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略谈轮回

发布时间:2020-03-03 11:55: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略谈轮回---科学与因果

忏悔改过[转帖]

现在,很多人认为,学佛要相信因果,相信轮回。相信轮回,就必须要相信有一个在六道中不停生死流转的灵魂,寄宿在每一次受生的身体里面。真的有一个灵魂吗?这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大多数的人提到轮回,先把它定义为:迷信、神秘、玄妙莫测;因而不能清醒理智的看待这个问题。

揭去神秘的面纱

宗教的建立,无法离开一个“神”,而“神”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而臆想出来的。例如远古人类对自然现象的不理解,而产生神秘主义,建立崇拜的偶像;或以心理需要,规范社会道德而去建立某种崇高形象。所以从“神”从产生的第一天起,就被人们戴上了种种神秘奇异的光环。人们把神的作用大概归纳为三点:第一,具有创造一切的能力;第二:具有守护一切的能力;第三:具有毁灭一切的能力。由此产生了创造神、守护神、毁灭神,或干脆是一位包办一切、主宰一切的神。而在佛陀所说的经典当中是极力破除这种对“神”的崇拜的。佛教对“神”提出这样的质疑:创造一切的神是由谁来创造的呢?创造一切的原料、方法、工具是怎样的呢?守护一切的神应该由谁来守护呢?你将用怎样的方法来守护一切?毁灭一切的神将以什么力量来毁灭这一切呢?你又怎样走向灭亡的呢?所有的这一切,到底是以怎样的形态存在的呢?如果这些问题无法解答的话,我们的信仰只能是对自我的欺骗和迷信。“神”只能是虚拟臆造的,不可能是一种真实。更不可能具备创造、守护和毁灭一切的能力!中国上古时“盘古”是一位“创造神”;补天的“女娲”则是一为“守护神”;古欧洲的神话中,“宙斯”又扮演着“万神之父”的角色;天主教、基督教中“主宰一切”是上帝“耶和华”,所有这一切,是根本无法找到确切依据来成立的。所以,佛教是“无神论”,否定神秘主义和玄学。佛教是用最真实的依据来建立每一个观点的。

什么才是因果?

常听人讲“因果”。那么佛教是怎样建立因果的呢?其实,因果是一条自然规律,并不是佛教的发明和炒作。拿最简单的例子来说:西瓜的籽就是“因”;土壤、水分、温度、阳光、肥料、管理是西瓜萌发、生长的要素(条件),佛教中称为“缘”。在一个适当的生长过程(时间)后,瓜成熟了,这便是果实(果)。所以佛教把这个西瓜看成是因缘和合而产生的,种下的瓜籽和成熟的西瓜之间是因果关系,两者是不可能孤立存在的。而在西瓜里又有许多瓜籽,这就是过中又包含了新一轮事物发展的因。在无数次因果发展链上,这次西瓜的播种、生长、成熟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用再简单一点的例子来说:文科中的“因果”句型所表述的事物;理科中的一个“Y=1/2X”简单函数所标示的俩的变量之间的关系,无一不是因果!现实一点讲,我们坐的一把实木餐椅也全部都是因果关系的显现。如果没有我对椅子的需求(因);没有树木的生长提供优质木材(缘);没有工人的工作、商业的流通渠道、我们的精心挑选和作为媒介实现交换的金钱(缘),会有一把让我来坐的实木餐椅(果)凭空产生吗?而这些因、缘、果也可以用因果规律来分析。

种子或树苗

树木的生长

生长要素(缘)木材(果)

我对餐椅的需求

工匠为了生活而劳作

工匠的工作

工具、技术、原料、场所(缘)

实木餐椅形成(果)

我对餐椅的需求(因)

餐椅的流通流通环节的建立(缘)

餐椅实现流通(果)

我对餐椅的需求(因)

交换的媒介(金钱)我的劳作(缘)

我的到金钱(果)

我对餐椅的需求(因)

可供选择的多把餐椅

对餐椅选择我的审美我的要求

实现对餐椅的选择(果)

我对餐椅的需求(因)

实现等价交换(缘)

成为我的餐椅餐椅为我所有

并被正式应用

这样看来,任何一件事物,都不是脱离了因果而独立存在的;而是因各种错综复杂的因果关系而产生的,也必然会因因果关系而消亡。在我拥有这把实木餐椅并付诸应用前,是否有这把餐椅的存在呢?佛陀把这些事物现象归纳为生(发生)、住(发展)、异(衰退)、灭(消亡)的过程。离开了因缘合和就不会有餐椅的生、住、异、灭;在餐椅生、住、异、灭的过程中,没有一个不变化的根本性质,这便是自性空。又因为餐椅是一种物质现象,佛教把物质称为色法,这便是《心经》中“色即是空”的道理。虽然餐椅的自性是空的,但它的作用我们已经享用过了,这说明缘起和作用是存在的(非实有)。

[center]怎样看待生命?[/center]

《心经》上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受、想、行、识是生命现象,单独拿出来说,表明佛教对物质和生命现象是分开来看的。那佛教是怎样来看待生命现象呢?

我们拿自己来分析,首先来看,是否能为自己的存在找到一个确切的依据,证明自己真实成立?我们都知道新陈代谢,人体的代谢速度因年龄差异而各有不同。平均下来,基本上是三个月,身体内的所有细胞和物质会全部更新一次,新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饮食。如果我把自己的身体和身体的功能(体温、呼吸、心跳等)当做可靠依据来成立我时,三个月后,应该有一个旧的我坏灭,一个新的我生起,这显然不对。如果我用思维活动当做确切成立我时,应该考虑两种情况:第一,用一次思维活动为例;第二,用一生的思维活动为例。

1、用一次思维活动为例:比如现我想:“我要去商店买一支钢笔。”这个念头一刹那就过去了。但仔细研究这个念头时发现,他是有很多的思维点组成的。如“我”、“要去”、“商场”、“买”、“支”、“钢笔”。思维在这个词汇上滑过,构成一个完整的念头。如果我用思维安立自己的话,我是在这些词汇上滑来滑去吗?或是生起前一个思维点的我死去,生起后一个思维点的我出生?这是错误的,无法实现对“我”的确切成立。

2、用一生的思维活动为例:在我的一生中,会经历难以数计的事件和想法。对我有重大影响并留下深刻印象的寥寥无几。每当我总结以前的时候,被遗忘的都无法确立,我就被安立在不同时期的几种不同思维活动上,与其说是安立我,不如说是用几张定格图片替代我,这也无法实现对“我”的确切成立!在我的一生中思想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的思想不断否定并取代旧的思想,把“我”安立在思维活动上的话,变成了“新我杀旧我”,就更荒唐不堪了。可见,把我成立在身体(物质)和思维(精神)之上,是完全错误的。

那我是不是有一个隐藏在身体里,并不断支配各种思维意识的灵魂呢?针对这一点,生活

在不同时期和环境的人们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有一个常一不变的灵魂,并不断在六道中轮回受生;另一种认为:没有灵魂,生命只是肉体器官的功能,肉体坏灭生命就全部结束,没有轮回。

很多人认为轮回需要靠一个可以独立存在纯精神的灵魂来完成。比如“我”的业报圆满,我的灵魂便从我的身体里出来,堕落到那头花猪身体里,受生成为猪,受种种苦报。假设我真的靠“灵魂”来完成转世,那我上一世的习气、语言、思想都会在新的身体上得到体现。那就是一只会说话、会骂人、会谈恋爱、好吃零食的花猪,这显然不可能。“身体坏灭消亡后 ,灵魂却永远存在”的观点由来已久。人们想尽一切办法,证明灵魂的存在,或安立灵魂的活动。人们需要一个可以独立存在,并能完成轮回转世的神识。没有它,就没有来世和宿世,生命的意义被压缩在一个很狭窄的一段时空里,更有很多的现象无法解释清楚。当人们无法为灵魂找到一个确切合理的解释和安立时,便得出另一种结论:没有灵魂!这就是“物质第一,精神第二”的观点。他们认为:精神和意识完全是器官功能的显现;肉体坏灭,精神也就不存在了。并为物种的多样找到了某些看似合理的结论。比如达尔文的《进化论》。相信“唯物”的人们,为“物质第一”做了形象的比喻:“人的精神好象刀刃的锋利一般,锋利依附与刀上。刀刃坏掉,锋利就无法存在。肉体坏灭,精神也随之消亡。”这存在一个十分明显的错误。“物质第一”后面是“精神第二”,而不是“作用第二”。作用是物理的或化学的,仍属物质范畴,而精神是生命所特有的。把这二者的概念及界限混淆,是一个不小的疏忽。现代很流行的“心理疗法”证明了精神可以反作用于物质的身体,锋利可以反作用与刀刃吗?这表明精神并不单纯是器官的功能或一个现象,它与物质一样,是一种真实的客观存在!即便精神依附于物质基础之上,那么,依照物质不灭定律,身体的死亡与分裂,并不是组成身体的元素的终结;同作为客观存在的精神,就真会消失无踪,不留下任何痕迹吗?如果用因果规律来看待生命现象,作为物质存在的身体,是因缘合和所显现的果,也必将参与新一轮事物发展;作为精神存在的意识,也是因缘合和而显现的果,它必然是因果循环链上的一个环节,如果说物质基础的转化,会使精神断灭,消失;这显然是不会合乎逻辑的。

[center]认识生命现象[/center]

离开精神或脱离物质来谈生命,都是不客观的,不实际的。我们知道“万有引力”的定律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它随时与外界发生各种各样的关联!一个生命体也是如此。佛教把生命与外界发生的的关联归纳为六识、三业。眼睛(眼根)看到物质形态(颜色为显色,高矮明暗方圆等为形色,总称为色境)而生起判别(眼识),依次而有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便是六识,它是生命对外界事物的感知系统。在有意识的分辨、处理,进而有口舌、身体来造作,造作所产生的就是业,因而有意业、口业、身业,它是生命对外界事物的造作系统。

眼球识摄取图像信息的物质器官,这一作用,凸透镜也有,而视网膜与视神经,好比光电转换仪和导线,大脑中的视觉神经区象数据处理库,这些都不应属于精神范畴;被眼睛看到的相,无非时光在物质上反射形成的信息;眼睛与色境二者都有局限性、和失真的可能。色盲便是视觉神经区基因(数据)缺失造成的;同一景物单色光照射而成单色图像,全色光照射而成多彩图像;红外线、紫外线,人的视觉器官根本无法感知,粗糙面漫反射及光滑面的高光现象,筷子在气和水中的折射;无光源的黑暗使人根本无法确切感知和定义眼前的事物,天文望远镜或ct检查无非是人眼功能的延伸;人用眼识来辨别外界事物显然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说那些机器了。因此,就有瞎子、聋子、幻听、幻视、嗅觉障碍,众口难调,皮肤过敏或各种病患。那么,我们能把前五种识做为准确判定事物存在状态的依据吗?现代科学如果真的是可靠的,就不应该有太多的“大约”!太多的“假说”!或因大家“公认”而形成的“原则”!我们靠自己的感官功能和作为功能延伸的机器去感知外界事物的存在,而这些渠道或方法根本不可靠。其实,科学不过是我们通过这些方法和渠道得出的“经验之谈”而已。那意

识又是怎回事呢?它是精神的或生命的本体吗?我们先来找一下意识有没有一个实体?我们拿睡眠状态为例来分析。睡眠状态下,前五种根(眼、耳、鼻、舌、身)虽然缘境而不再起识,与之相应的大脑反射区不再处理的各种信息。而意识活动并为停止,那就是昏沉和做梦。如果我们把意识看成一个实体的话,做梦就成了意识的造作活动,我们应当认为做梦是非实有的,梦境是意识造出来的。那意识完全可以造出来我们从来没有接触果的事物,或已超越我们感官功能所能接受的事物作为梦境;而且,这些梦境也对我们没有任何的作用(因为它与我们日常所感知的事物相比是非实有的),也不可能留下任何的记忆;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梦到的东西(境) 都是我们接触过的,都没有超越个人感官所能接受的范围。如果我们梦到一只老虎在追我,我害怕,会逃跑,这表明梦境对我有作用,与我日常所感知的事物一样对我有影响,并且会给我留下记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其实是以过去我们相遇到的事物为因,自己的思维活动的惯性为动力(缘)而形成的果。并非是一个实体的意识在变现造做。(思维活动无实体,不可以作为生命的确切安立,前文已详述)在不做梦的时候是不是没有意识了呢?也不是这样的!只能说是在思维活动的惯性下(缘),没有一种确切事物为因,而形成了昏沉的境;没有意识活动,岂不是脑死亡?如果没有一个意识的实体,那记忆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里并不需要一个象记录声音的磁带一样的意识来储存记忆。记忆毕竟不是真实;其实,记忆很象是在非睡眠状态下产生的梦境;它以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为因,以现在的思维活动为缘,而产生了回忆性的果;因此,意识是根本没有一个实体的;脱离意识,精神无法安立,所以精神也没有一个实体;更不用说一个可以独立存在的纯精神的灵魂了。

物质是否有一个实体呢?其实并非如此,“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恰恰推翻了“物质不灭”的命题!物质如果有一个实体,还能有物质与能量之间的互相转化吗?物质如果被放在因果循环链上,得出的结论就完全不可思议了,只有佛教的宇宙观对此有极详尽的阐述,并指出了精神与物质之间的根本关系:二者之间是怎样相互作用的。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center]建立六道轮回[/center]

既然精神与物质没有一个实体,是不是就什么都没有了呢?这也并不正确!因为我们看得见、摸得到这个色彩缤纷的世界;完全可以感知到这个宇宙的存在!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精神与物质虽然都没有一个实体,但都有功能与作用!物理上的万有引力,化学上的元素化合价等无一不是功能与作用的体现。可物理、化学都不可能探讨物质的性!因为物质本来就没有这么一个实体或是不变的性可供探讨。精神也是同样,并不是那种在千差万别的相互作用上下功夫的科学能掌握的。这种作用上的有、实体上的空,就是佛教的中心义理:“缘起性空”,它包含了精神与物质两方面,佛教称之为“有情世间”与“器世间”;

离开了灵魂,还能否建立一个六道轮回呢?其实,建立轮回并不需要借助灵魂。我们这次生命,在因果链上,只是一个环节!整个因果链环环相扣,并不需要一根线来贯。打个比方说:农民播种麦粒,将会收获麦子;亲代的麦子与子代麦子是一回事吗?当然不是!那上一世的我与这一世的我是一回事吗?当然不是!也应该不是(形体思想都有差别)!上世的我与这一世的我没有关系吗?也应该不是(我不可能脱离因果循环链而孤立存在)!那上一世的我与这一是的我之间要靠一个灵魂来贯穿吗?肯定不是!(因为可独立存在的纯精神的灵魂不能成立)上一世的我与这一世的我,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我们前面讲了六识是感知系统,三业是造作系统。比如今天,我用身体去做一件帮助别人的事,会给别人带来快乐,我也因此而无恐惧,很安宁快乐,这叫善的性质。身体造作后产生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叫做业因。他象一粒种子一样,会等缘具足时产生果。我的身、口、意三门都在不停地造作,造作善的,也造作恶的。就象农民,播种谷物将收获各种谷物。我也因造作不同的业因,而感得各种不同的果报。当农民种下一粒麦子时,并没有未来一个实在的麦穗在等待出现;亲代的种子与子代的果实之间,是一个刹那变化的芽、苗、株来相续的,并无一个麦子的实体贯穿;

我这一世造作的业因与来事的果报之间也没有一个灵魂贯穿;但并不是说,种一粒麦种就一定会得到一株麦穗。这期间需要提供各种缘的作用来确保麦穗的形成;我造作的业因也是同样需要各种缘的作用才能感的果报。麦子因为有基因才会种麦得麦,而我的造作因为有善恶性质,才会善恶有报。正因为没有一个实体的灵魂,才能让我大有作为,使此生的我在来生得到根本的改变;我可以利用各种方法和技术,给善的业因以顺缘,以尽快取得善的果报;同时给恶的业因以违缘,从而尽量避免恶的果报。佛教的经典里说,佛对一切事物都正确地了知,如实地了知;而人就绝不可能了知一切;如果轮回转世需要一个灵魂来完成的话,那人就绝对不可能成佛而了知一切,或者说佛只能是假想、虚拟的神了!在轮回中,没有一个真实的灵魂,但善恶果报的作用是真实不虚的,佛正是巧妙的应用了这条规律的成功者,而不是一个神。

也正是因为这条规律,才可能导致我们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使此生与来生之间发生根本的变化,使我受生成为一只愚痴到极点、等待屠宰的花猪不无可能!

佛经上说,在生死轮转中不断受生的生命,大致可分为六种形态:天人、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和地狱中的生命。靠我们的感官可以感知的,只有我们的同类和形形色色的动物(畜生);但我们的感官不能作为判断事物的存在的确切依据,况且,物质除了粒子状态外还以波、能、光等形式存在,我们无法排除某种生物以非粒子状态物质为基础存在的;非粒子状态物质通过转化可被我们感知的十分有限,在广漠宇宙中间,微乎其微;更有些物质,干脆以我们现在还不能了知的状态存在!在这种情况下,任何轻易地否定或肯定都是不尊重客观现实的,是错误的。那我们就无法否定“六道”的存在了!人们为眼前物种的多样性,找到了理论依据,如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进化论》在今天许多反面的例子前愈显苍白。如果你宁肯相信假说,而不愿相信佛说的话,实在无法确定“六道”和“轮回”的真实存在,那也无妨。等你有了亲身体验,变成那只花猪或者成佛时再来告诉我吧!

日夜轮回

业报轮回

春秋轮回

生命轮回

轮回 歌词

因果轮回

轮回经典散文

生命的轮回

时光的轮回

人生的轮回

略谈轮回
《略谈轮回.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循环恢复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