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轮回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4-11 08:37:21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悲剧的轮回——《目送》读后感

这篇读后感难写,难就在于我们十几出头的孩子要理解二十几、四十几岁的人的心情实在是太难了,悲剧的轮回——《目送》读后感。但就龙应台而言,她,华安,父亲只见的轮回,绝对是一场悲剧。

不妨把龙应台、华安和父亲看做不同年龄段的同一个人——A。在幼年时,A的心还太脆弱,所以自心底里对家长有独特的依赖,读后感《悲剧的轮回——《目送》读后感》。 但随着A渐渐长大,年少轻狂,觉得自己可以完全独立于家长,于是就头也不回地把父母抛在了脑后。

你说A怎么这么不尽孝?他未必不尽孝,只是在不知不觉中,一次次目送中,A都没有回头。给父母的心上,加了一道无形的伤痕。

恍然间A有了自己的孩子。孩子使他不得不回归那久违的家庭。使他内疚的是,父母老了。于是千方百计地赡养父母,但这终究逃不过那可怕的与父母的最后一次目送,。

没了父母,A把精神依靠转到了孩子身上,可孩子,竟像而是多年前的A,与自己的父母——疏远了。

相同的事不断发生,A只是万千大众的一个缩影。我们该如何跳出这个轮回?

——目送时,请去追

——被目送时,请回头。

推荐第2篇:日夜轮回

日夜轮回

武安市第十中学高二11班王贤

黎明牵起缕缕朝阳,

从无垠的地平线走来。

地平线啊,

从四面八方窥探我最初的情人,

月光蹲在了墓碑上,

一霎那,撕破了那漆黑的夜空,

大地一片光明,

母亲的绚丽篇章伊始。

缕缕阳光激起万丈光芒, 荡起了滔天火焰。

倘使那灼灼目光延展到整个地球, 酷似那炙热的烈焰汪洋。 哪怕是古老桌台上一盏残破油灯, 瞧,那跳跃在眼中的爱的火苗, 便是母亲给予的生命厚礼。

于是,我不再躲避火的炙热, 亦不畏惧冰的寒冷,

静静地坐在一只花朵上, 徜徉在空气中荡起的浪花。 浪花层层装缀着我的青葱岁月, 我又坐在这初春料峭的寒意上。

夜晚唤醒残阳之梦,

从遥远的天际翔来,

谱写那凝神的音符,

月光冷彻苍天,

母爱的余热散作春泥。 那丝丝温情泛起阵阵春香, 刺激着我那浅浅的味蕾, 去谱写青春的诗篇。

倘使那爱被时间褪色,

我亦化作笑容在母亲脸庞永久荡漾!

(指导教师:谢卫杰)

推荐第3篇:业报轮回

善恶曲直终有定论

——谈业报轮回

作者:张丽琼学院:09地理科学院基地班学号:109022009028

业,在佛学里指的是造作的意思。“业力者,即控制一切自然界和道德界之因果律也”。业,含有行为上的善恶苦乐等因果循环报应的思想,佛教采用这一观念,是用来作为人类为了自己的未来而努力的依据,是形成人的气质品格的支持力量,然后就形成了业感缘起学说。

无论是小乘佛教的空或是有,大乘佛教的中观或是瑜伽,他们对“业”都执有各自不同的看法,但是,相同的是,他们都选择把“业力”作为佛教的最根本教义,并时刻奉行着。他们也把“业果”作为基本信仰。

有因必有果,很多佛教信仰者都认为,自己的前世,今生和来世都是密切相关的。前世种下的因变成了今世的果,而今世你的所作所为也必将影响你来世的喜怒哀乐。就像在《三报论》中,慧远引佛经所说的那样:“业有三报,一曰现报,二曰生报,三曰后报。现报者,善恶始于此身,即此身受。生报者,来生便受。后报者,或经二生、三生、百生、千生,然后乃受。”业有三报,生有三世,慧远这一善恶因果报应、轮回转生的说法,也正是说明了这一点。

如此生死相继、因果相依,如车轮运转,便形成业报轮回。业报轮回思想给人以这样的承诺:今生修善德,可来升至天界,今生造恶行,来生堕入地狱。止恶行善是出离三界、摆脱轮回的必由之径。业报轮回思想的基本原理是佛教伦理的“因果律”,即一切事物都是由因果法则支配,善因必产生善果,恶因必导致恶果,所谓善得善果、恶得恶果。其实,更深层次的来讲,个人的修养,社会等级都可以由业力来改变,在业力面前,都是“众生平等”的,无所谓贫富贵贱,无所谓等级差别。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此类学说,它指的是一种道德评价而非迷信。所以,不要用迷信的观点来看待这种思想。其实,业报轮回,早已超出了生与死,其已然成为了一种教化,一种定理,它更蕴含着深刻又浅显的道理:善恶曲直终归会有定论!好人终归会有好报,而恶人也不会永远逞恶,所有的人都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之上所讲到的是业力对于佛教信仰者的巨大意义,即便是对非佛教信仰者来说,也是非常有收益的一个道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到“业力”呢?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何为轮回转世。有很多人认为,轮回转世指的是身体死亡了才会发生的,转世的不是我的肉体,而是灵魂。其实不然,在现今,我们所指的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此,更多的指的是我们的现世所生活所经历的一切。我们可以认为当一个人的痛苦得到解脱后,那么,他也就重生了。更甚者,每当一件事物结束,另一件事物开始时,我们就再生了。这就是所谓的解脱。

佛教的道义如同大海一样深邃博大,其实,只要了解佛教,那就会明白,佛教真正想要告诉我们的归根结底只有两个字——解脱。解除一切烦

恼和束缚,解除一切忧愁和悲苦,即脱离苦海,得到真真正正的自由和快乐。

佛法的真正目的,就是改善人生。就像太虚大师所说的那样:“学佛先从做人起。”学会做人是很重要的。佛法也教示我们,人生是善业所感的。因而,在现实社会中,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善心和善行的扩充,甚至可以达到圣贤。所以,可以看到的是,要达到真正的解脱,必须要做到业力,而佛教所提倡的“业力”,就是“众善奉行,诸恶莫作”。

佛教里有十善业道,即为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无贪、无嗔、无痴。一般来说,十善业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真正修持和完成这十善行的,恐怕只有佛祖能够完成了。但是,只要你能够以善念或菩提心做事,那么日常的小事和经历都可称之为净土,都会带给你心灵的安定,你的心境开阔明朗,对待一切世间万物都抱有一种仁慈的心理,那在你身边的一切你都会感觉美好。自然,你的业果也会因你的动机而定,如果心怀嫉妒,结果就是投生到阿修罗道。阿修罗道是因嫉妒而生的。

一切善乐的根源便是依因果而行。欲得到肯定的安乐,我们应学习因果定律,依着因果而作应作之事,戒作不应作之事。未作之业不可能结果,已作之业不会消失,所以,积善成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学做真正的善人。当我们的业报轮回来临时,也不至于后悔或痛苦。每一天,每一刻,每一秒,如果我们都在奉行着善道,也就达到了至善的境界,也就做到了业力,最后,才会得到真正的解脱和升华。

推荐第4篇:春秋轮回

春秋轮回,光阴如梭,回首自己十五年来在护理岗位上度过的日日夜夜,所做的点点滴滴感慨万千......这些年使我体会到:护理工作在苦和累中描绘高尚,铸造辉煌,当我看到患者把生命托付给我的无助的眼神,当我看到自己用百倍的努力把一个生命垂危的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到生命的春天时,面对那些失而复得的生命,那些来之不易的欢笑,我就会感到欣慰,我会感到无比的自豪,无比的快乐,我们的职业被誉为“白衣天使”,是人们对护士形象美和内在美的深情赞誉.

我们的工作不惊天动地,但是我们的工作是春天的滴滴细雨,让生命的原野再现新绿,似深秋的一片红叶悄然飘落,天使的青春已融为患者康复的笑容;我们将会继续与病人的生命同行,让患者因我们的护理减少痛苦,因我们的安慰而树立信心,使我们的健康指导有所收获。 是护理工作伴随我一步步的成长和成熟,我应该感谢我的职业,是它让我在目睹一次次的生命轮回中,感受着人生的悲欢离合、生死离别,理解着生命的真谛;懂得了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善待生命,体会到医护人员在人的生命中扮演着怎样重要的角色,也真正体会到了护士工作的琐碎和辛劳。藉此让我把二十多年来在平凡的护理工作中不断完善自我的经历与大家一同分享。

,早已融入了这个家一般温除了在临床学习以外,单位还每周安排我们新护士培训,并定期进行考核以便让大伙充分掌握所学知识,使大家能够更好更快地胜任这份多元化的岗位,可谓用心良苦!所以我们更应该用心学习不断探索不辜负老师们对我们的殷切期望!馨的工作环境,

推荐第5篇:生命轮回

生命永恒轮回,人性依旧高贵

时间白驹过隙般匆匆流逝,无情的流年在我们脸上烙下一道道不可磨的印痕,这时的我们或许会为时间的飞逝而黯然神伤,为生命的一次又一次轮回而莫名惆怅。然而,有一件东西,是亘古不变的,那就是高贵的人性。。。。。。。。。

在时间的长河中,当一切都化为虚幻,当一切都变成不可触摸的回忆,它却还在不慌不忙走着,哼着属于它自己的旋律,光明和黑暗都无法改变它行进的节奏和步伐。生命永恒轮回,人性依旧高贵,。

我们曾为一颗小草的逆境成长,而感叹生命的强劲。曾对翱翔万里长空的展翅雄鹰而唏嘘不已,然而,和高贵的人性相比,它们会显得黯然失色,它不会像小草一样在时间的摧残中凋零枯萎,更不会像老鹰一样难逃生老病死的不二宿命。她留给后人的有时可能仅仅是一座长满杂草的墓碑,但高贵的人性会永垂不朽,有时或许只是一本薄薄的书,但却延续了高贵的人性,指引着人性的方向,给人以启迪。

茫茫宇宙中,人类也许只是一撮撮沙粒,平凡且渺小,但是人类几千年的文化底蕴,暗示着它的与众不同,从原始社会到现在的文明社会,从战争时代到现在的和平时代,人类的每一次进化都伴随着人性的成长,每一次从战争到和平地转变都是人性的一次沉淀,正因为如此,人性的高贵是来之不易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正因为如此,人性的光芒会像星辰一样永放光芒,会像巨人一样永远屹立在人类之巅。成为人类的独一无二的,不可磨灭的文明印记。

然而,人性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当今纷繁的社会,各种各样的诱惑有时也导致了人性的极度缺失,一系列“艳照门”“日记们”事件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杂谈,一个又一个高官贪污腐败的犯罪现实,一次又一次的不公正现象的曝光,还有许多公众人物的裸捐事件,严重冲击了当代人的思想观念,对人性是一次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人性的高贵此时在这些人的思想观念里,顿时荡然无存,这是人类文明的一次“劫难”。然而,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只是又一次对人性的历练罢了,要知道,在人类文明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会充满腥风血雨,有时会布满荆棘,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驱除阴霾,快刀斩棘,迎来人性的回归,托出明天的太阳,。生命永恒轮回,人性依旧高贵。

曾几何时,当我们因为挫折而底下年轻的头时,当我们感叹命运的不济而诅咒社会的不公时,当我们对现实的冷酷无情而感到懊丧时,当我们迷失了人性的方向而偏离信仰时,请坚信,我们是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动力,是人性高贵的延续和继承者,我们没有理由更没有必要怀疑人性的高贵,追忆历史,思考现在,怀想未来,人性之光一直光鲜夺目,它的光芒在驱除人间的假丑恶的同时换来的是真善美,是人性的又一次的回归。。。。。。。那会是另一个高度,像灯塔一样,在黑暗中指引着我们跨步前进。。。

时间的指针将人类的文明指向2011.我们应该虔诚的感谢上帝,使人类得文明能够得以延续,纵然也经历了诸多自然灾害,但在苦难中所体现 的人性关怀,真切的告诉了我们人性的高贵所在,它超越国界,超越种族,超越肤色,超越一切以前不曾超越的一切!!!!!!所以作为人类的我们,请为我们的家园祈祷,请为我们人类自己祈祷,同时

,也为我们作为人类的印记------人性,祈祷,愿生命永恒轮回,人性依旧高贵。

分析3101吴庆康2011.5.8

推荐第6篇:略谈轮回

略谈轮回---科学与因果

忏悔改过[转帖]

现在,很多人认为,学佛要相信因果,相信轮回。相信轮回,就必须要相信有一个在六道中不停生死流转的灵魂,寄宿在每一次受生的身体里面。真的有一个灵魂吗?这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大多数的人提到轮回,先把它定义为:迷信、神秘、玄妙莫测;因而不能清醒理智的看待这个问题。

揭去神秘的面纱

宗教的建立,无法离开一个“神”,而“神”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而臆想出来的。例如远古人类对自然现象的不理解,而产生神秘主义,建立崇拜的偶像;或以心理需要,规范社会道德而去建立某种崇高形象。所以从“神”从产生的第一天起,就被人们戴上了种种神秘奇异的光环。人们把神的作用大概归纳为三点:第一,具有创造一切的能力;第二:具有守护一切的能力;第三:具有毁灭一切的能力。由此产生了创造神、守护神、毁灭神,或干脆是一位包办一切、主宰一切的神。而在佛陀所说的经典当中是极力破除这种对“神”的崇拜的。佛教对“神”提出这样的质疑:创造一切的神是由谁来创造的呢?创造一切的原料、方法、工具是怎样的呢?守护一切的神应该由谁来守护呢?你将用怎样的方法来守护一切?毁灭一切的神将以什么力量来毁灭这一切呢?你又怎样走向灭亡的呢?所有的这一切,到底是以怎样的形态存在的呢?如果这些问题无法解答的话,我们的信仰只能是对自我的欺骗和迷信。“神”只能是虚拟臆造的,不可能是一种真实。更不可能具备创造、守护和毁灭一切的能力!中国上古时“盘古”是一位“创造神”;补天的“女娲”则是一为“守护神”;古欧洲的神话中,“宙斯”又扮演着“万神之父”的角色;天主教、基督教中“主宰一切”是上帝“耶和华”,所有这一切,是根本无法找到确切依据来成立的。所以,佛教是“无神论”,否定神秘主义和玄学。佛教是用最真实的依据来建立每一个观点的。

什么才是因果?

常听人讲“因果”。那么佛教是怎样建立因果的呢?其实,因果是一条自然规律,并不是佛教的发明和炒作。拿最简单的例子来说:西瓜的籽就是“因”;土壤、水分、温度、阳光、肥料、管理是西瓜萌发、生长的要素(条件),佛教中称为“缘”。在一个适当的生长过程(时间)后,瓜成熟了,这便是果实(果)。所以佛教把这个西瓜看成是因缘和合而产生的,种下的瓜籽和成熟的西瓜之间是因果关系,两者是不可能孤立存在的。而在西瓜里又有许多瓜籽,这就是过中又包含了新一轮事物发展的因。在无数次因果发展链上,这次西瓜的播种、生长、成熟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用再简单一点的例子来说:文科中的“因果”句型所表述的事物;理科中的一个“Y=1/2X”简单函数所标示的俩的变量之间的关系,无一不是因果!现实一点讲,我们坐的一把实木餐椅也全部都是因果关系的显现。如果没有我对椅子的需求(因);没有树木的生长提供优质木材(缘);没有工人的工作、商业的流通渠道、我们的精心挑选和作为媒介实现交换的金钱(缘),会有一把让我来坐的实木餐椅(果)凭空产生吗?而这些因、缘、果也可以用因果规律来分析。

种子或树苗

树木的生长

生长要素(缘)木材(果)

我对餐椅的需求

工匠为了生活而劳作

工匠的工作

工具、技术、原料、场所(缘)

实木餐椅形成(果)

我对餐椅的需求(因)

餐椅的流通流通环节的建立(缘)

餐椅实现流通(果)

我对餐椅的需求(因)

交换的媒介(金钱)我的劳作(缘)

我的到金钱(果)

我对餐椅的需求(因)

可供选择的多把餐椅

对餐椅选择我的审美我的要求

实现对餐椅的选择(果)

我对餐椅的需求(因)

实现等价交换(缘)

成为我的餐椅餐椅为我所有

并被正式应用

这样看来,任何一件事物,都不是脱离了因果而独立存在的;而是因各种错综复杂的因果关系而产生的,也必然会因因果关系而消亡。在我拥有这把实木餐椅并付诸应用前,是否有这把餐椅的存在呢?佛陀把这些事物现象归纳为生(发生)、住(发展)、异(衰退)、灭(消亡)的过程。离开了因缘合和就不会有餐椅的生、住、异、灭;在餐椅生、住、异、灭的过程中,没有一个不变化的根本性质,这便是自性空。又因为餐椅是一种物质现象,佛教把物质称为色法,这便是《心经》中“色即是空”的道理。虽然餐椅的自性是空的,但它的作用我们已经享用过了,这说明缘起和作用是存在的(非实有)。

[center]怎样看待生命?[/center]

《心经》上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受、想、行、识是生命现象,单独拿出来说,表明佛教对物质和生命现象是分开来看的。那佛教是怎样来看待生命现象呢?

我们拿自己来分析,首先来看,是否能为自己的存在找到一个确切的依据,证明自己真实成立?我们都知道新陈代谢,人体的代谢速度因年龄差异而各有不同。平均下来,基本上是三个月,身体内的所有细胞和物质会全部更新一次,新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饮食。如果我把自己的身体和身体的功能(体温、呼吸、心跳等)当做可靠依据来成立我时,三个月后,应该有一个旧的我坏灭,一个新的我生起,这显然不对。如果我用思维活动当做确切成立我时,应该考虑两种情况:第一,用一次思维活动为例;第二,用一生的思维活动为例。

1、用一次思维活动为例:比如现我想:“我要去商店买一支钢笔。”这个念头一刹那就过去了。但仔细研究这个念头时发现,他是有很多的思维点组成的。如“我”、“要去”、“商场”、“买”、“支”、“钢笔”。思维在这个词汇上滑过,构成一个完整的念头。如果我用思维安立自己的话,我是在这些词汇上滑来滑去吗?或是生起前一个思维点的我死去,生起后一个思维点的我出生?这是错误的,无法实现对“我”的确切成立。

2、用一生的思维活动为例:在我的一生中,会经历难以数计的事件和想法。对我有重大影响并留下深刻印象的寥寥无几。每当我总结以前的时候,被遗忘的都无法确立,我就被安立在不同时期的几种不同思维活动上,与其说是安立我,不如说是用几张定格图片替代我,这也无法实现对“我”的确切成立!在我的一生中思想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的思想不断否定并取代旧的思想,把“我”安立在思维活动上的话,变成了“新我杀旧我”,就更荒唐不堪了。可见,把我成立在身体(物质)和思维(精神)之上,是完全错误的。

那我是不是有一个隐藏在身体里,并不断支配各种思维意识的灵魂呢?针对这一点,生活

在不同时期和环境的人们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有一个常一不变的灵魂,并不断在六道中轮回受生;另一种认为:没有灵魂,生命只是肉体器官的功能,肉体坏灭生命就全部结束,没有轮回。

很多人认为轮回需要靠一个可以独立存在纯精神的灵魂来完成。比如“我”的业报圆满,我的灵魂便从我的身体里出来,堕落到那头花猪身体里,受生成为猪,受种种苦报。假设我真的靠“灵魂”来完成转世,那我上一世的习气、语言、思想都会在新的身体上得到体现。那就是一只会说话、会骂人、会谈恋爱、好吃零食的花猪,这显然不可能。“身体坏灭消亡后 ,灵魂却永远存在”的观点由来已久。人们想尽一切办法,证明灵魂的存在,或安立灵魂的活动。人们需要一个可以独立存在,并能完成轮回转世的神识。没有它,就没有来世和宿世,生命的意义被压缩在一个很狭窄的一段时空里,更有很多的现象无法解释清楚。当人们无法为灵魂找到一个确切合理的解释和安立时,便得出另一种结论:没有灵魂!这就是“物质第一,精神第二”的观点。他们认为:精神和意识完全是器官功能的显现;肉体坏灭,精神也就不存在了。并为物种的多样找到了某些看似合理的结论。比如达尔文的《进化论》。相信“唯物”的人们,为“物质第一”做了形象的比喻:“人的精神好象刀刃的锋利一般,锋利依附与刀上。刀刃坏掉,锋利就无法存在。肉体坏灭,精神也随之消亡。”这存在一个十分明显的错误。“物质第一”后面是“精神第二”,而不是“作用第二”。作用是物理的或化学的,仍属物质范畴,而精神是生命所特有的。把这二者的概念及界限混淆,是一个不小的疏忽。现代很流行的“心理疗法”证明了精神可以反作用于物质的身体,锋利可以反作用与刀刃吗?这表明精神并不单纯是器官的功能或一个现象,它与物质一样,是一种真实的客观存在!即便精神依附于物质基础之上,那么,依照物质不灭定律,身体的死亡与分裂,并不是组成身体的元素的终结;同作为客观存在的精神,就真会消失无踪,不留下任何痕迹吗?如果用因果规律来看待生命现象,作为物质存在的身体,是因缘合和所显现的果,也必将参与新一轮事物发展;作为精神存在的意识,也是因缘合和而显现的果,它必然是因果循环链上的一个环节,如果说物质基础的转化,会使精神断灭,消失;这显然是不会合乎逻辑的。

[center]认识生命现象[/center]

离开精神或脱离物质来谈生命,都是不客观的,不实际的。我们知道“万有引力”的定律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它随时与外界发生各种各样的关联!一个生命体也是如此。佛教把生命与外界发生的的关联归纳为六识、三业。眼睛(眼根)看到物质形态(颜色为显色,高矮明暗方圆等为形色,总称为色境)而生起判别(眼识),依次而有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便是六识,它是生命对外界事物的感知系统。在有意识的分辨、处理,进而有口舌、身体来造作,造作所产生的就是业,因而有意业、口业、身业,它是生命对外界事物的造作系统。

眼球识摄取图像信息的物质器官,这一作用,凸透镜也有,而视网膜与视神经,好比光电转换仪和导线,大脑中的视觉神经区象数据处理库,这些都不应属于精神范畴;被眼睛看到的相,无非时光在物质上反射形成的信息;眼睛与色境二者都有局限性、和失真的可能。色盲便是视觉神经区基因(数据)缺失造成的;同一景物单色光照射而成单色图像,全色光照射而成多彩图像;红外线、紫外线,人的视觉器官根本无法感知,粗糙面漫反射及光滑面的高光现象,筷子在气和水中的折射;无光源的黑暗使人根本无法确切感知和定义眼前的事物,天文望远镜或ct检查无非是人眼功能的延伸;人用眼识来辨别外界事物显然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说那些机器了。因此,就有瞎子、聋子、幻听、幻视、嗅觉障碍,众口难调,皮肤过敏或各种病患。那么,我们能把前五种识做为准确判定事物存在状态的依据吗?现代科学如果真的是可靠的,就不应该有太多的“大约”!太多的“假说”!或因大家“公认”而形成的“原则”!我们靠自己的感官功能和作为功能延伸的机器去感知外界事物的存在,而这些渠道或方法根本不可靠。其实,科学不过是我们通过这些方法和渠道得出的“经验之谈”而已。那意

识又是怎回事呢?它是精神的或生命的本体吗?我们先来找一下意识有没有一个实体?我们拿睡眠状态为例来分析。睡眠状态下,前五种根(眼、耳、鼻、舌、身)虽然缘境而不再起识,与之相应的大脑反射区不再处理的各种信息。而意识活动并为停止,那就是昏沉和做梦。如果我们把意识看成一个实体的话,做梦就成了意识的造作活动,我们应当认为做梦是非实有的,梦境是意识造出来的。那意识完全可以造出来我们从来没有接触果的事物,或已超越我们感官功能所能接受的事物作为梦境;而且,这些梦境也对我们没有任何的作用(因为它与我们日常所感知的事物相比是非实有的),也不可能留下任何的记忆;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梦到的东西(境) 都是我们接触过的,都没有超越个人感官所能接受的范围。如果我们梦到一只老虎在追我,我害怕,会逃跑,这表明梦境对我有作用,与我日常所感知的事物一样对我有影响,并且会给我留下记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其实是以过去我们相遇到的事物为因,自己的思维活动的惯性为动力(缘)而形成的果。并非是一个实体的意识在变现造做。(思维活动无实体,不可以作为生命的确切安立,前文已详述)在不做梦的时候是不是没有意识了呢?也不是这样的!只能说是在思维活动的惯性下(缘),没有一种确切事物为因,而形成了昏沉的境;没有意识活动,岂不是脑死亡?如果没有一个意识的实体,那记忆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里并不需要一个象记录声音的磁带一样的意识来储存记忆。记忆毕竟不是真实;其实,记忆很象是在非睡眠状态下产生的梦境;它以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为因,以现在的思维活动为缘,而产生了回忆性的果;因此,意识是根本没有一个实体的;脱离意识,精神无法安立,所以精神也没有一个实体;更不用说一个可以独立存在的纯精神的灵魂了。

物质是否有一个实体呢?其实并非如此,“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恰恰推翻了“物质不灭”的命题!物质如果有一个实体,还能有物质与能量之间的互相转化吗?物质如果被放在因果循环链上,得出的结论就完全不可思议了,只有佛教的宇宙观对此有极详尽的阐述,并指出了精神与物质之间的根本关系:二者之间是怎样相互作用的。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center]建立六道轮回[/center]

既然精神与物质没有一个实体,是不是就什么都没有了呢?这也并不正确!因为我们看得见、摸得到这个色彩缤纷的世界;完全可以感知到这个宇宙的存在!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精神与物质虽然都没有一个实体,但都有功能与作用!物理上的万有引力,化学上的元素化合价等无一不是功能与作用的体现。可物理、化学都不可能探讨物质的性!因为物质本来就没有这么一个实体或是不变的性可供探讨。精神也是同样,并不是那种在千差万别的相互作用上下功夫的科学能掌握的。这种作用上的有、实体上的空,就是佛教的中心义理:“缘起性空”,它包含了精神与物质两方面,佛教称之为“有情世间”与“器世间”;

离开了灵魂,还能否建立一个六道轮回呢?其实,建立轮回并不需要借助灵魂。我们这次生命,在因果链上,只是一个环节!整个因果链环环相扣,并不需要一根线来贯。打个比方说:农民播种麦粒,将会收获麦子;亲代的麦子与子代麦子是一回事吗?当然不是!那上一世的我与这一世的我是一回事吗?当然不是!也应该不是(形体思想都有差别)!上世的我与这一世的我没有关系吗?也应该不是(我不可能脱离因果循环链而孤立存在)!那上一世的我与这一是的我之间要靠一个灵魂来贯穿吗?肯定不是!(因为可独立存在的纯精神的灵魂不能成立)上一世的我与这一世的我,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我们前面讲了六识是感知系统,三业是造作系统。比如今天,我用身体去做一件帮助别人的事,会给别人带来快乐,我也因此而无恐惧,很安宁快乐,这叫善的性质。身体造作后产生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叫做业因。他象一粒种子一样,会等缘具足时产生果。我的身、口、意三门都在不停地造作,造作善的,也造作恶的。就象农民,播种谷物将收获各种谷物。我也因造作不同的业因,而感得各种不同的果报。当农民种下一粒麦子时,并没有未来一个实在的麦穗在等待出现;亲代的种子与子代的果实之间,是一个刹那变化的芽、苗、株来相续的,并无一个麦子的实体贯穿;

我这一世造作的业因与来事的果报之间也没有一个灵魂贯穿;但并不是说,种一粒麦种就一定会得到一株麦穗。这期间需要提供各种缘的作用来确保麦穗的形成;我造作的业因也是同样需要各种缘的作用才能感的果报。麦子因为有基因才会种麦得麦,而我的造作因为有善恶性质,才会善恶有报。正因为没有一个实体的灵魂,才能让我大有作为,使此生的我在来生得到根本的改变;我可以利用各种方法和技术,给善的业因以顺缘,以尽快取得善的果报;同时给恶的业因以违缘,从而尽量避免恶的果报。佛教的经典里说,佛对一切事物都正确地了知,如实地了知;而人就绝不可能了知一切;如果轮回转世需要一个灵魂来完成的话,那人就绝对不可能成佛而了知一切,或者说佛只能是假想、虚拟的神了!在轮回中,没有一个真实的灵魂,但善恶果报的作用是真实不虚的,佛正是巧妙的应用了这条规律的成功者,而不是一个神。

也正是因为这条规律,才可能导致我们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使此生与来生之间发生根本的变化,使我受生成为一只愚痴到极点、等待屠宰的花猪不无可能!

佛经上说,在生死轮转中不断受生的生命,大致可分为六种形态:天人、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和地狱中的生命。靠我们的感官可以感知的,只有我们的同类和形形色色的动物(畜生);但我们的感官不能作为判断事物的存在的确切依据,况且,物质除了粒子状态外还以波、能、光等形式存在,我们无法排除某种生物以非粒子状态物质为基础存在的;非粒子状态物质通过转化可被我们感知的十分有限,在广漠宇宙中间,微乎其微;更有些物质,干脆以我们现在还不能了知的状态存在!在这种情况下,任何轻易地否定或肯定都是不尊重客观现实的,是错误的。那我们就无法否定“六道”的存在了!人们为眼前物种的多样性,找到了理论依据,如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进化论》在今天许多反面的例子前愈显苍白。如果你宁肯相信假说,而不愿相信佛说的话,实在无法确定“六道”和“轮回”的真实存在,那也无妨。等你有了亲身体验,变成那只花猪或者成佛时再来告诉我吧!

推荐第7篇:轮回 歌词

轮回-龙井说唱 我手握着笔记下青春的日记 儿时的游戏唤起沉睡的记忆 当时间的年轮证明了我的年纪 才发现我早已融入了这片天地 是音乐这东西让我得到名利 是说唱的魔力让我充满了力气 从识字到学会咬文嚼字 从1984到07年的夏至 从纽约到鼓楼飞跃半个地球 回到我的祖国来寻找我的自由 划着我的双桨在梦想中荡漾 我张开了翅膀开始展翅飞翔 当我的双脚踏上舞台的那刻 我手中紧握的是那黑色的麦克 当音乐的旋律开始转动的那秒 我听到的是场下的万人的咆哮 l\'ll l\'ll see see what l\'ll see the way l am please let me be hiphop just make me like a king the music just bring me to sing l\'ll l\'ll see see what l\'ll see the way l am please let me be hiphop just make me like a king the music just bring me to sing 我不信耶稣也不信基督 我信我的态度依旧是我行我素 我长得不酷穿得也够土 但饶舌的技术足够让你嫉妒 给你个信仰让你们崇拜

现在已经进入这个hiphop的时代 饶舌的现在已经无处不在 说唱的力量已经蔓延得太快 这不是一个赚钱的买卖 绝对需要时间和漫长等待 自己的兄弟建立自己的帮派 自己的音乐创立自己的厂牌 我们不是哈狗帮也不是大懒堂 但是我们做着同样的勾当 心中的那份豪情尽情的释放 期待着那颗流星从天而降 l\'ll l\'ll see see what l\'ll see the way l am please let me be hiphop just make me like a king the music just bring me to sing l\'ll l\'ll see see what l\'ll see the way l am please let me be hiphop just make me like a king the music just bring me to sing 今天的人们为了时尚而疯狂 hiphop的时代我们代表了张扬 麦克风是我手中那把黑枪 我的歌词使社会感到了紧张 没有自己梦想还说什么希望 有车有房也不一定是国王 我们的世界中只有说唱 心中的饶舌是我朝拜的方向 不管前方是狭窄或宽广 如果不再说唱我宁愿死亡 带上我的音乐步入天堂 下一个轮回我继续飞翔 l\'ll l\'ll see see what l\'ll see the way l am please let me be hiphop just make me like a king the music just bring me to sing l\'ll l\'ll see see what l\'ll see the way l am please let me be hiphop just make me like a king the music just bring me to sing

推荐第8篇:因果轮回

从前有个书生,和未婚妻约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结婚。到那一天,未婚妻却嫁给了别人。书生受此打击, 一病不起。这时,路过一游方僧人,从怀里摸出一面镜子叫书生看。书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丝不挂地躺在海滩上。路过一人, 看一眼,摇摇头,走了。又路过一人,将衣服脱下,给女尸盖上,走了。再路过一人,过去,挖个坑,小心翼翼把尸体掩埋了。

僧人解释道, 那具海滩上的女尸,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你是第二个路过的人,曾给过他一件衣服。她今生和你相恋,只为还你一个情。

但是她最终要报答一生一世的人,是最后那个把她掩埋的人,那人就是他现在的丈夫。书生大悟,病愈。

因果12法则:

1、喜欢付出,福报就越来越多;

2、喜欢感恩,顺利就越来越多;

3、喜欢助人,贵人就越来越多;

4、喜欢抱怨,烦恼就越来越多;

5、喜欢知足,快乐就越来越多;

6、喜欢逃避,失败就越来越多;

7、喜欢分享,朋友就越来越多;

8、喜欢生气,疾病就越来越多;

9、喜欢占便宜,贫穷就越来越多;

10、喜欢施财,富贵就越来越多;

11、喜欢享福,痛苦就越来越多;

12、喜欢学习,智慧就越来越多。

从生到死有多远? 呼吸之间。

从迷到悟有多远? 一念之间。

从爱到恨有多远? 无常之间。

从古到今有多远 ? 谈笑之间。

从你到我有多远 ? 善解之间。

从心到心有多远 ? 天地之间。

从神到我有多远 ? 觉醒之间。

命是爹妈给的,珍惜点;

路是自己走的,小心点;

老婆是天赐的,爱着点;

朋友是相互的,帮着点;

幸福是感知的,看开点;

烦恼是自找的,健忘点;

心态是练就的,平和点;

友情是培养的,纯洁点;

成功是付出的,努力点;

失败是难免的,宽心点 !

梦:不能做得太深!深了,难以清醒;

话:不能说得太满!满了,难以圆通;

调:不能定得太高!高了,难以合声;

事:不能做得太绝!绝了,难以进退;

情:不能陷得太深!深了,难以自拔;

利:不能看得太重!重了,难以明志;

人:不能做得太假!假了,难以交心!

第1个故事

《小孩的心 》

有一位单身女子刚搬了家,她发现隔壁住了一户穷人家,一个寡妇与两个小孩子。 有天晚上,那一带忽然停了电,那位女子只好自己点起了蜡烛。没一会儿,忽然听到有人敲门。

原来是隔壁邻居的小孩子,只见他紧张地问:「阿姨,请问你家有蜡烛吗?」女子心想:「他们家竟穷到连蜡烛都没有吗?千万别借他们,免得被他们依赖了!」于是,对孩子吼了一声说:「没有!」

正当她准备关上门时,那穷小孩展开关爱的笑容说:「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没有!」说完,竟从怀里拿出两 根蜡烛,说:「妈妈和我怕你一个人住又没有蜡烛,所以我带两根来送你。」 此刻女子自责、感动得热泪盈眶,将那小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

第2个故事

《纯真的心》

有一个小镇很久没有下雨了,令当地农作物损失惨重,于是牧师把大家集合起来,准备在教堂里开一个祈求降雨的祷告会。人群中有一个小女孩,因个子太小,几乎没有人看得到她,但她也来参加祈雨祷告会。

就在这时候,牧师注意到小女孩所带来的东西,激动地在台上指着她:「那位小妹妹很让我感动!」于是大家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了过去。 牧师接着 说:「我们今天来祷告祈求上帝降雨,可是整个会堂中,只有她一个人今天带着雨伞!」

大家仔细一看,果然,她的座位旁挂了一把红色的小雨伞; 这时大家沉静了一下,紧接而来的,是一阵掌声与泪水交织的美景。 有时我们不得不说:小孩子其实一点都不小,他们其实很「大」!他们的爱心很大!他 们的信心很大!

第3个故事

《我们只不方便三小时》

那天跟老公幸运地订到了票回婆家,上车后却发现有位女士坐在我们的位子上,老公示意我先坐在她旁边的位子,却没有请这位女士让位。我仔细一看,发现她右脚有一 点不方便,才了解老公为何不请她让出位子。

他就这样从嘉义一直站到台北,从头到尾都没向这位女士表示这个位子是他的,下了车之后,心疼老公的我跟他说:「让位是善行,但从嘉义到台北这么久,大可中途请她把位子还给你,换你坐一下。」

老公却说:「人家不方便一辈子,我们就不方便这三小时而已。」听到老公这么说,我相当感动,有这么一位善良又为善不欲人知的好老公,让我觉得世界都变得温柔许多。

心念一转,世界可能从此不同,人生中,每一件事情,都有转向的能力,就看我们怎么想,怎么转。 我们 不会在三分钟内成功,但也许只要花一分钟,生命从此不同。

亲爱的朋友们:你看完这三篇小故事后,可以马上起身去擦桌子,或洗碗;或闭起眼睛沉思一会;也可以转送给其他的朋友。 当然,我最开心的是你选择转送,谁知道呢,也许会对别人有所触动,亦如当初我被触动!

值得一读!

推荐第9篇:轮回经典散文

初夏六月的周末,太阳一早就喷薄而出,顷刻间便驱走了一夜的凉爽,大地顿时就笼罩在了一片温热之中。

早上8点,当我驱车赶到乡下的六叔家时,六叔家门口的水泥路面上,己然散发出丝丝热气,我知道,炎夏即将如约而至。

我因为想看看六叔家今年有没有收获枣花蜜,便趁着周末,开车来到六叔家一探究竟。当然,也是为了回家乡来重温一下田野的气息,扫一扫一周的沉闷。不巧的是,因六婶生病,六叔送她看病去了。我便只得拖着略显沉重的脚步,独自来到六叔家后面的一片枣林里,看一看枣树的生长情况。

这是一片面积不大的枣林,离六叔家不过10几米的距离。其间,生长着大大小小几十棵枣树。枣林依山而立,上下交错,形成了一道参差的绿色屏障。看到这熟悉的枣林的浅绿,我的心情顿时舒畅起来,便顾不得太阳的灸烤,沿着林边的小路一闪身便进入了枣林之中。

来到枣林,我原以为枣树下应该是一片光滑的土地,就象小时所看到的那样,乡亲们会不辞辛劳地刨光杂草,认真培植,只为让枣树多结一些果实,从而增加些微薄的收入,贴补时常陷入窘境的家用。然而现实却是遍地的杂草!看来,时代的发展,已让乡亲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他们已不需再做这种收入微薄却劳动强度极大的不划算的事了。

我原以为,来到枣林,一定会看到牧童们追逐嬉闹的身影,在林边山坡上悠闲吃草的牛、羊,以及时不时传来的牛的哞哞声和羊的咩咩声,就象小时候自己所经历的那样;更以为会听到从坡下农家中传来的鸡犬之声,就象自己小时放牛时所听到的那样。然而现实却是除了遍地的杂草和仍然挺立的枣树,什么都没有,四周一片静悄悄,小时的那一幅人声鼎沸、家畜争啃仅余在林边、路旁的浅草的热闹却又略显紧张的图景已是了无踪迹。看来,有了更多选择的乡亲们,正在逐渐脱离着繁重的农事。

我不禁抬起头,仔细打量起这熟悉却又陌生的枣林来。

抬起头,我终于看到了小时就已十分熟悉的景象:太阳下泛着浅浅绿色的新发的枣树叶,以及枝叶间细如米粒般的枣果,在枣树的残花间寻找着最后一丝花蜜的勤劳的蜜蜂。

透过枝叶的间隙,我看到了如同筛子筛过般漏进来的一束束阳光,迎着这束束光的缝隙,我看到了蓝湛湛如同洗过的天空,以及天空下有若薄薄的丝带般飘浮着的淡淡的白云。这一幅美妙绝伦的初夏的应时图景,倒是与小时熟悉的一样,未曾有丝毫的改变。

看着这一幅陌生又熟悉的景象,我不知应该是喜,还是悲?但我知道,这其中所孕含的,应该就是所谓的轮回吧。

小时候,因为家家户户孩子众多,又缺乏游乐设施,枣林自然成为了孩子们的乐园。又因为生活条件艰难,为缓解家庭人口众多所带来的生存压力,孩子们自然得各尽其能地为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于是放牛、放羊等较轻的农活,就成了孩子们不二的选择。

如今,随着少子化的到来,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孩子,便成为了家庭中的宝,宅在家中便成为了大多数孩子的选择。

我不知道,小时喧嚣热闹的田园景象,要经过几度的轮回才能重回现实,但我知道,历经世世代代只能向土地讨生活的父老乡亲们,终于在风霜轮回中过上了从不曾想到过的可以选择的生活。

自然的轮回,也许只要一年、一月、一天,或者几个季节,就可以完成。比如这枣树林,春天新芽吐蕊、繁花盛开,冬季则叶落枝残,然而第二年春天,又会树新叶茂;比如这勤劳的蜜蜂,飞走了,不过一年,便会再回来;再如这透过树叶的阳光,看似脚步匆匆,西斜了、下山了,然而不过一晚,第二天便又会重回树顶,照耀如昔。

旧时代到新时代的轮回,则需要世世代代,不屈的脱变。

正是现时代的快速脱变,才让我看到了一个轮回中的陌生的故乡,自然的快速轮回,则让我仍能在时隔3O多年之后,再一次重温儿时就已熟悉的故乡的夏景图。感悟如斯,我不禁内心释然。

推荐第10篇:生命的轮回

生命的轮回

叶子的离去是树的没有挽留还是风的追求?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风开始这么放肆地侵入叶子的生活。虽然爱常常迟到,这次来得刚刚好。风就这样闯进了叶子的生活,叶子的世界从此因风而美丽,也因风而污浊。

叶子最终选择离开了树,随风飘舞。两颗心就这样紧紧地靠在一起,对着天空承诺,永远都要在一起;既然选择了在一起,就决不轻言说放弃。风对叶子说:不准她哭,跟他在一起要永远都开心,如果因为他的出现而使叶子伤心流泪的话,他情愿永远没有出现过风要抢走叶子所有的不快乐,将自己所有的快乐全给叶子。叶子就这样沉浸在风给的爱里。

当真爱要出现时谁挡也挡不住,但爱要流失时,谁也阻拦不了,谁也挽留不了。当风对叶子说,说他们不适合在一起的时候,叶子的心像从天空狠狠地坠落。当初的承诺不在这一瞬间全部蒸发为空气随风飘散。

叶子不能再随风飘舞。她静静地躺在土地上回想,回忆。天空依然蓝得遥运持续挥发的想念,依然拥顶着,奔向无限遥远的星球。只是风不再在她身边罢了。风走了,但他没有带走天空的一丝云彩。此时彼刻,叶子想起了树,想起了当初没有挽留她的树。忽然天空天起了细雨,朦胧的雨,朦胧的爱。叶子静静地享受雨的沐浴,她想让雨洗掉对风的思念,洗掉哭过的泪痕

叶子终于明白,其实对风,她只是一个虚地的幻象,或许从未来存在。而她,却因为风完成一次美丽的蜕变。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叶子的记忆之土将叶子全部埋葬了。冬去春来,叶子再一次高挂在树上

第11篇:时光的轮回

时光的轮回

很多人在回想一生时,或多或少会有过遗憾,会感慨时光逝去得无痕无迹。但是当看到《返老还童》时,我们也许更应感慨自己在一世的匆碌中错过了一些也许很美好的事物。

本杰明在一战胜利时出生,他的身上承载着一种人类对于战争的追思,正如那车站里立着的与他的生命一般奇特的大钟,人们多么希望回到已逝去的亲人没有离去的那一刹,而不再让亲人离开自己。

本杰明出生时的苍老吓到了周围的人,他的父亲在巨大的打击下将他弃在了养老院的门前。一对善良的黑人夫妇收留了本杰明,在这里他看到的是垂垂老矣的人们,他们也曾有过自己的理想,并且还有过为之努力过的目标,也有过或许与周围人不同的经历。本杰明的少年时代并没有别人一样的童年,却在与这些老人的相处中更早的看到了人生即将逝去时的昏色,他平时面对的更多的是生死,而自己感到的是比生更近的死亡。

也许是船长的到来使他看到了一个更宽广的世界。他看到的终于能去看那真正属于壮年的世界,一个多彩的世界。当他与一个有着梦想的已婚女人相遇时,两个人逐渐产生了相爱的化学反应。虽然最终他们注定无法在一起,但是两个人曾经有过的心灵的贴近却会使彼此珍藏一生。而且那位女士使本杰明和观众都看到了一种“where there is life ,there is hope ”的精神。在影片的后半段我们看到她完成了年轻时的梦想——游泳穿越了海峡。当本杰明作为一个二战的参与者真正的看到了战争,有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经历,他看到的战争中,作为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同时他也看到了人性在这时显示的坚韧。

二战结束后,当变得英俊潇洒的本杰明再度遇到儿时的玩伴黛西时,心中虽然有万般感慨,但是作为一名舞者的黛西却有些带给他失望。不过后来两个人还是最终走到了一起,一同度过了一段最甜蜜的岁月。

但是正如本杰明的年轻与黛西的衰老同时发生时,两个人不可避免的要面临分开。但是当已经有老年痴呆症的小孩一般的本杰明什么都不记得时,他唯一能够记得的就是黛西。当黛西在遇到本杰明时选择了陪伴他度过最后的岁月。在匆匆的时光中,已成为婴儿的本杰明以他初生时本应有的面貌在黛西的怀中离开了这个世界。夕阳下,摇椅上的黛西送了心爱人人生旅途的最后一程。两个人的一生有过很多的交错,但是他们在生命历程的中间却拥有了最美好的交集。而本杰明逝去的一瞬铭记了他一生与众不同的经历。

我们无法像本杰明一样去用相反的顺序度过一生,但是在岁月流逝中,年龄不是限制我们最重要的因素,我们只要保有一个年轻的心态,任时光荏苒也无法阻碍我们完成心中的梦想。有梦就应该去付出,就持一颗赤子之心去坚持,相信我们都能梦想成真。

第12篇:人生的轮回

人生的轮回

无论何时何地,父母永远都是我们谈不尽的话题。一点一滴的成长中,对父母的认识就像是对球的认识,截然不同。

幼年·橄榄球

从一个婴儿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我们的父母始终陪伴着我们,他们可以不辞辛劳的日日夜夜的来照顾我们,生怕我们有个什么闪失,而在我们眼中,父母也正如一只橄榄球,为了它,每个子女都去抢,期待自己能够得到他们的爱,这就像一场比赛,每个人都回去抢橄榄球,抢道得会紧握在手中,而抢不到的也绝对不会放弃。

橄榄球,在这时,就像我们至爱的亲人,我们的爸爸妈妈!

童年·篮球

童年多坎坷——这正是一个孩子调皮的时候,所以难免会受到父母的责罚,而“暴风雨”之后,往往就是孩子的怨气,孩子会和父母怄气,会抱怨父母为何如此蛮不讲理,可是,只要几个小时,甚至是几分钟,我们就会有和父母说说笑笑了。整个童年,我们都在与父母不停的“分分合合”。当我们生气是,我们便真的想把父母像篮球一样,从手里狠狠的排在地上,可篮球,最终还是会回到我们手里。

第13篇:轮回杂文随笔

一辈子,对一个人来说,需要慢慢经历,没有谁的经历是绝对的正确或者错误,走过的每一步,脚下踏过的每一个脚印,都是一个人生命中最坚实的烙印。

1

妈妈经常给我讲她的经历,为的是让我避免走一些弯路。

我喜欢的一首歌叫做《月光》,有几句歌词这样写到:月色如水,夜色孤独,回首来时路已模糊;记忆的路,眼泪的温度……看着自己真的像你,走你走过的路。

这是梅艳芳为数不多用普通话唱的几首歌之一,旋律很美,歌词也很美,是一个妈妈希望女儿不要在自己跌过的地方跌倒。现实是,没有走过的路,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具有吸引力,比如我。

妈妈年轻时是出过远门的人。在相对封闭的乡下,每天吃红薯面,吃红薯干,红薯的梗叶,甚至还会有观音土,吃得人没有了气力。但凡有点能量的人,都会选择出走,于是她的二哥,也就是我的舅舅,随着村里的壮年劳动力,一路到了黑河,挖煤,谋生,算是闯关东的序列。至今长达四十年有余,种着百十亩的黑土地,霜雪染白了发,返乡的次数寥寥。和她一起长大的姨表姐,随着家人西行,不为取经,只为填饱肚皮。一路向西,最后停在一个叫做石嘴山的地方,煤城,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矿坑,风沙起,对面看不见人。黄河从城边蜿蜒而过,黄的不像话。

时间是20世纪60年代末,城市中风暴迭起,乡野中也不平静。

2

姨表姐在十岁时候离家,当时我的妈妈五岁,对她最好的姐姐,她始终挂牵在心上。

十三年后,姨表姐生了孩子,但还要上班,家人照顾不来,于是和我的姥姥商议,让妈妈帮忙料理写家务。于是妈妈离家,开始了她的“走西口”。

那是怎样的一座城?

妈妈讲,这城被称为“塞上小香港”,原因是香港最时兴的衣服,过不了几天,便会在这座城登场。一辈子没有到过香港的妈妈,多是因为道听途说,才有了这般自信。

相对于水草丰茂的齐鲁故乡,这里煤烟弥漫,黄砂掩目,偶尔还会有矿坑下陷引发的房屋动摇,有什么值得留恋?

后来我才知道,值得她留恋的不是这座城,不是这恼人的环境,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和对未来的向往。

当一个人生活的圈子能够逐渐的开放,她的内心便会充满这光亮。

在做家务的间隙,十八九岁的妈妈,听着广播哼着歌,翻着字典认着字:十几岁没有了父亲,一家人的重担全部压在了这位长女身上,夜校读了几个冬日,抖抖索索的学会了几个简单的拼音。她真正开始学习的标志,便是姨表姐开始教授她的时光。

姨表姐是真的心疼她,模样俊美,头脑灵活却不识一字,找一份工作都难。当时的姨表姐不论每天多忙,都要坚持监督着妈妈学完规定的字,一个一个跟着字典看形状,所以多年后妈妈还记得很多字,仍旧看新闻不用人解说,只不过怎么都学不会简单的拼音拼读,因为没有系统学过拼音,估计如果让她学打字,五笔会更适合她,可惜年岁渐长,她已没有了学习的兴致。经过姨表姐的“严苛”要求,慢慢的,妈妈开始认得一些商品上的文字;开始认得一些书本上的句子;开始撇下沉郁的鲁西南口音,诌起了普通话;开始在看新闻的时候,识别出大多数的新闻稿。

姨表姐呼出一口气,妈妈的泪水在眼窝里打转,那时候的她意识到,文字给自己打开了一扇门,成为她生命中的一道光。

这道光,照亮了她的前路,也照亮了儿女的前路。

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轻抚塞上。

3

二十多年后,相同的街道,相同的贺兰山,相同的黄河大拐弯。

物是人非,一个称呼这位姨表姐为表姨的姑娘来到了她的妈妈口中的“塞上小香港”,仍旧是河流中的泥沙滔天,仍旧会有风沙天的黄土漫漫,冬日里灰突突的贺兰山下,黄河保持着千百万年的蜿蜒,仍旧黄的不像话。

好像拍电影一样,场景没变,角色在岁月中行进了一个轮回。

“我在月光守护的黑夜里,看着自己真的像你,走你走过的路”。歌声在耳边蔓延,泪水在眼窝里打转。

表姨蜷曲的双鬓染霜,眼力不及当年模样,这个在妈妈眼中坚韧的女性,走在路上的脚步,有些蹒跚。但仍旧兴奋的指着这座商店说:你妈妈就喜欢来这里逛;指着那间小店铺讲:你妈妈就爱来这家店吃小吃。然后把我领到她妈妈的身旁,这位年轻时便离开,中间只回过两次故乡的母亲,我称呼她为姨姥姥,是我姥姥的姐姐。

老人明显有些犯糊涂,小小的个头,皱纹爬满了脸庞,她看着我,眼泪汪汪,想是把我当成了我的妈妈,开口问:你啥时带我回老家。

仍旧一口硬梆梆的鲁西南口音,硬戳戳的把我泪水逼出来。即便经历了异乡数十年的风沙浸润,不失本色。

我不可能带着这位年近八十岁的老人再回她朝思暮想的故乡,她的儿女全部在这里,她的丈夫也埋骨在这里,她也终究属于这里。

我带着姥姥和妈妈的问候而来,其他的,想做,却无能为力。他们是大时代里的背景下钉在这里的一根钉子,已经在固定的位置上发挥了自己的作用,我有再大的气力,也不能从中拔出。

还好,还好,城市的街道不似妈妈描述的那么狭窄,而是宽阔干净;还好,还好,城市的天空线是那样的明朗,远远的贺兰山蜿蜒,硬挺的身姿不屈当年模样;还好,还好,一股浓厚的乡音带着戈壁滩的硬气和红枸杞的喜悦;还好,还好,大碗的羊肉臊子面仍旧是冒着热气味道喷香……

二十岁时的妈妈返回到故乡,随即按照家乡的习俗相亲嫁人,成为爸爸的新娘,成为了我的妈妈。她一辈子咬着牙,背着最重的打药桶,干着最累的活,汗水湿了衣背,岁月熏染了双鬓,劳累压弯了腰背。但她都不会吭声,她决心要把儿女送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我一直相信,人的境遇,在某一种程度上,经历着一种轮回。我来到塞上江南的地方,蛰居在塞上明珠这座城市,走过了我生命中最重要到四年,读了想要读的书,认识了一辈子都不会忘却的人……

我替妈妈看了她要看的人,替她看了她回望的风景,尝了尝她一生难忘的羊肉臊子面,感受了夏日里傍晚塞上微风的温凉。

有一天,我还会带她来到这个地方,与她情感深厚的姨表姐执手相看,与这片她记忆中的土地深情相拥。

我想,在未来,会有更多的轮回等待着我,温暖的,浪漫的,温情满满的,都会成为这个故事最美的基调。

第14篇:爱的轮回

《爱的轮回》读后感

曾入选第三届“中国演艺界十大孝子”的央视《夕阳红》节目主持人黄薇,总是把自己的父母当做是一对“老宝宝”。从父亲中风偏瘫的那天开始,她11年坚守在父亲身边尽孝。她像教孩子学步一样鼓励父亲下床走路:“老爸,你真是好样的,我数一你迈腿,我说二你迈腿。”她从一个“医盲”练出了专业水平,下手就能找准穴位给父亲按摩。和父亲诀别后,她泪流满面拉着母亲的手说:“妈妈,您现在是我唯一的老宝贝了。”

黄薇曾说过一句话:天下的父母……当你们成为弱者的时候,我们会使出浑身解数来照顾你们。

那么,老人们的心声如何呢?78岁的美国社会学老教授莫里舒瓦茨身患绝症,他在临终前给他的学生——作家米奇阿尔博姆上最后一课时说:“我感觉到了依赖别人的乐趣,这就像重新回到了婴儿期。有人给你洗澡,有人抱你,有人替你擦洗……当母亲搂抱我们,轻摇我们,抚摸我们时,我们没有嫌这份呵护太多,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甚至渴望回到完全由人照顾的年代去……”

生命,原本就是爱的轮回。

一个人自呐喊着从母腹中投入这个世界之日始,便接受和体验着父母所有能用来表达爱的方式:抚摸,搂抱,亲吻,哺乳……一个小生命就这样在种种无微不至的呵护与关爱中一天天长大成人。后来,父母衰老了,有渴望像自己在婴幼儿期受到父母的呵护与关爱那样,得到儿女们的呵护好关爱。于是,长大成人的孩子又成了父母的支撑 1

好依靠……人类就是这样无限循环的地繁衍生息着。

生命,其实就是在爱与被爱的轮回中度过的——在爱中升华,在被爱中延续。所以,珍爱生命,就要遵循这一轮回的自然法则——欣然接受,也要不吝啬给与。

同样的,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更不能吝啬我们的爱,教育是从爱出发的,没有爱,教育的阳光就无法射进学生的心灵,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教师热爱学生是教育的需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工作中我们应始终把热爱学生放在第一位。然而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尤其是对那些后进生,犯错会一犯再犯,有些偏偏在你强调之后闯红灯,有时会在不应该的场合捅篓子……面对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我曾经烦恼过,迷茫过,迟疑过,这就是我要的生活吗?难道这就是我的工作,每天都在烦恼中度过?绝对不能这样下去,所以何不用另外一种方式来生活呢?我尝试着用阿Q精神,学生是天真无邪的,就用爱来教育吧,于是我走进了每个学生的心灵里,用心地与她们沟通,慢慢地,学生犯错误的次数少了,即使犯了错,也不觉得他们是那么讨厌,耐心地讲道理,才发现原来与其暴跳如雷,不如先让自己的心静一下;与其对学生“狂轰滥炸”,不如“此时无声胜有声”……不经意间,还能感受到学生带给自己太多的感动:他们开心时灿烂的笑容,比赛时我们一起高声地呐喊,获奖时心中那份说不出的激动……从此,我看到了彩虹,我爱上了这份工作,教育就是这样一份爱的事业,用心经营着,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爱能融化坚冰,爱能消除芥蒂,爱能化干戈为玉帛,爱能在人们的心间架起温暖和友谊的桥梁,爱是欢乐的源泉,爱能使陌生变成熟悉和关心。

我们默默地奉献着,因为曾经也有人为我们如此地宽容与慈悲,爱的教育,教育着爱!

因为爱,所以懂得,因为慈悲,所以宽容!

第15篇:逃不掉的轮回

逃不掉的轮回

又是一个月清寒如水,明亮如纱的夜晚,一天又要结束了。每每都是在灯光下写日记时感叹,不知不觉这一天又过去了,回想一下,自己这一天有收获吗?我快乐吗?这样有意义吗?我进步了吗?是否做了什么错事还没有改正呢?或许我还没发现?脑海里浮现了无数个问号,好像每次的回答都不令我感到满意。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流年似水,我在人生大路上已寻十五度,在灯火阑珊处是否有自己寻找的答案。十五年流水,我又留下了些什么、、经历了太多轮回,才知道轮回逃不掉,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人生便是一番轮回。

忽然发现,自己在故去的日子里,总是弄丢了太多的东西,忘记了太多的事情,舍弃了太多的责任,很想跟自己曾经遗失的美好说声“对不起”,也跟自己说声“对不起”,对不起,很多东西我没有学会好好珍惜,总是让自己不开心,总是莫名其妙的忧伤,给自己太多的压力,对不起,忘记了要搁浅,不敢乞求自己的原谅,只能让自己活得更好才能对生活有所补偿。告诉自己,过去的事情可以不忘记,但一定要放下,重新开始,又一番轮回。抬头仰望夜空,眼泪都已倒流,嘴角轻轻上扬,告诉自己,明天太阳依旧灿烂,生活却要华丽转身„

风化只不过是一指流沙,我要拿得起,放得下。既然逃不掉轮回,那何必不好好珍惜每一次轮回,我要每一次都不一样,我要一个多姿多彩的人生,因为我不知道自己是否会有来生,为了不在世间留下太多遗憾,所以我只有在今生今世尽力做好每一件事,似乎这是不可能的,我该尝试着接受生命注定就是不完美的,也学着打开一扇窗,让生命中的不完美随风而去。

苍茫宇宙,万物轮回,大自然给我们展示着它独特的魅力,大自然的奥秘,好像是我们永远所不能打破的,又一轮春夏秋冬,又是一个盛夏时节,曾经的记忆将在新学期刷新,这是我在初中最后一个暑假,又将是新一番的轮回,又将有新的面孔,新的班集体,新的挑战等着我,我将全力以赴,加油!相信自己,我只代表我自己,没有人能代替我!

新一番轮回即将开始,我准备好了!

张婷

第16篇:纪录片《轮回》赏析

纪录片《轮回》赏析

历时5年拍摄,足迹遍布五大洲25个国家,才成就了一部可以称为经典的纪录片《轮回》(Samsara),影片中纪录和捕捉了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中震撼人心的画面,构成了一幅视觉之旅,同时也是一场关于人生,关于人与自然的思考之旅。

本片是由美国著名电影导演和摄影师——罗恩·弗里克(Ron Fricke)执导并拍摄完成的,他被认为是慢速摄影和大型场景电影的大师,曾凭借一部纪录片《天地玄黄》(Baraka)引发巨大反响,此次时隔20多年,罗恩·弗里克又一次带给人们惊喜,耗资400万美元完成了这部《轮回》。

片名“Samsara“来自藏语,大意是指生命流转循环,即汉语中轮回之意。罗恩·弗里克用精彩绝伦的画面来诠释这一词义,运用哲理化的艺术表现手法来叙述其想要表达的思想,正如他所说过的:“我准备从技术和哲学两方面角度,更加深入地钻研我最喜欢的主题:人类永恒的关系”。

一、镜头和画面

影片中长镜头的运用,使时空变得连续有较好的完整性,完整的记录了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生活,令人感到真实感和亲切感。在影片中,导演大量使用航拍和俯拍,拍摄了壮观而动人心魄的火山喷发的画面、庞大的缅甸蒲甘寺庙群、荒芜的沙漠、繁华喧闹的都市等等,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力,给人灵魂上的震撼力。 而为了表现时间上的变化,导演在影片中也大量的使用了定格动画摄影,把自然和人类社会活动的变化浓缩为数秒的瞬间,这样使得时光有一种可视感,让人感觉生命的仓促和短暂,造成一种心理荡漾,使人更好地理解影片主题。比如在拍摄土耳其内姆鲁特山国家公园、约旦佩特拉古城、纳米比亚卡曼斯科小镇和Naukluft国家公园等自然奇观,和都市夜景中的车流、地铁和街道上的人流、工厂内人们的工作等人类活动。

特写镜头的运用也为影片增色不少,本片中的特写镜头大多运用在人物的眼神上,如拍摄平凡的女工、迟暮的老人、悲伤的艺伎、凝固的雕像等,无需什么动作,一个眼神足够震撼人心。

影片中画面细腻丰富、色彩丰富多变、光影协调平衡,这些因素的构成不仅在于导演运用特殊的器材和胶片拍摄,还在于导演高超的摄影技巧。作为影片中主要叙述成分,画面的架构平衡,每一帧的画面都可以作为一幅精彩的摄影作品。

二、音乐和音响

这部影片最大的特色在于没有一句解说词和对话,导演除了将影像语言发挥到极致,还充分利用音乐和音响,共同讲诉影片的主题。音乐在片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一方面,音乐在片中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如在片头,运用空灵低沉的音乐,配合画面上死亡的婴儿和老人以及埃及图坦卡蒙黄金面具,烘托出了一种神秘的气氛。当画面中出现被时间侵蚀的历史遗迹以及受到灾害后的城市遗迹时,音乐是低沉悠远的乐器声,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压抑感。而当画面中出现一个行为表演者近乎疯狂的表演时,音乐是嘈杂和混乱的,给人一种心理压力。另一方面,音乐还起到调节影片节奏的作用,当画面变化的时候,音乐的节奏也在变化。如在反映自然景观的时候,画面是缓慢的,节奏也是缓慢的,而当反映城市快节奏的生活和工厂单调的工作时,音乐以快节奏的鼓点为主。

本片中还采用了大量的自然音响,给人以真实感,如火山爆发声和瀑布声,配合着画面,现场感十分强烈。

三、叙事技巧和结构

本片不是简单的图片叠加,而是有着一定的叙事技巧和结构的。本片的叙事方式采用的是客观记录式,不添加解说词,保持影片材料的客观性。但是这种客观性不是纯客观性,是需要创作者经过长期而深入的采访,需要融入创作者的主观表现因素,是客观和主观的完美融合。片中的每一幅画面都是创作者精心挑选和拍摄的,比如在片头插入埃及图坦卡蒙的黄金面具,在古埃及人看来生是暂时的,死是永恒的,死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方式,这与影片的主题相契合。

在叙事结构上,本片主要采用的是版块结构,前一部分主要体现的是自然,后一部分主要体现的社会生活,同时在每个部分中又有许多小部分,通过画面和音乐的节奏来加以区分,这些部分都分别体现了人类社会中的种种问题,但都在反映整部片子的轮回这一主题。比如在反映人类生活的时候,一部分反映的是枯燥机械化的工作生活,后一部分出现了枪支和军队,反映的是一种对立紧张的关系。同时,本片在结构上还首尾呼应,比如片头出现的僧侣、非洲部落、和千手观音在片尾又再次出现,而且接着片头发展,体现了结构的完整性和影片主题。

四、主题思想

本片的主题像一个哲学命题,也是人类一直在探讨的关于生死,关于人与自然的问题。虽然这部片中有很多宗教画面,但是影片的内涵已经与宗教元素分开了。片中过去的历史遗迹和受灾区与现在繁忙的都市生活形成对比,这是一个轮回的过程;而其中的一个“刺青恶男”到“刺青慈父”,这也是一个轮回过程;人类不断消费,不断消耗资源,最后换来了一身的肥肉和成吨的垃圾,人的死亡,垃圾的填埋,都最终回归大地,这同样是一个轮回的过程;等等。这些都在突显主题——轮回。

此外,影片中还有一些反映人类现在生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比如文化的冲击,片中阿拉伯女性裹得紧紧的,而她们的背后是一个巨大的男士内衣广告牌。比如枪支所带来的集权和战争,片中枪支生产工厂和军队的画面和后面一位在战争中严重受伤的退伍军人的对比。还比如反映人类逐渐的机械化和淡漠,片中的一家日本人偶工厂生产大量的人偶,科学家发明出与自己相似的机器人。

第17篇:生命的轮回

生命的轮回

生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无价可算,无物可换。

我们应该珍惜我们的生命。然而有时,生命却消逝得太容易,太让人深思。她,一个十四岁的小姑娘,正值青春年少,有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她风华正茂,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美丽而充满希望。

他,一个五岁的小男孩,天真活泼,烂漫无知,忽闪忽闪的大眼睛折射出对整个世界的好奇。

这种强烈的好奇心,使他踏上了不归路。

一只漂亮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时高时低,飞入了他的视野。兴奋,追逐,他与蝴蝶赛跑。

草丛中,他一脚高,一脚低,欢乐的笑声、惊喜的叫声响彻山谷。

一个隐蔽的蓄水坑露出狰狞的面容,张开无情的大嘴,吞噬了第三个“自投罗网”的他。

水不深,却淹没了他的头顶。下沉,上浮,呼救;下沉,上浮,呼救。刚刚活蹦乱跳的孩子已精疲力竭,奄奄一息了。随着一长串水泡不断冒出,他慢慢地沉了下去。

“扑通!”她来了,听到呼救声飞奔而来,扔下背篓,桑叶撒落一地。“她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妈妈经常这样夸奖她。

不懂水性的她果断地跳下去,也淹没在水中。她努力将他往上顶,却被紧紧抱住,再也动弹不得。

闻讯赶来的人们终于捞起了他们,费力地分开他们后,却为时已晚。

山谷中只听见他们的父母的哭声,他们紧抱孩子,不停地呼唤孩子的名字,声音凄厉而嘶哑。

叹息,摇头,伴随惊天动地的号啕大哭,两个小小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望着他们父母渐渐欲哭无泪而无神的双眼,没有人不为之动容,但没人能够帮他们,没有人能救回他们的孩子。

怪,就怪苍天无眼吧!

时间不知是否在冲淡一切。在那沉寂了许久的山谷里,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气。

看!又有一个孩子在追逐蝴蝶,欢乐的笑声、惊喜的叫声响彻山谷„„

第18篇:轮回科学证明

轮回科学证明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在香港来进行一次别开生面的讲座,我们的讲题是\"因果轮回的科学证明\"。自古以来对于生死人们就一直在探索,人生从何来,死往何去,生死是怎么来的?到底能不能够不生不死?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在历史上已经探索了几千年,不管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圣哲,对这些问题都有了深入、细致的讨论。我们来看看我们中国古老的圣人孔子,他老人家虽然讲到\"未知生,焉知死\",所以他对于生的道理讲述得很多,教我们怎么做人、怎么做事,对死的道理讲述得就很少。

可是他老人家也是相信有生死轮回的,你看孔老夫子在注解《易经》当中他就这样提过,他讲过一句话,叫做\"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游魂就是指人还没有投胎之前的那种状况,精气是指父母血气结合,人投胎以后的那种状况。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到,孔老夫子他也是承认人不是死了之后就什么都没有,他也承认是有生死轮回。还有东方的圣哲释迦牟尼佛,对于生死的学问就讲得更加的细致,更加的深入。不仅是这些古来的圣哲对于生死轮回描述得很多,有很多的垂训、教诲,就是在中外的历史上,对于轮回转世有著很多很丰富的记载这里我给大家简单的从中国的正史上拣出几个案例,我们先不用谈中国的野史或者是民间的传说,哪怕是中国的正史,这是古今的帝王、国家承认的正史,上面都有很丰富的轮回记载。在《宋史》上,宋朝的历史,在十帖三册四百四十四卷,记载著唐朝的诗仙李白,你看他转世到了宋朝,名字叫做郭祥正,这都是历史的记载,真有其人。另外在南北朝时代,梁元帝的前生是一名出家人,他的名字叫做眇目僧,这个事情也记载在《南史梁纪》一帖三册八卷。还有天人转世来的,你看在《唐书》上面的记载,三帖二册二十七卷,记载著唐代宗他是神人降胎而来的。

另外还有人转世成动物的,像在《东周列国志》上有这么一段记载,在春秋战国时代,秦国和赵国正在打仗,赵国的大将叫做赵括,他不懂用兵之道,只会纸上谈兵,结果被秦朝的大将白起大败,赵国有四十万的军队都被秦朝的白起大将给抓住,然后白起竟然把这四十万的降卒都活埋了,所以这个杀业造得很重。根据《东周列国志》的记载,到了唐朝末年,有一天天上突然打了个晴天霹雳,这个大雷震死了一头牛,这个牛的肚子上就写著「白起\"两个字。结果历史上的评论员讲,因为秦国的大将白起杀人太多了,所以他的生生世世都要轮回做畜生,还要受到天雷雷击的报应。像这些案例中国的历史记载得很丰富。

正是由于古来的圣哲这些教诲,还有历史上丰富的记载,所以古代的人对于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他不怀疑。现代的人你看他相信科学,把轮回这个概念认为是宗教里的概念,把它斥为是反科学,所以一谈到宗教,就把宗教跟科学对立起来。宗教和科学的关系,实际上这几百年来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你看看在几百年前当科学刚刚兴起的时候,当时在欧洲很多的这些科学家、天文学家,他们发现宗教里所讲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这个理论不对,他们通过科学的发现,提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这是反宗教的理论,结果一提出以后就被当时的宗教徒迫-害。譬如说义大利十七世纪的天文学家伽利略,当时因为坚持这个理论,结果被这些宗教徒抓起来终身监禁;还有布鲁洛,也因为坚持这个理论而被活活烧死。所以在过去,你看人们拿宗教来反科学,现在人们又用科学来反宗教,这就是一报还一报,明明摆著的因果报应,你还不相信!

不过宗教和科学并不是对立、矛盾,你看就像科学之父爱因斯坦讲的,他说所有的宗教、艺术和科学,都是同一棵树上的枝叶,人类对这三方面的追求,都是为了使生命从单纯的物质世界里提升,而达到自由。可见得宗教和科学和艺术并不是对立。真正的真理是禁得起科学来检验的,是不怕科学来千锤百炼的。所以最近这几十年的西方,美国这些科学家们、这些医学家们,他们用大量的这些案例,大量的这些科研成果,为我们证明人确实有轮回。我们从今天开始连续四天,就给大家来详细的报告这些西方世界科学界里头,对于轮回转世、对于因果报应这方面的科研成果,让我们真正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今天我们开始用五个方面来介绍西方这些轮回方面的科研成果,因为这个科研成果非常丰富,所以把它们归纳为这五个方面的研究领域,第一个研究领域是对于灵魂存在的研究,第二是对于能够记忆前生者的立案调查研究,第三是催眠法回忆前世的研究,第四是对不同维次空间生命的研究,第五是特异功能者对于轮回的促进研究,这里头的研究成果是非常丰富。不过我们在这里要声明一下,这不是做科学的报告,所以我们尽量避免用科学的术语、用医学的术语,我们著重的目的是让我们社会大众都能够真正了解人生命的奥秘、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么多的这些科研案例给我们证实人确实是有轮回,所以我们在听这些案例当中可以用一个问题贯穿来思考,轮回它到底怎么来的?轮回能不能够超越?这样我们的讲题对于我们的人生观、宇宙观就有一个启发,有一个指导。

我们开始来谈谈第一个科学研究的领域,对于灵魂存在的研究。谈到轮回转世,首先第一个前提就是要证明人有灵魂的存在,假如说没有灵魂,那你们说什么东西在轮回?所以西方的这些医学,特别是精神医学、死亡医学,对于灵魂他证明确实是有。在这个研究领域里面一个主流的学科,叫做\"濒死体验研究\",英文叫做(NearDeathExperienceStudy)。这项研究主要是对一些濒死病人,就是快死的人,他们往往在医院里躺在病床上或者是手术台上,医生给他们抢救,这时候他们就昏死过去。结果当他们昏死以后,他们觉得自己的灵魂就离开了身体,这个魂出去以后就在外面看到种种的境界,之后当他们又回到自己的肉体上来以后,就会跟医生讲刚才灵魂出体以后的所见所闻,这种体验就叫做濒死体验。实际上濒死体验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根据美国一个著名的社会调查公司,叫做盖洛普公司的统计,仅仅在美国就有一千三百万的成年人曾经有过这种濒死体验,如果把儿童、未成年人也算进去,那个数目就更加可观。根据美国的康乃狄克大学一位叫做肯耐斯.瑞恩博士,这位研究员跟他的研究小组对于濒死体验进行大量的研究,结果他们总结出来,大约是百分之三十五的人,快死的时候都会有这种濒死体验,剩下的百分之六十五,并不是说他们没有濒死体验,很可能是因为他们有过濒死体验,但是他们因为太糊涂、太健忘,就记不起来。

在濒死体验研究这个领域有很多著名的学者,这里我给大家举举他们的名字,然后就他们其中的

一、二位的研究成果加以比较详细的说明。这些濒死体验的著名学者包括美国华盛顿大学儿科教授麦尔文.莫尔斯博士、美国内华达大学教授雷蒙.穆迪博士、著名的死亡问题专家,心理医生伊丽莎白.居伯乐.罗斯博士和卡里斯.奥西斯博士等等。在这方面的研究,不仅是出现了很多位著名的学者,而且还在一九七八年成立了一个\"国际濒死体验研.协会\",很多的这些研究著作论文也都在国际的权威医学杂志上发表,包括著名的《柳叶臅》杂志、还有《濒死体验研究》等等。可以说在这个研究方向,这个科研真的是方兴未艾h其中最著名的一位是美国的著名死亡问题专家伊丽莎白.居伯乐.罗斯博士。这位罗斯医生她这一生自己亲自做过濒死体验的案例就有二万多个,包括她自己本人也曾经有过这种濒死体验,自己的灵魂离开了身体又回来。她的著作有很多,在这方面领域的著作包括有OnLifeAfterDeath《关于死后的生命》,和OnDeathandDying《关于死亡与临终》等等。现在我想用内华达大学的教授雷蒙.穆迪博士的一项研究成果来给大家介绍濒死体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是穆迪博士在一九七二年到一九七四年之间做的一项研究,他通过对于一百五十个这种濒死体验的病例来进行研究归纳,发表了一篇著作,叫做《生命之后的生命》(LifeAfterLife),发表在一九七五年。在这个科研报告当中,穆迪博士是给我们这样描述,一个人临死的时候会出现什么状况?他说当一个垂死的病人正躺在手术台上面,医生还在给他进行抢救的时候,当他感觉到自己的肉体疼痛到极点的时候,他就听到医生在旁边宣告这个人的心脏已经停止跳动,这是医学意义上所说的死亡。完了之后他就听到一些响铃的声音,嗡嗡的一些噪音,紧接著他就看见一条黑色的隧道在他的前方,然后他很快的通过这条黑色隧道。当他到了隧道那一头的时候,他就发现自己已经离开了肉体,他在半空当中看到自己的肉体还躺在床上,医生还在给他抢救。

这些人,有的人会看到已经过世的一些亲属、一些朋友,有的人会看到一些很美丽的色彩、很庄严的形相,像天堂一样,有的人还能看到这些宗教里神话当中的一些神灵。比如说基-督教的人士,当他在濒死体验当中就可以看到耶稣基-督,他们描述说这些神灵在他们面前是一种闪光的生命,非常亲切、非常热情的来迎接他们。然后神灵就像放电影一样,在他面前把他一生当中主要的事件全都给他放映出来,然后他自己看到自己这一生当中所做的,善的、恶的、人家看不见的、人家看得见的这些事情统统都摆在面前,瞬间当中就把这一生过了一遍。

这个神灵就让他自己去评价,这一生你自己说到底是善还是恶?紧接著评价以后就要按照自己这一生所做的这些善恶去选择来世。完了以后这些人他们就会来到一条边界上,这条边界是很显然隔开这一生和来世的边界,如果这个人一跨过去那就是来世。当时这些人没有过去,他又不想回来,因为他觉得灵魂离开肉体还挺舒服,要回到肉体上来发现自己还躺在手术台上,全身可能还被插满了管子绑在床上,很痛苦,所以他们不愿意回来。可是不回来也不行,他觉得自己被一种无形的力量给牵引,就拉了回来。后来他一苏醒过来以后,医生也觉得很安慰,把他救回过来。他回来以后就跟医生讲刚才灵魂出体以后看到这一幕幕的情景,这种所谓的濒死体验一般都是这样子。

当然还是有不少这些濒死体验的人,他在临终的时候见不到这么美好的这些景象,有的人很可能还有可怕的濒死体验。在一本医学的报告,叫做《天堂印象,一百个死后生还者的口述故事》这本书里,他这个书对于一百个濒死体验的病人进行描述。其中就有一位,他是德国的一个警察局长,他的名字叫做斯塔因.海德勒,这位海德勒警-察局长他就有过一次很可怕的濒死体验。这位局长他平时为人很残忍、自私、没有爱心,可能他做局长的时候对犯人也难免会拳打脚踢,没有爱心,结果到他临终的时候就有很可怕的经历。他说当他看到自己的灵魂离开身体以后,他就发现很多可怕的那些凶残的幽灵、那些鬼魂就围著他,其中有一只幽灵甚至于还张著血盆大口要扑上来咬他。可见得人一生如果是心存著恶念,自私、没有爱心的人,他在临终的时候会有很可怕的经历。临终的时候都这么可怕了,那死了以后会怎样?那就更可怕了。所以很多人觉得这一生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在看不见的地方做点坏事不要紧,哪里晓得所做的这些善恶都留下来成为他的种子,将来一有机会这个种子就会结果。

不单指这个会结果,其实做的这个恶事也瞒不过人,像刚才所讲的那个案例当中,你看那个神灵能够在他临终时候像放电影一样的把他的一生给他放出来,这不就像东方圣哲告诉我们的\"头顶三尺有神灵\"?虽然我们在暗室屋漏当中,可是真的像古人所讲的,\"十手所指,十目所视\",神灵都会在黑暗当中监察我们,等到我们临终的时候统统给我们把这一生当中的事情给我们放出来,因此古人讲\"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实际上对于这种所谓的濒死体验的研究,最早的起源还是在东方,在东方佛教里头就有著对濒死体验,早在三千年前有很详细的描述。我给大家抄了一段《地藏菩萨本愿经》的经文,你看这个经-文里头讲的,\"阎浮提行善之人,临命终时,亦有百千恶道鬼神,或变作父母乃至诸眷属,引接亡人,令落恶道,何况本造恶者\",你看这不就是濒死体验的研究吗?这个经-文上讲的阎浮提就是指我们这个地球上的人。我们这个地球上的人,哪怕你是善人,造善之人,等到临命终的时候都会遇到一些恶道鬼神。实际上这种恶道鬼神不是别人,都是人生命轮回当中所结下来的一些所谓的冤亲债主。

这种人他们因为过去生中你跟他结了怨,他这一生来讨债、来报怨,所以在你临命终的时候他会变成你认识的那些家亲眷属。因为你要是不认识,你不肯跟他去,你得认识他,就以为是自己的家亲眷属,跟著他去,就到了恶道里,到了很可怕的地方,他就给你来个原形毕露,进行讨债、报怨。所以经-文上所讲的,造善之人尚且在临终的时候有这些景象出现,这种濒死体验,何况是造恶之人?一生如果没有爱心,自私自利,总是想自己,不肯帮助别人的人,到他临命终的时候那可就悲惨。

当然佛教里对于如何处理临终时候的这些情景,解决这个问题,它是有方法。它所提到的方法是让人们在临终时候意念佛菩萨,因为佛菩萨是这个宇宙当中最完美、最神圣的一种生命形式。包括宗教里所讲的这些神灵,都能够帮助人心得到安慰,都能够帮助这些可怕的景象能够消除。下来给大家报告一个科研的案例,一个实验的成果,对于这种濒死体验,证实人有灵魂,第一次用科学的方法来实验的是一位英国的医生,他的名字叫山姆.帕尼尔。这位帕尼尔博士他是用科学的方法给我们证实人临死的时候灵魂能够出体,出体以后他能够看。

他的实验其实很简单,他对一百多位快死的病人,在医院里当这些病人推入手术室进行抢救的时候,医生事先在手术室的天花板上吊了一个盘子,那个盘子上面放了一些小东西,这个病人在手术台上面没办法看到,只有这个医生自己本人知道这个盘子上面放的东西是什么。当这些人开始做手术的时候,他昏死过去,等到他回来以后,其中有七位能够被救活过来,这七位活过来以后,他们竟然能够准确的说出这个盘子上放的东西是什么,他说他们刚才看到。可见得他们这些灵魂在手术室当中,他们因为离开了身体,结果他们飘到了天花板上,在天花板的上空能够看到这个物体,如果不是这样,他不可能能够准确的说出这个盘子上吊的东西是什么。所以这个实验虽然简单,但是也是用科学的方法为我们证明人确实是有灵魂,而且灵魂是在我们肉体死亡以后他还存在,他不是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了。所谓\"人死如灯灭\",这是一种谬论,现在科学证明人死了不是什么都没有,肉体可以死亡,但是灵魂不灭。

下面为大家继续报告一个相似的实验,无独有偶,一位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叫做查理斯.塔特博士,他也是用一个科学的方法来做实验,证实人是有魂。他的实验不是对那些垂死的病人,他的实验是对健康的活人。比如说他找到一位妇女,这个妇女自己自称能够有灵魂出体的本事,结果塔特博士就把她请到实验室里,让她躺在实验室的床上,看看她能不能够灵魂出体。跟她就约好,塔特博士用计算机在纸条上打印出一个随机的数字,一个五位数,然后把这张纸条放到一个六点五英尺高的架上,很高的架子。这个妇女是没办法看得见,她只能用一种方法看到,那就是她的灵魂出体,飘到上面这才能看到。结果这个实验做了一次又一次,这个妇女每次都能准确的把那张纸条上的数字给说出来。

我们如果学过一点数学的概率论我们就明白,如果能够猜中电脑计算机所打印出来的五位随机数字,他是随机的,这个概率,我们说的机会,有多少?就是十的五次方分之一,就是十万分之一;换句话说,这种实验你得做十万次,平均才有一次她能够猜中。结果没想到这个妇女每次做她都能够猜中,证明她不是猜的,她确实灵魂能够跑出身体外面飘到上面看到,把这张字条的数字都能够记下来,然后回来把它说出来。所以你看这个灵魂跑到身体外面,他还能够飞行,能够飘流,还能够做工。

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个真实故事,这个故事是发表在欧洲很早的一本书上,叫做《走在灵界的边缘上》,后来又被转载到英国人著的一本书,叫做《内在自我的秘密》。这本书是出版在一九九二年伦敦,作者是史都尔.哈尔,书上就记载著一个故事,叫做\"魂救遇难船\"。这个事情发表在很早,在一八二八年的有一天,有一艘船,是艘商船,就来往于英格兰的利物浦和加拿大中间做运载的这种商船。当这个船离开岸在大海中航行六个礼拜的时候,有一天这个船上的大副就来到,这天天气很晴朗,船长正在甲板上观察气候,大副就来到船长办公室,打开门一看,发现里面有个人坐著,这个人正在船长办公室的桌子上写字。大副进来以后,这个人就慢慢的转过身来,木无表情的样子,让大副看了之后毛骨悚然。

这个人是个陌生人,从来没见过。他看到这样一种呆若木鸡的表情,他的心里很害怕,就赶紧转身跑到甲板上,向船长报告。这个船长一听,\"什么,陌生人?我们这条商船已经在大海上行驶了六个礼拜,怎么还可能有陌生人?\"于是就马上跟大副来到船长办公室,打开门一看,没有,空无人影。船长说你是不是在开玩笑?大副说没有,我发誓,我真的见到这个人,还在你这个桌子上写字。结果发现桌子上真的有张字纸,上面写著「向西北方行驶\"。

这个船长有点纳闷,他让大副写下这几个字,对笔迹不一样,不是大副干的,完了之后他让船上的这些船员统统集合,每个人写下这几个字,没有一个人的字体跟这个纸条上的字体一样。而且他们又把这个船从头搜到尾,也没有发现什么人,没有陌生人。船长想这个事情有蹊跷,幸好他们这艘船行驶的方向假如说绕道向西北方向行驶,只会多花三个多小时,船长想看看事情的原委,所以他就下令让这个船改道向西北方向航行。结果大概走了三个小时,突然发现船的前方有一座冰山,而且看到冰山脚下有一艘船已经冻结在那里,原来是已经遇难的一艘船,船上还有很多人正在呼喊求救。于是船长赶紧派出救生艇,去把这艘遇难船的这些人全部一个个的给救上来。把这些人救上来以后,这个大副一看,这里面有一个人就是刚才所见到的陌生人。船长和大副把这个人叫到跟前,首先让他写一个字,\"向西北方向行驶\",写了之后,笔迹一对,就跟刚才在船长办公室的那张字条笔迹一模一样。

船长就很惊奇,就问这个人,你记不记得刚才发生什么事情?有没有到我们这个船上来过?这个人他什么都想不起来,他说大概跟这个事情相关的,就是我们这个船被冰山冰住以后,我觉得很累,就躺在床上打了个盹,睡著了,睡著以后就梦到自己到了另外一艘商船上,在那个地方求救。他醒了以后就跟遇难船上的这些船员们说,刚才我梦到有一艘商船来救咱们,让大家不要紧张。他还挺有信心的,他把这个梦当真了,而且他跟大家讲这艘商船长的什么模样。所以当三个小时以后这艘商船出现在遇难船的这些人面前的时候,大家非常的高兴,不断的欢呼,因为这个商船的样子就是刚才这个陌生人醒来以后所描述的那个样子。所以这个案例真是有点离奇,但是又是真实的。

它证明什么?人灵魂离开身体以后,你看这个陌生人,他这个船遇难以后,他睡著之后这个魂就离开了他的身体到达这艘营救他们的商船上来,甚至还留下笔记。你看这张笔记就是科学的证据,证明魂还可以做工,他可以飞行,你看三个多小时的航程,他能够一下子就到达那个商船上。所以我们讲灵魂如果离开身体以后,他就不会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我们这个肉体在这个时间、空间当中就很受限制,所以他不得自由。而且这个灵魂他在两地之间飘移,从这个船到那个船,这么远的距离瞬间的来往,证明什么?时间、空间都是一种假相,它是可以超越。你看现代科学之父爱因斯坦都讲过,时间、空间都是人类的错觉。为什么?其实根本就没有时空,时间是什么?是由于物体的相对运动速度而决定,这就是爱因斯坦所讲的\"狭义相对论\"。他说当一个物体在高速运动的时候,这个时间会拉长,换句话说,这个时间会变得缓慢,这就是物理学上讲的所谓时间蔓延的现象。空间长度会缩短,所以时间和空间不是一成不变,它是可以改变的,它是人类的错觉。所以当灵魂离开肉体的限制,他就能够超越一些时空。

下来给大家再讲一个故事,也是在这本书上的一个案例,这个案例叫做\"灵魂买房子\",你看灵魂还会买房子。这个案例是近代的一个案例,英国爱尔兰这个地区有一个妇女,这个妇女常常有灵魂出体的习惯,有事没事这个魂就跑到外面去观光。有一天她这个魂就离开身体到外面,在观光旅游当中就看到一所房子,很漂亮的房子,她很喜欢,从这个房子的外表、构架,到里头的这些摆设、这些家具,都很喜欢,很中意。以后又好几次的魂跑到外面去看那个房子,愈看愈喜欢,但就是不知道这个房子在哪里。

后来这个妇女和她的先生一家人就从爱尔兰搬到南部的伦敦,英国的首都。到一个新的地方当然首先就得找房子,她就看报纸找广告,看看哪里卖房子。看到广告当中有一个房子卖得很便宜,她就让经纪人打电话给房产经纪,让他来带她去看房子。结果到这房子一看,这个房子就是她老是魂出去外面看到的那个房子,很惊喜,要买,就问这个经纪人为什么这个房子卖得这么便宜?经纪人就告诉她,也很老实,没有跟她撒谎,这个房子的房主说这个房子老是在闹鬼,所以这个房主要急于脱手,这个价钱卖得这么低。这个房子也是梦寐以求的房子,闹鬼也要买,所以这个妇女就约房主见面来谈。结果房主跟这个妇女见了面,一见面惊叫起来,他说\"你就是我见到的那个鬼\",原来这个房主跟这个妇女已经见了好几次面。其实见的不是鬼,他是见到那个妇女的魂,因为这个妇女老是魂出体到那个房子里去观光旅游,所以跟这个房主已经是老交情。

这个例子也是很有意思,大家想想看,你看这个魂离开身体以后,竟然在爱尔兰和伦敦两地之间一下子就到了,我们在地图上看,爱尔兰到伦敦至少也有四百多公里,她能够迅速的在两地之间飘移,比飞机还快,这说明当灵魂离开身体以后很自由,不受时空的限制。所以你看-中-国的圣人老子,他曾经讲过这句话,他说\"吾有大患,为吾有身\",我最大的忧患是什么?就是我有这个身体,因为就是我有这个身体让我的灵魂不得自由。我们晓得这个肉体不是我,它就像我的衣服,这个魂在里头住了几十年,就好像穿衣服穿了几十年,最后穿破了、穿旧了就得把它脱下来,所以肉体是有灭亡,灵魂不灭亡。

现代人不晓得这个事实真-相,他总认为这个肉体就是我,爱护得不得了,甚至还要为了满足这个肉体的欲望,造出种种这些恶的事情,亏欠了自己的灵魂。所以灵魂本来应该是我们肉体的主人,你看现在反倒成了肉体的奴隶。我们再想想看,当我们的灵魂在每次死了以后又去投胎,不正是像在找房子吗?你看这个房子,找到一家就住进里面去,一住就住了几十年,住到最后住老了、破了,住不下去了,然后又要去换新房子。所以关键的问题是不是让我们这个破房子怎样去维修、怎么保养,你看现代人说健身,健身当然不是坏事,总是可以减少医药费,但是知道这个身体不是永恒的,没必要为了身体去亏欠自己的灵魂。最重要的是什么?不是保养这个身体,是保养我们的灵性,提高我们灵魂灵性的生命,这是最重要现在对于灵魂存在的研究西方各种学科都在开始进行,这种生命奥秘的探索吸引了很多的这些专家、科学家,包括现在的物理学家。我们说学物理的人好像对精神不太注重,其实不然,像这位世界著名的思惟科学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这个研究院是在美国的加州,这里有一位物理学家,叫做阿密特.戈斯瓦密博士,戈斯瓦密博士他用现代物理学,用这种量子力学,用数理的方式给我们论证人确实是有灵魂存在,灵魂会转世、会投胎。所以他发表了一部著作,叫作《灵魂的物理学》(physicsoftheSoul),这本著作他就是用数理方法给我们证实灵魂是肉体以后他还会存在。因为你看灵魂能够飞行、他能够做工、能够留下字据、还能够买房子,所以他有能量,他有他的运动,所以物理学家们来探索灵魂运动规律。在这门学科里的研究成果很多,我们就简单的把第一个方面的研究领域介绍到此。这个研究为我们大家证实人确实是有灵魂,这个灵魂是我们生命的主体,他会轮回转世。

下面我们来继续讨论第二个科学研究的领域,所谓对能够记忆前生者的立案调查研究。这种研究是对一些能够记忆自己前生的人,特别是些孩子,因为孩子他比较记忆力好,他能够记忆自己的前世,年纪愈来愈大就淡忘了。通过这些孩子们的立案调查,根据他们所说的情况,找到他前世所生活过的、居住过的地方,所认识的这些亲戚朋友,进行核查,最后证明这个人确实是那里轮回转世而来的。

在这里我首先给大家报告一个世界著名的案例,这个案例当时可以说是震撼世界的一个案例,在整个轮回学的研究历史上它是最出色的一个例子。这个案例发生在印度早年,一位叫做萨娜提.迪芙意的小女孩。这个案例有一个不同凡响之处,就是当时因为轰动全国和全世界,所以当时(一九三0年代)由印度的国父圣雄甘地来任命一个知名人物的调查委员会,来对这个案例进行调查、核实,最后还有三百多位这些专家,世界各地汇集的三百多位专家学者对这个案例进行核实,证明是真的。后来这个案例经过多次的转载,这里我是摘自艾德嘉.柯易研究机构一九九七年三到四月份的杂志,叫做《心灵历险杂志》。这个案例是这样的,在一九二六年十二月十一日,在印度德里这个地方,一个家庭里出生了一个小女孩,这个小女孩的名字叫萨娜提,当萨娜提会讲话的时候,她就开始谈论自己前世的丈夫、自己的孩子、自己亲戚朋友怎么样怎么样。开始父母觉得小孩子可能在说胡话,没有觉得怎么样,但后来她把家里前世这些夫妻生活都描述得很真实,不像是一个几岁大的小女孩能够讲得出来的。她说她自己前世是在另外一个城市,这个城市叫做马图茹阿市,她是一个家庭里的太太,她的先生跟她很和好,后来她怀孕做了剖腹产,结果剖腹产手术做得不太好,孩子是出生了,可是她自己没有几天就过世。她死的那一年是一九二五年,就是她这一生出生之前的那一年。

后来小女孩萨娜提经常讲述她前生这些事情,有一天家里来了一位医生,是她父亲的朋友,这个医生是妇产科的医生,在作客的时候就听到这个小女孩跟他讲述一个剖腹产手术的前后经过。当时这个小女孩才六岁,她竟然能够把一个妇女如何分娩,如何做手术,怎样做怎样做,很细致的向这医生描述。这医生一听,这种细致的描述,可能连一个大学医学院本科生都描述不出来,就觉得很奇怪,这不像是在说胡话。

所以后来她们家人就根据这个小女孩所说的情况写了一封信,把这封信根据这个小女孩所说她前生那个家庭的地址就寄了出去,就寄给小女孩前世的丈夫。当她丈夫收到信,打开信一看,也觉得挺离奇古怪,怎么有一个小女孩说她就是自己原来的太太?这个丈夫叫克达尔,当他前面这个太太死了以后他又续娶了一个,而且家里面还有前任太太剖腹产手术以后留下来的孩子,孩子也长大了。

后来丈夫克达尔接到这封信以后他觉得很奇怪,就决定带著全家来看这个小女孩。到了家里以后都自我介绍,这家人为了故意迷惑一下这个小女孩,看她是不是在说胡话,就介绍说克达尔是另外一个人,说他是克达尔的哥哥。结果小女孩萨娜提没有受这种思惟的干扰,她一看到她的先生就说他就是我的先生,然后她还跟她妈妈讲,我告诉过你他的皮肤很白,他脸上还有个肉瘤子,就是他。确实说的对。

这两家见了面,小女孩的父母要留客人吃饭,正想要问客人想吃什么?这个小女孩已经脱口而出,我丈夫喜欢吃南瓜汁、喜欢吃土豆煎饼。她前世的丈夫在旁边听了之后吓了一跳,你怎么知道?后来这个先生就跟这个小女孩在一起单独的谈话,谈了很久,谈完之后他就跟众人说,我现在确实相信这个小女孩就是我前世的太太。可能因为他们两个在私下谈话的时候谈了很多他们过去夫妻之间的事情,这些事情外人根本不可能知道,所以她的丈夫就点头,确实这样。

当这个女孩看到自己过去剖腹产生的孩子,现在已经长大长高了,看到他之后非常激动,眼泪都要掉下来,她赶紧跑到自己的房间里把自己的玩具,因为小女孩才六岁,家里还有很多玩具,就把自己最心爱的玩具统统都拿出来给她前世的孩子玩,她的孩子比她还大。所以大家都觉得看了很感动,就问她即使你知道他真的是你的孩子,可是你生他的时候他还是个刚刚出世的小婴儿,你怎么一看到他就能够认出他来?这个小女孩就说他是我心灵的一部分,所以不管他长得什么样,我都能够认得出来。在场的人听了之后也都很感动。

确实古人所讲的\"父子有亲\",父母跟子女的亲情关系这是一种天性,它是一种天然的,它不是人教的。所以当这个小女孩见到她自己过去生中所生的小孩,就自然流露出母亲对于儿女的那种关爱,一种天然的流露。所以古人教导我们,真正要做到和-谐,现在我们提倡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和-谐从哪里开始?这个社会本来是和-谐的,世界本来也是和-谐的,你现在搞得好像看起来不和-谐,那是因为后天的污染。要真正恢复本有的和-谐从哪里做起?要从父子有亲这个关系上下手,因为父母和子女的关系那是原有的和-谐,是和-谐的原点。

因此古圣先贤都教导我们,和-谐社会从哪里做起?从孝开始,这就是《孝经》上一开始提出来的,能够使天下和顺,民用和睦,上下无怨,这就是和-谐社会。天下都能和顺,人民都能够和睦,上级、下级都没有怨恨,这就是和-谐社会。从哪里做起?从孝,《孝经》上开宗明义就讲,\"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用孝才能达到天下和顺,民用和-谐,上下无怨。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因为父母跟子女这种亲情是天性。当这个小女孩看到她的先生续娶的那个太太,她很不满意,就当著众人面很生气的指著她的先生说:我们不是以前说好了你不可以再娶,那她是谁?搞得她的先生很不好意思,很惭愧的低下头。大概是小女孩的前世跟她先生曾经有过山盟海誓,你看现在的流行歌,我在中学时代听到的流行歌,说\"我对你的爱,到地久,到天长,到海枯,到石烂\",那个山盟海誓,结果没几年就忘掉了。这种所谓的爱为什么不能到地久天长,不能到海枯石烂?因为它是从人的欲情当中生起来的,爱欲它不可能永恒,因为它不是真心所现出来的。

真正的大爱,像圣贤看到苦难的众生所生起来的一种大爱,一种慈悲,它是真心生出来的,它不是一种贪欲,它不是感情,它是一种智慧,这样的爱才是永恒不变。他不是为了希求什么,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如果有希求、有得到,从贪欲当中所产生的,贪美色的,美色一凋零,爱就没有了。所以真正夫妻之间的恩爱,要建立在道义、恩义、情义的基础上,能够两个人共同创造一个美好、幸福美满的家庭,为这个社会做一个好榜样。因为社会的不和-谐就是因为家庭出了问题,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假如家庭都出了问题,这社会怎么会和-谐?所以如果夫妻结合之后有一种道义,我们的结合不是为了自己,而是放眼社会,放眼世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的家庭结合在道义、恩义、情义的基础上,能够为社会建立一个好榜样,能够帮助和-谐社会,这样的家庭才是永恒的。这个小女孩发生了这么一个事情之后,一下子就把这个消息传出去,全国乃至全世界都为之惊奇。后来在一九三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由当时印度的国父,领导人圣雄甘地,任命了一个十五人的专家委员会,这个专家委员会包括国会议员、包括国家领导人、还有媒体的成员,共同组成了这个委员会,来对这个小女孩这种事情进行调查。当专家委员会来到这个小女孩家里面,经过父母的同意,就带著小女孩去找她前生的家庭,也就是对她前生的先生的来访进行一次回访。

结果一路上小女孩就像一个向导一样,跟这些专家们讲一路上所见到的东西,她很熟悉,很顺利的他们就找到她前生这个家庭。见到这些亲人,自己的先生、自己的公公、婆婆这些亲人,还见到一些邻居。看到一些邻居,这小女孩就主动上前问寒问暖,好像是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又见了面,就问别来无恙。对这些家里以前的摆设都很熟悉,譬如说这个院子后面有一口井,结果一找那个井没有了,后来家人才说这个井确实以前有,但是因为好多年没用,就把它封了。所以证明这个小女孩对这个家里很熟悉。

这个小女孩自己的娘家(父母家)离她丈夫的家不远,后来他们又到了小女孩前生父母的家,当这个小女孩见到自己前世父母的时候,父母还在,当然都已经是两鬓斑白,走路蹒跚的老人,小女孩见到自己前世父母,抱著他们放声大哭起来,在场的人都觉得无不唏嘘,很感动。可见得这个小女孩心里真的是心潮起伏,看到自己前世的父母,过去父母可以说是白发送黑发,自己没有尽到孝道,年轻剖腹产手术就离开了父母,这回见到之后心里那种心潮起伏就忍不祝可见得古人所讲的\"黄泉路上无老少\",走在黄泉路上是不分黑发、白发,生命是很短暂。所以当我们知道生命这么短暂的时候,真的要好好的来把握这个时光,来学习圣贤的教育。古人讲读书志在圣贤,能够真正学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这一生才不会白过。

记得有一个佛典故事,释迦牟尼佛有一天跟他的弟-子们一起讨论,佛就问自己的弟-子们,你们都说说看,人的生命到底有多长?结果有个弟-子就说生命在昼夜之间,很短暂,你看一个昼夜可能人就不在了。结果佛摇了摇头,说的不太对。第二个弟-子又说了,人的生命在饭食之间,一顿饭的工夫人的生命可能就没有了,一顿饭一下噎住过不来,那就是来世,比喻生命的短暂。结果佛还是摇头。这时候第三个弟-子最后就说生命在呼吸之间,这一口气呼出去进不来那就是来世,所以生命就是这样的短暂。当我们知道生命这么短暂的时候,真的要把握时光进德修业,这样子就不辜负我们来到人间一常后来小女孩这个案例一下子传遍了全世界,太轰动了,包括美国、世界各地的这些研究轮回学的学者,来调查访问,全部都一一的证实了这个小女孩所说的,所能记起自己前世的经过是真实的,有力的为我们证明轮回确实是有。从这个案例我们来稍微小结一下,这种所谓的对于轮回立案的调查研究,你看他是用一种很清晰的逻辑思惟,他先是\"发现对象\",找到小女孩,然后开始\"获取资料\",这些专家、学者们获取资料,\"立案质疑\",然后\"当面取证\",接著还要\"追踪观察\",多次的来进行调查,然后写出报导。像这种逻辑思惟,它给了一种很客观、很可信的感觉,所以它证据也很确凿。不过这种研究方法,问题是费的时间太长,一个案例可能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来进行反覆的追踪调查。你看一九三0年代的这个案例,最后发表在一九九七年的研究报告里面。在这个研究领域里面,可以说是最负盛名的一位学者,是美国的维吉尼亚大学的著名精神心理学家伊恩.史蒂芬森教授。

史蒂芬森教授他主要的研究对象是七到十二岁的小孩子,这些小孩往往都能够记忆起十几年前的、几十年前的,甚至上百年前发生的事情,距离都很遥远,所说的事情都很真实。当这些小孩子把前世的事情说出来以后,史蒂芬森教授就进行深入的调查、核实,最后确证是有轮回。他这四十多年的研究,收集有三千多个这种轮回的案例。他发表的著作有很多,早期的作品里面有一部叫做《二十案例示轮回》(TwentyCasesSuggestiveofReincarnation),Reincarnation英文就叫做轮回。

在这本书里头我给大家挑了一个案例,这个案例是一个英国的例子,是讲一对双胞胎,这对双胞胎原来是两个人同时投胎而来。这对双胞胎,姐姐叫吉莲,妹妹叫简妮佛,她们是一九五八年十月出生在英格兰诺森伯兰郡的赫克斯汉。这对双胞胎她们俩投胎是从哪里投胎来的?就是从这个家庭里出来的。原来这个家庭里父母以前有两个女儿,姐姐叫做乔安娜,妹妹叫做杰奎琳,当时姐姐十一岁,妹妹六岁,在一九五七年五月五日那一天,姐妹俩走在街道上,结果很不幸被一辆车,一个妇女可能是因为喝醉了酒,一下子冲到人行道上,就把姐妹俩撞死了。撞死以后父母都很悲伤,特别是父亲,就非常的想念死去的两个女儿。

之后一九五八年年初的时候,她母亲怀了身孕,当时这个父亲也不知道为什么,就很相信这次怀的是一对双胞胎,他很相信就是他这两个女儿又回来。当时医生给她检查身体,没有什么双胞胎的迹象。这个事情很奇怪,她父亲不知道为什么就坚持说这是双胞胎,结果后来证明确实父亲说的是对的。生了双胞胎以后,姐妹俩她们慢慢的长大,能够会说话的时候,她们就能够记起自己前世,说她们就是这个家庭里死去的那对姐妹投胎而来的,生活中种种的迹象都表明是这样。

后来史蒂芬森教授到她们家来进行调查访问,比如说这两个姐妹双胞胎很喜欢自己死去这两个姐姐遗留下来的东西,拿到以前这些玩具,姐姐和妹妹分别给这些玩具起名字,她们是各自拿各自过去的玩具,而且起的名字都一样,小熊、小猫起的名字都一样。而且这两个人后来长到大概

三、四岁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就带著她们到一个学校,这个学校本来她们俩这一生还没有去过,结果她们俩一下子就说出这个地方的这些东西,说这个学校怎么样怎么样,说我们以前在这里上过学,说得都很准确,都很符合她们这个家庭里死去那两个姐妹的情况。

而且双胞胎姐妹她们的关系都很像她们死去的这两个姐姐的这种关系。比如说已经死的那两个姐姐,当姐姐的十一岁了,已经学会写字,当时的妹妹才六岁,还不会写字,当时姐姐就很喜欢教妹妹写字,这种现象又出现在这对双胞胎身上,双胞胎的姐姐很快拿起笔来就学会写字,但是双胞胎的妹妹学了好久,还是拿著拳头握著笔,她不会握笔,而且两个人是姐姐很喜欢教妹妹。

当时我还在美国德州大学里教书,我曾经跟史蒂芬森教授通过e-mail连系,当时史蒂芬森教授在维吉尼亚大学,他跟我的连系当中告诉我,他说人这一生所学到的东西,所具备的能力和才华,往往都是前生就已经积累。比如说这对双胞胎,你看这个当姐姐的,因为她前世已经会写字,所以她这一生很快就学会写字,妹妹就不行。这个案例史蒂芬森教授经过多方的核实,把它发表出来。从而也证实,人,你看现在世界上很多所谓的神童,天才的儿童,一出生就很有才华,那都是前世的积累。像大音乐家莫札特,我们都知道他六岁就能够谱写现在已经轰动于世的大型的交响乐曲。六岁的儿童,如果不是前生的积累,他怎么可能写出这样的作品?所以史蒂芬森他所告诉我的确实是符合这个事实真-相。

下来给大家再讲述史蒂芬森教授一个很有趣的例子,这个案例也是史蒂芬森教授在印度的一个科研项目,研究的对象也是一个小女孩,叫做丝娃拉特。丝娃拉特她是一九四八年出生在印度盘那这个城市,当她四岁的时候就能够讲述自己前生的情况,她说自己前生住在凯蒂利城,另外一个城市。这个事情发展是这样的,当她四岁的时候,有一天她的父亲就带著这个小女孩来到凯蒂利城,以前他们从来没来过,可是这个小女孩看到这个城市就觉得很熟悉,觉得以前就住在这里。她就跟她的爸爸讲这个城市怎么样,说她以前就住在这里,她的家就在这个城市里,就告诉她爸爸,说\"爸爸,咱们累了,到家里去喝个茶吧\"。她爸爸觉得这个傻孩子是不是说胡话?可是又听她在讲自己前生,说她自己前生家是姓帕沙克,帕沙克家族,她在这个家族里是做一个母亲,这位母亲的名字就叫比亚,她是一九三九年去世。说得这么真实,父亲觉得也很奇怪,后来就通知大学里头专门研究轮回的这些学者,史蒂芬森教授得知这个情况以后就从美国赶到印度,来对这个小女孩进行调查访问。这些教授们就按照小女孩的指引,很准确的找到她前生在凯蒂利城的帕沙克家族。到了家族以后就看到小女孩所说的前世的丈夫、前世的儿子,她有两个儿子,还有这些家人,她竟然都能够准确的把这些家人的名字给叫出来。教授们还经过一个测试,把她先生介绍成另外一个人,说他就是另外一个某某某,企图要把这个小女孩给蒙骗。可是这小女孩一点都不受这个思惟的扰乱,坚持说他就是我的先生,这个人就是我的儿子迈利,把她这个儿子的名字都叫得很准确。而且她也是见到她儿子表现出同样一种母亲对孩子的那种关心。3楼继续duanwuliu2002(LiuDuanWu)博客相册圈子资料发短消息发表于2006-12-0518:25更有趣的是她还说出她前世丈夫的一段隐私,她说她的先生过去在她的钱箱里,这是她的私房钱,结果他拿走一二00卢布,印度钱,这是私房钱,没有还。这个事情其他人都不知道,只有他丈夫心里明白,这小女孩就在众人面前把这事情抖了出来,结果让她先生很不好意思,最后都承认确实有这么一回事。所以你看看,过去借了人家钱以为不还,那怎么行?欠了债总得还,你不还那个债主还是记在心里,将来还起来恐怕还得加上利息,所以欠钱还债。为什么会轮回?其实就是因为欠,将来还得还。

大家可能会注意到,你看这个小女孩这一生她是一九四八年出生,这个前世是帕沙克家的这个母亲,叫比亚,她是一九三九年去世。你看一九三九年到一九四八年,中间隔了九年的时间,大家会问,这个小女孩那九年里头去哪里?这个小女孩自己说,她在那一生投胎到孟加拉国,这是印度的邻国,在孟加拉国一个乡村里也是做一个小女孩,又投胎了一次,这个小女孩九岁就去世了。何以见得?原来小女孩丝娃拉特从小就很喜欢唱一首孟加拉国的乡歌,丝娃拉特的家族没有人懂孟加拉语,没有人教她,就看著这个小女孩很爱唱这首歌,而且随著自己的歌声还能够翩翩起舞,这个家里的人都不知道这个小女孩在唱什么、跳什么,就看到她好像自我陶醉的样子。

后来教授们、这些专家学者们对这个小女孩进行访问的时候,其中就有一位印度的学者他懂得孟加拉语,所以当这小女孩唱歌的时候他就赶紧把歌词抄下来,这个歌词现在也发表在史蒂芬森教授的论文里头。原来这个歌词是赞美大自然的,表现农民丰收时候的那种喜悦心情。于是这些教授们、学者们就拿著这个歌词,按照这个小女孩所说的情况就找,找到孟加拉国所说的那个村庄,结果调查之下发现,这个村庄当年确实有这么一个小女孩,九岁就去世。而且这个村庄里的人都很喜欢唱这一首乡歌,都能够随著乡歌翩翩起舞。所以可见得确实人有轮回,如果没有轮回,她上哪里去学孟加拉国的乡歌?这个小女孩现在也长大了,她的头脑很清楚,她也不是在说胡话,没有神经病,现在她已经硕士毕业,在印度一个大学里教书,经常跟史蒂芬森教授还保持著连络,她学习很优秀,头脑很聪明。这个案例给我们证实这个小女孩确实是轮回转世再来,大家不信还可以去印度调查,她人还在。下来给大家简单的报告也是一个比较离奇的案例,这是史蒂芬森教授研究在泰国的一个案例,这个主人公是一位法师,叫超空和尚。这个超空和尚他从小就能够记起自己的前世,他是谁?原来他前世就是他自己这一生的舅舅转世而来的,换句话说,是他的舅舅死了以后一投胎又到了这家里,做了他自己妹妹的儿子,所以他是舅舅转世而来的。

他的舅舅叫做奈楞,奈楞在家里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很喜欢到寺院里去,很喜欢打坐,很喜欢学佛的这些方法,而且几度都想要出家,这个舅舅。后来这个舅舅染了一场大病,快死了,在临终的时候他就听自己家人说他这个妹妹怀了孕,快生产了。奈楞跟他的妹妹之间关系很好,后来又听到妹妹的小孩出世了,生了个小婴儿,这个小婴儿出世那天他就很想去看一看妹妹刚生下来的小婴儿,正在想著想著的时候,他突然叹了一口长气就一命呜呼。

当他断气以后,他突然发现自己很有能量,很轻松,他能够到处的跑,看到很多的亲人正围在他旁边,可能在他旁边还在哭泣。他就跟亲人们讲你们不要哭,我现在好得很,结果每个亲人好像都听不见他在讲话,也没有看到他,他就拽拽这个人的手,托托那个人的胳膊,每个亲人好像都没有感觉到他的存在,他觉得很沮丧,怎么这些亲人都不理我?后来看到自己的身体在病床上,亲人哭泣,完了之后把这个身体抬起来送到火葬场,火化以后他觉得自己真的失去了自己的身体,非常无可奈何。突然想到她的妹妹刚刚生了一个小孩,他得去看看,所以当他这个思想一动的时候,他就发现自己已经到了妹妹的房间里。所以这种灵魂,孔子讲的游魂,在佛教里面把这个称为中阴身,就是人断气以后他的灵体离开了身体,这个灵体他的能量很大,他能够在不同的空间当中很迅速的飘动,所以孔子把他称为游魂,老是游游荡荡,也很有道理。

这个游魂他想到哪里马上就发现自己已经到那个地方。当他到了自己妹妹的房间里,看到自己的妹妹、看到自己妹妹生的这个小孩,他看到小孩长的脸蛋很可爱,他就很喜欢。当他看著看著的时候,突然之间觉得自己的身体好像陀螺一样被旋转起来,不一会他就不醒人事。当他苏醒以后,不知过了多久他苏醒以后,他就看到很多的亲人正围著他笑,他看到这些亲人就想要跟大家打招呼,就想告诉大家我现在没什么事,你们放心,结果刚一出声音,怎么发现自己的声音变成婴儿的声音,说不出话来,后来才明白原来自己已经投胎成了自己妹妹的小孩。

所以这个事情也很值得我们思考,奈楞他为什么会投胎成他妹妹的儿子?因为他临终的时候想的是什么?临终时候想的是他妹妹生的婴儿。临终的时候想什么他就能够见什么。所以你看那些宗教里,天主教在人临终的时候都给他做弥撒,让他去见神,见天父;佛教里面都给他念佛,临终给他安慰、关怀,让他去见阿弥陀佛,这都很有道理。孔子他也教人,人走了以后要怀著一种赤子对父母的那种哀痛之情,尽到最后给父母的孝心,甚至三年之内都要服丧,来安慰自己过去的双亲。

像《弟-子规》,这是我们中国传统教育可以说是家庭教育的集大成,你看它上面讲,父母双亲,\"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表示儿女对父母的那种哀痛之情,哀痛得甚至吃肉都不觉得甘美,居住豪华的地方都不愿意去,那种哀痛之情。这种也是对于父母那种安慰,父母所谓的在天之灵,他会得到安慰。当然在佛教里给他念佛,给他做所谓的超度这些法事,都能够帮助亡魂得到安慰和超生。

所以你看奈楞,他之所以又投胎到他的妹妹(他的妈妈就是他的妹妹)他妹妹生的这个儿子的身上,表明临终时候那个念很重要,你临终的时候念什么就见什么,念佛就见佛,念她的儿子就变成她的儿子。当她这个小孩长大以后,开始学说话,家里的人就教他说话,叫他喊\"妈妈\",结果他冲著他妈妈叫妹妹,然后小孩叫他的外祖母,他管他外祖母称为妈妈,家里人觉得非常生气,怎么这个小孩伦理关系都搞不清楚!原来这个小孩还是保留他前世的那种印象。

后来慢慢长大,这个小孩子又延续了他前生(奈楞)那个习惯,很喜欢学佛,很喜欢到寺院里去,结果这一生后来就出家做和尚,做了和尚以后就开始把自己前生的事情都给说出来。美国的史蒂芬森教授他得知这个情况以后,就到泰国去进行核实访问,最后证实他所说的情况都是符合事实。我们讲到人,你看他前生,奈楞很喜欢学佛,很喜欢打坐、去寺院,他这个习惯可以延续到这一生。所以人这一生能学佛不是这一生开始,真的是生生世世可能都在学佛,这一生有的才华、有的能力,也不是这一生所累积的。你看有的人很多才华,从小就显露出他某一个方向的才华,这个人都不是这一世所积累,不是他这一生后天培养的,先天就已经有了,所以也不用去羡慕他,我们这一生好好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我们也能够超过他,所以心要平静下来,不需要去羡慕,更不能去嫉妒。这个案例给我们很多的启发,因为今天的时间到了,从明天开始我们就从第二个专题,对于能够记忆前生人的立案调查研究,我们继续深入的来讨论。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阿弥陀佛。

尊敬的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好!昨天我们讲的\"因果轮回的科学证明\",我们谈到有五个方面的研究领域,我们先复习一下。第一个研究的领域是对于灵魂存在的研究,第二对能够记忆前生者的立案调查研究,第三催眠法回忆前世的研究,第四对不同维次空间生命的研究,第五特异功能者对轮回的促进研究。我们昨天谈到第二个研究领域,主要是以美国维吉尼亚大学教授史蒂芬森博士的案例为主。我们昨天谈到他在泰国的一项研究,是对一位法师,叫做超空和尚,他的轮回一个证明。这位超空和尚是他自己的舅舅,这家庭里的舅舅,叫奈楞,转世而来,也就是说奈楞死了以后又投胎到这个家里,做了他妹妹的儿子。昨天我们谈了这个案例或许有人会问,奈楞转世到这个家里,他为什么能够这么清楚的记忆自己的前生?实际上这个问题有一种说法,就是人之所以忘记自己的前世,是因为他在投胎以后,在母亲体内做胎儿会受很多的折磨、痛苦。最近我们看了一个医学的纪录片,现在西方拍摄的技术很发达,能够隔著母体用三维的角度来拍摄母亲体内胎儿的生活状况。我们看到这个影片当中,胎儿在母体内真的是很痛苦,他是头朝下脚朝上这么倒悬的,这么一挂就挂十个月。

母亲如果动一动,他就会觉得像地震一样,母亲喝一口凉水,他就好像到寒冰里,冰窟窿一样;母亲喝一口热水,他就像到热汤里一样。胎儿在母亲的体内就像坐牢一样,一坐就坐了十个月。完了之后要出生的时候他也是很痛苦,像婴儿从母亲体内出生的时候,好像两座大山把他夹著夹出来,当他出来以后,因为在母亲体内的胎儿皮肤都很细滑、很细嫩,结果一出来之后接触到空气,就感到像针刺一样的痛苦。所以你看婴儿一出生他就哇哇大哭,为什么哭?就是因为他太痛了、太苦了。你们诸位说,哪有见到婴儿一出来笑咪咪的?有没有?没有。正因为这样的痛苦,这种折磨就把他前生的记忆给统统磨掉了,所以一般人都没有办法记忆自己的前世,这个有道理。

我们再看看超空和尚,这次他没有受到在母亲体内做胎儿的那种折磨,因为他是自己的妹妹生了小孩以后才过世,过世以后他的灵魂,因为他的灵魂没有受到时空的限制,所以他能够迅速的飘移。当他一个念头起来想要到他妹妹的房间里看看这个小婴儿的时候,他就到了里面去,就看到刚刚出生的小婴儿,然后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一种力量就把他牵引到一个婴儿的身体里,他就投胎投进去了。因此是小孩子先出生以后他才入胎,他才入了这个身体里头,所以他没有受过这种出生、在母亲体内种种痛苦折磨,所以他对于前世的记忆保持得非常清晰。

我们可能觉得这个胎儿已经出生变成婴儿,他就应该有灵魂,那他的灵魂上哪里去了?这是一种生命的谜,因为一个身体里头应该是有一个灵魂他才有真正的生命。当这个婴儿出生以后,或许是因为他原来那个灵魂已经离开,代之而来的就是他的舅舅奈楞的灵魂进来,这也是有可能的。总之宇宙大千无奇不有,生命的奥秘还有待我们科学进一步深入的探索。谈到这种轮回转世,其实在历史上的记载非常之多,特别是在佛教里面,对于轮回转世这种案例的记载很多。我们这里并不是在谈佛教,但是可以用一个真实的案例来跟史蒂芬森教授这位超空和尚的案例来做一个对照说明。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中国明朝的例子,大家可能都知道明朝有一位儒学大师,著名的理学家,叫做王阳明,这位王先生的学问、道德都受到世人的景仰。当王先生五十岁那一年,有一天他到江苏镇江金山寺那里去游览,结果来到这寺院里一看,怎么这个寺院这样熟悉,好像以前就住在这里。于是他就跟寺院里的一些出家师-父们一起到处走走看看,结果来到一个关房前,关房门窗都紧闭著,上面还贴著封条。王先生一看到这个关房就觉得好像以前曾经在这里住过,好像这里就是他的宿舍,他以前住的房间,于是就哀求出家人帮帮忙打开这个门来看看。那个出家人说:不行,不行,王先生,我们这个寺院里头哪个地方你都可以去,就是这个关房我们不能让你进去。为什么?因为这个关房里面,五十年前我们寺院里的老和尚在这里面圆寂,就是在这里往生离开了,所以他的真身还保存在里面,肉身没有坏,还坐在里面,为了保存它,我们不能够让外人进入。王先生非常好奇,就一再的哀求这个出家人帮帮忙,进去看一眼就走。因为王先生当时也是大家非常敬重的一个高人,所以出家人最后就答应了。

完了之后这个门就打开了,一打开走进去一看,真的看到一位老和尚正坐在一个蒲团上,盘腿而坐,虽然已经走了五十年,但是看到他的面色还是非常好。王先生看到老和尚的脸,这个脸怎么这么熟悉,似曾相似?回头一看就看到墙上还写了一首诗,这首诗是老和尚五十年前圆寂之前在墙上写的诗,我把这个诗也摘录下来给大家看看,这个诗上讲\"五十年后王阳明,开门犹是闭门人;精灵去后还归复,始信禅门不坏身\"。你看看这位老和尚,他原来已经是预知未来,这个王先生是谁?原来就是这个老和尚转世而来。

你看老和尚在墙上题的这首诗就是预言,预言五十年之后我就叫王阳明,你看把名字都写出来,开门的这位王阳明就是五十年前在这里闭门的老和尚,\"开门犹是闭门人\"。老和尚就是用这个来证明,精灵就是灵魂,灵魂去了以后你看他还会回来,就是为了证明在禅门里头,佛教里头有这样功夫的人,他这个身体还保持著真身不坏,等五十年后那个人再回来找他。这也是个真实的案例,根据历史的记载。

我们看到这位老和尚的功夫实在是了不起,他能够预知未来,很可惜他一转世轮回做了王阳明都把前生给忘掉了。他为什么会忘掉?这就是刚才我们谈到,在投胎、出生种种的痛苦、折磨,往往会把他前生的记忆都给磨掉。在佛教里面有一句话,叫菩萨都有隔阴之迷,哪怕是做菩萨,你看他隔了一世都迷了,都忘掉了;换句话说,这个老和尚以前的修行功夫也中断了,就很可惜了。所以在佛教里面有提到,要我们大家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能够这一生了脱生死轮回,这样就可以永远不迷了,这也是值得思考的。

下来是一个小插曲,我们继续来谈谈史蒂芬森教授另外一个科研案例。这个科研案例也是一个离奇古怪的案例,它有点像我们中国古代所讲的那种借尸还魂的例子。这个案例讲的是一位叫做贾斯伯的小孩,贾斯伯他的全名叫做斯理.格达理.拉尔.贾斯伯,这是印度的名字。这个小孩在一九五四年当他还是三岁的时候,由于患了天花病就死去。死的那天当然父母都非常伤心,父亲就依偎在棺材旁边,棺材里装著自己小孩的尸体,他非常的痛心,准备等到天亮就要把棺材拿去埋葬。

就在当天晚上,这个父亲正挨著这个棺材半梦半醒的时候,突然觉得棺材里面有动静,这时候父亲马上就起来把这个棺材盖打开,一看这个小孩他已经苏醒过来,赶紧就拿水、拿食物来喂他。可是这个小孩苏醒以后竟然所说的话已经完全不是这个人,他说自己是一个二十二岁的青年,他的名字叫做香克,是在另一个地方居住的一个贵族,印度叫做婆罗门,他是个婆罗门种的青年人。讲的话跟他原来的身世完全不同,明明是三岁的小孩,怎么说是二十二岁?

而且这个小孩拒绝他父亲给的水和食物,因为在印度等级阶层还是比较严格,所谓婆罗门贵族这些人他不会吃那些平民家里的食物。贾斯伯家里原来是平民,他醒来以后就不肯吃自己父亲给他的食物,幸好邻居家有一位婆罗门的老太太,这个老太太就义务做些食物来给这个小孩吃,他才肯接受,要不然也得活活饿死。这个小孩他就开始叙说他前生做婆罗门青年的时候是怎么死的。他说有一天当他去参加一个亲戚的婚礼,在这个婚礼宴会上就遇到一个仇人,那个仇人以前向他借了很多钱,但是又不想还给他,所以就让他吃一些有毒的糖果,他也不知道,吃了这个糖果以后在回家的路上毒性发作,从马车上摔了下来,就这么死了。结果家里的人都不知道他是被毒死的,还以为这个人可能在婚宴上面喝酒喝多了,从马车上摔下来摔死的,不知道他是给仇人害的。这个事情后来也就平静了。

结果史蒂芬森教授他们来到贾斯伯家里,因为他得知这个消息以后就来到贾斯伯家里调查这个三岁的小孩,然后按照这个小孩所说的情况找到他所说的前世婆罗门的家族,结果一看果然有这么一个人,有这么一件事。这个人大家都不知道是被毒死的,后来一调查才真-相大白。所以你看看,这个仇人他心很狠毒,他借了人家的财不还给他,还要把人家害死,这是像古人所讲的\"借他货财,愿他身死\"。他以为这样做神不知鬼不觉,哪里知道他所杀害的这个人,这个冤家,转了一世还能把这个仇恨记在心里,然后还把它说出来。所以想想看,他们再见面,那真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我们再看看,你看他这个身体,这三岁的小孩患了天花死了,他原来这个魂确实是走了,代之而来的是另外一个人的魂,这个二十二岁的青年,他又进去了。这说明什么?这个身体其实真的不是自己的,你看它是可以跟人家共有的,可以互换的,这个小孩的魂离开之后他的身体还能用,结果又有一个魂进来,真的像住房子一样,这个房子原来的主人走了,又来了一个新的主人。

现在民间,从古到今民间都有很多这种传说,所谓的鬼附体现象。这种也不能够一概而论是迷信,为什么?现在从这些西方的科学来解释还是能解释得通,为什么?所谓的鬼附体,就是那些鬼的魂跟这个人的魂共用这个身体,就叫附体。所以你看看我们听到一些传说,甚至基-督教里面也讲到,你看耶稣赶鬼,耶稣基-督还赶鬼,一个人身上带了七个鬼魂他把他们赶走,这说明人的肉体是可以共享的,关键是要和-谐相处,在肉体里也得搞和-谐社会。至于这种借尸还魂的案例,其实在我们古老的中国早已经有记载,你看像上古时代有一部医学著作,叫做《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里面至少就有两则关于借尸还魂的这种案例。所以这种案例我们想想真的他不是在虚构,现在史蒂芬森教授也给我们证实。史蒂芬森教授他在研究这几千个关于轮回转世的案例当中发现有这样一个规律,他发现人身上都有一些胎记是与生俱来的,一出生身上就有这些疤痕。现在医学能够解释胎记的理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遗传学,认为胎记是遗传的,第二种是出生的时候婴儿可能身体上受了损伤,所以留下了胎记。这两种医学的理论只能解释胎记这种现象百分之六十,其中百分之四十的胎记没有办法解释。结果史蒂芬森教授就提出一个新的理论,他说人身上的胎记很多很可能都跟前世有关,是他前世一些伤口遗留下来的。这种理论发表在他的一部著作里,叫做WhereReincarnationandBiologyIntersect,就是《轮回学与生物学的融汇》这本书里。

我们来看看他所谓胎记的理论是怎么样?首先给大家讲一讲他的一个案例,这个案例是美国的一个例子,在美国有一个家庭,夫妇两个人有两个女儿,小的女儿叫温妮,结果温妮在一九六一年不幸在一次车祸中丧生,车从她身后撞上来把她撞死,当时死的时候她(温妮)只有六岁。当温妮死了以后全家都沉浸于悲痛当中,温妮的姐姐有一天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的妹妹在梦中告诉她,说我准备要回家跟家人团聚,梦醒之后就觉得很真实,完了没多久她的妈妈就怀孕了。怀孕以后这个妈妈也梦到自己过世的女儿温妮回来告诉她,说她准备要回家里来。后来就生产,在产房门口父亲清清楚楚的听到自己过世的女儿温妮的声音,他不是在梦中,就是这样听得很清楚,听到这个声音告诉他,说\"爸爸,我现在要回来了\",之后就生了一个女儿,这女儿的名字叫苏珊。

结果苏珊大概两岁多的时候就能开始讲关于温妮前生的事情,说她自己就是温妮再来的。很多的这些情况,比如说苏珊她经常会说当我以前上学的时候,经常都爱在学校后院子里荡秋千。当时苏珊还没有到上学的年龄,没有上过学,可是她所说的情况是符合温妮的情况,温妮在死前六岁了,真的上学了,而且确实很喜欢在学校后院里头荡秋千。苏珊很喜欢温妮留下来的这些东西,一些玩具,还拿著温妮的这些相片,指著相片里的人说\"她就是我\",完了一张相片挂在床头,一张相片还自己揣在怀里很宝贝。

温妮身上有一处很明显的胎记,在她的左臀上,左边臀部上面有一处很明显的胎记,那个胎记的形状真的像车撞伤位置的伤口那种形状。史蒂芬森教授根据家里所描述的情况找到温妮死前在抢救时候的那家医院,在那间医院里找到温妮尸体解剖的照片,拿著这个照片跟她这一生的胎记来一对照,发现前生尸体上的伤口跟她这一生的胎记完全吻合,所以他就提出这一生身上胎记的位置往往是前生受伤而死的伤口位置。

下面还有一个这样的案例,还有照片给大家看看,这个案例也是史蒂芬森教授研究的一个例子,是在印度,有一个男孩,这个男孩从小就能够记忆自己的前世,他说自己前生就叫马哈,一个男子,这个男子是跟他生活在同一个村庄的,结果这个男子后来被一个职业杀手给杀死,被人谋杀,那个杀手是用手-枪对准他的胸口近距离把他枪杀,所以子弹从他的胸口穿入。结果史蒂芬森教授对这男孩进行调查,证实以后,还找到前世这个死者所在的一家政府医院,最后临死时候的这家医院,在医院里找到尸体的解剖图,法医所画的图。这个图就是右边这幅图,胸膛中间是伤口的位置,左边这幅图是这个小男孩这一生的照片。你看他的胸膛确实有一处这样的胎记,他胎记的形状、位置真的跟他的前生子弹打入伤口的位置很符合。

这个人是被人家误杀,原来那个职业杀手不是要杀他,是要杀另外一个人,结果把他给错杀了,真的是冤枉。这个案子一直都没有破,大概是那个职业杀手很高明,没有留下什么蛛丝马迹。可是想想看,既然给职业杀手杀的,恐怕前生真的是有因果,要不然为什么误杀要杀到他?他死的时候,因为小男孩的父母家里跟死者是邻居,就住在同一个村子里,结果这个男子死的时候大家都去围观,包括他父母本人也去看这个尸体,结果这一围观就把这个缘给接上了,他的母亲晚上就做了个梦,就梦到这个死者告诉他,说我现在要投胎到你家里来,然后就生了这个小男孩,所以这个小男孩从小就能够记忆自己前生的事情。所以这个案例我们就晓得,人身上的胎记,史蒂芬森说的也有道理,确实往往都是过去生中由于被那些刀、枪或是一些利器刺伤、撞到的那个伤口的位置。他为什么能够在这一生留下胎记?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当一个人被车撞死或者被子弹打死,那个伤口一定会产生剧痛,非常痛苦,这种痛苦的印象深深的印在他的灵魂深处,所以灵魂投胎的时候都已经把这种痛苦的讯息给带著,甚至能够在这一生把这个讯息反映出来,所以使得他身上在那个痛的部位能够产生这种胎记,那真的是痛苦的记号。所以人的心真是不得了,他如果产生什么样深刻的印象,这个印象可以在人的肉体上显现出来。所以古人教我们时时存好心,存善良的心,我们的面相看起来就会善良。假如痛苦的印象都能够产生胎记,那我们想想,善良的这种心地当然会使得我们的相貌更加善良和庄严。

下来我们给大家继续报告一个也是关于胎记的这种案例,这个案例还挺惊心动魄。这个案例是美国的一个科研案例,是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在那个州里有一个人叫做查尔斯.波特,这位查尔斯.波特先生他是一九0七年出生在阿拉斯加州,他属于印地安人的血统,这是他比较早期的案例。当这位波特先生两岁的时候就能够讲自己的前世,说他自己前世也是印地安族的一个人,不过他是在另外一个印地安族。这个印地安族跟他现在这个家族打仗,结果他在战争当中被敌人给刺死,他每每说到自己前生的时候,他总是指著身上一块胎记,就是右肋下面正中有一个很明显的胎记,长是一英寸多,宽是半英寸多,一个菱形的胎记,他说这个地方就是他前世在氏族战争当中被敌人用长矛从这里刺进来。从这里刺进来,一刺进来肯定伤到体内重要的器官肝脏,所以几乎一刺进来马上就会死掉。所以别人看到他的胎记问他你这个胎记怎么回事的时候,他总是把前生这一幕可怕的景象给说出来。而且更离奇的是他居然能够说出杀他的凶手是谁,就是前世在战争当中杀他的那个敌人,这个敌人是谁?他认识,就是他自己这一生家族里的成员,是他妈妈的舅舅,妈妈的舅舅就是他的舅公,他自己前生的名字叫做特灵吉特,就是他自己前世的名字。被他的舅公给杀死。而且当他说起这个事情时候他舅公还活著,所以这个事情他的妈妈知道,他的舅公自己更加知道,因为他舅公是自己亲手把这个人给杀死的。所以看到这样的一个氏族斗争当中,敌我之间的这种互相残杀,到最后这个敌人又投胎到自己家族里做了亲人。所以你想想这位波特先生为什么要投胎到这个家族里来?因为他带著一股怨气,他是要来复仇,前世自己舅公杀了他,这一生又投胎来要复仇,所谓冤冤相报。这种案例其实在历史上有个很著名的例子,就是我们中国近代史上大家都熟知的慈禧太后,慈禧太后是谁?根据历史的记载,她是叶赫部的后代,她的名字叫做那拉氏,所以叫做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我们都晓得,她可以说是让整个清朝逐步衰亡没落的一个女人。她签订了很多这些卖国的条约,像跟法国签订的天津条约、跟日本人签订的马关条约等等,都是丧权辱国。叶赫部这个部落是什么样一回事?就是当时清太祖努尔哈赤崛起的时候,因为叶赫部是他的敌对,努尔哈赤就把叶赫部全部给消灭。结果叶赫部的酋长,这个酋长叫做金台吉,他在临死的时候就发下一个毒誓,他说即使我这个族里只剩下一个女人也要报仇,发下这个毒誓。完了这个族灭了以后,后来不知怎么回事还真的留下一个根,慈禧太后就是叶赫部的后代。因为清朝已经过几百年,虽然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一个毒誓,但是后来的皇帝也都觉得不太可能她还能报仇,结果没想到慈禧太后后来入宫,真的垂帘听政掌了大权,一步步的把清朝国力折磨衰荆

所以你看她当时竟然把海军的军费挪来修北京颐和园,这是给她做六十大寿的一个贺礼,所以海军的军力没有办法得到发展,所以清朝为什么会亡国?因为这个女人。这个女人是应验了叶赫部落酋长的诅咒,所以慈禧太后是不是就是叶赫部落的酋长再来报仇的?是很有可能。所以清朝有一句话,因为清太祖努尔哈赤他的原配夫人就是叶赫部的,所以满清有一句话叫做\"兴也叶赫,亡也叶赫\",兴起来,叶赫部落让他们兴的,败的时候也是叶赫部让他们败。所以所谓冤冤相报,在历史上一幕一幕给我们演出来,知道这些惊心动魄的案例,不可以去造那些杀业。

下来我给大家介绍另外一个比较有趣的案例,也是史蒂芬森教授的一个研究。这个研究对象在缅甸,这个对象叫做廷廷明,是缅甸的一个女孩,她是一九六0年六月六日生于缅甸的品马纳,她的父亲叫拉皮,这都是缅甸的名字,母亲叫做桑。桑(就是她的母亲)有个姐姐,这个姐姐叫做惠,实际上她父亲原配的夫人就是惠,就是这个姐姐。这个姐姐跟她的先生两个人非常的恩爱,如胶如漆,惠也是很爱她的先生,但是后来在一九五九年的时候惠就去世了,夫妻因缘就到头了。当惠死了以后,有一天她的妹妹,这个妹妹叫桑,她就梦到她的姊姊跟她讲,她说\"我真的很舍不得离开我的丈夫,所以我要跟著你\",言下之意好像说跟著自己的妹妹就能够永远的跟她丈夫在一起。姐姐已经是过世的人,所以妹妹在梦中也听不懂她讲的话是什么意思,后来又是这样反覆的梦到。后来因缘凑合,她妹妹就嫁给了她的先生,也就是说姐姐的丈夫当姐姐死了以后一年多的时间就娶了她的妹妹。当他们结婚以后,这个妹妹就有了身孕,有一天这个妹妹又梦到她过世的姐姐,姐姐对她讲现在可好了,我现在可以永远跟著你,因为跟著你才能跟著我的先生。她妹妹在梦里面听到她姐姐这样讲,就跟她很严肃的说,姐姐,你现在已经去世了,我现在已经嫁给你的先生,你现在老是跟著我,我们俩这样的关系好像不太合适。结果这个姐姐在梦里面就告诉她,现在我们的关系就不是以前那样子了,言下之意让他们不要担心,不会嫉妒你们的。结果这个小孩出生了,出生以后就是廷廷明,就是这个案例的主人公。

廷廷明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够讲述很多关于前生的事情,说她前生就是自己妈妈的姐姐转世而来。其中还有一个有趣的细节是史蒂芬森教授观察到,当廷廷明的父母坐在一起的时候,这个女儿,就是廷廷明,她就表现出一种嫉妒,就故意去插到两个人的中间把两个人隔开。这种种的迹象,觉得这种现象在小孩子里是很少见,小孩子嫉妒自己的父母是很少见,但是从轮回的角度来看还是可以理解的。所以你看廷廷明她轮回又到了这个家里来,是什么样的力量把她又牵引到这个家里来?我们说她这种爱欲的力量,因为她非常爱她的先生,因为走得早,夫妻的因缘不长,结果她第二世找到这个因缘,托了她妹妹的这种关系,做了她妹妹的女儿,就可以永远跟她前世的先生在一起。所以你看看人之所以在这个轮回当中,刚才讲了,一个是杀,互相的相杀,互相报仇,另外一个就是互相爱慕,就是不是爱就是恨,这个爱恨就让人生生世世轮回不休。

让我引用一句佛教的经句来给大家小结一下,轮回你看看是怎么一回事?你看《首楞严经》里讲的好,\"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这句话就是讲,你欠了我的命将来要还命,我欠了你的债务将来也得还债,就是这样子讨债、还债当中,生生世世就在这个轮回里打转,绑在一起。百千劫就是指漫长的岁月。一劫的时间很长,在这种漫长岁月中就是这样子的轮回,互相的酬偿债务。下面一句,\"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你看这就是讲男男女女之间,就是你爱我,我爱你,爱得不得了,这种爱欲的力量把两个人就绑在一起,生生世世各种因缘的牵引就分不开。所以这些确实都可以引起我们对生命深度的去思考。

我们刚才看到这些轮回的科学案例,非常的丰富,很多人不相信有轮回,认为这是反科学,是迷信,动不动就说这不符合科学精神,那我们来看看到底什么叫做科学精神?科学的精神我们归纳有两个特点:一个叫做实证求真,一个叫做可重复性。所谓实证求真就是实事求是,我们对真理、对科学的态度要严谨,不能够马马虎虎,要一丝不茍。可重复性就是说一个科学的实验或者是科学的案例,它是可以重复进行,张三做,李四做,王麻子做,这些案例、这些实验,做的结果都一样,这个实验可以重复的做,结果也是一样。如果结果每次做不一样,那不属于科学实验。

所以你看看这位美国维吉尼亚大学的史蒂芬森教授,他用三千多个案例,每个案例都是一丝不苟的来核实调查,给我们重复的来证实人确实是有轮回,确实是有因果关系。因为他对于科学的研究有这种很好的科学精神,所以他的研究成果获得西方和美国学术界高度的评价。我这里给大家摘抄出一段一个美国著名医学杂志对他的评价,上面是英文原文,翻译成中文就是\"如果史蒂芬森博士不是在制造一个巨大的错误,则他必是二十世纪的伽利略\",这个评价出自于《精神与大脑疾病研究》这个学术刊物上。

你看美国人赞叹人都爱拐著弯说,他说史蒂芬森教授如果不是在制造一个巨大的错误,那就是二十世纪的伽利略,当然他不是在造一个错误,哪有人四十多年的时间研究三千多个案例搞一个大错误出来,换句话说,他就是二十世纪的伽利略。我们前面有提到伽利略是谁?是十七世纪义大利的天文学家,他对于天文理论的发现,当时提出地球并非宇宙的中心,对当时的宗教是一次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我们看看史蒂芬森教授他对于轮回的证实,也是对那些现在迷信科学的人一种巨大的挑战和冲击。所以在现在科学的发展,我相信人们对于轮回的事实真-相会愈来愈接受。

这里就简单的给大家介绍西方世界对于轮回研究的前面两个领域,下来给大家继续报告第三个科研的领域,所谓催眠法回忆前世的研究。催眠这个词,英文叫Hypnosis,翻译成中文叫催眠,事实上意思有点值得商榷,为什么?因为催眠不是说让这个人给睡觉,不是这样,在催眠的状态下,这种催眠状态是人进入一种深度安宁的心理状态,在这种安定的状态中,人会恢复过去已经淡忘的记忆,甚至能够回忆起自己很久远之前,甚至是前世的记忆。这种催眠通常都需要由心理医师或催眠师来进行引导,做催眠的人通常是一些心理病人或是精神忧郁症的患者,他们由于想要用催眠的方法治疗,医生就帮助他引导他进入这种安宁的心理状态之后,往往能够回忆起自己很久之前发生的一些痛苦的经历,这些痛苦的经历就是他这一生精神忧郁症这些心理病症的原因。在催眠当中医生会给他们做安慰、引导,这样就可以使他们精神忧郁症得以恢复。所以催眠不是睡眠,在催眠状态下的脑电波跟睡眠状态下的脑电波是完全不一样。在催眠当中,心理病人可以接受医生的引导,他的思惟可以正常的活动,他也能够讲话,能够把自己在催眠当中所见到的这些情景向医生描述出来。这种方法来治疗心理病症往往都有神奇的疗效,很多病人一般的方法治不好的病,可能一催眠他就能够治好,所以现在在心理医学的领域当中,催眠方法应用得也很广泛。我们来简单提一提在这个领域里面研究的著名学者,这些都是用催眠的方法帮助人回忆起前世的研究学者,包括美国精神研究协会主席,布朗大学著名教授杜克斯博士,瓦姆巴-赫博士、法澳尔博士、伍尔杰博士、瑞克.布朗博士、魏斯博士等等。我们简单的抽出他们几位的研究成果来给大家加以介绍,首先给大家介绍的是瑞克.布朗博士的研究成果,这位博士是国际心理回归治疗学会的副主席,美国著名的精神心理医生。他这个案例是发表在一九九一年第五期《回归疗法研究》的医学杂志上,在这个论文里面,这位医生给我们从头到尾讲述他是如何把一个心理病人给治好的来龙去脉,他用的方法就是催眠。这位病人是一个推销员,美国的男子,这位男子是一九五三年一月十九日出生,他患有一种水恐惧症,是怎么回事?他很怕水,他不敢去坐船、不敢游泳,甚至自己浴室里的浴缸他都不敢下去,怕水怕到这么一个程度。这种怕水的症状也严重的影响了他的生活和工作,所以他就请布朗医生给他做催眠来治疗。结果这个医生就给他进行引导,让他的心灵慢慢的静下来定下来,完了之后慢慢的引导到这种催眠状态。在这个状态下,这个病人的名字叫做凯利,他就能够在催眠当中看到自己的前世,他说自己前世是美国二次大战当中一艘潜水艇上的一个水兵,这艘潜水艇叫做鲨鱼号潜水艇,这个水兵的名字叫吉姆,他都给说出来。原来这艘潜水艇是在一九四二年,在二战当中,二月十一日在菲律宾马尼拉附近海洋的水域上面被日本的驱逐舰队给击沉,当时全体美国潜水艇的官兵统统都遇难,其中也包括这位叫吉姆的水兵。这个病人按照这个医生的引导看到了自己那一世去世当天的情景。这时候病人躺在病床上就开始描述,所描述的东西统统都录音录下来,他就开始说,说他现在见到我们的潜水艇正在菲律宾马尼拉附近的水域当中潜航,在海底航行。当时因为吉姆这个水兵不是当班,所以他正在休息室里面休息,突然之间这个潜水艇就响起了警报声,原来发现前方海洋海面上有一队日本驱逐舰队。我们知道美国和日本在二战当中是敌对国。这时候日本的驱逐舰队也发现了美国这艘潜水艇,然后他们开始发动鱼雷攻击。结果第一枚鱼雷打中了潜水艇的尾部,当时吉姆在艇舱里头就觉得整个艇身剧烈的晃动,看到这个灯熄了一下,然后又亮起来,当时马上潜水艇里头警报声,大家的呼叫声,争著去抢救生衣,就乱成一团。很快的第二枚鱼雷又打过来,这下子打中的可是潜水艇的要害部位,所以艇舱破了一个大洞,因为潜水艇是在海底航行,所以海水一下子就蜂涌进来。当时吉姆感觉到冰冷的海水迅速的在艇舱里上涨,还没等到他拿到救生衣的时候他已经被海水给淹没。当这个病人凯利在催眠当中讲到这种临死时候的情景,看到他的样子非常的紧张,表情很恐惧,甚至双手还正挣扎著,真的看到他好像被淹在水里那个样子。这时候布朗医生在旁边看到,不好,赶紧让他离开这样一种情景,就给他引导,安慰他说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不要再去想这个境界,把他的思惟从潜水艇艇舱里面就拖了出来,然后又回复到他现在,慢慢的就看到这个病人呼吸也慢慢平缓下来,神情也就放松了。做完这个催眠的疗程以后这个病人对于水的恐惧就消失了,以后就再也不怕水。

经过医生的催眠治疗和安慰,找到了他前生水恐惧症的前因,因为他前生就是被这样淹死的,他在极度恐惧、无奈当中淹死的,印象非常深刻,可以让他这一生精神、心理都受到伤害。所以我们想想看,这个心理病人他为什么能够在医生的引导下这么快的恢复健康?其实医生所用的方法很简单,没有用什么药,就给他做安慰、做引导,让他能够明白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你何必再用过去的那个痛苦来折磨你现在?所以真正意识到过去的就像梦一样,梦过去了永远不会回来,他一明白心里就放下了这种恐惧的心理。

所以在心理病症里面可以说讲得最彻底的,从古至今可以说最彻底的,是佛教经典里的一句话,在佛教里有一部脍炙人口的经典,叫做《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经》里面最后有一个偈子,\"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释迦牟尼佛对一切凡是有心理病症的人一个最好的心理治疗,告诉大家一切有为法,包括过去,你看过去痛苦的经历,被水淹死,那像梦幻泡影,像露水一样,很快就干了,就不见了,像电一样,电光一闪就逝去了,所以让我们放下我们的执著,放下我们这种烦恼。过去的如梦幻泡影,当下、现在、未来是不是梦幻泡影?是不是如露亦如电?是的,无论是过去、现在、未来,都是梦幻泡影。在佛教里面有一个很高深的哲理,就是一切的宇宙万物,都是由心所生出来的。心念是宇宙的本源,所以既然心念是宇宙的本源,一切万物都由这个心所生出来的,那么这个宇宙万物都不是真实存在,它是化现出来的而已,既然是化现的,那么它确实如梦、如幻、像露水、像电光。这个电光比喻因为一个人的心念起伏很快速,所以他所现的这个宇宙万物也很快速,快速的佛教比喻成电光,实际上它比电光更加快速,我们的肉眼没有办法觉察得到它在生灭。

所以既然心念在这样快速的生灭,整个宇宙万物也是这样快速的生灭,当我们想这个东西是我们的,刚有这样一种执著,刚起这么一个念头的时候,我们要晓得,念头刚起,这个宇宙已经变了样,换句话说,这个东西已经不是原来的东西,前面这个念头跟后面念头已经不一样,前面那个宇宙跟下面一个宇宙也完全不一样,所以要执著什么?你要留住什么?这东西留也留不住,如电光闪了又闪,它不可能给我们真实的拥有。

真是了解到这么深的哲理,我们的人生观、宇宙观就可以保持得很健康,所有这些心理病症、精神忧郁症都是由这种看不破、放不下、执著、烦恼而产生的,真能够看得破、放得下,什么心理病症、什么精神忧郁症统统都没有了,所以我们要警惕自己。可能每个人心里多少都会有一点心理忧郁症,为什么?因为还不能够看得破,不能够放得下。所以这些古圣先贤用这些宇宙真实的哲理来启迪我们灰暗的心灵,让我们能够打开我们的心扉,接受这种真理的滋润,就能够真的看明白这个世界、这个宇宙的真-相,然后就不会有烦恼。这位布朗医生当他做完这个案例之后,他就想这个案例他要去证实一下,于是他就拿了美国推销员凯利在催眠当中所描述的情景这个记录,去美国-军方历史档案馆里面调查,结果真的找到美国-军方一个记录,在一九四二年二月十一日确实有这么一艘鲨鱼号的潜水艇被日本的驱逐舰队给击沉,而且潜水艇上真的有这么一个官兵,叫做吉姆,这个案例确实符合现实。后来布朗医生就把这个案例整理成论文发表在医学杂志上,为我们证明人有轮回,而且这一生心理的病症可能可以回溯到往事。

下来给大家再介绍一位可以说是用催眠来回忆前世这种研究领域里面最著名的学者,他的名字叫做布莱恩.魏斯博士,是美国著名的精神心理学学家。首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布莱恩.魏斯博士,他在一九七0年毕业于美国的耶鲁大学医学院,获得医学博士学位。耶鲁大学我们都晓得是美国最著名的学府之一,最近国家主席胡-锦-涛曾经在那里演讲。当他毕业以后,曾经在美国的匹兹堡大学、迈阿密大学任教,而且从事心理临床治疗达三十多年,发表了大量的科学论文和著作,是现代的精神心理学,尤其是轮回学的权威。他发表的著作,在轮回领域里面有很多,有以下几种,包括ManyLives,ManyMasters,现在有中文的译本,中文译本的题目叫做《前世今生》,在书店里我们都看到有的卖。还有ThroughTimeintoHealing,《生命轮回,超越时空的前世疗法》,以及MirrorsofTime:UsingRegreionforphysical,Emotional,andSpiritualHealing《医治身心的前世回归疗法》等等。他的案例非常之多,我在美国德州大学任教的时候曾经跟魏斯医生通过电话,他告诉我,那是已经四年多前的事情,他说他已经自己亲手搜集有两万多个用催眠来帮助人回忆前世的案例。他最早的作品就是这本《前世今生》,发表在一九八八年,这本可以说是他在轮回学上的处女作,这个著作里面就记载了他如何来治疗一位心理病人的前后经过。在这本书上,这个研究对象是一位叫做凯瑟琳的女病人,这个事情发生在一九八0年,当时魏斯博士是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的一个医疗中心做主席,他的中心里有一个实验室的化验员,就是凯瑟琳,当时她二十七岁,一位女病人。这个女病人她有综合的精神忧郁症,她很怕黑,很怕被关在一个空间里,另外她也很怕水,她怕水怕的程度,连吃药的时候喝点水她都不敢,因为她怕呛著的感觉,而且她整天做恶梦,重复相同的恶梦,梦见自己要死了,甚至她有梦游的倾向。

她有一位男友,名字叫斯托特,这个男朋友跟她在一起,虽然是生活在一起,但是两个人很不和-谐,这个女病人见到她男友就有一点又害怕又无奈的这种感觉。后来这个女病人就请魏斯医生用催眠的方法治疗,魏斯医生也是根本对轮回没有任何的概念,原来给她用了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法都不见效,所以最后决定用催眠,结果没想到一给她做催眠,就帮这个女病人回忆起自己十几世的轮回。在医生的引导当中,她在催眠状态下看到了自己曾经在地球上有八十六次的轮回,这个轮回的时间跨度有

四、五千年的时间,整个地理的跨度可以说是全球各地都有。她讲过的这是在催眠当中提到的国家,曾经去过的国家,有意大利、法国、德国、俄-国、西班牙、埃及、摩洛哥、美国、日本等等这些地方,可以说全世界都走到了。这位女病人详细的,因为做了十几次的催眠疗程,每次疗程都能够讲到自己一到二次的轮回经历,虽然她说她在地球上已经做了八十六次的人,可是每次做人都做得很痛苦。在她这十几次的轮回经历描述里头,她做过什么?在古老的石器时代做过一个在洞穴里居住的野人,在古埃及时代做过一个女奴,在西班牙殖民王朝做过一个妓-女,在十八世纪殖民地里头做过一个被殖民的居民,还有在十九世纪美国维吉尼亚做过一个奴隶,统统都是很悲惨的经历。做过一次可以说是比较好的是最近一次,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做过德国法西斯的一名男子飞行员,可是那次他也是被飞机轰炸给炸死的。

我们来细细的看一看她催眠当中的几次轮回经历,在一次的催眠治疗当中,魏斯医生就帮她引导进入这种心理安定的状态,然后让她描述自己看到什么样的情景。结果女病人就开始讲,这都是录音录下来的,她说我见到一个白色的大建筑,是个尖顶的,这个建筑没有门,下面有步梯可以上去,我看到自己穿著一种古老的长袍,正在搬运泥沙,她说现在这个年代是公元前一八六三年。公元前一八六三年已经是将近四千年之前的事情。她说我的名字叫做阿罗德,现年二十五岁。所以这个女病人她在催眠当中把每一生每一世的时间、年代、地点、人物的形像都交代得很清楚。

完了她说我有一个女儿,她的名字叫做克莱斯托,女病人说这个女儿就是我这一生的侄女,这个侄女叫雷托。这个女病人跟她侄女之间关系很密切,很要好,真的是情同母女,原来她们前世(将近四千年前)真的做过母女。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不是偶然的,跟我们在一起生活的、居住的、共事的,很可能前世都有很深的缘分。于是这个女病人就继续说,从她的叙说当中可以看到这个女的是个奴隶,当时正在做埃及的金字塔,她说尖顶的建筑就是金字塔,那个年代也就是古埃及金字塔构建的时代。

这女病人继续说,我看到我们生活在一个村庄里头,这个村子所在的地方是一个山谷,这个山谷很干旱、很炎热,结果有一天从山顶上突然就冲下了大洪水,就像海啸一样,那个大浪扑天盖地的卷过来。这时女病人在催眠当中看到这个村庄也被淹没了,把大树给掀倒了,很多人都被淹死了,这个女病人当时正抱著自己的女儿想要去逃命,结果一个大浪扑过来就把她的女儿从她的怀里给卷走了,这时她自己也被水呛著了,非常痛苦。这时候魏斯医生看到这个女病人的表情很紧张、很痛苦,赶给她做安慰,安慰了一段时间之后就看到她的神情放松下来,呼吸放松下来,这个治疗的疗程就结束了。这个疗程结束以后她对水的恐惧就消失了,她以后喝水就再也不怕被呛著,为什么?原来她这种感觉就是心理作用,她的心理可能灵魂深处留下了这种过去生中被水呛死的印象,现在把这个印象给抹平、给擦掉,她就好了。

所以这个心,你看我们前面有提到,心的力量很厉害,它能够在身上留下前世的记号,那是痛苦的印象留下来的。它也能够使你的精神产生精神忧郁症,如果这个念头都是痛苦、都是烦恼,那会让你的身体、让你的精神都会受到损害。所以身体是由心来支配,不仅身体受心理支配,而且一切万物都受心理支配。你看日本的江本胜博士就用水结晶的实验给我们证明一切万物都受心灵来支配、来影响,他的水实验是这样的,江本胜博士花了十年的工夫做了几万次的实验,每次他都是从比如说从自来水接了两个试管的水,一条试管上面给它贴上一些美好的语言,代表一些美好的心念,譬如说\"爱、感谢\"。你看水能够帮我们解渴,给我们很多的好处,我们应该感谢水。完了之后就放在那里,一段时间之后让它冷却结冰,然后用高倍的显微镜去观察它的结晶,右边这幅图就是水结晶的照片,看它非常美丽,像个大钻石,那样美好。

另外一瓶试管,同样的水,他就加上一些恶毒的语言,譬如说\"真恶心、讨厌、我恨你、我要杀你\",这些恶毒的心态给它加在水上,过了一段时间,也是这样冷却结冰,完了之后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拍出来的结晶体的照片就是这样,左边这幅图,你看这么难看,这么丑陋,可见得人的心态能够影响水结晶的结构。那我们晓得我们这个肉体里百分之七十的成分是水,假如我们常常存著好心、爱心、感恩的心态,那我们晓得我们身上的水结晶一定是很美好的,身体怎么会有病?假如说整天心里面都是那些恶念,那些恨你、讨厌你、生气、烦恼,甚至痛苦,那些都是不好的心态,那你就晓得身上百分之七十的水分那个水结晶都很难看、很丑陋,久而久之面相都丑陋了,而且身体还会不好。

身体如此,那我们这个世界?我们知道整个世界百分之七十的面积是海洋,陆地只占百分之三十而已。假如世界上每个人都存著一颗美好的心态,一颗爱心,感恩的心态,这是对世界最好的环保,让整个世界的水结晶都很美丽,真的是做到天下和平,灾厉不生。所以最近,就是上个月,在中国杭州举行的,在中国第一次举办的\"世界佛教论坛\",它提倡的主题是\"和-谐世界,从心开始\",从我们这颗心开始,这就非常有道理。现在这些科学给我们证明确实心可以影响物质的结构,可以影响水结晶,会不会影响其他的矿物?会不会影响植物?都可以,所以真正心的能量是不可思议。未来的科学发展,像爱因斯坦所讲的,真正发展到极处的时候还要向心发展,能够让人类从心上获得真正完全的解脱和自由,这是爱因厅坦当时对于科学的一种憧憬。所以你看看这些心理医生,他对于病人的安慰、治疗,也都让他在心上放下这些不好的心态,放下那个痛苦的印象,所谓心病还需心药医,那就好了凯瑟琳她在另一个催眠治疗里面她又治好了另外一种心理病症,因为她很怕黑,很怕被关在一个黑屋子里,连坐飞机她都不敢,因为她觉得坐在密闭的机舱里面非常难受。这个事情也是有过去世的原因,原来她在催眠当中看到,她在远古时代生活在一个古老的部落里面,当时这个部落患了一种很可怕的瘟疫,传染病,像现在的SARS、禽流感这种,患了这种病的就必死无疑。当时因为这个部落没有什么医药,凡是患了这种病的,他们认为是上天对这个人的惩罚才让他患上这种病,所以不可以去治他,只好把这个病人搬到山洞里面,把山洞的口用土埋起来,就让他死在里面。结果这个女病人在那一世也患了那种病,结果就被人抬到山洞里头,洞口一封,她在山洞里面什么都看不见,一片黑漆漆的,结果就在这样一种痛苦、无奈、绝望当中死去。大概这种痛苦的印象太深刻了,深深的烙在她的灵魂深处,结果她轮回了那么多世,到了这一生你看凯瑟琳还有这种心里的病症,很怕黑,很怕被关在黑屋子里那种感受,后来也给治好了。

下面一个疗程医生又给凯瑟琳做催眠,结果她就发现自己在有一世做了一个男孩,轮回当中的性别是不一定,男的可以变成女的,女的可以变成男的,所以她那一世做了一个男孩。结果她就看到自己站在一个战场上,看到他自己的人和敌人正在打仗,正在互相厮杀,看见很多人拿著弓箭、刺刀、盾牌还在那里厮杀。这个男孩看到自己穿著一双皮制的靴子,穿著战袍,手上还拿著刀,他没有上去杀人,因为他说他很害怕,他不愿意杀人。结果就在战场上迟疑不定的时候,这个女病人还在催眠当中描述,忽然之间这个女病人就喘不过气来,脖子好像被人扼住一样,气都上不来,很痛苦。过了好一会,当她气缓过来以后她才继续说,刚才她看见一幕很可怕的情景,有一个敌人在战场上从他身后冲上来,一下子就用手臂扼住了他的脖子,用刀刺入了他的喉咙。这小男孩临死之前转身就看到了那个敌人的脸,她说他就是我这一生的男朋友斯托特。怪不得这个女病人跟她的男朋友之间的关系这么不和-谐,看到她的男朋友很害怕,这都是前世的冤家,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

我们看到当今社会存在的夫妻不和的问题也是很严重,夫妻离婚,家庭不和,甚至夫妻之间互相相杀的情况都有。根据统计数字,在二00二年美国离婚的人数有八十万人,在台湾离婚率高居亚洲第一。根据二00一年的统计,每结婚三点五对的夫妻,就会有一对是离婚的,在台湾。在中国二00三年的统计数字,全年有一百三十三万对的夫妻离异,夫妻离婚这个问题现在已经是世界问题,每个国家的离婚率每年都在逐步的攀升。所以这种夫妻不和的问题,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晓得,那都是有前生的因果,前生是仇家,见了面两个感召在一起,就是这样互相的报怨,他怎么能够和睦?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是离婚率高的国家和地区,他的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就会很多。根据统计来自于单亲家庭的儿女,他在各种的人生观这样一种发展都比较不太正常,他和正常家庭里出来的孩子来相比,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他对于将来的犯罪倾向,吸毒、强奸、婚前性行为各种各样的不良倾向,是正常孩子的九到三十二倍。所以如果不能解决一个社会的家庭不和、夫妻离婚率高的问题,这个社会就很难和-谐。

第19篇:时间的轮回

时间的轮回

生命如此脆弱,时间如此短暂。当我们出生时,我们哭着,周围的人笑着;离开时,我们笑着,周围的人哭着。如此简单的一个轮回,不知不觉中,时间从我们指间悄悄溜走。有人说,幸福就是做完所有事情后的轻松感,然而有限的时间真的能容我们享受那刹那的感觉吗?

时间一轮又一轮,我们惶惑着,是平凡如一地度过一生,还是要在生命中透出不平凡?

有人说,天上的星星也背负了太多的愿望和孤独的心,回承受不住而陨落成为流星。

依米是一种生长在大戈壁的花,用四年时间来生根,两年来汲取营养,长成只为了那一天的花开,开花一天,花谢枝萎。

我一直不太喜欢飞蛾,总在黑夜中看见火光便冲过去,不惜烧毁了翅膀结束了生命。朋友告诉我,翅膀是飞蛾最重要的。然而为了飞向光明,它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又是多么令人敬畏!

平凡的生命也许会因那瞬间的火光而辉煌,默默无闻的一生也许会因那开花的一天而更加壮丽。

也许我们太平凡,不曾引起周围人的注意。我们是如此平凡,又渴望着不平凡。我们不渴望一生辉煌,因为那样太不切合实际;我们不渴望惊天动地,因为那是如此遥远。我们渴望不平凡,因为我们平凡;因为我们平凡,所以我们努力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的瞬间。

赶快呀!别在时间的轮回里迷失方向,一生混混沌沌,一生平平凡凡,谁愿如此?

努力呀!时间不等人。我们不求像长江一样浩浩荡荡长流下去,至少能成为一枚火柴,在瞬间的火光中点亮自己生命的价值!

第20篇:毕业·轮回(优秀)

毕业·轮回

小时候,我问妈妈:“妈妈,什么叫上小学呀?”妈妈说:“孩子,上小学也就是去一所小学读书。”“妈妈,上学生伙食怎么样的呀?”“哈哈,小学生活是美好的,十分快乐,非常生动有趣。”

如今,我已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了,我已经尝遍了小学生活的酸甜苦辣,我们面对着即将毕业的压力,我们是既惊喜又害怕,害怕的是毕业后我们该何去何从;惊喜的是我们又可以见识一些新朋友了。

我仰望未来,发现未来离我们好遥远。轻轻摘一片树叶,我会随手扔下,而那些思想家、科学家呢?他们能从这片书页里看出叶绿素,叶的结构,甚至树叶的灵魂!你也许会问,同样是人,差距咋就这么大呢?我也许会这样回答:这是一个思想的跨度,所有事物在庸人面前都平淡无奇,可在聪明人的眼里,就是一件件宝贝,一箱箱财宝,一串串灵魂。

也许你会觉得这跟毕业没有关系,可我觉得这有着藕断丝连的妙处。在一般人眼里,也许觉得毕业就跟平常事物一样,可在我眼里,这将是人生的一个转折,命运的交替。从毕业的那一刻开始,我将脱离小学生活,开始初中生活,无疑,这次转转尤为重要,如果不认真对待,后果将会很严重。严重的后果往往是那不经意的一个动作,一种思考,甚至一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造成的。要想让毕业成为一个美好的转折,那就必须认真对待每一事物。

六年了,我尝过爱,也品过恨,总觉得小学生活是那么的幸福。我憧憬这初中生活,因为我相信,初中生活一样十分美好,我希望早一些毕业,这样的话,我就可以早一些接触初中生活,可是,我仍然对小学生活有些留念与不舍,毕竟,我已经过了六年的小学生活了,我相信,毕业将是一种灵魂的跨度。

我相信,所有事物都可以轮回。初中生活,也许就是重新开始,我将再走一遍自己已走过的人生道路,而这一次走,将上升一个台阶。

一种跨度,毕业·轮回。

珊瑚实验小学六年级:王梓旭

轮回读后感
《轮回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