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读后感二十字(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22:49:49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二十字以上春联

二十字以上春联大全 20字春联

入世复关经贸涌商潮趋利避害黄河扬子双龙舞

迎春跃马改革添虎翼搏雨追风西部东方两凤飞

龙人兴水利旱涝双防座座丰碑载德载功歌夏禹

文化下农村贫愚两治行行足迹送书送戏布春晖

申奥成功入世告捷国足出亚洲新世纪赢新胜利

香港回归澳门收复台湾期统一大中华庆大团圆

上岗理当爱岗克已奉公自有正气如虹真情似火

迎春更要惜春闻鸡起舞誓为人生添彩事业增辉

内兴国运外振邦声天马任行空伟绩千秋昭日月

下察民情上谋政务风鹏思奋翮华龄八秩寿山河

南湖树帜纬地径天崛起大中华三代丰功标史册

北极导航承前启后腾飞新世纪千秋骏业步鹏程

申奥胜利入世成功九域庆明时成绩辉煌辞旧岁

国运昌隆元阳复始万民歌德政宏图奋展迓新年

21字春联

贺新岁喜迎盛会举国谋大事民族复兴迈向高起点

绘宏图紧抓良机全民建小康国家强盛开创新纪元

与各洲建交和时代同行跃虎腾龙轨接全球圆富梦

向西部要宝朝北方送水掀天揭地图开新纪竞风流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文明新风似繁花吐艳

夫妻爱情长幼亲情邻里友情优良传统如百宝藏身

庆八秩诞辰学七一讲话万户千家百世讴歌三代表

贺六中全会绘十五宏图九州四海亿民建设两文明

蛇献肝胆显效申办成功万民喜悦同心协力奥运会

马驮足球飞奔冲出亚洲举国欢腾翘首以待世界杯

去岁曾究千里目鲲鹏展翅乾坤大国正华年花烂熳;

今年更上一层楼桃李争春天地宽人逢盛世寿增添。

新春共饮团圆酒日月有情迎港返一枝红杏沾春雨;

海峡同浇统一花山川无恙盼台归两贴春联喷墨香。

猪年大有诗千首树沐阳光欣致富岁岁年丰添美满;

鼠岁丰登酒一船花承雨露庆发家家家幸福庆团圆。

两岸三通金光道雪里梅花霜里菊贺岁红联增喜气;

一元复始艳阳天炉中宝剑火中钢迎春白李报春和。

原野雪消千里绿九州瑞气迎春到绿满川原山滴翠;

神州光泽万家春四海祥云降福来(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daodoc.com,请保留此标记。)春回大地路飘香。

九州雨顺千山绿且把桃符纪盛世岁月峥嵘须搏拼;

六合风调万户丰常将竹叶报平安年华潇洒莫蹉跎。

春酒一杯歌两制四面青山披锦绣水水山山处处画;

神州十亿盼三通三江绿水涌春波家家户户年年丰

春光永驻军人府粮海棉山丰几载举国江山俱似画;

日照长辉烈士家桃红柳绿又一年满天春色最宜人。

潇潇春雨润桃李柳绿栎红新岁月春风万里山山绿;

处处园丁育栋梁莺歌燕舞艳阳天旭日一轮处处红。

庭前绿竹迎风舞果熟粮丰呈富岁大地春风温我宅;

座上嘉宾对酒歌花红柳绿饰新楼中天日丽到吾家。

天地无私千里绿千秋日月千秋亮绿柳迎春歌富岁;

家门有德万年红一代风骚一代歌红梅破雪兆丰年。

红日东风常送暖红纸春联夸美景风和日丽春常驻;

青山绿水总宜人动人小调唱丰年人寿年丰福永存。

青山不老国增艳向阳村舍春光媚全家畅饮丰收酒;

碧水长流年更丰和睦人家幸福多合府同观彩电屏。

点点梅花乐淑气翠柏苍松皆旧貌一窗明月一窗竹;

声声鸡唱祝平安红墙碧瓦尽新楼满室图书满室馨。

白粉围墙客疑问种树栽茶山聚宝风和日丽花常放;

红墙瓦屋燕迷归放鱼养蟹水藏金吏正官清民自安。

春种人人用科技春暖神州百卉艳放开改革阳春曲;

冬来户户过丰年官清大地万民安两制三通白雪歌。

兴邦有法千般好翠柏苍松兆福寿国兴特色三江暖;

为政无私万里春金樽檀板庆新春日灿神州万里春。

朝霞灿灿三春景龙飞凤舞升平世善政和风指海峡;

旭日彤彤九域天柳绿桃红艳丽春红心桃李报春晖。

特色福州富四海美酒红灯歌盛世和风吹绿江南柳;

小康岁月乐千家银筝铜鼓报新春春雨催开塞北花。 春风时雨花千树日丽三湘春骀荡春风吹柳千枝绿;

子孝孙贤福满门龙腾四水岁峥嵘时雨浇苗万亩新。

春风终解千山雪政策拓开平坦路处处管弦歌盛世;

海浪长调两岸心春风吹暖小康家家家诗酒贺新年。

同心同德共砌神州大厦,一国两制成全祖国版图。

几代绿茵情往日情还在,两回奥运梦今朝梦已圆。

兔岁初临健步已驰千里,虎年虽去雄风犹镇八方。

送虎岁盈盈硕果山村景,迎兔年丽丽宏图祖国春。

天马行空日丽风和雨顺,灵蛇在世政通国泰民安。

日丽风和喜奏金蛇曼舞,民强国富远瞻骏马腾飞。

玉兔回蟾宫长空悬朗月,金龙上华表大地庆新春。

为国争光可上九天揽月,给民造福敢入四海擒龙。

南疆雨北国风风调雨顺,东海龙西山凤凤舞龙飞。

百鸟鸣春堪喜人间换岁,群龙献瑞欣逢世纪更新。

猴岁呈祥长空五光十色,鸡年纳福大地万紫千红。

除夕猴在山重享齐天乐,迎春鸡报晓高唱东方红。

岁时新春意浓神州焕彩,宏图美阳光艳大地生辉。

东西南北中处处传捷报,徵羽宫商角声声奏佳音。

老安少怀家庭和和美美,夫敬妇爱生活蜜蜜甜甜。

开门见喜个个心花怒放,擂鼓迎春人人笑逐颜开。

骏马扬蹄奔驰峥嵘岁月,春风着意装点锦绣山河。

九州大地处处莺歌燕舞,四化征途年年虎跃龙腾。

京华迎奥运城乡添特色,宇宙翱神舟科技沐祥光。

金猴举棒驱走千年旧俗,雄鸡报春迎来一代新风。

健笔描春山水五光十色,新猷治国城乡万紫千红。

惠政暖民心乐小康岁月,春风融国土壮大好河山。

虎跃龙腾碧海黄山玉宇,莺歌燕舞春风旭日神州。

红日无私温暖五湖四海,春风有情染绿万水千山。

含笑腊梅唤醒奇葩千树,溢香春笋挺起翠竹万竿。

万里江山重见尧天舜日,九州草木共沾时雨春风。

逢佳节盼望河山归一统,迎新春倍思台眷共团圆。

陆台染红霞九州同妩媚,两岸瞻皓月千里共婵娟。

东风浩荡人民安居乐业,大地澄清祖国稳定繁荣。

党民雄程玉局别开生面,国兴特色勋猷独领风骚。

新春寒梅映雪梅更红。

春霖降大地有情迎盛世,瑞雪舞苍穹着意报丰年。

春来兮大陆弟兄奔四化,时至矣台湾骨肉速三通。

春光好春意浓春华秋实,民族兴民心顺民富国强。

春风送暖泽雨滋荣大地,佳节思亲黎民怀念小平。

乘四化春风展千秋画卷,起九州生气迈万里征程。

闯学海沙里淘金求真理,攀书山若中寻乐作文章。

沧海飞舟脚踏千层雪浪,昆仑立马眼收万里风云。

彩笔如花写就辉煌岁月,春风似剪裁成锦绣江山。

八音响彻八方八方致富,七色光临七曜七曜增辉。

歌大治条条绿柳春光好,创小康副副楹联气象新。

日月共长天同心相运转,江河合大海融会聚波平。

得申奥运进世足入世贸,将请财神接运气取公平。

岁岁辞旧岁往岁逊今岁,春春迎新春来春胜今春。

颂党恩瑞日祥云遍宇宙,赞改革春风和气满乾坤。

松香竹香梅香香风阵阵,天美地美人美美意重重。

四柱擎天天宝物华人杰,五星耀地地灵国泰民安。

水碧映山青青山映碧水,花红扶叶绿绿叶扶红花。

十亿人民欢送神州旧岁,五湖景物喜迎华夏新天。

盛会展宏图弘扬三代表,中华兴大业建设两文明。

神州华夏不可分离两地,炎黄子孙终将团聚一堂。

深化改革一心共建大业,放开胆子举国同奔小康。

三代表犹如珍贵三春雨,两文明酷似芬芳两朵花。

瑞日高悬塞北江南皆暖,东风浩荡天涯海角同春。

柳绿桃红都是革新气象,鸢飞鱼跃无非奋斗精神。

日月循环堪喜人间换岁,风云际会欣逢世纪更新。

楼高厦大不分官宅民宅,气爽风清但见梅园杏园。

日丽风和绣出山河似锦,年丰物阜迎来大地皆春。

日挂中天普照九州国度,春回大地共绘四化宏图。

人心安定华夏千山竞秀,国运昌隆神州万木争荣。

人寿年丰生活越来越好,莺歌燕舞春光如画如诗。 新农村建设龙年春联 天开尧舜春来早 地灿文明岁始新 横批:国运绵长

龙骧九域臻百福 春到人间纳千祥 横批:盛世和谐

玉兔辞旧香凝路 金龙迎新福满门

富裕文明昭盛世 和谐社会乐升平

梅花绽雪,旭日生辉,九州同奏和谐曲; 华夏滕龙,春潮带雨,万众同欢盛世春。

推荐第2篇:公民道德规范二十字释义

公民道德规范二十字释义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根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重在建设、以人为本,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一。爱国守法

1、爱国

爱国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规范,爱国主义素被称为“中华民族之魂”。爱国,反映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与祖国之间应有的关系,是衡量个人与国家价值关系的人生准则,是一种崇高的思想道德境界。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继承和发扬爱国传统要做到:第一,了解基本国情,认清历史责任。了解基本国情,包括正确认识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优良的传统,尤其是近现代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祖国富强而英勇奋斗的壮丽历史。只有在认识和了解国情的基础上,都能自发地、真心诚意地热爱祖国、献身祖国,才能真正明确我们承担的历史责任。这是我们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报效祖国的首要前提。第二,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又是我们事业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而为了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放弃个人利益,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从来就是中国人民最宝贵的思想品格,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所以,每一位公民都要牢固树立起中华民族的意识和国家利益的意识,要自觉地维护祖国的独立、统

一、尊严和利益。第三,立足本职工作,实现报国之志,要把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信念转化为扎扎实实的行动。对于每个公民来说,爱国并不是要求人人都必须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而是需要更多的人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工作,默默奉献,为祖的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只要每个人都坚持把爱祖国与实现自己的理联系起来,把振兴中华的热情转化为做好工作的动力,就能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2、守法

守法,是指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按照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和要求依法办事。守法,首先是遵守宪法和法律;其次是要遵守国家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最后,要遵守劳动纪律、技术规范和一些群众自治组织所制定的乡规民约等。

国有国法,家有规;无以规矩,不成方圆。法是国家制定和社会形成的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是国家和社会正常、有序运转极其重要的保障者。守法,不仅仅是法律层面的要求,也是公民道德上的基本要求。

公民要做到守法,首先,要学法、知法、懂法。公民要注意学习和了解现有的一切法律规范、纪律条例、知晓各种的内容,懂得法的适用环境。其次,要用法。当前,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身处其中的每一位公民,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都要自学地运用法来对照自己的行为,指导自己的行动,逐渐形成法律意识,使法从外在的强制慢慢变为内在的自学,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变成浑然不觉的个人习惯。第三,要卫法。在社会公共秩序受到破坏、国家利益受到威胁时,要见义勇为,挺身而出,坚决地与违法行为做斗争,以维护法的尊严。

二、明礼诚信

1、明礼是指待人接物时言谈举止要讲文静礼貌。文明礼貌不仅是一个国家社会和民族素质的反映,也是一个民族社会发展和道德进步的标志。现在,文明礼貌不仅反映了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的友好关系,也反映了公民自身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水平。

明礼作为公民道德规范,应当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从狭义上讲,明礼就是讲究起码的礼节、礼仪和礼貌,无论是在公共场合还是在职业场所和个人家庭生活中,行为举止都应得体、适宜;从广义上讲,明礼就是讲文明,特别是注重公共场合中言谈举止的文明,如爱护公共财物,维护公共秩序,遵守交通规则,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大声喧哗等。

公民要做到明礼并不难,主要应在以下方面下工夫,语言文明。语言是人们生活中最主要的交往工具。古人云:“言为心声,语为心境”,“其言而知其行”。语言同人的仪表仪态一平,是内心德行及是否明礼的外在表现。要语言文明,一是言辞要谨慎合理。讲话者务必要明白说话时自己的身份和所处的场合、所面对的对象,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应当说恰如其分的话。否则,信口胡说、随口乱言,不难要被别人耻笑,而且也达不到应有效果。二是言辞应文明有礼。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公民在交往中要常用一些表示客气的用语,如“久仰”、“指教”、“光顾”、“包涵”、“劳驾”、“多谢”等;在表示对人的歉敬时则常用“请问”、“赐教”、“光顾”、“斧正”等,不仅可以和谐人际关系,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好感情,同时也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和品行。第二,举止得体。举手投足之间,显示出的是一个人的修养的境界。行为举止之礼在社会生活中四处可见:勤劳、友爱、守纪,不损害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不破坏公物,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不乱停车辆等这些看似细小的琐事。其实做好了这些细小琐事,也就达到了举止得体、文明礼貌的境界。总之,明礼体现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你留心观察并坚持去做,一定会成为一个有文明、有教养的人。

2、诚信

诚信是价位在公共交往中最起码的道德行为规范。古人云:“人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说的都是诚实守信对于一个人为人处事的重要性。它既是一种道德品质,也是一种公共义务。

诚信就是讲信誉,而信誉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人、一个企业,甚至一个民族的现有处境和未来发展。对于个人来讲,与人交往要讲信用、守诺言,要“言必行,行必果”,要待人诚恳,信守诺言,言行表里如一。对于市场主体来讲,在经济活动中要守合同、重契约,不出尔反尔,更不能坑蒙拐骗,大搞欺诈行为。从根本上看,一个企业只有有了信誉都能顺利开展各项活动:寻求贷款、推销商品、吸引资金、招徕顾客、开拓市场等,才有卓有成效地参与竞争,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要做到诚信,首先,要深刻认识诚信的重大意义。“无信不立”,诚信是人立身之本,是企业生命之源。谎言欺诈,虽能得逞于一时,却难横行一世。第二,要诚实劳动。每个从业者都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一份力出一份力,不怠工,干满点,遵纪守法;要守信用,重合同。第三,要实事求是,不讲空话假话。对工作中的缺点和成绩,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歪曲,不篡改。对产品质量的宣传要实事求是,不能利用言行随意瞎吹自己的产品,等等。总之,各行各业都要诚实守信,一诺千金。这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主义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一。

三、团结友善

1、团结

团结是在为某个目标而奋斗时形成的紧密联系。作为公民道德规范,团结的基本内容是强调在追求共同理想目标的基础上,公民通过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精神,形成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各个人群的凝聚力,最终汇集为全民族、全社会的凝聚力。团结会产生钢铁般坚不可摧的力量。

要培养团结的道德,公民首先要深刻认识团结的重要意义。团结就是力量。“众人划桨开大船”、“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团结,能产生个人无法产生的巨大力量,克服个人所无法想像的困难,群策群力,从而更好地完成目标任务,实现自己的理想。其次,互谅互让,互相关心。生活在团体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磨擦和矛盾。这时,公民之间就要互谅互让,无理要认错,有理要让人。同时,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使大家感受到团体的温暖。第三,立场坚定,维护团结。团结是为了共同目标而形成的凝聚力,但是,不能为了团结而团结,为了追求团结而放弃原则立场。毛泽东同志认为,在处理党内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时,应该从团结的愿望出发,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达到新的团结。这一原则仍然适用。所以,团结不是一团和气,不是委曲求全。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团结的重要性,珍惜团结,顾全大局。

2、友善

友善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首先传统,它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强调要友好、友爱,与人为善。“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人类社会应该体现“天道”的要求。

在今天,友善具有其独到的价值。首先,友善能够记得他人的尊敬和平等相待,促进人际关系顺利健康发展。其次,友善能够减少社会冲突。在发生问题时,人们之间态度友善,互谅互让,礼让在先,能够使矛盾很快解决或消弭于无形。但是友善并不是软弱可欺;要防止无原则的友善。对于那些无理取闹之人,虽然也要以友善之心待之,但要通过各种方式使他们认识并改正错误,转变态度。第三,友善可以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善。

四、勤俭自强

勤俭是我们传统首先中传播最久的美德之一。古人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勤俭,即勤劳和节俭。勤劳指的是人们对待劳动的态度和品质,它要求人们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劳动,不怕苦,不怕累,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和丰富自己的生活。节俭指的是人们对待生活消费的态度,它要求人们约束自己的消费行为,俭约财力。

勤俭是非常重要的。常言道:“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奢侈败家门。”勤俭是珍惜劳动果实的美德。如果挥霍无度,理家家必穷,治国国必败。因此,无论是治家,还是管理国家,勤劳节俭都是必须具备的品质和美德。

勤俭,首先要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对于各项日常开支,要量力而行,量入为出,按照轻重缓急,统筹安排,精打细算,妥善合理,做到节俭而不吝惜,大方而不浪费。其次,反对盲目攀比和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随着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合理提高自己的消费水平也是应当的。但是,盲目攀比,铺张浪费,“别人有的我也要有,别人没有的我也有”则是不对的。脱离自己的实际情况,盲目攀比,势必会导致消费的盲目性,造成铺张浪费,从而造成经济入不敷出,极有可以促使人际关系紧张,矛盾四起,甚至经济破产,家破人亡。第三,婚丧嫁娶,移风易俗,文明简朴。婚丧嫁娶是人生中的大事,合理的花费是必要的。但是,那种大操大办、挥霍浪费的做法则是不可取的。提倡婚丧嫁娶从简,并不是淡漠人情,违背道德良心,而是纯朴、善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美德。

2、自强

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周易》里就有“天行分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代代相传,鼓舞中华民族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都能做到自强自立,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奋斗不止。而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提倡自强,更是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对于公民来说,要做到自强,应注意:第一,要磨练自己的意志。很难想像,一个意志薄弱、受不了威逼利诱或艰苦环境考验的人,会具有自强的心态,自立自励。只有那些意志坚强、目标明确的人,在遇到困难时,才会不等不靠,

才能励精图治,排除万难,拼搏进取。第二,要学好本领,并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现代社会科技发展迅速,新领域不断拓展,新问题不断涌现,这就要求人们不断吸收新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以增强自己适应社会的本领。一个身无长技又不愿刻苦学习的人,极有可能遭到社会淘汰,怎能做到自立自强呢?第三,要正确处理好自强自立与外援的关系。自强并不是要求你把一切外来的援助都拒之门外。在适当的条件下,合理接受外部帮助反而会有助于自强的实现,但是不能依赖外援,关键还是靠自己。原则就是“独立自主,艰苦奋斗、内部为主、外援为辅。这样,才能实现自强,成为一个独立向上的人。

五、敬业奉献

1、敬业

敬业就是以极端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与爱岗紧密联系在一起,是职业道德最基本、最起码、最普通的要求。宋朝朱熹对“敬业”的解释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就是说,敬业的核心要求是严肃认真,一心一意,精益求精,尽职尽责。古人提倡的这种工作态度今天仍然适用,没有过时。

爱岗与敬业紧密相连。爱岗是敬业的前提,敬业是爱岗情感的进一步升华,是对职业责任、职业荣誉的深刻认识。要达到敬业的要求,首先要树立对职业的正确认识。职业是人谋生的位置,也是服务社会的途径,更是个人的一项事业。无论喜欢与否,在你离开这个岗位前,你都要凭借这个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要把工作作为事业看待。惟其如此,一个人才能心情愉快地进行工作,也才可能具有敬业的精神。第二,专心致志搞好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只有如此,才能出成绩、出效益。在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对每个从业者的水平、技术素质、工作能力尤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每个从业者要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贡献,就必须熟悉本行业的基本性质和要求,必须熟练地掌握本职业的和基本技能,必须懂得本职业起码的职业道德要求。否则,就很难让人相信你会做到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第三,把敬业作为一种人生态度来对待。在现代社会,一个人一生可能有多种工作,拥有不同的职位。但无论如何,都要坚守岗位,做到爱岗、敬业,为社会、为祖国作出贡献。

2、奉献

奉献,就是公民无论人事何种活动,其目的不是为了个人家庭,也不是为了名和利,而是为了有益于他人,为了有益于国家和社会。作为一种基本道德规范,它意味着大公无私,克制己私,超越自我,服从整体,先人后己。奉献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奉献精神自始至终体现在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和服务群众的各种要求之中。所以,奉献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要求和最终目的。奉献,是一种极高的思想境界。第二,奉献是无私的付出,不讲报酬。像孔繁森所说的:“把自己当作泥土巴,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路。”就是这种无私奉献观的最好写照,也是做人的最高境界。第三,奉献并不意味着不要个人的正当利益,不要个人的幸福。它主要是讲一种精神,也就是在公与私、义与利、奉献与索取之间,把前者放在首位。一个只索取不奉献的人,实质上是一个不受人们和社会欢迎的个人主义者。

贵州省国法军事职业学校高三:陈玉龙

推荐第3篇: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二十字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二十字

爱国守信,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摘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诠释

爱国守法。国家是一个政治实体,是人民群众最高利益的象征和代表。爱国是每个公民的天职和第一义务,责无旁贷。守法,法是国家纪律的集中表现,人人必须遵守,奉公守法。

明礼诚信。礼是人们文明表现的一种行为规范。明者,懂也,明白也,实践也。诚信,诚者,实也,真也;信者,实也。诚信是一个人品德的重要方面,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国与国的道德准则,不诚不信,将无法群处。

团结友善。团结友善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原则和准绳。因为人是社会的人,彼此必然发生各种关系,而处理彼此关系必须从好心出发,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勤与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及优良传统,勤与俭相辅相成,终成大业。

敬业奉献。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三百六十行,即是“业”,这“状元”就是敬业中的优秀者。个人的社会存在是以他人的存在为前提,个人要存在必须要奉献,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奉献是由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的。

(2001.12.22.《新疆教育报》)

推荐第4篇: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

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广西精神:团结和谐 爱国奉献 开放包容创新争优

钦州精神:自强实干 融合共赢

村级阵地“八个一”工程建设包括:①村委综合办公楼②村卫生室③舞台④篮球场⑤党务村务公开宣传栏⑥党务活动室“(含农家书屋)⑦远程教育终端设备⑧党群志愿服务队

推荐第5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方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最佳答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问答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这20个字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这五句话提出的要求,就是农村各方面实现协调、全面发展的过程。

“生产发展”,新农村的物质基础。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生活宽裕,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要达到生活宽裕的目标,就是要千方百计开辟各种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乡风文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乡风文明本质上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内容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

“村容整洁”,改善农民生存状态 ,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最主要的是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

“管理民主”,完善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是实现乡村管理民主的关键所在。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握的原则是什么?

答:要把握好五个“坚持”原则:一是坚持发展经济,富裕农民;二是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三是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四是坚持循序渐进,务求实效;五是坚持节余资源,持续发展。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内涵是什么?

答: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描绘出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这20字方针,既是我国新农村建设长期的奋斗目标,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各个方面相互联系、互为因果,主要包括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构筑新设施、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等方面的丰富内涵。发展新产业,就是要打牢物质基础,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着力点。建设新村镇,就是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使农村的发展得到合理规划。构筑新设施,就是要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包括清洁安全饮水、道路交通、电力、信息网络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培育新农民,就是要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推进农村科技推广和医疗卫生体系等,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农民。树立新风尚,就是要加强和完善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倡导新风尚。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路是什么?

答:在指导思想上,明确了一个基本认识,即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发展农村生产力,不能把新农村建设简单地理解为新村庄建设;强调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这个根本指导方针,在符合农民意愿、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的基础上

扎实稳步地推进。在具体工作思路上,不仅注重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改变村容村貌,而且注重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不仅重视在经济上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而且重视在政治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强调继续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不仅强调立足于促进农业和农村自身的改革与发展,而且重视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带动农村;不仅强调政府的支持和引导,而且注重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提倡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不仅立足于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而且谋划长远,提出了保障新农村建设持续进行的政策框架。

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什么?

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国的共同行动。但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广大农民群众,要引导农民通过勤劳的双手,创造自己美好的家园。

六、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能得到哪些实惠和好处?

一是可以享受到完全取消农业“三税”的实惠。在全国范围内将全面取消农业特产税、牧业税和农业税,使农业“三税”划上了历史的句号。

二是可以更多地享受到国家财政的直接补贴。国家继续强化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力度;加大中央财政对粮食主产县和财政困难县的奖励补助力度;加大农业综合支持和服务能力建设力度,增加农田水利、农业科技、扶贫开发和农业投入,完善减灾防灾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和农村流通体系,加强饮水安全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可以在教育、医疗、保障和文化服务上得到直接好处。国家实行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同时,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中央和地方财政将较大幅度提高补助标准,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加快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和农村医疗求助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农村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工程,加快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建设,逐步做到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室,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

四是可以享受到国家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更多支持。2006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广大农民都可以从中央的这些惠农政策中得到更多的好处。

七、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如何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答:一是认真组织学习,不断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党组织要带领村“两委”成员和广大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七届九次全会精神,做到先学一步,学深一点,同时帮助广大农民搞好学习,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主要措施,以及给广大农民带来的实惠,深刻认识农民自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进而把广大农民动员起来、组织起来,积极投身到建设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来。

二是增强创业能力,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要努力实现生产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是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的骨干力量。因此,要选好配强农村基层干部,积极发展新党员。选拔农村基层干部要突出“发展能力强、奉献精神强和公道正派理念强”的要求,发展农村党员要在坚持党员标准的前提下,突出“带头致富能力强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要求。同时,加强对现有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的培训,努力使他们掌握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以过硬的本领积极投身到全民创业行动中来,以实际行动促进新农村建设。

三是发挥示范作用,不断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开路先锋。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带领党员干部,组织农民深入讨论研究,制定好新农村建设的规划。要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当好新农村建设的开路者,要求农民做的,自己先走一步、先做一点,要求农民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当好帮带者,积极参加“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带领群众共同创业;当好保护者,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让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首先得到实惠;当好调解者,积极化解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字要求与三个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有什么联系?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有什么联系?

人教版书上的答案最好 我们讲过吗 最佳答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这二十字方针: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这20个字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

1、“生产发展”——新农村的物质基础

2、“生活宽裕”——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

3、“乡风文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4、“村容整洁”——改善农民生存状态

5、“管理民主”———健全村民自治制度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字要求与三个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是一致的

1、“生产发展”——新农村的物质基础(物质文明)

2、“生活宽裕”——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 物质文明)

3、“乡风文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精神文明

4、“村容整洁”——改善农民生存状态(

精神文明

5、“管理民主”———健全村民自治制度( 政治文

明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字要求体现了三个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

推荐第6篇: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目标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十一五”规划《建议》勾勒出的新农村景象令人向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这项惠及亿万农民、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包括二十字的基本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主要是指物质层面,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是指精神文明,而管理民主则属于政治文明范畴。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概括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生产力为中心任务,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促进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实际增收,着力解决广大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农业生产力水平有较大提高,使广大农民的生活有明显的改善,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和各方面的实惠。

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问题是建设新农村“乡风文明”的本质,包括文化、风俗、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

目前在我国一些农村,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现象仍普遍存在。建设新农村,重要的是需要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和广大农民在加快经济发展、改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同时,建立起一种适合于新农村建设的文化观念。

“村容整洁”要从解决农民最急迫、最直接、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让农民得到实惠。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比较差,面临的问题还很多,要解决也存在轻重缓急的不同。有的急需解决,如农民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供水、安全、环境卫生、污水与垃圾处理等;有的需要逐步解决;有的可能需要通过长期努力才能解决。现在首先要筛选整治的重点内容,如村庄内部道路、村庄供水设施、村庄排水设施、村庄垃圾集中堆放点、村内乱搭滥建、人畜混杂居住、村庄废旧坑塘与河渠水道、古村落与古建筑的保护等。

“管理民主”是推进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则是实现乡村管理民主的关键所在。这就需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努力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一个“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基层战斗堡垒,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自身造血功能;要着力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引领农民脱贫致富方面的积极作用;要大力鼓励机制和制度创新,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党建工作的新方法与新路径。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工程,千万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能“顾此失彼”,而要尊重农民意愿,统筹兼顾,把这项任务落到实处。

推荐第7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方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最佳答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问答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这20个字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这五句话提出的要求,就是农村各方面实现协调、全面发展的过程。

“生产发展”,新农村的物质基础。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生活宽裕,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要达到生活宽裕的目标,就是要千方百计开辟各种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乡风文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乡风文明本质上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内容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

“村容整洁”,改善农民生存状态 ,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最主要的是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

“管理民主”,完善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是实现乡村管理民主的关键所在。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握的原则是什么?

答:要把握好五个“坚持”原则:一是坚持发展经济,富裕农民;二是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三是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四是坚持循序渐进,务求实效;五是坚持节余资源,持续发展。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内涵是什么?

答: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描绘出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这20字方针,既是我国新农村建设长期的奋斗目标,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各个方面相互联系、互为因果,主要包括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构筑新设施、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等方面的丰富内涵。发展新产业,就是要打牢物质基础,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着力点。建设新村镇,就是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使农村的发展得到合理规划。构筑新设施,就是要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包括清洁安全饮水、道路交通、电力、信息网络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培育新农民,就是要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推进农村科技推广和医疗卫生体系等,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农民。树立新风尚,就是要加强和完善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倡导新风尚。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路是什么?

答:在指导思想上,明确了一个基本认识,即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发展农村生产力,不能把新农村建设简单地理解为新村庄建设;强调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这个根本指导方针,在符合农民意愿、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的基础上

扎实稳步地推进。在具体工作思路上,不仅注重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改变村容村貌,而且注重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不仅重视在经济上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而且重视在政治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强调继续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不仅强调立足于促进农业和农村自身的改革与发展,而且重视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带动农村;不仅强调政府的支持和引导,而且注重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提倡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不仅立足于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而且谋划长远,提出了保障新农村建设持续进行的政策框架。

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什么?

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国的共同行动。但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广大农民群众,要引导农民通过勤劳的双手,创造自己美好的家园。

六、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能得到哪些实惠和好处?

一是可以享受到完全取消农业“三税”的实惠。在全国范围内将全面取消农业特产税、牧业税和农业税,使农业“三税”划上了历史的句号。

二是可以更多地享受到国家财政的直接补贴。国家继续强化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力度;加大中央财政对粮食主产县和财政困难县的奖励补助力度;加大农业综合支持和服务能力建设力度,增加农田水利、农业科技、扶贫开发和农业投入,完善减灾防灾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和农村流通体系,加强饮水安全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可以在教育、医疗、保障和文化服务上得到直接好处。国家实行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同时,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中央和地方财政将较大幅度提高补助标准,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加快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和农村医疗求助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农村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工程,加快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建设,逐步做到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室,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

四是可以享受到国家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更多支持。2006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广大农民都可以从中央的这些惠农政策中得到更多的好处。

七、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如何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答:一是认真组织学习,不断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党组织要带领村“两委”成员和广大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七届九次全会精神,做到先学一步,学深一点,同时帮助广大农民搞好学习,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主要措施,以及给广大农民带来的实惠,深刻认识农民自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进而把广大农民动员起来、组织起来,积极投身到建设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来。

二是增强创业能力,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要努力实现生产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是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的骨干力量。因此,要选好配强农村基层干部,积极发展新党员。选拔农村基层干部要突出“发展能力强、奉献精神强和公道正派理念强”的要求,发展农村党员要在坚持党员标准的前提下,突出“带头致富能力强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要求。同时,加强对现有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的培训,努力使他们掌握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以过硬的本领积极投身到全民创业行动中来,以实际行动促进新农村建设。

三是发挥示范作用,不断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开路先锋。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带领党员干部,组织农民深入讨论研究,制定好新农村建设的规划。要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当好新农村建设的开路者,要求农民做的,自己先走一步、先做一点,要求农民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当好帮带者,积极参加“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带领群众共同创业;当好保护者,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让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首先得到实惠;当好调解者,积极化解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字要求与三个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有什么联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字要求与三个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有什么联系?

人教版书上的答案最好

我们讲过吗

最佳答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这二十字方针: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这20个字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

1、“生产发展”——新农村的物质基础

2、“生活宽裕”——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

3、“乡风文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4、“村容整洁”——改善农民生存状态

5、“管理民主”———健全村民自治制度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字要求与三个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是一致的

1、“生产发展”——新农村的物质基础(物质文明)

2、“生活宽裕”——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 物质文明)

3、“乡风文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精神文明)

4、“村容整洁”——改善农民生存状态(精神文明)

5、“管理民主”———健全村民自治制度( 政治文明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字要求体现了三个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

推荐第8篇: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二十字(材料)

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二十字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爱国就是热爱祖国,报效人民,维护国家统一,捍卫民族尊严。

明礼就是讲文明、懂礼貌、重礼仪、知廉耻,尊老爱幼,保护环境,遵守秩序。

诚信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言行一致,讲信用、守承诺、公平竞争。

团结就是顾全大局、同心协力、同事和睦。

友善就是心胸开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互谅互让,扶危济贫,见义勇为,助人为乐。

勤俭就是艰苦创业,劳动致富,勤俭节约,移风易俗,建设美好家园。

自强就是志存高远、刻苦学习、提高素质、崇尚先进、不怕困难、积极向上。

敬业就是干一行爱一行,钻研业务,增强技能,忠于职守,尽心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奉献就是不计较个人得失,承担社会责任,履行公民义务,为社会为人民多做好事。

推荐第9篇:牢记“二十字”,争当好干部

牢记“二十字”,争当好干部

近日,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用20个字,总结出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每名从政干部都要牢记“二十字”,争当新时代的好干部。

首先,好干部须坚定信念。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是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所必须的政治思想意识。坚定信念就是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矢志不渝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终身。不管是在革命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正是因为共产党人有坚定的信念,才能战胜各种困难,使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得以一步步的向前推进。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坚定的信念,就没有现在的幸福生活。坚定信念,要求我们党员干部要摒弃一切不利于党和人民的观念、行为和作风;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充满信心;要坚持用最先进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加强自身修养、推动实际工作。

其次,好干部须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是党的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区别其他政党的最根本的标志,也是每位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和根本的人生价值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是要彻底摒除骄傲自满,脱离群众,贪图享受,不思进取,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等种种背离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思想和现象。二是要处理好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

关系,正确处理各种利益问题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核心问题。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绝不干劳民伤财、违反群众意愿的事。三是要立足于本职工作,以求实的态度,从实际需要和现实出发,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再次,好干部须勤政务实。勤政务实是领导干部的天职,也是从政者的基本素质。勤政就是要勤奋努力、积极工作,甘当人民的勤务员;务实,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重实际、办实事、求实效。坚持勤政务实,一是要严格执行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真抓实干的作风,一心一意抓工作落实。二是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真心办事、用心谋事、细心想事、全身心做事,满怀激情抓发展,满怀豪情干事业,不辜负组织的重托和人民的希望。三是要做到敬岗爱业,乐于奉献。坚持躲避工作成绩,少计个人得失,做到在任务面前任劳任怨,在利益面前克己奉公,靠敬业奉献、埋头苦干成就事业、实现价值。 第四,好干部须敢于担当。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胸襟。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党的事业正处于攻坚克难的关机时期,我们党也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每名党员干部时时刻刻都要敢于负责,敢于担当。一是要摒除“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干的越多犯错误的几率越多”、“碰到

好处伸伸手、遇到困难绕道走”等不良作风。二是要培养坚持实事求是、开展自我批评、攻坚克难制胜、敢于和不正之风作斗争的优秀政治品格,努力掌握科学的工作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三是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敢于承担工作责任,大胆干事,对待工作不懈怠,面对问题不推诿,在困难和矛盾面前不回避、不绕道,深入一线,主动靠前,从容面对,想方设法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第五,好干部须清正廉洁。莲,出淤泥而不染,形象的道出作为党员干部所必须具备的特征之一——清正廉洁。每名党员干部都要以身作则,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火墙”,坚持不懈地加强政治修养,坚持按党的原则办事,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和廉政纪律,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做政治上的清醒人、作风上的正派人、经济上的干净人、道德上的高尚人,通过发挥表率作用维护党的清正廉洁形象。一要树立良好的道德追求和健康的生活情趣,坚持正确的义利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份之念,时刻用党性原则约束自己,用反面典型警示自己,用群众的期望和意见反省自己,增强抵抗力,增强免疫力;二要树立良好人品和官德,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保持共产党人的情操和气节,经得起评价和检验,面对各种诱惑,能够始终保持头脑清醒;三要带头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以身作则,廉政勤政;四要管好配偶、子女及身边的工作人员。

新形势下的党员干部要牢记“二十字”标准,争当新时代好干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而努力拼搏!

推荐第10篇:十字工作法

敦化市探索实行“十字”工作法 全面推进街道社区工作科学发展

敦化市以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全面加强街道社区工作。深入实践,扎实工作,勇于创新,探索实行了“十字”(硬、强、好、顺、全、严、亮、新、美、高)工作法,促使街区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体制建设等各项工作跃上了新台阶,有效推进了街道社区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

领导班子“硬”——选配年轻干部,切实增强街区领导班子的整体活力。为打造优秀的街道、社区两级领导班子,市委采取横向交流等方式对街道领导班子进行调整,把有乡镇、机关多种工作经历的年富力强、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选拔进入街道领导班子,4个党工委书记平均年龄39岁,年龄最小的30岁,2名是研究生学历,是市委重点培养的并被州委确定的副县级后备干部,思维层次较高,工作富有激情,发展潜力较大。街道党工委通过社区“两委”班子换届、内部调整等方式,把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社区干部选拔到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岗位上,平均年龄39.5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95%。通过对街道、社区领导班子的调整,使街道、社区两级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不断优化,切实增强了街道、社区领导班子的整体活力,有效提升了街道、社区领导班子抓街道社区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干部队伍“强”——强化学习培训,不断提升街区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有效提升街区干部的综合素质,该市重点抓了两方面工作。一是强化街道机关干部队伍建设,以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等知识为主题,举办专题辅导讲座9次;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城市管理等业务培训班11次;组织街道机关干部到北京、大连等先进地区考察3次;举办街道副书记、组织委员理论研讨班2期,通过学习培训,提升了街道机关干部和城管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狠抓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该市把社区干部培养纳入全市人才培养整体规划,每年划拨10万元培训经费,主要用于对社区工作者的业务知识培训,赴北京、山东等先进地区考察等方面,通过集中培训和外出学习考察,增强了社区工作者的创新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有效提升了社区工作者抓和谐社区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党员队伍“好”——狠抓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街区党员队伍的模范作用。为切实发挥好广大党员在街道社区建设中的带头作用,该市以市委党校和社区党校为平台,不断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了广大街区党员的思想素质和党性观念,使他们能够立足本职岗位,服务人民群众,服务科学发展。同时,各街道深入开展了“党员义工服务社会”活动,全市街区共有8大类(宣教类、帮扶类、维权类、维稳类、医疗类、就业类、党建类、公益类)8600名社区党员投入到党员义工服务社会活动中。广大党员积极开展“法律宣传日”、“就业信息宣传日”和“保健知识宣传日”等活动,为广大居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服务,有效提升了党员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宗旨意识,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充分发挥了党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模范作用。

工作体制“顺”——深化体制改革,不断完善街道社区工作的运行体制。为使街道社区工作体制更加顺畅,更加科学,该市结合工作实际,对街道社区工作体制进行了改革。将街道“1+3”体制调整为“1+4”工作体制,即:“1”是指街道大党工委;“4”是指行政事业党委、居民区党委、社会综合党委、行政执法大队党支部;将街道内设科室“一室三部”调整为“三室三部”,即:党政工作办公室、绩效考核办公室、行政执法工作办公室、行政事业工作部、居民区工作部、社会综合服务保障工作部。将社区“一心一会两站”调整为“一心一会两站一队”,即: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工作站、社区服务站、社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队。通过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了街区工作机制,整合了街区人力资源,街区工作体制更加顺畅,街区干部的职责更加清晰,任务更加明确,形成了人人身上有担子、工作件件有落实的良好工作局面。

服务功能“全”——创新服务模式,全面提升街道社区的为民服务水平。为更好的服务群众、服务社会,该市确立了“小街道、大社区、大服务”的工作理念,各街道立足于实际,着眼于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积极开展社会保障、计划生育、法律援助等常规性社会服务,并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化服务,有效提升了街道社区的为民服务水平。如:渤海街针对普通群体开展个性化、经营性服务,成立了“渤海家政”、“渤海旅行社”、“英语培训班”,创新了服务载体;民主街针对城市困难群众等弱势群体开展救助性、福利性服务,建立了“爱心驿站”,开办了“爱心超市”,为广大弱势群众送去了福音;胜利街针对辖区单位开展保障性、综合性服务,积极为辖区事业单位、非公企业提供卫生保洁服务、文化服务等,赢得了驻区单位的好评,促进了共驻共建活动的深入开展;渤海街针对老年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在振兴社区成立了“渤海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室内开通了老年心理咨询热线、理疗室、棋牌室,同时,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钟点工服务。

制度落实“严”——强化制度建设,确保街道社区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为有效破解街道工作“政出多门”的问题,该市严格执行《街道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凡拟将组织机构、工作任务、创建评比考核等项目交由街道社区的,除法律、法规或《党章》有明确规定应由基层自治组织承担的以外,均实行准入制度。政府各职能部门进入社区的工作,由市街道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分级审批,经审批允许进入街道社区的事项,应明确授权内容、对象、权限、时限和拨付的经费。目前,在分清事权、明确责任的基础上,实行“谁办事、谁花钱,谁干事、谁收费”,真正做到了“权随责走,费随事转”,为街道社区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必要保障。为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管理,该市严格落实《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对社区工作者进行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考核,年末考核实行末位淘汰制,对于优秀的社区工作者(按社区工作者总数的5%进行评比),市财政每年一次性奖励200元/人;对年度考核不称职(排在末位)的社区工作者予以辞退,并解除劳动合同,通过严格考核、落实激励机制,进一步优化了社区干部队伍结构。

特色工作“亮”——打造典型社区,不断引领社区建设工作的科学发展。为全力打造一批特色突出、立得住、叫得响的特色社区,该市按照“抓特色、创品牌、树典型”的总体目标和“差别竞争、打造特色,互补共赢、均衡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特色社区创建活动。在市街道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街道党工委会同各社区党组织,成立了创建特色社区专题调研组,采取座谈讨论、发放征求意见表、走访居民等方式,广泛征求驻区单位、党员群众对创建特色社区的意见和建议。党工委召开专题会议,从各社区的特色工作、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居民工作生活特点出发,研究确立了社区的特色(如商业型、文化型等)。各社区以“邻里节”等特色活动为载体,以解决下岗失业群众的就业等民生问题为主线,突出抓好亮点工程,积极开展特色社区创建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目前,民主街中心社区已被中央文明办、国家民政部评选为“全国和谐示范社区”;民主街文化社区已被国家商务部评选为国家级“商业示范型社区”;渤海街利民社区已申报“国家级体育先进社区”;胜利街南环社区已申报“吉林省充分就业社区”。

管理模式“新”——创新管理模式,有效提高街道社区工作的服务质量。为使社区工作者由坐办公室接待服务对象向入户走访直接服务居民群众转变,该市全面推行“街、区、片、块”相结合的“四级”网格化管理模式,将市区四个街道共划分为19个区、116片、367块。街道负责街区内的所有事务;社区负责辖区内的各项事务;社区按副主任职数划分若干片,片长由副主任担任,负责全片的各项工作,并重点负责一项社区工作;每片划分若干块,每块由1名社区工作者具体负责,块内涉及服务居民的民政、社保、计生、法制等各项具体工作均由此人承担。“四级”网格化管理模式的推行,有效解决了广大居民群众关心的贫困帮扶、物业管理、环境整治等热点、难点问题,面对面、心贴心的“零距离”服务深受居民群众的欢迎。

街容街貌“美”——加强城市管理,努力营造优美健康和谐的街区环境。为强化街道的城市管理职能,创造优美的街区环境,该市将原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169人划分到四个街道,并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将原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市容市貌整治、城市公园广场的监督管理、临时占道的审批和管理、户外广告的审批和管理、营运人力三轮车的管理、临时市场的审批和管理等21项行政管理权限和行政执法权限下放到街道,同时,街道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还负责辖区无业主楼房、部分小区物业清雪等城市管理工作,充分赋予街道城市管理职能。在2009年该市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攻坚年中,街道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全身心投入到“创卫”工作中,深入社区、走进城乡结合部,积极开展街区环境卫生整治、“门前四包”、违章建筑拆除、临时占道管理、营运人力三轮车管理等各项城市管理工作,为居民群众营造了文明、健康、优美、和谐的良好环境,也确保了全市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群众评价“高”——加强作风建设,真正赢得广大居民群众的高度评价。为切实加强街区干部的作风建设,不断推进街道社区各项事业健康发展,该市在四个街道大力开展“树文明新风、创和谐街道”、“为民、务实、清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广大街区干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和营造新风正气,构筑抵御不正之风侵袭的思想道德防线。全面实施“阳光服务”工程,通过社区“代办制”服务,诚心诚意为居民群众、驻区单位解难题、办实事、办好事,确保居民群众“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自开展“阳光服务”工程和社区“代办制”服务以来,共为党员群众办理涉及教育、医疗、卫生、环境、法律、社会保障等10大类26个方面的实事376件,受益党员、群众20000余人。通过加强作风建设,广大街区干部积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主动为群众服务,工作风气更正,干部形象更好,赢得了广大群众和驻区单位的高度评价。

第11篇:北大金融考研二十字备考要点

北大金融考研二十字备考要点

内容来源:凯程考研集训营

要点

一、教材要掌握。

这一阶段,看书要结合历年试题,掌握命题的重点,把考过的知识点以及考过几遍都在书上做出标记,把这些作为复习的重点。这时候一定要对大纲的知识点达到一定的掌握,能够对每门学科的重点知识达到掌握的程度,其掌握率要求在80%左右,也不要太看重遍数,主要是要达到看书的有效性,也就是说,看书的过程一定在有效的情况下,否则走马观花的看很多遍也没有用。

要点

二、习题需勤练。

最好是结合相应的练习题库,这一阶段做题的目的是要检验自己知识的掌握水平,同时对自己在做题过程中没有掌握的知识及时的掌握,达到查缺补漏的目的。

要点

三、真题是重点。

这一阶段,真题一定要认真对待,做1遍《历年真题》(近3年不做,留作后期检测),仔细体会命题特点。这样,不仅仅可以达到查缺补漏的目的,最主要的是对重点知识点有个了解,知道以前都考过什么,哪些知识点是重复出现。只要是真题出现的知识点,一定要掌握好了。

分析试题主要应当了解以下几个方面:命题的风格(如难易程度,是注重基础知识、应用能力还是发挥能力,是否存在偏、难、怪现象等)、题型、题量、考试范围、分值分布、考试重点、考查的侧重点等。

要点

四、笔记要会记。

第一遍看参考书的时候可以只是看书,第二遍看的时候,最好就要一边看书,一边自己整理笔记了。笔记不需要特别仔细,在复习时,可以在每门考试科目众多的参考书中选出一本较有代表性的教材,通读全书后,理出该领域研究的主要线索。

第12篇:服务行业人员基本行为二十字方针

服务行业人员基本行为“二十字方针”

仪表、

微笑、

问候、让路、起立

优雅、

关注、

尽责、致歉、保洁

前五条是第一层次的要求:

后五条是高层次的要求:

“仪表”将展示公司形象 “优雅”表明员工的素质

“微笑”使客人心情舒畅 “关注”预知客人的需求

“问候”向客人表示欢迎 “尽责”表示服务的承诺

“让路”为客人提供方便 “致歉”解决出现的问题

“起立”对客人表示尊重 “保洁”创造温馨的环境

一、仪表的具体内容:

衣履整齐洁净,发型规范,胸牌端正完好,遵守会馆仪容仪表修饰标准,展示自己最佳的仪容仪表。

仪表的具体要求:

1、衣履整洁

2、发型规范

3、胸牌端正

4、遵守标准

5、展示形象

结论:仪表的实质是服务形象问题

我们永远没有第二次机会给宾客重新留下第一印象!

二、微笑的具体内容:

始终向与你目光相遇的客人微笑。

微笑的具体要求:

1、目光相遇

2、发自内心

3、自然真诚

4、适时适度

三、问候的具体内容:

在迎面相逢并且目光相遇时,都要热情问候客人,自然亲切,声音适中,并尽可能尊称客人的姓氏。

问候的具体要求:

1、相遇相逢

2、亲切自然

3、声音适中

4、尊称姓氏 结论:微笑和问候的实质是服务态度问题

四、让路的具体内容:

与客人相遇时要止步侧身礼让并致微笑和问候 让路的具体要求:

1、止步侧身

2、微笑问候

3、让姿规范

4、不堵路强行

五、起立的具体内容:

居坐时遇客人来访要主动起立、微笑、问候并热情服务。 起立的具体要求:

1、及时主动

2、微笑问好

3、热情服务

4、客坐我坐 结论:让路起立的实质是服务礼节礼貌问题。

六、优雅的具体内容:

在客人活动场所要动作轻缓、言语低调、举止优雅。铃响三声内接听电话,通话结束后要等客人先挂电话后方可轻轻挂断电话。 言行举止的具体要求:

1、动作轻缓

2、言语低调

3、举止优雅 接电话的具体要求:

1、迅速接听

2、注意程序

3、灵活服务

4、客挂我挂 结论:优雅的实质是注意服务姿态问题。

七、关注的具体内容:

目光要始终关注客人,尽量预先察觉并提前满足客人的需求。 关注的具体要求:

1、始终关注

2、预先察觉

3、提前满足

八、尽责的具体内容:

永远不对客人说“不”,按“首问负责”制度和程序,遇有自己不能解答的问题或不属于本岗位职责的事宜,要主动联系办理,遇有客人询问店内场所,不仅要指明去向,还要尽可能陪同前往。

尽责的具体要求:

1、永不说“不”

2、首问负责

3、指路陪同 结论:关注尽责的实质是树立服务意识问题。

九、致歉的具体内容:

为自己或同事的失误向客人真诚道歉,并要使投诉的顾客立即得到安抚,及时快速采取补救行动,尽最大可能让客人满意,并予以复核。

致歉的具体要求:

1、真诚致歉

2、立即安抚

3、迅速补救

4、尽量满意

5、予以复核 结论:致歉的实质是及时正确处理服务投诉问题。

十、保洁的具体内容:

维护会馆环境整洁,遇有烟头、纸屑等废弃物,要主动拾捡,发现有摆放不当的物品要主动恢复。

保洁的具体要求:

1、维护整洁

2、主动捡拾

3、主动恢复 结论;保洁的实质是创造优美舒心的服务环境。

第13篇: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目标

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目标 中央党校副校长 王伟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幕徐徐拉开,“十一五”规划《建议》勾勒出的新农村景象令人向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这项惠及亿万农民、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包括二十字的基本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主要是指物质层面,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是指精神文明,而管理民主则属于政治文明范畴。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概括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21世纪全面小康社会的农村,是实现现代化的农村,既包括发展农村生产力,又包括调整完善农村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包括全面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是党在农村工作的总体布局。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建设新农村,必须夯实物质基础。没有生产力的提高,没有农民生活的改善,新农村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失去了经济基础,农民也会失去积极性。因此,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生产力为中心任务,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促进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实际增收,着力解决广大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农业生产力水平有较大提高,使广大农民的生活有明显的改善,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和各方面的实惠。

推进农村经济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坚持两个不变:一是不能动摇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二是不能加重农民负担。改革开放以来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政策必须坚持和完善,保障农民物质利益的基本准则必须遵循。

建设新农村的前提条件是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这无疑需要各级政府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但这不单纯是多拿几个钱的事,更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变。城市建得再漂亮,马路修得再宽,如果农村凋敝、农业衰弱、农民富不起来,经济也难以长久繁荣,反而会拖国家现代化的后腿。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考虑,必须改变这种状况。

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问题是建设新农村“乡风文明”的本质,包括文化、风俗、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文化具有凝聚、整合、同化、规范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是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减小农村与城市的贫富差距,促进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和进步,需要先进科学与文化的提升;建设和谐的小康社会,离不开广袤农村土地上人们的安居乐业,同样也离不开优秀文化的浸润与影响。

目前在我国一些农村,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现象仍普遍存在。建设新农村,重要的是需要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和广大农民在加快经济发展、改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同时,建立起一种适合于新农村建设的文化观念。一旦这种文化观念能够形成并深入人心,就能够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层面上发挥其广泛、稳定而持久的影响。

“村容整洁”要从解决农民最急迫、最直接、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让农民得到实惠。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比较差,面临的问题还很多,要解决也存在轻重缓急的不同。有的急需解决,如农民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供水、安全、环境卫生、污水与垃圾处理等;有的需要逐步解决;有的可能需要通过长期努力才能解决。现在首先要筛选整治的重点内容,如村庄内部道路、村庄供水设施、村庄排水设施、村庄垃圾集中堆放点、村内乱搭滥建、人畜混杂居住、村庄废旧坑塘与河渠水道、古村落与古建筑的保护等。

有一种倾向需要制止。目前有少数地方将新农村建设片面理解为就是兴建新村庄,只注重农村房子是否整齐划一,道路是否宽阔等表面的东西。决不能把新农村建设搞成农村新一轮的大拆大建,不能片面理解“村容整洁”。中央领导在前不久召开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再次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当地财力和群众的承受能力,不能盲目攀比、更不能通过加重农民负担和增加乡村负债搞建设。

“管理民主”是推进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则是实现乡村管理民主的关键所在。这就需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努力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一个“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基层战斗堡垒,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自身造血功能;要着力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引领农民脱贫致富方面的积极作用;要大力鼓励机制和制度创新,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党建工作的新方法与新路径。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工程,千万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能“顾此失彼”,而要尊重农民意愿,统筹兼顾,把这项任务落到实处。

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赵阳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深刻把握,又是对历史经验的全面总结和升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融入新的思想内涵,提出新的奋斗目标;同时,也必须尊重历史经验,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体制是我们实践中取得的一条基本经验。这作为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已写入宪法。回顾改革的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坚持最好的时期,往往也是农村经济发展最快、农村社会最稳定的时期。历史表明,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体制,作为农村的基本政策,符合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规律。它让农户获得充分的经营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它符合农业生产自身的特点和我国国情,可以使农户根据市场、气候、环境和农作物生长情况及时做出决策,保证生产顺利进行,也有利于农户自主安排剩余劳动力和劳动时间,增加收入。正是由于这些客观规律和本质特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为前提,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从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广泛调动农民积极性。“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方针,扎扎实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当前,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程;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逐步提高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逐步建立适合农村实际的社会救助和保障体系;把更多的实惠带给农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然会遇到许多新问题。农村改革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要解决好新问题,必须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农民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出发点探索农村发展的新思路。通过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激发农村的新活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有条件的地方,农民可以根据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社会发展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如果违背客观规律,不顾现实国情,去做超越历史进程的事情,不但不会促进发展,反而会阻碍历史的进步。我国目前有13亿人口,其中9.4亿为农业人口,约2.5亿个农户单位,而耕地面积已经减少到18.4亿亩,户均耕地面积只有7亩多,全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4亩多,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更远远低于欧美国家的平均水平。所以,现阶段土地对于农民来说不仅是生产资料,更是基本生活保障。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尽管有2亿多农民工在城镇就业,但由于户籍、社保等制度不完善,目前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并未真正融入到城镇体系中。

因此,如果不能很好地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盲目套用规模经济原理,试图一蹴而就地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甚至假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名义大拆大建、大搞土地兼并,必然会导致大量农民失去土地。再加上国家财力所限,难以建立比较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就很可能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产生“流民”问题,进而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了这一点。

制度和法律的经济学分析告诉我们,如果动摇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石,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得不到保障,农民的财产权利受到侵害,必然会影响农民的经济行为,减少生产投入。长此以往,将势必影响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因此,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无论从保护农民合法权益,还是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及社会稳定等方面来看都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当前最关键的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和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保障农民长期而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只有农民的土地权益得到有效的法律保护,才能真正给农民“定心丸”,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增加投入、发展生产,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在“放活”上下功夫 赵树凯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良好的体制和机制提供持久的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改革不行,新农村建设很多方面本身也是改革和创新。今后要继续加强农村改革的鼓动力,花更大的精力来研究和推进农村改革。要做到“多予、少取、放活”:“少取”是基础;“多予”正在进行,今后还要加大;“放活”是根本,机制体制创新最重要。

“多予、少取、放活”是新的“三农”政策的基本点,集中体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政策导向。具体来看,“多予”和“少取”主要是对农民在经济层面的支持,直接目标是解决农民收入连续多年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粮食直接补贴、农机和种子补贴等措施,中央加大农村义务教育和建立新型合作医疗的投入等等,都是“多予”的具体政策安排;取消两千多年来的农业税,则是“少取”的根本性措施。这些“多予”、“少取”的政策措施,对于解决长期积累下来的“三农”问题是基础性的,也是不可缺少的。但是,“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不是仅仅依靠经济方面的支持就可以期待的。中国的“三农”问题,有着深刻的制度体制根源。这些制度性问题表现在中国二元社会结构的诸多方面,归结为一点,就是对于农民和农村的束缚。因此,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特别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要依靠“放活”。

改革开放前的农村,计划经济体制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一整套社会管理体制的主要特点,就是“统得太死”、“管得太严”。在严密的控制中,农民失去了在经济活动中发挥创造性的自由。那个时代中国农业的真正危机,实质上是这种体制造成的。中国农村改革的基本精神,就是将农民从这种统制中解放出来,将农民的巨大创造精神释放出来。由此,才有了中国农村发展的良好局面,才有了农村改革在整个改革中一马当先的良好局面。

改革和发展的实践昭示,“放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能以为农业家庭经营体制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也基本确立了,“放活”的历史任务就完成了。最近几年来,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并向纵深发展,在农村税费改革等方面,更是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突破。但是,相对于解决“三农”问题的需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深化改革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目前只能说刚刚开始破题。

在“放活”方面,目前对于农民的体制性束缚依然不少。这些问题不仅表现在经济领域,也表现在社会和政治领域。因此,进一步“放活”,既要依靠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要依靠完善农村政治制度。这也正是下一步农村工作改革的基本方向和基本内容。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放活”就是深化改革。而且,这种改革已经远远超出了农村和农业本身。“放活”所需要的改革,既在经济领域,也在政治领域;既在微观层面,也在宏观层面。

为了继续“放活”,需要不断地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特别是在基层政府的经济工作中,对于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和农民的市场经济主体地位,仍然存在着干扰和侵害的种种现象。在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中,城乡分割问题严重,距离统

一、开放的制度建设目标仍然有较大距离。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农民在经济上巨大的创造力才能进一步迸发出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才会具有坚固深厚的制度基础。

为了继续“放活”,同样需要完善农村民主政治制度。农民只有具备了自主管理村庄公共事务的充分权力,才能有效地维护自身权益。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农民能够有力地表达利益要求,基层政府的权力真正为农民所用,农民在市场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就能找到立足之本。如果村民自治虚假运行,政治民主徒有其名,基层组织可以脱离农民的需要为所欲为,基层干部可以枉顾农民的要求自行其是,农民在市场经济体系中的权利将是没有保障的。如何积极稳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如何切实尊重农民民主权利?如何推进我们各级政府的角色转变、革新基层政府运作?如何激活乡村的民间力量?这些,对于实现农村和谐发展不可或缺,也是完善农村政治制度亟须破解的难点和重点。

改革已进入艰难的攻坚阶段,改革需要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需要触及的矛盾也越来越复杂。深化农村改革离不开城乡改革的协调联动,离不开宏观改革的扎实推进。当前,我们特别要强化宏观改革对农村改革的带动作用,亟须在行政管理体制、财税体制以及农村治理结构等方面的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否则,好政策和大投入将难以收到预期效果。

科学发展不能仅仅靠自觉

薛凯 廉士兵

科学发展观提出两年多来,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已深入人心。科学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概言之,科学发展观高瞻远瞩,统筹全局,是解决当前我国诸多发展难题的一把“金钥匙”,也是中华民族实现振兴必须长期依靠的“指南针”。

然而,把伟大理论变为美好现实的路途并不平坦。一方面,各地都已采取各种措施,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实施,中国这列呼啸前进的火车正逐步向科学发展的方向“并轨”;而另一方面,科学发展观流于“口号化”的现象仍大量存在,高举旗帜、暗渡陈仓,表态一套、另干一套,新瓶装旧酒的现象在不少地方、不少领导干部身上时有体现。

为什么“中南海的好政策出不了中南海”?为什么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大事却引不起一些官员真正重视?为什么会大量存在“转入科学发展轨道”与“我们不怕污染”浑然一体的奇怪现状?显然,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一些人理解能力之高下,而在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还缺乏硬性的约束、有力的激励和严格的监督。

一些正确的思想在实践中不能坚持和贯彻,我们是有过不少教训的。比如,“九五”计划就曾作出明确规定: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一个是增长方式从粗放到集约的转变,一个是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但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得到切实改观。

“关键在于体制上的障碍”,经济学家吴敬琏经过调查如是认为。一些曾为高官的现任政协委员告诉他,从道理上应该转变,但是地方领导往往会受到两个压力:一个是政绩压力,另一个是财政收入的压力。“所以,不管认识上怎么转变,但是在两个压力下还是向着速度走,不惜用自己手里掌握的资源去支持高速度。增长方式就难以转变过来”。

可见,要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仅仅依靠转变观念、加强培训、大力宣传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要把依靠的重点转向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强化监督等方面,通过系统配套措施,迫使官员不敢、不能、不想走饮鸩止渴的“独木桥”,而必须走科学发展的“阳关道”。这正是胡锦涛总书记近来不断强调的,要“加快推进体制改革,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

对于当前的改革任务,中央已作出明确部署,今年要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的突破,以消除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障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企业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和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将成为改革重点。

政府改革能否顺利推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抓好行政管理体制和财税体制改革,特别是干部考核体制改革,是当前最为紧要的大事。应该看到,一些不科学的发展方式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背后推手正是一些地方的政府和官员。而这些官员的行为动机,却可从传统的干部考核体制和财税体制中找到“合理”解释。例如,目前地方的财政税收主要来自生产型的增值税,而税收和产值直接联系,只有GDP增速快,财税收入才能高,这必然会刺激各地热衷于发展资源、资本密集投入的重化工业和各类大项目。又如,现行的政绩考评体系仍以经济增长或财政收入为主,一些地方主官为了快出政绩,会更倾向于采取大上项目的办法,这导致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长期难以遏制。

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市场改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这是因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最后的落脚点还是在企业。而只有在企业产权比较明晰、市场功能较为完善、市场信号传导正常的情况下,企业才可能在逐利本性的推动下,走节约、高效、环保的发展道路。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必须加大市场体系建设的力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发挥基础性作用。例如,我国包括水、电、地、煤等生产要素和资源产品,价格长期严重偏低,无法真正反映市场需求和稀缺程度,导致资源消耗型和外延扩张式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改变。

在推进改革过程中,加强总体指导、统筹协调和综合配套,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例如,价格改革就必须要与政府改革同步进行。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本应由市场来决定价格,现在却成为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和招商引资的重要手段。如果政府成为利益一方的现状不能改变,侵害农民权益、土地浪费以及寻租腐败等现象就难以杜绝。

小平同志说得好:“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我们所有这些体制改革的目的,归根结底,就是要真正使那些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人和事得到褒奖,使那些违背科学发展观的人和事受到惩戒。

权威解读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有其历史必然性

我们党有关理论的提出都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都是符合时代要求并需要全党全社会认真加以贯彻落实的。这次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同样有其历史必然性,意义极为重大。

中央宣传部社科规划办主任张国祚从三方面分析了社会主义荣辱观产生的时代背景及意义。

首先,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是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在经济上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毋庸讳言,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付出了一些代价。这些代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然资源在某种程度上遭到过度耗损,自然环境在某种范围内受到严重污染;二是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育,社会上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一些人在基本的道德价值判断上出现了混乱,理想信念淡漠了,思想道德滑坡了,甚至在一些党员干部中还出现了腐败现象。之所以付出这两种代价,都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缺位有关。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理想信念淡漠和思想道德滑坡显然与违背“八荣八耻”直接相关,即便是在乱砍滥伐、破坏生态平衡中,所反映出的问题实质,要么是缺乏保护生态平衡的科学知识、愚昧无知,要么是只为了一己私利,而不顾国家、集体利益,同样是违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行为。可见,现在提出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很有现实针对性的,是我们克服发展中的不足,解决前进中存在的问题,推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必然需要。

其次,社会主义荣辱观还直接关涉国家软实力的强弱。现在,评价一个国家,不能光看其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还要看这个国家的思想文化、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软实力因素。毫无疑问,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将进一步提升全民族的精神状态和道德情操的境界,进一步增强我们党和国家的凝聚力、感召力、影响力、战斗力。

第三,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国家现行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是相辅相成的。正因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所以它与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于内在精神上相通相融。比如,与目前正在开展的党员先进性教育密切相关。党员干部要做人民的好公仆,必须首先做一个好公民,而做一个好公民的基本要求就是践行“八荣八耻”。这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非常必要。一个政党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就要有泾渭分明的荣辱观,这样才能在人民当中树立起良好形象。再比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紧密相关。如果所有社会成员都能知荣辱、树新风、讲正气,那么这个社会必然会走向和谐。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也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息息相关。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只有全体公民都知荣辱、创文明、促和谐,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才能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陈瑛认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对于全党和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谋发展意义重大。他说,目前社会上已经暴露出一些不良的思想倾向。如有人提出用“多元价值”来否定我们坚持的“一元价值”,不要“同德”要“异德”,要“离心离德”。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我们必须明白,尽管多元价值是客观存在,但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员,我们的价值观必须要有共同的指导思想,让多元价值观接受一元价值观的领导,做到“一中有多,多中有一”。具体来说,就是要服从于“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只有这样,全国人民才能一心一意,同心同德,共同把国家建设得更好。

如何理解“八荣八耻”的深刻内涵

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于简练的表述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对此,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部副主任、教授王伟分析指出,社会主义荣辱观既与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一脉相承,同时也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时代精神的汇聚和体现。具体来说,“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就是在新形势下,以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富强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的荣誉、尊严和利益为最大耻辱;“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就是每个公民不论职务高低、能力大小,都要在不同岗位、通过不同形式为人民服务,与此同时,要高度警惕可能出现的种种背离人民利益的倾向;“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就是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且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就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我们要在各行各业包括新兴行业中培养爱劳动的思想,并使之成为衡量公民道德品质的价值尺度;“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就是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避免种种损人利己的行为;“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就是要将诚实守信作为个人行为的基本准则,作为企业、事业单位乃至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对假冒伪劣、不讲信誉等行为予以严厉谴责;“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就是要增强法律意识,自觉维护法律尊严;“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就是要认识到我们现代化建设的路还很长,任务还很艰巨,必须在新时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

陈瑛指出,有人可能会说,我们刚提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怎么又提“八荣八耻”呢?我认为,“八荣八耻”是过去一系列提法的深入、系统的发展,它准确地体现出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同时也将“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等提法完全包容进来,形式鲜明,很容易被群众接受,可以说是为先进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旗帜,也为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谋发展指明了方向。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需有机制保障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关键在于脚踏实地予以践行。对此,张国祚认为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把学习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学习贯彻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的一系列理论创新和重大战略思想结合起来;二是要深化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研究,全面准确深刻地理解其科学内涵及其重大意义;三是要宣传好,让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四是党员干部要身体力行,为群众做出表率;五是领导决策部门要拿出具体的措施办法,营造好践行荣辱观的氛围。 王伟认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建立相应的践行机制。第一,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机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需要从他律和自律,亦即从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两个环节着手。教育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养成的外部机制的基础。目前,各行各业都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这些措施,已经勾画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机制的框架。第二,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修养机制。社会主义荣辱观能否充分发挥其巨大的社会效应,关键在于广大公民能否通过道德修养,升华到较高的道德境界。为此,必须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追求崇高道德修养的风气。第三,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示范机制。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我们善于发现和运用先进典型,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楷模,让广大群众见贤思齐。同时,还要特别强调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广大领导干部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人的道德行为,常修为政之德,为全体人民做出榜样。第四,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评价机制。道德的基本特点之一,是以善恶标准对社会现象进行评价。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善”主要是指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以及社会道德要求的行为,“恶”主要是指违背国家和人民利益以及社会道德要求的行为。要在全社会筑牢基本道德规范,形成惩恶扬善的舆论氛围。

中央教科所学校教育研究部主任、教授刘惊铎从青少年教育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在文化与价值多元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价值观教育,让他们从小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极为重要。今天的青少年生活的时代背景已有很大变化,我们的道德教育应该坚持怎样的原则,采用怎样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才能使社会主义荣辱观真正内化到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的人格结构之中呢?我以为,最关键的,是要坚持“三近”原则。首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贴近孩子生活。道德的本质是实践的,也是生活的。当前道德教育很大的一个弊病是“空”,脱离孩子的生活世界,空洞、枯燥、缺乏生活气息。脱离了孩子生活的道德教育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们的荣辱观教育,必须贴近孩子的现实生活,从生活中寻找道德教育的素材和契机。其次,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必须接近孩子个体。道德教育在本质上是涵养化育个体的德性。道德教育只有成为个体的自我需要,才可能是有效的。因此,道德教育必须和孩子的个体经验相接近,融入到孩子的个体生命成长中去,成为孩子成长的“呵护人”。最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还要亲近孩子心灵。道德文化建设在本质上是精神的和心灵的活动。道德教育只有触动心灵,引发感动,引领精神成长,才是真正的教育,才是真正有魅力的教育。缺乏相互尊重、平等对话,板起面孔说教,机械地传授知识,不是真正的道德教育。

多读书 读好书

艾君 王秀真

前不久,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11个部门联合发出了《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号召全体国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读书,终身学习。

“读书改变命运”,这是一句鼓励年轻人开拓自己未来的劝读名言。但实际上,读书可以改变的,又岂止是个体的命运?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国家的命运、一个民族的命运同样可能因为其全体成员的热爱读书而有所改变。这是因为,古往今来,书籍是人类文明成果的主要载体,读书能够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进步,达到令人羡慕的文明高度。

21世纪开局不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尤其需要用知识来凝聚力量。因此,在全社会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建设学习型社会,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加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打下深厚的基础。

但遗憾的是,与国家发展对全民阅读的要求相比,目前全社会的阅读现状却不尽如人意。在“世界读书日”前夕,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再次发布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6年持续走低,国民阅读率首次低于50%;而在我国的图书阅读者中,每人每年平均阅读图书不过4.5本。而放眼世界,我们看到的却是各国对阅读的日益重视。据报道,美、英、法、日、德、俄等许多国家都设立了全国性的读书节;犹太人每年每人读64本书,是全世界读书最多的民族;美国正在实现每年每人读书50本的目标,他们的“阅读优先”计划,经费数目庞大,目的就是让所有学童在小学3年级以前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

数字让人忧虑,对比让人尴尬。而事实上,近年读书风气越来越淡薄的社会现象早就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改革开放之初抢购图书、图书馆里人满为患的情景相比,这些年,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一些年轻人迷恋娱乐场所和网吧,身边少了许多捧读的身影,大学生毕业后数年一本书都不读、家庭连一本藏书都没有的情况并不鲜见。不知书则不达礼,则难以知荣辱。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没有灵魂的空心人”,他们缺乏理想信念,一味地沉湎于物质享受,没有诚信,甚至做出一些道德沦丧、损人利己的事情,败坏了社会风气。究其原因,正是社会人文精神某种程度的丧失,个人修养的极端不足。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学习风气淡薄与缺失,这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民族创造力和发展潜力就难以保障。

未来综合国力的竞争将是科技与文化的竞争、国民素质的竞争,面对业已存在的与发达国家的阅读落差,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感、紧迫感。在号召全民阅读的同时,政府也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为公众读书创造条件,引导全社会形成阅读氛围。

首先,加强教育,提供服务,建设人人读书的学习型社会。要通过宣传教育,让公众认识到,身处信息社会,知识更新的周期缩短,终身学习将成为人们的必然选择。而相比于网络、电视等,书籍仍然是人类智慧、文明最主要的载体,是人们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增强创造力的最有效途径,因此读书是不可代替的。在此基础上,要在全社会建设学习型团队、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学校等,形成浓郁的读书学习的氛围;要加大公共服务的力度,尤其是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西部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为农民提供一大批“看得懂、用得上”的优秀出版物;要通过组织各种读书活动等,引导公众“多读书,读好书”。

其次,引导出版社提高图书质量,降低书价。近年来,少数出版社在利益面前,放弃了自己肩上的社会责任,出版了一些庸俗浅薄的书籍,败坏了读者的胃口。而且,往往是文字不够插图来凑,使得平平常常的一本书,卖到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元,极大地影响了读者的购买热情。对于这种状况,国家应该加强引导,加快文化体制改革,促进出版市场的成熟和发展,让那些质次价高的图书没有市场。

最后,要从教育入手,培养青少年的读书习惯。一个人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主要来自童年的教育。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培养他们形成读书学习的习惯至关重要。但值得警惕的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青少年能够接触到的图书只有课本和教辅。幼小心灵的阅读范围受到限制,体会不到阅读的乐趣,孩子怎么会有读书的主动性?又怎么会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学校和家庭都必须转变观念,着眼于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要知道,在未来的学习型社会里,这会让他们受益无穷。

生活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人生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在漫漫的人生路上,书是一个人精神上的朋友,是这个世界能馈赠的最好、最优秀的礼物。一册在手,八面来风,神游古今,其乐无穷。在此,让我们大声呼吁:多读书,读好书! 让“软实力”硬起来 王秀真

今年的6月10日是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她的设立,标志着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大类。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如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还有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等。

文化遗产是历史的吉光片羽,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作为五千年文明不堕的国家,我国拥有的文化遗产种类之繁多、内容之丰富,令世界艳羡。其中所蕴含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是我们的文化之魂、民族之根。在当今文化影响力已成为一国“软实力”的形势下,保护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审视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可以用力度越来越大、挑战越来越严峻加以形容。

作为一个文化遗产大国,我国历来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力增强和对文化遗产认识的不断深化,这一工作更是得到了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文化遗产保护所面临的形势是极其严峻的:一些承载着悠久历史的传统建筑不断遭到损毁,一些堪称各民族思想、感情美丽结晶的艺术品种、传统工艺在悄无声息地消逝——能不能将祖先留下的这些珍贵礼物完好保存并传予后人,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考验。

检视文化遗产面临的窘境,我们不难发现,造成目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以对文化遗产的冲击程度、波及范围而论,其中最应该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在一些地方城乡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如有的地方为了发展房地产业,对城市中有文物价值的建筑甚至城区大肆拆除;有的地方对古镇、古村落进行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开发,使得这些地方人满为患,等等。这些急功近利的行为,无不对文化遗产的生存构成了巨大威胁。

值此第一个“文化遗产日”,我们有必要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梳理,找出解决办法,筑牢文化遗产的防线,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更尖锐的“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首先,要从摸清文化遗产家底入手,为保护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情况不明,难免被动。近年来,由于没有被及时发现并加以保护,一些具有重要文物价值的传统建筑、文化遗址损毁严重,一些靠口传身授加以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迅速消亡。因此,通过调查来摸清文化遗产的家底已刻不容缓。

其次,要从加强法制建设入手,为文化遗产撑起保护伞。法律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武器,但鉴于目前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我国对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有待增强。

第三,要从增强各级政府的责任意识入手,为保护工作提供保障。文化遗产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政府责无旁贷。因此,各级政府应该本着对民族、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增强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尤其要强调的是,必须切实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城乡发展规划。通过纳入城市规划,实现整体性控制,将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贯彻到城市建设的各个层面,防止出现“建设性破坏”;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通过将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内容纳入其总体规划,防止在村镇建设过程中出现“追风”现象,使存留在广大农村的、丰富的文化遗产得到保护。

第四,要从厘清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入手,让文化遗产造福社会。对于文化遗产当然要以保护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我们应该认识到,对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绝非仅有旅游一途。实际上,文化遗产的真正价值,在于其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因子,如果我们能从中获得灵感,创作出体现民族独特风格和优秀价值观的文化产品,打造出强大的文化产业,那么文化遗产的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

第五,要从宣传教育入手,调动全社会参与保护的积极性。文化遗产是大众的,最终也必须依靠大众来保护。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以往老百姓接触文化遗产的机会并不是很多。我们应该以“文化遗产日”为契机和开端,通过加大博物馆等场所向公众免费开放的力度,以及经常举办展示、论坛、讲座等活动,让公众尤其是年轻人了解并喜爱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尊和文化自信,同时也调动他们参与保护的积极性。

走近文化遗产,热爱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让我们行动起来,守住文化之根、民族之魂!

要追求有质量效益的速度 王永前

“避免经济大起大落,实现又快又好发展”是“十一五”规划提出的重要任务。中央多次强调,发展既要有较快的增长速度,更要注重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然而,“十一五”开局之年前5个月的最新统计显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较去年同期增长30.3%。如此之高的增幅为近年少有,投资过热再次向人们敲响经济风险的警钟。

不讲条件、不顾国力的可能,盲目上项目,一味追求扩大投资规模,这是我们经济建设上的老毛病,其浪费严重,危害性极大。为避免重蹈历史覆辙,近年来中央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不能说不得力,可为什么有的地方依然在盲目扩大投资规模,一些干部依然热衷于上项目、铺摊子,一味追求增长速度呢?

把脉问诊,粗略概括,可以说这些地方患上了五大病症:

一是“盲目投资冲动症”。今年以来,一些地方置中央三令五申的宏观调控于不顾,再掀投资热潮,过剩产能继续释放、淘汰产业重新开工、落后项目死灰复燃,扩张投资冲动依然强劲。

二是“科学发展冷漠症”。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已有时日,然而有的地方领导打着科学发展的旗号,却行不科学发展之实,有的地方甚至对科学发展无动于衷,既缺思路,更乏实绩,粗放、低端、雷同的发展模式依然故我,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率的项目屡禁不止。

三是“招商引资饥渴症”。下指标、定任务,各级干部齐上阵,只重数量不讲效益,一些地方招商引资可谓饥不择食、花样翻新。该管的管不好,不该管的乱管一气,政府职能已严重“越位”和“缺位”。

四是“违法用地不疲症”。面对宏观调控的大局,面对失地农民的困境,一些本该负起监管责任的地方政府却成为土地违法的主体,它们或通过修改规划化整为零批地,或与开发商合伙搞假挂牌出让,或以租代征打政策擦边球,并且屡闯红线、乐此不疲。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有的县市土地出让金收入已占到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土地财政”。

五是“房产开发躁动症”。时下一些城市房价疯涨,与地方政府的主导和直接参与密不可分。有的地方大兴造城运动,制造大量被拆迁户,拉大被动需求;一些地方对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弃而不建,只热衷于批建高档住宅;有的地方为谋利甚至请房地产公司当“托儿”,哄抬地价。

说一千道一万,盲目追求GDP的背后,其核心是不科学的发展观和错误的政绩观在作祟。在一些同志特别是有些领导干部头脑里,衡量本地区、本部门或本行业发展快与慢的标尺,依然是单纯靠扩大生产规模、铺摊子、上项目以求发展的思维定势。中央三令五申强调控制投资规模,而有的地方、部门和行业就是不以为然,老在强调“我这里规模不大”、“我这里不热”、“我这里情况特殊”,不合理的投资项目照上不误。

发展是硬道理,但发展要讲条件,是有前提的,否则,就会欲速则不达,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比如,前些年投资迅猛增长带来的恶果现在已开始显现,钢铁、电解铝等部分行业产能已严重过剩。

由此可见,不科学的发展观和错误的政绩观催生出来的“政绩”,其实是危害深重的“政疾”。既干扰了中央宏观调控的落实,影响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大局,很容易诱发经济风险,造成经济的大起大落;也给地方发展带来沉重的包袱和可怕的隐患,并严重损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沉痛的教训亟须汲取,而医治这些痼疾,当用良药和猛剂。

其一是要真正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实践证明,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往往会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缺乏正确的政绩观,往往会在实践中偏离科学发展轨道。关键是地方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思想切实统一到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上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到具体政策措施上、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其二是要根除一味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和盲目扩大投资规模的做法。关键是要把好土地、信贷两道闸门,严格执行技术、环保、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坚决制止地方违法违规用地行为。从严控制新上项目,特别是要严格控制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同时,还应严格控制城市建设规模,认真落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各项举措。要突出抓好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工作,抓紧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狠抓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节能。

其三是要紧紧抓住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这个关键环节,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我们是效益和速度的统一论者。加快经济发展,不能再走盲目追求增长速度和扩大投资规模的老路,要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轨道上来。加快增长方式转变,追求有质量效益的速度,应当成为我们经济工作的自觉行为。

利用外资的关键在于提高质量 孙爱东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利用外资的规模与速度令世人惊羡,利用外资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有数据表明,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国吸引外商投资累计约5000多亿美元,连续十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居发展中国家之首。外资的大量注入,对我国经济的增长、就业的扩大、税收的增加、先进管理理念与技术水平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同时也必须看到,我们引进、利用外资的总体水平还不高,个别地方的做法甚至与科学发展观相悖。尤其是时下地区与地区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引资大战”令人触目惊心。打开一些地方政府网站,单看标题就会感觉到引资热浪扑面而来:“市委发出引进外资动员令”、“大干6个月,确保利用外资××亿”,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官员像业务员拉生意一样拉项目,为了完成引资“指标”,无所不用其极。江苏某市曾出台“政法机关免除招商引资任务”的规定,此举一时还成了新闻。

事实上,各地区经济的真实发展水平具有很大的区域差异。资源条件、地理位置、政策特点、市场规模、基础设施等都是外商在投资决策时的重要依据。当招商引资的竞争日趋激烈时,当层层下达高指标时,盲目引资就在所难免。比如,在一些地方兴起的“让利竞赛”,地价越来越优惠,税收减免越来越大胆,各种政策底线不断被突破。由此导致的种种恶果便出现了。

——土地资源被消耗。为了在引资比拼中取胜,一些地方政府不顾中央政府的三令五申,变相执行“零地价”。更有甚者,为了GDP数字,有的地方政府违法、违规征地批地。据国土资源部调查,当前,凡是性质严重的违法占地行为几乎都涉及到地方政府。凡此种种,使得土地违法现象处于失控状态,原本紧缺的土地资源被消耗。

——引进了高污染、高耗能项目。在“不分良莠、凡是外资就行”的思想指导下,外资项目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一些外资企业乘机把“夕阳产业”转到我国,高污染、高耗能项目借机落地开花。于是,我国不少开发区开始遭遇“黑色幽默”:因为工业污染,养殖的鱼虾死了,地里的秧苗蔫了,周围的人得了怪病,而污染企业的环保考核竟然达标了。

——国家税款流失。按理,招商引资应“双赢”,让投资者赚到钱,同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然而,有的地方根本无视国家规定,不顾当地实际,敢拍胸脯,勇于承诺,税收优惠一让再让。有的地方政府以补贴、奖励等名义通过财政支出变相返还企业税款。更有甚者,外资企业当年实现地方税金全部返还。由此形成的虚收虚支直接影响了地方的财政质量。审计长李金华指出,审计署调查的6省(市)开发区,2003年以来共减免税款183.56亿元。由于各地普遍扩大优惠政策范围,直接导致国家税款流失66.47亿元。

盲目恶性竞争,给外资企业实行“超国民待遇”,其结果是进一步挤压了本国企业的生存空间。不少民营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发展举步维艰。 觊觎外资的优惠条件,不少国内企业纷纷“变身”外企。于是,大量“假外资”以投资的名义进来,开始了“国内吃草国外挤奶”的畸形旅程。

以外资名义在中国投产的“淘汰工业”,廉价获取了日益紧缺的土地资源,严重污染了空气与水,享受着“两免三减”的种种优惠,留给地方政府的却是微薄的利润,甚至只是一个数字空壳。如此利用外资,无异于“吃祖宗饭砸子孙碗”!

对此,一些地方政府并非不知。但为何仍然乐此不疲,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这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错误的政绩观在作怪。因为,引进外资,往往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显示出GDP和出口额的快速增长。为了眼前的“政绩”,不惜牺牲国家长远利益,这种狭隘的“招商引资观”不可取,必须予以纠正。

“只注重数量而无视质量”,盲目利用外资的弊端已引起国家高度重视。“十一五”规划强调指出,要着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有识之士指出,引进外资应该以效益为主,过去是招商引资,现在应该是招商选资,要对那些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外资项目果断地说:“不!”

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刻不容缓。怎么办?首先,我们的各级干部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发展是第一要务,但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可持续的。其次,要对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办法进行调整,不但要看他的经济数字,而且要看他的经济质量。要加强监管,不以数字论英雄,将各地的招商引资步伐纳入科学发展观的轨道。

4成项目违规说明了什么 王永前

“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和部署,确保政令畅通,坚决维护中央宏观调控的统一性、权威性、有效性”。这是中央对做好今年下半年经济工作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为何要这样讲呢?因为当前一些地方不计发展代价,盲目攀比速度,违法违规乱上项目的现象非常突出,已严重干扰了中央宏观调控的大局,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前不久,有关部门对8个省份投资规模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约40%的项目在征用土地、环境评估、审核程序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违规现象。

40%是个什么概念呢?我们来算一笔账: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开工项目多达9.9万个,其中亿元以上规模的有7200多个,以40%存在违法违规现象计算,按最保守的估计,今年上半年至少有近3000亿元投资是违规投资。

再以钢铁行业为例,来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的数据表明,在2003年以来新增的炼钢产能中,经核准的项目产能不足20%,也就是说,八成以上新增产能违规。

不算不知道,一算着实触目惊心。如此大规模的违规项目资金投下去,对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带来的危害可想而知。其一是导致今年以来整个投资过快增长,增加了投资膨胀的压力和宏观调控的难度;其二是加剧了投资的结构性矛盾,使一些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更加突出,造成建设资金和能源资源的大量浪费;其三是低水平重复建设继续发展,将加剧市场的低层次竞争。

经验告诉我们,这些违规项目大多集中在高耗能、高污染、应淘汰的落后产业,建成后必将陷入亏损泥沼,造成银行呆坏账增多,加大金融风险,很容易引发经济的大起大落。

近年来中央为遏制地方投资盲目扩张、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不良势头,在产业政策、土地审批、信贷政策等方面提高了门槛、划定了“红线”,然而一些地方却置若罔闻,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为了上项目,有的地方不惜在政策、制度上打“擦边球”、撑“保护伞”,甚至直接充当违法主体。这次被处理的内蒙古新丰电厂项目即是典型案例。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存在越权审批、违规批准征地、虚假申报、突击建设、违反招投标程序等严重问题,尤其是在有关部门将其确定为违规项目、明令停工后,建设施工仍未得到制止。

不讲质量、效益,只重速度、规模;缺乏全局意识,只顾局部利益;不看长远发展,只求眼前利益。这是当前存在于一些地方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头脑里的错误思想,也是他们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上淡漠的具体表现。有的依然把“发展是硬道理”简单地理解为“增长是硬道理”,有的依旧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视为“以速度为中心”。还有的不惜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一味追求产值,甚至弄虚作假、贪大求洋,热衷于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在这种歪曲和背离科学发展观的错误观念的指挥下,投资规模盲目扩张、违规项目大行其道也就不难理解了。

实践证明,我们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没有一定的投资规模不行。但是,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必须明确,方向必须正确,这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十一五”规划的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盲目追求速度,一味依赖上项目扩大投资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加快转变;不计发展代价,违法违规乱上项目的现象必须坚决制止。

解决新开工项目违规现象突出和投资低水平过度扩张的问题,必须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当前,应当对新开工项目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凡是不符合国家行业规划、产业政策、项目审核程序、用地政策和环保、安全、能耗等市场准入标准的项目要坚决停下来,并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同时,严格审查各类拟建项目,严肃查处各种形式的土地、金融违法行为。要加强对新上项目市场准入的审核和监督检查,特别要强化环保标准。还要抓紧制定新的市场准入标准,进一步提高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在能耗、环保、用地、安全、技术等方面的准入门槛,从源头上控制低水平重复建设。

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消除违法违规乱上项目现象,从根本上说,必须进一步引导和推动各地干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增强大局意识和法治观念。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和部署,确保政令畅通,做到令行禁止,推动经济社会沿着又快又好的轨道前

关键是要转换发展思路 谢鲁江

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不降反升0.8个百分点。而在能源储量方面,我国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可采年限分别只有80年、15年和30年,这三者的世界平均水平分别是230年、45年和61年。

一方面是浪费惊人,一方面是资源短缺。如何破解这一长期存在的问题?

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转变各级政府的思想偏差,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我国节能严峻形势的形成,有经济快速发展的客观原因,但首先是思想认识方面的主观因素。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对节能的认识还有很大差距,对节能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

用上工业大项目推动高速增长,是一些地方的习惯性选择,对经济增长指标层层攀比,对约束性的节能目标却空谈应付;有的认为抓节能投入高,见效慢,费力不讨好,难显政绩;有的认为这是将来的事,眼下还是“增长”来得实惠;还有的认为节能应是市场行为,政府不该介入„„

在节约能源工作方面,各级政府长期存在“重宣传、轻落实,重开采、轻管理,重处罚、轻整改”的“三重三轻”现象,并集中表现为“体制不适应、政策不配套、结构不合理、技术支撑不到位、法制不完善”等主要问题。如此,控制能耗的硬指标往往会变成软指标、高门槛会变成低门槛、重要性会变成次要性。

各级领导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切实按照中央的要求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求我们科学认识并顺应客观规律。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急速推进,以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能源的需求注定是急遽、大量增长的。这是一个长期的、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节约能源,不能一味限制能源消费,而应化被动为主动,提高对能源战略意义的认识,探索我国能源战略的模式。

“十一五”节能目标要求5年内单位GDP能耗下降20%,意味着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十五”末的1.22吨标准煤下降到“十一五”末的0.98吨标准煤(按2005年价格和统计口径),任务极其艰巨。

节约能源是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我国能否建成现代化,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必须认识到,节能降耗是一场持久战,必须进行一场深刻的改革,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节能,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又快又好地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而“又快又好”的重要体现就是在保持较高经济增长的同时,把过高的资源能源消耗降下来。目前这种高耗能、高污染、高浪费、低效益的发展模式,这种“竭泽而渔”的发展已难以为继。如果长此以往,我们只是得到了一大堆经济增长的数字,而不得不面对高能耗带来的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这和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以人为本”的根本宗旨将背道而驰。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行结构调整,是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的基本环节。能耗居高不下,反映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艰巨性。结构调整没有到“伤筋动骨”的程度,必然加大降低能耗的难度。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不降反升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调整缓慢,能耗低的第三产业增速仍慢于工业,而能耗高的重工业占工业的比重又有所上升。让GDP变绿、让产业变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惟一选择。

——节能,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

建立节约型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要有正确的政绩观,需要切实从根本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节约型社会不是由市场自然形成的。市场很难全面反映节能的真正价值,很难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在世界上能源资源也从来不是完全靠市场配置的。实践表明,节约型社会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由政府主导、法律强制和社会参与共同形成的。

节能是国家发展战略。要完善政府节能管理、监督和服务体系,形成统一负责、分工协作的节能管理体制。明确国家鼓励节能的经济政策和具体措施,建立“谁节能,谁受益”的机制。将节能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为实现国家节能目标提供稳定可靠的资金保障。

具体而言,要建立以节能为导向的财税价格政策体系,建立以节能为导向的市场准入制度,严格节能目标责任制、实行节能工作问责制,建立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降低政府机构和建筑领域的能耗,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尽快修订有关法律,坚决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

完善制度保障 促进社会和谐 辛鸣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化,下大力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全党的共识,在全社会也日渐形成浓厚氛围。这种态势很好,有了认识就有了自觉,有了自觉就会转化为行动。这表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起点。

但同时也需要进一步看到,要真正完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单单有认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保障认识付诸行动的制度安排。邓小平同志曾经讲过,“还是制度靠得住”。我们要通过既科学规范又切实可行的体制创新与制度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

完善制度保障,最为重要的就是除旧布新,消除阻碍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旧的制度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新的制度体制。和谐社会的体制创新与制度建设,必须建立在对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全面把握和科学应对上。

在经济建设方面,要有针对性地消除导致产业结构低度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体制性根源,形成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政治建设方面,紧紧围绕民主法治和充满活力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要求,积极稳妥地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通过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政务公开,发展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文化建设方面,既要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确立起良好的道德规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又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在制度建设方面,要区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不同特点,以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为重点,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从而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我们目前的社会建设与和谐社会所要求的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相对照,还有不小的差距。经济社会转型导致的波动,利益群体分化引发的冲突,使得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面临着极大挑战。我们要适应新情况、新变化、新要求,建立和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社会纠纷调处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促进社会成员和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建立健全维护公共安全的有效机制,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提高处置突发性事件能力。

此外,完善制度保障,还要注意各项制度体制之间的配套与协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经济体制的单兵突进实现了经济发展一定程度的突破,但若持续深入,则有待于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的协同跟进。我们目前遇到的很多问题,都与制度的不配套、不衔接、不协调有关。

最后,完善制度保障,要选准突破口,抓住关节点,在人民群众最关注的问题上取得新进展。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构建和谐社会,一定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在实现就业、社会保障、扶贫、教育、医疗、环保和安全这些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利益上下功夫。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矛盾比较突出,以广大工人农民为主体的人民群众是我们国家的主人,如果不能实现对改革发展成果共享,就谈不上社会和谐和进步。通过政策导向和制度安排,遏制逐渐拉大的贫富差距,使相对低收入以及一般收入社会群体的生活水准同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准保持着一种大体同步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第14篇:十字工作台拆装实训报告(二)

第二组

实验题目:十字工作台的拆装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了解数控机床十字工作台的基本结构及拆装步骤

2、熟悉并掌握十字工作台的拆装流程及应用量具进行准确的安装调试

二、实验所需工具

1 深度尺一把 2 游标卡尺一把 3 直角尺一把 4 塞尺一把5 水平仪一个

6 内六角扳手一套7 杠杆式百分表及磁性座一套8 橡胶榔头一把

三、十字工作台的拆卸

1、先移动平台拆下放于指定位置,再将支撑块取下

2、将固定电机的内六角螺丝拧下,双手拖住电机,将其慢慢取下

3、将X向丝杆取下,取下丝杆时,应双手各托一头将其取下

4、将两根导轨都拆下

5、先将限位开关钣金支架拆下再进行Z向移动平台的拆卸(这点很重要,如果顺序颠倒会给拆卸带来麻烦,这点小组成员深有体会)

6、将支撑移动平台的支撑块取下,取下Z向电机,并将Z向丝杆拆下

7、将Z向导轨拆卸下来,并将限位开关钣金支架拆下

此时拆卸工作告一段落,

四、十字工作台的安装流程

1 安装底座平板

1、在安装可调底脚以前,将4只可调底脚的内六角M8×25的螺杆拧至37mm左右的高度(螺杆顶端到尼龙底座底部的距离),螺杆中间的螺母与尼龙底座间隙约为1mm,并将扁平螺母放到工作台的固定槽中;

2、将底座平板4放在工作台上,将可调底脚安装到底座平板底部,对准扁平螺母与底座平板的固定孔,将M6×60的内六角螺丝拧进扁平螺母,留1mm的间隙,然后将水平仪放在底座平板上,调节可调底脚,达到水平要求后,将可调底脚上的螺母与尼龙底座固定紧,用M6×60的内六角螺丝(加弹垫与垫片)底座平板安装在铝质型材平台上。

2安装Z向部件

(一)安装导轨

1.将导轨5(650mm)中的一根安放到底座平板上,用两颗M4×20的内六角螺丝预紧该导轨的两端(加弹垫);

2.以底座平板的侧面为粗基准,按导轨安装孔中心到侧面距离要求,调整导轨与底座侧面基本平行,将剩余的螺丝装上并将该导轨5固定到底座平板4上,后

续的安装工作均以该直线导轨为安装基准(以下称该导轨为基准导轨);

3.将另一根导轨5(650mm)安放到底座上,用两颗M4×20的内六角螺丝预紧此导轨的两端,用游标卡尺初测导轨之间的平行度并进行粗调;

4.以安装好的导轨为基准,将杠杆是百分表吸在基准导轨的滑块上,百分表的表头接触在另一根导轨的滚珠槽里,沿基准导轨滑动滑块,通过橡胶榔头调整导轨,使得两导轨平行,将导轨固定在底座平板上。

(二)安装丝杠

1.用M4×20的内六螺丝预装好电机支座上的压盖11(加弹垫与垫片);

2.将滚珠丝杠13上的螺母14与螺母支座15拆开(M6×20内六角螺丝,加弹垫与垫片);

3.将滚珠丝杠组件13放入的电机支座10和的轴承支座19内,用M6×20的内六角螺丝预紧电机支座与轴承支座;

4.用游标卡尺初测导轨与滚珠丝杠之间的平行度并进行粗调;

5.将电机支座与轴承支座锁紧在底座平板上(M6×20内六角螺丝,加弹垫与垫片);

6.用摇手将螺母停在滚珠丝杠的一端,以安装好的导轨为基准,将杠杆是百分表吸在基准导轨的滑块上,用百分表打螺母上用于装配的圆柱面,多打几次,以百分表读数基本不变为准,记录百分表此时读数;

7.用摇手将螺母停在滚珠丝杠的另一端,用百分表打螺母上用于装配的圆柱面,记录百分表此时读数,分析并计算电机支座与轴承支座用于滚珠丝杠安装孔的同轴度;

8.将电机支座与轴承支座的螺丝松开,根据螺母支座和下移动平台间的间隙将合适的填隙片填入到电机支座或轴承支座下面,并固定紧电机支座与轴承支座;

9.重新打表,调整螺母在丝杠两端的高度差一致,

10.预紧轴承支座与电机支座,调整轴承支座与电机支座使滚珠丝杠与导轨平行,同时使两根导轨相对丝杠对称。

(三)安装支撑块

安装等高块

23、24,使侧面有螺孔的等高块对应底座平板有螺孔的一侧。

(四)安装下移动平台

1.用M5×60、M5×60内六角螺丝,将下移动平台25预紧放置在支撑块

23、24上;

2.用塞尺测出丝杠支承座15与下移动平台之间的间隙;

3.用填隙片填充上述间隙,预紧下移动平台,用摇手转动滚珠丝杠,检查下移动平台是否移动平稳灵活,否则检查填隙片是否合适,重新填充;

4.固定下移动平台。

3 安装X向部件

(一)安装导轨

1.将导轨27(490mm)中的一根安放到底座平板上,用两颗M4×20的内六角螺丝将该导轨预紧;

2.以下移动平台的侧面为参考基准,按导轨安装孔中心到侧面距离要求,调整导轨与下移动平台侧面基本平行,将剩余的螺丝装上并将该导轨5固定到底座平板4上;

3.松开下移动平台,将直角尺的一边靠紧安装好的直线导轨,将杠杆式百分表吸在底座平板上,用百分表接触直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打表检测下移动平台上的直线导轨与底座平板上的直线导轨的垂直度,用橡胶榔头轻轻敲击下移动平台的一侧,使两根直线导轨的垂直度精度在0.01mm以内,将下移动平台缩紧。

3.将另一根导轨27(490mm)安放到底座上,用两颗M4×20的内六角螺丝将该导轨预紧,用游标卡尺初测导轨之间的平行度并进行粗调;

4.以安装好的导轨为基准,将杠杆是百分表吸在基准导轨的滑块上,百分表的表头接触在另一根导轨的滚珠槽里,沿基准导轨滑动滑块,通过橡胶榔头调整导轨,使得两导轨平行,将导轨固定在底座平板上。

(二)安装丝杠

1.用M4×20的内六螺丝预装好电机支座上的压盖11;

2.将滚珠丝杠28上的螺母14与螺母支座15拆开;

3.将滚珠丝杠组件13放入的电机支座10和的轴承支座19内,用M6×20的内六角螺丝预紧电机支座与轴承支座;

4.用游标卡尺初测导轨与滚珠丝杠之间的平行度并进行粗调;

5.将电机支座与轴承支座缩紧在下移动平台上;

6.用摇手将螺母停在滚珠丝杠的一端,以安装好的导轨为基准,将杠杆是百分表吸在基准导轨的滑块上,用百分表打螺母上用于装配的圆柱面,多打几次,以百分表读数基本不变为准,记录百分表此时读数;

7.用摇手将螺母停在滚珠丝杠的另一端,用百分表打螺母上用于装配的圆柱面,记录百分表此时读数,分析并计算电机支座与轴承支座用于滚珠丝杠安装孔的同轴度;

8.将电机支座与轴承支座的螺丝松开,根据螺母支座和上移动平台间的间隙将合适的填隙片填入到电机支座或轴承支座下面,并固定紧电机支座与轴承支座;

9.重新打表,调整螺母在丝杠两端的高度差一致;

10.预紧轴承支座与电机支座,调整轴承支座与电机支座使滚珠丝杠与导轨平行,

同时使两根导轨相对丝杠对称。

(三)安装支撑块

安装等高块

23、24,使侧面有螺孔的等高块对应底座平板有螺孔的一侧。

(四)安装上移动平台

1.用M5×60、M5×60内六角螺丝,将下移动平台25预紧放置在支撑块

23、24上;

2.用塞尺测出丝杠支承座15与上移动平台之间的间隙;

3.用填隙片填充上述间隙,预紧下移动平台,用摇手转动滚珠丝杠,检查上移动平台是否移动平稳灵活,否则检查填隙片是否合适,重新填充;

4.固定上移动平台。

4 安装限位开关钣金支架。

1.将Z轴限位开关档板3安装到底座平板的一侧,并安装好Z轴限位开关档板;

2.将X轴限位开关档板26安装到下移动平台的一侧,并安装好X轴限位开关档板;

3.用摇手转动X、Z向丝杠

13、28,调整X、Z轴限位开关档板与X、Z轴限位开关的间隙为2~3mm。

5 安装电机

1.用摇手转动X、Z向丝杠

13、28,检测其能否平稳灵活运行;

2.分别安装X、Z向电机安装板

9、联轴器

8、马达7到电机座10上

五、注意事项及心得

1、拆卸过程中遇到有限位开关钣金支架的部件时,应先把限位开关钣金支架先行拆除

2、安装底板时应应先将一角先调好不动,然后以其作为基准用水平仪再调其他三角

3、安装导轨时百分表的表针应与被测平面垂直,安装丝杆时,表针所接触的部位应是丝杆被测方向的最高点

4、拆下的部件应有序的放在一个地方,螺丝应分类摆放以便安装,垫片也应放在一个位置

六、人员分配

1、吴伟超负责记录

2、陈议招负责拆下部件的擦拭及清洗

3张国林负责底座平板的安装及调试

4、蓝福庆负责安装Z向部件

5、林涵漳负责安装X向部件

6、严见超负责丝杆安装打表,负责导轨安装打表

Z向部件和X向部件的调试以其之后的限位开关钣金支架和电机的安装均由全组人员配合完成

第15篇:现场应急处置二十字工作法释义

现场应急处置二十字工作法释义

现场应急处置二十字工作法是指:报告、关阀、放散、检测、探边、禁火、撤人、警戒、处置、恢复。

一、目的:现场应急处置二十字工作法是为城市燃气泄漏后的现场应急处置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编写提供指导性原则。其他现场应急处置预案编写可依据本工作法进行相似类推。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天然气为介质的城市燃气管道、场站、户内泄漏的现场应急处置,其他介质燃气可参照变更和选择。

三、说明:

(一)本工作法是为预案现场处置提供指导性原则,不能替代预案。应根据燃气泄漏具体情况,编写具体的处置方案。

(二)本工作法提到的处置次序只作为参考,具体处置方案可依据实际情况变更先后步骤次序,没有涉及的步骤可以省略。

(三)本工作法只提供常规普遍原则,针对特殊的具体风险,需采用特殊处置方法,可以增加处置步骤。

(四)在适用范围外参照应用本工作法,应根据实际情况分析选用,不可盲目照搬照抄。

(五)LNG、LPG、CNG、人工煤气等发生泄漏,可根据其特性,参照本工作法,编制具体的处置方案。

四、释义:

(一)报告

1、报告是现场应急处置的首要步骤,报告的目的是为了把发生紧急情况的信息第一时间传递出去(给同伴、上级、地方、相关方)。

2、报告方式可以使用呼喊、对讲机、打电话、传真、群发短信、电视告知等多种方式。

3、报告是一个信息逐级传递的过程,传递等级取决于发生突发应急事件的危险等级。

4、在预案中必须确定报告的对象,采用的方式,传递的次序,需要告知的大概内容。

5、预案中应考虑保证现场信息报告渠道和上级了解现场情况信息渠道的畅通。

(二)关阀

1、关阀是燃气泄漏现场应急处置的关键操作,关阀的目的是切断或减少燃气的来源。

2、关阀有彻底关断阀门和部分关闭阀门降压两种形式。

3、关阀包括关闭来气的上游阀门和下游阀门。

4、在应急过程中,遇到泄漏点不清楚的情况,考虑到应急时间和事故后果,不提倡采用降压处理。其它应急情况,如采用降压处理,应有专人和专门监测装置监控燃气压力变化(根据不同燃气种类,控制在300~800Pa范围),降压过程中应控制降压速度,严禁管道内产生负压。

5、在预案中必须确定在不同地点发生泄漏,关闭不同阀门的名称或编号(可以采用附表和附图)。

6、在预案中应确定下达关闭不同管道阀门指令的权限,指定关阀的责任人,配备关阀工具,说明关阀失效的措施。

(三)放散

1、放散是燃气泄漏后应急处置的重要手段,放散的目的是人为控制泄漏燃气的浓度。

2、放散方式可以采用打开放散阀安全放散、自然开放通风、风机强制通风等方法。

3、在预案中必须确定在不同地点、不同种类管线发生泄漏时采用放散的方式,指定放散的责任人,配备放散工具。

4、由于放散点周边燃气浓度较高,在放散时,应注意避免放散过程产生火花,所用器具必须防爆。

(四)检测

1、检测是发生泄漏后采集燃气浓度和环境影响的过程,检测的目的是通过采集数据推断漏点位置,判断事态,掌握气象。

2、检测包括气质检查、浓度测量、温度、风速、风向测定等方面。

3、在预案中必须确定对应不同情况的泄漏,所采取的检测种类,检测周期,指定检测的责任人,配备检测的使用工具和仪表。

4、检测结果是后续处置的依据,检测周期可以采用定时检测或连续监测。

(五)探边

1、探边是判断泄漏燃气影响范围的方法,探边的目的是通过燃气浓度检测查找安全边界,确定范围。

2、探边包括露天检测、挖掘检测、窖井沟渠检测、交叉管网检测、建筑物检测等方面。

3、在预案中必须确定对应不同情况的泄漏所采取的探边方法,指定确定范围的责任人,配备使用的探边工具和检测仪表。

4、探边结果是决定警戒、撤人的依据,应特别注意对管沟串气的探测。

(六)禁火

1、禁火是燃气泄漏后防止爆炸的应对措施,禁火的目的是切断点火源防止泄漏燃气爆炸。

2、禁火应考虑熄灭明火、避免产生电火花、防止尾气火星、防止静电火花、严禁使用非防爆型的机电设备及仪表工具等多方面因素。

3、禁火是燃气泄漏后避免事态扩大的重要手段,应予以重视,严禁使用能产生火花的工具进行作业,严禁在事故现场拨打电话。

4、断电是禁火的一种方式,在预案中必须确定泄漏后切断电源的开关位置,指定断电的操作人和看护人。特别注意切断电源位置必须处于泄漏范围以外,防范断电过程中产生火花引爆。如切断电源位置处于泄漏范围内,应采用禁止用电的方式断电。预案中应考虑现场断电后对应急设备(如监控设备、消防泵等)的

4 用电影响。

(七)撤人

1、撤人是燃气泄漏后防止人员伤害的预防措施,撤人的目的是防止泄漏次生引发人员伤害事故。

2、撤人包括撤出泄漏区域内的外部人员和处置失效后内部人员撤离两个层面。

3、在预案中必须确定泄漏后组织外部人员撤出的决策人和具体组织实施人,考虑撤出人员的安置。特别注意撤人过程中应防止产生火花引爆。

4、应制定失控后内部人员逃生的方法和路线,提前设定内部人员撤离的条件,在达到撤离条件后,内部人员无需指令立即撤离。

5、撤出泄漏区域内的外部人员,需要公安、社区、相关方联动,应提前建立联动和信息报告机制。

(八)警戒

1、警戒是封闭燃气泄漏现场危险区域的重要措施,警戒的目的是防止外来人员进入危险区域引发事故。

2、警戒包括拦阻外部人员、实时监控警戒线处检测数据、监护危险区域内的应急人员、正确引导媒体和公众四方面工作。

3、在预案中必须确定警戒责任人,配备警戒所用设施和器具,警戒和维抢修人员应佩戴职责标志。

4、应注意警戒范围要随探边检测数据的改变随时变化,警戒

5 区内应管制交通,严禁烟火,严禁无关人员入内。

5、泄漏区域的警戒需要公安、交警、相关方支持和配合,应提前建立联动和信息报告机制,需提前演练引导媒体和公众的方法。

(九)处置

1、处置是处理燃气泄漏的核心步骤,处置的目的是查找、修复漏点、防止事态扩大。

2、处置包括确定泄漏点、进行抢维修两个过程,处置方法应符合CJJ51《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的相关要求。

3、在预案中必须说明查找漏点的技术方法和确认依据,提前确定进行抢维修应具备的环境条件,指定抢维修的指挥人和操作人,配备抢维修所用设备和机具。

4、应特别注意处置过程中引发次生事故的可能性,处置过程必须严格遵守维抢修操作规程,作业现场应有专人监护,严禁单独操作,严禁明火查漏。

5、按照事件级别划分,部分处置属于启动专项预案,应注意专项预案与现场处置预案的相互衔接。

(十)恢复

1、恢复是应急处置过程的最终环节,恢复的目的是重新安全的运行。

2、恢复包括安全试验、原因分析、责任认定、恢复运行四个

6 步骤。

3、在预案中必须注明具体采用的安全试验方法和确认标准,提前确定恢复的计划步骤,指定恢复的指挥人、实施人和检验人,配备恢复所用的工具(包括试验器具和投运工具)。

4、完成修复后,应对事故点周边夹层、窨井、烟道、地下管线和建(构)筑物等场所进行全面检查,应安排对事故点进行24小时重点监护,临时性补救恢复要在有效期内及时整改。

5、应注意恢复后必须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事故总结,防止类似事故再发生。

6、燃气泄漏原因未查清或隐患未消除时不得撤离现场,应采取安全措施,直至原因找到,消除隐患为止。

第16篇:十字门二标项目部自查自纠报告

All empires fall, you just have to know where to push.

珠海十字门二标国庆节前自查自纠报告

根据公司的要求,我项目部安全管理小组立即对现场进行国庆节前的安全检查,主要检查的安全隐患项目有基坑开挖、高空作业、挡土墙施工、工人宿舍等,现将检查及整改情况上报如下:

1、基坑的临边防护基本符合安全要 All empires fall, you just have to know where to push.求,并设置了安全警示标志;

2、每日开工前工头会监督高空作业人员的安全带,安全帽等防护用品佩戴到位,安全员每日不定时巡场检查落实情况,对不佩戴安全帽和安全带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罚款处理;

3、电工对现场和宿舍的电箱、线路全面检查,已将部分老化外皮脱落的电线更换;

珠海十字门工程二标段项目部

2014年9月25日

第17篇: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

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五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先后作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不断推动公民道德建设深入发展。各地各部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深入实施《纲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基本道德规范,正越来越深入人心。热爱祖国、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科学文明、团结互助正成为我国亿万人民群众精神风貌的主流,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支撑。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爱国”是每个中国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它要求所有公民都必须把热爱祖国作为自己的一个神圣的道德义务。维护国家的统一,保卫国家的利益,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是每一个公民的光荣责任

“守法”规范其内涵就是学法、知法、用法,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我国社会是法治社会,每个公民必须具备很强的法治意识,有必备的法律知识,认真执行各项法令、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自觉遵守和服从法律,有明确的法制观念,这是现代社会文明教养的基本要求。

“明礼”作为公民道德规范,从狭义上讲,“明礼”就是讲究起码的礼节、礼仪和礼貌、无论是公共场,还是在职业场所和个人家庭生活中,行为举止都得体、适宜;从广义上讲,“明礼”就是讲文明,特别是注重公共场合中言谈举止的文明,如爱护公共财物、维护公共秩序、遵守交通规则、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大声喧哗等等。

“诚信”即古人所说的“礼于外,诚于内”。它的基本内容是诚实、诚恳、信用,也就是忠诚老实,诚恳待人,以信用取信于人,对他人给予信任。 团结友善作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其基本内容是指在追求共同理想目标上,人民通过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精神,形成全民族,全社会的凝聚力。友善是指友好,友谊,善良,与人为善等,体现人们相互之间的亲和力和亲善关系。

团结友善所包括的内容和范围相当宽泛。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整个世界,小到我们每个人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融于生活的各个方面。没有团结就没有和平与发展,没有友善就没有生活的烂漫。让团结和友善充盈人们的心田

勤俭的基本内容是勤劳、勤奋、勤快、俭朴、节俭;自强的基本内涵是自尊、自立、自励,生命上止,奋斗不息。一个具有正确人生观的人,必然是一个热爱劳动的人,勤奋学习的人,努力工作的人。俭朴的人在生活消费上量力而行、量入为出,不盲目攀比,不追赶时髦,不片面追求高消费,珍惜劳动果实,做到节俭而不吝惜,大方而不浪费。自强不息表现个体的顽强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种积极向上、坚忍不拔、勇于拼搏的精神。

敬业的核心要求是严肃认真。一心一意,精益求精,尽职尽责。“敬业”基本内容是忠于职守、精益求精、德艺双馨、遵守职业道德。它要求包括教育工作者在内的每个从业者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尽职尽责,造福社会。奉献就是积极自觉地为社会做贡献。

“奉献”,作为公民道德规范,其基本内容克已奉公、服务社会,助人为乐、造福于人类。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也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工作当中应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即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尽职尽责地做好“教书育人”,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到奉献社会,造福社会。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再做蜡烛了,要做电灯泡,有强大的发电厂供电,最不济也要做个油灯,能时时往里边加油,生命的火花才不至于熄灭。学习礼仪规范、提高自己的修养、培养自己的良好气质风度,比学业的进修也许更有意义。一个教师具有良好的修养和文明的礼仪对他的工作有多么重大的影响。

第18篇: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二十字”方针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二十字”方针

镇远县发展和改革局龙秀明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二十字”方针是对它的高度概括,其内容极为丰富,涵盖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生产生活、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本文从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的角度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和认识,以期提高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认识,最终达到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方针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二十字”方针,它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总体目标。内容极为丰富,涵盖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生产生活、社会管理等方面。

一、“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是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目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其生产设施、经营及管理的水平和现状,决定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的收入水平。“十一五”时期,不仅工业要转变增长方式,农业也要加大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在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过程中,既要协调粮食与

其他作物的比例,力保我国的粮食安全,又要协调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关系,实现相互促进和良性协调发展。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是要把生产各要素进行有机的优化组合,探索解决耕地、林地、水面等农业资源的有偿流转和转让的体制机制,生产器械的高效使用,种养殖、农业生产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布局与建设及农业农村经营、管理等责权利关系和投入机制等问题,降低综合生产成本和提高投产率,使农业生产向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的现代农业转化。二是把培育新型农民和搞好农民劳动力转移作为一项长期和根本措施来抓,通过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大力实施农村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分期分批有针对性地举办相关技术培训。只有减少农业从业人员,才能实现农业从业人员资源占有量的增加,也才能实现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从而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收入。 三是做好农业人口的稳步转移。自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农村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农民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选择。对于自然条件恶劣,交通、通讯不便或是要付出很大代价才能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的自然村组的农户,做好农村人口的稳步转移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随着农民在集镇或城市务工或从事

二、三产业的实践,他们又已基本或完全能够在这些地方生存和发展,为农民向集镇转移创造了条件,同时又可增加城镇人口,关键是要通过产业和引领企业建设增加非农就业机会的问题。在实施好农业人口的稳步转移的同时,又为农业各种资向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提供和创造有利条件,亦有利于生产发展。

二、“生活宽裕”是农村建设的目标

要实现“生活宽裕”的新农村建设目标,归根到底,是要解决农民

收支结构调整和农业农村建设投入问题。一是要认真分析农民的收支结构,找准为农民增收节支切入点。目前,农民的收入来源主要来源于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从事

二、三产业,种养殖业收入增加的幅度是很低的。同时,农民的支出除基本生活开支外,要投入住房、猪牛圈舍、农用机具器械、农田水利建设、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及就医、学习培训等。二是要解决好农业农村建设投入的问题。从大量的数字可以看出,对农业农村的投入不足和滞后,是农业农村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只有通过各种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才有资本投入农业农村;中央、地方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才能减少农民的投入,实现农民生活的宽裕。国家全面取消农业税,农村合作医疗、教育、农业农村等政策及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等也正是为了使他们实现“生活宽裕”。

农民生活宽裕了就可以激发农村广阔而巨大的消费潜力,让农民的需求真正成为一种有效需求,从而实现消费拉动国民经济的战战备略意图。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中央、地方各级政府分析和了解农业农村的收支结构和增加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才是关注民生真实现。也仅有如此,才能实现 “生活宽裕”的农村建设目标。

三、“乡风文明”是农民整体素质提高的体现

“乡风文明”实质上是农村党建、精神文明及文化建设等问题,内容包括对农村思想文化、风俗习俗、社会法制、治安等诸多方面的领导、引导和建设。

近年来,虽然一些地区的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但文化生活却发展很缓慢,同时一些不良文化有所抬头。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协调、不相适应,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急待提高,

主要问题是基层组织协调乏力、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文化学习宣传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工作方式方法上没有与时俱进。因此,如何使广大农民过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实现“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移风易俗是“乡风文明”的重要工作任务。一方面,要继承和发扬好农村良好健康的风俗习惯;另一方面,又要革除陈规陋习,不给不良习气生存、发展的土壤和空间。

四、“村容整洁”是改善农村生存状态的必然要求

“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中对农村住房、交通、通讯、文化、教育、卫生、环保等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实施过程的基本要求,为农村提供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条件。

长期以来,绝大部分的农村地区没有经过规划,住房、供水、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均是因时、因地和农民自家的情况自行决定,没有经过分析论证,更谈不上优化布局。人居环境很难让人满意。一方面造成土地的大量浪费;另一方面造成设备设施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在相关于硬件设施缺乏的同时,加上农户、家族等在历史上形成的不理解、不容让、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好等不和谐因素而形成的矛盾和隔阂,再加上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另一方面所造成的“小家庭”、“小生产”和“均等占有”等负面影响,在缺乏行政干预和协调的情况下,环境污染、乱搭乱建、乱用资源等问题日益突显。

实施新农村移民搬迁是实现“村容整洁”和农业人口的转移的最有效和最直接的办法。新农村移民搬迁,主要目的是要改变城乡的“二元结构”,在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农村深厚的风俗习俗及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实际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而应配套的相应基础设

施,实现“生产地”与“生活地”分离。它又包括就近搬迁和向城镇搬迁两种方式。

五、“管理民主”是民主与集中制度下的人民当家作主与现代科学管理的结合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目前农村地区普遍实行村民自治制度,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农民不仅注重其自身的经济利益,也更关心他们的民主权利,因为只有他们的民主权利得到保障,他们的经济利益才能得到保证。我们的党和中央要求政治文明及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也正是为了保障农民合法的经济利益和民主权利。农村在变,农民也在改变,他们采取保障利益和权利的方式或手段也在改变,最终是朝着科学管理的方向变。当前,加强农村级基层组织建设、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是“管理民主”的要求。

当然,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也要特别注意的是:一是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在征地、拆迁、就业转变等涉及农民切身利、经营、管理和决策等问题时,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这是依法行政,实现民主管理和决策、关注民生的基本要求。二是国家、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新农村建设时,一定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量力而行,避免搞成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要根据当地的文化传统等,有近期、中期和远期规划的区别,在规划过程中千万不能搞一刀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要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正确透析事物的双重性,扬长避短;用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辩证法,解决我们改革和发展中的问题;深刻领会“二十字”方针的侧重点,并将其相互涵盖和衔接进行融会和

有机统一,解放思想、努力探索、扎实工作,最终达到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

第19篇:燃气泄漏现场应急处置二十字工作法

燃气泄漏现场应急处置二十字工作法

编制人:武一帆

联系方式:18232227939

燃气泄漏现场应急处置二十字工作法

报告:

报告是现场应急处置的首要步骤,报告的目的是为了把发生紧急情况的信息第一时间传递出去(给同伴、上级、地方、相关方)。

报告方式可以使用呼喊、对讲机、打电话、传真、群发短信、电视告知等多种方式。

报告是一个信息逐级传递的过程,传递等级取决于发生突发应急事件的危险等级。在预案中必须确定报告的对象,采用的方式,传递的次序,需要告知的大概内容。 关阀:

关阀是燃气泄漏现场应急处置的关键操作,关阀的目的是切断燃气泄漏的来源。

关阀包括关闭来气的上游阀门和下游阀门。

在预案中必须确定在不同地点发生泄漏关闭不同阀门的名称或号码(可以采用附表和附图)。

在预案中应确定下达关闭不同管道阀门指令的权限,指定关阀的责任人,配备关阀工具,说明关阀失效的措施。 放散:

放散是燃气泄漏后应急处置的重要手段,放散的目的是人为控制泄漏燃气的浓度。

放散方式可以采用开放自然通风、风机强制通风、打开放散阀安全放散。 在预案中必须确定在不同地点、不同种类管线发生泄漏时采用放散的方式,指定放散的责任人,配备放散工具。

注意放散时周边燃气浓度较高,应避免放散过程产生火花,所用器具也必须防爆。 检测:

检测是发生泄漏后采集燃气浓度和环境影响的过程,检测的目的是通过采集数据推断漏点位置,判断事态,掌握气象。

检测包括气质检查、浓度测量、温度、风速、风向测定等。

在预案中必须确定对应不同情况的泄漏,所采取的检测种类,检测周期,指定检测的责任人,配备检测的使用工具和仪表。

检测结果是后续处置的依据,检测周期可以采用定时检测或连续监测。 探边:

探边是判断泄漏燃气影响范围的方法,探边的目的是通过燃气浓度检测查找安全边界,确定范围。

探边包括露天检测、挖掘检测、窖井沟渠检测、交叉管网检测、建筑物检测等。

在预案中必须确定对应不同情况的泄漏,采取的探边方法,指定确定范围的责任人,配备探边的使用工具和检测仪表。

探边结果是决定警戒、撤人的依据,应特别注意对管沟串气的探测。 断电:

断电是燃气泄漏后防止爆炸的应对措施,断电的目的是防止电产生火花引发泄漏燃气爆炸。

断电包括切断电源和禁止用电两种方式。

在预案中必须确定泄漏后切断电源的开关位置,指定断电的操作人和看护人。 特别注意切断电源位置必须处于泄漏范围以外,防范断电过程产生火花引爆。 预案应特别考虑断电对应急设备(如监控设备、消防泵等)的用电影响。 撤人:

撤人是燃气泄漏后防止人员伤害的预防措施,撤人的目的是防止泄漏次生引发人员伤害事故。

撤人包括撤出泄漏区域内的外部人员和处置失效后内部人员撤离两个层面。 在预案中必须确定泄漏后组织外部人员撤出的决策人和具体组织实施人,考虑撤出人员的安置。提前制定失控后内部人员逃生的方法和路线。 特别注意撤人过程严格防止产生火花引爆。

撤出泄漏区域内的外部人员需要公安、社区、相关方联动,应提前制定联动机制,需要信息报告。

警戒:

警戒是封闭燃气泄漏现场危险区域的重要措施,警戒的目的是防止外来人员进入危险区域引发事故。

警戒包括拦阻外部人员、实时监控警戒线处检测数据、监护危险区域应急人员、正确引导媒体和公众四方面工作。

在预案中必须确定警戒责任人,配备警戒所用设施和器具。 特别注意警戒范围要随探边检测数据的改变不断变化。

泄漏区域的警戒常常需要公安、交警、相关方支持和配合,应提前制定联动机制,需要信息报告。需提前演练引导媒体和公众的方法。 处置:

处置是处理燃气泄漏的核心步骤,处置的目的是查找、修复漏点。 处置包括确定泄漏点、进行抢维修两个过程。

在预案中必须说明查找漏点的技术方法和确认依据,提前确定进行抢维修应具备的环境条件,指定抢维修的指挥人和操作人,配备抢维修所用设备和机具。

特别注意处置过程引发次生事故的可能性最大,处置过程必须严格遵守维抢修操作规程实施。

按照事件级别划分,部分处置属于启动专项预案,应注意专项预案与现场处置预案的相互衔接。 恢复:

恢复是应急处置过程的最终环节,恢复的目的是重新安全的运行。 恢复包括安全试验、原因分析、责任认定、恢复运行四个步骤。

在预案中必须注明具体采用的安全试验方法和确认标准,提前确定恢复的计划步骤,指定恢复的指挥人、实施人和检验人,配备恢复所用工具(包括试验器具和投运工具)。

特别注意恢复后必须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事故总结,防止类似事故再发生。

完成恢复后要有一个重点盯防时间段,临时性补救恢复要及时整改。

第20篇:凤凰中学语文组二十字教学模式解读

凤凰中学语文组“二十字”教学模式解读

自学反馈:就是课前学生借助资料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注音、释义),了解文章写作背景,初步把握课文内容,对文后问题有大致了解。然后同桌交流,达成共识。

合作探讨:即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由教师或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设置问题,由学习小组进行讨论,然后由小组代表在班上进行问题陈述,不妥之处其他小组成员补充说明,教师静观其变,适时“出击”。

巩固检测:根据课标要求,依照课文重点内容,教师设置梯度问题,学生当堂训练,进行重点突破。教师总揽全局。 拓展延伸:即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或为下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新得困惑:一堂课结束,要求学生把本堂课收获了什么还存在哪些疑惑写下来,交由课代表上交教师,使教师做到心中有底,然后教师根据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集中点拨。

读后感二十字
《读后感二十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