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研报告

核桃产业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22:15:59 来源:调研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核桃产业调研

旬阳县核桃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旬阳县林技中心 向甲斌

吉应云

为准确掌握目前我县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今后产业发展方向及对策。为我县核桃产业健康、科学发展提供依据。近期,由林业局组织,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调研工作组,深入城关、甘溪、赤岩、赵湾、双河、神河、小河、棕溪、构元等核桃产业重点镇,通过现场查看、走访群众、召开座谈会、广泛征询群众意见建议等调研方式,认真开展了调研工作,对我县核桃产业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和发展优势进行了认真分析,并提出十三五发展规划思路。

一、旬阳核桃产业发展基本现状

(一)政府积极引导,统筹规划布局。旬阳县是陕西省核桃主产区之一,栽培历史悠久,有较好发展的基础。旬阳县委、县政府早在2006年就开始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并把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作为生态立县战略的重中之重,突出自身特色,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县林业局在核桃产业发展中,坚持“科学规划、规模发展”,严把种苗、栽植、管护质量关,按照群众投入与政府扶持相结合,积极向上争取林业项目和补助资金,以实施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补植补造等林业项目带动核桃产业迅速发展。目前,我县核桃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

- 1县共发展核桃万亩重点镇3个、千亩示范村55个,核桃园区1个,核桃专业合作社(协会)2个。通过示范园和千亩村的辐射带动作用,逐步实现核桃建园标准化、良种化、规模化,促进核桃产业高效快速发展。

二、旬阳发展核桃产业的优势

(一)我县种植核桃的自然条件适宜。旬阳县地处长江中上游地区,属半湿润亚热带向暖湿带过渡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5.4℃,极端最高气温41.5℃,最低气温-9.6℃,≥10℃的有效活动积温4748℃,全年无霜期平均为252天,年均日照时数为1790小时,年均降雨量为805mm。大量可利用坡地也为发展核桃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土地资源,全县各镇均适宜核桃生长,是核桃适生区。

(二)我县核桃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县桃产业发展的空间和潜力仍然很大。目前,全县仍有需要退耕还林的坡耕地及移民搬迁后的耕地35余万亩,其中有近20万亩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浅中山区,正好是核桃最佳适生区,均适合栽植核桃。我县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具备了立足大基地、面向大市场、开发大资源的有利条件和发展空间。其次,国家高度重视木本粮油产业,已将核桃产业纳入国家木本油料发展总体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先后印发了《关于整合和统筹资金支持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

- 3销售形势大好,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经济效益非常可观,不少种植户从中尝到了甜头,种植积极性高涨,涌现出不少核桃种植大户。三是具备成熟的栽培经验和有力的科技支撑。长期以来,我县狠抓核桃技术培训工作,县林业局适时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培训,针对核桃低产林改造、病虫害防治、核桃苗嫁接、高枝换头、栽培管理等关键技术环节对林农进行手把手指导培训。先后派出专业技术干部到蒲城、黄陵等核桃产业发展较好地区学习参观,不断更新、积累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再送出去”的科技交流方式,培养出一大批乡土科技人才,为核桃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四)核桃市场前景较好。核桃位居世界四大坚果之首,被誉为“21世纪的超级食品”,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卓著的健脑功效,颇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核桃在中国的消费总量虽然很大,但入均消费量仍然很低,年人均核桃占有量仅为0.38公斤,为美国的十分之一。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提升,国内、国际市场对核桃及其加工产品的需求与日惧增,据世界粮农组织预测,核桃需求量将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产品市场供不应求,产品价格持续走高,市场开发前景将十分广阔。

三、我县核桃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核桃种植分散,规模化发展水平不高。我县核桃大部

- 5果迟、产量不稳定。

(四)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产业链条较短,产品缺乏竞争。全县核桃产品以干果为主,结构单一,产业链条较短,产品还停留在初级粗加工层面,缺乏精深加工的技术及能力,开发的核桃副产品较少,综合利用率低,附加值不高。市场营销体系不健全,核桃交易以零散的集市交易为主,缺少较大规模的专业交易市场和电子商务平台,核桃产业发展集群尚未形成。

四、“十三五”我县核桃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我县“十三五”核桃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生态立县、兴林富民”战略目标,按照“扩规模、强基地、育龙头、提效益”工作思路,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优势,按照“集中连片,整村推进、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抢抓汉江绿化、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补植补造等项目发展机遇,以加快造林绿化步伐,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推进核桃产业建设,通过几年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县累计发展核桃20万亩,发展千亩核桃大村100个,达到户均一亩目标。实现产值6亿元以上。按照科技兴林的总体要求,实现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强化科学管理,加快良种化进程,开展集约经营,提高核桃的品质和种植效益,进而带动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以良种核桃品种占领市场,实现国土增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五、今后发展核桃产业的主要措施

- 7经营是我县核桃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采取每家每户分散经营,往往导致后期疏于管理,产量低。因此,可以通过土地流转经营和承包经营的方式,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由农户出土地和劳动力,大户出资金和技术,联合建设生产基地,形成规模经营,大户负责产品收购、加工、销售,实行大户园区管理。对人少地多无力耕种,或进城务工经商又不愿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承包地委托给他人或村组集体代耕代管,参与土地流转。通过规模发展,有效提高质量和效益。

(三)积极做好技术培训服务工作。一要集中林业科技骨干力量,开展核桃科技研究,制定适宜我县核桃生长管理、病虫防治、丰产增收、加工贮藏等技术规程,并大力推广普及;二要按照年培训林农2000人次的标准,制定核桃产业培训规划,坚持每年大规模开展林业科技培训活动,全面提升核桃产业科学管理水平,为全县核桃产业开发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三要深化加强与科技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科技合作关系,聘请国内外核桃知名专家教授做技术顾问或客座研究员,定期不定期来我县指导核桃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

(四)培育龙头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全县15万亩核桃进入盛果期后,每年核桃干果总产量将达到1000余万公斤,除部分用于直接食用外,绝大部分需进行深加工。因此,我县必须引入或建立龙头加工企业以解决核桃销路问题。一是建立专业协会。通过大户牵头、自愿组合、滚动发展的方式,组建专业协会。

- 9业。

(五)加大项目资金的投入。单纯依靠林业项目投资发展核桃产业,并且要形成规模是远远不够的。发展核桃产业.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核桃产业发展的资金扶持力度,把核桃产业的投资纳入财政预算,将核桃产业发展纳入财源建设的重点进行扶持,通过多渠道筹集核桃产业发展资金,将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项目和水土保持工程等资金适当向核桃产业倾斜。要充分发挥好银行信贷资金的拉动作用,加大对产业的金融信贷支持力度,将核桃种植户贷款纳入贴息范围进行扶持,为其提供一定的初期发展资金。要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核桃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对从事核桃种植和经营的农户允许以林权证为抵押发放小额信贷。要充分利用退耕还林延补政策、集体林权改革政策,依托荒山造林、经济林果基地建设等工程,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项目支持,积极引进外来资金,鼓励当地群众投工投劳折资,只要有利于核桃产业发展,不论采取何种方式投入,都积极予以支持,确保核桃产业建设有序推进。

- 11 -

推荐第2篇:核桃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加强基地建设扶持龙头企业

——关于黎城县核桃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1997年,黎城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关于大力发展核桃经济林的决定》,制定了《实施方案》,提出了建设全国核桃大县的奋斗目标。

经过全县上下卓有成效的工作,我县核桃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被誉为“中国核桃之乡”。但随着核桃产业的发展,一些问题开始凸显,并日益成为我县核桃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绊脚石。袁纯清书记在我市调研时强调,要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强化项目意识。核桃产业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好项目、大项目。为了促进我县核桃产业的发展壮大,笔者从三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入手,对我县核桃产业发展中企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困难与挑战进行了调研。

一、产业发展现状

十多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科学决策和统筹部署下,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各乡镇有力推进,全县广大农民群众积极相应,我县核桃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核桃树存量由1997年的50万株增至2009年的255万株,良种化比例由1997年的4%增至2009年的60%,核桃产量由1997年的320万斤增至2009年的550万斤,核桃销售企业由外贸、副食品两家国有单位发展为外贸、副食品、三泰、四通等多家民营企业和国有单位并举的市场格局,核桃加工业由零发展到现在的飞鹤三泰和三泰实业两家精深加工企业

竞相发展的局面,核桃产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生态效益、社会效益逐步显现。

黎城三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民营股份制企业,现有员工68人,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有20多人。公司总资产1460万元(固定资产860万元),拥有有机核桃生产基地3000余亩,主要生产经营核桃、核桃仁、苦杏仁、核桃油、苦杏仁油等农副产品。2010年1-6月份,公司完成销售收入700万元,实现利润120万元,上缴税金25万元,带动农民增收2000余户。“三泰”牌商标为山西省著名商标,“三泰”牌核桃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公司连续几年被长治市政府评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开拓国际市场先进企业”,是山西省“513”重点工程企业;2010年2月“黎城三泰核桃标准化示范园区”被中共长治市委、长治市人民政府评为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为延伸产业链条,更好地带动当地农民增收,三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与北京大学合作,拟建成总投资3004万元的核桃综合深加工生产项目。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加工转化核桃1800吨,生产核桃油800吨,核桃蛋白粉1000吨,新增销售收入7000万元,实现利税1000万元。同时,公司充分利用自身现有资源,借助沁县佳利食品有限公司、露露集团北京国芝香食品有限公司的有利条件,全方位开发核桃深加工系列产品,逐步发展成为核桃收购、加工、出口一体化,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创汇的外向型企业。

二、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我县核桃产业发展形势总体向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

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企业货源组织难、核桃树管护工作不到位、核桃产品宣传推介力度不够等方面。

(一)企业货源组织难,生产发展严重受限。

1、流动资金不足,本地货源组织难。在核桃采收季节,交易市场异常火爆,我县农户普遍要求现金支付核桃收购款。受制于企业流动资金不足,市场竞争力有限,不能及时组织足够货源,核桃购储量无法满足生产发展需求,甚至出现供货断档。

近期,三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与沃尔玛公司、深圳海王星辰药业集团达成了合作意向,产品需求量大幅增加,急需流转资金和技术设备改造资金共400万元,以保证与上述两家公司的顺利合作,把我县核桃产品推向国内高档消费市场。

2、本地核桃外销,异地调货成本高。据县核桃产业办统计,我县年产核桃6000吨。其中,绝大部分不经任何加工包装,被涉县等地商贩以初级农产品价格收购。加上经过简单加工包装外销的核桃(四通公司年外销核桃500吨,副食品公司年外销核桃300吨),我县核桃加工企业的货源已相当有限,无法满足生产需求。从本地收购的核桃很快完成加工转化,三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就从异地高价调运核桃来补充货源。在收购旺季,每斤核桃十元左右;现下(淡季)从异地调货,每斤高达十

五、六元,生产成本大大增加,利润微薄,严重削弱了企业扩大再生产能力。

(二)核桃树管护不到位,基地发展难度大。

随着县乡工作力度的加大,我县核桃基地建设中重种植轻管护的现象有一定改观,但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北马、北委泉、隆旺、台北、长宁、薛家坪等集中连片的核桃种植基地,只

对核桃树进行了除草、施肥、树干涂白等基础管护,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工作还有相当差距。而由于没有科学管理技术和经验,广大农户无法及时有效对核桃树进行管护,今年我县较大范围出现核桃树挂果率低、病虫害严重的现象。

由于核桃树管护工作滞后,核桃栽植收益不能持续增加,农民积极性受挫,核桃基地建设遭遇瓶颈,进一步发展难度大,企业扩大基地规模工作进展缓慢,无法跟上加工生产发展脚步。

(三)核桃产品宣传推介欠缺,“核桃之乡”没叫响。长期以来,我县发展核桃产业的重心过于向基地建设和生产开发倾斜,宣传品牌、推介产品工作力度不大,“核桃之乡”的名号没有打出去、叫响亮。

一是宣传不到位,舆论氛围不浓。高速公路路口、国道两侧没有宣传标志,核桃种植基地和集中连片种植区没有宣传牌、宣传栏,电视台、报刊等媒体对核桃产业、核桃品牌宣传力度不大,社会舆论氛围不浓,加之核桃树栽植的经济收益未能充分显现,我县相当部分农民出于政策规定栽植核桃树,没有形成产业观念,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激发调动。同时,外地客商、游人进入我县感觉不到“核桃之乡”应有的气势和氛围,以致错失宣传特色品牌、树立良好口碑的大好机会。

二是产品对外推介不够,品牌效应不明显。三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限于经济实力和社会资源的相对欠缺,参加农产品展销会次数少、产品品类不够丰富、影响小,核桃产品走不出去,资金技术引不进来,“黎城核桃”的品牌价值未能得到体现,品牌效应不明显。

三、产业发展对策

龙头企业的带动是农业产业发展的一条好路。我县政府及各职能部门要特别关注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为核桃加工企业营造更好更优的生存环境,增强企业的发展信心,推动核桃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一)帮助企业解决货源组织难题,助力企业生产发展。一是借鉴玉米制种生产合作经验,形成“企业+农户”模式,发展订单生产。企业与核桃栽植基地、农户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提前介入核桃树栽植管护工作,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基地和农户采收的核桃优先供给协议企业,价格随行就市。既保证了企业货源组织,又有效保障了农民利益,提高了核桃树栽植管护工作的技术水平,增加了核桃树栽植收益。二是政府搭台,银企唱戏,帮助企业破解融资难题。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建立银企对接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在培育中小企业的成长壮大上加足马力,为企业牵线搭桥解决资金困难。一方面能够促进企业生产发展,另一方面又能延长我县核桃产业链,提高核桃产业的经济效益,实现核桃产业利税增长,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二)加大核桃树管护工作力度,推进核桃基地建设。核桃产业发展是一项长期工作,通过建立健全县乡专业技术队伍和核桃栽植基地、农村管护工作队伍,落实核桃产业切块经费,完善县党委政府统筹协调,林业局、核桃产业办主抓,各相关单位密切配合,各乡镇狠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形成全县“一盘棋”,科学及时地开展核桃树综合管护工作。同时,广泛开展核桃树管护

培训教育,县、乡培训专业技术指导员、基地技术员,乡、村培训管护工作员,各行政村培训农户,普遍提高我县核桃树管护工作的技术水平,推动核桃基地不断扩大规模,提高效益。

(三)加强品牌宣传、产品推介,打响“核桃之乡”名号。一是借鉴“黎侯虎”宣传工作经验,提高思想认识,提升宣传品位,树立品牌意识,政府协调,企业出资,充分利用电视台、报刊等媒体开展舆论宣传;充分利用我县交通区位优势,加强高速公路、国道沿线标牌宣传;强化核桃基地宣传和集中连片种植区宣传,设立醒目标志,制作宣传栏;积极邀请省市媒体到我县进行采访报道;精心制作“核桃之乡”视频、图书等系列宣传资料,通过政府网站、各大互联网门户网站开展宣传。二是政府加大组织协调力度,鼓励和帮助企业参加农产品展销会,把我县核桃、柿饼、花椒、特色杂粮等农产品进行捆绑,整体推介,丰富推介内容,扩大推介面,从黎城农产品整体形象提升中增强“核桃之乡”品牌的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

(四)改善服务环境,为产业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把加快核桃加工企业作为一项战略性工程,切实放到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位臵。加大调研力度,找准我县核桃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确定突破方向,充分借鉴其他市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有效经验,及时清理不利于核桃产业发展的制度规定,适时适当地向核桃加工企业生产发展进行政策倾斜,为企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推荐第3篇:核桃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2016核桃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是一个农业大县,历届县委、政府在探索农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经历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目前,低山地区柑桔、茶叶产业发展成果明显,高山地区烟叶、蔬菜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农民已实现脱贫致富。然而,中山地区因自然条件制约,缺乏有利的主导产业,当地农民“增收难”成为了全县经济发展的“瓶颈”。本文将通过对县核桃产业发展现状的思考,总结症结,研究对策,浅析核桃成为中山地区主导产业的可能性。

一、核桃产业发展的现状

县的核桃种植历史悠久,县域内均有分布,全县核桃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其中核桃挂果面积达1.5万亩,产量达1952吨,涉及11个乡镇,106个村,3万多农户,成为全县第三大林果产业。现阶段,我县核桃产业发展具备以下特点: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十一五时期,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核桃产业发展,2016年初,针对我县中山地区尚无主导产业的现状,经过充分调研后,作出了大力发展核桃的决定,把核桃作为半高山地区的支柱产业来抓,作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的重要内容来实施。在半高山地区乡镇、村和广大退耕农户发展核桃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产业板块初具规模。截止今年,全县核桃总面积达10万亩,主要有云新、辽核、香玲、鲁光、中林5号五个品种,全县核桃发展面积近万亩以上的乡镇有2个,其中水田坝乡核桃面积达15000亩。千亩以上的村达20多个,如屈原镇铺坪村核桃面积达2000亩,目前该村人均核桃种植面积达到1.18亩。500亩以上的村有近50个。

良种选育基本完成。为从根本上解决核桃种苗的适应性问题,2016年县委、县政府决定选育本地优良品种、新建县核桃良种繁育基地、实行核桃种苗单一来源采购。一年来县林业局加大品种选育力度,初步选育出了2个地方良种,并通过省级良种签定。建成了150亩的核桃良种繁育场,每年可出圃优质核桃核桃苗60万株。形成了就地育苗、定点采穗、定向供应、单一采购的苗木繁育体系和供苗机制。

种植大户影响深远。通过部门专业技术指导,资金重点扶持,全县涌现出了一大批靠发展核桃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沙镇溪镇长春村核桃种植大户梅云刚,2016年将10亩责任田全部种上核桃后,通过自学技术,总结经验,有效提高了核桃产量。今年,他已收获核桃干果2000多公斤,收入达8万元,同时,他在田间套种的中药材,可收入1万多元。前不久,梅云刚又筹资100万元在长春村流转土地300余亩,创建了县沙镇溪镇长春村伍家荒核桃种植示范园,成为我县核桃规模种植的样板。

二、核桃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根据实地考察,笔者认为,我县种植核桃有四大有利因素。

第一,自然条件适宜。一是气候适合核桃的生长条件。我县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照充足,气候温暖,经专家对已发展核桃品种的评估,生长良好。二是山地资源丰富。全县耕地面积60万亩,宜林荒山荒地20余万亩,发展核桃产业空间大。我县现有柑橘、茶叶、烟叶三大主导产业,柑橘产业种植仅限于低山海拔600米以下的沿江带,面积趋于饱和;烟叶生产只适宜海拔800米以上高山区域发展。核桃产业适宜种植区域主要在海拔600至1300米,中半山区除有一定茶叶产业外,并无其他规模品种。三是基础设施完备。近年来,全县各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十二五”期间,我县计划大修农田水利,这将进一步改善农村水利条件,夯实核桃产业发展基础。 第二,经济效益可观。从近几年核桃产业种植情况看,全县平均亩产150公斤,收入6000元左右,与柑橘、茶叶产业相比较,虽然单产效益不及,但综合效益极其客观:一是该产业种植不受区域限制,种植覆盖面大。二是不受立地条件限制,坡度大小,荒山、荒坡,有土都可栽种。三是在核桃园内,可采用套种与之相适应的白熟等中药材的方式,每亩收入可增加约2000元。因此,核桃发展综合经济效益不亚于柑橘和茶叶两个产业。 第三,发展前景看好。一是市场需求大。核桃是世界四大干果(扁桃、榛子、腰果、核桃)之一,是重要的木本油料和用材树种。目前,市场需求正以10%的年速度递增,拥有稳固的需求市场。二是利用效用高。核桃仁可直接食用,核桃油耐贮藏,易保鲜。枝、叶、外果皮能入药,青皮、树叶可作家畜饲料,总体利用效用较高。三是可以进行深加工。核桃仁可以做成罐头、高级饮料、粉剂和蜜饯等食品。

第四、生态经济共赢。我县地处库区,对生态保护具有很高要求。核桃除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外,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经测试,在核桃防护林区内,风速降低32%,水蒸发量减少13%,土壤含水率提高5.5%。

三、核桃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我县核桃产业发展的分析,核桃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 第一,农村劳动力匮乏、市场意识不强。近年来,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多是老人、儿童,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另外,农户农业生产存在盲目性和从众性,别人种什么跟着种什么;缺乏前瞻性和大局观,眼前看到什么赚钱就种什么。农村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市场意识不强,严重制约了核桃产业的规模发展。

第二,管理水平粗放,经济效益不高。现阶段,核桃与其他经济作物相比,种植科技含量相对较低,不利于产业总体水平的提高,阻碍了核桃产业的产量和质量发展。俗话说“三分造,七分管”,我县农户普遍存在“重栽植、轻管理”的思想意识,大部分农户在核桃生长的过程中,缺乏管理技术,生产投入较少,造成产量不高,果实小,收入低。 第三,政策投入单一,资金扶持不足。截止目前,由于我县农业产业发展政策更多倾注于柑橘、茶叶、烟叶等产业,对核桃产业的发展政策仅限于退耕还林项目资金。因政策投入单一,资金扶持有限,导致该产业发展不快,经济效益不高,规模化生产水平低,经营模式单一,科技管理程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核桃产业的发展。

第四,市场开发滞后,产业化程度不高。目前我县核桃销售主要以各地商贩上门分散收购为唯一渠道,县内无固定的产地交易市场,没有必要的冷冻储藏设施以储藏的手段来调节市场,更没有龙头加工企业为核桃产业提供产品销售保障。由于市场开发不到位,使我县的核桃附加值低,综合效益不高。

四、推进核桃产业发展的措施

分析全县林果产业形势,核桃产业在我县发展具有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优势,若要发展成为我县的主导产业,还需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明确主导地位。在中高山地区发展核桃产业,是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缩小各地区收入差距,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突破口,事关全县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和和谐发展大局。只有在思想观念上牢固确立其地位,才能做大做强核桃产业。

第二、明确发展目标。全县通过10年发展,核桃产业面积达到20万亩,总收入达到10亿元,成为我县的主导产业之一。具体分两个步骤实施,第一个五年,新种植核桃5万亩,挂果面积10万亩。核桃产量1500万公斤,产值3个亿。第二个五年,新种植核桃5万亩,挂果面积15万亩。核桃产量300万公斤,拥有1至2个深加工龙头企业,总产值达到10个亿。

第三、合理规划布局。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种植”的原则,综合考虑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条件,重点在自然条件适宜、人均土地多、有传统优势和种植积极性高的地区布局。在其它交通便利、自然条件适宜或半适宜地区,应在适度建立种植基地的同时,重点发展加工型。对适宜地点少、认识程度低的地区,应限制发展。 第

四、健全组织机构。一是要根据县乡实际,成立核桃生产领导小组或办公室以及核桃科技协会等组织,进一步明确职责,强化对核桃生产的组织、指挥和督办;二是组建核桃产业管理机构,配备专人,明确其核桃发展、栽培管理、科技培训、推广等工作职责。 第

五、推动规模发展。规模发展是核桃产业发展的基础。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是农户、基地与市场联接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本着群众自愿的原则,通过正确引导和规范,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农村能人规模化建园,鼓励连片农户成立专业合作社,使核桃种植从一开始就向规模种植,专业化生产转变,使一家一户的小生产转化为规模化、标准化的农场式生产,克服农村劳动力不足,管理粗放,技术不高等问题。

第六、加强科技支撑。重视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稳定和加强县乡林业科技队伍。以县核桃科技协会为载体,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全方位开展核桃种植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广泛开展与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科技协作,为产业发展提供前沿科技支撑。建立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村和示范户,加快标准化种植技术示范推广。

第七、加快良种繁育。核桃产业发展、种苗是基础、良种是关键。要把种苗生产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供苗机制;另一方面支持符合条件的专业大户参与良种苗木生产。积极建立健全良种苗木价格监管制度,维持苗木价格基本稳定。 第

八、强化资金扶持。财政应专列扶持核桃产业发展资金,并随财力增长逐年增加。加大各类农业项目资金统筹力度,对小流域综合治理、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退耕还林等项目资金,实行“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办法,集中用于发展优质良种核桃。在政府扶持、个人投入的基础上,广泛吸纳社会资本,积极争取林业贴息贷款,有效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大力推行核桃保险制度,为核桃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第九、重视产品质量,及早谋划品牌战略。随着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及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提高,绿色、环保、无公害化生产成为农业产业的主要经营理念。一方面要把推进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果品质量作为加快核桃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品牌建设,鼓励核桃专业合作社联合开展品牌经营,开展核桃原产地、环境管理标志和绿色食品认证工作,打造名优产品和著名品牌。

推荐第4篇:嵩县核桃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嵩县核桃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嵩县林业局

根据洛阳市林业局《关于开展我市核桃产业调研工作的通知》,嵩县林业局由林业局总工杨银超带队、带领产业办、林技站三名同志,分赴车村、白河、木植街、德亭、大章等乡镇、实地进行调研,现将情况简述于后:

一、嵩县核桃产业的发展现状

核桃是深受市场青睐、人民喜爱食用的优良干果、油料树种;它既有优化生态的功能,又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核桃种植具有投资小,见效快,销路好,效益高,管理易,多代受益的特点;也是丘陵、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条好门路,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核桃需求量日益增大,加快核桃种植和开发,对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人民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嵩县位于河南省西部的伏牛山北麓,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全县总面积450万亩,地域辽阔,山区占全县总面积的90%以上,我县核桃栽培历史悠久,群众素有在田间地头、村旁屋后栽种核桃的习惯,全县16个乡镇都有分布。主要产地有车村、白河、木植街、黄庄、德亭、大章、旧县等乡镇。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嵩县按照“嵩南干果,嵩北水果、全县核桃”的经济林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核桃经济林。2002年以来,我县结合退耕还林工程、中德财政合作农户林业发展项目、林业生态县建设重点工程等,按照规模化、基地化发展的要求,在大章、旧县、德亭、闫庄、田湖等乡镇新建了一批优质核桃经济林基地。目前嵩县现有核桃3.7万亩,其中结果树2.8万亩,08年核桃产量1245吨,产值1743万元。核桃生产已成为我县车村、木植街、德亭、大章、旧县、闫庄等乡镇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主要发展村情况与致富典型

(一)主要发展村情况

闫庄镇闫庄村994户,4250人,发展面积342亩,户均0.3亩;太山庙村376户,1673人,发展面积250亩,户均0.7亩。

何村乡桥头村583户,2141人,发展面积525亩,户均0.9亩。 城关镇于沟村750户,3010人,发展285亩,户均0.4亩;北街村427户,1750人,发展300亩,户均0.7亩。

德亭镇梅子沟村455户,1703人,发展268亩,户均0.5亩;上村361户,1469人,发展417亩,户均1.2亩;下村437户,1703人,发展157亩,户均0.3亩。

旧县镇寺上村605户,1987人,发展530亩,户均0.9亩。 大章乡闫沟村315户,1380人,发展1500亩,户均5亩。

(二)致富典型

1、大章乡闫沟村张少庆,经营5亩核桃园,2002年建园(当时栽植实生苗),2004年在林业局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全部嫁接成中林-5号等早实优良品种,并实施核桃早实丰产技术。2005年结果株率60-70%,2006年结果株率达100%,年收入1400余元,2007年收入5000余元。

2、车村镇陈楼村村主任张会果,承包土地200亩,瞄准市场,大胆投资,以每株11元的价格从北京中科院购回7000株日本新品种核桃——清香核桃,建起了良种核桃园。为加强管理,不使荒芜,前五年承包给群众每亩付100元管理费,五年结果后同承包户各50%收入分成。

3、何村乡桥头村田秋平种植核桃7.5亩,2007年收入9000余元。

4、旧县镇上川村石现武种植核桃11.9亩,2007年收入8000余元。

5、城关镇于沟村苏彬子种植核桃30亩,2007年收入10000余元。

三、核桃产业发展中主要做法和取得的经验

(一)思想认识上有了大的突破

“要致富,种核桃”已成为全县山区、半山区农民的共识。广大农民偿到了脱贫致富“金果子”的甜头,发展核桃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各级各部门对多年精心培植核桃这一富民兴县的产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目前全县形成了做强做大核桃产业实惠于民的良好氛围。过去种植核桃是在荒山荒坡上,现在我县许多农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核桃树种植到耕地里,决心一步一个脚印地靠山养山种果致富。科学发展观使人们认识上有了新突破,实践上有了新进展。

(二)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取得实效。嵩县各级各部门普遍重视适宜地区、适宜地块核桃种植工作。在核桃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利用本地核桃自然资源优势,分期分批嫁接改造,引进外地新品种种植,引进优质苗芽嫁接,结合实际,大胆创新,获得效益,初步形成了嵩县发展核桃的新格局。县委、政府把发展核桃作为镇乡、村干部年终量化考核的一个项目,确保规划落到实处。同时,在核桃主产区设立技术指导部门,专人指导。

(三)核桃种植科技含量有所提高

由于宣传力度的加大,农户自觉性增强,大部分农户已开始意识到规范种植的重要性。在核桃种植中,认真按照技术要求种植,在垦复、施肥、浇水、防治病虫害等环节上下了很大功夫,核桃成活率、结果数量逐年增多,种植管理科技含量明显提高。一些种植大户利用生态农业原理,农林结合,共创高效,形成了核桃生态园,取得了多种效益。

四、嵩县核桃产业存在问题:

一是名特优稀品种少。因嫁接技术难度大,成活率低,嫁接技术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很难,群众多采用实生繁殖。优良品种少,生长缓慢,结果晚,核桃坚果大小不匀,品质良莠不齐、效益差,直接制约着我县核桃的声誉和质量。特别没有一个核桃良种采穗圃,造成每年嫁接季节四处购买接穗,不仅降低了成活率,品种也缺乏保障。

二是管理水平落后。我县多数核桃园重栽轻管的现象相当突出,管理粗放,果品产量低而不稳,品质差,经济效益低,少数农户形成提早采收的现象。 三是病虫害严重。对核桃树的管理粗放,致使高大的树体让其自然成形,树冠内荫蔽,通风透光差,病虫害滋生蔓延。危害核桃的害虫有核桃举肢蛾、木蟟尺穫、小吉丁虫、云斑天牛等,每年造成一定的危害。

四是未形成规模和品牌。虽然拥有较为丰富的核桃资源,但没有形成统一的品牌,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和叫得响的品牌。

五是缺乏精深加工。生产的核桃大多是现收现卖,没有贮藏设备。同时因缺乏技术和资金,没有深精加工企业,只能出售原产品(果实),没有附加值。

五是科技投入不够,推广工作薄弱。由于种种原因,多年来嵩县十分重视核桃科技方面的投入,但由于县财政十分困难,无力投入更多资金,致使一些障碍核桃生产的关键问题没能及时得到解决。县林站作为核桃技术推广的主要部门,连1台面包车也没有,影响了推广力度和效率。

五、嵩县今后三年核桃产业发展初步规划与发展建议

(一)初步规划:

嵩县从2010年至2012年,将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初步规划每年发展1.5万亩,3年发展4.5万亩,力争到2012年全县核桃面积达到8.2万亩,产量1750吨,产值2450万元 。基本思路是按照“嵩南干果,嵩北水果、全县核桃”的经济林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核桃产业。结合中德财政合作农户林业发展项目、林业生态县建设重点工程等,按照规模化、基地化发展的要求,在车村、大章、旧县、德亭、闫庄、城关、饭坡等乡镇新建一批优质核桃基地。

(二)发展建议:

1、建设标准化的种苗扩繁基地。一是建好种子园基地;二是创办50亩优质核桃采穗圃;三是建成高标准的育苗基地。

2、加大科技投入,在提质增效方面下功夫。一是抓好科技队伍建设,层层强化培训,提高全县农民核桃生产管理的科技水平;二是对现有核桃园实行技术承包管理,提高产量、质量,并保证无公害生产。 三是为科技人员配备必要的交通工具。

3、加速建设核桃交易市场,规范产品贸易流通秩序。加大宣传力度,全面加强促销手段,加快嵩县核桃产业的建设,把嵩县建成豫西规模较大的核桃交易集散地。

4、加强协调力度,组织全县树立品牌意识,形成拳头产业和市场。同时努力向外推销我县核桃产品,向有关组织申报产品品牌,扩大产品销售市场,形成产品市场优势。

5、成立核桃行业协会,建立信息服务市场,协会由政府、部门、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等核桃产业相关人员组成。融技术指导、信息传递、生产资料供应等服务功能于一体,有效地解决政府“统”不了,部门“包”不了,单家独户“办”不了的事情,使农户、企业和政府在市场经济中获得“共赢”,使我县核桃产业向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

6、着力择优扶强、壮大龙头骨干企业,加速核桃产业化进程。

推荐第5篇:望关镇核桃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望关镇核桃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望关镇是康县核桃产业主产区之一。历届镇党委、政府在探索农业发展,壮大镇域经济,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经历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目前,望关核桃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在农民实现脱贫致富中起到了中坚作用。然而,因自然条件制约,核桃丰收时雨水较多,烘干设备欠缺,在群众增收上有一定的影响。

一、核桃产业发展的现状

望关镇核桃种植历史悠久11个行政村内均有分布,全镇核桃种植面积已达22.5亩,其中核桃挂果面积达9.8万亩,2015年产量达768吨。现阶段,我镇核桃产业发展具备以下特点: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十三五时期,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核桃产业发展,针对我镇尚无主导产业的现状,经过充分调研后,作出了大力发展核桃的决定,把核桃作为全镇的支柱产业来抓,作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的重要内容来实施。全镇村社和广大退耕农户发展核桃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产业板块初具规模。截止今年,全镇核桃总面积达 万亩,主要有清香、香玲及本土老树等三个品种,全镇核桃发展面积近万亩以上的村有2 个,其中沈湾、李坝、中庄、跃湾等村基本实现了千亩核桃连片种植。

种植大户影响深远。通过部门专业技术指导,资金重点扶持,全镇涌现出了一大批靠发展核桃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沈湾村李仲义、李坝村马尚政等群众成为了全镇核桃产业发展的能人大户,家庭核桃产值在2015年达到3万元以上。这些人为全镇核桃产业发展树立了标杆,起到了良好的带动示范作用

二、核桃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第一,自然条件适宜。一是气候适合核桃的生长条件。我镇光照充足,气候温暖,适宜核桃生长。二是山地资源丰富。全镇耕地面积3.8万亩,宜林荒山荒地2.2余万亩,发展核桃产业空间大。三是基础设施完备。近年来,全镇各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日趋完善,夯实核桃产业发展基础。

第二,经济效益可观。从近几年核桃产业种植情况看,全镇平均亩产50公斤,收入3000元左右。在受气候影响较大的2014年,每亩核桃均产量也达到了42公斤左右,核桃产业较为稳定。

第三,发展前景看好。一是市场需求大。核桃是世界四大干果(扁桃、榛子、腰果、核桃)之一,是重要的木本油料和用材树种。目前,市场需求正以10%的年速度递增,拥有稳固的需求市场。二是利用效用高。核桃仁可直接食用,核桃油耐贮藏,易保鲜。枝、叶、外果皮能入药,青皮、树叶可作家畜饲料,总体利用效用较高。三是可以进行深加工。核桃仁可以做成罐头、高级饮料、粉剂和蜜饯等食品。

三、核桃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我镇核桃产业发展的分析,核桃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

第一,农村劳动力匮乏、市场意识不强。近年来,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多是老人、儿童,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另外,农户农业生产存在盲目性和从众性,别人种什么跟着种什么;缺乏前瞻性和大局观,眼前看到什么赚钱就种什么。农村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市场意识不强,严重制约了核桃产业的规模发展。

第二,管理水平粗放,经济效益不高。现阶段,核桃与其他经济作物相比,种植科技含量相对较低,不利于产业总体水平的提高,阻碍了核桃产业的产量和质量发展。俗话说“三分造,七分管”,我县农户普遍存在“重栽植、轻管理”的思想意识,大部分农户在核桃生长的过程中,缺乏管理技术,生产投入较少,造成产量不高,果实小,收入低。

第三,加工设备欠缺,影响产业质量。望关镇地处甘肃南部,核桃收成季节雨水较多。目前,全镇无核桃烘干设备,群众主要采取自然晾干的方式。因受雨水影响,在晾干过程中会出现霉变、腐烂等现象,对核桃产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按照调研结果看,一台烘干设备对核桃的产业的影响有直观重要的作用,每吨核桃,采用自然晾干方式,霉变和腐烂的核桃保守估计在57公斤作用,有了烘干设备后,霉变和腐烂现象将不再存在,核桃产量的影响会降到最小。

四、想法及请求

第一,加强科技培训。目前,群众在科学种植方面水平依然不高,管理粗放,增量不增收现象依然存在。希望联村单位在帮扶过程中,能强化对群众的科技培训,多为群众发放一些科技书籍,提升群众科学种植水平。

第二,解决烘干设备。烘干是核桃收成后最重要的环节,目前市场来看,大型烘干设备价位大概在30万元以内。有了烘干设备后,全镇核桃产量在烘干上的损耗将提升2.8%-3.5%左右,腐烂和霉变现象会得到彻底根治。

第三,合作社组建工作。全镇现有核桃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但均未实现核桃干果产品化生产,市场交易主要还是以干果散装交易为主。希望帮扶单位能在产业品加工、包装上给予帮扶。

推荐第6篇:核桃种植调研报告

关于核桃种植的 调 研 报 告

一、项目区基本情况

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紧紧围绕打基础、强产业、治环境、促和谐新农村建设思路,整合资金,全力打造,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国家增加农民收入及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的绿色支柱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但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基础仍然十分薄弱,大部份群众还处在温饱线上挣扎,群众增收渠道难,产业结构单一。今年来,白家崖村委按照乡党委、政府产业富乡的发展战略目标,决定以开发核桃产业为突破口,带动大片山区的绿色产业开发,促进我村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山区群众经济收入,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1.项目背景

通过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落实山林权属政策和“谁造谁有谁受益”政策,进一步明析了产权,实现了“耕者有其山,务林有其权”的宗旨,群众吃下了“定心丸”,调动了广大林农造林、护林积极性,造好自家山、看好自家林、管好自家树已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为我村发展核桃产业奠

1 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省、市、县都在大力支持核桃产业发展期间,积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为我村核桃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项目支撑,为推动我村绿色产业开发带来了千载难缝的发展机遇,我村不失良机,积极发展核桃产业。

2.项目建设必要性、目的、意义

白家崖其资源优势在山,发展出路也必然在山,发展特色经济林更是林业产业的必然选择。核桃生命周期长,核桃园一旦建成,不易改变。我村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优越的水热条件,适合发展多种经济林木,核桃是本地较适宜的树种之一,经济效益上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按照现行的行情,如果按一亩10株,亩产150公斤计算,每公斤按平均价100元计算,亩产值达15000元,是传统种粮收入的10倍左右。同时,核桃树种又具有较好的生态防护效能,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结合较好的树种之一发展核桃可以一定程度遏制生态恶化的趋势,既是一项产业建设工程,又是一项生态建设工程。因此,围绕优越的自然气候条件和丰富的土地资源,大力发展核桃绿色产业,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增加土地附加值,才能真正做到既绿山又富民,增加农民收入。项目实施的目的意义突出表现在:一是项目实施是群众脱贫致富的需要;二是做大做强林产业,促进地方经济稳步增长的需要;三是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三、项目布局的原则

经过实地考察,项目布局应于地块条件优越、土壤肥沃的坡耕地,交通便利、辐射广、相对集中连片的地块,群众积极性高的地块,与生态环境建设和工程造林相结合。

四、项目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项目实施将促进白家崖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当地林农的经济收入。

2.社会效益:大力发展核桃产业,是促进贫困山区加速发展的重要举措。按当前的市场作分析,如果项目实施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骨干产业来抓,做到户均有1亩以上核桃经济林,将会加快我村新农村建设步伐。

3.生态效益:项目的实施,将大力培育森林资源,不仅可以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降尘减噪、优化环境等方面有着特殊的生态功能。对生态建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并极大地促进山区综合开发,使山区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

五、项目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1.组织管理:项目建设主要以农户为建设主体,积极吸引企业和大户牵头经营,经营管理形式将采取“谁种谁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运作模式。对每年安排的造林面积及早作出施工设计,按建设进度和年度实施计划组织建设、生产和经营,造林前与造林户签订造林委托合同,严格执行计划管理。

3 2.保障措施:(1)政策支持保障措施:政府鼓励农户、企业参与核桃项目建设,实行“谁造谁有,谁经营,谁受益”的政策,保障种植者的合法权益。政府和林业主部门提供科技服务和组织领导,帮助解决种苗,协调规划设计等相关问题。(2)资金筹措与投入保障措施:采取扶持种苗、肥料、科技培训等,农户投工投劳的资金筹措方式。(3)施工组织保障措施:为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苗木供应、工程监理、管护、管理等各个工序,充分发挥各级组织机构的职能,层层负责,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技术要求,确保种植技术质量。

推荐第7篇:核桃产业发展规划

李庄镇2008—2010年核桃产业发展规划

近年来,随着对核桃营养、保健、医疗、生态功能的逐步深化认识,其开发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各地区的重视和珍爱,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桂花是大姚核桃的主产区,具有气候温和、水热条件较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气候优势。良好的前期产业基础,广阔的市场前景,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核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山区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核桃不仅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更拥有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双重作用,是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多功能产业。从桂花地理、气候、资源和外部市场行情等方面来看,全乡突破性发展核桃产业条件十分优越,这项产业对于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突破我乡经济结构单一,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既可稳定退耕还林成果,也解决了退耕还林农户在国家政策补助兑现结束后的生计问题。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李庄镇位于县境北部,大百草岭山系东部。东依永仁县中和乡,南连昙华乡,西靠三台乡,北接湾碧乡。

2、山川河流。李庄镇境内群峰耸立,诸山交错,山高箐深,是典型的高海拔地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梯形分布。

与三台、湾碧两乡交界的帽台山,海拔3657米,是楚雄州境内的海拔最高点;最低点位于东南部的乌龙口村委会处立里,海拔为1340米。境内有河流1条(大村河),起源于昙华乡,流经李庄镇马茨、立新、皮左黑、大河、桂花、大村、小河、树皮厂8个村委会,汇入金沙江。

3、气候条件。气候冬少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干湿分明,年平均降雨量1120毫米。境内最高海拔3657米,最低海拔1697米。年平均气温14—15摄氏度,是核桃生长最理想的自然条件。

(二)社会经济状况

2007年,全乡完成工农业总产值4978万元;实现粮食总产量460.9万公斤,人均有粮402公斤;完成财政自收收入45万元;完成乡镇企业总收入9709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547元。

(三)核桃产业发展的形势

李庄镇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彝族聚居乡,境内山川密布、河流众多、气候湿润,非常适宜核桃生长,而且核桃种植历史悠久。“十五”期间,李庄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发展方式为动力,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科技服务,整合各方面资源,动员全乡广大干部群众,加快核桃产业发展步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强有力支撑。进一步加快

发展核桃产业,对于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培植退耕还林后续产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近几年的示范引导,桂花群众栽植核桃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到2007年底全乡核桃栽植面积已达11.4万亩,核桃产量1200余吨,产值2500余万元,农民人均核桃收入在2000元以上,核桃成为了全乡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四)李庄镇核桃产业发展的基本估价

李庄镇国土总面积352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全乡面积的92.5%,发展核桃产业具有广阔的种植空间,按照“十一五”期间全乡每年新植10000亩的速度发展核桃,预计“十一五”末全乡核桃种植面积可达15万亩以上,核桃产量达1700余吨,产值近4500多万元,农民人均核桃纯收入在3500元左右,人均拥有核桃树200株以上。通过发展核桃产业,农民收入得到有效增加、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为实施“生态立乡”战略和建设生态文明奠定基础。

1、增强发展后劲,促进农民增收。到“十一五”期末,核桃产量将由2007年的1263吨增加到1700吨,单价按现行市场价不变,产值由2007年的3157万元增加到4500万元,广大农民人均核桃收入增加1500元,核桃成为桂花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2、建设生态文明,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大力宣传、引导

群众自发种植核桃,不断扩大核桃种植规模,逐渐树立靠核桃吃饭、靠核桃致富、靠核桃发展的观念,鼓励群众在熟田熟地上套种核桃,在发展核桃产业、增加了农民收入的同时,保持了水土、绿化了荒坡,产生并带动一批颇具实力的核桃生产、加工和贩运大户,缩小三次产业比重,使具有区域特色的经济格局初步形成,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规划原则

一是切实贯彻落实省州县关于大力发展核桃产业的决定,以恢复和扩大森林植被为中心,扼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本着先易后难、由近及远,以公路沿线为重点,相对集中、连片种植的原则;二是因地制宜地确定造林方式和植被配置模式,就地就近组织种苗调供;三是正确处理好生态建设与农民增收、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充分听取农户意见,尊重农户的意愿,确保核桃产业取得成效;四是大力推广应用新的科技成果,增加科技含量,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确保项目成功实施;五是坚持任务分解、设计落实到村、到组、到地块的原则。

三、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

生态化的理念,结合全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体制创新、政策创新、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迅速扩大核桃种植规模为重点,实施规模化栽植,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推动核桃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产业发展基础。

四、建设规模与布局

(一)布局原则

1、坚持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发展核桃产业要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产业为重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思路,树立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理念,实现林业跨越式、可循环发展。

2、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原则。要按照因地制宜、实地适树、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模发展、优质高效的原则做好全乡的核桃规划。

3、多种模式相结合,突出重点的原则。在种植方法上,全部为嫁接苗种植;在发展方式上,采取规模连片种植为主和零星分散种植(含四旁植树)相结合;重点突出林粮种植模式,实现整体规模发展;在经营形式上,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支持发展专业合作组织,组建核桃产业协会,推动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充分发挥产业协会在核桃产业化经营中的协调、指导和服务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核桃产业化经营水平。

(二)规模与布局

根据布局原则,结合李庄镇实际,2008—2010年全乡规划发展核桃规模为2.9万亩,涉及9个村民委、64个村民小组、3059户农户。后附种植规划表。

(三) 年度种植计划与进度

分三年实施,其中2008年实施9303.5亩,2009年实施9100万亩,2010年实施10696.5万亩。

五、营造林技术和规程

(一)树种选择:三台核桃。

(二)造林地块选择:重点以台田台地为主,鼓励群众在宜林荒山荒坡、民居房前屋后、田间地角的闲田空地种植。初植密度:8×8米(10—12株/亩)。

(三)预整地规格:挖大塘植苗造林,大塘规格(长、宽、深)60×60×60厘米。

(四)种植时间要求: 5月前完成地块落实、规划设计;8月前完成打塘、回土、施放基肥;10月完成苗木定植、浇足定根水并覆盖薄膜;次年2月前补植。

(五)抚育管理:定植前每株施放复合肥0.2公斤、农家肥40公斤;经补植检查验收合格的苗木采取林粮间作,以耕代抚管护,禁止放牧;每年松土、除草、抚育两次,施肥一次,

每次施0.3公斤复合肥、农家肥50公斤/株,连续抚育3年;经营期按1公斤复合肥、50公斤农家肥/株施肥。

(六)种苗:2年龄以上实生苗,苗高35cm以上,地径1cm以上,植株完整、根系发达、顶芽饱满、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的健壮苗木。造林执行“六个一”标准,即:一块好地、一株合格苗、一个标准塘、一担农家肥、一挑定根水、一块地膜覆盖。

六、保障措施

(一)建立产业建设领导小组。

乡党委、政府决心把核桃产业发展当作的中心工作来抓,成立核桃产业建设领导小组,乡长为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副乡长为副组长,财政、林业、农业、国土、水利等部门负责人和村总支书记(主任)为成员,以村为单位进行组织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林业站站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抽调财政、林业、农业、国土、水利等部门具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责任心强的11名工作人员负责处理全乡核桃产业发展日常工作。

(二)用活用足核桃产业扶持政策

乡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核桃烘烤房建设、核桃干果基地建设、苗圃基地建设、集约化经营管理、核桃配水、山区“五小”水利建设、荒山造林、特色经济林、整村推进等项目,积极筹措资金,制定相关

鼓励扶持政策,对相对集中连片种植的农户给予重点扶持;对零星分散种植的农户给予种苗扶持;对开展铁核桃改泡核桃嫁接成活的给予适当补助。农村信用合作社要抓住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机遇,积极探索林地、林木抵押贷款办法,把发展核桃作为信贷扶持重点,并纳入小额信贷范围,对种植核桃大户给予贷款支持。

(三)拓展核桃种植空间

1、鼓励坡地种核桃。坚持“谁种植、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农户在坡耕地上实行“粮林间作”,各包村挂点组要种三片50亩以上集中连片示范样板,把集中连片种植作为乡村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2、鼓励林农用疏林地置换核桃。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认真落实“四权”,在集体林地所有权性质、林地用途不变的前提下,鼓励林农在沟边箐边的疏林地、宜林荒山荒坡上种植核桃,实现生态环境的优胜劣汰,逐步让疏林地披上绿装。

3、路边、田沟地角见缝插针、锦上添花。在核桃产业发展上,乡村组三级都要念好“核桃经”,严格按核桃种植管理的技术规程,合理布局年度下达的任务,同时鼓励、组织发动农户在适宜的荒山、荒坡、箐边、地边、房前屋后大力种植核桃,使核桃总量得到快速发展。随着近年来村组公路建设的纵深推进,在道旁种植核桃,既可增加核桃总量,又可发挥生态保护、绿化美化作用,林业部门要按照总体规划布局做好施工

作业设计、技术指导等工作。

(四)突破育苗瓶颈

确保种苗供给,严管种苗质量。在品种选择上,重点以三台核桃为主,在穗条选择上,以桂花本地为主;在苗圃育苗上,必须以当地育苗为主。林业部门要结合发展规划对育苗的需要,收购好铁核桃种子;在下步的核桃发展过程中要逐步加大嫁接苗的种植比例,并且原则上要求种2年生壮苗;要实行核桃种苗生产许可证管理,既对种苗生产商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又对其核桃条穗来源、品种以及种苗质量实行严格监管,严格执行种苗调运及使用“一签两证”制度;要严格实行核桃种苗质量管理责任制,确保提供给农民各村的都是优质核桃种苗。

(五)建立核桃动态管理系统

为切实掌握全乡核桃发展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乡人民政府、林业部门要建立核桃动态管理系统,乡掌握到村民小组,村民小组掌握到每一户农户,以小班为单位,逐一记录每一棵核桃树的树龄、胸径、树高、初果时间、盛果期产量等,并定期更新记录。

(六)培养核桃销售企业

转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就要进一步加大对核桃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和重点扶持发展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加工、流通型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建设水平。依靠乡镇企业、

个体私营企业、农民经纪人、核桃营销协会建立相对稳定、互惠互利的龙头组织,进行核桃产品的市场开发、流通、深加工等,拓宽产业领域,拉长产业链。按照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农民的原则,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兴建核桃专业批发、交易市场。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紧引进和发展核桃深加工项目。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建立以企业为龙头,以农户为基础,以协会为纽带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

(七)开发核桃旅游产品

结合县委、政府实施的“文化兴县”战略,做大大姚核桃品牌,既要把核桃做成一种产业,也要把核桃做成一种文化,在核桃氛围的营造上、核桃品牌的包装上、核桃美食的推出上以及核桃旅游产品的打造上下功夫、求突破,紧紧抓住新年街、攀登彝州最高峰等各种大型庆典活动,把核桃果做成旅游产品附加值高、游客喜爱、群众受益的旅游产品,在宣传推介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桂花核桃的知名度。

(八)严格考核奖惩

为促进工作落实,乡党委、政府将把核桃产业发展作为年度目标责任制的一项内容进行考核,每年与各村签订核桃产业发展目标责任书,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检查验收和考核奖惩办法,实行风险金制度,严格考核,严格奖惩。对在核桃产业发展中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取得显著成绩的村组和个人,乡党委、

政府将给予表彰奖励;对完成任务差的村给予通报批评;对完不成任务的,要在年度会议上交帐。

(九)加快核桃配水项目立项

李庄镇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彝族聚居乡,境内山川密布、河流众多、气候湿润,非常适宜核桃生长,而且核桃种植历史悠久。然而,由于受过去“核桃要往山上走”定势思维的影响,大多数核桃树都栽在高海拔地带,严重缺水,延缓了核桃的生长周期。为实现早挂果、挂好果、多挂果,实施核桃配水工程显得尤为重要,乡人民政府要认真开展调研,掌握全乡核桃缺水状况,落实人员编制核桃配水项目计划,做好储备上报,争取列项实施。

推荐第8篇:核桃产业管理办法

保山市核桃产业种苗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速核桃产业发展的意见》,为确保我市核桃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健康发展,规范核桃种苗经营管理行为,提高核桃种苗质量,防止生产经营假、劣种苗现象的发生,维护种子生产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保证投资效益的发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林木种子质量管理办法》、《云南省林木种子条例》、《主要造林树种苗木》(DB53/062-2006)的规定,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核桃种苗生产、经营、使用及管理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林木种苗管理机构依据《种子法》、《种子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核桃种苗管理工作。

第二章 市场准入

第四条 核桃种苗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云南省林木种子条例》和《云南省〈林木种子生产许可证〉和〈林木种子经营许可证〉核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取得林木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方可从事核桃种苗的生产、经营活动。

第五条 各县(区)林业局要在核桃优良单株选择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调查,划定核桃穗条采集区,指定专人采穗,核桃产业发展所使用的穗条必须具备充分说明穗条品种和采集地点的证明材料或是划定的核桃采穗区林业站出据采穗证明,包括采穗地点、品种、数量、采穗时间。

第六条 核桃种苗必须按照《林木种子质量管理办法》的要求,经县(区)级以上林木种苗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并出据质量检验合格证后,方可进行经营销售。

第七条 核桃种苗的经营要按照《林木种子包装和标签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管理,销售的核桃种苗必须附有标签,标签的内容包括:苗木类别、树种名称、起苗日期、产地、苗龄、苗高、地径、主根长、>5cmⅠ级侧根数、质量等级、苗木数量、植物检疫证书编号、种子生产许可证编号、种子经营许可证编号、苗木经营者名称等。未附有标签的核桃种苗不得进行销售。

第八条 跨县(区)行政区域调运的核桃种苗,随苗同行的除生产经营许可证(复印件)、苗木检验证书和标签外,还必须具有县(区)级以上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部门出据的检疫证书。

第九条 核桃种苗生产经营者对所生产和经营的核桃种苗质量负责。不得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苗冒充合格苗。核桃产业的种苗生产供应单位由县区林业局以订单育苗、合同订购或招投标采购等方式确定,并签订种苗供货合同,明确苗木标准和品种。各苗木生产单位要建立健全核桃穗条来源档案,建立穗条收购台账,注明穗条采集地、品种、数量、时间、采集人及联系方式。

第三章 生产经营

第十条 核桃嫁接苗木培育单位应选择生长健壮,丰产、稳产、无病虫害,果实品质好的成年母树为采穗母树。接穗必须是发育充实的1年生枝条的春梢,要求髓心小,芽子饱满,无病虫害,枝粗1cm以上。

第十一条 核桃种苗生产者要对种子(接穗)来源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品种、采种地点(县、乡、采集点)、海拔高度、母树年龄、采种时间、采种量等。根据不同海拔区域的穗条分别育苗,并做好育苗记录。

育苗记录:种子消毒措施、催芽方式、土壤消毒措施、基肥种类、播种时间、出土时间、嫁接时间、嫁接成活率、病虫害防止措施(施药种类、浓度、次数、时间),追肥种类、时间、次数,产地检疫时间,出圃时间等需明确专人认真做好记录。

第十二条 种子应当经县(区)级以上林木种苗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并出据检验合格证后方可进行育苗和调运。

第十三条 苗木调运必须具有苗木标签。标签内容包括:树种名称、苗木种类、苗木产地、苗龄、数量、起苗日期、质量指标、苗木等级、种子生产许可证编号、种子经营许可证编号、植物检疫证编号、苗木经营者名称、地址、联系电话等。

调运时,按照适地适树适种源的要求,依据施工作业设计中造林地块的海拔区间,组织使用相应海拔范围的穗条所育的苗木,确保造林成效。

第四章 苗木出圃

第十四条 核桃种苗出圃前,县(区)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对辖区内所有育苗单位的苗木质量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育苗面积、种子来源、核桃接穗来源、可出圃苗木数量等,并出据苗木检验证书,检验结果在辖区内通报,市级林业主管部门将在县(区)全查的基础上组织进行抽查。

第十五条 核桃种植户在购买和使用种苗时,必须要求销售者出示种苗经营许可证,提供核桃种子和苗木质量检验证书和标签。对预订核桃种苗的,需签订购销合同,合同应约定核桃种源、数量、质量、价格、交货限期、地点、方式等。

第十六条 起苗及包装方式

(一)起苗时间:秋季落叶以后到春季树液流动前。起苗时要保证质量,起苗开挖深度在30cm左右,确保苗木根系的完整,不伤根,不劈裂,同时还应保护好苗干和枝芽。起出的苗木不能马上运走时,必须临时假植。

(二)苗木起出后,按云南省地方标准DB53/062—2006《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进行质量分级,分别将Ⅰ、Ⅱ级苗检出,并把病虫危害、机械损伤及无继续培养价值的废苗剔除。分级时,可适当对苗木进行修剪,剪去过长的、受伤的根系。

(三)苗木包装:苗木包装前要先打捆,每捆25—50株,填写标签,保证每一块造林地至少有一个标签,标签上要注明品种、等级、苗龄、起苗日期、苗木产地(来源)、数量、生产经营许可证号等。

(四)苗木包装根据运输距离和时间长短采用不同的方法。如短途运输,时间较短(24小时内),可以采取散装,即车厢底部垫些湿草或苔藓之类的保湿材料,上边苗木以捆为单位,根对根一次堆放,在根部要覆盖湿草席或湿润物。如果运输距离较长,时间超过24小时,则必须对苗木进行细致包装。可用废弃的麻袋、蛇皮口袋套在苗木的根部,其内放些苔藓、锯屑、稻草等保湿材料,扎紧袋口;也可用湿的稻草进行包裹,里面放些保湿材料。

(五)苗木运输:运输工具要加盖篷布,途中要注意检查,防止苗木干燥发热,如果出现干燥发热现象,应及时向苗木泼些清水,以保持湿度和降低温度。苗木运抵目的地后,应立即拆包进行假植,并尽快组织造林。

(六)原则上不得从市外调运核桃种苗,确需外调的,需向市林业局提出申请,核准后方可进行调运,并将调运的相关资料报市林业局备案。

(七)核桃产业建设用苗,由县(区)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采取订单育苗、合同订购或招投标采购等方式组织,并加强核桃种苗使用环节的管理,确保核桃品种及种苗质量。

第五章 质量检验

第十七条 市、县(区)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核桃种苗检验工作,检验人员需取得林木种苗检验员资格。

第十八条 核桃种苗生产经营者要自觉接受县(区)级以上林木种苗质检人员定期、不定期的抽查检验。

第十九条 核桃种苗质量检验和质量等级判定要严格执行《林木种子检验规程》(GB2772-1999)、《林木种子质量分级》(GB7908-1999)和《主要造林树种苗木》(DB53/062-2006),确保Ⅰ、Ⅱ级苗出圃造林,坚决杜绝级外苗和假、劣苗出圃。

第六章 质量档案

第二十条 核桃种苗生产经营者、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核桃种苗质量档案,将其作为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和种苗质量检查的重要依据,长期保存,没有建立健全苗木质量档案的苗木,不得进行销售。

第二十一条 核桃种苗质量档案包括核桃种苗生产档案、经营档案、使用档案、质量检验档案等。

(一)核桃种苗生产档案内容包括:种子来源、数量、质量证明、育苗方式、穗条来源、嫁接时间、嫁接方法、育苗管理措施、入圃出圃台账、种苗检验分级记录等。

(二)核桃种苗经营档案内容包括:种苗来源及类别、批次号、种苗标签、数量、质量、种苗质量检验记录、苗木出圃检验分级记录、种苗销售去向等。

(三)核桃种苗使用档案内容包括:种苗来源及类别、数量、质量及检疫证明、经营者许可证编号、种苗使用情况(育苗单位、造林村社、造林地点、造林业主、造林时间、面积等)。

(四)核桃种苗质量检验档案内容包括:样品来源、批号、检验方法、检验证书号、检验结果等。

第二十二条 核桃种苗档案管理要明确专人负责,建立健全档案保管和查阅制度,各乡镇林业站要建立核桃种苗使用档案,每一批苗的种苗标签林业站都必须存档,并长期保存。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 核桃种苗质量实行县(区)检查、市级抽查制度,依照国家林业局《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抽查暂行规定》实施抽查,抽查结果进行通报,对存在问题要限期整改。

第二十四条 核桃种苗实行质量验收制度,种苗必须经县(区)林木种苗管理机构具有种苗检验员资格并在2人以上(含2人),按照国家、行业、地方有关标准进行检验,经检验合格出据苗木质量检验合格证书,并由县(区)林业局分管领导签字认可,同意后方可出圃造林。凡检验环节出问题,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五条 市、县(区)林业主管部门要建立核桃种苗质量举报制度,受理群众投诉和举报,及时调查处理举报案件。

第二十六条 凡未经县(区)林业主管部门专业技术人员检验,不能提供有效质量证明的一律按劣质苗处理,不准进行销售。

第二十七条 林业主管部门种苗管理人员循私舞弊、把关不严,造成假苗、劣苗坑农害农的,将依法追究党纪、政纪和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对未持有《林木种子生产许可证》和《林木种苗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生产经营假、劣核桃苗,经营未附有质量检验证书的核桃苗,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保山市林业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推荐第9篇:核桃产业(推荐)

南阳核桃产业快速崛起

南阳全市核桃种植面积16.7万亩,重点分布在内乡、淅川、方城、南召、西峡、桐柏等县,其中内乡县核桃面积8.2万亩,占全市面积的49.1%,是近几年发展较快的生态产业。

南阳核桃种质资源比较丰富、品种多。南阳市先后引进日本清香薄壳核桃、辽核系列、中林系列、香玲、“露仁核桃”、“纸皮核桃”等优良品种。

内乡县大力引进发展薄壳核桃,推广优良品种,建立了200亩核桃良种采穗圃、300多亩的核桃繁育圃基地,已培育出适合本地发展3个优良品种。2008年以来,内乡县结合县情,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把核桃产业发展确定为全县重点林果产业项目,制定《核桃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了“十二五”期间10万亩的发展目标。目前,以余关、赤眉、赵店、马山、乍曲等乡镇为重点,内乡县初步建成了4个万亩和6个千亩核桃产业基地,总面积达到8.2万亩,其中挂果面积3万亩,年产核桃120万公斤。

内乡县以浅山丘陵为重点,在县中部地区建立一条百里核桃经济核心带,北部山区核桃种植区和西南部丘陵核桃种植示范区。全县紧紧围绕这“一带两区”,创新发展模式,引进民间资本,整合涉农项目,强力发展核桃产业,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在产业发展上,内乡县注重机制创新,先后吸引山东浩林果业公司、煜林果业和东蓉农林有限公司等,投资2.5亿元发展核桃产业,有效解决了产业发展投资不足等问题。

在基地建设上,借集体林改之力,实行“现金租赁、保本加分红、合作经营和林地入股”等四种土地流转模式,采取“合作社+农户”的发展形式,吸收基地周边群众入社,形成由公司带动、以合作社为纽带、群众参与的规模化发展格局,有效解决了土地流转和农民增收问题。

在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上,县政府对连片发展面积在100亩以下的,每亩给予150元补助;100亩以上的,每亩给予200元补助;对集中连片在100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300元。同时,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加大基地配套设施建设投入,核桃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推荐第10篇:核桃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2012年核桃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意见稿)

核桃是我县传统特色产业。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生态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2010)2号《关于加快推进核桃等干杂果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将我县列为全省核桃产业发展重点县,同年,**市政府为贯彻落实省政府意见,以//发(2010)60号文件印发了《关于做大做强***核桃产业的决定》,给予我县核桃产业多项支持。为了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做大做强核桃这个特色产业,特制订本方案。

一、现状与问题

截止2011年底,全县核桃面积发展到38.46万亩,其中挂果面积达到12万亩(良种面积达10万亩),产量达10000吨,产值1.6亿元,农民人均4.7亩,人均核桃收入1600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山区主产乡镇达50-60%,棋盘镇高达60-80%,核桃已经发展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管理水平较低

全县核桃园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现有良种园10万亩,占总面积38.46万亩的26%,但良种园中能达到规范化管理的不足1万亩,占总面积的2%左右。管理粗放较为普遍,

- 1 品、一村一品(一个主导品种)”的思路,逐步纯化良种园,嫁接改良实生园,实现核桃产业的良种化、品种化及商品化。

3、目标责任考核中核桃园地管理比重较轻

县政府对乡镇政府的考核重点在栽植方面,在核桃园地管理方面考核力度较小,分值小,没有引起乡镇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乡镇领导、干部根本无视核桃园地管理,不能有效地组织、督促群众开展有效管理。

4、小机构与大产业的矛盾

核桃产业办公室仅有7人,负责38万亩核桃生产的技术培训及服务指导;负责核桃产业建设的业务调查、信息服务、检查验收及档案管理;负责规范核桃供销市场管理;负责核桃良种引进、品种选育、产品开发、科技攻关及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工作,并对核桃产业化发展进行全方位的协调和管理;还负责核桃协会、专业合作社的日常管理工作。人员少、机构小,难以推进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调整产业发展思路

紧紧围绕省政府“关于加快核桃等干杂果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及市政府“关于做大做强**核桃产业的决定”中思路,面对我县核桃产业的现状,今后,我们应适度控制新建园规模,重点抓园地管理、低产园改造,推广核桃生产六项关键技术和商品化处理技术,加强设施建设,提质增效,进一步加速从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步伐。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

- 3 地上无杂草、地下肥力足,并配备必要的灌溉、病虫害防治设施,将示范园建成带动全县、辐射全省的高标准示范园。

四、目标任务

2012年建成新建核桃园15000亩,其中:新建示范园2000亩;全面推广良种建园;提质增效园20000亩,其中:提质增效园示范园3000亩。对列为示范园的给予连续三年的政策、资金支持,重点支持霜冻防治、嫁接改良、整形修剪、配方施肥、病虫防治、商品化处理。继续聘任50名农民技术员开展服务工作。

五、示范园的园地标准及申请程序

1、乡镇政府、村委会支持示范园建设;

2、群众积极性高,自愿建设示范园;

3、园地立地条件好,背风向阳,不易受霜冻危害,土层深厚,集中连片,面积在50亩以上,交通方便,宣传示范效果明显;

4、示范园各户劳力、经济实力好,有实力投入园地管理;

5、示范园要求管理规范,技术应用率高,其中30%的核桃园地已应用核桃园地六项管理技术。

6、示范园要求全部为良种,政策对示范园连续扶持三年,经过三年后的扶持有明显的示范效果。

7、申请示范园的户主以集体形式统一通过村委会向乡

- 5

七、投资概算

建设的示范园三年内总投资834.53万元,其中:财政补助643.42万元,群众自筹191.11万元。

1、新建园总投资268.4万元,其中:财政补助194.48,群众自筹73.92。(苗木费242万元,其中:财政补助176万元,群众自筹66万元;肥料费26.4万元,其中:财政补助18.48万元,群众自筹7.92万元。)

2、提质增效示范园连续两年总投资566.13万元,其中:财政补助448.94万元,群众自筹117.19万元。

﹙1﹚补栽补植平均按30﹪实施需投资178.19万元,其中:财政补助127.52万元,群众自筹50.67万元。补植的苗木费130.68万元(其中:财政补助94.25万元,群众自筹36.43万元);肥料费47.51万元,(其中:财政补助33.27万元,群众自筹14.24万元)。

﹙2﹚提质增效示范园肥料费221.74万元,其中:财政补助155.22万元,群众自筹66.52万元。

﹙3﹚整形修剪90万元全部由财政补贴。 ﹙4﹚嫁接改良接穗费16.2万元全部由财政补贴。 ﹙5﹚烘干炉补助30万元(三年每年10万元)。 ﹙6﹚农民技术员服务补贴30万元(三年每年10万元)。

八、实施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 7 建设取得实效。

(五)加强政策宣传,调动果农积极性。

各乡镇要将各项政策和县级方案宣传到广大农村中去,做到家喻户晓,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政策,从而调动农民发展和管理核桃园的信心和决心。过去,党和政府好的惠农政策被滞留、掌握在县、乡和村委会,被关系户、亲属所享受,应该享受政策的人民群众大多数不知晓、不能享受、阻碍了产业发展。实践和事实证明,广大人民群众和果农是渴望科技和政策支持的。因此,2012年的核桃产业发展政策要采取各种形式,宣传到群众中去,为我县核桃发展打好群众基础。

(六)加强督察,严格考核。

县委、县政府今后将加强对乡镇抓建核桃产业工作的管理和考核。县政府将核桃产业的各项目标任务作为乡镇工作考核的重点,适当提高核桃产业建设(尤其核桃的规范管理)在乡镇、部门全年目标任务中的分值,考核结果与乡镇、部门班子和领导个人年度考核挂钩。部门和乡镇要对包村干部加强管理和考核,将群众对各项惠农政策的知晓率作为包村干部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

(七)创新工作方法。

一是林业部门要对对项目的管理和实施、政策的兑现、创新工作思路,使各类资金用到实处用出成效。二是乡镇要

- 910 -

第11篇:和田县核桃产业汇报

和田县核桃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和田县紧紧围绕地委、行署提出的“两个加速,一个突破”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核桃特色林果优势,采取依托基地、优化服务、提升品质、开拓市场等有效措施,坚持在“绿色、特色、规模、品牌”上下功夫,推动了核桃产业的快速发展。2010年,全县核桃面积达30万亩,580万株,挂果面积达20万亩,年产核桃2025万吨,年产值达4.5亿元,人均来自核桃收入1685元,占人均收入的44.7%,核桃产业成为了和田县农民实现持续突破性增收的主导产业。

一、依托基地,推动核桃产业快速发展。一是加强对基地建设的组织领导。健全充实了和田县绿色食品原料(和田薄皮核桃)标准化生产基地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成员单位在基地发展中所担负的具体任务和工作职责,责任到人。县委、政府定期就基地发展的一些问题专门进行安排部署,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落实县级领导包乡镇、县直部门包村、党员干部包户、科技人员分片承包的责任制,挂牌服务,加强督查,确保了基地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强化基地生产管理体系建设。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根据核桃生长发育需要,及时增施有机肥,生物复合肥,控制土壤含盐量,改善士壤生态指标。按照基地生产管理要求,制定了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在各乡(镇)设立农

— 1 — 业投入品专供点,从源头上控制投入品的使用。建立健全了农户生产手册填写制度,使基地每一位种植户都对各自地块编号、作物名称、品种来源、病虫害防治情况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登记。明确环保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局等部门为监管执法主体,对基地建设环境、生产过程、投入品使用、产品质量、市场及生产档案进行监督检查或抽查。同时聘请基地中责任意识较强的农户担任生产监督员,适时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管理,有效促进了薄皮核桃数量和质量的快速提升。三是加大基地建设扶持力度。将核桃基地建设与“三北”五期、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以工代赈等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形成资金合力。对农民定植核桃进行苗木补贴,千方百计保证核桃优先配水,推动核桃产业规模发展。积极争取北京对口帮扶省和自治区对口帮扶厅局的项目支持,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促进核桃产业发展。四是充分发挥基地示范带动作用。自2006年3月开始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和田薄皮核桃)标准化生产基地以来,我们按照核桃产品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经营产业化、劳动者知识化和专业化的要求,对核桃主产区以外的其它乡镇也全面普及标准化生产模式,进而大面积提高全县核桃的内在品质、外观质量、食品安全水平和商品率,使全县绿色、无公害、有机核桃产品基地规模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张。2007年3月,经 — — 2 过国家农业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自治区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有关专家验收组的全面、认真、细致的检查验收,和田县成功创建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和田薄皮核桃)标准化生产基地。当年,受绿色食品品牌牵动,和田县核桃市场价格每公斤同比增加3元,亩均产值同比增加318元,全县核桃新增产值3180万元。

二、优化服务,走精品高效发展道路。一是加强技术培训。县财政每年投入科技三项费用110余万元,利用“科技之冬”、“科技三下乡”等有效栽体,采取召开现场会、举办培训班等形式,以核桃产业大户为重点,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的要求,围绕核桃生产的关键技术环节,着眼于建立长效培训机制,采取行政措施推进,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的办法,大规模、大范围组织广大农民开展实用、实效、通俗易懂的林果科技培训,向农民传授核桃管理实用技术。组织编印核桃技术手册,做到农户每家一本,干部人手一册,普及核桃全程科学管理技术。目前,全县已培训农民技术员1000余人、农民2.5万余人次,确保了每户都有一个科技明白人。同时,我们还聘请自治区林科院、农科院有关专家作为核桃产业发展技术顾问,为我县培养了279名科技干部和1200名农民技术员队伍,为核桃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二是强化科学管理。建立健全县、

— 3 — 乡、村、组四级管理体系,推广高密度栽培模式,培养优质丰产品种,全面落实拾遗补植、水肥投入、病虫防治、树型培养、嫁接改造等各项管理措施,突出抓好13万亩核桃丰产示范园建设;改变传统的林、田一茬肥为林果业和大田作物分开施肥,按照“斤果斤肥”的要求,通过在果畦种植绿肥、打草积肥和加大林果业专用肥投入等多种措施,确保肥料投入足额到位;统一调宽果沟,变果沟为果畦,确保了果树尽快成形。三是加大科技服务。进一步健全了县、乡党政一把手科技示范园建设制度,制定出台了科技人员绩效挂钩奖惩办法,全县80名林业科技人员包村蹲点进行科技指导服务,开展林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和“创业示范”活动。将林果科技示范园建设成效同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晋升和年度考核挂钩,提高广大技术人员为基层、为果农、为产业服务的责任意识和实践能力。全县有11支农村党员技术服务队,长年活跃在田间地头,为核桃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三、提升品质,积极打造特色品牌。一是大力实施精品园建设。结合国家实施的退耕还林政策,首先对核桃主产区乡镇进行核桃精品园建设,按照连片布局、规模化发展的原则,采取地毯式嫁接、改良和清除低产、低效、退化的老果园,彻底改变农民传统的稀植大冠种植思维,重点对边角地、撂荒地和原有的老核桃基地进行矮化密植改造,使每亩地由过去的8 — — 4

第12篇:盂县核桃产业调查报告

关于对盂县三农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村村通”工程是农业银行践行使命,实现蓝海远景规划的战略工程。经过一年的努力,盂县农村金融服务“村村通”大网络已经基本完成,农村通往城市、农业贯穿工业、生活通向生产,在部分区域已有初步模式。盂县核桃基地建设覆盖面广,全县85%的农村种植核桃。盂县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实现全覆盖。抓住了核桃种植产业链探讨金融服务渠道,成为提升金融服务“村村通”效益的重要途径。为此,盂县支行客户部一行三人对盂县核桃种植产业链及金融服务摸底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盂县基本情况

盂县是一片古老神秘而焕发勃勃生机的宝地。春秋时曾独立建国、公元596年始置县,606年定现名。盂县农业基础丰厚,拥有耕地50.3万亩,年产粮食1亿公斤左右。位置晋东,太行山西麓,总面积2442平方公里。全县辖8镇6乡453个行政村,总人口30万。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96.4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17.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6.6亿元,经济总量和增长幅度连年位居全市之首,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指数在全省排名大幅前移,分列第24位和12位,比“十五”末分别上升19位和74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351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80元;

盂县既是一个资源大县,又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谷子、高梁、小麦、莜麦等,兼播有水稻、小麦、棉花。

1 盛产核桃、花椒、桔梗。经济作物有向日葵、油菜籽等。由于山地面积广,境内生长着300多种野生药材,其中桔梗、柴胡、黄芪为最多。林地面积77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1.4%,天然草地约56万亩,占总面积的15.3%。野生动物有土豹、野猪、狍子、狼等数十种。由于地处山区,盂县农业生产历来就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兼种其它经济作物。全县形成了玉米、土豆、干果、水果四大生产基地,其中干果中的核桃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据统计,盂县核桃种植面积达13万亩。2010年产量达到400万斤,实现产值5000余万元。全县已建成万亩核桃乡镇7个(上社镇、下社乡、梁家寨乡、西潘乡、南娄镇、孙家庄镇、仙人乡)、千亩核桃村16个、500亩以上核桃村58个,100亩以上的核桃树85个,零星种植核桃树64个,共计223个行政村;培养核桃种植专业大户26户。全县核桃干果经济林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已初步形成。按照盂县“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全县的核桃面积发展为33万亩,核桃年产量将超过500万公斤,农民人均核桃面积超过一亩,重点产区农民人均核桃年收入超过2500元。全县范围内成立了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的核桃合作经济组织150余家,入社社员达到2万人,辐射带动了6万个农户,对促进产业升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中国经济林协会《中经林协字2011》第5号文件命名,山西省盂县为“中国核桃之乡”。这是山西省第五个获此殊荣的县、区。

盂县核桃果形美、果实大、皮薄,取仁容易,出仁率高。核仁呈浅黄色,含油率70%左右。既是高级食用油原料,又是油漆、肥

2 皂、化学墨汁的上等原料。桃仁可生吃,也可做糕点、糖果等食品的辅料。入药,是名贵的滋补品,具有健脑、补气、益血、化痰、温肺、润肠等作用。产品主要销往西欧、东南亚各国。

盂县花椒饮誉之晋,颇负盛名,驰名遐迩,北部花椒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盂县花椒的特点是色泽鲜艳,外红内黄,香味芬芳,人称“十里香”。具有皮细、籽小、粒大、色鲜、味香、耐贮存、椒籽含油量高等特点。全县现有花椒树60多万株,年产花椒40多万公斤。花椒晒干后,可存放3至5年,其香味不减,是一种理想的调味佳品,入药,有温中散寒,除湿、开胃、止痛等作用,夏季用纱布包成小包,放入衣柜或米缸中,可防虫蛀。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远销国外。

随着盂县核桃产量的不断提升,全国各地干果商纷纷到该县采购核桃。据统计,最近活跃在盂县及周边的商家有一百个左右,盂县有两大核桃深加工企业,盂县大寨饮品有限公司和盂县欢乐喝彩有限公司,他们不仅拥有生产核桃原材料的基地,还与周边核桃产量大户签订常年购销协议。为推动盂县核桃基地发展、繁荣开辟空间。除此之外。省内外一些大型流通企业也将收购触角延伸到该县。

2010年,盂县下社乡乔家庄村核桃总产量就达到了6万斤,核桃总收入60多万元,人均核桃收入超千元。盂县下社乡乔家庄村核桃产业的发展只是作为“中国核桃之乡”的盂县加速发展核桃产业的一个缩影。盂县采取了政府投入为主和奖励补助等一系列的鼓励政策。县政府每年拿出1000万元,用于核桃苗木补助,全县种植核桃

3 苗木费全部由县财政负担;对集中连片种植核桃的,给予每亩每年200元的补助,连续补助8年;凡培育核桃苗木的单位和个人,一次性给予补助2000元。

二、盂县核桃产业链金融需求分析

核桃根据不同的品种分为精品、上等品、一等品。精品可用来生吃、制作糕点、糖果。上等品用来加入药品列名贵的滋补品。一等品用来食用油原料、油漆、肥皂、墨计等化工原料、加工成核桃露、核桃奶、核桃罐头。上等品由企业通过订购合同向核桃种植户或中介机构收购后运往加工企业,生产的核桃油、油漆、肥皂、墨汁、核桃露、核桃奶、核桃罐头销往国内、国际市场,加工后剩余的干果渣还可以作为生产有机肥的原料。上等品由滋补品商家通过专家认定核桃品种、质地确定并收购。精品由于需求量较少,商家可直接与农户签订合同向其收购,部分上餐桌、部分制成糕点、糖果销往全国各地。目前,盂县拥有国内知名的山西大寨饮品有限公司、山西欢乐喝彩有限公司两大核桃龙头企业,年生产核桃露7万吨,可消化核桃仁5335吨,年实现产值1.7亿元。

在核桃产业链中,涉及的环节有种植、收购、仓储、运输、加工、生产、销售。下面以盂县核桃产业链为例,按照不同的环节分别进行金融需求分析。

1、种植环节金融需求分析

在种植环节涉及的主体为千家万户,核桃的金融需求分析如下: (1)信贷资金需求

4 盂县2011年核桃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种植覆盖全县10个乡镇,千亩核桃村16个、500亩以上核桃村58个,100亩以上的核桃树85个,零星种植核桃树64个,共计223个行政村;培养核桃种植专业大户26户。据调查,一亩核桃每年农药花费280元,施肥花费150元,雇工花费300元,加上其他投资共计花费730元。千亩核桃村16个,平均按2000亩计算,每年需要投入资金2336万元。500亩以上核桃村58个,平均按750亩计算,每年需要投入资金,3175万元。100亩以上的核桃树85个,平均按200亩计算,每年需要投入资金1241万元。零星种植核桃树64个,按50不计算,每年需要投入资金,237万元。全县每年核桃种植投入11425万元。在223个核桃基地涉及合作社200个,2万农户。按照合作社+农户模式,我行通过合作社+农户等形式支持100个合作社社员1000户农户小额贷款,从而产生4000万元的信贷资金投放。

(2)结算需求

目前,我行实施的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已经基本实现卡到户、机到村,全县布放转账电话967部,其中:万村千乡85部,新网工程52部,农资专营店65部,农付产品收购户284部,卫生所375部,其他106部,渠道能够满足核桃的生产、生活中的结算需求。单农资购买一项,每年结算资金可达5亿元。在盂县一家万村千乡农资店,为了鼓励农民用惠农卡结算,店主推出了“用农业银行惠农卡结算,500以上每笔优惠5元”的优惠措施;在一家棉花收购店,店主推出了“用农业银行惠农卡结算,5000以上每笔优惠10元”的优惠

5 措施等等。今年7月,临猗县支行营销回新农合支出账户,每月交易量200余万元,目前涉及农户528户。

2、收购环节金融需求分析

在收购环节按收购期分核桃收购季节收购和非收购季节期收购,按主体分生产企业合同收购和中介机构零星收购。金融需求分析如下:

(1)信贷资金需求

由于核桃精品和上等品收购商绝大多数为省外客户,因此对我行而言目前缺乏有效的信贷资金需求,因此,重点一等品合同收购进行分析。

以山西大寨饮品有限公司为例:

山西大寨饮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核桃露系列饮品的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二OO一年五月,十月份正式批量生产,年生产规模为5万吨,总产值5亿元。该公司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拥有国内外一流的生产设备,生产线为国内最大,其产品质量在饮品类别中名列前茅,取得了中国绿色食品、中国保健食品、中国名优食品。现已在北京、广州、青岛、大连、沈阳等二十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营销网络及代办处,2003年5月被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健康产业促进会、《中国健康》编辑部组织的专家评为五星级健康指数饮料的最高评价。

山西大寨饮品有限公司是山西省“1311”工程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之一。该公司生产的主要主品为大寨核桃露,原料为盂县及周边

6 地区种植的核桃,采用中科院农业现代化研究所的科技成果,经过现代工艺处理而成,不仅保留了核桃的天然营养成分,而且口感细腻、香味柔和,符合现代天然、健康饮品的时尚要求目前根据营养含量以及消费者的需求的不同,主要有营养保健型、无糖保健型和精品保健型三个系列产品。该公司经过三年来的发展,产品大寨核桃露已进入快速成长期,目前的核桃露生产线为国内最大,尤其是市场销售从2004年9月以来成倍增长,现今在全国各地有300余个经销商。该产品还取得了中国绿色食品、中国保健食品、中国名优食品、中国市场饮料健康价值五星级、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国家出口许可资格证六项认证。

目前我国市场上的核桃深加工产品主要是琥珀核桃仁、核桃粉等制品,近来年开发的核桃饮品主要分布在河北,如河北养元核桃乳瑞鑫牌核桃乳汁、爱人牌核桃露等,但其产品口感还未被消费者认可,企业规模、技术也较为落后,无论是生产能力还是销售市场都不能与这媲美。其销售市场除本省以及周边的北京、河北地区外,东北、河南等市场 也逐步稳定,目前又向甘肃等西北地区的五个省份扩展,在全国设立了40个办事处,诚招了700多个一级代理商,建立了100000多个营销网点,市场前景十分看好,产品销售实现年年递增的佳绩。

山西大寨饮品有限公司产能5万吨,至少需要4200万吨核桃保证满负荷生产,今年8月核桃收购均价为15000元/吨,折合每斤15元,单山西大寨饮品有限公司需要收购资金12600万元。

7 盂县拥有国内知名的山西大寨饮品有限公司、山西欢乐喝彩有限公司两大核桃龙头企业,年生产核桃露7万吨,可消化核桃仁5335吨,年实现产值1.7亿元。收购资金需要16000万元。

(2)结算需求

2011年全县核桃总产量达到15万吨,按照均价每20元计算,全县核桃产值达到6亿元。现金结算既不方便又不安全,以前结算是通过信用社取出现金方式,在我行金融服务“村村通”渠道建成后,目前有一部分核桃商已经开始使用我行惠农卡以及依托周边转账电话进行结算。在一家转账电话布放店,店主告诉我们最近每天都有核桃商到店里结算,先将资金转入店主卡内,再从店主卡内将货款转给果农。

三、核桃产业链金融服务收益测算

通过以上核桃产业链金融需求分析,简单测算收益情况如下:

1、贷款收益测算

种植环节按照1年期测算,收购、生产、仓储环节按照年期测算,贷款利率按照基准利率上浮30%测算, (1)种植环节(农户小额贷款)4000万元

4000*(8.528%-3.8%)=189万元

(2)收购环节(农户生产经营贷款)1.6亿元

16000*(8.528%-3.8%)=756万元

以上两项合计945万元。

2、存款收益测算

8 盂县县核桃产值6亿元,按2万户核桃户测算,每户核桃纯收入1.5万元。假定50%核桃通过我行卡结算,生产期内卡留存资金应达到3亿元,假定有50%的资金可以转化为我行储蓄,即可带来存款1.5亿元。按照1年期定期存款测算如下:

15000*(3.8%-2.75%)=157万元

3、结算收益测算

由于目前我行惠农卡结算省内免手续费,因此针对山西大寨饮品有限公司结算测算。

(1)与收购户结算

山西大寨饮品有限公司通过我行网银每天与收购户平均结算笔数24笔,户均结算金额15万元,按生产期110天,每笔15.5元手续费测算:

24*110*15.5=4.1万元

四、调研后的几点体会

1、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为围绕产业链开展金融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改变了农行农村金融服务的死角。将农村金融融入农行金融服务大网络。充分利用农行网络实现农村金融服务实施一年来,盂县支行经过全行上下努力,实现全县“农行网”全覆盖。盂县区域农业、农村、农民融入金融服务大网络。盂县已经由核桃商销售到全国各地,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为围绕产业链开展金融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9 (1)发现了客户

“返乡”开始了我们发现、寻找、维护客户。“返乡”后的金融服务与过去柜台式服务差异较大。客户认知度变化,如何赢得客户归位。困难重重。客户经理短缺,面对面的服务拉到了客户经理与客户的亲近距离。但我行的网络优势,资金优势。服务平台优势,决定了我行过去由于长期远离农业、农村,对农业已经由清晰逐步模糊,对农村由熟悉逐步陌生,加之农村网点的大规模裁撤,大量的客户已经远离了我们,他们已经不再熟悉我们的政策、产品、人员。尽管改制后我行重新确立了“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但随之面临的问题是找不到服务的客户。在农村支付结算方面没有渠道,在信贷投放领域缺乏信赖的客户,三农业务一直徘徊不前。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实施以来,通过发卡、布机,转账电话交易分析,我们渐渐发现了一大批优质客户,知道了他们的家庭情况、收入来源、生产生活信息,加之我们畅通的服务渠道、优惠的服务条件,为实施产业链金融服务找到了服务的落脚点。

(2)清晰了服务重点

客户不同其金融需求也不同。比如说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的金融需求就会有差异,老年人金融需求偏向于生活领域中的小额取现,看病买药报销等服务;中年人金融需求偏向于生产领域中的小额信贷、农资结算等服务;青年人金融需求偏向于流通领域中的运输车辆消费信贷、收购资金贷款及结算等。再比如说,在产业链条中,苹果种植户、收购户的需求就不同,甚至同样是种植户,苹果种植户和

10 棉花种植户因为生产周期不同金融需求也会有差异。

通过“村村通”项目实施,我们逐渐发现存在于农民中的“二八定律”即:20%是具有经营头脑和管理经验的农民致富带头人,包括土地流转的承包人、小企业业主、种养大户、经纪人等,需要信贷融资等多种金融服务,但另外80%的农民仍处于以家庭为单位的纯农业生产状态,他们的金融服务多数是满足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消费和小额支付。这样就为实施产业链金融服务明晰了服务的重点方向。 (3)拓宽了担保模式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围绕产业链进行担保是解决目前贷款担保瓶颈的较好途径。以盂县苹果产业链为例,对核桃种植户可以采用合作市+农户、收购户+农户的模式;对收购户可以采取核桃露加工企业+农户的模式目前正探索核桃基地+农户的担保模式。

2、围绕产业链开展金融服务是提升金融服务“村村通”效益的重要途径。

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是我行立足省情服务三农的主线。通过工程实施提升了我行的社会形象,密切了银政关系,方便了农村的经济活动,提高了农村与外界资金的效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通过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找到了服务三农和商业运作的有效结合点。衡量“村村通”效益,不能单独考虑机、卡交易本身带来的收益,应从更广的范围内考虑综合效益,从“村村通”带动“三农”业务和其他业务发展的维度去综合评价其效益。根据农民“二八定律”和金融“二八定律”,对80%的农民我们主要是实行普惠制的金融

11 服务来满足他们日常生活、生产的消费和小额支付金融需求,他们对于“村村通”直接效益的提升是有限的,更多体现在社会效益上。当然,社会效益也可以转化为经济效益,比如新农保、新农合以及各项补贴资金的代理。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挖掘20%的金融需求,因为他们往往可以创造80%的经济效益,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抓住产业链的金融服务。

截止10月末,临猗县支行共发卡10.9万张,安装转帐电话969部,按照每张卡成本5元、转帐电话每部700元测算,直接投入约122万元。前面经过对临猗县产业链需求分析和效益测算,产生的保守经济效益就可以达到1066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1%,其效益不言而喻。只要围绕产业做文章,跟着产业链条走、围绕市场需求走,产业链延伸到哪里,金融服务跟进到哪里;哪里有市场需求,哪里就有农行服务,我行服务三农的路子将越走越宽,效益将越来越好。

3、抓产业链核心延伸金融服务是“产业链金融”的有效方法。一般来说,一个特定商品的产业链从原材料采购,到制成中间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在这个链条中,竞争力较强、规模较大的核心企业因其强势地位,往往在交货、价格、账期等贸易条件方面对上下游配套企业要求苛刻,从而给这些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而上下游配套企业恰恰大多是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融资,结果最后造成资金链十分紧张,整个链条出现失衡。“产业链金融”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产业链中寻找出一个大的核心企业,以核

12 心企业为出发点,为产业链提供金融支持。运城分行在苹果产业链金融服务取得突破,关键是抓住了海升公司这个核心。调研后,我们感到抓产业链核心延伸金融服务是产业链金融服务的有效方法。

五、工作建议

1、强力推进产业链金融服务。新介入的法人客户经营行应制定产业链金融服务营销方案,根据方案抓落实,落实情况作为下一年度确定客户授信的参考依据。

2、将产业链金融服务纳入“村村通”考核范围,并作为对经营行班子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

3、省、市分行要在各自范围内培育典型案例,发挥示范效应。

4、通过有效的检查督导,增强经营行推进工作紧迫性,掌握工作进度,及时通报。

盂县支行

二0一一年十一月四日

第13篇:核桃产业发展研究

山阳县核桃产业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山阳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土石山区农业县,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为发展核桃奠定了坚实基础。核桃产业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大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自1958年1月31日毛主席指示:“陕西商洛专区每户种一升核桃”以来,经过历届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不懈努力,特别是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和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以来,我县核桃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目前核桃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我县核桃发展潜力和增收愿望仍有很大差距,因此,解决核桃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把核桃产业作为带动农民致富增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来抓,按照“基地产业化、发展专业化、管理标准化、产品品牌化、营销市场化”的思路,以“抓规划、上规模、强科技、扶龙头、增效益”为着力点,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校地合作、良种引进、基地建设、科学管理等措施,有效地提升了核桃产业的质量和效益,使全县核桃产业发展实现了“五大转变”,即由农户零星栽植向集中连片规模化栽植转变,由坡地、土壤瘠薄地向平地、土壤肥沃地科学化选址转变,由广种薄收、粗放管

- 1

桃嫁接专业队嫁接良种核桃5万株以上,累计嫁接50余万株,有力促进了核桃良种化进程。目前,全县良种核桃面积达到28.8万亩,占核桃总面积的48.3%。

三是科技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技术支持下,积极开展核桃病虫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课题的试验与研究,采取进校培训、课堂培训、实地培训等方式,通过课堂讲、多媒体看、实地操作等办法,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910余场次,培训技术干部及农民3.2万人次。同时,积极与商洛市核桃研究所合作,大力推广核桃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使核桃先进栽培技术第一时间在我县得到了推广和应用。从2008年起组织核桃防治病虫专业队和核桃修剪专业队,每年防治病虫2万亩以上,整形修剪1万亩以上,在全县起到了核桃科管的示范推动作用。城关镇桃园村核桃科技示范基地被商洛市科技局命名为“商洛市科技创业示范基地”,高坝店镇石头梁村核桃科技示范基地被陕西省科技厅命名为“陕西省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

四是示范带动作用日益显现。坚持以“校地合作”为支撑,按照县上主抓“四个五”、镇主抓“三个一”、林业干部包抓“三个示范”的工作思路,狠抓良种建园、嫁接改造、综合科管、病虫害防治等示范基地建设,建成了城关权垣核桃高接换优、法官庙和户垣核桃林下养殖、高坝石头梁核桃规范化栽植、高坝寺沟高效集约化管理等一批高质量、高标准的示范基地,辐射带动了全县核桃产业的快速发展。

五是经济效益稳步提升。2015年全县核桃总产量达到1.51万吨,平均单产52公斤/亩,总产值4228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258元。目前,全县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核桃专

- 3

我县两个核桃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陕西智源食品有限公司、家金商贸公司也缺乏流动资金,严重影响了生产和销售。

二是散户经营、规模小、效益低。目前,我县核桃的生产经营模式仍然是以农户经营为主体的散户经营模式,规模小、效益低。果园承包、土地租赁、土地流转、公司经营等规模化经营模式仍然在起步阶段。由于散户经营,规模小、产出低,引起不了农户足够重视,加之,青壮劳力多数外出打工,留在家中多数为老、幼、病、残,因此,不除草、不施肥、不修剪、不防虫等放任生产现象较为普遍。

三是技术力量不足。全县用于核桃产业的技术力量严重不足。作为县级核桃生产管理技术推广单位的县林业站现有林业专业技术人员10名,编制16名,差额6名。各镇(办)更是严重缺编,从林业站改编入农业综合技服务站后,一般有1-3名林业技术人员,有的镇无林业专业技术人员,核桃生产管理技术推广成了空白。由于林业技术力量不足,核桃生产管理技术推广不到位,果农缺乏核桃综合管理技术的现象普遍存在。较大程度影响了核桃综合管理技术的推广和核桃产业的加快发展。

四是良种推广不规范。近几年虽然加大了核桃良种推广力度,良种育苗、良种建园和高接换优都要求实行了良种化,但是在良种引进、良种管理、良种调运、良种采集、良种育苗、良种采穗圃建设、良种建园等方面存在不少疏忽、漏洞和缺失。如采穗圃建设、育苗资质的认证、品种鉴定、良种考察、质量管理、档案管理、质量督查、责任追究等诸多方面缺乏严格的管理程序和制度,因此,出现了部分品种不清,来源不明的劣质苗木。一定程度影响了产量、质量和效益,

- 5

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理念,以优势带动、政策扶持、科技支撑、产业推进为抓手,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科学化管理、合理化布局、良种化栽植、标准化建园、集约化经营为重点,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体制创新、政策创新、科技创新为动力,按照“优质高效、规模发展、集约经营、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一手抓综合科管,提质增效,一手抓规模建设,整体推进。充分利用“四旁”及空闲地扩大良种核桃发展规模,有生产管理条件的地方,应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扩大核桃良种精品园建设规模,通过综合科管、品种改良、规模扩张、体制创新为核桃产业发展和全县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2、发展目标。按照全县农业人口以“人均二亩良种园、增收2000元”为奋斗目标,紧紧围绕“一区五带五园”建设目标,走管理科学化、品种良种化、栽植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发展产业化的道路。在基地建设上,突出抓好良种建园和良种嫁接改造等工作。在良种建设上要抓好“五园”建设,即良种资源园,良种实验园、良种采穗园、良种育苗园、核桃良种园。在产量和效益上要有突破,就必须加强人才培训和综合科管等工作,提高科管水平。在龙头企业发展上,突出抓好招商引资、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等工作,加大销售网络建设,增加电商销售渠道。使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力争到2020年,全县优质核桃基地突破65万亩,年产量突破2.5万吨,年加工核桃系列产品6000吨,总产值达到8亿元,使核桃产业真正成为“兴县富民”的主导产业。

3、战略布局。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统筹兼顾、

- 7

关规定和有利于核桃产业发展的思路及行之有效的办法对于新建园、良种嫁接改造综合科管等核桃产业发展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二是统筹涉林项目资金。在积极争取国家、省、市项目扶持和招商引资、群众自筹的基础上,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办法,整合退耕还林等各类资金,集中用于发展核桃产业。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和经济林基地建设项目,原则上要以申报核桃产业项目为主。在落实包扶项目时,要倾向于发展核桃产业。三是广泛吸纳社会资本。鼓励县内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核桃产业基地开发、兴办加工营销企业,鼓励企事业单位和各类经济组织投资发展核桃产业,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有偿服务、投资入股等形式参与产业开发,创办核桃示范基地。积极争取林业贴息贷款,对核桃产业发展实行长期限低利息的信贷扶持政策。县农业银行、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要适当放宽贷款条件,大力推行小额扶贫信贷、信用贷款、联保贷款。积极发展林木资产评估机构和中介组织,有效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大力推行核桃保险。四是鼓励果农和各类核桃产业发展组织加大对核桃产业发展的投入。通过宣传引导、政策扶持、技术培训等各种办法,鼓励引导他们对核桃产业发展的投资,如核桃建园、核桃生产管理工具、农药等生产资料的购置,以达到造管并进的核桃产业发展良性循环格局。

(三)推进体制创新,增强发展后劲。通过鼓励土地流

- 9

桃旅游观光园,通过示范带动,促进全县核桃产业发展。在基地建设中,要提高科管水平,推进标准化生产。要按照陕西省核桃标准规范要求,对良种园实施标准化管理,对实生核桃树进行大规模全面嫁接改造。完善苗木生产、建园管理、综合科管,产品加工等质量跟踪服务体系,着力提升核桃产业基地标准化生产水平。按照“培土肥,重修剪,抗病虫,产优果”的科管思路,规范丰产栽培技术,探索简便易行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法,采取得力措施,强力推进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肥水管理、品种改良,确保核桃丰产增收。

(四)强化种苗管理,打牢发展基础。种苗生产是核桃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优良品种对核桃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1、加快和完善核桃良种采穗圃建设。由于采穗圃技术强、责任重,要求严,因此,要求有一定技术资质的事业单位实施,采穗圃必须是经过专家鉴定并经过有关技术单位审定的良种采穗圃,要求资料齐全,档案完整,标签立记,责任明确,管理完备。到2020年前应建成1000亩核桃良种采穗圃基地,以满足全县核桃品种改良和良种苗繁育的需求。不论是品种改良或良种育苗所用种源必须来源于良种采穗圃,采穗圃应出示完整的证明手续,如发票、发货单等。

2、加强苗木质量监督管理。林业主管部门一要对育苗单位实行资质认证,二要对苗木质量进行监管。三是要对苗木质量严格进行检验。在种苗管理上,林业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种苗

- 11

组织)。协会要有章程,要有专人办公,要经常性开展工作。二是加强技术服务机构建设。加强县镇林业科技队伍建设,增加县镇(办)技术人员名额,填补技术人员编制空缺,以加快技术推广进度,提高技术人推广水平。在技术推广中,要制定技术推广计划,落实技术推广任务,明确技术推广责任。三是引导扶持组建生产服务机构。如核桃生产管理服务公司、核桃生产管理中介机构、核桃防虫个体户、核桃修剪个体户,核桃嫁接个体户等核桃生产管理机构。解决缺劳力、缺技术及经营大户生产管理问题。四是开办农资销售门市。开办以销售核桃生产管理工具、农药、专用肥等农资门市,以方便群众购买。五是组建核桃病虫害联防机构。组建核桃病虫害联防机构有利于全县病虫害防治,提高核桃病虫害防治效果,六是抓好科技示范的引领作用。开展科技示范扶持项目,加大科技示范引导作用。县、镇(办)要分别建立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村和示范大户,加快标准化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县上重点抓好5个标准化示范乡镇,18个镇,每个镇要抓好2—3个标准化示范村、每村抓10个专业示范户,达到科技示范引导作用。六是加大核桃实用生产技术培训力度。要以林业科技人员培训为主体,其他有资质培训单位为补充的培训模式,切实加大核桃实用生产技术培训力度,力争2—3年时间,核桃生产管理技术基本普及,基本达到有技术、有工具、能投资、会管理的新型核桃果农。只有这样,

- 13

周边地区设立销售窗口,把山阳核桃产品逐步打入西安乃至全国。积极利用每年举办的“商洛核桃节”、杨凌农高会等推介平台,宣传推介山阳核桃产品。加强核桃质量监督执法,规范核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掺杂使假、短斤少两、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保护山阳核桃品牌形象,促进山阳核桃产业发展。

第14篇:云南省核桃产业分析

云南省核桃产业分析

徐明举题记:

云南核桃在中国无论是面积和产量都居于果内首位,探讨云南核桃产业现状就 可见中国核桃之发展,欢迎大家上传各地探讨核桃产业分析的文章!包括您对本地核桃产业哦看法!

栽培历史与生产现状

云南省是核桃的起源地之一,已有3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核桃在云南分布较广,全省:429个县(市、区)中,有124个县(市、区)有核桃分布。按经纬度分,从北纬21°08’32”的勐腊县到29°15’08”的德钦县,跨越8°06736”;从东经97°31 \' 39”的盈江县至106°11 \'47”的富宁县,跨越8°40\'08”的地域都有种植。按海拔分,从700 m的耿马、屏边县到2900 m的剑川、德钦县,垂直落差达2200 m的地带都有核桃栽培。由于分布地域广,适宜栽培的地区多,所以云南早就成为全国核桃种植大省之一。

漾濞县的大泡核桃早在明末清初就已经闻名全国,但发展最快的时期还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20多年里,特别是1990年后至今的16年发展更为迅猛。据《中国统计年鉴》和有关资料,在1980年以前,云南核桃种植面积不足20万hm2,产量不到2万t;到1988年,云南核桃种植面积就发展到26.67万hm2,产量达3.2万t,与1980年相比,面积增加33.33%,产量增加60.31%;到2000年,云南核桃种植面积发展到40万hm2,产量达6.88万t,产量占当年全国核桃总产量30.99万t的22.02%,与1988年相比,面积和产量分别增加50.00%和114.55%;到2005年,云南核桃种植面积已达46.67万hm2,产量9.1万t,产值10亿元,面积和产量又比2000年分别增加16.68%和32.30%。2005年,云南省出口核桃仁1700 t,占全国核桃仁出口总量的16%,居全国第1位。在此期间,核桃种植面积大、产量多、效益好的漾濞、大姚、楚雄、南华、昌宁和凤庆等6个县,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核桃之乡”称号,占全国23个“中国核桃之乡”的26%,成为全国拥有“核桃之乡”最多的省(市、区)。根据云南省林业厅的规划,在“十一五”期间,核桃仍被列为全省首位发展的经济林果。目前,全省有9个县(市)核桃种植面积达1.5万hm2,产量达2200t(见表1)。

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转变观念,发挥多山优势云南是山多坝少的山区省,山区和丘陵占全省幅员面积38.3万km2的94%。由于山高坡陡谷深,交通不便,耕地少,粮食产量低,云南的山区缺乏支柱产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贫困人口较多。据统计,截至2005年底,全省尚有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83元的贫困人口248.4万,年人均纯收入684-944元的低收入人口489.4万,二者共计737.8万,占全省总人口4450.4万的16.58%。这些贫困人口多居住在山区。因此,怎样发挥山地优势,开发山地潜力,确立山区经济建设和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财源,是云南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多年多次考察、分析和论证,云南从省到村的各级领导和群众,从认为“山”是包袱,没有发展前途的观念,转变为云南的优势在山,潜力在山,开发在山,只有念好“山”字经,做好“山”文章,搞好“山”开发,让山长出钱,把山的优势和潜力发挥出来,才能改变山区的贫困面貌,使农民富裕起来。于是,在制订开发利用山区发展规划时,云南省各级林业部门按照“保护生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原则,借退耕还林、还草之机,在发展用材林、薪炭林、经济林和种草时,在最适宜和适宜种植核桃的大理、楚雄、保山及其他州(市)的适宜区,大力发展核桃产业。为了调动种植者的积极性和切实保护他们的利益,在稳定、完善“两山”(国有山林、集体山林)和“四荒”(路旁、村旁、地旁、宅旁荒地)有偿转让政策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谁种谁有,合种共有,谁投资谁受益”的政策,并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地域、跨行业、跨所有制投资参与山区开发,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云南省林业厅还拨出专款扶持核桃产业发展。观念的转变,加之有相应政策保障和资金保证,云南核桃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

效益显著。成为山区“绿色银行”经过20多年,特别是近16年来的大力发展和精栽细管,云南核桃产业效益日益显著。如漾濞县现有6 hm2以上的核桃样板基地73片,60 hm2以上的核桃样板基地4片,1000 hm2以上的核桃样板基地1片。全县人均核桃收入826元,占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50%。其中,苍山西镇光明村的227户1204人,有核桃425 hm2共计62250株,人均52株,销售核桃481 t,收入674万元,人均收入5598元,占全年人均纯收入的93%;核桃收入10万元以上的有3户,5万~10万元的有16户,3万一5万元的有56户,1万‘3万元的有145户;有5户办起了收购加工核桃仁企业,产品销到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经过20年努力,到2005年末,大姚县三台乡核桃种植面积达6067 hm2,产量1044 t,核桃收入1879万元,占全乡农民经济总收入的62%,人均核桃收入1631元,占全年人均纯收入的2/3,成了他们公认的“绿色银行”。该镇坪子村的26户农民,有20户核桃收入上万元,其余6户也在6000元以上。类似这样的县、乡(镇)、村和农户,真可谓多得不胜枚举。这些事实也有力地证明,核桃业的蓬勃发展送给农送给农民“绿色银行”,同时又是农民的积极种植和精栽细管,才保证了核桃树的丰产优质、树壮寿长,核桃产业的不断壮大、繁荣兴旺。

用途多。效益高,改善生态环境核桃仁的用途广,价值高,营养丰富。据测定,干核桃仁含脂肪63%,蛋白质15.4%,糖10%,粗纤维5.8%,灰分1.5%。此外,核桃仁还含有钙、磷、胡萝b素、硫胺素、核黄素及尼克酸等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除作干品食用外,核桃仁还可加工成糕点、糖品、甜食、乳汁和菜肴等多种食品;尤其是核桃油中人体最易吸收的亚油酸含量高达47.4%,是植物油中最好的食用油之一。核桃仁入药可通经络、活血脉、补气养血,具有润燥化痰、盖命门、利三焦、润肠湿肺等功效;孕妇常吃核桃,可使婴儿身体发育良好,头顶囱门能提前健康地闭合。云南核桃,果大壳薄,形正色好,仁白质细,味正清香,含脂肪高。前几年,在云南省内各地市场带壳干果售价一直保持在8~12元/kg之间,2005年起竟飙升至15元/kg以上。产品远销至港澳及东南亚、日本、韩国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价格连年升高仍供不应求。寻甸县鸡街乡大海嘎村的“滇中核桃王”,树龄120多年,树高26 m,冠径30 m,生长健壮,连年结果500-700 kg,可收入6000-8400元,超过当地面积为0.4 hm2左右最好烤烟的收入。若把其果实用来榨油,可产油150-210 kg,相当于 O.13 hm2油菜籽的产油量。由此可见,核桃经济效益之高及经济寿命之长。

核桃是核桃科,核桃属植物,植株高,树冠大,枝条粗,叶厚绿,树形美、寿命长,根系发达,着生牢固,主根入土深(2 m以上),侧根分布广(为树冠的3—5倍),须根为菌根。大风吹来,高大挺拔的树冠和粗枝茂叶就成了挡风屏障,所以能防风减灾;大雨、暴雨从天降下,有树上的枝叶隔着,不能直接落到地上,有了这样的缓冲和根系的紧密固土固氮,所以能有效地防止土壤和养分流失,从而起到绿化荒山、保护生态和改善环境的作用。据调查,凡是成片连山种植核桃的地方,都没有发生过泥土流、山体滑坡等灾害和沙漠化、石漠化现象。人们看到了发展核桃能营造人与自然互相依赖、互相促进、互相繁荣的和谐发展环境,所以都积极种植核桃。

精栽细管。提高产量品质过去,云南省的核桃种植者对核桃粗栽粗管,甚至放任不管,多是采取“有果收,无果丢”的态度。自从把核桃列为产业建设后,各地不仅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适销”的原则,选择最适宜地区种植,而且从规划起就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科技的“四高”要求,建成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产业化的“五化”核桃园。有的县还制定结合实际紧密、可操作性强的栽培管理技术规程,并在定植和每个管理环节,派出技术人员分赴现场进行实地指导,把好了“选一片好地、挖一个大穴、施一担农家肥、栽一株甲级苗、浇一担定根水、盖一块地膜”的“六个一”定植关。栽后又按照核桃物候期和农事节令,举办培训班,普及推广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和果实采收、脱壳、漂洗、烘烤等先进技术。从而确保核桃定植成活率高,生长快,结果早,有力地提高了产量、品质和效益。

企业发财,地方发展

随着核桃业的发展壮大,企业纷纷投资云南,开发核桃产业和开展核桃加工业。如昆明涵轩公司到漾濞投资5000万元,规范化、规模化、企业化和科学化种植核桃1000 hm2,对漾濞县核桃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路和推动作用。近几年,云南省引进和组建侨茂伊斯兰食品有限公司、团山发展有限公司等核桃精加工企业55户,年加工核桃干果7000 t,每年安排近1万人4个月的季节工,为农民增加劳动收入1600多万元。大理漾濞核桃有限公司拥有最先进的年产2000 t核桃乳生产线、屋顶型 PE纸盒生产线和软包装生产线各一条,所开发出来的袋装核桃乳、花生核桃乳和屋顶型核桃乳等新产品,投入市场后很受消费者欢迎,获得丰厚利润,并荣获国家金奖两项,银奖和提名奖各一项。大姚县全面推广核桃烘干新技术,现全县核桃烤房已达1223座,用明火烤出来的核桃,外壳光洁,干度一致,果与果相碰响声清脆,核仁脆香,比自然或太阳晒干的售价高2元/kg以上。大姚铜矿在该县投资1200万元,建成年产2000 t蜂蜜核桃汁生产线,开发出的绿色食品饮料获得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并荣获中国新技术产品博览会金奖。14家美食店推出的“迎宾核桃”、“桃仁金鱼饺”、“彝乡仙果”、“满载而归”、“春华秋实”、“枝果两吃”等10多种核桃精制菜肴,由于色香味形独特,家家顾客盈门。在2005年6月上旬举办的中国昆明出易会上,凤庆巨达食品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经过5年攻关研制,生产出来的精制核桃粉、核桃粉随身片和核桃油软胶囊等新产品,受到国内外商家的好评并纷纷当场订货。这些企业的参与,为当地带来发展机遇并开辟了新的税源。

稳步发展,壮大产业

据试验和调查,云南核桃喜湿润温和,不耐干旱,适宜区的气候为年均气温11.4~18.0℃,极端抵温不低于一5.8℃,年降雨量800~1000 mm,年日照l 800~2000小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无晚霜,花期无雾无雨,海拔1700-2200 m,休眠期气温高于一5℃,展叶期高于一2℃,夏季不高于38℃,无霜期240天以上。对地势、土壤要求不严,但以背风向阳的阳坡和坡度在25。以下的缓斜坡地为佳,要求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疏松,有机质多,保水透气良好的沙质壤土或轻黏黏土,pH值6.5-7.8。凡地表有山茶科、杜鹃科和旱冬瓜植物的地方,一般都适合核桃的生长发育。

云南待开发的疏林地和灌木林地有660万hm2,其中的大部分都适宜种植核桃等温带果树。在“十一五”规划中,云南省林业厅把核桃列为继续发展的首要干果。应用现代先进栽培管理技术,推广无公害核桃生产标准,同时,理顺流通渠道,做好营销、贮藏和加工。笔者坚信,云南核桃产业定会越来越强大,并将成为云南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支柱产业。张兴旺 云南农业大学(昆明650201)

第15篇:盂县核桃产业调查报告

关于对盂县三农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村村通”工程是农业银行践行使命,实现蓝海远景规划的战略工程。经过一年的努力,盂县农村金融服务“村村通”大网络已经基本完成,农村通往城市、农业贯穿工业、生活通向生产,在部分区域已有初步模式。盂县核桃基地建设覆盖面广,全县85%的农村种植核桃。盂县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实现全覆盖。抓住了核桃种植产业链探讨金融服务渠道,成为提升金融服务“村村通”效益的重要途径。为此,盂县支行客户部一行三人对盂县核桃种植产业链及金融服务摸底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盂县基本情况

盂县是一片古老神秘而焕发勃勃生机的宝地。春秋时曾独立建国、公元596年始置县,606年定现名。盂县农业基础丰厚,拥有耕地50.3万亩,年产粮食1亿公斤左右。位置晋东,太行山西麓,总面积2442平方公里。全县辖8镇6乡453个行政村,总人口30万。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96.4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17.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6.6亿元,经济总量和增长幅度连年位居全市之首,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指数在全省排名大幅前移,分列第24位和12位,比“十五”末分别上升19位和74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351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80元;

盂县既是一个资源大县,又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谷子、高梁、小麦、莜麦等,兼播有水稻、小麦、棉花。

1 盛产核桃、花椒、桔梗。经济作物有向日葵、油菜籽等。由于山地面积广,境内生长着300多种野生药材,其中桔梗、柴胡、黄芪为最多。林地面积77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1.4%,天然草地约56万亩,占总面积的15.3%。野生动物有土豹、野猪、狍子、狼等数十种。由于地处山区,盂县农业生产历来就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兼种其它经济作物。全县形成了玉米、土豆、干果、水果四大生产基地,其中干果中的核桃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据统计,盂县核桃种植面积达13万亩。2010年产量达到400万斤,实现产值5000余万元。全县已建成万亩核桃乡镇7个(上社镇、下社乡、梁家寨乡、西潘乡、南娄镇、孙家庄镇、仙人乡)、千亩核桃村16个、500亩以上核桃村58个,100亩以上的核桃树85个,零星种植核桃树64个,共计223个行政村;培养核桃种植专业大户26户。全县核桃干果经济林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已初步形成。按照盂县“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全县的核桃面积发展为33万亩,核桃年产量将超过500万公斤,农民人均核桃面积超过一亩,重点产区农民人均核桃年收入超过2500元。全县范围内成立了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的核桃合作经济组织150余家,入社社员达到2万人,辐射带动了6万个农户,对促进产业升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中国经济林协会《中经林协字2011》第5号文件命名,山西省盂县为“中国核桃之乡”。这是山西省第五个获此殊荣的县、区。

盂县核桃果形美、果实大、皮薄,取仁容易,出仁率高。核仁呈浅黄色,含油率70%左右。既是高级食用油原料,又是油漆、肥

2 皂、化学墨汁的上等原料。桃仁可生吃,也可做糕点、糖果等食品的辅料。入药,是名贵的滋补品,具有健脑、补气、益血、化痰、温肺、润肠等作用。产品主要销往西欧、东南亚各国。

盂县花椒饮誉之晋,颇负盛名,驰名遐迩,北部花椒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盂县花椒的特点是色泽鲜艳,外红内黄,香味芬芳,人称“十里香”。具有皮细、籽小、粒大、色鲜、味香、耐贮存、椒籽含油量高等特点。全县现有花椒树60多万株,年产花椒40多万公斤。花椒晒干后,可存放3至5年,其香味不减,是一种理想的调味佳品,入药,有温中散寒,除湿、开胃、止痛等作用,夏季用纱布包成小包,放入衣柜或米缸中,可防虫蛀。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远销国外。

随着盂县核桃产量的不断提升,全国各地干果商纷纷到该县采购核桃。据统计,最近活跃在盂县及周边的商家有一百个左右,盂县有两大核桃深加工企业,盂县大寨饮品有限公司和盂县欢乐喝彩有限公司,他们不仅拥有生产核桃原材料的基地,还与周边核桃产量大户签订常年购销协议。为推动盂县核桃基地发展、繁荣开辟空间。除此之外。省内外一些大型流通企业也将收购触角延伸到该县。

2010年,盂县下社乡乔家庄村核桃总产量就达到了6万斤,核桃总收入60多万元,人均核桃收入超千元。盂县下社乡乔家庄村核桃产业的发展只是作为“中国核桃之乡”的盂县加速发展核桃产业的一个缩影。盂县采取了政府投入为主和奖励补助等一系列的鼓励政策。县政府每年拿出1000万元,用于核桃苗木补助,全县种植核桃

3 苗木费全部由县财政负担;对集中连片种植核桃的,给予每亩每年200元的补助,连续补助8年;凡培育核桃苗木的单位和个人,一次性给予补助2000元。

二、盂县核桃产业链金融需求分析

核桃根据不同的品种分为精品、上等品、一等品。精品可用来生吃、制作糕点、糖果。上等品用来加入药品列名贵的滋补品。一等品用来食用油原料、油漆、肥皂、墨计等化工原料、加工成核桃露、核桃奶、核桃罐头。上等品由企业通过订购合同向核桃种植户或中介机构收购后运往加工企业,生产的核桃油、油漆、肥皂、墨汁、核桃露、核桃奶、核桃罐头销往国内、国际市场,加工后剩余的干果渣还可以作为生产有机肥的原料。上等品由滋补品商家通过专家认定核桃品种、质地确定并收购。精品由于需求量较少,商家可直接与农户签订合同向其收购,部分上餐桌、部分制成糕点、糖果销往全国各地。目前,盂县拥有国内知名的山西大寨饮品有限公司、山西欢乐喝彩有限公司两大核桃龙头企业,年生产核桃露7万吨,可消化核桃仁5335吨,年实现产值1.7亿元。

在核桃产业链中,涉及的环节有种植、收购、仓储、运输、加工、生产、销售。下面以盂县核桃产业链为例,按照不同的环节分别进行金融需求分析。

1、种植环节金融需求分析

在种植环节涉及的主体为千家万户,核桃的金融需求分析如下: (1)信贷资金需求

4 盂县2011年核桃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种植覆盖全县10个乡镇,千亩核桃村16个、500亩以上核桃村58个,100亩以上的核桃树85个,零星种植核桃树64个,共计223个行政村;培养核桃种植专业大户26户。据调查,一亩核桃每年农药花费280元,施肥花费150元,雇工花费300元,加上其他投资共计花费730元。千亩核桃村16个,平均按2000亩计算,每年需要投入资金2336万元。500亩以上核桃村58个,平均按750亩计算,每年需要投入资金,3175万元。100亩以上的核桃树85个,平均按200亩计算,每年需要投入资金1241万元。零星种植核桃树64个,按50不计算,每年需要投入资金,237万元。全县每年核桃种植投入11425万元。在223个核桃基地涉及合作社200个,2万农户。按照合作社+农户模式,我行通过合作社+农户等形式支持100个合作社社员1000户农户小额贷款,从而产生4000万元的信贷资金投放。

(2)结算需求

目前,我行实施的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已经基本实现卡到户、机到村,全县布放转账电话967部,其中:万村千乡85部,新网工程52部,农资专营店65部,农付产品收购户284部,卫生所375部,其他106部,渠道能够满足核桃的生产、生活中的结算需求。单农资购买一项,每年结算资金可达5亿元。在盂县一家万村千乡农资店,为了鼓励农民用惠农卡结算,店主推出了“用农业银行惠农卡结算,500以上每笔优惠5元”的优惠措施;在一家棉花收购店,店主推出了“用农业银行惠农卡结算,5000以上每笔优惠10元”的优惠

5 措施等等。今年7月,临猗县支行营销回新农合支出账户,每月交易量200余万元,目前涉及农户528户。

2、收购环节金融需求分析

在收购环节按收购期分核桃收购季节收购和非收购季节期收购,按主体分生产企业合同收购和中介机构零星收购。金融需求分析如下:

(1)信贷资金需求

由于核桃精品和上等品收购商绝大多数为省外客户,因此对我行而言目前缺乏有效的信贷资金需求,因此,重点一等品合同收购进行分析。

以山西大寨饮品有限公司为例:

山西大寨饮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核桃露系列饮品的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二OO一年五月,十月份正式批量生产,年生产规模为5万吨,总产值5亿元。该公司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拥有国内外一流的生产设备,生产线为国内最大,其产品质量在饮品类别中名列前茅,取得了中国绿色食品、中国保健食品、中国名优食品。现已在北京、广州、青岛、大连、沈阳等二十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营销网络及代办处,2003年5月被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健康产业促进会、《中国健康》编辑部组织的专家评为五星级健康指数饮料的最高评价。

山西大寨饮品有限公司是山西省“1311”工程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之一。该公司生产的主要主品为大寨核桃露,原料为盂县及周边

6 地区种植的核桃,采用中科院农业现代化研究所的科技成果,经过现代工艺处理而成,不仅保留了核桃的天然营养成分,而且口感细腻、香味柔和,符合现代天然、健康饮品的时尚要求目前根据营养含量以及消费者的需求的不同,主要有营养保健型、无糖保健型和精品保健型三个系列产品。该公司经过三年来的发展,产品大寨核桃露已进入快速成长期,目前的核桃露生产线为国内最大,尤其是市场销售从2004年9月以来成倍增长,现今在全国各地有300余个经销商。该产品还取得了中国绿色食品、中国保健食品、中国名优食品、中国市场饮料健康价值五星级、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国家出口许可资格证六项认证。

目前我国市场上的核桃深加工产品主要是琥珀核桃仁、核桃粉等制品,近来年开发的核桃饮品主要分布在河北,如河北养元核桃乳瑞鑫牌核桃乳汁、爱人牌核桃露等,但其产品口感还未被消费者认可,企业规模、技术也较为落后,无论是生产能力还是销售市场都不能与这媲美。其销售市场除本省以及周边的北京、河北地区外,东北、河南等市场 也逐步稳定,目前又向甘肃等西北地区的五个省份扩展,在全国设立了40个办事处,诚招了700多个一级代理商,建立了100000多个营销网点,市场前景十分看好,产品销售实现年年递增的佳绩。

山西大寨饮品有限公司产能5万吨,至少需要4200万吨核桃保证满负荷生产,今年8月核桃收购均价为15000元/吨,折合每斤15元,单山西大寨饮品有限公司需要收购资金12600万元。

7 盂县拥有国内知名的山西大寨饮品有限公司、山西欢乐喝彩有限公司两大核桃龙头企业,年生产核桃露7万吨,可消化核桃仁5335吨,年实现产值1.7亿元。收购资金需要16000万元。

(2)结算需求

2011年全县核桃总产量达到15万吨,按照均价每20元计算,全县核桃产值达到6亿元。现金结算既不方便又不安全,以前结算是通过信用社取出现金方式,在我行金融服务“村村通”渠道建成后,目前有一部分核桃商已经开始使用我行惠农卡以及依托周边转账电话进行结算。在一家转账电话布放店,店主告诉我们最近每天都有核桃商到店里结算,先将资金转入店主卡内,再从店主卡内将货款转给果农。

三、核桃产业链金融服务收益测算

通过以上核桃产业链金融需求分析,简单测算收益情况如下:

1、贷款收益测算

种植环节按照1年期测算,收购、生产、仓储环节按照年期测算,贷款利率按照基准利率上浮30%测算, (1)种植环节(农户小额贷款)4000万元

4000*(8.528%-3.8%)=189万元

(2)收购环节(农户生产经营贷款)1.6亿元

16000*(8.528%-3.8%)=756万元

以上两项合计945万元。

2、存款收益测算

8 盂县县核桃产值6亿元,按2万户核桃户测算,每户核桃纯收入1.5万元。假定50%核桃通过我行卡结算,生产期内卡留存资金应达到3亿元,假定有50%的资金可以转化为我行储蓄,即可带来存款1.5亿元。按照1年期定期存款测算如下:

15000*(3.8%-2.75%)=157万元

3、结算收益测算

由于目前我行惠农卡结算省内免手续费,因此针对山西大寨饮品有限公司结算测算。

(1)与收购户结算

山西大寨饮品有限公司通过我行网银每天与收购户平均结算笔数24笔,户均结算金额15万元,按生产期110天,每笔15.5元手续费测算:

24*110*15.5=4.1万元

四、调研后的几点体会

1、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为围绕产业链开展金融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改变了农行农村金融服务的死角。将农村金融融入农行金融服务大网络。充分利用农行网络实现农村金融服务实施一年来,盂县支行经过全行上下努力,实现全县“农行网”全覆盖。盂县区域农业、农村、农民融入金融服务大网络。盂县已经由核桃商销售到全国各地,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为围绕产业链开展金融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9 (1)发现了客户

“返乡”开始了我们发现、寻找、维护客户。“返乡”后的金融服务与过去柜台式服务差异较大。客户认知度变化,如何赢得客户归位。困难重重。客户经理短缺,面对面的服务拉到了客户经理与客户的亲近距离。但我行的网络优势,资金优势。服务平台优势,决定了我行过去由于长期远离农业、农村,对农业已经由清晰逐步模糊,对农村由熟悉逐步陌生,加之农村网点的大规模裁撤,大量的客户已经远离了我们,他们已经不再熟悉我们的政策、产品、人员。尽管改制后我行重新确立了“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但随之面临的问题是找不到服务的客户。在农村支付结算方面没有渠道,在信贷投放领域缺乏信赖的客户,三农业务一直徘徊不前。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实施以来,通过发卡、布机,转账电话交易分析,我们渐渐发现了一大批优质客户,知道了他们的家庭情况、收入来源、生产生活信息,加之我们畅通的服务渠道、优惠的服务条件,为实施产业链金融服务找到了服务的落脚点。

(2)清晰了服务重点

客户不同其金融需求也不同。比如说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的金融需求就会有差异,老年人金融需求偏向于生活领域中的小额取现,看病买药报销等服务;中年人金融需求偏向于生产领域中的小额信贷、农资结算等服务;青年人金融需求偏向于流通领域中的运输车辆消费信贷、收购资金贷款及结算等。再比如说,在产业链条中,苹果种植户、收购户的需求就不同,甚至同样是种植户,苹果种植户和

10 棉花种植户因为生产周期不同金融需求也会有差异。

通过“村村通”项目实施,我们逐渐发现存在于农民中的“二八定律”即:20%是具有经营头脑和管理经验的农民致富带头人,包括土地流转的承包人、小企业业主、种养大户、经纪人等,需要信贷融资等多种金融服务,但另外80%的农民仍处于以家庭为单位的纯农业生产状态,他们的金融服务多数是满足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消费和小额支付。这样就为实施产业链金融服务明晰了服务的重点方向。 (3)拓宽了担保模式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围绕产业链进行担保是解决目前贷款担保瓶颈的较好途径。以盂县苹果产业链为例,对核桃种植户可以采用合作市+农户、收购户+农户的模式;对收购户可以采取核桃露加工企业+农户的模式目前正探索核桃基地+农户的担保模式。

2、围绕产业链开展金融服务是提升金融服务“村村通”效益的重要途径。

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是我行立足省情服务三农的主线。通过工程实施提升了我行的社会形象,密切了银政关系,方便了农村的经济活动,提高了农村与外界资金的效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通过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找到了服务三农和商业运作的有效结合点。衡量“村村通”效益,不能单独考虑机、卡交易本身带来的收益,应从更广的范围内考虑综合效益,从“村村通”带动“三农”业务和其他业务发展的维度去综合评价其效益。根据农民“二八定律”和金融“二八定律”,对80%的农民我们主要是实行普惠制的金融

11 服务来满足他们日常生活、生产的消费和小额支付金融需求,他们对于“村村通”直接效益的提升是有限的,更多体现在社会效益上。当然,社会效益也可以转化为经济效益,比如新农保、新农合以及各项补贴资金的代理。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挖掘20%的金融需求,因为他们往往可以创造80%的经济效益,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抓住产业链的金融服务。

截止10月末,临猗县支行共发卡10.9万张,安装转帐电话969部,按照每张卡成本5元、转帐电话每部700元测算,直接投入约122万元。前面经过对临猗县产业链需求分析和效益测算,产生的保守经济效益就可以达到1066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1%,其效益不言而喻。只要围绕产业做文章,跟着产业链条走、围绕市场需求走,产业链延伸到哪里,金融服务跟进到哪里;哪里有市场需求,哪里就有农行服务,我行服务三农的路子将越走越宽,效益将越来越好。

3、抓产业链核心延伸金融服务是“产业链金融”的有效方法。一般来说,一个特定商品的产业链从原材料采购,到制成中间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在这个链条中,竞争力较强、规模较大的核心企业因其强势地位,往往在交货、价格、账期等贸易条件方面对上下游配套企业要求苛刻,从而给这些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而上下游配套企业恰恰大多是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融资,结果最后造成资金链十分紧张,整个链条出现失衡。“产业链金融”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产业链中寻找出一个大的核心企业,以核

12 心企业为出发点,为产业链提供金融支持。运城分行在苹果产业链金融服务取得突破,关键是抓住了海升公司这个核心。调研后,我们感到抓产业链核心延伸金融服务是产业链金融服务的有效方法。

五、工作建议

1、强力推进产业链金融服务。新介入的法人客户经营行应制定产业链金融服务营销方案,根据方案抓落实,落实情况作为下一年度确定客户授信的参考依据。

2、将产业链金融服务纳入“村村通”考核范围,并作为对经营行班子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

3、省、市分行要在各自范围内培育典型案例,发挥示范效应。

4、通过有效的检查督导,增强经营行推进工作紧迫性,掌握工作进度,及时通报。

盂县支行

二0一一年十一月四日

第16篇:核桃产业汇报12.19

卢龙县核桃产业建设情况的汇报

卢龙县是驰名中外的核桃之乡,核桃栽培历史在千年以上。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培育出了优良的农家品种“石门核桃”, 并以其圆润光滑的果型和优良的内在品质在国际市场上成为著名品牌,成为世界上唯一可以与美国“钻石核桃”相媲美的优质品种。近年来,我县本着生态与经济并重的原则,结合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石门核桃”,从而使核桃这一卢龙的优势产业走上了振兴之路。

一、“石门核桃”产业发展现状

(一)核桃基地规模发展迅猛。2005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把核桃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培育支柱产业、推进生态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来抓,栽植面积迅速扩大。到目前全县共有核桃面积近13万亩,其中近三年栽植核桃实生苗9.76万亩。全县现有500亩以上的核桃示范园5个,进入结果期的核桃园面积约1.1万亩,20年以上的成龄大树面积约0.3万亩。

1、科学规划。本着因地制宜、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核桃基地重点向五大片区集中,即抓好石门核桃老产区、环城绿化、高速沿线、西洋河综合治理区和燕河营镇长城沿线等五个区域,目前上述区域共栽植核桃7.4万亩,每个基地规模基本达到5000亩以上,12乡镇全部建成了一个面积不低于200亩的示范园。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2008年,县委、县政府为加快核桃产业发展步伐,出台了《关于加快核桃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并配套制定了《卢龙县核桃基地建 1

设管理办法》。同时市委、市政府也把发展石门核桃列入了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2008年《秦皇岛市生态经济林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将卢龙发展“石门核桃”纳入市本级生态经济林项目,市财政给予资金扶持,以尽快实现绿化国土、富裕农民的建设目标。省林业局也把“石门核桃”的发展作为全省的名牌特色林果产业来加以扶持,2008年我县被省林业局确定为“利用资金造林绿化示范县”,造林重点为“石门核桃”。

3、整合项目资金。一是县政府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年安排80万元专项资用于扶持核桃基地建设发展;二是将核桃的发展纳入国家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充分利用国家资金建设核桃基地,三北防护林国债资金大部分用于购买核桃的种苗,全部无偿提供给栽植户;三是协调水利、农业等各涉农部门从本部门的实际出发,千方百计地支持核桃产业的发展。节水灌溉、小流域治理、土地开发整理、新能源、农业综合开发、开发性扶贫资金等项目,与发展核桃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农业专项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益,仅2010年全县就整合涉农资金2096万元用于全县核桃基础建设。

4、开展技术攻关。积极与河北农业大学、河北林科院等科研院所广泛合作,对全县“石门核桃”资源进行整合和再定位,优中选优,并就核桃丰产、高产等相关课题进行攻关。积极培养懂技术会管理的“土专家”,通过“传帮带”形式培养本地嫁接人员100人,为全县实生园嫁接做好了技术人员储备。

(二)北方干果研发中心签约成立。

2009年,卢龙县人民政府与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完成“北

方干果研发中心”的签约仪式。该中心是集优良品种选育与引进、基地建设、产品开发等功能于一体的研究与开发机构,研究与开发内容包括新品种选育与开发、干果加工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基地建设、北方干果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目前已投资350万元,完成了办公实验楼建设。

(三)“石门核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得到认证。

2008年11月“石门核桃”商标正式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批准注册;2009年,“石门核桃”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也通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评审。这大大提高了“石门核桃”的地域特色和知名度,增强了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四)核桃产业龙头企业建设初见成效。

秦皇岛市棋盘山绿色庄园生态开发有限公司被评为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为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县林果协会把“卢龙石门核桃”商标和“石门核桃”地理标准产品授权该公司独家使用。目前,公司已完成基础建设投资850万元,建成加工车间、产品展示厅、产品储藏库、办公楼等基础设施,核桃油生产线和油脂灌装线已安装,风味核桃仁和核桃糖果设备正在选型,各种产品的包装及标签正在设计中,启动了环评及QS认证。

二、核桃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虽然我县核桃产业基地建设发展迅速,基础性工作全面到位,但仍有以下几个方面制约着核桃产业的发展壮大。主要表现为:

1、县财政投入核桃基地建设资金有限。由于我县财政困难,,每年用于基地设施建设、苗木品质、奖励政策、栽植补助等方面投入的资金有限,制约了核桃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2、优质苗木供应与基地快速发展不适应。我县每年优质石门核桃产量仅在2吨左右,很难满足市场需求,主要原因是核桃品种良莠不齐。全县核桃大约共200万株,有180万株不是品种苗,这些品种苗中,优秀的“石门核桃”代表品种仅占20%,且多为3年以下幼苗,还有8000株“石门核桃”用作嫁接采穗,且年供应量仅50万芽左右,而为品种化嫁接需要,年需求量至少要200万芽,供需矛盾极为突出,严重制约着我县核桃品种化发展。

三、需省局帮助解决的困难

为切实将核桃产业做大做强,我县进一步谋划了核桃产业重点县项目,通过增加对核桃产业发展的总体投入,高标准建设优质丰产示范基地,集成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优良新品种,推进全县核桃产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示范带动我县核桃种植总面积2013年末达到14.19万亩,核桃年产量达到4789吨,可加工优质核桃油160万公斤。由于县财政薄弱,投入到核桃产业建设资金有限,为此,恳请省领导对我县核桃产业在项目政策予以更大倾斜,资金上给予更大支持,将我县列为全省核桃产业重点县之一,及早在省内立项和组织实施。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九日

第17篇:核桃产业进展情况汇报

核桃产业进展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这次市委核桃产业督查组一行跋山涉水、不辞辛苦,到××乡检查指导工作,我代表乡党委、政府就市委核桃产业督查组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乡核桃产业发展的进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

一、核桃产业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乡党委、政府采取有力措

施,精心组织,全乡掀起了大干核桃产业的热潮。

(一)成立组织机构,确保了产业顺利实施。为加强我乡核桃产业发展的领导,乡党委、政府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李红春任组长,乡党委副书记、乡人民政府乡长俸红健,乡人民政府副乡长鲁湘军任副组长的核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乡林业站、财政所、司法所、扶贫干事、农业综合服务站、统计站、科技干事和九个村的支书、主任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林业站,由分管的副乡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林业站长任常务副主任,负责处理日常工作事务。各村也结合实际,及时成立了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了核桃产业处处有人管,时时有人抓。

(二)分析现状,认真做××乡核桃产业“十一五”规划。我乡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乡,土地资源丰富,立体气候明显,雨量充沛,光热资源充足,平均海拔1540米,是泡核桃发展的适宜区。××乡种植核桃有一定的历史,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核桃市场需求量的逐步增加和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核桃产业进一步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并逐步把核桃产业纳入经济发展规划,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投入一定的资金技术,引进苗木,使核桃面积逐年增加。但是由于部分群众思想认识不到位,科技意识不强,重栽轻管现象十分突出,泡核桃产业尚未形成大的规模,经济效益偏低。因此,积极采取相关的政策措施,强化泡核桃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当前我乡的一项富民兴乡的重要任务。根据市委的要求,全市上下将掀起新一轮核桃产业的发展的高潮。县委、政府于2006年8月25日召开了全县核桃产业发展工作会议,按照县委政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总体要求,为切实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优化产业布局,增加农民收入,乡党委在第七次乡党代会上明确了我乡“十一五”期间“一一五八”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将核桃产业列为“十一五”期间全乡重点建设的“一一五八”产业基地之一,在目前全乡已有1815亩的基础上,规划新种植总面积8000亩,涉及全乡9个村委会,全乡每年以2000亩的规划组织实施,最终实现全乡核桃种植面积10000亩的目标。

(三)层层做好宣传动员,把规划落到实处。全县核桃产业工作会议后,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核桃产业的发展,及时召开党委会会进行研究,在领导班子中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研究××核桃产业的发展,并于9月12日召开了乡领导班子成员、相关站所负责人及各村委会支书、主任参加的动员会议,安排部署××乡核桃产业发展,把今冬明春的核桃种植具体化。各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会后及时召开了村、组干部会议和群众会议,向各级干部群众宣传核桃产业,向群众说明了集中连片面积地块可套种间种农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对零星种植的农户,可在房前屋后、田边地角、箐沟边等空闲适宜地方种植;种苗由县、乡无偿提供,对种植成活的,县乡技术部门验收合格的,每成活1株,给予1元的资金奖励等相关政策。今年××乡的重点是在放在芒公、控角和糯掌三个村,其它村只是进行零星种植,目前全乡共落实规划面积2050亩,规划面积已经落实到户,其中芒公村600亩、控角村300亩、糯掌村200亩(集中连片),莲花塘村300亩、控井村200亩、勐甘村民100亩、翁丁村100亩、××村100亩、勐卡村150亩。落实面积中集中连片面积为1000亩,其中芒公500亩、控角村300亩、糯掌村200亩。

(四)采取措施,多渠道落实种苗。按照县委、政府的安排,全县今年新植核桃面积达2.6万亩,县上三个育亩基地只能提供2万多亩,县上要求我们各乡镇自力更生,尽量想办法解决种苗。乡党委、政府从实际出发,多渠道落实种苗,一是采取自己育苗的方式,目前已落实了部分亩圃基地,用作母本的铁核桃籽种已向外定购,计划育苗2万元株,亩圃基地正在着手准备。二是认真落实乡内的种苗。经核实,乡植物内现有2—3年的实生苗7万多株,全部还没有嫁接,初步与育苗农户进行了商谈,一种方式是由乡上全部收购实生苗,自己进行嫁接,另一种方式是育苗农户进行嫁接,我们进行定购,现在正在落实中。三是向外购苗,满足今冬明春的种植面积。

(五)齐抓共管,搞好服务。根据全乡大部分群众泡核种植粗放,不懂技术的实际,乡党委、政府结合科技三下乡活动,开展核桃种植技术培训,林业、农业综合站对核桃坑开挖、种植、嫁接等技术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讲解,在核桃坑开挖上,要求在今年12月10日前开挖完成,2006年1月份全部种植完成。

核桃开挖的标准是长60公分×宽60公分×深40公分,种植的规格:连片种植每亩应种植16—20株,零散种植每亩应种植10—15株。全乡各村委会、各站所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深入农户,落实规划,加强对农户的指导和培训,严格按照各种规程进行操作,在道路建设和地块落实上乡、村千方百计想办法加大对核桃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在宣传上,加大力度,

使全乡广大人民群众更加了解核桃并认识到种植核桃的现实意义,为核桃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存在问题

把核桃产业确定为××的支柱产业,符合干部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符合市场的需求,发展经济与战略决策找到了最佳结合点,广大农民对开发核桃产业认识高、信心足,全乡上下已形成了大干核桃产业的良好氛围。但从我乡的实际情况看,在核桃产业发展上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在思想认识方面,由于群众文化素质低,对发展核桃种植认识不足,发展还不够快。二是种苗无法解决。虽然我乡境内植物园内有2—3年的实生苗7万多株,但资金、接穗无法解决。而且植物园内的嫁接苗至少要到2008年1月份才可以种植,根据县上核桃苗的存有量,今冬明春无法满足2050亩的种植任务嫁接苗,请求上级部门给予解决部分嫁接苗。

各位领导,我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乡将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与时俱进,把发展好核桃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培植支柱财源的头等大事来抓,把核桃产业真正建成兴乡富民的支柱产业,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为××乡核桃产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18篇:核桃产业技术服务工作总结

核桃产业技术服务工作总结

徐俊豪

(二0一三年十二月二十日)

二0一三年的核桃产业技术服务工作,在镇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按照县核桃产业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和年初制定的管理方案,认真贯彻全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大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真抓实干,狠抓落实,超额完成了县下达给我镇的核桃栽植目标任务。使过渡湾镇的核桃总面积达2.996万亩,实现了人均2.8亩的目标,为促进我镇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加快全镇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打造全省核桃第一县迈出了坚实步伐。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主要工作成效

(一)面积落实完成情况。2007年至今,我镇核桃产业发展经过各级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共完成栽植面积2.996万亩,其中:新发展面积2250亩。

(二)科技措施完成情况。经镇村两极核桃技术员精心指导,认真组织,并在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按照“八个一”标准(一块好地、一个标准坑、一棵健康苗、一担农家肥、一担定根水、一个安全帽、一个小土堆、一套科学合理地桃子模式)栽植达2000亩,占总栽面积的88.8%。

(三)栽植成活率情况。去冬今春,经县、镇核桃办工作人员和镇林业站人员进行交叉检查验收,成活率达85%以上。

(四)样板及示范户。大力推广示范,以点带面扩大种植面积,全镇种植10亩以上的农户超过100户,种植面积2400亩。

(五)基地建设。在梅花村、茶庵村各新建一个150亩的核桃基地,冷家洼戴正军、罗家坪村窑湾、梅花寨王福存等老基地进一步扩建,其中:戴正军、王福存分别新扩150亩。

(六)产量产值。在今年全县普遍遭受干旱的情况下,我镇核桃仍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收成,年产核桃坚果8万斤的好收成,实现产值120万元,呈现出产销两旺的良性发展势头。

(七)苗木培育。共协助完成核桃育苗70亩,出圃核桃苗木30万株。

(八)综合管理。春、秋、冬季适时进行了核桃树综合管理2.5万亩、62.5万株,管护率达到83.4%。

(九)培训推广。全年共举办核桃技术培训班25期,培训农民技术员1600人,其中县农广校直接办班3期,培训531人。

(十)推广体系。新选拔整合村级核桃技术员4人,健全完善了乡镇核桃服务体系。

二、工作中采取的措施

勤学习:为了更好地指导我镇核桃生产,不仅自费购置了大量的果树栽培书籍,还订购了一些影像资料,同时,还走出去取经,向河北的核桃技术专家请教,把在保康发现的病虫害及生产中的问题带到

河北区解决,还利用河北的核桃技术员到我镇检查指导工作的机会,和他们进行深入探讨,掌握了一些技术要领,不仅自己能在服务过程中得心应手,还向村级核桃技术员传授技艺,在其他乡镇进行核桃技术培训的时候,也吸收了他们在生产中的经验和教训使自己的技术日趋成熟。

勤汇报:核桃产业是个新生事物,没有成熟的技术,也还没有大的效益,群众的热情也还待提高,我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向镇分管领导回报,一是能得到领导的支持;二是少走弯路。消除核桃发展中的消极的或负面的影响,有力的促进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一)部份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不到位,导致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

(二)部份植株布局不合理(植株栽在田边地角),达不到标准。

四、下步工作重点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抓好核桃栽后管护工作,落实好管护措施,做到“栽得下、管得住、早见效”。

(二)加大管理培训力度,提高群众管理水平,促进早见效。解决好蔬菜生产、粮食生产与核桃生产之间的矛盾,合理套种,逐步增强群众自我发展意识。

第19篇:核桃产业进展情况汇报

核桃产业进展情况汇报

核桃产业进展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这次市委核桃产业督查组一行跋山涉水、不辞辛苦,到××乡检查指导工作,我代表乡党委、政府就市委核桃产业督查组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乡核桃产业发展的进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

一、核桃产业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乡党委、政府采取有力措

施,精心组织,全乡掀起了大干核桃产业的热潮。

(一)成立组织机构,确保了产业顺利实施。为加强我乡核桃产业发展的

领导,乡党委、政府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李红春任组长,乡党委副书记、乡人民政府乡长俸红健,乡人民政府副乡长鲁湘军任副组长的核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乡林业站、财政所、司法所、扶贫干事、农业综合服务站、统计站、科技干事和九个村的支书、主任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林业站,由分管的副乡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林业站长任常务副主任,负责处理日常工作事务。各村也结合实际,及时成立了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了核桃产业处处有人管,时时有人抓。

(二)分析现状,认真做××乡核桃产业“十一五”规划。我乡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乡,土地资源丰富,立体气候明显,雨量充沛,光热资源充足,平均海拔1540米,是泡核桃发展的适宜区。××乡种植核桃有一定的历史,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核桃市场需求量的逐步增加和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核桃产

业进一步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并逐步把核桃产业纳入经济发展规划,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投入一定的资金技术,引进苗木,使核桃面积逐年增加。但是由于部分群众思想认识不到位,科技意识不强,重栽轻管现象十分突出,泡核桃产业尚未形成大的规模,经济效益偏低。因此,积极采取相关的政策措施,强化泡核桃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当前我乡的一项富民兴乡的重要任务。根据市委的要求,全市上下将掀起新一轮核桃产业的发展的高潮。县委、政府于2006年8月25日召开了全县核桃产业发展工作会议,按照县委政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总体要求,为切实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优化产业布局,增加农民收入,乡党委在第七次乡党代会上明确了我乡“十一五”期间“一一五八”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将核桃产业列为“十一五”期间全乡重点建设的“一一五八”产业基地之一,在目前全乡已有1815亩的基础上,规划新种植总面积8000亩,涉

及全乡9个村委会,全乡每年以2000亩的规划组织实施,最终实现全乡核桃种植面积10000亩的目标。

(三)层层做好宣传动员,把规划落到实处。全县核桃产业工作会议后,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核桃产业的发展,及时召开党委会会进行研究,在领导班子中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研究××核桃产业的发展,并于9月12日召开了乡领导班子成员、相关站所负责人及各村委会支书、主任参加的动员会议,安排部署××乡核桃产业发展,把今冬明春的核桃种植具体化。各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会后及时召开了村、组干部会议和群众会议,向各级干部群众宣传核桃产业,向群众说明了集中连片面积地块可套种间种农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对零星种植的农户,可在房前屋后、田边地角、箐沟边等空闲适宜地方种植;种苗由县、乡无偿提供,对种植成活的,县乡技术部门验收合格的,每成活1株,给予1元的资金奖励等相关政策。今年××乡的

重点是在放在芒公、控角和糯掌三个村,其它村只是进行零星种植,目前全乡共落实规划面积2050亩,规划面积已经落实到户,其中芒公村600亩、控角村300亩、糯掌村200亩(集中连片),莲花塘村300亩、控井村200亩、勐甘村民100亩、翁丁村100亩、××村100亩、勐卡村150亩。落实面积中集中连片面积为1000亩,其中芒公500亩、控角村300亩、糯掌村200亩。

(四)采取措施,多渠道落实种苗。按照县委、政府的安排,全县今年新植核桃面积达万亩,县上三个育亩基地只能提供2万多亩,县上要求我们各乡镇自力更生,尽量想办法解决种苗。乡党委、政府从实际出发,多渠道落实种苗,一是采取自己育苗的方式,目前已落实了部分亩圃基地,用作母本的铁核桃籽种已向外定购,计划育苗2万元株,亩圃基地正在着手准备。二是认真落实乡内的种苗。经核实,乡植物内现有2—3年的实生苗7万多株,全部还没有嫁接,

初步与育苗农户进行了商谈,一种方式是由乡上全部收购实生苗,自己进行嫁接,另一种方式是育苗农户进行嫁接,我们进行定购,现在正在落实中。三是向外购苗,满足今冬明春的种植面积。

(五)齐抓共管,搞好服务。根据全乡大部分群众泡核种植粗放,不懂技术的实际,乡党委、政府结合科技三下乡活动,开展核桃种植技术培训,林业、农业综合站对核桃坑开挖、种植、嫁接等技术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讲解,在核桃坑开挖上,要求在今年12月10日前开挖完成,2006年1月份全部种植完成。12全文查看

第20篇:广西壮族自治区核桃产业工作总结

广西壮族自治区核桃产业工作总结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

核桃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木本油料树种之一,也是广西主要的传统特色经济林。广西气候条件优越,土地资源丰富,是适宜核桃种植的重要区域。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广西核桃种植面积逐步扩大,核桃产业正逐步成为县域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来源的重要支柱产业。现将我区核桃产业发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产业发展情况

(一)扶持政策

广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核桃产业发展,积极出台鼓励扶持产业发展政策,每年投入核桃产业发展财政专项资金约250万元,主要用于核桃低产林改造、新品种推广和丰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及推广方面。近年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核桃加工企业给予政策优惠和一定的资金扶持。

(二)种植规模

相对于其他核桃大省,广西核桃产业基础较薄弱,全区现有核桃林面积15.2万亩,分布在河池市的凤山县、东兰县、巴马县、南丹县、天峨县、环江县、罗城县、金城江区,百色市的乐业县、凌云县、田林县、隆林县、西林县、靖西县、德保县、那坡县,柳州市的三江县、融水县、融安县,贺州市的钟山县、昭平县。但目前核桃种植研究和规模化集约经营主要集中在河池市

1 的凤山县和百色市的乐业县,其他县份仍以零散栽培为主。凤山县核桃面积达9.6万亩,占全区核桃总面积的61.9%,成为广西第一大核桃生产县。乐业县核桃面积3.52万亩,占全区核桃总面积的22.7%,居全区第二。两个县核桃面积占全区核桃总面积的84.6%。

(三)栽培品种

广西核桃种质资源比较丰富,有乐业薄壳核桃、乐业纸壳核桃、凤山大泡核桃等,其中最为有名的是乐业薄壳核桃,该品种以果大、壳薄、质优、仁白、饱满、油多、味香等著称,被人们称为“黑珍珠”,该县现有核桃林大部分为该品种。近年来广西抓住薄壳核桃优异种质特色,加大良种选育和推广力度,选育出011号、017号、019号、022号、025号、004号、007号、008号、010号、2号、1号等11个薄壳核桃优良品系。1999年开始,乐业县组织实施“优质薄壳核桃种植项目”,按“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连片开发种植薄壳核桃,薄壳核桃已成为该县的主打品种。2003年该县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将县内薄壳核桃种植区申报为“全国农业薄壳核桃标准化示范区”并获得通过,促进了薄壳核桃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四)加工情况

广西年核桃总产量约1000吨,年核桃加工量约25-30吨。核桃消费方式一般是传统消费,即生食、油用和用于制作糕点的辅料等,以小型包装企业、榨油作坊为主,缺少年产值500万元

2 以上的大型深加工企业。近年来也尝试发展核桃工艺品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核桃产业附加值。

全区核桃产业年总产值约3000万元,产业效益规模还比较小,较少直接出口创汇,主要在区内外销售。核桃产业直接从业人员约5万人。在凤山县,核桃种植覆盖了全县9个乡镇92个行政村26000多个农户,区域覆盖农业人口达13.26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71.9%,产业带动农民增收的范围广、力度大、效果显著。

二、主要特点、亮点

广西凤山县、乐业县和凌云县等核桃主产县,均位于广西的西北部,地处云贵高原南缘,境内多为石山、半石山地,是广西典型的石漠化地区,历来生态环境比较恶劣。在上个世纪90年代大力开发种植核桃之前,为解决温饱问题,群众大量过度毁林开荒,导致水土流失逐年加重,石漠化日益严重。为解决石山区农民增收以及石漠化治理问题,2000年当地政府专题调研山区农村经济时,意外地发现石缝里顽强地生长着一棵盘根错节,果实累累、树龄30多年的老核桃树,年产核桃干果近100斤,收入300多元,引起了调研组的高度重视,认为之前还没有哪一个树种像核桃那样同时具有突出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核桃应该能成为治理石漠化的一个“革命性”树种,因此,形成了在大石山区开发核桃种植的正确产业决策。如凤山县,石漠化地区种植核桃面积已达7万多亩,占全县核桃总面积9.6万亩的72.9%。由于

3 大量推广应用石山地区核桃种植地膜覆盖丰产栽培技术,目前石山上的核桃树长势旺盛,石山植被覆盖情况有了较大改善,许多荒山变成了青山,既治理了石漠化,又能显著地增加农民收入,很好地解决了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的问题。石山地区发展核桃,治理生态与农民增收“双赢”的产业彰显出的特点、亮点。

三、经验措施

(一)政策扶持,政府推动

由于核桃在山区能带来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广西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核桃产业的发展,谋划出台各类扶持和优惠政策,大力推动发展核桃产业。部分县党委、政府把核桃产业作为重点支柱产业列入县五年发展规划,借助退耕还林、干果基地、扶贫项目等重点工程的支持,加快核桃基地建设。如凤山县十年来县政府通过整合资金用于核桃种苗2700多万元,核桃修剪200多万元,核桃培训100多万元,核桃施肥300多万元,砌墙保土护核桃300多万元,有力地推动了该县核桃产业的发展。

(二)坚持规划,长抓不懈

一些基地县每个五年发展计划均把核桃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加以规划和重点发展,做到坚持规划和长抓不懈。凤山县自2000年以来,县委、县人民政府已经换了三届领导班子,无论是哪一届党委、政府都坚持将发展核桃产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来抓,坚持换届不换目标,换人不换规划,一届接着一届重点抓核桃产业发展,把核桃作为山区农民增收的一

4 个主导产业,在政策、资金、技术上给予持续扶持,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种植和管理核桃的积极性。

(三)依靠科技,示范带动

十多年前,在广西石山区种植核桃还是一个新鲜事物,许多农民群众缺乏核桃栽培技术,政府若不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核桃产业将难以有效推进。因此,风山、乐业等县政府加强农业、林业主管部门核桃技术队伍建设,分区、分片包点负责农民技术培训与推广,各乡镇也增设核桃技术人员,县乡联合推动核桃技术服务工作,积极培养村级农民技术队伍。加强科技攻关,积极引进科研项目平台,强化示范建设,推广配方施肥、整形修剪、林下套种等高效栽培技术,不断提高种植核桃的经济效益。

四、存在问题

尽管广西核桃产业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缺少专项规划。全区只有凤山、乐业等极少数县编制核桃专项发展规划。

(二)规模小而分散。全区核桃种植面积超过万亩的县份很少。由于缺乏龙头企业参与,农民种植核桃随意性较大,以农户零星种植零星销售为主,连片种植和大量订购较少。

(三)林地管理粗放。农民对核桃栽培及抚育管护的资金和人工投入不足,影响了核桃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效益。

(四)科技保障滞后。核桃科研投入不足,良种繁育圃少,良种应用率低,低产林分较多。

(五)深加工规模小。缺乏核桃大型加工龙头企业。目前全区核桃产品仅限于干果初级包装产品,综合开发不够,无精深加工产品,产业链短,附加值不高,缺乏大品牌带动。

五、下一步设想

(一)实施百万亩核桃工程。2011年自治区林业厅组织编制了《广西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力争到2020年在河池市的凤山、东兰、南丹、环江,百色市的乐业、凌云、田林、隆林等县新种植核桃90万亩,加上对现有核桃林实施低产林改造,实现全区百万亩优质核桃林的发展目标。同时,把核桃作为石漠化综合治理主要树种,大力发展,实现石山区群众不砍树也能致富目标。

(二)培育加工贮藏企业。重点扶持规模型核桃加工企业5家,基本形成以南宁、百色、河池3大核桃综合加工基地和贮藏基地。到2020年,实现核桃精深加工6万吨以上,核桃产品贮藏能力10万吨。加工和贮藏企业主要布局在南宁市江南区;河池市的凤山县、南丹县、环江县、东兰县;百色市的凌云县、乐业县、田林县、隆林县等。

(三)加大良种推广力度。加强乐业薄壳核桃等优质核桃良种的选育,新建或改扩建若干个良种采穗圃和繁殖圃,大力推广核桃 6 嫁接育苗技术及丰产栽培技术,扩大建立核桃优质高效丰产栽培示范林面积,加快核桃产业的发展。

核桃产业调研报告
《核桃产业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