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迟到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2-18 08:36:04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迟到》读后感

篇1:《迟到》读后感

杨文皓

文章说一次她在一年级的时候,她有了赖床的毛病,每天早晨该起床的时候犯愁,因为她知道自己起床之后就不早了,走到教室被罚站在门边,心情非常恐惧。

有一次,外面下起了大雨,她早上自己醒来已经很晚了,心里愁的不得了,但是她却勇敢的赖在床上不起。她向妈妈请求不去上学,但是转眼间爸爸来了,听了我的话,生气极了,抄起一把鸡毛掸子,狠打了好几下,但最后还是去上学了。

老师叫我们静默5分钟,说了一些关于爸妈和功课的话,自己听了鼻子酸了一下。

但是在静默当中,有人碰我睁开了眼睛,原来是老师来暗示我向窗外看,我看见了爸爸的身影。我征求了老师的意见,去爸爸身边。爸爸什么话都没说,给我一个花夹袄和两个铜板。

从今以后,我来的特别早,是全校第一个进校学生。

在“抄起鸡毛掸子狠打了几下”能看出爸爸很凶。在“给我一个花夹袄和两个铜板”能看出父亲对我的爱。

在这件事情上让我懂得:做错了事马上改正才是一个好学生,不能屡教不改。

篇2:《迟到》读后感

曹澜蓝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深深地感受到父亲对作者如此地严厉,作者因为窗外下起了雨而耽误了上学,父亲又不准乘车去学校,所以作者心里肯定没了底气。此时我非常理解作者的心情,赞同作者的做法,又不是有意不上学,而是赶不到了,这样的特殊情况总会遇到一次吧,当看到作者和父亲对话的时候我在心里想作者的父亲就不能宽容一点,体谅一下作者,作者也是迫不得已才这样做。

父亲最终还是拿起了鸡毛掸子向作者打去,当我读到这时觉得作者好可怜竟受着这样的毒打,心中愤愤不平,此时我很想问问作者的父亲为什么这样做,难道作者做错了吗?

看着作者被宋妈抱上汽车心中才好受些,最起码作者不会带着伤痕顶着倾盆大雨走着去学校,作者在文中形容他(她)的伤痕时,我都有点吃惊因为作者身上有多少条伤痕啊!作者心里应该充满了不情愿和伤心被这样毒打过谁心里能好受。看了之后,我都为作者感到伤心哪!

在作者到学校 时老师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的思考时,作者的父亲来了,我心里很担心怕父亲把今天早晨他和作者发生的事情给老师再说一遍,告诉老师他(她)不想上学了,就因为下了场大雨,不想来了,此时我心里砰砰直跳怕老师是不是听到父亲说的话就要把作者罚站,抄课文等等。太不可思议了!父亲竟然给了作者一件花夹袄和两个铜板。

我被父亲的所作所为感动了,我明白了我一开始的理解就是错误的,原来父亲鸡毛掸子打下的都是深深的爱,父亲对作者的感情可是深厚的,他每打一下不光作者感到痛,父亲的心里也重重地挨了一击,打着自己的孩子父亲的心里肯定比谁都难受。父亲打作者是爱,父亲给作者送衣服和两个铜板也是爱。作者明白了只有父亲的管教才能使自己在成长中更加出色,我也明白了父亲做得这件事是对的,有时候我们多理解一下父亲,想一想父亲的话有没有道理,这会在我们的成长中是一大关键。

推荐第2篇:《迟到》读后感

《迟到》读后感

毛瑞琪

《迟到》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主人公林海音小时候的故事。

林海音从小就有懒床的坏习惯,一次外面下大雨,林海音又赖在床上不起来,她父亲让她起床,她却怎么也不挪动一下,父亲火了,抄起鸡毛掸子打她,逼她去了学校。后来父亲又追到学校,给她送去了铜板和花夹袄。从此以后,林海音再也没有迟到,还成了第一个到校的学生。

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文章中的父亲是一个好父亲,她帮助女儿改掉了赖在床上不起来的坏习惯,他很爱自己的孩子,我从“父亲给林海音送花夹袄和铜板”的情节体会到的。我觉得林海音懒床是不对的,应该上学不迟到才对,多亏你有一个好父亲,把这棵歪的小树扶正了。

我不会像林海音那样,我从未迟到过,我要做一棵没有坏习惯的挺直的小树,即使有坏习惯也要及时改正,因为它可能会影响我的一生!试想,如果那天林海音没有去学校,或许就没有今天着名的作家—林海音了。

我很喜欢《迟到》这篇文章,因为它告诉我们,坏习惯必须改掉;它还告诉我们,父母是爱我们的,不管他们批评我们或是打我们,他们都是为我们好,父母最终还是爱我们的。

今后我一定会在有了坏习惯时,自觉地、不用父母督促地去改正它,争做一名优秀的学生,将来争做一名优秀的、对社会有所作为的人。

推荐第3篇:迟到读后感

《迟到的间隔年》读后感

这不是一本有关教育教学的书,是办公室同事买的书,很早就看到过书名,一直没有明白间隔年的意思,问过之后原来是我很欣赏的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所以就在这几天的课余时间把它给看完了,思绪良多。

相比较石田裕辅《不去会死》里在轻松诙谐谈笑风生中经历的人生沧桑世事万千,孙东纯在这个书里经过13个月经历6个国家体验到一切却更让我沉思。我是一个喜欢旅行的女孩,也一直认为女孩子一定要多走出去看看,开阔自己的眼界,让自己更加丰富。但东东不是在旅游,不是“游”,而是体验、感受、亲历以及融入当地的一切,并且经历了诸多的波折,与当地的人打交道,在经历中找寻他自己要在间隔年里找寻的东西。最后他心态改变了,重回正常人生活后价值观、世界观都有所改变,并且他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真爱。结局是很完满的。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这样圆满不是么?像他遇到的那个norriko,旅行了13年依旧在行走,而且说在旅行中永远找不到答案;像家宝,这个皈依了上帝的女孩子也一直在行走,并且继续行走;还有他在西藏遇到的几个人,那个满口宣扬“儒家思想”,但却在一次喝酒后失声痛哭说对不住父母亲的男子„„每个人都在寻找,都试图在旅行中寻找让自己内心平静并可以执着追求的东西,只是很多人不像东东这样幸福,对于他已经是完成式,而对于其他很多人这是个“ing”,而且不知道何时何日可以完成,可以让自己的人生完满。

对于大多数人,每日吃饭上班,下班睡觉,攒钱买车买楼,结婚生子,平平淡淡直到生老病死,这才是正常人眼中正常的生活轨迹。就像东东遇到的那个一直在巴基斯坦和伊朗做玉石生意的中国中年男人。找到又如何?找不到又如何?不如就随了大众,平淡正常的生活一辈子。这种不追求也是一种态度,怕的就是在两种之间,就像那众多的旅人一样。

当工作稳定,婚姻稳定,亲人朋友都稳定了的时候,内心反而是最不稳定的时候。这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么?这就是我想要的爱人么?这就是我这一辈子要追求的东西么?如果不是,那我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我这一生该如何走下去?在哪里继续?追求什么?„„迷茫的人更想找寻,于是这世界多了很多旅人,多了很多佛教徒、道教徒、基督徒。藉着行走、找寻或者祈祷来达到内心的平静。 我很佩服东东的勇气,敢于放弃很多世人眼中所谓好的东西,也很感叹东东的幸运,得到了真正的爱情。工作刚刚稳定的我还是俗人一个,内心有多少过梦想,多少个波澜不惊,都很难像东东那样去实现。篇二:读《迟到大王》有感

读《迟到大王》有感

五年级一班 张希静 指导教师 宋巧芝

寒假到了,老师要求我们假期可以读一读书,发给我们每人一张读书目录,上面有很多书名,假期里,妈妈带我去买衣服,我便让妈妈到新华书店帮我买书,书店里人山人海,我拉着妈妈挤到了书架前,书架上的书,品种齐全,琳琅满目。我和妈妈找呀找,突然,我看到了一本英国约翰柏林罕的绘本《迟到大王》,封面很特别,我说:“就买这本吧!”妈妈又帮我挑了一本《出卖笑的孩子》,我心里特别高兴,在回家的公交车上,我就开始看《迟到大王》,封面上一个小小的矮矮的孩子、一个壮壮、高高的老师;孩子的眼睛小,鼻子小,总之一切都小,老师鼻子长得夸张,眼睛溜圆,一切都是“大”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对比:这样一种对比,让人一下子感觉出弱势的孩子和强势的老师。我正在好奇时,妈妈却让我回家再看,说在车上看书对眼睛不好,我只好听妈妈的话,回家再看。回到家里,我赶快回到自己的房间,迫不及待的翻开书,再仔仔细细地读,反反复复的看,这个迟到大王,内心里并不想迟到,每次都是“急急忙忙”地去上学,却因为路上遇到了鳄鱼、狮子、巨浪等等这样那样的原因,迟到了,而一次次地老师都不能理解,认为孩子在撒谎,于是用罚抄300次、罚说400次、罚写500次等方法来惩罚孩子。孩子很无奈,也很无助!因为弱势!故事的内容很写实,后来老师遇到了困难,孩子居然用了同样的语句来“回应”老师。这孩子不是故意要这么回应老师,而是老师的思维方式已经给孩子根深蒂固的影响!

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人与人之间信任的重要性。父母与子女之间需要信任,师生之间需要信任,朋友之间需要信任。我庆幸教我的这些老师们,他们尊重学生,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给我们说话的机会,放手鼓励我们去追逐梦想,让我们在错误中汲取教训,在磨砺中渐之成熟,在充分的信任中茁壮成长。 是啊!老师的信任尤为重要。它会给后进生无穷的动力,给胆怯的学生莫大的勇气。记得有一次,老师检查背课文,我课下准备不够充分,又加上紧张,背着背着,忘了,同学们都看着我,当时我的脸肯定成了“大红布,”只感觉脸上热热的,我抬头看看老师,老师用信任的眼光看着我,好像在说:“相信自己,一定能背下去。”我顺了顺前一句,竟然背下去了,在老师的鼓励下,我背过了。这次经历,让我在以后的学习中,再也不敢怠慢,课下认真准备,老师这么信任我,我再做不好,怎么能对得起老师呢?

人与人之间一定要互相信任,其实,不管是老师,还是爸爸妈妈,越信任我们,我们就会越努力。我考得不好,妈妈没有吵过我,而是帮我找原因,鼓励我继续努力。我不敢回答问题,老师会说:“相信自己是最棒的!”结果我真得很棒!

父母的信任,老师的信任,会化为我们莫大的信心和无穷的动力,激发我们创造的欲望和自动自发的能力。信任,是一个人奋力拼搏、积极向上、乘风破浪的内驱力。信任,是一种无言的默契,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声真诚的鼓励,一次大度的宽容。因此,人与人之间,要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忌;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怀疑;多一些沟通,少一些隔阂;多一份尊重,少一份伤害。信任,是冬日的一抹煦阳,驱走严寒,融化冰雪;信任,是沙漠里的一泓清泉,注入力量,放飞希冀;信任,是夏夜一首悠扬的乐曲,化解忧愁,清凉惬意;信任,是一场久旱后的甘霖,滋润心田,种植梦想;信任,是空中最亮丽的那道彩虹,穿越天际,和谐你我?? ??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爸爸妈妈,请一如既往的信任我们吧!我们一定不会让你们失望的!篇三:迟到的愧怍 汪华鹏 目送读后感

迟到的愧怍

——读《目送》有感

杭州十三中教育集团 汪华鹏 幸福就是,寻常的日子依旧。

文字的魅力就是如此,短短几个汉字,就牢牢抓住了你的心。我自我忏悔,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不爱看书,因为我自以为是的认为,生活中有更多比看书更有趣的事情。我为我自己的肤浅感到抱歉,如今我已明白,原来,人和书之间有一种难以言说的缘分,恰似痴情男女之间一个不期而遇的眼神,却足以让对方日思夜想、辗转难眠。喜欢一本书,说不出缘由,只觉得满页的文字都是活的,紧紧拽着你的心。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慢慢地走;有的书啊,只能一个人静静地读。多少个不眠的夜晚,在夜深人静、万籁俱静之时,伴随一杯香茗,彻夜与之独处;多少次无声的啜泣,在字里行间、真知灼见之处,怀揣一份遗憾之情,唏嘘时间的沧桑,亲情的不堪一击。

龙应台用她半世的年华,谱写一曲《目送》,献给她的父亲、母亲兄弟们,她用自己的人生历练,用优美的文字,耐心地呢喃着,告诉我们什么是幸福,什么是亲情,什么又是人生。或许她的生活并不完美:逝去的父亲,老年痴呆症的母亲,以及长期分散的兄弟。在我的猜想下,亲情赐予她的,是痛苦大于幸福的。曾经对自己最好的人,曾经最宠溺自己的人,如今却对自己意识模糊,你一遍一遍解释自己的身份,她一遍一遍“漫不经心”地遗忘。在这一刻,亲情之间缺少

了一种温馨,却多了一份无奈。而作者能做的,只是耐心再耐心的陪伴。或许亲情走到最后,就成了一种守望,彼此之间不需要太多的言语,只要我一回头,就能看到你,已是此生最大的幸福。对于龙应台而言,那一次士林捷运站之旅,母亲端坐在白云山庄樱花树下的照片,俨然成为她最珍贵的收藏之一,然而,于她而言,这又何尝不是对亲情的一种迟到的愧怍呢?

“所谓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或许真的只有女诗人才能写出如此细腻而又令人心碎的文字吧。然而,即使对亲情有如此痛彻心扉的理解,她却依然无法让自己的下一代读懂“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道理,不然为何龙应台能这么耐心地对待她痴呆的母亲,而她的儿子却始终对她所付出的亲情熟视无睹呢?年轻气盛的我们只希望自己拥有自由的空气,亲情的无私换取的是我们的叛逆和任性,我们对亲情置之不理,甚至厌烦,甚至逃离。每一场亲情都是一次迟到的弥补,年长的一方等待着迟到的陪伴,年轻的一方做着迟到的愧怍,无休无止。

在现实面前,亲情越来越淡薄,真正能与自己共老的到底能有几人?是母亲?是父亲?还是兄弟、子女?诚如龙应台自己所言:“所谓兄弟,就是家常日子平淡过,各自有各自的工作和生活,各自做各自的抉择和承受。我们聚首,通常不是为了彼此,而是为了父亲或母亲。聚首时即使促膝而坐,也不必然会谈心。即使谈心,也不必然会 有所企求——自己的抉择,只有自己能承受,在我们这个年龄,已经了然在心,有时候,我们问:母亲也走了以后,你我还会这样相聚吗?我们会不会,像风中转蓬一样,各自滚向渺茫,相忘于人生的荒漠。”反观自身,我无言以对,唯有一行清泪,来偿还这种无法指责的错误,去祭奠这份注定会迟到的愧怍。 但我知道,只要我们坚信亲情的存在,生活中就必有幸福,而幸福,仅仅只是寻常的生活依旧,那平淡无奇的、淡淡的、活着的亲情,足以让你远离孤独的恐惧。当有一天,你步履蹒跚,老态龙钟之时,你也可以依偎在亲人身边,哪怕只是无声的陪伴,也足以让你找到生活下去的信念,这种感觉,仿佛走在深渊之上却有了栏杆在手。篇四:迟到读后感:真诚的谎言

看了张老师讲述的这个案例,我不得不佩服张老师的教育机智,为张老师的做法大声叫好:张老师,你真是心理学的高手!也许有的老师会说:“你和张老师不是教育学生撒谎吗?”非也!当老师的怎能做这种事呢?不错,我们平常教育学生做人要诚实,不能撒谎。但是,假如老师善意的谎言能充分维护学生的自尊,有效地化解师生之间的矛盾,促进校园及社会的和谐,我们为什么不能采用呢?我们有什么理由指责这些老师呢?其实,善意的谎言并不是老师的独创,其他各个行业也早有耳闻,比如:有一个病人得了癌症,活不了多久了。但主治医生往往会善意地对病人说:“你的病不要紧,好好调养,就会康复。”这样说的话,病人就会增强与病魔作斗争的信心,虽然 医生撒了谎,但我们却找不到指责医生的理由,因为他是为了病人好;还有,在部队里,小李接到了家里的来信,说父亲病得很严重,希望他回家探望,小李也很想回家去看望父亲。但却接到了部队将举行实兵演习的命令,小李是部队的训练标兵,如果他回去了,那部队的战斗力就会大大减弱。他考虑再三,决定把这件事隐瞒下来,等演习完了再回家。可是,等小李演习完了急冲冲赶到家的时候,父亲已经去世了,他最终没能见上父亲的最后一面,但我们能指责小李的不孝吗?因为他是以国家利益为重,忠孝不能两全。

因此,作为老师,适当地采用真诚的谎言,这也是我们必备的一种教育机智。

推荐第4篇:《迟到》读后感

《迟到》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主人公林海音小时候的故事,《迟到》读后感。

林海音从小就有懒床的坏习惯,一次外面下大雨,林海音又赖在床上不起来,她父亲让她起床,她却怎么也不挪动一下,父亲火了,抄起鸡毛掸子打她,逼她去了学校。后来父亲又追到学校,给她送去了铜板和花夹袄。从此以后,林海音再也没有迟到,还成了第一个到校的学生。

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文章中的父亲是一个好父亲,她帮助女儿改掉了赖在床上不起来的坏习惯,他很爱自己的孩子,我从“父亲给林海音送花夹袄和铜板”的情节体会到的,读后感《《迟到》读后感》。 我觉得林海音懒床是不对的,应该上学不迟到才对,多亏你有一个好父亲,把这棵歪的小树扶正了。

我不会像林海音那样,我从未迟到过,我要做一棵没有坏习惯的挺直的小树,即使有坏习惯也要及时改正,因为它可能会影响我的一生!试想,如果那天林海音没有去学校,或许就没有今天著名的作家—林海音了。

我很喜欢《迟到》这篇文章,因为它告诉我们,坏习惯必须改掉;它还告诉我们,父母是爱我们的,不管他们批评我们或是打我们,他们都是为我们好,父母最终还是爱我们的。

今后我一定会在有了坏习惯时,自觉地、不用父母督促地去改正它,争做一名优秀的学生,将来争做一名优秀的、对社会有所作为的人。

推荐第5篇:《迟到的立宪》读后感

迟到的立宪

——读《比较宪法》第六编有感

我国是拥有五千年悠远文化的大国,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一直以“天朝大国”自称。随着鸦片战争打开了我国的国门,我们才发现自己早已在历史的长河中落后于西方世界。康有为在一百多年前的《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中说道:“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立以宪法开国会之故”。由此可知我泱泱大国没落的原因:我国没有一国之母——宪法。

宪法的特性具有形式和实质两种意义。就其形式而言,近代的宪法一般含有一下一种或两种特性:一是宪法的效力高于普通法律,二是宪法的变更异于普通法律。而就实质而言,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组织的法律,且在规定国家根本组织之时,也赋予人民以直接或间接参政的权力。因此,无论就形式或是实质来说,中国的立宪运动都仅始于1904年日俄之战之后。由于日俄之战中弱小的日本的胜利,让中国一般知识阶级认识到专制政体不能自强,于是颁布宪法,召集国会的思想成为了社会热烈的呼声——这便是中国立宪运动的开端。 我国第一部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产生于1980年,相比较英国1215年的《自由大宪章》;来说,可谓是严重的迟到。而在同日颁布的《九年预备立宪逐年推行筹备事宜谕》中确定了预备立宪期限为9年(之后改为5年),但当时的中国哪里容得下这9年的立

宪期,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彻底推翻了软弱无能的清王朝。

辛亥革命之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约法》中确立的“主权在民,人民一律平等”以及“保护人民各项自由民主权利”等资产阶级民主原则,是我国立宪史上的一大进步。而由于局势的各种动荡,我国的立宪史又进入了一段艰难的历程。先是袁世凯的干预导致在他死后各地军阀纷纷假借制宪以争夺权力,整个中国融入一片黑暗之中,之后又是北洋政府暗箱操作使曹锟成为了“贿赂总统”,并于1923年10月10日颁布了“贿赂宪法”,直至1928年六月,国民革命军占领北京,才使这一黑暗时期终结。

然而立宪的道路并没有随着北京政府的俱灭而变得通畅起来:1928年10月3日,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根据蒋介石提出的“以党治国”的方针制定了《训政纲领》;1931年又以此为基础制定了《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这一约法仅仅是为国民党***和蒋介石独裁统治披上了合法的外衣);1946年11月5日,国民党非法召开国民大会,通过了《中华民国宪法》,而这部名为实行国会制和责任内阁制,实则采取总统独裁制的宪法成为了旧中国制宪史上最后一部失败宪法。

宪法乃一国之母,我国迟到的立宪进程让中国明显处于弱势,以致被强国欺压,好在这迟到的立宪终究是就回了这历史悠久的国家。从今天看来,在宪法领域先行的英美日都在立宪后远超中国成为世界大国,可见立宪的有无,先后和优劣都对国家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宪法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宪法有强国的作用,但在利用

宪法的强国作用时,必须要把宪法放在首位。宪法其本身的价值在于宪法对国家具有约束力对人民权利具有保障力,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在实行宪法的时候应当通过约束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来进行国家的富强,而不能一味的追求国家强大而把宪法单纯地工具化,使之成为独裁的手段从而伤害公民权利。

近现代文明的精华在于国家宪法化,在于国家服从宪法,宪法支配国家。马克思认为:“国家是剥削被压迫阶级的工具”,但国家又是一种不得不需要的存在,它既有保护人民权利的能力,同时也侵害着人民权利,这是就需要宪法进行干涉,以法律的形式控制国家。在宪法和国家的争斗过程中,一旦国家成为本位,宪法也会随之扭曲,使社会陷入不安定之中,明治维新中的明治宪法便是最好的例子。明治宪法虽然让日本走上强国之路,但其以国家为本位,最终成为了帝国主义的帮凶,导致了其自身的毁灭。中国的《钦定宪法大纲》也正是因为是以皇权为本位,才无法获得群众的支持。

宪法是法律的法律,其灵魂是人权和民主,人权先于宪法而民主检验宪法,没有人权和民主的宪法就像是一副空壳,没有任何作用与价值。宪法必须服务于国民的人权和民主,因为国民是宪法力量的直接决定因素,国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是国民的依靠,而宪法则是连接国民和国家的重要存在。一方面,宪法通过规定国家权力保障国民权利,另一方面宪法通过保障国民权利限制国家权力,这样的以国民为本位以利益为本位的宪法,才是真正利国利民的宪法。

在确定了宪法的本位之后,还需要明白的就是宪法必须是一个动

态的宪法,一方面它必须要得以实施,另一方面它必须要适时变迁。对于违宪行为必须进行审查,而关于宪法的修订也要比一般法律更加严格。虽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必须保持其稳定性,但这种稳定性必须是相对动态的。僵化的宪法不仅不能保护好其本身的稳定性,相反还会给国家带来动荡。只有将宪法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统一,才能让国家平稳高速发展。

从中国迟到的立宪过程中来看,只有国家以宪法为本,宪法以国民人权和民主为本,才能让国家得以长久发展。历史向我们证明,任何一专政独裁为目的的宪法都将导致国家*直至政府解体。只有动态的民主的宪法才能长治久安,达到强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世杰,钱瑞升:《比较宪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邓联繁:《宪法与国家命运之间关系的历史考察》,《船山学刊》2009年第1期

3、邓联繁:《迟到的清末立宪—清末立宪的回眸与反思》(此文系韩大元教授所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宪法学说史研究次07BFX07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4、《旧中国制宪史述略》,中国期刊网

推荐第6篇:《 迟到的间隔年》读后感

《迟到的间隔年》读后感

这不是一本有关教育教学的书,是办公室同事买的书,很早就看到过书名,一直没有明白间隔年的意思,问过之后原来是我很欣赏的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所以就在这几天的课余时间把它给看完了,思绪良多。

相比较石田裕辅《不去会死》里在轻松诙谐谈笑风生中经历的人生沧桑世事万千,孙东纯在这个书里经过13个月经历6个国家体验到一切却更让我沉思。我是一个喜欢旅行的女孩,也一直认为女孩子一定要多走出去看看,开阔自己的眼界,让自己更加丰富。但东东不是在旅游,不是“游”,而是体验、感受、亲历以及融入当地的一切,并且经历了诸多的波折,与当地的人打交道,在经历中找寻他自己要在间隔年里找寻的东西。最后他心态改变了,重回正常人生活后价值观、世界观都有所改变,并且他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真爱。结局是很完满的。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这样圆满不是么?像他遇到的那个Norriko,旅行了13年依旧在行走,而且说在旅行中永远找不到答案;像家宝,这个皈依了上帝的女孩子也一直在行走,并且继续行走;还有他在西藏遇到的几个人,那个满口宣扬“儒家思想”,但却在一次喝酒后失声痛哭说对不住父母亲的男子……每个人都在寻找,都试图在旅行中寻找让自己内心平静并可以执着追求的东西,只是很多人不像东东这样幸福,对于他已经是完成式,而对于其他很多人这是个“ing”,而且不知道何时何日可以完成,可以让自己的人生完满。

对于大多数人,每日吃饭上班,下班睡觉,攒钱买车买楼,结婚生子,平平淡淡直到生老病死,这才是正常人眼中正常的生活轨迹。就像东东遇到的那个一直在巴基斯坦和伊朗做玉石生意的中国中年男人。找到又如何?找不到又如何?不如就随了大众,平淡正常的生活一辈子。这种不追求也是一种态度,怕的就是在两种之间,就像那众多的旅人一样。

当工作稳定,婚姻稳定,亲人朋友都稳定了的时候,内心反而是最不稳定的时候。这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么?这就是我想要的爱人么?这就是我这一辈子要追求的东西么?如果不是,那我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我这一生该如何走下去?在哪里继续?追求什么?……迷茫的人更想找寻,于是这世界多了很多旅人,多了很多佛教徒、道教徒、基督徒。藉着行走、找寻或者祈祷来达到内心的平静。

我很佩服东东的勇气,敢于放弃很多世人眼中所谓好的东西,也很感叹东东的幸运,得到了真正的爱情。工作刚刚稳定的我还是俗人一个,内心有多少过梦想,多少个波澜不惊,都很难像东东那样去实现。

推荐第7篇:迟到读后感:真诚的谎言

看了张老师讲述的这个案例,我不得不佩服张老师的教育机智,为张老师的做法大声叫好:张老师,你真是心理学的高手!也许有的老师会说:“你和张老师不是教育学生撒谎吗?”非也!当老师的怎能做这种事呢?不错,我们平常教育学生做人要诚实,不能撒谎。但是,假如老师善意的谎言能充分维护学生的自尊,有效地化解师生之间的矛盾,促进校园及社会的和谐,我们为什么不能采用呢?我们有什么理由指责这些老师呢?其实,善意的谎言并不是老师的独创,其他各个行业也早有耳闻,比如:有一个病人得了癌症,活不了多久了。但主治医生往往会善意地对病人说:“你的病不要紧,好好调养,就会康复。”这样说的话,病人就会增强与病魔作斗争的信心,虽然 医生撒了谎,但我们却找不到指责医生的理由,因为他是为了病人好;还有,在部队里,小李接到了家里的来信,说父亲病得很严重,希望他回家探望,小李也很想回家去看望父亲。但却接到了部队将举行实兵演习的命令,小李是部队的训练标兵,如果他回去了,那部队的战斗力就会大大减弱。他考虑再三,决定把这件事隐瞒下来,等演习完了再回家。可是,等小李演习完了急冲冲赶到家的时候,父亲已经去世了,他最终没能见上父亲的最后一面,但我们能指责小李的不孝吗?因为他是以国家利益为重,忠孝不能两全。

因此,作为老师,适当地采用真诚的谎言,这也是我们必备的一种教育机智。

推荐第8篇:迟到

《迟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叙事散文。文章以倒叙方式,回忆和描述了“我”童年上学因赖床而挨打的往事,写父亲对“我”管教很严厉又很疼爱,表达出“我”对深沉父爱的理解和感受。散文是写父爱的,但文中写父亲的笔墨并不多,十分简练,突出了父亲“严中有爱”的感人形象,以回忆的方式展开叙述,语言朴实但情感深厚是本文的特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感知情节曲线,理清文章脉络,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通过对父亲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的细细品味,感受父亲的“严”与“爱”。并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在读中体会、感悟父亲“严”背后的“爱”。感受父爱的深沉。 设计理念:透过重点词句品味,深情朗读,体会文章情感。 教学时数: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概括内容。

二、研读品味,体会父亲的严。

1、按自学提示的要求学生自学5——10自然段。

2、全班交流

A、抓住描写父亲神态、语言的描写,引导学生感受父亲从生气到气极了的心理变化,体会父亲的严。

B、细品父亲打我的动词,引导学生感受父亲的严,指导朗读。

3、引导学生与小海音进行角色的转换,体会作者被打后的心理活动。

三、潜心会文,创设情境,体会父亲的疼爱。

1、学生细读第15自然段,抓住动作描写,引导学生感受父亲对我的疼爱。指导朗读,加深体会。

2、抓住“爸没说什么”,通过补出父亲心里的话,让学生感受父爱的深沉。

3、创设情境,让学生补出小海音想对爸爸说的话,引导学生明白严也是爱的一种。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引导学生从“我”的变化中去体会“我”对父亲情感上发生的变化。

2、教师小结。

五、布置作业

2、写一个片段,体现人物对你的“爱”,注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刻画。

推荐第9篇:迟到

迟到 教材分析

《迟到》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9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篇语言朴实、耐人寻味的记叙文,课文用回忆的方式写了作者小时候因为迟到发生在她和父亲之间的一个故事。后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从此成了第一个到校的学生。

上学迟到是一个很难完全避免的问题,每一位同学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著名作家林海音在叙述这件事时,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切身感受和父亲的做法、态度细致刻画出来,将一个一年级小学生雨天迟到的故事,依照事情的发展,娓娓道来,告诉人们只有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并改正,才能使自己很快地成长起来。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在老师指导下的个性化行为,它是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实践活动。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根据本单元教材特点,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水平和已有知识积累,设计通过运用“自主阅读,点拨方法,精读感悟,升华情感”“读写结合”的学习模式,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发展学生的个性。同时,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积累习惯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即在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前提下,产生独特的阅读感受,运用查阅有效信息、比较阅读依据学生的生活经历,展开联想和想象等阅读方法,加深理解,写出体验,最终实现个性化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大多数学生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会默读、速读、浏览课文,在预习中能够自主解决生字和词语。学会抓住课文的中心段、中心句,概括课文的大意。能在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旁边写下批注。根据课文内容质疑。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诵读课文,让学生在对比的体验中感悟出作者是如何在父亲的严厉与慈爱中认识与改正自己的错误的。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通过对关键性的词语的理解来触动其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3、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到改正错误、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坚持自检与反思,正确对待错误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概括父亲疼爱我与严厉教育我的具体事例,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读文音乐,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作者资料。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同学们都到齐了吗?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在心里回答老师的问题:昨天的家庭作业完成了吗?今天上学时有没有跟爸爸妈妈礼貌地道别?

好!现在请用你的表情告诉老师问题的答案。

这位同学,老师看你有点羞涩,是不是早上遇到了不开心的事?多诚实的孩子啊!老师从同学们的表情中,看出了你们都很诚实,诚实的孩子大多都是爱学习的,因此,老师也相信,这节课你们的表现肯定是非常棒的!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上哪一课?请同学们举起手,与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迟到”]读了课题,有特别感受的请举手!

看来,同样是迟到,原因不同,经历不同,感受、印象自然也就不同了!

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小时候也迟到了,而且这件事给她留下很深的印象,以至于她七十多岁了,回忆起迟到这件事时说了这样一句话,读:[我70多岁了,一生经历的事不少,但这件“迟到”的事,对我应当是刻骨铭心的,如果爸爸影响了我,我又影响了读者,这是一件多么好的事!]

二、讲读第一自然段。

1、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件让海音刻骨铭心的事。

同学们一起读!

2、(学生读后)我的永远有多远?把这种感觉,把这种远读出来!再来好吧!

3、读得真棒!我们再来看第一句,老师把它稍作了改动,读读看,前后有什么不一样?

4、读过之后,你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对,这个词在句子中重复使用,起的是强调作用,强化了严的程度,是这样的吧

5、好,再看到第二句话(读)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会学习,还会发现,学还要有疑。(文中的省略号)

对呀!这个话都说完了,父亲对我的严,也已经明明白白地告诉了我们,还要它干什么?这个——意味深长。想知道吗?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课文,那么,我们就能把藏在省略号后面的这个深长的意味给品出来!大家有信心没有?(有)不够!有没有!

三、学习体会父亲的严。

1、快速浏览课文。(6-13自然段)

2、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6-13自然段,边读书边想象,把文字所要传达的声音在耳边回响起来,把文中所描幕的场景、画面在脑海中呈现出来!还可以加上你的表情、动作,开始吧!

3、好了,你们都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来,汇报一下!

(1)再看一看,父亲是怎么发令的?你现在就是一个瞪着眼的父亲,一起来,读!还要根据当时的情境来读,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这一个字的命令是„„起!(练习快起!起!)[组与组之间比较着读]

面对父亲充满怒气的眼睛,阴沉沉的,拉长着的脸,你敢违抗吗?你敢吗?你敢吗?但海音不知哪儿来的胆子,却„„所以文中用了一个“居然”。这一居然啊,分明看出了小海音的(倔强)不但倔强,还看出小海音对学习的„„。

(2)出示海音被打的句子。

A、标出表示打的动作、声音词语,体会父亲打得非常用力,打得很狠。

B、父亲在盛怒之下,抄起鸡毛掸子倒过来拿,高高地一抡,就一下又一下地打在了小海音稚嫩的皮肤上,她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带着感情读读这句话。

C、演示父亲打的动作。体会父亲打得狠。

(3)你还从哪里看出父亲对小海音很严。[出示海音伤痕累累的句子。]

5、他为什么打得这么狠呢?把你的想法说给你的同桌听听吧。

6、同学们,你们觉得父亲怎样?(学生个别发言)

我们先来看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这个故事叫《伤仲永》

听完这个故事,你对海音的父亲有什么想说的?

四、感悟父亲的“疼”。

她又从哪里理解到呢?课文哪里又写出了父亲很疼海音呢?从课文中找出来。(父亲给我送东西)(学生读16-18自然段)

1、课文中是怎样写的,读一读(16-18自然段)

2、(课件出示细节部分)指名读,爸爸又是怎么做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学生交流。

3、现在我们回过来想想,父亲刚刚狠狠地打了我,看着我上学时的狼狈、痛苦的背影,听着我惨烈的哭喊,坐在家里会想些什么?带着一份关爱,带着一份心疼来了。再读这段话。

这就是父爱,无言的父爱,像冰河,心里流淌着真情;如高山,在严厉中蕴涵着的深沉的爱。

4、[此时此刻,那个刚刚还因为挨了父亲的打而委屈、生气、不服,甚至有些怨恨的我面对着父亲,会想些什么呢?

海音这时对父亲的鞭打又有什么新的认识了呢?(父亲严格教育我其实也是爱我的一种表现。)

是啊!父亲催我起床我不起,命令我起床我还不起。爸爸才气极了,才痛下狠手。其实,鸡毛掸打在女儿身上,也疼在在爸爸的心上啊!爸爸的严其实也是一种

啊![板书:爱。并画箭头]

7、那你认为海音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学生发言)

五、感悟改错。

1、海音从父亲默默地凝视中感受到父亲那深沉的爱,同时也好好地反思自己的行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通过行动改正了这错误。海音变了,变成什么样了?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学生读文)海音变成什么样了呢?(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3、是的,因为有了父亲这份厚重的爱,也因为我读懂了,理解了父亲的爱,所以我才会有了从迟到到早到,甚至来不及吃早饭也要赶到学校的变化,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课文。

4、然而让海音改变的又何止是这些呢?(课前大家查阅了关于林海音的资料,关于她后来的发展,你们了解多少?)

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她的荣誉吧:林海音——台湾文学的一道阳光,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海音,您拿起相机是记者的本色;您整理书信、照片,是一流的编辑;您亲切自然地接待宾客,是上等的公关;您的生活,便是一篇又一篇的散文佳作了。”

海音以她的成就、她的为人、她的号召力,成为联接大陆与台湾文学之间的桥梁、中国与世界文坛的桥梁。她的作品被译为多种文字,她的一生荣获众多文学奖项,1998年“第三届世界华文作家大会”荣获“终身成就奖”。

4、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她共出版十八本书。这一切的一切都与他的父亲有着密切的关系。

5、同学们,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第一段文字,文中的省略号有什么新的含义了呢?

六、真情表白。

1、课文学到这儿,相信你们对父爱又有更深的认识!让我们进入今天的真情表白!

假如你是海音,你会说些什么呢?

2、课后读读《城南旧事》。教学目标

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这一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歌曲导入

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叫《送别》,出自由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改编的同名电影.在林海音十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因病去世了,在浓浓的哀愁中,林海音送别了无忧无虑的童年,送别了疼爱她的父亲,然而,父亲的教诲却让她刻骨铭心,让她改正错误,战胜困难,走向成功.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跟随作者的回忆来了解这位父亲.回顾课文

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习2——18段,体会"严中有爱".1这究竟是位怎样的父亲 他又给女儿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用文中的一句话说说.(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2,父亲到底怎样疼爱女儿,又怎样严格要求女儿 让我们到课文中去体会.出示阅读提示.3,小组内交流.4,全班交流:从哪些地方你读出了"父亲管教我很严" 根据学生汇报情况,重点体会下列句子: 最糟的是爸爸是谁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他瘦瘦高高的,站到床前来,瞪着我: "怎么不起床,快起!快起!" "爸,晚了!"我硬着头皮说."晚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 起!" 爸气极了,一下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一把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5,哪些词让你感受到爸"气极了 (拖,左看右看,抄,抡,咻咻)谁能读出来 指导朗读.课文读到这里,同学们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 (严厉)是呀!面对严厉的父亲,小海音还是不得不上学了.引读第12,13段.6,从那一条条鼓起的红肿的发着热的鞭痕,你们又感受到什么 (父亲打得十分用力)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鞭子打在女儿的身上,痛在父亲的心上,因为他是那么疼爱女儿.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父亲很疼我 " 7,重点理解句子: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枚铜板给我.a.引导体会:爸爸没说什么,爸爸真的没什么对女儿说的吗 b.现在你认为这位父亲是不是一位好父亲

c.面对疼爱自己的父亲,面对深沉的父爱,女儿相对爸爸说什么呢 出示句子,学生练笔.8,是的,女儿有千言万语要对父亲说,可是女儿同样什么也没有说,她是怎么做的 齐读最后一段.四,总结

1,出示林海音的一段话,小结父亲对她的影响.2,出示图片,深化主题.仿写.板书设计: 迟到

很疼 很严很严 爱

迟到》教学反思 陈华娟

本文以朴实细腻的描写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因为上学迟到发生在她和父亲之间的一个故事,突出了父亲"严中有爱"的感人形象,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以回忆的方式展开叙述是本文的一大特点.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预习课文的习惯,对于文中出现的易读错的字音,大多可通过查字典等方式把音读准.一些生词也可利用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体会等方法,在课前初步理解,个别弄不清含义的,可随着课文深入学习时,再加深认识.在课堂上我以"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主线,主要抓住以下三个问题: (1)父亲到底怎样疼爱女儿,又怎样严格要求女儿 (2)父亲打我后,为什么又来到学校送夹袄和两个铜板 (3)由此你觉得这是不是一位好父亲 引导学生边读边划,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去体会它们的情感.学生能够找出相关语句且能联系自己的实际谈出自己的理解.课堂的学习在同学们与文本的自主对话中,不知不觉进入了尾声.课堂上,同学们的发言都独特而新颖,在体会父亲严厉的时候,学生很快地抓住了一系列写父亲动作的词语来谈,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体会,品味语言.在品读父亲的语言时,学生再次显现平时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仅注意了语言的特点,还抓住标点体会情感,我及时引导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进一步感悟课文,学生的情感渐渐地融进课文中来了.慈爱这一点我主要是让孩子抓住后面父亲来送夹袄和两元钱那个句子来体会,孩子们体会得很深刻.在对课文的解读上,我注意到了前面的严厉不仅仅是严厉,那特别的严厉背后也包含着父亲深深的爱呀.但是课堂上体现得还不够充分.孩子们刚开始读挨打那一段的时候只看到了严厉,这个很正常,符合孩子们的阅读水平和阅认识事物的过程.通过对后面父亲慈爱的体会,特别是孩子们对课文的补白,水到渠成,此时,孩子们对挨打那一部分会有新的感受,新的体会,于是我又让孩子们再读这一部分,孩子们就能看到背后的深沉的父爱.无言的父爱,如山的父爱.在谈学完这篇文章后的感受时,学生们都各抒已见,积极发言,都能谈到如何正确对待错误,点出了文章的中心.但是,我的这节课还是存在着遗憾.我的教学内容选择是精要了,学生的理解也很流畅,清晰.但后来觉得作者对爸爸的态度转变这一环节,学生在我选择的教学内容中走得太急,缺少了其间作者对爸爸行为,态度的慢慢品味和领悟,所以,学生的情感只在爸爸的严厉与关爱上停留.回过头来看,我与作者的对话的确少了,这样的"桥梁"的忽略使学生对" 我"的印象不够丰满,两条线没有做到"双管齐下",置地有声.内容的精要选择没有错,但对文本必须在读透的基础上进行取舍.想一想,有效课堂的组成的确是任何一个环节都要教者做好充足的思考.有效的备课是辛苦的,但学生的受益却是异常丰富的.

教材分析

《迟到》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9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篇语言朴实、耐人寻味的记叙文,课文用回忆的方式写了作者小时候因为迟到发生在她和父亲之间的一个故事。后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从此成了第一个到校的学生。 上学迟到是一个很难完全避免的问题,每一位同学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著名作家林家音的叙述这件事情时,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切身感受和父亲的做法、态度细致刻画出来,将一个一年级小学生雨天迟到的故事,依照事情的发展,娓娓道来,告诉人们只有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并改正,才能使自己很快地成长起来。 设计说明

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个性化行为,它是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实践活动。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根据本单元教材特点,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积累,设计通过运用“自主阅读、点拨方法,精读感悟,升华情感”“读写结合”的学习模式,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发展学生的个性。同时,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积累习惯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即在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前提下,产生独特阅读感受,运用查阅有效信息、比较阅读、依据学生的生活经历展开联想和想象等阅读方法,加深理解,写出体验,最终实现个性化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大多数学生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会默读、速读、浏览课文,在预习中能够自主解生字和词语。学会抓住课文的中心段、中心句,概括课文的大意。能在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旁边写下批注。能根据课文内容质疑。 教学目标

1、

通过多种形式诵读课文,让学生在对比的体验中感悟出作者是如何在父亲的严厉与慈爱中认识与改正自己的错误的。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通过对关键性的词语的理解来触动其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3、在理解课文的过程,受到情感的熏陶,正确对待错误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

概括父亲疼爱与严厉教育我的具体事例,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读文音乐,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作者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上学有没有迟到过?迟到的时候,父母和教师是怎么对待你的?你是怎样看待这一现象的?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

2、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可以看出大家对迟到有着各种各样的看法和感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著名作家林海音写的《迟到》一文,相信大家从她童年迟到的故事中一定能受到启发。 板书课题:迟到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快速读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关注学生的新闻记者姿势,阅读速度)

2、

同桌互相检查初读课文的情况,相互正音,谈读后的收获。

3、指名朗读课文(正确流利)。检查课文朗读情况,并相机进行自评、互评、师评。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或抓住课文的中心句来概括。

5、评价,并引导归纳。

6、质疑问难。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著名作家林海音的《迟到》一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谈一谈,课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父亲?(严、爱、关心)

二、精读感悟

(一)感悟父亲的“严”。

1、谈到父亲的“严”,书中的哪些语句让你有了这样的感受,让我们再一次的去细细的去读课文,(出示课件要求)注意从父亲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中去体会,把它画出来,可以设身处地的去想一想,可以去有感情的读一读,还可以在你感受最深的语句旁作批注。时间3分钟,开始吧!

2、学生读文,画句子,师巡视指导

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我想你们一定有收获了,谁愿意来说说,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感受到了父亲的严。 预设:

A:最糟的是,爸爸是不允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 B:他瘦瘦高高的,站到床前来,瞪着我:“怎么不起来?快起!快起!” C:“晚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D:打的这部分。 (1)从“抄起”、“倒转”、“一抡”等词语可体会出父亲打得非常用力,打得狠。 (2)从打的声音:“咻咻”也能体会到父亲打得非常狠。 (3)从打的过程:“从床头打到床尾”、“哭号”等可以看出来打得很厉害。 (4)作者的伤痕:“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从“一条条”、“鞭痕”、“红肿”、“发着热”,可看出打得的确狠,出乎人的预料。

3、体验品读:你挨过打吗?当时心情是怎样的。带着你的这种感受读一读。

师小结:文中的小海音和你们的感受一样,被父亲打了之后是那么委屈,那么伤心,甚至还有些怨恨,带着你的感受和想法读读这里。(课件出示11自然段)

4、(课件出示)父亲为什么对小海音如此严厉?小组交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师小结:是啊!父亲催我起床我不起,命令我起床我还是不起,怕我养成了懒惰的习惯。所以爸才痛下狠手。狠狠地打了我。但小海音理解了父亲的这份良苦的用心吗?

5、好了,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的来读这一部分,好吗?老师引读,注意接上啊。

(二)感悟父亲的“疼”

1、师:此时的小海音带着伤痕和复杂的心情来到了学校,当然,她又一次的迟到了。(出示课件问题)你又通过了哪些语句知道了这次的迟到与以往有什么不同? 预设:

(1)老师并没有罚我站。 (2)老师很耐心的教育我们。 (3)父亲给我送东西来。

(4)第一次花五大枚坐车去上学。

刚才大家所谈到的这些不同,让我们感受最深的还是父亲来了,我刚安静下来的心。。。。。。(师读)从父亲到学校来为“我”送花夹袄和两个铜板的细节中,你能体会到什么?能想象一下“我”当时的想法和心情吗? 预设:

A:爸爸很疼爱“我” B:“我”恨自己有这么严厉的爸爸。 C:“我”觉得委屈。 D:“我”很感动。

3、感动之余,(出示课件)小海英又是怎么去面对自己的错误的呢?找出书上的语句来读一读。

4、小海音从以前的迟到到现在的早到,都是因为她理解了父亲的这份厚重的“爱”

5、是啊,父爱有时是严厉的,有时是无言的,小海音就是在这种爱的鼓舞下,让她在生活中去正确的看待了自己的错误,冷静的去分析自己,不断的去完善自己,最终成为了一名杰出的作家。课文学完了,同学们想一想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A:严也是爱;(你理解了课文)

B:这篇课文详细的描写了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使整篇课文更形象,具体。我以后在写作当中也要运用到这种写作方法(你注意了文章的表达方法)。 C:还使我积累了许多好词佳句,比如说:恐惧、狼狈、耻笑等等。

D:从小海音的身上我学到了犯了错误,要正确的去对待,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相信你这样去做,会收获成功的人生) E:不管平时是你打我,还是骂我,其实都是很爱我的。

三、拓展延伸。

1、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爱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老师这里还有一篇关于父爱的文章,想读吗?(出示课件《父爱,在拐弯处》,师读)

文章读完了,同学们,你们现在想什么,有什么想法,千言万语凝聚在心头,不知道该怎么说,对不对?没关系,有什么就说什么?

师引导:与课文比较,学习和体会这两篇文章的表达方法。将其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当中。

四、课件出示课后作业

课后练笔:在生活中,你有过类似《迟到》的经历吗?你是怎样对待自己的错误的?把它写出来,注意去体会和借鉴文章中对人物描写的表达方法。 板书设计: 严

迟到

(爱)

《迟到》说课稿

-------三溪镇小学校

王俊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能给我这样一个学习和提高的机会,也感谢我的同事们在这个过程中给予我的帮助与支持。现在我就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如下说明:

一、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个性化行为,它是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实践活动。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根据本单元的教材特点,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积累,设计通过运用“自主阅读,点拨方法精读感悟,升华情感”的学习模式,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发展学生的个性。而且着重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怎样表达出来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习任何知识都应该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过程。学习一篇文章就应当知道表达了什么,还知道怎么写,怎么表达的,这就是我们强调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所以我还在教学中不失时机的在帮助学生体会人物情感的同时,引导学生去关注文章的表达方法,即从父亲的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去体会父亲的严。

二、以读为本为学生真实创设了与文本对话的广阔空间,全课采用了不同形式的读,而且每一次的读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和目的,如突破难点的细读,升华情感的引读,以读贯穿了整个课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到了文章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有声有色的读文,使学生更多、更直接的与文本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了语文教学的本体,上出了语文课的特点,既有语文知识的生成,读写技能的掌握,又有情感的体现与升华,实现了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融合。

三、拓展延伸这个环节做到了课内外结合,充分体现新理念倡导的大语文观,体现开放性。拓展文章的选择也颇费了一番苦心,因为想要这部分不单纯只是内容的拓展,思想的升华,也想让文章的表达方法与课文有相似之点,以便让学生与文章进行对比,再次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为下步的读写迁移打下基础,所以最后选定了《父爱,在拐弯处》这篇文章。 总之,在课堂上,我努力营造一种语文学习的氛围,使学生真心真意的爱语文,扎扎实实的学好语文。

最后,诚挚地欢迎各位专家和同行们不吝赐教,谢谢!

《迟到》教学设计

2010-03-03 17:03:21| 分类: 教师论文教学设计 | 标签: |字号大 中

小 订阅

成都市杨柳小学

李春林

教材简析:

《迟到》是一篇饱含深情的叙事散文。文章以倒叙方式,回忆和描述了“我”童年上学因赖床而挨打的往事,写出父亲对“我”管教很严厉又很疼爱,表达出“我”对深沉父爱的理解和感受。散文是写父爱的,但文中写父亲的笔墨并不多,十分简练,突出一个“严”字,三个“很严,很严,很严”,强调了这一点。叙“我”赖床,写“爸爸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父亲严得似很无情。接着写父亲打“我”,逼“我”上学,打得“鞭痕鼓起”“红肿”,真是又严又狠。后来父亲又送花夹袄、铜板给我,也很简单,没有笑容,没有安慰的话。可是细细品读,心中会一次次涌动起一股股的热来。父爱无言,父爱如山,父亲的爱有时是严厉的,有时又是深沉的。因为父亲的爱,也因为作者对这份爱的理解,所以才会改掉迟到的习惯,才会有了将来的所为。 教学目标:

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父亲的严和疼,以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品读感悟,受到情感熏陶,懂得知错就改,从小养成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感知体会父亲对我的严和疼的具体事例,并从中体会父亲对我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林海音的资料;

2、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直切主题。

1、出示林海音的图片

2、师:林海音是当代著名的女作家,在她70多岁的时候曾说过这么一段话:(多媒体出示林海音的图片和她的一段话)(老师朗读)爸爸是如何影响了我,以致使我刻骨铭心?让我们一起走进林海音的《迟到》。(板书课题)

二、品读赏析,理解课文。

(一)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过渡:“我”小时候曾经因为“迟到”挨了父亲的打,父亲是怎样打“我”的呢?(板书:打)

感悟父亲的“严”。

1、感悟父亲打得狠。

(1)快速默读课文,勾画出描写父亲打“我”时的语句,标注出关键词想一想你体会到什么?

(2)全班汇报交流:

抓住重点词语读出父亲打我打得很狠?①可引导从父亲打我时的动作来体会,“结果从桌上抄起一把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从“抄起”、“倒转”、“一抡”等词语可体会出父亲打得非常用力,打得很狠。②引导从打的过程来体会:“从床头打到床尾”、“哭号”等可以看出打得厉害。③引导从打的程度来体会:“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从“一条条”、“鞭痕”、“红肿”、“发着热”,可看出本次打得的确很狠,出乎人的预料。

师小结:父亲打“我”是那么地狠,因此我才会说:“父亲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过渡:就一天不去上学,没什么吧?那父亲为什么还要狠狠地打我呢?可不可以不打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阅读建议读课文、找找原因:父亲为什么那么狠狠地打“我”?

2、探究父亲狠狠地打“我”的原因。 (1)出示阅读建议:

①独立默读课文2——10自然段,思考:当天早上我有什么表现?父亲说了什么?勾画出相关的句子和重点词语。

②同桌交流:抓住父亲的语言及描写“我”的表现的重点词语说一说父亲为什么打得那么狠?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抓住要害的词句谈体会,父亲为什么会狠狠地打我?” 师:当天早上,我有哪些表现?

“当我上一年级的时候,就有早晨赖在床上不起来的毛病”(竟然养成了懒惰的毛病)

“想到这么不舒服的上学,我竟很勇敢地赖在床上不起来了。”

(抓住“勇敢”一词体会我的明知故犯。)

②课件出示:“他瘦瘦高高的,站到床前来,瞪着我„„居然有勇气不挪动。”

A抓住父亲的催促,而“我”却“硬着头皮”体会我面对自己的错误却还在找借口。

B抓住父亲可怕的命令,而“我”“居然有勇气不挪动”体会明明知道自己错了,却不改正,错上加错。

师:凡事都是有因就有果,现在你知道爸爸为什么狠狠地打我了吗?(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是啊,我一次又一次继续犯错,难怪爸爸会气极了,再读读课文11自然段。(读出此时父亲气极了的状态。)

师小结:原来父亲狠狠地打“我”也是疼爱我的一种表现,他为了让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正错误。正因为这样,课文一开始就说:“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板书:疼)

(二)感悟父亲的“疼”。

1、过渡:爸爸虽然狠狠地打了我,但还是让我冒着大雨上学去了,当听到老师那一句句温馨的提示,我的脑海里就情不自禁的浮现出爸爸打我的情景,我伤心,我委屈。正在这时,爸爸那瘦高的身影又出现了!这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出示图2)

3、问:爸爸说了什么吗?他做了什么?(齐读)

4、问:面对父亲的举动,你们体会到什么?

(送棉袄----怕我冷

送铜板-----怕我饿)(板书:送)

5、配乐师创设情境,情感升华:

是的,同学们说的就是父亲来送东西的用意呀,看着我坐车上学狼狈和痛苦的背影,听着我惨烈、哽咽的哭喊,想起我红肿的、鼓起的伤痕,父亲哪里放得下心呢?鞭子一次次的落在女儿身上,其实,也重重的抽在爸爸的心上啊!他是多么不舍和痛心呀!于是他来了,父亲拿出花夹袄,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想对女儿说些什么?(出示:爸爸拿出花夹袄,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说:“

。”)此时此刻,我穿上花夹袄,手里拿着父亲给的那两个铜板,望着父亲,回想着早上父亲打“我”时的情景,“我”又想对父亲说些什么呢?(出示:我穿上花夹袄,拿着两个铜板,望着父亲说:“

!”)同学们,拿起你们的笔,写一写女儿和父亲的心里话吧!(学生自由写)

6、串联父女对白。

7、师:而这一切的一切却都在无言中,这是一个怎样的场面啊!父女俩久久地站在那里,两颗心紧紧地贴在一起,天底下还有比这更感人的爱吗?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样的画面吧!(齐读18自然段)

感悟“我”的变化

1、过渡:后来怎么样,我已经不记得了,教师引读:只记得从那以后„„冬天的早晨,站在校门前„„夏天的早晨,站在校门前„„

2、师:你读懂了什么?

(不再迟到----天天早到)(板书:早到)

3、师:面对“我”的变化,回想着“我”曾经迟到挨打的情景(齐读11自然段),

想一想:父亲对“我”有什么影响呢?(改掉了懒惰的坏毛病)

4、师小结;

父亲曾经狠狠地打“我”,彻彻底底地打掉“我”懒惰的坏习惯。父亲对女儿的严格要求,让“我“从此能正确地面对自己的错误,并且养成良好的习惯,难怪我会说:“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板书:爱)

四、拓展延伸,感悟“迟到‘这件事及父亲对“我”的影响。

1、过渡:父亲早已离“我”远去,然而一件童年的小事,却成了“我”一生挥之不去的记忆,却成了“我”对父亲深深的怀念。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选自林海音的一篇文章《爸爸的花儿落了》。

2、学生交流林海音的相关资料

3、师:读着林海音创作的这一部部作品,脑海中再次浮现“我“曾经迟挨打的情景,想一想,父亲影响“我”的还有什么呢?(父亲影响了我一生)

4、师:因此“迟到”这件事让“我”刻骨铭心,最后让我们一起读读林海音在她70多岁的时候回忆“迟到”这件事说过的话吧!(齐读林海音说的话)

6、师:希望“迟到”这件事也能够影响同学们,当你们面对错误时,脑海中会情不自禁地浮现林海音的父亲曾经打她的画面,相信你们会正确地面对自己的错误! 板书设计:

迟到

————————→

早到

送 《迟到》说课

一、教材简析:

《迟到》是一篇饱含深情的叙事散文。文章以倒叙方式,回忆和描述了“我”童年上学因赖床而挨打的往事,写出父亲对“我”管教很严厉又很疼爱,表达出“我”对深沉父爱的理解和感受。散文是写父爱的,但文中写父亲的笔墨并不多,十分简练,突出一个“疼”字,三个“很严,很严,很严”,并且强调“迟到”这件事永远忘不了。课文先叙述“我”一年级就有赖床的毛病,写“爸爸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父亲严得似乎很无情。接着写父亲打“我”,逼“我”上学,打得“鞭痕鼓起”“红肿”,真是又严又狠。后来父亲又送花夹袄、铜板给我,也很简单,没有笑容,没有安慰的话。可是细细品读,心中会一次次涌动起一股股的热来。父爱无言,父爱如山,父亲的爱有时是严厉的,有时又是深沉的。因为父亲的爱,也因为作者对这份爱的理解,所以才会改掉迟到的习惯,才会有了将来的成就。本文及本单元学习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品味感悟到正确地面对错误,并勇于改正错误。不但要让学生受到思想道德上的教育,更要指导学生今后的行为实践。并且还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其实每个人在面对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既需要个人主观的努力,也离不开客观环境对我们的影响与帮助。《迟到》这篇课文则体现了父亲对“我”一生成长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预设:

教学目标:

多种形式诵读课文,感受父亲的严和疼,以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品读感悟,受到情感熏陶,懂得知错就改,从小养成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感知体会父亲对我的严和疼的具体事例,并从中体会父亲对我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三、教学方式与策略:

(一)以一段文字为核心组织教学,层层深入,剥笋见心。

这节课以11自然段为核心组织整个教学流程,先学习父亲“怎样打我的”,抓住一些关键词语了解父亲打“我”是那么的狠,接着研读父亲“为什么打我”,抓住“我”的表现以及父亲的语言感悟父亲面对“我”的错误、坏习惯决不姑息,打的目的是为了让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正错误,这样学生对父亲的狠狠打“我”就有了正确的认识:父亲严厉的管教也是疼爱“我”的一种表现(严中有爱)。然后呈现父亲给“我”送夹袄和铜板的画面,通过音乐渲染,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课文补白,写出女儿和父亲想说的心里话,这时,学生情感自然升华,感悟到父亲的关心与疼爱,深切地体会到父亲狠狠地打“我”是多么地不舍与痛心,明白了父亲那无言的爱。接下来学习“我”的变化,让学生再回想父亲曾经因为“我”迟到狠狠打“我”时的情景,学生也就理解到了是父亲的严格管教让我改掉了自己的坏习惯,从心底里感激父亲。紧跟着交流林海音的资料,了解林海音的成功人生,这时又回想曾经迟到父亲狠狠地打“我”时的情景,学生自然感悟到是父亲影响了“我”的一生。这样的教学设计以11自然段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通过学习探究怎样打(严格管教),为什么打(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打的眼前效果(改掉了懒惰的坏习惯)与长远效果(成功的人生)让父亲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渐清晰丰满起来:这不是一位好父亲?这是不是一位好父亲?这是一位好父亲。

(二)采用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

1、以情动情,激起共鸣。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情感能感染学生,引出学生的情。因此教师要体会课文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进入到情境当中,与作者、课文中的主人公产生共鸣,这就是老师引导组织的作用。就感悟父亲疼爱“我”这一教学片断来说,老师通过采用一段很富有激情的语言描绘父亲那深沉的爱,加上又配了一段深情的音乐,一下就点燃了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学生情感涌动,便写出了一句句感人的父女心声。这一环节的精心设计——就在教师的语言和音乐情境渲染中,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相沟通。此时此刻,学生也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都被父爱深深地感染了,就是在这样的感染中学生受到了启迪,心灵得到了净化,情感得到了升华。

2、启迪想象,引入意境。课文描写父亲送花夹袄、铜板给我没有过多的文字,是那样的简单,没有笑容,没有安慰的话。可是这一教学内容对体会父亲对女儿的疼爱是多么的重要。于是教师首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父亲拿出花夹袄,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想会对女儿说些什么?此时此刻,我穿上花夹袄,手里拿着父亲给的那两个铜板,望着父亲,回想着早上父亲打‘我’时的情景,又会说些什么呢?”来调动学生情感进行想象,写出了父亲和女儿的心里话。其次,就是利用多媒体把父亲给我送花夹袄和铜板的画面引入课堂,图文对照,学生自然心入其境。

3、角色移位,体验情感。教师设计课文补白,让学生写出父亲和女儿的心里话,然后进行父女对白串联。在一句句感人的语言对白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将自己置身于文章的角色中去,体会到父亲对女儿那深沉的爱,以及女儿的懊悔、感激父亲等复杂的心情。通过这种换位思考,也自然把学生带入文本情境,体验文中人物的情感,情感进一步提升。

教学设计一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读文音乐,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作者资料。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上学有没有迟到过?迟到的时候,父母和老师是怎么对待你的?你怎么看待迟到这一现象?学生交流。

2.师: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著名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是一个经常迟到的孩子,她写的《迟到》一文,让我们了解了她童年的故事,相信你们读后一定能受到启发。板书课题。

3.小组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二、速读梳理,理清思路

1.快速读文,边读边想:作者林海音的父亲是不是一位好父亲?

2.同位互相检查初读课文的情况,清除字障、词障,扫清阅读障碍,重点检查是否把字音读正确、读流利,教师对易读错的字进行检查。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

引导学生从“主要内容——所写事情——文中人物”等方面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如,我读懂了,这是一位对我要求很严格的父亲,这是一位很疼爱我的父亲。教师评价,总结所读懂的内容是否正确,学生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等。

4.围绕“上学迟到”这条线索,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全文整理为四个部分。

(1)我有赖床的习惯,恰逢今天下雨,我干脆不起来了。

(2)父亲严厉地惩处了我,而结果是,我上学也迟到了。

(3)上课的时候,父亲给我送花夹袄来了,我感受了到父亲默默的爱。

(4)从此以后,我成了到校最早的学生。

5.质疑问难。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预计可能提出的疑难问题:父亲为什么要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

三、细读解疑,品读感悟

1.师:林海音的父亲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呢?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2~17自然段,标出关键句段,体会小海音是如何犯下这个错误的,她又是如何对待这个错误的,父亲是什么态度?

2.小组合作学习

(1)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运用以前学过的“前后联系、品词析句”等方法进行阅读,思考“质疑”中提出的问题。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悟,教师巡视、引导、点拨。

(3)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以引导点拨,力求让学生能理解全面、深刻,同时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一、汇报读文、自学情况

1.解决第一个问题:从哪儿可以看出父亲打我很狠?

师:你从哪儿能读出父亲打“我”很狠?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段落、语句,仔细体会。[(1)课件出示:“爸气急了„„我挨打了”

A.生读,标出表示打的动作、声音的词语:拖起来、抄起、倒转来拿、一抡、咻咻,体会父亲打得非常用力,打得很狠。

B.师:父亲在盛怒之下,抄起鸡毛掸子倒过来拿,高高的一抡,就一下又一下地抽打在了小海音稚嫩的皮肤上,她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带着感情读读这句话。

(2)课件出示:“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车里„„我是怕同学们看见了要耻笑我”

A.师:当小海音哭泣着坐在车上,检查着红肿的伤痕,她是多么伤心,多么难过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B.师:难过之余,小海音还要把伤痕遮起来,她怕同学看见了会耻笑她。她是多么委屈呀!再读

C.师:伤痕刺痛着小海音,当她再次注视着这些红肿的伤痕,不禁想到,别人家的爸爸像宝贝一样宠着孩子,而她的爸爸竟然下手这么狠,她真是有些怨恨父亲了。再读

2.解决第二个问题:父亲为什么要出手这么狠地打我呢?

(1)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课件出示:“等一下,妈妈进来了。„„居然有勇气不挪动”

A.生读,体会以前小海音就天天迟到,今天因为下雨,竟然不想上学,要逃学了,这些表现让父亲忍无可忍。

B.生再读,抓住关键的字词体会,父亲为什么会狠狠地打我?

吓了一跳——说明太晚了,太不像话了。

硬着头皮——明明知道自己错了,可还在找借口。

居然没挪动——知道一个字的命令可怕,还不挪动。

(2)师:吓了一跳的妈妈来催促小海音去上学时,她提出了不上学的要求,爸爸瞪着眼,让小海音快起时,她还在硬着头皮为自己找借口,明明知道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可小海音还是没挪动。同学们猜一猜,小海音当时可能是怎样想的?

(3)师:是呀!不去就不去吧,才一天,这么小的孩子,没什么吧?可父亲为什么还要狠狠地打她呢?体会:因为“我”的表现太令人生气,更因为父亲怕“我”养成坏习惯,所以才会狠狠的打“我”。再一起来读这段话,边读边体会父亲的良苦用心。

(4)师:小海音挨打了,她委屈,她生气、她怨恨,她不解,那么她究竟该不该挨打呢?请大家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有说服力的句子,来谈谈你们的观点。

学生的观点可能有两种:

A.不该打

——这么晚了,等起来,洗脸,扎辫子,换制服,再走到学校去,准又是一进教室就罚站在门边,那罚站的滋味可不好受呀。

——同学们的眼光会一个个向你投过来,小海音会多么害羞呀,这是多么难为情的事啊。

——爸爸是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如果能乘车去,或许还来得及,可爸爸偏偏不允许 ——还要被妈妈打扮得穿着肥大的夹袄,拖着一点也不合脚的大油鞋,举着一把大油纸伞,一路走到学校去。

B.该打

——每天都迟到,要是养成了这样的习惯,那还了得?该打。

——妈妈都催促过了,还赖在床上,该打。

——爸爸那么严厉,生气地发出好几次命令,她竟然连挪都不挪一下,该打。„„

3.解决第三个问题: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

(1)师:父亲狠狠地打了小海音,后来又赶到学校来给她送东西,这又是为什么呢?找出课文中描写父亲给“我”送东西的段落读一读。思考:父亲打了“我”,为什么还来送东西?

(2)生读,交流。

下过雨,怕我冻着,没吃早饭,怕我饿着,所以父亲给我送夹袄和铜板„„

(3)师:当父亲听着我痛苦的哭号,当父亲想起我红肿着的伤痕,哪里放得下心呢?看似狠心的父亲,带着夹袄和铜板来了,带着他深深地关爱来了,可见到“我”了,却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的看着“我”穿上夹袄,轻轻的地给“我”两个铜板。这就是父爱,无言的父爱,如山的父爱,深沉的父爱。此时此刻,那个刚刚还因为挨了父亲的打而委屈、生气、不服,甚至有些怨恨的小海音,面对着父亲,会说些什么呢?

(4)学生交流。

(5)师:这段刻骨铭心的往事,改变了作者,那个每天早晨都迟到的女孩,成了每天都站在校门前等待校工开栅门的早到女孩。小海音能发生如此的变化,受父亲的影响很大,除了父亲的影响,还有别的什么原因吗?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引导学生体会:教师的引导、自我认识与反省

二、配乐朗读,升华主题

1.师:因为小海音读懂了父亲这份厚重的爱,所以她才会有了从迟到到早到,甚至来不及吃饭也要赶到学校的变化,然而改变的又何止是这些呢?由此改变的还有小海音的未来和人生。

2.师生合作感情朗读课文。

3.师:学完课文,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来表达你此刻的心情。

三、联系现实,拓展学习

1.师:这篇课文是林海音《城南旧事》中的《爸爸的花儿落了》的节选,就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走进原文。发放材料《爸爸的花儿落了》,学生阅读。

2.课前大家查阅了有关林海音的资料,关于她后来的发展,同学们了解多少呢?

师补充叙述林海音的文学成就,课件出示:

林海音在她70多岁的时候曾经说过:“我七十多岁了,一生经历的事不少,但这件‘迟到’的事,对我应当是刻骨铭心的,如果爸爸影响了我,我又影响了读者,该是一件多么好的事!”

(1)体会林海音后来能取得文学方面的巨大成就是与父爱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2)训练语言表达:能不能用比喻的方式说说你对父爱的认识? 父爱如山,父爱如大海,如阳光、月光、春风、春雨„„

3.师:读了这篇文章后,老师还有一个强烈的感受,那就是面对错误,要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不能找借口给自己的错误进行辩解和推脱,也不能去指责别人帮助你的方式。在学习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要认真、冷静地去看待错误,虚心地接受和认真地改正错误,把缺点变为优点,这才是最重要的。

四、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和朱自清的散文《背影》。

2.写一件自己和父亲之间的故事。要求写出父亲充满爱意的语言、表情、动作,写出你是怎样在父亲的关怀、支持、鼓励、鞭策下成长的。

教材分析

《迟到》是第九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上学经常迟到,在一个雨天被父亲痛打一顿后心存怨恨。后来,在老师的帮助和父亲的关怀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从此成了第一个到校的学生。

上学迟到是一个很难完全避免的问题,每一位同学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著名作家林海音在叙述这件事情时,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切身感受和父亲的做法、态度细致刻画出来,将一个一年级小学生雨天迟到的故事,依照事情的发展,娓娓道来,告诉人们只有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并改正,才能使自己很快地成长起来。

本文语言平实,条理明晰,有铺垫,有高潮,有发展,有尾声,故事跌宕起伏,完整而不呆板,以小事见真情,让读者领悟到了父亲对孩子严厉而又深切的爱。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个性化行为,它是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实践活动。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在阅读实践中,应坚持以“读”为主线,以学生的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根据本单元教材特点,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积累,我设计了“在速读中整体感知,在品读中感悟感动”的课堂教学,体现学生主体自读、精思、感悟、鉴赏、共鸣的学习过程,突出“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发展”的设计特色,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这一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领悟本文前后照应、先总结后分述的写作方法。

3.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坚持自检与反思,正确对待错误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概括父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4.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2.质疑问难,有针对性地再读课文。

3.抓关键词句,精读课文,理解感悟,感情朗读。

4.回顾全文,总结拓展,熏陶情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文,学会感恩,学会孝顺父母,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2.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4.学习1-10自然段,感知父亲对我的严厉。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2.学习1-10自然段,感知父亲对我的严厉。

教学难点:

学习1-10自然段,感知父亲对我的严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同学们,你有过迟到的经历吗?说说你迟到的原因及你当时的心情。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迟到》,看看文章中的“我”是什么原因迟到了,这些事又给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齐读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次浏览,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3.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4.师生共同归纳主题性问题:①父亲对我的态度为什么截然不同,这两种态度说明了什么?②父亲为什么对我这么严厉?③父亲到底是怎样爱我的?

三、精读,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带着问题①,自读自学第1自然段。(指名回答,板书:很疼、很严)

2.语言训练:将这句话改换语序读一读,说说你读后的不同体会和感受。

①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②我的父亲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但是他很疼我。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到父亲对我很严呢?

2.指名回答。

(三)学习第3-10自然段。

1.自由读第3-10自然段,说说你又是从哪儿体会到父亲对我很严很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父亲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去理解)(板书:很严很严)

2.父亲为什么这么严厉地打我?读文,找出作者的表现说明我该打的原因。(结合课后习题3理解,体会我的心理活动)

3.我挨打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上学去了。但我不想去上学,有情有可原之处吗?

4.有,为什么父亲还是打了,最后又为我送来了夹袄和钱呢?你有过这样的情况吗?你的心情如何?此时,我的心情又是如何?

过渡:我的感动不仅仅是因为此,而是韩老师的教育让我体会到了父亲对我的深沉的爱。下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细细品味。

四、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

2.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2.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3.总结全文,熏陶情感。

教学重点:

1.继续学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2.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

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过程:

一、承上启下,激发学习兴趣。

1.上节课,我们学到我挨打后,还是去上了学。然而,在韩老师要我们静默时,我听着,听着却鼻子不禁抽搭起来,想要哭。我为什么会这样?当时,我都想到了些什么?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说一说。

2.学生静思后,指名回答。(体会我在韩老师的引导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理解到父亲打自己,是关心自己良好品质的形成,对自己的严厉是一种真正的爱。)

二、继续学习。

(一)学习第13-15自然段。

1.自由读第13-15自然段,说说父亲又是怎样疼我的?(引导学生抓父亲的动作体会)

2.联系前文,说说你对父亲爱的理解。并完成下列填空。

()是我的父亲很疼我,()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这()是他对我深沉的爱。

(二)学习第16自然段。

1.是啊!无论是我的父亲很疼我,还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这都是他对我深沉的爱。(板书:深沉的爱)

2.能享受这么深沉的爱,要是你,你有什么想法?又决定怎么做呢?(指名说)

3.带着你刚才的想法和感受读最后一自然段。

4.指导感情朗读。(轻松、愉悦、充满感激)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熏陶情感。

1.我能有如此的改观,都源于——(父亲深沉的爱),带着这种体会再读第一自然段。

2.在头脑里回顾一下,作者是怎样写让她感动的生活经历的?(选取典型事例,有详有略叙述,前后对比来突出重点;注重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特别是心理描写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

3.相信,你也会像作者一样有让自己感动的生活经历,学着作者那样说一说、写一写,与大家分享吧。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8.迟到

很疼 很严,很严 很严

深沉的爱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玻璃、懒惰”等词语。

2、了解文章的细节描写,掌握父亲对作者的态度,体会父亲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父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

教学重点:

了解文章的细节描写,掌握父亲对作者的态度,体会父亲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父亲。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上学有没有迟到过?迟到的时候,父母和老师是怎么对待你的?你怎么看待迟到这一现象?学生交流。

2.师: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著名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是一个经常迟到的孩子,她写的《迟到》一文,让我们了解了她童年的故事,相信你们读后一定能受到启发。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老师想检查一下预习情况。请同学们开火车读词。

真不错,同学们的自学能力真强!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是呀,课文写的是一个对我即严厉,有疼爱的父亲。

三、精读课文

1、课文哪一自然段告诉我们父亲既疼我,对我又很严?(多媒体出示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这段话(强调学生个人读)。

(出示第二句话)自己再读一读这段话。

这两段话有什么不同?(多了一个很严很严)(很严很严变红动态的)。

多了一个很严很严,第二段话去掉很严很严语言既简洁,句子又整齐,课文中为什么多了一个很严很严呢?(学生回答:突出强调父亲非常严厉)这样就更能突出父亲严的程度了。(语气加重,语速放慢)

2、父亲到底有多严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14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的词语或句子进行体会,并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阅读速度,并且与个别同学进行交流,了解学情)

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有了自己的思考,也和同桌进行了交流,谁来谈一谈,你从课文那个地方体会出父亲很严?大家细心听,然后评价他读的怎样。

a、感悟对话部分

瞪:父亲的表情非常严厉。对话:父亲的话非常严厉。请你再读一读这句话。父亲说这两个快起的时候,语气是不是一样的?谁再来读一读?父亲还说了一句话,谁来读一读?此时的“快起”已经变成了一个字“起”,语气更强烈了,怎么读?(命令的口气)

b、感悟打的部分

学生感悟到打的部分(出示11自然段)(学生感悟重点的语言句子并说出理由)能结合关键的字词进行体会,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谁也找到了这段话,你还从哪个词语中能体会出父亲很严?(拖:是啊,爸爸的动作是那么的猛,力气是那么大,一下就把我从床上拖起来。倒转来拿:爸爸不是和我闹着玩的,他就是想狠狠地打我。)爸爸确实是气极了,(感悟爸爸是忍无可忍了。)谁来读一读这段话?

你听,他这个地方读得多有感情啊!谁再来读一读?

我挨打了,父亲狠狠地打了我?我委屈,我生气、我怨恨,我不解,我究竟该不该打,不打不行吗?同学们,你们怎么看?(学生自由回答)

看来大家的意见不统一,那就让我们以“我”是否该挨打为话题来一次辩论吧。(分两组,一组认为该打的,一组认为不该打的。)

大家所陈述的似乎各有道理,那么父亲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严厉的态度对待女儿呢?我们继续交流,你还从课文哪个地方体会出父亲很严?

c、感悟打的过程部分。

父亲是怎么打的?

学生感悟到打的过程部分(多媒体出示12自然段)你是怎么体会的?现实生活中,你有过被爸爸打的经历吗?谁来谈一谈。当时你是什么感觉?谁再来谈一谈你挨打的经历?

把这种感觉放进这段文字当中去,把这份伤心、委屈读出来!谁来读?

伤心、委屈尽在你的朗读中了。

3、听着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一个严厉的父亲在不停的鞭打自己的女儿。“我”哭泣着坐在车上,检查着红肿的伤痕,爸爸的鞭子何止打在我的身上,也抽在我的心里,我多么伤心!一起读。

难过之余,小海音还要把伤痕遮起来,她怕同学看见了会耻笑她。她是多么委屈呀!再读

伤痕刺痛着小海音,当她再次注视着这些红肿的伤痕,不禁想到,别人家的爸爸像宝贝一样宠着孩子,而她的爸爸竟然下手这么狠,她真是有些怨恨父亲了。再读

所有的这些,都在告诉我们,父亲管教女儿非常的

。(板书:严)

那父亲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迟到

早到

送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教学实录

《迟到》教学设计

一、导入

T:这一节课我们要来认识一个人——林海音,林海音在20世纪的台湾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她是台湾女性文学的奠基者。对于发展和繁荣台湾文学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她的作品影响了一代代读者。然而,一件童年的小事,却成了她一生挥之不去的记忆,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选自林海音的一篇文章,《爸爸的花儿落了》

(出示:爸爸病倒了,他住在医院里不能来。来的时候他叮嘱我:

“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 “我知道,爸爸。”

“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是。”我这么答应了,自从六年前的那一次,我何曾再迟到过?)

T:这究竟是怎样一件事,会让她这样刻骨铭心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迟到》。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T: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作者的童年生活,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难读或读不准的词或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

T:看课后生字条,全文共有四个字,在读音和写法上有没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S:提醒撩字书写。

T:课文中有几句话不大好读,谁能试着读一读?

S:已经这么晚了,等起来,洗脸,扎辫子,换制服,再走到学校去,准又是一进教室就被罚站在门边,同学们的眼光,会一个个的向你投过来。

(课件出示:包扎、扎风筝、扎蝴蝶结)表示捆和束的时候。

S: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一把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第一遍不标拼音,第二遍标出拼音)请大家在书上相应的位置标上拼音,这样便于我们记忆和阅读。

3.再读课文,概括内容

T:词语和这些难读的句子我们都读准了,再来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事? S:写了林海音小时有赖床的毛病,所以经常上学迟到, 一个雨天她又因为赖床不想上学,结果被爸爸打了一顿,只好带着伤到学校上课,后来爸爸送来了花夹袄和两块铜板,从此她改掉了迟到的毛病,从迟到变为早到。

(相机板书:迟到——打——送——早到)

(1.林海音小时有赖床的毛病,所以经常上学迟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写了什么?

2.一个雨天她又因为赖床不想上学——挨打的原因是什么?

3.后来爸爸送来了花夹袄和两块铜板——读14——16自然段,看看还写了什么? 4.从此她改掉了迟到的毛病,从迟到变为早到——结果怎样?)

T:谁能刚才我们说的这些内容,按照顺序,连起来完整的说说,课文写了什么事? S:写了林海音小时有赖床的毛病,所以经常上学迟到, 一个雨天她又因为赖床不想上学,结果被爸爸打了一顿,只好带着伤到学校上课,后来爸爸送来了花夹袄和两块铜板,从此她改掉了迟到的毛病,从迟到变为早到。

三、精读体会 1.该不该打

T:是什么让小海音从迟到到早到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 S:爸爸的一顿打

T:直到现在仍然存在两种不同的声音在争论应该打还是不应该打?同学们,你们认为呢?——是该打还是不该打呢?

S:不应该打 T:为什么?

S:小海音还太小了,不应该打的那么狠。

T:文章哪些地方能看出爸爸打得狠?从哪些词能体会到?

S:爸气极了,一下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旧上抄起一把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抄起”“倒转”“一抡”“咻咻”能体会到父亲打得非常狠。

S: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尾,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我像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五大枚坐车去上学。——“从床头打到床尾”“哭号”可以看出打得很厉害。

S: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车里,一边抽抽搭搭地哭着,一边撩起裤脚来检查我的伤痕。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我把裤脚向下拉了拉,遮盖住最下面的一条伤痕,我是怕同学看见了要耻笑我。——“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看出打得的确狠。

T: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部分,回想当时的情形,读的时候注意读好我们刚找到的那些词。 T:是呀,对于一个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打的的确太狠了,小海音不应该挨打吗? S:应该打 T:为什么?

S:她一年级的时候就有赖床不起的毛病„„

T:你是从小海音挨打的原因分析的,能在书上找到相关的地方给大家分析分析吗? S:“一年级的时候„„”

T:经常迟到爸爸打过他吗?这次为什么挨打? S:“有一天„„”

T:从原来的迟到发展到逃学旷课,该不该打? S:应该打

T:这是从挨打的原因上看的,还有什么理由说该打? S:从前她迟到,现在早到

T:这是从打的效果上谈理由的,在文章中找到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S:第二段和最后一段

T:仅仅是从迟到到早到的现象发生了转变了吗?再读读书,她对待上学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S:开始是又愁又怕

“我虽然很懒惰,可是也知道害羞!所以又愁又怕,常常都是怀着恐惧的心情,奔向学校去。”因为经常迟到所以连对上学都充满了恐惧。

T:(相机板书:又愁又怕)她愁的是什么?怕的又是什么?谁能试着读一读读出作者的“又愁又怕”。

S:生试着自由读,然后指名读,齐读。 T:上学对于小英子来说真是件头痛的事,又愁又怕,想象一下如果小英子一直带着这样的心情去上学会怎样?

S:上课的时候会溜号,精神不集中„„ S:会讨厌学校,讨厌学习„„

T:是呀,带着这样的情绪去学校,那真是件很糟糕的事,小英子是带着这又愁又怕的情绪一直走过了她的童年吗?

S:不是。

T:她后来是怎样去上学的? S:读最后一自然段。

T:此时小英子又是带着怎样的心情去上学的? S:轻松、愉快 T:(相机板书:轻松愉快)谁能试着读出这种轻松、愉快的感受? S:生读。

2.感悟父亲的疼

T:看来还是该打,打真的能起到这么大的作用吗?如果你就是小海音,如果你就是刚刚被父亲打过的小海音。身上的鞭痕还在肿痛,你搭放下雨篷的洋车去上学。在上学的路上,此刻你的心里会想什么?一个一年级的孩子刚刚挨打,外面下着雨,坐在洋车里,你什么心情?

S:怨恨、不理解、委屈、责怪。

T:仅仅是打能让小海音发生这样大的变化吗?

(出示: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给我。)

T:从爸爸来到学校给“我”送花夹袄和两个铜板的细节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S:爸爸的爱

T:是呀,父亲看我坐车上学的狼狈、痛苦的背影,听着我惨烈的哭喊,想起我被从床头打到床尾的样子,想起我来不及上学而被宋妈抱上车的情景„„他哪里放得下心呢?他来了,带着一份关爱,带着一份心疼来了。再来读读这段话

S: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给我。

T:无言也是爱,大爱无言啊,此时父亲虽然什么也没说,但他心里一定有很多话想要说,善解人意的你们,能替父亲说出心中想对女儿说的话吗?

S:孩子,对不起!

S:你走的太匆忙来不及吃早点,拿两个铜板买些早餐去吧。

S:下雨天,去上课,肥大的夹袄不合身,还是应该穿件花夹袄才好„„

T:是的,父亲的爱就是这样,有时严厉,有时又是深沉。此时此刻那个刚刚还因为挨了父亲的打而委屈、生气、甚至有些怨恨的我面对着父亲,会说些什么呢?

S:爸爸,我不恨你。 S:我再也不会赖床了„„

T:正是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让林海音从小养成了好习惯,为她今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希望同学们课下能找来林海音的名著《城南旧事》和其他的作品读一读,相信你一定会读懂更多„„ 《迟到》教学设计

作者:青岛市实验小学 徐慧颖

教学目标:

1、能自主学习生字新词。通过阅读,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

3、通过学习,能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

2、查阅作者的资料,尤其要关注有关作者成绩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情诱趣

1、利用上课之前的这段时间咱们来背上几首诗词。

2、评价。过渡:其实,我国古代的著作中有很多名句很富有哲理,也值得大家诵读。史学名著,《左传》中就有这样一句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的意思是说?

3、是的,谁都会犯错,那天我就出错了?怎么样?你有过犯错的经历吗?敢在这么多人的面前说说吗?

过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人都会犯错,这并不稀奇,著名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经常犯这样一个错——迟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相信能带给你启发。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课前大家已经进行了预习,现在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的情况。

2、汇报读书情况。

3、预习了,刚才我们又进行了再次阅读,谁能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4、评价,那么在预习的过程中你还有哪些不懂得问题吗?(注意归纳)

三、个性阅读,解疑品赏

1、读书贵在有疑。刚才有同学问:父亲为什么要狠狠地打我?狠狠地打,打得狠吗?浏览课文,找出相关的词句。

A 打的动作:

B 打的声音:咻咻

C 打的过程:

D 作者的伤痕:我们来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父亲打我究竟有多狠

(出示句子)我挨打了!你觉得这句话应该怎样读?

2、就这样,体会着作者挨打时的心情,先读出这句话,再把她没有说出口的话讲出来。

3、小结:注意学生关注的方面和运用的读书方法。

4、我挨打了,父亲狠狠地打了我?我委屈,我生气、我怨恨,我不解,我究竟该不该打,不打不行吗?同学们,你们怎么看?请大家再读课文,能不能从文中找出有说服力的句子,抓住关键的词,关键的字,甚至一个标点来谈谈你的看法。

可能关注的内容有:

A不该打:

1、已经这么晚了,等起来,洗脸,扎辫子,换制服,再走到学校去,准又是一进教室就罚站在门边)那罚站的滋味可不好受呀。

2、同学们的眼光会一个个像你投过来,我虽然很懒惰,可是也知道害羞呀。)对呀,多难为情的事啊,让同学们当成笑柄了。

3、最糟的是,爸爸是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如果能乘车去,或许还来得及,可爸爸偏偏不允许。

4、在这夏天的时候,还要被妈妈打扮得穿者肥大的夹袄,拖着不合脚的大油鞋,举着一把大油纸伞,一路走到学校去。

B该打:

1、每天早晨醒来,看到眼光照在玻璃窗上,我的心里就是一阵愁,„„准又是一进教室就被罚站在门边。)每天都迟到,要是养成了这样的习惯,那还了得?该打。

2、等一下,妈妈进来了„„)妈妈都催促过了,还赖在床上,过分。

3、爸爸进来了„„居然有勇气不挪动)你不仅找到了有说服力的句子,而且还注意了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所以你的发言很精彩,是呀,爸爸那么严厉,生气地发出好几次命令,我竟然连挪都不挪一下,这不是找打吗?

4、①师:不就这一天不去上学吗?没什么关系吧?——生:学不到知识,养成坏习惯,就什么也学不到了。

5、过渡:不去就不去吧,就一天,没什么吧?那父亲为什么还要狠狠得打我呢?

6、因为我的表现太令人生气,更因为父亲怕我养成坏习惯,所以才会打我,才会这样狠狠的打我,我们再一起来读这段话,老师读所有些父母的话,你们读所有写我的话,用心地读,一边读一边体会。

7、爱得深,才会恨之切,爱的真,才会狠下心,下得去手啊。父亲狠狠的打了我,后来又赶到学校来为我送东西,这又是为什么呢?课文中是这样写的,谁来读一读,同学们想一想打了我,为什么还来送东西?

8、师:(出图音乐)是的,同学们说的就是父亲来送东西的用意啊。看着我坐车上学狼狈、痛苦的背影,听着我惨烈、哽咽的哭喊,想起我红肿着的鼓起的伤痕,父亲哪里放得下心呢?于是他来了,带着夹袄和铜板来了,可见到我了,却什么也没说。父亲的爱就是这样,有时是严厉,有时又是深沉。此时此刻,那个刚刚还因为挨了父亲的打而委屈、生气、不服,甚至有些怨恨的我面对着父亲,会说些什么呢?

9、这段刻骨铭心的往事,改变了作者,那个每天早晨都迟到的女孩,成了每天都站在校门前等待校工开栅门的早到女孩。作者能发生如此这番的变化,父亲给了很大的影响,大家再想想,除了父亲,还有什么原因吗?你是从哪里感受到这一点的?

四、情感升华拓展延伸

1、是的,因为有了父亲这份厚重的爱,也因为我读懂了,理解了父亲的爱,所以我才会有了从迟到到早到,甚至来不及吃饭也要赶到学校的变化,然而改变的又何止是这些呢?课前大家查阅了关于林海音的资料,关于她后来的发展,你们了解多少?

2、看来,由此改变的还有林海音的未来和人生。还是那句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课前大家说出了自己的错误,现在,从迟到的故事里,从林海音身上,我们读懂得已经不仅仅是敢于面对错误,相信大家在生活中,在错误面前会做一个真正坚强的人。

五、布置作业:

课后请大家去搜集林海音的作品,好好地读一读。

在校园网上,有几篇关于名人面对错误的文章,请大家去读一读。

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资源->教学课件->语文

《迟到》教案设计

作者:常丽 来源:尹庄镇涧西小学

教学目标:

1、能自主学习生字新词。通过阅读,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

3、通过学习,能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伴着这优美的歌声,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我们常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是啊,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父亲的爱,父亲的谆谆教导。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再次走进《迟到》这篇课文,去享受那份浓浓的爱吧!

二、复习: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谁来告诉老师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研读课文: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父亲动作、语言、神态的词句,从中体会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在旁边做出批注。

2、小组交流。

四、汇报学习成果。

1、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严厉)

2、从哪里看出父亲很严厉?生读句子。

3、生:从“瞪”字看出父亲很严厉,

师:谁来做瞪的动作?从瞪字看出父亲---------(生气)

4、从父亲的语言中看出父亲很严厉。

师:谁来读一读爸爸的话。

5、从父亲的动作中看出父亲很严厉。

师:抓住含有动作的句子 谈体会,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请同学们快速从这段话中找出表示父亲动作的词,从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有体会到了什么?(严格、严厉)

6、指导朗读。(动词重读)

7、父亲的严厉还体现在哪里?我们继续交流。

生: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尾---------冒着大雨上学去了。

师:说说你的理由。生活中你有过挨打的经历吗? 你当时的心情怎样?

生;说体会。

8、师情景引读。

小作者和同学们一样,她想:父亲打我,打得这么狠,我还要冒雨去上学。我越想越难过,我坐在放下雨蓬的洋车里,女生接读---------------

难过之余,我还要把伤痕遮起来,我怕同学看见了会耻笑我。

我坐在放下雨蓬的洋车里,男生接读----------------------------

伤痕刺痛着我,当我再次注视着这些红肿的伤痕时,不禁想到,别人家的爸爸像宝贝一样宠着孩子,而我的爸爸竟然下手这么狠。我委屈到了极点,我坐在放下雨蓬的洋车里,齐读-----------------------------

五、此时此刻,面对严厉的父亲,满腹委屈的我,你是怎样看待父亲打我这件事的?下面我们就该打与不该打展开一次小小的辩论。

1、学生辩论。

2、师小结。

3、父亲的爱不仅仅表现在严厉中,还表现在哪里?继续交流。

4、生汇报句子:爸没说什么-----------铜板给我。

5、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什么?父亲送来的仅仅是花夹袄和铜板吗?钓

6、生:交流汇报。到大鲈鱼时;把鱼放回湖里时,得到启示是。

7、师小结。

此时无声胜有声,那实际上是一种默默地、无言的爱呀!把这种爱送入文字中读一读。

8、面对父亲无言的爱,小海音回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师:正是父亲这种严慈相继的爱,正是这种刻骨铭心的往事,影响了作者,改变了作者。小海音明白了父亲的用意吗?(明白) 引读,只记得从那以后------------------------

师:其实作者改变的何止是上学迟到者一种坏习惯,在他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再也没有迟到过。时时早,事事早。

课件出示:林海音七十多岁时----------------------。

六、就是这一次小小的迟到,就教会了作者怎样面对 错误?最终走向成功之路。那么你觉得这样一个父亲,他 是不是一个好父亲 ?同桌交流。

师小结:是啊,父亲严重有爱,望子成龙。恨铁不成钢呀!是一个爱女心切的好父亲呀!

七、每个人的成长都会 面对错误,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把它写下来。

师小结:同学们,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学习、生活中只有认真、冷静的看待它们,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我们才会成长的快乐。

教学目标:

1、能自主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3、通过学习,能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通过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1、通过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

1、多媒体

2、查阅作者的资料,尤其要关注有关作者成绩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自主学习生字新词。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第一二段和最后一段的学习,能初步领悟本文前后照应的方法。

3、交流查阅作者的资料,明白作者林海音是一位很有成就的人。而对照课文开始,作者是一位懒惰胆小的人,产生疑问和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3、通过学习,能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导入,激情诱趣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迟到》的第一课时。通过同学们的认真读书,我们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通过交流,知道了这篇文章的作者林海音是一位很有成就的人。而《迟到》这篇文章就是记录她和父亲的一件感人的事。在文章开头,提到这样一句话(出示课文第一句)

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同学们,读一读这一句,你发现了什么?(很严,很严很严)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说明父亲对我很严格)

生有感情的读

二、体会严格个性阅读,品赏感悟

师:是啊!严格的父亲对于这次的迟到的一样是严厉对待――狠狠地打了我。大家浏览课文,找出相关的词句。从那里看出打得好痛?

(出示)

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一把鸡毛掸子,倒转来拿,在空中一抡,发出嗖嗖的声音,我挨打了!

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

生交流(说一个读一个)

师抓“抄”提问:为什么作者用“抄”而不用“拿”?同学们,试着用手做一做。体会(动作很快,说明父亲很生气)读一读

同学们,你们可能都有挨打的经历,想想作者当时的哭号声中对父亲是怎样的情感?(害怕愤恨委屈)带着感情读

师:我挨打了,父亲狠狠地打了我。我委屈,我生气、我怨恨,我不解,同学们,

那父亲为什么要打我呢?请大家再读课文,能不能从前文中找出有说服力的句子,抓住关键的词,关键的字,甚至一个标点来谈谈你的看法。

师抓住两处品味

1 想到这么不舒服的上学,我竟很勇敢的赖在床上不起来了。

生:父亲这么严厉,可作者却还赖在床上不起来,父亲肯定会打她。

师:想到这么不舒服的上学,怎么不舒服?

生:(联系上文。下大雨、穿大雨鞋)

师:是啊!这么的不舒服,可作者为什么却说“竟”很勇敢的赖在床上不起来。“竟”这个字说明作者对自己的做法感到怎样?(点红“竟”)

生:惊讶、想不到

师:对!意想不到。想不到什么?

生:交流(联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你们看,联系上下文,说出的道理,就是能让人信服。是啊!面对老师的罚站、同学的嘲笑还有父亲的责骂,甚至是责打,作者“竟”很勇敢的赖在床上不起来,这不是找打吗?对自己的意想不到的做法,文中只用一个字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竟”。谁来读一读。

生:感情读(师重评价竟字是否读重音)

2 他瘦瘦高高的,站到床前来,瞪着我:“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

“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

“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动。

生:父亲几次命令,可我却动也不动,所以父亲打了我。

师:同学们,我们仔细看看这一段话,父亲开始就准备打我吗?不是。你能抓住重点的词语,说说父亲的情绪有什么变化?

生:通过母亲的劝说,可作者还是不起来。父亲进来了,很生气。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父亲是瞪着我说:“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点红快起!快起!)

师:你体会的很好,虽然父亲只说了短短的几个字,但确实表现出很生气。你读一读。

生:感情朗读

师:可面对生气的父亲,我是怎样说的?

生;作者是硬着头皮说“晚了!爸!”

师:是啊!明明想到会挨骂或挨打,作者还硬着头皮说“晚了!爸!”。这不是找打吗?紧接着,父亲又是怎么呢?

生:(很快速找到)这一次,父亲只说了一个字“起!”联系下文: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知道父亲更生气了。(师点红“起”)

师:谁来读一读

生:朗读(第一位同学,声音很小)

师:虽然你的声音很小,但我们一样感受到了父亲那不可抗拒的威严。

生:再读(很有感情)

师:这时,我是怎么做的?

生:居然有勇气不挪动。

师:什么是不挪动?“居然”这里又代表作者什么心情呢?

生:意想不到。

师:谁来读一读。

(同时出现两句话)开始,作者竟有勇气赖在床上不起来了,而后居然有勇气不挪动,这里的“竟”“居然”都是代表意想不到的意思,可对于父亲来说,情绪有变化吗?(不满――生气――气极了)我们从这一段的字里行间中,感受到了父亲的终于是气极了,于是,一把抓起我就是一顿很打。

生:分角色朗读

三体会慈爱

师: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父亲狠狠的打了我,后来又赶到学校来为我送东西,这又是为什么呢?课文中是这样写的,老师来读一读,同学们想一想打了我,为什么还来送东西?(出示音乐图文字)师范读

1 生交流(总结:看着我坐车上学狼狈、痛苦的背影,听着我惨烈、哽咽的哭喊,想起我红肿着的鼓起的伤痕,父亲哪里放得下心呢?于是他来了。)

2 升华情感

师:看见父亲,我什么也没说,可是,同学们,我们看看插图,就知道作者心里可是有千言万语。如果你是作者你知道她会说什么吗?

3 明白严中爱

生交流

师:爱得深,才会恨之切,爱的真,才会狠下心,下得去手啊。父亲狠狠的打了我,后来又赶到学校来为我送东西,这些都是源于父亲对我的爱呀!(板书:爱)(出示第一句)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情感不一样了,明白:严就是对自己深深的爱)

4 总结

师:确实英子自从这次挨打再也没有迟到过,她是怎么做的?(请一位秀气的女孩读最后一段)

四情感升华受到教育

师:同学们,你们可知道,这件事是林海音76岁,白发苍苍的时候所写,看来这件事对她可是难以忘怀。这里姚老师从网上摘下一段林海音回忆她与父亲在小学毕业前的一段录音对话,你们听听,到底是什么让她难以忘怀呢?(出示字音乐录音对话)

父:英子,这学期迟到过吗?

英子:一次也没有。自从一年级的那次下雨我想逃学,不起床,挨了您的打以后,我再也没迟到过。

父:那次打你,你还记得?

英子:打得好痛呵,想忘也忘不了。

父:你恨爸爸吗?

英子:不恨。

父:不恨就好,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

生交流

师总结:是啊!是父亲的严厉让他难以忘怀;是父亲慈爱让他难以忘怀:正是这位父亲的教育和深深的爱,林海英她最后成功了,成为了一名有名的作家,76岁的她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可是怎样的情感写下的呀?

(感激思念)

五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在平时,我们也会范一点小错误,也会受到父母的责打或责骂,也许现在你还怀恨在心,今天学了林海英的故事,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吗?

生交流

师:看来从迟到的故事里,从林海音身上,我们读懂得已经不仅仅是敢于面对错误,相信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会朝着父母希望更加努力.

六课后作业

1 读林海英所写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经长大了》。可以和同学,老师谈谈自己的感想。

2 也可以模范《迟到》这篇文章,写写你与父母的一件难忘的事

推荐第10篇:迟到

悟,在读中培养语感。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这一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领悟本文前后照应、先总结后分述的写作方法。

3.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坚持自检与反思,正确对待错误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概括父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上学有没有迟到过?迟到的时候,父母和老师是怎么对待你的?你怎么看待迟到这一现象?学生交流。

2.师: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著名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是一个经常迟到的孩子,她写的《迟到》一文,让我们了解了她童年的故事,相信你们读后一定能受到启发。板书课题。

3.小组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二、速读梳理,理清思路

1.快速读文,边读边想:作者林海音的父亲是不是一位好父亲?

2.同位互相检查初读课文的情况,清除字障、词障,扫清阅读障碍,重点检查是否把字音读正确、读流利,教师对易读错的字进行检查。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

引导学生从“主要内容——所写事情——文中人物”等方面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如,我读懂了,这是一位对我要求很严格的父亲,这是一位很疼爱我的父亲。教师评价,总结所读懂的内容是否正确,学生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等。

4.围绕“上学迟到”这条线索,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全文整理为四个部分。

(1)我有赖床的习惯,恰逢今天下雨,我干脆不起来了。

(2)父亲严厉地惩处了我,而结果是,我上学也迟到了。

(3)上课的时候,父亲给我送花夹袄来了,我感受了到父亲默默的爱。

(4)从此以后,我成了到校最早的学生。

5.质疑问难。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预计可能提出的疑难问题:父亲为什么要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

三、细读解疑,品读感悟

1.师:林海音的父亲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呢?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2~17自然段,标出关键句段,体会小海音是如何犯下这个错误的,她又是如何对待这个错误的,父亲是什么态度?

2.小组合作学习

(1)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运用以前学过的“前后联系、品词析句”等方法进行阅读,思考“质疑”中提出的问题。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悟,教师巡视、引导、点拨。

(3)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以引导点拨,力求让学生能理解全面、深刻,同时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一、汇报读文、自学情况

1.解决第一个问题:从哪儿可以看出父亲打我很狠?

师:你从哪儿能读出父亲打“我”很狠?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段落、语句,仔细体会。

(1)课件出示:“爸气急了……我挨打了”

A.生读,标出表示打的动作、声音的词语:拖起来、抄起、倒转来拿、一抡、咻咻,体会父亲打得非常用力,打得很狠。

B.师:父亲在盛怒之下,抄起鸡毛掸子倒过来拿,高高的一抡,就一下又一下地抽打在了小海音稚嫩的皮肤上,她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带着感情读读这句话。

(2)课件出示:“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车里……我是怕同学们看见了要耻笑我”

A.师:当小海音哭泣着坐在车上,检查着红肿的伤痕,她是多么伤心,多么难过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B.师:难过之余,小海音还要把伤痕遮起来,她怕同学看见了会耻笑她。她是多么委屈呀!再读

C.师:伤痕刺痛着小海音,当她再次注视着这些红肿的伤痕,不禁想到,别人家的爸爸像宝贝一样宠着孩子,而她的爸爸竟然下手这么狠,她真是有些怨恨父亲了。再读

2.解决第二个问题:父亲为什么要出手这么狠地打我呢?

(1)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课件出示:“等一下,妈妈进来了。„„居然有勇气不挪动”

A.生读,体会以前小海音就天天迟到,今天因为下雨,竟然不想上学,要逃学了,这些表现让父亲忍无可忍。

B.生再读,抓住关键的字词体会,父亲为什么会狠狠地打我?

吓了一跳——说明太晚了,太不像话了。

硬着头皮——明明知道自己错了,可还在找借口。

居然没挪动——知道一个字的命令可怕,还不挪动。

(2)师:吓了一跳的妈妈来催促小海音去上学时,她提出了不上学的要求,爸爸瞪着眼,让小海音快起时,她还在硬着头皮为自己找借口,明明知道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可小海音还是没挪动。同学们猜一猜,小海音当时可能是怎样想的?

(3)师:是呀!不去就不去吧,才一天,这么小的孩子,没什么吧?可父亲为什么还要狠狠地打她呢?体会:因为“我”的表现太令人生气,更因为父亲怕“我”养成坏习惯,所以才会狠狠的打“我”。再一起来读这段话,边读边体会父亲的良苦用心。

(4)师:小海音挨打了,她委屈,她生气、她怨恨,她不解,那么她究竟该不该挨打呢?请大家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有说服力的句子,来谈谈你们的观点。

学生的观点可能有两种:

A.不该打

——这么晚了,等起来,洗脸,扎辫子,换制服,再走到学校去,准又是一进教室就罚站在门边,那罚站的滋味可不好受呀。

——同学们的眼光会一个个向你投过来,小海音会多么害羞呀,这是多么难为情的事啊。

——爸爸是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如果能乘车去,或许还来得及,可爸爸偏偏不允许。

——还要被妈妈打扮得穿着肥大的夹袄,拖着一点也不合脚的大油鞋,举着一把大油纸伞,一路走到学校去。

B.该打

——每天都迟到,要是养成了这样的习惯,那还了得?该打。

——妈妈都催促过了,还赖在床上,该打。

——爸爸那么严厉,生气地发出好几次命令,她竟然连挪都不挪一下,该打。„„

3.解决第三个问题: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

(1)师:父亲狠狠地打了小海音,后来又赶到学校来给她送东西,这又是为什么呢?找出课文中描写父亲给“我”送东西的段落读一读。思考:父亲打了“我”,为什么还来送东西?

(2)生读,交流。

下过雨,怕我冻着,没吃早饭,怕我饿着,所以父亲给我送夹袄和铜板„„

(3)师:当父亲听着我痛苦的哭号,当父亲想起我红肿着的伤痕,哪里放得下心呢?看似狠心的父亲,带着夹袄和铜板来了,带着他深深地关爱来了,可见到“我”了,却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的看着“我”穿上夹袄,轻轻的地给“我”两个铜板。这就是父爱,无言的父爱,如山的父爱,深沉的父爱。此时此刻,那个刚刚还因为挨了父亲的打而委屈、生气、不服,甚至有些怨恨的小海音,面对着父亲,会说些什么呢?

(4)学生交流。

(5)师:这段刻骨铭心的往事,改变了作者,那个每天早晨都迟到的女孩,成了每天都站在校门前等待校工开栅门的早到女孩。小海音能发生如此的变化,受父亲的影响很大,除了父亲的影响,还有别的什么原因吗?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引导学生体会:教师的引导、自我认识与反省

二、配乐朗读,升华主题

1.师:因为小海音读懂了父亲这份厚重的爱,所以她才会有了从迟到到早到,甚至来不及吃饭也要赶到学校的变化,然而改变的又何止是这些呢?由此改变的还有小海音的未来和人生。

2.师生合作感情朗读课文。

3.师:学完课文,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来表达你此刻的心情。

三、联系现实,拓展学习

1.师:这篇课文是林海音《城南旧事》中的《爸爸的花儿落了》的节选,就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走进原文。发放材料《爸爸的花儿落了》,学生阅读。

2.课前大家查阅了有关林海音的资料,关于她后来的发展,同学们了解多少呢?

师补充叙述林海音的文学成就,课件出示:

林海音在她70多岁的时候曾经说过:“我七十多岁了,一生经历的事不少,但这件„迟到‟的事,对我应当是刻骨铭心的,如果爸爸影响了我,我又影响了读者,该是一件多么好的事!”

(1)体会林海音后来能取得文学方面的巨大成就是与父爱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2)训练语言表达:能不能用比喻的方式说说你对父爱的认识?

父爱如山,父爱如大海,如阳光、月光、春风、春雨„„

3.师:读了这篇文章后,老师还有一个强烈的感受,那就是面对错误,要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不能找借口给自己的错误进行辩解和推脱,也不能去指责别人帮助你的方式。在学习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要认真、冷静地去看待错误,虚心地接受和认真地改正错误,把缺点变为优点,这才是最重要的。

四、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和朱自清的散文《背影》。

2.写一件自己和父亲之间的故事。要求写出父亲充满爱意的语言、表情、动作,写出你是怎样在父亲的关怀、支持、鼓励、鞭策下成长的。

第11篇:迟到

《迟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

深沉的爱,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2.用已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多角度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

概括父亲打我,及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人无完人,人都会犯错。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经常犯一个错误,是什么?(生:迟到),(板书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这件事中小海音的心理变化。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请孩子们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

1、师:请孩子们翻开书第63页,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我”在父亲的管教下,改正了上学迟到的毛病,从中体会到父亲对自己的爱。)

2、师:这篇课文写了父亲做的几件事?

生:两件

师:请具体说说。

生:一件事是父亲打了林海音;另一件事是父亲给林海音送东西。(师边听,边板书“打”、“送”)

v

体会“打”的部分:

3、师:你们同意吗?(同意)那你们是从文中哪里知道父亲打了小海音。

生:爸气极了……我挨打了;

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尾。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

师:

(1)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两段话。(生读)

(2)孩子们,我们这节课将继续运用这把金钥匙来帮助我们理解这两段话。(pp师播放出金钥匙内容)请一个孩子来给我们读一读。(生读)

(3)根据这把金钥匙,对这两段话你能追问出什么问题?

预设:A、爸爸打小海音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师:是什么让你联想到了这些呢?(引导学生回到理解动词上来)

B、爸爸怎么打小海音的?(直接体会动词,请孩子们先将父亲的动词勾画出来,再让孩子们汇报。)

师:要想知道父亲怎么打,要先从作者对父亲的什么描写入手?

生:动作描写。

师:好,赶快拿起笔勾出父亲的动词。

C、爸爸当时会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去联想,也可以抓住爸爸打人时一言不发来体会爸爸当时气极了。)

D、从这段文字中我们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师导:那要体会这段文字的思想感情,我们应抓住这段文字对人物的什么细节描写来体会?

E、为什么这一段没有写爸爸说的话呢?

师:你觉得作者是为什么不写呢?\\没有写这一部分,那课文中写了什么?(将学生引向文中父亲打小海音的动词)

在这个部分,根据同学的回答,不停返回去读小海音挨打的部分,体会父亲打得狠,我被打得惨。而所有的生生追问和师生追问都要围绕情感体验来,不管学生讲到哪里,最后都要落回到情感上来。

4、师:这些句子都让我们直接 体会到了父亲打我很狠,课文中有没有从侧面描写的句子?

生:“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

师:那我们把正面描写的句子和侧面描写的句子对比读一读,感受父亲打我有多狠。(可以运用师生配合读的方式或分男女生读)

5、师:从父亲的这一举动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严格,在学生的理解中,在“打”字下面板书“严格”)

(二)理解“送”的部分:

6、师:真是一位严格的父亲,那他对我只有严格吗?请——看——大——屏——幕(PP师播放课件图片)父亲又在做什么呢?课文中

哪个部分描写了这个场景呢?

生:我走出了教室,……又拿出两个铜板给我。

师:请一个孩子给我们读这段话,其他的孩子认真听,认真体会。面对这段话,这样的场景,你可以追问出什么问题?

生:A爸爸是怎样给我送东西的?(引导学生找出动词理解课文)

B爸爸为什么要在打了我之后给我送东西?(还得引导学生从动词中去理解)

C爸爸为什么不说话?

D爸爸给我送东西时心里会想什么?(要深入让学生去推测、去联想,在推测、联想的过程中去体会父亲对小海音浓浓的爱。)

E我当时会想什么?

生:我会觉得内疚;会觉得自己错了,不该惹父亲生气。

师:那你是从哪里知道我知道自己错了,而并不怨怼爸爸?

师:回到第19自然段,读。你体会到些什么?(可以抓本段的每天早晨、夏天的早晨、冬天的早晨来体会作者改变了自己面对错误的态度。)

师:这种改变是只靠作者自己的努力吗?

生:不是!还有父亲的帮助!

师:是只靠父亲的“打”吗?请你具体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还有父亲给小海音送东西,体现了父亲对小海音的关爱。

师:那么此时的父亲还如之前那样让我们觉得严格、严厉的吗?(板书:慈祥)

7、师:两件截然不同的事情却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出现在林海音的父亲身上。孩子们,你们认为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父亲?为什么?

生:这是一个严格的父亲;这是一个很爱林海音的父亲……(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所理解的父爱并在学生的理解后,在“打”“送”中

间板书画一个心形,再在心形下面写上“父爱”。)

8、师:所以在课文中,小海音对自己的父亲有怎样的印象?——(PP师播放句子: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我们一起来读读。

那你对自己的父亲又怎样的印象?

(正是因为有了父亲这份严厉而又慈祥的爱,使本文的作者林海音学会了正确地面对错误并改正错误。让我们一起来齐读第19自然段,感谢这位好父亲吧!)这个部分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变换。

9、这件事不仅让林海音在童年时代学会了如何面对错误,甚至在她70多岁时仍然觉得印象深刻,她曾这样说过:“我七十多岁了,一生经历的事不少,但这件‘迟到’的事,对我应当是刻骨铭心的,如果爸爸影响了我,我又影响了读者,该是一件多么好的事!”

10、也正因为林海音能正确地面对自己的错误,从此时时早、事事早,才成就了自己辉煌的一生。(PP师出示林海音的生平辉煌事迹)

11、师:林海音通过她细腻、生动的描写,让我们读到了这样一

个动人的故事。她还写了很多这样的故事,都收录在《城南旧事》这本书里。有人评价说:书中的每一篇散文,每一个场景,每一句话都散发着浓郁的诗的韵味,清新、婉约、淡雅。老师愿孩子们也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感悟。

三、阅读拓展:

12、师:孩子们,本文作者通过对父亲的动作描写,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位严爱有加的父亲。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段节选自《城南旧事》《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文段,这段文字作者又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父爱。

生汇报。师追问:文段是抓住什么描写让你感受到的?

四、随堂小练笔指导:

13、师:如果说母爱如水,那么,父爱是山。父亲的爱,就像大山一样,高大而坚定。父亲的爱,每一点、每一滴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PP师出示学生与父亲在一起的照片,解说:父爱是临睡前与我共读一本书……)

此时的你是否有所感所想所悟?你是否也想写出你心中的父爱?请

孩子们拿起笔,在书上的空白处,用相同的句式写下你们心中的父爱,开始……(待时间而定,请3到4个学生展示,用开火车的形式一个接一个朗读自己的作品。)

14、师:我们大家刚才都听到了一首最美的歌颂父爱的诗,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我相信在你们中间还有无数首这样的诗,请大家课后小组合作,把你们写的话串成一首诗,献给你们伟大的父亲。

五、板书设计:

严厉

慈爱

父亲的爱

生态学堂背景下学生的个性阅读指导——《迟到》教学反思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了一个自读自悟、自主探究的学习阶段,我认为教学中要重感悟、重积累、更要注重运用。

在《迟到》这篇课文教学的第一课时,学生在已经了解了这件事情中小海音的心理变化过程的基础上。本课时,我主要抓住“父亲”这条线索,首先让学生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父亲做的几件事?”这一问题,抓出本文描写父亲的两个主要事件:“打”、“送”。然后借助本文课后的“金钥匙”内容,让学生对这两个事件的文段进行追问,通过学生自己的追问,我再引导他们抓住父亲的动作描写,体会父亲当时的心理与性格特征。例如:当学生找出父亲打小海音的句子后,我出示金钥匙内容,让学生根据金钥匙内容对父亲打“我”的文段进行追问。我预设学生会追问出的问题有:A、爸爸打小海音时心里是怎么想的?B、爸爸怎么打小海音的?C、爸爸当时会说些什么呢?……我通过让学生逐一解决这些问题,来引导学生抓住这些文段中对父亲的动作描写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在本文的教学中我还注意了发展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引入了《爸爸的花儿落了》的选段,旨在让学生感悟作者对“父亲”这个人物的不同描写手法所体现的人物的心理与性格特征,同时更深刻地感受如何通过抓住文章对人物的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这一教学环节是我对五年级教学中要“重感悟、重积累、更要注重运用”的确切体现。

在此课的教学中我不但注重学生的阅读感悟,同时启发学生结合自

身实际,与作品展开对话。我引导学生在学完体现父爱的部分后写下自己心中的父爱。尊重学生合理的个性化见解,鼓励学生进行了创造性的解读,及时地记下了自己的感受与想法,进行了写的训练。

总之,课堂上,听着同学们发自内心的表达的自己从文本中获取的而又高于文本的收获,我心里很是感动不已,因为眼前的一切,让我想起了文本的作者林海音女士在她七十多岁时就本文的创作感受时所说的一番话,她说\"我七十多岁了,一生经历的事不少,但这件\'迟到\' 的事,对我应当是刻骨铭心的,如果爸爸影响了我,我又影响了读者,该是一件多么好的事!\"的确,值得欣慰的是,通过有的放矢的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不知不觉达到了林海音所渴望的境界。而\"面对错误,要勇于改正错误,不能找借口给自己的错误进行辩解和推脱,也不能去指责别人帮助你的方式\"的正确的世界观的教育也自然扎根于学生幼小的心灵。

第12篇:迟到

《迟到》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自主学习生字新词。通过阅读,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和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诵读课文,在情感体验中感悟,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想像力。能初步领悟本文前后照应的方法,先总结后分述的方法。

3.通过学习,能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坚持自检与反思,并能正确对待错误的良好品质。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

2.查阅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自身上学迟到过吗?当犯了这样的错误时,你的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你的?现在你改正过来了吗?

今天,我们也来读一篇与“迟到”有关的文章,(板书课题)大家齐读课题 ——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情况,重点检查字音。同位互相进行评价。

2.汇报读书情况。教师对易错的个别字进行检查指导。

3.整体感知: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可引导学生从①主要内容,②所写事情,③文中人物——“我”和“父亲”等不同方面交流自身所读懂的内容。

教师注意评价:学生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是否有与众不同的发现等。

4.质疑问难:学生根据自身的阅读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预计学生会提出的问题:父亲为什么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父亲是否爱我?„„)

5.评价,并引导归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时候因为迟到发生在她和父亲之间的一个小故事。)

三、细读探究,解疑品读

1.细读解疑。

(1)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考虑以上问题。在阅读时可以做些批注。

(2)小组合作交流自身的感悟,要求组长组织学习,并做好记录,推选动身言代表。教师巡视、引导、点拨。

(3)全班交流。注意引导理解、讨论问题:父亲为什么要狠狠地打我?随机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交流时,教师注意引导点拨:你从哪儿能读出父亲打得打得狠?

①打的动作:从“抄起”、“倒转”、“一抡”等词语可体会出父亲打得非常用力,打得狠。

② 打的声音:“咻咻”。

③打的过程:“从床头打到床尾”、“哭号”等可以看出打得厉害。

④作者的伤痕:“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从“一条条”、“鞭痕”、“红肿”、“发着热”,可看出本次打得的确狠,出乎人的预料。

2.体验品读:谁最能体会作者挨打时的心情?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她会在这时想些什么呢?

(出示句子)“我挨打了!”

你怎么读这个句子,为什么这样读?

3.为什么会打得这么狠呢?

直接原因(即从外表上看):因为本次下雨天我不只起晚了,还不想上学了,妈和爸在反复催促我仍然无动于衷的情况下,实在气极了,打了我。

间接原因:运用联系上文的方法领悟出,上一年级时,我就“天天”迟到,再不打就很难改了。从打的效果来看——眼前效果,“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久远效果,后来我“每天早晨”再也不迟到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隐形原因:怕将来养不成好的习惯,体现了父亲的对我的关心——深深的父爱。(可以在学课文的结尾局部再回顾,体会父亲打“我”的良苦用心。)

4.课文读到这里,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想法?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爸爸”?

请大家再读课文,能不能从文中找出有说服力的句子,抓住关键的词,关键的字,甚至一个标点来谈谈你的看法。

(可以适时引导学生进行一次小小的争辩:课文中的父亲是不是一个好父亲?)

5.小结:注意学生关注的方面和运用的读书方法。

6.讨论: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

(1)引导读一读爸爸送东西的三个自然段。

(2)想象回答。

“正在静默的当儿,老师拍了我的肩头一下,我急忙睁开眼,向教室窗外看去”,结果怎样?

(观察课文第二幅插图,想象作者当时想法和心情变化。)

(3)感情朗读,体会伟大的父爱。

从爸爸来到学校给“我”送花夹袄和两个铜板的细节中,你体会到什么?你能通过朗读表示人物心情吗?学生自由选择人物,朗读有关语句,展示自身对人物情感的体验。

7.读课文,说一说“我”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引导学生补充课前查阅的有关林海音的资料,体会爸爸对我的严厉和疼爱,让我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

8.让“我”发生那么大的变化的原因还有什么?引导学生体会“教师的引导”、“自我认识与反省”。

四、总结

每个人的生长都会面对一些错误。不过,“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是错误地对待错误”,学习生活中,只要认真、冷静地去看待它们,我们就会感受到生长的快乐。

送格言:

最大的失败是失败了不觉悟。——卡莱尔

错误是不可防止的,但是不要重复错误。——周恩来

只有什么事也不干的人才不会犯错误。——列宁

我的最重要发现是由失败给我的启发。——戴维

五、安排作业

在生活中,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你是怎样对待自身的错误的?把它写出来,注意通过描写表示人物的情感。

总评: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该设计通过运用“自主阅读,点拨方法,精读感悟,升华情感”的学习模式,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发展学生的个性。即在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前提下,通过富有个性的阅读,发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并能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运用查阅有效信息、比较阅读、前后联系等阅读方法,加深理解和体验,体会文章的情感,最终实现“个性化阅读”,发展语文素养。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公开课教案的导入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动身,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调动学生的已有生活体验,为引导学生理解下文做了铺垫,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此环节重视了向课前开放,做到了课内外结合,充沛体现了新理念倡议的大语文观,体现了开放性。

2.阅读教学要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首先要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地位,要首先让学生与文本直接进行对话,给学生以自主阅读和直接阅读文本的时间与空间。在教学的整体感悟环节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充沛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通过与文本直接对话,就能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既发展了思维,又为实现个性化阅读做了准备,同时也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教师起到了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能不时在关键处、重点处给以点拨和引导,使学生进行了有效的个性化阅读。

3.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的生活体验不同,对文本的感悟也必定不同。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始终在围绕着“自读生疑、再读释疑、品读感悟、升华情感”这一流程,进行自主、合作、体验、感悟。学生不只对自身读懂了的内容通过想象、朗读进行个性诠释,而且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个人生活体验深入品读文本,使学生能充沛展现对课文语言和人物情感的个性理解。

4.本课的公开课教案渗透了阅读方法的指导,如结合个人体验阅读的方法等,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进程,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训练了语感。在学生感悟文本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组织评价,使学生注意了方法的提炼,为今后深化个性化阅读做了充沛的准备。

《迟到》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4.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2.质疑问难,有针对性地再读课文。

3.抓关键词句,精读课文,理解感悟,感情朗读。

4.回顾全文,总结拓展,熏陶情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文,学会感恩,学会孝顺家长,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2.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时数:2课时

公开课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4.学习1-10自然段,感知父亲对我的严厉。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2.学习1-10自然段,感知父亲对我的严厉。

教学难点:

学习1-10自然段,感知父亲对我的严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同学们,你有过迟到的经历吗?说说你迟到的原因和你当时的心情。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迟到》,看看文章中的“我”是什么原因迟到了,这些事又给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齐读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次浏览,考虑: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3.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4.师生一起归纳主题性问题:①父亲对我的态度为什么截然不同,这两种态度说明了什么?②父亲为什么对我这么严厉?③父亲到底是怎样爱我的?

三、精读,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带着问题①,自读自学第1自然段。(指名回答,板书:很疼、很严)

2.语言训练:将这句话改换语序读一读,说说你读后的不同体会和感受。

①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②我的父亲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但是他很疼我。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到父亲对我很严呢?

2.指名回答。

(三)学习第3-10自然段。

1.自由读第3-10自然段,说说你又是从哪儿体会到父亲对我很严很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父亲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去理解)(板书:很严很严)

2.父亲为什么这么严厉地打我?读文,找出作者的表示说明我该打的原因。(结合课后习题3理解,体会我的心理活动)

3.我挨打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上学去了。但我不想去上学,有情有可原之处吗?

4.有,为什么父亲还是打了,最后又为我送来了夹袄和钱呢?你有过这样的情况吗?你的心情如何?此时,我的心情又是如何?

过渡:我的感动不只仅是因为此,而是韩老师的教育让我体会到了父亲对我的深沉的爱。下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细细品味。

四、安排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

2.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2.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3.总结全文,熏陶情感。

教学重点:

1.继续学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2.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

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过程:

一、承上启下,激发学习兴趣。

1.上节课,我们学到我挨打后,还是去上了学。然而,在韩老师要我们静默时,我听着,听着却鼻子不由抽搭起来,想要哭。我为什么会这样?当时,我都想到了些什么?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说一说。

2.学生静思后,指名回答。(体会我在韩老师的引导下,认识到自身的错误,理解到父亲打自身,是关心自身良好品质的形成,对自身的严厉是一种真正的爱。)

二、继续学习。

(一)学习第13-15自然段。

1.自由读第13-15自然段,说说父亲又是怎样疼我的?(引导学生抓父亲的动作体会)

2.联系前文,说说你对父亲爱的理解。并完成下列填空。

( )是我的父亲很疼我,()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这()是他对我深沉的爱。

(二)学习第16自然段。

1.是啊!无论是我的父亲很疼我,还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这都是他对我深沉的爱。(板书:深沉的爱)

2.能享受这么深沉的爱,要是你,你有什么想法?又决定怎么做呢?(指名说)

3.带着你刚才的想法和感受读最后一自然段。

4.指导感情朗读。(轻松、愉悦、充溢感激)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熏陶情感。

1.我能有如此的改观,都源于——(父亲深沉的爱),带着这种体会再读第一自然段。

2.在头脑里回顾一下,作者是怎样写让她感动的生活经历的?(选取典型事例,有详有略叙述,前后对比来突出重点;注重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特别是心理描写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

3.相信,你也会像作者一样有让自身感动的生活经历,学着作者那样说一说、写一写,与大家分享吧。

四、安排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8.迟到

很疼 很严,很严 很严

深沉的爱

《迟到》公开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自主学习生字新词。通过阅读,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和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诵读课文,在情感体验中感悟,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想像力。能初步领悟本文前后照应的方法,先总结后分述的方法。

3.通过学习,能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坚持自检与反思,并能正确对待错误的良好品质。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

2.查阅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自身上学迟到过吗?当犯了这样的错误时,你的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你的?现在你改正过来了吗?

今天,我们也来读一篇与“迟到”有关的文章,(板书课题)大家齐读课题 ——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情况,重点检查字音。同位互相进行评价。

2.汇报读书情况。教师对易错的个别字进行检查指导。

3.整体感知: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可引导学生从①主要内容,②所写事情,③文中人物——“我”和“父亲”等不同方面交流自身所读懂的内容。

教师注意评价:学生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是否有与众不同的发现等。

4.质疑问难:学生根据自身的阅读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预计学生会提出的问题:父亲为什么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父亲是否爱我?„„)

5.评价,并引导归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时候因为迟到发生在她和父亲之间的一个小故事。)

三、细读探究,解疑品读

1.细读解疑。

(1)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考虑以上问题。在阅读时可以做些批注。

(2)小组合作交流自身的感悟,要求组长组织学习,并做好记录,推选动身言代表。教师巡视、引导、点拨。

(3)全班交流。注意引导理解、讨论问题:父亲为什么要狠狠地打我?随机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交流时,教师注意引导点拨:你从哪儿能读出父亲打得打得狠?

①打的动作:从“抄起”、“倒转”、“一抡”等词语可体会出父亲打得非常用力,打得狠。

② 打的声音:“咻咻”。

③打的过程:“从床头打到床尾”、“哭号”等可以看出打得厉害。

④作者的伤痕:“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从“一条条”、“鞭痕”、“红肿”、“发着热”,可看出本次打得的确狠,出乎人的预料。

2.体验品读:谁最能体会作者挨打时的心情?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她会在这时想些什么呢?

(出示句子)“我挨打了!”

你怎么读这个句子,为什么这样读?

3.为什么会打得这么狠呢?

直接原因(即从外表上看):因为本次下雨天我不只起晚了,还不想上学了,妈和爸在反复催促我仍然无动于衷的情况下,实在气极了,打了我。

间接原因:运用联系上文的方法领悟出,上一年级时,我就“天天”迟到,再不打就很难改了。从打的效果来看——眼前效果,“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久远效果,后来我“每天早晨”再也不迟到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隐形原因:怕将来养不成好的习惯,体现了父亲的对我的关心——深深的父爱。(可以在学课文的结尾局部再回顾,体会父亲打“我”的良苦用心。)

4.课文读到这里,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想法?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爸爸”?

请大家再读课文,能不能从文中找出有说服力的句子,抓住关键的词,关键的字,甚至一个标点来谈谈你的看法。

(可以适时引导学生进行一次小小的争辩:课文中的父亲是不是一个好父亲?)

5.小结:注意学生关注的方面和运用的读书方法。

6.讨论: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

(1)引导读一读爸爸送东西的三个自然段。

(2)想象回答。

“正在静默的当儿,老师拍了我的肩头一下,我急忙睁开眼,向教室窗外看去”,结果怎样?

(观察课文第二幅插图,想象作者当时想法和心情变化。)

(3)感情朗读,体会伟大的父爱。

从爸爸来到学校给“我”送花夹袄和两个铜板的细节中,你体会到什么?你能通过朗读表示人物心情吗?学生自由选择人物,朗读有关语句,展示自身对人物情感的体验。

7.读课文,说一说“我”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引导学生补充课前查阅的有关林海音的资料,体会爸爸对我的严厉和疼爱,让我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

8.让“我”发生那么大的变化的原因还有什么?引导学生体会“教师的引导”、“自我认识与反省”。

四、总结

每个人的生长都会面对一些错误。不过,“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是错误地对待错误”,学习生活中,只要认真、冷静地去看待它们,我们就会感受到生长的快乐。

送格言:

最大的失败是失败了不觉悟。——卡莱尔

错误是不可防止的,但是不要重复错误。——周恩来

只有什么事也不干的人才不会犯错误。——列宁

我的最重要发现是由失败给我的启发。——戴维

五、安排作业

在生活中,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你是怎样对待自身的错误的?把它写出来,注意通过描写表示人物的情感。

总评: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该设计通过运用“自主阅读,点拨方法,精读感悟,升华情感”的学习模式,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发展学生的个性。即在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前提下,通过富有个性的阅读,发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并能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运用查阅有效信息、比较阅读、前后联系等阅读方法,加深理解和体验,体会文章的情感,最终实现“个性化阅读”,发展语文素养。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公开课教案的导入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动身,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调动学生的已有生活体验,为引导学生理解下文做了铺垫,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此环节重视了向课前开放,做到了课内外结合,充沛体现了新理念倡议的大语文观,体现了开放性。

2.阅读教学要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首先要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地位,要首先让学生与文本直接进行对话,给学生以自主阅读和直接阅读文本的时间与空间。在教学的整体感悟环节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充沛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通过与文本直接对话,就能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既发展了思维,又为实现个性化阅读做了准备,同时也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教师起到了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能不时在关键处、重点处给以点拨和引导,使学生进行了有效的个性化阅读。

3.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的生活体验不同,对文本的感悟也必定不同。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始终在围绕着“自读生疑、再读释疑、品读感悟、升华情感”这一流程,进行自主、合作、体验、感悟。学生不只对自身读懂了的内容通过想象、朗读进行个性诠释,而且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个人生活体验深入品读文本,使学生能充沛展现对课文语言和人物情感的个性理解。

4.本课的公开课教案渗透了阅读方法的指导,如结合个人体验阅读的方法等,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进程,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训练了语感。在学生感悟文本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组织评价,使学生注意了方法的提炼,为今后深化个性化阅读做了充沛的准备。

第13篇:迟到

《迟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3、抓住有关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我”迟到的原因及是如何面对错误的。教学难点:

理解部分词语和句子含义,体会其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专项训练:

模仿课文中的人物的动作,语文描写、心理描写、写自己迟到的一幕。

教学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并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在做事情或上学的时候有没有迟到时过?你是如何面对迟到的?你是如何面对迟到的?今天我们就来看文中的小作者为什么上学迟到以及是如何改正的。板书课题。

二、学习字词

(一)出示生字

1、在读课文时,你们注意过这些生字吗?你们是怎样雇他们的?

出示:罚 撩 耻 袱(学生汇报,互相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

2、指导书写

(二)理解词语

恐惧:心慌害怕。

耻笑:鄙视和嘲笑。

狼狈: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征求:用书面或口头询问的方式访求。

管教:约束教导的意思。

选词造句。

三、熟读感知

(一)理解课文内容

1、通过预习,谁来谈谈,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提示:抓住主要事件,说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你觉得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父亲?(板书:严、疼)

3、学习“挨打”的原因。(2-10自然段)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原因,交流汇报。

(二)感悟父亲对女儿的“严厉”。

1、学生对话出示句子。

师: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居然有勇气不挪动,于是•••••(指名同学朗读。) (1)打的动作:拖起来、抄起、倒转、抡

(2)打的过程:“从床头打到床尾” “哭号”也能体会到父亲打得厉害。指导学生读出情感。

(3)打的结果:“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从“一条条”“鞭痕”“红肿”“发着热”,可看出打得的确狠,出乎人的预料。

2、文章学到这里,让我们真正感受到爸爸的严厉,可是,文中的爸爸又是疼爱自己的女儿的,从哪件事可以看出来?

(三)感悟父亲对女儿的“疼爱”。(14-18自然段)

1、父亲狠狠地打了“我”,后来又赶到学校来为“我”送东西,这又是为什么呢?同桌合作练读课文的14-18自然段,读后进行讨论。

2、此时此刻,那个刚刚挨了父亲的打而伤心、委屈、生气,甚至有些怨恨的小海音,看到父亲那充满关爱的眼神,那焦急而又心疼的神情,那一缕缕被雨水打湿的头发,她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学生汇报。

(四)学习课文的19自然段。

师:这段刻骨铭心的往事对林海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她改正自己的错误了吗?集体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因为有了父亲这份厚重的爱,也因为我读懂了,理解了父亲的爱,所以我才会有了从迟到到早到,甚至来不及吃饭也要赶到学校的变化。完成板书。(早到)

小结:母亲的爱是慈祥的,包容的,像芬芳的花儿,像柔柔的月光。父爱的爱是什么样的爱?你准备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父亲的爱?(板书:伟大、深沉、无言的父爱)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都会犯错误,关键是要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这样才能是自己很快地成长起来。

板书设计:

迟到———————————早到

严———————————疼 伟大、深沉、无言的父爱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到改正错误、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坚持自检与反思,正确对待错误的良好品质。

2、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流程:

一、复习回顾

1、复习本课词语

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作者是通过什么事来写一位“严父”的?

二、专项训练——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写自己迟到的一幕。

(一)在课文中找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

1、学生自己勾画

2、指名读(读的学生说清是什么描写)。

(二)专项训练——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写自己迟到的一幕。

1、可以模仿课文的写法。

2、回忆自己曾经迟到的一幕,(或者是自已犯过的错误)尝试进行描写。

3、学生练写,师相机点拨指导。

4、学生展示作品。

5、师生评价,再次修改。

三、展示检测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的作品。、板书设计:

迟 到

人物描写:语言、动作、心理

写自己

第14篇:迟到

《迟到》教学设计

南丰县子固小学

黄才红

教学目标:

1、能自主学习生字新词。通过阅读,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

3、通过学习,能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阅读与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回忆部分,从中体会父亲的严厉与慈爱都是为了让“我”认识错误,面对错误,改正错误。

教学难点: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以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上学有没有迟到过?迟到的时候,父母和老师是怎么对待你的?你怎么看待迟到这一现象?学生交流。

2.师: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著名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是一个经常迟到的孩子,她写的《迟到》一文,让我们了解了她童年的故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迟到》,相信大家会从中得到启示。

二、回顾课文,直奔重点。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那么,父亲究竟给我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在课文的开头有这样一句话:(出示句子)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1)、指名学生读句子。父亲给我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抓住“疼”和“严”。 (2)、把“严”组一个词来理解在课文中的意思。 (3)、比较句子理解“严

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管教我很严。

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说说这两个句子的区别,体会严的程度。

2、读着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或想从本课了解哪些内容?(学生质疑,教师归纳问题)

三、细读课文,感悟品味

(一)出示探究单,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探究题。

(1)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在阅读时可以做些批注。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悟,要求组长组织学习,并做好记录,推选出发言代表。教师巡视、引导、点拨。

(二)学生交流探究成果。

1、体会父亲的“严”

①打的动作:从“抄起”、“倒转”、“一抡”等词语可体会出父亲打得非常用力,打得狠。

② 打的声音:“咻咻”。

③打的过程:“从床头打到床尾”、“哭号”等可以看出打得厉害。

④作者的伤痕:“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从“一条条”、“鞭痕”、“红肿”、“发着热”,可看出本次打得的确狠,出乎人的预料。

2.体验品读:谁最能体会作者挨打时的心情?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她会在这时想些什么呢?(出示句子)“我挨打了!”你怎么读这个句子,为什么这样读?

3、同学们,你们可能都有挨打的经历,想想作者当时的哭号声中对父亲是怎样的情感(害怕,愤恨、委屈)?“我”挨打了,父亲狠狠地打了“我”。“我”委屈,“我”生气、“我”怨恨、“我”不解,那么,父亲为什么要打我呢?同学们请再读课文3——10自然段,看看能不能从文中找出父亲为什么要打“我”呢?

4、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指名交流)请勾画出“我”的表现的语句,我的哪些表现惹得爸爸气极了,而致使“我”挨打?(学生勾画交流)

直接原因(即从表面上看):因为本次下雨天我不仅起晚了,还不想上学了,妈和爸在反复催促我仍然无动于衷的情况下,实在气极了,打了我。

间接原因:运用联系上文的方法领悟出,上一年级时,我就“天天”迟到,再不打就很难改了。从打的效果来看——眼前效果,“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长远效果,后来我“每天早晨”再也不迟到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隐形原因:怕将来养不成好的习惯,体现了父亲的对我的关心——深深的父爱。(

5、分角色朗读。

(二)体会父亲的“爱”

1、这命令没起任何作用,父亲气极了,把小海音狠狠地打了一顿,小海音被打走了,屋子里由吵闹变得安静,伴着窗外的雨声,孩子的哭声似乎还在父亲耳边回响。同学们,此时,父亲心理是什么滋味啊?他会想些什么呢?(体会出后悔、自责、心疼……)

2、的确,打在女儿身上,疼在父母心上。此时此刻,他有千言万语想对小海音说,于是他冒着大雨急匆匆赶往学校,可见到女儿时,他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出示第15自然段) (1)、读句子,找表示动作的词,透过这几个动作,你听到父亲在说什么?(学生展开想象,用“孩子,你……”开头说话练习)

当他打开包袱,拿出我的花夹袄时,我听见他在说……

当他把花夹袄递给我,看着我穿上时,我听见他在说……

当他从衣服里拿出两块钱给我时,我听见他在说……

(2)、看到父亲关爱的眼神,看到那一缕缕被雨水打湿的头发,小海音会说些什么呢?(体会严厉、深沉、无言的父爱)写在探究单上。

(3)指导感情朗读这段话,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三)体会小海音的变化。

1、在父亲严厉的管教和疼爱下,小海音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交流,师出示相对应的句子)

2、小海音的变化只有这些吗?(交流林海音的巨大成就)

3、师小结:正因为有父亲这样的“严”和“疼”,她从迟到变为了早到,她改变的不仅是上学路上的迟到,在她的人生道路上,她再也没有迟到过,时时早事事早,她的一生为我们奉献了许多好作品,她就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许多年过去了,她想起迟到这件事,情不自禁饱含深情写下了这样的文字:(出示) 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齐读,这一次,我们从中体会到的是什么?(严中有爱,严即是爱)

四、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作者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2、谈谈你今天的收获。

引导学生从写作方法、学习方法、思想认识上说收获。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迟到》这篇课文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收获,我们可真的感谢它呢。这篇课文选自《爸爸的花儿落了》,文中的父亲在林海音很小的时候就离她而去了,2001年林海音又离我们而去了。然而,他一直对一件事念念不忘:(出示句子)

我七十多岁了,一生经历的事不少,但这件“迟到”的事,对我却是刻骨铭心的。如果爸爸影响了我,我又影响了读者,该是一件多么好的事!(学生齐读)

多好啊,爸爸影响了她,她又影响了读者,影响了在座的我们。同学们,让我们真诚的感谢林海英,是她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父爱,明白了如何面对错误。让我们记住林海英,记住这篇课文———《迟到》(学生齐读课题)

第15篇:迟到

《迟到》教学预案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情诱趣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情况,重点检查字音。同位互相进行评价。

2.汇报读书情况。教师对易错的个别字进行检查指导。

3.整体感知: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可引导学生从①主要内容,②所写事情,③文中人物——“我”和“父亲”等不同方面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

教师注意评价:学生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是否有与众不同的发现等。

4.质疑问难: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预计学生会提出的问题:父亲为什么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父亲是否爱我?„„)

5.评价,并引导归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时候因为迟到发生在她和父亲之间的一个小故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情诱趣

1、利用上课之前的这段时间咱们来背上几首诗词。

2、评价。过渡:其实,我国古代的著作中有很多名句很富有哲理,也值得大家诵读。《左传》中就有这样一句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的意思是说?

3、是的,谁都会犯错,怎么样?你有过犯错的经历吗?敢在这么多人的面前说说吗?

过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人都会犯错,这并不稀奇,著名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经常犯这样一个错——迟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相信能带给你启发。

二、细读探究,解疑品读

师过渡: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主要在讲一件什么事?(作者小时候因为迟到发生在她和父亲之间的一个小故事。) 1.细读解疑。

上节课我们提出了一些问题尚待解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文中找答案吧! (父亲为什么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父亲是否爱我?„„ (1)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在阅读时可以做些批注。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悟,要求组长组织学习,并做好记录,推选出发言代表。教师巡视、引导、点拨。

(3)全班交流。注意引导理解、讨论问题:父亲为什么要狠狠地打我?你从哪儿能读出父亲打得打得狠?(随机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①打的动作:从“抄起”、“倒转”、“一抡”等词语可体会出父亲打得非常用力,打得狠。

② 打的声音:“咻咻”。

③打的过程:“从床头打到床尾”、“哭号”等可以看出打得厉害。

④作者的伤痕:“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从“一条条”、“鞭痕”、

“红肿”、“发着热”,可看出本次打得的确狠,出乎人的预料。 2.体验品读:谁最能体会作者挨打时的心情?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她会在这时想些什么呢?

(出示句子)“我挨打了!”

你怎么读这个句子,为什么这样读? 3.为什么会打得这么狠呢?

直接原因(即从表面上看):因为本次下雨天我不仅起晚了,还不想上学了,妈和爸在反复催促我仍然无动于衷的情况下,实在气极了,打了我。

间接原因:运用联系上文的方法领悟出,上一年级时,我就“天天”迟到,再不打就很难改了。从打的效果来看——眼前效果,“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长远效果,后来我“每天早晨”再也不迟到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隐形原因:怕将来养不成好的习惯,体现了父亲的对我的关心——深深的父爱。(可以在学课文的结尾部分再回顾,体会父亲打“我”的良苦用心。)

4.课文读到这里,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想法?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爸爸”?

请大家再读课文,能不能从文中找出有说服力的句子,抓住关键的词,关键的字,甚至一个标点来谈谈你的看法。 5.讨论: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 (1)引导读一读爸爸送东西的三个自然段。 (2)想象回答。

“正在静默的当儿,老师拍了我的肩头一下,我急忙睁开眼,向教室窗外看去”,结果怎样?

(观察课文第二幅插图,想象作者当时想法和心情变化。) (3)感情朗读,体会伟大的父爱。

从爸爸来到学校给“我”送花夹袄和两个铜板的细节中,你体会到什么?你能通过朗读表现人物心情吗?学生自由选择人物,朗读有关语句,展示自己对人物情感的体验。

7.读课文,说一说“我”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引导学生补充课前查阅的有关林海音的资料,体会爸爸对我的严厉和疼爱,让我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

8.让“我”发生那么大的变化的原因还有什么?引导学生体会“教师的引导”、“自我认识与反省”。

四、总结

每个人的成长都会面对一些错误。不过,“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是错误地对待错误”,学习生活中,只要认真、冷静地去看待它们,我们就会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送格言:

最大的失败是失败了不觉悟。——卡莱尔

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要重复错误。——周恩来

只有什么事也不干的人才不会犯错误。——列宁

我的最重要发现是由失败给我的启发。——戴维

五、布置作业

在生活中,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你是怎样对待自己的错误的?把它写出来,注意通过描写表现人物的情感。

第16篇:为学生迟到找个理由读后感

读了《为学生迟到找个理由》一文,我想了很多。作者说:“为学生找一个台阶,让他下得自然。为学生找个理由,其实就是让学生不再有迟到的理由。……”在早段时间天气突然变冷,好几个学生因为晚起床等原因迟到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狠狠地批评了他们。心想他们不会再迟到了,可是事实我却得到相反的答案。看完这篇文章后,我觉得自己做得真鲁莽,还没了解情况就先批评一番,试想谁还敢跟你说实话。随后的一天,姓梁的学生早上又迟到了:他一声报告后跟在后面的妈妈向我道出迟到理由:因为家住得远,早上我晚了起床,来到学校门口排队测体温又先后测了两次,所以迟到了。我听完点头示意让他进来,同学们也不说什么。大家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那样继续上课。课没被耽误,迟到的同学也较快进入学习状态。随后,我在班上向迟到的学生解释以往自己的做法,并作出如下承诺:以后迟到了跟老师讲出理由就可以回座位听课,老师也不再批评。此规定一出,迟到的学生渐渐少了,偶尔迟到了也不再害怕讲原因。

其实,我们作为班主任,不仅要为学生的迟到找个理由,给他们一个台阶走下来。学生在其他方面犯错误,我们也要换位思考,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想想,这样既会给学生找到一个台阶,有时也会自己找到一个台阶,使双方都不会处于尴尬或者敌对的位置上。

第17篇:迟到的间隔年读后感优秀

第一篇:《迟到的间隔年》读书笔记

自己读完这本书已经很长时间了,本来打算写篇心得的,可是由于各种原因自己到现在才能发表出来。首先是当初读完的时候自己所谓的没有时间,而后自己写完之后手机崩溃了。我想大概是想让我再次重温一下这本书,让自己有不同的心得吧。

在书的封面上面写着这样的一句话:用一年的时间去远足,世界没变,我变了。这句话虽然不长但是他即激励着我们这群有着远足想法的人去行动,同时也让我想到了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当中我们也在变着,只不过这个变是在无形中的,我们当中的一些人正在变得社会化,而渐渐的迷失了自我。

看着东子的行程路线,觉得他真的很牛本,对于这么长的时间、路线来说一本书绝不能完全的将其展示出来,但是这其中的一些话还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而更深层次的感悟只有我们真正的踏上旅途我们才能体会到。

看着东子姐姐写的序,虽然忘记了上面具体的内容,但是还是能感受到其中的那份姐弟之情。虽然每个姐姐表达的方式不同,但是有个姐姐真的很幸福。

salina的:Wedon‘tneedyourhelp,butyouneedtobehere.似乎道出了慈善的真正意义:慈善不是单方面的,慈善应该是再给别人帮助的时候自己也得到了提高,当然这个提高并不是给你的一个慈善证什么的,而是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提高。我想慈善就是应该这样才是真正意义的慈善。

曼谷街头那只虽然腿残,但是有人给安装上了“义肢”、猫狗的那份和谐、化缘的僧旅......这些都折射着这里的和谐。在仁爱之家的第二条不成文的规定上面所说的不许给病人任何特殊的照顾,以免引起他人的嫉妒。这一条跟老子的无为而治一样。那个双目失明的男孩对东子的信任更是让人深有感触。

对于东子的远足的探索中,其中有对信仰的描述,在其中的一句话是:连我自己都欺骗的时候,没人能帮的了我,可是就是有好多的人明天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欺骗自己,我们可以问下自己,今天你欺骗自己了吗?对于信仰的问题,东子认为所谓的神之类的东西是我们心理脆弱的时候需要一个祈祷的对象而已。我也是无神论者,我也相信我们人生中的大部分事情只要我们去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要是没成功的话,就是自己努力不够。当然,我们努力并不是一味的用蛮力,而是应该思想与行动的共同努力。

现在的感触就是这么深了,或许下次再重新读的时候会有新的心得。现在似乎有点明白那句话了:我们必不可以停止探索,而一切探索的尽头便是我们重回起点,并且对起点有初次般的了解。

第二篇:

昨天在回家的地铁上看完了最后一章,合上书,思绪良多。

相比较石田裕辅《不去会死》里在轻松诙谐谈笑风生中经历的人生沧桑世事万千,孙东纯在这个书里经过13个月经历6个国家体验到一切却更让我沉思和感同身受。东东不是在旅游,不是“游”,而是体验、感受、亲历以及融入当地的一切,并且经历了诸多的波折,与当地的人打交道,在经历中找寻他自己要在间隔年里找寻的东西。最后他心态改变了,重回正常人生活后价值观、世界观都有所改变,并且他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真爱。结局是很完满的。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这样圆满不是么?像他遇到的那个Norriko,旅行了13年依旧在行走,而且说在旅行中永远找不到答案;像家宝,这个皈依了上帝的女孩子也一直在行走,并且继续行走;还有他在西藏遇到的几个人,那个满口宣扬“儒家思想”,但却在一次喝酒后失声痛哭说对不住父母亲的男子……每个人都在寻找,都试图在旅行中寻找让自己内心平静并可以执着追求的东西,只是很多人不像东东这样幸福,对于他已经是完成式,而对于其他很多人这是个“ing”,而且不知道何时何日可以完成,可以让自己的人生完满。

对于大多数人,每日吃饭上班,下班睡觉,攒钱买车买楼,结婚生子,平平淡淡直到生老病死,这才是正常人眼中正常的生活轨迹。就像东东遇到的那个一直在巴基斯坦和伊朗做玉石生意的中国中年男人。找到又如何?找不到又如何?不如就随了大众,平淡正常的生活一辈子。这种不追求也是一种态度。怕的就是在两种之间。就像那众多旅人,就像我。

当工作稳定,婚姻稳定,亲人朋友都稳定了的时候,内心反而是最不稳定的时候。这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么?这就是我想要的爱人么?这就是我这一辈子要追求的东西么?如果不是,那我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我这一生该如何走下去?在哪里继续?追求什么?……

迷茫的人更想找寻,于是这世界多了很多旅人,多了很多佛教徒、道教徒、基督徒。藉着行走、找寻或者祈祷来达到内心的平静。

也是我现在的状态,即将开始我的信仰,亦或不久之后也即将踏上我找寻的旅程。

因为我不是那个中国商人,我也是和家宝、亚瞳一样的人,并且我也希望像东东一样幸运。

第三篇:迟到,但终究还是到了

你有迷离的失落吗

你有挣脱的欲望吗

你有远走的梦想吗

一直保持着激动的心情看完《迟到的间隔年》

感慨那么多眼泪那么多喜悦那么多欣慰那么多

一个人一个背包一张银行卡就这样即刻启程

我想说这是我一直想要体验的生活方式在未来的日子

因为在当下我感受不到乱世浮华间那种浩茫的大气

因为在当下我体会不到灯红酒绿间那种纯净的唯美

在路上我可以找寻陌生世界里更真的自己

在路上我可以碰见陌生世界里更多的感动

在路上我可以会面陌生世界里更纯的友谊

我这么这么期待着自己的某一天也能够那样地走在路上

书中东东在印度做义工的那段曾让我因为他有这样的经历而激动万分

在“垂死之家”他感受着生命的如此轻薄的重量让我之为撼然

因为对生命的辩证我一直保持着自己的看法

我开始对印度有着极度的向往虽然不仅仅是源于这本书

在印度这样的国家我想要去感受宗教的力量

因为在我生命中一直未曾有过强烈的宗教思想冲撞

第四篇:

最近,一个小学同学和我分享了“间隔年”的概念。“间隔年”的概念是从国外发展起来的。摘自百度百科上的概念

间隔年(GapYear)是西方社会通过近代世界青年旅行方式变迁总结出来的概念,是西方国家的青年在升学或者毕业之后工作之前,做一次长期的旅行,让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体验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期间,学生在离开自己国家旅行,通常也适当做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或者一些非政府组织的志愿者工作,他们相信,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国际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生存技能,增进学生的自我了解,从而让他们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工作或者找到更好的工作,以一种“间隔”当前社会生活的方式,达到更好地融入当前社会的目的。

因为以前看过一部电视剧《天涯侠医》,突然一股强烈的兴趣涌上心头。然后就使劲去找相关的资料,后来看到了《迟到的间隔年》一书,一口气就把它读完了。书像是一本游记,但读着更像是一本哲学书。因为读的过程中,除了跟着作者体验那特殊的旅行生活,更多的会让你反思自己,反思生活。

羡慕作者放弃美好工作和生活的勇气,羡慕作者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羡慕作者一路上的传奇际遇。读完最大的感慨就是羡慕。这样反思自己,羡慕别人就是自己做不到的或者不敢去做的事情。

有时,我们也应该会有出去流浪的念头。但是思来想去,更多的是被现实,不!应该说是被自己打败了。我们总是考虑的太多,意志不够坚定,借口总是会有的。不敢去冒险,不敢去放弃,所以我的生活始终风平浪静,感觉不到生命的意义,感觉不到生活的乐趣。

体验着作者那一幕幕的挫折和艰险,总是在内心深处责问自己是否也能做到。做不到就一遍一遍的给自己找理由开脱,感觉自己是个懦夫。

希望能有个多彩的人生,却又不敢去尝试;希望自己能有个美好的明天,却又不愿意去努力。人们的抱怨应该就是这样产生的吧。

“迟到的间隔年”,只要勇敢的用心的去做,我相信,我们的间隔年应该都不会算晚。少一点抱怨,多一点反思;少一点羡慕,多一点行动,相信我们会无怨无悔。

祝福作者,祝福有行动的人

第五篇:为青春寻找一个迟到的答案_读了《迟到的间隔年》有感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我们就对这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我们的多数提问,在课堂上一一得到了解答;可有一些提问,却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题。有的人得不到解答便渐渐把它抛之脑后,还有些人一直难以释怀,把它变成了对自己、对人生的心灵叩问,始终尝试解答,等待着一个柳暗花明的彻悟。

在语文老师的推荐下,我翻开了《迟到的间隔年》。这本书的作者东东,就是这样一个始终怀揣疑问的孩子。在工作了一年多后,他请了3个月的假,就这样踏上了他的心灵之旅。这个在姐姐眼里从小就爱提问的孩子,在青春的尾巴上,又倔犟了一次。

看着身边的同学、同事忙忙碌碌地生活,各自围绕着不同的球心转动,他迟疑、迷茫。香车美人、灯红酒绿,这些是自己最终的幸福吗?

“我不是为了摒弃大众的生活,更不是在崇尚另类,我只是一个简简单单地准备出去寻找一些什么的人。”间隔年,原是一些欧美学生在升学后的一次体验社会的旅行。而对于东东来说,这个间隔年是迟到了的,也是必须的。

从3个月到10个月,足迹辗转泰国、印度、巴基斯坦到尼泊尔、西藏,在路上他以义工的身份帮助当地人民,最终邂逅了自己的真爱_日本女孩沙弥香。在印度,他遇见一个又一个热情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义工,分文不取地照顾那里的病人。在巴基斯坦,他遇见颓废的法国青年,却对心中的上帝有着清楚的印象;在西藏,他遇见善良的边巴

只为寻找一个信仰、一个答案,却收获了那么多意想不到的财富。在路上学习爱与理解,收获感动。一路走,一路困惑,却渐渐地不再执迷自己所寻找的纯粹的答案。

人生的意义,生命的真谛,这些问题或许太难解答,也太过抽象。但在这一次次抽象的思考背后,却有一个正日臻成熟的生命之果。随着百转千回的体验和一次次洗礼,我们看这个世界的视角也正在慢慢扩展。

“我在间隔年的路上学习了爱,而在我接下来的人生旅程中,我要将这份爱,带给我的妻子,我的家人,我的身边朋友。”我开始想象作者写下这段话时,一笔一画的认真和嘴角淡淡的微笑。

特立独行的东东与《麦田里的守望者》里那个戴着鸭舌帽的骂骂咧咧的霍尔顿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霍尔顿是作家塞林格笔下的叛逆少年,也曾游离于成人世界的大门外。他也是那样纯粹,怀揣着一望无际的麦田梦。他也曾迷茫,逃学的他过了一段“疯狂”的间隔期。最终的结局虽然也是绕了个圈,又回到了日常生活的轨道中,但这期间有过挣扎,有过妥协,更有顿悟,都在为破茧成蝶积蓄着力量。他的青春所承载的重量非同一般。

东东和霍尔顿,不是他们的特立独行,而是这种直面人生困惑的勇气,让我肃然起敬。

也许,现在的我们不可能奢侈到拥有一个间隔年的时光,间隔月、间隔日也难以实现。可我们需要这样一个时间,可以静静地沉淀自我,反观自身,让你的灵魂跟上匆忙的脚步。

要怎样去生活?一叠叠作业无从解答。唯有思索可以让心灵明澈。

思索,就像是东东笔下的旅行一样,它会让你多了选择,甚至更加迷茫,但完全值得。

如果旅行是催人在路上思索,那思索则是在心灵上的一次旅行。

第六篇:

看完了作者图文并茂的著作,文字虽平淡无奇,确久久不能平静……

我也是个喜欢旅行的人,生活在城市中,人会有一种惰性,一种不想再去追求生活以外的东西的惰性。有时候是为了寻找,有时候是为了逃避。人们都会觉得自已按步就班的生活很窒息,行走只是在寻求一种慰藉,一种出去见识世界,一种尝试不一样的生活和文化,一种新鲜感,一种反叛的心态。而作者是代表另一种群体,去寻找一个答案,辞去一份不错的工作,远离家去,从泰国到印度,去了6个国家,花了13个月,做过义工,经历过生死的考验……

作者用心走了13个月,书中记录的不是游山玩水,不是异域趣闻,而是灵魂的洗涤,精神的砥砺。

作者真实的用心地通过旅行思索生命和人生的写照。有几名话很值得思考。

作者说:“旅行以及义工等等都不是为了逃避现实,而是为了更好地面对。”

Nirriko说:“旅行是寻找不到答案的,它只会让你多了选择,甚至更加迷茫,但完全值得”

第七篇:

08年,一个名为《迟到的间隔年》的帖子在磨房、天涯等论坛大热,两年后,它出了书,直接推动了“间隔年”概念在网上走红。有人追随作者孙东纯的足迹,也踏上了异国旅途,而且豪情万丈,“时间不是问题!学生有假期,我们有五

一、有国庆、有春节,没有了我们有年假,没有年假了我们提要求,老板不同意我们辞职。金钱不是问题!在路上,一切的开支并没有我们想像中昂贵,只要你有节省的决心和执行的勇气,甚至,没有钱也可以上路。”当然,也有人有心无力,只能临渊羡鱼,为自己未曾拥有过的间隔年黯然神伤。

间隔年是英语GapYear的音译,本来是指学生毕业之后先不忙着找固定工作,而是做一次为期一年的长途旅行,途中以打零工、做志愿者等等方式换取食宿。在被社会塑造成螺丝钉之前,先把自己从熟悉的环境中移植到别处,感受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也重新发现自己。

孙东纯的间隔年,是在毕业两年之后。他这时已经在广州谋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每天对着电脑上班,工作强度不算大,上司为人很好,收入尚佳,在单位得到重用,周末跟朋友兜风爬山吃饭唱K,回家弹吉他听音乐看碟上网……多么安定滋润的状态。但他想去旅行兼做义工。于是他请了3个月的假,带着一张存有21000元人民币的国际银行卡,出发了。

因为许多始料未及,3个月的假期变成了13个月的长途旅行,辞职也成为必然。走过了泰国、老挝、缅甸、印度、巴基斯坦和尼泊尔。他没多少钱,没什么规划,一点小计划也总是被突发状况改变,走一步看一步,边走边怀疑这场旅行有何意义。这怀疑与追问几乎贯穿他的整个间隔年。大部分时间,他乐于孤身上路。

为了省钱,有时候过得像苦行僧,住便宜的多人间,或者借助在别人家里。旁人这样描述他,“他乱发披肩,胡须垂胸,身着一件肮脏的T恤衫,还扛着迟到的间隔年读书笔记 一把吉他!”那是因为在印度被小偷光顾过,警察抓到小偷的时候,钱已经被小偷买了吉他,要不回钱来,他也就只好带着吉他上路。

旅途中,欣赏自然风光、旅游名胜,都不是最重要的。在泰国泰姬陵,他甚至因为票价太高根本没有进去。这会让大多数旅游者愤愤吧:浪费资源,都到了门口还不进去,这算什么旅游。

本来就不是旅游,是旅行。逃离喧嚣,寻找意义。

在恒河边上,这个80后的年轻人终于肯定了自己的间隔年是有意义的,“虽然放弃了很多东西,身上的钱已经少得可怜,可是比起在广州工作有收入时大吃大喝的日子,我此刻的心情却踏实平静许多。”

旅途中,他遇到各种各样的人。让人印象最深的是3个女人。

第一个,是跟孙东纯一起在特蕾莎修女创办的“仁爱之家”当义工的日本女孩沙弥香,间隔年结束的时候,女孩成了他的妻子。

第二位,是个修女。那是孙东纯参加义工面试时,一直微笑的修女收起了笑容,问他最后一个问题:“whydoyoucomehere?”他很坦然地回答“Iwannahelppeople”,修女却笑了,对他说:“wedon’tneedyourhelp,butyouneedtobehere.”

别给自己贴金了。你不是为了帮助别人而来,是为了自我救赎。需要帮助的不是别人,恰恰是你自己。

第三位,是已经旅行了15年的老驴友,日本的女人Norriko。15年间只回过日本三次,每次不超过一个月。她热爱的是老挝北部临近越南一个在旅游指南上都找不到的村庄,那里的农民依然用水牛农耕劳作,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对于人生的问题,这个看似柔弱的女人说:旅行是寻找不到答案的,它只会让你多了选择,甚至更加迷茫,但完全值得。

旅行归来的孙东纯的确多了选择。他没有回到广州谋生,而是去了日本静冈县的一个海滨小城,跟新婚妻子沙弥香一起生活。职业是在一家语言机构担任中文老师,也为国内的一些杂志撰稿。

他的旅行本来很容易被常识质疑:辞职旅行13个月,除了徒耗时间和金钱,有什么明显用处和收益吗?辞职去读MBA充电,就是常识中“很有用”的选项,而辞职去旅行?会被指责说“不成熟”,“不现实”,“不负责任”。

孙东纯的美满结局解决了这个问题,皆大欢喜。让在路上的人,和不想上路的人,都觉得对人生有了一个说得过去的交代。这也许正是出版商看中他的原因。归来的他是以成功者的姿态出现的:畅销书作者、寻找到爱情的旅行者……

这完美结局虽是事实,但却像个容易误导旁人的美丽谎言。因为对于大多数旅行者来说,旅行也许一无所获,没有人找你出书,也没有遇到志同道合的爱情。孙东纯问那些羡慕他的“成功”而开始间隔年的网友:如果我现在依然单身、混在广州,和以前一样为工作、生活、汽车和房子劳累奔波并且前途毫无起色,是否还有人乐意为了“青春无悔”而出行呢?

间隔年是一次连根拔起的移植,结果会有三个:一是找到新的土壤,健康成长;二是找不到归属,最终还是回到出发的地方,回到初始状态;更有第三种,找不到也回不去,像沙漠中随风滚动的草,在新与旧之间进退失据,更加迷茫。

不过,就像Norriko说的,比起懵懵懂懂的笃定,这份迷茫完全值得。

第18篇:《迟到》说课稿

《迟到》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九册

杨柳小学:王誉陶

一、说教材分析

《迟到》是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第九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该单元的主题是面对错误,通过学习这一单元,让学生明白在生活学习中,每个人都会面对一些错误,只要认真冷静地去看待错误,我们就会感受到成长的快乐。本课是一篇饱含深情的叙事散文。文章以倒叙方式,回忆和描述了“我”童年上学因赖床而挨打的往事,写父亲对“我”管教很严厉,而且又很疼爱“我”,表达出“我”对深沉父爱的理解和感受。散文是写父爱的,但文中写父亲的笔墨并不多,十分简练,突出了父亲“严中有爱”的感人形象,以回忆的方式展开叙述,语言朴实但情感深厚是本文的特点。

二、说教学目标:

1、能自主学习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3、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体会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四、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预习课文的习惯,对于文中出现的易读错的字音,大多可通过查字典等方式把音读准。一些生词也可利用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体会等方法,在课前初步理解,个别弄不清含义的,可随着课文深入学习时,再加深认识。本文及本单元学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正确的面对错误,并勇于改正错误,不但要让大家受到思想道德上的教育,更要指导自己今后的行为实践。因此了解本文作者林海音的成长经历及她后来取得的成就,会更好地激励学生懂得每一个人在面对错误、改正错误时,除了有客观环境的影响与帮助,还要有个人主观的努力。

五、说教法学法

教师引导学生透过重点词句品味,深情朗读,体会文章情感,教师通过语言激发学生情感,营造浓郁的情感氛围。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有重点、个性化的朗读、训练、并通过交流、讨论,从而理解,感悟文中父亲对孩子的严与爱。

六、说教学准备

课件,把课文的重点学习部分制作成课件,进行授课,让学生能够抓住重点内容进行学习,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达到学习目标,,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掌握新知识。

七、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许多同学都有早晨赖床的坏习惯。也一定因此迟到不少次吧?每当这时你们心理怎么想的?爸爸妈妈又是怎么做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体验作者小时侯的迟到经历吧!

板书课题:迟到

[二]、阅读感悟,体会严格

1、师:在文章的开头,提到这样一句话:(出示课文第一句)

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同学们,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生:有感情的读。

2、师:是啊!严格的父亲对于作者的这次迟到一样是严厉对待——狠狠地打了“我”,请大家浏览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从哪里看出打得好痛?

3、学生找出语句:爸爸气极了,一下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顿时流了出来。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子抄起一把鸡毛掸子,倒转来拿在空中一抡,发出嗖嗖的声音。我挨打了!

引导学生交流:为什么作者有“抄”而不用“拿”?学生试着用手做一做。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4、师:父亲狠狠打了“我”,“我”委屈、生气、怨恨、那么父亲为什么要打我呢?

学生找出有关语句,谈看法。

(1) 想到这么不舒服地上学,我竟很勇敢地赖在床上不起来了。

① 想到这么不舒服地上学,怎么不舒服?

② “竟”字说明了什么?(意想不到)想不到什么?你能联系上文谈谈吗?

③ 指导朗读。

(2) 他瘦瘦高高的,站到床前来。瞪着我:“怎么不起来?快起!快起!”“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

“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了?居然有勇气不挪动。

①“父亲开始就准备打我吗?”抓住重点语句说说父亲情绪有什么变化?”

②“快起!快起!”——“起”!说明父亲情绪有什么变化?

③指导朗读。

(3) 理解“居然”,体会情感。面对父亲的命令,我是怎么做的?“居然”代表作者什么心情呢?

(4) 对比“竟”和“居然”,感受父亲的严厉。

(5) 分角色朗读这部分。

[三]、展开想象,体会慈爱。

1、师:范读课文12—15自然段。生:想一想父亲打了“我”,为什么还送东西?

A、生:交流。

B、展开想象,对照插图想想作者此时面对父亲,他会说些什么?

C、生:交流明白严是爱。

2、自从这次挨打后,作者再也没有迟到过,后来她是怎么做的呢?

指名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

1、学到这儿,你想对文中的作者说些什么?

2、教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在课文17自然段后,以第一人称的方法续编,允许学生发表自己不同想法(也许是生气、也许是委屈、也许是感动),写读文后的心得体会,要求写出真情实感。

五、说板书设计:

开课初,板书课文第一自然段:“我的父亲很疼爱我”,但是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到父亲对“我”很严格。以后文体会父亲“严中有爱”铺垫,再在后文父亲狠狠打“我”和到学校为“我”送东西,感悟父亲对我“严中有爱”就体现于板书中。

第19篇:迟到检讨书

迟到检讨书

公元2011年5月28日星期六

在队长每天郑重强调上班不要迟到的情况下, 我还是迟到了。由于晚上睡觉太晚,在早晨闹钟响了半小时的情况下,我把闹铃关闭,又继续睡过去了。我没能按照公司 规定的时间(早晨7点整之前)赶到公司,而且由于迟到了,心情烦闷,导致没有训练。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领导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的思想反思结果向领导汇报如下:

迟到这件事,抛除一切所谓的客观原因诸如家住的太远、身体不适、车没油了,扎胎了等等,我个人认为这是主观上长期以来在我头脑中形成的严重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极端泛滥的结果,这种不良思潮泛滥的最直接表现就是自由散漫,把个人的困难凌驾于团队组织原则之上,置广大队员的集体利益于不顾,置团队领导班子的威信尊严于不顾;置我们团队的文化宗旨于不顾;无组织无纪律、自私自利、自我放纵、丢弃原则……我对我个人所犯下的这个严重错误感到痛心疾首,感到无比遗憾,感到非常可耻,感到无以复加的后悔与悲痛。

此时此刻,带着无比悔恨的心情,默默地想:我个人的这次错误,与其说是错误,不如说是罪行。是的,我是在犯罪啊!如果公司每位员工都像我一样迟到那么几分钟,全体员工加起来就会迟到好几个小时,我们一天的工作就不要干了。这是多么严重而可怕的后果啊!由于我个人迟到那么几分钟,就有可能导致银行系统无法运行,就有可能导致几十号人在排队取款,想到这里,我的心在流血,也逾发为自己所犯下的严重罪行感到追悔莫及。

亲爱的组织,亲爱的领导,我现在已经从内心深处深刻认识到:我所犯的错误是巨大的,后果是严重的,教训是深刻的,代价是惨重的!为了严肃法纪,杀一儆百,也为了让队友从此不要再走我的老路犯下如我一样的罪行,我衷心恳请公司领导考虑对我进行严厉的惩处——罚我戴罪值班,闭门思过!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做到执法公平,同时,也可以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崇高目的。通过这件事,我对我个人所犯下的这个严重错误感到痛心疾首,感到无比遗憾,感到非常可耻,感到无以复加的后悔与悲痛

此外,我也看到了这件事的恶劣影响,如果在工作中,大家都像我一样自由散漫,漫不经心,那怎么能及时把工作落实好.做好呢。同时,如果在我们这个集体中形成了这种目无组织纪律观念,不良风气 不文明表现,我们工作的提高将无从谈起,服务也只是纸上谈。因此,这件事的后果是严重的,影响是恶劣的。

我会以此次的检讨书作为一面镜子,时时检点自己,批评和教育自己,自觉接受监督。要知羞而警醒,知羞而奋进,亡羊补牢、化羞耻为动力,努力做到决不迟到,决不违反中队规章制度,决不做让领导失望,同时我也要通过这次事件,提高我的思想认识,强化我的时间观念。

今天,我怀着愧疚和懊悔给写下这份检讨书,表示我对迟到的不良行为,深刻认识改正错误的决心!在写这份检讨书的同时,我真正意识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和错误,我感到非常愧疚!

最后,我再次衷心希望全体队友以我为反面教材,拿我做一面黑色的镜子,每天对照自己、检查自己。倘能如此,我想今后类似的悲剧就不会再上演,倘能如此,则吾幸甚,公司幸甚!

此致

敬礼

检讨人:**

2011.5.28

第20篇:迟到检讨书

晨读迟到检讨书

尊敬的张老师:

首先我怀着愧疚和懊悔的心情为今天晨读迟到犯下的错误向您表示深刻的悔过。今天早上由于自己的懒散在早上晨读时迟到了,在班里、系里面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经过老师的教导,我知道了自己错误之所在,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歉疚和不安。早在我刚踏进这个学校的时候,学校以及学院就已经三令五申,一再强调,作为一个大学的学生,上课不应该迟到,不应该旷课。然而现在,我却迟到了。

老师教导的话语犹在耳畔,严肃认真的表情犹在眼前,我深为震撼,也已经深刻认识到此事的重要性,于是我一再告诉自己要把此事当成头等大事来抓,不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一片苦心,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由于个人的惰性,我还是把老师的谆谆教诲抛于脑后。今天写下这份检讨书,不仅是因为一个学院纪律处理的程序需要,更确切的来说,是想通过这份检讨,来让自己牢记老师们的教诲,更让自己时刻敲响警钟!

我不想找任何的理由来为自己开脱,因为错了,就是错了,找借口来逃避,只会使自己越陷越深。推卸责任容易变成一种习惯,而这种习惯养成了就难以去改变了。迟到,不是一件小事。张老师找我谈话的时候,我感到很愧对老师,更愧对我的家人。进大学的以后,什么都觉得很新鲜,觉得自己有股冲劲,这个世界上就没有自己干不成的事情,于是在生活学习中,对自己要求不严格,随意放纵自己。像墙头的野草,风往哪面就想哪边倒,一段时间对什么有兴趣觉得有意思就去忙乎什么,干事情总是三分钟的热度,连最重要的学习都落下了,纪律也散漫了。这种状态一直持续着,我现在都大二了,直到现在我才感觉自己清醒了些。为此我感到十分的羞愧,因为这样的错误是愚蠢的。

我觉得自己的行为辜负了老师对我的谆谆教导,浪费了老师的精力和时间,我实在是不该,但是这次老师并没有对我发火,并且耐心的劝说我,使我深刻地反省自己的错误,我觉得非常愧疚,使我觉得改正错误是件刻不容缓的事情,为了更好的认识错误,也是为了让老师你能够相信学生我能够真正的改正自己的错误,保证不再重犯,我将自己所犯的错误归结如下:

1.思想上的错误:

对于晨读的重视不够。对于这一点,我开始反省的时候并没有太在意,但是,经过深刻的反省,我终于认识到了,这个错误才是导致我迟到的重要原因。试问:如果我对晨读足够

的重视,会迟到吗?如果我认识到晨读的重要性,怎会犯下如此愚蠢的错误?归根究底是思想上没有重视晨读,从而反映到了实际的行动上——屡次迟到。老师的教育为我敲响了警钟,让我认识到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同时我深刻意识到,晨读是对意志品质的检验,是学习上的动力!

2.行为上的错误:

不应该无故迟到。对于这一点,是很明显的一个错误。而且这个错误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对老师和同学的不尊重,而且让老师也很担心。试问:如果全班大部分同学都晨读迟到,那么作为行政工作的老师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了吗?而且如果该来晨读的同学没有到,那么这段时间,这些同学到底干什么去了?有危险吗?……这些都是让老师担心的问题。

3.对同学和自己的影响上的错误:

我的多次迟到如果没有受到处罚很有可能让更多的有迟到想法的同学做出这种不理智的行为。另外,由于迟到了,心绪难以短时间内平静,就会错过珍贵的晨读时间,我的早起就变得没有意义了。这对于我自己未来的综合素质行为习惯的提高和改进都有很大不良影响。

另外,作为高年级的学生,没有以身作则,反而迟到。在学弟学妹中产生的不良影响也是难以估计的。这严重影响了学院的学习风气,带来了极坏的影响。再次表示深刻的自责与悔过。

对于以上的错误,我已经深深的认识到了它们的严重性,特别是迟到——这种损人却又不利己的行为。为了更好的向老师检讨自己,我特提出以下几点改正意见,好让自己和老师同学督促自己改正错误:

1、向老师认错,写检讨书。既然自己已经犯了错,我就应该去面对,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避免以后犯同样的错误。所以,我写下这篇深刻的检讨,向老师表明我认错的决心。

2、提高纪律性。我应该认真学习学校的校规校纪,并且做到自觉遵守。给大一的学弟学妹树立正面榜样。挽回这次的不良损失。

3.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对学院的各项活动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提高学习积极性,并要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作风。

4.好好学习,不辜负老师的期望。

5.学会正确处理问题。以后遇到事情需要冷静的处理,凡事需要三思而后行,多角度的权衡利弊,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冲动行事,这一点对于自己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是很重要的。

6、制定学习计划,认真克服生活懒散、粗心大意的缺点,努力将期末考试考考好,以好成绩来弥补我的过错。

我不想像许多人那样写虚伪的检讨,改正错误不是靠写检讨,而是靠实际行动!只有真真切切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才能改正错误。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过程,改正错误也有一个过程,而这份检讨将是我的一个监督,一个警钟,监督我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改正所犯的错误!同时真心希望老师给我机会,能够理解我。因为我一定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觉醒,绝对不辜负老师的一片苦心!

对于自己以前所犯的错误,我已经深刻的认识到了它的严重性,特写下这篇检讨,让老师提出批评,并希望得到老师的原谅。并且向老师保证我以后将不会再犯以上的错误,特别是不会晨读时无故迟到了。希望老师能够给我一次改正的机会,并且真心的接受老师的批评和教诲。同时希望老师在往后的时光里能够监督我,提醒我。我一定不会再让老师失望了。

付瑶2011年5月17日

迟到读后感
《迟到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