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读后感案例(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7-20 08:34:15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案例读后感

阅读学习了第九章的几个案例,给了我许多启示,案例读后感。

每个案例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两点,如案例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这一案例运用整体数学教学的方法,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作为载体,通过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类比猜测,来主动构建相似三角形的所有定理,使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形式结构化的整体知识。

并根据“行动研究”倡导的模式:“三个阶段、两次反思”,来进行这个课例的设计与教学。

我认为改进后的教学设计策略比传统的对每个判定定理重复进行三步曲:叙述,证明和应用的方法更为有效,它有利于帮助学生优化认知结构、促进自主学习、改进学习质量。

我认为此案例的优点主要在于:

1.整体放入,整体认识,整体把握

案例中把相似三角形的三条判定定理作为一般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整体学习,使学生对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有利于学生面对选择时,作出正确、合理的判断,有利于领悟学习知识时所应考虑的方式与策略等默会知识,读后感《案例读后感》。

2.充分尊重学生认知基础,找准新知识的固着点

现代建构主义的理论告诉我们,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认知准备,使学生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建立有效的实质性的联系,以学生的亲身体验主动构建新知识,这种学习才是有效的。

在设计中始终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预备定理作为固着点,以类比、化归为方法来构建相似三角形的新知识。

同时,当我们构建起相似三角形判定的新知识结构时,反过来对原来全等三角形判定的知识作出适当的改变,使它纳入到新的相似三角形判定这一新的认知结构中去。在这课例中,知识的同化与顺应是非常清晰的。

3.凸现数学学习的本质,注重思想方法的领悟

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学就是一门化归的科学,数学学习的本质就是化归。在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看到三条判定定理的得出都是通过将其化归为预备定理得以实现的,这势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化归。

化归的思想不仅是数学的学科思想,而且是人们认识世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可或缺的思想方法。同时,在具体构建新知识时, 又用了类比推理的数学思想,这些数学思想的领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

4.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启示我们应该充分运用动机原理,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内驱力,学习将会取得良好效果。

要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就是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引起认知冲突或置身于渴望求得新知解决问题的情境中。

为此,案例设计了“网格中的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的问题情境,学生用定义或预备定理难以解决,激起新的判定方法的学习欲望。

学了三条判定定理后,较容易地解决了问题,使他们体会到学习成功的一种愉悦。

推荐第2篇:事故案例读后感

事故案例读后感

观看了集团公司在我矿举办的2010年度18起工亡事故案例后,上面所叙述的一起起的工亡事故,想着那因事故造成的伤害,我的内心触动了,是的,正是这些惨痛的事故,让千万个家庭失去了欢笑的权利。我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内心此起披拂,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和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案例表明有的职工在安全生产过程中违章较多,造成后果是严重的,难以挽回的。

安全生产的前提是遵章作业。切实做到安全生产提高安全意识从每一天的工作做起,从一点一滴开始。特别是我们从事的煤矿生产,现场环境恶劣、复杂时刻存在着不确定的安全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和处理问题时,应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并不断提高业务技能以不变应万变,防范各种突发情况,我所工作的专管工作每天与采、掘工作面的材料道打交道,由于材料道温度高、湿度大,顶板压力大,斜巷走勾等诸多安全隐患,所以无论到哪里,首先做到先检查后工作,发现隐患能处理的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汇报相关部门。“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是出自《韩非子〃喻老》中的一句话,后来广为流传,并演变成为今天的一条哲理成语。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千里长堤虽然看似十分牢固,却会因为一个小小蚁穴而崩溃的道理。更是警示我们世人,事情的发展是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当存在微小的安全隐患时,如果不给

予足够的重视和正确及时处理,就会留下无穷的后患,所以我们要时刻注意安全,一定要遵章作业。在我们下井作业的各个场所都有十分醒目的安全标语及操作规程等牌版,这样每天在下井沿线安全意识就时刻的看在眼里,想在脑里,记在心里,在操作前可以把一些安全的隐患避免和消除。安全生产活动中的思想障碍是影响职工 “要我安全”的重要问题,是各种不安全因素中的主要因素。在抓安全生产的过程中发现,一般情况下,职工都会为满足自己的安全需要而采取自我保护措施,遵守安全生产规程,但有的时候,有些人则可能因为存在某些思想障碍,不仅忘记了“我要安全”,而且做不到“要我安全”。这类思想障碍归纳起来,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1、对安全生产规程并没有真正理解,看不到违章操作的严重危害性;

2、对安全生产规程感到麻烦,图省事、求简便而不去遵守;

3、为了早上井,抢时间、赶进度,而忽视、忘记安全生产规程;

4、对自己的熟练技术过分自信,心存侥幸,麻痹大意;

5、因为身体疲倦,精神松懈,注意力分散而顾不上安全生产规程等。

还有一些违章行为虽然没有造成安全事故,但是他们的

做法是安全事故的导火索,一旦发生后果是相当严重的,会给企业和个人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和危及生命安全事故。安全与生命,息息相关;爱心与平安,心手相连,作为一名煤矿工人,我深深地知道:安全,是我们永恒的主题。“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是每位职工共同的心声;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形成人人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和谐氛围。

“保证安全生产,防患于未然”是为了我们的明天更美好!让我们都行动起来,时刻铭记安全在我心中,安全在你心中,安全在我们大家心中,为了“平安”这个共同的目标,将安全工作时时抓、事事抓、长期抓,永不放松!

所以我们要通过这次活动进行举一反三,认真学习和总结,实实在在的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加强自我防范意识,不断累积安全生产知识,使我们广大职工真正做到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推荐第3篇:读后感教学案例

读后感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习作练习,初步掌握读后感的写法。

2、通过写读后感,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以及认识事物的能力。教学重点:

通过读文章,抒发感想体会,学写读后感。

教学难点:

从读范文中体会读后感的写法。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并整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阅读提示,了解读后感:

1.生自读习作提示,勾画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语句。

2.交流:

(1)什么是读后感?

读了文章、书籍,把自己的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2)如何才能写好读后感呢?

A、读后感的基础是“读”,只有仔细地阅读,认真地思考,深入地感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才能有感而发写好读后感。

B、平时阅读文章或书籍时,在文旁圈点批注,随时记下瞬间的思考与感受,遇到相关的资料随时积累下来,有助于写好读后感。

C、读后感重点要写出自己的感受。

三、赏析范文,学习写法:

1.自由阅读范文,体会总结读后感的写法。

2.交流读后感的写法:

(1)写读后感要结合所读的文章,也可以适当引用课文的内容。

(2)写读后感还可以引用与所读的文章相关的资料。

(3)读后感主要要写出自己的感受,也可以写出对自己的启发。

3.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总结的都很好。那么,你们有没有发现读

后感的题目有什么特点吗?

(题目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如:“读《XXX》有感”或“《XXX》读后感”,也可以参照范文的写法。范文有两个标题,正标题写在正中央,副标题写在正标题的下方,前面加上破折号。)

4.我们明确的读后感的一般写法,那我们该怎么组织材料、写出感想呢?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范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

5.归纳小结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1)内容要求:

紧扣原文,抓住重点;联系实际,情感真实;

夹叙夹议,以“感”为主;精节原文,适用积累。

(2)题目:

题目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如:“读《XXX》有感”或“《XXX》读后感”,也可以参照范文的写法。

四、明确要求,开启思路:

1.自读习作要求,明确本次习作要求。(通过读文章,抒发感想体会,学写读后感。)

2.选材交流,独立写作。

(请同学们选定一篇文章,运用我们本节课所学到的写法,在草稿本上写出自己的感受来。)

四、自改互评,定稿誊抄:

1.写完后自己阅读,修改。

2.同桌互评互改,根据同学指出的不足进行修改。

3.学生再次修改,定稿誊抄。

推荐第4篇:安全事故案例读后感

安全事故案例读后感

翻开了安全事故案例后,上面所叙述的一起起的安全事故仿佛我就在触目惊心的事故现场,想着那因事故造成的伤害,我的内心触动了,是的,正是这些惨痛的事故,让千万个家庭失去了欢笑的权利。我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内心此起披拂,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和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案例表明有的职工在安全生产过程中违章较多,造成后果是严重的,难以挽回的。

安全生产的前提是遵章守法。切实做到安全生产提高安全意识从每一天的工作做起,从一点一滴开始。职工生产在第一线,现场环境复杂有时存在着不确定的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和处理问题时,应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并不断提高业务技能以不变应万变,防范各种突发情况。

我所工作的岗位接触的现场阀门较多,经常都需要和各种化学物品阀门和蒸汽管道阀门打交道,这样的相对应的我要注意安全隐患也就较多,比如蒸汽管道的压力安全,和维修化学药品阀门时的防护措施等,除了这些物品本身的安全隐患还有更重要的就是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在我们车间的危险区域都上贴着一块十分醒目的安全标示,上面列出了进入车间禁止的一些物品和行为,这样每天还没进入

车间安全意识就时刻的看在眼里,想在脑里,记在心里,在操作前可以把一些安全的隐患避免和消除。

安全生产活动中的思想障碍是影响职工 “要我安全”的重要问题,是各种不安全因素中的主要因素。在抓安全生产的过程中发现,一般情况下,职工都会为满足自己的安全需要而采取自我保护措施,遵守安全生产规程,但有的时候,有些人则可能因为存在某些思想障碍,不仅忘记了“我要安全”,而且做不到“要我安全”。这类思想障碍归纳起来,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1、对安全生产规程并没有真正理解,看不到违章操作的严重危害性;

2、对安全生产规程感到麻烦,图省事、求简便而不去遵守;

3、因抢时间、赶进度,而忽视、忘记安全生产规程;

4、对自己的熟练技术过分自信,心存侥幸,麻痹大意;

5、逞强好胜,表现为胆大妄为的冲动,明知故犯;

6、因为身体疲倦,精神松懈,注意力分散而顾不上安全生产规程等。

还有一些违章行为虽然没有造成安全事故,但是他们一些违章行为虽然没有造成安全事故,但是他们的做法是安全事故的

导火索,一旦发生后果是相当严重的,会给企业和个人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和危及生命安全事故。

安全与生命,息息相关;爱心与平安,心手相连,作为一名制药企业的职工,我深深地知道:安全,是我们永恒的主题。“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是每位职工共同的心声;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形成人人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和谐氛围。

“保证安全生产,防患于未然”是为了我们的明天更美好!让我们都行动起来,时刻铭记安全在我心中,安全在你心中,安全在我们大家心中,为了“平安”这个共同的目标,将安全工作时时抓、事事抓、长期抓,永不放松!

所以我们要通过这次活动进行举一反三,认真学习和总结,实实在在的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加强自我防范意识,不断累积安全生产知识,使我们广大职工真正做到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推荐第5篇:安全事故案例读后感

安全事故案例读后感

看着培训教材上所叙述的一起起的安全事故,仿佛我就在触目惊心的事故现场,想着那因事故造成的伤害,我的内心触动了,是的,正是这些惨痛的事故,我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内心此起披拂,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和安全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性。通过学习、讨论这些安全事故,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事故虽然都有各自的不同特点,但共性问题比较突出,这都是我们应该接受的教训和引以为戒的地方。

首先安全生产的前提是遵章守法。切实做到安全生产提高安全意识从每一天的工作做起,从一点一滴开始。在生产第一线,现场环境复杂有时存在着不确定的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和处理问题时,应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并不断提高业务技能以不变应万变,防范各种突发情况。

然后在思想上必须注重安全,所以安全生产活动中的思想障碍是影响安全的重要问题。在抓安全生产的过程中发现,一般情况下,职工都会为满足自己的安全需要而采取自我保护措施,遵守安全生产规程,但有的时候,有些人则可能因为存在某些思想障碍,不仅忘记了“我要安全”,而且做不到“要我安全”。 最后,还必须从行动上做到安全行动、安全操作。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形成人人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和谐氛围。

我们现在实习所在岗位所接触的现场有很多地方不是高温就是低温,有时候也会帮兴化师傅扳阀门,换泵等做一些化工常见的活。这样虽然我们在实习,但面对的安全隐患也就较多,所以必须注意安全。再者,学习不光学习工艺知识,安全知识也一点要学习,跟现场师傅、跟其他操作人员学习如何保护自己,保护他人。 所以我们要通过这次活动进行举一反三,认真学习和总结,实实在在的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加强自我防范意识,不断累积安全生产知识

在我们车间的危险区域都上贴着一块十分醒目的安全标示,上面列出了进入车间禁止的一些物品和行为,这样每天还没进入车间安全意识就时刻的看在眼里,想在脑里,记在心里,在操作前可以把一些安全的隐患避免和消除。

这类思想障碍归纳起来,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1、对安全生产规程并没有真正理解,看不到违章操作的严重危害性;

2、对安全生产规程感到麻烦,图省事、求简便而不去遵守;

3、因抢时间、赶进度,而忽视、忘记安全生产规程;

4、对自己的熟练技术过分自信,心存侥幸,麻痹大意;

5、逞强好胜,表现为胆大妄为的冲动,明知故犯;

6、因为身体疲倦,精神松懈,注意力分散而顾不上安全生产规程等。

还有一些违章行为虽然没有造成安全事故,但是他们一些违章行为虽然没有造成安全事故,但是他们的做法是安全事故的导火索,一旦发生后果是相当严重的,会给企业和个人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和危及生命安全事故。

安全与生命,息息相关;爱心与平安,心手相连,作为一名制药企业的职工,我深深地知道:安全,是我们永恒的主题。“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是每位职工共同的心声;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形成人人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和谐氛围。

“保证安全生产,防患于未然”是为了我们的明天更美好!让我们都行动起来,时刻铭记安全在我心中,安全在你心中,安全在我们大家心中,为了“平安”这个共同的目标,将安全工作时时抓、事事抓、长期抓,永不放松!

所以我们要通过这次活动进行举一反三,认真学习和总结,实实在在的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加强自我防范意识,不断累积安全生产知识,使我们广大职工真正做到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推荐第6篇:《事故案例》读后感

开展《事故案例》教育的读后感

关于贯彻路局开展的“反违章,严管理,灭事故,保安全”的活动精神。为认真吸收事故教训,我于都了《2010年铁路交通行车事故典型案例的选编》看了许多关于我们行车有关的事故案例。使我更加感到安全责任意识的重要性。更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安全责任,重在落实事故处于麻痹,安全来自警惕。

如“12.13”京九线向塘站电力机车带电进入停电区。这跟厦门站一样,有存在着无电区或接触网施工停电。主要原因还在车站值班员。未认真确认计划停电范围。臆测行车。盲目布置进路。而把关干部没能全面掌握停电施工作业情况。没有督促值班员标准化作业。从这次事故暴露职工安全意识淡薄。施工预想会流于形式,把关干部不履职。安全是生命之本,违章是事故的根源。

从读过的案例中个,我深刻的体会到安全是一企业的根本,一个家庭的幸福的保证,事故是人生悲剧的祸根,在我助理值班员的岗位上也是存在着安全隐患,比如穿越股道必须严格执行“一看,二站,三通过”的原则,认真执行标准化作业,认真执行三确认制度,接车时,认真检查线路,发现任何影响接车进路的问题应立即上报及时处理。发车钱,对列车的反面有无障碍物的确认,保证列车运行安全

读了《事故案例》我总结出一点,事故出于麻痹,安全来自警惕。

推荐第7篇:商业案例读后感

商业案例读后感

这两天出现在搜索栏里最多的关键词应该是“商业模式”了。我一直认为,SIFE的创新应该体现在商业模式上,而商业模式这种东西又是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在寻找项目的过程中迅速定位适合其中的商业模式,没有足够的储备是不行的。使用之前的思考和吸收,输出之前的输入和积累,正是这个商业案例读后感的意义所在。

虽说之前自己也会经常去网上浏览一些案例,但更多的是抱着一种猎奇的心理,如今自己真正要用的时候才发现腹中墨水尚少。其实,阅读的量仅是次要,思考才是最重要的。思考是一面三棱镜,能将简单地光束转化为缤纷的七彩,一个成功的经典的商业案例同时也是上千个案例的缩影。因为是第一次做分享,内容就多元化一点吧,经典的案例是戴尔,现代的案例是HTC和王老吉。

戴尔的案例有些童鞋应该是蛮熟悉的了,这里也容我赘述。其实说到计算机行业的龙头,大家先想到的应该是IBM。IBM这个公司以制造大型计算机出名,通过零售店销售电脑。这其中存在一些弊病:

1、从组装电脑到销售、到拿到现金,这中间的时间太长。IBM 造好电脑后,先在公司仓库放着,再运到各地商店,由于商店收货后往往不能马上卖掉,要租地方作库存,资本成本会不低。第二,电脑技术变化很快,库存时间越长,技术过时的可能性越高,存着一批自行车过两年后外面到处都是飞机坦克了,折价和报损的程度会很高,这又使成本增加。第三,由于是通过商店出售,店面本身又需要成本,所以IBM的赢利空间有限。

戴尔看到IBM的商业模式过于呆板,既不能量体裁衣根据顾客的需求组装电脑,同时资金运转慢,成本较高。那年,戴尔将公司改做电脑,他的模式是‘先拿到客户定单,收到钱,再组装电脑,然后发货’。也就是说,你先打电话下买单,告诉你所要的电脑速度、存储器大小等,交好钱,然后戴尔电脑公司才开始装,装后寄到你家里。这样,戴尔不需要太多流动资金,没有库存,没有零售店面成本,更没有电脑技术过时的风险,因此也没有价格风险。既有满足用户需求的灵活性,又大大降低成本,这使戴尔有很大的砍价空间,即使他卖的电脑比IBM的便宜很多,戴尔电脑公司照样能赢利。这种“定制加直销”的商业模式让戴尔在计算机销售领域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领先地位。

感想如下:戴尔跟沃尔玛、星巴克、微软一样,都是除了创新以外,在成本上下功夫,甚至创新就是为降低成本。降低成本是企业经营的核心之一。要么有技术优势,要么有成本优势,当然最好两者都有。“定制加直销”的模式大大削减了该行业的库存时间,使得戴尔的计算机能够跟上行业更新换代的速度,同时又节省了库存的成本。戴尔的业务虽然起步晚,但是营业额却居高不下。对于客户来讲,这种用户体验也是十分有吸引力的,不仅能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定制,而且直接跟制造商打交道,对于一些操作上的问题能够跳开零售商的环节直接和戴尔公司进行交流,同时也能促进戴尔产品的更新换代,这是一种良性的机制。

当然这种“定制加直销”的商业模式并不是八面玲珑,也有一定的限制。最大的限制体现在商品的标准化上。电脑发展到后来基本零件已经定型,所以买电脑毕竟不同于买衣服,前者只要一定的参数配置价格等等就可以下单,后者却还要货比三家穿在自个儿身上试了又试最后还不知买不买,所以对于某些行业零售店的形式还是很有必要的。

接下来讲讲在网上看到的其他两个案例,一个是HTC的,一个是王老吉的。这两种产品貌似没有什么交集,毕竟一个拿来玩儿的一个拿来喝的,但他们的商业模式都有值得思考的地方——在于带来两种结果的产品定位。

HTC最近一年可谓是一路走低,先是因为产品问题被德国佬嫌弃,然后又因为专利的问题和山姆大叔干了起来,最后还惨遭三星棒子挤兑市场份额,海外市场前景低迷。正赶上ONE X的发行之际,HTC决定拼一拼国内市场,就和中国移动搞了个定制机,标价:5399元!作为搭载安卓系统的鼻祖,HTC向来自负,打着“高端、先进、智能”的招牌进军消费人数众多的国内市场看似合情合理,如今看来智能说是“不解风情”——价格上的距离感太强!殊不知在现在的国内手机卖场,千元手机当道,华为、小米纷纷抢占市场份额,无论是在用户体验还是价格上都摆出一副亲民的姿态,但是HTC对自己的定位显然偏离了这个规则,高端先进的幌子并不吃香,相反三星的GALAXY3虽然在配置上与ONE X 不相伯仲,但价格却更低,硬件的质量更好,这让HTC更加的曲高和寡。尽管在高端精品上和运营商的合作还算紧密,但HTC在低端、千元智能机上仍徘徊不前,目前只有一款定位中端的千元智能机HTC新渴望VC,售价1999元,这和目前市面其它配置不相上下的千元智能机品牌售价990元相比,高价策略直接导致了HTC中低端市场的竞争力低下。所以为了寻求更大的需求,HTC不应该继续高空走钢丝,而是改变对自己的定位,放低姿态抢占低价市场。

再来说说王老吉。“凉茶”的概念流行于两广,却不为其他地方的人所熟悉。显然,如果以“凉茶”的概念切入全国市场,不但市场培育过程缓慢,而且教育“凉茶”概念的费用也是一个无底洞,大大提高了营销的难度。因此,王老吉在定位上可为是下了一番苦工,在定位上摆脱了“凉茶”概念的纠缠,果断跳入海量的“饮料”市场中竞争,并成功地分隔出一个新的品类——“预防上火的饮料”。同样的产品,同样的包装。同样的口味,只是换了个定位,就开辟了无限的市场。

感想如下:这两个案例充分诠释了产品定位的重要性。用什么姿态进入市场,用什么招牌进行营销,很大程度上会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一个先入为主的概念,从而影响他们的消费决策。消费者都是理性的,都想买物超所值的东西,都想随大流,反其道而行其实往往会带来反效果,像HTC一样在一片低价搏杀中始终高昂着头,结果也只能是“惨烈”。他们对产品的定位不适用于这个市场,所以被市场所抛弃。反观王老吉,当王老吉定位于凉茶的时候,它只是一个区域品牌;当它定位于不上火饮料的时候,它却得到了全国市场。其成功的关键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解读商品,并把这种解读转化成消费者容易明白,乐于接受的定位,这样的定位一经转换,巨大的市场机会就凸显了出来。

推荐第8篇:《互联网+小米案例》读后感

成功如果可以复制

——读《互联网+小米案例》有感

“互联网”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并不陌生,甚至 说我们的成长轨迹与互联网的发展十分契合。可以说是同成长、共命运的小伙伴了!

然而我们一步步探索这个神秘世界的时候:有欣喜,有好奇,有迷惑,有渴望,收获视野;却也或有沉沦与迷失。在我们成长的时候,互联网也变得更智能,更有质感,更有温度。

我们在相伴中相互塑造,雕刻,打磨。也顺带着改变了一下我们这个属于我们的时代。

我时常在思考:互联网,究竟带给了我们什么?又带给了这个时代什么?

是用效率取代了讲究,塑造了一代没有深度的青年人吗?

是用光速取代了步伐,塑造了更宽广的世界观吗? 我想都是,也许又都不完全是。

《互联网+小米案例》的结语说:这个时代,对商业进化来说,是美好又残酷的,我更喜欢这个看似矛盾实则中庸的观点。

对商业如此,对人亦是,美好与残酷并行着。那么,对待这个时代更好的方式或许不是逃避,而是更积极的去想象这个史无前例的世界。

这本书讲述的就是雷军率领的小米军团,用创业者的姿态,去更积极的想象甚至改变这个世界。纵观全书,从方法论到价值观再到战略路线的选择,小米的每一步都踏在时代的风口上,最终一飞冲天,缔造出神话。

那么逃脱出“小米”我们 又能从这本书中悟出什么?或者说小米的成功是否可以复制呢?

西财的学子将:经世济民,孜孜以求作为准则。那么作为保险系的学生,我就拿保险业讲,保险与小米所做的智能手机都是站在风口上的产业。

在我看来,与小米相比,保险业现存的问题有一下三点:

首先,在发展方法上:保险采用传统产业的大跨步式发展,即从简单规划到产品产出再到消费者。而小米则是小步快跑,从效率的角度分析,不难发现小米成功的原因,小步快跑,你能尝试,迅速调整自己,得到正反馈就继续,不对就马上修正。而保险的很多险种或者服务缺少的正是反馈这一步。国民对保险的理解程度较低是一个原因,但不可忽视的是,保险业对反馈平台建立的忽视。

其次,就是保险的“去中心(中介)化”远没有达标!互联网时代需要的是效率而保险一层又一层的中间环节丢掉的就是效率。举个例子;有一个网站叫“抗癌公社”是一个抱团互助组织,几万人相互约定:你若患癌,我们每人捐你几块钱,我若患癌,你们每个人捐我几块钱,共筹集30万(能够治疗一般的癌症),也让没患癌的人得到安心于保障。

这其实就是一种保险,它的神奇之处就在于30万的捐款可以一分都不损耗,空前的100%的高效率,而数据显示,整个中国的保险业只有20%的保费适用于赔付的,效率甚至低于买彩票。

最后就是,试图用数量来弥补信息的不对称,要知道“滥”不会带来利润,只会招至反感,这就是为什么保险业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在推广和销售上,而国人却闻保险色变。盲目的打广告战、人力战,不如加大市场调研的力度,去更好的贴近客户的心,去了解、去量体裁衣,来一场“小米加步枪”的革命。在数字时代学会用大数据说话,用数据去接近用户心底的渴望! 我相信,成功可以复制! 保险二班 冯瑾钰

推荐第9篇:快乐管理学案例读后感

海底捞案例读后感

读过海底捞案例之后,我总结了八个字,“顾客第一,员工第二”。

这九周的会计理论专题课讲了三个专题,利润模式,平衡计分卡和成本控制。 “顾客第一,员工第二”这八个字和平衡计分卡中的顾客维度和学习与成长维度相对应。顾客维度具体涉及到的是顾客满意度、顾客忠诚度、顾客投诉、第一时间解决投诉、回头率、直接价格、顾客的总成本、顾客的数量、顾客的总成本、品牌认同度、每个员工的服务支出;学习与成长维度具体涉及到的是交叉培训的员工数、流动比率、员工建议、员工满意度、每位员工的附加值、激励指数、授权指数、工作环境质量、内部沟通程度、健康保健、个人目标实现度、绩效评估与及时完成程度。

顾客是企业的生命根基,平衡计分卡的客户维度可以帮助企业辨别并衡量自己的价值观念。尽管有不少企业都主张顾客导向,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在客户价值上想当然,以自己的价值观念作为客户的价值追求,由此而导致细分市场的模糊或者定位不准。平衡计分卡的客户维度,需要确定公司能够给哪些细分市场上的目标客户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公司的目标是提供客户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然而产品和服务是否找准了对象,客户是否满意,不同的企业有着明显的差别。在这一维度上,平衡计分卡把企业的战略落实为细分市场和特定客户的具体指标。

从创立开始,海底捞董事长张勇就以善于从客户角度出发,而其10年来也激发产生了无数方便客户的创新服务,如就餐手机套、等位服务等聚焦顾客心理的服务项目。“我们的财务成本控制更要服务于经营,比如说我们的半份菜制度,从财务成本来说是不划算的,因为后厨做半份菜的成本相对来讲是较高的,但如果站在顾客角度来看,还是必须要做的,而且从长期效益来看,这种成本是可以抵消的。”看得出来苟轶群已深受张勇的影响。客户的满意度是驱动客户获得率和客户保持率的指标,海底捞做到了让大部分客户很满意,这就保证了海底捞会有一定甚至不断增多的客户数量。公司要能从客户身上获利,客户也要能从购买的产品和服务中获利。公司在衡量业务收入的同时,也要衡量这些收入对利润的贡献,世界上没有做亏本生意的商人,对于海底捞来说,顾客是终端用户,所以必须要考虑产品与服务能满足顾客的价值,但是公司不能仅仅讨好顾客而不顾及股东,顾客的获利与股东的获利平衡,即实现客户满意度和股东满意度的平衡,这也正是平衡计分卡的关键所在。

学习与成长维度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员工能力,信息系统能力,激励、授权和协作。

员工能力的衡量有三组核心指标,即员工满意度、员工保持率、员工生产率。 员工满意度是衡量员工能力的核心,也是提高生产率、反应速度、质量和客户服务水平的必要前提。先有对公司最满意的员工,才有对产品和服务最满意的客户。造成顾客不满的,恰恰是那些对公司不满的员工。因此,在那些由工资最低、技能最少的员工直接同客户打交道的企业,这一问题最重要。而事实证明,海底捞的员工满意度极高,“海底捞为员工租住的房子全部是正式住宅小区的两、三居室,且都会配备空调;考虑到路程太远会影响员工休息,规定从小区步行到

工作地点不能超过20分钟;还有专人负责保洁、为员工拆洗床单;公寓还配备了上网电脑;如果员工是夫妻,则考虑给单独房间„„光是员工的住宿费用,一个门店一年就要花掉50万元人民币。”这样的员工待遇可以使员工对企业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样才会快乐的工作,用心去做事,才能间接的使顾客达到满意,然后再透过他们去传递海底捞的价值理念,从而对创造利润做出贡献。

其次,衡量员工满意度的方法,主要是满意度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决策的参与程度、公司对工作表现的肯定程度、工作所需信息的充分程度、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的鼓励程度、行政服务的支持程度、对公司整体的满意程度等。

员工保持率是用来衡量队伍的稳定性,以保证与企业长期利益息息相关的员工不离开,这是防止公司智力投资流失的主要手段。没有精通企业流程并忠于企业价值观的老员工,就没有对顾客需求的敏感,也就谈不上有价值的创新,其衡量指标是关键员工流失率。有了上面说的很好的员工待遇,在加上“绝大多数管理人员包括店长、经理都是从内部提拔上来的。我们会告诉刚进来的员工,你只要好好干,我们一定会提拔你,这是我们的承诺。”这样的承诺,使员工有很高的满意程度,员工自然愿意一直留在海底捞,为海底捞工作,所以海底捞的员工的流失率比同行业中的其他企业低很多。也有很多例子证明,许多员工在海底捞实现了自己的奋斗目标。目前海底捞北京大区经理袁华强,尽管只有29岁,却已经负责海底捞全国30多家分店中的12家。19岁时袁华强因家庭条件不好没能进入大学,加入海底捞后从门僮做起,经历了一条从普通员工——优秀员工——领班——分店经理——区域经理——大区经理的职业历程。袁华强在北京凭借自己的能力已经买房,初步实现了个人的奋斗目标,而这样的故事在海底捞并不鲜见。

员工生产率是销售额与人力成本之间的比率,最简单的员工生产率衡量指标为人均业务收入,它表示每一个员工能带来多少收入。但是人均业务收入也有缺陷,它不考虑人力成本以外的经营成本,所以有可能导致人均收入增加但是利润减少。对它的修正方法是引入人均增值率,即在业务收入中扣除其他经营成本后计算人均收入中的增值部分。

信息系统能力对于企业的发展必不可少。员工要能够根据自己工作所需获得关于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和财务流程中的信息。一线的工作人员必须准确、及时、全面地了解每位客户与企业的关系,经营部门的员工需要快速、及时、准确地得到产品和服务的信息反馈。良好的信息系统是员工改进业务流程的必要条件,而且还会涉及到员工行为的眼界高低和整体意识。平衡计分卡可以采用战略信息覆盖率来衡量企业的信息系统能力。

激励、授权与协作是学习与成长的第三个因素。这个因素用于促进员工追求企业的整体利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赋予员工相应的决策权力,保证员工与企业的一致性。海底捞,为了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公司每个月会给大堂经理、店长以上干部、优秀员工的父母寄几百元钱,这些农村的老人大多没有养老保险,这笔钱就相当于给他们发保险了,他们因此也会一再叮嘱自己的孩子在海底捞好好干。此外,我们出资千万在四川简阳建了一所寄宿学校,让员工的孩子免费上学。我们还设立了专项基金,每年会拨100万用于治疗员工和直系亲属的重大疾病。虽然这样的福利和员工激励制度让海底捞的利润率缩水很多,但我觉得这些钱花得值当。在授权方面,例如在财务上,“我充分授权,没有资金需要我审批,财务总监就是最后一道坎。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是我的原则。海底捞每年要花十个亿出去,平均每天的资金吞吐量有多大?我如果事必躬亲,会

累死的。在海底捞公司,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都拥有超过一般餐饮店员工所能得到的权力:200万以下的开支,副总可以签字;100万以下的开支,大区经理可以审批;而30万元以下的开支,各个分店的店长就可以做主。就连普通的一线员工,也有一定权限:他们可以赠送水果盘或者零食;如果客人提出不满,他们还可以直接打折,甚至免单。”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海底捞在员工激励和授权方面做得非常突出。

平衡记分卡有四个维度,财务维度,顾客维度,业务流程维度,成长与学习维度。其中学习与成长维度往往缺乏便于操作的“硬指标”,这不能说明学习与成长维度不重要,恰恰说明企业在以往不够重视这一维度,是一种发展中的局限。因为忽视,所以缺乏。但是,海底捞在顾客维度和成长与学习维度做得非常的好,这正是海底捞成功的原因之一。

推荐第10篇:案例论文的读后感

案例论文的读后感

通过对《会计研究》、《审计研究》、《管理世界》等期刊上一些案例论文的阅读与研读,我得到了些许对案例论文写作的启发与思考,受益匪浅,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介绍。

(一)、从各个文章选题的角度和切入点来看,大概有四种写作思路。

第一种是针对实务界存在的现象和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会计审计方面的案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问题的表象剖析到问题的实质,进而进行研究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写作思路在案例论文中比较常见,例如《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审计失败的原因与对策思考——基于万福生科造假的案例分析》(2013)这篇论文便是以创业板造假第一案万福生科为案例,结合其舞弊手段分析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建议。

第二种写作思路是分析总结以前的学者对某一会计概念、审计概念的研究的方向和研究内容,然后另辟蹊径,大胆创新和尝试,拓宽会计和审计概念的广度和深度,从大家都很少研究的角度入手,通过案例分析,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以此来丰富以前的学者对某一会计审计概念研究的方向和内容。例如邹艳、王雪、吴小雅(2013)写的《公允价值计量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运用研究——以津滨发展及同行业同地区公司为例》,在所有关于公允价值的研究中,涉及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研究不多,主要集中在运用不同计量模式产生的信息质量比较以及计量模式选择动因两个方面。而本篇文章的作者运用的便是第二种写作思路,从以往学者对公允价值研究很好涉及的角度入手,通过将选用公允价值模式与选用成本模式的公司进行比较的方法来探究计量模式选择动因。同时从另外一个角度运用案例研究,深入分析公允价值在特定环境下的运用情况,对可量化的信息和难以量化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李颖琦和俞俊利(2012)写的《股权制衡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基于2008-2010年酿酒类上市公司的案例分析》也是遵循此种写作思路,基于中国特殊的公司治理环境,早前研究内部控制主要集中在概念框架、影响因素辨析以及公司治理失效案例的研究,然这些研究鲜有将股权制衡作为重要因素之一加以考虑。而本文的作者就从这一影响因素着手,分析大家之前都没有考虑的因素,同时通过案例分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第三种写作思路是实务界中的人士根据自己身边发生的某一会计或者审计理论方面的要求在现实中的执行情况,来探索其执行效果并提供自己的参考意见,来为会计审计理论在实务界中的执行提供意见和建议。梁秀根、黄邓秋、蔡赞、汪春信(2012)写的《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实践与探索—基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公司案例分析》则是通过对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在经济责任审计方面具体实践的阐述,提出了进一步强化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思考与对策,从而为通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提供帮助。

第四种写作思路则是针对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某一问题和现象的争执,自己从中选择正面或者反面,然后举出案例,分析并证明自己的观点。蒋东生(2010)写的《“高分红”真的是掏空上市公司的手段吗?——基于用友软件的案例分析》则是通过以用友软件为例,对“高分红”现象的原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额分红不是“掏空”而是对投资者的回报。

(二)、从整个文章的布局和结构安排上来看,文章的安排大概有两种类型。

第一种如果此篇文章是从现实中发生的案例着手,则此篇文章大概布局安排则是案例背景介绍,从案例介绍中发现问题,引出问题,然后通过案例来呈现出此类问题,最后则是对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徐荣华(2008)写的《某承包经营加油站经济效益审计案例分析》就是以此种结构安排来写的。

第二种如果此篇文章研究的是以前的学者对某一会计、审计理论概念没有涉足的方向和领域,则此类文章主要的布局安排是先介绍问题,即开头部分的引言,然后进行文献回顾和总结,介绍以前的学者在此类问题上研究的都是哪些方向哪些内容,有什么成果,然后介绍自己所研究的针对此类会计审计理论不同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在前人的基础上告诉大家自己所研究内容和以往的不同没有进行重复性的研究。最后则是通过案例分析介绍,来表达证明自己的观点。例如邹艳、王雪、吴小雅写的(2013)《公允价值计量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运用研究——以津滨发展及同行业同地区公司为例》。 其它的与以上两种不同的文献的布局结构安排,由于自己阅读内容有限,暂时还没有发现,所以先总结以上两种。

(三)、从案例的选择和陈述上,我得到了很多启发。起初我以为案例的形式都是只有一种,即介绍一个企业发生的类似于舞弊的案件或者对某一文件执行的情况如何。后来通过阅读案例论文,我发现一篇文章案例的呈现方式不止一种。

第一,你可以简单的只介绍一个公司发生的案例,对此案例进行分析,然后发现问题解决;

第二,可以拿同地区内一家公司与其他几家同质同类型的公司进行对比分析,不仅可以横向对比还可以进行纵向对比,增强说服力和文章的可读性;例如李颖琦、俞俊利(2012)写的《股权制衡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基于2008-2010年酿酒类上市公司的案例分析》便是呈现了三家酿酒公司三年的数据来论证。

第三,你可以用同一公司同一个案例前后两个时期的实行情况拿来做对比,从中发现问题。例如辛宇、吕长江(2012)写的《激励、福利还是奖励: 薪酬管制背景下国有企业股权激励的定位困境——基于泸州老窖的案例分析》便是如此。

第四,还可以在一篇文章中同时举出两个案例,拿两个结果不同性质相反的案例做对比,增强可比性和案例的说服力。例如丁瑞玲、王允平(2005)写的《从典型案例分析看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的必要性》便是用巨人集团和青岛海尔集团两个例子来做对比,以此来有力的论证自己的观点。

(四)、从整个文章的内容来看,我觉得选题新颖,结构明确,逻辑严谨都是为整个文章的内容做铺垫的,前面几项功课做好了,如果文章的内容不够充实完整,有理有据,那么这篇文章就只能空有华丽的外表了。下面是我对其中一篇文章内容的感想。周超和魏开华写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审计失败的原因与对策思考——基于万福生科造假的案例分析》主要内容是以创业板造假第一案万福生科为案例,结合其舞弊手段分析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的原因,相应的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提高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从它这个整篇文章的写作思路和结构布局安排入手,可以看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和平时一般案例论文的写作思路相似,都是分析一个企业的舞弊造价案例,然后接着分析审计的失败,最后总结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2013年5月10日,证监会就此案做出了通报。站在2013这个时间段上,我觉得作者选的案例很好,与现实状况相契合,及时提出与发表自己的意见,抓住了现实中的新闻和焦点,没有选择已经过时和没有新意的题材。但是我觉得整篇文章中最值得学习的地方就是作者对审计失败原因的分析和自己提出的思考与建议。在对万福生科造假的案例进行分析的时候,作者举出了很多数据和对比,让人一目了然并且具有说服力,可见作者对案例的收集和整理下了很多功夫。另外,作者分析罗列的审计失败的原因很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戳中了要害,与案例紧密结合。提出的对策也具有务实性,从各个角度来试图解决审计失败的问题。自己平时在写论文的时候,往往只侧重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但是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总是思路不够清晰,无法提出恰当的意见和建议。说明自己平时积累还不够,不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路,以后应该多阅读文献拓宽视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参考文献】

【1】周超 魏开华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审计失败的原因与对策思考——基于万福生科造假的案例分析 》 西部财会 2013.07期

【2】邹艳 王雪 吴小雅 《公允价值计量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运用研究——以津滨发展及同行业同地区公司为例》 会计研究 2013.09 【3】李颖琦 俞俊利 《股权制衡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基于2008-2010年酿酒类上市公司的案例分析》 会计研究 2012 .02 【4】岭南集团课题组 《管理契约、经济责任与审计问责制——基于广州A集团的一个案例分析》 中国内部审计 2012.04期

【5】辛 宇 吕长江 《激励、福利还是奖励: 薪酬管制背景下国有企业股权激励的定位困境——基于泸州老窖的案例分析》 会计研究 2012.06 【6】梁秀根 黄邓秋 蔡赟 汪春信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实践与探索—基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公司案例分析》 全国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优秀论文集2011 2012.08.10 【7】蒋东生 《“高分红”真的是掏空上市公司的手段吗?——基于用友软件的案例分析》 管理世界 2010.07期

【8】徐荣华 《某承包经营加油站经济效益审计案例分析》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8.06期 【9】刘运国 陈国菲 《BSC与EVA相结合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基于GP企业集团的案例分析》 会计研究 2007.09 【10】刘运国 胡丽艳 《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审计的影响——基于A市公交企业的案例分析》 审计研究 2005.05期

【11】丁瑞玲 王允平《从典型案例分析看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的必要性》 审计研究 2005.05期

【12】麻晓艳 熊秀华 刘峰 《理论的作用:关于补充审计的案例分析——兼论互联网的独色》审计研究 2002.05期

【13】刘峰 谢莹 毕秀玲 王健 《换股合并与资本市场效率——新潮实业与新牟股份换股合并的案例分析》 管理世界 2002.04期

【14】王英姿 《审计职业判断差异研究——项关于上市公司2000年年报的案例分析》 审计研究 2002.02期

第11篇:读后感习作教学案例

读后感习作教学案例

长清区石麟小学

秦成霞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学习了本组课文我想大家一定感触很深,对“圆明园”灿烂文化的追忆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痛恨我们难以忘怀;狼牙山五壮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让我们深深感动;《难忘的一课》《最后一分钟》字里行间饱含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让我们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些感受我们能用自己的笔写下来吗?读了文章、书籍,把自己的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二、阅读提示,了解写法

1.默读提示,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2.读后交流:

⑴什么是读后感?(读了文章、书籍,把自己的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⑵如何才能写好读后感?

①“读”是基础,只有仔细地阅读,认真地思考,深入地感悟,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体验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才能有感而发写好读后感。

②“感”是重点,要着重写出自己的感受,不宜过多地重复作品的内容。 ③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

3.点拨:平时在阅读文章或书籍时,可以在文旁圈点批注,随时记下瞬间的思考与感受,遇到相关的资料也可以随时积累下来,为写好读后感做好阅读等方面的准备。

三、阅读范文,感悟写法

1.自由阅读范文《愤怒和惋惜──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边读边思考:从这篇读后感中你发现与我们以前的习作范文有什么区别?体会到了写读后感的哪些方法?

2.小组讨论,习得写法:

通过读《愤怒与惋惜》,引导学生发现读后感的写法。 3.交流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⑴紧扣原文,抓住重点:读后感的 “感”,必须是从原文引发出来的感想、体会,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应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或几点上来发表议论。

⑵联系实际,情感真实:读了一篇文章,产生了对现实生活和自己思想上某些问题的思考,这才激发了“感”。所以,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生活、思想实际。联系实际一定要实事求是,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忌说假话、空话、套话。

⑶叙议结合,以 “感”为主,一般来说,读后感的题目是 “读《ⅹⅹⅹ》有感”或《ⅹⅹⅹ》读后感”,当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自己最深的感受拟一个醒目、新颖的正标题,下面再写上副标题。如:愤怒与惋惜──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成功=刻苦+勤奋+机遇──读《岳飞苦练成帅才》有感。 5.教师总结读后感的习作要点

总的说读后感的习作采用“引——议——联———结”。

引:扼要概括 “读”的内容或直接引用原文重点语句,很快引出“感”的观点。

议:就自己“感”的中心或观点进行分析议论,说明道理。

联:展开联想,联系社会或自己的生活抒发感受。

结:概括中心,总结全文,得出结论,要与开头照应,或者归纳出结论性意见,或强调某一观点,或发出号召。

6.组织交流: 以上环节重点是什么? 小结:抓住重点联系实际是重点,联系生活是确定阅读感受“点”的最佳方法。

四、直抒胸臆,真情表达

1、具体环节:

说:你最爱读的文章是什么?读后有什么感受?学生根据教师指导的方法,再次深刻体会文章带给自己带来的喜、怒、哀、乐,并在文章旁圈点批注,记录瞬间的思考和感受。

想:读到文章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或事?

列:将“说”与“想”结合起来,找到有联系的感点。 写:自由表达。

五、组织交流,评价修改

【 编写说明】设计教学案例时要紧扣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结合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以激发学生习作兴趣,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表达作为设计的宗旨。

第12篇:《班主任工作案例》读后感

《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读后感

我有幸拜读了胡明根和丁明标主编的《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一书,感触颇深。教育是一种艺术,班主任工作更是一门艺术,而艺术是需要创造的。书中讲述的方法迸发智慧,传递真情,彰显人性,演绎精彩。

这本书让我们年轻的班主任尤其受益。虽然我不能全部学会,但只要能学个一招半式,我想,离做一名让学生喜欢的班主任也差不远了。像我这样的年轻班主任,要想成为一名教育大家那肯定是难于登天,但要成为一名让学生喜欢的班主任还是比较现实的。我想只有先成为一名让学生喜欢的班主任以后才能在教育的土壤里更好的耕耘。而做一名让学生喜欢的班主任就是要做到书中所说的那样善于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寻找方法的创新。

刚接触一个新的班级,面对不同的学生,总是会碰到各种不同的问题,我也经常会想:怎么做班主任?怎么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这本书吸引了我,这不正是我时时在考虑的问题吗?读完这本书后我发现书中列举的各种事例就发生在我的身边,看到了书中老师们的智慧的处理方式,在今后的工作中,借鉴别人的的方法或许会事半功倍。

班主任工作是繁琐的,面对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有时候觉得不知道从哪开始入手,一年级的孩子不同与其他年级的孩子,他们刚从幼儿园走出来,对小学的生活不太习惯,好些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心理水平还处于幼儿园,书中的班级建设中小组建设启发了我,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个小组做的最好,再评出优秀组,孩子们很有兴趣,都希望自己的组能评为优秀组。小组的竞争只是班级管理的一个手段,虽然书中告诉我这个小组竞争有些局限性,但是我抓好班级教育管理工作的。

一年级的孩子对学习还不是特别的感兴趣,在幼儿园主要是玩,现在突然有了那么多的学习任务,一时间是接受不了的,就像书中讲诉的学习生活篇章中我的学习方法,我会通过调查了解孩子的基本情况,尽量的通过一些有趣的 1

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召开我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一年级的孩子,喜欢生动的视频,美丽的图片,这些形象动态的知识更容易让孩子接受,经过调查来了解孩子的情况,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班上孩子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虽然说这个学习方法是针对高年级来说的,我觉得对低年级的孩子也可以摸索出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

我们教师在教育学生时,“爱”学生是基点,但不能单纯地强调爱,而应当把这种对学生的关爱之情渗透到我们的教育原则中去,使学生在被教育的同时,深深地体会到这种“爱”,使他们在爱中健康成长。我觉得要做好一个班主任,首先的应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培养一支班干部队伍

刚开学的时候,什么事情都是我一个人做,感觉特别的累,后来我发现了班上有些孩子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能帮我做好些事情,这样也减轻了我的一些负担,组建一支班干部队伍,不论是对班集体的管理还是对我自己的工作也轻松了不少。

第二:正确的引导班级,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

班主任在教育、教学、生活和各项活动中,对那些值得肯定的孩子要表扬,并给予奖励,当着全班的面给予表扬。该否定的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教育,不过批评一些孩子我一般不会当着全班的面来批评他,课下单独找他谈话,毕竟一年级的孩子自尊比较的强。

第三:引导学生互助学习从而达到共同提高

小学生的自制力、主动性都很差,这就需要我们给予老师帮助。现在我们一年级的孩子就开始实施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就是在学生共同参与的基础上产生适度竞争,从而达到共同进步。那些成绩好的孩子也愿意去帮助那些成绩稍微差点的孩子,这一个月的实施情况来看,效果还不错,有些孩子在小老师的辅导下有了一定的进步,不是只有高年级的孩子才可以小

组合作学习的,其实低年级的孩子也有那个潜力。我发现,在小组合作学习下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成绩也有所进步。总言之:我会在对比中找差异,找差距,找方法。是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优秀教师的足迹中取教育的真经,是我一个年轻老师的必修课,也是通往更好教育的必经之路。结合书上所学,关注学生,教育,教学的方法,用爱心,用智慧,用耐心去呵护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让自己也早日成为优秀教师中的一员吧!

第13篇:澳大利亚地理案例读后感

读《澳大利亚高中地理教材案例》有感

—地理教育“唯教材观”怎样才能改变

“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好课堂?”就像我们在课堂上所争论的一样,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每个地理教师都有自己的想法。可是我认为无论谁读完《澳大利亚高中地理教材案例》都会有小触动的,因为我们能够从和我们传统教材理念差别这么大的案例中找到那么多的不同。

从澳大利亚的这个教学案例我们看到国外关于教材安排的的不同一面。该案例围绕“贫困国家的共同特征”选取了柬埔寨一个贫困农民一天的生活为缩影,给学生描述一幅活生生的生活画卷。如果不了解开头所述,我几乎不能想象这堂课是地理课,因为内容主线就是一个贫困的家庭。可是细细读来,发现其中还是充满了地理的韵味,无处不存在地理要素,从普通人的生活中,介绍了柬埔寨的历史、政治农业、工业、人口以及教育等给社会经济各方面的问题,并从中显示了当地的气候等自然状况。该案例以小见大,从一个独特的视角从一个农村家庭让学生感受类似于柬埔寨这样的一个贫困国家的社会经济现状,从而与材料开始前的一个宏观的数据资料进行对比,从多维度对贫困国家有一个详细的认识,从而能和自己的生活作比较,通过案例后边的学生作业设计,让学生从地理视角认识和理解贫困国家的共同特征。

纵观整个教学案例,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案例内容的安排到学生活动的设计都围绕着如何让学生理解“贫困国家的共同特征”这一主题开展的。首先提出贫困国家的小农经济的现状是其共有的特点,并用图表变现澳大利亚与这些国家的农业人口的比重,以表现发达国家与贫困国家的区别;然后选用一个完整的案例让学生思考,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什么;最后用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探讨这种社会经济现状的特征、它有哪些积极的意义、和澳大利亚比较两国的不同并思考贫困地区的总体特征是如何表现的以及通过要求学生查阅各种数据和资料,让学生从按例外了解柬埔寨的人口以及历史等各方面的信息,更清晰地认识篇首提出的“贫困国家共同特征”这一要求。该案例让学生通过探究的方法去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和运用地理方法分析问题的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反思贫困国家的问题,以促进他们更好地认识所处的社会和形成客观的国际观念,追寻一种普世的世界观。这种案例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与《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关于地理教育方向的

选择上提出的“选择上述哪一种方向(区域学习和专题学习),或是把他们结合起来,取决于我们的教育哲学倾向,不论选择哪一种方向,学习地理应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和探究”观点是具有相似性。整个教学过程力求运用一种培养学生探究的方法去思考问题,最终找到需要的答案,形成学生的一种运用地理思维去思考和分析相关素材的能力。

这种单独一个问题进行分析的案例和国内教材中每单元最后问题探究的案例相类似,但是其表达效果却大不一样。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第一章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作为比较,我们发现我们的案例总是力求把一个问题给拆解开来,从农民工、农民工与农村以及如何解决农民工问题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总以为共性的概念一个简单的例子无法完全表达,这样学生缺乏对整个问题的完整认识,最终无法形成对于对农民工问题的客观理解,。要是我们能够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能让学生从一个很小的视角了解一个农民工家庭的整个生活工作状况,最后反应整个农民工问题,肯定能够引起学生普遍的共鸣,最终很好的达到教学预订的效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你会去重新编排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吗?现实的情况往往令人遗憾,许多教师为了教学进度,经常忽略问题研究这些问题,还有许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浅尝辄止,完全照着教学参考的要求来,从没有想过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方面的内容。 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多数教师都按照教材“按图索骥”,认为教材没有安排的东西,怎么教,形成一种地理教学“唯教材观”。

看完整个案例,听过大家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争论,总是停留在这个教学内容到底适不适合我们的教材,总有人说这个案例的篇幅过长或者不适合实际的需要,而且分歧巨大。那到底是什么在左右我们的思想,让那么多的人觉得这种长篇的案例无法适合教学呢?我想教学中传统的“唯教材观”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们总是照着传统教材的框架来构建我们的课堂,认为只有把教材上所有的知识教给学生,让学生理解并记住那些地理名词、地理概念和地理规律并在考试中充分发挥出来才是好的教学,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一种为教材而教学的禁锢,最终形成为地理知识的传授和培养学生考试能力的的教学观念。在新课改的教学过程中,许多老教师依然以传统的教材编写方式来诟病现有的教材,认为这样的教材不适合教学活动的开展,总是在讲解教材的过程中把原有教材的知识补充进

现有的知识框架,这也是一种”唯教材观“导致的对新事物的抵触。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当这么多人看到”澳大利亚高中地理教学案例“之后一致认为由于篇幅太长无法放入现行教学活动中的原因之一。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新课程改革开展这么久了,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这种“唯教材观”依然存在呢?一方面是长期以来地理教学要求为考试服务的观点已经深入老教师的教学思维中,在现有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很难得到改变。首先,由于传统教学中,地理教材依靠系统地理的思想进行编排,所以一直依赖教材进行教学的中学教师已经将这类教材知识熟记于胸,课堂教学在他们的眼里只是一种知识提取然后重现给学生的过程,由于长期的教学工作,使他们产生一种职业的倦怠,他们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教学习惯去认真提取课外的资料来充实课堂教学。所以面对新课程改革后的教材,面对如此多的教学案例,他们依然保持原有的风格去理解并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并对现有课本中大量知识的删减表示无法理解,可以想象一下他们会把这种教学案例采纳并加入课堂教学中吗?其次,在考试的要求下,他们习惯了教学受考试大纲的限制,考试要考什么,他们就教什么,而考试的内容大多是地理知识的实际并在试题中运用,因而他们更是唯教材而教学,考试考的,书上有的他们才会教学,同时多年带高三复习班对整个地理教材框架的梳理已经使他们形成依靠教材构建知识框架就是学习地理知识的要求,而按照三维目标在许多地理教师的眼里已经形同虚设。另一方面,大量的师范院校毕业生进入中学地理教学课堂的时候,由于对这个课堂教学环节的熟悉,使得许多新老师虽然愿意改变教学的方法,并立志在教学环节中切实落实三维教学目标,但是往往力不从心,转而寻求稳妥的教学方法,按照书本进行教学,慢慢地走进仅按教材进行教学的怪圈。

在现有的教材体系下,我们不可能立即将向澳大利亚这种案例放入教材中,但是我们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将其作为一种教学素材融入我们的教学。作为将来必定要走上讲台的学生,我认为要改变传统的为教材而教学生的教学方式,就必须树立一种使用教材的观念,即为课堂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而运用教材,为学生更好地形成地理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适应生活的地理素养而使用教材,对于教材的使用应该把握一个度,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理解地理提供一个空间。具体来说主要有三点:首先,应该做到教材内容的重组。由于我们的高中教材按照演绎

的方法进行编排,整个教材是先说理,在举例的原则进行编排,将一个整体的问题分成不同的小点,同时所有的话语将概念和知识进行总结性的表达。这种教材编排方式不适合学生整个知识体系的构建,而是一种知识的直接传输。作为一个中学地理教师应该完善一种将地理教材知识进行重塑的能力,以适合学生学习能力培养,适合地理教学三维目标达成的为教学内容选取的要求。其次,教师需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而非仅仅熟记课本内容。作为一个地理教师,我们需要从各种渠道获取地理素材,不至于是自己在上课时候只能讲授书本上的知识,从而使地理教学的时效性和趣味增强,同时能够使教师在构建教学目标时,更能很好的达成诸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样的目标设定,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第三,应当时刻思考如何让学生在探究和质疑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如果我们以让学生自我学习的角度去看待澳大利亚这个教学案例,我们可以相信从改变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改变我们对教材依赖的观念是可行的。我们可以尽量将讲授的环节融入让学生思考的过程,让讲授为学生形成地理知识框架服务,以尽量多的活动教学的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从而迫使我们不在进行教材知识的讲解。

如果能够以这样一种不同的视角去看待我们所用的教材,即教材只是教学的一小部分,那么我们的地理教师就大有作为,可以将教学纳入自己的范畴,从而更好地让学生学习丰富的地理知识。通过《澳大利亚高中地理教材案例》的学习,让我们理解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是让学生“学好”地理的教学内容,并反复比较它和我们现有教材的不同之处,我们何不尝试一下教学中引入类似的教学案例,为我们的实际教学寻求一种创新呢?如果打破我们对于传统教材的过度依赖,我们一定能够进行一种对学生发展和地理教育进步都有益的教学活动。

第14篇:《电力公司事故案例》读后感(优秀)

安全,一个响亮夺目的词眼。安全生产,一个永恒的主题,没有终点,只有起点。它系着企业生产、生存与发展的命脉,系着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我,作为一名电力生产的女工,更应该用安全这个警钟随时敲打自己,所以我经常看一些关于这方面的书籍。其中,印象最深刻、我最喜欢的是《重庆市电力公司2000-2006年度事故案例汇编》。

这本书是重庆市电力公司编写的,主要就我们重庆电力系统中有代表性的典型事故案例作了表述、分析。看过之后,引发了我很多思考。纵观种种事故,无不是对安全不够重视造成的,这就迫使我们在工作中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安全生产无小事,要从一个“细”字入手,俗话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处小小的疏忽大意往往会造成大的事故;要充分认识到劳动纪律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工作中若精神状态不佳,擅自离岗,做与工作无关的事,其实就是为事故、为自己埋下了炸弹。

本书中提到的任何一次事故,都给国家及社会带来很大的损失,危害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给出事本人及家人带来身心上的痛苦。其中,主要是由于安全意识不高,生产和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到位,违章作业造成的。尤其是“习惯性违章”,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大的阻碍。这是一种长期以来延续下来的作业行为,它实质上是一种违反安全生产工作客观规律、盲目的、自觉不自觉的随心所欲,但都习以为常,习惯成自然的行为方式。

“习惯性违章”冰冻三尺,由来已久。虽然这几个字眼经常出现在人们的口中、书中等,但很多人在实际操作中既知安全规程,又懂危害性,可还是不顾规程要求按自己认为可行的方式办事。每次违章不一定就会发生事故,但每次事故大都是由于习惯性违章造成的。因此,只要支配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心理不改变,习惯性行为就会反复发生,事故的几率就越大。我通过看了本书的问题分析,觉得从主观上考虑,习惯性违章行为主要受这几种不良心理活动所支配:

1、思想麻痹,漫不经心。在作业或操作中自以为熟门熟路,小菜一碟。总觉得没有什么危险,因而对可能导致的危险估计不足,或根本没有察觉,造成误登、误碰、误入或高处坠落等意想不到的事故。

2、心存侥幸,自以为是。明知习惯性违章行为会引起不良后果,但又感到并非每次违章都会出事,或者见到别人这样干了没出问题,便认为自己水平高,有经验,别人不敢干的自己敢,还有对他人习惯性违章造成的事故,不能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反而认为他人无能,不如自己,因而争强好胜,不计后果。

3、惰性心理。为了赶进度,早收工,早休息,怕麻烦图省事,认为地改变或缩减作业程序,求快心切,结果往往酿成事故。

4、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为了追求高效益,擅改施工方案,不顾工程质量和安全。在只强调经济效益,不重视安全的思想影响下,使习惯性行为滋长蔓延。

5、业务素质低。有些人由于业务技术较低,因而面对突入其来的异常情况束手无策,无以应对,表现出心慌意乱,手忙脚乱,故而发生违章行为。

6、判断失误。在作业环境中,由于环境干扰等因素,造成人的感觉功能错觉,干扰了人的思维,从而导致因判断失误引起的操作失误。

看了本书,更加意识到“反习惯性违章,重在预防”。作为电力企业的一分子,我将积极投身到反习惯性违章活动中去,做到:认真学习《安全工作规程》,熟练掌握更多的安全防护知识;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力戒自己身上出现习惯性违章行为;在每一项作业和操作中,一切按安全规程办事:《安规》要求的,就一丝不苟地执行;凡是违反《安规》的,坚决不做;乐于接受他人的监护,绝不我行我素,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并勇于制止或劝阻他人的违章行为;加强自己平时的业务技术学习和训练,提高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减少因无知或水平低造成违章的几率。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书籍能带给我们无穷的知识,使我们精神受到鼓舞。就如《重庆市电力公司2000-2006年度事故案例汇编》这本书使我更加深刻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生命只有一次,健康是人生之本。让我们牢记“安全第一”,将事故出现率降低到零,“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

第15篇:心理学自卑案例分析读后感

心理学自卑案例分析读后感

症结是过强的自尊心 依恋类型是症结症结是批评导致的过强超我及完美主义,不完善感。

批评较多的后果,批评较多照样形成全方位的自我与超我的差距。

过强的超我则导致完美主义倾向,自卑由此产生。

更可怕的是,某些方面的优点和成功难以抵消全方位自卑。

思路:解释其形成的原因,可在不与父母交流的情况下改变其超我和不完善感。批评构成的压力主要是形成一个不良的超我,老总觉得自己不行,这可能是症结,但各阶段缺少锻炼也不能忽视。

教养方式导致的后果可能是没有形成良好的超我(犯罪人士一般是超我不强)。由于家庭少约束。这类人士很容易受外群体的影响。

案主由于非理性攀比,集中形成了家庭差、自己差的自卑心理。解决自卑心理用自我同一性原理是正确的思路。症结其实就是过强的超我,是被母亲强加的,他自己并不愿接受。可能症结是母亲强加的超我,他不愿接受,但只能接受。

过强的超我构成强大的压力,造成强大的不幸福感,也导致强烈地反抗,他坚持在母亲心目中没有价值感,没有爱,更激发了这种反抗心理键症结可能还是自我与超我的不平衡,目前难以达到自己的超我。

思路:重新定位超我,定位人生,重明希望。其毅力和好胜心一定能帮助她走向自己的成功。 不良依恋类型导致自我与超我失衡,但用依恋类型来作症结离得远了点,它是远因,超我是近因。

解决的思路是重新定位自己的超我和人生,或称重塑自我过强的超我,被超我控制,一旦超我破灭,只有死路一条。他的自我理想很高,良心要求也很高。出车祸是无法通过子邪恶而承担的,只好通过杀死来隐瞒违背超我的现实逃避惩罚。也可能因为过强的超我控制而生活是不幸福的。过强的超我导致叛逆,极端,完美主义。过强的超我和对超我的反叛是一对难以调和的但又必须在一起并存的矛盾。让人十分挣扎。症结是超我过强,由于自己很优秀所造成的,超我过强导致过强的自尊心,恐学是因为自尊心受到很大伤害。

思路:围绕自尊心进行,改正错误认知本身能力不强,缺点较多,点出激发其热情去实践人生。

根本原因是

2、矛盾焦虑的依恋造成恶果,怎样去启发他的生活热情?需向他解释症状的原因,让他自爱自强,可不与家长沟通可做到。

解决的思路:重过程、轻结果,了解孩子的学习优缺点,对此适当辅导

症结可能是自尊心太强,但是怎样造成的呢?肯定是与家庭变故有关,是否是家庭情况很惨使得他自尊心太强?似还却了他的家庭教育情况的信息及他人格特点的信息。

解决思路:应是解决因自尊心太强所产生的错误认知,对各种信息都解释为“欺辱”。最明显的特点是虚荣心,最缺少父母爱及缺少价值感的表现,而这又是哺养环境造成的。外婆的消极影响较大。

方案较正确,主要应是满足其尊重的需要。偷钱只是满足虚荣心的途径,不是道德问题。 此案例说明缺少父母爱和缺少价值感(尤其是留守儿童)导致虚荣心的规律值得重视。 分析很对,症结可能是过强的自尊心,请体会:如果他学习不好,他还会说话口吃吗?我想不会,会是全方位的退缩和无助,对自己也无所谓了一方面自己学习好,有较高的自我理想,有较强的全放位的自尊心(或虚荣心),另一方面因为家境较差,自尊心又受到打击,两相矛盾使他敏感口吃,如果各方面都很差,他也不至于敏感。

解决思路正确,咨询师定位为不良认知当然对,但如果不清楚不良认知的深层症结,方案的效果将会受到影响。

症结可能是家庭条件优越以及艺术才能的优越造成的高自我理想。高自我理想使得她对这方面的消极信息敏感。治本的方法还是人生定位的问题

人生定位,以此求得心理平衡

第16篇:《企业管理培训案例全书》读后感

读《企业管理培训案例全书》有感

在2018年第一个月,有幸拜读了由陈龙海、陈赣峰主编的《企业管理培训案例全书》,全书共收录了400多个案例,涵盖了企业管理和培训的热点话题,是企业管理培训必备的素材干货。

《企业管理培训案例全书》这本书,通过极具有趣又带有深意、说服力的经典案例,对于培训管理和企业管理极具参考和借鉴的价值,特别是其中的经典个案例,让个人和企业从中受益,精彩而富有启迪意义,与我们的《异常案例汇编》有异曲同工之妙,值得向每一位Eboner推荐。

全书共包含十八个章节,我将其归纳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关于人力资源的六大模块组成部分,包括企业文化、绩效管理、薪酬管理、人力资源、组织培训、招聘管理;第二部分为关于通用类管理课程素材部分,包含职业规划、目标管理、时间管理、沟通管理、领导艺术、知识管理、危机管理、销售管理;第三部分为关于企业管理技巧类部分,包含:团队精神、组织流程、商务谈判、服务营销。全书通过一个个案例的阐述,透过案例进行分析,阐释成果的原因,或者失败的因果,值得推荐给大家,分享一个案例: 29岁的辛西娅如今是一家IT公司的销售总监,回想起自己在职业生涯中前进的每一步,她都感觉到脚踏实地。7年前,辛西娅毕业于某理工大学,当时有两个职位可供她选择:一个是到一家大型的事业单位做秘书,一个是到一家起步时间不长但发展势头较好的IT企业做销售。大部分朋友都劝她到那家事业单位去,认为这样的工作比较具有稳定性,适合女孩子;但辛西娅根据自己的喜欢挑战的特质和对于高科技产品比较敏感的特点,选择了销售。辛西娅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选择了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经过几年的工作经历,原本“很有个性”的辛西娅,在销售中逐渐从掌握到精通商场为人处事、与人沟通的技巧和一些游戏规则。从卖软件到卖系统和打包的解决方案,辛西娅逐渐树立了自己的工作原则和亲切的风格,凡事都站在客户的角度出发销售产品,在工作中对客户的承诺是说到做到。由此,辛西娅使自己成为销售产品的专家,也同时赢得客户的信赖和回报也更认定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

在这个过程中,辛西娅给自己不断制订新的目标,包括销售额和个人收入,而这些计划常常带有挑战的色彩,强迫自己实现目标。她想证明自己还能做到更多更好,在这个目标下,她不但有了丰厚的收入,也在这个行业有了点名气。但是当销售做到一定业绩后,她却发现在销售管理方面有些乏力。面对如此的情况,辛西娅又依照私人职业顾问对于她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勇敢地跨出了新的一步,在选择充电的同时,跳槽到了一家准备大力开拓市场的公司做了销售经理。虽然这种紧凑的状态使她生活不太轻松,但她却很“沉迷”,有着如鱼得水的满足感,更重要的是从中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管理一个销售团队,这正是她进入这家公司的主要原因,她最后成为了IT公司一名出色的销售经理。

从案例中,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一个人的选择,决定一个人的成长,选择之后的努力,辅助最终成长的模样…..

第17篇:《高中生心理健康案例》读后感1300字

最近读了《高中生心理健康案例》,受到不少启发。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各方面的重视、研究与探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德育工作的新课题,关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并对其进行有效地疏导,已成为我们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念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可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取得进步。他可以用坚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用坚定而乐观的心态面对挫折与失败;他会在任何顺境中一路领先,也会在任何逆境中奋勇崛起,取得事业的成功。当代高中生将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挑战。要想发展成为时代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知识、良好的能力结构,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生理上的显著变化和心理上的急剧发展给他们带来许多新的问题。随着高考体制的改革,高考考生资格的放宽,竞争日趋激烈。高中生普遍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沉重的课业负担;加之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差,挫折意识不强。如果这一阶段缺乏引导,很容易导致心理疾病,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加强自我调控,提高适应能力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的标准之一。一个适应能力强的人,能和现实保持良好的接触,对周围环境和事物有清醒、客观的认识,能较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心理环境,乐于接受新事物,能承受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不幸。为提高学生的自我调适和社会适应能力,应引导学生接受环境、顺应环境,针对环境的变化对自身做出相应的调整,以积极的心态适应环境。同时学会在生活中不断反省自己,认识自己,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方式,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以更好地适应社会。

2、开展心理咨询,注重个别辅导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正如《学会生存》一书中所说:“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学生需要的不仅是知识,更需要心理的关爱和情感的交融。通过探索与实践,使我深深认识到,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和学生接触的最多,时间最长,最有利于做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班主任是学生最好的心理医生。班主任要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来指导学生科学地学习和调整心理状态,培养学生的乐观稳定的情绪和开朗坚强的性格,以及广泛的学习兴趣,探究和创新精神,不怕挫折敢于竞争的优良品质,为他们将来的成才与成功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班主任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和理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双方达到情感和心理的交流,消除学生的精神压力,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

3、加强集体训练和集体心理辅导素质教育要求促使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保护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集体心理辅导和班级讲座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措施。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能力的增长,都会受到积极、健康环境的熏陶和影响。因此精心创设适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班级文化环境,营造育人氛围,使优美的班级环境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总之,教师应加强学习,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学生,就能预防学生的出现,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做好心理辅导和疏导工作。

第18篇:《基层腐败案例剖析》读后感

《基层腐败案例剖析》读后感

-----检修宁波分公司 刘辉 廉洁是一棵松,在万木凋零的冬日,为人们送上一丝绿意; 廉洁是一盏灯,在黑暗冰冷的夜晚,为人们添上一份光明。 古语有云:“不能自律,何以正人”在当今社会,面对越来越多的名利诱惑,领导干部要从源头上防止腐败,就必须筑起牢固的自律防线,因此,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员工个人,应注意前车之鉴,提高自律意识,强化自控能力,加强自我管理,增强抵御腐败犯罪的免疫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全面系统地阐释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为新形势下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近期读了《基层腐败案例剖析》一书,感触良多,该书以案说法、案例鲜明、寓意深刻;真实地再现了贪官污吏们如何从发愤图强、到贪得无厌、至沦为阶下囚的历程;我认为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企业管理人员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不学习,思想就无法进步,能力就无法提高,领导方法就无法改进。牢记《中央企业八项规定》、结合中冶集团下发的“十三条纪律和红线”开展学习,不能简简单单走过场,要讲究实效。活生生的事实告诉我们,不学习,思想就得不到改造,欲望就容易膨胀,就拒绝不了诱惑,一遇到诱惑就容易乱了方寸,就容易被诱惑的绳索绊倒。通过实在的案列剖析,使我心灵受到极大震动,思想受到深刻洗涤,更是从中得到一些深层次启示。因此,党员干部必须要经常认真学习,从书本上学,从实践中领悟,学到真本领,努力做一个新时期优秀的党员干部,为社会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为公司的发展壮大走好每一步路。

二、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官之德

始终坚定共产主义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党员领导干部丧失了理想信念,就会失去精神支柱,失去灵魂。两袖清风,清正廉洁,这是每一名干部最基本的行为准绳。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切实理解权的意义、用好权,严于律己,恪尽职守;党一直教育我们要廉洁奉公、严格自律,经常向大家敲警钟。党员干部不廉洁,不仅会使党、企业在群众中的形象受到扭曲和破坏,而且会使党、国家、人民和企业的利益受到损害。有些党员干部并非学识不高,能力不强,就是因为未能廉洁自律,最后走向犯罪。因此,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排除非份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官之德,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三、艰苦奋斗优良传统不能丢 近年来,有一部分管理者,淡忘了艰苦奋斗作风,贪图享受,热衷于追求个人和小家庭的安乐,抛弃党纪法规,贪污腐化,走上犯罪的道路。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恪守党的宗旨,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始终不渝地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四、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

要严于自律,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作为党员干部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把握自己,洁身自好,清廉自守,千万不要干“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蠢事。因此,我们都要正确对待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勇于接受群众的监督。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是一种警戒,是一面镜子,经常想一想,照一照,检查一下自己有什么不足和缺点,及时加以改进和纠正,对自己的成长有好处。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越是职位高权力大的干部,越要自觉监督,任何人都没有不受监督的特权。单位和组织必须加强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全面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防体系实施纲要的要求,特别要从制度上强化内控机制建设。

因此,作为企业的一名管理人员乃至领导干部,在掌握权力的同时,更要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切实掌好权、用好权,严于律己,恪尽职守,永葆共产党员干部本色,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第19篇:口语案例、读后感李赞

口语训练案例

——教学中有效指导朗读

育英

李赞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语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语言优美的文章,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而语言的内化主要靠朗读,朗读不落实,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便无从谈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道出了“劳于读书,易于作文”的真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已成为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有时课堂上看似热闹的朗读却收效甚微,学生读得盲目,读得无味,读得“有口无心”。主要体现在:朗读训练没有找准“着眼点”、朗读情感未激发、缺乏必要的朗读技巧指导等问题。下面就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 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首先要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吃透教材,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确定训练的朗读目标。那么,教师要先备读,在字里行间阅读,在空白处阅读,读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把握得透彻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朗读指导就更加自如了。

1.把好文本的“脉”

每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情感基调,如果我们教师能把握好课文的情感基调,这样也就基本把握了感情朗读的“金钥匙”。语文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都是不同的,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课文《山中访友》,作者运用诗一般的语言,充满了对大自然无限向往与热爱的情感,朗读的时候应该带着轻松、喜爱的心情去读,语调应轻快、活泼,读出与大自然的亲密无间;而本册中《怀念母亲》一文则通过日记和散文的形式,表达对祖**亲的爱意和生身母亲无限愧疚的情感,朗读的时候应饱含深情、语速缓慢、语调低沉。文章是作者情感意志的表达,语文教师要善于“披文入情”,把暗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披露出来,只有做到文本细读,才能更好地把握情感,在进行朗读指导的时候,才能做到运筹帷幄。

2.选好训练的“点”

“读”是一项被引领的创造,教师要细读文本,寻求朗读的最佳路径,因文而异,因情而异,因人而异。细观名师课堂,他们的过人之处也体现在能根据文路找到独特的角度,并形成自己的教路,从课文中抽出相关语句进行整合式的朗读指导和品读训练。我们在朗读指导过程中也应该讲求一个“精”字,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词句和段落进行精心指导,起到举一反

三、画龙点睛的效果。

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课文《七月的天山》,在备课时,应重点设计问题来进行优美词句的品读训练:文章写七月的天山,描写了哪些景物?请你把觉得作者写得最美的句子划下来,好好读读,想想你从哪些字词中体会到七月天山的美。学生通过理解、感悟之后,如果能读好这些描写雪山、雪水、溪流、原始森林、野花等景物的语句,课文的朗读也基本没问题了。

古人云: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大胆、有效的取舍,避免了“一把抓”的广而不实,把精力和时间用在了点子上,目标更明确,品悟更充分,切实提高了学生品悟语言文字的能力,积累了语感,朗读训练也更有效。

二 感同身受酝酿情感 1.读书如见感同身受

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自古以来,阅读活动就十分强调“寻言以明象”,嘴巴读出来,就要迅速地在脑海里浮现出生动可感的画面来。在作者的语言引导下,想象画面可以随之进入或久远或当下、或现实或虚幻的世界里,触摸人物的情感脉搏,聆听到作者藏匿于文字之下的心灵声音。可以这么说,语感很大程度上就是指这种对语言画面情景的再造之力。教师引导学生由文字想象画面,可以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描述,更加亲近人物,体会个性,更有助于有感情地朗读。

正所谓“我口读我心”,当学生的脑海里有了鲜活的生动的画面时,朗读在不经意间也变得“栩栩如生”了。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读书如见”,去想象、感受文本背后的画面,学生感同身受,唤醒了沉睡的情感,自然能入情入境地朗读,在读的过程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作者隐藏于字里行间的令人回味的感情。

2.静思默想酝酿情感 孔夫子说得好,“学而不思则罔”。学生读书若是像小和尚念经那样——口到心不到,即使读上千遍,“其义”也不能“自见”。因此,“朗读”要与“静思默想”结合,才能显现其独特的美丽。在阅读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慢慢地读,静静地读,边读边思考,遇到重难点可以反复读、细细品,还可以停下来思考一番,待明白后,再读下去。学生只有静下心来,沉浸于文本之中,才能调动起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从不同角度对文本进行不同解读,产生独特的体验。

学生在读中把一颗颗稚气、晶莹、澄明的心灵放飞于语言的天空里,从而产生或喜或悲,或怒或乐,或爱或恨,或敬或憎的情感体验,为进一步感情朗读奠定情感的基础。因此,学生只有思考得充分了,感受得深了朗读才会散发出灵动的气息。 3.技巧指导,锦上添花

所谓朗读技巧是指对各类文章的不同读法,主要是对重音、停顿、语速等的掌握、控制和运用。朗读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来自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在学生未真切感悟文本情感之前,教师纯技巧的指导是徒劳的。教师只有让学生感悟文本的精义妙理,在与作者感情共鸣的基础上,对特别能表达文章中心或人物情感的重点词句再进行朗读技巧指导,学生才能更好地通过声音将作品中的“情”读出来。

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课文《詹天佑》一文时,其中描写詹天佑心理活动的句子,应着重进行重音的指导:“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学生在深入体会句子的含义后,教师再作朗读技巧上的指导,无疑对学生起到了引路的作用,学生能用朗读更好地表现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叶圣陶先生说:“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抱着这种享受的态度是最容易得益的途径。”这便是语文课朗读所应追求的境界。若想要追求这一境界,我们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在指导学生朗读上下工夫,寻找有效的方法,让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书声琅琅。

《菜根谭》读后感

育英 李赞

培根曾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读了融历史与道德、诗歌与哲理、时代精神与民族特色于一炉的书籍——《菜根谭》,犹如滴水穿石,持久而有力,浸润着我的心灵。《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的长河不断地冲刷、洗礼中留下一颗颗瑰丽无比的明珠。《菜根谭》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菜根谭》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来品味,果香可以用口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

《菜根谭》是一位悟透了人生的隐士,融释、道、儒于一身,别具慧眼,将自己的人生奥妙和盘托出的结晶。我觉得《菜根谭》思人间事,是一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书。商界巨子们喜欢读《菜根谭》,因为他们认为《菜根谭》是一部奇书,是企业界经营管理的“指南”,企业家修身养性的“教材”;僧侣们喜欢读《菜根谭》,是因为其博大、宽容、善良。我也喜欢读《菜根谭》,因为我觉得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我觉得《菜根谭》是一本修身养德、为人处世的好书。读起来感觉内心很平和的,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一段段朴素无华的语言,感觉就像在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哦,原来有些事情还可以这样处理的。

读了《菜根谭》,让我从中得到了许多的启迪。作为一个教师,不但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精神,而且更加要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先学生之忧而忧,后学生之乐而乐”的工作热忱;不但要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态,更加要有“以修身自强”、“修辞立其诚”、“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的品格,作为一个平平凡凡的人要想不落后于这个时代,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想法,而且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来不断为自己充电、加油!

街上流行的服饰,最时髦的往往最容易过时,而经久不变的,是那些式样简洁普通的衣服。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的需求只是生活的调剂,却不能成为生活的主旋律。能让我们百吃不厌的是粗茶淡饭,看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主食大多是滋无味,可嚼之则会甘之如饴,酸甜苦辣只是调味品,能让我们活得充实、活得踏实的关键要有一种好的心态和健康的道德观念。读了“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让我们体会到世界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皱眉,它就对你皱眉;你微笑,它就对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种现实,而是一种感觉,幸福感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日本医学博士春山茂雄在《脑内革命》这本书中写道:“人的心灵由大脑里的脑干、大脑边缘系统和大脑皮质组成。其中有一种神经,当受到外界刺激的时候,会使人快感。在工作中、生活中经常保持喜悦的心情,就是获得幸福的根本。读了“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让我懂得了人心不可以不谦虚,谦虚才能让正义真理进驻心中;人心不可以不充实,充实才能使贪念物欲无法入侵。人在做学问和做人,要善于听取不同人的意见,并改变自己,要保持“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状态,才能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言行。

“心者后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告戒我们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让自己的子女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子孙自然也学得心地善良。如此类推,我们作为教师的如果具有无私奉献、以身作则、精益求精的精神、崇高的师爱和良好的言行举止,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能一个严于律已的教师才会让学生信服,否则再多的说教只会令人生厌。因此,我们应该常常反思自己:我的教育到底给予了学生多少的快乐、自信、幸福的享受和成功的体验?

读了“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非常明之灯。”让我懂得做事不要任凭自己意气用事,也不要带着太多的情感去领悟道理,这样才会少走弯路。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我们作为教师,我们育人的工作是细水长流的,不是立竿见影的。因此工作的时候不能意气用事。因为感性的热情是干柴上的火,响起来是比比剥剥的,但片刻就会烧尽;理智却是沉默的煤炭,能够放出持久的光和热。做事有始有终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想成为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教师,除了要学会顺应时势,要有责任心外,关键要用心去工作。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我希望自己是那耐人寻味的深水,厚积薄发,每一天能展现经过沉淀后的精华!

其中让人可以深思与启发的地方太多,可以自己感悟之。但读书一定要能吸取有益的知识,不要尽信所述,不然人们办事会难于取舍,做事犹豫不决,一事无成。总之,尽人事,信天命;自强不息,厚德

载物。

第20篇:《学校教育法律问题案例研究》读后感

《学校教育法律问题案例研究》读后感

学校要求我们老师读《学校教育法律问题案例研究》一书,并且写读后感一篇。于是我拿着学校发的《学校教育法律问题案例研究》一书,细细的品味了一番。

《学校教育法律问题案例研究》 她是由瞿瑛主编的,是为教师教育的相关课程编写的教材。一共分为4讲,第一讲 依法治校共3节,第一节 什么是依法治校;第二节 怎样依法治校;第三节 教育行政权的实施。第二讲 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权利与义务共3节,第一节 学校 ;第二节 教师;

第三节 学生。第三讲 未成年学生伤害事故问题共3节,第一节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法律问题;第二节 学生伤害事故的主要类型;第三节 学生伤害事故的防范。第四讲 学校教育中的法律救济共3节,第一节 法律救济;第二节 教育申述制度;第三节 学校教育问题的司法救济。

依法治校,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权利与义务和学校教育中的法律救济这3个方面在学校教育法律问题中有着重大的意义。

但做为一名幼儿教师,我还是有重点的学习了未成年学生伤害事故问题一讲。其中在这一讲中,也有最重要的一节,学生伤害事故的防范,在幼儿园中,我觉得这是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建立“预防为主,依法管理”的安全管理制度,创建安全的校园生活环境,形成安全校园的文化氛围,加强

安全教育,提高防范意识这些在我们学校对幼儿伤害事故的防范上显的非常突出。

学校里有分区分块安全防范责任人,专人管理专块,比如楼道,大型玩具器材等,大大降低了幼儿的安全事故。上学及放学时,学校会安排保安维持校园门口的治安,和周围的交通安全。学校安装监控电视安排保安人员24小时在岗。学校有相关资格证的专职保健医生在岗。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各种安全演练,地震,火灾等,使孩子们从小就养成在危急情况下能迅速而有顺序的逃生意识。学校的防范体制也在朝着更完善的发展。

在自己的班级中,我们也响应着学校的防范体制,教师各个地方都是安全提醒,只不过是孩子们更容易懂的卡通画。在安全教育方面,我们老师也是有重点抓的,其中有上上下楼梯你左我右教育课,红绿灯交通安全课等。我们班也是学习“预防为主,依法管理”的安全管理制度,使自己班的幼儿安全伤害事故降到零,创建美好班级环境。

读了《学校教育法律问题案例研究》一书,也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我们老师要做得更好,才能让孩子们更好的成长。在幼儿教育方面应该以未成年学生伤害事故问题一讲为主,依法治校,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权利与义务和学校教育中的法律救济这3个方面为辅,一起学习,一起完善学校教育法律问题。

周捷2013.1.1

读后感案例
《读后感案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