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姥姥剪纸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3-07 08:33:01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姥姥的剪纸》450字读后感

《姥姥的剪纸》讲述了一位作者的姥姥和作者之间发生的事情,姥姥的剪纸技艺非常高超,用两个普普通通可以看出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中国的古老技艺有很多:刺绣、风筝、年画、皮影,而每一项技艺都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当我读到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时,我不禁想起了我那慈祥的姥姥,虽然她没有高超的剪纸技艺,但她也是一位令人尊敬的人民教师。每天都有许许多多的学生来我们家请教姥姥,每次姥姥都来热心的为他们解答,邻里乡亲都十分和睦,每当提起姥姥时,人人都竖起大拇指。

而姥姥对我的好,那就更不用说了。只要半夜三更听到一点声音,就立马起床来检查我的房间,看看我有没有感冒、咳嗽,为我盖好被子,烧菜只烧我喜欢吃的,常常夹菜给我吃。

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并不是因为姥姥的天赋,而是因为姥姥经常剪,所以熟能生巧。姥姥几乎时时刻刻再剪,除了干活便是剪纸。显然,在她手里剪出的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剪刀也已成为姥姥生活中的一部分。姥姥剪纸显然已经不是一两天的事了,所以她使用剪刀越发灵活,可以随心所欲的使用剪刀剪出美丽的图案。

这篇课文也使我认识到,姥姥的剪纸技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她的手巧来自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不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何尝不是呢?只要我们肯下功夫,并且掌握正确的方法,那么做任何事都会很成功。

推荐第2篇:姥姥的剪纸

12.姥姥的剪纸

教材分析:

《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描述了作者“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 ,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有的人都赞不绝口。姥姥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我”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说她不普通,她实在又太普通,每天洗衣、择菜、淘米、喂猪,与所有的姥姥一样,朴实平凡,日夜操劳,与外孙相濡以沫,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全文总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其中“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沿着这条主线,就可以披文入情,走进姥姥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通过动情地读就可以感受到姥姥对“我“的深情及“我“对姥姥的思念 。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难点:

1.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11月4日(总第46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刁难”“挑剔”“熟能生巧”等。

3.初读感知课文,理清课文层次,初步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课文层次。

一、组织教学,聚焦课堂

古诗吟诵

(设计意图:集中学生注意力,更好地开展本课的学习。)

二、简介人物,激发期待

1.揭示课题,说说对题目的理解,并推测课文会写哪些内容? 2.欣赏剪纸作品,初步感知姥姥的心灵手巧?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题入手,整体感知

1.自学生字,疏通课文

(1)学生自学生字词语

(2)初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交流所学,不会的提出来在全班解决。 (2)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疏通课文,纠正错误。 3.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哪些自然段讲的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可以合并起来。 (2)学生默读思考,同桌交流。

(3)指名说说全文共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适当点拨。 (设计意图:初读全文,整体感知,对课文有个大体了解。)

三、指导写字,扎实基础

过渡:刚才大家通过听读、自读,解释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了更好地阅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地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1.学生自学。 2.检查交流。 3.钢笔描红。

(设计意图:指导自学生字,学会本课生字,能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四、布置作业,知识巩固 1.完成《习字册》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巩固课堂所学,通过练习,掌握本课的基础知识。) 板书设计:

12.姥姥的剪纸 剪纸: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姥姥:心灵手巧、勤劳善良

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11月5日(总第47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难点:

1.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一、回顾内容,复习导入

1.回顾课文内容,围绕剪纸,作者回忆了他与姥姥的哪些事?

2.这一件件事,这一幅幅画面都凝聚了作者对姥姥的深切思念,浓缩成了文中的一句话,谁能找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复习,让学生对文章有整体的感受。)

二、抓住重点,感悟形象

1.出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有声有色。” (1)齐读。

(2)这句话用了一组关联词语,你注意到了吗?(无论„„无论„„只要„„就„„)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你去读读,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对姥姥的思念,是永远不会因为时间、空间的改变而改变的。)

(3)这句话还有一个词用得很特殊,这个词与全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有声有色) 2.作者有声有色的童年生活离不开——姥姥的剪纸(指课题),姥姥姥的剪纸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书上有一个字特别精当,谁能找到?

3.姥姥的剪纸那么神,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呢?请你魔都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抓住关键词语写下你的批注。

4.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1)交流出示第一自然段 “都”——姥姥的剪纸深入人心 “心灵手巧”——这是作者对姥姥的赞叹

(2)这左邻右舍在赞叹姥姥什么?出示:“你姥姥真是神了„„”

剪纸的技艺特别高超。你从哪里体会到了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神 像 能) 姥姥可不止会剪动物,他还会剪什么?(第二自然段前半部分)

姥姥无所不能,那么谁能学着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用笔夸夸姥姥剪得其它东西。 练笔:你姥姥神了,剪 像 ,剪 能 ,剪 像 ,剪 能 。 (3)交流出示第四自然段

展示“喜鹊登枝”的剪纸,这就是姥姥剪的“喜鹊登枝”,我们来欣赏一下。 姥姥是在什么情况下剪除“喜鹊登枝”的?(“我”刁难姥姥,捂住了双眼。) 剪得怎么样?(“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看到这里,我们对姥姥不由产生了一种什么感情? 指导朗读,读出姥姥的技术高超,以及我的敬佩之情。

5.姥姥的剪纸真是神啊,同学们,姥姥的剪纸为什么会这么神呢? 讨论交流:

(1)“熟能生巧,总剪,手就有准头了!”

理解“熟能生巧”:熟的意思是——熟悉,熟练,巧的意思是——灵巧,灵活。熟悉、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妙的办法,手就会灵活。

(2)姥姥“熟能生巧”的本领是怎么练就的呀?

出示:“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出示文本中关键语句进行品读、感悟,让学生自主亲近语言文字,深入开展多样化的语言实践,以“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理解,凭借关键词领会姥姥的技艺高超,链接学生的生活情境,提升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过渡:读到这里,那个心灵手巧、勤劳善良的姥姥似乎就站在我们的面前。除了喜鹊登枝、除了家家户户窗户上的窗花,姥姥剪得最多的是什么?快速浏览7~12,姥姥剪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剪?

(1)交流:剪得最多的是老牛和兔子。姥姥是用剪纸来拴住我。 “栓”字却用得很传神。

(2)课文中,用什么拴住了什么?拴得紧吗?

(3)走进这温馨的盛夏午后,同桌一个读姥姥的话,一个读作者的话,姥姥是轻声慢语,作者是如痴如醉,用心感受感受,读一读。(生自由对读。)

(4)这段话中,拴住作者的是姥姥的剪纸。哪一个字眼强烈地表达了“我”被牢牢地拴住了?(“缠”)

(设计意图:通过扣住关键句子,抓住重点字“拴”“缠”以及“我”对姥姥依恋的语句,引导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感悟祖孙情深。采用使学生喜欢的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体会感悟到那浓浓的祖孙情,让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基础上,把优美的句子,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下来,让学生把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让情感熏陶和人文滋润落到实处。)

四、回归整体,感悟情感

过渡:剪呀剪,拴呀拴,剪只兔,剪头牛,牢牢拴住萝卜头。姥姥的剪纸拴住了我的幼年时代,拴住了我上学前的一个个密云多雨的盛夏,后来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还拴得住我吗?何以见得?

出示: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1.把目光移到那幅剪纸上,谁再来读读描写这幅剪纸的文字。( “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如果,让你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儿,你会取什么名儿?(教师相机点评)

小结:姥姥的剪纸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给了“我”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如果说童年时,姥姥的剪纸拴住的是我的身体,那么到现在姥姥的剪纸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一颗心、一个梦!(心 梦)

五、课堂延伸,升华形象

1.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那么为什么题目要叫“姥姥的剪纸”?而不是“剪纸的姥姥”呢?(这“剪纸”有着不平凡的意义。是姥姥心灵手巧、善良淳朴的体现,是姥姥广结善缘的纽带,那剪纸所承载的是温暖人心的乡情与亲情。)

2.姥姥用“剪纸”作纽带,串起了浓浓的乡情与亲情,而作者则用“剪纸”作线索,串起了一个又一个真实而又生动的生活场景,把那心灵手巧、善良淳朴、热爱生活、内心永远流淌着亲情与爱意的平凡姥姥留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中!

(设计意图:了解课文的写法,进一步加深对姥姥的了解,知道课题的含义。)

六、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1.推荐阅读朱自清的《背影》和冰心的《荷叶与红莲》。

2.观察或回忆姥姥对你关爱的语言、动作或点滴小事,用你手中的笔表达你对姥姥的依恋与感恩之情。

(设计意图:由课文中的姥姥,联系到我们身边的长辈,虽然没有什么绝活,但关心我们的心都一样,引导孩子学会感恩,学会发现生活中的温馨。)

板书设计:

姥姥的剪纸 神 栓

祖孙情

教学反思:

《姥姥的剪纸》一课中,“剪纸”一词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变化和流露的载体。抓住这条主线,披文入情,就能走进姥姥与作者的情感世界。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姥姥的思念。

学生造成一定的障碍。教学的后半部分“拴”体会我和姥姥之间的情感不够深入,特别是出示了三幅剪纸图,应该让学生说说姥姥剪这三幅图的寓意是什么,明白姥姥对我的疼爱。但是,我只是集中起来理解,缺少深入的挖掘体会,为后面对以“姥姥的剪纸”为题的理解产生了一点阻碍,特别是学生的语言组织上明显有了障碍,而一部分中等生和后进生理解上就要再花一点时间才行,这也是我在挖掘语言文字上最大的问题,常常点到为止,应该多考虑理解能力差的学生。

推荐第3篇:姥姥的剪纸

《姥姥的剪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剪纸技艺的高超。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受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教学难点:通过让学生与文本接触,整体感知全文,为下一节课体会“祖孙情”打下基础。

教学准备:课件 ;布置学生预习,完成“预习导航”。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作品,请大家欣赏。看了这些剪纸作品,让你想到哪些词语?生说,师随机板书:栩栩如生

2、这几幅剪纸都出自一位老人之手。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近这位老人,走进这位老人的拿手绝活——剪纸。(板书:

12、姥姥的剪纸)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学生质疑。

4、那你们知道“姥姥”是你们的谁?

二、预习课文,初步感知

1、因为事先没有布置预习,所以我们要在课堂上来完成这一环节。请大家打开课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这篇课文生字新词比较多,特别还有几个多音字,要力争把它们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思考:这位姥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开始读。(媒体出示要求,学生自由读书)

2、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生字新词学得怎样,请看大屏幕。

1、出示第一组生字词。

小屯

择菜 薅草 喂猪 准头 刁难 左邻右舍

捂着 岂知 庄稼 啃食 挑剔 耍赖 数九隆冬 ① 指名读, 指导字音,强调个别字读音,如:择(zhái)菜、刁难(nàn)、庄稼(jia)、左邻右舍(shè shě),齐读 选择(zé )

2、出示第二组词语。

心灵手巧 广结善缘 无所不能 有求必应

啧啧赞叹 刷刷刷刷 悦耳至极 清清爽爽

喜鹊登枝 牛驮小兔 ②

指名读。

指导字形:爽

仔细观察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都有一个特点:都是描写姥姥的)

2、看来,同学们词语学得不错,现在请你透过这些词语,说说这位姥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媒体切换,指名回答)的确,这是一位技艺高超、勤劳善良、呵护晚辈的姥姥。(相机板书)

3、过渡:这节课,首先让我们来体会一下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

三、品读文字,揣摩语言。

1、出示: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用“ ”画出课文中描写姥姥剪纸技艺高超的语句,反复读一读。(学生读文)

2、交流:

谁愿意将自己的收获与大家分享?随机出示句子 A、“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无所不能。”(出示) (1)“无所不能”的意思就是——

(2)谁来谈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指名回答)

(3)是呀,普普通通的剪刀,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却能变成各种各样的栩栩如生的剪纸,这不能不说明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媒体突出两个“普普通通”、“无所不能”)

(4)我们一起读好这句话。(齐读)

过渡:这是作者对姥姥的赞叹,乡亲们又是怎样赞叹姥姥的手艺的呢?谁来读读?(指名读)

B、“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公鸡能打鸣。”

(出示) (1)这是啧啧赞叹的口气吗?谁还想读一读。

(再指读) (2)读得真好。有没有发现这句话很有意思?读上去感觉怎样?(很顺溜、有节奏)

我们再来很有韵律地、有节奏地赞叹一番。(齐读) (2)从乡亲们的赞叹声中,你感受到什么?

(3)姥姥仅仅是动物剪得活灵活现吗?现在请你们扮演乡亲们,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同桌先互相夸夸。(大屏幕出示:你姥姥神了,剪 像 ,剪 像 ,剪个 ,剪个 。)

来,这位老乡,你来赞叹赞叹。(指名回答) (4)乡亲们的赞叹让我们感受到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这是一种侧面描写的方法。

3、过渡:正因为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姥姥的剪纸活灵活现,所以—— 出示句子:“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心灵手巧的劳作。”

(1)知道什么是小屯吗?(小村庄)

(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姥姥的作品很受欢迎,姥姥有求必应)从哪里体会到的?

(3)同学们想想,当作者写下这句话的时候,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自豪)请你自豪地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过渡:姥姥的作品很受欢迎,仅仅是因为姥姥的剪纸活灵活现吗?还有什么原因?

4、出示第三自然段,品读体会姥姥的广结善缘、有求必应,抓住姥姥的动作、语言体会她的爽朗、勤劳。

5、交流体现姥姥剪纸技艺高超的事例:“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无可挑剔。

(1)说说读了这个事例的感受,理解“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在文中的意思。

(2)指名读句子。

2、小结:作者用生动传神的语言将一位心灵手巧、技艺高超的姥姥带到了我们的眼前,下节课我们继续体会姥姥剪纸技艺高超的原因和浓浓的祖孙情。

四、作业:

1、完成《补充习题》第

一、

二、三1题。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第4题。

板书设计:

12 姥姥 的 剪纸

技艺高超

栩栩如生

勤劳善良

活灵活现

推荐第4篇:姥姥的剪纸

《姥姥的剪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东松小学

周开谜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剪纸技艺的高超。教学重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受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教学难点:通过让学生与文本接触,整体感知全文,为下一节课体会“祖孙情”打下基础。 教学准备:课件 ;布置学生预习。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释题:

姥姥:北方人管外祖母、外婆叫姥姥。

剪纸:是一种民间传统工艺品。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妇女就以金银箔和彩帛剪成花鸟贴在两鬓角作装饰;后来逐步发展,剪成花草、动物等贴在窗户上,又叫“窗花”;剪纸工具很简单,就一把剪刀,有的艺人用刻刀,所以,剪纸又称为“刻纸”。

二、检查预习

1、出示第一组生字词。

小屯

喂猪

准头

刁难

捂着

岂知

庄稼

啃食

挑剔

耍赖

2、出示第二组词语。

啧啧赞叹

左邻右舍

心灵手巧

择菜薅草

悦耳至极

喜鹊登枝

清清爽爽

牛驮小兔

数九寒冬

广结善缘

(1)指名读,并指导字音。 (2)指导字形:爽

(3 ) 初步感知“喜鹊登枝”(欣赏)、“老牛与兔子”这几幅剪纸作品的描写,谈感受。

3、过渡:这节课让我们先来感受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

三、品读文字,揣摩语言。

1、听老师范读一遍。

2、学生朗读,边读边用波浪线画出课文中描写姥姥剪纸技艺高超的语句。

3、交流:

A、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出示) (1)“无所不能”的意思就是——

(2)谁来谈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指名回答)

(3)是呀,普普通通的剪刀,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却能变成各种各样的栩栩如生的剪纸,这不能不说明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媒体突出两个“普普通通”、“无所不能”) (4)我们一起读好这句话。(齐读)

B、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出示) (1)这是啧啧赞叹的口气吗?谁还想读。

(再指读) (2)从乡亲们的赞叹声中,你感受到什么?

(3)姥姥仅仅是动物剪得活灵活现吗?现在请你们扮演乡亲们,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剪的东西,同桌先互相夸夸。(大屏幕出示:你姥姥神了,剪

,剪

,剪个

,剪个

。) 来,这位老乡,你来赞叹赞叹。(指名回答) (4)乡亲们的赞叹让我们感受到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这是一种侧面描写的方法。

过渡:正因为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姥姥的剪纸活灵活现,所以——

出示句子:“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1)知道什么是小屯吗?(小村庄) (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姥姥的作品很受欢迎,姥姥有求必应)从哪里体会到的? (3)同学们想想,当作者写下这句话的时候,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自豪)请你自豪地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过渡:姥姥的作品很受欢迎,仅仅是因为姥姥的剪纸活灵活现吗?还有什么原因?

4、出示第三自然段,品读体会姥姥的广结善缘、有求必应,抓住姥姥的动作、语言体会她的爽朗、勤劳。

5、出示句子: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1)、学生先说说自己的体会,教师相机指导。抓住“死死地”“工夫不大”“嗬”。 (2)、出示:喜鹊登枝图。

师:这就是姥姥蒙上眼睛剪出的“喜鹊登枝”,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姥姥的剪纸技艺吗?(出神入化

鬼斧神工

神形兼备) (3)、读好“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4)、姥姥这出神入化的技艺可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那是怎样来的? 出示: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出示: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从这句话中你理解什么是熟能生巧了吗?

师小结:哦!难怪姥姥的剪纸技艺出神入化呢?这都是苦练的结果,怪不得说姥姥的手变成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是延长的手指了。师:其实熟能生巧这个道理很多人都知道,有许多俗语就是这个道理,老师送你们几句这样的俗语(出示)一起来读读下面的句子: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师:能结合我们的生活,说说在生活中有哪些事也是熟能生巧的?

四、小结:这是一个普通的姥姥,善良勤劳,这又是一个不普通的姥姥,一手剪纸技艺出神入化。怪不得,出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下节课我们继续体会姥姥剪纸技艺高超的原因和浓浓的祖孙情。

五、作业:

熟读课文,下次抽查。

六、板书设计:

12 姥姥 的 剪纸

剪纸:

栩栩如生

姥姥:

心灵手巧

活灵活现 勤劳善良

推荐第5篇:姥姥的剪纸

《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作者笑源为我们描述了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说她不普通,她实在又很普通,每天洗衣、择菜、淘米、喂猪,与所有的姥姥一样,朴实平凡,日夜劳作,与外孙相濡以沫,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就有准头”、“神”、“拴”的含义。

3.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思念感恩之情。

教学重点:

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

教学难点

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对亲人的感恩、对童年的眷恋之情。感悟姥姥的舐犊情深。

设计理念:

以美入手,以读解文,以情促读。通过开放的教学设计,精美的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把学生带入课文所描绘的优美意境,让学生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及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抒发情感,喷涌真情,使语文实践与人文精神水乳交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北方人管外婆叫姥姥,口语就一个字——姥,叫起来很亲切。我们一起学着作者笑源,来叫一声,姥姥。(生齐):姥姥。

2、(微笑地示意一学生)你来叫声。(生):姥姥。

3、谁再来叫?(师随即答应)

4、同学们,姥姥还有一样拿手绝活儿呢!那就是——剪纸。这节课继续跟随作者走进他的故乡,童年,走进姥姥,一起去看《姥姥的剪纸》。(齐读课题)

二、感悟姥姥的技艺高超

过渡:姥姥剪纸技艺高超,给我许多美好的回忆,伴随我成长。文章的结尾这样写道: (出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自由读,个别读)

1、从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一想到它,我的梦境与心境变得有声有色。(齐读)

2、为什么我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生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以尾句为线,将将姥姥剪纸的“神”、“拴”、“情”各部分链接起来,让课堂成一篇条理清晰的“美文”。开始只抓住“有声有色”指导朗读,目的是给后面朗读这句时“留白”。】

3、你能用一个字来表达吗?(板书:神)

4、请同学们细细读课文2-6节,找到写姥姥“神”的语句,画出来品一品。生默读课文。

(1)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姥姥的 “神“?

(指名品读第二节,引导学生抓住“一把„„剪刀,一张„„彩纸”读出简单的工具却能剪出那么多东西,很“神”;抓住“要什么有什么”“无所不能”“啧啧称赞”等语词,读出“神”。相机进行写法指导——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你还从哪些句段中找到姥姥“神”的语句

(示“喜鹊登枝”图)

哇,这么美丽的图案是姥姥在眼睛被捂住的情况下剪出的,难怪“我”要发出这样的感叹:“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引读)

【设计意图:抓住“嗬”字品读,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悟,体验作者的用词之妙,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推敲词语的方法。】 (3)谁来读读这一节。

理解词:身心入境,生重新读词,读文。(师强调:刷刷声,悦耳)

(4)你从中还读到什么?哪个词看出?你能读出内心的感受吗?(指导生抓住“嗬”字读出敬佩、喜悦、惊讶等)

(5)一个字就能读出这么多东西,现在再读这段话就更有感觉了,请再读一读。生自由读。(指名读)

(6)你都快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说得轻巧,姥姥的剪纸功夫可不简单哪。(引读)“奶奶的手就是……两根延长的手指。” (7)我们一起来看看姥姥的剪纸。

(课件出示姥姥的剪纸)配乐欣赏剪纸作品。 (8)看了姥姥的剪纸你一定读得更有情了。(个别读)

(9)难怪我“无论何时……立刻变得有声有色。”(引读:应读好“清清爽爽的剪纸声”和“有声有色”。)

【设计意图:优美的文字描述,结合俊美的画面,文章的画面感一下子凸显出来。此时再来读读文章的最后一句,积淀了学生的情感。】

三、品味浓浓的祖孙情

过渡:奶奶的剪纸让我沉醉,更把调皮的我拴在屋檐下。哪个词用得好?

“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指名说)(板书:拴)

1、这位同学找得真准。拴过东西吗,怎么拴?(生说)

2、这里指用什么拴?(生说)

3、细读课文,哪些剪纸拴住了我?生默读(7——12)。指名说。(示三句)

(1)你眼前似乎看到了什么?生说。有时要联系上下文来读。你读到了什么?(生说) (2)是的,休息,玩耍,都可以,请读出我的顽皮和老牛的敦厚。(两生读) (3)就这样细细地读(7——12),静静地想,从中还可看出什么?(指名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出文字背后的东西,把书读厚,是高年级很重要的一个语文素养的培养。这样设计,也易于让孩子读出“画面感”。】

4、让我们来齐读(12),把理解融入到朗读中。(齐读) a、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样的老牛?(生补充。) b、“缠着”一词读出什么

c、这勤劳的老牛,无微不至地关心小兔的老牛,你现在能读出来吗?(指名完整地读12节)

5、姥姥仅仅是用“剪纸”拴住我吗?你还读出了什么?(板书: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文本读厚,读出文本背后的东西。适当的点拨,让学生很容易体味到姥姥剪纸之外所流露的“情”。】

过渡:.你仿佛把我带到了美好的童年,但是,我总要长大,中学,大学,我总要收到姥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

出示:“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联接他们的是一片开阔地。”(生读,齐读)

1、从这段文字中你读懂了什么?你能读出这份浓浓的思念吗?(指名说) (1)思念期待都融入了剪纸,谁再来读读这段话。(生读)。

(2)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齐读:“一头老牛„„联接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2、奶奶静静站在村口,望着远方,她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那我会说什么呢? (放音乐,生闭眼想象画面,指名说)

【设计意图:文章的画面感从文本的表面“定定地”、“出神地”可以读出来,透过合理想象画面,想想对话,那“画面感”是不是更清晰,更丰满了!】

3、这一切我何曾忘得了,我忘不了姥姥的什么?引生说。(1)这一切都不能忘,我的梦,我的心永远这般有声有色。 (示)“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的四季田野。”(生读)

(2) 是呀,作者的情感流淌在他的文字中,谁再来读一读。(生读)

4、这是我的心,我的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起再来读读最后一句:“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变得有声有色。”(生齐:引导还要读好“心境与梦境”)

【设计意图:尾句那根“线”至此总算圆满“认上”了,这时再读尾句,感觉理应深挚的多!】

四:总结全文

小结: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我们不禁被这份浓浓的爱所打动,被感动了。剪纸不光展示了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更体现了姥姥对作者的疼爱牵挂,寄托了作者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它如同桥梁沟通了姥姥与作者之间的感情,宛如纽带,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让我们永远地记住这份浓浓亲情的见证——(齐读)姥姥的剪纸!

五:作业:

课后推荐大家阅读本校六(3)班侍蕊同学发表在《新作文》2010年第九期上的《外婆家的花菜》,再来体味一位“姥姥” 对孙女浓浓的爱! 【设计意图:这样设置,有两个目的——

1、姥姥的爱无处不在,就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我们要珍惜她;

2、引导学生留意身边正发生的许多不起眼儿的小事情,用心写写,就是一篇篇好习作。

推荐第6篇:姥姥的剪纸

第1课时 方法对比课

《姥姥的剪纸》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运用归纳典型事例的方法理清课文层次。

2.能够在体会姥姥高超剪纸技艺和祖孙浓浓亲情的过程中,学习作者抓住典型事例写人,以及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3.对比阅读《姥姥的剪纸》《牛郎织女》,感受叙事性作品中叙事与写人的异同。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在体会姥姥高超剪纸技艺和祖孙浓浓亲情的过程中,学习作者抓住典型事例写人,以及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难点:对比阅读《姥姥的剪纸》《牛郎织女》,感受叙事性作品中叙事与写人的异同。

三、前置性学习活动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运用《牛郎织女》一文的表现手法,对照阅读《姥姥的剪纸》一文,尝试找出这些表现手法在这一课中的使用。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 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回顾方法,导入新课

1.回顾方法:上节课,我们一起聊了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回忆一下我们主要聊了哪几个话题?

预设:写了什么?(人物 故事)

怎么写的?(表现手法:悬念、铺垫、情节、线索、反衬„„)

2.《姥姥的剪纸》一课中是不是也有同样的表现手法呢?不同的表现手法又有哪些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板书课题,指名读,齐读。

(二)探究“写了什么”

1.《姥姥的剪纸》是写剪纸吗?不,侧重于写人,主要写了谁?(姥姥)。阅读课文后,姥姥给你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 预设: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

疼爱外孙的姥姥

2.这篇课文中,作者不是在讲一个完整的故事给我们听,而是通过一件件往事让我们感受到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和姥姥对我的疼爱。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一找,作者围绕着剪纸,回忆了哪些往事?学生浏览课文,梳理事例。 预设:(1)无所不能,有求必应 (2)故意刁难,无可挑剔

(3)牛和兔子,拴住了我

点拨:由此,可根据这三件事把课文划分为三个层次,说一说划分的方法。学生思考交 流。

小结:作者就是抓住这样三件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一位“疼爱外孙的姥姥”。这也是一种表现手法,给这种表现手法起个合适的题目,叫什么?指名说,教师总结 (板书:典型事例)。 环节二 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三)探究“如何写的”

作者是如何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姥姥的高超剪纸技艺的呢?我们分别来聊一聊这三件 事。

1.聊“无所不能,有求必应”

(1)学生默读课文1-3自然段,找出能够表现姥姥剪纸技艺高超的词、句画下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体会。学生默读,圈画批注,体会写法。

(2)聊一聊 预设: 1人们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语言生动,用夸张的写法写了姥姥的技艺高超。

2借别人之口形象的反映了姥姥的技艺高超。这种写作手法我们以前见过,不是直接夸○姥姥剪纸技艺高超,而是借别人对姥姥的高度评价来夸,这种写法叫什么?是侧面描写。 谁来再啧啧赞叹一下姥姥的剪纸技艺?指名朗读。

能用自己的话夸一夸姥姥吗?指名说。

○3剪刀“普普通通”,纸“普普通通”,方法是“翻来折去”的简单,结果是“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这样直白的写法又叫什么呢?是正面描写。

小结:作者在写这件典型事例时,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让我们直接或间接地感受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神”。 2.聊“故意刁难,无可挑剔”

(1)默读课文4-6自然段,这件事中,作者又是如何表现姥姥剪纸技艺高超的呢?画出相关的词句,写下自己的体会。

(2)聊一聊 预设:

1“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与“岂知工夫不大”“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写出了姥姥的技艺高超。

点拨:一边是死死地捂住,一边是形象生动,无可挑剔,这又是什么写法?(对比、衬托)

你再读读这个“嗬”,你能读出什么来?指导朗读。

2“我服了,可还耍赖”写出了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侧面烘托了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

点拨:姥姥说熟能生巧,我表示赞同。姥姥的技艺高超实实在在,姥姥对喜鹊登枝最熟悉不过了,引读“数九隆冬剪„„延长的手指”。朗读体会姥姥的熟能生巧,指导读出舒缓的语气,读出姥姥剪喜鹊登枝能炉火纯青。

小结:作者选取这一典型事例通过对比衬托写出了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 (板书:对比反衬) 3.聊“牛和兔子,拴住了我”

(1)学生默读课文7-12自然段,圈画批注,体会写法。

(2)聊一聊

预设:

你有没有发现哪几个字用得很不平常?“拴”怎么理解? 说什么拴住了什么?姥姥的剪纸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功能,牢牢地“拴”住了上学前的我呢?

○1“拴”、“抢”、“缠”进一步衬托了姥姥剪纸技艺高超。

○2老牛和兔子的剪纸不仅仅是向我们介绍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从中你还能体会出什么?(三幅剪纸作品流露祖孙浓浓亲情)。

尤其关注从第三幅老牛和兔子的剪纸,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指名说。

姥姥的那一张张剪纸啊,就是我和姥姥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姥姥真是神了,她把全部的生活、全部的爱都剪进了剪纸,难怪让我深深爱上了这些图画——引读。

姥姥的剪纸拴住了我的幼年时代,拴住了我上学前的一个个密云多雨的盛夏,后来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还拴得住我吗?

我慢慢成长,离家越来越远了,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那是姥姥的爱与期待。

姥姥的剪纸和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一起印在了我的心里,走进了我的梦里。事实上——引读“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指名深情朗读。你读出了什么情感?指名说。(对姥姥的无限思念) 小结:流露了深深的思念。(板书:思念) 环节三 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四)总结

从全文整体思考,作者是如何刻画人物,抒发情感的?指名说。

小结:作者借剪纸这一线索,选取三个典型事例,写出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回味了浓浓的祖孙亲情,表达了对姥姥的无限思念。 像《姥姥的剪纸》一样运用典型事例写人叙事的课文我们以前接触过,回忆一下,有哪些课文?每一篇作者想表达什么?运用的什么典型事例来表达的?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指名说。

(五)体会叙事性作品中写故事与写人物的特点

1.同样是叙事性课文,民间故事《牛郎织女》是写故事的,《姥姥的剪纸》是通过叙事写人的,比较一下写故事和写人物在表现手法上各有什么特点?相同点和不同点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顾对比。小组交流。指名说 2.汇报交流。 不同之处:

写故事:“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充满神话色彩的想象”“一个又一个的悬念设置”以及能够说清故事来龙去脉的“线索”等

写人物:以典型的事例表现人物特点,抒发人物感情。

相同之处:无论是写故事还是写人物,都是抒发作者内心的情感。

小结:所以,叙事性故事和叙事性写人的文章虽然同是叙事,但凸显的重点不同,采用的写法也有所不同。以后我们在阅读叙事性作品时,要注意掌握这样的阅读技巧,帮助自己轻松读懂。同时,今后的写作中,也要尝试运用这些写作技巧,让自己的文章条理清晰,中心突出。

(六)小练笔

1.文章学到这里,有没有令你想到了些什么呢?在你的身边最熟悉最亲近的人。是的,也许我们的爷爷、奶奶、姥姥并没有这么一手令人惊叹不已的绝活,但是,他一定和文中的姥姥一样有一个永恒的动作、一个永恒的眼神、一句永恒的话语值得我们捕捉、记忆和怀念。

用学到的写法,尝试抓住一个典型事例,用一段话写写一个自己喜欢的人。 2.学生仿写练笔。

3.相机展示评议,交流修改。重点交流:事例是否典型、字里行间是否流露情感。 4.课下继续修改完成。

六、板书设计

12 姥姥的剪纸

写什么 神 拴

怎么写 典型事例 侧面烘托 对比反衬

表达什么 思念

推荐第7篇:姥姥的剪纸

12、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

一、欣赏剪纸,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并学习了课文的1-3自然段,回忆一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文中的姥姥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儿时那段和姥姥相伴的时光是那样美好,(点击出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姥姥的剪纸声为什么会留在我的心境与梦境中呢?

二、喜鹊登枝图,感受技艺高超。

生:因为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板书:技艺高超)

师:请大家自由地读课文的4-6自然段,你从文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姥姥的技艺高超?(生读)

交流(相机出示):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生:“死死地”说明我捂得很紧,姥姥一定偷看不了的。只能完全在黑暗中凭感觉煎,可她竟然还能剪得那么好!

师:你体会得真好!这里作者写自己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实际上是从侧面反映出姥姥剪纸的高超。你读懂了!(板书侧面描写)

生:“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说明姥姥完成这幅剪纸的时间很短,很熟练。“岂知”感受到作者的出乎意料。

1 生: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直接写出了姥姥剪纸很好!

师:(点击出示喜鹊图)同学们,这就是姥姥手下的“喜鹊登枝”图,美吗?谁来完整的读这段话,读出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出神入化。(两生读)

师:还从其他语句感受到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吗?

生: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写出了姥姥剪纸时游刃有余。

师:姥姥的“喜鹊登枝”为什么能剪得这么好呢? 生: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师:课文里是怎么说的? 生:数九……摸黑剪。

师:从这里我们感受到姥姥平时剪“喜鹊登枝”的时间——长,剪的次数——多。难怪被我捂着眼睛,还剪得既快又好呢!(回读“喜鹊登枝”)

(师: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熟能生巧的事例,比如大家熟悉的:写毛笔字,弹钢琴——)

师:同学们,再读读4-6自然段,姥姥的剪纸声能留在我的记忆中,仅仅是因为她的记忆高超吗?你还读出了什么?

生:读出了姥姥对我很宽容。(板书宽容)如“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她从来都不跟我计较。

生:我也读出了姥姥的宽容。“我服了——有准头了!”我顽皮地

2 耍赖,姥姥也跟我开玩笑。

师:同学们,这里的耍赖本义是指使用无赖手段,但这里却表现出了我的淘气、顽皮。像这样的用法就是词语的贬义褒用。(板书:贬义褒用)谁来读读这段对话,读出我的淘气和姥姥的宽容。

(两生读)

师:姥姥那刷刷的剪纸声,那惟妙惟肖的喜鹊登枝,还有那满是宽容的嗔怪,就这样留在了作者幼小的心田。许多年后,出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生齐读)

三、牛兔同乐图,体会疼爱

1、(感悟剪纸内容背后的爱,一读7-11段)师:同学们,姥姥的剪纸声永远地留在了我的记忆中,还因为什么呢?

生:因为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用剪纸拴住了,不让我下河游泳。 生:因为姥姥给我剪了很多关于老牛和小兔的剪纸。 师:(出示7-11段)姥姥都剪了什么让我如此难忘?

生: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师提示:在姥姥心中,我就是一只顽皮的小兔子,姥姥是一头温顺的老牛,她甘愿让我骑在她的背上,可见非常疼爱我)(板书疼爱)

生: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姥姥希望自己和小外孙在一个锅里吃饭,永远快快乐乐的生活在一起。)

师:同学们,原来姥姥剪纸上的每一个形象,每一根线条都渗透着对我无尽的疼爱。此刻,我们再读这段对剪纸的描写,心中一定洋

3 溢着爱的温暖。(一生读)

2、(体会人物语言动作背后的爱,二读7-11段)师:仔细读这段文字,我们还能从什么地方感受到她对我的爱?

生:从“姥姥笑了”看出她的慈爱,宽容。

师:你从姥姥的笑容中读出了她的慈祥、她对外孙的疼爱。不简单,能读出她的这份慈爱吗?(两生读)

生:从姥姥的动作“搂在怀里夸道”也感受到她对作者无比的疼爱。

师: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善于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中把握人物的内心。读一读这句话。(生读)

师:童年的那个夏日里,姥姥不仅用她的剪纸拴住了我的腿脚,也用她的慈爱拴住了我贪玩的心。老师请三位同学分角色读这段话,读出当时其乐融融的场景。(三生分角色读。)

师:同学们拿起书,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温馨的夏日午后。师生合作读——师旁白,女生读姥姥)

3、(想像后配乐读第12段)师: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师引读)——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

师:同学们,能发挥你们的想像,把文中省略号里的内容补出来吗?

生:吃草的兔子、吃胡萝卜的兔子、做游戏的兔子;煮饭的老牛、洗衣服的老牛、割青草的老牛等。

4 师:顽皮可爱的小兔有了勤劳温顺的老牛的照顾,是多么幸福啊!谁来读读这段话。(音乐起)

师:同学们,姥姥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这一幅幅剪纸分明是我和姥姥之间浓浓的情啊!(板书:浓浓深情)。谁再来读这一段。(指名读)

师: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牛兔图填满了我童年的记忆,姥姥那慈祥的笑容、无尽的疼爱温暖了我的整个童年。许多年后,出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生齐读)

四、凝望图,想象写话

师:姥姥的剪纸陪伴了我的童年,陪伴着我走过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其间她给我寄来一幅这样的剪纸:(课件出示:“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谁来读?(一生读)

师:同学们,轻声读一读这幅剪纸,你读懂了什么?

生:老牛代表姥姥,小兔代表作者,姥姥对我的思念与期待。 生:姥姥是想告诉我她很想念我。

生:剪纸包含了姥姥对我的期待:不要忘了姥姥,不要忘了姥姥的剪纸。

师:你真了不起,读到姥姥的心里去了。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这句话。(生读)

师:同学们,姥姥用她的剪纸表达着自己的心,远离家乡的我看到

5 剪纸又何尝没有千言万语要对姥姥说呢?让我们把他们内心的话写下来吧。(伴随音乐出示:外孙啊,你远在他乡,————;姥姥啊,我虽远在他乡————。)请左边同学写姥姥的话,右边同学写我的话。

(生写话,对应交流)

同学们,老师能感受到你们读懂了姥姥的剪纸,读懂了她剪纸中饱含的期待和牵挂。(板书期待)(出示齐读:“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师:姥姥牵挂着我、思念着我,而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永远走不出她的剪纸,走不出她绵长的牵挂。出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生齐读)

五、连接原文,升华情感。

(音乐起)很多年后,(课件出示配音原文片段:……我远离了家乡,远离了姥姥,远离了她美丽的剪纸。直到前年春节家里通知说姥姥病危,我才匆匆赶回家里,看到了一别三年的姥姥,此时她已被穿上了送老衣,很怪异地躺在当门的床上。我当时就傻了,我知道只有去世的人才会躺在那儿。我不顾一切地去看,我看到了一张有点浮肿的脸,再试试鼻息,姥姥还活着,我哇地一声哭了。我的姥姥还活着,我上学时起早贪黑给我做饭的姥姥还活着……)

师:几年后,姥姥还是走了。而今,我再也不能看到姥姥的剪

6 纸了,但我对她的思念和依恋将伴随一生。 出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生齐读)

师:同学们,让我们共同记住这份亲情的见证——姥姥的剪纸!(再读课题)

板书: 12

、姥姥的剪纸 技艺高超

浓浓深情(宽容 慈爱 期待)7

侧面描写 贬义褒用

推荐第8篇:姥姥的剪纸

姥姥的剪纸

二、学习课文4-6小节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二课。(齐读课题)下面老师请你们欣赏姥姥的剪纸。(电脑展示。)

2、欣赏了姥姥的剪纸作品,你有什么话要说?

3、是呀,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自由阅读4—6自然段,画出最能说明姥姥剪纸技艺高超的句子。

4、自读交流

A.“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得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梅\'便完成了。”

“死死地捂住、摸着剪”说明剪窗花难度之大,“工夫不大”说明姥姥动作熟练,完成速度快。由此可见她技艺高超。

师:找得好,说得又很有道理。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听出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吗? B.“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形象生动”说明姥姥的剪纸惟妙惟肖,“无可挑剔”是说我没有办法找到毛病,说明我打心眼里佩服姥姥的剪纸技术。

师:一齐赞赞姥姥的剪纸技艺。齐读。(出示喜鹊登枝剪纸)

师:这就是姥姥在看不见的情况下剪的“喜鹊登枝”。怎么样?来啧啧赞叹一下。(联系前文学说)

师:听了这些赞叹,文中的我对姥姥不由产生了一种什么感情?(板书:喜爱、敬佩)

5、姥姥的剪纸技艺怎么会这么高超呢?用姥姥自己的话说:(出示: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6、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畅谈)

7、那姥姥是怎么练的呢?(指名读)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就是姥姥了。姥姥们,拿好剪刀—开始剪了,(师)数九隆冬—(生)剪,(师)三伏盛夏—(生)剪。。。

师:姥姥,摸黑剪纸,你咋还剪得这么形象生动呢?(读: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师:姥姥们,我们继续剪了,这次剪的速度要加快:(师)数九隆冬—(生)剪,(师)三伏盛夏—(生)剪。。。

师:姥姥,剪这么快,有没有剪着手指呀?怎么就剪不到呢? (生读: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师:是呀!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生活和学习中,什么事都可以熟能生巧。(出示:熟能生巧,总 , 。)

师:说的真好!姥姥剪纸的绝活,就是引读:数九隆冬—— 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二、学习课文7—12小节

1、透过剪纸,让我们认识了心地善良、广结善缘的姥姥;透过剪纸,让我们认识了技艺高超的姥姥;这剪纸还蕴含着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7—12自然段。

2、交流:(板书:慈爱)疼爱孙儿的姥姥 A.“密云多雨的夏天。。拴在屋檐下。”“拴”怎么理解?

师:这看似平淡的一句话,有一个字却用得很传神,你认为是哪一个字? 生:拴。 师:(插话)拴东西,一般用什么拴?

师:课文中是用绳子拴吗?用什么拴住了什么? 生: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生:用剪纸拴住了我那颗贪玩的心。

师:表面上是用剪纸在拴,姥姥真正在用什么拴住了外孙?拴得紧吗?谁来读读? 生:\"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师:拴是拴住了,但拴得不够紧,谁再来读读?

师:是呀,姥姥用自己的慈爱为线,借助剪纸拴住了外孙。让我们在读中感受姥姥的爱。

B. 牛驮着兔子;牛和兔子一起啃食青草——疼爱 C.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D. 从那时起,…..姥姥为了儿孙永远无怨无悔地劳作。多慈爱的一位姥姥,这样的姥姥让小时候的我产生什么情感?(朗读:我摆卖着。。。板书:喜爱)

3、通过课文4—12自然段的学习,这位来自西北平原的姥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这位姥姥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这姥姥和我们自己的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多像啊!介绍你的外公、外婆、爷爷奶奶!

5、是呀!全天下的老人们都是一样的。(出示歌曲)

三、学习课文13自然段。

1、剪呀剪,拴呀拴,剪只兔,剪头牛,牢牢拴住萝卜头。姥姥的剪纸拴住了我的幼年时代,拴住了我上学前的一个个密云多雨的盛夏,后来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还拴得住我吗?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13自然段。

2、姥姥不断地给我寄来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出示:)。

3、不识字的姥姥把自己的千叮咛万嘱咐都写进了这些剪纸中,假如这些剪纸化为写给外孙的信,姥姥会在信中写什么呢?拿起你手中的笔,替姥姥写写。

4、(出示:信的开头,音乐《A time for us

相处岁月》)

4、学生写信,交流。

5、听着姥姥的真情诉说,齐读:我知道。。。

6、这段话中我们读出了作者对姥姥的——(板书:思念)

7、同学们,剪纸不光展示了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更体现了姥姥对作者的疼爱牵挂,寄托了作者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它如同桥梁沟通了姥姥与作者之间的感情,宛如纽带,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让我们永远地记住这份浓浓亲情的见证——姥姥的剪纸!我们的姥姥也同作者的姥姥一样,勤劳善良,心灵手巧,她们也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我们的浓浓亲情。让我们永远地记住这个亲切而又温暖人心的名字——姥姥!

推荐第9篇:姥姥的剪纸

《姥姥的剪纸》教案

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齐读课题《姥姥的剪纸》

2、上节课的学习,姥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广结善缘、有求必应、善良 剪纸技艺高超。)是啊,姥姥的剪纸技艺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神”啦!(板书)

二、新授,体会剪纸技艺高超。

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这幅喜鹊登枝上。出示,你觉得剪得怎么样?

(栩栩如生,生动传神,跃然纸上,仿佛要飞出来是的,惟妙惟肖„)

观察真仔细,书上是怎么描绘的呢?默读四到六自然段。找出来。一生读。具体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姥姥剪纸技艺的神。(“形象生动”说明姥姥的剪纸惟妙惟肖,“无可挑剔”是说我没有办法找到毛病,说明我打心眼里佩服姥姥的剪纸技术。)嗬!读出了我的惊讶和赞叹) 二人读。(你把书都活了)我听出了你对奶奶技艺的赞叹。一起来读。

这几段中,你还能从哪儿感受到姥姥剪纸技艺的神! (这幅剪纸在我把姥姥眼睛捂住的情况下剪出来的。)

那可真是了不得,这段文字很有生活情趣,再来读读,你们看到一个怎么样的我)调皮蛋,耍赖,你们耍过赖吗?对谁耍最管用。你来用耍赖的语气来读读。 分角色读。我当姥姥。你觉得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温馨,充满爱,和谐,其乐融融的画面)。

4、姥姥剪纸技艺高超是与生俱来的吗?从哪儿知道(这真会读书,一下就找到了)

准头是什么呢?(心中有数)这准头来自于哪里?书上怎么写的。

自由读,特别注意红色的部分,你读出了什么?(剪纸时间长,喜欢剪纸,有着浓厚的兴趣,)

我们也来试着剪一剪。这剪纸可不那么容易剪。一不小心就剪到手了哦,孩子们,想要熟能生巧,就得„„

剪到手了吧,还不够熟练,我们再来,男女生剪。有点熟练了,这遍还要快一点。有没有剪到到手?看来熟能生巧还不是那么容易练就的。

看来现在你们是熟能生巧了,现在你理解熟能生巧的意思了吗?

正是这长年累月的剪,才剪出了这栩栩如生的登枝,这惟妙惟肖的鸳鸯戏水,这跃然纸上的凤凰,这充满喜气的福字,这威武的龙,这憨厚的老牛„„

这就是(出示句子)——齐读。

5、在生活中,你们有熟能生巧的经验吗?说一说吧?

打篮球,绣花,看书,骑车,玩悠悠球,打字。妈妈织毛衣。

6、同学们真是生活的有心人。说到这儿,老师想到了一些孰能生巧的谚语,一起来读一读,勤于积累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

7、你看,我那么调皮,姥姥非但没有责怪我,还告诉我一个道理,可见姥姥多疼我呀!

二、祖孙情深

1、这不,到了到了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2、这看似平淡的一句话,有一个字特别传神。一般是用什么栓,栓什么呢?课文中指什么?姥姥用什么内容的剪纸拴住了我呢? 姥姥剪了许多老牛和兔子的剪纸。

3、读7到12自然段。具体写了哪几幅剪纸?划下来。你从这些剪纸中读出了什么呢?

1、“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起个名)姥姥非常的疼爱我;我很调皮;我生活得很快乐。

2、“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起个名字呢?姥姥和我生活得很开心。姥姥对我的爱,她总是把好吃的留给我吃。)

4、我被这些剪纸牢牢拴住了吗?从哪儿可以看出?出示:

我怎么缠?会有哪些动作?说哪些话?„„生1:姥姥,我属兔,你再给我剪一只兔子吧!要不然,我可要去游泳啦!师:别去,危险!那好吧,姥姥就给你剪只蹦跳的兔子。你也来缠缠我。

生2:姥姥,你属牛,剪一头牛给我这只小兔子吧!

师:这孩子,我就给你剪只拉车的老牛吧。你也来缠缠我。 生3:姥姥,再给我剪一张吧,明天我要拿给小伙伴看。

师:我的小机灵鬼,你还有完没完,这是最后一张了啊,剪只睡觉的兔子给你。

好吧,好吧,姥姥眼睛都给摇花了。就给你剪一个蹦跳的兔子吧!„„你这个小机灵鬼,给你剪一个拉车的老牛吧!

这可是最后一张了啊!剪一个睡觉的兔子给你,搂着睡觉吧! 这真的是最后一张吗?

生读(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 这些牛和兔子有什么共同点。(兔子调皮无忧无路玩耍,老牛敦厚,勤勤恳恳的劳动。老牛很爱兔子,兔子很依赖老牛,兔子的整个童年都在老牛的湓诶版中度过的,因为这兔子就是„„,老牛就是„„啊)一起读„„

5、是啊,剪啊剪,栓啊栓,剪只兔子剪头牛,姥姥拴住小萝卜头。姥姥的剪纸拴住了我的幼年时代,拴住了上学前一个个密云多余的盛夏。后来,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可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出示

6、你来读。当年的小调皮蛋儿长成大学生了,这一幅剪纸抵到万封家书啊!你们读读这句话,哪些词语让你特别有感触。(定定,出神)

7、如果要你给她起个名字,你觉得什么合适呢?

这幅剪纸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思念,期待,牵挂,爱)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8、那定定站着的老牛不就是姥姥吗?那欢蹦着远去的兔子不就是我吗?这不正是当年墩头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景吗?你来读——

9、姥姥定定的站着,出神的望着,把所有期盼,祝福,思念都融进了剪纸里,你来动情地读一读。

因为爱,姥姥希望我永远留在她身边,因为爱,姥姥又希望我走得更远,生活更好。她把这份爱藏在心间,每当看到这幅剪纸,我便会泪流满面,同学们,让我们呢一起读——

10、童年时,姥姥拴住的是我的身体,现在,姥姥拴住的是我的——,那姥姥仅仅是用剪纸拴住了我吗?还用什么拴住了我?千言万语化作一个字,是充满亲情的爱把我牢牢地拴在了一起。

11、当所有的思念回忆用上心头,此时,你最想对姥姥说些什呢?

12、也许,我们的爷爷奶奶不像作者的奶奶那样拥有一手绝活,他们也许会做一桌可口的饭菜,也许在雨天为你送来一把伞,但是,他们都和姥姥一样,所以,孩子们,我们记住了这位可敬可爱的姥姥,更希望记住我们身边默默关心,疼爱我们的亲人。

推荐第10篇:姥姥的剪纸

评析: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吴

刘广祥

就职于江苏省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二淮安市优秀青年教师、小学语文特色教师,全国第九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特等奖获得者:

最喜欢的教育格言:我们无法在人间做大事,我们只能用大爱来做小事

最崇拜的名师:李亮、

最喜欢读的一本书:《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揭示课题,了解剪纸

(一)揭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文章,题目叫《姥姥的剪纸》,知道姥姥是什么人吗?

生:姥姥就是外婆。

师:是的,北方人称自己的外婆为姥姥。“剪纸”你_r解吗?

生:剪纸是我国民间传统工艺。

生:剪纸多数是用红纸剪成的。

师:是的,人们在逢年过节、五谷丰收的时候将大红的剪纸贴在窗户上,所以,剪纸又叫窗花。让我们齐读课题,

(生齐渎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师:课文都预习了吧?渎了几遍?(了解情况)课文读得怎么样,刘老师只检查义中的一个字。(板书:薅)

师:谁会渎‘?(指名读)课文中并没有这个字的读音,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通过查字典知道的!

师:很好,那你知道文巾“薅草”是什么意思吗?

生:简单地说,薅草就是拔草。

师:正确,这么难的字词不仅读好了,还理解了,相信大家课文一定渎得不错!

点评:“薅草”,很富有生活气息的一个词,却很少有人知道“薅”字怎么写,怎么读不会写或不会读的字通过查字典自己弄懂它,远比教师直接教给学生更有意义 刘老师的课从一开始就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而不只关注知识本身。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刘老师想问一问大家,读完课文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生:姥姥的剪纸水平很高。

生:文中的“我”很爱自己的姥姥,觉得能有这样的姥姥很幸福。

生:姥姥特别疼爱自己的孙儿,他们祖孙之间的情意很深厚。

师:刚才,同学们谈到了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和“我”与姥姥之间的深厚情意,这正是这篇课文描述的两方面的主要内容。(板书:技艺高情意浓)我们先一起来感受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

点评:“读完课文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这句话多次在刘老师的课上出现,这是把学生的“学”放在首位,是“以学定教”的具体表现;而“技艺高”“情意浓”则是教师在学生谈了诸多感受之后的“顺学而导”。一篇洋洋千字的课文,学生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完成了整体感知,抓住了主要内容。

二、课文,体会技艺之“神”

(一)提出自读要求

师:课文的哪些语句写出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呢?又是怎么写的呢?请默读课文第一至第六自然段,画一画句子,圈一圈词语,写一写自己的体会和发现,开始。

(学生默读静思,圈画批注,教师巡视。)

(二)交流自学收获,体会姥姥剪纸技艺之“袖”

师:同学们学得非常投入,让我们一起分享你们的收获。谁先来?

生:我圈画的是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该生读此句)我从两个“普普通通”看出材料平常,结果却“要什么就有什么”“无所不能”,我体会到姥姥的剪纸技艺很高超!

师:你能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语句,很会学习。

生:我觉得这两个“普普通通”用得很好,与“无所不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姥姥的剪纸技艺就高超在她能用最普通的材料剪出不普通的作品。

师:你能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生读)这两个“普普通通”这么一用,这么一读,就一点儿都不普通了,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生齐读)

点评:“你能抓住关键词来理解语句,很会学习。”这是刘老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也是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提示,学生才进而抓住“普普通通”“无所不能”体会出了其中的“对比”,也进而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抓住了“都”“神”等关键词语,体会出了其中的丰富内容。

师:还有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姥姥剪纸技艺十分高超?

生:我从“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这句话中的“都”字,体会到乡亲们都很喜欢姥姥的剪纸,说明姥姥剪纸技艺十分高超。

生:我从这一句中也能感受到姥姥剪纸技艺十分高超。(生读句)这里的一个“神”字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姥姥的剪纸技艺不是一般得高,而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师:是的,一个“神”字高度凝练地说明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好一个“神”字!(板书:神)有谁发现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生:这句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剪出的“母鸡能下蛋”,这不可能,剪出的“公鸡能打鸣”,也不可能。

师:是呀,明知不可能,但听起来又不像是在说假话,倒让我们对姥姥高超的技艺印象极深!这句话读起来也特别有意思,自由读一读,感受感受。

(生自由读)

师:读起来感觉怎么样?

生:很有节奏。

生:很押韵,像顺口溜。

生:理解起来一点儿也不难。

师:是呀,这样的语言在文章中还有很多,都是一些大白话,通俗易懂,乡土味很浓,读起来那么顺口、生动!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齐渎。)

师:咱们能不能学着乡亲们的样子,来夸一夸姥姥的剪纸呢?

(学生自由练说,指名说。)

生:你姥姥神了,剪老人像老人,剪小孩像小孩,剪个小伙力气大,剪个姑娘笑哈哈。

师:你夸的是姥姥剪的人物,语言很生动,不错。但老师觉得乡亲们更会夸人,再回过头来细看这句话,有没有新的发现?

生:猫与虎,公鸡与母鸡,它们在形态上非常相似。

师:为什么选择在形态上非常相似的物体来夸姥姥?

生:姥姥能将这些形态相似的物体,用小小的剪纸准确地区分开来,更能说明姥姥的剪纸很“神”!

师:那我们再来试试夸一夸姥姥。同桌之间讨论讨论,再来夸夸姥姥。

(学生讨论,指名说:)

生:你姥姥神了,剪鸭像鸭,剪鹅像鹅,剪只孑L雀能开屏,剪只凤凰能上天。(掌声)

师:真是细微之处见真功!我们刚才探讨的两句话都在第二自然段中,都让我们体会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这两句话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

生:对姥姥剪纸作品的描写是正面描写,乡亲们的赞叹属于侧面描写。

师:哎呀,你很不简单呐!的确如此,作者正是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让我们更加感受到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板书:正面、侧面。)

点评:由发现“夸张”的表现手法,到通过“朗读”体会语言特点,再到两次“夸姥姥”,刘老师的教学层层深入,不断引导学生去发现那些需要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果子,学生的学习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在这一学习过程中,课堂多次呈现片刻宁静之后的“生动活泼”,这是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的不断自我超越,是课堂最好的风景。

师:你还圈画了哪些能体现姥姥剪纸技艺高超的语句?

生:我找的是第四自然段中的几句话。(生读此句)其中“死死地捂住”说明难度增加了,“岂知工夫不大”说明时间很短,剪出的效果却很完美,我体会到姥姥的剪纸技艺十分高超。

师:听得出来,你对姥姥的剪纸技艺感到非常佩服。从这个“嗬”字和感叹号中,你们能体会到什么?先自由读一读。

(生自由渎

生:我能体会到作者充满了惊讶:

师:请你带着“惊讶”读一读这句话。(生读)还有不同的体会吗?

生:我能体会到作者充满了赞美之情:

师:请你读出这种赞美之情。(生读)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你还体会到什么?

生:我能体会到作者充满了叹服之情。

师:就请你读好这种叹服之情。(生渎)很好,读书就要这样,要读出自己独特的体会,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点评:“惊讶”也好,“赞美”“叹服”也罢,一个“嗬”字,个中情味尽在其中。教师对这句话的教学处理,使学生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化解读,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独特阅读感受的尊重与引领:

(三)欣赏剪纸作品

师:同学们,如此高超的技艺会剪出怎样的作品呢?让我们一睹为快。

(学生欣赏剪纸作品)

师:你感觉这些剪纸作品怎么样?用一个成语说一说。

生:(纷纷说)出神入化、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无可挑剔、惟妙惟肖。

师:难怪乡亲们都说——姥姥的剪纸真神!

点评:借助现代媒体技术,将“姥姥的剪纸”形象化,并及时调动学生的成语储备,通过这种高度凝练的语言形式的运用及生动形象的画面欣赏,升华了对“姥姥神了”的认识,使学生对课文第一部分“姥姥剪纸技艺高”的学习达到了又一个新的高度,并为继而品味“情意浓”奠定了坚实的学习基础。

三、读课本,体味祖孙情深

(一)品读“拴”字,体会剪纸的神奇力量

师:其实,姥姥的剪纸不仅“神”在剪纸技艺上,更“神”的是它还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出示句子,指名读)这句话中哪一个字传神地表现出了姥姥剪纸的另一种“神奇”?(板书:拴)

师:“拴”原来的意思是什么?

生:绑住。

师:这里的“拴”应该怎样理解?

生:是“吸引”的意思。

师:牢牢拴住“我”的是什么样的剪纸呢?请浏览第七至十二自然段,快速地找一找。

(生浏览)

生:我找到的剪纸图是“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

生:我找到的是“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师:这幅剪纸说的是什么呀?

生:是“我”和姥姥在一个锅里吃饭。

师:是呀,这些牛和小兔的剪纸图其实反映的都是什么呢?

生:反映的是“我”和姥姥在一起的生活画面。

点评:由一个“拴”字的解读,引发质疑,使学生带着疑问与好奇,积极地投入阅读,在阅读中寻找答案。这是又一次先学后教,顺学而导。

(二)想象生活画面,体会姥姥和“我”的深厚感情

师:还有哪些生活画面会被定格在姥姥的剪纸中呢?

生:姥姥用温暖的背驮着“我”,一边干农活,一边给“我”讲故事。

生:姥姥牵着“我”的小手,带“我”到田地里玩。

生:姥姥给“我”剪“喜鹊登枝”。

生:夏天的夜晚,姥姥摇着扇子哄“我”睡觉。

(教师哼唱《摇篮曲》)

师:这样的生活画面让你感受到什么?

生:很温馨、温暖!

生:作者很幸福!

生:他们的生活多么甜蜜!

生:姥姥对“我”很疼爱!

师:说得真好。是呀,小小的剪纸里有“我”多彩的生活、幸福的童年和姥姥对“我”无尽的疼爱啊!多么神奇的剪纸啊!

点评:大凡好的文学作品,都可以从简单的文字背后读出丰富的情感来,但要学会阅读,学生才能具有这种“发现”的眼光。刘老师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那些可能会定格在姥姥的剪纸中的生活画面,一篇篇,一段段,一幅幅,那么温暖,那么幸福,使学生不知不觉沉浸在课文的故事里,并与自己的生活一丝一丝地联系起来。这便是读者与作者、与文本的“对话”,能形成一种心灵的默契与相通。这是真正的阅读。

(三)练习写话,深化情感

师:后来呀,“我”上学了,越走越远了,姥姥的剪纸仍一直牢牢地拴着“我”。这张剪纸就是最好的见证。

(指名读)

师:同学们,姥姥是个明白人。她知道,孙儿终究要长大,离开疼他爱他的姥姥,离开生他养他的小屯,就算是无所不能的剪纸也不能拴住孙儿去寻找梦想的脚步。想一想,姥姥对“我”有着怎样的期待呢?“我”读懂姥姥的剪纸了吗?又会对姥姥说些什么呢?请任选一个角色写一写他们的心声。

(学生写话,师巡视、提示:这是写一段话,开头要空两格,注意排列整齐,书写要有一定的速度。)

师:谁来读一读姥姥的心声?谁来读一读“我”的话?

生:(读姥姥的话)亲爱的孙儿,总有一天你会长大,那时,就算是我那无所不能的剪纸,也不能拴住你追求梦想的脚步。去吧,去放手一搏吧,只是你无论走多远,都要记得咱们的小屯,记得回家。(掌声)

生:(读孙儿的话)亲爱的姥姥,您放心吧,孙儿一定记住您的话,一定会干出一番事业。您老要保重身体呀,过年了,我一定回家看看,我想您了!(该生落泪,众生掌声。)

师:感谢你们深情的对白。是呀,“我”怎能忘记姥姥的恩情、姥姥的期待呀!

点评:“情动”才能“辞发”,刘老师通过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知道,写作不是无病呻吟,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情感表达的需要。尽管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刘老师没能让更多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但仅从以上两个学生的“真情告白”,我们便可以管窥到这一“读写结合”教学实践的成功及意义所在,它既实现了“以读促写”,增长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实现了“以写促读”。在这一教学片段中,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四)理解文章最后两句话

(师范读)

师:如果说童年时姥姥的剪纸拴住的是“我”的身体,那么到如今拴住的其实是“我”的心呀。时刻萦绕在“我”心中,出现在“我”梦中的会有些什么呢?

生:一定会有姥姥的剪纸。

生:有姥姥和“我”在一起的幸福画面。

生:还会有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

师:是啊,还有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啊!剪纸、姥姥、故乡,一想到这些。“我”的心境与梦境就变得有声有色。

师:虽然“我”越走越远了——

(课件出示:“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生齐读。)

师:“我”怎能忘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我”的心、“我”的梦从未离开过——

(课件出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生齐渎。)

师:“我”心飞扬,“我”梦依IH。即使有一天姥姥走了,但姥姥的剪纸、姥姥的爱必将拴“我”一生,拴“我”一世一

(课件出示:“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师生齐读。)

点评:从姥姥的剪纸升华到浓浓的故乡情,刘老师又一次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幻化梦中的画面,并通过一遍又一遍地引读,让“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牢牢地定格在了学生的心里,也将那些有声有色的语言文字牢牢地印在了学生们的记忆中

四、外延伸,总结全课

师:本节课我们研读了姥姥的剪纸技艺之“神”,体会了祖孙的情意之深,下节课将练习背诵精彩段落,探究“姥姥的剪纸”在全文中的作用,进一步体会文章乡土语言的独特魅力

总评:

刘广祥老师的《姥姥的剪纸》是一堂真实地体现了学生学习过程的成功课例,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1.全课贯穿“先学后教,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

在本课教学中,无论是“整体感知”,还是把课文分成“技艺高”“情意浓”两部分引导学生学习,教师都采用先让学生自学,边学边圈画、批注,再根据具体学情,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断点拔、归纳、提炼、总结,使学生在反复

实践中习得方法,学习能力不断增长。

2.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在本课教学中,刘老师多次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最典型的有两次:一是读中悟写,进行口头表达训练;二是情动辞发,进行书面表达训练。两次训练,教师都紧紧贴近课文,在训练表达的同时,强化了对课文的理解,使得“读”与“写”水乳交融,浑然天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3.在语言学习中,让学生的情感丰富起来。

语文,绝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性的存在,它更是精神的存在。只有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让学生的精神世界丰富起来,学生才能产生强大的语文能力。显然,刘老师的语文课充满了浓浓的情味。从一次次的想象、一句句充满情感与智慧的导读语,到“老牛”与“兔子”的深情对话,学生情感的闸门被一层一层地打开,直至激情喷涌,出口成章。学生能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写成充满真情的打动人心的佳作,是一堂语文课成功的标志。

第11篇:《姥姥的剪纸》

《姥姥的剪纸》说课稿

李晓云

各位评委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2课《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与分析。

一、说教材:

《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为我们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说她不普通,她实在又很普通,每天洗衣、择菜、淘米、喂猪,与所有的姥姥一样,朴实平凡,日夜劳作,与外孙相濡以沫,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全文共有13个自然段,可分三个部分。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抓住这个主线,通过动情的读就可以感受姥姥对作者的深情以及作者对姥姥的思念。

二、说目标:

课标指出: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含义,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根据这一阶段目标的要求和这篇课文的特点,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知识目标:在第一课时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学习课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中相关词语。 能力目标:在感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的能力。 情感目标:从课文的语言材料中感受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联系自己学会感恩。

三、说重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和目标的定位,我认为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是:感受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勤劳善良,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教学难点是: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四:说教法 教法: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本节课我将采用朗读感悟法,让学生充分诵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广结善缘,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五、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重点阐述本节课的教学流程的安排与意图: 第一环节:导入

播放剪纸的图片,配上民乐。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姥姥的剪纸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再次走进姥姥的剪纸,去认识这位可亲可敬的姥姥,重温那浓浓的祖孙亲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兴趣,才能挑起学生心中那颗想学的心。我通过图片再现情景,让学生从剪纸图片中感受到剪纸人精湛的技艺,由此与文本产生共鸣。自然而然地走进文本。

第二环节:感悟姥姥剪纸的神

在这一环节,我采用先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自主探究,最后再感悟。这样的教学步骤。

第一步(具体是这样的)

首先,请学生浏览1-6自然段,问:你能找出一个字概括姥姥的剪纸技术吗?(神) 默读这一部分,你是从哪些描写感受到姥姥剪纸神的?画出相关语句。并作批注。 (意图:)这一步让学生默读、勾画、批注,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明白读书的要求,进入边读书边思考的境界。同时,自主阅读,也是一个自主探究的过程,是与人交流的基础。 第二步:汇报交流 在汇报交流中抓住两个指导重点: 第一个重点是: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

首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有关语句读一读,在读熟的基础上再抓关键词指导朗读,如:都、左邻右舍、无所不能等进行朗读指导,通过练习“你姥姥神了“剪 像 ,剪 像 ,剪 像 。”这个句式来体会姥姥心灵手巧。

在突破难点方面:如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一句含义时,我首先让学生说说熟能生巧的意思,然后再从文中找出具体说明熟能生巧的句子,读一读,之后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熟能生巧的事例。最后再让学生悟悟姥姥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这样设计,在教学中把读、说、悟相机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能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在学生的谈话中轻松的突破教学重难点。 第二个重点是:感受姥姥的勤劳善良

按照上面的学习方法,抓住姥姥的动作语言的描述,指导学生读出姥姥的勤劳善良。

(过渡: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抓住的是“神”这个字来感悟姥姥心灵手巧,勤劳善良,第三个环节我是紧扣“拴”这个字来体会姥姥与我之间的浓浓亲情。) 第三环节:感悟我与姥姥间浓浓的亲情。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7-12自然段,找出姥姥用哪几幅兔牛图拴住的我。并找出我与姥姥的对话。然后再利用课件展示牛兔图让学生结合生活想象牛的勤劳、兔的顽皮,最后抓住拴、缠进行师生分角色对话表演,感受姥姥与“我”的浓浓亲情。

课文的最后一部分是作者情感的升华。在教学中通过给一幅兔牛图取名,体会姥姥对“我”的期待。通过朗读最后一段来体会我对姥姥的怀念。姥姥的剪纸拴住了“我”儿时的人,更拴住了“我”长大后的心。

第四环节:读写结合,升华情感

我先总结,再动情范读原文中作者写的姥姥临终前的这段回忆的片段,最后出示:“姥姥,我想对您说---”的句式进行续写。已达到让学生结合自己学会感恩的情感教学目的。 (意图:)读是为了积累语言,写是为了升华情感,于永正说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这就是学语文。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回家收集有关剪纸的作品,办一期剪纸展示会。 开展剪纸的活动,谈谈感受,并写下来

这样设计目的是想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对剪纸的民间艺术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与延伸。这样也较好地贯穿了新课标中所强调的“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这一要求,也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六、说板书: 说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缩影,它要求简单明了,提纲挈领。所以我的板书设计是这样的。

神 心灵手巧 勤劳善良 姥姥的剪纸

拴 浓浓亲情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将课文中的文字输入孩子的头脑,力争让学生在自主感悟,交流中突破教学重难点。当然,由于本人的教学经验有限,设计思路肯定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谢谢!

第12篇:姥姥的剪纸

《姥姥的剪纸》 (林文兰)

一、复习导入

一直以来,姥姥的剪纸总是让作者魂牵梦萦、欲罢不能,请大家回忆一下课文中的哪那一句话最能够表达作者的这种心境与梦境?

(大屏幕出示1: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齐读

姥姥的剪纸到底具有怎样的魔力呢?我们就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中去感受感受。

二:扩散语词,把课文读厚

一度扩散,读出姥姥的心灵手巧

文由情生,而一篇文章的开篇之语往往更能表达作者的情感。

(大屏幕出示2: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当作者写下这篇文章的第一句话的时候,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请你带着()的感觉读一读。 齐读。

这是作者对姥姥由衷的赞叹,乡亲们又是怎样赞叹姥姥的手艺的呢?请大家打开书,快速的读一读课文的1—3小节。 指名答。(这是啧啧赞叹的语气吗?)

(大屏幕出示3:“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读得真好。谁再来很有韵律地、有节奏地赞叹一番?这番话中乡亲们仅仅是在赞叹姥姥剪动物剪得活灵活现。除了动物,姥姥还会剪什么?

现在请你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行吗?

(大屏幕出示4:你姥姥神了,剪 像 ,剪 像 ,剪个 ,剪个 。)

交流

听了乡亲们的夸奖,你能用一句话来赞美一下姥姥吗?(板书) 二度扩散,读出姥姥的舐犊情深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为了能更好的看到姥姥的心灵手巧,童年的笑源耍赖了,刁难了,让姥姥为我们露了一手呢?请大家默读课文4-6小节,看看作者耍了什么小花招?

交流:

(大屏幕出示5:“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

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外孙?你能把“我”的调皮劲儿读出来吗?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把姥姥的眼睛捂得再紧点儿? 尽管捂得这样紧,我们还是欣赏到了一幅怎样的剪纸?

(大屏幕出示6:“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剪得真是栩栩如生,我心服了,可还是耍赖。你耍赖过吗?你能把耍赖的感觉读到这话中去吗?

( 教师:“你差点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哪还看得见呀?”) 我心里一定感到好奇,姥姥怎么这么厉害呀?她这心灵手巧的本领怎么练就地呀?

(大屏幕出示7:“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谁来读?

是呀,数九隆冬,天真冷呀,滴水成冰,我连手都不敢伸出来,可姥姥还是一刻不停剪呀剪„„你能选择一个熟悉的想象中的场景说一说吗?

学生交流。

姥姥不停地剪呀剪,日久天长,心中就有数了,孰能生巧了,那剪刀就是他延长的手指了。

来,让我们也跟着姥姥来学一学剪纸,咱们来合作读一读,好吗? 孩子,要想做到熟能生巧,你得: 看来你们也练就了熟能生巧的本领。是呀,由于姥姥熟能生巧,练就了心灵手巧,剪出的窗花栩栩如生,那剪刀声总是回想在作者耳畔,悦耳至极,作者怎么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大屏幕出示8: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二度扩散,读出姥姥的舐犊情深

师:姥姥的剪纸不光惟妙惟肖,还能表达情意呢,默读课文7-12小节,来,把你觉得甜蜜的、温馨的、感动的值得品味的地方画出来,批注在旁。

让我们一起来分享。(相机板书:舐犊情深)

是呀,对于往事,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地方的描写

(大屏幕出示9:“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句话。

这看似平淡的一句话,有一个字却用得很传神,你认为是哪一个字? (拴)

姥姥用什么拴住我?

(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拴得紧吗?读出来。指导朗读

姥姥用她那亲切和慈祥的面容拴住了我,用她那活灵活现的剪纸拴住了我,用他那浓浓的爱拴住了我,也栓给了我一段快乐的夏日生活。

来,用心感受感受,走进这温馨的盛夏午后,我们分角色入情入境的读一读。你读文中的“我”,我读姥姥的话,其他同学就帮助我俩描述当时的场景,读旁白,好吗?

我被牢牢给拴住了,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

(大屏幕出示10:“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对活泼的兔子与敦厚的老牛充满好感。”)

哪一个字眼强烈地表达了“我”被牢牢地拴住了?(缠)

“我”怎么缠的?说了哪些话? (引导学生练说)„„

(教师:我的小机灵鬼,你还有完没完,这是最后一张了啊,剪只睡觉的兔子给你。)

姿态不一,惟妙惟肖的兔子,在姥姥眼中就是一个()的我;各式各样,栩栩如生的牛在我眼中就是一个()的姥姥。

齐读

这样的一幕幕生活剪影,一定会永远定格在我的心中,是那么温馨,那么浪漫,我怎能忘记?

(大屏幕出示11: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三度扩散,读出笑源的心梦之境

(经典银幕金曲《相处岁月》响起,)

1、剪呀剪,拴呀拴,剪只兔,剪头牛,牢牢拴住萝卜头。后来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还拴得住我吗?

(大屏幕出示12:“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请你把目光移到姥姥从千里之外寄来的剪纸上,谁来读读描写这幅剪纸的文字。

(课件点击:“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下出现一条红线。)

姥姥不是诗人,不是文学家,不会说什么华丽的辞藻,但她的剪纸却像一首诗,意蕴深长,千言万语,一切尽在剪纸中,你明白姥姥要说什么吗?

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儿,好吗?„„„ 多么深情的话语啊!如果说童年时拴住的是我的身体,那么到现在将来拴住的是我的什么?

(心 梦)一颗怎样的心?(思念之心。依恋之心。怀旧之心。感恩之心。回归之心。„„)

如果说童年时拴住我的仅仅是那个夏日,那么现在姥姥的剪纸将拴“我”多久?

何以见得还将拴我一生,还能拴我一辈子?你能把作者这种坚定的预见和充沛的情感带到这诗境纵横的文字中去吗?

自由读媒体出示的文章变式.指名读。 (大屏幕出示13: 我上学了 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 小学 中学 大学 事实上 ——越走越远了 我不管走多远 但 走多久 我还是不断收到 梦中总不时映现 姥姥寄来的剪纸, 家乡的窗花 其中 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 有一幅是这样的 无论何时 一头老牛 无论何地 定定地站着 只要忆及 出神地望着 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 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 我的心境 联结它们的是 与梦境 一片开阔的草地。 就立刻变得 我知道 有声有色

我心飞扬,我梦依旧,姥姥的剪纸将拴我一生,拴我一世,在这经典的旋律中让我们饱含真情地齐读这段话。

同学们,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个亲切而又温暖人心的名字——(齐读)姥姥!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份浓浓亲情的见证——(齐读)姥姥的剪纸!

三、小结

陈红《感恩的心》响起。剪纸图案展示。 (在音乐声中)我们知道天地宽广人生漫长,这条路有成功,有鲜花有掌声,也有艰难有坎坷有险阻,记住,亲人、故乡永远是我们情归的港湾,但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向作者一样学会用眼睛去发现,用心灵去感悟。

四、作业

瞧,我们今天欣赏了许多色彩缤纷美不胜收的剪纸,一把剪刀一张纸,就能创造出如此丰富、精美的艺术品,这就是咱们中国的剪纸!请你任选一幅,加以想象,完成一篇习作。

第13篇:姥姥的剪纸

12、姥姥的剪纸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体会浓浓的亲情。

教学难点: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一、复习

1、读题(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2、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姥姥的剪纸怎么样? (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形态各异、活灵活现……)

二、学习1——6

1、过渡:姥姥的剪纸的确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书上有个词就能很好地来形容姥姥的剪纸,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能不能找到这个词。

2、交流。相机板书:神

3、姥姥的剪纸那么神,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请你读读课文,用笔画出相关语句。(四处) 学生读后交流:

(1)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在这句话里,你最关注哪个词?(都)一个“都”字,让你感觉到什么?(姥姥的剪纸作品很受家乡人们的欢迎,到处贴着她的作品。我感觉到姥姥这个人真好,是有求必应。)

你想想,当作者写下这篇文章的第一句话的时候,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自豪、赞叹、开心……)请你带着自豪的心情读读,请你带着赞叹的心情读读……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2)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

师: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材料平常,方法简单,居然“要什么有什么”“无所不能”,从正面表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指导朗读。

(3)“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姥姥的剪纸形象逼真)

猫、虎、母鸡、公鸡都是动物,除了动物,姥姥还会剪什么?书上怎么说的?(人物、植物、器物等等。)

现在请你扮演乡亲们,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同桌先互相夸夸。(出示:你姥姥神了,剪 像 ,剪 像 ,剪个 ,剪个 。)

(学生讨论,互相夸夸。) ……)

(4)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得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梅\'便完成了。 师: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死死地捂住、摸着剪”说明剪窗花难度之大,“工夫不大”说明姥姥动作熟练,完成速度快。由此可见她技术高超。)

指导朗读。

(5)“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形象生动”说明姥姥的剪纸惟妙惟肖,“无可挑剔”是说我没有办法找到毛病,说明我打心眼里佩服姥姥的剪纸技术。),我们对姥姥不由产生了一种什么感情?

指导朗读,读出姥姥的技术高超,以及我的敬佩之情。(谁能把作者此时的心情读出来)

4、姥姥的剪纸真是神啊,同学们,姥姥的剪纸为什么会这么神呢? 讨论交流:

(1)、“熟能生巧,总剪,手就有准头了!”

理解“熟能生巧”:熟的意思是——熟悉,熟练,巧的意思是——灵巧,灵活。熟悉、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妙的办法,手就会灵活。

姥姥“熟能生巧”的本领是怎么练就的呀?(“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这些词语看出姥姥剪得多,剪得时间长。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长年累月的练习,使得姥姥对“喜鹊登枝”非常熟悉,所以产生了一些灵巧的方法,剪得熟练。

(2)“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姥姥的手就是眼睛是因为——姥姥的手有家数,有分寸,有把握,也就是姥姥说的有“准头”;说剪刀好使,就像姥姥延长的手指是因为——姥姥的手非常灵巧,把剪刀运用得灵活自如。)

过渡:姥姥剪纸技艺高超,除了经常练习,熟能生巧,还有什么原因呢?

(3)“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之极。”

理解:身指——身体,心指——精神,入境是指——进入某种状态或境界。 姥姥剪纸是什么神态呢?请同学们看书中插图,姥姥剪纸时眼睛——紧盯着手中的剪刀和彩纸,眼神——专注,对手中的活儿是——一丝不苟,整个的身体和精都沉浸到了非常快乐的剪纸活动中了。这就是“身心入境”的神态。

三、学习7——12

1、过渡:读到这里,那个心灵手巧、勤劳善良的姥姥似乎就站在我们的面前。除了喜鹊登枝、除了家家户户窗户上的窗花,姥姥剪得最多的是什么?自己读7——12,姥姥剪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剪?

2、交流:剪得最多的是老牛和兔子。姥姥是用剪纸来拴住我。板书:拴

3“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你从„拴‟中体会到什么?

4、自由朗读课文7-12小节,找找,文中具体描写了几幅剪纸“牛兔图”?用浪线画下来。你从这几幅作品中体会到姥姥怎样的情感?

5、讨论交流

兔子骑在牛背上——疼爱;一起啃食青草——疼爱

6、能不能给这两张剪纸起个名字?

7、作者的顽皮可爱愉悦着姥姥,姥姥的慈祥疼爱感染着作者,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同桌分角色朗读,表现出这样其乐融融的场景。

8、指名分角色朗读,评价。

9、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它们形象各异——引读—— 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无论形象怎么改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引读。从此段话中你体会出作者饱含了什么感情呢?(赞美、依恋)

四、学习12

1、是呀,姥姥那神奇的剪纸,牢牢地拴住了上学前的“我”。剪呀剪,拴呀拴,剪只兔,剪头牛,牢牢拴住萝卜头。姥姥的剪纸拴住了我的幼年时代,拴住了我上学前的一个个密云多雨的盛夏,后来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还拴得住我吗?何以见得?

(还拴得住。因为“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2、师:如果,让你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儿,你会取什么名儿? (凝望、浓浓的爱……)

3:同学们,姥姥寄给我的剪纸,想对我说什么呀?看到这幅剪纸,我想对姥姥说什么话呢?让我们把姥姥和“我”想说的话写下来好吗?请左边两组同学写姥姥想对我说的话,右边两组同学写我想对姥姥说的话。

4、交流学生的写话。

5:师:同学们,这仅仅是一幅剪纸吗?这分明是我和姥姥之间浓浓的情啊!板书:情

6、过渡:引读——(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7、师:我心飞扬,我梦依旧,姥姥的剪纸将拴我一生,拴我一世,让我们饱含真情地齐读这段话。

五、总结课文

1、多么深情的话语啊!我读懂了作者的那颗心,我们沉浸于作者的那个梦。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到作者的心上,你认为姥姥的剪纸拴住的是一颗什么之心?

(生:思念之心。依恋之心。怀旧之心。感恩之心。回归之心……)

2是呀,思念之心、依恋之心、怀旧之心、感恩之心、回归之心统统被姥姥的剪纸拴住了。有一首歌这样唱着:(教师轻声哼唱)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谁在下一刻呼唤我……(随后陈红《感恩的心》响起。)

(在音乐声中)同学们,记住: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亲人、故乡永远是你情归的港湾,感谢亲人、感谢命运、感谢生活……下课!

第14篇:姥姥的剪纸

《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剪纸

1、姥姥的剪纸是什么样的?课文里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姥姥的剪纸?请分别找出来,朗读体会剪纸的特点。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相应的特点。

3、了解学生朗读感悟情况,并随即点拨,引导学生欣赏姥姥的剪纸。

(1)‚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这个句子写出了姥姥剪纸的内容广泛,题材对偶,也说明了姥姥的确是剪纸行家,(抓住‚无所不能‛。)

(2)‚你姥姥神了,……公鸡能打鸣‛这句话生动地说明姥姥的剪纸形态逼真,栩栩如生,突出的显示了姥姥的神剪纸技艺高超。(指名带着赞美的语气来读)

(3)‚嗬……无可挑剔‛这句话是‚我‛发自内心的赞赏。由此可只,姥姥的剪纸形神兼备,是完美无缺的工艺品。

(4)‚我抢过来一看……老牛背上。‛

(5)姥姥又剪出……肯食青草

4、出示几幅剪纸,一起欣赏

5、通过欣赏这些剪纸,用一个词来赞美一下这些剪纸。

姥姥的剪纸真是啊!(板书:剪纸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二、认识姥姥

1、姥姥为什么能剪出如此精美的艺术作品?

2、到文中找一句最有代表性的话(‚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1)出示‚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2)‚熟能生巧‛是什么意思?

(3)姥姥靠什么才能‚熟能生巧‛?

指导读好第6自然段:

A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剪

B.用不管……还是……不管……还是……不管……还是……

C.分组读

(4)现在姥姥的手巧到什么程度?

(5)什么叫‚准头‛?

(6)书中举了个什么样的例子来说明的?

A 工夫不大……

B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剪成的?

C 我是个怎样的孩子?从哪些词语能感受到?这些词语在感情色彩上是什么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D 指名分角色朗读,演出作者的调皮

(7)举举生活中的例子,用下面句式来说一说。

熟能生巧,总(),()!‛

3、从中说明姥姥是一位怎样的人?(板书:姥姥心灵手巧)

4、除此之外,姥姥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1)出示第3自然段

(2)抓住‚广结良缘、有求必应‛进行理解

(3)指导朗读

(4)板书:勤劳善良

三、体味祖孙之情

1、姥姥对乡亲们是如此友好、热情,对我这个孙子更是疼爱有加,她是怎么通过剪纸传达这份情的呢?

2、读读第三段,找找在这里具体写了几幅姥姥的剪纸?是什么样的?

(1)指名交流

(2)出示描写剪纸的语句

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

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3)这三幅剪纸的图案有什么特点?兔子和老牛各代表什么?

(4)剪纸中的老牛和兔子有什么特点?你体会到什么?

理解:12小节(抓住几个‚总是‛指导背诵)

(5)说说这三幅图仿佛在告诉我们什么?

(6)重点理解第三幅图

A 一片开阔的草地指什么?老牛是怎样的神态?

B从剪纸中看出了,从姥姥的眼神中,你仿佛看到了一份。

3、我对姥姥又是一份怎样的感情?

(1)指名读读有关句子

(2)体会关联词的作用

(3)师简介原文的一个片段:

当时我也动过要学剪纸的心思,可惜我当时有其他的事,后来也离了乡,远离了姥姥,远离了她美丽的剪纸。直到前年春节家里通知说姥姥病危,我才匆匆赶回家里,看到了一别三年的姥姥,此时她已被穿上了送老衣,很怪异地躺在当门的床上。我当时就傻了,我知道只有去世的人才会躺在那儿。我不顾一切地去看,我看到了一张有点浮肿的脸,再试试鼻息,姥姥还活着,我哇地一声哭了。我的姥姥还活着,我上学地起早贪黑给我做饭的姥姥还活着。

(4)是啊,儿时的记忆怎能忘记,慈祥的姥姥有怎会忘怀,说说作者会梦见什么?

四、作业

1、搜集一些剪纸

2、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板书设计:

姥姥的剪纸

剪纸: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姥姥:心灵手巧、勤劳善良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结构。

1、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文章写了三个部分的内容:剪纸赞人,我们看到了姥姥的心灵手巧。剪纸喻理,姥姥通过剪纸告诉我熟能生巧的道理。剪纸传情,小小的剪纸却传递着浓厚的祖孙情。

2、三个部分都在写情,作者又有所偏重,把祖孙情放在第三部分着重描写。好,今天我们进一步来学习课文。

二、剪纸赞人。

1、先看第一部分剪纸赞人。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第1-3段。

2、姥姥的心灵手巧具体表现在哪儿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句子一: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

谁愿意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

哪儿可以看出姥姥心灵手巧呢?

学生体会:普普通通、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无所不能

(这个句子写出了姥姥剪纸工具虽然简单,但作品内容广泛,也说明了姥姥的确是剪纸行家,‚无所不能‛。)

句子二:

‚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你找的句子真棒,给我们示范读读?生读句子。

真棒!同学们,你从哪儿感受到姥姥的心灵手巧呢?

请注意这番话中乡亲们仅仅是在赞叹姥姥剪什么剪得活灵活现?

除了动物,姥姥还会剪什么?书上怎么说的?

(人物、植物、器物等等。)

句子三:

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你从哪儿看出姥姥的心灵手巧?(体会‚左邻右舍‛、‚都‛)

句子四:

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

你又是从哪儿可以看出她的心灵手巧呢

3、小结(出示小结)

4、现在请你扮演乡亲们,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前后同学先互相夸夸。

(大屏幕出示:你姥姥神了,剪像,剪像,剪个,剪个。)

(学生讨论,互相夸夸。)

谁来赞人物?谁来赞植物?谁来赞器物?

三、剪纸喻理。

1、过渡:姥姥是个心灵手巧的人,在剪纸的过程中还教会我一个道理——熟能生巧。我们接着学习第二部分,这个部分可以分几层呢?

2、学生分层。(追问这两部分是什么关系呢?第一部分是具体写熟能生巧的事例,第二部分是概括写熟能生巧的道理)

3、通过什么事例写清熟能生巧的道理呢?

4、学生试着说一说。

5、这个事例和熟能生巧的道理是什么关系呢?

6、课文为什么要着重刻画我的‚调皮蛋‛、‚刁蛮‛、‚耍赖‛呢?

7、过渡:同学们到这里作者觉得还不能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为了使道理更加明白还加了一段。

(1)(出示)

(2)数九隆冬,三伏盛夏,这告诉我们是一年四季总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这告诉我们姥姥一天到晚总剪。

(3)我们也和姥姥一起来剪纸。(分角色朗读)

(4)一年四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一天到晚,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就是姥姥透过剪纸告诉我的一个朴实的道理。

(5)小结:作者通过一个具体事例的描写,概括描写,充分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

四、剪纸传情。

(一)分层。

1、在我童年的那段难忘时光里,还有很多很多我和姥姥之间的美好回忆,在我心头回荡。根据刚才我们学习第二部分分层的方法,请你试着来分层。

2、交流分层。

(二)学习课文。

1、课文三部分都是在写剪纸,请同学们把写剪纸的部分

划出来。

边划边思考:姥姥的剪纸剪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剪这个内容?

2、学生读书思考。

3、(出示三部分剪纸内容)

1)(出示在密云多雨的盛夏):剪的是牛驮兔的剪纸、牛和兔啃食青草的剪纸。

表达姥姥什么样的感情呢?姥姥是在什么情况下给我剪的?(疼爱之情)

2)(出示在我上学前):剪了那么多牛兔主题的剪纸,没有具体写哪一张。表达了姥姥什么样的情呢?(对孙子的呵护之情)

3)(出示在我上学后):‚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请你把目光移到那幅剪纸上,来想象这幅画面。请同学再来读读这句句子。姥姥又是在什么情况下给我剪的这幅剪纸的呢?

这里姥姥借着剪纸来表达什么样的情呢?(期待、思念)

如果,让你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儿,你会取什么名儿?(凝望、期待、牛兔情)

4、在这三部分中,哪些字眼强烈地表达了‚我‛被牢牢地吸引住了?(嚷、缠、忆)

这三个字分别准确生动地表现出‚我‛对姥姥剪纸的喜爱,请同学们再找找课文中的哪一个字能传神地概括这三个词儿,集中表现出姥姥剪纸对‚我‛的吸引力。(拴)前面三在词都说明了姥姥用剪纸拴住了‚我‛。

5、姥姥的剪纸拴了‚我‛多久?还将拴‚我‛多久,还能拴‚我‛多久?

(姥姥的剪纸拴了‚我‛的童年、小学、中学、大学,还将拴‚我‛一生,让我的生活,让我的心境与梦境永远有声有色。)

6、如果说童年时拴住的是我的身体,那么到现在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什么?(对家乡、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牵挂。

7、小结: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这三部分内容,姥姥都在剪牛、兔主题的剪纸。

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这些牛、兔主题的剪纸,再来细细地读一读,感受这头老牛的形象。

(出示:我抢过来看了,是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姥姥又剪出一幅: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

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8、你感受到什么样的亲情呢?

(姥姥任劳任怨、勤劳善良,对我的关爱、期待、思念、牵挂)

9、作者更是深切的体会到了这一点。出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10、作者的心境与梦境为什么会变得有声有色起来了呢?

(作者有感于姥姥对自己的一份爱,感受到这份恩情,作者的感恩之心会陪伴他一生。)

11、让我们饱含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三部分。(音乐起)

四、总结课文。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我们不禁被这份浓浓的爱所打动,被感动了。之所以还历历在目,是因为作者独巨匠心地用剪纸把这份情串联起来了。

剪纸不光展示了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更体现了姥姥对作者的疼爱牵挂,寄托了作者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它如同桥梁沟通了姥姥与作者之间的感情,宛如纽带,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让我们永远地记住这份浓浓亲情的见证——姥姥的剪纸!

教学反思:

《姥姥的剪纸》为我们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

‚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在教学设计时,我始终围绕姥姥的‚剪纸‛开展教学活动。我把全文分为两部分,第

一、二段为第一部分,先是让学生找描写剪纸的语句,感受姥姥剪纸的形象生动、精巧细致,在感官上有一个形象的了解。接着,以‚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为中心句,思辩姥姥为什么能‚熟能生巧‛,怎么练的,结果怎样,进一步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学生通过朗读以及重点词句的理解,对姥姥高超的剪纸非常佩服,我能从他们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到这一点。

然而,整篇课文要表达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祖孙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我还是抓住剪纸,让学生找出三幅牛兔剪纸图,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姥姥的勤劳,作者的贪玩。学生在交流这三幅图片的含义时,能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姥姥对作者的疼爱时,更激起对自己家人的感恩。所以,当我读着作者后来写的对姥姥临终前的回忆时,教室里一片安静,有的学生感动得甚至要流泪了。我想这正是我要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纸艺术,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亲人的关爱,永远心存一份感激,并把这份情传递给身边所有的人。

第二课时

一、亮标

1、今天我们接着学习《姥姥的剪纸》,这节课要达到以下目标:

a、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小节。

b、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的意思。

c、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d、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二、学习课文4-6小节

1、课文中说,姥姥的剪纸技艺深入人心,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你们想见识一下精美的窗花吗?好,现在老师就满足大家的愿望,欣赏一些精美的剪纸作品。

电脑展示。看了这些剪纸作品,你有什么话要说?

2、是呀,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从课文第四小节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一

下。

3、自读交流

A.‚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得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梅\'便完成了。‛

‚死死地捂住、摸着剪‛说明剪窗花难度之大,‚工夫不大‛说明姥姥动作熟练,完成速度快。由此可见她技艺高超。

B.‚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形象生动‛说明姥姥的剪纸惟妙惟肖,‚无可挑剔‛是说我没有办法找到毛病,说明我打心眼里佩服姥姥的剪纸技术。

展示‚喜鹊登梅‛的剪纸,这就是姥姥剪的‚喜鹊登梅‛,我们来欣赏一下。梅枝、喜鹊形象怎么样?它们的大小和位臵安排如何?看到这里,我们对姥姥不由产生了一种什么感情?

指导朗读,读出姥姥的技术高超,以及我的敬佩之情。(谁能把作者此时的心情读出来)

4、我服了,可是还找借口,我怎么说的,姥姥又是怎么说的?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

5、出示‚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 \'你差点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姥姥用指头点

了一下我的鼻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从这段对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评价,读得真好,听了她们的朗读,慈爱的姥姥与顽皮的作者形象已经浮现在我们眼前了。

6、姥姥说,‚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巧的意思是?技巧,巧妙的办法。从第六节中的那句话可以看出姥姥姥姥掌握了剪纸的技巧,手很灵巧?

7、理解‚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说姥姥的手就是眼睛是因为——姥姥的手有家数,有分寸,有把握,也就是姥姥说的‚有准头‛;说剪刀好使,就像姥姥延长的手指是因为——姥姥的手非常灵巧,把剪刀运用得灵活自如。

8、熟的意思是?熟悉;姥姥对什么最熟悉不过?为什么她会对‚喜鹊登枝‛最熟悉不过?她是怎么剪的呢?

‚数九寒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这些词语看出姥姥剪得多,剪得时间长。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长年累月地剪,使得姥姥对‚喜鹊登枝‛非常熟悉,所以产生了一些灵巧的方法,剪得熟练。

9、对于熟能生巧的道理,你有这样的体验吗?(打毛

衣、包饺子)

10、姥姥剪纸技艺高超,除了经常练习,熟能生巧,还有什么原因呢?

‚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之极。‛

理解:身指——身体,心指——精神,入境是指——进入某种状态或境界。

姥姥剪纸是什么神态呢?请同学们看书中插图,姥姥剪纸时眼睛紧盯着手中的剪刀和彩纸,眼神——专注,对手中的活儿是——一丝不苟,整个的身体和精都沉浸到了非常快乐的剪纸活动中了。这就是‚身心入境‛的神态。

11、姥姥的专注令我着迷,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之极。

理解‚悦耳之极‛,悦耳意思是——动听到了极点。姥姥剪纸的刷刷声,为什么会如同音乐般美妙动听到了极点?手法娴熟,如同行云流水,富有节奏、韵律。

这句话通过我的感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谁来读一读这一句,表现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三、学习7-12小节

1、观察姥姥剪纸简直成了一种享受。密云多雨的夏天,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拴‛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什么?(吸引)姥姥的剪纸竟然有这么

大的魅力,可以牢牢的吸引住我,抵挡得住游泳的诱惑!可见姥姥的剪纸技艺多高啊!

2、屋檐下,姥姥剪了几幅图样给我,分别是什么内容呢?它们都表达了姥姥怎样的感情?请同学们默读课文7-11小节,思考一下。

3、讨论交流

牛驮着兔子;牛和兔子一起啃食青草——疼爱

4、作者的顽皮可爱愉悦着姥姥,姥姥慈祥疼爱感染着作者,屋檐下洋溢浓浓的亲情。老师请几位同学们来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现出这样其乐融融的场景。

5、指名分角色朗读,评价。

6、开始,姥姥是用剪纸来‚拴‛住我的心,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姥姥的剪纸技艺多么高超啊!这些兔子和老牛形象各异——引读——

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无论形象怎么改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引读——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从此段话中你体会出作者饱含了什么感情呢?(赞美、依恋)

7、我们能读出作者对姥姥的感情吗?指读,齐读。评价。

8、本段文字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大家可以背下来吗?

出示‚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的兔子,()的兔子,()的兔子;()的老牛,()的

老牛……兔子总是在(),老牛总是在()。我摆弄着()的窗花,对()的兔子和()的老牛充满了好感。‛同学们可以先参考着背,再不用依靠来背。

四、学习13小节

1、姥姥一直用她的剪纸表达着对我浓浓亲情,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的剪纸,其中一幅是这样的:

出示‚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连接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

我明白了姥姥对我有什么‚期待‛?

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是啊,无论我走多远,都走不出姥姥的目光,走不出姥姥的牵挂。

出示‚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都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当我忆及姥姥的剪纸声时,我的梦境里会出现哪些声音,哪些景物?从本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谁能用朗读表达出作者的感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时映现、无论何时何地、立刻变得

4、小结:顽皮可爱的作者让姥姥牵肠挂肚,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姥姥让作者魂牵梦绕。我们再一次被她们之间浓浓的亲情感染了。齐读课文末节。

五、总结课文

同学们,剪纸不光展示了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更体现了姥姥对作者的疼爱牵挂,寄托了作者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它如同桥梁沟通了姥姥与作者之间的感情,宛如纽带,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让我们永远地记住这份浓浓亲情的见证——姥姥的剪纸!我们的姥姥也同作者的姥姥一样,勤劳善良,心灵手巧,她们也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我们的浓浓亲情。让我们永远地记住这个亲切而又温暖人心的名字——姥姥!

六、作业

基础题

1、查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拓展题

1、剪纸艺术是一门易学但难精的民间技艺。有机会上网的话,可以登录中国剪纸网,进一步了解我们灿烂的剪纸艺术,

也可以搜集其他品种的民间艺术的资料。

2、在收到姥姥寄来老牛望着远去的小兔子的剪纸后,作者心境肯定颇不宁静,眼前肯定会浮现出和姥姥在一起时候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假如你是作者,该怎么给姥姥回信呢?试着写写。

板书:

广结善缘,心灵手巧

姥姥的剪纸―――――――――――→

←―――――――――――

‚我‛

第15篇:姥姥的剪纸

《姥姥的剪纸》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1-3小节。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认识了笑源的姥姥,姥姥的剪纸技艺深入人心,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谁能说说姥姥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心灵手巧、勤劳善良)

2、笑源的姥姥是一个十分普通的老人,她有着所有普通劳动妇女的美德,却又身怀高超的剪纸技艺,你想见识一下姥姥那技艺精湛的作品吗?那现在老师就满足一下大家的愿望吧(展示)!看了这些剪纸作品,你有什么感受呢?

口头填空:姥姥的剪纸真是

啊!

二、学习课文4-6小节

1、是呀,笑源的姥姥心灵手巧,剪什么像什么,无所不能。可顽皮的我硬是不服,总是变着法儿来刁难姥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思考:从哪儿看出姥姥剪纸技艺的出神入化、炉火纯青?

2、交流:

A.“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

“死死地捂住、摸着剪”说明剪窗花难度之大,“工夫不大”说明姥姥动作熟练,完成速度快。由此可见她技艺高超。

B.“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指责)

“形象生动”说明姥姥的剪纸惟妙惟肖,“无可挑剔”是说我没有办法找到毛病,说明我打心眼里佩服姥姥的剪纸技术。

展示“喜鹊登枝”的剪纸,这就是姥姥剪的“喜鹊登枝”,我们来欣赏一

1 下。梅枝与喜鹊形象怎么样?它们的大小和位置安排如何?看到这里,我们对姥姥不由产生了一种什么感情?(敬佩)板书。

谁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我的敬佩之情。

3、我心里彻底地服了,可嘴上还是不依不饶,我怎么说的,姥姥又是怎么说的?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

4、出示“我服了,可还耍赖(使用无赖手段,指“我”的淘气与顽皮):\'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你差点儿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姥姥用指头点了一下我的鼻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1)这里的“耍赖”是什么意思?(知识是可以迁移的,用学过的知识来理解新知就简单多了)再来考考大家:

(2)姥姥说,“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出示)

①“熟能生巧”是什么意思?出示:巧的意思是:技巧,巧妙的办法。

谁再来说说?这次就更加严谨了。

②姥姥是靠什么做到“熟能生巧”的?

(总剪: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数九隆冬,三伏盛夏,告诉我们姥姥一年四季总在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告诉我们姥姥一天到晚都在剪。文中,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明姥姥的剪纸技艺达到了纯熟的境界,你能找到吗?(把什么比作什么?) ③由此,你想到了哪些与“熟能生巧”有关的俗语或谚语?

④对于熟能生巧的道理,你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吗?出示:(

),熟能生巧,总(

),手都有准头了。

(打毛衣、包饺子、做手工、捏橡皮泥、折纸) 下面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评价,读得真好。

从这段对话中,你感受到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姥姥怎样?(姥姥的慈爱与作者的顽皮)。

是呀,慈祥可亲的姥姥通过“喜鹊登枝”还让顽皮的我懂得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姥姥的剪纸对我的吸引力就更大了!

三、学习7-12小节

1、密云多雨的夏天,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拴”怎么理解?(吸引并板书)心灵手巧的姥姥不是用绳子拴住了我的身体,而是用剪纸拴住了我的心。

2、屋檐下,姥姥最爱给我剪什么?它们都表达了姥姥怎样的感情?请同学 2 们四个人一小组合作学习7-11小节,通过揣摩人物的语言来体会。(怎样揣摩语言?可分角色读)

3、讨论交流

牛驮着兔子;牛和兔子一起啃食青草——疼爱

追问:姥姥为什么爱剪牛和兔子呢?(姥姥属牛,我属兔子„„)

4、作者的顽皮可爱愉悦着姥姥,姥姥慈祥疼爱感染着作者,屋檐下洋溢着浓浓的祖孙情。老师请几位同学们来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现出这样其乐融融的场景。

5、指名分角色朗读,评价。

6、开始,姥姥是用剪纸来“拴”住我的心,后来,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姥姥的剪纸技艺多么高超啊!这些兔子和老牛形态各异——引读——

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无论形象怎么改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引读——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从此段话中你体会出作者饱含了什么感情呢?(赞美、依恋)

7、我们能读出作者对姥姥的感情吗?指读,齐读。评价。

四、学习13小节

1、姥姥一直用她的剪纸表达着对我浓浓的亲情,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的剪纸,其中一幅是这样的:

出示“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连接小兔与老牛之间的开阔草地是什么?姥姥对我有什么“期待”?

(关爱、思念、期待与牵挂)你很理解、懂得姥姥。

如果让你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字,你会取什么呢?(凝望、期待、牛兔情)

2、是啊,无论我走多远,都走不出姥姥的目光,走不出姥姥的牵挂。

出示“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都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当我忆及姥姥的剪纸声时,我的梦境里会出现哪些声音,哪些景物?从本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姥姥的剪纸不仅拴住了“我”的童年,小学、中学、大学,还将拴住我的一生。)

3、谁能用朗读表达出作者的感情?

4、小结:顽皮可爱的作者让姥姥牵肠挂肚,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姥姥让 3 作者魂牵梦绕。我们再一次被她们之间浓浓的亲情感染了。齐读课文末节。(音乐起)

笑源有感于姥姥对自己的一份爱、一份恩情,并将永远伴随其左右。多年之后,笑源又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五、诗歌赏析

听那悦耳至极的剪纸声 想起月光下的姥姥 还是那月光下的话语 还是那慈祥的面容 还是那恬静的微笑 真想

再一次回到姥姥的身边 怀念姥姥亲切的话语 怀念姥姥勤劳的身影 怀念姥姥剪纸的刷刷声 好想

一切都回到从前

好想

再回到姥姥的身边

六、总结课文

同学们,剪纸不光展示了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更体现了姥姥对笑源的疼爱牵挂,也寄托了笑源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它如同桥梁沟通了姥姥与笑源之间的感情,宛如纽带,拉近了祖孙两人之间的距离。让我们永远地记住这份浓浓亲情的见证——姥姥的剪纸!

六、作业

拓展:

也许在生活中,我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并没有一手令人啧啧称赞的绝活,但是他们有着和文中的姥姥一样的永恒的动作 : 也许只是端着一碗热汤向你走来,也许只是在风雨中为你撑起一把小雨伞,也许只是在昏黄的灯光下为你缝补衣服,也许只是把你最爱吃的水果珍藏起来,等待着你回家……你能不能也像作者一样,用手中的笔把那美丽的瞬间变成永恒的记忆呢?

七、板书设计:

姥姥 : 心灵手巧、勤劳善良 的

剪纸 : 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第16篇:姥姥的剪纸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文描述了作者“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 ,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有的人都赞不绝口。姥姥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我”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说她不普通,她实在又太普通,每天洗衣、择菜、淘米、喂猪,与所有的姥姥一样,朴实平凡,日夜操劳,与外孙相濡以沫,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全文总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其中“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沿着这条主线,就可以披文入情,走进姥姥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通过动情地读就可以感受到姥姥对“我“的深情及“我“对姥姥的思念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教学重点:体会浓浓的亲情。

教学难点: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揭题解题

1、说说对题目的理解,并推测课文会写哪些内容?

2、同学们你觉得姥姥的剪纸怎么样?

(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形态各异、活灵活现„„)

二、学习1——6小节

1、过渡:姥姥的剪纸的确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书上有个词就能很好地来形容姥姥的剪纸,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能不能找到这个词。板书:神

2、交流。

3、姥姥的剪纸那么神,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请你读读课文,用笔画出相关语句。学生读后交流:

(1)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 师: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材料平常,方法简单,居然“要什么有什么”“无所不能”,从正面表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指导朗读。 (2)“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姥姥的剪纸形象逼真)

猫、虎、母鸡、公鸡都是动物,除了动物,姥姥还会剪什么?书上怎么说的?(人物、植物、器物等等。)

现在请你扮演乡亲们,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同桌先互相夸夸。(出示:你姥姥神了,剪

,剪

,剪个

,剪个

。) (3)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得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梅\'便完成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师: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死死地捂住、摸着剪”说明剪窗花难度之大,“工夫不大”说明姥姥动作熟练,完成速度快。由此可见她技术高超。)(“形象生动”说明姥姥的剪纸惟妙惟肖,“无可挑剔”是说我没有办法找到毛病,说明我打心眼里佩服姥姥的剪纸技术。),我们对姥姥不由产生了一种什么感情?

指导朗读,读出姥姥的技术高超,以及我的敬佩之情。(谁能把作者此时的心情读出来)

4、姥姥的剪纸真是神啊,同学们,姥姥的剪纸为什么会这么神呢? 讨论交流: (1)“熟能生巧,总剪,手就有准头了!” 理解“熟能生巧”:熟的意思是——熟悉,熟练,巧的意思是——灵巧,灵活。熟悉、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妙的办法,手就会灵活。 姥姥“熟能生巧”的本领是怎么练就的呀?(“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这些词语看出姥姥剪得多,剪得时间长。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长年累月的练习,使得姥姥对“喜鹊登枝”非常熟悉,所以产生了一些灵巧的方法,剪得熟练。 (2)“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姥姥的手就是眼睛是因为——姥姥的手有分寸,有把握,也就是姥姥说的有“准头”;说剪刀好使,就像姥姥延长的手指是因为——姥姥的手非常灵巧,把剪刀运用得灵活自如。) 过渡:经过坚持不懈的练习,姥姥的手已经与剪刀融为一体了。在“我”的刁难下,姥姥非但没有生气,而且还借机告诉“我”做事要持之以恒。

5、姥姥的剪纸这么神!那么姥姥是个怎么样的人?

(1)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在这句话里,你最关注哪个词?(都)一个“都”字,让你感觉到什么?(姥姥的剪纸作品很受家乡人们的欢迎,到处贴着她的作品。我感觉到姥姥这个人真好,是有求必应。)

你想想,当作者写下这篇文章的第一句话的时候,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自豪、赞叹、开心„„)请你带着自豪的心情读读,请你带着赞叹的心情读读„„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2)慈祥的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姥姥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看人乐颠颠地走了,她接着干活:洗衣服、纳鞋底、择菜、淘米、喂猪、薅草......

三、学习7——12小节。

1、过渡:读到这里,那个心灵手巧、勤劳善良的姥姥似乎就站在我们的面前。除了喜鹊登枝、除了家家户户窗户上的窗花,姥姥剪得最多的是什么?自己读7——12,姥姥剪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剪?

2、交流:剪得最多的是老牛和兔子。姥姥是用剪纸来拴住我。板书:拴

3“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你从‘拴’中体会到什么?(姥姥对“我”的疼爱)

4、自由朗读课文7-12小节,找找,文中具体描写了几幅剪纸“牛兔图”?用波浪线画下来。你从这几幅作品中体会到姥姥怎样的情感?

5、讨论交流

兔子骑在牛背上(牛驮兔)——疼爱;一起啃食青草(牛兔共食草)——疼爱。

6、作者的顽皮可爱愉悦着姥姥,姥姥的慈祥疼爱感染着作者,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同桌分角色朗读,表现出这样其乐融融的场景。

7、指名分角色朗读,评价。

8、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它们形象各异——引读——

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无论形象怎么改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引读。从此段话中你体会出作者饱含了什么感情呢?(“我”对姥姥勤劳的赞美和对姥姥的依恋),这些语言都是写姥姥对“我”的喜爱与呵护。

四、学习12小节。

1、是呀,姥姥那神奇的剪纸,牢牢地拴住了上学前的“我”。剪呀剪,拴呀拴,剪只兔,剪头牛,牢牢拴住萝卜头。姥姥的剪纸拴住了我的幼年时代,拴住了我上学前的一个个密云多雨的盛夏,后来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还拴得住我吗?何以见得? (还拴得住。因为“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2、师:如果,让你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儿,你会取什么名儿? (凝望、浓浓的爱、无声的爱„„)

3:同学们,姥姥寄给我的剪纸,姥姥想对我说什么呀?看到这幅剪纸,我想对姥姥说什么话呢?让我们把姥姥和“我”想说的话写下来好吗?请左边两组同学写姥姥想对我说的话,右边两组同学写我想对姥姥说的话。

4、交流学生的写话。

5:师:同学们,姥姥的剪纸仅仅是一幅剪纸吗?这分明是姥姥对“我”的思念与期待,“我”的心里又何尝忘记过姥姥呢!板书:情

6、过渡:引读——(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7、师:姥姥的剪纸将拴我一生,拴我一世,让我们饱含真情地齐读这段话。(思念之情)

五、总结课文

多么深情的话语啊!我读懂了作者的那颗心,我们沉浸于作者的那个梦。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到作者的心上,你认为姥姥的剪纸拴住的是一颗什么之心?

(生:思念之心。依恋之心。怀旧之心。感恩之心。回归之心„„)统统被姥姥的剪纸拴住了。同学们,记住: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亲人、故乡永远是你情归的港湾,感谢亲人、感谢命运、感谢生活

六、作业。

学习了这篇课文,希望大家能够多去细心感受长辈对自己的爱,同时也多去表达你对他们的爱。接下来我们做个练习:

幼年时,姥姥用她的剪纸拴住了我的人;长大后,我离开了家乡,姥姥用她的

拴住了我的

。你觉得这中间可以填什么词呢?(用她的爱、亲情拴住了我的心)

七、板书设计: 12

姥姥的剪纸

姥姥

心灵手巧

勤劳善良

剪纸

栩栩如生

活灵活现

神!

第17篇:姥姥的剪纸

浙江省湖州市东风小学肖绍国/设计、执教

● 浙江省绍兴县教师进修学校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评点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姥姥的剪纸》(作者:笑源)。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及其表现手法;

2.依托语词,经历把课文读薄、把课文读厚、把课文读活的奇妙的阅读之旅;

3.读出姥姥的心灵手巧,读出姥姥的舐犊情深,读出作者的心梦之境,读出对亲人的感恩、对童年的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浓缩语词,把课文读薄 一度浓缩,把课文读成几个镜头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姥姥的剪纸》。看老师写课题。(师一笔一画地板书:姥姥的剪纸,字迹端庄秀美。)

师:作者的名字很好听,叫做笑源,微笑的源头,哈哈。北方人管外婆叫姥姥,口语就一个字--姥,叫起来很亲切。我们一起学着笑源,来叫一声,姥姥。 生:(齐)姥姥。

师:(微笑地示意一学生)你来叫声,注意儿化。 生:姥姥。

师:你再来叫,就叫一个字。 生:姥。

师:好听!挺亲切的。同学们,笑源的姥姥还有一样拿手绝活儿呢!那就是--剪纸。

评点:很朴实的开头,却充满情趣。当肖绍国老师在这堂课上的第一句话一出,就决定了他这堂课与他以往的所谓\"诗意语文\"课型的某些不同,今天的这堂课是轻松的、有趣的、简朴的、亲切的。

师:课文预习过了吗?读了几遍?(学生回答略。)现在请大家在课堂上再读一遍课文,这篇课文生字新词比较多,特别还有几个多音字,要力争把它们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思考:围绕着剪纸,作者回忆了他和姥姥的哪些往事?明白吗?好的,放开声音,按自己的节奏读,开始。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大家读得很投入,我发现有的同学读着读着,就忍不住抿着小嘴笑了起来,看来,你们被文中的\"我\"和姥姥吸引住了。好,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生字新词学得怎样?请看大屏幕。

(大屏幕出示两组词语,左边一组:啧啧赞叹、刷刷刷刷、悦耳至极、清清爽爽;右边一组:左邻右舍、择菜薅草、喜鹊登枝、牛驮小兔。)

师:屏幕上有两组词语,左边一组,右边一组,大家一组一组地自己先读读。(学生自由读词语。) 师:来,谁来读左边的这组词语?

生:啧啧赞叹、刷刷刷刷、悦耳至极、清清爽爽。

师:读得不错。我们来看这组词语,先看第二个词语,\"刷刷\"一词在课文中出现了两次,老师把它们放在了一起,课文中指什么发出的声音? 生:剪刀剪纸时发出的声音。

师:这种声音你听过吗?感觉怎样?

生:听到过。感觉很轻快,很短促,很好听的。 生:是很有节奏的。

师:是啊,这声音带给人的感觉是轻快的,短促的。那么,这个词语应该怎么读?你来试一下,行吗? 生:(轻快地)\"刷刷刷刷\"。

师:这种\"刷刷刷刷\"的是声音在作者心目中真是--悦耳至极,谁来读这个词语? 生:悦耳至极。

师:大家请注意这个\"悦\",为什么用竖心旁呢?

1 生:跟\"心\"有关。是说这声音传到耳朵里,心里觉得很舒服。 生:这美妙的声音让人听来觉得无比得愉悦、快乐。

师:看来这种短促、轻快的声音一直钻到了作者的心里去了。

师:这种\"刷刷刷刷\"的是声音在作者听来还是--清清爽爽的,你来读这个词语。 生:清清爽爽。

师:清清爽爽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生:我感觉清清爽爽的声音传入耳朵,让人觉得无比纯净,没有一点杂音。 生:清清爽爽是听上去很清楚、很爽朗的感觉。

师:\"爽\"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请看屏幕。(点击课件,呈现\"爽\"的三种解释:① 明朗、清亮;② 率直、痛快;③ 舒服。)你认为清清爽爽的\"爽\"应该选择哪一种? 生:我觉得应该是第一种,是明朗、清亮的意思。

评点:查字典的本领,特别是对语境中字词意思的把握,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最近,在各类教学大赛中我们惊喜地看到老师们在课堂上老老实实地指导学生查字典,以培养学生对语境中字词意思的把握能力,这种做法应该值得我们称道。肖老师也这样做了。

师:是的,清清爽爽的声音是明朗的、清亮的。搞清楚了\"爽\"的意思,我们还要会写这个字,拿起笔来,在课文后面的空白处跟老师一起来写一个\"爽\"字:注意笔顺,先写一横,再写中间的四个小*,多像抱得很拢的四个小孩,最后写人,一撇,一捺,要舒展开来,要不然,四个小孩待在里面就不\"爽\"了!(学生随老师写一\"爽\"字。)

师:这种\"刷刷刷刷\"的声音还引来了乡亲们的--啧啧赞叹,\"啧啧\"一词是从口语中而来。(教师模仿口语中\"啧啧\"的声音。)谁也来模仿一下? 生:(一学生模仿口语中\"啧啧\"的声音。) 师:你再来读读这个词语。 生:啧啧赞叹。

师:右边还有四个词语,谁来读?

生:左邻右舍、择菜薅草、喜鹊登枝、牛驮小兔。

师:这里有两个多音字,\"左邻右舍\"的\"舍\"是个多音字,这里读shâ。\"择菜\"的\"择\"也是个多音字,读成zhái。大家跟老师读:左邻右舍、择菜薅草。 生:(齐)左邻右舍、择菜薅草。 师:你帮助妈妈择过菜吗?

生:择过。有时妈妈买菜回来,如果有空,我就会帮助择菜叶。但是,我不知道\"薅草\"是怎么回事? 师:\"薅草\"就是用锄头薅去庄稼地里的杂草,是这样一个动作。(教师模仿\"薅\"的动作,学生竞相模仿。) 师:课文中还写到了姥姥干的哪些活儿? 生:洗衣服、纳鞋底、淘米、喂猪„„

师:后边的两个词语,其实是姥姥的两幅剪纸作品,是吗? 生:(齐)是的。 师:一幅叫-- 生:(齐)\"喜鹊登枝\"。 师:还有一幅叫-- 生:(齐)\"牛驮小兔\"。

师:\"驮\"这个字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不要在大字的右上方多加一点。

师:是啊,千万不要画蛇添足。来,我们来齐读第二组词语。 生:(齐)左邻右舍、择菜薅草、喜鹊登枝、牛驮小兔。

评点:汉语基本上是以汉字为单位的,所以在语文读写活动中的理解和运用,也应该以汉字为切入点。识字学词尤其应当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里教师对\" 刷\"的轻快、短促感的唤起;从\"悦\"的竖心旁说快乐\"钻到了心里\";对\"爽\"的书写指导的风趣;\"薅草\"的\"薅\"以动作演示等等,说明了今天的识字教

2 学已不再将汉字看成僵化的、死的笔画构成物,而是从\"发生学\"层面赋予了汉字以神奇的\"生命意识\"。这是\"诗意识字\"。

师:看来,同学们词语学得不错,现在请你选择这两组词语当中的一个或几个,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围绕着剪纸,作者回忆了他和姥姥的哪些往事?你看到了哪几个镜头?请大家先准备一下,自己在心里想一想。 (学生静默思考片刻后。)

生1:围绕着剪纸,我看到作者\"刁难\"姥姥,蒙住姥姥的眼睛让她剪\"喜鹊登枝\"的窗花的镜头。 师:哈哈,当时的我是个小调皮蛋。

生2:围绕着剪纸,我看到了姥姥给作者剪\"牛驮小兔\"的窗花的镜头。

师:是呀,关于牛和小兔主题的窗花,姥姥可不止给我剪一张\"牛驮小兔\"呢! 生3:我还听到了姥姥剪纸时剪刀发出的刷刷声和乡亲们的啧啧赞叹声。 师:是呀,那声音在作者心目中是如此得清清爽爽、悦耳至极!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读着读着,就把长长的一篇课文读成了几个镜头和一串声音,我们看了姥姥剪窗花的镜头,看到了姥姥干活儿的镜头,看到了作者\"刁难\"姥姥的镜头,还听到了姥姥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 评点:在以系统论为指导的现代教学设计领域里,任何一个教学环节都不应是孤立的存在,而是整体中一个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教师以识字学词的两组词语为抓手,要学生接着用其中的一二个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围绕着剪纸,作者回忆了他和姥姥的哪些往事?\",很自然地由\"识字学词\"引入到\"初知课文大意\"的训练,恰似行水流云,了无斧迹刀痕。 二度浓缩,把课文读成一个词语

师:是呀,姥姥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令作者魂牵梦萦、欲罢不能,请再次快速地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中的哪那一句话最能够表达作者的这种魂牵梦萦、欲罢不能的心境与梦境?

生:\"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师:就是这句话,我们一起来读读。(大屏幕出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生:(齐)\"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师:这句话中有一组关联词,用得比较特殊,你注意到了吗? 生:\"无论„„无论„„只要„„就„„\"这里连用了两个\"无论\"。 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你去读读,你感觉到了什么?

生:我感觉到作者是在强调不管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只要忆及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变得有声有色。

师:你能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吗?

生:(强调的口吻)\"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师:好一个\"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教师端端正正地板书:有声有色,极具书法美感。)\"声\"就是\"声音\",这里的\"色\",难道是颜色、色彩的意思吗?你认为怎么讲? 生:我认为是指作者孩提时的生活。 师:这种生活是充满什么色彩的?

生:这种生活是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的。 生:是色彩斑斓的孩提生活。

师:请你仔细观察屏幕上刚才的两组词语,左边一组,右边一组,你再联系\"有声有色\"这词语,有没有发现什么名堂来?(大屏幕再次出示刚才的两组词语,左边一组:啧啧赞叹、刷刷刷刷、悦耳至极、清清爽爽;右边一组:左邻右舍、择菜薅草、喜鹊登枝、牛驮小兔。)

生:我发现第一组词语都跟声音有关。\"啧啧、刷刷\"都是声音,\"悦耳至极、清清爽爽\"是声音带给人的感觉。都跟\"有声有色\"的\"声\"有关系。

生:我还发现第二组词语其实跟\"色\"有关,不管是择菜、薅草、剪窗花„„都是描写童年色彩斑斓的生活

3 的。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那你能结合这两组词语,分别说说作者说的\"有声有色\"的\"声\"和\"色\"可能各是什么吗?

生:\"声\"可能是姥姥剪纸时的刷刷声、乡亲们的啧啧赞叹声。 生:\"声\"就是悦耳至极、清清爽爽的声音。

生:\"色\"可能就是指姥姥给我剪\"喜鹊登枝\",给我剪\"牛驮小兔\",给左邻右舍剪窗花„„ 师:是啊,这就是作者心中的\"有声有色\"!

评点:由初识课文大意而至找出中心句,又由中心句而至读成一个词语--\"有声有色\",又以\"有声有色\"复归于已学的两组词语的联系„„如此从\"详\"到\"略 \",而又以\"简\"驭\"繁\",在字--词--句--篇间的往返穿行,让学生快乐地初读了课文,感受了姥姥的\"心境\"和作者的\"梦境\",可谓匠心独具、天机自然。 师:看来这两组词语在作者的心目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

(课件点击,在上面两组词语下面逐个出示,第一句:\"我\"只要忆及乡亲们的啧啧赞叹声,立刻就会回想起 ;第二句:\"我\"只要忆及悦耳至极的剪纸声,立刻就会回想起 ;第三句:\"我\"只要忆及清清爽爽的剪纸声,立刻就会回想起 。)

生1:\"我\"只要忆及乡亲们的啧啧赞叹声,立刻就会回想起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生2:\"我\"只要忆及悦耳至极的剪纸声,立刻就会回想起姥姥熟练地给我剪\"喜鹊登枝\"。 生3:\"我\"只要忆及清清爽爽的剪纸声,立刻就会回想起我缠着姥姥不停地剪\"牛驮小兔\"。

师:这就是作者心中和梦中的\"有声有色\",那么这些声音和生活到底具有怎样的魔力呢?要想有更加深入的体会,我们要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中去感受感受。 第二部分:扩散语词,把课文读厚 一度扩散,读出姥姥的心灵手巧

师:作者只要忆及乡亲们的啧啧赞叹声,他立刻就会回想起左邻右舍的窗子上姥姥剪的窗花。书上哪几自然段写了这些内容? 生:1-3自然段。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谁来读?

生:\"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师:读得挺好的,知道什么是\"小屯\"吗? 生:就是小村庄吧!

师:有没有发现这个开头写得很有特色?特色在哪里? 生:是由远到近地写的。

生:从大平原到小屯到左邻右舍最后到窗子,一步一步缩进,像电影镜头推进一样,最后定在窗户上。 师:这种写法,让你感受到什么? 生: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生:就像看电影一样,使我们的眼睛跟着文字进行了一番游历。 师:真好,这就是语言的魅力。一个\"都\"字,还让你感觉到什么? 生:姥姥的剪纸作品很受家乡人们的欢迎,到处贴着她的作品。 生:我感觉到姥姥这个人真好,是有求必应。

师:你想想,当作者写下这篇文章的第一句话的时候,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生1:自豪的。

师:请你带着自豪的心情读读。

生1:\"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生2:赞叹的。

师:请你带着赞叹的口吻读读。

生2:\"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生3:开心的。

4 师:请你带着开心的心情读读。

生3:\"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生4:温馨的。

师:请你带着温馨的感觉读读。

生4:\"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生:(齐)\"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评点:教师在读中的点评相当精彩,如将课文开头的小节喻为电影镜头由大到小的逐步收缩,最后定格在一个\"都\"字,即都是\"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这样的点拨,不仅是对文句含义的阐释,也是对表现魅力的鉴赏,更是对感情朗读的唤起。如此一举多得的点拨,在本堂课中多处可见。 师:这是作者对姥姥的赞叹,乡亲们又是怎样赞叹姥姥的手艺的呢?谁来读读? 生:\"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师:这是啧啧赞叹的口气吗?谁还想读。

生:(惟妙惟肖地)\"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师:读得真好。有没有发现这句话很有意思?读上去感觉怎样? 生:琅琅上口,就像顺口溜。

师:谁再来很有韵律地、有节奏地赞叹一番?

生:(惟妙惟肖、富有节奏地)\"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师:请注意这番话中乡亲们仅仅是在赞叹姥姥剪什么剪得活灵活现? 生:(齐)动物。

师:除了动物,姥姥还会剪什么?书上怎么说的? 生:人物、植物、器物等等。 师:现在请你扮演乡亲们,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前后同学先互相夸夸。(大屏幕出示:你姥姥神了,剪 像 ,剪 像 ,剪个 ,剪个 。) (学生讨论,互相夸夸。)

师:来,这位老乡,你来赞叹赞叹。

生:\"你姥姥神了,剪小孩像小孩,剪老人像老人,剪个娃娃会哭笑,剪个老汉长胡须。\" 师:小孩儿是最喜欢姥姥剪的这些个人物。

生:\"你姥姥神了,剪树像树,剪花像花,剪个桃子红通通,剪个香蕉长溜溜。\" 师:是在赞叹姥姥剪的花儿和水果。

生:\"你姥姥神了,剪凳子像凳子,剪桌子像桌子,剪个花篮喜洋洋,剪个房子好气派。\" 师:这位老乡,如果您儿子结婚您就让姥姥给您剪这些吧!

师:是呀,听着乡亲们的啧啧赞叹,也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无论何时,无论何地,要忆及乡亲们对姥姥的这些啧啧赞叹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师指点板书上的\"有声有色\"。) 二度扩散,读出姥姥的舐犊情深

师:更让作者难以忘怀的是当他忆及那悦耳至极的剪纸声,就会立刻回想起姥姥给他剪\"喜鹊登枝\"的窗花的事;当他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就会立刻回想起姥姥给他剪\"牛驮小兔\"等关于牛、兔主题的窗花的事。当作者这样想的时候,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生:一定是甜蜜的。 生:非常温馨的。

生:我想还可能有一种依恋的感觉。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中描写这些事情的段落,把你觉得甜蜜的、温馨的、依恋的地方用波浪线画下来,反复地在心中读上几遍,让心绪随着波浪荡漾开去。

评点:\"剪纸声\",\"心声\"也:甜蜜的、温馨的、依恋的„„这是叩询文本的一把钥匙,也是课堂叙事的一条脉络。肖老师深谙此道,一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中描写这些事情的段落,把你觉得甜蜜的、温馨的、

5 依恋的地方用波浪线画下来,反复地在心中读上几遍,让心绪随着波浪荡漾开去„„\"即是对此道的回望和印证。

师:来,把你觉得甜蜜的、温馨的、抑或是依恋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好吗?

生1:我画的是这个句子:\"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 师:先说说你的感受?

生1:童年的我是那么调皮,竟然捂住姥姥的双眼,姥姥不但不生气,还乐呵呵地剪起纸来。我想,长大了作者回忆起来一定很甜蜜。

师:你能把\"我\"的调皮劲儿读出来吗?

生1:\"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 师:我的\"刁难\"手段就是-- 生: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

师: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把姥姥的眼睛捂得再紧点儿?

生:(夸张地)\"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 生2:我画的是这个句子:\"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师:你耍赖过吗?你能把耍赖的感觉读到这话中去吗?如果我是文中的姥姥,你冲着我耍赖。 生2:(用耍赖的口吻)\"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师:(幽默地)\"你差点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 师:(用指头点一下学生2的鼻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师:姥姥\"熟能生巧\"的本领是怎么练就的呀?

生:\"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师:来,让我们也跟着姥姥来学一学剪纸,这一排同学,请站起来,你冬天剪,你夏天剪,你白天剪,你晚上剪,你灯光下剪,你摸黑剪,咱们来合作读一读,好吗?请注意现在你们在干吗?

师:看来你们基本练就了熟能生巧的本领。是呀,那剪刀声如此悦耳至极,作者怎么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悦耳至极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师指点板书上的\"有声有色\"。)

评点:以一个词语\"熟能生巧\"统领4-6自然段的探究,可谓\"提领一顿,百毛皆顺\":以\"甜蜜\"、\"温馨\"、\"依恋\"由读而思,诉说心情;以\"双手死死捂住姥姥的双眼\"也能剪窗花,畅叙感受;以学生多种多样的\"读\",体悟姥姥在各时各地的\"剪\",频生情趣,真正体现出\"人文就在语文中\"的和谐融通。 师:来,继续把你觉得甜蜜的、温馨的、依恋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生1:\"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姥姥是多么得爱我呀!心思是那么细腻,用剪纸把我拴在了屋檐下,真是别出心裁。

生2:\"唔!姥姥生肖属牛,而我属兔。我嚷着还要。\"这是多么快乐甜蜜的回忆啊! 生3:\"姥姥把我搂在怀里夸道:\'机灵鬼!\'\"我从这里看出姥姥是非常疼爱作者的。

生4:\"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有这样的姥姥该多幸福啊!

师:是呀,对于姥姥给我剪\"牛驮小兔\"等关于牛、兔主题的窗花的往事,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那都是非常真实的。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地方的描写:\"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句话。

生:(自由地)\"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师:这看似平淡的一句话,有一个字却用得很传神,你认为是哪一个字? 生:拴。

师:你认为是哪一个字?

6 生:拴。

师:你认为是哪一个字? 生:我认为也是这个\"拴\"字。

师:谁能上台来做一个\"拴\"的动作? 生:(做\"拴\"的动作。)

师:(插话)拴东西,一般用什么拴?拴好后别忘了打一个结。(教师演示打结的动作。) 师:课文中是用绳子拴吗?用什么拴住了什么? 生: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生:用剪纸拴住了我那颗贪玩的心。 师:拴得紧吗?谁来读读?

生:\"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师:拴是拴住了,但还没有打结,谁再来读读?

生:(很有趣味的)\"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师:那么,姥姥的剪纸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功能,牢牢地拴住了上学前的我呢?请同学们赶快读读下文,到字里行间中去找答案。(生自由读课文) 师:从哪些句子的字里行间中看出我被姥姥的剪纸拴住了?你来读,要读得让我们真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生:\"她从旧作业本上撕下一页纸„„姥姥把我搂在怀里夸道:\'机灵鬼!\'\" 师:这段话中,拴住作者的是什么? 生:姥姥剪的\"牛驮小兔\"。

生:还有牛和小兔一起吃草这幅作品。 师:这段话中,拴住你的是什么?

生1:拴住我的是姥姥的亲切和慈祥的面容。

生2:拴住我的是姥姥说话时的轻声慢语、一副和颜悦色的样子。 生3:拴住我的是那段属于作者的快乐、惬意的夏日午后的日子。

师:想走进这温馨的盛夏午后吗?来,同桌一个读姥姥的话,一个读作者的话,姥姥是轻声慢语,作者是如痴如醉,用心感受感受,读一读。(生自由对读。)

师:谁愿意上来和老师一起表演着读读?(请一生上台。)你读文中的\"我\",我读姥姥的话,其他同学就帮助我俩描述当时的场景,读旁白,好吗?师:我们表演得怎样?你们感觉到文中的\"我\"被牢牢地拴住了吗?

生:感觉到了。

师:你还从哪些句子的字里行间中看出我被姥姥的剪纸拴住了?

生(读):\"从那时候起,„„对活泼的兔子与敦厚的老牛充满了好感。\" 师:这段话中,拴住作者的还是什么? 生:活泼的兔子与敦厚的老牛。

师:哪一个字眼强烈地表达了\"我\"被牢牢地拴住了? 生:缠。

师:\"我\"怎么缠的?可能有哪些动作,说了哪些话?来,把我当姥姥,你来缠缠我。 生1:姥姥,我属兔,你再给我剪一只兔子吧!要不然,我可要去游泳啦! 师:别去,危险!那好吧,姥姥就给你剪只蹦跳的兔子。你也来缠缠我。 生2:姥姥,你属牛,剪一头牛给我这只小兔子吧!

师:这孩子,我就给你剪只拉车的老牛吧。你也来缠缠我。 生3:姥姥,再给我剪一张吧,明天我要拿给小伙伴看。

师:我的小机灵鬼,你还有完没完,这是最后一张了啊,剪只睡觉的兔子给你。 师:这真得是最后一张吗? 生:(齐)不是。 师:从哪儿看出?

7 生:\"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我从这里的省略号看出,姥姥还给我剪了许许多多的兔子和牛。

评点:教师从课文中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的\"拴\",引导学生体悟\"拴\"的传神,演示\"拴\"的动作,引出剪纸怎样\"拴 \"住了上学前的\"我\",又怎样\"拴\"住了读着这篇课文的\"你\"„„为领悟\"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写\"提供了一个富有启示性的范例。肖绍国老师一直倡导对语文教学\"文化细节\"的诗意追寻,我们惊喜地发现,这里的\"拴\"正是他以敏锐的\"慧眼\"找到的所谓的\"文化细节\"。此课的后半节课围绕\"拴\"字,让学生\"入乎其内,而又出乎其外。\"正如王国维先生所讲:\"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度。\"此一处\"文化细节\"的敲打,有生气!有高度!

师:是呀,姥姥那神奇的剪纸,牢牢地拴住了上学前的\"我\"。\"我\"由衷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悦耳至极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师指点板书上的\"有声有色\")

三度扩散,读出笑源的心梦之境

师:(音乐:经典银幕金曲《A time for us相处岁月》响起,旋律动听怀旧。)剪呀剪,拴呀拴,剪只兔,剪头牛,牢牢拴住萝卜头。姥姥的剪纸拴住了我的幼年时代,拴住了我上学前的一个个密云多雨的盛夏,后来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还拴得住我吗?何以见得?

生:还拴得住。因为\"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媒体出示:\"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师:我们来齐读这段有声有色的文字。 生:(齐读上段文字。)

师:请你把目光移到那幅剪纸上,谁再来读读描写这幅剪纸的文字。(课件点击:\"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下出现一条红线。)

生:\"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师:如果,让你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儿,你会取什么名儿? 生:《凝望》。

师:以老牛的目光来取名,可谓含义深刻。 生:《无声的爱》。

师:真好,这幅剪纸作品浓缩了姥姥对孩子深深的爱啊! 生:《我的童年》。

师:是的,作者那有声有色的童年就是在姥姥的呵护中快乐而甜蜜地度过的,这幅剪纸作品就是最好的见证。

生:《我是风筝,你是线》。

师:多富有诗意的名字,说说它的含义。

生:不管我飞得再远,姥姥的剪纸总是拴住我的心、我的梦。 生:我取的名字就是这句话中的一个词语--《联结》。

师:姥姥这头敦厚的老牛定定地站着,笑源这只活泼的兔子欢蹦着远去,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请大家把目光再投到\"联结\"这个词语上,能给它找一个近义词吗? 生:\"连接\"。

师:那么作者怎么会想到用\"联想\"的\"联\"和\"打结\"的\"结\"呢?看老师把这两个字的甲骨文写给大家看看,你再想一想,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语?(教师现场板书\"联想\"两字的甲骨文。) 生:老牛用\"绳子\"拴住了小兔子,所以用\"联结\"。

生:我觉得\"联结\"这个词语就好像在作者的心中打了一个心结,心有千千结,这个词语用得妙!

8 师:姥姥的剪纸拴了\"我\"多久?还将拴\"我\"多久,还能拴\"我\"多久? 生:姥姥的剪纸拴了\"我\"的童年、小学、中学、大学,还将拴\"我\"一生。

生:姥姥的剪纸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给了\"我\"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还将拴\"我\"一辈子,让\"我\"的生活永远有声有色。

师:何以见得还将拴我一生,还能拴我一辈子?别说,你能把作者这种坚定的预见和充沛的情感带到这段话的朗读中去吗?(指名读媒体出示的那段话。)

师:如果说童年时拴住的是我的身体,那么到现在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什么? 生:现在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一颗心。

生:现在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一个梦。(教师板书:心 梦)

师:我心飞扬,我梦依旧,姥姥的剪纸将拴我一生,拴我一世,在这经典银幕金曲《相处岁月》的旋律中让我们饱含真情地齐读这段话。

评点:还是这个\"拴\"字,不仅\"拴\"住了\"我\"的童年,还\"拴\"住了\"我\"上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的人生之路;不仅\"拴\"住了\"我\"的身体,还\"拴 \"住了\"我\"的\"梦\",\"我\"的\"心\"„„至此,课文又由\"读厚\"变成\"读薄\"了。这里的关键便在教师引领学生对\"拴\"字的合理延伸,把姥姥、剪纸、善缘、亲情共同提炼成为人性之美。肖绍国的\"文化细节\"中的\"文化味\"可见一斑。

生:(再次齐读媒体出示的那段话。)(读完后《相处岁月》音乐停。) 第三部分:变异语词,把课文读活

师:孩子们,你们想听听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吗? 生:(齐)想。

师:请闭上你的眼睛尽情地享受,用心灵去倾听。(课件播放清清爽爽的剪纸声。)你们听到了什么?你听到的仅仅是剪纸声吗?

生1:我听到了乡亲们啧啧的赞叹声。 生2:我听到了姥姥关心我的话语。

生3:我听到了\"我\"的深情告白--姥姥,无论走遍天涯海角,我都忘不了您,忘不了您那出神入化的技术!忘不了您那心灵手巧的作品!

师:有位同学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写下了这样一首小诗,题目叫《想》,我们来读一读:

(媒体出示小诗:听那悦耳至极的剪纸声 / 想起月光下姥姥 / 还是那月光下的话语 / 还是那慈祥的面容 / 还是那恬静的微笑 / 真想 / 再一次回到姥姥的身边 / 怀念姥姥亲切的话语 / 怀念姥姥勤劳的身影 / 怀念姥姥剪纸的刷刷声 / 好想 / 一切都回到从前 / 好想 / 再回到姥姥的身边) 师:自己先读读这首小诗,感觉怎样?我们一起来读读。 生:(齐读小诗。)

师:你能否写出属于你自己的小诗呢?(媒体点击出现空白的诗行:听那悦耳至极的剪纸声 / 想起月光下姥姥 / 还是那 / 还是那 / 还是那 / 真想 / 再一次回到姥姥的身边 / 怀念姥姥 / 怀念姥姥 / 怀念姥姥 / 好想 / 一切都回到从前 / 好想 / 再回到姥姥的身边)拿起笔来写下你自己心中的诗,写在《作业纸》上。(学生练笔。) 师:好,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哪位小诗人先来? 生1:听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想起月光下姥姥∕还是那形象生动的\"喜鹊登枝\"∕还是那其乐浓浓的\"牛驮小兔\"∕还是那各式各样的美丽窗花∕真想∕再一次回到姥姥的身边∕怀念姥姥额上的皱纹∕怀念姥姥嘴边的唠叨∕怀念姥姥延长的手指--剪刀∕好想∕一切都回到从前∕好想∕再回到姥姥的身边 师:是啊,怀念姥姥,多想再回到从前,多想再回到姥姥的身边啊!

生2:听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想起月光下姥姥∕还是那蹦跳的兔子∕还是那拉车的老牛∕还是那青青的草地∕真想∕再一次回到姥姥的身边∕怀念姥姥的抱∕怀念姥姥的笑∕怀念姥姥无尽的好∕好想∕一切都回到从前∕好想∕再回到姥姥的身边

评点:读写的自然融合,使\"读\"触发了学生渲洩的激情,使写成了读的必然延续,形成了一条读写一体的\"生态链\"。这堂课体现了在阅读教学中实现人的发展的表征,不仅仅是消极被动的\"吸收\",更是一种能动的\"自我实现\"。

9 师:多么深情的话语啊!你读懂了作者的那颗心,你沉浸于作者的那个梦。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到作者的心上,你认为姥姥的剪纸拴住的是一颗什么之心? 生1:思念之心。 生2:依恋之心。 生3:怀旧之心。 生4:感恩之心。 生5:回归之心。

师:是呀,思念之心、依恋之心、怀旧之心、感恩之心、回归之心统统被姥姥的剪纸拴住了。(板书:拴)有一首歌这样唱着:(教师轻声哼唱)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谁在下一刻呼唤我„„(随后陈红《感恩的心》响起。)

师:(在音乐声中)孩子,记住: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亲人、故乡永远是你情归的港湾,感谢亲人、感谢命运、感谢生活„„下课! 总评:

这堂课的价值所在,正如肖绍国老师所表述的,在于试着尝试一种新的\"诗意语文\"的课路:以一颗平淡之心、一颗童真之心走进课堂,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但不变的是--\"诗意\"的境界。\"诗意\"应该不在乎一味追求课堂上是否有动听的音乐,是否有惊艳的画图,是否有一流的多媒体课件,是否有教师的大段排比导语或凝重神色„„其实,诗意就朴实地栖居在语文之中,更重要的在于能否昭示汉字笔画组合之间的生命意态,在于能否唤醒汉语意合感悟之中的原初诗性。因为\"言语即诗,诗与言语有着密切的联系性\"(海德格尔语);而课文言语所描绘的生活也是诗。本堂课极其生动、扎实的字词教学和对学生读通课文、读好课文的引领,既是语文教学的本色本真,也是语文教学的诗性光辉。在具体的教学展开过程中,肖老师敏锐地捕捉了好几处课文中的\"文化细节\":有声有色、熟能生巧、拴„„特别是在\"拴\"处的敲打,让我们每一个人跟随着作者读出了童年的\"心梦之境\"。

想起林海音女士在《城南旧事》中写到的:\"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心头。\" 我在听肖绍国老师《姥姥的剪纸》以至后来评点这堂课的时候:\"我静静地听,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姥姥剪的那些神奇的窗花,听见刷刷悦耳的剪纸声,童年重临于我心头。\" 如果把这堂课视为对\"诗意语文\"的突破和发展,不仅对于肖绍国老师,即使对于我们大家亦当不以为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教学重点:体会浓浓的亲情。

教学难点: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人人都有姥姥,她们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或白或黑,或普通或神奇„„你的姥姥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她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你和她的感情怎么样?

2、有个叫笑源的人,她和姥姥的感情非常深厚,他的姥姥最拿手的是剪纸。为了表达他对姥姥的深切思念之情,他特地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姥姥的剪纸》。

3、亮标。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了解课文大意。

2、指读课文,及时正音:“择、猪、爽”为翘舌音,“屯”为前鼻音,“爽”为后鼻音。并纠正字形:“岂”上下结构,下面为“己”,不出头。“刁”下面为提,不是撇。

3、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1-3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深入人心。 4-6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在“我”的刁难下,尽展技艺。

7-12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了与“我”的浓浓深情。

13-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对远方的“我”的挂念,姥姥的剪纸是“我”永远的回忆。

三、学习第一部分

1、指读第一节,“左邻右舍”“都”贴着姥姥的剪纸,说明了什么?大家为什么都喜欢姥姥的剪纸呢?

2、自由读课文2-3小节,思考上述问题。

3、交流

A.技艺高超 “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材料平常,方法简单,居然“要什么有什么”“无所不能”,从正面表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邻居的赞叹,“下蛋、打鸣”则从侧面反应了姥姥剪纸的逼真。(指导朗读,读出剪纸的逼真、人们的赞叹)

B.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可见姥姥人缘极广;“撩起、擦擦手”可见姥姥干脆利落,说剪就剪;“”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可见姥姥的爽朗,剪纸有针对性,会剪的东西多,各有用处。“接着干活”可见姥姥的勤劳。

3、指导朗读。

4、小结:

作者的姥姥就是这样普通的老人,因为她有着所有普通妇女的美德——勤劳善良。但是说她普通却不又普通,她身怀剪纸绝技,广结善缘。她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女性啊!

四、作业

1、抄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划去错误读音。

择(ze zhai)菜 刁难(nan nan) 三伏盛(sheng cheng)夏 薅(hao ru)草 机灵(ling ling) 数(shu shu)九寒冬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搜集资料:我国还有哪些民间艺术?

第二课时

一、亮标

1、今天我们接着学习《姥姥的剪纸》,这节课要达到以下目标: a、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小节。 b、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的意思。

c、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d、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二、学习课文4-6小节

1、课文中说,姥姥的剪纸技艺深入人心,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你们想见识一下精美的窗花吗?好,现在老师就满足大家的愿望,欣赏一些精美的剪纸作品。 电脑展示。看了这些剪纸作品,你有什么话要说?

2、是呀,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从课文第四小节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一下。

3、自读交流 A.“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得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梅\'便完成了。”

11 “死死地捂住、摸着剪”说明剪窗花难度之大,“工夫不大”说明姥姥动作熟练,完成速度快。由此可见她技艺高超。

B.“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形象生动”说明姥姥的剪纸惟妙惟肖,“无可挑剔”是说我没有办法找到毛病,说明我打心眼里佩服姥姥的剪纸技术。

展示“喜鹊登梅”的剪纸,这就是姥姥剪的“喜鹊登梅”,我们来欣赏一下。梅枝、喜鹊形象怎么样?它们的大小和位置安排如何?看到这里,我们对姥姥不由产生了一种什么感情?

指导朗读,读出姥姥的技术高超,以及我的敬佩之情。(谁能把作者此时的心情读出来)

4、我服了,可是还找借口,我怎么说的,姥姥又是怎么说的?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

5、出示“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 \'你差点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姥姥用指头点了一下我的鼻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从这段对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评价,读得真好,听了她们的朗读,慈爱的姥姥与顽皮的作者形象已经浮现在我们眼前了。

6、姥姥说,“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巧的意思是?技巧,巧妙的办法。从第六节中的那句话可以看出姥姥姥姥掌握了剪纸的技巧,手很灵巧?

7、理解“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说姥姥的手就是眼睛是因为——姥姥的手有家数,有分寸,有把握,也就是姥姥说的“有准头”;说剪刀好使,就像姥姥延长的手指是因为——姥姥的手非常灵巧,把剪刀运用得灵活自如。

8、熟的意思是?熟悉;姥姥对什么最熟悉不过?为什么她会对“喜鹊登枝”最熟悉不过?她是怎么剪的呢?

“数九寒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这些词语看出姥姥剪得多,剪得时间长。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长年累月地剪,使得姥姥对“喜鹊登枝”非常熟悉,所以产生了一些灵巧的方法,剪得熟练。

9、对于熟能生巧的道理,你有这样的体验吗?(打毛衣、包饺子)

10、姥姥剪纸技艺高超,除了经常练习,熟能生巧,还有什么原因呢?

“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之极。”

理解:身指——身体,心指——精神,入境是指——进入某种状态或境界。 姥姥剪纸是什么神态呢?请同学们看书中插图,姥姥剪纸时眼睛紧盯着手中的剪刀和彩纸,眼神——专注,对手中的活儿是——一丝不苟,整个的身体和精都沉浸到了非常快乐的剪纸活动中了。这就是“身心入境”的神态。

11、姥姥的专注令我着迷,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之极。

理解“悦耳之极”,悦耳意思是——动听到了极点。姥姥剪纸的刷刷声,为什么会如同音乐般美妙动听到了极点?手法娴熟,如同行云流水,富有节奏、韵律。

这句话通过我的感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谁来读一读这一句,表现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三、学习7-12小节

1、观察姥姥剪纸简直成了一种享受。密云多雨的夏天,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拴”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什么?(吸引)姥姥的剪纸竟然有这么大的魅力,可以牢牢的吸引住我,抵挡得住游泳的诱惑!可见姥姥的剪纸技艺多高啊!

2、屋檐下,姥姥剪了几幅图样给我,分别是什么内容呢?它们都表达了姥姥怎样的感情?请同学们默读课文7-11小节,思考一下。

3、讨论交流

牛驮着兔子;牛和兔子一起啃食青草——疼爱

4、作者的顽皮可爱愉悦着姥姥,姥姥慈祥疼爱感染着作者,屋檐下洋溢浓浓的亲情。老师请几位同学们来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现出这样其乐融融的场景。

5、指名分角色朗读,评价。

6、开始,姥姥是用剪纸来“拴”住我的心,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姥姥的剪纸技艺多么高超啊!这些兔子和老牛形象各异——引读——

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无论形象怎么改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引读——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 从此段话中你体会出作者饱含了什么感情呢?(赞美、依恋) 7.我们能读出作者对姥姥的感情吗?指读,齐读。评价。

8、本段文字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大家可以背下来吗?

出示“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 )的兔子,( )的兔子,( )的兔子;( )的老牛,( )的老牛„„兔子总是在( ),老牛总是在( )。我摆弄着( )的窗花,对( )的兔子和( )的老牛充满了好感。”同学们可以先参考着背,再不用依*来背。

四、学习13小节

1、姥姥一直用她的剪纸表达着对我浓浓亲情,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的剪纸,其中一幅是这样的:

出示“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连接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

我明白了姥姥对我有什么“期待”? 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是啊,无论我走多远,都走不出姥姥的目光,走不出姥姥的牵挂。

出示“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都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当我忆及姥姥的剪纸声时,我的梦境里会出现哪些声音,哪些景物?从本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谁能用朗读表达出作者的感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时映现、无论何时何地、立刻变得

4、小结:顽皮可爱的作者让姥姥牵肠挂肚,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姥姥让作者魂牵梦绕。我们再一次被她们之间浓浓的亲情感染了。齐读课文末节。

五、总结课文

同学们,剪纸不光展示了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更体现了姥姥对作者的疼爱牵挂,寄托了作者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它如同桥梁沟通了姥姥与作者之间的感情,宛如纽带,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让我们永远地记住这份浓浓亲情的见证——姥姥的剪纸!我们的姥姥也同作者的姥姥一样,勤劳善良,心灵手巧,她们也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我们的浓浓亲情。让我们永远地记住这个亲切而又温暖人心的名字——姥姥!

六、作业 基础题

1、查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拓展题

1、剪纸艺术是一门易学但难精的民间技艺。有机会上网的话,可以登录中国剪纸网,进一步了解我们灿烂的剪纸艺术,也可以搜集其他品种的民间艺术的资料。

2、在收到姥姥寄来老牛望着远去的小兔子的剪纸后,作者心境肯定颇不宁静,眼前肯定会浮现出和姥姥在一起时候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假如你是作者,该怎么给姥姥回信呢?试着写写。

一、读题

1、读题

2、再读,想像姥姥的剪纸作品

用词语形容

相机板书:惟妙惟肖、形态各异、意味深长

3、再读,想像这样身心入境地剪着纸的姥姥

用词语形容

相机板书:心灵手巧、勤劳善良、舐犊情深

过渡:这些都是初步印象,再走进课文,你会觉得这些剪纸更加栩栩如生、令人赞叹;姥姥更加真实熟悉,仿佛就在身边。

二、学习1——6

自读,圈画批注,思考:是个怎样的姥姥

交流:

1、心灵手巧

(1)第二小节

普普通通、翻来折去(反衬技艺高超)

神了(夸张,以他人之口衬托技艺高超)

理解“深入人心”(不是一个人这么说,也不是只有现在这么说)

小结:简直就是艺术作品,姥姥是一个了不起的民间艺术家!

(2)第五至七小节

摸黑 都能 剪纸

刁难:为难,出难题

无可挑剔:仿佛看到了什么?

(剪得好;我仔细地看,找不出瑕疵)

耍赖

联系上下文理解“熟能生巧”

小结:技艺真的高超,神乎其神了!

再分角色读对话,还体会到什么?

点化:这样的感觉,你是不是很熟悉?这样的场景,是不是也曾发生在你的身边?

2、勤劳善良

(1)左邻右舍

(2)广结善缘、有求必应

(3)“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说吧,派什么用场?往哪儿贴?’”这个细节让你想到了什么?

(很忙,忙什么?点化:这样的老人家你是否觉得很熟悉?她是不是就在你的身边?)

(直爽,热情)

(为别人着想,认真负责)

(水平高,仿佛有仓库)

„„

再读读

三、学习7——11

读到这里,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都跃然纸上,而字里行间流露着的哝哝的情谊更让我们动容。除了喜鹊登枝、除了家家户户窗户上的窗花,剪得最多的是什么?自己读7——11,剪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剪?

交流

朗读

谈体会:舐犊情深

四、学习12——13

1、引读12

从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中读懂了什么?

(对兔子的希望和爱)

(老牛敦厚淳朴,就像姥姥一样)

(俯首甘为孺子牛)

„„

引读

反复读

2、过渡:是啊,从小„„姥姥的剪纸已经成为我心中的一个梦境

然而,我上学了,越走越远,但„„

期待些什么?

除了期待,你还读除了什么?

姥姥把所有的心血和爱全部倾注在了剪纸里。就算你远离家乡、远离姥姥,你忘记得掉吗?假如你在外地求学,收到了姥姥寄来的剪纸,你会想对姥姥说点什么?写一两句在空白处

相机朗读,小结,读最后两句话

五、总结

文中的姥姥和姥姥的剪纸以及祖孙之间浓农的情意我想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

其实,文章学到这里,有没有令你想到了些什么呢?也许我们的姥姥、奶奶、爷爷并没有这么一手令人惊叹不已的绝活,但是,他也有一个和姥姥一样的永恒的动作,也许只是端着一碗热躺向你走来,也许只是在灯下缝一颗纽扣,也许是将鸡腿小心翼翼地藏起来,夹到你的碗里,这些都值得我们的捕捉、记忆和感恩。

记住这篇课文,这位老人家,更要记得感恩。 拴住我的心梦的难道仅仅是剪纸声吗? 2.拓展小练笔。

3.回到作者的心上,你认为姥姥的剪纸拴住的是一颗什么之心?(思念之心、依恋之心、怀旧之心、感恩之心„„)最后全课在《感恩的心》音乐中结束。

一、揭示文章课题

1、简介“剪纸”(配图):剪纸是一种民间传统工艺品。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妇女就以金银箔和彩帛剪成花鸟贴在两鬓角作装饰;后来逐步发展,剪成花草、动物等贴在窗户上,又叫“窗花”;剪纸工具很简单,就一把剪刀,有的艺人用刻刀,所以,剪纸又称为“刻纸”。

2、题目——姥姥指的是什么人?(外祖母,外婆)

二、了解主要内容、学习生词

《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呢?(电脑前的小朋友也一起回答)。

课文分四个部分:1-3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深得人心——4-6在我的刁难下展示技艺——7-12剪纸表达了我与姥姥浓浓的亲情——13姥姥用剪纸表达对我的牵挂,姥姥的剪纸是我永远的回忆。 出示生词,检查朗读:

择菜 布鞋 清爽 庄稼 刁难 小屯 敦厚 驮 岂 捂住 薅草 耍赖 挑剔 广结善缘 数九隆冬 三伏盛夏

小结:课文为我们描述了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她让手中的剪纸说话,传情,让祖孙间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但她又和所有的姥姥一样,朴实平凡,日夜劳作,与外孙相儒以沫,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

三、感受姥姥形象

l 我们来仔细阅读课文,思考:你觉得课文中的姥姥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学生带问自学) 交流:

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

普普通通 翻来折去 要什么有什么,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这个句子写出了姥姥剪纸的内容广泛,题材对偶,也说明了姥姥的确是剪纸行家)——正面描写

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这句话生动地说明老老的剪纸形态逼真,栩栩如生,突出的显示了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侧面描写

理解“调皮蛋,刁难,挑剔,耍赖”„„(这些词语在感情色彩上有什么特点?辨别词语的贬义成分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用法。)——这里通过我的刁钻考验,反衬姥姥的确了不起,的确令人佩服。

15 “嗬„„无可挑剔。我服了,„„”(这句话是“我”发自内心的赞赏。姥姥眼睛闭着剪,同样能使我心服口服。由此可只,姥姥的剪纸形神兼备,是完美无缺的工艺品。)

“她从旧作业本上撕下一页纸,刷刷几下,就„„”,“姥姥又剪出„„肯食青草”;——姥姥的剪纸真是出神入化。

l 出示几幅剪纸,一起欣赏,用一个词来赞美一下这些剪纸。

姥姥的剪纸真是——(板书:剪纸 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追问:姥姥为什么能有如此高超的绝技?

l 出示:“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指导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常年累月的练习与实践,姥姥练就了高超娴熟的剪纸技艺。

补充俗语:“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过渡:姥姥不仅剪纸技艺高超,其实,她——

姥姥心地善良(人缘广、爽朗、干脆)、勤劳干练

l 出示第三节,仔细阅读,提出不理解的地方,你从这段文字中读懂了什么?

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人缘好,热情,善良

撩起,擦擦手,说吧,派啥用场„„——爽朗,干脆,说剪就剪——动作语言描写 洗衣服、纳鞋底、择菜、淘米„„——勤劳与普通

小结:姥姥不仅剪纸技艺高超,而且她善良勤劳,人缘极广。难怪文章一开始就写道: 引读:大平原„„劳作;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姥姥的剪纸技艺真是——深入人心。 相机指导朗读,读出对姥姥由衷的赞美之情。

追问过渡:对于这样的一位姥姥,你会怀着一种怎样的情感呢?(羡慕,敬佩,了不起)用一句话赞美,表达此时的感受。

小结:姥姥实在是一个普通又不普通的人,说她普通,她和所有的姥姥一样,朴实平凡,日夜劳作,有着所有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说她不普通,她身怀高超的剪纸技艺,与外孙相儒以沫,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真是一个——朴实、善良而又平凡的老人。

四、体味祖孙亲情 过渡:姥姥对乡亲们是如此友好、热情,对我这个外孙更是疼爱有加,她是怎么通过剪纸传达这份情的呢?请再次阅读课文,体会其中的情意。

品读“拴”:(出示句子)“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欣赏“牛兔图”:找找,文中具体描写了几幅剪纸“牛兔图”?用浪线画下来。你从这几幅作品中体会到姥姥怎样的情感? 出示描写剪纸的语句

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牛驮兔

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牛兔同食图

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牛兔离别图

小结:反映了姥姥对外孙的喜爱与呵护,对在外求学的外孙的无限的牵挂。

过渡:岂止这些:引说——蹦跳„„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在外孙眼里,姥姥是勤劳圣洁的化身。再读课文,请大家画出课文直接抒发“我”情感的句子。

我缠着姥姥„„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事实上,不管„„总„„无论„„只要„„就„„——突出了我对姥姥勤劳的赞美和对姥姥的无限思念。

小练笔:(出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我仿佛听到了 ,听到

16 了 ;仿佛看到了 ,看到了 。 小结:从“姥姥的剪纸”中,我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剪纸是我永远的回忆。

五、升华读者情感

再议:现在你理解了吗——课文为什么用“姥姥的剪纸”为题?

“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剪纸不光指的是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姥姥与“我”情感联结的桥梁。姥姥用剪纸表达对我的思念之情。因为剪纸我深深地思念着亲爱的姥姥。一幅幅剪纸作品,传达着“我”与姥姥之间的浓浓亲情。

读原文:(出示片段)当时我也动过要学剪纸的心思,可惜我当时有其他的事,后来也离了乡,远离了姥姥,远离了她美丽的剪纸。直到前年春节家里通知说姥姥病危,我才匆匆赶回家里,看到了一别三年的姥姥,此时她已被穿上了送老衣,很怪异地躺在当门的床上。我当时就傻了,我知道只有去世的人才会躺在那儿。我不顾一切地去看,我看到了一张有点浮肿的脸,再试试鼻息,姥姥还活着,我哇地一声哭了。我的姥姥还活着,我上学地起早贪黑给我做饭的姥姥还活着。 此刻,你想对“我”的姥姥说些什么?

回顾全文:是啊!剪纸给祖孙俩留下太多的回忆和太多的快乐。也让我们感受到那一种浓得化不开的人间亲情。

六、作业

1、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下画线

小屯子(dūn tún ) 清爽(suǎng shuǎng) 敦厚(dūn dēng ) 刁 难(nàn nán ) 择菜(zhái zã ) 庄稼(jià jia )

2、填上合适的词语(越多越好)

( )的兔子 ( )的老牛 ( )的姥姥

( )的剪纸 ( )的技艺 ( )的亲情

3、按要求摘抄相关句子;

描写姥姥剪纸技艺高超的句子 直接抒发“我”情感的句

第18篇:姥姥的剪纸

我们的校园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

庄寨镇工业园区小学

王世红

【教学设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结构。

1、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文章写了三个部分的内容:剪纸赞人,我们看到了姥姥的心灵手巧,剪纸喻理,姥活到老学到老

我们的校园

姥通过剪纸告诉我熟能生巧的道理,剪纸传情,小小的剪纸却传递着浓厚的祖孙情。

2、三个部分都在写情,作者又有所偏重,把祖孙情放在第三部分着重描写。好,今天我们进一步来学习课文。

二、剪纸赞人。

1、先看第一部分剪纸赞人。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第1-3段。

2、姥姥的心灵手巧具体表现在哪儿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句子一: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

谁愿意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

哪儿可以看出姥姥心灵手巧呢?

学生体会:普普通通、普普通通、翻来折去、

无所不能

(这个句子写出了姥姥剪纸工具虽然简单,但作品内容广泛,也说明了姥姥的确是剪纸行家,“无所不能”。)

句子二: 活到老学到老

我们的校园

“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你找的句子真棒,给我们示范读读?生读句子。

真棒!同学们,你从哪儿感受到姥姥的心灵手巧呢?

请注意这番话中乡亲们仅仅是在赞叹姥姥剪什么剪得活灵活现?

除了动物,姥姥还会剪什么?书上怎么说的?

(人物、植物、器物等等。)

句子三:

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你从哪儿看出姥姥的心灵手巧?(体会“左邻右舍”、“都”)

句子四:

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

你又是从哪儿可以看出她的心灵手巧呢

3、小结(出示小结)

4、现在请你扮演乡亲们,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前后同学先互相夸夸。

(大屏幕出示:你姥姥神了,剪像,剪像,剪个,剪个。)

(学生讨论,互相夸夸。)

谁来赞人物?谁来赞植物?谁来赞器物?

三、剪纸喻理。活到老学到老

我们的校园

1、过渡:姥姥是个心灵手巧的人,在剪纸的过程中还教会我一个道理——熟能生巧。我们接着学习第二部分,这个部分可以分几层呢?

2、学生分层。(追问这两部分是什么关系呢?第一部分是具体写熟能生巧的事例,第二部分是概括写熟能生巧的道理)

3、通过什么事例写清熟能生巧的道理呢?

4、学生试着说一说。

5、这个事例和熟能生巧的道理是什么关系呢?

6、课文为什么要着重刻画我的“调皮蛋”、“刁蛮”、“耍赖”呢?

7、过渡:同学们到这里作者觉得还不能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为了使道理更加明白还加了一段。

(1)(出示)

(2)数九隆冬,三伏盛夏,这告诉我们是一

年四季总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剪、甚至摸黑剪,这告诉

我们姥姥一天到晚总剪。

(3)我们也和姥姥一起来剪纸。(分角色朗读)

(4)一年四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一天到活到老学到老

我们的校园

晚,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就是姥姥透过剪纸告诉我的一个朴实的道理。

(5)小结:作者通过一个具体事例的描写,概括描写,充分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

四、剪纸传情。

(一)分层。

1、在我童年的那段难忘时光里,还有很多很多我和姥姥之间的美好回忆,在我心头回荡。根据刚才我们学习第二部分分层的方法,请你试着来分层。

2、交流分层。

(二)学习课文。

1、课文三部分都是在写剪纸,请同学们把写剪纸的部分划出来。

边划边思考:姥姥的剪纸剪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剪这个内容?

2、学生读书思考。

3、(出示三部分剪纸内容)

1)(出示在密云多雨的盛夏):剪的是牛驮兔的剪纸、牛和兔啃食青草的剪纸。

表达姥姥什么样的感情呢?姥姥是在什么情况下给我剪的?(疼爱之情)

2)(出示在我上学前):剪了那么多牛兔主题的剪纸,没活到老学到老

我们的校园

有具体写哪一张。表达了姥姥什么样的情呢?(对孙子的呵护之情)

3)(出示在我上学后):“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

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

一片开阔的草地。”

请你把目光移到那幅剪纸上,来想象这幅画 面。请同学再来读读这句句子。姥姥又是在什么情况下给我剪的这幅剪纸的呢?

这里姥姥借着剪纸来表达什么样的情呢?(期待、思念)

如果,让你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儿,你会取什么名儿?(凝望、期待、牛兔情)

4、在这三部分中,哪些字眼强烈地表达了“我”被牢牢地吸引住了?(嚷、缠、忆)

这三个字分别准确生动地表现出“我”对姥姥剪纸的喜爱,请同学们再找找课文中的哪一个字能传神地概括这三个词儿,集中表现出姥姥剪纸对“我”的吸引力。(拴)前面三在词都说明了姥姥用剪纸拴住了“我”。

5、姥姥的剪纸拴了“我”多久?还将拴“我”多久,还能拴“我”多久?

(姥姥的剪纸拴了“我”的童年、小学、中学、大学,活到老学到老

我们的校园

还将拴“我”一生,让我的生活,让我的心境与梦境永远有声有色。)

6、如果说童年时拴住的是我的身体,那么到现在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什么?(对家乡、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牵挂。

7、小结: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这三部分内容,姥姥都在剪牛、兔主题的剪纸。

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这些牛、兔主题的剪纸,再来细细地读一读,感受这头老牛的形象。

(出示:我抢过来看了,是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

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姥姥又剪出一幅:一头老

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

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8、你感受到什么样的亲情呢?

(姥姥任劳任怨、勤劳善良,对我的关爱、期待、思念、牵挂)

9、作者更是深切的体会到了这一点。出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活到老学到老

我们的校园

10、作者的心境与梦境为什么会变得有声有色起来了呢?

(作者有感于姥姥对自己的一份爱,感受到这份恩情,作者的感恩之心会陪伴他一生。)

11、让我们饱含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三部分。(音乐起)

四、总结课文。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我们不禁被这份浓浓的爱所打动,被感动了。之所以还历历在目,是因为作者独巨匠心地用剪纸把这份情串联起来了。

剪纸不光展示了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更体现了姥姥对作者的疼爱牵挂,寄托了作者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它如同桥梁沟通了姥姥与作者之间的感情,宛如纽带,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让我们永远地记住这份浓浓亲情的见证——姥姥的剪纸!

活到老学到老

第19篇:《姥姥的剪纸》说课稿

《姥姥的剪纸》说课稿

《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广结善缘,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教材编排的意图是:通过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和祖孙之间的浓浓亲情。根据教材的分析,这篇课文,我将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课标指出: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含义,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根据这一阶段目标的要求和这篇课文的特点,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知识目标、在第一课时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学习课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中相关词语;

能力目标、在感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从课文的语言材料中感受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根据教材特点和目标的定位,我认为第二课时的学习

重点难点是:感受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广结善缘,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本节课我将采用朗读感悟法,让学生充分诵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广结善缘,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另外,本年级的学生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所以,我在教学中,将保证让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小组合作时间,在问一问、说一说、读一读中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接下来我将重点阐述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的安排与意图:这一课时我主要设计以下五个环节:引入情境、设疑问难------通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文,品读感悟-----读说结合,升华情感----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第一环节:

播放剪纸的图片,配上《童年》的纯音乐,简介剪纸。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姥姥剪纸技艺高超,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再次走进姥姥的剪纸,去认识这位可亲可敬的姥姥,重温那浓浓的祖孙亲情。 意图: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兴趣,才能挑起学生心中那颗想学的心。我通过图片再现情景,让学生从剪纸图片中感受到剪纸人精湛的技艺,由此与文本产生呢感共鸣。自然而然的走进文本。

第一环节:

精读感悟,感受人物形象。

这一环节我将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

第一步:让学生默读课文1-6自然段,找找、画画、看看,你从课文中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姥姥?并在旁边做上批注。

意图:这一步让学生默读、勾画、批注,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明白读书的要求,进入边读书边思考的境界。同时,自主阅读,也是一个自主探究的过程,是与人交流的基础。

第二步:交流汇报

在交流汇报中,我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

首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有关语句读一读,在读熟的基础上再抓关键词指导朗读,如:都、左邻右社、无所不能等进行朗读指导,在读中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

在突破重难点方面:如理解“总剪„„”这一句含义时,我首先让学生说说熟能生巧的意思,然后再从文中找出具体说明熟能生巧的句子,读一读,之后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熟能生巧的事例。最后再让学生悟悟姥姥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这样设计,在教学中把读、说、悟相机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能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在学生的谈话中轻松的突破教学重难点。

第二层次:感受姥姥的勤劳善良

按照上面的学习方法,抓住姥姥的动作语言的描述,指导学生读出姥姥的勤劳善良。

第三层次:感受祖孙之间浓浓的亲情

首先我这样质疑,姥姥的剪纸,除了喜鹊登枝,剪的最多的是什么?

让学生自由读7-12自然段,找出我与姥姥的对话,然后再利用课件展示牛兔图让学生结合生活想象牛的勤劳、兔的顽皮,最后抓住缠、栓进行想象从、而感受亲情。

第三环节:读写结合,升华情感

我先总结再范读作者后来写给对姥姥的回忆的片段最后出示:姥姥,我想对您说---的句式进行续写

意图:读是为了积累语言,写是为了升华情感,于永正说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这就是学语文。课内练笔,读写结合,注重实践,切实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第四环节: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开展剪纸的活动,谈谈感受,并写下来

收集有关的民间艺人,办一次民间艺人交流会:

这样设计目的是想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对剪纸的民间艺术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与延伸。这样也较好地贯穿了新课标中所强调的“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这一要求,也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说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缩影,它要求简单明了,提纲挈领。所以我的板书设计是这样的。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将课文中的文字输入孩子的头脑,使学生真正达到书入我心、我心用书的境界,力争让学生在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突破教学重难点,当然,由于本人的教学经验有限,设计思路肯定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第20篇:《姥姥的剪纸》教案

《姥姥的剪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揭示课题,指名读一遍

2、姥姥是谁?

3、说说对题目的理解,并推测课文会写哪些内容?

二、自学生字,疏通课文

1、学生自学生字词语

2、初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

1、交流所学,不会的提出来在全班解决。

2、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疏通课文,纠正错误。

四、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哪些自然段讲的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可以合并起来。

2、学生默读思考,同桌交流。

3、指名说说全文共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适当点拨。

三、指导写字。

1、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

2、展示评议

四、布置作业

1、读熟课文

2、搜集剪纸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 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剪纸

1、课文里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姥姥的剪纸?请分别找出来,朗读体会剪

纸的特点。

2、学生朗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相应的特点。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3、了解学生朗读感悟情况,并随即点拨,引导学生欣赏姥姥的剪纸。

(1)“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这个句子写出了姥姥剪纸的内容广泛,题材对偶,也说明了姥姥的确是剪纸行家,“无所不能”。

(2)“你姥姥神了,„„公鸡能打鸣”这句话生动地说明老老的剪纸形态逼真,栩栩如生,突出的显示了姥姥的神剪纸技艺高超。

(3)“嗬„„无可挑剔”这句话是“我”发自内心的赞赏。由此可只,姥姥的剪纸形神兼备,是完美无缺的工艺品。

(4)“我强过来一看„„老牛背上。”

(5)姥姥又剪出„„肯食青草

5、学生朗读有关词语,边读边展开想象体会姥姥的剪纸是何等精美,何等的有意义。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够表现出老老的剪纸相关特点的句子,读出赞赏之意。

二、认识姥姥

1、欣赏完姥姥如此众多的剪纸作品,你们想知道写什么?

2、指名说一说。

(1)姥姥是怎样剪纸的?姥姥为什么能剪出如此精美的艺术作品?

(2)姥姥是一位怎样的人?

3、同学们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中,请在自己朗读思考的基础上,同拙见相互交流,相互提示相互启发。

4、学生自主读悟,同桌互动。

5、学生抓住相关的词句,朗读体会老老的特点,把握人物形象,感悟任务的内在的品格。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

三、质疑问难

1、学生朗读课文,寻找疑惑之处,小组交流对疑难之处的理解。

2、引导学生解决典型的疑难问题。“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刁难„„挑剔„„耍赖„„”问题:着是课文第四节中的一句话,其中的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等含有明显的贬义成分。如何准确的理解这些词语呢?

试解:课后练习第三题这样提示我们“查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

四、练习深化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后最后两节争取回背诵。

2、引导背诵

(1) 从那时侯起,我„„达到老牛

(2) 一头老牛„„变得

3、“熟能生巧,„„准头了”结合你生活中的体验,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4、读完这篇课文,你想对姥姥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姥姥的剪纸

剪纸: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姥姥:心灵手巧、勤劳善良

《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理解词语“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和感恩。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明确“剪纸”在文中的赞人、寓理、传情的作用,产生对民间工艺的兴趣,从而能主动走近民间工艺,了解民风民俗。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在文中的贬义褒用。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抓“有声有色”,复习入文。(4)

1.上节课,我们走近了民间工艺---剪纸,并了解了本课的主要内容。(请一位同学叙述本文主要内容。)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姥姥的剪纸”,去感受剪纸的魅力。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出示: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有声有色。)这是作者笑源在离家多年后发出的感慨,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是什么让作者的童年生活如此“有声有色”,而又如此想念呢?

2.赏一组剪纸:你想说什么?

看到如此精妙绝伦的工艺,你一定会赞叹剪出它的人,真是-------

二、剪纸赞人-----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8)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第1-3段。

2.姥姥的心灵手巧具体表现在哪儿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句子一: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

哪儿可以看出姥姥心灵手巧呢?

学生体会:普普通通、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无所不能。

(这个句子写出了姥姥剪纸工具虽然简单,但作品内容广泛,也说明了姥姥的确是剪纸行家,“无所不能”。)

句子二:

“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你从哪儿感受到姥姥的心灵手巧呢?(作品栩栩如生)

句子三:

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

你又是从哪儿可以看出她的心灵手巧呢?(作品寓意深刻)

句子四:

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你从哪儿看出姥姥的心灵手巧?(体会“左邻右舍”、“都”)

3.现在请你扮演乡亲们,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剪的纸,前后同学先互相夸夸。

(大屏幕出示:你姥姥神了,剪

,剪

,剪个

,剪个

。)

三、剪纸喻理。(8)

过渡:姥姥真是个心灵手巧的人,她是如何练就如此高超的剪纸技艺的呢?文中有一个细节描写,那就是(在我的刁难下,姥姥剪出“喜鹊登枝”)。

1.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作者笑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讲解“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2.在我的刁难之下,姥姥成功了吗?(赏剪纸,提问:她是如何练就如此高超的剪纸技艺的)到文中找一句最有代表性的话。

(1)出示“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2)“熟能生巧”是什么意思? (3)什么叫“准头”?

(4)姥姥靠什么才能“熟能生巧”?(出示:----延长的手指) (5)举举生活中的例子,用下面句式来说一说。

“熟能生巧,总(

),(

)!”

四、剪纸传情。(12)

1.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又是怎么通过剪纸传达对我的这份情的呢?

出示:“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你从“拴”中体会到什么? (吸引—剪纸的魅力)

2.姥姥送给我许多剪纸,其中的“牛兔图”是我最最钟爱的。用波浪线画下来有关的语句。你从这几幅作品中体会到姥姥怎样的情感?

(1)出示描写剪纸的语句

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

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2)这三幅剪纸的图案有什么特点?兔子和老牛各代表什么?

(3)姥姥的剪纸能剪出“生活”来,多有趣,所以我对这样的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总是“缠”着姥姥帮我剪老牛和兔子,我是如何“缠”得呢?(表演)

理解:12小节(抓住几个“总是”指导背诵)说说这三幅图仿佛在告诉在我们什么?(透过剪纸,感受到生活的朴实与快乐)

过渡:后来我越走越远了,姥姥的剪纸还拴得住我吗?

那个年代姥姥不识字,但她用自己的特殊方式----剪纸,不断地向我传递着浓浓的爱意。请看:

A 一片开阔的草地指什么?老牛是怎样的神态?

B从老牛的眼神中,你仿佛看到了一份-----?(思念、期盼、期待)

3.我对姥姥又是一份怎样的感情?

(1)出示“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梦境和心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2)结合全文,理解“有声有色”。( 是剪纸让笑源的生活多姿多彩,是剪纸让笑源的童年充满幻想。)

(3)师简介原文的一个片段:当时我也动过要学剪纸的心思,可惜我当时有其他的事,后来也离了乡,远离了姥姥,远离了她美丽的剪纸。直到前年春节家里通知说姥姥病危,我才匆匆赶回家里,看到了一别三年的姥姥,此时她已被穿上了送老衣,很怪异地躺在当门的床上。我当时就傻了,我知道只有去世的人才会躺在那儿。我不顾一切地去看,我看到了一张有点浮肿的脸,再试试鼻息,姥姥还活着,我哇地一声哭了。我的姥姥还活着,我上学地起早贪黑给我做饭的姥姥还活着。(配乐朗读)

(4)是啊,儿时的记忆怎能忘记,慈祥的姥姥又怎会忘怀,所以无论何时-----

总结: 透过剪纸,我们看到了一位心灵手巧、勤劳朴实的姥姥,透过剪纸,我们明白了熟能生巧的道理,透过剪纸,我们感应到了浓得化不开的亲情,这都是剪纸的魅力,这就是民间工艺的魅力。

四、小结、作业(8)

想不想:再一次走近民间工艺?(视频:听简单介绍)

1.搜集一些民间传统工艺,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内容及故事!

2.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板书设计:

赞人

剪纸--- 寓理

传情

姥姥剪纸读后感
《姥姥剪纸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