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查报告

公共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5-07 08:35:52 来源:调查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公共标识调查报告

公共汽车站调查报告

摘要】 公共环境标识的功能,即是运用科学合理的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对实用性和效力性的研究,最大限度地利用公共环境空间,创造出功能性强的环境视觉识别系统,满足人们在公共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需要。通过对湖北省博物馆环境标识声导向系统的调查,我们对省博内部导向有一个实质性的认识,也学习了省博的环境标识系统的设计外观与意向设计,我们得出了省博公共标识有它一定的优点设计,也存在需要改进的问题。优秀的公共环境标识可以为公共提供良好的信息来源,便于下一步的行动。。

【关键字】公共环境标识 宏基调查 信息来源

武昌火车站附近的公交站现状

一.从公交站牌的外观设来看,比较大方,从色彩的角度来看,色彩显得单一,也没有注重色彩的环保,多一些亮色的的招贴会效查不同。公交站牌的色彩多用深蓝色,和灰色为方主色,还有旁边的公共卫生设施也是色彩比较暗,单一色彩,远处识别性比较弱,从设计角度来着,采月色彩稍亮的色彩识别性会更好一些儿。

二.公交站牌没有很好地为乘客提供等候的坐椅,这样就不够人性话。对于老人来说,,就不能很好的照顾到,有待忙改善。

三,交通站牌陈旧不堪, 不能很清楚的识别。材质的和天气的原因,影响到公交站牌的使用模糊。这里的材质一般彩用是铁材质,经过雨水的侵蚀,会生锈,上面的公交站点以及相关的信息就会被模糊,看不清楚。如下:四,设计单一,多以字体来设计。

调查收获

通过调查,总体上得到以下几点:

一是交通标线、标志不齐全。道路标线不是很清晰,而且划线不合理、讲究,变换车道指示、导向箭头、专用车道等,在路面上显示不清楚。与标线相适应,交通标志不明显,标牌种类以绿牌指示不多,指引道路名称、里程、地名、方向等;黄牌(警告)次之,提示路权、危险地段;红牌(禁止)比较少。还有没有可变标志,主要作用是堵车时提醒车辆改变流向或变更车道行驶方向,这些标志标线对驾车人的提示作用很强,交通标线,标志不齐全。

二是路口灯光全方位、少相位,除了常见的信号灯外,为了调节流量,还设有左转、右转相位灯,车辆按灯光箭头信号通行;

三是少量运用计算机、电视监控系统的运用。在许多州际公路和大城市,均设有计算机、电视监控中心。设在重要立交路口的电视监控不断扫描路面动态。

;四空间不够。

因为在武昌火车站附近,所以对于这里的人流量比较大,空间的不够也会导致这里的坏环境标识也会没有空间的放置。比如说的宏基进口进处明显没有一个很大的标识牌,在那时显示这里车次情况,还有这里的公共洗手间,也没有一个明显的标识,要找得话南需要费力的导找。

五,对于坏境标识的设,多是文字的的说明,不够形象,对于不认识的字的人来说,有困难识别。对于这里的环境标识应多采用一些有象片征性的图案情,使人们一目了然的。同里也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标牌设计,这样可以有意思点,悦怜心灵。

六,设计感不强,对于这些标识,多采用提几何图形,色彩较单一,不够丰富充足。宏基客运站给乘客带来好的指示环境

推荐第2篇:公共文明调查报告

公共文明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2年5月10日

调查范围:宜昌市

调查对象:宜昌全体市民及外来人员

调查方法:观察

调查人员:20113045班第二调查小组

具体实施方案:分工合作 统计数据 集体分析

关于随地吐痰的情况

调查时间:2012年5月10日(09时00分—11时00分)

调查地点:夷陵广场

调查对象:宜昌市市民及外来人员

调查方法:观察

调查结果:

推荐第3篇:公共关系学调查报告

四川麦当劳餐厅食品有限公司泸州分公司

调 查 报 告

班级:会计0931 策划:刘

采访员:高雯婷 资料收集:莫瑜 资料汇总:李莉

16号 04号 18号 13号

2011年11月15日

公司简介

一、麦当劳历史故事

1902 年10月5日,麦当劳创办人雷.克罗克在美国伊利诺思州芝加哥诞生。 1903 美国人熟识的汉堡包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安那采购展览会上面世。 1940 理查德.麦当劳与莫里斯.麦当劳兄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贝纳迪诺创建了 “Dick and Mac McDonald” 餐厅, 是今日麦当劳餐厅的原型。

1989 麦当劳在中国(深圳)及苏联(莫斯科)开设第一家餐厅 1992 麦当劳在中国北京开设第一家餐厅 1993 麦当劳在中国广州开设第一家餐厅 1994 麦当劳在中国福州开设第一家餐厅 1998 麦当劳在中国湖南长沙开设第一家餐厅。

主要产业:餐饮

广告语:为快乐腾点空间;为世界杯腾出空间;I\'m lovin\' it!(我就喜欢)。

麦当劳叔叔是麦当劳速食连锁店的招牌吉祥物和企业的形象代言人,官方设定本名叫作罗纳德·麦当劳(Ronald McDonald),是友谊、风趣、祥和的象征,他总是传统马戏小丑打扮,黄色连衫裤,红白条的衬衣和短袜,大红鞋,黄手套,一头红发。他在美国4-9岁儿童心中,是仅次于圣诞老人的第二个最熟悉的人物,他象征着麦当劳永远是大家的朋友。

二、四川麦当劳餐厅食品有限公司泸州汇通餐厅甜品店

简介:四川麦当劳餐厅食品有限公司泸州汇通餐厅甜品店位于四川省,目前在泸州市从事快餐的经营活动。该公司主要经营生产、加工、经营麦当劳食品、饮料产品、小礼品和赠品。

经营范围:生产、加工、经营麦当劳食品、饮料产品、小礼品和赠品。

主营行业:餐饮美食 小吃快餐

地址: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江阳北路6号 电话: 0830-2294022

内部情况调查

采访人:高雯婷

被采访人:麦当劳内部员工 问题一:麦当劳整体形象如何?

答:麦当劳餐饮店要求员工统一着装,根据岗位不同,服装也会有一定区别。在接待顾客时,热情礼貌且积极主动。 问题

二、请简要说明内部管理情况。

答:内部管理制度完善,配有员工手册。岗位制度权限分明,实行岗位严格分工制度。没有特殊情况不允许岗位调动。如果拥有技能优势可申请岗位调换,制度较灵活。 问题三:食品营养价值如何?

答:总体来说,本餐饮店的食品原料供应新鲜,实行现炸现烤,充分考虑顾客对食品营养价值需求。没有不合格食品,食品安全健康,可放心食用。

问题三:你认为麦当劳相比其他同类餐饮店,所具有的优势是?

答:麦当劳内部管理模式先进,人员工作排班合理,且服务态度热情。产品多样化,色香味俱全,且配备儿童游乐区。并根据节日开展相应的优惠活动。本店全天营业,能随时满足顾客需要。能电话网上订餐。

问题四:主要顾客有哪些?

答:本店是24小时经营,早上提供早餐服务,顾客大多数是上班族。中午和下午提供午餐晚餐系列,以及小甜品,顾客为儿童、中青年。周末顾客大多为朋友聚会以及家庭聚会。

顾客调查情况

采访人:高雯婷

被采访人:餐饮店顾客 问题一:为什么选择在麦当劳就餐?

答:我觉得这个比较出名,食品有安全保障,而且这里的食物可选性更大。麦当劳是24小时营业,我是位上班族,本店提供的食物可以打包带走,这个对我来说节约了很多时间,给我带了很多方便。这里环境安静,装修颜色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能带动我的食欲。 问题二:你是如何知晓这个餐饮店的?你第一次来就餐感觉如何?

答:刚开始我是看广告知道的,但是一直没有去购买过。有次朋友买了些带到公司,我尝了下觉得味道很不错,才开始到麦当劳快餐店就餐,第一次来就餐时,觉得各方面都不错,所以之后一直在光顾麦当劳。

问题三:如果你生日你会选择在麦当劳庆祝吗?

答:肯定会的。首先来说这里干净,送餐速度快,价格相对来说比较实惠,其次,我的朋友大多数是麦当劳的忠实追随者,都比较喜欢麦当劳的食物。气氛比较适合聚餐,可以更好的放松心情,加上他们也建议我在这里庆祝。

问题四:你对麦当劳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

答:能不能扩大点店面规模,泸州只有几家麦当劳,而且都在市中心,时间有限不能更好的就餐。每次我来感觉人都很多,位置不够。很多时候家长顾及不到孩子的时候,可否在儿童游乐区配备一名员工负责照看儿童?能否适当增加食品份量?

总结分析

通过本次调查,麦当劳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一种快餐形势,模式做的比较成功,到中国没几年就已经深入人心,遇到节假日,可以说店店爆满,人们都说快餐是垃圾食品,但是却难以让人们割舍,因为方便和美味,不论大人还是小孩,都很喜欢。加上新产品的不断推出,更是让人喜欢的不得了。

从麦当劳吸引人们的原因入手,温馨的就餐环境、优良的服务吸引了各类社会人群,麦当劳在各类人的心目之中,呈现出不同的形象。各类人带着不同的需求、生活经验来看待同一事物,他们的感受也就各自不同。这也是一种比较,他们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把握住麦当劳文化的某一点。

在同类快餐行业中,竞争压力大,虽然现在与同行相比有一定的优势,但为了留住老顾客和吸引更多的新顾客,需要在很多方面进行完善。特别是在公关方面,要树立良好的公关意识。首先,提高顾客公众意识,做到顾客至上,并且为顾客全心全意服务。,其次,增强内部人员团队意识,要获得成功,相互协作十分重要,团结协作才能取得胜利。再次,深化食品质量意识,通过广泛开展生动活泼的质量意识活动,才能增强职工的竞争意识和责任感。最后,必须保持高度的危机意识,做好相应的危机措施,并想办法去化解危机,才能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推荐第4篇:公共管理专题调查报告

公共管理专题调查报告

学生姓名:

专业: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要求。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宏伟决策,对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设社会注意新农村意义深远,任务艰巨,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统筹兼顾,稳步前进。

2011年七月三日至九日,我作为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大学在校学生,来到自己的家乡天津市宝坻区,通过实地考察,与当地居民的交流,以及有关教育和社会保障机制的建设的调查,我学习到了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同时也学到了一些建设过程中的矛盾和解决方法,并对现在建设遇到的困难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的年龄段主要在20—60岁之间,有老年人也有少部分学生,大多数人为初中,高中的文化程度,少数为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

三.调查内容

1农村教育状况

要普遍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必须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此次对于教育状况的调查对象主要是学生和其家长,他们大多数人都表示对当地的教育服务状况满意,学校没有乱收费的现象,国家的义务教育给大多数的人减轻了负担,国家的减负政策效果也很明显,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但也有少部分的家长表示学校要适当增加一些活动器械以满足学生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村子中的大多数家长都认为投资教育是一件很值得的事情,只要自己的孩子有能力到好的学校就读,自己会尽一切努力为孩子争取,他们认为只有学习好了才能够在这个社会立足,才能够获得美好幸福的生活。

2农村医疗服务状况

大多数的人都认为当地的医疗服务状况比较好,能够满足需要,同时村里的医疗保险也比较到位,可以及时解决看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过大家觉得医疗保险报销的费用还是太少,特别是小病不能解决;

医疗机构的医疗(包括医药,挂号,住院等)费用高,手续繁琐,定点医院等限制有的时候让人难以承受。遇到意外事故,大病的时候,国家报销的比例相对还是比较少,所以大多数的人认为医疗保险要以保大病,保住院为重点,很少的人认为应以保门诊或保小病为重点。虽然医疗保险存在一定的缺陷,可是几乎所有的村民都参加了,一个比较普遍的观点是:每年只要投入很少的一部分钱就能够再出现意外状况的时候获得比较大的补助。投保的费用当中大多数都由村政府承担,这得益于村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所以大家对于自己承担的比例还是比较满意的,当然也有一部分人不太清楚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是一些老年人。对于患病后的就医情况,大部分的人选择的医疗单位村卫生室,只有很少的人选择县级或以上医院。选择村卫生室主要原因是离家近;而县级医院凭借其质量也占据一定份额。

四.农村居民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经费紧张、设备简陋。村民普遍的认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报销范围窄、比例低,报销的医药费少。对小病、门诊补偿的比例很低。而一般来说,农民患上需住院治疗的大病相对较少,而头痛、感冒等小病时有发生,但不需住院治疗。

二是村卫生所大都建在乡医家中,不合格,乡医普遍收入较低,待遇差。有部分的人认为部分定点医院不规范经营,乱收费,造成自己的利益受损。调查显示药品较贵、检查太多及乱收费是目前看病贵的主要原因。许多农户反映,同样一个感冒或其它小病,在私人医生那里只花二十多元,而到定点医院却要花费几百元。

三是农村合作医疗机关有些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够好,有些医院报销手续较麻烦。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定点医院少,看病手续烦。农民就医大多数选择村合作医疗站以及个体医生。因为他们觉得这些医疗单位离家近,就医方便,药价便宜,收费低,服务态度好。定点医院少,给农民看病带来不方便。

五.针对调查结果,通过查阅资料我们提出的看法

对于教育

1.乡镇政府应该把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能力放在首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全力以赴地做好农村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和引领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知识和人才支撑。

2.可以组织实施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建设遍布乡村学校的远程教育网络,建立和完善城镇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制度,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大幅度提高农村中小学经费保障水平,让所有农村孩子都能上学读书,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

3.要加快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有效统筹城乡各级各类教育资源,送知识、送技术、送人才下乡,满足农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推进“农科教”结合,统筹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规划,创新农民培训机制,把农村学校建设成为推广农业先进技术、提供经济信息服。

对于医疗

1、加大政府的宣传力度,提高对农村医疗卫生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维系全市农民的民心工程。从调查情况看,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的投入,逐步加大对农村卫生医疗的投入力度,加强基础医疗,这是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使各级组织和全社会都关心支持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做好农村的医疗卫生工作。

2、加大资金投入,逐步改变乡村医疗卫生设施简陋的状况,是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一环。建议:一是乡镇卫生院实行收支两条线,在编在岗的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实行统发,并安排一定资金有计划的购置和更新一些设备,特别是一些应急的抢救使用的设备。二是对村级卫生室进行整合,规范村卫生室功能及乡医的工作职责。三是扩大和延伸村镇环境卫生整治,进一步做好农村家园清洁工作。

3、增加定点医疗机构的数量,方便参保农民就医。把有能力,医疗服务状况好,设施先进,服务态度好的医疗机构吸收进医疗合作制度中,让参保的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方便参保农民就医。

4、要十分关心重视农村医疗卫生这支队伍的建设。一是要加强思想教育和业务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乡镇卫生院人员、乡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医风医德和业务水平,更好地为村民服务。二是要激活用人机制,争取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三是建设好乡村诊所,提高乡医待遇。在新农村建设中把乡村诊所的规范化建设列入议程,逐步建设好诊所分离的村级诊所,配备好基本的诊疗设备,同时改善乡医生活待遇,让乡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5、国家可以调整补偿的标准,扩大报销的范围,不仅大病住院等情况可以报销,小病国家也可以帮助解决一部分,解决大多数人的需求。从调查资料分析,报销比例低是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已掌握一定信息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及时调整补偿标准,使基金既不沉淀过多,也不出现透支,提高农民受益程度。

六.后记

建设新农村,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建设新农村,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的重大举措。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政策大力支持下,我国新农村建设会越来越好。我们大学生也应该积极投入到建设新农村的大潮中,为新农村建设尽一份自己的力。

推荐第5篇:株洲市公共交通状况调查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株洲市公共交通状况调查报告

学校:我的大学

学院:我的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

班级:2013班

小组成员:路人甲路人乙

路人丙路人七

路人丁

完成时间:20130409

株洲市公共交通状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乘坐公交是我们学生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公交状况与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息息相关。而现在随着私家车数量增多,堵车现象日益严重,公交也成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方式之一。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关心我们的社会,关心我们的城市。本着对城市社会的深切关注,通过我们小组的深入调查和收集数据,我们完成了这份《调查报告》。我们通过在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附近的多个车站采样,获得了最新鲜的第一手数据。也许我们的数据不够权威,也许我们的分析不够准确,但我们有自己的角度,自己的眼光,自己的方法。它代表我们自己的声音。我们希望大学生能通过这份报告更加宏观地了解自己所处城市的公交状况。

二、调查目的

一是为了了解公交乘客的乘车感受以及遇到的问题,以便引起其他乘客的注意;

二是通过这份报告让公交公司能够及时了解乘客们在乘坐公交时的想法,以便他们改进,更好的和乘客沟通。

三、资料显示:

株洲市由于地形的原因,使很多地方不得不环山建街,历史原因等使株洲很多主要干道过窄,而车流量、行人数量又非常的多,导致道路十分拥挤。为了拓宽道路,只得拆除绿化地带,甚至占用原有人行道,使得环境问题也更为突出。固定人口85万左右,而机动车已达18万辆,摩托车37万辆,因此部分路段经常出现交通拥堵和交事事故。2009年共发生有记录的交通违规448495起,进行道路改造和有节制的管理是现在的当务之急。据统计,一年来,株洲市对道路基础设施投入9.6亿元,新建、改建和扩建主干道46条,新建桥梁2座,新增、新建、扩建道路里程40公里,城市路网结构得到了一定优化,缓解了十分突出的交通矛盾。

四、走访记录:

我们调查组分成两组分别到市中心和合泰两个地方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 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到火车站这一路,只要车流或人流稍大,简直就是寸步难行。很多地方摩托车随处乱停,的士车随意停车接客,

没有看到像城管或交警来管理。老年交通协管员现在的管理也不是很奏效了。而且作用不是很大。很多路口早已没有任何组织来管理.市中心一带交通较为平缓,没有出现较大的交通问题,但车站路口常因火车站的客运大巴的堵塞,有时比较混乱.

五、调查数据分析

公交车在早晚时段拥挤情况比较严重。在上下班的高峰期有较多乘客需要乘坐公交车,此时的公交车大多属于超载行驶。而且超载行驶未能引起各方面的足够重视。司机和乘客都默认超载的发生。

乘客对于公交车上的服务较为认可,但是司机的服务态度另一部分人不满意。

乘客对于公交车的运行效率比较认可。但在个别时段由于交通的拥堵,公交的运行效率也不能令所有人满意。

大多数乘客对公交车发车时间以及路线比较满意。但仍有一部分人从起点到目的地需要倒车。

公交车上不文明的现象还是时常存在,见到老人不让座以及偷窃行为较为严重。由于乘坐公交车的人数较多,时常出现没有座位的情况,又由于公交路线较长,一些人见到老人也选择视而不见。乱扔垃圾是一种不好的习惯,但公交车上垃圾桶的缺失也是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

六、给乘客和公交公司的建议

1、公交超载现象严重,鉴于现在城市交通拥堵现象较为严重,增加公交车数量只能有所缓解,但不可能彻底解决问题。现在可行的解决方法是增加公交车的强度,提高公交车的标准载人数量。公交公司也应该定期对公交车进行全面的

检查,确保刹车等关键部分不会出故障。乘客在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错开高峰期出行。

2、公交车司机的服务态度有待提高。我们也能理解司机同志们开车的辛苦,但希望司机能够微笑服务,比较耐性地解答乘客提出的问题。因为有些人可能是第一次乘坐该线路的公交车,对该线路还不熟悉。有些看似简单的问题乘客单独解决起来会有一定麻烦,还请司机们能耐心解答。

3、公交公司对于线路的选择还应更多的听取乘客们的意见。作为乘客我们当然希望我们不用倒车就能到达目的地。但是众口难调,公交资源有限,不可能完全做到让每个人都一次性到达目的地。但是,希望公交公司合理布置城市公交网,让大多数人能够一次性到达自己的目的地,绝大多数人能在倒一次车后到达自己的目的地。

4、我们希望乘客们乘坐公交车的素质能够提高,见到老人能够及时让座。不要因为自己的坐车时间长或是寄希望于别人让座,自己就无动于衷。

5、公交车上存在乱扔垃圾现象,希望乘客们在公交车上不要乱扔垃圾,有了垃圾请装入塑料袋中,下车时一并带下车。另外,更不可以将垃圾扔出窗外。公交车上也应设置垃圾箱,以及设置明显的垃圾箱标志。

6、公交车上的盗窃现象较为严重。由于乘坐公交车的人数较多,拥挤时段尤为成为小偷下手的重点时段。乘客们应该提高自己的防盗意识,越是拥挤越应该保护好自己的物品。乘客再被盗后应及时报案,有的人因为怕麻烦或是所丢数额不大就不去报案,这种行为加重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同时也让公安部门不能得到破案的充分证据。同时现在的公交车上都安有摄像头,希望公交公司能和公安部门通力合作,抓捕盗窃者,让小偷不敢在公交车上行窃。

7、株洲交通状况较以前有了很大改观,交通管理日渐完善,市民对交通满意度也大大提高。株洲经过这两年把大街小巷的道路进行了整修,不仅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交通秩序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就目前株洲的道路和日益增长的车辆来看,要使株洲的交通状况得到彻底改观还很困难,所以我们觉得在交通管理上还有待加强。

结合株洲公共交通的特点的其他建议:

1)设置隔离带,加强交通导流;

2)红绿灯智能化,不因没有行人也亮红灯停车;

3)完善路网结构,使小型道路互为畅通,以加强分流能力;

4)使相关物业外移,减轻对市中心交通的压力;

5)实行分道行驶和停车,但也不能所有路口都这样,因为株洲的道路大都比较窄,只有左转、直行、右转三个车道,由于直行车道只有一条,因此,在有的路口就出现了直行车道排长龙,而左右(主要是左)车道没有车通行;

七、收获与心得:

这次社会调查虽然结束了,通过这次社会调查,我们从中学习到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了我们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获得了宝贵的社会实践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一直伴随我,我们也会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不断地运用,完善;同时我们也享受到了在自身修养与提高过程中的无穷乐趣。

推荐第6篇:城市公共环境 调查报告

城市公共环境

——南京公共设施调研报告

(2014年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系实地及网络调研)

调研人员:陈宇建

时间:2014.4.21——2014.4.27

地点:南京市新街口及网络调研

调查内容:

[1] 新街口公共设施考察概况

[2] 网络考察概况

[3] 存在问题

[4] 考察时对于公共设施现状的思考思绪

﹡在这样基础设施的条件下建设这些基础公共设施的建设意图

﹡公共设施现有模式

﹡公共设施的发展及未来展望

﹡社区建筑特点建筑环境及维护、修缮、附属设施、后勤保障、建筑小品

﹡公共设施的性质

[5] 调研总结

调研目的:

在掌握充分的调查资料的基础上,思考南京城市环境公共设施是如何在新概念的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的,引出对于公共设施的思考、分析,并得出结论。

考察方法:

实地:班级同学集体出行至南京市新街口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分组行动并充分讨论。并且拍摄及记录考察资料

网络:在网络上搜索相关的评论和论文图片,仔细思考总结。

主要考察结果简述:

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它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基础设施”不仅包括公路、铁路、机场、通讯、水电煤气等公共设施,即俗称的基础建设,而且包括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即“社会性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邮电、供水供电、商业服务、科研与技术服务、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等市政公用工程设施和公共生活服务设施等。它们是国民经济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城市公共设施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逐步建立起来的,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城市化趋势愈演愈烈,城市公共设施也成为了人们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事物。

城市公共设施是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公共服务设施是由公共、服务和设施三个词语或者是公共服务与设施两个词语构成的合成词,是这些词语含义的整合。 公共服务,是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提供保障。公共服务以合作为基础,强调政府的服务性,强调公民的权利。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城市化进程必不可少的物质保证,是实现国家或区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重要条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基础设施是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运行的基础:若把国民经济视作人体看待,基础设施犹如人体的生理系统,交通则是人体的脉络系统,邮电是人的神经系统,给排水是消化和泌尿系统,电力是血液循环系统,要维持人体正常运转,这些系统缺一不可,任何一方面失灵,都将导致人体失衡。

(二)基础设施是社会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基础设施是生产力要素的一种体现,它反映了一个现代化社会的物质生活丰富程度。列宁曾把苏维埃政权和电气化看作是实现共产主义的两大支柱,说明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的电气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

(三)基础设施是经济布局合理化的前提:在当前“要想富,先修路”已成为全民的共识,这也是解决贫困地区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重要措施。

(四)基础设施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基础设施是一个产业关联度大,劳动密集型的部门。

结论和建议简述:

有学者认为,公共设施管理主要是指市政公共设施管理、城市绿化管理、游览景区管理、风景名胜区管理、公园管理等。还有的观点认为,城市公共设施管理项目包括:供电设施、供水设施、消防设施、机动(含非机动)车停车场、垃圾站、垃圾桶、北方的供暖设施、南方的制冷设施等。

笔者认为,城市公共设施管理项目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社会性公共设施管理;二是技术性公共设施管理。这两类管理关系着人民的和谐生活。

从城市公共设施管理的现状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1.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体制不完善,过于僵化。

2.中国城市公共设施管理效益不高,财务亏损严重,资产负债率较高。

3.由于各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城市领导者在思想观念上也存在差异。

4.城市公共设施维护经费严重不足,管理维护要求远远达不到。

5.我国还没有形成规范、合理的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队伍。

6.市民素质低,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工作不能深入民心。

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措施:

1.深化城市公共设施管理体制的改革,从宏观和微观同时进行改革。

2.健全和完善地方法规,依法加强养护与管理,走法制化道路。

3.城市领导者要高度重视公共设施建设管理工作,更新观念,以改革的思想解决公共设施建设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4.要加大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维护费用的投入,落实收费项目以更好地管理城市公共设施。

5.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管理队伍。

6.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体市民素质。

7.综合运用多种管理手段,实现城市公共设施管理的最大效益。

8.运用信息技术管理城市公共设施建设。

南京新街口考察概况:

新街口分区位于老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五个分区的中心,其范围东起龙潘路、西至虎踞路、北起珠江路、南靠白下路、总用地面积6.67平方公里(以外围城市道路中心线为界)。 现状总体格局以中山路与汉中路组成中心十字交叉轴贯穿全区,东西延展至外秦淮河道与明城墙,内有七条城市干道组成正交纵横路网体系,商业、商务用地集中于规划区核心并沿轴线向外分布,居住用地主要分布于周边区域,教育、工业、军事等用地交揉其间,散布全区。

该区地形平坦,外秦淮、内秦淮、运渎河与五台山坡地紧贴四周,形成环绕围合。现状建筑密度较高,人口密度大,建筑类型复杂,风貌质量参差不齐:既有朝天宫、总统府等文物古迹和名人故居,又有金鹰、新百等现代商场和商务办公楼,还有80年代以来建设的大批住宅建筑,此外,分区内还散布大量危旧低层住宅,密度高,结构差,配套设施不齐全。 新街口分区内有八个街道办事处、下辖39个居委会,现状人口26.24万人。 规划区现有居住用地267.7公顷,占总用地比例的39.51%,主要由二类居住用地和三

类居住用地构成,相对集中分布于规划区外围。现状居住用地从开发和形式上可分为四类:第一类为新建的住宅小区,如长江花园、成贤公园、郭府园小区等等,这类小区多为90年代以后建设,建筑类型为高层或小高层,规模较小,设施配套齐全;第二类为多层住宅区,如张府园、二条巷、一枝园等等,这类小区多为90年代以前所建,建筑类型为多层建筑,结构尚好,设施配套基本齐全,但密度较高,第三类为低层别墅,如豆菜巷别墅、慈悲社别墅、申家巷别墅,均为民国期间所建,分布较散,环境景观较好;第四类为棚户区,结构较差建筑形式混乱,市政设施不齐全,自然老化现象普遍。

现状居住配套用地包括15所中学,27所小学与15个幼儿园,各学校指标见图表。 现状规划区内公共设施用地面积183公顷,占总用地比例的27.02%,包括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医疗卫生、教育科研和混合用地,主要分布于城市中心区和城市主、次干道两侧。

行政办公用地指市区级政府用所属机关,主要集中在珠江路、华侨路、林陵路和建邺路两侧,其余办公用地沿主干道布置。

商业金融用地是新街口分区公共设施用地的主体,占地面积61.25公顷,占总用地比例的9.04%,相对集中于规划区的中部和主干道两侧。

文化娱乐用地约17.05公顷,占总地比例的2.52%,相对集中分布于长江路沿线。 医疗卫生用地约12.13公顷,占总用地比例的1.79%

教育科研用地均约22.95公顷,占总用地比例的3.39%

分区办公绿化较为缺乏,大型绿地一处即郑和公园,外秦准、内秦淮等河道绿化体系基本成型,但缺乏一定的宽度,社区绿地和街头绿地偏少。

考察时对于公共设施现状的思考思绪:

在这样基础设施的条件下建设这些基础公共设施的建设意图:

公用设施,泛指由国家或各种公益部门建设管理、为社会生活和生产提供基本服务的行业和设施。

城市公用设施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措施。

公共设施现有模式:

主要包括开发无序、布局分散、功能单一

公共设施的发展及未来展望:

在配套分布上,与新区的功能布局、结构特点以及人口密度相适应;在形态布局上,与促进新区活力以及主体配套设施的良性运营相统一;在功能布局上,与新区的社会空间分布以及对弱势群体的扶持要求相协调。并能够及时维护,修缮。

公共设施的性质:

城市基础设施是保障城市生产和生活是农历进行的各种基础性物质设施以及相关产品和服务的总称。具有规模大、成本回收周期长、社会共同受益等特点,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

的重要基础,是维持城市正常运转的前提条件。

调研总结:

结论收获: 城市经济发展是推动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最大动力。经济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品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上的健康生活。这样就是的城市公共设施需要具有艺术性,而这样的艺术就具有社会性,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也使得艺术家就有了很强的创造力和表现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

投资使得公共设施艺术表现的不再是大师的专利,不再是大师独有的形式和风格。更加重要的是他发掘了大量的前卫建筑人才,给了建筑艺术家一个很好的生存条件。任何建筑师都可以表现自己的思想和理论,表现自己的创作。 公共艺术要求公共设施不仅要很好的与环境的融合、宜人的使用空间还要有可具观赏性的体量和外观感觉。公共设施应该与所处环境在互相融合基础上对环境起到提升作用,以刺激促进共同发展。

建议:

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巨大的技术资源和潜力就在设计师周围,它们赋予了中国基础设施行业一个珍贵的历史机会。如果基础设施行业能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向其它工业学习,通过研究和合作,将其它工业领域的丰厚的技术资源和潜力及时、果断地实行转移,中国公共设施工业完全有可能将其技术滞后转变为一个历史性的飞跃。中国开发商和设计师应该敏锐地意识到这一历史的转机。但是要摆脱开发商一直追奉于开发、建造完全背离时代精神的仿古、仿洋社区,将大量资金和人力浪费在毫无意义的建筑装饰堆砌上,这样形成的仅仅是虚伪的守旧的泛滥的没有艺术观赏价值的构筑物,不能只看到其功能方面带来的效益。在物质文化得到满足的这个时代追求的恰恰就是精神文化,公共设施作为一种艺术的价值远远高于其仅作为房地产的工具。同时,设计师不应再囿于行业的自我封闭中,要重视新技术新材料的创新和应用,结合设计师的个性和环境来表现一个具有伟大开创和延伸的基础设施建设时代。开发商或是对基础公共设施推动有影响力的人士和设计师应该积极地看到这一点。

现代公共设施设计应吸收其最本质的思想,应从满足功能的基础上考虑人们最本质上的心理需求。

参考资料:

1.《南京新街口控规文本》

2.《长城脚下的公社》调研报告

3.《城市公共设施管理存在问题域对策研究》

4.《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推荐第7篇:中山市公共自行车调查报告

中山市公共自行车调查报告

前言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有许多隐患出现世人眼前,其中便有汽车排气污染,因此国家实施了“低碳,环保”的政策,公共自行车就是中山市顺应其政策的方式之一。当“绿色、环保、低碳”的风暴席卷了整个中山市后,街道上陆陆续续出现了绿色的自行车,形成一道优美的风景线。而如今中山市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公共自行车了,汽车的使用量也呈下降的趋势,并且空气污染也得到了一定遏止。所以对于此现状,本小组展开了一系列有关中山市公共自行车的民意调查的询问,如:是否有必要建自行车等问题的询问。希望能通过这次调查,从中获得群众对公共自行车设施建设及营运等方面的评价。

摘要:为了能做好这次的调查报告,首先我们要做好一系列工作,如收集资料,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等,然后再对手中的资料进行一个总的分类,最后再进行总结。通过这次调查,本小组得出的结论是普遍群众都认为公共自行车对人类生活是有利的。

关键词:中山市公共自行车绿道绿色环保低碳心得:我觉得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自己面向社会的步伐更进一步了,也发现自己更加成熟了。而且我也很开心地同伙伴们一起进行这次调查!

背景:有一天,在家闷得无聊,便找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打算一起出去玩,由于太兴奋,我们忘记了时间,从早上一直玩到晚上,知道10点多,我们才打算回家,可惜等了几十分钟的巴士都等不到,而且出租车也打不到,这时我们犯愁了,该怎么回家呢?

突然,我们在前面隐隐约约看到了好像有个从未见过的一排东西,我们走过去,才看到原来是新建立的公共自行车站,多亏了这个站我们才得以回家。 回到家我们几个人就开始讨论关于公共自行车的事,觉得他很好,是否老百姓 也这样觉得呢?于是我们的课题产生了。。。

嗓子是干的,衣服被汗浸湿了,让我内心充满了踏实。而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向市民进行问卷调查,在他们填写后汇总进行数据分析。两天的工作,让我的双脚又酸又疼,好想找个地方坐下,可是看看手里的问卷,我打起精神,耐心得向在服务点的借车和取车的顾客讲解我们的问卷,并希望得到他们的合作。在这两天里,我经历了这次实践最累的日子,无论是在无人公共自行车的服务点的“蹲点守候 ”,还是在四个办公共自行车卡的服务点的“逮着一个算一个”,我们都是以站立的姿势出现在行人的面前,而在问卷的过程中,我们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会受到一些人的质疑以及无视,这时,我们只能付之尴尬的一笑。两天下来,我们这些队员经常说的话就是“腿好酸,好想找个地方坐下”。最后,我们收获了差不多900份的问卷,望着这样的成果,我们感到一阵欣慰,这是大家的努力的结果。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的调查活动继续着。烈日依旧,但我带着微笑,在自己的岗位上坚持着。经过这次寒假社会实践,让我懂得了只有经历过,才会知道其中的苦与乐。不经历过,是不

会知道其中所碰到的疲劳和委屈。而在这次实践中,我也知道了顾客在使用公共自行车系统中经常会碰到的一些问题。总之,通过这次实践,我发现原来自己可以坚持到底,可以笑着面对一些事,这就够了。

在不断的实践中,我提高了很多,但是这不是某些单方面的,而是很多的方面的,这是需要我长时间不断的努力之后得到的成果,在不断的成长中,我有了更大的进步,这些都是曾经的我所不曾遇到的事情,我要说的是,这些都不是我要做的,我可以做的更好,实践中提高了很多,我终于可以做的更好了,我相信自己!

推荐第8篇:公共自行车调查报告2

公共自行车调查报告2

调查报告

一:研究背景 今年6月28日,我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启动,2000辆自行车亮相街头,市民只需刷卡就可免费使用。自公共自行车实施以来,市区内公共自行车使用率较高,已有2.6万余人办理了诚信用车卡,申请办卡者达4万多名。虽已实施且多人使用,但仍存在不足与缺陷,为此,我们小组在这方面进行了研究调查。

二:研究目的 通过研究了解广大市民对公共自行车实施的总体看法,以及对其提出的改进意见,尽我们所能,提出整改措施。

三:研究方法 问卷法

四:组内分工 ( )

五:过程内容 经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到公共自行车就是在某个区域内,隔一定距离规划出一些停放自行车的点如地铁出口,社区大门口,一个租赁点放置30辆左右。张家港不是最先实施公共自行车这项便民服务的,近地区杭州2008年5月1日就已实施。此项设施为市区居民出行提供了方便,自实施以来,我市使用率较高,可以说实现了其利民的功能。 经我小组观察,此项设施不仅为市民提供了方便,同时能够帮助市民锻炼身体,也与目前所倡导的“低碳生活”所适应。

但经调查问卷显示,虽然多数市民认同其实施,但在认同的同时也有很多市民对这项设施有建议或不满,直截了当的反映了这项措施的不足与需要改进之处,主要问题总结有以下几点:

1.公共自行车站点分布虽比较均匀,但有些站点自行车过多,无停车位置,有些站点又多数为空位。

2.周末使用人数比平时多,有些站点借不到车。

3.租借系统容易出故障,借车时不是很方便。

4.很少见到带婴儿做的公共自行车,对于有小孩的市民无法提供便民作用。

5.虽然自行车牢固经济耐用,但其使用时间并不长,无法确定在未来是否会出现问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6.(非使用过程中)目前,办市民卡困难,时间长。

六:解决方案、建议 针对以上所总结的问题,我小组提出改进、整改方案如下:

1.市民对该站点自行车的使用频率,扩大或缩小该站点自行车量(虽小并非主要,关键是要增多人流较多站点的自行车量)

2.现已有人定时对租借系统进行检查,但由于仍较多存在此方面问题,建议缩短对租借系统检查的时间间隔,以保证能够及时修理出问题的系统。

3.婴儿座是需要对自行车进行改进的地方,每个站点最好放置3—5量配有婴儿座的自行车,以保证自行车将便利普及到更广泛的人群。

4.关于自行车的安全性问题,是我小组重点讨论的问题。由于自行车刚开始实施,所以其安全性能较好,但长期以后,经过雨水烈日或人为破坏,会是自行车变得安全性较差,使借车市民行车安全存在严重问题,为此,我们建议

(1)在检查租借系统是否故障的同时,也检查自行车的破损、安全情况,将存在危险的自行车及时修理。

(2)另找人员检查、修理自行车,使市民行车安全得到保障。 (3)定期更换自行车或随时更换破损严重的自行车。

七:感想与体会:这次课程让我对公共自行车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在查阅资料盒做问卷调查的同时,感受到了公共自行车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为了将此项设施更好、更完美的实施,相关部门应不断完善其管理机制,作为市民的我们,在使用时,也应该自觉的维护此项设施,积极地为此项设施提出自己的可行的意见,让公共自行车的便民功能发挥到最好。

推荐第9篇:农村公共产品调查报告

农民公共产品需求表达机制调查报告

-以安徽省铜陵县胥坝乡江滨村为例

一、前言

农民公共产品的范围广泛,农民对于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也多样化。因此,我们需要有一套完善的农民公共产品需求表达机制来满足不同地域、民族、文化水平、收入水平的农民对公共产品的不同需求。农民公共产品需求表达机制就是在民主与集体利益的框架下,赋予农民合法的话语权,使农民通过多种渠道,充分表达对承担公共产品成本及获取公共产品利益的意见,最后政府尽最大可能使一定范围内大多数的需求得以实现的制度规范。本调查报告是考察中部地区的一个普通乡村——安徽省铜陵县胥坝乡江滨村的农民公共产品需求表达机制后总结出来的。

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农民公共产品需求表达机制,存在重大缺陷,不能充分反映农民对与公共产品的需求。最后导致农民公共产品的供给取决于县、乡政府的偏好,由他们决定提供公共产品的数量和种类。没有建立公共产品的农民需求表达机制,不能有效反映大多数农民的需求意愿。受政治目标最大化和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激励下, 乡镇政府对能增加政绩的和增加政府自身福利的一些公共物品,如道路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等有较高的供给热情。而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软”的公共产品,如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信息的提供与服务及相应的制度、政策安排等,不愿意提供或提供很少,而这些“软”公共产品同样是农民所迫切需要的。

农村公共产品主要包括农村公共工程、公共教育、社会保障、医疗保障、行政机构管理费和事业单位事业费、社会秩序和法律的维护六大类。它主要是依靠国家和集体投资,目的在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而完善农民公共产品需求表达机制正是为了使政府的政策更加合理从而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舒尔茨所说:世界大多数人是贫穷的,所以如果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我们也就懂得了许多真正重要的经济学原理;世界上大多数穷人以农业为主,因而如果我们懂得了农业经济学,我们也就懂得了许多穷人的经济学。反映农民的需求是国家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江滨村的发展背景

江滨村位于安徽省铜陵市铜陵县的胥坝乡,胥坝乡位于县城北偏东17公里处。由原安平、胥坝两乡整建制撤并而成,四面环江,由章家州(古称小湖州)、子沙洲、文沙洲组成,是全省最大的江心洲,有“中国第四大岛”的美誉。南、东南隔小夹江与五松镇、西联乡相对,北与无为县土桥镇隔江相望,它是长江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沿江有近60公里大堤环绕全境。胥坝乡境域总面积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126亩,其中水田3018亩,旱地36108亩。地属洲区,沙质土壤,宜棉宜油,是县棉花生产基地之一。2006年全乡共有10944户,34955人,其中农业人口33040人,非农业人口1915人。2007年,全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12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25亿元。

全乡共有两所中学:胥坝中学、安平慈济中学,连年向铜陵市一中、三中、县一中输送人才。小学有胥坝中心小学、安平中心小学、天合希望小学、民生小学等十余所,在校学生共计两千余人。此外,建有排灌站6座,排灌机械32台,总功率2155千瓦。乡村公路总长达82.3公里,其中,石子路49.4公里,柏油26.9公里,水泥路6公里;集镇面积已发展至0.5平方公里,集镇主街道、金融大道、政府大道水泥路全面建成;自来水厂7座,全乡居民均能饮用自来水。

江滨村坐落在胥坝乡的东南部,距离乡镇政府大约6公里。该村隔小夹江与西联乡相望,七八十年代由于本乡无中学,学生上学,农民出入仅靠江边私人小船。1989年发生翻船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私人小船被取消,人员出入要到离家四五公里的汀州轮渡。江滨村下辖22个村民组,党员44人,3个党小组;村两委班子5人,后备干部3人,总人口1771人,504户。现有耕地面积2399亩,水面839亩。村庄经济以棉花、油菜为主,兼种一些水稻。

由于农业是江滨村主体产业,一直以来县、乡政府,村里都强调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把搞好农村水利道路建设作为重中之重。近年来,随着城乡统筹规划、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但是,由于农民的一些切实问题得不到沟通与解决,农村经济的发展还是受到一定的限制,农民颇有抱怨。

三、江滨村公共产品发展现状 (一)、农村道路与桥梁建设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作为一个地处江心洲的农业村落,道桥建设事关江滨村的兴衰。自国家实施“村村通”工程以来,江滨村已累计修筑三条水泥路,特别是今年刚建好的农田中间的水泥路使得农产品的运输、销售更加方便。但是,由于通往城里的桥至今没有建设,村民们只能依靠离村四五公里外的渡轮出行,出入极不方便。与对岸的西联乡前湾村相比,本村种植的蔬菜等农产品极少运出销售,这严重阻碍了本村农业经济的发展。(附图2)

另外,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在人民公社时期还能单向行驶拖拉机的田间小路,现在只能允许一个人单向通过。特别是到了夏秋之际,由于农作物茂盛。村民们早晨去田里做活,都会被枝叶沾湿;而且,要想挑一担子东西出来是极其不容易的。

(二)、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大病无钱医,小病就忍忍”,这是村民们最真实的写照。为了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江滨村贯彻中央有关精神,在村内建起了农村医疗诊所(附图3),且全村参保率高达

。虽然农村医疗保险给居民带来了切实的实惠,但是也存在很多不足,如报销数额低,报销程序麻烦。

(三)、农村学校建设

江滨村孩子上学主要在三个地方,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在离村四五里的中洲村幼儿园上;一年级~三年级在河滨小学(此小学是江滨村与长杨村合办,附图4)读;四年级~初中三年级主要在安平慈济中学。虽说实行义务教育,但是幼儿园孩子上学贵是村民遇到的一个普遍问题。另外,合并学校虽使得孩子们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但是孩子们上学放学回家比较困难,孩子们安全问题也是村民们所担心的。 (四)、农田水利建设

作为一个以种植棉花、油菜、水稻为主的村落,水利建设是农业发展的保证。2011年,村里对河渠进行清淤(附图5),使得村里几百亩耕地得到有效灌溉。过去看天吃饭现在变成了自食其力、旱涝保收;另外,位于长杨村的排涝站对本村的农田抗旱涝灾害也起了重大的作用。

(五)、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有钱有关系的有低保,无钱无关系的无低保”,这是村里一位年过六十的老人气愤说的。农村低保本是为了帮助残困村民解决生存困难的有益政策,但是在实行过程中却发生了扭曲。

四、江滨村农民公共产品需求表达机制及其影响

因素

自撤销基层政权建立村民自治委员会以来,江滨村和全国其它乡村一样,农村村民当家做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农民生产分散,经济收入有限;农民自身文化素质偏低;农民缺乏正当的公共产品需求表达管道,农村公共产品并没有得到最优化供给。

(一)江滨村农民公共产品需求表达机制

1、实行“一事一议”制度

“一事一议”是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两工”和村“提留”后,农村一项新的民主办事制度。它是指在农村兴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植树造林、修建和维护村级道路等集体公益事业时,所需要的资金和劳务要通过村民大会或者村民代表大会集体讨论、研究, 实行专事专议的办法筹集部分资金的制度,它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反映农民对公共产品的真实需求。江滨村现行的“一事一议”民主制度是一种比较完善的民主决策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制度能够反映村民的公共产品需求。

2、由村委会代为反映

村委会作为农民利益的代表,作为村民自治的重要组织,它是农民公共产品需求表达的重要渠道。由于农民素质普遍较低,对自身公共产品需求缺乏认识,更何况受自主经营的限制,农民只关心自己的利益,集体主义精神收到削弱,农民对公共产品很少表达出来。村委会帮助农民提出公共产品需求,有利于和谐村委会与村民的关系,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3、人大代表联系村民,帮助农民向政府提出公共产品需求

江滨村在反映农民需求中把人大代表作为一个重要的媒介,人大代表与农民同耕田共生活,对农民的公共产品需求比较了解,并且能够切实反映农民的需求。在农民心里,有事找人大代表成为了习惯。人大代表作为村民需求的发言人,在人大代表会议上,提交提案向政府反映本村村民的需求

4、通过信访渠道反映需求

“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这是对现行上访经验的写照。由于信访是国家的一项重要制度,为的是反映农民的真实需求。当然,有了国家的制度保障,农民将这作为一条重要的表达渠道,备受重视。

5、村民自行集体解决,形成互帮机制

江滨村以种植棉花、水稻为主,由于位于长江内的一个江心洲,农业生产受长江水位影响非常大。每遇旱涝灾害,村民们总会互相帮助,共度难关,这也是江滨村民勤劳、朴实的真实写照。

6、

(二)影响江滨村农民公共产品需求表达机制的因素。

1、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所带来经济的分散性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带来巨大的经济优势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些弊端。在现阶段国情的基础上,在坚决贯彻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者责任制的同时,应该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加强村民之间的合作,筹集资金使的农村公共产品得到最快的发展。另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得农村公共产品主要由县乡政府提供,农村公共产品需求与供给的分裂使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一定阻碍。

2、农民普遍文化素质较低,缺乏公共产品需求表达意识

我国农民总体文化水平低。据调查,在江滨村劳动力中,具有高素质的农村大学生以及相关学历者大多搬到城里居住,留在农村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上属于小学学历及其以下者。由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较低,思想叫狭隘,接受新的农业科学技术的能力较低。并且,受传统思想束缚,他们只顾自己当前的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因而,他们对农村公共产品往往缺乏理性需求和表达意识。

3、农民缺乏正确、高效的表达渠道

受农村经济分散性的限制,农村公共产品主要由县乡政府提供,这使得农民与政府的沟通渠道的畅通成为政府提供农民急需的公共产品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通过调查发现,长期以来,在江滨村农民公共产品表达机制存在缺陷。首先农民与乡村干部联系较少,或者根本不联系;当村民遇到问题找政府反映时,政府只顾自己的业绩,相互推诿,致使农民所反映的问题的不到解决;人大代表应该是为人民服务,代表农民向政府反映问题的,但是,大多数农民都不知道本村的乡镇人大代表是谁;当村民们知道这些途径都不管用后,只能选择自己解决或者不解决,这使得江滨村经济的发展受到一定影响。

五、江滨村农民公共产品需求表达机制的完善

通过对江滨村的农民公共产品现状及表达机制的调查,发现江滨村农民公共产品表达机制存在相当多的问题。那么,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又该如何解决呢?或者说如何去完善农民公共产品需求表达机制?

一、要加强农村教育,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和政治素养。另外,要将村民自治的理念深入到农民群众的思想当中,树立农民的主人公意识,强化他们的责任感。这样,既可以提高农民在表达自身需要的公共产品的积极性又可以提高他们提出公共产品需要的合理性。

二、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与民主性以及加强其工作人员工作的责任心及使命感。受农民公共产品主要由政府提供影响,农民正确的表达自身公共产品需要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中国大家长制思想的禁锢下,农民很少将自己的需求上诉至政府。一方面,农民不敢将自己的表达至政府;另一方面,农民在经过几次表达无效后(主要是政府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使农民丧失信心),便不再自找麻烦,与其找政府解决不如自己想办法。

三、政府及社会各方面应该提供各种渠道使得农民表达自己需求渠道多元化。政府开辟一些便利的渠道使得农民能够反映自己的公共产品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当然社会在这一方面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政府可以规范信访部门工作,加大监察力度,规范人大代表选举过程及人文大代表的工作;社会各方面可以加强舆论监督,加强农民集体合作,为农村筹集、捐献资金,将农民需求上达至政府。

社会工作 1101班谢飞

推荐第10篇:中国基本公共服务调查报告

中国基本公共服务调查报告(2012)

2013-06-19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

(一)背景与概念

基本公共服务是以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基础,在社会共识的基础上,政府为维护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保障公民的基本生存和发展权利、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而提供的公共产品与服务。建立一个覆盖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并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十分必要。

“十一五”期间,党和政府通过多项措施对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予以强调,在全面免费义务教育、劳动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险制度、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体系、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成效。在此基础上,《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标准和保障办法。在这样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我们有必要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若干年实践之后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有可能改进的方向,进行认真的调研和思考。

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并不是简单的平均化和无差异化,而是对制度性供给不均、财政供给不均和成果享受不均的克服,具体包括机会均等、标准相同和结果相当三个方面。基本公共服务作为面向公众的政策措施,其评价除了考察各地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力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分析公众对公共服务的感知效果和对未来的信心。本次调查主要从基础设施、公共安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基本教育和环境保护六个方面对公众关于基本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和信心指数进行评价。

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是指公众接受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并将其与自身的期望进行比较之后所形成的满意或失望的主观感受。

对基本公共服务的信心指数,是指公众基于对当前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观感受,结合对经济社会形势的判断和对政府相关服务部门的行为预期,对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基本公共服务变化趋势的预测。

(二)研究发现

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主持开展了“2012年中国社会发展与社会态度调查”,这次调查所拟推论的总体是中国城镇地区居住的16岁及以上的人口,具体操作定义为中国大陆直辖市、地级市、县级市中居住在社区(居委会)辖区中的16岁及以上人口。抽样方法采取四阶段(市辖区、县级市—居委会—家庭户—个人)复杂抽样设计,调查在2012年4月到5月间实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8070份。调查数据显示:

1.公众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总体满意度和信心较高

总体来看,公众对各类基本公共服务还是比较满意的,尤其是基础设施、基本教育和社会保障的得分较高,均超过3分(满分为5分),环境保护的满意度偏低,平均得分为2.84。基本公共服务的总体满意度达到3.07。

在信心指数方面,总体信心指数为79.4,且各类公共服务的得分均超过50分,即公众对各项服务的前景都持积极预期,认为其未来三年将会变得更好。相比而言,公众也依然是对基础设施的信心最高,信心指数达88.7,对环境保护的信心最低(65.2)。但进一步细化分析后发现,不论哪个地区、哪种身份属性的人群,都对食品安全不太满意,对其未来的改善状况也不乐观。这说明,食品安全也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偏低、信心严重不足。

2.地区间的基本公共服务仍有差距,对西部的扶持方向应有所调整

东、中、西部各地区对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普遍感到很满意,满意度平均得分排在前三位的分别对基础设施、基本教育和社会保障。但总的来说,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居民的满意度要普遍高于西部地区居民,医疗卫生方面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医疗卫生的不平衡是当前地区间最为严重的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同时,各地受访者较低预期的一致性和东部地区的积极预测则说明,这种地区间不平衡的状况在未来三年并不会有多大改善,并且发达地区的优越性将会继续保持。此外,西部地区的受访者对基础设施和基本教育满意度最高,且对其前景预期也是最乐观的。

3.由制度安排造成的不均等问题主要体现在城市区域和居民户籍

主城区居民的对基础设施、社会保障、教育水平和医疗卫生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非主城区居民。可见,基本公共服务的城乡分割不仅体现在城市与农村之间,也体现在城市内部的不同区域之间。而将六大类基本公共服务按照是否受到户籍限制进一步细分为普受型和差异型时发现,普受型基本公共服务无论任何户籍类型的人群,都可以平等地享受到,因此居住在城市中的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满意度差别不大;而差异型基本公共服务由于受到户籍类型(农业、非农业)和户籍属地(本地、外地)的限制,居住在城市中的非农业人口的满意度均高农业人口。此外,在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和信心指数方面,本地居民的满意度评分和对未来的预期均高于户口在外市县的居民,尤其是本地非农业户口居民,满意度和积极预期都高于其他类别人群。也就是说,地方政府关于公共服务类别的设计和供给存在制度性区隔,主要还是从本地城市户籍居民的需求角度出发,而对外地农业户籍居民,即农民工群体的考虑较少。

4.年龄较大的城市居民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较高、年轻人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前景预期较为消极

总的来说,各年龄组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总体满意度评价基本呈正态分布,并且即年龄越大的城市居民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水平越高。但年轻人的满意度较低主要是由于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不同需求结构和压力感受造成的,在老年人最为需要的医疗卫生方面,老年群体的满意度并不太高。对六项基本公共服务改善前景方面,不同年龄段的预期在公共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有明显差异。并且对这两类公共服务的预期都与年龄呈负相关,即年龄越大的群体,做出的预期越积极。

5.教育程度与对部分基本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和预期负相关

受访者的教育程度与他们对基础设施、基本教育、环境保护的满意度呈负相关。不过,对于社会保障的满意度却正好与这一趋势相反,随着教育程度的上升,其满意度略微上升,但差异并不显著。而在对基本公共服务前景预期的预期方面,教育程度与对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的前景预期呈正相关,即教育程度越高,对这两类基本公共服务的前景预期越积极。此外,教育程度可能和就业状况以及工作单位交互作用,而加深了教育程度较低人群在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时的弱势地位。

6.基本公共服务的体制性差异不显著

就职于不同性质单位的人群关于基本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评价在基础设施、公共安全、医疗卫生、基本教育方面并没有什么差异,而对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的评价则与单位性质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属于体制内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对于社会保障的满意度是所有群体中最高的,其次是社会团体,而国有企业职工对于社会保障的满意度是所有群体中最低的,甚至略低于自由职业者。关于对环境保护的满意度,国有企业职工的评价均分最高,而就职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人群最为不满。

7.工作状态与人们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前景预期密切相关

总的来说,各个群体对于各项基本公共服务的预期大体还是比较相似的,都是对基础设施和基本教育最乐观,对环境保护和医疗卫生最悲观。但具体而言,不需要工作的人群,包括离退休和在家持家的人表现得最为乐观;没有工作或工作部稳定的人群,包括失业下岗和有临时工作的人群表现得最为悲观,尤其对医疗水平、社会保障等于经济能力和就业单位密切相关的服务项目前景感到相对悲观;而有固定工作的群体,对于各类基本公共服务的预期都处于中间水平。

8.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较高人群对基本公共服务较满意

人们的收入水平与他们对社会保障和医疗水平的满意度评价均有显著相关。具体而言,收入水平越高的人群,对社会保障和医疗水平的满意度越高,但月收入在3001元以上的群体之间对医疗水平满意度没有什么差别。这说明医疗水平的不均等问题在低收入群体中比较严重。而对各类基本公共服务信心指数最高的人群也主要集中在中层和中上阶层,除环境保护外,底层民众对各类服务的信心指数都是最低的。尤其是对医疗卫生和公共安全的预期。

(三)政策建议

1.环境保护、食品安全需加强

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持不满意态度的人群明显高于其他类别公共服务,许多公众认为已有的改善措施和未来规划还有欠缺,对其未来的改善程度持保守态度,并且这种不满意和低信心也是跨越地域、户籍和社会阶层存在的普遍现象。这说明,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主要不在于地区或群际的差别,而是整体水平的不足。

社会治安、食品药品安全、生活生产安全都是公共安全服务的重要内容,但目前关于公共安全的关注和投入都主要集中在社会治安方面,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出现,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偏低、信心严重不足。因此,食品安全的管理和服务力度应是全国和各地政府在今后中的公共服务建设中需要着重关注的内容。

2.地区间的基本公共服务仍有差距,对西部的扶持方向应有所调整

一方面,中央财政应当继续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扶持西部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事业发展,并促进转移支付制度下地方政府信息的公开透明,实现中央政府转移支付项目目标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在重视教育开发的同时,应当将公共安全和医疗卫生领域也纳入重点扶持领域。尤其在医疗卫生方面,西部地区的政府财政投入和居民满意度都与东中部地区有明显差异。此外,还应注意推进与改善基本公共服务相适应的财政配套体制。

3.城乡统筹发展仍然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努力方向

为了从机会均等、标准一致、效果相当三个维度全面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第一,打破城乡分割的制度壁垒,统筹规划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供给的项目和标准,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农村居民逐步纳入统一的公共服务体系,促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的全民共享;第二,解除户籍限制,在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政府负担能力的前提下,分阶段、有重点地对在城务工的农业户口人群逐步开放所在地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第三,在服务项目和内容的设施上,扩大民意征询范围。

4.体制性公共服务差异化改革初见成效,对非正规就业人群保障仍然加强

从人们的主观感受来看,体制内外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社会保障方面,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优越感也仍然明显。目前已有的改革都是依托就业单位推进的,而许多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都比较松散且不稳定,自由职业者又没有雇主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这些人群大多没有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中,缺乏制度性保护。因此,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另一个努力方向是加强对非正规就业人群的劳动权益保护,关注基本社会保障项目的覆盖。通过相关管理规则和监督措施的建设,能够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将这些人群纳入基本保障的范围,并落实到具体部门监督实施。

5.加大对底层人群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是提升均等化水平的关键

社会底层群体在教育程度、就业行业、经济收入等方面的弱势地位存在一致性且有相互强化的作用,从而使得这部分人群面临自身获取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较弱和制度性保障相对欠缺的双重困境。而对基本公共服务,尤其在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方面的满意度较低、缺乏信心的人群正是主要集中在低教育程度、非正规就业、低收入和低自我认同的底层群体。因此,无论从基本公共服务的宗旨还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来看,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针对底层人群的基本公共服务,是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关键。此外,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隐性匮乏的特殊人群,也应予以相应救助获基本社会福利服务。

6.医疗卫生均等化是当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紧迫任务

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医疗卫生的不均等在地区性差异、制度性差异和群际性差异上都有所体现,问题比较突出。基本医疗卫生虽然已被纳入国家十二五基本公共服务重点建设项目,但对地区性倾斜和对特殊人群的额外补助涉及较少。考虑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的最终目的是保障人的基本生存和发展权利,因此对特殊地区和人群应当有不一样的扶助政策,才能实现最终的结果相当。

2016城镇社区公共服务调研报告

一、我市城镇社区公共服务现状

从2016年实施“民生八大工程”以来,我市城镇社区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一是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健全,“十一五”期间,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5861万元,用于解决社区公共设施建设、人员工资和办公经费问题。二是建立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基本建立,截止2016年底,全市共保障城市低保对象4.5万人,全市普遍为65岁以上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并为其进行每年一次的免费体检。三是就业服务成效显著,截止2016年底,共组建了33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创建充分就业社区30个,开发公益性岗位4240个,引导社区居民实现就业和再就业2049人。四是卫生计生服务质量大大提升,截止2016年底,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室68个,建成社区计生服务室73个,配备专职计生专干87人,社区计生协会433人,城镇社区卫生计生公共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五是公共安全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构建起重点区域和重点单位的保安服务网、群防群治防控网和技防工程网。六是文化、教育、体育活动卓有成效,全市建成社区文化活动室45个,有21个社区拥有健身场所,42个社区配备体育设施。 与此同时,城镇社区商业服务发展势头强劲,各类便利店、餐馆、美容美发、家政等生活服务项目进入社区,形成了以社会福利和商业性互为补充的社区服务体系。

二、我市城镇社区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 调查表明,近年来,尽管我市社区公共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但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如社区“一部三室三站一场”的建设尚未完全达到要求,城镇社区实施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尚未真正列入年度建设计划,财政投入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才刚刚起步,信息化建设不尽人意,爱心超市建设未达要求,社区内机关单位的体育、文化设施一般不对社区居民开放,服务热线电话不健全,社区民间组织较少等等。

三、加快我市城镇社区公共服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全面推进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在社区建设中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在社区服务、居民环境、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方面,为社区居民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整洁、方便的生活环境,不断满足社区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要求。 第二,全面推进社区建设是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随着对社区认同感的增强,广大社区居民不仅关注社区的事务,而且参与社区的活动,推动社区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第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传播和繁荣先进文化。开展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邻里互助、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等传统美德,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努力营造社区安定祥和、文明礼貌、人际关系和谐的生活氛围。

第四,目前,城市中的下岗职工再就业、社会弱势群体和部分职工的生活困难、人口老龄化、城市外来人员激增等问题都比较突出。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就是要关心和帮助困难群体,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治安,保持社会稳定。

二、全面推进社区建设需要着重把握好的几个问题

第一,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完善服务设施,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使社区服务逐步走向社会化、产业化、实体化的轨道。 第二,要解决困难群体生活和社区就业再就业问题。确保符合低保条件的社区居民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通过采取临时救济、减免学杂费和提供廉租房等多种措施,解决困难家庭的实际问题。要大力组织开展邻里互助、社会帮扶活动。要积极做好社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第三,要把完善居民自治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目标。扩大基层民主,完善社区居民自治,一是城市基层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依法行政。二是社区居委会要完善自治功能,依法自治。三是社区居民要增强自治意识,广泛参与。 第四,要提高社区工作者素质,培养和建设一支新型的高素质的社区工作队伍。多渠道、多形式选聘优秀人才,并通过法定程序充实社区居委会领导班子。要加强对社区居委会干部的培训和大力提倡、鼓励有抱负的青年干部到社区去工作。要保证社区组织必要的办公经费和工作条件。 第五,要把加强社区党建作为社区建设的组织保证。社区党组织要依照国家法律和政策,支持社区居委会依法履行职责,保障社区居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要根据社区内不同类型党员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适时、适宜、适度地组织在职党员参加社区建设。

三、加强领导,通力合作,共同推进城市社区建设 第一,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社区建设的领导。把推进社区建设作为城市工作的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纳入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完善居民自治,健全社区队伍。要经常研究社区建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及时研究解决推进社区建设中的困难,保证社区建设健康发展。 第二,各有关部门要在社区建设中要找到自身工作的结合点、切入点,履行好各自的职责,指导做好社区党建、社区教育、科普、文化、体育、劳动就业、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社会治安、法律援助等工作。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推动社区建设。 第三,民政部门要进一步履行好自身职责,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民政部门作为各级政府具体负责社区建设日常工作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履行职责,把社区建设作为城市民政工作的重点来抓。

安康市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调研报告

市发展研究中心会同市民政局、双创办、汉滨区政府组成调研组,采用召开座谈会和实地走访等形式,对安康市社区公共服务现状,重点是对中心城市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市共有城市社区129个,涵盖人口近50万。其中:汉滨区47个,汉阴县8个,石泉县10个,宁陕县9个,紫阳县15个,岚皋县6个,平利县4个,镇坪县1个,旬阳县26个,白河县3个。社区类型划分为:居改社型(由城区内的老居委会过渡而成)有61个,占总数的47.3%;村改社型(在城中村或乡镇集镇村基础上设立社区居委会)40个,占总数的31%;小区型(由新建居民小区构成)28个,占总数的21.7%。现有社区工作人员515名。其中:党员346人。大专及以上学历65人,占12.6%;高中(含中专)411人,占79.8%;初中39人,占7.6%。30岁以下的51人,占10%;30至50岁之间的407人,占79%;51岁及以上的57人,占11 %。全市城市社区共注册备案各类社会组织79个。其中:家政服务队22个,舞蹈队7支,书画社6个,老年人协会14个,各类便民服务队30个。另有365个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与村委会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二、工作特点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中省有关加强社区工作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社区工作理念,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民生八大工程\",大力推进社区基层组织建设,有效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了社区服务水平。

(一)社区共建机制逐步完善。一是强化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建设。按照以\"以党建促社建\"的工作思路,修订完善了《党员活动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有效规范社区党组织活动。采取\"从上面派、从内部找\"等途径,选优配强了社区党组织书记。制定完善了《居民自治章程》、《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制度》、《社区协商议事会议制度》、《社务公开制度》、《居民公约》等一系列民主规章制度,积极推进社区居民自治意识。2008年,通过社区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成功选举出社区居委会干部515人,新一届社区居委会干部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得以优化。二是建立各级政府指导社区工作制度。市县区均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深入社区走访调研,帮助社区解决实际困难。2009年,市委办、市政府办下发《关于加强城镇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安办发[2009]34号),要求各级财政拨付\"社区党组织书记和主任每月不低于1200元报酬,社区一般工作人员每月不低于800元报酬\"。目前,除汉滨区、紫阳县略低于上述标准执行外,其余县对社区干部的工资报酬及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均已得到落实。同时,按照一般规模社区每年不低于10000元的标准(规模较大的社区适当增加)拨付了公用经费。市上还对工作表现突出、落实社区资金到位好的县区给予奖励性补助。各级都将社区建设工作纳入政府年终目标责任考核,在综合治理、计划生育、文明创建以及\"双创\"工作等重大先进评选上,广泛征求社区意见,树立社区工作权威。

(二)社区基础设施逐步加强。一是形成了多元投入机制。针对社区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建立了市级引导、县区为主、社会补充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特别是按照\"一部三室三站一场\"(即党支部办公室、社区居委会办公室、警务室、图书室、低保和劳保工作站、计生卫生服务站、文体活动指导站、室外健身活动场所)的要求,采取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和自筹建设资金的办法,对部分社区办公用房和服务设施进行新建和改扩建,从2007年开始,这些项目总投资达3450万元(其中:中省市投资920万元,地方投资2530万元)。二是社区办公条件和社区服务设施条件有所改善。全市129个社区居委会中,已得项目支持的有115个,占88%,新建的公益性用房都在200平方米以上,最多达650平方米,室外健身场都在100平方米以上;共建成社区服务站124个,\"一站式\"服务大厅5个,社区计生卫生服务站125个,社区警务室129个,社区图书室(阅览室)117个,文体活动站78个,慈善超市1个,残疾人服务设施15处,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设施14处;结合\"双创\"工作,各级加大了对社区环境治理方面的投资力度,仅中心城市就新建和改造公厕33个,购置活动公厕7座,配置健身器材550件,新建室内垃圾站12座。这些建成的社区基础设施正成为实实在在的服务载体和充满人文关怀的\"民本\"纽带。

(三)社区服务网络逐步形成。一是构建了以服务困难弱势群体为核心的社区公共服务网络。各社区均开展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建立了社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全市近5万城镇低保对象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广泛开展\"入户摸底,进厂寻岗\"的活动,为下岗群众\"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千方百计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有效解决了群众的生活来源问题,建立了以关爱下岗失业人员为核心的社区再就业服务网络。仅2010年全市实现4009人再就业。二是构建了以服务居民生活为核心的便民服务网络。通过整合民政优抚、司法治安、科技教育、卫生体育、计划生育、电信等各种服务资源,按照\"一居一亮点\"分别建立起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科技服务中心、养老服务站、家政服务、律师服务站等多种类型的服务网点,对计划生育、再就业服务、低保手续办理等社会事务实行一站式服务,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的目标。

三、存在问题

我市虽然在社区公共服务建设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经济较为滞后,城镇化水平低,围绕社区公共服务的投入难以满足群众的实际需要,加之体制和机制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已经制约了和谐社区的建设,需要今后进一步加以研究解决。

(一)社区职能划分不清,行政化倾向严重。据不完统计,我市社区平均承担10多类近百项工作,既有治安、文体、教育、卫生、救助、再就业、法律咨询等公共服务,也有物业管理、家政、餐饮维修等便利性服务,还有上级布置的禁毒、流动人口管理、商业维权等专项任务以及开会、学习、参观、检查等临时性事务,而且其中很多工作都有考核评比,带来巨大的工作压力。例如,仅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指标就有\"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疾病预防控制、慢性病管理与精神病防治、妇女儿童保健、计划生育技术咨询指导、社区康复、健康教育\"等40多项。在调研中,社区工作人员反映最多是,弄不清自己承担了多少项工作,哪些应该管,哪些不应该管。有的工作不仅占用大量人力,还要挤占社区捉襟见肘的工作经费,不堪负重。例如,在中心城市静宁社区调研时反映,该社区每年要承担背街小巷路灯、下水道维修等费用1万多元,市政部门则认为这些道路的产权不属于国有,谁的路谁维护。在当前普遍要求\"工作进社区\"的口号下,有的部门实际是\"工作交社区\",相应的工作经费和人员保障并没有跟进,将社区居民委员会这一法律上规定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视作\"准行政性机构\",将政府及派出机关对社区\"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的关系变成纯粹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客观上造成了社区居委会组织主动为居民服务和及时向上反映社情民意的职能弱化,社区的自治作用难以发挥。在调研组走访中,不少居民认为居委会干部是\"给政府办事\",而不是\"为居民议事\",影响了居民对社区的参与感、认同感。

(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薄弱,公益性用房政策难以落实。近几年,通过各方面的不懈努力,解决了大部分社区居委会的办公用房和活动用房,但全市仍有23个市区办公用房为租用或借用,占到总数的18%。老的居民区大多位于繁华地带,存在土地的限制,即使已经列入改扩建项目的,很难找到合适地块,办公用房、室外健身场地面积普遍达不到300平方米、1000平方米的建设标准要求,一些社区找地比找钱还难。例如,中心城市后张岭社区320平方米办公用房,就是通过水电三局实业公司、张岭派出所协调来的,由于未取得产权,该区域面临拆迁,新的社区办公用房选址重新成为棘手问题。同时,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大,但由于管理缺位、监督不力,新社区的公益性用房政策形同空文。国务院要求\"房地产开发商要按照建筑面积百分之一的比例无偿帮助所在社区建设社区用房,或折成相应资金支持社区建设\",但我市至今没有一家房地产开发商按照规定办理,导致社区公益性用房严重不足,损害了社区的健康发展。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欠账较多的问题日益突显,以中心城市为例,城区仅建成农贸市场8个,且分布不合理,多数居民小区无小型蔬菜超市,部分人员居住较集中的区域有市无场,形成了一些马路市场。早期开发的居民小区没有建设配套的停车场,背街小巷也没有设计停车位,停车难的问题普遍存在。另外,由于社区缺少老年活动室、公共活动场所,许多有益的群众性健康文化体育活动无处可去,不得不放弃或占用人行道等公共交通场地,而一些单位、学校的活动设施利用率不高,有的长期闲置,却以安全为由,不愿意向社区居民开放。

(三)社区资金短缺,影响工作正常运转。由于绝大多数社区没有经济实体,主要靠政府下拨经费和向辖区内共建单位筹集,严重的经费不足,导致社区很多正常工作难以开展,更谈不上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目前,社区主要是依托于政府职能部门如劳动、民政、计生、公安等开展工作,服务内容以政府部门安排的为主,而居民大量需要的物管、养老、托幼、保健、娱乐、家政、保洁、绿化、青少年教育等方面的服务极为欠缺。以汉滨区为例,除了位于中心城市的双堤、静宁、教场等社区有社办企业,社区工作人员工资有保障外,其它社区的工作人员工资普遍在每月600至800元之间,低于全市城镇居民平均工资,并且都没有享受到\"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过低的收入无法吸引素质较高的人员加入社区服务队伍,当前从事服务的主要是退休职工、家庭妇女、下岗失业人员,从事社区管理的主要是民选社区支书、主任。从社会上招聘的大学生,因工资报酬偏低,不能安心于社区的工作,不断出现人员流失,导致当前社区人员年龄和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直接影响了社区公共服务水平。

四、对策建议

为了加快安康城市化步伐,全面提升社区自治功能,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理顺社区工作职能。针对当前社区服务行政化倾向严重和工作任务超负荷的实际,必须理顺社区工作职能,创立新的工作模式。现有的社区服务内容较为混杂,有社区代政府部门承担的基本公共服务,有社区应该承担的公益性、福利性和互助性自治服务,还有社区内的商业服务等。只有在\"行政归行政,社区归社区,市场归市场\"的前提下,实行\"政社分离\"、\"市社分离\",才能理顺社区公共服务职能,搞好社区服务。建议参照苏州、深圳等地经验,实施社区体制创新、组织再造。采用\"一个核心三大体系\",即以党工委为领导核心的,政府主导下社区工作站的公共服务体系、居委会主导下的居民自治体系、市场主导下的社区服务体系。一是对原有的社区服务站职能进行整合,各部门在社区原有的办事机构统一并入社区工作站,实行\"一站式\"办公,主要承办部门下派的具体任务,以便社区能从繁琐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有利于集中力量搞好群众性、公益性的自治服务。将履行政府职能的社区工作站从居委会组织体系中剥离出来,有利于节约政府行政资源。例如,退休老人社会化管理和服务工作,民政系统在各个社区推出星光老人之家服务,社保系统又有一套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制度。虽然同是落实到社区,却是两头管理,分开出资,各自开展活动。今后的社区工作站可分别对两个部门负责,工作合二为一,经费统筹调拨,以减少公共资源的浪费。政府确需社区居委会配合的工作,则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实行政府发包或购买服务,并为社区组织配备相应的工作设施、设备。二是建立\"双向\"评议监督考核机制。定期召开评议会,由社区对政府各职能部门服务社区的工作情况进行评议,提出建议,并把评议结果作为考核部门工作的一项指标。同时,统筹建立对社区工作的考核考评办法,减少社区行政性工作考核项目,完善以社区居民为主体的评议制度,社区的自治工作和财务状态必须及时向居民公开,接受居民对社区的监督、评议,政府可将评议结果与社区公共经费、项目扶持等政策挂起钩来。

(二)规划社区公共服务。鉴于现有的社区工作很多是解决开发商撤走后的遗留问题,十分被动和滞后。要将社区公共服务建设纳入城市规划,科学统筹制定全市社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规划好配套的公共设施建设。根据社区人口状况、区位特点、居民需求,确定社区服务发展目标、实施阶段和工作方案等,综合考虑社区建设近期与远期、新建与改建、开发与管理等关系,整合卫生医疗、文化体育、养老、教育、救助、再就业、法律援助、便民利民、绿化环保等社区服务资源,完善社区服务网络体系。针对社区公益性用房不足的问题,结合规划和建设管理,从源头抓起,抓牢抓实。一是在规划新小区时,详细规划中应有公益性用房的位置、楼层和面积的说明,开发商应当同时向民政部门备案,建立规划、住建、民政、房管四部门联席制度,小区建成后公益性用房应先移交民政部门指定的社区居委会,规划部门才能验收。没有移交的开发商,应没收其保证金作为开展社区服务的工作经费。二是社区办公用房现为租用、借用,没有产权的,规划部门要认真查找过去的相关资料,对已规划为社区用房而开发商擅自改变用途的,要责成开发商归还,并将其不良行为纳入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档案。对原来规划时就没有提出要求,且现在已无法规划建设的,要通过安排\"民生工程\"项目的方式尽快解决,并在旧城改造工作中,优先解决社区配套服务设施和办公用房问题。调查摸清社区现有闲置或利用率不高的公共设施,开放体育场、图书馆、博物馆等活动场地,通过改造、置换、帮建、共建等多种途径,增加满足民众需求的公共服务能力。

(三)提供社区经费支持。经费是社区建设的难点,落实经费,促进社区管理全面发展。一是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社区人员工资、社区服务经费及工作经费等列入预算。按照新增财力逐年递增,保证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和养老、医疗及福利待遇不低于当地机关事业单位同类人员水平,确保社区居委会的办公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落实好\"费随事转\"的要求,政府工作延伸到社区,凡需经费和大量人力完成的工作,经费一定要落实,切实减轻社区的经费负担。应将社区办公经费配套资金直接拨付到社区,杜绝挤占挪用现象发生。二是采取社会集资、个人捐赠、有偿服务等多种渠道筹资方式。以发行福利彩票等方式筹集的福利基金,应更多用于社区福利事业。建立社区服务基金,鼓励社区共建单位、个人和优秀企业家为社区服务捐赠,用于为社区提供公共服务和资助贫困大学生、残疾人等公益事业。推动社区举办经济实体,开展家政、物业、信息等居民大量需求的服务,给予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确保取之于社区,用之于社区和谐建设。

关于浙江省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 为了提高自身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认识水平以及提高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同时也为了能使已学的理论知识能运用到实际中去,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综合运用能力,依据中央电大与省电大关于综合实践环节的相关要求,笔者参加了关于浙江省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社会调查的综合实践活动。 基本公共服务主要包括基本公共教育、劳动就业服务、社会保险、基本社会服务、基本医疗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住房保障、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本次调查主要围绕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展开。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网络问卷调查法,笔者制定了比较合理的社会调查计划,包括调查对象的筛选、相关调查问卷网址的发送、指导被调查者进行网上调查及对被调查对象进行相应的访谈、问卷数据的整理与分析等;笔者主要除规定的网上“问卷法”,还以“非结构式访谈法”与被调查对象进行访谈,就需探知的被调查者关于“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绩效”等若干选项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解。 笔者依据本次社会调查活动的相关要求,在金华市本级范围选择了5位调查对象,指导调查对象参与了省电大的关于浙江省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的网络问卷调查,并就某些问题进行了相关的访谈。 笔者认为,就调查对象对浙江省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的调查结果看,公众对于基本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并不高,尤其在基本医疗卫生、基本住房保障和基本公共教育。

二、关于浙江省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基本住房保障的问题 在对于基本住房保障满意度的调查中,根据受访者的反应,可以看出基本住房保障服务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是保障对象的覆盖面较窄,城市保障性住房保障的对象是具有城镇户口的低收入家庭或个人,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逐步深入,中部地区大批农民工涌入浙江省,大量刚毕业的大学生也融入城市,他们却往往不符合廉租房的申请条件,也无法或无力购买经济适用房,他们的基本住房保障成为普遍性的难题。针对这一现象,浙江省各地开始积极新建公租房,但仍然存在供应量不足、摇号配租等待时间长、配套设施不健全、贫困人群聚集等问题。二是居住空间分异,配套设施不完善居住空间分异是指不同职业背景、

文化取向、收入状况的居民在住房选择上趋于同类相聚,居住空间分布相对集中、相对独立、相对分化的现象。目前保障性住房大多为集中建设,这样极易产生居住空间分异现象,低收入群体过度聚集并与其他社会群体隔离,由此会引发大量问题,如拥挤、公共设施匮乏等城市环境方面的问题,甚至是犯罪率提高、失业、严重依赖社会福利政策等社会问题。

小区周围的配套设施建设,包括交通、医院、学校、绿化带等等,或因政府财力有限,或因相关部门互相推诿,往往容易遭到忽视,导致投资不力,进展滞后。且保障性住房通常地处城郊,地理位置不合理,结果造成入住居民工作、生活极为不便,影响了小区的入住率,甚至出现退租现象。投人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保障性住房,却成为居民的“鸡肋”,整体满意度大打折扣。

(二)基本医疗卫生问题

在本次调查中,最关注的公共服务领域这一项70%受访者都关注了基本医疗卫生,公共医疗卫生问题主要表现在基层卫生服务工作人员数量不足、能力不够。在浙江省基层的一些社区,尤其是乡镇,社区医疗机构的医生很少,社区医院的规模也不大,很多还是私立诊所,在疾病高发的时期,经常出现看病排队的现象,与繁重的工作量相比,人手不足问题越来越突出,有的社区门诊只有一个医生。并且一些社区医疗机构人员能力不够、设备不全,不少居民得了病之后虽然不是大病却也要去大医院治疗。

(三)基本公共教育问题

对于公共教育问题,受访者对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的满意度较低,主要原因是当前主要存在的“入园难”和中小学择校难,因为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虽然本市有多家小学和幼儿园,但每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差别很大,如果想让孩子上好学校,必需要花大量的钱择校,即使这样,也未必一定能进入好学校。

三、关于浙江省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思考

(一)扩大住房保障范围、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地方政府应当增加公租房的供给,保障外来大学毕业生和农民工的基本住房需求,除此之外,为了保证房源的充足,对于经济状况得到提高,不在适用该类保障性住房的家庭,应让其及时退出。要认真研究当前保障性住房在配套建设上还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切实按规划完善和落实配套建设;要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在交通、电力、供排水、教育、医疗等方面建设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二)增加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

3 首先要有一套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的标准,比如社区医疗机构的设施标准、人员标准等,对于人员不足的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引进人才或者内部培训来保证公共卫生人员的供应,不仅是数量,还要有质量,建立由全科医师、全科护士和公共卫生医师等专业人员组成的公共卫生服务团队,是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保证。

(三)规范公共基础教育

政府应当加强对义务教育的宣传,做到公民对义务教育的政策规定了如指掌,避免学校乱收费。另外,政府要加强对教育软硬件的投入,提高乡镇幼儿园及中小学的办学能力,至少让每个公立学校的办学实力基本均衡,规范学校的收费标准,加强对学校的管理,真正实 现教育公平,提高教育办学的效率。

总之,通过这次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即了解了浙江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大致状况,也了解了民众最关心的问题,使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效的结合一起。

关于浙江省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

为了提高自身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认识水平以及提高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同时也为了能使己学的理论知识能运用到实际中去,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综合运用能力,依据中央电大与省电大关于综合实践环节的相关要求,笔者参加了关于基本公共服务社会调查的综合实践活动。

笔者依据本次社会调查活动的相关要求,在金华市本级范围选择了陆平范等5位调查对象,指导调查对象参与了省电大的关于浙江省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的网络问卷调查,并就某些问题进行了相关的访谈。

笔者认为,就调查对象对浙江省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的调查结果看,大体上说是可以的,但是,在基本住房保障的服务提供上其满意度存在很大问题。

二、关于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存在问题

从我市的现实来看,基本公共服务可分为基础型、广泛型和迫切型等几种。通过本次关于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绩效的调查,我认为社会保障、公共安全以及就业这几项是广大城乡居民当前最关心、最迫切的的公共服务,是建立社会安全网、保障全体社会人员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必须提供的公共服务,应该成为现阶段我市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社会保障问题

基本社会保障是社会的“安全网”和“减震器”,构建规范稳定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有助于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营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关于社会保障问题的调查,本问卷设置了共五题问卷。分别为“请问当地中小学校的学杂费免收情况”“您本人目前是否参加了以下医疗保险?”“如果您目前没有参加社会医疗保险,那么主要原因是什么?”“ 您认为自己所参加的医疗保险方式有何不足?”“您参加了以下何种养老保险?”等,从调查与访谈中,我们看出社会保障基本做的还是可以的,绝大多数公民参加了一项或多项保险,但也有部分偏远山区的人员由于不了解相关政策没有参加保险,或者有参加保险但却对取保方式不甚了解导致错过补偿机会。

(二)公共安全问题

公共安全是指公众享有安全和谐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以及良好的社会秩序;最大限度的避免各种灾难的伤害;其生命财产、身心健康、民主权利和自我发展有着安全保障。公共安全是一门科学,它关系一种伦理道德,反映一种文化,是一门管理艺术和操作技术;它可以产生最大的效益;安全问题主要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实施危害或足以危害特定和不特定人的生命、健康、公私财产安全和法定其他公私利益的安全。

关于公共安全问题的调查,本问卷设置了共四题问卷。分别为“您对您所在地区社会治安的满意度如何?”“您认为在公共区域安装电子监控设备等安防设施对您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是否有帮助?”“您认为您所在地区的公安见警率如何?”“ 您认为您所在地区的治安问题主要由什么原因引起?”等,从调查与访谈中,我们看出我市市民对地区安全总体上是满意的,电子监控设备对公共安全也起到了一定作用,特别是出现事故时对事故的事后调查有很大帮助。当然问题还是有存在的,特别是外来人员的流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公共安全管理的难度。

(三)就业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决定着每个家庭的生计。对劳动者而言,就业和再就业是他们赖以生存、融入社会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权利;对社会而言,就业关系到亿万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对经济发展而言,就业关系到劳动力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的结合,是生产力发展的基本保证;对国家而言,就业是民生之本,国家稳定之基,也是安国之策。

而公共就业服务是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关于就业问题的调查,本问卷设置了共四题问卷,分别为“当地政府就业服务”“就业岗位获得途径”“希望政府有何种提高就业率的措施”及“影响就业的障碍性因素”等,从调查与访谈中,我们发现群众对政府就业服务满意度欠佳,表示就业信息严重不足,人们获得就业岗位的途径多数是通过自己寻找或依靠各类广告媒体,极少数是经过政府牵线搭桥就业的;民众对政府在就业方面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希望能更多的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多牵线通过召开劳动力招聘会加强与企业的交流。

三、关于提高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绩效的思考

人类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取决于一个国家(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状况。因此,基本公共服务是人类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内容。地方政府做好基本公共服务有利于缓解我国当前面临的各种突出社会问题,有利于健全公共服务供给的机制体制,有利于公众参与公共服务的管理与监督,有利于提高公共资源整体配置效率,有利于提高政府管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通过此次调查,笔者发现社会保障、公共安全以及就业问题是当前民众最为关心也是最急需政府花力气解决的。当然除了这几个具体问题外,从整体而言,公共服务的区域性差异比较明显,城镇地区在无论是资金投入、基础设备还是居民整体素质都明显优于农村地区,这种软性差距要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

最后笔者就依据此次调查后所得到的反馈对我市基本公共服务的提高做一点思考,并给出一点小建议。

(一)转变地方政府执政观念,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的是全体公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如义务教育、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基本社会保障等的机会均等、结果大体相同,并尊重社会成员的自由选择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它的实现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重大意义,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经途径,另一方面,逐步推进中国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消除区域差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地方政府,作为中央政府实施国家福利政策的工具,虽然不是整体政策的制定者,但却是基本公共服务的直接提供者,社会公众对基本公共服务评价的很重要一个方面就是来源于对地方基层政府的认识。

因此,地方政府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与时俱进,转变观念,积极转变片面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强化政府部门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积极促使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建立以基本公共服务为导向的绩效考核制度,完善绩效评估体系,强调以人为本。

(二)合理布局社会治安,确保百姓安居

公共安全问题若不能妥善处理将给我们带来了广泛的消极影响。

首先,公共安全问题影响经济;其次,公共安全问题影响政府公信力,面对公共安全问题,如果不能依照法律办事,不能做到公开、公正、透明,不尊重公众的知情权,那么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只会越来越低;最后,公共安全问题影响社会公众。当公共安全问题突然出现时,由于人们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容易造成心理恐慌。再加上谣言的传播和信息不畅,和周围公众不安行为的影响,处于对自身和亲人的安全的担心,人们往往会采取非理性的行动使恐慌进一步蔓延。„„

因此务必要处理好公共安全问题,笔者根据调查和访谈结果,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相关部门到镇、村、社进行调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整治措施。 镇政府、派出所和村委实行“捆绑式”管理,建立群防群治联防体系。 严厉打击吸毒、贩毒等违法行为,加强出租屋和流动人员的管理,从“抢”、“盗”案件发生的源头进行整治。

充分发挥各村治保会的作用,加强治安人员村里村外各路段的巡查,同时有关部门重视对治安人员的培训,增强治安人员防护的意识和技能。

在多发地段安装治安摄像头。

(三)加大改善公共就业服务,解决百姓生计问题

公共就业服务是为劳动者实现就业和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提供的社会服务活动,是人力资源市场运行机制的重要组织部分。公共就业服务的主要功能,是向劳动者求职就业和用人单位招聘用人提供帮助,包括政策咨询、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求职和招聘信息发布、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劳务派遣等内容,以提高供求双方选择的成功率,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公共就业服务是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

当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就业困难群体还面临就业难。另外招工难也困扰着企业,企业需要一定技术的工人社会上又满足不了,面临着双向矛盾的情况,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的作用,社会各界都应倾注力量:

要进一步完善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加快施行“资源共享、城乡对接、高速快捷”的服务方式。在劳动力供求信息、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接续社会保险、劳务管理服务及维权等方面提高服务水平。组织开展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帮助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实现就业再就业;对就业困难对象,全力实施就业援助,继续开发公益性岗位,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难题。建立健全失业预警预报制度,完善就业再就业绿色通道。

总之,通过本次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既让我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政府公共服务绩效的现状,又让我学会了如何开展一次科学的社会调查,并透过调查来看各种社会现象背后的实质问题。整个调查实践过程虽然时间不长,但是让我获益匪浅,非常感谢学校学院给我们这次活动的机会,也希冀以后还能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们进行更多的类似调查活动,让我们更加的充实。

关于浙江省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绩效的调查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社会调查活动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的时间安排

依据省电大及市电大关于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毕业综合实践的相关规定,笔者于2012年X月-X月参加了以“关于浙江省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绩效”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活动。

第一阶段:2012年X月X日,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会,明确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要求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二阶段:2012年X月X日——X月X日确定调查对象,指导调查对象完成问卷录入、完成对调查对象的访谈、社会调查问卷整理和分析。

第三阶段:2012年10月18日完成社会调查活动报告的撰写。

(二)调查内容

所谓基本公共服务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根据一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总体水平,为维持本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基本的社会正义和凝聚力,保护个人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社会条件。基本公共服务包括三个基本点,一是保障人类的基本生存权(或生存的基本需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政府及社会为每个人都提供基本就业保障、基本养老保障、基本生活保障等;二是满足基本尊严(或体面)和基本能力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会为每个人都提供基本的教育和文化服务;三是满足基本健康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基本的健康保障。本次调查主要围绕这三个基本点来展开。

(三)调查方法

为使此次社会调查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并能取得最真实的数据反馈,用作调查报告的撰写,笔者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确定调查对象、发送调查问卷网址、指导被调查者进行网上调查及对被调查对象进行相应的访谈,

最后对问卷数据进行整

理和分析。与此同时,为了更好的完成此次调查报告,笔者还专门研读了赵淑兰编写的《社会调查方法》一书,以提高自身理论水平。

(四)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是浙江省义乌市18周岁以上的常住人口(包括:常住本地的户籍人口;户口在外地,但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者)。问卷调查对象人员分布均匀,其中,男性和女性分布均匀;年龄段在20-50岁之间;受教育程度分别为小学以下、高中和本科;有学生、公务员和个体户职业;收入在1万以下到10万之间;本地城镇和农村户口。

二、关于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绩效的现状的综述

从我市的现实来看,基本公共服务可分为基础型、广泛型和迫切型等几种。通过本次关于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绩效的调查,我认为社会保障、公共安全以及就业这几项是广大城乡居民当前最关心、最迫切的的公共服务,是建立社会安全网、保障全体社会人员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必须提供的公共服务,应该成为现阶段我市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内容。

1.社会保障问题

基本社会保障是社会的“安全网”和“减震器”,构建规范稳定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有助于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营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关于社会保障问题的调查,本问卷设置了共五题问卷。分别为“请问当地中小学校的学杂费免收情况”“您本人目前是否参加了以下医疗保险?”“如果您目前没有参加社会医疗保险,那么主要原因是什么?”“ 您认为自己所参加的医疗保险方式有何不足?”“您参加了以下何种养老保险?”等,从调查与访谈中,我们看出社会保障基本做的还是可以的,绝大多数公民参加了一项或多项保险,但也有部分偏远山区的人员由于不了解相关政策没有参加保险,或者有参加保险但却对取保方式不甚了解导致错过补偿机会。 2.公共安全问题

公共安全是指公众享有安全和谐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以及良好的社会秩序;最大限度的避免各种灾难的伤害;其生命财产、身心健康、民主权利和自我发展有着安全保障。公共安全是一门科学,它关系一种伦理道德,反映一种文化,是一门管理艺术和操作技术;它可以产生最大的效益;安全问题主要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实施危害或足以危害特定和不特定人的生命、健康、公私财产安全和法定其他公私利益的安全。

关于公共安全问题的调查,本问卷设置了共四题问卷。分别为“您对您所在地区社会治安的满意度如何?”“您认为在公共区域安装电子监控设备等安防设施对您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是否有帮助?”“您认为您所在地区的公安见警率如何?”“ 您认为您所在地区的治安问题主要由什么原因引起?”等,从调查与访谈中,我们看出我市市民对地区安全总体上是满意的,电子监控设备对公共安全也起到了一定作用,特别是出现事故时对事故的事后调查有很大帮助。当然问题还是有存在的,特别是外来人员的流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公共安全管理的难度。

3.就业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决定着每个家庭的生计。对劳动者而言,就业和再就业是他们赖以生存、融入社会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权利;对社会而言,就业关系到亿万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对经济发展而言,就业关系到劳动力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的结合,是生产力发展的基本保证;对国家而言,就业是民生之本,国家稳定之基,也是安国之策。

而公共就业服务是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关于就业问题的调查,本问卷设置了共四题问卷,分别为“当地政府就业服务”“就业岗位获得途径”“希望政府有何种提高就业率的措施”及“影响就业的障碍性因素”等,从调查与访谈中,我们发现群众对政府就业服务满意度欠佳,表示就业信息严重不足,人们获得就业岗位的途径多数是通过自己寻找或依靠各类广告媒体,极少数是经过政府牵线搭桥就业的;民众对政府在就业方面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希望能更多的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多牵线通过召开劳动力招聘会加强与企业的交流。

三、关于提高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绩效的思考

人类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取决于一个国家(地区) 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状况。因此,基本公共服务是人类发展的重要条件, 也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内容。地方政府做好基本公共服务有利于缓解我国当前面临的各种突出社会问题, 有利于健

全公共服务供给的机制体制,有利于公众参与公共服务的管理与监督,有利于提高公共资源整体配置效率,有利于提高政府管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通过此次调查,笔者发现社会保障、公共安全以及就业问题是当前民众最为关心

也是最急需政府花力气解决的。当然除了这几个具体问题外,从整体而言,公共服务 的区域性差异比较明显,城镇地区在无论是资金投入、基础设备还是居民整体素质都明显优于农村地区,这种软性差距要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

最后笔者就依据此次调查后所得到的反馈对我市基本公共服务的提高做一点思考,并给出一点小建议。

(一)转变地方政府执政观念,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的是全体公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如义务教育、公共卫生 与基本医疗、基本社会保障等的机会均等、结果大体相同,并尊重社会成员的自由选 择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它的实现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有重大意义,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建设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经途径,另一方面,逐步推进中国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 消除区域差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地方政府,作为中央政府实施国家福利政策的工

具,虽然不是整体政策的制定者,但却是基本公共服务的直接提供者,社会公众对基本公共服务评价的很重要一个方面就是来源于对地方基层政府的认识。

因此,地方政府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 与时俱进,转变观念,积极转变片面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强化政府部门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积极促使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2

建立以基本公共服务为导向的绩效考核制度,完善绩效评估体系,强调以人为本。

(二)合理布局社会治安,确保百姓安居

公共安全问题若不能妥善处理将给我们带来了广泛的消极影响。

首先,公共安全问题影响经济;其次,公共安全问题影响政府公信力,面对公共安全问题,如果不能依照法律办事,不能做到公开、公正、透明,不尊重公众的知情权,那么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只会越来越低;最后,公共安全问题影响社会公众。当公共安全问题突然出现时,由于人们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容易造成心理恐慌。再加上谣言的传播和信息不畅,和周围公众不安行为的影响,处于对自身和亲人的安全的担心,人们往往会采取非理性的行动使恐慌进一步蔓延。„„

因此务必要处理好公共安全问题,笔者根据调查和访谈结果,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相关部门到镇、村、社进行调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整治措施。

2、镇政府、派出所和村委实行“捆绑式”管理,建立群防群治联防体系。

3、严厉打击吸毒、贩毒等违法行为,加强出租屋和流动人员的管理,从“抢”、“盗”案件发生的源头进行整治。

4、充分发挥各村治保会的作用,加强治安人员村里村外各路段的巡查,同时有关部门重视对治安人员的培训,增强治安人员防护的意识和技能。

5、在多发地段安装治安摄像头。

(三)加大改善公共就业服务,解决百姓生计问题

公共就业服务是为劳动者实现就业和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提供的社会服务活动,是人力资源市场运行机制的重要组织部分。公共就业服务的主要功能,是向劳动者求职就业和用人单位招聘用人提供帮助,包括政策咨询、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求职和招聘信息发布、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劳务派遣等内容,以提高供求双方选择的成功率,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公共就业服务是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

当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就业困难群体还面临就业难。另外招工难也困扰着企业,企业需要一定技术的工人社会上又满足不了,面临着双向矛盾的情况,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的作用,社会各界都应倾注力量:

要进一步完善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加快施行“资源共享、城乡对接、高速快捷”的服务方式。在劳动力供求信息、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接续社会保险、劳务管理服务及维权等方面提高服务水平。组织开展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帮助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实现就业再就业;对就业困难对象,全力实施就业援助,继续开发公益性岗位,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难题。建立健全失业预警预报制度,完善就业再就业绿色通道。

四、总结

总之,通过本次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既让我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政府公共服务绩效的现状,又让我学会了如何开展一次科学的社会调查,并透过调查来看各种社会现象背后的实质问题。整个调查实践过程虽然时间不长,但是让我获益匪浅,非常感谢学校学院给我们这次活动的机会,也希冀以后还能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们进行更多的类似调查活动,让我们更加的充实。

参考文献

http://baike.baidu.com/view/1013267.htm .百度词条关于公共服务的解释

《中国政府公共服务:基本价值取向与综合绩效评估》.陈昌盛 蔡跃洲

《社会调查方法(高职高专)》.赵淑兰

关于浙江省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

为了提高自身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认识水平以及提高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同时也为了能使已学的理论知识能运用到实际中去,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综合运用能力,依据中央电大与省电大关于综合实践环节的相关要求,笔者参加了关于浙江省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社会调查的综合实践活动。

基本公共服务主要包括基本公共教育、劳动就业服务、社会保险、基本社会服务、基本医疗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住房保障、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本次调查主要围绕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展开。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网络问卷调查法,笔者制定了比较合理的社会调查计划,包括调查对象的筛选、相关调查问卷网址的发送、指导被调查者进行网上调查及对被调查对象进行相应的访谈、问卷数据的整理与分析等;笔者主要除规定的网上“问卷法”,还以“非结构式访谈法”与被调查对象进行访谈,就需探知的被调查者关于“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绩效”等若干选项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解。

笔者依据本次社会调查活动的相关要求,在嘉兴市本级范围选择了8位调查对象,指导调查对象参与了省电大的关于浙江省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的网络问卷调查,并就某些问题进行了相关的访谈。

笔者认为,就调查对象对浙江省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的调查结果看,公众对于基本公共服务的满意度不是特别高,尤其在基本医疗卫生、基本住房保障和基本公共教育。整个国内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一)地方政府公共职能的“缺位”

目前,许多地方政府尚未实现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普遍将经济指标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

将大量资金投入竞争性领域和那些投资多、见效快和周期短的公共服务项目,不能体现公民的真正需求

!

(二)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方面投入不足

许多地方政府因整体财力不足,以致在公共服务领域投入不足, 无法满足辖区内居民对基本公共产品的需求。

(三)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不公平性

有些地方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缺乏公平性,客观上造成了不公平。例如,针对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不少地方政府制定政策,

要求没有当地户口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缴纳“借读费”以在当地就读, 这就造成了外来务工人员与当地居民的差异。

(四)公共产品提供模式单一

缺乏灵活性。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对于某些公共产品的提供模式单一, 完全由市场或者政府提供。政府完全包揽的单一主体模式下,

政府高度垄断的公共产品供给行为会破坏稀缺资源趋于最优配置的过程, 造成交易成本增多和社会资源浪费,产生严重的“政府失灵” ,另外也会导致公共服务供给呈现所谓“短缺经济”

的特点,而公共服务的过度市场化,会使得公共产品的提供过分注重经济效益,偏离了公共产品的公共服务性质。

(五)地方政府间职权不清

导致公共服务的提供出现重合或者缺位。

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职权分配不清,承担的责任与其财政能力不相匹配, 导致了某些政府无力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从而造成了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缺位” ;同时,有些地方政府间公共服务职责上存在重合的情况, 导致公共产品的重复供给和公共资源的浪费。

二、关于浙江省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基本住房保障的问题

在对于基本住房保障满意度的调查中,根据受访者的反应,可以看出基本住房保障服务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是保障对象的覆盖面较窄,城市保障性住房保障的对象是具有城镇户口的低收入家庭或个人,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逐步深入,中部地区大批农民工涌入浙江省,大量刚毕业的大学生也融入城市,他们却往往不符合廉租房的申请条件,也无法或无力购买经济适用房,他们的基本住房保障成为普遍性的难题。针对这一现象,浙江省各地开始积极新建公租房,但仍然存在供应量不足、摇号配租等待时间长、配套设施不健全、贫困人群聚集等问题。二是居住空间分异,配套设施不完善居住空间分异是指不同职业背景、文化取向、收入状况的居民在住房选择上趋于同类相聚,居住空间分布相对集中、相对独立、相对分化的现象。目前保障性住房大多为集中建设,这样极易产生居住空间分异现象,低收入群体过度聚集并与其他社会群体隔离,由此会引发大量问题,如拥挤、公共设施匮乏等城市环境方面的问题,甚至是犯罪率提高、失业、严重依赖社会福利政策等社会问题。

小区周围的配套设施建设,包括交通、医院、学校、绿化带等等,或因政府财力有限,或因相关部门互相推诿,往往容易遭到忽视,导致投资不力,进展滞后。且保障性住房通常地处城郊,地理位置不合理,结果造成入住居民工作、生活极为不便,影响了小区的入住率,甚至出现退租现象。投人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保障性住房,却成为居民的“鸡肋”,整体满意度大打折扣。

(二)基本医疗卫生问题

在本次调查中,最关注的公共服务领域这一项70%受访者都关注了基本医疗卫生,公共医疗卫生问题主要表现在基层卫生服务工作人员数量不足、能力不够。在浙江省基层的一些社区,尤其是乡镇,社区医疗机构的医生很少,社区医院的规模也不是很大,很多还是私立诊所,在疾病高发的时期,经常出现看病排队的现象,与繁重的工作量相比,人手不足问题越来越突出,有的社区门诊只有一个医生。并且一些社区医疗机构人员能力不够、设备不全,不少居民得了病之后虽然不是大病却也要去大医院治疗。

(三)基本公共教育问题

对于公共教育问题,受访者对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的满意度较低,主要原因是当前主要存在的“入园难”和中小学择校难,因为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虽然本市有多家小学和幼儿园,但每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差别很大,如果想让孩子上好学校,必需要花大量的钱择校,即使这样,也未必一定能进入好学校。

三、关于浙江省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思考

(一)扩大住房保障范围、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地方政府应当增加公租房的供给,保障外来大学毕业生和农民工的基本住房需求,除此之外,为了保证房源的充足,对于经济状况得到提高,不在适用该类保障性住房的家庭,应让其及时退出。要认真研究当前保障性住房在配套建设上还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切实按规划完善和落实配套建设;要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在交通、电力、供排水、教育、医疗等方面建设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二)增加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

首先要有一套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的标准,比如社区医疗机构的设施标准、人员标准等,对于人员不足的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引进人才或者内部培训来保证公共卫生人员的供应,不仅是数量,还要有质量,建立由全科医师、全科护士和公共卫生医师等专业人员组成的公共卫生服务团队,是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保证。

(三)规范公共基础教育

政府应当加强对义务教育的宣传,做到公民对义务教育的政策规定了如指掌,避免学校乱收费。另外,政府要加强对教育软硬件的投入,提高乡镇幼儿园及中小学的办学能力,至少让每个公立学校的办学实力基本均衡,规范学校的收费标准,加强对学校的管理,真正实 现教育公平,提高教育办学的效率。

总之,通过这次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即了解了浙江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大致状况,也了解了民众最关心的问题,使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效的结合一起。

第11篇:县公共停车场的调查报告

县公共停车场的调查报告

县公共停车场的调查报告

近几年,停车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且议论纷纷。这不仅体现了交通参与者对社会公共事务参与意识的不断增强,对交通决策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关系到公众的切身利益。公共停车场(库)的建设是解决当前停车难问题的有效途径。

公共停车场是指专门划设的供车辆停放的车辆集散场所,是道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停车场包括社会公共停车场、公共建筑配建的停车场和临时停车场三类。其中社会公共停车场主要指政府有关部门在规划用地上建设的专门供社会公众停放车辆的场所;公共建筑配建的停车场是指单位、综合写字楼、银行、小区、街道、路边、宾馆、酒楼、地下等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公共建筑配建的停车场;临时停车场是指一些单位利用储备土地、闲置土地或者自有空地设立的用于临时停放车辆的场所。

一、公共停车场的特征

1.1停车需求的刚性,一辆车必须要占用到一个车位。不可运输性停车场的停车空间上无法进行调节,停车空间只能满足一定数量的停车需求。

1.2不可存储性,停车场设计上要考虑停车高峰时期对车位的需求量,因为在高峰时期无法将非高峰时期空闲的车位用来进行调节。

1.3用地资源的有限性,公共停车场要满足人们的需要所占用的土地资源规模比较大,但是目前城市用地非常紧张,城市可以为公共停车场提供的使用空间是非常有限的。

1.4停车空间多样性,在停车空间上可以按照很多种方法进行分类,如街道公共停车场、地下公共停车场、路边公共停车场等。

二、我县公共停车场的现状

2.1我县公共停车位供需失衡、矛盾较突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我县拥有机动车的数量急剧增长,截至2014年12月份,我县机动车保有量81100辆,其中小汽车11000辆、载客汽车5900辆、载货汽车7000辆、摩托车55000辆、农用车2200辆。另外已上牌的电动车(含助力车)4万辆左右,未上牌电动车(含助力车)的有6万辆(数据来源县交警大队业务科)。目前我县停车位大约3400个(合法停车泊位,包括街道配建泊位1422个、商贸城货车泊位120个;居住区配置泊位1380个;公共泊位407个)。据统计,我县城区内道路里程大约12公里,每辆车挨个停且道路两边都停放,按5米长度计算(以小汽车为例),可停放4800辆车。同时根据国际标准,每辆机动车需要配备1.2至1.5个停车位。以小汽车、载客汽车、载货汽车作为统计口径,我县停车位缺口大约在2万1千个。现有的停车场中,路边与路外停车处比例失衡,机关单位、居住区实际配建停车泊位数不足,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2.2公共停车设施建设滞后

城市的公共停车设施主要由政府和城市公共建筑业主单位出资建设。政府主要承担为大型交通基础设施配建的公共停车场建设。城市公共建筑业主则主要承担为公共建筑配建的公共停车场(库)建设。按照《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规定,城市公共停车场用地面积按规划城市人口每人0.8—1.0平方米计算。该规范在条文解释中明确说明这部分公共停车场用地不包含为公共建筑和居住区配建的停车场(库)用地,也就是说这部分设施是城市公共建筑(包括大型交通建筑)以外的公共停车设施。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县这部分公共停车设施没有被列为我县城市基础设施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一直处于无人建设的状态,从而使我县的公共停车设施显得十分匮乏。

2.3政府投资不足,投资方式单一

作为一种特殊的“准公共物品”,公共停车场大多数由政府部门来投资建设,由于政府涉及的事务众多,且行政可支配资金有限,特别像我们贫困县,停车场建设资金相对匮乏,难以发挥公共停车设施在整个城市交通系统中应有的作用。

三、我县公共停车场建设和管理的对策研究

针对我县目前公共停车场存在的问题,从城市机动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以探索摆脱我县公共停车困境的出路和切合实际的应对措施。

3.1 将城市公共停车设施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明确建设责任。

应充分认识城区公共停车设施对城市交通系统完善和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将其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轨道,并明确政府的建设责任,明确管理和建设主体。政府统筹规划、有序建设、统一管理。目前,我县可用于停车设施建设的用地十分有限,故应大力加强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建设,以提高城市停车设施的利用效率。在土地供给政策上,应向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倾斜,以确保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可落地建设。

3.2合理规划建设用地、增加停车泊位供应,设计合理的车辆停放方式。

一是政府部门应严格控制停车场规划用地,避免承建者违反规定,将土地擅自改为他用,充分保证停车位的有效供给;二是不仅要解决当下停车困难的问题,更要目光长远,依据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规划合适数量的停车场;三是适当平衡路外停车场和路边停车场的比例,减少车辆非法占用道路,畅通动态交通;四是合理布局停车场的空间位置,避免出现某处大量空置,他处拥挤不堪的现象,促使停车设施利用均衡化。逐步形成以配建停车场为主,路外公共停车场为辅,路边停车场为补充的合理格局;五是设计合理的车辆停放方式,车辆停放方式的不同会导致停车场土地使用率的不同,也会影响停车取车的方便性。目前,一种作为解决城市静态交通的有效措施——向空间、向高层发展的自动化立体停车设备(机械式立体停车库),以其占地面积少、停车率高、布置灵活、高效低耗、性价比高、安全可靠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目前我县四联机械公司在做这方面的前期工作。

3.3改善停车场建设项目审批机制

3.3.1 未来停车场建设趋势的判断

在城市中心区建设公共停车场,由于城市用地已经高强度开发,新增土地非常有限,单独寻找地块建设公共停车场的难度很大。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停车库,或者是利用已出让地块(自有土地内)建设机械式立体停车塔(库)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借鉴国外发展停车场的经验,建设机械式立体停车塔(库)具有如下优点:

一、建设成本低廉;

二、建设速度快。因此,采用机械式立体停车塔(库)等方式来增加停车泊位将会是今后一段时期内缓解核心城区停车难问题的主要方式之一。

3.3.2 调整优化建设管理机制

为了使社会力量更有积极性参与到建设过程当中,从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方便企业办事的原则出发,根据未来城市停车场建设的主要类型和发展趋势,需要以基本建设为基础,有针对性的对各项报建程序进行合并、简化、调整。建议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调整、简化。一是,针对城市中心区公共停车场(库)多利用道路、绿地,公园、学校操场等地下空间建设,且规划未明确的,在项目立项前,增加项目选址论证报告审批,并将交通组织作为专篇纳入项目选址论证环节,不再单独进行交通影响评价分析;二是,针对公共停车场(库)项目方案设计特点,将方案设计及初步设计由两步合并为一步,如果为机械式立体停车库,直接按照方案设计,由设备提供商进行施工,不再进行施工图设计;三是,项目在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前,采取联席会审制度,第一阶段联席会审是对项目选址报告以及项目建议书进行论证,论证后直接进入方案设计,第二阶段联席会主要对方案设计进行会审,各部门提出意见,按照修改意见完成后,直接进入施工,进入施工后,按照“特事特办、手续照办”的原则,在进行停车场底基层处理的同时,同步完成施工招投标备案以及施工许可。社会投资的机械式立体停车库不需要办理任何施工手续,直接由投资方委托设备商进行施工。

3.4采用多元化的投资方式。

政府应设立停车场建设合理专项基金,为促进我县公共停车场的建设发展,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

3.4.1建议设立公共停车场建设发展基金。其来源主要有:一是财政专项资金,由财政划拨专门的资金用于公共停车场的建设经营;二是停车收费获得的资金,可将这部分资金按照20%的比例划归建设账户;三是违章停车罚款收入,经于交警部门协商,划拨一定的比例用于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对于停车场建设发展基金的使用,必须由独立的管理部门进行统一调配,避免腐败的滋生蔓延; 3.4.2鼓励社会企业和个人投资建设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在建设融资和营运模式上可采用BOT、PPP或TOT等运作方式。积极探索BOT投融资模式,BOT是私人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特殊的投资方式,包括建设、经营、移交三个过程、建议新建的停车场由政府统一规划,制定合理的优惠政策,优化审批程序,鼓励私人投资,并以协议的方式使投资方获取经营权。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为社会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提供信贷资金支持。

3.5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配套出台私人轿车发展的限制政策

目前‘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已深人人心,取得了广泛的共识。但在大力推进公交优先的同时,应配套出台私人轿车发展的限制政策。限制政策重点应放在拥有和使用两个方面。应逐步提高拥有门槛,并根据城区拥挤情况提出限制使用的范围和提高使用的经济代价。

四、结语

城市停车发展的总体战略是,走停车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健全停车管理机制,完善停车管理法规,建立合理的收费机制,通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和建设,形成城区停车以配建停车为主体、以路外公共停车为辅助、以路边停车为必要补充、与城市整体交通系统相协调、供需和谐的静态交通格局。

当前,针对停车管理不够严格、产业化意识淡薄、建设热情不高的具体实际,采取的基本思路应该是以加强规划指导解决停车场无序设置、以经营权拍卖解决收费漏洞、以培养专业经营公司解决服务水平不高、以“管设分离”解决部门“重设轻管”、以社会监督解决执法不严、通过建立高效的体制机制,促进停车产业发展。

停车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也在无时无刻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城市停车是城市化和城市机动化推进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个问题,它关系到城市居民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行和城市交通系统的有效运转。我们应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通过城市机动化发展战略的深入研究,提出符合我县县情的发展目标,并在立法、公共政策制定和技术标准制定,以及规划、建设和管理等环节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以系统地解决这一问题。

第12篇:西安公共自行车租赁调查报告

西安公共自行车租赁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4/4/11早上7:00~12:00

调查地点:理工大正门,大唐芙蓉园北门,铁设院小区,长延堡街道办

调查目的:了解西安公共自行车租赁的基本情况,并且提出一些优化的措施与方法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简单的询问

调查人员:每个小组有两个人,男女搭配

调查过程:首先坐公交到指定的调查地点,然后观察周围公共自行车的设置情况,开始分层抽样调查

调查收获:了解了不同市民的呼声,进一步了解了西安公共自行车租赁的情况,同时提高了耐心与抗打击受挫能力

调查中的问题:被调查者处于种种原因完成任务,没有认真填写问卷,数据的准确性会打折;另一方面由于人力和财力的限制,调查问卷数量有限,没有做到严格的的分层抽样

调查结果及感悟:通过为期半天艰苦调查,我们组共发放20份调查问卷,回收了20份问卷,回收率百分之百,调查的过程是曲折的,不过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人们对公共自行车租赁这个问题普遍感到不熟悉,甚至前所未闻,可能由于西安目前没有规划的自行车专用通道,自行车出行本身风险会不小,再加上自行车出行群体作为交通弱势群体,影响了公共自行车租赁的发展。尤其

25岁以上年轻人对公共自行车租赁感觉非常新奇与震惊。18~25岁年轻人相对更加关注公共自行车租赁,旨在解决他们的最后一公里出行。通过调查也不难发现上班族一般通过地铁或公交车与自行车搭配,互相无缝衔接,解决出行问题,力求达到门对门的出行。同时可能由于西安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刚刚开始建设不久,大家普遍对租赁点的设置不太清楚,严重影响了项目的推广与发展,为了更好地发展公共自行车交通。好多市民建议开启自行车专用通道,做到安全,便捷,环保,绿色的出行。其次就是租赁费用的问题,由于西安生活节奏比较快,公交车收费低,所以市民对自行车租赁费用的可接受范围主要集中在2~5元/h。在交谈中发现,一部分公共自行车出行属于刚性需求,即上班工作;还有一部分是旅游,观光型的。这个对租赁费用的的定价还是会产生影响的。同时发现月收入4000元以上,对自行车租赁几乎是不感兴趣的,自行车租赁主要服务人群是中低收入人群,当然也是年轻人出去踏青,观光游玩的不错选择。

最后的心得,通过调查,我们感觉首先应该大力宣传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使其进入公众视野,慢慢普及,然后是尽大量地规划自行车专用通道,在各大地铁,公交站点附近建立足够的租赁点和设置适宜的自行车数量,以方便出行。

公共自行车出行的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倡导健康,环保,绿色的自行车出行将为西安缓堵保畅做出一份贡献

第13篇:城市公共管理专题调查报告

城 市 公 共 管 理调 查

——公园免费开放问题调查

调查目的:本次专题调查旨在通过了解免费开放公园的所具有的服务性及市民的公共物品意识,分析研究公园免费开放后为市民带来了哪些便利,免费开放公园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市民的使用情况和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免费公园管理的发展方向,进而推动免费公园管理建设与发展,满足市民生活需求,促进免费公园管理的进步。

调查时间:2014年7月15日至7月31日

调查地点及对象:1公园 (黄山):戴震公园,滨江公园,多景园

2 市民

公园周边居民

3 单位

公园管理单位 调查人员:

调查情况:1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发放有效问卷60份,收回有效问卷60份。

2 通过访谈调查形式。走向社区与公园,选择社区居民与公园中的休闲人群,了解其对公园免费开放的看法,建议与期望;通过与公园管理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了解其在公园免费开放后的管理情况,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与期望。

3 通过对问卷调查及访谈调查资料进行收集,并加以分析,获得对调查有益的材料。

一 调查背景

(一)公园的有偿使用正面临极大挑战,亟需通过自身的转型化挑战为机遇。

随着城市社区的完善以及物业管理的发展,现在的居民在自己居住的小区内就可以进行休闲及锻炼活动,居民已经不需要再通过有偿支付去公园进行活动。这些挑战使得公园管理必须进行改革创新,适应新时代新生活的要求。

(二)公园改变管理方式,强化自身服务性和公益性作用,有助于提高公园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现代的社会生活中,如果公园的管理使用固守原有的方式,必然遭到社会的淘汰,失去其地位和作用。而现在通过方式的改变,充分发挥了公园的服务性和公益性作用,可以使公园继续为社会生活做出精彩的贡献。

(三)改变公园管理使用方式,免费开放公园,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为了使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因此只要有利于使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的事,就必须进行有效合理规划实践,维护人民利益。

二 调查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戴震公园

黄山市戴震公园位坐落于屯溪区华山岭上,依山而建。占地330亩,周长2.5公里。西起\"镇海桥\",东连珠塘,山径曲折,浓荫蔽日,水深幽静。戴震公园吸引的游人不多,主要是老年人,大多数老年人都到公园去打牌,聊天。另外,戴震公园娱乐设施少,只有几个健身设施。再者,戴震公园的湖,湖水混浊且臭味扑鼻。

通过问卷调查,到公园的人中,80%是老年人,90%的人选择在早晨和晚上去公园。85%的老年人到公园主要是大牌和散步,聊天。95%的人认为公园娱乐设施少,没有什么吸引力。83%的人认为公园免费开放后环境变差,且经常有流浪汉在公园里过夜,还有人随意在公园里遛狗,影响公园环境。

存在以上现象,有以下几个原因:1 公园附近以住宅办公楼为主,且娱乐设施少,因此难以吸引年轻人到公园;2 公园地势偏高,地形陡峭,因此无法大量建设娱乐运动场所;3 由于公园免费开放,公园收入减少,且上级拨款有限,因此公园无法彻底治理公园小湖脏臭问题。

(二)滨江公园

滨江公园位于新安江延伸带。近几年才完建,因沿江而建而定名“滨江公园”。公园是一个集展览,观赏,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公园。公园老少皆宜,老人们在那里打牌,聊天;年轻人在那里休闲放松;孩子们在那里嬉戏玩耍,好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滨江公园还有徽州古建筑群和徽州照壁。这些徽州古建筑群是坐落于沿江指端,在民居的外部造型上,层层跌落的马头墙高出屋脊,有的中间高两头低,微见屋脊坡顶,半掩半映,半藏半露 ,黑白分明;有的上端人字形斜下,两端跌落数阶,檐角青瓦起垫飞翘。在蔚蓝的天际间,勾出民居墙头与天空的轮廓线,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和韵律美,体现了天人之间的和谐。 “徽州照壁”由三大块组成,主体照壁内容为“无徽不成镇”, 由14个徽商人物和徽商故事组成;两边分列照壁由27个历史人物组成。

问卷显示,到公园的游人40%是老人,30%是孩子,30%是中青年人。70%的人选择早晨和晚上去公园,25%的人选择中午去,5%的人去公园的时间不确定。85%的人认为公园最大问题是游人众多,不文明行为对公园环境造成污染。

造成以上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公园位于新城区,作为新开发的旅游资源,能够吸引居民,因此居民选择到公园去休息娱乐。2 公园建立时间不久,政府重视,注意完善,使得公园设施完善,对游客有吸引力。3 免费开放后,游客大量增加,由于宣传力度不够,管理措施没跟上,造成游客不便,同时造成公园环境污染。

(三)多景园

黄山市多景园位于黄山市位于歙县城南练江之滨。占地0.41公顷,集徽派园林和徽派盆景于一处。人口为门楼,台阶两侧有伏狮,正对门楼有巨型照壁,壁座为红石须弥座。园内有盆景和梅溪两景区。盆景区中为池,西南有塔影亭,引借对岸长庆寺塔景入园,为园林中借景佳作。这里的徽派盆景铁干虬枝,盘根错节,蟋龙腾跃,游龙探海,千姿百态,点缀在花窗回廊之中,曲桥池塘之侧。梅溪景区北为假山,上广植梅树数十株,绕以小溪;山南临池,人工瀑布直泻而下。过假山,豁然开朗,迎面为报春堂,歇山顶屋面。西南环绕挹秀廊,廊中有玉照亭,从廊上可远眺西干山风景区。1996年11月正式对外开放,为城市综合性公园。其特点是以山水园林为主,人文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富有生活情趣和文化内涵。公园规划合理清楚。

进行访谈调查显示,公园的游客75%是中青年人和小孩,25%老年老年游客认为公园地势崎岖,虽然林木繁多,枝繁叶茂,但是依然不是很喜欢到公园玩。95%的人认为公园免费对外开放,对自己影响并不大,因为娱乐设施依然是要收费的。98%的人认为游客自身行为修养很重要,要注意自己的不文明行为,保护公园环境。只有2%的人认为公园环境靠公园自己管理。

究其原因:1 公园受地势影响,临江而建,地势较崎岖;2 公园较早进行开发建设,娱乐设施齐全,吸引力大,受游客欢迎。

三 公园免费开放的意义

公园免费开放,是社会历史的必然,公园免费对公众开放,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

1 公园免费开放,有助于提高公共物品的使用效率,充分实现公共物品的价值。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众对公共物品的认识提高,有偿支付使用公共物品已经和当今社会不相适应。公园免费开放,是对时代的适应,免费开放,可以使公众充分利用公共物品,实现公共物品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同时,通过转型,巩固公园在公共物品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公园免费开放,有助于公共管理部门职能的转变,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公园免费对公众开放,但是公园管理部门的服务不能也随之降级。公园管理部门更应该面对挑战,实施更有效的管理措施,降低成本的同时,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只有这样,中国的公共管理才能更进一步,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建设更加和谐的社会。

3 公园免费开放,有助于培养公民的主人翁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

公园免费开放,并不仅仅只是政府和公园管理部门的事,更是与居民密切相关。居民不仅是公园免费开放的受益者,更是公园免费开放的主要建设者。公园免费开放后,如何保持公园环境的干净整洁,维护公园的公共设施······这都需要居民的积极参与。在公园免费开放的建设过程中,积极鼓励居民参与,有利于培养居民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4 公园免费开放,有利于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相处,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公园免费开放,为居民提供免费的健身娱乐场所,有利于居民锻炼身体,身体健康,同时,在锻炼的过程中修身养性,与邻舍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利于人民幸福生活,有利于社会更加和谐。

四 公园免费开放的发展历程

公园是城市公共生活的载体,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等面发挥着极大作用。公园实行开放式管理,在给市民带来巨大好处的同时,公园自身也面临着资金紧张、管理难度加大等巨大压力。

随着十八世纪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加剧,同时社会阶层关系的剧烈变化,公众强烈呼吁开放公共公园。在国内,自2000年以来,全国许多城市都掀起了公园免费开放热。如北京市的140多座公园中,区县的大部分公园是免费开放的;上海更是有七成以上的公园都免费开放;深圳市,除了仙湖植物园外,深圳的100多个公园全部向市民免费开放;随着常州圩墩遗址公园2009年7月28日向市民免费开放,常州市区的51座公园已实现全部免费开放,成为全国第一个公园全部免费开放的城市,厦门市的中山公园动物园从2011年8月23日开始免费开放,成为全国第一个免费对外开放的动物园。

五 公园免费开放存在的管理问题

(一)戴震公园

戴震公园免费开放后,给周围居民带来了很多乐趣。但同时,也给公园管理处和管理部门带来了挑战。通过访谈,了解到公园管理存在着以下几个难题:1 公园免费开放,收入减少,经费不足,给管理造成障碍。免费开放后,游人增加,有些不文明行为给公园造成环境问题,但由于资金不足,公园环境污染和公园小湖脏臭问题没法得到有效解决。2 公园免费开放,有流浪人员在公园里过夜,给公园管理造成很大问题。公园免费开放,任何人都可以随意进出公园,有些流浪汉甚至在公园里过夜,公园管理人员又无法将他们赶出公园,因此很难管理。

(二)滨江公园

随着滨江公园的免费对外开放,公园的游人倍增,也给公园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1公园免费对外开放,很多家庭全家出动,祖孙三代一起到公园观赏,大多数家庭都是自驾到公园,车辆增多,造成公园停车紧张,管理困难;2 到公园休憩的人增多,公园有很多珍贵的花草树木,有的游客随意采摘花草树木,乱扔垃圾,造成公园脏乱,也给公园造成损失。

(三)多景园

多景园是游玩赏景的最佳场所,但是由于公园特殊的地势,环境,游人的增加,也是让公园的管理人员大伤脑筋:1 由于公园的地势较崎岖,游人增加,同时公园又有很多老人小孩,因此很容易出现意外,造成人员损伤;2 公园免费开放,有些青年喝酒后到公园,任意打砸公园公物,甚至,还有的人到公园偷盗公物去变卖,给公园造成经济损失,也让公园管理更加困难。

六 应对公园免费开放管理问题的措施

公园免费开放,改善了城市生态及人居环境,市民得到了很多实惠和便利,但是免费开放后,公园的游人增加,出现了毁坏绿地和公共设施,卫生状况不佳,甚至偷盗珍贵花草树木,公共物品等系列问题,给管理带来很多难度,免费公园要取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做好免费开放的后续管理工作,为此,对公园免费开放的管理问题,通过调查后,从宏观角度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制定科学合理可行,同时可操作弹性好的规划

公园免费开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因此必须有长远的计划以及合理可行的短期计划。在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问题,资金,人员重要资源必须跟上步伐,确保计划的有效实施。同时,做好短期计划和应急预案,弹性好,可以有效的处理突发事件,保证改革的进行。

(二)制定计划措施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强化以游客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公园本身就是公共物品,免费对公众开放,就是为了强化公园的服务性和公益性作用,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健身和亲近自然的场所,因此,必须强调公园是“公益性基础设施”这一基本属性,以游客为中心,服务市民,方便游客。

(三)转变管理理念,改变管理方式,实现全方位管理

公园免费开放后,门票收入没有了,管理费用增加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公园管理模式已不再适用。因此,公园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必须高效的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取得最好的管理效益,为城市建设和健全城市生态环境贡献力量。公园管理人员和管理部门必须转变思维方式,改变管理理念,借鉴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同时结合自己公园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创造力,想出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促进公园免费开放的发展,实现全方位管理。

(四)拓展资金渠道,为免费公园发展建立坚实的保障

免费公园要想取得长久的发展,必须有坚实的资金保障,因此,必须重视拓展资金渠道,保障免费公园的建设发展。首先,要加大政府的资金投入。公园是公益性基础设施,与居民的幸福生活息息相关,政府必须重视免费公园的建设,保证资金投入,满足经济社会人民的发展要求;其次,要吸引多方建设资金,实行多元化投资。公园免费开放后,如果仅仅只靠政府的资金投入,是无法长久发展的,因此,必须拓宽资金渠道,吸引多方建设资金,多元化经营投资,保障免费公园长久有效发展。

(五)加强监督,加大宣传力度,为公园免费开放长久发展提供舆论支持

舆论的力量是强大的,我们必须用好舆论这把刀。加强舆论建设,接受群众的社会舆论监督和各新闻媒体的监督,确保公园免费对公众开放,同时,公园的服务不降级,持证上岗,对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进行礼貌制止等,保证公园的服务质量。同时,加强公园免费开放的宣传力度,在向市民进行宣传和普及绿化知识时,摒弃以“违者罚款”等生硬警告语,而使用“花儿点头笑,请君多关照”等温馨人性化标语,使游客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启迪,受到感染,同时形成法制和教育氛围,不断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和道德素质。

(六)加强治安建设,提高综合治理能力

公园免费开放后,游客大量增加,公园的停车问题,老人小孩安全等问题凸显,又有流浪汉在公园里过夜,青年偷盗公共财物等问题,因此,公园管理部门必须做好安全防范措施。首先,要加强与当地公安机关,公共管理部门的联系,加强公园的治安建设,保证公园安全;其次,要制定适当的惩罚措施,对于损害公共物品的行为,必须给予适当的惩罚,以保证公园公共物品的安全;第三,要做好应急预案工作,对于游客剧增的时间,必须能够有效处理停车难,保障老人小孩安全等问题,提高综合治理能力;最后,对于公园里的流浪汉问题,要同当地的社会保障部门联系,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合理解决流浪汉问题。

七 结论

通过调查研究,综上所述,公园是一个公益性基础设施,它在城市建设和健全城市生态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公园免费对公众开放,是为了建设一个更好,更适合居民休闲,娱乐,建身和亲近自然的场所。公园免费对公众开放,要获得持续长久的发展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这不仅仅只是政府和公园管理部门的责任,更是每个市民的责任,它需要我们配合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工作,需要我们积极参与,需要我们提供我们的社会公德心,社会责任感,需要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带走我们带来的垃圾,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公共物品,文明礼让。为了让我们生活的城市更美好,让我们人人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附:公园免费开放调查问卷一份,如下

公园免费开放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围绕公园免费开放的主题展开,旨在通过调查分析获得公众对于公园免费开放的看法,态度等,发现其中存在的利弊,并对此提出建议和改良措施。本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问卷内容及所得数据仅供研究分析之用,并绝对保密,敬请如实填写。

1.您的性别是?

A 男

.

B 女 2.您的年龄段是?

A 18岁以下

B 18~30岁

C 30~60岁

D 60岁以上

3.您在公园中进行户外活动的时间主要是?

A清晨

B上午

C中午

D下午

E傍晚

F不一定

4.您通常和谁一起来?

A家人

B朋友

C同学、同事

D自己

5. 您来此公园活动是?

A晨练、健身

B专门来游玩、娱乐休闲

C科研调查、课程实习

D路过

E其他

6.您赞成公园免费开放吗?

A.赞成

B.不赞成

C.无所谓

7..你会因为公园免费而多去公园吗?

A.会

B.不会

C.有可能

8.您认为公园的环境,免费开放后比开放前

A.差很多

B.差一些

C.没变化

9.你认为公园免费后可能会有哪些负面影响?

A.公园环境被污染

B.造成噪音滋扰

C.公园工作人员的服务质素降低

D.容易有罪案发生

E.公园设施损耗快

F.公园内的人龙蛇混杂

G.公园游客过多,造成拥挤和设施不够用

10.你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A.部分市民的素质问题

B.公园的管理和保安问题

C.政府的资助问题

D.公园免费开放这项政策本身的问题

11.公园免费开放后,你是否会尝试到其他的公园进行活动?

A.是

B.否

C.没考虑过这个问题

12.您对公园管理水平的总体评价?

A.非常好

B.较好

C.一般

D.较差 E.糟透了

13.您对公园免费开放有什么看法或意见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为解决公园免费开放后产生的问题,您有什么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谢您对本次问卷调查的支持,谢谢。

第14篇:关于英语公共标识调查报告

关于英语公共标识调查报告

前言

今年是龙年,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新年新气象,作为龙的子孙,是更有责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贡献的。寒假的时间虽然很有限,但是我还是和同学一起,在深圳特区主要街道和公共场所进行了英语公共标识调查,其中,发现了不少的问题。

随着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深圳在很多公共场所都启用了双语标识。但是我在深圳街头实地调查,发现许多公共场所存在着英文标识错误百出,公共标识英文翻译错漏多。

深圳公共英文标识用得最多的是城市交通标识。总的来说,深圳城市交通标识的英文翻译较前两年要规范很多,主干道的翻译比较规范,但在次干道,交通标识则拼音、英文混用,同一路名可能与主干道的标识不同。

例如:在同心南路,主道上的标识是“Tongxin S.Rd.”,而附近次道上的标识则成了“Tongxin Nan Rd.”;中心书城附近的福中路在主次道上也有“Fuzhong Rd.”和“Fuzhong Lu”两种不同译法。“深南大道”正确的翻译应是“Shennan Boulevard”,简写为“Shennan Blvd.”。但我在调查中却还发现了“Shennan Road”及“Shennan Avenue”另外两种译法。在“香蜜湖”地铁站C出

口紧挨着的两块标识牌上,“深南大道”就出现了“Shennan Blvd.”和“Shennan Road”两种不同的翻译,让人觉得很混乱。在地铁站内,对于“会展中心”有两种不同翻译——“Hui Zhan Zhong Xin”和“Convention & Exhibition Center”“少年宫”则被译成“Shao Nian Gong”和“The Children's Palace”,也很不规范。其实,按英语标准可分别统一为“Convention & Exhibition Center”和“The Children's Palace”。莲花山公园是很多市民休闲放松的好去处。为了保护公园内的优美环境,管理处在园内设置了不少双语标识牌。我仔细研究了这些标志牌,发现大多数英文翻译都有问题:不是粗心弄错了单词,就是搞成蹩脚的中式英语,或者干脆全部译错,笑话百出。在公园入口不远处,一块标牌上的“花草有生命,请勿采摘 !”英文翻译“Please also have lives no picking!”中的“Please”应为“Plants”。另一处“花草有生命,珍惜靠大家 ”的翻译“Flowers and plants to life and treasure will depend on all!”完全让人不知所云。有些地方的标识出错,则很有可能是相关单位的疏忽或者一些标识年久失修所致。如福田区新闻路“深茂商业中心”译成“Shenmao Commerc Center”中的“Commerc”应是“Commerce”,少了一个字母。城市英文标识的规范还体现在对“机场”、“火车站”、

“会展中心”和一些政府机构命名的统一上。例如,“市民中心”的标准译法为“civic center”。而我在实地调查发现,在市民中心的地下停车场等地,常常会出现“citizen center”的译法。而在市民中心B区的餐厅处还会出现“city center”的译法。这样的专属地名英文译法不同,甚至会出现在同一条主干道的交通标识牌上。例如,在滨河路上我先后看到两个“皇岗口岸”的交通标识牌,一块译为“Huanggang Port”,另一块译为“Huanggang Customs”(此为“皇岗海关”之意)。我在市民中心B区地下一层看到一块指示牌,六个地名的英文标注出现了四处错误,让不少往来的市民觉得很“恶搞”。在这块牌子上,将“市民中心餐厅”标注为“City Center Refectory”,其实应为“Civic Center Cafeteria”更妥帖;将“卫生所”标注为“Fist Aid”,记者认为更正为“Clinic”更明晰;“邮电所”为“Post Service”,改为“Post Office”或者“Postal Service”更准确。而“休闲服务区”的翻译“Lie fallow & Ministry Area”则让人莫名其妙,不知道这个休息服务区到底是做什么的? 此外,公共设施标语翻译应避免生硬直译,因为直译往往产生蹩脚的英文。例如,深圳出租车站台上的标语 “文明深圳,温馨家园”均翻译为“Civilized Shenzhen, warm homestead”并不妥当。其中,“homestead”多指 “国家分给个人开垦的土地”或“农场,农庄(包括房屋及

其周围田地)”,而用“civilized”对译“文明”也有些牵强。又如,某医院的“后勤楼”翻译成“Logistics Floor”,其实logistics主要指军事后勤、军事行动的细节部署,或者物流供应等,与医院里所谓的后勤并不是一回事。 因为粗疏造成拼写错误更是屡见不鲜。例如,景田路上“邮政报刊亭”的英文翻译“Postal Press Kiosk”因损坏而变为“Postal Press Kosk”;翠竹路上多家报摊的遮阳伞上《深圳日报》的英译变成“Shenzhen Dily (应为Daily)”;某大型超市货架上的促销(Promotion)清一色拼成斗大的Promfion,等等。

主体

通过以上调查的结果分析,在深圳许多的地方,公共英语标识的错误不但给外国友人造成不便,也会使得长期的错误会给人造成误导和困扰,这些英语标识存在着巨大的漏洞,不利于深圳的美好形象。城市公共标识英文翻译正越来越普遍,它能从一定程度上体现该城市市民的英文素质和城市形象是国外友人看待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标尺。而深圳,作为中国出色的开放城市,更应该从这些细小的事情抓起。

总结

针对这些错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到翻译精确。只有做到翻译精确,才能有效的传达信息,发挥公共标识牌的作用。

首先,注意词性。那些表示指示、告知、说明等信息服务的具有静态意义的标识语,无论汉语还是英语都应该倾向于选择名词。例如,登记处registration,咨询台information,美食街food court等。那些想人们发出提示、号召或要求并希望人们做出相应行为的具体动态的意义的标识语,无论汉语还是英语都应该倾向于选择动词。例如。登记入住check in,小心碰头mind your head,而不是attention your head.小心轻放handle wite care等。其次,注意简洁。标识语的特点是言简意赅,让人一目了然。例如保持安静quiet please,仅限在紧急情况下使用emergency use only等。然后,要注意表达的角度。汉语通常采用否定句对动作进行禁止,而英语习惯用肯定句。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这些差异。例如,禁止摆卖no vendors,非公莫入staff only等。最后,注意翻译的形式和结构。表示禁止意义,英语常用“no+名词或动名词”,例如,禁止吸食毒品no drugs,不准停车no parking ,请勿乱扔废弃物no littering等。此外,中国人的主观思维模式使其在标识语的表达上也常用主动语态,而西方人由于其客观四位习惯,在语言表达上多用于被动,因此我们在翻译时应该注意,例如,车位已满occupied,已预订reserved.其实,除了要掌握精确的翻译,我们还可以针对已有的英语公共标语,通过政府市民的相互努力,进行修改和美化。政府通过启动一系列的纠错活动平台,鼓励市民纠错。而作为城市的一份子,市民们也有责任和义务去纠错,去建设更加美好的城市。只有这样,城市里的公共英语标识才会越来越精确。

09英语三班张莉莉

第15篇:农村公共文化调查报告[推荐]

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加快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切实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关系到党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落实,也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职责。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是改善和提升农民幸福指数的重要举措。没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就谈不上体面和有尊严的生活。农民的基本公共文化权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要具有与城里人均等的享受文化成果的权利,二是参与文化活动的权利,三是开展文化创新并且其创作成果得到保护的权利。这些权利的实现依赖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方式,它通过公共文化设施、公共文化产品、公共文化服务和运营,使农民的基本文化权利得到有效保障,让文化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农民.

一、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现状

1、改革开放以来 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明显改善。目前X县设有1个省标准文化馆和1个国家三级图书馆,有老干部活动中心、青少年文化宫、有县剧团、影剧院、电影公司各1个,(营运不景气);全县12个乡镇1个管委会有综合文化站15个,全县已揭牌的村级文化活动室57个,总体来看,全县农民公共文化硬件设施已具雏形。全县近一半以上的村都陆续在修建公共文化中心,已初步建成了基层党建远程教学C级站微机房,形成了书报刊、文化娱乐、音像、电影、文艺演出、

1 印刷、艺术培训、宗教庙会等文化市场;同时县政府强化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建设,加大了对农村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充分保证了我市农村文化市场健康、有序、规范发展。

2、农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宣传文化部门每年都通过“三下乡”、艺术节、旅游节、文艺汇演、艺术展览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如近几年来举办的消夏旅游节、龙门洞祈福大会、八渡春季山花旅游节、新农村建设“五朵金花”亮点展示会,县直机关七一建党歌咏大赛、正月十五元宵节大型社火游演大赛等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80多场,年举办书法,绘画、摄影、民间工艺制作收藏各类展览13多场次,参与群众近30万人次;镇村每年开展群众文体活动50多场,举办文化科技培训班30多次;东西城社区以广场歌舞健身文化和村镇文化为重点,组织了秧歌队、体操队、太极表演队、夕阳红艺术团,开展农村文艺调演、计生普法宣传巡演、党风廉政专场演出等多场文艺活动。2013年正月元宵节隆重举办了首届中国民间社火艺术节。此外,县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局组织跑旱船、陇州小调等民俗特色文艺展示演出等民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其中陇州社火已入选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农民的文化需求分析

为更好地了解基层农民的文化需求,近期,我与单位几名同志分别到天成镇范家营村、铁源村,东南镇家庵村、东兴村镇村干部、县文化馆等地进行了一项关于基层农民文化需求及消费状况的调查。该调查走访了部分镇村干部、农民、

2 文化专干。调查显示,随着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正在相应发生变化,但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农村文化生活仍然单调而贫乏。

1、“爱看电视,不怎么看电影”。“你最喜爱的业余文化活动”多项选择问卷显示,在“看电视”“打牌”“读书看报”“看戏”“看电影”等选项中,选择“看电视”的达95%,选择“读者看报”的8%,只有5%的农民选择了“看电影”。电视是农民业余时间文化活动最主要的形式。一些农民认为,电视有两个突出优点:一是方便,在外干活回来随时可以打开看;二是内容丰富,时政新闻、访谈节目、娱乐节目等应有尽有,可以各取所需。

一位农民说。此外,电影放映内容及放映时间的信息不灵通也是阻碍农村观众进影院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些农民表示,虽然现在有政府出钱的农村公益数字电影放映到各村居,但由于影片种类比较单一,缺少最新的国内外大片,大多数农民也不愿站在露天受热受冻,宁愿在家看电视。

2、最需要农业科技致富类文化。调查显示,89%的农民最喜欢和最需要的文化内容是“农业科技文化”,65%的人在看电视时经常选择“农业科技频道”,73%的人表示愿意看“科教影片和光碟”。在“你最愿意做出的文化投入”选项,49%的人选择了订购一些科技致富书刊。到访地又很多农民从事着烟草果业种植、畜牧养殖,他们希望能看一些有关种植、养殖的知识并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因此,他们常常会从中央

3 电视台军事农业频道的一些栏目中获取农经知识,或者阅读自己征订的农村信息类报刊。对于村文化俱乐部图书阅览室的中外文学名著,不少农民则表示,现在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我们年龄偏大,家务活、地里活络多,“少有光顾”。“我们自身文化程度不高,看不懂这样的书和文章,也没兴趣、没精力去看这些。”在走访中,一位农民说。

3、通俗文化受欢迎。从需求层次看,大部分人喜欢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可惜农村人基本看不到,48%的农民表示喜欢民间文化,其中46%的农民喜欢看戏看社火,舞龙、舞狮、打腰鼓、民间艺人耍杂技等民间活动最受欢迎。从需求供给渠道看,问卷显示,57%的农民认为自己文化消费的主要来源是村里婚丧嫁娶时的小型演出活动和节庆活动,他们钟情于这种贴近自己生产生活的表演方式和内容。与之相比,高雅文化或专业性较强的文化形式还不能得到农民的普遍认同,比如歌剧、话剧及音乐会等。在调查中一些农民认为,自己的欣赏水平和这些高雅艺术有很大差距。

总体看,农民文化需求远未满足。从需求趋势看,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有内在的渴求,求知、求美、求乐、求健康、求参与成为广大农民的共同要求,农民办文化、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很高。问卷显示,63%的农民表示对文化的需求“很强烈”或“较强烈”,42%的农民希望以村组或乡镇为单位组织自己的业余团队,如业余秦腔剧团、腰鼓队、舞龙队、乐队等,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但就是组织不起来。如今,农民

4 的文化需求不再满足于“看看电影听听戏,天天守台电视机”的低水平、单一的层次上。但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仍然单调而贫乏,活动少、渠道窄、形式旧,他们渴望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享受。79%的农民希望改变这种现状。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基层领导干部重经济轻文化,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看不到经济与文化之间的辨证关系,更看不到二者必须协调发展,互为内生动力的良好效果。在具体部署安排工作时往往夸大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性作用,而忽视或轻视文化的思想政治基础性作用,有意无意地把文化发展工作排在末尾甚至忽略不提;认为这是“软任务”,看不见,摸不着,年终考核时不是显政绩,所以没有像抓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教育等工作成效鲜亮。

2、过分顾及投资周期效益,文化发展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备。有的乡镇虽然千方百计建起了文化站、图书室等、远程教育站等文化阵地,象东南东兴村、杜阳下凉泉村等将近三分之一的村都建起了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但由于经费紧张,无法添臵必要的文体用具和最新书刊;给予民间艺术团体、个体放映队的经费杯水车薪,甚至没有;而且随着税费改革的深入,农业税全面取消后,在客观上使县镇财政困难,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投资预算很少,且经常被挤占。

3、镇村文化艺术专业人队伍建设工作明显滞后。一方面,

5 农村文化专业干部素质偏低,如陇县各镇综合文化站共有职工43人,其中具有大学学历的仅有5人,而具有中专、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却占到75%;另一方面,农村文化专干既不专业,更不专职,近60%被抽调从事镇村其他工作;此外,农村文化发展条件不好,待遇太低,难以吸引到优秀的年轻文化专业人才下来工作。

4、文化管理体制不顺,文化服务职能作用难以发挥。文化管理与服务单位的用人制度、考核制度、管理制度比较僵化,缺乏活力。如镇综合文化站都是由镇政府直接管理的,文化主管部门和业务单位只对文化站进行业务指导;同时,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还存在多头管理,不少镇综合文化站与农技站、广播电视转播站、学校等联系协调不够,各自为阵,造成文化资源重复配臵浪费。

四、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1、必须加大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

首先,应当加快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一是“多方争取资金、争取项目再建”。继续在乡村一些人群相对集中且缺乏配备设施的的地方,新建集报刊阅读、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普教育、体育活动等于一体的基层文化场馆,并配备一定数量的专(兼)职人员和相应的设施设备。二是“充分用足新农村建设相关政策搭车合建”。在规划招商引资项目时,注意把文化服务中心与建设农村基层阵地办公场所建设相结合,适当扩建部分文化活动场所,或者开发办公场所的综合功能,在部分场所设

6 臵文化功能区。三是“以加强农村文化资源整合改造提升为目标进行改建”。对闲臵废弃的旧校舍进行改造,加强资源整合利用,使之“脱胎换骨”变为功能较为完备、方便群众的农村文化活动场所。

其次、加快重点公共文化服务工程的基本设施建设。一是加强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更新陈旧老化的广播电视发射台、转播台设备,改进节目制作设备,加快有线电视和数字电视网络建设,提高农村广播电视无线覆盖水平,逐步消灭盲区。二是加强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设施建设。有条件的农村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相结合,不断完善设备配臵,丰富电子图书、舞台艺术、知识讲座和影视节目等数字资源,为农民提供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三是加强农村电影放映设施建设。根据《陕西省农村电影16mm拷贝补贴暂行办法》,向省财政争取更多的补贴用于购臵新的农村电影拷贝和放映设备,并更新改造农村电影院,增加电影固定放映点,推广电影数字放映技术,扎实推进电影“2131工程”。

三、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进一步加强镇村综合文化站等文化阵地的管理,不能挪用、拍卖、租赁,不能以任何形式改变其用途。对各级财政投入的各种设施,要认真进行国有资产登记,并对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评估。要本着建好、管好、使用好、服务好的原则,制定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建设的管理办法。

7

2、不断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内容建设

一、不断加大送文化下乡力度。一是要送戏下乡。各级宣传文化部门要继续针对贫困山区乡村,采取“农民看戏,政府买单”的形式,认真组织专业(业余)文艺团队和电影放映队下乡送戏,确保山区农民每月至少看一场电影,每年看一至两场大戏。二是送书下乡。市、县(区)文化部门要配臵图书流动车,并在市、县(区)图书馆设立图书配送中心,在各镇综合文化站设立图书配送分中心,通过分中心向村流通点配送图书,每个流通点的图书每季度更换流通一次,实现城乡图书信息资源的流通和共享。三是送科技文化知识下乡。以建设学习型村镇和建设学习型家庭为主题,开设“乡村文化特色讲坛”,逐步在县(区)、乡镇和有条件的行政村等文化活动场所分别设立“美丽乡村文化讲坛”一级点、二级点和三级点,适时组织邀请全国乡村文化名人分赴各点巡回作专题讲座。

二、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一是精心组织主题文化活动。以新农村建设、迎七

一、迎接十八大、改革开放三十四周年以及县境内各种文化艺术节等为主题,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地组织专场演出、舞蹈才艺、书画摄影、盆景花卉展等各种文化活动。二是精心组织社区村镇群众广场文化活动。逐步将广场文化活动从城市广场辐射到农村,充分整合各县(区)、乡镇的广场文化资源,建议可以统一命名为“幸福陇州”文化广场文艺演出系列活动。三是开展民俗文化活动。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特色,重点开发陇州社火品

8 牌,赋予旱船等民俗文化节目新的内涵和精神,挖掘陇州办理红白喜事中健康优秀的民俗文化内涵元素,并通过举办二月二庙会及物资交流会、文化美食节、文化旅游节等活动作平台进行系列演绎展示。

三、积极扶持和引导农民自办文化。一是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大院。动员引导农民或企业家,采取捐赠赞助、联合共建、自筹资金等形式,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大院,吸引和方便农民就近参与文化大院内的唱歌跳舞、拉弦唱戏、棋牌娱乐、体育健身、读书看报等文化活动。二是积极发展个体放映队。走“政策扶持与市场开发”相结合的路子,把个体放映队作为农村电影市场的主力军,鼓励个体放映户从放映发展到拷贝发行与租赁,鼓励有条件的可成立16毫米拷贝周转、租赁中心或发行公司,从一村一乡一县(区)扩大到周边地区,努力开创农村电影新局面。三是扶持发展民办剧团。扶持一批民办剧团,支持他们扎根民间、深入农村、服务农民,传承民间艺术,传播有益文化。四是鼓励创作民间文学作品。围绕西巷子老槐树、县挈社火戏楼、陇州八景街、大震关、华严寺、香山寺、磬口寺、娘娘庙,龙门洞、秦城遗址、固关民族老街,朱阎等二阁老等民间历史文化资源,组织农村民间文化组织和艺人进行深度挖掘,创作出一批具有本土气息的文学作品。

3、不断加强农村文化市场建设

一、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一是加大对农村传统文化产业的引导与扶持。进一步引导文化经营业主到农村

9 设立文化经营点,加强对网吧、电子游戏厅、歌舞厅、新闻出版物的经营与管理,并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的文化生产和传播模式。二是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积极开发旅游商品,推出陇州反映陇州早期农耕文明、游牧生活场景的书画剪纸刺绣等工艺品和纪念品,奇石盆景根雕等旅游产品;以生态、农家乐休闲养生旅游、民俗风情展示为重点,全面加强文化旅游景区建设,将八渡高庐村建设成消夏纳凉胜地、温水团结村建成温泉渡假水上乐园、天成范家营村建设成宗教文化展示区、关山草原建设成生态及游牧文化体验避暑山庄,加大龙门洞道教改扩建项目工程建设力度,提升道教龙门文化在全国的影响力,建成以陇州宗教寺庙为点面的宗教旅游环线,并加强对庙会文化主流思想内涵关注和引导。

二、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市场的监管。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弘扬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和文明、健康的经营理念,使文化经营业主在公开、平等、文明的经营环境中,自觉遵守有关规定,自觉抵制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二是加大行政管理力度。坚持“打扶并举”,继续完善属地管理原则,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充分发挥基层文化、公安、工商、城管等部门的作用,严把市场准入、日常监管、年度审核等环节,不断规范文化市场秩序。三是加大行业自律。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在各行业经营业户自愿的基础上,在农村文化经营场所摆放带有举报电话的监督举报牌,向社会公布服务热线和监督投诉电话号码;建立举报奖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管理的积

10 极性;聘请一批政治觉悟高、责任心强、文化水平高的离退休干部和老党员等组成文化市场管理监督员,加大对文化市场管理的力度。

4、不断加强农村公共文化保障机制建设

一、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机制。县委、政府需要把此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纳入各级政府财政支出预算,在领导精力、工作部署、财力安排和政策措施上实行重点倾斜,确保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农村文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宣传、财政、文化等各部门职责,密切协作、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农村文化工作。二是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目标责任制,把此项工作列入创建文化先进镇(街道)村和创建文明乡村、文化名镇名村等相关评价体系;组织开展争创“文化先进镇、村”活动,把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作为开展此活动的重要阵地,切实巩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第

二、建立健全投入保障机制。一是相关部门要全力扶持镇村争取省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根据《陕西省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积极争取省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重点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公共文化服务工程、重要文化活动等的投入。二是逐步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省市县财政应确定文化投入在财政支出中的具体比例,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建立以奖代拨的投入机制,并按照国家规

11 定的“各级财政对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的要求,逐年扩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覆盖范围。三是鼓励吸收社会资金。制定出台新的文化经济政策,动员社会各界力量,鼓励民间资本向农村文化的投资,通过国家、集体、合资等多渠道、多方面筹集资金,逐步建立起国家、集体、个人、社会相结合的多渠道投入体系。四是不断加强监督管理。财政、审计和监察等部门要加强对各项农村文化建设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对出现的各种违规违纪行为予以追究责任。

三、建立健全人才保障机制。一是巩固和完善文化与艺术专业专职干部队伍。采取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办法择优选配农村文化专干,实行定岗定责和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逐步建立健全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并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保障工资及福利待遇,竭力调动工作积极性;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和志愿者到农村从事文化工作,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其聪明才干。二是寻找和发挥农村“乡土民俗文化能人”的带动作用。积极培养农民文化骨干,充分发挥农村“文化能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三是凝聚和培育文化业余爱好者队伍。最大限度地把农民中的文娱活动爱好者以及进城务工的青年农民吸纳到文化队伍中来,不断加强农民业余文化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文化自觉创新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第16篇:公共卫生间卫生情况调查报告

(广东省中山市智纳家居用品有限公司公共卫生间卫生情况调查报告-13012015)

公共卫生间卫生情况

调 查 报 告

广东省中山市智纳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400-8163-000)

冒死大爆料:你还敢在公共厕所洗手吗?

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出去逛商场,或者外面吃饭去厕所,即使手上脏了,也不会轻易用厕所里的洗手液。并不是其他原因,正是觉得那个洗手液瓶非常的脏,即使表面非常的干净。因为你不会知道有什么按过,那里会不会有病毒,会不会传染,所以我在公共场所里,洗手液瓶我根本不会去碰。

央视财经《是真的吗》节目曝光称,有的公共场所里的洗手液瓶表面比正常情况下多出600倍细菌!记者采访专家了解到,碰过那种“非常脏”的洗手液瓶洗手,厕所潮湿的环境,细菌大量繁殖,不仅越洗越脏,甚至可能会对手上的创面产生脓感染,细菌很多的话,还可能会引发其他疾病。

我是非常期待商家能注意到这个问题,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能够让我们放心地洗手。 就在前两天,我逛天猫时发现,里面有一间店卖自动洗手液瓶的,种类比较齐全,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看一下。那种洗手液瓶是全自动的,一伸手靠近就触发到感应器,洗手液就会自动出来。这种用起来就非常的放心,商家可以考虑一下这个,改善现在这个状况!我发一下他们的图,你们就知道是怎样的了。

最后,我还是劝大家,公共场所里的洗手液瓶不到逼不得已还是慎碰,比正常情况多出600多倍,相当于一个细菌培养器,厉害的话还能引起其他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第17篇:舟山市基本公共服务调查报告

舟山市基本公共服务调查报告

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为保障公民的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按照“基本、平等、普遍、均衡”的要求,在一定的经济发展基础上,为全体公民提供大致的基本公共物品和社会服务。当前,舟山市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打造“国际性、现代化、群岛型的港口宜居城市”、促进“四海”建设的内在要求,对缩小城乡岛际发展差距、保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具有重大意义。

(一)、建立健全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

1.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健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面向所有劳动者的免费服务制度和面向所有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制度,实现渔农村富余劳动力无障碍转移就业;确保城镇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帮扶一户、解决一户,农村低保家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员基本实现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

2.深化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实现职工社会保险基本全覆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7万、27万、17万、19万、13万。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办法,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办法。完善城乡居民“3+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医疗保障全覆盖。

3.多渠道解决城乡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实现住有所居。基本实现城镇低保标准2.5倍以下的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应保尽保,基本完成城市旧住宅区改造,基本满足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 - 1 -

家庭购买或租赁经济适用住房,基本完成农村困难群众的危旧房改造,多渠道改善农民工等其他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

4.积极实施分层分类救助制度,实现社会救助制度化。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动态增长机制和物价补贴机制;实现专项救助、临时救助应助尽助。

5.加快构建新型社会福利体系,实现社会福利适度普惠。市、县(区)建有社会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乡镇(街道)建立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普遍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网点,城镇基本实行居家养老服务,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达到3000张;基本建立面向孤儿、未成年残疾人和流浪未成年人,集抚养、康复医疗、教育和救助于一体的未成年人福利服务体系;残疾人基本生活、基本康复和基本照料得到有效保障,逐步将重度残疾人纳入托(安)养服务。

(二)、建立完善配置公平、发展均衡的社会事业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基本公共需求。

1.城乡教育公平程度不断提高。普及15年教育,等级幼儿园覆盖面达到85%以上,义务教育完成率每年不低于98%,85%以上的中小学达到建设标准,75%的中等职业学校达到省等级标准,不断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实现城乡均等;实现经济困难家庭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实现就地入学。

2.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每个县(区)都建有符合国家、省标准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机构;每个乡镇(街道)建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城市社区和农村中心村建有社区卫生服务站,城乡社区每千人拥有责任医生0.75名,城乡居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量占全部门诊量的比例达到30%以

上;基本建立全人全程城乡居民数字健康档案,完善城乡社区公共卫生项目管理,常住流动人口纳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以县(区)为单位,公共卫生项目服务达标率达90%以上;完善县(区)、乡(镇)、村三级药品监管网络,实现药品连锁供应或直接配送;所有中心村建有连锁配送便利店,切实保障农村食品安全。

3.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更趋完备。全面实现县(区)建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建有综合文化站的目标;基本实现覆盖到村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网络。

4.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城市社区和农村普遍建有健身路径,40%新社区达到市级体育小康社区标准,40%的行政村达到省小康体育村标准;城乡公共体育场馆设施逐步实现免费开放,社会单位体育场馆设施逐步实现对外开放;城市社区实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1.6平方米以上,渔农村实现人均体育用地0.8平方米以上。

5.城乡计生服务均衡发展。切实保障城乡居民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权益,保障全体育龄群众生殖健康,计划生育家庭优扶待遇落实到位;完成县级计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逐年巩固、完善和建设好乡镇中心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常住流动人口纳入基本的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服务。

(三)、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城乡共享的公用设施体系,城乡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1.推进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除悬水小岛外行政村客运通村率达到100%,城乡客运一体化率达到100%。

2.基本实现城乡供水供电一体化。基本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基本解决渔农民饮水安全问题;农村电网建设进一步加强,确保有电“受得进、供得出”。

3.实现城乡邮政通信一体化。加强基层邮政设施建设,城中村、城郊村实现邮件到户,边远小岛确保邮路畅通;建立健全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对渔农民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基本实现行政村“村村能上网”。

4.基本实现城乡污水和垃圾处理一体化。建成 15个以上镇级污水处理设施, 80%左右的行政村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渔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85%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

我市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目标是:通过五年努力,建立健全多层次、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配置公平、发展均衡的社会事业体系,布局合理、城乡共享的公用设施体系。扩大城乡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覆盖范围,促进城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事业均衡发展,加快城市公共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网络、污水垃圾处理等公用设施向渔农村延伸。努力缩小城乡、岛际、群体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使全市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参考文献:

(1).《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作 者:李伟出版社:经济科学出

版社出版时间:2010年04月

(2).《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 作 者:马海涛 出版社:经济科

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1月1日

(3).《上海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作 者:王莹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

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年10月1日

(4).《公共服务的制度基础》 作 者:曹剑光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10月1日

第18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调查报告

关于重庆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调研报告

系部名称:会计与贸易系

专业:会计电算化

班级:会计A1104

姓名:王静

学号:0305110418

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各级文化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了全面推进,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我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1)根据我的调查。目前,我市有公共图书馆多达40个,分别在沙坪坝区、渝中区、南岸区、合川区、璧山县等等,几乎每个区县都会有一个图书馆。还有博物馆36个,上百个乡镇宣传文化站。(2)我市在全国率先启动城市社区文化中心建设。在全市主城9区开展试点,有关政府从城市建设配套费中抽出了一些钱,用于社区文化中心建设。(3)我市成功申办“中国红歌会”并永久落户重庆。“中国红歌会”每两年举办一届,活动内容包括开幕式、比赛、闭幕式,下基层演出等。(4)我市还组织实施了元旦、春节期间“双送”活动。分别到乡镇、街道、社区演出,并且在乡村播放了电影,让农村居民们也能够享受到看电影的乐趣。(5)我市启动了广播电视村村通直播卫星工程,共涉及15个区县。我市还根据区县地方的实际情况,以区县为单位,着重解决通过有线和无线覆盖不能到达的盲区广播电视覆盖问题。(6)我市各个小区、公园都安置了健身器材,完善了居民们对娱乐设施的要求。同时,各个社区还安装了宣传栏和文化活动室,以便于居民们能及时了解一些信息。

二、我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市近几年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从我调查当中了解到,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来看,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有关政府在这方面的建设加大力度,多拨一点财政的比例运用到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上来。

1、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覆盖率偏低。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实现城乡公平覆盖,特别是对社会弱势群体的覆盖,这也是重庆统筹城乡发展所需要的必备条件之一。根据调查所发现:

一、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并没有实现全覆盖,很多基层文化服务机构还没有建立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二、城市地区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相对较好,但地区内部的设施分布不平衡的现象依然突出,市民参与和享受文化的机会较少,例如:这个社区的文化设施较多,而另一个社区的文化设施就相对较少,这给居民们带来了许多的不便;

三、农村地区的设施建设情况有所好转,但总体上还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文化设施的欠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制约了公共文化的供给与服务。整体而言,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覆盖率偏低,这都给群众对文化的积极性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2、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与群众文化需求存在一些矛盾。

根据调查发现,一方面随着群众对文化的积极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加,基层群众文化活动队伍正在慢慢的壮大,参与文化的热情显著提高;另一方面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组织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较少。这就出现了一个矛盾,那就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与群众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这对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提出了另一个挑战。

公共文化活动的欠缺主要表现在:数量稀少、内容单

一、缺乏吸引力、没有创新。这样的后果是:群众文化活动队伍缺乏积极的诱导和良好的发展平台,这会打击群众参与文化的积极性。这也表明了:当前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还远远不能适应群众参与文化的积极性、动力性以及他们的自觉性。

3、有关政府对文化服务建设的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调查中了解到,目前,文化工作“说起容易,做起来难”的现象在基层普遍性的存在。乡镇政府没有把对文化建设的投入纳入财政预算,甚至有些经济欠发达的乡镇对文化建设基本没有投入,这就导致了文化工作举步维艰。其原因,一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尽管基层政府在认识上对文化建设很重视,但因为财力薄弱,有心无力,无法把文化服务建设做好;二是由于基层领导重视经济工作而轻视了文化建设的影响,尽管财政状况较好,但不愿投入到文化建设中;三是对市区及乡镇文化建设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制约措施。尽管我市已经开展了社会文化先进乡镇的工作,但有的乡镇在入选市级“社会文化先进乡镇”后,忽视了对社会文化的继续投入和建设,致使出现倒退现象,群众失去了对文化学习的积极性。

4、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缺乏一定的指标。

有些地方在财政上有一定的困难,比如乡镇财政基本上只能保证人员工资和文化事业单位的基本运转。大部分乡镇的公共文化经费几乎都没有预算到财政当中,从而导致基层在开展文化活动中,往往遇到一些的尴尬局面;社区在开展文化活动时,只能靠跑单位、拉赞助,基层文化人员付出了辛苦,却还要遭遇冷嘲热讽。

5、文化专业人才的缺乏、文化队伍结构的不合理。

尽管近几年来增加了文化单位招录人员,但文化团体和单位专业人才还是比较缺乏,年龄结构比较老化。基层文化服务站和村活动室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年龄结构偏大,有的活动室没有专人管理,文化活动难以开展,导致文化利用率不高,这也使群众们明明有学习文化的积极性。却被这样的情景而打消了念头。

三、对我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建议

1、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均衡城乡文化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率,做到城乡居民共同拥有文化服务的权利。其根本目的是,保障群众享有文化的权利,享受文化建设成果。这也是整个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的

内在要求。重点应当努力推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各类群体之间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平等。特别是对弱势群体:例如老人、儿童、农民、农民工、残疾人、没有接受到文化教育的人等。弱势区域:例如农村、民族地区、山区、偏远的区县等的覆盖。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率,已经成为统筹城乡发展和实现社会和谐、全面小康的基础性保障,这也将会给未来重庆的发展铺好一条成功的道路。

2、解决基层文化服务与群众文化需求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在于利用“群众对文化需求的积极性”,以“拉动群众积极文化的内需”为着力点与落脚点,积极寻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设施的和谐统一,探索和创新的方式方法,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吸引群众参与文化、享受文化的积极性。如公示文化服务内容、时间、场所,免费开放活动场馆,向低收入和特殊的居民提供免费服务等,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积极引导群众的文化需求,在参与文化中不断提高文化指数,促进人际关系的和睦和社会和谐。

3、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公益性的事业,需要各级政府的财政的有力支持。针对目前的现状,要进一步健全政府财政体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政策。合理支配有限资金,健全城乡文化服务建设,使城乡的文化服务建设能够均衡的发展。同时,根据我市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实际需要,希望有关政府能够提出一些制度,保证公益性文化机构的正常运转和开展公共文化活动所需的必要经费。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文化人才下乡制度,加强对农村文化队伍的培养。面向社会招贤纳才,解决文化事业单位人才缺少的问题。各个乡镇需要建立健全文化服务中心,配齐专职人员,稳定工作队伍。要大力发掘社会人才,培养文化骨干,建立一支扎根基层、融于群众的文化指导队伍。要保障各个阶级工作都要有人去做,要保障文化向着积极健康的趋势发展。要深化改革,坚持以民为本,明确群众文化是基层文化工作的重点,确保文化建设的实施。有关文化部门要进一步致力于乡镇文化事业发展的规划、指导和服务,为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构建良好的环境。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激发建设文化服务的活力,切实发

挥群众文化建设“领头羊”的作用。各个事业单位可充分利用现有文化资源,积极开拓文化市场,不断增强自我发展的实力。

根据以上本人所调查的情况,我得出了一个结论:文化对每一个人都是很重要的,文化教育不仅需要群众自身对文化的积极性和热爱性,但也需要有关政府对文化服务建设的投入与付出,这样群众才能很好的接受到文化给他们带来的丰富知识。虽然看似我市的文化发展很好,图书馆、博物馆和娱乐设施都比较丰富。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基层文化服务建设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存在一定的矛盾。如果我们更深入的去调查,我们会发现事情的真相并不是我们所看到的那样。文化服务的建设在城乡之间出现了不平等的现象,有关政府并没有加大对乡镇地区的文化服务建设,这让乡镇的群众跟市区的群众在接受文化教育上有了一定的差异,也使乡镇的群众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即使有投入到文化中的积极性,也会因没有良好的文化服务设施而失去了动力。国家领导人不是提出:要以民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吗?在我看来,有关政府应该加大城乡基层文化服务的建设,重点是乡镇地区,拉近乡镇群众和市区群众在享受文化服务成果的距离。提高群众投入到文化娱乐的积极性,让群众茶余饭后有地方可去,有项目可玩,提高群众生活娱乐水平。有关政府还应该完善公共文化发展政策,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良性化发展。通过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实际要求,扩宽文化服务建设的范围,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加强服务供需双方之间的互动和联系,把文化民生作为社会民生的重要内涵。

第19篇: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报告的写作

下载地址:点我下载/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报告的写作目的: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所开展的调查、处理进行工作总结,并向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汇报,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报告的写作。

一、疾病爆发调查总结报告(一)报告的主要要素

1、标题:简明醒目,包含事件发生地点、性质的内容。

2、事件概况(前言)

3、基本情况(1)事发地自然、社会等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行政区域、面积、人口(数量、常居、流动,如在集体性单位发生的,还要有该集体的人员情况)、交通状况、当地医疗卫生组织的情况。(2)疫情概况:当地该疾病既往流行情况;本次事件发生、波及范围等。

4、事件发生经过:未开展调查前本次疫情发生的经过。

5、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1)流行病学调查①流行特征:\"三间分布\"◆人群分布:年龄、性别、职业、民族、是否为流动人口,调查报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报告的写作》。年龄:最小、最大、平均年龄,分组年龄。年龄出现差异主要与免疫水平状况、暴露病原因子的机会等不同有关。性别:性别出现差异主要与暴露或接触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等。职业:职业出现差异主要与暴露或接触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等。民族:主要是考虑与生活习惯因素有关。流动人口:流动人口是疫区与非疫区间传染病的传播纽带,有些疾病的爆发和大流行是因流动人口的带入性和输入性病例引起的。◆时间分布:各时间段发病人群的分布情况(月、旬、周为单位)、高峰时间。◆地区分布:一般按行政区域进行描述(乡(镇)、行政村或屯)。主要是反映致病因子在这些地区的分布和作用不同。②临床表现:临床症状、体症(一般、特殊)。(2)卫生学调查:主要是针对一些肠道传染病。(3)实验室检测:包括病原学、血清学和其他实验室检查。样本:病人样本(如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动物样本、环境样本(如水)等。(4)其他:调查可免疫性疾病时应了解发病人群的免疫水平。

6、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结论依据调查结果,对导致本次事件发生的原因(自然、社会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对本起事件进行定性。

7、事件处理经过、采取的防制措施及效果简述对事件的调查、控制经过,已经实施了哪些防制措施(包括对病人的救治、预防和控制的措施),以及实施后的效果如何等内容。

8、存在问题与困难及今后的工作建议主要是针对本次疾病爆发流行原因、防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等,提出改进的建议。(二)行政性总结报告结构发文字号标题主送机关事件概况(前言)正文

一、基本情况

二、事件发生经过

三、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

四、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第20篇:关于无障碍公共卫生间用户调查报告

更多问卷模板上问卷网

关于无障碍公共卫生间用户调查报告

欢迎参加本次答题

Q1 你对无障碍卫生间(以下均用无障碍代替)是否关注?

(单选题)

A. 是

B. 否

Q2 你使用过无障碍吗?(如果使用过请回答3- 5题。没有的请跳过)

(单选题)

A. 使用过

B. 没有

Q3 你认为无障碍的门方便进入吗?

(单选题)

A. 不方便

B. 方便

Q4 你感觉哪个方向的冲水阀更容易冲水? (单选题)

A. 水箱正上方

B. 水箱侧面

Q5 你在如厕时经常排队等候吗?

(单选题)

A. 经常

B. 偶尔

C. 从来没有

Q6 你介意无障碍不分性别吗?

(单选题)

A. 介意

B. 不介意

Q7 你如何看待残疾人?

(单选题)

A. 受保护的对象

B. 总是拖人后退,耽误别人时间

C. 同情他们

Q8 如果有残疾人要求你的帮助,你会怎么做?

(单选题)

A. 赶紧走开,当作没听到

B. 随便应付一下,接着做自己的事

Q9 你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到无障碍吗?

(单选题)

A. 能

B. 不能

Q10 你认为无障碍社会能真正做到无障碍吗? (单选题)

A. 能

B. 不能

C. 差不多

更多问卷模板上问卷网

公共调查报告
《公共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