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陶庵梦忆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6-02 07:53:09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陶庵梦忆序》教案

陶庵梦忆序教学设计

张岱

萃英园中学何先进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

2、品读文本,体会作者复杂的心情

3、理解作者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对比手法的运用

2、典故的作用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做梦是因为什么?《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李白告诉我们,是因为对现实的不满,是在试图对现实的超越中,完成对现实苦难的消解。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位名家的“梦言梦语”。

解题:这个标题会给大家带来哪些信息?

1): 关于“序”:序有书序和赠序,本文中的序是书序 ,是说明写作缘起或写作目的的。 那么本文会不会也是介绍《陶庵梦忆》的写作缘起、写作目的呢?(疑问1)

2):关于“陶庵”:(要做到知人论事)陶庵是张岱的号。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他是仕宦世家子弟,前半生过着封建士大夫的风流浪漫生活,清兵南下后,他的生活也发生巨变,强烈的民族意识,让他深感国破家亡的沉痛和悲愤,为表示对清统治者的不满与抗议,遁入山林,潜心著述,以追忆的方式,记叙早年的见闻,写成《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以及记录明代史事的《石匮书》, 以寄托故国之思。

3):关于“梦忆”:从字面的意思来理解,也就是说梦中的回忆,对梦的记忆,也就是说《陶庵梦忆》是作者对“梦”的一种追忆,那么我们同学们就会有疑问了,是一种什么样的美梦而让作者魂牵梦萦,要用笔录来追忆呢?(疑问2) 答案,只能从文本中去解读了!

4)关于《陶庵梦忆》

《 陶庵梦忆》(共八卷),是张岱传世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部。

该书成书于甲申明亡(1644年)之后,直至乾隆四十年(1794年)才初版行世。其中所记大多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杂事,将种种世相展现在人们面前,如茶楼酒肆、说书演戏、斗鸡养鸟、放灯迎神以及山水风景、工艺书画等等,构成了明代社会生活的一幅风俗画卷,尤其可以说是江浙一带一幅绝妙的《清明上河图》。

《陶庵梦忆》既是一部个人的生活史,也是一部晚明时期的生活画卷。通过作者的经历和见闻,可见晚明时期江南生活特别是衣食住行、社会习俗的各个方面。由于是苦难过后的追忆,作者不自觉地会过滤掉很多记忆,只留下那些最为美好、值得留恋的东西。以此来表达故国之思、乡土之情,抒发沧桑之感,寄托兴亡之叹。

整体感知:

一、基础过关:

1、让学生朗读接龙,并让学生自主发现并解决朗读中出现的字音与断句问题

重点词语读音点拨:

駴駴 :

愕窒:

屡罄:

罹:

蒉:

衲:

苎:

粝:

粻:

瓮牖:

垲:

2、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梳理文意,有无法理解的字句提问

重点句子释义点拨:

1)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2)妆点语(3)鸡鸣枕

上 (4)不次岁月(5)翻用自喜(6)大梦将寤(7)犹事雕虫(8)名心难化(9)摹榻二王

3、请学生理清行文脉络,归纳概括每段信息

二、行文脉络 第1自然段信息:

第一:陶庵国破家亡,披发入山→心怀故国,不愿归降

第二、有自杀殉国的决心,但因《石匮书》未成而“视息人世”→忍辱偷生

三、他生活困苦,饥寒交迫

思考:是什么导致了陶庵生活如此艰难而还要忍辱偷生?(疑问3)

第2自然段信息:

作者通过今昔生活对比,自认为现在的种种遭罪,是对过往豪华生活的一种的“果报” 强调:

对比的手法,既凸显了当下生活处境的艰难,也让人对作者往昔奢华生活的回想,这既是以昔衬今,也是以今现昔。

思考:

1、真有所谓的因果报应?作者真的相信一切都是因果报应?→没有去出家以修来世,那么说明作者并不是佛家的虔诚的信徒

2、是什么导致陶庵当下生活的窘迫?(疑问3)

第3自然段信息:

“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2 点拔:

陶庵用“梦”告诉我们的是:曾经奢华幸福的时日已经如梦一般破碎了

陶庵没告诉我们的是:是什么导致“过眼皆空”?是光阴的流逝?→国破家亡

“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 点拔:

陶庵告诉我们的是:怎样写作《陶庵梦忆》和写作的目的 陶庵没告诉我们的是:他对故国生活的拳拳难舍,念念不忘

“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 点拔:

其实就是作者对故国的永彻难忘,对故人的无限留恋

“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点拔:

蕴涵的就是“故国不堪回首梦忆中”的无限感伤与无奈了。

面对故国的灭亡,尽管无限不舍,悲痛万分,但既成的事实陶庵又无法逆转。便用“梦的美好与易幻灭来消解内心的哀伤与无奈,用“梦忆”的方式来痛悼故国,寄予哀思。

第4自然段:

用了两个典故:其一西陵脚夫,遭受困境,“惟恐其非梦” ,其二是中试寒士,因为幸福来的太突然,则“惟恐其是梦”

强调:

典故:用他人的酒杯浇自己胸中的块垒,要么是借古抒怀,比如杜甫的《咏怀古迹之群山万壑赴荆门》;要么是借古讽今,比如李商隐的《马嵬》 点拔:

西陵脚夫→眼前因国破家亡而导致的困境是一场梦 中式寒士→曾经的合家欢乐的生活不是一场梦

归结:作者还是难以接受国破家亡这一惨痛现实,仍念念不忘旧朝,故国之思难以磨灭 。 第5自然段:

“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 ”

3 思考:文人名心难化,卢生名根坚固,烧之不失,那么对张岱而言又是什么坚固呢? 点拔:

坚固的是他那种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情感。

作者明知故国不再,人世已非,却仍名根坚固,心系旧朝,传达出了不可磨灭的黍离之悲,

三、疑问答释

纵观全文我们不难发现:

1、是国破家亡,才让坚守民族气节的陶庵当下饥寒交迫,处境维艰

2、是国破家亡,让陶庵切身感受到当年的奢华生活一去不复返,恍若一场美梦那般一醒而逝,永难追回,便只能“梦忆”

3、是国破家亡,过去的美好永逝难再,所以他才会因此沉迷于昔乐今悲的哀伤,难以自拔,于是只好用笔触来重温旧梦,在“梦忆”中重现往日,进而寄托他对故国的无限怀恋

而这也正是陶庵写作《陶庵梦忆》的原由吧。

四、作业:

阅读张岱的《陶庵梦忆》

推荐第2篇:陶庵梦忆序教案

陶庵梦忆序

教学目标:

1、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常用的文言句式。

2、理清写作思路、探讨本文的写作主旨。教学重点:

1.掌握本文的字、词、句的意义及其用法:

2、把握作者面对国破家亡时的复杂情感。

3、作者表达这种情感的写作手法。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知人论世

张岱(1597年-1679年),明末清初文学家,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张岱是公认最伟大的明代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他出身仕宦家庭,早年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晚年穷困潦倒,避居山中,仍然坚持著述。一生落拓不羁,淡泊功名。张岱爱好广泛,颇具审美情趣。喜欢游山逛水,深谙园林布置之法;既懂音乐,又谙弹琴制曲;善品茗,茶道功夫相当深厚;喜欢收藏,鉴赏水平很高;又精通戏曲,编导评论都要求至善至美。前人说:“吾越有明一代,才人称徐文长、张陶庵,徐以奇警胜,先生以雄浑胜。”

文本解读

序有书序和赠序,本文中的序是书序,是说明写作缘起或写作目的的。 文章翻译: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 披发入山, 駴駴 为 野人。故旧

陶庵国破家亡,无可归宿之处。披散头发进入山中,形状可怕地变成野人。亲戚朋友

见 之,如

毒药猛兽,愕 望不敢与接。 作《自挽诗》, 每欲引决, 看到我,就象看到毒药猛兽,愕然地望着不敢与我接触。我写了《自挽诗》,常常想自杀,

因 《石匮书》未成, 尚视息人世。 然瓶粟屡罄, 不能举火。 因为《石匮书》没有写完,还在人间生活。然而瓮中的粟米经常没有,不能生火做饭。

【駴:通“骇”,惊骇,惊异。故旧:老朋友,旧交。引决:自杀。《石匮书》:张岱撰写于明崇祯元年(1628年),又名《石匮藏书》,二百二十卷。有本纪、志、世家、列传。视息:仅存视觉、呼吸等,谓苟全活命。罄:尽,器物空。举火:生火做饭。】

始知 首阳二老, 直头饿死,

不食周粟, 还是后人妆点语也。 才懂得首阳山的伯夷、叔齐,实在是被饿死的,说他们不吃周粟,还是后人夸张粉饰的话。

因思昔日生长 王 谢, 颇事豪华,

今日罹 此

果报: 因此想到以前生长于王、谢之家,很享用过豪华的生活,今日遭到这样的果报:

以笠 报 颅, 以蒉 报 踵, 仇 簪 履也; 以衲 报 裘,

用竹笠报应头颅,用草鞋报应足跟,用来跟以前享用过的华美冠履相对;用衲衣报应穿皮裘,

以苎 报 絺, 仇 轻暖也; 以藿 报 肉,以 粝 报 粻, 用麻布报应穿细葛布,用来跟以前又轻又暖的衣服相对;以豆叶报应食肉,以粗粮报应精米,

仇甘旨也;以荐 报牀, 以石报枕,仇温柔也;

用来跟以前的美好食品相对;以草席报应暖床,以石块报应枕头,用来跟温柔之物相对;

【首阳二老:山名。一称雷首山,相传为伯夷、叔齐采薇隐居处。《论语·季氏》:“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明万历二十三年户部主事杨恩论证,认为全国虽有五处首阳山,而以甘肃省渭源首阳山为真。妆点:妆饰点缀。此处指美化修饰。王谢:六朝望族王氏、谢氏的并称。后以“王谢”为高门世族的代称。罹:遭遇。蒉(kuì):草编的盛器。报:回报。衲(nà):补缀,缝补。苎(zhù):苎麻。絺(chī):细葛布。藿(huò):豆叶,嫩时可食。指吃的东西很粗劣。古代常以藿食者指平民,而以肉食者指贵族。粝(lì):粗糙的米。粻(zhāng):粮食。甘旨:美味的食物。荐:草席子。】

以绳 报 枢, 以瓮 报 牖, 仇爽垲也; 以烟 报 目, 以绳枢报应户枢,以瓮牖报应窗户,用来跟干燥高爽的居室相对;以烟熏报应眼睛,

以粪报鼻, 仇香艳也;以途 报 足,以囊 报肩,

以粪臭报应鼻子,用来跟以前的享受香艳相对;以跋涉路途报应脚,以背行囊报应肩膀,

仇舆 从也。种种罪案,从

种种果报中见 之。

用来跟以前的轿马仆役相对。(以前的)各种罪案,从今天的各种果报中看到。

【枢:门轴。牖(yǒu):窗子。破瓮做窗,绳作门轴。比喻贫穷人家。爽垲:高爽干燥之地。果报:因果报应。】

鸡鸣枕上, 夜气

方 回。 因想 余生平, 繁华靡丽,

在枕上听到鸡啼,纯洁清静的心境刚刚恢复。因而回想我的一生,繁华奢靡, 过眼 皆空,五十年来,总 成一 梦。 今 当 黍熟黄粱,

转眼间都化为乌有,五十年来,总不过是一场梦幻。现在应当黄粱都已煮熟, 车 旅蚁穴, 当作如何消受?

遥思 往事,忆

即书之, 车子从蚁穴回来,这种日子应该怎样打发?只能追想遥远的往事,一想到就写下来,

【夜气:儒家谓晚上静思所产生的良知善念。黍熟黄梁:借用典故“黄粱美梦”,原比喻人生虚幻,后比喻不能实现的梦想。唐·李泌《枕中记》:“卢生欠伸而寤,见方偃于邸中,顾吕翁在旁,主人蒸黄梁尚未熟,触类如故,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耶?”。车旋蚁穴:借用典故“南柯一梦”,泛指梦境,亦比喻一场空。唐代李公佐有《南柯太守传》,叙述淳于棼梦至槐安国,娶公主,封南柯太守,荣华富贵,显赫一时。后率师出征战败,公主亦死,遭国王疑忌被遣归。醒后,在庭前槐树下掘得蚁穴,即梦中之槐安国。南柯郡为槐树南枝下另一蚁穴。消受:忍受,禁受。】

持问佛前,一 一 忏悔。

不次岁月, 异年谱也; 不分门类, 拿到佛前一桩桩地忏悔。事情不按年月次序,以与年谱相异;不按门类排比, 别 《志林》也。 偶 拈 一则, 如游旧径,如见故人, 以与《志林》相差别。偶而拿出一则看,好象在游览以前到过的地方,好象遇见以前的朋友,

城郭人民, 翻用自 喜。 真所谓 痴人前

不得说梦矣。 虽说城郭依旧人民已非,但我反而自己高兴。真可说是痴人面前不能说梦的痴人了。

【次:次序,此处用作动词。异:与„„不同。《志林》:西晋虞喜著,共三十篇。翻:反而。】

昔 有西陵脚夫, 为人 担酒,失足 破

其瓮。 念 无以 偿, 以前西陵地方有一个脚夫,替别人挑酒,不慎跌交打破了酒坛。估计没有办法赔偿,

痴坐 伫想曰:“得是梦便好!” 一 寒士乡试中式, 方赴鹿鸣宴, 就长时间呆坐着想道:“能是梦便好!”又有一个贫穷的书生考取了举人,正在参加鹿鸣宴,

恍然 犹意未 真, 自 啮 其 臂 曰:“莫是梦否?”一

梦耳,

恍忽地还以为这不是真的,自己咬着自己的手臂说:“别是做梦吧?”一样的梦啊,

惟恐 其非 梦, 又惟恐其是梦, 其 为 痴人则一也。余今大梦将 寤,

一个唯恐它不是梦,一个又唯恐它是梦,他们作为痴人则是一样的。我现在大梦将要醒了,

【脚夫:专门为别人搬运物品的人或被人雇佣赶牲口的人。破:用作动词,打破。伫(zhù):久立,长时间地站着。中式:科举考试合格。《明史·选举志二》:“三年大比,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鹿鸣宴:科举制度中规定的一种宴会,起于唐代。明清沿此,于乡试放榜次日,宴请新科举人和考场内外的考官等,歌《诗经》中《鹿鸣》篇。《鹿鸣》原出自《诗经·小雅》,说鹿发现了美食不忘伙伴,发出“呦呦”叫声招呼同类一块进食。古人认为此举为美德。于是天子宴群臣,地方官宴请同僚及当地举人和地方豪绅,用此举展示自己礼贤下士。古人还认为乐歌“用之于宾宴则君臣和”,有了美食而不忘其同伙,表示这是君子之风。寤(wù):睡醒】

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 因 叹慧业 文人,名心 难 化, 依然从事雕虫小技,这又是一通梦话了。因而叹息有慧业的文人,好名的心思难以改变,

政如 邯郸梦断, 漏尽钟鸣, 卢生遗表, 犹思 摹榻二王

, 正如卢生在邯郸梦已要结束,天就要亮的时候,在其临终奏章中还想摹榻二王(的书法)

以流传后世。则其 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

流传给后世一样。因此他们的一点名根,象佛家舍利子那样坚固,即使用猛烈的劫火来烧

犹 烧之不失也。 还是烧不掉的。

【雕虫:比喻从事不足道的小技艺。常指写作诗文辞赋。慧业:佛教用语,指有智慧的业缘。名心:求功名之心。政:通“正”,正如。邯郸梦断:见前“黄粱美梦”典故。漏尽:指刻漏已尽,谓夜深或天将晓。遗表:古代大臣临终前所写的章表,于卒后上奏。榻:摹印。名根:好名的根性。劫火:佛经上说,在旧世界崩溃的“坏劫”之末,将发生“大三灾”——火灾、水灾和风灾。《仁王经》说:“劫火洞然,大千俱坏。”当火灾发生时,七日并出,山崩地裂,海枯石烂,大火从地狱烧到色界的二禅天,世界化为灰烬。】

第二课时

一、问题探究:

1、整体感知 ——文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字是什么? 【明确】梦。

2、张岱为什么说“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① 以前是怎样的繁华,哪些字词是体现繁华的?从哪些方面写? 【明确】(读第②段) 体现繁华生活的词语有:

簪履、轻暖、甘旨、温柔、爽垲、香艳、舆从七组词。 从戴,穿,吃,住,行五个方面体现过去生活的繁华奢靡。 ② 哪些词句体现了现在的生活?

【明确】(第①段中的几句)披发入山,駴hài駴hài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

笠、蒉、衲、苎、藿、粝、荐、石、绳、瓮、烟、粪、途、囊 ③ 概括起来说,现在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生活? 【明确】由此可见现在的生活痛苦不堪,惨淡凄凉。

[资料链接]:出身官宦世家,书香门弟,家常渊源,“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劳碌半生,皆成梦幻。”(《自为墓志铭》)

资料链接:“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

(《自为墓志铭》)

3、第二段中张岱将什么看成是一场梦?

【明确】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3、引用古人的哪二梦?

黄粱美梦(邯郸梦)

南柯一梦

4、这两个梦在《陶庵梦忆序》中写成什么?

【明确】

黍熟黄粱

车旅蚁穴

5、第三段中写到了两个痴人的真实之梦,一个希望是梦,一个担心是梦,他们为什么希望是梦或担心是梦?这两个痴梦与作者有什么联系?

【明确】西陵脚夫: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 中式寒士:恍然犹意未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 相似处: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

6、文中在张岱看来造成这种今昔巨变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作者认为是一种因果报应)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提到了“罪案”这个词,我们不难看出作者表达出的反省忏悔之意,不过,该反省忏悔的应不应该是他这样一位没有任何官阶的“平民百姓”,不是,而应该是那高高在上的皇帝和那些显赫一时的权臣。从这个角度来看,张岱不仅是个人在反省忏悔,也是在替一群人进行反省忏悔,替一个王朝进行反省忏悔。

7、那么难道真是他以前过于豪华的生活使之现在遭到报应吗?让他生活的如此凄凉困窘?

【明确】其实是国破家亡。

8、前半生生活风流浪漫,天天茶楼酒肆,说书演戏,斗鸡养鸟,放灯迎神,但清兵南下后,国破家亡,以往的一切不复存在。国虽亡,家虽败,但国仍在心中,所以我们说张岱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深感国破家亡的沉痛和悲愤,在这种情况下他是如何面对这种今昔巨变,以何来支撑?

【明确】“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饥饿之余,好弄笔墨。”“余今大梦将寐,犹事雕虫。”

(对文字的痴迷)

9、对文字的痴迷让我们想到以前的什么人?

【明确】①国破身死的屈原,生前谏言忠君,死后流芳千古,一腔忠君血空洒汨罗江,他可以选择残存苟活,但对文字的痴迷中,他找寻到了一个真正的归宿,用《离骚》诉说着国的意义,用生命捍卫着尊严。

②身受腐刑的司马迁,生遭尽世人的白眼,死无颜面对已逝的宗族,他的遭遇足可以使他内心痛苦以致郁郁而终,但对文字的痴迷使其由一介匍匐于地的殿臣站立成一个为民写史的华夏史官,《史记》永表后世。

10、文人名心难化,卢生名根坚固,烧之不失,那么对张岱而言又是什么坚固呢?

【明确】

坚固的是他那种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情感。

作者明知故国不再,人世已非,却仍名根坚固,心系旧朝,传达出了不可磨灭的黍离之悲,不可不谓之“痴”! 总结

张岱,他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痴人,

他有较浓厚的佛家思想,但并非是佛教的虔诚信徒;

他生于诗书礼仪之家,思想却自由散漫但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他明知故国不再,人世已非,却仍名根坚固,心系旧朝。

二、艺术特色

1、悲切深沉的今昔对比

作者在文中前半部分将自己晚年国破家亡、捉襟见肘的潦倒境况与当年繁华靡丽的生活对举,昔日“甘旨”“ 温柔”“ 爽垲”“ 香艳”“ 舆从”的优游生活,如今只剩下“以藿报肉,以粝报粻zhānɡ”“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以绳报枢,以甕报牖”“ 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以途报足,以囊报肩”,让人不得不感慨“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作者把今日之困苦饥饿归于往日奢华,把五十年来的盛衰荣辱看成人生大梦一场。正如他在自作的《墓志铭》中说:“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劳碌半生,皆成梦幻。”这一切,他在晚年回忆往事的时候,悔恨有加。所以“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于此可见其著书旨趣及以“梦”名书的缘由,更让人感叹游走在现实与梦幻中的作者的神笔。

2、信手拈来的恰切比喻

在简括了本书“不次岁月”“不分门类”的特点之后,作者对自己痴迷本书的现实状态自嘲为“痴人前不得说梦”。为了将自己的“痴”状形象化,他写了两个“痴人”的旧事。与其说是听似言之凿凿的旧事,不如说是作者兴之所至、信手拈来的两个贴切的比喻,大可不必信以为真,只需领会其意趣便可。西陵脚夫“惟恐其非梦”,而中试寒士则“惟恐其是梦”,虽然愿望不同,但作为痴人的本质和作者是一样的。这样,看似虚化的比喻,在作者的信手点染下,化虚为实,与作者的实际状态相连,让人心领神会。

3、真切可感的精当典故

作者在文前描摹自己“披发入山”,布衣素食,甚至到了“断炊”地步的心理时,联想到了伯夷、叔齐二老饿死在首阳山的事迹;繁华过后,最终归于沧桑幻灭之时,写到《枕中记》中卢生在邯郸旅店中昼寝入梦,历尽富贵荣华,醒来之后黄粱尚且未熟的典故;而提到自己写作时仍旧“名心难化”“名根不失”时,再次写到梦中卢生在遗表中还想把其摹拓二王的书法流传后世的典故。这样,作者现实的心理状态就在这看似不经意的典故引用中,从无形无声走向了具体可感。

推荐第3篇:陶庵梦忆序 教案

陶庵梦忆序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

2、品读文本,体会作者复杂的心情

3、理解作者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都可能有过这样类似的经历:当你正在和爱丽丝一起遨游于仙境,观赏着这个奇妙的世界里的奇山异水之时,或者手持悟空的月光宝盒,自由穿梭于各个时空,与自己心中的偶像对话交流之时,突然耳边传来一阵刺耳的惊叫:“小宝子!迟到了,还不起床”!立马会习惯性被惊醒,恍然之间,刚才所经历的一切美好,只是一场美梦啊!懊恼嗟叹之余,会一直沉浸于刚才的美境,难以自拔,会想要是刚才经历的都是真的,那该多好啊!美梦总会让我们流连,让我们迷醉!而美梦也总容易易碎的让人痴迷!

其实,与其说我们沉醉的是美梦,不如说是对美好而易逝事物的一种无限留恋。很多时候,美丽的事情总是容易消逝,所谓好梦易醒,易醒是好梦。世事如此,人生更是如此,我们总感觉幸福快乐的时光短暂而易逝,于是我们有了“人生如梦”的怅惘,有了“往事都成空,还如一梦中的”的哀叹,尤其在我们经历了重大的人生变故之后,这种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感伤更加浓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就是明朝散文大家张岱对如梦人生的种种回忆,以及这种有回忆的而产生的感慨!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 这里的痴人指的是谁? 明确:张岱(板书“痴人”)

二、解读痴人

1、初读课文,找出体现作者身份的句子

陶庵国破家亡 明末清初人(亡国之人)

无所归止,披发入山 明亡后避居山中(气节高尚)

因《石匮书》未成 好弄笔墨 作家(是公认成就最高的明代文学家)

昔人生长王谢,颇事豪华 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荣

瓶粟屡罄,不能举火 布衣素食,生计维艰

2、思考:①以前是怎样的繁华,哪些字词是体现繁华的?从哪些方面写?

簪履、轻暖、甘旨、温柔、爽垲、香艳、舆从。 (繁华体现:戴,穿,吃,住,行)

资料链接:出身官宦世家,书香门弟,家常渊源,“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自为墓志铭》) ②作者如今贫苦生活又是如何? 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以衲报裘,以苎报絺,;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以途报足,以囊报肩,。 资料链接:“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 (《自为墓志铭》) ③文章中还提到哪些痴人?其痴体现在何处?有何相似之处? 西陵脚夫: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 1 中式寒士:恍然犹意未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 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

三、何谓痴梦

文中作者提到哪些“痴梦”?其实质是指什么? ①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放逸优游的前尘往事

②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魂牵梦绕的故国旧事

③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 呕心沥血的文学创作

四、体味痴情

1、今昔生活境遇反差如此之大,那么作者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可通过哪些句子体现? ①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

悔——他有较浓厚的佛家思想,但并非是佛教的虔诚信徒 ②“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 喜——喜而实悲

③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 悲——艰辛酸楚

(悔邪?喜邪?悲邪?悔而翻喜,喜而实悲,这是痴者的心情。)

2、作者与两个痴人有何相同之处? 痴人忆梦记梦,真邪,梦邪?

梦:希望像西陵脚夫,眼前的困境是大梦一场, 真:又希望如寒士,以前的盛况不是梦。 (真而成梦,梦又似真,这是作者的心态。)

3、复杂的心情和复杂的心态背后隐藏的真正的情感是什么? ①大梦将醒,作者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 雕虫指写作,此处指《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寄托故国之思、黍离之悲。

②“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作自挽诗,每欲引决”,亦可作为例证说明作者念念不忘旧朝,故国之思不可磨灭。

③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

文人名心难化,卢生名根坚固,烧之不失,那么对张岱而言又是什么坚固呢? 坚固的是他那种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情感。

作者明知故国不再,人世已非,却仍名根坚固,心系旧朝,传达出了不可磨灭的黍离之悲,不可不谓之“痴”!

五、赏析艺术特色

一、悲切深沉的今昔对比

作者在文中前半部分将自己晚年国破家亡、捉襟见肘的潦倒境况与当年繁华靡丽的生活对举,昔日“甘旨”“ 温柔”“ 爽垲”“ 香艳”“ 舆从”的优游生活,如今只剩下“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以绳报枢,以甕报牖”“ 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以途报足,以囊报肩”,让人不得不感慨“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作者把今日之困苦饥饿归于往日奢华,把五十年来的盛衰荣辱看成人生大梦一场。正如他在自作的《墓志铭》中说:“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劳碌半生,皆成梦幻。”这一切,他在晚年回忆往事的时候,悔恨有加。所以“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于此可见其 2 著书旨趣及以“梦”名书的缘由,更让人感叹游走在现实与梦幻中的作者的神笔。

二、信手拈来的恰切比喻

在简括了本书“不次岁月”“不分门类”的特点之后,作者对自己痴迷本书的现实状态自嘲为“痴人前不得说梦”。为了将自己的“痴”状形象化,他写了两个“痴人”的旧事。与其说是听似言之凿凿的旧事,不如说是作者兴之所至、信手拈来的两个贴切的比喻,大可不必信以为真,只需领会其意趣便可。西陵脚夫“惟恐其非梦”,而中试寒士则“惟恐其是梦”,虽然愿望不同,但作为痴人的本质和作者是一样的。这样,看似虚化的比喻,在作者的信手点染下,化虚为实,与作者的实际状态相连,让人心领神会。

三、真切可感的精当典故

作者在文前描摹自己“披发入山”,布衣素食,甚至到了“断炊”地步的心理时,联想到了伯夷、叔齐二老饿死在首阳山的事迹;繁华过后,最终归于沧桑幻灭之时,写到《枕中记》中卢生在邯郸旅店中昼寝入梦,历尽富贵荣华,醒来之后黄粱尚且未熟的典故;而提到自己写作时仍旧“名心难化”“名根不失”时,再次写到梦中卢生在遗表中还想把其摹拓二王的书法流传后世的典故。这样,作者现实的心理状态就在这看似不经意的典故引用中,从无形无声走向了具体可感。

六、总结

张岱,他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痴人,他有较浓厚的佛家思想,但并非是佛教的虔诚信徒;他生于诗书礼仪之家,思想却自由散漫但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他明知故国不再,人世已非,却仍名根坚固,心系旧朝。

在《陶庵梦忆序》里,作者的国破之恨、故园之思和亲历沧桑易代巨变后的心灵之痛,在亦真亦幻、虚实相生的表达形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译文:

陶庵国破家亡,无可归宿之处。披头散发进入山中,形状可怕地变成了野人。亲戚朋友一看到我,就象看到了毒药猛兽,愕然地望着,不敢与我接触。我写了《自挽诗》,屡次想自杀,但因《石匮书》未写完,所以还在人间生活。然而瓮中经常无米,不能煮饭疗饥。我这才懂得首阳山的伯夷、叔齐二老实在是饿死的,说他们不愿吃周粟,还是后人夸张、粉饰的话。 由此而想到以前生长于王、谢之家,很享用过豪华的生活,今日遭到这样的果报:以竹笠作为头的报应,以草鞋作为足跟的报应,用来跟以前享用过的华美冠履相对;以衲衣作为穿皮裘的报应,以麻布作为服用细葛布的报应,用来跟以前又轻又暖的衣服相对;以豆叶作为食肉的报应,以粗粮作为精米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美好食品相对;以草荐作为温暖床褥的报应,以石块作为柔软枕头的报应,用来跟温柔之物相对;以绳枢作为优良的户枢的报应,以瓮牖作为明亮的窗的报应,用来跟干燥高爽的居室相对;以烟熏作为眼睛的报应,以粪臭作为鼻子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享受香艳相对;以跋涉路途作为脚的报应,以背负行囊作为肩膀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轿马仆役相对。以前的各种罪案,都可以从今天的各种果报中看到。 在枕上听到鸡的啼声,纯洁清静的心境刚刚恢复。因而回想我的一生,繁华靡丽于转眼之间,已化为乌有,五十年来,总只不过是一场梦幻。现在黄粱都已煮熟,车子已从蚁穴回来,这种日子应该怎样来打发?只能追想遥远的往事,一想到就写下来,拿到佛前一桩桩地来忏悔。所写的事,不按年月先后为次序,以与年谱相异;也不按门类排比,以与《志林》相差别。偶而拿出一则来看看,好象是在游览以前到过的地方,遇见了以前的朋友,虽说城郭依旧,人民已非,但我却反而自己高兴。我真可说是不能对之说梦的痴人了。

以前西陵地方有一个脚夫,为人挑酒,不慎跌了一交,把酒坛子打破了。估计无从赔偿,就长时间呆坐着想道:“能是梦便好!”又有一个贫穷的书生考取了举人,正在参加鹿鸣宴,恍恍忽忽地还以为这不是真的,咬着自己的手臂说:“别是做梦吧!”同样是对于梦,一个唯恐 3 其不是梦,一个又唯恐其是梦,但他们作为痴人则是一样的。我现在大梦将要醒了,但还在弄雕虫小技,这又是在说梦话了。因而叹息具有慧业的文人,其好名之心真是难改,正如卢生在邯郸梦已要结束、天就要亮的时候,在其遗表中还想把其摹榻二王的书法流传后世一样。因此,其一点名根,实在是象佛家舍利子那样坚固,虽然用猛烈的劫火来烧它,还是烧不掉的。

推荐第4篇:《陶庵梦忆序》教学设计

《陶庵梦忆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

2、品读文本,体会作者复杂的心情

3、理解作者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 这里的痴人指的是谁? 明确:张岱(板书“痴人”)

二、解读痴人

1、初读课文,找出体现作者身份的句子

明确: 陶庵国破家亡

明末清初人(亡国之人)

无所归止,披发入山

明亡后避居山中(气节高尚)

因《石匮书》未成

好弄笔墨

作家(是公认成就最高的明代文学家)

昔人生长王谢,颇事豪华

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荣

瓶粟屡罄,不能举火

布衣素食,生计维艰

2、思考:①以前是怎样的繁华,哪些字词是体现繁华的?从哪些方面写?

明确:簪履、轻暖、甘旨、温柔、爽垲、香艳、舆从。

(繁华体现:戴,穿,吃,住,行)

资料链接:出身官宦世家,书香门弟,家常渊源,“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自为墓志铭》)

②作者如今贫苦生活又是如何?

明确: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以衲报裘,以苎报絺,;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以途报足,以囊报肩,。

资料链接:“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

(《自为墓志铭》)

③文章中还提到哪些痴人?其痴体现在何处?有何相似之处?

明确:西陵脚夫: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

中式寒士:恍然犹意未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

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

三、何谓痴梦

文中作者提到哪些“痴梦”?其实质是指什么?

①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放逸优游的前尘往事。

②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魂牵梦绕的故国旧事。

③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呕心沥血的文学创作。

四、体味痴情

1、今昔生活境遇反差如此之大,那么作者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可通过哪些句子体现?

①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

悔——他有较浓厚的佛家思想,但并非是佛教的虔诚信徒

②“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

喜——喜而实悲

③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

悲——艰辛酸楚

(悔邪?喜邪?悲邪?悔而翻喜,喜而实悲,这是痴者的心情。)

2、作者与两个痴人有何相同之处?

痴人忆梦记梦,真邪,梦邪?

梦:希望像西陵脚夫,眼前的困境是大梦一场,

真:又希望如寒士,以前的盛况不是梦。 (真而成梦,梦又似真,这是作者的心态。)

3、复杂的心情和复杂的心态背后隐藏的真正的情感是什么?

①大梦将醒,作者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雕虫指写作,此处指《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寄托故国之思、黍离之悲。

②“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作自挽诗,每欲引决”,亦可作为例证说明作者念念不忘旧朝,故国之思不可磨灭。

③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

4、文人名心难化,卢生名根坚固,烧之不失,那么对张岱而言又是什么坚固呢? 坚固的是他那种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情感。 作者明知故国不再,人世已非,却仍名根坚固,心系旧朝,传达出了不可磨灭的黍离之悲,不可不谓之“痴”!

五、赏析艺术特色

1、悲切深沉的今昔对比

作者在文中前半部分将自己晚年国破家亡、捉襟见肘的潦倒境况与当年繁华靡丽的生活对举,昔日“甘旨”“ 温柔”“ 爽垲”“ 香艳”“ 舆从”的优游生活,如今只剩下“以藿报肉,以粝报■”“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以绳报枢,以甕报牖”“ 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以途报足,以囊报肩”,让人不得不感慨“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作者把今日之困苦饥饿归于往日奢华,把五十年来的盛衰荣辱看成人生大梦一场。正如他在自作的《墓志铭》中说:“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劳碌半生,皆成梦幻。”这一切,他在晚年回忆往事的时候,悔恨有加。所以“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于此可见其著书旨趣及以“梦”名书的缘由,更让人感叹游走在现实与梦幻中的作者的神笔。

2、信手拈来的恰切比喻

在简括了本书“不次岁月”“不分门类”的特点之后,作者对自己痴迷本书的现实状态自嘲为“痴人前不得说梦”。为了将自己的“痴”状形象化,他写了两个“痴人”的旧事。与其说是听似言之凿凿的旧事,不如说是作者兴之所至、信手拈来的两个贴切的比喻,大可不必信以为真,只需领会其意趣便可。西陵脚夫“惟恐其非梦”,而中试寒士则“惟恐其是梦”,虽然愿望不同,但作为痴人的本质和作者是一样的。这样,看似虚化的比喻,在作者的信手点染下,化虚为实,与作者的实际状态相连,让人心领神会。

3、真切可感的精当典故

作者在文前描摹自己“披发入山”,布衣素食,甚至到了“断炊”地步的心理时,联想到了伯夷、叔齐二老饿死在首阳山的事迹;繁华过后,最终归于沧桑幻灭之时,写到《枕中记》中卢生在邯郸旅店中昼寝入梦,历尽富贵荣华,醒来之后黄粱尚且未熟的典故;而提到自己写作时仍旧“名心难化”“名根不失”时,再次写到梦中卢生在遗表中还想把其摹拓二王的书法流传后世的典故。这样,作者现实的心理状态就在这看似不经意的典故引用中,从无形无声走向了具体可感。

六、总结

张岱,他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痴人,他有较浓厚的佛家思想,但并非是佛教的虔诚信徒;他生于诗书礼仪之家,思想却自由散漫但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他明知故国不再,人世已非,却仍名根坚固,心系旧朝。

在《陶庵梦忆序》里,作者的国破之恨、故园之思和亲历沧桑易代巨变后的心灵之痛,在亦真亦幻、虚实相生的表达形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推荐第5篇:陶庵梦忆序参考翻译及赏析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之部补充提纲

4 陶庵梦忆序

课文翻译: 陶庵国破家亡,无可归宿之处。披头散发进入山中,变成了可怕的野人。亲戚朋友一看到我,就像看到了毒药猛兽,愕然地望着,不敢与我接触。我写了哀悼自己的诗,每每想自杀,但因《石匮书》未写完,所以还在人间生活。然而存米的瓶子里常常是空的,不能生火做饭。我这才懂得伯夷、叔齐竟直饿死,(说他们)不愿吃周朝的粮食,还是后人夸张、粉饰的话。

在饥饿之余,我还喜欢写些文章。因此想到以前生长在王、谢这样的家庭里,很享受过豪华的生活,现在遭到这样的因果报应:用竹笠作为头的报应,用草鞋作为足跟的报应,用来跟以前享用过的华美冠履相对;以衲衣作为穿皮裘的报应,以麻布作为服用细葛布的报应,用来跟以前又轻又暖的衣服相对;以豆叶作为食肉的报应,以粗粮作为精米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美好食品相对;以草荐作为温暖床褥的报应,以石块作为柔软枕头的报应,用来跟温暖柔软之物相对;以绳枢作为优良的户枢的报应,以瓮牖作为明亮的窗的报应,用来跟干燥高爽的居室相对;以烟熏作为眼睛的报应,以粪臭作为鼻子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享受香艳相对;以跋涉路途作为脚的报应,以背负行囊作为肩膀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轿马仆役相对。以前的各种罪案,都可以从今天的各种果报中看到。

在枕上听到鸡的啼声,纯洁清静的心境刚刚恢复。因而回想我的一生,繁华靡丽于转眼之间,已化为乌有,五十年来,总只不过是一场梦幻。现在自己应当从黄粱梦中醒来,自己的车马刚从蚁穴中回来,这种日子应该怎样来受用?只能追想遥远的往事,一想到就写下来,拿到佛前一桩桩地来忏悔。所写的事,不按年月先后为次序,不用写年份;也不分门别类,以与《志林》相差别。偶尔拿出一则来看看,好像是在游览以前到过的地方,遇见了以前的朋友,虽说城郭依旧,人民已非,但我却反而自己高兴。这真的可以说是痴人的面前不能提梦啊。

以前有一个西陵的脚夫,为人挑酒,不慎跌了一跤,把酒坛子打破了。估计无从赔偿,就长时间呆坐着想道:“能是梦便好!”又有一个贫穷的书生考取了举人,正在参加鹿鸣宴,恍恍忽忽地还以为这不是真的,咬着自己的手臂说:“别是做梦吧!”同样是对于梦,一个害怕那不是梦,一个又害怕那是梦,这是痴迷中的一个人。

我现在一生将尽,但还在从事写作,这又是在说梦话了。因而叹息能运用智力、写作文章的人,其好名之心真是难化解,正如黄粱梦醒,时间用尽,在其遗表中还想把其摹榻二王的书法流传后世一样。因此,他们的一点名根,实在是像佛家舍利子那样坚固,虽然用猛烈的劫火来烧它,也是无法烧尽的。

6

推荐第6篇: 陶庵梦忆序/张岱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理解文中在张岱看来造成这种今昔巨变的原因是什么

2. 教学重点/难点

对主旨的体会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这里的痴人指的是谁? 明确:张岱

二、作者简介、解题:

张岱(1597年明万历二十五年—1689年清康熙十八年),字

,又字

,号

、别号

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文学家、散文家、史学家,还是一位精于茶艺鉴赏的行家。是公认成就最高的明代文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寻梦》《夜航船》等文学名著。

《陶庵梦忆》是张岱在

之后所著的一部书,杂记他从前的种种见闻。

序有书序和赠序,本文中的序是

,是说明写作缘起或写作目的的。

三、整体感知

把握内容

1、反复出现的一个字是什么?

2、张岱将什么看成是一场梦?

明确: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四、文本研读:

1、张岱为什么说“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①以前是怎样的繁华,哪些字词是体现繁华的?从哪些方面写?

饥饿之余,好弄笔墨。因思昔人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以衲报裘,以苎报絺,仇轻暖也;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仇甘旨也;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

体现繁华生活的词语有:

簪履、轻暖、甘旨、温柔、爽垲、香艳、舆从七组词。

从戴,穿,吃,住,行五个方面体现过去生活的繁华奢靡。

②哪些词句体现了现在的生活?

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瓶粟屡罄,不能举火。

笠、蒉、衲、苎、藿、粝、荐、石、绳、瓮、烟、粪、途、囊

表现现在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由此可见现在的生活痛苦不堪,惨淡凄凉。

资料链接:出身官宦世家,书香门弟,家常渊源,“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劳碌半生,皆成梦幻。”(《自为墓志铭》) 资料链接:“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

(《自为墓志铭》)

2、文中在张岱看来造成这种今昔巨变的原因是什么?

“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作者认为是一种因果报应)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提到了“罪案”这个词,我们不难看出作者表达出的反省忏悔之意,不过,该反省忏悔的应不应该是他这样一位没有任何官阶的“平民百姓”,不是,而应该是那高高在上的皇帝和那些显赫一时的权臣。从这个角度来看,张岱不仅是个人在反省忏悔,也是在替一群人进行反省忏悔,替一个王朝进行反省忏悔。

那么难道真是他以前过于豪华的生活使之现在遭到报应吗?让他生活的如此凄凉困窘?

其实是国破家亡

3、前半生生活风流浪漫,天天茶楼酒肆,说书演戏,斗鸡养鸟,放灯迎神,但清兵南下后,国破家亡,以往的一切不复存在。国虽亡,家虽败,但国仍在心中,所以我们说张岱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深感国破家亡的沉痛和悲愤,在这种情况下他是如何面对这种今昔巨变,以何来支撑?

“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饥饿之余,好弄笔墨。”“余今大梦将寐,犹事雕虫。”

(对文字的痴迷)

五、对文字的痴迷让你想到什么?

2、身受腐刑的司马迁,生遭尽世人的白眼,死无颜面对己逝的宗族,他的遭遇足可以使他内心痛苦以致郁郁而终,但对文字的痴迷使其由一介匍匐于地的殿臣站立成一个为民写史的华夏史官,《史记》永表后世。

课堂小结

张岱,他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痴人,

他有较浓厚的佛家思想,但并非是佛教的虔诚信徒;

他生于诗书礼仪之家,思想却自由散漫但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他明知故国不再,人世已非,却仍名根坚固,心系旧朝。

课后习题

文中复杂的情感其实是张岱复杂的人生态度的体现,张岱的人生态度中最能触动你的是什么?就其一点来谈即可。(不少于200字)

板书 陶庵梦忆序

张岱

推荐第7篇:陶庵小学代表团解说词

陶庵小学代表团解说词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飒爽英姿,试比天高。现在向主席台走来的是陶庵小学代表队,丫髻山上,杜鹃花开,黄海之畔,碧波浩淼,陶庵小学提出了“主动发展,书香浸润”的办学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注重细节管理,狠抓校本教研,办学质量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好评。看,陶庵小学19名运动员正踏着激扬的鼓点,带着胜利的梦想,向我们走来!陶庵小学全体师生祝愿他们在本届运动会上取得新的突破!同时祝愿本届运动会圆满成功!

推荐第8篇: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课时达标训练19 狱中杂记 陶庵梦忆序

课时达标训练19 狱中杂记 陶庵梦忆序

一、夯基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梏扑( gù )

俊彦( yàn ) ..渲染( xuān ) 嘉言懿行( yì ) ..B.晷刻( guǐ ) 萦绕( yíng ) 酽茶( yàn ) 怦然心动( pīng ) ....C.黏膜( nián ) 陶庵( ān ) 笃信( dǔ ) 卷帙浩繁( zhì ) ..D.脊梁( jí ) 甄别( zhēn ) ..布衲( nà ) 披肝沥胆( lì ) ..解析:A项,“渲”应读“xuàn”;B项,“怦”应读“pēng”;D项,“脊”应读“jǐ”。 答案:C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与饮食之气相薄 .

薄:贫瘠。

书:写。

次:按……顺序排列。 要:要挟。 矜:夸耀。 质:抵押。 遥思往事,忆即书之 .不次岁月,异年谱也 .C.惟大辟无可要 .经秋审入矜疑 .D.然犹质其首 .B.其轻系及牵连未结正者 正:治罪。 .不分门类,别志林也 别:另外的。 .解析:A项,“薄”意为“迫”;C项,“矜”意为“矜悯”;D项,“别”意为“区别”。 答案:B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B.C.D.解析:A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B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C项,连词,表目的;介词,由于。D项,均为代词,他的。

答案:D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按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牖其前以通明 ②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 ③贫则面语之 ④仇簪履也 ⑤贫亦....罄衣装 ⑥失足破其瓮 ⑦与胥卒表里 ⑧其枉民也亦甚矣哉 .....A.①②④⑦/③/⑤/⑥⑧ B.①②/③④⑦/⑤⑥/⑧ C.①③④/②⑦/⑤/⑥⑧ D.①②④/③⑦/⑤⑥/⑧

解析:①②④⑦名词作动词,③名词作状语,⑤形容词作动词,⑥⑧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A

- 1答案:B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 )苟入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 ( 2 )狱具矣,胥某谓曰:“予我千金,吾生若。” ( 3 )复请之,吾辈无生理,而主谳者亦各罢去。

解析:( 1 )苟,如果。之,到。械,戴上刑具。俾,使。( 2 )狱,案件。具,判决。予,给。生,使动用法。( 3 )请,请示。罢,被撤职。

答案:( 1 )一旦投入监狱,不问有罪无罪,必定戴上手铐脚镣,关进老监,使他们痛苦不堪。 ( 2 )案件已经判决,某狱吏对他说:“给我一千两银子,我让你活命。” ( 3 )再上奏请示,我们没有活的道理,主审官也会因此被撤职。

三、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3题。

新雨山房记

宋濂

诸暨为绍兴属邑,与婺邻。国初得婺时伐伪吴张氏①,相持未决,兵守诸暨界上。张氏恃诸暨为藩篱,乘间出兵侵掠,两军屠戮无虚时。故诸暨被兵特甚,崇甍巨室,焚为瓦砾灰烬;竹..树花石,伐断为楼橹戈砲②樵薪之用。民惩其害,多避深山大谷间,弃故址而不居。过者伤之。 .今国家平定已十余年,生民各安其业,吾意其中必有修饬室庐以复盛时之观者,未之见。.今年,邑士方伯修为余称:其友张君仁杰,居诸暨北门之外,故宅昔已毁。及兵靖事息,始辟址.夷秽,创屋十余楹。旁植修竹数百,四时之花,环艺左右,琴床、酒炉、诗画之具,咸列于室。..仁杰未乱时稍有禄食,至今郡县屡辟之,辄辞不赴,以文墨自娱,甚适,号其室曰“新雨山房”,愿得余文记之。

一室之废兴,为事甚微,然可以占世之治乱、人之劳逸,非徒然也。方兵戈之殷,人有子女.金帛惧不能保,虽有居室,宁暇完葺而知其安乎?糗粮刍茭③之需,叫号征逮者填于门,虽有花木之美、诗酒之娱,孰能乐之乎?今仁杰获俯仰一室,以察时物之变,穷性情之安,果谁使然也?非上之人拨乱致治之功耶?

④自古极治之时,贤且能者运于上,陇亩之民相安于下而不知其所由。然饫饱歌乎,秩然.成文,成周盛时之诗是也。安知今不若古之时耶?仁杰其试为之。余他日南归,驾小车过北门,.求有竹之家而问焉。仁杰尚歌以发我⑤,余当鼓缶而和焉。 ..

( 选自《宋学士全集》 ) 注:①伪吴张氏:元末张士诚举兵抗元,自立为吴王,后与朱元璋对峙。②楼橹,军中所建用于瞭望攻守的高台。戈砲,此处泛指兵器。③糗粮刍茭:借指军需品。④饫饱歌乎:饱足后歌啸。⑤歌以发我:歌啸以引发我的兴致。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诸暨被兵特甚 .

被:遭遇、遭受。

B.民惩其害 惩:惩办、惩罚。 .C.始辟址夷秽 夷:清除、锄去。 ..D.方兵戈之殷 殷:深重、酷烈。 解析:B项,惩:恐惧、害怕。 答案:B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3环绕着种植在房舍附近。放琴的架子,温酒的炉子,写诗作画的器具,都陈列在室内。张仁杰在未发生战乱时曾有不厚的俸禄,到现在,州县多次征召他,他都推辞不应,以写诗作文来自娱,十分自得。他为自己的房舍取名为“新雨山房”,希望能够由我写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

一所宅院的兴和废,是一件很小的历史事件,但可以从中看到世道的安定和混乱、百姓的劳苦和安逸,并非没有根据的。当战争正值惨烈的时候,人们虽然拥有儿女财物,却担心不能保全,即使有供居住的房舍,可难道还有空维护修缮并体会居住其中的安适吗?粮草等军需品,整天呼喊着的征缴的人站满了门庭,即使有美丽的花草、可供娱乐的诗酒,谁又能享受其中的快乐呢?现在张仁杰能够活动在一个房子之中,来观察时事事物的变化,穷尽性情所安,谁使他能得到这种生活的?不正是在上位的人铲除祸乱使天下重归安定太平的功劳吗? 从古以来极太平的时期,贤能之士得以在朝廷之上发挥其才干,田间的百姓能安于下位但不知这种政局怎样得来的。但他们饱足之后,歌啸吟咏,整饬有序地自然成文,成就了周朝鼎盛时期的诗章,就是这样的。怎么就知道现在不如古昔呢?张仁杰先生你就尝试着去做吧。我改天南归,驾着小车经过诸暨的北门,会寻找种有竹子的人家去拜访你呀。希望张仁杰先生能歌啸以引发我的兴致,我会击缶来唱和。

四、语言运用

14.将下面的长句改写为四个短句,可以调整语序、增删个别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日前某科学家和他的团队历时多年在青海湖的裸鲤身上找到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的一种灵敏度高、成本低廉、培养速度快、保存简单、使用方便并已经在上海苏州河治理、汶川水质安全快速检测中得到验证的水质检测好材料——非致病的淡水型发光细菌。

解析:解答本题时,要先提取出句子主干作为中心句,然后将定语、状语分成三个分句,最后合理排序即可。

答案:日前某科学家和他的团队历时多年在青海湖的裸鲤身上首次发现一种非致病的淡水型发光细菌。这种细菌是一种水质检测的好材料。这已经在上海苏州河治理、汶川水质安全快速检测中得到验证。它具有灵敏度高、成本低廉、培养速度快、保存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

- 5 -

推荐第9篇:《五岁庵》读后感

妈妈会在天堂等你

《五岁庵》这个电影是在黄老师的儿童文学课上第一次看的,当老师说接下来给大家看的这个电影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时,我就对这个电影就充满了好奇,想知道这究竟个怎样的影片。

故事开始的时候给我的印象就是淡淡的音乐、宁静的山林,但最让我心头一颤的就是故事主人公吉顺的笑声,那么清澈,感觉心中充满了快乐,甚至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也是这样的无忧无虑。那个时候我就开始疑惑,这样快乐的孩子这样美丽的画面,为什么要取《五岁庵》这样一个名字呢?小小的孩子会和寺庙有什么关系呢?在这样的好奇心驱使下,我开始认认真真的观看这个电影。

原来电影的主人公吉顺和坚伊是一对孤儿姐弟,在儿时的一场大火中姐姐坚伊失去了光明,这场大火同时还夺走了他们的妈妈。由于吉顺年纪比较小,所以不记得妈妈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善良的姐姐不想让弟弟失望就没有将这个事实告诉弟弟。于是,他们姐弟二人就踏上了寻母之路。后来,他们遇见一个寺庙的僧人,就被这个僧人带回寺庙收养。调皮的弟弟天真活泼,总是古灵精怪的捉弄那些僧人。一天,吉顺听寺庙里的师傅说到远处的山中修行就可以开启心灵的眼睛,然后可以用心灵之眼看见海风一样的妈妈,还可以教会他的姐姐,这样姐姐不仅可以看见妈妈,还可以看见他。于是,他就和那个僧人一起到了远山。

本来以为这是一部很温馨,,很欢快的电影,觉得吉顺经过历练一定会长大,然而当画面中出现吉顺坐在观世音菩萨画像前和她聊天,他问菩萨是不是和他一样孤独的一个人,他说他以后会来陪她。以及最后他把菩萨当成他的妈妈抱着画像哭的时候,让我觉得这个部片子变的那么凄凉。这个孩子真的好可怜。五岁,还是一个什么都不太懂的年纪,是还依赖在妈妈怀里撒娇的年纪,是无忧无虑的年纪,可是这个弱小的生命却要承受这么多痛苦。

也许正是因为故事的转折过于凄凉,所以当僧人和姐姐到寺庙的时候,他们听见吉顺的声音,然后似乎看见吉顺被观世音菩萨抱在怀里,菩萨说:“这孩子是天国的化身,以最纯洁虔诚的心呼唤我,以最专一的心寻找我,这孩子以一颗真诚的心感动了上苍。”于是,菩萨将它带到天堂,在那里他终于打开了自己的心灵之眼,他看见了自己的妈妈,他和姐姐一起依偎在妈妈怀里,那样开心那样幸福„„

故事在这样的画面里戛然而止,五岁对于吉顺来说即是开始也是结束。虽然有些残忍,但终究还是幸福的,因为他在天堂看见了自己的妈妈。

推荐第10篇:梦忆往事

梦忆往事

回忆无香,却很温馨。正如君子之交淡如水,也许在平淡中体现出来的才是最真的幸福。

——题记

总是希望能抓住时间的尾巴,可每次都会让它从手心溜走,留下淡淡的芬芳,那是属于记忆的温馨。

走的最快的总是最美好的时光。小时候的我们,总是憧憬长大后的生活,向往成长后的美好。但当我们真正长大以后,又开始怀念幼时的天真与美好。

很小的时候看着别人背着书包去学校,就希望自己也能和他们一样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当我们终于如愿以偿,在教室里学着加减乘除和abcd的时候,又开始向往初中的生活,觉得那和我们的现状一定有很大的差别;慢慢的,我们到了初中,发现其实初中生活比小学累,但也精彩很多,于是又开始向往高中生活;真正的到了高中才发现初中比高中幸福多了。初中的时候,压力是老师给的,高中的压力是自己给的;初中的时候,我们可以和班级里的每一个人在很短的时间里打成一片,到了高中,却好像总是难以融进那个集体,交到的好友更是屈指可数。

以前的我们,两句话就是朋友,要是有什么事绝对不会推辞;现在的我们,平常联系不断,看着比谁都好,可是真正出了事,愿意在身边帮忙大的又有几个呢?

难道这就是成长带给我们的?

没有了儿时的纯真,多了世故的圆滑;没了朋友间的真心对待,更多的是学会了明哲保身;慢慢的学会了如何隐藏自己的心情,不再随便将心事吐露。

夜晚,一片寂静,偶尔有风吹过的声音。此时,累了一天的心才能得到片刻的休息,此时卸去了所有的伪装,不管是坚强的还是脆弱的都是最真实的自己。

或许夜晚是最适合怀念的,安静的氛围让记忆慢慢发酵,清香逐渐晕染开来,往事就这么姗姗而来。

想起了以前的打闹,忆起了以往的嬉笑,一切都那么遥远,又是那么的近。突然好想回去,再那么没心没肺的玩闹,肆意挥洒着自己的快乐。一张张温暖的笑靥浮现在眼前,想伸手感触,却发现只有冰冷的空气。

良久之后,渐渐回到现实。起码我们会有温馨的回忆,那也是一种幸福,是别人无法觊觎的。其实,现在的我们也拥有幸福,只是被我们不小心忽略了而已。

繁重的学习过后,总会有人找你聊聊天,缓解一下压力,亦或是总会有杯温水温暖你的心扉。

成长带给我们成熟的同时,带走了我们的天真,让我们不再轻易付出真心,却也教会了我们珍惜,珍惜拥有的一切。

梦忆往事,几许温暖,几番感慨。

高二:紫陌蓝夕

第11篇:梦忆月季

梦忆月季

我的出生地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地方,虽然在那里只生活了三“四年。后来搬到了“大社会,上。我依然认为它是我心中最美的地方、

那时\"我的家坐落在一条大河边\"每当金黄的太阳升起,它总会泛出耀眼的光芒\"每户人家的周围都是鲜花烂漫,河的分支穿行在村落的各个部分‘人要是住在那里不得不生出一颗纯真的心“

一阵阵淡淡的清香后’接着是一个洒满阳光的小花园子、几滴还未消散的露珠圆溜溜的‘它们伏在月季那粉红的小花瓣上:黄灿灿的花蕊旁萦绕着几只肥肥的蜜蜂。记得很小的时候在这里玩耍”身不由己地把自己的鼻尖儿凑到月季花上’去呼吸它散发的诱人香气,‘嗡嗡’叫的蜜蜂就无情地’吻”了我一下„„„„

早晨/奶奶照老样子拿着大水壶去浇月季:我在她高大的身躯下端详一切\'几缕彩虹架在一棵月季与另一棵上。像谁编织了一段美丽的小桥在上面\"真有趣、几个月后月季会开始落花‘高高的阳台都有嫩嫩的花瓣跳集体舞?每一寸空气带着淡淡的香味、漂亮的月季花呀开满了;大地,;

平时\'屋前的石子路上常有路人经过“每每会向它们展现笑脸,或是几句/哈--真漂亮!“要是熟人,奶奶一定会毫不怜惜地赠给他们几株“它们往往是连带一团花骨朵的’

晚上’银色的月光衬着花儿的娇媚\"一簇簇地依偎在一起看星星?有几次夜里我偷偷闯进圆子里看它们,结果都是爸爸把我拽回去的。我一直认为那是多么幸福的经历?

这个朦胧的梦啊„„它带给我多少回忆?多少快乐?

第12篇:轩辕忆梦

轩辕忆梦

游戏中那些沁人心脾的旋律

时隔多年,“苍天有情涛无尽”,当听到这样的说辞,看见那3D的木制机器庞然大物地行走在战场之上,却蓦然回首,忆起那一曲《昔影》,以及那淡淡墨迹的朵朵红梅。

也许,惟有那样淡然的墨迹,才能悠然地勾勒出我们心中那一幕桃源。听起《天之痕》的音乐CD,琵琶点点,带着些微微的感伤,却又与那悠然笛声萦绕在一起,当真是无法忘却的怀念?想起当时听那一曲《如忆玉儿曲》禁不住的泪水涟涟,忽然意识到,那永远的三人时光早已逝去,无从忆起,只能依稀从天际的云痕中微微瞥见——或悲或喜,已然远去。

“惟愿三人永长留”,就如这小小的奢望一般,这样的《天之痕》,始终只是一幕儿女情长的小品剧罢了。不若《云和山的彼端》对世界和种族甚至是英雄的探索,不若《黑龙舞兮云飞扬》对世态和梦想的讨论,《天之痕》只是由一个小小的、卑微的愿望而组成——争取幸福吧,属于自己和他人的幸福。是的,幸福。无论是靖仇“国仇家恨忘两旁,怡然逍遥江山游”的希望,或是宇文拓“双肩独撑隋家天,千载恶名孤臂持”的坚强,始终是为了“幸福”二字。或为自身,或为天下,谁又不想得到幸福呢?

第13篇:读书笔记——梦忆红楼

梦忆红楼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这本书已经看了不知多少遍,但其中蕴含着的独有的苍凉和无奈,却让人不能释卷,作者说自己是痴人,但此书却以格外清醒的笔调勾画着故事,描绘着人物。在现实社会中,那事那人似乎仍活在发生在我们身边,让人惊讶,也让人警醒。它字字珠玑,似乎每一笔都附着千百句话,叫你倾听,叫你感动!

未读红楼时,只知讲的是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故事,但到现在自己却有了不同的领悟,红楼梦故事讲的是一群人,可以说是一个民族的一个阶段的故事,而故事里面的人都是自己的主角,只不过笔墨的多少罢了„„他们生活在我们的世界里,书中提到的有七百二十一人,主要人物被刻画得有血有肉,性格各异。宝玉的痴傻和执着,黛玉的刻薄与忧郁,宝钗的圆滑和大方,似乎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爱情在一个家族利益面前甚至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可能是微不足道,所以到最后宝黛悲凉的结局注定也是无法避免!也许,圆满的东西太容易让人忽略那些我们本该我们学会的东西,只有不圆满才能让我们知道成长的无奈与社会的复杂。毕竟红楼梦不是一个俗气的故事,它不是有着痴男怨女千篇1律的爱情小说,也不是有着大忠大贤的仁人义士的歌忠颂德,红楼梦不只是让人感到悲凉惋惜而已,更重要的是让人们去反思去研究。

故事由一个绛珠仙草与神瑛侍者还泪的约定开始讲述,癞头和尚和陂足道人把一群痴男怨女转世投生,这其中就有女娲补天剩下的五彩通灵玉和绛珠仙草,红楼梦前部分主要以平淡的笔调勾勒着贾府的奢华生活,在短暂的极盛中,一个个夹杂着爱恨情仇,生活琐事的故事依次上演,大都讲的是荣宁两府中奢华,腐败的生活琐事,凤姐在幕后主持日常生活,支撑府中的运作!第三回黛玉出场,两小无猜的故事开始上演,而社会关系家族关系就是牵扯黛玉是老太太外甥女,陪同黛玉的贾雨村来到贾府认亲,故事开始从黛玉眼光让人看到了贾府的奢华,地位等级的鲜明,而袭人晴雯众丫鬟依次登场,故事也逐渐饱满起来,而宝钗的的进府,三大家族之间的关系也开始鲜明起来,王家,薛家,史家,王夫人,王熙凤,史老太君,史湘云,薛姨妈,薛宝钗构成三大家族的主要关系网。主要的利益纷争,看似风平浪静实则在底下暗潮涌动,毕竟是一条线上的蚂蚱,谁也不能互相得罪,黛玉不在这三大家之内,必定是落得个凄惨下场,这也讲得通。在

书的前半部分作者大多诗词是通过海棠诗社的建立表现出来的,而海棠诗社的成立,一方面反映出他对诗词的深厚造诣,另一方面也能看出他对女性权力的尊重。古来女子无才便是德,可在作者笔下,黛玉,宝钗,湘云都是极有才之人,出口成章,满口锦绣,甚至香菱都是好学好问之人,反而此时不善作诗的迎春,惜春笔墨少起来,可以说大观园的女子们甚至包括宝玉在作者眼里都是美好的象征,对自由的渴望。人都是活的简单没有世俗的牵扯,但毕竟高楼之危却不在一时,蝼蚁的啃咬往往在不经意之间,表面上看似依旧光彩如旧,但蝼蚁啃咬隐没在黑暗里,漏洞虽小,却千疮百孔,足以让大厦顷刻倒塌。前半部分也不是没有提,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秦可卿葬礼的穷奢豪华,大观园的建造,足以让两府入不敷出,凤姐表面上装装样子,却不得不变卖自己的金银首饰,背着上面外放银子,做些违法的勾当,王夫人邢夫人互相看不事顺眼,老太太权当没看见,就怕动了自己地位,都哄着自己才好。王夫人大事不管,吃斋念佛,平日事不关己,但却最会算计。贾赦为嫡长子却住在偏府,袭着官位,也是只享乐,忙着找姨娘,不问政事。贾政虽为官清廉,但他每年二百多两的俸银还不够贾府一个月的花销,还养了一堆清客,虽说文人雅士最喜欢被人恭维,但银子却如水般花出,还不知去路。其中前莺莺燕燕之间互相勾心斗角,不计其数。贾琏,贾珍,王字辈的,承着上辈的毛病,在外留恋尤二姐,三姐,弄得人家家破人亡。后四十回是高鹗续的,没有太仔细读,只觉得宝玉糊涂了,被糊涂的骗了,比黛玉清楚地死还要可怜,他们是封建家庭的实验品,无法选择自己的人生,但他们还是幸运的我认为,到最后即使不能在一起还落得个清楚明白,追寻到了属于自己的自由。

红楼梦很长,人物很多,我却独独喜欢三个,宝钗,鸳鸯和晴雯。说起宝钗,更多人说她太圆滑,太做作,是伪善,而赞黛玉真性情。从表面上看,黛玉是清高的、孤傲的、叛逆的,但骨子里,她却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世俗名利、地位和声望的追求,反而时时计较。宝钗则正好相反。从表面上看,似乎有些“圆滑世故”;但骨子里,她却实在是一个耿介孤高又愤世嫉俗的女子!在小说里,每至关键时刻,真正敢于坚持个性。从客观能力上看,宝钗显然比黛玉更善于处世,更善于解决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她包容也不容易计较;但从主观意愿上看,黛玉对各种世俗利益、名位的关注和向往,却又远远强过于宝钗,可以说宝钗是一个世俗里的世外之人。而鸳鸯有着不同于其他家奴的心胸和风骨,在所有丫环侍

妾中,鸳鸯作为贾母的管事丫环身居高位。然而正是这样一个有头有脸的特殊丫环,不仅懂得帮助别人,而且懂得尊重自己。在整个贾府中除了平儿鸳鸯是凤姐最见理解体贴的一个知音。她被邢夫人逼着给贾赦当姨娘,死不屈服,削发明志,真是让多于她笔墨的袭人所不如,正如平儿的善良宽容与凤姐的雷厉风行互补一样,鸳鸯的心胸气概与探春的清明高远肝胆相照。晴雯精明能干、疾恶如仇,她的针织活在丫鬟中是出类拔萃的。她是一朵带刺的玫瑰,不仅美丽而且有尊严。晴雯有自己的个性,她漂亮、泼辣、勃勃生机,没有丝毫的病态感,永远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她努力维护做人的尊严,虽然是丫头,但她追求一种平等的地位,她始终想要在那浑浊的环境中,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尊严和作人的权利。对于晴雯而言,她最突出的性格就是身居奴才的地位却不会献媚主子、出卖自己,只可惜他们都成了封建社会的牺牲品,落得个悲惨结局。很多时候,读《红楼梦》,总喜欢翻开中间读,从海棠诗社一直读到史湘云醉卧芍药茵,中间多是欢喜,夹杂着小孩子之间的小打小闹,却无关风雅,读着也是轻松的,宝玉曾说:”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前者在婚前纯洁,而在婚后受泥土玷污,自然也浑浊了。”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这也不正暗示着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重用男才,而置女子不顾的现象觉得无比反感与愤愤不平么? 读完《红楼梦》,有人说曹雪芹是在屈原之后又一个女权主义者,但我认为,他只不过是被这些所谓的礼教压怕了,他的心逃出来长吁了一口气,环顾四周,虽家徒四壁,但自己生活的环境至少能有让自己长吁一口气的空间,而当时的人们呢?身不由己,思想倍受禁锢,他们的心情又是如何呢?当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活,那还有什么意思。红楼是一本史书,折射出一个时代,但又终回到个人,归到本性,一切制度若抑制了人性,便迟早会被人们唾弃,所以说如果红楼在那个黑暗的背景下,真有个圆满的结局,也不会让现在的人那么爱不释手了!

总之,《红楼梦》毕竟只是曹雪芹的一个梦,一个既现实又理想的梦。在最后的日子里,虽然家徒四壁,但仍有这本书陪他走过十几年的日子,他用心浇灌,用笔滴注,字字含着血泪。而在现在,靠在书架上的>,静静地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是喜,是忧,是聚,是散。它,孕育着狂热的内涵;它,传承着深刻的思想;它,透散着醉人的清香,让众人沉醉,又让人清醒„„

第14篇:忆读书读后感

《忆读书》这篇课文主要讲冰心在年少时代读了许多书,如《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荡寇志》、《精忠岳飞》、《满江红》、《声声慢》、《红楼梦》等,忆读书读后感。作者从书中还得到了做人处事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作者说自己永远感到读书是她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说明她热爱读书,并从中体会到了读书的好处,告诉我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读了这篇课文,我知道了许多读书的好处,如:读书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我还知道了读书的方法:读书要挑着读,选着读,要比着读,在“多读书”的基础上读“读好书”。我还知道了,正是由于冰心奶奶在少年时代读了许多书,才为好的文学创作打下了优良的基础,后来才写出了那么多优秀的作品,成为一个中外驰名的作家,我以后也要多读书,读一些好书,为我的写作打基础,长大成为像冰心奶奶一样伟大的作家。

读了冰心奶奶的《忆读书》,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我也是一名爱读书的人,借此机会,我就来谈论一下自己的读书经历。

(1)读书好

说起读书的好处,我可就一时半会说不尽了。

记的有一次,班里开辩论会,我是正方的一辩,所持的观点是:读古典诗词比读现在诗词好。辩论时,我时时压着对方,占优势,有时对方被我说的无法还口,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那时年龄还小,都不读书,可我却喜欢读书,尤其喜欢看《小学生优秀作文》.《唐诗三百首》之类的。因此我的资料收集的很全.文章中写古典好或现代诗太朦胧的句子我都记下来了,到辩论时,对方不会收集资料.整理语言,还有最重要的就是低估了我,不知道我有秘密武器---书。结果可想而知,我们取胜了!

(2)多读书

从二年级起,爸爸给我买故事书开始,我就坚持每天读书,读后感《忆读书读后感》。因为我觉得书比电视好得多,可以随时拿起放下。

在我的书柜上,有满满的两排书,这两排书是我最爱看的。种类很多,有作文书,参考书,奥林匹克数学书,散文书,小说,名著……等等。另外,一些不是很好的书,我都放在一个箱子里,加上以前的教科书,足足有7箱子呢!因为书多,我受到的教育方面也很多,从作文书中我欣赏了别人的优秀的佳作,从而提高了写作水平:奥林匹克数学书使我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能力,开发了智力,挖掘了潜力。总之,书读的多,有益而无一害。

(3)读好书

书读多了,自然也学会了挑选与比较。

被我称为“上等书”的都是一些对我有好处.内容健康的书。“中等书”就是那些内容健康,但对我影响不是很大的书,像《安徒生童话》.《少年文艺 》等。而那些被我狠心评为“下等书”的,就是内容不健康或只会搞笑的书,比如《漫画大王 》.《沙僧日记 》.《少男少女》之类的。我把我的书等级分的很明显,只差在书上贴上标签,写上“上.中.下”等级了。只因为让自己不乱读书,多读好书,接受好的教育。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爱读书,爱读好书,从中也得到快乐,受到了教育,陶冶了情操。希望大家也能好读书,读好书,因为读书好!

这篇课文介绍了冰心奶奶小时就很爱读书,而且读了很多书的事情.这使我懂得了以后不能光想着玩,应该学习冰心奶奶用心读书,读好书的精神.

让我最受启发的是冰心奶奶能在四岁的时候就写字认字,而我四岁的时候那可不得了啊,在幼儿园里就只知道活蹦乱跳,没有一点儿纪律,回到家后,便更放松了,不要人管,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有一次,妈妈想教我练几个字,可我却一点儿也不愿意,还和几个小伙伴跳到外面去了,最后让爸爸妈妈在全城里找来找去的,等我们自己玩累了回了家,被爸爸妈妈好好教训了一顿.这时候一想起来,我真感到小时候好幼稚而又好无知啊!和冰心奶奶相比,真的像是一个天才,一个笨蛋啊!

\\

其次让我受启发的是,冰心奶奶能在7岁的时候,看懂文言文的>我更是佩服不已了.因为联想到我的现实生活,可能在我7岁的时候,我还刚刚开始写字呢,当时我连一首简单的古诗>都要花上一两个小时学习,还不时的被大人们批评.而你们看,冰心奶奶能自觉的读书,还能看懂>,真是我的学习榜样啊!从此以后,也让我知道了,我们应该向冰心奶奶学习,从小就热爱读书,长大了才能象她一样成为一个文学家.

第15篇:《忆读书》读后感

《忆读书》读后感

在新学期刚开学不久,我就在新发下来的汉语文课本中看见了一张照片,旁边还备注着“冰心”。那是一位慈祥的老奶奶,看起来和蔼可亲。头上布满了银发,脸上长长的抬头纹和眼角纹很重,这告诉我们他在一生中经历了许多。冰心老奶奶将头发自然的挽起,眼睛笑咪咪的。刚看的时候我不知道她是干什么的,但是在几天前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忆读书》,作者冰心。老师告诉我们冰心的原名乃谢婉莹,她本人因为酷爱古典诗词,便由:“一片冰心在玉壶”中的冰心作为自己的笔名。她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她的作品主旋律,她非常爱小孩,将他们命名为“最神圣的人”。这篇作文,亦不例外,是她对小朋友们写的。在课文中通过讲述回忆自己的读书及多年的经历,告诉我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课文中说道她在七岁的时候自己读了《三国演义》,而我是在五六岁时与爷爷在电视上看了连续剧版的《三国演义》,看完后我很佩服关羽的有情有义,诸葛亮的有勇有谋,里面各个人物都扣人心弦,令我崇拜不已。而且冰心老奶奶在小时侯还看了《水浒传》,但是对于我而言,父亲经常看《水浒传》,而我却不喜欢打打杀杀,因而我至今都还没有看完《水浒传》。学完这篇课文,让我有了从头到尾读完《水浒传》的兴趣。从作者的语言字词中,我肯定冰心老奶奶看了许许多多数不胜数的作文和诗篇,所以语言非常生动,优美,扣人心弦。在11岁时冰心老奶奶看了闻名中外的长篇小说《茶花女》。我听说《茶花女》在学校的图书馆里,但是到现在也没有机会欣赏。虽然我们家不是什么名门,我也不是什么书香门第,但是从小我就受爷爷的熏陶,也看了许多的历史书。不知为什么,我只喜欢中国的历史,却对世界历史没有兴趣。《红楼梦》是我在小学五年级时看的,当时因为年纪小,觉得没有什么意思,但是步入中学后再次看时,不禁为林黛玉的红颜薄命叹息,为贾宝玉的英年早逝可惜,且为薛宝钗惋惜。

对我来说,书籍就像一位年长有智慧的老人,一直不断的启迪我;又像一位对我真诚的朋友,跟我交谈。从书籍我汲取了许多,智慧以及力量。也懂得了人世间的真善美与假丑恶。书使我走进了知识的海洋,让我随心所欲的游在其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读书真好,多读好书,书中自有黄金屋。

初三:1997赵娜

第16篇:《忆读书》读后感

《忆读书》这篇课文介绍了冰心奶奶小时就很爱读书,而且读了很多书的事情。这使我懂得了以后不能光想着玩,应该学习冰心奶奶用心读书,读好书的精神。

让我最受启发的是冰心奶奶能在四岁的时候就写字认字,而我四岁的时候那可不得了啊,在幼儿园里就只知道活蹦乱跳,没有一点儿纪律,回到家后,便更放松了,不要人管,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有一次,妈妈想教我练几个字,可我却一点儿也不愿意,还和几个小伙伴跳到外面去了,最后让爸爸妈妈在全城里找来找去的,等我们自己玩累了回了家,被爸爸妈妈好好教训了一顿。这时候一想起来,我真感到小时候好幼稚而又好无知啊!和冰心奶奶相比,真的像是一个天才,一个笨蛋啊!

其次让我受启发的是,冰心奶奶能在7岁的时候,看懂文言文的《忆读书》我更是佩服不已了。因为联想到我的现实生活,可能在我7岁的时候,我还刚刚开始写字呢,当时我连一首简单的古诗《忆读书》都要花上一两个小时学习,还不时的被大人们批评。而你们看,冰心奶奶能自觉的读书,还能看懂《忆读书》,真是我的学习榜样啊!从此以后,也让我知道了,我们应该向冰心奶奶学习,从小就热爱读书,长大了才能象她一样成为一个文学家。

再其次让我受启发的是,冰心奶奶会因为她舅父没有给她讲完故事而哭泣,让我赞叹不已啊!我在生活里就是缺乏这种自觉学习的精神,就是缺乏这种思考的精神,就是缺乏这种不求理解的精神。在生活里我和冰心奶奶好象一个相反的人,每当妈妈给我出题练习时,越少我就越高兴,越多我反而越生气,因为我觉得妈妈浪费了我很多玩耍时间,学了冰心奶奶。

冰心奶奶有亲切的口吻教给我们怎样读书: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多看一些好书,如:作文书,四大名着等。这些书会给予我们丰富的课外知识和悠久的历史典故。让我们回味一生。

《忆读书》学了这篇,我觉得我更加应该努力学习,做一个和冰心奶奶一样勤奋的人,长大后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这就是我学习这篇文章的深刻感受。

第17篇:《忆读书》读后感

忆读书所著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学生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不同于其它此类的文章大多是读书说教。更像是叙事,因而让读者不乏亲切感。下面是《忆读书》读后感,欢迎阅读《忆读书》读后感一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确实如此,读书可以获得快乐,感到幸福,最重要的是,读的书多了,脑子里的知识也就多了,写出的文章也就多了。当然,每个人对书都有自己的看法,有人认为“读书是最有趣的”,也有人认为“读书能扩展想象力”等等,在《忆读书》这篇文章中,冰心奶奶抒发了对读书的热爱之情,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文中开头讲了冰心奶奶四岁就会认识字了,也读过国文教科书,就读了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还看过《聊斋志异》,《水浒传》等书,而我们呢,只不过四岁只会说话,认字就别提了,七八岁时,只能勉强的读一本小故事书,而且只是看看就罢了,但冰心奶奶却是很认真地读书,身临其境,她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又读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仿佛冰心奶奶就是其中的一个人物似的,说明冰心奶奶读书的投入。

文章中,冰心奶奶读书的看法是这样的“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学不到的”。同时,书看多了,冰心奶奶也会挑选,比较,从中也会到到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这真是“比比不知道,一比下一跳”。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正是如此,我们读书多,知识也就多了,所以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使我们增长更多知识,懂得更多的道理。

《忆读书》读后感二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最近学了《忆读书》这篇课文,我有很多感受。

这篇文章是说冰心奶奶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一开始她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上都给她讲《三国演义》,她听得津津有味,可是每次就讲半个小钟头,冰心奶奶听得很不过瘾,然后把读书作为她惟一的消遣。

这篇文章让我感受最深的句子是:“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第二次读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冰心奶奶会因为读书而哭,可见冰心奶奶读书多认真,这使我想到了自己有一次读书……

那是个炎热的夏天,三年级放暑假我成天待在家里,整天和电脑打交道,要不就出去玩,整天啥事都不做。有一天,我妈再也看不过去了,她给我买了两本书,一本《复活》还有一本是《战争与和平》说:“你这几天把它看完。”我看着看着就开始厌烦了,我心想:“这啥玩意破书!”然后把书往后一扔,读起了我的漫画《神奇宝贝》我看得津津有味,一会儿妈妈进来了,把我吵了一顿……想到这里,我心里“咯噔”了一下,我有没有像冰心奶奶那样很投入,很认真的看书呢?有没有像冰心奶奶那样把读书作为自己的惟一的消遣!这样讲的话我有点惭愧。

我以后一定会喜欢上读书爱上读书,争取读书做到心到,眼到,口到。

《忆读书》读后感三

最近,我读了一篇冰心奶奶的文章——《忆读书》,使我感想很深刻。主要内容是冰心奶奶回忆她从小到大读过的一些书以及读书的经历和体会,还做了总结。记录描写十分细致、有趣。

在这篇文章中,我感触最深的是冰心奶奶在最后写出了她一生读书的体会: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就是这句话,让我真正地学会了读书,了解了书,爱上了读书。我读书时就按照这标准读,一篇下来,觉得书中的内容像印在了我的脑中。

我读书时,十分投入。像完全走进了另一个世界,身临其境,忘记了自己身在何处。脑子中除了书的内容,什么都没有。和书中的主人公一起经历,一起奋斗。我经常边读书边思考。读书时,我不喜欢别人打扰我。因为别人一打扰我,我读书顺畅的思路就会断。思路便像木棒一样,断了就接不上了。因此,爸爸妈妈在我读书时进我房间总是轻手轻脚,小心翼翼,像怕吵醒一个正在酣睡的孩子一般。

我以为,一个人要想长知识,见识广,就应该去读书。书是人类进步阶梯。书,能使人由粗野变得文明;书,能使人由孤陋寡闻变得见多识广;书,能使人由邋遢变得干净。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书都能让我们变好。读一本好书,终生受益。读一本坏书,终生受害。所以,读书也要有选择,读好书。

我还有很多书没有读过,但我会一直读下去,像冰心奶奶说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第18篇:忆党史读后感

忆党史读后感

亚东一小 朱国清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年之际,结合我党开展的 “两学一做”活动的深入开展,重温党史,我在思想上又获得了一次洗礼。我们党充满艰辛与坎坷的九十五年风雨历程,让我们每一个人感慨良多,更是受益匪浅。从一个只有五十多人的党组织发展成为拥有八千多万党员、执政六十多年的世界最大政党。九十五年来,中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领导中国人民历经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

回顾历史,几多沧桑,几多磨难,几多屈辱,几多抗争。160多年前,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撞开了古老中国沉重的大门,从此,在这片美丽的国土上,财富任人掠夺、文化任人摧残、人民任人宰割。面对山河破碎,国将不国的现实,多少爱国志士梦寝难安,一代一代,前赴后继地寻找富国强兵之路。受旧时代封建主义的压迫,龚自珍、林则徐、康有为、梁启超,他们的无限憧憬只能是一场空梦;资产阶级革命家也没能拯救中国,辛亥革命摧毁了封建帝王的家天下,成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仅仅三个月便夭折了,黑暗仍笼罩着中国,“三座大山”使中国人民陷入了更加水深火热的境地。中国的出路在哪儿?人民的希望又在哪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一个杨柳轻拂的七月,从碧波荡漾的嘉兴南湖传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中国共产党成立了!是历史选择了党,是人民选择了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黑沉沉的神州大地上树起了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给古老的中华民族带来了光明与希望。这火炬带领中国人民扫荡了土豪军阀,赶走了日寇列强,覆灭了蒋家王朝,焚毁了一切;这火炬带领中国人民在一片腥风血雨中,用革命的枪杆子打天下,缔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农村到城市,从弱小到强大,以无数先烈的英勇牺牲,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我们推翻了三座大山,打败了日寇,最终建立了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原子弹试验成功,长征火箭发射成功,人工胰岛素人工合成,杂交水稻培育成功,尤其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载人航天,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东亚运会,亚投行,北斗导航,一带一路建设,更是带领我国走向世界,走向了繁荣富强。

我们也曾经经历过大革命时期的路线危机,进入过共产主义的盲从,放卫星,大炼钢,大跃进。也有四人帮的祸国殃民的教训,三年自然灾害,人民遭受了痛苦,经历了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危机,但这只是党带领中华民族在前进的道路上的一点点的曲折。虽然面对严峻的局面,中华民族的目标还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运筹帷幄,一次又一次的战胜自己,总结经验,修正错误,总结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我认为正是有了这些教训的历练才使得民族前进的脚步更加坚实,更加稳重,看到的更多的是喜悦,是收获。

我们党经历了磨砺,经历了苦涩的追求,顽强的走过来了,当之无愧的了中华民族的脊梁。我们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民族而自豪,我们为我们民族有这样坚强的脊梁而骄傲。鲁迅曾经说过:“最底层的人民才是民族的脊梁”,而中国共产党正是代表着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没了脊梁就不能被称做人。如果国家没了脊梁就只能臣服于别人的脚下,有了坚强脊梁的国家才会有克服困难,自强不息的动力,才会有不被任何困难所吓倒的勇气。

牢记党的历史经验,更好地把握现在展望未来,历史就像一本教科书,我们的党史就是一部描述中华民族走出劫难,挺起脊梁做人的鲜活教材,党史记录着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深受苦难的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一个胜利走向一个胜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一个又一个奇迹,这其中的经验和智慧都需要我们深刻领会,从而完成好承上启下的历史任务,更好地创造明天。

这九十五年的党史告诉我们,我们的党之所以发展壮大,我们的国家之所以能独立自主,繁荣富强,靠的就是相信群众,并依靠广大群众。今天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人民教师,我们更是应该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深入群众;努力工作,热爱学生,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我们要继续毫不动摇的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理论,以党章为镜,反腐倡廉,从严治党。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文件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坚决贯彻中共中央的八项决定,坚持依法治国的方略,充分吸取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以史为鉴, 永葆党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要牢记党的理想信念,始终不忘党的最终目标,并为实现最终目标贡献自己的微博之力。带领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美丽的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为将来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第19篇:活着 槐园梦忆 此生未完成 读后感

活着的意义——读余华《活着》有感

活着的内涵实在是太多了,我们应该怎样活着,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我想每个人都会对这个问题思考过,我也不例外,我曾反复地问自己,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而我活在这个世界上又是为了什么?生存,还是为了实现价值或其他?我久久思考不得其解,甚至常常陷入思想的困顿和盲区。直至读到余华的《活着》,我才仿佛醍醐灌顶,如梦初醒,对待生和死、苦难和希望以及活着的本身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

小说用平静而缓和的语气叙述了主人公“福贵”悲剧色彩的一生。福贵,年轻时是一个地主少爷,经常在城里吃喝玩乐——嫖妓、夜以继日地豪赌并乐此不疲,常常十天半月不回家。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风光,然而好景不长,无所顾忌的胡闹和为所欲为很快让他付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代价——由于半年赊帐的积累,把祖辈留下的家产在一夜之间输得精光,由远近闻名的阔少爷变成了一文不名的穷光蛋。所有的风光都如海市蜃楼般轰然倒塌,荡然无存。他也从此一蹶不振,日子越过越穷苦,厄运的阴影总是追随着他的脚步。父亲亲手处理掉所有的田产之后,在从老宅迁到茅屋的当天死了。他为病了的娘到城里买药时被抓壮丁,此后的日子饱尝颠沛流离、飘无定所之苦。快两年时,他终于死里逃生,回到了家,得知母亲已病故,女儿凤霞因为一次高烧,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他原以为一家人终于团聚可以过好日子了,谁料,苦难才刚刚开始——唯一的儿子在一次意外的采血事故中被冷漠的医生夺去了生命;女儿凤霞终于长大成人还找到了一个疼爱自己的丈夫却死于了生产;妻子家珍死于软骨病,她一生忍受苦难,唯一的心愿就是与福贵从今以后再不分开;女婿二喜死于工地的事故;死神连他年仅7岁的外孙苦根都不肯放过,居然因吃豆子而撑死了!身边的亲人一个一个相继死去,他亲手埋葬了自己的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和外孙。四十年后,他仍然活着!并买了一头老牛,取名“福贵”相依为命。

这是一本沉重的书,他能让每个铁石心肠的读者落泪,读完这本书也使人感受到那种大喜大悲,跌宕起伏的心理历程。我不得不承认,这本书是我看过的书中最有艺术价值的书之一。美国短篇小说作家艾米丽•卡特对该书的评价是:“如果现在要读一些东西,显然你应该读一些永恒的东西。《活着》就是这样一流的作品”。因为它用最朴实无华、最平铺直叙的语言向读者揭示了生命的真谛!

读完这本书,我的心情始终是压抑的,一直被作者有意无意制造的死亡阴影笼罩着,虽然人的终点不可避免都是死亡,但是如此脆弱而无常的生命让人难以接受。福贵的爹被气病而跌死,母亲因贫病死,儿子有庆为救县长夫人,被抽血过多而死,女儿凤霞生子时难产而

1 死,妻子家珍由于困扰她多年的软骨病,累病而死,女婿二喜搬运时的一次意外事故中,被水泥板压死,外孙苦根因贫,吃豆子时被撑死„„生命在不断的接踵而至的死亡中,变得异常脆弱,而且越往后读,死亡之中冥冥不可臆测的成分就越大,越能体会到命运的可畏和活着的不易。生命虽是脆弱而无常的,但是生命的坚强在这本小说中却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主人公福贵在接二连三的重大打击下,我没有看到他呼天抢地、哭哭啼啼,风雨过后,他的淡然和乐观,用最平缓的语气向小说中的“我”讲述自己的故事,还买了一头老牛与其度过残年,这让我感到淡淡的释怀。在外人看来,他活着已毫无意义,什么都没有了,可是什么都没有击垮他!他对生活还是充满了希望!人的忍受力是无限的,对希望的期待也是无限的,生命力在极端的状态下仍然可以顽强地生存,这是因为有了希望!

我曾经在《读者》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朋友在沙漠中行走,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还是没有走出沙漠,却耗尽了所有的粮食和水,只剩下了五颗子弹。于是,其中有个人对另一个说,我去找水,你在原地不要动,每隔一段时间你就开一枪,好让我知道你的方位,如果你五发射完,我还没有回来,那我就是死了,你自谋出路吧。四颗子弹用光了,留在原地的人还是没有看见那个人的影子,他绝望了,于是用最后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没过多久,他的朋友捧着水壶,顺着枪声找到了他的尸体。这虽然是一个故事,却让我体会到希望的力量,活着就是希望,也正是因为有了希望,才有勇气去求生。

在恶劣的环境中,在苦难面前,我们将选择怎样的生活状态呢?不幸和苦难虽然是整个小说的基调,但正是因为在那样层出不穷、一波接着一波的苦难像风一样袭向人的生命之旅时,才让人更加深刻体会到坚韧和不屈这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人的生存环境自古以来就是战争多于和平,苦难多于幸福。早在一百多年前,我们的先辈就用不屈不挠的斗志向后人诠释了在那样苦难的日子里,我们是如何脉脉相承的!时间冲刷了屈辱,消磨了痛苦,以前我不知道在今天,在我们这样一个安逸和平的年代,我们的年轻一代对苦难、对困境的承受力有多少。但是刚刚结束的雅典奥运会使我为之振奋,尤其是年轻的中国女排在逆境中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淋漓尽致的表现让我感动,使我鼓舞。一直被国人寄予厚望的中国女排过五关斩六将打败劲旅古巴后顺利进入决赛,国内媒体已经提前将这块金牌入了帐,但是却忽视了俄罗斯争夺这块金牌的决心和实力绝对不亚于我们。她们的强攻使女排连负两局,第三局的开场又是打得那么不顺,所有的人都不免产生出拿银牌也不错的想法。但是中国女排在这样不利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力挽狂澜、气如长虹的气势让每个人都为之征服,连俄罗斯的魔鬼教练在第四局还没有落败的情况下都不再咆哮,苦笑着挥手认为他们大势已去。果然,这块让国人等待了足足一代人的金牌在经历了一场殊死较量后终于又落在了我们的手

2 里。与其说我们胜她们一筹的是技术,更不如说战胜她们的是我们的精神和心态,先失两局,第三局一开始比分紧咬,又多次发球失误,胜负一线间,女排队员顶住压力,决不服输,连扳三局,终于取得了胜利。

《活着》这部作品,使我明白生活是平淡的,这种平淡不是说生活的无聊、无趣,而是指它不是异想天开的一步登天,这种平淡它需要我们懂得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生活的一切成败得失,懂得我们追求的理想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实现,懂得我们渴望的幸福和羡慕之种种其实就在身边。活着就是希望,希望就是活着的力量;活着就是不屈,无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只要心中信念的灯亮着,所有的绝境和困苦都算不了什么。相信逆境和磨难不是憾事,相反,它是人生最宝贵的营养,因为只有经历磨难的洗礼,人才会成长,才会懂得珍惜,去珍爱生命,去感受生活!

3

读《此生未完成》有感

“我们需要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

这是封面上的一句话,也是翻开书来,全书所呈现出来的第一句话。那是在一整面空白的正中心用小绿色字体印着的一句话,字不大,却引得人一字一顿的缓缓看下去,看到沉思。

当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便止不住思考,代价,活着的意义,我们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可惜我到现在都没能思考出什么深奥的道理,所想的无非是“活着就是要创造价值,活着就是要改变”之类的泛泛之谈。毕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在我们失去之后才能体会到所失去之物的价值,自己的健康,生命,家人和朋友,又或许,我思考的还不够。

于娟在她生病期间也对人生做了不断的思考,她失去了很多很多,所以她也懂得了很多,也珍惜她拥有的一切。若按照普通人的想法,像于娟那般人生最后的时光,活着本已没有多大意义,何况还要遭受蚀骨之痛,且身心俱早已疲透,简直是生不如死,不如早些解脱了来得痛快,但于娟并没有这样想,她失去的比常人多,看的也比常人明白,活下去,总是有意义的。她不想做个懦夫,她想孩子有个令他骄傲的坚强的母亲,她也想用她的不屈为世人留下些发人深省的文字,另外,她也眷恋这个世界,她的家人,她的朋友,眷恋生命中的种种美好,爱她所爱,恋她所恋,这些对她而言都是活着的意义。她坚挺到了最后一刻,她紧紧地抓住了活着的意义,从未放手过。

对于于娟本人,我个人更是喜欢的不得了。喜欢她那率直的个性、激动时拍案而起的冲动,喜欢她那丰富多彩的经历,喜欢她那清秀的外表,也喜欢她笔下灵动可爱的文字。只可惜天妒英才,这样一个有思想、有个性的高学历才女在事业刚刚起步之时便遭遇人生极大的不幸。我一次又一次的叹息,这着实有些不公平。我为她的人格魅力所吸引,为她争取生命的坚毅的努力而动容,为她赞助贫困学子数年之久的爱心所感动,也为有一群爱她的人而欣慰,但终究还是难以接受这结局。她有了几乎完美的青春,但却在上帝的觊觎之中吃尽苦头受尽折磨,最后连香消玉殒都是那么的匆匆,怎不叫人挽扼?

于娟是个令人肃然起敬的人,就像扉页上的介绍文章中说的,她是一个复旦博士,也是一个留学博士;她是一名讲师,也是几名失学儿童的资助者。她不仅传道、授业、解惑,也用实际行动帮助别人接受教育;她是癌症病人,但却从容欢喜,并不哀伤,她带走了家人的不舍与思念,留下了指向生命和心灵的文字,留下了坚强。

4 她是一个爱心四溢的人,她爱自己、爱家人、爱小动物、爱这个社会,她关爱她身边的每一个人,也关心离她很远但需要帮助的人。另外,作为一名爱狗人士,我毫无疑问的被她和“四眼”之间的友谊所感动了,他们之间的故事,既是她美好回忆的一部分,也是一份令我为之动容的羁绊。

她是个母亲的榜样,虽然她做母亲的时间不长久,但这位母亲在重病中所坚持的每分每秒都是无比伟大的,无时无刻的钻心疼痛,化疗放疗的并发症,都在时时折磨着她,她不想放弃,她只是想让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坚强的母亲,让孩子骄傲,她选择了坚持。

她还是个好的爱人,十七岁到二十七岁,再到三十几岁生命的尽头,十年、十几年,他爱她,她爱他,这已是何等的不易。我也十分的喜欢她的爱情观:爱不应该是自由的反义词,只是希望对方做他想做的事情,并且,离开对方的世界依旧精彩。我很认可这样的观点,不浓不淡,刚刚好的爱情,是多么的珍贵啊,并且她也做到了收放自如。她是个好爱人,光头则是个幸福的丈夫。

于娟总是那么可爱,那么活泼向上。我依然很难想象她重病时的感受,整日整夜疼的咬牙切齿,瓶瓶罐罐从来不停,打针用药穿刺放疗化疗一切医疗手段简直无以复加,可为了活下去,她忍了,几乎牺牲了她全部的知觉。再加上身边不停地有病友离开人世,心灵上想必也是极端的痛苦,身心俱施,一个不屈灵魂就这样铸出来了。

每当想到这儿,我都会沉默不语,对于于娟的悲剧,我不想再多评论什么了,我的惋惜是不会有尽头的,就让我在这里带着世人的祝福稍微的祭奠下她吧。于娟,相信你会成为一个幸福快乐的天使,一直守护着你爱的人.........

5

《槐园梦忆》读书笔记

这本书分了八个部分。第一部分“雅士雅事”,说的是文房四宝琴棋书画;第二部分“乱点烟茶”,讲的就是烟酒糖茶,男人、女人、孩子,少年、中年、老年;第三部分“情感物语”,说的是喜怒哀乐、懒馋廉耻;第四部分“酬世杂谭”,写的是请客送礼谦让守时;第五部分是“旧时月色”,写的是曾经住过的地方,曾经见过的人看过的事;第六部分专门谈吃,什么西施舌,狮子头,佛跳墙,爆双脆;第七第八谈的多是一些回忆和闲话。

确是够闲适的,不过话又说回来,人只有在有点闲的时候,才知道什么是靠近自己和人心的。顺手拈得一两片段与君共享。

比如他谈钱。他说,钱其实与俗与鄙无关,与贪与臭无关。钱当然是越多越好,贪的人只恨聚无多,不贪的人其实也想积财。所以他说一个人尽管贪财,不可无厌,无冻馁之忧,有安全之感,能罢手时且罢手,大可不必“人为财死”而后已。

而在谈到花钱的时候,他说,如果是贫窭万分,一个钱也不能乱用,几个孩子同时需要买双新鞋都会把父母急得冒汗,那当然令人局促。但如果是小康之家,用钱大有伸缩的余地,最高明的是不求生活水准之全面提高,而在几点上稍稍突破,自得其乐。把钱集中用在一点上,便可比较容易适度满足自己的欲望。至于豪富之家,挥金如土,未必是福,穷奢极欲,乐极生悲。我比较赞同他的观点。钱这个东西,历来就是生活悖论的焦点。“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所以每个人都在想方设法赚钱,然后去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实现后,会产生一种莫大的满足感和幸福感。钱能做到的事情很多,难免会让人觉得,有了钱就有了一切,有了钱就有了幸福,于是又很容易走入另一个极端,那样又身为钱役了。所以能做到赚足够的钱,又能分清有钱不一定就是有幸福快乐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听起来简单,似乎又不太容易。呵呵,我的愿望与作者相通,钱能让我无忧即可,衣食无忧,如果生能治之病,有足够钱去挽留生命;剩下的精力大可去追逐生命中真正让我快乐的事情。

在谈到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作者对于“树大自直”这样的观点颇不以为然。他说中国是一个以“孝”为传统的国家,时至今日,充当孝子的,已然由孩子变成了父母。看如今的孩子,“哪里还是未来世界的主人翁,他简直就是现在家里的主人翁。鼓噪起来像一营兵,动起武来像械斗,吃起东西来像饿虎扑食,对于尊长宾客犹如生番;不如意撒泼打滚犹如羊痫,玩得高兴时能把家具什物狼藉满室,犹如惨遭洗劫„„但“孝子”式的父母则处之泰然,视若无睹,顶多皱起眉头,但皱不过三四秒钟仍复堆下笑容,危及父母的生存和体面的时候,

6 也许要狠心咒骂几声,但那咒骂大部分是哀怨乞怜的性质,其中也许带一点威吓,但那威吓只能得到孩子的讪笑,因为那威吓是向来没有兑现过的。”

这真是太多父母和孩子的写照!随着儿子慢慢长大,我也开始忧虑他的任性。因为大多时间爷爷奶奶带着,他们总是觉得孩子还小,不舍得他哭,很有些纵容。昨天他很肆意得把奶片撒了一地,然后还用脚踩来踩去,我很生气,拧着屁股让他捡起来,直拧到眼泪汪汪,他还是不肯就范。最后还是乐之爸说来我们一起捡,捡起来去公园玩,好不好?这才两个人绊绊磕磕有一搭没一搭地捡完。

我说爱和满足不是一个概念。好的教育是让孩子以后能够更好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能够在爱的世界里,感恩得到的爱,学会付出自己的爱;还要懂得自律,懂得控制,懂得有所敬畏。而这些,不是一味的满足和纵容就能做到的,相反,如果爱是满足,那么不满足,或者满足不了就是恨;试想这世上,不肯满足你的人,满足不了你的事,何其之多,又该如何消受?

小孩子当然不肯总是乖乖听话,但我觉得,其实他们还是很识管教的,而且必要的时候,体罚也是免不了的。看来,我以后少不了要做虎妈了。

7

第20篇:春意.忆梦优美散文

所有的一切,都来不及祭奠,逝去的冬天已幻化成回忆褪变为昨天,过往的每一个季节都成了无法变更的篇章,只有在回忆时,才会在心湖上叮咚作响。严寒踉跄而过,春意扑面而来。告别冬天里裹紧着的姿态,敞开怀抱拥住春天。将寒衣叠放,连同记忆一并收藏。

这个春天,没有想象中的绿意盎然,没有渴望中的花枝招展,没有期待中的春暖花开,冬天的严寒肆意延伸到了春天的领地。心被浸湿了一大片,期待了很久的樱花迟迟难以盛开,校园里的木棉花瓣被冷风吹散,飘落了一地。

春天,一个萌发的季节。绿色点缀着春天的棱角,使之焕发勃勃生机。回忆以往的每个春天里,全心全意、努力付出的姿态在脑海中定格,那年的忙碌,而今的懒散,形成鲜明的对比。于是,开始检讨,是不是过得太过于轻松了呢?

选择在一个细雨绵绵的春日,一个人出走。寻找一份静谧,唤醒即将沉睡了的激情与梦想。安逸了这么久,该试着找回曾经的自我了。行走在沿江大道,看着氤氲着雾气的水面,滔滔江水肆意翻滚着,玩笑打闹似的撞击着江面上的船只。顺着记忆的脚步,借助昔日的文字,追寻那段刻骨铭心的日子里我的心理支撑。那个春天,透过窗明几净的教室,看到天空中那放肆的蓝天、白天。无数个春日的黄昏,美得让人呼吸困难。白云,飘逸如斯,似流苏、似彩带,缭绕心怀,惹得遐想铺散开来。“谁把天空分割了,玻璃窗外的天空,拼凑不出整片蓝,而我,注定无法去仰望那无垠的天空……”每一次抬头都可以看到不同的风景,扣人心弦,惹不住呆呆地凝望。

闭上眼睛,在充满了朗朗的读书声的教室里,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她正伏在课桌上写着那篇《我贪恋,不属于我的那抹蓝……》:“望向云的深处,寻找是否存在着幸福的天堂,可不可以向天堂借点幸福,来支撑我走完最后的征程。”她时而望向窗外,时而凝视着书桌,我清楚地看得到她眼眸中闪烁着的渴望。微侧身,我看到了她刻在课桌右下角的梦想,很醒目的两个字“武大”。

20xx年2月,在自己的日志里写了那篇《刻在右下角的梦想》,有这样几句话:“微微偏头,看到刻在右下角的梦想,忍不住扬起嘴角的弧度,想要重新起航,追寻梦的方向,想要重新拾掇起梦想,向心中的渴望进发。迁移出右下角刻着的梦想,用烧红的铁烙印在我的左心房,即使疼痛,也是清醒着的仰望。”

那些文字里,记录着那些年微妙的感情起伏。回过头来看,逐字逐句,不禁心酸,内心有着极大的感触。我看到了曾经激情与斗志同在的我,也看到了脆弱无助的我。曾经的坚持,充斥在字里行间;曾经为梦想执着努力,无论有多苦、多累、多纠结也不会忘记继续奋斗。在如今的大学生活里,我告别了课桌上成堆的书籍资料,迎来了惬意自由的周末,并没有太大的压力,目标与方向也渐渐变得不那么清晰了。终于懂得,充实的生活才会给心灵带来极大的满足。

春天里,藏着无数人的梦想,有这么一批孩子,他们全力付出着,期待六月的辉煌。曾经,我和他们一样。趁春天还没走远,我要努力改变自己的弱点。重新拾掇起梦想,向未知进发。

春天,适合怎样的节奏,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

在这个诗意的季节里,忆梦,寻梦,追梦。

陶庵梦忆读后感
《陶庵梦忆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