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陶庵梦忆序 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1 17:35: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陶庵梦忆序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

2、品读文本,体会作者复杂的心情

3、理解作者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都可能有过这样类似的经历:当你正在和爱丽丝一起遨游于仙境,观赏着这个奇妙的世界里的奇山异水之时,或者手持悟空的月光宝盒,自由穿梭于各个时空,与自己心中的偶像对话交流之时,突然耳边传来一阵刺耳的惊叫:“小宝子!迟到了,还不起床”!立马会习惯性被惊醒,恍然之间,刚才所经历的一切美好,只是一场美梦啊!懊恼嗟叹之余,会一直沉浸于刚才的美境,难以自拔,会想要是刚才经历的都是真的,那该多好啊!美梦总会让我们流连,让我们迷醉!而美梦也总容易易碎的让人痴迷!

其实,与其说我们沉醉的是美梦,不如说是对美好而易逝事物的一种无限留恋。很多时候,美丽的事情总是容易消逝,所谓好梦易醒,易醒是好梦。世事如此,人生更是如此,我们总感觉幸福快乐的时光短暂而易逝,于是我们有了“人生如梦”的怅惘,有了“往事都成空,还如一梦中的”的哀叹,尤其在我们经历了重大的人生变故之后,这种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感伤更加浓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就是明朝散文大家张岱对如梦人生的种种回忆,以及这种有回忆的而产生的感慨!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 这里的痴人指的是谁? 明确:张岱(板书“痴人”)

二、解读痴人

1、初读课文,找出体现作者身份的句子

陶庵国破家亡 明末清初人(亡国之人)

无所归止,披发入山 明亡后避居山中(气节高尚)

因《石匮书》未成 好弄笔墨 作家(是公认成就最高的明代文学家)

昔人生长王谢,颇事豪华 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荣

瓶粟屡罄,不能举火 布衣素食,生计维艰

2、思考:①以前是怎样的繁华,哪些字词是体现繁华的?从哪些方面写?

簪履、轻暖、甘旨、温柔、爽垲、香艳、舆从。 (繁华体现:戴,穿,吃,住,行)

资料链接:出身官宦世家,书香门弟,家常渊源,“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自为墓志铭》) ②作者如今贫苦生活又是如何? 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以衲报裘,以苎报絺,;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以途报足,以囊报肩,。 资料链接:“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 (《自为墓志铭》) ③文章中还提到哪些痴人?其痴体现在何处?有何相似之处? 西陵脚夫: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 1 中式寒士:恍然犹意未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 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

三、何谓痴梦

文中作者提到哪些“痴梦”?其实质是指什么? ①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放逸优游的前尘往事

②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魂牵梦绕的故国旧事

③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 呕心沥血的文学创作

四、体味痴情

1、今昔生活境遇反差如此之大,那么作者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可通过哪些句子体现? ①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

悔——他有较浓厚的佛家思想,但并非是佛教的虔诚信徒 ②“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 喜——喜而实悲

③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 悲——艰辛酸楚

(悔邪?喜邪?悲邪?悔而翻喜,喜而实悲,这是痴者的心情。)

2、作者与两个痴人有何相同之处? 痴人忆梦记梦,真邪,梦邪?

梦:希望像西陵脚夫,眼前的困境是大梦一场, 真:又希望如寒士,以前的盛况不是梦。 (真而成梦,梦又似真,这是作者的心态。)

3、复杂的心情和复杂的心态背后隐藏的真正的情感是什么? ①大梦将醒,作者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 雕虫指写作,此处指《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寄托故国之思、黍离之悲。

②“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作自挽诗,每欲引决”,亦可作为例证说明作者念念不忘旧朝,故国之思不可磨灭。

③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

文人名心难化,卢生名根坚固,烧之不失,那么对张岱而言又是什么坚固呢? 坚固的是他那种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情感。

作者明知故国不再,人世已非,却仍名根坚固,心系旧朝,传达出了不可磨灭的黍离之悲,不可不谓之“痴”!

五、赏析艺术特色

一、悲切深沉的今昔对比

作者在文中前半部分将自己晚年国破家亡、捉襟见肘的潦倒境况与当年繁华靡丽的生活对举,昔日“甘旨”“ 温柔”“ 爽垲”“ 香艳”“ 舆从”的优游生活,如今只剩下“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以绳报枢,以甕报牖”“ 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以途报足,以囊报肩”,让人不得不感慨“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作者把今日之困苦饥饿归于往日奢华,把五十年来的盛衰荣辱看成人生大梦一场。正如他在自作的《墓志铭》中说:“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劳碌半生,皆成梦幻。”这一切,他在晚年回忆往事的时候,悔恨有加。所以“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于此可见其 2 著书旨趣及以“梦”名书的缘由,更让人感叹游走在现实与梦幻中的作者的神笔。

二、信手拈来的恰切比喻

在简括了本书“不次岁月”“不分门类”的特点之后,作者对自己痴迷本书的现实状态自嘲为“痴人前不得说梦”。为了将自己的“痴”状形象化,他写了两个“痴人”的旧事。与其说是听似言之凿凿的旧事,不如说是作者兴之所至、信手拈来的两个贴切的比喻,大可不必信以为真,只需领会其意趣便可。西陵脚夫“惟恐其非梦”,而中试寒士则“惟恐其是梦”,虽然愿望不同,但作为痴人的本质和作者是一样的。这样,看似虚化的比喻,在作者的信手点染下,化虚为实,与作者的实际状态相连,让人心领神会。

三、真切可感的精当典故

作者在文前描摹自己“披发入山”,布衣素食,甚至到了“断炊”地步的心理时,联想到了伯夷、叔齐二老饿死在首阳山的事迹;繁华过后,最终归于沧桑幻灭之时,写到《枕中记》中卢生在邯郸旅店中昼寝入梦,历尽富贵荣华,醒来之后黄粱尚且未熟的典故;而提到自己写作时仍旧“名心难化”“名根不失”时,再次写到梦中卢生在遗表中还想把其摹拓二王的书法流传后世的典故。这样,作者现实的心理状态就在这看似不经意的典故引用中,从无形无声走向了具体可感。

六、总结

张岱,他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痴人,他有较浓厚的佛家思想,但并非是佛教的虔诚信徒;他生于诗书礼仪之家,思想却自由散漫但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他明知故国不再,人世已非,却仍名根坚固,心系旧朝。

在《陶庵梦忆序》里,作者的国破之恨、故园之思和亲历沧桑易代巨变后的心灵之痛,在亦真亦幻、虚实相生的表达形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译文:

陶庵国破家亡,无可归宿之处。披头散发进入山中,形状可怕地变成了野人。亲戚朋友一看到我,就象看到了毒药猛兽,愕然地望着,不敢与我接触。我写了《自挽诗》,屡次想自杀,但因《石匮书》未写完,所以还在人间生活。然而瓮中经常无米,不能煮饭疗饥。我这才懂得首阳山的伯夷、叔齐二老实在是饿死的,说他们不愿吃周粟,还是后人夸张、粉饰的话。 由此而想到以前生长于王、谢之家,很享用过豪华的生活,今日遭到这样的果报:以竹笠作为头的报应,以草鞋作为足跟的报应,用来跟以前享用过的华美冠履相对;以衲衣作为穿皮裘的报应,以麻布作为服用细葛布的报应,用来跟以前又轻又暖的衣服相对;以豆叶作为食肉的报应,以粗粮作为精米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美好食品相对;以草荐作为温暖床褥的报应,以石块作为柔软枕头的报应,用来跟温柔之物相对;以绳枢作为优良的户枢的报应,以瓮牖作为明亮的窗的报应,用来跟干燥高爽的居室相对;以烟熏作为眼睛的报应,以粪臭作为鼻子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享受香艳相对;以跋涉路途作为脚的报应,以背负行囊作为肩膀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轿马仆役相对。以前的各种罪案,都可以从今天的各种果报中看到。 在枕上听到鸡的啼声,纯洁清静的心境刚刚恢复。因而回想我的一生,繁华靡丽于转眼之间,已化为乌有,五十年来,总只不过是一场梦幻。现在黄粱都已煮熟,车子已从蚁穴回来,这种日子应该怎样来打发?只能追想遥远的往事,一想到就写下来,拿到佛前一桩桩地来忏悔。所写的事,不按年月先后为次序,以与年谱相异;也不按门类排比,以与《志林》相差别。偶而拿出一则来看看,好象是在游览以前到过的地方,遇见了以前的朋友,虽说城郭依旧,人民已非,但我却反而自己高兴。我真可说是不能对之说梦的痴人了。

以前西陵地方有一个脚夫,为人挑酒,不慎跌了一交,把酒坛子打破了。估计无从赔偿,就长时间呆坐着想道:“能是梦便好!”又有一个贫穷的书生考取了举人,正在参加鹿鸣宴,恍恍忽忽地还以为这不是真的,咬着自己的手臂说:“别是做梦吧!”同样是对于梦,一个唯恐 3 其不是梦,一个又唯恐其是梦,但他们作为痴人则是一样的。我现在大梦将要醒了,但还在弄雕虫小技,这又是在说梦话了。因而叹息具有慧业的文人,其好名之心真是难改,正如卢生在邯郸梦已要结束、天就要亮的时候,在其遗表中还想把其摹榻二王的书法流传后世一样。因此,其一点名根,实在是象佛家舍利子那样坚固,虽然用猛烈的劫火来烧它,还是烧不掉的。

《陶庵梦忆序》教案

陶庵梦忆序教案

《陶庵梦忆序》教学设计

陶庵梦忆序/张岱_教学设计_教案

陶庵梦忆序参考翻译及赏析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课时达标训练19 狱中杂记 陶庵梦忆序

陶庵小学代表团解说词

梦忆往事

梦忆月季

轩辕忆梦

陶庵梦忆序 教案
《陶庵梦忆序 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