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祝福语

老年祝福语(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3-13 08:34:46 来源:祝福语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老年俱乐部

赣榆县老年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实施意见

老年人体育协会

“十一五”期间,我县老年体育事业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老年体协的精心指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执行《中共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我省老龄事业发展的意见》(苏发【2009】5号)和《江苏省体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人体育工作的意见》(苏体群【2005】31号)文件以及省、市老年人体育协会相关会议精神,结合我县老年体育工作的实际,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开展有声有色的老年人健身活动,为提高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促进健康老龄化,为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十二五”时期我县老年体育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县老年体育事业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五年。为统筹规划各项工作的发展任务,促进老年人体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老年体育事业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根据省、市老年人体协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县老年人体育工作实际,制定“十二五”老年人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1 “十二五”时期,全县老年体育工作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指导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体育法》、《老年权益保护法》

全民健身条例》等精神。全面落实《中共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我省老龄事业发展的意见》(苏【2009】5号)和《江苏省体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人体育工作的意见》(苏体群【2005】31号文件以及省、市老年人体育协会相关会议精神,与时俱进,积极开展文明健康的老年人体育活动,增强老年人身体素质,提高老年人生活生猛质量,促进老年人健康长寿,全面推进老年体育事业再上新台阶,为实现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和谐老龄化和创建全国体育工作百强县做出新贡献。

二、目标任务

“十二五”时期,全县老年体育事业要全面贯彻落实老龄工作和老体育工作方针,以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以提高老年人正题素质为根本目标,积极探索老年体育工作新思路、新举措,进一步建设和完善老年体育工作服务体系,着力强化各级老年体协自身建设,提高老年体协,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律规范能力,进一步推进全县老年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县老年体育事业力争“十二五”期间达到:

(1)组织网络建设

1、在县、镇、社区、村全面建立老年协组织建设。①在县直七大条件

%的部很办局中成立老年体协; ②在县直各社区、居委会、镇、村建立老年体协。 ③成立俱乐部:重点完善提高台球俱乐部,门球俱乐部,象棋俱乐部、扑克牌俱乐部等。

④成立县中老年健身服务中心,发展25支健身队。

2、县、镇、社区、村建立较为完善的老年体育、辅导班。县级配备辅导员60名;镇的配备辅导员10名;社区、村级配备辅导员6名的任务指标。

3、加大辅导员和老年体协骨干培训力度,县每年培训200人次,提高辅导员、教练员、裁判员的数量和质量。

4、评选老年体育工作示范点,总数达到60个。

5、评选老年体育工作示范镇、社区6人。

(二)扩大老年体育人口

老年体育人口城区达到70%,镇村达到60%。

(三)开展交流展示活动

1、在“十二五”期间,力争举办两届老年人体育健身大全。

2、在每年的全国“全民健身日”时期举办,老年人体育健身大全。

3、县、镇每年举行一次以上老年人健身展示活动。

4、各级老体协每年举办3-5次康乐讲座活动。也可以举办小型多样、喜闻乐见的“小型康乐大家谈”活动。

(四)多方筹集老年体育活动经费

各级老体协活动经费纳入国级财政预算,县级达到6万元,镇级达到2万元,社区、村达到1万元,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每年递增一定比例。县级体育、福利彩票公益金提成,每年安排一定住费,期中福利彩票可按1-2%,体育彩票可按3-4%,用于支持体育活动。

五、扩大完善场地设施

1.利用县现有的综合体育场所和设施。

2.动员、协调专业体育场馆、学校体育设施、单位活动场所,在适当时机、合理时间对老年人免费开放,达到政府投入、百姓共同受益的目的,满足老年人体育健身的场地需求。

三、具体措施

发展老年体育事业,必须按照“当前可承受,未来可持续”的需求,既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又主动担当,尽力而为,加强助推,坚持短期发展与长期规划相结合,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发展目标。

1、依靠党政领导重视,全面实施“五纳入”。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和“促进城市、发展农村、重在基层、面向全体”的老体工作方针及县政府转发县老年体协《关于落实“五纳入”,推动我县老年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工作意见》,确保把重视老体工作作为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老龄工作方针和《全民健身条例》的具体行动,按照

4 “五纳入”确保把老体工作作为关注民生、关爱老年人工程加以重视和支持,并纳入各级党政业绩考核工作范畴。同时,把老年体育事业列入统筹文明建设发展规划、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全民健身计划、新农村建设计划,理顺和健全老年人体育工作机制,努力形成党政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老年体育健身发展格局,为老年体育事业添砖加瓦、增辉添彩。

2、健全网络,完善老年体育带来服务体系。建立机构健全、任务明确的县、局、(镇)、社区(村)三级老年体育事业服务组织,保证老年体育工作“级级有人管、层层有人负责”。进一步完善健全老年体育六大服务人体系:以老年体协组织为核心的指挥网络体系;以教练员、裁判员、老年体育辅导员为骨干的培训网络体系;以专家、学者和老年体育工作者组成的老年体育科学指导网络体系;以老年体育活动指导中心及各辅导站(点)为活动场所的健身网络体系;以老年体协与有信誉的旅行社联姻的老年人健身康乐,旅游网络体系;以各层面的老健全、广场文体展活动、重大节日活动的开展为平台的交流活动网络体系。各级老年体协做到“五有”有办公用房、有工作人员、有活动经费、有活动阵地。在制定计划、培训骨干、组织活动等方面逐步向规划化、制度化轨道,使城乡老年人在健康活动中享受康乐。

3、抓阵地,努力推进老年体育设施建设。老年体育活动阵地,是窗口,是吸引广大老年人参与建身的坦途。努力构建由社区(村)健身点、部门(镇)健身场所,县体育活动中心、体育

5 公园组成的老老年体育设施网络。充分利用近年来城市建设的丰富资源,“四城同创”的丰府成果,适当调整,合理布局,增添、配置、完善老年体育活动场所和设施,将原有的河滨大道、绿色通道、黄金海岸、新老城区公园及镇村、社区的数个公园,从而达到资源共享、成果共用,大力构建老年体育健身带,高标准建设位于健身带上的体育场地和健身点,形成具有现代特色的体育休闲景观,为“四城同创”增添新的亮点。

4.因地因人制宜,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老年体育健身活动。活动是灵魂,是裁体,是目的,让老年人充分认识“重在参与,贵在坚持”的理念。一.要转变活动方式。老年人健身活动,坚持做到五个结合:以小型分散与集中展示(比赛)相结合,体育锻炼与娱乐相结合,传统内容与创新项目相结合,文体活动与旅游观光相结合,老年人为主与适当吸收中年人参与相结合。从而达到“自己关爱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放自己”的要求,走出家门,走向自然,融入社会。根据各自特点,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就地就近,积极参与科学、文明、健康的体育健康活动。二.要积极开展交流活动。坚持做到天天有小活动,节日有大活动。注重抓好比较大型的交流展演活动,遵循“安全第一,友谊第一,重在参与,康乐为主,输赢两欢”的宗旨,组织老年人参加比赛活动。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供广大老年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健,推动老年人健身活动常态化、多样化、合理生活化,确保老年体育工作目标落到实处。

6 5.加强自身建设,练好内功增进聚力。有为才能有“位”。老年体育组织网络遍及全县,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从县到镇、到村、到社区、到健身点等各个层次,服务对象是还在快速增长的老年群体,可以说老年体协的工作(面)量大。因此,各的老年体协要十分注意自身建设,练好内功,既要把好政治方向,又要有所作为,增强凝聚力、号召力。要做好沟通工作,让更多的领导关心、重视老年体育工作;对社会要更多宣传,让全社会都来关注、支持老年体育事业。对老年人要多发动使组织进一步健全,活动更加广泛场地建设不断扩大,老年人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从而促进社会更加和谐。要努力把老年体协建设成学习型、康乐性、和谐型的组织。秉承“献爱老心,架康乐桥”的老体精神,把老体协建成老年人展示的平台、锻炼的平台、交流的平台、发展的平台,为全县老年体育工作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推荐第2篇:老年协会

莲塘镇锦湖村老年人协会先进事迹材料

莲塘镇锦湖村委会有1758余人,分居在14个村民小组。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有198人。锦湖村老年人协会于2007年成立,五年来,在镇党委、政府和村委的正确领导下,发扬敬老养老的光荣传统,努力朝着“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医”的目标发展,加强协会的规范化建设,高度重视老年人工作,积极开展敬老活动。全村上下尊老爱老蔚然成风,为村里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两委重视,切实加强协会规范化管理。锦湖村历届党支部、村委会十分重视村老年人协会建设,坚持把巩固和发展老年人协会摆上工作日程,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年来,锦湖村老年人协会组织机构健全,制度完善,活动正常,有专人负责老龄工作,老龄工作有制度、有计划、有总结。村委会由一名副主任任协会会长,负责民政工作的干部负责老年人工作。协会有章程,有会员名册,有活动场所。在村两委的热心关怀下,老年人协会配有报纸杂志、棋牌,球类器材等文化、娱乐、体育设施,并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定期检查、维护。老年人协会的活动及运作经费由村委会通过各种形式给予保障和支持。

二、协会成员发挥余热,扎扎实实为老年人办好事做实事。协会的每一位成员都是久经考验的老年人,在社会有德高望重的地位,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的特点,村老年人协会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一是在锦湖村委会中开展扶贫助残活动。每逢春节、老年节前夕,在镇、村等各级部门的支持下,对村委会生活困难的老年人、特困和残疾人员送上大米、食用油、棉被等生活用品;二是对9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慰问,营造社会敬老氛围;三是对仙逝的会员送上帛金并组织理事会成员为其送殡;四是千方百计调动会员的积极性,鼓励老年人参加社会“三个文明”建设,协助村委会做好各项中心工作。如计生、征地拆迁等工作,积极为镇、村等部门排忧解难;五是调动一切的积极因素协助村委会干部做好群众的来信来访工作、村委会干部换届选举工作、调解纠纷、关心下一代教育工作。如成立了关心下一代教育志愿者队伍,一旦发现有青少年上网成瘾、逃学等不良行为,老年人协会就组织会员对其不厌其烦地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帮助青少年踏上正途。

三、结合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为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锦湖老年人协会争取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支持,每年春节和老人节期间都搞一次联欢会,为老年人表演一台精彩节目,同时还组织全体老年人进行敬老聚餐。近两年,老年人协会根据实际,对参加庆祝老人节活动的老年人还进行抽奖活动,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

现在,全村上下民风纯朴,老年人得到应有的尊敬。相信在上级政府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锦湖的老年人协会越办越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卢氏县西北部潘河乡的深山之中,有着一群白发苍苍、精神矍铄的老人,怀着对老年人群的无限关爱和对社会的无私奉献精神,13年来坚持义务做好老年人维权、科教下乡、文化下乡以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成为全乡老年人的贴心人、党和政府的贤内助、弱势群体的领头雁,为潘河乡的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到了一致好评。这就是潘河乡老年协会这支激流勇进的排头兵,他们骄人的业绩、高尚的德操和博大的胸怀不断激励、引导着人们奋勇直前。

潘河乡地处卢氏县西北部深山区,境内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滞后,群众生活水平较低,是河南省重点扶贫乡镇。全乡17个行政村,130个居民组,3086户12576口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共有 人,占全乡总人口的 %。由于地理位臵限制,基础设施条件差,无论从文化水平、身体状况及生活环境上说老年人群都相对落后,各类矛盾突出,成为社会事业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

鉴于以上原因,1996年,经潘河乡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支持,街区的李玉堂、张秉章、杨鼎等老人在深入全乡各村组走访座谈、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制定章程,建立制度,确定了以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为根本宗旨的老年协会发展思路,为协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同时乡党委、政府又协调组织、划拔经费,使潘河乡老年协会于1997年元月份正式挂牌成立,从而真正拉开了全乡老年人工作的帷幕。

强化宣传重实效

群众是做好老年人工作的基础,增强老龄工作意识和养老意识、依法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尤为重要。潘河乡老年协会的一班子人,将义务宣传《老年法》和《义务赡养条例》做为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通过刷写标语、举办板报、召开座谈会、组织文艺演出等多种宣传方式,向全乡群众广泛宣传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的重要社会价值,同时大力弘扬社会上尊老、养老、助老的优良作风,谴责社会上歧视、虐待、甚至伤害老年人的不良现象,在全乡树立起了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良好社会风尚,营造了敬老维权的良好氛围。为了做好宣传工作,潘河乡老年协会的委员们,在没有一分钱活动经费的拮据困境中,自发自费出资印资料、买道具、编排节目、组织演出,进行义务宣传。同时他们摒弃社会上一些不正议论,坚决抑制流言蜚语,甚至恶毒攻击,以更加顽强的毅力和斗志,坚持不懈的开展工作。在他们的宣传鼓励下,一些社会上的有识之士也纷纷捐钱捐物,支持协会继续开展工作。十几年以来,在老年协会的直接组织下,共举办各类戏曲、文艺汇演30余场次、各类法制讲座20余期、发放各类纸质材料2万份(张)、开展老年人维权下乡活动近20余次,接收、组织各类捐款10余起5万余元,极大的推进了全乡老年人工作进程,使全社会尊老、敬老、

爱老、帮老意识进

一步加强,社会风气明显好转。

化解调和解民忧

协会作用发挥的好与坏,关键在于群众的支持不支持、拥护不拥护。而想得到群众的支持、拥护,那么为民办实事、解矛盾、化忧愁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根本方法。潘河乡老年协会自成立以来,就是坚持以“服务老人、促进和谐”为工作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原协会副会长张秉章说过“我们办这个协会,就是要为老年人办实事、办好事,做不到这两点,协会就没有意义了”。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些做的。他们充分调动老年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为社会发挥余热,许多老年人不计报酬,不畏辛苦,积极帮助乡党委、政府解决家庭矛盾和邻里纠纷。通过对全乡的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了全面的排查、了解,对他们的生活状况进行了分类归纳,对存在有家庭矛盾和生活困难的老人,亲自上门了解调查,协调处理。上川村后沟组的刘银贵老人,由于老伴去世早,因林地纠纷和两个儿媳关系不睦,经常受到谩骂、殴打,经各级调解都未能改变这个现状。副会长张秉章听说后,和其他成员一起,连续一个星期,步行几十里前去对其两个儿子、儿媳进行批评教育,经过老张多次耐心的开导,刘银贵的两个孩子认识到了错误,自觉将老人接回家里赡养,一家人团结和睦,其乐融融。而刘银贵为感谢老年协会,特给协会送来一块镌有“老人的主心骨、群众的贴心人”字样的匾额,受到当地群众的高度赞扬。潘河村老复员军人刘三重与儿媳长期不和,时常受到谩骂和殴打,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乡派出所、司法所多次出面调解,但效甚微。乡老年协会的几位老人出面不分昼夜,苦口婆心,终于化解了矛盾。刘山重逢人就夸老年协会,并主动加入到老年协会中,积极帮助解决矛盾纠纷。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经潘河乡老年协会调解消化的矛盾纠纷就近60余起,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树立典型育后人

为进一步促进社会文明化程度,动员群众学榜样、树新风、育后人,乡老年协会把典型示范、引导教育做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通过开展“好媳妇”“好儿子”“好女婿”集中评选活动,不断增强群众的带头意识和示范意识。在具体工作中,老年协会自觉把工作开展同县委、县政府、乡党委、政府的和谐社会创建、文明小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推出了孝敬公婆、任劳任怨的“好媳妇”曲风芹、赡养老人、全一而终的“好儿子”黄咬治等一批有代表性、影响巨大的优秀典型,从而使在全乡形成了学榜样、做榜样的良好社会新风尚。

繁荣文化促和谐

文化生活是促进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潘河乡老年协就能够紧紧抓住文化娱乐这个兴民励民的形式载体,进一步做大做强潘河民间文化活动,不断调动老年人及全乡干群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近年来,潘河乡老年协会十分注重开展文艺活动,并自筹资金充实了服装、道具、乐器等硬件设施,组织成立了老年秧歌队、锣鼓队、戏曲队,并利用农村集贸日、春节、元宵节、重阳节等节假日,开展扭秧歌、唱大戏、说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为街区群众献上一场场精彩的精神大餐,特别是老年协会自编自演的劝世人系列戏剧《三妯娌》、《好媳妇》等戏剧深得群众喜爱。

爱心化甘露,润物细无声。潘河乡老年协会这么一个只讲贡献、不讲回报的团队,在自已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中,不断向山区群众彰现着自己那一颗青春、鲜活的心,正在以百倍斗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激励着人们走向新的更大的辉煌!

××, 73岁, 1962年入党,1969年当选为墙下村支部书记, XX年退休,在村里一干就是40多年。从村主干退下来的××已经67岁了,但他还是闲不住,又干起了墙下村老年协会的会长,而且干得有声有色。

使老年人老有所养

“墙下村有3614人,其中55岁以上在家的老人476人,有多少人能看上电视、有多少人住处好不好,……”这是××上任伊始就做的一个调查报告。为了顺利开展墙下村的老年工作,他利用空闲时间,走街串巷,对老年人的生活状态进行了摸底.在村里调节家庭纠纷多了,总结了一些经验。现在,村里只要有老人病了,他都要带领老年协会的人上门去看望,他说:“人心都是肉长的,连咱们都去看望,他的儿子、儿媳还能对老人不好?”“家有老人是个宝,知冷知热少不了,莫把老人不孝敬,人人终究会变老”。这是××编的顺口溜,在墙下村儿童口头传唱。在他的带领、带动下,哪家有不孝敬老人的,老年协会就要管,就要宣传制造舆论,让不孝敬老人的人抬不起头来,不敢出门, 他同时两边做工作,直到一家人重归于好。在支村委的领导下,通过××和其他老年人的努力,墙下村民风淳朴、关系和谐,成为远近闻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

使老年人老有所乐

人到老年,子女都成家立业,需要自己操心的事少了,心情也放松下来,比较轻闲。为了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取得大队支持,先后为老年协会争取购臵了麻将、扑克、象棋、电视、音响、dvd等娱乐工具。老年人经常聚在一起打麻将、玩扑克、下象棋,看电视、看戏曲光盘。为了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文秘杂烩网求,他又组织开展文艺活动,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在村里演出,为了开拓老年人的视野,又组织他们外出旅游……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大地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乐趣和生活品味。2011年元霄节,全县社火表演,墙下村抽动100多人,其中60%都是老年(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daodoc.com,请保留此标记。)人。

为了老年人活动的顺利开展,××跑上跑下,求人争取资金,到各家做工作,有时候自己还要垫钱,他老伴理怨他说:“你这一天忙活个啥,儿女孝顺,不能在家里享几天清福?”他却说:“忙惯了,我坐不住。”是啊,朴朴实实、平平淡淡的一句话,体现了一个老党员、老干部,一心装着群众、一心为了群众,唯独不考虑个人得失的高尚情怀。

使老年人老有所为

党支部、村委会这么支持老年人工作,国家和政府这么关心老年人生活,而我们作为社会的一份子 ,我们能做些什么呢?这个问题,××早都和老年人想到了。在××的带领下,老年协会发动带领全村所有老人各尽所能,尽量为村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为了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各项惠农政策,几年来先后出黑板报124期,响应新农村建设号召和县上开展“洁净田园、洁净家园”活动,老年协会先后组织义务劳动156次,清扫道路、管理花木、捡拾垃圾……一年来为村里节省4000元开支呢!为了增强村民凝聚力,支持村委工作,××还义务承担了矛盾调解员的工作,3年来共调解大小矛盾80余起,促进了村庄和谐。在××的带领下,老年人成了环境卫生义务监督员,村里矛盾义务调解员,党的政策的义务宣传员,为墙下村的新农村建设献上了一份力量。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作为退休老村干的××,他不像有的人为了个人利益,阻挠新村委班子工作,给村委工作填乱,而是积极主动地支持新班子;作为一名老党员,他不像有的人庸庸碌碌、无所事事,他的心还在村里,始终装着群众;作为一位老人,他不像有的人在家自享清福,他人老心不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在他的努力下,现在的墙下村说长道短的少了,为村里凑兴助威的多了;打麻将赌博的少了,锻炼身体的多了;无所事事的少了,自得其乐的多了。正是他,以及和他一样热心公益事业的老年人的不断努力,墙下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daodoc.com)查看更多与本文《老年协会会长先进事迹材料》相关的文章。

推荐第3篇:老年保健知识

老年保健知识

内容提要:良好的生活方式,平衡是根本,适度是核心,坚持是基础,细节是关键,一句话,细节决定活百岁。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尽人皆知的名言。究竟健康长寿靠什么?现代科学证明,关键是生活方式。世界卫生组织( WHO )明确公告:“健康基因遗传因素占15%,社会因素占10%,医疗条件占8%,气候条件占7%,生活方式占60%。研究证明,良好的生活方式可减少高血压病发病率55%,已有高血压发生脑中风减少75%,糖尿病减少50%,癌症减少1/3,传染病减少50%以上。生命在于平衡,平衡才能健康长寿,失衡就会生病。孔子的中庸之道,老子的道家学说,中医的阴阳五行,国际上提出的健康宣言等等,都是平衡论。老子早已指出:“我命在我不在天”,“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也就是说,你的生命完全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特别是生活细节。

大家都说要保护脑门心、背心、脚心,不要受凉,避免感冒,有的人却不在意,洗了头在风口吹,得了感冒,所以说小不在意惹大祸。

从养生角度看,养生关键是细节,核心是适度,无论吃、喝、运动都是这样。老人最有体会,晚上多吃一口,胃就难受,睡眠受影响长期这样就会生病,养生的基础则是坚持,有的人想到了锻炼身体重要,开始跑步,没过半个月,看到别人打太极拳、舞太极剑,又去练,没过半个月又不能坚持了。养生基础是坚持,核心是适度,关键是细节,根本是平衡。从细节角度谈平衡,主要是营养平衡、动静平衡、环境平衡和心理平衡。

一、营养平衡

现在营养学流行通俗简便的两句话,“

一、

二、

三、

四、五;红、黄、绿、白、黑”。“一”指每日一杯牛奶或一杯酸奶。“二”指每餐二两粮食。“三“指每日三份蛋白,每份指肉类二两(瘦猪牛羊肉、或鸡鸭肉或鱼虾)或豆制品二两或鸡蛋一个。“四“指四句话,有粗有细(粗细粮搭配),不咸不甜,三四五顿,七八分饱。“五”指每日吃500克蔬菜和水果,保持身体处于弱碱性,有助于防病防癌。“红”指西红柿,红葡萄酒(100毫升以内)等。“黄”指南瓜、胡萝卜、黄豆、玉米等。“绿”指绿茶、深绿色蔬菜等。“白”指燕麦、茭白、白萝卜等 。“黑”指香菇、黑木耳、黑芝麻等。要“三远三近”,远离三白(白糖、盐、动物油),近三黑(黑木耳、黑芝麻、香菇类)。从营养价值看,四条腿(猪牛羊)不如两条腿(鸡鸭),两条腿不如没有腿(鱼类等)。 这两句话把饮食合理、营养平衡具体化了,容易记,按两句话做,基本可以达到平衡。

保证饮食合理、营养平衡还应重视一下细节问题。

1、吃什么油最好?

肥肉饱和脂肪酸高、胆固醇高,应尽量少吃。食用植物油含饱和脂肪酸虽少,但也不宜多吃,一般每人每天有25克就够了(小匙4 匙 )。饱和脂肪酸在油中的含量应在12%以下,否则吃多了同样会引发高血脂、高血粘、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病。植物油是必需氨基酸主要来源。而则多存在于海味、核桃、鱼、绿叶菜中,要有一定比例。正常每天吃3—4克。吃1克即可平衡。不饱和脂肪酸可在体内由碳水化合物转化,在油中含量应高于70%,它有增高高密度脂蛋白(好胆固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的作用,因此有保护心脑血管系统、降低糖尿病及癌症发生率的功能。野茶油和橄榄油含单不饱和脂肪酸最高,含饱和脂肪酸最低,是理想的食用油。其次芝麻油、花生油、豆油。

2、吃多少盐最好?

盐所含钠是人体内不可缺少元素。但盐对健康损害也最大。一人一天最多不应超过6克。一个三口之家一月最好不超过500克。这个限量中还应包括酱油、咸菜。一块酱豆腐就含4克盐,发面馒头中的碱也是钠。味精也含钠。都应少吃。

3、吃哪些食品最好?

世界卫生组织( WHO )公布三年研究的最佳食品榜。

最佳水果:木瓜、草莓、橘子、柑、猕猴桃、芒果、杏、柿子、苹果、西瓜。

最佳蔬菜:红薯、芦笋、卷心菜、花菜、芹菜、茄子、胡萝卜、荠菜、金针茹、大白菜。

最佳肉类:除鱼类外,鹅、鸭其脂肪量不比畜肉类(猪、牛、羊)少,但其化学结构接近于橄榄油,有益于心脏。

最近全国营养学权威专家评出十类健康食品:(1)大豆及大豆制品(豆腐、豆奶、豆浆);(2)十字花科蔬菜,如花菜、卷心菜、白菜;(3)牛奶和酸奶;(4)海鱼;(5)西红柿;(6)黑木耳等菌菇类食物;(7)绿茶;(8)胡萝卜;(9)荞麦;(10)禽蛋。

3、吃哪些食物不好?

(1)应限制的食品:高度白酒;烟熏类食品:(烤牛羊肉、腊肉。火腿、咸肉等);腌菜类食品(咸菜、酱菜、榨菜、泡菜等);煎炸类食品;含糖饮料。

(2)应少吃的食品:松花蛋、臭豆腐、方便面、炸薯条、油条、味精、爆米花、动物内脏(尤其是脑、肝)、果冻、粉条。

(3)尽量不吃的食物:含较多食品添加剂、香精、色素、杀虫剂、保鲜剂的食品;养鱼池中饲养的鱼(含抗生素);用激素和化学养料催长的动物肉;罐头食品、保鲜食品;从污染地区运来的蔬果。

(4)绝对不要吃的食物:青西红柿;长斑红薯;发芽土豆;腐烂生姜;烂白菜;未煮熟的四季豆及豆类;鲜黄花菜;未腌透的腌菜;畸形瓜果;变质甘蔗;霉茶叶;霉花生米;变质银耳;死蟹、死鳝、头体分离的虾、毛蚶及质量不好变质的食品。

3、怎样清洗蔬果上的农药?

方法有:(1)浸泡法,在清水中浸泡30分钟,约可减少30%农药。(2)分解法,清洗后用盐或食用碱加入水中(浓度为10克/1000毫克),泡5—1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烹饪。(3)加热法,清洗后在沸水中棹2—3分钟。(4)去皮法,有皮菜应削皮。(5)贮存减毒法,农药随时间推移可分解。可将南瓜、冬瓜等存放10—15天。

4、怎样烹饪营养?

(1)温度。并非温度越高营养丧失越多。现已证实,烹饪时温度66度,菠菜中维生素c损失90/%,而在95度时,仅损失18%。原因是50—65度分解维生素的霉更加活跃,而在70度以上,这种霉就受抑制,维生素就不再被破坏。所以,大火快炒适量加少许醋,可以避免维生素破坏。

(2)时间。烹饪时间越长,营养损失越多。因此,菜汤中营养多。不宜倒掉。猪肉经过慢火1—2小时,其中的饱和脂肪酸减少30%—50%,不饱和脂肪酸成倍增加。

(3)水量。不喝汤的菜水应少加,否则,营养就倒掉了。

(4)用具。铝锅释放铝,破坏维生素,还易致痴呆。烹饪选用铁制或不锈钢锅为好。存放未加添加剂的菜肉鸡鱼,以玻璃容器或瓷器为好。 (5)方法。蒸破坏性大,短时间用水炖比较理想,如洋葱、菠菜用大火短时间煸烧就有益。粮食中的豆类则应火候足,小火长时间煮,以保证吸收。

5、吃蔬菜有哪些误区?

(1)先切后洗,营养大量损失。应先洗后切。

(2)挤菜汁。饺子、混沌馅汁常要挤掉,这要丢失70%的维生素、矿物质。最好将挤出的汁做汤。

(3)贮存过长,丧失营养、变质。菠菜在20摄氏度环境中放置一天,维生素c 损失84%,因此存放菜应避光、通风干燥,原则上应尽量吃新鲜的。

(4)冷藏不当。黄瓜不宜低于10度。

(5)烧菜隔顿吃,烧好青菜15分钟后维生素减少20%,放30分钟减少30%,放1 小时损失50%,隔夜还含有致癌物,而且菜变质易致肠炎。 (6)吃半生四季豆,生四季豆含皂素,不煮去皂素会引起腹泻。 (7)菠菜不去草酸,影响钙的吸收。应在沸水中先煮2分钟,去掉草酸,再炒则不会影响钙的吸收。

6、怎样补钙合理?

人们越来越重视三大元素,钙、铁、锌。但怎样补钙才合理呢?一天饮食中已有400毫克钙,若每天早晚各喝一杯奶或早一杯奶、晚一杯酸奶。一般无需再服钙片。牛奶是最好的天然钙,最容易吸收,但不要空腹喝牛奶,最好在餐后喝,否则不容易吸收。此外芝麻、虾片的含钙量也高,补钙的同时要多晒太阳,喝牛奶有助于睡眠。

推荐第4篇:老年护理学

单选题

1.根据特定的国情和传统文化,我国主要的养老模式应为(分值:1分) A.居家养老

B.老年公寓养老

C.养老院养老

D.日间护理院养老

E.托老所养老

2.下列哪一量表主要通过对14项日常生活状态来评定被试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分值:1分) 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B.日常生活功能指数

C.Pfeffer功能活动调查表

D.高级日常生活活动

E.PULSES量表

3.关于老年人药物代谢的特点,下列哪项叙述不妥(分值:1分) A.肝脏药物代谢酶活性降低

B.肝细胞、肝血流量减少

C.药物血浆半衰期延长

D.肝脏合成蛋白质能力降低,致结合型药物增多

E.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是肝脏

4.最具代表性的人类需求理论创建者是(分值:1分) A.Havighurst B.Cumming C.Maslow D.Weismann E.Erikson

5.关于自我概念理论的主要内容,正确的是(分值:1分) A.自我实现的基础是满足生理需要

B.随着年龄增长,虽然生理健康衰退但自我概念是信念

C.自我概念就是自我坚定信念,达到自我实现

D.实现理想中的自我是一个信念

E.一个人的信念与态度也是自我的一部分

6.下列哪项活动可以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分值:1分) A.日常生活活动

B.家务活动

C.职业活动

D.娱乐活动

E.体力活动

7.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在发达国家老年人的年龄起点是多少?(分值:1分) A.50岁

B.55岁

C.60岁

D.65岁

E.70岁

8.自我保健的核心内容是(分值:1分) A.定期体检

B.自我观察

C.自我治疗

D.自我预防

E.自我护理

9.基因突变理论认为老化的原因是(分值:1分) A.基因程序预先设定了动物的生命周期

B.体细胞突变造成老年人体内细胞特性改变

C.体内细胞的基因有固定的生命周期

D.以细胞分化的次数来决定个体的寿命

E.细胞分裂达到一定次数即停止分化,细胞开始衰老

10.关于细胞定时老化理论的内容,叙述不正确的是(分值:1分) A.基因程序预先设定了动物的生命周期

B.体内细胞的基因有固定的生命周期

C.认为老化是细胞突变造成老年人体内细胞特性改变

D.以细胞分化的次数来决定个体的寿命

E.细胞分裂达到一定次数即停止分化,细胞开始衰老

11.以社区为基础提供老年保健是下列哪项老年保健原则的含义(分值:1分) A.全面性原则

B.功能分化原则

C.费用分担原则

D.区域化原则

E.联合国老年政策原则

12.下列哪项不属于老年人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中的成员(分值:1分) A.志愿者组织

B.社区老年人互助组织

C.医护人员

D.附近邻居

E.社会工作者

13.下列哪项说明了维护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发展原则的含义(分值:1分) A.主动调整个人以适应环境

B.主动改变环境以避免不良刺激 C.从自然、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解决问题

D.将老人看作一个整体的人

E.以发展的眼光来解决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14.关于老年人睡眠的护理,以下描述不恰当的是(分值:1分) A.避免睡前过度兴奋

B.睡姿以仰卧位为好

C.睡前热水泡脚

D.睡前勿进食

E.睡前一杯水可预防脑血栓

15.以下哪项是老年保健的重点人群(分值:1分) A.丧偶老人

B.患重病的老人

C.临终老人

D.住院老人

E.健康老人

判断题

16.体力劳动不能完全取代活动锻炼。(分值:1分) 正确 错误

17.老年护理过程中应根据老人的患病种类确定资源分配的优先权。(分值:1分) 正确 错误

18.近年来世界老龄人口重心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分值:1分) 正确 错误

19.老年病人的评估目的是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分值:1分) 正确 错误

20.保持周围环境安静,家属及工作人员避免在患者周围窃窃私语,以免增加患者的焦虑。(分值:1分) 正确 错误

21.老化是随增龄而出现的人体结构进行性衰退的过程。(分值:1分) 正确 错误

22.自我保健属于普及性的层次,自我保健医学属于专业性的层次。(分值:1分) 正确 错误

23.吞咽困难者进行咀嚼和吞咽训练时,从流质饮食开始训练,继之半流质饮食,从小量过渡到正常饮食。(分值:1分) 正确 错误

24.老年人的用药种类最好控制在8种以下。(分值:1分) 正确 错误

25.扶杖上下楼训练:上楼时先将手杖立于上一级台阶上,健肢登上,然后患肢跟上与健肢相并,下楼时先将手杖立于下一级台阶上,健肢先下,然后患肢。(分值:1分) 正确 错误

26.老年人生活行为发生的基础是老年人的意志。(分值:1分) 正确 错误 27.自我保健是早期发现疾病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分值:1分) 正确 错误

28.吸烟、酗酒,低蛋白低盐饮食,大量饮用咖啡,光照减少等均是骨质疏松的易发因素。(分值:1分) 正确 错误

29.制定运动处方除考虑老年人的心脏功能外还要考虑性别、年龄、呼吸功能、骨骼系统及全身各器官情况和使用药物等。(分值:1分) 正确 错误

30.护理人员在任何情况下都应遵从老人自己的决定。(分值:1分) 正确 错误

填空题

31.老年护理道德的原则有()、()、()和()。(分值:4分) 答:

32.偏瘫者扶栏上下楼训练时,上楼时()手扶栏,先将()伸向前方,用()踏上一级,然后将患肢踏上与健肢并齐;下楼时健手扶栏,()先下降一级,然后健足再下,与患足并齐。(分值:4分) 答:

33.我国的老龄事业确定的工作目标是()、()、()、()、()和()。(分值:6分) 答:

34.世界卫生组织将人的年龄界限划分为:()岁以下为青年人,()岁为中年人,()岁为年轻老人,()岁为老老年人,()岁以上为长寿老人。(分值:5分) 答:

35.老年保健最初源于()国。(分值:1分) 答:

36.一般来说,老年人的最大心跳速度约为()。(分值:1分) 答:

37.我国营养学会推荐,老年人每日膳食中约需供给蛋白质()克。(分值:1分) 答:

38.自我保健强调和重视()在保健中的地位和作用。(分值:1分) 答:

39.老年保健原则包括()、()、()、功能分化性原则和联合国老年保健原则。(分值:3分) 答:

40.老年人认知的评估包括()、()以及()三个方面。(分值:3分) 答:

名词解释

41.平衡膳食(分值:3分) 答:

42.机构养老(分值:3分) 答:

43.老化(分值:3分) 答:

44.居家养老(分值:3分) 答:

45.自我保健(分值:3分) 答:

问答题

46.简述老年护理的原则及其含义。(分值:12分) 答:

47.简述老年人的用药原则及其含义。(分值:10分) 答:

48.简述老年护理的目标。(分值:4分) 答:

推荐第5篇:老年协会

1、十七大会议闭幕了 全国人民齐欢笑

五保户住上大楼房 低保吃上高保粮

2、十七大开的好惠农政策跑不了

兴修水利又修路 定把新农村建设好

3、十七大开的好干部群众关系更加牢

齐头并进搞建设彻底改变农村旧面貌

4、锣鼓一打响仓仓 我把赵庄来讲讲

西大门高又大 一对狮子站两旁 水泥路直通村南方

5、十七大精神传赵庄 赵庄人民心里开了花 五保户住进福利院早上稀饭馍馍加小菜

中午一汤一炒端面前

看病就到村医所 这样日子多美好

6、十七大会议传赵庄 全村人民来庆祝

生活有保障 生产劲头大

7、十七大开的好 全国人民都拥护

那里在唱歌 这里在起舞

8、十七大鼓人心那里铁路接着修这里大桥快接头

赵庄塑料大棚像长龙 绿色食品里面藏 人民吃了多健康

9、我要唱 我要跳 庆祝十七大闭幕了

它为社会建设来指路

10、五月十二一声响 电视台传来8.0地震声 党中央组成指挥部 温总理亲任指挥长

奔赴抗震前线去指挥叫人民吃下定心丸

11、温总理来汶川余震声声响

总理大声向灾民讲你们大家放宽心 中央决心已下定一线希望百倍去努力

12、两天不到武警忙 背背大包上飞机 要问他们哪里去前去四川大救灾 军委命令说在前 生死攸关步步紧

13、胡主席好领导灾民好坏记心牢 亲自前线去看看一步一步翻山腰

见到灾民泪丝丝问长问短灾民心中暖

14、港澳台胞亲兄弟听说四川有地震 赶快打开腰包去解囊成千上亿往外掏 炎黄子孙一条根 历史不可去更改

15、锣鼓一打响仓仓黑白皮肤都一样 他们除了给洋钱 物资滚滚向中国来 全国人民有决心 恢复家园在明天

16、地震响地震大全国人民不害怕 有了共产党 啥事都能办

胡主席来撑腰 有啥困难吓不倒

17、报告团去各地宣传英雄事迹有责任 名声在外千古流后人不忘前人事

牢牢记住党领导 还有党的好干部 胡主席温家宝我们的好领导 叮嘱老百姓 你们放宽心

发展国家一定建设好

高楼从地起平房排成行

18、奥运会快召开正巧遇上大地震 世界人民你放心百年奥运一定办成功 出成绩出战果 早把地震吓跑掉 大家来捐款大家来帮忙

灾区重建有希望

祝愿祖国人民都安康

推荐第6篇:老年总结

第一章

绪论

衡量人类寿命主要有两种指标,即平均寿命和最高寿命:

1、平均期望寿命是指通过回顾性死因统计和其他统计学方法,计算出特定人群能生存的平均年数,简称平均寿命或预期寿命。

2、最高寿命是指在没有外因干扰条件下,从遗传学角度而言人类可能生存的最高年龄。

3、健康期望寿命是指去除残疾和残障后所得到的人类生存曲线,即个人在良好状态下的平均生存年数。

WHO对老年人年龄的划分有两个标准:在发达国家将65岁以上的人群定义为老年人,而在发展中国家则将60岁以上人群称为老年人。

44岁以下为青年人;45~59岁为中年人;60~74岁为年轻老人;75~89岁为老老年人;90岁以上为非常老的老年人或长寿老年人。 人口老龄化简称人口老化,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的一种动态过程。 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称为老年人口系数,是评价人口老龄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WHO对老龄化社会的划分有两个标准:发达国家的标准(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和发展中国家的标准(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 健康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在晚年期能够保持躯体、心理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将疾病或生活不能自理推迟到生命的最后阶段。

老年护理的目标:增强自我照顾能力;延缓衰退及恶化;提高生活质量;安享生命晚年。 老年护理的原则:满足需求;早期防护;关注整体;因人施护;面向社会;连续照护。

第三章

老年人的健康评估

老年综合健康状况功能评估CFA是指从躯体、精神、社会心理、自理能力等多维度测量老年人的整体健康功能水平,以发现老年人医疗、社会心理、自理能力丧失等问题,并反映老年人的保健需求。

老年人健康评估原则:

1、了解老年人身心变化特点;

2、正确解读辅助检查结果(辅助检查结果的异常有3种可能:①由于疾病引起的异常改变;②正常的老年期变化;③药物的影响);

3、注意疾病非典型性表现(老年人感受性降低,加之常并发多种疾病,因而发病后往往没有典型的症状和体征,称为非典型性临床表现)。

老年人健康评估方法:交谈、观察、体格检查、阅读、测试。

老年人健康评估注意事项:

1、提供适宜的环境;

2、安排充分的时间;

3、选择适当的方法;

4、运用沟通的技巧;

5、获取客观的资料。

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评估

一、健康史:基本情况、既往的健康状况、目前的健康状况。

老年人的健康史是指老年人过去和现在的健康状况,老年人对自身健康的认识以及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能力等方面的资料。

二、体格检查:全身状态(营养状态;生命体征;智力、意识状态)、皮肤、头面部(头发;眼镜及视力;耳;鼻腔;口腔)、颈部、胸部(乳房;胸、肺部;心前区)、腹部、泌尿生殖器、脊柱与四肢、神经系统。

三、功能状态评估:日常生活能力(最基本的自理能力:衣、食、行、个人卫生;ADL不仅是评估老年人功能状态的指标,也是评估老年人是否需要补偿服务的指标)、功能性日常生活能力(能否独立生活并具备良好的日常生活功能)、高级日常生活能力(反映老年人的智能能动性和社会角色功能)。

四、辅助检查:常规检查(血常规:红细胞小雨3.5*1012/L,血红蛋白小于110g/L,血细胞比容小于0.35,作为老年人贫血的标准;尿常规:尿沉渣中的白细胞大于个20/HP才有病例意义;血沉超过65mm/h,应考虑感染、肿瘤及结缔组织病)、生化与功能检查、心电图检查(利于及时发现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病变)。

老年人心理健康评估

一、情绪与情感评估:直接反映人们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是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

(一)焦虑:是个体感受到威胁时的一种紧张的、不愉快的情绪状态,表现为紧张、不安、急躁、失眠等,但无法说出明确的焦虑对象。

评估方法:访谈与观察;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焦虑可视化标尺技术。

(二)抑郁:是个体失去某种其重视或追求的东西时产生的情绪状态,其特征是情绪低落,甚至出现失眠、悲哀、自责、性欲减退等表现。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老年抑郁量表。

二、认知评估:认知功能对老年人是否能够独立生活以及生活质量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老年人的认知评估包括思维能力、语言能力以及定向力三个方面。

评估工具:简易智力状态检查。

老年人社会健康状况评估

一、角色功能评估

老年角色的特点:社会角色的变更、家庭角色的变更、角色期望的变更。

二、环境评估

物理环境:老年人生活居住的环境的原则是安全,省力,方便,适用,舒适,美观。 社会环境:包括经济、生活方式、社会关系、社会支持等。

三、文化与环境评估

文化评估的目的是了解老年人的文化差异,为制订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文化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价值观、信念和信仰、习俗等。

家庭评估的目的是了解老年人家庭对其健康的影响,以便制订有益于老年人疾病恢复和健康促进的护理措施。家庭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家庭成员基本资料、家庭类型与结构、家庭成员的关系等。

第四章

老年人的健康保健与养老照顾

老年保健是指在平等享用卫生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以维护和促进老年人健康为目的,发展老年保健事业,使老年人得到基本的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等服务。

重点人群:高龄老人、独居老人、丧偶老人、患病的老年人、新近出院的老年人,精神障碍的老年人。

服务对象的特点:老年人对医疗服务需求的特点、老年人对保健服务和福利设施需求的特点、老年人患病的特点(多种疾病同时存在、病情复杂;临床表现不典型;病程长、康复慢、并发症多;病情发展迅速,容易出现危象。)、高龄老年人生活照顾特点。

基本原则:全面性原则、区域化原则、费用分担原则、功能分化原则、联合国老年政策原则(独立性、参与性、保健与照顾、自我实现、尊严性原则)。

目的:加强老年病的监测,控制慢性病和伤残的发生;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生活质量,为老年人提供满意的医疗保健服务。

任务:医院内的保健护理、中间服务机构中的保健护理、社区家庭中的医疗保健护理。

策略:

1、老有所医——老年人的医疗保健;

2、老有所养——老年人的生活保障;

3、老有所乐——老年人的文化生活;

4、老有所学和老有所为——老年人的发展与成就;

5、老有所教——老年人的教育及精神生活。

措施:自我保健:自我观察、自我预防、自我治疗、自我护理。 老年自我保健是指健康或罹患某些疾病的老年人,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医学知识、科学的养生保健方法和简单易行的治疗、护理和康复手段,依靠自己、家庭或周围的资源进行自我观察、诊断、预防、治疗和护理等活动。 养老是指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躯体功能逐渐衰退,退出生产领域,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减弱,需要外界提供经济、生活和心理情感等方面的支持。 为了让老年人能够恢复或保持一定的健康状态,直至以尽可能少的痛苦走完人生,往往需要提供一系列长期的服务,包括医疗、护理和生活帮助等,这在国际上称为长期照护。 养老照顾模式:居家养老照顾模式、机构养老照顾模式、其他。

第五章

老年人的心理卫生与精神护理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1、感知觉的变化:易误听、误解,敏感、猜疑,对时间、地点、人物的辨别能力下降。

2、记忆的变化:初级记忆>次级记忆;再认>回忆;逻辑记忆>机械记忆。

3、智力的变化:智力分为流体智力(获得新观念、洞察复杂关系的能力)和晶体智力(与后天的知识、文化和经验的积累有关)两大类。

4、思维的变化:无论在概念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还是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方面都受到影响,而且个体差异较大。

5、人格的变化:人格即人的特性或个性,包括性格、兴趣、爱好、倾向性、价值观、才能和特长等。主要表现:适应能力下降、缺乏灵活性、猜疑与妒忌心理、办事谨小慎微。

6、情感与意志的变化:情感活动相对稳定,老年人的忧郁感更多起源于对健康的关注,老年女性的疑病倾向比老年男性更明显。

老年人心理变化的影响因素:各种生理功能减退;社会地位的变化;家庭人际关系;营养状况;体力或脑力过劳;疾病。

老年人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角色转变与社会适应的矛盾;老有所为与身心衰老的矛盾;老有所养与经济保障不充分的矛盾;安享天伦之乐与空巢家庭的矛盾;安度晚年与生活变故的矛盾。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与护理

一、焦虑

焦虑包括指向未来的害怕不安和痛苦的内心体验、精神运动性不安以及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表现三方面症状,分急性焦虑和慢性焦虑两类。

1、原因:体弱多病;疑病性神经症;各种应激事件;某些疾病。

2、表现:急性焦虑主要表现为惊恐发作,持续几分钟到几小时;慢性焦虑表现为持续性精神紧张,易激怒,易冲突。持久过度的焦虑可严重损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易诱发急症。

3、防护:①评估焦虑程度;②指导和帮助老年人及其家属分析原因,正确对待,积极治疗,慎用药物;③指导老年人保持良好心态;④子女理解尊重;⑤重度焦虑用药治疗。

二、抑郁

当抑郁持续2周以上,表现符合心理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的诊断标准则为抑郁症。 抑郁高发年龄大部分在50~60岁之间,老年人的自杀通常与抑郁障碍有关。 抑郁症诊断标准:

症状标准: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4项:

①兴趣丧失、无愉快感;②精力减退或疲乏感;③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④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⑤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⑥反复出现想死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⑦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⑧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⑨性欲减退。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己持续2周。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 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

1、原因:增龄;疾病;应激事件;孤独;应对消极。

2、表现: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行为活动减少。

3、防护:原则:减轻抑郁症状,减少复发,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健康状况,降低医疗费用和死亡率。主要措施包括严防自杀、避免促发因素等。

三、孤独

孤独是一种心灵的隔膜,是一种被疏远、被抛弃和不被他人接纳的情绪体验。

1、原因:离退休后远离社会生活;无子女或空巢老人;体弱多病;性格孤僻;丧偶。

2、表现:伤感、抑郁,精神萎靡,免疫功能降低,易致疾病;孤独产生不良生活方式,如烟酒致慢性疾病;因孤独而转化为抑郁症,有自杀倾向。

3、防护:子女:关心、照顾、理解、电话;融入社会:学习、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

四、自卑

自卑即自我评价偏低,就是自己瞧不起自己,它是一种消极的情感体验。

1、原因:老化引起的生活能力下降;疾病引起的部分或全部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丧失;离退休后角色转换障碍;家庭矛盾。

2、表现:怀疑自己的能力到不能表现自己的能力;怯于与人交往到孤独地自我封闭。

3、防护:创造良好、健康的社会心理环境,尊老敬老;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尊重老人原来的生活习惯。

五、离退休综合征:是指老年人由于离退休后不能适应新生活的消极情绪或因此产生的一种适应性心理障碍。

主要表现:坐卧不安、不知所措;注意力不能集中,做事长出错;性格变化明显,容易急躁和发脾气;易回忆或叙述过往经历;偏见;情绪抑郁。

六、空巢综合征:空巢家庭是指家中无子女或子女成人后相继分离出去,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

出现孤独、空虚、寂寞、伤感。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即心理健康不仅没有心理疾病,个人能够良好适应和充分发展。

标准:认知正常、情绪健康、关系融洽、环境适应、行为正常、人格健全。 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的原则:适应原则、整体原则、系统原则、发展原则。 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的措施:

1、帮助老年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2、做好离退休的心理调节;

3、鼓励老年人勤用脑;

4、妥善处理家庭关系:①面对代沟,求同存异,相互包容;②促进老年人与家庭成员的情感沟通:老人主动调整,成员主动关心;空巢老人主动沟通,子女常看望;夫妻相互照顾;鼓励老年人同住;

5、注重日常生活中的心理保健: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适量运动;

6、营造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发扬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尽快完善相关立法;

7、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护理

老年期抑郁症泛指存在于老年期(>=60岁)这一特定人群的抑郁症,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迟滞和躯体不适等。

特点:

1、病情持续时间长,表现不典型;

2、疑病性;

3、隐匿性: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是心境低落,以躯体症状为主;

4、自杀倾向:最危险的症状;

5、激越性;

6、迟滞性:随意运动缺乏和缓慢;

7、妄想性;

8、抑郁症性假性痴呆;

9、季节性。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应对无效

与无力解决问题等有关;

2、无望感

与消极的认知态度有关;

3、睡眠形态紊乱

与精神压力有关;

4、有自杀的危险

与严重悲观情绪等有关。

护理:

1、日常生活护理:保持合理的休息和睡眠、加强营养;

2、用药护理:观察效果和不良反应,坚持服药;

3、严防自杀:识别自杀动向、环境布置、专人守护、工具及药物管理;

4、心理护理:阻断负向的思考、鼓励患者抒发自己的想法、怀旧治疗、学习新的应对技巧;

5、健康指导:不脱离社会,培养兴趣;鼓励子女与老年人同住;社会重视。

老年期痴呆患者的护理

老年期痴呆是指发生在老年期由于大脑退行性病变、脑血管病变、感染、外伤、肿瘤、营养代谢障碍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认知功能缺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简称老年性痴呆)、血管性痴呆VD、混合性痴呆和其他类型痴呆。

AD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以进展性认知功能不全和记忆衰退为主要特征。也称为慢性脑病综合征。

老年斑、神经元纤维缠结、颗粒空泡变性是AD最显著的组织病理学特征。 临床表现: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精神行为异常、认知功能异常。

第一期,遗忘期,早期:首发症状为近期记忆减退、学习困难;命名不能;图形定向障碍,结构障碍;情感淡漠,偶尔易激惹;生活自理,运动正常。CT/MRI正常。持续1~3年。

第二期,混乱期,中期:近及远事记忆减退,完全不能学习;构图差、空间定向力差;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漠不关心,不安;流利性失语;失算。CT/MRI:正常或脑室扩大和脑沟变宽。多在起病后的2~10年。

第三期,嫉妒痴呆期,晚期: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二便失禁;四肢强直或屈曲瘫痪;记忆完全丧失。CT/MRI:脑室扩大和脑沟变宽。多在发病后的8~12年。

治疗原则:治疗异常行为,治疗AD的基本症状,减缓AD进展,延缓AD发生。 护理诊断:记忆功能障碍;自理缺陷;语言沟通障碍;照顾着角色紧张;思维障碍。 护理措施:

(一)日常生活护理:穿着、进食、睡眠、自我照顾能力的训练。

(二)用药护理: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全程陪伴、重症老人服药、观察不良反应(抗精神病药、抗焦虑和镇静药、抗抑郁药、胆碱酯酶抑制剂)、药品管理。

(三)智能康复训练:记忆训练、智力锻炼、理解和表达能力训练、社会适应能力的训练。

(四)安全护理:提供较为固定的生活环境、佩戴标志、防治意外发生、正确处理激越情绪。

(五)心理护理:陪伴关心老人、开导老人、维护老人的自尊、不嫌弃老人。

(六)照顾者的支持指导:自我放松、锻炼、互相交流、处事灵活、健康的生活等。

(七)健康指导:及早发现痴呆(普及有关老年期痴呆的预防知识和痴呆早期症状;全社会参与、及早就医)、早期预防痴呆(从中年开始做起;积极用脑、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开朗性格;培养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戒烟限酒;尽量不要铝制炊具;积极防治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

第六章

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护理

日常生活护理的注意事项:

1、鼓励老年人充分发挥其自理能力(主要内涵:尽可能的维持个体的独立;基础原则:避免老年人过分依赖他人护理;护理中应遵循的自护理论原则:维持和强化自我照顾能力,在无法自我照顾时由他人来提供部分或完全照顾服务);

2、注意保护老年人的安全(不服老、不愿麻烦他人。做好健康指导,使老年人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和能力,熟悉老年人的生活规律和习惯,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老年人常见的安全问题有跌倒、噎呛、服错药、坠床、交叉感染、用电安全等);

3、尊重老年人的个性和隐私(尊重个性:尊重其本性,关怀其人格和尊严;保护隐私:保证老年人的私人空间,保护老年人的隐私)。 长期卧床并发症:压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关节僵硬、肌肉挛缩。

预防:去除病因和诱因;避免认为的长期卧床;及早进行康复训练;健康指导。

护理:

1、合理安排营养;

2、加强生活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大小便失禁的护理;

3、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4、运动锻炼;

5、心理护理;

6、健康指导。

老年人的营养需求:

1、CHO:CHO供给能力应占总热能的55~65%,摄入糖类以多糖为好。60岁以后热能的摄入应较年轻时减少20%,70岁以后减少30%。

2、蛋白质:尽量保证优质蛋白应占蛋白质总量的50%以上。

3、脂肪:原则是由脂肪供给能量应占总热能的20%~30%,并应尽量减少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

4、维生素:鼓励老年人多选择蔬菜和水果等食物以增加维生素的摄入。

5、膳食纤维:主要包括淀粉以外的多糖,存在于谷、薯、豆、蔬菜类等食物中。

6、水分:老年人每日饮水量一般以1500ml左右为宜。

7、无机盐:老年人容易发生钙代谢的负平衡,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800~1200mg/d。老年人的饮食原则:

1、平衡饮食(足够的优质蛋白、低脂肪、低糖、低盐、高维生素和适量的含钙、铁食物);

2、饮食易于消化吸收;

3、食物温度适宜;

4、良好的饮食习惯。老年人的饮食护理:

1、烹饪时的护理:①咀嚼、消化吸收功能低下者:蔬菜要细切,肉类最好制成肉末,烹制方法可采用煮或炖,尽量使食物变软而易于消化。多选用富含纤维素的蔬菜。②吞咽功能低下者:选择黏稠度较高的食物,同时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态合理调节饮食种类。③味觉、嗅觉等感觉功能低下者:注意盐和糖,烹调时可用醋、姜、蒜等调料来刺激食欲。

2、进餐时的护理:①一般护理:空气要新鲜,多人进餐;鼓励自行进食,适当协助;尊重生活习惯,掌握适当的速度。②上肢障碍者:选择各种特殊的餐具。③视力障碍者:说明餐桌上食物的种类和位置,并帮助其用手触摸以便确认;提醒热汤、茶水温度及鱼刺;食物的味道和香味尤其重要;家人共进餐。④吞咽功能低下者:易误吸,体位很重要;照顾者在旁观察;水的湿润作用不可忽视。

休息是指一段时间内相对地减少活动,使身体各部分放松,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以恢复经历和体力的过程。休息并不意味着不活动,有时变化一种活动方式也是休息。

1、注意休息质量,有效的休息应满足三个基本条件:充足的睡眠、心理的放松、生理的舒适。

2、长期卧床者适当调整休息方式。

3、改变体位时,动作要慢。

4、用眼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造成视力疲劳。

睡眠特点:睡眠时间少,每天约6小时,疾病影响睡眠,可影响机体活动状态。

护理:

1、对因处理。

2、调整环境。

3、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4、晚餐应避免吃的过饱。

5、调整情绪。

6、增加日间活动。

7、镇静剂或安眠药帮助睡眠。

老年人的活动强度:可依自己不赶到疲劳和不适为宜,运动适宜的HR=170—年龄;以低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为主。

有氧运动是采用中等强度的有氧代谢为主的耐力性运动。特点是“恒常运动”,即运动处于平衡状态,身体功能处于稳定状态,身体需氧量与吸氧量之间基本上处于平衡状态,不发生缺氧和氧债,肌肉不产生乳酸堆积现象,心率、心搏出量和肺通气量等保持稳定状态。如散步、慢跑、游泳、跳舞、太极拳与气功等。

老年人活动的原则:

1、正确选择;

2、循序渐进;

3、持之以恒;

4、运动时间(老年人运动的时间以每天1~2次,每次半小时左右,一天运动总时间不超过2小时为宜。最佳运动时间为每天的15:00~17:00,特别是运动量较大的活动);

5、运动场所和气候(选择空气新鲜、安静清幽、场面平坦的场所;夏季户外运动要防止中暑,冬季则要防止跌倒和感冒);

6、自我监护(运动量适宜:运动结束后在3~5min之内恢复运动前的心率、运动全身有热感或微微出汗、运动后自觉精神充沛,睡眠好,食欲佳;运动量过大:运动结束后 需10min以上才能恢复运动前心率、运动后感到疲劳、头晕、心悸、气促。睡眠不良);

7、运动注意事项(运动的服饰要适宜、运动前和运动后的活动、异常情况应及时就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诊断标准:每晚7小时睡眠过程中,鼻或口腔气流暂停每次超过10秒,暂停发作超过30次以上(或每小时睡眠呼吸暂停超过5次以上,老年人超过10次以上)。 护理措施:增加活动、控制饮食、减少体重、养成侧卧睡眠习惯;睡前必须避免饮酒和服用镇静、安眠药;积极治疗有关疾病;选用合适的医疗器械,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第七章

老年人的安全用药与护理

药物不良反应ADR是指在常规剂量情况下,由于药物或药物相互作用而发生与防治目的无关的、不利或有害的反应。

老年人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精神症状、直立性低血压、耳毒性、尿潴留、药物中毒。 老年人的用药原则:受益原则(老年人用药要有明确的指征;用药的受益/风险比值>1;选择疗效确切而毒副作用小的药物);5种药物原则(了解药物的局限性;抓主要矛盾,选主要药物治疗;选用具有兼顾治疗作用的药物;重视非药物治疗;减少和控制服用补药);小剂量原则(老年人用药量在中国药典规定为成人量的3/4;小剂量开始;剂量个体化原则);择时原则;暂停用药原则(最简单、有效)。

提高老年人用药依从性:加强药物护理、开展健康教育、建立合作性护患关系、行为的治疗措施、指导老年人正确保管药品,定期整理。

第八章

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与护理

老年综合征是指老年人由多种疾病或多种原因造成的一组临床表现或问题症候群,包括跌倒、痴呆、尿失禁、谵妄、晕厥、抑郁症、疼痛、失眠、药物乱用和老年帕金森综合征等。

跌倒

跌倒是一种不能自我控制的意外事件,指个体突发的、不自主的、非故意的体位改变,而脚底以外的部位停留在地上、地板上或者更低的地方。

跌倒原因:内在危险因素(生理因素:年龄、中枢神经系统、肌力、感觉系统;病理因素:凡致步态不稳、失衡、虚弱、眩晕、意识障碍等因素;药物因素)和外在危险因素(环境因素:地面、设施、家具、穿着、辅助工具、约束;变换体位、重体力、爬梯子等)。

误吸

误吸是指来自胃、食管、口腔或鼻的物质从咽进入气管的过程。

误吸发生的相关因素:年龄因素、疾病因素(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手术影响、)、意识状态、体位因素、气管切开与机械通气、鼻饲因素、饮食与活动因素。 临床表现:

不完全梗塞的表现:V型手势;咳嗽、喘气或咳嗽无力;呼吸困难,张口吸气时,可以听见异物冲击性的高啼声;面色青紫、发绀。

完全梗塞的表现:病人突然不能呼吸、不能咳嗽、不能说话,面色灰暗青紫,会因缺氧而导致昏迷甚至死亡。昏迷患者在呼吸道被打开后,仍无法将空气吸入肺内。

误吸的急救:

1、停止进食:在喂食或鼻饲时,如发生呼吸困难应立即停止进食。

2、准确评价:准确、快速评价食物是否误入气道。

3、通知医生:如确实发生,护士在抢救的同时立即通知其他医生和护士帮忙。

4、备齐用物:在短时间内备齐抢救用物和药物。

5、取出异物:纱布或手帕包绕手指将异物抠出;握拳冲击上腹部——海氏急救法;紧急气管镜下取出异物。 误吸的预防措施:

一、正确评价

掌握患者入院前的生活习惯,评价有无咀嚼及吞咽功能障碍,假牙是否合适及口腔的卫生状态,判断其发生误吸和窒息的可能性。

二、加强饮食管理

1、环境的管理:(1)应充分了解食物的种类、患者的年龄及吞咽情况。(2)除听取患者的主诉外,还应注意观察其饮食经过、表情、面色、态度和行动变化。(3)在病室中备好氧气、吸引器等用物,以便抢救时用。(4)特别注意进食后不宜立即刺激咽喉部,如口腔护理、口腔检查、吸痰等操作,以免引起恶心而致误吸。

2、正确的体位:(1)意识清楚者进食时,应尽量取坐位或半卧位。(2)进食后不要立即躺下,保持此种姿势30~40min。(3)如果病情不允许抬高床头者,可采取患侧卧位,有助于健侧功能的代偿。(4)意识障碍者,取侧卧位,保持气道通畅或头偏向 一侧,以免误吸。(5)嗜睡的老年人,宜在餐中和餐后保持坐位。

3、进食的状态::(1)患者进食在安定状态下缓慢进行,精力集中,以免精力分散引起呛咳。(2)若出现呛咳现象,应立即停止进食,予侧卧位,鼓励咳嗽,轻叩胸背部,将食物咳出。 必要时用手或吸引器、气管镜取出口腔、喉部、气管内的食物。(3)对于刚清醒的患者,应给予适当的刺激,使其在良好的觉醒状态下进餐。

4、喂饭的技巧:(1)喂饭时,不急不躁,动作轻柔。(2)给双目失明或眼部疾患者喂食时,每喂一口要先用餐具或食物碰触患者的嘴唇,以刺激知觉。(3)每勺饭量不可太多,速度不宜太快,要给老人充足的时间进行咀嚼和吞咽,不要催促老人。(4)对一些口唇不能紧闭、颊肌收缩无力的患者,应将调拌后的食物直接放入舌根附近,等待咽下反射。(5)鼓励老人进食时要细嚼慢咽,出现恶心、呕吐反应时,要暂停喂食。

三、做好鼻饲护理

1、做好吞咽困难、不能经口进食、呛咳及昏迷的危重患者,应及早给予鼻饲饮食,避免误吸发生。

2、在鼻饲中和鼻饲后30min内尽量不要吸痰,以免吸痰的刺激引起呕吐。

3、鼻饲前要检查鼻饲管的位置是否正确,应确定在胃内后方可注入,以防误灌。并于每次灌注前检查胃内残留液,保证残留液少于100ml,如残留液多时应暂停进食。

4、注入时将床头抬高60°,或取右侧卧位。

5、鼻饲的量每餐不宜过多,一般在350~400ml为宜,注入速度不宜过快,以15~30min喂完为宜,温度在40℃左右较合适,以免冷热刺激而致胃痉挛造成呕吐。

6、注入后保持床头抬高30~60min,防治因体位过低食物逆流发生误吸。

7、气管插管的患者发生鼻饲呕吐时,应及时行气管内吸引并观察吸出物的性质,如为食物,应尽量去除。

8、对长期卧床的老年鼻饲患者,要鼓励并协助做一些主动或被动的活动,如床上肢体活动,以加速胃肠蠕动,促进食物消化吸收。

四、加强对吞咽困难患者的护理

1、脑血管病、老年痴呆等吞咽困难的患者,应告知其选择合适的食物,避免进食流质及干硬食物。食物应以半流质为宜。

2、注意食物应温热适宜、色香味美,以增进食欲,促进吞咽反射。

3、进食不宜过快、过急,进食后不宜立即平卧休息,应保持坐位或半卧位30min以上,以避免胃内容物返流。

4、对吞咽困难的危重患者做好口腔护理,还应尽早进行咽下训练。

五、促进肠蠕动

腰背部热敷、腹部按摩可促进肠蠕动,减少呕吐的发生,从而减少误吸。

六、加强个体化教育

七、指导照护者识别误吸的症状和体征

大便失禁

大便失禁指粪便随时呈液态留出,自己不能控制,常同时存在便秘和尿失禁。多见于65岁以上老人。这是一种损害自尊的身体功能减退,常造成焦虑惧怕尴尬隐居,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活动和社会交往。

护理:应重视个体化原则;其余同便秘;不同:局部护理,应用止泻药,盆底肌锻炼。

尿失禁UI 尿失禁是指尿液不受主观控制而自尿道口溢出或留出的状态。是老年人中最为常见的健康问题。女性大于男性,造成的身体异位、反复尿路感染及皮肤糜烂等,导致老年人发生孤僻、抑郁等。问诊过程特别注意:维护老年人尊严和保持私密性。 分型:急迫性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充盈性尿失禁。 特点:

1、急迫性:膀胱充盈少,出现尿液,不能很好控制,与逼尿肌收缩未被控制有关。

2、压力性:多见中老年妇女,尿液留出较少,与盆底肌松弛有关。

3、充盈性:膀胱不能完全排空,存大量残余尿致尿液不自主留出,与前列腺增生、尿路梗阻有关。

治疗与护理:应针对个体,综合措施;注意心理支持;行为治疗(盆底肌肉训练、膀胱训练、提示排尿法);理疗,药疗,皮肤清洁卫生,外引流,护垫,去除诱发因素,健康指导。

便秘

便秘是指排便困难或排便次数减少,且粪便干结,便后无舒畅感。老年人便秘属于慢性便秘,慢性便秘常使用罗马Ⅱ标准来诊断。

罗马Ⅱ标准为:在不用泻剂的情况下,过去12个月中至少12周连续或间断出现以下2个以上症状即为便秘,即:①大于1/4的时间排便费力;②大于1/4的时间粪便是团块或硬结;③大于1/4的时间有排便不尽感;④大于1/4的时间有排便时肛门阻塞感或肛门梗阻;⑤大于1/4的时间排便需用手协助;⑥大于1/4的时间每周排便小于3次。

原因:生理因素、不良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心理因素以及是否有并发症等方面。 措施:

1、调整饮食结构(饮食调整是治疗便秘的基础);

2、调整生活方式;

3、满足老年人私人空间需求;

4、腹部自我按摩;

5、开塞露、灌肠通便;

6、心理调试;

7、健康指导(恰当选用有助于润肠通便的食物;重建良好的排便习惯;保证良好的排便环境;指导通便药物的使用;避免药物副作用性便秘)。

疼痛

疼痛是由感觉刺激而产生的一种生理、心理反应及情感上的不愉快经历。老年人疼痛是老年人晚年生活中经常存在的一种症状。随着增龄变化。 类型

类型:急性疼痛(3月,多与慢性疾病有关)。

止痛方法:药物和非药物(运动锻炼、心理调试、舒适体位、分散注意力、增强营养,少食多餐、保持大便通畅、情绪稳定)。

消瘦

1、综合措施:补充足够蛋白质和热量,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

2、控制原发病

3、提供援助

肥胖

肥胖症:体内脂肪积聚过多或分布异常,体重超过正常值20%。

危害:易致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证侯,CO2储留,代谢内分泌紊乱,多食。 治疗原则:控制饮食和增加体力活动为主。必要时加药物。 目标: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

护理:限制总热能摄入量;饮食结构:高蛋白,低脂肪,低糖;活动与锻炼;药疗;健康指导。

反流性食道炎

反流性食道炎是指胃或(和)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入食道,引起食管粘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属于食管返流病。

护理:

1、改变生活方式:餐后直立位,高枕位,防过饱等;

2、避免使用降低食管下段压力的药物:阿托品、安定;

3、药疗:制酸剂、粘膜保护剂等;

4、内镜检查;

5、手术;

6、钡食:术后缓泻剂,评估腹胀等;

7、服药指导:直立位,至少饮水150ml;抗酸药:饭前1h或睡前各服一次,并隔周查WBC,肝肾功;胃酸分泌抑制剂:餐后,睡前各服一次;粘膜保护剂:宜饭前1h及睡前;注意消化道出血的观察。

第九章

老年人常见疾病与护理

老年人患病特点:多数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多因素致病;多数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多病共存;多脏器衰竭和多系统功能障碍;多种老年综合征的表现;容易发生并发症;多重用药和药物不良反应;老年人患病后恢复慢,病情容易反复;多学科团队参与康复和护理。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护理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疾病。OP可分为原发性(停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是机体衰老在骨骼方面的一种特殊表现)和继发性两类。 临床表现:

1、腰酸背痛(最常见症状):初期,从安静到活动时持续性疼痛;顺序:腰背部,膝关节,肩背部,手指,前臂,上臂。

2、身材缩短,驼背

3、骨折(主要后果):特点:即使没有明显外力也可发生骨折。好发部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桡骨远端骨折(Clooes骨折);股骨颈及股骨转子骨折。

4、呼吸系统改变:表现为肺活量及最大通气量减少,严重者可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骨质疏松的恶性循环:疼痛、骨折>活动减少>股吸收增加>病情加重>疼痛、骨折。。。 骨密度检查:骨密度低于同性别峰值骨量的2.5SD以上可诊断为骨质疏松。金标准。 治疗目的:缓解症状,减少骨量丢失,提高骨密度,防治骨折发生。

治疗要点:一般治疗(运动;营养:含钙食品、VITD、蛋白质;改变生活习惯)、对症治疗(药物治疗、固定、矫形、理疗、骨折后的治疗等)。 护理:

一、休息与活动:休息时卧于硬板床上,腰下垫薄枕。

二、营养与饮食:多摄入含钙和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钙剂成人800mg/天,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1000~1500mg/天;VITD成人200IU/天,老年人400~800IU/天。戒烟戒酒。

三、减轻或缓解疼痛:背架、紧身衣等限制脊柱的活动度;分散注意力;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止痛剂;骨折者应通过牵引或手术方法最终缓解疼痛。

四、预防并发症:跌倒、压疮、肺炎、关节僵硬、深静脉血栓等。

五、用药护理:钙制剂不可与绿叶蔬菜一起服用,增加饮水量;钙调节剂包括降钙素、维生素D和雌激素,监测血清钙和肌酐的变化,使用雌激素者注意阴道流血情况,定期做乳房检查,防治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二膦酸盐。

六、心理调试:多与老年人交谈,鼓励其表达内心感受。

七、健康指导:学习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多摄取钙质和维生素D;持续而健康的运动;拒绝不良生活方式;预防跌倒,减少意外发生;自我进行风险的测试;咨询医生,进行治疗;早做骨质检查。

老年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的护理

老年退行性骨关节病又称骨性关节炎、老年性骨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等,是由于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变,引起关节软骨完整性破坏以及关节边缘软骨下骨板病变,继而导致关节症状和体征的一组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

主要症状:关节疼痛,关节腔积液,但无明显的全身症状。

治疗与护理目的:减轻或消除疼痛;矫正畸形;恢复或维持关节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护理:

1、注意减肥,适当锻炼;

2、物理治疗,如热疗,水疗,超声波,针灸,按摩等;

3、注意关节保护,减少负责;

4、活动或行动支持;

5、矫形鞋垫或支具;

6、用药指导。

推荐第7篇:老年感悟

老年感悟——活得明白

岁月匆匆,人生苦短,转眼已到了老年。对人生不敢说大彻大悟,可我们感觉到,只有活得明白,才能过得从容,活得潇洒。真是难得明白!我们愿把这点“小明白”写出来献给老年朋友,以期换来些“大明白”,与君共勉。

一、活法

过一天,少一天;过一天,乐一天;乐一天,赚一天。

二、幸福与快乐

幸福不会敲门来找你,快乐也不能从天而降;幸福靠自己努力营造;快乐是生存的终极目标;快乐隐藏在细微琐事当中,靠我们自己去寻找;幸福快乐是一种感觉和感受,关键在于心态。

三、金钱

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对钱不要看得太重,更不必斤斤计较,一旦看开了,那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如果有人要你帮助,慷慨解囊。就是一大乐趣。如果花钱能买到健康和快乐,何乐而不为?如果花饯能让你悠闲自在,也值!明白人能挣会花,做金钱的主人,不做它的奴隶。

四、学会享受

“剩下的生活愈是短暂,愈要使之丰满”。老人要转变陈旧观念,告别“苦行僧”,争当“快乐鸟”,该吃的吃,该穿的穿,该玩的玩,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分享高科技时代的成果,这才是老年人生活的目标。

五、健康最重要

金钱是子女的,地位是暂时的,荣誉是过去的,健康是自己的。

六、不一样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限的,子女对父母的爱是有限的;子女有病,父母揪心,父母有病,子女问问看看就知足;子女花父母钱;理直气壮,父母花子女钱就不那么顺畅;父母家也是子女家,子女家可不是父母家。不一样就是不一样,明白人对子女的付出视为义务和乐趣,不图回报,一心想得到回报,就自寻烦恼。

七、养病指望谁

指望子女?久病床前无孝子。指望老伴?自顾不暇,无能为力。指望钱?只能用钱养病。

八、珍惜得到的

对于得到的,人们往住忽视它;对于得不到的,往往把它想得太美。其实,生活的美好和幸福全在于怎样欣赏。明白人十分珍惜和欣赏已经得到的,并不断发现它的意义;使生活充实和快乐。

九、拥有快乐的心态

要有宽阔的胸怀,对生活充满了感激和欣赏,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常乐;培养多种爱好,乐此不疲,自得其乐;对人善良,乐善好施,助人为乐。这样就会拥有快乐的心态,也拥有了健康。

十、平平淡淡才是真 高官厚禄、地位显赫是少数,平民百姓是多数。少数人末必都幸福,多数人也未必不幸福,多数人望着少数人不必自卑。人本无高低贵贱之分,只要咱对事业尽心尽力,就算作了贡献,心安理得,问心无傀,何况大家退下来了,大家都一样,最后的归宿都要回归自然。其实,高官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高兴就是快乐,快乐就是幸福。

十一、为自己好好活一把

人生大半辈子,为事业,为家庭,为子女已经付出了许多,如今剩余的时间不多了,该为自己好好活一把啦,怎么开心就怎么过,做你想做的愿做的事,不管别人怎么看怎么说,因为我们不是为别人的好恶而活,要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

十二、不要被完美所累

人生在世,不可能万事如意,存在缺憾是人生的必然,如其苦苦追求完美,被完美所累,不如坦然面对现实,随遇而安。

三、老与不老

人老心不老,老亦不老;心老人不老,不老而老。但在处理具体问题时,还是要服老。

四、贵在适度

生命在于运动,但切不可过量;饮食太清淡营养不良,大鱼大肉也吸收不了;太请闲了寂寞,太热闹了又心烦,凡事都要把握“度”。

十五、做聪明人 愚蠢的人,制造疾病(如吸烟、酗酒、暴钦暴食);无知的人,等待疾病(等有了病才去医院);聪明的人,预防疾病;善待自己,善待生命。

十六、不要走入误区

渴了才喝水,饿了才吃饭,累了才休息,困了才睡觉,病了才进医院,其实都晚了。

十七、利导思维与弊导思维

老人晚年生活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思维方式,利导思维就是凡事从有利因素考虑,用利导思维设计晚年生活,就会充满活力和信心,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弊导思维就是以消极、悲观的心态混日子,必然导致早衰和早亡。

十八、学会在玩中取乐

玩也是老人的根本需要之一,要怀有一颗童心选择自己喜爱的玩法,在玩中体验胜利的喜悦和兴奋,做到输了不生气,不较真,从生理和心理上讲老人也需要适度的刺激和兴奋,以形成良性循环。

十九、做“完全健康”的老人

“完全健康”是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心理健康是指老人具有较好的承受能力、自控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道德健康是具有爱心、乐于助人、心地坦荡、心胸宽广,乐善好施者长寿。

十、融入社会 人是社会人,不能离群索居,孤陋寡闻,要主动参与公益活动,在社会活动中完善自我,体现自身价值,这才是健康的活法。

二十

一、广交朋友

晚年生活应该多层面、多元化;丰富多彩。只有一两个好友还不够,要拥有一帮老朋友,友情能滋润老年生活,使你过得有滋有味,多姿多彩。

二十

二、痛苦

一个人对痛苦的承受、忍耐、排解和消除,最终还要靠自己,时间是最好的医生,关键是在这段时间里你选择怎么个活法。

二十

三、怀旧

人老了为什么怀旧?人到晚年,事业已经走到了尽头,往日的辉煌,已变成过眼烟云,站在人生最后之驿站,心灵渴望净化,精神需要升华,企盼重新找回真情。这时,只有故地重游,与亲人相聚,共同追亿童年的梦,与老同学共叙年轻时的趣闻乐事,才能找回青少年时代生命活力的感觉。珍惜真情、享受真情也是老年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二十四、顺其自然

如果你尽了最大努力仍改变不了不满的现状,那就顺其自然吧!这也许是一种解脱。凡事强求不得,强扭的瓜不甜。

二十

五、坦然面对死亡

生老病死,自然规律,不可抗拒。当死神抓住你不放时,何不坦然面对,笑傲死亡。只要咱一生为人正直,不做亏心事,就能

推荐第8篇:老年工作总结

敬老爱老倾真情,春风化雨暖人心

2011年度老干部工作总结

老干部工作是党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老年法》的一项有效措施,也是对青年教师和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

学校领导从讲政治的高度,做好离退休教职工工作,牢固树立“老同志是历史,老同志是财富,老同志是榜样,老同志是保障”的思想,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挥校党委、校工会、团委会的作用,针对老年人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开展了老干部工作。在日常的老干部工作中常怀爱老之情、常扬敬老之德、常兴助老之风、常办利老之事,使我校敬老、爱老的文明之风异常浓厚。努力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现将一年来老干部工作总结如下:

学校领导的关心、重视是做好老干部工作的重要保证。我校老干部工作在学校班子的直接领导和高度重视下,紧紧围绕学校工作大局,坚持不懈地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老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在落实老干部政治和生活待遇、组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加强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与老干部工作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1年10月9日在我校西校区成功举办了离退休教职工趣味运动会暨门球邀请赛。2011年9月我校获市教育局“庆七一”老教育工作者书画展优秀组织奖,期中我校老干部杨鸿伦的山水画、张淑敏的女书 都获得了一等奖的可喜成绩。2011年11月8日我校老干部门球队在教育局第四届老教育工作者“市直幼儿园杯”门球比赛中喜获第四名。

(一)老干部支部班子建设制度化。一个合理规范的领导班子是做好老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的保证。因此,我们定期调整充实老干部支部班子,并针对老干部、老党员较多且居住分散、年老体弱的实际,学校老干部支部根据党员居住地、人员分布等情况重新划分了三个党小组,由德高望重、有一定组织领导能力、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担任党小组长职务。这样不仅有利于工作的开展,而且密切了与老干部的联系。老干部支部定期召开生活会,支部领导和党小组长定期走访,听取意见或建议,切实帮助解决老干部思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二)情况通报、座谈会制度化。定期召开离退休干部情况通报会,及时通报学校及老干部工作的进展情况。同时坚持重大节日、座谈会、职代会等重要会议请老同志参加。老干部是财富,工作经验丰富,请老干部参与我校重大问题。老干部是保障,党性观念强,政治立场坚定,政策理论水平高,能够帮助我们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请老干部为我校的发展保驾护航。

(三)送关爱、进家门制度化。教师节、老人节和春节期间,学校领导坚持走访慰问每一位退休老干部,对有特殊困难的离退休干部及家属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学校专门配置人员负责老干部工作,由熟悉老干部情况、热心老干部工作的同志担任老干部专干,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协调解决老干部反映的具体问题。坚持定期走访和重大节日慰问制度。同时,坚持对离退休干部生病住院、生日祝寿的慰问,并积极参与红白喜事等工作。

一、老干部工作经常化

二、老干部工作人性化

推荐第9篇:老年象棋

楚河汉界争高下 車来炮往映夕阳

我市第三届老年象棋比赛昨日落下战幕

本报讯 记者王淳报道 在楚河汉界显一显仍旧矫健的杀手,在車来炮往中抖一抖不减当年的威风。4月20日,由市委老干部局举办的我市第三届老年象棋比赛落下战幕,40余位“廉颇”在4天的比赛中,在楚河汉界和黑红天地间尽情挥洒不输壮年的“战斗”豪情。

本次比赛从4月17日开始,4天比赛中,40多位选手经过7轮140盘比赛的争夺,最终决出了团体和个人共14个奖项。

4月20日上午9时许,位于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内的比赛现场热闹非凡,许多选手和观众正在热烈讨论刚刚进行完的比赛过程。而赛场一隅,整个比赛的最后一盘棋正在激烈拼杀中。这盘棋由29号选手杨春生对阵37号选手闫建才。这盘棋开始前,杨春生以微弱劣势落后于已经结束全部比赛的另一位选手徐存林,如果杨春生战胜闫建才,杨春生将获得本次比赛的冠军。事关冠军花落谁家,这盘棋成为现场全体人员关注的焦点。下至残局阶段,执红的杨春生尚有一士、一炮、一車,而执黑的闫建才则剩下二士、一相、一車。从棋型上看,杨春生占有比较明显的进攻优势,但老到的闫建才防守做得滴水不漏。红車6平4,黑車5平2,红帅5平6,黑車8进7„„双方围绕着黑将你来我往,互不相让。占有优势的杨春生身体前倾,右拳紧握,提子运子都围绕着車、炮做进攻文章;而处于守势的闫建才则身体向后倚在椅背上,左手托着右肘,右手则不时轻轻拔着唇边的胡须,以車护士、相确保防线安全。旁边的众多观众也表情各异,有的摇头轻叹,有的眉头紧锁,有的悠闲地喝一口茶慢条斯理地拧着茶杯盖子,有的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比赛一分一秒地过去,久攻不下的杨春生落子渐生浮躁,一次进攻未果后,不慎将帅与士落在一线,这一细微的破绽马上被老辣的闫建才抓住,他马上运車将军,杨春生只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士被“吃”掉。失去了士,杨春生的炮就失去了“炮架”,眼看取胜无望,杨春生只好接受了和棋的结果。结果既出,杨春生和闫建才相视哈哈一笑,互相送还棋子,尽显枰间英雄惺惺相惜之情,比赛在现场观众的喝彩声、唏嘘声中圆满落幕。

最终,教育局代表队荣获团体金奖,河大一队、市工商局代表队荣获团体银奖,检察院代表队、河大二队、公安局代表队荣获团体铜奖。徐存林、杨春生、赵建国、闫建才荣获个人一至四名。

推荐第10篇:老年工作总结

2011年我校退管工作在县教委、退教协领导下,着重做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领导重视,及时沟通

学校非常重视退管会工作,退管会副理事长石志国同志不间断地和退管组长联系,及时沟通,传达各种退管工作精神,通报学校新近出台的一系列举措。,使退休教师在家也能及时了解各种动态。

二、生活关心,措施到位

学校非常关心退休教师的生活情况,按时发放了各种费用。开展了“夏送清凉,冬送温暖“活动。退休教师满十,学校领导都要到场祝贺。退休教师生病住院学校领导也要亲自看望。

三、积极开展各种活动

学校为退休教师返单位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重阳节邀请所有退休教师前来参加学校庆祝活动。学校及时关心退休教师的精神食粮,为退休教师订阅报纸。

四、规章制度齐,管理工作好

学校把退管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学校支持退管工作,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都能及时完成,学校的退管工作有一定的规范。

在退管工作上,我校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需要向别的学校学习,相信我们会越做越好的。

第11篇:老年保健知识

老年保健知识

一、老年心理健康保健

(一)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1、随着年龄增长,生理机能上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2、社会角色转变,工作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丧失;

3、丧偶、孩子的不孝、与后代的代沟、退休所造成经济压力;容易产生抑郁情绪、孤独感和缺乏安全感等心理问题。

(二)心理健康老年人的特点

第一,热爱生活和工作;第二,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第三,情绪稳定、适应力强;第四,性格开朗、通情达理;第五,人际关系适应力强。

(三)世界卫生组织“人类健康新标准”:机体健康“五快”+精神健康“三良” : 机体健康“五快”

1、食得快:反应食欲好,口腔牙齿健康,咀嚼吞咽功能良好,上消化道功能健全;

2、便得快:大便通畅,没有便秘,下消化道功能健全;

3、睡得快:心理状态平稳,神经系统稳定,无焦虑抑郁情绪,无睡眠障碍;

4、说得快:大脑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健全;

5、走得快:骨骼肌肉健康,中枢神经系统无障碍。精神健康“三良”

1、良好的个性;

2、良好的处事能力;

3、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心理健康的标准

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以下四点: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或者有效率的生活。

(五)如何做好心理保健

1、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以各种途径使老年人回归社会。

如上老年大学,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社团组织,为社区做各种有意义的事情或者做顾问等,总之,让老年人参与到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去,重新建立社会关系、人际交往,找回自身价值;也可开阔眼界,舒缓身心,促进躯体健康;工作可以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达到心理保健的目的;同时,全社会应更多的了解老年人,老年人是社会财富的一部分,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专业知识和社会经验,应充分利用。

2、调节好情绪

人的情绪可以通过大脑影响心理活动和全身的生理活动,良好的情绪可以使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处于最佳状态,相反不良情绪可以引发疾病,对健康造成危害。

老年人应客观唯物的面对老化这一现实,调整心态,克服自身消极情绪;积极面对生活,面对疾病和衰老;利用自身优势,再创造自身的价值。

3、和谐的家庭关系

一方面,老人应做好自我情绪的控制,另一方面,家庭成员也应给予老人适当的心理支持,共同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夫妻关系及代际关系。

二、膳食与保健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人类膳食结构的改变,不合理不科学饮食逐渐成为很多慢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近年对影响人类健康众多因素的评估结果:生活方式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为60%;遗传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为15%;膳食营养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为13%;医疗条件的影响因素仅占8%;其他因素占4%。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营养过剩和生活方式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文明病”发病率大幅度提高,全球每年死于此类疾病者占死亡总数的45%左右。所谓“文明病”是指

1 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西方称之为“五病综合征”。

1992年《维多利亚宣言》提出健康的四大基石为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合理饮食是其中关系到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健康的膳食习惯应为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常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的体重;吃清淡少盐的膳食;饮酒应限量;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1)不同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成份,而每种营养成份都是人体所必需的,所以要合理搭配各种食物,达到营养全面均衡;

(2)谷物含营养素较全面,富含碳水化合物,是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

(3)注意谷物种类的均衡摄取;注意谷物的加工和烹饪方式,尽量不破坏谷物的营养成分;

(4)指南建议,每天应摄入谷物300-500克; (5)食物多样性,营养全面

(6)合理搭配:粗细搭配、主辅搭配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1)蔬菜水果不可相互替代:水果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不如蔬菜,但含有丰富的葡萄糖、果糖、柠檬酸、果胶等物质;

(2)膳食纤维的良好保健作用:

1)膳食纤维是一类难以被人体消化的多糖,是维生素、半维生素、木质素和果胶的总称; 2)在肠道中吸附和稀释致癌物质,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致癌物质对肠黏膜的作用,预防消化道肿瘤;

3)膳食纤维能减少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水平,预防心脑血管病; 4)膳食纤维可降低血糖水平,预防糖尿病;

5)膳食纤维可吸收肠道水分,保持粪便容积和柔软度,刺激肠道蠕动,有利于排便,避免老年人便秘;

6)膳食纤维作为一种具有重要保健功能的膳食成份,被人们称作第七种营养素。 (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日摄入蔬菜和薯类400~500克、水果100~200克。

3、常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

(1)奶类、豆类及其制品富含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B族维生素;

(2)奶类、豆类及其制品是钙的主要食物来源,我国居民普遍缺钙,老年膳食中钙的摄入尤其不足。营养学会推荐老年膳食钙的供给量标准为800毫克/天,每100克鲜奶中含钙100毫克到120毫克,奶酪中含590毫克,每100克大豆中钙含量为200毫克到370毫克,豆腐为180毫克到240毫克;

(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日进食奶类或奶制品100克,豆类、豆制品50克。

4、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1)蛋白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蛋白质还有维持人体体液平衡、酸碱平衡、运载物质、传递遗传信息的作用。

(2)禽蛋瘦肉含有优质蛋白质,也是脂溶性维生素、矿物质的主要食物来源;

(3)鱼类的蛋白质含量为15%-20%,还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海鱼可降低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4)禽和牛羊肉中含优质的动物蛋白,脂肪含量很少,适合老年人食用; (5)猪肉,尤其是肥猪肉,脂肪含量达40%-60%,老年人尽量少吃为宜;

(6)肥肉和荤油中含有大量对健康不利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长期食用易产生肥胖、高脂血症等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老年人应少吃肥肉,烹饪时多用单不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

2 (7)蛋黄含钙、磷、维生素A、B等,蛋类含一定量的卵磷脂和较多的胆固醇(约250mg/个),为避免胆固醇过量,老年人两天吃一个为宜;

(8)老年人每日摄入禽、畜肉类50-100克,鱼虾类50克,蛋类25-50克为宜。

为帮助老人合理安排每日的膳食,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专家委员会以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形式提出了中国居民各类食物的适宜消费量。宝塔分五层:谷类居底层,每人每天应吃300-500克;蔬菜和水果为第二层,每天应分别吃400-500克和100-200克;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位于第三层,每日应吃125-200克,其中鱼虾类50克,禽畜肉类50-100克,蛋类25-50克;奶类和豆类食物合占第四层,每天应吃奶类及奶制品100克,豆类及豆制品50克;第五层塔尖是油脂类,每天不超过25克。

5、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的体重

现状:老年人饮食结构不科学,造成食物能量摄入过多,而体力活动相对较少,能量消耗减少而出现肥胖。2002年城市居民膳食脂肪提供的能量已超过全天能量摄入的30%,促进营养相关性慢性疾病,如超重、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的发生。2002年全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

体重指数: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评定肥胖程度的分级方法,计算方法为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的平方,正常值在18.5-23.9之间。

6、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中国预防医学中心卫生研究所调查资料表明,我国普遍存在食盐摄入过多的现象,我国居民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平均为13.5克。调查资料表明,人的血压与食盐摄入量呈正相关,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食盐的摄入量应控制在每天6克。

7、饮酒应限量

过量饮酒可引起高血压,且与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建议,男性每日饮酒不超过30克,女性不超过20克。

8、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应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生吃的食品要清洗干净,餐具要保持清洁,就餐环境要符合卫生标准,烹调食品要达到有效安全的温度;

不可食用过期变质的食品,严格执行说明书,短期冷藏易腐食品,注意冰箱食品储存符合卫生要求,避免冰箱污染。

三、运动与保健

生命在于运动,进入老年后,科学有效规律持久的健身运动可以有效调节身体各脏器的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机制,促进新陈代谢,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有助于某些疾病的康复,是老年保健的重要手段。

(一)老年人健身运动的意义

1、预防各种慢性病的发生

(1)可以有效增加机体脂肪消耗,降低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2)可以增加机体能量的消耗,减少脂肪的堆积,有效减肥; (3)可以增加血管壁的弹性,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4)可以增强心肌收缩能力,加快心脏功能康复;

(5)可以增加脑血管病人患肢肌力,锻炼肢体的协调运动,加快肢体的康复;

(6)可以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中等强度的运动可使呼吸的频率加快,深度加强,长期坚持可以锻炼呼吸机,增加肺活量,增加有效通气量,最终达到改善呼吸功能的效果;

(7)可以加快胃肠蠕动的速度,增强食欲和食量,加快胃肠道血液流速,改善胃肠道功能;

(8)改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和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9)增加肌肉和骨骼强度,加强韧带柔韧性,增强关节灵活性。

2、延缓衰老

衰老的一个重要学说是自由基学说,自由基在正常的新陈代谢中产生,老年人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下降,使其在体内大量的蓄积,最终导致细胞老化、死亡。有氧运动可使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数量增加,有助于推迟肌肉、心脏和其他器官生理功能的衰退和老化,延缓机体器官组织的衰老过程。

3、增强机体免疫力

运动可以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使其活性明显增强,使机体具有更强的抵御外界各种病原菌的感染的能力,

4、促进心理健康

运动健身可以有效改善老年人的不良情绪,可使老年人心情愉快,眼界开阔;群体性运动,如扭秧歌、跳健身舞,可以加强与外界的沟通交流,消除孤独感,减轻抑郁情绪,所以运动也是临床上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和某些心理疾病的方法。

(二)老年人健身运动的形式

1、遵循个体化原则,不是所有的运动都适合老年人群,比如爆发力强、对抗性强的运动、极限运动都不适合。总体来说,适合老年人的运动分为三大类:有氧运动、静力运动、柔韧运动。

2、有氧运动

(1)有氧运动是指能够增强人体内氧气的吸入、输送、利用的耐久性运动; (2)有氧运动的特点是低强度、长时间、不间断而有节奏;

(3)适合老年人的有氧运动有散布、慢跑、体操、太极拳、太极剑、游泳、健身操、扭秧歌、钓鱼、门球、乒乓球等;

(4)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步行是最好的运动方式;

(5)老年人每周最好进行三到五次有氧运动,每次30-60分钟。

3、静力运动

(1)静力运动是避免肌肉萎缩的最主要运动方法,除增强肌肉力量外还可减少骨质流失; (2)运动方式可以是哑铃、举重等简单器械练习,甚至是自制机械; (3)建议老人每周两到三次静力运动,每次10-20分钟。

4、柔韧运动

(1)可以降低因年老引起的肌肉僵硬,增强身体柔韧性和平衡力;

(2)主要运动方式有太极拳、气功、瑜珈、舞剑等;建议老人每周进行3-5次柔韧运动,每次10分钟。

5、运动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1)动静结合:老年人既需要消耗一定热量的运动,又需要安静内修,最终达成身心协调;

(2)掌握强度,劳逸结合:适度运动后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感到轻度疲劳,但无持久性心悸及气短胸闷,食欲增加,睡眠质量改善;运动过度会出现头晕、恶心、胸部不适,疲劳、食欲下降、睡眠变差。

确定运动量最简单的方法是测定运动时心率,具体方法是1)计算极量心率(最大耐受心率)=220-年龄(次/分);2)运动靶心率(运动时最佳心率)=极量心率×60%-70%(次/分)。例如70岁老人最大耐受心率是220-70=150次/分,运动时最佳心率为150次/分×60%=90次/分。

(3)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从简单运动开始,从小剂量低强度开始,不可急于求成,否则适得其反。

(4)讲究锻炼的时间和环境:很多老年人喜欢晨练,从医学研究的成果证明,无论是身体的适应能力还是生物钟的调节规律,下午和傍晚是最适宜运动健身的,此时最不容易出现心脑血管突发事件。环境选择上,室内室外均可,室外更好,要根据天气和自身身体状况而

4 定。

(5)掌握健身禁忌证:没有被药物有控制的不稳定心绞痛、心肌梗塞的急性期、尚未平稳控制的心功能衰竭、未得到有效控制的高血糖病人、未被有效控制的哮喘病人、肝肾功能不全者、骨折未愈合者。

四、吸烟与保健

吸烟有害健康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世界上每年大约有25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90%的肺癌、75%的慢性阻塞性肺疾患、25%的冠心病与吸烟有关。

(一)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分类

香烟点燃以后产生2720种化合物,其中的有害物质大概分为六大类,

1、醛类、氮化物、烯羟类: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2、尼古丁类:可刺激交感神经,引起血管内膜损害,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3、胺类、氰化物、重金属:属毒性物质;

4、放射性物质:具有致癌作用;

5、酚类化合物、甲醛:具有加速癌变作用;

6、一氧化碳:降低血红蛋白运输氧的能力。

(二)吸烟的危害

1、致癌:焦油等致癌物质造成细胞内肿瘤抑制基因突变,吸烟者呼吸道任何部位甚至口腔和咽喉都有发生癌症的可能;吸烟还与食道癌、胰腺癌、胃癌、膀胱癌、乳腺癌、宫颈癌等有关;戒烟10年后,患肺癌的危险性接近于不吸烟者。

2、破坏气道防御机制:吸烟者容易患支气管炎、肺部感染。

3、成瘾:尼古丁诱导成瘾,产生交感神经刺激症状,大量吸入可使血管痉挛,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心肌氧耗甚至诱发心绞痛。

4、降低血红蛋白与氧结合能力:一氧化碳竞争性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引起组织器官缺氧。

5、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加快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增加血液粘稠度,诱发血栓形成。

6、减少胃酸分泌:影响消化功能,造成消化功能紊乱,影响消化性溃疡愈合。

7、影响骨质形成:特别是女性,更年期后易发生骨折。

(三)戒烟

吸烟危及生命的概率是50%,戒烟等于自救,是法国国家戒烟委员会和烟草预防办公室在巴黎举行的第30届法国医学沙龙上对所有吸烟者发出的警示和呼吁。

1、戒烟的益处

戒烟5~15年,中风的危险性降到从不吸烟者水平;戒烟10年,患肺癌危险性比继续吸烟者降低50%;患口腔癌、喉癌、食道癌、膀胱癌、肾癌、胰腺癌的危险也不同程度的降低,患胃溃疡的危险也得到降低;戒烟15年,患冠心病的危险,与从不吸烟者相似。戒烟后死亡总体危险恢复到从不吸烟者的水平。

因此,任何时间戒烟都不算迟,而且最好在出现严重健康损害前戒烟,因此应呼吁老年人认识吸烟对健康的危害,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参与戒烟运动。

五、临终关怀

临终者需要关怀,一个生命在婴儿的啼哭中诞生,在亲人的哀痛和泪水中结束,这是一个无法抗拒的自然过程。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给予死亡不同的描绘,但生命的终结总与黑暗、恐怖分不开,所以自古以来,人们惧怕死亡,忌讳死亡,临终者恐惧、孤独、绝望、渺茫的心理是不可避免的,加之病痛的折磨,生命最后的旅程显得艰难而悲凉,所以临终者需要关怀。

(一)临终关怀发展史

临终关怀始于中世纪的欧洲,设立在修道院附近为朝圣者和旅行者提供休息和获得给养的场所,重病者可以在这里得到教士和修女的照顾,死后也会得到妥善的善后料理,此时的

5 临终关怀仅限于宗教意义上的慈善举动;

1967年,英国修女兼医师桑德斯在修道院照顾一个濒临死亡的年轻人,在整个照顾过程中感受颇深,于是首创临终关怀医院,并在以后的几年里将这项服务传遍欧洲,传遍美国,20世纪90年代,临终关怀发展到亚洲;

1988年,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中心成立,至此,临终关怀成为我国医学领域一个新型的分支学科;

(二)临终关怀的概念

临终关怀是通过缓解性的照料,疼痛控制和症状处理,来给濒临死亡的人生理生、情感上、精神上全面的照顾和抚慰,使他们平稳、舒适、安详,有尊严的走过生命最后的旅程。临终关怀是有组织的医疗保健服务项目,是涉及多个领域的交叉学科。

(三)临终关怀的对象

临终关怀的对象通常是医疗技术无法治愈,病情无法逆转,生命只有几个月甚至更短的病人;

1995年美国国家临终关怀组织统计,临终关怀病人中癌症者占60%,心脏病相关病人占6%,艾滋病者占4%,肾脏病者占1%,老年痴呆者占2%,其他疾病占27%。

(四)临终关怀团队

临终关怀由一支专业跨学科团队实施,其中包括内科医生、专业护士、麻醉师、药剂师、营养师、物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牧师、接受过培训的志愿者和家属。

(五)临终关怀内容

1、满足病人的要求

接受临终关怀的病人,更先进的医疗技术对其病情已经没有逆转的作用,医院的程序化、技术化给他们更多的感觉可能是冰冷和绝望,因为很多人清楚那些技术挽救不了生命。此时,他们需要的是有人可以帮助他面对死亡,告诉他这段路程是每个生命必须的经历,他不是一个人,告诉他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病痛的折磨,而身边的人会用各种办法让他免于痛苦。临终前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特殊的时期,面对丧失和离别,病人在情绪上呈现阶段性的变化,心灵的抚慰是最大的需求,而提供这样的需求,需要工作人员的同情心还有经验和技巧。此时,或许抚摸和倾听比药物更有效,很多医院用鲜花装点病房,用音乐和香粉将生命最后的乐章烘托得温暖芬香,而不是一片死寂,让病人感觉到生命,从始至终是个美好的过程。

2、给予丧亲者关怀

临终关怀不仅在于帮助病人舒适安宁的走到终点,还要关照处在特殊情绪中的家属,他们既有照顾病人的劳累,又有即将失去亲人的心理压力,病人安然辞世,身体心灵都得以解脱,而他们却会久久的留在悲痛的情绪里。帮助丧亲者最有效的帮助是和他们保持真诚的关系,倾听他们的诉说,由衷的宽慰,帮助他们走过悲伤的日子,克服消极的情绪,开始新的生活。

(六)临终关怀团队成员要求

参与临终关怀的工作人员首先要有建立在人道主义基础上的爱心和善心,要有良好的素质和高尚的医德,在这个前提下才有可能以足够的热情和耐心面对病人,分享他们的情绪,想其所想,痛其所痛,在病人生命最后一段旅程中既是帮助者,是陪伴者,

工作人员应该对死亡和生命有更高层次的认识,才有可能帮助病人和家属,消除对死亡的恐惧,才会从内心真爱每一个生命,而不会无视病者的痛苦,对声明将是表现出冷漠、消极和放弃。

第12篇:老年再婚

最近看到一份资料,对一对准备再婚的老人,就婚前财产归属和婚后生活规则进行详细约定,约定内容细到房产、生活费、医疗费、子女关系、离婚、其他财产(企业、汽车等)、一方去世、两方去世,直至骨灰安置。都做了详尽协议规定.(有老年人看到这可能头痛了.不要怕,有专门的机构如天津市社会科学院与**机关合作开办了天津市老年再婚见证处就受理拟定.)

其主张在婚前协议中明确如下三个不变,觉得很好,现把大致内容陈述如下,仅供参考:

第一个不变是“双方婚前财产所有权不变”。即再婚前财产属于谁的,再婚后仍然属于谁。对对方的房产和室内家具等生活资料,夫妻之间有使用权、管理权、维护权,没有所有权和处分权。(是否需要双方在婚前进行财产公证还是写在婚前协议中由双方自酌)

第二个不变是“双方婚前财产继承权不变”。谁的婚前财产由谁的子女继承,这是第二个不变的核心内容。如无子女一方可立遗嘱申明由配偶(再婚老伴)继承还是子女外有亲缘关系人继承.

第三个不变是“双方亲子关系不变”。这一条包括五点内容:

(一)是称呼不变。老年人再婚之后,子女称呼自己的老人仍是爸妈,而对父母再婚的老伴,可称爸妈也可称叔叫姨。(当然如没有财物图谋愿改称另当别论)

(二)是赡养关系不变。父母再婚后,子女仍要赡养亲生自己的老人,而可以不赡养父母再婚的老伴。

(三)是护理关系不变。再婚的老年人患病需要护理时,第一护理人是老伴,第二护理人则是老人自己的子女,对方子女没有护理义务。相应地,在一方大病需要经济支持时,第一出资方应是得病者本人,第二出资方是病人的子女,第三才是再婚的老伴根据实际能力提供支持。

(四)是养老送终的关系不变。老年人再婚后,子女只为自己的父母养老送终,妥善处理后事。

(五)是继承关系不变。男方子女只继承男方婚前的财产,女方子女只继承女方婚前的财产。对于再婚夫妻婚后所形成的财产,夫妻之间有相互继承的权利,而双方子女没有法定继承权,只有遗嘱继承权利。 我们生话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瞬息万变千变万化是一种必然,在这当中老年再婚却需要稳定的情感、稳定的婚姻.因为老人时日无多经不起情感的挫折和折腾.所以婚前协议就是为情感的持续,婚姻的稳定书写的写了一个承诺,是等同与甚至实际意义更重于结婚证书的法律文书.

以上有些条款读起耒凉飕飕,听起来冷冰冰.但恰恰是由於老人再婚婚前考虑不周,因财产赡养继承与对方子女家庭关系处理不好导致婚后起波澜乃至再婚后过不到头又离婚为数者不少.再婚后又丧偶的老人与对方子女对薄公堂也多有先例.所以一份婚前协议应是婚后稳定和幸福的保障.所以\\\\\\\"先小人后君子\\\\\\\",防患于未然,订一份婚前协议,在老人银发黄昏恋中也是很需要的,不知您认可与否?!

第13篇:老年悲歌

老年悲歌

———来自老父老母的生存报告

作者:曲兰

一个风烛残年的独居老人,由于体力不支不能下楼购买食品,不得已只好将每天三餐减为一餐,生命只能是苟延残喘;另一个气若游丝的垂暮老人,因为子女不在身边,也不“常回家看看”甚至也很少打电话问候,以至于死后尸体的腐臭四下飘散惊扰了邻居,其子女才闻讯姗姗而来„„

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然而“有后”不孝,又怎么样?他们撇下自己的年迈父母终日忙碌,对年迈的父母亲不闻不问,更不屑于“常回家看看”,这样的子女于你又有何益

———你家里有老人吗?如果有,你“常回家看看”吗?如果没有,你是否想到过自己有一天也会成为老人?

不论你家里有没有年迈的父母,请你一定读一读下面这篇催人泪下并将为之唏嘘感慨的报告文学吧,因为关注今天的老年人,就是关注明天的你自己!

有人说,人生是一个舞台。

我们每个人都在这个舞台上扮演过自己的角色,都从中体验过人生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人世沧桑„„然而,正是我们经历的所有这些构成了人生的精彩。不知人们是否想过,所有这些”精彩”———甚至包括痛苦在内,也许有一天都会失去,可能是你,也可能是我,会走进一个你不得不面对的世界?当时间变得漫长的时候,生命,就变成了一种折磨;就是那一道单元门,或是几级台阶,就把我们同外面那个精彩的世界隔绝开来。

相对于我们的青年或者中年时期来说,老年也许是我们一生中最漫长的一段生命,尽管由于阅历的丰富,这是我们一生中最睿智的时期,然而,也是我们最无奈的一段生命。

那天晚上,80多岁的夏大爷几乎没什么感觉就晕倒在地上,他想站起来,但就是怎么也挣扎不起来„„他心里很明白,或者说他其实很明白自己的处境:如果远在上海的女儿这时碰巧回来,就有救了,否则只有等待死亡。他喊不出来,可他能清晰地听到门外人们匆匆的脚步声,假如有一个脚步声停在他的门口,也许他就得救了„„然而,那脚步声总是由近而远;一次又一次„„他突然感到很悲哀:他的生命就寄托在奇迹上———奇迹能发生吗?

也许是心灵感应,那天奇迹还真发生了,女儿竟然奇迹般地回来了,于是我们才有幸知道了这个有关奇迹的故事。

夏大爷的老伴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去世,唯一的女儿又远在上海。他于是便开始了“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孤寂日子。前几年,身体没什么毛病,白天出去走走,有时也和过去的同事、一些老同学聊聊天什么的,孤独感还没有现在这样强烈。生病后,因为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期,一条腿不得不进行截肢。从一个健全的人一下子变成残疾人,他就再也走不出这片被禁锢的小天地了。

自从那次“奇迹”之后,女儿万般无奈找了一个师傅经常来帮忙,每天把老人需要的水、药品和暖瓶等物放在身边伸手可及的椅子上。对师傅千叮万嘱,安顿好之后,女儿又走了,把老人的牵挂和希望也带走了,当然也把更深的恐惧留给了他:女儿告诉他,她找了一个德国人„„

女儿挺孝顺,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空就打电话,可女儿是否知道,时间,对这个24小时被束缚在床上的人来说流动得有多慢!她是否知道父亲内心深处的恐惧?他心里对那个德国人耿耿于怀,他管那德国人叫德国鬼子,他怕德国鬼子把他唯一的慰藉和希望带走。他不能去干涉女儿的婚姻,然而,他知道,类似的“奇迹”是不会发生第二次的„„

同样高龄的陈教授可就没那么幸运了。

陈教授在一所著名大学教书,可谓桃李满天下了。播撒下遍地芳菲之后,老教授却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隐去了。自从老伴离开他以后,宽绰的三居室里只剩下他一个人与孤灯相伴。忙碌的人们几乎没有人会注意到这个老人:他每天佝偻着腰,拿着饭盒哆哆嗦嗦地去食堂买饭吃———因为他已经无法为自己做饭了。

1995年春节,他的一个学生从广州过来看望恩师,却怎么也敲不开门!于是他只好打电话到老师的隔壁人家,隔壁人也说我们这几天忙着过节,没注意老人,但好像也没见老先生出来。大家都知道老先生有把钥匙放在过去任教的数学系,就赶紧找数学系办公室的人取钥匙来开门。打开门时发现老人躺在地上,人们上去推了推他,发现他竟然还活着,好一会儿才有气无力地说:“我已经三天没吃饭,起不来了。”说完就昏了过去,人们七手八脚地把他送到医院,然而已经错过了抢救的最佳时期,老人溘然长逝。

———我无法想像一个人在冰凉的地板上躺了3天是什么滋味。当你想喝一口水都喝不上的时候,会是一种什么感觉?

什么是老年?可能很多人都没有认真地思考过风烛残年对一个人意味着什么。当你丧失劳动力的时候,不仅意味着收入下降,被排除在社会主流之外,还意味着空巢、疾病、丧偶等种种人生悲剧,死亡的阴影几乎每时每刻都悬挂在你的头上„„我们年轻时健康、富有、浪漫„„只要我们不惜力,凭着诚实的劳动,与幸福有关的这一切,应该俯拾皆是。而当你进入老年之后,所有这些都会失去。

当我们从忙碌的中年走过来,终于把孩子抚养大,他们像小鸟一样飞走之后,我们可以喘一口气的时候,却发现,前面是茫然一片。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自己无法自理、也无法掌握的生命最后那一段时光。

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口爆炸”的硝烟尚未散尽,我国就“急匆匆”地迈入了老龄化社会。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到200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32亿,占人口总量的10.32%,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5,亚洲的1/2。而根据专家预测,今后几十年内,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以年均3%以上的速度递增,而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则每年以5%的速度增长。到2050年,全国老年人口总量将达到4亿多,占总人口的1/4多。

据调查,目前在我国的老年人中,“空巢”率已经达到26.4%,这就意味着有四分之一的老人身边无子女照料。他们一旦到了高龄,丧失自理能力,生活就会非常困难。有很多老人意外死亡很长时间甚至尸体都腐烂了,才被人们发现。

可能我们的生活太丰富了,所以我们无暇顾及主流社会之外的那个老年群体,也无法想像下面这些情景:那一道门,甚至几级台阶就会把一个活生生的人隔绝在人的世界之外,甚至剥夺这些老人的生命!我们想像不到,对于我们来说,举手之劳的事,会让这些高龄老人束手无策。

80多岁的李老汉终日惊恐的一件事,就是拿钥匙开门!他总是不敢出门,为了减少出门的次数,他只好减少饭量,这样就可少买东西„„他所以把自己关起来,不是因为喜欢孤独,而是因为他患有帕金森氏病,只要出了门就有可能回不了家!有一次,他外出回来,就是这么一个把钥匙插到钥匙孔里的简单动作,他的手哆嗦半天却怎么也无法准确地把钥匙插到那个小眼里去!半个多小时过去了,他仍然进不了门,急得他直用头撞墙„„

90多岁的于老汉自己行动已十分不便,却还要照顾同样是90多岁卧病在床的老伴儿。老太太已经无法自己走到卫生间上厕所了,只能在床边的便盆解手,老太太在于老汉的帮助下颤巍巍地坐下去,没想到一下子却把便盆坐翻了,于老汉怎么拉也拉不起来,万般无奈,想来想去只好打电话找居委会,老太太就在地上坐着,解不了手,直到居委会找了他们楼下一个刚退休的妇女去帮着把老太太扶了起来。怎么办呢?连解手这样的小事,老两口都完成不了,于老汉对来帮忙的妇女说:”我们给你钱,你能不能每天来两次?”她说:”我刚退下来,好多事要做,也不能每天上你们这儿呀!”于老汉很无奈地说:“我们给你钱怎么还不行呢?”

人到老了,自理能力就非常差了,一个独居的70多岁的老头儿,老犯糊涂,经常把锅坐在煤气炉上就忘了,出去买东西,不仅烧干了锅,弄得满楼道都是烟,最后把消防队也招来了。

还有一个老太太,那天买了一只鸡,回来用弹簧秤一称,差了2两,又回去找,就把锅忘了,里面的水把煤气浇灭了,满楼道是煤气味儿,差点儿引起大火。闻讯赶来的人们只好把门给踹开,关掉了煤气。当她惊异于人们为何打开她的家门时,耳聋的她,却听不清人们在说什么。

他们也是一对90高龄的老两口,为了下楼这件事,已经商量了好几个月了。5层的楼梯,对他们就构成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于是他们就被禁锢在家中的小天地中,日复一日,只能互相面对,与外界唯一的联系就是那台电视。他们太想去晒晒太阳,听听孩子们嬉戏的声音了„„这一切对别人来说太平常了,而对他们来说却是一种奢侈———唯有这样他们才会感到他们还活着,活在一个人的世界中。他们仅有的一个儿子在国外。因为住在5层楼上,他们平时很少下楼,靠着儿媳的姐姐每周为他们买一次菜和生活用品维持生活。

在一个天气晴好的冬天,他们终于决定实施蓄谋已久的下楼计划。对两位高龄的老人来说,下这5层楼,无异于一次冒险,也许一脚站不稳,就会从楼梯上摔下来,后果不堪设想———他们之间只要有一个人出了意外,生活就维持不下去了。可他们总得去晒晒太阳啊,要不,骨质会更加疏松,会连路也走不了了。于是俩人搀扶着,如履薄冰般一点一点走下来,没想到当他们刚走到阳光下时,两人同时感到天旋地转„„

当居委会主任从院内花坛经过时,看到这两个老人紧紧地挤靠着一起坐在花坛边上,冻得浑身哆嗦。一问方知,他们因无力上楼而回不了家,又冻又饿地坐在这里已经整整一天了!主任连忙叫了几个年轻人把老人背上了5楼。

下楼的远征终告结束,从此他们再也没走到过外面那个世界。

高龄的马老太太住在一栋有电梯的楼房中,按说走出家门对她来说应该并不是一件难事,但她却近半年没出门了。由于高龄导致的骨质疏松,她已经骨折过好几次了。经常来照顾她的女儿工作忙———她知道自己不能出任何一点儿意外,只要生病,就会耽误女儿的宝贵时间,影响她的前途。

马老太虽然蜷缩在家中,心里却很明白,她如果老不走动,走路的功能很快就会丧失了,那就真走不动了。于是,她每天都在家里那巴掌大的地方来回走3000步,每走100步,她就在纸上画一道儿,直到走满3000步。她用毅力在与死神作斗争。

一个人如何度过每天这漫长的时间呢?每天吃完早饭,她就坐在窗口看人们上班,等到上班的人们走完了,她就回到床上睡个回笼觉。然后起来做她每天都做的3件事:第一是玩玩具。她把孙子当年玩的玩具都放在一个纸箱子里,每天都挨个儿玩一遍,特别是那个拼图,一次一次拼上又拆开。第二件事是攒烟头,她把每天抽剩的烟头攒起来,5个一组,一遍又一遍数。第三件事是翻看一本旧相册,每天都翻,这本相册看上去已经脏兮兮的,被翻得角都翘了起来。

开始是60多岁的大儿子照顾她,后来儿子得了脑溢血,来不了,只好由女儿来照顾她。女儿每周来一次,给她做一周的饭放在冰箱里。如果打开她的冰箱,你可以看到,芹菜都已经空了,胡萝卜也长了白须,看上去起码放了半个月了。平时她也就是把冰箱里的菜拌点儿盐就吃下去了。

我问她:”你平时就吃这个吗?”

“我还吃什么饭哪?每天吃的药比饭还多哪!”为了对付12种慢性病,她每天一次就吃差不多一小碗药,再喝点儿水,就吃不下什么东西了。

当我问她:”你每天怎么解闷呢?是儿女们回来,还是找人陪?”

“我不希望儿女们回来,耽误他们的时间。”

然而,她还是向往外面那个世界,要走到人们中间去!

她每天都走3000步呢,在外面遛一会儿总该没问题吧?何况她住的这栋楼还有电梯!她终于下决心走出家门,可她万万没想到,当她的脚踏上大地,接了地气的一刹那,突然感到天旋地转,失去平衡,没走两步便一屁股坐在地上„„

这种奇怪的现象在医生那里得到了解释:人长期在屋里,视野对耳内迷走神经的刺激形成一种固定的条件反射,当人突然来到外面的世界时,宽阔的视野会使人的平衡功能发生紊乱,于是人便会感到天旋地转。很多小说中也写过,长期在地牢里囚禁的犯人一走到外面的世界时会眩晕。

人们不会想像到,老人们为走出隔绝———就是为了走出那个单元门,进行了多么艰苦卓绝的努力!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纷纷搬进楼房告别了昔日的大杂院。然而,虽然人们居住的密度更大了,但彼此间的距离却更远了。一个个单元给人人们带来私密空间的同时,也把人们隔绝在一个个防盗门后。

然而,人,毕竟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人,也都忍受不了与世隔绝的痛苦。

在陈老先生的生命中,唯一的乐趣就是读儿子的来信。繁忙的工作、体贴的老伴都已经成为过去,当生命中一个又一个希望被实现并且失去意义之后,出国留学的儿子,以及有关儿子的一切消息,就成了支撑他活下去的全部动力。

幸亏他有个远在天边的儿子,于是他每天也就有了个念想,吃过早饭,他就到收发室去等信。如果看到儿子的信,他就把信从头到尾念一遍,于是这一天他都像过节一样,兴高采烈的,然后就去找往日的老伙伴,讲给人家听,等到把信讲得熟得都背下来了,第二封信也来了。

可前些年,事情开始发生变化了,儿子开始不愿意写信,改打长途电话了。因为能直接听到儿子的声音,老爷子开始还挺高兴,但儿子末了一句话让他心里不痛快:“爸,这周我就不写信了,太忙。反正我这儿的情况电话里也说了。”以后,儿子打电话回来老人就觉得不满足了:好容易把电话等来了,拿起来还不敢多说,国际长途,怕儿子多花钱。越是这样,到儿子来电话时,真想说的事又记不起来了。

前年,儿子把孙子也带回来了,可把老爷子乐坏了。孙子还在儿子的指使下给他买了电脑,让他学会收E-MAIL。这高科技的东西真是好,真是“天涯若比邻”了,他与亲人的联系越来越方便了。

可孩子们一走,他就开始恨上了这高科技:没有它时,他心中还有个念想,可以到收发室去等信,现在联系方便了,儿子倒不写信了,有事都在电话里说了,或者发封E?鄄MAIL了事。他发现,到收发室等信的那点儿乐趣,对他来说,竟是那么重要!

刘老伯与老伴燕子衔泥一般,养大了一双儿女。先是将女儿供到大学毕业,又八方努力,帮助她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女儿结婚后生活得也挺美满。此后,老两口又倾其所有将大学毕业的儿子送到国外留学。现在,儿子拿到了博士学位,在美国成家立业。

忙完了儿女的一切,老两口也到了退休年龄。正好接着给女儿带孩子,直到将外孙送上了小学,他们才算喘口气,告别了忙碌的日子。

要说周围的人,没有不羡慕他们老两口的:一生的辛劳没有白费,似乎一切都很美满,孩子们都挺给他们争气。

然而,外孙长大以后,女儿一家回来的时候也越来越少,最后发展到两三个月才来一次。老人想孩子,时而去女儿家看望。可由于女儿家与他们的住处相隔太远,大热的天来回奔波很辛苦,便渐渐很少去了。日子就在寂静中一天天地耗着,两位老人时常感到孤独。不久前的一个周末,刘老伯到菜市场买菜跌伤了脚,老伴一着急犯了心脏病,俩人都起不了床。他们只好向女儿求援,一打电话才知道,女儿一家外出旅游去了。万般无奈,刘老伯只好向邻居求救,邻居帮着在街上拦出租车,拦了多少辆都不停,好容易找到一辆车,车主听说是心脏病人,就怎么也不肯拉,让他们要医院的救护车。折腾了两个多小时,救护车总算来了。刘老伯拖着伤脚将老伴送到了医院。可由于耽搁的时间太久,老伴的病情加重,最后发展到半身瘫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从此,刘老伯的日子更难过了,每天干完家务后便看着病床上的老伴发愁。后来女儿花钱给他们雇了一个保姆,刘老伯不用干家务了,但日子却比原来更艰难了。两个老人时常思念儿女,回忆他们小时候的种种趣事。每当这时,刘老伯就会无奈地安慰老伴说:“儿女就是长大飞出巢的鸟,老人只能独守空巢。看看周围那些老人,不也都像我们这样寂寞地过着么?老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要说儿女们有本事是好事,可惜忠孝不能两全,越有本事,他们也就走得越远。剩在巢里的两只老鸟,也就只能终日与电视为伴了!

据一位心理科的大夫说,这样的分离焦虑和不适障碍都是空巢家庭成员最初的反应。有些空巢家庭不但孩子已经独立生活,老伴儿也故去了,家庭中只剩下一个人。这样的老人通常更容易感觉孤独,而后出现抑郁症状:觉得生活没有意思,经常回想往事,感觉失落、悲观。

一般来说,只要是健康的人,面对空巢情况都会进行自我调适,如果不适的感觉延续下去,三个月、四个月,甚至更长,就是病态的反应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空巢家庭的成员大部分都是老年人。老年人除了需要不断进行心理调适外,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也要格外关注。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老人很可能会出现各种意外,使原有的生活难以维持下去。此外,骨折是对老年人威胁最大的健康难题。因为行动不便,使活动量减少导致很多老人患有骨质疏松,他们骨折发生率极高,特别是股骨头骨折后果更严重。

对于高龄的空巢老人来说,还有一种情况值得引起注意,那就是营养障碍。两个老人特别是一人生活时,常常懒于做饭,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障碍,像蛋白质摄入不足或是维生素补充不够等。

中央戏曲学院的一位老师退休后在生活热线当主持人,有一次接到一位老人的电话,打了很长时间,说的都是家里那点儿鸡毛蒜皮的事儿,直到最后也没说出想解决什么问题。当这位老师问他究竟想咨询什么问题时,老人叹口气说:”我没别的,就是想说说话儿,说说家里这点儿事儿。”

说说话儿,这对任何人都是太简单的事儿了,然而对很多老人来说,别说有人听你说说话儿,就是想听人说说话儿,也十分的不容易。王大爷就是为了说说话儿,想出了一个绝招儿———把家里的马桶弄坏了!

房管所的水暖工小方怎么也不明白,王大爷家的马桶老坏,按他的经验这样修好之后起码能用一年,可两天之后又坏了。于是,再一次给王大爷修好马桶的两天之后,他又敲门来到王大爷家,笑呵呵地问:”大爷,您的马桶没坏吧?”

王大爷一愣,随后一把抱住了小方:”孩子!真是难为你了!”老人随后抽抽噎噎地哭了起来,把真话告诉了这个素不相识的水暖工:“如果不是你来修马桶,我就连说话儿的人都没有!”

王大爷平时太寂寞了,就希望家里来个人,如果知道今天该收水电费了,他就早早在门口等着,只要听到动静立刻就把门打开。据说这样的老人不在少数。

80多岁的刘老太太,平时生活不能自理,女儿上班时,就把她锁在家里(女儿小的时候,她外出办事时,就是这样把女儿锁在家中的)。那天听说居委会要到家里走访,老太太为此兴奋得好几天都没睡着觉,天天在门后站着等居委会的同志———家里终于要有人来了,可有人说个话儿了!居委会的同志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们的到来,会让刘老太如此兴奋。那天居委会的同志们终于去了,她们刚敲了一下门,门立刻就开了,把毫无准备的一大帮人都吓了一跳。

幼儿园正准备搬家,忙乱中却突然钻出一个老头儿,他执意劝说园长不要搬走。本来搬家就够乱乎的了,还要跟这个较真的老头费话,弄得大家十分气恼:这老头儿怎么回事!简直是无理取闹!幼儿园搬家关他什么事儿!

谁也不知道,这些欢蹦乱跳的孩子们对老人多么重要!就是孩子们吵吵闹闹的声音,支撑着老人生活的信心。

我到老人家采访时,发现他的家中全是灰尘,不知多少天没打扫了,对这个行动迟缓的老人来说,打扫卫生已经是很困难的事了。在落满灰尘的地上,有一条清晰的脚印通向窗口,可以想像,这是老人家每天都要经过的地方。是什么东西吸引着老人每天都要到窗边去呢?我走到窗边,发现窗下面就是那个幼儿园!每天,老人看着忙碌的父母们把孩子们送到这里,看着孩子们在下面玩游戏,看着他们打闹„„在老人那静得让人恐惧的世界里,孩子们的喧闹声是他唯一的乐趣!

现在,喧闹声没有了,只有滑梯、攀登架静静地立在那里,诉说着凄凉。可老人每天还是要走到窗前望着,悲凉中一线希望在支撑着他———他相信有一天孩子们还会搬回来的,他每天还是准时走到窗前,等着„„

曾有人写过一篇怀念父亲的文章。说父亲晚年寂寞,很想和儿女们说说话,可是儿女们始终很忙。后来父亲去世前对着聚集在床边的儿女们很兴奋地说了许多,儿女怕他累着,劝他不要说了,好好休息。他最后带着倦意地说了一句:“好吧,不说了,你们都很忙。”然后他就真的永远休息了。

这篇文章让我想起自己那一对白发爹娘,平时我总借口忙,没时间陪他们说话。其实真有那么忙吗?可能更多是因为我们作为任务去和父母聊天时,自己都兴味索然。我的老母亲想我的时候,只能一遍又一遍看我写的文章———亏她有个写东西的女儿,才多了一条沟通的渠道。

人们也许不能想像:一个单元门和几级台阶,就能成为一道屏障,将老人们与外界隔绝开来。而隔绝,恰恰是人类最深刻的悲哀!否则,在这个世界上就不会存在监狱———人们正是用这种最深刻的痛苦来惩罚犯罪。隔绝,其实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情。有一天我们也会老,也走不出家门了,我们会怎样度过这漫长的时间?

疾病,几乎是每一个超过50岁的人都会日渐恐惧的事情。人们说:“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可能过去人们更多的是恐惧“没什么别没钱”,现在生活富裕了,开始恐惧“有什么别有病”了。一旦“有病”,也就“没钱”了,再富裕的日子也会黯然失色。我在采访中发现,老人们普遍有一种很深的恐惧:对疾病的恐惧,对意外死亡的恐惧,对丧失劳动力后收入下降的恐惧„„作为独生子女的父母,我们这一代人对晚年的恐惧就更深一些,因为我们似乎更靠不上什么人了。何况自古就有“儿孙满堂,不如半路夫妻”一说,即使儿孙满堂,也难说有一个孝顺子女能让我们晚年无忧!在我们的一生中,最没有安全感的一段时光,大概就要算老年了———我们怎样才能获得安全感?什么时候才能不在恐惧中度过我们人生最后的时光?

对于我们这个一贯讲究养生之道的民族来说,对衰老与死亡的恐惧在我们心理上造成的冲击可能比其他民族更为深刻一些。因为我们不相信天堂的存在,那个对西方人精神上具有无比慰藉的上帝大概不会管我们———西方人就够他忙活的了!我们这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东方人,也只有把希望投放在今生今世了。多少年来,我们都在孜孜不倦地寻求各种长生不老之术,从古代吞服金丹到各种现代抗衰老技术,我们的先人尝试得还少吗?却无法让我们躲避走向死亡的宿命,也无法避免在死亡之前经历那些可怕的磨难。

原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教授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谈到长寿的问题,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延长寿命不是科学的唯一目的。他说,目前我国的人均寿命已经超过了71岁,但从整体上来说,其中10~15年的生命质量是比较低的,有的生活不能自理,有的一直躺在床上,有的干脆就是植物人。绝大多数人在这10~15年里疾病缠身,痛苦不堪。

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再没有比人类更懂得爱惜自己个儿了。我们曾经那么执著地追求长寿,那么热爱生活!然而,我们是否对这生命最后的15年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如果我们被延长的那一段生命,是在极度痛苦中度过的,我们追求长寿又有什么意义呢?

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我们的寿命还是延长了,老龄化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也不期而至了,其速度之快、来势之猛似乎超过了我们的想像。随着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人类破解基因后,据说人的寿命还会大大延长。于是我们就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在我们的一生中,最漫长的一段生命将是老年,如果我们真的有幸能活到150岁,而我们一生的工作时间可能只有30多年,我们的积蓄只能保证我们活到80多岁。剩下的日子我们该怎么办?长命百岁固然可喜,但高龄却常常是疾病缠身,我们那点儿收入,能让我们维持健康吗?

卓老太也是一个被禁锢在床上的人,她因为脑溢血后遗症导致的偏瘫,已经在床上躺了6年了。因为生活不能自理,为了方便,人们给她剃成光头。床,成了她的栖身之所,也成了她的监狱,因为她无法走出一步,每天她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长时间望着窗外,看着太阳一点点地升起来,再一点地落下去。躺在床上的卓老太现在唯一的念想就是盼望国家能早日出台一部法———关于安乐死的法律。有时她真想哭:因为她连死的权力都没有!

她要忍受病痛,忍受保姆的白眼儿,要忍受与世隔绝的孤寂„„6年的折磨已经把她所有生存的欲望都磨没了。儿女们不能说不孝顺,为她请了保姆来照料她。然而这种照料,同照料一只猫、一只狗又有多大区别呢?所有的亲情只剩“保姆照料”这一点内容了。她活着,不仅自己痛苦,也是别人的负担。解脱这种处境的唯一办法就是死,可她自杀两次都没成功,却在肚子上留下道道伤疤„„

在采访中,我也注意到小保姆在看卓老太时那冷漠的眼神,那眼神让我也感到不寒而栗,一下子就明白了卓老太的处境:面对没有任何情感交流的意愿、如同看一个动物一样的眼神,生命会是一种什么状态?当尊严不存在的时候,生命的延续就不再有意义,而死亡就成了一种期盼。

在卓老太的床前,我突然意识到疾病的可怕!它不仅给人身体带来巨大的痛苦,而且会毫不犹豫地吞噬掉你的金钱。而你一旦丧失了自理的能力、卧床不起时,也就丧失了自主权甚至丧失尊严。我想,除了意外死亡,我们每个人都免不了这样一种结局:那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我们生命的最后15年里,疾病越来越多,最后逐渐走向死亡(无疾而终的好事恐怕轮不到我头上)。

———你敢说卓老太的命运不会落在你的头上?

前不久的一天,天气十分寒冷。我乘公共汽车去看一个朋友,这时一位老人吃力地提着一个篮子爬上来,坐在我身边。她一上车,售票员就让她买票,她有些吃力地说:“您让我缓口气,我这胳臂疼得抬不起来,我缓过来就给您拿钱。”好一会儿,她才费力地从衣袋里掏出钱,递给售票员。我关切地问她:“您这胳臂应该去医院瞧瞧啊!”

“唉,哪有钱哪!老伴得癌症了,他这一病啊,是人也没啦,钱也都没啦!家里的钱只能尽他看病了,我这点小毛病就对付着算了。”

她告诉我,她1993年从北京一家工厂退休,现在每月800多元的退休金。老伴是家中收入最多的,参加工作早,去年刚退休,每月有1000多元的退休金。

“老伴是结肠癌,两年前做了手术。没想到刚一退休就又不行了,听人家说,癌症只要一转移就不好治了。原来这家里就指着老伴儿这点工资,他要一走,我们这家就更完了,我更瞧不起病了!这癌症不像感冒,三天两天的能好,这种病哪有个头儿啊?现在家里什么也不敢买了,有点儿钱就往这无底洞里扔吧!”

“孩子呢?他们经济上总会好点儿吧,不能帮你们一下吗?”

“孩子的工作也不稳定,有今儿没明儿的,哪能指望他呀!就这样,我儿子还得不时给媳妇家点钱,他的丈母娘不到年龄就内退了,每月才300元的退休金,她自己的儿子还没工作,每月还要拿出100元给她儿子,你说,200元够干什么的?”

“那您老也应该看病啊,何况胳臂的毛病怎么着也看得起呀。”

“您这就差了!现在只要一进医院,钱就少不了。我那老伴为了给家里省钱,医生要给他开的很多药,他都不吃。作完化疗有一种能缓解症状的药,因为贵,他不让医生开,我去看他时,他吐得那叫厉害啊,我看着心里别提多难受了!现在,索性我也不去看他了,少受点刺激!”

“人老了,最怕得病。一得病,多少钱都得扔进去!”我感叹道。

她说:“可不是!要不现在大伙儿老说,没病就是发财!唉,这人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搁不住病啊!”

据统计,我国疾病模式目前正处于从传染病为主向慢性病为主转变的过程中,慢性病患者越来越多。这当中除了生活方式的影响,还有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是老年人口的比例明显上升,多种慢性病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

据北京市老年保健及疾病防治中心办公室主任汤哲介绍,在北京地区地老年人中,72%~73%的老年人患有各种慢性病,而且,得病的老年人中,有50%的人身患多种疾病。而对老人威胁最大的前四种疾病是脑血管病、心脏病、肿瘤及呼吸系统疾病,这四种疾病的致死率占老年人死亡率的75%以上。

我国目前的医疗保障体系,主要是针对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相对于各种慢性病,基本上是要由个人负担大部分的,而且很多用于慢性病治疗的特效药品都是自费药,因此,老年人一旦生病住院,个人负担仍然很重。疾病,会造成恶性循环:越病,越穷;越病,对别人的依赖越多,自主就越少。

在我周围生活的老年人中,我发现,他们最恐惧的就是疾病,特别是疾病导致的意外死亡,很多老人明显缺乏安全感。一位居委会主任告诉我,她的辖区内有一对儿年龄均已90多岁的老两口,他们时常嘱咐她说:”主任,你平时经常来看看我们,你如果敲门时,我们5分钟之内来给你开门了,就没事,如果没开门,你就得想办法来救我们了。”

我曾经两次采访过这样一位老人。事隔两年,当我第二次采访他的时候,先给他打了一个电话,在电话里,当他知道我是两年前采访过的那个记者后,还没等我说完便急切地问我:”你现在哪里?你的电话是多少?能不能把你的电话告诉我?我已经在床上躺了1个多月了,我有事能找你吗?”

我说:“可以,我的电话是———”

他说:“我不会很麻烦你的,只是迫不得已的时候求你行吗?”

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如此急切地求助身边的每一个人,甚至不管是否了解底细,可见他的恐惧感有多深了。在上一次采访时,他曾对我说,他最恐惧的就是生病,恐惧病倒在床时身边没有人。

老人是两航起义人员,一直在民航工作。年轻时有一个在老家比他大7岁的表姐,一人带着3个孩子。表姐混身是病,生活非常艰难,3个孩子也因家穷而上不起学。出于一种朦胧的说不清的感情和善良的天性,他把表姐一家接到北京,当时正是新婚姻法公布,民航为了推出一个贯彻新婚姻法的典型,动员他与表姐结婚。于是他糊里糊涂地成了3个孩子的父亲,也糊里糊涂地成了典型。

在以后的45年中,他不仅要照顾多病的表姐,还要照顾3个孩子,终于把孩子们都抚养成人。两个大的孩子在外地,只有表姐最娇惯的小女儿在北京工作。不久,他的表姐去世了。在她病重时,女儿并不来看她,人一死,女儿来了,只是把母亲的东西都拿走了。这个名牌大学毕业的中年女人还盯上了他的房子。当她知道继父有了女友时,千方百计阻挠他们。背着老人,用很下流的语言侮辱继父的女友张女士。张女士终于忍受不了,伤心地去了美国。

后来老人得了很重的病。就是一个人孤零零地躺在病床上,连一个给倒水的人都没有。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日子,让他从此特别恐惧生病。当他的女友张女士得知这个情况后,为了他,毅然放弃了美国的优越生活,回到国内来照顾他。现在,张女士年龄也大了,两个高龄老人生活在一起,都是一身的病,因而对疾病的恐惧更深了。

我到他们家中采访时发现:家里虽然很整洁,但简陋得像是30年前人们生活的房间———毕竟是两个疾病缠身的老人了。沙发还是50年代的简易沙发,厨房里连抽油烟机都没有。

“为什么不安抽油烟机呢?”我很奇怪。

“我们已经没有这个能力了。我们有时也想添置点儿家具,可哪有力气啊!”

据一项调查表明,我国目前老年人年龄和收入成反比,即年龄越大收入越低。

年龄越大,自理能力也就越低,而其所面临的生活、健康方面的问题也就越多。面对医疗护理及其他必需的家政服务费用的增加,使老年人尤其高龄老人忧心忡忡。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以基本工资为基础的退休金比退休前的实际收入大为减少,有些亏损企业甚至不能按月发放退休金和医疗费,因而老人们很难与其他社会成员共同分享到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成果而日益成为社会的贫困阶层。

与此同时,因缺乏与老年人群需求相适应的老年卫生保健服务体系,造成老人看病难的一系列问题:医院太远,看病过程太长,使体弱多病的老人无法适应;老人医药费负担沉重,加之又进入体弱多病阶段,医药费开支数额明显增加,得了大病更是不堪重负。

很多老年人经过一生辛苦劳作,省吃俭用,都或多或少地积攒了一部分“老底”,这些“老底”聚集了老人一生的心血,是老人为自己平安度过晚年生活奠定的经济基础。但是,由于老年人工作生活的年代生活指数都比较低,因而积蓄也十分有限,所谓的“老底”实际上也并不丰厚,很难保证老年人安全地度过高龄老年期。

出于对疾病的恐惧,很多老人不停地到医院检查身体,生怕有了癌症或大病没有及时发现。还有不少老人每天都要吃各种不同的药,以为吃得越多,健康也就越有保证。在前些年公费医疗的时代,导致医疗费用大幅上升,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从而也成为医疗制度改革的导火索。

我认识一位退休老人朱老伯,在社会全面进入医保前,非要到医院去作心脏造影。

他的两个儿子都在领导岗位,平时工作很忙。听说父亲要作心脏造影,着实吓了一跳:到了要作心脏造影的地步,可见父亲的病已十分严重!私下里内心十分自责:平时就知道忙工作,忽视了父亲,这下可好,老人一旦有个好歹,他们岂不后悔一辈子!

于是儿子们放下手头的工作,开始跑前跑后地联系医院,没想到医院里作心脏造影的人太多,竟然排不上队,两个儿子急得抓耳挠腮。朱老伯的儿子恰巧有一个是记者出身,出于职业敏感,觉得这个现象十分蹊跷,便去问医生:“难道现在得心脏病的人这么多吗?”医生颇不以为然地说:“根本就不是!好多人怕明年医疗制度改革后交不起那多钱,所以都集中在今年年底来作。医院的工作量比平时多了几十倍!”

到了关键时刻,方显出“英雄本色”,儿子们终于通过各种关系为父亲联系住上了医院。那些日子,全家都笼罩在一片阴云之中,不知会“造”出个什么影儿来。儿子们家里、单位、父母处连轴转,忙得茶饭无心,平时还要在父母面前强作笑颜,特别是每日忧心忡忡地加强了对母亲的保护,不断做她的思想工作,生怕一旦“结果”出来,她会受不了。其实两个儿子精神已经快崩溃了。

结果终于出来时,全家都松了口气:什么事儿也没有!这时老爷子才吐了真言:“医生当初就说了,我这造影可作可不作。”这让倍受惊吓的儿子们简直不知该说他什么好!

类似这种情况,在北京享受公费医疗的老人中其实很普遍,我个人认为,很多老人是因为恐惧疾病而住进了医院,而非真正的器质性病变。

在南方某城市,还出现过更极端的例子。一位看了一辈子大门的老人,因为被单位用两万元买断了30年的工龄,竟出家当了和尚。过去真有个灾啊病的,可以找组织,现在这2万元把这最后一条线也买断了。想想反正看病也看不起了,干脆割去一头烦恼丝,出家了。

有人说老年期是人生的丧失期,不仅会失掉金钱,还会丧失配偶,更重要的还会丧失健康。正因为如此,这个年龄段,也是最容易丧失生存意义的时期。因此,在高龄老人中,心理疾患常常比生理上的病痛更多地侵扰着他们,而这一点又常常被人们所忽略。无论是他们自己还是他们的亲属,往往对他们生理的疾病还比较重视,而对他们心理的疾患却往往是不仅忽略了,而且常常贻误治疗时机。

我发现,有不少老人思维怪异,行为失常,特别是一些六七十岁的老年男性,会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不肯罢休;有的对一些不值得争论的话题,也火冒三丈,唠叨起来没完没了;还有的性情孤僻,沉默寡言,固执己见,多疑多虑。在生活中不仅与周围的人难以相处,而与老伴或家人也不断冲突。有的老人退休后,情绪常常极不稳定,无缘无故就会跟人吵架,说不清楚自己到底哪里委屈,有的老人说“经常想大哭一场”。

在一家养老院里,就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一位80多岁的老人仅仅因为自己所住的房间里被安排了新伙伴,就跑到院子里大吵大闹。护理员们像哄小孩一样哄他,还为他在床头安了一个布帘。结果,老人转怒为喜,为了那个新装的布帘高兴了好几天。所以人们常形容老人是“老小孩”。因为在一些高龄老人身上,出现许多儿童的表现。

据专家介绍,老年人的这些“怪脾气”,与男性进入老年期以后体内的雄激素减少等生理变化有关。医学研究还发现,老年男性的“怪脾气”还与高血压及脑动脉硬化等老年疾病有关。这类患者,早期常常伴有头痛、头昏、耳鸣、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而且情绪极不稳定,感情脆弱,精神抑郁,或痛哭流涕,或嘻笑激动。此外,有1/3的病人还会出现恐惧或多疑的心理,常常无端怀疑自己得了癌症或其他大病。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智力衰退,情感渐渐淡漠,趋向于老年痴呆症。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患有高血压及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平时无任何自觉症状,但因突然受刺激发脾气,在大怒之下往往会发生中风,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

2002年发生了一起令人瞠目的凶杀案,凶手是一名85岁的老人。这名85岁高龄的老凶手于老汉在杀妻之后,自杀未成自己先累得睡着了!宣判的时候,他拄着拐杖颤巍巍挪进法庭,即使带了法庭给他配的助听器,却连法官的问话都听不清楚!

根据《刑法》的规定,作为无生活自理能力的高龄罪犯,他原本可以监外执行。但是他因犯罪已不能享受原来的退休金,对于这样一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高龄罪犯,只好于判决宣布10天后生效之日让其入狱服刑。

———得,监狱只好把他养起来了!

那天晚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人们也只能从这个话都说不连贯的老人嘴里获知了。85岁的于老汉独自在家照顾99岁瘫痪在床的老伴儿李老太。老太太从未有过正式工作,老两口靠于老汉每月760元退休金生活。据说当晚,李老太把正在熟睡的于老汉喊醒,让他倒水,拿饼干。拿到水后,老太太又喊水凉。要这要那,让于老汉十分生气,于是手持斧头和尖刀朝躺在床上的李老太猛击、猛刺。由于老汉年老体虚,李老太尸检时身上28处伤口无一致命伤,是由于“创伤失血过多休克而死”。于老汉讲,杀死老伴后,他拿起菜刀割脖子自杀。由于年老体衰,他割了两下只受轻伤,竟累得睡着了。次日一大早,醒来后的于老汉即投案自首。

据说这于老汉73岁才第一次做新郎,没有过子女。老太太和于老汉开始感情还很好,但近年来经常吵架。老太太没有收入,老两口靠于老汉每月760元退休金生活。老太太有一儿一女,儿子从未来看过他们,女儿很少来,即使来了也是向老太太索要生活费,2002年一次就拿走了老两口攒下的7000余元。2003年初,李老太患病瘫痪卧床,生活无法自理。85岁的于老汉独自在家照顾瘫痪在床的老伴儿。

于老汉在法庭上听判决时还兀自喃喃:“我一直当宝贝似地宠着她,想不到她还这么气我。”他的思维几乎像一个儿童。

于老汉在杀死老伴后,用菜刀割颈自杀,后自言当时想法:“老伴儿也死了,自己又这么老,活着没意思。”

监狱,这种惩罚犯罪的场所,竟然成了养老的地方,确实有些滑稽。

同是2002年,还发生了另一起因琐事发生争执,某老年公寓一名84岁的老人持刀将同室另一名86岁的老人刺死的悲剧。

据说那天中午,公寓服务员给212室的两位老人打饭,端着饭菜返回212室时,发现悲剧发生。公寓立即报警,民警赶到现场时,地板上满是血迹,民警协同120医护人员将倒在血泊中的老人夏某送往医院抢救,将行凶者李某带回派出所调查。受害老人被送往医院后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经查,现年84岁的李某系铁路退休工人。据介绍,李某脾气古怪,其老伴与子女都感到很难与其相处,两个月前,李某被家人送到老年公寓。受害者夏某,登记年龄76岁,但据了解,夏某实际年龄为86岁,因无儿无女,老人的外甥于一个月前将他送到老年公寓。

当时夏某在床上剪脚指甲,李某的饭碗正好放在两张床间的茶几上,李某说夏某不讲卫生,夏某开口反驳,俩人因此而发生争执。生气的李某手持拐杖在夏某头部狠砸四五下,夏某被打昏,之后李某用一把水果刀刺向夏某。经法医鉴定,夏某头、胸、腹等部位刀伤多达17处,其中致命一刀刺伤了右肺叶,致其死亡。事发当晚,因涉嫌故意杀人,犯罪嫌疑人李某被公安局依法刑事拘留。李某悔恨难当,老泪纵横。

这两件同时发生的高龄老人犯罪案件,让我想起多年前在《北京法制报》当记者时采访的一桩类似的案件。那也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与女儿、女婿一起生活。因一点生活小事与女婿发生口角,竟趁女婿在家中干活毫无防备之时,用利斧将其砍死。当他已近中年的女儿下班回家时,看到丈夫倒在血泊中,白发苍苍的老父亲被警车押走,顿时昏了过去„„

一点微不足道的原因,就酿成血案,确实令人扼腕!高龄老人犯罪现象确实应该引起人们的警惕,这类案件常常不是因为社会因素,而是因为个人生理因素导致。根据医学调查,老年人心理障碍常常与他们脑动脉硬化有关,而由此导致的老年痴呆、老年精神病,又常常不被周围的亲人们察觉,因而一旦出现悲剧,人们往往猝不及防。

在这个年龄的老年人中,还出现过更荒唐的事件。据四川在线2002年报道,一位退休老人,不顾多年卧病在床的老伴,整日在外嫖娼,让儿女们脸面无存。他的儿子说到这件事时激动得声音都发颤!

为了挽救父亲,儿子一家苦口婆心,从讲道理到进行经济制裁、行动限制,能想到的办法都用尽了。平时看到报纸上关于扫黄打非的报道,他们都会刻意放到父亲易留意的地方。每天给父亲限制回家时间:中午11点,晚上5点。除了买菜,不让父亲身上带多余的钱。家庭关系十分紧张。为了证明自己痛改前非,父亲甚至出门不带钥匙,表明自己很快回家。然而“强制行动”只奏效了两三个星期,此后,父亲又故态复萌。工资也不交给家里。年近古稀的老人似乎还真的“爱”上了那个与自己长期有不正当关系的女人,有时冲动得要提了菜刀去砍与那个女人有关系的其他男人。

儿子一家为此备受伤害,几乎成了惊弓之鸟:只要父亲没有按时回家,一家人就心神不宁。

他的儿子因为承受不了这种心理折磨,连工作都受到影响。他既担心父亲被公安机关抓获,又担心他染上什么病,还担心生病的母亲受不了这种打击。每次路过那些地方,他的儿子都不敢抬眼睛,生怕看见自己的父亲也在那里出现。为此,他的儿子甚至冒出了要杀死父亲或毒死父亲的念头。

一辈子老实本分,老了,却做出这种下三滥的事儿,确实令人不可思议。撇开道德的因素不谈,我认为,老年人的荒唐行为,很多都与长期孤独或脑动脉硬化导致的心理障碍有关。在我多年的记者生涯中,也采访过一些类似的案子,其中有的是勤勤恳恳工作多年的老工人,他们晚年的荒唐行为让周围的人们不能理解。可能人们更多地关注老年人生理上的疾病,因为这是很容易发现的,一张化验单就能证明。而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心理发生的变化,人们却往往忽略了。

不仅如此,据调查,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患有痴呆症的患者已经超过了500万人,约占世界总病例数的1/4!这数字真是很可观了。其实,老年性痴呆症从轻度记忆与认知障碍,到最后的植物人状态,其过程短则几年,长则几十年。如果家属能细心观察、早日发现,就可能将病痛降到最低的程度。

2000年的夏天,陪伴了张学良将军72年的赵四小姐,带着无限的依恋、无限的忧虑,撒手尘寰。刚过百岁诞辰的张学良一直坐在她的旁边,默默地握着她的手,很长时间不肯离去———也许我们谁都无法得知这位世纪老人此时此刻想的是什么,但我们知道,对于历尽沧桑的张将军来说,人生最大的悲剧也就莫过于此了。当时,一篇报道此事的新闻标题是:英雄美女,阴阳永隔。

人生有一种悲剧,是我们每个人都躲不过的,那就是丧偶。即使爱情再牢固、再“地久天长”,有一天也会被这个“悲剧”所拆散。张学良与赵四小姐的爱情,比我们所知的任何爱情故事都更打动我们,连铁石心肠的大特务头子戴笠,看到赵四小姐不顾一切地追随已是囚徒的张学良时,也为之感叹:“红粉知己,汉卿(张学良字汉卿)有福啊!”然而,这一对什么人也拆不散的情侣终于还是被死亡所拆散。很快,百岁高龄的张将军也步老伴的后尘而去。

———正是我们人类所具备的生物属性,使这一悲剧成为必然。如果说,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可以幸运地躲过战争、车祸、火灾等种种意外事故造成的悲剧的话,我们却无论如何也躲不开另一种悲剧———丧偶(只要你不是死亡的那一方),区别只是或迟或早罢了。而丧偶的悲剧最多、也最普遍的,恰恰是发生在人生最脆弱的老年期!

学富五车的郝御风先生,以善于研究和思考著称。郝先生不仅在学术上善于思考,在生活小事上也很喜欢思考。比如今天吧,他就遇到个研究不透的难题———他怎么也无法将挂面下到锅里。水烧开了,他拿着一把挂面琢磨了半天,平着下吧,挂面的长度大于锅的直径,显然不行,竖着下,又有挺长一段露在外面„„老先生颇费周折地从各个角度都尝试了一下都不行,于是叹了口气,只好作罢,饿着肚子等女儿回来。

郝先生是西北大学中文系的主任,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30年代在国内就颇有诗名。1971年夫人病逝,在家里从来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他,一下子就陷入困境。为了照顾他,女儿每天一大早就要从自己家中赶来,先服侍他吃完早饭,又为他做好午饭,再急匆匆去上班。可老人家每天中午热饭时,不是把饭烧焦就是把炉子弄灭,总是十分狼狈。有时女儿太忙,中午来不了,怕老父亲饿着,便买了一些挂面让他自己下着吃,却怎么也想不到这些年母亲把父亲惯得竟然连挂面都不会下!

在老伴去世的那段时间里,郝先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公园里度过,一天又一天徘徊在铺满落叶的林间小路上。一方面,他不愿成为儿女们的负担;另一方面,他与儿女也无法像与老妻那样沟通。一辈子琐琐碎碎、磕磕绊绊就这么过来了,而这琐琐碎碎构成的一切想起来就让他觉得无比温馨,这一切一瞬间就随着老妻的去世而坍塌了。形只影单,瑟瑟秋风更在他心上添了一份凄凉。他长时间地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消磨时光,渴了上茶座喝杯茶,饿了上小饭馆充饥,没有多久,他便也随夫人去了另一个世界。

同在西北大学中文系任教的费秉勋教授在谈到丧偶时说:老辈文人多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生活不会自理;但往往又得遇贤妻,衣食住行把他侍候得妥妥帖帖,对他脾气的旮旮旯旯熟悉得明晰通透,而且顺其心思行事。这样,他在贤妻面前就成了一个孩子,贤妻对他来说就成了一个”母亲”。在生活方面他始终长不大,对这个”母亲”就终生离不开。陈忠实在《白鹿原》中写朱先离开人世之前,对妻子喊了一声”妈”,实在是深刻绝妙的一笔。

过去人们说,人生的三大不幸是少年丧母,中年丧妻,晚年丧子。现在想想,这句话这会儿还真有点儿过时!中年丧妻在多大程度上是不幸已经很难说了(不是有句新谚语吗:中年有三喜,升官、发财、老婆死?),倒是中年离婚的现象却十分普遍;况且对中年人来说,即使丧偶,那份恩爱也毕竟还没有经过太多岁月的沉积,生离死别之时的痛楚也没那么刻骨铭心。如果说人生真正的悲剧的话,现在应该说是晚年丧妻。在我曾经生活过的北京团结湖街道,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例子:有一对老人,相依为命地走过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老太太去世后,她的老伴整天抱着骨灰盒过日子,每天对着骨灰盒又哭又说。他把老太太去世前的最后一次大便用纸包起来留着,留作纪念;还非要把老太太最后一次小便也喝了,幸亏让机灵的小保姆给换成了橘汁。

我们很少看到描绘老年爱情的作品,因为老年人常常被人们忽略,包括他们的感情方式。人们也总觉得少年夫妻老来伴儿———不过就是个伴儿,既不浪漫,也谈不上刻骨铭心。可是人们在这里却大错了!几十年的相濡以沫,会悄悄积淀下一种巨大的力量,这种力量平时湮没在琐碎的生活中,只是在丧偶的一瞬间才会爆发出来,给人以致命的打击。

这些年,由于居住条件的改善,城市老年人多与子女分居,住进单元楼房。生活中真正相依为命的只有老伴儿。我在采访中发现,丧偶给老年人带来的打击常常是致命的,而一旦老年人不能从丧偶的悲剧中走出来,时常引起连锁反映,导致更大的悲剧。

很多人在丧偶后,最怕见亡人的东西,人亡物在的那种悲凉,锥心刻骨。而钱老太却恰恰相反,她每日把自己关在她和老头儿生活过的这间屋子里不出来,她身边摆满老伴儿的东西┅┅这可急坏了儿女们。

她不指望孩子们能理解她,在这个世界上,能够理解她的也只有一个人,而那个人已经去了。只要在这间屋子里,她就觉得他还在她身边,还能看到他进进出出的身影,还在与她无休无止地商量儿女们、孙子们的琐事。这里有他的气息,有他的声音,她只有在这里才能感觉他真实地存在着。

儿女们觉得无论如何不能让母亲再这样下去了,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她离开这个熟悉的环境,也许慢慢就淡忘了。女儿想出种种招数,终于把老太太接到自己家。那边儿子则闪电般带装修队进驻,三下五除二,把房子整个儿变了个样儿,想给母亲一个惊喜。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当母亲站在这间装修得既阔气又新潮的房间面前时,没有一丝喜悦,人却陡然蔫了。对于她来说,唯一支撑着她还能活下去的那个环境没有了,她什么也没说,又一次把自己关在房里———她自杀了。儿女们只好忙不迭地将她送进医院。

让儿女们心惊肉跳的是,对于他们的作法,她一句埋怨都没有。假如她发脾气:你们为什么不经我同意就装修?他们也许心里踏实点儿。可老太太就是不说话———哀莫大于心死。从那以后,她开始不在家里呆着了,而是天天到老头儿的墓去,风雨无阻。她一定要呆在她认为离老头儿最近的地方,她有好多话要对他说,倾诉,成了支撑她生命唯一的方式。谁劝也没用。

然而,风烛残年的老人根本经不住这么折腾,精神上的打击加上过度疲劳,她很快就因急性胰腺炎等多种疾病住进了医院。在采访中,女儿哭着对我们说:“没想到父亲这一走,我们好端端的家就变成这样!母亲眼看就不行了,下一个就轮到我了!”

女儿也是四十多岁的人了,父亲去世的一年多时间里,母亲先后6次自杀,她几乎没睡过一天安稳觉,和嫂子轮流守着母亲,生怕再出意外。家中的变故加上过度疲劳,使原本身体就不好的她患上了严重的肾衰竭,基本上已经无法照顾母亲了。他们兄妹三人,一个哥哥在外地,一个哥哥下了岗。哥哥要生活,要养活一个正上高中的孩子,为此,只好去摆摊儿。现在她也病成这样,哥哥只好时时放弃生意来照顾母亲。儿女们的困境不敢告诉母亲,怕她再寻短见。实在没有办法,只能将外地的哥哥叫回来,而重病的母亲却对风尘仆仆赶回来的儿子说:“你们不用来看我,替我去看看你父亲吧。”

在采访中,重病的女儿告诉我,他们所有的办法都想尽了:把母亲单位的老姐妹们叫来劝,母亲却说:“我和你们的情况不一样。”一句话就把人家挡回去了。找母亲原单位的领导,领导十分为难:我们对老干部都是定期看望的,可是„„找医院的大夫,大夫们也束手无策:我们也是尽心竭力了,我们治得了身体上的病,治不了心理上的病。于是,儿女们又去找心理医生„„

死亡的阴影笼罩在这个家庭中,谁都不知道下一个悲剧什么时候发生。一个老人的去世,不是一个家庭的毁灭,而是儿女们的几个家庭陷入绝境。

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1992年的一次调查,中国60~64岁的城市低龄老人丧偶率为16%,农村为20%。而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丧偶率,城市为63%,农村为76%。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群体的丧偶率也呈大幅上升的趋势。人民大学的穆光宗博士在谈到老年丧偶时说:“空巢化、高龄化再加上丧偶,会使老年人的生活雪上加霜,更加孤独无助。而这一点过去一直很少引起社会的关注。”

老年人怎样从丧偶的悲剧中走出来?重新找到生活的支点?

北京大学的郭崇德教授认为:对丧偶老人应提倡再婚,重新寻找生活伴侣。据郭教授调查,城市老人丧偶后想再婚的还是多数。为此,一些社会机构也成立了专门的老年婚姻介绍所。

我在采访中发现,确实有一些老人再婚后走出丧偶的阴影,重新获得了幸福,但从整体上来说,老人再婚一方面成功率不高,另一方面,再婚后离婚的比例也比较高。而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子女干涉。某市的民政部门1999年上半年调查了1811位有再婚愿望的老人,因子女强烈反对而未能结婚的竟占78%。

与过去不同的是,现在的子女干涉父母婚姻大多不是出于传统观念,而是由于房子、财产等因素。有一位老人再婚时,子女们就百般阻挠。当她因病住院时,子女们情急之下决定采取“逼宫”的手段,逼迫病重的母亲立刻把存折交出来,让他们拿去公证,免得母亲一旦去世“便宜了那个老东西”。还有的老人再婚后为不与子女冲突,只好悄悄到别处租房,却仍然被跟踪而至的子女将继母的东西扔出门外„„

老局长觉得自己就像《平原游击队》里的李向阳,与儿女们玩起了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战术。儿子一回家,他就退守到长春的新老伴儿家,好不容易熬到儿子出国了,他才敢携新夫人回北京———这毕竟是他自个儿家呀!过去当八路时跟鬼子打游击,现在这老把式竟跟儿子玩了起来!

自从老局长宣布说要找个新老伴儿以来,家里就开了锅,连家中的辈分儿似乎也乱了套,儿子成了家长,话儿也撂在那儿了:这事儿你就别想了。老局长心里忿忿的:敢情你们都有自个儿的事儿,所有的寂寞都让我自己扛!追求幸福也是我的权利呀!

有好几次,老局长的对象来电话,儿子先用严厉的目光扫一眼父亲,然后家长般拿起话筒,只要是女的,马上毫不客气地说一声:不在!电话“啪”地挂了。老局长若怯怯地问是谁来的,回答也颇不耐烦:你别管!这一招还真管用,愣让他给搅黄了好几次。逼得老局长没办法,只好在长春找了个对象———把根据地转移了!

不过老两口这日子也过得忐忑不安:不知哪天,“胡汉三”杀回来怎么办?

王老太快60了,这辈子也够苦的。老伴在15年前就去世了,她用中学教师那份不高的薪水,将两个儿子抚养成人并供他们上了大学,毕业后儿子们都在深圳找到了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于是,她开始一个人在老家过起了形单影孤的日子。5年前,大儿子的孩子出生,王老太顺理成章地来到深圳,成了儿子不花钱的保姆。如今,5年过去了,两个孙子都在她的照看下长大了,进了幼儿园,老太太的日子又轻松了起来。后来,大儿子的单位又分了一套房子,他们一家三口搬到新房去了,王老太便又开始了一个人的生活。

忙碌了这么多年,王老太已经不适应这种孤家寡人的生活,整天待在屋里发呆。两个儿子还算孝顺,时常给母亲送钱送吃的,只是,他们总是显得很忙,常常一两个月才能与母亲见个面。老太太一个人待在家里,一连几天都没人说上一句话,身体也不如以前健康。老家的表妹来深圳做客,看到她的情况后,颇为她担忧,建议她走出封闭的环境,多参加一些老年人的活动。在她的鼓励下,王老太每天清晨来到荔枝公园,加入了老年秧歌队。很快,她就和伙伴们混熟了,每天有了事做,生活也有了规律。

扭了半年的秧歌后,王老太像变了个人。她终于想明白了,她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活。很快,她与同住一个小区的单身老汉林老伯产生了感情。这位林老伯的老伴在两年前去世,他现在一个人生活,但女儿就住在隔壁,照顾得更多一些。林老伯虽然比她大5岁,但身强体壮,为人热情,时常上门帮助她干一些换煤气罐之类的力气活。而她也时常做些好吃的饭菜,与他一同分享。有时,林老伯的女儿一家外出了,她还上门帮他打扫打扫家里的卫生。

秧歌队的一位老大姐见他们两个你有情我有意,便给他们牵了个线儿,于是他们约定先回去与儿女商量,然后选个日子把婚事办了。———这事还不简单么?

当天晚上,林老伯对女儿说了自己想娶个老伴的想法,女儿女婿听后一脸的惊诧:“结婚后你若与她合不来怎么办呢?那后果有多严重,你想过么?”林老伯说:“她人很温和,对我也好,我们会合得来的。”女儿不屑地说:“我看还是不要结婚的好。你这么大岁数了,还扯这个干什么?”林老伯听了这话,生气了:“你们年轻人是人,我们老年人就不是人么?”父女不欢而散。

当天晚上,王老太也打电话叫来了两个儿子,说了自己想再嫁的打算后,两个儿子相互看了半天,一脸的不解:“我们每月都给你那么多钱,你不愁吃不愁穿,还想怎么样呢?”看着两个儿子都沉着脸皱着眉头,王老太知道他们不会同意她再嫁,有些伤心地说:“你们的父亲去世时,你俩都只有十来岁。这么多年来,不少人劝我再嫁,可我担心你们受气,就一直一个人带着你们过。那份艰辛,你们是不会理解的。现在你们都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生活了,可你们有没有为我想一想,我每天的日子是怎么过的?你们每月虽然都给我钱,可钱能换来一个人生活的快乐吗?”听了母亲的述说,两个儿子不好再说什么,表示会尊重母亲的决定。

第二天早晨,王老太晨练刚回来,两个儿子就来了,他们回去与老婆一商量,都改变了主意:“妈,我看你还是别再找人了,你如果觉得孤独,就搬过去同我们一起过吧。”见母亲没有言语,大儿子开导道:“你这么大年纪了,如果再结婚,不但会让人家说我们当儿子的不孝,还会带来很多麻烦,比如房子问题啦,财产问题啦,那个老头子以后的赡养问题啦,都很让人头疼。”瞧,儿子想得多远!

王老太知道:感情是无法同亲情抗衡的。于是,她伤心地来到林家,想向林老伯说声抱歉。一进家门,见他有气无力地躺在床上,就什么都明白了。两人面面相觑,最后只是一句话:“来世有缘我们再相聚吧。”

为了争得婚姻自主,广州的一些老人竟把养老院作为“私奔”之处!有一位高级工程师,老伴去世后,他与一名原来的女同事有了感情,可将“准老伴”带给儿女“过目”时,却遭到晚辈一致否定:都这么大年纪了,这不让人看笑话吗?晚辈难堪呀。为此,老人家大病了一场。与“准老伴”商量来商量去,只有“私奔”这一条路了:老人家先住到养老院去,为避人耳目,“准老伴”每天下午4时才悄悄溜到院里看他,像地下工作者一样。不久,“准老伴”也按计划入住养老院,有情人方成眷属。

在父亲弥留之际,儿子们都以为他们的孝心可以让老爷子从容离去了,没想到老人却用最后的一点力气吐出了心中的怨气:我这辈子就是听了你们的话,一直苦熬着,没找老伴,你们哪知道这些年我的苦处哇!

儿女们面面相觑:如果他们当初尊重了父亲的意志,有个老伴照顾他的话,也许他们至爱的父亲会活得更长一些!———可这世界上有后悔药卖么?

黄老汉妻子去世那年,最小的女儿还未参加工作,有女儿的照顾,黄老汉没觉得太孤独,生活也没什么不便。女儿结婚之后,麻烦就来了,生活中所有的事都需要自己料理了,而且,偌大的一套房子,就只剩下他一个人,形只影单不说,他连打扫的心气都没有!于是他几次对孩子们说了自己想再找老伴的想法,但几个孩子都反对:不就是没人照顾么,找保姆吧!

偏巧找的这个保姆还特别“敬业”,除了干活,一句话不多说,让没茬儿老想找话说的黄老汉颇为尴尬:她别是以为我有什么企图吧?

于是不久后老人再次召集孩子们开了一个家庭会,又提出找老伴的想法,但孩子们还是难以接受。他们不明白:老爷子都这个岁数了,还整这花花事儿干吗?面对孩子们的反对,老人只能再次放弃找老伴的念头。

几番较量之后,黄老汉终于死了心,孤零零地生活了近20年,直到去世,才敢吐真言。

一位在北京东城区某老年婚姻介绍所工作的女士说:有一位丧偶的女教师,女儿非常支持母亲再找一个老伴儿,于是这位女教师勇敢地走进了老年婚姻介绍所。可他们给这位教师介绍了3个对象,她却结了3次婚都离了,每次都因为对方子女干涉。这位红娘最后的结论是:“我从事这个工作8年了,我觉得,老人再婚后还是离的多。”

我在采访中也遇到这样两位高龄的丧偶老人,未婚同居已经3年了,感情非常好,但老人们告诉我:他们“不敢”结婚。这让我颇为震惊:都什么时代了,婚姻还不能自主?原来他们只要一结婚,儿女们就会打上门来,让他们不得安宁。儿女们怕父亲的房子落到别人手里———父亲是否孤独无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那套价值20多万元的房子!他们老了,一身都是病,经不起子女们的折腾了,于是两位老人只好采取同居这种他们自己也感到挺难为情的事儿。

———你说说,如今这时代真是倒了个个儿,老家儿们都成了刘巧儿了!

其实,老年人找个情投意合的老伴并不容易。老刘巧儿们即使没有子女的干扰,也很难突破自身的局限而找到合适的伴侣。因为老年婚姻常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年龄、疾病、经历、住房、经济条件,任何一个在年轻恋人们眼里不是事儿的事儿,都会成为老年婚姻的障碍。老年人再婚时功利性的考虑往往很多,可能就是因为对方的某种疾病,就能让老年人犯嘀咕:我得侍候他多久啊?越是高龄,健康越成为择偶的重要因素,因而老年人择偶的成功率很低。

所以,一方面老年再婚成功率低,另一方面,再婚后离婚率又十分高。一些专家认为:“对于高龄老人来说,再婚未必是一个好的选择。”于是北京有许多丧偶老人再次找到合适的对象时,常采取不结婚而同居的方式,一则可进可退,二则免受子女骚扰。别看一纸婚书只是个形式,但只要一办,财产问题就来了———正如穆光宗博士所说:涉及家庭经济资源再分配,纠纷就来了。

除了再婚之外,孤独的老人们还有别的路可走吗?

她还清楚地记得他们是1950年4月28号从河南调到北京的。丈夫当时在中央警卫师工作,任务就是保卫中央首长。那年,家还没安顿好,丈夫就上了**,参加五一劳动节的保卫工作。多少次,丈夫匆匆离开她:快给我准备衣服,我要随首长出差!可这一次,他不是出差,他永远地走了!

天,一下就塌了下来。

将近半个世纪共同生活的日子里,尽管聚少离多,但她一直就生活在他的呵护中。每当他从外面出差回来,总是第一个来到她的床前摸摸她的额头,看她发不发烧,问寒问暖;退休后,因为她身体不好,连上早市买菜都是俩人一起去,他不让她拿,连根儿葱都不让她提,他是男人,他觉得这都是男人该做的。从年轻到现在,他一直这么呵护着她,照顾她成了他的天职,就好像对待他的工作,从不懈怠。

1994年9月,公安部给老干部体检,说他脾脏有个囊肿,住院仅3个月,丈夫就去世了。她根本无法接受这个打击:他平时身体一点儿毛病都没有啊!

临终的时候,她跟他商量:”你还有什么要求?走的时候穿什么?”他很平静地说:“我干了一辈子保卫工作,就给我穿一身军装吧。”

她忍住悲痛问他:”你还有什么要嘱咐的吗?”

这时,她看到他眼里突然闪出泪花,动了感情:”我就是觉得对不起你!你身体不好,我走在你前头了,不能照顾你,把痛苦留给你。我就是不放心你呀,有一件事你一定要做。”说着,从枕头底下拿出一张纸,那是他在住院期间,从病友和医生那里了解到的3个治胆结石的偏方,给了她,“你一定要试试这几个方子。”说完,才合上眼睛。

她扑在他身上哭得死去活来:这就是她的丈夫!在病情急骤恶化的时间里唯一想的只有她。她平时就有高血压,这时血压一下就升到200多,她一下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后来,她回到家,清理丈夫的遗物。过去家里的大事小事都是丈夫管着,她从不操心,而现在已经没有人可依靠了,以后所有的事都要她自己操心了。这时她才发现,他们所有的存折上都是她一个人的名字。

在那以后将近半年的时间,她老是生活在幻觉中,老是听到丈夫说:“明天我要随首长出差,把我的毛裤准备好。”她急急地把他的毛裤拿出来,才想起他已经不在了,顿时泪如雨下。她只有一遍又一遍摸着这曾经有他体温的毛裤。恍惚中,总觉得他又出差了,不定哪天就回来,想着给他留吃的,想着给他找他换季的衣服,甚至晚上给他留门„„

我们在采访她的时候,她说:“老伴儿去世半年到一年的时间,真是见花花落泪,看鸟鸟伤心,看什么都是悲悲切切的,怎么也解脱不出来。天天就是看他的照片发呆。”女儿看她这样,怕她想出病来,就把她带到了杭州。她没事儿时出去遛弯儿,人家同她打招呼:“看女儿来了?老伴怎么没一起来呀?”一句话,犹如当头一棒,她竟连话也回不出来,赶快跑回家,回去以后就不下楼了。她不愿出去了:看到别的老人两口子相互搀扶着无话不说,她也受不了。女儿看到她这样,开导她:“你那么爱读书,就看书吧。”她听了女儿的话,每天读读书,觉得好一些,就回北京了。可一回到熟悉的环境中,触景生情,又陷入悲痛中。她不断地问自己:我一辈子尽做别人的思想工作了(她退休前是某国营公司的党委书记),难道就做不了自己的工作?

她想:“老伴儿临走前就让我注意身体,我得走出来,得按老伴儿说的去办。”她下决心把丈夫生前的东西都从墙上摘下来,一件一件收起来。她要改变一下环境,不再去碰心里的伤疤。她要好好活着,这是老伴儿最后的愿望。

她觉得,要从丧偶的悲痛中走出来,首先就是不能封闭自己。她开始到单位里过去要好的朋友那儿走走,和几个丧偶的老姐们聊聊天,谈过去一起经历的荒唐事、可笑的事。几个人还买了通票,满北京一起去玩儿,互相开导,穷欢乐,慢慢的,还真就想开了。她还参加了老干部读书会,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

过去,她和老伴儿都爱旅游,现在老伴儿不在了,她开始让自己习惯一个人去旅游。她以杭州女儿家为大本营,把周围的景点转遍了。她还决定以后每年旅游两次。当她忘情于山水之中时,会觉得自己太渺小了:生生死死本是人生的必然,以生与死这种必然来折磨自己实在没有必要。她到蒋介石的故乡溪口旅游时,女儿让她坐轿子,她觉得很可笑,“我是共产党员啊,怎么可能坐轿子?”女儿笑她:什么时代了!坐轿子又不是旧社会的官太太,不过是一种体验罢了!她想想也是:人生说到底不过是一种经历,在生命中沉淀到最后的,不是别的,恰恰只是经历带给人的感受。于是她生平第一次坐了回轿子。

大悲大喜之后,常常是大彻大悟。感悟人生,需要智慧,点点滴滴的心得、感受都化作了她的日记,几年间她整整记了6大本!过去跟丈夫说的,现在跟日记说。不经意之间,也是熟能生巧,倒把文笔给练出来了,这些年,她还在东城老干部报上发表了28篇文章。

我在采访中发现,她真的是走出来了:她的衣柜里有很多时装,适合各种场合穿的衣服都有。她还写了一本书,自己出钱印的,只印了10本,在亲友们中发行,封面是外孙女设计的,题目是:3个娃娃的成长。写她的3个孩子。3个儿女每人写了6个故事。她的生活又开始变得有滋有味。

丧偶,无疑是人生的巨大悲剧,也是人生的一个关键路口:你将决定你下一步往哪走?这不仅是要从感情中走出来的问题。因为失去生活中另一半的支撑之后,你必须重新安排生活。专家们认为,丧偶老人一般在半年到一年半的时间之后,大多能解脱出来。悲痛,是必然、也无可厚非,然而悲痛过后需要的是理智———选择的理智,因为后面的路会更难。

医学专家对2500名老年丧偶者的研究证明,丧偶半年之内是老人的高死亡危险期。医学家发现,这期间的免疫功能竟然只有其他时间的1/10,而居死亡首位的疾病是心脏病和中风。

专家们认为:老年人长期孤独寂寞,会带来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疾病,比如胃肠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身体免疫系统的疾病。同时,由于孤独而缺少亲人周到细致的照顾,许多老年人本可以及时发现治疗的疾病却错过了治疗的最好时机,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很多老人一旦丧偶,就基本上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除了子女偶尔来看看以外,与社会的各种联系基本都断绝了,如同现代鲁滨逊,对老人十分不利。如果条件许可,应尽可能为老人创造一个相对社会化的生活环境。

目前,北京已经出现老人自动组织起来的、非婚姻的家庭,这些老人共同购买了一个院子,共同出资雇请3个保姆照料生活。还有几个有亲缘关系或者是朋友的丧偶老人生活在一个单元房里,互相照顾、互相帮助。也有一些老人采取不婚而同居的生活。专家们认为:家庭、社会都应对老人的选择持更宽容的态度,与此同时,尽可能帮助丧偶老人走出心理危机状态,应该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西方一些国家的作法也颇值得我们借鉴,他们为丧偶老人设立专门的救助机构,如老年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对丧偶老人提供心理上的援助和生活上照料。目前,我国天津也专门成立了帮助丧偶老人的聊天站,使丧偶老人及时得到各方的救助。

社科院的陈云女士提出,对老年人的关怀和服务应有差异性。不仅仅是成立救助机构,更重要的是社会的方方面面,比如住宅。她所在的社科院,很多老人的子女在国外。这些老人丧偶后更加孤独,子女只好把他(她)接到国外。但老人在国外很难适应,由于语言障碍连电视都看不了,反而更苦闷,过一段时间后只好回国。进入高龄,老人连探亲也不愿去了。这部分丧偶老人既不能与子女在一起,身体又大多有病,他们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社会能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住宅,使他们这些有相同境遇、因而有共同语言的老人们能择邻而居,互相帮助。

人生本是悲喜剧,人生本无常。赵四小姐与张将军牵手72载,也终将一别,何况我辈凡人?说到底,人生最大的悲剧,不是失去,而是从未得到过,因为失去反正是迟早的事;经历过,爱过,也就此生无憾。像年轻人说的:曾经拥有,足矣!对于老年人来说,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惯看秋月春风”之后,最终走入的便是白发渔樵的境界: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近年来,有两个文化现象引起我的注意:一个是1998年春节晚会上,一首歌词平实得像聊天一样的歌儿引起轰动,这首歌儿的歌名就是《常回家看看》。这首歌让人们于不经意间想起我们这个民族传统的孝道。另一个文化现象就是在2002年颇为叫座的电视连续剧《激情燃烧的岁月》,这一部近一半内容都是表现离休老人石光荣在家无所事事、郁闷中四处发泄怨愤的电视剧,何以会引起那么多人的共鸣?

据歌手陈红说,她唱了这首歌后,有的老年人拉着她的手连声说这首歌唱出了他们的心里话。然而,被这首歌所震撼的不仅是老年人,还有很多中年人、青年人„„

从*结束后的20多年间,能被人们普遍传唱的歌并不多,人们能记起来的大约只有《十五的月亮》《小芳》《血染的风采》等几十首歌,像《常回家看看》这样既没涉及爱、也没涉及死的歌能引起轰动,应该说是一个奇迹。

———如果我们不缺少亲情,我们还会被这首歌所震撼吗?

据某报以抽样方法调查的上海市老人中,子女与老人不交谈的占23.26%,较少交谈的占40.39%,而经常交谈的仅占35.81%。这些数据揭示出一个事实,超过半数的家庭忽略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常回家看看》说出了很多老人的心声:他们要求并不高,只是需要儿女常回家看看,仅此而已!

而2002年在全国各大电视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激情燃烧的岁月》,则让大多数坐在沙发里品味这部戏的人,都回想起自己所经历的那个激情年代。在今天这样一个商业气味十分浓重的时代氛围中,那个年代的那种朴素的激情也许显得弥足珍贵。

但我始终想不明白究竟是什么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也许我的心理与当年错失了这部电视剧的央视负责人是一样的?这部戏究竟表现了一种人性之美,还是一种包容在历史硬壳中的一个干核?石光荣的性格是一种令人向往的激情还是一种古怪的偏执?这部电视剧的近一半内容,是石光荣退休回家后因无所事事,郁闷中四处发泄怨愤的无奈。

应该说,从文学的角度来谈人物性格的塑造,这是相当成功的,石光荣退了那么多年了,他说话的口气、语气还始终脱不了“师长”的影子,极为生动地再现了某种时代特征。但如果说到“激情”,我却在这部戏中找不到多少影子,我无法想像离休后的怨愤与激情之间的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其实,这部戏的后半部分更像是一部老年问题的片子。

不过,如何评价一部戏,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与我想说的事情无关。我关注的是:一部关于老年人题材的文学作品何以能引起如此轰动?这倒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不久前我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河南安阳市古稀老人吴某守寡38年,含辛茹苦将三个儿子抚养成人并都成了家,三个儿子生活均比较富裕,但老人到了晚年,却连个住处都没有。分家时口头协议,她只住三儿子院里的两间房子,等老人去世后,房子归老三所有。后来老三借口翻盖房子,让老人搬了出去,到三个儿子家轮流住,一家一个月。三个儿子、儿媳都把老人当成累赘,都不愿老人在自家住。老人只好找村支书来调解,甚至跪在地上哀求,三个儿子还是不答应。老人终于绝望,便当着三个儿子的面喝农药身亡。老三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另两个儿子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和一年。

类似的故事在农村可能并不鲜见,但在城市里这种情况却并不多见。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的城市人,在道德理念上虽然没有刻意追求传统的孝道,但受文化程度的影响,加之经济条件也相对较好,一般对老人的照顾也更好一些,然而在今天,传统的孝道也给我们所有人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左邻右舍都管刘老汉叫“日本老头儿”,当面叫他,他也不恼,好像是默认了。

刘老汉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在日本,据说要把老爷子接过去。老人每天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邮递员送信的时候等在那里,就是等信这件事每天支撑着他的生活。后来,他索性不让邮递员送信了,天天跑邮局自己去拿,跟邮局的人都混了个脸儿熟。人们都知道他在等儿子的信,也都知道儿子要带他去日本享福。

儿子刘新曾经是个警察,后来托朋友关系去了日本。没有任何特殊技能的他只能靠打工谋生,艰难可想而知。然而即使再难,也不能让84岁的老父亲知道,每次写信只是报喜不报忧。前两年回国,一进家门,家中的情形让他愣住了:马桶坏了,厕所里积了一周的大便;地上的尘土积了很厚;老父亲已经不能给自己做饭了,全靠邻居和居委会做一些吃的送来,有一顿没一顿的„„问他为什么不打电话叫房管所来修马桶,才发现老父亲手抖得已经打不了电话了!40多岁的汉子不禁流下了眼泪。

刘新真是左右为难,自己一人在日本尚且艰难,他有多少精力再去照顾几乎离不开人的父亲呢„„然而,他还有别的选择吗?刘新回日本后迅速为父亲办好了探亲的一切手续,再次回到老人身边。

谁都知道老人要走了,新理了发,新做了棉袄,平日落寞的脸上也有了笑容。房子也与居委会签了合同,由居委会代管。老人并不知道儿子内心的忧虑,高高兴兴与邻居们告别,随儿子上路。

到了机场的一刹那,老人却突然变了卦,死活不肯走了,刘新怎么说都不行———终于他跪在了老人面前„„

说起这件事,居委会主任叹道:“咳!也是40多岁的老爷们了,就那么哭着走的!”

人们不解地问:怎么不跟儿子走呢?老人愤愤地说:“什么儿子!我没儿子!”谁也不会想到,在等待和思念儿子的漫长的时间里,他渐渐对儿子的孝心和动机都产生怀疑,不再相信儿子了。不少老人都说:小人儿理解不了大人,大人理解不了老人。代际之间似乎永远有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父母在不远游”的祖训早已被人们遗忘了,这些年一直不断的出国潮,把老人们的子女撒向世界的各个角落。即使生活在一个城市中的子女也被生存竞争所困扰,难得有时间聚在父母身旁。于是这首《常回家看看》适时地触动了我们心中那渴望亲情的角落„„

要说赵先生不是孝子,那可真冤枉他了。可他感叹地说:“我真是理解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年近50岁的赵先生是一家企业负责人,工作上的事就够他操心了,而家里就更不让他省心。他与爱人双方家里有4个老人,都是年近古稀,需要人照顾,尤其是自己的父母。赵先生兄妹3人,一哥一姐均在外地,照顾老人的担子自然落在他身上。

他的母亲5年前患老年痴呆,父亲也有高血压、冠心病。这些年,赵先生没有歇过休息日,逢到周末就从石景山区跑到东城区去看望父母,平时也是随叫随到送老人看病,为老人买药。就这样难免不影响工作,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赵先生一狠心,自己要求调到下属一分厂搞行政。什么前途不前途的,能把家里事周转开就不错了。

有人出主意:“为什么不把老人送养老院啊?”赵先生无奈地说:“老人不同意,家里人也不答应啊。”从母亲患老年痴呆那天起,赵先生就想过这个问题,可刚一流露出这意识,老父亲先不干了:“有儿有女的,让我们上敬老院,亏你说得出口!”接着,收到老父亲告状电话的大儿子、大女儿,也向赵先生兴问罪之师:“就你在老人身边,可别给老赵家丢人!”

没办法,只好四处找保姆。如今这保姆也不好找,人家宁愿带小孩也不看老人。最后找到一个年已50岁的四川妇女,总算是老人身边有人,饿不着冻不着,有什么事情就打电话找赵先生。好几年过去了,如今母亲已经去世,剩下老父亲依然靠保姆照顾。说到这点,赵先生颇为感慨地说:“我累一点无所谓,但我觉得我的父母晚年也根本没有什么生活质量可言,只是活着而已。”

前不久,一位老妪上书法院,状告儿女不孝。经调查,儿女们专门为她购置了公寓房,并为她雇了保姆,衣食丰足,出行方便,并无任何虐待的痕迹。问其告状的理由,她直言,无人和她说话,太孤独了,希望儿女们和她生活在一起。

做儿女的,实在也不明白老太太到底还想要什么。衣食不愁,还怎样?比起那喝农药身亡的农妇来,不知强了多少倍!那“说话”就那么重要?

———对了!就那么重要!

其实,在今天这个物质已经很丰富的年代,对于消费相对较低的老年人群来说,缺少的更多是心理需求,而不是物质需求。

有报道说,北京市2000年6000件民事纠纷中涉及老年人生活的有600件,其中,最多的是精神赡养纠纷。上海某大学社会学系曾到一个街道对家庭代际关系做调查,结论是:老年人与下一代不和睦的约占29.5%,一般化的占29.5%,和睦融洽的占41%。

调查表明,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老年人对赡养有了更高的要求,已经从过去的“只求温饱”跃升到“精神层面”。

一方面,今天的年轻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和挑战,需要时间去“充电”,需要花费比老一代人更多的精力参与竞争,身心疲惫,精力透支,对老人“奉陪不起”;另一方面,很多老年人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与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差异越来越大。一个闲,一个忙,一个要人陪,一个没时间陪,于是矛盾就产生了。人到老年,他的社会性或者说他们与社会连接的纽带,很大一部分依赖于子女了。而子女们呢,又常常是有心无力,他们理解不了老人们对“说话”的渴望,就如同忙碌的人理解不了孤独的含义一样,他们理解不了一个人的社会性对于人的内心来说,是多么重要的需求。于是老人们发出“日子越过越好,心情却越来越糟”的感叹。

在这种情况下,心理状况本来就十分脆弱的老年人,很容易发生变化,如情感脆弱、容易灰心等,而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心理排解和抚慰,便会导致老年痴呆症等各种心理及生理疾患。有的老人对我说:“我把儿女带大了,又把孙子带大了。现在他们不需要我了,都不理我了,我还不能说他们不孝顺,赶明儿他们知道了,就更不孝顺了!”

有的老人说:“这厂子是我当年建起来的,现在他们连看也不看我。”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需要照顾的老年人日益增多,在生活节奏日益紧张、工作竞争更加激烈的今天,传统的养老方式面临巨大的挑战。特别是独生子女这一代人成年后,他们的生活压力就更大,要求他们用传统的方式为父母养老,就更加成为一个难题。很多人认为:让我为老人花点钱不难,可让我抽出大量的时间陪伴老人的生活实在是难以做到。

一位中年妇女曾对我说:我母亲88岁过世了,我真是非常爱她,但她走了以后,我们几个孩子都松了一口气。不是我们不孝顺,实在也是折腾不起了,在她生病期间,我们请了6个保姆,哪个都干不长。那些年轻保姆都是想到大城市里见世面的,没碰到一个是真正干活儿的。而我们兄弟姐妹5个又都抽不出时间照顾老人。社区里虽然也有送医送药的,但都是以赚钱为目的,不可能把老人交给他们。

人民大学的穆光宗先生对“孝道”有一个很现实的评价:“在现代社会,要做孝子非常不容易———成本非常高。老人病了,子女们想24小时守在身边几乎不可能。因为竞争很激烈,时间是非常稀缺的资源。”有的老人长期生病,需要人照顾,于是子女们就面临“忠孝不能两全”的选择:做孝子,牺牲前途?还是索性扯下那层亲情的面纱,心里一点愧疚都没有地就奔自己的阳关道?

北京大学人口所研究老年问题的陈功博士更是出语惊人:“在社会发展越快的时候,也是老年人危机最深重的时候,他们常常是牺牲品,而且他们也只能牺牲。因为社会要保证整体的发展,实际上对高龄老人是处于无能为力的状态。”

想想那个曹雪芹,说话怎么那么直白,那么露骨呢?当年,《红楼梦》里的“好了歌”可真是大大地刺激过我们: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

———难道我们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会不孝顺?那我们不是白忙活了?据中国老年人供养调查体系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国有三分之一老年人认为子女不孝。在《红楼梦》那个以传统孝道为道德主体的年代尚且“孝顺子孙谁见了”,那么今天,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岂不更没指望了么?

我们老了该靠谁呢?如果什么烦心事都让我们赶上了怎么办:空巢、丧偶、疾病缠身,要是孩子再不孝顺,我们除了自怨自艾之外,还有什么办法可想?我们真的就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

在动物界,为了维护整体的生存,衰老的动物会被同伴抛弃,有的甚至被吃掉。那么人类呢?是否我们也会成为牺牲品?难道我们就走不出悲剧的宿命?

在我身边,我发现有这样一种现象:人们一旦临近退休,都会感到恐慌,虽然不少人嘴上说:“我不想干了,退了算了!”可是不到迫不得已,即使工资照拿,他也绝不退休。不光是有权力的人不愿意退,没有权力的老百姓一样不愿退休。因为只要你一退休,就真正进入老年了,以往熟悉的生活就会发生完全的改变,你就会被排除在主流社会之外,生活从此就会成为另外的样子。几乎人人都恐惧这一天的到来。可是退休这一天总是要来到的,你总是要成为主流社会之外的一分子。

在建国初期,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不到40岁。这就是说,在那个时代,当把最小的孩子抚育大,父母的生命也就快走到了尽头。对大多数人来说,人生短促而繁忙。但今天的情况变了。现在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超过70岁,城市人口的平均寿命已经达到77岁,过去是人活70古来稀,现在连80都不稀了!这无疑是社会进步、文明发展的结果。然而,寿命的延长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如何应对这多出来的一段生命?我们如何让这一段生命过得有意义而且能够幸福?

假如20年前,你问一个老人:你认为什么样儿的晚年生活是幸福的?

可能他会这样回答你:不愁吃不愁穿,儿女孝顺就知足了!

在跨进21世纪之后,你还会这样认为吗?

我有一个即将进入老年的朋友,我一向认为她对这个问题思考得较深,当我问起来时,她这样回答我:“不愁吃不愁穿和儿女孝顺,早已不是我们这一代人心目中幸福的标准了。比如说我吧,我认为老年幸福最起码要包括3个因素。第一是经济相对富裕,第二是个人的社会化程度,第三是健康。”

我说:“不愁吃不愁穿可以不计,因为现在已经不是问题了,但你不认为子女孝顺很重要吗?”

她笑了:“你会对你的独生儿子抱有幻想吗?认为他真的会孝顺?更何况,即使我的孩子很孝顺,我也不愿意与他们一起生活,因为年龄不同导致的差异会使我们生活在一个屋顶下并不会很愉快。现在住房已经不是问题,为什么非要委曲求全地生活在一起呢?”

我想想,也真是!孝顺,是需要一种特定的环境的,这需要整个社会氛围被传统道德观念所左右。而今天,却恰恰是一个宽松且不断变化的年代,包括道德理念都在不断变化,这一代独生子女怎么可能成为孝顺的一代人呢?我又要提到那个聪明的曹雪芹,他在那个时代就看清了“孝顺子孙谁见了”这个残酷的现实,真是睿智啊!

“那你怎么解释你认为晚年幸福的这3个因素呢?”

“首先是经济条件,在丧失劳动能力之后,今天的大多数老人仅靠退休金,恐怕是很难过上富裕生活的,不说别的,有点儿病就全完了,疾病可是个无底洞!没有一定的经济条件,连病都看不起。第二个是老人的社会化程度。现在很多老人属于空巢家庭,基本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每天连个说话儿的人都没有。孤独寂寞就不用说了,一旦有了困难,也常常得不到别人的帮助,以至出现意外。今天生活在单元楼里的空巢老人就如同现代鲁滨逊,基本上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老人的生活中能有一个社会群体,并能得到相应的帮助,也是老人幸福的重要因素。至于说到第三点,健康,在老年能一直保持健康,不仅很难,而且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今天,享受退休金的老人更愿意独立生活,这样也有更多的自主权。国内外的一项研究也显示,老人文化程度越低,对子女的依赖程度愈高,心理健康愈差,且愈不快乐。如果老人经济能独立,生活能自理,多数会选择独居。

但下一个问题是:我们靠什么养老呢?

对此,老年学界颇有争论。有人认为: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还是应该以家庭养老为主,这是因为,第一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二是中国人传统观念也是承袭家庭养老方式的;也有人认为:社会化养老应该是个方向,现在几代同堂的现象已经越来越少了,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只有社会化养老方式能够解决他们高龄后的生活照料问题。

我个人是很赞成社会化养老的,我琢磨着我肯定是在养老院或者类似的养老机构中去见马克思的,我可不想受那种“久病床前无孝子”的刺激,我宁肯不用儿子养老而对其心存幻想!

下面这个故事可能很富于戏剧性,在网上有许多关于此事的报道。天津社会科学院专门研究老年问题的专家郝麦收,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感到吃惊的事:

他与刚满20岁的儿子郝丁签了一份“亲子双向自立协议”。协议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郝丁承担的4项责任:1.自立承担接受高等教育的经费;2.自立谋业,自己创业;3.自立结婚成家;4.自己培育子女。”

第二部分是“郝麦收及其妻子孙子芳承担的4项责任:1.养老费和医疗费自我储蓄;2.日常生活和患病生活的自我料理;3.精神文化生活的自我丰富;4.回归事宜的自我办理。”

一位研究老年问题的专家何以会签署这样一份没有人情味的协议?要说琢磨养老这事儿,恐怕我们所有人都没有他在行吧?

原来,他在一项研究调查中发现,中国人的结婚费用每年呈大幅上涨趋势,其中的绝大部分由父母承担。郝麦收认为,父母为子女负担的结婚费用对父母造成了破产性损失,由于自己的养老费用变成了子女的结婚费用,父母也只能依靠子女养老。丧失经济能力的父母从此也就丧失了自主权。

作为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郝麦收发现自己的儿子郝丁在家自娇自宠,挑吃挑喝,性格柔弱。郝麦收说,自古以来,中国一直是子代依赖父代建家,父代依赖子代养老。今天,中国的这种双向依赖关系既不利于独生子女的成长,又让他们在成家立业之后还要承担照顾双方父母的重任。这份协议,就是为了创立现代双向自立的亲子关系,以合同契约的形式,约束彼此责任。

协议签定后,20岁的郝丁只好硬着头皮自己找工作。他的第一份职业是电脑打字员,随后几次跳槽,经历社会的风雨洗礼,如今是天津市一家大型媒体广告部的骨干。其间他曾向父母借款2万元,用以攻读大专学历,并念完了研究生课程。

父子的和解是因为一次电台节目。当郝丁对着广播话筒说:“我理解了父母的良苦用心,‘道是无情却有情’”时,郝麦收霎时间泪流满面。不久前郝丁刚刚还清2万元的教育经费,他说:“自立让我变得意志坚定、不畏困难,我相信父母今后肯定能做到协议规定的责任,但我不会放弃赡养他们的义务。”

在中国这个“百事孝为先”的国度,郝麦收的做法并不为人们所理解。有人认为,协议削弱了血缘亲情。孝敬老人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美德。父母有教育、抚养子女的义务,子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父子关系不仅仅是一纸协议就能“摆平”的。

我想,一个老年问题专家却率先与儿子签这么一个协议,确实很耐人寻味。我曾经看过一个电影《狐狸的故事》。小狐狸刚一长大,老狐狸就把他咬出窝去。曾经很护子的狐狸妈妈忽然变了脸,又咬又追,非要把小狐狸们一个个都从家里赶走,直到小狐狸一步三回头地远远离开了家。这故事看起来未免有些残酷,甚至让人有一种凄凉之感。但老狐狸的这种作法,确实保证了两代人的生存。小狐狸锻炼了独立生活的能力,老狐狸也能在年老体衰时不再负重。多么残酷的心理断奶!而这种生存教育对于小狐狸来说又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如果长期生活在父母身边,生物本身的惰性就会使他丧失捕食能力。

我想,我大概不会与自己的儿子签什么协议(我这人有死要面子的臭毛病,宁肯让那层温情脉脉的面纱罩着)。但我却非常赞成郝麦收先生的作法:在孩子成年之后,我们仍然为他们付出,既养成了他们的依赖性,不利于他们的成长,我们自己的生活也会受到影响。

———老狐狸的智慧,体现了动物的本能,也给我们一种启示:我们的人情味儿确实应该表现得更适度一些。

那好,既然我们把小狐狸们给咬出去了,我们的晚年又该是个怎样的情景呢?

在目睹了众多的老年人生之后,我对老年这一段人生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老年人生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低龄老年和高龄老年。

可能有人对此颇不以为然,认为这种划分没有多大意义。其实明白这个划分原则,对老年人统筹自己的晚年十分重要。一般来说从退休到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为低龄老年。

这时,你的生活不仅能完全自理,而且还能帮子女带带孩子,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因而你同子女的关系会比较融洽,你也有更多的自主权。同时,由于人生经验丰富,你能很精明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在度过退休后最初的一段不适应期后,你会生活得很轻松,没有了工作和孩子的拖累,如果身体再比较健康的话,这一段可以算是你人生的黄金时期。

据我所知,这个年龄的老人,有参加老年时装队的,有组成俱乐部自驾车旅游的,有报团去全国各地甚至欧洲旅游的,有在老年大学刻苦攻读的。当然也有不少继续“发挥余热”的,特别是一些曾经多少有点权力的老人„„省吃俭用了一辈子的老人们,那不多的退休金,大体能游刃有余地度过10~20年。

———然后呢?

然后就是体质越来越差,行动越来越困难,做事越来越力不从心,身体上的各种毛病越来越多,对疾病和意外事故的恐惧越来越深,故交知己越来越少„„更重要的,你对别人,对社会的依赖越来越深,于是你的自主度也越来越少。如果你不幸中风,或者得了其他卧床不起的病,你的命运可就完全听凭别人摆布了!

如果你刚巧有一个孝顺懂事的好孩子,那可真是人生之一大幸(你这时可能得庆幸没听我的,没把小狐狸咬出去)!不过在我们这一拨独生子女的父母中,能有如此高超的教育手段的人恐怕不多,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溺爱有余,教诲不足。

———然后呢?

然后就是当我们面临空巢、疾病、丧偶时,我们的命运就如同前面所写的那些老人一样,甚至连他们都不如,因为他们大多有2~3个孩子,他们被孝顺的机率总比我们高些吧?

我有时想,假设我能比较健康地活一辈子,就算最后被空巢啊疾病啊各种老年灾难折磨个四五年才死去,也不算太糟糕。但是———要是我讨人嫌地又活了20年呢?要是我就是病病歪歪地死不了,该是多么地不长眼哪!既招人不待见,我自个儿也活得难受,可偏巧我这个人又是不会很自主地很尊严地选择安乐死的,“好死不如赖活着”的观念在我的头脑里根深蒂固。像我这样二皮脸的老人,该怎样活得更好一些呢?

我想,要想晚年生活得好一些,上面说的那3个因素非常重要。首先是经济上要比较富裕。要想富裕,就要学会理财,可大多数老人的退休金都不多,我们该如何理这点儿小财呢?(我们大多数人的”小财”,说到底只是退休金和一套公房而已。)

在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石光荣退休后一直想回蘑菇屯“盖上一栋瓦房,门口打一眼井,院子里面拴上一头毛驴,房前房后种上几亩地。”褚琴不愿陪他去当地主婆,热衷于教人跳舞。

如果用理财师的眼光看,这恐怕就是老年人不同方式的退休投资案例:有人想投资郊区地产,有人看准了都市女性健身市场。

据说北京一家电台的王女士有和“石光荣”类似的想法,她和丈夫商量好退休后花5万到10万元买一间农家小院,过神仙眷侣般的生活,同时将西城区的房产长期出租,租金加上退休金也算是小康了。我的好几位面临退休的朋友,都有这种“归隐田园”的想法,想在退休后买一个农家小院,一方面可把闹市区的那套公房出租了,另一方面可在小院里种点儿什么,既可活动筋骨,又可补贴家用。

———小财也得理理呀!谁让我们是21世纪的老人呢!

我认识一对老人,两个人都有不高的退休金且身体状况都很好。应该说这点儿退休金,过日子也够了,但不富裕。于是他们采取了这样一个方法:将几年前买下的位于团结湖的一套单位分的公房出租,每月大约能有1800多元的房租收入。然后老两口拿出一辈子的积蓄,又在通州买了一套商住两用的底商房,既可经营点儿小百货,又可居住。就像《激情燃烧的岁月》中褚琴她爹那样。他们的积蓄只够交这套底商房的首付款,而每月还贷的钱则由团结湖的那套公房的房租抵销了。老话说:没有不开张的油盐店,虽然开一个小店的收入不算太丰厚,却比他们的退休金多不少。这样,在他们退休后身体条件还比较好,能够做一些轻微劳动的时候,等于仍然有一份工作。10年后,当贷款还完了,这套底商的房子就完全属于他们老两口了。那时城里那套房子的房租就可以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如果他们年龄更大之后,不能再经营这个小店了,他们就可以再把这套底商房的门脸儿那部分租出去,这样两套房子的租金加上退休金,在他们高龄后经济上就有了保障。

老人家告诉我,退休之前他就一直在考虑这件事,一退休就实施了。这样就解决了两个问题:一个经济来源,一个是退休后继续社会化的问题。

我问他:“如果你们高龄以后,连小店也经营不了时,会不会依靠孩子们?”

老人很肯定地说:“不会。我们从一开始就没想过依赖孩子们给养老。我们现在一共有3笔收入:退休金、房租和小店经营所得。现在我们俩身体也还硬朗。10年后,我们应该有一些积累了。至于养老的事,我们老两口早就想好了,等我们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之后,或者进养老院,或者找一处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的老年公寓住下来。我们从现在起已经开始搜集各地老年公寓的情况了,到时候选择一个条件最好的。”

“孩子们会同意吗?您觉得他们是否孝顺?”

老人笑了:“他们孝顺不孝顺是一回事,养老又是一回事。即使他们孝顺,如果你过度地依赖于他们,就失去了自主选择的权利,这是我们不愿意过的一种生活。”

“您怎么想到开一个小店呢?您和您的老伴都是知识分子,都没有经过商啊!”

“在我们这个年龄,大概也只能经营个小店了,给别人打工,我们的体力和精力都不行了,而且在家门口开店也不用挤车上班,我们还可以根据我们的身体情况,决定营业时间的长短。这样,我们就不会因退休后继续工作而影响健康。我的一位朋友,退休后又找了份儿工作,很累,但挣得不少,加上退休金,比退休前还挣得多。可干了没几年就累病了,治病化的钱反而更多,没几年就去世了。而且,以我们的经济条件,只能在郊区买底商房。再说,反正已经退休了,干嘛要在城里挤着呢?”

尽管交谈不多,我却很佩服老人的精明。这样一来,老两口在还清贷款之后,他们的收入远远多于他们的退休金。要知道,我们一辈子的那点积蓄,如果存在银行里,吃不了多少利息,而“小财”这样一理,就变成小康的日子了。据我所知,许多欧洲的老人也在退休前经济相对宽裕时买几套房,退休后不仅有退休金,还能吃房租。

第二个问题就是老人退休后的继续社会化的问题了。这是“各庄有各庄的高招儿”了,前面已经说过,在此不多说了,比如旅游、上老年大学等等,我觉得上面那两位老人开一家小店也不失为一个继续社会化的好办法。据说在上海,有四分之一的证券投资者是老年的“小股东”,他们每天在这里和老朋友谈谈新闻,论论股经,“赚上点小菜钱”只是副业,找到同龄人交流才是“正事”。

当我们退休后,脱离主流社会,继续社会化的问题就成为老年人最重要的一个事情了。不是所有人都能找到一个能够融进去的社会团体,特别是一些高龄的老人,能找到“说话儿”的人,并不容易。于是有的老年人就考虑住到老年公寓去。

我记得几年前,有一个网民说到他上网的目的时,曾这样说:“我今后的大事,都准备靠网络来解决了,找对象,找工作都准备在网上找。”

有一个准备入住老年公寓的丧偶老人也这样对我说:“我以后的大事都准备在老年公寓解决了———找老伴,生活照料等问题,要是我一个人呆在家里,也没有机会接触那么多老太太呀!”

瞧人家多有眼光,一下子就瞄准了找老伴儿的最佳场所!也许很多人没有想到,对老年人来说,聊天,对于维护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是多么重要!

据说美国老年人独立性很强,退休后一般不依靠儿女,大都生活在老人服务院所,其中老年公寓是最常见的一种。老年公寓由政府或社区出资为退休老人提供的低收费的老人住所,一般收住65岁以上的老人,大都身体健康、生活自理,无需他人过多照顾,大多数美国人退休后将自己的房子卖掉,住进老年公寓。用卖房的钱支付公寓所需。美国设有专门款项用于老人小型住宅的设计与兴建,或者整修老人现有的住宅。此外,政府规定公寓不得对老人提高房租,在土地税等方面,对老人有减免的优待。

据了解,最近一段时间,天津几家档次较高的老年公寓也相继收住了一些老年夫妻。他们都是将自己的住房卖掉,住进条件较好、收费相对较高的老年公寓中。其费用除去养老保险金以外,所差数额由卖房钱补齐。

据说现在还有人在考虑建立寄宿制的老年大学。这个创意不仅是教育上的一个突破(如今不是提倡终生教育了吗?),也是老年赡养问题上的一个突破。这种大学为老人提供了一个新的社会环境,为老人转移丧偶的注意力、走出悲剧的阴影提供了思路。现在,有的老人观念还无法转变过来,宁愿关在单元门里,做现代鲁滨逊,也不愿进养老院(自尊心使然?);儿女们呢,也乐得不因此而担一个不孝的名声。而寄宿制的老年大学巧妙地保护了老人们的自尊心,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借口,让老人们堂而皇之走进去而不必担着被遗弃、或者等死的名声,又可根据各自的情况来去自由。只是我琢磨着,教这些老学生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

第三个问题就是健康,这几乎已经是所有老人的共识了,但如何保持健康,却是很多老人并不知情的。我发现很多老人在这个问题上陷入一种误区,以为药物能够给他们带来健康,每天都要吃上一大把药。其实,人到老年之后,身体的解毒能力也随之下降,过多的吃药反而对身体有害。我认为,要想获得健康,首先要有相应的知识,不仅是生活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和养生知识。退休之后,当我们有时间了,学习这些知识应该不是一件难事。不是说活到老,学到老么?

我16岁下乡时,曾经跟随一个老中医在乡间行医,此后,我一直没有放弃对中国传统养生学的研究,并对其中的哲学意境有了一些感悟。很想在这里给我的老年朋友一个忠告:中国最经典的中医理论《内经》中有一句话曾让我受益终身,这句话就是\"不治已病治未病\"。年龄越高,维持健康的时间、精力、金钱也越多。别以为在上面下的功夫不值得,我认为在健康上下多大力气都是值得的,这是“磨刀不误砍柴功”的事,如果我们的晚年不被疾病所折磨,该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我想,一个人,你或许可以不煞费心机地为青年时期筹划,或许可以不煞费心机地为中年时期筹划。因为你不用担心收入问题,而且也还有太多的偶然因素影响你的命运,比如婚姻、生育、工作调动、甚至各种突发事件等等,让你计划赶不上变化。

但是,你一定要为你的老年筹划,因为老年不仅漫长,而且一直是丧失期,因此,筹划得越早越好!

我想,如何养老,可能每个人的选择不同。最重要的,是我们进入老年之后,不会因失去健康而贫穷,不会因失去伴侣而孤独,不会因子女远走高飞而无人照料,不会因年老而被恐惧所折磨„„我琢磨着,马克思如果活着,肯定会赞同社会化养老这种方式的,因为我已经决定到养老院里等着向他汇报了。哪怕我真的不长眼地活了100多岁,也不用担心像张爱玲那样死了多日还无人所知。(她是我最欣赏的女作家。人家名人都免不了这种下场,何况我这小老百姓?)

由传统道德理念派生出来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理论,曾让中国历朝历代的老年人承袭同一种养老模式,也使无数老年人把他们晚年的幸福寄托在“子女是否孝顺”这个偶然因素上。而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养老模式越来越显露出它的弊端。许许多多的老年人,正用他们自身的悲剧否定了这种养老模式。

我们晚年的幸福,除了我们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赖于整个社会的关爱。其实,社会化养老是一种更为先进、更为人道、也更为自主的养老模式。老一代人,用他们的青春为今天的社会奠定了发展的基础,后一代人动用社会资源,建立一整套科学而有效的老年保障体系,是一个社会快速发展与和谐运行的重要体现。为了让老年人安全幸福地度过他们的晚年,社会应该为老年人提供专门的医疗体系、娱乐体系、教育体系、住宿体系、生活用品供应体系、心理咨询体系„„使老年这个弱势群体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我相信,我们这一代人一定能走出悲剧的宿命

第14篇:老年工作计划

2014年老年专科小组工作计划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老年中风专科小组的护理专业技术、沟通、科研、教育、临床管理,满足老年人需求,提高老年人安全,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1、根据老年十大安全目标,继续完善各项指引。2、制定小组成员和联络员培训计划,定期举行老年护理学术小讲座,每季度参加老年业务学习并考试,以提高联络员的业务水平。

3、试行开展老年专科门诊,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服务。

4、做好老年患者的防跌倒指引,做到防跌倒知晓率为100%,且患者依从性好。

5、每季度统计老年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及时指导临床科室。

6、每季度召开老年专科小组护理工作会议,分析和总结老年护理存在的问题,拟定改进措施,同时对老年专科护理方面的技能进行推广,交流共同提高。

第15篇:老年协会

【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添砖加瓦】近日,镇海区老年协会会长培训班顺利召开,会议通报了先进典型,开展了老年福利基金工作讲座,并进一步规范了老年人协会工作章程,对老年人体育工作进行交流培训。会议的举行,对我们基层村组织开展老年人活动和完善老年人利益保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

第16篇:中国老年

中国老年|老年生活|老年健康|老年疾病

中国老年提示老年人收看少儿节目有益健康

中国老年提醒老年人:电视业发达的今天,电视节目多种多样,可是适合老年人的节目却是很少, 根据专家最新研究,老年人多看儿童节目对身心都有很大的好处。

中国老年网认为好处主要体现在:

一、老年人看儿童节目可以寄托希望

从少儿节目中,经常能看到天真活泼、有朝气和想象力的下一代。使老年人感到过去艰苦奋斗,努力开创的事业,如今有了接班人,未来有了寄托,从而充满希望,更加促使自己关心教育下一代,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

二、老年人看儿童节目可以增加活力

经常看看优秀少儿节目,能横扫老年人的暮气,增加活力。

三、老年人看儿童节目可以生智开慧

与孙辈共同看少儿节目是很有趣的一项活动。有时,小孙孙提出的问题,需要自己读书看报,生智开慧才能回答。这样就可促使老人不断学习,扩大知识面,使生活更加充实。

四、老年人看儿童节目可以唤起童心

轻松愉快的少儿文艺晚会,生动活泼的动画片,能唤起老人的童心,回忆起青少年时期纪念性的往事,不仅使自己精神振奋。还可以借此向后辈们进行人生观教育。

中国老年还提醒广大的青年人,要时刻关注家里老年人的老年生活,尤其要关注上了年纪的老年人的老年健康问题,老年疾病预防问题。(来自:http://)

第17篇:老年工作总结

老年工作总结

物业老年家属管理站在社区老家属管中心的指导下、在物业公司正确领导下围绕《胜利油田2009年老年工作要点》的目标要求,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抓两项待遇落实这条主线,深化“牢记使命,深怀感情,主动服务,创新机制”为内容的主题教育,加强了退休退养职工思想政治建设,丰富了广大离退休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发挥了老年工作在推进和谐油田、和谐临盘、和谐社区建设中的作用。现将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重视老年工作,全面落实离退休职工的生活待遇

全面落实离退休职工的生活待遇。继续完善了组织关怀机制,落实好了各级党员干部与老党员、老劳模和困难老职工的联系制度。对长期生病、行动不便的老同志做到了定期上门进行精神慰藉和生活关心,对确有困难的老同志给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春节期间,在物业公司领导的带领下,分别对困难老职工、遗属家庭进行了走访慰问。共计走访慰问16户,发放慰问金4800元。“七一”前夕,走访慰问老党员17户,发放慰问金及慰问品合5100元.送去了物业公司党组织对他们节日的祝福和问候,并详细询问了老干部、老党员、老同志们的身体状况和退休后的生活情况。及时组织了符合疗养条件的退休、退养职工进行了健康疗养,组织全体退休退养职工及协解人员200人进行了健康查体和每年一次60余人的妇科查体。离退休职工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和医药费按时给予报销。坚持以“略为从优”的原则为老同志们发放了生活福利品,大米10650公斤、面5715公斤、原酒213公斤、食用油3195公斤、购物卷95850元。进一步提高了老同志们的生活待遇。

二、开展文体娱乐活动,提高老同志的生活质量。

利用老年活动室和党员服务社经常组织一些小型的文体比赛活动外,还在春节、“五一”、重阳节期间,认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文体活动,进行扑克、象棋、麻将等项目的比赛,共有80人次参

加。发放了8千多元的活动纪念品。给老同志发放利于身心健康掌握科普知识的书刊杂志160余册。有效提高了老同志的文化娱乐及健康生活水平。

三、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老年管理服务水平

通过开展各项主题活动,学习有关老年管理工作的政策法规。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离退休工作的责任感;强化宗旨意识,进一步提高全心全意为广大离退休职工服务的能力;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树立离退休工作者队伍的新形象,有力地提高老年管理服务水平。牢固树立公道正派,爱岗敬业的可信形象,树立团结和谐、真诚待人的可亲形象;不断增强离退休工作的满意度。

四、为一进做好老年家属管理工作,提高老家属管理工作水平。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认真学习老年家属管理工作的政策法规,掌握管理工作常识,提高综合素质,提升服务工作水平。

2、虚心学习老同志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领会胜利人的胜利精神,提高服务热情。

3、及时了解更新掌握老同志的各项信息,做到知根知底准确无误。

4、做好老年管理中心与老年管理站的协调工作及时反馈信息,通报工作开展情况,使老同志的各项权益得到保障。

物业管理公司老年站2009年12月2日

第18篇:老年消费

针对我国老年人消费行为分析,厂家和商家应如何制定和调整自己的营销策略?

(一)产品变革既然老年人产品需求的差异化非常明显,企业在进行产品开发时必须考虑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在食品开发方面尽量“三低”,注意食品的营养,易咀嚼、易消化。对于老年人的服饰,企业要迎合老年消费者的需求特点,把传统设计理念和现代时尚结合起来,不要太花俏,朴实大方,含而不露,产品要注重质量,满足他们求实的需求。

(二)价格变革不同的产品,老年人对其价格的敏感度不同,对于一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老年人十分熟悉,并且形成了一定的价格习惯,该类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尽管不大,却容易影响老年人的忠诚度,从而影响其他商品的消费。所以,对于绝大多数产品,应该采取随行就市的定价策略。对于一些特殊的商品,老年人可能只要能买到,价格高低是次要的事情,这时,我们可以对这部分商品适当提高利润率。

(三)销售渠道、卖场变革 老龄人求方便、就近购买的需要特别明显,为了满足求方便的需求,营销渠道也要调整。因此,可以开一些便利店或连锁社区超市。把老年人商店建成总体规模很大,而单体规模较小的连锁商店,使其连锁网点遍布大大小小的居民区,在老年人密集的地方开设老年人专业商场,在商场开设老年用品专柜。

(四)促销组合变革老年人很看重服务,在人员促销过程中,销售人员的服务水平直接影响老年人的消费。因此,要适当的增加促销员,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由于老年人反映迟钝,口齿不清,可能产品拿不到或者不了解产品等购物不便,需要更多的帮助,这就有必要增加一些“善解人意”“温柔大方”的促销员。在对老年人的服务中,要百拿不厌,接待热情,亲切的语言和表情给人以体帖和亲切的感觉,淡化和消除老年人的孤独心理,取得老年人信任。对于一些重量型的产品和一次购物较多的老年顾客,应提供送货的服务。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我国“夕阳生产”发展的看法。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不尽完善,一是一些厂商认为老年人的消费在家庭支出中的比例不高,不值得开发老年市场;二是传统的观念认为老年人不舍得花钱,在购物决策时过多的考虑价格因素,企业认为老年人的生意难做而且利润很小。三是由于老年市场的潜力不够,不值得开发这一市场,老年人作为一个日益庞大的群体,其购买力总和是相当可观的。四是,老年市场的发展缺少必要的政府政策性的有力支持和引导。

第19篇:老年工作总结

XX村2011年度老龄工作总结

XX村2011年的老龄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镇老龄委的指导下,深入贯彻县委县政府《2011年全县老龄工作思路》相关文件精神,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和“以人为本、为老服务”的工作理念,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使我村老年群众晚年生活过得丰富多彩。现将我村一年来老龄工作总结如下:

一、重视老龄问题,健全老龄组织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针对我村人口基数大,高龄老人比例高、空巢老人逐年增多、家庭养老功能迅速弱化的实际情况,村两委班子充分认识到老龄工作的重要性,为切实加强老龄工作领导,专门成立了村老年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老龄委员会、老年协会理事会、夕阳红调解组,健全老龄工作队伍,并以新建的XX老年活动中心为新落脚点分设服务点,弥补和改善该片区老龄工作薄弱的问题,使得老龄工作上下贯通,全民协力,共同推进我村老龄事业的发展。

做到开展老年活动有会议记录。运用远程教育终端、农民信箱老年大学等形式宣传老年健康知识,增强老年人的健康卫生意识。一年来,共安排老人的健康知识讲座 4次,内容有老年人医疗保健、养生保健、老年人营养知识等,让村老年人进一步增强了健康意识、增长了知识。

二、丰富老年生活,满足老年需要

为了焕发老年人青春、发挥老年人的余热,我村两委大力提倡老年人开展体育健身和文化娱乐活动,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今年,我村新建完善了XX老年活动中心,对门口道路、道场进行了硬化,并在活动中心四周进行绿化处理,完善了老年人娱乐设施,为保障老年人权益提供了结实基础。我们组织老年人参加读报、下棋、收看影视节目等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种活动。一年来组织老年人参加各类活动,在元宵节、端午节等传统的节日举办各类活动,组织老年人自娱自乐。

在老年人文化阵地的建设方面,以XX老年活动室和XX老年活动中心为依托,积极宣传并组织老年人参加老年电大学习,今年我村共有31名老年人参加了春季和秋季老年电大的学习,占60周岁以上老年人的5.8%。充分利用电视电教室,每天早上8点准时为老年人点播浙江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播出的《老年大学》栏目,通过多期《老年人权益保障》、《老年保健知识》和《老年心理》等电视课程讲座,使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都有了提高,形成了较好的老年学习氛围。

三、完善保障体系,深入助老帮困

我村为确保老年工作与全面建设小康协调发展,提倡近邻老年人互帮互助,充分发挥夕阳红调解组在解决家庭纠纷方面的作用,使老人们享受到晚年的幸福,促进家风、村风、民风的和谐。XX老年活动室和XX老年人活动中心,服务对象面向全村所有老年人,为老年证办理、老年电大报名、邻里矛盾调解、养老保险政策咨询等方面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积极配合上级老龄委的工作,使我村60岁以上老年人全部享受到了政府补贴,无一遗漏。针对部分家庭困难,老人赡养费用较低的情况,我村老年活动中心老龄委员会帮他们申请办了低保,在新春、高温和重阳节前夕多次开展对困难老年人慰问。今年9月,开展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评估情况调查,对我村辖区内60岁以上的全部老年人共计532人逐一摸底询问,了解其身体健康状况、经济收入情况、服务需求情况等信息,为下一步深入落实老龄工作提供了详实的数据库。同时,村委会向全村村民发出了“弘扬敬老养老传统美德”的倡议,号召村民尽起责任,关心老人。

老龄工作是全社会的工作,是一项内容极其丰富且面向未来的重要工作。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严峻,如果他们的问题解决不好,必将影响到一个和谐社会的建成,在今后工作中,我们争取多到一些先进的兄弟村学习,吸取好的经验,争取把明年的工作做得更好。

XX村村民委员会

2011年12月

第20篇:老年护理学

1.老年人划分标准:在发达国家将65岁以上的人群定义为老年人,而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太地区)则将60岁以上人群称为老年人。45-59为中年人,60-74岁为年轻老年人(或准老年人),75-89为老老年人,90岁以上为非常老的老年人或长寿老人。

2.老龄化社会的划分标准:发达国家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的7%,发展中国家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的10%时,该国家(或地区)即成为老龄化国家(或地区),达到这个标准的社会也称为老龄化社会。

3.平均期望寿命:简称平均寿命,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0岁的婴儿平均期望活到的年龄。一般来说,发达国家人口的平均寿命较长,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平均寿命较短。 4.人口老龄化常用指标

(1).老年人口系数:又称老年人口比例,是指老年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

(2)老年人口指数:又称老年人口负担系数,是指老年人口数占劳动人口数(15-59岁或15-64岁)的百分比,表示劳动者负担老年人的轻重程度。

(3)老龄化指数(老少比):是指老年人口数与少年人口数(0—14岁)的比例。此指标亦可反映人口老龄化的程度。

(4)性别比:是以女性人口数为100,与男性人口数之比。(男性人口数/女性人口数)(5)长寿水平:是指80岁以上人口数占60岁以上人口数的比例,用以表示长寿水平的高低。

(6)年龄中位数:是指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人群中,某一年龄以上和以下的人口各占50%的那个年龄。

(7)抚养系数:又称社会负担系数。

(8)我国人口老龄化特点:老龄人口绝对数占世界之首(T);人口老龄化增长速度快(T);区域分布的不均衡性;女性老年人比例高(T);文化程度低;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也日益突出(T);老龄人口高龄化趋势十分明显;老年人婚姻关系稳定,丧偶比例高;主要依靠家庭养老;人口老龄化过程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条件下发生的(我国人口未富先老(T))。 5.老化的丘比特标准:

老化:即衰老,是所有生物种类在生命延续过程中的一种生命现象。人体从出生到成熟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形态和功能发生进行性、衰退性变化,即称之为老化。其特征包括:(1)积累性:随年龄增加,机体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上的微小变化长期积累的结果,一旦表现出来,即不可逆转。

(2)普遍性:老化是多细胞生物普遍存在的,是同种生物在大致相同的时间范围之内都可以表现出来的现象

(3)渐进性:老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演变过程,逐步加重,往往是再不知不觉中即出现衰老的征象

(4)内生性:老化源于生物固有的特性,不是环境造成的,但受环境的影响。

(5)危害性:老化对机体的生存会产生影响,容易使机体感染各种疾病,最终导致死亡。

6、老化的理论包括哪四个方面?

(1)老化的生物学理论,它重点研究和探讨老化过程中人体器官生理改变的特性和原因。包括基因理论、细胞损耗理论、免疫理论、分子串联理论、脂褐质与游离放射理论、神经内分泌理论、失误论、甘油化论、废物论、胶原质论、长寿和衰老理论及预期寿命和功能健康理论等。这些理论常用于解释老化的生理变化。

(2)老化的物理和化学刺激理论,环境观点的老化理论主要在探讨外在环境中的物理或化学物质对生物老化现象的影响。

(3)老化的心理学理论,心理学观点的老化理论主要了解和解释老化过程对老年人的认知思考、智能行为与学习动机的影响。相关的理论有人的需求理论、自我概念理论、人格发展理论、人格模式理论。

(4)老化的社会学理论,主要研究、了解及解释社会互动、社会期待、社会制度与社会价值对老化过程适应的影响。社会学观点的老化理论有隐退理论、活跃理论、次文化理论、持续理论、年龄阶层理论、社会环境适应理论和角色理论等。

7、关于人的需求的理论包括哪几个方面? 理论中指出人类的需要有5个不同的层次,从低到高分别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老年人作为成熟的个体,对高层次的需要更为迫切,所以,该理论特别适用于老年人。

8、艾瑞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将人生分为几个阶段?

艾瑞克森将整个人生过程从出生到死亡分为8个主要的阶段: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和晚年期。每一个发展阶段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若能顺利完成或胜任该任务,个体将呈现正向的自我概念及对生命的正向态度,人生则趋向成熟和完美;反之,则个体将呈现负向的自我概念及

对生命的负向态度,人生则出现失败的停滞或

扭曲发展的现象。

9、老年人生命体征的特点:

(1)体温:老年人基础体温较成年人低,70岁以上的病人感染常无发热的表现。如果午后体温比清晨的体温高1度以上,应视为发热(2)脉搏:注意脉搏的不规则性(3)呼吸:老年人正常呼吸频率为16~25次/分,呼吸>25次/分,可能是某些病变的信号。(4)血压: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在老年人中较常见,故检查时不仅要测卧位血压,还应测直立位血压。平卧10分钟后测量血压,然后直立后

1、

3、5分钟各测量血压一次。

10、功能状态评估的3个层次

(1)日常生活活动功能ADL:主要是确定老年人是否需要长期的护理;

(2)功能性日常生活功能IADL:是指维持社会功能的基础;

(3)高级日常生活能力AADL:智能能动性日常生活能力,包括业余活动、好奇心等; 11.老年心理健康的评估方法:访谈、观察法、心理测验;

焦虑抑郁认知状态评估量表的名称(列表):1)老年人焦虑状态评估: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焦虑自评量表2)老年人抑郁的评估: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老年抑郁量表GDS,自评抑郁量表SDS 3)老年人认知状态评估: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简易操作智力状态问卷SPMSQ 12.1)生命质量QOL(生活质量、生存质量)含义:(WHO)生命质量是指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他们的生存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物相关的生存状态的体验,包括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状态四个方面。(中国老年医学会)老年人生活质量是指60岁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身体精神家庭和社会生活满意的程度和老年人对生活的全面评价。

2)老年人生活质量评估表包括三方面(躯体状况,心理状况,社会适应,环境适应?)13.老年人的心理与健康:

1)老年人记忆的特征:初级记忆保持较好,次级记忆衰退较多;回忆能力衰退明显,再认能力保持较好;有意记忆处于主导地位,无意记忆应用很少;机械记忆明显衰退,逻辑记忆保持较好;老年人的远事记忆,近事记忆衰退。 2)智力的特点:液态智力衰退较早较快,晶态记忆衰退较晚较慢。

14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1)退休综合征:职工在离退休以后所出现的适应性障碍。有些老年人不能适应离退休后生活的突然改变,出现情绪消沉和偏离常态的行为,甚至引起疾病的发生,加速老化过程。 2)空巢综合征:老年人生活在空巢环境中,由于人际关系疏远而产生被分离舍弃的感觉,出现孤独、寂寞、空虚、伤感、精神萎靡、情绪低落等一系列心理失调症状。

15、老年抑郁症的个案护理: 1)诊断要点:在老年期首次发病,大多起病缓慢躯体不适或精神刺激是部分老年人的起病诱因;临床上以持久的抑郁心境、情绪低落为主伴有脑功能降低意志活动减退;如在老年期复发者既往有反复发作史,但在缓解时精神状态完全正常;躯体检查(尤其是神经系统)与实验室检查无相关的阳性体征。

2)自杀征兆:收藏药物和自杀工具、口头或文字医嘱、赠与他人物品财产、睡眠决定障碍、表情极度痛苦等;或焦虑不安、沉默少语或心情豁然开朗,在曾经自杀地点徘徊等。有些老人服用抗抑郁药物后,精神状态可由抑郁转为亢奋,增加了自杀的危险性。 3)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要点(服用抗抑郁药物后如出现头昏、乏力、双手颤抖、恶心、视物模糊等,甚至出现心悸、呕吐、腹痛、双手粗大震颤、嗜睡或昏迷等应警惕药物中毒,及时通知医生;用药期间应避免驾驶和具有危险性的运动,清晨给药可避免因药物兴奋所引起的失眠。用药期间应忌酒。

16.老年性痴呆(以AD为代表)的分期:遗忘期、混乱期、极度痴呆期。

17.老年人睡眠障碍的表现、常见类型: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夜梦多、晨起后无睡眠后解除疲劳的感觉;或是呼吸暂停。另外,睡眠过多及睡眠过深等也属老年人的睡眠障碍,这些表现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发明显。 常见类型夜间失眠,白天睡眠过多和睡眠觉醒节律障碍

18老年性白内障健康指导要点:

1、饮食指导:a.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b.适当运动, 保持大小便通畅。2.避免眼睛过度疲劳3.睡眠与活动 保证充足睡眠8-10h/d,轻度活动4.保持乐观平稳心态。5.外出时带深色眼镜6.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有关的护理常识7.用药指导:严格遵医嘱用药,指导病人正确使用眼药水。8.病情观察指导:注意术后观察术眼情况,如发生明显眼疼、恶心、呕吐、视力下降、复视,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老年性耳聋健康指导要点:1.饮食指导:平日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忌辛辣、戒烟酒

等。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避免情绪激动及从事重体力劳动。3.老年人晨间睡醒后不要急于起床,最好静卧10分钟后再缓慢起床。4.严格遵医嘱用药5.如发现眩晕、步态不稳、血压升高、肢体麻木无力等异常情况,立即就诊。

19肥胖涵义:指体内脂肪积聚过多和(或)分布异常,引起脂肪代谢紊乱,造成体重超过正常值的20%。

BMI涵义:体重(kg)/身高(m2).亚洲成年人BMI判断标准:BMI在17.0-18.4为轻度消瘦,在16.0-16.9为中度消瘦,=30为II度肥胖。

20尿失禁的原因:

1、泌尿系感染2.急迫性尿失禁3.压迫性尿失禁4.充盈性尿失禁。自我训练的方法:1.盆底肌训练:对认知功能良好、轻度压力性尿失禁的年轻老人有效,坚持6个月以上的训练效果较好。2.膀胱行为治疗:适用于认知功能良好、急迫性尿失禁的老人。3.提示排尿法:认知障碍的病人,根据排尿记录制定计划,帮助养成规律性的排尿习惯。

21.糖尿病的用药护理:

(1)口服降糖药物的护理:磺脲类降糖药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宜餐前30分钟服用,按剂量服用,不可随意增量或减量,主要副作用是低血糖反应。双胍类药物不良反应有腹部不适,口中金属味等,严重时发生乳酸血症,餐中或餐后服药或从小剂量开始可减轻不适症状,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应与第一口饭同服,有腹部胀气等症状。瑞格列奈应餐前服用,不进餐不服药。噻唑烷二酮主要不良反应为水肿,有心衰倾向和肝病者应注意观察。用药期间,注意观察病人血糖、尿糖、尿量和体重的变化,评价药物疗效和药物剂量。

(2)使用胰岛素的护理:注意观察和预防胰岛素不良反应。教会老年病人自我注射胰岛素的方法,了解胰岛素不良反应和使用注意事项。 22.痛风的饮食护理:

(1)限制总能量,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为保持理想体重,每日的能量摄入据标准体重、工作性质取低值。尤其应限制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及饮料。

(2)限制蛋白质,低脂肪饮食:限制蛋白质和脂肪摄入,实际上能减少嘌呤的摄入。鸡蛋、牛奶不含核蛋白,是痛风患者首选的补充蛋白质的理想食物。

(3)严格限制嘌呤饮食:高嘌呤饮食,可使血尿酸升高,甚至出现急性关节炎发作。嘌呤量每日应限制在300mg以内。

(4)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为碱性食物,可调节尿ph,以增加尿酸的溶解度,促进尿酸排泄,避免结石的形成。

(5)增加水的摄入:痛风患者应坚持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应维持2000-3000ml,以保证一定的排尿量,利于尿酸排出。

(6)戒酒:因饮酒后体内的乳酸增加,乳酸与尿酸呈竞争性排泄,使尿酸排泄减少,血尿酸增高,引起痛风急性发作。

23.骨质疏松症的分类、实验室诊断标准:(1)分类:原发性:又分为I型和II型两个亚型。I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型由于雌激素缺乏所致,女性多于男性。II,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女性。继发性:继发于甲亢,尿毒症等。特发性:多伴有遗传家族史,女性多于男性。妇女妊娠及哺乳期所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此类。

(2)实验室诊断标准:

血尿常规,血糖,血钙、磷、镁,血清碱性磷酸酶,血骨钙素。

骨量的测定:骨矿含量和骨矿密度的测量是判断低骨量、确定骨质疏松的重要手段。空腹血钙及24小时尿钙排量的测定空腹尿羟脯氨酸和羟赖氨酸测定

x线骨检测:骨量丢失超过30%时,在X线上可见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减少变细,骨密度减低,晚期出现骨变形及骨折。

24.如何指导冠心病老人预防心绞痛发作?(1)保持心境平和;

(2)避免过度劳累: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参加室外活动。

(3)避免寒冷刺激:气候变化时注意保暖防寒,严冬不宜进行体育锻炼。(4)进食不应过饱,戒烟酒,肥胖者控制体重,选择正确的食谱,保持大便通畅(5)洗澡时应有家属陪伴,不宜在饱餐或饥饿时进行,水温勿过冷过热,时间不宜过长,门不要上锁,以防发生意外。

25.跌倒的外在因素评估要点有哪些?跌倒后的骨折护理。(1)评估要点环境因素:

地面因素:地面光滑、潮湿、地面不平、纹理过多、地毯松脱、地面上有障碍物及走路时踩到香蕉皮

家具及卫生设施:过强或过暗的灯光、浴室和楼梯缺少扶手等穿着及辅助用具:鞋子大小不合适,鞋底不防滑等。

与活动有关的危险因素:活动或较重体力劳动时,从事有较大危险性的活动,上下楼梯时。(2)骨折护理:

勿随意搬动病人,以免加重病情。 26.老年人压疮的特点:

(1).比较隐蔽:老年人由于感觉减退、反应迟钝、痴呆等原因,常不能叙述症状,影响早期发现压疮。

(2).易继发感染: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压疮局部及其周围组织易继发感染,严重者可并发全身感染而危及生命。(3).全身反应不明显:老年人因感觉迟钝、身体虚弱及机体免疫力低下,即使继发全身感染时,中毒表现也常不典型、不明显,易贻误治疗时机。

(4).愈合困难:老年人由于营养不良、皮肤老化、组织修复能力差、合并慢性病等原因,一旦发生压疮很难愈合。

压疮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引起的复杂病理过程。

27.偏瘫患者穿脱衣服的护理:

偏瘫者穿衣,先穿患肢。脱衣时,先脱健肢。如患者活动受限,穿脱衣困难,需要设计特殊服装。如前面宽大,或前面开合式衣服。必要时可用拉链、按钮、搭扣、松紧带等。 28.老年肺疾病护理

(1)呼吸训练的主要方式

a.腹式呼吸:亦称膈肌呼吸,腹式呼吸能提高肺的伸缩性。呼吸深而慢,提高了呼吸的效能,可纠正过度通气,还有利于气体交换,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

b.吹哨式呼吸:用鼻吸气口呼气,呼气是口唇所称吹哨状,可使支气管内压增高,防止支气管过早萎缩,减少死腔通气。(2)体位排痰

适用于气道分泌物多且不易咳出的支气管炎或合并气管扩张者。体位排痰时,由治疗者用空拳侧部以腕力有节奏地叩击胸背部,或予以颤动(可用点按摩器),若同时配合腹式呼吸,可使排痰效果更佳。(3)辅助排痰

适用于咳痰无力者(4)健康教育和心理治疗

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教育,介绍肺的结构和呼吸的病例和生理。强调重视缓解期的呼吸训练并长期坚持的重要性。 29.非语言沟通的技巧

(1)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沟通双方判断对方态度、情绪的主要线索。

(2)目光接触:护理人员与老年患者的目光接触,可产生许多积极的效应。

(3)身体姿势:护理人员的身体姿势,包括手势,静止姿态和运动体态等。护理人员的形体应能给老年人以饱满的热情、充满活力的健康形象。

(4)沟通距离:护患交往的沟通的距离,应根据交往对象的特点因人而异。

(5)触摸:适宜的触摸行为能满足老年患者的需要,使老年人感到一种支持和关注。 30.临终老人的分期: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抑郁期、接收期

31老年保健的重点人群:高龄老人、独居老人、丧偶老人、新进出院的老人、精神障碍的老年人

32.老年保健的原则

(1)自我观察:观察与生命活动有关的重要生理指标;观察疼痛的部位和特征;观察身体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等。

(2)自我预防: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保持良好的心态,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3)自我诊断:根据自我观察所记录的症状、体征和化验单等资料,对自己的疾病做出初步的诊断

(4)自我治疗:吸氧,灌肠,皮下注射,服药

(5)自我护理:增强生活自理能力,运用家庭护理知识进行自我照料、自我调节。自我参与及自我保护等护理。

(6)自我急救:老年人及家属应具有一定的急救常识,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挽救患者生命

老年祝福语
《老年祝福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