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研报告

民生问题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8-03 08:36:32 来源:调研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民生问题调研报告

民生问题的调研报告

调查方法:随机问卷调查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水平的增长有目共睹,我们西平县也发展起来,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民经济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我们的发展依旧会存在一些不足,在此,就要探寻关于人民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民生。

民生,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和解决好的核心问题。近年来,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我县民生问题,积极落实社会保障的各项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城乡人居住环境的建设投入。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随着社会保障需求的增长,我现关乎民生的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水平、民众的心理预期也形成了一定的差距,一些影响民生的矛盾问题正在日益显现。

在我的调查中,有75%的人认为我县的民生问题有待改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基础设施方面

1:投入少,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难以满足农民需要。目前我现农村公共设施质量低,农民集资建设负担重等问题突出。很多村庄的公共设施很少,道路情况很差,有农民负担村组道路经济负担大。

2:管理滞后,农村公共设施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农村公共设施存在重建轻管的问题。建成的公共设施由于权责不明、管理缺位,造成失修,人畜破坏后基本无用。而根据我的观察,县城里的一些公共设施也几近无用,近年来,县城里的这种情况已有所改善,但对于我们农村来说,还要有很大的改善。

(二):就业方面

1:就业困难依旧是城乡的一大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困难。从调查情况看,我县农民就业问题严峻,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并且,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土地规模经营的推进、农业科技水平的逐步推广和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过剩程度必然会进一步增加,相应的需要更多的劳动岗位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然而,我县乡镇企业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较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农民素质偏低,与农业现代化不相适应。在农民素质方面,我主要调查了以下四点:一是农民的受教育程度。调查结果显示,我县农民初中、小学文化程度占90%以上,高中文化程度只占7.8%。二是农民的科技素质。调查结果显示,我县农民农业科技素质不高,进行农业活动大多依靠传统经验,接触过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不足15%。三是思想观念。我县农民思想观念保守,缺乏进取精神,很多农民表示只要能够吃饱穿暖就别无所求,因此,很多农民仅依靠传统的种植业维持生计。四是农民对农业政策的关注力度。农村的就业困难人员大多由于其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就业技能单一,难以适应企业高素质、技术型、复合型、年轻化用工的要求,因此再就业的难度较大。近几年来,我县的发展较快,企业工厂也逐渐增多,缓解了一部分的就业压力,让一部分人员能在家门口工作,守着自家田地的同时能有一份额外的收入,缓解经济的负担。

2:就业扶持政策不到位,很多人没有接受良好的技能培训,其次,农村现

在还是自行耕种,对于现代化的社会来说,生产力较为低下,精细的生产模式不能形成规模,农业机械化和先进生产技术推广缓慢,且农产品批量小、质量差,无力面对市场竞争。单家独户的生产模式不仅效率低下,还将大批劳动力禁锢在农业上,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三):教育方面

我县早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受教育导向的影响,教育考核机制偏向“升学率”,淡化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于走出农村,到大城市的学生来说,在其他方面不太有优势,没有什么自己的特长。

(四):社会保障方面

由于城乡差别,农民工在与城镇居民的岗位竞争中多处于弱势,因而农民工多从事脏、累、差且收入低的工作,无固定住房。不过,在这方面,我县已有很大的改善,养老保险已经在我县实行,老人已经能按时领导养老金,这方面我县做的还是不错的。很多老人都说养老保险让他们的下半辈子的生活有了更大的保障。

(五):社会安全方面

农资涨价过快严重影响农民增长。农民群众反映,持续上涨的农业化肥等使得农业成本提高,物价过高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二:改进建议

解决民生问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多措并举,全面覆盖,把教育作为民生之基,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收入分配作为民生之源,社会保障作为民生安全之网,充分考虑政府的综合实力,逐年提高保障水平,完善相关保障制度,促进社会全面和谐稳定。

改善的具体就是要完善社会养老机制,建立征地农民长效、稳定的收益机制,和社会救助机制。把上级的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好,及时执行到位,并做好宣传和督察工作。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解决好,加强惠民政策的宣传力度,争取社会各方的理解和支持,使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体贴和关怀。把基层政府不能解决的问题反映好,争取早日得到解决。

社会事业社会化,只要对人民有利,对社会有利,政府就要放手让社会组织去做,政府也要对此详细了解,以确保对人民,对社会有利,要有周密的规划。要制定政策,搞好宣传,把对人民,对我县农村的发展有利的事业落实到位。

在农业方面,要立足农业特色,发展乡镇企业,推动城镇化进程。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困难这个问题,我认为应立足农业特色,靠发展农业和相关产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根据各乡镇的农业特色,建立与其相关的乡镇企业。通过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城镇化步伐,创造有效的就业岗位,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整合社会力量,从多方面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在土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将土地集中到种田能手手中进行规模经营,将解放出来的劳动力转移到乡镇企业和其他非农领域。同时,农业部门加强对集约化经营的技术、资金、信息、机械、市场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推广大规模机械化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抗风险能力,从而增加收入。

三、总结

通过调查,可以看到民生问题有所改善,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居民生活水平

有所提高,但依然存在一些根本性的问题。譬如整体意识不高,综合素质不高,工作能力不强。难道单靠国家补贴农民就能致富吗?显然不能,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民生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虑提高农民的竞争力让他们自己有能力去觅食而不是把食物送在嘴边呢?

实践以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 ,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

最后我在这里表示真心的感谢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帮助过我的朋友和领导,谢谢你们让我实践给予我的信任,使我明白更多人生的意义。

农民很艰苦,由于学历和能力的不足,使他们不能从事高科技工作,只能干苦力挣钱,作为大学生的我们,面对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应该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掌握过硬的本领和丰富的知识,努力奋进,为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打好基础,为祖国未来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推荐第2篇:《民生问题》调研报告

【调查背景】

十七大强调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体现了我们党一贯奉行的“以人为本、民生为重”的执政理念。应该说,从纵向比较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以及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等大力改善民生方面的举措,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然而,相对于我国GDP年年大幅增长而全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而言;相对于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始终滞后于通胀导致的消费增长而言;相对于由于收入分配不公而形成的贫富差距过大而言,我国的民生状况仍然不容乐观。为此民生问题成为当前中国社会的首要问题。

【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以网上访问式,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网上访问是主要是用于查阅资料,获得分析的依据。

【调查对象】

本问卷的调查对象为来自全国多个省、市的居民,包括农民、商人、政府官员等。

【调查数据分析】

一 、就业问题

就业基本情况:“就业是民生之本”,就是说“就业”是人民生存和生活的根本。就是要大力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抓好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实行“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使人人有活干,有饭吃。

我国当前就业面临的,第一个压力是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性矛盾长期存在,“十二五”期间城镇每年需要安排就业人数2500万,而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只有900万个;第二个压力是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这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有着紧密联系;第三个压力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进入一个加速期,现在虽已转移农村劳动力2.4亿人,但农村富余劳动力仍有1亿多人。

下面表格是2005年至2009年全国总人口的就业基本情况:

44.8 23.8 31.

427331 6488 810 188 45 1750 699 3458 557 688 2778 48494 14272 2366 2123 839 4.

242.6 25.2 32.2

28310 6430 764 178 45 1920 741 3954 611 796 3012 48090 14680 2632 2147 847 4.

140.8 26.8 32.4

29350 6424 718 170 43 2075 788 4581 680 903 3310 47640 15090 2672 2187 830 4.0

39.6 27.2 33.2

30210 6447 662 164 43 2194 840 5124 679 943 3609 47270 15451 2780 2167 886 4.2

38.1 27.8 34.1

31120 6420 618 160 37 2433 956 5544 721 978 4245 46875 15588 3063 2341 921 4.

3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1、中国现阶段的就业人群主要从事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而所谓的第一产业即使农业,相对而言农民的一年靠粮食的收入是非常可怜的,严格意义上并算不上就业人群,所以中国的就业压力是非常的,而不能单单的看登记的失业率。

2、中国的失业率近几年有上升的趋势,表明社会民众面临的失业风险加大。

3、2009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8199元,与2008年的17071元相比,增加了1128元,名义增长6.6%,比去年增长幅度回落了7个百分点。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和增长速度均低于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

据报道:我国是世界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其比例是3.23:1,造成收入差距大的原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城乡体制分割现象严重,以及发展机会不平等等多方面原因。论坛上,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专家指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扩大,西部的一些省份这一比例更高,达4:1以上。

二、教育

“教育是民生之基”,就是说“教育”是强国富民的基础,要努力提高国民素质,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投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解决进城务工子弟上学难等问题,让孩子们都能无忧无虑地读书,让家长们不再为学费发愁。

由上面表格得出:

1、我国的义务教育普及率越来越高,基本上保证了每个儿童都能良好的免费的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2、而且高中升学率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渐提高,如今我国民办大学以及专科院校的增多大大的提高了高等教育的普及率,如今高等教育已经不是以前的精英教学,相对而言入学难的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

三、物价

国家统计局公布7月份主要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6.5%,创2008年7月以来的37个月新高。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4.8%,而猪肉价格同比上涨56.7%,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46个百分点。

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4%。其中,城市上涨6.2%,农村上涨7.0%;食品价格上涨14.4%,非食品价格上涨3.0%;消费品价格上涨7.4%,服务项目价格

上涨4.0%。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0.3%。其中,城市上涨0.2%,农村上涨0.4%;食品价格上涨0.9%,非食品价格持平;消费品价格上涨0.4%,服务项目价格持平。

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5%。其中,城市上涨5.3%,农村上涨6.0%;食品价格上涨11.7%,非食品价格上涨2.9%;消费品价格上涨6.2%,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9%。分类别看,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7%,烟酒及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2.6%,衣着类价格同比上涨1.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同比上涨2.5%,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3.2%,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上涨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0.6%,居住价格同比上涨6.1%。1-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2%。

在网络上流传很广的一条微博这样写道:中国现在的高房价、高物价,毁灭了年轻人的爱情,也毁灭了年轻人的想象力。他们本可以吟诵诗歌、结伴旅行、开读书会。但现在,年轻人大学一毕业就像中年人那样为了柴米油盐精打细算。

在一项调查中,79.7%的人表示当前的高物价影响了自己生活的幸福感,其中40.1%的人表示影响非常大。

进一步分析发现,收入越低的受访者,其幸福感受高物价的影响越大。具体而言,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受访者中,表示高物价影响生活幸福感的人的比例为83.5%;收入在2000~3500元的受访者中,这一比例为80.8%;收入在3501~5000元的受访者中,这一比例为79.7%;在收入位于5001元以上的受访者中,这一比例为72.2%。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当前CPI高居不下严重的影响了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即使收入增加了也弥补不了因通货而引起的物价上涨,民生问题还是国家目前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调查建议】

1、要重新认识市场经济的特性和规律。邓小平同志说过:市场和计划,我们都可以用。资本主义可以有计划,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但是,一旦搞起市场经济,它就是一种经济形态,一种经济运动,它就有其自身的特性和规律。资本主义社会搞市场经济是这样,社会主义社会搞市场经济,其特性和规律同样要表现,要起作用。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就是价值规律,而它在经济运动中所导致的社会结果,就是生产无政府状况,生产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就是某些产品过剩和某些产品不足反复出现。我们现在遇到的许多地区的重复建设,某些行业的发展过度,以及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的扩大,深刻原因都是市场经济自身客观规律在起作用。

2、要加强国家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的准确度和着力度,把国民经济的发展适当调低一点。建议把经济发展速度稳定在5%左右,如能坚持10年、20年、30年,也是很伟大的成绩。要研究和调整生产与消费、建设与消费之间的比例,把更多的资金用到提高人民生活上来,使消费逐步成为拉动经济的主要推动力。要调整国家筹集资金和国有银行资金的投向,及时而准确地防止或纠正某些行业和某些产品的片面的、盲目的扩张偏向。二亿多吨钢铁、几亿吨水泥、十几亿吨煤炭,这样的发展规模是难以为继的;拖欠农民工工资一千多亿这样的挤压人民的状况,也是难以为继的。空手套白狼式的工程和建设,要坚决的刹住;继续再搞的,要坚决查处。要正确引导日益壮大的私营经济,使其发展适应社会和人民的需要,不要盲目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不要生产坑民害民的假冒伪劣产品,不要拖欠国家税款和员工工资。

3、要加强对市场经济微观管理的准确度和着力度。现在的现状是,不仅宏观方面的许多大政方针得不到落实,而且微观方面的许多具体政策、具体规定也得不到落实,因而导致出现国家发展中的许多重大问题,导致出现许多突出的民生问题。一定要加强市场监管队伍的思想建设,提高他们的素质,特别是责任感;一定要纠正和减少监管机构、监管队伍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真正地依法监管、有效监管。凡市场上发现重大违法违规问题,要追究

相关监管部门的责任,首先是首长的责任。近来,中央电视台连续报导了一系列地区发生的生产假冒伪劣商品事件,就应该严格追究相关地区监管部门的失职或违法责任。

4、要把共同致富的大政策落实到一次分配、二次分配的具体过程中去,使最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成果。要改变片面地大幅度地增加公务员的收入,而不顾及广大无收入、低收入人群利益的现象;也要改变只关照高收入阶层的需要和福利,而不顾及广大工人、农民的需要和福利的现象。

5、要抓紧制定和落实城市化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城乡出现的许多民生问题,都与城市化以及城市现代化政策滞后、法规滞后所致。旧城改造,包括街道拓宽和街区改造,不能只顾或多顾政府利益、开发商利益,而不顾或少顾被拆迁人群的利益;这类拆迁一定要给小店小铺安排新的营业和生产场地,居住居民一定要保证达到小康居住条件;新搞开发区或另辟新城,也不能只顾多顾政府利益、开发商利益,而不顾或少顾农民的利益。

6、要制定农民工逐步享受市民待遇的政策和法规。这是一个缩小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贫富差别的大战略、大政策。现在已有近亿农民务工,如果他们象城市居民一样,同工同酬、同享社保、子女近地入学、居住条件改善,就可以带动3亿至5亿农村人口过上小康生活,一部分人还可较快过上富裕生活。

7、要在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全面规划,逐年实施,务求落实。全国和各省、市、地、县,均应对涉及民生的各种问题进行周密而系统的调查,做到心中有数,既有长期的解决规划,又有当年的解决步骤。

8、要把解决民生问题列为考核各级政府和领导人员政绩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解决民生问题要有年度计划,做到有指标,有措施,有领导人负责,并在执行中定期查进度、查效果、查责任。

9、中央政府以及省、市政府要加强检查工作,力促各项政策、法规、措施的落实。解决民生问题,不能只讲在口上,也不能只写在纸上,一定要落实在行动中,落实到千家万户,真正使亿万民众过上殷实而舒心的好日子。对上级机关来说,抓落实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抓检查。只有有计划、见人见事的检查,才能发现问题,发现好官,发现真经,促使各项爱民、富民政策、措施的落实。

10、要坚决同官僚分子、腐败分子、恶霸分子作斗争,发现一个撤掉一个,查处一个。在党内、政府内确实存在一定数量的官僚分子、腐败分子、恶霸分子。凡是民生问题突出的地方,都与那些地方存在官僚分子、腐败分子、恶霸分子有关,许多情况下,都是他们一手造成的。要派员检查,派员监察,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揭露那些危害民众、欺压民众的官僚分子、腐败分子、恶霸分子,把他们手中的权力夺归于民,夺归于党,打开解决重大民生问题的新局面。

11、政府要加大力度控制房价,控制通货膨胀,调整经济结构以适应新的世界经济形式的发展。

【调查体会】

通过这一次的关于民生问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了解到我国居民的收入情况,我国如今的经济发展形式,如今的CPI以及房价的基本情况,同时我还了解了当前中国的教育形势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虽然我们选的课题较为普通而且范围比较大,做的时候也因为能力有限,所以大多资料是通过翻阅书籍以及上网查阅资料得来的。同时,还有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但是这毕竟是我靠自己的努力完成的调查报告,是我艰辛劳动得来的结晶。在调查的过程中我查阅了很多资料,学会了如何研究一个课题。这让我学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这将对我们以后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推荐第3篇:民生问题调研报告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民生问题调研报告

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刘兴发

(2009年4月20日)

民生问题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和解决好的核心问题。为了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永善建设,最近,我先后深入分管部门和乡镇,采取与部门负责人研讨,与乡镇领导、站所负责人、部分村组干部、群众代表座谈等方式,对我县民生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就解决民生问题提出一些肤浅的建议。

一、我县民生问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关注并解决民生问题就是要落实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每个城乡居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学上、有医就、平安生活。调研中各界反映,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我县民生问题,积极落实社会保障的各项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城乡人居环境的建设投入。目前,城乡居民收入稳中有升,其中,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0282元;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2016元,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90%以上的村居民点实现水、电、路、电话、闭路电视“五通”,无房户和危房户不到居民总户数的5%;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99%;97.81%的村设有卫生所,90.11%的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保险;2399名非农人口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城市困难居民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全面启动了农村低保,城乡弱势群体的生活得到有效救助;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了4.5%以内;社会治安状况逐渐好转,关乎民生的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随着社会保障的需求增长,我县关乎民生的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民众的心理预期也形成了一定的差距,一些影响民生的矛盾问题正在日渐显现。

(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一是农村饮水设施老化,部分农村居民饮水问题亟待解决。我县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大都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由于受当时自然和经济条件所限,设施建设规模较小,设备承载能力低下,绝大部管道工程使用钢管或再生塑料,造成群众饮水隐患,同时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水源也不同程度地枯竭或水质下降。目前,全县尚有农村饮用水质不达标、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水源保障率不达标等不安全饮水人口5.2万人,在一定程度制约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是房价看涨,中低收入家庭无力改善住房条件。县城 多户居民中,约有五十分之一住在使用了10年以上的平房内,近113户城乡常住居民没有住房,常年租房居住,近39户居民还住在危房里。相当一部分中低收入家庭盼望改善住- 2水平偏低,年龄老化,工作基础差,市场竞争能力较弱,导致就业比较困难。

二是就业帮扶政策的落实不够到位。这几年,国家和省、市各级围绕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帮扶政策,由于政策具体内容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利益,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牵头单位劳动保障部门的协调与组织能力相对有限,使一些优惠政策在落实上打了折扣。据调查,目前我县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复转军人安臵就业、刑满释放人员失业的就业,以及企业吸纳失业人员定额减免税等优惠政策,相关部门落实不够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三是无业人员就业观念陈旧。目前在我县无业人员中,不同程度存在就业靠政府、吃饭依恋铁饭碗、不愿干个体、小钱不愿挣、大钱挣不来、宁可失业也不愿从事苦、脏、累、险工种的陈旧观念和惰性心理。还有一部分失业人员宁可“吃低保”也不愿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有事没人干和有人没事干的现象并存,就业引导、指导和组织工作亟待改进和加强。

(三)教育方面。

目前我县已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是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仍备受人们关注。

一是高中教育质量不高。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加,群- 4二是社会养老保险,城镇扩面慢,农村待试点。目前我县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员共 1678名,占全县城市居民总数的6.21%。其中:企业职工690名,自由职业者988名,暂无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

城镇养老保险扩面工作进展缓慢。调研中了解到,养老保障已经受到了城乡各类就业人员的普遍关注,尤其是城市自由职业者,他们是城市务工队伍的主力军,因为不少民营企业不给工人缴纳养老金,使其养老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这也导致了城镇社会养老保险扩面进展比较缓慢。由于务工人员的养老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造成务工不安心、企业用人不稳定。

农民的养老问题日渐突出。农民一直走的是“养儿防老”的路子,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家庭养老问题正逐步发生变化,一孩户、双女户逐步进入老龄阶段,父母和儿女分居越来越普遍,农村老人的生活质量不高,养老问题日渐突出已经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他们的养老如何保障亟待探索。

三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运行和监管缺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2007年在我县全面运行,至目前已经覆盖全县90.11%的农村人口,成为被农民认可的较为理想的医疗保障措施。调查反映,该项制度在惠农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报销起付线高、比例小,救助能力弱;二- 6多次受到有关方面的除尘建议,但仍未做有效整改。

(五)医疗卫生方面。

虽然我县的医疗卫生事业有了重大发展,但是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看病贵、病痛解除难仍在影响民生。较为突出的是:

一是药品进入渠道不够规范。调研中,群众反映医院和各种药店均存在药品进入渠道不够公开透明,价格混乱,质量良莠混杂、药效不佳的问题,影响了安全、有效、廉价药品的正常供应和使用。

二是公共医疗卫生事业运行市场化倾向,弱化了卫生服务的公益性保障功能。由于投入不足,公立医疗机构的运行经费和发展资金基本上依靠服务收费,“以药养医”创收运行,导致医疗机构偏重追求经济效益,一些医疗机构推行“承包制”,医务人员收入与服务收入挂钩、“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致使其公益性质淡化,加重了患者的负担。“以药养医”是造成群众看病贵、病痛解除难的重要原因。

(六)社会安全方面。

一是农资涨价过快严重影响了农民增收。农民群众反映,农业税减免所带来的实惠被持续上涨的水费、农药化肥、种子地膜等农资价格所抵消,农民种地的成本较免税前增大,相当一部分农民种地靠贷款,导致生活困难。200

7、2008两年农资价格比较:2008年种子上涨了20%,化肥上涨了18%,- 8年提高保障水平,完善相关保障制度,逐步实现基本的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全面和谐稳定。对当前能够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社会关注、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要千方百计采取措施研究解决。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健全民生工程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深入研究改善民生政策,继续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组织实施的监督检查,增强部门协调配合和上下联动,继续进行民生工程考核评比,健全领导机制、工作机制、监督机制和资金保障机制。

二是完善制度狠抓落实,以项目为载体着力改善民生。建设类工程项目严格按规范操作,依法管理。生活补助类工程继续积极向上争取“扩面提标”,坚决实行阳光操作,完善并落实动态管理制度。医疗卫生类工程要立足解决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加快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明晰产权,改善服务。农村基础设施类工程要强化规划,统筹推进。项目争取加大力度同时有效整合叠加,充分发挥项目实施效益。

三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决好亟待改善的民生问题。县委政研室和责任单位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断发现民生改善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研究和解决好。

四是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强化资金保障。预算超收收入向民生工程倾斜,同时压缩一般性公用经费,优化支出结构。千方百计筹措配套资金,确保配套资金落实,按时序足额拨付资金,保障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加强督查考核,加强对民生工程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严防民生工程资金被挤占、挪用、滞留。

五是改进和深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总结宣传工作经验,将惠民政策措施、民生工程实效,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宣传,务求人民群众了解、理解、监督和支持民生工程实施,努力营造民生工程建设的浓厚氛围,努力增强民生工程实施的实际效果。

推荐第4篇:农村民生问题调研报告

通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听实话、查实情,切实掌握第一手情况,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是开展密切联系群众“三项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三项活动”开展以来,我先后到XX、XX、XX、XX等区县农村了解情况,又到市工商局对口扶贫的XX区铁锋乡开展“三进三同”、“结穷亲”和“大下访”活动,在增进群众感情、历练工作作风的同时,以进村入户、开院坝会等多种方式听取基层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调查研究,对农村民生问题重点关注思考。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为加快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在全国率先免去农业税,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还广泛推行社保、低保和新农合等农村社会保障措施,同步提升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他们都发自内心地感谢共产党,感谢市委、市政府的好领导。今年,市委、市政府又启动了“两翼”农户万元增收计划,在田间地头,在农家村舍,我强烈感到“两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春潮涌动。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感到一些涉及民生的问题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第一,实现“两翼”农户万元增收,要进一步加强农村产业规划,不断改进扶贫济困方式方法

我国农户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单靠一亩三分地,分户经营,小打小闹,解决温饱尚可,却难以致富奔小康,其根本的出路在于走规模经营、集约发展、科技兴农的路子,彻底改变农村刀耕火种、土中刨食的传统农作方式。当前,农村通过干部带头帮促、农户自发探索,种养殖业项目如雨后春笋。例如万州区铁锋乡在大力发展猕猴桃、山胡椒、杨梅、油桐、青蒿、茯苓、栀子花、野鸡、山羊、肉牛等20余个品种,但由于缺少大的产业规划,种养殖分散,生产粗放,形不成产业“链条”。该乡桐元村支部书记谢家宽同志就深有感触地讲:“我们村的红阳猕猴桃品质非常优良,就是规模太小,形不成品牌效应,只有大规模才能出大效益”。全市“十一五”规划中对农村产业发展进行了宏观层面的规划,涉农部门从宏观层面也提出了一些区域性布局的意见,但是,无论是市还是区县层面的规划,都难以落实到乡村,基层特别是广大农民还是一片茫然。建议市发改委、农委、农综办等部门和区县进一步抓好和优化农村产业发展规划,根据全市的资源分布、地理交通优势、水土条件、产业基础等进行科学系统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规划,特别是种养殖业区域布局项目要具体,具有操作性,每个项目要形成规模、形成产业链。在制定发展项目规划后更要抓好实施,无论是公司加农户还是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形式,都应该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要加强规模和集约经营的引导,强化技术培训和经营管理,充分激发农民创业增收的动力,形成大批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农产品驰名品牌和地理标志,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

加强资金帮扶、物质帮助,对解决贫困户当前困难和问题固然重要,但要真正脱贫致富,就一定要把乡村干部的精气神提起来,把贫困户的“志气”扶起来,提升乡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精神,增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信心,这才是治本之策。调研中一些村干部和群众反映,由于贫困户获得救济慰问的机会较多,一些农民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纷纷争戴“贫困帽”、抢着“吃救济”,导致认定贫困户、低保户已经成为关系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焦点问题。建议市扶贫办、市民政局等相关部门和区县进一步探索改进农村扶贫济困工作的方式方法,坚持开发式扶贫、开放式扶贫,适当减少单纯的救济式行为,把重点放在改善基础设施、扶持产业项目、搞活市场流通、开展技能培训等举措上。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提神扶志上狠下功夫,把思想“脱贫”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真正解决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问题。同时,要进一步探索完善贫困户、低保户的认定标准和程序,切实把好事办好,维护好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

第二,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进一步强化规划管理,大力开展村容镇貌整治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日益强烈,农村新建住宅增多。在“两翼”地区,许多新建的农民新村宽敞亮丽,新落成的民居星罗棋布。但与此同时,不少地方占用了大量良田沃土,新建民房还是火柴盒式的单面瓷砖房子,布局结构不合理,零乱无序,和大自然极不协调。虽然市建委和部分区县建委专门为新农村建设印制了特色民居图纸并免费提供,但许多村民不知道,也没有基本农田保护意识和景观规划意识,把辛辛苦苦挣的血汗钱用来修了一堆垃圾建筑。建议市城乡建委、国土局等相关部门和区县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特别是“两翼”农村良田不多,涉及今后子孙后代生存问题,搞建设一定要集约用地,少占良田沃土。同时,要大力推广具有地方特色的巴渝民居,使村民的房子不仅经济适用而且美观舒适,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以达到“现代都市+美丽乡村”的城乡统筹大格局。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和严格农房审批程序,做到一户不漏的从房屋选址到建筑风貌全过程监管到位。

村容镇貌体现农村的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城乡差别的直接表现之一就是环境卫生和村容镇貌。调研中看到集镇和农户“脏、乱、差”比较普遍,白色垃圾随处可见,房前屋后垃圾成堆,“四害”孳生,人畜混杂、厕厩不分的现象较突出,当地农民群众已习以为常,部分乡镇干部也视而不见。建议市级相关部门和区县把城市环境整治工作拓展到广大农村,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洁净家园”的村容镇貌整治行动,将其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五个重庆”、提升农村文明程度、改善农村民生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力争通过一两年的集中整治,使广大农村干部和群众在思想观念、文明素质、卫生习惯上有一个彻底的转变,让农村“脏、乱、差”的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以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的生活质量,真正把XX建设成为卫生整洁、环境优美、城乡一体、人居和谐的幸福家园。

推荐第5篇:农村民生问题调研报告

通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听实话、查实情,切实掌握第一手情况,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是开展密切联系群众“三项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三项活动”开展以来,我先后到彭水、秀山、酉阳、黔江等区县农村了解情况,又到市工商局对口扶贫的XX区铁锋乡开展“三进三同”、“结穷亲”和“

大下访”活动,在增进群众感情、历练工作作风的同时,以进村入户、开院坝会等多种方式听取基层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调查研究,对农村民生问题重点关注思考。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为加快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在全国率先免去农业税,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还广泛推行社保、低保和新农合等农村社会保障措施,同步提升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他们都发自内心地感谢共产党,感谢市委、市政府的好领导。今年,市委、市政府又启动了“两翼”农户万元增收计划,在田间地头,在农家村舍,我强烈感到“两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春潮涌动。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感到一些涉及民生的问题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第一,实现“两翼”农户万元增收,要进一步加强农村产业规划,不断改进扶贫济困方式方法我国农户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单靠一亩三分地,分户经营,小打小闹,解决温饱尚可,却难以致富奔小康,其根本的出路在于走规模经营、集约发展、科技兴农的路子,彻底改变农村刀耕火种、土中刨食的传统农作方式。当前,农村通过干部带头帮促、农户自发探索,种养殖业项目如雨后春笋。例如万州区铁锋乡在大力发展猕猴桃、山胡椒、杨梅、油桐、青蒿、茯苓、栀子花、野鸡、山羊、肉牛等20余个品种,但由于缺少大的产业规划,种养殖分散,生产粗放,形不成产业“链条”。该乡桐元村支部书记谢家宽同志就深有感触地讲:“我们村的红阳猕猴桃品质非常优良,就是规模太小,形不成品牌效应,只有大规模才能出大效益”。全市“十一五”规划中对农村产业发展进行了宏观层面的规划,涉农部门从宏观层面也提出了一些区域性布局的意见,但是,无论是市还是区县层面的规划,都难以落实到乡村,基层特别是广大农民还是一片茫然。建议市发改委、农委、农综办等部门和区县进一步抓好和优化农村产业发展规划,根据全市的资源分布、地理交通优势、水土条件、产业基础等进行科学系统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规划,特别是种养殖业区域布局项目要具体,具有操作性,每个项目要形成规模、形成产业链。在制定发展项目规划后更要抓好实施,无论是公司加农户还是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形式,都应该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要加强规模和集约经营的引导,强化技术培训和经营管理,充分激发农民创业增收的动力,形成大批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农产品驰名品牌和地理标志,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加强资金帮扶、物质帮助,对解决贫困户当前困难和问题固然重要,但要真正脱贫致富,就一定要把乡村干部的精气神提起来,把贫困户的“志气”扶起来,提升乡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精神,增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信心,这才是治本之策。调研中一些村干部和群众反映,由于贫困户获得救济慰问的机会较多,一些农民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纷纷争戴“贫困帽”、抢着“吃救济”,导致认定贫困户、低保户已经成为关系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焦点问题。建议市扶贫办、市民政局等相关部门和区县进一步探索改进农村扶贫济困工作的方式方法,坚持开发式扶贫、开放式扶贫,适当减少单纯的救济式行为,把重点放在改善基础设施、扶持产业项目、搞活市场流通、开展技能培训等举措上。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提神扶志上狠下功夫,把思想“脱贫”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真正解决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问题。同时,要进一步探索完善贫困户、低保户的认定标准和程序,切实把好事办好,维护好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第二,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进一步强化规划管理,大力开展村容镇貌整治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日益强烈,农村新建住宅增多。在“两翼”地区,许多新建的农民新村宽敞亮丽,新落成的民居星罗棋布。但与此同时,不少地方占用了大量良田沃土,新建民房还是火柴盒式的单面瓷砖房子,布局结构不合理,零乱无序,和大自然极不协调。虽然市建委和部分区县建委专门为新农村建设印制了特色

推荐第6篇:民生问题调研

新时代背景下在鄞州务工农民工生存现状调研

2012年11月8日上午9点,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一次让全国人民期待的盛会。

十八大总结了党的十七大以来5年的工作,回顾总结了34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出发,科学地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以来基本经验,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奋斗目标等重大问题,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在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阐述了一系列关乎国计民生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了较大的篇幅阐述这个问题,奏响了幸福民生的时代最强音。

十八大报告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了重要论述,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幅民生发展的幸福画卷。报告指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还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际上都贯穿着切实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这条主线,都以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为目标和归宿。十八大报告具体论述了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这五个与人民群众关系最直接、最密切的现实问题,强调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这些令人鼓舞而又实实在在的举措,彰显出执政党“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理念,以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诉求。为了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大会上关于民生问题的重要讲话,及基于农民工及其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引起了社会高度和广泛的关注,成为可持续发展及构建社会和谐社会的热点问题。我开始开展了以“新时代背景下在鄞州务工农民工生存现状”为主题的实践调研活动。2012年12月2日,我来到宁波市鄞州区东裕小区展开调研,东裕小区位于鄞州区高校园区旁边,近几年由于城市建设等原因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成为农民工的主要聚集

地之一。然而同时由于近几年外来务工人的大量涌入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外来务工子女的入学等教育问题及农民工的生活条件亟待改善等问题。作为我本次调研的首个目的地,为了提升调研效率及更加全面的展开调研,我就当地的风俗习惯及农民工聚集的主要地方等展开了前期的踩点工作,这为我今天的调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午八点我来到目的地开始调研。在展开调研之前我还是比较忐忑的,因为我之前在电视上经常看到农民工朋友们的工资被克扣等情况,农民工朋友们与他们的雇主们有一定的矛盾,因此雇主们会非常反对关于农民工的调研或者调查,特别是提一些关于拖欠工资的事情,他们是非常反对的,甚至会引来人身安全问题,这些问题在过去的一些新闻媒体上经常看到。然而通过调研我认识到我的顾虑是不存在的,不仅农民工朋友们对我非常热情,而且他们的工程负责人对我也非常热情。他们亲切的与我交谈,反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及近几年来他们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饮食环境等相对于往年有很大的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工资也增了,居住的环境也变好了,最为重要的是他们不再担心工资问题了,因为他们现在懂得了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这表明我国的普法宣传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农民工朋友的法律意识增强了。其中还有一个农民工叔叔非常激动说,这多亏党的领导,看了十八大,重点谈到民生问题,它把人民的问题举过了头,替我们老百姓做实事、讲真话、为人民服务,开十八大对我们是最好的了,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希望以后的生活更好,同时他激动地说,“国家强大老百姓才会有好日子过,才会过得更幸福。”另外在谈及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时,他们都反应他们的子女上学是个问题,有些学校还不接收外地人,同时学费同自己那里相比也是蛮贵的,另外像我们外来农民工在这里找工作,同本地人在这找工作还是有区别对待的,虽然十八大也提及公平这个问题,但在具体地方实施效果还是不太明显。听玩他们的话,作为一个大学生,我希望相关部门积极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的解决农民工朋友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面临的困难。

作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某某的一份子,及刚落幕的中共十八大,展开关于农民工生存状况的调研是我向党献上的最好的礼物。可以看出党和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作出的巨大努力,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农民工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这归根结底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正确理论的指引,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百姓期盼“民”得重视,群众幸福指数再提高。党的十八大对改善民生与创新社会管理方面所做出的重要决策和部署,将“保障和改善民生”进行到底,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体面、更有尊严。如此的英明决策怎会不赢得老百姓的真诚拥护,怎会不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相信在党的带领下,人民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推荐第7篇:关于民生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民生问题的调研报告

民生问题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和解决好的核心问题。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XXX建设,最近,政协XXX街道工委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在民政、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的配合下,采取与部门负责人研讨,与部门负责人、村组干部、群众代表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我街道民生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就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

一、街道民生问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关注并解决民生问题就是要落实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每个城乡居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学上、有医就、平安生活。调研中大家反映,近年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街道民生问题,积极落实社会保障的各项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城乡人居环境的建设投入。目前,辖区群众收入稳中有升,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3685元,贫困人口不到农村人口的10%;80%以上的居民水、电、路、电话、闭路电视“五通”,95%的居民拥有稳定的砖混和砖土木私宅,无房户和危房户不到居民总户数的1%;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100%;100%的村设有卫生所,98.4%的农民参加了合 1 作医疗保险;13%的非农人口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10%的城市困难居民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全面启动了农村低保,城乡弱势群体的生活得到有效救助;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了2%以内;社会治安状况逐渐好转,关乎民生的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随着社会保障的需求增长,我镇关乎民生的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民众的心理预期也形成了一定的差距,一些影响民生的矛盾问题正在日渐显现。

(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1、设施老化,部分农村居民出现饮水困难。

我镇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大都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受当时自然和经济条件所限,设施建设规模较小,设备承载能力低下,目前,这些设施大部分已过使用期限,加之人口自然增长,已经老化的设施不堪重负。目前的设施改造进程远不能满足群众的生活需要。

2、房价看涨,中低收入居民无力改善住房条件。

街道200多户居民中,约有三分之一住在使用了10年以上的房屋内,近20户常住居民没有住房,常年租房居住。相当一部分中低收入家庭盼望改善住房条件,不少农户也想进集镇购买住房,但面对日益看涨的房价都深表无奈,只能等待观望。

3、投入少,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难以满足农民需要。

目前农村公共设施、质量低、农民集资建设负担等问题比较突出。由农民负担村组公路经济压力太大,象我镇麒麟到岱鳌的麒岱公路属县级公路,县、镇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也多次向有关部门呼吁,但相关部门答复硬化该路须村组筹资,搞了配套工程,方可开工,据测算,仅这一项投入,阳和一个村就需要100多万元,村组实在无力负担。

3、管理滞后,农村公共设施作用不能有效发挥。据反映,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存在“重建轻管”的问题,建成的公共设施由于权责不明、管理缺位,造成老化失修,人畜机械破坏、被盗无人管理以及后续维护缺乏投入等问题,难以长期发挥作用,给原本不足的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增加了负担。调查统计,近几年全镇有老枞桐公路10多公里的沥青路面被压坏或划坏、有 1000多米输电线被盗、有3个村文化活动室未向群众开放而是租赁或挪作他用。永安敬老院杂草丛生,养老人员寥寥无几,功能未能发挥。

(二)就业方面

目前,全镇登记的失业人员很少,隐性失业、半失业人员变数较大。

1、就业困难人员仍然是城镇就业的难点。从再就业情况分析,两类失业人员就业比较困难。一是“4050”人员就业渠道窄。这 3 些人员由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就业技能单一,难以适应企业高素质、技术型、复合型、年轻化用工的要求,因此实现再就业难度较大。二是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乏力。由于缺乏就业主动性和就业技能,就业信息不畅通,就业政策不了解,因而实现“再就业”比较困难。

2、就业帮扶政策的落实不够到位。今年仅进行了一期就业技能培训。

(三)教育方面

目前我镇已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是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仍备受人们关注。

1、高中教育质量不高。今年麒麟中学高考位列全县位列倒数位次。

2、教师队伍建设滞后。教师队伍存在编制紧、优势人力资源补充慢、部分教师素质偏低、教学经验欠缺、责任心不够强,年龄偏大教师退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影响了我镇教育教学提质增效。

3、素质教育推行缓慢。受教育导向的影响,教育考核机制偏重“升学率”,淡化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普九”教育目标贯彻不够到位。

(四)社会保障方面

4 目前我镇群众关注程度较高的社会保障总体上可以分为生活保障、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劳动保障四大类。

1、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面窄。目前我镇纳入镇城低保人员仅有供销社、茶场、粮站等少数企业单位,据调查,目前城镇因多种原因部分生活困难群众还未能纳入低保范围。除“五保户”外,农村几乎很少有人可以享受低保,但部分农民又确实存在生活困难的现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机制的运行需灵活操作,不断完善。

2、社会养老保险扩面慢。

目前我镇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员仅百名,城镇养老保险扩面工作进展缓慢。养老保障已经受到了城乡各类就业人员的普遍关注,城镇社会养老保险扩面进展比较缓慢。由于务工人员的养老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造成务工不安心、企业用人不稳定。农民的养老问题日渐突出。农民一直走的是“养儿防老”的路子,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家庭养老问题正逐步发生变化,一孩户、双女户逐步进入老龄阶段,父母和儿女分居越来越普遍,农村老人的生活质量不高,养老问题日渐突出已经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他们的养老如何保障亟待探索。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运行和监管缺陷。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2006年底在我镇开展以来,已经覆盖全镇98.4%的农村人口,成为被农民认可的较为理想的医疗保障措 5 施。调查反映,该项制度在惠农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报销起付线高、比例小,救助能力弱;二是定点治疗的门诊少,不便于群众就近就医;三是对定点医疗门诊的监管不到位。群众反映,现行制度存在定点门诊受益较大,参保群众得实惠较小的问题,即入了合作医疗的群众在定点门诊看病收费高,不入的群众在定点门诊看病收费低。

(五)医疗卫生方面

虽然我镇的医疗卫生事业有了重大发展,但是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看病贵、病痛解除难仍在影响民生。

(六)社会安全方面

1、农资涨价过快严重影响了农民增收。农民群众反映,农业税减免所带来的实惠被持续上涨的水费、农药化肥、种子地膜等农资价格所抵消,农民种地的成本较免税前增大,相当一部分农民种地靠贷款,导致生活困难。

2、物价过高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今年以业农副产品涨价,尤其是猪肉价格飞涨,物价过高带来的负面效应已经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

3、盗窃案件突出,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多,留守多为“386170”人。给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机,盗窃摩托车、自行车、电动车、电线、电缆等案件频发,严重侵害了居民的财产安全, 6 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

二、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解决民生问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多措并举,全面覆盖,把教育作为民生之基、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收入分配作为民生之源、社会保障作为民生之安全网,实现基本就业、医疗、住房、养老、教育、综治等各方面的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政府的综合实力,逐年提高保障水平,完善相关保障制度,逐步实现基本的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全面和谐稳定。对当前能够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社会关注、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要积极采取措施研究解决。

(一)坚持富民优先,把提高群众收入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基础。广泛深入开展全民创业教育,加强全民创业政策的检查落实,在狠抓项目建设的同时,积极研究并落实加快农业产业调整,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化运作的有效举措,引导城乡居民实现持续稳定快速增收。

(二)不断完善落实社会保障措施。深入分析社会各类人群的保障情况,建立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对困难群体的救助由个案式处理向制度化转变,本着养老不养懒的公德原则,确保每一个人的基本生活。

1、切实落实好现有的社会保障政策。7 建立社会保障政策法规落实责任追究制,要求各用人单位要定期自查报告现有的社会保障政策法规落实情况,对不落实基本社会保障政策的用人单位给予责任追究。

2、拓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发放范围。进一步完善“低保”政策,最大可能的实现“应保尽保”,确保城乡每个生活困难群众都能得到政府的关怀。

3、加强宣传,落实责任,积极争取各级支持,促进城镇非职工人群合作医疗保险制度顺利实施。

4、参照城市社会养老保险管理办法,在农村试点推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5、逐步增加公益建设投入。

6、建立困难人员社会救助基金制度。面向社会募集资金,专户管理,机动调用。

(三)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当前群众生活中的具体困难。

1、建议出台农村人饮设施改造中、短期规划。

2、协调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引导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8

推荐第8篇:关于民生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民生问题的调研报告

民生问题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和解决好的核心问题。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建设,10月13-15日我组在×××乡×××村采取与村两委会班子、村民代表座谈、召开院坝会、走访群众等方式,对×××村民生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就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

一、×××民生问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关注并解决民生问题就是要落实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每个城乡居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学上、有医就、平安生活。调研中各级反映,近年来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积极落实社会保障的各项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城乡人居环境的建设投入。目前,该村居民收入稳中有升, 90%的居民拥有稳定的砖混和砖土木私宅,无房户和危房户不到居民总户数的1%;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100%;设有卫生所,98%的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保险;全面启动了农村低保,城乡弱势群体的生活得到有效救助;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关乎民生的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随着社会保障的需求增长,关乎民生的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民众的心理预期也形成了一定的差距,一些影响民生的矛盾问题正在日渐显现。

(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1、投入少,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难以满足农民需要。目前农村公共设施、质量低、农民集资建设负担等问题

比较突出。如农村很多地方的交通条件还没有得到改善。

2、管理滞后,农村公共设施作用不能有效发挥。据反映,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存在“重建轻管”的问题,建成的公共设施由于权责不明、管理缺位,造成失修,人畜机械破坏、无人管理以及后续维护缺乏投入等问题,难以长期发挥作用,给原本不足的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增加了负担。调查统计,近几年该村的村级开发公路缺乏管理和维修,导致不能顺利通行,功能未能充分发挥。

(二)就业方面

存在就业帮扶政策的落实不到位。很少举行就业技能培训,有时参加培训的只是报名就完成任务,无实际内容。

(三)社会保障方面

目前群众关注程度较高的社会保障总体上可以分为生活保障、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劳动保障四大类。

1、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面窄。据调查,目前农村因多种原因部分生活困难群众还未能纳入低保范围。除“五保户”外,农村享受低保比例过少,但部分农民又确实存在生活困难的现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机制的运行需灵活操作,不断完善。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运行和监管缺陷。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实施以来成为被农民认可的较为理想的医疗保障措施。调查反映,该项制度在惠农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报销起付线高、比例小,救助能力弱;二是定点治疗的门诊少,不便于群众就近就医;三是对定点医疗门诊的监管不到位。群众反映,现行制度存在定点门诊受益较大,参保群众得实惠较小的问题。

(四)医疗卫生方面

虽然现在的医疗卫生事业有了重大发展,但是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看病贵、病痛解除难仍在影响民生。

(五)社会安全方面

1、农资涨价过快严重影响了农民增收。农民群众反映,农业税减免所带来的实惠被持续上涨的水费、农药化肥、种子地膜等农资价格所抵消,农民种地的成本较免税前增大,部分农民种田靠贷款,导致生活困难。

2、物价过高影响了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今年以业农副产品涨价,尤其是下半年大部分产品价格飞涨,物价过高带来的负面效应已经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改进的意见建议

解决民生问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多措并举,全面覆盖,把教育作为民生之基、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收入分配作为民生之源、社会保障作为民生之安全网,实现基本就业、医疗、住房、养老、教育、综治等各方面的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政府的综合实力,逐年提高保障水平,完善相关保障制度,逐步实现基本的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全面和谐稳定。对当前能够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社会关注、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要积极采取措施研究解决。

(一)坚持富民优先,把提高群众收入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基础。

广泛深入开展全民创业教育,在狠抓项目建设的同时,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化运作的有效举措,引导城乡居民实现持续稳定快速增收。

(二)不断完善落实社会保障措施。

深入分析社会各类人群的保障情况,建立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对困难群体的救助由个案式处理向制度化转变,本着养老不养懒的公德原则,确保每一个人的基本生活。

1、切实落实好现有的社会保障政策。建立社会保障政策法规落实责任追究制。

2、拓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发放范围。进一步完善“低保”政策,最大可能的实现“应保尽保”,确保城乡每个生活困难群众都能得到政府的关怀。

3、参照城市社会养老保险管理办法,加快农村推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4、逐步增加公益建设投入。

5、建立困难人员社会救助基金制度。面向社会募集资金,专户管理,机动调用。

(三)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

主要应从解决改善交通、村容村貌整治这几个方面统一规划布局加快建设,让老百姓真正感到幸福感。

推荐第9篇:关于农村民生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民生问题的调研报告 (范文)

------------------

根据县委开展“万民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要求,房县民政局充分发挥民政部门职能,成立了专题调研组,通过采取实地查看、走访群众、代表座谈、查阅资料和听取汇报等方式,就全县的农村民生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房县总面积5110平方公里,是全省第一版图大县。全县辖20个乡镇(场),304个行政村,156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2756元,财政收入2.1亿元。我县属国家级贫困县,也是老苏区,全县有优抚对象31160人,其中享受抚恤定补5469人,农村实有五保6610人,农村低保对象3.3万人,城镇“三无”对象820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员1.2万人,常年因灾救助对象40000人,60岁以上的老人6.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5.2%,90岁以上的老人476人。全县建有福利机构23所(其中县办福利院1所、光荣院1所,乡办福利院21所),为民服务窗口2个(即婚姻登记服务大厅、低保服务大厅),社会公益事业管理单位2个(即烈士陵园管理所、殡葬管理所),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共有82人。

二、民政惠民政策落实情况:

1、社会救助体系全面建立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最基础的工作,我们从城市低保救助开始,不断拓展救助种类,目前已开展了农村低保救助、大病医疗救助、五保救助、灾情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救助、教育救助、临时救助等十项社会救助种类,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困难群体“应保尽保”的社会救助体系。同时,逐年提高提高救助标准,让弱势群体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实惠。“十一五”期间,我县共投入民政事业资金4.5亿元,常年救助城乡低保对象达到5.8万人,常年灾民救助4万人次,累计临时救助城乡困难群众1.2万人次,实现了城乡居民无饥寒。建立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五年累计救助2500人次。自然灾害应急救助能力明显提高,帮助灾民恢复住房8000户。建立了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各类重点优抚对象抚恤标准与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

2、城乡低保救助阳光化操作

为了解决群众不了解救助政策,不知道救助程序,杜绝优亲厚友、暗箱操作、政策执行不严等现象,近年来,我局积极探索创新社会救助工作方法,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全面实施救助服务。一是建立了民主评定制度。在低保对象的确定上,以村(居)民委员会为基础,开展“民主选贫”活动,对提出低保申请人,采取“一会两票”的办法确定对象,逐级上报、审核;二是建立了季度审核、半年核查、年度走访的制度,形成了“低保对象即进即出、保障标准有高有低”的长效机制;三是建立了“四级公示”制度,即对低保对象实行村(居)公示、乡(镇)公示、县级公示、户挂标示牌,接受群众监督;四是建立了公众服务窗口。投资50余万元建立社会救助服务大厅,接受全县群众的政策咨询,受理群众的上访,办理临时救助,承办社会救助工作。2009年和2010年,我县低保工作连续三年获得“全省社会救助工作探索创新奖”。

3、社会福利设施建设不断加快。近年来,我局抢抓机遇,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切实加强社会福利设施建设,提高了为民服务能力。一是投资1100万元,对福利院进行了改扩建,新建老年公寓一栋,新增床位210张。目前装修工程已接近尾声,即将全面向社会开放使用,有效推动了我县老年福利事业的发展。二是抓住“福星工程”建设的机遇,投资400多万元,新建了农林场福利院、化龙堰镇福利院,改建了青峰镇福利院、榔口乡福利院、红塔乡福利院、土城镇福利院、野人谷镇福利院,4所福利院已达到省级模范福利院标准,6所福利院已达到合格福利院标准。进一步完善了农村福利生活配套设施,使入院五保对象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确保了老人住得进、留得住、生活得好。三是投资800多万元,兴建了民政综合服务大楼,为开展城乡社会救助和婚姻登记系列化工作,提供了方便、快捷、宽敞的服务场所,每年接待服务对象达4万多人次。四是启动了殡仪馆和公墓建设项目。

4、优抚安置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一是全面落实了优抚抚恤政策,按政策及时予以调整,建立优抚对象台帐,实行网络化管理,及时兑现优抚资金。二是认真解决优抚对象“三难”问题,制定出台了《房县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办法》,对优抚对象建立了医疗救助、医疗减免、住院费按比例报销、大病救助“四位一体”的医疗保障制度。对现役军人家属给予重点帮扶。三是广泛开展拥军优属慰问活动,充分利用春节、“八一”等重大节日,组织各级各单位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拥军优属走访慰问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军民军政鱼水情。四是开展复退军人职业技术培训。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广泛开展复退军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就业技能,扩大就业渠道。

5、防灾救灾工作快捷高效

坚持“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方针,努力提高灾害救助能力和工作水平,确保受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和灾区社会稳定。一是妥善安排灾民生活。严格执行汛期和特殊时期24小时救灾值班制度,第一时间收集、汇总、上报灾情。灾害发生后,及时督办乡镇开展自救,下拨救灾资金,确保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安全住所、有干净饮用水。二是规范常救对象的救济工作。在每年冬末年初,对全县常年救济对象进行摸底调查,搞好公示,按照《春荒冬令灾民生活救助工作规程》及时下拨冬春生活救助资金,解决常救对象的口粮、衣被等生活困难。三是完善灾害救助体系。根据《湖北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督促乡镇建立健全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和自然灾害数据库,成立县救灾备灾中心。四是建立健全社会募捐机制。建立经常性社会捐助制度,积极发动社会力量,拓展社会募捐渠道,逐步实现社会捐助活动由集中性、突击性向经常性、日常性转变,每年接受社会捐赠款物50万元以上。三年来全县先后下拨救灾应急资金和群众生活救济资金2147万元,其中用于冬春生活救济资金1114万元,因灾倒房恢复重建资金1033万元;下拨棉衣棉被12万件6000床。

6、社会事务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

在婚姻服务上,逐步实现了以乡镇分散登记向全县集中登记的体制改革,成立婚姻登记服务中心,积极开展婚姻咨询、法制宣传、登记拍照、电子档案传输、信息查询、代写婚姻文书等一系列婚姻登记服务。年结婚登记量4500对左右,登记合格率达到100%,2009年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单位”。在收养登记上,创新服务方式,增强服务功能,严格服务程序,收养登记合格率达100%。在社会组织管理上,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文化事业等方面的社会团体,充分发挥了社会组织在加快房县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社会救助水平低。房县属贫困县,县级财政投入社会救助资金有限,尽管我县社会救助体系已基本形成,但各类救助水平较低,救助面较小,难以应对物价上涨和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

2、福利机构不健全。一是城区仅有一所城市福利院,供养床位40张,远远满足不了城区450名“三无”老人入院需要。二是农村福利院投入少,规模小,集中供养率低。全县仅有21所中心福利院,床位都在50张以下,容纳人数有限,无法满足新增五保老人需要。三是全县无一所救助机构,社会流浪乞讨人员和生活无着落人员得不到及时有效救助。四是殡葬服务设施匮乏。全县目前尚无一处殡仪馆和公墓,殡葬制度难以推行,与现代文明社会极不相适应。

3、养老事业发展缓慢。全县共有60岁以上老人6.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5.2%。随着打工经济和异地就业新格局的出现,有30%的留守老人处于孤独无助状态。而全县目前尚无一所社会养老机构为他们提供养老服务场所,给老年人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4、优抚安置服务功能弱。目前缺少功能健全、环境优美的光荣院,为伤残军人提供服务。没有军休所,无法为退离休军人提供活动活场所。没有优抚医院,优抚对象的医疗难、生活难、活动难、就业难等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5、村(社区)基础设施滞后。村(居)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是国家政权基础。随着社会的转型,村(居)民委员会由管理逐步走向自治型和服务型。而村(居)组织的办公经费的困难和办公服务场所的缺少,无法为村(居)民提供有效的服务,严重影响了城乡社区建设的推进。

6、村干部队伍严重老年化。目前,村干部领导班子成员年龄结构偏大,思想不够解放。大多数村干部的思想观念跟不上国家大政方针和政策调整步伐,只能机械地抓落实;谋划发展缺少科学性,思想狭隘,存在短期行为;开展工作缺乏创造性,“上面让干啥就干啥,上面让咋干就咋干”,仅仅停留在完成常规工作。

四、意见和建议:

1、提升农村低保救助水平。我县农村低保救助标准低,月平补差仅有45元,救助人口4.6万人,请求上级政府突破人口比例的限制,将农村救助政策向贫困山区倾,与物价上涨和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接好轨。

2、加快农村福利院建设。一是要明确机构的性质和福利院管理人员的身份,请求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建议明确为政府福利事业单位,采取县办乡管或县办县管的管理体制;二是福利院提档升级,政府出台相应政策,建立农村福利院正常投入机制,不断改善办院条件,让五保老人住得进、留得住、生活得好。

3、提高农村五保供养经费。农村五保供养费过去是由村级提留中解决,税费改革后,由财政转移支付解决。五保数量逐年在增加,新增五保供养经费形成缺口。全县省财政转移支付供养3956人,实有五保6610人,供养经费缺口每年达480万元。

4、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前我县只有一所福利院,没有一所老年公寓,去年我们对县福利院进行了改扩建,新增床位210张,可以有效解决我县“三无”老人住房紧张问题。今年以“竹房城镇带”为试点建1-2所标准化农村福利院,以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请求领导给予大力扶持。

5、加大城乡社区建设力度。我县共有304个村(居),目前,只有107个村(居)有办公场所和一战式为民服务场所,有120个村(居)只有办公场所,没有足够的为民服务场所,还有77个村(居)办公用房简陋,办公设施老化,难以适应为民服务的发展需求,请求政府加大城乡社区建设扶持力度。

6、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力度。要采取多种形式,开辟多种途径,做好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加大村级干部培训力度,加快村级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进程。优化班子结构,从而提高干部素质和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村干部待遇问题,完善激励保障机制,真正体现出人情化管理的要求。要从政治上关心爱护村

提问者评价

3q

推荐第10篇:关于社会民生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社会民生问题的调研报告

改善民生是我们党根本宗旨的内在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市委三届八次全委会精神,为进一步改善民生,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百姓,我们对本地区民生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实地查看、召开座谈会、调阅资料等方式,对本地区民生问题有了深刻的了解,结合平时的了解,通过认真梳理,当前本地区在社会民生方面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今后工作的重点有以下十个方面:

一是要着力解决住房难问题。要采取大力建设公租房,在危旧房、“城中村”、棚户区改造中对低收入群体实施保障性安置等措施,切实解决中低收入群众住房难问题。

二是要着力实施扶贫计划。要制定完善合理的政策措施,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向经济不发达地区流动,加快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三是要着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要大力实施森林工程等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和城区绿化率,切实打造和谐优美的人居环境。

四是要着力加强社会治安建设。要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特别是要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在中小学、幼儿园等重点单位配备校警和安保人员,让人民群众有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

五是要着力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建立完善以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灾害临时救助等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老有所养、灾有所济、孤有所靠、残有所助。

六是要着力抓好教育事业。要大力推进教育事业均衡化发展,特别是要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和贫困家庭子女的入学问题,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七是要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要以解决农民工城镇户口为突破,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形成科学有序的人口城镇化机制,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八是要着力解决看病难。要大力完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抑制药价虚高,让群众看病方便、治病便宜。

九是要着力解决就业难。要在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鼓励支持微型企业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

十是要着力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要深入开展“三进三同”、“结穷亲”、“大下访”等活动,深化“三项制度”,倾听群众心声、解决群众困难,切实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改善民生是头等大事”的理念,采取更加务实的措施,着力抓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大事,切实改善民生,扩大消费,拉动内需,形成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局面。

第11篇:关于民生问题的专题调研报告

关于民生问题的专题调研报告

民生问题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和解决好的核心问题。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县委 会议精神,进一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着力推进和谐辽中建设。根据办公室安排围绕社保、医保、就业、教育和农民增收五个方面的工作展开调研,通过调研,我们感到县委、县政府把倾情关注民生,着力改善民生,作为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实现人人共享和谐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创新力度,使社保、医保、就业、教育、农民增收工作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由于受法律制度不健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缺乏法律制度保障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这些事关民生的工作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还急需解决。为此,我们将这次调研情况整理成文,以供参考。

一、基本情况

2010年,在我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财力稳步增强的形势下,县委、县政府围绕社保、医保、就业、教育、农民增收,出台了大量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有效地改善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一)社会保障方面。

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达到16453人,今年以来共支付养老金1654.1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达到11931人,今年以来共为538人支付医疗费用223.2万元;工伤保险达到14699人,今年共为126人支付费用216万元;失业保险达到13600人,基金积累373万元,目前无支付;生育保险达到138人,基金征缴6.2万元,目前无支付。

农村低保、城乡医疗救助、灾害救助、农村五保户供养、建国前老党员生活补助、优抚安臵工作开展扎实有序。2007年农村低保共核定3657户6870人,共发放资金132.76万元;农村医疗救助152人次,35.6万元;城市医疗救助审批10户,救助23938元(城市医疗救助2007年7月启动);灾害救助40余万元;农村五保供养全年累计发放201.8万元;建国前老党员生活补助全年共发放补助资金21.2万元;优抚款全年发放488万元。

(二)医疗保障方面。

医疗卫生基本满足群众需要。一是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14个。其中,村卫生所(室)353家,县直卫生机构2家,县直医疗机构3家,乡镇医疗机构20家,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方便群众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二是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已达到97%,累计报销6699.99万元,有效地缓解了农民“看病贵”问题。三是行风建设继续加强,不断改进管理模式和加强医德教育、完善内部监督,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意识不断增强。

(三)就业方面。

我县目前的就业政策是“自主择业、市场调节、政府促进”。围绕这一政策,我县劳动部门,努力开发市场,积极做好就业、分流安臵和再就业工作。一是开展职业教育培训,近年来,先后组织各种培训班五期。二是配合做好兼并分流,在金焦集团兼并金星煤矿、水泥厂;襄垣煤矿兼并运输公司;襄垣煤矿、七一煤矿兼并化肥厂的过程中,做好分流安臵职工的档案转移和各项社会保险的接续工作。三是落实优惠政策,促进自主就业。先后发放《再就业优惠证》162个,扶持下岗职工自主就业362人次。四是按照县委、政府政策安排2003年至2007年大中专毕业生133人。

(四)教育方面。

全县教育情况总体良好,共有中小学154所,教学点85个,在校学生32556人,其中贫困生796人(小学274人,初中319人,高中203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2.45%。2007年小学入学率为100%,初中入学率为99.7%,高中入学率为57.4%。一是严格落实国家“普九”和“两免一补”政策;二是大幅度提高了生均经费,达到农村小学191元/生年、初中272元/生年,县镇小学302元/生年、初中381元/生年;三是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捐资助学活动。近五年共救助275名贫困大学生,救助资金达到531100元。

(五)农民增收方面

一是靠政策推动、企业拉动,农民收入呈稳步增长态势。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804元,比2006年的4448元增长8%。二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了30项骨干项目,创建了70个37175亩科技种植示范园区,建设了五大生产基地,实施了四项富民工程。

二、制约因素

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出台的一系列惠民政策措施,给改善民生提供了保证,促进了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但是,面对十七大提出的更高奋斗目标,面对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提速,面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新需求,我县社保、医保、就业、教育和农民增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还较多。主要表现在:

(一)社会保障方面。

1、保障体系覆盖面不大 一是企业养老保险仅仅覆盖了国有企业和部分集体企业,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参保率还不达10%。特别是规模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一家也没参保(金焦集团、华能集团)。 二是参了保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在参保人数和缴费基数上也大打折扣,仅仅包括了原固定工和部分合同制工人,漏缴人数较多。三是困难企业严重欠缴,使我县的社保基金支撑能力大大削弱。

农村低保人数为3530人,占全县农业人口19万的2%,按一般应控制在5%,即9500人左右的要求,说明尚有大量贫困边缘的低收入人口未得到保障。

办证残疾人数为7318人,占全县人口25万的3%,按我县近年来的调查和统计,全县实有残疾人应在5%,即12500人左右,这表明仍有大量未接受救助的残疾人存在。

2、救助标准不高

低保金补助标准过低,只能解决低保对象最基本的吃饭问题,而低保对象在就业、就医、子女上学、住房等方面的困难仍然十分突出。在二轻局倒闭企业碳素厂下岗职工高勇旺家我们了解到,全家4口人,借住在原厂办公楼一间不足30平方米的小宿舍里,目前夫妻俩都没有工作,1个孩子上大学,1个孩子中专毕业无工作,每月280元低保金只能解决基本生活,孩子上学靠贷款,妻子有病看不起。 我县农村低保标准700元,潞城市为1200元。农村五保标准2000元,按照保障水平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测算应为2500元。灾害救助全部来源于省市下拨,县财政空白,而财政比较困难的沁县为30万/年。由于标准不高,保障水平低,低保对象的实际困难得不到有效解决。农村敬老院运行也十分艰难,全县13所敬老院只有5所勉强维持。

3、基层基础工作尚待进一步加强、完善和落实 一是队伍、设施不健全。农村低保工作开展两年多了,仍没有配备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全县6个社区,有5个是借住,还有一个没有办公场所,许多工作是有名无实,没有真正发挥出社区的功能和作用,按规定社区应明确1名低保工作人员,大乡镇应当配备3名民政工作人员,小乡镇应当配备2名民政工作人员;二是资金配套不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县财政应按参保人员工资总额的6%配套,但自启动以来一直未能足额到位(今年才达应拨付总额的50%)。生育保险统筹基金,县财政应按参保人员工资总额的0.8%配套,至今还没拨付。

(二)医疗保障方面

1、人才严重匮乏

一是医务人员年龄老化,学历技术职称偏低。全县各乡镇卫生院,四十

七、八岁的医务人员就是年轻人,11个乡镇卫生院9个分院188名卫技人员,50岁以上就有69人。全县各级医疗机构共有医技人员1109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97人。二是基层医疗机构卫技人才补充不足。按山西省乡镇卫生院每千人配备1.5名卫技人员计算,我县11个乡镇卫生院、4个分院,应配备305名卫技人员,而现在只有188名,缺额117名,乡镇卫生院之所以能够勉强开展工作,主要是有65名临时工在支撑。由于乡镇卫生院长期不能及时补充医学类大中专毕业生,致使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青黄不接,后继力量不足,梯次结构一直没能形成,乡镇卫生院的技术力量越来越薄弱,严重导致了乡镇卫生院技术质量偏低。

2、乡(镇)农村卫生基础设施薄弱

一是设备落后、短缺。乡镇医院大型的设备就是X光机、B超机,而且还是2004年市卫生局新配备的,上马医院8件设备都是2000年后新增加的,王村医院14件设备也是新增的。二是乡镇医院留不住人才。虒亭医院去年分配2人,今年就调走1人。夏店医院免费培训了1名B超师,工作没一个月跳巢到了博爱医院。三是农村卫生所举步维艰。既没技术又没人,顶多也仅仅是打针、输液、量血压,除了卫生服务,有倒碳的,有扫煤的,在我们抽样调查的5家村医务室就有3家是残疾人,因此农村卫生服务能力与人民群众的卫生需求有差距。

3、村级卫生所医生承担的任务重 没报酬

村级卫生员承担有新农合基金收缴、报表、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妇幼两系管理、地病防治、农民健康体检档案管理、农村人口出生、死亡统计报表等业务,每月有十余天时间服务于此,如果继续让他们长期无偿服务,将导致农村医疗卫生无人问津,三级医疗卫生这个网络将难于正常运行。

4、现有的医疗服务质量和社会期望的医疗服务质量之间有差距

目前我县医疗系统医德医风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部分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医德观不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牢,少数人把医疗服务视为商品交换,用等价交换原则看待医患关系,严重损坏了多数医务人员的形象。二是极个别医生为医不廉,收受好处。三是少数医生有不平衡和消极埋怨的心理。 产生了“拿手术刀不如拿剃头刀的”思想意识偏差。四是部分医务人员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医德观念淡薄,把单纯追求经济利益作为最高准则。少数医院科室个别医生存在无病当有病看、小病当大病看、开大处方现象。从某种程度上加重了患者负担,造成了医疗资源浪费。

(三)就业方面。

1.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突出 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一是人口自然增长,我县每年都有新增城镇劳动力,城镇复退军人和大中专毕业生待岗待业;二是农村剩余劳动力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每年将向城镇和非农业领域转移 ;三是城镇建设征用土地的失地农民持续增加;四是因企业改制、破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下岗失业人员较多。这些因素导致我县就业岗位求大于供的总量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2、就业困难人员仍然是城镇就业的难点

从调查情况分析,重点是40、50人员就业渠道窄,因为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就业技能单一,难以适应企业高素质、技术型、复合型、年轻化用工的要求。

3、全县没有建立健全失业人员规范档案,隐性失业、半失业人员变数较大。

4、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率持续走低 影响社会稳定 目前,我县大约有800余名大中专毕业生等待就业,其主要原因:一是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完善,就业指导体制滞后。目前,我县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报到工作仍由教育部门管理,人才中心未发挥应有作用,缺乏调节平台和就业指导机制。二是就业渠道单一。2003年取消分配制度后,大中专毕业生只能通过考取国家公务员等方式来就业,而国家公务员录用的数量有限,不能够满足大部分毕业生需要。三是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观念落后,缺乏自我创业的勇气,自主就业、创业的很少。

(四)教育方面。

建立和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工程依然任重道远。我县154所中小学校,在校学生32556人,有796名贫困生,其中小学生274名,初中生319名,高中生203名。贫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一是突发家庭变故。二是家庭成员残疾或生病。三是经济结构单一,收入较低。四是保障水平低。从2007年起,我省全面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但是保障水平低,现行的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仅为每生每年约200元。生活费开支是学生学习开支的大头,占了受教育费用的80%,如不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即使免了学杂费和课本费,由于生活费无着落,也只能辍学。

(五)农民增收方面

1、农民的农业收入增长乏力。一是资源约束加剧,耕地日益减少,水资源减少和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日趋凸现;农业投入不足,农产品削弱,农业科研滞后,农技推广应用率不高。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差,纯农业乡镇部分村仍存在吃水、行路难问题。三是工矿企业集中的农村,存在土地塌陷、环境污染、房屋损毁严重的问题,直接影响村容村貌整治效果。四是农民文化水平低,不能熟练掌握农业科学技术和劳务技能。

2、农民收入不平衡、不稳定。一是地区之间农民收入不平衡,有煤焦企业的乡镇和纯农业乡镇地区农民收入差距较大。二是农户与农户之间收入差距较大。

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不大。据调查目前我县有农村劳动力8.8万人,其中女劳力4万人。从事第一产业(务农)的劳动力人数5.4万人,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外出务工、县内务工)3.4万人。35%以上的男劳动力从事第

二、第三劳务输出,80%以上的女劳动力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25%,约2.2万余人。再加之农民思想封闭,科技素质低,择业技能不高,成为当前制约农民增收的深层次原因。

4、缺少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对农民增收带动作用不强。近年来,我县政府规划扶持和培育了 30 个农业骨干项目,但从目前发展状况看,普遍规模不大,带动力不强,与农户和基地没有结成利益共同体。在一些地方,农民对政府主导投资扶持的农业龙头企业产生怀疑,失去了信心。实际上,全县多年来没有一个市场竞争力真正强的龙头企业。

三、对策建议

解决民生问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多措并举,全面覆盖,把教育作为民生之基、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收入分配作为民生之源、社会保障作为民生之安全网,实现基本社保、医疗、就业、教育、农民增收等各方面的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政府的综合实力,逐年提高保障水平,完善相关保障制度,逐步实现基本的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全面和谐稳定。对当前能够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社会关注、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要积极采取措施研究解决。

1、深化认识,增强做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自觉性。要进一步从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切实重视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正确处理好发展经济与社会保障工作之间的关系,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形成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层层负责、层层抓落实的局面。同时,要充实和健全涉保部门干部队伍,加强机构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和管理的能力,确保“民生工程”得到落实、职工利益得到维护。仔细研究,尽快出台相关优惠政策的实施细则。建议县政府成立社保工作小组,收集整理相关优惠政策,各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优惠政策的实施细则,尽快出台并实施。

2、加强领导,切实形成政府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目前,我县人才总量小,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紧缺,大中专毕业生仍然是我县人才队伍中宝贵的人才资源,政府应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领导机构,实行部门企事业单位用人招聘制度,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积极疏通就业渠道,打破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种种政策限制。

3、强化宣传,优化相关政策法规贯彻实施的环境。一是要采取和利用政策咨询、专题讲座和广播电视等形式,扩大社会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家社会保险政策。二是要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增强广大劳动者的自我保护、依法维权意识和企业法人的法律观念。三是要教育和引导求职者转变就业观念,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四是要进一步倡导和谐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倡导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积极倡导公平公正、诚实友爱的和谐理念,注重宣传热心慈善事业的先进典型,形成关爱弱势群体的良好社会氛围。

4、拓宽渠道,提高就业再就业水平。要全面准确地掌握就业再就业基本情况,摸清底数,进一步落实好各项就业政策,积极推进岗位开发,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完善市场就业机制,鼓励劳动者自主择业,促进多种形式的就业;健全再就业工作的责任体系和监督检查机制,建立和完善公共就业和覆盖城乡的就业管理服务体系,统筹管理城乡劳动力资源和就业工作;围绕我县劳动力需求,广泛利用全社会教育培训资源,有针对性地加强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和创业能力,尽快化解目前存在的招工难和就业难矛盾。建议县政府,购买全县公益性岗位(单位门房、通讯员、锅炉工、清洁工等),用于安排下岗失业人员。

5、深化改革,健全吸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机制。建立健全县人才中心,大中专毕业生全部回县人才中心报到,由县人才中心统一管理。同时,积极建立人才市场体系,加强与用人单位合作,建立人才市场服务网络,努力实现毕业生供求信息的有效对接,更好地指导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加强人才需求的预测分析、制订中长期的人才发展规划和短期的紧缺人才开发导向目录。教育、人事、劳动部门还应加强与用人单位进行信息交换和工作联系,建立长效的联系协调机制。引导大中专毕业生更新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实现多元化就业。政府有关部门要对大中专毕业生进行就业从业培训,引导他们更新就业观念,革除陈旧思想,把目光由原来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转向企业,转向基层。

6、提高标准,完善覆盖城乡的最低保障“兜底”线。要全面提高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农村五保户供养等城乡最低保障标准。解决因物价上涨带来的基本生活不能保证的问题,补助标准要与我县经济发展相协调,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相一致,起码应与周边县市持平,其次要进一步扩大救助面,最大限度地实现应保尽保。

7、强化监察,加大以社会养老保险为重点的清欠和扩面工作力度。要充分运用劳动保障监察职能,对拒不参保和恶意拖欠保险费的,加大依法处罚的力度。对效益差、经济困难的企业,职工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应先到位,单位缴纳的部分暂时挂帐,待企业走出困境后再予以补缴。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一些新建企业可以区别分类,先易后难,逐步纳入。对那些有一定规模、经营正常的民营企业要按照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同样的政策,尽快纳入,一步到位。

8、整合资源,有效解决特困农户子女就业困难,一是设立贫困生救助基金。建立“政府领导、教育主管、部门配合、以县统筹、社会参与”的救助管理体系,设立贫困生救助基金,出台《贫困生救助办法》,统筹规划、统一安排、整合资源、集中使用,在加大县财政投入力度的基础上,把部门和社会力量整合起来,多方筹措资金,建立从幼儿到大学的贫困生救助体系,确保每一个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二是加大农业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可以通过移民建镇,改善交通,增强农户自身造血功能,引导农民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这是解决特困农户子女就学问题的治本之策。

9、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襄垣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仅要将农村农民全覆盖,而且对城镇居民中无固定收入、无固定职业、无自理能力的“三无”人员也要纳入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之列,因为在中国传统的划分城市与农村的界线上,县级以下就属农村范围。希望我县的卫生部门能走出一条主动与城乡统筹接对、提高参合率、让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我县改革发展成果带给城乡人民群众实惠的路子来。

10、健全网络,不断满足农民对医疗保障的需求。认真研究村医生待遇,至少保证达到村主任待遇水平;面向社会招聘一部分医学院校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以缓解医技人员短缺的问题;同时加大对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和设备的投资力度。

11、整风树形,进一步加强对各类定点医疗机构医德医风的监督管理。规范进药渠道、减少中间环节、按标准收费、降低医疗成本,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最大限度地造福农民;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和自筹资金,在改变乡镇卫生院办公经费不足的同时,注重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要选送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外出进修,提高他们一医多技、一医多能的全科水平。

12、转移农民,有效组织劳务输出,提高我县农村非农化水平。农民增收的潜力,主要不是来自农业,而是来自非农业,因此要有效组织劳务转移输出,将农村剩余劳动力最大限度的转移输出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关键措施来抓,不断壮大“劳务经济”。一是要善待农民。要建立、健全农民剩余劳动力档案,进一步改善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环境,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合理、平等的就业制度,优化服务、简化手续,为农民外出务工提供一切便利。二是要培训农民。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完善职业技术培训网络,科学制定劳动力培训计划,发挥教育、劳动部门在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主导作用,鼓励劳动中介组织及经纪人创办或联办就业培训班,提升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办学层次。尽快出台农民工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政策,保证农村劳动转移培训工作的开展。三是要组织农民。强化宣传,大力营造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良好氛围,切实转变农村剩余劳动力,“一年时间,两个月种田,八个月打麻将休闲”的生活现状,鼓励他们外出找工创业,确立“外出挣钱、打工致富”的新观念。在乡镇所在地或较富裕的乡村,坚持“就地转移”和“外向输出”两手抓,推进农民就业多元化,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发展民本经济,持久增收。

13、培育龙头,提升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农业产业化,既是推进农业区域化、专业化和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又是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要围绕多元经济结构的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一是培育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农民走向市场的依托,是新形势下的市场竞争主体。从某种意义上说,农户找到了龙头企业,就找到了市场,要切实增加龙头企业的劳动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完善龙头企业和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着力增加一些龙头企业,扩大其规模,增加龙头带动能力。二是壮大合作经济组织。要提高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重要作用的认识,大力发展经济合作组织,扶持农产品行业发展,培育农产品营销市场,壮大产品流通实力。如上马青椒。三是培育特色品牌。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打造“生态效应”,在整体推进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发挥区域特色优势。突出弘扬襄垣特色,创建襄垣品牌。走产品标准化、品牌化,产业特色化、优势化,服务信息化、网络化的路子。

14、完善设施,健全队伍,确保社会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尽快解决社区,新建各乡镇劳动保障所的办公场地及设施问题,解决乡镇民政干部短缺问题,适时建立老年公寓、老年活动中心、孤儿收养及流浪人救助中心、应急仓储等社会公益机构和设施,确保社会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15、加大投入,确保各类财政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县财政要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农村低保、城镇低保、农民五保户供养、灾害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乡镇卫生院改造、乡医补助等涉及民生问题的财政资金列入预算,确保各类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实现社会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008年建议兴办十大惠民工程

1、全面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将除城镇职工、农业人口之外的所有人,城镇居民纳入医疗保险之列;

2、强力度推进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扩面扩容工作,使全县各类企业全部纳入覆盖范围之内,做到扩面不漏户,扩容不漏人,保障各类职工的合法权益,解除所有职工的后顾之忧;

3、全力实施再就业工程,建立健全全县下岗失业人员档案和零就业家庭档案,由政府出资购买公益性岗位,安排下岗失业人员中的40、50人员以及零就业家庭人员再就业;

4、探索实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程,年内重点安排县营、二轻企业,以及上级下达的各类增人编制,面向全县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实施专向人才招聘,改变职工队伍结构,充实基层专业人才;

5、实施全县初中生进城就读工程,整合教育资源,在县城兴建一所适当规模的中学,彻底撤并农村中学,全县初中生全部进城就读,实现城乡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6、认真开展农村医疗三级网络建设,新上妇幼院综合楼、古韩医院新建等基础设施项目,继续对乡镇卫生院实施改造,整体提升村卫生所设施规模,提高乡村医生待遇,为全县人民营造一个城乡一体的就医环境,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7、加强农村医疗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面向社会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招聘专业人才100名,达到每1000人配备1.5名医生;

8、大力实施农村敬老院工程,全县11个乡镇都要兴建一所规模适当的敬老院,全县五保户全部实现集中供养;

9、建立老年人生活补助政策,参照周边县市的办法,对全县7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生活补贴,具体标准可由县民政局、财政局测算确定,同时将因公致残致伤人员纳入生活补贴范围;

10、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工程,按每个乡镇筛选一户或按不同行业筛选有一定规模,产品有市场潜力的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推进全县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

第12篇:民生问题的调研报告实践论文

关于霞浦松山的一些民生问题的调查实践

摘要:民生问题,自古就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但不同的社会和政党对此有着完全不同的认识和态度。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群众的生活始终抱着不闻不问的态度,这就使得近代中国人民的贫困如毛泽东所讲“是世界所少见的”。 人民群众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力量,也是革命和建设取胜的基本保证,已经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中国历史所证明。民生与建设相统一,在突出人民利益前提下通过发展经济来改善民生,解决民生问题就要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民生教育和谐社会就业

民生问题,简单的说,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上面。民生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同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一脉相承。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全网。这四大问题都是民生的基本问题。

所谓民生,从人权角度看,就是人的全部生存权和普遍发展权。

从需求角度看,民生是指与实现人的生存权利有关的全部需求和与实现人的发展权利有关的普遍需求。前者强调的是生存条件,后者追求的是生活质量,即保证生存条件的全部需求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普遍需求。

从责任角度看,就是党和政府施政的最高准则。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具体来说,就是要把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五大现实问题抓紧抓好。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是说“就业”是人民生存和生活的根本。就是要大力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抓好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实行“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使人人有活干,有饭吃。松山的大多青年都没有读大学,职业中专读完就去外面打工了,像我以前许多的小学同学都没有读书了,现在都打扮的挺时髦的,其实这样也好,只要能够在社会上立足就可以了。

“教育是民生之基”,就是说“教育”是强国富民的基础,要努力提高国民素质,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投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解决进城务工子弟上学难等问题,让孩子们都能无忧无虑地读书,让家长们不再为学费发愁。现在的松山小学的人数急剧下降,从我上四年级的时候还有80多人到现在只剩下30人左右,有的是到其他学校去上学,现在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去一所好的学校上学,还有的就是因为计划生育问题 ,导致现在的小学生缺乏。现在的小学生特别是女的很爱打扮,穿着时髦,发型雷人,有的还有纹身,爱打扮的同学学习总不好,一心只想着打扮哪还有心思上课而且有的还混社会,教育问题不容乐观,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父母多子女的溺

爱和父母不在身边,这让我更加明白孩子的教育问题单单靠学校是行不通的,主要还是要父母的监督和教育。

“分配是民生之源”,就是说“分配”是人民休养生息的源泉。就是“改革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通过“扩中、提低、限高”,缩小贫富差距,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分配格局,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过上好日子。松山里城里比较近,交通倒是挺方便的。其他好像没分享到什么改革成果,霞浦本地都没有什么大工厂,大多数人都去外面打工或是做海产生意,靠自己的双手过日子。

“社保是民生之依”,就是说“社保”是人民生存和发展的依托。就是要把老百姓都装进“保险箱”,完善和健全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机制,落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大力加强对特殊困难群众的救助,确保弱势群体的生活底线,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其屋,衣食无忧。现在松山也普遍有医保,现在的老人毛病特多,心脏病,高血压等等屡见不鲜,还有老人多是痴呆,喜欢讲胡话,老人就成了医院的常客,医保给了老百姓减轻了很多经济负担,缓解了家庭压力,也促进了家庭和谐(家庭问题大多都是经济问题啊),不过医院的制度不完善,医药费高,什么都要钱,进来检查各病人要钱,换个吊瓶要钱,拿个纸也要钱。当时我有去看望我爷爷的时候看到一个妇女那痛苦的表情,不禁产生同情之心,从她的脸上可以读出她此刻所遭受的痛苦,可明白医院里潜规则就有点心伤。我想现在还有很多人看不起病的,不得不为看病债务缠身,因为生命是那么的神圣,情愿后半生的辛苦来减轻病痛。还有就是社会救助也是帮助穷人的一条途径,这社会需要团体来帮助个人的社会措施。

“稳定是民生之盾”,就是说“稳定”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可靠保障和坚强后盾。“稳定压倒一切。”“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就是要重视社会稳定工作,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处理机制,排难解纷,把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争取社会治安状况的根本好转,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由于教育的问题和社会的变革,现在的青少年更易于冲动和急躁,处理一些社会问题会显得比较偏激,容易大打出手,把简单的社会问题复杂化,受伤的还是广大的青少年。以前过年的时候都比较热闹,街上人来来往往,现在就显得冷清多了,村里更多的是老年人而不是年轻力壮朝气蓬勃的青少年,这也与目前中国老龄化的社会现象遥相呼应。我的一个同学说以前他在后港上课的时候,后港的同学就喜欢和松山的打架,说有去后港读书的同学几乎都被后港人打过,而且学生都结派,把自己过早的社会化,当然要受到社会的惩罚,前年我同学妈妈和我说当他去监狱看望一个亲人的时候,发现竟然有三十多个松山的青少年,他们就开玩笑说以前就是有这些青少年松山才会热闹,难怪现在冷清多了。还有我弟弟的一个同学才17岁,人长得也不怎么高大,一天晚上在溜冰场的厕所被砍了很多刀,后脑也受伤了,去医院进行抢救,还好命保住了;一个专升本的大学生都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还被砍死了;一个同学遇到小偷报警了,自己也去追小偷脚拐了,可是还没见到警察的身影,可见这的治安问题相当严峻,没能让老百姓安安稳稳的过日子,现在的年轻人心也太狠了,忍心将刀子捅在人的身上

松山是坐落在海边的一个小村庄,以前的海边的水生生物品种齐全,在20年前打回来的鱼都吃不完,那时候冰箱也没有,特别是在夏天的时候,那些鱼只

能坏掉扔掉,那时候的鱼也卖不了多少钱,到了现在,海水已经被污染了,成堆的垃圾没有去处只能往海里倒,渔民捕回来的最多的不是鱼,而是垃圾袋。现在物价都上涨了,鱼的价格也有上涨,可是数量少,虽然说年收入有所增长,可是赶不上物价的增长幅度。而且现在油价上涨,政府都有一些补贴,要有船证才能得到这些国家发放的补贴,可是有的船没有证,大家都积极的补个船证,可是很多船都不符合规格,就不得不贿赂上级官员来补船证,刚开始的时候有的船被补回来了,可是后来随着贿赂的曝光,这船证越开越难弄,渔民将自己的血汗钱去弄船证,船证没弄来钱却无影无踪,村民都说靠海的地方只能以捕鱼为生,又没有耕地,不能种植农作物,引起了村民的阵阵恐慌,并且引来阵阵的愤怒。(没有船证的船出海捕鱼会被抓要罚款)可是村干部却没有发挥重要作用,到现在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在我们村大家都说村干部只知道从本村里榨取利益,都不懂得为村里做点好事。在十年前左右有一个工程在松山里实施,可是到了现在还没有一个雏形,搞的骂声片起。据说这个工程在这里开工是有赔钱给村的,可是钱都没有见到。村民都说钱都给村干部他们以及上级官员贪污了。也就是说村干部没有经过村里人的同意就将山和土地卖给了搞工程的人。这个工程不仅没有给村民带来方便,却给了村民麻烦:每隔一段时间就用炮打山(直接利用原材料)将打下来的石头拿来围海,整个村都会震动,有的说煮饭的时候锅都会一跳一跳的,搞得人胆战心惊的;还有就是渔民的船的停靠位置都没有着落,不得不在离村更远的地方停靠,给渔民带来了大大不便。就在这暑假就有俩个人在搞工程的地方摔了挺严重的,就是因为工程没有安全保障,给村民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村民也不希望这个工程继续实施下去,村民也有多人代表去讲理去,可是结果是带头的村民被关进派出所,村民就只能作为饭后谈资,也不敢再去做抗争。

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把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活干,有学上,有饭吃,有衣穿,有屋住,病有医,老有养,生活幸福,都过上好日子。希望美好的日子都会降临在每个人身上。

第13篇:关于农村民生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民生问题的调研报告

葛石镇民政室吴延庆

根据县委开展“固本立标”主题实践活动的要求,葛石镇民政室充分发挥民政部门职能,通过采取实地查看、走访群众、开展座谈和听取汇报等方式,就全镇的农村民生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惠民政策落实情况:

1、社会救助体系全面建立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最基础的工作,我们从农村低保救助开始,不断拓展救助种类,目前已开展了农村低保救助、大病医疗救助、五保救助、灾情救助、教育救助、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种类,基本形成了覆盖全镇困难群体“应保尽保”的社会救助体系。同时,逐年提高提高救助标准,让弱势群体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实惠。建立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制定自然灾害应急救助措施。建立了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各类重点优抚对象抚恤标准与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

2、农村低保救助阳光化操作为了解决群众不了解救助政策,不知道救助程序,杜绝优亲厚友、暗箱操作、政策执行不严等现象,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创新社会救助工作方法,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全面实施救助服务。一是建立了民主评定制度。在低保对象的确定上,以村民委员会为基础,开展“民主选贫”活动,对提出低保申请人,采取“一会两票”的办法确定对象,逐级上报、审核;二是建立了季度审核、半年核查、年度走访的制度,形成了“低保对象即进即出、保障标准有高有 1

低”的长效机制;三是建立了政务公开制度,即对低保对象实行村(居)公示、乡(镇)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四是建立了公众服务窗口,面对面接受群众的政策咨询,受理群众的上访,办理临时救助,承办社会救助工作。

3、社会福利设施建设不断加快。近年来,我镇抢抓机遇,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切实加强社会福利设施建设,提高了为民服务能力。一是加大投资,对福利院进行了改扩建,进一步完善了敬老院福利生活配套设施,使入院五保对象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确保了老人住得进、留得住、生活得好。二是加大分散五保供养的力度,完善供养措施,使老人们老有所养。

4、优抚安置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一是全面落实了优抚抚恤政策,按政策及时予以调整,建立优抚对象台帐,实行网络化管理,及时兑现优抚资金。二是认真解决优抚对象“三难”问题,对优抚对象建立了医疗救助、医疗减免、住院费按比例报销、大病救助“四位一体”的医疗保障制度。对现役军人家属给予重点帮扶。三是广泛开展拥军优属慰问活动,充分利用春节、“八一”等重大节日,组织各级各单位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拥军优属走访慰问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军民军政鱼水情。

5、防灾救灾工作快捷高效坚持“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方针,努力提高灾害救助能力和工作水平,确保受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和灾区社会稳定。一是妥善安排灾民生活。严格执行汛期和特殊时期24小时救灾值班制度,第一时间收集、汇总、上报灾情。。二是规范常救对象的救济工作。在每年冬末年初,对全镇常年救济对象进行摸底调查,搞好公示,按照上级要求及时下发冬春生活救助资金,解决常救对象的口粮、衣被等生活困难。三是完善灾害救助体系。四是建立健全

社会募捐机制,发挥慈善协会作用。建立经常性社会捐助制度,积极发动社会力量,拓展社会募捐渠道,逐步实现社会捐助活动由集中性、突击性向经常性、日常性转变。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社会救助水平低

由于投入社会救助资金有限,尽管我镇社会救助体系已基本形成,但各类救助水平较低,救助面较小,难以应对物价上涨和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

2、福利机构不健全。特别是我镇敬老院供养床少,投入少,规模小,集中供养率低,远远满足不了“三无”老人入院需要

3、养老事业发展缓慢。随着打工经济和异地就业新格局的出现,有30%的留守老人处于孤独无助状态。而全镇目前尚无一所社会养老机构为他们提供养老服务场所,给老年人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4、优抚安置服务功能弱。目前缺少功能健全、环境优美的优抚机构,为伤残军人提供服务。优抚对象的医疗难、生活难、活动难、就业难等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5、村基础设施滞后。村(居)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是国家政权基础。随着社会的转型,村(居)民委员会由管理逐步走向自治型和服务型。而村(居)组织的办公经费的困难和办公服务场所的缺少,无法为村(居)民提供有效的服务,严重影响了社区建设的推进。

6、村干部队伍严重老年化。目前,村干部领导班子成员年龄结构偏大,思想不够解放。大多数村干部的思想观念跟不上国家大政方针和政策调整步伐,只能机械地抓落实;谋划发展缺少科学性,思想狭隘,存在短期行为;开展工作缺乏创造性,“上面让干啥就干啥,上面让咋干

就咋干”,仅仅停留在完成常规工作。

四、意见和建议:

1、提升农村低保救助水平。及时解决与物价上涨和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的矛盾。

2、加大敬老院基础设施的完善。一是提高敬老院工作人员福利待遇;二是建立敬老院正常投入机制,不断改善办院条件,让五保老人住得进、留得住、生活得好。以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请求领导给予大力扶持。

3、加大社区建设力度。我镇共有27个行政村,目前,只有半数村有办公场所,有半数村办公用房简陋,办公设施老化,难以适应为民服务的发展需求,请求政府加社区建设扶持力度。

4、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力度。要采取多种形式,开辟多种途径,做好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加大村级干部培训力度,加快村级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进程。优化班子结构,从而提高干部素质和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村干部待遇问题,完善激励保障机制,真正体现出人情化管理的要求。

第14篇:关于社会十大民生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社会十大民生问题的调研报告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杨帆20100408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党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的持久动力。按照提速落实“314”总体部署、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要求,中共重庆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专题研究了民生工作,决定本届市委任期内,用两年半时间,在解决全市群众最关心的10大民生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改善民生是我们党根本宗旨的内在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市委三届八次全委会精神,为进一步改善民生,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百姓,我们对本地区民生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实地查看、召开座谈会、调阅资料等方式,对本地区民生问题有了深刻的了解,结合平时的了解,通过认真梳理,当前本地区在社会民生方面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今后工作的重点有以下十个方面:

一是要着力解决住房难问题。要采取大力建设公租房,在危旧房、“城中村”、棚户区改造中对低收入群体实施保障性安置等措施,切实解决中低收入群众住房难问题。

公共租赁房,是解决新就业职工等夹心层群体住房困难的一个产品。公共租赁住房不是归个人所有,而是由政府或公共机构所有,用低于市场价或者承租者承受起的价格,向新就业职工出租,包括一些新的大学毕业生,还有一些从外地迁移到

1城市工作的群体。

二是要着力实施扶贫计划。要制定完善合理的政策措施,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向经济不发达地区流动,加快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三是要着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要大力实施森林工程等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和城区绿化率,切实打造和谐优美的人居环境。

四是要着力加强社会治安建设。要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特别是要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在中小学、幼儿园等重点单位配备校警和安保人员,让人民群众有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

五是要着力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建立完善以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灾害临时救助等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老有所养、灾有所济、孤有所靠、残有所助。

六是要着力抓好教育事业。要大力推进教育事业均衡化发展,特别是要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和贫困家庭子女的入学问题,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七是要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要以解决农民工城镇户口为突破,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形成科学有序的人口城镇化机制,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八是要着力解决看病难。要大力完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抑制药价虚高,让群众看病方便、治病便宜。

九是要着力解决就业难。要在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鼓励支持微型企业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

十是要着力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要深入开展“三进三同”、“结穷亲”、“大下访”等活动,深化“三项制度”,倾听群众心声、解决群众困难,切实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改善民生是头等大事”的理念,采取更加务实的措施,着力抓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大事,切实改善民生,扩大消费,拉动内需,形成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局面。

第15篇:民生问题调查报告民生问题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民生问题的调研报告

民生问题调查报告-民生问题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民生问题的调研报告

根据省、市、县开展“万民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要求,房县民政局充分发挥民政部门职能,成立了专题调研组,通过采取实地查看、走访群众、代表座谈、查阅资料和听取汇报等方式,就全县的农村民生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房县总面积5110平方公里,是全省第一版图大县。全县辖20个乡镇,304个行政村,156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2756元,财政收入亿元。我县属国

家级贫困县,也是老苏区,全县有优抚对象31160人,其中享受抚恤定补5469人,农村实有五保6610人,农村低保对象万人,城镇“三无”对象820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员万人,常年因灾救助对象40000人,60岁以上的老人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0岁以上的老人476人。全县建有福利机构23所,为民服务窗口2个,社会公益事业管理单位2个,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共有82人。

二、民政惠民政策落实情况:

1、社会救助体系全面建立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最基础的工作,我们从城市低保救助开始,不断拓展救助种类,目前已开展了农村低保救助、大病医疗救助、五保救助、灾情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救助、教育救助、临时救助等十项社会救助种类,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困难群体“应保尽保”的社会救助体系。同时,逐年提高提高救助标准,让弱势群体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实惠。“十一五”期间,我县共投入民政事业资金亿元,常

年救助城乡低保对象达到万人,常年灾民救助4万人次,累计临时救助城乡困难群众万人次,实现了城乡居民无饥寒。建立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五年累计救助2500人次。自然灾害应急救助能力明显提高,帮助灾民恢复住房8000户。建立了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各类重点优抚对象抚恤标准与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

2、城乡低保救助阳光化操作为了解决群众不了解救助政策,不知道救助程序,杜绝优亲厚友、暗箱操作、政策执行不严等现象,近年来,我局积极探索创新社会救助工作方法,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全面实施救助服务。一是建立了民主评定制度。民生问题调查报告在低保对象的确定上,以村民委员会为基础,开展“民主选贫”活动,对提出低保申请人,采取“一会两票”的办法确定对象,逐级上报、审核;二是建立了季度审核、半年核查、年度走访的制度,形成了“低保对象即进即出、保障

标准有高有低”的长效机制;三是建立了“四级公示”制度,即对低保对象实行村公示、乡公示、县级公示、户挂标示牌,接受群众监督;四是建立了公众服务窗口。投资50余万元建立社会救助服务大厅,接受全县群众的政策咨询,受理群众的上访,办理临时救助,承办社会救助工作。2016年和2016年,我县低保工作连续三年获得“全省社会救助工作探索创新奖”。

3、社会福利设施建设不断加快。近年来,我局抢抓机遇,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切实加强社会福利设施建设,提高了为民服务能力。一是投资1100万元,对福利院进行了改扩建,新建老年公寓一栋,新增床位210张。目前装修工程已接近尾声,即将全面向社会开放使用,有效推动了我县老年福利事业的发展。二是抓住“福星工程”建设的机遇,投资400多万元,新建了农林场福利院、化龙堰镇福利院,改建了青峰镇福利院、榔口乡福利院、红塔乡福利院、土城镇福

利院、野人谷镇福利院,4所福利院已达到省级模范福利院标准,6所福利院已达到合格福利院标准。进一步完善了农村福利生活配套设施,使入院五保对象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确保了老人住得进、留得住、生活得好。三是投资800多万元,兴建了民政综合服务大楼,为开展城乡社会救助和婚姻登记系列化工作,提供了方便、快捷、宽敞的服务场所,每年接待服务对象达4万多人次。四是启动了殡仪馆和公墓建设项目。

4、优抚安置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一是全面落实了优抚抚恤政策,按政策及时予以调整,建立优抚对象台帐,实行网络化管理,及时兑现优抚资金。二是认真解决优抚对象“三难”问题,制定出台了《房县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办法》,对优抚对象建立了医疗救助、医疗减免、住院费按比例报销、大病救助“四位一体”的医疗保障制度。对现役军人家属给予重点帮扶。三是广泛开展拥军优属慰问活动,充分利用春节、“八一”等

重大节日,组织各级各单位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拥军优属走访慰问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军民军政鱼水情。四是开展复退军人职业技术培训。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广泛开展复退军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就业技能,扩大就业渠道。

第16篇:沈阳民生问题报告

沈阳民生问题报告—住房、物价以及救助措施

当前学术界认为,民生问题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要的,就是生存状态问题,即每个人能够有尊严的生存下去的生存状态的底线;其次,就是生计来源问题,对于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而言分别主要指土地问题和就业问题;再次,就是生活质量问题,即包括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活层面考虑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生活质量得以提升的福利。依我看来,从当前中国具体的实际,目前我们还不能期望中国社会完全解决这一问题,因为这属于较高层面上的问题。从现实和操作逻辑看,民生问题的上述三个层面的内容有一种从低到高、逐层递进的关系,改善民生尤其是当前中国的民生要遵循这样一个规律:前一层面民生内容的基本实现是后一层面民生内容实现的前提条件,当前一层面内容基本实现后,应当顺理成章的开始后一层面内容的实施.本文主要针对沈阳市民主要关注的民生问题进行汇总及总结,主要针对沈阳居民住房状况,沈阳的物价情况进行总结。首先针对住房情况通过百姓购房网的数据可以得到,有近六成受访者打算购房,铁西区为首选购房区域,价格承受力普遍为4000-5000元/平,面积9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户型市场需求巨大,而在沈阳居民住房状况的调查中可知沈阳居民购房的主要原因是结婚用房和改善目的购房其所占的比例近30%,在购房区域则是铁西区,主要由于铁西区的在售楼盘是最多的,多层、高层、小高层基本都涵盖在内,人气也是日益上涨.皇姑区作为传统的教育区,其区内住宅近几年都是抢手货,甚至会拉升本区二手房及房屋租赁价格的增长。而大东区近两年内集中出现了一些市内具有代表性的大盘项目,提升购房人气也是情理之中。此外,调查发现,有意向在中心区域购买住宅的市民大都是二次置业。本次调查发现,消费者在对住宅面积的偏好上主要有以下特征:从购房者需要的商品房面积比例来看,60—80平方米的中小户型仍是市场需求的主流,所占比例其次为80—100平方米的中等户型。调查中也发现,另一部分需求则来自改善性购房,100至120平方米/套的商品住宅需求最为活跃。大户型面积在今年的需求比例也呈现增长,三室二厅是最受大户型购房者追捧的户型格局比例。在价格方面,最能够承受的心理价位普遍比沈阳市场均价略低,承受价格范围在3000元/㎡—4000元/㎡为20.4% ;范围在4000元/㎡—5000元/㎡的为51.1% ;对于较高价位承受范围在6000元/㎡—10000元/㎡的仅占4%。并且从数据中可以得知77%的受访者选择按揭或者公积金贷款买房,不贷款和不确定贷款的各占12%、11%的比例。首付比例以30%以下居多,还款年限多在15—20年。

因此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可知,沈阳大部分住房是刚需的,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未来五年

1 中国住宅市场趋势研究》,其中预测,未来五年内,全国都将鼓励和保护人们首次置业的刚性需求。因此沈阳房地产市场算得上是全国房地产市场的代表,刚性需求的小户型将占地产市场主流。根据《未来五年中国住宅市场趋势研究》,到2016年,全国大中城市刚需市场将占到房产市场总额的68%。而沈阳的刚需市场比例将更高,会突破70%。因此在沈阳住房问题可以算得上是民生问题之首.在物价方面,在支出方面,沈阳相比北京等一线在租房问题上便宜了许多,其余基本食品、生活用品、公共服务区别也便宜了一些,但在公共交通上还要贵出很多,而收入上的差距巨大,性质内容基本相同的工作沈阳的薪水也就相当于沈阳的一半多点,但是沈阳在CPI控制上,有着较好的表现,以今年 8月份为例,图1

图1.2013年8月CPI指数

从图中可以看到,今年CPI涨幅最小的城市为哈尔滨市,涨幅最高的为昆明市。沈阳以101.4在全国范围内保持着相对较低的水平。

在救助体系上,当前,沈阳已逐步建立起以城乡低保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制度为辅助,以临时救助、优惠政策、社会互助和慈善捐赠为补充的综合型社会救助体系,为保障全市城乡贫困人口的生存与发展权益构筑了一道坚实的安全网。

在沈阳城乡社会救助的政策体系当中,城乡低保制度处于核心地位,为保障全市城乡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发挥了巨大作用。自 1998 年建立城市低保制度、2005 年建立农村低保制度以来,沈阳城乡低保制度的覆盖人群与资金投入不断增长,截止 2011 年末,城乡低保制度对应的救助人数已经从制度建立之初的 2.9万人和 8.6 万人分别扩大到 11.8 万人和 9.4 万人,而且沈阳市财政对于城乡低保制度的资金投入也不断增加,仅 2011 年就投入城乡低保资金 5.63 亿元

2 从 2008 年到 2011 年,沈阳城乡低保边缘救助的对象人数总量逐年增多,而且其中包含了城市低保边缘人口逐年下降和农村低保边缘人口逐年上升的趋势,这意味着沈阳社会救助政策在城乡范围内的逐渐均衡,不仅很好地彰显了社会救助的政策公平性,也促进了沈阳城乡低保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低保制度的建立旨在保障城乡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而对于现代社会的公民而言,在生存权利之外还应该享有起码的发展权利,各类专项救助政策在保障沈阳城乡贫困人口的医疗、教育、住房等发展需求方面效果显著。各类专项救助政策主要包括: 1.城乡统筹式医疗救助。分别始建于 2004 年和 2007 年的沈阳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在建立之后,很长时间内都依照城乡二元化的路径发展。为了增强医疗救助的政策效能,市民政局于 2009 年开始着手医疗救助的城乡统筹工作,为此制定了多项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城乡门诊救助标准统一为每人每年最高 80 元;城乡低保户和农村五保户的住院最高救助限额都统一为每人每年 5000 元;城乡低保户和农村五保户在享受门诊特慢病和住院救助时,均可在医保报销比例的基础上再上浮 15 个百分点,对应的城乡低保边缘户则上浮 9 个百分点。

2.教育救助。2011 年,沈阳首次发放了面向全市普通高中贫困生的政府助学金,全市有 6640 名普通高中贫困生从中受益,该项救助资金共分两次发放,标准为每人每年 1500 元,城乡资助面分别占城乡普通高中在校生总数的 10%和15%左右

3.住房救助。廉租住房保障是沈阳住房救助的主要方式,具体包括:一是货币补贴,符合条件者自行承租住房,政府给予一定的住房补贴;二是实物配租,符合条件者以交付廉价租金的方式享受政府直接提供的住房;三是租金核减,政府按照廉租住房租金标准及保障条件对已经承租公有住房的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给予相应数额的租金核减,并向相关产权单位或管理单位补贴核减部分。

如果仅仅依靠城乡低保制度和专项救助制度,只能依赖相对固定的政府方式进行救助,并不能很好地体现社会救助的社会性,只有以临时救助、优惠政策、社会互助和慈善捐赠等方式作为社会救助的有效补充,才能更好地发挥多元方式组合的社会化救助的合力。

综上可知,沈阳现有的民生问题主要集中在住房问题,在物价和资助方面上有着较好的支持。

3

第17篇:民族乡关于民生问题调研汇报

文章标题:民族乡关于民生问题调研汇报

我乡始建于xx年xx月,xx年xx月正式成立乡党委、政府。全乡占地总面积30余平方公里。现辖xxx个行政村,xx个村民小组,总人口xx户,xxx人。有汉族、回族、藏族、东乡族;其中汉族占

44、少数民族占56。由于我乡群众全部从贫困地区迁入而来,多数群众都是文盲,思想观念淡薄,为满足自己的需求而违法乱纪。如抢劫、偷盗等时有发生。自成立乡党委、政府以来,乡党委、政府大力宣传精神文明建设,定期或不定期在群众中宣传法律、法规知识,讲解县委、县政府的政策、制度。建乡以来,我乡以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奋斗目标,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没有广大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只有农村和农民全面实现小康才是完整意义上的小康社会,而农村和农民小康的核心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而增加农民收入是实现农村小康的重点和突破点。我们必须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来对待和研究。

一、农民增收的重要性

1.我乡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结合本乡实际,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围绕“稳粮扩经强三产,种草养蓄抓带田”的发展思路,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劳务经济为农民创收。这直接关系到我乡经济的发展,从而也关系到全县经济的大力发展。

2.农民增收,关系到我乡全面小康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关系到我乡的社会稳定。因此生态、农业重点产业调整培育工程、劳务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基础建设工程、新农村建设工程等在某种程度上为农民起了创收,增收的作用.3.农民增收,关系到我们党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巩固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充分实现。农民是我们党的阶级基础,只有农民基础和我们党的群众基础牢固了,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才能更牢固,只有农民不断增收,逐步富裕,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才能得到根本体现。立足本乡优势,坚持走好“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实施“1881\"工程,通过“1881”工程的实施,力争实现养殖业收入xx万元,人均xx元,占人均收入的xxx。

二、农民增收的主要制约因素

1、农民的农业收入增长乏力。一是耕地资源极度稀缺制约了农产品产量增长空间,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少;二是乡财政的支持能力虽大,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三是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土地盐碱较大,植被稀少,农作物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农业种植收益不高。四是农民经济基础薄弱,大多数群众刚步入温饱水平,在农业种植以及操作技术学习上投入不足。部分群众对当地水浇地的种植操作规程没有完全掌握,不会用科技改良土地,还存在投入大于收益的现象。五是水利设施破损严重,农业灌溉十分困难。特别是

八、

九、十支渠下段无法引水,加之又无机井,有近xxx亩土地荒芜。六是农民文化水平低,接受新鲜事物慢,不能够熟练掌握农业生产技术和劳务技能。大多数群众受生活条件所限,无力购买农业机械,机械化生产能力不高,生产效率低。七是生态用水短缺,且用水政策不明确,树木及时灌水受严重制约,树木干枯现象日趋明显。八是农户迁移到点率低,无法解决房屋破损严重的问题,直接影响村容村貌整治效果。九是农业生产面临诸多难题。主要表现在:农业资源约束加剧,耕地日益减少,水资源缺乏和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未能根本解决;农业投入不足,农业基础条件薄弱;农业科研滞后,农技推广应用率不高。

2、农村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在农业生产结构方面,农业产业化格局还没有真正形成,农产品深加工链条太短,农产品供求格局的变化使农产品总量扩张不能为农民在农业中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农民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下降,从事二三产业的人数较少,收入比重较小;尤其在非农产业方面,发展水平低,较低层次的交通运输、建筑、饮食业等占相当比例,而较高层次的产业如农副产品加工、信息咨询、金融等几乎为空白,在低层次行业上的重复建设与无序竞争造成经济效益低下。

3、农民自身素质存在问题。全乡农民收入低,学科学,学知识观念淡薄,导致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占87,部分上学儿童流失较为严重达到6。因此造成大部分农民对市场意识还不够深入,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农村市场经济条件的需要,对市场的超前预测和有效分析还十分有限,加之农民的整体文化水平素质较低,大部分农户仅仅只限于追求眼前利益,对土地的投入不断减少,也给较快增收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当前依靠价格增长提高农民收入的方法已走到了尽头,新的形势下需要有新的方法来增加农民的收入:

1、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通过劳务输出增加收入。按照“走出一人,带动一户”的发展

思路,进一步加大劳务输转力度,力争今年全乡劳务输转人数达到xxx人以上,劳务输出收入达到xx万元,人均收入xx元,占人均收入的xxx。(全乡劳力xx余名,户均输转1年以上劳务工xx名,全乡xx人,实现xx万元,人均年收入xx0元,户均输出季节性短工1名,全乡xxx名,收入xx万元,人均收入xx元)带来信息、带来钱财、带来致富门路、带走贫穷。

2、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来增加收入。要以小集镇建设和商业一条街建设为载体,新建商业门点xx户,同时制定优惠扶持政策,积极引导广大群众进城经商、流通返运、本乡现有乡村个体门点多方收入,实现

二、三产业收入xx万元,人均xx元,占人均收入的xx。(全乡22台机械,2450年/台元,实现收入5.4万元;23户个体门点2500年/户,实现收入5.75万元)。

3、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收入。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紧紧围绕“稳粮扩经抓带田”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继续稳定粮食作物面积7960亩,其中:粮食作物6600亩左右,逐步扩大经济作物套种面积,由06年的130亩,增加到今年的1360亩,大力发展以小麦套葵花、小麦套玉米、玉米套孜然为主的带田种植面积600亩,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亩均效益,力争实现种植业收入60万元,人均147元,占人均收入的16.4。(粮食作物(小麦、大麦)6600亩,平均单产440斤,全乡总产290.4万斤,平均价0.77元,实现收入223.6万元,减去物化投入亩均250元{籽种60斤×0.8元/斤=48元;化肥:底肥-二铵40斤×1.3元/斤=52元,追肥-尿素40斤×0.66元/斤=26.4元;机播18元/亩 机收35元=53元;水费66元/亩;农药5元/亩},物化总投入165万元,实现纯总收入58.6万元,亩均88元;若遇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减产亩均收入60元左右,实现纯收入39.6万元;1360亩经济作物亩均纯收入120--140元,实现总收入17.7万元)

4、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决定性因素。建设现代农业归根到底要依靠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纪检监督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贯彻落实治慢工程,抓好“五项建设”达到“四个目标”为实现“翻番升位”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五、几点建议

1.建议教育、卫生等上级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大对七墩的业务的管理和指导,积极给予政策、经费的倾斜。确保部门业务的正常开展。

2、建议将我乡上报批准为省扶贫困乡,并给予政策倾斜。

3、建议今年继续投资完成我乡

八、

九、十支渠下段所有渠道改造工程。

4、建议为我乡每年提供一定量生态用水,明确持续生态用水政策和标准。

5、建议对我乡xxx公里乡村主干道路黑色路面铺筑。

二00七年五月十八日

《民族乡关于民生问题调研汇报》来源于网,欢迎阅读民族乡关于民生问题调研汇报。Rz8

第18篇:长江三峡坝区移民的民生问题调研报告

当中国人“高峡出平湖”的世纪幻梦变为现实的时候,“后三峡时代”便开启了历史帷幕。交织着移民痛楚与和谐发展,就业无着与经济转型,背景乡愁与信心重构等由诸多复杂音符构成的交响曲,在人们还没给它齐配相应乐器的时候,便震聋发馈地奏响了。置身三峡库头的三斗坪及周边地区,你可以真切地领悟到这种混合着离乡之忧与奉献之乐的伟大乐章在三峡大坝

的上空飘移、回荡。

一、缘起百多年来,三峡工程始终弹拨着华夏儿女的神经。1917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成为中国最早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第一人。1953年,毛泽东主席在听取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修建水库规划的介绍时,希望在三峡修建水库,以毕其功于一役。他指着地图上的三峡说:费了那么大的力量修支流水库,还达不到控制洪水的目的,为什么不在这个总口子上卡起来?先修那个三峡大坝怎么样?1956年,毛泽东主席在畅游长江后写下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著名诗句。1994年12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鹏宣布:三峡工程正式开工。经过近15年艰苦奋战,目前,包括枢纽工程、输变电工程、移民工程在内的三大部分工程建设,已基本完成。有关资料显示,截至4月7日,三峡水电站累计发电3000亿千瓦时,三峡工程的三大功能——防洪、发电、通航,均已初步实现。三峡工程作为世界上最大规模改造地理景观的人类工程,不可避免地对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人文生态产生巨大的冲击。“高峡出平湖”的转变固然恢弘而神奇,但它所带来的“副产品”不容忽视,比如:移民问题、生态破坏问题、地质灾害问题、水污染问题等等,特别是如何破解百万大移民这道“世界级难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中共中央十分重视民生问题的改善工作,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党中央把保民生视为保增长和保稳定的根本所在,把让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视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在党校学习期间,专家教授也一再给我们讲解“民生所指,民心所向,国运所系”的深刻道理。所以,我们中央党校中直分校第54期二班第七支部将调研的视点聚焦在了三峡坝区移民的民生问题上,以图通过实地考察,了解三峡坝区移民的真实状况,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为有关部门制定后续的移民政策提供必要的参考。5月14日至5月22日,中央党校中直分校第54期二班第七支部一行10人,赴湖北省宜昌市位于三峡坝区的秭归县、夷陵区的部分村镇进行了调研。

二、现状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地处川鄂咽喉长江西陵峡两岸。全县面积2427平方公里,下辖12个乡镇,186个行政村,人口39.15万。秭归县新城位于三峡大坝坝上库首的茅坪镇剪刀峪,自1992年12月动工兴建,至今已初具规模。全县三峡工程坝区、库区动态移民达10万人之众,承担了三峡工程坝区征地、大江截流、首批机组发电、三期蓄水等各阶段的移民任务。存在的主要问题:“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在农村移民生产安置5.56万人中,县内农业安置2.15万人。从土地占有数量看,人均耕园地0.8亩,比淹没前的1.21亩下降了0.41亩。人均低于0.5亩的占总量的17%,潜在隐患较大。从土地质量看,库区用于安置移民土地的保水、保土、保肥能力弱,土壤熟化程度低,水利设施大多不配套,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从种植结构看,全县安置区共有耕园地3.6万亩,其中柑桔园3万亩,是库区移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因品种退化,熟期结构不合理,柑桔平均销价呈下滑趋势,农民增收乏力。“移民”就业和增收的难度大。一是少部分城镇纯居民搬迁安置后,失去了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新的收入支撑尚未形成,造成生活比较困难。二是下岗职工再就业困难。淹没的148家企业,初次搬迁结构调整力度不大,实施“两个调整”安置的5749名下岗工人,一次货币化安置标准不高,且受移民年龄、技能、思想、岗位多方面因素影响,再就业难度大,部分下岗人员养老、医疗保险费缴纳困难。三是自谋职业安置移民不稳。各类自谋职业安置移民1.3万人,有30%的移民低于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宜昌市夷陵区是7月撤销宜昌县而设立的具有明显县级体制特征的移民新区、农业大区和工业强区,夷陵区也是三峡大坝的所在地,既是坝区也是库区。全区国土面积3424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1个街道、1个开发区,200个村(社区),总人口5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5万人。三峡工程建设涉及夷陵区4个乡镇,37个村,141个组,1个集镇,93家单位,19所学校,10家企业,需搬迁移民6443户,21868人,征淹土

地4.8万亩,撤迁房屋93.61万平方米。三峡征地移民搬迁后,人多地少、就业稳定压力大,大力推进移民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成为夷陵区及坝区库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对策从对秭归县、夷陵区部分村镇的调研情况看,当地各级政府为改善坝区移民的生存状况,都紧紧抓住“就业”这个民生问题的牛鼻

子不放,想方设法扩大移民的就业门路,使坝区移民的生活从艰难困苦到解决温饱,进而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基本实现了坝区移民地区的社会稳定。有就业,才有坝区移民的安居,有坝区人民生活的稳定,才有移民地区的社会稳定。调研发现,无论是秭归县还是夷陵区,各级政府在广辟就业门路的探索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充分发挥妇女在就业工作中的优势,使坝区保就业、保稳定的工作得以较为顺利地开展。为什么在坝区保就业、保稳定工作中妇女会成为各级领导目光中的一个亮点?综合各方面的情况,除了湖北女性骨子里那种能人不能、敢人不敢的侠女自信外,还由于各级妇联组织开展的“双学双比”、“巾帼文明岗”、“三八绿色工程”等活动已经在城镇乡村开展了20多年,这些旨在锤炼妇女思想意识,锻炼妇女生产技能的活动,打造了一支思想过硬,技能过人的妇女群体,使她们不怕困难,越是困难越敢为人先。湖北宜昌市夷陵区乐天溪镇党委书记田红就深有体会地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妇女是家庭细胞中的那个核,要想干好工作,就要充分发挥妇女细胞核的作用,细胞核发挥作用了,家庭就稳定了,家庭这个社会细胞稳定了,社会就稳定了。”事实上,面对移民给就业带来的巨大压力,宜昌妇女在当地政府和各级妇联组织的领导下,不等不靠,发挥特长,为解决移民就业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了帮助坝区移民和下岗女工再就业,7月,秭归县巾帼家政服务中心成立。中心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移民妇女和下岗女工转变择业观念,使她们认识到从事家政服务业也是社会劳动,中心帮助移民妇女和下岗女工突破传统思想,克服自卑和畏难情绪,使她们主动走出大山、走出家庭,自食其力。中心开展多种类、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抓好家政服务人员的素质培训和技能培训,帮助移民妇女和下岗女工掌握职业技能,提高她们的应岗能力。目前,该中心在北京、深圳、武汉、宜昌等地建立了较稳定的家庭服务员安置基地,与3家家政服务公司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服务领域从开始的家政服务员培训派遣和劳务输出,发展到目前的婴幼儿护理、月嫂、搬家、家宴制作、房屋信息服务等相关业务,还成立了巾帼职业介绍所。目前,中心已登记电工、司机、厨师等各行业求职人员3000多人,已帮助多名坝区移民和下岗工人走上工作岗位。手工布鞋、绣花鞋垫是秭归县的民间传统制品,也是一种乡间文化,如果把它作为一个产业开发,可以吸纳众多移民妇女就业,增加她们的收入。3月,在秭归县妇联的扶持下,屈秭绣艺公司成立了,公司主要生产养生布鞋、精品鞋垫、工艺十字绣等产品,在继承民间手工布鞋文化的基础上,突出地域特色,集“养生型、文化型、乡土型、时尚型”于一身,产品销往港、澳、台、俄、日、韩、新马泰、欧美市场。公司采取集中加工和分散加工相结合的方式,让走不出家门的农村妇女也能实现增收。公司派出专业老师对妇女进行免费培训,培训合格后,在公司领取半成品,自由制作。加工完毕后,质量符合要求的产品,公司予以回收,并按件计发工资。截止到目前,公司已在当地农村和社区培训妇女多人,公司现在拥有员工600多人,人均月增收400多元。茶叶是夷陵区的主导产业,为了充分发挥三峡库区移民妇女发展循环金的作用,5月,夷陵区妇联与湖北邓村绿茶集团有限公司签定了三峡库区移民妇女发展循环金的使用协议。约定循环金用于该公司位于坝库区的乐天溪镇瓦窑坪村茶叶基地建设、发展及当地移民妇女培训、技术指导和就业安置工作。去年,三峡库区乐天溪茶叶产业园项目实施后,公司结合地方经济特色和产业特点,对1000多人次的移民妇女进行了茶叶技术培训,安置了大量移民人员就业。除此之外,夷陵区三斗坪镇的“牛焕菊工作室”、秭归县的“秭归宏强脐橙开发有限公司和发畹丝绵茶厂”实施的三峡库区循环金项目、夷陵区的“三八绿色基地”项目等,都是由女性开发出的一条条就业门路,吸纳了大量坝区移民就业,增加了坝区移民的收入,稳定了那一方曾经因为移民而动荡的社会秩序。通过就业门路与岗位的开发,曾经因为三峡工程而失去土地、失去工作的移民,情绪与生计渐趋稳定。当地各级政府清醒地认识到,物质问题的解决只是坝区移民工作迈出的一小步,移民也需要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夷陵区乐天溪镇党委书记田红想到了在移民新区建设文化体育健身活动场所的措施,他想用丰富移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办法,构筑起移民崇尚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新方式。在农村文化建设上,田红书记舍得用好地,舍得花资金,舍得用精力。3年下来,乐天溪镇投入到村级文体建设的资金就有500万元,乐天溪镇在群众居住最集中、通行最方便的地方先后新建和完善大型综合室内场地1个,较大型露天文化场地25个,灯光球场3个,还开办了10个农家书屋。田红书记说,通过几年的农村文化建设,文化基础设施逐渐到位,文化活动开展丰富频繁,我们明显感觉到乡村民风得到了改善和提升,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得到很好的体现。田红书记认为,把农村文化当作一种事业来做,可以培育农村的主流文化,引领农民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促进农村文化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在坝区的瓦窑坪、朱家湾、八户店、下岸、乐天溪等移民新村文化活动中心,数以百计的坝区移民跳健身舞、打腰鼓、扭秧歌,移民新村成了欢乐的海洋。

四、问题调研中,我们感到,尽管三峡坝区移民在民生问题的解决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移民民生工作还面临诸多问题:⒈发展资金短缺。我们在走访秭归县巾帼家政服务中心的时候,其中心负责人向我们反映,现在对家政服务员的培训基本上是纸上谈兵,目前,宾馆酒店保洁、楼房清洗等业务都很热门,但是由于缺乏培训所需的专业清洗设备,无法对求职者进行实训,因而也就无法向社会输送这方面的急需人才。在坝区调研,资金短缺问题并不只存在于家政培训领域,而是坝区发展中遇到的一个普遍难题。⒉坝区移民缺乏致富手段。在乐天溪镇,我们走访了一位移民妇女,她叫陈晓妺。陈晓妺是坝区第一批移民。1994年,由于三峡工程建设的需要,政府限她100天搬出原住地,当时,她300多平方米的住房,只拿到3万元的搬迁费。那时,三峡坝区的移民安置房还没有盖好。她们全家在临时房屋里住了一年。之后,能干的陈晓妺不等不靠,借钱做小买卖,积蓄了资金。现在,她花100万元买了两台挖掘机,靠出租挖掘机赚钱,每年可收入30―40万元。我们问她,像她这样的收入情况在移民中占多大比例,陈晓妺迟疑地说,可能有20%。而经过我们的再走访再了解,我们感到,像陈晓妺这种收入情况的在移民中并不是很多,要大大低于20%的比例。大部分坝区移民也就刚刚解决温饱问题。特别是三峡工程基本完工后,数以十万计的建设者撤离坝区,这使得原来一大批靠做小买卖过活的移民突然无生意可做,生存面临很大问题。⒊坝区移民养老堪忧。在乐天溪镇,我们访问了一位近60岁的妇女,老人靠低保、基本养老金和移民补贴生活,可这三项全加起来每月也不过400多元。更有甚者,我们在秭归县一位被就地安置的移民家中,村长向我们诉苦说,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移民的养老保险还没有落实。⒋三峡坝区的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创业项目。以三斗坪镇为例,该镇以柑橘、桑蚕、茶叶为三大支柱产业,土地稀缺,发展空间有限。走访过程中,镇委书记喋喋不休地为三斗坪做广告,让我们回京后,设法帮助其找项目。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那一方水土的人们对发展的渴望,项目是他们发展的希望。

五、建议三峡坝区移民为兴建三峡工程做出了巨大牺牲,然而,当三峡工程基本结束、每年发电近千亿千瓦时的时候,很多地方官员还在为发展愁容满面,很多移民还在为生计叹息不止。在科学发展的今天,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规划全国发展战略的时候,千万考虑到三峡移民曾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曾经做出了那样大的牺牲,千万考虑到三峡移民过的是刚刚实现温饱的生活,甚至有一些可怜的老奶奶、老爷爷们的养老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我们肯请政府,政策再向三峡移民的方向倾斜一点儿,资金再向三峡移民的方向倾斜一点儿,项目再向三峡移民的方向倾斜一点儿。

第19篇:民生问题

民 生 问 题 研 究 论 文 陈莉唐琼周蕊

刘莹琪 对于民生问题的界定有一个比较准确、合理、恰当的界定,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因为这直接影响着具体民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如果对民生的界定过于模糊或者过于宽泛的话,那么,基于这种界定的民生政策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过于庞杂、模糊不清的状况。相反,如果对于民生的界定过于狭窄的话,那么,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民生政策也不免会出现不到位、不全面的情形。在我国,主要的民生问题有: 反腐倡廉,安居工程,就业问题,医疗体制,教育问题,文化建设,食品安全,贫富分化,环境污染,社会治安等。我国以改善民生问题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建设包括6个方面:

(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系统,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在这些民生问题之中最为让人堪忧的便是住房难的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密切相关的问题,住房问题是老百姓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解决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的条件之一就是保障人民有地方生活。中国的十几亿人口现在面临着越来越大,越来越难的住房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求政府一定要严格依法行政,明确在市场经济中的定位,理清住房难问题的实质,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在过去的10年左右时间里,国内的房价是疯涨之后继续疯涨,那是绝对的“芝麻开花——节节高”。陷入了一种非理性的涨价困境中。一边是房子成了“新三座大山”之一,普通民众普遍感觉房价高、房子贵、买房压力大、供房要人命。然而一边却是房子供求强烈,房地产业发展态势非常良好,房子至少还要上涨几千点。没房子的人拼了命排队买房子,特别是经济适用房,更是有隔好几个晚上就去排队的,让人看了实在心酸。有了房子的人,则想通过房产投资,实现个人财富多快好省的再增加。这些其实都是房地产市场不正常的表现。

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国务院有关部委相继出台了“国四条”、“国八条”等一系列针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政策。应该说这些政策的出发点是正确的,是为了抑制房价过快发展,保障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帮助广大中低收入者能早日买得起房,住得起房,但从全国的经济格局以及以往的历史经验来看,这批政策中却含有不少非理性,一厢情愿的因素在内,是一种穿旧鞋走老路屡试屡败,弊大于利的政策,如不及时调整将会对刚刚复苏的中国经济造成重大冲击,而且很难达到抑制房价,保障民生的目标。理由如下:近三十年来,我国的经济之所以能够得以高速发展,除了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路线外,还主要依靠了外贸出口、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房地产业这三大支柱的强有力的支撑,但经过这次金融危机后,西方及其他一些地区的国家出于维护本国利益及某种微妙心理,与中国的贸易战愈打愈烈,甚至到了不择手段,不讲规则的地步。所以,今后外贸这根支柱的变数很大,难以寄以重任;众所周知,上一次国家为抗击全球金融危机拿出了四万个亿来拉动内需,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投在了基础设施建设上,现在如再斥巨资投入这一块,那无疑就是劳民伤财,拿纳税人的钱来打水漂了。政府不会这么干,老百姓也不会同意这么干。所以,在前两大经济支柱支撑力下降,新的经济支柱尚未铸成的今天,房地产业的经济支柱作用应该说比任何一个时期都显得重要和突出。因此,任何对这一行业的打击政策和趋向都是极为错误的,甚至会出现适得其反,事与愿违的结果。特别是在强行压制房价这一方面,恶果已经呈现。如海南省出台暂时不出让土地的政策后,当地房价最高日涨5000元/㎡;又如上海的庄臣一品楼盘,在几轮失败的打压政策之后,已从11万/㎡ 涨至16-18万/㎡;再如首都北京在两会刚刚闭幕之时就出现了三大“地王”„„此外,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一旦我国的房价过低,就会有大量的境外热钱流入本国的房市,从而造成本来应该或打算让给本国中低收入者的利益,莫名其妙,不知不觉地成了外国资本的肥硕猎物的遗憾局面。如青岛房价较低时,就有大量的韩国人到该市买房(每人都购了好几套),然后等房价涨到高点时脱手,个个都是挣得满载而归。另外,就在中资银行信贷紧缩之时,不少外资银行却纷纷以2成低首付,利率7折的优惠条件争抢当地房贷生意(见杭州3月23日《都市快报》)。这种现象难道不应引起决策者们的注意吗?那么如何才能真正解决迫在眉睫,事关无数中低收入者最基本利益的住房民生问题呢?笔者认为必须也只有从改革现行的相关体制或政策着手,才有可能达到标本兼治,全面破冰的效果或目标。

一、改变现行的土地出让金分配制度我国2009年的土地出让金收入据财政部统计为1.42万亿元,据国土资源部统计则为1.59万亿元。收入之巨入账之丰,明显居于其他行业(税费项目)前茅。据笔者个人粗估,如果国家每年能拿出6000个亿投入到保障房工程,就有可能解决约3000万户民众的住房问题,而且要是能在五年内坚持以这个数字或更多的资金,投放到住房保障方面,那么广大中低收入者住房难的窘况将可得以根本性的缓解。但由于现行的土地出让金的归属全在地方政府,而且对该项资金的用途亦没有明确规定,那么就会出现某些地方政府会利用这一大块资金来解决住房民生问题,而另一些地方政府则出于种种原因,不愿意把这一块占自己财政收入相当比重的巨额资金拿出来解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困难(这样的地方政府不在少数),结果导致这个庞大群体长期处于艰难困窘的生活状态,怨声载道,苦不堪言,同时也令众多本地急需的人才,由于难以安居而纷纷外流或难以引进。这些现状都对当地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构成了明显的严重的冲击。对此,笔者认为今后各地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应切成三块分配,即:一块上缴中央,作为全国保障房的专项调剂资金;另两块则留给地方政府,其中一块作为地方保障房专项资金,其余部分则作为地方政府的他项用途资金,并要求地方政府必须将住房保障资金专款专用,且用光用净。中央政府则应成立专门机构,其职责一是对中央的这一块住房保障金进行管理(特别是调剂使用,当然也要专款专用),同时要对地方政府的住房保障金使用情况进行有力的监管。要制定奖惩措施或制度,管好管细,一抓到底。此外,住房保障金的提取比例要大一些,这样才有可能有效地发挥该项制度的重大作用(建议为土地出让金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二、要进一步盘活、处理好农村的宅基地(包括宅基地上建的房子)等集体性质的房产,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现在有一亿多农民工长期在全国各地的城市(城镇)中务工,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都想通过自己的打拼实现自己的城市梦,即在城市里拥有自己的固定住所(最好是有一套房产),成为城市居民,从而告别面对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但由于大多数农民工的收入相对菲薄,而城市的房价又如此高昂,所以,让他们凭借自己目前的经济实力来购房是非常困难的或可以说是根本不可能的。同时,随着青壮劳力源源不断地涌往城市,农村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在不断增加,从长远的目光来看,这对整个民族的未来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也是一种极不人道的现象,特别是那些长期失去父母应有关爱和教育的孩童,他们今后的成长之路将会布满阴影与苦难。所以让广大农民工能合家团聚,共享天伦应是社会之责,政府之责,也是当务之急,救国之急。笔者认为,如果能加快农村宅基地,小产权房等特殊房产入市(这里是指在政府主导之下,有条件地入市)步伐,从而使其大幅度地升值,那么,有相当部分的农民工就可以通过出售、置换这些财产来解决自己的城市住房问题,从而达到了与家人团聚,相互照顾,安居乐业的目的,同时也有力地推动,加快了我国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三、进一步完善健全公积金制度特别要将民营企业的公积金制度抓好,抓紧,因为目前以至将来,绝大部分的新生代农民工都是在民营企业里工作,如果民营企业的公积金制度能得以普及,那么将有无数的农民工的购房梦想会提前实现,所以政府应加大加快对这一方面的投入,要对这项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和支持。

四、废除经济适用房,建立更合理、更科学的廉租房制度众多事实证明,经济适用房在其发挥保障民生作用的同时,也由于种种原因,带来了不少腐败现象。这块应属于穷人的蛋糕却往往被一些特权阶层,特权人物所瓜分,而众多无权无势的低收入者只能是望房兴叹,骂娘,骂政府。为此,这种容易产生社会负面作用的“保障房”,笔者认为还是不建为好。并建议加大廉租房的建设力度、数量,同时要建立一种“普民性”的廉租房分配制度。㈠每一个城市原住居民,只要年满二十八岁或三十岁,都有申请廉租房的权利(即使他们的父母很有钱也有权申请,因为父母的钱并不等于是下一代的钱);㈡进城务工已满三年或五年的农民工也有权利享受申请廉租房的待遇;㈢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廉租房管理规定或办法,如廉租房的居住使用者今后有了自己的私房或离开本地到别处生活务工了,那么该房就应由当地政府无条件收回。廉租房只限于申请人及其家人居住,一旦发现承租者利用廉租房去牟利或给外人使用,那就不但要收回房子,而且还要对其实行经济上乃至法律上的制裁。农民工廉租房分配可与户籍制度改革结合起来搞,即愿意将其户口迁到所服务城市(镇)的农民工可优先分配廉租房。廉租房在未完成其历史使命之前,只许租不许买卖;㈣今后在审批新企业用地或老企业扩大规模增用地时,必须预留出廉租房的专用地块,以方便解决农民工及其他职工的居住问题;㈤廉租房的面积不要太大,但建筑质量上不能打折扣,必须由信誉度好的建筑单位来施工。在规划上不能搞歧视,决不能把廉租房搞成贫民窟,偏远房。笔者坚信,如果上述改革方案能得以实施,住房保障这个最大的民生难题的破解就能指日可待,而且还可以产生极大的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一、由于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得到了解决,社会将会走向更和谐,更安康。

二、能强有力地拉动内需:一是在建大批廉租房的过程中就能拉动几十个行业,如钢铁、水泥、装修、运输等;二是相当部分的人由于没有了住房的后顾之忧,就有可能开始大胆地去购买一些以往舍不得买的生活用品,从而进一步拉动了消费。

三、由于宅基地、小产权房等集体财产的盘活,农村和城市人口有可能会产生强对流,从而加快城乡一体化和城镇化的步伐。

四、由于廉租房大大降低了城市的生活成本,有利于地方特别是当地企业能留住及引入所需的人才和劳力,从而有力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健康发展。

五、随着无房者的队伍减少,城市的房价有可能趋稳甚至下降,即房价实现软着陆,从而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六、各地政府可利用众多的廉租房,获得可持续的租金财政收入。总而言之,只有从国情出发,从实际情况出发,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大胆果敢地从体制上改革创新,大破大立,拿出大手笔,市场化和统筹化相结合,才有可能闯出一条破解住房民生难题,强国利民的成功之路。2010年3月23日注:此文2010年4月已发表于《温州房地产》。此文首次提出了国家应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较大比例作为住房保障专用资金;加大廉租房(公租房)的投入和监督力度;城镇居民可按年龄分配廉租房,即已达到一定岁数的大龄青年都有权申请廉租房;保障房分配和户籍制度改革相挂钩,即外来务工者也应纳入同城保障房分配体系;用市场化和统筹化相结合来解决住房民生问题等观点。以上观点已被政府接纳并正在施行试验之中,此文已被中央党校编入国家级文献。今日观点:中央房控改革出台后,银行把沉重的利息一次又一次地加在因刚需而购房的“房奴”身上。本人认为有失公平,更缺人道。

世界各国都有住房问题且住房制度千差万别,但其宗旨都是为了提高本国人民的居住水平,解决住房的供给与需求问题,使住房市场达到供求基本平衡,并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此,我们选取六国住房政策进行分析,以找出中国可借鉴之处。

美国:提供住房补贴和租金优惠券 减免购房税

英国:鼓励“住房协会”购房出租 保险公司可帮助还贷款 德国:成立住房合作社 买房必须先储蓄后贷款 日本:实行“公司内贷款制度” 利率不足3% 新加坡:推行中央公积金制度 征收高额房产税杜绝“炒房”

瑞典:优先为退休人员和有子女家庭提供住房补贴

从上述国家的住房政策可以看出,住房问题是一个民生问题,需要依靠政府和市场双重力量支撑。不管一个国家的经济市场化程度如何,都在住房问题上采取了政府干预的政策,实施了一系列的住房政策和措施,促使和保障公民的基本居住权,从而最大程度地满足了人们的住房需求。

总之,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难问题,建立理性的良好的住房体制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因此推进住房改革和建设,完善城市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解决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市场要承担起其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更要求政府一定要严格依法行政,明确在市场经济中的定位,理清住房难问题的实质,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第20篇:民生问题

反思XX问题

民生是民本的首要选择,是社会和谐的首要基础,是执政的首要取向。但是,近年来民生问题却日益突出,XX问题就是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当前,XX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XX事故频发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承受之重,解决xx问题、全力保障民生刻不容缓。

XX是我国目前亟待正视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一些xx企业惟利是图,为了经济利益而罔顾商业伦理和社会责任,存在证照不全、有法不依、有令不行、管理混乱等问题;二是政府xx部门监管薄弱,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麻痹大意、推诿塞责,存在监管缺位、以罚代管、选择性执法等突出问题,甚至个别地方存在官商勾结的现象;三是xx法律法规和相关的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监管体系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不足,监管的体制和机制不够合理,存在多头执法、职能交叉、协调困难、标准不一等问题。另外,有关部门认识上的误区、相关设备和技术投入不足、人员素质不高也是重要原因。

****问题关系全局,影响深远,亟待解决,有鉴于此,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个问题,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解决****问题,观念认识是先导。要完善xx事故领导问责制度,建立解决xx问题的长效机制。要明确问责范围、规范问责程序、强化责任追究。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法律意识,树立“以民为先,以人为本”的政绩观,要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xx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要察民情、听民意、聚民智。“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群众的认同和满意是党和政府最大的荣誉,也是党员干部最大的荣誉。

第二,解决****问题,制度法律是基础。一要建立健全xx制度和法律,要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要加大对****问题的惩处力度,加大违法成本,采取严格的问题追溯制度,追究相关违法企业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三要注意审查关口前移,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切实解决“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 第三,解决****问题,体制机制是核心。要建立长效机制,改革监管体制,克服当前存在的多头执法、职能交叉、协调困难、责任不明等问题。监管部门要保障监管的公正性,杜绝与有关企业的利益纠葛。要贯彻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管办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营利性和服务性分开的原则,深化改革,加强对市场经济秩序的治理,加强对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改革力度,真正体现公平与效率的兼顾。

第四,解决****问题,监督落实是关键。“法之有威,在于法之必行”。要把法律制度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加强督促检查。“徒法不足以自行。”制度能否落实,关键在监督检查。应建立制度本身的监督执行机制,建立健全制度执行问责机制,完善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整合监督资源,注重发挥各类监督主体的作用。

第五,解决****问题,宣传引导是重要保障。要在社会大力宣传,通过典型示范突出重点,引导舆论方向,加强对****问题的社会认识。建立信息沟通平台,政府各部门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保证信息及时快速准确地传播,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传媒手段,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第六,解决****问题,企业和行业自律是重要方面。企业要充分认识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要遵守商业伦理,必须要增强社会责任感,要自觉加强对产品生产、运输、销售各个环节的管理,杜绝虚假信息,杜绝惟利是图。行业自律组织要加强对本行业企业的管理,提倡良性竞争,杜绝恶性竞争。

温总理深刻指出:“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解决好xx问题,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多主体联动,需要法律、技术、宣传、教育等多手段并用,需要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人民群众的支持参与下,我们有信心把XX问题解决好。

民生问题调研报告
《民生问题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