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研报告

财源建设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8-12 08:35:31 来源:调研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全区财源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2005年10月

为更好地促进全区财源建设工作健康发展,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区政协牵头组织区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和统计局等单位及部分政协委员,于8月12日至9月底,对乡镇、办事处、开发区等19个单位和27家企业,通过实地考察、组织座谈、听取汇报、问卷调查等形式,就全区财源建设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财源建设的现状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欢迎光临517878秘书网 www.daodoc.com对上争取更多的建设资金和转移支付额度;要在做好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及时选择一批事关工业发展、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林业、水利、科技、交通、民政和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源建设具有重大影响的项目,挤入国家和省市计划盘子,做到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对上争取工作。与此同时,要完善措施,强化责任,努力加大河沙、石膏、盐岩、石灰石资源等规费的征收力度。要通过专门制定政策、明确目标,加大奖惩,充分调动各级对上争取和各项规费征收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为全区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财力支持。

推荐第2篇:财源建设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2017年财源建设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2017年,为进一步稳定存量税源,激励企业积极拢聚税源,保障协税护税工作有序推进,拉动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根据市政府确定的财源建设政策,市级财政设立了财源建设专项资金。为此,我局积极会同市国税局、市地税局等有关部门积极稳妥地开展了各项工作,促进了财政持续增收。

一、专项资金绩效情况

(一) 专项资金设立情况

财源建设专项资金主要包括财源建设政策扶持资金和财源建设工作经费。

1.财源建设政策扶持资金。按照第十五届人民政府105次、112次常务会议确定的意见,2017年,我市依据企业2016年地方税收贡献情况进行扶持。扶持政策主要包括扶持重点税源企业拢聚税源、鼓励地方纳税50强企业、鼓励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以及鼓励区市壮大收入规模等。为此,市级财政设立了财源建设政策扶持资金,用于支持重点税源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2.财源建设工作经费。根据《青岛市税收征收协助条例》关于“市、区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税收征收协助工作的组织、协调,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保障工作经费”的规定,市级财政设立财源建设工作经费,专项用于保障市级有关部门协税护税工作顺利开展。

(二) 年度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1.2017年财源建设专项资金绩效目标。实施财源建设扶持政策,对重点税源企业拢聚税源、增加地方税收等方面进行扶持和奖励,调动企业纳税积极性,稳定我市存量税源、拢聚增量税源。同时,考核财源建设相关部门(单位)提供涉税信息增加地方税收等情况,给予相关部门单位经费补助,提高各部门(单位)协税护税工作积极性。通过上述政策,确保全市财政收入预算和收入增长目标的顺利完成。

2.2017年财源建设专项资金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财源建设政策扶持政策对稳固存量税源、拢聚增量税源、促进财政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协税护税单位通过部门职能源头把关,及时共享涉税信息,协助税务部门提高税收征管效率,有力促进了我市税收收入增长。2016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100.03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761.37亿元,增长0.3%,财源建设专项资金绩效目标全面完成。

3.资金管理情况。财源建设专项资金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统一标准分级保障、专款专用”的原则,实行据实统计、分级审核、统一兑现。

(1)财源建设政策扶持资金。按照市政府确定的财源建设扶持政策,市财政、税务等部门组织区市财税部门对符合政策条件的重点税源企业地方纳税情况进行核实,对区市财政收入状况进行考核,形成财源建设兑现工作意见,报市政府审定后,由区

2 市财政部门组织开展具体兑现工作。

(2)财源建设工作经费。根据税务部门提供的协税护税部门单位涉税信息报送数量、质量及新增地方税收情况,按照《青岛市财源建设工作经费管理办法》的规定,确定部门单位工作经费。

二、专项资金项目绩效情况

(一)2017年财源建设专项资金预算批复情况

根据市人代会审查通过的2017年度市级财政专项资金预算及市财政局《关于批复2017年市级部门预算的通知》(青财预指[2017]2号),2017年市级财政安排财源建设专项资金预算共计5.44亿元,其中:财源建设政策扶持资金5.29亿元,财源建设工作经费0.15亿元。

(二)2017年财源建设专项资金兑现情况

1.预算执行情况:2017年财源建设专项资金预算实际执行4.68亿元,其中财源建设政策扶持资金4.56亿元,财源建设工作经费1207万元。

(1)财源建设政策扶持资金执行情况。按照工作程序,市财政局会同市税务、经信等部门组织各区市财税部门对企业2016年度地方纳税进行了统计、审核、确认,确定符合政策的企业共231户,同时给予12个区市壮大收入规模政策激励,市级财政实际执行4.56亿元,已兑现相关企业。

(2)财源建设工作经费。根据税务部门提供的协税护税部

3 门单位涉税信息报送数量、质量及新增地方税收情况,按照《青岛市财源建设工作经费管理办法》的规定,兑现15个单位财源建设工作经费1207万元,保障部门单位协税护税工作需要。

2.项目绩效情况:

(1)重点税源企业地方税收增长较快,财源经济质效持续提升。财源建设扶持政策的实施较好地推动了各区市财政实力壮大,支持了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激励和引导大企业成为支撑全市地方财政的中坚力量,促进了我市财政持续增收。

一是区市财政收入再上新台阶。2016年,黄岛、崂山、即墨、市北、市南5区市财政收入过百亿,过百亿区市较2015年增加1个,其中黄岛区还成为全省首个过200亿的区县。我市共有7个区市财政收入进入全省区县排名前10位。上述5区市在全省分别排名第

1、第

2、第

4、第

5、第6,此外,城阳区排名第7,胶州市排名第10。

二是制造业大企业发展较快。50强企业中,制造业企业地方税收占50强地方税收总额的49.6%,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50强企业中制造业企业保持健康发展的势头,税收稳定增长,占比近一半,我市实体经济发展基础进一步稳固。

三是50强实力进一步增强。2016年,尽管受到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运行存在下行压力以及国家实施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良好政策服务环境的有力支撑下,我市大企业仍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

4 态势。我市地方纳税50强企业贡献地方税收比上年增加5.7亿元,同比增长2.5%,占全市地方税收总额的31.1%,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50强企业平均地方税收由2015年的地方税收46200万元,提高到2016年的47400万元,增加了1200万元,重点大企业实力不断增强。

四是50强企业对地方财政贡献突出。我市50强企业缴纳的地方税收2011-2016年五年期间增长了95.3%,年均增长19.1%,占全市地方税收的比重超过三成。大企业已稳定成为支撑地方财政的中坚力量和拉动地方税收增长的主力军。

(2)税收保障工作成效显著,促进税收征管效率不断提高。各协税护税部门单位认真贯彻落实《青岛市税收征收协助条例》,依托财源信息管理平台,按照《涉税信息采集目录》要求,加大涉税信息采集、推送、应用等管理工作力度,33个部门单位90项涉税信息纳入共享管理。

一是促进地方税收增长。2016年,全市各部门通过财源信息管理平台共享涉税信息1582万条,比2015年增加482万条,增长43.8%。经过税务部门比对分析和跟踪征管,2016年实现税收39.14亿元,其中地方税收30.4亿元,拉动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个百分点。

二是强化“财源经济”理念。加大财源建设工作培训力度,举办4次财源政策培训班,向各区市财政部门及全市重点税源企业宣讲、解读新出台的财源建设扶持政策,调动大企业拢聚税源

5 的积极性;举办财源建设工作专题培训班,对各协税护税部门单位及各区市财源建设工作人员开展综合培训,不断提高各级各部门协税护税工作水平。

推荐第3篇:培植我县支柱财源调研报告

**县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东北部,总面积1584平方公里,耕地168万亩,人口76万,其中:农业人口64万,辖14镇10乡,359个行政村,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第一要务,提出了“建设工业强县、发展六大产业、实施项目带动、加快统筹发展”的工作思路,并紧紧围绕调整产业

结构,积极扩大招商引资,促进项目建设,加快财源建设步伐,培植财政增收的新亮点,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全县国民经济基本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财政经济实力不断得到壮大,“财政增长,农民增收”的目标实现了新突破。但是,具体分析近几年我县财政收入的现状,收入总量偏小、增长速度缓慢、收支矛盾突出的问题依然存在,典型的“农业型”、“吃饭型”财政仍然困扰和制约着我县社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财政形势很难令人乐观。因此,大力培植支柱财源,增加税源,促进财政增收,对于从根本上扭转财政困难局面,确保财政可持续发展和全县“十一·五”目标的实现,已显得至关重要。

一、收入现状及财源特征

2007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40760万元,较上年37800增长7.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822万元,占预算的111%,同比增长22%,其中国税局完成2103万元,地税局完成5800万元,财政局完成919万元。从收入构成来看,其中:第二产业提供的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65.1%;第三产业提供的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13.1%。分行业来看,财政总收入中第二产业:电力提供17540.5万元,占43%,煤炭开采3556.6万元,占8.7%,建材(水泥)业1898万元,占4.7%,建筑业2912.6万元,占7.1%,纺织业287.6万元,占0.8%;第三产业:交通运输业提供1050.9万元,占2.6%,住宿和餐饮业444.7万元,占1.1%,批发和零售业2560.9万元,占6.3%,信息传输(电信)433.1万元,占1.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76.5万元,占0.9%,房地产业218万元,占0.5%,金融业71.3万元。从当前全县财源现状分析,呈现以下三个特征:

(一)农业主体财源消失。2000年我县的农业“四税”达到4220多万元,占到当年财政收入的37.6%,由于国家推行农村税费改革,从2004年起取消农业特产税,此后又停征农业税,直接导致了我县财政收入锐减,而农业财源的主体地位也随之消失。

(二)重点企业对财政收入起支撑作用。近年来,我县通过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完成企业转轨重组、规模扩张,同时加快国退民进步伐,逐步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运行机制,救活和诞生了一些骨干企业。如陕西华电**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00

6、2007年税收总额分别达18606万元、16973万元;蒲白矿务局2006年及2007年分别为1393万元、1806万元;银河纺织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及2007年分别为196万元、217万元。此外,一些重点企业已走出低谷,对财政的贡献率也呈增长趋势。

(三)民营经济已成为财政增收的新亮点。近年来,我县大力加强招商引资,突出抓好项目建设,民营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2007年,全县民营企业总户数发展到733户,注册资金6.5亿元,投资人员1259人,从业人员13146人,民营经济对财政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如陕西尧柏集团**分公司2006年上缴税收总额645万元,2007年实现1192万元。

(四)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例过大。2007年,财政非税收入达719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8.2%,财政收入增长质量不高。

二、财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源建设的总量不足。从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看,2007年,全国是20%,全省约19%,而我县仅为8.3%,这一差距充分反映了我县经济运行整体水平仍然很低。从我县财政自给率的对比情况看,2007年地方财政收入计划为7920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计划33449万元,财政自给率仅为23.6%,而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主要依靠上级转移支付和各项补助,这些都说明我县财源建设的总量严重不足。

2、财源建设的效益不高。近几年,全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幅很大,而全县财政收入同口径相比,每年都有所下降。投资的大幅度增长与转化为财税收入的下降极不协调。培植地方财源的作用短期还未得到有效发挥。

3、财源建设的稳定性不强。近几年,比较稳定的税源主要集中在电力、煤炭、建材、纺织、电信、交通运输、建筑业及饮食服务业,原有比较稳定的农业税收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已不复存在。同时,我县主要是群体财源,现有工业企业中,年提供财政收入上亿元的有1个

推荐第4篇:培植我县支柱财源调研报告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为您提供帮助!

**县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东北部,总面积1584平方公里,耕地168万亩,人口76万,其中:农业人口64万,辖14镇10乡,359个行政村,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第一要务,提出了“建设工业强县、发展六大产业、实施项目带动、加快统筹发展”的工作思路,并紧紧围绕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扩大招商引资,促进项目建设,加快财源建设步伐,培植财政增收的新亮点,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全县国民经济基本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财政经济实力不断得到壮大,“财政增长,农民增收”的目标实现了新突破。但是,具体分析近几年我县财政收入的现状,收入总量偏小、增长速度缓慢、收支矛盾突出的问题依然存在,典型的“农业型”、“吃饭型”财政仍然困扰和制约着我县社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财政形势很难令人乐观。因此,大力培植支柱财源,增加税源,促进财政增收,对于从根本上扭转财政困难局面,确保财政可持续发展和全县“十一·五”目标的实现,已显得至关重要。

一、收入现状及财源特征

2007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40760万元,较上年37800增长7.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822万元,占预算的111%,同比增长22%,其中国税局完成2103万元,地税局完成5800万元,财政局完成919万元。从收入构成来看,其中:第二产业提供的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65.1%;第三产业提供的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13.1%。分行业来看,财政总收入中第二产业:电力提供17540.5万元,占43%,煤炭开采3556.6万元,占8.7%,建材(水泥)业1898万元,占4.7%,建筑业2912.6万元,占7.1%,纺织业287.6万元,占0.8%;第三产业:交通运输业提供1050.9万元,占2.6%,住宿和餐饮业444.7万元,占1.1%,批发和零售业2560.9万元,占6.3%,信息传输(电信)433.1万元,占1.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76.5万元,占0.9%,房地产业218万元,占0.5%,金融业71.3万元。从当前全县财源现状分析,呈现以下三个特征:

(一)农业主体财源消失。2000年我县的农业“四税”达到4220多万元,占到当年财政收入的37.6%,由于国家推行农村税费改革,从2004年起取消农业特产(!)税,此后又停征农业税,直接导致了我县财政收入锐减,而农业财源的主体地位也随之消失。

(二)重点企业对财政收入起支撑作用。近年来,我县通过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完成企业转轨重组、规模扩张,同时加快国退民进步伐,逐步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运行机制,救活和诞生了一些骨干企业。如陕西华电**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00

6、2007年税收总额分别达18606万元、16973万元;蒲白矿务局2006年及2007年分别为1393万元、1806万元;银河纺织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及2007年分别为196万元、217万元。此外,一些重点企业已走出低谷,对财政的贡献率也呈增长趋势。

(三)民营经济已成为财政增收的新亮点。近年来,我县大力加强招商引资,突出抓好项目建设,民营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2007年,全县民营企业总户数发展到733户,注册资金6.5亿元,投资人员1259人,从业人员13146人,民营经济对财政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如陕西尧柏集团**分公司2006年上缴税收总额645万元,2007年实现1192万元。

(四)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例过大。2007年,财政非税收入达719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8.2%,财政收入增长质量不高。

二、财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源建设的总量不足。从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看,2007年,全国是20%,全省约19%,而我县仅为8.3%,这一差距充分反映了我县经济运行整体水平仍然很低。从我县财政自给率的对比情况看,2007年地方财政收入计划为7920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计划33449万元,财政自给率仅为23.6%,而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主要依靠上级转移支付和各项补助,这些都说明我县财源建设的总量严重不足。

2、财源建设的效益不高。近几年,全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幅很大,而全县财政收入同口径相比,每年都有所下降。投资的大幅度增长与转化为财税收入的下降极不协调。培植地方财源的作用短期还未得到有效发挥。

3、财源建设的稳定性不强。近几年,比较稳定的税源主要集中在电力、煤炭、建材、纺织、电信、交通运输、建筑业及饮食服务业,原有比较稳定的农业税收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已不复存在。同时,我县主要是群体财源,现有工业企业中,年提供财政收入上亿元的有1个,上千万元有2个,上100万元的仅有6个,多数企业都是以“小作坊”式经营为主,产品竞争力不强,科技含量不高,没有一个上市公司,更没有一个在全省乃至全国能拿得出手的规模较大、经营较好的知名企业,加之,我县资源性开采和加工企业受政策性和市场因素影响波动较大,如曾是我县主导税源的“五小”企业,由于投入不足,安全生产和环保条件差,被相继关闭;号称中华一绝,被国家列入“星火”计划的烟花爆竹也因生产运营不规范被停产整顿。特别是我县电力、煤炭、水泥等优势行业企业受限制生产等诸多因素影响,生产难以正常,税收任务更加难以保证。

4、财源建设的亮点不多。在农业产业上,目前,我县已建成的几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尚处于发展之中,未形成财源“气候”,工业上,新办企业和招商引资项目,在建设期和投产初期要享受一些税收优惠政策,如石羊集团和尧柏集团,虽然投资巨大,产值也很大,但税收比重很小。其它在建和扩建的项目对财源的贡献目前还不能显现,财政缺乏支撑,财源缺乏亮点是财源建设值得研究和重视的问题。

三、加强财源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加强财源建设,做大财政“蛋糕”,关键是要固本开源。在继续巩固现有财源的基础上,加大支柱财源的培植力度,增强财政增收的后劲。

1、在思路转变上求财源。

一要强化工业财源的观念。欠发达地区财源建设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农业财政、工业财政、第三产业财政。三个阶段的依次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财源建设带有规律性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县财政还处于农业财政向工业财政的转型过渡期,必须强化工业主导地位的观念。工业兴、百业兴,工业强、财政强。全县上下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的工作思路,抓住加快发展的良好机遇,下功夫做大做强工业财源。在具体工作中,一是抓好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按照“一园一策、各具特点、重点突破”的原则,加快“三园三区一带”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和软硬件设施,把园区建设成为商家抢滩登陆的投资宝地。同时,充分发挥园区的载体平台作用,逐步构建政府集中管理、集中服务、业主集中开发新机制,促使工业项目向园区有效聚集,提高工业经济集约发展水平,促进项目集群、产业集群、要素集聚、资源集约。二是精心培育市场,集中资金、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大力扶持电力、煤炭、建材、花炮、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优势产业、特色产业,促其向大规模、高科技方向发展,形成工业骨干财源。二要树立效益型财源观念。即在经济发展的质和量方面,以效益为中心,兼顾速度。在新引进项目和招商引资中,既要考虑对经济的促进,也要考虑对财政的贡献。三要增强长期抓、两手抓财源的全局观念。搞财源建设、发展经济,是政府部门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要有长远的规划和打算,任何短期行为都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和财源建设的效果。同时,要增强全局观念,“两个财源”一起抓,实现财源建设的协调发展。即中央财源和地方财源都是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互为发展基础和前提。没有中央财源的发展,地方财源要想长期突出发展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在财源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两个财源”一起抓。

2、在非均衡发展上求财源。立足本县实际,统筹兼顾,分类指导。一是要巩固现实财源,壮大骨干财源。我县现有的9户年纳税在100万元以上的重点企业是我县重要的现实财源,其中的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更是我县财源建设的关键。在“十一·五”发展过程中,要倾斜力量,通过全方位扶持,促其做大、做强、做优,充分发挥其对我县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的支撑作用。二是要拉动梯度财源,注意可持续发展。要结合经济发展,制订科学的长期财源规划,对已建成的重点财源项目企业加强财务跟踪监控,实行分类管理,随时掌握经营状态,及时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在产、供、销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其快速成长。三是培植新兴财源,增强发展后劲。主要是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本地实际,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不断积蓄经济发展后劲。要把招引、新上科技含量高、带动性强、产业链长、关联度高的大项目、生产性项目作为项目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形成项目建设超常规发展的局面,增强工业经济持续跨越发展的能力。如我县2008年在建的卤泊滩涉农化工项目、100万吨二甲醚生产线项目、罕井5万立方米中高密度板生产线、天源6万吨多品种果蔬加工生产线及200万吨干法水泥生产线等财源项目的培植,将为今后财政增收注入新的活力。四是要挖掘潜力财源,促进财政增收。重点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盘活存量资产,堵塞收入漏洞;搞好人文宣传,挖掘旅游资源。

3、在多元投入上求财源。一是要向上争取资金培植财源。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积极争取更多的项目投资和资金帮助,确保每年有3-5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并争取纳入省、市计划盘子,尽快培植成后续财源。二是对外招商引资培财源。招商引资是我县培育经济增长点的关键性措施。要牢固树立“无外不活、无外不快”的思想,大力推行“全民招商”。要充分发挥我县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绿色生态产品多样、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拓宽招商渠道,创新方式方法,引进有效投资,吸纳民间资本和团体资本,促进项目建设,培植长效财源。三是要整合各类财政性资金,统筹安排,保证重点,充分发挥财政项目资金“四两拨千斤”导向作用,努力扩大乘数效应,以此带动社会投资跟进增长。四是继续发挥银行信用社的投资主渠道作用,尽力支持给县域经济发展贷款较多的金融单位,合理引导存款流量,尽量为银行业放贷创造条件。

4、在机制创新上求财源。一是创新财源建设激励措施。要制定出台财政增收有关奖励办法,加大考核工作力度,在全县范围内大力营造围绕财源想财源,围绕财源抓财源的工作氛围。同时,进一步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各乡镇抓财源建设的积极性,逐步使财源建设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二是创新财源建设资金扶持机制。从有限的财政资金中挤出部分,建立财源建设扶持专项资金,对财政贡献大的纳税户,实行企业贷款贴息或其他投资补助,促进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做大做强,增强发展后劲,壮大税源基础。

5、在优化环境上求财源。一是建立公共财政体系,优化市场机制。改变过去财政过多介入生产经营,干预经济主体的做法,把财政资金与政策调控、市场机制和奖励措施结合起来,建立公共财政体系,满足公共需求,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积极培育市场机制,完善各类企业共用的发展平台和要素市场,从更高的层次抓财源,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总体发展。二是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投资环境。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同时,切实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出谋划策,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达到壮大地方财源的目的。

推荐第5篇:财源建设情况汇报

财源建设情况汇报

**江南工业园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三年目标任务行动计划\"部署和市委王可书记推出的\"三个三\"工作要求,全力推进\"一园两城三中心\"建设,区委、区政府集中全区力量建设园区,发展园区,加大投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园区整体承载力和经济推动力,各项经济指标连年提速增长,为提前实现区委提出的\"财政收入三年翻一番\"的目标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013年上半年园区工业总产值完成268615万元,同比增19%;增加值完成77898万元,同比增21%;税收完成7800万元,同比增43%;工业项目完成投资29000万元,同比增91%;基础设施完成11000万元,同比增40%;固定投资完成40000万元,同比增74%。

一、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促进企业发展带动财税增收得到充分体现。

(一)充分认识到项目建设是财源建设的基础。重点抓好\"三年目标任务行动计划\"项目和羽绒城、皮革城的建设是全区的共识。实行区四家班子联席会议制度以来,每个处级领导都挂点有项目,并且不分一线二线,个个奋战在一线,在领导的带动下,\"不抓项目**一点作为都没有\"\"抓征地拆迁就是抓项目建设\"的发展意识在全区上下逐步树立,重组和推动项目建设的良好氛围正逐步形成

(2)抓好园区绩效考评指标任务工作,园区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

围绕2013年园区绩效考评指标任务,抓好项目跟踪服务工作,加快促成一批项目开工竣工。重点抓好土地储备。截止今年6月底,累计完成土地储备3808亩,已供企业使用2880亩,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基本的保障。今年已开工及近期计划开工的项目有10个:树泰木业二期、杨翔屠宰深加工、业成板式家具、飞业建材、新蓝天机械、矩业机械、炭黑、嘉**杰电子、浙商标房、鸿昌羽绒等项目;近期计划竣工的项目有4个:嘉**杰电子项目、亨利来羽绒二期、**木业项目、树泰木业二期等项目。另有11个项目正在抓前期准备工作,争取在10月份前开工。

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亿元税收企业又引进了华晨公司年深加工30万吨糖蜜生产酵母项目,该项目检查投产后税收可达1.17亿元,正在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标准厂房方面,目前广东嘉**杰电子有限公司已签协议租用龙军标准厂房2万平方米;新加坡**(香港)电子项目已签协议购用19栋标房6.8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6亿元,投产后税收超过1亿元。

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打造东部产业转移基地平台。江南污水处理厂已完成土建工程的98%,正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预计10月份交付使用。\"两城\"路网、管网建设以\"BT\"形式投入3.5亿元,皮革城二期5.5公里道路预计今年12月全部建成,竣工后\"两城\"路网基本建成。公租房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3500万元,占总投资80%以上,有649套公租房可以在11月底竣工使用。对影响园区建设的高压线路进行搬迁和改造,计划10月底完成。杜冲江改造已竣工。园区办公大楼和商业步行街已开工建设,预计明年10月份竣工。融资平台建设则由江南投资公司作为经济实体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争取多方面支持,向农发行融资2.8亿元已得到批复,今年11月底可安排8000万元放贷额度;并且正在与建行洽谈合作创办中小企业\"助贷池\"。这不但解决了园区自身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困难,也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作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加大闲置土地的清理力度,发挥土地资源的最大效益。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闲置土地清理工作的决策部署,严格土地管理,对闲置土地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由区政府和园区盘活重新安排使用。其中,把原顺景标房项目120亩用地盘活给**木业项目,该项目投产后年产高标准板材40万平方米,预计年产值10亿元,年税收3500万元,目前正在进行设备安装,预计6月份投资;协调各方,破解难题,通过司法途径把原天骄公司标准厂房300亩闲置土地依法收回,用于其他项目建设;重新收回桂江木业200亩用地,重新进行招拍挂,确保闲置土地得到合理利用。同时,苏湾木业加工集中区走集约化经营道路,规划建设用地面积2105亩,总投资2.5亿元,分两期工程实施。第一期项目用地700亩,到今年年底,34家企业可全部投产,建设配套使用厂房面积将达到25万多平方米,入园企业固定资产总投资额超2亿元。2012年园区内企业板材加工产量预计将达到80万立方米,实现产值达12亿多元,纳税4800万元。

二、全面推进\"皮革城、羽绒城、标准厂房\"建设,为园区经济和财税可持续发展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环保皮革城项目规划用地约5800亩,总投资48亿元,分两期投资,建设期限为5-8年,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达到100亿元,年缴税收超5亿元。目前已完成土地预征3176亩。目前已入园皮革及配套项目共10个,已开工建设的项目6个。分别为:江南污水处理厂项目、港龙源亿皮革制品项目、港龙太平洋家具项目、港龙麦氏皮具加工项目、港龙明珠皮革项目、裕成皮具加工项目。亿元税收项目计划总投资为80703万元,2013年度计划投资为34723万元,1-5月累计完成投资8302万元,完成年度任务的24%。五个生产性项目基础建设已出正负零零。其**南污水处理厂已完成土建工程的98%,目前设备采购已结束,正进入安装阶段,预计今年年底交付使用。

(二)羽绒工业城一期项目规划用地面积为3270亩,总投资38亿元,分五年开发建设,全部投产后年产值达100亿元,税收达3亿元。目前完成土地预征2300亩,乔飞羽绒、金弘羽绒、亨利来等几个知名羽绒制品企业已落户。今年羽绒城新开工项目8个,计划投资15.65亿元,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49.65亿元,税收达1.25亿元。

(三)计划五年内建设好1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今年上半年园区共完成了22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的龙军标房已全部交付使用,目前已有嘉**杰电子项目入驻。昌桂源标准厂房也以标房招商带动产业聚集,带动配套的物流、信息流、现金流,是财税增长的新一极。

推荐第6篇:财源建设情况

(一)如何培育壮大财源,增加财政收入,实现我区财政状况的根本性好转,为新区全面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财力保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结合实际调查,就下一步全区财源建设工作谈几点粗浅的思考。

一、一年来财源建设取得的成效

今年以来,全区各级各有关部门、特别是财税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紧紧围绕“两个确保”,立足服务于“振兴洛龙经济,建设洛龙新区”的总任务,以开源节流为基础、以强化征管为保障、以制度改革为动力,采取有效措施,多管齐下、步步为营,不断加快财源建设步伐,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其主要表现可以概括为“一宽、一小、一新”:

1、通过发展传统产业,拓“宽”了财源建设收入渠道。鉴于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型产业基础薄弱,我们今年仍然把财源建设的重点放在三大传统产业上,着力培育传统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宽税收渠道。在工业上,通过企业改制,加大政策扶持和招商引资力度,促使现有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明显好转,市场竞争力普遍增强。枣园炭黑厂、郊区磷肥厂等35家停产半停产老牌企业恢复了生产,正逐步摆脱困境,洛阳大华机器厂等一批骨干企业的销售收入、企业利润、上交税金同比均呈增长态势。今年前十个月,全区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30400万元,仅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就完成增加值9868万元,同比增长13.3 %;乡镇企业完成入库税金5544万元,同比增长23.6 %。同时,新上拟上的伊高高尔夫训练场、福达美生物保健食品有限公司、洛阳海龙麦精粉有限公司等105个项目,必将给我区带来了新的财源。在农业上,成功进行了农村税费改革,农业税截止十月底已完成561万元,占全年任务的96.6%,为去年同期的247.1%;突出龙门西山万亩绿化工程和隋唐遗址农业高效园区两项重点建设,重点扶持十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税源结构。在第三产业上,重点发展以关林市场为龙头的商贸业,年初安排的10个商贸市场建设项目中,新村花卉交易市场等四个市场已建成运行,另外6个市场正在建设。

2、通过强化税收征管,缩“小”了财源建设流失漏洞。上半年,区发展工商指挥部在各乡镇、各有关部门的配合支持下,对全区工商企业现状和纳税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地摸底调查。调查了解到,全区852家企业有123家在纳税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个体工商户、房屋租赁户、私营医疗机构等行业也存在漏税现象。据此,我们区别不同情况,加大了扭税力度。对123家企业中已注销、停产、破产、迁出或属于不具纳税法人资格、享受免税的80家进行了核查落实,已扭为正常纳税的39家,另有4家正在争取中,并调整了一些不合理税赋。同时,个体工商户的扭税也取得了较大成效。其中,李楼乡清查漏税个体户54个,补交税款5.56万元;关林镇对8家个体诊所实行定税,对两个村新开征个人房屋租赁税,每年可增收50万元;安乐镇今年仅对300家个体工商户税赋偏低调整一项,就可增税50万元;龙门镇对寺沟村塑料加工个体户漏税进行了专项治理,补收税款8.1万元,罚款4.05万元,并通过调整定税方式,仅国税一项每年就可新收20万元。据统计,在整个扭税过程中,全区增税总额为538万元,其中安乐、古城均达到200万元。预计年底全区增税可达600万元以上。

3、通过改革财政制度,更“新”了财源建设管理体制。通过改革,我区改变了九八年分税制以来实行的“递增上交”或“补助递减”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目前实行的是“划分收入、核定收支、定额上解、增收分成、自求平衡”的财政体制。按照财政与事权相结合的原则,从有利于乡镇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出发,将适合于乡镇管理的收支划归乡镇,做到乡事乡办,乡财乡理,调动乡镇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在保证乡镇既得利益的基础上,从增量中调剂财力,保证区乡两级政权正常运转,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区乡两级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的积极性。同时,今年以来,我区围绕建立公共财政的目标,制定下发了《财政资金管理办法》、《调控资金预算外资金支出管理办法》、《政府采购制度实施方案》、《区直行政事业单位单一帐户集中支付分户核算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积极稳妥地进行了以实行收支两条线和预算外资金管理、建立政府采购制度、成立会计核算中心等为内容的财政支出制度“四项改革”,为财政增收创造了良好条件,打下了坚实基础。

今年前十个月,全区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完成6241万元,占全年预算7297万元的85.5%,按可比口径比去年同期5130万元增长21.7%;按目标口径计算完成6953万元,占目标的86.9%,比去年同期5668万元增

长22.2%。其中,增值税完成1480万元,占年任务的83.6 %;营业税完成1614万元,占年任务的68.2%;个人所得税完成432万元,占年任务的74.5%;房产税完成398万元,占年任务的99.3%;城建税完成333万元,占年任务的92.5%;企业所得税完成280万元,占年任务的107.7%;教育附加收入完成190万元,占年任务的84.8%;工商税完成93万元;农业税完成561万元,占年任务的96.6%;罚没及行政性收费收入完成754万元,占年任务150 %;排污费收入完成 74万元,占年任务的92.5%。全区财政收入整体上运行情况良好,达到并超过时间进度2.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增长39.8%。

到十月底,全区累计支出9135万元,占年预算12612万元的72.4%,比上年同期7508万元增长21.7%。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深入分析当前财政形势,感到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收入稳定性差,个别税种进度缓慢,非税收入比重大,乡镇之间发展不平衡,财政形势还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是:

1、缺少骨干企业,工业的主导财源地位尚未确立。一方面我区工业企业大部分是

七、八十年代由国营大厂和科研院所带动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随着形势的变化已逐步失去了竞争力和活力,除了勉强维持生计的老企业外,缺乏真正象新安、伊川利用本地资源进行深加工、低投入、高产出的企业,可谓“星星多月亮少”,形不成骨干支撑性财源。一些原来的骨干财源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下滑势头,原纳税大户白马寺炭黑厂改制前处于停产状态,关林市场、古城机械厂与前几年相比也出现了一些困难。另一方面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招商引资新上的项目,大多是中低水平的一般加工性项目,高水平、上规模、精加工的项目少尤其是高新技术项目更少,难以形成足够的后续财源。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在发展上存在“三缺”:一是行业缺支撑。使我区应有的优势和能量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二是产品缺名优。全区目前在区外、省外市场打得响的工业产品很少,绝大多数只能内销且价格高。三是发展缺资金。由于国家实施了收紧银根的金融政策,对企业更是雪上加霜,加之过去企业长期靠向银行贷款维持生产,发展壮大十分困难,导致工业企业呈现出严重的“贫血症”和“虚脱症” 。

2、农业产业规模效益尚未充分显露,农业对财政贡献力较弱。从今年前十个月的税收比例看,农业方面的收入同其它产业相比所占比重最低。究其原因,一是作为实际意义上的农业区 ,我区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科技推广的步伐还不快,农村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低,传统农业在农村财源中仍占据主要地位。二是农业综合开发水平低。近几年,我区虽然强力发展五大农业主导产业,但是产业布局还比较分散,产业重点还不突出,产业孕育还比较稚嫩,多数乡镇没有形成农业产业规模效益。三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农业龙头企业,一方面其自身产品转化增值率低,辐射带动能力不足,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经营效益不佳;另一方面在对农业龙头企业税收征管缺乏依据和有效的手段,导致农业财源增收缓慢。

3、经济发展粗放,财源建设质量不高。一是今年以来,小城镇建设、平坟扩耕、新区规划、合点并校等重点工作很多,导致乡镇主要领导投入财源建设和税收征管的力度不足。二是监管力度不强,税收仍然存在“跑、冒、滴、漏”等流失现象。据了解,龙门风景区有60户工商户没办理营业执照,不纳税,有60余家石灰窑由市沙石办征收,另外在一些乡镇的不少企业存在着定税以及异地纳税等现象。三是个别单位和部门从局部利益出发,培植涵养税源观念落后,服务意识不强,“四乱”现象时有发生。四是区委、区政府虽然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和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由于个别乡镇贯彻落实的还不是很到位,企业的生产积极性调动的不够,使这些政策措施在促进企业发展,增加财政收入方面的作用还发挥得不充分。五是在财源建设的具体抓法上存在着重当前轻长远、重骨干轻一般、重开发轻管理、重索取轻给予的“四重四轻”现象。

三、对解决当前问题和困难的思考

下一步,在财源建设上的基本想法是:坚持税收征管和涵养税源“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以洛南开发建设为契机,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突出农业基础产业、二三产业、工业园区和改进税收征管措施四个重点,力求在壮大基础财源,振兴主导财源,培育新兴财源,挖掘现有财源上实现新突破,促进我区财政形势的进一步好转。

1、大力建设支柱农业,壮大基础财源。针对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农业财源建设的重点应放在调整产品结构、培育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和完善征管措施上,使农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能力随综合

效益的提高同步增长。一是积极调整农产品结构。就我区而言,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迅猛发展,农业用地必将迅速减少,追求粮食总量已没有太大的意义,农业生产的思路应随城市需求的变化进行及时调整。近年来我们在政策引导、规划调整、技术服务等方面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启动了龙门西山万亩退耕还林绿化工程、隋唐遗址7000亩观光农业项目、通道绿化、村庄绿化等农业开发工程,已经受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这些措施不仅没有受到粮食问题的影响,相反得到了广大农民的大力响应和支持。因此,我们确定的调整农业结构、优化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路子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要在发展优质专用粮食、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肉蛋禽奶方面继续狠下苦功,使全区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二是随着优质农产品生产规模的扩大,着重培育更多的农字号龙头企业,增强龙头公司的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和产品结构,促进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迈进。三是在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同时,注意健全和完善对这类企业的税收征管措施。当前我区的农业龙头公司发展已具备一定规模,各级各部门一方面要加强管理,在信息、资金、政策等方面提供更加周密完善的服务,促其上规模上水平,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想方设法改变在发展农业企业中政府“得势不得分”的现状。各有关部门特别是税务部门要加强对农业企业的税收征管,探索建立适合区情和国家税收政策的税收模式,真正把农业的发展体现在财政收入上,实现富民和壮大财政收入“双赢”的目标。

2、搞活二产发展三产,振兴主导财源。在工业上,可考虑实施“两手抓”的方针,一手抓好现有企业内部挖潜,一手抓好新上项目总量增加,全面振兴工业企业这一主导财源。首先,抓好现有企业的“盘活、规范、管理、提高”。当前我区263家集体企业的产权改革已基本结束,下步重点要放在引导改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来,组织人员成立现代企业制度指导组,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制定出台的《加强企业统计管理的意见》,强化对改制企业的监管和服务,确保企业生产效益和税收同步增长。要突出抓好35家限额以上工业企业的扭亏增盈,建立健全扭亏增盈责任制,落实向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倾斜的扶持政策,调动企业跻身名录库的积极性,尽快扭转企业效益低下的被动局面。其次,抓好招商引资和新上项目的开工,特别要抓好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成强劲的经济增长点和“月亮”型财源。

在三产的发展上,要充分发挥我区的商贸、旅游、城市建设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实施“三区五带三景点”的发展战略,整体推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三区”即以关林市场群为龙头辐射带动关林、安乐两镇建设洛南地区的物流中心区;以大学城、市直机关等教育行政中心为依托在古城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建设三产服务中心区;以小城镇为载体发展各类工商企业,建设区域性经济中心区。“五带”即遵循城市规划,在关林大道、王城大道、洛龙路、洛白路、洛常路五条公路两侧,进行沿路经济开发,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建设沿路经济带。“三景点”既以龙门、白马寺、关林三大旅游景点为龙头,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丰厚的优势,深入挖掘旅游资源,进行系列产品开发,拉长旅游业的产业链条,改变旅游业发展现状。通过“三区五带三景点”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发展思路,逐步形成我区各具特色,相互联接,功能完备,共同发展的第三产业发展体系,进一步增加三产业对财政的贡献比率。

3、以“一大四小”工业园区为平台,强推招商引资,培育新兴财源。要转变财源建设中“星星多月亮少”的局面,实现财政收入的跨跃式增长,必须在培育新的财源上狠下功夫。首先,我们要抓住机遇,建好用好洛龙科技园和白马寺、关林、辛店、李楼等四个工业园区这个经济发展的平台。通过强力招商,优化环境,增强服务,将工业园区培育成我区新的最为强劲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发挥新区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衍生的财源优势。随着洛南大开发的全面展开,我区将在今后数年内迎来一轮大规模的投资建设热潮。这大批的建设项目是我区新的税收增长点,各相关乡镇和税务机关要抓住机遇,依法强化征管,确保重点工程各税种的足额征收。今后凡在洛南涉及占地的建设项目,必须要在妥善安置农民和按属地纳税原则交清税款后方可开工建设,以此保证重点工程税源足额收缴。 三是发挥便利的区位优势吸纳退城进郊项目。加强同市直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沟通和联系,加强信息交流,掌握动向,利用“一大四小”工业园区,根据各园区产业发展方向,最大限度地吸纳退城进郊项目,努力扩充我区经济总量。

4、改进管理措施,挖掘现有财源。一是落实监控促收制。经贸委等相关部门要认真落实我区关于《加强企业统计管理的意见》,深入探索对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生产、销售各个环节进行监控的新方法、新措

施,尽快改变有的企业“生产红火,缴税低落”的不正常现象。二是实行重点监督促收制。积极探索财政部门监督职能发挥的新路子,每年选择若干家税利大户,进行纳税监督,督促征收机关依法征收,应收尽收;监督企业依法纳税、主动纳税。三是实行政策扶持制。对财政收入贡献大的企业,由各级地方政府出台政策扶持办法,每年评出税收贡献大的进行奖励,调动纳税大户依法纳税的积极性。四是试行财政、税务、国库计算机联网,取消税收过渡户,切实做到税款直达国库,增强税款入库的透明度。五是切实提高地方财政收入质量,制定收入质量考核体系,实行增量和质量双档考核,按超额部分的比例给予一定的奖励。

为保障财源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建立有效的制度保障。由区主要领导牵头建立全区财政和税源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协调全区的财政和财源建设工作;由区财政部门牵头,成立经贸、统计、税务等相关部门和7乡镇主要领导共同参加的财政通报例会制度,定期召开会议,通报全区财政收入进度,分析每个阶段存在的问题,制定下步工作重点,明确努力方向;进一步建立健全财政税收奖惩激励机制,把财政和财源建设与干部政绩考核、单位年终考评等结合起来,奖优罚劣,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级各部门进行财源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和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全力抓财政和财源建设。全区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财政和财源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对财政税收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教育和引导广大干群关心和支持财政建设,努力营造全员抓财政的良好工作格局,不断开创我区财政工作新局面。

推荐第7篇:市财源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快经济发展,培植壮大财源的一系列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大力发展税源经济,积极培植地方财源,为财政增收奠定了可靠的基础,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2004年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73106万元,比上年增长35.1%,其中税收收入达到49144万元,比上年增长44%,工商税收38223万元,比上年增长36.36%。今年1—9月份已完成地方财政收入71170万元,同比增长38.6%,比**市平均水平高6.84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达到46170万元,比上年增长40.35%,占地方财政收的65%;全市完成乡镇级地方财政收入36804万元,同比增长77.66%,其中工商税收22121万元,同比增长66.14%,占全市乡镇级地方财政收入的60%。

一、立足实际,把财源建设建立在发展税源经济上

[xiexiebang.com-http://www.daodoc.com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经过多年以来的发展,**经济社会取得了很大成绩,地方财政收入连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是**有135万人,居全省县市区第三位,是一个人口大市,地方财政收入在总量上虽然占有一定的优势,但人均占有偏少的问题一直是制约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中央提出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后,就一个人口大市来讲,实现这些目标,压力更大,特别是农村水、电、路、学、医等各项社会事业,需要改善的地方还很多。解决好这些问题,关键靠投入,首先要解决好有钱办事的问题。在这种形势下,作为政府,财政是一个基本的调控杠杆,必须建立起强有力的公共财政,拿出更多的资金来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才能真正体现执政为民的理念,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财源是地方财政收入的基础和保证,主要靠税源和费源来支撑,费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主要靠加强征管来体现,但是税源主要靠发展来体现。基于以上认识,**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立足实际,把财源建设作为组织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对待,在工作思路上,调整优化财源结构,坚持把财源建设的立足点放在发展税源经济上,突出工业经济、民营经济、招商引资、园区和城市建设四大重点,在具体实践中,抓住主要矛盾,进一步强化“重点是工业,关键是项目,根本在投入”的总体要求,紧紧抓住项目和投入不放松,加快财源建设步伐。在目标确定上,把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幅放在全国基本竞争力百强和全省30强县市中来定位,提出了“两个确保”(确保地方财政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平均增幅,确保地方财政收入增幅高于全省30强县市平均增幅)的目标。近几年来,面对非典肆意入侵,国家实施严格宏观调控的严峻形势,我们视困难为机遇,咬紧牙关,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不动摇,有力地推动了税源经济的快速发展。今年1—8月份,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0.6亿元,同比增长77.9%;全市民营经济实缴税金5.37亿元,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65%以上。税源经济的快速增长,促使财源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地方财政收入实现了突破性的增长,预计今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可突破10亿元大关。

二、以项目为支撑,壮大支柱财源

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财源的意识,把项目建设作为壮大支柱财源的一项根本措施来抓,采取加大投入新上一批,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启动民间资本发展一批,技改扩规壮大一批,产权改革盘活一批等有效手段,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以项目促发展、壮财源。今年以来,开工建设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222个,已完成投资72.9亿元,其中新建项目157个,已完成投资46.6亿元,过亿元的项目43个,已完成投资29.4亿元,工业项目143个,已完成投资49.57亿元,这些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可新增利税29.39亿元。目前,在工业、农业、商贸、旅游服务业等各领域都建设了一大批项目,并逐步形成了全市的支柱财源,为地方财政的增收提供了永续后劲。

1、围绕做强工业五大主导产业上项目,培植工业支柱财源。工业是新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也是财政税收的主要渠道。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思想不动摇,在工业发展方向上,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大项目建设为重点,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依托资源和优势产业上项目,着力培植对经济和产业支撑、拉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或企业集团,培植壮大煤电化工、机械电子、精细化工、新型建材、纺织服装、五大主导产业,形成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作支撑,上下游产品配套延伸,集群化发展的工业格局,做强以工业为主导的税源经济。煤电化工产业,总投资70亿元,新上了8个煤电一体化项目。其中投资23亿元的众泰4×15万kw电厂、投资24亿元的新源4×15万kw电厂正加紧建设。这8个项目已有5个投产运营,到2007年上半年全部竣工后,新泰区域内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00万kw以上,年可转化煤炭400万吨,实现产值35亿元,利税7亿元。围绕煤电转化增值和煤炭深加工,新上了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21个,总投资46.5亿元,其中正大、天丰、环宇3个机制焦项目,总投资12亿元,年生产能力210万吨,今年全部投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

30亿元,利税9亿元。机械电子产业,特变电工鲁能泰山电缆公司投资5亿元,开发生产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压、超高压交联电缆,方向是打造亚洲规模最大的线缆生产基地,其中高压电缆市场占有率达到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今年销售收入可达10亿元,力争到2007年销售收入突破30亿元。赛特电工公司近几年年累计投入3.5亿元,年生产能力由5000吨扩大到2.5万吨,建成了我国北方最大的特种电磁线生产企业。以山东青云起重集团为龙头,以羊流民营经济聚集区为依托,带动发展起重机械制造企业96家,年产起重机械2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建成了全国第二大起重机械生产基地。精细化工产业,新上了年产5000吨黄原胶、年产2万吨碳酸二甲酯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投资9.8亿元对三氯联苯胺、四氯联苯胺等优势产品进行技改扩规,年产量达到1.5万吨,占国内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并远销欧美、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新型建材产业,以裕鑫玻纤为龙头,带动发展起华耀玻纤、富信玻纤、万通玻璃钢等一批骨干企业,形成了玻纤玻钢产业集群。其中裕鑫玻纤的网格布等下游产品研发、生产水平居国内领先。纺织服装产业,新上了投资10亿元的领东制衣、投资8亿元的新申棉纺、投资3.5亿元的平阳纺织特种天然纤维、西张庄镇与菲律宾合资1500万美元的幸运纺织等一批项目,以这些企业为骨干,带动发展起了17家纺织服装企业,棉纺生产规模达到80万锭,年产针织服装8000万件。此外,大力发展产品方向好、技术含量高的项目。投资16亿元的百川纸业、投资7亿元的韩国乾元不锈钢极薄板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或投产。到去年底,全市规模企业达到230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47家,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75家,力争到2007年,特变电工鲁能泰山电缆、赛特电工、乾元不锈钢、青云起重、百川纸业5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30亿元以上,裕鑫玻纤、良达集团、领东制衣、平阳棉纺、中科化工等15家企业销售收达到10亿元以上。

2、围绕创税农业上项目,培植农业支柱财源。积极转变思路,以工业化的理念来谋划农业,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基础,突出推进农业产业化,以拉长农业产业链条,依托蔬菜、食用菌、桑蚕、畜牧、林果五大主导产业,加大“农字号”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培植了一批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流通项目,使财政增收由生产环节转到农产品深加工、购销环节,实现了农民增收,财政增长。2004年新发展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家,今年又投资2.8亿元,新上年销售收入过500万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全市新建各类农产品专业市场20家,全市专业市场总量达到160处。正邦集团投资1亿元新上食品加工、冷储二期工程,日屠宰肉鸡能力由去年的4万只达到10万只,年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项目落户新泰后,既有力地带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大幅度增加了财政收入。泉沟镇山东大地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带动2500个农户发展畜牧业,年创利税870万元。楼德镇清大乳业有限公司带动奶牛养殖户2500个,年创利税1000万元。青云办事处东南关村投资5800万元建设的青龙路市场,营业面积136亩,年交易额6.2亿元,创利润1600万元。

3、围绕提升商贸流通服务业档次上项目,培植商贸服务业支柱财源。以发展新型流通业态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引进战略投资者,上大项目,建设大市场,形成大流通,发展大产业,提升服务业发展的档次,实现服务型经济向税源经济的转变。今年以来,总投资12亿元,开工建设了8个较大的商贸服务业项目。上海国际机电五金交易中心投资6亿元建设的鲁中五金商贸城项目,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投资1亿元,一期工程将于年底建成开市,已有40多家浙商签订协议入驻;投资3亿元的平阳河国际商贸中心,占地6.8万平方米,已完成投资8000万元,已有37家国内外知名品牌代理或生产企业签订协议入驻经营;投资1.1亿元的四星级荣峰大酒店、投资6200万元的三星级桃园大酒店、投资4000万元的金鼎商务广场年底将建成开业;投资6000万元的银座商城正在加快建设。这些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可实现营业收入20亿元,利税1.2亿元,新泰将逐步成为鲁中地区的人流、物流中心。

4、围绕开发旅游业上项目,培植旅游支柱产业。坚持把旅游业作为一项朝阳产业来抓,作为新兴财源来培植。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了统一的规划,总投资3亿元,集中对莲花山、青云山、徂徕山、新汶森林公园、法云山等旅游景点进行了开发。其中投资1.2亿元着力打造了“观音胜境、北方普陀”的莲花山旅游风景区,目前已基本开发完成。“十一”黄金周期间,莲花山景区接待游客55900人次,旅游收入达到71.11万元,全市旅游的人数达到85180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600万元。

三、突出资金筹措和载体建设,为财源建设提供动力支持

1、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为财源建设提供源动力。坚持借助外力与启动内力相结合,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加大投入,以大投入保证高产出。近几年来,我市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保持了强劲势头,2004年历史性突破100亿元,达到了102亿,今年将突破150亿元,为财源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源动力。在建设资金的筹措上,一是招商引资。坚持内资、外资、民资并重,上争、下引、内联、外招并举,制定优惠政策,多方招引财源建设资金。2004年全市实际到位内资42.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277万美元,向上争取项目资金2.6亿元,启动民间资本26.1亿元。今年1—8月份全市内资实际到位39.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862亿元,向上争取项目资金1.4亿元, 80%的财源建设项目主要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二是盘活存量资产。从去年以来,通过股份制改造,兼并联合,转让出售、租赁经营等改革形式,对8家企业进行改制,盘活存量资产15.6亿元,增添了发展活力。三是加大银行信贷的争取力度。开展了诚信新泰和金融安全区创建活动,提升

新泰诚信度,努力争取信贷规模和信贷资金,支持经济发展和财源建设。今年以来,先后三次召开银企合作座谈会,共落实资金28.6亿元。四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围绕技术改造,招商引资及新上项目,给予企业优惠政策,调动企业做大做强的积极性。去年以来,市财政共投入4603万元用于企业挖潜和技术改造,给予企业贴息和科技三项投入908万元。

2、建好城市,增强辐射带动力。牢固树立抓城建就是在更高层次发展经济的理念,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创造最适宜居住和创业的环境,增强对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力。近几年来,累计投入近6亿元,高标准、大规模地实施了城市道路、绿化、亮化、净化和旧村改造工程。新增公共绿地面积210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1.5%。人均公共绿地13.9平方米,城市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形象和品位大为提升。

3、加强园区建设,打造优质平台。坚持把开发区建设作为培植税源项目的龙头和载体,摆在突出位置,强力推进。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1.5亿元,实现了“六通一平”,开发区面积达到16平方公里,进区项目达到262个,总投资62亿元。采取“政府投资、企业出资、招商引资、开发融资”等多种方式投资,加快全市各类民营经济聚集区建设。今年以来,全市民营经济聚集区共完成基础设施投入5200万元,建成总面积10.5平方公里,新进区项目92个,完成项目投资1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65亿元,利税7.3亿元。

四、强化服务和监管,确保财源建设的健康发展

1、加强领导,强化服务。市委、市政府对财源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的财源建设领导小组,主要领导挂帅,市级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从乡镇部门到企业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加强统一组织和协调。对财源建设重点项目严格实行包包责任制,成立专门工作小组靠上做工作,强化调度督促,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坚持把软环境作为一项硬措施来抓,积极转变政府职能、规范市场经济序,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对39个部门的529个行政审批项目,结合我市实际,取消66项,变更12项,保留451项。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509项,取消227项,降低收费标准14项。设立了行政审批中心,实行阳光审批,从源头制止“三乱”。结合建设“平安**”,加大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惩戒力度,刑事和治安案件发案率同比分别下降了35.3%和52.5%,财源建设的社会环境明显优化。

2、完善激励机制,调动财源建设的积极性。一是实行目标考核,对市直部门和各乡镇的工作重点考核招商引资、固定资产、财政收入指标,制定了针对市直企业的考核办法,采取签订目标责任制的形式,对市直企业严格考核,激励部门、乡镇和企业在加快发展培植财源上下功夫。二是完善市乡财政体制。本着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改革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实行“核定收支,定额上缴或定额补助加比例递减,短收超支自负,自求平衡。”三是制定鼓励扶持政策。出台了财源建设、招商引资等一系列鼓励扶持政策,并认真兑现奖惩。2005年共兑现奖励资金490万元。

3、强化税费监管,确保财政收入足额入库。一是加强收入监管。在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的纳税意识,营造良好纳税环境的基础上,坚持依法纳税、依率计征,做到据实征收、应收尽收、切实把经济发展成果及时反映到财政税收上来。大力加强税源控管,从源头上掌握税源情况、避免税源流失,积极推行社会化办税,提高收入征管水平,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将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确保收入征收到位。二是规范财源建设资金管理。制定了财源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各类财源建设项目资金申报程序,建立财源建设项目库,强化资金使用监督,实行跟踪问效,提高了财源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开展企业会计执法大检查活动,督促企业严格遵守《会计法》和《企业财务准则》,促使其如实核算经营效益,依法纳税。

总之,围绕加强财源建设,我市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财政实力明显增强,提高了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协调发展的能力,为我市发展社会各项事业、解决“三农”问题以及就业再就业、干部工资、社会保障的投入,提供了强大的财力保障。但是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今后,我们将以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动力,认真编制好“十一五”规划,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优化财源结构,积极发展税源经济,提高财源建设的效益和质量,为加快建设经济强市,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推荐第8篇:加强乡镇财源建设

加强乡镇财源建设,做大财政“蛋糕”

——武进区湖塘镇协税护税工作情况介绍

武进区湖塘镇位于常州市南部,是武进区政府所在地,全镇总面积84平方公里,下辖3个街道办事处,32个行政村和21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12.5万人。湖塘镇下辖十个农贸市场,工业以纺织业和模具加工为主,家庭作坊式企业遍布城乡,全镇现有注册个体工商户9000户。为组织协调好面广量大的个体私营税收的征收工作,着力解决漏征漏管等问题,湖塘镇大力推进协税护税工作,建立专门机构进行工商、税务的统一管理和统一征收,在促进个私经济的发展的同时,保障个私税收及时足额入库。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

2006年5月,在湖塘镇及区财政、国、地税部门的协调和建议下,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要求各镇设立协税护税办公室。湖塘镇建立协税护税领导小组,镇长任组长,财政分局局长任副组长,成员单位由财政、工商、国税、地税、公安、环保、城管、建管等部门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财政分管局长任主任,国税、地税、工商人员任副主任。建立起以“政府主导、税务指导、部门协作、共同监管、人机结合”为特征的新型协税护税工作网络,实现统一部署、资源共享、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个体税收综合治税新格局。

二、健全工作机制

(一)合理配置岗位职责。湖塘协税办现有区公开招聘派遣人员28名,组建了完备的协税护税工作队伍,设有综合管理岗、发票代开和领购岗、税务登记岗及八个征收组。征收组的主要工作是催办税务登记、催缴欠税、征收零星税收和规费等日常征管工作。发票代开、领购及税务登记窗口岗位主要工作为发票的领购、为经营户代开普通发票,受理新办、注销税务登记等。

(二)强化绩效考核。区协税办每年下达考核办法和年度税收任务,各协税办再将考核办法分解至各岗位和征收组,考核办法包括考勤、效能建设、申报率入库率登记率等业务考核比例、业务操作规范性、服务质量等涉及各个岗位的方方面面。湖塘协税办将年度税收任务分解到各征收组,征收任务与年度考核相挂钩,提高了征收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优化服务措施。将国地税领票、开票窗口和税务登记窗口统一设置在湖塘镇行政服务中心内,方便纳税人办理各类纳税事项,窗口人员始终以让纳税人满意为服务目标,为纳税人提供一流的服务。根据湖塘纺织城内的经营户较多的现状,为方便经营户,在市场内设置了市场代征点,并在代征点实现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一站式服务,深受经营户好评。平时工作中,协税员经常上门宣传、上门办证、上门收税,不断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使纳税人满意度明显提高。

(四)拓展工作网络。利用政府主导的优势,将协税护税网络向村、社区、园区拓展,充分发挥村、社区对本地区个体经营户情况较熟悉的优势,进一步管理、监督经营户的动态,并且每年对行政村、社区干部进行协税护税工作考核,与干部年薪相挂钩,以此来激励和督促干部,形成全社全关心个体税收的良好氛围。

(五)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镇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参加的协税护税联席会议,实现税源信息共享,分析税收情况,安排布置下阶段协税护税工作。

二是制定了工作例会制度。每周召开业务负责人和协税员参加的业务工作例会,业务负责人总结上周工作,部署下周计划,协税员将一周情况进行简要汇报,有问题及时沟通,商量对策。业务负责人了解协税员开展工作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指导,帮助协税员及时解决工作难题。

三是健全业务培训制度。区协税办有针对性地定期安排培训内容,由工商、国、地税部门干部对协税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更新和提高协税员的业务操作技能,逐步提升协税员的业务水平和征管能力,使其更加适应岗位需求。

三、取得明显成效

(一)方便了纳税人。协税办将国、地税联合办公后为纳税人提供了方便,以前办理涉税事项要国税地税两头跑,国税地税分别办理,现在联合办公,一站式服务,大大方面了纳税人,办事效率明显提高。

(二)增加了税收。以前为个体户代开发票只征国税不征地税,协税办成立后使用了统一的操作软件,地税随着国税一起附征。同时征管力度不断加强,征管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大大增加了税收收入。2005年国、地税个体收入1650万元,2006年5月成立协税护税办后,国、地税全年收入为245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5%,2009年实现税收4550万元,登记户管从3400户增加到6800户,已经翻了一番。

(三)节约行政成本。国地税联合办公后,进一步整合了资源,以前国地税代征人员33人,在原有户管增加3000多户基础上现在协税人员减少到28人,大大节省了人员工资和办公经费等日常开支。

(四)规范税收秩序。在清理无证无照户执法行动中,由政府牵头部署,工商、国税、地税、公安、城管、村(社区)等部门联合执法,形成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综合治税的良好局面,在无证无照户中造成很大影响,进一步提高了经营户纳税意纳,规范了税收秩序。在清理异地注册企业时,湖塘镇专门抽调精兵强将成立护税工作小组,对湖塘地区在本地生产区外注册的异地注册企业进行专项清理,以工业园区为抓手,共清理异地注册企业130户,并对设备、能耗与开票销售严重不符的企业进行排查,提高了征管质量, 进一步规范了税收秩序。

(五)提高工作效率。协税护税网络形成后,进一步实现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如可以利用工商部门的个体登记登记信息做好催办登记工作,利用统计部门的经济普查信息掌握无证无照户的资料,利用国土部门的房土信息征收个体户房土两税等等,通过这些资源的共享,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做好协税护税工作,主要体会是:一是政府部门领导高度重视。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协税护税工作,专门成立由区长任组长、副区长和主要成员单位区局局长任副组长的区协税护税领导小组,专门下发文件落实协税护税管理工作相关内容。湖塘镇协税护税工作从办公场所、人员配置,到制度责任落实、工作全面开展,得到湖塘镇政府、财政、国税、地税、工商等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二是协税护税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各成员单位积极响应区协税护税办公室号召,工商、国土、建管、统计等部门将资源实现共享,在清理无证无照、异地注册、异地开票时工商、企管、公安、城管、村(社区)等相关部门都积极参加联合行动,成员单位的积极配合,形成社会参与、综合治税的良好局面。三是协税护税软件系统使用到位。协税办成立之初武进区国税局就大力研发了“武进区协税护税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税源管理、委托代征、绩效考核三大子系统,囊括了个体税收征管的各个方面,系统的使用到位,为协税护税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推荐第9篇:税费财源建设情况汇报

一、立足实际,把财源建设建立在发展税源经济上

二、以项目为支撑,壮大支柱财源

目21个,总投资46.5亿元,其中正大、天丰、环宇3个机制焦项目,总投资12亿元,年生产能力210万吨,今年全部投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利税9亿元。机械电子产业,特变电工鲁能泰山电缆公司投资5亿元,开发生产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压、超高压交联电缆,方向是打造亚洲规模最大的线缆生产基地,其中高压电缆市场占有率达到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今年销售收入可达10亿元,力争到2007年销售收入突破30亿元。赛特电工公司近几年年累计投入3.5亿元,年生产能力由5000吨扩大到2.5万吨,建成了我国北方最大的特种电磁线生产企业。以XX青云起重集团为龙头,以羊流民营经济聚集区为依托,带动发展起重机械制造企业96家,年产起重机械2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建成了全国第二大起重机械生产基地。精细化工产业,新上了年产5000吨黄原胶、年产2万吨碳酸二甲酯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投资9.8亿元对三氯联苯胺、四氯联苯胺等优势产品进行技改扩规,年产量达到1.5万吨,占国内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并远销欧美、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新型建材产业,以裕鑫玻纤为龙头,带动发展起华耀玻纤、富信玻纤、万通玻璃钢等一批骨干企业,形成了玻纤玻钢产业集群。其中裕鑫玻纤的网格布等下游产品研发、生产水平居国内领先。

三、突出资金筹措和载体建设,为财源建设提供动力支持

1、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为财源建设提供源动力。坚持借助外力与启动内力相结合,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加大投入,以大投入保证高产出。近几年来,我

2、建好城市,增强辐射带动力。牢固树立抓城建就是在更高层次发展经济的理念,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创造最适宜居住和创业的环境,增强对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力。近几年来,累计投入近6亿元,高标准、大规模地实施了城市道路、绿化、亮化、净化和旧村改造工程。新增公共绿地面积210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1.5%。人均公共绿地13.9平方米,城市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形象和品位大为提升。

四、强化服务和监管,确保财源建设的健康发展

源建设的社会环境明显优化。

2、完善激励机制,调动财源建设的积极性。一是实行目标考核,对市直部门和各乡镇的工作重点考核招商引资、固定资产、财政收入指标,制定了针对市直企业的考核办法,采取签订目标责任制的形式,对市直企业严格考核,激励部门、乡镇和企业在加快发展培植财源上下功夫。二是完善市乡财政体制。本着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改革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实行“核定收支,定额上缴或定额补助加比例递减,短收超支自负,自求平衡。”三是制定鼓励扶持政策。出台了财源建设、招商引资等一系列鼓励扶持政策,并认真兑现奖惩。2005年共兑现奖励资金490万元。

3、强化税费监管,确保财政收入足额入库。一是加强收入监管。在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的纳税意识,营造良好纳税环境的基础上,坚持依法纳税、依率计征,做到据实征收、应收尽收、切实把经济发展成果及时反映到财政税收上来。大力加强税源控管,从源头上掌握税源情况、避免税源流失,积极推行社会化办税,提高收入征管水平,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将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确保收入征收到位。二是规范财源建设资金管理。制定了财源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各类财源建设项目资金申报程序,建立财源建设项目库,强化资金使用监督,实行跟踪问效,提高了财源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开展企业会计执法大检查活动,督促企业严格遵守《会计法》和《企业财务准则》,促使其如实核算经营效益,依法纳税。

总之,围绕加强财源建设,我市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财政实力明显增强,提高了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协调发展的能力,为我市发展社会各项事业、解决[本文由网站www.daodoc.com范文大全收集整理]“三农”问题以及就业再就业、干部工资、

社会保障的投入,提供了强大的财力保障。但是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今后,我们将以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动力,认真编制好“十一五”规划,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优化财源结构,积极发展税源经济,提高财源建设的效益和质量,为加快建设经济强市,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daodoc.com】

推荐第10篇:县财源建设十一五规划

根据《省财政厅关于做好全省财源建设“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县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战略步骤,特编制###县财源建设“十一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

我县财源建设“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省委“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战略部署,把握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我省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加快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的有利机遇,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财源项目建设,努力做大财政收入蛋糕,为从根本上实现财政状况好转,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推进“四个换位”,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全面深化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全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坚持全党抓企业,着力构筑工业强县。以工业为主导,突出工业强县战略,积极推动骨干企业实现新跨越,发展壮大优势产业。进一步宽松环境,优化政策,加大对中小型企业的扶持,提高自我创新能力,促进小型企业集群化发展。加速产业集聚,培育新兴产业,增强工业对地方经济的支撑作用。

――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国内合作与竞争,提高经济外向化水平。全力推进招商引资。落实责任目标,健全组织体系,强化服务措施,优化发展环境,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扩增县域经济总量。

――坚持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县域经济民营化水平。围绕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完善金融、土地、社会保障等配套改革,进一步突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

――坚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全面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创造公平竞争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多方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能动性。

三、总体思路

今后五年,我们将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以推进“四个换位”为切入点,突出“跳出农业抓农业,围绕产业抓企业,全民招商招大商,增强财力壮实力”发展战略,以工业强县为重点,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力度,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全力扩增县域经济总量。坚持发展现代化农业,壮大畜牧经济总量,提高种植业标准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化水平,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全面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壮大食品、陶瓷等优势产业,全力推进工业经济实现新跨越。着力提升第三产业,进一步改造提高传统服务业。完善财政体制改革,努力提高财政供给能力,全面推进现代公共财政建设,积极构建和谐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四、第一个财源建设五年规划完成情况

2001至2005年,第一个财源建设五年规划目标已经圆满完成,并取得了可喜成果。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国内生产总值:

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66,437万元,2005年预计完成232,300万元,增加65,863万元,平均增长7.9%。

2、全口径财政收入:

2000年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5,839万元,2005年预计完成6,309万元,增加470万元,平均增长1.6%。

3、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2000年全口径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3.5%,2005年预计占GDp比重为2.72%,比2000年下降0.78%。

4、一般预算收入:

2000年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389万元,2005年预计完成3,199万元,减少190万元,平均下降1.12%。

5、地方分享税收收入:

2000年分享税收收入为2,405万元,2005年预计完成2,010万元,减少395万元,平均下降3.3%。

6、骨干企业财源项目对财政贡献率:

(1)、瑞雪糖业集团在原有生产能力基础上,通过对精制幼砂糖生产线和硫化床锅炉技术改造后,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高,经济效益明显增加。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17,959万元,实现税金1,496万元;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20,794万元,实现税金1,554万元;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18,008万元,实现税金870万元;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11,055万元,实现税金1,349万元;2005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6,329万元,实现税金969万元。

(2)、天鹅集团公司大鹅屠宰加工和羽绒加工生产线项目,改造后累计增加财政收入207万元。

(3)、塑编制品有限公司新增彩印设备、扩大生产能力项目累计增加财政收入129万元。

(4)、摇篮乳业公司自2001年以来,企业经营发展较快,对财政贡献能力逐年增加,5年累计为财政提供收入1,700万元。

(5)、冰山淀粉有限公司精细化学淀粉生产线建设项目,累计提供财政收入85万元。

(6)、黄淮集团大豆分离蛋白改造项目,累计为财政提供收入62万元。

(二)财源建设开展情况

2001年以来,我县按照制定的财源建设发展规划,在省市主管部门精心指导下,经过努力工作,扎实推进,财源建设项目取得了初步成效。

1、财源建设项目完成情况

(1)、瑞雪糖业集团技术改造项目。精制幼砂糖生产线改造项目于2002年开始实施,工程总投资2,430万元,自筹资金486万元,银行贷款1,944万元,省财政贴息110万元,当年完工并投产。项目改造后新增销售收入1,125万元,新增税金170万元。

瑞雪糖业硫化床锅炉技术改造项目于2003年实施,项目总投资4,600万元,企业自筹70万元,银行贷款4,530万元,省财政贴息100万元。当年10月份完工并投入运营。项目改造后,当年新增利润665万元,上缴税金460万元。

(2)、天鹅集团公司大鹅屠宰加工和羽绒加工生产线项目,于2001年实施,项目总投资981万元,县财政投资51万元,企业自筹130万元,银行贷款400万元,省财政投资400万元。该项目完成厂房改造1,000平方米,购置加工设备12台。项目当年完工并投产,项目投产后新增产值3,625万元,上缴税金207万元。

(3)、塑编制品有限公司新增彩印设备、扩大生产能力项目,于2003年实施,项目总投资1,690万元,企业自筹350万元,银行贷款1,340万元,省财政贴息40万元。该项目改造增加生产设备48台(套),项目于2004年1月完工并投入运营。项目改造后,企业年新增生产能力1,400吨,新增销售收入1,635万元,新增利润250万元,税金128万元。

(4)、冰山淀粉有限公司精细化学淀粉生产线建设项目,于2003年实施,项目总投资3,056万元,企业自筹330万元,其他投资1,226万元,银行贷款1,500万元,省财政贴息75万元。该项目2004年开工生产。项目改造后,新增财政收入53万元。

(5)、黄淮公司日处理1,200吨非转基因大豆深加工技术改造项目,于2004年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23,162万元,企业自筹5,000万元,银行贷款18,162万元,省财政贴息908.1万元。目前,一期主体工程已完工,设备正在安装,预计2006年投产。

2、主要做法

几年来,我县财源建设工作得到了省、市部门给予的资金和政策扶持,为我县财源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同时,全县上下也形成了对财政工作的统一认识,从主要领导到财政干部,及项目承办单位都把财源建设工作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提高财政反哺能力的重要工作来抓,齐心协力抓财源、增收入、上项目、挖潜能,使财政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逐步显现出来。

(1)以规划为先导,确保财源建设有章可循。我们根据省、市财源建设工作总体规划,研究制定了《###县2001年—2005年县级财源建设发展规划》。规划以建设“三产有序衔接、前后联系密、后劲日益增强”的新型财源体系为主要目标,坚持立足资源优势,坚持面向市场,围绕特色经济选项目,围绕招商引资上项目,切实做到项目精选到位,保证实施成效,并力争在三个方面搞突破。一是围绕农业战略性调整,实现基础财源建设的新突破。重点是实施种植基地建设性工程、畜牧业养殖工程和乡企发展工程。二是围绕工业经济战略性升级,实现主体财源的新突破。重点是实现产业升级带动战略、名优品牌发展战略和优质项目升级战略。三是围绕县域经济的战略性转移,实现新兴财源建设的新突破。重点是实施大户带动战略,载体拉动战略和集散地升级战略。

(2)以落实为关键,确保财源建设稳步推进。在财源建设过程中,坚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财源建设与农业开发力度,全县绿色、特色作物面积达到180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61%,这些作物有大灾之年显示出了明显的比较优势。在畜牧业上,按照“主辅换位”的发展理念,突出特色优势。鹅、牛、猪等规模饲养大场、大户分别发展到226个和5,200户,畜牧业中轴作用得到明显加强。在乡镇企业上,深入实施乡企振财工程,努力推进乡镇财源向“造血”型转轨。2002年全县就启动150余个乡镇财源建设项目,仅马铃薯加工一项就上马小型淀粉厂100个,实现了马铃薯就地加工转化增值,促进了乡镇财政增收。二是财源建设与企业产改相结合。通过租赁、合资、转制、出售等有效途径,使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实施到位,取得了增活力、添后劲、提效益、促发展的多赢功效,进一步确立了工业主体财源地位,有力地支撑了财政经济平稳运行。三是财源建设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努力培植财源建设增长点。截止目前,我县个体私营业户已发展到3,516户,年可实现税金3,000多万元。四是财源建设与招商引资相结合。通过辟建工业园区、老企业出售等多种形式吸引内资、外资,扩大项目空间,提高项目质量。五年来,全县共完成各类招商引资项目近150项,引进到位资金10多亿元。同时还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辟建了化肥农药市场、蔬菜批发市场、粮油批发市场、建材装潢市场、种籽营销市场、百货购物商场及食品批发市场,这些市场的建立,活跃了城乡经济,繁荣了物贸流通,不仅盘活了国有企业闲置资产近5,000万元,而且安置下岗职工近千人,为我县财政集聚了发展后劲,维护了安定稳定。

(3)以机制为保障,确保财源建设健康运行。将完善机制建设作为搞好财源建设的有力保证,并将健全的机制融入到财源建设的各个环节,从而营造了全县上下想财源、建财源、养财源的良好工作氛围。一是强化领导。我县成立了财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县长担任组长,主管财贸、工交、农业工作的副县长任副组长,财政、经济计划、工商、国税、地税、审计等部门的一把手任成员。各乡镇也成立了财源建设工作领导组织,由乡镇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同时,我县认真落实县级领导对财源建设项目的包扶责任制,完善包生产、包效益、包稳定措施。对制约财源建设的难点问题进行协调处理,构建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包项目、基层领导抓落实的财源建设三级领导网络。并将财政工作和财源建设项目纳入目标考核,作为检验各级领导干部工作能力、勤政业绩的重要内容,兑现奖惩。二是强化管理。坚持有保有压的原则,始终把重点放在保工资、保支农、保教育、保稳定等钢性支出上,压缩人、车、会、电话等各种弹性支出。坚决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做到预算从严、支出合理、监督有效,全面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同时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优化资金使用途径,逐步增强财政资金对各业生产的反哺能力。三是强化税收征管。通过专项整治,加大对偷、逃、漏税等的打击力度,做到抓常税、清欠税,大税不放,小税不漏,依法计征,实现工商税应收尽收。并且认真贯彻实施免征农业税试点工作,积极开展粮食补贴和良种补贴发放工作,使农民减负增收,提高生活水平,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围绕依法行政,各行政执收执罚部门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政策,确保各项规费按时收缴到位。

3、财源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们在财源建设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项目扶持资金到位晚,致使有的项目不能及时上马投产,错过了商机。二是项目承办企业贷款难,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影响项目建设。三是有的项目运行质量不高,达不到项目论证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的目标。四是有的项目单位管理水平低,经营方式落后,工艺不配套,产品质量差,效益低,没有市场竞争力,导致发展后劲不足。

几点建议:一是加大协调力度。建议上级部门在审核财源建设项目立项的同时,加大对金融系统的协调力度,力争使借款和贴息同步到位,以此解决项目贷款难,到款不及时问题。二是加大扶持力度。建议上级部门对市场前景好、运行效果佳的项目单位追加扶持资金,为项目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三是加大奖励力度,建议对财源建设成效显著的项目单位进行重奖,以保证财源建设实现新的跨跃。四是加大推进力度,对大项目建设要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跟踪问效,切实保证项目建设的成效。

五、“十一五”财源建设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

(一)发展目标

1、经济总量:到2010年,全县GDp计划达到30亿元,年均递增5.25%,其中,第一产业年均递增0.26%,第二产业年均递增15.3%,第三产业年均递增2.19%,人均GDp达到6,173元,年均递增5.8%。

2、居民生活水平:城镇人均可支配性收入计划达到7,200元,年均递增13%。农民人均纯收入计划3,500元,年均递增10.4%。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9.8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6平方米,农村住房砖瓦化率达到78%。

3、工农业生产:到2010年,全县工农业产值计划22.5亿元,年均递增36.4%,其中,农村牧渔业总产值11亿元,年均递增2.5%,工业总产值计划11.5亿元,年均递增20.8%。

4、地方财政收入:

到2010年,全口径财政收入计划1.56亿元,年均递增29.5%;一般预算收入计划完成6,825万元,平均递增22.67%;地方分享税收收入计划为6,175万元,平均递增41.44%。

(二)“十一五”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全国、全省经济正处于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期。特别是“哈大齐工业走廊”计划的实施,将为县域经济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今后5年,我县将以市委提出的“四个换位”为统领,以主辅换位、劳动力布局换位各所有制结构换位为基础,以产业换位为重点,以工业经济为主导,以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做大做强现有企业为途径,全力打造食品、生化、陶瓷产业强县和牧业大县、劳务经济强县,推进县域经济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1、突出发展强势工业

(1)实施“十百千”创业工程。通过招商引资发展企业、深化改革搞活企业、科技进步提升企业、改善环境服务企业,壮大企业群体、扩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档次,到2010年,全县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工业企业要达到10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0个,民营工业企业达到1,000个。

(2)突出发展重点产业。大力开发瓷产业。以高岭土资源为依托,引建陶瓷加工企业,到2010年末至少要上20条陶瓷生产线,开发建筑陶瓷、卫生陶瓷、工艺美术陶瓷及玻璃制品,其中墙地砖生产能力要达到60,000万平方米,瓷产业的产值、销售收入、利润、税金要分别达到8亿元、7.8亿元、2,000万元、1,000万元,我县建成中国北方新兴陶瓷生产基地。巩固提高糖产业。瑞雪糖业要持续年加工原料60万吨、生产优质系列白糖7万吨;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低成本扩张,利用糖蜜、颗粒粕等制糖副产品开发维生素B族、酵母、酒精、纤维、饲料等系列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新产品。2010年末,糖产业的产值、销售收入、利润、税金要分别达到5亿元、4.7亿元、7,000万元、3,000万元,税金翻两番。全面提升薯产业。加速推进奈伦项目一二期工程建设,年加工鲜薯能力达到33万吨,精制淀粉、变性淀粉生产能力达到5万吨;协调解决三信公司的原料供给问题,保证年加工能力达到 万吨,生产马铃薯全粉 万吨;扶持引导县内金龙、冰山、银海等现有薯加工企业和乡村马铃薯加工小企业扩展规模、提高产品层次,鼓励民间资本新建加工企业,生产粉丝、粉皮、粉条、薯片、薯条、膳食纤维、蛋白等系列产品。到2010年末,薯产业的产值、销售收入、利润、税金要分别达到6亿元、5.6亿元、6,500万元、4,000万元。壮大延伸豆产业。全力推进黄淮大豆深加工项目投产达效,大力开发大豆植物蛋白、分离蛋白、组织蛋白、异黄酮、皂苷、核酸、低聚糖、浓缩蛋白、卵磷脂、低温粕、膳食纤维等系列产品。2010年末,豆产业的产值、销售收入、利润、税金要分别达到9.1亿元、8.7亿元、8,700万元、2,200万元。招商扩张鹅产业。推进天鹅公司与扬州馋神集团的高起点嫁接,开发白条鹅、分割鹅、鹅熟食、鹅裘皮等系列鹅产品;引建鹅绒和鹅生物制品加工生产线,开发鹅绒产品和鹅血清蛋白、免疫球蛋白等系列生物制品,年加工白鹅达到300万只。到2010年末,鹅产业的产值、销售收入、利润、税金要分别达到2.5亿元、2.3亿元、2,000万元、1,000万元。扶壮育强乳产业。扩大奶牛饲养规模,保证企业生产需求;引导企业扩展规模,深度开发乳粉、液态奶、纯牛奶、酸牛奶、乳酸饮料等系列产品,提高品牌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摇篮乳业的年加工鲜奶量和成品量要分别达到5万吨和8000万吨,到2010年末,乳产业的产值、销售收入、利润、税金要分别达到2亿元、1.8亿元、2,000万元、1,600万元。同时,要积极开发其他产业。围绕葵花,开发炒货、葵花油、葵花仁、葵粕饲料、合成刨花板、VE、油酸、亚油酸、葵脂、甘油、葵花蛋白等系列产品;围绕玉米,开发异黄酮、木糖醇、甜蜜素、柠檬酸精炼玉米油、玉米蛋白粉等2,000多种高附加值产品;围绕芸豆,开发豆粉等产品;围绕生猪、肉牛、肉羊,开发分割肉、冷鲜肉、熟食制品和胰岛素、凝血酶等生物制品及毛皮制品;围绕水,开发白酒、啤酒、矿泉水、纯净水、饮料等产品;围绕秸秆,发展造纸和包装材料业。到2010年末,上述产业的新增产值、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分别达到15亿元、14亿元、1.4万元、8,000万元。

(3)优先发展重点区域。以陶瓷工业园、食品工业园为龙头,以碾北线沿路乡镇和###、依龙、双阳、中心、三兴等建制镇为重点,充分发挥地缘优势,以工业为主攻方向,积极招商引资上项目。以“两区、一带、五镇”的率先发展,带动全县经济协调快速发展。2010年末,全县工业企业产值、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分别达到50元、48亿元、4亿元、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分别达到45亿元、亿元、44亿元、3.5亿元、1.6亿元;园区工业企业在全县工业经济中所占比重达到55%。

2、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作为实现县域经济大发展的主渠道和第一实招。

(1)明确招商方向。瞄准大、高、外项目,盯住国外国内500强企业,围绕高岭土、石英砂、甜菜、马铃薯、大豆、大鹅、葵花、玉米、芸豆、生猪、肉牛、肉羊、水、林木与秸杆、旅游等资源的延伸开发、基础设施及配套项目搞招商,培育和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立足瑞雪糖业、天鹅公司、摇篮乳业、松竹人造板公司、塑编公司等现有企业的扩张和裂变搞招商,着力引进投资额度大、竞争实力强、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性艰的成长性战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略投资者,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功能,形成多元化、集约化、集团化发展格局。五年内,全县招商引资总额达到30亿元,至少引进投资超亿元的工业项目6个以上,其中国内500强企业至少1个;投资超5,000万元的工业项目15个。硬化招商措施。实施全民搞招商、领导招大商,重点推行县、乡、部门领导承标招商举措,积极开展网上招商、会展招商、以商招商,重点围绕我县优势资源开展定点定向定位招商。完善招商载体。围绕县内资源,认真研究国家和省市产业政策、经济发展走势,搞好招商引资项目的征集、筛选、储备和发布工作;按照“七通一平标准和“四高”原则加快园区建设,通过“投入一块、建成一块、使用一块”的滚动发展,五年内陶瓷工业园区和食品工业园区全部达到规划标准。

(2)严格兑现奖惩。按照招商引资完成情况实行重奖重罚,对招商引资贡献突出的干部和社会自然人。坚持实行“一个项目、一个班子、一套人马”的专项推进机制和“谁主管、谁负责、一抓到底”的工作原则,项目不建成不收兵、不换人,增强工作的延续性和责任感;实行县四大班子“四堂会审”制,每月对招商引资项目逐一进行审定,把引进的项目、资金敲准、靠实,优者张红榜公布,差者张黄榜公布,从而以更加完善的制度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3)优化招商环境。以增强城市的吸引力为重点,建设硬环境。重点强化工业园区建设,确保达到“七通一平”,使其成为高新产业的聚集地,城市建设的新城区。以诚实守诺为重点,优化软环境。严厉惩处一切不利于招商引资的组织行为和个人行为。在行政职能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和服务窗口单位大力推行“一站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全面落实首问负责制等六项制度和“五必办”、“四个零”服务承诺;坚持依法行政,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事项,减化审批程序和环节,建立起项目审批一条龙服务、项目建设全方位服务、项目投产经常性服务为内容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

3、积极发展民营经济。把民营经济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大战略和“天字号”工程来抓,树立“抓民营经济就是抓县域经济,就是抓发展”的理念,鼓励引导社会各界群众、一切民间工商资本发展民营经济,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一是在信息服务上实现新突破。把资金变为资本,需要在增强群众创业意识的同时,提供丰富、准确的项目信息,让他们看到投资回报的确定性,增强创业信心。因此,有关部门要及时搜集、筛选、甄别和论证有价值的项目信息,并通过相应渠道广泛发布,使有创业意愿、持币观望的群众敢于投资。二是在创业主体上实现新突破。发挥党政机关的人才优势,为机关干部“松绑”,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公职人员下海经商,自主创业;鼓励机关干部到企业兼职、就业,到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在实践中增强经济意识和市场观念,提高管理经济事务的能力;组织人事部门要认真研究,结合鼓励机关干部留职停薪领办创办企业的意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意见,对机关干部离职从事民营经济的申请要快审快批、签订合同,免除后顾之忧,保证他们安心离职、开心创业。要发挥能人的带动作用,按照“群众集资、能人办厂、风险均担、利益共享”的思路,筛选项目,优先推荐给各类社会能人,以股份合作、合伙经营等方式创办、领办企业;要在金龙淀粉总公司、塑编公司、三利公司、鹏程公司等现有民企做大做强上下功夫,扶上马送全程,给予与招商引资企业同等待遇,促其总量膨胀和质量提升。三是在发展渠道上实现新突破。在围绕主导产业的配套服务上搞民营。针对我县6大产业链条,着力开展配套服务和补充经营。重点围绕吃农企业原料需求,搞甜菜、大豆、玉米、马铃薯种植和鹅、奶牛、生猪等养殖,突出发展农业生产联合体、农业经营公司、养殖小区,鼓励群众创办私营农牧场,实行工厂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市场化运行、科学化发展的现代模式。同时,发展运输、包装等行业,满足主导产业的生产经营需求。在围绕支柱企业的错位发展上搞民营。就是在大企业的主营业务之外开发低端、高端产品,巧打生产时间差、经营理念差、服务层次差和产品档次差,形成企业集群、行业趋同、产品存异、层次分明的错位发展之势。目前,我县以奈伦项目为核心的薯产业已基本形成了错位发展格局,现在亟需在产品层次上重新定位,避免陷入无序竞争。在围绕农副产品的加工增值上搞民营。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是发展民营经济的最现实基础和最可靠保障。我县是产粮大县,粮豆薯年产量大体在50万吨,农副产品加潜力巨大,我县将充分发挥优势,立足优势资源搞好长项延伸,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4、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劳务经济向产业化、市场化发展。把劳务经济作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来抓。积极拓宽劳动力转移渠道,多方培植劳务基地,重点开辟长江以北、京三角和黄、渤海就业带。大力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提高农民工整体素质。积极为农民工土地流转、子女转学、户籍管理提供便利,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实施劳务输出品牌战略,扩大“亮心大姐”家政服务和龙哥龙妹“EOW”电子操作工品牌影响力,提高输出效益。畜牧业向规模化、效益化发展。坚持“主辅换位”战略不动摇,大力推进畜牧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突出猪、羊、鹅、牛等重点品类,运用效益吸引、资金扶持、典型示范、干部引领等方式方法加速换位进程。加快科技兴牧步伐,大力实施畜禽良种工程,推广地热温室、舍饲圈养、秸杆牧业等饲养新技术,实施工厂化养殖,提高比较效益。建立健全科技推广、繁育改良、防疫灭病、饲料供应、市场信息等服务体系。突出畜产品龙头企业牵动效应,做大做强现有畜牧加工企业。种植业向特色化、标准化发展。围绕国家支持发展粮食生产政策,因地制宜引导农民发展水稻、玉米、小麦等优质粮食型作物;围绕龙头企业第一车间建设,大力发展高糖率纸筒甜菜、高淀粉马铃薯、高油大豆、高麻率亚麻等企业吃配型作物;围绕内外埠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奶花芸豆、紫花油豆角、瓜菜和小杂粮等市场旺销型作物;围绕牧业发展走势,扩大种植青贮玉米等饲草饲料过腹增值型特色作物。农业开发向整体化、生态化发展。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通村公路建设,抓好小流域治理、节水灌溉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强抗旱水源建设和城乡防洪除涝体系建设。坚持依法治林,实施城乡绿化和“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机械化试点村建设。

(三)“十一五”重点项目建设导向

1、突出发展工业项目。依托资源优势,围绕主导产业,“十一五”期间,计划投资47.09亿元,新上工业项目12项,努力做强食品、生物化工、纺织、建材等主导产业。一是全力搞好食品加工项目建设。计划投资13亿元,建设大豆深加工项目,新增利润、税金分别达到1.2亿元和8,000万元;计划投资5,000万元,建设豆制品加工项目,新增利税1,000万元。二是突出建设医药化工项目。以科技为依托,重点建成投资2亿元,年产1,500吨维生素B2项目,新增利润4,440万元,税金2,960万元。同时,计划投资1.2亿元,新建年产15万吨玉米淀粉项目,投资8.8亿元新建玉米酒精深加工项目,使我县优势资源得以充分开发利用。三是全面提升纺织项目水平。计划投资1亿元,建设年产一万锭亚麻纱项目,新增利税分别达到3,000万元和800万元;计划投资1.7亿元,新建年产彩印塑料袋2.4万套塑料纺织制品项目,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县纺织工业水平。四是努力发展建材项目。充分开发利用优质高岭土资源,计划投资2亿元,新建年产3,000平方米高档墙地砖项目,项目建成可新增销售收入4.5亿元,利润5,280万元,税金3,520万元。

2、全力实施农业开发项目。以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为方向,“十一五”期间,计划投资3.3亿元,建设农业重点开发项目8项。投资6,000万元,建设马铃薯基地,基地面积达到50万亩,覆盖全县15个乡镇,年产马铃薯70万吨;投资3,995万元,建设白鹅养殖加工项目,年产鹅熟食制品1,000吨、羽绒25吨;投资1.5亿元实施天然草场保护与改良,改良面积100万亩。

3、重点搞好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人居住环境。一是计划投资2亿元,建设28平方公里的陶瓷产业基地,即###工业园区,园区建设将按照“四高标准”,确保达到“七通一平”,使其成为生产经营、生活服务生态良好的城市磨擦区;二是投资1.2亿元建设城镇污水处理项目,改造排水设施,新建污水处理厂一处;三是投资2,800万元扩建###镇给水工程,使城镇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得到进一步改善。

4、不断加快社会公共服务项目建设。计划总投资1.97亿元,配套建设社会事业项目11项。一是实施旅游开发项目2项,计划投资2亿元,开发跃进、上游水库旅游区;投资3,200万元建设###县新合社会主义新农村旅游项目。二是建设公共卫生项目4项。计划投资2,900万元,对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进行改扩建。三是实施广化教育体育项目5项。计划投资5,000万元新建面积为20万平方米的###体育场;投资3,000万元,对###一中进行扩建,使其体育场等配套设施齐全,改扩建面达到3.6万平方米;并新建职教中心实验楼;投资1,600万元新建###影视娱乐中心;投资2,000万元新建面积为5,000平方米的县图书馆综合服务中心。

六、主要保障措施

(一)解放思想,提高加快发展的创新意识。认真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经验,善于用创新的思维想问题、办事情,用改革的办法攻坚克难,靠市场机制解决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对看准了的事情、有利于发展的事情,要奋力开拓,敢担风险,大胆突破。善于从实际出发,抢抓机遇,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的相关政策。开阔视野,解放思想,克服僵化保守的传统意识和求稳怕险的惰性心态,树立开放、重才、求实、奋进的新观念。加快发展是执政兴县的第一要务,把握发展的新形势,研究发展的新办法,解决发展的新问题,在创新中实现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二)转变职能,努力创建良好的发展环境。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政府部门如何转变职能,转变观念,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特别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和财政体制改革,改进经济管理的方式和方法。抓好机关效能建设和公务员队伍建设,发展电子政务,提高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真正把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综合治理经济发展环境,依法规范行政审批,切实为各类市场主体和投资者实施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创造优良环境。严肃处理为谋取个人或小团体利益而损害投资者利益、影响发展环境的人和事。

(三)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服务能力。认真实施《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不断增强公务人员的法制观念,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进一步探索改制企业职代会发挥作用的途径和办法,巩固和发展基层民主,依法落实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加强决策的咨询论证和听证,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改革行政执法体制,推进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和行政处罚权,提高执法效率。实行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依法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须赔偿,加快建设法治机关。

(四)改进作风,汇聚狠抓落实的推进合力。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奋发图强、励精图治。不搞形式主义和“政绩工程”,真心实意为群众干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坚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满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意,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力戒空谈,注重实干,力戒“形式”,注重实效。认真总结行之有效的办法,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落实的各项制度和工作机制,强化推进措施,严格监督检查,切实解决梗阻掣肘、推诿扯皮、刁难设卡等问题。对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要组成专门班子进行专项推进,一抓到底,坚决抓出成效。

第11篇:县财源建设情况调查

加强财源建设,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县财源建设情况调查

加强财源建设是解决财政困难,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如何搞好财源建设,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壮大地方财政实力,既是当前财政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今后财政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特别是我们作为农业大县,在取消农业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税率,直至取消农业税以后,如何尽快优化财源结构,提高工商税收比重,保持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更是财政工作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为此,我们按照市财政局的统一安排部署,近期对全县财源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财源建设现状及特征

近年来,我县按照“以工强县、以农富民、市场带动、科教先行”的思路,实行“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大投入”经济发展战略,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大力培植财源,做大总量,提高质量,保证了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总体态势良好。2003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24963万元,较去年增长14.3%,其中:第一产业提供的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30%;第二产业提供的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30%;第三产业提供的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40%。全县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8696万元,增长25.8%。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工商税收5660万元,占地方收入的30.3%,可比增长49%;农业四税6842万元,占地方收入36.6%,增长15.6%;企业收入671万元,占地方收入3.6%,可比下降56.8%;其他各项收入5523万元,占地方收入29.5%,可比增长54.1%。从收入级次看,县级地方财政收入9886万元,可比增长31.5%,占全县地方收入的52.9%;乡镇级8810万元,可比增长12.7%,占全县地方收入的47.1%。今年1—3月份,地方财政收入2363万元,可比增长17.7%,其中工商税收1110万元;农业四税完成560万元;企业收入完成156万元;其他各项收入537万元。我县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得益于近年来把发展经济、培植财源作为一切工作的重点来抓。从当前全县财源现状分析,呈现以下三个特征:

(一)民营经济的发展已初具规模。近年来,我县大力加强招商引资、外经外贸、小城镇建设、民营经济四大重点工程建设,民营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2003年,全县民营经济总户数发展到2.1万户,注册资金11.6亿元,从业人员12.6万人,同比分别增长7.2%、12.1%和10.8%,固定资产投资达500万元以上的项目71个,全县各级各类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亿元,民营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45.1%。

(二)重点企业税收逐步回升。通过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国退民进步伐,有效盘活存量资产,逐步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运行机制。如金曼克电气集团、金贵酒业公司、金樱纺织有限公司三个重点企业预计今年比去年增收700万元,重点企业发展已走出低谷,对财政贡献率增长趋势逐步呈现。

(三)部分税种成为财政新的增长点。去年通过积极推行综合治税、加强地方税源控管,重点加强了对城市开发、恒温库、棉花加工厂、肥料厂、蒜干厂、集市税收、契税、耕地占用税等零散税源的监管和征收。2003年,全县恒温库税收1200万元,比上年增加1倍。契税和耕地占用税314万元,比上年增长103.9%。

二、财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源建设的质量不优。从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看,2003年,我县不足5%,低于全国和省市平均水平,这一差距反映了我县经济总量不足和经济运行整体水平仍然较低。从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看,2003年,全国是86%,全省是81%,全市是75.5%,我县为71%。从工商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看,2003年,我县仅为30.3%,仍低于省市平均水平。从税源结构上看,农业税收比重偏高,我县农业税收占地方收入的比重是37%,有的乡镇高达80%以上,全省平均为11%,全市16%。非税收入绝对数过大,比重过高,2003年全县非税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29.5%。

(二)财源建设的投入产出效益不高。近三年来全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幅38%以上,而全县财政收入近三年来年平均增幅20%左右,投资的较高增长与财税的较低增幅不协调,培植财源的作用近期还未得到有效发挥。

(三)财源建设的稳定性不强。我县是农业大县,经过多年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业税收一直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而农业特产税又占了农业税收的较大比重。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今年国家对农业税收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取消了农业特产税,降低了农业税税率三个百分点,初步统计,全县农业税收收入比去年减少6300万元。城市经济也呈现出了不稳定的发展过程,如金曼克电气集团公司、金贵酒厂、金利纺织集团曾是我县三大支柱企业,1995年以来企业上缴税金逐年大幅增长,1999年,三个企业共上缴税金高达8600万元。但近年来,由于国内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再加上资金、经营体制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呈大幅滑坡趋势,除金利纺织集团实施破产重组外,其他企业上缴税金比以前年度明显下降。2003年,金贵酒厂仅上缴税收107万元(上缴中央消费税103万元),金曼克集团公司上缴税金1026万元,比2002年少缴1000万元,对地方财政贡献大大降低。

(四)财源建设增长的亮点不多。在农业产业上,税收主要还是依赖粮食种植、大蒜种植等传统产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尚未形成财源“气候”。在工业

、谁受益,发展快、多受益”和“下管一级、综合奖励”的原则,尽快建立增动力、强活力的奖励机制,变“要我增收”为“我要增收”。三要创新财源建设资金扶持机制。按照税收受益和分级负担的原则以及贡献与奖励挂钩的办法,建立纳税大户奖励专项资金,对财政贡献大的纳税户,实行为企业贷款贴息及其它投资补助,以促进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做大做强,增强发展后劲,壮大税源基础。

(五)要在创优环境上求财源。一是创优税费公平环境。调查发现,有些招商引资项目对财源建设的作用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各乡镇优惠政策过多过滥,有些税收应收未收。建议县政府出台一个全县税费优惠政策的指导性意见,以规范各乡镇优惠政策。二是创优创业投资平等环境。启动民资创业增加财源,是当前我县经济发展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建议县政府在考核机制和政策制定上明确内资创业与外商投资的平等待遇。民资创业活跃,财源建设也就兴旺。三是创优金融信贷环境。中小企业贷款难是制约我县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普遍性问题。解决企业贷款难的问题,除企业本身和银行之间建立良好的信用外,可尝试建立政府指导下的中小企业贷款基金,或完全由民资组成股份制性质的担保中心等金融中介机构,以此支持企业的发展,壮大地方后续财源。

第12篇:县财源建设十一五规划

根据《省财政厅关于做好全省财源建设“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县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战略步骤,特编制###县财源建设“十一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

我县财源建设“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省委“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战略部署,把握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我省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加快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的有利机遇,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财源项目建设,努力做大财政收入蛋糕,为从根本上实现财政状况好转,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推进“四个换位”,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全面深化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全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坚持全党抓企业,着力构筑工业强县。以工业为主导,突出工业强县战略,积极推动骨干企业实现新跨越,发展壮大优势产业。进一步宽松环境,优化政策,加大对中小型企业的扶持,提高自我创新能力,促进小型企业集群化发展。加速产业集聚,培育新兴产业,增强工业对地方经济的支撑作用。

――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国内合作与竞争,提高经济外向化水平。全力推进招商引资。落实责任目标,健全组织体系,强化服务措施,优化发展环境,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扩增县域经济总量。

――坚持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县域经济民营化水平。围绕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完善金融、土地、社会保障等配套改革,进一步突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

――坚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全面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创造公平竞争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多方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能动性。

三、总体思路

今后五年,我们将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以推进“四个换位”为切入点,突出“跳出农业抓农业,围绕产业抓企业,全民招商招大商,增强财力壮实力”发展战略,以工业强县为重点,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力度,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全力扩增县域经济总量。坚持发展现代化农业,壮大畜牧经济总量,提高种植业标准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化水平,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全面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壮大食品、陶瓷等优势产业,全力推进工业经济实现新跨越。着力提升第三产业,进一步改造提高传统服务业。完善财政体制改革,努力提高财政供给能力,全面推进现代公共财政建设,积极构建和谐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四、第一个财源建设五年规划完成情况

2001至2007年,第一个财源建设五年规划目标已经圆满完成,并取得了可喜成果。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国内生产总值:

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66,437万元,2007年预计完成232,300万元,增加65,863万元,平均增长7.9%。

2、全口径财政收入:

2000年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5,839万元,2007年预计完成6,309万元,增加470万元,平均增长1.6%。

3、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2000年全口径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3.5%,2007年预计占GDp比重为2.72%,比2000年下降0.78%。

4、一般预算收入:

2000年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389万元,2007年预计完成3,199万元,减少190万元,平均下降1.12%。

5、地方分享税收收入:

2000年分享税收收入为2,405万元,2007年预计完成2,010万元,减少395万元,平均下降3.3%。

6、骨干企业财源项目对财政贡献率:

(1)、瑞雪糖业集团在原有生产能力基

县财源建设十一五规划来自好范文-www.daodoc.com,仅供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13篇:县财源建设十一五规划

根据《省财政厅关于做好全省财源建设“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县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战略步骤,特编制###县财源建设“十一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

我县财源建设“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省委“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战略部署,把握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我省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加快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的有利机遇,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财源项目建设,努力做大财政收入蛋糕,为从根本上实现财政状况好转,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推进“四个换位”,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全面深化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全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坚持全党抓企业,着力构筑工业强县。以工业为主导,突出工业强县战略,积极推动骨干企业实现新跨越,发展壮大优势产业。进一步宽松环境,优化政策,加大对中小型企业的扶持,提高自我创新能力,促进小型企业集群化发展。加速产业集聚,培育新兴产业,增强工业对地方经济的支撑作用。

――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国内合作与竞争,提高经济外向化水平。全力推进招商引资。落实责任目标,健全组织体系,强化服务措施,优化发展环境,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扩增县域经济总量。

――坚持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县域经济民营化水平。围绕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完善金融、土地、社会保障等配套改革,进一步突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

――坚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全面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创造公平竞争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多方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能动性。

三、总体思路

今后五年,我们将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以推进“四个换位”为切入点,突出“跳出农业抓农业,围绕产业抓企业,全民招商招大商,增强财力壮实力”发展战略,以工业强县为重点,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力度,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全力扩增县域经济总量。坚持发展现代化农业,壮大畜牧经济总量,提高种植业标准化水平,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全面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壮大食品、陶瓷等优势产业,全力推进工业经济实现新跨越。着力提升第三产业,进一步改造提高传统服务业。完善财政体制改革,努力提高财政供给能力,全面推进现代公共财政建设,积极构建和谐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矗

四、第一个财源建设五年规划完成情况

2001至~年,第一个财源建设五年规划目标已经~完成,并取得了可喜成果。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国内生产总值:

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66,437万元,~年预计完成232,300万元,增加65,863万元,平均增长7.9%。

2、全口径财政收入:

2000年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5,839万元,~年预计完成6,309万元,增加470万元,平均增长1.6%。

3、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2000年全口径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3.5%,~年预计占GDp比重为2.72%,比2000年下降0.78%。

4、一般预算收入:

2000年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389万元,~年预计完成3,199万元,减少190万元,平均下降1.12%。

5、地方分享税收收入:

2000年分享税收收入为2,405万元,~年预计完成2,010万元,减少395万元,平均下降3.3%。

6、骨干企业财源项目对财政贡献率:

(1)、瑞雪糖业集团在原有生产能力基础上,通过对精制幼砂糖生产线和硫化床锅炉技术改造后,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高,经济效益明显增加。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17,959万元,实现税金1,496万元;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20,794万元,实现税金1,554万元;~年实现销售收入18,008万元,实现税金870万元;~年实现销售收入11,055万元,实现税金1,349万元;~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6,329万元,实现税金969万元。

(2)、天鹅集团公司大鹅屠宰加工和羽绒加工生产线项目,改造后累计增加财政收入207万元。

(3)、塑编制品有限公司新增彩印设备、扩大生产能力项目累计增加财政收入129万元。

(4)、摇篮乳业公司自2001年以来,企业经营发展较快,对财政贡献能力逐年增加,5年累计为财政提供收入1,700万元。

(5)、冰山淀粉有限公司精细化学淀粉生产线建设项目,累计提供财政收入85万元。

(6)、黄淮集团大豆分离蛋白改造项目,累计为财政提供收入62万元。

(二)财源建设开展情况

2001年以来,我县按照制定的财源建设发展规划,在省市主管部门精心指导下,经过努力工作,扎实推进,财源建设项目取得了初步成效。

1、财源建设项目完成情况

(1)、瑞雪糖业集团技术改造项目。精制幼砂糖生产线改造项目于2002年开始实施,工程总投资2,430万元,自筹资金486万元,银行贷款1,944万元,省财政贴息110万元,当年完工并投产。项目改造后新增销售收

入1,125万元,新增税金170万元。

瑞雪糖业硫化床锅炉技术改造项目于~年实施,项目总投资4,600万元,企业自筹70万元,银行贷款4,530万元,省财政贴息100万元。当年10月份完工并投入运营。项目改造后,当年新增利润665万元,上缴税金460万元。

(2)、天鹅集团公司大鹅屠宰加工和羽绒加工生产线项目,于2001年实施,项目总投资981万元,县财政投资51万元,企业自筹130万元,银行贷款400万元,省财政投资400万元。该项目完成厂房改造1,000平方米,购置加工设备12台。项目当年完工并投产,项目投产后新增产值3,625万元,上缴税金207万元。

(3)、塑编制品有限公司新增彩印设备、扩大生产能力项目,于~年实施,项目总投资1,690万元,企业自筹350万元,银行贷款1,340万元,省财政贴息40万元。该项目改造增加生产设备48台(套),项目于~年1月完工并投入运营。项目改造后,企业年新增生产能力1,400吨,新增销售收入1,635万元,新增利润250万元,税金128万元。

(4)、冰山淀粉有限公司精细化学淀粉生产线建设项目,于~年实施,项目总投资3,056万元,企业自筹330万元,其他投资1,226万元,银行贷款1,500万元,省财政贴息75万元。该项目~年开工生产。项目改造后,新增财政收入53万元。

(5)、黄淮公司日处理1,200吨非转基因大豆深加工技术改造项目,于~年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23,162万元,企业自筹5,000万元,银行贷款18,162万元,省财政贴息908.1万元。目前,一期主体工程已完工,设备正在安装,预计~年投产。

2、主要做法

几年来,我县财源建设工作得到了盛市部门给予的资金和政策扶持,为我县财源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同时,全县上下也形成了对财政工作的统一认识,从主要领导到财政干部,及项目承办单位都把财源建设工作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提高财政反哺能力的重要工作来抓,齐心协力抓财源、增收入、上项目、挖潜能,使财政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逐步显现出来。

(1)以规划为先导,确保财源建设有章可循。我们根据盛市财源建设工作总体规划,研究制定了《###县2001年—~年县级财源建设发展规划》。规划以建设“三产有序衔接、前后联系密、后劲日益增强”的新型财源体系为主要目标,坚持立足资源优势,坚持面向市场,围绕特色经济选项目,围绕招商引资上项目,切实做到项目精选到位,保证实施成效,并力争在三个方面搞突破。一是围绕农业战略性调整,实现基础财源建设的新突破。重点是实施种植基地建设性工程、畜牧业养殖工程和乡企发展工程。二是围绕工业经济战略性升级,实现主体财源的新突破。重点是实现产业升级带动战略、名优品牌发展战略和优质项目升级战略。三是围绕县域经济的战略性转移,实现新兴财源建设的新突破。重点是实施大户带动战略,载体拉动战略和集散地升级战略。

(2)以落实为关键,确保财源建设稳步推进。在财源建设过程中,坚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财源建设与农业开发力度,全县绿色、特色作物面积达到180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61%,这些作物有大灾之年显示出了明显的比较优势。在畜牧业上,按照“主辅换位”的发展理念,突出特色优势。鹅、牛、猪等规模饲养大尝大户分别发展到226个和5,200户,畜牧业中轴作用得到明显加强。在乡镇企业上,深入实施乡企振财工程,努力推进乡镇财源向“造血”型转轨。2002年全县就启动150余个乡镇财源建设项目,仅马铃薯加工一项就上马小型淀粉厂100个,实现了马铃薯就地加工转化增值,促进了乡镇财政增收。二是财源建设与企业产改相结合。通过租赁、合资、转制、出售等有效途径,使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实施到位,取得了增活力、添后劲、提效益、促发展的多赢功效,进一步确立了工业主体财源地位,有力地支撑了财政经济平稳运行。三是财源建设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努力培植财源建设增长点。截止目前,我县个体私营业户已发展到3,516户,年可实现税金3,000多万元。四是财源建设与招商引资相结合。通过辟建工业园区、老企业出售等多种形式吸引内资、外资,扩大项目空间,提高项目质量。五年来,全县共完成各类招商引资项目近150项,引进到位资金10多亿元。同时还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辟建了化肥农药市尝蔬菜批发市尝粮油批发市尝建材装潢市尝种籽营销市尝百货购物商场及食品批发市场,这些市场的建立,活跃了城乡经济,繁荣了物贸流通,不仅盘活了国有企业闲置资产近5,000万元,而且安置下岗职工近千人,为我县财政集聚了发展后劲,维护了安定稳定。

(3)以机制为保障,确保财源建设健康运行。将完善机制建设作为搞好财源建设的有力保证,并将健全的机制融入到财源建设的各个环节,从而营造了全县上下想财源、建财源、养财源的良好工作氛围。一是强化领导。我县成立了财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县长担任组长,主管财贸、工交、农业工作的副县长任副组长,财政、经济计划、工商、国税、地税、审计等部门的一把手任成员。各乡镇也成立了财源建设工作领导组织,由乡镇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同时,我县认真落实县级领导对财源建设项目的包扶责任制,完善包生产、包效益、包稳定措施。对制约财源建设的难点问题进行协调处理,构建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包项目、基层领导抓落实的财源建设三级领导网络。并将财政工作和财源建设项目纳入目标考核,作为检验各级领导干部工作能力、勤政业绩的重要内容,兑现奖惩。二是强化管理。坚持有保有压的原则,始终把重点放在保工资、保支农、保教育、保稳定等钢性支出上,压缩人、车、会、电话等各种弹性支出。坚决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做到预算从严、支出合理、监督有效,全面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同时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优化资金使用途径,逐步增强财政资金对各业生产的反哺能力。三是强化税收征管。通过专项整治,加大对偷、逃、漏税等的打击力度,做到抓常税、清欠税,大税不放,小税不漏,依法计征,实现工商税应收尽收。并

且认真贯彻实施免征农业税试点工作,积极开展粮食补贴和良种补贴发放工作,使农民减负增收,提高生活水平,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围绕依法行政,各行政执收执罚部门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政策,确保各项规费按时收缴到位。

3、财源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们在财源建设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项目扶持资金到位晚,致使有的项目不能及时上马投产,错过了商机。二是项目承办企业贷款难,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影响项目建设。三是有的项目运行质量不高,达不到项目论证的目标。四是有的项目单位管理水平低,经营方式落后,工艺不配套,产品质量差,效益低,没有市场竞争力,导致发展后劲不足。

几点建议:一是加大协调力度。建议上级部门在审核财源建设项目立项的同时,加大对金融系统的协调力度,力争使借款和贴息同步到位,以此解决项目贷款难,到款不及时问题。二是加大扶持力度。建议上级部门对市场前景好、运行效果佳的项目单位追加扶持资金,为项目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三是加大奖励力度,建议对财源建设成效显著的项目单位进行重奖,以保证财源建设实现新的跨跃。四是加大推进力度,对大项目建设要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跟踪问效,切实保证项目建设的成效。

五、“十一五”财源建设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

(一)发展目标

1、经济总量:到2010年,全县GDp计划达到30亿元,年均递增5.25%,其中,第一产业年均递增0.26%,第二产业年均递增15.3%,第三产业年均递增2.19%,人均GDp达到6,173元,年均递增5.8%。

2、居民生活水平:城镇人均可支配性收入计划达到7,200元,年均递增13%。农民人均纯收入计划3,500元,年均递增10.4%。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9.8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6平方米,农村住房砖瓦化率达到78%。

3、工农业生产:到2010年,全县工农业产值计划22.5亿元,年均递增36.4%,其中,农村牧渔业总产值11亿元,年均递增2.5%,工业总产值计划11.5亿元,年均递增20.8%。

4、地方财政收入:

到2010年,全口径财政收入计划1.56亿元,年均递增29.5%;一般预算收入计划完成6,825万元,平均递增22.67%;地方分享税收收入计划为6,175万元,平均递增41.44%。

(二)“十一五”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全国、全省经济正处于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期。特别是“哈大齐工业走廊”计划的实施,将为县域经济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今后5年,我县将以市委提出的“四个换位”为统领,以主辅换位、劳动力布局换位各所有制结构换位为基础,以产业换位为重点,以工业经济为主导,以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做大做强现有企业为途径,全力打造食品、生化、陶瓷产业强县和牧业大县、劳务经济强县,推进县域经济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1、突出发展强势工业

(1)实施“十百千”创业工程。通过招商引资发展企业、深化改革搞活企业、科技进步提升企业、改善环境服务企业,壮大企业群体、扩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档次,到2010年,全县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工业企业要达到10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0个,民营工业企业达到1,000个。

(2)突出发展重点产业。大力开发瓷产业。以高岭土资源为依托,引建陶瓷加工企业,到2010年末至少要上20条陶瓷生产线,开发建筑陶瓷、卫生陶瓷、工艺美术陶瓷及玻璃制品,其中墙地砖生产能力要达到60,000万平方米,瓷产业的产值、销售收入、利润、税金要分别达到8亿元、7.8亿元、2,000万元、1,000万元,我县建成中国北方新兴陶瓷生产基地。巩固提高糖产业。瑞雪糖业要持续年加工原料60万吨、生产优质系列白糖7万吨;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低成本扩张,利用糖蜜、颗粒粕等制糖副产品开发维生素B族、酵母、酒精、纤维、饲料等系列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新产品。2010年末,糖产业的产值、销售收入、利润、税金要分别达到5亿元、4.7亿元、7,000万元、3,000万元,税金翻两番。全面提升薯产业。加速推进奈伦项目一二期工程建设,年加工鲜薯能力达到33万吨,精制淀粉、变性淀粉生产能力达到5万吨;协调解决三信公司的原料供给问题,保证年加工能力达到万吨,生产马铃薯全粉万吨;扶持引导县内金龙、冰山、银海等现有薯加工企业和乡村马铃薯加工小企业扩展规模、提高产品层次,鼓励民间资本新建加工企业,生产粉丝、粉皮、粉条、薯片、薯条、膳食纤维、蛋白等系列产品。到2010年末,薯产业的产值、销售收入、利润、税金要分别达到6亿元、5.6亿元、6,500万元、4,000万元。壮大延伸豆产业。全力推进黄淮大豆深加工项目投产达效,大力开发大豆植物蛋白、分离蛋白、组织蛋白、异黄酮、皂苷、核酸、低聚糖、浓缩蛋白、卵磷脂、低温粕、膳食纤维等系列产品。2010年末,豆产业的产值、销售收入、利润、税金要分别达到9.1亿元、8.7亿元、8,700万元、2,200万元。招商扩张鹅产业。推进天鹅公司与扬州馋神集团的高起点嫁接,开发白条鹅、分割鹅、鹅熟食、鹅裘皮等系列鹅产品;引建鹅绒和鹅生物制品加工生产线,开发鹅绒产品和鹅血清蛋白、免疫球蛋白等系列生物制品,年加工白鹅达到300万只。到2010年末,鹅产业的产值、销售收入、利润、税金要分别达到2.5亿元、2.3亿元、2,000万元、1,000万元。扶壮育强乳产业。扩大奶牛饲养规模,保证企业生产需求;引导企业扩展规模,深度开发乳粉、液态奶、纯牛奶、酸牛奶、乳酸饮料等系列产品,提高品牌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摇篮乳业的年加工鲜奶量和成品量要分别达到5万吨和8000万吨,到2010年末,乳产业的产值、销售收入、利润、税金要分别达到2亿元、1.8亿元、2,000万元、1,600万元。同时,要积极开发其他产业。围绕葵花,开发炒货、葵花油、葵花仁、葵粕饲料、合成刨花板、VE、油

酸、亚油酸、葵脂、甘油、葵花蛋白等系列产品;围绕玉米,开发异黄酮、木糖醇、甜蜜素、柠檬酸精炼玉米油、玉米蛋白粉等2,000多种高附加值产品;围绕芸豆,开发豆粉等产品;围绕生猪、肉牛、肉羊,开发分割肉、冷鲜肉、熟食制品和胰岛素、凝血酶等生物制品及毛皮制品;围绕水,开发白酒、啤酒、矿泉水、纯净水、饮料等产品;围绕秸秆,发展造纸和包装材料业。到2010年末,上述产业的新增产值、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分别达到15亿元、14亿元、1.4万元、8,000万元。

(3)优先发展重点区域。以陶瓷工业园、食品工业园为龙头,以碾北线沿路乡镇和###、依龙、双阳、中心、三兴等建制镇为重点,充分发挥地缘优势,以工业为主攻方向,积极招商引资上项目。以“两区、一带、五镇”的率先发展,带动全县经济协调快速发展。2010年末,全县工业企业产值、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分别达到50元、48亿元、4亿元、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分别达到45亿元、亿元、44亿元、3.5亿元、1.6亿元;园区工业企业在全县工业经济中所占比重达到55%。

2、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作为实现县域经济大发展的主渠道和第一实招。

(1)明确招商方向。瞄准大、高、外项目,盯住国外国内500强企业,围绕高岭土、石英砂、甜菜、马铃薯、大豆、大鹅、葵花、玉米、芸豆、生猪、肉牛、肉羊、水、林木与秸杆、旅游等资源的延伸开发、基础设施及配套项目搞招商,培育和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立足瑞雪糖业、天鹅公司、摇篮乳业、松竹人造板公司、塑编公司等现有企业的扩张和裂变搞招商,着力引进投资额度大、竞争实力强、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性艰的成长性战略投资者,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功能,形成多元化、集约化、集团化发展格局。五年内,全县招商引资总额达到30亿元,至少引进投资超亿元的工业项目6个以上,其中国内500强企业至少1个;投资超5,000万元的工业项目15个。硬化招商措施。实施全民搞招商、领导招大商,重点推行县、乡、部门领导承标招商举措,积极开展网上招商、会展招商、以商招商,重点围绕我县优势资源开展定点定向定位招商。完善招商载体。围绕县内资源,认真研究国家和省市产业政策、经济发展走势,搞好招商引资项目的征集、筛癣储备和发布工作;按照“七通一平标准和“四高”原则加快园区建设,通过“投入一块、建成一块、使用一块”的滚动发展,五年内陶瓷工业园区和食品工业园区全部达到规划标准。

(2)严格兑现奖惩。按照招商引资完成情况实行重奖重罚,对招商引资贡献突出的干部和社会自然人。坚持实行“一个项目、一个班子、一套人马”的专项推进机制和“谁主管、谁负责、一抓到底”的工作原则,项目不建成不收兵、不换人,增强工作的延续性和责任感;实行县四大班子“四堂会审”制,每月对招商引资项目逐一进行审定,把引进的项目、资金敲准、靠实,优者张红榜公布,差者张黄榜公布,从而以更加完善的制度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3)优化招商环境。以增强城市的吸引力为重点,建设硬环境。重点强化工业园区建设,确保达到“七通一平”,使其成为高新产业的聚集地,城市建设的新城区。以诚实守诺为重点,优化软环境。严厉惩处一切不利于招商引资的组织行为和个人行为。在行政职能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和服务窗口单位大力推行“一站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全面落实首问负责制等六项制度和“五必办”、“四个零”服务承诺;坚持依法行政,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事项,减化审批程序和环节,建立起项目审批一条龙服务、项目建设全方位服务、项目投产经常性服务为内容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

3、积极发展民营经济。把民营经济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大战略和“天字号”工程来抓,树立“抓民营经济就是抓县域经济,就是抓发展”的理念,鼓励引导社会各界群众、一切民间工商资本发展民营经济,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一是在信息服务上实现新突破。把资金变为资本,需要在增强群众创业意识的同时,提供丰富、准确的项目信息,让他们看到投资回报的确定性,增强创业信心。因此,有关部门要及时搜集、筛癣甄别和论证有价值的项目信息,并通过相应渠道广泛发布,使有创业意愿、持币观望的群众敢于投资。二是在创业主体上实现新突破。发挥党政机关的人才优势,为机关干部“松绑”,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公职人员下海经商,自主创业;鼓励机关干部到企业兼职、就业,到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在实践中增强经济意识和市场观念,提高管理经济事务的能力;组织人事部门要认真研究,结合鼓励机关干部留职停薪领办创办企业的意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意见,对机关干部离职从事民营经济的申请要快审快批、签订合同,免除后顾之忧,保证他们安心离职、开心创业。要发挥能人的带动作用,按照“群众集资、能人办厂、风险均担、利益共享”的思路,筛选项目,优先推荐给各类社会能人,以股份合作、合伙经营等方式创办、领办企业;要在金龙淀粉总公司、塑编公司、三利公司、鹏程公司等现有民企做大做强上下功夫,扶上马送全程,给予与招商引资企业同等待遇,促其总量膨胀和质量提升。三是在发展渠道上实现新突破。在围绕主导产业的配套服务上搞民营。针对我县6大产业链条,着力开展配套服务和补充经营。重点围绕吃农企业原料需求,搞甜菜、大豆、玉米、马铃薯种植和鹅、奶牛、生猪等养殖,突出发展农业生产联合体、农业经营公司、养殖小区,鼓励群众创办私营农牧场,实行工厂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市场化运行、科学化发展的现代模式。同时,发展运输、包装等行业,满足主导产业的生产经营需求。在围绕支柱企业的错位发展上搞民营。就是在大企业的主营业务之外开发低端、高端产品,巧打生产时间差、经营理念差、服务层次差和产品档次差,形成企业集群、行业趋同、产品存异、层次分明的错位发展之势。目前,我县以奈伦项目为核心的薯产业已基本形成了错位发展格局,现在亟需在产品层次上重新定位,避免陷入无序竞争。在围绕

设,发展电子政务,提高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真正把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综合治理经济发展环境,依法规范行政审批,切实为各类市场主体和投资者实施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创造优良环境。严肃处理为谋取个人或小团体利益而损害投资者利益、影响发展环境的人和事。

(三)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服务能力。认真实施《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不断增强公务人员的法制观念,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进一步探索改制企业职代会发挥作用的途径和办法,巩固和发展基层民主,依法落实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加强决策的咨询论证和听证,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改革行政执法体制,推进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和行政处罚权,提高执法效率。实行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依法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须赔偿,加快建设法治机关。

(四)改进作风,汇聚狠抓落实的推进合力。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奋发图强、励精图治。不搞形式主义和“政绩工程”,真心实意为群众干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坚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满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意,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力戒空谈,注重实干,力戒“形式”,注重实效。认真总结行之有效的办法,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落实的各项制度和工作机制,强化推进措施,严格监督检查,切实解决梗阻掣肘、推诿扯皮、刁难设卡等问题。对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要组成专门班子进行专项推进,一抓到底,坚决抓出成效。

第14篇:县财源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加强财源建设,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县财源建设情况调查

加强财源建设是解决财政困难,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如何搞好财源建设,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壮大地方财政实力,既是当前财政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今后财政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特别是我们作为农业大县,在取消农业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税率,直至取消农业税以后,如

何尽快优化财源结构,提高工商税收比重,保持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更是财政工作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为此,我们按照市财政局的统一安排部署,近期对全县财源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财源建设现状及特征近年来,我县按照“以工强县、以农富民、市场带动、科教先行”的思路,实行“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大投入”经济发展战略,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大力培植财源,做大总量,提高质量,保证了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总体态势良好。2003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24963万元,较去年增长14.3,其中:第一产业提供的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30;第二产业提供的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30;第三产业提供的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40。全县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8696万元,增长25.8。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工商税收5660万元,占地方收入的30.3,可比增长49;农业四税6842万元,占地方收入36.6,增长15.6;企业收入671万元,占地方收入3.6,可比下降56.8;其他各项收入5523万元,占地方收入29.5,可比增长54.1。从收入级次看,县级地方财政收入9886万元,可比增长31.5,占全县地方收入的52.9;乡镇级8810万元,可比增长12.7,占全县地方收入的47.1。今年1—3月份,地方财政收入2363万元,可比增长17.7,其中工商税收1110万元;农业四税完成560万元;企业收入完成156万元;其他各项收入537万元。我县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得益于近年来把发展经济、培植财源作为一切工作的重点来抓。从当前全县财源现状分析,呈现以下三个特征:

(一)民营经济的发展已初具规模。近年来,我县大力加强招商引资、外经外贸、小城镇建设、民营经济四大重点工程建设,民营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2003年,全县民营经济总户数发展到2.1万户,注册资金11.6亿元,从业人员12.6万人,同比分别增长7.2、12.1和10.8,固定资产投资达500万元以上的项目71个,全县各级各类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亿元,民营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45.1。

(二)重点企业税收逐步回升。通过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国退民进步伐,有效盘活存量资产,逐步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运行机制。如金曼克电气集团、金贵酒业公司、金樱纺织有限公司三个重点企业预计今年比去年增收700万元,重点企业发展已走出低谷,对财政贡献率增长趋势逐步呈现。

(三)部分税种成为财政新的增长点。去年通过积极推行综合治税、加强地方税源控管,重点加强了对城市开发、恒温库、棉花加工厂、肥料厂、蒜干厂、集市税收、契税、耕地占用税等零散税源的监管和征收。2003年,全县恒温库税收1200万元,比上年增加1倍。契税和耕地占用税314万元,比上年增长103.9。

二、财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源建设的质量不优。从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看,2003年,我县不足5,低于全国和省市平均水平,这一差距反映了我县经济总量不足和经济运行整体水平仍然较低。从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看,2003年,全国是86,全省是81,全市是75.5,我县为71。从工商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看,2003年,我县仅为30.3,仍低于省市平均水平。从税源结构上看,农业税收比重偏高,我县农业税收占地方收入的比重是37,有的乡镇高达80以上,全省平均为11,全市16。非税收入绝对数过大,比重过高,2003年全县非税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29.5。

(二)财源建设的投入产出效益不高。近三年来全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幅38以上,而全县财政收入近三年来年平均增幅20左右,投资的较高增长与财税的较低增幅不协调,培植财源的作用近期还未得到有效发挥。

(三)财源建设的稳定性不强。我县是农业大县,经过多年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业税收一直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而农业特产税又占了农业税收的较大比重。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今年国家对农业税收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取消了农业特产税,降低了农业税税率三个百分点,初步统计,全县农业税收收入比去年减少6300万元。城市经济也呈现出了不稳定的发展过程,如金曼克电气集团公司、金贵酒厂、金利纺织集团曾是我县三大支柱企业,1995年以来企业上缴税金逐年大幅增长,1999年,三个企业共上

第15篇:经济开发区财源建设工作总结08.19

经济开发区财源建设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经济开发区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大干项目一百个,力争夏津大变样”为工作目标,坚持突出“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集约发展”这一主题,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加快园区经济建设相结合,坚持科学发展,埋头苦干,攻坚破难,突出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两大重点,加速提升开发区整体承载力和经济拉动力,不断推进开发区提档升级,整个开发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同时,开发区在财源建设方面也取得了较好成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保企业产值持续稳定增长

开发区作为全县经济的强力“增长极”,不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持续膨胀企业规模,带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截止目前,全区共有企业168处,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0家,4个中国名牌企业,2个中国驰名商标企业。1—6月可完成GDP20.5亿元,同比增长15.6%;完成工业生产总值40.27亿元,同比增长26.1%;实现财政收入8950万元,同比增长31.7%。

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取得巨大突破,群众增收,财政增收得到充分体现

今年以来,经济开发区始终把发展企业、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园区经济、带领群众致富致富的一件大事来抓,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加快开发区经济发展的唯一选择,是发展工业企业和招商引资。工作中,我们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围绕纺织、食品、新型能源利用等优势产业,进行深层次洽谈、对接,主动出击,紧盯不放。从项目落地到开工建设中的各个环节,提供全方位、“一条龙” - 1 -

服务,确保项目来得了、落得下。同时,不断推动现有企业提档升级,通过技改、扩建和新投资等多种方式加快企业发展步伐。上半年开发区新开工重点工业项目有:华芳公司投资10亿元新上1000台高档织机和20万锭高支纱项目、总投资2亿元的鑫润福公司新上喷气织机和高档成衣项目和瑞康太阳能公司投资1200万元新上5号玻璃熔炉及三条自动生产线项目。目前,华芳夏津纺织公司新上1000台高档织机和20万锭高支纱项目的2个纺纱车间、一个织布车间正在建设中。织布车间10月份投产运营,20万锭高支纱项目年底投入生产;瑞康太阳能5号炉两条毛胚管生产线、四条真空管生产线即将投产运营;飞天印染一号车间四条生产线的梭织设备已安装完成并试运行,二号车间针织印染生产线正在安装设备,污水处理厂设备已安装完成,三个仓库正加紧建设施工;天赐食品一条食品生产线已投入运行,14座仓库已建设完毕;金粟粮油三栋仓库已建设完成;奥德新能源切片、拉棒等生产车间已建设完成,3号车间设备安装已全部完成,目前正在进行厂区绿化;中钿科技的办公楼、车间、宿舍、门房等正在紧张施工中。整个开发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成为全县项目建设的集中展示区。这样一来,企业搞活了,群众富裕了,为全年财政任务的完成也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三、加大企业培植力度,不断服务企业发展

一是服务抓跟踪协调。不断提高项目服务水平,在细节上下功夫,一切为了项目,为了项目一切,竭力协调解决项目开工建设中的问题和困难,确保了区内华芳纺织二期、天赐食品、中钿科技、金粟粮油等重点工业项目和会盟公园等民生工程稳步推进。二是在建项目快推进。严格落实党政班子成员分包项目责任制,深入一线

抓调度、抓服务,逐个项目抓落实,督导工程进度,加快项目推进步伐,尽力缩短项目建设工期。三是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树立“服务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加快从管理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变,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健全服务监督机制,确保各项服务承诺和措施落实到位,打造吸引外商投资的强磁场。重点是引导帮助企业积极应对危机,协调解决企业在市场开拓、产品研发、资金周转等方面的困难,帮助企业走出困境;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出台的扎口试管理措施,抓好开发区经济环境综合治理,健全治安防控网络,严厉打击“三强五霸”恶势力,进一步增强企业生产和群众的安全感,切实为项目建设、企业发展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四、坚持一手抓财源建设,一手抓财税入库的方针不不动摇 培植财源的落脚点就是要让经济搞活,群众增收,财政收入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为此,为了杜绝税收的跑冒滴漏,我们在开发区党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对各企业的财政收入进行了一次全面清查。通过详细清查,使个别企业的国家观念差、纳税意识淡薄的观念得到了扭转,既做到放水养鱼,又保证了正常税收入库

五、培植财源,任重道远

培植财源年年喊,年年做,但真正做好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始终不懈地坚持下去。为此,我们决心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一如既往地做好这项工作,为群众增收,财政增收做出贡献。

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2010年8月19日

第16篇:宁安市财源建设大项目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强化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加快\"工业立市\"和财源建设步伐,促进农业大县(市)向工业强县(市)的转变,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财源建设这个中心,全力实施\"项目牵动战略\",着眼于巩固壮大现有财源,大力发展新兴财源,坚持依托宁安优势和市场需求谋划项目,按照国际惯例实施项目,分层梯次推进建设项目,强化工作机制落实项目,形成大项目开发、建设、再开发的良性循环。

二、包扶对象

把招商条件相对完备、对地域经济拉动较大、符合\"工业立市\"和财源建设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重点项目作为包扶的对象。具体标准如下:

1、项目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引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比较优势突出的工业、旅游等项目。

2、产品市场前景广阔、科技含量较高、实现税金100万元以上的项目。

3、改建、扩建项目当年投入500万元以上,企业上缴税金比上年增长50万元以上的项目。

4、对种植、养殖业有拉动作用,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项目。

三、包扶方法

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招商包扶方法,主要内容是:对项目前期开发包装、招商推介及项目洽谈、优惠政策的协调和落实、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跟踪问效和服务。

四、包扶措施

1、实施签状推进。市政府与项目责任人签定\"项目建设责任状\",用责任状的方式确定投资额度、建设内容、建设时限等。今后凡是列入市财源建设大项目的项目都要实施签状推进的办法。

2、实施合力推进。采取一名市级领导、一名部门主要领导、一个项目法人、一名行长、一套专项政策的形式,形成\"五个一\"的项目建设机制。部门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

3、实施目标推进。承担项目的部门与项目建设企业共同制定项目形象建设计划,经市政府确定后,签订项目推进责任状,缴纳保证金,按项目计划跟踪督办。项目因客观原因无法实施时,必须有相应投资规模的项目来替代,在原项目计划时限上可顺延6个月。

4、实施专题推进。围绕项目建设抓重点,寻难点,定人员,搞突破,确保项目按形象进度顺畅进行建设。

5、实施督办推进。市招商引资委员会对项目建设进行督办检查,实行月通报、季汇报、年终奖惩督办制度。

第17篇:县财源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县财源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县财源建设情况调查报告2007-02-02 21:53:56

加强财源建设,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县财源建设情况调查

加强财源建设是解决财政困难,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如何搞好财源建设,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壮大地方财政实力,既是当前财政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今后财政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特别是我们作为农业大县,在取消农业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税率,直至取消农业税以后,如何尽快优化财源结构,提高工商税收比重,保持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更是财政工作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为此,我们按照市财政局的统一安排部署,近期对全县财源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财源建设现状及特征

近年来,我县按照“以工强县、以农富民、市场带动、科教先行”的思路,实行“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大投入”经济发展战略,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大力培植财源,做大总量,提高质量,保证了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总体态势良好。2003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24963万元,较去年增长%,其中:第一产业提供的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30%;第二产业提供的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30%;第三产业提供的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40%。全县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8696万元,增长%。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工商税收5660万元,占地方收入的%,可比增长49%;农业四税6842万元,占地方收入%,增长%;企业收入671万元,占地方收入%,可比下降%;其他各项收入5523万元,占地方收入%,可比增长%。从收入级次看,县级地方财政收入9886万元,可比增长%,占全县地方收入的%;乡镇级8810万元,可

比增长%,占全县地方收入的%。今年1—3月份,地方财政收入2363万元,可比增长%,其中工商税收1110万元;农业四税完成560万元;企业收入完成156万元;其他各项收入537万元。我县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得益于近年来把发展经济、培植财源作为一切工作的重点来抓。从当前全县财源现状分析,呈现以下三个特征:

(一)民营经济的发展已初具规模。近年来,我县大力加强招商引资、外经外贸、小城镇建设、民营经济四大重点工程建设,民营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2003年,全县民营经济总户数发展到万户,注册资金亿元,从业人员万人,同比分别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达500万元以上的项目71个,全县各级各类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亿元,民营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

(二)重点企业税收逐步回升。通过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国退民进步伐,有效盘活存量资产,逐步建立

了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运行机制。如金曼克电气集团、金贵酒业公司、金樱纺织有限公司三个重点企业预计今年比去年增收700万元,重点企业发展已走出低谷,对财政贡献率增长趋势逐步呈现。

(三)部分税种成为财政新的增长点。去年通过积极推行综合治税、加强地方税源控管,重点加强了对城市开发、恒温库、棉花加工厂、肥料厂、蒜干厂、集市税收、契税、耕地占用税等零散税源的监管和征收。2003年,全县恒温库税收1200万元,比上年增加1倍。契税和耕地占用税314万元,比上年增长%。

二、财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源建设的质量不优。从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看,2003年,我县不足5%,低于全国和省市平均水平,这一差距反映了我县经济总量不足和经济运行整体水平仍然较低。从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看,2003年,全国是86%,全省是81%,全市是%,我县为71%。从工商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

看,2003年,我县仅为%,仍低于省市平均水平。从税源结构上看,农业税收比重偏高,我县农业税收占地方收入的比重是37%,有的乡镇高达80%以上,全省平均为11%,全市16%。非税收入绝对数过大,比重过高,2003年全县非税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

(二)财源建设的投入产出效益不高。近三年来全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幅38%以上,而全县财政收入近三年来年平均增幅20%左右,投资的较高增长与财税的较低增幅不协调,培植财源的作用近期还未得到有效发挥。

(三)财源建设的稳定性不强。我县是农业大县,经过多年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业税收一直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而农业特产税又占了农业税收的较大比重。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今年国家对农业税收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取消了农业特产税,降低了农业税税率三个百分点,初步统计,全县农业税收收入比

去年减少6300万元。城市经济也呈现出了不稳定的发展过程,如金曼克电气集团公司、金贵酒厂、金利纺织集团曾是我县三大支柱企业,1995年以来企业上缴税金逐年大幅增长,1999年,三个企业共上缴税金高达8600万元。但近年来,由于国内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再加上资金、经营体制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呈大幅滑坡趋势,除金利纺织集团实施破产重组外,其他企业上缴税金比以前年度明显下降。2003年,金贵酒厂仅上缴税收107万元(上缴中央消费税103万元),金曼克集团公司上缴税金1026万元,比2002年少缴1000万元,对地方财政贡献大大降低。

(四)财源建设增长的亮点不多。在农业产业上,税收主要还是依赖粮食种植、大蒜种植等传统产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尚未形成财源”气候”。在工业产业上,招商引资项目和园区内企业产生的税收,在建设期和投产初期,相当部分要兑现优惠政策予以减免或奖

补,企业改制有一个调整、启动和发展的过程,我县多数乡镇反映目前看不到多少财源增收的亮点。在第三产业上,如果没有新的重点项目上马,新的增长点也不多。在当前税源偏紧的情况下,完成财税任务大多采取加大征管手段的办法。

(五)经济发展环境不够宽松。经过近几年努力,我县经济发展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但仍不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特别表现在招商引资方面,尽管县里三令五申要求把投资商看成“上帝”,努力为其提供优质环境和服务,但由于部门利益化,服务不优化,以及“三乱”现象时有发生,投资商反映比较强烈,致使一些招来的商家也难以落脚,影响了我县招商引资的成果。

三、加强财源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加强财源建设,做大财政“蛋糕”,关键是要固本开源,在继续巩固现有财源的基础上,加大后续财源的培植力度,增强财政增收的后劲。根据“十一五”规

划和省、市、县委工作会议,要立足于解放思想、干事创业、比学赶超、加快发展这一主题,今后5年,我县财政总收入平均增幅要达到20%以上,到2008年跨上3亿元台阶,要实现这个目标,应在以下五方面求财源:

(一)要在思路转变上求财源。一是强化工业财源的观念。欠发达地区财源建设的路径,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即农业财政、工业财政、第三产业财政。三个阶段的依次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财源建设中带有规律性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县财政还正处于农业财政向工业财政的转型过渡期。要快速完成这个过渡期,对于我县财源建设而言,必须强化工业财源第一位的观念,把主攻工业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要工作。二是树立效益型财源观念。即在经济发展的质和量方面,要以效益为中心,兼顾速度。当前,我县在发展经济尤其是招商引资过程中,出现了重数量不重效益的现象,只要引得进

来,什么优惠条件都给,且期限过长,以致于一些引进来的企业对当地财政根本产生不了多大效益。如果没有经济效益,地方财政得不到好处,花大力气引进的这些项目也达不到我们财源建设的目的。三是树立非均衡发展财源观念。著名经济学家艾伯特·赫希曼指出,非均衡发展是区域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奥秘所在。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后续税源培植上也不可能“齐步走”。非均衡发展,就是集中优势区域建设财源,带动落后区域发展财源,最终达到均衡发展的目的。当前,要响应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率先把××镇、胡集镇、吉术镇三个中心镇建设成我县三个经济强镇,形成我县的“板块财源”,5年内使其gdp和财政收入占全县总量的比重均达到40%以上。同时,积极扶持王丕镇、卜集镇、兴隆乡三个欠发达乡镇的财源建设,5年内使其gdp和财政收入占全县总量的比重也要达到20%。最终实现全县财源建设的均衡发展。

(二)要在本地资源优势上求财源。建设财源必须与本地的资源优势相结合,我县是全国著名的大蒜之乡,元葱之乡和金谷之乡,具有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和煤炭资源。因此。构筑我县新型工业框架必须要充分利用好本地资源,以农业产业化为依托,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大力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用信息化推动工业化,积极推进各类农产品和煤炭精深加工,大幅度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农业比较利益和科技含量,拉长产业链条,促使工业与农业互动发展,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根据我县实际,今后财源建设方向是建设具有本地特色的七大主导产业。(1)以大蒜、果蔬、畜禽、粮食为资源,通过提升加工层次,新上精深加工项目,培植以金德果蔬、金贵酒业、宏泰公司、大连益康集团金路公司为骨干的食品加工产业。(2)充分利用我县机电工业的产品、市场和品牌优势,构筑以金曼克电气集

团为龙头,以变压器公司、电器制造公司为骨干的机械电气产业。(3)吸收引进高新技术,特别是利用生物工程技术,着重发展以华雨制药为龙头的生物制药产业。(4)开发生产高质棉纱、高精棉纺、出口服装等产品,形成以金樱集团为龙头,以冰川棉业、金山棉业为骨干的纺织服装产业。(5)大力发展煤炭生产、洗煤炼焦、热电联产、煤炭化工和精细化工,组建以花园煤矿、肖云煤矿、金桥煤矿、热电公司、××尿素厂为骨干的煤电化工产业。(6)利用我县农产品出口优势,积极发展包装业,组建以华盛彩印、金江彩印、安利木业等为骨干的包装印刷产业。(7)以发展环保、节能新型产品为方向,组建以金巨公司、日本富泰环保材料、辉煌塑业为骨干的新型建材产业。

(三)在市场运作上求财源。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多上一些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对地方财政贡献率大的项目,多上一些发挥我县资源优势、

有发展潜力、创税较多、有利于扩大财源建设的项目。二是采用市场运作方式开发园区建设财源。在园区建设中,不仅要善于筑巢引凤,而且要敢于引凤筑巢。采取以地抵资的方式,引进客商对园区土地进行分期开发,实现园区开发和财源建设的“双赢”效果。三是采取市场运作的形式经营城市建设财源。加快城市建设是财源培植的重要途径,要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有计划的把城市土地作为最大的国有资产来经营,做活以地生财这篇文章。如县城区近几年通过经营城市土地筹集资金,不仅缓解了城市建设中资金“瓶颈”问题,还增加了土地收益和相关税收。四是采用市场运作方式经营国有资产建设财源。对国有资产的处置,要改变过去的做法,通过竞价拍卖等方式,实现国有资产收益最大化,增加财政收入。

(四)要在机制创新上求财源。一要创新财政管理体制。按照“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实行县乡“分级分税分管”,

增收全留,一定多年。对县经济主管部门实行目标考核责任制,收支挂钩,权责利结合,从而充分调动各乡镇、部门建设财源、组织收入的积极性。二要创新财源建设激励机制,严格考核奖惩。当前,要按照“谁发展、谁受益,发展快、多受益”和“下管一级、综合奖励”的原则,尽快建立增动力、强活力的奖励机制,变“要我增收”为“我要增收”。三要创新财源建设资金扶持机制。按照税收受益和分级负担的原则以及贡献与奖励挂钩的办法,建立纳税大户奖励专项资金,对财政贡献大的纳税户,实行为企业贷款贴息及其它投资补助,以促进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做大做强,增强发展后劲,壮大税源基础。

(五)要在创优环境上求财源。一是创优税费公平环境。调查发现,有些招商引资项目对财源建设的作用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各乡镇优惠政策过多过滥,有些税收应收未收。建议县政府出台一个全县税费优惠政策的指导性意

见,以规范各乡镇优惠政策。二是创优创业投资平等环境。启动民资创业增加财源,是当前我县经济发展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建议县政府在考核机制和政策制定上明确内资创业与外商投资的平等待遇。民资创业活跃,财源建设也就兴旺。三是创优金融信贷环境。中小企业贷款难是制约我县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普遍性问题。解决企业贷款难的问题,除企业本身和银行之间建立良好的信用外,可尝试建立政府指导下的中小企业贷款基金,或完全由民资组成股份制性质的担保中心等金融中介机构,以此支持企业的发展,壮大地方后续财源。

二○○四年四月十九日

第18篇:对加强发展我区财源建设的调研思考

经济增长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既是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又是社会进步的一大要素。财政作为宏观调控经济社会的重要政策工具,与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经济欠发达、市场竞争能力比较弱的**市**区来说,要想减少冲击和震荡,尽快把经济搞上去,必须趋利避害,与时俱进,全面创造性地抓好财源建设。经济不发展,财源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要强大我区财政经济,尽快构筑起以财政收入为中心的经济运行格局,就必须从根本抓起,努力突破经济总量不足的刚性制约,下大力气培植壮大优势特色产业群体。根据我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业小、工业不强、三产弱”的结构状况,我们认为,**区现阶段应把发展重点放在对**区财政经济有较大支撑和拉动作用的工业、房地产业和服务型业等上。

一、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和财政增长不同步,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反映尤为突出的问题,根源在于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结构不够合理。所以,要抓好经济发展,特别是财源建设,必须在注重开发新兴财源的同时,尤其要注重内涵挖潜,实现经济增长质量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实践表明,要实现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战略转变,必须侧重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坚持“突出发展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稳步发展第一产业”的原则,全面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化、工业化建设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1、建设以**区的高新电子工业区、制造加工工业区、制药、白酒和化工造纸工业区为重点的“主导型产业”。**、泰和等县(市区)之所以经济后发优势明显,财政收入增幅较大,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把大力发展工业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牵动相关产业发展。因此,我区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下功夫做大做强工业文章。近年来,我区确立了多行业并进、多渠道发展工业的框架体系,形成了知名度较高、牵动力较强的骨干企业群体,培育了一批独具特点、享誉省内外的名优产品,如“堆花”酒系列、“如意”电缆和葡萄糖酸钙等等名优产品,可以说,这“五大工业”是左右全区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满足社会需求、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朝阳产业,是财政增收的主要来源。所以,应进一步强化推进力度,把已经显现优势的产业做强、放大。应瞄准区域目标市场和本地化市场,积极开发具有个性差异和档次不同的新品种,不断扩大市场覆盖面;电子工业应以友利电、中兴维先通(含摩比)、联创光电和电缆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尽快扩大规模,加大投资;医药工业我区应主要以新赣江药业和众源药业等制药企业为龙头,积极上新药、开发生物制药和中药淬取制品;化学工业主要以东庆化工公司和金嘉造纸等为骨干,这两个企业应尽快扩大规模,达到环保指标,实现化工行业的外延扩张;堆花酒业应以生产外延型为主,花大力气提高高档酒的生产。

2、建设以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贸流通业为重点的“服务型产业”。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支持、配合市政府以完善城市功能和扩大城市经济辐射力出发,通过大力加强道路、通讯、电力、供水、环卫等基础设施和商服、餐饮、教育、文化、卫生、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建设,培育和发掘新兴财源。“十一五”期间,我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应在40%以上。其中,商贸流通业的创税能力年平均应在现有基础上至少提高50%以上,这样才能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战略目标。

3、应花大力气做好城市经营的文章。作为我区来说,就是应该抓住撤地设市后扩充**市城市规模的有利时机,把城市建设市场搞活、搞大,在市区的房地产市场上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提高我区房地产和建筑业及相关产业的创税、创收能力。

4、要采取集中招商与分散招商结合,依托区位、人文等优势招商结合,网络招商与外出招商结合等一切有效形式和方法,大搞招商引资活动。通过大招商、招大商,真正走出一条借助和依靠外部资金缓解我区自身财力不足的捷径之路。

二、要注意后备财源的建设。财源拓展与开发的时序,表现为现实财源、后续财源和潜在财源三种形态,只有把三种形态财源更替衔接好,才能保证财源滚滚不断。有的地方之所以财政始终摆脱不了窘困境地,其中一个最主要的方面,就是财源结构单一,固守已经萎缩甚至即将枯死的阵地不放,没有把着眼点放在大力开发潜在的新兴财源上,结果市场一波动,财源就出现断层。培植后续财源一定要有战略眼光,不能“挖到筐里就是菜”,更不能违背经济规律,搞拔苗助长。

1、要围绕区位优势,瞄准市场,大力开发新项目,变潜在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的财政优势。搞好大项目的开发与建设,一定要树立以大思路、大眼界、大气魄、大动作的创业精神,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深某远虑,居安思危。要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的原则,争上那些创税额度大、科技含量高、产品预期寿命长的项目,保证上马一个,见效一个。

2、在抓大项目的同时,也要抓小,把小的作为作为培植后继财源的模式之一,作

为我区财源建设的预备队。要打造政策“洼地”,构筑发展“高地”。除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明令禁止的外,无论什么产业,什么行业,不厌其小,不厌其杂,什么能发展就发展什么。要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向加工型、科技型和外向型转变。鼓励下岗职工和城乡富余人员从事个体私营,选择基础条件好、发展意识强的个体私营业户,扶持壮大提升一批。以此形成无数个大大小小

的小商品大市场,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或一村一品、或一乡一品的块状经济规模,形成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相互配套的大流通、大生产格局,牵动区域经济特别是财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3、要切实把预算外的各项收入纳入财源建设范围,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从而使预算外收入成为财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4.要深化服务层次。在财源建设上,作为政府等部门既要重视资金扶持,还要讲求政策引导。要通过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税收政策、引资政策、贴息政策和信息服务等手段,积极支持有潜力、有前景的产业、企业或项目大力发展。要转变服务理念和方式,增强财政政策指导,并通过政策和资金的倾斜,促进我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财源建设要坚持两条腿走路,增收与管理并重。光增收不节支“漏斗”大了不行,光节支不增收“卡死”了不行。必须既开源又节流,妥善处理好理财与生财、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充分发挥财政杠杆的作用,真正达到调控合理、管理科学、服务有效。一是深化财政的支出管理。现在有一种误区,认为抓财源建设就是抓收入,真正意义上的财源建设,不仅仅是只管抓收入,同时也是一个如何抓管理支出的问题。严格管好各项支出,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就等于相应增加收入。所以,必须坚持从紧度日的原则,严格控制一切非生产性开支,做到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可花可不花的钱尽量不花,必须花的钱也要力争最大限度地少花。比如,我区财政花了大量的资金建设**区工业园,个别企业出于某种目的,圈进大量的土地,却空闲在那里,我们开发好了的土地却得不到合理使用,既浪费了宝贵的土地,也浪费了大量的财政资金;二要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区、乡(镇、街道)财政管理体制,充分调动他们培植财源的积极性;建立起基础管理扎实,征管分离,寓服务于执法之中的税收征管制度,该收的要全部收上来,不能跑冒滴漏,切实做到应收尽收。

四、我区目前在财源建设需要反思的情况。

1、要以项目建设带动财源建设,要以效益为中心,兼顾速度,有序地进行。当前,我区在发展经济尤其是招商引资过程中,出现了重数量不重效益的现象,只要引得进来,什么优惠条件都给,且期限过长,以致于一些引进来的企业对我区财政根本产生不了多少税收和贡献,有的反而带来了负面影响。

2、选址要得当,要有长远意识,尤其是表现在工业项目上。我区的新赣江药业公司,前几年在建设时,在用地和规划还没批下来时,就贸然开工建厂房,生产没几年,企业刚要表现出为财政作出较大的贡献时,马上又面临着要迁走,不仅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也给**区的财政带来了额外的负担,类似的企业在我区不仅仅是单一的,这不能不说教训深刻。

3、要把环保问题始终放在重要的位置。作为政府要对企业的排污始终做到监控到位,尤其在环保设施的建设上,不能抱着侥幸过关的心理。我区的金嘉造纸和环球皮具就因为环保问题,企业投入营运后,始终开工不足,既影响了企业效益和职工收入,也大大地减少了财政收入。

4、要对将引进的户外向型企业的加工贸易和结算方式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在谈项目时就要力争企业的税收留在我区里,避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结果。我区已引进的友利电电子等四家户外向型企业就是这种情况。

在财源建设工作中,我区要始终坚持以工业立区、工业强区的思想为主导,辅以房地产业和服务型业为发展要素。如此,随着财政实力的增强,我区将进一步提高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协调发展的能力,也将为我区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和解决民生诸问题,如就业再就业、干部工资和社会保障投入提供强大的财力保障,为加快建设经济强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第19篇:对加强发展我区财源建设的调研思考

对加强发展我区财源建设的调研思考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对加强发展我区财源建设的调研思考2010-06-29 18:44:42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对加强发展我区财源建设的调研思考对加强发展我区财源建设的调研思考(2)经济增长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既是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又是社会进步的一大要素。财政作为宏观调控经济社会的重要政策工具,与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经济欠发达、市场竞争能力比较弱的**市**区来说,要想减少冲击和震荡,尽快把经济搞上去,必须趋利避害,与时俱进,全面创造性地抓好财源建设。经济不发展,财源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强大我区财政经济,尽快构筑起以财

政收入为中心的经济运行格局,就必须从根本抓起,努力突破经济总量不足的刚性制约,下大力气培植壮大优势特色产业群体。根据我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业小、工业不强、三产弱”的结构状况,我们认为,**区现阶段应把发展重点放在对**区财政经济有较大支撑和拉动作用的工业、房地产业和服务型业等上。

一、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和财政增长不同步,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反映尤为突出的问题,根源在于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结构不够合理。所以,要抓好经济发展,特别是财源建设,必须在注重开发新兴财源的同时,尤其要注重内涵挖潜,实现经济增长质量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实践表明,要实现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战略转变,必须侧重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坚持“突出发展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稳步发展第一产业”的原则,全面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化、工业化建设步伐,加大招商引资

力度。

1、建设以**区的高新电子工业区、制造加工工业区、制药、白酒和化工造纸工业区为重点的“主导型产业”。**、泰和等县(市区)之所以经济后发优势明显,财政收入增幅较大,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把大力发展工业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牵动相关产业发展。因此,我区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下功夫做大做强工业文章。近年来,我区确立了多行业并进、多渠道发展工业的框架体系,形成了知名度较高、牵动力较强的骨干企业群体,培育了一批独具特点、享誉省内外的名优产品,如“堆花”酒系列、“如意”电缆和葡萄糖酸钙等等名优产品,可以说,这“五大工业”是左右全区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满足社会需求、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朝阳产业,是财政增收的主要来源。所以,应进一步强化推进力度,把已经显现优势的产业做强、放大。应瞄准区域目标市场和本地化市场,积极开发具有个性差异和

档次不同的新品种,不断扩大市场覆盖面;电子工业应以友利电、中兴维先通(含摩比)、联创光电和电缆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尽快扩大规模,加大投资;医药工业我区应主要以新赣江药业和众源药业等制药企业为龙头,积极上新药、开发生物制药和中药淬取制品;化学工业主要以东庆化工公司和金嘉造纸等为骨干,这两个企业应尽快扩大规模,达到环保指标,实现化工行业的外延扩张;堆花酒业应以生产外延型为主,花大力气提高高档酒的生产。

2、建设以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贸流通业为重点的“服务型产业”。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支持、配合市政府以完善城市功能和扩大城市经济辐射力出发,通过大力加强道路、通讯、电力、供水、环卫等基础设施和商服、餐饮、教育、文化、卫生、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建设,培育和发掘新兴财源。“十一五”期间,我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应在40%以上。其中,商贸流通业的创

税能力年平均应在现有基础上至少提高50%以上,这样才能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战略目标。

3、应花大力气做好城市经营的文章。作为我区来说,就是应该抓住撤地设市后扩充**市城市规模的有利时机,把城市建设市场搞活、搞大,在市区的房地产市场上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提高我区房地产和建筑业及相关产业的创税、创收能力。

4、要采取集中招商与分散招商结合,依托区位、人文等优势招商结合,网络招商与外出招商结合等一切有效形式和方法,大搞招商引资活动。通过大招商、招大商,真正走出一条借助和依靠外部资金缓解我区自身财力不足的捷径之路。

二、要注意后备财源的建设。财源拓展与开发的时序,表现为现实财源、后续财源和潜在财源三种形态,只有把三种形态财源更替衔接好,才能保证财源滚滚不断。有的地方之所以财政始终

摆脱不了窘困境地,其中一个最主要的方面,就是财源结构单一,固守已经萎缩甚至即将枯死的阵地不放,没有把着眼点放在大力开发潜在的新兴财源上,结果市场一波动,财源就出现断层。培植后续财源一定要有战略眼光,不能“挖到筐里就是菜”,更不能违背经济规律,搞拔苗助长。

1、要围绕区位优势,瞄准市场,大力开发新项目,变潜在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的财政优势。搞好大项目的开发与建设,一定要树立以大思路、大眼界、大气魄、大动作的创业精神,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深某远虑,居安思危。要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的原则,争上那些创税额度大、科技含量高、产品预期寿命长的项目,保证上马一个,见效一个。

2、在抓大项目的同时,也要抓小,把小的作为作为培植后继财源的模式之一,作

第20篇:重点工业企业财源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重点工业企业财源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根据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去年11月中旬,我们对武穴市6户重点工业企业近三年来的财源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座谈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与数据,基本摸清了全市重点工业企业财源建设的状况,现将有关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好范文版权所有

从调

查的6户重点工业企业情况看,除广济动力机有限责任公司外,其余5户企业2001年职工总数为3997人,其中在岗3211人,离退529人。2002年,6户企业资产总额为102937万元,负债总额为39836万元;2003年资产总额为113466万元,负债总额为49987万元;2004年资产总额为119108万元,负债总额为52818万元,近三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5.2,57.98,57.79。从销售利税情况看,除广动外,5户企业2000年实现销售收入35279万元,利润4087万元,平均利税率为12.49,缴纳各项税费4866万元;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46343万元,利润5202万元,平均销售利税率为11.56,缴纳税费达5558万元;2004年,6户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3531.6万元,利润3863.8万元,利润减少主要是广动亏损所致,平均销售利税率6.35,缴纳税费总额为4983.8万元。

客观分析武穴市重点工业企业财源建设状况,其成功的经验与作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突出”上:

㈠突出改革创新。祥云集团公司前身为武穴市化工总厂,1997年改制后企业陷入市场萎缩、效益下滑、债务沉重、亏损巨大的困境,2000年3月,公司亏损额达500多万元。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后,公司致力于革新除弊,实现三年三大步,步步见成效。一是创新用人机制。即通过精减机构,减少管理层次,实行干部招聘制,职工全员竞争上岗,增强员工风险与竞争意识;二是实行风险承包。即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为宗旨,实行目标管理,对各分厂一把手实行风险承包,包产量、质量、消耗及成本。同时设立科研进步、市场开拓等专项奖励;三是加大技改投入力度。2004年公司投入技改资金1000万元,使公司主导产品磷铵的年生产能力增长到24万吨,在全国同行业中占据第一位。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38亿元,实现利润1000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8和21。

㈡突出技术革新。广药股份有限公司是黄冈市第一家上市公司,1999年11月正式挂牌上市,现拥有总股本1.71亿元,主导产品维生素b2质量、技术含量和规模为国内同行业第一,世界第三。面对加入wto的新形势,公司坚持走技术革新之路,全面提升企业核竞争力(核心产品、核心技术、核心市场、核心人才),在国际上率先用低成本发醇工艺解决了核黄素化验成生产工艺无法克服的难题,实现了利润翻番,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增长。2004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16.9,主营业务利润5547万元,净利润1923万元。上缴税收为3539.3万元。

㈢突出市场竞争。梅园活塞有限公司是一个有近50年历史的企业,八十年代前主要以农机和压面机为主导产品,发展到今天成为一个生产内燃机活塞的专业公司,产品与国内大型骨干企业一汽、二汽、玉柴、常柴等主机配套,1996年通过了国际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企业的发展靠的是瞄准市场、开发市场,不断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公司的经营理念是“诚信天下,永续经营”。“十五”以来,公司实现产值3.5亿元,实现利税5660万元,资产总额达5000万元,资产负债率仅为42。

㈣突出质量意识。长江工具厂把产品质量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实行层层目标绩效考核,对工人实行竞争上岗和末位淘汰,对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实行上岗资格证制度,以招标采购、节能降耗、控制非生产性开支为核心的企业管理成效显著。2004年,公司累计完成工业产值1719万元,实现销售额1368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剖析

1、企业增长后劲不足。客观上讲,武穴市工业企业家底大多是“八五”时期靠政府投入为主建立起来的,“九五”以来新上的一些项目,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和市场分析研究不够等原因,造成实际效益与设计预期效益相差较大,企业债务负担沉重,缺少发展后劲。如多菱集团本是一致看好、可望上市的骨干企业,但由于投资决策失误,1997年增资扩股不仅没有产生效益,而且成为巨大的包袱。2003年,多菱集团累计亏损2600万元、应收款达1.2亿元。2004年销售收入不足8000万元。因开工严重不足、设备闲置、成本费用居高不下,对乡镇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大打折扣。

2、财税收入增长缓慢。由于财源建设质量不高,作为全省综合经济实力十强县市,武穴市财政收入增长率由16.1下降到7.8;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仅为6.28,

财源建设调研报告
《财源建设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