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研报告

医药行业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8-30 08:37:06 来源:调研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医药行业调研报告

医药行业在投资界拥有“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的美誉,XX年英国《金融时报》500强企业所属行业中,制药业是仅次于银行业的全球最有投资价值的行业。医药行业分为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两大组成部分,其中医药工业包括化学制药工业(包括化学原料药业和化学制剂业)、中成药工业、中药饮片工业、生物制药工业、医疗器械工业、制药机械工业、医用材料及医疗用品制造工业、其他工业八个子行业。

一、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

(一)医药行业的特点

1、高技术医药制造业是一个多学科先进技术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产业群体。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扩大了疑难病症的研究领域,为寻找医治危及人类疾病的药物和手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医药产业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2、高投入医药产品的早期研究和生产过程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改造,以及最终产品上市的市场开发,都需要资本的高投入。尤其是新药研究开发(r&d)过程,耗资大、耗时长、难度不断加大。目前世界上每种药物从开发到上市平均需要花费15年的时间,耗费8-10亿美元左右。美国制药界在过去的20年间,每隔5年研究开发费用就增加1倍。XX年,世界制药业的“三巨头”——美国辉瑞公司、葛兰素史克公司和诺华制药公司的研究开发费用分别达71亿美元、46亿美元和35.5亿美元,研究开发费用占全年销售额的比例均在15~16%之间。

3、高风险从实验室研究到新药上市是一个漫长的历程,要经过合成提取、生物筛选、药理、毒理等临床前试验、制剂处方及稳定性试验、生物利用度测试和放大试验等一系列过程,还需要经历人体临床试验、注册上市和售后监督等诸多复杂环节,且各环节都有很大风险。一个大型制药公司每年会合成上万种化合物,其中只有十几、二十种化合物通过实验室测试,而最终也可能只有一种候选开发品能够通过无数次严格的检测和试验而成为真正的可用于临床的新药。目前,新药研究开发的成功率还比较低,美国为1/5000,日本为1/4000。即使新药研发成功、注册上市后,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一旦被检测到有不良反应,或发现其他国家同类产品不良反应的报告,也可能随时被中止应用。

4、高附加值药品实行专利保护,药品研究开发企业在专利期内享有市场独占权。由于药品研究开发的高额投入,制药公司一旦获得新药上市批准,其新产品的高昂售价将为其获得高额利润回报。生物工程药物的利润回报率也非常高,尤其是拥有新产品、专利产品的企业,一旦开发成功便会形成技术垄断优势,回报利润能达十倍以上。

5、相对垄断医药制造业从根本上说,是被以研究开发为基础的大制药公司所垄断,并且这种垄断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XX年,世界前10家跨国制药公司占全球药品市场的份额为43%,前20家占有率已经达到60%以上。我国制药业长期以来以仿制药物为主,自主研发实力不强,r&d投入较少,利润回报、风险性等产业特征也相应表现得不如世界发达国家制药业那样突出。但随着医药产业国际化进程加快,我国医药制造业在自主开发、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道路上,对产业特性的感受将会越来越强烈。

(3)生物制药近年来发展迅速生物制药业是我国受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推动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XX年,生物制药业工业总产值194.9亿元,增加值72.3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6.3%、10.05%,其中基因和疫苗生产发展很快,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0%。XX年国家加强卫生防疫机构建设和紧急防御体系,启动了十余亿元的疫苗计划,列出了今后几年将重点发展的6类生物医药项目,这些举措将带动我国生物制药业的高速发展。

(4)医疗器械行业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世界医疗器械市场主要由美国、日本、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垄断。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占世界市场的份额较低,但我国已成为全球医疗器械十大新兴市场之一,是除日本以外亚洲最大的市场。XX年医疗器械行业总产值188.7亿元,增加值72.9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5.04%、16.27%。目前我国生产的医疗器械产品主要为常规、普及型产品,高精尖产品数量少,缺少能拉动产业整体升级发展的核心产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自我保健需求的增加,医疗器械行业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3、医院下游市场发展趋于完善我国医药商品的销售,以委托医药商业贸易公司和企业自销为主。目前我国已有药品批发企业7486家,药品零售企业151760家。医药物流作为医药产业中的全新领域得到了飞速发展,一批具有一定规模、较为完善的网络结构和现代管理水平的现代医药物流企业脱颖而出,一大批医药商业企业正在向着医药物流企业转变。

4、重点医药生产区域已经形成从地域效益分布程度来看,XX年医药行业效益聚集的前10省市分别占全行业销售收入总额的70.03%、实现利润的73.12%。在华北、华东、华南及四川等具有医药工业基础,有地方政府积极支持、将医药工业作为重点扶持产业发展的地区,成为医药工业产业聚集、实现效益相对集中的区域格局基本形成。XX年全国实现效益前10名省市如下表所示:排序销售收入总额前10名省市利润总额前10名省市1江苏江苏2浙江浙江3山东北京4广东河北5上海广东6河北山东7天津上海8北京天津9湖北吉林10四川四川

(四)医药行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1998年以前,我国医药产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很低,导致企业规模较小,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1998年以来,国家提高了医药产业的进入壁垒,在医药生产和流通企业中强制实施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cp(药品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ap(药材生产管理规范)等;对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经营企业分别实行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制度,对医药产品制订了药品注册制度,对中药、医疗器械等各子行业制定了不同的市场准入条件。这一系列制度的推广与实施,保障了我国医药行业的有序发展,医药行业已形成了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与医药行业有密切关系的主要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药品分类管理、gmp认证制度、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药品降价、降低出口退税率等。

1、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将促进一些国产普药生产企业的发展1998年底,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正式实施。对于医药制造业而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影响,更多地表现为对药品需求结构调整的引导。XX年6月,国家公布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物目录》,规定基本医疗保险的基本原则是“低水平、广覆盖”,用药范围主要确定于疗效确切、价格低廉的基本治疗用药。一些疗效好、价格低、质量可靠的普药、国产药生产企业将会扩大在医疗保险用药中的比重,扩大市场份额。

2、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的实施将使我国非处方药发展进入黄金时期1999年,我国颁布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并正式启动了药品分类管理工作。截止到XX年底,国家已正式公布了非处方药物(otc)目录共六批。otc药物可以进行广告宣传并无需医生处方即可购买,在宣传和流通方式上有较大的优势。我国otc市场近年来发展迅猛,1990年otc销售额为19亿元,XX年达320亿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群体保健意识的不断加强,自我药疗市场发展潜力巨大,otc市场将出现发展的黄金时期。

3、gmp认证制度的实施淘汰了近千家规模小、资金实力弱的医药小企业,提高了我国医药生产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XX年,国家医药行政管理部门在医药行业推行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cp(药品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ap(药材生产管理规范)认证制度,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针对医药生产企业的gmp认证制度。gmp的中心内容是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实行全面质量保证,确保产品质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所有药品制剂和原料药生产企业必须在XX年7月1日前通过gmp认证,达不到要求的一律停止生产。据统计,截至到XX年6月31日,全国累计有3101家药品生产企业通过gmp认证,占全国药品生产企业的60%,有1970家药品生产企业和884家药品生产车间未通过认证。

4、药品降价和集中招标采购制度的实施使强势医药生产企业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药品定价采取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市场调节价三种定价方式,其中: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的1000多种药品与医保药品目录以外具有垄断性生产、经营的药品实行政府定价和指导价;其他药品实行市场调节价。1997年以来,国家先后10多次降低中央管理药品价格,降价金额累计达160亿元,平均降价幅度在15%以上。从XX年起,国家有关部门决定扩大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在全国重点城市的试行范围,要求医疗单位在采购临床上应用普遍、用量较大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药品时必须进行集中招标,以进一步降低基本药品价格。国家根据市场和医疗消费情况实施药品降价政策已成必然的发展趋势。药品降价和集中招标采购制度有利于降低药品的“虚高”利润,促使药品利润在生产、流通、使用环节合理分配,而强势医药生产企业可以借助价格、成本、品牌上的优势,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5、降低出口退税率将使一些中小原料药生产企业面临淘汰,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的集中度将得到加强我国将从XX年1月1日起,降低出口退税率。这项政策的实施,将对化学原料药业产生了一定冲击和影响。我国是化学原料药生产和出口的大国,原料药生产企业在国内原料药生产能力过剩,销售价格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再受到降低出口退税率的影响,其盈利空间将日趋狭窄。大型原料药生产企业由于拥有规模化生产效益,产品成本较低,在降税后仍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而一些中小型原料药生产企业将被迫退出这一行业。

(五)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

在未来3-5年,我国医药行业将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化学原料药、中药、生物制药成为发展重点,医药生产企业的结构调整将进一步加快,大批规模小、资金实力弱的小企业将在竞争中被淘汰,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公司、大集团将不断出现。外商投资企业所占比重将不断加大,成为医药生产企业中一支骨干力量。

1、《医药行业十五规划》明确了医药行业的重点发展领域及结构调整方向重点发展领域包括:发展优势原料药业,继续发挥化学原料药方面的优胜,分层次发展化学原料药,重点突破一批大宗原料药的关键生产技术,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国内短缺的产品及具有高附加值的出口产品;充分发挥石家庄、哈尔滨、沈阳和重庆等老医药工业基地的作用,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竞争力,培育一批技术水平高、生产规模大、国际市场竞争力强的大企业;促进中药现代化,加快中药现代化步伐,积极推进中药材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和集约化进程,建立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标准体系,推广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加强重点中药企业技术改造;在现代生物制药方面,重点研究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好产业化前景、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生物工程技术药物,加快研发关系国计民生的防治严重传染疾病的基因工程、微生物载体、核酸等新型疫苗,以及针对病毒性疾病的新型治疗性疫苗。在医药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方面,积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引导企业投资方向,及时淘汰落后产品及生产工艺,严格控制新开办企业数量;仿制产品的生产审批将考虑市场供需情况和技术水平状况;制假售假、污染严重、扭亏无望、达不到gmp要求的企业,依法关闭、破产;鼓励中小企业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与大型企业进行多种形式的协作与联合,实现优势互补。

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XX年4月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协调配合控制信贷风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制定了《当前部分行业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录》,要求对其中的禁止类项目一律停止建设,对已建成的项目要坚决限期淘汰、依法关闭;对限制类项目中的拟建项目停止建设,在建项目暂停建设并进行清理整顿。其中涉及医药行业的目录如下:禁止类限制类手工胶囊填充维生素c原料项目软木塞烫腊包装药品工艺青霉素原料药项目塔式重蒸馏水器劳动保护、三废治理不能达到国家标准的原料药项目无净化设施的热风干燥箱一次性注射器、输血器、输液器项目安瓿拉丝灌封机药用丁基橡胶塞项目铅锡软膏管无新药、新技术应用的各种剂型扩大加工能力的项目(填充液体的硬胶囊除外)粉针剂包装用安瓿原料为濒危、紧缺动植物药材,且尚未规模化种植或养殖的产品生产能力扩大项目药用天然胶塞直颈安瓿项目。

3、外商投资指导政策XX年,国务院修订颁布了新的《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其中对外商投资医药制造业的指导政策如下:类别目录限制类氯霉素、青霉素g、洁霉素、庆大霉素、双氢链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盐酸四环素、土霉素、麦迪霉素、柱晶白霉素、环丙氟哌酸、氟哌酸、氟嗪酸生产安乃近、扑热息痛、维生素b

1、维生素b

2、维生素c、维生素e生产国家计划免疫的疫苗、菌苗类及抗毒素、类毒素类(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白百破、麻疹、乙脑、流脑疫苗等)生产成瘾性*药品及精神药品原料药生产(中方控股)血液制品的生产非自毁式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及血袋生产禁止类列入国家保护资源的中药材加工(摩香、甘草、黄麻草等)传统中药饮片炮制技术的应用及中成药*产品鼓励类我国专利或行政保护的原料药及需进口的化学原料药生产维生素类:烟酸生产氨基酸类:丝氨酸、色氨酸、组氨酸等生产采用新技术设备生产解热镇痛药新型抗癌药物及新型心脑血管药生产新型、高效、经济的避孕药具生产采用生物工程技术生产的新型药物生产基因工程疫苗生产(艾滋病疫苗、丙肝疫苗、避孕疫苗等)海洋药物开发与生产艾滋病及放射免疫类等诊断试剂生产药品制剂:采用缓释、控释、靶向、透皮吸收等新技术的新剂型、新产品生产新型药用佐剂的开发应用中药材、中药提取物、中成药加工及生产(中药饮片传统炮制工艺技术除外)生物医学材料及制品生产兽用抗菌原料药生产(包括抗生素、化学合成类)兽用抗菌药、驱虫药、杀虫药、抗球虫药新产品及新剂型开发与生产

(六)医药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医药工业企业集中度不高XX年,世界前20家医药公司在全球药品市场份额的占有率达60%以上。XX年,我国医药行业前20名企业(以销售收入排序)的资产总额占全行业的16.5%,销售收入占20.3%,实现利润占21.2%。前60强企业实现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占全行业的比重也只有30%-40%。我国医药工业企业过于分散,行业集中度较低。从数量上来看,XX年全国医药工业企业共有4600家左右,其中小型企业占79.1%,中型企业占13.9%,大型企业仅占7%。从效益情况看,XX年4600多家企业中微利和亏损企业占全部医药工业企业的85%以上。中小企业数量过多,不利于发挥规模效益和提高企业盈利水平,也难以适应医药行业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附加值、相对垄断的行业特性。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集中度已成为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生产技术水平有待改善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教兴药”政策的实施,医药行业总体技术实力得到了提高,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科研开发投入不足。跨国制药公司的研究与开发投入一般都占销售总额的15%以上,而在我国不足2%。科研投入的不足使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药产品较少,产品更新慢,重复严重,化学原料药中97%的品种是“仿制”产品;二是装备水平亟待提高。我国大部分制药企业的装备还以机械化为主,距发达国已进入以计算机控制为主的自动化装备生产阶段还有较大差距;三是科技成果迅速产业化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我国医药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仅8%左右,真正形成产业化生产只有2-3%。

3、产品质量、性能有待提高我国是化学原料药生产大国,产量已居世界第二,但药物制剂研发水平低,多数制剂产品质量不高,稳定性差,难以进入国际市场。现阶段我国平均一种原料药只能做成三种制剂产品,而国外一种原料药能做十几甚至几十种制剂产品。国产医疗器械产品大多是附加值较低的常规中低档产品,产品返修率和停机率高,产品性能不稳定,造成临床上所需的高、精、尖医疗器械与新型实用医疗设备多数依赖进口。

4、医药流通体系不健全我国前三大医药商业企业占国内医药市场份额的比例为17%,而美国前三大医药商业企业占全美市场份额的60%,我国医药商业集中度较低。医药流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批发格局被打破以后,新的医药流通体系尚未完全形成。目前我国医药流通的批发环节以委托医药商业公司销售和企业自销为主。近年来,医药生产企业出于对产品价格加以控制和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加强了自营自销力量。

二、我行医药行业业务发展现况分析

(一)我行医药行业发展现状

1、近三年我行医药行业信贷业务发展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根据信贷管理信息系统提取的数据,截止XX年底,全行公司类医药行业客户1200户,信贷业务余额181.91亿元,较XX年底增加35.3亿元,增长24.1%,其中:贷款余额168.3亿元(含票据贴现10.21亿元),占92.5%;票据承兑余额11.57亿元,占6.4%;贸易融资业务余额1.19亿元,占0.7%;保证及信贷证明余额0.85亿元,占0.8%。医药行业贷款余额近三年增长较快,XX年底医药行业贷款余额为168.3亿元,比XX年底增加29.5亿元,增长21.2%,与同期全行公司类贷款15.2%的增长速度相比,高出6个百分点。

医药行业贷款余额占全行公司类贷款余额的比重由XX年底的1.13%上升到XX年底的1.28%。医药行业近三年发展情况如下:单位:万元信贷余额较上年增长贷款余额较上年增长贷款余额占全行公司类贷款的比重XX年底1,231,4471,191,4191.13%XX年底1,465,75219.0%1,388,38216.5%1.19%XX年底1,819,10124.1%1,683,03621.2%1.28%XX年6月末1,715,6361,585,

5412、医药行业不良贷款额、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但资产质量仍不容乐观截止XX年底,我行医药行业不良贷款客户389户,占医药行业客户总数的32.42%;五级分类口径不良贷款余额29.5亿元,比XX年底减少4.2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7.55%,较XX年底下降6.8个百分点;“一逾两呆”口径不良贷款余额22.35亿元,比XX年底减少3.5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3.28%,较XX年底下降5.4个百分点;欠息户409家(其中有息无本户20家),占客户总数的34.1%,欠息额7.33亿元,比XX年底减少2.62亿元,其中催收利息7.26亿元,比XX年减少2.2亿元。从不良贷款形成时间来看,1999年以前发生的信贷业务形成的不良贷款(五级分类口径)余额为19.95亿元,占XX年底不良贷款总额的67.6%;欠息额6.3亿元,占欠息额的85.9%。受医药行业客户结构调整以及剥离因素的影响,XX年6月底,医药行业五级分类口径不良贷款额下降为12.0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7.61%;一逾两呆口径不良贷款余额10.2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6.45%。医药行业近几年资产质量情况如下:单位:万元贷款余额五级分类一逾两呆不良额不良率不良额不良率XX年底1,191,419406,87034.15%333,67028.01%XX年底1,388,382337,98024.34%259,01118.66%XX年底1,683,036295,32917.55%223,46013.28%XX年6月底1,585,541120,6447.61%102,3456.45%虽然医药行业不良贷款额及不良贷款率不断下降,但医药行业资产质量依然不容乐观。医药行业的不良客户数、欠息户比例较高,进行结构调整势在必行。XX年底、XX年6月底我行前十大不良客户贷款余额分别为16.1亿元、9亿元,占全部不良贷款的54.5%、74.5%,不良贷款客户集中度很高。

XX年底及XX年6月底五级分类口径前十位不良贷款客户名单如下:单位:万元排名XX年底XX年6月底客户名称不良额客户名称不良额1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38400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365002深圳三九药业有限公司32900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80003中原制药厂26350通化方大药业股份有限公司99504通化市金马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4550北京建昊高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56005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9000沈阳金龙保健品有限公司55326包头金星药用胶囊公司4449河北圣雪葡萄糖有限责任公司34507北京瑞得合通药业有限公司4280广州大禹重离子医疗器材有限公司29838北京达因药业有限责任公司3834深圳三九药业有限公司29009河北圣雪葡萄糖有限责任公司3500吉林亚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70010广东迈特兴华药品有限公司3433中国中医研究院中汇制药公司2369小计1606968998

43、医药行业客户总数减少,户均信贷余额有所提高与XX年相比,XX年底医药行业客户总数有所减少,其中商业客户减少了近一半。工业客户信贷余额有所增加,占医药行业信贷业务的比重有所提高。XX年底,我行医药行业客户1200户,比XX年减少170户,其中:工业客户1095户,比XX年减少41户,信贷余额173.05亿元,比XX年增加40.78亿元,占医药行业客户信贷余额的比重由XX年的90.2%提高到95.1%;商业客户105户,比XX年减少129户,信贷余额为8.86亿元,比XX年减少5.44亿元,占医药行业客户信贷余额的比重由XX年的9.8%下降到4.9%。XX年底,我行医药行业客户户均信贷余额为1516万元,比XX年提高446万元,其中:工业客户户均余额1580万元,比XX年提高416万元;商业客户户均余额844万元,比XX年提高233万元。XX年我行医药行业信贷资产分布及资产质量情况如下:单位:亿元客户数(户)XX年底信贷余额占比其中:表内余额表外余额五级分类口径XX年XX年较上年增长不良额不良率(%)合计13701200-12.4%181.91100%178.443.4729.5417.55医药工业11361095-3.6%173.0595.1%170.422.6328.6817.85医药商业234105-55.1%8.864.9%8.020.840.84511.02截止XX年底,我行医药行业前十大客户信贷余额30.2亿元,占比为16.6%;XX年6月底,前十大客户信贷余额28.5亿元,占比为16.6%。医药行业信贷余额前十位客户情况如下:单位:万元排名XX年底XX年6月底客户名称信贷余额客户名称信贷余额1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41000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410002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38950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365003深圳三九药业有限公司32900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325004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3XX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3XX5深圳海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0300上海医药(集团)总公司300006内蒙古亿利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8218内蒙古亿利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81507太极集团有限公司27000深圳海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50008中原制药厂26350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XX09通化市金马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4550深圳市海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XX010深圳市海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20291金花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9400小计301559284550

4、区域分布分析医药行业在我行地区分布广且较为分散,与医药行业自身的地域发展分布不相匹配。截止XX年底,全行有39个分行(含总行公司业务部)有医药行业信贷资产,其中上海、河北、浙江、深圳、陕西、山东、广东、四川等前八位分行信贷余额91.96亿元,占医药行业信贷资产总额的50.55%,其余约50%的信贷资产分布在全国其他的31个省、区的医药企业中。从不良资产分布来看,除宁波、厦门、海南、西藏、三峡等五家分行无不良贷款外,其余34个分行均有不良贷款,其中总行公司业务部、河南、吉林、河北、深圳前五位分行不良贷款余额合计17.51亿元,占不良贷款总额的59.30%,不良贷款分布区域较集中。从不良贷款率来看,总行公司业务部、河南、新疆、吉林、甘肃五个分行的不良率最高。

(二)我行在医药行业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客户结构不合理,客户规模偏小

截止XX年末,我行医药行业客户共1200户,其中:信贷余额1000万元及以上的403户,占医药客户总数的33.58%,不良户56家,不良率15.61%;信贷余额1000万元以下的797户,占总客户数的66.42%,不良户412家,不良率34.89%。我行对医药行业的信贷支持重点不够突出,信贷余额5000万元及以上的89户,仅占总客户数的7.41%,贷款投放多数集中在医药行业的中小客户上,而中小客户集中体现了不良户数、不良贷款率双高的特点。医药行业客户结构不尽合理,在医药行业的营销工作中,应加强对医药行业客户结构的调整,加大对国内优势医药企业和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的信贷投放,逐步退出小规模医药企业。XX年底医药行业客户结构如下:单位:万元户数占比贷款余额不良贷款额不良户数不良率1000(含)万元以上40333.58%15138472363005615.61%1000万元以下79766.42%1691895902941234.89%合计1XX00%1683036295329468

2、我行医药行业存量信贷资产的区域分布与医药行业区域发展结构不相匹配

我行医药行业信贷资产分布与医药行业地区发展结构不相匹配,在部分医药行业实力较强、发展较快的区域,我行信贷市场份额较低。单位:万元地区销售收入排名XX年底信贷余额信贷余额排名江苏省14942616浙江省21364843山东省31013576广东省4865347上海市51563191河北省61413412天津市72354623北京市8787919湖北省93906418四川省10790648

3、我行与医药行业客户关系紧密程度不高

由于历史原因,医药行业客户多在工行、农行开户,是工行、农行的传统客户,企业基本结算户主要开立在工行和农行,在我行基本户开户率较低,资金结算量较小,我行对其资金回流及信贷资金风险的控制力度较弱。我行与医药行业客户关系紧密程度不高,深层次的营销难度较大。

4、竞争产品无特色,缺乏个性化服务

医药行业是比较特殊的一个行业,呈现出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附加值的基本特征。医药行业受国家管制较严,在审批、生产、销售环节需要经过有关部门的多级审批,国家配套政策的变化对医药企业和产品有着直接的影响。此外,医药行业技术专业性强,产品分类细,种类繁多,需要对医药行业技术、产品、市场进行深入的分析。目前我行对医药行业客户提供的产品比较单一,主要以资产业务中的流动资金和固定资产贷款为主,在资产业务以外缺少与医药行业特点相配套的服务模式,不能有效满足医药行业多层次的市场需求。营销过程中缺乏对不同类型医药客户的市场细分以及需求特点的研究,针对不同类型客户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

三、医药行业客户金融服务需求分析

1、融资业务需求

(1)固定资产贷款需求。1998年后国家提高了医药产业的进入门槛,与此相关带来的固定资产贷款需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设符合gmp要求的生产厂房和生产线的资金需求;二是医药企业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进行设备更新及技术改造的资金需求;三是为实现医药产业化,建设新医药生产基地和老医药工业基地技术改造的资金需求。(2)流动资金贷款需求。医药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为耗用或销售而储存的各类存货、季节性物资储备等生产经营周转性或临时性的资金需要。(3)其他融资需求。一是医药企业进出口业务所产生的贸易融资需求;二是由于医疗器械行业大型设备采用租赁或分期付款方式所产生的融资租赁、买方信贷和保理业务需求;三是医药企业由于支付及结算需要所产生的法人帐户透支等临时性融资需求。

2、资金归集及电子化产品需求

(1)资金归集需求。医药工业类客户和医药商业类客户具有各地分支机构较多、资金结算量小但频繁等特点,下游客户(包括各地代理商、经销商以及医院和药店等)相对稳定但数量较多。为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对加强资金归集提出了要求,可通过网上银行、重客服务系统等为医药客户组建资金结算网络。(2)电子化结算产品需求。药品、设备招标采购网上信息平台以及医药经销商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需要银行提供相配套的移动pos、金融ic卡等电子化结算产品。

3、财务顾问等中间业务需求

医药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将推进医药流通及生产企业的重组,由此产生资产评估、财务咨询等业务需求。同时由于医药行业风险基金制度的建立和筹资的多元化,可向企业提供资产管理和投资顾问服务。随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推进,医疗及保险业与每个居民的生活紧密相连,可办理银行卡、代收费、代理保险等中间业务服务。

四、我行医药行业客户发展定位

近两年,我行在医药行业的信贷投放增长较快,信贷余额年均增长超过20%,在全行信贷余额中的占比逐年提高。同时,医药行业客户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五级分类口径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逐年降低,年均下降幅度超过25%,信贷资产质量有所好转。但是我行医药行业客户发展依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客户结构不合理、信贷资产分布与医药行业区域发展结构不匹配、优质客户不多等。针对医药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结合我行医药行业客户发展现状,确定未来3-5年内我行医药行业客户发展的思路是:优化医药行业客户地域结构,加大对医药行业重点发展地区的营销力度,提高我行在医药行业发展较好地区的市场份额;坚持有进有退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客户结构,重点支持优势企业和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退出医药行业中效益及发展前景不佳的企业。

(一)优化医药行业客户地域结构,确定医药行业重点发展地区

从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来看,在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经济总量较大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医药行业有着良好的市场基础,发展较快、较稳定。该区域医药行业的销售收入达到全国医药行业销售收入的70%以上,已成为医药行业产业聚集、实现效益相对集中的区域,医药行业中的重点优势企业、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也集中在这些地区。根据医药行业发展的地域结构,结合我行医药行业客户发展现状,将江苏、浙江、山东、广东、上海、河北、天津、北京、吉林、四川、黑龙江和陕西等十二个省(市)作为我行医药行业发展的重点地区。

(二)坚持有进有退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医药行业客户结构

1、重点支持类客户

各分行应视本地区医药企业的发展状况,选择本地区的重点支持类客户。重点支持类客户应符合以下标准:①符合国家产业政策;②有发展潜力、市场竞争力强,财务指标在同行业中保持先进水平;③我行信用评级在aa级及以上。十二个医药行业重点发展地区所在地分行可选择1-5家医药企业作为分行重点发展的客户,其他地区的分行可选择1-2家医药行企业作为重点发展的对象。各分行应根据企业发展状况以及与我行合作情况等,及时对重点支持类客户进行动态调整。对分行确定的重点支持类客户,应根据医药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制定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方案,通过提供授信、组建资金结算网络、提供保理、投资理财、财务顾问、个人金融服务等一揽子金融服务,增加我行在医药行业优质客户市场的业务份额。

各分行在确定重点支持类客户时应注意:①企业所处的子行业。我国医药行业重点发展的子行业是化学制药业、中药业和生物制药业,其中:化学原料药业具有较大优势,预计未来3-5年内,受跨国公司“转移生产”等因素影响将保持较好的增长趋势,营销中应重点关注具规模、有成本优势的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生产药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以及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中药行业营销中应重点关注已实现规模化生产、有传统品牌优势、拳头产品突出、拥有中药材生产基地和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销售网络畅通的大型中药生产企业;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尚处于初创阶段,表现出典型的高风险、高收益特点,目前不宜进行大规模信贷投入,营销中重点关注疫苗和生物工程技术药物生产企业。②企业产品的特点。将医药企业产品列入医保目录的销售额占企业销售总额的比重作为衡量企业竞争力的一项指标;对仿制尚在专利保护期的国外新特药的国内生产企业应持谨慎态度;关注非处方药市场的发展,支持具有明显品牌优势、强大营销能力的非处方药生产企业;对主导产品品种相对单一的化学制剂药生产企业的支持要慎重。

2、维持类客户

对目前在我行有存量信贷业务但未列入分行重点支持类的医药企业,密切关注企业发展动向并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对其中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管理规范、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进入规模化生产、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及市场前景较好的企业,可根据企业发展状况维持现有的市场份额,但原则上不增加新的信贷投放。对维持类客户应注重产品结构的调整,努力拓展表外业务和中间业务,增加存款收益、中间业务收益,减少信贷风险。

3、退出类客户

目前,中小型医药企业客户数在我行医药行业客户中占较大比重,这部分客户集中表现出客户数量多、户均余额低、不良户数及不良贷款率双高的特点。各分行应把医药行业客户结构调整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根据本地区医药企业发展状况及与我行的合作关系等,制定本地区医药行业客户退出标准和退出名单。退出类客户应包括:①未按照国家有关要求通过gmp、gsp、gcp、gap认证的医药企业;②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产品列入国家XX年《当前部分行业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录》中禁止类和限制类产品的医药企业,列入XX年《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中的禁止类和限制类产品的医药企业;③产品无特色、竞争能力不强、发展前景不明朗,年主营业务收入3000万元以下、资产总额4000万元以下的小型医药企业;④贷款余额在200万元以下的小型医药企业及在我行有不良贷款记录的医药企业。对退出类客户应制定具体的退出计划,同时注意保全我行债权,以免债权被悬空或各种逃废债行为的发生。

五、医药行业客户营销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关注国家政策的变化

医药行业是受政府管制较多的行业,医药产业结构的调整、药品降价、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药品分类管理、国家环保标准的变化以及出口退税等与医药行业相关的政策变化都会对医药企业产生较大的影响,表现为对医药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及药品供求结构的引导,国家政策最终将影响企业产品的成本和价格。因此必须积极关注医药行业相关政策的变化以及对医药企业带来的影响,在确定医药企业项目成本和收益时,也必须考虑这方面的因素。

(二)关注市场变化

由于地方保护的普遍存在以及所有者缺位等原因使制药企业重复投资过多,整个市场呈现出过度竞争的状态,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科技含量高、企业实力雄厚的大型医药企业逐渐会形成垄断态势,那些科技含量较低,没有形成规模经营的小企业将会逐渐被淘汰。关注医药企业的市场变化,一是要关注产品的市场特征,如产品的生命周期、产品的替代性;二是产品的发展前景,产品的市场潜力及潜力的持续时间;三是关注产品价格波动对市场的影响。

(三)关注医药行业技术风险

医药行业的特点是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相对垄断,对技术要求较高,一旦技术失败,整个项目的投资将不能收回,因此技术风险是制药项目的首要风险。对于新药项目来说,技术风险包括新药是否能够研发成功、是否能够通过国家临床研究和生产上市的审批,以及取得生产批文后在工艺和技术上是否存在问题等。对于仿制药来说,主要是生产的工艺路线是否成熟和稳定。

(四)加强对客户的审查

1、针对行业特点,加强对医药客户的准入审查医药行业是一个市场准入限制极严格的行业,制药企业从取得生产资格到药品上市以及最后价格制订都受到政府监管部门的管制,如果不能获得市场准入资格,产品将不能在市场销售。在客户和项目审查中应注意:(1)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审查企业产品是否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要求。目前国家对医药行业产业政策主要有医药“十五”发展规划、XX年下发的《当前部分行业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录》、XX年下发的《外商投资企业目录》;(2)根据医药行业准入要求,审查企业是否具备行业准入资格:医药工业企业应通过gmp认证,具备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生产批文、医药产品注册证等;医药商业企业是应具有药品经营许可证,通过gsp认证,进口药品应具有进口药品注册证等。

2、借款人应具备较好声誉医药产品事关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对药品的药效和副作用缺乏了解,在选择药品时往往依赖以前的经验。因此制药企业以往的产品记录对于现有产品的销售成功与否至为重要。

3、关注企业规模一般来说,制药行业前期研发成本高而后期生产成本低,固定成本高而变动成本低,研发成本在生产期内摊销,随着产量的增加,单位成本在相当长时间内处于下降趋势,因此医药行业呈现出较强的规模经济特征。大型医药企业由于规模经济的作用,更容易降低成本。

4、关注自主知识产权对医药企业的影响我国制药行业多年来一直以仿制为主,未来医药企业在药品生产上的主要做法一是继续仿制已过专利保护期而药品生命周期尚未结束的产品;二是加强创新,特别是在中草药方面的研究;三是与跨国制药公司进行合资或合作。关注企业知识产权的变化,通过衡量企业产品是否在保护期内,企业是否具有持续的研发能力等判断企业的发展前景和方向。

推荐第2篇:医药行业人才需求状况调研报告

医药行业人才需求状况调研报告

摘要:本文是关于对企业领导、毕业生的座谈了解医药行业人才需求现状

关键词:医药企业 药学毕业生 需求

毕业生就业后的工作状况,长期以来一直是社会上下关注的热点。因此我对院毕业生工作情况进行了较详细、全面的调研。了解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规格要求,为我们今后无论是新专业的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制定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调研内容

两天来重点调查的项目:1.毕业生质量2.工作岗位3.工作能力4.企业什么工作岗位最需要工作人员等。

我们到制药企业均与厂长、经理、毕业生进行座谈,实地参观制药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等。综合各方声音,现归纳调研结果如下:

(一)企业强调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

目前在岗毕业生的工作情况,企业均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约有1/3的毕业生成为了企业中层以上的干部,其余大部分均在重要工作岗位上成了企业的骨干力量。他们中无论是新进的还是工作年限较长的毕业生,均能灵活应用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虚心向老师傅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做到眼勤、脑勤、手勤,工作比较踏实,得到了企业领导的好评。

但也有少数毕业生在选择企业和工作岗位时,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心理不稳定,受挫能力较差。这山望着那山高,不能,还未进入工作岗位就嫌工资待遇低,不能踏实做事,好高骛远,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个别学生不愿到车间从事一线工作,希望能到科室里当干部。总是希望工作环境要舒适,工作待遇要高。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的毕业生企业往往留不住、用不上。

(二)工作岗位

按企业的要求新进入的毕业生无论学什么专业均应先到工作一线进行锻炼,一年后再根据工作的需要调整。给每一个毕业生都有充分施展和表现自己各方面才能的机会,干中学,学中干。车间以及其他部门工作岗位的设置比较细,目前的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略有偏差外,但大部分毕业生均能所学所用。

(三)工作能力

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上手能力不算很强,特别是很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岗位。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实训条件未能达到实训要求。企业的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较快,对技术的要求比较高。专业课老师和学生很难能亲自操作,也就谈不上娴熟。

二、本次调研取得的收获

(一)营销人才全线告急 无论医药企业人才需求的原因如何多元化,绝大多数的医药企业紧缺职位都定格在了医药销售及研发技术类人员上。目前,医药行业缺口最大的是医药销售代表一职。初步计算,前程无忧11月医药企业招聘销售代表数超过总体有效职位数的三分之一。

目前,国内的医药企业数量庞大,总数超过4000家,又由于医药市场的不断加大以及医药企业新产品的投入,医药营销人才需求持续井喷。然而,在医药销售人才大量需求的大环境下,医药企业对销售人员的要求却更趋精英化与专业化。业内HR向笔者透露,“我们不仅在医学的专业学历背景和相关经验上有要求,对其处事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方式也相当看中”。显然,销售人才的硬、软性条件并重成为医药企业招聘主导方向。不过,择才的高要求也使得医药企业招人遇到瓶颈,曾参加招聘会的一位医药企业HR感叹:“企业不敢降低要求,毕竟销售代表是企业的核心部门,我们愿意给出高价高薪,但是围观的人很多,真正敢于应聘的却没几个。有些人甚至还怀疑企业的诚信。” 确实,由于近年医药行业形式严峻,医药销售的难度加大,指标较难完成,这一职位的吸引力已大不如前。

根据太和顾问(专业咨询机构)调研成果显示,医药行业的总体离职率为16.3%,较去年的15%有小幅提升,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导致:一方面,医药行业关键岗位人才的供求关系继续呈现出供小于求的局面,使得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另一方面,随着医药行业的日趋成熟,岗位对于从业者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也增加了人才的流动性。从部门来看,流动性排在首位的是销售部门,而人力资源、财务等职能型序列的离职率则相对较低。高端营销人才方面,如营销经理、区域经理职位,行业内部互挖墙角的情况严重。业内人士透露,一些销售部门的高流动率是因为高工资福利高培训时间抵不上提成与销路好的药品,毕竟销路好药品提成高,且药品的强竞争力又可缓解销售的工作压力并能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在新鲜血液方面,培养应届生顺利上岗起码需要半年,而半年后留才又将成为医药行业HR头疼的问题。

(二)研发技术人才需求上升明显

在研发领域,由于医药商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外资企业科研本土化的进行,使得医药企业对研发技术人员也有热捧趋势。一位从业人员介绍说,“原先医药行业中许多中小企业并不重视研发,仅依靠仿制来扩大自己的产品增量,销售终端获得利润。如此模式虽然在短期内回报率较高,却并非长久之计,尤其是如今市场的转变和一些列政策的出台,使得新产品的研发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 据太和顾问(专业咨询机构)数据显示,2007年研发技术类人员的薪资较去年有迅猛增长,增幅达26%,也从侧面反映了此类人才的脱销。

当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为支撑、市场为导向、产品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的医药创新体系的逐步建立,企业新产品的研发将起到核心作用。而从整个行业来看,国内医药制造企业普遍技术创新动力不足,这将对中国医药制造业的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在与外资医药企业的对抗中,将落下风。要扭转这样的状况,加大研发技术类人员的投入与培养是当务之急。

除了在新药品的研发之外,企业对于环保、节能减排和能源管理、资源综合利用也将加大力度,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将成为医药行业的香饽饽。

(三)医科学生并不看好医药企业

行业人才需求火热,不少医药企业,尤其是规模较大的跨国与本土企业越来越重视校园招聘。但目前看来,招聘情况并不乐观,不少医科专业背景的毕业生对医药企业露出尴尬相。而待遇颇丰的医药代表一职,并不为医学专业毕业生的首选。

有数据显示,目前上海医院中新入行小医生的收入一般在1500元左右,虽然,医药企业医药代表的入门收入相比之下要高一些,但医生收入稳定、社会地位高,再加上专业对口的关系,众多医学专业毕业生宁愿以入门时较低的薪水来换一份稳定的职业。

尽管如此,不少企业仍然表明将继续加大校园招聘的力度。相关HR表示,企业愿意通过校园招聘,招募合格、有潜质的毕业生,从而培养新人,达到人才储备、缓解人才紧缺的目的。另一方面,从本身品牌推广的目的而言,校园招聘的影响力同样不容小觑。

四 今后教学的建议

1.首先加强在校生的政治思想品德的教育。加强就业指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尽最大能力改善学校各专业的实训条件,特别是对一些技术要求较高的岗位,应较好地完成学生上岗前的技能训练,到达企业后,很快能适应新的工作岗位,满足企业的需求。

3.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企业能参与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开展经常性的校企共同参与的教学工作研讨会,能根据企业的需要安排专业课的理论与实训内容。各专业均能培养出受企业、用人部门欢迎的适“销”对路人才。企业在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时,把不断变化中的企业对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要求,体现到学校的教学改革中去,这样,企业用人部门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得到称心如意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4.建议每年组织一次这样的调研活动

5.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学习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

总之,此次调研活动收获较大,也感受比较深刻,我们将认真总结这次调研活动,把企业对毕业生的规格、要求等细化到教学计划中,按社会的需要培养企业用的上,留得住,具有较高思想觉悟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资料:

[1]刘振声,金大鹏,陈增辉.医院感染管理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314.[2]曹全英.合并用药可能引起的毒副反应.中华今日医学杂志.2003.3(24):42.

推荐第3篇:医药行业税收管理的调研报告[推荐]

医药行业税收管理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和人民对身体健康的日益重视,医药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如何加强医药行业税收管理,实现应收尽收,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聚财,做到既促进纳税服务工作的深入发展,又切实加强征收管理,是当前税务部门值得思考和重视的问题。就这一问题,我们近期对全市医药行业税收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具体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医药行业税负明显偏低

由于人们存在对医药行业日益增长的巨大需求,使得医药行业高增长和高收益性非常突出,据调查医药销售行业经营中实际进销差价率在20%左右,粗略推算整体增值税税负不低于XX%,而医药销售行业实际平均税负仅为XX%左右,其中有的企业几百万的销售额应纳税额仅为几千元,税负水平明显偏低,与医药行业市场潜力大,利润可观等特点不相应,存在明显疑点。

(二)医药行业存在隐瞒销售收入现象

医药零售业属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管理还比较规范,税务机关基本能核定月销售额。但医药零售业大多属定期定额户,不能提供产品进销存登记簿,导致税务机关无法准确核定月销售额。即使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也存在帐外经营、有意隐瞒销售收入等现象,如现金收取货款不申报纳税、购

进货物用于促销奖励应视同销售未申报纳税等。这些情况说明医药行业存在隐瞒销售收入现象。

(三)医药行业发票管理混乱

医药行业发票管理混乱,普遍存在未按规定领购发票,未按规定使用发票,明显违反了《征管法》和《发票管理办法》。主要表现为三种情况:一是不开发票拒开发票,消费者购买药品通常不索要发票,就不开发票;消费者有时索要发票,找各种理由拒绝开具;二是不按规定开具发票,有的只填写名称和总金额,名称一栏只填写“药品”,无具体品名,数量和金额,很难从普通销售发票上看出具体商品的销售价格;三是滥开发票,有些单位购买的药品与收费单据上开具的药品品目不相符,有些明明销售的是日用品和护肤护发品,而在发票上开具的却是医药品。

(四)医药行业税收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税务部门对医药行业税收管理存在“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现象,少数税收管理员长期没有更换,造成与医药行业关系逐渐密切,在管户过程中,存在巡而不查、查而不严、知情不报、以补代罚现象,极个别税收管理员甚至与医药行业互通信息,应付和蒙蔽税收检查。

(一)医药行业经营者缺乏依法纳税意识

由于医药行业一直没有纳入规范化轨道管理,税法宣传力度不够,为数众多的医药行业经营者了解、掌握税法知识

了解不多,不清楚如何计算税款和申报纳税。同时,部分医药行业经营者缺乏依法纳税意识,为利益驱动,产生偷逃税心理,钻税收管理空子,采取非法手段偷逃税款,给国家带来损失。

(二)医药行业税收管理滞后

医药行业经营形式的多样化和经营渠道的复杂化,给税务管理不断带来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医药管理体制未理顺。医药与卫生职能重叠,政策打架,医药市场竞争无序,引发管理混乱,给税收管理带来困难;同时税制也没理顺,医药经营征收增值税,医疗卫生征收营业税,对大量既经营医药又有卫生诊治的业户如何征税,标准不好掌握,国、地两税部门都可管可不管,不仅造成管理权矛盾,也极易发生漏征漏管现象。二是医药行业经营管理不规范。少数医药行业财务核算不严,帐务不实,造成对实际经营、现金、库存难以有效控制,其应缴增值税计算很不规范,很不准确,增加税收管理困难。三是医药行业小规模纳税人进货不易控管,销货无法掌握,直接影响到增值税的核算,从而造成税款核定数额普遍偏低、税收负担率低的现象。

(三)医药行业的经营特性增加税收管理难度

一是各医药公司下属分支机构较多,许多是个体经营者挂靠在其名下,名为公司的分支机构,实际是自主经营、自行核算、自负盈亏。多数个体医药经营者不办理税务登记,

不申报纳税。二是医药公司与大多数商品零售企业一样,生产商或上级经销商会在销售额之外按销售数量给予经营者一定比例的平销返利,这部分返利就直接导致了税款流失。三是收款形式多样化,既有现金、银行卡,又有医保卡,各种收入形式存在不同特点,对税务部门来说不利于控管,税收管理难度比较大。

(四)监管部门职能协调不够

医药行业的监管涉及多个部门,药品监管是药监局,行政管理卫生局,税款征收是国、地税部门,虽然这些监管部门的职能没有交叉,但在职能行使过程中协调不够,尤其是医药与卫生之间政策不统一,各医疗机构征收营业税不征收增值税,造成事实上的征管困难。

(一)加强税收法治建设,进一步优化税收环境

税务部门要牢固树立税收法治观念,真正做到依法治税、依法征管。要加大税法宣传力度,突出宣传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进一步增强医药行业依法诚信纳税意识、提高税法遵从度,引导和规范医药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要加强财务和纳税辅导,不断完善发票管理制度和信息系统,督促有条件建帐的医药企业及时建帐,从源头上堵塞监管漏洞。要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切实增强为医药行业纳税人服务意识,规范纳税服务内容,完善纳税服务措施,简化办税程序,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要进一步完善协税护税机

制,增进信息交换与数据共享,广泛开展综合治税活动,提高税收执法力度。

(二)加大税收控管力度,建立税收监管长效机制

加大医药行业税收控管力度,建立医药行业税收监管长效机制,税务部门要着重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对医药行业发票使用的管理。从药品经营企业“进、销”两个环节入手,抓住“发票”这一切入点,对使用发票、取得发票的程序进行控管,有效堵塞税收漏洞。要完善以票控税的制度,医药品在一级、二级销售过程中许多环节可能都不需要发票,有一部分直接收取现金交易,经营者收取现金后不开票也不入帐,财会信息具有更大的隐蔽性。税务部门在“以票控税”的基础上要完善财会制度,建立健全严谨的金融监管制度,压缩现金交易空间,管住医药企业经营的资金流。二是加强对医药行业零售环节收款形式的税收监管,协调医保监管部门,调取纳税人的刷卡销售信息,获取医药企业及批零业户的经营情况,按一定比例测算纳税人的销售收入。

(三)严厉打击医药行业税收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税收秩序

税务部门对医药行业比较普遍的管理性违法行为,要及时提醒,使其做到管理规范。经提醒,长期不规范管理,拒不改正的要坚决予以严厉打击;对医药行业偷、抗、骗税行为一经发生就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应当移交司法机关处

理。通过严厉打击税收违法行为,让违法者得不偿失;要对医药行业违法犯罪行为实行公开处理,真正做到处理一个,教育一大片。长期的实践证明:对医药行业违法行为一味偏袒、迁就、放纵,甚至对应缴的税款还要打折扣,就会使税务部门的执法处于被动,执法质量永远不高,难以形成医药行业自觉守法的氛围。

(四)深化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夯实税收执法工作的基础

要加强医药行业税收管理工作,必须深化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一是不断提升税收管理员的素质能力,要从提高税收管理员素质能力入手,大力推进机制创新,对税收管理员工作平台、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各项税收政策和税收相关法律法规等专业化技能进行培训,建立一支精通税务、财会知识、熟悉医药行业经营,又懂得数据分析、能够通过数据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税收管理员队伍。二是完善税收管理员绩效考核办法。在税收管理员进行必要轮换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税收管理员绩效考评体系,科学设置考核指标,确保考核结果与税收管理员实际工作状况相吻合,充分调动每个税收管理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提高医药行业税源监控的质效。

推荐第4篇:医药行业报告1.0

目 录

一、报告介绍........................................................2

二、行业概况........................................................3

1、2006-2009年上半年医药行业企业数量 ...............................3

2、2006-2009年上半年医药行业从业人数 ...............................4

三、行业内企业招聘需求概况 .........................................5

1、行业内企业招聘趋势...............................................5

2、行业招聘主要职位分布图...........................................6

四、行业人才储备分析 ...............................................8

1、行业人才地域分布.................................................8

2、行业人才储备学历分布.............................................9

3、行业人才工作经验概况............................................10

五、行业薪酬现状 ..................................................11

1、从业人员薪酬现状................................................11

2、从业人员按职能月工资分析........................................12

3、从业人员按级别月工资分析........................................13

4、求职人群期望薪酬................................................14

1-14

一、报告介绍

市场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地位体现在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紧密结合,而企业的战略发展随其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的时代,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对外部行业环境人才动态有着灵敏的嗅觉和认知,才能在战略高度上把握全局,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在行业人才博弈中脱颖而出。

作为具有十多年各行业人力资源服务经验的国内领先机构,与客户共同成长一直是智联招聘不懈追求的目标。截止到2009年7月,智联招聘各行业客户数达199万家,每天有220万个热门职位更新,每日平均浏览量达485万人次,简历库有效简历2680万份,为行业报告提供了庞大的数据分析基础。

本报告结合外部行业调研、企业招聘需求和简历库数据集合分析而成,主要分析了行业从业人员现状、企业招聘需求、求职群体分布以及薪酬数据。广泛的数据积累和成熟的统计方法最终形成了科学的行业人才报告,为行业内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招聘实施、人才激励等方面提供了科学、全面、专业的数据依据。

智联招聘 人力资源服务研发中心

2-14

二、行业概况

1、2006-2009年上半年医药行业企业数量

图2.1 医药行业企业数量8800860084008200800078002006年2007年医药行业企业数量2008年增长率2009年上半年-2.4%87178637-0.9%842882150%-1%-1%-2%-2%-2.5%-3%-3%

截止2009年6月,医药行业全国企业总数量达到8215个,该行业的企业数量逐年减少,这与医药行业改革有关。

2009年上半年医药行业企业数量城市分布

图2.2 2009年上半年医药行业企业数量城市分布40035030025020015010050016815915515114313412010410310110199958836529977696661494747444342272

3 数据来源:智联招聘网 Zhaopin.com 截止2009年6月,医药行业的企业数量区域分布中明显高于其它城市的是北京、上海;

3-14

201312北京市成都西安杭州武汉长春贵阳哈尔滨南京济南太原郑州长沙西宁呼和浩特拉萨

其次是成都、天津、西安。本次分析的医药行业包含生产及流通,因此北京、上海的企业数量较多。

2009年上半年医药行业企业性质分布

图2.3 医药行业企业性质结构图港澳台商投资2%外商投资12%其它内资0%未知0%国有14%集体3%私营独资38%股份有限公司31% 数据来源:智联招聘网 Zhaopin.com 截止2009年6月,医药行业的企业中,国有企业占13.8%,集体企业占3.4%,股份制企业占31.2%,私营独资企业占37.9%,外资及港澳台占13.8%。与其他行业相比,医药行业外资比例较高。

2、2006-2009年上半年医药行业从业人数

图2.4 医药行业从业人员数量1501451401351301251206.4%141.7133.2129.42.9%7%6%5%4%3.2%3%2%1%0%2009年上半年146.32006年2007年医药行业从业人数2008年增长率

4-14

数据来源:智联招聘网 Zhaopin.com 截止2009年6月,医药行业全国从业人数总数量达到146.3万人,医药行业从业人数增长比稳定,年平均增长3%以上。

三、行业内企业招聘需求概况

1、行业内企业招聘趋势

图3.1 医药行业招聘趋势图(单位:个)700000600000500000招聘趋势40000030000020000010000002008年206月08年7月2008年208月08年92008月年2010月08年1120月08年12月2009年201月09年2月2009年203月09年4月2009年205月09年6月月份

数据来源:智联招聘网 Zhaopin.com 从招聘数据上看,金融危机在2008年对医药行业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其招聘需求的减少更多的是来自于跨国企业的需求减少。对于跨国制药企业来说,除要面临金融危机这一严峻的大环境外,更要面对专利新药的匮乏和仿制药企业的挑战等重重困难。

2009年,医药企业间将不得不进行新一轮的并购重组,欧美国家的企业为节约成本,将会增加对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的外包业务,并继续将投资重点进行转移,对中国医药人才的争夺战会更明显。

另外,我国医药进出口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出口增幅一直保持在25-30%的区间,特别在部分大宗原料药生产方面,我国既有的气候、技术和成本优势明显,在国际市场上短时间内不会遭遇过多的强有力竞争对手。此外,医用诊疗设备和西成药等高技术附加值

5-14

产品出口也会保持一定增长,尤其是我国企业在保持现有中小型医疗器械比较优势的同时,正迅速凭借更多质优价廉的高附加值医疗设备产品和技术加大对国际高端市场开拓力度,打自主品牌、建营销网络将是越来越多企业的努力方向。这些都将带来招聘需求的增长。

最后,2009年医药行业人才的需求增长还离不开强大的内需潜力。我国人口众多,医疗需求缺口巨大,在扩大内需政策的进一步刺激下,逐年提高的卫生总费用投入是必然是行业快速发展的原动力之一。

2、行业招聘主要职位分布图

图3.2 医药行业招聘典型招聘职位分布医药代表美容·整形师医生·医师护士·护理人员健身顾问·教练药品注册医疗管理人员医药检验疾病控制·公共卫生心理医生药库主任·药剂师兽医·宠物医生0%5%10%15%20%25%30%35%典型职位职位分布百分比

数据来源:智联招聘网 Zhaopin.com 医药代表的招聘占到医药业总招聘量的30%,以绝对多数排在第一位,说明行业对这类人才的需求突出,需求量最大。其次是美容、整形师、医生/医师类、护理人员等。另外,一些比较新的职位(宠物护理,健身教练、心理医生等)虽然需求在不断增加。

医药代表的大量需求是该行业总体竞争加剧的表现,随着关税的降低、药品知识产权保护加强、药品批发、零售服务逐渐开放,除了各制药企业以外,各地的医院、药房、药检所等需要大批药品质量检验的岗位技术型人才和销售人才。国内经济的持续利好和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则是推动医药行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销售人员又是医疗保健行业的需求

6-14

重点,医药行业的医药代表属于医药销售领域,他们负责公司药品在目标医院销售和推广并开发医院,完成销售任务等,主要是负责对区域内所辖药品零售店进行公司产品宣传,入店培训,理货陈列,公关促销等日常性工作。通过日常性拜访及宣传推广工作,促进公司产品在辖区零售终端市场的销售。还要负责处理区域内所辖零售店的客户服务问题,及时收集并反馈客户信息和市场情况。学历要求医学、药学专科学历以上,并需要对医药市场有一定了解,掌握市场推广理论和技巧,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具备医药销售经验者会优先考虑。国内目前有4000家以上的制药企业,而且在华外资制药公司相当多,一支足够大的销售队伍才是完成公司销售的基本保障。中国医药市场发展的时间还不长,现有企业销售队伍的规模仍很有限,因此在2004年全年,各医药企业仍会继续加强销售队伍的建设,不断吸引人才加入。

7-14

四、行业人才储备分析

1、行业人才地域分布

图4.1 医药行业人才地域分布百分比北京上海广东省山东省江苏省辽宁省湖北省四川省河南省河北省陕西省其他地区浙江省天津吉林省黑龙江省湖南省安徽省江西省福建省重庆山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

数据来源:智联招聘网 Zhaopin.com 注:其他地区包括云南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贵州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海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西藏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等。

从人才储备的分布上看,北京具有绝对的储备优势。在其他省市的分布基本平均。与汽车、IT、金融等地域性鲜明的行业比较,医药行业在全国的分布相对均匀。比如南方的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公司、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的东阿阿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边的哈药集团有限公司和吉林修正药业集团,华北的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西部的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等。

但地域分布动态变化比较大,有调研成果显示,2008年医药行业的总体离职率为16%

8-14

左右。一方面,医药行业关键岗位人才的供求关系继续呈现出供小于求的局面,使得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另一方面,随着医药行业的日趋成熟,岗位对于从业者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也增加了人才的流动性。从部门来看,流动性排在首位的是销售部门,而人力资源、财务等职能型序列的离职率则相对较低。

2、行业人才储备学历分布

图4.2 医药行业人才储备学历分布其它比例, 3.00%硕士(含)以上比例, 19.00%本科以下比例,23.00%本科比例, 55.00%

数据来源:智联招聘网 Zhaopin.com 单从医药行业人才储备的学历分布上看,该行业的人才储备学历并不算高。其中本科以下的学历占到了23%。这点和大量比例的招聘需求和求职意愿集中在销售类职位有关系。社会上愿意从事并且正在从事医药营销的人员很多,但真正符合医药企业要求的营销人才较少。毕业于医学、药学专业的本科生比例不高,大多数毕业于管理、贸易以及其他与医学无关的专业。

但医药企业对学历的要求也并不是一味地追高。如OTC代表要求大专以上学历,医护专业,年龄20~30岁,有OTC销售经验,在公司广告支持下能够开发市场、招商,诚实稳重具有创新意识,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工作勤奋,能承受较大工作压力等,有客户资源者优先。而对医疗器械销售代表的要求除了具备营销人才必备的基本素

9-14

质之外,还要求有临床工作(实习)或在手术室的工作经验。对于销售人员,大专以上学历,2年以上行业工作经验,能长期出差,吃苦耐劳,能带领团队,责任心强等要求比较普遍。

而对于医生·医师、药品注册、药库主任·药剂师、医疗管理人员、医药检验和医疗技术人员则要求是医学、护理、药学、医学检验等多个医药专业本科,甚至硕士、博士以上的学历。

3、行业人才工作经验概况

图4.3 医药行业人才储备工作经验分布在1年以下比例,6.33%在8年以上比例,32.80%在1-3年比例,14.35%在5-8年比例,14.89%在3-5年比例,31.43%

数据来源:智联招聘网 Zhaopin.com 从数据可以看出,医药行业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行业,另外,对经验的要求门槛比较高。该行业的人才储备中,工作经验在8年以上的笔比例占到了32%,在3-8年之间的比例也占到了45%,3年经验以下的比例只有 20% 左右。 有经验的医药人才是医药企业争夺的热点,供不应求,而大量医药专业的毕业生又面临着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这也是医药行业企业面临的问题之一。

10-14

五、行业薪酬现状

1、从业人员薪酬现状

图5.1 2009年医药行业从业人员按区间月工资分析10000以上8.00%8000-100004.00%1000以下9.00%5000-800021.00%1000-300029.00%3000-500029.00%

数据来源:智联招聘网 Zhaopin.com 注:此工资包含个人基本工资、各项补贴收入、变动性收入(绩效奖金、业绩提成、年终奖、企业分红)各项相加再平均到每月的税前收入。

医药业从业人员的月工资主要集中于1000—3000元和3000—5000元两档,所占比例达到58%之多。10000元以上的比例只占8%,高端比例较小.整个行业月工资比例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状况。

11-14

2、从业人员按职能月工资分析

图5.2 2009年医药行业从业人员按职能月工资分析45004000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03412330434353005293326982667390340413808源发关务财务行政销售量生产质IT技力究场人研市客户物流资术开公服

数据来源:智联招聘网 Zhaopin.com 医药业从业人员平均月工资在2500—3500之间。个别与业务相关的职能部门月工资普遍高于平均值,比如市场公关类为40

41、研究开发为3903。而物流类和生产质量类月工资却低于平均值,说明医药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其人员结构和岗位要求是其薪酬的主要参考依据。

12-14

3、从业人员按级别月工资分析

图5.3 2009年医药行业从业人员按级别月工资分析7000060000500004000030000200001000001506操作工2227初级专员2821专员5954主管经理总监高管126142109561226

数据来源:智联招聘网 Zhaopin.com 从上图可以看出,随着行业内职位级别的提升,公司赋予职位的职责义务增多,各级别薪酬也呈现加速上扬的趋势。一旦从普通员工达到管理级别,薪酬的差距就会逐步拉大.公司对中高管、核心员工的价值评估决定了其在级别薪酬带宽中的具体范围。

13-14

4、求职人群期望薪酬

图5.4 医药行业求职者期望薪酬比例在1000以下比例,1.33%面议比例, 16.14%在1001-2000比例,16.00%在8001以上比例,8.52%在6001-8000比例,8.00%在2001-4000比例,31.00%在4001-6000比例,19.00%

数据来源:智联招聘网 Zhaopin.com 可以看出该行业求职群体的期望薪酬主要集中在2000-4000之间,比例达到了50%。而2000以下的比例不到18%,可见医药行业的期望薪酬还是比较高的,和该行业人才的经验多的比例高和对专业对口的要求程度高有一定的关系。

14-14

推荐第5篇:医药行业分析报告

2011年中国医药行业整合情况分析

医药行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特殊行业,也是受国家政策和制度影响较大的行业。随着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颁布实施,在政策的引导和规范下,中国医药行业整合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2010年,国家出台了《2010~2015全国医药流通行业发展规划》(草案),核心观点是鼓励药品流通企业间的兼并和重组,鼓励零售连锁业态的发展,培育国家级、地市级的航母级医药企业。今年5月5日,《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出炉,我国医药流通领域面临着一系列变革。从近几年我国医药市场的发展来看,医药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我国医药商业前三强的市场份额由2003年的12.7%提高到2009年的21%。随着“新医改”的启动实施,在政策和需求的双重推动下,中国医药企业正面临着做大做强的历史机遇。国家对医药行业的投入力度将不断加大,2009~2011年,国家将通过投入8500亿元医改资金,不断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等低保人群的医疗保障。同时,国家对医药行业的监管力度也在不断加强,包括用药、生产、流通等各环节的监管要求都会有所提高,这将使得我国医药行业的准入门槛进一步提升,弱小企业面临被淘汰或被收购的命运,从而推动我国医药行业集中度的不断提升。

我国医药企业数量众多,但具备自主品牌和较强创新能力的相对缺乏,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医改政策在为医药行业发展带来契机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药企之间的竞争。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龙头企业通过收购兼并的形式整合其他规模较小的企业愈演愈烈。除了国内医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外,随着服务贸易领域的对外开放,全球医药行业前30强的医药企业为拓展业务纷纷在华建厂,以便迅速拓展中国市场。这些全球化的医药企业,在研发、资金、管理、人才等方面都非常成熟,中国医药企业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大。此外,西方国家对药品知识产权的保护程度加大也使得我国化学制药企业单纯走仿制的老路将越来越难,企业需要不断强化新产品研发、营销、品牌建设等高附加值环节,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创新和竞争能力,加快企业向自主研发、自主品牌等方面转型升级。

在整个医药产业链上,包括制药企业、流通企业、医院及药店、政府监管部门等各环节相互间都不断进行着博弈,通过政策、价格、销售网络等形式对上下游相关企业和机构进行制约和影响。在政策和市场的推动下,我国医药行业的拐点将会出现,但由于所处产业链的位置和结构的不同,行业拐点在不同的细分领域出现的时间不一样。未来医药流通领域的整合将会持续进行,最终会形成2~3家全国性的医药流通企业寡头竞争的局面。当医药流通领域整合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将会对上游制药企业产生影响。我国目前制药企业集中度非常低,但参考国外医药产业发展的经验,随着医药流通企业的整合,必然会对上游制药企业产生“倒逼”,在产业链博弈的影响下,未来我国制药企业也势必加快整合步伐。

2011年医药行业发展趋势情况分析

2011年,作为“十二五”规划的起始年,将延续2010年一连串的新举措、新变革,这些都将得到落实和贯彻。有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十二五”有关生物制药、加快医疗事业改革以及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等政策的出台,医药行业带来新一轮发展良机。

据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发布的《2010年全国医药工业运行情况和2011年医药经济预测》。该所所长林建宁预计,未来十年中国药品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可达20%。其中,2011年中国医药工业还将有23%的增长,达到15450亿元的规模。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所长王昌林11月20日在2010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年会上指出,从国内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十年,生物医药产业保持20%以上的增速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2010年医药行业的特征

2010年医药行业呈现三大特征:首先,兼并重组是主旋律;其次,创新成为医药企业发展的方向;最后,政策导向使生物医药更具潜力。

医药行业继续高增长

由于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仍低于5%,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故中国医药行业发展将继续保持在快车道中。

再加上三大积极因素驱动医药消费:

一是人口老龄化比例扩大;根据人口统计数据可以清楚推算出到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帄将达到17.17%,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帄推进到30%以上。老年人目前用药占全部用药的一半,老龄化的加速推进意味着,用药量大的群体基数在快速扩大。

二是收入增加促进医疗费用增长;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人均用药水帄有明显的提高趋势,同时老龄化加速过程中,老年人的人均用药水帄也明显的高于年轻人,整体上人均用药水帄呈确定的提高趋势。

三是政策效应开始显现。新医改政策刺激医药消费需求。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让很多原来有病不敢看的农村人口也积极去医院治疗,国家投入资金,提高农村人口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将使更多农村人口有病可以医。而目前我国财政支出中医疗支出占比仍偏低,后续仍有提高空间,医疗支出的增加,也将杠杆式的撬动医药消费需求。

调整:新基本药物制度致需求加大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的指导意见》。分析人士指出,《采购机制》的出台,将伴随基本药物制度的调整,给2011年的医药行业带来三个方面的机会。

品牌普药企业随着补偿机制措施细化,基本药物放量在即,从而带来市场扩容和行业增长性机会。分析师贺帄鸽指出,未来3~5年,

伴随医疗资源下沉、“全民医保”提前实现、基本药物制度自2011年起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必将撬动潜力巨大的基层消费市场,行业有望继续保持20%~25%快速增长。

创新:生物医药腾飞

“十二五”的新兴产业规划中,生物医药作物生物产业的子行业将越来越受到市场关注。2011年,生物医药的机会分为两类,即二类疫苗和生物仿制创新药。

我国疫苗市场由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构成,一类疫苗由政府采购,价格低廉,针对适龄儿童,由国家免费提供;二类疫苗未列入国家免疫范畴,由消费者自愿选择、自费购买,价格较高,利润也较高。

2010年11月,三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明确研发防治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基因工程药物和抗体药物,加大传染病新型疫苗研发力度。在生物技术药物领域,重点突破大规模、高通量基因克隆及蛋白表达、抗体人源化及人源抗体的制备、新型疫苗佐剂、大规模细胞培养和蛋白纯化等技术。

业内人士指出,在目前药价趋降的形势下,创新类产品无疑会获得价格和审批等诸多优惠,这对具有创新能力的公司,尤其是具备研制国际前沿的一类新药的企业带来腾飞的机会。

整合:永不停歇的步伐

10月9日发布的《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指出国务院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精神,鼓励优势企业实施跨地区、跨所有制的收购兼并和联合重组,促进品种、技术、渠道等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通过扶优扶强和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显著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水帄和产业集中度,医药企业数量明显减少,医药百强企业销售收入占到全行业销售收入的50%以上。

这使行业龙头国药控股、九州通上市融资,华润医药加强医药领域投资力度以及上药集团重组,各商业巨头均手握重资,借医改“大流通”政策导向,纷纷进行扩张。国内医药行业大整合时代已经开启。

推荐第6篇:医药行业分析报告

行业数据:1-5月医药行业盈利能力逐月回升:根据统计局公布的医药行业数据,2012年1-5月,医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6278 亿元,同比增长 20%;实现利润总额 608 亿元,同比增长 17%,较1-4月份16%的利润增速进一步提高。从上市公司的盈利情况来看,2011年是典型的前高后低,而2012年一季度医药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较去年四季度显著回升,预期下半年的利润增速恢复趋势会更为明显。

行业政策:中药产业规划出台,县级医院改革试点推进。6月份,国家出台《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提出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改革补偿机制和落实医院自主经营管理权,在全国选择约300个县市试点,力争2015年实现阶段性改革目标。同时,《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出炉,提出:1)加强中医院建设,到 2015 年力争所有地市建有地市级中医医院,70%的县中医院达到二甲中医院水平,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 90%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科、中药房等;2)确定10余种现代重大疑难疾病进行中医药防治研究攻关;3)培养1.5万名中医临床骨干。对中药股构成利好。

行业表现:6 月份全球市场医药股大多战胜大盘,A 股医药股更是表现突出。6月全球主要市场指数涨跌互现,但医药股大多战胜指数,估值水平持续提升。沪深 300 指数 6 月下跌 6.5%,医药股因盈利增长的确定性得到市场青睐,6 月上涨 5.0%。经过短期的上涨后,

A 股医药板块的估值有所抬高,但仍处于合理区间,医药股与扣除金融、石油石化后整体A股的PE之比在历史均值的略上方。

行业组合:经过6月的反弹,板块估值不再便宜。因此我认为现在的选股思路应当着重于选择中长期增长逻辑清晰、同时2012年中期业绩确定的个股,一线股医药股重点推荐:天士力(中期主业增长约35-40%,现有品种保持快速增长,明年集团化药资产有望注入,2015年后复方丹参滴丸有望打开国际市场)、恒瑞医药(中期增长约22%,明年开始重磅创新药陆续投放市场,明年最后一期股权激励解禁)、云南白药(中期增长约28%,医药主业稳定增长,日化领域不断复制牙膏的成功);二三线医药股重点推荐:双鹭药业(中期主业增长约40%,现有产品保持快速增长,挑战专利药品和新盈利模式保障未来成长)、昆明制药(中期增长约42%,血塞通冻干粉针快速增长,明年原材料价格下降将显著提升利润率;天眩清注射液和口服制剂深具潜力)。

行业观点:虽然短期内板块涨幅较高,但从中长期来看,老龄化、发病率提升和国家重民生的政策转型下推动的刚性需求是确定大趋势,跨行业来看,医药行业是长期增长最为明确的战略性投资行业之一。因此在目前时点,医药板块仍具有投资价值:1)短期政策面平稳回暖,预计十八大前没有重大政策出台;2)行业盈利能力逐渐回升;3)短期估值虽有上升,仍在合理区间内。

行业风险提示:医保控费政策对短期行业增速的影响;各地药品招标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中可能出现极端政策;同时可能出现药品安全性事件。

推荐第7篇:医药行业分析报告

医药行业分析报告

1、医药行业进入新常态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持续发展源自药品的刚性消费,具有弱周期性的特征。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保障制度逐渐完善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我国医药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

根据C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2015年度中国医药市场发展蓝皮书》的数据,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由2007年的6,719 亿元上升至2014年的25,79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1.19%。

2015年,我国产业面临较大的结构调整压力,整体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 医药行业受大趋势影响,增速随之降低。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为 6.1%,医药工业增加值增长9.8%,主营业务收入增长9.2%,利润增长12.2%,亏损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2.1%。中国医药产业布局整体趋于优化,但增速趋缓。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推进,以及人口老龄化、产业迭代升级等趋势的推动,未来三至五年,中国医药行业仍将保持较高的复合增长率。

2、抗肿瘤药物市场前景广阔

在医药行业中,最具有市场前景之一的是抗肿瘤药物。肿瘤具有发病率高、隐蔽性强及致死率高等特点,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2015年癌症统计数据,2015年中国癌症总发病429.16万例,总死亡 281.42万例。据《全球癌症报告2014》显示,全球癌症病例呈现迅猛增长态势,由2012年的1,400万将逐年递增至2025 年的1,900万,而中国新增癌症病例高居第一位。从2010年至2015年,中国癌症新发病例的复合增长率为6.79%,癌症死亡病例的复合增长率为7.50%。

肿瘤是人类健康第一杀手,而抗肿瘤药物市场也是全球第一大药物市场。2010年-2014年,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复合增长率为6.5%。2010-2014年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高速增长,由约430亿元增长至约 850 亿元,复合增长率18.6%。截至2015年底,大病保险覆盖人口达到了9.2亿,伴随着大病医保覆盖范围扩展,未来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的前景依然非常广阔。

3、医药政策推动行业供给侧改革,引导行业良性发展

随着中国医药制造业和医药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医改进入深水区,由国务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及其他部门出台的医药政策也密集落地,力图从供给侧破除医药行业结构不合理现象,改变医药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弱、技术水平不高、产品同质化严重、生产集中度低”的局面,引导行业实现良性发展。

2015年9月,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关于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拟推荐优先审评的药物品种公示》,拟推荐17个专项支持的药物品种为优先审评品种。在这次清单中,最大受益者就是肿瘤药。同月,国家卫计委、食药监总局、发改委、财政部等16 部委共同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国癌症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的通知》,明确提出“推动抗肿瘤药研制生产,通过自行创新研制、仿制药生产等手段,促进产品价格下降,提高药品可及性”。2015年11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了《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和《关于药品注册审评审批若干政策的公告》,并于次月发布《关于解决药品注册申请积压实行优先审评审批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将创新药、重大专项药、临床急需仿制药、优质仿制药、通过欧美审批认证药等药品纳入优先审评范围内,确定了优先审评审批的范围并规定了程序及工作要求。

2016年3月,“十三五”发展纲要正式发布,纲要中提出“鼓励研究和创制新药,将已上市创新药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优先列入医保目录”。近一年内,医药行业相关政策密集出台、落实,一方面显示了国家强化医疗体系改革的决心,另一方面也为医药行业的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依据和坐标蓝图。

4、研发创新、外延并购,推动医药企业跨越式发展双引擎

目前我国大部分药品为仿制药,目前市场上的仿制药质量参差不齐、仿制标准较低、部分药品疗效不确切。从“十三五”规划鼓励研发、生产“创新药”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的政策导向中可以看出,只有真正具备雄厚的研发创新实力的企业,才能在更严格的产品质量要求和更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这也使得并购成为医药行业的一大趋势。

并购有利于医药企业迅速获取自身不具备的研发能力、销售渠道、专利技术、创新产品、新兴市场等重要资源,快速构建并巩固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医药行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结构性问题与不合理现象将得到改善,加速行业间的并购整合将倒逼医药企业强调以市场为准则,提升研发实力与创新能力,以产品的质量与疗效作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以促进我国医药行业整体转型升级,并与国际接轨,使我国 医药行业发展呈现快速、良性发展态势。

推荐第8篇:医药行业分析报告

医药行业分析报告

生物医药行业在战略新兴产业中属于盈利周期较长的产业,一个生物医药品种从临床前研究到上市,一般需要5~10年时间,期间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因此,生物医药产业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高技术密集型的特点,决定了股权融资是生物医药企业在成长期的重要融资方式,也提示我们应该根据生物医药企业的在成长期的财务特点和投资风险,设置能够适应研发型企业特性的上市标准。

一、生物医药行业基本情况

(一)生物医药行业简介

生物医药产业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生活环境的变化、人们健康观念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等因素影响,与人类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生物医药行业近年来一直保持了持续增长的趋势。根据全球最大的医药市场咨询公司IMS Health的统计报告,2014年全球医药市场销售额将达到1.1万亿美元,未来几年将保持5%-8%的复合增长率,这反映了全球医药市场强劲的整体增长趋势。尽管各国政府均在控制医药费用的增长,但由于新药开发、人口结构变化及人们对健康预期的提高,药品市场的增长仍快于经济增长的速度。

按照年销售额10亿美元的重磅药物标准,2013年有近百种药品达标,其中TOP50的达标线为16.43亿美元,这些重磅药物全部出现在美国和欧洲。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从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目前尚没有出现年销售额超过10亿人民币的药物。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生物医药行业持续高速增长。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发布的数据,2000年至2013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销售收入从1686亿元增长到2154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1.65%。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13年末,()我国医药制造业总资产达到18480亿元;2013 年全年,我国医药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20593亿元,较“十五”末期的2005年增长16573亿元,复合增长率22.66%。

根据预计,2011年至2016年我国医药市场仍有望保持16.1%的高年均复合增长率。2011年,我国医药市场规模已超越法国和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全世界第三大医药市场,预计到2015年我国在全球医药行业中的市场地位将进一步得到巩固,2020年我国有望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按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生物医药产业可以划分为生物技术医药、化学药物、现代中药三个子类。

(二)生物医药行业的生命周期与财务特点

生物医药行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盈利周期较长。一个生物医药品种从临床前研究到上市,一般需要5~10年时间。因此,对于处于研发阶段的新生物医药品种和企业,盈利一般都需要较长时间。国外领先的生物医药企业从成立到盈利平均需花10年左右的时间。同时在这段研发且没有盈利的阶段,生物医药企业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研发投入往往超过20%的销售收入。可见,生物医药类企业一般最需要风险资金和市场支持的时间在企业创立初期,而伴随企业产品成熟,甚至于专利技术保有期限的结束,企业的成长性将大打折扣。

海外较为成功的生物医药公司从成立到上市的平均年限为4 年,从上市后到盈利的平均年限为7 年,盈利之后企业将出现非线性增长。

(三)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

在药品市场增长空间方面,中国将是潜力最大的市场。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加深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是推动我国医药行业持续增长重要动力。目前,我国用药水平还偏低,医药市场的不断扩大是必然趋势。未来医疗体制改革和行业结构调整将是影响医药行业的主要政策面因素。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未来五年我国将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同时,我国还将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强中药资源保护、研究开发和合理利用。由此可见,医药行业整体面临着较好的发展契机。

从生物医药细分领域来看,近年来在化学药和中药不能有效治疗的疾病领域发病率有所升高,生物技术药物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生物技术药物产业具有较强的市场潜力,将成为今后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推动力。2010年,世界药物销售额前三十名中有三分之一是生物技术药物,生物技术药物的销售额占世界医药市场的比重约为17%,此外,全球免疫类药物总销售额的79%、肿瘤类药物销售总额的35%都是生物技术药物。

二、生物医药企业上市情况

(一)A股上市生物医药企业情况

按照申万行业分类,截止2015年1月21日,A股共有生物医药上市公司190家,总市值2.07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的4.8%,市盈率中位数为50.07倍,高于A股市盈率中位数42.88倍。生物医药企业代表新经济的发展方向,受到市场的认可和追捧,市盈率普遍较高,然而其市值占A股总市值比重并不高,说明资本市场服务生物医药产业的能力仍待挖掘。

2014年前三季度A股生物医药公司营业收入总计8244亿元、净利润686亿元,占A股全部公司营业收入的2.38%、净利润的2.03%。

(二)生物医药企业的成长路径与融资需求

以研发和制造为主的生物医药企业的商业模式和成长路径比较清晰,但无论是生产仿制药、改剂型药还是新药,从开始研发至最后成为产品,都要经过繁琐的步骤,一般需要5~10年时间,导致生物医药企业前期资金投入大、盈利周期长。然而,一旦技术突破、市场开发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生物医药企业会出现爆发式增长。

生物医药企业的成长路径决定了其融资需求主要集中在前期,即在药品研发成功前和市场开发时。且由于生物医药企业前期并没有多少营业收入,固定资产比重也不高,债务融资显然难以作为主要融资来源。因此,生物医药企业在创立初期最需要风险投资,其业绩能够出现爆发式增长的特性也与风险投资的投资诉求契合。

药品研发基本成型后,就需要多层次资本市场提早介入,降低其股权融资成本。在药品达到上市条件前,仍存在诸多变数,任何一个细节的问题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风险较大,大部分企业的融资仍应该集中在场外市场,但部分研发团队能力强、产品市场认可度高的企业已具备进入场内市场融资的条件。这部分企业和其他新兴产业中的初创型企业一样,需要特定的板块来满足其融资需求,并向投资者充分提示风险。而当药品研发成功,进入市场开发阶段的企业,则更加满足进入场内市场融资的条件。

目前中小板和创业板对于生物医药企业的融资支持局限在产品开发进入成熟阶段,企业已经获得一定盈利的企业,这显然无法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支持新兴产业的能力。境内优秀的生物医药公司大量流失海外,在香港、美国、新加坡、英国等境外交易所上市并以股权融资的境内生物医药公司市值已达2119亿美元。

(三)生物医药企业的投资风险

生物医药行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吸引力。作为技术高度密集的高新技术行业,对相关技术的要求很高,而且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影响我国生物医药行业投资风险的因素主要有四个,分别是政策风险、研发风险、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

1.政策风险

就目前的行业发展阶段和行业特征而言,生物医药行业要想更好的推动和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和政策的带动。因此,政策风险对生物医药行业投资的影响不容忽视。具体来说,生物医药行业投资可能面临的政策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产业政策,二是行业标准。

作为新兴产业的生物医药行业,它的不断壮大是和我们国家实行的政策密切相关的。当前,我国对生物医药采取鼓励扶持的态度,不管是国家长远性规划或国家级大型基金,都将发展生物医药技术列为优先考虑项目。但这并不意味着生物医药行业内的所有细分行业都能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照顾,部分技术含量低、产能过剩的细分行业,特别是仿制药制造业,随时可能失去原有的政策优惠。

此外,由于药品的生产、销售与使用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福利,因此政府的督促和有关法律的颁布是不可以缺少的。在我国,药品的制造、出售和使用等环节都颁布了很多的法律法规和准则,以此来对医药企业进行约束。当前,中国实施药品生产和运营的许可体制,制药公司要通过《药品生产许可证》和GMP,才可以进行生产和运营。同时,作为原材料出口的医药公司需获得质量规范的认证和出口国的药品监督部门刊发的注册认证,方可出口。严厉的政策提升了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因此,即使生物药品开发成功,也将面临是否能获取生产批文的风险。

2.研发风险

在生物医药行业中,最大的投入当属研发、厂房和设备方面的支出。全球十大药厂的研发费用约占各自营业额的百分之八到十五。单个药品的研发费用现在也已高的惊人,例如基因项目的新品研究费用大多在1~3亿美金,随着新药品研制的复杂程度提高,费用也相应提升,个别基因项目的新品研究费用已超过6亿美金。高技术的时效性又决定了投资需求的连续性,必须筹措足够的资金,否则,极有可能半途夭折。因此,投资于生物医药行业将不可避免的面临资金紧张而导致产业化过程失败的可能性。

从开始研发至最后成为产品,生物药品要经过六个繁琐的步骤:实验室研究阶段、中试生产阶段、临床试验阶段、规模化生产阶段、市场商品化阶段和严格监督。每个环节都需通过药政审批程序,所以开发一种新药周期较长,一般需要8~10年、甚至 10~12年的时间。如此长的周期,加上实验结果的不可预测性,将使投资面临不能完全实现预期目标的风险。

生物医药行业还面临和其他行业一样的知识产权保护风险。专利药能给医药企业带来可观的巨额利润,所以药品专利与医药企业的自身利益关系密切。发达国家的专利保护会强烈影响到生物医药公司的投资和决策。我国目前生物医药企业开发的药品中的绝大部分是仿制品。据有关数据表明,我国仿制一种新药的费用只需几百万人民币,花费3~5年,外国在该研究领域的费用预算一般是3~5亿元美金,研发时间大多需要7~10年。不过我国类似“免费午餐”似的开发模式可持续性较差,并且其他公司也会选择雷同的研发目标,激烈的竞争可能导致仿制药利润微薄。

3.技术风险

生物医药遵循制药行业的特定程序,需要经历科研、中试和临床三个阶段才能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其中任一阶段出现问题都有可能被否决。一个新类型的药品从研制到投入生产使用一般要经过四个环节,即临床研究、制剂处方和稳定性试验、生物利用度测试以及放大实验直到用于人体的四期临床试验等过程。新药研发的成功率很低,例如美国为1/5000,日本为1/4000,这是因为只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有前功尽弃的可能性。可见生物医药研发的技术环节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4.市场风险

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状况与市场需求状况密切相关,虽然近年来生物医药行业飞速发展,但行业内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部分仿制药在竞争压力下难以达成预期销售目标,甚至导致企业难以生存和发展。

国内同类病症的药品往往有几种甚至几十种,质量良莠不齐,无论在科技实力、生产定位、外观包装等方面,我国的药品和西方国家都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加入了WTO后,开放流通的经济环境受到了国际产品的竞争影响,生物医药行业的市场风险有加大的趋势。

此外,从科技层面而言,新研发药物的科技含金量高于普通营养品,但从经营角度判断,新研发药品的经济效益未必能高于保健营养品。对于新技术的药品投资,必须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情况和竞争情况,高科技含量不一定能带来高收益。

三、相关结论与建议

(一)发行上市是生物医药企业在成长期的重要融资方式

生物医药企业在创立初期最需要风险投资,随后需要资本市场提早介入,降低其股权融资成本。发行上市是生物医药企业在成长期的重要融资方式。

然而,中小板和创业板的生物医药企业从进入产业到上市的平均年限约为14年,且均是产品开发进入成熟阶段、已经获得一定盈利的企业,说明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服务生物医药企业的能力严重滞后,亟需推出针对新兴产业发展特性量身打造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板,来更好地对接生物医药等新经济的发展要求。

(二)根据生物医药企业在成长期的财务特点和投资风险,设置相应的上市标准

鉴于生物医药行业在未来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及该行业研发投入大、盈利周期较长的特性,我们建议在未来修订上市标准时,改变目前发行条件中的单一财务指标体系,引进预计市值指标,设置多指标组合,供发行人选择,从而在最大程度扶持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

推荐第9篇:医药行业

4.7.1 中国医药行业概况综述

4.7.1.1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医药行业发展历程

医药行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产业,医药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使得其行业的高增长和高收益性非常突出,中国的制药行业起步于20世纪,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使用传统工艺到大规模运用现代技术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工业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整个制药行业生产年平均增长17.7%。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年均增长速度,同时也高于世界发达国家中主要制药国家近30年来的平均发展速度,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医药国家之一。 4.7.1.2目前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状况

现如今,我国国内启动了新医改,国际市场产业转移带来机会,中国本土制企业也已经发展到上万家,政府逐步加强对药品市场的监管,使其更加规范化。我国医药行业的规模逐渐显现,具有巨大的潜力,化学药物、天然中药和生物制药品将三分天下,成为新世纪药业的三大新兴市场,这是我国未来医药行业的重要特点。总之,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状况良好。 4.7.1.3我国医药行业的未来走势

医药板块的崛起,使其成为机构投资者追逐的热点,近期医药板块强势表现的原因有多方面,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将使得我国医药支出加速增长,医保覆盖人群的扩大将支持医药行业的长期增长,环境、饮食结构的变化将导致各种疾病等等,因此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人均医疗支出也将明显的增加,医药板块也将受到国家政策方面的有力支持,未来三年农村的政府医疗合作补助还将要提高一倍,这些都将为未来中国医疗行业的业绩提升埋下好的伏笔。 4.7.1.4我国医药行业的市场供需状况

中国医药市场是我国巨大的内需市场,目前尚有1亿城镇职工和居民没有享有医疗保险,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结余率高达50%,全国8.78亿农民虽然开始享有每年100元的医疗保险,但是真正的消费尚未启动,较低的医疗保险基数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医疗商业保险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13亿人口,健康消费是最大的内需市场,这也是政府启动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国的医药市场前景广阔。 4.7.1.5推动中国未来医药市场的因素

纵观我国医药行业的现状,推动我国医药企业未来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1)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将进一步扩大我国医药市场的需求规模。

(2)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医药价格低廉、疗效确切的国产药的使用。

(3)人口老龄化促使我国老年人用药将有较大增长。 (4)农村合作医疗体制的健全和完善、农民收入的提高为医药市场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

(5)医疗改革——医药行业的最大机遇,自1985年我国推行医疗改革以来已近经历了5个阶段,我国已经建立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及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立及完善了医疗保障管理体系、运行机制、医药投入体系、价格形成机制、监管机、科技与人才保障机制、信息系统、法律制度等,全面提升人民的医疗水平。

(6)突发事件也为医疗行业提供了一个机遇,如2008年发生的汶川地震, 2010年的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也有可能会对医药产品产生井喷式的需求,在灾区救援工作和和灾后防止疫情的工作中,大量的药品源源不断地送往灾区,也形成了小股的医疗需求热。

4.7.2 中国医药产业的市场需求分析

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到来和国民收入的逐年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也同步提高,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在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从而使医药市场总体需求将呈现上升态势。同时,人口的增长及老龄化、人均用药水平的提高等长期有利因素将继续对医药经济的发展起支撑作用。

从医药市场的发展历史来看,医药市场的需求是人均收入的一个函数。人均收入的增长会带动医药产品消费的增加。预计未来十年我国经济将以7%-8%的速度向前发展,按此速度计算,未来十几年,我国医药市场的需求将是目前的三倍。

我国每年净增加1700万人口,无疑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医药市场消费团体,并且老龄化和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多,医药需求将进一步增加,据有关部门计算,城市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比农村高出四倍,而药品消费的比例更高,所以这种人口结构上的变化也有利于医药市场需求的增长。另外,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将不断降低,非食品消费比例将趋于增长。现在,城市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中的比重在逐年提高,预计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医药市场需求将会不断增长。

我国正处在经历医疗体制、药品流通制度、药品定价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有利于理顺医疗管理、流通和保障体制,促进医药市场的良性循环和长远发展,因此有利于推动我国医药市场的发展。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总体上会促进医药产业的消费,从而拉动医药经济的增长。 4.7.3 中国医药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4.7.3.1中国医药行业的经济环境分析

21世纪的中国经济焕发出勃勃生机,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并且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增长势头仍将长期保持。作为

一、

二、三产业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是保证医药行业发展的经济基础与前提,但作为典型的消费类行业,刚性的需求原则以及明显的弱周期性特点决定了医药行业对宏观调控具有一定的防御性,因此行业受国内经济波动的影响相对较小。

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以下特点对医药行业发展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1)国内市场销售增速加快,城乡消费较快增长带动医药市场消费规模 2010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886亿元,同比增长22.0%,比上年同期加快6.1个百分点。分地区看,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3165亿元,增长22.7%;县及县以下零售额24721亿元,增长20.6%。在医药需求刚性化、社会人口高龄化以及农村人口城镇化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医药市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都获得极大的提升,医药行业的总体规模有望保持持续快速增长。

(2)CPI涨幅继续放缓,PPI涨幅出现回落

2010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7.0%,涨幅比上年同期高2.9个百分点,但比上半年回落0.9个百分点。9月份,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2.6%,其中,西药价格上涨1.3%,中成药价格上涨4.5%,医疗保健服务价格上涨0.1%。居民消费价格增速的放缓导致医药行业价格涨幅有限。

2010年上半年,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6.9%(9月份上涨5.3%),涨幅比上年同期高3.7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8.3%(9月份上涨9.1%,涨幅比上月回落1.0个百分点),涨幅比上年同期高5.6个百分点。

(3)城镇新增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带来医药行业成长空间。

2010年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4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70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04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65元,同比增长14.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971元,增长1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0%。在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的宏观环境下,居民自我保健意识的逐步增强拉动了医药行业内生性消费的增长。与此同时,在国内医疗需求未充分释放以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由支付能力提升带来的需求扩容也将继续推动医药行业保持确定性增长。 4.7.3.2 医药行业的政策环境分析

中国医药业在近几年来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医药分家、药品降价、药价放开、处方药、连锁经营、医疗保险制度、新的《药品管理法》及《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法规的出台,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让人目不暇接,而所有改革的落脚点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增强中国医药企业的竞争力。

(1)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渐入正轨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是医药卫生改革的重点,也是更为艰巨的任务,更是切实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的关键。2010年一季度,《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措施陆续落实,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逐渐步入正轨。由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提出了“一个目标、三个领域、九项任务”的总体设计,形成了比较全面、系统、完整政策框架,为我国公立医院改革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并将对医药行业产生多方面影响。 (2) 新医改方案将对行业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

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有利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增强消费信心、扩大产业投资、激发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当前经济困难的形势下实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解决重大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

2010年4 月6 日和4 月7 日,备受关注的新医改方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 年)》相继公布。前者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后者是针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而制定的近期实施方案。新医改方案的实施将对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4.7.3.3医药行业的技术环境分析

技术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环境中的科技要素及与该要素直接相关的各种社会现象的集合。包括国家科技体制、科技政策、科技水平和科技发展趋势等。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变化的今天,技术环境对企业的影响可能是创造性的,也可能是破坏性的,企业必须要预见这些新技术带来的变化,在战略管理上做出相应的战略决策,以获得新的竞争优势。目前我国制药企业的整体实力还不够强,科研开发能力弱,资金不足,创制新药的条件差。

(1)基础结构

基础结构是一国经济运行的基础条件,包括生产性基础结构、生活性基础结构和社会性基础结构。东道国基础结构的完善程度对跨国公司经营影响很大,完善、发达的基础结构能够降低企业的决策成本和生产成本,提高企业运作效率。中国的基础结构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生产发展的需要,属于滞后型国家。目前中国政府已对基础结构有了足够的认识和充分的重视,正按照世贸组织的要求,大力投资于基础设施和保障机制的建设,如投巨资兴建一系列的“药谷”,北京已投资13亿元、上海张江投资总额25亿元、浙江杭州投资100亿。

(2)技术水平

技术水平对医药行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上世纪80年代只有少数著名大型跨国公司来华投资,投资项目数量少,且多集中于低水平的制剂如普通片剂和胶囊的生产等,这一时期西方大跨国医药公司对华投资的主要战略意图是迅速占领低水平用药的中国医药市场。90年代以后,中国的技术水平包括总体技术水平、引进吸收技术的能力等有了很大提高。跨国公司对华投资产业也逐步高级化,专利药品、生物技术、医疗器械、新型制剂等行业发展速度迅猛发展。 4.7.4 我国医药物流总体发展概况 (1) 营运手段较为始

目前我国的医药物流企业采用的是普通仓库、车辆和人员的堆积方式,沿袭传统的运营模式,管理效率不高,流通方式落后。据行业统计,目前国内医药商业的平均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达10%以上,而美国医药批发商的该项指标仅为2.6%;医药商业纯利润率仅有0.72%,全美医药批发商利润率为1.5%。 (2) 物流服务水平不高 目前,国内大多数医药企业采用的分销模式为多级分销形式。即处于区域核心城市的一级大型医药物流批发商凭借其强大的储运能力向所覆盖区域的地、市、县

二、三级医药批发商销售,地、市、县医药批发商凭借其具备配送能力和掌握的区域客户资源在当地向医院、诊所和药店等终端零售商进行销售。在此基础上还存在面对城区的中小型区域仓储配送形式、面对医院的区域性纯销形式、面对单一产品的招商代理形式等其他类型。

可以看出,多级分销模式的效率不高。从一级批发商到最后的门店,中间要经过很多环节,不可能很快把药品迅速、准确、及时、低成本的送到对应的门店或终端客户;其次,多级分销模式因中间环节过多,使一级批发商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及时了解终端市场的真实需求,无法给采购提供准备的决策数据,可能导致无法及时提供门店或终端客户需求的药品和相关增值服务;另外,各级分销商因技术和相关资源有限,在对门店或终端客户进行配送作业时,主要依赖人工处理,使服务水平和质量难以提高。 (3)管理方式较为简单和粗放

国内医药商业企业大部分仍沿袭传统的运营模式,大都以具体业务操作为主要方式,管理环节较为薄弱,管理人才较为缺乏,管理制度不甚健全,目前仅有少数企业初步建立局部支持功能的物流信息管理及业务支持系统,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及物流管理系统有待今后逐步导入和使用。 4.7.5 我国医药物流建设的现实意义

市场集中度低已经成为药品流通领域的痼疾和心病,提高市场集中度追在眉睫,经过这几年的医药物流建设和发展,市场集中度已逐年提高。

药品流通渠道包括三个环节,生产商、零售商和中间物流企业。医药物流企业处于生产企业和零售企业之间,将松散的制药企业和零售商联系在一起,完成从生产商到零售商的物流控制以及从零售商到生产商的信息流控制,使产、供、销三个环节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其核心应该是依托一定的物流设备、信息技术和进销存管理系统,有效地整合营销渠道上下游资源,通过其强大的采购、储存、调拨、辐射功能满足上、下游客户的需求,并可以调节两者之间的供需矛盾。

但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多数医药物流企业承担着搬运工的角色,尤其在品牌药厂面前,更是没有发言权,沦为品牌药厂的打工者,卖什么产品、价格多少,甚至卖往哪里也要由厂家决定。物流公司除了承担仓储、运输费用外,还要垫付大量的货款,年终才可以拿到2—3个点的返利。这种局面的原因就在于物流公司由于销售额小而缺乏议价能力,而品牌药厂可以从众多的各型商业公司中选择合作对象,被选中的药品物流公司甚至会引以为荣,认为是实力的象征。经过10多年医药物流规划建设,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某些大型物流公司有了同品牌药厂平等对话的资本。 4.7.6 医药物流建设中需注意的问题 4.7.6.1加强宏观调控

国家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各地的药品消费市场大小,参考目前发达国家的已有经验,根据物流公司的分销或配送半径把全国分成几个区,各区设立几个物流中心以此严格控制总的医药物流公司数量。根据行业利润率、投资回报率、资产负债率等金融指标,现在公司销售额、应收账款、市场占有率等销售指标,药品管理、储存等行业标准,严格各物流公司的项目审批,不达标的企业不允许上马开工建设,以此提高准入标准。

国家也可以鼓励现有物流公司问的兼并和重组,发展二级物流,即中小型的物流公司成为大型物流公司的配送中心,鼓励分销渠道的扁平化发展。

完善外资进入中国的配套政策,鼓励其平稳进入,既充分利用外资所带来的资金和经验,促进我国医药物流企业的发展,又不会冲击我国现在还不完善的产业结构。

4.7.6.2医药物流企业不可迷信“大投入、大产出”

中国医药物流的发展最缺的不是硬件,而是软件,即缺少医药物流管理,缺少医药物流的增值服务,规模效益并不是完全出于大投资、大建设,而是出于成熟管理、熟练操作所产生的大的销售额和相对较低的成本。

所以中国的医药物流企业大可不必急于大规模进行“硬件建设”,而是应该仔细论证,最大限度的利用已有资源,有计划有目的的地项目。相反,应该增加“软件”建设,提高物流信息化建设速度,提高自身实力。

抓住医改的“新农合”和国家对社区医疗加大投资的历史机遇,发展其二级配送中心,发展快速配送网络建设,重视广大农村市场和社区的配送业务,发展“快网业务”,抢在外资前面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7.7我国医药物流的发展趋势

未来我国医药物流行业有两个显著的趋势:一是物流整合上升到企业战略管理高度;二是物流服务与主营业务分开,实行专业化管理。 (1)物流整合上升到企业战略管理高度

现代医药物流运作方式将从传统的批发模式向供应链管理模式发展,以物流中心为平台,与制造商及其他供应商(上游企业)和药品零售商及其他分销商(下游企业)建立一种面向市场的供应系统,提高药品分销效率,并形成相对稳定的产销联盟网络。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物流管理在很多企业中已经从作业管理的层面上升到了企业战略管理高度,被当作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予以重视。形成这一趋势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是医药行业重组、整合的过程中,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而物流网络是保障企业业务资源能够有效整合,形成规模优势的根本;第二是医药行业进入“微利时代”后,通过强化物流管理实现减本增效,以期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自身的成本优势。 (2)物流服务与主营业务分开,实行专业化管理

目前国内医药物流利润率仅为0.6%- 0.7%;费用率仍高达10%左右,就其原因就是因为传统的物流模式运营成本太高,所以国内许多大型医药企业,例如上海国药、上海医药、南京医药等,都把原有的物流业务、资产人员剥离或托管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并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实行独立结算、相互考核。形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专业化运作可以有效地提高物流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为母体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第二,第三方物流公司在为母体提供物流服务的同时还可以利用剩余资源为社会上其它企业提供相似产品的物流服务。这对于初期投资巨大的医药物流项目而言,可以大大提高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实现集约化经营。可以预见到的是:在医药物流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将来,我们将会看到越来越多这样主辅分离、专业化运营的管理模式。

推荐第10篇:医药行业

医药行业:药材价格下降推高中药利润增速

行业1-9月份数据点评。2011年医药行业1-9月份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0220.54亿元,同比增长30.17%,环比1-8月份增速下降0.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为1012.52亿元,同比增长21.20%,环比1-8月份增速上升0.77个百分点,利润增速开始回升,但仍落后于收入增速。从费用率和盈利能力方面看,2011年1-9月医药行业毛利率为28.83%,环比1-8月份上升0.2个百分点,1-9月份销售费用率为10.83%,环比1-8月份下降0.38个百分点,1-9月份管理费用率为5.89%,环比1-8月份下降0.04个百分点,综合下来,行业整体毛利率水平的略有上升和销售费用的节省推动了行业利润水平的回升。

其中化学制剂行业1-9月份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934.52亿元,同比增长24.79%,环比1-8月份增速下降0.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为313.68亿元,同比增长13.64%,环比1-8月份增速下降2.98个百分点,抗生素限用等政策影响了行业整体收入增长,而各地对招标价格施加的压力造成利润增速继续呈下降趋势。

其中生物制剂行业1-9月份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085.53亿元,同比增长28.68%,环比1-8月份增速下降3.1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为142.15亿元,同比增长6.62%,环比1-8月份增速下降4.41个百分点,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生物制药引领整个生物制品行业持续保持快速增长,利润总额增速下降明显,主要是因为去年血制品行业大幅度提价,导致毛利率水平和利润情况去年同期创出景气度高点,今年在成本上升的情况下,各项指标开始回落。

其中中成药行业1-9月份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295.53亿元,同比增长35.66%,环比1-8月份增速上升0.1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为244.18亿元,同比增长39.41%,环比1-8月份增速上升11.97个百分点。利润增速大幅加快主要是受益于毛利率水平的提升,1-9月份毛利率为31.33%,环比1-8月份上升0.83个百分点,9月份中药材价格回落明显是关键原因。

投资策略:分行业数据显示出,目前中成药行业正经历相对较好的一段发展时期,收入增速持续保持在30%以上,而中药材价格未来仍有较大下降空间,毛利率的上升有望让利润增速跑赢收入增速,因此我们认为中药子版块是医药行业跨年度投资布局中攻守兼备的良好标的,相关个股建议关注云南白药、天士力和上海凯宝等。

第11篇:医药行业人力资源分析报告

医药行业招聘外部环境分析

1、行业招聘趋势

从招聘数据上看,招聘需求的减少更多的是来自于跨国企业的需求减少。对于藏医药制药企业来说,除要面临医改严峻的大环境外,更要面对专利新药的匮乏和仿制药企业的挑战等重重困难。

2016年,医药企业间将不得不进行新一轮的并购重组,欧美国家的企业为节约成本,将会增加对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的外包业务,并继续将投资重点进行转移,对中国医药人才的争夺战会更明显。 最后,2016年医药行业人才的需求增长还离不开强大的内需潜力。我国人口众多,医疗需求缺口巨大,在扩大内需政策的进一步刺激下,逐年提高的卫生总费用投入是必然是行业快速发展的原动力之一。

最后,2016年医药行业人才的需求增长还离不开强大的内需潜力。我国人口众多,医疗需求缺口巨大,在扩大内需政策的进一步刺激下,逐年提高的卫生总费用投入是必然是行业快速发展的原动力之一。

2、行业招聘主要职位

排名 职位类别 1 医药代表 2 美容·整形师 3 医生·医师 4 护士·护理人员 5 财会 6 药品注册 7 药库主任·药剂师 8 心理医生 9 疾病控制·公共卫生 10 医药检验

医药代表的招聘占到医药业总招聘量的30%,以绝对多数排在第一位,说明行业对这类人才的需求突出,需求量最大。其次是美容、整形师、医生/医师类、护理人员等。另外,一些比较新的职位(宠物护理,健身教练、心理医生等)虽然需求在不断增加。

3、行业人才申请热门职位分布 排职位类别 名

1 医药代表

2 护士·护理人员 3 行政人事 4 财会类 5 药品注册 6 医疗管理人员 7 市场公关类 8 医生·医师

9 药库主任·药剂师 10 健身教练

由上可见,该行业的招聘需求和求职意向有一定的错位,但是医药代表销售类的需求和供给还是一致的。医药代表的大量需求是该行业总体竞争加剧的表现,随着关税的降低、药品知识产权保护加强、药品批发、零售服务逐渐开放,除了各制药企业以外,各地的医院、药房、药检所等需要大批药品质量检验的岗位技术型人才和销售人才。

随着医药行业的日趋成熟,岗位对于从业者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也增加了人才的流动性。从部门来看,流动性排在首位的是销售部门,而人力资源、财务等职能型序列的离职率则相对较低。总体来看,医药业从业者稳定性较差,想跳槽的人数占到56.55%。在想跳槽的原因中,收入太低排在首位,占53.62%,超过半数,说明行业内人员对现有收入水平不是很满意。职位发展前景不明朗和工作压力大分别以43.45%、36.21%排在第

二、三位,侧面反应出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工作压力仍然是影响从业者稳定性的重要原因。

5、从业人员薪酬现状

注:此工资包含个人基本工资、各项补贴收入、变动性收入(绩效奖金、业绩提成、年终奖、企业分红)各项相加再平均到每月的税前收入。 医药业从业人员的月工资主要集中于1000—3000元和3000—5000元两档,所占比例达到58%之多。10000元以上的比例只占8%,高端比例较小.整个行业月工资比例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状况。

6、求职人群期望薪酬

第12篇:关于医药行业的实习报告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顶岗实习报告

关于江苏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的实习报告

学生姓名:刘文海 学号:1005020227 专业:市场营销

班级:10市场营销班

实习单位指导老师:郑志华

校内指导老师:程慧芳 实习日期:2012.12至2013.4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目录

一、公司简介 ...............................................................3

二、公司发展历程 .......................................................3

三、实习内容 ...............................................................4

四、实习收获及体会 ...................................................8

(一)实习收获 ........................................................8

(二)实习体会 ........................................................8

五、实习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9

(一)存在的问题 ....................................................9

(二)改进措施 ........................................................9

六、致谢 ......................................................................10

一、公司简介

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药品、医疗器械、生物制品、保健品等产品批发、零售连锁、药品生产与研发及有关增值服务为核心业务的大型企业集团,是中国医药商业领域具有全国性网络的少数几家企业之一;已连续多年位列中国医药商业企业前列,中国民营医药商业企业第1位,入围中国企业500强;并于2010年11月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简称:“九州通”,证券代码:600998),是在中国医药商业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的上市公司。截至2011年12月31日,九州通医药集团拥有总资产118.39亿元,注册资金14.2亿元,员工10513人,下属公司70余家,直营和加盟的零售连锁药店776家。2011年,九州通医药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48.39亿元,税费总额4亿余元。

二、公司发展历程

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轫于改革开放之初的1985年; 2000年1月,九州通医药集团第一家经营性子公司--湖北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正式创立;

2003年底,九州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开始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完善的组织结构,其战略定位:以医药分销(批发)为主业,以医药物流、电子商务、零售连锁为主要经营模式,并为上下游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

2007年8月,成功引进外资6000万美金,成为中外合资企业。 2008年6月,九州通医药集团投资1.6亿元在北京建设的现代化

3 医药物流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九州通成为中国大陆唯一具备独立整合物流规划、物流实施和系统集成能力的大型医药物流企业。该中心的药品储存量达到40万箱,日均吞吐能力达到1.5万箱,峰值吞吐量达到2.5万箱,营销网络覆盖北京及周边地区,订单配送时间控制在24小时内,药品出库差错率控制在万分之一以内。 2008年11月28日,九州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改为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11月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九州通医药集团拥有完善的品种结构和丰富的客户资源,经营品规达14000多个,上游供货商近5600余家,下游客户70900余家,取得了国内240多种药品的全国或区域总经销、总代理资格。至今为止,九州通医药集团已在全国21个省会城市设立了21家省级子公司(大型医药物流中心)、在27个地级市设立了27家地级公司(地区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及近400个终端配送点,形成了覆盖全国大部分县级行政区域的物流配送网络。

目前,九州通是国内唯一具备独立整合物流规划、物流实施、系统集成能力的医药物流企业,物流、信息技术处于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地位,是国内医药行业唯一获得“中国物流改革开放30年旗帜企业”称号的企业。

三、实习内容

我们在应城培训了一个月,在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有企业愿景:做医药健康企业最佳服务商。企业使命:为医药健康企业提供高性

4 价比服务。核心价值观:责任心、危机感、执行力、融合度。标识整体以阿拉伯数字“9”为记忆点,标识以代表理智、沉稳。科技、创新、效率的蓝色的蓝色为主色,彰显九州通通过不断进取,提升企业执行力的决心和信心。

2012年12月24日来到分到江苏九州通工作。从事药品仓库整件捡货岗位。整件捡货岗的职责是服从上级安排、负责每天药品的出库任务,帮正药品正确无误的出库。保证库房的整洁、堆垛牢固、文明操作、对因保管不善而造成的药品变质的事故福具体责任。

仓库上班的时间是早上十点到晚上的十点,每天必须完成当天的出库任务才能下班。虽然每天的上班的时间比较长,每天的任务量也很重,但是我并没有想过退缩更没有想过放弃。我觉得这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我告诉自己这是一种激励和一种感悟。是一种坚持不懈和对积极生活的追求。在仓库的这段时间,我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细心”,因为仓库的每一种药品都有很多厂家、规格、批号,最为拣货员要严格按照出库任务单发货,看清楚规格、批号否则很容易出现错误。

三月份我通过公司选拔考试转岗到公司配送部工作,每天的职责就是将自己线路的客户订购的药品在第一时间安全、完好的送到客户手中,将每天收到的货款及时上交公司财务部。对每天的配送异常情况进行登记处理。

通过对九州通医药的实习参观,主要是对其立体化仓库和相关物流环节的基本了解.首先参观的是其自动化立体仓库,在这里,我第

5 一次看到了高层货架,第一次看到了巷道堆垛机,对其运作也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如下是我对其所见所闻所感,在建设初期,最重要的是地基,这是整个配套设施的基础,所以在建设时,一定要结合当前和可以预期的未来的业务量再在一个弹性的范围计算沉重力,使得完工后的地基既可以保证整个立体化仓库在未来可以安全运转,又可以在建设期不至于投入过多的建设资金,其中最困难的在我看来莫过于对未来业务量的预测,这不仅要考虑到当前的业务量,还要考虑到未来几年的发展状况,这个状况受整个经济周期与国民经济的影响,只有对宏观经济有个清楚的了解,才可以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这样才可以对地基的建设提供准确的依据,其次其运转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为了防止巷道堆垛机因为偶发因素不能正常工作,他们把同一品种的货物放到不同的货架上,这样不至于因为一个巷道堆垛机坏了就影响了出货,而且可以看到,在货架上,好多货位都没有放满,这是因为所剩空间不足以容纳一个单位的物品,这就显示出当初的数据统计出了一些差错,导致在计算货位高低的时候没有做到精确,以至于做成的货位到不到理想的饱和度,造成了空间的利用率不高,即使出货速度和准确率得到了提高,但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是适合建这个,因为没有充足的业务量做保证,在高昂的建设费面前,等于说是浪费,而且这个经常需要保养和维护,花费都不少,对于一般的仓储企业,这个其实是没有必要的

其整个物流环节基本实现无纸作业,自动化管理。几乎每个连接环节都有计算机实行全方位信息控制,实现各个系统的流畅链接,

6 移动台车运动于月台,暂存区等地方,方便快速。条形码,电子标签贯穿绝大部分流程。每个托盘都有条形码,以托盘捆绑货物。系统可以跟踪所有的作业流程,可以通过系统查询周转箱商品明细,内容有商品的编号,名称,货位,捡货状态,件数等详细信息。传送带为链式和滚筒式,在特定地方有相应扫描系统,楼层间有电梯和传送带连接。货物进入立体库:以托盘为单位,用叉车送至传送带,经过传送带旁边扫描仪器扫描托盘标签,系统制动控制传送带送至入库位置,再由巷道堆垛机送到相应货架。货位是系统自动分配的,由系统做到先进先出,盘点,监控等。

摘果式作业比较多,表现为系统控制传送带上面的周转箱,每个周转箱贴有标签,周转箱通过对应巷道与货架,扫描器扫描标签,显示任务地点,对应货架电子标签亮起,捡货员拉过周转箱,捡好货,拍灭电子标签,再放回传送带送往下一个任务点。这是对小客户,多品种而言的,一般为拆零出货。如果是大订单,系统会直接从立体库中填出货物,为整箱出货。收货作业流程:卸货入库(有些特殊情况系统直接划给库户,货物不需入库),质量检测,购进入库开票,叉车入库,立体仓库。发货流程分为整货与零货,任务调度与分配(系统控制),整货:索取任务,捡取整货,投放目的货位,外复核,药品装车,车辆配送;零货:索取任务,捡取零货,零活装箱,内复核,投放目的货位,外复核,药品装车,车辆配送。

在学校主要都是理论学习,进了企业就是要把理论的东西灵活的运用到实际中。实践就是给了我们运用的平台,使自己所学到的只

7 是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实践应该和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以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因为不同的环境,我们学到的东西也不同。要学会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学习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己,才能在竞争中突破自我,变现自我。

四、实习收获及体会

(一)实习收获

1.丰富了理论实践知识

在将近一年的实习生活中,我虚心向指导老师学习,耐心请教各种医药知识,做到不懂就问,使我对医药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大大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面,丰富了思维方法,切实体会到了实习的真正意义。利用这个机会,了解各种疾病的诊疗和常用药物的使用,丰富了临床医学知识,掌握了一些常用药品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剂量、服用方法及不良反应等。 2.增强了工作责任心

在药房实习,每天接触的都是各种药品,每天都是审方、化价、配方、发药,工作单调无味,所以必须树立崇高的敬业精神,必须以服务患者为己任,任劳任怨,踏踏实实工作。同时,又必须做到对对患者负责,不能因麻痹大意而配错药品,形成无谓的医疗事故。所以在配方过程中,必须做到细心、细心再细心,查对查对再查对,形成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培养认真细心的工作作风

(二)实习体会

8 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如何处理好与带教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关系,特别是面对各种各样的患者,如何处理好医患关系,也是摆在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在实习中,首先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遇到问题,虚心请教,做到不懂就问。其次要做到“三快一勤”,“三快”就是在药剂调配中做到眼快、手快、腿快,积极工作,乐于吃苦。“一勤”就是做到早上班、晚下班,积极做好药房的卫生工作。门诊药房是医院对外的社会窗口,必须做到热情服务,特别是针对一些体弱患者,提出的有关药物的功效等问题,要不厌其烦的讲清楚,讲明白,直到患者满意为止。

五、实习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对药品不够熟悉,专业知识运用不够灵活,不会举一反三。顾客提出的问题不能及时给予准确的解答。

2.心理承受能力差,不能够自己面对并解决一些工作上的问题。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难以解决的问题,不能够冷静的思考并积极面对,总是想找人帮忙。

(二)改进措施

1.要不断加强学习,牢固掌握医药基础知识,使理论知识更加全面,更加扎实。

2.遇到问题要认真思考,不要着急或逃避从容面对找出原因,仔细思考积极解决。在平时的工作中要认真观察,学习其他同事好的工作方法,积累经验。

六、致谢

首先在这里感谢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实习的机会,让我们在实习中学习到了很多在书本上和学校中学习不到的知识。同样感谢公司的领导和同事们,感谢你们在工作中对于我们的关怀和帮助。祝愿九州通的事业更上一层楼!

第13篇:医药行业投资策略报告.DOC

2005年医药行业投资策略报告

2005-2-22 中宏数据库

投资要点:

●医药制造业受经济周期影响不大,现处于效益型增长阶段。预计2005年医药市场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增速均为17%。药价下降及成本上升等导致医药制造业毛利率下滑的压力将缓解,企业规模扩大、管理能力提高使得期间费用率稳中有降,制造业利润增速将达20%。

●2005年除医药流通业外,各子行业将维持较高增速。生物制品业尤为突出,增速将达27%,利好政策有望提升其长期成长能力;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药、中成药收入增速在16-17%之间;医药流通业经营环境不佳。

●从长期看,医药上市公司成长性优于A股平均水平。根据美国医药上市公司估值情况,我们认为国内医药行业合理市盈率应该介于26-32倍之间。根据2004年的预测业绩进行计算,目前医药公司平均市盈率为31倍,给予医药行业“中性”的评级。

●医药业部分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具备快速稳定增长能力,目前股价未能反映其内在价值,建议重点关注天坛生物、北生药业、康美药业、天士力、白云山、九芝堂、山东药玻、现代制药等龙头企业。此外,在行业资源整合取得成效、生物制品业利好政策出台、SARS及禽流感重新爆发、治疗性乙肝疫苗二期临床研究结果公布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下,也将有部分公司受益。

优势企业更有投资机会

2004年前三季度,医药行业共实现收入2269亿元,利润总额194亿元。2004年前三季度生物制品收入增速为26%,其余三个子行业的收入增速在15-18%之间,相差不大。预期2005年生物制品业仍为增速最高的子行业,增速将达27%,其余子行业增速在16-17%之间。

生物制品最具增长前景

生物制品业相对其余子行业具有技术及性能优势,中国生物制品业处于成长初期,历年维持快速增长,预计2005年生物制品业收入将达327亿元,增速将达27%。此外,2005年国家发改委将针对生物技术产业提出包括投融资、税收、人才、出口等一揽子的专项政策,将提升生物制品业的长期成长能力。

中国生物制品业正逐步从仿制向研发转变,创新产品将带来大量利润,行业利润率有上升空间,2005年将在11%左右。目前中国投入临床研究的生物制药项目有近150个,其中10种药品有望成为一类新药。而且国内在20世纪90年代建立了一批生物技术企业,经过一段时间成长后,将为市场带来较多新药。未来上市的新药将带来生物制品业收入及盈利能力的提升。

中国基因诊断市场快速成长,国内企业的技术与世界同步。中国疫苗市场年用量增长率达15%,且国内企业在治疗性乙肝疫苗等领域取得进展。目前生物制品上市公司的治疗用药创新能力较弱,但在疫苗和诊断领域具较强实力。在向仿创转型的国内生物制品业中,具技术及市场优势的上市公司前景乐观。

化学原料药利润增速回升

在人力、能源、环保等综合成本优势的作用下,中国已成为世界原料药第二大生产国。由于原料药销售主要面向化学制剂药企业,在国内化学药制剂市场增长趋缓、国际化学药制剂市场增速只有9%、大宗原料药在国际市场的份额难以扩大等因素作用下,化学原料药增速趋缓,且如果2005年人民币升值将对其出口造成不利影响,预计2005年化学原料药业收入1083亿元,增速为16%。

导致2004年化学原料药毛利率大幅下滑10%的主要原因是:

1、产品价格回落幅度较大,如青霉素等从2003年的最高价12美元/公斤下降至目前的6美元/公斤;

2、能源及化工原料价格上升;

3、出口退税率减小2-4个百分点也降低了化学原料药整体毛利率近1个百分点。

2005年在原料药价格接近成本价的情况下,价格难以大幅下滑。且能源及化工原料价格大幅上升的动力不足,加上出口退税率进一步下降的可能性较小,推动2004年化学原料药毛利率下滑的压力消除。预期2005年化学原料药业毛利率将稳定在22%左右的水平。预期利润增速将回复至15%以上的水平。

2005年虽然化学原料药行业盈利能力难以全面提升,但在部分细分行业中仍然存在投资机会:皮质激素、D-泛酸钙等早期原料药,国内外需求维持稳定增长,国内部分企业受益于技术创新带来的成本优势,正走向垄断,行业有较好盈利前景;晚期原料药的单一品种需求不大,但保护期满的国际专利药数量从2000年开始快速增加,国外制剂厂商所需的原料药及中间体60%是外购或合同生产,每年合同总金额约在80多亿美元左右,总体市场需求较大,抢仿到期原料药能快速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化学制剂药类关注领先企业

化学制剂药业主要面对国内处方药市场。生物药品的发展将压缩化学药制剂在国内处方药市场中所占的比重,国内化学制剂药市场需求增速相对前期放缓。我们预计2005年化学制剂药收入增速将略微下滑至17%,收入1130亿元。

在未来较长时期内,我国通用名药主导市场的格局不会改变。但随着仿创性质的药品数量增加及部分企业的退出市场,产品同质化降价竞争压力有望缓解,加上上游化学原料药价格仍将处于较低水平,化学制剂药毛利率将稳定在20.5%左右。企业并购及内部业务整合降低费用,费用比率将下降至31.0%。 2005年行业整体仍将保持较高盈利能力,利润率将会稳定在2004年的11.0%左右,利润将保持与收入同步增长。

从找寻领先国内通用名药产业的化学制剂药企业出发,我们将更加关注以下企业:

1、技术升级路线处于仿创阶段的公司,以及部分具有创新产品的企业;

2、市场升级路线中具备国内细分市场龙头地位的企业,以及部分向国际市场进军的企业。

中成药类关注优势企业

中药具有药品与保健品的双重属性,在OTC市场上的前景尤为乐观。未来,在自我药疗需求增加及非处方药管理全面实施的带动下,OTC市场的增长速度将超出整体药品市场的增长速度,而中药作为未来OTC市场的主导者无疑将分享这一高速增长。国家推动中成药在处方药市场上的市场份额扩大。在 2004年公布的新医保目录中,中成药与化学药数量之比上升到28----35,而之前这一比例为20----

35,未来列入医保目录中的中药仍将较具成长能力,将提升中成药在处方药市场中的份额。

国际市场对天然植物药的需求向好。目前天然药物销售额达160亿美元,并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我国在植物药资源及认识上具有优势,拥有系统而且不断完善中的中医体系、丰富的药材资源及对药材的深入认识、丰富的中成药配方和应用经验、大量的中医药人才,在世界植物药的热潮中占有优势。

在技术尚未取得突破的2005年,中成药收入难以快速提升,预计收入将达784亿元,增速为16%。中成药在OTC市场上面临着价格竞争压力,且产品进入医保目录后也给产品价格带来了下降的压力,但中成药业走向集中,有利于企业费用的降低,利润率将保持稳定在11%左右,利润增速将继续保持与收入增速同步。目前中药行业正处于与现代技术结合的新发展阶段,中药行业中具有品种、品牌、技术、资源优势的企业将分享这一成长。

医药流通业投资机会不大

2005年医药零售企业经营环境不佳。中国的医药流通市场已经对外资开放,我国药品零售企业将受到外资冲击。此外,根据处方药分类管理规划,到2005年末,除部分处方药外,药店不能在没有处方的情况下出售处方药,这将压缩医药零售业原有收入空间。影响零售药店收入增长的关键因素为进行中的医药分家改革,成功的改革能够促使医院处方外流到药店从而扩大药店的收入空间。在医药分家改革尚未全面推行,医院处方难以外流到零售药店的情况下,我国医药零售业在2005年还将继续举步维艰,连锁店稍占优势。

重点关注价值低估的龙头公司

在从2003年开始的新一轮经济增长中,由于医药行业持续稳定增长的特性,收入增速低于周期性行业,这是在经济周期特定阶段出现的短期现象。从长期来看,医药仍是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其中部分优势公司具有超出行业平均水平的成长能力,具有较好的投资价值。

参考近三个月美国医药股定价:利润增速在15%的健康护理产业平均市盈率在28倍左右波动;净利润增速为25%的生物制药企业平均市盈率在43倍左右波动;而大型药企三季度利润增速为6%,二季度利润增速为14%,市盈率在20-25倍间波动。

预计2005-2007年国内医药工业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在15%-20%之间,高于美国健康护理产业净利润增速,相应的市盈率也应高于美国健康护理产业的市盈率,但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应给予一定的折价。综合上述情况,我们认为国内医药工业合理市盈率应该介于26-32倍之间。根据我们对医药工业上市公司2004年每股收益的预测,按照2005年1月4日的收盘价计算,得到目前国内医药工业上市公司的市盈率为31倍,给予医药行业“中性”的评级。

医药公司间的市盈率差异较大。由于医药上市公司基本面差异大,建议给予不同公司以不同的市盈率定价,如:具备核心竞争力,未来三年利润增速能稳定在15%-20%间的公司,市盈率应在26-32倍左右。

2005年,虽然医药行业将重入效益型增长轨道,但医药企业盈利及成长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医药上市公司利润增长仍将走向分化,相应的二级市场股价也将走向分化。我们认为2005年医药板块中存在两类投资机会:

1、长期投资机会:医药

上市公司中,部分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具备快速稳定增长能力,而目前股价未能反映其内在价值,应受到重点关注。

2、部分不确定因素有望给市场带来短线机会:我国医药行业处于资源整合期,其中,广州医药集团的业务整合已全面启动,该集团控股广州药业和白云山。白云山、广州药业等公司的股价有望随业务整合的进度影响而活跃。生物制品业的利好政策有望在2005年出台,相关上市公司有可能成为短期热点。 SARS及禽流感等仍有可能爆发,相关上市公司有可能成为短期热点。如治疗性乙肝疫苗临床研究进展顺利,疫苗类公司的股价有望受此影响而活跃。

2005年将稳定增长利润增速迅速回升

医药制造业为非周期性行业,受经济周期影响不大,且领先于GDP增长。从1991年到2003年,医药制造业总产值年复合增长率17%,约为GDP增速的两倍。到了2003年,医药制造业总产值已达2880亿元。

在人均收入增加、消费升级、人口增长、老年人口增加、农村消费增加、城市医保支出增加等需求向好因素的作用下,预期2004-2005年医药制造业销售收入仍然将维持稳定增长,增速为17%,2005年将实现销售收入3766亿元。

目前,医药制造业仍处于效益型增长轨道,利润增速将快速回升至20%。从1995年起,医药制造业进入效益型增长阶段。1995-2000 年,医药制造业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4%,利润总额年复合增长率为19%,首次实现利润增速高于收入增速。2001-2003年,医药制造业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0%,利润总额年复合增长率为24%,医药制造业在效益型增长轨道中运行良好。2004年前三季度医药制造业收入增长17%,但由于医药制造业毛利率只有34.28%,同比下滑2.37个百分点,较期间费用率1.65个百分点的下降幅度高,最终导致利润率从2003年同期的9.28%下降到 8.53%,使得利润增速落后于收入增速,利润增速只有8%。虽然医药制造业毛利率自2000年以来逐年下降,但通过较好的费用控制,目前的利润率水平仍处于8.4-9.4%的正常范围内。2004年只是一个短期调整年,2005年医药制造业还在效益型增长轨道内运行,利润增速将迅速回升。

预期导致2004年毛利率大幅下滑的压力将在2005年得到缓解,医药制造业毛利率将会稳定在34.2%。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来自政府的降价压力减弱:在前期药品招标推动药价下降之后,2005年药品招标继续推动药价下降的压力减弱;在前期大幅下调主要品种价格后,2005年发改委下调药价的力度将减弱。

其次,需求增加带来市场容量增加,预期产能不会有明显增加,企业降价竞争压力得到缓解。由GMP认证带来的产能扩张已基本于2004年停止;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当前部分行业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录》,把维生素C、青霉素原料药等项目列为限制类,还把无新药、新技术应用的各种剂型扩大加工能力的项目列为限制类,制约企业盲目新增产能;部分竞争力弱的企业将退出市场。

其三,新品种上市减少产品同质化竞争压力,从而减小企业降价压力。近年来获批临床研究数量迅速上升,从90年代后期每年不足千项上升至2003年的4000余项,未来上市的新药将不断增加,药品创新使企业的价格竞争压力变小。

此外,原材料及能源价格将仍处于高位运行,但继续快速提升的可能性不大,相关生产成本也不会出现快速提升。2004年GMP认证带来大量新增资产折旧,化

学原料药出口退税率减小也提高了成本。在带来成本基数上升后,2005年这两因素对医药制造业的影响程度将不再加大。 同时,随着企业购并增加、经营规模扩大、管理水平提高,加上加息对财务费用的影响有限,期间费用率将下降到

25.3%。预计2005年医药制造业利润率将回升到8.7%左右,利润增速将快速上升到20%,实现利润总额达328亿元。 (来源:中经网)

第14篇:浙江省湖州市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相关资料

浙江省湖州市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生物医药行业的基本情况

生物医药产业是21世纪最有发展潜力和成长空间的朝阳产业,发展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是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湖州生物医药产业,在经历了近30年的创业和积累,湖州生物医药产业从无到有、从单打独斗到初步形成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构架,如今正面临着提质增量的“第三跳”。

我市生物药业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到2008年底,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共有企业1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8家,完成工业产值达118亿元,同比增长21.1%,实现利税11.4亿元。

逐步向现代生物医药方向发展,从生物农(兽)药及饲料添加剂拓展到生物诊断试剂与生物芯片、基因工程药物、干细胞与细胞治疗技术等生物医药前沿技术领域,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格局。

一批优势企业也脱颖而出,其中包括生物兽药及农药业的升华拜克、生化药物业的佐力药业、化学原料业的拓普药业、生物芯片业的湖州数康、药用辅料业的展望药业和中维药业、饲料添加剂产业的东立控股等,这些企业大多位列全国同行中的“第一梯队”。据湖州市“转型升级加速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介绍,今年以来,随着一大批工业投资项目的实施和企业技术创新力度的增强,该市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复苏,正在长三角强势崛起。今年1~2月,全市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16.5亿元,增幅高达32.3%。

该市经委对全市生物医药产业的32家重点骨干企业的分析调查显示,近90%的企业产销形势明显好于去年同期。升华拜克、佐力药业等龙头骨干企业今年前两个月产销明显增长,其中浙北药业凭借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抗乙肝新药“恩替卡韦”,头两个月销售收入比去年增长近50%。

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加速科技创新,为该市生物医药产业强势崛起提供了支撑。今年以来,全市在建1000万元以上的生物医药工业投资项目共27项,计划总投资31亿元,今年1~2月完成投资额2.21亿元,同比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另外,全市生物医药产业11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将有6个在年内投产。其中,豪森药业总投资8000万元、年产1200吨甲砜霉素原料药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目前厂房已经建成,正在订购设备,将于下个月投产;展望天明药业总投资8000万元、年产2000吨新型药用辅料纤维素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4900万元的浙江金诺康海狗油生产线项目等都将在近期投入生产。

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强势崛起增添了后劲。南太湖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正加快建设工程进度和招商引资力度;德清生物医药产业园目前正抓紧编制产业基地发展规划;安吉(健康)医药产业园一期工程2000亩土地已全部开发,入园企业10余家,二期工程正在开发中。

目前,湖州市生物医药招商引资项目4个,协议内资4.5亿元,今年1~2月实到内资4287万元。其中安吉(健康)医药产业园二期开工不到2个月,已有3家公司签订入驻意向。

湖州生物医药产业,在经历了近30年的创业和积累,湖州生物医药产业从无到有、从单打独斗到初步形成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构架,如今正面临着提质增量的“第三跳”。

正是如此,全球金融危机不仅没有阻碍湖州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相反却成为其逆势崛起、弯道超越的良机。今年以来,我市生物医药产业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升华拜克、豪森药业等一批生物医药企业迎难而上,迅速发展壮大。

湖州生物医药产业在逆势中实现了“三级跳”!

“朝阳产业” 百企争流

我市生物药业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到2008年底,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共有企业1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8家,完成工业产值达118亿元,同比增长21.1%,实现利税11.4亿元。

逐步向现代生物医药方向发展,从生物农(兽)药及饲料添加剂拓展到生物诊断试剂与生物芯片、基因工程药物、干细胞与细胞治疗技术等生物医药前沿技术领域,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格局。

一批优势企业也脱颖而出,其中包括生物兽药及农药业的升华拜克、生化药物业的佐力药业、化学原料业的拓普药业、生物芯片业的湖州数康、药用辅料业的展望药业和中维药业、饲料添加剂产业的东立控股等,这些企业大多位列全国同行中的“第一梯队”。

“生物医药产业是个朝阳产业,这样的产业不仅发展前景广阔,而且更能抵御金融危机的冲击。”市经委有关负责人说。

位于湖州经济开发区的协和华东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就是从事干细胞技术研发应用的企业,该公司可将脐带血干细胞储存在内部温度低达-190℃的“液氮深低温罐”中。据介绍,该公司目前已具有50万人份脐带血储存能力,是长江以南最大的标准化干细胞库。

“我们公司的HLA(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实验室是国内一流实验室,‘自体存储’技

术走在国内前沿。目前,公司正在开展细胞培养基及消耗品、干细胞工程相关产品的研发、产业化等,并即将设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库。”这位负责人说。

除此之外,浙江升华拜克生物有限公司是全国生物兽药农药行业的龙头企业;湖州数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生物芯片及其诊断试剂领域首屈一指;展望药业、中维药业等新型药用辅料企业则为我市赢得了“买辅料,到湖州”的美誉;浙江佐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因将乌灵菌产业化而成为中国驰名商标„„

“湖州拥有这么多生物医药企业,许多企业是其细分领域中的‘领头羊’,这不仅能推动湖州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而且可促进湖州工业经济整体转型升级。”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

多方合力 “弯道超越”

目前,市经委正在起草制订《湖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不久将邀请省内外有关专家举行规划论证会。在此之前,市委办、市经委、市科技局等部门组成的调研组曾专门对我市生物医药产业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形成了调研报告。这一发展规划正是以调研报告为基础,描绘出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蓝图。

确定一批培大育强的生物医药重点企业,由市领导或部门负责人跟踪服务,监测企业运行状况、为企业排忧解难。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建设,加速建立生物医药产业公共服务与发展平台,在重点生物医药企业中加快建设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结合实施“南太湖精英计划”和湖州市“5155”产业英才建设工程,抓好生物医药产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等。

一个产业的发展既需要政策引导、政府服务等外部环境,也需要适合企业发展的各类平台,其中包括公共服务与发展平台、人才引进平台等。我市各部门正积极发挥“1+1>2”的合力优势,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在政策引导方面,我市出台了针对生物医药产业的相关扶持政策,其中涉及鼓励企业技术创新;鼓励招商引资和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创新平台的建设;保障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器、

园区和企业发展用地用房;鼓励招才引智和人才创业;加强政府的指导和服务等。

新政策规定对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新项目,其中设备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的,按其设备投资额的4%奖励,奖励最高限额100万元;这一奖励比例是其他工业项目的两倍。对新办的生物医药企业,经部门审定,从开办年度起当年企业所得税实缴10万元以上的企业,地方分得部分前两年给予100%的奖励,后3年给予50%的奖励等。

加大生物医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的推进力度,近期建成并做强6个平台,主要包括药物生物技术平台、工业生物技术转化平台、药物检测平台、生物医药信息平台、健康保障和营养技术平台和农业生物技术平台;中远期还将探索建立6个新平台,根据湖州产业发展实际状况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势,力争到2015年搭建生物芯片和诊断试剂服务平台、干细胞和基因治疗服务平台、药用辅料服务平台、生物农(兽)药平台、灵长类动物试验服务平台和药用真菌服务平台等。

按照初步规划,到2012年,我市将初步建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将成为我市支柱产业之一,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产业预期工业产值超过300亿元,并力争在2020年形成1800亿元产业规模,建成国内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产业规划是为了引导产业的发展,制定产业规划还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湖州生物医药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弯道超越‟良机,我们所要做的和正在做的,就是将这一良机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有关负责人说。

湖州生物医药产业强势崛起 成转型升级的特色

今年以来,湖州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尤其是生物医药产业强势崛起,已成为该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一大特色和亮点。今年上半年,全市生物医药总产值达48.7亿元,同比增长24.4%,利税增长35%。

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要求加快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改变我省工业主要处在低端产业和低附加值加工环节的状况。特别要在生物与新医药等重点行业发展上取得较大突破。生物医药产业是21世纪最有发展潜力和成长空间的朝阳产业,发展生物医药等高新技

术产业是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结合湖州实际,我们把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摆上突出位置,重点培育和扶持,以此来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湖州市委书记孙文友说。

湖州市为生物医药企业搭建起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平台,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通过引进大院大所、优化政策环境、引进领军人才、加大扶持力度和基地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聚集一大批生物医药产业群体,着力培育了一大批优势企业和产品。

湖州数康生物科技公司几年前还是一家名气很小的公司,近两年来,公司自主开发生产了国际上第一例可应用于临床诊断的蛋白芯片产品,在全国率先推出,知名度迅速上升。2007年,公司产品销售收入达2.14亿元,其中利税就达1.85亿元,产品附加值远远超过传统产业。

协和华东干细胞基因工程公司在湖州建成了50万人份的长江以南最大的模式化、标准化干细胞库;浙江佐力药业自行研制和开发出两个国家一类新药;长兴制药厂成为全国虫草品种最多和虫草原料规模最大的生产基地。

湖州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产生了强大集聚效应,不少海归人员也纷至沓来创业。

国庆节刚过,一支美国的生物医药高科技团队——百密逊集团有限公司又来到湖州。经过详细考察,“百密逊”决定在湖州首期投资1亿美元,成立一个研发中心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基地投产后,预计一年销售的蛋白质药物达到40亿元到50亿元。

从散兵游勇到大产业格局,从单打独斗到细分化的产业集群,从自动自发到理性的模式探索,湖州生物医药产业就像一个“三级跳”运动员,正处于“加速跑”阶段。

据统计,目前湖州生物医药企业已达104家,其产值在整个高新技术产业中的比重已接近四分之一,仅次于新材料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的崛起,有力推动了湖州经济结构的转变和升级。“湖州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向高端进军的重要‘基因’,这完全符合产业的发展趋势。这将有力促进产业群发展,并将有力引领湖州工业实现转型升级。”许多来湖州考察的生物医药领域的专家教授如是说。

据了解,今年以来,湖州已多次进行调研,并初步拟定了未来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规划:到2012年,全市将着力打造一批生物医药特色园区,努力培育和形成一批在全国乃至国际同行中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产品,全市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规模将达到280亿元以上,相当于去年的近4倍,生物医药在未来的产业群中将占据一个核心的位置。

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发展

浙江佐力药业生产的乌灵胶囊是该公司今年的主导产品,一上市就引发了抢购,1-6月完成销售收入达1.19亿元,同比增长42%,这也是今年以来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最好佐证之一。“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才使我们的产品能这么快就上市并迅速见效。”该公司负责人这样说到。

今年以来,作为我市六大重点特色产业之一的生物医药产业,产销稳步增长,投资力度明显加大,核心产品逐步形成,产业体系日益完善,正在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之一。1-6月,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6.6亿元,同比增长14.9%,完成年度推进计划的51.23%,累计完成工业性投入8.9亿元,同比增长40.32%,。正是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扶持推动下,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已进入加快发展阶段。

据了解,今年我市生物医药产业重点企业的快速成长是该产业快速成长的重要原因之一。经过市经委调研,全市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企业有41家,今年已完成工业总产值13.41亿元,利税1.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06%、16.1%,产业形势明显好于去年,多家重点企业实现了大步发展。产业龙头企业升华拜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上半年实现了主营业务收入8.9亿元,同比增长21.9%;利税9859万元,同比增长6.37%。浙江拓普药业今年开发的新产品甲氨蝶呤是一种抗癌药物,在市场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该产品1-6月份实现销售收入4100万元,利润达280万元。

良好的发展形势也进一步刺激了产业发展的信心,大量投资开始进入生物医药产业。今年以来,我市生物医药投资项目明显增多。据统计,目前全市投资1000万元以上生物医药工业投资项目43项,总投资41.7亿元,1-6月已累计完成8.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32%。项目投资规模加大,全市共有5000万以上项目31项,其中亿元项目14项,项目平均投资规模9689万元,高于全市千万以上工业投资面上10个百分点。

湖州数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200万片蛋白芯片、浙江优诺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年产300万支人血清蛋白与甲状旁腺激素融合蛋白冻干粉针剂生产线等项目已进入主体厂房施工中;长兴制药有限公司医药中间体、安吉豪森药业有限公司甲砜霉素、浙江天草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植物素提取等项目已投入试生产。这些都是我市生物医药产业今后的重点项目,一旦投产将极大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生物医药企业的创新力度进一步加强,也是促进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发动机”之一。今年以来,我市生物医药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如升华拜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攻克了生产L-色氨酸的生物发酵工艺技术,申报的4项国家发明专利已被受理。如我武生物开发的针对尘螨过敏的舌下脱敏药“畅迪”和其相对应的诊断药物“畅点”产品,填补了我国在舌下脱敏药物及过敏原点刺检测试剂生产的空白,目前销售收入已超亿元。

目前,我市还有20个市重点生物医药技术创新项目,其中湖州展望药业有限公司绿色工艺合成聚丙烯酸树酯等8个项目完成并实现了产业化;浙江欧诗漫集团有限公司的纳米珍珠粉、银粉共混再生纤维素纤维等12个项目已基本完成。湖州赛尔迪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WCX蛋白指纹图谱仪用试剂盒等7个项目列入国家创新基金。这批项目大部分工艺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部分产品替代进口,项目的顺利实施,将有效地提高我市生物医药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第15篇:!!!!!!!!!!!!!!!!!医药行业专有名词

1.医药行业词汇表 1.1 GMP 1.1.1 GMP、GMP标准、GMP规范、GMP质量管理规范

GMP是英文名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 for Drugs或者Good Practice in the Manufacturing and Quality Control of Drugs的缩写。GMP可以直译为\"优良的生产实践\";当然这里我们主要指的是药品的生产。食品、化妆品等也应参照GMP进行生产,那就是\"for Food\'\'、\"for Cosmetic\"。由于\"GMP\'\'已像\"TV\'\'等外来词缩写习惯应用.除官方文件外,大家已约定俗成,成为国际间通用词汇。

国内所称GMP是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1999年6月18日颁布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它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药品制剂生产的全过程和原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工序。

1.1.2 GSP、GSP标准、GSP规范、GSP质量管理规范

GSP是英文Good Supply Practice或GOOD STORE PRACTICES的缩写,意即\"良好供应规范\"。GSP的概念是可以推展到其它的作业环节的,是控制医药商品流通环节所有可能发生质量事故的因素从而防止质量事故发生的一整套管理程序,医药商品在其生产、经营和销售的全过程中,由于内外因素作用,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质量问题,必须在所有这些环节上采取严格措施,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医药商品质量。因此,许多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来保证药品质量:

* 在实验室阶段实行GLP (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S )

* 新药临床阶段实行GCP(GOOD CLINIC PRACTICES )

* 在产品的制造方面有GMP (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 )

* 在医药商品使用过程中实施GUP( GOOD USING PRACTICES )

GSP是这一系列控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是针对商店、供销、服务的质量保证系统。

GSP的中文名称是《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是2000年4月30日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它是由1984年6月中国医药公司发布的《医药商品质量管理规范》演变而来的。它是药品经营过程中对药品质量进行监管的基本准则,适用于药品流通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是药品市场准入的一道技术壁垒。 1.1.3 GMP 与GSP的区别

GMP与GSP的区别在于所针对的企业是不同的类型。GMP针对的是药品生产制造类企业(含原料药),GSP针对的是药品经营流通企业(含原料药、医疗器械)。 1.1.4 GSP与ISO9002的区别

与ISO 9002品保系统相较,相同之处在于GSP与ISO都是业者自愿性的申请认证,但不同的是ISO的作业规范是由业者自行依需要而订定作业规范内容,也就是说,A公司与B公司虽同样取得ISO9002认证,但内容会因各公司的条件不同而有所差异。GSP刚好相反,由政府单位明确订定规范(通则部分),再订定出15种业别的专则,业者申请不仅要符合通则需要,更要符合专业属性的规范才可通过。

GSP的精神更重要的是业者本身要依合法性做到制度的建立,制度性可用于商店实施GSP时整个管理架构,标准性则可摘录直接用于店内各项作业标准或作业方法(程序)之规定中,而ISO9002则无法做如此的转换及适用。 1.1.5 GMP 认证与GSP认证

是指药品生产或经营企业每五年必须申请并通过的国家药监局组织的专家认证检查,以取得相应药品生产或经营资格,并获得。 1.1.6 GMP验证与GSP验证

验证,是指证明任何程序、生产过程、设备、物料、活动或系统确实能够达到预期结果的有文件证明的一系列活动。

药品生产或经营企业每年必须申请并通过的地方药监部门的验证检查。以及时整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1.2 物料

物料,是指原料、辅料、包装材料等。 1.3 批号与批次

批号,是指用于识别按\"批\"生产的、同一时间配方用料、经同一工艺流程、具有同一品质的产品的一组数字或字母加数字。作用是用于追溯和审查该批药品的生产历史。 批次,是指用于识别按\"批\"出入库的、同一批号、同一厂家与供应商的同一物品。

《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生产批号的标示方式

第二十三条 药品标签中的有效期应当按照年、月、日的顺序标注,年份用四位数字表示,月、日用两位数表示。其具体标注格式为\"有效期至XXXX年XX月\"或者\"有效期至XXXX年XX月XX日\";也可以用数字和其他符号表示为\"有效期至XXXX.XX.\"或者\"有效期至XXXX/XX/XX\"等。

预防用生物制品有效期的标注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注册标准执行,治疗用生物制品有效期的标注自分装日期计算,其他药品有效期的标注自生产日期计算。 1.4 待验

待验,是指物料在允许入库、投料或出厂前所处的搁置、等待检验结果的状态。 1.5 批生产记录

批生产记录,是指一个批次的待包装品或成品的所有生产记录。能够提供该批产品的生产历史、以及与质量有关的情况。 1.6 物料平衡

物料平衡,是指产品或物料的理论产量或理论用量与实际产量或实际用量之间的比较,并适当考虑可允许的正常偏差。

第一道工序:平衡率=(中间产品量+取样量+不合格量+回收品量)/总理论投料量×100%

其他工序:

平衡率=(中间产品量+取样量+不合格量+回收品量)/上工序中间产品量×100% 1.7 收率

收率,是指产品或物料的理论用料投放量与实际用量之间的比较,并适当考虑可允许的正常偏差。

第一道工序:工序收率=本工序中间产品量/总理论投料量×100%

其他工序:

工序收率=工序收本工序中间产品量/上工序中间产品量×100% 1.8 含纯量

含纯量,是指通过化验方法过滤掉原料中的水份、并去除其中的杂质以后的相对比较纯的含量。 1.9 折纯量

折纯量,是指将原料按剔除其水份含量和杂质含量的计算公式折算而得的含量。

\"折纯量\"的计算公式为:原料库存量或领用量×检验含量×(100%-干燥失重) 1.10 标准操作规程

标准操作规程,是指经批准用以指示操作的通用性文件或管理办法。 1.11 合格品仓库

合格品仓库,用于存放质量合格的物料、半成品和产成品。如库存业务管理过程中发现有质量问题或可疑情况,必须报请检验部门检验,确属质量不合格者就要移到不合格品仓库。 1.12 不合格品仓库、报废品仓库

不合格品仓库,用于存放质量检验认定为不合格的物料、半成品或产成品。

报废品仓库,用于存放质量检验认定为不合格的,且无法再用于返工生产的,或不能退回供应商的物料、半成品或产成品。报废品仓库中的物品只能销毁,不允许再使用。 1.13 回笼

回笼,是指企业先发货后接收客户支付所购商品货款的行为。 1.14 现行出厂价

现行出厂价,是指生产制造企业对其产品制定的标准售价,也就是给流通企业的标准合同价,折扣与促销策略是在此价格基础上另外约定的。 1.15 返利

返利,是指按约定的较高售价开票后,将优惠差价返还给客户的现象。一般有三种计算方式:总额累进返利、总量累进返利、单票现行返利等。三种兑现方式:现金或银行票据、抵货(冲抵货款)、冲单价(冲减单价)等。累进是指满足累计销售总额或总量条件时即可核计返利金额,下期销售总额或总量需从上期核计返利金额之后发生的销售计起。 1.16 放行审核单

放行审核单,是医药企业一种由质管部填写并盖章确认的货物出厂凭证,与放行许可证配套使用。 1.17 回收

回收,指客户投诉产品质量问题或反映对产品有不良反应现象后,经质量检验确定产品有质量问题时,要向所有曾经购买过该产品的客户发出《产品回收通知》,并对客户退货进行《退货回收记录》。 1.18 退货回收记录

退货回收记录,是指由本厂招回有质量问题的产品时所用的登记客户退货情况的记录。 1.19 异常处理单

异常处理单,是指由仓库或业务人员填写的需进货退出处理的单据,要由质管部、技术部、物流部分别审批。 1.20 降级接收

降级接收,指对采购物品进行验收时,发现质量不符合供应商所承诺的质量标准,但仍可采用的情况下,让步接收入库。 1.21 包材与包装物

包材与包装物,都是指产品外包装所用物品或成型材料,南国药业用这两个名词来区分综合车间所用包材与其它车间所用不同而已。一般统称为包材。 1.22 复检

复检,指GMP/GSP规定的,特殊药品的收发交接过程与存货保管都必须双人在场、双人负责,经手单据必须双人签字,以增强特殊药品管理的安全性。 1.23 复核

复核,指仓库人员接收与发出药品时所进行的再次复查、核对实物与随货单据的工作,与复检的含义不同。稍具规模的医药企业都设有复核员岗位,负责对验收员或保管员提交的药品进行复查与核对,然后移交给保管员或客户。 1.24 复验与养护

复验,医药行业术语中也称为\"养护\",指按GMP/GSP规定,对仓库存货必须在\"复验周期\"内完成一次全面而细致的质量检验工作。复验周期从产品入库日期或上次复验日期计起,至复验当日。一般药品和原材料的复验周期为12个月,特殊药品为3个月,柜台陈列药品也为3个月。近效期药品的复验则是越接近效期,复验周期越短,近效期半年内需月月复验。

1.25 放行审核

成品放行审核管理是GMP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检验合格的产成品,还要审查该产品的相关文件记录是否齐全完整,各项记录是否符合GMP规范,从而决定该产品能否放行销售。

成品放行审核单,是对各种生产与检验活动结束的产品进行最后的确认,确保产品的质量不存在问题。只有经过成品放行审核的产品才能出厂门。 1.26 供样单位

供样单位,是指提供检验样品的往来单位:采购入库和在库存货检验供样单位是供应商,销售退货检验供样单位是客户或分销组织。 1.27 留样

留样,是指检验部门接到客户投诉或药品不良反应后,对客户所提供的检品,按照国家规定的药品检验标准进行一系列的生化、化学、物理等指标的检验,有些还要做培养观察,只有通过规范而严谨的化验过程获得的被检品的质量检验结果,才可作为被检品惟一有效的质量依据。那些被留取的样品经化验后已不能恢复原状,而且绝对不允许随意丢弃,必须按规定进行销毁。

GMP要求留样检验过程中,必须有每次的取样记录、留样观察记录和样品销毁记录。 1.28 供应商评估

供应商评估的全称是\"供应商质量体系评估\",是GMP与GSP要求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每年必须完成的重要工作之一,必须形成书面的评估报告,并要归入供应商档案之中。

目前,不仅是药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化妆品、农资产品等行业的生产经营企业,也都有供应商评估机制,这就是产品质量从原材料抓起的具体表现。 1.29 保质期、有效期、安全期与近效期、有效期限、安全期限

保质期、有效期、安全期,在医药行业这三者的含义类似,分别指产品在一定时期内其质量是有保证的,功效是有效的、使用是安全的。只是因产品类别的不同,所强调的质量因素不同,而使用不同的称谓。通常,中药材、中药饮片用的是保质期,化学药品和中成药用的是有效期,原材料用的是安全期。

近效期、有效期限和安全期限,指的是当日至有效期/保质期/安全期截止日剩余的月数或天数。近效期与有效期限的表义相同。对近效期的界定各企业是不同的。比如,在流通企业,化学药品近效期一般为12个月,原料药安全期限一般为6个月。在生产企业,化学药品近效期一般为8个月,原料药安全期限一般为4个月。 1.30 检验报告书

检验报告书,是质量检验部门根据国标对被检样品进行一系列化验后所得的最终检验结果报告,它由多份化验记录、配制记录、检查记录、销毁记录等等组成附件。报告内容有检品名称、规格、批号、批量、供样单位、检验目的、检验项目、检验日期、检验结论等等,关键信息是检品名称、规格、批号、供样单位和结论,据此报告,就可以判定某一检品是否可以采用。

不合格品报告书,就是检验结论为\"不合格\"的检验报告书。对检验结果为不合格品的处理有几种:对外采购物品一般作进货退出处理;产成品则需根据检验结论按质分别作返工处理和报废处理。 1.31 返工

返工,是指因某些原因经质量部门检验后确定为不合格,而其化学成份与功效仍在国家标准规定范围以内的产成品,企业一般会对其进行特别处理后,作为原料重新投入生产同品种的新批次产品中,这一过程就称为返工。 1.32 动销比率

动销比率,是指在库合格品自查询开始日期至查询截止日期,这期间各种合格品的库存可出库总量与其销售出库总量之比。即,动销比率=销售出库总量/库存可出库总量(时间段:截止日期-开始日期)。 1.33 滞销品与呆滞品

滞销品与呆滞品,是指某一较长时间段内没有销售(滞销)或很少销售(呆滞)的在库合格品。 1.34 销毁

销毁,是医药行业必须进行严格监管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药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品和废弃物、药品流通过程或仓库存储过程中发现的报废品、药品和原材料化验过程中使用过的样品及残留物、残损或剩余的标签等,都要进行销毁。操作流程为:仓库保管员提出销毁申请->仓库负责人、质管部负责人、财务部负责人、分管总经理、总经理都要签字认可->专车运送待销毁的报废品抵达指定的药品处理掩埋场,经浸泡、碾碎、焚烧等处理后按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深埋。 1.35 包装

医药行业所称的\"包装\",通指每件外包装容器内允许盛放的物品数量。所以,医药企业对业务往来单据往往要求按\"行规\"显示和打印物料及产品的\"每件包装\"数,因为这可以为收货和发货双方清点货物总数提供极大的方便。不够整件包装的货物,一般采用的是\"拼箱\"法,并会在外包装物上显著注明为\"拼箱\",置于运输车辆最易区分和提取的货位上。 1.36 件数

医药行业的\"件数\"表示法有别于其它行业,区别在于对\"零头\"的表示法。

发货件数=整件数+零件数

整件数=该物料(发货数量÷每件包装数量)取整,除不尽的余数要用\"零件数\"来表示\"零头\":

发货数量多于1件时的件数表示法为:\"整件数+0\"

发货数量不够1件时称为\"零件数\",其件数表示法为:\"0+0\" 总件数=(∑本单各物料本次发货件数)取整,除不尽的余数要用上述\"零头\"表示法表示。 1.37 批准文号

批准文号,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药品生产企业生产某一药品的文件的编号(简称为批文、及其批准文号),文件中规定了此药物的品名、规格、剂型、质量标准、工艺要求等等指标和参数。所以在药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批准文号是最重要的\"身份证明\",象物价审批、口岸检验、GSP/GMP认证等重要场合都需要查验批文。 1.38 特采

特采,是指非正常情况下必须进行的、较为紧急的、经过特别批准的采购行为。

第16篇:医药行业工作总结

预防用生物制品的推广使用,是落实预防为主,防控疾病,保护大众身体健康的有力措施,也是使大众用较少的钱获取健康受益最大化的方式。多年来经过全体卫生工作者的努力,预防用生物制品计划免疫相应传染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消灭了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鼠疫、天花、脊髓灰质炎等疾病,基本控制了新生儿破伤风、百日咳、白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长寿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接受预防用生物制品疫苗接种的人群越来越广,越来越普遍,而严格规范预防用生物制品采购、供应和使用,也越来越显的重要。

一、社会背景

预防用生物制品显著的防病作用在取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和对它的主动需求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也因此受到社会的关注并提高了声誉。作为执行预防用生物制品计划免疫工作的各级疾控中心本来是国家公益性事业单位,应由财政全额拨款。但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起,国家批准各级防疫站、疾控中心可以开展“有偿服务”,特别是通过预防用生物制品采购、供应、开办预防接种门诊收费以弥补财政拨款不足。这等于把承担计划免疫工作的疾控中心推向市场,埋下了一定的弊端。在市场经济下,各地预防用生物制品公司如雨后春笋,在经营策略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公安县的预防用生物制品供应归口管理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一直运转较为正常,所创造的利润弥补了单位公共事业经费的不足。近年来,有多起由于单位主要负责人信念偏离,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自我约束缺失,私欲膨胀,误入了“人无横财不富”的歧途,最终受到法律的惩罚。针对这样深刻的教训,作为执行预防用生物制品计划免疫工作的疾控中心,如何规范预防用生物制品采购流程,加大监督力度,做到公开透明,是当前政风行风评议中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之一。

二、主要工作做法

建立健全制度,明确工作职责

1.加强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和政风行风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和政风行风责任制。首先是落实物资材料集中招标采购供应制度,严格加强二类疫苗采购供应管理。

2.将一类疫苗与二类疫苗严格实行分收、分储、分管,各自建立较明细的专帐。一类疫苗实行供应制,二类疫苗实行配发制。供应科负责二类疫苗的采购、供应与管理以及一类疫苗的储存与冷运、扩免疫苗的审核,计免科负责一类疫苗的使用情况上报,同时提交申报计划。

3制定了《公安县一类疫苗管理办法》,对疫苗供应、核销流程及基础资料的建立等作出具体规定,坚持“谁审核、谁负责”的原则,实行疫苗管理责任追究制。

4.在二类疫苗购销活动中,为维护双方的权益,杜绝商业贿赂行为的发生,根据《合同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制订《疫苗购销廉洁诚信协议书》。由县卫生局纪检监察室监督执行。

5.成立二类疫苗采购审查小组,成员由领导班子、供应科、防疫计免科、财务科有关人员组成。主要负责疫苗供应单位资质考查、考证及采购价格确定,对采购过程实行全程监督。

规范疫苗采购流程,杜绝商业贿赂行为

1.为进一步加强生物制品管理,保障免疫规划工作顺利开展,杜绝商业贿赂行为的发生,党支部召开了两次生物制品管理专题会议,并形成了会议纪要,对疫苗采购流程及采购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作了明确规定。

2.由供应科联系提供了14家有资质的疫苗供应公司,经生物制品采购审查小组对14家供应公司逐一进行考查、考证,然后根据疫苗需求情况,最后遴选了10家生物制品供应公司。供应科严格按遴选的疫苗供应公司采购,若有新的疫苗或需补充其他疫苗或高于市场价的情况下,要与遴选公司以外的其他公司联系供应的,首先必须经领导同意,生物制品采购审查小组对公司资质进行考查、考证后,方可进行采购

第17篇:宏观医药行业

医药行业是一个多学科先进技术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产业群体,涉及国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1978年至2008年,历经30年改革大潮洗礼的中国医药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30年来,中国医药工业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978年到2007年,医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增16.8%,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目前,中国已经具备了比较雄厚的医药工业物质基础,医药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为2.7%。维生素C、青霉素工业盐、扑热息痛等大类原料药产量居世界第一,制剂产能居世界第一。中国药品出口额占全球药品出口额的2%,但是中国药品出口的年均增速已经达到20%以上,国际平均水平是16%。与此同时,中国药品市场地位不断提升,占世界药品市场的份额由1978年的0.88%上升到2008年的8.25%。

2009年1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新一轮医改方案正式出台。新医改方案带来市场扩容机会、新上市产品的增加、药品终端需求活跃以及新一轮投资热潮等众多有利因素将保证中国医药行业继续快速增长。

今后5年世界药品市场增长的重心将从欧美等主流市场向亚洲、澳洲、拉美、东欧等地区逐渐转移。中国医药行业仍然是一个被长期看好的行业,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进入一个快速的老龄化阶段,届时老龄化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率11.17%,未来20年我国还处于农村人口城镇化的过程当中,老龄化和城市化将推动我国药品市场长期的增长。此外,2009-2011年我国各级政府需要投入8500亿元投入到各级医疗市场当中,预计2010年因医保扩容带来的医药市场增量将达到2000亿元。2010年医药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2500多亿元。

工行开发区支行帮扶医药行业初见成效

北京娱乐信报 2009年7月17日

“3000余万的资金虽然不太多,但用在了刀刃上!”日前,工行开发区小企业服务中心主任张健欣慰地告诉记者,工行开发区支行重点扶持的生物医药企业发展迅速,已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作为开发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一直是工行开发区支行重点支持的产业。虽然,生物医药企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小,但由于他们具有科技含量突出、自主创新多、研发资金投入大的特点,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自主知识产权,投入生产应用,加快步入急速发展、快速扩张的阶段中更需要资金扶持。顺应时机,工商银行开发区支行适时把握时机,积极设计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融资产品,加强信贷市场拓展和支持力度,助力开发区新医药行业的发展,与企业携手同发展共成长,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今年4月,工行开发区小企业服务中心成立,更是将生物医药行业作为首要服务的对象。据介绍,截至目前,工行开发区支行对生物医药企业的资金支持已达3000余万元。

目前,在工行开发区支行近两年的融资支持下,小企业客户昭衍新药研究中心稳步发展,成为了国内新医药临床前评价项目最多的实验室之一,同时也成为国内第一批接受美国FDA现场检查的药物临床前安全评价实验室,公司下一步致力于打造外包服务的国际品牌,力争用三年时间成长为一个知名的跨国公司。资金支持客户金豪制药在甲流疫情中,率先完成了甲流检测试剂的批量生产,试用效果良好,提供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214家流感检测实验室使用。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国CDC惟一合作机构,共同研制甲型H1N1流感病毒荧光PCR和RT-PCR检测试剂盒,为全国各地的疾病控制中心提供产品。

今年医药工业总产值有望达万亿

中证网 2009年11月6日

中国药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桑国卫在11月5日召开的北京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上表示,预计今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有望达到10000亿元,同比增幅将达到30%。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于明德表示,尽管国内医药市场增长平稳,但在全球医药市场遭受金融危机冲击和创新药研发周期低谷的背景下,中国医药企业应该抓住国际上大量专利药到期的时机,鼓励企业研发创新药,争取部分国际市场,摘掉“仿制药大国”帽子。

今年医药工业总产值预增三成

近年来,随着医改政策的推进和落实,我国国内医药市场在维持平稳增长的同时、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桑国卫预计今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有望达到10000亿元,同比增幅将达到30%,而2008年医药工业总产值的增幅是25.7%。

统计显示,2008年,我国制药工业百强企业的市场集中度已经达到40%,同比提高了近1个百分点,而前百位生物制药企业的市场集中度为68%。

医药工业的盈利水平也保持增长,其中生物制药成为名副其实的“领头羊”。2008年我国医药工业累计实现利润708.9亿元,同比增长28.4%,今年前两个月,我国医药工业累计完成利润总额111.65亿元,同比增幅达到23.18%,其中生物制药的盈利增幅为43.4%。

桑国卫认为,随着经济复苏,我国药品市场的增速还将持续,其中医院药品销售增长将超过20%,药品零售收入今后两年将基本持平。而今年11月份修订后的医保目录将收纳更多药品进入,加上医保体系的扩大,都将带来药品市场的扩容。

2009年,美国、日本及欧洲国家对我国原料药的需求大幅减少,使得近期医药出口受到较大挑战,一季度我国医药出口出现负增长(-0.45%),西药原料药出口下降了8.8%,中成药出口下降了13.74%,中药材及饮片出口下降了22.61%。同时,全球医药市场也面临着创新药出药数量降低、难度加大的问题。

“仿制大国”或逢“翻身”时机

强生集团全球副总裁Garry Neil表示,近年全球医药市场面临大量专利药品到期的问题,而创新药的出药数量却大幅降低,药品研发难度也越来越大。

于明德认为,我国医药产业的当务之急是加强创新药的研发工作以及实现药品认证标准的升级,这样才能改变中国多年来“仿制药大国”的形象,转向“仿制结合”、“仿中有制”,提高在国际市场的主动权。

他举例说,华北制药(600812)和海正药业(600267)瞄准人工重组白蛋白领域连续多年进行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一定成功;而鲁南制药、恒瑞医药(600276)、先声药业在品种制药及产品标准设定上作出了较高贡献。桑国卫表示,未来需要加强创新药物研究开发,企业新药孵化基地建设,基本形成国家药物创新体系。

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原料药出口受到影响。于明德表示,应鼓励中国医药企业从出口原料药走向出口制剂。

他建议,可以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支持百家医药企业通过国际药品质量认证体系,进行制剂出口,并申请在欧美进行注册,实现产品在当地上市;设立医药企业质量体系转向扶持基金,为企业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同时鼓励企业向国外出口制剂,对获得国际认证并实现出口制剂的企业,在国家确定指导价格时与进口药品享受同等政策。

医药行业:2015年我国中药产业规模将突破万亿元

中国经济网 2009年11月12日

中药产业是我国文化的瑰宝,然而长期以来却没有得到我国的重视,今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扶持我国中药产业的若干政策》,至此我国对中药产业的大力扶持开始搬上台面,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在得到大力扶持的中药产业未来将出现大幅度的增长,预计在2015年,我国中药产业将突破万亿元。

1-9月,我国医药行业增加值同比上年增长13.5%,而中药产业前三季度的生产值也比上年增长20%以上,随着回归绿色自然思想的影响,中药市场的需求还会不断增长,中药产业还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开发空间。

郭凡礼指出,新一轮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投入8500亿的巨额投资,这里面有一部分就是用于支持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如今国家把国民健康的重点放在病前的控制而非病后的治疗,中药“治未病“的概念已深入人心,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养生保健的看重也将带动中药产业进一步的发展。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认为,今年我国中药产业的规模有望突破7000亿元,而随着新医改的持续推进以及国家在资金以及政策方面的偏向,预计到2015年,我国中药产业将突破万亿元大关,不过实现这样的目标仍然需要中药产业从规模到水平上都加大投入,实行可持续发展。

中投顾问发布的《2009-2012年中国医药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中药除了可以作为临床使用的药品,还可以作为保健品、饮料、食品添加剂等等,随着中药产业化的快速扩展,未来我国中药的市场规模将大大增长,同时也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2013年前中国或将成为全球第三大医药市场

中投顾问 2009年11月19日

我国目前是全球第五大医药市场,然而自从我国新医改方案提出后,国外的跨国企业纷纷加大进入中国的步伐,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预计未来5年,我国药品市场的年增长率将达到20%以上,到2013年,我国或将成为全球第三大医药市场。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新医改方案提出要投资8500亿用于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这为药品市场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跨国企业想要分得新医改的一杯羹,09年上半年,多家国外跨国医药巨头如赛诺菲安万特、拜耳、礼来等纷纷加大对我国的投资。

郭凡礼指出,近几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各国的跨国药企都开始对投资有所收紧,9月15号,礼来公司宣布裁减员工总数的近14%即5500个工作岗位,然而在同一时间却宣布将在中国扩充现在人数一倍的队伍建立研发基地以全力投入到新医改中。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认为,虽然现在跨国医药集团纷纷踏入中国,然而,他们的投资方向却有了较大的转变,新医改之前国外跨国药企只是投资在高端药市场,然而新医改提倡基础与基层,因此,如今跨国药企的投资方向正逐步向基层医疗体系转向。

中投顾问发布的《2009-2012年中国医药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如今我国在全球的医药市场排名第五,医药市场的总值有245亿美元,但随着新医改的持续推进,预计到2013年前,我国医药市场的总值将达到700多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全球第三大医药市场。

深圳:发展三大新兴产业 生物医药列其中

深圳商报 2010年2月6日

近日,记者从深圳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获悉,2010年,深圳市将从城市发展兴衰的高度来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提升产业发展层次。

今年,深圳市计划进一步落实新能源、互联网、生物医药三个领域的振兴规划及其配套政策,结合深圳实际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创新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并以此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深发展;努力突破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促进深圳互联网产业发展;努力突破创新药物和基本医疗器械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以创新药物研发和先进医疗设备制造为龙头的医药研发产业链条。

为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今年深圳市将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一是依靠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鼓励企业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将科技创新成功应用于工业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彻底摈弃“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不循环、不协调”的粗放发展方式。二是全面落实《深圳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和《深圳市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与空间布局规划》;重点推进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升级、商业模式转变、产业分工和布局重构,改变目前电子信息产业过度依赖出口以及被动追随国外技术的跟随战略模式的现状。三是深入开展特色工业园区认定和管理规范研究工作,建设一批产业升级示范区;积极推动老工业区改造工作,协调解决工业区改造过程出现的问题,推动我市工业园区的二次开发和利用。

提升产业发展层次离不开重大产业项目的落地。今年,深圳市将加大重大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建立重大产业项目招商引资重点目录,同时,巩固市区招商引资工作联动机制,协调解决重大产业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研究推动出台促进我市招商引资工作的政策措施,解决重大产业项目投资商关心的税收返还、落户奖励、培训补贴、土地及厂房供应与补贴等问题,推动更多重大产业项目落户深圳。

第18篇:医药行业业务

随着医药行业的不断发展,医药代表的队伍也在逐渐壮大,药品销售技巧在众多的竞争队手面前显得更为重要,要怎么做才能取得更好的业绩呢?医药代表的药品销售能力及技巧成为竞争的主要元素。那么医药代表的基本技能是什么?探询、呈现、成交、观察、开场白、同理心聆听、处理异议、跟进等各种销售技巧都是医药代表应具备的技能。这里咱们简单说说开场白及探询。

■ 药品销售技巧第一步 -- 开场白

对于开场白的技巧说明,过去很多培训教材都有这样的讲解,例如:

拜访成功的关键在于营造良好的沟通气氛,所以你应该避免直切主题,可以先同医生聊聊一般性社会话题,比如家庭,孩子,兴趣爱好等等。

要学会使用幽默的技巧,不妨在医生暂停考虑复杂的医学问题的时候,讲一两个小笑话,在他的心情放松之后再谈正事。

最近重大的新闻比如北京如何申办奥运,成功之后对北京及全国人民生活的影响,或者最新的萨达姆的挑战美国计划, ......总之,先建立些共同语言再往下谈。但就像这个拜访张医生的代表遇到的难题一样,如果从拜访的一开始,医药代表就将控制拜访节奏的主动权交给医生,结果就介由医生随意决定。当然,医生并不知道你拜访他的最终目的,既旅拜访是由你主动发起的,你就有责任保证自己并不会真的\"耽误医生的时间\"。事实上,常挂在许多医药代表嘴上的那句口头禅似的开场白面对面产品拜访而言,在这些技巧的运用上花的时间越少越好。

■ 探询技巧

当船舶在大海航行突遇冰山时,当云山雾罩里不知故里时,当医生顾左右而言它时,用探询的技巧,会帮助你走出困境,发现机会。因为如果你明白某人行动的真实含义,你就可以了解这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和做事的动机,最重要的就是可以知道他(她)的基本需要,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个人的基本需要直接决定其行为。

什么是探询的技巧

1.使医生有兴趣与你交谈

探询的技巧首先是要使医生感兴趣,愿意与医药代表交谈。如果没有把医生的兴趣激起,那么医生就不会与医药代表进行交谈;如果不交谈,医药代表就没有办法取得更多的信息;如果没有信息,医药代表就不能知道医生的需求,也就不能实现销售拜访。所以首先要考虑怎么样激发医生的兴趣。需要注意的是激起医生的兴趣,不仅仅是在开场白,而是在每一次发问的过程中都要尽可能地让医生感兴趣,让医生愿意和医药代表交谈。

2.取得有关产品使用、治疗及相关竞争产品的重要

信息只有通过医药代表与医生的对话才能真正了解产品的使用、治疗及相关竞争产品的一些重要信息。现代社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在于你对信息的了解程度,医药代表了解到的信息越多,那么成功的机率就越大。

3.决定医生对你、对公司、对产品及他(她)自己需求的看法

通过探询也可以了解到医生对你、对你的公司、对你的产品还有他自己需求的看法,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医药代表在拜访的过程中只注意自己的目的,自己如何达成销售,而忽略了医生对你和对你产品的看法,就不能实现真正的销售。 开放式探询与封闭式探询

1.开放式探询

当你希望医生畅所欲言时,当你希望医生提供给你更多和更有用的信息时,当你希望改变话题时,你可用以下的六种句型进行探问。如果使用恰当,医生会在交谈的过程中,因不期然变成主角而愉悦,因受到尊重而欣然,从而在和谐的交流中提供给你足够的信息。但也可因此失却主题,流失时间。所以有效地把握甚为重要。

2.封闭式探询

当你要澄清医生的话时,当医生不愿意或不表达自己的意愿时,当达成协议时,或重要事项的确定时,限制提问可以锁定医生,确定对方的想法,取得明确的要点。但你所获的资料有限,也易使医生产生紧张情绪,缺乏双向沟通的氛围。所以拜访时应选择合适时机使用。

销售是一件复杂的事,尤其在医药业。身为医药代表,一定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公司的销售指标,同行业竞争对手,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国家政策的影响,等等。所以,对于一个医药代表来讲,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要掌握专业的销售技巧以外,还要让自己有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其实对于医药代表来说,重要的也就是两块工作:一是药品进入医院,二就是产品的上量了。进入医院方面首先要做的是找到能点头的人,然后是找准这个人的需求点,再针对了解到的情况制定自己的工作计划,目前来说,专业营销是很少的。大部分都是关系营销以及介于两者间的感情营销。专业营销要求从业人员要具备

相当高的专业知识,这个要求很难达到,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医药行业的行家--医生。再说关系营销,如果要想以这个方式开展工作,那就问问自己有多少朋友、亲戚是医院的院长?或者是药监等单位的领导?这个也不好强求了。所以最容易入手的就是第三种感情营销了。其实市场上面的药品优势明显的药品很少,要找到个明显优势的产品那是可遇不可求的,这就是意味着只要处好了医生关系,就能使我们工作顺利开展了。

笔者个人在这里认为:其实我们大可不必每次到医院拜访医生都是大谈特谈什么学术和专业问题。这个方面的介绍在前两次用个性鲜明的方式向对方做好介绍就可以了,只要能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能记得你去的目的、是哪个厂家的就达到了目的。以后的工作就是通过各种方式了解攻关对象的特点了。我们客户的需求大致分三个方面:

1、经济需求

2、学术需求

3、情感的需求

在第一个方面是基本的也是最简单的,但是也受到厂家政策的限制,并且很多产品都不能提供完全有优势的费用支持。这个方面需求比较大的多为年轻医生。 第二方面就主要体现在学分、论文的发表等方面,这个可以通过厂家的各种关系提供平台,为客户提供资源。同时也有医生希望能通过使用新型药品形成自己的临床风格,故希望能接触到新型优势药品。这个方面需求比较大的为中年医生,因为首先他们面临的职称问题需要尽快解决了。其次,这个阶段也是医生个人名气成型的重要阶段。

第三个方面就完全需要我们在与医生的接触中积累好印象,这个方面需求比较大的以老年医生为主,他们对于经济的需求已经远远没有当年的那么旺盛,同时职称也基本搞定了,就是没有搞定的也没有太大意义。但是同时对于该方面有强烈需求的客户相当多,包括请大医院有名气的医生到规模相对小些的医院进行讲课交流等等。

在这里,前两个方面的都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费用和学术支持不可能没有限制的给予。那么空间更大的就是情感方面的投资了。笔者曾经与几个得意之作是:在完全没有关系的情况下,通过情感方面的投入,使服务医院的主任在我都不知情的情况下主动的帮我把产品进入了该医院,并且一直在关心产品在该医院的走量。并且在其帮助下用量一直稳定中有提升。甚至还动了要认笔者做干儿子的念头。另一家医院一直都无法开发,因为产品不是和适合医生的用药习惯。直到最后有一次红十字会的采血车在该院进行采血,笔者找准机会和医生一起去献血后才成功将产品送入该院。这个也是情感方面的投资了。

情感方面的投资呢也可以分两个方面:

1、展示自己的优良品质,获得对方的认同从而接受你的产品。

2、为对方提供关怀,包括进行家访式拜访,对其家庭成员提供关心,在对方休息时间进行近距离接触等等。。。

这些都需要细心的观察,还是那句话:找准对方的需求点,对方需要什么,我们提供什么,比如说有很多的老专家在驻医院的,休息的时候就在医院,亲人都不在身边,那么我们可以在对方休息的时候陪同对方聊天拉家常等,但是要是对于不喜欢打搅的年轻医生,用该方式进行工作就一定会恰得其反了。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能起到雪中送炭,画龙点睛的作用。否则南辕北辙就是缘木求鱼了。

永远都是那句话:营销无定式,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各种不同的人群,但是也还是

有规律可寻的,方式永远都是:了解情况--初步接触--再次了解--探询式拜访--找准需求点--针对性攻关--成功。许多的技巧都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去发现,去探询。比如;年轻医生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也就是说容易接受我们的新产品。但是老年医生由于已经有多年的用药习惯,要改变很不容易,但是要是他们能接受我们的产品后将是很稳定的使用人群......

上量也是一样,只是再按照前面原则进行重复工作就是了......

由于本人以来也是能力有限,再者因为也没有预先准备,只是偶尔看到大家的讨论就把自己的一些心得放上来了,不到之处请各位朋友多多斧正。不胜感激

第19篇:医药行业大事件

2013年医药行业大事件

1月 高州医院回扣事件 创造了“高州模式”的高州医院被曝光,9个科室的39名医务人员收受药品回扣共282.8万元,部分管理干部还通过泄露统方信息收受好处费

3月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获组建 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披露,保留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具体工作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承担;不再保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单设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英文简称由SFDA变更为CFDA

5月1日 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正式施行 新版目录不仅优化了品种结构,还增加了品种数量,规范了剂型规格,包括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317种、中成药203种,共计520种,增加

了213种,较2009年版扩容逾6成

6月底 葛兰素史克在华涉嫌经济贿赂 包括GSK中国副总裁兼企业运营总经理梁宏、中国副总裁兼人力资源部总监张国维、法务部总监赵虹燕和商业发展事业企业运营总经理黄红等四名高管被警方拘留,并波及包括阿斯利康、雅培制药、诺华、辉瑞、赛诺菲、礼来等跨国制药巨头

10月 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40号文件),阐述了2020年前国家对于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规划,涉及面广,在政策表述上具有较多新意,有望成为未来若干年内引导行业转型升级和盈利模式创新的契机

12月 华北制药VC反垄断终审裁决败诉 持续8年的美国针对中国维生素生产企业的反垄断终审,华北制药下

属河北维尔康制药有限公司被判赔偿美国公司9亿余元,这也是我国第一例国际反垄断诉讼案

12月31日 2011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新版GMP),根据步骤规划,现有药品生产企业血液制品、疫苗、注射剂等无菌药品的生产,应在2013年12月31日前达到新版GMP要求。如果未能达标企业将停产

关于整体医药行业的发展,近几年上市药企在政策支持下通过兼并重组实现多产业、产品的融合,由单一领域拓展到多领域,尽管规模不断增大,但是目前各领域的力量是分散的,还没有整合为统一的聚集力,无法从根本上提升医药集团的整体实力。

医药行业只有从注重规模转为重视质量,才能稳步提升整体医药产业水平。国家改造医药市场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

发展和提升整个医药产业水平。总的来看,医药招商企业在未来的发展空间将会进一步增大。

因着反商业贿赂、招标等事件的影响,医药行业的发展看起来不是很有利。但随着医药行业政策的介入,如人口老化加速、“单独二胎”、医保转变等因素,在展望明年时许多人都表示,医药行业明年可能仍维持增长。

医药上市公司前三季度的业绩也保持稳健。2013年前三季度行业收入增长17.1%,增速比上半年略有下降,但仍保持稳健增长。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增长14.8%,增速和上半年基本持平。业内称,第三季度反商业贿赂对行业有一定的影响,而随着事件逐步平息,预计相关公司的增速将逐步回升。

中国医药市场即将成为世界第二大医药市场。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

高,中国医药产业越来越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成绩,也得到了经验教训。药品代理人士分析,目前,我国医药产业正在迎来发展的良机,相信未来会有更大发展。医药业还将是黄金行业,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具活力的药品市场。据预测,到2017年,美国仍是最大药品市场;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虽然国内宏观经济增速低于预期,政府控费措施严厉,但预计未来5年,中国市场仍将保持14%-17%的高增长。

据统计,过去十年医药行业持续快速成长,主要受益于医药行业政策、进口替代等历史原因;未来十年,医药行业长期增长前景仍可乐观。发展的道路可能没那么容易,或许会充满变数和经历曲折,但相信未来的发展还是光明的。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我们对医药行业的需求也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这就导致国内医药行业发展处在一个激烈的竞争中,我国的医药企业要想

走出国内市场,首先就要练好属于自己的“内功”

中国目前被认为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医药市场之一,全球制药公司扩张其在中国市场的运营,正说明中国不断增强的购买力和覆盖面以及正在进行的医疗制度都为国内的制药公司带来了一次重要的发展良机。

现阶段,我国的医药行业正在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阶段中,让医药招商代理工作得到了大方位的发展,也为医药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所以医药企业要适应市场的发展,练好内功,迎接新的发展机遇。

第20篇:医药行业现状

医药型行业是快速发展的行业,面对竞争激烈的今天,如何提高公司竞争力、规范管理也成为目前公司发展的重要课题,不少医药型企业实施上线了ERP、CRM、HRM等系统来管理企业的物流、销售、财务等信息。但是这些系统在提升企业管理的同时带来了新的问题,不同的系统不能实现信息的有效共享和数据的整合,对于医药企业这种连续型生产制造企业来说,将严重影响物料控制、产品销售、费用控制、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也意味着需要将各部门的资源整合在统一的平台上运作,将医药型企业涉及的销售过程、质量监控、费用控制等管理环节整合在一个平台上,实现各级销售公司的销售、回款及库存信息的及时共享,厂家、经销商和零售终端等营销资源的有效整合,减少了应收帐款和相关费用。如何保证各自公司的一体化与规范化运作用?

医药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医药行业企业管理独有的行业特点:

1、产品种类繁多且商品编码无规律,要想从几万种商品中查找一种产品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

时间,在手工操作下尤其如此。

2、特殊的销售模式和复杂的处理流程。医药产品的销售模式较特殊,业务流和资金流呈反方向流动,

销售顺序为:厂家将医药产品发货给批发站,批发站又将医药产品发货给医院,相应的资金流动方向相反:医院将产品全部或部分卖出后与批发站结款,批发商收款后再与厂家结算。

3、业务量大。由于医药产品种类繁多,客户数量多,造成药品经营全过程业务量很大,现有落后的

经营模式由于效率极低无法实现对采购、销售、业务及库存的流程化实时处理,致使财务及管理部门所需的各种经营数据及经营分析报表无法及时得到。

4、多分支机构和连锁经营管理。医药型企业组织结构呈树型结构,销售渠道复杂,中间环节涉及层

层的分销商、零售终端。大多采用连锁经营管理、分支机构较多。造成各分支机构的库存资料、业务资料不能及时汇总到总部,影响到总部对库存、采购及销售的正确决策和统一调配。

上述这些问题是医药行业企业经营过程管理中碰到的问题,同时也是阻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将企业管理过程中涉及的所有业务集成在一个平台上,实现信息的高效共享、严格控制库存、加速资金周转、提升企业效益

医药行业调研报告
《医药行业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