线计算表,当最后结果有171”时心里十分的郁闷,离允许误差只有一点了。虽然老师说就算可以了,但是我还是觉得应该明天重新补测一个有问题的点,毕竟难得有这么一个实践的机会,就尽量做好一点吧! 11号早上我们补测了一下公共的D7点,随后开始了高程控制测 高程控制测量:

昨天晚上我已经详细的了解了一下水准测量原理:

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借助于带有分划的水准尺,直接测定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然后根据已知点高程和测得的高差,推算出未知点高程。 设水准测量的进行方向为从A至B,A称为后视点,a为后视读数;B称为前视点,b称为前视读数。如果已知A点的高程HA,则B点的高程为: HB=HA+hab ,HA+a=HB+b ,HA=HB+a-b ,B点的高程也可以通过水准仪的视线高程Hi来计算,即 Hi=HA+a ,HB=Hi-b。 由于事先有准备,所以我们今天一天的工作都开展的很顺利,一天时间就测好了所有的点。大家都很高兴的收工回住宿的地方。

晚上,我计算了一下测量误差,只有13mm,当我告诉大家这个消息的时候,大家都很高兴,于是更有激情工作了。随后我又修正了一下闭合导线计算表补测数据,最后终于算的在误差范围之内,看来今天干的不错。

碎步测量:

12号上午我们早早的就前往测绘区域准备工作,刚准备开始碎步测量的时候,测绘区域就起了大雾,而且越来越浓,没办法,我们只好停止工作,开始画地形草图,可就是这样因为看不清,进度也还是很慢,看着大家都往回走,我们还是坚持留下来画草图,但是由于感觉好冷,画了一会后,我们决定还是回去,由于对这天气不是很了解,所以很怕感冒。

下午,吃过饭后,出了太阳,我们大家就出发前往做业。通过复习我了解到碎部点的选择的注意事项:

对于地物,碎部点应选在地物轮廓线的方向变化处,如房角点,道路转折点,交叉点,河岸线转弯点以及独立地物的中心点等。连接这些特征点,便得到与实地相似的地物形状。 以及经纬仪测绘法:

1.安置仪器于测站点A(控制点)上,量取仪器高I填入手簿。 2.定向置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后视另一控制点B。

3.立尺立尺员依次将尺立在地物、地貌特征点上。立尺前,立尺员应弄清实测范围和实地情况,选定立尺点,并与观测员、绘图员共同商定跑尺路线。 4.观测转动照准部,瞄准标尺,读视距间隔,中丝读数,竖盘读数及水平角。 5.记录将测得的视距间隔、中丝读数、竖盘读数及水平角依次填入手簿。对于有特殊作用的碎部点,如房角、山头、鞍部等,应在备注中加以说明。 6.为了检查测图质量,仪器搬到下一测站时,应先观测前站所测的某些明显碎部点,以检查由两个测站测得该点平面位置和高程是否相同,如相差较大,则应查明原因,纠正错误,再继续进行测绘。

经过分工合作我们分别测量读数,记录,立尺,画草图取碎步点,虽然中间有一些争执,但是我们大家都很好的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也在不停的学习思考,从不会到会,到熟练这个过程付出了很多,收获的知识也有很多。

画图:

在14号在庐山游玩了一天后,前几天高强度的神经得到了放松,又开阔了眼界,让我得到了放松,一天时间里也被庐山的山水所折服,想想每去一处我们都要看地图,我也明白了测绘工作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15号上午我们补测了两个控制点,并一边在现场画图,在现场画图才比较有感觉,而其它组员也在加紧计算数据。

16号,由于我担心有一些数据有问题,所以想尽快把图画好,如果有问题还可以去解决。所以就没有去游玩,经过一天的努力我终于画出了图的主体部分,而自己也是十分的疲惫于是把高程留给其它组员标。

17号,经过大家轮流作业,我们终于完成这次实习的最终作业,关于测绘区域的地形图,虽然画的不是很好,但是我们都觉得这是我们见过最美的地图,这凝聚了我们这么多天的心血,我们感到十分的高兴和满足,也深深体会到了这次实习目的和效果。

中午我们乘坐校车离开庐山返回学校。

实习总结:这是我第一次以组长身份带领一个五个人的团队进行实习任务,在这几天的工作中使我更加体会到团队精神的重要,中间虽然有争执,但都怀着同样的目标那就是把工作做好,经过大家的努力,虽然一开始我们这组不被人看好,甚至说我们完不成任务,但是我们用自己的努力完成了实习的任务,我们感到很高兴。

经过这些天的工作我也明白了测量是一门精密的学科,调整仪器、瞄准、读数、计算,每个过程都需要大家的全心投入,才能保证最后结果的精确。看到最后的地形图,心中有份欣喜和满足感,是自己亲手一点一点的画好了它。这些天的实习,确实加强了很多课堂知识,并让自己更加熟练了水准仪、经纬仪的操作。亲自参与了一个完整的测量工作,也体会到了老师说的“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理解,在实习我也真的很感谢陈老师对我一直的批评,监督和指导,谢谢陈老师!我会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加强自己的测量知识。

第16篇:庐山实习报告

实习内容:□认识实习(社会调查庐山地质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

1、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2、了解庐山的概况及庐山地区所看岩石的形成过程,结构分布、产状、形成原因,现象及庐山地质的类型(如断层,解理,褶皱等)形成原理等。

3、学习理解土木工程地质与工程地质之间的关系。

4、学习运用罗盘仪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5、了解溶洞的形成原因。

6、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野外的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7、知道鄱阳湖盆地是断陷盆地的原因。

实习内容:

一、庐山概况: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是一座崛起于平地的巍巍峨峨的孤立形山系。它经过漫长复杂的地质运动:早在震旦纪就在浅海底开始沉积,经过“吕梁运动”慢慢升高露出水面受到锉磨,后下沉淹没汪洋海水继得洗礼,直至白垩纪时发生“燕山运动”,掀起“褶皱”波涛重新露出水面,断块续升,定型山的骨架,又经长期积雪覆盖,到四世纪末地球变暖,再经更强烈的冰川剥蚀,因而造就了崔嵬孤突,峥嵘潇洒,雄俊诡异,刻切剧烈。

庐山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形迹明显,展现出地壳变化的主要过程。第四纪庐山上升强烈,许多断裂构造形成众多山峰。庐山上升之际,周围相对下陷,鄱阳湖盆地进一步发展,形成鄱阳湖。北部以褶曲构造为主要特征,形成一系列谷岭地貌;南部和西北部则为一系列断层崖,形成高峻的山峰。山地中分布着宽谷和峡谷,外围则发育为阶地和谷阶。众多的奇峰、怪石、壑谷、瀑布、岩石等,形成了奇特瑰丽的山岳景观。

庐山地区新构造运动、岩性和构造与地貌发育有密切关系。庐山的雏形主要是在中生代燕山期形成,庐山的构造、岩性和新构造运动对山体及次一级地貌的形成起着控制作用。主要构造线为北东-南西向即褶曲延伸的方向。庐山大致从九奇峰-仰天坪一线为界,分为南北两段。九奇峰一带发育一系列逆掩断层,同时又受到岩性的影响,在地貌上出现奇峰树立、岭后相对的现象。最终,形成了现在山北五岭四谷的地貌形态。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 %,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在整个的庐山地区,存在着两大主要的断层:泉断层(鄱阳湖一带)下降,形成盆地,即为鄱阳湖;莲花洞断层(九江一带)下降,形成了九江盆地。鄱阳湖即为断陷盆地。第四纪庐山上升强烈,许多断裂构造形成众多山峰。庐山上升之际,周围相对下陷,鄱阳湖盆地进一步发展,形成鄱阳湖。北部以褶曲构造为主要特征,形成一系列谷岭地貌;南部和西北部则为一系列断层崖,形成高峻的山峰。山地中分布着宽谷和峡谷,外围则发育为阶地和谷阶。因此鄱阳湖盆地是断陷盆地。

二、具体行程

实习时间为三天,4月20号上午到达天沐并安排好住宿,下午1:00出发到秀峰观察其地质概况。21号上午到海汇镇水库观察其地质概况和沉积物,并学习罗盘的使用,下午冒着小雨去三叠泉观察沉积岩的形成以及庐山的形成,22号观察狮子洞的溶岩现象,然后急忙赶车去隘口观察褶皱的相关知识。随即便直接返回学校。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加固和加深课堂里学过的理论知识,对岩石方面的知识有了进一步了解,培养出用工程地质观点分析实际问题和观察能力。

庐山秀峰(4月20日下午):

秀峰位于庐山南麓,鄱阳湖之滨的江西星子县,由香炉、鹤鸣、双剑、姐妹、文殊、龟背诸峰组成。整个庐山以石英砂岩为主,但这里是火成岩中的花岗岩。花岗岩后期被岩浆侵入形成的。花岗岩,形成于株罗纪燕山运动的产物。分布规律:沿庐山东麓条带分布,北面海汇→秀峰→温泉,顺庐山东麓的一条断层带侵入上来的。温泉断层是庐山和鄱阳湖向的断层。上盘:鄱阳湖平原下降。下盘:庐山上升。五老峰断层崖。花岗岩中剪切节理,暗色的为黑云母;浅色为石英和长石。

秀峰龙潭形成原因:

其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水流作用和地壳作用。水流的侵蚀作用分向下侵蚀和侧向侵蚀。由于地壳上升,断层的水侧向侵蚀,可看见中游较宽。水流本身有速度,对河床有冲击作用;水流中有细小颗粒在搬运过程中磨损河床;溶解侵蚀等都使沟的形成的重要原因。可看见节理面为张节理,由张拉应力引起的裂缝,裂缝面宽,延伸不长,不光滑。

它是流水冲刷形成的沉积岩,主要是由于流水的冲刷,搬运和沉积而形成。在河底,粒径在20—200之间的为卵石,小于20的为漂石,它代表岩石受水流冲刷的程度的大小。此区河床比较粗大,河幔表面覆有细砂。其中流水的侵蚀作用最为显著,地面流水对岩层冲刷侵蚀,首先沿垂向张节理发育形成冲沟,流水继续冲刷侵蚀,冲沟加宽加深便形成沟谷。可见龙潭的形成是水流和地壳运动的综合作用结果。

海汇镇(4月21号上午)

一、庐山的海汇镇地处江西九江市东郊,东临烟波浩淼的鄱阳湖,西靠风景秀丽的庐山区五老峰。这里主要的岩石为沉积岩,而花岗片麻岩又占主要部分:片麻构造,变晶结构。岩石中有深色矿物的云母,角闪石和浅色矿石石英,长石成条状带状分布,相成黑白相间的断续带状构造。矿物有云母。绿泥石,滑石,等片状矿物。节理比较完整。强度低,抗风化能力强。极易沿片理产生滑动。此岩石形成与震旦纪与二叠纪之间后经风化等形成枕状节理,沿四角风化,象馒头,蘑菇的形状,是全风化的结果。 风化的认识:

风化可分为全风化、强风化、弱风化、3种,它们都具有各自的表现特征。详细内容如下: 全风化:

1、全部变色,光泽消失

2、岩石的组织结构完全被破坏,已崩解和分解成松散的土状或砂状,有很大的体积变化,但未移动,仍残留原始结构的痕迹

3、除石英颗粒外,其余大部分风化蚀变成次生矿物

4、锤击有松软感,出现凹坑,矿物手可捏碎,用锹可挖动。强风化:

1.大部分变色,只有局部岩块保持原来形状。

2.岩石的结构大部分已破坏,小部分岩石已崩解成土,大部分岩石呈不连 续的骨架或心石,风化裂隙发育,有时含大量次生夹泥。

3.除石英外,长石、云母和镁、铁矿物都已风化蚀变。

4.锤击哑声,岩石大部分已风华变质形成风化次生矿物。易碎,用镐撬可 以挖动,坚硬部分需要爆破。 弱风化(中等风化):

1.岩石表面或裂隙面大部分已变色,但断口仍保持新鲜岩石色泽。

2.岩石原始组织结构清楚完整,但纷华裂隙发育,裂隙壁风化剧烈。

3 .沿裂隙铁镁矿物氯化锈蚀,长石变的模糊不清。

4.锤击哑声,开挖需要爆破。微风化:

1、岩石表面或裂隙面有轻微褪色

2、岩石原始组织无变化,保持原始完整结构

3、大部分裂隙闭合,仅沿大裂隙有风化蚀变现象,或有锈膜浸染

4、锤击发声清脆,开挖需要爆破。

在河床中沉积有粗大的巨砾,卵石,砾石和粗砂,河流下游则为较细的砾石,沙子。此区河床比较粗大,在河流凸岸形成河漫滩,洪水时被水淹没,河漫滩下部有河床相的砂卵石,而上部是河漫滩相的细砂,粉沙或粘性土。此地区区域为接纳变质,在动力压力的交替作用下形成冲击的石子为硅卡石。它是由于地壳的阶梯上升,河床育出地面以上,地下基座上有基岩,与此同时水流下落加强,在水流的冲击,搬运,沉积等地质作用下,并在是水的不断侵蚀下,地面阶梯老化堆积而导致堆积物的形成。

二、地质罗盘仪的使用;①地质罗盘仪的基本构造

一般都由磁针、磁针制动器、刻度盘、测斜器、水准器和瞄准器等几部分组成,并安装在一非磁性物质的底盘上(如图5-1)。

1—反光镜;2—瞄准觇板3—磁针;4—水平刻度盘;5—垂直刻度盘;6—测斜指示针(或悬锤);

7—长方形水准器;8—圆形水准器;9—磁针制动器;10—顶针;11—杠杆;12—玻璃盖;13—罗盘底盘

②地质罗盘仪的使用岩层产状要素的测定

岩层的空间位置决定于其产状要素,岩层产状要素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①岩层走向的测量: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线的方位,测量时将罗盘长边的底棱紧靠岩层层面,当圆形水准器气泡居中时读指北或指南针所指度数即所求(因走向线是一直线,其方向可两边延伸,故读南、北针均可)。

②岩层倾向的测量: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真倾向线)在水平面上投影的方位。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指向岩层向下倾斜的方向,以南端短棱靠着岩层层面,当圆形水准器气泡居中时,读指北针所指度数即所求。 ③岩层倾角的测量:岩层倾角是指层面与假想水平面间的最大夹角,称真倾角。真倾角可沿层面真倾斜线测量求得,若沿其他倾斜线测得的倾角均较真倾角小,称为视倾角。测量时将罗盘侧立,使罗盘长边紧靠层面,并用右手中指拨动底盘外之活动扳手,同时沿层面移动罗盘,当管状水准器气泡居中时,测斜指针所指最大度数即岩层的真倾角。若测斜器是悬锤式的罗盘,方法与上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右手中指按着底盘外的按纽,悬锤则自由摆动,当达最大值时松开中指,悬锤固定所指的读数即岩层的真倾角。

④岩层产状的记录方法 如用方位角罗盘测量,测得某地层走向是330°、倾向为240°、倾角为50°,记做330°/SW∠50°,或记做240°∠50°(即只记倾向与倾角即可)。如果用方位角罗盘测量但要用象限角记录时,则需把方位角换算成象限角,再作记录。如上述地层产状其走向应为γ=360°-330°=30°,倾向β=240°-180°=60°。其产状记作N30°W/SW∠50°,或直接记作S60W∠50则可。在地质图或平面图上标注产状要素时,需用符号和倾角表示。首先找出实测点在图上的位置,在该点按所测岩层走向的方位画一小段直线(4mm)表示走向,再按岩层倾向方位,在该线段中点作短垂线(2mm)表示倾向,然后,将倾角数值标注在该符号的右下方。

三叠泉(4月21日下午):

三叠泉位于九江市庐山东南九叠谷。在“燕山造山运动”和“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期间,由于地壳的多次沉降与抬升,形成了褶皱密布、断层纵横、岭谷相间的山体,又经过第四纪冰川的剧烈摩擦而形成“冰阶”崖面。森林覆盖率达89.9%,有圆头柳杉、灯台树、杜种等2331种植物和动物200多种。

在这儿老师给我们讲到了沉积岩的有关信息。沉积岩是岩石圈在地表的各类岩石在太阳能,大气,水和生物等作用下,发生物理和化学风化,使原岩崩解,经水流搬运或其他方式沉积为松散沉积物,又经物理,化学条件改变,经硬结成岩作用二形成的。颗粒主要由石英,方解石,白云石,岩盐,石膏,粘土等矿物.其结构是碎屑结构。岩层之间有清晰的层理,有的水平,有的倾斜,或者波状斜交错层理。而此处只有平行层理:层与层之间平行,可见它是在沉积稳定时形成的三叠泉峰险峻,奇特,而且富有魅力。它是地质现象的伟大杰作。

在三叠泉的入口处,此处的岩石为石英砂岩,中间夹杂有云母夹层,其的形成是由泥岩变质而成。在庐山的褶皱中,左边向斜延伸至三叠泉,背斜部分缺失,延伸至鄱阳湖底,

沉积岩是地壳三大岩类之一,是由成层沉积的松散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分成不同的层次,彼此间层面很明显,主要是由海水或湖、河、冰甚至风力造成的。最普通的沉积岩有砂岩、页岩、石灰岩和砾岩等。在点上,我们看到的是砾岩和沙岩的结合体,也就是砾石之中还夹杂着沙岩层,这种结构在工程上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因为夹层两边很容易发生错动,发生滑坡。这天学到了更多的地质知识。

狮子洞(4月22日上午): 它位于九江县城正西5公里处的狮子山腹,因山而得名。狮子洞属典型的溶岩洞穴,全洞长500米,总面积为3050平方米,有1个景厅40多个景观, 厅厅相连,景景各异,步移景换,异彩纷呈,各种形态的石乳琳琅满目,石塔石幔气势磅礴,石菊石莲芬芳似溢,石禽石兽栩栩如生,就如一座石雕宝库,蔚为奇观。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岩溶现象,即为可溶性岩石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溶蚀、侵蚀和微生物作用而不断被破坏和改造的一种地质作用或地质现象。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A岩石具有可溶性;B有溶蚀能力的水;C可溶岩具有透水性;D有循环交替的水流。其矿物主要是变质岩里的石灰岩,在三叠纪时代,在它刚从海平面冲出时,由于水中含大量的CO2的原因,然后 H2O+CO2←→H2CO3←→H ++ HCO3- CaCO3←→Ca2+ +CO32-

CaCO3+H2O+CO2 ←→Ca2++ 2HCO3-

由于H +和HCO3的含量过剩,破坏了Ca2+和CO32的平衡,从而使Ca2+和HCO3形成 Ca(HCO3)2进行溶解,同时Ca(HCO3)2又分解成CaCO3,又进行沉淀,就形成了溶洞的形状。

隘口(马头山庄)(四月22号下午):

了解到褶皱的背斜情况,在这里我们发现其核部由于岩层弯曲而很容易破裂,它的形成是由于地壳的运动而产生了断层,并且岩层在受到剪力的作用下,发生挤压,在它抵抗破裂时发生变形形成了褶皱,有因此处的倾角有大于45º,因此为冲断层。下盘挤压,上盘相对上升而形成。

4月22日下午从庐山实习回来,可以说我们的却是不枉此行,了解了许多关于庐山的情况。

三、相关问题解释

1、庐山一些断层及其形成原因:

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称断层。地壳中 的一个裂口或破裂带,而且沿着它相邻的岩体发生了运动。断层长度变化很大,从几厘米至几百公里不等,两盘之间的位移量也可有这样大的变化。断层是构造运动中广泛发育的构造形态。它大小不

一、规模不等,小的不足一米,大到数百、上千千米。但都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断层带上往往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沿断层线常常发育为沟谷,有时出现泉或湖泊。

2、工程地质与土木工程专业有何联系:

工程地质是调查、研究、解决与人类活动及各类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而土木工程专业是培养掌握坚实土木工程基本理论,熟悉全面土木工程知识结构,具有基本人文科学素养,具备从事土木工程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土木工程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及开发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而许多都要建立在对工程地质熟悉的基础上,可以说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3、背斜和向斜 地形有时与地质构造基本一致,即形成背斜山和向斜谷。但在更多的情况下,是在背斜部位侵蚀成谷,而在向斜部位发育成山,即形成背斜谷和向斜山。这种地形与构造不相吻合的现象称地形倒置。

实习总结:

这次的实习让我们在快乐轻松、人杰地灵、山水如画的环境学到了很多在学校都无法学到的知识。了解到三大岩石的种类,结构,形状及产状;看到了三大岩石的一部分类型,比如变质岩的石灰岩(海汇镇水库,狮子洞),和沉积岩(海汇镇水库)等,它们都基本上形成于三叠纪。 而且学会了罗盘的使用方法并且亲手测定了岩石的走向,倾角和倾向,加深了对各种地质作用的理解,了解了三大岩石的形成的相关知识,看到了很多地质构造,了解到了各种地质构造对道路和桥梁建设的影响,也对整个庐山地区的地质构造有了一定的了认识。而且还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让我们从繁忙的学习中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劳逸结合。

地质学的目的在于查明建设地区或建筑场地的地质条件,分析、预测和评价可能存在和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对建筑物和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不良地质现象的措施,为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规划、建筑物的正确设计、顺利施工和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地质科学依据。

在秀峰处,我们看到了在流水的冲击和冲刷作用下形成的深谷,它是由于地壳上升过程中,中间有一条裂缝,而水流的下降使水的剪切力增大,在这种长期的冲刷作用下,从而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那一条深谷。

在回来的路上,老师还特意让司机师傅绕道一个被人工破坏的小山峰,可以清楚的看到由于地质运动形成的褶皱的背斜及向斜情况,在那里我们发现其核部由于岩层弯曲而很容易破裂,它的形成是由于地壳的运动而产生了断层,并且岩层在受到剪力的作用下,发生挤压,在它抵抗破裂时发生变形形成了褶皱,有因此处的倾角有大于45º,因此为冲断层。下盘挤压,上盘相对上升而形成。

为期三天的地质实习,虽然很短,但让我充分的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地质环境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同时也巩固了校内所学的理论知识,理论是建立在实践之上的,只有通过实践,理论才能得以充分发挥,这次实习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结合了理论,让我们在实践中学习理论。

总之,这次庐山实习收获很大,既学到了知识又放松了自己,让我们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第17篇: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

目录

1、庐山自然地理概况及地图野外行径。。。。。。。。。。。。。。。。。。。。。。。。。。。。。。。1

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8

3、庐山别墅及土地利用规划与保护。。。。。。。。。。。。。。。。。。。。。。。。。。。。。。。。。。9

4、房屋调查。。。。。。。。。。。。。。。。。。。。。。。。。。。。。。。。。。。。。。。。。。。。。。。。。。。。。。。。。。。。11

5、实习收获及建议。。。。。。。。。。。。。。。。。。。。。。。。。。。。。。。。。。。。。。。。。。。。。。。。。。。。。15

6、成果图展示。。。。。。。。。。。。。。。。。。。。。。。。。。。。。。。。。。。。。。。。。。。。。。。。。。。。。。。。。。。16

一、庐山自然地理概况及地图野外行径 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 东临鄱阳湖,北濒长江。又称匡山,或匡庐 。地处东经115º30′—116º20′,北纬29º20′—29º50′。气候上属亚热带东南季风区,地势上属我国第一阶梯。地貌上属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缓,江河密布,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植物葱郁,土壤肥沃,为富饶的鱼米之乡。

2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高悬于长江中下游“热海”中的“凉岛”,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而且独特的自然条件适于本土植物的繁衍和南上北下植物的留住。植物资源丰富,区系复杂,自然分布和引种栽培的高等植物3400余种(不包括苔藓植物),是长江中下游山地植物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庐山土壤类型由山底到山顶依次为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土壤腐殖质发育深厚,也为植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地图野外行径:

A、如琴湖 ~ 花径 ~ 天桥 ~ 锦绣谷 ~ 险峰 ~ 仙人洞 B、芦林湖大坝 ~ 黄龙寺 ~ 黄龙潭 C、含鄱口 ~ 庐山植物园 ~ 三叠泉 根据各个地理现象进行分析: A-

1、如琴湖:

3 如琴湖位于西谷南面,锦绣谷东南侧。如琴湖形态如一把小提琴,湖面宽阔。分析其形成原因,是由于冰川时期冰川冰蚀作用形成的。在这一片山地区域间,当冰川占据以前的河谷或山谷后,随着冰川对底床即原来的山谷区域(此时是遍地的冰川的河谷地带)和谷壁不断进行拨蚀和磨蚀,在恶劣寒冷的暴风天气下,两岸山坡岩石经寒冻风化作用不断破碎,形成了许多冰屑及其他冰混合物,随着地势滚落及由于冰体崩塌滚落谷底对谷底和谷壁的侵蚀,最后堆积在谷底,使原来的谷地被改造成横剖面呈抛物线形状。如琴湖形成是冰川时期冰蚀、风蚀、风化等作用形成的u形谷,由于气候降水、冰川融水形成的。 A-

2、花径: 经过花感叹诗人白尽,山寺桃追其原因其高而降低的直大部分平时期桃花已温度相对清花。

A-

3、锦秀谷袭夺河:

西谷位于如琴湖湖口,海拔900-1100m发育在软弱岩层之上,谷

径,雾气时而袭来,居易“人间四月芳菲花始盛开”的诗句。实就是温度随海拔升原理,可以解释为正原、丘陵地区四月份经过了花期,但山上冷,恰恰适宜桃花开

4 宽而浅,谷地内覆盖着第四纪堆积物,由地形中南向西北偏低。西谷原来由虎背岭南侧向西南流入石门涧,但在天桥四周被向西北流的锦秀谷袭夺。而河流的袭夺现象和山体的上升运动有紧密的关系。 A-

4、天桥:

解释1追溯到冰川时期,天桥位于西谷U形谷锦绣谷冰川U形谷之间,西谷中的冰流从天桥冰溢口流入锦绣谷,冰后期溢口侵蚀成一个天生石桥。

解释2第四纪地壳上升时,西谷河流侵蚀复活,河谷下游的河床首先遭到强烈下切而成峡谷。强烈的地壳运峡谷谷坡陡峭或呈阶梯状,纵比降大。由此,锦绣谷和西谷之间的一个断裂点天桥。 A-

5、险峰:

由地质构造(褶皱和断层)作用形成的庐山山谷相间地貌,确实是庐山的特色。山脊主要:五老峰、大月山、女儿城、牯岭、虎背岭。山脊之间为谷地,主要有:七里冲、大校场—船洼、中谷(东谷)、西谷(大林冲),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北东—南西走向。它们的构造各不相同。如龙首崖,背斜构造,由于地垒上升作用、地堑下降作用其背斜左翼断裂下滑,岩性以为石英主,不易风化,但是容易断裂,由此形成了一个比降非常大的悬崖。 A-

6、仙人洞:

这里有浓厚的道家气息,道家在这里举行道教活动。洞宽约4,长约12米。仙人洞是震旦纪砂岩中的一个潜蚀洞。砂岩层面平缓,倾的劈理面,流水沿断层及裂面潜蚀崩塌等作用成洞。又由于石英砂

5 岩为主要的岩石构成成分,岩层水平解理,由于岩体抗风化能力比较弱,在风化的作用下岩体出现缝隙和孔洞形成。 A-

7、庐山降水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析:

庐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侯区域,具有鲜明的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比同纬度平原地区多500毫米,达1900多毫米;(我们实习时正是夏季,庐山的气候非常湿润)庐山湿度相对较大。水汽较多,终年云雾弥漫。可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另外,由于庐山是山地地貌,其具有山地气候的特点。庐山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山上的温度、适度也随这高度的升高而呈现明显的变化。而由于庐山地区北滨长江、东和东南为鄱阳湖所环绕,鄱阳湖湖面的水汽比较多,温度比较高,蒸发量大,伴随着地形抬升作用带来丰富的降水。据资料显示,庐山年降水量为1838.6毫米,较周围地区多出1000余毫米,最高年份曾达3362.6毫米。庐山的降水随夏季风消长,主要集中在3—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80%,年降雨日多达160多天。 B-1芦林湖大坝

芦林湖是由于冰川作用形成的。在二三百万年前,庐山处于第四纪冰川期,是庐山最大的屯积冰雪的山谷盆地。冰盆是由于冰川越过冰坎加深下切作用而形成的盆地,后来由于冰川融水汇聚而成芦林湖,有些学者认为这是芦林湖一个形成主要原因。由于冰川构造运动,冰川覆盖了原有的河谷和河床,在风化作用下,冰屑不断从河谷两岸滚落堆积在河谷底部,4 0—2 0万年前庐山期冰川消融后的堆碛物,

6 冰川漂砾与碎石混杂在一起,逐渐形成的宽谷--大校场U形谷。芦林湖正是位于大校场冰川口的冰碛剖面。发源于庐山的河流,主要是循软弱岩层和在地质构造发育,其流向主要是北东——南西,其次是横切构造(袭夺作用)的而较新发育的河流。芦林湖正是由于这些新发育形成河流汇集形成的。在冰川时期,由于河谷两侧冰川坍塌堆积堆形成椎体,其坡度不较大,后来发育形成了绿色茂盛的森林。芦林湖附近的植物有一些斜向生长的,由于其方向并非与风向相一致,因此,得出该处有可能是图层蠕动。所至。由于土层的蠕动,芦林湖附近植被犹如长在山坡上斜斜的一把刀。 B-2乌龙潭、黄龙潭

庐山的河流的构造十分特殊,河流的上游为宽谷而非峡谷,下游为峡谷而非宽谷,乌龙潭和黄龙潭是处于宽谷和峡谷之间较小的裂点,受到流水、冰川侵蚀、风化作用形成。 B-3黄龙寺

黄龙寺景观坐落于庐山玉屏峰麓,在此我们讨论黄龙山山上的土壤。黄龙山所在山坡坡度较宽,山坡上种着疏密相当的树木。在此,植被和土壤均有一定的相对特殊性,构成独立的地理景观,黄龙寺周围发育了常绿阔叶林和黄壤。猜测是由于芦林湖湖面水汽蒸发,受地形抬升,翻阅山顶,到达黄龙寺处,冷暖气流相接形成相对同海拔较丰富降水而形成的。

7 B-4三宝树

三宝树玉屏峰和天王峰之间,因三株特殊的古树而得名。两棵柳杉,一棵银杏。因这三树在黄龙寺山门前,有“庙堂之宝”的称誉,故名“三宝树”。银杏,晋僧诜所植,树龄1600年,高30m,胸围5.46m,冠幅484㎡。银杏为落叶大乔木,胸径可达4米,幼树树皮近平滑,浅灰色,大树之皮灰褐色,不规则纵裂,有长枝与生长缓慢的距状短枝。柳杉,树龄600年,高41m胸围6m冠幅 480m,乔木,高达40米,胸径可达2米多; C-1含鄱口、犁头尖

含鄱口海拔1286米,含鄱岭和对面的汉阳峰之间形成的一个巨大的壑口,大有一口汲进鄱阳湖水之势。故得名。含鄱岭是冰川刃脊,是冰川时期冰山的脊部分。含鄱岭大体向东西

延伸。即是冰斗在受到不断的侵蚀和风化后不断向后退去时,形成的。当两个冰斗相邻时,受到风蚀,先后退形成双支刃脊。犁头尖成因亦是如此。 C-2三逸乡冰窖

三逸乡冰窖位于含鄱岭刃脊的西北侧。冰窖是冰川的主要屯冰处,它是300-250万年,120-150万年,110-90万年,40-20万年四次冰期的屯冰之所,窖内坡势平缓,并堆积有40-20万年冰碛物泥砾层。

C-3含鄱岭冰川刃脊:

含鄱岭冰川刃脊如刀刃状,其延长方向近东西,既不与岩层走向一致,又不与任何一组裂隙面下行。北侧为三逸乡冰窖、南侧为太乙

8 村冰坡。刃脊长1250m,高约120m,海拔1100m。北端的梭子岗刃脊是其外延部分。 C-4庐山植物园

庐山植物园创建于1934年,原称庐山森林植物园,是一座亚热带山财植物。创始人为我国著名的植物学家胡先骕、秦仁昌、陈封怀等教授。研究灌木为主,兼茶果、园林、药用植物。已收集国内外植物标本10万余种,引种驯化3400多种。庐山植物园是我园进行引种驯化、保护保存、开发利用野生植物资源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 C-5三叠泉

三叠泉是出现在宽谷和峡谷之间较大的裂点。由于第四纪地壳上地质构造运动,地形抬升,河流侵蚀复活,河谷下游的河床首先遭到强烈下切而成的。峡谷纵比降大而形成的。三叠泉位于量河谷之间受到冰川、冰川融水侵蚀形成的冰溢口。

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调查目的

了解庐山当前土地利用的经验教训及存在的问题,为国家和区域制定土地资源管理对策提供依据。

2、调查的内容

调查庐山的别墅及土地利用、规划和保护,从而了解庐山别墅群的开发历史、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的更替、庐山别墅群的分布等各方面的知识,运用土地利用、规划和保护方面的知识,讨论如何合理利用庐山资源实现庐山土地利用、规划和保护

3、

调查步骤:

9 ①前期准备: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室内判读解译,在遥感图上用铅笔将大概的土地利用类型勾勒出来,建立解译的标志。 ②外业调绘:首先确定调查路线,按照我们勾勒的土地类型和介意的地标进行一一核实,边走边绘,并调查土地的权属

三、庐山别墅及土地利用规划与保护

由来:(查资料)庐山近代别墅区的开创者是一位来自英国传教士李德立。李德立,1864年出生在英国苏格兰肯特郡。1886年,22岁的李德立来到了中国。他来庐山的目的不是为了简单的游玩而是要在山上

10 建造一个避暑胜地。原来李德立窥见商机,在当时长江边的许多城市

每到夏天,就酷热难耐,瘟疫横行。许多在华的西方人都希望有一个避暑胜地。所以李德立把目光头投向了鄱阳湖边的庐山李德立很快就开始在他在“月照松林”的玻璃屋很快开始了李德立请来教会的英国工程师甘约翰来主持制作庐山的规划图。1894年,清政府在甲午海战中败北,李德立乘机请英国政府再次施加压力,这一招果然奏效,这一次,已经焦头烂额、自顾不暇的清朝政府终于屈服了。1895年11月29日,英国驻九江领事与浔阳道台双方签订协议,了结了这场十年未决的土地纠纷案。根据协议,李德立以极低的价格租得长冲谷一带,共约4500亩土地,租期居然长达999年。得到庐山的李德立想给这个地方取一个英国名字,那里原来的名字叫牯牛岭,于是,李德立给它取了一个英文名,Cooling,也就是凉爽的意思。此后,在庐山牯岭这片山上就能够看看在茂密的松林间总是会意想不到的出现一座座做别具风格,富有欧式气息的西洋别墅。它们犹如一个亭亭玉立的女子,站立在山间水间的某个地方,又惹人喜爱。它们矗立着,融入了庐山的自然气息,那么的和谐。庐山别墅群的出现,是西方建筑文化的具象体现,又是在庐山独特的地理环境中所出现的产物,是建筑艺术与幽美环境的完美结合,并形象地融入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成为可居、可游、可赏的统一,创造出特有的风景景观群落。

步骤:首先,由老师发给每个小组要干影像全区域纸质图以及电

11 子版的遥感影像图,旅游图,各小组调查区域遥感影像图。经过我们的讨论,制定路线,对小组区域的进行土地利用分类。

3、结果分析、收获及建议

虽然是建筑群落,但建筑密度较低,体态轻盈,层面不高,多为一至二层。别墅建造时尽量保护原有高大乔木,别墅建成后又在周围广植乡土观赏树木,别墅从而掩隐在绿阴丛中,使人赏心悦目。 别墅建筑单体,简洁而自由,紧凑而不规则,一幢别墅就呈一种几何形体,形体的变化与地形的起伏相互配合,与道路的蜿蜒曲折相互呼应。一幢别墅一种式样,几乎难以寻觅到两幢面目相同的别墅,永远予人以新鲜的感受。

庐山的别墅很多是没人住的,有的已经空置了很多年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庐山别墅坐落的位置有些乱,上下的路不是很方便,有些别墅是不能通车的,有的甚至连自行车都不能通行。对于庐山别墅及土地利用、规划和保护,庐山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和庐山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更多综合各方面的对庐山资源的调查,并建立起统一的数据资源管理,合理的规划和保护。

四、房屋调查

实习目的:

为全面掌握牯岭镇房屋建设现状和为城镇总体规划设计提供提供的基础数据,对牯岭镇的房屋进行一次普查。

实习要求:

1、对测区的边长进行施测和数据处理,对相关的地形要素做到合理取舍。

2、理解房屋面积调查概念,掌握面积量算的方法

3、小组内分工明确合理,组员轮流进行调查,已达到全面训练的目的

4、熟悉地籍图的测绘方法,并用绘制平面示意图,提交所有成果图

实习步骤:

1、老师讲解实习调查区域的概况,分组抽签选择调查范围。

2、用supermap在室内判图,(与此同时描绘出地类范围)拥有的航空遥感数据勾勒出房子的的轮廓,对于有疑惑的地方要做好标志。结合遥感图和旅游图,确定好庐山房屋调查的路径,尽量减少路程,而又能够覆盖更多的调查范围.

3、明确房屋调查的项目内容有:房屋的建筑时间、使用权属、房屋层数、房屋用途、房屋结构房屋的门牌号等各方面的知识。

4、对于实习的队员进行分工,带好笔记本、旅游图、遥感图、等实习用品,准备充足后出发沿着

13 实习的路径走。

问题分析及解决:

1、我们发下还未能确定自己所调查的房屋是在遥感图的那个地点,于是我们停下来观察周围的环境,对着旅游图寻找标志性的物体,我们打算沿着大路走,不走山路。

2、随着调查的进展,比较大的房屋能够在旅游图上得到应证。当你未能确定你所在调查区域范围的的房屋在遥感图的上的位置时,你应当重新审视你原来走的路径是否出现错误。

3、由于遥感图有一定的时间差和天气的影响的原因未能及时的反映当前房屋的建筑状况,所以,通过重新审视你原来走的路径是否出现错误一方面可以确认自己所调查的房屋是新进建设的亦或是由于实习路径的出错造成的。

4、另外,可以通找出相邻的地物作为参照物,确定房屋在遥感图上的区位。

5、当我们得到了房屋的门牌号、建筑年限等各方面的信息时,我们还有作重要的事情就是观察房子的外形,它的屋顶是什么颜色的,它与已知的房屋的位置关系是什么,它屋顶有没有被树木当到,房前屋后有没有树木,它是不是有天台等等各方面的证据,证明它再要遥感图上的位置。通过这一系列的分析,从而得出了房屋所在遥感图上的区位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6、山区的村舍没有门牌号、有些村舍不能确定建筑年限。在我们实

14 行房屋调查的片区里,出现有村舍是密布在一个山坡山的,而且房屋没有具体的门牌号码。考虑到着一片区域都是村舍,房屋的结构都是砖木结构,村舍繁多,由于他们的属性存在大多的共性且当多雾天气,于是我们不采用户户进门调查方法。我们把这些村舍的轮廓都在在遥感地图上勾勒出来,沿着我们的调查路径走,查漏补缺,增添新建的房屋。

五、庐山实习收获及建议

总结:学习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已有两年,上过自然地理的各种专业课,但那些都是很抽象的知识。 经过这次实习,使大学两年学的知识具体化、生活化、现实化。不仅使已学的知识得到了复习巩固,还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也增加了对自然地理的兴趣。从学习角度上讲,庐山实习是很有价值的。

在实习中,小组成员团结协作,全心全力,使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小团队,锻炼了大家的 团队协作意识。在实习期间,大家积极跟老师交流学习,不仅增加的自己的见识,还加深了师生情谊。

建议:现在庐山旅游资源大多是利用庐山多样的地质地貌景观,如“三叠泉”“含鄱口”“芦林湖”等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开发的很少,而且很多人文景观石依靠自然景观兴起来的。所以我觉得庐山要想将旅游进一步发展,必须加入人文因子进去才,像“别墅群”“博物馆”等人文要素多的可以加大力度宣传,另外可以再庐山建立一些现代化的娱乐设施,促进庐山旅游面向更广阔的空间,如可以再适合的地方建立缆车,娱乐城,这样可以改变庐山现在单一的旅游方式。

15 庐山实习,是快乐的!美好的东西总是短暂的,庐山实习就这样结束了。庐山实习带给我们的我们记住了,教给我们的我们学会了,便是收获。

六、成果图展示

第18篇:庐山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调查庐山的自然地质概况,主要是地识概要,褶皱构造,构造节理,断层构造;及各种地质构造对工程的影响。

实习时间:2010年4月12日至16日。

实习地点:江西庐山。

实习内容:庐山的自然地质构造。

一、庐山概况:

庐山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江西省九江市南部,西北滨临长江,东南临鄱阳湖,是座地垒式断块山。地理坐标是:东经115°50′~116°10′,北纬29°28′~29°45′。

庐山长约25公里,宽约20公里,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牯岭街1167米,并且大林冲1039米,高出四周平原约1440米,属中山类型,。庐山的地形成因是断裂隙起的断块山,周围断层颇多,特别是东南部和西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的断层规模较大,由于这种断层块构造而形成的山体,故多奇峰峻岭,悬崖峭壁,千姿百态,山地的周围则满布着断崖峭壁,峙谷幽深。

庐山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类型,有地质公园之称。庐山也是中国古代教育基地和宗教中心。1996年12月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作为自然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庐山是中华十大名山之

一、全国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地——我国目前唯一的世界文化景观、我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是世界级名山。风景区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由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及亚热带山地气候特征,土壤和植被垂直分带明显等特征,也就成为了一个各高校都首选的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地点。

庐山的形成经历了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山体也由时代不同的岩石组成。它是一座崛起于平地的巍峨的孤立形山系。但是在上升之前它曾经也经历过了沉降的过程。

1/8 大约在10—23亿年前,即前震旦纪——二叠纪时,本区处于浅海至滨海环境,并发生缓慢的沉降,沉积物厚达5000米,沉积岩层有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沙砾岩、砾岩、石灰岩、页岩和凝灰岩等。当然在总的沉降过程中,也有几次的上升,过程如下:前震旦纪——吕梁运动上升为陆地,——后下沉——晚奥陶世上升——后下沉——志留纪末至泥盆纪早期上升(加里东运动)——泥盆纪中期至二叠纪下沉。

中生代燕山运动时,从上二叠纪至白垩纪庐山发生断裂上升而成为陆地——晚白垩纪庐山周围断裂下沉接受沉积,沉积物厚达数百米——第三纪历史地区微弱上升——第四纪直到现在强烈上升,并使庐山成为断块山,山体受到剥蚀,但是庐山周围相对下沉,而且产生鄱阳湖。庐山断裂上升量最大是在山体的中南部,向东北方是西南方递减,所以庐山的高度也同样中南部喂最高。

二、实习过程 (一)观察点 点1:牯岭

沉积岩:层层性,经过变质后形成的变质岩也是层层的。 由沉积→变质 副变质 岩浆→变质 正变质

沉积岩:1﹑碎屑岩:泥沙胶结形成如砾岩﹑砂岩﹑玢岩﹑泥岩。 2﹑化学岩:化学作用固结而成如石灰岩﹑硅质岩。 观察:由眼睛看到的是砾石形成的叫砾岩(较粗的颗粒)。

庐山北部基本上是砂岩﹑沙砾岩。 地层形成较古老震旦纪形成(十亿年左右)。 一定的沉积环境:滨海环境

沉积岩描述:深灰色﹑后层状﹑沙砾岩。

页岩与千枚岩区别:页岩为沉积岩水平规整。千枚岩为变质岩片状有起伏不规整,矿物发生重结晶,具有丝绢光泽。千枚岩夹在沙砾岩中间,千枚岩由页岩﹑泥岩经过很浅的变质形成的。古老地层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质,砂岩则变质程度很浅。

页岩→千枚岩 粘土矿物→绢云母(肉眼看不到)→白云母(颜色变深) 岩脉:成分为石英,是后来含石英岩浆活动灌入到岩层中形成。

2/8 岩层:沉积岩,物质成分相同的岩石,岩层与岩层分界面叫层面。 沉积岩产状:

两个向斜,一个背斜(北部) 向斜的一个翼:1﹑走向北东86°倾向南西186°倾角25° 2﹑走向北东95°倾向南西184°倾角62.5°。 点2 夹层:第四纪以后形成的泥土,土不能夹在岩石里面。

成因:最初夹层里面是岩石(砂岩和千枚岩),千枚岩变成了泥化夹层(具有塑性)。

地质作用:

1、构造作用(主要):夹层在岩石之间的错动下软弱夹层中形成节理破裂面。

2、地下水作用:侵入,浸泡而变得软化。

泥化夹层:工程性质较差,抗剪强度低,构成滑动面影响岩体的稳定性,发育在沉积岩的粘土岩中。 点3大月山路

断层:断层面中间夹的那一部分叫断层破碎带。 右为上盘,左为下盘;上盘向下错动为正断层。 产状:倾向147°倾角:56°.断层剖面图(右图) 点4大月山路(天狗洞)

剪切节理:地壳运动时由剪应力产生的,产状比较稳定。一般成组成对,相互平行的为一组节理.节理发育程度,取决于岩石的破碎程度。 倾向285°倾角27° 点5庐山水电站

电站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高约36米,输水管道为有压管道。通过泄洪闸溢洪,坝顶具有通车功能。 坝肩:渗水问题。

3/8 重力坝选址

稳定性:坝基岩体为石英砂岩(不完整有三组节理);坝肩两岸为岩体。在水压作用下有朝下的滑动力。

选坝址: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分析岩层:节理发育状况,产状,滑动面和凌空面。 此处下游有凌空面,上游有千枚岩,库容较小。 点6水库大坝下游(海会镇) 水流作用:

1﹑侵蚀:方式为冲刷,腐蚀;方向分为侧向侵蚀和向下游侵蚀。河流上游以向下侵蚀为主。

2﹑搬运:下游水流速度小,碎屑颗粒较细。 3﹑沉积:上游碎屑大,棱角较光滑(砾石)。

河床:河床冲积物(上游),河漫滩冲积物。上游冲积物颗粒较大,卵石﹑漂石为主。

河漫滩:二元结构,上部颗粒较大下部颗粒较细。

阶地:由时间分:一阶,二阶,三阶。数字较大形成时间更早。由物质分:堆积阶地,侵蚀阶地(主要由岩石组成),基座阶地(上土下石)。 阶地形成原因:1﹑水流侵蚀2﹑地壳上升,河流改道。 点7水库左岸

变质岩:片麻状构造,片麻岩:黑白相间由花岗岩变质而来庐山南部变质岩很多,形成于震旦纪。

变质作用:1﹑接触变质2﹑动力变质3﹑区域变质 秀峰局部接触变质,山顶(差异风化)球状风化 整状节理(花岗岩)磷角风化光滑

风化差异影响因素:①岩石岩性(浅色不易风化,深色易风化)②构造(断层、节理等)③温度气候,南方化学风化为主,北方物理风化为主。片麻岩各部组成成分不同,导致风化程度不同。 层积土:全风化

4/8 土坝用土考虑压实度和含水量。风化导致土质易破碎易滑动。土料应粗细搭配,围堰土料、坝肩土料即可用于筑围堰(不透水)。 防漏水:保护基坑;水库左岸山头:三叠泉下游。

剪节理二组,竖向光滑。竖向溶洞:岩石硬软程度不一,形成三个陡坝,大月山为背斜的一翼。

点8 龙潭

两岸岩体:花岗岩(岩浆岩)无分层现象。矿物成分:长石、石英、云母。颜色:灰白色(含斜长石的花岗岩)。由岩浆侵入到演示内部冷凝形成。

深成岩:面积小于60m3岩床(产状),庐山山南为花岗岩,顶部为沉积岩。

二叠纪处于海平面以下,在第四纪庐山上升,上升时形成背斜、2个断层(温泉断层、莲花洞断层),侵入温泉断层内部,水流将沉积岩冲刷掉,露出花岗岩。

沟:由水流冲刷形成,高差约为800m,“V”字形,形成时间约为100~200万年前。

张节理:水流对岸的冲刷,重力作用。

“V”字形河谷:不存在河漫滩,适合做拱坝、重力坝。

水可以漫顶,不宜做土坝

点9 卧龙桥

花岗岩:长石、石英、云母,颗粒较大,伟晶花岗岩,形成时间晚,是由于花岗岩内部有裂隙,而后岩浆一次侵入形成。岩浆与花岗岩接触面较迅速冷却,凝固结晶,颗粒较出,性质较好,强度高,但会产生枕状节理,会产生渗透均值。花岗岩性质更好

岩浆岩一般沉积较深,地下表有:裂隙、孔隙、溶隙。上层滞水。潜水:容易污染。大部分为承压水。

有断层、向斜,是不大好的岩层,有泥岩、页岩,有节理。背斜和溶洞都会存水。隧洞里面做排水孔,减少水压力,岩石里面存在裂隙。

知识点:岩石分为4种:一类危岩、二类危岩、三类危岩、四类危岩(级数越高,稳定性越差)。

点10

后期侵入形成的岩脉,山体表面覆盖层滑坡(浅层滑块)。

岩石没有产生滑动,与岩层的坡度有关。坡度较陡,覆盖层较厚,植被较少,雨水较多,易滑动

防滑措施:修建排水沟引水,打杆,铺钢筋网,喷混凝土加固。

矿,沿着岩脉发育,快速冷却,形成较纯的石英带。

知识点:岩脉对工程的影响:结构面产生渗流。

点11

片岩:成分为石榴子石、云母。为变质岩。

变质原因:1.接触变质(热力变质)

2.区域变质

3.动力变质

5/8

泥岩、页岩,易变质,岩浆侵入时温度高,使之变质成为石英。在接触带上经过高温高压成为云母(形成时间相对与点10的晚)。

片岩(性质差,节理发育好)结构面间,岩浆二次侵入,形成石英带。

沉积岩和花岗岩之间,接触带上形成的片岩:最上面为沉积岩,最下面的为花岗岩。其强度低,在两翼打洞更安全。

岩浆二次侵入片岩间的缝隙中,故片岩层间有白色条纹。其为地质作用和水流作用共同作用形成。

知识点:变晶和变余:变晶以前的矿物可见(泥岩和页岩中的云母),变余(板岩)。

点12 隘口采石场

沉积岩:石灰岩,中间有夹层为断层,硅质灰岩,含SiO2较多。左边为上盘,右边为下盘。上盘上升,为逆断层。

牵引现象:交界面有擦痕,志留纪形成。

背斜:上边新,下边旧。左右两边土层对称。重复出现,中间老,两边新。

点13 狮子洞

岩溶现象:硫酸盐溶解性最好;碳酸盐溶解最差。以碳酸盐为主,由于在地表分布较广。

沉积岩:

溶洞:岩溶现象,地表水和地下水碓可溶性岩的溶解(卡斯特现象)。 形成条件:1.岩石可溶;2.岩石本身有裂隙是谁侵入岩石内部;3.水中要溶解CO2;4.谁必须是流动水。

地表形态(地貌):石沟、峰林溶槽、溶洞(水平和竖向)。竖向是水从上往下流碓岩石溶解形成的。水平流动过程中队岩石的溶解。

溶洞分层现象:由于地下水位是变化的,有落差。

形成时间:大约是二叠纪,当时处于浅海中,后来上升,水侵入岩石刘希中水平移动。

石笋:即钟乳石,大气降水对岩石的溶蚀形成。

当Ca(HCO3)2变成CaCO3(固体)往下掉形成钟乳石,石栓,未掉下形成石幔。对水利工程不利。

注意问题:1.渗漏(放神);2.坝基下游岩溶,容易长生塌陷、失稳。 措施:灌混凝土填密实,大型工程应尽量避免。

(二)三大类岩石

岩浆岩:花岗岩、花岗伟晶岩(侵入接触)与石英(穿插接触) 沉积岩:石英砂岩、石灰石、硅质灰岩(震旦纪、二叠纪、志留纪) 变质岩:千枚岩(地力变质)、石榴子石云母片岩(热力变质),工程性质较差,水作用下成泥状,形成泥化夹层,软化后形成软化夹层。 庐山南部地层较北部地层老,由元古代前震旦系双桥山群组成,主要岩层有片麻岩、匡顶板岩与仰天坪页岩等,其东南部尚有大片的喷出岩和侵入岩出露。汉阳峰就是由前震旦纪喷出的变流纹岩组成。

北部前震旦系地层绝迹,而出露震旦系下统南沱组,其主要岩层有五老峰粗粒石英岩与牯牛岭层。大月山粗砂岩岩性艰硬,在庐山都成为高大山岭悬崖峭壁。如大月山、五老峰、虎背岭及庐山东南侧和西北侧的断层崖皆由此岩层组成。牯牛

6/8 岭层可分为二层:上层泥质砂岩或砂质页层、千枚岩;下层女儿城砂岩。女儿城砂岩较坚硬,出露之处,多为山脊,如女儿城、日照峰、蚱蜢岭、含鄱岭等,均由此岩层组成。上部的泥质砂岩、砂质页岩、千枚岩,岩性软弱,多被侵蚀,形成次生谷地,如窑洼、西谷、小天池等。 (三)褶皱

1、大月山背斜:一侧为向斜

2、隘口背斜:由于断层上下错动使岩石弯曲形成

(四)断裂构造

节理:

1、剪节理:表面光滑,延伸很长,成组分布

2、张节理:凹凸不平,延伸不长

断层:

1、大月山断层:正断层(根据两边节理情况判断)

2、隘口断层:逆断层(根据牵引现象判断)

(五)风化

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1、物理风化作用

岩石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岩石剥离和崩解:因孔隙和裂隙中水的冻融所引起的冰劈破碎;以及有盐类结晶引起的岩石崩裂,均成为物理风化作用。物理风化作用主要表现为机械破坏,它使整体的岩石逐步崩解成碎块以至碎屑。

2、化学风化作用

岩石与水、各种水溶液,空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通过改变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来破坏岩石的作用称为化学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的结果,原岩中的可溶矿物如钾、钠、钙镁等元素的各种化合物被溶解流失,耐风化的原岩矿物如石英、燧石等在斜坡上残留下来。另外,风化还形成化学性质稳定的各种新矿物,如各种粘土矿物和含水的氧化物等。化学风化作用随着时间及风化强度而表现不同,形成不同的风化阶段,每个阶段拥有不同的风化矿物组合。一般来说,石英、高岭石、氧化铁及铝土矿的矿物组合是化学风化的最终产物。

3、生物风化作用

生物风化作用既是一种物理风化,又是一种化学风化。当植物的根系象楔子似的撑裂岩石使岩石崩解或生物通过挖掘和穿凿活动,加速岩石破碎时,这种机械破坏时一种物理风化作用。当生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分泌出碳酸、硝酸和各种有机酸强烈腐蚀岩石或作为酸的溶剂溶解某些矿物时,这种生物作用过程就是一种风化作用的过程。

(六)这次实习看到了花岗岩、花岗伟晶岩、石英、石英砂岩、石灰石、硅质灰岩、千枚岩、石榴子石云母片岩等。

花岗岩、花岗伟晶岩、石英、石英砂岩工程性质较好,石灰石、硅质灰岩、千枚岩、石榴子石云母片岩工程性质差。

7/8

(七)庐山电站大坝选坝址: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分析岩层:节理发育状况,产状,滑动面和凌空面。

此处下游有凌空面,上游有千枚岩,库容较小。坝基岩体为石英砂岩(不完整有三组节理);坝肩两岸为岩体。在水压作用下有朝下的滑动力。

实习总结

通过这次实习我在各方面都有所收获。

通过在现场直观的观察三大类岩石以及各种地质构造,从而对这些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不仅培养了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对地质科学的热爱和兴趣,而且还在实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地质知识的了解,尤其是工程地质学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从之前的感性认识升华为如今的理性认识,这种质的飞跃,应该归功于实践的作用。

此外,在此次实习中我在老师身上学了不少的东西。体会最深的就是做事要认真、不能懈怠,更不能放弃,爬鼓山时,在老师的激励下,我坚持下来了,所以要铭记:做事要认真,即使不喜欢的,也要努力去做,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让自己造福于人类!

8/8

第19篇:庐山实习报告

2016年7月1日实习报 告 姓名:罗藏青排 班级:地质工程 学号:2015100395 指导老师:黄诚 实习地点:庐山

目 录

一、庐山地区地质简介

二、准备物品

三、学习目的

四、庐山的形态

五、实习内容

(一)

(1)、线路制定 (2)、各地质点学习

六、实习内容

(二)

(1)、线路制定 (2)、各地质点学习

七、实习内容

(三)

(1)、线路制定 (2)、各地质点学习

八、实习总结

一、庐山地区地质简介

江西庐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北濒长江,南傍鄱阳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山”之美称。占地面积500平方公里。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唐代诗人李白曾这样赞美庐山:“予行天下,所游山水甚富,俊伟诡特,鲜有能过之者,真天下之壮观也” 江西庐山地质公园内发育有地垒式断块山与第四纪冰川遗迹,以及第四纪冰川地层剖面和早元古代星子岩群地层剖面。截止2010年在庐山共发现一百余处重要冰川地质遗迹,完整地记录了冰雪堆积、冰川形成、冰川运动、侵蚀岩体、搬运岩石、沉积泥砾的全过程,是中国东部古气候变化和地质特征的历史记录。与欧洲阿尔卑斯地区及北美地区第四纪冰川活动特征有许多相似之处,具有全球对比意义,对研究全球古气候变化和地质发展史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江西庐山世界地质公园是2004年中国第一批八处国家地质公园入选世界地质公园的公园之一。

二、准备物品

实习指导书、地质罗盘、地质锤、放大镜、背包、食品、实习记录本、铅笔

三、实习目的

普通地质学野外教学实习是地质工程专业学生教学计划中重要部分,是将《普通地质学》、《矿物岩石学》等多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要环节。是一次综合性教学活动。首先,它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实习,是在学习了地质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贯彻理论教学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去街市实际,增强感性只是。其次,是学生实际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工作的能力的训练;理论来源于实践,对野外获得的第一手地质调查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综合、深化地理理论水平。

四、庐山地质形态

(一)、庐山概况

庐山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江西省九江市南部,西北滨临长江,东南临鄱阳湖,是座地垒式断块山。地理坐标是:东经115°50′~116°10′,北纬29°28′~29°45′。庐山长约25公里,宽约20公里,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牯岭街1167米,高出四周平原约1440米,属中山类型,。庐山的地形成因是断裂隙起的断块山,周围断层颇多,特别是东南部和西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的断层规模较大,由于这种断层块构造而形成的山体,故多奇峰峻岭,悬崖峭壁,千姿百态,山地的周围则满布着断崖峭壁,峙谷幽深。

庐山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类型,有地质公园之称。庐山也是中国古代教育基地和宗教中心。1996年12月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作为自然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庐山是中华十大名山之

一、全国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地——我国目前唯一的世界文化景观、我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是世界级名山。风景区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由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及亚热带山地气候特征,土壤和植被垂直分带明显等特征,也就成为了一个各高校都首选的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地点。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也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二)、庐山的地质概况

(1) 庐山的形成

庐山的形成经历了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山体也由时代不同的岩石组成。它是一座崛起于平地的巍峨的孤立形山系。但是在上升之前它曾经也经历过了沉降的过程。大约在10—23亿年前,即前震旦纪——二叠纪时,本区处于浅海至滨海环境,并发生缓慢的沉降,沉积物厚达5000米,沉积岩层有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沙砾岩、砾岩、石灰岩、页岩和凝灰岩等。当然在总的沉降过程中,也有几次的上升,过程如下:前震旦纪——吕梁运动上升为陆地,——后下沉——晚奥陶世上升——后下沉——志留纪末至泥盆纪早期上升(加里东运动)——泥盆纪中期至二叠纪下沉。

中生代燕山运动时,从上二叠纪至白垩纪庐山发生断裂上升而成为陆地——晚白

垩纪庐山周围断裂下沉接受沉积,沉积物厚达数百米——第三纪历史地区微弱上升——第四纪直到现在强烈上升,并使庐山成为断块山,山体受到剥蚀,但是庐山周围相对下沉,而且产生鄱阳湖。庐山断裂上升量最大是在山体的中南部,向东北方是西南方递减,所以庐山的高度也同样中南部喂最高。

下面将列举一些庐山在强烈上升的证据:

1、庐山东西两侧的断层崖高峻、陡峭,未遭破坏,只有少数被沟谷切成三角面。

2、断层崖上的裂点。瀑布(如海会、秀峰寺等)高差虽然大(由几十米到几百米以上),但大多数未溯源侵蚀入山中,表明断块山及断层崖的形成时间不长。

3、庐山早期形成有夷平面和宽谷中堆积的网纹红土层,其分布在海拔千米以上这与庐山强烈上升有关。

4、由于庐山山体强烈上升,因而使山麓地带广泛堆积了砂、砾石层及巨砾。

(2)庐山的地层 本区地层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庐山主要由震旦纪及前震旦纪地层组成,山体中部出露最宽向东北部和西部收敛,以九奇峰,仰天坪一节为界,庐山地层分为南、北两部。南部主要由出露前震旦纪双桥山群,庐山最高峰汉阳峰为前震旦纪喷出交流纹岩组成,因受风化,故呈圆浑状,北部出露震旦系统南沱组。 (3)庐山岩石的类型和特征

庐山的岩石主要有两种类型:沉积岩和变质岩。

1、沉积岩:沉积岩主要有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沙砾岩、砾岩、石灰岩、页岩和凝灰岩。其中,砾岩最为常见。在环湖路的芦林冰碛泥剖面中,砾岩居多,大小混杂,但磨圆度均较好。其构造有层理构造和层面构造,主要受河流和风力作用影响而形成。

2、变质岩:庐山的变质岩主要由沉积岩经过区域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片岩、片麻岩、角闪岩等,片岩居多。其结构有等粒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等,构造多为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块状构造,特点是呈块型或片型,片岩层理分明。

(4)庐山岩层和山体的构造特征

岩层多为倾斜岩层,其层面与水平面的交角在10°~85°间,走向多为东北— 庐山是由北东——南西走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断块山,平面呈肾型,中部宽向东北是西南逐渐收窄。山体内的褶皱、断层、个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另外还有冰川形成地貌。

五、实习内容

(一)

(1)、线路制定:4月26日

起点:甲秀(8:30)→→第四纪冰川遗址(D001)→→如琴湖边(D002)→→锦绣谷入口处(D003)→→仙人洞(D004)→→龙首崖(D005)→→吊桥(D006)→→石门涧(D007)→→庐山地质博物馆(D008)→→冰碛遗址(D009)→→观察断层(D010) (2)、各地质点学习:

(D001)第四纪冰川遗址:

海拔高度:1165m x: 0411781 y: 3273003 图为飞来石,又为重叠石,属于冰桌,冰桌又称为冰台,是指在U形谷中或山麓地带聚集的巨大冰川漂砾横置于其它冰川漂砾之上的现象。西谷冰川U形谷中的冰桌,下部的巨大漂砾长8.9m、宽6.1m、高4.5m;上部的巨大漂砾长5.6m、宽4.5m、高2.9m 构成成分:砾石、基性岩等构成

(D002)如琴湖边:

海拔高度1004m x:0399871 y:3172653 图为如琴湖边如琴石,

构成成分:石英,有石英脉,石英砾

(D003)锦绣谷入口处:

海拔高度:1008m x:0399653 y:3272691

此图为锦绣谷入口处,谷的类型为U型谷,在此处学习使用地质罗盘,利用地质罗盘测在位方向以使用罗盘将面向方向测出来。并学会怎么使用地质锤采集岩样本。

右图为利用罗盘测方向角。

(D004)仙人洞:

仙人洞,位于庐山天池山西麓。是一个由砂崖构成的岩石洞。由于大自然的不断风化和山水长期冲刷,慢慢形成天然洞窟

仙人洞是震旦纪砂岩中的一个潜蚀洞。仙人洞发育在女儿城砂岩的岩壁上,处于虎背岭背斜的轴部附近,下为莲花洞断裂。从岩性上看,是巨厚的女儿城砂岩中央有砂质页岩和千枚岩,而上覆砂岩倾角很小,几乎成水平产状,由于轴部受到西北方向力的挤压较强,首当其冲,岩层破碎,垂直节理发育,在寒热冻融和地下水等外营力的长期作用下,中间软弱的页岩、千枚岩等侵蚀较快,向里面凹陷,而外围的女儿城砂岩则突出,久而久之,形成今日所看到的仙人洞。洞穴内还有裂隙式的泉水一滴一滴流下,称为“一滴泉”

其中并伴有层析水和裂隙水,在里面有一个层析水的原因形成以天然水池。

(D005)龙首崖:

海拔高度:851m x:0398205 y:3271736

图为龙首崖对面岩石照片采样,其岩石有石英脉交错从横,而龙首崖则为断层构造,龙首崖为岩性观察点。

(D006)吊桥:

海拔高度:904m x:0397201 y:3278649 吊桥对面山体为背斜,岩层有断层。岩石宽度较大,层层挤压。下图为吊桥对面山体断层手绘图 (D007)石门涧:

海拔高度:298m x:0398150 y:3271548 石门涧是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最典型的地貌代表,它是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礼物。第四纪冰川这个扭转乾坤的大自然雕刻家,鬼斧神

工似的为石门涧创造了许多气势磅礴的艺术珍品。大约在九亿年前,庐山及周围地区尚是一片汪洋大海,后经多次地壳活动,庐山才从海底慢慢上升起来,所以地貌景观奇特,地质内涵丰富多彩。它属典型的冰川地貌,距今约120万到24万年前才形成这种“褶皱”型和“地垒式断块山”。

由于第四纪冰川作用,挟带着岩石的冰体从黄龙冰斗窄口处沿谷地移动,从而产生石门涧U形谷、冰门槛。在冰雪和冰川的创蚀作用下,形成屯集冰雪的洼地场所即冰川盘谷。铁船峰和天池峰的峭壁是冰川巨大压力而铸造的冰坡、冰溜面遗迹,这谓之大石门。铁船峰东侧的石壁,如同超级摩天大楼的墙体,其高上下落差307米,其长420米。“芙蓉削出插天半,千尺无枝不着土”。这种又光又陡的冰溜面、冰坡是第四纪冰川的典型遗迹。其宏大之壮观、险峻之神奇、“装饰物”之秀丽,不仅在庐山首屈一指,也是神州一绝。此外,“讲经台”处的小石门,U形谷口的外石门,也是冰川运动的产物。石门涧的冰川羊背石、冰川条痕,冰川擦槽、冰川擦口、冰川终碛垅等等遗迹都可见。

(D008)庐山地质博物馆:

海拔高度:123m x:0398541 y:3271237 在里面参观岩石,参观形成原因,各个地质时期形成的地质条件。

(D009)冰碛遗址:

海拔高度:1015m x:040040 y:3271270 冰碛(qi)岩全称为冰碛砾泥岩,是世界稀有的石种之一。其色为灰褐,暗褐,质量重,坚而脆,内夹杂有砂石或其他小生物化石。 据考证,冰碛岩形成距今约6——7亿年间。当时,地球上曾发生了全球性“冰盖气候”的“冰球事件”,冰期后,又发生了“热室气候”事件。这种极热和极冷的现象,便形成了稀罕少见的冰碛岩.并且在上游存在大量大型石块。下游则有大量小型石块,且冰碛棱角分明说明是在冰川移动时携带而来。 (D010)观察断层:

断层为逆断层,位于公路旁,断口处有大量碎石,并通过观察下

盘挤压弯曲,上盘压住下盘。 断层地壳受力发生断裂,沿破裂面两侧岩块发生显著相对位移的构造。断层的规模大小不等,大者沿走向延长可达上千千米,向下可切穿地壳,通常由许多断层组成的,称为断裂带;小者长以厘米计。

通常按断层的位移性质分为:①上盘相对下降的正断层。②上盘相对上升的逆断层。断层面倾角小于30°的逆断层又称冲断层。正断层和逆断层的两盘相对运动方向均大致平行于断层面倾斜方向,故又统称为倾向滑动断层。③两盘沿断层走向作相对水平运动的平移断层,又称走向滑动断层(简称走滑断层)。

六、实习内容

(二)

(1)、线路制定 :4月27日

起点:甲秀(8:30)→→国泰宾馆前方(D011)→→土质滑坡(D012)→→岩性观察(D013)→→测量产状(D014)→→测量坡度(D015)

(3)、各地质点学习: (D011)国泰宾馆前方:

海拔高度:1087m x:0400543 y:3271592

此点,发生地质灾害也就是所谓的塌方。

处理方式:利用塌方走向建起拦土墙。 (D012)土质滑坡: 海拔高度:1097m x:0400779 y:3271814

在此点,利用罗盘测得滑坡方向为325°(西北) (D013)岩性观察:

海拔高度:1087m x:0400543 y:3271592 大部分为砾石,颗粒分布不均,有大于0.5cm的为主。

(D014)测量产状:

在此学习用罗盘测量走向,倾向,倾角。 岩层产状要素的测量:

(1)岩层走向的测定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

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

因为走向是代表一条直线的方向,它可以两边延伸,指南针或指北针所读数正是该直线之两端延伸方向,如NE30度与SW210度均可代表该岩层之走向。 (2)岩层倾向的测定

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

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假若在岩层顶面上进行测量有因难,也可以在岩层底面上测量仍用对物觇板指向岩层倾斜方向,罗盘北端紧靠底面,读指北针即可,假若测量底面时读指北针受障碍时,则用罗盘南端紧靠岩层底面,读指南针亦可。 (3)岩层倾角的测定

岩层倾角是岩层层面与假想水平面间的最大夹角,即真倾角,它是沿着岩层的真倾斜方向测量得到的,沿其它方向所测得的倾角是视倾角。视倾角恒小于真倾角,也就是说岩层层面上的真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真倾角,层面上视倾斜线与水平面之夹角为视倾角。野外分辨层面之真倾斜方向甚为重要它恒与走向垂直,此外可用小石于使之在层面上滚动或滴水使之在层面上流动,此滚动或流动之方向即为层面之真倾斜方向。

测量时将罗盘直立,并以长边靠着岩层的真倾斜线,沿着层面左右移动罗盘,并用中指搬动罗盘底部之活动扳手,使测斜水准器水泡居中,读出悬锥中尖所指最大读数,即为岩层之真倾角。 测量岩层面的产状时,如果岩层凹凸不平,可把记录本平放在岩层上当作层面以便进行测量。 (D015)测量坡度: 在此点利用罗盘测量坡度。

七、实习内容

(三)

(1)、线路制定:(4月28日)

起点:甲秀(8:30)→→含鄱口(D016)→→植物园(D017)→→五老峰(D018)→→三叠泉(D019) (2)、各地质点学习: (D016)含鄱口:

庐山是神州九大观日处之一。庐山观日,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东谷含鄱峰中段含鄱口,含鄱亭为最佳地点。清晨,只见鄱阳湖上晨光熹微,天水一色, 一轮红日射湖而出,金光万道,霎时湖天尽赤,半壁河山成了一幅灿烂绚丽的画卷。 雄伟、瑰丽、云浓雾密,莽莽苍苍,状如鱼脊的含鄱岭,像一座屏界屹立在庐山的东南方。 在此点看到球状风化岩石出露地表接受风化时,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个方向受两个而面上的风逐渐缩球形。这

化(角部受三的风化,棱边方向的风化,只受一个方向化),故棱角减,最终趋向样的风化过程称球状风化。球状风化是花岗岩地段比较突出的一个不良地质现象。

(D017)植物园:

在植物园我们参观了各种植物。 (D018)五老峰: 五老峰地处江西

省九江市庐山东南,因山的绝顶被垭口所断,分成并列的五个山峰,仰望俨若席地而坐的五位老翁,故人们便把这原出一山的五个山峰统称为“五老峰”。它根连鄱阳湖,峰尖触天,海拔1436米,虽高度略低于大汉阳峰,但其雄奇却有过之而无不及,为全山形势最雄伟奇险之胜景。 这是见到的一个断裂构造。第四纪以来,庐山主要沿着两条边界断裂大量抬升。山体受两侧大断裂的控制。总体走向呈东北—西南向延伸,与大断裂走向相一致。由于边界断裂分别向东北方向和西南方向收敛,因此,庐山山体在平面上呈中间宽两头尖的纺锤形。两条边界大断裂均表现为正断层,庐山主体以山体一侧为下盘相对上升,从而形成地垒式断块山,边界大断裂附近则形成陡峭的山崖陡坡。 (D019)三叠泉:三叠泉位于九江市庐山东南九叠谷。经环庐山旅游公路可达。距九江市26公里。是集险峰怪石、飞瀑流泉为一体的山丘型旅游地。 三叠泉风景区总面积16.5平方公里,山峰高峻,峡谷幽深。在“燕山造山运动”和“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期间,由于地壳的多次沉降与抬升,形成了褶皱密布、断层纵横、岭谷相间的山体,又经过第四纪冰川的剧烈摩擦而形成“冰阶”崖面。

八、实习总结:

此次庐山实习是我们期待已久的,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但是我们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了东西.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无论是地质,地貌,土貌都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和切身的感受.在实习的过程中,老师们在专业上的指导和生活上的关怀,同学们之间的互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外,庐山的自然景观更是令我留恋忘返,加深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了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当然,实习中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人数太多有些东西老师在讲解却听不到,建议以后能够分小组讲解.还有就是实习前线路没确定好,实习过程中没有按原先的线路进行,有点盲目.总的来说这次野外实习非常成功,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到野外实习.断层构造地貌分述如下:

五老峰断层崖地貌:因庐山正断层切过五老峰背斜南翼而呈。它在秀峰、海会一带崖高1000米,向东北方递减,断层崖亦分2~3段,断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所谓五老峰就是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

河谷地貌:发源于庐山的河流,主要是循软弱岩层和在地质构造发育,其流向主要是北东——南西,其次是横切构造的而较新发育的河流。它们流向大都于上述流向垂直。河谷的形态十分特殊,这就是上游宽谷,下游为峡谷,两者之间出现裂点和瀑布

1、宽谷:多发育在软弱岩层之上,于地质构造相适应,且与岩层走向一致,谷宽而浅,谷地内覆盖着第四纪堆积物。宽谷的高程,在山的中南部最高,向东北降低,如仰天坪:1260米~1300米;七里冲:1100~1250米;东谷、西谷:900米~1100米;天梯:400米。

2、峡谷:表示第四纪地壳上升,河流强烈下切而成。峡谷谷坡陡峭或阶梯状。纵比降较大,多裂点和瀑布,表示幼年期河谷特征。如庐山西侧的石门涧,它是东谷和西谷的下游,在长约4~5公里范围内,高度下降800米。

3、瀑布:由于溯源侵蚀作用,即流水向沟谷源头侵蚀,随着侵蚀作用不断加强,侵蚀面不断后退,转折点坡度变大,水流到次便会形成跌水,形成瀑布,如三叠泉瀑布、大口瀑布。

锦秀谷河流内侵:西谷原来由虎背岭南侧向南西流入石门涧,但在天桥附近被向北西流的锦秀谷向里内侵,因此流向锦绣谷的为内侵,由虎背岭南侧流向石门涧的河流,其中流向锦绣谷的为逆向河.从天桥到石门涧段的为断头河.

河流内侵原因分析: 花径风口段河谷是西谷自然延伸部分,谷内堆积物又与西谷相似.在天桥处形成裂点, 在裂点以上为宽谷(西谷),以下为峡谷(锦秀谷).

冰川地貌:庐山是存留第四纪冰川遗迹最典型的山体:大坳冰斗、芦林冰窖、王家坡U形谷、莲谷悬谷、犁头尖角峰、含鄱岭刃脊、金竹坪冰坡、石门涧冰坎、"冰桌"鼻山尾、羊背石、冰川条痕石……海拔800~900m的网纹土这都是冰川地貌的有力证据.

冰碛物的特点:1,成分主要是砾,砂,粉砂,粘土.2,结构疏松,粒度差距大.3,缺乏分选,不显层次.4,砾石磨圆度差,多成棱角型或次棱角型.5,表面常有擦痕,刻槽,压坑,压裂和磨光面.6,石英砂粒棱角尖锐,表面有贝壳状断口.7,内部的孢粉是寒冷型.下面是几处主要的冰川遗迹。

王家坡U形谷:冰川在谷底流动中,侵蚀和掘蚀所塑造的谷地形态。谷地宽而两坡陡,横断面呈U字形。是庐山U形谷中规模较大,形态特征保存较为典型的谷地之一。谷地有震旦系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所组成,气势浩然,谷地源头高程约800米,长达4公里,谷地宽约700米。谷中有著名的王家坡双瀑。

U形谷成因:由于冰川过量下蚀和展宽形成的两侧一般有平坦谷肩,横剖面近似U形,其谷底岩性差异大。

大坳冰斗:冰川源头屯积冰雪的小型凹地,呈圈椅形状,后壁陡峻,一面开口。大坳冰斗,是鉴定冰川遗迹的重要标志之一,位于大月山东北角,由震旦系南沱组片麻状含砾石石英岩所组成,冰斗长300米,宽250米,深约100米,斗底高程1200米。

含鄱岭刃脊:是较为典型的岩地貌景观,海拔1286米,长约1250米,由震旦系南沱组长石石英砂岩夹砂粒所组成。岭脊如刀刃,两坡陡峻,形态似鱼脊。

犁头尖角峰:因冰体啮蚀山坡,使山峰形成金子塔形而称为角峰。海拔1328米,峰体苍劲,形如铁犁,挺拔俊俏,构成特有的孤峰地貌景观.刃脊和角峰成因:刃脊和角峰是在冰斗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前者是谷坡冰斗壁后退的结果则使山脊形状锋锐,后者是相邻而朝向相反的谷源冰斗壁后退形成的极尖峭。

石门涧冰坎:L长约3000米,宽200余米,谷地呈槽状,亦是冰川谷。在其出口处,由基岩及其上覆的冰积物组成一横亘于谷中的门槛,形成冰坎地形。石门涧,水系发育丰沛,有急湍奔泻的石门涧瀑布。

此为实习全部内容。我是第一次实习,也在这次实习中学到了不少知识,更学习深刻认识到做什么事都要兢兢业业。,

第20篇:庐山实习报告

九江学院地理教育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地理实习报告

学校:九江学院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地理教育 学号:21210040132 姓名:樊敏

九江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二零一三年十一月

1 九江学院地理教育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目录

前言…………………………………………………………………………… 庐山概况………………………………………………………………… 庐山地貌………………………………………………………………… 实习路线及观察内容………………………………………… 月照松林-庐山观测站-观云亭-大月山山脊-五老峰-大月山水库-大校场-含鄱口-庐山中学门口-仙人洞 -石门涧电站大坝

水系及其演变………………………………………………………… 庐山气候…………………………………………………………………… 实习总结与感受………………………………………………………

2 九江学院地理教育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前言

(一)实习时间:2013.11.4—2013.11.8

(二)实习地点:江西庐山

(三)指导老师:赵追(地质地貌),赵军凯(人文水文),曹铭

(四)成员:地理教育全体学生

(五)实习工具:罗盘、放大镜、铁铲、流速仪、水准仪、

(六)行程路线安排:十一月四号下午,路线:月照松林-庐山观测点-观云亭。十一月五号,路线:女儿城-大月山-五老峰-大校场U型谷。十一月六号,大校场谷底-含鄱口-植物园。十一月七号,冰桌-如琴湖-仙人洞-石门涧电站大坝-博物馆。

(七) 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1、通过野外实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了解和掌握有关仪器和工具(罗盘、放大镜、水准仪、流速仪、地质罗盘、地质锤、铁锹、卷尺、野外记录本、铅笔、海拔仪、风速风向仪、手持GPS等)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自然地理野外调查工具;

2、培养学生学会野外仔细观察主要岩石、矿物、构造的主要特征,重要自然地理、地质现象,并准确、完整记录所观测到的现象、特征和数据,标本与样品的采集方法,学会初步分析有关现象、特征形成的原因;

3、培养学生独立从事自然地理野外考察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初步掌握确定地壳运动的一般方法;

4、通过实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庐山主要地貌类型、基本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分析其成因,了解地质、水文、气候、土壤与植被等对地貌形成的影响。

5、使学生学习掌握自然地理野外调查全过程的程序与方法,包括资料的搜集、野外观测记录、标本与样品的采集、资料的综合分析整理等。

6、了解庐山植被类型和代表性植物的种属,观察植物生态与环境的关系。

7、学会对土壤剖面进行观测及对土壤组成、结构等特征

8、掌握土壤路线调查、土壤标本的采集、土壤分布草图、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9.人文地理特征初步了解庐山地区

3 九江学院地理教育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庐山地区自然地理概况

一.简况

中国江西省北部名山,位于九江县以南,星子县以西。它是世界级名山。地处江西省北部,风景区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东偎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自东北向西南延伸约25公里,宽约15公里。东西两侧

为大断裂,山体多峭壁悬崖,相对高度1,200~1,400米。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4,422尺),山势雄伟。传周代有匡氏兄弟七人上山修道,结庐为舍,因名庐山。又称匡山、匡庐。东汉明帝(58~75年在位)时为中国佛教中心之一。6~8世纪又为道家、诗人、学者驻地,寺庙道观遍布。胜迹有白鹿洞、仙人洞、观音桥、三叠泉、含鄱口等。山中牯岭,又名牯牛岭,以有大块岩石状如牯牛得名,海拔1,056米。清光绪年间先後为英、法、美等国强行租占。1935年始收回。现兴建疗养院、休养所等多处。庐山植物园因有地形屏障,亚热带、南亚热带植物在此驯化生长良好。2009年,庐山植物园荣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早的亚热带山地植物园。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提出第四纪期间庐山有冰川发育,引起国际学术界瞩目。因而庐山又是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庐山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昆虫2000余种,鸟类170余种,兽类37种。山麓鄱阳湖候鸟保护区,是“鹤的王国”,有世界最大的白鹤群,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座万里长城”。

庐山虽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但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

二.地理位置

庐山,是中国享誉古今中外的名山,位于东经 115°52′~116°8′,北纬29°26′~29°41′。雄踞于江西省北部,紧靠九江市区南端的沙河县中心花园附近。可谓一山飞峙,斜落而俯视着万里长江,正濒而侧影着千顷阔湖,山清水秀景色泛胜。由长江、庐山、

九江学院地理教育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鄱阳湖相夹地带,才会形成襟江带湖、江环湖绕,山光水色、岚影波茫之景象。故古人云:“峨峨匡庐山,渺渺江湖间”,形容恰到好处。也正因是如此,庐山才不愧为一幅充满魅力的天然山水画卷。

庐山,是中国享誉古今中外的名山,位于东经115°52′~116°8′,北纬29°26′~29°41′。雄踞于江西省北部,紧靠九江市区南端的沙河县中心花园附近。可谓一山飞峙,斜落而俯视着万里长江,正濒而侧影着千顷阔湖,山清水秀景色泛胜。由长江、庐山、鄱阳湖相夹地带,才会形成襟江带湖、江环湖绕,山光水色、岚影波茫之景象。故古人云:“峨峨匡庐山,渺渺江湖间”,形容恰到好处。也正因是如此,庐山才不愧为一幅充满魅力的天然山水画卷。

庐山是一座崛起于平地的巍巍峨峨的孤立形山系。它经过漫长复杂的地质运动:早在震旦纪就在浅海底开始沉积,经过“吕梁运动”慢慢升高露出水面受到锉磨,后下沉淹没汪洋海水继得洗礼,直至白垩纪时发生“燕山运动”,掀起“褶皱”波涛重新露出水面,断块续升,定型山的骨架,又经长期积雪覆盖,到四世纪末地球变暖,再经更强烈的冰川剥蚀,因而造就了崔嵬孤突,峥嵘潇洒,雄俊诡异,刻切剧烈。

庐山地貌

构造地貌

庐山由构造(褶皱和断层)所控制的山脊主要有5列:五老峰、大月山、女儿城、牯岭、虎背岭。山脊之间为谷地,主要有4列:七里冲、大校场—船洼、中谷(东谷)、西谷(大林冲),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北东—南西走向。

3.1.1 褶皱构造主要地貌如下: ⑴ 五老峰单面山

它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断层陷落于山南。五老峰高1358m。

⑵ 七里冲向斜谷

位于大月山与五老峰之间,发育在三叠泉向斜构造之上。

⑶ 大月山背斜山

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构造控制,走向北东—南西,主要由石英砂岩组成。大月山高1453m。

⑷ 大校场(谷地名称)及西谷次成谷

前者在大月山与女儿城之间,后者位于虎背岭与牯岭之间。成因是牯岭向斜两翼的软弱岩层受外力的强烈侵蚀、破坏而成,地貌特别低下,故成为谷地。

⑸ 女儿城(山名)及牯岭次成山

位于莲谷—东谷的两侧,原是牯岭向斜的两翼,由于岩石坚硬未被侵蚀而成为低矮的山岭,故称为次成山,山岭的相对高度不大。牯岭的日照峰海拔1310m。

⑹ 东谷(又称中谷)—莲谷、王家坡谷向斜谷

受牯岭向斜控制,位于女儿城与牯岭之间,两谷地本来向同一方向延伸,但因受剪刀峡断层的错动影响,故使莲谷、王家坡谷向东北倾斜,而东谷向西南倾斜。

⑺ 虎背岭单面山

它是虎背岭倒转背斜残留的南翼(北翼断陷),成为单斜

5 九江学院地理教育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层及单面山。

3.1.2 断层构造主要地貌如下:

⑴ 虎背岭断层崖地貌

它是因虎背岭北侧的莲花洞大断层把虎背岭错开,使其北翼断落而成。该断崖在石门涧和莲花洞一带高达1000m,向东北方和西南方降低,断层崖呈阶梯状下降,如好汉坡一带呈二级阶梯。

⑵ 五老峰断层崖地貌

因庐山正断层切进五老峰背斜南翼而成,它在秀峰、海会一带崖高达1000m,向东北方递降。断层崖亦分2~3级,断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所谓五老峰就是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

山地夷平面地貌

夷平面在山北分布的高度为1000~1100m左右,生成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即地壳上升之前。夷平面的地形起伏和缓,高差不大,有略为高起的岭脊(齐顶)和相对低凹的宽谷(如西谷、东谷、莲谷—王家坡、大校场谷、七里冲等)。宽谷属古老河谷,谷内发育了Q2红土层,二者均表示为庐山上升前夷平面作用期的产物。夷平面的发育对庐山的建设及旅游业的发展起着巨大作用。

河谷地貌

发源于庐山的河流,主要是循软弱层和向斜构造发育,其流向以日照峰为分水岭,其东流向东北,其西流向西南,少数是横切构造发育的较新河流。它们流向大都与上述流向垂直,作南东-北西向。河谷的形态十分特殊,与常态河谷不同,这就是上游为宽谷,下游反而是峡谷,两者之间出现裂点和瀑布。

⑴ 宽谷

多发育在软弱岩层之上,并与向斜构造相适应,且与岩层走向一致,如西谷、东谷、莲谷—王家坡、大校场谷、七里冲等宽谷,谷宽而浅,谷地内覆盖着第四纪堆积物,主要有三层:

上层:黑色—灰黑色土层,时代全新世。 中层:棕黄色砂砾层,时代晚更新世。 下层:棕红色砂砾层,时代中更新世。

⑵ 峡谷

是第四纪地壳上升时,河流侵蚀复活,河谷下游的河床首先遭到强烈下切而成峡谷。峡谷谷坡陡峭或呈阶梯状,纵比降大,多裂点和瀑布,表示幼年期河谷特征。如庐山西侧的石门涧,它是东谷和西谷的下游,在长约4~5km范围内,高度下降800m。宽谷和峡谷之间出现大裂点,表示第四纪庐山上升,河流重新下切和溯源侵蚀到达之处,如三叠泉裂点、天桥裂点。

表1 庐山的峡谷与宽谷的相对应名称及其间的裂点位置 下游峡谷名称 轮回裂点位置 上游宽谷名称 锦绣谷 天桥 西谷 石门涧 芦菱桥 大校场 三叠泉谷 三叠泉 七里冲

水系及其演变

6 九江学院地理教育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1、水系的形态

在构造影响下,河流流向与构造走向一致,两者相互平行,作北东—南西向,少数河流流向与构造垂直,作南东—北西向。

2、河流袭夺

(1)牯岭——西谷——锦绣谷——仙人洞——黄龙潭;地貌实习。锦秀谷袭夺河:西谷原来由虎背岭南侧向南西流入石门涧,但在天桥四周被向北西流的锦秀谷袭夺。

证据:①、花径风口:风口段河谷是西谷自然延伸部分,谷内堆积物又与西谷相似,保持着棕红色——棕黄色砂砾层及棕红色网纹红土风化壳。②、天桥袭夺湾及裂点:在裂点(天桥)以上为宽谷(西谷),以下为峡谷(锦秀谷)。袭夺时代为晚更新世之后,理由是裂点上溯不远,西谷内由晚更新统棕黄色堆积物所覆盖的谷底未受明显的破坏。

(2)牯岭——汉口峡——大校场——芦林盆地,地貌实习。东谷支流袭夺河:该小河切穿插女儿城山岭,袭夺了大校场河上游,使大校场河上游原来向南西流入芦林盆地的,现向北西流入东谷,造成汉口峡。

河流袭夺原因分析:庐山上升之前,山体内的河流已发育为成熟的老河谷阶段,即河流循软弱岩层发育和沿岩层走向(作北东向或南西向)流动。当山体上升后,新出现的东西向或南东向河流溯源侵蚀,由于它的流程短和纵比降大,所以不论下切或溯源侵蚀的速度均大于老河流,因此袭夺了东北流或西南流向的古老河流。

3、其他水体

庐山人工湖有芦林湖、如琴湖以及承接黄龙潭、乌龙潭储水的庐山水库,并建成水力发电站,即电站大坝。庐山瀑布分布广泛,著名的有三叠泉、黄岩瀑布等。与瀑布相关的还有许多深潭,著名的有黄龙潭、乌龙潭、青玉峡、碧龙潭等。此外,由流水侵蚀、塑造,山上山下沟谷发育,溪流众多。它们与瀑布、深潭、人工湖共同组成庐山水文网。

庐山气候

1.庐山地处我国亚热带季风区域,因受东亚季风的影响,具有鲜明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特点。庐山是一座中山,随着海波的升高,水热状况存在明显的垂直差异。与周围的平原地区相比较,又具有山地气候特点。庐山年辐射能比较丰富,如南昌为4676.15MJ/M2,而在海拨在1165M的庐山牯岭为5040.1MJ/M2.2.庐山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牯岭年平均气温11.5℃,而山下平原地区的星子、九江分别为17.3和17.2,牯岭极端最低温-16.8℃。极端最高温只有32℃。山上空气密度较小,空气与地面热交换过程快。山上气候显得凉爽宜人。

3.庐山降水比山下平原多。牯岭年平均降水1833.5mm,而山下的星子、九江平均年降水分别为1344.7mm和1300mm,分别比山上少488.4mm和355.5mm。

4.庐山相对湿度山上山下也有区别。牯岭年相对湿度为78%,而星子、九江分别为75%和77%。庐山雾日较多,牯岭全年雾日平均为188.1天,最多的1961年有221天,最少的1963年也有158天。

5.庐山的气候有明显的垂直带性差异。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7 九江学院地理教育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月照松林

在牯牛岭脊背间,倚靠东西两谷高处,这里盘岩悬露,纵横叠置,嶙峋怪特,上下左右全是松树

海拔1125m 温度23.9°

湿度50.4RH 风速0.7m/s 气压897.6pa 风向:东南风

东经151°58′23.1〃E 北纬29°30′0.6〃N

倾向(东南)150° 倾角42°

1.位于牯岭街西端的牯牛岭山脊,绵延约1.5公里,原名“松树林”、“万松林”。山间依坡就势遍植松树,浓荫蔽空。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穿行于林间,月夜漫步其上,隐约可见月光透过松影,点点洒落,如雪似霜,若银赛玉;微风拂过,松林轻吟,宛如悦耳音乐,令人陶醉。松林中怪石参差,或偃卧如牛,或蹲踞如虎,其中还有数十块居高竖立。路边一石岩上有冯祖树题刻的“月照松林”四字和抗日将领马占山的“树林曲”诗刻。小径西北坡有“松门别墅”,系清末民初名人陈三立的故居,旁有“虎守松门”、“松涛虎啸”等手书题刻。庐山“月照松林”与西湖“三潭印月”、苏州“石湖串月”等一起被列为我国中秋赏月的“十大胜地”。

2.牯牛岭的地质构造状况,并且对于时下盛行的李四光的“冰川学说”和施雅风的“泥石流说”进行了简要阐释。六十多年前,地质学家李四光,从地质科学角度,第一个揭露了庐山真面目,首先发现了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例如:王家坡凹形谷、大月山凹形谷;大坳冰斗;芦林冰窖;莲谷悬谷;犁头尖刃脊;鞋山鼻山尾;新桥终碛垄、蛇土岭终碛垄;海会盘谷;金锭山漂砾;冰桌;金锭山擦痕、“李四光环”;石门坎冰坎、钓鱼台冰坎;石门坎冰川堆积物、海会冰川堆积物等。李四光经过反复考察和研究,认定庐山第四纪时发生多次冰川,并命名为:鄱阳冰期、鄱阳—大姑间冰期、大姑冰期、大姑—庐山间冰期、庐山冰期,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在月照松林和多处实习中都用到了罗盘,因此介绍一下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了解地质罗盘仪的结构

一般都由磁针、磁针制动器、刻度盘、测斜器、水准器和瞄准器等几部分组成,并安装在一非磁性物质的底盘上。

4.从大月山水库往下是汉口峡,汉口峡位于女儿城上,女儿城是南沱组中部上层,主要由石英砂岩组成。由于汉口峡不断向上溯源侵蚀,袭夺大校场上游水流,大校场谷地伸向西南,在汉口峡转向西北后又转向西南与东谷水流汇合,下切很深,形成了袭夺河,袭夺湾成九十度转弯,袭夺河改变水流方向,长期侵蚀作用下,崖口处侵蚀向被夺河移动,沿着崖口形成一条与原先水流相反的河流,称为反向河,崖口也成为两条河流的分水岭,大校场河流成为断头河

庐山观测站

海拔高度1164.5m 温度20.2°

湿度48.8RH 风速0 气压892.7pa 经度115°59′E 纬度29°35′N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于1954年在庐山建立了气象站,1963年升格为国家基本站。观测站30公里半径范围内没有工业区、矿区以及固定的空中交通航线,不会受到局地人为源或自然源的直接影响。观测场正北面为九江市,距九江长江大桥17000米;东北方向为日照峰,距离为l323米;正东和东南方向为大月山,距离为1323米;南面为九奇峰,距离为2905米。1954年庐山观测站建站以后就没有搬迁过,气候资料具有很好的连续性。观测场明显高于周围的树木,视野

8 九江学院地理教育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开阔,也没有因复杂地形而引起的山谷风、城市风等局地环流影响,不易形成稳定逆温层,全年获得具有区域代表性资料的时间在60%以上。他感慨地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气象服务的领域在迅速拓展,农业气象、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发展很快,为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服务,气象更加贴近百姓生活。”

观云亭

海拔1070m 温度19.8°

湿度67.5RH 风速0 气压902.8pa 经度150°58′44.9〃E 纬度29°34′37.3〃N

下为东林大峡谷,鞍部与牯岭街西谷连接,右为剪切断层(剪刀峡)

大月山山脊

海拔1339m 经度115°59′6〃 纬度29°33′35〃

大月山受公路阻挡,大月山背斜山: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构造控制,走向北东——南西,主要由石英岩组成。大月山本是夹在大马颈和五老峰两个大背斜之间的较小的背斜,均是在燕山构造运动时期形成,在此之后,区域地貌受主要外力的作用。第四纪时期,庐山地壳抬升,发生断裂,大马颈和五老峰与断裂平行,大马颈仅西南部随断裂抬升

.从大月山水库往下是汉口峡,汉口峡位于女儿城上,女儿城是南沱组中部上层,主要由石英砂岩组成。由于汉口峡不断向上溯源侵蚀,袭夺大校场上游水流,大校场谷地伸向西南,在汉口峡转向西北后又转向西南与东谷水流汇合,下切很深,形成了袭夺河,袭夺湾成九十度转弯,袭夺河改变水流方向,长期侵蚀作用下,崖口处侵蚀向被夺河移动,沿着崖口形成一条与原先水流相反的河流,称为反向河,崖口也成为两条河流的分水岭,大校场河流成为断头河

五老峰

海拔1310m 温度17.2°

湿度77.7RH 风速0.1m/s 气压819pa 风向:西南

经度116°0′33〃E 纬度29°32′48〃

主要观察五老峰岩石产状要素、单面山、断层山、我们在这知道庐山从 北—南 有三个大背斜,分别为:虎背岭 — 大月山 — 五老峰。

大月山水库

海拔1238m 温度19.1° 湿度52.1RH 风速0 气压882pa 风向:西南经度115°58′59〃E 纬度29°33′

9 九江学院地理教育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图:大月山水库

大校场(U型谷谷底)

海拔1089m 温度12.4° 湿度52.1RH 气压901.9pa 经度115°58′29〃E 纬度29°33′26〃N 大校场U型谷为冰川谷,谷底平缓,由于河流袭夺造成许多断头河,U型谷内树木大多是人工次成林,了解了大校场U型谷的形成和断头河的形成

10 九江学院地理教育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含鄱口

海拔1122m 温度15.2°

湿度77.4RH 气压896.6pa 风向:北

经度115°58′52〃E 纬度29°32′64〃N 含鄱口的在公路两边,我们在路边看到了球状风化石,据 老师解释我们知道此球状风化石的岩石成分和形成原因。

球状风化石的主要成分是花岗岩,岩石出露地表接受风化时,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角部受三个方向的风化,棱边受两个方向的风,而面上只受一个方向的风化),故棱角 逐渐缩减,最终趋向球形。为第四纪冰川提供漂砾来源,

在前往含鄱口的公路两边,我们观察到在一些裸露的长石石英砂岩,因抗风化能力弱,破碎逐渐形成含有高岭石颗粒的小层土壤

在含鄱口景区,可以远望鄱阳湖、汉阳峰,太乙峰(角峰),

太乙峰角峰:由冰斗不断扩大和后退,使山坡受到显著刻蚀,两个相邻冰斗间残留的岭脊,便成为尖锐的刃脊。一般由三个以上的冰斗所夹峙的残留山峰,便成了角峰,而太乙峰角峰棱角分明,是一个典型的角峰。

太乙峰的角峰是前寒武纪的长石和石英砂岩变质成石英岩硬度、产状较大。

图:太乙峰

在岭西,汉阳、五老两峰如两角相对,而犁头尖山正界其中,这座由第四纪冰川刻切的角峰,如一快锋利的犁头,在苍天间

在含鄱口的公路两边,我们观察到在一些裸露的长石石英砂岩,因抗风化能力弱,破碎逐渐形成含有高岭石颗粒的小层土壤

实习基地

主题: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水准仪的结构:主要由望远镜和三角座组成。

11

九江学院地理教育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部件有目镜、物镜、调焦手轮、微动手轮、物动手轮、管状水准器、圆形水准器。 水准仪的使用:水准仪的使用包括水准仪的安置、粗平、瞄准、精平、读数五个步骤。安置是将仪器安装在可以伸缩的三脚架上并于两观测点之间、粗平是仪器的视线粗略水平,利用脚螺旋置圆水准气泡居于圆指标圈之中、瞄准是用远镜准确地瞄准目标、精平是使望远镜的视线精确水平、用十字丝,截读水准尺上的读数。水准仪的实际操作:架设好仪器,转动三个角螺旋初平仪器,使圆形水准器、气泡居中,瞄准目标(在远处目标物旁竖放一有刻度长尺)、用微倾手轮使管状水准器气泡居中。在圆形水准器、管状水准器两者气泡都居中后,再去读数值

庐山中学门口(飞来石)

海拔1110m 温度19.1°

湿度75RH 风速0 气压904.8pa 经度115°58′21〃E 纬度29°34′13〃N 飞来石位于宽谷中,上部位页岩,下部为石英砂岩,长5.6M、宽4.5M、高2.9M,上下两块岩石岩性不同节理不同,并且与四周岩石岩性都不同,所以判断其为外力搬运而来,通过计算,庐山上河流不可能搬运如此之大的岩石,只有冰川才能搬动,属于冰川漂砾。

九江学院地理教育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图:飞来石

锦绣谷

锦绣谷是庐山风景区中著名的景点。由大林峰与天池山交汇而成。因第四纪冰川作用,锦绣谷这块面向西南的山间凹地,经过冰川的反复刻切,形成了一个平底陡壁的山谷。这里的岩石主要是由麻岩组成,虽抗蚀能力较差,但垂直节理发育,经流水切割形成陡峭的山坡和险峻的山峰,层峦叠嶂,峡谷深邃。庐山南部主要是沿温泉断层、庐山垄断层和通运断层不等量上升形成的长方形断块地貌。断层延伸方向与五老峰、鄱阳湖延伸方向一致,大断层至少有两次断裂,呈阶梯状,因为庐山经过三次断块抬升,与庐山北部的三个裂点相对应。其中尤以庐山垄断层与温泉断层之间的断块上升量为最大,汉阳峰就位于其上。断块西侧沿庐山垄断层发育了庐山垄峡谷。该谷地平直,谷坡陡峭,为一典型断层谷。断块上的河流多与断层崖走向或庐山垄峡谷直交,表现出断块山地的水系特征。庐山垄断层与通运断层之间的上升断块,上升量较小,山脊高度向西南递

仙人洞

九江学院地理教育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海拔1021m 温度16.7° 湿度65RH 气压945.2pa 经度115°57′34〃E 纬度29°33′52〃N

仙人洞是震旦纪砂岩中的一个潜蚀洞。砂岩层面平缓,倾的节理面,有一组陡且有一条小断层,流水沿断层及裂面潜蚀崩塌成洞。洞宽约4 m、深12 m,是道教活动圣地。在老师的讲解后,我们对仙人洞有所了解:仙人洞在构造地貌上属于倾伏背斜,形状象右手手掌倒扣下来(又称为佛手岩),五个手指都很明显核部主要是页岩、千枚岩,硬度小,易遭风化和流水侵蚀,而外部为石英砂岩,硬度大抗风化、流水侵蚀能力强,因此,经年累月,核部逐渐被掏空,后期再经人口修饰,就形成了现在的岩洞。洞口开阔,向里逐渐缩小变窄。洞底平整,洞内有二个泉眼,仙人洞的岩层微微有点向上拱起,岩层与洞底水平面大约成45°向上倾斜。

仙人洞还含有浓重的道教文化气息,它是南方道教的发源地,是道教文化的集

石门涧电站大坝

海拔640m 温度20.1° 湿度65.6RH 风速0.8m/s 气压945.2pa 风向:西南东南 经度115°57′0.3〃E 纬度29°33′23.7〃N 流速0.42 m/s

博物馆公路旁

海拔1000m 温度16.5°

湿度68.8RH 经度115°58′19〃E 纬度29°

14 九江学院地理教育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33′57.9〃N

王家坡冰川U形谷

15 九江学院地理教育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第四纪冰川时期,大约始于100万年前,在山区冰川占据河谷或山谷后,对底床不断进行侵蚀和磨蚀

同时两岸山坡岩石经寒冻风化作用不断破碎使原始谷地被改造形成了谷坡陡

谷底宽平纵向呈U字形的谷地即冰川U形谷

实习总结与感受

在庐山实习的五天,让我们用另一种方式来学习地理,加深了我们对地理学的认识,让书本上的知识到野外来证实,让书本上的知识真正成为生活实用知识。让我们对庐山的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的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庐山“第四纪冰川时期”存在冰川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通过实习让我坚定的认为庐山是存在第四纪冰川遗迹,大校场U型谷,含鄱口刃脊、芦林湖冰窖、冰川漂砾(西谷飞来石)、芦林冰碛泥砾剖面等一系列证据都说明庐山在第四纪时期的处于冰川时代。

庐山实习时将课本上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的学习,让我们不在是赵括——纸上谈兵。在庐山实习,我们认识和学到如何使用了一些地理学仪器,并且亲自动手操作了一下仪器,能从仪器中获取我们需要的数据,并通过数据计算来求出我们需要的信息,让我们有了一定的仪器操作技能。

庐山实习是一个课外教堂,让我们学到了生活实用知识,但庐山实习更是一个交流的平台,它让同学们的友情的到升华,让师生间的感情的到融合。

16

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