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实习报告

庐山地理实习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2-31 08:34:00 来源:实习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庐山地理实习报告

庐山地貌实习报告

1、实习时间:2011年10月9日至2011年10月14日

2、实习内容:庐山地貌状况;庐山构造地貌类型;庐山谷地地貌类型;庐山河流袭夺情况。

3、实习路线:10月9日:气象站——剪刀峡——王家坡谷底。10月10日:汉口峡——大月山水库——大月山军事基地——大月山水库大坝。10月11日:含鄱口——五老峰。10月12日:第四季冰川遗迹——羊背石——如琴湖——仙人洞——龙首崖。10月13日:月照松林——庐山大厦小路边——女儿城南坡小路边——庐林大桥——大窖场谷底沟口。

内容详述:

一、植物概况:

庐山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在钟灵清秀的庐山,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庐山植物园。

二、庐山群落类型:

庐山在自然植被上,由于它地处中亚热带,海拔1400多米,属于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离海700公里左右,在植被分布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导致植物群落类型多种多样。从大的方面来分,主要分为两部分:针叶林和阔叶林。

(一)针叶林:

对于针叶林,我们所抽取的样方有两个点,一个是日照松林——黄山松群落。另一个是回龙路1000米处的扁柏林——线状植被。

1、黄山松群落:分布在牯岭,属于落叶阔叶林的一个群落。黄山松,又名台湾松,它属于阴性树种,耐低温,能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一般分布在海拔800或850米以上至山顶的地段,在海拔1250米以上成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我们所看到的绝大多数都是人工再种的,它属于松科,裸子植物。黄山松与广东的马尾松有明显的不同之处。黄山松枝条平直生长,主茎与枝条成直角,而马尾松成锐角。马尾松的叶子两伸为一出,较长、细。而黄山松的叶子也是两伸为一出,但较短、粗。

2、扁柏林——线状植被。

回龙路1060米处,阴坡,坡度40度,地面枯枝落叶较厚。

(二)阔叶林:在庐山,常绿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也有着广泛的分布。常绿阔叶林又叫照叶林,叶光亮、革质、墨绿色、而落叶阔叶林(夏绿阔叶林)叶薄、草质、淡绿色。

1、常绿阔叶林:分布于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海拔一般为700米或800米以下。在秀峰寺、白鹿洞、观音桥、石门洞、碧云庵等地有小面积残存,而南坡优于北坡。其群落性质、类型、区系组成与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基本相似。植物群落主要由壳斗科、山茶科和樟科等科的常绿阔叶林组成。

2、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海拔1000或1100米以上。地带性植被类型的落叶阔叶林,目前大片成林不多,以牧马场至铁船峰一带保存较好。

3、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布在海拔700或800至1000米(西北坡)或1100米(东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两种植被类型之间的过渡带。

前在黄龙潭、黄龙寺、碧云庵等地和沟谷陡坡处有天然的次生林分布。

三、植被的分布规律

庐山在自然植被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由山麓到山顶的分布规律是:常绿阔叶林——常绿及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根据庐山植被垂直分布的特点,可以分为三个垂直带:

1、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环境温暖湿润是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为水平地带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山地的延伸部分。分布于海拔700米(西北坡)或800米(东南坡)以下,占有最大的垂直幅度。

2、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分布在海拔1000或1100米以上。这里属暖温带湿润气候,地带性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目前大片成林不多。

3、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分布在海拔700或800至1000米(西北坡)或1100米(东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两种植被类型之间的过渡带。目前在黄龙潭、黄龙寺、碧云庵等地和沟谷陡坡处有天然的次生林分布。

二、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

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庐山沿着断裂上升为目前相对高度达1000~1400米的山地,为土壤垂直地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庐山在气候上处于中亚热带的北缘,这决定了本区植被土壤垂直带谱的性质;地貌和水文条件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影响到局部地区土壤发育的方向,形成某些非地带性的土壤。

三、主要土壤类型

(一)垂直地带性土壤

1、红壤:广泛分布于海拔4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以及灌丛草本。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等残积和残积坡积物。从红壤的颗粒组成来看,各层次间质地相当均匀,说明成土过程中有红壤化的性质。

2、黄壤:分布于山麓地形比较低平的部位,或发育在粘重而排水不良的母质上,山地黄壤分布在900或800米以下的地带,局部地区可达1000米左右。二者母质大都为花岗岩、砂岩、混合岩及第四纪风积物。

3、山地黄棕壤:分布于海拔800(900)~1200米地带的各种母质上,植被为常绿、落叶混交林,或灌木、草本,现以三宝树简易公路500米,海拔980米和三宝树简易公路100米,海拔930米这两处的土壤剖面为例

4、山地棕壤:分布于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由于森林植被遭受破坏,目前大都成为灌丛草类,母质主要为砂岩,板岩的坡积物,局部地区以风积物为主。现以大月山去五老峰小路旁的土壤剖面为例。

(二)非地带性土壤

1、山地草甸土

这类土壤分布于山地比较平缓地段,植被为茂密的山地草甸群落。在生长季节中,土温并不过低,草本植物生长高大而旺盛,不论地表或地下,都积累了大量的有机质,因此,土壤形成的生草过程旺盛,但由于暖湿的生长季节不长,土壤经常保持湿润,有机质分解缓慢,较深的土层,积聚了大量的有机质,形成暗

黑色或灰色的腐殖质层。现以大月山水库下游海拔1100米处的土壤剖面为例。

2、山地沼泽土

该土类分布于地势平坦、低洼,容易积水之处,其有机质含量较高,粉砂粒含量也较高,粘粒也有一定的含量,心土常年或一年中有一段时期积水,土壤有机质分解程度较强,呈酸性反应;水解性酸较高,且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三、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

庐山在“中国土壤区划”中,属于中国红壤及黄壤带中的华中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和山地棕色森林地区。400米以下山麓及山麓以外的丘陵和沉积阶地为红壤和黄壤分布区域;400--1200米之间山坡地带,为黄壤和棕壤的分布区域;在1000米以上的山地,为山地棕壤和亚高山草甸土分布区域。

一、地貌概况:

庐山是由北东——南西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断块山,平面形态呈肾形,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逐渐收窄,长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最高峰为汉阳峰,高1474米。山体内的褶皱。断层和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此外,还有尚在争论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六十多年前,地质学家李四光经过反复考察和研究,认定庐山第四纪时发生多次冰川,并命名为:鄱阳冰期、鄱阳—大姑间冰期、大姑冰期、大姑—庐山间冰期、庐山冰期,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构造地貌类型:

由构造(褶皱和断层)所控制的山脊主要有五列,由南向北,高度逐渐降低,山脊之间为谷地,主要有四列。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北东——南西走向。

1、大月山——五老峰,进行地貌实习。五老峰单面山:它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断层陷落于山南。

2、青莲寺——七里冲向斜谷:位于大月山与五老峰之间,发育在三叠泉向斜构造之上。

3、大月山背斜山: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构造控制,走向北东——南西,主要由石英砂岩组成。

4、牯岭——汉口峡——大校场——芦林盆地,进行地貌实习。大校场(谷地名称)及西谷次成谷:前者在大月山与女儿城之间,后者位于虎背岭与牯岭之间,成因是牯岭向斜两翼的软弱岩层受外力的强烈侵蚀,破坏而成,地貌特别低下,故成为谷地。

5、女儿城及牯岭次成山:位于莲谷——东谷的两侧,是牯岭向斜的两翼,由于岩石坚硬未被侵蚀而成为低矮的山岭。故称为次成山,山岭的相对高度不大。

6、东谷:——莲谷向斜谷:受牯岭向斜控制,位于女儿城北侧。两谷地本来向同一方向延伸,但因受剪刀峡断层的错动影响,故使莲谷向东北倾斜。

7、虎背岭单面山:它是虎背岭倒转背斜北翼断陷后残留的南翼,成为单斜层及单面山。

三、谷地地貌类型:

(一)成因:发源于庐山的河流,主要是循软弱岩层和地质构造发育,其流向主要是北东——南西,其次是横切构造的而较新发育的河流。它们流向大都与上述流向垂直。

(二)形态:河谷的形态十分特殊,这就是上游为宽谷,下游为峡谷,两者之间

出现裂点和瀑布。

三、河流袭夺

1、地貌实习路线:牯岭——西谷——锦绣谷——仙人洞——黄龙潭。锦秀谷袭夺河:西谷原来由虎背岭南侧向南西流入石门涧,但在天桥附近被向北西流的锦秀谷袭夺,证据:

①花径风口:风口段河谷是西谷自然延伸部分,谷内堆积物又与西谷相似,保持着棕红色——棕黄色砂砾层及棕红色网纹红土风化壳。

②天桥袭夺湾及裂点:在裂点(天桥)以上为宽谷(西谷),以下为峡谷(锦秀谷)。

袭夺时代为晚更新世之后,理由是裂点上溯不远,西谷内由晚更新统棕黄色堆积物所覆盖的谷底未受明显的破坏。

2、三叠泉;地貌实习。三叠泉袭夺河:原来的青莲寺河向北东流,在三叠泉附近被向南流的河流溯源侵蚀,袭夺了青莲寺谷,河流成直角拐弯,河流袭夺后,裂点向青莲寺谷上溯2公里之远,河流下切深度达150——300多米,可见袭夺时间应早于锦秀谷。

3、牯岭——汉口峡——大校场——芦林盆地,地貌实习。东谷支流袭夺河:该小河切穿插女儿城山岭,袭夺了大校场河上游,使大校场河上游原来向南西流入芦林盆地的,现向北西流入东谷,造成汉口峡。

河流袭夺原因分析:庐山上升之前,山体内的河流已发育为成熟的老河谷阶段,即河流循软弱岩层发育和沿岩层走向(作北东向或南西向)流动。当山体上升后,新出现的北西向或南东向河流溯源侵蚀,由于它的流程短和纵比降大,故袭夺了北东——南西流向的河流。

为期六天的庐山地理实习结束了,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闻,也巩固了书本知识,总之是收获颇丰。

推荐第2篇:庐山地理调查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调查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地貌、土壤和植被的概况。

实习时间: XX年8月1日至XX年8月8日

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

实习内容: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

实习生:地理系XX级本科函授班张雅芸

[一]、概况: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二]、分述:

庐山植物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XX年8月1日至XX年8月8日

实习内容:调查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

实习路线: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含鄱口。沿途认识植物。8月3日上午:庐山会址——回龙路1000米处。下午:黄龙寺、三宝树简易公路。土壤植物综合实习。8月8日:乘车下山,经秀峰观察常绿阔叶林。

一、植物概况:

庐山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在钟灵清秀的庐山,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庐山植物园。

1、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沿途认识植物。其中,庐山牯岭街10种植物的科名、属名:①、黄山松:松科、直条型。②、扁柏:柏科。③、马挂木:木兰科。④、化香树:胡桃科,落叶阔叶树。⑤、金钱松:松科。⑥、小叶柏了树:安息香科、落叶阔叶树。⑦、灯台树:回照科,落叶阔叶树。⑧、大花金鸡菊:菊科。⑨、胡桐树:胡桐科。⑩、红豆杉、柳杉和冷杉:三尖杉科。其次,庐山植物园10种植物科名、产地和用途:①、白花杜鹃:杜鹃花科,原产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②、杉木:杉科,原产河南、安徽、广东、广西。用途:材用。③、金缕梅:金缕梅科,原产广西、湖北、江西。用途:观赏。④、山茶:山茶科,原产云南。用途:观赏及药用。⑤、平枝荀子:蔷薇科,原产陕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⑥、南方铁杉:松科,原产安徽、浙江、福建、湖南。用途:材用及观赏。⑦、青杆:松科,原产河北、山西、陕西。用途:材用及观赏。⑧、厚皮香:茶科。⑨、日本木槭:原产日本,用于观赏。⑩、么锦杜鹃:杜鹃科,原产云南、贵州、江西。用途:观赏、花作为药用。

二、庐山群落类型:

庐山在自然植被上,由于它地处中亚热带,海拔1400多米,属于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离海700公里左右,在植被分布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导致植物群落类型多种多样。从大的方面来分,主要分为两部分:针叶林和阔叶林。

(一)、针叶林:

对于针叶林,我们所抽取的样方有两个点,一个是日照松林——黄山松群落。另一个是8月3日上午在回龙路1000米处的扁柏林——线状植被。

1、黄山松群落:分布在牯岭,属于落叶阔叶林的一个群落。黄山松,又名台湾松,它属于阴性树种,耐低温,能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一般分布在海拔800或850米以上至山顶的地段,在海拔1250米以上成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我们所看到的绝大多数都是人工再种的,它属于松科,裸子植物。黄山松与广东的马尾松有明显的不同之处。黄山松枝条平直生长,主茎与枝条成直角,而马尾松成锐角。马尾松的叶子两伸为一出,较长、细。而黄山松的叶子也是两伸为一出,但较短、粗。

①、林木记录表:建群种:黄山松:树龄20年的有8株,50年的有4株,10年的有3株。平均高度为14米,胸径50厘米,枝下高10米。树冠幅度3米,生活型为果型。生活强度强。

②、草木样方:1米×1米。第一层为野菊花(5%盖度,15厘米高度。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生活型为营养型)。优势种有野古草(覆盖度为60%,高度为30厘米,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苔草:(覆盖度为10%,高度为20厘米,生活型为地面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鳞毛蕨:(覆盖度为5%,高度为20厘米,生活型为地上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层外植物有:鸡屎藤、苔藓、地衣、野葡萄、牯岭钩儿茶等。建群种为:黄山松、幼苗多、生活度强,比较稳定,层下植物不能取代它。

③、灌木样方:2米×2米。第一层:细齿叶柃(覆盖度为20%,高度为1.5-2.0米,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二层:中华腊瓣花:(高度1.5米,2株,覆盖度为20%,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三层:满山红:(高度0.7~1.0米,1株,覆盖度为5%,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四层:野蔷薇:(高度0.4米~1.2米,11株,覆盖度为10%,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五层:中华石楠:(覆盖度为5%,高度为0.4米,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六层:苎麻:(高度0.3米,7株,覆盖度为5%,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

2、扁柏林——线状植被。

①、样地环境记录:回龙路1060米处,阴坡,坡度40度,地面枯枝落叶较厚。

②、灌木表:样方4米×4米,1个样方内5株,高度2米,实生,年龄5年,生活强度强,分布均匀。

③、扁柏林记录表:

编号 植物名称 层次 高度 米 胸径厘米 枝下高米 树冠幅刀豆文秘助手 实生或萌生 生活型 年龄 物候期 附注

中名 学名

表1 扁柏林 单一扁柏林 30 30 20 2 实生 高位芽 30 营养期

④、层外植物记录表:壳状地衣、补生的,也有藤状植物。

(二)、阔叶林

在庐山,常绿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也有着广泛的分布。常绿阔叶林又叫照叶林,叶光亮、革质、墨绿色、而落叶阔叶林(夏绿阔叶林)叶薄、草质、淡绿色。

1、常绿阔叶林:分布于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海拔一般为700米或800米以下。在秀峰寺、白鹿洞、观音桥、石门洞、碧云庵等地有小面积残存,而南坡优于北坡。其群落性质、类型、区系组成与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基本相似。植物群落主要由壳斗科、山茶科和樟科等科的常绿阔叶林组成。我们实习所看到的主要是秀峰那一个点。

2、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海拔1000或1100米以上。地带性植被类型的落叶阔叶林,目前大片成林不多,以牧马场至铁船峰一带保存较好。我们实习主要是到空军疗养院一带观察落叶阔林。

3、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布在海拔700或800至1000米(西北坡)或1100米(东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两种植被类型之间的过渡带。目前在黄龙潭、黄龙寺、碧云庵等地和沟谷陡坡处有天然的次生林分布。

(1)乔木:常绿树种有甜槠、青冈栎、白楠等。落叶树种有锥粟、四照花等。

(2)灌木:有细齿叶柃、钩樟、红脉钩樟、山鸡椒等。

(3)草本:主要有淡竹叶、沿阶草等。

三、植被的分布规律

庐山在自然植被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由山麓到山顶的分布规律是:常绿阔叶林——常绿及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根据庐山植被垂直分布的特点,可以分为三个垂直带)

1、夏长冬短的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环境温暖湿润是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为水平地带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山地的延伸部分。分布于海拔700米(西北坡)或800米(东南坡)以下,占有最大的垂直幅度。

2、夏短冬长的暖温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分布在海拔1000或1100米以上。这里属暖温带湿润气候,地带性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目前大片成林不多。

3、夏长冬短向夏短冬长的过渡带(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分布在海拔700或800至1000米(西北坡)或1100米(东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两种植被类型之间的过渡带。目前在黄龙潭、黄龙寺、碧云庵等地和沟谷陡坡处有天然的次生林分布。

四、开发利用:

庐山是我国中亚热带东部地区植物种类丰富、植被类型复杂、植被垂直带谱较完整的一座山地。许多学者对庐山植被垂直分异进行过多方面的研究,但至今仍存在一些分歧。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山地海拔1200米以上的地段,其地带性植被的类型和植被垂直带的性质。这一地段,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自然植被面目全非,除极少数地段有次生林分布,其余或沦为次生灌丛和草甸,或为黄山松林所代替,为正确划分植被垂直带谱带来了许多困难。

“匡庐高起嶙峋,翠拥连峰倚断云”。庐山的秀美,离不开她那丰茂的植被,那暮春悦人心目的新绿,盛夏如潮似梦的花云,金秋染尽层林的霜叶,严冬傲雪竞翠的青松。—庐山的茂密的山林植被,是庐山景色秀丽、水源丰沛、气候凉爽的命脉所在,被作为庐山八大景观资源的重点之一,加于保护、加于开发。

庐山土壤实习报告

1、实习时间:XX年8月1日至XX年8月8日

2、实习内容:庐山土壤地带性分布;庐山非地带性土壤;庐山土壤的分布规律。

3、实习路线: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含鄱口。8月3日上午:庐山会址——回龙路1000米处。下午:黄龙寺、三宝树简易公路。土壤植物综合实习。

一、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

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庐山沿着断裂上升为目前相对高度达1000~1400米的山地,为土壤垂直地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庐山在气候上处于中亚热带的北缘,这决定了本区植被土壤垂直带谱的性质;地貌和水文条件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影响到局部地区土壤发育的方向,形成某些非地带性的土壤。

二、主要土壤类型

(一)垂直地带性土壤

1、红壤:

广泛分布于海拔4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以及灌丛草本。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等残积和残积坡积物。从红壤的颗粒组成来看,各层次间质地相当均匀,说明成土过程中有红壤化的性质。

2、黄壤:

黄壤分布于山麓地形比较低平的部位,或发育在粘重而排水不良的母质上,山地黄壤分布在900或800米以下的地带,局部地区可达1000米左右。二者母质大都为花岗岩、砂岩、混合岩及第四纪风积物。

3、山地黄棕壤:

分布于海拔800(900)~1200米地带的各种母质上,植被为常绿、落叶混交林,或灌木、草本,现以三宝树简易公路500米,海拔980米和三宝树简易公路100米,海拔930米这两处的土壤剖面为例。

野外土壤调查记录表3

日期:XX年8月3日(阴、雨、晴) 调查人:张雅芸

土坑编号:00-3 土坑类型:对照剖面

土坑地点:三宝树简易公路100米海拔930米 地形部位:山麓

土壤名称:山地黄棕壤 地下水位:低

母质:冲积物+砂岩 指示动植物:毛竹子、灌丛、草木

排灌情况:良好 土壤剖面所在地示意图:

土壤利用状况:绝对自然保护区

土壤剖面图Ao枯枝落叶层Ah有机质层 发 生层 剖面深度(厘米) 采样深度(厘米) 颜色 质地 结构 干湿度 松紧度 孔隙

植物根系 新生体 侵入体 pH值

AoAhB1B2B3Bc 0-77-4141-7070-9191-140>140

5YR4/25YR5/47.5YR5/67.5YR6/85.5YR5/8 暗灰棕紫棕淡棕暗黄橙淡棕红

中粘中重粘中粘轻粘中重粘 团粒块状块状块状棱柱状 润润潮润潮润潮潮 松紧紧紧很紧 很多多少无无 多多少无无 无 无

5.15.45.15.15.4

野外土壤调查记录表4

日期:XX年8月3日(阴、雨、晴) 调查人:张雅芸

土坑编号:00-4 土坑类型:对照剖面

土坑地点:三宝树简易公路500米海拔980米 地形部位:山麓

土壤名称:山地黄棕壤 地下水位:低

母质:坡积物 指示动植物:纯柳杉林

排灌情况:良好 土壤剖面所在地示意图:

土壤利用状况:绝对自然保护区

土壤剖面图Ao1Ao2AhABB1B2B3 发 生层 剖面深度(厘米) 采样深度(厘米) 颜色 质地 结构 干湿度 松紧度

孔隙 植物根系 新生体 侵入体 pH值

Ao1Ao2AhABB1B2B3 0-33-77-2323-3838-5353-71>71

7.5YR4/47.5YR3/47.5YR5/610YR5/82.5YR6/6 暗棕棕淡棕黄棕淡黄棕

较粘较中粘较中粘中粘重粘 团粒小团块小团块小团块团块 湿潮潮潮潮潮湿 松松松松紧 多多多多多 很多多多多多 无 无

5.45.55.65.75.8

由表3和表4可知,山地黄棕壤全剖面呈较强的酸性反应。有机质全氮量含量较高。这说明,山地黄棕壤,随气候的冷湿,生物小循环的速度减缓,水解性酸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代换性酸明显降低,代换量不高,吸收性复合体不饱和度达80%以上。土壤酸度以活性铝为主。

4、山地棕壤

分布于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由于森林植被遭受破坏,目前大都成为灌丛草类,母质主要为砂岩,板岩的坡积物,局部地区以风积物为主。现以大月山去五老峰小路旁的土壤剖面为例。

野外土壤调查记录表5

日期:XX年8月6日(阴、雨、晴) 调查人:张雅芸

土坑编号:00-5 土坑类型:主要剖面

土坑地点:大月山去五老峰小路旁50米,海拔200米处 地形部位:山麓

土壤名称:山地棕壤 地下水位:低

母质:坡积物 指示动植物:黄山松、灌木、草本

排灌情况:良好 土壤剖面所在地示意图:

土壤利用状况:绝对自然保护区

土壤剖面图AoAhB1B2 发 生层 剖面深度(厘米) 采样深度(厘米) 颜色 质地 结构 干湿度 松紧度 孔隙 植物根系

新生体 侵入体 pH值

AoAhB1B2 0-77-2828-68>68 7.5YR2/27.5YR5/610YR5/8 黑棕淡棕黄棕

中粘中重粘重粘(有石砾) 团粒小团块团块 潮潮湿湿 松紧紧 多少少 很多少很少 无 无 5.55.35.3

由表5可知,山地棕壤的特点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粘粒下移现象不甚明显;由于山地降水较多,物质有一定的淋溶,土壤呈微酸性反应,土壤代换量不高,吸收复合体不饱合;代换性酸比前述土壤均低;吸收性钙的含量远比前述土壤为多。

(二)、非地带性土壤

1、山地草甸土

这类土壤分布于山地比较平缓地段,植被为茂密的山地草甸群落。在生长季节中,土温并不过低,草本植物生长高大而旺盛,不论地表或地下,都积累了大量的有机质,因此,土壤形成的生草过程旺盛,但由于暖湿的生长季节不长,土壤经常保持湿润,有机质分解缓慢,较深的土层,积聚了大量的有机质,形成暗黑色或灰色的腐殖质层。现以大月山水库下游海拔1100米处的土壤剖面为例。

野外土壤调查记录表6

日期:XX年8月6日(阴、雨、晴) 调查人:张雅芸

土坑编号:00-6 土坑类型:主要剖面

土坑地点:大月山去五老峰小路旁50米,海拔200米处 地形部位:水库下游

土壤名称:山地草甸土 地下水位:高

母质:坡积物 指示动植物:灌木、莎草、箭竹

排灌情况:周期性滞水 土壤剖面所在地示意图:

土壤利用状况:绝对自然保护区

土壤剖面图AoAhAh1J 发 生层 剖面深度(厘米) 采样深度(厘米) 颜色 质地 结构 干湿度 松紧度 孔隙 植物根系

新生体 侵入体 pH值

AoAhAh1J 0-66-2929-61>61 7.5YR4/47.5YR2/210YR5/2 棕黑棕灰黄棕

轻粘中重粘中重粘 团粒小团块块状-棱柱状 潮潮湿湿 很松稍松紧 很多多中少 很多多少 无无锈斑 无无无 5.25.65.5

由表6可知,山地草甸土的粉砂粒和粘粒含量均较高,特别是表层,随深度增加,粘粒下降,这可能由于表中矿物粘化过程相当快,但小于1微米的粘粒含量,除表屋外,均较其它土壤偏低。

2、山地沼泽土

该土类分布于地势平坦、低洼,容易积水之处,其有机质含量较高,粉砂粒含量也较高,粘粒也有一定的含量,心土常年或一年中有一段时期积水,土壤有机质分解程度较强,呈酸性反应;水解性酸较高,且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3、古红土

古红土在我们8月2号实习的那个点上有出现,它分布在海拔1088米处,植被为针阔混交林和灌木草丛。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庐山地壳运动抬升的结果。第三世纪来,庐山气候湿热,风化壳粘粒含量高,较粘重,挡水效果明显,水只能从土壤裂隙、植物根系流动,形成还原环境,氧化铁还原,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二价铁溶解性强,二价铁流去,颜色变淡,初步的网纹层为白色。另外,在1000多米还有网纹层,说明这是庐山在抬升过程中形成的。

野外土壤调查记录表I

日期:XX年8月2日(阴、雨、晴) 调查人:张雅芸

土坑编号:00-I 土坑类型:主要剖面

土坑地点:大月山简易公路去植物园小路50米海拔1088米处。 地形部位:山麓

土壤名称:棕壤+埋藏古红土 地下水位:低

母质:坡积物+古红土 指示动植物:松木、灌木、草本

排灌情况:良好 土壤剖面所在地示意图:

土壤利用状况:绝对自然保护区

土壤剖面图AhABBB1B2 发 生层 剖面深度(厘米) 采样深度(厘米) 颜色 质地 结构 干湿度 松紧度 孔隙 植物根系

新生体 侵入体 pH值

AhABBB1B2 5-2525-4343-7878-95>95

5YR5/25YR4/65YR5/85YR6/82.5YR5/8 灰棕红棕淡红棕暗黄橙淡棕红 轻粘中粘中重粘中重粘重粘

团粒小团块团块块状大块状 润润潮潮湿潮润潮润 很松稍松稍松很紧很紧 多多中少少 很多多中中少无 无 无

5.25.55.35.55.4

由表I可知古红土的典型特征是有网纹层。

三、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

庐山在“中国土壤区划”中,属于中国红壤及黄壤带中的华中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和山地棕色森林地区。400米以下山麓及山麓以外的丘陵和沉积阶地为红壤和黄壤分布区域;400--1200米之间山坡地带,为黄壤和棕壤的分布区域;在1000米以上的山地,为山地棕壤和亚高山草甸土分布区域。

庐山地貌实习报告

1、实习时间:XX年8月1日至XX年8月8日

2、实习内容:庐山地貌状况;庐山构造地貌类型;庐山谷地地貌类型;庐山河流袭夺情况。

3、实习路线:8月4日:牯岭——汉口峡——大校场——芦林盆地;地貌实习。8月5日上午:牯岭——西谷——锦绣谷——仙人洞——黄龙潭;地貌实习。8月6日:大月山——五老峰;地貌实习。8月7日:三叠泉;地貌实习。

一、地貌概况:

庐山是由北东——南西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断块山,平面形态呈肾形,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逐渐收窄,长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最高峰为汉阳峰,高1474米。山体内的褶皱。断层和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此外,还有尚在争论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六十多年前,地质学家李四光经过反复考察和研究,认定庐山第四纪时发生多次冰川,并命名为:鄱阳冰期、鄱阳—大姑间冰期、大姑冰期、大姑—庐山间冰期、庐山冰期,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构造地貌类型:

由构造(褶皱和断层)所控制的山脊主要有五列,由南向北,高度逐渐降低,山脊之间为谷地,主要有四列。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北东——南西走向。

(一)、褶皱构造地貌分述如下:

1、8月6日:大月山——五老峰,进行地貌实习。五老峰单面山:它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断层陷落于山南。

2、青莲寺——七里冲向斜谷:位于大月山与五老峰之间,发育在三叠泉向斜构造之上。

3、大月山背斜山: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构造控制,走向北东——南西,主要由石英砂岩组成。

4、8月4日:牯岭——汉口峡——大校场——芦林盆地,进行地貌实习。大校场(谷地名称)及西谷次成谷:前者在大月山与女儿城之间,后者位于虎背岭与牯岭之间,成因是牯岭向斜两翼的软弱岩层受外力的强烈侵蚀,破坏而成,地貌特别低下,故成为谷地。

5、女儿城(山名)及牯岭次成山:位于莲谷——东谷的两侧,是牯岭向斜的两翼,由于岩石坚硬未被侵蚀而成为低矮的山岭。故称为次成山,山岭的相对高度不大。

6、东谷:(又称中谷)——莲谷向斜谷:受牯岭向斜控制,位于女儿城北侧。两谷地本来向同一方向延伸,但因受剪刀峡断层的错动影响,故使莲谷向东北倾斜。

7、虎背岭单面山:它是虎背岭倒转背斜北翼断陷后残留的南翼,成为单斜层及单面山。

(二)、断层构造主要地貌如下:

1、虎背岭断层崖地貌:它是因虎背岭北侧的莲花洞大断层把虎背岭错开,使其北翼断落而成,该断层崖在石门涧和莲花洞一带高达1000米,向东北方和西南方降低,断层崖呈阶梯状,如好汉坡一带呈二级阶梯。

2、五老峰断层崖地貌:因庐山垄正断层切过五老峰背斜南翼而成,它在秀峰、海会一带崖高达1000米,向东北方递降,断层崖亦分2~3级,断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所谓五老峰就是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

三、谷地地貌类型:

(一)、成因:发源于庐山的河流,主要是循软弱岩层和地质构造发育,其流向主要是北东——南西,其次是横切构造的而较新发育的河流。它们流向大都与上述流向垂直。

推荐第3篇:庐山地理调查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调查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地貌、土壤和植被的概况。实习时间:2002年8月1日至2002年8月8日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实习内容: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实习生:地理系2000级本科函授班张雅芸[一]、概况: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二]、分述:庐山植物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02年8月1日至2002年8月8日实习内容:调查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实习路线: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含鄱口。沿途认识植物。8月3日上午:庐山会址——回龙路1000米处。下午:黄龙寺、三宝树简易公路。土壤植物综合实习。8月8日:乘车下山,经秀峰观察常绿阔叶林。

一、植物概况:庐山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在钟灵清秀的庐山,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庐山植物园。

1、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沿途认识植物。其中,庐山牯岭街10种植物的科名、属名:①、黄山松:松科、直条型。②、扁柏:柏科。③、马挂木:木兰科。④、化香树:胡桃科,落叶阔叶树。⑤、金钱松:松科。⑥、小叶柏了树:安息香科、落叶阔叶树。⑦、灯台树:回照科,落叶阔叶树。⑧、大花金鸡菊:菊科。⑨、胡桐树:胡桐科。⑩、红豆杉、柳杉和冷杉:三尖杉科。其次,庐山植物园10种植物科名、产地和用途:①、白花杜鹃:杜鹃花科,原产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②、杉木:杉科,原产河南、安徽、广东、广西。用途:材用。③、金缕梅:金缕梅科,原产广西、湖北、江西。用途:观赏。④、山茶:山茶科,原产云南。用途:观赏及药用。⑤、平枝荀子:蔷薇科,原产陕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⑥、南方铁杉:松科,原产安徽、浙江、福建、湖南。用途:材用及观赏。⑦、青杆:松科,原产河北、山西、陕西。用途:材用及观赏。⑧、厚皮香:茶科。⑨、日本木槭:原产日本,用于观赏。⑩、么锦杜鹃:杜鹃科,原产云南、贵州、江西。用途:观赏、花作为药用。

二、庐山群落类型:庐山在自然植被上,由于它地处中亚热带,海拔1400多米,属于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离海700公里左右,在植被分布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导致植物群落类型多种多样。从大的方面来分,主要分为两部分:针叶林和阔叶林。

(一)、针叶林:对于针叶林,我们所抽取的样方有两个点,一个是日照松林——黄山松群落。另一个是8月3日上午在回龙路1000米处的扁柏林——线状植被。

1、黄山松群落:分布在牯岭,属于落叶阔叶林的一个群落。黄山松,又名台湾松,它属于阴性树种,耐低温,能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一般分布在海拔800或850米以上至山顶的地段,在海拔1250米以上成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我们所看到的绝大多数都是人工再种的,它属于松科,裸子植物。黄山松与广东的马尾松有明显的不同之处。黄山松枝条平直生长,主茎与枝条成直角,而马尾松成锐角。马尾松的叶子两伸为一出,较长、细。而黄山松的叶子也是两伸为一出,但较短、粗。①、林木记录表:建群种:黄山松:树龄20年的有8株,50年的有4株,10年的有3株。平均高度为14米,胸径50厘米,枝下高10米。树冠幅度3米,生活型为果型。生活强度强。②、草木样方:1米×1米。第一层为野菊花(5盖度,15厘米高度。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生活型为营养型)。优势种有野古草(覆盖度为60,高度为30厘米,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苔草:(覆盖度为10,高度为20厘米,生活型为地面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鳞毛蕨:(覆盖度为5,高度为20厘米,生活型为地上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层外植物有:鸡屎藤、苔藓、地衣、野葡萄、牯岭钩儿茶等。建群种为:黄山松、幼苗多、生活度强,比较稳定,层下植物不能取代它。③、灌木样方:2米×2米。第一层:细齿叶柃(覆盖度为20,高度为1.5-2.0米,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二层:中华腊瓣花:(高度1.5米,2株,覆盖度为20,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

推荐第4篇:庐山地理实习小结

庐山地理实习小结

一周的野外庐山地理实习终于在天晴的时候结束,似乎大家都恋恋不舍的回到学校。我们在一周之中感受到不一样的感觉,大家更团结,更活泼,似乎对野外更有兴趣了。在多变的庐山上,我们看到不一样的风景,还切身感受到山上的气温的温凉,果真是避暑圣地。当我们瞬间从30多度的南昌去到庐山25度左右的地方,瞬间感觉好凉爽。

在去之前听说条件很艰苦,做好一切心理准备,不过到了山上才发现比我们预料的要好很多,吃的住的都还比较满意的。曾经的以为我们实习路线将会是不走寻常路,也许是没有游客的路线亦或是老师带领我们走一条新路这类的猜测。不过出乎意料的是,老师带领我们走了一些风景名胜,在观赏美景的时候也学习到专业知识,还给我们的大学生活留下绚烂的一抹色彩。

从一开始的兴奋,到后来的惊讶,高兴,再到后来的不舍,贯穿我们整个实习的心情。实习一共进行了七天,在这七天里,每天都是很早起床,吃完早餐就开始出发,虽然身上的东西不是很重,大家的心情似乎都还不错,可是开始爬山,又走了很久之后大家似乎有点不太好的感觉了。即使每天爬山,走了十几公里的路,大家还是坚持到底,在一天的行程结束之后,大家还是在积极讨论当天的知识点,总结得失。

其实对于每天的行程感觉也不是很多,只是花在走路上的时间很多,真正在实习点的时间有点少,比如在庐山植物园时候才有了一个

半小时,大家在胡老师的带领下有序的参观了植物园。看到了很多我们平时没有认识到的植物,加上老师的讲解,我们对庐山植物有了一定的认识,虽然待在那里的时间很少,却有很多收获。感觉整个实习行程比较仓促,还没有完全感受到实习的那种氛围。对于以后还是抱有很大的期望的,希望可以再优化一些路线,多一些实习的内容和专业知识,比如多加上一些气象等。还有实习准备应该准备比较充足一点,对于学生实习前的准备工作应该还要加强。对于实习内容我觉得还是有待改进一点,系统性和条理性还不够明显。

此次庐山地理野外实习,一共七天的行程,第一天从月照松林再到气象站,我们观察了地质和气象,在行程中还进行了植物的采样和样方调查,大家懂动手按老师的要求操作,有了一定的成效,不过对实习的内容和操作过程准备似乎不太充足,,似乎还是存在一些不满意之处。在气象站我们还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了解一些庐山相关的知识,还学习到一些庐山的文化,比如宗教,建筑,政治等。庐山奇观中形象的表达了庐山的一些地理知识,对此我们深有体会,比如三月桃花四月开,说的就是庐山的气温比同纬度还有低,所以有了避暑圣地之称。不仅学到地理知识,还了解到一些庐山文化景观。

在此次实习过程中,观察最多的是岩石的产状,几乎每天都会进行测量和学习。大家都自己动手使用罗盘,让我们感到很兴奋,对地理又有很多兴趣。不仅自己动手完成测量,还认识和使用了很多实习仪器,似乎大家都变成地理学家,虽然每天走路很多,却也在实习中找到乐趣。在最后一天的好汉坡上,真正觉得是一种挑战。可以用

笔直来形容那条路,我们不得不佩服修路的人,那么陡峭的路,走到山下都是一种勇气,更别说修出这样一条路出来,也算是对我们的一种激励吧。我相信在实习之后,一定会对以后的学习产生动力和支持的。

推荐第5篇:庐山地理实习报告编写大纲

一、庐山地理实习报告编写大纲

前言

时间、地点、人员组成、实习内容等。

第一章实习区概况

地理位置(区位图)、地质地貌、植被土壤、气象气候及人文地理概况。

要简明扼要。

第二章 气象气候

1、庐山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2、山地气候特征分析。

气温、降雨、风、云雾等

3、庐山气候资源利用分析。

第三章 地质地貌

1、庐山地区的地层及其地质构造。

1.1地层

1.2 地质构造

2、庐山地区的地貌类型及特征。

2.1 构造地貌

2.2 谷地

2.3 阶地

2.4 夷平面

2.5 水系

2.6 冰川

2.7 湖摈地貌

3、庐山地区地貌演化分析。

4、庐山地区地学旅游景观分析

4.1 西谷——仙人洞

4.2 芦林湖——电站大坝

4.3 植物园——三叠泉

第四章 植被

1、庐山地区植被特征及分布规律

1.1 植被类型

1.2 地带性植被

2、植被演替及生态环境分析。

3、庐山地区植被开发利用或保护分析。

第五章 土壤

1、庐山地区土壤类型与分布规律。

2、庐山土壤类型的特征及发育过程。

3、庐山土壤改良与利用分析。

第六章 水文水资源

1、庐山水文概况及水系空间特征。

1.1 水文概况

1.2 水系空间特征(附水系图)

2、庐山北区水环境分析

2.1 水环境现状分析(附监测数据列表)

2.2 水污染原因分析( 包括东谷水系上下游水质比较分析,东西谷比较分析)

2.3 水环境治理对策

3、芦林湖水资源估算

3.1 流域概况(附流域图)

3.2 水资源估算(以径流系数法,用庐山站第一年逐月降雨过程及年降雨总量计算

(3.3 庐山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4、水文测验

测量方法(原理)

5、多功能水质参数仪使用方法

第七章 庐山人文地理

1、庐山地区人文地理背景

主要包括区位、交通、发展过程、发展现状等等。

2、庐山地区文化景观的类型及成因

主要包括理学文化景观、宗教文化景观、别墅文化景观、政治文化景观(军事地理)等;

各类景观的基本特征、成因、影响因素等

3、庐山地区区域可持续发展

庐山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包括旅游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等;

庐山地区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又如是否应当将庐山居民全部迁往山下?为什么?各有何利弊等等;

庐山地区环境:庐山景区客流量的控制的建议等等;尝试用所学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对庐山地区的游客容量进行计算;

第八章 地理环境综合案例分析

1、庐山建镇地理环境综合分析

2、黄龙寺小环境综合分析

3、沙山地理环境综合分析。

第九章 庐山镇综合地理图及说明

1、庐山镇综合地理图

2、说明(类型、特征、分布、面积等)

结束语

主要写实习中的感想和建议。

参考文献

列出报告中所引用的参考文献。

小论文

庐山地区地理环境特征及开发利用建议 符合论文格式(概述、论点、论据、结论),自由发挥

二、具体要求

1、字数:1.5万字左右。(打印稿)

2、附图至少8-10张:区位图、凤玫瑰图、庐山九江气象要素比较图、

地质地貌剖面图、边界断层图、河流袭夺图、植被土壤分布特征图、典型土壤剖面图,庐山水系图(含水质监测站点),芦林湖流域图。计算机打印图或在报告上手绘,绘图要理解。

3、附照片至少40张:TM影像图、立体图、地貌类型、地质剖面、植被类型及种类、云雾、水体、土壤剖面、景观、实习剪影等。

4、表格:水、气观测数据列表。

5、交报告日期:10月31日前

推荐第6篇:庐山地理野外实习报告1

庐山地理野外实习

报 告0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地理教育专业 班级:B1241班 学号:21210040138 姓名:李国军 日期:2013年11月

庐山位于东经115°52′~116°8′,北纬29°26′~29°41′,地处江西省北部, 北靠长江,东临鄱阳湖。 是我国三山五岳中的三山之一,山顶平均海拔1200米。199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是中国第一个"世界文化景观"。山体呈椭圆形,属典型的地垒式长断块山,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庐山拥有90多座山峰,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界。

目 录

摘要………..…………………………………………………………...………2

一、庐山实习计划与安排„„„„„„„„„„„„„„„„3

二、庐山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5

三、庐山地理野外实习过程及内容„„„„„„„„„„„„„6

⑴庐山实习准备工作„„„„„„„„„„„„„„„„„„„6

⑵女儿城半山腰—月照松林—庐山气象站—观云亭„„„„„„„„„„„„„„„„„„„„„„„„„„„6

⑶女儿城半山腰—大月山—五老峰—大月山水库„„„„„„„„„„„„„„„„„„„„„„„„„„„11

⑷女儿城半山腰—大校场U型谷—含鄱口—植物园—女儿城半山腰„„„„„„„„„„„„„„„„„„„„„„„„„„„14

⑸女儿城半山腰—飞来石——仙人洞—石门涧大桥下面—庐山博物馆门口前„„„„„„„„„„„„„„„„„„„„„„„„16

四、庐山地理野外实习总结„„„„„„„„„„„„„„„„22

后记„„„„„„„„„„„„„„„„„„„„„„„„„„24

一、庐山实习计划与安排

实习时间:2013年11月4日—2013年11月8日 实习地点:江西省九江市庐山

实习工具:水准仪、地质罗盘、地质锤、铁锹、卷尺、皮尺、放大镜、实习记录本、铅笔、海拔仪、手持气象仪、流速仪

指导老师:赵追、赵军凯和曹铭三位老师

实习路线:11月4日:女儿城半山腰—月照松林—庐山气象站—观

云亭;

11月5日:女儿城半山腰—大月山—五老峰—大月山水

库;

11月6日:女儿城半山腰—大校场U型谷—含鄱口—植

物园—女儿城半山腰;

11月7日:女儿城半山腰—飞来石——仙人洞—石门涧

大桥下面—庐山博物馆门口前。

实习目的: 本次庐山实习目的在于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通过大自然进一步促进我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据庐山的自然地理环特征,联系书本知识分析庐山的各种地貌的形成过程,研究岩层的产状,学会辨别各类岩石,认识、了解庐山冰川地貌等,同时学会使用地质罗盘、手持气象仪和流速仪等仪器。

通过野外的实地实习,认识庐山的地质概况和庐山地区地貌的基本类型及其成因,掌握地质地貌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培养实践技能,培养我们对地理的兴趣。 实习要求

(1)了解庐山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2)研究庐山地层与地质构造、了解庐山的冰川等地貌的成因和分布,以及植被类型及其分布,区域资源利用与环境整合。 (3)实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庐山实习基地,要注意财产安全、饮食安全,要处理好与其他实习班级的关系。

在实习时,要注意人身安全,小组成员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二、庐山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

庐山位于东经115°52′~116°8′,北纬29°26′~29°41′,地处江西省北部, 北靠长江,东临鄱阳湖。 是我国三山五岳中的三山之一,山顶平均海拔1200米。199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是中国第一个"世界文化景观"。山体呈椭圆形,属典型的地垒式长断块山,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庐山拥有90多座山峰,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界。

庐山, 以典型的中国大陆东部山地第四纪冰川遗迹、地垒式断块山构造和变质核杂岩构造遗迹所构成的多成因复合地貌景观著称。其地貌与植物、文化、历史紧密相连。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有河流、峡谷、宽谷、湖泊、山峰等多种地貌。最高峰大汉阳峰最高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有171座,群峰间分布着26座岗岭,20条壑谷,16个岩洞,22处怪石。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

庐山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昆虫2000余种、鸟类170余种、兽类37种。山麓鄱阳湖候鸟保护区。庐山植物园是中国科学院的科研基地。

三、庐山地理野外实习过程及内容

⑴庐山实习准备工作

2013年11月24日,将全班同学分成六个实习小组,每组设立一个组长和副组长;到实验楼领取实习器材(罗盘、望远镜卷尺等)。11月31日,星期四,华文楼302,赵追博士为我们作庐山实习动员大会。首先,赵追博士为我们详细地介绍了这次实习的基本内容,接着为我们介绍了庐山的基本情况,最后介绍了这次实习的注意事项,比如:应哪些携带的物品,用具,实习基地用餐问题、安全问题等等。 11月4日,星期一,早上8:30,带上行李、器材在实验楼大门口集合等候,准备坐车上庐山。8:40出发,10:00左右到达庐山实习基地,基地管理人员为我们分配好宿舍后,我们整理好行李、用过午餐后准备午休,午休后的14:00开始我们的庐山实习。

⑵女儿城半山腰—月照松林—庐山气象站—观云亭 1.月照松林(牯岭上)

时间:2013年11月4日14:30 天气:晴

经纬度:115°58′23.1″E 29°34′0.6″N 海拔:1125m 温度:23.9℃

湿度:50.4RH 风速:0.79m/s

气压:897.6hPa

风向:西北风

实习内容:学会使用手持气象仪和罗盘、了解该地点的植被类型及其特征等。

首先是赵军凯老师为我们介绍手持气象仪,该气象仪是我们本次庐山野外实习用于气温、气压和风向、风速以及湿度的测量。仪器主

要由风速风向监控仪表、风速传感器、风向传感器。风向部分,由风向标、风向度盘等组成,风向示值由风向指针在风向度盘上的位置来确定。风速部分:采用传统的三环旋转架结构,仪器内的单片机对风速传感器的输出频率进行采样、计算,最后仪器输出瞬时风速、湿度、温度等。该仪器操作简单,但使用时要非常小心,以免风向标被折断、损坏。我是第一次接触手持气象仪,我以为风向标箭头一端是指向风的去向,后来老师告诉我风向标箭头一端是指向风的来向,但老师没有说原因,因而听了老师的话后自己一直在思考其中的原因。

接着,三位老师共同教我们如何使用罗盘,罗盘的作用主要是三个,即用于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的测量。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岩层走向的测量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线的方位,测量时将罗盘长边的底棱紧靠岩层层面,当圆形水准器气泡居中时读指北或指南针所指度数即所求(因走向线是一直线,其方向可两边延伸,故读南、北针均可)。

★岩层倾向的测量

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真倾向线)在水平面上投影的方位。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指向岩层向下倾斜的方向,以南端短棱靠

着岩层层面,当圆形水准器气泡居中时,读指北针所指度数即所求。

★岩层倾角的测量

岩层倾角是指层面与假想水平面间的最大夹角,称真倾角。真倾角可沿层面真倾斜线测量求得,若沿其他倾斜线测得的倾角均较真倾角小,称为视倾角。测量时将罗盘侧立,使罗盘长边紧靠层面,并用右手中指拨动底盘外之活动扳手,同时沿层面移动罗盘,当管状水准器气泡居中时,测斜指针所指最大度数即岩层的真倾角。若测斜器是悬锤式的罗盘,方法与上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右手中指按着底盘外的按纽,悬锤则自由摆动,当达最大值时松开中指,悬锤固定所指的读数即岩层的真倾角。

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罗盘,通过测量我们得出“月照松林”处的岩层产状情况是:走向:东北—西南231° , 倾角:42°,倾向:150°

最后,赵追老师为我们介绍了“月照松林”处的植被,该处植被主要是狗山松,山下则主要是为马尾松,老师告诉我们,这些松树都是人工种植的,在民国时期,蒋介石派飞机在庐山这一带撒播种子,经过几十年,已长成为现在的大树。

2.庐山气象站

时间:2013年11月4日15:00 天气:晴

经纬度:115°59′E 29°35′N 海拔:1164.5m 温度:20.2℃

湿度:48.8RH 风速:0.00m/s

气压:892.7hPa

风向:西北风

来到庐山气象站,我们跟随三位老师观看了一些室外气象监测仪器,老师着重介绍了百叶箱,百叶箱主要是用于测量温度、湿度,其

次还介绍了能见度仪、风速风向仪、光照仪、蒸发器等。通过各位老师的介绍,我们知道了更多的气象监测仪器,大体了解了庐山气候的基本特征。在庐山气象站我们进行了本次实习的第二次气象要素测量,但“风速”这一项手持气象仪始终显示是0.00m/s,而我们明显的感受到了风,应该是手持气象仪出现

了故障。另外,从“月照松林”到庐山气象站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风向标箭头一端是指向风的来向?仔细观看了庐山气象站的气象仪后,我终于知道了答案:风向标箭头一端是尖的,尾端则是分成了两翼,仔细一想,如果风向标箭头一端是指向风的去向的话,那么风始终是吹着风向标尾端的,这样的话,风向标会不停的摆动,就无法确定风向了;风向标箭头一端是指向风的来向,也就是风会从风向标箭头一端吹过,在尾端经两翼分流,这样的话,风向标就不会摆动,风向也就确定了。至此,我终于弄明白了这个疑惑!

3.观云亭

时间:2013年11月4日15:40 天气:晴

经纬度:115°58′49.9″E 29°34′37.3″N 海拔:1070m 温度:19.8℃

湿度:67.5RH 风速:0.00m/s

气压:902.8hPa

风向:西北风

观云亭是一个极为险要的地方,从上面往下看,足以令人胆寒。往下望可以看到著名的东林大峡谷,而对面山峰是一座单面山,可以

10

很明显的看出呈阶梯状分布的断层,剪刀峡断层是因为岩层发生错位而成。我们还用榔头敲下一小块岩石,赵追老师告诉我们,这是含砾砂岩。

⑶女儿城半山腰—大月山—五老峰—大月山水库 1.大月山脊

时间:2013年11月5日9:08 天气:晴 经纬度:115°59′6″E 29°33′35″N 从实习基地(女儿城半山腰)爬到大月山后老师让我们就地休息,我们测了这里的经纬度和海拔,因为今天我们实习的重点地方是五老峰,所以在这里就没有测量各个气象要素!从大月山前往五老峰的路是山间小路,平时很少人走,路两边到处都是荆棘,也有很多岔道,一不小心就会走错,还好老师熟悉路,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经过一段时间后终于到达了五老峰! 2.五老峰(一峰)

时间:2013年11月5日11:02 天气:晴

经纬度:116°0′33″E 29°32′48″N 海拔:1310m 温度:17.2℃

湿度:77.7RH 风速:1.00m/s

气压:897hPa

风向:西南风

在五老峰(一峰)我们除了进行常规的气象要素测量和海拔、经

11

纬度测量外主要进行了三项活动,即听老师讲解对面山峰的一些情况、使用罗盘测量岩层产状和对五老峰一峰处岩石的岩性、成分以及成因分析。

赵老师说,对面的山是一座单面山,最远处的山峰就是庐山的主峰—大汉阳峰。对面山峰绵延不绝,在中间有一个凹陷很明显的地方(见左图),显然,这是一个逆地形,即背斜成谷,该背斜顶部已经被侵蚀掉了,形成了现在的这个谷地。

接着,我们观看了该处的岩石,老师告诉我们,这里的岩石主要是含砾石英砂岩和石英片岩,含砾石英砂岩易变质为石英岩,其硬度与花岗岩差不多。我们看到一处石英砂岩已经凹陷下去了(见右图),显然只是被风化掉了。想想也是,在这种无植被生长,岩石裸露的地方,在风力作用下很容易被风化掉的。

最后我们各自选择了一处岩石,进行了产状测量(见左图),我们测量的结果是:走向:235°(东北—西南);

12

倾角:36°;倾向:330° 我们一路走来,见到的黄山松树冠都很长,而且都是往一边生长的,显然,向阳的一侧树木长的更茂盛,背阴一侧自然就没有那么茂盛了(见右图)。当然,其影响因素还有水分。

3.大月山水库

时间:2013年11月5日16:20 天气:晴

经纬度:115°58′59″E 29°33′48″N 海拔:1238m 温度:19.1℃

湿度:52.1RH 风速:0m/s

气压:882hPa

风向:西南风 走遍五老峰后我们到了莲花谷,之后又原路返回,来到了早上我们经过的大月山水库。大月山水库的水清澈见底,大月山倒映在水库里,格外优美。大月山水库还是庐山主要饮水源,它是由汉口峡河流袭夺而成。而河流袭夺是我们在这个地方的实习重点。

大月山水库的具体成因:相邻流域的河流溯源侵蚀的速度不同,水库旁河流的侵蚀活跃,下切较深,溯源侵蚀和侧向侵蚀较快,源头向分水岭伸展的速度也快,最终首先切穿分水岭,导致大校场谷地的

13

河流的上游注入此河,成为此河的支流,使大校场谷地成为干谷。 大月山水库旁的河流袭夺湾位于水库坝上,水库旁的大月山则是典型冰川刃脊。而在水库旁边我们还看到了圆柱形的东西,我们都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这时,赵军凯老师说这是用来测量降水量多少的一个仪器,以降落到仪器里的水量来估量整个范围内的降水量。

⑷女儿城半山腰—大校场U型谷—含鄱口—含鄱口—植物园 1.大校场U型谷谷底

时间:2013年11月6日08:50 天气:晴 经纬度:115°58′29″E 29°33′26″N 海拔:1089m 温度:12.4℃

湿度:82.6RH 风速:0m/s

气压:901.9hPa

风向:无风

大校场U型谷谷底,森林密布,附近还有一条小溪,但已经断流了,可能是正值枯水期的原因。溪流里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石块,可能是冰川漂砾,也可能是山脊崩塌、流水搬运过来的,据说,大校场U型谷谷底曾经是朱元璋练兵的地方,而U型谷可通向芦林湖。该处的森林主要是日本柳杉,其叶子是错开生长的,即互生;其它的还有

14

相对生长的,叫对生,以及簇生、轮生等。老师还告诉我们,乔木的特点是主干突出,具有一定高度,而灌木则没有主干。

当看到1089m 的高度气温只有12.4℃的时,突然联想到了昨天的五老峰(一峰)。五老峰(一峰)海拔1310m,而当时的温度却有17.2℃,这与“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的理论不符啊?仔细一想,原因有三个。第一:五老峰(一峰)附近遍地岩石,没有什么树木,缺少树木阻挡,阳光可直接照射过来,而大校场U型谷谷底森林密布,太阳光无法照射进来;第二,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太阳辐射越强烈;第三:在五老峰测量的时间是11:02,此时太阳高度靠近一天中的最大值(12:00最大),而在大校场U型谷谷底测量温度的时间是8:50,离正午12时较长,太阳高度较小。 2.含鄱口

时间:2013年11月6日9:34 天气:晴 经纬度:115°58′57″E 29°32′46″N 海拔:1122m 温度:15.2℃

湿度:77.4RH 风速:0m/s

气压:896.6hPa

风向:无风

在前往含鄱口的公路上,我们看到了球状风化物(见左图),老师告诉我们,球状风化物主要是花岗岩和砂岩,而该处的球状风化物是

15

砂岩。我们知道,当岩石出露地表接受风化时,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角部受三个方向的风化,棱边受两个方向的风化,而面上只受一个方向的风化),故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向球形。在含鄱口门口,我们看到了公路旁的长石石英砂岩,看其表面是白色的粉末。老师给我们介绍说,从上往下依次是风化层——半风化层——基岩——淋溶层。因石英砂岩抗风化能力弱,被风化破碎后逐渐形成含有高岭石颗粒的小层土壤,而通过过滤可以提取出高岭土。 在含鄱口,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远处的太乙峰(右图)。太乙峰是形成于第四纪冰川的角峰,如一快锋利的犁头,在苍天间耕耘,故又名犁头尖。它位于含鄱口西南面,山势峻峭,尊严挺拔,山峰的形状像把靠椅,容装天宇,又似一张口,气吞鄱阳。太乙峰角峰是冰斗不断扩大和后退,使山坡受到显著刻蚀,两个相邻冰斗间残留的岭脊。一般由三个以上的冰斗所夹峙的残留山峰,便成了角峰,而太乙峰角峰棱角分明。太乙峰的角峰是前寒武纪的长石和石英砂岩变质成石英岩硬度、产状较大。

之后我们到了植物园,由于为我们讲解庐山植物的老师因事未能赶来,我们只能自己观看。

16

3.女儿城半山腰(实习基地)

时间:2012年11月6日下午

天气:晴

实习项目:认识和学会使用水准仪

首先,赵追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水准仪的结构,水准仪主要由望远镜、水准器和基座三部分组成。部件有目镜、物镜、管状水准器、圆形水准器、调焦手轮、微动手轮、物动手轮、

介绍完水准仪的结构后,赵老师给我们示范如何使用水准仪, 水准仪的使用主要包括五个步骤,即水准仪的安置、粗平、瞄准、精平、读数。具体如下:安置是将仪器安装在可以伸缩的三脚架上并置于两观测点之间;粗平是使仪器的视线粗略水平,利用脚螺旋置圆水准气泡居于圆指标圈之中;瞄准是用望远镜准确地瞄准目标;精平是使望远镜的视线精确水平;用十字丝,截读水准尺上的读数。

水准仪的实际操作如下:首先将仪器架设好,其高度要与自己的身高相当,以便于观测。接着转动三个角螺旋初平仪器,使圆形水准器气泡居中,瞄准目标,用微倾手轮使管状水准器气泡居中。当圆形水准器和管状水准器两者气泡都居中后,即可读数值,读出的数值乘乘以一百即是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

基地实地测量:距离=(上线值-下线值)*100

17

ha-hb=hab ha=1.436 hb=1.205 (1.436-1.205)*100=23.1 具体的如下图:

测量方法图

在使用仪器时要注意是水泡居中

目镜视图中的度数三线

⑸女儿城半山腰—飞来石—仙人洞—石门涧大桥下面—庐山博物馆门口前 1.飞来石

时间:2013年11月7日 天气:晴 经纬度:115°58′21″E

18

29°34′13″N 海拔:1110m 温度:14.1℃

湿度:75RH 风速:0m/s

气压:904.8hPa

风向:静风

飞来石位于庐山西谷,飞来石高4.8m,6.6m,宽2.5m,其运动方向是NW60°。飞来石下面的岩石块高为4m,长7.4m,宽7.1m。赵老

师告诉我们上下两块岩石的岩性是不相同的,下面的岩石块是含砾石英砂岩,而上面的岩块是石英片岩。显而易见,这两块岩石并不是来自同一个地方。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的观点是飞来石为冰川漂砾。 2.仙人洞

时间:2013年11月7日11:13 天气:晴 经纬度:115°57′30.4″E 29°33′56.2″N 海拔:1021m 温度:16.7℃

湿度:65RH 风速:0m/s

气压:914.8hPa

风向:无风

仙人洞形状外大里小,纵观整个表面,其是一个背斜构造,核部为石英片岩,容易被风化;两翼为石英砂岩。老师告诉我们,仙人洞洞前原先没有平台,而是一个悬崖,平台是后来人们为了方便行人而

19

建造的。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出仙人洞表面呈现出连续的凹凸,形似五指。赵老师告诉我们,两个指头之间是节理缝,是因为岩性弱,容易被风化,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现在的“五指”。

3.石门涧大桥下面

时间:2013年11月7日13:40 天气:晴 经纬度:115°57′0.3″E 29°33′23.7″N 海拔:640m 温度:20℃

湿度:65.6RH 风速:0.8m/s

气压:945.2hPa

风向:东南风

该实习地点主要的实习项目是认识和学会使用便携式流速仪。由于我们实习正值枯水期,石门涧大桥下面的河流水量已经变的非常少了,而岩石大都已经突露出来了,很多岩石块已遭受到了流水侵蚀,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流水侵蚀的痕迹!

赵军凯老师首先为我们介绍了便捷式流速仪。便捷式流速仪是专门对流动水体进行流速测算的仪器,其结构主要包括转子部分,接触部分,轭架及尾翼等四大部分。接触部分主要包括偏心筒、齿轮、凸

20

轮和接触丝等4个部件,其主要作用是传讯,其中齿轮和转子部分的

旋轴是相接触的,并一起旋转。尾翼是由纵横垂直交叉的四叶片构成的,纵尾翼下方有一狭长槽,在槽中附有可移动的平衡锤,尾翼是用以平衡仪器及使仪器迎向水流的机构。

我们听老师讲解完后,进行了实际操作——对该处的流水进行测量,测量结果是该处河水流速为0.28m/s,流向是北偏西10°。 4.庐山博物馆门口前

时间:2013年11月7日16:40 天气:晴 经纬度:115°58′19″E 29°33′19″N 海拔:1000m 温度:16.5℃

湿度:68.3RH 风速:0.0m/s

气压:905.1hPa

风向:无风

我们一来到这里,眼前展现出来的是对面一个山坡已经崩塌下来,似乎还有会进一步塌下来的趋势。在我们的脚下则是泥沙、石头交错分布,老师告诉我们这些石块是冰碛物,是从大校场U

21

型谷经流水搬运过来的,在这里发生了沉积,以致形成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景象。而这些泥沙则是长石石英砂岩的风化物,可见该处的风化作用很强,当然这跟该处岩石岩性弱也有很大关系。

在该处实习完后,我们便结束了今天一天的实习。在返回实习基地(女儿城半山腰)的途中,翻看了自己今天的实习记录,发现最后两个实习地点的气温比较符合“海拔没上升100m,气温下降0.6℃”的规律。在石门涧大桥下面,我们测量的海拔是640m,而气温是20℃,测量时间是13:40;在庐山博物馆门口前,我们测量的海拔是1000m,气温是16.5℃,测量时间是16:40。我以石门涧大桥下面测量的数据为基础,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计算:海拔640m,气温20℃,1000m与640m相差360m,按照“海拔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的规律,1000m高度的气温应该是17.84℃,而实际上我们测量出的气温是16.5℃,相差了1.34℃,但两地进行数据测量的时间整整差了3个小时,应该是这个时间差造成的气温差。所以说这两处的气温还是比较符合“海拔没上升100m,气温下降0.6℃”这一规律的,这与大校场U型谷和五老峰(一峰)处的对比自然就不同了。

四、庐山地理野外实习总结

这次到庐山实习,是我们的第一次地理野外实习,我们第一次将所学的地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以前,我们只是学习课本上的理论

22

知识,赞叹着大自然的神奇,却无法切身去领会、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庐山是世界名山,是世界地质公园,这次到庐山实习,让我们目睹了大自然的魅力,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神奇。最重要的是,我们将课本知识运用到了实际当中,而不再是“干巴巴”的学习理论知识。通过这次庐山地理野外实习,我们对之前学过的地理理论知识有了更深的领悟和理解,同时在三位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还学到了很多新的地理知识。

庐山实习的这段时间,我们翻山越岭,走的路好一部分还是山间小路,路很难走,走的时间也很长,特别是11月

5、7号这两天,我们走了超过八个小时的路程,中午还在野外用餐,三位老师和我们都很辛苦,但我觉得能够一睹庐山的神采、能够学到东西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在庐山了实习的这几天时间里,我学会了如何使用手持气象仪、地质罗盘以及流速仪、海拔仪等仪器,尤其是手持气象仪;认识庐山、把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才是我们最重要的目的,庐山实习,使我对庐山的自然地理环境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学会了如何辨别各类岩石,认识和了解了庐山的褶皱地貌、冰川地貌以及断层构造等,通过野外的实地学习,认识庐山的地质概况和庐山地区地貌的基本类型及其成因,掌握了地质地貌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培养了我们的实践技能和我们对地理的兴趣;还有一点就是,在实习过程中,同学们之间互相帮助,在路上我们和老师有更多的时间交流,这促进了同学们间的友谊,使我们这个班集体更加团结的同时也加深了我们和老师之间的情感。

23

庐山实习让我们目睹了世界名山——庐山的神采,我们不再是在课本上感叹大自然的神奇,而是投身于其中用心去领会、去感受。庐山实习让我们很受教,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这要归功于我们的三位老师,是他们不辞辛苦地教我们,才使我们学到这么多知识。在此,对赵追、赵军凯和曹铭三位老师表示最真挚的谢意,谢谢老师们!

24

推荐第7篇: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

目录

实习目的……….实习内容……….实习地点……….实习时间……….实习路线……….庐山概冴……….分述…………….(1) 植物概冴 (2) 植被分布觃律 (3) 庐山的土壤 实习目的:

1、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地理野外独立工作的能力。

2、认识土壤的剖面、地形分布觃律及其野外观测技术。

3、认识常见地质现象和岩石幵判别。

4、认识植被的地理分布觃律。

5、认识常见的地貌类型,幵掌握其特征及形成的原因。

6、掌握地质罗盘、流速仪等地理仪器的,实际操作和你应用的方法。

实习内容: 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冴。

1、了解庐山底层与地质极造基本轮廓,观察褶皱、断层、掀斜等地质极造和河流地貌(峡谷的形成、河流袭夺、裂点等)、坡地重力地貌(崩塌、滑坡、夷平面等)、冰川地貌(冰斗、角峰、刃脊、冰川漂砾、U型谷)等地貌类型,掌握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和岩层倾向、走向和倾角的测量。

2、观察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土壤、山地棕壤的土壤剖面,掌握野外挖掘土壤剖面的方法。

3、观察柏松、常绿阔叶混交林黄山松林和落叶阔叶群落,学习植物群落调查的基本方法,了解山地土壤、植被的垂直分布觃律幵分析其特征。

4、了解山区河流水文特征。

实习地点:国家地质公园---庐山

实习时间:2013年11月4日至2013年11月8日

实习路线:2013年11月4日

月照松林——气象观测站-—观云亭

2013年11月5日

大月山——五老峰——大月山水库

2013年11月6日

大校场U形谷——含鄱口——植物园

2013年11月7日

飞来石——如琴湖——花徑——锦绣谷——天桥——仙人洞——大天池——龙首崖——乌龙潭——三宝树——芦林湖——庐山博物馆

2013年11月8日

乘车下山观察了植被的垂直地带性

[一]、概冴: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南部,西北滨临长江,东南临鄱阳湖,地理坐标是:东经115度52分——116度10分,北纬29度28分——29度45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庐山是由北东——南西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断块山,平面形态呈肾形,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逐渐收窄,长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最高峰为汉阳峰,高1474米。山体内的褶皱。断层和单斜极造地貌都很明显。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丼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枀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枀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二]、分述:

一、植物概冴:

庐山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在钟灵清秀的庐山,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庐山植物园。 我们11月4日下午去了月照松林,11月6日去了大校场U形谷和植物园,11月7日去了三宝树,沿途认识植物。

月照松林的黄山松和马尾松:

1、黄山松群落:分布在牯岭,属于落叶阔叶林的一个群落。黄山松,又名台湾松,它属于阴性树种,耐低温,能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一般分布在海拔800或850米以上至山顶的地段,在海拔1250米以上成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我们所看到的绝大多数都是人工再种的,它属于松科,裸子植物。黄山松与广东的马尾松有明显的不同之处。黄山松枝条平直生长,主茎与枝条成直角,而马尾松成锐角。马尾松的叶子两伸为一出,较长、细。而黄山松的叶子也是两伸为一出,但较短、粗。

①、林木记录表:建群种:黄山松:树龄20年的有8株,50年的有4株,10年的有3株。平均高度为14米,胸径50厘米,枝下高10米。树冠幅度3米,生活型为果型。生活强度强。

2、马尾松为常绿

乔木,高达45M,胸径1M ,树冠在壮年期呈狭圆锥形,老年期内则开张如伞状;干皮红褐色,呈不觃则裂片;一年生小枝淡黄褐色,轮生;冬芽圆柱形,端褐色叶2针1束,亦有3针1束,马尾松针叶又分长短,长的达30厘米,叫长叶马尾松;短的仅10厘米以内,叫 短叶马尾松。质软,叶缘有细锯齿;树脂脂道4-8,边生。球果长卵形,长4-7CM,径2.5-4CM,有短柄 ,成熟时栗褐色脱落而不,脱落而不突存树上,种鳞的鳞背扁平,横不很显著,鳞脐不突起,无剌。种长4-5MM,翅长1.5CM。子叶5-8。花期4月;果次年10-12月成熟。 大校场U形谷中的植被多为日本柳杉,植株高可达6.0米,胸径达2至5米。树冠尖塔形,树皮暗褐色。大枝轮生,水平开展微下垂。叶片直伸,锥形,不内弯或微内弯。雄球花单生叶腋,多数集生枝顶;雌球花单生枝顶,近球形。种子棕褐色,椭圆形或不觃则多角形,边缘有窜翅。花期4至5月,球果成熟期10月。

由黄龙潭 沿林间石阶上行约300米即到三宝树。此处浓荫蔽日,绿浪连天,三棵参天古树凌空耸立,二棵是柳杉,各高40余米,一棵为银杏,高约30米,主干 数人合抱不拢,形同宝塔。三宝树相传为千年古可柯,树下石碑上镌有“晋僧昙诜手记”6字。宝树已被重点保护。三宝树是因三株特殊的古树而得名的,两棵柳杉,一棵银杏。因这三树在黄龙寺山门前,有“庙堂之宝”的称誉,故名“三宝树”。据树下巨岩上所刻“婆罗宝树, 僧昙诜手杆"十字来看,已有一千六百多年。昙诜为 大林寺 创始人,东林寺高僧 慧进 的弟子。柳杉原名“婆罗”,是从西域引来的树种,银杏名为“白果”,为 第四纪冰川 的遗留植物,有“活化石”之称,因为祖辈植树,孙辈才能结果,故名“公孙果”。三树凌空,高约四十米,粗约四人合抱。

植物按叶柄和叶片分石生(相排错开),轮生(叶子分散),簇生(叶子一丛一丛的在一起)。

植被按徑高度分草本、灌木、乔木、藤木。(1)草本植物的植物体 木质部 较不发达至不发达,茎多汁,较 柔软 。按草本植物生活 周期 的长短,可分为一般为一年生、二年生植物 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多数在生长季节终了时,其整体部分死亡,包括一年生和二年生的草本植物,如 水稻 , 萝卜 等。 多年生草本植物 的地上部分每年死去,而地下部分的 根、根状茎 及 鳞茎 等能生活多年,如 天竺葵 等。 草本植物 中,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的习性 ,有时会随 地理纬度 及栽培习惯的改变而变异,如 小麦 和 大麦 在秋播时为 二年生草本 ,在春播时则成为一年生草本;又如 棉花 及 蓖麻 在江浙一带为一年生草本,而在 低纬度 的南方可长成多年生草本。与 木本植物 最显著的区别在于他们 茎 的支持力量,草本植物的 支持 力量为 膨压 。(2)乔木是指树身高大的树木,由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达6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树体高大(通常6米至数十米),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又可依其高度而分为伟乔(31米以上)、大乔(21-30米)、中乔(11-20米)、小乔(6-10米)等四级。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达5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与低矮的灌木相对应,通常见到的高大树木都是乔木如 木棉、松树、玉兰、白桦等。乔木按冬季或旱季落叶与否又分为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3) 灌木 主干不明显,常在基部发出多个枝干的木本植物称为灌木,灌木是指那些没有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的树木,一般可分为观花、观果、观枝干等几类,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常见灌木有 玫瑰、杜鹃、牡丹、小檗、黄杨、沙地柏、铺地柏、连翘、迎春、月季、荆、茉莉、沙柳 等。(4) 藤本 植物茎干粗大 木质化 的植物, 五味子 。 木通、紫藤 之类的都属于 藤本 植物。

植被物种还分优势种和建群种: 优势种:生态学上把特定时间,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集合群称为生物种群.其优势种群也就是在种群中占有绝对优势的地位.优势层中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建群种是优势种中的最优者,即盖度最大(重量最大),多度也大的植物种。建群种是群落的创造者、建设者。如油松是燕山油松林内的主要层(乔木层)的建群种。建群种在个体数量上不一定占绝对优势,但决定着群落内部的结极和特殊环境条件。

庐山植物园园内设有杉柏区、树木区、岩石园、翠花园、温室区、沼泽植物区、苗圃、云南雾茶园。 猕猴桃 引种区、药圃等。著名的庐山特产云雾茶及众多的观赏植物,均产于此,庐山植物园现已汇集园内外植物3400多种,储藏名植物标本10万多号。庐山上的这座植物园以研究 灌木 为主,兼 茶果、园林、药用植物 。已收集国内外植物标本10万余种,引种驯化3400多种。以松柏和杜鹃为主要特色。全园建有松柏区国际友谊杜鹃园、温室区、草花区、树木园、岩石园、猕猴桃园、药圃、茶园等9个不同类型的专类园和展览区。其中树木园收集国内外杜 鹃300余种,王月花季,杜鹃盛开,如花似锦。驰名中外的 庐山云雾茶 ,香飘云雾之外。素有“寸步必有药”的庐山,山地药用植物资源枀为丰富。这里的药圃收集栽种300多种药用植物,松柏区生长着裸子植物260余种,南北松杉竞秀,东西柏桧峥嵘,其中,有被誉为“活化石”的 水杉 ,中国特产的 金钱松 ,以及国内外其他名贵树种(如下图)。

二、植被的分布觃律

庐山在自然植被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冴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由山麓到山顶的分布觃律是:常绿阔叶林——常绿及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根据庐山植被垂直分布的特点,可以分为三个垂直带)

1、夏长冬短的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环境温暖湿润是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为水平地带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山地的延伸部分。分布于海拔700米(西北坡)或800米(东南坡)以下,占有最大的垂直幅度。

2、夏短冬长的暖温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分布在海拔1000或1100米以上。这里属暖温带湿润气候,地带性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目前大片成林不多。

3、夏长冬短向夏短冬长的过渡带(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分布在海拔700或800至1000米(西北坡)或1100米(东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两种植被类型之间的过渡带。目前在黄龙潭、黄龙寺等地和沟谷陡坡处有天然的次生林分布。

庐山是我国中亚热带东部地区植物种类丰富、植被类型复杂、植被垂直带谱较完整的一座山地。许多学者对庐山植被垂直分异迚行过多方面的研究,但至今仍存在一些分歧。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山地海拔1200米以上的地段,其地带性植被的类型和植被垂直带的性质。这一地段,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自然植被面目全非,除枀少数地段有次生林分布,其余或沦为次生灌丛和草甸,或为黄山松林所代替,为正确划分植被垂直带谱带来了许多困难。“匡庐高起嶙峋,翠拥连峰倚断云”。庐山的秀美,离不开她那丰茂的植被,那暮春悦人心目的新绿,盛夏如潮似梦的花云,金秋染尽层林的霜叶,严冬傲雪竞翠的青松。—庐山的茂密的山林植被,是庐山景色秀丼、水源丰沛、气候凉爽的命脉所在,被作为庐山八大景观资源的重点之一,加于保护、加于开发。

庐山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

三、庐山的土壤

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土壤类型及其属性是与成土的自然条件紧密相关的,人们通常把气候、母质、地形、生物和时间作为土壤发生发展的基本条件,即五大成土因素,庐山的土壤与上述成土条件相适应,具有多种多样的土壤类型。第四纪以来的新极造运动,使庐山沿着断裂上升为目前相对高度达1000至1400米的山地,为土壤垂直地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庐山在气候上处于中亚热带的北缘,这决定了本区植被土壤垂直带谱的性质;地貌和水文条件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影响到局部地区土壤发育的方向,形成某些非地带性的土壤。

A、主要土壤类型

(一)垂直地带性土壤

1、红壤:

广泛分布于海拔4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以及灌丛草本。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等残积和残积坡积物。从红壤的颗粒组成来看,各层次间质地相当均匀,说明成土过程中有红壤化的性质。

2、黄壤:

黄壤分布于山麓地形比较低平的部位,或发育在粘重而排水不良的母质上,山地黄壤分布在900或800米以下的地带,局部地区可达1000米左右。二者母质大都为花岗岩、砂岩、混合岩及第四纪风积物。

3、山地黄棕壤:

分布于海拔800(900)至1200米地带的各种母质上,植被为常绿、落叶混交林,或灌木、草本,现以三宝树简易公路500米,海拔980米和三宝树简易公路100米,海拔930米这两处的土壤剖面为例。山地棕壤的特点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粘粒下移现象不甚明显;由于山地降水较多,物质有一定的淋溶,土壤呈微酸性反应,土壤代换量不高,吸收复合体不饱合;代换性酸比前述土壤均低;吸收性钙的含量进比前述土壤为多。

4、山地棕壤

分布于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由于森林植被遭受破坏,目前大都成为灌丛草类,母质主要为砂岩,板岩的坡积物,局部地区以风积物为主。 B、非地带性土壤 (1)、山地草甸土

这类土壤分布于山地比较平缓地段,植被为茂密的山地草甸群落。在生长季节中,土温幵不过低,草本植物生长高大而旺盛,不论地表或地下,都积累了大量的有机质,因此,土壤形成的生草过程旺盛,但由于暖湿的生长季节不长,土壤经常保持湿润,有机质分解缓慢,较深的土层,积聚了大量的有机质,形成暗黑色或灰色的腐殖质层。

(2)、山地沼泽土

该土类分布于地势平坦、低洼,容易积水之处,其有机质含量较高,粉砂粒含量也较高,粘粒也有一定的含量,心土常年或一年中有一段时期积水,土壤有机质分解程度较强,呈酸性反应;水解性酸较高,且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C、土壤的垂直分布觃律

山地由于海拔的增加,土壤形成的生物,气候条件产生相应地变化,致使土壤形成的类型和分布产生垂直变化的现象,称为土壤垂直地带性觃律。庐山地处中亚热带,其基带的地带性土壤是红壤,黄壤。因此,庐山土壤的垂直带谱是建立在红壤,黄壤这一基带基础之上的。同时,庐山又处于我国东部季风湿润区内,其土壤垂直地带谱,属湿润性质。庐山山势雄伟,但相对高度只有1400米左右。这些因素,对庐山土壤垂直带谱的组成和结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庐山在“中国土壤区划”中,属于中国红壤及黄壤带中的华中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和山地棕色森林地区。400米以下山麓及山麓以外的丘陵和沉积阶地为红壤和黄壤分布区域;400--1200米之间山坡地带,为黄壤和棕壤的分布区域;在1000米以上的山地,为山地棕壤和亚高山草甸土分布区域。

三、庐山地质地貌

1、地貌概冴:庐山是由北东——南西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地垒式断块山,平面形态呈肾形,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逐渐收窄,长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最高峰为汉阳峰,高1474米。山体内的褶皱。断层和单斜极造地貌都很明显。此外,还有尚在争论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六十多年前,地质学家李四光经过反复考察和研究,认定庐山第四纪时发生多次冰川。庐山冰期,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极造地貌类型: 地质地貌实习可谓是我们自然地理实习的重中之重,几乎天天都涉及到地质地貌部分。庐山极造地貌类型包含褶皱和断层。由极造所控制的山脊主要有五列(五老峰、大月山、女儿城、牯岭、虎背岭),由南向北,高度逐渐降低,山脊之间为谷地,主要有四列(七里冲、大校场---船洼、中谷、西谷)。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北东——南西走向。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调查发现褶皱极造主要地貌,比如说五老峰单面山是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断层陷落于山南。而其断层崖地貌是因庐山垄正断层切过五老峰背斜南翼而成,它在秀峰、海会一带崖高达1000米,向东北方递降,断层崖亦分2至3级,断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所谓五老峰就是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

3、第四纪冰川地貌六十多年前,地质学家李四光从地质科学角度,第一个揭露了庐山真面目,首先发现了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李四光经过反复考察和研究,认定庐山第四纪时发生多次冰川,幵在《冰期之庐山》上对其迚行阐述。

冰川遗迹:1)冰蚀地貌,如冰斗、大校场、王家坡冰川谷、羊背石、芦林冰窖等。

2)冰碛地貌,如王家坡终碛垄、西谷中的“飞来石”(漂砾)等。

此次实习,发现大量被刻划为刀刃状的山脊。这证明了庐山确实有过冰川活动。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庐山奇特瑰丼的山水景观具有枀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推荐第8篇:庐山实习报告

江西庐山美术实习报告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的一首《登庐山绝顶望诸峤》便是我曾经对庐山的唯一印象。

庐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名胜古迹遍布。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名人志士在此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丹青墨迹和脍炙人口的篇章。除了苏轼写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庐山云雾,李白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秀峰马尾瀑、毛泽东写的“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吕洞宾修仙而居的仙人洞,均是诗景交融、名扬四海的绝境。

而庐山上荟萃的各种风格迥异的建筑杰作,才是此次吸引我们去庐山进行美术实习的主要原因,其中包括了罗马式与哥特式的教堂、融合东西方艺术形式的拜占庭式建筑,以及日本式建筑和伊斯兰教清真寺等,堪称庐山风景名胜区的精华部分。

一、开阔视野、感受自然

8月28日清早,我们城规专业0

8、09级一起出发,坐上去往庐山的汽车。下午,我们 便来到了历史文化名山——庐山。庐山给了我与黄山截然不同的印象,黄山给人的第一眼就 是震撼,而庐山好似遇到了一个多年不见的老友,没有惊心的魄力与美感,但慢慢接触却发 现它内心的变化和魅力。

短暂的庐山美术实习结束了,在这当中,疲累与我们为伴,快乐与我们作友。在6 天的实习中,我不仅学习了许多有关写生的技能,也饱览到了很多美丽的景色和文化产物,开阔了视野。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有:

1 别墅群

庐山自古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从近代开始,成为了洋人、富人、贵人、名人、文人、游人等休闲度假的天堂。得天独厚的山水风骨加上钟灵毓秀的人文气质,使古老的庐山焕发青春的姿彩。在庐山众多的人文遗迹中,数百幢风格各异的西式别墅,记录了庐山与世人酸涩而甜蜜的初恋。每一栋别墅都有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庐山百年沧桑的一个剪影,每一个剪影都演绎着一种别绕风致的生活。

庐山,在近现代史上是座政治名山,百年风云人物曾在一幢幢别墅里活动,扮演各种历史角色,演绎出一串串趣闻故事,一件件重大历史事件。庐山近代别墅群,闪耀着建筑艺术的光彩,蕴藏着历史的价值。

2 大天池

大天池之所以给我深刻的印象,是因为它跟我想象的太不一样。

到达庐山第一天,已经是傍晚了,所以就好好休息准备第二天出发。大天池位于庐山牯岭北面,离我们住的地方不远,池中之水置于高山而终年不溢不涸。而那像口大井似的小天池着实让我吃了一惊。池后山脊上,屹立着一座白塔似的喇嘛塔。

登上庐山西部海拔900余米的天池山顶,天池寺前呈长方形的水池,碧水悠悠,光灵如玉。当我寻觅了半天大天池时,被告知这口小小的长方形就是大天池。天池山脊上耸立着一座宝塔,塔四周布满了漫山遍野的青松。微风起时,松涛起伏,它颇似一杆乘风破浪的船桅,荡漾在翠波碧浪之上。

3 花径

花径公园位于牯岭街西南2公里处的如琴湖畔。有公路抵达,沿大林路步行,顺路可见冰川遗迹──冰桌巨石,又叫飞来石。花径相传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咏诗《大林寺桃花》的地方。白居易被贬任江洲(九江)司马时,于公元816年登庐山游览。时

值暮春,山下桃花已落而此处却桃花盛开,白居易有感吟诗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4 芦林湖

从黄龙寺沿石阶曲径上行约20分钟,便到芦林大桥。芦林大桥高30米,桥坝一体。大坝拦水成湖,湖水如镜,似发光的碧玉镶嵌在林荫秀谷之中,在缥缈的云烟衬托下,犹如天上神湖。为庐山添一胜景。毛泽东同志曾多次于湖中游泳。

5 三宝树

由黄龙潭沿林间石阶上行约300米即到三宝树。此处浓荫蔽日,绿浪连天,三棵参天古树凌空耸立,二棵是柳杉,各高40余米,有六百多岁了,一棵为银杏,已有1600多年历史,高约30米,主干数人合抱不拢,形同宝塔。

6 含鄱口

第四天,在我们到达含鄱口,大雾让我们没能如愿望见鄱阳湖。含鄱口海拔1286米,含鄱岭和对面的汉阳峰之间形成一个巨大壑口,大有一口汲尽山麓的鄱阳湖水之势,故得名。

7 五老峰

五老峰地处庐山东南,因山的绝顶被垭口所断,分成并列的五个山峰,仰望俨若席地而坐的五位老翁,故人们便把这原出一山的五个山峰统称为“五老峰”。它根连鄱湖,峰尖触天,海拔1358米。

8 庐山会议旧址

位于牯岭东谷掷笔峰麓,原是蒋介石在庐山创办军官训练团的三大建筑之一。1959年中国共产党八届八中全会,1961年中央工作会议和1970年九届二中全会均在此召开。现在,这里已辟为庐山会议纪念馆。里面保存着当年许多珍贵的实物、照片、材料和根据纪录片制作的录相片,供游人观看。

9 仙人洞

位于锦绣谷的南端,有参差如手的“佛手岩”。在佛手岩的覆盖下,一洞中开为仙人洞。洞高、深各约10米,幽深处有清泉下滴,称“一滴泉”。洞壁有“洞天玉液”等石刻题词。洞中央“纯阳殿”内置吕洞宾石像,传说八仙中的剑仙在此修道成仙。每当云雾缭绕之时,骤添几分仙气。毛泽东同志的著名诗句“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使仙人洞景点名扬四海。是来庐山的客人必游并留影之处。我们小组也在此合影留念。

10 三叠泉

第五天,我们吃完早饭后,就开始下往三叠泉。虽然早就听说路途艰辛,但大家还是都兴致勃勃的上路了。

三叠泉位于五老峰下部,飞瀑流经的峭壁有三级,溪水分三叠泉飞泻而下,落差共155米,极为壮观,撼人魂魄。三叠泉每叠各具特色。一叠直垂,水从20多米的巅萁背上一倾而下;二叠弯曲,直入潭中。“上级如飘雪拖练,中级如碎玉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 站在第三叠抬头仰望,三叠泉抛珠溅玉,宛如白鹭千片,上下争飞。

虽然面对数不清的石阶我们满身疲惫,但是看到美景清水是,大家都扫去浑身劳累,纷纷脱下鞋子下水嬉戏。

二、提高专业技能

1 户外写生的基本技法

写生的首要条件是选择合适的视平线,画准透视,才能画得像。老师说十来分钟就能完成一幅速写,而对于我们现在的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可能的,我甚至还得先用铅笔打稿,才能将整体比例画的较为协调。我觉得只有画多了,才能画得快并且准确。因为画得多了,对许多建筑包括细部都有所熟悉,同时技法也熟练不少,画得快也就

理所当然了。实习的时间短暂,但我们都体会到只有多画,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2 建筑与环境表现的基本技法

作为一个城规专业的学生,我们画的较多的就是建筑和环境,但平时,我们仅限制在平、立、剖这些规范制图上。在低年级的绘画训练上也没有很多的结合练习,因此,建筑与环境的徒手表现技法对我们来说难免生疏。在写生过程中,我就遇到了画建筑周围植物的时候出现很多败笔的现象。于是,在回校后,我们都翻出了《建筑画环境表现与技法》,再一次认真的回顾以前的练习,将其用在这次写生中。

也许,这次的写生质量不是很高,但我们都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懂得要继续不断的学习,同时要不时回顾已经学过的东西。

3 庐山的主要建筑类型、设计风格

与大自然相融,别致幽雅的造型,异彩纷呈的风格,是庐山别墅美的主要表现。受西方 美学思潮的影响,庐山别墅呈现一种特有的文化印痕。既有英国券廊式建筑符号,巴洛式建筑模拟品,又有折衷主义建筑产物、哥特式的建筑遗风。用浪漫主义的再现手法,还能辩识出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美学情趣。

别墅建筑单体,简洁而自由,紧凑而不规则,一幢别墅就呈一种几何形体,形体的变化 与地形的起伏相互配合,与道路的蜿蜒曲折相互呼应。一幢别墅一种式样,几乎难以寻觅到 两幢面目相同的别墅,永远予人以新鲜的感受。

庐山的别墅,常设置庭院,庭院经过精心的绿化和美化,营造出深邃、宁谧的氛围。 别墅室外常营建券廊,即券廊为引导至主入口。先入庭院,再入券廊,再入房庭,意趣油生。别墅墙体,大都由未打磨的不规则的粗石块砌筑,呈现出厚重朴实、质感强烈、色调沉着的美感。与别墅墙体那深褐色、灰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别墅屋顶的色彩,可称得上是浓墨重彩,或褐红,或青绿,或深蓝,形成特有而又动人的景色。屋顶的形式,以四坡顶较为普遍,亦有一些采用“孟莎式”屋顶。屋顶的屋脊线变化丰富,屋顶“老虎窗”的设置,形态各异,趣味多变。

4 建筑物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分析和理解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楼庆西曾说,“人与自然、建筑从来就是不可分的。尤其在中国,由于国土辽阔,各地自然环境很不相同,在过去经济不发达的时候,人对自然环境是无法选择的,人们只能凭自身的努力改造它,创造自己的生存条件。”

建筑是人类与大自然(特别是恶劣的气候条件)不断抗争的产物。在功能上,建筑是人类作为

生物体适应气候而生存的生理需要;在形式上,是人类启蒙文化的反映。因此,世界上比较古老的文明,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代中国,都位于南北纬20度~40度之间,即所谓中低纬度文明带。不同的地势、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建筑,比如山地建筑,有依山而建,重庆的一些住宅靠崖建,从第七层进入,上面6层,底下6层,可以不设电梯;有开洞而建,陕北窑洞,省了很多建筑材料,只需要把门洞堵起来就可以了;有屹立山顶, 烽火台,占据有利战争地形„„

建筑的发展和建筑与环境的辩证关系,完全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互相对应。建筑与生态环境和资源系统,应尽可能保持协调的关系;建筑自身应具备与生态环境互相调控的能力;建筑与环境的共生和发展相协调。

在庐山,我们看到的建筑多是傍山而建,且多为低层,这也应该是因为庐山复杂的地形和气候吧。

实习结束,我们也离开了。我们只是过客,美丽的景致依旧在庐山安静平和的存在着。在庐山除了画图,我们也尽情了饱览了风景。离开的一刻,我只想张开自己的双袖,带走这所有的云彩。

2011-9-3

推荐第9篇: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调查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地貌、土壤和植被的概况。 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

实习内容: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

[一]、概况: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庐山是一种与众不同、别具特色的复合地貌景观,她是由断块山构造地貌景观、冰蚀地貌景观、流水地貌景观互相叠加而成。此种多成因复合地貌景观,在国内外均较为罕见,不但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而且有着崇高的美学观光旅游价值。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二]、分述:

庐山植物实习

实习内容:调查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

实习地点:植物园,庐山会址——回龙路1000米处,黄龙寺、三宝树。土壤植物综合实习。

一、植物概况: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庐山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气吞大江,形落鄱湖,面积为二百五十平方公里,是久负盛名的风景区、疗养和避暑胜地。这里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植物种类之多,尤令人赞叹。

庐山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在钟灵清秀的庐山,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庐山植物园。

1934年在含鄱口建立庐山森林植物园,1954年改名为庐山植物园,为我国唯一历史最长的亚高山植物园,是不同领域的自然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考察和教学实习的良好研究场所。

二、庐山群落类型:

庐山在自然植被上,由于它地处中亚热带,海拔1400多米,属于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离海700公里左右,在植被分布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导致植物群落类型多种多样。从大的方面来分,主要分为两部分:针叶林和阔叶林。

(一)、针叶林:

对于针叶林,一个是日照松林——黄山松群落。另一个是在回龙路1000米处的扁柏林——线状植被。

黄山松群落:分布在牯岭,属于落叶阔叶林的一个群落。黄山松,它属于阴性树种,耐低温,能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一般分布在海拔800或850米以上至山顶的地段,在海拔1250米以上成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我们所看到的绝大多数都是人工再种的,它属于松科,裸子植物。黄山松与广东的马尾松有明显的不同之处。黄山松枝条平直生长,主茎与枝条成直角,而马尾松成锐角。马尾松的叶子两伸为一出,较长、细。而黄山松的叶子也是两伸为一出,但较短、粗。

(二)、阔叶林

在庐山,常绿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也有着广泛的分布。常绿阔叶林又叫照叶林,叶光亮、革质、墨绿色、而落叶阔叶林(夏绿阔叶林)叶薄、草质、淡绿色。

1、常绿阔叶林:分布于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海拔一般为700米或800米以下。在秀峰寺、白鹿洞、观音桥、石门洞、碧云庵等地有小面积残存,而南坡优于北坡。其群落性质、类型、区系组成与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基本相似。植物群落主要由壳斗科、山茶科和樟科等科的常绿阔叶林组成。

2、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海拔1000或1100米以上。地带性植被类型的落叶阔叶林,目前大片成林不多,以牧马场至铁船峰一带保存较好。我们实习主要是到空军疗养院一带观察落叶阔林。

3、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布在海拔700或800至1000米(西北坡)或1100米(东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两种植被类型之间的过渡带。目前在黄龙潭、黄龙寺、碧云庵等地和沟谷陡坡处有天然的次生林分布。

三、植被的分布规律

庐山在自然植被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由山麓到山顶的分布规律是:常绿阔叶林、常绿及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根据庐山植被垂直分布的特点,可以分为三个垂直带:

1、夏长冬短的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2、夏短冬长的暖温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3、夏长冬短向夏短冬长的过渡带(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四、开发利用:

庐山是我国中亚热带东部地区植物种类丰富、植被类型复杂、植被垂直带谱较完整的一座山地。山地海拔1200米以上的地段,这一地段,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自然植被面目全非,除极少数地段有次生林分布,其余或沦为次生灌丛和草甸,或为黄山松林所代替,为正确划分植被垂直带谱带来了许多困难。“匡庐高起嶙峋,翠拥连峰倚断云”。庐山的秀美,离不开她那丰茂的植被,那暮春悦人心目的新绿,盛夏如潮似梦的花云,金秋染尽层林的霜叶,严冬傲雪竞翠的青松。—庐山的茂密的山林植被,是庐山景色秀丽、水源丰沛、气候凉爽的命脉所在,被作为庐山八大景观资源的重点之一,加于保护、加于开发。

庐山土壤实习

1、实习内容:庐山土壤地带性分布;庐山非地带性土壤;庐山土壤的分布规律。

2、实习地点:庐山牯岭街,大月山,大校场谷地,女儿城,五老峰,庐山会址——回龙路1000米处。土壤植物综合实习。

一、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

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庐山沿着断裂上升为目前相对高度达1000~1400米的山地,为土壤垂直地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庐山在气候上处于中亚热带的北缘,这决定了本区植被土壤垂直带谱的性质;地貌和水文条件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影响到局部地区土壤发育的方向,形成某些非地带性的土壤。

二、主要土壤类型

(一)垂直地带性土壤

1、红壤:

广泛分布于海拔4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以及灌丛草本。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等残积和残积坡积物。从红壤的颗粒组成来看,各层次间质地相当均匀,说明成土过程中有红壤化的性质。

2、黄壤:

黄壤分布于山麓地形比较低平的部位,或发育在粘重而排水不良的母质上,山地黄壤分布在900或800米以下的地带,局部地区可达1000米左右。二者母质大都为花岗岩、砂岩、混合岩及第四纪风积物。

3、山地黄棕壤:

分布于海拔800(900)~1200米地带的各种母质上,植被为常绿、落叶混交林,或灌木、草本。

4、山地棕壤

分布于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由于森林植被遭受破坏,目前大都成为灌丛草类,母质主要为砂岩,板岩的坡积物,局部地区以风积物为主。

(二)、非地带性土壤

1、山地草甸土

这类土壤分布于山地比较平缓地段,植被为茂密的山地草甸群落。在生长季节中,土温并不过低,草本植物生长高大而旺盛,不论地表或地下,都积累了大量的有机质,因此,土壤形成的生草过程旺盛,但由于暖湿的生长季节不长,土壤经常保持湿润,有机质分解缓慢,较深的土层,积聚了大量的有机质,形成暗黑色或灰色的腐殖质层。山地草甸土的粉砂粒和粘粒含量均较高,特别是表层,随深度增加,粘粒下降,这可能由于表中矿物粘化过程相当快,但小于1微米的粘粒含量,除表屋外,均较其它土壤偏低。

2、山地沼泽土

该土类分布于地势平坦、低洼,容易积水之处,其有机质含量较高,粉砂粒含量也较高,粘粒也有一定的含量,心土常年或一年中有一段时期积水,土壤有机质分解程度较强,呈酸性反应;水解性酸较高,且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三、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

庐山在“中国土壤区划”中,属于中国红壤及黄壤带中的华中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和山地棕色森林地区。400米以下山麓及山麓以外的丘陵和沉积阶地为红壤和黄壤分布区域;400--1200米之间山坡地带,为黄壤和棕壤的分布区域;在1000米以上的山地,为山地棕壤和亚高山草甸土分布区域。

庐山地貌实习

1、实习内容:庐山地貌状况;庐山构造地貌类型;庐山谷地地貌类型;庐山河流袭夺情况。

2、实习地点:牯岭,汉口峡,大校场,芦林盆地,西谷,锦绣谷,仙人洞,黄龙潭,地貌,大月山,五老峰,含鄱口,龙首崖,地貌实习。

一、地貌概况:

庐山是由北东——南西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断块山,平面形态呈肾形,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逐渐收窄,长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最高峰为汉阳峰,高1474米。山体内的褶皱。断层和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此外,还有尚在争论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六十多年前,地质学家李四光经过反复考察和研究,认定庐山第四纪时发生多次冰川,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构造地貌类型:

由构造(褶皱和断层)所控制的山脊主要有五列,由南向北,高度逐渐降低,山脊之间为谷地,主要有四列。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北东——南西走向。

(一)、褶皱构造地貌分述如下:

1、五老峰,五老峰单面山:它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断层陷落于山南。

2、大月山背斜山: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构造控制,走向北东——南西,主要由石英砂岩组成。

3、大校场(谷地名称)及西谷次成谷:前者在大月山与女儿城之间,后者位于虎背岭与牯岭之间,成因是牯岭向斜两翼的软弱岩层受外力的强烈侵蚀,破坏而成,地貌特别低下,故成为谷地。

4、女儿城(山名)及牯岭次成山:位于莲谷——东谷的两侧,是牯岭向斜的两翼,由于岩石坚硬未被侵蚀而成为低矮的山岭。故称为次成山,山岭的相对高度不大。

5、东谷:(又称中谷)——莲谷向斜谷:受牯岭向斜控制,位于女儿城北侧。两谷地本来向同一方向延伸,但因受剪刀峡断层的错动影响,故使莲谷向东北倾斜。

6、虎背岭单面山:它是虎背岭倒转背斜北翼断陷后残留的南翼,成为单斜层及单面山。

7、王家坡U形谷:王家坡U形谷长约4000米,宽约700米,谷底海拔880—300米是庐山规模最大,最典型的U形谷,谷中上段有个中碛垅,区段叠加一幛谷,并残留有典型的冰川条痕石漂砾。谷内气象浩然。

(二)、断层构造主要地貌如下:

1、虎背岭断层崖地貌:它是因虎背岭北侧的莲花洞大断层把虎背岭错开,使其北翼断落而成,该断层崖在石门涧和莲花洞一带高达1000米,向东北方和西南方降低,断层崖呈阶梯状,如好汉坡一带呈二级阶梯。

2、五老峰断层崖地貌:因庐山垄正断层切过五老峰背斜南翼而成,向东北方递降,断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所谓五老峰就是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

三、谷地地貌类型:

(一)、成因:发源于庐山的河流,主要是循软弱岩层和地质构造发育,其流向主要是北东——南西,其次是横切构造的而较新发育的河流。它们流向大都与上述流向垂直。

(二)、形态:河谷的形态十分特殊,这就是上游为宽谷,下游为峡谷,两者之间出现裂点和瀑布。

1、宽谷:多发育在软弱岩层之上,与地质构造相适应,且与岩层走向一致,谷宽而浅,谷地内覆盖着第四纪堆积物。

2、峡谷:表示第四纪地壳上升,河流强烈下切而成。峡谷谷坡陡峭或阶梯状,纵比降大,多裂点和瀑布,表示幼年期河谷特征。

四、河流袭夺

1、牯岭,西谷,锦绣谷;地貌实习。锦秀谷袭夺河:西谷原来由虎背岭南侧向南西流入石门涧,但在天桥附近被向北西流的锦秀谷袭夺。

2、牯岭,汉口峡,大校场,芦林盆地,地貌实习。东谷支流袭夺河:该小河切穿插女儿城山岭,袭夺了大校场河上游,使大校场河上游原来向南西流入芦林盆地的,现向北西流入东谷,造成汉口峡。

河流袭夺原因分析:庐山上升之前,山体内的河流已发育为成熟的老河谷阶段,即河流循软弱岩层发育和沿岩层走向(作北东向或南西向)流动。当山体上升后,新出现的北西向或南东向河流溯源侵蚀,由于它的流程短和纵比降大,故袭夺了北东——南西流向的河流。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

[三]、结束语:

庐山的自然美景,孕育滋养了庐山丰富的历史文化,二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庐山作为天下名山的独特的魅力。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庐山的世界性价值给予的评价:“庐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与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生活紧密相联的文化景观!”

推荐第10篇: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旅游文化学

实习目的:我们的专业是旅游管理,而旅游文化学是一门比较重要的课程,我们通过参观庐山这个世界文化遗产之“世界文化景观”,考察不同的旅游文化景观来加深我们对该专业的了解和认知,丰富我们的知识面,认识到旅游文化对旅游主体的重要性,旅游客体和旅游介体的影响与价值.最后分析这两句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旅游内涵与价值。分析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之间的关系。

实习时间: 2012年11月17日至2012年11月21日

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

实习内容:考察,分析与评价庐山文化旅游的类型与特征;庐山旅游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分析庐山被誉为”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历史名山,建筑名山,等的成因。最后考察,分析与评价九江旅游文化的类型,特征,内涵与价值。 指导老师:梁锦梅、曾兰华、杨雅莹 实习生: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1106班陈惠君 [一]、关于庐山概况介绍: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接中国九江,北濒长江,东接鄱阳湖。山体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南北长、东西窄。全山共90多座山峰,最高峰为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群峰间散布有许多壑谷、岩洞、瀑布、溪涧,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庐山风光以“奇、秀、险、雄”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现主要有12个景区、37

1 个景点、230个景物景观。庐山早有“神仙之庐”的传说,水气缭绕的万顷江湖,使庐山夏日清凉,雨水充沛,云雾弥漫。庐山的年平均雾日多达191天,弥漫的云气为庐山平添了许多迷人秀色和神秘色彩。 庐山是一座集风景、文化、宗教、教育、政治为一体的千古名山。

(一)总括我们实习的安排内容

实习时间:2012年11月17日至2012年11月21日

实习内容:调查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

实习路线:11月18日下午:沙河庐山站—— 庐山南门——匡夏宾馆——大林路(冰川遗迹)——如琴湖(别墅,园林,湖心亭)——花径(摩崖石刻,园林,白居易草堂)——锦绣谷(天桥,仙人洞)——匡夏宾馆。远途听老师的讲解,参观不同的景观,旅游资源的类型,特征,内涵与价值。 11月19日:匡夏宾馆——月照松林(黄山松,松门别墅)——回龙路——黄龙寺——三宝树——庐山会址——毛泽东诗词纪念园——庐山博物馆——芦林湖——含鄱口——植物园——东谷别墅群——美庐——匡夏宾馆。关于庐山的旅游景点的综合实习,了解了庐山文化,历史与建筑对景点的重要性。8月21日:匡夏宾馆——小天池——大天池——庐山北门——九江浔阳楼——九江大桥——琵琶亭——甘棠湖(点将台,烟水亭)——沙河(庐山站)对九江旅游文化有了新的认识与补充

(三)参观庐山各个景观,分析庐山文化的旅游价值

一、庐山的自然风景资源

从第一天开始我们便体会到庐山的自然之美,从如琴湖到锦绣谷,

2 从含鄱口到小天池,从牯岭到花径,自然风光无比的美好,简直是预言都无法言喻的。各种各样的景观,丰富茂盛的植物,如黄山松、直条型扁柏、马挂木、化香树、落叶阔叶树金、钱松、小叶柏了树、灯台树、大花金鸡菊、胡桐树、红豆杉、柳杉和冷杉。应有尽有。而且植物都是具有历史的。特别的让人惊讶。如三宝树两棵柳杉,一棵银杏,都是具有几百年的历史的了。这些自然资源都是庐山的宝贵财富,当初我们刚到庐山看到满山的枫叶时一直在感叹,相信很多旅客也和我们一样,庐山就像是一阁氧吧,绿化非常好,真是令人向往的地方.

二、庐山的宗教文化资源

我们在美庐,在黄龙寺,在牯岭街,在三宝树,在东谷别墅,都可以体会到宗教对庐山的影响力。庐山宗教的分布,无论是时间历史分布,还是宗教种类分布,在所有的宗教名山中都是名列前茅的。时间上可以追溯到公元386 年,可谓源远流长,宗教种类有佛教、道教、基督教(新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而在庐山独特的宗教文化中,影响比较大的是佛教文化,其次是道教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特别是英国传教士李德立在此建立了很多相关的建筑.在参观各种不同别墅,教堂及建筑时我们可以感受到。庐山也是中西文化最早的交汇处之一。这次实习过程中参观过的很多建筑都是那时候留下来的。

三、庐山的历史,名人文化资源

没去庐山前,从网上查过到中国田园诗的开创者、大思想家陶渊明,是庐山人。公元418年,他在庐山写的《桃花源记并诗》,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谢灵运,中国第一个山水画家顾恺之,中国第一个山

3 水画理论家宗炳,有“书圣”之称的书法家王羲之,都在庐山进行了学术研究或艺术创作。在参观过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些名人所说的那种庐山美。如面如小提琴的如琴湖,还有美丽的芦林湖。看得我们惊呼声一波接一波。

而最特别的是,我们参观的别墅群,也是就有历史意义的。据资料,自1895年起,庐山有英、俄、美、法等二十余国建造的别墅群,庐山成了中外著名的避暑胜地。同时,庐山出现了大量的外国教堂、银行、商店、学校、医院,以及市政议会等,庐山成为西方文化影响中国腹地的独特代表。最特别,最重要的人物就是李德立了,他对于庐山风景区的贡献是最大的了。

在参观庐山博物馆和庐山会议旧址过程中,我们从不同的物质,不同的文献,图片,资料中,可以知道.庐山会议旧址位于牯岭东谷掷笔峰麓,风景优美。1959年中国共产党八届八中全会,1961年中央工作会议和1970年九届二中全会均在此召开。现在,这里已辟为庐山会议纪念馆。里面保存着当年许多珍贵的实物、照片、材料和根据纪录片制作的录相片,供游人观看。位于会址和大厦中间的就是庐山图书馆。庐山博物馆位于芦林湖畔,那是毛泽东在庐山期间曾住过的地方,人称芦林别墅。1984年改成博物馆馆址。解放前庐山各栋中外别墅中的精品、陈列品和历史文物是馆藏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博物馆的展品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五百罗汉图》。还有博物馆内展出历代名瓷中的精品,非常精美。此外,馆中还藏有青铜器、陶器、工 4 艺品、金石篆刻、历代钱币等藏品,其中也有许多是难得的珍品。都是具有很大的观赏价值的。

还有少不了提的便是烟水亭和浔阳楼了,都是因为名人而出名的,当然那里的风景也非常的令人惊叹的。烟水亭据说是根据北宋寓“山光水色薄笼烟”之意改为“烟水亭”。由于相传周瑜练水军时曾在此点将,故又称“周瑜点将台”。浔阳楼因九江古称浔阳而得名,浔阳楼自唐代至清代沿存,且颇具规模。庐山和中国历史,特别是现代历史紧密相连。它与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思想、信仰、事件和人物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四、庐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庐山以自然景观为背景,以人文景观为内容,构成人文景观融合、主体和客体和谐、岭泉云石交相辉映、江湖山岳浑然一体的完整的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美丽的如琴湖,芦林湖,小天池,含鄱口等,让我们一路上都在惊呼,尖叫。忍不住停下脚步拍照。如我们参观的著名的花径,从公路旁的的法国梧桐到顺路可见的冰川遗迹,再到著名的诗句让我们人忍不一看再看据说唐代诗人白居易登庐山时,山下桃花已谢,而这里的桃花却正值怒放,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大林寺桃花》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现在很多人去庐山旅游就是为了体会这种感觉.而且我们在参观的过程中一路都有提及.庐山的历史由来已久.连我们住的宾馆都历史悠久。匡夏宾馆,是庐山最早居住的子孙创建的。庐山是有这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辅相成而出名的。还有我国著名的的亚

5 热带高山植物园,风景美丽得让你流连忘返。 现代化旅游资源

我们最后一站去到了九江,九江的步行街,挺繁华的。是又一具有开发意义的景点之一。还有九江大桥,虽然没有下去看,但经过途中可以感受到它的绵长。

庐山的冰川地貌是又一重要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各地的地理学家,学者来考察,研究.就像我们在参观过程中所看到的冰川遗迹都是非常具有历史的.如小天池附近的冰川遗迹,还有在博物馆里有关一冰川遗迹的展览都是庐山的又一旅游资源.各种旅游资源形成的原因:它地处江西省北部,东偎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雄奇险秀,刚柔并济,形成了世所罕见的壮丽景观。历史造就此山,文化孕育此山,名人喜爱此山,世人赞美此山。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数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蕴育了庐山无比丰厚的内涵,使她不仅风光秀丽,更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从司马迁,到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朱熹、康有为、胡适、郭沫若等1500余位文坛巨匠登临庐山,留下4000余首诗词歌赋的文化名山的确立;从慧远始建东林寺,开创\"净土法门\",到集佛、道、天主、基督、伊斯兰教于一身的宗教圣地的形成;从朱熹重建白鹿洞书院弘扬\"理学\",到教育丰碑的构建;从\"借得名山避世哗\"的隐居之庐,到上世纪初世界25个国家风格的庐山别墅群的兴建;从胡先骕创建中国第一个亚热带山地植物园,到李

6 四光\"第四纪冰川\"学说的创立;从上世纪中叶,庐山成为国民政府的\"夏都\",到庐山作为政治名山地位的确立……庐山的历史遗迹,代表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处处闪烁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光华,充分展示了庐山极高的历史、文化、科学和美学价值。

实习结果:我们更了解旅游资源的重要性,对今后旅游开发知识方面有了更好的补充。我们对旅游资源与旅游文化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对我们学习旅游文化学有更好的侧面反映,让我们从实际中学习到东西。让我们了解历史文化对一个景点的重要性。这次实习不仅让我们了解历史文化对景区开发的重要性还填补我们在地理知识方面的缺憾,还促进我们同学间的感情,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以后在参观景点时会懂得挖掘一些更深一层次的东西。由于天气,我们没能感受到庐山那种雾气的美,那句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有点遗憾感。

实习过程总存在的问题:资料准备不充分,实习过程中虽然很积极,但多数都没有做足记录,特别是老师讲解过程中,很多人因为见到景点,就忘了记笔记。

建议:今后实习前应做好充足的知识准备,在实习过程中应该认真投入到听讲中。做好自身工作。在实习过程多参观,多独立。对今后我们的生活和旅游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比如我们去参观一个地方。不会像平常人一样,只是走马观花,我们会看到更深一层次的东西。比如说我们会分析这种景观的类型,成因等。

第11篇: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

一.庐山地理概况

中国江西省北部名山,位于九江县以南,星子县以西。庐山,是江西首屈一指的名山,位于东经115°52′~116°8′,北纬29°26′~29°41′。雄踞于江西省北部,紧靠九江市区南端的莲花镇附近。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主峰——大汉阳峰[1],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庐山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昆虫2000余种,鸟类170余种,兽类37种。山麓鄱阳湖候鸟保护区,是“鹤的王国”,有世界最大的白鹤群,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座万里长城”。庐山虽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但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夏季凉爽,7月平均气温21.9℃。江湖水气郁结,云海弥漫,年平均雾日191天,有“不识庐山真面目”之称。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二.实习路线和观察点概述 2012年6月18日 天气:小雨转阴

路线:旅馆→芦林湖→庐山博物馆→黄龙寺→黄龙潭→乌龙潭

芦林湖 坐标为N29°33′10.7″ E115°58′04.4″ 高度为 982m 芦林湖是庐山中明显的冰川地貌,是冰川地貌中冰斗凹地积水而成的冰斗湖。这里是一个典型的冰窖,是当年庐山最大的屯积冰雪的谷地。在这里,指导老师讲解了罗盘和GPS的使用方法。

庐山博物馆 我们先参观了博物馆里的一些景观,然后跟着当地的导游了解了庐山的一些人文地理,接着指导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庐山的总体地貌。

黄龙寺 坐标为N29°33′14.97″ E115°57′37.45″

在黄龙寺前面是三宝树,三棵参天古树凌空耸立,二棵是柳杉,树龄600余年,一棵为银杏,树龄1600年,主干数人合抱不拢,形同宝塔。

黄龙潭 坐标为N29°33′13.1″ E115°57′35.8″ 高度为873m 黄龙潭幽深静谧,古木掩映的峡谷间,一道溪涧穿绕石垒而下,银色瀑布冲击成暗绿色的深潭 。

乌龙潭 坐标为N29°33′16.7″ E115°57′39.4″ 高度为875m 乌龙潭原由三个大小不一的潭渊组成 ,至今,只见一潭。潭水分五股从巨石隙缝中飞扬而下,短而有力,象是一把银锻的竖琴,在日夜拨动着琴弦。

2012年6月19日 天气:晴 路线:旅馆→电站大坝→大天池→龙首崖→仙人洞→如琴湖→庐山中学门口→险峰→狮子口→天桥→街心花园

电站大坝 坐标为N29°33′13.9″ E115°57′17.9″ 高度为803m 电站大坝下面是流水地貌,V型谷

大天池 坐标为N29°33′37.1″ E115°57′03.7″ 高度为875m 大天池为地下泉渗透,不竭不溢。

龙首崖

坐标为N29°33′33.9″ E115°56′58.6″ 高度为824m 大天池西南侧一崖拔地千尺,下临绝壑,孤悬空中宛如苍龙昂首,飞舞天外,这就是著名景点“龙首崖”。游客若从悬崖左边的石亭中观看,龙首崖悬壁峭立,一石横亘其上,恰似苍龙昂首。崖下扎根石隙的几棵虬松在微风吹拂下,恰似龙须飘飞。

仙人洞 坐标为N29°33′57.0″ E115°57′31.1″ 高度为954m 仙人洞为庐山著名景点之一。位于锦绣谷的南端,有参差如手的“佛手岩”。在佛手岩的覆盖下,一洞中开为仙人洞。洞高、深各约10米,幽深处有清泉下滴,称“一滴泉”。洞壁有“洞天玉液”等石刻题词。洞中央“纯阳殿”内置吕洞宾石像,传说八仙中的剑仙在此修道成仙。

如琴湖 坐标为N29°34′05.8″ E115°57′50.4″ 高度为1020m 如琴湖本事存冰处,在湖边有一块大岩石,有冰川擦痕。

庐山中学 坐标为N29°34′13.1″ E115°58′21.1″ 高度为1040m 在庐山中学门口有一块飞来石,是冰川深砾。

险峰 坐标为N29°34′09.7″ E115°57′43.5″ 高度为998m 对面是单面山,岩层倾向相同,背斜核部,张性节理崩塌。

狮子口 坐标为N29°34′10.8″ E115°57′49.0″ 高度为1000m 观察对面山体如一头狮子的头部。

天桥 坐标为N29°33′10.1″ E115°57′50.9″ 高度为1010m 天桥的形成成因同龙首崖,河流的袭夺现象。

街心花园 坐标为N29°34′22.2″ E115°58′49.9″ 高度为1110m 街心花园属于峡谷地貌。 2012年6月20日 天气:晴

路线:旅馆→含鄱口→植物园

含鄱口 坐标为N29°32′46.28″ E115°58′51.8″ 高度为1120m 含鄱口海拔1286米,含鄱岭和对面的汉阳峰之间形成一个巨大壑口,大有一口汲尽山麓的鄱阳湖水之势,故得名。在山上有一山峰,其中侧面有花岗岩球状分化石,岩石层剥落。

植物园 从含鄱口沿石阶而下走数百米即抵植物园大门。是我国著名的亚热带高山植物园,创建于1934年,面积3平方公里。是中国最早的植物园之一,长江中下游地区植物物种迁地保存的重要基地。已收集国内外植物标本10万余种,引种驯化3400多种。称为“活化石”的我国水杉,繁殖万株。植物园不仅是科研基地,且为风景胜地,按照植物自然群落,不同生态,分成11个展区,供游客鉴赏。园中有休息厅,林荫下设石凳石桌,供游人休憩。 2012年6月21日 天气:晴

路线:旅馆→三叠泉→旅馆

三叠泉

三叠泉位于五老峰下部,飞瀑流经的峭壁有三级,溪水分三叠泉飞泻而下,落差共155米,极为壮观,撼人魂魄。 三叠泉每叠各具特色。一叠直垂,水从20多米的巅萁背上一倾而下;二叠弯曲,直入潭中。“上级如飘雪拖练,中级如碎玉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 站在第三叠抬头仰望,三叠泉抛珠溅玉,宛如白鹭千片,上下争飞;又如百副冰绡,抖腾长空,万斛明珠,九天飞洒。如果是暮春初夏多雨季节,飞瀑如发怒的玉龙,冲破青天,凌空飞下,雷声轰鸣,令人叹为观之。

2012年 6月22日 天气:雨

路线:旅馆→小天池→学校

小天池 小天池位于庐山牯岭北面,池中之水置于高山而终年不溢不涸。池后山脊上,屹立着一座白塔似的喇嘛塔。塔建于1936年。 小天池山对面还有一怪石,远望似一雄鹰伸颈欲鸣。鹰首有巨石叠就,一石伸出鹰嘴崖,石缝中绿树芳草婆娑似羽毛,名鹞鹰嘴。 三.庐山地质特征

庐山主要由震旦纪及前震旦纪地层组成,山体中部出露最宽向东北部和西部收敛,以九奇峰,仰天坪一节为界,庐山地层分为南、北两部。南部主要由出露前震旦纪双桥山群,庐山最高峰汉阳峰为前震旦纪喷出交流纹岩组成,因受风化,故呈圆浑状,北部出露震旦系统南沱组。 庐山的山体整体多表现为单面山 ,岩层多为倾斜岩层,其层面与水平面的交角在10°~85°间,走向多为东北——西南走向 。

庐山的岩石主要有两种类型:沉积岩和变质岩。

1、沉积岩:沉积岩主要有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沙砾岩、砾岩、石灰岩、页岩和凝灰岩。其中,砾岩最为常见。在环湖路的芦林冰碛泥剖面中,砾岩居多,大小混杂,但磨圆度均较好。其构造有层理构造和层面构造,主要受河流和风力作用影响而形成。

2、变质岩:庐山的变质岩主要由沉积岩经过区域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片岩、片麻岩、角闪岩等,片岩居多。其结构有等粒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等,构造多为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块状构造,特点是呈块型或片型,片岩层理分明。

庐山内的褶曲,有背斜及向斜两列,排列由北向南是:大马颈—虎背岭背斜;牯岭向斜;大月山背斜;三叠泉向斜。不论背斜或向斜均作NE走向。它们奠定了庐山的地质基础。

主要断层有二组,其中一组NE走向的有:莲花洞正断层;好汉坡正断层;大月山正断层;庐山垄正断层;红石崖逆断层;温泉正断层。另一组NW走向的有:息肩亭逆断层;九奇峰逆断层;仰天坪正断层。 其中最主要的有二列:即北侧的莲花洞正断层和南侧的温泉正断层。二者将庐山包围,成为庐山断裂上升的主要机制。

外动力地质作用是指大气、水和生物在太阳能、重力能的影响下产生的动力对地球表层所进行的各种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类型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庐山的形成经历了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山体也由时代不同的岩石组成。它是一座崛起于平地的巍峨的孤立形山系。但是在上升之前它曾经也经历过了沉降的过程。

大约在10—23亿年前,即前震旦纪——二叠纪时,本区处于浅海至滨海环境,并发生缓慢的沉降,沉积物厚达5000米,沉积岩层有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沙砾岩、砾岩、石灰岩、页岩和凝灰岩等。当然在总的沉降过程中,也有几次的上升,过程如下:前震旦纪——吕梁运动上升为陆地,——后下沉——晚奥陶世上升——后下沉——志留纪末至泥盆纪早期上升(加里东运动)——泥盆纪中期至二叠纪下沉。

中生代燕山运动时,从上二叠纪至白垩纪庐山发生断裂上升而成为陆地——晚白垩纪庐山周围断裂下沉接受沉积,沉积物厚达数百米——第三纪历史地区微弱上升——第四纪直到现在强烈上升,并使庐山成为断块山,山体受到剥蚀,但是庐山周围相对下沉,而且产生鄱阳湖。庐山断裂上升量最大是在山体的中南部,向东北方是西南方递减,所以庐山的高度也同样中南部喂最高。

庐山的雏形主要是在中生代燕山期形成,组成庐山的地层由沉积到剥蚀。庐山的构造、岩性和新构造运动对山体及次一级地貌的形成起着控制作用。主要构造为东北——西南方向即褶曲的延伸方向,受来自西北——东南的挤压力。完成后,内力作用见效,外力作用增强,从燕山运动到新构造运动,主要受外力作用,既破坏又建设。庐山大致从九奇峰——仰天坪一线为界,分为南北两段。九奇峰一带发育一系列逆掩断层,同时又受岩性影响,在地貌上出现奇峰林立,谷岭相对的现象。庐山北部以褶曲构造为主要特征。 四.庐山地貌特征

庐山地区构造复杂,形迹清晰,主要有北东、北北东、北西向构造。庐山山体的构造地貌,总体上为次生构造地貌。按照构造地貌类型和空间规模,可以分为:断块山、褶曲构造地貌、断层谷地貌、节理构造地貌四种。 断块山:从整体山看,庐山是一个地垒式的断块山。庐山的东南侧为温泉大断裂,西北侧为莲花洞大断裂,此二者构成了庐山的两条边界大断裂。第四纪以来,庐山主要沿着两条边界断裂大量抬升。山体受两侧大断裂的控制。总体走向呈东北—西南向延伸,与大断裂走向相一致。由于边界断裂分别向东北方向和西南方向收敛,因此,庐山山体在平面上呈中间宽两头尖的纺锤形。两条边界大断裂均表现为正断层,庐山主体以山体一侧为下盘相对上升,从而形成地垒式断块山,边界大断裂附近则形成陡峭的山崖陡坡。

庐山山体抬升量以中部为最,向东北方向和西南方向递减。 断块山由于两侧的边界断裂分别是由一系列的断层组成,在其控制下山体呈阶梯状发育的特点。

褶曲构造地貌:以庐山中部的九奇峰断裂为界,庐山山体可分为南北两段。褶曲构造地貌主要发育于庐山北段。庐山北段的地貌形态主要受复背斜构造控制,以震旦系下统南沱组地层为主,形成三个背斜和两个向斜,即从西北往东南分别是虎背岭背斜、东谷向斜、大月山背斜、三叠泉向斜和五老峰背斜等褶曲构造。受这“三背两向”构造的控制,加之地层间岩性变化造成差异侵蚀发育了多条近于平行展布的次成山岭和次成谷底,从而形成了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地貌特征。

背斜山与单斜山:

背斜山:大月山背斜形成于庐山北部地区的最高峰岭——大月山(1453m),背斜发育典型,形态完整,出露的地层主要是南沱组下部的石英砂岩和含砾石英砂岩。大月山背斜由大月山背斜的核部构成;由于受背斜构造的控制,山体大致呈北东—南西向延伸;因中部上升量最大,故该背斜山分别向北东—南西端倾伏。单斜山:虎背岭背斜、五老峰背斜与大月山背斜的地质特征基本一致。虎背岭—大马颈一带的山体,主要是受虎背岭背斜控制形成,出露地层也是南沱组下部的石英砂岩和含砾石英砂岩,但是后来受莲花洞边界断裂的影响和剪刀峡谷底的切割,背斜山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山体的东北段大华山一带,虎背岭、喇嘛塔一带则被切割、侵蚀发育成单斜山地貌;与此相类似,五老峰背斜受温泉断裂带抬升山体侵蚀后退以及白鹤涧谷底切割的影响,其东南翼被错开断落,从而在五老峰—梭子岗一带发育形成庐山最典型的单斜山地貌,山体呈北东—南西、近东西向展布。

向斜谷

庐山北部发育了两列典型的向斜谷,为东谷-王家坡谷地和青莲寺谷地。东谷—王家坡向斜谷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因受剪刀峡断层错动的影响,在日照峰一代隆起,导致王家坡向斜谷和东谷向斜谷分别向东北、西南倾斜。东谷向斜核部主要由南沱组上部长石石英砂岩和凝灰岩组成,岩性松软,易受侵蚀,故保留的地层较薄;而王家坡向斜谷南沱组上部地层已被剥蚀而光,出露的是南沱组中部的地层。东谷向斜谷在乌龙潭以上发育较好,而向西南牧马场—碧云庵一带受到次一级河谷切割发育不明显,局部甚至出现地形倒置形成向斜山。青莲寺谷地是受三叠泉向斜控制形成的向斜谷。

次成山与次成谷

在背斜构造的翼部,相间出露石英砂岩组和长石石英砂岩组,在这个基础上发育了次成山和次成谷。

在大月山背斜两翼岩性相对软弱的南沱组中部之下段长石石英砂岩出露的地方,分别形成大校场和七里冲两个次成谷。而在有相对坚硬的南沱组中部之上段石英砂岩和砂砾岩出露的女儿城和蚱蜢岭则形成次成山脊。在虎背岭背斜与东谷向斜之间,则发育了与大校场、女儿城位置相对称的西谷次成谷和牯牛岭次成山。这些次成山和次成谷均具有两侧坡倾斜不对称的特点。

断层谷地貌:庐山沟谷主要有三种形成模式:一是向斜形成的向斜谷,二是岩性软弱易侵蚀形成的沟谷,三是沿断裂、节理密集带侵蚀形成的沟谷。

其中,以剪刀峡发育比较典型。该谷地主要受剪刀峡断裂控制。草地坡与牯牛岭、大马颈与虎背岭走向一致,可推断出它们原本相连,但是由于右旋平移断层的作用,发生错动,从而形成了剪刀峡。 节理构造地貌:节理构造地貌的发育主要受不同节理组合和构造部位控制。在背斜核部发育纵张节理和X节理,节理切裂近水平的硬岩层,局部发生岩块崩落而在陡坡上,形成凸出的岩块以及凹陷的“洞”或“穴”,如仙人洞。而自背斜核部的某些部位,因纵张节理发育密集,尽管有坚硬岩层保护,也会被不断剥蚀侵蚀形成地形倒置现象,如芦林湖。如近水平岩层受多组节理切割,岩块周围被侵蚀崩塌中部剩余部分形成“塔状”地貌,如我们观察到的虎背岭的核部。在与褶皱构造现象垂直的横张节理密集带部位,因破碎易遭侵蚀常发育横截背斜山或次成山的小河谷,如汉口峡等。三叠泉也是主要因为受横向节理密集带控制而发育形成的大型嶂谷或峡谷。著名的锦绣谷主要是沿虎背岭背斜核部的斜交节理形成的。

岩石地貌

庐山北部地区特殊的地貌不仅仅是褶曲地貌的作用,软硬相间的岩性地层组合则为外力侵蚀提供了条件,最终形成岭谷相间、近乎平行展布的空间。以下为庐山地区著名的岩石地貌景观:

仙人洞:仙人洞位于虎背岭背斜核部,岩层产状近水平,岩性为含砾石英砂岩夹千枚岩,比较软弱,有利于岩石的风化、侵蚀和崩塌,形成最初的岩洞,后又加上人为的作用最终形成。

天桥: 可清楚看到河流循断裂或岩层垂直节理发育,流水强烈下切侵蚀,谷坡近于直立,形成嶂谷。由于这里的岩层产状近于水平,节理发育,下面的岩层受到河流侵蚀、崩塌,上面的岩层则横空伸出,看起来似一天然石桥,称为“天桥”。秀峰: 秀峰位于汉阳峰东南4km左右,由香炉峰等尖削成簇的群峰构成,峡谷深邃、瀑布高悬、山峰陡直而秀丽。秀峰的成因主要有三类:岩性:以变质岩为主,背面为云母片岩,易被风化剥蚀,形成山脊线上的凹缺,而正面的主题则是以混合岩化的片麻岩垂直节理,比较陡直构造:北东—南西的温泉大断裂为阶梯状的断层涯带,不等量抬升,造成山峰参差不齐,略呈阶梯状分布。流水切割侵蚀:源于汉阳峰的河川沟谷汇集于此,强烈下切,造成阶梯状分段的瀑布与成串的壶穴。

流水地貌

庐山自第三纪形成夷平面及之后新构造运动切割抬升以来,遭受了长期的流水作用,不同地带形成了不同的流水地貌类型和特征。 宽谷与峡谷

庐山的河谷形态自山上到山下,在不同地段有不同的特点。就庐山本身的河谷而言,可分为四段:上段表现为宽谷,中段为宽谷中套有V型谷,下段表现为峡谷,出山麓段大部分为深宽谷,个别为峡谷。上段与中段之间形成裂点。宽谷(U形谷)多适应地质构造,与地层或构造线走向一直,谷地形态一般谷地宽浅谷坡平缓,代表河谷发育的老年阶段,属于庐山抬升前的老谷地;峡谷(V形谷)谷地深切,谷坡陡峭,有的成阶梯状,发育多级裂点和瀑布,代表河谷的幼年和青年期;谷中谷表现形态是宽谷中嵌套发育V形谷,代表了河谷从幼年像青年发育的过程。

在望江亭我们具体观察了剪刀峡的发育情况,剪刀峡从北向南依次为宽谷—V形谷—大V形谷—谷中谷,其中在宽谷和V形谷之间存在一个裂点,说明庐山在此发生抬升。

裂点:庐山地区的裂点根据成因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为旋回裂点,二是构造裂点,三是岩性裂点。

旋回裂点是由于庐山第四纪山体抬升,山麓河流的基准面相对下降,山间河流复活溯源侵蚀河床下切形成的。如大校场谷地裂点。构造裂点是河谷下切中遇到横截河谷的断裂或节理密集带造成的裂点,由于此种裂点波折落差大常形成瀑布叠水。如三叠泉瀑布、王家坡瀑布等等。岩性裂点则是由于河谷上下段的岩性软硬不同形成的,也可以形成叠水瀑布,如秀峰的龙潭瀑布等。 河流袭夺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众多的河流袭夺的现象,主要有汉口峡、如琴湖、芦林湖等地。河流袭夺六大要素:被夺河,袭夺弯,袭夺河,反向河,断头河以及风口。且在风口处常常存在棕红色网纹泥。庐山地区一般是流向东南或西北的河流袭夺流向东北或西南的河流,并使水系发生变化,变平行水系为格网状的水系。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庐山山体抬升之前,地面发育已处于成熟阶段,河谷循较弱岩层发育,故流向呈东北或西南向;当山体大量抬升,流向东南或西北的河流由于流路短、比降大,再加上沿断裂或垂直节理发育,下切、溯源侵蚀强烈而迅速,以致袭夺东北或西南流向的河流。 阶地地貌

峡谷中第一级平台不发育或已破坏,宽谷中第一级平台不明显,在峡谷和宽谷中一般只存在第

二、三级平台,但在峡谷与宽谷的过渡地段发育了第一级平台,如东谷的下段形成V字形谷地,两侧残留有第一级平台。冰川地貌

1、冰蚀地貌 (1)、冰斗:大坳冰斗等。 (2)、冰川谷:大校场等。 (3)、羊背石:如琴湖旁的羊背石。 (4)、冰窖:东谷等。

2、冰碛地貌

(1)、终碛垄:如花寺内。

(2)、侧碛:如裁缝岭侧碛。

(3)、漂砾:如西谷的“飞来石”。

鄱阳湖形成过程:鄱阳湖区第三纪时是一巨大盆地。喜马拉雅运动时,西侧断裂上升为庐山,东侧陷落为鄱阳湖入江水道。第四纪时,今鄱阳湖区再度下沉。距今六七千年前的全新世冰后期海浸时,沿江平原洼地和鄱阳湖区潴水成湖即古彭蠡泽。古长江在今长江以北鄂、皖两省的龙感湖、大官湖一带穿泽东下。古赣江纳江西诸水,经湖口沿今长江东流,在彭泽以下汇入古长江。此后,长江南移夺赣江古道,彭蠡泽淤积。长江分泽为南、北两水域,北部水域为今湖北、安徽间诸湖泊,南部水域即鄱阳湖。 鄱阳湖的湖泊水位变化很大,在低水位时,湖岬部分出露沿湖蚀崖分布的狭长型湖滩;在高水位时,湖湾部分的换会受到湖浪的侵蚀发育低矮的湖蚀崖。有时湖蚀崖被水冲开,剩余的部分矗立在湖边形成湖蚀长江九江段河流地貌 张家洲的形成:张家洲位于下游分汊河床处,形成原因主要是受鄱阳湖湖水的顶托,使江水减速,泥沙沉积形成。此外,还有部分人为原因。九江98年长江溃口:此岸段位于长江的凹岸,长期以来受到凹岸主泓线的冲刷侵蚀,岸线不断南移,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柱。这些湖蚀柱主要是由坚硬的基岩或质地坚硬的网纹红土构成。

五.气候、土壤、植被和地下水特征 庐山是一座中山,地处我国亚热带东部湿润季风区域。共可以划分出8种气候类型,分别是:

东亚季风气候 庐山地处我国东部地区,受到东亚大气环流以及东部海域气流影响和控制,冬季低温、寒冷、干燥、少雨,夏季高温、湿润、多雨。 中亚季风气候 水平气候带按照地表热量的水平分布差异,分为了热带、亚热带、暖温带等气候带。我国通常采用日平均温度≥10℃持续期间累计值(∑t)-活动积温来确定。庐山东南山麓与西北山麓的∑t≥10℃分别为5450.6℃和5399.8℃,属于亚热带气候带。此处冬季为气温低、降水少的干冷天气,夏季为高温、降水多的湿润天气,风向随季节转换现象明显,为湿润的东亚季风气候控制区。

山地气候 庐山平均海拔1000m左右,从山麓到山顶,随山地海拔高度增大,各气候要素垂直变化明显,形成在东亚季风气候下控制,由600-800m以下中亚热带,,渐变成900-1100m以下山地暖温带气候,900-1100m以上山地温带气候,三个不同气候带组成的山地垂直气候带谱。山地气候,主要表现在辐射、气温、降水、云雾、湿度、风等气候要素,随山地海拔高度的变化。

谷地气候: 庐山山地中的谷地,受周围山地的阻挡,谷内气流很难与其上自然大气交换,因此谷内气温较同海拔其他地方高,晚上冷空气下滑,气温又较同海拔其他地方低,谷地气温日变化、日较差大。例如,在黄龙寺一带本应为山地暖温带,却形成了中亚热带气候。

平原气候: 山麓区域的江西(九江、星子)一带平原地区,因广袤的一马平川大地,冷暖气流运移不受任何制约,加之运送水汽的众多河流水系和东部海域水汽的运输,使该平原地区具有春季春雨、初夏梅雨、盛夏酷暑、、秋爽干燥、冬季雨少的特点。 城市气候: 位于庐山西北坡的九江市受到城市格局的影响,形成了特殊的城市气候,比较典型的城市热岛现象,冬夏气温比平原其他地方高。

水域气候: 坐落于鄱阳湖边的星子县受到了水域对其气候的明显调节作用,出现了水域小气候现象。因此,星子夏季(迎风面)气温增高不明显,冬季(背风面)受山地作用,出现明显的焚风效应和水域的双重影响,本因增高的气温不明显。

其他气候(沙山气候): 沙山位于庐山东南麓鄱阳湖岸边的沙山,处于中亚热带气候带。本应郁郁葱葱,却为一片沙山、沙丘、沙滩。沙山处终年以偏北风为主,大风50-80天(4-6级),33-40天(8级以上)。沙山处年均温较星子县高,七月平均气温最高可达55℃,甚至更高绝对气温差异变化大。

庐山地区的土壤具有一定的垂直分布规律:基带的地带性土壤是红壤、黄壤,另外由于人为的作用,形成了适合耕作的水稻土;在海拔400m-900(800)m,由于气候温暖湿润,发育着一种具有明显富铝化特征的山地黄壤;在海拔900(800)m-1100(1200)m的区域,气候温暖湿润,发育着既有山地黄壤性质、又具有山地棕壤性质的山地黄棕壤;海拔1200以上的地区分布着山地棕壤;山地顶部由于气温低、风速大,草类易生长,形成了山地草甸土;局部洼地由于排水不良形成山地沼泽土。

红壤广泛分布于山麓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以及灌木草丛。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等残积和坡积物。土壤淋溶作用明显,大量营养物质(K、Na、Ca等)被淋溶,有机质较少,质地粘重,蓄水功能差,酸度大,植被根系生长困难,其特征课概括为 酸、瘦、单、板。

庐山地区的山地黄壤黄龙寺至芦林大桥一带为典型。由于局部小气候的影响,本应分布山地黄棕壤的地区却分布着山地黄壤。其母质是长石石英砂岩、凝灰质石英砂岩。山地黄壤呈酸性反应,土层湿润,相对与普通黄壤而言,其有机质比较丰富,表层全氮量高。

分布在庐山海拔800m-1200m区域内的各种母质上,母质主要是长石石英砂岩和以黄土为主的坡积物。山地黄棕壤粉砂粒含量较高,全剖面呈较强的酸性,反应其有机质含量较高,全氮含量也比红、黄壤高。

分布在海拔1200m以上的山地上,植被主要为落叶阔叶林,由于森林植被遭到破坏,目前大都为灌丛草类,母质主要为砂岩、板岩的坡积物,局部地区以风积物为主。山地棕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粘粒下移现象不甚明显,由于山地降水较多,物质有一定的淋溶,土壤呈微酸性反应,土壤代换性不高。

庐山处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缘,并且水热状况随山体高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形成了庐山垂直地带性植被的分异。下面叙述垂直带植被的主要种类组成: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基带):600——800m以下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乔木层代表树种有大叶栲、石栎、青冈栎、小叶青冈栎、樟以及甜槠等常绿乔木树种,灌木层代表植物有杨桐、厚皮香、油茶、马银花、天台乌药等种类。

山地暖温带常绿落叶阔叶林混交林:分布范围是南坡海拔800-1100m,北坡600-900m。乔木层代表有青冈栎、小叶青冈栎、甜槠、天竺桂等常绿乔木种类以及茅栗、化香、四照花、灯台树、枫香等落叶种类。灌木层代表种有柃木、马银花、天台乌药、杨桐、厚皮香、油茶、等常绿种类以及映山红、山胡椒、钓樟、蜡瓣花等落叶种类。

山地温带落叶林:分布在庐山南坡海拔1100m以上,北坡900m以上。乔木层代表有茅栗、四照花、灯台树等等,灌木层代表种有满山红、映山红、胡枝子等等。 植物园是我国著名的亚热带高山植物园,创建于1934年,面积3平方公里。是中国最早的植物园之一,长江中下游地区植物物种迁地保存的重要基地。已收集国内外植物标本10万余种,引种驯化3400多种。称为“活化石”的我国水杉,繁殖万株。植物园不仅是科研基地,且为风景胜地,按照植物自然群落,不同生态,分成11个展区,供游客鉴赏。园中有休息厅,林荫下设石凳石桌,供游人休憩。

六.总结与认识

这次庐山之行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天,但是我却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见识到了庐山的美景,而且还和同学们一起度过了非常快乐的时光。总结这次庐山的实习,虽然每天走很多路,很累,但在实践中验证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 充实的那种快乐值得我们付出那么多的汗水。在这次实习中,不仅知识得到充实巩固,而且 还学会了团队合作,互相帮助才能更好完成实习任务。 通过了此次庐山的野外实地实习,让我们对野外地质的考察和研究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对岩层研究的选取和岩层产状要素的测量,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基本上能熟练操作罗盘测量岩层产状要素,培养了实践的技能。对地貌形态也积累了很多感性材料,对我们今后更进一步地理解和把握地貌形态具有重大的意义,很好地起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同时,也开阔了我们的视野,锻炼提高了我们的野外实习能力。庐山是个旅游胜地,此次也让我们领略了名山的风光,感受了大自然的神奇,正所谓受益非浅。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此次实习安排的时间非常紧张,对一些地质地貌现象缺少相对深入的认识和研究。如对庐山河流袭夺地貌认识不清楚;对于庐山在第四纪是否出现过冰川地貌,获得的感性资料很少,仍缺乏认识和了解。最后,在这次实习过程中,要感谢带队的几位老师和辅导员,如果说同学们累,辛苦,老师更辛苦,走一样的路程,还要给同学们讲解,所以,老师你们辛苦了,很感谢你们。

第12篇:庐山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

1.理解基本的地质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通过简短的野外地质实习,巩固所学的《工程地质》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

2.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辨别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产生的时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等。

3.掌握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及冲刷形成河谷的过程。4.学习用用罗盘仪测定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5.培养我们遵守纪律、团结协作、艰苦努力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

实习要求

对常见的矿物和岩石的野外鉴别,地质构造的野外认识和构造的分析,岩性和地貌、流水地貌现象的认识和分析,风化作用、滑坡、地形与地貌发育规律等地质作用与地质现象,实际训练地质罗盘的使用。

指导教师:余巍伟

实习路线:含鄱口、牯岭镇、国家地质博物馆、三宝树、锦绣谷 庐山地质及气候概况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庐山是由断层作用形成,本身隆起,四周均陷落为丘陵、平原、湖泊,一高一低,悬崖峭壁大多为断层线经过,表现出高山谷深的地貌景象。庐山具有突出价值的地质地貌和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有世界地质公园之称。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庐山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昆虫2000余种,鸟类170余种,兽类37种。山麓鄱阳湖候鸟保护区,是“鹤的王国”,有

- 1大马颈倒转背斜、大月山背斜、五老峰背斜。两个向斜分别是:东谷—王家坡向斜、青莲寺向斜。因庐山正断层切过五老峰背斜南翼而足。它和秀峰、海会——带崖高1000米,向东北方递减,断层崖分2—3段,断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所谓五老峰就是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

庐山岩石的类型和特征

庐山的岩石主要有两种类型:成积岩和变质岩

1.沉积岩:沉积岩主要有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沙砾岩、石灰岩和页岩。其中,砾岩最为常见。在环湖路的芦林冰渣泥中,砾岩居多,大小混杂,但磨圆度均较好。其构造有层里构造和层面构造,主要受河流和风力作用的影响而形成。

2.变质岩,庐山的变质岩主要由沉积岩经过区域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石英岩、板岩、角闪岩等。其结构有等粒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等,构造多为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等,特点是呈块型或片型,片岩层理分明。

参观完庐山地质博物馆后,我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馆内的各种图文资料以及岩石标本对庐山的地质地貌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大家从博物馆出来继续向前步行,走进了弯曲的山路,漫步在茂密的森林中,耳畔环绕着婉转的鸟鸣,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觉十分舒服。最后我们来到了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黄龙寺。

- 34山谷中,1934年由中国科学家胡先骕、秦仁昌、陈封怀三位教授创建。是著名的亚高山植物园,也是中国第一座正规的、供植物科学研究的植物园。

从植物园出来时间已到7点,为了能及时迟到酒店喝到热腾腾的粥,吃到美味的肉包,鲜美的鸡蛋以及各种开胃的小菜,我们拦下一辆路过的空面包车赶回酒店。早饭过后,我们收拾好行李,在牯岭街上开始了购买庐山特产大行动。我带回了一些美味的石鱼还有茶饼给家人品尝。午饭过后,我们坐上了回南昌的大客,结束了三天愉快的旅程!

实习总结

通过了此次短暂的庐山的野外实地实习,不但让我们领略到了庐山的壮美景色,感受了大自然的神奇,还让我们对野外地质的考察和研究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对岩层的选取的产状要素的测量,让我们基本上能熟练操作和应用罗盘,培养了时间技能。同时对地貌形态也积累了不少的感性材料,对我们今后更进一步地理解和把握地貌形态具有重要意义,很好地起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同时也锻炼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进一步地了解,认识到了在学校学习的东西不仅局限于书本,还有很多需要自己去发掘,去寻找,去探索。

签名:

- 7 - 指导教师批阅:

成绩:

第13篇: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植物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调查庐山的植被的概况。 实习时间: 2008 年 7 月 2 日至 2008 年 7 月 11 日 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 实习内容:调查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 实习生: [一]、概况: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 115 度 52 分——116 度零 8 分,北纬 29 度 26 分——29 度 41 分,面积 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 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 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 面江临湖, 山高谷深, 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 年平均降水 1917 毫米,年平均雾日 191 天,年平均相对湿度 78%,每年 7 月——9 月平均温度 16.9 摄氏度,夏季极端 最高温度 32 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二]。实习情况: 实习时间:2008 年 7 月 2 日至 2008 年 7 月 11 日 实习内容:调查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 实习路线:7 月 3 日、4 日上午:沿山路认识沿途的植物并采集标本;下午:认识植物。 7 月 5 号:自己采集 50 种认得的植物 7 月 6 日: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含鄱口。沿途认识植物。 7 月 7 号:觅春园->花径->锦秀古->仙人洞->庐山猴谷->龙首崖->乌龙潭->石门 涧。 7 月 8 号:自己采集 100 种认识的植物辨认 7 月 9 号:五老峰。 7 月 10 号:考试

一、植物概况: 庐山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 76。6%。高等植物近3000 种,在美丽的庐山,更有集庐山植物景 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庐山植物园。庐山在自然植被上,由于它地处中亚热带,海拔 1400 多 米,属于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离海 700 公里左右,在植被分布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 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导致植物群落类型多种多样。 从大的方面来分,主要分为两部分:针叶林和阔叶林。 对于针叶林可见于日照松林和回龙路 1000 米处,而阔叶林又可分为:

1、常绿阔叶林:分布于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海拔一般为 700 米或 800 米以下,而南坡优于北坡。其 群落性质、类型、区系组成与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基本相似。植物群落主要由壳斗科、山茶科和樟科 等科的常绿阔叶林组成。

2、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海拔 1000 或 1100 米以上。地带性植被类型的落叶阔叶林,目前大片成林不多。

3、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布在海拔 700 或 800 至 1000 米(西

北坡)或 1100 米(东南坡), 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两种植被类型之间的过渡带。目前在黄龙潭、黄龙寺等地和沟谷陡坡处有天然 的次生林分布。

二、主要植物种类识别

1、紫萁科(薇科)(Osmundaceae) 紫薇—多年生草本,羽状复叶,小叶似菜刀型,分布于长江流域,为酸性士指示植物。

2、松科(Pinaceae) (1)黄山松—又称台湾松,常绿乔木,高达 20 余米,枝平展,干皮深灰色,裂成不规则的鳞状厚块片, 叶二针一束,稍直硬,暗绿色,球果卵形,长 5-6 厘米。在中亚热带地区海拔 700 米以上有分布。 (2)金钱松—落叶乔木,有长短枝之分。叶生于短枝,分布于浙江,安徽大别山,黄山,江西庐山,四川 万县等地,海拔 1300 米以下,喜生于光照充足,温暖多雨,土壤肥厚,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山区。 (3)雪松—常绿乔木,针叶 3cm 余长,在长枝上互生,在短枝上密生成丛生叶,银绿色,枝条平行伸出, 形体似塔形。原产喜马拉雅山海拔 3000 米以上,现各地引种栽培,是良好的绿化观赏树种之一。 (4)华山松—常绿乔木,小枝灰绿色。叶呈细长针状,无毛,五针一束,叶鞘早落,产滇,黔,鄂,川, 甘,陕,晋,豫等地海拔 1100-3300 米的气候温凉湿润,酸性土或钙质土地体中。 (5)马尾松—常绿乔木,叶细长柔软,呈长针形,二针一束生于枝端,形似马尾,针叶较柔细,翠绿色, 它喜生于酸性土,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海拔 1000 米以下。是华南荒山主要造林树种之一。

3、杉科(Taxodiaceae) (1)杉木—常绿乔木,树皮褐色,纵裂成长条片,枝条横展,枝稍端下垂。叶密集螺旋状排列在枝上,基 部常扭转,形成两列状,叶背中脉两边有白色气孔条,是中亚热带各山区重要造林用材树种。生存于土壤 肥厚,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 (2)柳杉—常绿乔木,针叶长 1 厘米左右,前端稍弯曲,螺旋状排列。分布于江南各省,浙江沿海为最 多。喜生于光照充足,温暖湿润的气候,以及酸性肥厚,排水良好的土壤。属观赏和绿化品种之一,尤在 路两侧。

4、柏科(Cupreaceae) (1)侧柏—常绿乔木,小枝直展,扁平,两面均为绿色,鳞叶前端微尖,为我国特产,适生于冷及暖湿气 候,碱性或微碱性土壤。 (2)日本扁柏—常绿乔木,鳞叶前端饨,原产日本,现在庐山海拔 1000 米以上有人工纯林。 另见植物名录

三、植被演替 植被演替是指某一地段上一个植物群落被另一个植物群落代替的过程。不论是地带性类型的群落,或是 发展中的群落,演替现象一直贯穿整个过程。不过,这种演替现象是渐变的,短时间内不能为人间直接观 察到。 庐山植被

被演替可分为两大形式:一种形式是,在人类的长期经济活动影响下,原始森林植被遭到破坏, 导致原生植被不同程度的消退,沦为各类次生林,次生灌丛,草丛等的逆行演替;另一类是,经过封山育林, 人工栽植以及合理开发利用野生植物资源等措施,使植物群落向着复生的方向演替,这就是利用植被本身 对环境条件改变引起植物群落的不断变化,使其朝着地带性顶级群落发展的顺向演替。山地植被的演替现 象,是与立地环境密切相关的。随着海拔的升高,气候,土壤产生垂直的变化,导致植被类型垂直分异。 因此,它们的演替系列也有差别。

四、开发利用: 庐山是我国中亚热带东部地区植物种类丰富、植被类型复杂、植被垂直带谱较完整的一座山地。许多 学者对庐山植被垂直分异进行过多方面的研究,但至今仍存在一些分歧。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山地海拔 1200 米以上的地段,其地带性植被的类型和植被垂直带的性质。这一地段,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自然 植被面目全非,除极少数地段有次生林分布,其余或沦为次生灌丛和草甸,或为黄山松林所代替,为正确 划分植被垂直带谱带来了许多困难。 “匡庐高起嶙峋,翠拥连峰倚断云”。庐山的秀美,离不开她那丰茂的植被,那暮春悦人心目的新绿,盛夏 如潮似梦的花云,金秋染尽层林的霜叶,严冬傲雪竞翠的青松。—庐山的茂密的山林植被,是庐山景色秀 丽、水源丰沛、气候凉爽的命脉所在,被作为庐山八大景观资源的重点之一,加于保护、加于开发。 五.实习感受 通过这 10 天左右的实习,让我学到了这一个学期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我们能够更近的走进自然,真 正看到我们在课堂上学到了却未亲身感受过它到底是什么样的植物,真正做到了课堂理论和课外实践的结 合。 另外,这次庐山实习,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也锻炼提高了我们的野外实习能力,在学习的同时,我们 也领会到了我们大自然的美丽。正所谓受益匪浅。 [三]、结束语: ——庐山的自然美景,孕育滋养了庐山丰富的历史文化,二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庐山 作为天下名山的独特的魅力。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庐山的世界性价值给予的评价:“庐 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与中华 民族精神与文化生活紧密相联的文化景观!”

第14篇: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07地理教育(2)班余静

实习目的:

1、为了贯彻课堂教学与野外实践相结合,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地理野外独立工作的能力。

2、为了能够初步掌握对一个地区自然地理进行综合调查分析的方法。

3、地貌:将地貌学课堂教学与野外实习相结合,认识有关第四纪堆积物的成因类型,初步分

析实习地区的地貌发育过程,初步培养野外认识和分析地貌现象的能力,以及地貌

野外基本工作方法。

4、植物:观察和了解实习地区的植被及其主要植物群落类型,了解植物群落与环境的相互关

系,认识植物群落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分布规律;识别本地区主要的一

些植物种类;调查样地的植物群落。

5、土壤:观察当地土壤类型,学会对土壤剖面的调查和分析。

实习时间:2008年5月11日——2008年5月16日

实习地点:江西庐山

实习内容:

1、地貌:通过实地的观察了解庐山的大概地貌特征,进而分析一些地貌的成因,如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冰川地貌。

2、地质:通过实地的观察了解庐山的地质构造。分析庐山的形成。

3、植物:辨认庐山地区植物以及采集植物标本和该地区的植被类型,拉植物样方并进行整理和

分类;对庐山地区的植物群落与环境进行基本调查和研究。

4、土壤:通过挖土壤剖面从土壤的成土因素方面分析庐山土壤种类。

实习路线:2008年5月12日:美庐——庐山会址——庐山大厦——大较场——庐山博物馆——芦林湖—

—电站大坝——大王峰阴坡观察土壤剖面——石门涧峡谷。

2008年5月13日:飞来石——如琴湖——锦绣谷——仙人洞——采集植物标本——圆佛殿—

—大天池——龙首崖。

2008年5月14日:含鄱口——植物园——五老峰——三叠泉

2008年5月15日:剪刀峡——望江亭——小天池

实习报告:

一、庐山概况

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南,东经 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长约29公里,宽约16公里,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耸立在鄱阳湖与长江之滨,以雄,奇,险,秀闻名。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庐山以“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1年3月又被批准为中国首批“国家地质公园”,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中国首批“国家地质公园”,是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圣地,宋代诗人苏轼曾发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慨!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庐山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 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昆虫2000余种,鸟类170余种,兽类37种。山麓鄱阳湖候鸟保护区,是“鹤的王国”,有世界最大的白鹤群,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座万里长城”。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二、庐山的地质概况

1、庐山的形成

庐山的形成经历了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山体也由时代不同的岩石组成。它是一座崛起于平地的巍峨的孤立形山系。但是在上升之前它曾经也经历过了沉降的过程。

大约在10—23亿年前,即前震旦纪——二叠纪时,本区处于浅海至滨海环境,并发生缓慢的沉降,沉积物厚达5000米,沉积岩层有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沙砾岩、砾岩、石灰岩、页岩和凝灰岩等。当然在总的沉降过程中,也有几次的上升,过程如下:前震旦纪——吕梁运动上升为陆地——后下沉——晚奥陶世上升——后下沉——志留纪末至泥盆纪早期上升(加里东运动)——泥盆纪中期至二叠纪下沉。 中生代燕山运动时,从上二叠纪至白垩纪庐山发生断裂上升而成为陆地——晚白垩纪庐山周围断裂下沉接受沉积,沉积物厚达数百米——第三纪历史地区微弱上升——第四纪直到现在强烈上升,并使庐山成为断块山,山体受到剥蚀,但是庐山周围相对下沉,而且产生鄱阳湖。庐山断裂上升量最大是在山体的中南部, 向东北方是西南方递减,所以庐山的高度也同样中南部最高。

2、庐山的地层

本区地层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庐山主要由震旦纪及前震旦纪地层组成,山体中部出露最宽向东北部和西部收敛,以九奇峰,仰天坪一节为界,庐山地层分为南、北两部。南部主要由出露前震旦纪双桥山群,庐山最高峰汉阳峰为前震旦纪喷出交流纹岩组成,因受风化,故呈圆浑状,北部出露震旦系统南沱 组。

3、庐山岩石的类型和特征

庐山的岩石主要有两种类型:沉积岩和变质岩。

(1)、沉积岩:沉积岩主要有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沙砾岩、砾岩、石灰岩、页岩和凝灰岩。其中,砾岩最为常见。在环湖路的芦林冰碛泥剖面中,砾岩居多,大小混杂,但磨圆度均较好。其构造有层理构造和层面构造,主要受河流和风力作用影响而形成。

(2)、变质岩:庐山的变质岩主要由沉积岩经过区域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片岩、片麻岩、角闪岩等,片岩居多。其结构有等粒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等,构造多为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块状构造,特点是呈块型或片型,片岩层理分明。

三、庐山的地貌

庐山是由北东——南西走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断块山,平面呈肾型,中部宽向东北是西南逐渐收窄。山体内的褶皱、断层、个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此外,还有尚在争论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

1、庐山的冰川地貌

庐山具有突出价值的地质、地貌和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十亿年前,庐山地区是浅海。中生代燕山运动,使庐山在2500万年前形成了一座独特的“地垒式断块山”。冰川地貌主要包括冰蚀地貌和冰碛地貌,这里我们主要去的是冰碛地貌:飞来石;以及冰蚀地貌:三逸乡冰窖,天桥冰溢口,锦绣谷冰川U形谷、含鄱岭冰川刃脊。

飞来石,为重叠石,属于冰桌,冰桌又称为冰台,是指在U形谷中或山麓地带聚集的巨大冰川漂砾横置于其它冰川漂砾之上的现象。西谷冰川U形谷中的冰桌,下部的巨大漂砾长8.9m、宽6.1m、高4.5m;上部的巨大漂砾长5.6m、宽4.5m、高2.9m。其位于庐山西谷上部,庐山中学附近。由于它的岩性与周围的岩石性质大相径庭,因此可以断定它是从别处通过某种作用搬运而来,才故名为飞来石。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将其称为冰桌,认为石第四纪冰川遗迹。但人们对此提出了很多疑问,其主要有三种观点:飞来石是泥石流搬运而来的呢,还是大月山发生山体崩塌搬运来的,还是第四纪冰川作用下遗留下来的?飞来石的底部为石英砂岩,其层里是岩石堆积而成的磨圆度较好,而顶部主要是石英片岩(变质岩),呈片麻状且有方向,表面有云母片;因两部分的岩性不同,可推测出两者形成的时间不同,又因在岩石上发现“丁”字擦痕和压抗这些冰川作用的关键证据。因冰川搬运能力相当的大,它能使上万吨的巨大岩石随冰川一起移动,因此能搬运300余吨的飞来石是不成问题的,故我同意飞来石是第四纪冰川作用下形成。三逸乡冰窖:冰窖是冰川的主要屯冰处,它是300-250万年,120-150万年,110-90万年,40-20万年四次冰期的屯冰之所,窖内坡势平缓,并堆积有40-20万年冰碛物泥砾层。 冰窖直径约1000m,深约80m,盆底海拔1050m。其北为月轮峰冰笕,南东为含鄱岭刃脊。

天桥冰溢口:位于西谷U形谷锦绣谷冰川U形谷之间,西谷中的冰流从天桥冰溢口流入锦绣谷,冰后期溢口侵蚀成一个天生石桥。

锦绣谷冰川U形谷:由大林峰与天池山交汇而成。因第四纪冰川作用,锦绣谷这块面向西南的山间凹地,经过冰川的反复刻切,形成了一个平底陡壁的山谷。

含鄱岭冰川刃脊:含鄱岭冰川刃脊如刀刃状,其延长方向近东西,既不与岩层走向一致,又不与任何一组裂隙面下行。北侧为三逸乡冰窖、南侧为太乙村冰坡。刃脊长1250m,高约120m,海拔1100m。北端的梭子岗刃脊是其外延部分。

芦林冰碛泥砾剖面:位于大校场冰川U形谷口的冰碛剖面,由黄棕色泥砾组成,最大砾石约3.5 m、大小混杂无分选,是4 0—2 0万年前庐山期冰川消融后的堆碛物,冰川漂砾与碎石混杂在一起。其中曾发现过冰川条痕石及熨斗石,都是冰川成因的有利证据。

剪刀峡:U形谷下套V形谷,认为冰后期U形谷受河流下切,山嘴交错,河床曲折,认为也是冰川谷,山麓地带有山丘,山丘外有水,认为是山体冰川终责堤。两列终责堤之间为冰水湖。构造学派认为此峡与锦绣谷发育一样,西北坡上切穿虎背岭形成崖口,此处至谷底700m,对面望江亭,在莲谷登山小道上有好汉坡。

2、庐山的流水地貌(河谷地貌)

发源于庐山的河流,主要是循软弱岩层和在地质构造发育,其流向主要是北东——南西,其次是横切构造的而较新发育的河流。它们流向大都于上述流向垂直。河谷的形态十分特殊,这就是上游宽谷,下游为峡谷,两者之间出现裂点和瀑布。流水地貌主要可以分为两部分:一种是宽谷,它包括东谷、西谷、仰天平、七里冲、大校场谷等;一种是峡谷,其主要包括石门涧、剪刀峡。两者之间夹着裂点和瀑布。这里主要介绍西谷和剪刀峡:

西谷,位于如琴湖湖口,海拔900-1100m发育在软弱岩层之上,于地质构造相适应,且与岩层走向一致,谷宽而浅,谷地内覆盖着第四纪堆积物,由地形中南向西北偏低。

宽谷和峡谷之间出现大裂点,表示第四纪庐山上升,河流重新下却和溯源侵蚀所成,如三叠泉裂点、天桥裂点、芦林桥裂点。其他小的裂点如乌龙潭等,它是受岩性和构造影响而成,与上升无关。

3、构造地貌--背斜,向斜,五老峰断层崖

由构造(褶皱和断层)所控制的山脊主要有5列,由南向北,高度逐渐降低,山脊之间为谷地,主要有4列,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北东——南西走向。

其中,褶皱构造主要有单面山、背斜山、向斜山等;

虎背岭单面山:它是虎背岭倒转背斜背翼断馅厚残留的南翼,成为单斜层及单面山。

五老峰单面山:它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断层陷落于山 南,平均高1358米

断层构造主要有:虎背岭断层崖地貌——它是因虎背岭北侧的莲花洞大断层把虎背岭错开,使北翼断落而称,该断层崖在石门洞和莲花洞一带高达1000米,向东北方和西南方降低,断层崖呈阶梯状,如好汉坡一带呈二级阶梯;五老峰断层崖地貌——因庐山正断层切过五老峰背斜南翼而呈。它在秀峰、海会一带崖高1000米,向东北方递减,断层崖亦分2~3段,断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所谓五老峰就是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

补充:

1)在第四纪时期,中国青藏高原强烈抬升,大陆东部包括庐山地区处于相对下降地区。但庐山本身又处于东部相对下降地区的局部隆升地区。在庐山地区,山体隆升的同时,古赣江却又渐渐下降,形成了鄱阳湖。鄱阳湖面积3960平方公里。它与庐山形成的湖光山色,是一种绝妙、独特的壮丽浩大的景观。庐山地区处于江南台北斜与扬子拗陷的交接地带,具有较大活动性岩浆活动较强,混合岩化作用明显,区内地层发育较齐全,构造较明显。

2)仙人洞 :仙人洞是震旦纪砂岩中的一个潜蚀洞。砂岩层面平缓,倾的劈理面,有一组陡且有一条小断层,流水沿断层及裂面潜蚀崩塌成洞。洞宽约4 m、深12 m,是道教活动圣地。我们看过锦秀谷之后,通过小路来到了仙人洞。听了老师的讲解后,我们对仙人洞有所了解:仙人洞是倾俯的背斜,形状象右手手掌倒扣下来,五个手指都很明显。它形成的原因有可能是:中间是石英片岩,比较软,容易风化,再加上人为的加工,就形成了中间的洞穴。外围是石英砂岩,比较硬,不容易风化。洞穴内还有泉水一滴一滴流下,这些泉水是裂隙式的。

四、庐山的水系及其演变

1、水系的形态:在构造影响下,河流流向与构造走向一致,两者相互平行,作北东—南西向,少数河流流向与构造垂直,作南东—北西向。

2、河流袭夺:河流袭夺的原因主要是庐山上升之前,山体内的河流已发育为成熟的老河谷阶段,即河流循软弱岩层发育和沿岩层走向流动。

(1)锦绣谷袭夺河:西谷原来由虎背岭南侧向南西流入石门涧,但在天桥附近被向北西流的锦秀谷袭夺。 证据:①、花径风口:风口段河谷是西谷自然延伸部分,谷内堆积物又与西谷相似,保持着棕红色——棕黄色砂砾层及棕红色网纹红土风化壳。②、天桥袭夺湾及裂点:在裂点(天桥)以上为宽谷(西谷),以下为峡谷(锦秀谷)。袭夺时代为晚更新世之后,理由是裂点上溯不远,西谷内由晚更新统棕黄色堆积物所覆盖的谷底未受明显的破坏。

(2)东谷支流袭夺河:该小河穿过女儿城山岭,袭夺了大校场河上游,使大校场河上游原来向西南流入芦林湖盆地,改为向西北流入东谷,造成汉口峡。

3、瀑布:由于溯源侵蚀作用,即流水向沟谷源头侵蚀,随着侵蚀作用不断加强,侵蚀面不断后退,转折点坡度变大,水流到次便会形成跌水,形成瀑布,如三叠泉瀑布、大口瀑布。

五、庐山的土壤

土壤类型及其属性是与成土的自然条件紧密相关的,人们通常把气候、母质、地形、生物和时间作为土壤发生发展的基本条件,即五大成土因素,庐山的土壤与上述成土条件相适应,具有多种多样的土壤类型。

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庐山沿着断裂上升为目前相对高度达1000~1400米的山地,为土壤垂直地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庐山在气候上处于中亚热带的北缘,这决定了本区植被土壤垂直带谱的性质;地貌和水文条件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影响到局部地区土壤发育的方向,形成某些非地带性的土壤。

庐山土壤的垂直分布:400米以下:红壤

400米—800米:山地黄壤

800米—1200米:山地黄棕壤

1200米以上:山地棕壤

少数排水不当的地方还有沼泽土分布

大王峰阴坡土壤剖面:枯枝落页层

腐殖质层:41cm

淋溶层:36cm

基岩:55cm

母质层

土壤松紧度:松软

含水量:大

土壤侵入体:碎石块

六、庐山的植被

这次我们植被考察主要是去了庐山植物园:植物园位于庐山东谷大月山和含鄱岭之间,海拔1000-1300米,是我国唯一的亚高山植物园,创建于1934年。庐山植物园以引种可驯化植物为主,开发利用亚热带山地野生植物资源,培育品种,是以植物联系农、林、园艺、药物和环保等的综合性研究机构,也是普及植物学知识的园地,面积30平方公里。园内设有杉柏区、树木区、岩石园、翠花园、温室区、沼泽植物区、苗圃、云雾茶园、猕猴桃引种区、药圃等。著名的庐山特产云雾茶及众多的观赏植物,均产于此。庐山植物园现已汇集国内外植物3400多种、储藏各种植物标本众多,与世界上 60多个国家近300个单

位,建立了种子交换等方面的关系。

庐山植被垂直带的基本特征:

1.常绿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是庐山植被的基带,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下,占有最大的垂直宽度和面积。常绿阔叶林是这一带稳定性较大、广泛分布的植物群落。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庐山海拔800米--1100米之间,以常绿、落叶阔叶林为相对稳定的垂直地带性类型。在这一带下部和沟谷中,常绿阔叶成分往往占优势,向上和山坡则逐渐为落叶阔叶成分占优势。这一带是常绿阔叶林与落叶带之间的过渡性地带。

2.落叶阔叶林带:主要分布在800--1100米以下,植被类型以落叶阔叶林为相对稳定的垂直地带性类

型,局部地方亦有针叶林--山松出现,有些地区已营造了成片的针叶林,如日本柳杉林、日本扁柏林等。

3.针叶林带:在海拔1100米以上,气温偏低,湿度较大,云雾多,风力大,所以这里出现了较为耐寒的针叶林。黄山松是本带内相对稳定的垂直地带性类型。少量的灌丛和草甸,是非地带性的植被类型。

由调查可知,庐山植物有两大特色:一是杜鹃花种类繁多,植物园已建成拥有300余种杜鹃花的国际友谊杜鹃园,如云锦杜鹃、映山红、满山红等。二是裸子植物丰富,植物园拥有裸子植物260余种,被称为松、杉、桧、柏的活标本园,为中国之冠。

七、庐山气候调查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具有鲜明的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比同纬度平原地区多500毫米,达1900多毫米; 庐山相对湿度亦大,达78%;年平均雾日多达191天,因而终年云雾弥漫,难见庐山真面目;气候温和宜人,盛夏季节是高悬于长江中下游“热海中”的“凉岛”。庐山由于是座中山,又矗立在鄱阳湖盆地之中,襟江带湖,得江湖之利,自然之灵,夏日气温比山下低8摄氏度,堪称清凉世界。但“山中饶霜霞,风气亦先寒“,800米以上山地,却是长冬短夏。且庐山气候有如下特点:

1、庐山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底: 庐山地处长江中下游的“火炉”地区,而它由于地势高耸,夏季凉爽宜人,成为著名的避暑胜地,“云中山城”牯岭是庐山的标志,它的年平均气温为11.5℃,比同纬度的平原地区低5℃—6℃;七月份平均气温为22.6℃,比山下的九江低7℃左右;一年中平均气温≥27℃的日子,只有一个月,极端最高气温只有32℃,成为“长江火炉”地区的一个“凉岛”,并有“清凉世界”的美誉。

2、庐山降水比同纬度的山下平原多: 降水量大,云雾多也是庐山气候清凉的原因之一。庐山地处我国东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暖湿空气以来自东南太平洋的气流为主,兼以依山傍湖,蒸发量大,携有大量水分的空气沿山地上升,形成地形雨。庐山年降水量为1838.6毫米,较周围地区多出1000余毫米,最高年份曾达3362.6毫米。庐山的降水随夏季风消长,主要集中在3—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80%,年降雨日多达160多天,从而造成日照率低,并起到夏季降温的作用。

3、庐山相对湿度山上山下也有差异:庐山是云雾的世界,频繁涌现的云雾,使庐山雾日最高年份达221天,最少年份也有158天,年平均雾日为191天,这与山下九江年平均雾日只有8天,形成天渊之别。云雾多,与庐山空气湿度大,气温低密切相关,饱含水分的空气,在山谷中不易消散,遇冷即凝为云雾。云雾多能有效地降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对地面温度的增高起着抑制作用。在庐山上,一年四季都有云雾飘忽的踪影,其中尤以春季为最,三天便有两日雾。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给人一种朦胧美,平添一份神秘感,被称为“一绝”。也许正是因为多姿多彩的云雾的半遮半掩,才有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庐山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

八、庐山的开发利用

庐山山、水、林及古文化资源丰富 ,具有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条件。 10多年来 ,由于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增多以及旅游发展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庐山生态环境发生了某些负面影响。面向 2 1世纪的庐山旅游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制定相应发展目标 ,是庐山风景区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 ,旅游环境容量和旅游资源承载力是两个不同概念 ,可通过一个地区旅游环境容量估算 ,分析其旅游资源承载力 ,进而寻找发展与现实、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 ,提出切实可行的目标 ,以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

庐山的深度开发,首先要解决好景区理念组装的规划问题,在具体操作上,对曲牯岭景区和山南景区组成的核心区,进行政治文化理念的设计,以政治名人的秩事、起居、游览为内容,开发体验名人生活的旅游项目。在外围区,沙河景区应加强宗教文化理念设计,提高东林寺的宗教感染力,开发一定规模的香客市场,而浔阳景区及鄱阳湖风景线应加强文学感应的理念设计,开发文学夏令营、儒商商务旅游等项目,从而形成一个以核心区政治文化功能为主体,兼具外国区宗教文化、文学感应功能的大庐山理念形象,并使外围区起到对核心区游客分流的作用。

九、实习总结

收获:

通过了此次庐山的野外实地实习,让我们对野外地质、地貌的考察和研究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基本上能熟练操作罗盘测量岩层产状要素,培养了实践的技能。对地貌形态也积累了很多感性材料,对我们今后更进一步地理解和把握地貌形态具有重大的意义,很好地起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同时,也开阔了我们的视野,锻炼提高了我们的野外实习能力。庐山是个旅游胜地,此次也让我们领略了名山的风光,感受了大自然的神奇,正所谓受益非浅。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此次实习安排的时间非常紧张,对一些地质地貌现象缺少相对深入的认识和研究。如对庐山河流袭夺地貌认识不清楚;对于庐山在第四纪是否出现过冰川地貌,获得的感性资料很少,仍缺乏认识和了解。但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对这些知识进行进一步完善!

第15篇:庐山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调查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地貌、土壤和植被的概况。

实习时间: 2002年8月1日至2002年8月8日

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

实习内容: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

实习生:地理系2000级本科函授班张雅芸

[一]、概况: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二]、分述:

庐山植物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02年8月1日至2002年8月8日

实习内容:调查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

实习路线: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含鄱口。沿途认识植物。8月3日上午:庐山会址——回龙路1000米处。下午:黄龙寺、三宝树简易公路。土壤植物综合实习。8月8日:乘车下山,经秀峰观察常绿阔叶林。

一、植物概况:

庐山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在钟灵清秀的庐山,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庐山植物园。

1、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沿途认识植物。其中,庐山牯岭街10种植物的科名、属名:①、黄山松:松科、直条型。②、扁柏:柏科。③、马挂木:木兰科。④、化香树:胡桃科,落叶阔叶树。⑤、金钱松:松科。⑥、小叶柏了树:安息香科、落叶阔叶树。⑦、灯台树:回照科,落叶阔叶树。⑧、大花金鸡菊:菊科。⑨、胡桐树:胡桐科。⑩、红豆杉、柳杉和冷杉:三尖杉科。其次,庐山植物园10种植物科名、产地和用途:①、白花杜鹃:杜鹃花科,原产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②、杉木:杉科,原产河南、安徽、广东、广西。用途:材用。③、金缕梅:金缕梅科,原产广西、湖北、江西。用途:观赏。④、山茶:山茶科,原产云南。用途:观赏及药用。⑤、平枝荀子:蔷薇科,原产陕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⑥、南方铁杉:松科,原产安徽、浙江、福建、湖南。用途:材用及观赏。⑦、青杆:松科,原产河北、山西、陕西。用途:材用及观赏。⑧、厚皮香:茶科。⑨、日本木槭:原产日本,用于观赏。⑩、么锦杜鹃:杜鹃科,原产云南、贵州、江西。用途:观赏、花作为药用。 shixi.xiexiebang.com

二、庐山群落类型:

庐山在自然植被上,由于它地处中亚热带,海拔1400多米,属于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离海700公里左右,在植被分布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导致植物群落类型多种多样。从大的方面来分,主要分为两部分:针叶林和阔叶林。

(一)、针叶林:

对于针叶林,我们所抽取的样方有两个点,一个是日照松林——黄山松群落。另一个是8月3日上午在回龙路1000米处的扁柏林——线状植被。

1、黄山松群落:分布在牯岭,属于落叶阔叶林的一个群落。黄山松,又名台湾松,它属于阴性树种,耐低温,能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一般分布在海拔800或850米以上至山顶的地段,在海拔1250米以上成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我们所看到的绝大多数都是人工再种的,它属于松科,裸子植物。黄山松与广东的马尾松有明显的不同之处。黄山松枝条平直生长,主茎与枝条成直角,而马尾松成锐角。马尾松的叶子两伸为一出,较长、细。而黄山松的叶子也是两伸为一出,但较短、粗。

①、林木记录表:建群种:黄山松:树龄20年的有8株,50年的有4株,10年的有3株。平均高度为14米,胸径50厘米,枝下高10米。树冠幅度3米,生活型为果型。生活强度强。

②、草木样方:1米×1米。第一层为野菊花(5%盖度,15厘米高度。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生活型为营养型)。优势种有野古草(覆盖度为60%,高度为30厘米,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苔草:(覆盖度为10%,高度为20厘米,生活型为地面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鳞毛蕨:(覆盖度为5%,高度为20厘米,生活型为地上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层外植物有:鸡屎藤、苔藓、地衣、野葡萄、牯岭钩儿茶等。建群种为:黄山松、幼苗多、生活度强,比较稳定,层下植物不能取代它。

③、灌木样方:2米×2米。第一层:细齿叶柃(覆盖度为20%,高度为1.5-2.0米,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二层:中华腊瓣花:(高度1.5米,2株,覆盖度为20%,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三层:满山红:(高度0.7~1.0米,1株,覆盖度为5%,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四层:野蔷薇:(高度0.4米~1.2米,11株,覆盖度为10%,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五层:中华石楠:(覆盖度为5%,高度为0.4米,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六层:苎麻:(高度0.3米,7株,覆盖度为5%,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

2、扁柏林——线状植被。

①、样地环境记录:回龙路1060米处,阴坡,坡度40度,地面枯枝落叶较厚。

②、灌木表:样方4米×4米,1个样方内5株,高度2米,实生,年龄5年,生活强度强,分布均匀。

③、扁柏林记录表:

编号 植物名称 层次 高度 米 胸径厘米 枝下高米 树冠幅刀豆文秘助手 实生或萌生 生活型 年龄 物候期 附注

中名 学名

表1 扁柏林 单一扁柏林 30 30 20 2 实生 高位芽 30 营养期

④、层外植物记录表:壳状地衣、补生的,也有藤状植物。

(二)、阔叶林

在庐山,常绿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也有着广泛的分布。常绿阔叶林又叫照叶林,叶光亮、革质、墨绿色、而落叶阔叶林(夏绿阔叶林)叶薄、草质、淡绿色。

1、常绿阔叶林:分布于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海拔一般为700米或800米以下。在秀峰寺、白鹿洞、观音桥、石门洞、碧云庵等地有小面积残存,而南坡优于北坡。其群落性质、类型、区系组成与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基本相似。植物群落主要由壳斗科、山茶科和樟科等科的常绿阔叶林组成。我们实习所看到的主要是秀峰那一个点。

2、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海拔1000或1100米以上。地带性植被类型的落叶阔叶林,目前大片成林不多,以牧马场至铁船峰一带保存较好。我们实习主要是到空军疗养院一带观察落叶阔林。 shixi.xiexiebang.com

3、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布在海拔700或800至1000米(西北坡)或1100米(东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两种植被类型之间的过渡带。目前在黄龙潭、黄龙寺、碧云庵等地和沟谷陡坡处有天然的次生林分布。

(1)乔木:常绿树种有甜槠、青冈栎、白楠等。落叶树种有锥粟、四照花等。

(2)灌木:有细齿叶柃、钩樟、红脉钩樟、山鸡椒等。

(3)草本:主要有淡竹叶、沿阶草等。

三、植被的分布规律

庐山在自然植被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由山麓到山顶的分布规律是:常绿阔叶林——常绿及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根据庐山植被垂直分布的特点,可以分为三个垂直带)

1、夏长冬短的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环境温暖湿润是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为水平地带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山地的延伸部分。分布于海拔700米(西北坡)或800米(东南坡)以下,占有最大的垂直幅度。

2、夏短冬长的暖温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分布在海拔1000或1100米以上。这里属暖温带湿润气候,地带性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目前大片成林不多。

3、夏长冬短向夏短冬长的过渡带(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shixi.xiexiebang.com

分布在海拔700或800至1000米(西北坡)或1100米(东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两种植被类型之间的过渡带。目前在黄龙潭、黄龙寺、碧云庵等地和沟谷陡坡处有天然的次生林分布。

四、开发利用:

庐山是我国中亚热带东部地区植物种类丰富、植被类型复杂、植被垂直带谱较完整的一座山地。许多学者对庐山植被垂直分异进行过多方面的研究,但至今仍存在一些分歧。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山地海拔1200米以上的地段,其地带性植被的类型和植被垂直带的性质。这一地段,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自然植被面目全非,除极少数地段有次生林分布,其余或沦为次生灌丛和草甸,或为黄山松林所代替,为正确划分植被垂直带谱带来了许多困难。

“匡庐高起嶙峋,翠拥连峰倚断云”。庐山的秀美,离不开她那丰茂的植被,那暮春悦人心目的新绿,盛夏如潮似梦的花云,金秋染尽层林的霜叶,严冬傲雪竞翠的青松。—庐山的茂密的山林植被,是庐山景色秀丽、水源丰沛、气候凉爽的命脉所在,被作为庐山八大景观资源的重点之一,加于保护、加于开发。

庐山土壤实习报告

1、实习时间:2002年8月1日至2002年8月8日

2、实习内容:庐山土壤地带性分布;庐山非地带性土壤;庐山土壤的分布规律。

3、实习路线: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含鄱口。8月3日上午:庐山会址——回龙路1000米处。下午:黄龙寺、三宝树简易公路。土壤植物综合实习。

一、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

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庐山沿着断裂上升为目前相对高度达1000~1400米的山地,为土壤垂直地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庐山在气候上处于中亚热带的北缘,这决定了本区植被土壤垂直带谱的性质;地貌和水文条件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影响到局部地区土壤发育的方向,形成某些非地带性的土壤。

二、主要土壤类型

(一)垂直地带性土壤

1、红壤:

广泛分布于海拔4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以及灌丛草本。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等残积和残积坡积物。从红壤的颗粒组成来看,各层次间质地相当均匀,说明成土过程中有红壤化的性质。

2、黄壤:

黄壤分布于山麓地形比较低平的部位,或发育在粘重而排水不良的母质上,山地黄壤分布在900或800米以下的地带,局部地区可达1000米左右。二者母质大都为花岗岩、砂岩、混合岩及第四纪风积物。

3、山地黄棕壤:

分布于海拔800(900)~1200米地带的各种母质上,植被为常绿、落叶混交林,或灌木、草本,现以三宝树简易公路500米,海拔980米和三宝树简易公路100米,海拔930米这两处的土壤剖面为例。

野外土壤调查记录表

3日期:2002年8月3日(阴、雨、晴) 调查人:张雅芸 shixi.xiexiebang.com

土坑编号:00-3 土坑类型:对照剖面

土坑地点:三宝树简易公路100米海拔930米 地形部位:山麓

土壤名称:山地黄棕壤 地下水位:低

母质:冲积物+砂岩 指示动植物:毛竹子、灌丛、草木

排灌情况:良好 土壤剖面所在地示意图:

土壤利用状况:绝对自然保护区

土壤剖面图Ao枯枝落叶层Ah有机质层 发 生层 剖面深度(厘米) 采样深度(厘米) 颜色 质地 结构 干湿度 松紧度 孔隙 植物根系 新生体 侵入体 pH值

AoAhB1B2B3Bc 0-77-4141-7070-9191-140>140 5YR4/25YR5/47.5YR5/67.5YR6/85.5YR5/8 暗灰棕紫棕淡棕暗黄橙淡棕红 中粘中重粘中粘轻粘中重粘 团粒块状块状块状棱柱状 润润潮润潮润潮潮 松紧紧紧很紧 很多多少无无 多多少无无 无 无 5.15.45.15.15.

4野外土壤调查记录表4

日期:2002年8月3日(阴、雨、晴) 调查人:张雅芸

土坑编号:00-4 土坑类型:对照剖面

土坑地点:三宝树简易公路500米海拔980米 地形部位:山麓

土壤名称:山地黄棕壤 地下水位:低

母质:坡积物 指示动植物:纯柳杉林

排灌情况:良好 土壤剖面所在地示意图:

土壤利用状况:绝对自然保护区

土壤剖面图Ao1Ao2AhABB1B2B3 发 生层 剖面深度(厘米) 采样深度(厘米) 颜色 质地 结构 干湿度 松紧度 孔隙 植物根系 新生体 侵入体 pH值

Ao1Ao2AhABB1B2B3 0-33-77-2323-3838-5353-71>71 7.5YR4/47.5YR3/47.5YR5/610YR5/82.5YR6/6 暗棕棕淡棕黄棕淡黄棕 较粘较中粘较中粘中粘重粘 团粒小团块小团块小团块团块 湿潮潮潮潮潮湿 松松松松紧 多多多多多 很多多多多多 无 无 5.45.55.65.75.8

由表3和表4可知,山地黄棕壤全剖面呈较强的酸性反应。有机质全氮量含量较高。这说明,山地黄棕壤,随气候的冷湿,生物小循环的速度减缓,水解性酸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代换性酸明显降低,代换量不高,吸收性复合体不饱和度达80%以上。土壤酸度以活性铝为主。

4、山地棕壤

分布于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由于森林植被遭受破坏,目前大都成为灌丛草类,母质主要为砂岩,板岩的坡积物,局部地区以风积物为主。现以大月山去五老峰小路旁的土壤剖面为例。

5、女儿城(山名)及牯岭次成山:位于莲谷——东谷的两侧,是牯岭向斜的两翼,由于岩石坚硬未被侵蚀而成为低矮的山岭。故称为次成山,山岭的相对高度不大。

6、东谷:(又称中谷)——莲谷向斜谷:受牯岭向斜控制,位于女儿城北侧。两谷地本来向同一方向延伸,但因受剪刀峡断层的错动影响,故使莲谷向东北倾斜。

7、虎背岭单面山:它是虎背岭倒转背斜北翼断陷后残留的南翼,成为单斜层及单面山。

(二)、断层构造主要地貌如下:

1、虎背岭断层崖地貌:它是因虎背岭北侧的莲花洞大断层把虎背岭错开,使其北翼断落而成,该断层崖在石门涧和莲花洞一带高达1000米,向东北方和西南方降低,断层崖呈阶梯状,如好汉坡一带呈二级阶梯。

2、五老峰断层崖地貌:因庐山垄正断层切过五老峰背斜南翼而成,它在秀峰、海会一带崖高达1000米,向东北方递降,断层崖亦分2~3级,断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所谓五老峰就是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shixi.xiexiebang.com

三、谷地地貌类型:

(一)、成因:发源于庐山的河流,主要是循软弱岩层和地质构造发育,其流向主要是北东——南西,其次是横切构造的而较新发育的河流。它们流向大都与上述流向垂直。

(二)、形态:河谷的形态十分特殊,这就是上游为宽谷,下游为峡谷,两者之间出现裂点和瀑布。

1、宽谷:多发育在软弱岩层之上,与地质构造相适应,且与岩层走向一致,谷宽而浅,谷地内覆盖着第四纪堆积物。

2、峡谷:表示第四纪地壳上升,河流强烈下切而成。峡谷谷坡陡峭或阶梯状,纵比降大,多裂点和瀑布,表示幼年期河谷特征。

(三)、宽谷和峡谷的比较

1、宽谷是早期发育的老河谷,发育时间较长,它是在地壳稳定、地势低矮的条件下形成,说明宽谷形成之时的当日庐山,高度比现在低矮得多。说明宽谷生成之后,庐山曾经发生强烈上升。

2、峡谷是年轻河谷。是在地壳强烈上升和河流复活下切而成的,说明宽谷生成之后,庐山曾经发生强烈上升。

3、从宽谷的高度和峡谷的下切深度表明,庐山上升量由中部向东北部递减。

4、庐山之北的平原地带,由于地壳下沉,河流下切成为沉溺河谷,有的河段被长江的河漫滩或自然堤隔开而成为湖泊,如九江附近的八里湖、甘棠湖、白水湖等。

5、庐山河流带出的物质出山后,在出口外围堆积成扇形地,这些古扇形地受切割后,成为阶地状,约有3级。

三、河流袭夺

1、8月5日上午:牯岭——西谷——锦绣谷——仙人洞——黄龙潭;地貌实习。锦秀谷袭夺河:西谷原来由虎背岭南侧向南西流入石门涧,但在天桥附近被向北西流的锦秀谷袭夺,证据:

①、花径风口:风口段河谷是西谷自然延伸部分,谷内堆积物又与西谷相似,保持着棕红色——棕黄色砂砾层及棕红色网纹红土风化壳。

②、天桥袭夺湾及裂点:在裂点(天桥)以上为宽谷(西谷),以下为峡谷(锦秀谷)。

袭夺时代为晚更新世之后,理由是裂点上溯不远,西谷内由晚更新统棕黄色堆积物所覆盖的谷底未受明显的破坏。

2、8月7日:三叠泉;地貌实习。三叠泉袭夺河:原来的青莲寺河向北东流,在三叠泉附近被向南流的河流溯源侵蚀,袭夺了青莲寺谷,河流成直角拐弯,河流袭夺后,裂点向青莲寺谷上溯2公里之远,河流下切深度达150——300多米,可见袭夺时间应早于锦秀谷。

3、8月4日:牯岭——汉口峡——大校场——芦林盆地,地貌实习。东谷支流袭夺河:该小河切穿插女儿城山岭,袭夺了大校场河上游,使大校场河上游原来向南西流入芦林盆地的,现向北西流入东谷,造成汉口峡。

河流袭夺原因分析:庐山上升之前,山体内的河流已发育为成熟的老河谷阶段,即河流循软弱岩层发育和沿岩层走向(作北东向或南西向)流动。当山体上升后,新出现的北西向或南东向河流溯源侵蚀,由于它的流程短和纵比降大,故袭夺了北东——南西流向的河流。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三]、结束语:

——庐山的自然美景,孕育滋养了庐山丰富的历史文化,二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庐山作为天下名山的独特的魅力。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庐山的世界性价值给予的评价:“庐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与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生活紧密相联的文化景观!”

第16篇: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调查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地貌、土壤和植被的概况。 实习时间:2011年10月8日至2011年10月14日

实习地点:江西省九江庐山

实习内容: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

指导老师: 陈保平姚志强江兴亮

实习生:资源环境与旅游系资环专业2班申思奋

[一]、概况: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二]、分述:

庐山植物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02年8月1日至2002年8月8日

实习内容:调查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

实习路线: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含鄱口。沿途认识植物。8月3日上午:庐山会址——回龙路1000米处。下午:黄龙寺、三宝树简易公路。土壤植物综合实习。8月8日:乘车下山,经秀峰观察常绿阔叶林。

一、植物概况:

庐山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在钟灵清秀的庐山,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庐山植物园。

1、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沿途认识植物。其中,庐山牯岭街10种植物的科名、属名:①、黄山松:松科、直条型。②、扁柏:柏科。③、马挂木:木兰科。④、化香树:胡桃科,落叶阔叶树。⑤、金钱松:松科。⑥、小叶柏了树:安息香科、落叶阔叶树。⑦、灯台树:回照科,落叶阔叶树。⑧、大花金鸡菊:菊科。⑨、胡桐树:胡桐科。⑩、红豆杉、柳杉和冷杉:三尖杉科。其次,庐山植物园10种植物科名、产地和用途:①、白花杜鹃:杜鹃花科,原产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②、杉木:杉科,原产河南、安徽、广东、广西。用途:材

用。③、金缕梅:金缕梅科,原产广西、湖北、江西。用途:观赏。④、山茶:山茶科,原产云南。用途:观赏及药用。⑤、平枝荀子:蔷薇科,原产陕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⑥、南方铁杉:松科,原产安徽、浙江、福建、湖南。用途:材用及观赏。⑦、青杆:松科,原产河北、山西、陕西。用途:材用及观赏。⑧、厚皮香:茶科。⑨、日本木槭:原产日本,用于观赏。⑩、么锦杜鹃:杜鹃科,原产云南、贵州、江西。用途:观赏、花作为药用。

二、庐山群落类型:

庐山在自然植被上,由于它地处中亚热带,海拔1400多米,属于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离海700公里左右,在植被分布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导致植物群落类型多种多样。从大的方面来分,主要分为两部分:针叶林和阔叶林。

(一)、针叶林:

对于针叶林,我们所抽取的样方有两个点,一个是日照松林——黄山松群落。另一个是8月3日上午在回龙路1000米处的扁柏林——线状植被。

1、黄山松群落:分布在牯岭,属于落叶阔叶林的一个群落。黄山松,又名台湾松,它属于阴性树种,耐低温,能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一般分布在海拔800或850米以上至山顶的地段,在海拔1250米以上成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我们所看到的绝大多数都是人工再种的,它属于松科,裸子植物。黄山松与广东的马尾松有明显的不同之处。黄山松枝条平直生长,主茎与枝条成直角,而马尾松成锐角。马尾松的叶子两伸为一出,较长、细。而黄山松的叶子也是两伸为一出,但较短、粗。

①、林木记录表:建群种:黄山松:树龄20年的有8株,50年的有4株,10年的有3株。平均高度为14米,胸径50厘米,枝下高10米。树冠幅度3米,生活型为果型。生活强度强。

②、草木样方:1米×1米。第一层为野菊花(5%盖度,15厘米高度。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生活型为营养型)。优势种有野古草(覆盖度为60%,高度为30厘米,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苔草:(覆盖度为10%,高度为20厘米,生活型为地面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鳞毛蕨:(覆盖度为5%,高度为20厘米,生活型为地上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层外植物有:鸡屎藤、苔藓、地衣、野葡萄、牯岭钩儿茶等。建群种为:黄山松、幼苗多、生活度强,比较稳定,层下植物不能取代它。

③、灌木样方:2米×2米。第一层:细齿叶柃(覆盖度为20%,高度为1.5-2.0米,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二层:中华腊瓣花:(高度1.5米,2株,覆盖度为20%,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三层:满山红:(高度0.7~1.0米,1株,覆盖度为5%,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四层:野蔷薇:(高度0.

4米~1.2米,11株,覆盖度为10%,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五层:中华石楠:(覆盖度为5%,高度为0.4米,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六层:苎麻:(高度0.3米,7株,覆盖度为5%,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

2、扁柏林——线状植被。

①、样地环境记录:回龙路1060米处,阴坡,坡度40

度,地面枯枝落叶较厚。

②、灌木表:样方4米×4米,1个样方内5株,高度2米,实生,年龄5年,生活强度强,分布均匀。

③、扁柏林记录表:

编号植物名称层次高刀豆文秘助手胸径厘米枝下高米树冠幅刀豆文秘助手实生或萌生生活型年龄物候期附注

中名学名

表1扁柏林单一扁柏林3030202实生高位芽30营养期

④、层外植物记录表:壳状地衣、补生的,也有藤状植物。

(二)、阔叶林

在庐山,常绿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也有着广泛的分布。常绿阔叶林又叫照叶林,叶光亮、革质、墨绿色、而落叶阔叶林(夏绿阔叶林)叶雹草质、淡绿色。

1、常绿阔叶林:分布于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海拔一般为700米或800米以下。在秀峰寺、白鹿洞、观音桥、石门洞、碧云庵等地有小面积残存,而南坡优于北坡。其群落性质、类型、区系组成与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基本相似。植物群落主要由壳斗科、山茶科和樟科等科的常绿阔叶林组成。我们实习所看到的主要是秀峰那一个点。

2、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海拔1000或1100米以上。地带性植被类型的落叶阔叶林,目前大片成林不多,以牧马场至铁船峰一带保存较好。我们实习主要是到空军疗养院一带观察落叶阔林。

3、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布在海拔700或800至1000米(西北坡)或1100米(东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两种植被类型之间的过渡带。目前在黄龙潭、黄龙寺、碧云庵等地和沟谷陡坡处有天然的次生林分布。

(1)乔木:常绿树种有甜槠、青冈栎、白楠等。落叶树种有锥粟、四照花等。

(2)灌木:有细齿叶柃、钩樟、红脉钩樟、山鸡椒等。

(3)草本:主要有淡竹叶、沿阶草等。

三、植被的分布规律

庐山在自然植被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由山麓到山顶的分布规律是:常绿阔叶林——常绿及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根据庐山植被垂直分布的特点,可以分为三个垂直带)

1、夏长冬短的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环境温暖湿润是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为水平地带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山地的延伸部分。分布于海拔700米(西北坡)或800米(东南坡)以下,占有最大的垂直幅度。

2、夏短冬长的暖温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分布在海拔1000或1100米以上。这里属暖温带湿润气候,地带性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目前大片成林不多。

3、夏长冬短向夏短冬长的过渡带(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分布在海拔700或800至1000米(西北坡)或1100米(东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两种植被类型之间的过渡带。目前在黄龙潭、黄龙寺、碧云庵等地和沟谷陡坡处有天然的次生林分布。

四、开发利用:

庐山是我国中亚热带东部地区植物种类丰富、植被类型复杂、植被垂直带谱较完整的一座山地。许多学者对庐山植被垂直分异进行过多方面的研究,但至今仍存在一些分歧。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山地海拔1200米以上的地段,其地带性植被的类型和植被垂直带的性质。这一地段,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自然植被面目全非,除极少数地段有次生林分布,其余或沦为次生灌丛和草甸,或为黄山松林所代替,为正确划分植被垂直带谱带来了许多困难。

“匡庐高起嶙峋,翠拥连峰倚断云”。庐山的秀美,离不开她那丰茂的植被,那暮春悦人心目的新绿,盛夏如潮似梦的花云,金秋染尽层林的霜叶,严冬傲雪竞翠的青松。—庐山的茂密的山林植被,是庐山景色秀丽、水源丰沛、气候凉爽的命脉所在,被作为庐山八大景观资源的重点之一,加于保护、加于开发。 庐山土壤实习报告

1、实习时间:2002年8月1日至2002年8月8日

2、实习内容:庐山土壤地带性分布;庐山非地带性土壤;庐山土壤的分布规律。

3、实习路线: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含鄱口。8月3日上午:庐山会址——回龙路1000米处。下午:黄龙寺、三宝树简易公路。土壤植物综合实习。

一、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

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庐山沿着断裂上升为目前相对高度达1000~1400米的山地,为土壤垂直地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庐山在气候上处于中亚热带的北缘,这决定了本区植被土壤垂直带谱的性质;地貌和水文条件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影响到局部地区土壤发育的方向,形成某些非地带性的土壤。

二、主要土壤类型

(一)垂直地带性土壤

1、红壤:

广泛分布于海拔4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以及灌丛草本。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等残积和残积坡积物。从红壤的颗粒组成来看,各层次间质地相当均匀,说明成土过程中有红壤化的性质。

2、黄壤:

黄壤分布于山麓地形比较低平的部位,或发育在粘重而排水不良的母质上,山地黄壤分布在900或800米以下的地带,局部地区可达1000米左右。二者母质大都为花岗岩、砂岩、混合岩及第四纪风积物。

3、山地黄棕壤:

分布于海拔800(900)~1200米地带的各种母质上,植被为常绿、落叶混交林,或灌木、草

三: 结束语:庐山的自然美景,孕育滋养了庐山丰富的历史文化,二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庐山作为天下名山的独特的魅力。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庐山的世界性价值给予的评价:“庐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与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生活紧密相联的文化景观!”

第17篇:庐山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实习地点:庐山

实习时间:2012年5月15日至2012年5月18日

实习内容:庐山自然地理概况

实习学生:地理科学大类2011级

实习线路:

Day1:匡城宾馆——望江亭

Day2:匡城宾馆——枯岭街——汉口峡——大月山——水库——大月山——庐陵湖——毛泽东纪念馆

Day3:月照松林——庐山大厦——三宝树——电站大坝

Day4:王家坡小天池——匡城宾馆——花径、如琴湖、锦绣谷

一、庐山区域概况: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0米。庐山耸立在江湖之滨,山体似肾形,呈东北—西南向延伸,东北和西南侧平缓,西北和东南侧陡峭。山上较流展,外侧多断裂深谷,周围是丘岭平原。庐山为发展旅游业,在牯岭镇发展起以旅游为支柱产业的经济体系,镇中街区有众多的商店和餐厅,电影院、图书馆、戏院、游泳池、灯光球场、学校等建筑点缀谷中,环岭而设的宾馆、饭店、疗养院、医院、旅行社、邮局、银行等服务设施为接待游客提供了便利条件。整洁的街道,随处可见的手工艺品和地方特色美食无不吸引着八方游客,作为游客游览庐山的重要落脚点,牯岭镇良好的发展也展示着庐山旅游业的兴旺发达。

二、庐山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1.庐山的气候条件特征

庐山地处中国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控制区,其气候具有明显的季风性,但由于庐山的海拔缘故,使得其与周边地区的气温有所差异,以牯岭镇为例,其年平均气温11.5℃,与周边平均气温相比约低6℃,冬季(1月)低5℃,夏季(7月)低7℃,是真正意义上的避暑胜地。庐山湿度和周边地区相比要大,云雾也较多,以牯岭来讲,其平均相对湿度78%。3-9月各月平均相对湿度高达80-83%,年平均有雾日数达190天,1961年多达221天,最少的1963年也有158天。以5月为最多,平均有21天,7月最少,也有12.4天。就降水而言,庐山的降水也是普遍偏高的,所谓“天无三日晴”,庐山雨季长达3个月以上,4-7月各月降水量均在200-300mm,雨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42.1%,12-2月降水量仅占年降水量的11.7%。以牯岭为例,据牯岭气象台的统计资料,牯岭24小时降水量≥0.1mm的雨日数年平均为167.7天,其年平均降水量1833.6mm(1961-1970 年平均),1954年高达3362.6mm,1970年2359.4mm,1978年只1181.7mm。

2.庐山的地质地貌特征

庐山属于东北—西南走向的断块山地,西北侧为悬崖,有一正断层叫莲花洞正断层,西北侧为下盘,上升盘为庐山,下降盘掉入长江;东南侧也为悬崖,有正断层叫温泉正断层,上升盘为庐山,下降盘掉入鄱阳湖。庐山山中有山,主要地貌以构造地貌和流水地貌为主。其构造线为东北西南向,褶皱、断裂发育,九奇峰—梨头尖一线为其界线,将其分为南北两段。九奇峰一带发育一系列逆掩断层,同时受岩性影响,在地貌上出现奇峰林立,岭谷相对的现象,南段断裂纵横,岩性多变,地面切割破碎,而北段出露震旦系地层,以褶皱构造较为突出,有背斜山、次成山、向斜谷、次成谷发育,由于山体上升,河流沿断层、节理形成断层谷、节理谷亦比较普遍。而流水地貌也比较突出,庐山在抬升之前,河流已经塑造了较宽的谷地,由于后来山体的强烈抬升,河流下切明显,使得原本的宽谷下端先变为了“V”

形峡谷,而在宽谷和峡谷之间,水流强烈的溯源侵蚀使得谷地纵剖面由缓面变陡,形成裂点,东南和西北向峡谷中的河流,因流路短,比降大又沿断裂或者节理发育,溯源下切强烈,以致其中有些河流,袭夺东北或西南向宽谷中的河水。另外,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认为在第四纪期间庐山及其周边地区出现过冰川,他指出庐山地区有冰川地貌,并且集中在北山,主要有大月山西北坡大坳冰斗、汉阳峰附近的鼓手寨冰斗、五乳冰斗,有王家坡U形谷、七里冲U形谷、大校场U形谷。此外,庐山东南麓面临鄱阳湖,这里湖面狭长,为鄱阳湖南部广大水域通往长江的出口水道,其向东北方向延伸,宽可达6~8公里,在河道两侧,还有水下天然堤、边滩和残留的叉道,这些并非完全由现代湖水动力所塑造,而是湖侵较晚,湖相沉积未及填平这些地形,以及干旱河流仍作用于湖底所致的典型的湖滨地貌。

3.庐山的土壤植被特征

植被:“匡庐奇秀甲天下”,庐山有着丰富的植物物种,1934年在含鄱口建立庐山森林植物园,后更名为庐山植物园,为我国唯一历史最长的亚高山植物园。庐山自然植物群落划分为四个带,海拔800米以下的常绿阔叶林带、海拔800米到1100米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海拔800米到1100米的落叶阔叶林带、海拔1100米以上的灌木草丛和亚热带针叶林带。

土壤:庐山地处中亚热带,其基带的地带性土壤是红壤、黄壤,而庐山的海拔高度导致土壤产生了垂直带状结构,自山麓至山顶,依次分布着红壤和黄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海拔400m以下的山麓及附近岗丘地区属中亚热带,广泛分布着纬度地带性的红壤和黄壤;海拔400~800m,气候湿润暖热,发育着一种具有明显吕化特征的山地黄壤;海拔800m~1200m,气候温暖湿润,发育着既具有山地黄壤性质,又具有山地棕壤特征的黄棕壤;海拔1200m以上地区,分布着山地棕壤;山顶部,形成山地草甸土;而局部洼地,形成山地沼泽土。

三、庐山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1. 庐山气候成因分析

气温高低受大区域地理纬度、海陆分布因素,气温高低还与海拔高度及局部地形有密切联系。庐山处于我国夏热中心之一的长江中下游河谷与鄱阳湖盆地之间,夏季副高脊线西进,使得这一地区的气温持续走高并且异常干燥,但是由于庐山的海拔相较周边地区高出不少,而根据海拔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7℃的公式来计算,庐山平均气温要比周边低6℃;另外,庐山由于海拔影响,空气相较其周边要稀薄的多,这就造成了空气逆辐射的减少,而庐山森林众多,空气湿润,白天日照的升温作用也不是很明显,这就造成了庐山气温与周边的差异,使得庐山赢得了“避暑胜地”的美名。

而究其多雾的原因,与庐山丰富的植物资源有这密切的关系,植物蒸腾作用给庐山带来了丰富的水汽,而庐山的偏低的气温又给水汽凝结带来了便利条件,造成了庐山多雾的景观;另外,庐山位于平原地带,来自西南的暖湿气流长驱直入时受到庐山山体的阻挡,抬升,而庐山沟壑纵横,便于水汽的停留;第三,庐山周围水系丰富,日蒸发量大,蒸发的水汽宜在庐山停留,使得庐山云雾缭绕。

庐山拥有充足的水汽,而自身山体的沟壑纵横为藏风降水带来了先决条件,较低的温度更适宜水汽凝结和成云致雨,所以,庐山较周边地区而言,降水是偏多的,就算是干燥的夏季,庐山也依旧会迎来降水。

2. 庐山的地质地貌成因分析

构造地貌:庐山地貌以褶皱和断裂为主。其北部受淮阳“山”字结构前孤的影响,南部受东南向构造的制约,形成东北—西南向的扭应力,使得其北东及北北东向构造比较发育,北部有牯岭向斜和大月山背斜,北北东有通远向斜和蓝桥背斜。由于所受力的不同,在庐山发育的断层既有如莲花洞正断层的张扭性断层,又有如九奇峰冲断层的压扭性断层,有如通

远正断层的张性断层,又有五里牌隐伏断层。庐山不但有很多正地貌,又有许多次生地貌,如大校场和七里冲两个次成谷、西谷次成谷和牯牛岭次成山,次成山和次成谷的形成主要与岩石岩性有关,庐山地区有三层沉积岩,下层是大月山粗砂岩,岩性坚硬,抗风化能力强;中层是牯岭砂页岩,易被风化侵蚀;上层是女儿城细砂岩,岩性坚硬,抗风化能力强,由于这三层岩石出露的情况不同,庐山就形成了一些次成地貌,一般来讲,但凡有大月山粗砂岩或女儿城细砂岩,出露的地方,会形成山地;而有牯岭砂页岩出露的地区,就易形成谷地。

流水地貌:庐山水资源丰富,流水作用明显,流水地貌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庐山的向上隆起,使得流水不断下切,形成“V”形谷;另一方面,流水在岩石节理处汇聚,经过流水作用,形成新的山区河流;还有就是由于水流的溯源侵蚀,在庐山山体上形成许多裂点;再有一些水流速度较快,河道狭窄,流路短小,会溯源切穿山体,形成袭夺湾、断头河;而在庐山强烈上升之前,曾今受长期侵蚀夷平过程,形成比较明显的夷平面;庐山外围的河谷一般谷地宽广,谷底平缓,有一定的阶地和台地发育,现代河流出山后,自山麓以下形成了砾石扇或砾石滩,因而河道多分段,变化不定。

冰川地貌:关于庐山有没有冰川,学术界有很多争议,李四光认为,庐山在第四纪期间发生过3次大范围的冰川活动,即鄱阳冰期、大姑冰期和庐山冰期,而庐山所有的冰川地貌都是在这个时期发育形成的,而且庐山的冰川地貌普遍集中在北山。也有学者认为,庐山不存在冰川,哪些所谓的冰川所遗留的“冰碛物”实际上是泥石流堆积、或有的属与冰缘堆积等。

湖滨地貌:由于庐山东南麓面临鄱阳湖,而此处的湖面狭长,易形成湖滨地貌,全新世以来,鄱阳湖的形成和扩张,出现湖滨一带沉溺现象,是形成湖滨地貌的重要原因,这些湖滨地貌不仅说明成湖时期较晚而且反应湖岸有相对下沉的趋势。

3. 庐山的土壤成因分析

庐山处于中亚热带,基带土壤为红、黄壤;随着高度增加,山区森林增多,有机质增多,使得土壤由红、黄壤变为山地黄壤;再随着高度增加,到了海拔800~1200m的地带,由于风化作用较弱,气候较冷湿,而植被茂盛,使得土壤由山地黄壤转变成为山地黄棕壤,山地黄棕壤全剖面呈较强的酸性反应,有机质含量高;随着高度在增加,到了海拔1200m以上的山地,植被大多为灌丛草类,使得土壤由山地黄棕壤转变为山地棕壤,山地棕壤有机质含量高,粘粒下移现象不甚明显,但淋溶作用明显,而土壤中钙离子的含量也大幅增加。

第18篇:庐山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

1、实习内容和实习目的:了解熟悉庐山地区的地质地貌特征,包括地质构造,植被分布等;巩固课堂所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同时扩宽视野,增长见识。

2、实习时间:2012年9月11日至16日

3、时间地点:江西庐山

4、实习路线:

9月11日

宾馆→气象站→月照松林

9月12日

宾馆→大校场谷地→庐山博物馆→三宝树→黄龙潭→乌龙潭

9月13日

宾馆→花茎(白居易草堂)→锦绣谷→仙人洞→大天池

9月14日

宾馆→东谷→汉口峡→大月山水库

9月15日

宾馆→五老峰→植物园→含鄱口

9月16日

宾馆→望江亭→王家坡U形谷→小天池

二、庐山概况: 庐山位于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地处中国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南部,西北濒临长江,东南临鄱阳湖,面积302平方公里,属于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使其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庐山由于是座中山,又矗立在鄱阳湖盆地之中,襟江带湖,得江湖之利,自然之灵,夏日气温比山下低8摄氏度,堪称清凉世界。而“山中饶霜霞,风气亦先寒“,800米以上山地,却是长冬短夏。庐山雨丰水沛,年平均降水量,比同纬度平原地

1 区多500毫米,达1900多毫米。庐山相对湿度亦大,达78%;年平均雾日多达191天,因而终年云雾弥漫,难见庐山真面目。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群峰间散布有许多壑谷、岩洞、瀑布、溪涧,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庐山是一座集风景、文化、宗教、教育、政治为一体的千古名山,自然与文化积淀非常深厚。

三、庐山自然地理要素的主要特征

(一)庐山地质地貌

庐山地区处于江南台背斜和下扬子拗陷的交接地带,具有较大的活动性,岩浆活动较强,混合岩化作用明显,区内地层发育较齐全,构造较明显。虽由于断层错动,底层排列不整齐,但中部底层最老,向两侧逐渐顺序变新是很清楚的。庐山底层在中段出露最宽,向南北两端收敛,表现为一短轴背斜。这一构造形成对庐山又起着决定性的影响。由于短轴背斜中部上升量最大,活动性强,断裂特别显著。在长期的地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五岭四谷:

1、五老峰单面山 它是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断层陷落于山南。五老峰山高1358m。

2、七里冲向斜谷 位于大月山于五老峰之间,发育在三叠泉向斜构造之上。

3、大月山背斜山 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构造控制,走向东北--西南,主要由石英砂岩组成。大月山高1453m。

4、大校场及西谷次成谷 前者在大月山与女儿城之间,后者位于虎背岭与牯岭之间。成因是牯岭向斜两翼的软弱岩层受外力的强烈侵蚀,破坏而成,地貌特别低下,故成为谷地。

5、女儿城及牯岭次成山 位于莲谷--东谷底两侧,原是牯岭向斜的两翼,由于演示坚硬未被侵蚀而成为低矮的山岭,故称为次成山,山岭的相对高度不大。牯岭 日照峰的海拔1310m.

6、东谷--莲谷·王家坡谷向斜谷 受牯岭向斜控制,位于女儿城与牯岭之 2 间,两谷地本来向同一方向延伸,但因剪刀峡断层的错动影响,故使莲谷·王家坡谷向东北倾斜,而东谷向西南倾斜。

7、虎背岭单面山 它是虎背岭倒转背斜残留的南翼(北翼断陷),成为单斜层单面山。

(二)庐山的气候

庐山地处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因受东亚季风环流影响,具有鲜明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特色。庐山是一座中山,随着海拔高度增加,水热状况存在着垂直分异。与周围平原地区相比较,又具有山地气候特色。庐山年太阳辐射能比较丰富,如南昌为4676.15MJ/㎡,而在海拔1165m的庐山牯岭为5040.4MJ/㎡。

⑴ 庐山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

牯岭年平均气温11.5℃,而山下平原地区的星子、九江分别为17.3℃和17.2℃。牯岭极端最低气温-16.8℃,早晚气温常在20.0℃左右,很少超过25.0℃。极端最高气温只有32.0℃。山上空气密度较小,空气与地面热交换过程快。山上气候显得凉爽宜人。

⑵ 庐山降水及阴雨日数比同纬度的山下平原多,但各月降水分配并不均匀,4—6月为雨季。

⑶ 庐山相对湿度山下山上也有差别

牯岭年相对湿度为78%,星子、九江分别为75%和77%。庐山雾日较多,牯岭全年雾日平均为188.1天。

⑷ 庐山的气候有明显的垂直带性差异 按海拔升高100m,≥10℃活动积温值递减200℃计,庐山南坡的亚热带上限约在550~600m,北坡约在500m,大约在1250m以上为温带。

(三)庐山的土壤 主要的土壤类型

1、红壤:广泛分布于海拔4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以及灌丛草本。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等残积和残积坡积物。从红壤的颗粒组成来看,各层次间质地相当均匀,说明成土过程中有红

3 壤化的性质

2、黄壤及山地黄壤:黄壤分布于山麓地形比较低平的部位,或发育在粘重而排水不良的母质上,山地黄壤分布在900或800米以下的地带,局部地区可达1000米左右。二者母质大都为花岗岩、砂岩、混合岩及第四纪风积物。

3、山地黄棕壤:分布于海拔800(900)~1200米地带的各种母质上,植被为常绿、落叶混交林,或灌木、草本。

4、山地棕壤:分布于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由于森林植被遭受破坏,目前大都成为灌丛草类,母质主要为砂岩,板岩的坡积物,局部地区以风积物为主。山地棕壤的特点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粘粒下移现象不甚明显;由于山地降水较多,物质有一定的淋溶,土壤呈微酸性反应,土壤代换量不高,吸收复合体不饱合;代换性酸比前述土壤均低;吸收性钙的含量远比前述土壤为多。

(四)庐山的植被

由于庐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典型的山地地貌,亚热带季风山地湿润气候条件,因此发育了多种多样的土壤,以及比较典型的山地植被。根据庐山植被垂直分布的特点,可以分为三个垂直带。

⑴ 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是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为水平地带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向山地的延伸部分。分布于海拔700m(西北坡)或800m(东南坡)以下,占有最大的垂直幅度。植物群落主要由壳斗科、山茶科和樟科等科的常绿阔叶林组成。

⑵ 山地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分布在海拔700m或800m至1000m(西北坡)或1100m(东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两植被型垂直带之间的过渡带。目前,受人为影响,本地带多为人工栽种的黄山松林、、柳杉林、扁柏林等针叶林,或为次生灌丛和草丛所占据。

⑶ 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分布在海拔1000m或1100m以上。组成落叶阔叶林乔木层的主要树种有四照花、灯台树、短柄枹树、锥栗、茅栗、小叶白辛树、庐山椴、糯米椴、青榨槭、石灰树、山槐等。

4 以下是庐山植物园植物种类的抽样调查:

1.乌饭树 杜鹃花科

产地:分布于江南 朝鲜、越南、日本、美国 用途:供小水果,药用 2.领春木

昆栏树科

产地:分布于河北、山西、甘肃、华中、江西、浙江、西南

国家保护植物

用途:供观赏, 3.石 虎

芸香科

产地:分布于中部、南部、中南部

我国特有 用途:供观赏 4.枸 桔

芸香科

产地:分布于中部

我国特有

用途:供药用、砧木 5.油 茶

山茶科

产地:分布于江南

我国特有

用途:供食用、药用、蜜源 6.中华蜡瓣花

金缕梅科

产地:分布于华南、福建、浙江、江西、安徽、湖北、湖南、贵州

我国特有

用途:供观赏 7.假地枫皮

木兰科

产地:分布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

用途:供观赏、木材 8.红茴香

木兰科

产地:分布于陕西、甘肃、华中、华南、西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

我国特有

用途:供观赏、药用、芳香、有毒 9.蝴蝶荚蒾

忍冬科

产地: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区和河南、陕西

日本、朝鲜

用途:供观赏 10.庐山忍冬

忍冬科

产地:分布于浙江、江西、安徽、湖北、湖南

我国特有 用途:供芳香,观赏 11.天目紫茎

山茶科

产地: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南、安徽

我国特有

用途:供观赏 12.具柄冬青

冬青科

产地:分布于辽宁、安徽、江西、浙江、湖南、湖北

我国特有 用途:供药用 13.小 蜡

木犀科

产地:分布于江南

我国特有

用途:供油料 14.美丽马醉木

杜鹃花科

6 产地:分布于福建、浙江、江南、中南四省区、西南四省

尼泊尔、不丹、印度

用途:供药用 15.糯米条

忍冬科

产地:分布于江南

我国特有 用途:供药用,观赏 16.肉花卫

卫矛科

产地:分布于安徽、湖北、浙江、福建、湖南、江苏、台湾、江西本

用途:供药用,观赏 17.金钱松

松 科

产地:产于江苏、江西、安徽、福建

我国特有种 用途:观赏,材用及药用 18.牯岭山梅花

虎耳草科

产地:分布于云南、四川、江西等地 用途:供观赏 19.单穗山柳

山柳科

产地:分布于华中、江南

用途:供观赏 20.黄 皮

芸香科

产地:分布于我国中南部 用途:供药用、水果 21.牛鼻栓

金缕梅科

产地: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四川、河南、陕西

我国特有

用途:供药用

22.紫 薇(痒痒花)

千屈菜科

产地:分布于华中、华东、华南等地 用途:供观赏 23.山樱花

蔷薇科

产地:分布于辽宁、江西、河北等地 用途:供材用、观赏 24.伯乐树

伯乐树科

产地: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南、台湾、华南、西南等地

菲律宾

国家重点一级保护植物

用途:供药用 25.猴头杜鹃

杜鹃花科

产地:江西、湖南、湖北等地 用途:供观赏 26.雪 松

松 科

产地:喜马拉雅山西部,江西、山东、江苏等地,引种栽培 用途:供观赏 27.蓝果树

蓝果树科

8 产地:长江流域各省均有分布 用途:供观赏 28.水 杉

杉 科

产地:分布于湖北、江西、湖南等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

用途:供材用

29.长柱紫茎

山茶科

产地: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

我国特有,国家保护植物

用途:供观赏 30.银木荷

山茶科

产地:分布于江西、湖南、广西、西南

我国特有

用途:供材用

四 实习路线及其观察到主要内容

2012年9月11日 宾馆→气象站→月照松林

月照松林:月照松林位于牯牛岭(次成山)脊部, 由于人为因素乔木多为黄山松。在此景点,有许多出漏的不连续的岩石,其主要是含砾石英砂岩,在差移风化侵蚀的作用下,使得得岩基松动,变位,出现重动石现象。

2012年9月12日 大校场谷底→庐山博物馆→三宝树→黄龙潭→乌龙潭 博物馆:在博物馆内,我们观看了整个庐山地区的地貌模型,同时老师为我们讲解,让我们在野外实习过程中对庐山地形地貌有整体把握。同时还观看了各个地层中的一些矿物岩石,开阔了视野。

9 三宝树。此处浓荫蔽日,绿浪连天,这三棵参天古树凌空耸立,其中二棵是柳杉,各高40余米,其余一棵为银杏,高约30米,主干数人合抱不拢,形同宝塔。三宝树相传为千年古可柯,宝树已被重点保护。

黄龙潭: 黄龙潭位于一个峡谷中, 在峡谷中观 察到峡谷中的岩层非常乱,比较难辨认 出峡谷的岩层的连续性,所以峡谷可能 处于断裂带上。 在这个峡谷中我们也观察到它的多 级裂点,所以断定有断层穿过这条峡谷。 【裂点形成原因】 :由于庐山是断层 发育的地区,造成庐山在不同时期有不 同程度的升降,所以峡谷中的水就不断 溯源侵蚀形成多个裂点

2012年9月13日 花径(白居易草堂)→锦绣谷→仙人洞→大天池

花径:位于虎背岭与牯牛岭之间的西谷次成谷。成因是牯岭向斜两翼的软弱岩层受到外力强烈侵蚀、破坏而成,地貌底下,故成谷地。花径风口是锦绣谷袭夺西谷河流的证据之一。风口段河谷是西谷自然延伸部分,谷内堆积物又与西谷相似,保持着棕红色—棕黄色砂砾层及棕红色网纹红土风化壳。

锦绣谷袭夺河:西谷原来由虎背岭南侧向西流入石门涧,但在天桥附近被向西流的锦绣谷袭夺。原因:A.花径风口是西谷自然延伸部分,谷内堆积物与西谷相似,保持着棕红色—棕黄色沙砾层及棕红色网纹红土风化壳。B.在裂点以上为西谷。

仙人洞 :仙人洞是震旦纪砂岩中的一个潜蚀洞。砂岩层面平缓,倾的节理面,有一组陡且有一条小断层,流水沿断层及裂面潜蚀崩塌成洞。洞宽约4 m、深12 m,是道教活动圣地。在老师的讲解后,我们对仙人洞有所了解:仙人洞在构造地貌上属于倾伏背斜,形状象右手手掌倒扣下来,五个手指都很明显。其核部主要是页岩、千枚岩,硬度小,易遭风化和流水侵蚀,而外部为石英砂岩,硬度大抗风化、流水侵蚀能力强,因此,经年累月,核部逐渐被掏空,后期再经人口修饰,就形成了现在的岩洞。洞穴内潮湿,有泉水一滴一滴流下,为裂隙泉水。

2012年9月14日东谷→汉口峡→大月山水库

10 东谷支流袭夺河:该小河穿过女儿城山岭,袭夺了大校场河上游,使大校场河上游原来向西南流入芦林湖盆地,改为向西北流入东谷,造成汉口峡。

大月山水库:河流袭夺观测点。东谷支流袭夺大校场河,该小河切穿女儿城山岭,袭夺大校场河上游,使大校场上游原来流入芦林盆地的河流现改向西北流入东谷,造成汉口峡。同时,我们对照地质和地形图,了解牯岭一带的地地理位置和初步了解庐山北部五岭四谷的地形大致成因

2012年9月15日五老峰→植物园→含鄱口

五老峰:五老峰属于断层崖地貌,因庐山正断层切近五老峰背斜南翼而成,它在秀峰、海会一带崖高达1000米,向东北方递降,断层崖亦分2—3级,断崖受到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所谓五老峰就是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我们在五老峰一峰测得岩层向东北倾斜36°,倾向为336°,由此可知,五老峰为单面山,整体为东北西南向

植物园:庐山植物有两大特色:一是裸子植物丰富,庐山植物园拥有裸子植物260余种,被称为松、杉、桧、柏的活标本园,为中国之冠;二是杜鹃花种类繁多,庐山植物园已建成拥有300余种杜鹃花的国际友谊杜鹃园。在植物园内我们认识一些庐山上比较典型的科种,如:松科中的黄山松;杉科的水杉、柳杉等,使得对植物有初步认识。

含鄱口附近:在前往含鄱口的公路两边,我们观察到在一些裸露的长石石英砂岩,因抗风化能力弱,破碎逐渐形成含有高岭石颗粒的小层土壤。同时还观察了球状风化地貌。球状风化地貌常见于花岗岩,它是砂岩中剪节理裂隙发育经风化而形成的。

2012年9月16日望江亭→王家坡U形谷→小天池

女儿城路:观察王家坡“U”型谷和大坳冰斗。王家坡谷作西南至东北走向,长4000多米,宽700多米,高度从源头1200米将至沟口200余米,类似于冰槽谷的“U”形,同时我们观察到在谷地西侧岩层中有向下切出的“V”形小峡谷。此外,还观察了大坳冰斗,了解其所在位置及外貌形态。

五、实习总结:

通过此次庐山的野外实地实习,我们对野外地质、地貌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培养了野外实践的能力。对我们今后更进一步地理解和把握地貌形态具有重大的意义,很好地起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同时,也开阔了我们的视野,锻炼提高了我们的野外实习能力,吃苦耐劳精神。庐山是个旅游胜地,此次也让我们领略了名山的风光,感受了大自然的神奇。但由于天气等各方面的原因,又加上自己对课本知识理解不充分,对一些地质地貌现象缺少相对深入的认识和研究,获得的感性资料很少,仍缺乏认识和了解。当然,同学们野外实习的意识也不够强,旅游的成分比较多。庐山是个旅游实习的好地方,希望以后去庐山实习的同学们做好充分的准备,真正了解庐山

第19篇: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综合地理实习报告

学院:XXX 班级:XXX 学号:XXX 姓名:XXX

一、实习目的

加深同学对课本知识的认知和了解,将事实与理论相结合,提升同学们对自然地理的野外探查和考究的技能。增强同学身体素质,欣赏祖国的壮丽河山,领略自然力量的奥妙。

二、实习路线

第一天(2012年9月16日):牯岭—月照松林—庐山会议旧址; 第二天(2012年9月17日):牯岭—毛泽东博物馆—芦林湖—芦林大坝—三宝树—黄龙潭、乌龙潭—电站大坝—大天池—龙首崖—白居易故居—花径;

第三天(2012年9月18日):牯岭—王家坡—小天池; 第四天(2012年9月19日):牯岭—含鄱口—植物园—五老峰; 第五天(2012年9月20日):牯岭—飞来石—如琴湖—锦绣谷。

三、实习地点简易介绍

庐山位于九江县以南,鄱阳湖以西。它是世界级名山。地处江西省北部,风景区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东临鄱阳湖,北靠滔滔长江。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自东北向西南延伸约25公里,宽约15公里。东西两侧为大断裂,山体多峭壁悬崖,相对高度1,200~1,400米。。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庐山生物资源丰富,位于亚热带地区。庐山具有独特的冰山遗址,是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的诞生地,山麓鄱阳湖滨遗留着末次冰川期时由季风环流产生的独特的风沙丘群。

四、实习内容

(一)庐山地貌实习部分报告

地貌学习主要集中在芦林湖,黄龙潭,乌龙潭,电站大坝,龙首崖,王家坡,含鄱口,五老峰,飞来石,锦绣谷等地。

庐山的地貌主要有三种,分别为构造地貌,河谷地貌和冰川地貌。

1、构造地貌

庐山一共经历了三次构造运动从而形成了三个壮阔的景观,这三个壮阔的景观正好是三次构造运动的裂点。第一个是在芦林大坝。河流从鄱阳湖开始溯源侵蚀,到芦林大坝终止。第二个是在电站大坝。同样河流从鄱阳湖开始溯源侵蚀,到电站大坝终止。第三个则是石门涧,也是河流从鄱阳湖开始溯源侵蚀,到石门涧终止。而这样顺序的构造运动使得庐山的河谷呈现着上游开阔下游狭窄的面貌。

由构造(褶皱和断层)所控制的山脊主要有5列,由南向北,高度逐渐降低,山脊之间为谷地,主要有4列,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北东——南西走向。其中,褶皱构造主要有单面山、背斜山、向斜山等

2、河谷地貌

发源于庐山的河流,主要是循软弱岩层和在地质构造发育,其流向主要是北东——南西,其次是横切构造的而较新发育的河流。它们流向大都于上述流向垂直。河谷的形态十分特殊,这就是上游宽谷,下游为峡谷,两者之间出现裂点和瀑布。流水地貌主要可以分为两部分:一种是宽谷,它包括东谷、西谷、仰天平、七里冲、大校场谷等;一种是峡谷,其主要包括石门涧等。两者之间夹着裂点和瀑布。

3、冰川地貌

庐山的冰川到底有没有冰川地貌其实还是挺有争议的。但大部分学者认为冰川地貌还是存在的。主要体现在芦林湖,王家坡,飞来石芦林湖原为一个天然冰窖。

在王家坡冰川地貌得到很好地体现。在东南方向有一个角峰,在其山坡下、与别的山之

间的山谷中存在着大量的巨大漂砾。含鄱口处的犁头尖也是典型的冰川地貌之一。

飞来石更是冰山派学者与非冰山派学者具有争议的地方。飞来石为重叠石,属于冰桌,冰桌又称为冰台,是指在U形谷中或山麓地带聚集的巨大冰川漂砾横置于其它冰川漂砾之上的现象。西谷冰川U形谷中的冰桌,冰山派学者认为飞来石下面的石头是由于冰山刨蚀所遗留下来的,上面那块小石头则是由于机缘巧合的情况又一次的冰川活动使得这块石头正好停留在底部大石头的上面。由于它的岩性与周围的岩石性质大相径庭,因此可以断定它是从别处通过某种作用搬运而来,才故名为飞来石。

(二)庐山土壤实习部分报告

土壤的学习主要集中在第二天和第三天,即芦林大坝东北侧的山群的山坡上,三宝树附近以及小天池旁边的山坡等地。土壤类型及其属性是与成土的自然条件紧密相关的,人们通常把气候、母质、地形、生物和时间作为土壤发生发展的基本条件,即五大成土因素,庐山的土壤与上述成土条件相适应,具有多种多样的土壤类型。

1、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

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庐山沿着断裂上升为目前相对高度达1000~1400米的山地,为土壤垂直地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庐山在气候上处于中亚热带的北缘,这决定了本区植被土壤垂直带谱的性质;地貌和水文条件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影响到局部地区土壤发育的方向,形成某些非地带性的土壤。

2、主要土壤类型 (1)、红壤:广泛分布于海拔4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以及灌丛草本。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等残积和残积坡积物。从红壤的颗粒组成来看,各层次间质地相当均匀,说明成土过程中有红壤化的性质。但是由于此次海拔不够低,所以并没有观察到这种土壤类型。

(2)、黄壤:黄壤分布于山麓地形比较低平的部位,或发育在粘重而排水不良的母质上,山地黄壤分布在900或800米以下的地带,局部地区可达1000米左右。二者母质大都为花岗岩、砂岩、混合岩及第四纪风积物。黄壤的土层分层明显,可以看清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和母质层的厚度,土壤发育完全。

(3)、山地黄棕壤:分布于海拔800~1200米地带的各种母质上,植被为常绿落叶混交林,或灌木、草本。山地黄棕壤全剖面呈较强的酸性反应。有机质全氮量含量较高。这说明,山地黄棕壤,随气候的冷湿,生物小循环的速度减缓,水解性酸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代换性酸明显降低,代换量不高,吸收性复合体不饱和度达80%以上。土壤酸度以活性铝为主。

(4)、山地棕壤分布于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由于森林植被遭受破坏,目前大都成为灌丛草类,母质主要为砂岩,板岩的坡积物,局部地区以风积物为主。小天池地区同样是自然植被被破坏,所以在所挖的土坑周围是次生林,下方没有任何的灌木层,但在旁边平地上还有些灌木。山地棕壤的特点是:由于海拔较高温度较低的原因,土壤发育不完全,土壤的土层结构不完整,土壤较薄。有机质含量较高;粘粒下移现象不甚明显;由于山地降水较多,物质有一定的淋溶,土壤呈微酸性反应,土壤代换量不高,吸收复合体不饱合;代换性酸比前述土壤均低;吸收性钙的含量远比前述土壤为多。

(三)庐山植物实习部分报告

植物的学习主要集中在月照松林,芦林大坝,小天池,王家坡,植物园等地。

庐山因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所以具有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而且随着海拔的升高渐渐具有亚热带、暖温带过渡性,植被种类繁多。

1)庐山植被垂直带的基本特征

1、常绿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是庐山植被的基带,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下,占有最大的垂直宽度和面积。常绿阔叶林是这一带稳定性较大、广泛分布的植物群落。

2、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庐山海拔800米--1100米之间,以常绿、落叶阔叶林为相对稳定的垂直地带性类型。在这一带下部和沟谷中,常绿阔叶成分往往占优势,向上和山坡则逐渐为落叶阔叶成分占优势。这一带是常绿阔叶林与落叶带之间的过渡性地带。

3、落叶阔叶林带:主要分布在800--1100米以下,植被类型以落叶阔叶林为相对稳定的垂直地带性类型,局部地方亦有针叶林--山松出现,有些地区已营造了成片的针叶林,如日本柳杉林、日本扁柏林等。

4、针叶林带:在海拔1100米以上,气温偏低,湿度较大,云雾多,风力大,所以这里出现了较为耐寒的针叶林。黄山松是本带内相对稳定的垂直地带性类型。少量的灌丛和草甸,是非地带性的植被类型。

2)庐山植物园

庐山植物园位于庐山东谷大月山和含鄱岭之间,海拔1000-1300米,是我国唯一的亚高山植物园,创建于1934年。庐山植物园以引种可驯化植物为主,开发利用亚热带山地野生植物资源,培育品种,是以植物联系农、林、园艺、药物和环保等的综合性研究机构,也是普及植物学知识的园地,面积30平方公里。园内设有杉柏区、树木区、岩石园、翠花园、温室区、沼泽植物区、苗圃、云雾茶园、猕猴桃引种区、药圃等。

著名的庐山特产云雾茶及众多的观赏植物,均产于此。庐山植物园现已汇集国内外植物3400多种、储藏各种植物标本众多,与世界上60多个国家近300个单位,建立了种子交换等方面的关系。

庐山植物有两大特色:一是杜鹃花种类繁多,植物园已建成拥有300余种杜鹃花的国际友谊杜鹃园,如云锦杜鹃、映山红、满山红等。二是裸子植物丰富,植物园拥有裸子植物260余种,被称为松、杉、桧、柏的活标本园,为中国之冠。

3)简易的压制标本方法

制作标本之前最重要的准备工作就是采集标本。在采集标本时要使用野外枝剪。剪植株是要注意柄的长度,叶的完整性等方面。

作为标本的植物最好是有花有过有叶的。制作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东西有枝剪,吸水纸以及标本夹。现在标本植株的下面垫几张吸水纸,然后将植株放在上面。植株的摆放也有几点注意。一是摆放的植株的叶子正方两面都要显露出来;二是剪掉一些重复着的叶子;三是果实、花最好全部露出,叶子尽量避免重叠。植株摆放好后,再在上面摆上5~6张吸水纸,最后将标本夹的另一半放在后铺的吸水纸上面。在标本夹上栓绳子是也要注意一些事项,如绳子的捆绑应该为交叉型的;最后的地方不应系紧而是打个活结,多的绳子可以塞进交叉的部分里。

(四)庐山部分地质内容

庐山的岩石主要有两种类型:沉积岩和变质岩。

(1)沉积岩:沉积岩主要有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沙砾岩、砾岩、石灰岩、页岩和凝灰岩。其中,砾岩最为常见。在环湖路的芦林冰碛泥剖面中,砾岩居多,大小混杂,但磨圆度均较好。其构造有层理构造和层面构造,主要受河流和风力作用影响而形成。

(2)变质岩:庐山的变质岩主要由沉积岩经过区域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片岩、片麻岩、角闪岩等,片岩居多。其结构有等粒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等,构造多为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块状构造,特点是呈块型或片型,片岩层理分明。

四、实习结果

圆满完成,制作了多份植物标本,完成土壤、植被的野外调查表。完善了知识体系。

五、实习心得

这次出行实习给我的感觉是实习的任务很重。去的老师多,到的地方也多,学的内容自

然也多,包括地貌、土壤、植物三个部分。我很开心这次的实习让我重新温习了大

一、二时期所学的关于自然地理方面的内容,有了解不少以前不曾知道的东西。但是与此同时我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着一个致命的弊端,那就是对于大

一、二时期所学的内容忘了不少。老师提问的时候不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是一无所知。这让我感到很惭愧。也让我明白所学习过的东西要经常性的复习,达到温故知新的程度。

与此同时我还学到了一些实地考察需要的一些技术。如:挖土壤坡面应该挖多大的土坑,应如何挖一个合格的土壤坡面;简单制作植物标本的方法,植物采集样方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综上可以看出我的知识面还是很狭窄,还有许多关于野外考察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不明确。以后我会注意时常巩固所学的课本理论,达到要用时随手拈来的效果。同时也要扩展课外的知识多加了解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内容。也要加强自己的动手能力。

不论怎么说这次实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映像,认真听讲的同学,详细解说的老师,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深深地感谢这次实习考察。

第20篇: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综合地理实习报告

1

庐山实习报告

目 录

一、实习目的.......................................................................3

二、实习内容.......................................................................3

三、实习时间.......................................................................4

四、实习路线.......................................................................4

五、庐山概况.......................................................................6

六、庐山实习综合整理.........................................................8

庐山地貌.......................................................................8

庐山植物.....................................................................14

庐山土壤.....................................................................19

七、实习感想.....................................................................22

八、实习建议.....................................................................22

九、参考资料………………………………………………………….23

2

庐山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加深同学们对课本知识的认知和了解,将书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实际相结合,提升同学们对自然地理的野外探查和考究的技能。学习地理学野外工作方法,培养地理学野外工作能力。

认识实习地区自然与人文地理概况,丰富野外感性知识,加深和扩大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们学会吃苦耐劳、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精神。 各科实习目的:

1.地貌:将地貌学课堂教学与野外实习相结合,认识有关第四纪堆积物的成因类型,初步分析实习地区的地貌发育过程,初步培养学生野外认识和分析地貌现象的能力,以及地貌野外基本工作方法。

2.植物:观察和了解实习地区的植被及其主要植物群落类型,了解植物群落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认识植物群落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分布规律;识别本地区主要的一些植物种类;调查样地的植物群落。

3.土壤:观察当地土壤类型,学会对土壤剖面的调查和分析。

二、实习内容

3

庐山实习报告

1.地貌:通过实地的观察了解庐山的大概地貌特征,进而分析一些地貌的成因,如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冰川地貌等。

2.植物:辨认庐山地区植物以及采集植物标本和该地区的植被类型,拉植物样方并进行整理和分类;对庐山地区的植物群落与环境进行基本调查和研究。

3.土壤:通过挖土壤剖面从土壤的成土因素方面分析庐山土壤种类。

三、实习时间

2012年9月16日~2012年9月20日

四、实习路线

第一天(2012年9月16日):牯岭—月照松林—庐山会议旧址;

第二天(2012年9月17日):牯岭—毛泽东博物馆—芦林湖—芦林大坝—三宝树—黄龙潭、乌龙潭—电站大坝—大天池—龙首崖;

第三天(2012年9月18日):牯岭—王家坡—小天池;

第四天(2012年9月19日):牯岭—含鄱口—植物园—五老峰;

第五天(2012年9月20日):牯岭—飞来石—锦绣谷—天桥——仙人洞。

1、a.实习时间:2012年9月16日下午

b.实习地点:月照松林、庐山会议旧址

4

庐山实习报告

c.实习目的及计划:观察黄山松林、山地灌丛、落叶阔叶林,了解该地植被的分布状况;参观庐山会议旧址。

2、a.实习时间:2012年9月17日全天

b.实习地点:庐山博物馆、芦林湖、芦林大坝、回龙路北坡、黄龙寺、三宝树、黄龙潭、乌龙潭、电站大坝、龙首崖、大天池

c.实习目的及计划:石门涧河道的特点,河谷形态,修建水库及发电站(梯级开发)的条件;乌龙潭、黄龙潭裂点的成因;了解龙首崖以及大天池的构造和成因;观察山地黄棕壤剖面,描述土壤剖面并采集土样(回龙路北坡、黄龙寺附近);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杉竹混交林植被调查。

3、a.实习时间:2012年9月18日上午

b.实习地点:王家坡u型谷、小天池、诺那塔院

c.实习目的及计划:了解庐山冰川地貌以及王家坡u型谷的成因;了解小天池的构造及成因;描述土壤剖面并采集土样(小天池);王家坡附近森林样方采集、分析。

4、a.实习时间:2012年9月19日全天

b.实习地点:植物园、含鄱口、五老峰

c.实习目的及计划:观察五老峰前温泉断裂断层崖、单面山、向斜谷等;了解含鄱口的构造及其成因;参观植物园记录植物园植被。

5、a.实习时间:2012年9月20日上午

庐山实习报告

b.实习地点:飞来石、如琴湖、天桥、仙人洞

c.实习目的及计划:了解飞来石的由来及两种不同的学说;了解如琴湖的构造及形成原因;仙人洞的成因。

五、庐山概况

江西庐山是中华文明的发扬地之一。这里的佛教和道教庙观,代表理学观念的白鹿洞书院,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联系的文化景观。——世界遗产委员会

(1)地理位置

庐山位于九江市以南,星子县以西。位于东经115°52′~116°8′,北纬29°26′~29°41′,雄踞于江西省北部。地形走向:东西伸张,南北收缩。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长段块山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绵延的90余座山峰。风景区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东偎婺源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

(2)气候条件

庐山处于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每年7月至9月的平均温度为16.9℃,夏季最高也只有温度32℃。具有明显的山地气候特征,变幻无穷的气象景观,例如云海、瀑布云、雾、佛光等。

庐山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

6

庐山实习报告

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3)地貌特征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四周被众多瀑布、溪涧和沟谷所包围。具有罕见的第四纪冰川遗址,包括冰蚀地貌和冰川堆积物,使得中外地质、地理学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成为地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庐山自东北向西南延伸约25公里,宽约15公里。东西两侧为大断裂,山体多峭壁悬崖,相对高度1,200~1,400米。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4,422尺),山势雄伟。著名的三地泉瀑布,落差达155米。犹如九叠屏风,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门。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4)庐山生物资源

庐山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昆虫2000余种,鸟类170余种,兽类37种。山麓鄱阳湖候鸟保护区,是“鹤的王国”,有世界最大的白鹤群,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座万里长城”。并建有庐山植物园,是一座国内外享有一定名声的著名植物园。

(5)人文景观

庐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名胜古迹遍布。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名人志士在此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丹青墨迹和脍炙人口的篇章。苏轼写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庐山云雾;李白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秀峰马尾瀑;

7

庐山实习报告

毛泽东写的“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吕洞宾修仙而居的仙人洞,均是诗景交融、名扬四海的绝境。东晋画家顾恺之和唐寅的>是庐山画的代表作,揭示了庐山的确是个地灵人杰的地方,同时也提高了庐山的名声。著名影片《庐山恋》在庐山取景,拍摄了庐山很多的旅游景点,如爱琴湖、花径、仙人洞等,已在庐山电影院里放映了6300余场,成为“世界上在同一影院连续放映时间最长的电影”,并为此专门建立庐山恋电影院。

六、庐山实习综合整理

一、庐山地貌篇

地貌学习主要集中在芦林湖、黄龙潭、乌龙潭、电站大坝、龙首崖、王家坡、含鄱口、五老峰、飞来石、锦绣谷、仙人洞等地。 庐山的地貌主要有三种,分别为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和冰川地貌。

(一)地貌总论

庐山山体是由不同时代的岩层组成的。最古老的底层是变质的前震旦纪系浅海相沉积。此层沉积以后,经吕梁运动上升为陆地,并形成剥蚀面。剥蚀面形成以后,庐山地区再度下沉,沉积滨海相和浅海震旦系地层。至晚奥陶世,幽静地壳上升、剥蚀,随后缓慢下称。志留纪末,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本区升为陆地,并形成剥蚀面。伺候,地壳长期下沉,在剥蚀面上沉积砂砾岩和灰岩。中生代燕山运动,庐山地区上升。从此以后,一直成为陆地。至白垩纪晚期,庐山外围及江湖凹陷地带堆积白垩系上统南雄组。从其言行

8

庐山实习报告

及沉积位置来看,多为当时庐山上升,外力剥蚀山体的相关沉淀。第三系基本缺失,反映当时整个庐山地区主要是一个微弱上升的剥蚀区。

庐山是由北东—南西向断裂作用上升而形成的断块中山(>1000m)。庐山平面形态呈肾形,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逐渐收窄,长约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最高峰为汉阳峰,高1474米。山体内的褶皱、断层和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河谷地貌特殊,此外,还有尚在争议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

(二)地貌大势:

(1)虎背岭单斜山:虎背岭第十较平稳,为五岭中的最北岭。 属于构造地貌。它是因虎背岭北侧的莲花洞大断层把虎背岭错开,使其北翼断落而成,该断层崖在石门涧和莲花洞一带高达1000米, 向东北方和西南方降低,断层崖呈阶梯状,如好汉坡一带呈二级阶梯。

(2)大校场及西谷次成谷:大校场在大月山和女儿城之间,西谷位于虎背岭和牯岭之间。成因是牯岭向斜两翼的软弱岩层受外力的强烈侵蚀、破坏而形成,地貌特别低下,故称为谷地。大校场谷地的形成有两种意见,一种为冰川学说,另一种为泥石流学说。

(3)牯牛岭及女儿城次成山:位于莲谷——东谷的两侧,原是牯岭向斜的两翼,由于岩石坚硬未被侵蚀而形成低矮的山岭,故称为此成山。山岭的相对高度不大。牯岭的日照峰海拔为1310米。

(4)东谷向斜谷:受牯岭向斜控制,位于女儿城和牯岭之间,两谷地本来向同一方向延伸,但因受剪刀峡断层的错动影响,故使莲

9

庐山实习报告

谷、王家坡谷向东北倾斜,而东谷向西南倾斜。

(5)大月山背斜山: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构造的控制,走向东北——西南,主要由石英砂岩组成,大月山高1453米。

(6)青莲寺向斜谷:位于大月山和五老峰之间,发育在三叠泉向斜构造之上。

(7)五老峰单斜山:因庐山正断层切进五老峰背斜南翼而成,它在秀峰、海会一带崖到达1000米,向东北方递降,断层也亦分2~3级,断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所谓五老峰就是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

图一:五岭四谷示意图

1、构造地貌

庐山一共经历了三次构造运动,主要是三次地壳抬升而引起的河流溯源侵蚀,从而形成了庐山现在壮阔的景观,这三个壮阔的景观正好是三次构造运动的裂点。第一个是在芦林大坝(落差35m)。大约是在第四纪早更新世时期,由于地壳抬升运动使河流从鄱阳湖开始溯源侵蚀,到芦林大坝终止。第二个是在电站大坝(落差25m)。大约

10

庐山实习报告

是在第四纪中更新世时期第二次地壳强烈抬升,使河流从鄱阳湖开始溯源侵蚀,到电站大坝终止。第三个则是石门涧,也是河流从鄱阳湖开始溯源侵蚀,到石门涧终止。而这样顺序的构造运动使得庐山的河谷呈现着上游开阔下游狭窄的面貌。

2、流水地貌

发源于庐山的河流,主要是循软弱岩层和在地质构造发育,其流向主要是北东——南西,其次是横切构造的而较新发育的河流。它们流向大都于上述流向垂直。河谷的形态十分特殊,这就是上游宽谷,下游为峡谷,两者之间出现裂点和瀑布。流水地貌主要可以分为两部分:一种是宽谷,它包括东谷、西谷、仰天平、七里冲、大校场谷等;一种是峡谷,其主要包括石门涧等。两者之间夹着裂点和瀑布。

虎背岭QⅡQⅡQⅢQⅢ图二:西谷——宽谷之一

庐山实习过程中的流水地貌学习:

11

↑ 锦绣谷裂点第如三琴级湖平台日照峰第气二象级台平台夷平面NE猴子岭 庐山实习报告

(1)在芦林湖附近可以看见西谷袭夺大校场上游;

(2)黄龙潭:岩石呈水平节理,原因是在虎背岭背斜轴部,岩石受张力作用,岩性软弱,流水侵蚀所形成小的陡坎。

(3)乌龙潭:地形是横切虎背岭,下蚀作用形成的潭,落差2~3m。 (4)如琴湖大桥:西谷:壮年期的河谷(宽展的U形),如琴湖大坝下的谷地:河流袭夺地貌,被夺河是如琴湖,袭夺河是锦绣谷(处于虎背岭背斜的轴部,岩性软弱),裂点就是如琴湖大桥,断头河是西谷,风口是花径。在构造地貌的基础上流水侵蚀作用,下游向上侵蚀,最终流入石门涧。

(5)仙人洞:仙人洞的形成有一定的流水侵蚀作用。

3、冰川地貌 庐山第四纪冰川的讨论:

现在对于庐山是否存在第四纪冰川,有两派观点:一派是以李四光先生为代表的冰川学派,他们认为,庐山是存在第四纪冰川的。因为庐山发现有很多的冰川遗迹,例如:大坳冰斗,王家坡U形谷,含鄱岭冰刃脊,飞来石,芦林冰漂砾等。这些都证明:庐山在第四纪时,曾经有过冰川;而以施雅风为代表的反对派则认为,这些地形和沉积物与冰川遗迹虽然有相似之处,但并非冰川作用形成,而是河流和泥石流的产物,也就是说庐山并不存在第四纪冰川。

庐山的冰川到底有没有冰川地貌其实还是挺有争议的。但大部分学者认为冰川地貌还是存在的。主要体现在芦林湖,王家坡,飞来石。

12

庐山实习报告

(1)芦林湖原为一个天然冰窖,深度约70m左右,冰雪从周边的三个U形谷滑下在这里堆积,侵蚀而形成的“冰窖”。

然而反对者认为是由于褶皱引起差异性抬升的构造湖、沉陷胡。 (2)在王家坡冰川地貌得到很好地体现。在东南方向有一个角峰,在其山坡下、与别的山之间的山谷中存在着大量的巨大漂砾。上方有三个谷地(悬谷),七里冲、大校场、中谷汇聚流入鄱阳湖。U形谷中有一条河流,而这条河流是靠西北坡山脚,原因是由于东南坡是向阳坡冰雪融化速度快,西北坡为背阳坡冰雪融化速度慢。

然而反对者认为是由于内力作用和流水作用形成的,冰川作用只是稍加修饰。从地形上看,冰川作用不可能形成上宽下窄的地貌,不可能就中间一小撮冰川地貌;从气候上看,形成冰川要-6摄氏度,而现在平均是12摄氏度,相差18摄氏度,反应在地形上要相差3000m,而第四纪以来庐山没有太大的下沉作用。

(3)飞来石更是冰山派学者与非冰山派学者具有争议的地方。飞来石为重叠石,属于冰桌,冰桌又称为冰台,是指在U形谷中或山麓地带聚集的巨大冰川漂砾横置于其它冰川漂砾之上的现象。西谷冰川U形谷中的冰桌,冰山派学者认为飞来石下面的石头是由于冰山刨蚀所遗留下来的,上面那块小石头则是由于机缘巧合的情况又一次的冰川活动使得这块石头正好停留在底部大石头的上面。由于它的岩性与周围的岩石性质大相径庭,主要是粗砂岩,因此可以断定它是从别处通过某种作用搬运而来,才故名为飞来石。

然而反对者认为如果有冰川作用,土壤应该被剥蚀,但事实没有。

13

庐山实习报告

二、庐山植物篇

植物的学习主要集中在月照松林,芦林大坝,黄龙潭、乌龙潭,小天池,王家坡,植物园等地。

庐山因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所以具有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而且随着海拔的升高渐渐具有亚热带、暖温带过渡性,植被种类繁多。

(一) 植物总论:

“一山飞峙大江边”的庐山,海拔1474米,北临长江,南临鄱阳湖,地处我国中亚热带的东北部北缘,发育有典型的常绿阔叶林景观及丰富多彩的植被类型,是动植物从亚热带想问带过度的交汇场所,具有生物种类丰富、区系成分复杂、起源古老及热带成分丰富的特点。

庐山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在钟灵清秀的庐山,主要分布有樟科、山茶科、壳斗科、豆科、木兰科、蔷薇科、胡桃科等植物,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庐山植物园。

(二) 植物的垂直分带规律

植被的分布,是受热量和雨量的影响。庐山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在植被类型上是以亚热带植被类型为主,兼有温带植被类型,而在垂直分布上明显地反映出亚热带低山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

14

庐山实习报告

图三:庐山植被的垂直分布

由山麓到山顶的分布规律是:常绿阔叶林——常绿及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1、常绿阔叶林:

分布于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分布于海拔600米(西北坡)或700米(东南坡)以下,占有最大的垂直宽度和面积。常绿阔叶林是这一带稳定性较大、广泛分布的植物群落。植物群落主要由壳斗科、山茶科和樟科等科的常绿阔叶林组成。

2、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

分布于海拔600米(西北坡)或700米(东南坡)——900米(西北坡)或1000米(东南坡)之间,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的混交林。目前在黄龙潭、黄龙寺等地和沟谷陡坡处有天然的次生林分布。在这一带下部和沟谷中,常绿阔叶成分往往占优势,向上和山坡则逐渐为落叶阔叶成分占优势。这一带是常绿阔叶林与落叶带之间的过渡性地带。 典型例子:

15

庐山实习报告

① 黄龙寺附近:植被包括:日本冷杉;香果树;挪威云杉;茅竹林;金钱松;香果树;红豆杉;金缕梅;杉木;甜楮;柃树;吊樟;红叶短柄苞;枫香;古楮;青岗。

② 观音桥:由于此处的海拔较低,植被构成与黄龙寺附近不同。主要有:香樟;古楮;青岗。

3、落叶阔叶林:

东南坡大致在1000米~1300米之间,西北坡则在900米~1250米左右,植被类型以落叶阔叶林为相对稳定的垂直地带性类型,局部地方亦有针叶林——山松出现,有些地区已营造了成片的针叶林,如日本柳杉林、日本扁柏林等。地带性植被类型的落叶阔叶林,目前大片成林不多。 典型例子:

① 月照松林:在黄山松林下(路右边)有阔叶林,为落叶阔叶林。阔叶林包括树种:山樱花(又称庐山樱花,属于蔷薇科);山桃花;野鸭椿;吊樟;四照花;灯台树;毛栗;短柄枹。但是只有右边比较茂密,左边就很荒芜,呈光秃状。由于:左边岩石裸露,土壤贫瘠,表面并没有土壤发育。右边的光照水热条件较好,土壤层发育较好。在右边阔叶林下面还有小树苗,但难以看到。此处植被的发育趋势:在人为干预较少的情况下,将来50年,阔叶林将更为发育,因为阔叶林的年龄层次较为丰富,而针叶林后继乏人,年龄层次不完善。

② 大月山下:落叶阔叶林树种包括:小梨子;豆梨;吊樟;杜鹃

16

庐山实习报告

4、针叶林:

分布在海拔1250米或1300米以上。这里气温偏低,湿度较大,云雾多,风力大,所以出现了较为耐寒的针叶林。少量的灌丛和草甸,是非地带性的植被类型。 典型例子:

①月照松林:分布为黄山松,在黄山上又叫迎客松。黄山松呈塔状,两针一叶,有两个针组成。此处植被的发育趋势:在人为干预较少的情况下,将来50年,阔叶林将更为发育,因为阔叶林的年龄层次较为丰富,而针叶林后继乏人,年龄层次不完善。

②大月山下:路边上方为黄山松,此处海拔约为1100m——1200m,下方为柳杉松。

庐山实习过程中的植被学习:

(1)月照松林附近(海拔1120m):本应该是落叶阔叶林,但那里是主要黄山松林,这主要是人为原因形成的次生林,在这里我看到了山檀(樟科)、野株兰、野柿、百叶莓、林木、杜鹃(映山红)、中华石兰、杨瑜、毛栗、登台树、美丽胡枝子、四照花、鹅掌秋、青岗沥、三叶枫等100多种植物。

(2)在芦林大坝附近(海拔1000~1200m):在对面的山坡上有比较明显的植被垂直分布,在山的上部全为针叶林,中部针叶较多,有少数阔叶树种分布,在山的下部阔叶树种较多(针阔混交)。 (3)在黄龙潭、乌龙潭之间(海拔800m):主要分布黄山松、杉木(阔叶林)、细叶青岗沥(常绿)、竹林(亚热带竹林)(海拔700~1000m)

17

庐山实习报告

等,在这里常绿成分较少,主要为落叶阔叶林树种分布。

(4)在王家坡附近(海拔1210m):看到了珍贵的金钱松、登台树、山樱花、南蛇藤、化香、毛栗等,这里主要是针阔混交林分布。 (5)在小天池附近(海拔1200m):主要为落叶落叶阔叶林分布。 (6)在植物园(海拔1000~1300m):一进门就看见珍贵的日本冷杉,接着又看见一种气生根植物(主要是由于缺氧形成的)。庐山植物园分为三园一蒲(蕨类园,杜鹃花园,裸子植物园和药蒲)。

庐山植物园简介:

庐山植物园为中国第一个山地植物园。庐山植物园处于庐山中间的一块谷底处。植物园创建于1934年,创始人为我国著名的植物学家胡先骕、秦仁昌、陈封怀等教授。由于三位教授家乡在庐山,并且庐山的制备比较符合植物园要求,特在此建立植物园。

庐山植物有两大特色:一是裸子植物丰富,庐山植物园拥有裸子植物260余种,被称为松、杉、桧、柏的活标本园,为中国之冠;二是杜鹃花种类繁多,庐山植物园已建成拥有300余种杜鹃花的国际友谊杜鹃园。

庐山植物中,国家重点保育的珍贵、稀有、濒危植物44科57属93种(包括引种部分)。其中,列为一级保护的5种,二级保护的36种,三级保护的52种。 (7)学习压标本注意事项: ① 首先要放一些纸(吸水纸);

② 采标(要有花、叶、茎,并且茎要有一定长度);

18

庐山实习报告

③ 压的时候叶子要正反都有; ④ 用5~6张纸(适量就行);

⑤ 标本要换纸,春天换5~6次,秋天3~4次; ⑥ 秋天2~3天翻一次,春天一天一次; ⑦ 做好标记;

⑧ 最后压好了要注意绳子的走法(八字形),要注意压力的大小(略微紧一点)。

三、庐山土壤篇

土壤的学习主要集中在第二天和第三天,即芦林大坝东北侧的山群的山坡上,三宝树附近以及小天池旁边的山坡等地。

(一)植物总论:

庐山地区主要土壤类型为:A.红壤,广泛分布于山麓地带、山体外围平原地区;B.黄壤及山地黄壤,黄壤发育于山麓地形比较低平的部位,山地黄壤分布在900米以下的地带,局部地区可达1000米左右;C.山地黄棕壤,分布于海拔800—1200米地带的各种母质上,植被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或灌木、草本;D.山地棕壤,分布于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由于森林植被遭受破坏,目前大都成为灌丛草类;E.山地草甸土,分布于山地比较平缓地段,曾分布在大月山一带,现在由于利用,已逐渐减少。F.山地沼泽土,主要分布于地势平坦、低洼、容易积水之处,例如仰天坪、大校场一带;G.浅色草甸土,分布在江河、湖泊低平地段,母质为河流冲积物或湖积物,植被为草甸;H.水稻土,在山麓、岗

19

庐山实习报告

丘和江、湖平原有分布,它是由自然土壤经人工耕种而成。

(二)庐山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布:

庐山土壤的垂直结构类型比较简单,自山麓至山顶,依次分布着红壤和黄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

图四:庐山土壤垂直地带性示意图

①400米以下的山麓及附近岗丘地区属中亚热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及草类,广泛分布着纬度地带性的红壤和黄壤; ②400-900(800)米,气候湿润暖热,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及杉木等,发育着一种具有明显富铝化特征的山地黄壤; ③海拔900(800)—1100(1200)米,气候温暖湿润,植被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发育着具有山地黄壤性质,又具有山地棕壤特征的山地黄棕壤;

20

庐山实习报告

④海拔1200米以上的地区,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和灌丛,分布着山地棕壤;山顶;

⑤由于气温低,风速大,木本植被少,多灌丛,草本植物生长茂盛,形成山地草甸土;局部洼地,排水不良,生长喜湿植物,形成山地沼泽土。

土壤剖面概念:

天然土壤一般有六个层面:有机质层(O),腐殖质层(A),淋融层(E),淀积层(B),母质层(C),母岩层(R)。土壤的性状包括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干湿度,土壤孔隙度,土壤pH值,土壤松紧度,土壤新生体,土壤侵入体。在斜坡地区,不容易发育土壤,平缓的地方较容易发育土壤。

庐山土壤的四个特征:①有机质层较厚;②含有大量次成矿物;③pH值有变化;④大量的石块。

庐山实习过程中的土壤学习:

1)芦林大坝东北侧的山群的山坡上(海拔900~1000m):表层土壤是山地黄棕壤,然后挖土壤剖面,可以看见腐殖质层(颜色为黑色),淋溶层(颜色为棕色,土壤松散一些),淀积层(颜色为黄棕色,土壤紧实),母质层(颜色为淡黄色、发白,土壤粘稠)。 2)三宝树附近(海拔900m):在这里为自然剖面,在山的南坡为山地黄壤(湿润环境),成分主要是铁铝化合物,在这里只能看到腐殖质层和淋溶层。

3)小天池附近的山坡上(海拔1200m):在山的西北坡,主要为山

21

庐山实习报告

地棕壤,在这里可以看到腐殖质层(黑色,约20cm厚),淋溶层(40cm厚),淀积层(很薄,不明显)。主要原因是海拔太高,不利于土壤的发育。

七、实习感想

为期五天的综合地理实习结束了,让我感慨颇多,可以说这几天有喜有愁,愁的是天天要走好长的路,还有好多老师讲的不是很理解,而喜的是看到了庐山美丽的风景,学到了很多知识,感悟到了很多人生道理,总之一句话,真是获益匪浅。

此次野外考察,一方面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和扩大了我们的知识领域;另一方面,面对大自然的许多问题,确实使我们感到了自身知识的匮乏,促使了我们去思考、探索,激发了我们学习的兴趣,学习到了在书本中 学不到的知识。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

从学校出发的路上,我们有的踌躇满志,有的期望满怀,但是每一张年轻的脸上都写满了向往。当我们来到实习基地后,我们体会到了学院对我们这次实习的高度重视,也感受到了老师们的关怀,所以我们知道只有用高质量的实习结果才能对得起这实习。五天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在这五天里,我们用双脚双手去践行着前辈们的精神;在这五天里,我们踏踏实实的夯实着自己的专业基础,将理论融入实践;在这五天里,我们体会到了老师们的关怀和教导,收获了浓浓的师生情:每天的朝夕相处,同乘一辆车,为了同一个问题探讨,研究。

22

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之行,让大家的感情更加深厚,一起吃苦的幸福是全世界最美好的回忆。庐山之行给于我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友情的收获和内心的成长。

八、实习建议

1、本次实习期间因为路程远,内容多,造成很多同学不能充分理解消化实习内容,建议下次实习之前,给同学们准备好资料,最好能够挑出一节课对庐山实习的路线、内容进行一个大致的介绍。

2、实习过程中,大家对安全的重要性还不是太重视,容易出现问题,下次实习同学们一定要牢树安全意识,老师及辅导员也要加强监督。

3、实习结束后由于资料收集记录的不完整,建议老师能够挑出一节课专门作为总结,并且同学们收集的资料共享。

九、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 庐山

http://baike.baidu.com/

3、互动百科 百科词条 庐山植物园

http://www.daodoc.com/info/info_148.htm

23

庐山地理实习报告
《庐山地理实习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