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查报告

社会治安问题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5-29 08:34:16 来源:调查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社会治安问题

一、中国社会治安问题的深层原因探讨

从建国后的50多年来看,中国经历过5次犯罪高峰(三次犯罪高峰是在计划经济、封闭的条件下发生的):第一次是在建国初期的1950年。其背景是两种社会制度的交替,新旧政权的更迭。第二次是在三年困难时期的1961年。天灾人祸是诱因。第三次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1973年。 第四次是改革开放后的1981年。社会结构转型引发了一些人道德丧失、价值观念堕落。第五次是自80年代中期以来正在运行的高峰期。据资料显示,九十年代中期发案率上升到80年代前半期的8倍 ,而1999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案225万件,又比1998年上升了13%,2000年共立案363万件,比1999年又上升了61%。这次犯罪高峰持续时间长、案件上升幅度大、犯罪类型与手段繁多、危害严重,是前几次所不能比拟的。诱发犯罪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改革开放向纵深挺进,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各种矛盾促使的。社会治安问题是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综合反映。我国目前社会治安问题突出绝不是偶然的。它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深层社会矛盾及反映这些矛盾的社会问题的表征。探讨其成因,主要有:

1.体制转型期内产生的社会震荡。我国正处于由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新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实现形式。商品经济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促进社会经济活力,提高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它严重地冲击原有的价值准则和社会秩序,引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导致价值观的异化,成为引发犯罪的思想渊源。 另外,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价值观的多元化,又在客观上增加了社会控制的困难。以及受社会亚文化的影响,社会价值导向存在偏颇和混乱,使一些人过于注重自我和实现自我价值,缺乏起码的社会责任感,当自己超常的物质欲望和精神欲望通过正常途径得不到满足时,便采取越轨手段以求解决和解脱。

2.收入差距拉大产生的变态利益需求取向。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的利益分配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尽管这种转变起到了奖勤罚懒,提高劳动效率的作用,但在这当中,也确实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分配不公现象和个人收入过分悬殊的现象。使社会心理出现失衡,产生了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利益冲突的加剧必然使违法犯罪行为增多。

3.大规模社会人口流动产生的附带性社会治安问题。改革开放前,我国的人口管理十分严格,人们生活在一个熟人的社会,犯罪率较低。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与社会发展,人口开始大量流动,而流动人口的管理和各项配套工作一时跟不上,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无序的状态,便给社会治安、交通运输、市容卫生、计划生育等各项管理工

作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在社会转型期,社会人口自发实行流动是一种客观趋势,有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但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一些社会问题。当前,除了农村民工潮之外,某些城市人口也加入了人口流动大军,给人口管理和治安带来巨大困难。同时,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外国人来我国经商办企业的越来越多,外国人管理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在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中,不可避免出现某些社会犯罪现象。

4.政府职能转换期内产生的社会调控能力弱化。中国现阶段由于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变化太快,转型时期的社会控制很难适应这种变化的需要,在诸多社会控制领域表现出明显的控制乏力甚至失控的状态。政府职能转换还没有完全到位,在某些方面造成社会调控能力弱化。当前,无论是政法机关的建设,还是基层政权以及治保组织的建设,都存在不适应新的现实的状况,从而影响社会治安的调控和整治。

5、国际犯罪活动对国内产生的冲击。改革开放以来,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加剧。尤其是国际电脑黄毒泛滥,国际赌风兴起,国际贩毒猖獗,国际黑社会犯罪蔓延。这些,对我国社会治安都有一定的影响和冲击。

二、政策建议:构建社会治安管理的长效机制

在深化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治安工作面临的环境和条件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传统的社会治安控制手段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原有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也难以适应新的需要。因此,要从根本上实现社会治安面貌的明显好转,必须趋利避害,努力掌握新形势下治安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积极探索做好社会治安工作的新办法、新思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标本兼治、长治久安。社会治安的治理,是一项多元化、多途径、多特点的宏大系统工程,不能仅靠国家少数专业部门孤军作战,必须最大限度地动员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调动社会各方面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形成纵横交叉、多层次、多渠道的中国特色的社会治安管理长效机制。

第一,建立经常性的社会治安监测与评估体系

当前的社会治安形势日趋复杂严峻,建立社会治安监测与评估系统可以有效地掌握治安管理工作的主动权,增强治安工作的针对性和预见性,及时了解社会治安的客观变化情况并做出快速、灵敏、准确的反应和形成科学的决策,及时改进和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建立社会治安监测与评估系统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指标。这些指标包括:(1)客观量化的指标,如公安机关统计的发案率、破案率等;(2)主观感受的指标,即由统计部门和社会中介组织通过不同渠道、不同方式,对不同群体进行测评得出的公共安全感等;(3)衡量治安管理工作绩效的指标,即按照成本——收益方法对社会治安管

理工作所进行的评价。以这三类指标为监测与评估的依据,可以有效地实现对不同时期的治安形势的监测和对不同时期的治安工作的综合分析,进而做出比较客观全面的评估。当监测与评估系统建立后,应定期向社会公布监测与评估的结果,形成经常性的制度,以便于进一步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进一步改进、提高管理机构的工作效率。第二,建立全面的社会资源配置的控制体系

当前,在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内,社会资源即人、财、物的流动呈现出大批量、经常性的特征。传统的管理系统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已不再适用,需要从政策调整、管理体制改革、管理方式创新等方面入手,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建立对所有可能影响社会治安的人、财、物进行全面控制的系统。主要是强化以下几方面的管理与控制:

(1)人的管理。首先,这要求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户籍制度下社会经济管理功能不强的问题。思路是:改革现行户籍管理体制,实行按居住地户口统一登记的制度,对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已经变为事实上的常住人口这一客观现实,及时将一部分符合条件的外来人口纳入城市人口管理范围,并随着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逐步完全实行现住地登记管理的方法。以及为适应城镇化的发展战略的需要,对那些已没有土地、生产资料的农村人口,应逐步实行农转非,将其与城市居民一样纳入到统一的管理系统中来。其次,随着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就业形式的日益多元化,大量原先在“单位”工作的人现在变为在“社会”工作的人。原来通过单位或组织系统完成的某些社会管理任务现在需要转移到社区来完成。因此,应该积极探索社区人口管理的新路子和新方法,进一步强化社区对人口的管理职能。再次,落实政务信息化管理措施,针对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外来人口分别建立数据库,统一形成具有查询、统计、分析、互访功能的人口管理信息平台,提高日常人口管理的效率。最后,重点管理与监控高危人群,防患于未然。派出所和居委会应对辖区内的“两劳”刑释解教人员、法轮功人员以及精神病患者等登记在册,随时了解情况,建立“一对一”的帮教,由专门人负责。

(2)财的管理。目前,中国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国有资产的流失、洗黑钱、贪污、挪用公款等。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需要标本兼治。“治标”,关键在于建立严密有效的财务监督机制。除此外,还需要加强对从业人员进行守法教育;运用现代计算机网络,将资金的流动渠道进行客观地再现,以便监督。“治本”,针对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只有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切实拿出解决的方案才能“治本”;针对“洗黑钱”的问题,加快完善立法、执法工作,严厉打击权钱交易等非法敛财的违

法犯罪活动,消灭“黑钱”的来源才能“治本”。所以,只有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了,我们在发展中的问题才会在根本上加以解决。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3)物的管理。主要是对出租房屋的管理。因为,出租房屋特别是违法出租房屋经常是大量流动人口无序聚集之地,容易滋生各种违法犯罪甚至形成黑社会势力,对社会治安构成极大威胁。所以,坚持以房管人的思路,抓好对流动人口落脚点的管理,从源头上堵住管理的漏洞就显得十分重要。主要措施: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全市统一的租赁房屋信息数据库;适应目前转让转租行为大量增加的客观要求,应逐步开放房地产三级市场,把房屋转让转租行为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对无证出租房屋由房管部门牵头加大查处力度。

第三、建立由专门机关实施的“打、防、控”一体化的工作体系

所谓专门机关是指:由刑警队、巡察队、派出所三支主力队伍组成的“点、线、面”治安管理模式,指挥枢纽是“110”报警中心。“点”是治安哨卡与管理站;“线”是由刑警队、巡察队、派出所各自的管线相连而成的“一条治安线”;“面”是由派出所和基层群防群治力量而形成的“管理面”。这样,由“110”报警中心指挥的多警种联合作战、覆盖面广的预防、控制和打击犯罪的专门机关,与以往相比更能发挥“整合”后的效应,具有“快速”、“及时”、“准确”、“有力”的特点。

“打、防、控”一体化的工作系统包括:(1)以市、区县两级110报警指挥中心为枢纽,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精良的装备,建立高效统

一、协调运转、保障有力的指挥决策系统。(2)组织精兵强将,对挂帐的大要案集中进行攻坚;对新发生的大案快侦快破,及时消除影响。(3)围绕快字做文章,把科技支持和警务改革结合起来,建立多警种联动、互相配合的快速反应机制。对违法犯罪活动进行快速地打击,形成震慑力,消灭违法犯罪活动于初始阶段。(4)加强对繁华街区、多发案地区和时段的有效防控,采取街面巡逻控制的警务模式,主动出击防控,预防和减少案件的发生。第

四、建立社区治安防范网络体系

要在街道综合治理部门和公安机关指导下,组织治保委员、社区保安、单位内保力量、社区物业以及社区志愿者等各种治安力量的作用,共同参与到社区治安防范工作中来。同时,强化居民自治组织在社区治安管理中的职责和作用,明确作为居民代表大会执行机构的居委会是社区治安体系的主体。做到“群众积极参与、领导有力”。

社区治安防范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积极开展法制宣传、调解纠纷、预防青少年犯罪和帮教等各项工作,指导和帮助社区单位及家庭增强防范意识,健全防范措施,提高防范能力。

强化社区治安防范功能,对社会治安管理来说,具有基础性的功能,是一项必须要抓好的工作。

第五、健全社会治安法律法规,形成执法保障体系

健全社会治安法律法规主要是指:从国家立法方面看,要适应打击处理各种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需要,抓紧制定和修改《治安管理法》、《劳动教养法》、《收容教养法》、《收容遣送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使之与我国《刑法》相互衔接和配套。从地方立法来看,要初步形成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相衔接、比较完备的地方社会治安法律法规体系。健全社会治安法律法规可以提高执法水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

推荐第2篇:社会治安大转变调查报告

XX与XX山水相依,社会治安历来复杂,尤其是XX事件,给XX烙上了“社会治安极差”的沉痛烙印,成为最刺眼的“疤痕”。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整治社会治安为抓手,下重拳、出狠手,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建立健全防控网络,不断创新社会管理,实现了发案持续减少、治安明显改善、群众安全满意、社会和

谐稳定的总体目标。2012 年XX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平安建设先进县”。

一、由“民愤”到“民欢”,严打整治取得大成效坚持打防结合、以打促防的方针,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全力抓打击、压发案、保民利、护民安,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2012 年全县各类刑事案件破案率达 67.34%,比 2006 年上升 12 个百分点。

(一)以扫黑除恶为突破口,强力铲除社会治安“毒瘤”。黑恶不除,民愤难平。五年来,全县坚持“黑恶必除、除恶务尽”和“露头就打”的原则,以斩草除根的锐气强力打击黑恶分子和横行一方的乡霸、村霸、沙霸、矿霸,先后打掉省公安厅“7.09”专案等挂牌督办的以应某某、芦某某、张某某、祝某某为首的涉黑、涉恶犯罪团伙 36 个,成功破获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故意伤害等恶性案件 412 件,逮捕犯罪嫌疑人 673 人,提起公诉 823人,作出有效判决 820 人,有效铲除了黑恶势力的生存土壤,维护了一方安宁。

(二)以命案侦破为关键点,真正赢得人民群众“信赖”。命案不破,民愤难填。坚持“命案必破”、“命案可防”的理念,组织精干警力开展命案攻坚,全面落实命案侦破机制,全力攻坚命案积案,努力实现命案全破。五年来,成功破获 2008“4.14”、2009“6.27”、2010“6.14”等涉命案件 75 件,命案破案率达96%以上,2007-2009 年连续三年实现命案全破,同时先后破获历年命案积案 39 件,一大批多年的涉法信访老案得以化解。

(三)以禁毒戒毒为推动力,全面净化社会治安“空气”。毒品不禁,民愤难安。近年来,受国际国内和周边毒情渗透影响,XX由原来的毒品运输通道转变为以零包贩毒为主、间或有大宗毒品跨境交易的重点区域,给全县社会治安带来了较大影响。针对这一严峻形势,县委县政府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禁毒人民战争,成功破获公安部督办、全市首例“公斤级”毒品大案等贩毒案件324 件,抓捕毒贩 220 人,强制隔离戒毒 750 余人,因毒品问题引发的刑事治安案件下降 19%。XX顺利通过省级“无毒害县”创建检查验收,成功摘掉“全国外流贩毒问题关注县”帽子。

(四)以清网追逃为着力处,不断增加社会和谐“因素”。逃犯未捕,民愤难抚。全县政法机关牢固树立“抓逃犯、破积案、消民怨、保稳定、促和谐”理念,通过政策感召、情感劝服、悬赏追捕、情报导控等手段,大力开展缉捕规劝工作,一大批负隅顽抗的在逃人员被抓获归案,一个个真心悔悟的在逃人员投案自首,一桩桩久侦不破的陈年老案得以告破,一件件久拖不绝的信访难题得以化解,一个个四分五裂的家庭得以修复。五年来,全县共抓获各类网上在逃人员 1345 名,其中历年逃犯 326 名,2012年前上网的逃犯全县仅剩 7 名,追出了安宁,打出了和谐,劝出了平安,清出了稳定。

二、由“民惧”到“民安”,防范格局形成大网络由于治安防范薄弱,抢劫、抢夺、盗窃、扒窃等暴力侵财犯罪行为高发,群众惧怕单人出行、夜晚出行。五年来,全县充分运用信息化建设成果,全面加强视频监控、区域巡控、单位内防、警务协作等防控网络建设,对动态社会实行全方位、全天候、无缝隙、立体化覆盖,全县可防性案件发案大幅下降,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

(一)密织“数字化”视频监控网。按照“升级、改造、换代”的思路,采取市场化运作的建设模式,先后完成了公安天网工程改扩建和 110 报警系统升级,实现了 110 报警数据联网汇聚并增加了手机报警定位功能,及时更换了新建的高清探头 525个,在全县重要路口建成 12 组治安卡口系统和智能交通系统,全县重点要害部位视频监控基本实现全覆盖。同时整合社会监控资源,将学校、医院、工业企业等企事业单位内部视频、电子监控系统并入公安监控系统,形成视频、电子联体的交叉监控网络,有效加强了社会治安现代防控手段。

(二)密织“网格化”区域巡控网。根据易发案地域和重要路段分布特点,将县城区划分出若干条防控线路,以治安交管警务平台为依托,以“3 大巡防区、17 条必巡线、158 个必巡点”为框架,建立了点、线、面结合,扁平化“点对点”指挥的城区治安防控体系。同时不断将巡防体系建设向乡镇延伸,根据辖区重点区域、重要场所、要害部位及各村社分布情况,各派出所科学划分巡区,合理布点,实施严密的社会治安巡防。五年来,全县巡防队伍处警 1.2 万余起

推荐第3篇:社会治安调查报告1

社会治安调查报告

县政协调查组

社会治安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和关注、反应较为强烈的一个热点问题。安化的社会治安形势如何?怎样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围绕以上问题,今年8—9月,县政协组织三个调查组,深入到10个乡镇与县直有关部门,进行了专题调研。发放调查问卷300多份,召开座谈会20多次,收集了一批较为翔实的一手资料。现将有关情况综合如下:

一、社会治安中尚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强了对综治工作的领导,综治工作的领导机制、工作机制、考核奖惩机制逐步完善,网络建设逐步加强,工作责任逐步落实,社会大局总体稳定,人民的生产生活基本有序,社会治安秩序较好,大部分群众对社会治安表示满意。据问卷调查,65%的群众认为当前社会有安全感,59%的群众认为社会治安形势在好转,60%的群众对当前的社会治安工作表示满意。但是,我县社会治安也还存在不少问题。

1、盗抢问题突出。盗抢是群众反响十分强烈、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问题。据对调查的7个乡镇统计,2005年1月至2006年8月,共立案的盗抢案件465起,平均每个乡镇立案68起。据县公安局反映,2006年1—8月,全县立案的盗抢案件723起,其中盗窃案674起,抢劫案49起,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53%、250%。东坪地区盗抢尤为严重。2006年1-7月,东坪城区立案的盗抢刑案366起,平均每天为1.7起。据东坪派出所保守估计,东坪城区至少有小偷500人左右。有的潜伏在郊区村,有的暗藏在城区出租房屋。这些人白天睡觉,晚上出来偷盗抢劫。盗抢在农村也呈高发态势。特别是年关、赶场,盗抢案件时有发生,令人防不胜防。保卫工作做得较好的学校、乡镇政府机关大院也有不少被盗。据梅城派出所反映,2005年以来,当地发生盗抢案件达298起。

2、赌博之风盛行。据统计,2005年1月至2006年8月,县公安局共破获涉赌案件757起,打击处理涉赌违法犯罪人员632人,逮捕首要分子214人,治安拘留涉赌人员755人。打击力度之大,可说前所未有。但当今所面临的局面是打不胜打,赌博气焰依然嚣张。一是地下“六合彩”泛滥成灾。由于受高额回报的诱惑,加上隐蔽性强,报单、收兑赌注方便,导致地下“六合彩”屡禁不止。据调查,农村农民参与过地下“六合彩”赌博的达51.3%。每逢博彩时段,手机打不通已成常事。一些人已陷入屡赌屡输、屡输屡赌的泥潭不能自拔。2005年3月,大福镇石门村有一位老人下了码注后,手拿农药等待结果,当知道没有中码时,便一服了之,还担心自己死不了,又操刀割断自己的颈动脉。二是聚众赌博活动日益猖獗。近几年来,我县先后出现了押二

八、扳砣子、斗牛、白板刹等赌博方式,且迅速蔓延到各地。以东坪、马路、江南、奎溪、小淹、平口、梅城、大福、长塘等地群众反响最为强烈。东坪记录在册的聚众赌博场子就有8处。一个赌博场所少则十几人,多的达数百人。奎溪镇柏杨塘居委支书反映,奎溪镇34个村都有参与赌博的人员,他见到的赌博场子至今仍有6处。据调查,一些地方大大小小的赌博场子与窝点此起彼伏、神出鬼没。如江南的沿河街、农贸场,东坪的算盘岩、绿豆巷、税务村、吴合村,马路的四居委、松柏台、桥边村,奎溪的柏杨居委,平口的农贸市场,小淹的高峰村等均成为了远近有名的赌场集中的地方。更有甚者,有的赌博场所竟然设在镇政府附近。三是组织更加严密。地下“六合彩”有一套投注、结算、兑注、收注的办法,下线与上线衔接紧密。聚众赌博有专门的“保安”人员,多的放有

五、六道哨卡,有的将眼线放到了公安局或派出所的大门口。庄家与出租司机互相勾结,司机接送一个赌徒,庄家发红包100-200元。赌场有专门的后勤人员,免费为参赌人员供茶、供饭,由赢家“抽水”提供资金,多的一天“抽水”达到8万元。有的赌场还有人放高利贷。马路镇有一人一天放高利贷赌资达8万元。

3、毒情呈蔓延之势。我县记载在案的吸毒人员达658人,还有在县外被抓获的吸贩毒人员数百人。根据1名吸毒人员周围至少有8—10个吸毒人员的国际惯例,我县吸毒人员数量惊人。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县涉毒的只有羊

角塘、仙溪、东坪等少数乡镇,现在毒情已在我县各地遍地开花。据调查反映,吸毒人员农村多于城镇,外出打工人员多于本地居住人员,且呈低龄发展趋势。我县吸毒贩毒交织,结伙吸食占总吸毒人员的比例超过80%。涉毒犯罪高发,今年1-8月,县公安局破获各类涉毒案件157起,抓获涉毒人员150余人,缴获海洛因400多克,追缴毒资30多万元。

毒品吞掉了吸毒者的钱财,不少吸毒者因此家徒四壁,负债累累。毒品在吸尽吸毒者钱财的同时,也不断地吞噬着吸毒者的家庭、身体和灵魂。我县因吸毒导致父子反目、亲友成仇、妻离子散,甚至家破人亡的事例屡见不鲜。吸毒还传染多种疾病。不少吸毒者因此染上了艾滋病,这是安化成为艾滋病高危区的重要原因。吸毒诱发各种违法犯罪。男吸毒者必导致“男盗”,女吸毒者必导致“女娼”,有的公开勒索甚至抢劫、绑架他人,掠夺毒资。仙溪镇方公村一位吸毒者,劫持自己几岁的小外甥做人质,用刀架在小外甥的脖子上,勒索姐姐家4000元现金作毒资。

4、恶势力有所抬头。据调查,我县不少乡镇集镇地都有恶势力存在。东坪有老城区、城埠、木子、杨林、东桥等几个流氓团伙,经常惹事生非、挑起事端、打架斗殴、横行大街小巷。田庄、马路等地有几股恶势力也常来东坪闹事,造成东坪地区天天发生打架斗殴。马路镇潺溪坪村有10个左右青少年结成一伙,手持钢管、砍刀经常在当地寻衅滋事,作恶多端,群众无不深恶痛绝。这伙不法分子还给赌场提供保安服务,充当黑保护伞,每人每天收取100元左右的保护费。

5、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随着改革的深入,各种利益格局的调整,利益分配方面的矛盾逐渐增多。群体访、集中访、重复访、越级访呈高发状态。据统计,仅在县党政机关大院发生的群访事件,2005年为74批次,参与人数达2265人,2006年1-9月已发生51批次,参予人员约2000人。主要涉及军转复退军人待遇问题,企业改制中的问题,或机构调整中利益受到冲击的群体。另外,各类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时有发生。据统计,2005年全县发生群体性事件11起,2006年1-9月已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为6起。

二、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形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经过调研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管理体制不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成分、就业方式、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各种各样的经济组织与社会组织不断涌现,给社会管理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而我县的社会管理体制没有相应发生大的变化,有的仍然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体制,管理滞后的问题较为突出。如流动人口管理问题,近几年来,我县外出务工人员达20多万人。同时也有大量的外地和农村人口进入我县集镇,造成集镇人口急剧膨胀。东坪城区常住人口仅5.5万,流动人口却达3万多人。同时,大量企业破产、改制,一大批“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由于我县对流动人口管理乏力,人口呈无序流动状态,盲流中不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据公安机关反映,平口镇近两年破获的 “两抢”案件,其作案者主要是新化的“烂仔”;奎溪镇的买码、扳砣子、押二八的庄家大多来自溆浦。

随着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人们的思想观念、利益诉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对政治参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明显提高,各方面的诉求明显增多。一些人一旦自身利益被触及,他们不是采取合法的方式和途径来表达,而是动辄采取过激行为制造影响,给党和政府施压。有的抱着“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盲目心理,企图扩大事态,引起党政和社会的重视,并不达目的不止步。

我国法制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也不相协调。许多法律规定与基层实际相脱离,对某些犯罪行为的惩罚量刑不高,对犯罪行为与犯罪嫌疑人的震慑力不够。如我国法律对赌博犯罪规定的最高刑期为3年;对贩毒罪的惩处,从最高法院到各地的司法量刑依据不一;对死刑的

适用要求越来越高,犯罪成本偏低,致使许多不法分子敢于铤而走险。

2、部分民众法律意识淡薄,道德滑坡。我县普法一直没有延伸到户,民众长期不是普法对象;一些农村普法措施流于形式,民众对法律法规知之甚少。据问卷调查,18%的民众从未学习过法律知识,不知道《治安处罚法》的达到21%。一些人法律观念淡薄,无所顾忌,为所欲为,在浑浑噩噩中不知自己犯了罪,犯了罪不知道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我县农村文化事业落后,缺乏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精神文明建设滞后,加之缺乏正确的引导,于是,有的不能正视腐败与工作失误,对党和政府产生信任危机;有的对贫富不均的现状产生不满;有的对各种社会丑恶现象缺乏正确的认识;各种消极腐朽思想乘虚而入;拜金主义、极端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沉渣泛起;不少人灵魂扭曲,道德滑坡,唯利是图,金钱至上,贪图享受,好逸恶劳,堕落犯罪。另外,我县农村文盲、半文盲及小学文化程度的人数占了全县总人数的50%,这些人科技文化素质低,辨别是非的能力弱,再加上一些人无所事事,精神空虚,就很容易染上恶习,甚至走向犯罪。

3、基层基础工作缺位。一是一些综治机构形同虚设。不少机关、单位虽然有综治领导小组、综治办,也明确了人员,但大多为摆设,为应付上级,为应付检查而设。不少厂矿企业综治机构及人员只有档案,没有安排专门的治保人员,有的甚至连门卫也没有。乡镇一些专门的综治机构也有名无实。如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室,其工作由司法所承担,不少司法所就是一个人,主要精力放在当律师、打官司创收上,常常是人去房空。在农村虽设有治保会、调解会,主任由村干部兼任,但不少人将此当成了副业,再加之其缺乏法律知识,在工作上仅凭威望、凭经验、凭个人关系,很难谈上依法依规办事,其工作粗糙,方法简单,往往三言两语了事,有的干脆能推则推,能躲则躲,发挥不了多少作用。

二是一些地方、单位综治工作乏力。由于综治工作注重检查验收、注重考核结果,因而一些地方和单位满足于不出问题,满足于检查过关。对于基础工作、日常工作常常是漠然置之,平时少有人管或无人管的现象普遍。也还有一部分领导认为社会治安是政法机关的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如县禁毒委员会,除主任在国际禁毒日发表过电视讲话外,平时基本没有开展过实质性的工作。还有的领导工作作风漂浮,热衷于做表面文章。群众反映,应付上级检查验收过关好似做游戏。如打码脱帽验收,省、市验收组还未到安化,就早早集合基层干部等待。验收抽到哪里,马上派人盯梢,前面挨家挨户打招呼,后面跟踪追查。不少群众讲,要不是村干部做工作,我们就要把实情反映上去。

三是群防群治有名无实。农村基本没有巡逻守护,赶场、过年、过节也没有什么治安保护。不少群众、不少单位安全意识淡薄,对自己的财产疏于防范,导致窃盗等犯罪分子易于得逞。公安机关对打击犯罪常感力不从心,无力开展经常性的治安巡逻,对治安复杂的重点地方、重点地段、重点区域及发案较高的重点时段无力进行守候、监控。有的派出所在8小时以外无人值班、无人接警。有的派出所对突发事件反应迟钝。马路镇发生“8·24”杀人案后,报案40多分钟后才有干警赶到。在这段时间,许多群众看着事态激化、升级。

4、惩治、打击乏力。公安机关的平均破案率不到50%,盗抢案的破案率与打击处理率更低。积案多,积案易变成死案,造成正义得不到伸张,邪恶得不到打击。据调查中反映,检察机关也尚存在该捕而未批捕的现象。梅城烟草站吴某夫妇参与买码做庄,涉案金额达300万元,完全符合批捕条件,但因其在检察院有熟人,一直没有批捕。今年7月,公安端掉了东坪安中村的聚众赌博窝点,有4名嫌疑人已达到批捕条件,可检察院一直不同意批捕。还有群众反映,法院也存在重罚轻判的现象。打击乏力暴露了政法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一是警力不足。我县人口与公安干警比为3.8/万,比全国的15/万低11.2/万。拥有11万人口的大福镇,只有干警7人,其比例不足0.7/万。法院、检察的力量也同样不足,相当一部分派出所、法庭只有2-3人。如果有人外出,连日常工作都难以维持,怎谈及时有力打击违法犯罪。二是有的干警综合素质不高。近10年来,我县政法干警从政法院校进入的少,从教师或其

他部门转入的多,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未经过系统的法律知识学习和业务培训,办案能力不强,执法水平不高。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是有的干警执法不公,办人情案、关系案;还有的干警从事二职业,或秘密充当歌厅、舞厅、按摩室、赌博场子的黑保护伞等等。据问卷调查,认为执法人员执法不公、办人情案的达36%,对执法不满意的,公安24%,检察13%,法院13%。据一知情人讲,有位女青年因盗窃被拘留,公安放人的条件是交罚款3000元,并请一次客。被公安有关人员所逼,委托讲情的先后花去4500多元,请了3次客才了难。三是专项经费不足。我县政法机关均因县财政统一专项安排的经费不足,还要靠创收保运转。2005年,县公安局总支出达2041万元,由县财政预算再加省里补助的经费为980万元,其他靠罚没、收费或拉赞助弥补。公安局所属二级机构经费更加困难,除了人员工资由县局统一安排外,其他的均要靠自己筹措。于是为钱办案的现象较为普遍。2006年3月,某乡政府院内发生盗窃案,当地派出所破案后,乡政府负担了1200元的办案经费,而赃款赃物去向何方,一直不得而知。同时“因钱止步”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如奎溪镇派出所,明知一名犯罪嫌疑人在浙江某地,由于没有旅差费而放弃追捕,致使其人长期逍遥法外。据调查反映,县检察院、县法院其经费也存在较大缺口。

三、打造平安安化应采取的措施

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持全县社会大局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没有社会大局的稳定,就不可能有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要打造平安安化,根据这次调研的情况,我们认为,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大教育与普法力度,着力提高全县人民综合素质

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协调与配合,以建设新农村为契机,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开展送文化、送科技、送法律下乡活动,采取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倡导正确的荣辱观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见义勇为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形成一种祛邪扶正、匡扶正义的社会风尚。要广泛开展十星级农户、五星级居民户、科技示范户等创建活动,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崇尚文明、崇尚科学,走文明致富、科技致富之路。要加大普法力度,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介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在车站、码头、医院等人口密集的地方可设置法制宣传栏(窗)。建议适度开展现场审判、现场调解等工作,选择当地发生的一些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现场审理、现场调判,采取以案说法、现场说法等方法,向群众传授法律知识。各地每年要选择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如婚姻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合同法、森林法、土地经营权法等法律,由宣传、文化、司法等部门牵头,派出所、法庭等单位部门配合,利用农闲季节,举办法律讲座,或办班培训,逐步提高全县人民的法制意识和法律水平。要突出抓好青少年教育。家庭、学校、社会要将法制教育、道德教育与文化教育摆在同等重要位置,同步进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把“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转化为自身行动的标准。家长、教师要言传身教,帮助青少年明辨是非、善恶、美丑,引导他们崇尚文明、遵纪守法。要加强文化市场的整顿与管理,坚持查处传播淫秽、色情、凶杀、暴力等出版物,严格执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依法整治传播不健康内容、吸收未成年人上网的网吧和电子游戏室,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2、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着力强化治安防控管理

⑴着力强化基层综治队伍建设。乡镇综治办要配备2-3名专干,人员可从行政干部中选配。村(居委)要健全治保、调解组织,并按照有关规定,做到组织、人员、工作、报酬四落实。医院、学校、企业等单位应安排专门的治保人员,单独的院落应安排专职门卫或楼栋看管员。县直各部门、单位,各企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综治工作领导小组,真正做到有领导负责、有专人办事。

⑵着力抓好群防群治工作。其一,要加快社区建设,建立社区治安防控体系。流动人口

较多的城镇,可以相邻居住小区、院落等为单位成立社区,实行社区主任抓楼院长,楼院长抓单元长,单元长管居民户的社会治安管理体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社区应紧密配合公安、文化、工商等部门对公共娱乐场所、特种行业、危险物品的从业人员实行管理,并建立和健全好流动人员就业、婚育、健康、违法犯罪记录及出租房屋登记制度,落实用人单位治安责任制,按月对社区流动人员、暂住人口、出租房屋进行核查上报。有条件的社区,在做好居住户工作的条件下,可按照“谁受益,谁出钱”的原则成立保安公司。其二,要强化农村治安防范工作。农村可以自然村落、种植或养殖区域组织联防,在年关、收获等重要季节可开展临时巡逻守护。其三,要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司法所、派出所、法庭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辖区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回访等环节的办事程序,完善调解制度、调解程序和调解纪律,加强村级调解的协调与指导,努力提高调解成功率,筑牢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其四,要积极推广科技防范。在重点单位(如银行)、重点部位(如财会室、车库)、治安复杂场所(如车站、市场、娱乐场所)等发案率较高的地方安装摄像头,实行“24小时”监控,并与

110、120报警台联网。在居民区,可根据居民的需要和承受能力,安装简易红外线防盗装置,把治安防范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可能发生治安隐患的区域。公安机关要在群防群治中发挥中坚作用,加强重点地方、重点地段、重点时段的巡逻与守候,构建强有力的控制网,筑起维护稳定的铜墙铁壁。在此基础上,要大力开展平安社区、平安村镇、平安企业、平安校园、平安工地、平安家庭等创建活动,努力建设平安安化。⑶着力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各级政府要大力发展经济,努力拓宽就业门路,增加就业机会,减少盲流。劳动部门要按照“信息导向、按需流动、凭证管理、全程服务”的要求,强化流动人口的劳动管理,整顿好劳动市场。公安要抓好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建立流动人口档案及出租房屋登记、安全检查制度,加强流动人口违法犯罪人员的控制,加强对无合法证件、无固定场所、无正当生活来源“三无”人员的治安管理。

⑷完善有关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领导机制、齐抓共管机制、考核奖惩机制,加强对各乡镇、各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评估与考核,加大责任查究力度,对责任心不强或履行职责不到位的责任人,要督促改正,对屡教不改造成损失或恶劣影响的要给予相应的处分;对目无法纪,侵犯群众利益,或因工作不力造成治安问题突出,安全事故多发的有关领导和责任人要依法依规处理,真正做到“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包一级”,把综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着力净化社会环境

公、检、法要集中优势兵力,加强协调与配合,增强打击合力,严厉打击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违法犯罪。建议县委政法委要督促公安机关对积案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对因工作不力,造成破案率低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其工作责任。要遵照“大案必破”的原则,明确任务,挂牌督办,集中精力破获一批大案要案。检察、法院每年应对已办案件进行1-2次回头看,对应诉未诉、应判未判、重罪轻判的应予以及时纠正,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要严厉打击赌博活动,坚持露头就打,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把矛头直指庄家、赌头。建议对各类庄家要进行一次排查,不够刑事处罚的要实行重点监控、重点管理。对提供赌博场所的,对多次收注、结算、交接赌资的,对发放高利贷赌资的,要依法处罚到位。对长期从事赌博活动,不够刑事处罚的,应落实劳教等处罚措施。对经常参与赌博的人员可集中举办培训班,帮助其提高法律意识和思想觉悟。要下决心铲除毒害,依法从重从快打击贩毒犯罪,消灭毒源;要加强戒毒工作,尽快摸清吸毒人员的底子,做好入网工作。要大力开展无毒社区,无毒村、组,无毒乡镇创建活动,争取在3-5年的时间内,把安化建成无毒县。

4、加强队伍建设,着力树立政法干警形象

要突出抓好政法干警的思想作风建设。从严治警,在干警队伍中真正树立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树立起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为民执法的形象。要突出解决好少数干警执法

不公、群众观念淡薄的问题,解决好少数干警从事二职业、充当黑保护伞、打牌赌博等严重损害干警形象的问题。建议县委政法委、县纪委和公、检、法、司四家长年设立干警作风举报箱,加大社会与人民群众的监督力度,帮助干警端正作风。要充实政法干警力量,建议适当压缩行政编制,增加政法队伍编制。可向益阳市及有关县市学习,采取用行政编制招收公安巡警的办法。人事部门在招收政法干警时,应适当放宽条件限制,要优化配置警力资源,充实基层干警力量,确保基层工作需要。派出所、法庭要加大干警的内部交流力度,以减少办案的人情干扰。

5、建立保障机制,适度增加政法经费投入

鉴于目前对公、检、法、司四家工作经费县财政预算还未完全打足,近几年县财政状况已逐年好转的情况,建议县政府对政法几家的工作经费要予适度的增加,以利政法几家能一心一意谋工作,不必为解决其经费缺口去瞎折腾,这也有利于政法几家形象的不断提升。

推荐第4篇:社会治安调查报告论文

社会治安调查报告论文

面对当前章贡区社会治安状况,我们做了一个调查,主要是对各大高校调查。 面对当前高校的紧张的新形势,新特点,我们应认清形势,更新观念,加强教育,不断增强我们对大学校园稳定的自觉性,为了更好的了解我们校园治安,我门做了一个调查。、

总的来说,我们学校治安良好,60%人认为良好,40%认为差,可见我们高校治安状况良好我们应感到高兴,学校为我们学习营造了一个好的环境,良好的 学习环境给与我们将抗的身心,不是有孟母三迁吗?大家都熟知把,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怎么能够与有好的学习呢?试问整天被偷东西,上课吵吵闹闹。。。。你能学习的下去吗?从这方面看出学校的治安管理条例比较完善,从另方面说面我们学校的学生素质高;试问在一个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的地方我们还能认真学习吗?所以良好的环境是我们成功的关键。我们学校宿舍有过被偷的现象吗?经过调查有30%的学生被偷过,50%的学生没被偷。怎样能防止我们被偷呢?

1、最后离开宿舍的同学要注意锁门,是暗锁的要反锁门,不要怕麻烦,要养成随手关、锁门的习惯。不给不法分子留下任何可乘之机,若一时大意,后悔莫

2、不能随便留宿,尤其是不要留宿不知底细的人。同学们都远离家乡,热情好客很正常。但是,不能违反学校管理规定,更不能丧失警惕,引狼入室;

3、不要把学生宿舍作为聚会、聚餐、打牌、会客等交际的场所。假如学生宿舍都形成了各种形式的“娱乐中心”,来往的人员就会十分繁杂,就容易发升各种违法案件。

4、警惕外来的陌生人,特别是形迹可疑的人,对于外来的可疑陌生人要提高警惕,仔细盘问,若来人回答问题疑点多,要及时送保卫处或派出所。

5、注意保管好自己的钥匙,不要随便借给他人。我们有些同学对自己的钥匙不能很好的保管,丢失钥匙的事情屡有发生。还有的同学随便将钥匙借给他人,而造成宿舍被偷。从调查中发现现在学校有一些自杀现象越来越严重。经常听到某某学校学生自杀。有一些什么原因呢?有人说挂科太多,感情方面。。。。 学校应该如和减少这一现象发生呢? 如果某位学生具有明显上述表现,特别是这些表现有一致性联系,则可推断为有很高的自杀危险性,需要老师、同学、家长主动接近并帮助他们。

(一)做好自杀预防的宣传工作。

教师和学生都应了解自杀的一些基本常识,能辨别出同学间有自杀危险的信号,密切注意自杀迹象。据专家研究,自杀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自杀动机的形成阶段,在这个阶段,自杀者将自杀当作一种可能解块问题的手段。

第二阶段是矛盾冲突阶段,虽然自杀者有自杀的意念,但此时求生的本能可能使自杀者陷入一种矛盾冲突当中,难以作出最终的决定。

在这一阶段,自杀者会经常谈论与自杀有关的问题,预言和暗示自杀,或以自杀来威胁别人,表现出直接或间接的自杀意图,同时情绪比较低落,对身边发生的事情不感兴趣。

最后阶段是平静阶段,此时自杀者已经作出自杀的决断,似乎已从所面临的困扰中解脱出来,表现得轻松自如,异常平静。有时这种表现也是为了掩人耳目,怕别人阻碍和干预其自杀行为。

青少年的自杀预防,必须从密切注意青少年第二阶段的自杀迹象入手,特别在青少年自杀的高危人群中(如失恋、考试成绩下降、当众遭羞辱、亲人突然亡故等),做好自杀须防的宣传工作,并提供及时帮助的地点和心理咨询人员。

(二)减轻外在压力

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班级集体和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也应适中,学校应弱化成就或学习成绩评价意义,避免在升级、升学关头给学生施加精神压力。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并不只是优裕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更重要的是和谐亲子关系。尤其是现在的独生子女的家长,他们竭尽一切努力,为子女提供物质条件,惟独没有想到,孩子的精神世界也需要得到关心和滋养。

(三)认知合理化

教育学生避免认知绝对化,指导学生人生价值取向多样化,教会学生合理认识自我,调解偏狭认识。

(四)增强耐挫力

尤其是那些在学习上一帆风顺的学生,当遇到实际困难和挫折时往往脆弱得不堪一击,或者即使有勇气去面对困难,也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来解决问题。耐挫折力是人的一种防御机能,它能有效地化解内心冲突、缓解心理压力。教育者应创造一些条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技能,使学生在艰苦的磨练中,锻炼耐受挫折的能力,这是预防自杀的一个重要手段。

(五)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自杀倾向的人若能把心中的苦闷向好友倾诉,释放心里的抑郁,就会缓解紧张情绪,走出绝境。

(六)社会奉献爱心

下定决心要自杀的人,往往容易一意孤行,即使是绝望到极点也不愿意向人发出呼救。所以作为他们的老师、同学、家长应该关心和了解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情况,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动向,多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向他们奉献诚挚的爱心,唤起他们生存的欲望。这样方能使他们起死回生,珍惜生命的价值。

(七)加强心理辅导

对已经发现有自杀倾向的青少年学生应做全面的分析和评价,了解他们的生活史、心理障碍、挫折、情绪等,从而充分认识他们的内心矛盾冲突。要尽量让想自杀的学生做下列事情:参加体育锻炼;写日日、生活做事有规律;把自杀念头大声说山来;参加郊游活动,尽力保证其与心理咨询者的约会,总之都是为了让他感到还有事情要做,缓冲自杀欲。

此外,对有自杀意念的人要避免接触其它想自杀和抑郁倾向的人,不要看关于日杀的电影、小说、报道等;尽可能不让其接触自杀工具(刀、安眠药等),禁止其上楼顶。对重病患者要加强监护,有必要时应采用住院隔离,药物治疗的办法。想自杀的人如能得到同学、朋友、家长、老师或咨询机构中的一人或几方的严密监护,则完全有可能取得防治的成功。

经过调查有人表示学校应加强安全先传意识,加强管理:

(一)从目前大学校园运行发展的状况来看,大学校园安全有如下良性管理 模式: 1.领导高度重视,校园安全防范意识增强 由于大学迅猛发展,各类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并引起社会关注,校领导对校 园安全总体来说都高度重视,具有较高的安全管理与防范意识。形成了主要领导 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并设有专门安全保卫机构的领导机制。这对校园安全 体制的维护及各种突发性事件的防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部门积极配合,安全管理手段不断优化 大学校园安全问题不只是单个行为体问题,还是各种行为体互动的综合体。 大学的各个部门作为一个整体的安全环节链,必须保持每一环节的良性健康发 展,否则若其中的某一环节发生故障,将会对其整体的安全造成极大影响,从而 影响了安全系统的整体效应。现今,大学中如保卫、后勤、学生工作等机构和各 教学单位,都积极配合、齐抓共管,强化安全防范意识,形成了良好的安全互动 合力。同时,随着大学安全管理设施的逐步配套完善,安全管理手段也在不断更 新,强化了人防、技防对校园安全的管理。 3.学生素质的提高,减少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广大学生在校园里不仅学到了各类专业知识,同时还进行法律和道德、心理 等方面的教育。这些丰富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个人的素质和道德水平,增强 学生的自控能力,有利于减少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4.社会主动参与,建立群策群力的安全管理体制 在校园自身进行安全管理的同时,也得到了社会政府和法制力量的积极参 与,使校园安全工作组织有序和有法可依。如公安、司法部门经常深入广大学生 中讲解法律知识和处理突发事件, 消防部门对广大学生讲解消防知识及如何杜绝 消防安全隐患等,都体现了社会力量对校园安全的营造和参与。

(二)目前高校安全值得关注的几个方面 目前大学校园安全虽得到高度重视并采取了诸多有效措施,但仍有不少安 全事件时有发生,一些安全问题需要长期关注和不懈努力。加强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同时保证后勤社会化的顺利进行。

三、保障高校安全的对策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分工负责,齐抓共管 要始终坚持把高校安全工作作为高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高度重视,摆上 重要议事日程,经常研究,切实抓好。要继续加强各项安全工作的制度化建设, 建立健全涉及校园管理、公寓管理、公共设施管理、实验室及危险品安全管理、学生管理、大型活动管理、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一系列全面、系统 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努力实现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要进一步完善安全工作的组织体系,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负 责安全保卫工作的职能部门切实负起责任,履行好职责。学生管理、教学、后勤 等各部门按照各自的分工各负其责,辅导员队伍、物业管理队伍直接面对学生做 好服务和管理工作。真正使安全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安全管理死角。 不论发生什么安全问题,都有人问,有人管,而且要及时管,及时解决。进而形 成高校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 2.加强安全及普法宣传,使人人树立安全意识 使高校人人树立安全意识,是保障高校安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通过多层 次、多形式的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如开 展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教育, 开设安全讲座、播放交通安全、消防安全警示影片、宣传安全法律法规等。要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认真学习了解各项规章制度, 注意学习一些国家有关的法律知识和日常生活安全急 救措施,并学会运用它们来帮助别人和保护自己是至关重要的,这些不仅可以确 实保护自身的安全,还可以尽可能在第一时间救助他人。还要组织师生员工进行 防火安全、应急疏散、火场逃生自救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和应急疏散方面的演练。 3.加大投入,落实必要的物防、技防措施 保障高校安全,要有一定的投入。所谓花钱买平安,是必要的。在现阶段, 一些传统的安全措施,如高校围墙、公寓低层的防护窗等仍是必要的。道路交通 中的标志、减速装置,消防设施和器材等的投入也是必要的。校内各建筑设施务 必消防达标,并经验收合格。要完善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措施,确保实验室安全。 还要逐步加大如监控等的技防投入。这些都是保障高校安全的物质基础。 4.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保障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从高校现实情况看,所发生的一些非正常死亡事件,甚至一些高校发生的恶 性案件,有相当一部分与学生心理疾病有关。因此,要十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尤其对通过测试已经了解到的有严重心理障碍的人群,要给予特别关注。要通过 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分析心理障碍存在的根源,适时做好心理调试,以走出心理 误区,减轻心灵的重负。要帮助学生“减压”并消除心理挫折,真正达到心态的 和谐。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并对学生的思想状况给予积极健康的引导,注重培养与学生的亲和力, 认真学习“八荣八耻”观,使校园形成一种荣辱与共、健康向上的奋进精神和以 人为本、团结协作的亲和氛围,最大限度地减少矛与冲突。 5.建立和完善处治突发事件领导机制,及时稳妥地应对和处治突发事件 为应对突发意外事件,高校要普遍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处理领导机制。及时 发现和处理突发事件, 防止事态扩大, 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要加强综合治理, 建立和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构,建立责任制,各尽其职,各负其责。要确保 信息畅通。定期对校园进行安全大检查。并建立校园安全巡逻小组,吸收优秀学 干加入,经常对容易引起安全事故的设备及场所进行检查,分析其根源所在,找 出原因并及时解决。配合公安部门对校园周边环境及网吧等场所进行统一排查, 并对可疑人员进行登记和清理,进一步规范管理。建立奖惩机制,对发现事故的 有功人员进行物质或精神奖励,并对违法乱纪者进行惩罚,情节严重的交由公安 。

五、结论 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既是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一种安全保证措施,也是为国 家培养较高安全素质人才的战略行动。因此,高校应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注健 康、关注安全、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价值观,并能够达到由关爱自己到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全人类的境界。校园的安全与稳定,和谐发展得到了保障,高校 能最终实现育人的目标。

推荐第5篇:浅析社会治安问题

文 章来源 莲

山 课 件 w w w.5Y k J.c oM 问题:

1.农村自身影响稳定的问题日趋突出。

(1)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不尽合理。

(2)农村宗族势力有抬头之势。

(3)部分农民的法制意识扭曲。

2.邪教组织屡禁不绝,成为影响农村稳定的潜在因素。在一些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基层政权组织相对薄弱的地方,邪教组织“法轮功”、“门徒会”极易死灰复燃,卷土重来。

3.重大刑事案件时有发生,影响社会治安秩序。在刑事案件中,杀人、伤害、抢劫、盗窃等重大案件仍比较突出,这些犯罪数量多、影响坏、危害严重,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铜梁农村稳定的主要因素。

4.黑恶势力危害严重,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稳定。

(1)有的利用同乡、同学、亲友、狱友或者有前科劣迹的人员,纠集成伙,横行乡里,为非作歹。

(2)有的欺行霸市、垄断市场、扰乱市场经济秩序。

(3)有的为人讨债,制造事端,酿成民间纠纷,严重危害当地稳定。

5.扫黄赌毒等“六害”活动不断增多,屡禁不绝。

(1)在“扫黄禁赌”行动和“网吧”的清理整治中,对易于藏污纳垢的场所,先后整治警力进行集中整治,规范网吧,收缴各类淫秽物品,查处卖淫嫖娼案件,捉获卖淫嫖娼人员。(2)还配合家长、亲友做好吸毒人员的教育、挽救、转化工作,降低了吸毒率。从赌博看,聚众赌博普遍,赌资不断增大,参赌人员不断增多。

(3)从卖淫嫖娼看,利用公开的场所与隐秘的手段相结合,更加普遍化、组织化、公开化。

原因:

1.在经济因素方面存在的矛盾

(1)贫困与摆脱贫困的矛盾比较突出。为了摆脱贫困只好外出打工,很难靠当地条件致富,部分人就把牟取不义之财作为致富之道。因而,盗窃、抢劫、诈骗等侵财案件占相当大的比例。

(2)剩余劳动力过多与就业机会减少形成矛盾。在加快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中,相当一部分剩余劳动力处于不稳定的无业流动状态。他们很难找到工作,即使找到工作,也是劳动强度大、时间长、条件差的工作,而得到的报酬与付出的劳动不成比例。

2.在政治因素方面存在的矛盾

(1)政府的职能转变和作风转变与进展迅速的经济改革相比,显得相对滞后。这就不可避免地在市场经济大潮地冲击下,显得运转不灵活,机制不协调。特别是引导农民实施再就业无力、无序,有限的安置补偿费不能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

(2)有的基层政权组织弱化,客观上助长了不安定因素。

(3)个别地方干群关系不协调,激化矛盾。相当部分的基层干部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在处理群众的问题上不讲究方式方法,工作不彻底,留有后遗症。特别是农村的基层干部,在对待计划生育、土地征用、缴纳税费等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的工作,稍有不慎就会伤害干群之间的感情和关系,致使人民群众的逆反抵触情绪增强。

3.在法律因素方面存在的矛盾

(1)法制宣传教育滞后。

(2)政府基层干部基础工作比较薄弱,社会治安防范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还需进一步完善。

(3)执法力量严重不足。

(4)社会矛盾和社会热点引发的群体性上访案件成倍增加,影响稳定的因素大量存在。

对策:

1.加强治安防范和管理,消除影响社会治安的不安定因素。

(1)加强枪支和爆炸物品的管理,坚决收缴散失在民间的枪支和爆炸物品。

(2)加强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和违法青少年的帮教工作。

(3)加强剩余劳动力的管理,促进人口的合理有序流动。要为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提供方便,促进有序流动。同时要掌握外出人员的流向和以及活动情况,加强对外出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公安机关要取得联系,加强配合,打击流动人口中的违法犯罪分子。

2.要把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作为首要任务

(1)要加强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建设、民主建设和法制建设。

(2)积极预防、妥善处置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3)严厉打击邪教、非法宗教活动,遏制其在农村发展蔓延的势头。

3、严厉打击侵害农民利益的犯罪,大力整治社会治安秩序。

(1)严厉打击、及时铲除危害一方的恶势力犯罪。

(2)严厉打击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侵害人民利益的犯罪,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3)扫除卖淫嫖娼、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

4.大力加强农村派出所建设。

(1)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派出所的规范化建设。

(2)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派出所的政治建设。

(3)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派出所的业务建设。文 章来源 莲

山 课 件 w w w.

5Y k J.c oM

推荐第6篇:农村社会治安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巷道乡农村社会治安现状的调查报告

殷桂萍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农村社会治安新问题、新情况也不断增多,对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造成了很大障碍,在关注农民人和增收的同时,必须更加关注农村社会治安,把这个问题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制种去思考,保证农村社会长治久安,保证农村社会繁荣稳定,保持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为此,我对高台县巷道乡农村的社会治安情况进行了调查,村中发现了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若干问题,以下是我结合当地实际做出的几点分析。

一、巷道乡社会治安现状

截至2011年10月份,全乡发生各类群矛盾纠纷)206见起,与去年全年发生数相比较上升36%。其中涉农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苗头)35件49起,占总数的33%,较突出地反映在征地拆迁、租(占)土补偿、农村村务公开等方面。全乡治安案件72起,破案72起,刑事案件28件,破案9件,审查违法犯罪人员26人,全乡暂住入口3541人,发证人148人,重点人口98人,高危人群27人,违法青少年30个,巷道乡治安形势比较严峻。

二、影响农村地区社会稳定因素较多。

通过调查。我进行了认真分析。认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反差,导致农民心理失衡中国农民在长期的反封建斗争中,形成了反封建特权,主张“等贵贱,均贫富”的文化意识。中国农民对封建宗法等级制

度是深恶痛绝的,他们不仅把“等贵贱,均贫富”看做是自己的社会理想,而且还作为自己的根本道德原则。这种文化意识,使大量农民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期阶段,不能适应这种实际存在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暂时无法消除的城乡二元制度。在城市与农村生活水平反差较大,农村个人家庭差距拉大,尤其是在农村一些人靠投机钻营,以权谋私,违法致富又未受到“报应”的情况下,他们的价值观、公正观、道德标准便发生倾斜,从而放松对自己行为的约束,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

(二)政府的一些不当行政行为激发了与农民的利益矛盾首先,政府不当的敛财行为增加了农民负担。由于我国农村地区政府机构过多的人员需要养活,农村各项事业发展需要资金,政府财政的捉襟见肘,以及好大喜功的施政动机,近些年,一些农村地区政府纷纷出台了一些不当的敛财措施,如各种名目的集资、收费、摊派和达标活动,使一些地方农民承担的费用和劳务连年增加,农民负担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党中央、国务院虽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减轻农民负担,但有些地方仍然收效不大,甚至出现反弹。其次,一些地方政府在引导农民致富过程中的盲目性和不当的行政干预,结果适得其反,极大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

(三)腐败现象成为农村地区违法犯罪增多的催化剂

腐败现象的重要特征是把权力作为商品进行钱权交易。其实质在于以政府权力的损害为代价取私利。这必然使政府权力发生不正常的转移,破坏社会规范,破坏社会政治和经济秩序,诱发违法犯罪。

(四)农村地区基层党政组织职能弱化

农村政治、经济一体的管理体制解体后,在各种社会矛盾纵横交错,社会管理任务加重的情况下,基层党政组织对农村事务的调控职能大大减弱。主要表现在农民群众对基层党政组织依赖性减少,相当一部分党支部、村委会、治保会不起作用,一些基层干部素质较低,公仆意识淡薄,有的只顾干自家的活或外出干活。他们对群众要求解决的困难很少去研究,即使研究也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直接影响了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在农村的贯彻执行,也失去了预防违法犯罪的防线作用。

(五)农村治安管理薄弱,侦查打击不力

由于我国大多农村地区整体经济水平不高,政府财力不足,警力有限,致使治安管理的真空地带和薄弱环节较多。目前尽管基本实现了“一乡一镇一所”,但40%的派出所警员不到5人,根本无力承担繁重的管理和对案件的查处任务。一些民警基本素质不过硬,习惯于冲冲杀杀,不会做深人细致的群众工作。派出所条件差,工作艰苦,装备落后,经费奇缺,职能外的工作繁多,民警不安心基层。农村治保会、联防队建设不适应现实斗争的需要。在不少地方,预防和遏制违法犯罪的社会控制机制受到削弱,治安管理的失控状态相当突出,经常发生案件无人查处,有了纠纷无人调解,抓获犯罪嫌疑人也不能及时审理的情况。当前农村违法犯罪持续上升与公安司法机关的打击不力有很大关系,客观上助长了违法犯罪活动的恶性循环。

三、对解决当前农村社会治安突出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农村治安状况,怎样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确保农村长治久安。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应采取怎样的对策呢?我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基层班子建设是农村长治久安的基础

纵观影响农村稳定的诸多不安定因素,不难看出,问题的症结还是基层问题。班子软弱、涣散势必影响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进而引发各种矛盾的激化,因此,要想求稳定、求发展,首先必须搞好农村的班子建设,解决有人管事、有人办事的问题。只有班子建设好,才能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才能保证党的各项富民政策在农村贯彻落实,才能逐渐消除宗族派别、化解矛盾、凝聚民心。只有班子建设好,才能有能力逐步解决农村悬而未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消除一些群众的不满情绪。配强村两委班子并发挥其积极作用,这对于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确保长治久安,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配齐配强村治保主任是农村社会稳定的关键所在农村治保会在维护农村稳定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治保会能及时有效地化解各种矛盾纠纷,避免事态的扩大。农村许多小的矛盾纠纷,在治保主任的三言两语劝说中就能得到解决。但是有些村队就不太重视治保会的建设,许多村的治保主任都是村干部兼职,由于村里工作头绪太多,村委换届选举后,许多村又按照上级的要求,实行书记主任一人兼,人手更紧,造成顾此失彼,还有的村干脆就不设治保主任,造成治保会的工作空档。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不同程度地影响农村治安工作的开展。配齐、配强治保主任,是适应当前农村治安形势的重点需要。

(三)法制教育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

新形势下,农村的法制教育工作必须纳入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形成制度、强化措施、付诸实施。我们要求人民群众遵纪守法,首要的问题要解决人民群众懂法的问题,只有

懂得了法律,才能逐步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逐步树立起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在对群众进行普法教育的同时,更要加强乡镇、村基层两级干部的法制修养,努力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逐步树立起依法行政、勤政为民的自觉性,以规范的言行影响群众、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四)坚持打击违法犯罪是农村长治久安的重要手段要根据农村治安的特点和规律,始终坚持严打方针,把打击重点对准严重威胁群众安全感的杀人、绑架、抢劫犯罪以及危害农业生产、侵害农民合法利益的盗窃牲畜、农用机械、破坏电力设施的犯罪活动。对那些横行乡里、无恶不作、欺压群众的流氓恶势力,要敢于碰硬,毫不手软地坚决将其打掉。同时,要及时妥善地查处各类治安案件,防止“民转刑”案件,进一步稳定农村治安,为发展农村经济夯实基础。

(五)进行专项治理是整治混乱村庄的有效途径

治安问题突出和集体上访案件多发生在混乱村庄。其特点是由于“两委”班子涣散、村务财务混乱、宗族派性严重等引起的干群矛盾突出,治安秩序不好,对这些不安定因素,要采取综合措施,对治安混乱村庄进行集中整治。一是由乡镇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和部署,综治委牵头,指导协调政法、组织、民政、信访等多部门参与,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工作队,进村入户,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限期整改解决问题。二是坚持“班子、经济、治安”一起抓,从解决班子入手,把解决治安、信访问题与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发展农村经济结合起来,实行“五位一体”综合整治。三是坚持“先治理、后规范”。在治乱的基础上,整顿班子,建章立制,实行乡镇村两级规范化管理,

同时加强周边治安秩序和企事业内部管理,形成“以外保内、内外结合、工农一体”的治安防范新体制。

(六)加强治安巡逻,实行群防群治是预防犯罪的有效措施在当前社会治安形势较为复杂的情况下,农村的治安巡逻工作仍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乡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维护社会治安的积极性。根据各村的经济、治安等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常年坚持多种形式的治安巡逻。可义务轮流,也可集资固定专人。经济状况好的可进行有偿承包、经济基础不好的可推行户户联防。这种原始的却富有成效的群防群治办法,效果明显,事半功倍。

(七)强化治安管理是维护农村稳定的一个重要前提要不断加大力度,强化治安管理。一是加强对重点人员管理,对顽固分子、治安危险分子、邪教骨干成员实行包夹管理,坚决控制在本地,严防其制造事端,并把外来人员纳入常住人口一体化管理,坚持教育、管理、服务相结合,坚持经常性管理和集中排查相结合,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做到严而不死、活而有序。二是加强对管制物品的管理,对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和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在生产、运输、销售、储存等各个环节要严格规章制度,严格规范管理,严格落实责任,坚决消除隐患。三是加强对特种行业、公共场所规范化管理,做到责任落实、制度健全、经常检查,并适时开展集中清查整顿,预防和减少各类问题的发生。

推荐第7篇:农村社会治安现状调查报告

今年以来,我县引深“三打三防三创”活动,在农村组织开展了“百村综治示范,百村治安攻坚”活动,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攻克了一批远近闻名的治安混乱村。比如,涌泉乡的寨上村12年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难以落实,农业税未曾上交过,连农村最基本的家庭承包责任制都未落实。在这次“双百”活动中,通过以“一村一组”为主力,“两会一队”为基础,“一乡一

庭”为阵地,开展了重点整治。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该村健全了班子,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地进行。结合多年农村工作经历及“双百”工程中,取得的一些经验,对影响农村稳定的因素,谈一个自己的看法。

一、影响农村地区社会稳定的因素较多,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反差,导致农民心理失衡

中国农民在长期的反封建斗争中,形成了反封建特权,主张“等贵贱,均贫富”的文化意识。中国农民对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是深恶痛绝的,他们不仅把“等贵贱,均贫富”看做是自己的社会理想,而且还作为自己的根本道德原则。这种文化意识,使大量农民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期阶段,不能适应这种实际存在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暂时无法消除的城乡二元制度。在城市与农村生活水平反差较大,农村个人家庭差距拉大,尤其是在农村一些人靠投机钻营,以权谋私,违法致富又未受到“报应”的情况下,他们的价值观、公正观、道德标准便发生倾斜,从而放松对自己行为的约束,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

(二)政府的一些不当行政行为激发了与农民的利益矛盾

首先,政府不当的敛财行为增加了农民负担。由于我国农村地区政府机构过多的人员需要养活,农村各项事业发展需要资金,政府财政的捉襟见肘,以及好大喜功的施政动机,近些年,一些农村地区政府纷纷出台了一些不当的敛财措施,如各种名目的集资、收费、摊派和达标活动,使一些地方农民承担的费用和劳务连年增加,农民负担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党中央、国务院虽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减轻农民负担,但有些地方仍然收效不大,甚至出现反弹。其次,一些地方政府在引导农民致富过程中的盲目性和不当的行政干预,结果适得其反,极大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

(三)腐败现象成为农村地区违法犯罪增多的催化剂

腐败现象的重要特征是把权力作为商品进行钱权交易。其实质在于以政府权力的损害为代价取私利。这必然使政府权力发生不正常的转移,破坏社会规范,破坏社会政治和经济秩序,诱发违法犯罪。

(四)农村地区基层党政组织职能弱化[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daodoc.com/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

农村政治、经济一体的管理体制解体后,在各种社会矛盾纵横交错,社会管理任务加重的情况下,基层党政组织对农村事务的调控职能大大减弱。主要表现在农民群众对基层党政组织依赖性减少,相当一部分党支部、村委会、治保会不起作用,一些基层干部素质较低,公仆意识淡薄,有的只顾干自家的活或外出干活。他们对群众要求解决的困难很少去研究,即使研究也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直接影响了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在农村的贯彻执行,也失去了预防违法犯罪的防线作用。

(五)农村治安管理薄弱,侦查打击不力

由于我国大多农村地区整体经济水平不高,政府财力不足,警力有限,致使治安管理的真空地带和薄弱环节较多。目前尽管基本实现了“一乡一镇一所”,但40的派出所警员不到5人,根本无力承担繁重的管理和对案件的查处任务。一些民警基本素质不过硬,习惯于冲冲杀杀,不会做深人细致的群众工作。派出所条件差,工作艰苦,装备落后,经费奇缺,职能外的工作繁多,民警不安心基层。农村治保会、联防队建设不适应现实斗争的需要。在不少地方,预防和遏制违法犯罪的社会控制机制受到削弱,治安管理的失控状态相当突出,经常发生案件无人查处,有了纠纷无人调解,抓获犯罪嫌疑人也不能及时审理的情况。当前农村违法犯罪持续上升与公安司法机关的打击不力有很大关系,客观上助长了违法犯罪活动的恶性循环。

二、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农村治安状况,怎样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确保农村长治久安。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应采取怎样的对策呢?根据我在基层工作的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我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基层班子建设是农村长治久安的基础

纵观影响农村稳定的诸多不安定因素,不难看出,问题的症结还是基层问题。班子软弱、涣散势必影响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进而引发各种矛盾的激化,因此,要想求稳定、求发展,首先必须搞好农村的班子建设,解决有人管事、有人办事的问题。只有班子建设好,才能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才能保证党的各项富民政策在农村贯彻落实,才能逐渐消除宗族派

别、化解矛盾、凝聚民心。只有班子建设好,才能有能力逐步解决农村悬而未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消除一些群众的不满情绪。配强村两委班子并发挥其积极作用,这对于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确保长治久安,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配齐配强村治保主任是农村社会稳定的关键所在

农村治保会在维护农村稳定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治保会能及时有效地化解各种矛盾纠纷,避免事态的扩大。农村许多小的矛盾纠纷,在治保主任的三言两语劝说中就能得到解决。但是有些村队就不太重视治保会的建设,许多村的治保主任都是村干部兼职,由于村里工作头绪太多,村委换届选举后,许多村又按照上级的要求,实行书记主任一人兼,人手更紧,造成顾此失彼,还有的村干脆就不设治保主任,造成治保会的工作空档。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不同程度地影响农村治安工作的开展。配齐、配强治保主任,是适应当前农村治安形势的重点需要。

(三)法制教育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

新形势下,农村的法制教育工作必须纳入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形成制度、强化措施、付诸实施。我们要求人民群众遵纪守法,首要的问题要解决人民群众懂法的问题,只有懂得了法律,才能逐步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逐步树立起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在对群众进行普法教育的同时,更要加强乡镇、村基层两级干部的法制修养,努力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逐步树立起依法行政、勤政为民的自觉性,以规范的言行影响群众、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四)坚持打击违法犯罪是农村长治久安的重要手段

要根据农村治安的特点和规律,始终坚持严打方针,把打击重点对准严重威胁群众安全感的杀人、绑架、抢劫犯罪以及危害农业生产、侵害农民合法利益的盗窃牲畜、农用机械、破坏电力设施的犯罪活动。对那些横行乡里、无恶不作、欺压群众的流氓恶势力,要敢于碰硬,毫不手软地坚决将其打掉。同时,要及时妥善地查处各类治安案件,防止“民转刑”案件,进一步稳定农村治安,为发展农村经济夯实基础。

(五)进行专项治理是整治混乱村庄的有效途径

治安问题突出和集体上访案件多发生在混乱村庄。其特点是由于“两委”班子涣散、村务财务混乱、宗族派性严重等引起的干群矛盾突出,治安秩序不好,对这些不安定因素,要采取综合措施,对治安混乱村庄进行集中整治。一是由乡镇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和部署,综治委牵头,指导协调政法、组织、民政、信访等多部门参与,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工作队,进村入户,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限期整改解决问题。二是坚持“班子、经济、治安”一起抓,从解决班子入手,把解决治安、信访问题与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发展农村经济结合起来,实行“五位一体”综合整治。三是坚持“先治理、后规范”。在治乱的基础上,整顿班子,建章立制,实行乡镇村两级规范化管理,同时加强周边治安秩序和企事业内部管理,形成“以外保内、内外结合、工农一体”的治安防范新体制。

(六)加强治安巡逻,实行群防群治是预防犯罪的有效措施

在当前社会治安形势较为复杂的情况下,农村的治安巡逻工作仍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乡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维护社会治安的积极性。根据各村的经济、治安等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常年坚持多种形式的治安巡逻。可义务轮流,也可集资固定专人。经济状况好的可进行有偿承包、经济基础不好的可推行户户联防。这种原始的却富有成效的群防群治办法,效果明显,事半功倍。

(七)强化治安管理是维护农村稳定的一个重要前提

要不断加大力度,强化治安管理。一是加强对重点人员管理,对“XXX”顽固分子、治安危险分子、邪教骨干成员实行包夹管理,坚决控制在本地,严防其制造事端,并把外来人员纳入常住人口一体化管理,坚持教育、管理、服务相结合,坚持经常性管理和集中排查相结合,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做到严而不死、活而有序。二是加强对管制物品的管理,对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和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在生产、运输、销售、储存等各个环节要严格规章制度,严格规范管理,严格落实责任,坚决消除隐患。三是加强对特种行业、公共场所规范化管理,做到责任落实、制度健全、经常检查,并适时开展集中清查整顿,预防和减少各类问题的发生。

推荐第8篇:农村社会治安现状调查报告

今年以来,我县引深“三打三防三创”活动,在农村组织开展了“百村综治示范,百村治安攻坚”活动,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攻克了一批远近闻名的治安混乱村。比如,涌泉乡的寨上村12年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难以落实,农业税未曾上交过,连农村最基本的家庭承包责任制都未落实。在这次“双百”活动中,通过以“一村一组”为主力,“两会一队”为基础,“一乡一庭”为阵地,开展了重点整治。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该村健全了班子,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地进行。结合多年农村工作经历及“双百”工程中,取得的一些经验,对影响农村稳定的因素,谈一个自己的看法。

一、影响农村地区社会稳定的因素较多,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反差,导致农民心理失衡

中国农民在长期的反封建斗争中,形成了反封建特权,主张“等贵贱,均贫富”的文化意识。中国农民对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是深恶痛绝的,他们不仅把“等贵贱,均贫富”看做是自己的社会理想,而且还作为自己的根本道德原则。这种文化意识,使大量农民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期阶段,不能适应这种实际存在而 。

线作用。

(五)农村治安管理薄弱,侦查打击不力

由于我国大多农村地区整体经济水平不高,政府财力不足,警力有限,致使治安管理的真空地带和薄弱环节较多。目前尽管基本实现了“一乡一镇一所”,但40%的派出所警员不到5人,根本无力承担繁重的管理和对案件的查处任务。一些民警基本素质不过硬,习惯于冲冲杀杀,不会做深人细致的群众工作。派出所条件差,工作艰苦,装备落后,经费奇缺,职能外的工作繁多,民警不安心基层。农村治保会、联防队建设不适应现实斗争的需要。在不少地方,预防和遏制违法犯罪的社会控制机制受到削弱,治安管理的失控状态相当突出,经常发生案件无人查处,有了纠纷无人调解,抓获犯罪嫌疑人也不能及时审理的情况。当前农村违法犯罪持续上升与公安司法机关的打击不力有很大关系,客观上助长了违法犯罪活动的恶性循环。

二、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农村治安状况,怎样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确保农村长治久安。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应采取怎样的对策呢?根据我在基层工作的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我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基层班子建设是农村长治久安的基础

纵观影响农村稳定的诸多不安定因素,不难看出,问题的症结还是基层问题。班子软弱、涣散势必影响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进而引发各种矛盾的激化,因此,要想求稳定、求发展,首先必须搞好农村的班子建设,解决有人管事、有人办事的问题。只有班子建设好,才能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才能保证党的各项富民政策在农村贯彻落实,才能逐渐消除宗族派别、化解矛盾、凝聚民心。只有班子建设好,才能有能力逐步解决农村悬而未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消除一些群众的不满情绪。配强村两委班子并发挥其积极作用,这对于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确保长治久安,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配齐配强村治保主任是农村社会稳定的关键所在

农村治保会在维护农村稳定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治保会能及时有效地化解各种矛盾纠纷,避免事态的扩大。农村许多小的矛盾纠纷,在治保主任的三言两语劝说中就能得到解决。但是有些村队就不太重视治保会的建设,许多村的治保主任都是村干部兼职,由于村里工作头绪太多,村委换届选举后,许多村又按照上级的要求,实行书记主任一人兼,人手更紧,造成顾此失彼,还有的村干脆就不设治保主任,造成治保会的工作空档。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不同程度地影响农村治安工作的开展。配齐、配强治保主任,是适应当前农村治安形势的重点需要。

(三)法制教育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

新形势下,农村的法制教育工作必须纳入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形成制度、强化措施、付诸实施。我们要求人民群众遵纪守法,首要的问题要解决人民群众懂法的问题,只有懂得了法律,才能逐步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逐步树立起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在对群众进行普法教育的同时,更要加强乡镇、村基层两级干部的法制修养,努力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逐步树立起依法行政、勤政为民的自觉性,以规范的言行影响群众、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四)坚持打击违法犯罪是农村长治久安的重要手段

要根据农村治安的特点和规律,始终坚持严打方针,把打击重点对准严重威胁群众安全感的杀人、绑架、抢劫犯罪以及危害农业生产、侵害农民合法利益的盗窃牲畜、农用机械、破坏电力设施的犯罪活动。对那些横行乡里、无恶不作、欺压群众的流氓恶势力,要敢于碰硬,毫不手软地坚决将其打掉。同时,要及时妥善地查处各类治安案件,防止“民转刑”案件,进一步稳定农村治安,为发展农村经济夯实基础。

(五)进行专项治理是整治混乱村庄的有效途径

治安问题突出和集体上访案件多发生在混乱村庄。

推荐第9篇:农村社会治安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社会治安现状调查报告

“>今年以来,我县引深“三打三防三创”活动,在农村组织开展了“百村综治示范,百村治安攻坚”活动,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攻克了一批远近闻名的治安混乱村。比如,涌泉乡的寨上村12年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难以落实,农业税未曾上交过,连农村最基本的家庭承包责任制都未落实。在这次“双百”活动中,通过以“一村一组”为主力,“两会一队”为基础,“一乡一庭”为阵地,开展了重点整治。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该村健全了班子,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地进行。结合多年农村工作经历及“双百”工程中,取得的一些经验,对影响农村稳定的因素,谈一个自己的看法。

一、影响农村地区社会稳定的因素较多,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反差,导致农民心理失衡

中国农民在长期的反封建斗争中,形成了反封建特权,主张“等贵贱,均贫富”的文化意识。中国农民对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是深恶痛绝的,他们不仅把“等贵贱,均贫富”看做是自己的社会理想,而且还作为自己的根本道德原则。这种文化意识,使大量农民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期阶段,不能适应这种实际存在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暂时无法消除的城乡二元制度。在城市与农村生活水平反差较大,农村个人家庭差距拉大,尤其是在农村一些人靠投机钻营,以权谋私,违法致富又未受到“报应”的情况下,他们的价值观、公正观、道德标准便发生倾斜,从而放松对自己行为的约束,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

(二)政府的一些不当行政行为激发了与农民的利益矛盾 首先,政府不当的敛财行为增加了农民负担。由于我国农村地区政府机构过多

的人员需要养活,农村各项事业发展需要资金,政府财政的捉襟见肘,以及好大喜功的施政动机,近些年,一些农村地区政府纷纷出台了一些不当的敛财措施,如各种名目的集资、收费、摊派和达标活动,使一些地方农民承担的费用和劳务连年增加,农民负担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党中央、国务院虽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减轻农民负担,但有些地方仍然收效不大,甚至出现反弹。其次,一些地方政府在引导农民致富过程中的盲目性和不当的行政干预,结果适得其反,极大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

(三)腐败现象成为农村地区违法犯罪增多的催化剂

腐败现象的重要特征是把权力作为商品进行钱权交易。其实质在于以政府权力的损害为代价取私利。这必然使政府权力发生不正常的转移,破坏社会规范,破坏社会政治和经济秩序,诱发违法犯罪。

(四)农村地区基层党政组织职能弱化第1文秘网文章-http:// 找文章,到第1文秘网] 农村政治、经济一体的管理体制解体后,在各种社会矛盾纵横交错,社会管理任务加重的情况下,基层党政组织对农村事务的调控职能大大减弱。主要表现在农民群众对基层党政组织依赖性减少,相当一部分党支部、村委会、治保会不起作用,一些基层干部素质较低,公仆意识淡薄,有的只顾干自家的活或外出干活。他们对群众要求解决的困难很少去研究,即使研究也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直接影响了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在农村的贯彻执行,也失去了预防违法犯罪的防线作用。

(五)农村治安管理薄弱,侦查打击不力

由于我国大多农村地区整体经济水平不高,政府财力不足,警力有限,致使治安管理的真空地带和薄弱环节较多。目前尽管基本实现了“一乡一镇一所”,

但40的派出所警员不到5人,根本无力承担繁重的管理和对案件的查处任务。一些民警基本素质不过硬,习惯于冲冲杀杀,不会做深人细致的群众工作。派出所条件差,工作艰苦,装备落后,经费奇缺,职能外的工作繁多,民警不安心基层。农村治保会、联防队建设不适应现实斗争的需要。在不少地方,预防和遏制违法犯罪的社会控制机制受到削弱,治安管理的失控状态相当突出,经常发生案件无人查处,有了纠纷无人调解,抓获犯罪嫌疑人也不能及时审理的情况。当前农村违法犯罪持续上升与公安司法机关的打击不力有很大关系,客观上助长了违法犯罪活动的恶性循环。

二、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农村治安状况,怎样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确保农村长治久安。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应采取怎样的对策呢?根据我在基层工作的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我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基层班子建设是农村长治久安的基础

纵观影响农村稳定的诸多不安定因素,不难看出,问题的症结还是基层问题。班子软弱、涣散势必影响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进而引发各种矛盾的激化,因此,要想求稳定、求发展,首先必须搞好农村的班子建设,解决有人管事、有人办事的问题。只有班子建设好,才能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才能保证党的各项富民政策在农村贯彻落实,才能逐渐消除宗族

农村社会治安现状调查报告

推荐第10篇:社会治安动员机制调查报告

实践证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建立和保持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一项根本措施。XX街道按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考核的内容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维护了本地区的稳定,但是影响稳定的因素依然大量存在,主要原因是在新的形势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动员机制不够得力,“预防为主,打防结合”的方针没有得到有效贯彻执行,要从根本上减少影响稳定的不安定因素,创建最安全街道,更好地服务于“两个率先”,更好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综治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尤其是改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组织动员机制势在必行。

影响本地区稳定的主要因素 XX街道辖区面积3.5平方公里,人口6.52万,其中户籍人口数3.33万,寄住人口数1.84万,流动人口1.15万,下辖1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地处城乡结合部,四通八达,带有农村的性质,平房多且分散,敞开式小区占绝大多数、半封闭式、封闭式小区占30%左右,防范设施严重缺乏。地区居民人员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且普遍偏低,居民结构复杂,有拆迁居民,有村民转为居民的,加之流动人口居多、占户籍人口的三分之一,居住人员自防意识差且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单位数量多且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综治工作基础比较薄弱,管理难度大,影响稳定的因素诸多。

1、刑事案件居高不下,居民群众缺乏安全感。今年1-6月本地区共发生刑事案件167起,盗窃案137起、占82%以上,其中入居民住户盗窃36起,入单位内部盗窃14起,窃摩托车(助力车、电动车)52起。以上数据表明:防范措施落实不到位,法制宣传教育不到位,社区规模普遍较大、创建无刑事案件社区有一定难度。

2、中心工作、重点工程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增多。为适应新城建设的需要,拆迁任务繁重艰巨、拆违量大面广,单位与居民之间的矛盾突出。江东门原茶亭11队居民面临即将拆迁为申办“两证”多次准备集体上访;明园社区小区出新应拆除违章600多处,拆违本无补偿而当事人却漫天要价,拆违工作难以推动,这些矛盾阻碍了新城建设的推进。 三小车整治结束近一年,而三小车残疾车车主为实现自己无理的要求,经常聚集到一起给政府施加压力,本辖区残疾车主103人,占三小车车主的四分之一,街道、社区干部无形中消耗了许多时间和精力。

第11篇: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研究报告

关于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研究

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法不制众,导致信访不信法的现象特别严重,从而致使有些事件达到违背常理的地步,虽是法制社会,根本没有体现法制氛围,工作开展无法顺理成章,导致出现让人难以理解的纠纷问题发生。

一、农村治安的突出问题

1、有钱有势地方势力冲突有所增加。由于心胸狭窄,在地方上因口角发生争执,或因承包地、排灌水、荒山或荒坡、宅基地边界等发生冲突,于是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架势,常常利用相应的势力进行解决问题,而村级组织或相关职能部门为了不便把事情闹大,就采取拖、缓的方式把事件推诿,致使弱势群众难以保护自己的相关权益。

2、侵犯财产犯罪行为导致家庭破碎。由于地方赌、毒犯难,经济发展不平衡,还有放高利贷的不法之徒的手段毒辣,自然就出现盗窃事件时有发生,更有甚的是那些欠高利贷的有家不能回,有些是有家无法回,家里财产有的已被高利贷债主拿空了,也就没有生活依靠,所以只得在外务工或躲债,故而出现妻离子散,无家可归。

3、流动作案突出。当前被盗摩托车或其他财物后,无法查还,赃物处理上表现为转移迅速、消化快捷、不留痕迹,往往盗窃或抢劫后几个小时内就把赃物处理掉,销售渠道畅通,销赃远,隐蔽性强。贫乏的农村社会文化生活,充裕的农闲时间,最为突出的是赌博风气日盛,参赌范围越来越广,赌资越来越大,赌博上瘾,难以自拔,赌债高筑,诱发盗窃、抢劫、杀人等违法犯罪行为,引起社会动荡,影响社会治安。

4、山林水势土地纠纷及信访、上访事件时有发生。当前土地利用的经济价值相当大,特别是公路沿线的土地,平常都不重视的土地,大家都没有认真使用管理,现在由于土地经济利益的驱使,有些不法之徒就从中挑起事端,导致纠纷发生后,在处理过程中,由于处理把握不好意见或认识不到位情况时有发生,所以出现纠纷当事人不愿走法律程序,就选择上访、缠访或耍泼等,导致社会不稳定。

二、产生治安问题的主要原因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经济相对落后与物质需要日益提高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社会生产力水平依然是相对落后,农村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仍占较大比重,原始的耕作方式,自给自足的小生产意识,致使农村还没有完全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农村经济仍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发展水平上;同时,大多数农民在摆脱贫困以后,已不满足于温饱水平,看到部分农民通过劳动致富及开始享受高消费,使他们产生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强烈愿望,消费欲望的膨胀在不能通过正当途径满足之后,便用不法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违法犯罪就成为必然。

2、社会管理任务的加重与社会控制弱化之间的矛盾。

农村土地承包在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的同时,促进了农村社会关系及社会生活生产等方面的变化,分散的生产经营方式带来了新的问题和矛盾,婚姻、家庭、生产、生活等民事纠纷大量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社会管理的任务和难度;

3、思想意识的转变与教育的滞后之间的矛盾市场经济给农村社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作用也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部分 1

农民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在一定程度上被扭曲,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他们把物质利益的获取作为自己的唯一目的;而另一方面,农村的教育机制不能及时调整,运转不协调,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村组很少召集开会,也很难召集,集体教育已经很难落实;教育的严重滞后,降低了农民的文化素质,使部分农民的错误观念不能得到及时纠正,遇事不顺,处理不当即可能演化为违法犯罪。

4、农村人口增长与农村土地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虽然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并取得较好成效,但农村人口仍未按计划生育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农村人口仍在不断增加,人口的增长,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宅基地的扩张,耕地的减少,使土地资源更加紧张,土地纠纷越来越多;有限的土地提供不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劳动力变得过剩,出现大量的农民工外出务工;生活物质在总量一定的情况下,人口的增加导致生活水平下降,为生存、生活,在不能通过正当手段获得财产时,侵犯财产的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5,农村基层组织薄弱,管理执行力度有待加强。农村的各种事件纠纷,现在多数事情都没人管。村委会不能凝聚政权和组织力量,近年来农村人才的流失,农村交通的闭塞,村民对法律法规的不了解,这些现象使得他们不知道应该怎么去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人们在遇到各种麻烦和纠纷时,不能通过正确的调解途径来解决,只能“求助于”黑恶势力,这导致农村中的很多矛盾和纠纷都可能转化为刑事案件。由此可能带来的社会治安问题不能忽视。

6,目前,农村打击违法犯罪的任务的艰巨性与社会执法力量的不足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近年来的农村,由于农民追求物质财富的欲望愈来愈强烈,违法犯罪的比例也在逐渐增高,但地方执法力量并没有改变。乡镇派出所的警力远远不够,面对纷繁的治安防范和复杂的案件侦破,他们往往力不从心,顾此失彼。而且,地方的民警选拔考核根本不规范,有部分人大字不识却能凭关系当上警察,他们有名无实,只想着捞百姓的好处。“警察不办案,围着矿山转”,有了不完整的管理制度和这样不负责任的警察,势必导致农村社会治安管理失控,薄弱环境增多,农村存在的各种社会治安问题也就越来越严重。

三、建议处理方案和办法

1,加强农村基层单位管理的执行力度,提高领导人的道德修养和法制水平。在农村中大面积普及法律法规知识,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同时,注重提高领导人群的管理能力和个人魅力,使其能够用自己的行动改进当地农村的治安形势,利用对村民熟悉的特点,及时预防,发现和报告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2,增强派出所和各种警务室的警力布控,完善警察选拔考核制度。对每位警员做到定时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水准。建立健全治安管理条例,及时发现问题,报告问题,全体警员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做好劳动改造人员的教育工作,加强对易发案部位和地点的控制和管理工作,减少违法活动的条件,缩小犯罪的空间,让流氓地痞无机可乘,最大力度上减少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

3、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农民法制意识。要建立和完善适应当前农村发展的教育机制,进一步提高农民素质。要用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可持续发展观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现代文明法治理念教育武装全体农民,积极搞好公民道德进万家活动,认真抓好科普和移风易俗工作,培养广大农民的文明法治意识。利用生动有效、

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在农村中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活跃乡村农民文化生活,在帮助他们学科技的同时,提高他们运用法律程序解决问题、矛盾的意识,使农民知法、懂法,自觉地用法、守法。并充分发挥用传统的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塑造人、感染人、凝聚人,不断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4、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基层组织,把村委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抓班子、带队伍,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及村委班子领导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进一步健全与落实村务公开制度,凡是村里的重大事项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都要及时向村民公开,充分发挥村民民主理财小组、村民代表会议的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作用,规范集体经济的财务管理。

5、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进一步调整种植结构,加大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积极培育经济增长点,搞好农村可持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减少群众担忧,把农民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到发展经济上来,以推动农村经济更快发展,从而达到稳中求富,富而思进,繁荣农村的目的。充分发挥干部、村民代表和党员代表的联系纽带作用,积极引导广大村民解放思想,拓宽视野,务实肯干,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为村民创造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帮助他们破除因循守旧、不思变革的小农意识和等、靠、要的不良思想,鼓励村民积极自我创造机会,通过各种合法途径发展家庭经济,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6、加大对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进一步加大对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对农村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对农村发生的治安、刑事案件要尽快处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使农民确实看到违法得到处理,犯罪得到处罚,以震慑违法犯罪,取信于民;同时,提倡见义勇为,鼓励农民积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弘扬正气,使广大农民敢于、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加大对基层干部的违法犯罪的查处工作,息民怨,平民心,把工作做到基层,把矛盾消化在村里。

7、建立广泛的治安防范机制。首先,督促地方领导干部要树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保一方安宁的思想,切实把社会治安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从人员、经费上予以保障,扎实抓好治安防范各项基础工作。其次,全面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治安防控组织,进一步发挥治保会组织防控农村社会治安的作用。

8、重视和加强相关部门的协作发展。充分发挥好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于情,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村民的法制观念,提高村民的素质,形成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预防和减少各类违法犯罪。搞好干群关系,做好人民的公仆。达到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12篇:浅谈农村社会治安问题

浅谈农村社会治安问题

市公安局政治处副主任 邱增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正确分析当前农村社会治安状况,不断提高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的认识,积极认真探索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管理对策,是新形势下公安机关维护农村长治久安、实现农村经济繁荣的客观需要,也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需要。笔者根据近年挂点惠东增光镇集联村,以及通过学习研究,谈谈农村社会治安问题。

一、当前农村社会治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从我市情况看,在370万人口中62%在农村,农村社会治安稳定关系到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推进,对全市来说举足轻重。近年来,公安机关对农村社会治安开展了综合治理,使农村地区的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上升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农村社会的生产、工作、科研、经商及农民生活秩序得到了有力保障,农村社会治安总体趋于平稳。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社会治安发展态势不容乐观:

(一)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有所攀升。当前,农村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的数量有所攀升,尤其是刑事案件的高发势态明显。如果掉以轻心,任其发展,其增幅将难以预测。仅从刑事案件立案绝对数来看,呈现出逐年上升势头,且比重也随之增大。如惠东县增光镇,2004年刑事案件12宗,2005年达35宗;其中,盗窃、抢劫案件居各类刑事案件的首位,呈明显重化趋势,已经成为左右社会治安形势和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群体性上访、闹事事件有所增加。因山林、土地、水源、滩涂、矿产等自然资源的权属之争,以及其他矛盾纠纷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日趋增多。如增光镇集联村因唯达运动器材厂征地款引发的群众上访;增光镇政府前些年负债较多,群众经常到政府讨债;还有的个别基层干部素质偏低,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特别是当前农村社会保障不健全,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易造成人民内部矛盾激化,由此引发的各种群体性上访、闹事事件增加。这些群体性事件不仅具有影响面广、调解处理难度大、反复性强的特点,而且极易被敌对分子所利用,影响到农村社会秩序。

(三)村霸等黑恶势力危害一方。农村由于受数千年来宗法制度和血缘、宗族关系的影响,一些地痞、棍霸借助农村残留的封建行帮意识,垄断一方,形成了农村的流氓恶势力,无恶不作,危害群众,老百姓对此深恶痛绝。

(四)赌博及不健康的活动较为盛行。近些年来,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和农闲时间增多,加之农村文化娱乐生活单调乏味,许多农民都在寻求致富之路,但有的想一夜成暴发户,主动参与赌博、买“六合彩”,导致农村赌博盛行。

二、农村社会治安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从目前来看,农村社会治安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第一,受农村社会生产方式变化的影响。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农村出现了大批剩余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大多数以进乡镇企业及进城务工、经商为其就业方向。而城市企业用工制度的改革,不但未能增加就业人员,反而有相当数量的职工被分离下岗。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多数综合素质偏低,择业机会极少,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给农村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第二,受社会收入分配方式的影响。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迅速,我国经济已连续20年快速增长。但是,农民收入增长较为缓慢,一些地区农民生活困难,社会收入差距扩大,分配方式不规范,调节手段不完善等,在一定程度上为犯罪滋生提供了诱因和空隙。

第三,受社会腐败现象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思想文化也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少数干部理想信念动摇,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想滋长,花天酒地,中饱私囊,腐化堕落,部分收入较低急于致富但又无致富门路的人心态失衡,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第四, 农村社会治安防范工作不够到位。从农村地区发生的案件来看,多数以盗窃、抢劫、伤害、破坏水利电力设施等案件居多。这些案件虽具有侵害目标不固定、突发性和动态性强、破案难度大的特点,但都可以预防。而大部分公安机关侧重于城区的治安防范,农村社会治安防范工作做得不深不细。一方面农村遏制犯罪警务保障没能从根本上得到转变,另一方面农村基层政权组织行政管理功能弱化,导致农村原有的犯罪防控机制难以发挥应有的效能。

第五,打击力度不够坚强。公安机关虽然年年搞集中打击整治行动,但由于专项行动一个接一个,广大基层民警长期超负荷运转,使相当部分民警产生了疲劳厌战心理,“只求出工,不求有功”,还有些民警带病坚持工作,这些都影响了队伍的战斗力,破坏了专项行动环环相扣的链式模式,导致事倍功半。另外,有的政法部门办案质量不高,执法不严,使犯罪分子不能受到应有的打击,在客观上助长了犯罪分子的侥幸心理。

第六,流动人口管理措施不够得力。公安机关户籍管理没有走出以常住人口管理为主的僵化模式,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思想认识不到位,清查整顿工作不实,底数不清,出租房屋和用工单位管理不力,公安机关内部整体运行机制不协调等,造成管理工作失控,导致外来流动人口犯罪逐年增多。

第七,部分农村基层组织机构瘫痪。目前,有的农村基层组织机构采取 “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消极防御的工作方法,单纯把抓集中时间、大规模的“运动式”工作作为主导工作,经常性、根本性、战略性的工作抓得不够。特别是有些村干部生活腐化堕落,与农村群众的思想感情越来越淡薄,失去了群众的信赖,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第八,农民法制观念淡薄,文化生活贫乏。农村地区文化生活、法制教育工作发展滞后,农民除了种好自己的田园外,无任何有组织的文化娱乐生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不下去,法律普及率低,许多农民不能在法律的约束下去行使自己的公民权利,更不会用法律武器来寻求保护,从而成为“法盲”的牺牲品。

三、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的基本对策

(一)加强农村社会治安防范的关键是全面落实综合治理措施。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使各级党委、政府充分运用好行政手段,动员全社会各行各业,齐抓共管。一是要加强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领导、管理和调控的作用。村委会是保一方平安的核心,它的作用好坏,直接影响到这个村的治安稳定,要把治乱与治瘫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组织建设,使其真正成为农村治安化解矛盾、遏制犯罪的核心力量。二是要切实抓好各项农村政策的落实,把保护农民群众的利益当作稳定社会治安的首要工作。三是各农村公安派出所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配合乡、镇、村及其企业,逐步建立适应农村改革及乡、镇企业改革新形势的治安管理目标责任制,把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同建设新农村有机结合起来,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四是要建立健全群防群治组织,不断强化警治联勤。积极征得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把治保干部、综治干部与民警捆绑起来联合办公,坚持治保主任任职由派出所建议、工作由派出所考核,充分调动基层协勤人员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治安联防活动,从而夯实公安基础工作。五是大力推广农村保安服务业。要把市场经济的理念引入到治安防控体系中来,把保安业务延伸到农村,在农村派出所内有针对性地设立保安大(中)队,使农村保安队伍成为服务农村经济的主力军。

(二)建立农村社会治安防控长效机制的关键是健全和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要坚持边探索边实践,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在日常管理中建立起长效机制。一是要健全和完善打击犯罪机制。从本地区治安的实际出发,从群众安全感威胁最大的可防性案件入手,突出重点,认真研究分析发案时间、发案部位、案件性质和作案手段,不断提高打击犯罪的专业水平。二是要健全和完善快速反应机制。调整农村派出所接警、处警等环节,加强规范化建设,积极拓宽情报信息渠道,妥善处置好各类群体性、突发性事件,不断提高整体快速反应能力。三是健全和完善治安防范机制。根据辖区的自然环境、治安状况和经济条件,找准治标与治本的最佳结合点,从根本上遏制发案的上升势头。四是健全和完善工作协作机制。完善各警种日常联系、办案协作制度,把警务协作与其他工作一并纳入考核,最大限度地向农村治安管理工作倾斜。

(三)加强农村派出所建设的关键是改革农村公安派出所工作。在农村公安派出所建设上,一是要积极推进勤务制度和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一乡一所,使其警力均达到10人以上。各县(市)公安机关要保证2/ 3警力投放到派出所,各派出所要保证2/ 3警力沉到管区工作。二是以落实责任制为核心,对农村公安派出所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机制进行改革,把防范和管理工作置于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并完善一套科学的工作制度,实现人人有岗、人人有责、人人有为。三是要严格按照“四统一”、“五规范”的标准,从人员、资金、装备等方面加大对农村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的投入,不断推进农村公安派出所正规化建设。

(四)提高农民法制意识的关键是强化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由于中国农村深受数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农民依靠法律保护自身权益和尊严的意识较差。农村公安机关要把农民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和尊严的意识作为国家建设现代法治社会的基础大事来抓。一方面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知法、守法、护法的意识,教育其善于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另一方面,通过依法行政,公正办案和具体的治安管理活动宣传法制,使广大农民知法、遵法、懂法和守法。

第13篇: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综合治理刍议

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综合治理刍议

摘 要:如何解决农村社会治安问题依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以乡镇派出所功能发挥为主的传统防控模式,未能有效实现维护治安秩序的目的。鉴于新问题给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带来的冲击,负有社会管理职能的国家机关产生了协同合作,希冀通过综合治理视野下的权力决断对治安问题进行系统处置。在这场博弈当中,国家在达到维护秩序目的之余,也注重强化对人权的保障,确保了秩序与自由的平衡共进。

关键词:不可控;权力协同;阶段性平衡;延伸思考

笔者在日常调研中发现,当下经济转型背景下农村社会治安突出,阻滞了乡村治安有序进行。十九大提出要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根据农村社会治安实况,如何落实十九大精神,成为当前农村社会治安的关键所在。笔者无意从宏大视角来叙述可控的具体样态,而是想从社会控制这一小角度出发,来探究农村社会治安工作。

一、初始阶段的短暂不可控

乡镇派出所的乏力。杨宁昱曾在《参考消息》上公布过国外对我国乡村治安的调研结果,发现农村警察占总人口比例为万分之九,一个乡镇派出所只有民警4―8名。贵州省农村的一名警察需要负责维护4.2个村庄、4000到6000人的安全。在江苏省的调查发现,3名警察负责的范围达到267平方公里,相当于美国首都华盛顿面积的1.5倍。而且,“基层干部和民警无事不进村庄,从身体上越来越远离村庄”。[1]骨感而“倦怠”的乡镇派出所还要承受日益内卷化的执法规范化建设,权力规训易于减少治安问题的法学判断似乎出现了问题,现实中呈现出规训越多问题越多的社会悖论。

乡镇派出所的乏力还表现在治安问题发现机制的匮乏。劳拉?内德和托德认为纠纷划分为三个明显的阶段:不满或者前冲突阶段、冲突阶段以及纠纷阶段。“前冲突阶段是指这样的阶段:个体和组织因感自身受到不公正待遇感知而产生怨恨或抱怨,但不一定引发冲突的产生。如果在前冲突阶段这一状况没有化解,冲突阶段将会来临,受害者将对抗冒犯者,并表达自己的愤恨感和不公正感。如果冲突在这一阶段没有被消除,以冲突公开为代表的纠纷阶段将会到来,第三方开始参与进来。”[2]在这三个阶段中,国家重视的是对纠纷阶段的控制设计,比如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体制改革就是为了将诉讼打造成纠纷的最后也是“最好”的解决平台。这种设计存在很多需要正式的缺陷,最突出的表现为专注对纠纷阶段的控制,而忽略了对前冲突阶段和冲突阶段的控制。社会学家调研后发现,税费改革后的乡村呈现出干群关系疏离、传统权威丧失、道德教化空白、熟人陌生化、个体原子化等“问题特征”,治保会、村社小组组长、党员、联防组织、乡村长老等纠纷发现和前段控制的主体都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民间纠纷迅速越过前冲突阶段和冲突阶段而进入纠纷阶段,绝大多数都与门槛低地的派出所直接搭接,甚至投向能够填补规范具有语言暴力和身体暴力的灰黑势力[3]。

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张力。与乡镇派出所有限防控能力相比,农村社会治安问题带来的压力非常明显,比如,“农村人口城镇化流动人口就业带来的劳动纠纷频生,留守人群轻微的盗窃行为多发”[4],“以图财为目的的入室盗窃、一杀多人等恶性案件上升,黑社会组织的村霸、乡霸等恶势力鱼肉乡里,危害社会治安的黄、赌、毒现象日趋蔓延,非法邪教组织活动猖獗”[5],部分农民工返乡后导致纠纷增多等等。另外根据犯罪黑数理论,未被发现和处置的农村社会治安问题应该占据一定比例。“基层政府工作的重心主要是抓经济发展,在维护农村治安稳定,尤其是在治安防控工作上往往是派出所“唱独角戏”,孤军奋战。目前基层党委政府的工作重心主要是抓经济发展、招商引资、新兴工业园区建设和农村城镇化建设,往往忽视了社会治安稳定的重要性,有的甚至还存在社会治安公安机关一家独抓的认识误区。”[6]因此,如若以中立者的眼光来审视主客体之间的角力,面对农村社会治安问题张力表征,人员丁零、行为受限的乡镇派出所显得更为无力。

二、力求可控的权力协同

乡镇派出所的承载力有阈值限定,在应对农村社会治安问题方面不是全能的,必然要借助其他政府部门的力量,于是便出现了综合治理。此处的综合治理与周雪光教授所言的权力共谋不同,周雪光教授所言的权力共谋是指基层政府与它的直接上级政府相互配合,采取各种策略应对来自更上级政府的政策法令和检查监督。[7]权力共谋是行政管理中必须正视的一种问题,综合治理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指引下的社会治安秩序而实施的管理手段,笔者认为,应该理性的承认农村社会治安问题具有多因属性,需要政府各个部门在纠纷发现、就业预防、前期处置、打击处理等方面共谋如何进行有效应对,比如林业局需要介入林权纠纷,派出所需要处理违法犯罪行为,政府需要多措并举为农民提供工作机会,依据社会纽带理论减弱治安问题发生的基础等等。各权力之间相互协同、联防整合,农村社治安问题促使了不同权力类型之间的协调共进,横向分权和纵向分权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了,行政行为充满了富有生命活力的地方性知识,行政效率在权力协同整合下得到提升,权力决断重新掌握了主导地位。

另外,这种权力协同一方面是在有效解决治安问题的目标指引下形成的,但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压力型体制的支配。压力型体制是指下级政府在指标压力驱动下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在压力型体制下,命令和服从成为政治运行的特征,受求稳定性导向的指标驱动,保持社会稳定成为公共权力场域内的管控目标,所牵连的责任权力单位都要接受管控目标的制约。而在职能分工不断细化的转型时代,权力单位在职责范围内不可能有效而系统的解决治安问题,或者说不能确保治安问题不会反复发作。国家有意切割的各独立权力机关基于共同的管控目标找到了协同的基础,治安问题权力机关组合在一起共同发力,综合治理成为比较有效的选择。但与其说各权力机关表现出了一种主动性发问,倒不如说是治安问题严重性迫使各权力机关积极作为,而且是一种合作型的积极作为,毕竟社会控制是治安秩序的本质内容[8]。

三、可控之下的延伸思考

在依法治国大背景下,通过规训确保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平衡[9],已经成为法学界的一个理论共识。这种权力规训的思想带有很强的西方传袭特点,立足点在于追求似乎不能反驳的自由普世价值,在这种思想下权力被认为是万恶之源,善的本质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必须要紧紧的进行制约再制约。笔者无意进行批驳,但可以做一个推理,如果将自由论者眼中的万恶之权力全部推倒,是否就完全实现了个人权利的最大化呢?这种导致无政府主义的逻辑推演绝不可能是一个理智的选项,因为单个人的权利实现必须以他人的权利约束为前提,存在绝对自由的空间绝对是抢劫、盗窃等违法犯罪横行的地方,因?樗?有的权利都不受限,弱者将在强者的暴虐下“嗷嗷待哺”。“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因此,权力不应被污名化,权力既是万恶之源,也是万善之源,唯善论和唯恶论都是片面不符合实际的,权利的实现需要具有强制力的权力来支撑实现,社会不仅需要权力规训,也需要权力决断,权力规训和权利决断统称为治权[10]。权力规训追求的是自由,权力决断追求的秩序,治权就是追求秩序的同时彰显对自由的保护。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与保护自由相比,后发达国家在转型时期更应强调政府的权威以维护安全稳定的秩序。即更应追求权力决断下生成的秩序,否则很容易陷入拉美国家盲目复制西方自由范式后造就的混乱局面。必须先存在权威,而后才谈的上限制权威。[11]必须先存在秩序,而后才能谈的上对自由的扩容。权力的合法性最终来自它对社会的良好承诺以及实现,治安秩序就是一种承诺。

在当前社会治安矛盾突出环境中,与其说矛盾的重点在于公权力与私权力之间的平衡设计,不如说是不断增长的社会问题与权威不足的公权力虚弱之间的失衡,公权力因不能发挥其功效已表现的远离预设期望。农村社会治安问题其实已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秩序的重大课题,但学界对于该问题并未设计出比较合理可行的进路,现有基于权力规训理念指导下而设计出的模式控制缺乏真实的效益。无论如何,针对日益突出的农村社会治安问题,权力开始思考规训的种种不足,基于社会控制而进行了综合治理。在综合治理指引下,政府各机关建立了前冲突阶段的预警机制,还利用人民调解等机制将纠纷从乡镇派出所分流出来,让乡镇派出所在压力减缓下能够有效开展处置工作,发现机制、信管机制、调解机制等各种有效机制得以共建共享,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经过综合治理的有序推进,力量对比达到了一种阶段性的动态平衡,在历经初始阶段的不可控梦魇后,农村社会治安问题渐趋在可控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陈柏峰.群众路线三十年一―以乡村治安工作为中心.北大法律评论,2010(11):111.

[2]史蒂文?瓦戈著.梁坤,邢朝国译.法律与社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耿羽.灰黑势力与乡村治理内卷化.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75.

[4]宋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研究[J].犯罪研究,2017(3):44.

[5]冯丽波.农村社会治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2017(11):124.

[6]廖于.加强农村地区治安问题治理的实践与思考――以重庆市为例[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8(3):81-82.

[7]周雪光.基层政府间的“共谋现象”――一个政府行为的制度逻辑.开放时代,2009(12):42.

[8]宫志刚.治安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9]〔美〕波斯纳著.苏力绎.并非自杀契约:国家紧急状态时期的宪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0]林辉煌.法治的权力网络―林乡派出所的景物改革与社会控制(2003-2012),华中科技大学,2013.

[11]〔美〕亨廷顿著.王冠华等译.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第14篇:形势与政策社会治安现状调查报告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形势与政策

课题名称

社会治安现状调查

所在班级

应用技术对口班

韩欣欣

起止时间

12.8.1---12.10.20

思想政治教学部

2012年9月

(一)要调查的问题、调查这个问题的意义:

问题:这一段时间来,网络上和民间都有一些影响社会治安的事情发生。而且还由于钓鱼岛问题,民间反日情绪高涨,一些不法分子趁机进行活动,扰乱社会治安,影响人民正常生活。

意义:进一步了解社会现在的实际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再加上中国经济正在蓬勃发展,并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我们一定要有一个好的社会环境,每一个人可以在稳定、安全的社会环境中工作、学习、生活。

(二)调查采用的方法和资料:

上网查阅,询问一些群众,以及观看了一些书籍。如:《多维视野中的社会治安问题研究》等方法。

(三)调查问题的现状,导致这个问题原因是:

经过我个人的一些调查和分析,总结出以下几个对社会安全感影响较大的方面,如果我们的政府和有关机关以及人民能够从这几个大的方面着手努力改善社会治安环境,那样人民整体的社会安全感会有一个很好的提升。

1.社会治安与法律形势严峻。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受各种环境综合因素的影响,各种矛盾互相交织,极易引发不安定因素。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捣乱破坏活动进一步加剧。,刑事发案总量较高,尤其是“两抢一盗”,侵财犯罪依然呈高发态势,严重损害了人们利益,影响了人们安全感,许多人反映比较强烈。还有现在赌博

之风盛行。据统计早在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有的县公安局共破获涉赌案件757起,打击处理涉赌违法犯罪人员632人,逮捕首要分子214人,治安拘留涉赌人员755人。打击力度之大,可说前所未有。但当今所面临的局面是打不胜打,赌博气焰依然嚣张。一是地下“六合彩”泛滥成灾。由于受高额回报的诱惑,加上隐蔽性强,报单、收兑赌注方便,导致地下“六合彩”屡禁不止。据调查,农村农民参与过地下“六合彩”赌博的达51.3%。每逢博彩时段,手机打不通已成常事。一些人已陷入屡赌屡输、屡输屡赌的泥潭不能自拔。2010年3月,某地村里有一位老人下了码注后,手拿农药等待结果,当知道没有中码时,便一服了之,还担心自己死不了,又操刀割断自己的颈动脉。二是聚众赌博活动日益猖獗。近几年来,有县城先后出现了押二

八、扳砣子、斗牛、白板刹等赌博方式,且迅速蔓延到各地区。主要因为:、部分民众法律意识淡薄,道德滑坡。我县普法一直没有延伸到户,民众长期不是普法对象;一些农村普法措施流于形式,民众对法律法规知之甚少。据问卷调查,18%的民众从未学习过法律知识,不知道《治安处罚法》的达到21%。一些人法律观念淡薄,无所顾忌,为所欲为,在浑浑噩噩中不知自己犯了罪,犯了罪不知道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我县农村文化事业落后,缺乏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精神文明建设滞后,加之缺乏正确的引导,于是,有的

不能正视腐败与工作失误,对党和政府产生信任危机;有的对贫富不均的现状产生不满;有的对各种社会丑恶现象缺乏正确的认识;各种消极腐朽思想乘虚而入;拜金主义、极端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沉渣泛起;不少人灵魂扭曲,道德滑坡,唯利是图,金钱至上,贪图享受,好逸恶劳,堕落犯罪。另外,我县农村文盲、半文盲及小学文化程度的人数占了全县总人数的50%,这些人科技文化素质低,辨别是非的能力弱,再加上一些人无所事事,精神空虚,就很容易染上恶习,甚至走向犯罪。

2.治安面对很大挑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成分、就业方式、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各种各样的经济组织与社会组织不断涌现,各地区外来务工人员大量增加。外来的务工人员,涉及多个民族,其人员职业变换快,流动性大,给社会的治安稳定带来潜在性的问题。随着城市发展步伐的加快,利益格局的调整,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因劳资纠纷、城市拆迁、土地补偿等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出现多样高发的特点。在道路交通方面,机动车数量迅速增加,事故隐患呈上升趋势,交通秩序的维护整治任务更加艰巨。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成为违法犯罪的新领域,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网络色情、网络造谣惑众等违法犯罪活动还在日益严重地危害人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的稳定。

3.治安工作仍存在薄弱环节。有些政府机构内部腐败严重,治安人员像一盘散沙,参与社会治安管理的意识不强。有些重点路段、

场所和部分单位未安装电子监控设备,或者设而不用,用而不管,形同虚设,不利于治安案件的及时侦破。有些居民小区保安力量薄弱,安全设施缺乏,给盗窃等违法犯罪行为留下了可乘之机。

4.恶势力有所抬头。据调查,我县不少乡镇集镇地都有恶势力存在。各地区几个流氓团伙,经常惹事生非、挑起事端、打架斗殴、横行大街小巷。田庄、马路等地有几股恶势力也常来东坪闹事,造成东坪地区天天发生打架斗殴。马路镇潺溪坪村有10个左右青少年结成一伙,手持钢管、砍刀经常在当地寻衅滋事,作恶多端,群众无不深恶痛绝。这伙不法分子还给赌场提供保安服务,充当黑保护伞,每人每天收取100元左右的保护费。主要因为:惩治、打击乏力。公安机关的平均破案率不到50%,盗抢案的破案率与打击处理率更低。积案多,积案易变成死案,造成正义得不到伸张,邪恶得不到打击。据调查中反映,检察机关也尚存在该捕而未批捕的现象。某夫妇参与买码做庄,涉案金额达300万元,完全符合批捕条件,但因其在检察院有熟人,一直没有批捕。还有群众反映,法院也存在重罚轻判的现象。打击乏力暴露了政法工作中的一些问题。

5.警力、警务保障设施仍有一定的差距。农村基本没有巡逻守护,

赶场、过年、过节也没有什么治安保护。不少群众、不少单位安全意识淡薄,对自己的财产疏于防范,导致窃盗等犯罪分子易于得逞。公安机关对打击犯罪常感力不从心,无力开展经常性的治安巡逻,对治安复杂的重点地方、重点地段、重点区域及发案较高的重点时段无力进行守候、监控。有的派出所在8小时以外无人值班、无人接警。有的派出所对突发事件反应迟钝。

(四)通过调查和思考,我的的建议:

1.加大普法与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参与维护社会治安的积极性。一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宣传,深入开展全民普法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和法律水平。二要重点抓好青少年的普法教育,将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当中,要在学校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活动和安全演练活动,提高学生的应急疏散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三要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开展送文化、送科技、送法律下乡活动,采取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倡导正确的荣辱观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见义勇为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形成一种祛邪扶正、匡扶正义的社会风尚。四是要广泛动员组织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发展壮大平安建设志愿者、综治协管员、治安信息员等群防群治队伍,加强巡逻,形成全社会人人共创人人共享平安的良好氛围,筑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人民防线。

2.建立健全严打机制,切实提高群众安全感。一要大力解决人

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加大对群众安全感影响较大的“两抢一盗”、故意伤害他人和赌博等恶性犯罪案件的打击力度,严厉打击暴力手段参与的违法行为,震慑犯罪。二要加强对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的排查整治,强化学校、幼儿园等重点地区的安全保卫,加大对校园周边网吧、出租房的管理,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三要完善重点场所的电子监控设施和报警设施建设,增派警力,加强路面巡逻执勤,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安全隐患。适当延长晚上路灯的开放时间,为夜间路人的行走提供方便。四要积极排查整治道路危险路段,不断完善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机制,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继续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推进酒后驾驶、超速超载等违法行为集中整治常态化,确保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

3.完善协调联动机制,打造社会治安整体联动防控体系。要严抓腐败现象,争取做到根除,加强政府人员的教育工作,团结合作,齐抓共管,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情报的收集传递、发布反馈、综合研判机制,完善情报信息收集手段,及时整合情报信息资源,建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情报信息平台,实现网络的互联互通和信息的整合共享,保证各部门为履行其职责及时获得必需的信息。公安机关要切实发挥治安防控体系中的中坚作用,加强协调和信息交流,努力构建社区以及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群防群治大格局。

4.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开创社会治安工作的新局面。社会治安综

合治理工作既要着力解决突出的犯罪和治安问题,也要从长远出发,努力消除和减少产生犯罪及治安问题的原因。一是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把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二是抓好普法依法治理、社区矫正、安臵帮教工作,提高法律援助工作水平,助推社会治安工作顺利开展。三是健全完善以城乡低保为主体、大病医疗救助为辅助、以帮困救助、教育救助等专项救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预防和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为搞好社会治安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四是切实发挥好住宅小区管委会的职能作用,为做好社会治安工作搭建平台。各住宅小区管委会首先要摸清小区居民户籍、特殊群体人员、流动人口以及房屋租赁等情况,并分别由住宅小区管委会、社区、街区存档管理,作为加强小区治安管理的依据。在此基础上,统一组织领导、协助指导小区的物业管理、社会治安、纠纷调解工作。

5.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着力净化社会环境。 公、检、法要集中优势兵力,加强协调与配合,增强打击合力,严厉打击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违法犯罪。建议县委政法委要督促公安机关对积案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对因工作不力,造成破案率低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其工作责任。要遵照“大案必破”的原则,明确任务,挂牌督办,

集中精力破获一批大案要案。检察、法院每年应对已办案件进行1-2次回头看,对应诉未诉、应判未判、重罪轻判的应予以及时纠正,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要严厉打击赌博活动,坚持露头就打,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把矛头直指庄家、赌头。建议对各类庄家要进行一次排查,不够刑事处罚的要实行重点监控、重点管理。对提供赌博场所的,对多次收注、结算、交接赌资的,对发放高利贷赌资的,要依法处罚到位。对长期从事赌博活动,不够刑事处罚的,应落实劳教等处罚措施。对经常参与赌博的人员可集中举办培训班,帮助其提高法律意识和思想觉悟。要下决心铲除毒害,依法从重从快打击贩毒犯罪,消灭毒源;要加强戒毒工作,尽快摸清吸毒人员的底子,做好入网工作。

6.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提高服务保障水平。要狠抓基层基础工作,从严治警,在干警队伍中真正树立,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树立起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为民执法的形象。努力打造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公安队伍。要注重抓好公安协警队伍的教育和管理,努力提高其整体素质,维护公安机关的形象。要采取切实措施,逐步解决警力、经费不足的问题,对警用设备要及时

更新换代,提高警用设备的现代化水平,积极为一线民警改善装备,为其履职创造更好的条件。

第15篇:社会治安

创新社会管理

建设平安桃园

桃园镇综治办

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体现,是建立和完善综治长效工作机的必然要求,也是平安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我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罗干提出的“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充分发挥镇相关部门与群众组织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不断推进各项措施的落实,为全镇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在维护全镇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平安桃园的建设。为此,还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借鉴其他乡镇的先进经验,完善各种技防制度,增加技防投入。

一、目前桃园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各村基层防范体系不健全,村巡防队伍人数较少。由于桃园镇现有25个自然村,桃园派出所和朱集派出所的警力有限,治安防范的触角很难延伸到各个角落,必须依靠各村基层防范体系加以配合,可以说各村基层防范体系是加强桃园镇治安防范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但从目前各个村现有状况来看,体系尚不健全。虽然各村都有“红袖标”义务巡防队,但这些人员存在“空有名头、不发挥作用”的情况,如村班子成员、村民小组长受自身条件和精力、补贴等限制,不能长期组织村、社区或组开展义务巡防工作,义务巡防队和村民小组护村队受经费、人员制约不能经常开展巡逻防范工作,造成一些治安防范间隙、漏洞。

(二)农民法律意识和防范意识薄弱。从目前各村居民的防范意识看,大都表现为“不会防、不去防”现象,部分农民存在侥幸心理,认为防范措施需要花费一定的财力,即使不去防范,也不一定会发生问题,而防范了不发生问题那么投入防范的财力就成了泡影。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农民家庭很少安装和使用物防、技防等安全设施,部分工厂夜间也无人员看护,有规模的养殖场缺少监控设备,这些极易成为犯罪分子的作案目标,这也成为辖区农村盗窃案件高发的主要原因。

(三)“红袖标”义务巡防队伍流动性大,管理难,作用未得到最大发挥。目前每个村都组建了15—20人的义务巡防队,其中有部分人员在镇派出所担任保安队员,各专职巡防队巡防员的大量工作是在公安派出所指导下,开展社会面上的巡逻防范、排查矛盾纠纷、落实治安防控措施等工作,及时防范各类刑事案件、群体性事件,严密治安管理,促进社会稳定。但是,近几年来,因外出务工和外来人口的流动性加大,社会治安形势日趋严峻,巡防任务日益加重,巡防队员的工作压力加大,同时自身的待遇、福利相对得不到提高,加之市场物价渐涨,生活压力加大,致使部分巡防队员工作积极性不够或得过且过,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工作动力或分散了工作精力,而且巡防工作又具有辛苦、高风险性等特征,致使队伍流动比较频繁,从而使得巡防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作用得不到最大发挥。

(四)资金装备不到位。由于镇财政投入巡防经费有限,或者下拨的经费由于种种原因迟迟不能到位,以至于防范工作得不到充足的资金保障,使得巡逻工作保障不力,一些监控设备没有安装,致使防范体系不健全,不能弥补人防的漏洞。

二、针对存在的问题桃园镇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对策:

(一)物质保障方面:加大经费投入,技防一条街顺利建成。桃园镇供销步行街是桃园镇众多商店的集中地,为做好安全防范措施,镇里采用拨付一部分专项经费和各店主筹集一部分经费的方式,为各个店铺安装了报警器。要把深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纳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同时,积极探索社会治安防范资金保障新机制,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防控体系建设,多渠道筹集治安防范资金,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多元投入为辅、整体推进的经费保障格局。

(二)工作方法上:实施派出所与各警务室共同配合的工作方法,构筑社区治安管控网络。桃园镇共有桃园派出所和朱集派出所两个派出所,8个警务室,为使警务工作与村工作有机结合,两个派出所认真研究,借鉴其他派出所的先进经验,合理分工,让民警有更多的时间走向街面,走进社区,融入群众。民警同“红袖标”义务巡逻队共同担负起社区防控工作,主要强化对社区重点地区和治安复杂场所的管控,做好夜间巡逻,参与指导安置帮教刑释解教人员,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创建无毒社区活动。

(三)在思想方面:相关领导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建设,稳步推进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我镇每个村都有一名治保主任,具体负责领导本村的治安巡逻工作。镇综治办在每月的二十日定期召开治保主任例会,一方面总结本月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学习治安防范知识,同时也可以提出在具体工作中总结出的先进经验供大家学习。镇党委、政府对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高度重视,采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目标责任制和领导责任制,建立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体系,层层抓落实。把对抓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实绩,列为对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与奖惩直接挂钩。

(四)宣传方面:不断加大普法安全防范宣传教育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和谐稳定氛围。“红袖标”义务巡逻队在睢宁三农频道的报道激发了很多人的自觉性,他们纷纷表示要加入本村的义务巡逻队,为村里的平安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通过镇司法所深入开展多渠道、全方位、深层次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利用村广播、板报、标语、文艺节目等传统手段,向全镇人民宣传法律法规和安全防范知识。在各中小学定期为学生上法制教育课,司法部门经常深入各村举办法律讲座,开展法律咨询服务,解答农民遇到的法律问题,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自觉性,促进农村社会平安稳定。

(五)贯彻执行方面:以交通要道为重点,构筑监控网络。要在镇和各村主要出入口、交通要道,设立警务室,发挥交通摄像头作用,派出所实行24小时值守;在周边地区实行外围盘查堵截,形成多层次的堵控防线。实践证明,监控设备的运用点对侦破案件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2011.9.29散卓村丢羊案”等影响重大的案件都是我镇综合运用设备监控这一重要手段破获的。

(六)制度层面上:大力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基础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强镇、村(社区)两级综治机构建设,配齐配强工作人员,确保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基层有人抓、有人管。二是要加强群防群治网络体系建设,发挥其特殊的防范作用,努力提高群防群治力量在治安防范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是加强居民住宅小区巡逻队伍建设。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义务巡逻队伍的选拔、培训、指导和管理工作,让巡逻队依责履职,尽职尽责,安保到位,真正发挥保一方安定的作用。

2012年2月17日

第16篇:调查报告问题

尊敬的应静波女士:

我是浙江海洋学院的一名研究生,感谢你在百忙之中抽空看看我的信息。首先请允许我先介绍一下我的调查报告的题目:乡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现状及思考。这篇文章我想以我们双桥镇为例,通过一个乡镇的组织建设来透析我们整个舟山乃至整个浙江沿海的农渔村的组织建设,通过分析现状,找到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能够更好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所以如果可以的话,先需要麻烦你,提供一些组织建设的资料。大体上需要四个方面的内容:

1.双桥镇现阶段的发展情况,大体包括:行政区域,人口,三大产业的发展状况,农渔

民的基本生活状况以及其它一些基本情况。

2.双桥镇基本组织建设,大体包括:双桥镇组织结构具体分为那几个部分,这些部门具

体负责的事情是那些,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各个部门在人事选调方面的作用;

3.双桥镇基层党组织建设,大体包括:镇党组织在各个部门所发挥的作用,党组织自身

的建设,镇党组织与上级(县、市等)党组织以及与村党组织的关系。

4.双桥镇村级党组织建设基本情况;村级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当中发挥的作用,以及问

题。

大体上是这些,这是纯属一个个人调查报告,是个人的兴趣爱好,所以请应静波女士在百忙之中,给予指导性意见和批评指正。当然,如果能够有您的一些见解和个人观点及看法的话,我将万分感谢,毕竟,您是在第一线工作的人,您的意见将特别具有代表性和参考性,希望能够和你进行基层组织建设天马行空的讨论和交流。纯属个人交流,不会影响到你的工作和生活。

再次对您表示感谢。

王长春

2010年4月15日

浙江海洋学院

第17篇:关于农村社会治安突出问题研究

关于农村社会治安突出问题研究

关于农村社会治安突出问题研究

【内容提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改革,农村的治安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增多,综合反映的治安热点与难点比较突出,有的治安问题还比较严重。分析和研究农村治安问题,并将解决好这些问题,把维护农村稳定纳入西部大开发战略之中去思考、探讨,以保障铜梁县成为渝西工业、财政、文化教育大县目标的实现,是值得各级干部深思的一个重大课题。 关 键 词 铜梁县 农村治安问题 稳定 工作研究

铜梁县位于重庆西北部,幅员1334平方公里,总人口 81万,辖34个乡(镇)。铜梁资源丰富,交通、通讯发达,河流通航151公里,公路里程1824公里。铜梁农产品丰富,工业门类齐全,化工、能源、机械、冶金、建筑材料等支柱产业正在逐步形成。重庆直辖以后,给铜梁的改革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在世纪之初把铜梁列为渝西经济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经济发展迅猛。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改革,农村的治安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增多,综合反映的治安热点与难点比较突出,有的治安问题还比较严重。分析和研究农村治安问题,并将解决好这些问题,把维护农村稳定纳入西部大开发战略之中去思考、探讨,以保障渝西工业、财政、文化教育大县目标的实现,是值得各级干部深思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农村治安问题的表现形式及发展趋势

(一)表现形式

1、农村自身影响稳定的问题日趋突出。

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不尽合理。从近年来民工流动的状况看,盲流人员所到之处,都给流入地的治安形势带来压力。目前民工的流动形式主要有三种:(1)由农村向城市转移;(2)由内地向沿海转移;(3)由贫困地区向富裕地区转移。很明显,劳动力流动量的增多,引发的不安定因素也增多,特别是一些地方的流氓滋扰、打架斗殴、盗窃、抢劫等案件与此有关,而且团伙犯罪所占比例较大,社会危害十分严重。要使剩余劳动力真正做到有序、合理地流动,做到离乡不离县、就地合理消化剩余劳动力,减少不安定因素,应当是决策部门考虑的一件大事。

二是农村宗族势力有抬头之势。农村宗族尽管在组织形式和规模上与旧宗族相比,虽然有一定区别,但已经成为一股影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不可忽视的破坏性力量。主要表现是:

(1)有的与基层政权组织明争暗斗、讨价还价,唯恐天下不乱,严重危及基层稳定;(2)有的维护私人、宗族之间以及小团体的不正当利益,阻扰和破坏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落实;

(3)有的插手民间纠纷,煽风点火,故意扩大事态,使其恶性化、暴力化,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秩序。

三是部分农民的法制意识扭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许多人不知法、不懂法,不能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由于文化素质低下,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容易受人挑唆和蛊惑,从事非法活动;(3)为政法部门的执法活动设置障碍,增添阻力,刁难政法公安人员,对抗执法活动。

2、邪教组织屡禁不绝,成为影响农村稳定的潜在因素。

近年来,虽经多方治理,特别是近年来,县局组织专门力量对“法轮功”习练人员进行监控和帮教,也对张贴、散发“法轮功”宣传品的违法犯罪人员予以打击处理,甚至还当场捉获一名正在散发传单的县处级干部,受到市局的好评,取得了一定成效,人民群众的觉悟普遍提高。但是,在一些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基层政权组织相对薄弱的地方,邪教组织“法轮功”、“门徒会”极易死灰复燃,卷土重来。因而,一刻也不能放松对邪教组织的警惕。

3、重大刑事案件时有发生,影响社会治安秩序。

从全县历年立破刑事案件看,虽然同比前一年都有所下降,但是,总量较大,特别是重大刑事案件时有发生,影响了社会治安秩序,成功破获了"2002安居镇杀人沉尸案"、"2003石鱼镇入室抢劫杀人案"、"2003•9•5寻衅滋事案"、“2004•11•18爆炸案”等影响恶劣的大要案件,出色地完成了市局提出地“三个绝对”的硬性指标,但是,在刑事案件中,杀人、伤害、抢劫、盗窃等重大案件仍比较突出,这些犯罪数量多、影响坏、危害严重,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铜梁农村稳定的主要因素。

4、黑恶势力危害严重,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稳定。

近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警民联防,一举铲除横行一时的巴川镇黑恶团伙头目杨××,并通过大量工作,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破获了涉恶案件,加大了打击的力度,全县人民增强了安全感。通过模排掌握和打击处理的情况可以看出,黑恶势力对农村社会治安影响最坏、危害最烈、后果最严重。他们没有放弃对社会政治秩序和治安秩序的颠覆和破坏的侥幸心理,其主要表现是:有的利用同乡、同学、亲友、狱友或者有前科劣迹的人员,纠集成伙,横行乡里,为非作歹;有的欺行霸市、垄断市场、扰乱市场经济秩序;有的为人讨债,制造事端,酿成民间纠纷,严重危害当地稳定。

5、黄赌毒等“六害”活动不断增多,屡禁不绝。

在“扫黄禁赌”行动和“网吧”的清理整治中,对易于藏污纳垢的场所,先后整治警力进行集中整治,规范网吧,收缴各类淫秽物品,查处卖淫嫖娼案件,捉获卖淫嫖娼人员;还配合家长、亲友做好吸毒人员的教育、挽救、转化工作,降低了吸毒率。从赌博看,聚众赌博普遍,赌资不断增大,参赌人员不断增多;从卖淫嫖娼看,利用公开的场所与隐秘的手段相结合,更加普遍化、组织化、公开化。

(二)发展趋势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利益的再分配,社会矛盾将进一步暴露,因而,引发治安问题的因素将大量存在,在一定时期内,我县农村治安状况仍然趋于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矛盾和不安定因素增多,并呈现新老矛盾并发,解决难度增大,内部矛盾走向社会化的特点。特别是在实施城市扩建、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工作中,如果一些具体问题处理不好,尤其是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处理不好,将会产生一些不稳定因素。 二是刑事案件发案虽然有所下降,案件总量较大,侵财案件比较突出。

三是经济犯罪案件和经济纠纷将成为困扰农村治安的一个突出问题。少数人钻政策的空子,由此衍生的行贿受贿、偷税漏税、经济诈骗、假冒伪劣和合同、债务纠纷必然增多。四是青少年犯罪、在校学生犯罪、无业人员犯罪将成为犯罪活动的主体,是值得各级干部重视的问题。

五是随着农村城市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和城市“六害”案件打击力度的加大,毒品犯罪、赌博、卖淫嫖娼等社会丑恶现象将向农村转移。特别是交通要道、城乡接合部、旅游度假村以及商贸比较发达的农村集镇尤为突出。

二、出现农村治安问题的原因

(一)在经济因素方面存在的矛盾

一是贫困与摆脱贫困的矛盾比较突出。铜梁县虽然地处丘陵地区,交通方便,地理环境比较优越,但是,经济市场疲软,大多数农民仍然处于贫困之中。为了摆脱贫困只好外出打工,很难靠当地条件致富,部分人就把牟取不义之财作为致富之道。因而,在铜梁县农村的犯罪中,盗窃、抢劫、诈骗等侵财案件占相当大的比例。

二是剩余劳动力过多与就业机会减少形成矛盾。在加快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中,相当一部分剩余劳动力处于不稳定的无业流动状态。他们涌入城市寻找就业门路,但城市的企业在改革中被兼并、被重组,下岗职工增多,就业问题难以解决,就决定了进城打工的农民被排挤。即便是能够找到工作,也是劳动强度大、公时长、条件差的工种,而得到的报酬与付出的劳动不成比例,致使农民的行为、心理、道德、情感等产生强大的反差,引发抵触心理、发泄心理乃至报复心理,极易导致违法犯罪。

(二)在政治因素方面存在的矛盾

一是政府的职能转变与作风转变与进展迅速的经济改革相比,显得相对滞后。这就不可避免地在市场经济大潮地冲击下,显得运转不灵活,机制不协调。特别是引导农民实施再就业无力、无序,有限的安置补偿费不能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

二是有的基层政权组织弱化,客观上助长了农村不安定因素。一些农村基层政权组织职能处于半瘫痪状态,对一些民间纠纷置若罔闻,制止不力,估计不足,任其发展,酿成事态;一些农民的矛盾纠纷无法排解,致使农村治安管理的第一道防线失去作用,预防和控制违法犯罪的能力降低,上访、聚众闹事、阻塞交通等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

三是个别地方干群关系不协调,激化矛盾。相当部分的农村基层干部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在处理农民群众的问题上不讲究方式方法,工作不彻底,留有后遗症。特别是计划生育、土地征用、缴纳税费等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的工作,稍有不慎就会伤害干群之间的感情和关系,致使人民群众的逆反抵触情绪增强。

(三) 在法律因素方面存在的矛盾

一是法制宣传教育滞后。虽然进行了一系列的普法教育,但在有的地方仍然流于形式,有的农民的法制意识仍相当淡薄,既不懂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也不善于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旦遇到纠纷要么付诸武力,野蛮解决,要么投诉报端,制造舆论,制造混乱,以此发泄私愤,扰乱社会治安秩序。

二是基层基础工作比较薄弱,社会治安防范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还需进一步完善。一些基层政权组织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识不够,防范措施落实不够,防范工作不力,没有把社会治安摆上应有的位置,各项综合治理措施没有落到实处。由于刑侦破案牵扯了大量的警力,导致一些防范控制措施未能得到很好落实。同时,基层基础工作比较薄弱,有的群众法制观念淡薄,防范意识差;一些单位和部门存在麻痹思想,治安防范无措施,守楼护院形同虚设,齐抓共管的措施落实不够;城乡结合部散居居民结构复杂,防范意识淡薄,出现管理"死角",极易引发刑事案件。

三是执法力量严重不足。农村警力严重不足,与日趋繁重的社会治安形势任务不相适应,基层执法人员顾此失彼,疲于奔命,无法投入繁重的治安工作中去,加之装备落后,人为造成处理不及时,打击不力,不能有效震慑犯罪。

四是社会矛盾和社会热点引发的群体性上访案件成倍增加,影响稳定的因素大量存在。由于企业改制、人事劳动、土地征用、城市房屋拆迁、"三农"问题、移民安置、以及各类纠纷等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造成集访上访人员增多,处置难度增大。

三、农村治安工作应完成的目标任务及治理措施

(一)目标任务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治安工作将继续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实现“两降一升三无”、“创建平安铜梁”的奋斗目标,转变作风,扎实工作,与

时俱进,拼搏创新,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时人民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治安案件查处率不低于98%,刑事重、特达案件侦破率不低于83%。公安行政管理服务水平有新的提高,队伍的形象和作风有明显的改进。

(二)治理措施

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内,农村治安问题对全社会治安的总体状况的影响将持续一段时间,因此,不能忽视农村治安问题的整顿和治理,必须采取经济的、行政的、教育的、法律的手段对农村治安问题实行综合治理。

1、要把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作为首要任务

一是要加强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建设、民主建设和法制建设。加强和巩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配齐配强村治保干部,提高干部素质,改善干群关系,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建立健全农村治保会工作制度,加强对治保干部的管理和教育,使其真正发挥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作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在农村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只有这样,农村治安稳定工作才有组织保证。

二是积极预防、妥善处置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公安机关要坚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配合有关部门多做化解矛盾的工作,坚持“可善不可聚,可解不可结,可顺不可激”的原则和“区分性质、讲究策略、把握时机、严格执法、冷静稳妥”的要求妥善处置,慎用警力、慎用武器警械、慎用强制措施,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对冲击党政机关、阻塞交通、乘机打砸抢的群体性事件,公安机关要采取断然措施,不能久拖不决,要依法严惩。

三是严厉打击邪教、非法宗教活动,遏制其在农村发展蔓延的势头。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打击犯罪,抵制渗透”的原则,在邪教、非法宗教活动猖獗的地区,适时组织力量开展专项斗争,实行露头就打,同时还要教育人民群众自觉抵制邪教和非法宗教活动,决不让邪教、非法宗教有藏身的场所。

2、严厉打击侵害农民利益的犯罪,大力整治农村社会治安秩序。

一是严厉打击、及时铲除危害一方的农村恶势力犯罪。在一些农村地区,由流氓、恶棍、“两劳”人员为主组成的犯罪团伙,依仗人多势众,强取豪夺,敲诈勒索,无恶不作,称霸一方,群众既恨又怕,成为治安混乱的祸根。政法部门要及时发现和掌握线索和动态,认真受理群众的举报,充分运用法律武器予以坚决打击。适时开展集中整治,除恶务尽,依法从严、公开处理,震慑犯罪,为群众撑腰。

二是严厉打击严重危害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侵害农民利益的犯罪,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坚持依法从重从快的方针,严厉打击盗窃、抢劫、杀人、强奸、伤害、车匪路霸等危害群众安全感的刑事犯罪活动。定期不定期排查治安混乱的集镇、路段,组织力量集中整治。对于制贩假农药、假化肥、假种籽,坑农害农、破坏生产、严重侵害农民利益的案件,做到快侦速破,坚决予以严厉打击。

三是扫除卖淫嫖娼、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密切注视吸贩毒、卖淫嫖娼、赌博现象向农村渗透、蔓延的动向,加大对城乡接合部、公路沿线、路边店、以及城镇的宾馆旅店、发廊、舞厅等公共复杂场所的清查、整治力度,及时、不停顿地打击、查禁卖淫嫖娼、吸贩毒、赌博等活动,决不能认其污染社会空气。

3、加强治安防范和管理,消除影响农村治安的不安定因素。

一是加强枪支和爆炸物品的管理,坚决收缴散失在民间的枪支和爆炸物品。加大力度经常对全县矿山、煤窑等常用爆炸物品的地方进行清理和整顿,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对爆炸物品的生产、运输、销售、使用各个环节实行严格管理与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涉枪涉爆案件和重特大恶性事故的发生。

二是加强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和违法青少年的帮教工作。农村派出所要会同治保人员

和治安积极分子切实把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的帮教工作落到实处。在做好帮教工作的同时,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就业、上学、生活上的困难,防止他们重新犯罪。

三是加强剩余劳动力的管理,促进人口的合理有序流动。要为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提供方便,促进有序流动。同时要掌握外出人员的流向和以及活动情况,加强对外出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公安机关要取得联系,加强配合,打击流动人口中的违法犯罪分子。

4、大力加强农村派出所建设。

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派出所的规范化建设。县局将按照精简、规范、效能的原则,合理配置警力,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支持。做大做强派出所,保障派出所正常工作所需经费、办公用房和必要的交通、通讯工具,最大限度地投入维护农村稳定工作之中。

其次,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派出所的政治建设。县局始终坚持不懈地对民警进行宗旨教育、思想路线教育和法制教育,认真实践“三个代表”,在工作中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地方针,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民意,体察民情,不断改善和加强警民关系,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同时,还要加强民警的廉政教育,加大力度查处民警贪赃枉法、刑讯逼供、滥用枪支等案件。严禁从事非警务活动,严禁从事增加农民负担和侵害农民利益的一切行为。

第三,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派出所的业务建设。对派出所工作要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是每一个民警要懂得扎实做好工作重要性;不断提高民警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加强对民警进行教育和培训;使民警掌握党和政府关于农村工作的方针、路线、政策,学会从农民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掌握农村公安工作的本领,以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公安工作的要求。

第18篇:社会治安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社会治安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加速时期,如何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已成为事关社会稳定、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大事,事关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大问题。

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社区治安状况日益严峻的局面,主要在于新形势下防范机制的弱化。首先,新旧体制交替造成管理滞后,致使各种罪犯趁除滋生。大量的外来人员涌入,过去的一套户口管理办法已越来越不适应如此大量的流动人口,即使对他们进行临时户口登记也仅旅于形式,这支劳动大军实际上处于一种故任自流的状态。城市里形成一个个不同特色的聚居区,对这种聚居区的管理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城市当局共同面临的令人头痛的问题。在发展中国家的聚居区都有强占定居的特点。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征地拆迁及失地的农民问题

衣食住行是老百姓生存之根本,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日益趋于主流,但由于原城镇规划不合理,再次规划则与老百姓的住房等相冲突,因此为城市化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是否能合理解决征地拆迁及失地的农民问题则关乎到社会和谐与安定。

如:山东平度纵火案,即3·21平度村民守征地被焚事件。因对开发商征地手续有异议,没有拿到征地补偿,山东省平度市杜家疃村村民在已被圈占的被征地施工入口搭起帐篷,阻止施工。2014年3月21日凌晨,帐篷起火致1死3伤。3.22上午,平度市委宣传部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经公安机关初步侦查,发现有纵火嫌疑。3月25日,已成功告破此案:李某、李显某、柴培某、刘长某4人受王月某指使(均为平度人),窜至现场实施纵火后逃跑。王月某是受崔连某(贵和置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系开元城御景二期工地承建商)和杜群某(杜家疃村主任)的指使实施犯罪。7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 当地多位村民介绍,杜家疃村共500余人,300余亩耕地,耕地都承包了30年,承包合同还有近15年到期。

村民们回忆,2013年8月的一天晚上,种了农作物的138亩口粮地,突然在一夜之间被8台挖掘机铲平。“当时玉米和大豆都快熟了”。

对被推平的农作物,村民们称,大家多次找村委、街道办、平度市和青岛市询问、反映,并怀疑耕地已被卖,但没有结果。

据公开资料显示,自称是“政府的形象展示和标杆项目”的“开元城”项目,总占地面积约4100亩,总建筑面积约360万平方米,投资达160亿元,与平度市政府对面相邻。

根据平度市规定,对涉事地块按照最高评估标准补偿,取2.5万元/亩标准补偿,约有340万元的青苗和地上附着物补偿。根据市场估价山东平度被征地块价格超1亿元,但是村民仅得800万元。

地方政府部门只是简单地将大笔征地拆迁补偿资金一分了之,没有充分重视其就业、养老等长远保障和安置社区服务管理。随之而来的是,有的安置社区赌风盛行,有的失地农民在就业和心理方面“被边缘化”,进而引发社会治安混乱和返贫风险等多重隐患。可见,政府的工作依旧是任重而道远啊! 2.黄赌毒等“六害”活动不断增多,屡禁不绝。 2014年2月9日,大量东莞地区腾讯手机管家用户主动举报的“招嫖”短信。只要手机用户进入东莞地界就会收到各类“招嫖”短信轰炸,短信内容不堪入目。T台真空裸选、莞式一条龙、激情艳舞、毒龙口爆、ISO服务......等具有诱惑性的色情词语充斥其中。

2014年2月9日下午,东莞市委、市政府迅速召开会议,统一部署全市查处行动。

东莞市从2014年2月9日下午开始,共出动6525名警力对全市所有桑拿、沐足以及娱乐场所同时进行检查,并针对节目曝光的多处涉黄场所进行清查抓捕。在东莞国安酒店,警方查处了多对涉嫌卖淫嫖娼的人员。

2014年2月10日上午,包括腾讯电脑管家在内的多家安全团队监测到大量命名为伪装成“广东紧急查处东莞娱乐场所色情活动”、“东莞艳舞视频”、“东莞扫黄图片”等资源,编造各种借口,欺骗网民关闭安全软件后下载并安装。

再就是:昆明黑网吧猖獗,小学生窝在昏暗密室省饭钱上网.渔村,官渡区矣六街道滇池岸边的一个村落。一些家长发现那里网吧扎堆。昨日,记者调查发现,许多小学生宁愿饿肚子省下早餐、午餐钱上网,而学校、家长对这些网吧的存在十分憎恶。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因此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备受社会道德关注。网络日益趋于生活化,对孩子的成长带来巨大的影响。可见一个良好地网络环境是必不可少的。 3.违法犯罪问题

2014年3月1日21时20分左右在云南省昆明市火车站发生的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组织策划的无差别砍杀事件。事件发生初期时媒体称之为“昆明火车站砍杀” 造成29人死亡、143人受伤。

2014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李克强:今天大会开始时,我们对3月1日发生在云南昆明火车站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表示了强烈谴责,对不幸遇难群众表示了沉痛哀悼,对遇难家属和受伤群众表示了深切慰问,我们要坚决打击一切渎亵国家法律尊严,挑战人类文明底线的暴恐犯罪,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共同建设平安中国。

2014年3月6日,涉及作案的女暴徒已经被抓获与招供,她们如实交代了作案的动机和作案全过程。但有关该暴徒的作案动机,因涉及到国家和社会稳定,并未公开。昆明市政府新闻办认定,这是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

二、社会治安问题的分析

1.在经济因素方面存在的矛盾

(1)贫困与摆脱贫困的矛盾比较突出。为了摆脱贫困只好外出打工,很难靠当地条件致富,部分人就把牟取不义之财作为致富之道。因而,盗窃、抢劫、诈骗等侵财案件占相当大的比例。

(2)剩余劳动力过多与就业机会减少形成矛盾。在加快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中,相当一部分剩余劳动力处于不稳定的无业流动状态。他们很难找到工作,即使找到工作,也是劳动强度大、时间长、条件差的工作,而得到的报酬与付出的劳动不成比例。

2.在政治因素方面存在的矛盾

(1)政府的职能转变和作风转变与进展迅速的经济改革相比,显得相对滞后。这就不可避免地在市场经济大潮地冲击下,显得运转不灵活,机制不协调。特别是引导农民实施再就业无力、无序,有限的安置补偿费不能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

(2)有的基层政权组织弱化,客观上助长了不安定因素。

(3)个别地方干群关系不协调,激化矛盾。相当部分的基层干部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在处理群众的问题上不讲究方式方法,工作不彻底,留有后遗症。特别是农村的基层干部,在对待计划生育、土地征用、缴纳税费等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的工作,稍有不慎就会伤害干群之间的感情和关系,致使人民群众的逆反抵触情绪增强。

3.在法律因素方面存在的矛盾

(1)法制宣传教育滞后。

(2)政府基层干部基础工作比较薄弱,社会治安防范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还需进一步完善。

(3)执法力量严重不足。

(4)社会矛盾和社会热点引发的群体性上访案件成倍增加,影响稳定的因素大量存在。

三、社会治安问题的对策

1.加强治安防范和管理,消除影响社会治安的不安定因素。

(1)加强枪支和爆炸物品的管理,坚决收缴散失在民间的枪支和爆炸物品。

(2)加强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和违法青少年的帮教工作。

(3)加强剩余劳动力的管理,促进人口的合理有序流动。要为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提供方便,促进有序流动。同时要掌握外出人员的流向和以及活动情况,加强对外出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公安机关要取得联系,加强配合,打击流动人口中的违法犯罪分子。

2.要把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作为首要任务

(1)要加强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建设、民主建设和法制建设。

(2)积极预防、妥善处置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3)严厉打击邪教、非法宗教活动,遏制其在农村发展蔓延的势头。

3、严厉打击侵害农民利益的犯罪,大力整治社会治安秩序。

(1)严厉打击、及时铲除危害一方的恶势力犯罪。

(2)严厉打击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侵害人民利益的犯罪,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3)扫除卖淫嫖娼、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

4.大力加强农村派出所建设。

(1)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派出所的规范化建设。

(2)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派出所的政治建设。

(3)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派出所的业务建设。

第19篇:嘉兴市社会治安现状及问题的研究

嘉兴市社会治安现状及问题的研究

背景:

嘉兴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带,是长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多年以来,嘉兴市委、市政府始终坚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配合全市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协调发展。2007年嘉兴与宁波、舟山荣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荣誉称号,并在2011年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的荣誉称号,这是南湖儿女的共同光荣和骄傲,更凝聚着全市人民的心血结晶。同时这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落实省委和省综治委的要求,认真学习兄弟城市的好经验、好做法,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嘉兴市在治理社会治安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目标,着眼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严格落实综治目标管理责任制,努力推动综治工作再上新台阶。可以说嘉兴在社会治安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说偷盗现象较为严重、抢夺事件时有发生、火灾事件发生率较高、交通治理存在缺陷等,这些都有待进一步完善综合治理措施。

意义:

1、社会治安工作设计千家万户,更是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治理出平安,综合治理才能保证长久平安。

2、有利于民主法治建设,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过程中学法、守法、用法,增强公民的法制意识。

3、治安的好坏关系到城市的形象塑造,对城市文化产生巨大影响。

4、良好的社会治安有利于物质文明建设,治安是保证物质文明建设顺利展开的重要手段。

5、社会治安关系到市民人身和财产安全是否能得到有效保障。

6、社会治安问题直接影响居民的安全感,从而对居民生活幸福指数产生影响。

7、治安工作有利于加强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有效提升服务管理工作水平。

第20篇:厦门集美区交通运输行业社会治安问题

厦门市集美区交通运输行业社会治安问题

专项治理三年行动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主动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新任务新要求,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福建”,为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根据市交通运输局统一部署,结合我区交通运输行业实际,决定2018年至2020年在我区交通运输行业范围内集中开展社会治安问题专项治理行动,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更高水平“平安福建”的总体要求,主动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目标任务,以专项治理为着力点,统筹运用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等方式,有效防范管控交通运输行业重大风险,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为新福建建设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目标任务:用三年时间,集中开展行业矛盾纠纷积案化解、重点领域集中整治、重点部位安全防范等专项治理行动,切实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努力做到进京上访明显下降、重点领域治安面貌明显好转、群死群伤安全事故明显控制。

(一)矛盾纠纷积案化解工作目标。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重大活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基本做到“应评尽评、评估到位”。积极推进建立行业性、专业性行政部门人民调解组织,进一步推动社会矛盾纠纷多数通过非诉讼方式得到解决。提高信访积案办结率和息诉息访率,降低重访率,实现“清仓见底”。全区交通运输行业信访总量、进京越级上访、进京到非接待场所和到省集体上访下降,行业信访总体态势持续好转,持续实现“四下降一好转”。

(二)重点领域集中整治工作目标。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和营运车辆安全性明显改善,交通运输事故得到有效防范,力争不发生重特大以上交通运输事故,基本建成“体制全、机制活、管控实、秩序好、事故少”的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体系。强化物流安全管理,充分发挥物流安全管理协调机制作用,推动道路货运物流行业相关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坚决遏制通过物流渠道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持续加强危爆物品监管,坚决防止危爆物品流入暴恐分子、个人极端犯罪分子手中。

(三)重点部位安全防范工作目标。重点加强城市公共交通、汽车站、桥梁、隧道等重点目标和客运站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防范,确保不发生重大群死群伤事故。

二、组织架构

为加强交通运输行业社会治安问题专项治理三年行动的组织领导、协调推进、督促落实,成立交通运输局社会治安问题专项治理三年行动领导小组。

组长:陈金平交通局局长

副组长:局属各科室、区运管所负责人

成员由全体工作人员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局综合科。

三、任务分工

(一)矛盾纠纷积案化解工作

认真贯彻执行《厦门市多元化解纠纷条例》,推动设立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督促各单位严格执行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重大活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做到“应评尽评、评估到位”,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纠纷发生,防止导致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责任部门:局属各科室、区运管所)

促进信访积案化解。对法定时限内未办结化解、信访人就同一事由重复信访的行政类和涉法涉诉类信访事项进行梳理,推动信访积案办结化解明显下降。加强本行业本辖区各类特定利益群体突出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防止转化为信访积案,防范发生大规模进京到省集体上访事件、个人极端恶性事件。(责任部门:局属各科室、区运管所)

妥善化解交通工程劳资纠纷,积极配合人力资源主管部门,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工资,确保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不反弹,坚决维护广大农民工合法权益。加强重大交通工程建设领域安定稳定工作,有效预防和化解交通工程征地拆迁等矛盾。(责任部门:局属各科室、区运管所)

(二)重点领域集中整治工作

持续推进道路交通安全综治整治工作。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综合治理,有效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积极推进遒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提升工程”,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工作责任督导工作。(责任部门:局属各科室、区运管所) 强化物流安全管理工作。积极履行好物流安全管理联席会议办公室工作职责,充分发挥物流安全管理协调机制作用,组织开展每年本地区物流安全考核评价工作;推动物流行业相关管理制度落实,督促道路货运企业落实实名托运、安全查验、信息登记制度,切实加强源头管理,依法与托运人签订运输合同,认真查验核对并登记托运单位、托运人及托运货物的品名、数量等信息,坚决遏制通过物流渠道实施违法犯罪行为。(责任部门:区运管所)

持续加强危爆物品监管。深入开展危爆物品运输等重点领域隐患综合治理,有效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依法对所有危爆物品从业单位运输环节开展安全大检查。督促企业完善自动化控制和监测监控设施,加强对危爆物品运输监管。充分发挥危险物品“一体化”安全监管信息平台作用,提升行业危险物品安全监管的信息化、科技化。2020年实现危爆物品可视化、智能化安全监管,有效防范危爆物品落入不法分子手中。(责任部门:运管所)

(三)重点部位安全防范工作

重点加强辖区内公交场站、交通枢纽的安全防范,强化旅客及行李物品安检,对售票大厅、候车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和公交等重点部位加大安防力量,确保运营安全。(责任部门:交通科、运管所)

加强公路安全巡护和加强对辖区内农村公路(桥梁、隧道)等重点目标巡逻检查和值守,确保公路交通安全畅通。(责任部门:交通科) 落实公路长途客运旅客实名制工作要求。严格旅客实名购票、乘车身份查验及汽车租赁客户身份查验措施,确保“人证票”相符。严格督促运营企业落实长途客运场站、行包托运源头安检措施,严禁违规运输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未经安全查验的物品。(责任部门:区运管所)

四、方法步骤

专项治理三年行动,分为排查整治、巩固提升、长效运作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为期一年。

第一阶段(2018年):排查整治阶段。要根据本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组织对本行业本部门开展问题隐患集中排查,充分运用厦门会晤和党的十九大安保维稳风险隐患排查成果,对排查出来的问题,逐一建立工作台账,根据风险等级,制定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和整治措施,逐一明确整改时限,责任单位、责任领导、责任人员,全面开展整治,确保问题排查发现到位、整治工作落实到位。

第二阶段(2019年)巩固提升阶段。要对专项治理三年行动工作开展督促检查,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固化提升,督促推动基层和相关行业管理机构切实把专项治理三年行动落地落实;督促指导工作比较薄弱、进展成效不大,尤其是矛盾激化、问题积累叠加,出现严重后果的,开展“回头看”,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内部、化解在萌芽状态。

第三阶段(2020年):长效运作阶段。要对专项治理三年行动工作进行梳理,根据相应工作制度,确保工作常态化、日常化。适时将经验编印成册,印发基层单位和行业相关管理机构学习借鉴。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把交通运输行业社会治安问题专项治理三年行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综治责任重要内容,明确主管领导、牵头单位和责任部门,加强工作督促检查,尽快补齐工作短板,确保专项治理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要按照“严紧细实”的工作要求,实行“一把手”负总责,明确职能处室做好日常工作,确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能落实。

(二)落实责任分工。要根据本方案的原则,结合工作实际以及各自工作职责,细化阶段目标、完成时限、工作措施,确保各项工作实现预期目标。请于7月1曰前、9月31日前和2019年1月3日前分别将季度、半年、年终工作进展情况报送局综合科,2019起每季度第二月1日前报送工作开展情况。

(三)加强督导考核。市局将结合各类安全维稳检查,采取实地查看、明查暗访、随机走访等形式对各单位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请高度重视,同时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督查。

(联系人:张昕,联系方式:6280586)

社会治安问题调查报告
《社会治安问题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