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檀香刑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6-30 08:35:30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檀香刑》读后感

《檀香刑》读后感

卢静

去年下半年,莫言先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传来,趁着“莫言热”我拜读了先生的《檀香刑》,也算是赶了一回潮流。说实话这是一部让我很纠结的小说,一方面它的结构很精巧,情节环环相扣,让人欲罢不能,而另一方面它在描写侩子手行刑时的那种冷静,甚至是冷漠的叙述,让人不寒而栗,不忍再视,看完这部小说,会有一种如大赦般的解脱。

这部小说最让我喜欢的是它的结构,它不像一般的小说有一个主人公,然后不停的用旁白和对话来表现一幕幕的场景,它用小媳妇孙媚娘的呓语以表现市井家庭日常生活的点滴以及当时人们的七情六欲,用农民起义军首领孙丙的酒后真言来描述百姓受到侵略者压迫、被封建统治阶级盘剥的悲惨生活,用县令钱丁的无奈感叹去映衬当时社会的不公、国家主权沦丧的事实。可以说,先生用他笔下的寥寥几个人物的自述,就勾勒出了一张人情世故的网,就表现出了当时社会各阶级人民生活的苦难和各种阴暗、不公的社会法则。

其次让我觉得比较出彩的是这部小说的人物关系,五个主要人物之间,穿插了孙丙和孙媚娘的父女之情、孙媚娘和赵小甲的夫妻之情、赵甲和赵小甲父子之情、孙丙与赵甲的结亲之情、甚至是县太爷钱丁与孙媚娘的不伦之情,人物虽然不多,但是人物关系纷乱,矛盾指向尖锐。正是有这些复杂纷乱的人物关系和数量并不多的人物,使得先生用上面所说的表现结构有了平台,试想如果主要人物再增加五个,那么用这样的结构来描述便会觉得过于繁乱,而如果人物关系不能纠

缠、交织至此,可能这些主要人物叙述的内容就不会有如此强的艺术感染力。

再者作者对当时社会的黑暗的揭露也是入木三分,通过几位主要人物命运的表现,表达了一种人在乱世中的无力感。孙媚娘与县令钱丁的不伦之恋源自于被人操纵毫无幸福的婚姻,孙丙唱罢戏文落草为寇是因为德国兵杀害了他的妻儿却无法讨回公道,赵甲干了一辈子侩子手以为可以安稳回家养老却被袁世凯强行要求执行“檀香刑”,钱丁以为自己能替老百姓带来公义但被上级要求强行镇压孙丙带头的农民起义,这些无奈,成为这些主要角色在描述时的一阵血泪,控诉着社会的阴暗和不公,描述国家不强大受到列强欺凌后老百姓的痛苦生活,突出了在那个时代人性得不到尊重,一切的一切,最终化为一阵叹息。

看到中段后,有一段关于刺杀袁世凯的军人钱雄飞被施以“凌迟”的描写和一段关于孙丙被施以“檀香刑”的描写,都是通过侩子手赵甲的自言自语来表现。赵甲是封建社会用以巩固统治的权力机构的缩影,在赵甲这个人物身上,透着残忍、冷漠和他背后的无奈,和县令钱丁一样,他都只是这个巨大的权力机器中一个身不由己的零件而已,而不同的是赵甲已经习惯作为这样的一个零件,并乐此不疲,所以虽然赵甲获得了所谓的侩子手的最高褒奖,但无法阻止其样貌越来越古怪,也无法阻止其内心的空虚,所以在赵甲描述中,对于古往今来最为残忍的“凌迟”和“檀香刑”的描述,就变的如此的自然,甚至是有点自夸的感觉,对于赵甲这个叙述主体,执行这些刑罚甚至能

使其个人得到升华,但对于读者而言,这种反差过于强烈,甚至会成为一种不适,甚至欲罢不能,最终在纠结的心情中期待解决早点到来。

最终的结果是一种解脱,伴随着越来越不太平的高密县,袁世凯乱世用重典的镇压不仅没能奏效,反而唤醒了更多的人来反抗这个腐朽而黑暗的社会机器。最终,县令钱丁和孙媚娘杀死了侩子手赵家父子,也杀死了孙丙给他以解脱,故事的结尾没有交代最后这两人的命运,而是通过媚娘的叙述回到了故事开始的时间,留给了读者无穷的想象空间。

这个故事从我的角度来看,可能和我们的工作没有直接的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故事能给人带来很大的震撼,能让人体会文字的张力,给人以无限遐想和反思的空间。其实,一部伟大的作品,不正是给人以不断思考的空间,带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吗,同样的,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想最大的任务应该是展现给学生阅读的美好,带他们走进那些奇妙世界的大门。

我想起我高中时,看的汪曾祺的《受戒》,小船划过的涟漪,最终不仅仅留在了湖面上,也留在了我的心里,文字带给人们的印象,有的时候可能会超过其他任何一种载体。希望在这个多媒体的时代中,我们还能通过自己对文字的热爱,带给学生一点对于阅读的影响。

推荐第2篇:《檀香刑》读后感

翻开历史课本,1900年是伤痕累累的中国近代史上极为深刻的一道疤,《檀香刑》读后感。这一年,德国人修建胶济铁路;这一年,八国联军攻进北京…

这一年,中国人在做什么?

山东半岛上,义和团装神弄鬼的开展了农民起义;袁世凯在出卖了光绪帝和戊戌变法后,平步青云;慈禧太后将北京城丢给了洋鬼子,胁光绪帝出逃。

这一年,基层官员在做什么?

选择做走狗的,官运亨通;选择爱民如子的,早晚性命不保。

这一年,普通百姓在做什么?

居无定所的乞丐,生性风流的戏子,红杏出墙的屠夫老婆…面对国难,他们在做什么?

赵甲,这个被大清朝,不,被中国五千年文化培养出来的刽子手,已经告老还乡的他,还打算做什么?

于是,一场戏在山东上演。小说以七天后对义和团一个头目施以檀香刑为线索展开,将各个行业,不同个性的人聚集在一起。国难家仇当头,他们到底在做些什么?

《檀香刑》是一部让人为之震撼的小说。从结构上讲,莫言把叙事角度、时间、空间全部打乱,彼此穿插,重新排列。所以这部34万5千字的作品,有机而紧凑,没有任何一个环节显得拖沓。故事的五个主人公,赵甲、小甲、眉娘、孙丙、钱丁,关系错综复杂,他们是刽子手、麻木民众、具有反抗精神的妇女、农民起义的领袖、爱民如子却身不由己的县令;他们也是公爹、儿子、儿媳、亲爹、情人(干爹),读后感《《檀香刑》读后感》。 各种矛盾集中在这五个极具代表性的人身上爆发。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却让人从个性中看到了背后的中国历史的沉淀。如赵甲,这个大清朝第一刽子手,这个被钱丁等人视作猪狗不如的杀人恶魔,却被另一些人看做大清朝法律的捍卫者;如红杏出墙的眉娘,这个人们眼中的荡妇,却又是大胆追求,勇于反抗的中国女性觉醒的代表。

从语言上讲,《檀香刑》以对话为主,却又不同于对话。所谓对话,当为一来一回,《檀香刑》的对话,却往往只有此没有彼,在此中显露彼的回应。这种对话方式使得每一章节都是独立的,干净清楚。眉娘、孙丙等戏班出身的人,其语言又是粗俗中带有韵脚,读着就像在唱。特色的语言和对话,和贯穿小说的另一条线索--地方戏\"猫腔\"相结合,使得整部作品就像猫腔演唱的大悲调。

从选材上看,作者用大量笔墨细写了满清几大酷刑。影子说没有读完《檀香刑》,因为写得过于残忍。读者都不忍读的文字,作者是如何写下去的?但是通部书,看不到一点作者的情感挣扎。或许作家有两种,一种满腔热忱泄于笔端,于是,他哭,读者与他一起哭,他笑,读者陪他一起笑;另一种,内心波涛汹涌,文字却冷酷无情,他思考,他追寻,他呐喊,却大音希声。前者如路遥,后者如莫言。居然有人问莫言,《檀香刑》写了什么。莫言说,不知道,只写了声音。那是为1900年唱的哀歌。

大清朝这艘破船,在风浪中,还能坚持多久?

推荐第3篇:檀香刑读后感

《檀香刑》读后感

最近,莫言先生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小小的热潮。莫言也因此成了首个获得此奖项的中国籍作家。莫言先生是以小说创作而享誉中国文坛的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充满着无尽的想象力,却又深刻反映着一幕幕社会现实。

以前,因为电影《红高粱》的强大震撼力,曾接触过一点莫言的作品,一直觉得,他的作品就是中国乡土文化的栖息地,他在作品中描述的一个个人物,时空中穿梭的一幕幕画面,让人读来如此亲切,却又这般诗意,他构筑的故事充满恣意的想象,却又觉得合情合理。或许这就是作家的伟大之处。近日,鉴于诺贝尔文学奖的分量,忍不住又浏览了先生的长篇小说《檀香刑》。虽是浏览,感触却也不浅。

初看书名,就觉得这是一部带有血腥味的悲情故事。檀香刑,本是古代一种极其残忍的刑法,说是用一根削尖的大木棍沿着脊柱从下往上钉,受刑的人不会立即死去,痛苦非常。想到此,不觉让人毛骨悚然。先生以此为书名,自有其道理。《檀香刑》是以清末极其混乱的中国社会为背景,以山东高密东北乡的风云变幻为切入点,以小见大,深刻反映了 1900年左右的中国社会之黑暗血腥。书中作者以檀香刑的实施为主线,通过农民起义领袖孙丙、从刑部告老还乡的大刽子手赵甲、高密知县钱丁、狗肉西施孙媚娘、傻乎乎的小甲、一帮流落街头的乞丐等大大小小人物的各种活动,将一卷禁心动魄的历史画面层层铺展开来,情节环环相扣,故事跌宕起伏。其中有戊戌变法和义和团的正义呼声,也有袁世凯和侵略者的残暴血腥。孙媚娘为救父亲孙丙,奔波不息,想尽了一切办法,甚至不惜出卖自己的身体。丈夫小甲是个傻子,因此她得不到真正的幸福,便钟情于知县钱丁,种种行为,便背上了浪妇的骂名。奇怪的是,孙媚娘亲爹孙丙的抓捕者是媚娘的干爹,也是情夫钱丁知县,行刑者也居然是自己的公爹赵甲。这个生活在矛盾与纠结中的女人,受尽了身心的煎熬,一次次探监看望亲爹,一次次被一些小人物拒之门外,却依然是那么的坚强而悲壮!

书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孙媚娘,她身上有一种永不屈服的反抗精神,一介民女,她敢于大胆地与封建权势盘旋、向封建礼教发起挑战,勇于去追求平等和婚姻幸福的自由。小甲是中国麻木民众的代表,他分不清是非对错,无意中充当了刽子手的帮凶,其实十分可怜。孙丙作为农民起义的代表,遭到各种反动势力的疯狂绞杀,其大名全国有名,说明处在风雨飘摇中的清王朝和封建势力将命不久矣。钱丁是一个能为国家考虑的人物,顾全大局,有才干。还有“戊戌变法”的六君子,他们的悲壮深深震撼了爱国者的心。袁世凯、慈禧太后是最高封建统治者,他们穷凶极恶,弄得人心惶惶。作者以一种戏剧化的语言将不同身份的人物内心活动和思想变化刻画得极其到位。让人读的是戏剧化略带幽默的语言,亲切轻松,反映的却是当时 血 淋淋 的 残酷现实,让 人 心弦震撼,余音不断。

读罢此书,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1900年的中国,尽管处在那样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尽管世事多变,但历史的车轮总会滚滚向前,碾碎的是扳动车轮倒转的反动者,丢掉的是墨守陈规的绊脚石,不管怎样,淳朴的中国人民大众总会推动历史不断往前。人民的心声往往是最为正义的呼声,因为散发着乡土气息的人民是最为淳朴善良的。他们不善于表达,他们共同的愿望就是安居乐业,他们撒播辛勤的汗水,仅求换取丰收的喜悦。他们却也是最善于表示的,当他们的生存受到威胁时,便会一呼百应,扛起正义的大旗,吹响嘹亮的号角!人民,是最为公正的历史判官!是最为慈祥的人间母亲!

推荐第4篇:檀香刑读后感

檀香刑读后感

(一)

人性善恶

邵啸

从阅读莫言先生的《红高粱家族》开始,到后来的《蛙》,再到近期阅读的《檀香刑》,我时常在想,为何莫言笔下会有一个又一个的故事,而山东高密县东北乡会成为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宝库,猛然间想起老人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刻的演讲题目:《讲故事的人》。的确,老人家是个会讲故事的人。莫言总会在自己的小说中塑造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从自己的父母,当地传说中的英雄,这些来自于个体的人物,经过老先生巧妙的加工,让这些人物在瞬间升华,最终垒砌成为一个民族血性的脊梁。《檀香刑》亦不离此意。

莫言总说他有眼睛、鼻子、耳朵、身体来感受事物,把握生活。他的生活与记忆,就是这样一个个有声音、有气味、有颜色的画面。正由于此,他的眼里不断闪现出火车呼啸而过及猫腔如怨如诉的声音,便成就了这本向历史与传统致敬的小说——《檀香刑》。

《檀香刑》的故事起源于高密县东北乡农民孙丙带领全村农民参加义和团,抗击德国侵略者,拆卸德国修建的胶济铁路的传说。作者“为了适应广场化的,用耳朵的阅读,有意使用了戏剧化的叙事手段”,创造出流畅、浅显、夸张、华丽的叙事效果”,刻意吸收了“猫腔”这样一个民间传统艺术。于是,浓郁地方气息的这类喜剧韵文充斥全篇,在文中人物以各自视角诉说时都以猫腔为引子,内容进行提要,总领全章。此外,猫腔“唱腔悲凉,尤其是旦角的唱腔,简直就是受压迫妇女的泣血哭诉”,为全文奠定了凄凉与壮美的基调。

故事叙事看似杂乱无章,但莫言以孙眉娘、赵甲、小甲、钱丁四人的视角分别讲述故事。这一多视角转换的叙事手法是小说的一大特点,更是一大亮点。在小说中,作者在大部分叙述中并没有采取一个全知全能的视角,而是以几个主要人物的叙述来一步步逼近事情背后的真相。小说以四人在孙丙抗德事件上各自主观视角差异性展开叙述,这体现在主观行为上,孙眉娘不择手段地救父,刽子手赵甲衷心于完成檀香刑这个自认为的伟业,小甲唯父是从,而县令钱丁则最为复杂。一方面深爱着眉娘,同时关爱东北乡的村民,内心深处并不想抓眉娘的父亲孙丙,而且还能为民请命,但同时又迫于上司的压力与对官位升迁的迷恋,不得不抓住孙丙。这二者矛盾始终在后者冲撞,一开始释放了孙丙,但之后却迫于朝廷与列强的压力,再次逮捕孙丙,并协助赵甲完成这一其自认为伟业的檀香刑。这样,几个人物的个性特征也由此凸现出来。孙眉娘热烈、坚定、执着,赵甲阴险、毒辣、狡诈,小甲懦弱无能,但最后舍己救父却体现了其孝的一面。对于县令钱丁而言,痴情、正直、爱民体现了其善良的一面,但另一面却是追名逐利,惟命是从,可见多方面的冲突,造成后者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最后他刺死孙丙,阻止檀香刑的阴谋。可算是其良心未泯灭,从利欲中复归。

孙丙作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性情耿直好爽,才情卓越,猫腔技艺无与伦比,德国人高密县修建铁路。年轻时刻不务正业,迷恋青楼,列强入侵,害其家破人亡。一幕幕惨剧激起了孙丙的仇恨,忍无可忍的他,加入义和团,走上反抗的道路。带领村民抗击德国侵略者,拆毁德国人修建的胶济铁路,可谓英勇无畏,执着至死方休。但同时也充斥着其农民阶级不脱其局限的愚昧无知、食古不化。

小说将腐朽的清王朝与列强的惨绝人寰表现的淋漓精致,也凸显了专制权力作用于个体之上的历史机制,成功折射出专制权力赖以生存的阴暗法则。将檀香刑的渲染表现的淋漓尽致,揭示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最黑暗的一页,也暗示着腐败的清王朝的两面性——对内压迫百姓,对外惧怕列强侵略者。

《檀香刑》更深层次地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隐”性层面,小说中的三位主要人物——赵甲、孙丙、钱丁分别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刑罚文化、民间文化和官场文化的“隐”性内涵。莫言用批判的眼光对此做了具体而生动的揭示。

清末民初那段血泪史让国人痛心不已,但国难当头,彰显英雄本色。不少民族进步人士纷纷主张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科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空前绝后,随之诞生了洋务派,维新派以自强。沉重的历史给世人以痛的领悟,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不断自省,国家才能强大,民族才能进步,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世界不倒之林。

《檀香刑》 经典句子:

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俺对着那面水银玻璃镜子,悄悄地那么一瞅,里边是一个水灵灵的风流美人。俺自己看了都爱,何况那些个男人。尽管因为爹的事俺心中悲酸,但干爹说心中越是痛,脸上要越是欢,不能把窝囊样子给人看。好吧好吧好吧好,看吧看吧看吧看,今日老娘要和高密城里的女人们好好地赛一赛,什么举人家的小姐,什么翰林府里的千金,比不上老娘一根脚趾头。

嗨,都说是人活一口气,还不如说人活一口食儿。肚子里有食,要脸要貌;肚子里无食,没羞没臊。

乡亲们,好戏还没开场呢,你们就看傻了,等明天好戏开了场,你们怎么办?有咱家这样的乡党,算你们有福气。要知道天下的戏,没有比杀人更精彩的;天下的杀人方式,没有比用檀香刑杀人更精彩的;全中国能执檀香刑的刽子手,除了咱家还有何人?因为有了咱家这样的乡党,你们才能看到这全世界从来没有过今后大概也不会再有的好戏了。这不是福气是什么?让你们自己说,这不是福气是什么?

他想起自己的恩师余姥姥的话:一个优秀的刽子手,站在执行台前,眼睛里就不应该再有活人;在他的眼睛里,只有一条条的肌肉、一件件的脏器和一根根的骨头。

一群如痴如醉的观众,犹如汹涌的潮水,突破了监刑队的密集防线,扑了上来。疯狂的人群吓跑了吃人肉的凶禽和猛兽。他们要抢那只耳朵,也许是为了那只挂在耳垂上的金耳环。师傅见势不好,风快地旋下妓女的另外一只耳朵,用力地、夸张地甩到极远地方。疯狂的人群立刻分流。

我跪在地上,给师傅磕头,我的眼睛里饱含着泪水,其实,舅舅的死活我并不关心,我关心的还是我自己。我的热泪盈眶,是因为我想不到白天的梦想很快地就变成了现实。我也想做一个可以不动声色地砍下人头的人,他们冷酷的风度如晶亮的冰块,在我的梦想中闪闪发光。

檀香刑读后感

(二)

闪光的《檀香刑》

这是一场最最盛大、悲壮、惨烈的猫腔

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直到这时我才知道中国有个叫莫言的作家,莫言的作品开始在市面流行,《丰乳肥臀》、《生死疲劳》、《娃》、《红高粱》、《酒国》…当然还有今天推荐给大家的《檀香刑》。刚刚开始看的时候就被极有画面感的情节,极具地方特色的语言深深吸引了,但心里又莫名的有点排斥,排斥那种我自认为的低俗感。一章一章看过去,才知道莫言以最神奇的语言写出了最真实的历史。

《檀香刑》以巨幅写了一个清朝末年的小故事:京城刑部刽子手赵甲在山东高密受命杀因反对德国在山东修铁路而造反的义和团的一个首领、孙媚娘爹孙丙。可以说就这么一句话的故事,莫言却站在不同人物的角度,塑造了一个个真实可见的角色,全面展现了清朝末年的社会百态。

偶尔像人的赵甲

“他用手捋着那条半真半假的大辫子,阴森森的眼窝里竟然出现了一片泪光。这真是稀罕事儿。小甲摸着他爹的眼窝问:“爹,您哭了?…”老甲唯一像人的时候是当爹的时候,当爹的时候他会有流泪,会有人的七情六欲。更多的时候他像一条潜伏在污泥里的滑腻腻、冰冷冷的蛇,像漠眼冷看、随时伺机而发的豹子。他的眼睛里没有活人,只有一条条的肌肉、一件件的脏器和一根根的骨头,几十年的刽子手工作、几千条人命早已使他变成了一个阴冷黑暗的工具。“执行杀人时,我们根本就不是人,我们是神,是国家的法。”他的阴冷人见了人怕、狗见了狗瘆。孙媚娘这样的泼辣女子见了他都忍不住发颤,“公爹还在数他的豆粒,老东西,现在俺才明白,他为什么那样威人。他的身上,散发着一股凉气,隔老远就能感觉到。刚住了半年的那间朝阳屋子,让他冰成了一个坟墓;阴森森的,连猫都不敢进去抓耗子。俺不进他的房子,进去身上就起鸡皮疙瘩。”杀人是他的工作、他的技艺、他的演出、他的骄傲,是一场他与犯人联袂演出的大戏。先一片片地分割,然后再一片片地复原,在周而复始的过程中,耳边一刻也不停地缭绕着亦歌亦哭的吟唤和惨叫,鼻子里时刻都嗅着身体惨遭脔割时散发出来的令人心醉神迷的气味。这是他成功的演出,是他最大的骄傲。

他对末日的清朝有着虔诚的信仰,“公爹从太师椅上站起来,双手托着那串佛珠——檀木的闷香再一次弥漫了整个屋子——瘦削的脸上镀上了一层庄严的金黄,他骄傲地、虔诚地、感恩戴德地说:“慈禧皇太后!”末日清朝腐烂的黑泥里才能让他阴暗地自得,让他无人性地骄傲,这是他的乐土。

野、辣、美、浪、真的奇女子——孙媚娘

孙媚娘从小跟着戏班子野,舞枪弄棒翻筋斗,根本没有受到三从四德的教育,又长了一双走路生风的大脚。她的两只大脚成为她致命的缺陷,貌美如花的老姑娘孙媚娘只能委屈嫁给傻瓜屠户赵小甲。

嫁人为妻,她的骨子里仍是那个有着真性情的野姑娘,当了媳妇,忍气吞声,她憋得要死。婆婆厌恶透了儿媳的大脚,异想天开想用儿子削骨的利刃修理修理儿媳的大脚,积压在媚娘心头的怒火爆发了,“她飞起一脚,充分显示了大脚的优越性和在戏班子里练出来的功夫。——一脚飞出婆婆应声倒地。她冲上前骑在婆婆身上,如同武松打虎,一顿老拳,擂得婆婆哭天抢地,屎尿屙了一裤裆。”

她这样的辣妹子可不是会吃亏的主儿啊。邻里街坊谁敢惹她,那也是得理不饶人,“俺说,当真,谁要不把他领走,谁就是个驴日马养的个驴骡子!”她也会充分利用自己美貌的优势,在男人那里达到自己的目的,而让别人占不到便宜。

她可有着“狗肉西施,高密第一”的称号,“看看看,看看人家那桃花脸蛋柳条腰,螳螂脖子仙鹤腿!”可嫉妒、羡慕死了多少高密女人。媚娘干爹钱丁一见这个美人儿,就被勾走魂儿,“他的心中只有这个美人,宛若即将羽化的蝴蝶塞满了单薄的蛹皮,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了。”

清明节钱丁在校场给孙媚娘竖了一架秋千,媚娘荡地那个浪啊,“俺把秋千荡到了最高点,身体随着秋千游荡,心里汹涌着大海里的潮水。一会儿涨上来,一会儿落下去。浪头追着浪头,水花追着水花…… 俺在秋千架上撒欢儿,地上的那些看客,那些儿子孙子重孙子,青皮流氓小光棍,都跟着俺犯了狂。俺悠上去,他们嗷;俺荡回来,他们哇。”

这样一个又美又浪的女子,内心情感超乎寻常的热烈真挚。大而化之的她也会为了爱情而衣带渐宽,“她的脑子里的空儿全被钱大老爷占满了。她的眼睛盯着一棵树,那棵树摇摇曳曳地就全变成了钱大老爷……她无论看到什么什么都会变成钱大老爷或者钱大老爷身上的一部分。”用媚娘的话说,只要能和钱大老爷好上一回死也值了,她为了这个目的可干了不少愚蠢可笑的事儿,被人嘲弄也毫不在乎。你是世上的奇女子啊!

矛盾的好官钱丁

他是高密人心中的青天,他志气昂扬,精神健旺,红脸膛上焕发着光彩,双眉如卧蚕,目光如点漆,下巴上的胡须,根根如马尾,直垂到桌案边缘。一部好胡须,天然地便带着五分官相,他的声音宽厚而富有磁性。善于左右逢源的性格让高密的父老乡绅对他充满感恩戴德的敬重,“几位上了年纪的乡贤眼睛里溢出了泪水,流到了千皱百褶的腮上;鼻孔里流出清涕挂在柔弱的胡须上。”对于戏子孙丙的侮辱,他似乎也有这一个父母官该有的胸怀,不仅没有过多的苛责,反而为高密人上演了一出斗须的好戏,他的这一举动无疑是令人叫好的亲民之举。

“知县想起了正在县城通德书院校场上操枪演炮的德国军队,再看看被孙丙的妖术煽动得如痴如狂的马桑镇无知的乡民,一种拯民于水火的责任感油然而生。”他敢单骑赴汤蹈火,赤手擒孙丙,他似是有一颗爱民之心的。敢冒着生命危险为子民的,我们也不得不说他是一个好官。但在仕途与黎民之间,他又犹豫不决,获胜的往往是他的仕途。这真是一个极其矛盾的排列,生,()我所欲也;民,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兼得,舍身而取民者也。民,我所欲也;势,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兼得,舍民而去势者也。怪哉!

好笑的英雄孙丙

孙丙是猫腔的继承者、发扬者,也可以说他是猫腔的鼻祖,他唱猫腔出神入化,引人入胜。他教城中乞丐学习猫腔,给他们一条活路,在高密他也是声誉很高的。他被捕后,宁受檀香刑,也不愿意逃跑,受刑前,他敢和他的杀他的儿女亲家赵甲谈笑风生,受檀香刑时,他一声不吭,要受刑受出高密人的志气。

这样一讲好像孙丙是个难得的真英雄一样,是一个完美无缺之人?其实不然,孙丙实则愚昧的好笑。杀了德国人,他远逃他乡,不久就打着学成归乡的名号,装神弄鬼,自称是岳大元帅下凡,旁边封了一大帮神仙。这可害苦了高密人。

地道的看客们

这样就介绍完孙媚娘和她的三个爹了,我不得不提的是京城里地道的看客们了,如果说刑场是赵甲的舞台,杀人是赵甲的表演,那京城里的看客就是他最忠实的观众。这如同名角演戏是一样的,“你如果活儿干得不好,的看客救护把你活活咬死,北京的看客那可是世界上就难伺候的看客。”在他们眼中这是刽子手与犯人的联袂演出,是他们邪恶的趣味。“刑场周围的人嗷嗷的叫起来,他们对这个死囚的窝囊表现不满意。孬种!软骨头!站起来!唱几句啊…”既刺激看客虚伪的同情心,又满足看客邪恶的审美心。所有人都是两面的,一面是仁义道德、三纲五常;一面是男盗女娼、嗜血纵欲。无论多么精彩的戏,也比不上凌迟活人精彩,这是人间最惨烈凄美的表演。

人在本身意义上就带有动物性,小甲是最不傻的傻瓜,他傻言痴语看人本像,瘦骨嶙峋的豹子老甲、大白虎钱丁、笑嘻嘻的白蛇孙媚娘、驴身的轿夫、狗头狼头的捕快、大白猪的邻居。或许并不是无稽之谈,而是潜藏在人性下的另一个灵魂。一本书,展现一个时代的百态。

檀香刑读后感

(三)

喻超,1990年生。诗歌爱好者。摄影爱好者,喜欢读书,喜欢率性的写。梦想成为诗人和小说家。

无意中翻开了这本名字很古怪的小说《檀香刑》,一看是莫言写的,因为之前喜欢读外国名著,很少读中国近代的小说,莫言的也没有读过,好奇心让我翻开了这本构思奇异的小说,刚开始读的时候,第一感觉便是语言粗俗,内容媚俗,打破了以往我对小说的影像,以前读的小说大部分文字优雅,哲理深厚,情感丰富,就算是《百年孤独》这样的奇异小说,也让我深感文字的魅力,而这本《檀香刑》粗俗的文字激起了我的好奇心,让我走进了一个阴森恐惧人性血腥爱情的天地。

这本小说以1900年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仓皇出逃为历史背景,讲述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场兵荒马乱的运动,一桩骇人听闻的酷刑。让我们一同走进了被人们遗忘的那些历史,当戊戌六君子在北京的菜市口被砍头时,我们对与中国的刑法还停留在砍头的时候,檀香刑一种古老的刑罚被作者带进了我们的视野,檀香多么响亮,外拙内秀,古色古香。可是当它变成了杀人的工具的时候,是如此的血腥。

正如作者在后记里说的,这是一本不合时尚的书,的确如此,在离封建已经远去的当代,我们是否还会唤起人性的漠然,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书中围绕孙媚娘,赵甲,赵小甲,孙丙和钱丁各种不同性格的人展开故事,与其说是故事,不如说是演戏,先说说孙丙吧。

孙丙猫腔的祖师爷,将猫腔发扬光大一个英雄式的人物,往往英雄式的人物都以悲剧结束命运,本来过着舒适生活的孙丙被德国人凌辱了妻儿,最后德国人杀了他的妻儿和同村十几口人命,使他走向了不归路,参加了义和拳,带领乡人揭竿而起,这让我想起来陈胜吴广。可是他们并不相同,孙丙是让命运之神推上了这个悲剧的历史舞台,就像他女儿孙媚娘说的:爹你演了一辈子戏,这次你是真的演出演进,把自己演完了。这样的一种人物让我们即钦佩又同情,虽然孙柄抗德失败了,但他的身上继承了“窝窝囊囊活千年,不如轰轰烈烈活三天”的猫腔戏剧精神,他的死逐渐唤醒了沉睡在铁屋子里的亿万人民,他是悲剧英雄的化身。

孙媚娘这个人物怎么理解呢,她是人们眼中的荡妇,却又是大胆追求,勇于反抗的中国女性觉醒的代表。她可以为了钱丁死,也可以为了那个让他嫌弃的爹死,她真是一个苦笑不得的角色,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人性的光环在一个普通人的身上的闪耀。有时候,我们身上会出现不同的面具,那是因为我们身体里藏着很多不想让别人知道的东西,诚如作者讲的:所有的人,都是两面兽,一面是仁义道德、三纲五常,一面是男盗女娼,嗜血纵欲。钱丁是个亦正亦邪的人物,钱丁在理想的强大和现实的孱弱中迎来了悲剧的结局。他是封建王朝里最忠实的奴才,可是王朝的败落让他变成了德国人和袁世凯的走狗。这样的人物只能被钉上了历史的屈辱柱上。

这本书里最让我关注的是赵甲,也许别人会讲他麻木不仁,充满血腥,可是我并不这样认为,我在看到他砍杀刘光弟的时候,想起来和刘相遇过年喝酒的景象,内心的独白告诉我们,他的人性在复苏,最后儿子被误杀的时候,他以命相博的,也是人性的体现,他也是个悲剧人物,他的身上体现了封建王朝的禁锢思想,让一个有生命的人完全变成了麻木不仁的侩子手,就像他自己说的:在他漫长的执刑生涯中,失去了定性、丧失了冷漠,这还是第一次。在往常的执刑中,只要红衣加身、鸡血涂脸后,他就感到,自己的心,冷得如深潭里的一块黑色的石头。他恍惚觉得,在执刑的过程中,自己的灵魂在最冷最深的石头缝里安眠着;活动着的,只是一架没有热度和情感的杀人机器。他即是统治者专用的“杀人工具”,也是封建王朝消亡的预示。有一句话让我深有感触,是这样描述赵甲的:如果冷漠是一种感情,他的感情就是冷漠。这让我想起了朋友问我爱的反义词是什么,刚开始我也不知道,后来才领悟,原来是冷漠。

一根虎须看出了每个人的本相,无疑带上了魔幻的色彩,这也是莫言的一贯写作风格,这是一个傻子的幸运,也给我带来了很多震撼,独具匠心。还有热血仗义的叫花子,巾帼不让须眉的钱丁夫人,都让人肃然起敬。

人生也许往往就是如此,你不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事,而过去的事也会随着时间消逝,历史在人们的身后成了笑谈,这本书让我对小说有了另一种定义,人生何尝不是一出戏,总有演完的时候,热血的叫花子都可以做到英雄式的,更何况是我们热血的血性男儿。当我们从睡梦中惊醒的时候,我们是否会问问自己,生命的意义在哪里?

推荐第5篇:莫言《檀香刑》读后感

莫言《檀香刑》读后感

如果莫言没有获诺贝尔文学奖,我是不会去读他的作品的,因为他的作品不是我喜欢的那种风格。不过,我现在已经读完《檀香刑》好几天了,谈不上喜欢,但印象深刻,所以还是写几句读后感,略表附庸风雅的感受。

《檀香刑》一开读,就是莫言那种泥沙俱下的语言味道,经常大片用排比句,用赋体,用押韵,我第一个感受就是,以前不喜欢他是正确的,哪有用这样的语言写小说的,说得不好听是装腔作势、装神弄鬼,炫技吧,用围棋术语来说是力战派,非最高境界。不过随着故事的发展,还是被小说吸引了,被小说里营造的炫丽世界所吸引。这部小说营造的世界一看就是虚构的、编造的、愚弄人的,名字就假得可以,赵甲、钱丁、孙丙、孙媚娘,赵钱孙李地胡编的姓嘛,甲乙丙丁的胡编的名嘛,媚娘——没这个女人也,里面的情节也硬伤不少,假得可以,但是,作者编故事以及塑造人物的水平是非常高的,就是说一些细节非常典型和真实,这样,就像中国的喜剧,明知道现实生活中人物是不会那样唱的,但喜欢看,这也是莫言的高明之处。

《檀香刑》对于酷刑的迷恋是非常令人作呕的,几乎达到赞美和歌颂的地步,让人怀疑作者对于法家的推崇,这是不是跟莫言从军的经历有关。小说对于德国军队的仰视也是很明显的,虽然有批判的意识,但对西方文明的向往溢于言表,是不是向诺奖献媚呢?

《檀香刑》对魔幻现实主义和中国戏曲表现手法的借鉴也是非常明显的。这也是诺奖给莫言的赞美地方之一,或许莫言当年的向魔幻转向就是一种潜意识的诺奖情结,这种非中国本土化的写作方式让他的小说以前在普通中国百姓中读者并不算很多,但却深得西方人的钟爱。

因为《檀香刑》是比较早的作品,为了了解莫言小说更多的东西,搞清楚他为什么会获奖,我于是继续读他的《生死疲劳》,这部小说也获过很多奖,读了开头几十页,感觉语言没有那么装模作样的恶心了,平实很多,写作手法上却开始更露骨地模仿魔幻现实主义了,并融入中国古代的转世轮回民俗传说。

这就是我的读后感。

推荐第6篇:莫言《檀香刑》读后感

《檀香刑》中的悲剧

——我读莫言

莫言在《檀香刑》的《后记》中说:“……《檀香刑》大概是一本不合时宜的书……”光看小说的内容梗概,我也是这么觉得的,所以花了两个多星期,才将《檀香刑》读完。凤头部分别是眉娘,赵甲,小甲,钱丁的独白细语,第一感觉便是语言粗俗,内容媚俗,实在没有阅读的兴趣。这中间大概隔了两天,才翻启了猪肚篇。至此,才感到作者匠心独具。精妙的语言,丰富的情节,都深深地吸引了我。豹尾部与开头相呼应,也可看作是赵甲,眉娘,孙柄,小甲与钱丁的各个道白。最后,在知县钱丁的绝唱中,每个人的命运都成了定数,戏,也演完了。

——《题记》 在《檀香刑》中,每个人都是矛盾的,诚如作者所言:所有的人,都是两面兽,一面是仁义道德、三纲五常,一面是男盗女娼、嗜血纵欲,他们都没有办法用自己的行动解决问题。比如知县钱丁,他既是清政府的官员,又是德国人的走狗。在第四章“钱丁恨声”里,钱丁清醒地认识到大清气数已尽,洋人是抢占国土的强盗,但是,他却不得不头戴顶戴花翎,身穿七品朝服为大清卖命,为洋人驱使。钱丁在理想的强大和现实的孱弱中迎来了悲剧的结局。他是一个思想保守的旧式文人,他认为只有通过科举入仕,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封妻荫子,飞黄腾达以至光宗耀祖。作为高密县的百姓父母官,他原想为民请命、治国安邦,做一个好官,甚至幻想“余卸任离职,肯定会受到一柄大大的万民伞。。。。。。”但面对一个即将土崩瓦解的王朝,他的仕途理想早已没有了存在的根基;面对外来强权的残暴统治,他的为官处事方略也早已更改了规则。他总想在个人仕途和为民请命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在孙柄带着全东北乡村民闹事时,他劝他们息事宁人,得过且过。在不得已要抓孙柄时,他踌躇了,一方面是因为眉娘,另一方面是他佩服孙柄是条汉子。在孙柄被施行檀香刑的那几天,他想杀了孙柄,想让他减轻痛苦,但是,他又不想孙柄死,因为孙柄的生死与他的升迁密切相关。所以说,钱丁是一个亦正亦邪的人物,是封建制度的腐朽与帝国侵略的强权让他成了走狗,成了牺牲品。

再如孙柄,他是唱猫腔的班主,同时又是抗德的义士。在他的身上,既有英雄钱雄飞的勇敢,又具有鲁迅文中阿Q的影子。他在妻子儿女死后,毅然去了义和团,归来之后,带领马桑镇的乡亲反抗洋人的统治。可是,这种“义举”难免显得有些盲目和草率,更有点阿Q的精神胜利法。首先,在马桑镇,他把自己想象成岳大帅转世,是神人,能带领人民战胜强权。可是,他一没有岳家军那样训练有素的士兵,又没有德国人那些厉害的洋枪洋炮,更没有雄厚的群众基础作为后盾,想要革命,谈何容易?但是,他不仅像阿Q似的自欺欺人,妄想依靠小小的马桑镇来报仇雪恨,还忽悠着全乡的人跟着他一起胡闹,最后弄了个城破人亡的下场。所以说孙柄的“戏”也是悲剧的,他悲剧的使然不仅在于群众的愚昧,更是因为那摇摇欲坠的朝代对洋人的妥协,对民心的毁灭。虽然孙柄抗德失败了,但他的身上继承了“窝窝囊囊活千年,不如轰轰烈烈活三天”的猫腔戏剧精神,他的死逐渐唤醒了沉睡在铁屋子里的亿万人民,他是悲剧英雄的化身。

接下来,我想说说刽子手赵甲。他是孙柄的亲家,同时他又是一个执行了几十年的“姥姥”级杀手,可以说他的内心已经扭曲了。在赵甲道白的章节中说道:檀—香—刑—多么典雅,多么响亮;外拙内秀,古色古香。我就想不明白了,想出这么变态的手法来残害自己的同胞,难道是值得炫耀的事么?难道听不出克罗德说“中国什么都落后,但是刑法是最先进的,中国人在这方面有特别的天才”是多么大的讽刺么?但是,赵甲却觉得刽子手是光荣而神圣的事业,觉得“天下没有比杀人更精彩的”。他有自己的一套杀人准则,执刑杀人时他把自己看作是神,行刑前要用鸡血涂面。在他的眼中,人和动物一样,生命是如此的低贱,他对死亡是如此的轻蔑。他对他的职业怀有满腔的自豪感与使命感,在他眼里自己是至高无上的,

是皇上皇太后的代表,是庄严神圣的国法的象征。在这种变态的心理作用下,他杀的人比高密县一年产的西瓜还多,杀人手法愈加精湛,杀人形式越加多样,这个丧心病狂的刽子手的悲剧在于他死在了手无缚鸡之力的孙眉娘手里,开篇的“眉娘浪语”中说她自己做梦都没有想到,不仅如此,老魔王赵甲没有想到,知县钱丁更没有想到。这个统治者专用“杀人工具”的死亡,预示着大清王朝的瓦解与崩溃,预示着洋人阴谋的破灭(注:德国人想留着孙柄到火车通车的那天,执刑者一死,计划便失败了)。 最后,要谈谈《檀香刑》中最庞大的人物群体,他们便是观看杀人的众多看客。由此,我又想到了鲁迅先生文中对于看客现象的描写,无论是从《藤野先生》还是《孔乙已》,先生笔下的看客都是麻木冷漠的,而莫言的这篇作品中,我所感受到得看客更多的是愚昧与他们观看杀人时的快感。这些看客,一面欣赏着别人的痛苦,一面怀着一种赏戏的心理,寻求一种强烈的感官刺激。无论是先生生活的那个时代,还是当今社会,看客却是无处不在的,正是他们的存在,构成了强大的舆论氛围,从另一方面又满足了戏台上诸如孙柄,赵甲似的表演者,我觉得这是人性的悲哀,是社会的悲哀!

《檀香刑》采用了“凤头”、“猪肚”、“豹尾”古老又有些俗套的结构形式,隆隆战车式的叙述方法,看似粗俗实则极具讽刺意味的语言方式,传奇戏剧性故事情节,生龙活虎似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一个气数将尽的王朝,在历史这个大舞台上,发出的最后的苟延残喘的声音,上演的最后一出戏。正是舞台上这些形形色色的人,推动了历史的前进,时代的发展,使后人们踏着他们的死,在悲壮的曲子和鲜血中前进,前进!

推荐第7篇:莫言檀香刑读后感

莫言檀香刑读后感

从图书馆借回后就开始看,看了几章后,感觉不怎么样,语言很有当地特色,但内容感觉很粗俗,就没再接着看。去看一起借回来的另一本书了。后来因为孩子住院,我请假在医院全天陪着,就又拿起来细读。我不断的告诫自己,书如同人一样,人不可貌相,书也要细读;书也跟人一样,不能因为刚接触时第一印象分不高,或是只通过一件事情就否定一个人,都是太武断的行为。读书如读人,要静下心来,不带任何杂念,任何急攻近利、囫囵吞枣、虎头蛇尾、走马观花的读法都是对作者的一种亵渎。

檀香刑,是一种古老的刑法,极其残忍,极其惨烈,极其悲壮的一种死法。是用一根檀香木将人从屁股那一直插到肩膀上,然后将人固定在木板上,整整折磨五天五夜才让其死去。当死亡都成为一种困难的时候,不能不说是一种生命的悲哀,体制的悲哀,民族的悲哀。正如书中的德法人讽刺地说,中国什么都落后,唯独这折磨人的各种死法却是如此先进。故事讲述了1900年德国侵略者占领山东,并修建铁路时发生的事情。干爹审公爹,公爹斩亲爹,真的是三爹会审。整个故事读来,感觉很悲壮,也很悲哀。从中读到了鲁迅笔下孔乙己式的悲哀以及阿Q一样的自欺欺人,自我安慰的精神。总的来说,是一个封建王朝的捶死挣扎,苟延残踹;是一种民族的落后愚蠢、麻木不仁;是几个家庭的妻离子散,恩怨情仇;是一个个人性在那种封建王朝统治下,落后迂腐文化的熏陶下,关于善与恶、美与丑、道德与仁义、责任与良心、家与国、罪与罚的扭曲与挣扎……

莫言文笔流畅,富有浓浓的地域特色,其中一些猫腔非常押韵,甚至可以用唱来代替读。有一段我竟然读出了中的,周星驰拿着筷子边边唱的感觉。从文字文学的角度来欣赏,感觉是行云流水般的痛快淋漓;读后直击灵魂,拷问灵魂。每个人物是那样的鲜活,那样的富有特色,心理活动的描写可与国外诸多名着,如《红与黑》等媲美,有过及之而无不及,毫不逊色。真的是行行出状元。多年的文学研修,多年的文学创作,多年的奋笔疾书,在中国诸多文学家与诺贝尔文学家擦肩而过后,终于花落莫言。从不相信任何行业的所谓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传奇,始终相信老话,厚德载物、厚积薄发、功到自然成。让我再一次想起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结尾的一句话:当你追求卓越时,成功就会找到你!

推荐第8篇:书评—读后感之《檀香刑》

书评——读后感之《檀香刑》

读完本书,那种扑面而来的充斥着强烈的腥气感和暴力感的画面,令人十分难忘。 作为茅盾文学奖入围作品,莫言的《檀香刑》,全书弥漫着一种颗粒感的血腥。可以说,本书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读者的心理承受能力。

《檀香刑》,以“凤头—猪肚—豹尾”这三段式的传统结构来完成作品,在这部神品妙构的小说中,莫言以1900年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仓皇出逃为历史背景,用摇曳多姿的笔触,大悲大喜的激情,高瞻深睿的思想,活龙活现的讲述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场可歌可泣的兵荒马乱的运动,一桩骇人听闻的酷刑,一段惊心动魄的爱情。 小说情节以女主人公眉娘与她的亲爹、干爹、公爹之间的恩恩怨怨,生生死死展开……

同时,通过这部作品,我也了解到了一种神秘的职业--刽子手,在宫中,拥有着特殊而不可取代的位置。顶级的刽子手“姥姥”, 被其他刽子手奉若神明。每一次行刑之前,他们的脸上便涂上鸡血,来蒙蔽内心,他们就以这样一种仪式,来祭奠自己的良心,超度自己的灵魂。书中细致的描绘了两种清代的刑罚:凌迟和檀香刑。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莫言将死刑描绘的犹如艺术杰作一般绚丽,死变成了一种华美的仪式,所有人(包括受刑者)都在等待这个奇异的“高潮”。这到底是怎样一个高潮?

睿智的莫言借助了不同当事人的嘴讲出了这个故事,各人的性格在自述中尽现:眉娘的媚、小甲的傻、赵甲的狂、钱丁的迂;使我们倾听到1900年的中国多元而复杂的声音,高亢的、绝望的、愤怒的、凄凉的、更有凶狠的、阴冷的。大量戏文式的语言的运用,夸张、浅显,荤腥不忌,百味杂陈,却更显元气淋漓,于是故事便显得跌宕多姿精彩纷呈。虽然故事很简单,但唱念做打却样样见功夫!新奇大胆的写作风格和饱满而有张力的语言,大大增强了本书的可读性。

相信,这将是一本值得你去阅读的书!

(注:本书索书号I247.5/2736)

推荐第9篇:《檀香刑》读后感2000字作文

就依檀香刑来说,至少和村上春树比起来,莫言拿这个奖是够实力的。

这部小说很玩形式(但不是为了玩而玩),全部内容如戏文般直接区划为三块:凤头,猪肚,豹尾。各区块的小题目也很讲究。凤头和豹尾部分由4(5)个主角的主观视角,结合个人的性格语言特点来完成,就像戏文上的单腔。猪肚部分则基本由“记录者”的客观视角来完成,负责群戏部分的描画。整部小说的形式就像一出戏文,由单腔开场,再到群戏铺成,最后回到独白点睛结束。

前面说了这种形式不是为了玩而玩,因为这部小说中有一件从头贯穿到尾的东西——猫腔。

猫腔,高密县东北乡的一种地方戏。文中前前后后都以“直接展现猫腔”为主,但也多次半遮半掩的提到一些背后的来历,直到猫腔的代表人孙丙和假扮孙丙替死最后一起受刑的小山子两人在牢中正式撩开了猫腔的来历。

我以为这篇故事相对的败笔就在这一段,和结尾,这两处。

整篇故事是以戏文形式展现的,不管是情节还是语言,都很生动滑润,充满生活气息和喜剧感,戏剧感。一气呵成,又十分有趣。到了这一处,却打乱了节奏感,不管是语言还是情节的安排都有点刻意。一个把猫腔推广成为地方代表戏的人对徒弟只在死前说起猫腔的起源,这情节实在太强加于小说了。再加上此处运用的语言,和前后文一对比,就显出矛盾和不自然来了,前后文的“单腔”展现是用人物相应的性格口吻说出,而客观群戏时又以客观记录的语言说出。这里却是在一个单腔的地方运用了客观性语言(大大不同于角色本身的口吻),显得十分怪异和刻意。不知道是不是另有目的。

而结尾。孙丙临死前咕囔出了遗言:戏„„演完了„„ 则更加败笔。

全部小说从形式到内容都已经有了深深的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一场舞台上的闹剧,史诗,即悲壮又可笑又动人的戏剧感了。最后却加上这一句“点睛之语”实在是多余,只徒然增加了刻意感,生怕读者不知道他的意思似的,玩的有点过火。

除开这两处之外,其他部分都非常好。我尤其喜欢莫言处理的“魔幻”部分。也有两处。一处来源于文中的半个傻子赵小甲。赵小甲死的早的娘曾经和他说过关于“虎须”的无聊的话。(我不清楚在赵小甲娘说这个小故事的时候是哄小孩的立场还是什么,但明显在其他地方出场关于虎须的台词是带着色情意味的),小甲就记下了,并且认为得到一根虎须之后,就可以看到别人的“本相”。老调子又来了,半傻子的眼中,却能看到真谛。赵小甲所看到的老婆(女主眉娘)是一条白蛇。父亲赵甲是黑豹,县太爷钱丁是白虎,袁世凯等人则是狼或者与狼类似的东西,还有自己原来是一只羊。其中白蛇这个意象比的最好。首先赵小甲最怕的就是蛇类。蛇蝎女人。其次赵小甲心中的白蛇是白娘子白素贞那种义妖。白素贞最大的

特点就是重情。且美貌。孙眉娘就是这么一个有意思的女人。数一数二的大美女。给自己的丈夫戴绿帽子。对“奸夫”县官钱丁又有真心的爱情。而在父亲的事件中,却依然选择了“义”或者“亲情”,我以为应当是义,孙丙对眉娘并没有多少养育之恩,而眉娘实在是个外柔内刚,虽然被爱情冲昏了头,但依旧选择了义和理的奇女子。敢于独身一人去跑动,最后甚至和“丐帮”一起“劫狱”。面对县官夫人的认可和挽留(已经怀了钱丁的孩子),眉娘曾经愿意为了爱情低头过一次的(玉佩事件),但是这一次,不是自己低头就够了的,所以眉娘选择了离开,去为父亲,为民,为义。

除了意象的比喻。有趣的是作者还将意象具体化,细致的通过赵小甲的眼睛一一描写了那群变成动物的人的一举一动,就像一场动物狂欢,一场人间悲喜剧。

第二处具有魔幻色彩的地方,就是“猫”和“猫腔”,这样的情景出现了两次,一次是在讲述猫腔来历的时候说道,这种戏奇异的地方就在于是以人模仿猫叫声作为一种转场,和鸣等等,以至于在表演的时候会吸引真猫和观众一起和鸣。另一次则是高潮部分的群戏,最后的猫腔班子在受刑的孙丙前面唱了最后一场猫腔,所有的民众一起参与的“咪呜——咪呜——咪呜——”这画面十分诡异,且充满悲壮感,所有人在这一时刻,统一了同一种声音,同一个灵魂。

再来说说猫这个意象。猫腔的来源,首先是创始人名字叫做常茂,且一直与一只猫相依为命,这段故事不细说了。猫的形象:神秘,诡异,跟随人,且又独立发出自己的声音。猫是小老虎,是一种潜在的弱小化的猛兽。

我以为,这就是高密县人心中潜在的猛兽,潜在的抵抗,独立,自由。

把猫腔真正系统化,并且推广为高密县人人爱的地方戏的人是孙丙。而孙丙则是一场反抗运动的领袖。带领着高密县人,进行了对于前来分食的德国人和腐朽的满清政权的一场抵抗。这猫叫声,带出了高密县群体百姓们的无意识中对自由的紧咬牙关然后呼喊出来,此起彼伏的宣告他们要的生活。这便是我这篇读后感题目的由来:一场群体无意识的浪漫主义行动。

文中的每一个人都在做一场浪漫的梦。赵甲尊秉着大清,做的梦是自己和家族和侩子手这一行业能够跟随大清千秋万代的流传下去。孙眉娘的梦是自由的爱情。六君子的梦是革新社会重振中华,袁世凯等人的梦是利用乱世达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孙丙的梦则是被逼上梁山后的反抗,到了精神痴妄的地步。对,这小说中最大的梦,就是人们对于自由对于抵抗后恢复自己应有的生活的痴心妄想的梦。我们看到,义和团运动,从孙丙的岳飞到孙悟空猪八戒,到赵云张飞,人们把自己有限的知道的“厉害人物”都搬到自己身上,企图得到一种力量,去完成自己的梦。

然而这,仅仅是梦,因为历史的滚轮已经来了,新一场世界格局的改变正在铺开,英雄和枭雄辈出,不知道天下鹿死谁手,而不管谁得手,这鹿,这高密县,这滚滚红尘中隐藏着猫叫声沉默起来了的大多数,都是必须要死的。

一声叹息,莫言用了戏文的形式,来展现这个春秋大梦,实在是恰得其所。

推荐第10篇:读《檀香刑》有感

美与丑——读《檀香刑》有感

文/ 刘敏锐

从看《透明的红萝卜》开始,到《红高粱》、《生死疲劳》,再到近读的《檀香刑》,我时常想,为何莫言笔下有这么多有味的故事,而山东高密东北乡生活为何如此丰富多彩,足以成为他一个取之不竭的文学宝库?我想可以以他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的演讲题目来回答吧:《讲故事的人》。的确,莫言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更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莫言总是在自己的小说中创造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自己的父母、祖父母也好,听到的当地传说的英雄也罢,这些人物来自于个体又被他从个体中抽离升华,最终融合垒砌成了一个民族血性的脊梁,他也由此建构了自己的文学王国,《檀香刑》亦不离此意。

莫言文学道路的起点来自于这样一个场景:

“生活留个他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紧缩。”

莫言说他总是用耳朵、鼻子、眼睛、身体来把握生活,来感受事物,他的记忆与生活,便是这样一个个有声音、有气味、有颜色的画面。正由于此,当莫言脑海里不断翻腾火车呼啸而过与猫腔如怨如诉的声音之时,便有了这部向历史与传统致敬的《檀香刑》!火车和猫腔——这两种与莫言的青少年时期交织在一起的声音,由最初种在作者心田的两颗种子,终于发育成了参天大树!

《檀香刑》的故事主体来源于高密东北乡的孙丙抗德的传说,作者“为了适合广场化的、用耳朵的阅读,有意地使用了戏剧化的叙事手段,制造出了流畅、浅显、夸张、华丽的叙事效果”,刻意吸收了“猫腔”这一当地最有特色的民间俗艺。于是,浓郁地方气息的这类戏剧韵文充斥全篇,在文中人物以各自视角诉说时都以猫腔为引子,进行内容提要,总领全章,此外,猫腔“唱腔悲凉,尤其是旦角的唱腔,简直就是受压迫妇女的泣血哭诉”,分明为全文奠定了凄凉与壮美的基调,可以说,这是一部凄美的英雄史诗!而且,正文中还频繁出现押韵之文,读起来朗朗上口,正是作者所说的,“这部小说更适合在广场上由一个声音嘶哑的人来高声朗诵”,那么下面观众必然有听说书之大悲大喜、畅快淋漓之感。

接着,故事其实纷乱复杂,但莫言以眉娘、赵甲、小甲、钱丁四人视角轮流来讲述故事,这一多视角转换的叙事手法是本文的一大特点,也是一大亮点。最早知道这一叙述手法是来自大导演黑泽明的惊世之作《罗生门》,这部影片可以说非常出名,影片从从强盗、武士之妻、武士、樵夫几个角度叙述同一个凶杀事件,处于事外的观众始终不知道事件真相,这类似于一个多面的棱镜,不同的侧面折射出不同人物的性格。此后,这一叙述手法便应用的十分普遍。面对同一事件,不同的人必然会有不同的感受,在本文中,作者在大部分叙述中并没有采取一个全知全能的视角,而是以几个主要人物的叙述来一步步逼近事情背后的真相,文中即以四人在孙丙抗德这一事件上各自主观视角的差异性展开叙述,这体现在主观行为上,则是孙媚娘不择手段地救父孙丙,赵甲衷心于完成檀香刑这一自认为的伟业,小甲的唯父是从,县令钱丁则最为复杂,一面深爱眉娘,同时关爱百姓,心里不想抓住她的父亲,而且还能为民请命;但另一方面又迫于上司的压力与对官位升迁的迷恋,又必须抓住孙丙,这二者的矛盾始终在后者心理冲撞,一开始放走孙丙,但是后来还是迫于朝廷与德国方面压力,抓住孙丙,并协助孙甲完成檀香刑。这样,几个人物性格特征由此也凸现出来,孙眉娘的热烈、坚定与执着,赵甲之狡猾、阴险与精悍,小甲的懦弱无能,但最后舍己救父也显示其孝的一面,而对县令钱丁来说,痴情、正直爱民是其善良的一面,但另一面却是利欲熏心,唯命是从,怯懦,可见多方面的冲突,造成了后者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最后他刺死孙丙,阻止了檀香刑的阴谋,可看作是其人性从利欲中的复归,也是“超我”对“本我”的征服!

当然,孙丙作为文中故事的最主要人物,性情耿直好爽,才情卓绝,猫腔技艺无与伦比,妻儿死后,入义和团带领村民抗击德国,可谓英勇无畏,执着至死方休,但其同时也具有农民阶级不脱其局限的愚昧无知、冥顽不灵的一面。

简单说了猫腔与人物,这下来说说让我感到毛骨悚然的东西。毫不犹豫地说,这是迄今为止我看到的最为“惊悚”的一部小说,书中几次杀人场面,寒气逼人,都让我如刀在胸,压得喘不过气来,喝口水压压惊,特别是小虫子被阎王闩所杀、钱雄飞的被凌迟处死和最后孙丙受檀香刑折磨三处,莫言都用一种异乎寻常的冷静语调来将这三个酷刑的实施准备、经过娓娓道来,浓墨重彩同时语言细致入微,似乎毫不关己,冷漠得令人咂舌,但读起来如在目前,虽如刺刀剔骨般森森然,但是在这透不过气的压抑中还是舍不得放下书。这些语言这儿就不录入了,有兴趣的朋友可去看看。对于酷刑在全书的构架中占到了什么位置,起到了什么样作用?莫言这样说过:“这就像书的封面,‘檀香刑’三个字是黑色的,整个封面又用灰色做底,只有在‘香’字的下面有一抹殷红。酷刑在书中就像黄昏或黎明的时候,在灰色或黑色的天幕上忽然出现的一抹鲜红的霞光。”(惊奇于封面的寓意!)可见作者满意于自己叙述笔调,这一场场酷刑的大戏正是这一抹殷红的亮色,一抹红透的霞光!

又如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一书中所说的,在早期,惩罚是把具有疼痛感觉的犯人肉体作为行使法律的主要对象,用精心计算的间歇和连续的伤残来拖延死亡和加剧死亡的痛苦,如肢解、腰斩,在面部和臂部打上象征性的烙印(这在霍桑的《红字》里面出现)等。而示众场面与对肉体痛苦的刺激是这一惩罚的核心因素,即将死刑的实施当做一个公众景观,通过对肉体的摆布,惩罚的重心不在于死亡,而在于持续的制造痛苦,借肉体与鲜血的悲剧场面从而在围观民众及其社会中间形成“镇压”效应,这实际上把惩罚视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功能与政治策略,达到所谓的积极地、有益的效果。很明显,这一酷刑惩罚的背后隐藏的是政治权力,通过犯人肉体这一工具与民众博弈,最终靠着痛苦与鲜血的震撼力驯服后者。文中四处详细的酷刑描写:小虫子遭阎王闩、戊戌六君子被斩杀,钱雄飞受凌迟、孙丙遭檀香刑,里面都有着大批的围观人群,执刑过程中通过正面的作者细致又血腥的描写,侧面突出围观之人的激烈反映,强烈地让人感到现场气氛的那种震撼力与无力感,而且执刑之后,更是总少不了“杀鸡儆猴”、“他就是你们的榜样”之类强力政治话语,围观群众便都驯服在这样一种政治行为与语言中。但最后文中乞丐们、崇拜孙丙的猫腔艺人对孙丙的营救与抗争,这一对权力政治的反拨,在我看来,也是那封面的一抹亮色,象征着灰暗人性底色上的一点光亮吧!

就今天来说,将肉体作为刑法主要对象的现象消失了,惩罚的仪式因素也逐渐式微,这是时代进步与文明发展后,随之而来的人们各种权力凸显的结果。

再者,看到文中多种酷刑的介绍,我常常感叹于先人们如此“聪慧”,绞尽脑汁得想出来如此多的杀人方法,可以说,这彰显的是那个时代以赵甲为代表的宫廷刽子手变态的审美心理,他们冷血无情,心理阴暗,文中作者也多次对此进行刻画,如

“师傅说面对着这样美好的肉体,如果不全心全意的认真工作,就是造孽,就是犯罪。”

“师傅说他常常用整夜的时间,翻来覆去地回忆那次行刑的经过,就像一个高明的棋手,回忆一盘为他带来巨大声誉的精彩棋局。在师傅心中,那个美妙无比的美人,先是被一片片地分割,然后再一片片地复原。在周而复始的过程中,师傅的耳边,一刻也不间断地缭绕着那女子亦歌亦哭的吟唤,师傅的鼻子里,时刻都嗅得到那女子的身体在惨遭脔割时散发出来的令人心醉神秘的气味。”

作者以一个全知视角来展现一个杀人狂魔的病态心理,文中语言愈是优美,我们愈是分明地感到脊背发凉,汗流浃背,同时,第十三章,赵甲凌迟钱雄飞被命名为“杰作”,这一个个酷刑被视为“大戏”,我以为,莫言正是以此反衬手法,把这些刽子手的阴暗变态心理展露无遗。

我们知道,看客形象来源于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在他的笔下总是有那么些麻木不仁的看客形象,如《药》中的华老栓、小栓和五爷等,先生也对这些具有根深蒂固国民劣根性的看客大肆揭露。在《檀香刑》一文中作者也借赵甲之口对这些从未缺席过的看客进行赤裸裸的批判,其中最为直接的便是这处:

“你如果把活儿干的不好,愤怒的看客就会把你活活咬死,北京的看客那可是世界上最难伺候的看客。”“这实际是一部大戏,刽子手和凡人联袂演出。在演出的过程中,罪犯过分地喊叫自然不好,但一声不吭也不好。最好是适度地、节奏分明地哀嚎,既能刺激看客的虚伪的同情心,又能满足看客邪恶的审美心。师傅说他执刑数十年,杀人数千,才悟出一个道理:所有的人,都是两面兽。一面是仁义道德、三纲五常;一面是男盗女娼、嗜血纵欲。面对着被刀脔割的美人身体,前来观刑的无论是正人君子还是节妇淑女,都被邪恶的趣味激动着。凌迟美女,是人间最惨烈凄美的表演。师傅说,观赏这表演的,其实比我们执刀的还要凶狠。”

语言优美而犀利,可谓毫不留情!看客已经把这种血腥场面视为一道景观,尽情地享受欣赏,并且还对残酷的执行者有着甚高的期待,对于被行刑者没有流露出丝毫的同情与怜悯,其虚伪如此!邪恶如此!丑态毕现!读到最后一句话,振聋发聩,更让人深感悲哀!梁任公在《呵旁观者文》中也曾不无激烈的说道:“天下最可厌可憎可鄙之人,莫过于旁观者。”此诚为不刊之论也!

最后,很久没在如此深夜敲击键盘,写些东西了,我诚知自己无法用专业全面的眼光与语言来评价这么一部奇书,但是这本就是由一点点浅薄的看法与收获而来,这就够了。

第11篇:一个时代的刑罚——檀香刑

一个时代的刑罚——檀香刑

读一本好书如交一挚友,高山流水,推心置腹,彻夜长谈,互诉衷肠,互相窥探,阅读对方的内心世界。但这本书一旦读完,这位好友也即逝去,内心空虚,怅惘。写一读后感如给好友的一场追思会,不仅是思念,更是一种思考,思考他的思想,然后吸收容纳。 最近读完了莫言早期的一本书《檀香刑》。其实已经读了莫言的三本书,《蛙》和《丰乳肥臀》是其余的两本。莫言是个会讲故事的人,高密东北乡是个盛产故事的地方。一个个故事在莫言的笔下变的生动,通灵,如被风吹起的蒲公英的种子一样轻盈。读莫言的书如初如涓涓细流,和风细雨,之后,涓涓细流汇入江河最终入海,和风细雨变为狂风骤雨,继之大海狂怒,波涛翻滚,狂风呼啸,骤雨倾盆,激动荡涤心灵。突然,大海平息,狂风无影,骤雨无踪,只在一霎那间,故事终结,留给人动荡过后无法平静的心情„„

《檀香刑》的故事在主人公孙眉娘和她的三个爹中展开。三个爹,干爹钱丁,亲爹孙丙,公爹赵甲,三个职业,县衙正堂,猫腔传人,大清刽子手,一个时代的悲哀。

孙眉娘身世坎坷,但容貌出众,只因脚大嫁给有点傻的屠户赵小甲(赵甲的儿子)。不美满的婚姻使其对幸福生活的渴望更加强烈,直到见到县衙正堂,未来的干爹钱丁,这一如被阻挡了太久的洪水一样的情感终于找到了河堤的缺口,最终爆发。钱丁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将孙眉娘深深吸引,无法自拔,竟致生病将死。她如痴如醉,

为了见钱丁一面,她每天拎着黄酒,狗肉转到县衙,为了见钱丁,她可以跳墙,她不顾别人闲言碎语,只因这是内心真实情感的爆发。当亲爹孙丙冒犯钱丁,两人斗须时,孙眉娘甚至都选择了钱丁作为胜利者。甚至当后来亲爹孙丙聚众造反被钱丁抓获,并且钱丁作为监刑官时,孙眉娘仍没有怨恨钱丁,她明白亲爹造反是被逼,但也明白钱丁的不易。直至在最后的行刑台上当钱丁被赵甲掐住脖子即将死亡时仍将刀子刺进赵甲的身体解救钱丁。孙眉娘本可以拥有幸福的生活,但那个时代不允许,一个女人的脚就决定了这个女人的一生。不能说孙眉娘和钱丁的偷情不是孙眉娘对命运的抗争,但是这种抗争在当时只能是那个被扭曲了的社会价值观的牺牲品。

孙丙可以说不是一个好父亲,他嗜酒赌博,气死了妻子,不尽父亲职责,致使孙眉娘的头被毛驴咬了一口,在很长时间都让人以为孙眉娘是个小子。但他的一生也是被命运折磨。先是不服县令的胡须侮辱县令被抓,二人斗须时,县令用水胶刷须致使其失败,最终胡须被薅。失去引以为傲的胡须的孙丙本想夹着尾巴做人,放弃猫腔,开个茶馆,过平常人都有的平凡生活,但老天注定不让他平静。修铁路的德国人欺侮妻子,孙丙反击,最终惹祸上身,村里27人被屠杀。妻子儿女皆死于非命。他最终选择了造反,当面对德国人的大炮和县令的劝说,以为自己出城可以换来百姓生还时,他出了城,但德国人出尔反尔。可以逃脱时,他选择了留下继续这场大戏,上刑场时,他选择大唱猫腔,大义凛然。孙丙可以说是一个不俗的人,他犯了错误,但他知道悔改,他曾经想过选择平凡的生活,但是他不能。继而他选

择了轰轰烈烈。孙丙的造反有理可循,但这个时代不给你讲理的机会,也不给你过平凡生活的机会。不要怨自己命不好,怨只怨这个时代的中国太窝囊,怨只怨这个时代是个病态的时代。孙丙只是这个病态时代身体上的一块肉,身体在病变腐烂,最终走向死亡,这块肉也不能幸存。

县令钱丁是个矛盾的集合体。他可谓有着良好的出身,两榜进士,有一个名门之后的妻子,他也曾做着为国尽忠的美梦,亲民近民,如果离职,他会是一名让百姓称赞的好县令,百姓会送他一把万民伞。孙眉娘的出现弥补了他身体和精神上的空虚,他本以为他的将来会一帆风顺,万事如意,但是他错了。孙丙造反了,他知道孙丙是被逼无奈,他见过村庄内被屠杀的27具尸体,他为民请命,历尽艰辛到抚台告状,但抚台的一句话便将他从梦里打回到了现实,就像师爷说的“你是在为上级做官,不是为百姓,为百姓就不要做官”,他想做一名为民请命的官,但朝廷不允许。在德国大炮轰击孙丙阵营时,他认为只要抓得孙丙一人,其他人便可免遭涂炭,所以他不惧一人入敌营,但得到的又是当头一棒。在孙丙受刑之后,他既想让孙丙死,又想让孙丙活,孙丙死了,德国人就不能看笑话,孙丙活着,自己就可能得到升迁。在最终看破了袁世凯和德国人的本质后,钱丁做出了最终的决定,在铁路通车的前一天将孙丙杀死,完成了最后的反抗。钱丁是个比较称职的县令,但当面对上级的强权时他选择了沉默和服从,他既是顽强的又是软弱的,他为民请过命,但也屈从抓住了孙丙。在看清朝廷与德国人的本质后,他做出了最后的抗争,纵然无力。社会和

时代不允许钱丁做一个好官,所以他只能在夹缝中生长和抗争,但是他的力量不足以将夹缝撑大,所以只有自己的死亡。

在这本书中,赵甲的任务非常之重,他担任着最后檀香刑的行刑人的重任。赵甲技术过硬,获得过太后和皇上的接见和封赏,他自卑自己的职业,但又感到自豪,他尽全力去完成每一次刑罚,使之完美的如一件艺术。他贪图便宜,但是不贪便宜又怎样生活。他期待每次刑罚完美以得到赞赏,他不管受刑人为什么受刑,他的心在近千次的执行中被磨砺的如同一块冰冷的石头。可以说赵甲没什么过错,他只是完成自己的使命。但是处在当时的时代,处在内忧外患的时代,尤其是他的这次使命,就是他一生中最失败的一次执行了,虽然这次执行也接近完美,只是因为这次刑罚是德国人为了看中国的笑话。最终,他死在了儿媳孙眉娘的刀下,无声,无息。只是一个普通生命的终结„„

故事在钱丁将刀刺进孙丙的胸膛后戛然而止,没有交代钱丁的结局,没有交代第二天铁路通车的情景。就像狂风骤雨突然停止,让人一时反应不过来。这也是莫言小说的一种特点。孙眉娘死了,孙丙死了,赵甲死了,钱丁虽然没有死,但心也死了。四个人,都死了。书的名称叫《檀香刑》,这个刑罚也贯穿了全书,调动人们的想象。但最终檀木橛子从孙丙的谷道打入直到肩膀时,我感觉受刑的不只是孙丙,受刑的更是书中所有的人,也是这个病态的时代„„

第12篇:浅析莫言《檀香刑》的文化内涵

浅析莫言《檀香刑》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檀香刑》 刑罚文化 官场文化 民间文化

摘要:

莫言的《檀香刑》侧重于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隐”性层面。小说所写的三个主要人物—赵甲、钱丁、孙丙分别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中刑罚文化、官场文化、民间文化的“隐”性内涵。这三个“隐”性文化层面反映和折射着民族性格中的某些内在的素质。莫言用文化批判的眼光对此作了具体而生动的揭示。

《檀香刑》同莫言以前的《红高粱》家族系列、《丰乳肥臀》等小说在内容意蕴上具有一脉相承之处。它们都可以定位为一种文化小说。所不同的是,《红高粱》家族系列等小说着重表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那些为人所熟知的部分,而《檀香刑》所着重发掘的是其中更隐秘的部分。换句话说,它所着重发掘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隐”文化层面。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显”和“隐”两个层面,而被一般的人们所熟知的或者说是进人文化研究视域的大多是“显”文化层面。“隐”文化则往往隐藏在‟.显”文化下层,为主流意识形态的许多思想、观念、理论、知识所掩盖着,人们只有从大量的、具体的、细微的历史生活深处才能把它剔剖出来。但是“隐”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生活和精神的存在决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它对一个民族性格的塑造同样起着巨大作用。

五四时期,以鲁迅为代表的一批思想先驱曾经用一种对于民族文化的强烈反思精神.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弊端进行了清理,在着重批判以礼教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显”文化的同时。对于传统“隐”文化的内容也有所涉及,但所发掘的力度和深度都不够。鲁迅后来对传统“隐”文化的内容及其影响给予了较多的注意,如看客的间题、妇女缠足的问题、宫刑的问题、乞丐的问题、鬼神的问题等等。鲁迅在这方面的努力对于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确实具有独到的贡献,但遗憾的是鲁迅的这一努力方向没有得到后来者的充分重视与继承。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文化反思思潮之中,人们对传统文化进行了重新认识和评价,发现了传统文化许多新的内涵,对于„‟隐”文化的问题也有所关注,但缺乏更深人的探讨和更有力度的表现。在这一点上,我以为莫言的《檀香刑》是一个突破。

《檀香刑》的叙事结构是由三个家庭的故事所组成的,即赵甲的刽子手家庭的故事、钱丁的仕宦家庭的故事、孙丙的民间艺人家庭的故事。这三个家庭分别代表了三个不同的“隐”文化层面,从不同的角度折射着中国传统“隐”文化的存在形态及其特色,反映着这种“隐”文化对于中华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的塑造作用。

围绕着赵甲刽子手家庭的故事,小说侧重展开的是对中国传统“刑罚”文化的描写。中国古代的“刑罚”文化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它的花样繁多的名目和施刑过程的种种繁杂而有序的程序及仪式,也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及民族性格。

赵甲就是这种文化的一个化身。他从小受到“刑罚”文化的教育和刽子手职业的严格训练。这种教育和训练培养了他独特的性格与心理,那就是非同寻常的阴鹜、冷酷和老到。“刑罚”文化在他的手中成为一种高超的技艺,而他也把“刑罚”文化的内涵发挥到了极致。怎么样按照刑罚的要求去精致地杀人,在他看来是一门艺术,他在这种艺术中获得了人生的满足。小说中特别写到他对于“凌迟”这种刑罚的知识和醉心:“他记得师傅说,不管割多少刀,最后一刀下去,应该正是罪犯毙命之时。所以,从何处下手,每刀之间的间隔,都要根据犯人的性别、体质来精确设计。如果没割足刀数犯人已经毙命或是割足了刀数犯人未死,都算刽子手的失误。师傅说,完美的凌迟刑的最起码标准,是割下来的肉大小必须相等,即使放在戮子上称,也是不应该有太大的误差。这就要求刽子手在执刑时必须平心静气,既要心细如发,又要下手果断;既如大闺女绣花,又似屠夫杀驴……天才的刽子手……是用心用眼,而不是

用刀用手割。”把一种残忍的酷刑发展到近乎精致的艺术的程度,可见这种文化本身的阴鹜、冷酷和老到。赵甲作为这种文化的一个具体的执行者,从身心两方面透露着这一文化所蕴涵的信息。

诚然,刑罚从道理上说是对于犯罪的惩罚,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它们已超出了惩罚的意义,而演变成为一种人类同类间特殊的杀戮和折磨,一种以同类的痛苦和恐惧为欣赏对象的游戏。这实在是“文化”自身的一种异化。五四时期鲁迅等思想先驱们曾经把中国文化形容为一种„.吃人”的文化,他们在当时虽然矛头主要指向的是以礼教为主的“显”文化,但如果联系“刑罚”文化的实际来看,他们的这种形容似乎并不过分。中国的“显”文化和“隐”文化之间形成的这种反差足以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内在的矛盾性。

值得注意的是,《檀香刑》在这一点上给予了特别的关注。莫言在小说中一再写到,赵甲这些职业刽子手大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行刑时一定要“把活做好”、“把活做得地道”。这不仅是让统治者满意,也是让群体的看客们满意。因为他们知道被这样一种精致的“刑罚”文化培养出来的统治者和群众,都有着同样精致的欣赏口味。赵甲曾说:北京的看客们那可是世界上最难伺候的看客,他们懂得什么样的刑罚该用什么样的技艺去匹配。而刽子手心理。为了满足看客们的心理,行刑便成为了一种表演,惩罚便成为了一种折磨。这种刽子手与看客的相互适应,正是对中国传统“隐”文化心理的绝妙揭示。就这一点而言,我以为莫言达到了对传统文化表现的一个新的深度。他用锋利的刀笔切人到了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内部,从“隐”文化的角度写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两面性、矛盾性、复杂性。

在钱丁仕宦家庭的故事中,莫言着重切人的是中国传统的“官场”文化。“官场”是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载体,是中国传统的“显”文化与“隐”文化的一个奇特而绝妙的结合部。中国传统文化的两面性、矛盾性、复杂性在这里也得到了充分的融会与体现。在官场里,人们一方面是“文化”的人,按照儒家的政治、伦理文化的行为规范和皇权—官僚体制的制度要求,从事着种种表面的冠冕堂皇的官场活动;另一方面他们又是“动物”的人,遵循利益要求和欲望驱动的原则,进行种种隐藏于表面的官场行为之后的“潜官场”活动。前一种活动体现的是“官场”文化中“显”的特点,后一种活动则体现的是“官场”文化中“隐”的内涵。《檀香刑》写“官场”文化,所主要着眼的是其“隐”文化的内涵。它揭去了“官场”文化用儒家政治、伦理文化所装扮的“显”文化表象,切人到这一文化的内层,展示出由人的利益要求和欲望驱动所呈现的种种隐密的文化因素。

钱丁是“官场”文化的“显”因素与“隐”因素互相结合而又互相矛盾的封建官吏形象。就文化基因而言,钱丁是正统儒家文化培育出的标准官吏,但对个人私欲的渴求又使他不可能摆脱官场“隐”文化的制约。首先,在他身上体现着儒家文化的政治理想、伦理规范和价值追求。钱丁是“皇皇两榜进士”,他曾有过当个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好它”理想,但因不谙官场之道而屈居下僚。对于袁世凯等人一方面馅媚洋人,另一方面又残害百姓的做法,他很看不惯,却无勇气像弟弟钱雄飞一样挺身而出反抗官场的黑暗;甚至为了能保住自己的官位,他不得不忍辱受垢,屈从于官场的腐败。这使他内心充满了矛盾和苦恼。其次,在钱丁身上也体现着中ni官场的“隐”文化特点。钱丁的内心世界同样是一个充满着七情六欲的世界,这使他一旦得了权势,也就必然运用这些权势去干一些满足个人私欲的事情。如为保住官位,不得不听命于上司和洋人的旨意,想方设法镇压了孙丙的起义;为使自己能有一个好前程,在京城走门路通关节,跑官买官;为满足自己的性欲,利用权势和魅力奸占孙媚娘……在从事这些活动时,钱丁有矛盾甚至有自责,但在利益驱动和为官理想的两难选择中,他还是选择了前者。儒家的政治、伦理理想同实际的为官之道的矛盾,是一个一直困绕着中国传统官吏们的怪圈。

《檀香刑》对于中国传统“官场”文化特点和“隐”文化内涵的揭示,除了钱丁之外,另一个

关键着眼点是对于袁世凯的描写。这本小说并没有全面写到袁世凯的官场活动,只是重点写了袁世凯在处理高密县孙丙起义这一事件中的机谋和权变。他对于洋人心思的揣摩和迎合,他对于高密县令钱丁的软硬兼施,他对于退休还乡的刽子手赵甲的巧妙利用,他对于手下军官的利益拉拢和酷刑震慑的治军手腕等等,这些都极为生动地显示了袁世凯驾驭权术的能力和洞悉官场文化的老到。与袁世凯相对应,莫言还写了奉行儒家政治、伦理理想但不谙官场“隐”文化内涵的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的悲剧。这种对比描写,实际上显示了莫言对于中国传统“官场”文化的一种认识,那就是“显”是表面的,“隐”是内里的;“显”是理想的,“隐”是实际的;“显”是失败的,“隐”是成功的。正是官场“隐”文化的这种内里性、实际性、成功性决定了中国传统官场的黑暗与腐败,也决定了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的黑暗与腐败。

孙丙家庭的故事,主要体现的是莫言表现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意图。民间文化是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赖以存身的基础。如果说一个民族的“显”文化更多表现了统治阶层和知识分子的精英文化特点,那么这个民族的“隐”文化则更多地体现着社会下层人们的文化要求,它的主要形式就是民间文化。民间文化通常会受到“显”文化的影响,受到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但是民间文化也具有自己特殊的运行规律,它同“显”文化并不是重合的,有时甚至是矛盾的和对立的。一般来说,民间文化所遵循的是人的自然欲望的规律,更直接地反映着一个民族实际的而不是理想的、世俗的而不是超越的生存状态,它所具体表现的特点就是同“显”文化的“雅”相对立的“俗”。在这种“俗”里,既包含着张扬生命力的内涵,也包含着扭曲生命力的力量。

孙丙是民间戏班的小首领,高密地方戏“猫腔”的传人。他同赵甲、钱丁不同,没有介人过上层统治社会,始终是一个属于社会下层的小人物,这就使他所受“显”文化或“雅”文化的影响甚少。但就是这个小人物却在高密东北乡干了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这就是领导了当地的义和团起义。孙丙的性格中最突出的一点是逞强与抗争。这同中国传统“显”文化以“和”为贵,崇尚“中庸”的文化精神是很不一致的。逞强与抗争保留的是人作为自然存在物的血性和生命力,同时也是民间文化的特点。正是由于秉承这一民间文化的精神,使得孙丙敢于对人人敬畏的县太爷说出那“犯上作乱”的话,敢于当街打死侮辱他妻子的德国技师,敢于扯起义和团造反的大旗向洋人和官府挑战;也正是有这民间文化精神的支撑,使得孙丙在“檀香刑”的酷刑面前临危不惧,从容赴难。逞强与抗争作为人的自然欲望的表现形式,体现了自然界的生存原则对于文化的作用,它的原始性虽然使它被“显”文化的重重厚幕压抑着,但在民间文化中仍然保存下来。莫言用他独特的文化视角发现了民间文化的这一内涵,并用它为主调演绎出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戏。

然而,莫言对这场戏的发掘并未到此为止。他还发现了在民间文化中深藏的另外一些东西,一些扭曲民族生命力的东西,即民间文化中同人的生命进化和社会发展相违背的力量,这就是由愚昧而导致的理性的缺失。在莫言的笔下,孙丙起义既有其悲壮的一面,也有其滑稽的一面。悲壮是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生命力的体现,滑稽则是其生命力的扭曲。面对外来的压迫,传统民间文化表现了它必然的抗争意识,但是这种抗争意识却没有伴随着其应有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进步,而是被包裹在愚昧和迷信的外在形式中。这就使得民间文化在同外来的西方文化和上层的官场文化的对抗中处于劣势。一种劣势文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劣势地位,只是仅凭着本能的自然竞争原则而不是自觉的社会竞争策略来处理同强势文化的关系,反而以一种过分逞强的方式表现出来,这就注定了其失败的必然命运。劣势与逞强之间的反差就形成了滑稽。小说里所写的孙丙的义和团同官军及德国军队的战斗场面简直就是一场闹剧。它的原始的冲动、夸张的表演、可笑的仪式同它的惨烈的结局一起,完全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民间文化对于战争的独特理解。其实,整个的义和团运动也就是这样的一次民间文化的大表演。逞强与愚昧,或者说,悲壮与滑稽,构成了孙丙这场起义壮举的两面性,也构成了民间文化的两面性。莫言从文化批判的视角对于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这一独特反思,同他对刑罚文化、

官场文化等“隐”文化内涵的揭示一样,充分显示了他作为一个出色的现代作家对于五四以来现代文化的自觉继承。

当然,一个作家对于历史生活切人的视角以及他对这一历史生活的理解和思考,主要还是通过他对于作品的整体构思表现出来。为了表现其文化批判的意图,莫言在这部小说的构思上体现了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采用了以表现民间文化为主,刑罚文化和官场文化为辅的结构原则,以孙丙的“猫腔”戏、义和团起义、檀香刑为主线索结构小说;二是利用叙事视角的变化,把现实与魔幻结合起来构成其叙事情节,形成一种多声部的叙事结构;三是利用给人物的命名,尽量使人物符号化,以此来体现人物所代表的文化涵义。

之所以采用以民间文化为主,刑罚文化和官场文化为辅的结构原则,我想,莫言大概是出于他对文化批判的历史客观性和文学视角的主观性如何更好结合的考虑。要揭示中国传统“隐”文化所包含的那些消极内涵,达到文化批判的目的,但又不能抹杀在这一文化中客观存在的那些积极因素,从而完整地体现中国传统“隐”文化的特点,这就需要一种艺术的整体性的把握。毕竟在小说所涉及的这三个“隐”文化层面中,民间文化是最能保留那些积极内涵的地方,是最能为民族生命力留下一些传统的地方,也是最让莫言那颗维系着乡土和民族情结的心灵不能忘却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说,《檀香刑》尽管文化批判的意图很重,但其精神主调却同他以前的小说具有共同之处,那就是意在高扬一种积极的民族精神,意在发现一种富有血性和生命力的民族传统。在批判中有保留,在保留中进行批判,这正是莫言这一代现代作家对待传统的态度。

如果把莫言在这部小说中所采用的现实和魔幻相结合的叙事手法仅仅看作是作者在艺术上的一种探索,这恐怕并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我认为,莫言对这样一种叙事手法的运用,同他的文化态度和文化批判的意图是息息相关的。一种文化只要是一种历史的存在,哪怕今天已经式微,就有它存在的道理。当代的人们用文化批判的眼光来认识它,只能是一种理性的认识,而它更真实的存在则是其感性的丰富性,这只能把它还原到它原有的感性状态来表现。特定的人物视角就是一种还原文化感性状态的努力。如写刑罚文化,莫过于以“赵甲狂言”的视角来叙述;写官场文化,用“钱丁恨声”的叙述最为真切;写民间文化,除了“媚娘诉说”、“孙丙说戏”外还能有更感性的叙述方式吗?同时,莫言还利用视角变换的方式来交叉换位叙述不同的文化层面,如用傻子小甲的眼睛来看刑罚文化,用民女媚娘的眼睛来看官场文化,用知县钱丁的眼睛来看民间文化,都具有一种新奇化、陌生化的叙述效果,这也增加了小说对于这些文化层面表现的感性的丰富性。这样一种艺术手法和表现内容的成功结合,使得《檀香刑》的文化涵义获得了具体、生动的形式。

说到《檀香刑》中主要人物的命名,人们都会注意到莫言使用的一个有趣的手法,那就是使人物的名字具有“泛符号化”的特征,如赵甲、钱丁、孙丙。至于为什么给人物采用这样的命名,莫言自己没有解释。但没有解释并不等于没有意图。我猜想,莫言的这种做法大概也是基于更好地表现小说文化内涵的设计。一个人物,没有实际的名字,只有一个宽泛的符号化的名称,这说明这个人物并不是历史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人,而是一个文化群体的代表,一种文化方式的象征。这样,人们在阅读《檀香刑》这部小说的时候,就不仅会注意到人物性格这些只属于个体的因素,而更会注意到由人物所体现出来的那些更为广泛更为深远的文化内容,那些包含着群体的民族文化性格的历史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讲,《檀香刑》绝对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具有文化象征意味的小说。

第13篇:读《檀香刑》有感:勇敢的猫腔艺人

勇敢的猫腔艺人

---读《檀香刑》有感

六年级周俊成

处在黑暗中的清朝,被欧洲列强瓜分,山东高密县正被德国人的残酷政权统治着。一个小小猫腔剧团中的团长孙丙,做出了一件件令人惊叹的事情。

孙丙是一位真正的勇敢者,自己的家庭被德国人害得家破人亡之际,他隐姓埋名,发誓为家人报仇,参加义和团,学习“真功”,在村里召集人马学习义和拳。扒德国人的铁路,烧他们的营地,杀害德国人。这不正是一位勇敢者的表现吗?勇敢不一定表现在战场上,与德国人的怒目相对,激发了孙丙内心的勇敢,他可以不要命,但是一定要给德国人一点颜色看看!

小小的光芒不足以照亮大片的黑暗,山东巡抚袁世凯和德国人串通一气,最终大兵压境,孙丙被德国人捉获,要被处以檀香刑:用一根吸满香油的棍子,从犯人的肛门插入肩膀穿出,一般会折磨五天才会死亡,这是一个多么残忍的刑罚啊!我满以为孙丙会跪地求饶。但出乎我意料之外,孙丙面不改色,对德国人和袁世凯破口大骂,毫不惧色。这不正是勇敢者具有的精神吗?

行刑的一天到了,当檀木棍插入他的五脏六腑时,他并没有叫,而是忍住强烈的疼痛唱起熟悉的猫腔,一句句动听的猫腔钻入在场所有人的耳朵里。德国军官和袁世凯被孙丙的这种勇敢精神所折服。孙丙竟然具有这么坚强的毅力,我也被深深地震撼了。

孙丙虽死,但为中华民族折射出了一抹耀眼的光芒。他的死让德国人知道,中国人不是懦夫!中国人是一个勇敢者!

第14篇:檀香优美散文

静静地,一个人,好好回想,这一段生活。好像无所事事,一片迷茫,曾经说过的话、想做到的事,都失去了动力,越来越像身处迷宫,看不清。

人的心是一座迷宫,即使是自己,也没有办法像看地图一般,俯瞰心路过的所有风景,更不能想方设法地把那些纹路一点一点地熨平,攥在手里,成为一片皱巴巴的纸。

小心翼翼,诚惶诚恐。心里的轨迹究竟路过了多少弯曲,在愈来愈乱的生活里,还是酝酿成了一个解不开的谜。如果自己没能成为让朋友可以袒露伤口的人,就安安静静地做一个祈祷者,这应该,也是一件安宁的事情吧。

心里面,空了、满了,又空了、又满了。开始和结束都是云淡风轻的过程,而那些自以为是、自命不凡、倔强和坚持还可以嚣张多久呢?度过的岁月,呼啸的时间带走了搁浅,剩下的只是我们拼命也要守住的细节。去不了的地方,远离了的城市终于在这个季节,被心情融化,成为了软软的熔岩,随着心情,拓成了斑斓的模样。

那些陪伴我的人,谢谢你们对我的安慰,包容我的无理取闹,允许我的不争气。沉淀的、满满的温暖是冷静之后的感动。阳光晒过的距离,不管多远,都会渗透着暖暖的味道。雨水淋湿的记忆,不管多久,都会弥漫着淡淡的气息。来来去去,反反复复,我们总会见到日出日落、雨日彩虹。深深地呼吸,萦绕的,是一种清清的檀香,若有若无,陪着我们,走过黑夜白昼。

最初的最初,是争执、玩闹和咋咋呼呼;中间的中间,是感动、在乎和相互陪伴。我们应该要怀念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东西,继续行走。长长的手臂越过曲曲折折,还是会紧紧拉着,不愿分开。但愿,看见与看不见的都是一辈子的永远。

第15篇:刑场上的婚礼读后感

刑场上的婚礼读后感

篇1:《刑场上的婚礼》观后感

陈航宇

在我的印象中,婚礼是神圣而美丽的,人们往往会把婚礼场地选在草原上、河畔旁、星空下或庄严的礼堂里,而这对夫妻,他们的婚礼选在了刑场上,却有着异样的浪漫和感动。

战争中,这对恋人同时被抓进了敌人的牢房。敌人为了逼他们说出我方的机密,把两位恋人关在不同的地方严刑拷打、强行逼问。他们人虽然不在一起,心却息息相通,誓死也不开口。他们最后一次见面也是临刑前的诀别,互见彼此时,身上已是血迹斑斑,体无完肤。小伙看见姑娘带着自己送的白色纱巾上被鲜血染红犹如盛开的红花,不禁潸然泪下。\"下辈子……我们……还们还要在一起。\"两人彼此承诺,紧握双手,随着枪声应声倒下。

这一对恋人都是革命烈士,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他们做出同样的伟大抉择。不禁让我想起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名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为了祖国的安宁,为了不受敌人欺辱,他们舍弃了宝贵的生命,相约下辈子的爱情,这是多么高尚的人格,可以说是惊天地、泣鬼神。那条染上献血的白色纱巾,将成为他们永远的爱情见证和信物。

个人的情感在赋予伟大的使命后显得如此深厚和纯甄,这是多么神圣、烂漫的刑场婚礼,如夜空中的流星,虽然转瞬即逝,但留给世人无限回味。

篇2:《刑场上的婚礼》观后感

杨宇嫣

我们不应该忘记曾经为了革命牺牲的战士!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源于革命英雄!有的为了革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有的为了革命在战场上受过伤;有的小孩为了革命,也身处过危险时刻……

记得有一次我看了一部电影叫《刑场上的婚礼》,故事非常感人,让我十分难忘!

讲得是:一对夫妻都是共产党,两个人都被日军抓到了牢里,分在两个牢房,不让夫妻俩见面,妻子把丈夫送给她的一条白围巾拿出来,把上面的破洞用一块血染红的花补上,补得很美,看不出原本破的痕迹。日军把他俩带到刑场上,要把他们枪决。夫妻俩见面了,妻子把那条补好的围巾戴到了丈夫的脖子上。他们俩手拉手,紧紧相握,最终被日军枪决了。夫妻俩就这样倒在了血泊中。

我们的革命战士为了我们下一代的美好生活,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要珍惜自己现在的幸福生活,这都是老一辈的革命家,舍去了生命,英勇无畏,奋勇杀敌而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老一辈的盼望,要让世界和平,生活幸福、快乐,不要再有战争、硝烟,要一个和平安宁幸福的国家!

《刑场上的婚礼》是个感人的故事!刑场上的这对夫妻对死亡毫不畏惧、勇敢无畏,为了革命事业不怕牺牲,为了下一代的美好生活,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他们是多么的无私、伟大啊!

我们要记住这些让我们有幸福生活的人!他们是伟大的!他们是无私的!他们是英勇无畏的!

篇3:《刑场上的婚礼》观后感

屈美岑

上完了这个关于战场的单元,我去观看了一部相关的电影,叫《刑场上的婚礼》。看完之后,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电影讲述的是一对共产党夫妻被敌人抓入监狱,分别关起来并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折磨,可夫妻俩都宁死不屈,绝不说出党的秘密。最后,敌人问不出什么,便把他们押入刑场。在刑场上团聚的这对夫妻,进行了最后深情的告别,双双英勇就义。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心情十分沉重。我憎恨那些毫无怜悯之心,像魔鬼一般的人,但更多的,是为这对夫妻所感动。他们是正义的,他们是顽强的,他们是忠诚的。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立场,就算身上血迹斑斑、自己奄奄一息,也不为所动。这种不畏牺牲、一心忠于党的崇高精神令人惊叹。刑场上的那一幕尤为悲壮,那一条带着血痕的围巾就是他们爱情的见证。他们无怨无悔,幸福地牺牲了。

这一幕令人潸然泪下,也让我们铭记:今天的美好生活,就是靠千千万万个他们的生命换来的!我们不能遗忘历史,更不能让历史重演!

篇4:《刑场上的婚礼》观后感

汤颖怡

5月4号,学校组织我们去观看粤剧《刑场上的婚礼》,当我踏进云山会堂,我霎时被那里人山人海的场面惊呆了,就连过道也被挤得水泄不通似的 …… 看完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那一刻,我庆幸自己有来 ……

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背叛了革命,开始疯狂的大屠杀,在这危难的时刻,党组织交给年轻的女共产党员陈铁军一项特殊任务:让她和工人运动的负责人周文雍一起,以夫妻名义为掩护,组织工人准备举行广州起义。在险恶的环境中,这对革命青年艰苦卓绝地工作着,同时也产生了纯洁、高尚的爱情。但是,为了革命事业,俩人把个人情感深深地埋在心底,直到被叛徒出卖。在英勇就义前,才表白了真挚的感情,他们庄严宣布,就在此刻举行婚礼,并高呼着:\"让刑场作为我们结婚的礼堂,让反动派的枪声作为我们结婚的礼炮吧!\"那悲壮的声音响着实让我心潮澎湃,肃然起敬。

直到现在,我依然记得陈铁军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时那张坚毅的面庞;依然记得周文雍写下的诗篇:头可断,肢可断,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更是清楚记得在演出的结尾,随着枪声的响起,漫天的红棉花瓣徐徐落下,整个剧场似乎都弥漫着悲伤和感动,过了几秒钟,热烈的掌声响彻整个云山会堂。

虽然陈铁军和周文雍倒下了,但是千万人却站起来了,这就像\"死了一个夏明翰,还有后来人\"那样,无数的共产党人用坚如磐石的意志和顶天立地的身躯高举起革命的火把,让后人踏着他们的足迹去开创一个新时代 ……

21世纪的今天,我们所肩负的历史重任是多么伟大光荣,多么艰巨啊!作为21世纪的主人,我们是成长中的一代,更是开创未来的一代,就让我们追随党的领导吧,我始终坚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篇5:《刑场上的婚礼》观后感

黄显朵

这是另一个党的革命烈士先进事迹的记载,这是另一段浪漫真挚爱情故事的演绎。看完《刑场上的婚礼》,我不由地心生敬意和感激。

我敬佩的是,他们的革命精神。 广州陷入敌人 大屠杀 的血海 中之后, 积极参加这次起义的,在起义失败后,继续在广州坚持地下斗争。由于叛徒的出卖,两人同时被捕入狱。在狱中,他们不屈不挠,坚持斗争。 \"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驱为群裂!\" 是我们男主角周文雍的革命决心。更让人敬佩的是,他们为了革命,抛弃一切儿女私情,即使可以相守一生的他(她)。 在共同的生活和斗争中,逐渐萌发了真挚的爱情 也被 紧张严酷的现实 考验着 ,他们根本顾不上谈私人感情,双方一直克制自己。 最后, 在广州红花岗刑场上,陈铁军向周围的群众宣布:\"我们要举行婚礼了,让反动派的枪声作为结婚的礼炮吧!\"一对革命情侣,就以这样的英勇气概慷慨就义了。 党的先进事迹一直存在着,那些为中国的 革命而捐躯的烈士,他们的精神永不朽。

我感激的是,我现在生活在一个和平的中国里。这是革命先辈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的中国。所以,我珍惜着现在的一切,尽自己的力量为人民服务。 周文雍和陈铁军 ,他们身在一个有着残酷现实的社会,他们的理想面临着现实的考验,但他们没有折服,而是努力地在为别的中国同胞,广州同胞的安稳与和平的生活奋斗。至今,我们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因为这一切来之不易。

以前的我,并不喜欢粤剧,也听不懂粤剧。而这场《刑场上的婚礼》,男女主角的演技精湛,现在氛围营造得非常浓烈,即使是听不懂台词,也会被他们的投入与深情而吸引住。

这场舞台剧虽然结束了,但周文雍和陈铁军的爱情故事与革命精神会永远留着我心中。上了大学之后,我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希望被这个先进的党考验我,让我可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我知道,我要学的还有很多很多,这条路还会很远很远,但我不会轻易放弃。周文雍和陈铁军他们的革命精神会一直鼓励着我前进。

篇6:刑场上的婚礼读后感

吕婉仪

今天下午,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到云山会堂观看了一场大型现代粤剧《刑场上的婚礼》。小时候,我曾经看过电影版的《刑场上的婚礼》,对革命烈士周文雍和陈铁军为党为人民勇于牺牲的精神不禁肃然起敬,他们独特的革命情怀令无数的中国同胞们为之敬佩。此次观看现场版的《刑场上的婚礼》,又重新唤起了我对这两位伟大的革命烈士的崇敬之情。

故事讲述的是在1927 年,逃婚的陈铁军被广州工人运动的主要负责人周文雍所救,后来陈铁军就参加了革命。在大革命失败后,上级党组织安排周文雍与陈铁军以假夫妻的身份开展组织起义的机关工作。怀着共同理想和抱负的他们,为党和人民一次又一次地完成了多项艰巨的任务。在共同的生活和工作下,他们慢慢地建立起真挚的感情。后来,在广州起义打响后,仅仅三天,革命就遭到反动军队大势反扑,周文雍和陈铁军同志也双双不幸被捕。他们经受着敌人的严刑拷打,他们绝不屈服,他们相互激励。临刑前,他们当众庄严地宣布在刑场上举行婚礼,让全国人民见证:刑场就是他们的婚礼礼堂,枪声就是他们的结婚礼炮,木棉花就是他们的结婚礼花……周文雍同志和陈铁军同志为革命壮烈牺牲的精神让全国人民为之感动,为之落泪。

中国共产党即将建党九十周年。在这九十年的风风雨雨中,党经历了不少考验。尤其在建党之初,更是困难重重,但是党和每一名革命者都怀着伟大的革命抱负,誓要为人民冲出一条血路,无论任务多艰巨,即使要牺牲生命,也坚决地把党的任务执行到底,直到革命得到真正成功为止。周文雍与陈铁军这两位革命烈士救国救民,视党和人民为自己的亲人,他们对党的忠诚,对革命的忠诚,展现出他们无比英勇的革命情怀,是党和人民永远值得怀念的英雄,他们是最伟大最可爱的人!

当故事落下帷幕的时候,全场不禁想起了阵阵的掌声,掌声响彻了整个云山会堂。在演员们一次又一次地谢幕后,现场仍然掌声不断,这的确是一场视听盛宴!用粤剧诠释《刑场上的婚礼》这一感人故事的同时,让我们领会到了解到粤剧文化的博大精深。粤剧是我们岭南文化的精髓,这一场盛大的表演也精彩地展示了我们独有的岭南文化,独具特色的粤剧文化,而精湛的舞台效果更为这场视听盛宴增色不少。

每一个故事,每一次表演,总有落下帷幕的时候,但是落幕并不代表是结束。落幕后往往留下给人们的还有更深的思考,或是故事中所诠释的伟大精神的延续。而《刑场上的婚礼》的两位主人公所怀抱的革命情怀,为党和革命英勇斗争的精神,让我们每一个中国同胞为他们而感到骄傲,我们永远怀念他们!

篇7:刑场上的婚礼读后感

听说要集体去观看《刑场上的婚礼》(后简称《刑》),起初之时我想大部分不太熟悉粤剧的同学都会与我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想法,那就是粤剧估计会很烦闷,况且听不懂。可是真正到了现场,仅仅观看了一分钟《刑》,那种想法渐渐的消失不见了。

刚开始,我发现很多人都是低着头,手中各式各样的手机也在不停的运转当中,但是一切目光都被刚出场的一个大银幕吸引了过去。我一直自信视力不错,在我的视力范围内,那块巨大的银幕上面隐约可以看到一张照片。我知道那是陈铁军和周文雍的合照,唯一一张合照。当银幕后面的灯光亮起来时,这张隐隐约约的照片清晰的浮现出来,同时歌声响起,让人有种被瞬间带到了90年前,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当银幕渐渐上升,台上出现的正是饰演陈铁军和周文雍的两位粤剧演员。然后这出《刑》缓缓映入了观众的眼帘。不得不说这次粤剧刚开场的现场效果做得很不错,干冰几乎瞬间弥漫在了整个舞台,我们仿佛只要能够拨开这些变幻莫测的烟雾,就能触摸到那个令人热血沸腾的时代。

很久以前,我不喜欢看粤剧、戏剧,觉得这些太矫揉造作、没有真实性,可是《刑》颠覆了我一贯的思维,但却没有丝毫的反感,反而觉得自己太过于迂腐、刻板。谁说戏剧没有真实性呢?我到最后哭得一塌糊涂就可以证明不是我个人泪腺发达,而是戏剧确实有一种特别的感染力,让人身不由己,让人忘了自己是谁,让人全心全意的投入到那个特别的时代里,随着主角的喜而喜,忧而忧,怒而怒。

可是,当看到周文雍与陈铁军在明白各自的深深情意后,还是决定先完成起义大业,再谈儿女私情,硬生生的宁愿把那份感情收敛到心灵的深处,也不愿意让自己沉醉于儿女私情上。当时我看到的确有些气愤,埋怨他们两位何苦这么迂腐,明明有机会互诉衷肠一解相思意的,却对自己那么残忍,让我这个局外人都看不下去了。可是后来我终于理解他们这么做的原因了,人性终归有着贪婪的成分在。一旦他们不顾当时的时局动荡,而纠缠在一起,又岂会舍得放弃这难得的有情人。所谓\"易得无价宝,难得有情郎\".就这样他们就算心牵着对方,还是继续投身到了起义事业当中去。

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当他们重新来到珠江,重新见到那娇艳欲滴的木棉说的:‘这珠江已不是当年的珠江了,这木棉也不是当年的木棉了。’世事变化,他们在珠江木棉树下相遇,相爱,却无法相守。

可是由于出现了叛徒,广州起义在三天之后就以失败告终了。陈铁军与周文雍也被捕入狱, 在狱中,他们依旧不屈不挠,坚持斗争。周文雍在墙上写下了这样的诗篇 : \" 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驱为群裂! \" 后来,在广州红花岗刑场上,陈铁军向周围的群众宣布: \" 我们要举行婚礼了,让反动派的枪声来作为结婚的礼炮吧! \" 一对革命情侣,就以这样的英勇气概慷慨就义了。

当《刑》完结,大步走出云山会堂的侧门之时,心情是沉重的,只因那次惨重的失败,那份无果的惊世爱情以及震慑人心的爱国情怀。

第16篇:撑一把檀香伞

撑一把檀香伞

与你是同路的,我就是幸运的。我幸福走过的,是你搀扶的。就算风雨多,让我陪你度过……

——题记

几天来阴雨连绵,早晨起来没有看到明媚的阳光。打开阳台的窗户,感觉天很凉,也许是最近多雨的缘故吧!沐浴了户外的清风细雨后,洗漱完毕,到厨房为爱人做了一碗手擀面,卧了两个农家笨鸡蛋,放了几丝清淡的黄瓜丝,滴了几滴香油,放在了餐桌上。

今天是爱人的49岁生日,面条、鸡蛋,是为爱人生日准备的早餐。生日,代表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生活中的我们重视老人的生日,重视孩子的生日,而对中年人的生日,应该说是夫妻间应该相互记得并给对方过生日的吧。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耳顺,六十知天命,七十古稀”。这些岁数对于中国来说应该具有特别的含义。早晨为爱人做的一碗面,没有华丽的包装,没有浪漫的玫瑰,只有一句再平常不过的“生日快乐!”

一碗面条、两个鸡蛋,一句“生日快乐”,是我早晨送给爱人的生日礼物。平淡的日子,淡淡的话语,涵盖了25年的夫妻情。在爱人吃过饭刚要走出家门的时候,女儿的电话打了过来。爱人拉我站在他身旁,把手机放在我俩的耳边,我俩同时听到了我们的宝贝女儿的声音:“老爸,生日快乐!”爱人笑着说:“谢谢宝贝儿!”之后,女儿又说:“晚上请您和妈妈吃饭,给您过生日,等我电话!爸爸上班吧,开车慢点儿!”

撂下电话,爱人走出家门。望着爱人远去的影子,让我回想起与

爱人一起走过的二十多年,心中不免有些感慨。体味过酸甜苦辣,感受过喜怒哀乐。如今,经过了人生的盛夏,步入收获的秋天,才有了曾经期盼已久的安稳。都说“人心不足蛇吞象”,曾经期盼着不再为生活四处奔波,期待着一份安稳。现在拥有了这份安稳,又在期待着明天的健康与女儿婚后的幸福。所以说啊,人的一辈子,总是在没完没了的期待中行进的。就如今天早晨看着爱人高高兴兴上班去,我便开始期待着爱人平平安安回家来!

爱人上班了,我因出点意外脚受了伤,在家休假。闲来无事,翻出我们结婚时的影集来看。结婚25年,回想着执子之手相牵走过的人生路,我感谢命运把我送到这个心地善良、真诚、包容的男人身边。感谢“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的缘分让我们携手走到今天,至到永远。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那么,茫茫人海,两个人的相遇、相识、相知、到最终相守,又得需要多少千年的期待和祈祷?

执子之手,千山万水骤然缩短;与子偕老,近在咫尺平淡无奇。25年的光景,一路走来到今天,有过快乐,有过忧伤;有过温暖,有过寒冷;有过期待,有了今天的结果。我想,我们之间一定还会有更美好的明天!当一切都成为过往,我们彼此更加珍惜今天的来之不易。细细想来,人生快乐也好,忧伤也罢,都是生命的给予,都是宝贵的财富,我没有理由不好好珍惜。

每个生灵的诞生都给这个多彩的世界添加了一道颜色,而你是最亮丽的一笔。执子之手,走过了这么多年,一路无怨无悔;与子偕老,

让我们共撑一把檀香伞,走过风,走过雨,走过今生,走进来世!一起走过的日子,有你的陪伴,有你宽大肩膀的依靠,和你踏实行走的每一步,让我感觉生活很踏实,很幸福!我的平凡岁月里多了一个你,显得充满活力。我的日常生活里,有了你这一片天空,我变的有依靠和安全了。在你爱的呵护里,我更加感觉到生命的珍贵,无论有多大的困难,只要有你在,我就是幸福的,也是快乐的。

岁月的流逝,使婚姻中原本性格不同的两个个体渐渐融合,彼此理解宽容而达到最终的和谐。也许你并不是为我而生,可我却有幸与你相伴。愿我有生之年,年年为你点燃生日的烛焰!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曾经美好、浪漫的爱情,亘古不变。水是云的故乡,云是水的流浪,你是我的爱人。我愿陪着你,分享这一生的梦。你已在我心中,你已是我的所有。缘份注定你和我,让我牵你的手,相约到永久!时光茬冉,星光依旧璀璨;纤云弄巧,迢迢万里不算远。我的爱人,今天是你的生日。每个生日都是我们人生之旅的一个里程碑,让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一起书写我们家庭的美妙音符。女儿夫妻为你点燃了生日蜡烛,淡淡的烛光,轻轻的音乐,浓浓的葡萄酒,我们与你一起碰杯言欢。我的爱人,生日快乐!

两片绿叶,饱含着它同根生的情谊。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篇贺词,浓缩了我对你的祝福:我的爱人,生日快乐!一首心曲,永远与你同唱:与你是同路的,我就是幸运的。我幸福走过的,是你搀扶的。就算风雨多,让我陪你度过……

文章整理由深圳光纤交换机厂家

【文章来自网络http:///】

第17篇:点燃一炷檀香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 om 8

点燃一炷檀香

很多时候,我都想点燃一炷香,一炷檀香。

然后静静的靠在老板椅上,闭上眼睛,把思想收回到仅有几平方米大小的办公室的时空内,然后再用鼻子去嗅那香那檀香弥漫的香雾。但往往不幸的是,思想还没有坐定,咚咚的敲门声,带着小小的震动,一闪,便把刚刚弥漫的檀香浓郁的香雾撕开了一个口子,你不得不说,请进。

门便开了一条小小的缝隙。

檀香继续弥漫,你已经拿好公文包,轻轻的扣上门,回头依恋的望一眼还在弥漫的檀香,轻轻的走了出去。

很多时候,在家的时候,很想想点燃一炷香,一炷檀香。然后坐在电脑房间,注上一杯茗茶,然后,还是闭上眼睛,还是用鼻子去嗅那香那檀香弥漫的香雾。但往往不幸的是,思想还没有坐定,老婆就在外边大呼,快来,坐在那里干什么,把客厅收拾一下,一会有朋友要来。只好带上门,任檀香继续弥漫。

今年初春的时候,我去了趟海南。投宿的第一个晚上,好客的服务员便麻利的为我点上了檀香。在房间里点檀香应该是一件很奢华的事,但服务员告诉我,海南盛产檀香,且檀香净化空气、祛除瘴气、有益睡眠,您长途跋涉,旅途劳累,初到海南,需要适应,于是就为您点上的檀香。

檀香在客房里袅袅的燃烧,偶尔会闪出几朵锃亮的火花。

这时,我是静静的躺在客房的藤椅上。

海南的夜晚出奇的静谧。

窗外,是挺拔的椰子树、槟榔树,树上挂满密密麻麻的果子;树下,是巨大芭蕉树和各种只有在北方暖房里才能见到的草本和木本的树种。大街上是三三两两的散步人群,据服务生说,散步的都是游客,初次来到海南,当然要体会一下海南的夜色。

我躺在藤椅上。

想着我的檀香。

多少年了,我们都在奔波,实在是没有停下来嗅嗅檀香的时间。

累了,就躺在藤椅上,让檀香弥漫浸润,让呼吸均匀,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去想,让大脑一片空白和灵静,然后,可以轻轻的入睡。

伤心了,也躺在藤椅上,让檀香弥漫浸润,就哭吧,哭他个大雨倾盆,然后,掬一捧檀香的香雾,在脸上轻轻的揉搓。

愤怒了,也要躺在藤椅上,让檀香弥漫浸润,你开始可以诅咒那些让你愤怒的小人,也可以一个人解说误解你的朋友,然后,都要归于寂静,然后,让呼吸均匀,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去想,让大脑一片空白和灵静,然后,可以轻轻的入睡。

快乐了,兴奋了,也躺在藤椅上,让檀香弥漫浸润,我想,不要得意忘形,静静的静静的反思,把快乐归于平淡。

人一生有很多追求。

有追求,就有不满足,这个不满足就决定要人往往会喜怒哀乐。这就需要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用通俗的话讲,这个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理解为“满足观”再时尚一点是“幸福观和幸福指数”。

我的观点是,人生有涯,对于有着几十亿年历史的地球和没有时间概念和空间概念的宇宙来讲,我们人类的生存历史是多么的短暂。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大自然的“适者生存”原则又让我们有幸活了下来,我们应该对得起这有限的生命。我们应该:每天有所追求,每天有所收获,每天有所进步。

我们的步履实在是过于匆匆,匆匆得连享受檀香的时间都没有。

而今天,当我在远离故土的海南,在这个海南静谧的夜晚,我的客房里袅袅的燃烧着海南的檀香,我才真正体会到这片刻安宁带来的心灵的纯净。

人生需要的不只是奔跑,不只是站在起跑线上,等着栽判发令枪的竞跑,更多的则是坐在藤椅上嗅着檀香的思考。

人生需要的不只是劳作,不只是人生场上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更多的则是需要一种坐在藤椅上嗅着檀香的思想。

慢慢的梳理自己的人生。

你会发现,需要愤青的时候一定愤青,否则,你就不是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男人和女人;但是,在需要沉着冷静和淡定的时候,你的思想的时空,就应该回归理性。

人生需要太多的思考。

台湾作家对人生的思考是:不走下这个山头,怎么攀上那个山头?他把人生分作三个境界。即骆驼境界、狮子境界、婴儿境界

他这样诠释这三个境界。

骆驼境界:不怕苦地向前走,当骆驼能不畏艰苦,勇往直前,明明知道前面的路途遥远,没吃没喝,“虽九死其犹无悔”,那骆驼就走着走着,腾升为一头狮子。

狮子境界:坚持到底的骆驼,成为了狮子!这世上没有人能不经过骆驼而直接成为狮子。狮子经过了十年寒窗的积累,要冲击了。关键的问题是,这冲击没有尽头。刘墉说,当自己站在这个山头,觉得另一个山头更高更美的时候,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下这个山头。“没错,我是很可能再也爬不上另一个山头,但作为一头狮子,如果我不去试,不去冒险,没有不信自己办不到的魄力,又如何称得上狮子?”在刘墉看来,守成的人,再成功,如果他不能突破,那只称得上骆驼,算不得狮子;当狮子走下山头,他又要穿越荆棘、行过沼泽、忍饥受渴,[~课件]可能再次成为一只卑微的骆驼,一步一步攀向另一个高峰;他可能半路体力不支,摔得粉身碎骨;但是他心里有一座山峰,他是狮子,所以要一次又一次地踏上征途;他要超越自己的极限,再一次证明他是一只狮子。

婴儿境界:人老了,如同秋天,经历了春华秋实,做完了一生的功课,该走了。回想前尘,历历在目,生命在演替,新的生命又在经历着他们的春华秋实了。在经过了强壮、威武的狮子阶段后,狮子抗拒不了大自然的规律,开始老去,老去的狮子成了婴儿,需要照顾,需要呵护,并在下一代狮子的成长中,回归了大自然。

刘墉说的狮子境界,就是一个愤青的境界,一个追求人生奋斗的极高境界,那就是:当自己站在这个山头,觉得另一个山头更高更美的时候,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下这个山头。

“走下这个山头”我想,还需要有一个“思考和点燃檀香”的空间。否在,就永远是一头笨头笨脑的狮子。

人生在经历最充沛的时候,需要义无反顾的冲浪和挑战。但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一种思考和准备,就是如何为思想加油和提供动力。

为人生点燃一炷檀香,你会发现,心灵会给外的空静,精神会格外的安逸;

为心灵点燃一炷檀香,你会发现,人生会格外的洒脱,身外之物,是非之事,烦恼忧虑都会在袅袅香雾中随风逝去。

为人生和心灵都点燃一炷檀香,你会感悟:我们究竟为什么活着,我们活着又是究竟为什么?

文字快要结束时,忽然想起《渴望》主题曲,我想,如果你点燃檀香的时候,最后再听上这首歌,与檀香共勉:

欲说当年好困惑

亦真亦幻难取舍

悲欢离合

都曾经有过

这样执着

究竟为什么?

漫漫人生路

上下求索

心中渴望...

真诚的生活

谁能告诉我

是对还是错

问询南来

北往的客

恩怨忘却

留下真情从头说

相伴人间

万家灯火

故事不多

宛如平常一段歌

过去未来共斟酌。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 om 8

第18篇:关于檀香的点点滴滴

关于檀香的点点滴滴

檀香snada wood

拉丁学名:檀香属Smrtalum albums

檀香科Santalaceaeo

萃取方式:蒸馏法。

萃取部位:木心。

挥发性:低。

颜色:淡黄至黄棕色。

主要成分:檀香酷、糖醛、植香烯。

气味:稠而浓郁、甘甜的树脂味。

主产地:东印度。

概述

檀香树主要生长于印度、东南亚、中国云南及澳大利亚,其成长期为60-80年。植香是一种寄生在其他树种上的常绿树,最高可以长到20-30英尺;叶片为对生的卵形,前端尖形;花朵没有花瓣,只有花曹与雄蕊。它必须依附周围的乔木或灌木生长,以7年的时间来吸收其他树木的养分而成长,长成后被它吸收养分的树木就会枯萎死亡。以树皮的颜色来分,印度檀香又有白檀、紫檀及黄檀之分,其中白檀才是用于芳香疗法的精油,而其他则用于医疗或工业上,因此檀香精油也被称为白檀木精油。能够萃取精油的植香木必须有30年以上的树龄,达到60年以上的为极品,因为此时树心的含油量最高,香气与油质都很好。质量最好的檀香精油产自印度的迈索尔省。在这里,檀香属于政府所有。而两家檀香精油萃取加工厂也是属于政府的财产。因为檀香精油萃取不容易,加之檀香木数量越来越少,因此近年来高品质檀香精油的价格较高。

檀香相关使用历史

檀香木在很早之前就被用来当作一种香料,主要用在尸体防腐、香水和化妆品的制作当中,此外在宗教仪式上它也大量地被当作焚香使用。檀香木因为具有驱除白蚁的功效,所以在东方,常被用来建造宫殿、制作家具及装饰庙宇。在古印度,它被人们视为一种万能药,并由此发现了它对生殖泌尿系统有特别的作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详细记录了檀香可用于肠胃道疾病、胃痉挛、呕吐及霍乱的治疗。19世纪开始,欧洲医疗界也开始研究檀香,对它治疗脓肿、发炎的功效赞不绝口。法国医生发现檀香在泌尿系统及呼吸系统的治疗案例中也功效卓著。檀香因为拥有良好的理疗特性、宜人的香气和特殊的成分而成为非常有效的定香剂和防腐剂,被广泛用于护肤品和高级香水中。

檀香精油皮肤保养

是一种平衡的阳性精油,保湿抗皱效果好,特别适合老化缺水性肌肤以及油性皮肤的调理。可舒缓皮肤发痒、发炎症状,改善干燥敏感现象.其抗菌的功效能改善痤疮和感染的伤口。

檀香经由身体保健

可治疗呼吸系统方面的慢性传染病,同时对喉炎、支气管炎咳嗽、鼻塞、喉咙痛等症状很有不错的效果。对迷走神经有特殊效果,对于心脏会产生一种镇静、滋补的作用。植香可刺激免疫系统,预防细菌感染,同时可治疗肠炎、肠道痉挛、消化不良及腹泻。在生殖泌尿系统上能清血抗炎,改善膀胱炎、淋病及白带问题。其催情的特性可改善性方面困扰,如性冷淡、性无能等给人带来放松和幸福的感觉。此外还可预防性行为传播的疾病,对性器官有净化作用.并促进阴道分泌。

神经调节:放松效果好,可抗优郁,安抚焦虑和紧张的情绪。使人平和,有助于自我冥想。还能让人放下执着心,让心胸更为开阔。适合与之调配的精油:罗勒、乳香、没药、天竺葵、薰衣草、玫瑰、依兰、茉莉、柠檬、橙花、安息香、丝柏、黑胡椒、佛手柑、鼠尾草、杜松、花梨木。

注意事项:常温下,檀香精油保存得当会越陈越香,调和成复方精油I年内用完。檀香的香气有极强的持续力,常在衣物清洗过后仍有香味残留。其催情的效果众所周知,所以要慎用。怀孕时避免使川,在极度沮丧时也不能使用,因为可能会使情绪更低落。

第19篇:檀香幼儿园安全工作总结

檀香幼儿园2011年度安全工作总结

忙碌的学期工作即将结束,但是幼儿园的安全工作必须常抓不懈。我园在认真完成各项园务工作的同时,根据教育局的总体要求,我们组织全园教职工认真学习了教育局以及方松街道关于安全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通过安全宣传月活动,强化全员安全意识,引导和启发教职工、家长充分重视安全工作,重视人的生命价值,确保各方面平安。本学年,在上级主管部门、园领导的监督管理下,结合我园实际,扎扎实实做好安全工作,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确保全园师生生命财产的安全。现将本年度安全工作小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措施有力

为进一步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对安全教育工作的领导,幼儿园把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园长的领导管理下,幼儿园教职工分工负责、组织实施。按“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原则,周密部署了各项消防安全工作,并开好“安全领导小组会议”和全园教职工大会,学习了教育局下发的有关安全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各项安全要求。

1、成立幼儿园安全领导小组。由园长负责,制定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对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教职工,要严肃追究有关老师及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2、签订责任书。幼儿园和老师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职责,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职责明确。

3、不断完善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规章制度。建立了幼儿园安全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以及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的其他各项规章制度,如幼儿管理、门卫值班、巡逻值班、防火防灾、健康体检等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不留盲点、不出漏洞。

二、重视学习宣传,营造“关注生命,关注安全”的氛围

我园在每学期开学初,认真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安全工作的有关文件和要求,明确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安全意识。幼儿园在园内外张贴安全宣传画,拉安全宣传横幅,保健室还专门出了一期安全教育专题黑板报,宣传安全防范意识,组织园内职工、幼儿、家长观看安全教育的专题片,向家长发《致家长的一封信》,要求家长关注假期中幼儿的安全。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大家树立安全意识,共同参与安全活动。幼儿园同时将消防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日常邀请方松街道警 1

官来园开展消防安全演练、消防知识培训等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经常性地在教师、幼儿中广开展消防知识的教育活动,提高全园师生安全防范的意识,做到消防安全警钟长鸣,长抓不懈。

三、扎实开展各项安全工作

1、园办公室与保健老师共同配合做好了消防安全知识宣传:出了一期有关消防安全知识的黑板报,张贴了消防安全教育文字和图片,在幼儿园园网站上刊载了消防安全知识。

2、为增强全园职工的消防意识,我们有目的邀请方松街道的警官来园,为孩子们开展安全演练,给孩子们开展消防知识讲座,通过培训查看园内的消防灭火器是否安全有效。同时加强对幼儿安全教育,向幼儿宣传如何应对意外事故的发生,教育幼儿知道怎样保护自己,学会自救,组织各班进行意外事故防范的演练。

3、园内全面检查了一次园内消防设施和用电用气情况,对两个过期的消防器材进行了更新,检查做到了有记录。

4、加强了对门卫值班管理,门卫设立外来人员登记本,对于每一位外来人员进园时门卫有权询问来园原因,问明原因后在外来人员登记本做记录,不许外来人员自己随便在园内走动,在假期和晚上做好了校园巡逻工作,确保了园内安全。

5、幼儿园开展了一次“三个一”的消防安全知识教育活动:各班组根据不同年龄的幼儿特点开展一次消防安全常识活动,举行了两次全园随机性的灭火逃生自救演习,给幼儿家长写了一封有关消防安全的监督信。由于我园领导与教职工密切配合,各项工作都进展的很顺利,从而确保了校园师生安全。

四、加强安全检查,切实落实安全措施

1、定期定时对幼儿园的设施设备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每个教职工在工作中发现不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后勤部门马上实施维修和整改。

3、卫生保健和食堂严格把好晨检关、食品验收关,要求发现传染病及时隔离,杜绝不新鲜食物进入园内,确保食品、饮食安全。保育员严格执行消毒操作常规,并由园领导和后勤组长对卫生消毒安全工作进行抽查和考核。

4、10月底发现幼儿园消防水管爆裂,我园及时上报教育局基建管理中心,及时做好了维修工作,保证了幼儿和教职工的生命安全。

5、幼儿园建立了行政人员值班制,每天下班前加强园内巡视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和处理。

6、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幼儿园、家庭的密切配合。为此,我们多次发放关于幼儿安全方面的告家长书,并组织孩子进行安全逃生等方面的演习、安全知识讲座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将努力工作,开拓创新,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和谐。我们知道:“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工作必须长效管理。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宣传,切实落实各项安全措施,确保幼儿园、家庭各方平安,为社会的稳定做好工作。

檀香幼儿园

2011.1.15

第20篇:檀香紫檀鉴定方法

鉴定方法

一:取一木片,放入水中,若是檀香紫檀则沉于水。若沉于水继续下一步。

二:取一木片在白纸上划,若是檀香紫檀则有紫红色的划痕,用相同的力度划第二次,第三次……,划痕变淡至消失;若有划痕继续下一步。

三:取木屑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杯中(木屑与水的比例:体积比大约1:3--1:10),若是檀香紫檀则过12小时可见水的最上层(视觉效果:水的最上层和玻璃杯壁附近最明显)有蓝色机油般荧光现象,过24小时荧光更明显,此步主要用于排除卢氏黑黄檀等其他酸枝木和非紫檀属木材;若有荧光现象继续下一步。

四:观察上一步中木屑水浸出液的颜色。若是檀香紫檀则是紫红色(颜色的深浅与取材的部位、水的多少及浸泡时间的长短有密切关系);若是紫红色或不好确定继续下一步。

五:看横切面上管孔的分布。若是檀香紫檀则整个生长轮内管孔直径略相等且分布较均匀;横切面可用一把锋利的刀一刀削成,最好不要回刀,观看时可涂一些清水,最好用十倍放大镜或更高倍数的手持式显微镜观察;若分布较均匀或不好确定继续下一步。

六:看生长轮。在横切面上观察生长轮,若是檀香紫檀则生长轮不明显;若生长轮不明显或不好确定继续以下四步。

七:看板面材色。若是檀香紫檀则新剖面为桔红色,久则为深紫或黑紫,常带浅色和紫黑条纹。

八:闻香气。若是檀香紫檀在与物体磨擦时则有很微弱的清香气(似檀香味,但不与我们平时生活闻到的燃香一样),用锉刀锉、台锯刨的时候气味很大。

九:看纹理。若是檀香紫檀则纹理交错,有的局部卷曲。

十:看油质感。若是檀香紫檀则有油质感;若能通过此四步继续下一步。

十一:横切面30倍放大。这是个人识别的最后一步,在木材的三个切面上,横切面提供了最为丰富的信息,要仔细观察横切面的特征,与国家标准《红木》中的描述和图片相比较,若是檀香紫檀则相符(若没条件此步可略去不做)。若能通过以上十一步的检验就可确定这种木材是檀香紫檀,若有其中任何一步明显不符合则可判定不是檀香紫檀,若仍有疑问,可取样(麻将大小)送有关部门(比如中国林科院)做木材树种鉴定。

保养方法:

保养紫檀,要先从紫檀木质特征说起。紫檀(俗称印度小叶紫檀,学名为檀香紫檀)新切面为橘黄色,经过短时间(一周左右)的氧化,颜色就会有变化。从橘黄到橘红再到深红,久则深紫。很多人说紫檀后期会变成黑色,其实那是视觉问题,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你会发现那是紫色,我在任何一家博物馆看到的再老的紫檀,也没有变成黑色的,它们最后的颜色为“紫“。因此,从古到今,人们都叫它“紫“檀。

那为什么我们会感觉它变黑了呢,一方面是由于光线不足而造成了视觉上的误差,另一方面就是你玩的有点“脏“,是不懂得保养的结果。有些朋友每天用手搓,甚至去蹭脸上分泌出的油脂,要知道那蹭在珠子上的不仅仅是油,还有水分(汗),泥,细菌。这样几个星期之后珠子看起来就又黑又亮了,表面糊了一层厚厚的脏东西,许多朋友这时候就误以为自己的珠子已经包浆了,这是对包浆的一种误解。这种包浆是紫檀保养不当的一种表现,它的存在大大影响了紫檀的美观,一旦你不坚持去蹭脸上的油,珠子就会乌突突的暗淡无光,这种方法,是不会使珠子的“好品相“得到保持的。

檀香刑读后感
《檀香刑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