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陶庵梦忆序》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1 19:00:2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陶庵梦忆序教学设计

张岱

萃英园中学何先进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

2、品读文本,体会作者复杂的心情

3、理解作者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对比手法的运用

2、典故的作用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做梦是因为什么?《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李白告诉我们,是因为对现实的不满,是在试图对现实的超越中,完成对现实苦难的消解。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位名家的“梦言梦语”。

解题:这个标题会给大家带来哪些信息?

1): 关于“序”:序有书序和赠序,本文中的序是书序 ,是说明写作缘起或写作目的的。 那么本文会不会也是介绍《陶庵梦忆》的写作缘起、写作目的呢?(疑问1)

2):关于“陶庵”:(要做到知人论事)陶庵是张岱的号。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他是仕宦世家子弟,前半生过着封建士大夫的风流浪漫生活,清兵南下后,他的生活也发生巨变,强烈的民族意识,让他深感国破家亡的沉痛和悲愤,为表示对清统治者的不满与抗议,遁入山林,潜心著述,以追忆的方式,记叙早年的见闻,写成《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以及记录明代史事的《石匮书》, 以寄托故国之思。

3):关于“梦忆”:从字面的意思来理解,也就是说梦中的回忆,对梦的记忆,也就是说《陶庵梦忆》是作者对“梦”的一种追忆,那么我们同学们就会有疑问了,是一种什么样的美梦而让作者魂牵梦萦,要用笔录来追忆呢?(疑问2) 答案,只能从文本中去解读了!

4)关于《陶庵梦忆》

《 陶庵梦忆》(共八卷),是张岱传世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部。

该书成书于甲申明亡(1644年)之后,直至乾隆四十年(1794年)才初版行世。其中所记大多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杂事,将种种世相展现在人们面前,如茶楼酒肆、说书演戏、斗鸡养鸟、放灯迎神以及山水风景、工艺书画等等,构成了明代社会生活的一幅风俗画卷,尤其可以说是江浙一带一幅绝妙的《清明上河图》。

《陶庵梦忆》既是一部个人的生活史,也是一部晚明时期的生活画卷。通过作者的经历和见闻,可见晚明时期江南生活特别是衣食住行、社会习俗的各个方面。由于是苦难过后的追忆,作者不自觉地会过滤掉很多记忆,只留下那些最为美好、值得留恋的东西。以此来表达故国之思、乡土之情,抒发沧桑之感,寄托兴亡之叹。

整体感知:

一、基础过关:

1、让学生朗读接龙,并让学生自主发现并解决朗读中出现的字音与断句问题

重点词语读音点拨:

駴駴 :

愕窒:

屡罄:

罹:

蒉:

衲:

苎:

粝:

粻:

瓮牖:

垲:

2、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梳理文意,有无法理解的字句提问

重点句子释义点拨:

1)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2)妆点语(3)鸡鸣枕

上 (4)不次岁月(5)翻用自喜(6)大梦将寤(7)犹事雕虫(8)名心难化(9)摹榻二王

3、请学生理清行文脉络,归纳概括每段信息

二、行文脉络 第1自然段信息:

第一:陶庵国破家亡,披发入山→心怀故国,不愿归降

第二、有自杀殉国的决心,但因《石匮书》未成而“视息人世”→忍辱偷生

三、他生活困苦,饥寒交迫

思考:是什么导致了陶庵生活如此艰难而还要忍辱偷生?(疑问3)

第2自然段信息:

作者通过今昔生活对比,自认为现在的种种遭罪,是对过往豪华生活的一种的“果报” 强调:

对比的手法,既凸显了当下生活处境的艰难,也让人对作者往昔奢华生活的回想,这既是以昔衬今,也是以今现昔。

思考:

1、真有所谓的因果报应?作者真的相信一切都是因果报应?→没有去出家以修来世,那么说明作者并不是佛家的虔诚的信徒

2、是什么导致陶庵当下生活的窘迫?(疑问3)

第3自然段信息:

“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2 点拔:

陶庵用“梦”告诉我们的是:曾经奢华幸福的时日已经如梦一般破碎了

陶庵没告诉我们的是:是什么导致“过眼皆空”?是光阴的流逝?→国破家亡

“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 点拔:

陶庵告诉我们的是:怎样写作《陶庵梦忆》和写作的目的 陶庵没告诉我们的是:他对故国生活的拳拳难舍,念念不忘

“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 点拔:

其实就是作者对故国的永彻难忘,对故人的无限留恋

“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点拔:

蕴涵的就是“故国不堪回首梦忆中”的无限感伤与无奈了。

面对故国的灭亡,尽管无限不舍,悲痛万分,但既成的事实陶庵又无法逆转。便用“梦的美好与易幻灭来消解内心的哀伤与无奈,用“梦忆”的方式来痛悼故国,寄予哀思。

第4自然段:

用了两个典故:其一西陵脚夫,遭受困境,“惟恐其非梦” ,其二是中试寒士,因为幸福来的太突然,则“惟恐其是梦”

强调:

典故:用他人的酒杯浇自己胸中的块垒,要么是借古抒怀,比如杜甫的《咏怀古迹之群山万壑赴荆门》;要么是借古讽今,比如李商隐的《马嵬》 点拔:

西陵脚夫→眼前因国破家亡而导致的困境是一场梦 中式寒士→曾经的合家欢乐的生活不是一场梦

归结:作者还是难以接受国破家亡这一惨痛现实,仍念念不忘旧朝,故国之思难以磨灭 。 第5自然段:

“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 ”

3 思考:文人名心难化,卢生名根坚固,烧之不失,那么对张岱而言又是什么坚固呢? 点拔:

坚固的是他那种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情感。

作者明知故国不再,人世已非,却仍名根坚固,心系旧朝,传达出了不可磨灭的黍离之悲,

三、疑问答释

纵观全文我们不难发现:

1、是国破家亡,才让坚守民族气节的陶庵当下饥寒交迫,处境维艰

2、是国破家亡,让陶庵切身感受到当年的奢华生活一去不复返,恍若一场美梦那般一醒而逝,永难追回,便只能“梦忆”

3、是国破家亡,过去的美好永逝难再,所以他才会因此沉迷于昔乐今悲的哀伤,难以自拔,于是只好用笔触来重温旧梦,在“梦忆”中重现往日,进而寄托他对故国的无限怀恋

而这也正是陶庵写作《陶庵梦忆》的原由吧。

四、作业:

阅读张岱的《陶庵梦忆》

陶庵梦忆序教案

陶庵梦忆序 教案

《陶庵梦忆序》教学设计

陶庵梦忆序/张岱_教学设计_教案

陶庵梦忆序参考翻译及赏析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课时达标训练19 狱中杂记 陶庵梦忆序

陶庵小学代表团解说词

梦忆往事

梦忆月季

轩辕忆梦

《陶庵梦忆序》教案
《《陶庵梦忆序》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