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心得体会

党创新理论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6-28 08:33:28 来源:其他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党的创新理论

党的创新理论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 “一二五”期间,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体,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3.坚持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统一,是军队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4.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5.胡主席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关键则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6.胡主席提出领导干部要具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战略意识。决策平是各级党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力的集中体现。 7. 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永远是领导人民开创事业新局面的核心力量。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源泉是实践,发展依据是实践,检验标准也是实践。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8.我党的三大历史任务是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

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9.必须划清的“五个重大界限”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中国特色军事制度同西力军事制度的界限。

10.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军队党的建设,必须把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作为根本目的。军事斗争准备是我军履行使命的基本实践,是最重要最现实最紧迫的战略任务。

11.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关键是要科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必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12.文化软实力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I3.党的十七大报告详细阐述“党员主地位”的基本含义包括党员是党的主人、党员是党内权力的源泉、党员是党内行动的主体。

14.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

15.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l6.当前要抓好培养的“四类人才”指的是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信息化建设管理人才、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新装备操作和维护人才。

17.胡主席把我军的优良传统概括为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人民军队必须深入开展军队历史使命、马克思主、战斗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四项重大教育。

18.党的十七大提出,适应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和我国发展新要求,推进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军事管理创新。

19.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首要的是应对国家被侵略、被颠覆、被分裂的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首要的是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

20.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是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提供坚强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发挥重要作用。

21.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政治工作,是实现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军队履行职能使命的根本保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生命线。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必须从思想上、政上、组织上确保我军始终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确保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确保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史使命。我军政治工作本作风和方法是实事求是和联系群众。

22.当今和今后一较长时期,我军建设的主要矛盾仍然是现代化水平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不相适应、军事能力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要求不相适应。

23.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是反映我军官兵与党、人民、国家、军队的关系以及我军官兵相互间关系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观念。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任务。

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26.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是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就业是民生之本。

27.胡主席“七一 ”重要讲话深刻指出,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一是毛泽东思想,另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8.胡主席“七一”重要讲话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

29.90年的奋斗历程,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这“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0.胡主席“七一”重要讲话高度概括了“三件大事”的重大政治影响和社会意义,深刻指出“两个不可逆转”,即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

31.胡主席“七一”重要讲话一个鲜明的亮点,是概括了我们党领导人民经过90年奋斗、创造、积累的“三大成就”,即:

1、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

33.胡主席“七一”重要讲话指出,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四个考验”,即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34.胡主席“七一”重要讲话指出,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四个危险”,即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

35.胡主席“七一”重要讲话指出,全党同志和全社会都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牢固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

36.胡主席“七一 ”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这“四个选择”,是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得出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结论。

37.胡主三席“七一 ”重要讲话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做出“两个不愧为”的历史结论,即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

38.胡主席“七一”重要讲话深刻指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要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

放,要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要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五个坚定不移”大政方针。

39.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40.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是和谐文化。

党史军史

41. 1920年各地先后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当时建立最早并作为建党发起组的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42.1927年八七会议土,中共中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确立了实行土地革命和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

43.1927 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在江西永新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建立了党的各级组织和党代表制度,主要包括:

1、支部建在连上。

2、连以上设立党代表。

3、建立各级士兵委员会。

4、营、团建立党委等内容。

44.1928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 45.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瑞金举行,宣告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临时中央政府决定,以南昌起义的8月1日作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46.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于1934年10月开始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47. 1936年12月发生的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有效促成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共中央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的会议是瓦窑堡会议。

48.1937年9月,八路军第115师在平型关战斗中,歼灭日军1000余人,取得了自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华北战场上对日作战的第一个大歼灭战。

49. 1939年l0月,毛泽东在《 发刊词》 首次提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50.中国抗日红军大学的教育方针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51. 1944年9月8日,为悼念张思德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 为人民服务》 的演说。

52. 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154 万余人,使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

53. 毛泽东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全党同志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54. 1948 年1 月,毛泽东在《军队内部的民主运动》 中,第一次把我军民主制度概括为政治民主、军事民主、经济民主,这是人民军队本质的体现。

55. 1949 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讨论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制定了国旗,规定了国歌,决定了首都。

56.1951 年5 月23 日,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团同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经过谈判,签署《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简称“十七条协议”)。

57. 1964 年10月16 日,我国在西北核试验基地首次进行原子弹爆炸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58.1971 年10 月25 日,第26 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的票数,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和立即驱逐台湾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的2758 号决议。 59.1987年10月,党的十三人首次概括和全面阐发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60. 1992 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策法规

61.《 军队基层建设纲要》 提出的“四个基本”是指:基本教育、基本队伍、基本制度、基本设施。

62.连队行政例会主要包括班务会、排务会、连务会和连军人大会。班务会每周召开一次,排务会每月召开一至二次,连务会每月至少召开一次,连军人人会每月或者一个工作阶段召开一次。

63.连队日生活依次包括起床、早操、整理内务和洗漱、开饭、操课、午睡、课外活动、点名和就寝等内容,休息日和节假日可以推迟三十分钟起床。

64.升国旗时,队列军人应自行立正,行注目礼,位于指挥位置的军官、文职干部,行举手礼;单个活动的军人,应自行立正,着军服时行举手礼,着便服时行注目礼。

65.军人不得与社会上的非法组织和非法刊物以及有关人员联系,不得参与地方大众传播媒介开展的交友活动。

66.军队的连队及相当的基层单位和各级机关,凡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都应当设立党支部,原则上都应当设立支部委员会。

67.全体党员都应当严格遵守会议制度、党日制度、党课制度、报告工作制度、民主生活制度、党员汇报制度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七项组织生活制度

68.党委议事和决策必须按照确定议题、准备预案、提前通知、充分酝酿、民主讨论、会议表决、形成决议、决策实施的程序进行。

69.创先争优活动是巩固和拓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评选表彰的“一诺三评”活动,是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主要方式。

70.先进基层党组织“五个好”的内容包括:党委班子好、制度落实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成绩好、官兵反映好。

71.严禁军人家庭计算机接入军队各种涉密计算机网络系统。严禁用军用电话接入地方互联网。

72.不准在家庭计算机上处理办公、教学、科研等涉密信息,不得使用地方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传送涉密信息。不得在互联网电子公告系统、聊天室等上发布、谈论和传播涉密信息。

73.严禁在对外交往和招生宣传中泄露与军队体制编制、武器装备等有关的军事秘密。上互联网时不得暴露军人或国防生身份,不得利用到部队见习锻炼拷贝、复印和保存涉密资料。

74.驻校选培办要坚持每季度安排一次保密知识学习教育,每半年组织一次安全保密检查,每年逐级逐人签订保密责任书。办公电脑设定开机口令和系统密码与互联网实行物理隔绝。

75.军队人员不得开通手机位置服务功能,不得在办公场所使用手机上网。严禁将手机带入作战室、情报室、机要室、通信枢纽和舰艇、战备工程等重要涉密场所。

76.军区为贯彻落实军委5号文件精神,明确规定凡涉密计算机违规上网、“机跨两网”的行为一经查实,一律先免职再处理。

77.使用未安装《计算机及其载体保密管理系统》 的计算机和未注册的移动存储载体处理、储存涉密信息的,一律按违纪论处。

79.招收国防产生,应坚持的原则是统筹规划、按需培养、注重质量、公平竞争、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80.报考普通高等学校国防生的基本条件是:一是政审合格,志愿从事国防事业,毕业后服从分配;二是品德优良,遵纪守法;三是年龄在二十周岁以下;四是体检合格。

81.招收国防生时,男性身高162CM以上,女性身高160CM以上,每一眼裸眼远视力在4.6以上,矫正视力在4.9以上。

82.从高校在校中选拔国防生时,选拔范围以理工类专业为主,本科生从二年级学生开始选拔,研究生一般从一年级选拔。在高校享受其他定向专业义务性奖学金的学生不参加选拔。

83.国防生报考研究生时,应当向驻校选培办提出书面申请,由军区级单位政治部干部部审批。培养目标为指挥干部的,毕业时不得报考、免试推荐攻读研究生,培养目标为非指挥类干部的,毕业时经批准可报

考或免试推荐攻读军队院校、培养国防生高校的研究生,被军队院校录取的,按照有关规定直接办理入伍手续。

84.国防奖学金按照每人每学年10000元执行,由学费、杂费和生活补助费构成。其中学费、杂费学杂费5000元,由驻校选培办挂靠单位后勤财务部门与高校结算,其余部分由国防生本人缴纳;生活补助费5000元由驻校选培办逐月发放给国防生本人。

85.发放国防奖学金的起止时间,从招收或者选拔当年9月份起算,止于毕业当年6月份。国防生提前毕业到军队任职的,在首次任职命令下达当月起停止发放国防奖学金。

86.国防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发或者不发国防奖学金:(一)在规定学制内未完成学业需要延长学习时间的,延长期内不发国防奖学金;

(二)服兵役的,服役期间不发国防奖学金;

(三)提前毕业的,从毕业的下一个月起停发国防奖学金;

(四)符合《 国防生教育管理规定》 违约、淘汰条件的,驻签约高校选培办应”几及时停发国防奖学金。

87.国防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视为违约,解除协议,取消资格:1.违背四项基本原则,反对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或者参加非法组织和非法活动的;2.触犯国家法律受到刑事处罚,严重违反治安管理有关规定或者被高校退学、开除学籍的;3.违反规定转学、转专业、考研、结婚或者不执行其他有关规定,情节严重的;4.以逃避到军队工作为目的,故意不达到军政训练要求,在规定学制时间内不完成学业的5.无正当理由要求解除协议或者拒不服从毕业分配,经教育无效的;6.采取其他手段,拒绝、逃避到军队工作的。

88. 对违约国防生的处理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国防生在校学习期间违约的,高校应当作退学处理,情节恶劣的开除学籍;2.毕业后拒绝、逃避到军队工作的,在有关法律规定年限内不得被录用为公务员、国企职员、报考研究生或者出国。3.军队和高校应当将违约情况记入学生档案。4.违约国防生应当退还已享受的国防奖学金,同时缴纳2 至3倍的违约金。5.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应按照《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给予党纪处分。

89.国防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淘汰,解除协议,取消资格:1.受到高校记过、留校察看处分的;2.因为自身学习训练原因(主观故意者除外),在规定学制时间内不能达到培养目标的;3.因为身体疾患原因(自伤、自残者除外),经一年以内时间治疗仍不符合体格检查标准的;4.其他不适合继续作为国防生培养的。

90.军区在签约高校国防生中开展评选“优秀(毕业)国防生”时,优秀国防生主要从享受国防奖学金满一年的国防生中评选,评选比例不超过各年级国防生总人数的20% ;优秀毕业国防生从当年毕业的国防生中评选,评选比例不超过毕业国防生人数的10%。 91.优秀国防生在9 月份评选,优秀毕业国防生在6月份评选,驻校选培办要对评选对象进行不少丁于10 天的公示。优秀国防生由驻校选培办研究批准报军区备案,优秀毕业国防生由选培办确定推荐对象报军区审批。

92.国防生在校学习期间,除享受普通生权利外,还享有下列权利:① 享受军队提供的国防奖学金;② 享受军队提供的军事教育训练资源;③ 对驻校选培办的有关处理有异议,可以逐级申诉;④ 达到培养目标毕业后,到部队任职。

93.国防生在校学习期间,除履行普通生义务外,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① 遵守军队有关规定,自觉维护国防生形象和荣誉;② 服从驻校选培办的教育管理;③ 完成规定的军政训练任务井达到考核标准;④ 履行培养协议,毕业时服从军队分配。

94.高校和选培办组织国防生新生复审复查,时问应当控制在国防生新生入校后的15 天内,复审复杳合格者,经大军区单位干部部门批准后,确认国防生资格;不合格者,取消其国防生资格,按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处理。

95.国防生档案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 部分是由签约高校档案管理部门管理的大学生档案材料,第二部分是由驻校选培办管理的国防生培养材料。其中第一

部分材料由签约高校档案管理部门负责收集、整理和保管,第二部分材料由驻校选培办收集、整理和保管。 96.国防生档案转递时必须填写《 档案材料转递单》 ,应通过既要通信寄达接收单位干部部门或者派专人取送,,不得交国防生本人携带,转出逾期1个月未收到回执的应及时催要。未足额退缴国防奖学金和违约金的淘汰、违约国防生,驻校选培办要协调签约高校档案管理部门不得为其办理档案转递手续。

97. 驻校选培办应以住校办公为主,住校办公应建立考勤登记制度,每个干部每周住校时间一般不少于4天,双休日、节假日因组织国防生军政训练或其它活动末休息的,可以安排调休;参加省军区(警备区)组织的集中性学习教育活动时,每所高校要安排一名干部值班。

98.国防生招收选拔、毕业分配、报考研究生、淘汰解约等重要事项,驻校选培办应集体研究、提出意见,经省军区(警备区)政治部审查把关后,报军区审批;国防生违约淘汰处理,实行相对集中办理,军区每半年研究一次。

99.对国防生在校选拔、毕业分配、评先评优、党员发展等敏感事项,驻校选培办应视情采取会议通报、张榜公示、网上发布等方式,实行计划、条件、程序和结果“四公开”。

100.选调驻校选培办干部一般应具有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干事选调对象应具备旅团以上机关或基层营连主管一年以上任职经历,职务在正连职与正营职之间;教员选调对象应具有部队任职经历,具备师以上教导训练机构或军队院校3 年以上教龄、讲师以上职称。

推荐第2篇:党的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的活力源泉

[摘要] 理论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生存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只有结合实际不断坚持理论创新,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永葆活力。

关键词: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与时俱进 实事求是

古往今来,制度更迭,理念为本。执政者的理论实践决定着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理论来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同时又能反作用于实践、指导实践。理论创新是在原基础上的提高和发展。创新理论更适应于客观规律,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更强。理论创新能够推动实践活动的层次、质量不断提高和更新,为社会创造出更多、更有价值的成果,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同时理论的创新、与时俱进也能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注重理论创新的党,在八十多年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系统化、科学化的理论,坚强有力的指导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和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

一、为什么要理论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理论创新又是一切创新的前提。马克思哲学原理关键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核心是运动变化的。所以坚持马克思哲学的政党要有运动变化观。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长期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关键在于有一个正确的理论指导。这个理论,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是我们党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扎根实践的伟大创造。

重视理论创新是我们党的根本特点。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经验。坚持理论创新是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党在理论上的创新必将推动新的实践不断发展,新世纪新阶段推进党的建设必须理论创新。胡锦涛总书记说过:“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这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

担当新使命要求改革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的伟大事业与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是密切联系着的,以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需要改革创新;党要确保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必须改革创新。中国共产党关于理论建设的历史经验表明,每个时代的共产党人都肩负着发展科学理论的神圣使命,都必须通过勇敢的实践和不断的创新,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中注入新的时代精神、新的实践经验、新的理论创见和新的文明成果。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的理论,在把科学理论同中国实际结合的实践中,完整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精髓、与时俱进的品质和坚持真理、追求真理、探索真理的要求。

二、如何推进理论创新

一个民族要站在时代的顶峰,就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思维;一个站在时代前列的政党,一刻也不能离开理论创新。 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的与时俱进,要特别重视理论创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为各个方面的创新提供指导。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我们就会落伍,我们党就有丧失先进性和领导资格的危险。 实现理论创新,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在理论创新问题上,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

推动理论创新,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党的理论创新需要求真务实、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党的理论创新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是针对和解决改革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而进行的;同时,党的理论创新,惟有真正地转化为改革发展的实践,才能发挥其生命力和指导力,才能掷地有声、落地生根。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之初就庄重地向人民承诺,“ 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要“夙夜在公,勤勉工作”。他还提出,要攻坚克难,要敢涉险滩,要啃硬骨头,体现出了强烈的责任意识。同时,他强调干部要有担当意识,“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他亲自担任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担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等一些重要小组的组长,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地狠抓落实。

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只有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所掌握、只有为民族文化所认同、只有与新的时代特征相结合才是真正的理论创新,而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民族化和时代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过程。而要落实这一过程,就必须大力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同时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民族化和时代化。

三、理论创新的丰硕成果

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顺利完成党肩负的执政使命的现实需要。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把理论创新看做永葆自己生机活力的根本,而理论创新是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实现的。回顾我们党成立九十多年、执政六十多年的风雨历程,一部党史就是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党的理论创新在继承中发展,在开拓中创新。

改革开放30年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在世纪之交,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它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党的伟大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励精图治、奋发进取,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局面。随着实践的不断开拓,理论也在不断创新。十八大以来丰富多样的理论创新成果,涵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一笔新的宝贵财富。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纲领和理论指南。历史经验表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一条基本规律。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

[2]安林瑞.以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党的建设改革创新[J].党史博采.2009 [3]赵翠娥.保持党的活力推进党的建设[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推荐第3篇:推进党的理论创新

推进党的理论创新:

摘要: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今天,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总结这90年,党的自身建设的历史经验,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根据时代和党的任务的变化,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

关键词:与时俱进;党的理论创新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这是开天辟地

的大亊,她以一个全新的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实践呼唤理论,理论指导实践。要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这就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本身就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期探索,反复比较,独立自主,艰苦奋斗,浴血奋战,牺牲了三千五百万同胞,这是用血的代价而换来的。只有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才能不断取得党的建设和党的各项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从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到党的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再到中共十六大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就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充满信心。中国共产党走过了光辉的90年,在90年的征程中,战胜前进道路上一个又一个困难,靠着一种执着和信念,靠着真理的力量,靠着科学理论引领,靠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指导思想,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马克思主义具有成功地改造社会的功能,即用于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是改造社会的科学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在中国的土地上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我党90年的光辉历史,就是不断与时俱进,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历史。毛泽东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创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已成为全党的共识。1945年党的七大会上,审议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经过二十多年的反复探索和实践,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智慧结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党的创新理论的新成果。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经过浴血奋战,推翻了三座大山,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城楼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社会主义建设,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亊业,在探索中我们走了弯路,经历了曲折。从总体来说,在曲折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前行,社会主义中国的国际地位得以确立、巩固和提高。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冷静思考,及时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失败教训,拨乱反正,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逐步形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个新概念。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基本走向,及时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这是我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党指导思想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自觉学习和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新变化和新走向,在新世纪,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经验和深刻教训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是我党指导思想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作了全面而深刻地阐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是科学发展观的基础和第一要务,核心和本质是

以人为本,基本原则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个方面有机统一起来,实行有重点的发展,实行以人为本的发展,实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就是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就是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的科学

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这一成果进一步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

时代在进步,实践在发展,理论在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在延续,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深化,我们坚信,在以总书记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党的创新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必将不断开出绚丽的创新之花,结出丰硕的理论之果。

(作者:作者:张多来谢英;单位:南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推荐第4篇: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

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

2009-11-11 13:33:00来源:《浙江日报》2002-09-16作者:黎宇

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学习、研究一个科学的革命的思想和理论,弄清楚它的历史地位,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深刻地理解它,始终地坚持它,自觉地实践它。对于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这样,对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这样。因此,深入学习研究“三个代表”,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必须深刻认识、科学评价“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

从我们党对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的评价中可以知道,所谓“历史地

位”,其含义有二:一是它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实质是它与老祖宗的关系问题;二是它在党的全部思想和工作中的地位,实质是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问题。对于“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也可以从这两方面加以理解。

关于“三个代表”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江泽民同志在“5·31”讲话中明确指出:“‘三个代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这是从第一重含义上讲“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说的是“三个代表”与老祖宗的关系。对此,我们必须把握两个要点:

首先,“三个代表”与老祖宗“一脉相承”。任何一个科学的革命的思想和理论,都是在前人创造的思想资料和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三个代表”思想不是离开老祖宗而“另起炉灶”,相反,它的最深厚的思想理论渊源,寓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中。例如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推动一切社会向前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观点;关于工人阶级始终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是社会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的观点;关于人类社会是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交互作用和协调发展中不断进步的观点;关于任何社会都是一定的经济基础与一定的政治文化等上层建筑的内在统一,只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有机结合、相互协调,才能全面发展和进步的观点;关于工人阶级的利益与广大人民的利益完全一致,它的先锋队共产党除了这种利益之外没有任何自己特殊利益的观点;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的主人、历史发展的动力,共产党必须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观点,等等。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确立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坚持和继承这些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是提出“三个代表”的思想前提和理论基础。所以说,“三个代表”与老祖宗一脉相承。从本质上说,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学说和理论。

其次,“三个代表”反映了形势发展变化提出的“新要求”。这是指明“三个代表”体现了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创造精神。“三个代表”对于老祖宗不光是坚持、继承,更重要的是发展、创新。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次作出“三个代表”的高度概括,把“三个代表”作为完整的整体而提出。“三个代表”的有关思想,虽然早已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也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努力实践的目标,但是,把它们提炼、概括为“三个代表”,深刻透彻地阐明其内在辩证关系,从而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并把它确定为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尚属首创。这类似于提出四项基本原则。有关四项基本原则的思想我们党早已有之,并见

诸于实践。但是,1979年邓小平同志首次把它提炼、概括为“四项基本原则”,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而提出,并被确立为立国之本,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邓小平同志指出,四项基本原则虽然都不是什么新问题,“但是这些原则在目前的形势下却都有新的意义,都需要根据新的丰富的事实作出新的有充分说服力的论证”。与此同理,“三个代表”也是在世纪之交的重大历史关头,根据党所面临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作出了新的有充分说服力的论证。江泽民同志的有关一系列讲话,就是作了这样的论证。

从“一个代表”推进到“三个代表”,扩展了党的先进性的内涵。共产党代表什么?这个问题直接涉及到党的性质和先进性。我们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对此说法不一,但基本精神一致,都是在党与阶级和人民的关系上,在党的阶级性与群众性的关系上,认识、界定党的性质和先进性,宣布党代表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利益,也就是“一个代表”。这个基本精神没有错。但是,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一个代表”的认识和界定需要深化,提法和表述需要完善,于是就有了“三个代表”。从“一个代表”到“三个代表”,不仅是提法和表述上的完善,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党的先进性的内涵,拓宽了研究党的先进性的思路,提高了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标准。

进一步揭示了党的先进性的实质,升华了党的先进性的要求。关于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毛泽东和邓小平同志都曾有过很多精辟的论述,提出过不少深刻的观点。“三个代表”则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问题提到坚持党的性质的高度,把它们作为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前提和衡量、检验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标准,这也是理论上的一个提升。

深化了党的宗旨的内涵,指明了新时期实践党的宗旨的途径。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利益之外,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一切为了人民和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这是毛泽东、邓小平同志的一贯教导。但是,这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出发,从一般的原则的角度论述党的宗旨的,还未涉及宗旨所应当包含的其他内容。“三个代表”则在此基础上前进一步,把党的宗旨与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联系起来,指出这是实现党的宗旨的基础条件,也是坚持党的宗旨的出发点和归宿,这就使党的宗旨的内涵、要求和实现途径得到深化和具体化,并且更加科学化和理论化了。

着眼于紧跟世界进步潮流,赋予党的先进性以新的时代精神。我们党自建立之日起,就有保持先进性的要求。但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的: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党要不断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必须紧跟世界进步的潮流,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坚持“三个代表”的要求,其出发点和着眼点就在这里。如今就外部环境来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就国内而言,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稳定面临新的情况,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党如何认识自己,努力克服消极面,改善自身状况,成为最紧迫的课题。“三个代表”正是着眼于此而提出的,反映了当今时代和形势对党的先进性的特殊要求。它站在不断加深认识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高度,把先进性的一般要求与体现时代特征的特殊要求统一起来,从而为党的先进性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和时代内容。

以上五点,在党的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5·31”讲话指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三个代表”正是在这方面的集中体现和反映,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

归根结底,如同“5·31”讲话所说的,既不能丢老祖宗,特别是“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又不能搞教条主义,“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我们应当按这一基本精神,去理解“三个代表”与老祖宗的关系,认识“三个代表”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关于“三个代表”在我们党的全部思想和工作中的地位

早在2000年5月14日,江泽民同志就说过,“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用它来作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的指导。同年6月9日,他重申了这一点,并明确指出它是为了回答在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的“重大现实问题”的。同年10月11日,他又指出要把“三个代表”作为“我们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2001年的“七一”讲话,把我们党八十年奋斗历程的基本经验,以及展望新世纪的艰巨任务和光明前途,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归结为必须始终坚持“三个代表”。今年5月15日在纪念共青团建团八十周年的讲话中,他进一步指出“三个代表”是“我们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指针”。“5·31”讲话进而作了完整的表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并且强调,联系党成立以来的全部历史经验,总结我们党带领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归结起来就是必须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以上这些,都是从第二重含义上讲“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

从上述江泽民同志对“三个代表”所作的阐发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认识:“三个代表”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党的建设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新时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和根本指针。这就是“三个代表”的重大意义之所在,也就是“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当前统一思想,首先要在科学认识“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问题上统一思想。只有在这个重要问题上思想统一了,认识一致了,才谈得上用“三个代表”来武装我们的头脑,以“三个代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按“三个代表”要求来规范我们的言论和行动。

推荐第5篇:党的理论与创新论文

党的理论与创新论文

党的理论与创新论文

中国共产党的90年,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根据变化的历史条件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90年。中国共产党人根据现实条件的变化,不断与时俱进、进行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可以说没有他们的勇于创新,就没有社会主义新中国,就没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提出走不同于十月革命城市武装起义的、由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斗争道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他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革命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政治、军事、文艺和其他领域,都有创造性的见解。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国情和实际,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度的理论。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则更高度重视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领导和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恢复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并在实践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指导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科学发展观,不但给马克思主义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而

且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又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所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理论观点,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些思想都是理论上的卓越创造,都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大发展。

回顾90年党的历史实践,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与时俱进是党的理论创新的灵魂,是贯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一条主线。实践证明,什么时候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和不断变化的实践相结合,在继承中创新,我们党的事业就顺利、前进;什么时候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一些个别论断去裁剪现实,我们党的事业就受挫,就失败。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始终遵循着实事求是这一理论品质,坚持不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可以说,中国共产党90年创新理论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历经艰辛,走过了一条波澜壮阔的

发展道路,伴随这条道路的,也是党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是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复兴,也是中国人民的翻身解放和扬眉吐气,而指导这条道路的,还是不断创新的科学理论。9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不断开拓,我们党的事业的每一个伟大胜利,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结果。与时俱进作为党的理论创新之魂,充分体现在它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事业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这也正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魅力所在和力量源泉。

党的90年理论创新的经验告诉我们,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是我们党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的根本所在,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的根本所在,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根本所在。

推荐第6篇:学习党的理论心得体会

学习党的理论心得体会

党的理论需要我们学习,需要我们实践。理论的学习需要有心者,理论的实践需要有志者,理论的创新更需要有智者。作为一名村支部书记,在此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理,我深深地感到了收获之深远,责任之重大。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其理论之高远,眼光之宽阔,正是我们党在执政过程中锻炼成熟的体现,其理论体系关系到民族振兴,人民安康。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切得感受到了科学发展观带给我们个人的思想指导和成长领悟: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更好地成长成才,才能更好地实现价值,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下面是我学习的点滴体会。

一、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们的价值观、世界观,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就是我们青年责任和使命

科学发展观是伟大的理论,体现了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辩证论,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想,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同时也体现了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但绝不是空乏的口号,是实实在在的,是跟我们每个人切身相关的。科学发展观教会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指导我们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百年前,国人梁启超写下激情飞扬的《少年中国说》,大声疾呼“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1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慷慨激昂,振奋人心,言辞中表达了对青年的殷切期望。而今天的我们这一代青年,如何使自己“智”,如何使自己“富”, 如何使自己“强”,如何使自己“独立”, 如何使自己“自由”,如何使自己“进步”,进而使祖国“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我认为,在社会发展和观念更新的时代,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学习,意义重大。只有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要义,才能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在正确的价值取向中全面成长成才。学习科学发展观,不仅仅是执政者的任务,也不仅仅是我们党员的任务,而是我们每个青年的必修课。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做到言行一致,意志坚定,认真负责,积极向上,团结合作,敢于超越自我,才能继承和发展党的事业。

二、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 ,要把我们自身的发展与理论的学习结合起来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从知识结构上来讲,我们应该学有所专,识有所长,但知识的广博更不可忽视,特别是人文知识不可忽视。我们不应该局限于自己的所学专业,而忽略其他相关知识的接触。我是一名党员,对此深有感触。在史学学习上,我偏爱中国古代史,可要学好古代史,就要接触中国传统的典籍,而其中很多都是文学作品,比如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要更深入地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思想状况,没有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哲学等学科的理论学习,是无法更深入地做历史研究的。而对于理工科同学来说,必要的大学人文素养的培养更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的传

2 统文化对我们自身修养的提升至关重要。而要真正做到知识结构合理,博专相兼,就要求我们个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综合发展。

三、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重在实践

科学发展观是伟大的理论,但我们不能空谈它,而是用它来指导我们的实践。作为党员,在群众中间更应该身体力行,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根据我们党委的实际和党委的安排,我觉得我首先就是应该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同时,认真落实学院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理念宣传到,实践到。

学习科学发展观,我会积极地响应党的号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而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村党员,所要担负的使命和责任。面对学习、生活等现状,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必须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尤其在专业学习和理论实践方面有新的突破,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学习实践,从而实现自我的发展;同时,我应该深刻牢记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要始终做好带头作用、表率作用,实现自我发展与同志们共同发展;另外,作为村党员,不能只讲单方面的发展,在专业技术学习、思想政治、社会实践等方面都要发展,要实现全面和谐发展!

打古镇杜家村党支部

胡德江 2011年11月15日

推荐第7篇:党理论

入党积极分子中国共产党理论基础知识考试题(附参考答案)

单位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39分)

1.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2.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3.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4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需要上百年的时间。

5.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6.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 义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

7.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各项工作都要把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

8.在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水平的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9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10察看最长不超过两年。

11.中国共产党在国际事务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反对霸权主义和 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

12.在新的世纪,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 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党肩负的三大历史任务。

13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第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四,坚持民主集中制。

14.展真理。

15.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党坚持不懈地反对 ,加强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建设。

16.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

17

持真理,修正错误。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18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 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19过和上级党组织批准,并且经过预备期的考察,才能成为正式党员。

20.党的十七大修改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共分两大部分,共有11章53条。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 B)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A.革命 B.工人 C.工农

2.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C)。

A.建设社会主义 B.实现共产主义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A)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创立的主要标志。提出的。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巴黎宣言》

4.党章明确党员享有八项权利,其中第五条权利是(B)。

A.对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倡议 B.行使表决权、选举权、有被选举权

C.在党的会议上和党报党刊上,参加关于党的政策问题的讨论

5.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们的( C)是不同的。

A.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C.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6.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C )。

A.发展生产力 B.提高综合国力 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实现现代化

7.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 A)。

A.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

B.实事求事、群众路线、民主集中制 C.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

8.党的领导主要是(B )的领导。

A.政治、经济和文化 B.政治、思想和组织 C.路线、方针和政策

9.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 C)。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常务委员会

B.党的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

C.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

10.加强社会主义( B)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A.精神文明 B.思想道德 C.科技与教育事业

11.在我国新时期,改革、发展、稳定是三位一体、内在统一的,其中( B)是硬道理。

A.改革 B.发展 C.稳定

12.十三年来,我们党坚持(C )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A.改革 B.发展 C.稳定

13.江泽民同志强调,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 C)。

A.讲党性、讲学习、讲政治 B.讲政治、讲纪律、讲团结

C.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D.讲党性、讲政治、讲团结

14.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 B)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

A.3个月 B.6个月 C.1年 D.2年

15.加强社会主义( B )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A.精神文明 B.思想道德 C.科技与教育事业

16.坚持党的(A ),是党内政治生活准则中最根本的一条。

A.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 B.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C.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 D.组织路线和群众路线

17.《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党必须在( C)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A.党章 B.政策 C.宪法

18.加强社会主义(B )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A.精神文明 B.思想道德 C.科技与教育事业

19.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党籍,( A)。

A.从支部大会接收为预备党员之日算起 B.从预备期满转为正式党员之日算起;C.从上级党委批准为预备党员之日算起

20.预备党员的( B)同正式党员一样。

A.权利 B.义务 C.权利和义务

三、问答题(1-5每题5分,6题6分,共31分)

1.党员的标准是什么?

答:共产党员应该具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觉悟;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胜利实现了历史性重大转变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答:①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的思想和个人崇拜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

②结束了长期的社会*,实现了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③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班子得到调整和加强。

④果断地把工作置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⑤教育科学文化工作走上正轨并呈现出初步的繁荣景象。

⑥人民解放军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3.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答: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组织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

4.通过反腐倡廉的形势分析,今后我党反腐倡廉工作的特点是什么?

答:⑴、力度上,反腐倡廉只会加大,不会削弱;

⑵、内容上,案件查办只会加紧,不会放松;

⑶、战略上,体系反腐只会加快,不会放慢;

⑷、格局上,国际合作只会加强,不会减弱。

5.党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答: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决定的。“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党的基本路线就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路线。

6.党章中规定党员的义务有哪些?

答:⑴.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⑵.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

⑶.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

⑷.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

⑸.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

⑹.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

⑺.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

⑻.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候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

四、论述题(10分)

结合自身情况,谈谈如何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参考答案)

一、坚定政治信念

共产党员的政治信念就是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共产主义是人们向往的人类社会高度发达时期的社会制度,它的低级阶段是社会主义。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东欧剧变,国际共产主义处于低潮,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这并不能证明一个理想的社会制度的终结。资本主义制度具有本身无法克服的固有矛盾,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来看,社会主义必然要代替资本主义,人类社会最终将实现共产主义。

当前,由于一些党员、干部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认识模糊,对社会主义发展的长期性和曲折性认识不足,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不坚定,进而导致精神空虚,无所作为,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堕落之路。所以,对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的教育绝不能放松。只有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才能促进他们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自觉地做到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增强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加强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关键要抓好马列主义理论教育,要大张旗鼓地宣传马列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尤其要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三个代表”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新发展,是新形势下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提出的新要求。只有促进每一位共产党员自觉学习与落实好“三个代表”的要求,党的事业才能取得成功。

二、永葆党的先进性

首先,共产党员必须脚踏实地,艰苦创业,争做改革发展的领头雁。要刻苦学习科技知识,不断提高发展本领。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在学习科技知识上下苦功;要积极投身改革开放,争当改革开放的促进派。带头落实党的改革开放的各项方针、

政策和措施,即使有的改革措施暂时影响了自身利益,也应胸怀大局,放眼长远,始终把党和人民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做到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从而确保改革取得新突破,开放取得新局面。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敢于抢抓机遇,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带头致富。与此同时,正确处理好“先富”与“共富”的关系,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奋斗,实现共同富裕。

其次,共产党员必须明志守节,清正廉洁,争做先进文化的倡导者。要明志守节,锤炼党性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在大是大非面前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始终坚持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起先锋模范作用。要崇尚科学,积极进取。带头学习与宣传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带头弘扬积极进取、艰苦创业的优良作风,坚决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反对与抵制各种反科学思潮。要永远保持清正廉洁的本色,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召和凝聚广大群众,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再次,共产党员必须践行宗旨,乐于奉献,争做人民群众的服务员。要密切联系群众,经常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倾听群众的心声,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及时反映群众的意愿,真正在与广大群众的交心交友中增进对群众的理解和与群众的血肉感情。努力学习和掌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和方法,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切实帮助群众排忧解难。要在带头致富的同时,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从而把党的宗旨和“三个代表”要求落到最实处。

三、严守党的纪律

一、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保证。我们的革命和建设能够取得成功,一靠理想,二靠纪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党正肩负着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重任,党面临着执政的考验,广大党员也面临着时代的严峻的考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随时可能侵蚀我们。在当前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程中,全体党员要提高遵守党的纪律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党的纪律约束,自觉抵御各种诱惑,坚决克服和纠正各种违反党的纪律的行为,进一步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四、加强道德修养

《党章》要求共产党员“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共产主义道德在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指社会主义新风尚。它要求人们自觉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它与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道德是截然不同的。然而,在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各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加上部分党员放松了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各种非社会主义的道德行为还在一些党员身上存在。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共产党员不断加强道德修养,积极倡导与践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首先,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员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帮助他们争当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共产党员要自觉践行“三个代表”的要求,自觉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倡导科学思想、科学观念、科学方法,倡导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不断改进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其次,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和监督。要健全组织生活,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组织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增强党性意识,弘扬良好的道德风尚;每一位共产党员要自觉

置身于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之中,真正做到言行谨慎、清正廉明。

要求共产党员必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并不是否认共产党员的切身利益。党员的合法权益理应得到维护和保障,但共产党员是人民群众的先进分子,在涉及自身利益的时候,应该有比普通群众更高的精神境界。当自己的个人利益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相冲突时,要自觉做到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做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社会主义道德的其它要求也就不难做到了。

推荐第8篇:加强和改进党的理论创新

加强和改进党的理论创新

今天我要讨论的课题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创新理论。那么,什么是党的创新理论,为什么要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党的创新理论有什么样的魅力,党的创新理论给我们哪些启示以及思考,我们怎么样才能学好党的创新理论。这些问题我将在下面的文章中一一解答,而本文的重点在于怎么样学好党的创新理论,这个问题的探讨对于基层的群众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什么是党的创新理论

1、

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论含义

党的创新理论,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2、党的创新理论重要性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是向全党提出的一个重大的战略任务。它来源于实践、扎根于人民,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和群众基础,又对人民群众的实践起着根本指导作用。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展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我们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而落实好这一战略任务,要求我们大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二、党的创新理论的魅力无穷

1、党的创新理论有怎样的魅力和活力

我们党的创新理论充满魅力,充满活力。一个民族要站在世界的高峰,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个政党要站在时代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理论创新。党的创新理论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用来解决中国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人民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有一种深入了解的渴望,对党的创新理论有一种强烈认知的需求。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都值得我们跟进一步、深入一步的研究。

2、明确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性

束之高阁的理论没有生命力,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党的创新理论来自群众,需要平民化、生动的宣讲服务群众。当前,一些人错误认为党的理论高高在上,觉得党的理论常常是“两张皮”、“空对空”。(错误观点)而这种错误的思想认识在很多地方都存在,在单位也不例外。在单位组织理论学习的时候,有的人民就会觉得,学这

2 些没有什么实际用处,甚至有的人民在私下不情愿地嘟囔:“学这些有啥用,又不能当饭吃。(错误情绪)相信这样的错”误思想在很多基层单位的人民中,多多少少都出现过。如果给年轻的人民们讲大道理,让人民们听一些,他们一知半解的条条框框的理论知识,年轻的人民们不仅不容易接受,更容易让那些人民们有逆反心理。要让我们的群众了解党的创新理论,我个人认为首先要让大家了解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性,要了解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我的经验是,将生活中的故事讲给人民们听,让他们从中领悟以及思考。

案例分析

我曾经给人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家庭主妇做了几十年的菜,厨艺平平,而有一个人学厨艺才几个月,出师掌勺后却能顾客盈门。主妇纳闷,决定问个究竟。厨师告诉她:你烧菜靠的是习惯,我烧菜靠的是烹饪理论指导。”

一个故事讲出一个道理,这样的教育群众乐于接受,也会让我们党的创新理论更深入人心。扎实有效的教育,不仅消除了群众思想疑虑,还增进了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情感认同、理性认同和实践热情。党的创新理论的无穷魅力,基础是学习,核心是信仰,关键是践行。真理只有进入人的灵魂,引起灵魂深处的共鸣,才能产生坚定的信仰与果决的行动。

二、党的理论创新带来的思考

1、理论武装全党、全民是理论创新的最终归宿

“满棚棚生绿满架架菜,侯沟门旧貌焕新颜。泉眼眼那个有源大树树有根,科学发展让庄户人得实惠……”这是陕西省安塞县侯沟门村农民自编的一首歌谣。朴实无华的歌词,反映了党的创新理论对改革发展实践的指导作用,也体现了人民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深厚感情。透过侯沟门村的变化,我们再次深刻地感受到:党的创新理论一旦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就会产生改天换地的巨大威力。

有此可见,理论武装全党、全民是理论创新的最终归宿。束之高阁的理论没有生命力,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中指出“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这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大力弘扬党的创新理论的无穷魅力,基础是学习,核心是信仰,关键是践行。真理只有进入人的灵魂,引起灵魂深处的共鸣,才能产生坚定的信仰与果决的行动。

2、让理论学习转化为生产力

案例分析

去年3月,云南的一位下士刘奎廷,回老家云南保山探亲,看到村民宁可土地荒芜也要外出打工,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在的理论学习让他知道了,国家免除了农业税,种地还给补贴,为什么还没人愿意务农呢?刘奎廷认为是乡

4 亲们对政策不了解。于是,他在向村民宣讲富民惠农政策的同时,鼓励大家承包土地种植经济作物。在刘奎廷的动员下,乡亲们纷纷返乡务农。今年春节,村民王伟还专程从老家给刘奎廷打来电话:“多亏了你的好点子,我承包了10亩地种水稻和甘蔗,一年收入4万多,比打工强多了!”

三、政府需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群众

历史的经验昭示,一个政党、一支政府,要想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群众,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军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单位、教育群众,在学习理解上求深入、在推动 实践上见成效,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在政府建设中的指导地位牢固确立,单位建设保持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经验,是以理论上的清醒保证政治上的坚定。改革开放30年来,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军事任务更加繁重、群众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趋于多样的形势下,我军始终把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政府作为首要任务,在政治工作全局中突出出来,确保了人民政府性质宗旨不变、确保了政府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

1、政治建设的首要课题

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强调,“根本的是要学习马列主义、

5 毛泽东思想。”江泽民明确提出以科学理论武装人,指出政府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使邓小平理论在群众头脑里扎根。胡主席进一步强调,把军心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政府雷厉风行地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部署要求,坚持在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上走在前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党的每次代表大会召开后,在《邓小平文选》出版和邓小平发表南方讲话后,在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江泽民文选》出版后,在胡锦涛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政府历史使命、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政府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后,都采取有力举措,推动学习贯彻。

2、紧密联系政府建设实际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优良学风。政府中,理论武装、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的重要体现,就是学习贯彻好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创新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继承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思考解决新形势下建设什么样的政府、怎样建设政府,未来打什么样的仗、怎样打仗的根本问题,形成了包括邓小平新时期政府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政府建设思想以及胡锦涛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政府建设重要论述在内的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创新成果。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军事领域的具体展开和运用。政府理论武装把学习贯彻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创新成果

6 突出出来,组织政府特别是高中级干部原原本本学习钻研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国防和政府建设重要论述。

实践再次证明,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指导军事实践,是我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通过学习实践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创新成果,广大群众进一步认清了国防和政府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局中的地位作用,自觉坚持服从大局、在大局下行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强大精神动力,出色完成了军事斗争准备、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以及抗灾救灾等多样化军事任务。

3、着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

理论武装要赢得青年、赢得未来,必须注重抓好基层群众这个大头。这些年来,政府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化、大众化,编写印发《基层军官理论学习读本》、《士兵理论学习读本》等一系列教材,坚持把党的创新理论学习贯穿于爱国奉献、革命人生观、尊干爱兵、艰苦奋斗教育之中,贯穿于我军历史使命、理想信念、战斗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之中,每年组织主题教育都对基层理论学习进行部署和引导,使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实践及时向基层延伸。政府院校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编写下发《邓小平理论教学要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学要点》、《科学发展观教学要点》,

7 根据党的创新理论发展及时修订院校政治理论课教材、开设党的创新理论课程,定期组织开展党的创新理论教学成果观摩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政府院校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研究和贯彻。

坚持不懈地抓基层群众的理论武装取得明显成效:广大群众进一步认清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家发展、人民富裕、民族振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进一步认清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性成就都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的,从而把政治信仰与情感认同统一起来,更加坚定地听党话、跟党走;把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与树立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在头脑中牢牢扎根;通过统一思想达到统一意志和行动,无论形势怎样变化,群众始终保持了政治坚定和思想道德纯洁、单位始终保持了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

4、不断创新理论武装形式方法

学习贯彻创新理论,既要坚持我党我军理论建设的优良传统和有效形式,更要适应形势和时代的发展,贯彻创新精神、运用创新方法。这些年来,政府理论武装工作采取了多种形式,有效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步步深入。组织召开了一系列政府理论研讨会、理论工作座谈会、理论学习情况汇报会和学习贯彻经验交流会。总政治部多次组织政府宣讲团、各级纷纷组织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深入单

8 位宣讲,极大地浓厚了理论学习贯彻的氛围。学习党的理论创新,其重点在于创新,从学习方式和方法上创新。面对基层群众价值多元、思想多变的特点,需要尝试了许多新办法:可以针对青年群众追求时尚、喜欢新生事物的特点,开展名段诵读、文艺演唱、学用演讲等活动;充分发挥灯箱、橱窗、板报、网络等载体的功能,开展军营“百家讲坛”、理论学习之星评选等具有时代气息的学习活动。而针对单位可能出现的问题,可以坚持让问题促学习,盯住困惑解“扣子”,有什么问题就学习什么内容的方式,将理论和实际更好的结合,也可以更直观的,更深入的将理论知识贯彻到基层群众的思想深处。 结语: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在我军建设中,更应该坚持不懈地用当的新理论来武装全体群众。不断把我军建设推进到新阶段,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我军的神圣使命,须臾离不开党的创新理论指导,须臾不能放松推进军事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注重学以致用、解决问题,推动政府各项建设和工作又快又好发展。科学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科学理论的根本目的在于回答和解决实际问题。我们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紧紧抓住确保单位建设正确方向的根本问题,紧紧抓住我军最重要最现实最紧迫的战略任务,紧紧抓住影

9 响单位建设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重要的建军治军理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路子,努力把科学理论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推动发展的具体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和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成果。

推荐第9篇:关于党的理论创新的价值取向

回顾、总结中国共产党90年来的光辉历史和宝贵经验,我们看到,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坚持理论创新,敢于实践,勇于探索,以强烈的责任意识为其执政的核心理念,高扬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学风,带领中国人民励精图治,将人民的幸福作为自己奋斗的根本追求。

一、党的理论创新以勇于探索为基本价值取向。建党

以来,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征程中,党始终以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在理论创新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成果并指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了新胜利。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坚持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大胆进行理论创新,实现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大胆进行理论创新,创立了既符合当代中国实际又适应时代要求的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三大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这是党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正确分析国情得出的科学论断,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探索。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继续进行理论创新。党明确提出,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扎实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是改革开放事业能够成功的根本保证。

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探索。党的十六大以来,以总书记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于新的实践,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并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总纲中。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回顾波澜壮阔的90年,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推进并呼唤着理论创新,而党的理论的每一次创新都推动着中国事业的不断前进。可以说,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勇于探索、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历史。

二、党的理论创新以责任意识为核心价值取向。责任是一种义务、一种使命,更是一种品格、一种美德,也是推动发展的原动力所在。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

责任意识是党的理论创新形成的前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需要全党的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必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即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如果不愿研究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那就违背了马克思主义本身,也背离了理论工作者应担负的社会责任。

责任意识是党的理论创新不断丰富的原动力。9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一过程中,党以对社会主义事业、对人民利益的高度责任感,不畏风险,拨乱反正,勇于探索,总结实践经验教训,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理论。

理论创新是一项神圣而严肃的事业,它要求共产党人必须拥有高度的责任感,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理论创新者的责任意识,直接决定了理论创新的成果和实际效果。理论创新者一定是有高度责任感的人,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不辜负党和人民托付的重大责任为理论创新的前提。

三、党的理论创新以与时俱进为根本价值取向。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把握和运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精髓,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境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与时俱进是党的理论创新的灵魂。9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谱写了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开辟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的新道路。与时俱进贯穿于党的理论创新的伟大进程之中,是党90年理论创新之魂。“时”是时代特征和不断变化的实际;“进”是发展和创新。实践是丰富多彩的,不断变化的,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决定了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品质,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本质特征,也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

与时俱进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魅力所在。回顾90年党的历史,我们看到,与时俱进是党的理论创新的灵魂,是贯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一条主线。中国共产党把

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在实践中既有因发展创新而辉煌的经验,也有因僵化教条而导致的惨痛教训。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不但给马克思主义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而且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创新。

从党90年的发展史以及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的实践史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党的事业的每一个伟大胜利,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结果。因此,与时俱进是党的理论创新的灵魂,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的根本所在。

四、党的理论创新以人民的幸福为目标价值取向。“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以人民的幸福为根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奋斗。

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的价值目的,必然是为了造福人民。90年来,党的理论创新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利益展开,以谋取人民幸福为根本价值目标。从毛泽东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邓小平的“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再到江泽民的“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是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作了理论上的准确全面的论述。“以人为本”,正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它强调解放人、依靠人、塑造人、关心人、尊重人和为了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强调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着眼于人民群众的价值满足,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自觉。

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人民群众的价值诉求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呈现出多样化和全面性的新特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人民生活的改善,切实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需要,实现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都是为人的幸福作为价值目标指向的实践运用。

推荐第10篇:浅谈党的创新理论之重要性

浅谈党的创新理论之重要性

在七一报告中,“创新”一词出现了13次,“科学”一词出现了29次。胡总书记报告深刻指出,“理论创新永无止境”。我们一定要按照总书记七一讲话提出的要求,在理论研究上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下面,我简要谈谈自己关于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不当之处望首长和战友们批评指正。

一、党只有结合实际不断进行思想理论创新,才能保证站在时代的前列。

苏联是共产国际的发源地,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奠基人,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挽救国家民族的典范。苏共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开辟了一条非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尝试,这一伟大的社会实验曾经取得过辉煌,1917年11月~1918年3月,各地相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22年12月30日,苏联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了《联盟条约》和《联盟成立宣言》,宣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的成立,这是中共中央根据当时革命斗争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和现实可能性做出的重大决策。是继苏联之后,世界上出现的第二个红色国家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政权首次以国家形态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 从社会历史背景来看,俄罗斯这个国家有370年沙皇专制主义统治的传统,它缺少资本主义民主宪政的实践。沙皇专制的传统,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对民众有影响,这是客观原因。列宁是彼得堡大学法律系毕业,又在西欧资本主义民主国家生活15年之久,因此在俄国开创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得到了广大民众拥护。

列宁领导的俄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夺得政权走上执政地位,就是

因为列宁正确地分析和把握了当时的时代特点,并根据新的时代特点提出了用以指导俄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科学理论,即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无产阶级能够在一国范围内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邓小平文选》这样评价:“列宁之所以是一个真正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就在于他不是从书本里,而是从实际、逻辑、哲学思想、共产主义理想上找到革命道路,在一个落后的国家干成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所以,在当时的环境下,苏联共产党史无前例的站在了时代的最前列。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以自己的执政行为,引领和推动社会历史向前发展,首先得保证自己能够始终站在时代前列。

20世纪80年代初,中英开始香港主权问题谈判。当时的中国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是政治开放程度,都和香港存在很大的差距。“一国两制”总设计师的邓小平,突破意识形态局限,放弃原有的政治底线,显示了极高的政治智慧。中华民族从来都重视统一,统一是我们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常态,也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理想的政治状态。在我们的文化里,从来对分裂、独立这些事情都是不赞成的。而“一国两制”跳出了中国文化的框架,跳出了传统思维的束缚,用一个比较务实的策略,把统一的标准降低到最低要求来实现。说的比较通俗点,这个也是最低成本的方案。

1997年7月1日,回归后的香港,在“一国两制”原则下,不仅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以及生活方式不变,而且成为实行社会主义的中国内地和资本主义世界沟通的桥梁,以及中国吸收国际先进文明成果的重要基地。同时也使传承了几千年东方智慧的中国,嫁接西方理念之后,在21世纪重新崛起的契机和起点。胡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到:“我们要一如既往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团结一切爱国爱港、爱国爱澳力量,保持香港、澳门

长期繁荣稳定。”

“一国两制”体现了我党领导人站在时代的前沿,以博大的胸襟和超前的意识思考着发展和民族统一问题,是一次伟大的理论创新,人类史无前例的社会制度试验。最终,实践证明了其正确性,也为世界各国解决历史遗留的主权领土问题,提供了崭新思路。

然而,我们也可以举出很多负面的例子。不管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有一些党派被时代所淘汰。包括当年在列宁领导下夺得政权的苏联共产党,统治世界第一大国69年,但还是在九十年代初期轰然倒塌。前苏联是一个巨大的联盟国,包含了15个加盟国和数十种民族,苏联共产党由于不能根据时代要求提出正确的思想理论来指导党的工作,教条的搬动马列主义的条条框框去套现实情况,导致体制僵化、经济衰退、腐败盛行、国内传统派和激进派分歧严重,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却面临内忧外患,从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独立开始,各加盟国陆续宣布独立。1991年12月25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苏共最终被历史无情地淘汰。而在这同时,中国共产党却大大的发展了。

究其原因,根本的一条就在于我们党在理论上的不断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深刻地反映了当今时代的本质特征,反映了中国现实国情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需要。这面旗帜得到了全党的衷心拥护,并引导全党在极为复杂的国内外新环境中胜利前进。苏联经济崩溃的原因不是不注重经济发展,而是发展战略不科学,用不符合自然规律的计划干预市场,造成国民经济三大产业比例失调;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不是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制度的危机,也不是民族问题,而是自己的执政党不能与时俱进,站在时代前列。这里可以大胆设想一下,如果当年苏共能够以更加宏大的格

局和长远的目光来看待世界形势,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晚于我国一点时间,进行改革开放,能不能挽救苏联经济?如果实行类似中国“一国两制”,或者少数民族自治区(州)的做法解决民族问题,不要将宪法中规定的加盟共和国“主权”束之高阁,对部分加盟国给予一定的自治权限,那么历史的轨迹是不是可能将得到巨大的改变?恐怕全球社会主义国家的格局如今会大不一样。

以史为鉴,我们伟大的国家在1989年那场浩劫中“幸免于难”,虽然付出了一定代价。但实践证明,我们的领导人是高瞻远瞩的。我们要知道在那样一个年代,已没有什么比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稳定更重要的了。

二、党只有结合实际不断进行思想理论创新,才能使执政为民的宗旨得到真正体现。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群众之中,党的生命力的来源在人民群众之中,只有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党才能永葆生机。要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就必须使自己的思想理论始终保持与社会实践的统一,使自己的思想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我党成立初期团结广大人民,掀起的土地革命运动、农村包围城市策略等在当时环境下都是思想理论的创新,都是选的前人没有做过的东西。当解放战争中小米加步枪重创国民党反动派的飞机加大炮时,国民党才如梦初醒,有的叹息,有的嫉恨,聪明的知道大势已去,顽固的还在垂死挣扎。他们在这个时候才反省得失,那也只是“马后炮”了,思想理论一旦落在后面,就不是创新了。

1977年9月,邓小平同志说:“过去,我们很多方面学苏联,是吃了亏的。”次年,他又说:“过去我们搬用别国的模式,结果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思想上导致僵化,妨碍人民和基层积极性的发挥。”相

比苏联解体前后的通货膨胀、民不聊生,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取得巨大的历史性成功。这是因为邓小平同志正确地分析和把握了时代的基本特征,并根据这种特征及时地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提出了指导中国改革开放的正确思想理论,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这一点上说,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党在思想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执政为民的宗旨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是内在统一的。一个政党,特别是执政党,要为人民谋利益,仅有良好的愿望是不行的,它必须时刻了解人民的需求,了解满足人民需求的各种条件,以此来调整自己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和行为方式。而在这一切调整之中,作为行动指南的思想理论的调整是最关键的。因此,在新的变化不断发生的情况下保持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证我们党始终为群众谋利益,应当说,关键的一条就是我们首先要根据这些变化了的客观实际,不断丰富发展我们的思想理论。把我们的思想观念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化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一切不合时宜的观念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形而上学和主观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一切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准则,以为人民谋利益的实践要求为最高准则。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向前发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滞不前。停止了,老是那么一套,它就没有生命了。”

胡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说到:“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这种毫不掩饰的“揭短”是不多见的,可见我党坚持面向群众,狠抓

作风建设的决心。也是我党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走向更加坦诚、科学和务实的执政方式的具体表现。

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工作就要深入一步,理论宣传工作就要跟进一步。马克思曾深刻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七一讲话的精神只有为广大干部群众所理解、所认同、所接受,才能转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巨大动力。因此,我们在深入学习七一讲话精神的同时,还要自觉肩负起理论宣传的重任。要像方永刚同志那样,“趴下身子作桥梁,挺直脊梁作灯塔,满怀激情地当好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者,让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之光照亮千家万户”。

党要团结、要统

一、要进步、要发展,就必须有被实践所证明,被全党所接受的正确的思想理论作指导。今天,我们党已经是一个有八千多万党员的执政党,如果我们不能根据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在思想理论上不断进行创新,如果我们不能在实践中使马克思主义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党的自身发展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胡总书记在今年七一报告作了明确的结论,指出: “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思想上的统一是全党步调一致的重要保证。”所以,我们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第11篇:党的创新理论基本知识复习要点

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

1、党在创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是总结我们党建军治军成功经验、适应国际战略形式和国家安全发展变化、着眼于解决军队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2、强军目标明确了军队建设的聚集点和着力点,听党指挥是灵魂,决定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能打胜仗是核心,反映军队的根本职责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作风优良是保证,关系军队建设的性质、宗旨、本色。这三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与我军一以贯之的建军治军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是一致的,与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相统一的全面建设思想是一致的。

3、我军作为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把听党指挥作为军队建设的首要,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4、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我军的根本建军原则、基本军事制度和特有政治优势。

5、必须铸牢听党指挥这个强军之魂,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不动摇,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动摇,始终忠于党、忠于社会主义、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做到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指挥。

6、我军是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这是高度一致的。敌对势力极力鼓吹“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根本目的就是要使我军脱离党的领导。

7、军队新首先是一个战斗队,必须坚持一切建设和工作向能打胜仗聚集。

8、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

9、能打胜仗的标准是随着战争时间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以前能打胜仗不等于现在能打胜仗。我军打现代化战争的能力不够,各级干部指挥现代化战争的能力不够,这两个问题依然很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

10、军事斗争准备是军队的酝酿实践活动,是维护和平、遏制危机、打赢战争的重要保证。

11、要加强战斗精神培育教育引导全军大力发扬我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保持旺盛革命热情和高昂的战斗意志。

12、必须扭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强化官兵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思想,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按照打仗的要求搞建设、抓准备,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13、作风优良是我军的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必须反作风建设作为军队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抓紧抓实,永葆人民军队政治本色。古往今来,作风优良才能塑造英雄部队,作风松散可以搞垮长胜之师。

14、艰苦奋斗是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抓作风建设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5、加强作风建设,必须下大力气整肃军纪培养官兵自觉而以严格的组织观念,认真解决管理松懈、作风松散、纪律松弛问题。

16、作风关系我军政治本色,关系战斗力建设,关系党和军队形象。当前部队建设暴露出来的问题看,抓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关键是要在作风纪律上下功夫、见成效。

17、要牢记,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必须保持严明的作风和铁的纪律,确保部队的高度集中统一和安全稳定。

18、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折扣、做选择、搞变通;不允许散布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意见;不允许公开发表违背中央决定的言论;不允许泄漏党和国家的秘密;不允许参与各种非法组

织和非法活动;不允许制造、传播政治谣言及丑化国家形象的言论。

19、高兴旗帜、听党指挥是党和人民对军队的根本政治要求。

20、要始终坚持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军队,坚持反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军队建设的首位,及时掌握官兵现实思想反映,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官兵,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严格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确保部队永葆人民军队政治本色,确保我军坚定不移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

21、要始终以改革创新,紧紧围绕能打胜仗的目标,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把我军建设成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威武之师,努力夺取我军在军事竞争中的主动权。

22、要始终保持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要自觉中午人民军队根本宗旨,永远忠于党、忠于社会主义、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23、要始终做到勤于学习、善于学习。要重视学习历史,特别要深入学习习近平现代史、党史、军史,学习世界近现代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

24、

第12篇:党基础知识理论

党的基础知识理论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3、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走中国人民自愿选择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

4、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5、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6、党章总纲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

7、党章总纲指出,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8、党章总纲指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9、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中,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

10、党章总纲指出,要抓紧时机,加快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做到效益好、质量高、速度快,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11、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要从根本上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此相适应,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领域的改革。

12、中国共产党维护和发展国内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坚持实行和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极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全面进步。

13、中国共产党同全国各民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团结在一起,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民族的爱国力量团结在一起,进一步发展和壮大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14、中国共产党主张积极发展对外关系,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在国际事务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

15、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的第二项基本要求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6、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7、党章总纲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18、、党章总纲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它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

19、党章总纲指出,党必须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20、党章规定,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21、党章指出,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22、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

23党章规定,党员必须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24、党章规定,党员必须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

25、党章规定,党员必须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

26、党章规定,党员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

27、党员享有在党的会议上和党报党刊上,参加关于党的政策问题的讨论的权利。

28、党章规定,党员享有如下权利:行使表决权、选举权,有被选举权。

29、党章规定,发展党员,必须经过党的支部,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

30、党章规定,申请人党的人,要填写人党志愿书,要有两名正式党员作介绍人,要经过支部大会通过和上级党组织批准,并且经过预备期的考察,才能成为正式党员。

31、党章规定,预备党员必须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

32、党章规定,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一年。党组织对预备党员应当认真教育和考察。

33、党章规定,预备党员的义务同正式党员一样。预备党员权利,除了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外,也同正式党员一样。

34、党章规定,预备党员预备期满,党的支部应当及时讨论他能否转为正式党员。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具备党员条件的,应当按期转为正式党员;需要继续考察和教育的,可以延长预备期,但不能超过一年,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具备党员条件的,应当取消预备党员资格。

35、党章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党员领导干部还必须参加党委、党组的民主生活会。

36、党章规定,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

37、党章规定,党组织讨论决定问题,必须执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重要问题,要进行表决。对于少数人的不同意见,应当认真考虑。如对重要问题发生争论,双方人数接近,除了在紧急情况下必须按多数意见执行外,应当暂缓作出决定,进一步调查研究,交换意见,下次再表决;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将争论情况向上级组织报告,请求裁决。

38、党章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由中央委员会召集。

39、我们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40、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

41、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4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43、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44、实践性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特征。

45、我们所提倡的以人为本,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46、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途径是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47、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的,是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48、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49、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继续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

50、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应该把能否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衡量政绩的根本指标。

51、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52、中国人民民主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标志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53、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全面阐述了党的建设与党的政治路线密切联系的规律,并把党的建设称作“伟大的工程”

54、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的统一和团结

55、1994年,江泽民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56、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的科学论断是在党的十五大上提出的

57、“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58、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主要任务是:“八个坚持、八个反对”

59、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___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60、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基本标准是: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员(《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二条规定)。

6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62、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_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_。

63、共产党的党性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性的最高表现。

64、民主集中制是:(名词解释)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党内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65、“四个服从”指的是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党的领导主要是指_政治、思想、组织的领导。

66、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它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67、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善于组织群众、宣传群众、联系群众_,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68、党组织对违反党的纪律的党员应当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精神,按照错误性质和情节轻重,给以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

69、党的三大优良传统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70、党员必须切实开展_批评和自我批评_,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

71、十七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整合为一个统一整体。

72、科学发展观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扩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73、中国共产党的纪律的根本特征是自觉性、严肃性(是铁的纪律)、统一性。

74、“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党的建设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

75、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党中央结合当前的世情、国情和党情,进一步动员全党应对挑战、共克时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76、国有企业是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把国有企业党的各级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

77、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根据形势任务变化和岗位职责需要,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计划地合理安排工学时间和学习内容,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系统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78、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目标要求:通过强化理论武装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着力提升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推进学习型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实施党建工作项目带动,强化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学习力、创新力、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通过创建“四好领导班子”、“五好党支部”等主题活动,有效发挥各级班子的整体效能,切实提高各级领导班子适应市场竞争、应对复杂局面和引领企业发展的能力,推进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

79、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切实失去实际问题的解决;坚持领导干部作表率,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坚持改革创新,鼓励大胆探索。

80、“四强”党组织和“四优”共产党员是指:政治引领力强、失去发展力强、改革创新力强、凝聚保障力强;政治素质优、岗位技能优、工作业绩优、群众评价优。

第13篇:创新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1

创新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

在11月21日,学校组织了新时期法治思维与法治风尚、创新理论与实践的两项专题讲座,在全天的学习中,我对创新理论与实践专题更为感到兴趣,我对这专题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通过学习,我对创新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这里,我结合本职工作浅显地谈谈这项专题的心得:在本职工作中培育创新思维,重点要抓住三个方面。

一、要善于发现问题

在我们的工作当中,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有问题不要紧,关键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认识不足。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才能为创新思维提供素材,创造“入口”。

发现问题,最主要的是增强观察能力。一是要善于从高处着眼,看一看你的工作计划、方针、指导思想是否对路,是否符合上级要求,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方向。二是要善于从低处观察,看一看你的工作是否符合实际,是否符合民意,群众是否乐意接受和执行。三是要善于在过程中追踪,看一看工作过渡、衔接等是否畅通高效,措施能否有效落实兑现。这样一来,问题就不难被发现。

二、要掌握最基本的方法

要做到创新思维,还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加强训练。

第一,加强学习,注意训练。在当今社会,不论你从事什么工作,学习已成为人的第一需要,一刻不学习、不进步,就面临被社会淘汰的危险。要做到创新思维,就要加强学习。同时,在学习的基础上,注意加强思维方面的训练,开发自己的智力。平时,在工作当中遇到问题,要养成经常问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办?”的习惯,从而给自己思维施加压力,使思维保持在灵活状态,一旦注入要素,就能确保正常运转。

第二,对自己的工作要经常系统思考。系统思考是指从全局性、层次性、动态性、互动性等方面综合考虑问题的一种方法,系统思考将引导人们产生一种新的思路,使人们从复杂细节中,抓住主要矛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借鉴比较,寻找启发。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没有孤立存在着的事物。我们要善于从此事物联想到彼事物,在历史和现实之间移位,在时间和空间上转换,在物与物之间寻找桥梁,在事与事之间搜寻纽带。找到了联系,认识了共性,我们就要结合本职工作实际,进行借鉴比较,启发自己的思路,去创新求解。

三、要勇于付诸实践

创新思维作为一种思维,从根本上说,还停留在认识的层面。如果没有实践,那么再好的思维也是空中楼阁。只有把创新思维与创新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把工作推向一个新层次、新水平。在实际工作当中,能指出工作中弊端的人不少,但亲自去付诸实践的人却不多,他们缺乏实践的勇气和对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所以,在竞争时代,我们迫在眉睫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增强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的勇气,不断开创本职工作的新局面。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思维作为意识的范畴,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又反作用于实践。我们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工作效果,思维方式对了,即使工作遇到困难,往往也会“柳暗花明”;反之,机遇和条件再好,有时也会陷入“山重水复”。教学改革工作千头万绪、复杂多变,我们的思维同样需要灵活多样、与时俱进。

第14篇:忠诚于党的创新理论的模范教员

忠诚于党的创新理论的模范教员”方永刚

薛峰 2009-11-12 www.daodoc.com

来源:大连日报

他是我党理论的传播者,他是学生口中的良师益友,他是妻子眼中的完美丈夫,他是医生眼中的抗癌斗士。他,就是方永刚。胡锦涛主席称赞他:“不仅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坚定信仰党的理论、积极传播党的理论,而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模范践行党的理论,集中展现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高度政治觉悟和优秀教师的高尚师德师风。”他曾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教学名师、全军英模代表。海军大连舰艇学院阶梯教室的正前方有6个鲜红的大字上——“使命·忠诚·献身”,方永刚用短暂的一生诠释着这6个字的意义。

使命—— 化疗间隙讲最后一课

2007年1月15日,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教授方永刚来到政治系教学楼,讲授本学年的最后一课——“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深蓝色军服使他逐渐消瘦苍白的脸显得神采奕奕。身患结肠癌,当时方永刚身上还插着导管,这次回到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是他坚持要完成的心愿和任务,这是两次化疗的间隙期。

羽绒服和口罩,这是那天方永刚的装束;但即将上课时,方永刚脱下了羽绒服也摘下了口罩,取而代之的是那熟悉的深蓝色军装。台下的学生都已知道他身患重病,一位学生回忆道:“当时大家都知道他得了癌症。他上课的声音依然很激昂,我们的心里有一种强烈的震撼。”

台下坐着的有他的学生,还有他的硕士生导师徐明善教授。由于方永刚当时还在化疗期,身上插着导流管,原本打算两节课都站着授课的他还是在台下学生们的劝说下在第二节课时坐了下来。用徐明善教授的话来说,方永刚的最后一课是震撼的,也是悲壮的。方永刚是个执拗的人,他的这次授课遭到院方和学校的双重反对,解放军210医院干部三科副主任杨兰同样是被方永刚执拗性格征服的人,通常该是医生对患者说的话被方永刚拿来打趣:“你们要配合我治疗,我的教学任务很重。” 2006年春节以后,海军政治部委托大连舰艇学院对1500名中层干部进行政治理论培训。培训一直持续到8月份,方永刚从头讲到尾,加上一学期正常的教学任务,他上了400多个课时,是普通教员的三四倍。

方永刚上课很受学员欢迎,每年都获得学院的A级。2004年,他参加全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观摩课比赛,从大连舰艇学院一路进入最后全军的决赛,获得海军系统第二名,全军的三等奖。

和教学一样,方永刚的科研成绩也很突出,他参与编写的《邓小平社会主义理论研究》1990年获得第五届国家图书奖二等奖,他参与申报的课题“江泽民创新理论”成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他的专著《大国逐鹿——新大国政治》获得辽宁省社科类二等奖。“方永刚的反应特别快,党中央一提出什么新的方针政策,他马上就注意到了,并开始着手研究。”徐明善说,他已经成为学院进行党的创新理论研究的先锋。

忠诚—— 病重也不放弃研究

除了在大连授课和演讲以外,他是沈阳军区联勤部的客座教授、辽宁省国防教育讲师团的重要成员、大连市讲师团的成员,每年他在部队和地方都要作50到70场报告。就是这样,方永刚一直充满激情地研究和传播着党的创新理论。在弟弟方永强看来,方永刚的激情最初源自对党的好政策的感恩。

后来,即使已经住院,方永刚依然惦记着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在210医院住院期间,他坚持读书、上网、指导研究生课程,并和学院的崔常发、徐明善两位前辈,共同申报了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为了能够在医院继续着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负责他的医生曾几次用命令的口吻让他停止工作,但执拗的方永刚总是笑着说着那句话——你们要配合我治疗,我的教学任务很重。

方永刚的病是在2006年11月份被发现的。但据他指导的硕士生肖小平回忆,之前的两三个月前,方永刚就经常出现腹部绞痛、大汗淋漓、连续腹泻四五天不止、无法入眠等严重病症。“十一”长假的7天时间里,他连续打了7天吊瓶。

“十一”之后,方永刚带着病痛前往北京国防大学,参加全军首届军队政治理论骨干研修班。学习期间,赶上国防大学举行的一个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研讨会,方永刚在白天培训之余,利用课余和夜里的时间,作为主要执笔人加班完成了《论长征的时代精神》,发表在《光明日报》上。

在那段时间里,方永刚忍受着多大的痛苦没有人知道,但对于他个人而言,这些痛苦好像都不算什么。他曾说,他的一生遭受过四次磨难,大学毕业后,他的身体经历过4次大劫。1988年,阑尾突然发炎,做了切除手术;1993年,好端端的突然被查出贫血;1997年被出租车撞了险些丧命;如今,又被查出身患癌症。

献身—— 四处授课心中有爱

出院后,医生曾嘱咐方永刚“两年之内不准坐车船”。不过,受聘为沈阳军区联勤部的客座教授之后,方永刚又开始四处给部队官兵讲课,他从辽南一路北上讲到黑龙江漠河最边防的部队,直到被查出身患癌症。

方永刚并未将身患癌症的消息第一时间告诉儿子方舟。直到2007年2月1日转院北京301医院时,方舟才知道父亲身患重病。“当时,我就哭了。爸爸说,癌症病人有1/3是吓死的、1/3是病死的、1/3是被错误治疗治死的。”方舟说,“那时的父亲精神状态很好,并未被病魔吓倒。当然,他也不相信爸爸会被病魔打倒。”

方永刚一心扑在工作上,对于家庭,他说自己亏欠得太多。但在方永刚妻子回天燕的眼里,他却是一位上得课堂下得厨房的好丈夫、好父亲。方永刚为人热情,由于平时应酬较多,晚上不回家吃饭是常有的事。每当有这样的应酬,他总会先把饭做好再出门。回天燕说道:“他的激情人生不仅表现在三尺讲台上,也表现在与人交往上,甚至饭桌子上。所以很多人请他吃饭什么的,每当他有这样的应酬,他会把饭做好再走,他绝对不会说我有饭吃就不管老婆孩子了,从这点讲他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人。”

“再一个他是非常乐观的人,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都会从困难当中找到能让他有一点快乐的地方。再一个他是非常豁达的人,不会因为谁说他什么,或者对他不恭敬了,不友好很耿耿于怀,而且他还是个讲亲情、有孝心的人,我就觉得总体来说在我的眼中是一个完美的人。”回天燕补充道。

从农村走出来的方永刚在生活习惯上一直沿袭着一贯的风格,爱吃炖菜,做菜偏咸,而且愿意多放肉放油。回天燕还提到了方永刚最喜欢吃的菜:“他最喜欢吃炒土豆丝,弄点红烧肉,或者冬天炖一锅酸菜粉条,都是普通的家常菜,但是他做起来比我做得好。他喜欢把菜做得偏咸一点,他说这样才更有食欲。”

岳父回俊才对于方永刚的印象主要有两点。第一条就是他出生在农村,在他身上农民所具有的那些好的品质都有体现。他吃饭的时候喜欢吃大葱沾酱。开春时候卖的苦菜,他也要买上一点。第二条则是体现在方永刚的工作方面,爱说话。回俊才回忆道:“他管不住嘴巴,说起来就收不住车。在家里吃饭的时候讲,饭后坐下来也要讲,所以有他在身边我就不用看电视听广播,听他讲就行了。”

爱说的方永刚被家里人冠以“永刚广播电台”的绰号。国内国际大事、生活中关心的问题、社会热点问题,大事小情他都喜欢讲,而且说得有头有尾、头头是道,还很生动,大家也很爱听。

2008年3月25日晚10时许,方永刚走完了他短暂而精彩的一生。当然,这也并非方永刚使命之旅的最后一站,我们更愿意相信,他已搭乘着开往春天的地铁,昂首迈向新一个生命之约。(插图 阎峰

第15篇:把宣讲党的创新理论作为神圣职责

把宣讲党的创新理论作为神圣职责

——木垒县优秀理论宣讲员杨福忠同志先进事迹

在木垒县,有这样一位理论工作者,他把宣讲普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作为自己的职责,把用科学理论宣讲服务社会、服务基层、服务企业作为党校教师实现价值的又一重要途径。他的宣讲,不但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而且思想深刻,催人奋进,每场报告都受到了广大听众的充分好评和热情欢迎。他就是木垒县委党校校委委员、教务主任、高级讲师杨福忠同志。

杨福忠同志从2003年开始从事成人和干部理论教育,2005年成为木垒县委讲师团成员,一直是宣讲团主要成员,长期战斗在理论宣讲工作第一线。杨福忠同志具有较好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教学宣讲经验,是深受基层干部、群众欢迎的宣讲骨干,为基层理论宣讲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一、热爱宣讲事业,具有奉献精神

杨福忠同志十分热爱党的理论宣讲事业,积极投身到党的理论宣讲工作之中。这种热爱首先表现在对宣讲事业的执着追求上。自从走上宣讲岗位,就一直忠于党的宣讲事业,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时刻不忘肩负的责任,时时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宣讲的政策把握水平;不断精心完善讲稿,保证宣讲内容的完整充实;不断总结借鉴,提高自己的宣讲艺术水平。

这种热爱,还突出地表现在对宣讲事业的积极奉献上。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木垒每年都要组织大型的理论宣讲活动,作为宣讲团的骨干成员,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业特长,积极深入到乡镇、社区、学校、企业,向广大干部群众宣讲党的科学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管是党校组织的干部培训等宣讲活动,还是县委宣传部安排的理论宣讲任务,都是从不推辞,认真完成;不管是在县城部门单位、社区等单位讲课,还是到偏远的乡镇宣讲,都是热情满怀,精彩讲解;都是全力以赴,乐于奉献。由于在木垒县大规模培训干部的管理和宣讲中认真负责,成效显著,2006年被昌吉州委“优秀教师”光荣称号。在木垒县委宣传部评选优秀宣讲员多次主动让给本校其他宣讲员,2010年又被评选为自治县优秀宣讲员。

杨福忠同志在宣讲工作中严守政治纪律和宣讲纪律,对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创新理论,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不仅准确解读和正确表达,而且做到了“三个不讲”:离开中央精神的话不讲,过多地谈论个人看法的话不讲,容易造成误解和误导的话不讲。始终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理论宣讲的根本指导,自觉地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来履行职责,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饱满的政治态度和责任意识来服务于党的工作大局。

二、重视学习提高,理论功底扎实

学习,是他最大的快乐。他认为,只有学习,才能在理论掌握上与时俱进;只有学习,才能把握党的创新理论话语权。

认真学习,深入研读,增加理论宣讲的深度。杨福忠把学习当作一种觉悟,一种境界,一种追求。他认为作为一名理论工作者,只有勤奋学习,才能跟得上理论创新的步伐;只有学得快,才能跟得紧;只有学得深,才能讲得透;只有学得多,才能悟得深、讲得好。党的理论创新一步,他学习就主动跟进一步,他总是在第一时间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他时刻关注着党的创新理论,关注党的重大政策方针,关注国际国内时事,及时跟踪学习,反复深入研究,力求学习理论先人一步,快人一拍。不管是报纸、杂志、专著,还是网络评论文章、理论研究论文;不管是长篇论著,还是片言只语;只要与党的创新理论相关的知识,都是他要啃的东西。 博览群书,广泛积累,增加理论宣讲的广度。基层理论宣讲,面对的是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点多、面广。杨福忠说:只有勤学博学,广泛积累,才能满足群众不同的宣讲需求。曾系统阅读过《毛泽东选集》和《邓小平文选》,《党员干部理论学习读本》,把《党校教学工作八论》《授课心理学》作为经常阅读的书籍,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坚持与时俱进,自觉知识更新。《学习时报》、《半月谈》、《新疆日报》、《昌吉日报》等学习刊物是他必读报刊,同时经常到《人民网》《新华网》等各大网站,广泛涉猎各种知识。通过收看名师讲学,欣赏精彩讲座,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开拓创新,不断提高了自己的宣讲艺术,提升了自己的宣讲水平。

多年来参加了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7.5事件真相、新疆“三史”、区州县党委会议精神、建党90周年胡锦涛总书记7.1讲话精神等的宣讲工作。

三、讲究宣讲艺术,注重宣讲效果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理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为当好人民群众的“政治翻译”,他按照“大政方针本地化,主流理论大众化,严肃课题通俗化,说事析理多样化”的宣讲模式,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宣讲艺术和风格。杨福忠说:把理论说得越玄奥、越高深莫测,越不是基层理论教员有水平的表现,而能以群众的语言、大众的视野、社会的需求、基层的实际来“翻译”理论、“解释”时政,让大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和认同,这才是基层理论教员的真本事!这就是他的理论宣讲观。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在宣讲中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从不高谈空洞的理论,总是将理论和国情、区情、县情和社情等有机结合起来,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干部群众的工作实践,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同时,又从各单位、各乡镇、个学校的具体工作出发,从干部群众的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提升理论,增强其理性认识。二是将国情与县情有机结合。既阐述国际国内大环境大背景,又探析本县本地的新情况新问题,用宽广的视野拓展理论,用具体的分析深化理论,让理论扎根在涪陵区情的沃土之中。三是将宣讲与做人有机结合。先是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做一个有理论修为的正直高尚之人,然后既用先进的理论教育引导他人,又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他人,要求干部群众首先要用理论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先做一个有理论、有修养的人,再去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

其次,在宣讲中,始终坚持宣讲“三字诀”。第一是“精”。一是指宣讲前要精心准备,做到精心设计,去粗取精,准备讲稿常常是几易其稿,力求做到通俗易通,方便老百姓接受、理解;二是指宣讲时要精彩演讲,做到精彩纷呈,精益求精;三是指宣讲后能给人以精神启迪,让人在学习中有所感悟,在感悟中不断奋进。第二是“活”。一是宣讲方法灵活,做到分类施教,因人而异,活学活用;二是宣讲事例鲜活,能做到生动形象,活灵活现;三是宣讲氛围活跃,让人在快乐中学习理论,在学习中享受生活。第三是“实”。一是宣讲作风朴实,踏实肯干,认真负责,不管是只有十几个人的小会场还是上百人的大会场,他都能做到一视同仁,绝不应付,他曾经在农民家庭中只有

7、8个人的情况下为其宣传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他常说我的职责就是将党中央的声音传达到千家万户,让老百姓充分享受党的阳光雨露,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二是宣讲情感真实,真心面对,真情感人。杨福忠老师在宣讲过程常常是能将自己的切身感受传达给受众,经常是场场获得热烈的掌声;三是宣讲效果实在,让干部群众学有所得,得有所用,收到实实在在的成效,产生良好的宣讲效果。在宣讲中,始终讲究艺术方法,总是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语言精辟,幽默风趣,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受到干部群众热烈欢迎。

在进行宣讲的过程中,杨福忠深刻认识到,对于党的创新理论,如果只是照本宣科,而不联系干部群众思想、生活和工作实际通俗易懂地加以解释,收不到好的效果。基于这一认识,他总结了五条经验:一是首先说服自己,才能打动别人。对于党的创新理论,只有自己首先弄明白了、相信了,才能讲得投入、切实、有情、有劲。二是努力摸准听众的思想脉搏,解疑释惑。听者有什么思想困惑,及时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调查了解,在宣讲中坦诚以对、直面问题,这样才能增强宣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力求每一讲都有新意。有新意才有吸引力,群众听了以后才能觉得有收获。四是搜集和提炼一些深刻而有趣的故事、事例,并把它们揉到宣讲中去。40多年的生活和工作积累,再加上随时随地留心观察、用心思考,使他掌握了丰富的宣讲资料,为活跃宣讲氛围、增强宣讲效果提供了良好基础。五是注重与听众互动。在宣讲中经常提出问题,让听众去想、去回答,然后再讲解,既满足听众求知欲,又增加趣味性,把听众的热情有效地激发出来,从而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党的理论创新成果。

木垒县委党校

二0一二年八月九日

第16篇:梁柱谈建党90周年党的理论创新

梁柱谈建党90周年党的理论创新

党的建设是一个艰难而光荣的历史过程

[主持人]:各位网友上午好,欢迎收看人民网视频访谈,还有不到3个月,中国共产党将迎来90周年纪念日,为了总结建党90周年党的理论创新,特别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验与启示,人民网策划90周年系列访谈,第一场我们荣幸邀请到了著名党史专家北京大学原副校长梁柱教授,首先请梁教授跟网友打一声招呼。

[梁柱]:大家好。

[主持人]:我们党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为党的建设结合的过程,在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理论成果,首先请您介绍一下这些理论成果表现形式,以及这些理论成果相互的关系。

[梁柱]: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是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指导下进行的。但是要建设这样的一个在中国的条件下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是非常艰巨的事业。我们国情和党情同欧洲国家有很大不同,中国的党是长期的在游击战的环境下进行建设的,党员的出生在民主革命时期绝大多数是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而不是工人,在这种情况下,能不能建设起来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呢?就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是非常困难的,按照毛泽东的话来说,真的是难的很啊!我记得在延安时期40年代,周恩来到共产国际去汇报,中国党的工作,当时共产国际就担心中国党能不能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呢?他们表示怀疑,周恩来当时说,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我们能够建设成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当时共产国际的同志听了以后哄然大笑,不相信!后来事实如何呢?我们正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按照中国党实际情况坚持一条马克思主义的建党路线,90年代,我们回答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了一个坚强的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应该说我们几代人都为这个做出了贡献。

思想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创造性特点

[主持人]:我们党的几代领导集体都对党的建设特别是执政党建设作出了理论贡献。那么,这些理论贡献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梁柱]:应该说中国党是很有特色的,党的建设是非常有特色的,我刚才说了,我们党的建设,开始的时候,特别是大革命失败以后的工作重心逐步的转入了农村,我们党多数出生农村和小资产阶级,他们思想方法不能不带有出身的痕迹。没有改造好了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政党应该说是格格不入的! 他们思想主观、片面、绝对化,他们的作风散漫,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等等,当时在农村开了一个党的支部会议,也是一个家族会议。都是叔叔伯伯、兄弟姐妹,而无产阶级政党建设要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支部书记是他的侄子,叔叔可以批评侄子,侄子要批评叔叔就非常难,但是我们党的建设在毛泽东的时候,按照邓小平话说,毛泽东建党思想是我们党对列宁主义的建党思想非常全面的发展,形成的系统完整的建党理论。

[梁柱]:这里有一个创造性特点,把思想建设放在了首位。而在思想建设的里面,我们是非常注意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的,把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对立斗争是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包括理论教育,逐步转变党员的思想和作风。这对我们建设一个战斗的马克思政党起到重要作用,这是我们党很大的特点,毛泽东和后来的邓小平等等都坚持了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同时我们还创造我们自己的特点,就是把经常性的教育和阶段性的教育结合起来,要进行经常的思想教育、思想交锋,同时我们也经过一定阶段,通过政党的形式,通过整风形式整顿党的队伍,这种方式也是思想教育方式和自我批评的方式,这里应该说我们党内最著名的政党整风运动,通过整风运动弄清了思想是非,从哲学高度、从认识高度清算了党内历史上发生过的错误,极大提高了党员的思想认识、思想水平,统一在中国民主革命规律的认识上,统一在毛泽东思想上,这为抗日战争和以后民族革命胜利准备了条件,把党的建设同党的路线紧紧结合在一起,党是要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党,党的建设不是孤立的为建设而建设,是要为实现党的任务而奋斗,在民主革命时期实现推翻三座大山,到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再三提出我们要把党建设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和党的任务紧密结合起来。

作风建设保证党的纯洁性与建设力

[梁柱]:到现在我们要把党建设成为一个能够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核心,我们党一个很大的创造就是除了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我们还创造作风建设,这个作风,毛泽东在七大把它概括为三大作风: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作风,紧密联系群众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这三大作风,作风是我们党的理论纲领重大体现,通过党的作风体现我们党的理论、党的纲领。理论联系实际已经成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我们党的制定一切发展政策,不是从书本出发,不是从原则出发,而是从实际出发,深入实际,了解实际,符合中国社会实际情况的方针政策,这才有可能保持党的正确领导,同时密切联系群众,我们党所以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完成革命和改革的任务,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和群众有着血肉的关系。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不但我们的方针政策要符合人民群众愿望、要求和利益,要为人民谋福利,而且我们党员和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梁柱]:批评和自我批评。共产党不是天生正确的,共产党不是说从哪一天成立的第一天开始就不需要经过任何的自我要求,就能保持它的纯洁性的,党是生活在社会中,社会中一切矛盾也会或多或少到党内,我们党有自我批评的这样正确的意识,我们连自己的生命都可以献给人类最伟大的事业,还有什么不能放弃呢?我们这样的党是能够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不断洗涤刺激身上的污泥之水,一切脏的东西,保证党的建设力,这三大作风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的特点,这几个方面,在不同的时期,毛泽东领导我们党进行建设的这些理论成果,在不同的时机都得到发扬,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邓小平到胡锦涛同志都非常注意发扬我们党的作风,像十六大胡锦涛同志一当选总书记就带领领导班子到西北坡去瞻仰我们党的革命传统,特别提出两个“务必”的思想;对我们党保持这样的革命传统具有很大的警示作用。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不同的时期都努力的保持我们党的建设的好的路子,并且得到了新的发展。

新形势下的党建工作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主持人]:从集成和创新角度来讲,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是非常长期而且非常重要的课题,网友提了这样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如何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当前党的建设它的着力点在哪里?

[梁柱]:今天我们党是领导十三亿人民的党,执政地位有两方面;一,有了这样的条件来更好的实现党的纲领;来更好的践行我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另一个方面我们党又是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执政条件和革命的条件的不相同,革命条件下,我们是土八路,人家是看不起我们的,执政条件下就不同了,我们面对的是掌声是鲜花,是捧场,有各种诱惑,在这种条件下,我们是有可能被忽视掉的,今天,我们党执政是面临许多考验的,首先最重要的怎么来发扬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执政的时候科学执政,防止我们不能科学执政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这里我们要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善于总结经验,根据我们党在实践过程出现新的问题,通过总结经验,坚持真理,改进错误,同时,我们要更加注意抵制各种在社会市场经济情况下,在对外打开国门的情况下我们能不能抵制诱惑,清除党内腐败现象。这一点在改革开放以后,特定历史条件下,我们党不可讳言的出现了严重的腐败现象,这些现象的产生使我们党在不同程度上脱离了人民群众,当然应该说我们党的主体和主流是好的,这一点要相信。

[梁柱]:我们有许许多多优秀的共产党人,毫无私心的共产党人,在我们党的队伍里面也出现了一些腐败分子,对于这样的腐败现象,像毛泽东当年,我们在执政刚刚2年,在局部地区就出现腐败现象,毛泽东就提出要像反革命一样,反对这些腐败现象!当新时期出现腐败现象的时候,陈云同志尖锐提出党的生死存亡问题,如果不纠正就有可能使党走向灭亡。

[梁柱]:我们党这些年来一直是不松懈的依靠法制来惩治腐败。但是这种腐败,应该说离人民满意的程度还远远不够,我们今后要着力加以解决。要进一步加强党的队伍建设,腐败现象的出现,包括党内一些在社会主义处在低潮的情况下,有一些党员理念信念失落,甚至成为党的反对派,来攻击诬蔑我们党的领袖,否定革命建设改革的成果。所以我们党的建设中,在今天加强对于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使党员认识到革命会有低潮,道路会有曲折,但是要相信我们事业是正义的,我们理念信念是科学的,这样的理想信念就一定会战胜暂时的困难,社会主义重新复兴起来,要坚定这样的信念,这样才能使我们应对各种挑战,应对我们还不能预料到的各种挑战,使我们党在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建设学习型政党重在实践中创新

[主持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的,只有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我们才能更好的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我们把眼光回到历史看看网友提出这样的问题,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提出“我们反对主观主义,是为着提高理论,不是降低马克思主义”。当前,我们在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如何做到一边学习,一边创新,提高马克思主义。

[梁柱]:我们要从实际出发,马克思主义中国话的前提就是要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不会变的,是不能变的,所以毛泽东一生反对教条主义,一生也提倡在党内要读马列,在这里应该这样说,马克思主义的注重、马克思主义原理我们不是不要的,我们反对的是把马克思主义变成空洞的教条的东西,所以,我们要提倡学习理论,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就有可能走向歧途。

[梁柱]:当前,我们中央提出要建设马克思主义新时期的政党,这是非常及时的、正确的,这个学习是多方面的,对我们党来说最基本的最重要的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社会主义理论,只有这个理论才有可能按照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的正确的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事实践,在这里我们都非常的重视创新、创造,这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创新,一个民族就没有生命,我们创新离开了理论不行,离开了实践同样是不行的,创新不是在小房间里,而是要去实践,是千百万次的实践,要在实践当中,总结经验,这个经验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我们不但要有正面经验,同样要有失败的经验,这两方面比较才有可能让我们认识客观的规律,所以这个创新是一个应用马克思主义来进行实践,是在实践过程里面,总结经验,才有可能获得新的认识,新的发展,你像马克思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的创新按照恩格斯的话说只有两个,对人类有两大创新就很了不起了,所以我们要认识,一定要创新,但是创新是通过实践、通过总结经验才使我们党在理论上有所前进、有所发展的。能够做出新的贡献的。

和谐社会并非没有矛盾 而是通过民主法制解决矛盾

[主持人]:我们再来看一个网友提出的问题,网友说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级和创新研讨班上有一个讲话,提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社会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要求,以及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我们要在党政历史上,毛泽东在1957年6月份发表的一个文章,叫做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文章,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结合当前的形势,毛泽东社会管理的基本理论在当时的创新意义在哪里?对我们如何做好社会管理,特别是群众工作有哪些借鉴意义?

[梁柱]:我们现在中央是提出社会管理、社会建设,我们知道过去我们提的三大建设: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现在又加上了社会建设,这个讲得很好,社会本身它也需要建设,是我们现在科学发展观就是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为一体的全面建设。社会建设当中,刚才提到了毛泽东关于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篇文章,应该说对我们今天社会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启迪意义、这篇文章可以说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时期它的理论加强的一个高峰,是对马克思主义有重要发展的。

[梁柱]:我们都在说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我们过去是说,还没有完全搞清楚,但是基本上是清楚了,但是还没有完全搞清楚,也就是说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还要继续深化,过去在斯大林时期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建立公有制人与人是平等的,所以社会主义社会没有矛盾的,在很长时间不承认有矛盾,这个理论观点会导致严重的现实生活中的失误,为什么呢?矛盾是始终存在的,就是在社会主义社会矛盾也是不断的存在,不断生长,你否定了矛盾,矛盾不断存在,你就把矛盾看成是帝国矛盾。思想僵化了,而毛泽东就说没有矛盾的想法是天真的想法,在理论上是有害的,在实践上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毛泽东一个重要的贡献就是承认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矛盾。

[梁柱]:比起马克思列宁所说的更正确,这个矛盾是有根源的,一切社会矛盾存在根源都是一样的,社会主义社会同样也存在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两大基本矛盾,什么叫基本矛盾呢?就是说是一切矛盾产生的根源都从这里产生的,我们的国家,我们社会里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归纳起来说,要么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相关联,要么是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矛盾。官僚主义的矛盾就是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矛盾产生出来的,毛泽东就承认一万年都有矛盾,这样就使人的思想一下子豁然开朗了,懂得了社会主义社会不像水晶玻璃一尘不染,也同样有各种各样的矛盾,是在认识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里社会才能前进,如果没有矛盾,完全是一致的就不要发展了,就不可能发展了,当然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基本方面是相适应的,我们这个矛盾是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来解决的,不需要再进行一次革命,在这个基础上就说明了,我们主要不是搞阶级斗争的,这时候社会主义社会虽然还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但是一定范围的,主要不是搞阶级斗争,就有可能把主要任务转移到阶级斗争上来,这个理论对转移经济政策为中心是一个重要理论机制,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还有不适应的方面,这个是次要的,那主要的方面是适应的,就可以依靠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来加以解决,解决的办法就是通过自我的调整和在一定时候的改革来进行解决的。

[梁柱]:这就说明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我们国家大量的主要的矛盾不是敌我矛盾,而是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就成为国家发展的主题,就采取民主的办法,正是因为这样民主建设就成了国家建设的重要的任务。因为毛泽东的这些社会矛盾的理论,要通过民主来进行解决矛盾,这样的社会管理思想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我们所说的和谐社会不是说没有矛盾的社会,是在承认矛盾的前提下要建设和谐社会,这个矛盾的解决同样是通过民主和法制的办法,通过说服的办法,通过大家商量的办法来加以解决,这样通过一个一个矛盾的解决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出来了,再认识再解决,这样使我们社会能够走向和谐,这样我们既要吸取过去的做法,也要防止把和谐看成是没有矛盾,不要批评,不要一定的斗争这样的一个和谐,这样的和谐在任何社会都不存在,在社会主义社会也不存在。

[梁柱]:我们应该是善于把党的理论运用到我们实际生活当中来很好的通过民主和法制来推进我们的和谐社会的建设,把社会建设放在包括关注民生、社会稳定、人们之间的团结等等问题解决好了,我们这个社会就是团结的、和谐的、就是非常有生命力的,能够团结一致为我们共同事业而奋斗的朝气蓬勃的社会。

保障人民对国家事务管理的最大权利

[主持人]:得知您是研究党史专家,网友又提出了和当时相关问题,网友说毛泽东说过所有制问题解决以后最重要是管理问题,就是人与人关系,毛泽东说多做文章,完善社会主义相关的人与人的关系,这样的主张是有什么样的深远意义,出于怎样的深远意义?对当今有什么样启发?

[梁柱]:1959年底到1960年初,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中提出一个重要思想,所有制解决了以后,最重要的就是管理问题,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个思想我认为毛泽东的阶级思想有很多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有丰富有发展,我认为最重要的发展是这个。

[梁柱]:马克思在经典著作里,提出我们共产党人把自己的理论概括成一句话就是:消灭私有制。我们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要最终消灭私有制,这个私有制度不是指的你兜里有多少钱,而是指生产资料归整个社会所有,生产资料变成私人的,就会利用生产资料进行剥削和压迫,这是我们无产阶级革命核心问题。

[梁柱]:在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以后,毛泽东就提出这还不够,还有一个问题,公有制建立以后,管理问题是工人和厂长是平等的?还是新的不平等呢?有可能有新的不平等,它就可以利用厂长来多吃多占,欺压工人,那就是不平等,毛泽东是一生为了人民,他就考虑所有制虽然解决了,公有制建立了,还有没有可能变?他认为是有可能变的,如果人与人关系不平等,产生新的特权,这个工厂名义上是公有制的,但是实际上还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工人很有可能重新成为在少数人压迫下拿工资吃饭,这样不行。

[梁柱]:毛泽东的重要思想让工人积极参与对国家事务的管理和监督,他就在这个思想上提出一个问题,在社会主义国家,人们的最大权利是什么?毛泽东自己做了回答,不是在某些人管理之下,你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学习权、休息权等等,任何国家的宪法都有,他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最大权利是人民群众积极参加对国家事务的管理,人民要管理政治、经济、文化、企业等等。

[梁柱]: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是一个悲剧,文化大革命最初出发点也是希望通过这场运动来使亿万群众参加国家的管理,这有什么错?错在对我们党和国家阴暗面扩大了,导致严重的后果所以是一个悲剧,这个为什么叫悲剧?按照鲁迅话说,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碎了给你看,对这个思想,毛泽东提出人与人的关系问题,这个思想在当时毛泽东有一个特点,只要他提出来他认为是对的,他就要贯彻到底,他为了改变这个,当时的干部参加劳动,到工厂里面、到农村,要和工人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要变成内行,当时一些部长都到工厂里当工人,开拖拉机、当车工,都要这样做。

[梁柱]:另一方面从制度上保证工人能够对工厂参加管理所总结的鞍钢宪法就是工人、干部结合,当时成立了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是有很大的权利的,工厂重大问题都要通过他们,在毛泽东看来只有通过这样的措施才有可能保持公有制的社会主义性质而不变质,这些事情对我们今天仍然是很有意义的。对社会主义公有制工厂怎么样保证?工人是一个真正的主人翁!今天工人的地位受到了很大损害,甚至我们工农群众变成了弱势群体,这是非常不应该的,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了!怎么能够做到这一点?能够在政治上、在制度上、能够保证工人是工厂的主人,能够参加对工厂的管理和监督,人民群众是国家主人能够参加对国家事务的管理和监督,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不但能够提高工人的积极性,而且能够缓解特权阶层、防止胡作非为的现象,他们毕竟在社会主义国家里面,通过党的政策在初级阶段,允许两个毫不动摇,既要保证公有制主体地位也要保证私营经济个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也要教育他们尊重工人,要教育他们,保证工人基本权益,不能轻视工人,对违法的,把打工者当成奴隶式管理,像山西黑砖窑事件,这在21世纪都是罕见的现象,要绳之以法,要奉公守法,合法经营,我们也有一些做的很好的干部,我们要提倡这样的风气,毛泽东这样的思想对我们今天还是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和指导意义的。

党的理论创新重在全面理解与善于总结

[主持人]:网友提到说在建党90周年之际,如何学习好、运用好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当理论武装化为物质力量?

[梁柱]:我们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理论有了很大的发展,有了新的理论形态,正像网友所说的,理论是变为实际,我们要学,学完就要用,如果不用,这个学就没有用了。所以要贯彻,在贯彻里面我首先就是要全面理解我们党的基本的方针政策是非常明确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我们比如说基本制度上我们是始终坚持,可以说从十三大到党的十七大都是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多种经济所有制共同发展,这是很好的,为什么是很好的呢?

[梁柱]: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就是坚持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的保证,我们都知道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讲到改革的时候一再的说明,我们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改革,而不是资本主义的改革,我们的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的两个根本政策,两个根本点就是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共同呼吁,邓小平是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的。所以这是我们的前提,同时我们又要容许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为什么?

[梁柱]:有是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我们生产力还很低下,中国有13亿人,就业是很大问题,当今所有制是容纳不了的,也很难做到经济的多样性,所以说在初级阶段我们要纠正过去做的错误,搞单一的公有制,允许多种经济发展,这是我们应该坚持的,坚持这个也不能否认这多年以来,包括领导干部对我们党的代表大会确定的基本方针,对邓小平一再告诫的两个根本原则有些淡忘了!有些人热衷于在改制的名义下搞私有化,当然了,国有企业能不能卖?可以。我们也不是并购别人的,不是不能卖,但是就是说公有制主体地位是不能动摇的,我们经济发展的重点应该保证公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但是有些同志对这个没有热情,而是把经济起飞的希望继承在私有经济上,这就违背了我们党代表大会规定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方针,我们在实践里要全面理解、全面贯彻。

[梁柱]:很多问题我们是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同时又是多种分配形式,包括资本分配、生产要素分配很多种。这些年由于各种原因,我们不能不看到出现的严重的两极分化,贫富悬殊越来越大,这个出现,有一定的贫富悬殊,我们不能培养懒汉,一定的差距是允许的,在哪个社会也不可避免的,但是贫富悬殊过大就会带来社会不安定,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出现,除了我刚才说的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以外,更多是我们工作上、是我们所有制结构上的问题。

[梁柱]:所以邓小平的晚年,我指的他退休以后,邓小平退休以后他可以说心系分配问题,短短时间里讲了6次!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讲过,如果我们改革出现了两极分化,我们改革就失败了,但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不回避问题,当现实出现问题的时候,邓小平坚持了实事求是,他敢于直面现实,提出两极分化自然出现,他对于这个问题他可以说是语重心长,忧心忡忡啊!他说这样发展下去,我们就有可能落到资本主义去,这样发展下去,我们就有可能引起许多人不能不不满,这个革命就很可能是大*!所以他就提出要以一切的办法和方案和一切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们今天中央非常重视民生问题,要关心民生问题,我们重视社会建设的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关注民生问题。所以说,对这样的理论的创新程度很大一个问题就是要全面理解、全面贯彻,防止片面,片面了就容易走向歧路。

[梁柱]:在应用过程里,我们还有一点,要善于总结经验,跟网友提的怎么样能够很好应用呢?一个是全面一个是善于总结经验。不是任何事情不允许你犯任何错误,这样的人还没有诞生过,错误是难免的,小错误很难避免,大错误我们要尽量避免,改革开放我们走的路子是对的,要沿着发展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即使是这样,我们会不会有些挫折?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呢?这是难以避免的。

[梁柱]:所以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他就一再强调了我们要总结经验,要走一步总结一步,走一段回过来总结经验,对了就坚持,错了就改,他特别提出要擅于总结实践中的经验,我们在做的过程中的经验要擅于总结。所以说,我们接受党的光荣传统,敢于接受真理,任何一个问题的出现,中国共产党都有能力依靠人民群众来解决它,我们相信这一点,所以要总结经验,同时也要在总结经验中进一步完善我们的理论和方针政策,理论方针政策不是一时完成的,邓小平就说过,我们改革开放这一套起码要经过30、50年才能稳定下来,在这个过程里面,都是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们通过实践经验的总结,总结好的经验,发现问题再加以解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们理论和我们的方针政策,使得我们在前进道路上能够克服困难、战胜困难、完善自己发展自己。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访谈就要结束了,梁教授从总结历史经验角度展示了我们党90年来理论创新的成果,同时也就网友非常关心思想建设、理论创新、反腐倡廉包括社会建设以及党群关系等问题做出了非常权威、全面的回答,相信会给大家带来很多帮助和启发,我们今天的访谈内容就是这样,再次感谢梁教授做客人民网也感谢网友的热情参与,我们下期再见,谢谢大家!

第17篇:主动担起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根本任务

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必须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理论武装头号工程,多措并举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走心,让理论之光照耀前行之路。

一、着力中心组的示范引领学,建好示范班。

中心组要带头先学一步、学深一层、精学一些,特别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学习的核心内容和重中之重,作为基本政治建设、理论建设抓严抓实。结合中心组年度专题集体学习安排意见和学习计划,适时扩大中心组学习人员参加范围,定期通报学习情况,组织举办学习优秀成果展,努力打造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示范班”。

二、着力党支部的集中常态学,打造微党校。

推动各级机关党支部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支部政治思想建设全过程,坚持推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好经验好做法,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充分运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日常载体开展经常性学习,广泛开展讲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主题鲜明、各具特色、便于操作的学习活动,努力把党支部打造成为学习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微党校”。

三、着力每个党员的自主计划学,培养模范生。

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检验“四个意识”的具体行动,在积极参加学习的基础上,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自学计划,把各项学习措施量化细化具体化,摆布好时间精力,认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注重运用学,边学边对照新思想找差距、补短板、促提升,真正把党的创新理论参悟透、领会准、运用好,努力做学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模范生”。

四、着力培训班的集中系统学,有序“走出去”。

要紧紧围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举办专门培训,组织领导干部“走出去”,参加集中轮训,分级分类分批采取集中培训、理论宣讲、专题研讨、辅导讲座等形式,加强对全体党员干部的日常培训,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感触和升华。

五、着力报告会的深入辅导学,有效“请进来”。

组织开展“党的创新理论万场宣讲进基层”活动,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宣传。举办党支部书记抓党建能力提升示范培训班,实现党支部书记培训全覆盖。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讲述焦裕禄、红旗渠等先进事迹,在学习先进典型中汲取信仰力量、奋斗力量、奉献力量。同时,依托党校有计划、分批次地办好专题班、轮训班等,加强辅导学习,扎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机关。

六、着力多载体的灵活多样学,注重求实效。

积极创新方式方法、整合力量资源、打通线上线下,充分运用读书会、报告会、讲坛讲座等生动载体,融合网站、“两微一端”等新平台深化互联网+学习,抓好“微学习”、开展“微教育”、做好“微文章”;探索开展部门与部门、部门与系统、部门与地方之间的主题联学,多渠道多形式推动新思想植根党员干部头脑。通过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微型党课比赛、党员干部党的理论知识竞赛,依托主流媒体,跟踪报道主题教育开展情况,挖掘先进典型,搞好结合转化,有力有序有效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不断引向深入。

坚持在常态学、跟进学、深入学中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信”的纯度,“看”的齐度,“跟”的紧度,在真学真信真用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天天见、天天新、天天深”,确保学懂弄通做实,确保做到“两个维护”,让新思想真理的光芒照亮新时代奋斗的新征程,让理论之花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第18篇:《创新理论》教案

《创新理论》课程教案

[教学单元] 第一章 技术创新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

(2)理解创新与创造,技术创新与发明,技术创新与企业经营的关系; (3)了解不同国家的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与特点,以及中国当前和各种国家创新战略及其效果。

2.技能目标:初步认识技术创新。

3.德育目标: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此门课程知识的主动性。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创新理论的概念 2.教学难点:创新理论的概念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视频+课堂讨论

[教学时数] 4课时(

一、二节2课时,

三、四节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创新与创造

一、创新的概念 最初(熊彼特1912)

发明新产品或提供产品新质量;采用新的生产方法(即生产工艺);获得新的市场;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产生新的组织形式。

广义的最新创新概念

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熊彼特)、教育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

创新的特点:开拓性、开放性、风险性、连续性、创造性、新颖性、辩证性、超越性。

二、创新与创造

从科技进步的角度来看,创造分为三大类: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技术改进。

案例:剃刀手机、识别假币手机 第二节 技术创新

一、技术创新的概念

技术创新是一种具有新产品或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生产以及商业化全过程为一体的经济技术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新产品的创意、研究、制造、包装、宣传、销售等诸多方面,是一个完整的活动体系,是从创新成果到商品化的代名词。

技术创新不同于发明创造。发明创造是科技行为,而技术创新是经济行为。 技术创新推动是将科技变成商业化和产业化的过程,其行为主体是企业家,而不是发明家和革新者,以获取利润为动力与目的。

技术创新始于研究开发而终于市场实现,营销环节的创新,也包含在技术创新之中。

技术创新与技术发明的区别:商业市场的影响程度以及实际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是检验技术创新成果的唯一标准。

技术创新不是一项单纯的技术发明创造,也不同于一次生产过程和商业活动,有可能受到社会制度和发展、政府行为、企业环境、经济投入、群体协作、商业运行、市场背景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是从创意到效益实现的诸多环节的整体活动。

案例:波导手机

技术创新扩散理论:在采用技术创新的企业中,技术创新的成果扩散得越快,范围越大,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力也就越大。

二、技术创新的发展过程

20世纪50~60年代:技术创新理论形成的初级阶段 20世纪70年代:形成独立学科基础理论框架的创建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专门研究初步尝到甜头阶段 20世纪90年代:技术创新成型、验证、再发展阶段 案例:863计划

单纯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一定能使国民经济保持连续快速的提高。只有将科学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以后,并得到市场的认可,甚至产生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时,才能说科学技术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体现出了原本的含义。

三、技术创新的系统性及类型

基础科学--应用研究--企业家--制造--销售

《技术创新源泉》:除制造商外,用户可以在技术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供应商、客户也是重要的创新源。

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

在当今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供不应求是不多见的,大多数商品都是处于一种饱和状态,即使某种商品出现了供不应求,也会在短时间内出现供求平衡甚至供过于求的现象,这是客观现象,是市场资源配置的结果。

案例:两家肥皂工厂检查是否有没装肥皂的空盒流出去 突变性创新、累进性创新与根本性创新

突变性创新是指通过创新活动使某一项技术在相对较短的周期内产生质的突变;累进性创新是通过对若干次小规模的创新成功进行积累,而最终达到质的跃进;根本性创新使某一产品或事物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基础性创新与增值性创新

基础性创新:无多大技术含量,但市场效益却很好(MP

3、PDM、MP4) 增值性创新:商业利益不显著,提供便利(各种输入法) 经验创新与科学原理创新

经验创新:以实践经验为依据,技术含量较低 科学原理创新:以某科学技术领域里的理论为依据 企业创新与产业创新 案例:U盘发明人吕正彬

四、技术创新与环境 创新环境

软环境:知识产权保护,信息资源,金融人才,创新文化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在一次展览会上,我有幸看到一个德国人用一套手工工具进行各种操作,制作过程和中国炸油条一样熟练。让人感受到劳动--创作--科学--艺术的享受。

硬环境:道路、通讯、电力、网络,基本工业水平,产业集群与供应商质量(北极卖冰箱)。

创新环境的培育

市场竞争机制的确立、金融、知识产权保护。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案例:德国稀有的怪缺商店 创新文化形成 案例:海尔

第三节 技术创新体系

发明不是创新,是创新的初级阶段。技术创新不只是企业行为,需要用户、金融、政府各部门的密切协作。技术创新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

一、国家创新体系

1987年,英国弗里曼提出国家创新体系,他认为,人类历史上,技术领先国家从英国到德国、美国,再到日本,这种跨跃,是一种国家创新系统演变的结果。

国家创新体系结构OECD(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中国的国家创新系统

政府由主导角色向服务角色转变,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为社会依托,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本途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科技创新机制。

案例:袁隆平

二、企业是主体,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目前,中国几乎所有的汽车工厂都是采用一个车型、一个平台、一条流水线、一个厂房的制造方式。惟有上海通用是另类,上海通用最多可以一条线上共线生产四种不同平台的车型。这种生产方式就是柔性化生产方式,能为厂家和消费者最直接带来的就是时间和金钱。

三、互联网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

20世纪60年代,超级大国为首的东西方阵营之间冷战逐步升级,世纪大战、核大战的危险似乎随时都要降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为了保证计算机通信、指挥、控制系统在经受核打击之后仍然能够进行不间断的工作,决定将数量有限,分散配置的计算机连接起来,进行网络式通信交换试验。

1969年11月21日,科学家和军事专家们汇集在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观看一台计算机,与数百英里外的斯坦福大学的另一台计算机,进行数据传输和交换试验,结果获得成功。同年底,又成功地将四个结点联网,这最初只有四台计算机的通信网络被称为阿帕网。它的诞生标志着人类历史从此掀开了网络时代的崭新一页。

30年来,国际互联网完成漂亮的三级跳,从军事实验网到商业主干网,再到公众普及网。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在全球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已遍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容纳60多万个网络,连入互联网的主机有2900多万台,上网人数超过一亿五千万,有600多个大型互联网图书馆,900多种新闻报纸汇入因特网的信息洪流中。互联网用超越时空的无形之手,将不同国家地区,不同种族、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国际互联网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异常迅速。1993年,我国第一条64K电脑国际通讯专线,在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接通。之后以科研和教育为主的各种网络纷纷建立。

国际互联网是人类在20世纪创造的科技神话,这种神话还将不断写下去……

我国技术创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就目前而言,企业还没有成为创新的主体。首先就研发投入来看,我国企业的研发投入占营业额的比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其次,我国目前大多数科研成果

仍来自于科研单位,而科研单位与企业之间存在着脱节,这使得企业不能成为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最后,大多数企业内部创新氛围不够活跃。据有关调查,在我国2800家大型企业中,75%的企业没有技术研发机构,50%的企业一年都不开展研发活动,而国外企业中80%的企业都有研发中心。由此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断言,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力量是相当薄弱的,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迫切需要实施自主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经费投入不足,重引进轻吸收,重短期轻长期

我国制造业技术水平低,与研究开发投入不足有关。很多企业认为技术创新是一项没有短期经济效益的投资。《中国科技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为3000亿元,与当年GDP之比仅为1.4% ,而发达国家一般在2.5%左右。同时大中型企业中,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经费之比达9.7∶1,引进国外技术和购买国内技术经费之比高达12.1∶1,国有企业比例更高。业内人士指出,中国企业存在把大量资金投放到广告上面,而把少量的费用投到产品的研发方面的现象。而在这为数不多的研发费用当中,企业又特别注重产品外观等方面的研究,因为这种研究成本低、见效快、收益显著。

技术基础薄弱,资源配置不合理

与投入不足相比更令人忧心的是人员配置效率低下。国家发改委“中国技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研究项目”认为,中国创造一美元GDP所需研发人员数是日本的3.68倍,美国的4.48倍。同时如果从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价值创造活动链条来看,中国制造企业呈现“两头弱,中间强”的态势。以渐进性创新和产品创新为主,突破性创新和工艺创新很少。优势在生产环节,研发、工艺和销售领域的实力偏弱。我国的格兰仕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微波炉生产商,然而其关键零部件磁控管至今仍然依赖进口。同样,我国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空调生产基地,然而高性能柜机也仍要采用美国谷轮公司的涡旋压缩机,没能实现自主研发。

政府主导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我国正处于转轨时期,由于没有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特别是风险资本市场,资本与技术的结合是受阻的,市场的缺位使政府必须发挥主导的作用。但我国政府起的作用明显不足:1)科技投入偏科研院所轻企业。这种技术创新模式最大的问题在于远离市场,其结果是越创新,国家对各大科研院所投入越大,其对市

场的创新贡献就越小,创新资源的使用效率也就越低;2)产业政策和审批过多限制企业进行自主开发;3)知识产权保障体系不完善。企业研发出来一项技术很快被模仿,知识产权常常得不到有效保护,影响企业研发的积极性。

制造业技术创新战略选择

坚持以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为基础

引进技术是缩短差距、节省投资、争取时间的捷径。对我国制造业更有取得竞争优势地位、占领国内市场、挡住外企入侵的现实意义。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战略关键是:首先,要有恰当的市场定位,对国内市场及可能的国际市场判断和选择准确。其次,要及时和有效的消化吸收。消化吸收是掌握国外技术,使其发挥效益的条件,是改进创新的基础和积累技术的必要途径。我国制造业在此方面还需要做大量工作。最后,要改进和创新。只有不断的改进和创新才能适应国内市场的需求,才能创造出企业自身的特色,才能造就本企业持久的竞争力。

坚持产学研合作的创新体系

产学研合作指以企业为主,企业、大学、科研单位、及政府的相关部门为追求发展目标在利益驱动下,运用各自资源相互协作所进行的经济和社会活动。目前产学研合作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对推动制造业技术创新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产学研合作中,企业、大学、科研单位都是合作的主体,三者关系平等,都是从自身优势出发获得最大利益的需求。当主体各方以自身优势换取对方优势时,这种合作活动的动机便形成了。产学研合作创新应遵循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来进行。

重视虚拟生产战略的运用

虚拟生产(virtual manufacturing)战略目前是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种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方式。这样的虚拟公司本身很少或基本上没有生产设备和生产线。企业将其大部分职能都外部化出去,只保留很小的一个总部,对整个生产、营销、设计过程进行协调和控制。总部在这里实际上成为一个中间人,通过现代化的通信和信息处理技术而组织、协调和监督生产。虚拟生产战略比较适合我国高科技制造业,它们大都属于小而精的专家型企业,也是市场上技术创新很多的小而强的实力型企业,是属于开发强、产品小、市场大的哑铃型企业。我

国制造业应借助虚拟生产这种组织形式,在战略上保留制造中的核心环节(诸如核心部件的是生产和技术设计),在具体生产制造上通过外包等措施逐步分流出去,而不能一味地把持低端制造这一环节。

发挥集群创新优势

集群创新实际上是以产业关联为基础,以地理靠近为特征,以设施配套、机构完善为支撑条件,以文化融合为连接纽带的本地化的区域创新网络,地方网络性是一个重要的特征。我们以形成了以长三角为中心的多个制造业集群。由于创新资源不足是制约制造业技术创新的一个关键因素,众多的相互关联的企业聚集在一起,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克服单个企业创新资源不足的缺陷。我们的集群企业应利用企业之间的这种在地域等方面的优势,集成研发资源,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将注意力从单个企业技术创新转向了更大范围的体系与制度。

寻求突破性技术创新之路

综观世界形势,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把握机遇,确定明确的发展战略,由引进、合作、依附发达国家的生产基地和世界工厂转向成为技术创新领先的强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最终引领世界经济的发展。实现这样的战略目标,突破口在哪里?突破口就在于我们能否在未来十年到二十年里实现一系列的突破性技术创新。目前,由于长期习惯于模仿创新和集成创新,我国企业对突破性技术创新机会的识别存在先天不足,而在后续的集成研发和市场化上又缺乏理论指导,使得我国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效率低下。因此,我们必须把突破性技术创新提到战略高度,并从政府和企业的层面促进全社会形成一个良性的突破性技术创新实现的长效机制。

案例:国家战略—211工程 美国企业的创新理论

内部组织结构创新:内部管理结构重组,企业将上下级之间实行的命令和控制,转向以知识型专家为主的信息型组织。

外部协作机制创新:美国企业在外部协作机制上也有所创新,技术开发正在取代传统的交易和产权,成为公司之间合作的新纽带。为此通常成立战略联盟公司。在这种联盟中,成员之间仍保持各自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彼此建立在各种协

议的基础上。战略联盟公司成为信息时代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协作模式。

技术创新:从技术创新的机制上看,美国的特点是以企业作为技术发明和技术开发的主体,以市场作为技术的推进机制,以竞争形成压力,以价格赋予动力,给企业造就了技术开发的强大能力。美国企业主要依靠风险资本和小企业来开发高新技术。风险资本和小企业增长速度之快,开发高新技术中作用之大,在世界先进工业国家中美国是首屈一指的。美国正是依仗着这两项优势在技术创新中抢占先机,在世界技术领域保持领先地位的。

美国《财富》杂志载文说,创新是一种对新思想、变化、风险乃至失败都抱欢迎和容忍的态度,甚至积极态度的企业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必须渗透于企业上下才能发挥作用。

美国作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从二战后期就开始通过实施一系列科技创新工程,强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案例:曼哈顿工程、阿波罗登月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日本创新策略

日本企业注重研究发达国家工业的成功之举,把握和生产高技术产品,抢占国际市场。战后的日本,仅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就使大批企业跨人世界先进行列,其工业技术水平、产品技术含量、创新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和先进性,均占世界首位。其主要的创新策略如下:

新发明快速转化为新商品

将发明变为商品,是日本企业以高新技术产品竞争的捷径,如索尼公司就走出了一条靠发明走红的成功之路。因此,企业运用发明成果,使之商品化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课题,谁在这方面先迈出一步,谁就最有可能成为成功者。

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

任何新产品都有时效性,其新总是相对于旧而言的。日本企业家的座右铭是:让我们快一点抛弃今天的新产品,这样我们会更强大并赚取更多的利润。正是这样一种创新理念的指导,他们才能不断推出新产品,使自己的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开发近亲技术

日本企业善于广泛收集世界最新产品及制造技术,然后在此基础上仿制、改进和创新,出新型产品。这样可以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超越前人,超越自

我,抢占市场。 这种创新观念在实施过程中,具有技术开发容易、选择面广、新开发技术产品专业性强、竞争优势明显等特点,是对原有技术的升华。

将社会需求作为开发的先决条件

产品创新需要了解社会需求,正所谓需求是创新之母,而掌握需求最有效的方法是收集信息,进行市场调研,比较研究同类产品,在高新技术的基础上开发新产品。

善于找到空缺

及时了解消费者需求而又无人生产的产品,优先开垦市场产品的荒地,独辟蹊径,出奇制胜。

比较:我国虽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成功实施了一系列体制创新与战略创新,科技创新能力因改革开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增强,但从总体上,中国在科技竞争中仍然处于不利地位。要尽快改变这种不利地位,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不断缩小而不是扩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首先就需要尽快制定实施正确的科技创新战略。

我国生物技术在国际上仅居于中等偏上水平,电子技术处于发达国家上世纪70年代中期水平,制药业总体水平落后于西方国家20年左右时间,机械行业技术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不足5%,40%的机械设备依赖进口。

美国科技投资的四分之三来自企业,欧盟、日本企业所占比例也都在70%左右,而我国企业所占比例尚不足1/2。目前我国企业大量使用国外核心技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状况,使我国产品在不少领域,尤其是高技术领域失去竞争力。因此,对我国科研体制进行调整,增强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应当是我国科技创新战略的重要内容。

第四节 面向未来的技术创新政策

一、指导思想

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技术创新政策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相吻合;技术创新政策的重点是从项目管理转到创新环境和机制上来;加快科研院所的改革,使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为显著;采取各种措施鼓励个人的技术创新活动,为技术创新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技术创新激励政策

加大政府投资力度,改革政府投资管理体制

国际上通常采用R&D活动的规模和强度指标反映一国的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我国目前R&D投入占GDP0.5%,发达国家2.5%,中等国家1.5%。

R&D 即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研究与试验发展,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

在部分技术创新快的行业实行全面快速折旧制,同时提高总的折旧水平;改进和鼓励原技术创新有效途径,提高其效率。

尽早形成企业家人才市场,并采用各种形式对现有的经理人员进行培训,加大对民营科技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引导,同时在资金、人力等方面予以与国企同等的优待。

政府应采取优先购买新技术、新产品的采购政策,为技术创新企业提供市场基础,为社会提供消费诱导方向。(比如华中数控)

[自学指导与训练方案]

1、课堂讨论及作业:写下你做的最有创新的事情。

写下听到创新想到的第一个词,并解释为什么?

2、点评。

《创新理论》课程教案

[教学单元] 第二章 创造力及创造力的开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创造力是人的一种天生的能力,与每个人的个性特征,教育背景,家庭背景,社会环境都有很大的关系;

(2)了解如何开发创造力。 2.技能目标:开发创造力的方法。

3.德育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开发创造力。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创造力的开发 2.教学难点:创造力的开发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视频+课堂讨论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创造力的基本概念

一、创造力的涵义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更新技术,发明新设备,创作新作品都是创造力的表现。创造力是一系列连续的

复杂的高水平心理活动。要求人的全部体力和智力高度紧张,以及创造性思维在最高水平上进行。

创造力构成可归结为三个方面:作为基础因素的知识,包括吸收知识、记忆知识和理解知识的能力。吸收知识、巩固知识、掌握专业技术、实际操作技术、积累实践经验、扩大知识面、运用知识分析问题,是创造力的基础。任何创造都离不开知识,知识丰富有利于更多更好地提出创造性设想,对设想进行科学的分析、鉴别与简化、调整、修正;有利于创造方案的实施与检验;有利于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这是创造力的重要内容。

以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智能。智能是智力和多种能力的综合,既包括敏锐、独特的观察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高效持久的记忆力和灵活自如的操作力,也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还包括掌握和运用创造原理、技巧和方法的能力等。这是构成创造力的重要部分。

创造个性品质,包括意志、情操等方面。它是在个人生理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发展起来的,是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造素质。优良素质对创造极为重要,是构成创造力的又一重要部分。优良的个性品质如永不满足的进取心、强烈的求知欲、坚韧顽强的意志、积极主动的独立思考精神等是发挥创造力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总之,知识、智能和优良个性品质是创造力构成的基本要素,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决定创造力的水平。

二、创造力和创造能力

创造力本身就是生物界长期进化中大脑进化的产物,是人类大脑的一种自然属性,他存在于人的大脑之中,并随之进化。

创造力只有显露出来,才能形成显性的创造能力,前者是依托,后者是一种社会属性。

三、创造力的分类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Maslow:特殊才能创造力和自我实现创造力。 特殊才能创造力:是指创造成果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来说是新的,前所未有的,也可称之为狭义的创造力。

自我实现的创造力:成果仅仅对于创造者本人来讲是一种新颖的事物,而对

全人类来说则不是什么新鲜东西。

两种创造力的共同特点:它们都属于创新能力的范畴,即求新,新思想、新方案、新成就、新措施、新产品、新设计、新工艺。无论哪种创造力,都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才显露和提高的,都需要创造者的努力和奋斗;都强调首创原创前所未有,前者是对全社会、全人类,后者是对创造者本人而言。

马斯洛不低估前者,更推崇后者,他认为创造力不是特殊人物的专利和特权,而是全人类赖以进化的本原,文明发展的基础,生存品格的写照,他关系到人类生活的质量。是一种愉快的创造力,是深邃的自我及其价值的整合,是更新生命乐章的行板,也是很富有魅力的一种生活态度。

德国学者海纳特《创造力》一书中将创造力分为:创造力、类创造力、假性创造力。

我国学者刘道玉:类创造力、潜创造力、创造力、和假创造力。

创造力分类方法很多,了解分类,从而了解创造力人皆有之,人皆能得之。

四、创造力的普遍性和可开发性 普遍性:创造力人皆有之

人人皆尧舜 孟子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是每个自然人都具有的一种自然属性,是人类亿万年来智力进化的结果,它蕴藏在人的大脑中,亟待开发。从生理学上讲事实就是如此。

可开发性:人们的创造力是可以通过专门的学习或训练,通过创造教育的实施而被激发出来的。

第二节 创造力开发的方法

一、推广实施创造教育

一个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拥有一大批富有创造才能的成员,并通过其努力产生重大的科学发现、国际水平的成果和众多的技术诀窍。

从广义上来说,凡是有利于受教育者树立创造志向、培养创造精神、激发创造思维、增长创造才干、开展创造活动而进行的教育,都可称为创造教育。

国际上把21世纪称为创造教育的世纪。

二、培养创造思维

首先要突破思维定势,摆脱习惯性思维;其次要善于提问题;最后要善于捕捉和驾驭灵感。

三、加强创造技法的学习

创造技法是创造学工作者们从历来的创造活动实践中,总结与提炼出来的帮助开展创造活动,消除习惯性思维障碍的辅助性工具。

案例—电扇

加一加 加电脑,电脑电扇

减一减 减立杆,吸附屋顶电扇 扩一扩 扩大送风角度,吹风全方位

缩一缩 缩小尺寸,迷你电扇

变一变 改变结构,球型电扇

改一改 改良使人着涼的缺点,保健电扇 联一联 联合音乐治疗,安眠电扇

学一学 新技术,太阳能电扇 代一代 其他材料代替,木叶片电扇

搬一搬 搬到电视机上,电视机电扇 反一反 冬天也可用,吹热的暖风扇

定一定 規定节约能源标准

四、培养创造者的个性素质

把精力投入到一个认定的目标去实现梦想,排除万难,就是成功的秘诀。这种个性并不是先天带来的,而是后天造就的。

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勇敢、自信、热情、勤奋、乐观和幽默等。

第三节 创造力开发的因素

一、知识因素

任何创造都必须符合科学规律,都必须有正确的科学原理,漫无目的的创造是绝不可能成功的。

知识绝不是创造的全部要素,引经据典有时候也会束缚人的创造力。知识与创造之间既统一,又矛盾。

二、能力因素

自学能力:未来的文盲是没有自学能力的人。大学教育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才可能避免知识老化问题。

信息收集能力:信息是创造的基本材料

观察能力:观察是一种有准备、有组织、有目的的知觉。

良好的观察力可以为创造提供创造方向,创造线索和条件,并促使人们去探索未知,纠正错误理论。

如何提高观察力:心理品质+观察习惯+综合观察与分析+方法 发现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操作能力

三、素质因素

自信、质疑、勇敢、意志、勤奋、热情、好奇心、兴趣、情感、动机

四、环境因素 环境与创造力开发

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社会历史环境、工作生活环境 机遇与创造力开发

机遇的作用;正确认识和对待机遇

捕捉机遇:有准备的头脑;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勇敢的创新精神。 案例:温家宝总理在同济大学演讲、钱学森最后一次系统谈话:大学要有创新精神

[自学指导与训练方案]

1、课堂讨论及作业:身边有创意的人或事。

关于创造力的想法和观点(自己的观点)?

2、点评。

《创新理论》课程教案

[教学单元] 第三章 创造性思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分类;

(2)了解创新思维在学习、生活、就业、乃至创业活动中所发挥的关键性作用;

(3)了解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技能目标: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3.德育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教学难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视频+课堂讨论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概念

一、思维

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也是认识世界的一种高级反映形式,它是在表现、概念的基础上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逻辑思维:从人的认识活动来看,是经过感觉和印象的多次重复以后,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和抽象等逻辑方法而形成概念,最后用一系列的概念进行判断与推理。

概念在思维过程中具有十分重大意义,没有概念的人就无法进行思维。为此,有人把概念比作思维的细胞或逻辑细胞。

非逻辑思维:包括直觉思维、想象思维和灵感思维等。

人的价值不在于躯壳有力气,而在于敏锐而深刻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打工黄帝与打工仔的区别)

二、创造性思维

所谓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指具有创造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人才,而其核心则是创造性思维(简称创造思维)。

知识是个人产生创造思维的必要前提,经验是个人产生创造思维根本基础。 两层意思:创造精神,求知欲、创新意识、勇敢精神、顽强精神、科学态度;创造方法,各种逻辑和非逻辑思维方法

创造性思维特征:具有特别的想象力;完整的独立性;具有新颖性;具有实用性;具有科学性

三、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准备

创新

验证 发现

分析

解决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

一、想象思维

案例:对比中没儿童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一个人想象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才会成为这样的人。

二、灵感思维

灵感是一种思维形式,它不同于逻辑思维。它是实际存在的。灵感思维具有突发性、突变性、突破性、顿悟性、机遇性、偶然性的特点。

案例:第二次世界大战

三、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具有非逻辑性、整体性、经验性和知识性、推测性、突发性

直觉思维同一般思维活动的区别:直观观察而不是间接认识,可经由某种快捷方式而不循惯常的逻辑法则快速地进行。

案例:爱迪生与阿普顿

四、立体思维

立体思维也称多元思维、全方位思维,它是对事物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多因素、多层次、多变量的系统思考、研究,力求认识事物的整体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思维方法。

每当人们说到立体,总会联想到立体几何学的概念。立体几何学是研究包括立体图形形状、大小、位置等性质的学科,它虽然利用了空间的概念,但没有涉及时间、背景、作用等其它因素。

点思维:从某一点出发来建立思维目标,习惯于寻找唯一答案。

线性思维:沿袭某种规律性的思路,过分依赖于传统的延续性和经验的有效性,不注意上下左右、前前后后相关因素。

平面思维:纵横双向构成的线性思维。 立体思维:多点出发 ,进行多层次的思维。 第三节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透过现象,追寻根源;善于比较,辨异求同;立体思考,纵串横联;突出重点,归纳整理;集思广益,智力激励;信息相关,趋势外推;成果借鉴,类比模拟。

第四节

思维障碍及其克服

一、思维定势

所谓思维定势,就是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维路线、方式、程序、模式(在感性认识阶段也称作刻板印象)。

案例:列举砖头的用途 思维定势的形成与强化

1、思维定势来自于传统社会

2、思维定势来自于以往的成功经验

3、思维定势来自于人们的习惯

4、思维定势来自于人们固执的性格 思维定势是创造性思维的枷锁 案例:玻璃缸里的鱼、拴在树上的牛

当然,思维定势也有有益的一面,它可以使我们在从事某些活动时能够相当熟练,甚至达到自动化,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

要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就必须在碰到任何问题时,都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及不懂的态度去面对、学习、解决,多听别人的意见。当一个人自以为什么都懂的时候,一定会失利;反之,一个人觉得自己很欠缺,很多东西都不懂,则一定能进步。

二、权威定势

不加思考地以权威的话来评判别人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的是与非、对与错的思维方式。

任何权威都是人,都是暂时的、某个领域的权威。我们要有选择的接受权威的建议,不要被权威束缚。

三、从众定势

事事处处都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

四、唯书本定势

五、唯经验定势

在全球化时代美国的教育:培养21世纪创新能力,做亚洲学生无法做的事情。

学习智力是初级智力,应用智力是中级智力,创造智力是高级智力,传统的教育是培养对旧的知识的记忆和继承,现代的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案例:火箭中的方向舵、独特的砂轮、茅台酒参加商品展览会

[自学指导与训练方案]

1、课堂讨论及作业:盲人上网解决方案。

50年后石油没了,你的能源解决方案。

2、点评。

《创新理论》课程教案

[教学单元] 第四章 技术创新技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当前企业创新活动中所起的作用;

(2)了解并行设计、集成制造、柔性制造、网络制造等新技术对创新活动的影响与促进。

2.技能目标:学习技术创新技法。

3.德育目标:通过教学激发学生技术创新的主动性。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技术创新技法 2.教学难点:技术创新技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视频+课堂讨论

[教学时数] 4课时(

一、二节2课时,

三、四节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基本概念

广义上说创新技法是某种操作(比如头脑风暴,小型会议) 创新成果=创新欲望+创新思维+创新技法

创新技法的掌握不能只靠别人讲授和自己念书、听课,而必须靠自己和群体的多次练习和体验才能牢固掌握。大家应以创新的态度对待和学习本章所介绍的创新技法。

第二节

常用技术创新技法

一、智力激励法

智力激励一般是通过一种特殊的会议,使参加的人互相启发,填补知识空隙,从而起到创新性设想的连锁反应,产生众多的创新性设想。

智力激励法的做法大致可分准备和召开小型会议两步。

默写式智力激励法规定:每次会议由6 个人参加,每人在5分钟内提出3个设想,所以又称635法。在举行会议时,由主持人宣布议题,即创造发明的目标,并对到会者提出的疑问进行解释。之后,每人发几张设想卡片,在每张设想卡片上标出

1、

2、3编号,两个设想之间要留一定的空隙,可让其他人填写新的设想,填写的字迹必须清楚。第一个五分钟内,每人针对议题在卡片上填写3个设想,然后将设想卡片传给右邻的到会者。在第二个五分钟内,每个人从别人的3个设想中得到新的启发,再在卡上填写3个新的设想,然后将设想卡片再传给右邻的到会者。这样,半个小时可以传递6次,一共可产生108个设想。

时间上都作了限制,在紧张的气氛下,使参加者的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有利于激励出新的设想。

二、设问法

用设问开发新产品的方法,就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一种创造技法——设问法。

案例:日本编席小厂

三、检核表法

这是奥斯本(创造学之父)提出来的一种创造方法。意在引导主体在创造过程中对照9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思考,以便启迪思路、开拓思维想象的空间、促进人们产生新设想、新方案。

四、组合创新法

按照一定的技术原理,通过将两个或多个功能元素合并,从而形成一种具有新功能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创新方法。

案例:收录机、电子表笔、闪光装饰品、香味橡皮、音乐贺卡、电子秤、自动照相机、全自动洗衣机、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中药配方、瑞士军刀

综合:是将不同领域、不同方面、不同类型的事务以某种目的为中心通过一定的方法手段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是一种更为高层次的组合。

综合方法在科技发明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如:中西医的结合;综合万有引力理论和狭义相对论,形成了广义相对论。

案例:阿波罗登月飞行

五、类比法

用待发明的创新对象与某一具有共同属性的已知事物进行对照类比,以便从中获得启示进行创造发明。

案例:欧姆定律

六、特性列举法

特性列举法是根据事物的特征或属性,将问题化整为零,以便产生创新设想的技法。例如,想要创新一台电风扇,若笼统地寻求创新整台电风扇的设想,恐怕不知从何下手。如果将电风扇分解成各种要素,如扇叶、立柱、网罩、电动机及速度、风量等,然后再分别逐个地分析、研究改进办法,则是一种有效的促进创造性思考的方法。

特性列举法的操作程序: ① 确定研究对象;

② 从三方面进行特征列举,包括名词特性——整体、部分、材料、制造方法等,形容词特性——颜色、形状、性质、状态以及动词特性——功能、作用;

③ 对三方面属性的各项目提出可能的创新设想,引出新方案。 以尼龙绸折叠式花伞为例

确定研究对象:尼龙绸折叠式花伞。 特征列举如下:

名词性特征:伞杆(铁的)、伞架(铁的)、伞尖、伞把、弹簧(钢的)、开关机构(铁的)、伞面(尼龙绸)

动词性特征:手举、折叠、打开、闭合、握、提、挂、放、晒、遮雨 形容词性特征:圆柱形的(伞把)、曲形的(伞把)、直的(伞架)、硬的(伞架)、尖的(伞尖)、花形的(伞面)、圆的(伞面)等

提出创新设想、引出新方案:

将直的、硬的、铁的伞架变换为软的充气管式伞架以便于携带; 将伞边的伞面改用透明材料,以扩大视线;

将用手举的伞变换为用肩固定的伞或用头固定的伞,以方便骑车人或抱小孩者;

可否让伞成为可放音乐的伞或带手电筒的伞? 可否再增加一些新功能,如散发香味、发光?

新方案有:带透明伞边的伞;带在头上的充气型小伞面伞;伞中内藏收音机或手电筒的花面金属架的伞。

缺点列举法

缺点列举法是通过挖掘产品缺点而进行创新的技法,即尽可能找出某产品的缺点,然后围绕缺点进行改进。

缺点列举法的操作程序为:① 确定对象,做好心理准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事物都有缺点,用显微镜去观察。② 尽量列举“对象”的缺点、不足,可用智力激励法,也可展开调查。③ 将所有缺点整理归类,找出有改进价值的缺点即突破口。④ 针对缺点进行分析、改进,创造理想完善的新事物。

以电冰箱为例 确定对象为电冰箱。

列举缺点并整理,有改进价值的缺点如下:使用氟利昂,造成环境污染;高血压患者给电冰箱除霜时,冰水易使人手毛细管及小动脉迅速收缩,使血压骤升,造成寒冷加压现象,危及人身安全;使冷冻方便食品带有李斯特氏菌,可引起人体血液中毒、孕妇流产等。

提出改进创新方案:开发不用氟利昂的新型冰箱,例如,磁冰箱,这种电冰箱没有压缩机,采用磁热效应制冷;改进冰箱的性能,研制自动定时除霜、无霜冰箱;研制一种能消灭李斯特氏菌及其他细菌的¡°冰箱灭菌器¡±,作为冰箱附件。

希望点列举法

希望点列举法是指通过提出对产品的希望作为创新的出发点寻找创新的目标的一种创新技法。

希望点列举法的操作程序为:① 确定对象② 提出希望点③ 提出创新方案

七、形态分析法

也称信息组合法,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彼此独立的因素,用网络

图解方式进行排列组合,以产生解决问题的系统方案或发明的设想。

实施步骤:确定问题及相关因素——选出独立变项——绘制形态图——判断价值。

案例:公园游船形态分析表

八、信息交合法

对某一事物所包含的基本信息分解出若干信息点,把同一基本信息或多个基本信息上的两个以上信息点进行交合,从而产生新事物的方法。

实施步骤:确定中心(所要创新的目标);画标线(根据中心需要确定画几条坐标线);标注信息点 (根据需要确定数量);信息交合;评价、筛选方案

信息交合的主要形式

本体交合:原信息标系中的信息点相互交合。

立体动态交合:原信息标系中的任何信息点都可以分解,从而把交合引入多维空间,信息间的关系呈现出更复杂的交合趋势,会产生更高级的成果。

第三节 利用专利进行创新

据统计,全世界最新的发明成果,几乎有90% ~95%均首先见于专利文献。专利权有独占性、地域性、时间性,我国规定专利的保护期限为10~20年,保护期限届满后,专利权自行终止,任何人均可以使用。

种类: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

[自学指导与训练方案]

1、课堂讨论及作业:讨论上一章作业加以改进

2、点评。

《创新理论》课程教案

[教学单元] 第五章 新产品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产品、新产品概念; (2)了解新产品设计原则、过程。 2.技能目标:新产品设计过程。

3.德育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新产品设计。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新产品设计过程 2.教学难点:新产品设计过程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视频+课堂讨论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产品与新产品 产品=使用性+经济性 经济性

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产品,产品不单是指根据市场调研后第一次设计制造出的产品(老产品),同时也是适应新用途和市场需求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更新的产品(新产品)。

国家政策把具有以上特征的产品列入国家新产品项目。

第二节

产品创新

一、产品创新的内涵及其意义

产品创新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系统工程。贯穿市场调研、构想、设计、制造、营销。

狭义的产品创新过程包括设计创新和工艺创新 老产品

改进型产品

全新型产品

创新来源:技术推动+市场推动

二、产品创新的方式和一般过程

基本方式:研制开发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模仿与改进;改变和完善产品的全过程。

产品创新过程:技术开发、生产开发、市场开发、方案创意、方案设计与验证

三、实现产品创新的新技术——计算机辅助创新技术

当前机械产品发展和开发的新趋势是:以光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高新技术大量渗透到机械领域;产品小型化、多功能化、智能化和低成本化;产品易于制造、生命周期缩短,易于更新换代。

辅助创新技术将发明创造方法学TRIZ和计算机软件技术相结合。

发明创造方法学TRIZ分析了世界近250万件发明专利,综合多个学科形成。主要目的是研究人类进行发明创造、解决技术难题过程中所遵循的科学原理和法则。

根据TRIZ理论研制的计算机软件:Techoptimizer、Innovation Workbench。 案例:新型扳手

第三节

新产品设计

一、新产品设计的特点及定位

特点:1)有新的目标

2)进行价值比较和市场前景预测的设计

3)具有必然性

4)综合性强

定位:1)需求定位

2)功能定位

3)技术规格与性能的定位

设计定位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设计过程,直接成果是新产品设计建议书、新产品开发设计划任务书等技术文件。

二、新产品设计的相关基本要素

1)功能

2)造型形象

3)物质技术条件

4)市场要素

5)新产品设计之间的关系——功能是产品的主要因素,起主导和决定性作用;造型形象是体现产品功能的具体形式;物质技术条件是实现产品功能和造型形象的基础和保障;市场则是产品设计的评价。

三、新产品设计的作用 对人的作用 对企业的作用

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新产品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状况。

四、新产品设计的原则

创新性——磁悬浮(抛掉有车必须有车轮的传统观念) 适用性——数码相机(代替胶卷) 可靠性

艺术性——现代汽车(陆上公务舱)

经济性——设计、制造、储存、运输、维修、报废处理等整个生命周期的总费用

五、新产品设计的内容

(一)新产品设计与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是现代科学技术与人类文化艺术相结合,以现代工业生产为基础的一门新兴实用学科。

工业设计的宗旨——为人类创造更合理的生存方式

基础——现代工业

核心——产品

特点——多学科综合

(二)新产品设计与材料 材料与造型

特性:物理性能、加工成型性、表面工艺性、环境耐候性、环保性 材料发展的方向:高质量、低成本、耐高温、高强度、高性能、复合。新材料的发展是无止境的。

(三)新产品设计与工艺性

工艺包括:加工工艺、装配工艺、装饰工艺

(四)新产品设计与四化设计 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简单化

六、新产品设计程序 产品需求与调查 调查汇总与界定

需求、理由、时间、地点、方式、方法

七、产品试验、使用与鉴定 测试

用户使用——新药试用 破坏性实验 产品鉴定

[自学指导与训练方案]

1、课堂讨论及作业:进行一款新产品设计。

2、点评。

《创新理论》课程教案

[教学单元] 第六章 技术创新的基本概念创新过程中的先进制造技术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先进制造技术的含义、特点和分类;

(2)了解先进设计技术、先进制造工艺技术、制造自动化技术、系统综合管理技术;

(3)了解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2.技能目标:熟悉先进设计、制造技术方法。 3.德育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对本专业的准确认识。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先进设计、制造技术方法 2.教学难点:先进设计、制造技术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视频+课堂讨论

[教学时数] 4课时(

一、

二、三节2课时,

四、

五、

六、七节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先进制造技术的含义

一、先进制造技术的定义

时代背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供求关系变化频繁,产品革新日新月异,各国经济与国际市场纵横交错,竞争对手林立。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广泛应用,跨入制造业新纪元。

美国制造业竞争策略:智能制造+设计集成+基础设施 日本制造业:精益生产+客户关系+智能集成与快速开发

我国的发展:九五计划-精密成型与加工研究开发应用+计算机集成系统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数控系统及装备研究

二、先进制造技术定义

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现阶段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业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能源及现代化系统管理等方面优秀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验、管理、销售、使用、服务乃至回收的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提高对动态多变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力的制造技术的总称。

第二节

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及分类

基础技术:优质、高效、低耗、少污染的基础制造技术,精密下料、精密成型、毛坯强韧化、少无氧化热处理、气体保护焊及埋弧焊等。

新型单元技术:制造技术与电子、信息、新材料、环境科学、系统工程等高新技术结合而形成,极限加工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激光加工技术等。

集成技术:对上述两个层次的技术局部或系统集成而形成,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系统等。

一、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

动态性、广泛性、集成性、实用性、系统性、先进性

二、先进制造技术的体系结构

CAMFMS(Flexible Manufacture System)ERPCIMS 并行工程\\网络制造\\虚拟制造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CIO 第一次技术革命:看走得更远 第二次:看谁研究更深 第三次就是现在:看谁更蓝 CAXCAD\\CAM\\CAE\\CAPP CAE CAE(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是用计算机辅助求解复杂工程和产品结构强度、刚度、屈曲稳定性、动力响应、热传导、三维多体接触、弹塑性等力学性

能的分析计算以及结构性能的优化设计等问题的一种近似数值分析方法。从60年代初在工程上开始应用到今天,已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历史,其理论和算法都经历了从蓬勃发展到日趋成熟的过程,现已成为工程和产品结构分析中(如航空、航天、机械、土木结构等领域)必不可少的数值计算工具,同时也是分析连续力学各类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不断提高,CAE系统的功能和计算精度都有很大提高,各种基于产品数字建模的CAE系统应运而生,并已成为结构分析和结构优化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计算机辅助4C系统(CAD/CAE/CAPP/CAM)的重要环节。

CAE系统的核心思想是结构的离散化,即将实际结构离散为有限数目的规则单元组合体,实际结构的物理性能可以通过对离散体进行分析,得出满足工程精度的近似结果来替代对实际结构的分析,这样可以解决很多实际工程需要解决而理论分析又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其基本过程是将一个形状复杂的连续体的求解区域分解为有限的形状简单的子区域,即将一个连续体简化为由有限个单元组合的等效组合体;通过将连续体离散化,把求解连续体的场变量(应力、位移、压力和温度等)问题简化为求解有限的单元节点上的场变量值。此时得到的基本方程是一个代数方程组,而不是原来描述真实连续体场变量的微分方程组。求解后得到近似的数值解,其近似程度取决于所采用的单元类型、数量以及对单元的插值函数。

根据经验,CAE各阶段所用的时间为:40%~45%用于模型的建立和数据输入,50%~55%用于分析结果的判读和评定,而真正的分析计算时间只占5%左右。针对这种情况,采用CAD技术来建立CAE的几何模型和物理模型,完成分析数据的输入,通常称此过程为CAE的前处理。同样,CAE的结果也需要用CAD技术生成形象的图形输出,如生成位移图、应力、温度、压力分布的等值线图,表示应力、温度、压力分布的彩色明暗图,以及随机械载荷和温度载荷变化生成位移、应力、温度、压力等分布的动态显示图。我们称这一过程为CAE的后处理。针对不同的应用,也可用CAE仿真模拟零件、部件、装置(整机)乃至生产线、工厂的运动和运行状态。

CAE软件按研究对象分为:静态结构分析,动态分析;按研究问题分为线性问题,非线性问题;

主要有:Hyperworks,主要做前处理(分单元加载荷加约束)和后处理(看输出结果和仿真)

I-DEAS,同时也做CAD

Ansys,很经典的CAE,国内应用最广,客户成熟度最高,尤其是在高校科研领域。

Abaqus,强大的非线性复杂动态问题求解器,专门汽车分析模块,

LS-DYNA,强大的动态问题求解器,专门汽车分析模块,

Nastran,线性问题求解器

Pam crash,专门的碰撞研究软件

Moldflow,模流分析软件

AutoForm,钣金冲压,特别是拉深分析软件

Madymo,汽车安全系统,如气囊,安全带整车碰撞性能分析软件

CAPP

CAPP(Computer Aided Proce Planning)是指借助于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支撑环境,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逻辑判断和推理等的功能来制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借助于CAPP系统,可以解决手工工艺设计效率低、一致性差、质量不稳定、不易达到优化等问题。

CAPP是将产品设计信息转换为各种加工制造、管理信息的关键环节,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联系设计和生产的纽带,同时也为企业的管理部门提供相关的数据,是企业信息交换的中间环节。

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computer aided proce planning)

CAPP的开发、研制是从60年代末开始的,在制造自动化领域,CAPP的发展是最迟的部分。世界上最早研究CAPP的国家是挪威,始于1969年,并于1969年正式推出世界上第一个CAPP系统AUTOPROS;1973年正式推出商品化的AUTOPROS系统。

在CAPP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CAM-I于1976年推出的CAM-I’S Automated Proce Planning系统。取其字首的第一个字母,称为CAPP系统。目前对CAPP这个缩写法虽然还有不同的解释,但把CAPP称为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已经成为公认的释义。

CAPP(computer aided proce planning,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的作用是利用计算机来进行零件加工工艺过程的制订,把毛坯加工成工程图纸上所要求的零件。它是通过向计算机输入被加工零件的几何信息(形状、尺寸等)和工艺信息(材料、热处理、批量等),由计算机自动输出零件的工艺路线和工序内容等工艺文件的过程。

[自学指导与训练方案]

1、课堂讨论:对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的认识。

2、点评。

《创新理论》课程教案

[教学单元] 第七章 技术创新应用实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实例了解学习技术创新。 2.技能目标:学习技术创新。

3.德育目标:通过教学激发学生技术创新的主动性。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明白技术创新应用实例 2.教学难点:明白技术创新应用实例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课堂讨论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内容] 利用反求工程进行机械创新设计

[自学指导与训练方案] 大论文:

1、美国、日本、中国三个国家创新战略比较。

2、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谈谈对你技术创新概念的理解,与某个获得市场成功的新产品进行分析以(创新点、市场前景预测、缺点与不足)。

3、创新设计----新造型、新功能、新理念、新体制。

4、如果你是学生会某个社团负责人,请你写出一份宣传说明书以招揽新生(300字以内)。(提示:可以从社团的名字、内容、服务、经营范围方面考虑)。

第19篇:理论创新考题

理论创新与实践概论

1.国家创新体系可分为的子系统有: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知识应用系统。

2.国家创新体系中中介服务机构包括: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咨询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文化从文化主体划分有:个体文化、家族文化、群体文化、人类文化。4.人才资源的开发中,自我开发指:人才个体自身不断努力,完善和发展自身的素质和技能。

5.人才资源磨损分为: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

6.人才资源的开发分为:自我开发、培养开发、实用性开发、政策性开发。

7.经济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

8.世界上的资源有四大类: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人力资源是无形的,其余是有形资源。

9.原理移植是将某种科学原理向新的研究领域推广和外延,以创造新的技术产物。

10.按照有意想象的内容新颖性、独创性的程度,还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11.中国地方政府体制结构主要分为三大系统:一是地域性地方政府、二是城镇性地方政府、三是民族区域性地方政府。

12.我国政府组织变革过程中,文化部门不包括财政部。

13.激励包括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外在激励主要是指奖励和报酬,对创新成果给予回报。激励机制主要包括:目标激励、领导激励、情感激励、竞争激励。 14.行政创新的途径中,扩大民主不需要做到禁锢言论。

15.“三分法”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16.根据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可以把创新分为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

17.参照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科学政策研究所关于技术创新的分类方法,可以将创新区分为渐进创新和激进创新。

18.国家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代表国家的整体竞争力水平。

19.基础理论知识中的形式逻辑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理由充足律。20.经济增长模式一般采用三个要素:资本、劳动力、技术进步。

21.人类迄今为止的所有知识可分为事实知识、原理知识、技能知识和人力知识。

22.劳丹把问题划分为经验问题和概念问题两大类。

23.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必须要注意:创新人才、创新项目和创新基地的关系;创新过程中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市场机制和政府行为的关系;建立国家创新体系中科技体制、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关系问题。 24..创新人才共同的人格特质是高度的自我力量、情绪的稳定、独立自主的强烈需要、控制冲动的高水平。

25.创新能力行为标准具备变革思想、培养创新意识、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不怕困难、不服输的顽强意志品质。

26.创新概念最早是1912年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来的。

27.亚当·斯密提出,一个国家全体居民所有通过后天一定花费所获得的有用能力,是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28.组合的主要有哪些类型?P137综合法

29.再造想象是根据他人语言描述或其他形式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30.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头脑中独立的形成新形象的过程。31.创新思维的特征包括:独创性、求异性;主动性、探索性;综合性、辩证性;灵活性、流畅性。

32.商务管理部门不包括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商行政管理;海关

33.我国政府组织变革过程中,人力部门不包括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人力资源部、监察部。

34.创造性活动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孕育阶段,豁朗阶段和证实阶段。35.理论创新过程可概括为三个阶段:准备和酝酿、具体实施、反思和总结。

36.在行政体制创新中,实现行政组织体制的创新是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

37.在理论创新与实践的内容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它的实践性、批判性和革命性。

38.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涉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体制的全面改革。

39.科技创新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在推动社会民主政治的发展、促使社会活动向多样化发展、推动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科学技术被用于军事则有军事价值。40.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自护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41.以科技为核心的知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世纪初仅为(

4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43..美国哲学家( )认为,科学的基本价值就是追求真理和诉诸证明

44.是高度组织化和信息化的人脑所特有的功能,是人类创造力的最重要的主体性条件和根据。

45..人类迄今创造的所有知识分为事实知识,,和。

46.经济结构是否优化,只取决于自然资源的禀赋

47.推进以政府转型为主线的行政体制改革,主要任务是什么?

48.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还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与国际不接轨、效率不高、运行机制不尽完善、结构不够合理。

49.党的建设理论创新中,党的建设,包括思想、组织和作风三方面的建设。

50.创新方法主要体现在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工具创新等几个方面。

51.制度创新是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的支撑和保障

52.观察力是人们在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中把握事物特征的才能。

53..( )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管理权限划分的界限所在。

54.大力解放思想,树立创新理念应该(

55.非逻辑思维主要表现为直观思维、联想思维、幻想思维、灵感思维、发散思维、收敛思维、逆向思维、侧向思维。

56.( )主要表现在记忆的快速性、准确性、稳定性和储存性上

57.联想思维是人们由于一种事情的触发而迁移到另一种事情上的思维方式。

58.创新精神的功能主要体现在认知、社会和文化三个层面上。

59.情感是一切心理活动的背景,它是唤起、维持、和引导活动的过程。

60.自信是创造者处于良好创造状态的条件。

61.经济增长模型一般采用三个要素:资本、劳动力、技术进步。资本又分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

62.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于1986年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

63.创新实力是创新素质的表现形式,一般由通过拥有科技成果、专利的数量和质量。

64.人力资源的素质可归纳为:精神素质、文化素质、技能素质。

65.注意力有三种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

66.想象力是人脑对已有表面现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新形象的能力。

67.反常问题是创新思维的动力。

68.科学认识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69.理论创新的问题,实际上是哲学认识论的问题。

70.创新被认为是企业生产新产品或生产工艺的过程,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有之路。

71.考察当代中国政治体制的发展,有两条基本的主线:宪政关系和党政关系。

72.行政区域是国家实施对社会管理的产物,是根据国家的需要来划分的。

73.制度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社会制度等。

74.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和国家基本的治国方略。

75.透明是现代政府的形象,责任是现代政府的功能,法制是现代政府的手段。

76.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合理配置决策、执行、监督三类权利。

77.当今世界范围内,美国、荷兰、新西兰、新加坡等国政府都在实践学习型政府的理念。

78.官僚性行政组织体制适用于政府管理职能相对简单、机构职责较为明确。

79.自主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灵魂,是支撑国家崛起的筋骨。

80.创新划分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大类。

81.创新的特性主要有:创造性、新颖性、价值性、先进性、变革性、风险性。

82.理论创新、观念创新是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的前提。

83.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功能是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协调国家的创新活动。

84.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85.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有机结合,是国家创新体系良性运行的根本条件,也是国家创新体系健全和完备的基础标志。

86.国家创新体系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引擎,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支柱和后盾。

87.技术创新是发展生产力和经济增长的动力,它是强国之本、富国之源,有利于提高国民经济的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88.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世界上64%的财富依赖于人力资本。

89.信心和信念是成功者应具备的基本、最重要的心态,是公务员必不可少的心理素质。

90.信息是创新的材料和依据,因为创新活动从本质上将是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加工。

91.决策能力是掌握所有信息、获得正确认识基础上做出的决策、形成方案的能力。协调能力是善于组织、进行高效协调的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是进行具体实践、实际运作的能力;应变能力是应对突然变化、保持清醒头脑随机处置的能力。

92.智力的基本要素包括:记忆力、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等。记忆力是人脑反应经验的一种能力;思维力是智力活动的基础;想象力是人脑对已有表面现象进行加工而创造新形象的能力,是形象化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93.注意力有三种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对活动调节和监督功能。

第20篇:理论创新感言

理论创新感言

尊敬的县领导:

您好!

非常荣幸在此能将自己的心声表露,在此和大家一起分享。

作为一名数学业余爱好者,历经将近七八年的研究,通过自己原创力打造,从小学生也能理解的知识开始,坚持不懈经过日积月累跨越高中,渗透大学直到独立成立一套理论,创建了自己的风格。

在此,因为自己一介草民,感到有些羞愧难以启齿,但是为了澄清求取知识的目的,抛弃一己私利,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力挽狂澜。

为什么中国五千年的发展史,尽让科学事业的发展陷入顿足,在物理化及数学的发展史上,有那么多的贡献都是海外的知名学者所作,难道我中华数以千载在这方面的积淀竟如此寒酸,工业革命以来,中国落后了,我们蒙受了几乎亡国的耻辱。在谈及日本,美国等西欧国家的强大,好像我们除了政治上的矛盾,民族上的仇恨,似乎忘记了,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落后了,天道把国,一种命运论截然将我们的挤压到帝国主义的铁蹄下任其蹂躏。归其本源是我们忽视了科学原创力及其一些基础知识的支撑和大力扶持,造就了后期被辱国门。

大学毕业以后,虽然学历不高,但在外资企业的经历,让我感受到国耻犹存,我们没有原创力,基本上是靠乞食国外的成果而苟存。从软件到硬件,基本上我们的发展完全是依赖学习,而几乎没有自己本源的产物,我们生活在一个中国科技发展山寨版时期。

我们国家几乎没有科学发展的基础平台,没有像爱迪生,牛顿,伽利略这样在科技方面雄才伟略的人物出现,即便有也是混血儿,中西药结合的产物。我想不知道在中国发展的里程碑上,有多少才华横溢的科技奇才含恨九泉,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而被弃于泥土之中,无人问津。

有好多人都问过我,你研究的这些东西有直接的经济效益吗?我无奈,只能苟同。可有多少人想过,科学萌芽时期,丑小鸭变天鹅的故事还很罕见吗?如果第一个学会转木起火的人或是打造石器的人,用现在的经济学去分析,我估计他们都得掘墓自焚,也无颜求生。

为什么人们,尤其是中国的民众,对迷信的热衷过于对科学的信仰,神话比科学更有理由生存,爱因斯坦如果出生在中国,爱因斯坦要比相对论更有名气,然后才可以提出相对论,这是权威和迷信的另类体现啊。

难道非要到海外才有资格去拿诺贝尔奖吗?难道我们中国没有像爱因斯坦及牛顿这样的科学泰斗吗?到底我们中国人的骨气哪去了,为什么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我们的历史没有微积分,没有万有引力,更没有科学上的辉煌杰作。到底是什么阻止了这一切的发展?我们没有自己研发电脑,没有发明手机,没有电磁感应,我们都在学习,几乎我们有的,在海外已经将近淘汰。我们落后了,不是我们匮乏人才,而是我们没有民族自信,没有仓足有力的历史积淀,没有更多原创力的支撑。这一切的忽视,只能够说明我们国家科学的发展没有融入政治发展的使命中。当在海外皇家学院如雷贯耳的时候,我们国度庙宇却始兴不衰。

作为一个小人物,为何不能有大作为。好多大人物在未出道是皆是小人物。为了能推 动中国科学事业走向繁荣富强,我意愿身先士卒,卧薪尝胆,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此致

敬礼

左云县云兴镇陈家河村:赵建飞

2012年1月17日星期二

党创新理论心得体会
《党创新理论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