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文选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28 08:33:06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毛泽东文选读后感

读《为人民服务》有感

《毛泽东著作选读》战士读本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出版发行 1983年1月 第一版 《为人民服务》(一九四四年九月八日)425-426页

“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印在了我的脑海中,虽然当时的我还并不清楚它的涵义。第一次见到这几个字,是在济南的一所医院,伫立着敬爱的毛泽东爷爷的塑像,人像的下面便是那几个有力的大字。小学时语文课上学了《为人民服务》这一课,知道了一个为服务人民而献身的张思德同志,并且用幼稚的笔迹把“为人民服务”写在课本首页——这一做法成为了班里的流行。即使仍然对它的涵义懵懂,却知道“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有着很重的分量。有着一种闪着金色光芒的高尚品质蕴含在这简短的“为人民服务”之中。

中学时期继续学习了思想政治课,我们更深一步地学习了国家,政府,中国共产党这几个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紧密联系的抽象词语。又一次次遇到了“为人民服务”,中国人民政府的工作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通过多年的学习,我才真正知道了“为人民服务”的出处,和为什么它有着那么重的分量:它代表着全中国的宝贵品质。

大学时期,接连学习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毛泽东思想概论》,伴随着知识储备的增加,我对我的国家的理解和热爱也逐步提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仍然是我们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本,这是我们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所决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共产党员的天职,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靠每一名共产党员的实际工作去影响群众,带动群众的,从而形成千百人的实践活动。首先,要坚持不懈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以基本理论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要自觉地加强思想改造,清除头脑中非无产阶级思想,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真正理解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扎扎实实地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第二,要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模范地履行一个共产党员的职责。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领导干部讲政治,最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体现在自己的日常工作和学习上”。无论自己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树立高度的责任和敬业精神,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一切都要以党和人民利益为出发点,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计较个人得失;要克服华而不实,飘浮虚荣的工作作风,要做老实人,办老实事,对工作勤勤恳恳,求真务实。

第三,要善于学习,掌握工作的本领。我们从事的工作,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许多新问题,新矛盾,新内容,没有雄厚的文化知识,管理知识,现代科技知识,尽管有再好的愿望,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在任何时候都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丰富自己的工作技能和实践本领,善于在工作中开拓创新,提出新的思路和见解,这样才能把良好的愿望和实际工作效果结合起来,实现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通过学习,使我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的认识更加深刻,深刻体会到为全心全意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始终贯穿于党的不同时期领导人的思想言论中,是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需要我们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认真实践。

因惦记人民群众的疾苦,代表着人民群众的利益而流芳百世,万古长青。

党的历史,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应当恪守的宗旨。自觉把自己当成人民群众的勤务员,当成人民群众的公仆,自觉抵制社会上各种不良思想的侵蚀和影响,牢固树立群众路线,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从群众的利益出发,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 严格自律,廉洁从政,时刻牢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决不能用来谋取私利。严格用党纪国法约束自己,坚决抵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防微杜渐,树立共 1

产党员人高尚的人生观、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永远做一个清正廉洁的人民公仆。 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着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和崇高的理想,才能时刻发挥身教胜于宣教的作用。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及时修正自己的错误,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改造主观世界,使自己在工作中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少享受,多为民谋利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落到实处,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昭示了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及其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为谁革命、为谁服务的重大问题。读来格外激动、倍感亲切,让我从思想上、心灵上重新接受洗。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当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向全国党员提出这样的要求

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串于党的一切活动中,任何时候都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日起,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邓小平同志的《发扬五种革命精神》;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胡锦涛同志的 “七一”重要讲话无不灌注着一种思想:始终把群众利益摆在第一位。党的先进性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

雷锋曾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和周恩来曾说过:“我们应该把整个身心放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以人民的疾苦为忧,以世界的前途为念。我们这一辈子和这一个时代的人多付出一点代价,是为后代更好地享受社会主义幸福。”

、一个人,只要他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应该好好活着,尽量活的精彩,活的充实。为了“学到本事”,时间永远是最宝贵的,不要再虚度光阴了,浪费时间就相当于浪费生命!请努力为人生拼搏奋斗吧,好好的为人民服务吧!

、我们的祖先前辈为我们贡献了这么多,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汗水以及生命,我们要感谢他们,我们不能让他们白白付出,去努力的做得更多,为我们的美好世界,共产主义社会而努力,请努力为人生拼搏奋斗吧,好好的为人民服务吧!

《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在延安追悼张思德同志时的讲演。从此,这篇伟大著作,响彻大江南北,教育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毛泽东同志这段话的意义,道出了人的生死价值观。说明了做人就必须做一些有益于人民利益的事,要有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奋斗精神。

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博大精深,又通俗易懂,既是警言,又是宗旨。“如果我们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这句话应该作为我们的警言。

青春很短暂,我们不应该给自己留下太多遗憾。虽然我们做不到伟人那样一切为人民服务,可是我们有着自己的责任,我们可以尽自己小小的一份力,做好自己,尽力维护社会的和谐。

推荐第2篇:《江泽民文选》读后感

***同志在担任军委主席的15年中,明确提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这一重要论断,形成了关于我军军魂的思想。这一思想凸显于《***文选》之中,是贯穿***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灵魂和主线。深入学习和贯彻***关于我军军魂的思想,对于确保我军的性质和本色,确保全军官兵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指挥,在新世纪的征程上经受住各种斗争任务和各种复杂环境的考验,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党指挥枪”原则的丰富和发展

军队的领导权问题,是无产阶级建军理论和实践的核心问题,是我们党始终高度关注和着力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

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就确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建军根本原则和一整套制度,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科学地回答了我们党为完成夺取全国政权任务如何组织和领导军队的问题。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强调始终不渝地坚持人民军队性质,要求军队永远成为党的基本路线的忠实执行者和坚定捍卫者,科学回答了我们党为实现国家现代化任务如何坚持和加强对军队领导的问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同志把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提到我军军魂的高度加以强调,对党管武装、党管军队的根本原则制度和优良传统作了系统阐发,对加强和改进军队思想政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必须以党的旗帜为旗帜,牢固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确保党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牢牢掌握部队,确保官兵始终听党的话、跟党走;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领导人民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制度;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军队各项建设的首位;围绕军队的中心任务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证枪杆子永远掌握在忠于党的可靠的人手里;严守政治纪律是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保证,等等。这些新的思想理论观点,深刻阐明了党对军队领导主体的唯一性、领导内容的全面性和领导权威的绝对性,深刻揭示了从思想上政治上建军治军,使人民军队永葆先进性和强大战斗力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回答和解决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一系列根本问题。

我军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始终听党指挥,紧紧和人民站在一起,是我军生命之所系、力量之所依、性质之核心、传统之根本。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实施和平演变,把我军作为政治思想和文化渗透的重点。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给我军建设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同时社会生活多样化和价值观念多元化趋势不断加深,也增加了腐朽思想文化影响侵蚀官兵思想观念、冲击军队优良传统的危险性。正是着眼于应对新形势下保持我军根本性质和政治本色面临的严峻挑战,***同志提出了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军魂思想。这一思想从时代高度昭示我们,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命根子”,从本质上决定着我们这支军队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的根本问题,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惟此为先、惟此为重。只要铸牢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个永远不变的军魂,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政治风浪,我军都能坚如磐石,始终坚定一心向党、听党指挥的政治立场,成为党巩固执政地位、保证社会主义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中坚力量。

党和人民对我军的最高政治要求

***同志关于我军军魂的思想,紧紧抓住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军队建设和发展的首要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建党治军理论与当代中国军队建设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结晶,是对几十年来人民军队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新形势下人民军队全面建设、治军特点与规律的深刻揭示。它寄托着党和人民对我军的殷切期望,体现了党和人民对我军的最高政治要求。

铸牢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军魂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军队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军权”与“执政权”是不可分割的。任何一个巩固的政权,都必须有军权做保障。我军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在巩固党领导的国家政权,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当前面临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政治图谋,西方各种腐朽思想不断渗透,国内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影响的复杂形势,要保持国家的安全稳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使我军不被强敌摧垮,不被“糖衣炮弹”击中,能够经受各种风险考验,为完成党在新世纪的艰巨历史任务,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重要保障。

铸牢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军魂是人民军队建设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新世纪,我们要适应世界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改变我军建设与现代战争需要不相适应的状况,缩小同发达国家军事发展的差距,就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只有这样,才能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着眼于打得赢、不变质,注重科技强军,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提高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不断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军的特点和规律,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各项改革,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实现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

铸牢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军魂,就要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军队各项建设的首位,从严治军,坚决抵制“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的错误观点,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要使人民军队永远成为党的基本路线的忠实执行者和坚定捍卫者,维护党中央的领导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使枪杆子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手里;大力加强军队各级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严格贯彻执行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一系列根本制度,如军队的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集中于党中央、中央军委,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把党支部建在连上等,为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

紧紧抓住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个首要问题不放

胡锦涛主席主持军委工作以来,牢记***同志关于“军队始终坚定地听党的话、跟党走、服从党指挥”的殷切期望,高度关注并紧紧抓住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个首要问题不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历史使命的时代高度,突出军队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个重点,深化了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的本质内涵,进一步使“党指挥枪”的理念深深扎根于广大官兵的头脑之中,并转化为高举旗帜、听从指挥的自觉行动。

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和治军强军之道,为在新世纪新阶段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指明了发展方向。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军事实践,是我们党坚持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优良传统和根本经验。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每一次重大理论创新,都为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对国防和军队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重要指导方针,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遵循“党指挥枪”原则的必然选择,是我军在新的起点上又快又好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我军建设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作为我军职能任务的新拓展,为在新世纪新阶段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开阔了政治视野,提出了新的要求。胡主席在阐述新世纪新阶段我军肩负的历史使命时,明确提出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这就从更为广阔的战略视野,把军事力量的建设与运用融入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促进国家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更加凸显了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政治属性,体现了军事服从政治的新的要求,使军魂要求与军队使命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军队党的先进性建设作为军队全面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关键之举,为在新世纪新阶段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提供了组织保证,增添了强大动力。大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我们党治国理政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为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更好地肩负起历史使命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加强军队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军队各级党组织的素质能力,是我军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和肩负使命的要求,加强全面建设,提高部队战斗力,抓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举措。通过加强先进性建设,军队各级党组织更加坚强有力,就能确保军旗永远跟着党旗走,不断开创国防和军队建设新局面。

推荐第3篇:《毛泽东文选》读后感

《毛泽东文选》读后感 毛泽东文选》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 物。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 方法, 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 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 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是中国共产 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中国以外通常被叫成“毛主义”。中国共产党则一直使用“毛 泽 东思想”,或使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提法。 毛泽东强调尊重事实,尊重规律,就是把“实事”作为认识的出发点和根据,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的根本立场;“是”就是指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 性,而承认事物是按照自己所固有的规律永无止境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这就 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求”就是去研究、去探索,通过科学研究 和各种实践活动,获得真理性

的认识,然后又反过来指导实践,从而达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认 识论的根本方法。总之,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详细地占 有的材料进行分析、比较,然后加以综合性的处理,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可 见,实事求是原则简洁明晰地表达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也就是说,毛 泽东哲学思想既是实事求是原则的根据,又是这一原则的具体体现。因此,实事 求是原则涵盖着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 实事求是原则的最根本要求就是要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我国的社会主 义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努力探讨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以 便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实践证明, 什么时候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革命就能胜利,就能发展;反之,革命就要遭到挫折,就要失败。这是我们党几 十年的革命经验总结出的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认真 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和成果, 并概括

为实事求是这个基本原则进而把它作为毛泽东 哲学思想的基本点和精髓。 在民主革命时期, 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实现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一 次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 中国成立以后, 毛泽东又探索马列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实践的第二次

结合。苏共二十大后,毛泽东提出“以苏为鉴”,指出现在中国处在社会主义革命 和 建设时期,要求“进行第二次结合”,强调“在结合上下功夫”,“努力找出在中 国这块大地上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为此进行了艰辛 探索,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义的基础。毛泽东为了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建设 社会主义的道路,他作了不懈的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 结合;从中国实际出发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践试验。

推荐第4篇:毛泽东文选读后感

毛泽东思想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批判汲取

——读《毛泽东选集》有感

善于在重要历史关头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是我们党推进事业发展的重要经验。我们党将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高度和宽广视野,精辟分析当前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系统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伟大实践,科学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 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讲话立意高远、总揽全局,主题鲜明、内涵丰富,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是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指导性,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奠定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理论基础,对于团结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满怀信心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此时,回顾并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我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批判和汲取就有着重要的意义。

毛泽东十分重视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他指出:“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毛泽东批判地汲取和融合了民本思想的精粹,实现了对民本思想的历史性超越,使之成为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毛

泽东从小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一生酷爱读书。他熟读四书五经,博览史籍杂书,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像他那样熟悉的,不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中,就是在近代的革命家中,都是不多见的。

一、民为邦本的理念

传统民本思想是影响中国统治方略长达几千年的政治思想,是占主流地位的政治文化,影响极其广泛。早在商周时代,中国便出现了民本思想的萌芽。据《尚书》记载,商代盘庚统治时就有“重我民”的想法。从先秦到明清典籍中表达民本思想的资料很多,深刻剖析了君民关系、民众的作用。民本思想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立君为民、民为国本、政在养民。在各种思想流派中,儒家的民本论最为系统。儒学创始人孔子,主张统治者对人民施以仁政,反对统治者对人民过分压迫与剥削。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虽有重民、贵民的可贵精神,但终究没有从传统的君臣关系论和纲常论中走出来。重民、保民的思想是在承认主权在君的前提下为民作主,类似于中国古代的“清官”意识,如何让民众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得到民主权力,参与国家政治事务未曾论及,与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当家作主相距甚远。

毛泽东肯定了传统民本思想中“重民”、“贵民”的积极因素,并进行了历史性超越,提出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重要思想。毛泽东首先肯定了“人民”是一个历史范畴,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所指的内涵是不一样的。但不论怎样变化,工农大众是权力主体这一根本原则未曾改变,这一界定赋予了毛泽东民本思想鲜明的阶级性。在现实生活中,毛泽东极其看重民众的力量,认识到人民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是历史的主宰。1919年,他在《湘江评论》发表长文“民众的大联合”,指出:“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1938年,他在《论持久战》中明确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军队须和民众打成一片,使军队在民众眼睛中看成是自己的军队,这个军队便无敌于天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强调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要依靠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者地位,这是毛泽东人民主体论思想的基本内涵,也是他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和创新。

二、民心向背是国家兴衰的根本

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民本思想认为民心向背是国家兴衰的根本,顺乎民心民意,政权才能巩固。历代统治者和思想家的为民思想,大致包括:推行让民休养生息的政策、发展生产轻徭薄赋、赈灾放粮、救贫扶困等几个方面。毛泽东非常重视人心向背,认为“军事力量的优势”“只是临时起作用的因素”,“人心的向背,则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要得到人民的拥护,就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反复强调:“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看到了人民在国家兴亡中的重要作用,他特别强调人民的主人翁地位。中国共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真正意义上的“主权在民”,人民群众必须享有各项民主权利,而不像传统民本思想以维护君主统治为目的。毛泽东

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里进一步指出:“中国人民在几十年中积累起来的一切经验,都叫我们实行人民民主专政,或曰人民民主独裁,总之是一样,就是剥夺反动派的发言权,只让人民有发言权”。人民依靠法律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中共和政府的大政方针、政策都要贯彻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实践中向广大党内外群众征求意见和建议。毛泽东确立的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各项政治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并通过各项政治制度根本保障人民的权利,开辟了真正意义上的人民民主时代。毛泽东继承和发展民本思想中的顺民、利民合理内核,提出人民利益标准。

《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曾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体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把人民的利益看作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利民”放在最高的位置加以强调,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表明毛泽东对中国古代利民思想中精华部分的继承和超越。毛泽东将执政党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建立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实现的基础上,正是看到了民心向背是国家兴衰的根本。

推荐第5篇:毛泽东文选读后感

毛泽东文选读后感

读完《毛选》,《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反对自由主义》、《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必须强调团结和进步》……一篇篇文章令我印象深刻,一个总的感受:毛主席在抗日战争时期反反复复强调的就是要团结、要进步,要进步、要团结。记得在第一卷中,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他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天然的和最可靠的同盟军,工农联盟是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农民以外的小资产阶级也是无产阶级的可靠的同盟者。第二卷中,相当一部分篇章又在这个特定时期提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当然,毛泽东也不否认无产阶级应坚持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对共产党来说,这是实现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的前提和条件。为了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保持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毛泽东强调,一定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开展两条战线上的斗争。随后毛泽东又尖锐地提出:在经历了17年锻炼后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重视内部的团结,内部团结是团结全国人民、团结各阶层去

争取抗战胜利的最基本的前提。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自己人,团结别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团结起来,排除万难。……”这是伟人要告诉大家的。今天,我们学习毛泽东思想,研究毛泽东思想,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去认识,解决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实际难题,对巩固这块社会主义阵地,不是

没有好处的!

联系实际我不由想起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到“载人航天精神”时指出的一段话:“必须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形成万众一心共创

伟业的生动局面。”

确实,万众一心创伟业,这是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的重要原因。据报道:为了这次飞行,航天人奋斗了足足11年,全国有110多个研究院所、3000多个协作单位和几十万个工作人员承担了研制建设任务。来自各方的高水平的科学家形成了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一个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听说,在11年的艰苦奋斗中共有8位科学家献出了生命,他们没有看到杨利伟凯旋归来,但他们的精神永存,他们的功不可末。这项工程之所以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取得历史性突破,靠的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靠的是社会主义大协作,靠的是

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

万众一心创伟业,这是一种民族精神,是一种自立于世界之林的气概,是一心一意干成现代

化的志气,是中国“睡狮”醒来后的怒吼。

“团结就是力量”=“载人航天精神”,今天、明天、后天,中国人想干的事就一定能干成!

0908190243

孙荣光

推荐第6篇:毛泽东文选读后感

做个好党员——读《整顿党的作风》有感

王勤勤 工商管理133 13115225 看到《毛泽东选集》的目录,整顿党的作风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兴趣,以前很少读这样的文章,总以为这样的文章苦涩难懂,我细细读来受益匪浅。

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的演说,所以,语言较易理解,语气较为激昂。毛泽东的《整顿党的作风》在党的整风运动的文章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文中对党风、文风、学风三个方面仍然存在的问题作了相当具体的分析。“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这就是我们的任务。”毛泽东同志坚决动员全党在理论联系实际,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三个方面作了动员。

无论如何,毛泽东同志在这一方面是相当先进的,毛泽东同志在此提出要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我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并以此上升为完全称得上是中国的理论的理论时作了如下的发言。“我们如果仅仅读了他们的著作,但是没有进一步地根据他们的理论来研究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没有企图在理论上来思考中国的革命实践,我们就不能妄称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如果我们身为中国共产党员,却对于中国问题熟视无睹,只能记诵马克思主义书本上的个别的结论和个别的原理,那末,我们在理论战线上的成绩就未免太坏了。”而当世正是党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期,考虑到党史上已经发生过几次“左倾”和“右倾”的错误,并且给革命的革命事业造成了巨大伤害。而究其原因,为非是因为当时的领导人不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没有结合实际,不能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有机地结合到中国大陆的现实状况。相反地,是从主观出发,刻板地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是不容原谅的教条主义。

结合当下***的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工作,我知道中国共产党只有内部整顿好了,我们的社会才会长久的健康发展,我们的中国梦才会实现。

作为一个先进的知识分子,我们学生,尤其大学生也理应积极参与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时刻反省自己从而更加端正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态度。即使不是党员,也可以借此机会深入了解党内思想,接触先进文化,为日后加入党、为人民服务做充足的思想准备。

推荐第7篇:大学生《江泽民文选》读后感

创新是时代的呼唤,好范文版权所有,文秘工作者共同的天地!是21世纪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的最重要最本质的特征之一。

21世纪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综合素质及其创造力的竞争。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指出“我国要跟上世界科技进步的步伐,必须千方百计地加快知识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

,必须有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必须大量培养年轻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都要靠不断创新,而创新就要靠人才,特别要靠年轻的英才不断涌现出来。”

在《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一文中,江泽民一再指出促进干部部队和各种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年轻化是十分重要的,这里所谓的年轻并不是单纯的年纪轻而已,年轻与否指的是是否能跟上这个时代的步伐,能否在这样一个知识泛滥,物质丰富的时代找到自己的位置、把握自己的位置并能适时地作出适当反应的人。可以说,年轻与否关键就在于与时俱进。

青年人思维敏捷,精力旺盛,对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和掌握快捷,再加上优裕的生活条件,没有太多的生活包袱,具备创新的最好条件,是一支生力军。假使处于这一位置却无法最大地发挥自己的能力,那么不论对于国家社会还是自己都是相当可悲的。我们正处于这一阶段的起始,更应该以严谨,勤奋,求实,创新来要求自己。在修学期间,我们应从书本到前沿不断努力拓展视野;善于提问、敢于提出自己观点挑战权威;努力培养自己的创造性人格。除此之外,良好的自律性及刻苦的意志、坚定的信念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而军训正是磨练我们这些意志品质的良好时期,所以,我们应以严格的军人的作风态度来要求自己,一丝不苟,不畏艰苦。

中国,拥有悠久文明的泱泱大国,好范文版权所有,文秘工作者共同的天地!昔日曾以汉唐雄风光耀一时,但明清的迂腐统治及战后50到70年代不合理的经济政策使我们一度丧失了与世界先进国家拉平的机遇。在中国加入wto的今天,中国人又一次面临难得的机遇与挑战,能否赶上和超越当今发达国家就取决于现在的我们和一代代的新人的不懈努力。因此,我们在大学期间应尽己所能地培养自己的创造性人格,以坚实的步伐迈向将来的每一天.

《大学生《江泽民文选》读后感》

推荐第8篇:江泽民文选读后感(大学生)

在8月15日中央举行的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胡锦涛同志号召我们: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学习《江泽民文选》,要联系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着力推进各地区各部门的工作。我们人事工作者学习领会《江泽民文选》,就是要按照胡锦涛同志的要求,坚持以“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思路,有效更新人才工作措施,着力推进人事人才工作新发展。

一、学习《江泽民文选》关于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论述,在人才配置中,既注重人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更重视人才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功能,变人才配置在经济建设中的“被动适应”为“主动牵引”

江泽民同志谆谆告诫:“做好人才工作,首先要确定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①,“当今和未来的世界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②。他掷地有声地强调,“人才资源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③这些论述为我们开展人才配置工作指明了方向。

为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合理地配置人才资源,是我们人事工作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具体行动。在实际工作中,要使人才资源真正发挥“第一资源”的作用,人才资源配置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经济发展的被动适应上,还应该体现在对经济发展的主动牵引中。我们时常说起某企业因为引进了特殊人才而起死回生;某地区因为起用了某个或某些人才而催生了新生产业或支柱产业,甚至因此而带动和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等等。这些都是人才配置主动牵引经济发展的具体例证。由此,我们人事工作者要以江泽民同志的有关论述为指南,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进一步做好人才配置工作:

首先要切实注重人才配置的预测性和前瞻性,像江泽民同志所要求的那样,“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知人善任,广纳群贤”④,积极引进和大胆使用高层次、高新技术人才。

其次要按照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充分利用当地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进一步办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学科技园区,使其真正成为培养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⑤,也成为人才主动牵引经济发展的载体。

再次是要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努力创造优秀科技人才特别是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条件,委派他们在关键岗位承担重任”⑥,促进人才与创业载体的有机结合,使“主动牵引”得以真正实现。

二、学习《江泽民文选》关于人才应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论述,在人才培育中,既注意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更重视先进思想道德的灌输,变人才成长中的“单纯能力提高”为“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历来是我们党对合格人才的要求,也是我国人才培养的理想目标。江泽民同志一直十分重视人才的德才兼备、全面发展问题,早在1995年5月,他就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培养造就科技人才要注重德才兼备。”⑦2000年6月,他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又指出:选拔任用党政人才,“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信念,具有真才实学和开拓精神,这些都是基本要求。”⑧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他再一次要求:“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⑨

我们政府人事部门肩负着管理、组织和实施人才继续教育工作的重任,近年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针对不同对象,确定不同重点,采取多种形式,先后组织开展了wto、计算机、外语、管理、法律等知识的教育培训,促使成千上万人才的科学文化知识得以及时更新、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得以不断提高。但在人才培训中,仅仅给予科学文化知识的继续教育是不够的,还应该按照江泽民同志关于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论述,重视对他们进行先进思想道德意识的灌输,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建党80周年讲话中所强调,要“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增强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⑩

同时,“要用崇高的理想、高尚的精神引导和激励各种人才为国家为人民建功立业。”⑾为此,我们在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同时,更要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使人才既具有过硬的科学文化本领,更具有优秀的思想政治素质,更好地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来为祖国作贡献,为人民谋福祉。

三、学习《江泽民文选》关于关心和爱护人才的论述,在人才使用中,既注意他们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更重视对他们合法权益的全面保护,变人才使用中的单纯“以才生财”为社会效益与人才权益“双赢共进”

江泽民同志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核心。”⑿他要求“大家都要关

推荐第9篇:《毛泽东文选》读后感3000字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

在学习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后,伴随着知识储备的增加,我对我的国家的理解和热爱也逐步提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仍然是我们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本,这是我们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所决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共产党员的天职,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靠每一名共产党员的实际工作去影响群众,带动群众的,从而形成千百人的实践活动。首先,要坚持不懈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以基本理论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要自觉地加强思想改造,清除头脑中非无产阶级思想,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真正理解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扎扎实实地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毛泽东曾自称“山大王”,他虽不是农民出身,但却对于农民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他很早就意识到了农民阶层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并一直致力于发动农民群众的工作。然而当时以陈独秀为首的右倾主义者不愿接受他的意见而坚持错误的见解。为此,他回到家乡湖南,对当地的农民运动情况做了三十多天的实地考察,并写了考察报告,借此纠正党内部分人士对农民运动的错误看法。

一个梦想大的人,即使实际做起来没有达到最终目标,可他实际达到的目标可能比梦想小的人最终目标还大。毛泽东就是这样的的一个人。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说明可专心致志的做一件事,通过一

如既往的努力,就会达到预期的目标。可以说,共产党能够取得的所

有光辉成就,都离不开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正应了那句“得民心者

得天下”。这一点不仅在当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在今天仍然具有

很好的教育意义,它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用辛勤汗水养活

我们的农民,没有他们,就没有你我今天的幸福生活。

在当时的形势下,毛泽东同志将革命重心从阶级矛盾转移到民族

矛盾,准确地把握住了革命的唯一出路,那就是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争取抗战的胜利。

当然,“团结”不是盲目的,毛泽东在强调统一战线重要性的同

时,没有忘记点出无产阶级应坚持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对

共产党来说,这是实现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的前提和条

件。为了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保持无产阶级和共产

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毛泽东强调,一定要反对两

种错误倾向,开展两条战线上的斗争。随后毛泽东又尖锐地提出,在

经历了17年锻炼后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重视内部的团结,内部团结是

团结全国人民、团结各阶层去争取抗战胜利的最基本的前提。

历史证明,“团结就是力量”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在实际生活和

工作中,我们要善于发挥“团结”的力量,齐心协力去实现共同的目

标。胡锦涛主席在庆祝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曾指出:“必

须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

局面。”“载人航天精神”正是对毛泽东伟大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在其他领域,我们也应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万众

一心共创伟业”。“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共产党人无论何时何地个人利益都应服从于人民的利益,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人民极端热忱的态度,精益求精地去工作,为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甚至可以不惜牺牲自己个人的一切。为人民的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替剥削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比鸿毛还轻,这就是共产党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是检验党和党员的思想和工作对与错、成与败、得与失的最高标准。

以后我一定要研读这部精品,在与伟人交流思想的过程中,加深对红色历史的理解,提升自己的修养,增强自己的责任感,争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自己的一份力。

从未想过,毛泽东竟然如此平易近人,除了有一些旧事远去的生疏感外,并不觉得烦难。这样有趣的书,我怎会到今天才来拜读。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毛泽东在文章的第一段话就提出了这个问题。中国的政治是长期革命的产物。那政治是什么?首要就是区分敌我。毛泽东首先谈的政治就是先去区分敌我。“中国过去的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根本原因就是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他首先指出区分敌我的重要性,然后提出要区分敌我的前提是对中国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革命的态度的分析。这对一个阶级说的马

克思主义者是重要的,可以看出这个时候毛泽东已经开始用马列世界观来看待问题了。

毛泽东在文末指出了对待各阶级的态度,以达到前文中的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的目的。

我们可以看出这篇文章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权和性质,特别领导权问题,与革命的同盟军问题,这是毛泽东首次提出指出中国无产阶级的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是农民,这为他在日后进行的农民运动做了思想准备。

我们的很多人并不是因为懒惰而失败,而是因为没有梦想或选错了方向,一个人无论现在多大年龄,他真正的人生之旅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以前的日子不过是绕圈子而已,有了方向 ,我们就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它是我们成功的向导。

对于中国革命这是极其重要的,中国政治是长期革命的产物,革命的政治和政治的革命中国革命和革命中国是中国在当代的声音,邓小平说改革开放是二次革命。革命的时代仍在继续,并未结束。 孙中山的声音还在荡漾:革命仍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推荐第10篇:《冰心散文选》读后感

党的成立,为祖国带来了希望,让我们能不再忍受战争带来的煎熬,也不用饱尝着战争给我们带来的家庭离散,我们可以喝一杯茶,沐浴在党的阳光下,读着心冰心的小诗。

冰心,一位年逾古稀的世纪老人,她为我们留下的不仅仅只是一首首诗歌而已,更是一种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升华的文字,读她的诗,你不会再为心灵的枯竭烦恼,因为你早已没有时间再去想这些东西,你已经全身心的融入到她的诗歌意境中。

冰心老人的自由体小诗,以自然和谐的音调抒写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人生哲理的思索,歌颂母爱、人类之爱和大自然之美。冰心诗歌篇幅短小,文笔清丽,意蕴隽永,显示了女作家特有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她的散文以细腻温柔而又微带着忧愁的感情,和轻倩灵活而又含蓄不露的笔调著称,语言清新隽丽,耐人寻味。既具有白话口语的朴素晓畅,又兼备文言所特有的简洁凝炼。有较高的艺术表现力。冰心散文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当时被称为很有魔力的“冰心体”。郁达夫评论她的散文说:“意在言外,文必己出,哀而不伤,动中法度,是女士的生平,亦即是女士的文章之极致。”冰心的小说反映了她对社会的关注和对生活的热爱。

最爱她的《解放以后责任就来了》。这篇诗歌最初发表在1920年9月的《燕大季刊》,那时她还未用冰心这个笔名,署名任是谢婉莹。这首诗歌反映了她代表全国人名对于解放的呼吁,对于解放的渴求。可能真是这种渴求,这种呼吁,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1日诞生。我们要时刻铭记这个伟大的日子,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我们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我们只管挣扎,只管呼号,要图谋解放,要脱去种种的束缚”这种想要解放的感情,冰心表现的淋漓尽致。不希望别人践踏中国的领土,不希望被残酷的日本人束缚,我们要求独立,要求自由,要求解放,所以我们不放弃,我们挣扎,我们呼号。但冰心更加认识到解放之后带来的责任,“是的,我们是要求解放;但是同时我们要牢牢的记着易卜生的话:‘如今完全脱余之系属而自由;汝之生活,返于正道,今其时矣,汝可自由选择,然亦当自负责任。’”在这里冰心老人引用易卜生的言语来警告人们,解放来到时,我们不应该放弃自身的责任。中国共产党带领着我们取得了胜利,但是他们并没有就解散,就结束自身的使命,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名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他们秉持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为我们服务着,沐浴在党的阳关下我们幸福着。“我们一面要求解放,一面要自己负责任;否则只有破坏,没有建设,解放运动的进行,要受累不浅了。”冰心的认识深刻了,她认识到在要求解放的同时,不仅要对自己负责任,而且还不能破坏,需要开始建设,不这样,那么所有的一切行动,一切努力都将是白费的。深刻揭示了当时的近况,需要进行的事项。现在,中国共产党在成立新中国之后,并没有止步不前,相反,虽然有两次重大的失误,但是不能否认中国已经取得的重大进步,已经在世界不能忽视的地位,这都是党的建设,更是全体人民的努力。

沐浴在党的阳光下,我们无比幸福着,喝着一杯茶,品味着冰心的诗。

第11篇:学习《江泽民文选》读后感

《江泽民文选》内涵十分丰富,全面、忠实、生动地反映了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十三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及其积累的经验和理论成果,是我们党和国家极其宝贵的政治财富。

一、深刻把握《江泽民文选》所包含的重大科学内涵,要以理论与实践、历史和现实紧密结合的视角,全面审视中国共产

党人怎样领导中国人民一步一步地走过这极不平凡的辉煌十三年,进而科学认识这十三年伟大实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地位从1989年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十三年。十三年来,我们党面临着外有压力、内有困难、考验不断的复杂局面。十三年来,我们党经受了一系列重大考验,领导人民成功地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和挑战,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性成就,确实来之不易。我们学习《江泽民文选》,一定要从历史和现实、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角度,深刻理解和把握每篇文献的实践背景及其蕴藏的重大历史意义。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社会深刻变革时期,稍微不慎就会出现巨大的社会震荡甚至灾难,而中国共产党人从来都善于在复杂条件下开创新局面。但是,从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江泽民文选》第一卷第212页),其变革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前所未有,的确是一场革命。更要看到的是,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科学地结合起来既前无古人,毫无历史经验可资借鉴,又遭到了国际社会出于这样那样目的的质疑、阻挠甚至破坏。《江泽民文选》忠实地记录了不怕鬼、不信邪的中国共产党人怎样在风雨中前进的。特别可贵的是,十三年来经历着社会大变革洗礼的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都有大幅度提高,而社会总体上始终保持着稳定且呈现出蓬勃的生机,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地位得到稳步提高,影响日益扩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再回过头来看我们整体上迈向小康水平的关键十三年间所走过的步伐,其意义非同寻常,有着太多需要我们仔细珍惜和回味的东西。

二、深刻把握《江泽民文选》所包含的重大科学内涵,要以理论与实践、历史和现实紧密结合的视角,深刻认识十三年来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进而更好地在未来的实践中运用好这些历史经验,使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得以更快更好地进行

在中国这样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面对的课题都是全新的。在挫折中成长壮大的中国共产党从来都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在不断地总结经验中开辟前进的道路。毛泽东同志在总结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领导我们党探索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邓小平领导我们党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领导我们党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遵照邓小平同志关于搞改革开放,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要认真总结经验,对的要继续坚持,失误的要纠正,不对的赶快改,不足的要加点劲等谆谆教诲,面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国内出现的新形势及其提出的新课题和新挑战,江泽民同志领导我们党奋力开拓、锐意进取,在破解一个又一个困难和挑战的过程中,留下了一系列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对此,《江泽民文选》有着很多鲜活、充分的记录。从某种意义上讲,《江泽民文选》的每篇文献都是总结经验的结晶,有些篇目就是以总结经验为题目的。其中,既有从整体上进行系统总结的,像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报告、通报中央政治局常委“三讲”情况的讲话、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及在庆祝建国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庆祝建党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等重要篇章,也有分别关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国际形势和对外交往、祖国统

一、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专题性的总结。纵观三卷《江泽民文选》,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和社会进步基本轨迹的总结,有关于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后中国找准自己战略方位的历史经验的论述,有关于认真总结和吸取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一系列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有关于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以及党的自身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有关于世界范围内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市场经济发展历程经验教训的总结等。当然,这些经验的总结,主题是围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全面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所有这些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进一步升华为科学理论,构成了我们党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核心问题的进一步科学回答,构成了我们党对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关键问题的创造性回答。

三、深刻把握《江泽民文选》所包含的重大科学内涵,要以理论

第12篇:《蔡元培教育文选》读后感

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代史上开一代风气的教育家之一,中外敬仰。近日略览了《蔡元培教育文选》,对这位可敬的先生又深了许多了解,他并不再是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及的,他的很多教育言论却很是些实在的东西。对比我们的小学教育,现在的小学教育在“宏”方面有了相当的发展。现在的许多小孩兴趣很广泛,并不局限于只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有的甚至

在某一方面有相当的造诣。这就进而先生所说的“约”的地步。“深”是学生后期的发展,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智力,时间毕竟有限,在那些方面的研究并不会很深,在中学、大学、甚至在大学后的继续教育如何保持并发展自己的优势,便是自己能否在这方面有突出成就的重要因素。而“美”,是总领这一切的灵魂。这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纯粹精神上的东西,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讲他们并不能领会其中的精髓,而我们可以把他们往这方面引导,这也和我们的德育相联系的。

另外蔡元培先生力倡“尚自然、展个性”。

“尚自然、展个性”是蔡元培针对封建教育无视学生的特点,违反自然,压抑、禁梏、束缚个性而提出的教育主张。蔡元培认为教育要顺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实际,指出“守成法”与“尚自然”、“求划一”与“展个性”是新旧教育的分水岭。为此,提倡教育科学的实验研究要摈弃注人式教学方法,强调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特别是学生自动、自学、自己研究的方法。独特性不单单是个性的外在表现形式,还是个性得以确立的表征,是个体内在自然——天赋的凸现、显发的确证。

鉴于主体性与创造性的独特性是个体个性发展程度的标尺,也就是说,越是具有以主体性与创造性为底蕴的独特性,个体的发展程度就越高,个体自我实现的程度越高,那么个体内在自然——潜能的实现程度也就越高。

所有个人的独特主体性的正常健康发展或自由发展,会给人类集体的发展与人类整体的发展,提供最丰富生动的动力和源泉,在每个人的这种发展的交互作用中,每个人的人生将会获得应有的意义和价值。

当自由的权力成为每个个体的实际权力(特别是思想的自由),自由才不会是空洞的概念。一个社会只有以个人为本位、为目的,为每个个体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尽可能地提供最佳条件,这个社会才能在整体上大踏步地前进。

先生的素质教育思想也在教育史上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蔡元培认为:人天生具有修养德性、吸取知识的能力,具有发展至善的可能性。要使可能性变成现实,必须经过教育。

第13篇:毛泽东文选读后感调查报告

毛泽东文选读后感

读完《毛选》,《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反对自由主义》、《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必须强调团结和进步》……一篇篇文章令我印象深刻,一个总的感受:毛主席在抗日战争时期反反复复强调的就是要团结、要进步,要进步、要团结。

记得在第一卷中,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他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天然的和最可靠的同盟军,工农联盟是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农民以外的小资产阶级也是无产阶级的可靠的同盟者。第二卷中,相当一部分篇章又在这个特定时期提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当然,毛泽东也不否认无产阶级应坚持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对共产党来说,这是实现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的前提和条件。为了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保持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毛泽东强调,一定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开展两条战线上的斗争。随后毛泽东又尖锐地提出:在经历了17年锻炼后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重视内部的团结,内部团结是团结全国人民、团结各阶层去争取抗战胜利的最基本的前提。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自己人,团结别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团结起来,排除万难。……”这是伟人要告诉大家的。今天,我们学习毛泽东思想,研究毛泽东思想,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去认识,解决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实际难题,对巩固这块社会主义阵地,不是没有好处的!

联系实际我不由想起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到“载人航天精神”时指出的一段话:“必须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

确实,万众一心创伟业,这是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的重要原因。据报道:为了这次飞行,航天人奋斗了足足11年,全国有110多个研究院所、3000多个协作单位和几十万个工作人员承担了研制建设任务。来自各方的高水平的科学家形成了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一个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听说,在11年的艰苦奋斗中共有8位科学家献出了生命,他们没有看到杨利伟凯旋归来,但他们的精神永存,他们的功不可末。这项工程之所以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取得历史性突破,靠的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靠的是社会主义大协作,靠的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

万众一心创伟业,这是一种民族精神,是一种自立于世界之林的气概,是一心一意干成现代化的志气,是中国“睡狮”醒来后的怒吼。

“团结就是力量”=“载人航天精神”,今天、明天、后天,中国人想干的事就一定能干成!

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必须形成以总经理为核心的领导班子,这个领导班子同时要团结公司的大部分员工(特别是中层干部)。对于有不同意见的员工,不要进行随意地排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有一些决策本来就可能是错误的,通过员工的不同意见,有利于更好地完成公司战略目标。

二、制定公司管理制度必须考虑基层员工的意见,正确的领导意见只能从基层员工的意见集中起来,然后利用领导决策能力进行综合考虑。同时在以后的工作中需不断地加以完善。

三、对于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直接提出来,不要在背后议论。如果本部门无法解决,可以通过上层领导协调,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肯定能得到解决,否则就会长期得不到解决。

四、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弱点,要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遇有自己不明白的事情,要及时向下级咨询,不能利用自己的权利轻易作决定。

五、在部门内部、部门之间要不断地进行协调与沟通,加强联系。将各自知道的情况,除公司制度规定保密外,要相互通知,相互交流,以便更顺利地做好各项工作,而不要相互推谒责任,使既定工作得不到有效的执行。

注意:网络转摘所得,如果启用得略做修改!

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在《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的阅读中对《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很是亲切,原因是在早些年前在党章学习小组里读到过、在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听到过、在革命战争影片里看到过。然而,今天重温关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于把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要求,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自觉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更深的意义。

首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同人民群众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毛泽东同志曾从不同角度生动地把这种关系比喻为血肉关系、鱼水关系、种子和土地的关系、学生和先生的关系、儿子和父母的关系等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检验衡量自己工作的标准,是党的力量源泉。毛泽东同志还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是胜利之本,是为革命和建设提供强大力量的最深厚的根源。党只有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植根于人民之中,同人民打成一片,才能得到人民的理解和支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他说:“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作为青年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本质,在工作中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做到心里装着教师、家长和学生,凡事想着教师、家长和学生,工作依靠教师、家长和学生,一切为了教师、家长和学生。自觉深入到教师、家长和学生当中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反映他们的意愿,集中他们的智慧。

其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阐明了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就是党的利益和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利益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共产党人无论何时何地个人利益都应服从于人民的利益,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人民极端热忱的态度,精益求精地去工作,为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甚至可以不惜牺牲自己个人的一切。为人民的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替剥削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比鸿毛还轻,这就是共产党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是检验党和党员的思想和工作对与错、成与败、得与失的最高标准。 “任何一种东西,必须能使人民群众得到真实的利益,才是好的东西。”“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我们应该不惜风霜劳苦,夜以继日,勤勤恳恳,切切实实地去研究学校、教师、学生中间存在的、急待解决的问题,并且帮助他们具体地而不是讲空话地去解决这些问题。学习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作为共产党员要始终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具体地、深入地落实到平凡的工作中去。

一篇是: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

昨天看到毛主席一篇有关偷袭战的讲解,洋洋洒洒,林林总总的写了好几页,从战前计划,调查,准备,宣传等等,到战时部署,队伍调度,战中出兵,战后处理,战俘处理,撤退方法,以及偷袭扎营或者运动行进中的队伍等等诸多问题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不仅表述详尽,覆盖全面,而且运用准确到位,决不拖泥带水。看后的确钦佩不已啊。

刚才细细回味那篇文章,想到自己做项目,或者其他事情,还真从来没有这么仔细琢磨过。实际上,大多时候都过于自负,真正工作的时候,却往往敷衍了事,作个计划也是到internet上搜索一个模板,以为这就是努力过了,以为这就是最好的,其实不过是一堆reference堆砌了事,而且有时连这都不是,不知所云,不知所谓。回头想想,这些工作的关键还是要自己去分析,自己琢磨,再多的reference也只是素材。静下心来,扎扎实实的思考一个问题,然后给出解决方案,这要比好多网上扒下来的东西有意义的多。

主席的文章末了还说实际运用中肯定还有更宝贵的经验可以总结出来,写出来的是死的,运用起来才是重要的,唉,看看人家的胸襟,惭愧惭愧啊。

最后还是印证了两个大实话:1.毛主席的书要多读;2.毛泽东思想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源泉。

还有一篇就是

《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在《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的阅读中对《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很是亲切,原因是在早些年前在党章学习小组里读到过、在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听到过、在革命战争影片里看到过。然而,今天重温关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于把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要求,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自觉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更深的意义。

首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同人民群众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毛泽东同志曾从不同角度生动地把这种关系比喻为血肉关系、鱼水关系、种子和土地的关系、学生和先生的关系、儿子和父母的关系等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检验衡量自己工作的标准,是党的力量源泉。毛泽东同志还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是胜利之本,是为革命和建设提供强大力量的最深厚的根源。党只有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植根于人民之中,同人民打成一片,才能得到人民的理解和支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他说:“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作为青年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本质,在工作中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做到心里装着教师、家长和学生,凡事想着教师、家长和学生,工作依靠教师、家长和学生,一切为了教师、家长和学生。自觉深入到教师、家长和学生当中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反映他们的意愿,集中他们的智慧。

其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阐明了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就是党的利益和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利益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共产党人无论何时何地个人利益都应服从于人民的利益,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人民极端热忱的态度,精益求精地去工作,为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甚至可以不惜牺牲自己个人的一切。为人民的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替剥削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比鸿毛还轻,这就是共产党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是检验党和党员的思想和工作对与错、成与败、得与失的最高标准。 “任何一种东西,必须能使人民群众得到真实的利益,才是好的东西。”“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我们应该不惜风霜劳苦,夜以继日,勤勤恳恳,切切实实地去研究学校、教师、学生中间存在的、急待解决的问题,并且帮助他们具体地而不是讲空话地去解决这些问题。学习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作为共产党员要始终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具体地、深入地落实到平凡的工作中去。

>

教育要与时俱进——读《毛选》第二卷有感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也就是教育的竞争。因此,教育的战略地位显而易见。

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发展道路,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留下了极为辉煌的一章。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的时刻,我们缅怀毛泽东同志光辉的一生,重温毛泽东同志的教育改革思想,对我们当今的教学改革实践,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百业俱兴的和平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都极为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事业看作是革命的有力武器,是整个革命事业的一条重要的战线。毛泽东认为教育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路线中的一条必要的和重要的战线。教育是传播马列主义、培养革命骨干的重要阵地。革命的依靠力量是人民,人民大众只有接受了革命的教育,掌握了文化工具,掌握了革命的理论,才能成为革命的力量。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强调教育要为革命战争服务,要“根本改革过去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制度”(引自《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改革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 引自《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

历史跨过了一个世纪,当今,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们要进一步发扬毛泽东同志一贯重视教育,始终把教育作为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手段的优良传统,深刻领会邓小平同志“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的指示精神,按党的十六大要求,与时俱进地进行教育改革。

目前,我区小学一年级语文已全面启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用好新教材的关键是执教老师的理念是否与时俱进。我听到个别一年级教师担心怎么教得好这本教材。我希望他们将这种担心化作实践的动力,通过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思想是指导行动的指南。相信这样的教改实践,会培养出一批骨干教师。因为,我深深感到,优秀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过程,都伴随着教改的实践过程。

读《毛泽东选集》 打造平凡的我

每次拿起《毛泽东选集》,都会被伟人毛泽东那朴实的文风和字里行间透出的果断刚毅的风范所折服。毛泽东的人格魅力、领导风采、丰功伟绩……时时萦绕在耳边、浮现在眼前,重重地震撼我的心灵。

一、打造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我

在阅读《毛选》中的文章时,民主的群众观时时刻刻在文字间跳跃,这是一种内化的思想的体现。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

在《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又再次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唯一宗旨。

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同志也曾经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原则问题。”一名党员干部如果在“是不是真心实意地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是不是拥有热爱人民的思想和感情”、“是不是真心实意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等这些根本问题、原则问题上过不了关,也就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我们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作为一名共产党人,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是大公无私的,是舍小家为大家的,是全心全意的,是处处装着人民、事事想着人民的。一所学校的发展需要一位有创新教育理念的校长,也需要一位为人民服务的校长。因此,在工作中,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时时刻刻都要把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放在第一位。每遇学校的重大决策就先充分听取意见、建议,一切着眼于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在工作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尊重广大教职员工的创造,虚心向他们学习,倾听教职工的呼声,反映他们的意愿,集中全体教职工的智慧,发挥群众的优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更好地带领广大教职工为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学校在设计、开展各项工作和活动时,必须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群众,广泛调研,了解教师们缺什么、急什么、想什么、盼什么,并反复进行比较、鉴别和论证,使多数人的意见得到体现和表达,使决策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民主的群众观不是空洞的、枯燥的语句,而是体现在我们工作的点点滴滴中。

几十年前曾经接触过的《毛泽东选集》,如今学习起来居然发现了这麽多的新知识。真是“真理永远没有新旧之分”呀。

通过学习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思想,自己作为我们企业里负责重要工作的一名高层领导,自然对高层领导的工作思路思考的最多。总结起来,有如下几方面:

第一,“方向”和“方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方向”好比是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短期发展战略。“方法”好比是公司的、各个部门的计划、制度、流程。作为公司的高层领导人员,公司所赋予的权利很大,那麽其所对公司应该承担的责任会更大。我们应该有足够的压力迫使自己“战战兢兢”的去工作,不能有一丝的懈怠与马虎。我们要对公司的发展战略负起全部的责任,认认真真、实事求是的去制定,兢兢业业、最小偏差的去执行。高层必须完全清楚,公司战略出了问题或者说“方向”出了问题就是高层的工作失败,这个责任我们决不可以推委,也推委不出去。所以说制定公司发展战略的能力是高层团队每一位成员的第一能力。公司的计划、制度、流程等各方面的基础工作,是高层领导们必须抓的“方法”的内容。如果把“战略”比喻成公司的头的话,那麽“计划、制度、流程”就是公司的腿和脚。没有腿和脚,即便我们的头脑再灵活睿智也跑不过我们的竞争对手。我们每一位公司的高层领导,都要对“方法”问题提起足够高的重视,必须认真督促、监控自己的各个部门的负责人把相应的制定计划、制度、流程的本领练硬,把自己的计划、制度、流程等制定好、制定科学。在这项工作进行的前期,尤其是目前我们每位高层领导肯定要投入相对多的精力,多监督、多检查、多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将来的时间争取出来,不至于让自己陷入纷繁的事务性工作中去。

正确的“方向”和得当的“方法”相互匹配,我们高层人员才能象主席说的那样,成为一个“善于当班长的党委书记”。

第二,“团结、透明、相互支持、相互协调”应该成为我们高层团对,成为全公司的优良作风。

我们高层人员是公司的“脑袋”,我们的思想、办事方法直接决定着我们这麽大一个公司的所有动作。如果我们这十几个人的动作、步调都不能协调一致,那么我们全集团的一百多号人该如何办。公司让每位老总负责一摊相对独立的工作,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当然,工作职责一定要有相对独立性,但这就对我们彼此之间沟通本领的加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高层人员一定要更加加强工作团结、相互信息沟通的良好习惯。出现了问题,象主席说的那样“把它摆到桌面上来”,我们大家认真沟通、认真协调,把所有潜在的原因都找出来,问题就一定能解决。如果我们能永远保持这种优良作风,我们的工作也会永远是做好的。

公司现在拥有十几个部门、分公司、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公司,虽然各个职责不同,但是相互工作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部门与部门之间,总公司与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分公司之间信息沟通的顺畅与否、流程合理与否,将会是我们未来工作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的问题。我们高层有责任要自己所负责的部门之间以及与其他部门之间养成互通情报、互相支持的习惯。一项工作如果这样去做:下手部门送一步,上手部门接一步。那么我们何愁工作沟通不顺畅、不能高效完成。工作需要下属去做,但良好的工作习惯却是我们高层人员帮大家养成的。我们不但要自己会“弹钢琴”,还要教自己的下属学会“弹钢琴”。大都把钢琴弹好,十个手指头相互协调、抑扬顿挫。这样我们的工作就一定是最有效率的。

第三、“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永远不能丢。

读到主席《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对“力戒骄傲”问题的阐述,我想到的更多的是艰苦奋斗的问题。正象王总在始终向全体员工强调的那样“艰苦奋斗永远不能丢,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我们不能让我们辛辛苦苦创造的利润在毫无意义的浪费中白白流失掉。在王总的带领下,几年来华夏地产是创造了一些利润,但是我们有着更多的项目、更多的机会等着我们去开发、去抓住。企业竞争,已经不是“不进则退”,而是“不进则亡”。我们全公司上下不应有丝毫的懈怠与骄傲,我们没有沾沾自喜的机会,我们也永远不要让自己坐吃山空,我们要努力把钱用在刀刃上。

“团结就是力量”=“载人航天精神”——《毛选》二卷阅读有感

读完《毛选》二卷,《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反对自由主义》、《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必须强调团结和进步》……一篇篇文章令我印象深刻,一个总的感受:毛主席在抗日战争时期反反复复强调的就是要团结、要进步,要进步、要团结

记得在第一卷中,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他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天然的和最可靠的同盟军,工农联盟是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农民以外的小资产阶级也是无产阶级的可靠的同盟者。第二卷中,相当一部分篇章又在这个特定时期提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当然,毛泽东也不否认无产阶级应坚持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对共产党来说,这是实现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的前提和条件。为了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保持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毛泽东强调,一定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开展两条战线上的斗争。随后毛泽东又尖锐地提出:在经历了17年锻炼后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重视内部的团结,内部团结是团结全国人民、团结各阶层去争取抗战胜利的最基本的前提。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自己人,团结别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团结起来,排除万难。……”这是伟人要告诉大家的。今天,我们学习毛泽东思想,研究毛泽东思想,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去认识,解决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实际难题,对巩固这块社会主义阵地,不是没有好处的!

联系实际我不由想起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到“载人航天精神”时指出的一段话:“必须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

确实,万众一心创伟业,这是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的重要原因。据报道:为了这次飞行,航天人奋斗了足足11年,全国有110多个研究院所、3000多个协作单位和几十万个工作人员承担了研制建设任务。来自各方的高水平的科学家形成了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一个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听说,在11年的艰苦奋斗中共有8位科学家献出了生命,他们没有看到杨利伟凯旋归来,但他们的精神永存,他们的功不可末。这项工程之所以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取得历史性突破,靠的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靠的是社会主义大协作,靠的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

万众一心创伟业,这是一种民族精神,是一种自立于世界之林的气概,是一心一意干成现代化的志气,是中国“睡狮”醒来后的怒吼。

“团结就是力量”=“载人航天精神”,今天、明天、后天,中国人想干的事就一定能干成!

第14篇:《毛泽东调查文选》读后感

>读后感

>,>的序言和跋,>,>,>,>,>前言,这几篇毛泽东的调查著作,是毛泽东从事调查研究,根据自己所得的经验体会所写的,现在读来,文风朴实,简洁精炼,仍然感到十分亲切、十分必要,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工作中仍然有着很大的指导作用,它的主要内容就是对调查研究的目的、方式方法等进行了深刻地阐述。对我启发最深的就是: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坚持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工作创新的法宝。坚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理论,在实践中学,不能死搬硬套,要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去认识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用某些教条的“方法”和某些固定的“经验”限制自己的手脚。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事物是运动的、发展变化的,正确的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往复循环,永无止境。根据以上观点,结合这篇文章,对我有一下的启示: 第一,”注重调查,反对瞎说”.毛泽东历来重视调查研究.青少年时期,毛泽东就开始跟同学做调查.1927年,他亲自深入到湘谭,湘乡等5县的农村进行实地考擦,收集了大量第一手材料,随即写出了>,1930年5月,毛泽东写了>,进一步倡导调查研究.毛泽东始终坚持着调查研究,反对瞎说的时间活动和思想观点,不仅在当时有力的推动了红四军和中央苏区的调查研究工作,而且为我们找到了调查研究的方法,为我们树立调查研究的典范.同样的,对于我们的社会调查,我们也应该要认真仔细的去调查,收集各方面的资料,不要不经过调查,就自己随便瞎说.或者随便乱猜.第二,”亲自出马”.调查的含义很广,包括宏观,微观,直接,间接等等.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放对道听途说,马虎应对,大力提倡要”亲自出马”做直接调查.无论是在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在解放战争时期,甚至是建国以后,毛泽东仍然强调要亲自对社会进行调查.可以说,毛泽东的”亲自出马”调查研究,这无疑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同样的,对于我们的调查,我们也应该要坚持亲自出马,亲自了解调查中的各种情况,亲自获得调查的资料,不要随意的抄袭别的同学的资料,数据.第三,”调查就是解决问题”.毛泽东强调调查要亲自下去的同时,要反对盲目的为调查而调查,强调调查研究要有明确的目的.他在>这篇文章里说过:”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就是说,要针对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加以调查研究,这种调查必须要有十分明确的目的性.作为我们的社会调查,也应该要明确的目的性的.在调查之前,我们应该要有明确的目的,同时根据目的,拟定调查的计划,方向,从而有顺序,有步奏的进行调查.这样,才使得调查既省时间,又可以获得准确的资料和数据,做到事半功倍.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解决实际问题。毛主席把调查研究比喻为“十月怀胎”,解决实际问题是“一朝分娩”,这是被中国革命具体实践证明了的普遍真理。在工作中要想坚持好这个真理必须做到三点:首先,遇到问题要“多思考”。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是很正常的事,如何面对困难,正视问题,必须学会多思考、多分析,学会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研究解决当前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上下功夫。其次,是调查研究要多“方位”。不要把自己人为地封闭在教室或者宿舍里,尽可能挤出时间走出去,与老师和别的同学多接触,多交流,拓宽眼界,开阔思路。例如,遇到学习难题时,经过自己的认真思考,仍然解决不了问题时,要善于问老师同学,不要自己钻牛角尖.再次,联系实际多“实践”。要把说的和做的结合起来,注重调查研究的实效性。第四,”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毛泽东认为,要保证调查研究的正确性,必须采取科学的调查方法,首先,调查研究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作为指导.其次,调查研究必须是系统的,深入的.要做周密的调查,要了解事物的全貌,不能坐井观天.要了解事物的真相,不能走马关花,要详细的占有材料,要

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同时,调查研究要防止主观性,片面性和表现性.应该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毛泽东说过::”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此外,开调查会和”解剖麻雀”的典型调查研究方法,也是毛泽东所积极提倡的.同样的,用到我们的社会调查中,也是十分有用的,调查也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我们在做调查时,不要以为自己做了调查,就一定是对的了,就能充当代表发言,调查的正确与否,还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才能检验的.要切实改变学习作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但在实践中如何应用这一道理,我认为:首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尤其对待学习中的问题研究不能“人云亦云”,不辩是非,混淆黑白。我作为一名大学生,当需要做社会调查时,应该深入基层和实际,注重调查,了解掌握大量真实情况,做到言之有理有据。其次,要严以律己,努力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同时也是检验工作作风是否扎实的试金石,只有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正义,坚定信念,积极同各种不正之风作斗争,守得住诚实,经受得住各种考验。要不断强化公道正派意识,坚持自己的原则,树立良好的大学生形象.第五,”眼睛向下,甘当小学生”.毛泽东认为,要让被调查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调查者必须要恭敬勤劳和采取友好的态度,甘当被调查者的学生.同样的,对于我们大学生的调查,我们在调查时,尤其是去农村调查是,不要以为自己是大学生,就以为自己了不去,看不起农民,不愿意跟他们要深入的接触,这样的调查,是获不到真实和有价值的资料和数据的.我们调查是必须甘当农民的小学生,应该要用真诚和恭敬的态度去同农民接触,主动帮助农民干活,这样不但能够体会农民的真正生活,而且可以获得农民的信赖,这样,才能够从农民口里获得真实,有价值的资料和数据.第六,调查研究必须要”坚持不懈”.毛泽东指出”事物是运动着的,变化着的,进步着的.因此,我们的调查也是长期的.今天需要我们调查,将来我们的儿子孙子也要做调查,然后才能不断的认识新事物,获得新的知识.”在这里,毛泽东一方面强调做某项调查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而要坚持不懈的进行.另一方面,毛泽东也强调调查研究不能局限于一时一事,而要做到持之以恒,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同样的,作为我们的调查,我们也应该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不懈,学会用发展的眼光进行分析和研究问题.我们在调查时,不要以为简单的调查一下就能了事,因为根据马克思唯物论所得,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现在我们调查的数据和资料,会随着时间的转移而不断的变化,因此,需要我们的坚持不懈,不断的去调查研究,才能适应事物的变化发展.同时,我们在调查时,不要总是局限于一事,我们应该要根据事物的变化发展,调查研究周围的事物,调查研究与之相关的事物,这样,才能与时俱进,得出正确的结论.毛泽东的一生,是调查研究的一生.其调查研究的伟大实践和理论建树,不仅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同时,毛泽东的调查研究,不仅为我们现在的调查研究提供了方法,而且还为我们树立立了调查研究的榜样.在新的历史条件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毛泽东的调查研究思想,对于我们从事调查研究的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我们的继承和发扬的.ZXD15A6LJ23UDX

一重:中路:朔星3 霁云7 千行8 右路:丰沛6 静雨4 启辉3 山岚5

二重:中路:亚光3 空行3 龙歌9 右路:天元晖3 存照4 连星5

三重:左路:花讽3 中路: 弥陆3 莲华瞬6 莲华翔6 右路:集音3 三千界9 帝心5 四重:中路:屏夜3 和合6 皇极冥 6 右路:天元由3 盛风9 耀世5

五重:皇极 目苍穹5 涅 皇天法魂术5 界 天演式 六道5 元 无间2

总共147点 剩余3点自己随意

第15篇:《汪曾祺散文选》读后感

《汪曾祺散文选》读后感

乾州碎娃

手头所拿的这本是2004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是文化部、财政部2005年度送书下乡工程书目之一。这是近日从乾县图书馆借的。

以前自己读书一般都是直接用电脑写读后感,很少存留纸质版的,总觉得比较麻烦,因为自己读书的目的还是要将读后感写出来与大家分享的,如果先要弄一个纸质的笔记,再输入电脑,做成电子版,就有点重复啰嗦了。这次因为一个活动的影响,自己还是决定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把自己对于书中片段的点滴感受记录下来,到后边整理电子版的时候也是一个沉淀的过程。所以这篇文章和我在笔记本中所做的摘抄内容有较大的差异。因为这有一个重新建构的过程在其中。

知道汪曾祺,大约是因为那篇《多年父子成兄弟》,这是自己十七八年前就曾经看到过的一篇文章。说来惭愧,那时候自己孤陋寡闻得厉害,还真的不知道汪曾祺是何许人也。

只是一看到这个题目我有一种深深地震撼感,我觉得肯定会有所收获的。因为按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男人们大多数有恋母情节,与恋母情节相反的,就是父子成仇。而且在中国,受封建社会礼法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观念的影响,父子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比较紧张的。父亲,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就是山,是和严厉、古板、不苟言笑相结合起来的。至于说,朱自清先生所写的《背影》能够广为流传,我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一反常态的讴歌了父亲,一个在自己母亲去世、差事交卸、身处困境、却仍然能对和自己发生矛盾的长子心细如发的父亲。所以,多年父子成兄弟,这对我来说是一种人生理念上的严峻挑战,而能提出这样的说法的人,在我想来肯定是有两把刷子的。事实证明,这篇文章果然令我耳目一新。多年父子成兄弟,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力量。汪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至少我看到了包括汪先生的父亲在内的四代人其乐融融的感人场面。多年父子成兄弟对我来说,也是一种人生启示,要善待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要学会尊重和理解每一个关爱或者伤害过自己的人。普天之下,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切都在自己的因缘之中。

再次了解汪曾祺,是因为他关于美食的文章,读汪先生的文章能够感悟到他对于中国饮食文化的独特理解,这其中有对物质生活\"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精细化追求,也有对人生至真至善至美的精神追求。所以写下了《四方食事》《手把肉》《五味》等精彩篇目。更因为先生对于这些生活琐事、衣食住行的敏锐感知力,成就了作者,造福了一批又一批有心之人,使我们能够欣赏到先生的《烟赋》《寻常茶话》《故乡的食物》《故乡的野菜》等精美文章。

读汪先生文章,有一种闲适的感觉,仿佛在听人侃大山,在摆龙门阵,娓娓道来,声声入耳。尤其是在社会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能够静下心来读汪先生文章,让自己的心灵有一个缓歇的机会,这简直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汪先生文章只要你认真阅读,沉浸其中,定有收获。让自己的生活更有品味,让自己的心灵从此不再寂寞,从阅读汪先生散文开始。

最后,要谈到的是这次在阅读先生散文集是的收获:第一就是认识了很多伟大的人和一些虽然平凡但是很真实的人。汪先生是沈从文大师的得意弟子,与金岳霖大师往来甚密,()在他的笔下这些大师们褪去了华丽的光环,存留的是至真至善至美,真性情、真趣味、真自我。沈从文先生是这样,金岳霖先生也是这样。读这本散文集,我也知道了年度大片《无问西东》中\"跑警报\"片段的由来。明白了汪先生的文章不只是用来耳目一新的,而是要用来走心。

近年来,对于沈从文先生的评价不断提升,但这其中也却有很多的误解。通过汪先生的抽茧剥丝般的述说,我们得以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沈从文先生,认识他认真做事的精神。无论是他在讲授习作课,还是他对后辈的提携,对于学生友人借书或者文玩相赠时的大方慷慨,这些都是令人敬佩的。确如张充和为沈先生撰写的挽联中所述:\"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即使晚年在研究文物时,也非一般的文人雅士们的将文化精品据为己有,而是带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满腔热忱,在研究终结以后,将大部分赠与科研院校,这种气度与豁达几令后辈星爷们羞愧欲死,颜面无存。

通过汪先生的讲述,我们还知道了沈先生对与衣食的不甚讲究,他的不慕名利,这在他对于葬礼的要求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必然伴随着对于假丑恶的揭露和批判,这一点,这师徒仍然有共同之处,不同之处在于沈从文是一种消极的\"躲避\",所以他写了《湘行散记》;而汪曾祺先生是用文字来控诉,《钓鱼台》就是汪先生对于那段历史的记录和控诉。

其次,王先生对于人生苦难的豁达与大度,这在《牙疼》《随遇而安》等文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即使对终年往事有所不满和愤恨,也是淡淡的\"为政治民者,可不慎乎\"一句轻轻点过,这需要多少的人生历练才能练就。正因为如此,才使得汪先生能够以平常心对待小市民、对待胡同、写下水母娘娘的颂歌、赞美白马庙中的哑巴,叙写胡同中的大妈,以及闹市中的闲人。但是闲人不闲,闲人们都有自己坚定的信念和追求,这就使得闲人变得有趣了。从这些卑微的人、平常的事中感悟人生、汲取动力,这是汪曾祺先生的感人之处。

乾州碎娃(刘立军,关中平原、女皇脚下、城乡结合部的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有爱心、有信心、有耐心,热爱教育事业中年男子。性木讷,爱文学,常著文章以自娱。俯仰天地间,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求无愧于我心)是一家以个人原创为主的文学公众平台,以推广乾县乡土风俗文化为主,间或涉及教育、文学随笔、影评、图文故事等。

第16篇:《葛新诗文选》读后感(定稿)

在一个宁静的傍晚,默默地思索着刚刚合卷的《葛新诗文选》,我似乎听到如泉水流淌的低声吟唱,我也似乎见到了于一幽暗处灼灼闪亮的烛光。这是全然超越了物化世界的吟唱,也是可以驱散黑暗的烛光。

葛新先生的诗文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动人的誓言,他的诗文锻造的是生命的宁静,真理的执著和道德的坚守。

阅读这些朴实而凝练的文字,就像乘竹筏顺流而下,一路青山绿水,清风徐来。

在葛新先生的诗文中,你又看到了必然、沉重和价值。这三个概念是连接在一起的。只有必然,才有沉重,所以沉重,便有价值。

葛新先生对必然的思考表达了这样一种理念,人类古老的美德既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生存的必然。所以我们是必须坚守的。葛新先生在其诗文中表现出的对生活的真诚,对事业的真诚,对做人的真诚都是他坚守道德的理念所致。这种必然的认识和坚信,才使葛新先生的诗文满溢正气和豪气。

默默的思索后,我们可以这样评论,《葛新诗文选》在所表达的淡雅隽永的文风中要呈现于读者之前的东西,恰恰是他对人生的一种理解。

当所有的华灯熄灭的时候,可能就是那看似微弱的蜡烛为我们驱散黑暗。

第17篇:马列经典文选节选读后感

马列经典文选节选读后感

英语13-2 余翔 130914204 我在读了列宁写的《论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几个特点》,《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和马克思的《资本论》等论述的片段后,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不再局限于课堂学习,因此我来谈谈对这些文章的浅陋看法。

首先在《论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几个特点》中,列宁在文章开头就表明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主义,是行动的指南,指导人民实际行动的思想。许多人不能理解马克思主义,甚至曲解它,就是因为没有发现其中的辩证法。虽然俄国的政治形式在1907年到1910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总的任务没有改变,社会各阶层的关系根深蒂固,几乎停滞不前。列宁把近六年的社会政治形式分成两个阶段,前三年属于活跃期,各种活动公开,后三年属于低迷期,各种活动销声匿迹。时代在进步,这六年总的来说是进步的,可是资本主义和封建制度的根本矛盾仍然存在。在前三年,资产阶级中的大中资产阶级更倾向于保留封建残余,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关系密切,不会追求封建残余,也没有可得利益。以上的错误想法被归类为策略问题,路标派在误导人们,日益壮大的无产阶级也在不断适应两种趋势。后三年中,死硬派和路标派充斥整个社会,带来了负面情绪。

辩证法就是让人们先改革,然后从改革的结果分析并总结经验以便以后吸取教训。马克思主义也是反映社会生活的活的行动指南。当时马克思主义运动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危机,那是最迫切的任务就是捍卫马克思主义基础。路标主义精神也试图改变马克思主义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危机与社会有紧密联系,不能用空谈来解决,要通过实际行动消灭路标主义等无意义的不良言论。马克思主义在列宁笔下其实是一种鲜活的指导思想,随着时代的变化而适应变化,并且不断进步的。而且马克思主义也不是空中阁楼般的上层建筑,是接地气的紧密联系群众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俄国改革时确实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让广大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盛行的俄国充满了希望,最终改变了社会的意识形态,进入社会主义。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必然受到不同方面的言论攻击,这并没有打败马克思主义这个真理,攻击言论应用到实际改革中没有效用,而马克思主义的进步性证明了它才是适应社会发展的理论。浅陋地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特点之后,我看到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中,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也让我印象深刻。

首先我发现斯大林提出经济发展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已经是相当先进的思想,可中国“大跃进”没有遵循这一客观规律而犯下错误,实在可惜。另外他还指出,政治经济学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发生作用的,随后会被新的规律替代。恩格斯的《反杜林论》中也提出“被认识了的必然性”,就是说人们认识了客观规律之后,必然会熟练运用他们。为人们提供对经济规律的正确认识。苏维埃政府也依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这个基本原理来适应经济规律,并没有改变或者创造新的经济规律。斯大林还揭露了苏联之所以能成功运用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这一原理的秘密,那就是经济规律的另一个特点,苏联有足够强大的社会阶级力量消灭旧力量,而国外资本主义利益和这一原理紧密相关,所以没有能够破除。在社会主义制度在,政治经济学规律就是客观规律,否认这个原理的人就是否认科学,否认领导经济生活的可能性。斯大林之所以要不断重复这个众所周知的原理,就是为了不断熏陶那些没有充分得到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年轻人。,让他们正确看待经济规律,为下一代打基础。然后斯大林说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问题,有人认为应该消灭商品生产,还引用了恩格斯的原话,但他一定是没有充分理解这句话,而且要真正消灭商品生产的前提条件是,这个国家的的资本主义非常发达,这是苏联不能达到的,因此在当时要消灭商品生产是不可能的。斯大林提出一个问题,假如资本主义工业很发达,而农业却分散在小生产者手中,一切条件具备,是不是应该剥夺这些生产者。他否定了两种回答,既不能坐以待毙,也不能主动犯罪。最后斯大林通过列宁的《粮食税》的几条规定给出了答案。随后斯大林又为我们辨析了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区别。资本主义生产是商品生产的最高形式。只有国内存在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制度,商品生产才会引导到资本主义生产。商品生产的历史很悠久,有人想知道商品生产能不能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已经建立,雇佣劳动制度和剥削制度已经被消灭了的苏联的社会主义服务呢。这要从苏联现在的两种生产的基本形式,一种是国有,一种是集体农场。商品生产和商品流转在苏联是必要的东西。而且苏联的商品生产是特种的商品生产,没有资本家参加,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者的成果,绝不会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只能会社会主义服务。斯大林认为苏联的经济学家应该彻底抛弃旧的概念,接受新的概念。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其实是人们对经济规律概念模糊不清,甚至不了解,出现误区,这篇文章是斯大林为了指引国民和经济学家走正确道路的标杆。他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政治经济规律,提出了不同问题,并一一通过实际事例和历史教训进行解决。

在列宁的《国家与革命》中我能体会到列宁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剖析了俄国国家的社会阶级和国家的问题。列宁一开始就尖锐地点明社会阶级和国家的关系。国家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个词,在毛主席带领我们建立起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时,社会主义国家一词也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只是我们只把注意力放在了社会主义四字上,却基本忽略了国家的含义。

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产生不可调和的对立的两个阶层,并由此引发阶级斗争。而国家就是立于社会之上,为了不让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由于阶级斗争而自毁的工具,并由国家的特殊武装力量得以实现。不过,这里需要补充的是,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由对立阶级里更为强大的一方所建立的,压迫阶级用于压迫被压迫阶级的工具。也就是说,国家是统治阶级为了把压迫的理由正当化所使用的工具。

反观中国,我们确实是在国家的领导下生活,虽说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但是国家里总有被压迫的阶级,国家拥有强制武装力量来管理人民,我国在金融危机中屹立不倒,在灾难中救援别国,这不仅是钱能说明的问题,也在于阶级矛盾的缓和。但某些官员的不作为与国家的机制形成鲜明对比,违背了官员本身的职责。

国家特殊的武装力量不同于人民自主的武装力量,即与马克思认为的共产社会的武装力量“武装的人民”有所区别。其依然由一定的法律,监狱等补充手段使压迫合理化。无产阶级关注的是大部分人的利益,但固有的资产阶级因为掌握着生产资料,不经过彻底的有效的手段打击国家机器,则不能建立起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经过法国巴黎公社的实践,由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也认识到了无产阶级要掌权,要靠的这一有效手段就是暴力的革命。因此,与邓小平的社会主义革命含义不同,《国家与革命》一书更为强调的为“人名真正的革命”。

列宁的这本书深刻地说明了国家和革命的关系,也为我们带来反思,其实我国也存在阶级斗争,这个斗争是一直存在的,不能被消灭,国家给我们安全保障,是我们生存的基础,我们也要会我们国家的存在感到光荣。同样人才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体。 简要地谈了谈我对基本马列文选的浅陋看法,其实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想象中的枯燥,它有着最实际的用途,为什么国家领导人要熟读马列文选,为什么我国的政治经济政策如此与时俱进,都和马克思主义的应用息息相关,因此我认为作为大学生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为未来深造打下坚实的政治基础,也是为国家筑牢政治基石。

第18篇:《中国新闻社会史文选》读后感

《中国新闻社会史文选》读后感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唐太宗这句话是为了悼念魏征而说的,但在此我想用它来说明读“史”的重要性。通过读史我们可以从前人那里吸取经验教训,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我们可以少走弯路,避免误入岐路,这是我读“史”的一点见解。下面我就从不同年代的典型新闻入手,谈谈《中国新闻社会史文选》给我的启发。

中国古代文献资料记载的事件在本书里姑且算作新闻吧。《春秋左传》中的《长勺之战》记载的是关于战争的事,这篇文章以对话的形式为我们讲述了当时的状况。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通过对话,我们可以很容易地了解到长勺之战的一些情况。由此,我们可以学到一招:通过记录对话,我们可以清楚的再现事件真相。这对于我们新闻工作者是一种经验。

近代以来中国饱受蹂躏,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掠夺,给国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也激起了人民的反抗。从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到资产阶级维新派再到革命派,中国人民作了各种救国路的尝试。在这之中,办报宣传是其共同的方法。《民报》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创办的。在发刊词中,孙中山第一次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三民主义思想:民族,民权,民生。他通过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来号召中国人民团结起来,挽救国家危亡,争取民族独立,获得人民自主权利。此时,报纸是传播先进思想的工具,是启蒙国民的重要阵地。由此我们可以说报纸在当时对于人民思想的解放和启发民智方面有着巨大作用,这对于我们现代社会具有借鉴意义。道德普遍滑坡是当今社会的一大弊病,法律对此可以说是束手无策的,此时舆论的引导作用就体现出来了。通过表彰道德模范,为人们树立旗帜,让好的风气引领生活。

新中国成立以来,舆论在鼓舞人民,引领时代发展方面也是功不可没的。新华社文章《当你们熟睡的时候》介绍了夜间坚守岗位的托儿所保育员细心负责的照顾孩子,为了明天的乘客而紧张劳动的汽车公司检修厂工作人员,夜间急救病人的医生,黎明时的电报工作人员,通宵运蔬菜的农民,洒扫全城的清洁工人深夜工作,为了千百万读者而深夜奋斗的报业人员,供应的小贩……这些都是为了让生活更好而努力奋斗却鲜为人知的人,正是新华社文章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自己的美好生活是由这么多坚守岗位的人提供的,由此会更敬重那些普通工作岗位上不平凡的人。

正面引导固然很好,但也不能太过。新华社文章《两个蒙古族小姑娘同暴风雪搏斗一昼夜保护了羊群》让我有了另一种想法。这篇文章讲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两个内蒙古小姑娘为保护公社羊群同暴风雪搏斗一昼夜,最终保住了羊群但却被冻伤了的故事。这两个小姑娘的精神固然值得赞扬,但对于这种教育的宗旨,我却不敢苟同。我们总提倡“安全第一”“珍爱生命”“生命宝贵”,这似乎又与两姐妹的事迹相矛盾了,文章中是高度赞扬这种行为并把她们当榜样的,那生命又被放在什么位置呢?这又需要我们反思了。

另外,新闻的真实性也是值得认真对待的。随着市场经济的进程,媒介低俗化问题越来越突出,新闻人的道德面临空前危机。书中有篇关于2007年十大假新闻的文章,其中纸箱馅包子这则假新闻让我印象深刻。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以“纸做的包子”为题,播出了记者暗访朝阳区一无照加工点使用废纸箱制作小笼包出售的节目。通过调查才知道真相:该记者在选题会上提出曾接到过群众电话反应“包子有掺碎纸”,这引起了栏目制片人的兴趣,遂被确定为报道专题。此后该记者在调查中没有发现包子有问题,但选题已报上,压力很大,加之刚到电视台,既想出名又想挣钱。期间,栏目主编还以时限为由催促抓紧拍摄。于是记者大胆的想出了妙招,即自己“导演”这样一场戏。就这样一个假新闻问世了。看了这则新闻我震惊了,记者的职业素养哪去了?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如果连生命都被剥夺了,那么新闻的存在又有什么价值?

纵观新闻发展的历程,我们会有很多感想。有对经验的借鉴,有对错误的反思,也有一些不光彩的时段,但我们都会勇于面对,勇于改正。作为媒体人,我们肩负着重要的责任,这更需要我们对自己严格要求,时刻提醒自己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总之,我们要一直进步并推动社会的进步!

第19篇:陶行知文选读后感

《读陶行知文选》有感

近几天抽空读了《陶行知文选》,虽然陶先生的文章篇幅不长,但每一篇都让我受益匪浅。接下来我就对其中的一篇《创造的儿童教育》来谈一谈我的感受。

陶先生认为我们应当加入到儿童队伍里,成为孩子当中的一员。我觉得要想走进孩子的世界里,必须蹲下腰来,从孩子的高度与角度去看东西,有时孩子可能会注意一些细小你易忽略的东西,比如地上蚂蚁之类的小动物,有些家长可能看到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脏不脏,蚂蚁有什么好看的,还不快去洗手。”与此同时他们扼杀了孩子的观察力与创造力,如果当时你蹲下身来和孩子一起观察,观察蚂蚁是怎样搬东西的,是怎样爬行的,又是怎样与同伴交流的等等,也许孩子会很感激你,说不定哪天他会又有什么新发现和你一起分享,牛顿不是就从苹果树上掉下苹果这件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吗?没有一个孩子一生下来就是天才,先天的因素固然重要,但是最终结果还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家长是第一个接触孩子的,所以也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一个好孩子通常都有一位好家长。如果你真诚的和你的孩子站在同一战线上,那么下一个牛顿或许就是你的孩子。

陶先生说:“当我们加入儿童生活,便会发现孩子有力量。”突然想到上去学期一位专家来我们幼儿园给家长讲课时,她说道有一天她在拖地时,她的女儿跟着她一起拖地了,她并没有阻止她的女儿,虽然她的女儿拖的不干净,但是他还是表扬他的女儿。在处理这件事情上有些家长可能会说“你拖不干净,还是去玩玩具吧”,这样就等于直接否定了孩子,别看孩子年纪小,他还是很希望能得到你的肯定,所以家长以及老师绝对不能吝啬那句“你真棒”,比如每次玩桌面玩具玩好,总有几个孩子抢着筐子要去放好,而且细心的话你还会发现当孩子把玩具筐放好后还会偷偷的看你一眼,又或者跑到你面前来说“老师,我放好了”。其实他们这样做就是想得到你们的表扬,想让你们知道他们也是有力量的。

以前看过这样一则笑话:一个小孩子问他的爸爸是不是爸爸懂得总比孩子多,爸爸说那是当然的,结果孩子说那为什么发明电灯泡的是爱迪生而不是他爸爸,结果他的爸爸无语了。这虽然是一则笑话,但是它的本质还是对的,其实小孩子的创造力比我们大人强多了。例如有一次,瓦特在厨房看奶奶做饭,他发现正在沸腾的水让壶盖一会儿揭开,一会儿又盖上。经过几天的仔细观察和认真思

考,他终于明白了:原来是水蒸气推动壶盖跳动。利用这个原理,他发明了蒸汽机,为人类做出了贡献。就水沸腾锅盖一会儿揭开一会儿盖上这么普通的一件事,在瓦特眼里就一样了。从牛顿的苹果树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从瓦特沸腾水的壶盖到发明了蒸汽机,这些足以证明幼儿具有独特的创造力。但是幼儿能否把身上这份独特的创造力表现出来就得看教育者了,看看你能否像爱迪生的母亲那样宽容爱迪生,在爱迪生被开除回家的时候,把地下室让给了他去做实验。看看你能否对孩子的一万个为什么百般不厌,看看你能否解放孩子的空间以及时间,让孩子充分发挥其创造力。

最后谈的是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每个孩子的优势与缺点都不同,教育者应该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来进行培养。每一位孩子都是上帝带给我们的天使,不管他是男孩还是女孩,不管他长得漂亮还是不漂亮,我们都应该平等对待。教育孩子的成功与失败就决于教育者方法的正确与错误了。

毛丽华8月

第20篇:《宗璞小说散文选》读后感

不经意间翻动了一本《宗璞文集》,一种熟悉又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我的心是如此不能自已的喜悦!曾几何时,“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深深植根在我的心底,宗璞是我所仰慕已久的作家!看到冯友兰先生的《宗璞小说散文选》佚序才第一次知道,她是著名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的女儿。

冯友兰先生常常勉励女儿,人在名利途上要知足;在学问途上要知不足。在学问途上,聪明有余的人,认为一切得来容易,易于满足现状。靠学力的人则能知不足,不停于现状。学力越高,越能知不足。知不足就要读书。长期以来,读书已成为宗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冯老还为宗璞写过一首龚定庵示儿诗,诗句是这样的:“虽然大器晚年成,卓荦全凭弱冠争。多识前言畜其德,莫抛心力贸才名。”冯老说写这首诗的用意,特别在最后一句。

冯友兰是民国时期很有影响力的哲学大师、思想家,他对女儿思想的谆谆教诲,让我想起了民国时期的诸位前辈。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对于中华民族,是一个可怕的时代。但对于中华文明的完善,中华文化整体人格的形成,就未必是一件坏事了。搬起指头数数,梁启超、罗振玉、陈寅恪、傅斯年、鲁迅、胡适、冯友兰……,哪一个人的名字不是响当当?有了他们,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都似乎减轻了一些伤痛,一个屈辱的时代似乎也有了一点点亲切的温暖,他们是中国近代史上不可不提到的文化脊梁。经常和人讨论为什么那个时代出了这么多的思想大家、学术大师,思前虑后,只能说他们的学问,进不求名,退不避罪。那是一个需要思想唤醒麻木中国人的时代,每一位思想大家、学术大师的肩上,都有一副沉甸甸的重担。历史和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是唤醒麻木的同胞,而不是获得自身的完满。他们长年孤灯,踽踽独行,为的只是一种学术的传承。有时候,传承比实用更有意义。

民族灾难使他们屈辱,屈辱赋予了他们使命,使命赋予了他们责任,责任鞭策着他们成长,成长促成了文化的繁荣。作家朱鸿先生说“在中国历史上,有创造意义的思想家几乎都出现于小时代,因为小时代相对宽容,春秋,魏晋南北朝,民国,都是这样的小时代”。我并不是完全认同。小时代的思想繁荣,不仅仅是小时代相对宽容,还因为小时代的人有一种民族群体生命前途的惶恐,从而忘却了自身个体生命的追求。鲁迅就是这样,学医也好,从文也罢,只为医治国人。鲁迅是伟大的。一个民族一旦危难,首先站起来的竟然总是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

发展到今天,时不时的总有一种感觉,民国的学术繁荣,已经是难以企及的高度。是因为没有使命感了吗?不,使命依然存在。民国的知识分子,所有的学术都是一种自发的传承,如果说他们还企图得到什么,无非是得到世界的认可,中国能行!听说复旦大学的精神是“自由而无用”,这里的无用也许是一种久远的大用,而太多的人,都是那样急急忙忙地追求自身个体生命的完满,企图在如白驹过隙的短暂生命里拓宽自己生命的宽度。这种极度自我个体生命的拓宽,也许恰恰使我们面临了种族群体的精神荒原。因为我们没有民族生命的整体惶恐,所以我们有时间和空间思考和追求自身生命的尺度。以此发展,我们是否会真的陷入下一场精神荒芜的民族灾难?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开篇说“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如果历史一种循环,我们的精神文化是否也要落入这种循环的彀中?

有人说,文艺复兴以来,最大的变化就是自我的发现。也许自我的发现与群体的担当有着某种消长关系,物质大时代的来临,我们似乎越来越沉浸于极度自我的巨大空间,而群体的担当,已经是一个消失的神话。物质大时代的兴起,极度自我的过分追求,如果有一天,精神荒原时代真地来临,人类是否还有应有的一点点抵抗力?

[《宗璞小说散文选》读后感]相关文章:

文选读后感
《文选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