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研报告

计算机人才需求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9-21 08:37:19 来源:调研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计算机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计算机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掌握社会现有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状况,了解社会未来三年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及培养要求,从而为确定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提供基本的依据。我们对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xx年3月,我系采用走访用人单位、问卷调查、资料收集与分析等手段,就相关行业和企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 此次调研涉及的用人单位主要有安徽、江苏、浙江等省的大中型企业、进驻安徽省芜湖、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上市公司、外资企业、大中型国有企业以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民营企业;涉及到省内及周边地区的人才交流中心和人才交流会;还访问了51job和job168等人力资源网站。

现就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需求的宏观背景

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是由社会发展大环境决定的,我国的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并将继续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产生重要的影响。

目前,我国计算机市场的主体仍然是行业应用市场。在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指导下,行业应用市场总体上保持稳定增长,但行业间需求不一,增长各异。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涉及到各行各业。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行,是目前和今后采购、应用计算机产品的主流需求。这些用人单位需要高校培养大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 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社会需求总量在计算机行业属于排名靠前的,每年大约需求100万各种类型的毕业生,高职院校毕业生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行业的基础工作,特别优秀的可以从事一些开发研究工作,但大部分是从事计算机应用工作。

二、相关行业和企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

1.在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指导下,我省企业信息化也在全面进行,急需企业信息化专业人才。

目前从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所从事工作的性质来划分,大致上可以将计算机人才分为以下三类:

?牐?(1)从事研究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在攻读更高学位后)从事计算机基础理论、新一代计算机及其软件核心技术与产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对他们的基本要求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牐?(2)从事工程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从事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工程性开发和实现工作。对他们的主要要求是技术原理的熟练应用(包括创造性应用)、在性能等诸因素和代价之间的权衡、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等。

?牐?(3)从事应用型(信息化类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从事企业与政府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的技术工作,以及在计算机与软件企业中从事系统集成或售前售后服务的技术工作。对他们的要求是熟悉多种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工作原理,能够从技术上实施信息化系统的构成和配置。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来,目前我省高校计算机专业对第(1)、(2)类人才的培养已有一定的基础,而对于第(3)类人才的专门培养则是非常薄弱的。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呈金字塔结构。例如,教育部关于紧缺人才的报告称,到xx年,我国需要高级计算机人才6万人,中级计算机人才28万人,初级计算机人才46万人。但是,目前计算机行业从业人员的结构呈橄榄型,高级计算机人才和初级计算机人才都十分缺乏,尤其是从事计算机行业应用型工作的专门人才。因此目前的人才供应情况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 ?牐牰杂谡庵窒肿吹娜鲜叮?一位企业负责人的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目前计算机行业“蓝领”人数少的根本原因,不是企业不需要“蓝领”,而是缺乏能够有效地组织和指挥“蓝领”、发挥其软件生产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振兴安徽的一项迫切任务,既懂计算机软件又懂计算机硬件维护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紧缺已成为安徽振兴经济的一大障碍,据我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负责人称,我省复合型人才为19.9万人,占技术人才总数的7.4%,与发达国家复合型人才总数40%相比,尚有很大差距,本行业中持有“双证”在手的大学生就更是少之又少。it产业的振兴势必将拉动并形成我省巨大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市场。 从我们调研情况下,了解到我省在未来3年内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仍有100万的人才缺口。而我省本专业的在校生仅为1700多人,远远供应不上这种需求,巨大的人才缺口使我们现在必须加大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立足本省,培养适合我省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应用人才。

2.企业在招聘时对计算机人才的期望

?牐犜谙衷诘木鸵敌问坪推笠稻赫?条件下,市场出现了某种供大于求的现象。因此,企业在招聘新的员工时候,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牐牭鞑榻峁?显示,企业中不同部门的负责人对应聘者专业技能的要求不同。人力资源主管认为排在头三位的专业技能分别是: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能力、数据库知识和操作系统知识;而it项目主管认为排在头三位的专业技能则分别是: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能力、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能力、网络管理和维护能力,此外依次需要具备数据库知识和操作系统知识。

?牐牱直鹩?87.9%的人力资源主管和81.7%的it项目主管在招聘员工时会看重应聘者的实践经验。不少企业会参看毕业生是否参加过项目或实习以及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等条件。57.7%的it项目主管表示,会先安排新员工直接进入工作,然后在实践当中根据需要再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所以目前成熟的企业并不回避再培养问题,但迫切希望有效地降低再培养成本。 3.从全国范围来看,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也在飞速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也在逐年上升。

大量的传统企业在不断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是我国已经确定的长远战略发展目标,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短缺成为阻碍信息建设发展的瓶颈。 在需求度上,我国上规模的企业在百万家以上,每个企业搞信息化建设平均最少需要一到两名复合型计算机应用人才,那么全国对复合型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要在200万以上。由此专家指出,计算机应用是依托it产业迅速发展的“朝阳职业”,人才需求由低端到高端都有广阔的就业前景,职业行情将越涨越高。

4.用人单位关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素质和职业道德的观点

?牐犜谄笠捣锰腹?程中,每个it公司都毫无例外地谈到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问题。

?牐犜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高职毕业生仅仅掌握已有的知识是完全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有一种综合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专业素质。 ?牐犜?“选择应聘者时优先考虑的前五项因素”一题中,首选是“持续学习能力”,得到了66.7%人力资源主管和项目主管的认同;其次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支持率达64.3%;第三是“沟通能力”,占36.4%;第四是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占56.6%;“参加过项目或者实习”和“团队合作意识”并列第五,支持率53.4%。学习成绩的支持率只有24%,可见企业只是把学习成绩作为应聘者学习能力的参考来考虑的,它们更看重一个人面对新事物的再学习能力以及面临新问题的解决能力。 ?牐牼」芷笠嫡衅甘北冉峡粗赜ζ刚叩墓ぷ骶?验(分别有87.9%的人力资源主管和81.7%的it项目主管认为在招聘员工时会看重应聘者的实践经验),但素质与经验二者并不矛盾。招聘时考虑的是工作的关联性、有效性及成本最小化,而一旦进入工作角色后,注重的不仅是曾经做过什么,更是以后能做什么,要求员工在工作中能够应对经常变化的客观情况。

?牐牸忧恐耙档赖潞蜕缁嵩鹑胃械慕逃?是一个大家都认为重要但实际上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易被察觉,也无法提供定量的分析和评价;而一旦出现问题,损失则可能很大。在对“管理项目时员工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回答中,前5项依次是:(1)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技术不足、经验不足;(2)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不足;(3)职业道德和纪律性不强;(4)知识体系结构不合理,范围狭窄,内容陈旧;(5)沟通能力较弱。有43.7%的项目主管认为员工责任心不强。不少管理者抱怨有些员工跳槽太频繁,往往更多地考虑个人的待遇,而不太考虑集体和社会利益。人力资源经理和项目经理都表示不太愿意要那些频繁跳槽的求职者。可见,价值观的问题已经排在专业技术问题前面了。

因此以学习能力为代表的发展潜力,是用人单位最关注的素质之一。同时企业要求人才能够学习他人长处,而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以我为中心、盲目自以为是”的弱点十分明显。?牐? 5.关于复合型和宽口径

?牐牻?年来,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培养是一个热门话题。对于it领域而言,复合型人才是指既具有某个(某些)应用领域的专门知识与技能,又掌握了it专门技术的人才。

it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层次越来越高,并且对综合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旺盛,学校应当而且能够拓宽专业领域,使得学生在校期间受到应用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牐犑导噬希?企业对宽口径人才的需求更为实际。调查结果显示,在“是否考虑过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人中挑选销售人员”一题中,it项目主管给出肯定回答的为100%。从企业用人的角度考虑,招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员主要是从事技术性工作,但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会有一些人根据企业的实际要求和个人的个性优势而走上其他工作岗位。在调查中,大部分人力资源主管认为,开设人文或商贸课程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日后工作有着积极的影响。

?牐犇壳靶矶喔咧霸盒o钟械目纬贪才哦杂谘?生来说基本上是“一刀切”,学生们的学习内容没有太多差异,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不能体现出每个人的个性优势。当然,一些基本课程是大家应该学习的,但我们缺乏的是对学生进行个性分析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与指导。 ?牐犚虼宋颐侨衔?要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掌握某个(某些)应用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可能并不现实。但是,许多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将来并不会一直从事本专业的技术工作,因此在校期间的培养除了专业知识外,学习能力也是要十分重视的。

三、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毕业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距用人单位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基本的抽象分析问题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经验不足; (3)责任心和纪律性不强;

(4)价值取向和对职业生涯的规划不成熟; (5)外语能力欠缺; (6)承受压力的能力不足。

四、对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1.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相对陈旧

总的来说,目前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课程体系,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的。但有些课程的内容只是普通高校课程的简化,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实用技能的训练相对不足。尤其是课程内容滞后于专业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内容极少,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在职业技能培养方面,职业技能训练不成体系,力度不够,对职业素质的教育(如开拓精神、市场观念、管理技巧、团队精神、应变能力等)尚没有得到全面的实施。现有课程体系存在以上问题,与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相脱节,导致该专业毕业的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相关行业工作。 在教学方法方面,虽然基本上采用了理论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法,但对学生职业技能以及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相对不足。社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强调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按传统方法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

由于职业教育招生困难,导致生源的整体素质要比过去有所降低。有些学生文化基础素质较低,学习的自觉性比较差。但客观的分析后,并不是这批学生没有能力,而是需要有适合他们学习的课程和教学方法,要增强教材和教学方法的趣味性,给予学生更多动手的机会,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在实际访谈调研中人们发现,这批学生对于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很感兴趣,并且能够很好地掌握。对于工具类的课程,学生的接受能力比较强。

2.该专业复合型师资缺乏,职业实践经验不足,专业知识滞后 该专业既懂技术又具有职业实践经验的复合型教师严重缺乏,这样会导致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无意识的偏离专业培养方向。现有教师缺少职业培训、技术更新滞后、缺乏教育创新机制等,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

3.专业实训条件以及软件教学资源不足

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是改革开放近20年来,依靠政府教育经费建立发展起来的。虽然已普遍建立计算机房,但由于种种原因,上网条件、微机组装以及局域网组网实验室等还难于满足要求,也没有实训基地,整体表现出实践教学设施条件不足,特别表现在软件教学资源不足,现有硬件条件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4.对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不够

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就业前的职业准备教育,所以衡量职业教育水平的标准,应该是培养的学生能否满足职业岗位需要的能力。许多职业院校普遍存在重招生、轻就业的现象,对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要缺乏研究,对岗位实际技能的要求把握不够,对就业信息掌握不足,对毕业生缺乏有效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一些院校计算机专业领域的毕业生就业存在困难。

推荐第2篇:计算机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计算机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计算机技术几乎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例如,金融、证券、保险业、建筑行业、商业、农业、旅游业等。但是,在不同的领域,对计算机人才所要掌握的计算机技术的要求也不同。

大多数企业都需要计算机人才必须掌握办公自动化技术、信息管理系统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现代社会逐步走向信息化,信息化社会需要计算机人才具备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网络通信技术。

办公自动化技术是计算机人才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办公自动化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够节省我们的资源。在金融行业,更需要这种办公自动化技术。如果还按照以前的办公模式的话,工作效率会很低,会影响到公司的效益。例如,在银行存款的时候,如果还是手工查收存款数额的话,会耽误客户的许多时间,会给客户造成烦躁的心理。而办公自动化的应用解决了这一问题,不仅很快的点出存款的数额,而且能辨别出存款的真假。不仅节约了客户的时间,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金融行业最重要的就是信息管理系统及安全技术。信息管理系统技术是对客户信息的管理,而且对信息要求保密。这样就涉及到信息系统的管理安全。在这方面更具体的说,计算机人才需要具备数据库编程技术、数值计算、硬件控制、网络工程、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等。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和个人可获取、需处理的信息量呈爆发式增长,而且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内容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现,而信息检索作为内容管理的核心支撑技术,随着内容管理的发展和普及,亦将应用到各个领域,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密切伙伴。

社会信息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信息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

一。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信息量激增,信息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趋势。然而在信息的汪洋之中,存在着大量虚假信息和无用信息,这使得获取有用的信息资源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信息检索能力已成为新时代人才的一项必备技能。而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信息检索能力

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检索和利用信息资源,是一门学问,是现代人才的必备素质,也是一个人知识和能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企业需要的计算机人才不仅对计算机技术的要求,而且要求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例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外语阅读能力、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在一个企业工作,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尤为重要。沟通能力是指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种能力,也是建立社会人际关系的一种方式。通过沟通可以了解彼此之间的想法,包括与公司同事的沟通,与公司领导的沟通,对公司的发展提出合理的的建议,这样对公司的发展会有很大的益处。

团队合作能力也是计算机人才必备的素质。在一家软件开发公司工作的话,这种团队合作能力更为重要,软件开发是一件需要许多人合作才能完成的工作。现代社会应用的大多数是大型的软件,软件的设计比较复杂,包括软件的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软件测试、软件维护等。在软件开发的不同阶段,分工都有所不同。例如,在需求分析阶段,需要需求分析师的分析,在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阶段,需要软件设计师的设计和程序员的协作完成,在软件测试阶段,需要软件测试人员的测试。在软件维护阶段,需要软件维护人员的维护。一个大型软件的开发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也不是一个人事情。是需要团队的合作才能完成的工作。

以上所说的都是计算机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但在学校与公司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还不够,许多公司还认为应届毕业生基础理论缺乏、动手能力不强、项目实践经验不足、学校所学课程与企业要求不符、适应能力差等。

针对这一情况,解决的方法就是学校应该经常与公司建立一种合作关系。及时了解公司需要哪些方面的技术人才,怎样培养公司所需要的计算机技术方面的人才。学校与公司的沟通不仅可以获取最新的人才需求信息,而且还能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方向作指导,以免学生走进误区。

学校开设的课程大都是操作系统、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编程语言、网络基础、软件工程、计算机体系结构等课程。学生都学习这些基础学科,具体的实践很少,这样就产生了公司认为应届毕业生没有项目实践经验。还有一些课程与企业所要求的不符,例如,有的公司需要熟练掌握photoshop软件技术的人才,

但学校没开这门课程,有的公司需要网页设计方面的人才,学校在这门课程的设置上为考察课,由于课时有限,老师只是略讲,有些地方就听不太懂。因此,只是略知一二,具体的内容就不太会了。

但根据每个人不同的兴趣与爱好,都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如果学习同样的课程,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就有些浪费时间了。这种修学分的教学制度会影响到一部分同学的创新能力。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让学生自己选择方向,主攻一个方向比多个方向好的多,这样可以把精力放在自己喜欢的内容上。这样就不是因材施教了,而是因人施教,对一个学生的发展会有更明确的目标。

学校的课程设置基本上每个学校都是一样的,但培养出的学生能力不同的重要原因是学生的实践能力的不同。这种实践能力正是公司所要求的学生要有工作经验。但在学校大部分时间用在学习理论知识上,没有实践经验。在学校机房的实践也只是根据课程的安排所必须做的。有些课程的学习在工作中也是用不到的。

上学期,北京中关村孵化软件协会来我校招生到北京中关村岗前培训,这也是一次很好的实践机会。但由于报名去的人比较少,这次机会也被取消了。我想是由于学校没有跟学生之间沟通好,在北京中关村孵化软件协会开完会后,学校应该再跟学生开一次交流会,由于是第一次到我校招生,有些学生对这次岗前培训还有一些疑惑,所以导致只有几名学生报名。也希望以后这样的机会更多一些。

推荐第3篇:计算机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掌握社会现有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状况,了解社会未来三年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及培养要求,从而为确定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提供基本的依据。我们对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XX年3月,我系采用走访用人单位、问卷调查、资料收集与分析等手段,就相关行业和企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

此次调研涉及的用人单位主要有安徽、江苏、浙江等省的大中型企业、进驻安徽省芜湖、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上市公司、外资企业、大中型国有企业以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民营企业;涉及到省内及周边地区的人才交流中心和人才交流会;还访问了51job和job168等人力资源网站。

现就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需求的宏观背景

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是由社会发展大环境决定的,我国的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并将继续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产生重要的影响。

目前,我国计算机市场的主体仍然是行业应用市场。在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指导下,行业应用市场总体上保持稳定增长,但行业间需求不一,增长各异。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涉及到各行各业。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行,是目前和今后采购、应用计算机产品的主流需求。这些用人单位需要高校培养大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

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社会需求总量在计算机行业属于排名靠前的,每年大约需求100万各种类型的毕业生,高职院校毕业生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行业的基础工作,特别优秀的可以从事一些开发研究工作,但大部分是从事计算机应用工作。

二、相关行业和企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

1.在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指导下,我省企业信息化也在全面进行,急需企业信息化专业人才。

目前从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所从事工作的性质来划分,大致上可以将计算机人才分为以下三类:

(1)从事研究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在攻读更高学位后)从事计算机基础理论、新一代计算机及其软件核心技术与产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对他们的基本要求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从事工程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从事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工程性开发和实现工作。对他们的主要要求是技术原理的熟练应用(包括创造性应用)、在性能等诸因素和代价之间的权衡、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等。

(3)从事应用型(信息化类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从事企业与政府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的技术工作,以及在计算机与软件企业中从事系统集成或售前售后服务的技术工作。对他们的要求是熟悉多种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工作原理,能够从技术上实施信息化系统的构成和配置。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来,目前我省高校计算机专业对第(1)、(2)类人才的培养已有一定的基础,而对于第(3)类人才的专门培养则是非常薄弱的。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呈金字塔结构。例如,教育部关于紧缺人才的报告称,到XX年,我国需要高级计算机人才6万人,中级计算机人才28万人,初级计算机人才46万人。但是,目前计算机行业从业人员的结构呈橄榄型,高级计算机人才和初级计算机人才都十分缺乏,尤其是从事计算机行业应用型工作的专门人才。因此目前的人才供应情况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

对于这种现状的认识,一位企业负责人的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目前计算机行业“蓝领”人数少的根本原因,不是企业不需要“蓝领”,而是缺乏能够有效地组织和指挥“蓝领”、发挥其软件生产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振兴安徽的一项迫切任务,既懂计算机软件又懂计算机硬件维护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紧缺已成为安徽振兴经济的一大障碍,据我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负责人称,我省复合型人才为19.9万人,占技术人才总数的7.4%,与发达国家复合型人才总数40%相比,尚有很大差距,本行业中持有“双证”在手的大学生就更是少之又少。it产业的振兴势必将拉动并形成我省巨大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市场。

从我们调研情况下,了解到我省在未来3年内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仍有100万的人才缺口。而我省本专业的在校生仅为1700多人,远远供应不上这种需求,巨大的人才缺口使我们现在必须加大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立足本省,培养适合我省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应用人才。

2.企业在招聘时对计算机人才的期望

在现在的就业形势和企业竞争条件下,市场出现了某种供大于求的现象。因此,企业在招聘新的员工时候,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中不同部门的负责人对应聘者专业技能的要求不同。人力资源主管认为排在头三位的专业技能分别是: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能力、数据库知识和操作系统知识;而it项目主管认为排在头三位的专业技能则分别是: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能力、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能力、网络管理和维护能力,此外依次需要具备数据库知识和操作系统知识。

分别有87.9%的人力资源主管和81.7%的it项目主管在招聘员工时会看重应聘者的实践经验。不少企业会参看毕业生是否参加过项目或实习以及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等条件。57.7%的it项目主管表示,会先安排新员工直接进入工作,然后在实践当中根据需要再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所以目前成熟的企业并不回避再培养问题,但迫切希望有效地降低再培养成本。

3.从全国范围来看,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也在飞速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也在逐年上升。

大量的传统企业在不断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是我国已经确定的长远战略发展目标,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短缺成为阻碍信息建设发展的瓶颈。

在需求度上,我国上规模的企业在百万家以上,每个企业搞信息化建设平均最少需要一到两名复合型计算机应用人才,那么全国对复合型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要在200万以上。由此专家指出,计算机应用是依托it产业迅速发展的“朝阳职业”,人才需求由低端到高端都有广阔的就业前景,职业行情将越涨越高。

4.用人单位关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素质和职业道德的观点

在企业访谈过程中,每个it公司都毫无例外地谈到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问题。

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高职毕业生仅仅掌握已有的知识是完全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有一种综合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专业素质。

推荐第4篇:计算机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掌握社会现有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状况,了解社会未来三年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及培养要求,从而为确定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提供基本的依据。我们对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XX年XX月,我系采用走访用人单位、问卷调查、资料收集与分析等手段,就相关行业和企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

此次调研涉及的用人单位主要有安徽、江苏、浙江等省的大中型企业、进驻安徽省芜湖、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上市公司、外资企业、大中型国有企业以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民营企业;涉及到省内及周边地区的人才交流中心和人才交流会;还访问了人力资源网站。

现就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需求的宏观背景

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是由社会发展大环境决定的,我国的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并将继续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产生重要的影响。

目前,我国计算机市场的主体仍然是行业应用市场。在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指导下,行业应用市场总体上保持稳定增长,但行业间需求不一,增长各异。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涉及到各行各业。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行,是目前和今后采购、应用计算机产品的主流需求。这些用人单位需要高校培养大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

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社会需求总量在计算机行业属于排名靠前的,每年大约需求100万各种类型的毕业生,高职院校毕业生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行业的基础工作,特别优秀的可以从事一些开发研究工作,但大部分是从事计算机应用工作。

二、相关行业和企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

1.在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指导下,我省企业信息化也在全面进行,急需企业信息化专业人才。

目前从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所从事工作的性质来划分,大致上可以将计算机人才分为以下三类:

(1)从事研究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在攻读更高学位后)从事计算机基础理论、新一代计算机及其软件核心技术与产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对他们的基本要求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从事工程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从事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工程性开发和实现工作。对他们的主要要求是技术原理的熟练应用(包括创造性应用)、在性能等诸因素和代价之间的权衡、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等。

(3)从事应用型(信息化类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从事企业与政府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的技术工作,以及在计算机与软件企业中从事系统集成或售前售后服务的技术工作。对他们的要求是熟悉多种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工作原理,能够从技术上实施信息化系统的构成和配置。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来,目前我省高校计算机专业对第(1)、(2)类人才的培养已有一定的基础,而对于第(3)类人才的专门培养则是非常薄弱的。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呈金字塔结构。例如,教育部关于紧缺人才的报告称,到XX年,我国需要高级计算机人才6万人,中级计算机人才28万人,初级计算机人才46万人。但是,目前计算机行业从业人员的结构呈橄榄型,高级计算机人才和初级计算机人才都十分缺乏,尤其是从事计算机行业应用型工作的专门人才。因此目前的人才供应情况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

对于这种现状的认识,一位企业负责人的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目前计算机行业“蓝领”人数少的根本原因,不是企业不需要“蓝领”,而是缺乏能够有效地组织和指挥“蓝领”、发挥其软件生产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振兴安徽的一项迫切任务,既懂计算机软件又懂计算机硬件维护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紧缺已成为安徽振兴经济的一大障碍,据我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负责人称,我省复合型人才为19.9万人,占技术人才总数的7.4%,与发达国家复合型人才总数40%相比,尚有很大差距,本行业中持有“双证”在手的大学生就更是少之又少。it产业的振兴势必将拉动并形成我省巨大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市场。

从我们调研情况下,了解到我省在未来3年内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仍有100万的人才缺口。而我省本专业的在校生仅为1700多人,远远供应不上这种需求,巨大的人才缺口使我们现在必须加大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立足本省,培养适合我省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应用人才。

2.企业在招聘时对计算机人才的期望

在现在的就业形势和企业竞争条件下,市场出现了某种供大于求的现象。因此,企业在招聘新的员工时候,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中不同部门的负责人对应聘者专业技能的要求不同。人力资源主管认为排在头三位的专业技能分别是: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能力、数据库知识和操作系统知识;而it项目主管认为排在头三位的专业技能则分别是: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能力、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能力、网络管理和维护能力,此外依次需要具备数据库知识和操作系统知识。

分别有87.9%的人力资源主管和81.7%的it项目主管在招聘员工时会看重应聘者的实践经验。不少企业会参看毕业生是否参加过项目或实习以及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等条件。57.7%的it项目主管表示,会先安排新员工直接进入工作,然后在实践当中根据需要再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所以目前成熟的企业并不回避再培养问题,但迫切希望有效地降低再培养成本。

3.从全国范围来看,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也在飞速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也在逐年上升。

大量的传统企业在不断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是我国已经确定的长远战略发展目标,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短缺成为阻碍信息建设发展的瓶颈。

在需求度上,我国上规模的企业在百万家以上,每个企业搞信息化建设平均最少需要一到两名复合型计算机应用人才,那么全国对复合型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要在200万以上。由此专家指出,计算机应用是依托it产业迅速发展的“朝阳职业”,人才需求由低端到高端都有广阔的就业前景,职业行情将越涨越高。

4.用人单位关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素质和职业道德的观点

在企业访谈过程中,每个it公司都毫无例外地谈到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问题。

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高职毕业生仅仅掌握已有的知识是完全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有一种综合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专业素质。

在“选择应聘者时优先考虑的前五项因素”一题中,首选是“持续学习能力”,得到了66.7%人力资源主管和项目主管的认同;其次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支持率达64.3%;第三是“沟通能力”,占36.4%;第四是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占56.6%;“参加过项目或者实习”和“团队合作意识”并列第五,支持率53.4%。学习成绩的支持率只有24%,可见企业只是把学习成绩作为应聘者学习能力的参考来考虑的,它们更看重一个人面对新事物的再学习能力以及面临新问题的解决能力。

尽管企业招聘时比较看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分别有87.9%的人力资源主管和81.7%的it项目主管认为在招聘员工时会看重应聘者的实践经验),但素质与经验二者并不矛盾。招聘时考虑的是工作的关联性、有效性及成本最小化,而一旦进入工作角色后,注重的不仅是曾经做过什么,更是以后能做什么,要求员工在工作中能够应对经常变化的客观情况。

加强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是一个大家都认为重要但实际上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易被察觉,也无法提供定量的分析和评价;而一旦出现问题,损失则可能很大。在对“管理项目时员工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回答中,前5项依次是:(1)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技术不足、经验不足;(2)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不足;(3)职业道德和纪律性不强;(4)知识体系结构不合理,范围狭窄,内容陈旧;(5)沟通能力较弱。有43.7%的项目主管认为员工责任心不强。不少管理者抱怨有些员工跳槽太频繁,往往更多地考虑个人的待遇,而不太考虑集体和社会利益。人力资源经理和项目经理都表示不太愿意要那些频繁跳槽的求职者。可见,价值观的问题已经排在专业技术问题前面了。

因此以学习能力为代表的发展潜力,是用人单位最关注的素质之一。同时企业要求人才能够学习他人长处,而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以我为中心、盲目自以为是”的弱点十分明显。

5.关于复合型和宽口径

近年来,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培养是一个热门话题。对于it领域而言,复合型人才是指既具有某个(某些)应用领域的专门知识与技能,又掌握了it专门技术的人才。

it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层次越来越高,并且对综合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旺盛,学校应当而且能够拓宽专业领域,使得学生在校期间受到应用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实际上,企业对宽口径人才的需求更为实际。调查结果显示,在“是否考虑过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人中挑选销售人员”一题中,it项目主管给出肯定回答的为100%。从企业用人的角度考虑,招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员主要是从事技术性工作,但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会有一些人根据企业的实际要求和个人的个性优势而走上其他工作岗位。在调查中,大部分人力资源主管认为,开设人文或商贸课程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日后工作有着积极的影响。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现有的课程安排对于学生来说基本上是“一刀切”,学生们的学习内容没有太多差异,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不能体现出每个人的个性优势。当然,一些基本课程是大家应该学习的,但我们缺乏的是对学生进行个性分析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与指导。

因此我们认为要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掌握某个(某些)应用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可能并不现实。但是,许多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将来并不会一直从事本专业的技术工作,因此在校期间的培养除了专业知识外,学习能力也是要十分重视的。

三、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毕业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距用人单位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基本的抽象分析问题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经验不足;

(3)责任心和纪律性不强;

(4)价值取向和对职业生涯的规划不成熟;

(5)外语能力欠缺;

(6)承受压力的能力不足。

四、对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1.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相对陈旧

总的来说,目前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课程体系,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的。但有些课程的内容只是普通高校课程的简化,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实用技能的训练相对不足。尤其是课程内容滞后于专业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内容极少,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在职业技能培养方面,职业技能训练不成体系,力度不够,对职业素质的教育(如开拓精神、市场观念、管理技巧、团队精神、应变能力等)尚没有得到全面的实施。现有课程体系存在以上问题,与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相脱节,导致该专业毕业的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相关行业工作。

在教学方法方面,虽然基本上采用了理论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法,但对学生职业技能以及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相对不足。社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强调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按传统方法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

由于职业教育招生困难,导致生源的整体素质要比过去有所降低。有些学生文化基础素质较低,学习的自觉性比较差。但客观的分析后,并不是这批学生没有能力,而是需要有适合他们学习的课程和教学方法,要增强教材和教学方法的趣味性,给予学生更多动手的机会,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在实际访谈调研中人们发现,这批学生对于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很感兴趣,并且能够很好地掌握。对于工具类的课程,学生的接受能力比较强。

2.该专业复合型师资缺乏,职业实践经验不足,专业知识滞后

该专业既懂技术又具有职业实践经验的复合型教师严重缺乏,这样会导致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无意识的偏离专业培养方向。现有教师缺少职业培训、技术更新滞后、缺乏教育创新机制等,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

3.专业实训条件以及软件教学资源不足

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是改革开放近20年来,依靠政府教育经费建立发展起来的。虽然已普遍建立计算机房,但由于种种原因,上网条件、微机组装以及局域网组网实验室等还难于满足要求,也没有实训基地,整体表现出实践教学设施条件不足,特别表现在软件教学资源不足,现有硬件条件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4.对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不够

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就业前的职业准备教育,所以衡量职业教育水平的标准,应该是培养的学生能否满足职业岗位需要的能力。许多职业院校普遍存在重招生、轻就业的现象,对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要缺乏研究,对岗位实际技能的要求把握不够,对就业信息掌握不足,对毕业生缺乏有效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一些院校计算机专业领域的毕业生就业存在困难。

推荐第5篇:关于计算机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

关于计算机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

作者:《计算机教育》第8期 作者:李晓明 陈平张铭 朱敏悦

为了对计算机学科的教学进行指导,制定出符合我国当前以及未来若干年情况的计算机专业发展战略、办学规范和评估标准,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计算机专业分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开展了《计算机学科专业发展战略》、《计算机学科专业办学规范》和《计算机专业教学评估方案》三个课题的研究。

信息化社会所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样的计算机人才?为什么需要这样的计算机人才?有必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与分析,从而为确定我国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提供基本的依据。

2004年上半年,教指委采用走访用人单位、问卷调查、资料收集与分析等手段,就我国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北京大学张铭副教授、东北大学赵宏教授设计了问卷,并广泛征求了许多IT行业管理者的意见,方正公司王会民、百度公司刘建国、人大金仓公司任永杰、东方通科技公司牛合庆等对问卷提出了详细的修改意见,北京大学李晓明教授最后审定了问卷内容。

调查所涉及的用人单位有IBM、方正、联想、东软、中软、Synopsys、百度、网迅、Motorola、中兴通讯、人大金仓、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等。到企业访谈的主要有李晓明、陈道蓄、马殿富、赵宏、周兴社、张铭等教指委委员以及《计算机教育》杂志社的有关人员。

本文给出了本次调查工作的主要数据分析情况,并以“基本判断”的方式阐明了我们从中形成的一些观点。

一、计算机人才需求的宏观背景

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是由社会发展大环境决定的,我国的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并将继续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产生重要的影响。

1.国家信息化的目标

信息化关系到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和国家安全的全局,已成为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信息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现代化程度、综合国力和经济成长能力的重要标志。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指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要把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十五”时期,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方针是: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应用主导、面向市场、安全可靠、务求实效。

我们的基本判断是:

*国家和社会对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人才需求,必然与国家信息化的目标、进程密切相关。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推进,国家政策必然反映全球竞争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因此我们必须关注由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所导致的人才需求走向。

2. 国家对国内计算机市场的分类定义

随着计算机应用,尤其是网络应用的普及,“计算机”这个词的含义近年来在我们的社会中已经发生了很大程度的泛化。这在信息产业部发布的关于计算机市场构成的报告中有明显反映。该报告称计算机市场由硬件、软件和信息服务市场构成。其中:

*计算机硬件市场由主机、外部设备、应用产品、网络产品和零配件及耗材市场五部分构成。

*软件市场由平台软件、中间软件和应用软件三部分构成。其中:

*我国平台软件市场由操作系统、数据库及其开发工具、系统及网络管理软件和其他平台软件四部分构成。

*我国中间软件市场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安全软件和中间件产品。 *我国应用软件市场分为行业通用软件、行业专用软件和通用类软件三部分,又以行业专用软件市场为主流。

*信息服务市场分为软件支持与服务、硬件支持与服务、专业服务和网络服务四部分。其中,专业服务市场又分为系统集成、IT教育培训服务、IT咨询服务和IT外包服务四部分。

我们的基本判断是

*计算机市场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对计算机人才的层次结构、就业去向、能力与素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因此,下面谈及的“计算机人才”的含义将和计算机市场的这种描述相对应。

3.关于计算机产品与核心技术的国家政策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对计算机硬件、平台软件和中间软件的产业政策是以引进和仿制为主。

但是,在台海局势变化、我国加入WTO等重大事件的促进下,政府从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迅速地采取了有效措施,支持并推进有自主版权的计算机产品与核心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国务院《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2002年至2005年)》中指出,国家科技经费向软件产业倾斜,重点支持面向产业化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和重大关键共性软件技术研究开发,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大型数据管理系统、网络平台、开发平台、信息安全、嵌入式系统、大型应用软件系统、构件库等基础软件和共性软件。近年来,国家在自主研制开发高性能CPU、网络与系统安全设施、国防军事装备系统等方面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

我们的基本判断是

*从国家的根本利益来考虑,必然要有一支计算机基础理论与核心技术的创新研究队伍,需要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相应的研究型人才。

4.计算机行业应用市场的结构特征

当然,目前我国计算机市场的主体仍然是行业应用市场。在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指导下,行业应用市场总体上保持稳定增长,但行业间需求不一,增长各异。目前,对计算机、软件和信息服务需求量较大的行业是:电子政务、电信业、民航业信息化、银行业网络改造、电力业,以及中小学“校校通”工程。

在计算机行业应用市场中,软件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我国软件市场一直是应用软件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如图1所示。

我们的基本判断是: *目前,国内的大部分IT企业(包括跨国公司在华的子公司或分支机构),都把满足国家信息化的需求作为本企业产品的主要发展方向。这些用人单位需要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的是工程型人才。

*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涉及到各行各业。企事业单位和国家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行,是目前和今后采购、应用计算机产品的主流需求。这些用人单位需要高校培养大批信息化类型人才。

5.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关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已经出现了一种相互矛盾的现象。

从总体来看,计算机类人才缺口很大。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预计,“十五”期间,各级各类信息化人才五年共增加2000万人,其中软件人员增加300万人。教育部等五部委2004年联合发布的报告称,计算机人才需求每年增加100万。

但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却已经开始出现困难。

我们从教育部高教司得知,从2003年开始计算机类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的本科毕业生增加,而招生量却明显减少,从2002年的10.85万人减至2003年的7.17万人,这表明各校根据就业情况在调整招生规模。

我们的基本判断是

*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出现困难的主要原因,不是数量太多或质量太差,而是满足社会需要的针对性不够明确,导致了结构上的不合理。

二、信息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具体需求

通过对我国若干企业和研究单位的调查,我们得到了一些具体的需求。尽管其完整性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但相信能够说明一些问题。

本次调查收回351份问卷,调查的对象包括:222位IT行业开发人员(以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为主)、各种公司的直接与毕业生打交道的71位IT项目主管和直接参与员工招聘的管理者58位(以人力资源主管为主),具体的构成数据见表1。

1.从工作性质来划分计算机人才

根据第一部分第

3、4点的分析,从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所从事工作的性质来划分,大致上可以将计算机人才分为以下三类:

(1)从事研究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在攻读更高学位后)从事计算机基础理论、新一代计算机及其软件核心技术与产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对他们的基本要求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从事工程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从事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工程性开发和实现工作。对他们的主要要求是技术原理的熟练应用(包括创造性应用)、在性能等诸因素和代价之间的权衡、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等。 (3)从事应用型(信息化类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从事企业与政府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的技术工作,以及在计算机与软件企业中从事系统集成或售前售后服务的技术工作。对他们的要求是熟悉多种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工作原理,能够从技术上实施信息化系统的构成和配置。

我们的基本判断是:

*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在本科阶段对第(1)、(2)类人才的培养已有一定的基础,而对于第(3)类人才的专门培养则几乎是空白。

2.计算机人才需求的层次结构特征

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呈金字塔结构。例如,教育部关于紧缺人才的报告称,到2005年,我国需要高级软件人才6万人,中级软件人才28万人,初级软件人才46万人。但是,目前软件从业人员的结构呈橄榄型。图2表明,实际的人才供应情况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

对于这种现状的认识,一位企业负责人的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目前软件“蓝领”人数少的根本原因,不是软件企业不需要软件“蓝领”,而是缺乏能够有效地组织和指挥软件“蓝领”、发挥其软件生产力的高级软件人才。

我们的基本判断是

*计算机人才培养也应当是金字塔结构,与社会需求的金字塔结构相匹配,才能提高金字塔各个层次学生的就业率,满足社会需求,降低企业的再培养成本。

*本科阶段固然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打基础阶段,但大部分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应当是符合社会要求的实用性人才。

3. 企业在招聘时对计算机人才的期望

在现在的就业形势和企业竞争条件下,市场出现了某种供大于求的现象。因此,企业在招聘新的员工时候,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中不同部门的负责人对应聘者专业技能的要求不同。人力资源主管认为排在头三位的专业技能分别是:编程能力、操作系统知识和数据库知识;而IT项目主管认为排在头三位的专业技能则分别是:编程能力、数据结构知识和算法知识,此外依次需要具备数据库知识、软件工程知识和操作系统知识。

分别有87.9%的人力资源主管和81.7%的IT项目主管在招聘员工时会看重应聘者的实践经验。不少企业会参看毕业生是否参加过项目或实习以及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等条件。57.7%的IT项目主管表示,会先安排新员工直接进入工作,然后在实践当中根据需要再进行针对性的培养。

我们的基本判断是

*成熟的企业并不回避再培养问题,但迫切希望有效地降低再培养成本。

4.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专业优势在减弱

在过去的一些年里,计算机专业通常是一所大学中比较热门的专业,是不少优秀考生的首选。同时,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理论基础方面比较扎实,按理说也应当是用人单位的首选。但是不少用人单位反映,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虽然了解的知识很多,但是许多毕业生存在着动手能力差、缺乏团队精神和交流能力等问题。

IT项目主管认为,目前计算机专业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点: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经验不足;责任心和纪律性不强。人力资源主管则认为,在实际工作中,计算机专业人才最欠缺的五个方面依次为: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经验不足;价值取向和对职业生涯的规划不成熟;外语能力欠缺;缺乏基本的抽象分析问题能力;承受压力的能力不足。

在IT企业里工作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们普遍反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个专业的专业特征不明显,因而缺乏竞争力。其中相当一部分人甚至认为,如果再有一次机会选择本科专业的话,他们不会选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调查结果显示,不少计算机人才所从事的工作技术壁垒很低,仅仅从开发的角度来看,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并没有很大的优势。许多管理人员认为,应聘者所学的专业并不是他们被选择的关键指标。例如,64.8%的IT项目主管表示不会在乎员工的专业出身,36.2%的人力资源主管表示不在乎应聘者的专业,但是需要有与计算机相关的学习背景;有意思的是51.7%的人力资源主管要求应聘者必须毕业于计算机专业。

66.2%的IT项目主管认为,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相比,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有比较明显的择业优势。65.3%的毕业生认为,比计算机专业更具有长远优势的是数学专业的毕业生,这主要是因为学习数学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强,能够触类旁通。在面对其他专业(尤其是数学专业)的毕业生的挑战时,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加强数据建模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对抽象问题的解决能力,发挥自己在利用计算机实现抽象模型和软件系统方面的优势。也有16.2%的毕业生认为软件学院的毕业生会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具有一定的冲击。

在从事与行业相关的应用系统开发与研究工作中,除了需要计算机专业知识,更需要与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因此,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这一点上经常占有优势。 当然,在一些涉及较深的计算机理论和计算机核心技术的工作岗位上,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受青睐。他们具备像计算机体系结构、编译原理等与计算机核心相关的知识结构,因此在比较核心的系统开发上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我们的基本判断是:

*根据社会需求制定不同的培养规格,是尽快解决目前计算机人才培养专业特征不明显的一条可能的途径。

*从长远看,有必要考虑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进行适当的分解,进一步明确专业方向,以适应社会的要求。

5.用人单位关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素质和职业道德的观点

在企业访谈过程中,每个IT公司都毫无例外地谈到了计算机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问题。

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高校毕业生仅仅掌握已有的知识是完全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有一种综合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专业素质。

在“选择应聘者时优先考虑的前五项因素”一题中,首选是“持续学习能力”, 得到了66.7%人力资源主管和项目主管的认同;其次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支持率达64.3%;第三是“沟通能力”,占36.4%;第四是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占56.6%;“参加过项目或者实习”和“团队合作意识”并列第五,支持率53.4%。学习成绩的支持率只有24%,可见企业只是把学习成绩作为应聘者学习能力的参考来考虑的,它们更看重一个人面对新事物的再学习能力以及面临新问题的解决能力。

尽管企业招聘时比较看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分别有87.9%的人力资源主管和81.7%的IT项目主管认为在招聘员工时会看重应聘者的实践经验),但素质与经验二者并不矛盾。招聘时考虑的是工作的关联性、有效性及成本最小化,而一旦进入工作角色后,注重的不仅是曾经做过什么,更是以后能做什么,要求员工在工作中能够应对经常变化的客观情况。

加强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是一个大家都认为重要但实际上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易被察觉,也无法提供定量的分析和评价;而一旦出现问题,损失则可能很大。在对“管理项目时员工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回答中,前5项依次是:(1)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技术不足、经验不足;(2)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不足;(3)职业道德和纪律性不强;(4)知识体系结构不合理,范围狭窄,内容陈旧;(5)沟通能力较弱。有43.7%的项目主管认为员工责任心不强。不少管理者抱怨有些员工跳槽太频繁,往往更多地考虑个人的待遇,而不太考虑集体和社会利益。人力资源经理和项目经理都表示不太愿意要那些频繁跳槽的求职者。可见,价值观的问题已经排在专业技术问题前面了。

我们的基本判断是: *企业对素质的认识与目前高校通行的素质教育在内涵上有较大的差异。 *以学习能力为代表的发展潜力,是用人单位最关注的素质之一。

*企业要求人才能够学习他人长处,而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以我为中心、盲目自以为是”的弱点十分明显。

三、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对学校培养环节的意见

在问卷调查中,用人单位就培养环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十分中肯的意见,我们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

1.关于课程设置与师资队伍

企业和毕业生对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有些看法,同时认为教材普遍偏旧1,而且学生也没有学得很扎实。

毕业生们普遍认为,计算机的技术变化很快,课程也需要跟上发展的步伐,应该不断吸收新东西,把理论与当前的最新技术结合起来。

计算机专业人才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特别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这是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共识。他们认为,在未来的发展中,数学基础、建模能力等将决定一个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发展前景。这些能力应当在基础课程中得到训练,在实验和实践中得到升华。中国在计算机核心技术方面没有明显的突破,这与计算机人才的理论基础薄弱、特别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不强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些毕业生反映,学好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这四门计算机专业的主干课程,对于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可惜这样的体会在工作后才逐渐得出。

毕业生们对目前许多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师资队伍现状也表现出不满和忧虑。他们认为,现在一部分学校的一些教师教学水平不够高,不少教师照本宣科,脱离应用背景和技术前沿。毕业生们希望,教师应当改进教学手段,在讲课的时候多联系实际,让学生明白课程内容具有实际的应用。另外,毕业生认为不同阶段的大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不一样:

一、二年级需要那些讲课条理清晰、深入浅出的老师,而

三、四年级则比较欢迎那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术水平高、有实际项目研究和开发经验的老师。

我们的基本判断是:

*目前计算机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比重并不小,但由于学生不了解其作用,许多教师没有将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方法与手段传授给学生,致使相当多的在校学生不重视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

*全方位地加强高校计算机师资队伍建设刻不容缓。

2.改善课程内容与授课方式

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都认为,现在的本科教学有一种教师“闭门造车”之嫌,教师是根据院系的课程安排和课本上的内容、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讲解,其实,就课程安排本身而言就可能已经与社会需求脱节了。

在对所使用的操作平台的调查中,作为多项选择,选择使用Windows和UNIX/Linux的比例明显居高。如图3所示,学生在校期间和实际工作中所使用的操作平台有一些差异,如果能在本科课程中增大UNIX/Linux平台的比例,效果会更好些。

同样作为多项选择,在对开发语言与环境方面的调查中,我们也发现目前在校期间和工作中使用的开发语言和环境不太一致,相差最大的是Java和JSP/J2EE,参见图4。可见,高校关于计算机开发语言的课程设置中也存在一定问题。

在调查中汇集了许多关于改进授课方式的意见与建议:

*要进一步加强计算机理论基础课程,课程内容要新颖实用,要有规模和内容适合的软件或者硬件课程项目实践。

*采用更加灵活的授课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环境,多搞些实践活动,有条件时模拟实际项目,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多留一些课外作业,多开一些讲座,多给学生一些资料,以分组的形式进行考评,少灌输而多启发诱导。

*学生可选择的专业方向应该多样化。例如,将来希望致力于计算机理论研究的学生可以选择学习相关方向的深层次理论科目;毕业后想直接参加工作的学生可以接受相关的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软件开发技术方面的训练,并有机会参加实际的项目开发,缩短学生适应企业环境的周期。

我们的基本判断是:

*目前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必须进行大力度的改革。

3. 改革考核方式

毕业生们普遍反映,闭卷考试有很多缺陷,不能客观反映出学生理解、掌握、应用知识的实际情况,所以不应拘泥于这一种形式,需对考核内容和形式作适当调整,形成多样化的考评方法。例如:

*减少闭卷考试的科目,安排具体实践项目,结合平时组织的小讨论、小论文,做项目、写方案报告,以论文考核为主。

*更多地通过课程的实验和成果来考核,鼓励在实验中的创新,理论成绩所占比例可以缩小到总成绩的50%以下。

*布置给每位学生的作业都不一样,不以统一的答案标准作为考核依据。 *减少必修课比例,鼓励学生选择选修课程。

总之,考核方式可以多样化,而不只是为书本知识打分。考核的中心应由重点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转变为考核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的基本判断是: *改革考核方式的难点在于可操作性。这类改革必然使教师付出更多的劳动、具有更强的责任心,同时要求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有进一步的提高。

4.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调查中发现,目前中国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仍处于应试教育模式中,要考很多基础理论课程,而实践课程少,动手能力不强,致使毕业后竞争力较差。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动手能力培养不足的比例高达70%。有的用人单位还反映,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没有形成一个好的习惯,没有把基础的东西学好,而是认为学一个语言就可以去用了,结果编程基础很不扎实,稍微复杂点的编程就会出问题,而且编程不太规范,软件工程能力较差,突出的例子就是不喜欢写文档和注释。

计算机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缺乏有效的、足量的实践环节,是企业和毕业生的共同反映。例如,关于“工作中最有用的技能或知识的来源”的多选题,70.7%的毕业生认为是参加工作之后逐渐学习到的;其次为课程实习,例如硬件试验和上机项目实习题,占40%;第三为到工厂或公司实习,占39.2%,都高出从大学老师课堂讲授的内容(23.9%)和教科书(24.8% )中得到的比例。关于“现有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被访者回答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不足”和“实验课程内容不够丰富”者,分别占70%和50%。

一部分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所从事的是企业或政府信息系统的设计、建设、管理、运行和维护工作。他们在接触这类工作时,普遍感到十分困惑,因为他们在校期间基本上没有受到综合程度较高的、系统级的培养和训练。

一些被访者建议,学校可采用一些有效手段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 *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ACM竞赛、Linux大赛等社会性活动,让学生在假期能参与一些具体实践。

*在课程作业中自学,例如自学Linux命令及各种应用语言等。

*与企业进行合作,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现学校与企业、学生与企业的互动。学生应该从在校期间就去专业对口的公司实习,帮助自己定位,认清并发挥自身优势,为今后顺利地进行工作定位做好铺垫。

*加强沟通协作能力。应当策划并鼓励学生组成团队进行实践活动,尽量增加集体提交的作业,培养学生沟通技巧,锻炼相互协作能力。

*要组织一些大规模练习性项目。目前能够给学生锻炼的项目规模比较小,软件工程的知识用不上。

*尽早安排实习。应当加大在大

一、大二的学时和学分量,把一些专业基础课程提前到大

一、大二,通过企业实习让学生对计算机行业有一些感性体验,尽可能将教学内容和实际应用相结合。

在选择会继续提高何种能力的多项选择调查中,59.5%的毕业生表示会提高外语能力(有的被访者认为,目前高校对外语教学的重视程度是够了,但路子不对),48.2%的毕业生表示会提高软件工程能力,25.7%的毕业生认为应提高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也是用人单位很重视的一种重要技能。他们认为,连一篇工作计划或报告都写不好的人,他能否科学地工作就值得怀疑。有不少毕业生在工作中的写作应用能力有待于提高,他们在表达能力上有明显欠缺,往往是心里有话,却无法清楚透彻地表达清晰的思路、算法和逻辑过程。同样,毕业生普遍认为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中文科课程的比例太少了,应加强应用性、科技性写作的训练,比如可以开设“科技文档写作”课程。

调查中针对大学是否应该设置热门的技术认证课程(如Cisco的网络认证、微软的MCSE认证、Oracle的数据库认证、IBM的数据库认证、华为的网络认证等)的问题,54%的IT项目主管认为没有必要,觉得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能力测试,虽然公司在招聘时会了解员工都参加过哪些相关的技术培训,但这只能说明其具有一定的培训基础,企业不会仅仅以证书衡量人,主要还是着重评估员工的实际工作经验及发展潜力。

我们的基本判断是:

*在校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亟待大幅度提高。

*学校未必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

5.关于复合型和宽口径

近年来,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培养是一个热门话题。对于IT领域而言,复合型人才是指既具有某个(某些)应用领域的专门知识与技能(或者具有管理能力),又掌握了IT专门技术的人才。

对于计算机本科毕业生来说,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是不是现实?这里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看法。

一种看法是,既然IT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层次越来越高,并且对综合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旺盛,学校应当而且能够拓宽专业领域,使得学生在校期间受到应用领域与管理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另一种来自某些企业人士的看法是,我们不能要求大学刚毕业的学生既懂管理又懂技术,如果能够达到的话,就直接去当CIO了。复合能力的培养在国际上都是很重要的难题,因此,我们需要用团队的力量去解决人力资源的结构问题。 实际上,企业对宽口径人才的需求更为实际。调查结果显示,在“是否考虑过从计算机专业的人中选拔管理人员”一题中,人力资源主管给出肯定回答的为100%,IT项目主管给出肯定回答的为75%。但是,在招聘时所招收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此题为多选题),则主要是从事测试、编程、研究和技术支持(分别为75.9%、67.2%、46.6%和36.2%)。这就说明,从招聘的角度考虑,招聘计算机专业人员主要是从事技术性工作,但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会有一些人根据企业的实际要求和个人的个性优势而走上其他工作岗位。在问卷调查中,41.3%的人力资源主管认为,开设管理课程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日后工作有着积极的影响;63%的毕业生也认为,应当对技术类专业的学生开设部分管理和人文类课程。 许多高校现有的课程安排对于学生来说基本上是“一刀切”,学生们的学习内容没有太多差异,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不能体现出每个人的个性优势。当然,一些基本课程是大家应该学习的,但我们缺乏的是对学生进行个性分析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与指导。

我们的基本判断是:

*要求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生掌握某个(某些)应用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可能并不现实。

*但是,许多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将来并不会一直从事本专业的技术工作,因此在校期间的培养除了专业知识外,学习能力也是要十分重视的。

结束语

计算机教育不仅仅关系到学校对学生的培养,还跟用人单位的利益紧密相关。这三者中任何一方没有做好,都将影响到其他方面的利益。加强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是达到三赢的关键。关于这一点,各方面都认为十分必要,某大型软件企业的一份专题报告具有相当的代表性。该报告称:

现实中,学生、学校、企业(社会需求)三者之间缺乏相互了解和沟通。

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总是认为学校的课程安排不合理:有些课程太陈旧,而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比例安排也不合理,又不知道企业的真正需求是什么。

从学校的角度考虑,总是觉得自己开设的课程充分地考虑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基础课起到了知识面拓展、打下扎实基础的作用;专业基础课可以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专业课可以使学生灵活应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公共课程和素质课程是为了保证学生身心健康而设立的教育方式。要满足社会需求,不只是单一的知识结构,而是从多方面培养学生。

从企业的角度考虑,既认为学校的课程设置有问题,同时也觉得学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其实,学生、学校和企业(社会需求)三方的目的和愿望是一致的,都希望学校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学生,那么三方何不创造一些机会坐下来,相互了解一下其他两方的想法,来共同完成这个心愿。而且,经常性的互动也可以有效地避免知识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供求差异扩大化,最大程度上保证教、学、用三者的统一,从而实现多赢的结果和局面。

本文所述的调查工作只是我们研究工作的一部分,调查的深度和广度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在调查工作中,有关的教指委委员、《计算机教育》杂志的编辑和各企事业单位的员工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对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推荐第6篇: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作者:王琳忠 林胜福

来源:《职业·中旬》2012年第12期

摘 要: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笔者所在学校组织教师对广西计算机学会、广西主要城市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类企业进行了人才需求调研,目的在于了解计算机行业发展现状和相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明确专业服务方向;分析企业对岗位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为确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目标规划,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企业计算机网络 人才需求 调研 教学改革 建议

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笔者所在学校组织教师对广西计算机学会、广西主要城市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类企业进行了人才需求调研,目的在于了解计算机行业发展现状和相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明确专业服务方向;分析企业对岗位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为确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目标规划,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调研概况

1.调研目的

通过实地调研,收集行业、企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等信息,分析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为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一体化课程开发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有效的帮助,推动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招生工作,为学生就业提供可靠的信息,使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的人才更符合用人企业的要求,与企业实现零距离对接。因此,学校组织10位教师对广西主要城市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类行业、企业进行了调研。

2.调研时间

第一次调研时间:2011年8月10日至8月20日。

第二次调研时间:2012年2月9日至3月9日。

3.调研地点

广西计算机学会,以桂林至北海高速公路为主轴,桂林、柳州、南宁、钦州、北海、防城港等区域中心城市为支撑的信息产业经济带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类企业36家。调研的主要城市和企业分布如下。

南宁市:广西顶佳计算机有限公司、南宁赛吉经贸有限公司、南宁拓宇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南宁元联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联通广西分公司客服中心、广西三通网络发展有限公司和广西天问科技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

柳州市:柳州市展易信息有限公司、柳州翱迈计算机有限公司、柳州市新航信息有限公司和柳州市数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共4家企业。

桂林市:桂林齐辉信息有限公司、桂林恒星电脑公司、桂林瀚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桂林市利得科技有限公司共4家企业。

钦州市:钦州湾电脑有限公司、钦州市华锐电脑科技有限公司和钦州联盛电脑科技有限公司共3家企业。

北海市:北海建兴光电科技(北海)有限公司、北海市深蓝科技有限公司、北海市群翔电脑有限公司和北海正一电脑公司共4家企业。

防城港市:东兴市瑞翔电脑有限公司。

4.调研内容

本阶段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相关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相关职业岗位群,企业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等。

5.调研对象

企业管理人员、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等。

6.调研方法

通过采取实地参观考察、访谈交流、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等方法进行调研。我们事先设计好调研提纲和调查表,访谈交流并填写调查表,对收集到的各种数据进行归纳分析。

二、广西计算机网络及相关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广西壮族自治区电子信息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到,广西已形成以桂林至北海高速公路为主轴,以桂林、北海、南宁、柳州等区域中心城市为支撑的信息产业经济带,贺州、玉林、梧州、贵港等承接广东电子信息产业转移为主的电子信息加工产业带正在兴起,部分产品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和基础。但是,广西电子信息工业总体规模小,缺少大项目和大企业,配套能力不足,资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名牌产品不多,电子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深度和广度不够。

到2015年,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配套发展态势基本形成,实现销售收入超500亿元,增加值160亿元,产业布局明显优化,形成“一区二带”产业发展格局,“一区两带”即:形成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核心的沿海电子信息工业园区;以北海到桂林高速公路为主轴,北海市、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为核心,由沿海向内地辐射,以电子信息产品加工制造、软件及信息服务为主的电子信息工业带;以贺州市、梧州市、玉林市为核心,以承接粤桂合作电子信息工业转移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加工制造产业带。

到2020年,产业规模显著壮大,实力显著提升,在全区建立起配套体系完整、具有核心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电子信息工业体系,实现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建成全国重要的、西部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电子信息工业新体系。

广西全区在数字化建设方面相对全国发达地区而言较为落后,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不够迅速,特别是在网络基础建设比较薄弱。近年来,广西作为西南大通道的出口,是联结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纽带。随着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广西的各类企业如雨后春笋快速增长,对外贸易不断扩大,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大增,加之各级政府不断推进城市信息化建设,社会对IT人才的需求量急剧扩大,特别是网络人才存在巨大的需求。南宁属广西政治、经济、文化、金融和交通中心,笔者学校地处南宁市区,具有为社会培养信息化人才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及结果分析

1.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行业人才需求情况

在36份专业人才需求调查表中,岗位需求情况为:网络组建与管理占岗位需求总数的70.6%,工程布线占67.6%,硬件维护占64.7%,售后服务占64.7%,计算机及网络产品的营销占52.9%,计算机及相关产品的维修占47.1%,招投标方案制作占47.1%,宽带安装与维护占41.2%,办公自动化应用占41.2%,网吧维护占20.6%,网页设计与制占17.6%,电脑美工占

5.9%,网络编辑占5.9%,其他占11.8%。

可以看出,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因此,该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较广的就业范围,如网络组建与管理、工程布线、宽带安装与维护、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维修、办公自动化应用、硬件维护、计算机及网络产品的营销、售后服务等。具体工作包括网络信息的收集、整理,操作、维护网络系统设备,操作、维护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计算机硬件软件销售、软硬件现场安装调试、用户培训、产品介绍等。

2.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

通过对广西计算机学会及桂林、柳州、南宁、钦州、北海、防城港等区域计算机网络技术类36家企业调研,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所覆盖的职业岗位及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见右表。

调查显示,企业的用人理念都是:做人比做事更重要。他们认为,企业用工首先考查员工职业素质,因为职业素质才是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因此,企业建议中职学校教育要突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从讲诚信、讲卫生、讲礼貌开始,贯穿职业教育整个过程中。为此,学校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一是吃苦精神,否则再好的技术也是无用的;二是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企业要学会感恩,不随意跳槽;三是敬业精神,在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尽心尽力,将本职工作做好。

企业对计算机网络及相关专业技能人才要掌握的主要专业技能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外设维护与维修、网络产品配置、局域网规划、安装与调试、综合布线、服务器配置与管理、网络安全管理、办公软件应用、路由器与交换机调试、网站建设与维护等,这说明学生要掌握较扎实的专业基础技能和较高的专业技能。

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分析

在36份专业人才需求调查表问卷中,职业资格证书需求情况为: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占38.9%,CISCO的CCNA证书占30.6%,电工上岗证占22.2%,华为的HCNA证书占16.7%,人社部的计算机操作员证占5.6%,其他证书占19.4%。

调查显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可能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有三类,第一类是国家劳动部门等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如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操作员;第二类是企业颁发的专项认证证书,如CISCO的CCNA证书,华为的HCNA证书等;第三类是其他社会力量办学颁发的证书。

从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看,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岗位之间存在较密切的对应关系,但社会认可度并不高。多数企业并未要求毕业生必须具有某类证书才能上岗,而更看重的是的实际工作能力。不过,中职毕业生需要有这类相对容易考取的证书来证明自己已经具备的一些专业能力,增加简历上的竞争力。事实上第

二、第三类证书得到的社会认可度更高,对学生就业帮助也最大。

4.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的印象

在36份专业人才需求调查表问卷中,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的印象情况为:吃苦耐劳占

38.2%,遵纪守法占35.3%,虚心好学占32.4%,懂文明礼貌占26.5%,动手能力强占17.6%,工作态度好占14.7%,人际沟通能力强占8.8%,工作适应能力强占11.8%,有团队协作精神占11.8%,工作执行能力较好占8.8%,有奉献精神占5.9%,自学能力强占2.9%,自制能力强占

2.9%。

调查显示,企业认为中职学校毕业生普遍遵纪守法,吃苦耐劳,虚心好学,动手能力强,工作态度好,但是,也存在着人际沟通能力不强,团队协作精神较差,自学能力和自制能力较弱等问题。

四、对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发展的建议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企业很注重塑造企业文化,对专业人才需求迫切,职业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所以为岗位量身定做就是我们中职教育的职责,为学生量身定做人才培养计划更是我们专业教师的职责。

1.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意见

通过调研,发现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及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还是比较活跃的,但就业层次偏低,许多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技能要求不高,需要付出较多的体力劳动,部分学生技能掌握不熟练,不能很快适应企业的工作要求,有时对企业的管理要求产生抵触情绪。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明确培养目标。我们认为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应定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吃苦耐劳品质,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应用的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够从事计算机网络组建,网络综合布线、网站应用开发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校、行业、企业三方合作,开展行业调研和企业岗位分析,建立“三方融合、三级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3)深化校企合作。在教学计划中打破常规,提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原则。每个学期用一定的学时安排学生到校企共建的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训,在校外实训基地学生与企业专家一起完成实际的工程项目,项目完成后由实践专家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的结果作为学生在校内的评优评先,以及享受奖学金、国家资助等政策的

依据。

(4)建设工学结合一体化实训室。通过对实践专家进行职业发展阶段调查,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开发一体化课程,将专业理论学习、技能训练与掌握融于工作过程中,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的职业教育理念。开发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办公设备维护与维修、网络组建、综合布线、网页效果图设计、静态网页制作等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建设符合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需要的实训室(工作站):计算机维护与维修工作站、网络组建与管理工作站、网络工程布线工作站、网站应用开发工作站、办公软件应用工作站。

2.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意见

目前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的,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与文化素质为目标,使学生掌握和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能力。但有些课程的内容只是普通高职课程的简化,理论知识讲述多了一些,实用技能的训练相对不足,导致在实际工作中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在职业技能培

养方面,职业技能训练不成体系,力度不够,对职业素质的教育(如吃苦耐劳、开拓精神、市场观念、管理技巧、团队精神、应变能力、学习能力、爱岗敬业等)尚没有得到全面的实施。在教学方法方面,虽然基本上采用了理论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法,但对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激发不够,职业技能以及动手能力方面的锻炼也不足。

由于职业教育招生困难,导致生源的整体素质要比过去有所降低,有些学生文化基础素质较低,学习的自觉性比较差。但经客观地分析后,并不是这批学生没有能力,而是需要有适合他们学习的课程和教学方法,要增强教材和教学方法的趣味性和实用性,给予学生更多动手的机会,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为此,学校进行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在对企业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确定典型工作任务,进一步转化为工学结合一体化学习领域课程,从而实现“做中学,学中做”,重新进行课程设置。

五、结论

综上所述,学校设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开发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办公设备维护与维修、网络组建、综合布线、网页效果图设计、静态网页制作等一体化课程,符合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的趋势。学校将特别注重专业的内涵质量建设,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形成专业特色与优势,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制定出一个科学、系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体现中职特色的教育教学改革方案,就必须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把学科教育转变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技能人才培养上来,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具有很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适应岗位变化的综合职业能力。

推荐第7篇: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掌握社会现有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状况,了解社会未来三年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及培养要求,从而为确定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提供基本的依据。我们对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调研。 我们采用走访用人单位、问卷调查、资料收集与分析等手段,就相关行业和企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

此次调研涉及的用人单位主要有广州、东莞、深圳等珠三角的大中型国有、民营、外资企业等;涉及到省内及周边地区的人才交流中心和人才交流会;还访问了51job和job168等人力资源网站。

现就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计算机网络人才需求的宏观背景

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是由社会发展大环境决定的,我国的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并将继续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产生重要的影响。

目前,我国计算机市场的主体仍然是行业应用市场。在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指导下,行业应用市场总体上保持稳定增长,但行业间需求不一,增长各异。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涉及到各行各业。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行,是目前和今后采购、应用计算机产品的主流需求。这些用人单位需要高校培养大批计算机网络人才。

网络人才的社会需求总量在计算机行业属于排名靠前的,每年需要大量的各种层次的网络人才,高职院校毕业生主要从事网络行业的基础工作,特别优秀的可以从事一些网络及网络安全的研究工作,但大部分是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建、维护和管理等业务工作。

二、相关行业和企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

随着我国互联网行业的全面复苏以及网络应用在更高层次上的大规模展开,我国的网络人才需求也在全新的层面上逐步呈现了出来。

从目前我国现有的情况来看,有较大网络人才需求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府机关上网工程的实施造就了对网络人才的巨大需求。我国目前正在实施政府上网工程,现如今政府网站数量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2000余个地(局)级以上政府机关上网建立网站并逐步形成网上办公。粗略统计,实现上网的政府机关不足政府机关总数的20%,已经实现政府机关上网的数量超过5万个。全保守估计每个政府机关需要的网络和网站管

理、维护人员以及网络安全服务的人员,按照2人计算,从业人员约2万人;未来从业总需求将不少于30万人。

二是企业上网需求量猛增。目前全国已有企业网站18万个,按照每个企业网站1人计算从业人员共18万人,目前企业上网总数不足全部企业的5%,与国外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企业网站增长速度将还要大幅度的上升,未来从事企业信息化工作的专职人才需求将不少于100万人。

三是现有媒体的网站和商业、专业性质网站对专业人才的渴求更是迫不及待。网站今后的更大发展需要更加专业的人才来开拓。

肇庆市在数字化建设方面相对发达地区而言较为落后,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不够迅速,特别是在网络基础建设比较薄弱。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对IT人才,特别是网络基础建设以及网络信息安全等方面人才存在巨大的需求。

三、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距用人单位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基本的抽象分析问题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经验不足;

(3)责任心和纪律性不强;

(4)价值取向和对职业生涯的规划不成熟;

(5)外语能力欠缺;

(6)承受压力的能力不足。

四、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现状

1.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相对陈旧

总的来说,目前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体系,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的。但有些课程的内容只是普通高校课程的简化,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实用技能的训练相对不足。尤其是课程内容滞后于专业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内容极少,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在职业技能培养方面,职业技能训练不成体系,力度不够,对职业素质的教育(如开拓精神、市场观念、管理技巧、团队精神、应变能力等)尚没有得到全面的实施。现有课程体系存在以上问题,与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相脱节,导致该专业毕业的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相关行业工作。

在教学方法方面,虽然基本上采用了理论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法,但对学生职业

技能以及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相对不足。社会需求的计算机网络人才强调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按传统方法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

由于职业教育招生困难,导致生源的整体素质要比过去有所降低。有些学生文化基础素质较低,学习的自觉性比较差。但客观的分析后,并不是这批学生没有能力,而是需要有适合他们学习的课程和教学方法,要增强教材和教学方法的趣味性,给予学生更多动手的机会,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在实际访谈调研中人们发现,这批学生对于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很感兴趣,并且能够很好地掌握。对于工具类的课程,学生的接受能力比较强。

2.该专业师资缺乏,职业实践能力和经验不足,专业知识滞后

该专业具有良好职业实践能力和经验的教师严重缺乏,这样会导致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无意识的偏离专业培养方向。现有教师缺少职业培训、技术更新滞后、缺乏教育创新机制等,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

3.专业实训条件以及软件教学资源不足

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是改革开放近20年来,依靠政府教育经费建立发展起来的。虽然已普遍建立计算机房,但由于种种原因,上网条件、微机组装以及局域网组网实验室等还难于满足要求,也没有实训基地,整体表现出实践教学设施条件不足,特别表现在软件教学资源不足,现有硬件条件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4.对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不够

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就业前的职业准备教育,所以衡量职业教育水平的标准,应该是培养的学生能否满足职业岗位需要的能力。许多职业院校普遍存在重招生、轻就业的现象,对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要缺乏研究,对岗位实际技能的要求把握不够,对就业信息掌握不足,对毕业生缺乏有效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一些院校计算机专业领域的毕业生就业存在困难。

推荐第8篇: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农机使用与维护专业

人才岗位需求分析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推进、国家基础工程的加速进行和国内外平等互动竞争平台的搭建,促使我国农业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而现代农业的发展是与科学技术的前进、农业产业化的迅速发展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联的。在这大的背景下,我国农机业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农机及为适应农业发展的各种设备已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科技开发、生产制造和推广示范体系,农机产品及附件进出口增长趋势明显,我国农机化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机遇期。

十五届三中全会的报告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实现农科教结合,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注重人才培养,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转到寄托科技前进和提高劳动者本质的轨道上来。”这充分说明,“十二五规划”的农业职业教育,任重道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在改革招生与分配合制造度,调整专业设置,拓宽服务领域,扩大办学规模及开展多种形式联合办学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更为显著。除此之外,为顺应形势要求,各中等农业职业学校在教学改革方面也作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为了深入了解市场,获取社会对农机人才需求变动情况的了解,明确学校农机使用及维修专业的学生培养方向,对多家企业进行了有关人才需求在培养目标与专业课程设置方面的调查。

一、调查的方式与内容

1.抽调学校部分领导和农机教研组老师深入农机公司、农机市场以及农村,召开我校历届毕业生和应届实习生座谈会,并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这种方法,我们掌握了毕业生的从业情况,了解了毕业生对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课程体系及实习环节的设置等方面的意见,听取了用人单位对中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建议。

2.对全体农机专业教师和班主任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内容有:①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及从业情况。②承担企业职工培训的课程内容。③农机行业近几年较为

广泛使用的新设备和新技术。④对农机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建议。⑤如何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⑥如何开展学生专业思想教育。

二、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通过上述各方面的调查,我们得到了大量的反馈信息,经过综合分析,归纳成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机使用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备农业机械构造与原理、农业机械的电器控制与智能控制、农业机械管理、农机使用、农业机械销售等基本知识,掌握农机使用、维护、检修、安装调试等职业能力,面向农业机械的使用维护、检修、维修、营销、安装调试以及管理等岗位需要的从事农机使用、维修、售后服务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农机运用及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

1.毕业生情况与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要求

通过调查反馈的信息,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是农机设备的使用、保养、维修、售后服务、

销售和管理等。毕业生就业后岗位变换较频繁,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毕业生感到基础知识单薄,文化素质不高,适应能力较差。究其原因有:①初高中阶段学习基础就普遍较薄弱,由于社会、家庭及其个人的某些原因,他们在小学、初中时期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再加上基础知识相当薄弱,甚至有的学生加减乘除都没学好,因此,在中职阶段的学习中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这就给中职学校教学带来了不少障碍。②由于生产设备日趋现代化,智能化,原来设置的课程和教学内容已经满足不了毕业生从业的需求。③在知识面方面,毕业生技术基础面不宽,原来课程体系专业课口径窄,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以致毕业生难以适应就业岗位的变换。④学校实验实训的仪器、设备不足,学生动手机会少,实际操作能力差。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从事本行业的人文化素质普遍低下,生产管理无序、非正确维护与不断技术更新的设备的高要求所构成的矛盾,严重困扰本行业的发展,因此本行业急需具有一定技能中专毕业生加入,同时要求中专毕业生有比较全面的素质。首先,要求毕业生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一上岗就能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顺利地顶岗操作,希望毕业生能较快地理解和接收新知识、新技术,适应企业及公司岗位的转换。另外,企业要求毕业生有较高的思想境界,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康的心理素质。中专毕业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有相当一部分提拔为企业部门领导和车间一级技术人员,更要有语言表达、文字表达能力,有组织协调能力和业务交往能力。

2.农机使用及维修专业人才的主要知识

通过调查统计,市场要求学生在农机基本知识、农机具的使用、农机具机械维修与保养、农机具的电器控制与智能控制方面的能力普遍具有较高的要求,其次是农机具安装与调试等方面的能力要求,再次之是农机具检测、农机营销与管理等能力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时要特别加强学生农机具维修的能力。

3.农机使用与维修专业人才的主要技能

市场期望学生对农机具操作、维护的基本能力要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时要加强学生对农机具、设备操作实际的动手,增强实训环节的教学,对学生重在突出一至两项技能训练,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实训设备增加实训技能课程,建立校企合作方式,学生根据岗位任务进行专业实习,采用工学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专业重点掌握农机驾驶及作业能力、农机维护及保养能力、农机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农机检测能力、农机修理能力、农机的调整与检测能力、农机装配能力、简单机加工能力、简单焊接件焊接能力、产品推销能力、市场调研与分析能力,

4.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

对于本专业,企业均期望学生热爱本职岗位、热爱企业,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职业道德优秀,创新意思强,同时具有良好的品质意识和心理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时要继续加强对学生的爱岗敬业教育,诚信教育,学生对自己要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在毕业前希望学校加强对公司管理制度的培训。5.农机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本次调查就毕业生对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需求程度广泛征求教师、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意见,大家比较一致地认为中等职业教育应使毕业生具有比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比较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以适应学生将来就业与岗位转换的需要。文化基础知识:语文要突出应用写作和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政治要重视法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就业指导;英语和数学首先要复习巩固初中的知识,英语教学同样要为本地经济服务,教学内容要结合日常用语,计算机用语、外贸英语、农机专业科技用语。产品说明书、进口设备说明书均可作为学生补充练习。数学重点是三角函数部分。计算机已普遍使用,要重视操作技能实训。

专业知识是指岗位群所必须的专业技术知识,要求学生既具备一技之长,又能掌握本专业比

较全面的知识。教学内容应删减理论研究性内容,突出实用性和地方特色。具体有:机械基础中工程力学部分从简,重点是机械传动、常用机构、轴系零件,特别是齿轮传动和轴承。液压传动相对比较复杂,但应用日趋广泛。钳工突出装配工艺、机修钳工。另外还需开设电工电子技术、拖拉机汽车电器修理技术、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柴油机拆装与维护。选修企业管理、农机产品销售等课程。还应增加一些社会知识方面、个人修养方面的讲座。在进行农机专业的教学设计时,应以文化基础知识为前提,以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为重心。做到基础知识要厚实,专业技能要精湛。

6.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

通过调查,了解毕业生对能力的培养表现十分迫切与关注,如农机具操作能力、农机具维修能力、新技术应用能力(农机检测技术等)以及其他相关能力都是毕业适应职业岗位应该具有的实际能力。

毕业生的职业能力是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农机专业毕业的能力结构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和其他相关能力,那么如何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使学生具有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实际操作能力。

(1)按要求开设有关课程的实验,保证一定的实验开出率。如电工和电子技术。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即获取知识的能力,观察判断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抓技能实训、下企业实训实习,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即拖拉机汽车电器修理技术、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柴油机拆装与维护、农机具使用与维护能力。

(3)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抓课程的综合练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即语言表达、文学表达和计算、识图、绘图能力。

(4)通过兴趣小组、主题班会、参加社会实践等手段培养学生其他相关能力即协同合作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业务交往能力。

总之,能力结构要以实用为主,突出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要以适应职业岗位为目标加强技能训练,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

(三)关注农机行业的技术发展,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

密切关注农机技术的发展,通过校企合作、聘请企业人士及专家讲座等形式,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将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补充和更新到专业教学内容中。使学生在扎实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及时了解本领域的新技术发展,并掌握相关技能,实现专业教学基础性与先进性的统一。

推荐第9篇:调研报告人才需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才需求情况调研

生科学院09级生工3班王涛2009247

4前言:

随着2005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大战略决策的问世,大批大学生回村建设已成事实。我们针对农村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大学生服务新农村的现状等问题开展了此次调查活动,其中有可喜之处,同时也有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农民是国民的支柱,高素质的农业人才则是农业健康发展的保证。而到底什么样的人才才是农业发展所最需要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利用假期时间进行了此次社会调研实践活动。

在此次调研中,我深刻了解到了新农村建设的任重而道远,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然而农村劳动力素质的低下以及人才的缺乏,使农村发展困难重重、进展缓慢,迫切需要一批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农业院校毕业生加入到新农村建设的行列中,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共同繁荣。

首先,利用假期充足的时间对家乡周围的父老乡亲及基层干部进行走访,以从基层了解到真实的情况。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农村基层干部文化程度和领导能力的不足。在调查走访的对象中,有70%左右的农村领导干部仅仅具有初中学历,只有很少一部分干部具有高中学历,文化程度不高决定了他们对于时代发展把握的不足。缺乏市场意识使他们无法正确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对现代农业技术了解少使他们缺乏运用新技术科技种田的意识。这也相应的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引导鼓励具有丰富知识的大学生积极为建设新农村服务是符合时代需要的。

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国家最新农业农村政策的普及不足。对于粮食补贴政策,大多数农民知道“现在国家给钱让咱种田,得好好种”。但是家电下乡补贴政策,农

业小额贷款政策等了解较少,甚至有部分农民对此些政策产生了误解,比如,有些乡亲认为“家电下乡中标产品都是不好的,多花点钱买没有补贴的放心”。对于国家大力支持的农村小额贷款政策乡亲们基本不了解其申请条件和流程,觉得和一般贷款没有什么区别,“都要不少利息”,少部分了解小额贷款政策的农民担心贷款所实施的致富项目的前景,“要是赔了就还不上贷款了”,封建社会高利贷的阴影依旧影响着农民的思想,使他们一次次的错过了很好的支付机会。这不能不归咎于政策知识普及的不足,积极开展农业相关政策的宣传讲解势在必行。

其次,对已经在农村服务的大学生进行调研,以了解大中专毕业生在农村的作用发挥情况。

可以说大部分“村官”对自己现在的工作情况和未来发展前景是持有乐观态度的,不过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抱着为中国农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理想的大学生很多得不到乡亲们的理解,不少乡亲们认为’他们是在城市里找不到工作才到俺们农村混饭吃的,”这种看法或多或少会打击大学生们的服务热情,部分“村官”觉得获得农民的尊重比政府给于他们物质上的优惠补助更重要。再者就是大学生的工作能力得不到认可,有一部分农民认为大学生眼高手低“说大话不干实事”,其实这种看法并不是空穴来风,在目前的高校里确实存在部分眼高手低的大学生,他们顺利通过了“村官”考试加入到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行列中,但是到了工作岗位上急于作出业绩,不顾农村现状而采取一些急功近利的做法在所难免。通过本人对“村官”的访谈和问卷,认为在大学生于高校求学期间学校就要培养大学生深入基层实践的能力,志愿者服务活动就是一个不错的方式,高校可以组织部分立志服务农村的大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到农村地区进行支农,支教等力所能及的活动,深入第一线了解情况,这样不仅可以坚定他们服务农村的

信念,还有利于他们提前发现农村存在的问题并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方案,锻炼实际实践能力。

综合整个调研活动,发现,有相当数量的农民缺乏长远发展的观念,这种观念最突出表现在劳动生产中,他们期望自己的劳动短期内可以取得回报,例如打短工结束就可以获得工资,种田到了收获季节就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刻,搞养殖时只要最初一段时间没有赚钱他们会“果断”的结束并且否定之前的劳动…….而对于需要较长时间(超过1-2年)才有成效的活动比如种植果树等经济作物因为要积累经验而以不适合自己为由而拒绝投入。这也许是由于农民自身大多没有多少资金积累,没有勇气进行长期的投入造成的,而如果允许这种状态维持下去,那么农村取得长足发展是很难预料的。此外,当“村官”们来到农村,进行许多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有所成效“不能见现钱”的工作时,农民基于自身看法而不合作就是可以理解的了。这同时也为促进大学生服务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突破口,本人认为,利用国内这方面的实事来开导农民,启发并鼓励他们长期投资并取得回报的意识和勇气,同时相关金融机构采取配套优惠政策(比如小额贷款)并加强宣传,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在农村人才需求上,带领农民打开市场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的市场人才,服务于农业养殖的动物科学类人才,服务于农业种植的农学人才是农村急需的人才。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计算机技术人才也正日益成为促进农村发展所必须的因素。不了解计算机的作用,因为看到太多孩子上网成瘾误入歧途而对网络产生误解,觉得网络就是毒药的农民不在少数。所以,积极加强针对农村的计算机方面的科普教育,提升针对农村的网络服务质量势在必行,同时鼓励优秀的网络人才加入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队伍,用自己的知识为农村建设尽一份力。

另外,高校尽力将惠农的技术进行实践转化,促进服务于农业的实用技术的科

普推广,武装农民,是一项促进农业发展的举措,并在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增进农民对于农科院校的认识,了解到了农学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中的巨大作用,改变以往“学农科没出息”的观念,以吸引更多的有志学子进入农科院校学习并在将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以农业知识在实际中的成效来提高农科大学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确保农科大学的发展服务“三农”,惠及农民。

由于小组成员能力所限,调研结果难以全面客观的反映新农村建设人才需求的真是情况,望见谅。

后记:

为了更好的了解新农村建设的人才供需情况,我们将进行进一步的调研活动,以期能够为农业发展、农民致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推荐第10篇: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中共XXX县委组织部

关于对中科院科技人才需求情况的调查

市委组织部:

根据2009年10月10日电函精神,我县在认真调查研究、充分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现将经济建设与产业发展对中科院科技人才需求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现状

XXX县总人口共302658人,全县各类人才队伍达10704人,占总人口数的3.54%,其中专业技术人才4237人, 占各类人才总数的39.58%;企业经营管理人才4360人,占各类人才总数的40.73%;从学历结构上看,全县人才队伍中,具有中专及以下学历的6232人,占各类人才总数的58.22%;具有专科学历的2813人,占各类人才总数的26.28%;具有本科学历的1617人,占各类人才总数的15.11%;具有研究生学历的42人,占各类人才总数的0.39%;从年龄结构上看,全县人才队伍中,35岁及以下的3596人,占各类人才总数的33.59 %;36至40岁的2214人,占各类人才总数的20.68%;41至45岁的1389人,占各类人才总数的12.98%;46至50岁的1590人,占各类人才总数的14.85%;51至55岁的1437人,占各类人才总数的13.42%;56岁及以上的478人,占各类人才总数的

4.47%;从专业技术职称情况上看,全县有职称的4177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31人,占职称总数的3.14%;具有中级职称的1508人,占职称总数的36.10%;具有初级职称的2538人,占职称总数的60.76%。

二、存在问题

1、人才外流较大。XXX籍国民教育大学生绝大多数在外地就业,数万接受过义务教育的中青年农民进城务工,到大中城市和其它领域择业,使我县人才流失严重。

2、现行分配制度的影响。目前,由于我县经济条件较差,个人待遇较低,留不住人才。突出表现在近年来我县大学生回乡就业的比例持续下降,加之1999年以后大中专学生不分配,县内补充较少,无论在年龄、文化上都出现了断茬、断档局面。

3、人才评价制度的影响。近年来,中省市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人才到基层工作、支持贫困地区人才发展的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城乡客观存在的差异,绝大部分高层次人才集中在大中城市。此外,由于国家现行的技术职务晋升、科技成果评选、优秀人才的选拔,依然比较重视学历、理论、论文等,因此县域内人才获奖难、晋升难。

4、人才不足的瓶颈制约。在我县源源不断向城市输出人才的同时,城乡差异不断扩大,我县人才队伍面临着补充少和流失大的双重制约,总量不足、学科不全、结构不够合理、特别是经济建设与产业发展方面人才青黄不接。

三、需求、培训与交流情况

1、根据调研与摸底情况,目前我县急需酿酒、机械工程、畜牧防疫、硅酸盐工艺类专业人员定期培训,以解决我县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县企业中的机械工程、营销、计算机、畜牧防疫、采矿工程专业人员到中科院进行培训;请中科院组织酿酒发酵、硅酸盐工艺专业人员到我县相关企业担任技术顾问、经营管理等职,以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相关困难。

2、在农业生产方面,我县急需项目管理、网站建设、无公害产品检验检测类人才各1人;需要蔬菜花卉、植物保护和利用开发技术类专家来我县培训;让蔬菜花卉、植物保护和利用开发技术类人员前往中科院培训机构参加培训。

3、我县是林木业大县,目前我县林果、森林病虫害防治、林产品加工方面需人才;请林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来我县挂职指导;派林业管理岗位领导前往中科院学习;请林业、森林病虫害防治、林产品加工专家来我县培训或我县组织人员前往中科院参加学习。

4、在水利建设方面,我县急需水利、水保、水产工程规划设计技术人员;请专家来我县培训水利、水保、水产工程规划设计技术人员百名左右;派10名专业人员前往中科院培训机构参加培训。

5、根据我县城市现状及未来发展规划,我县急需城市规划方面人才5人(含园林景观规划2人),建筑设计人员3人,节能设计人员1人;派我县城建优秀人才外出学习锻炼,同时请专家来我县加强城建行政执法等方面培训。

中共XXX县委组织部

第11篇: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莆田晚报社人才需求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了解当代媒体及企业对与人才的需求,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了解单位人才需求的渠道,为更好的学习自己的专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在2011年的暑假的认识实习期间,以提问的形式,对莆田晚报社的同事以及一些领导以提问的方式进行调查。

一. 媒体对新闻人才的需求及对大学生的要求

(一) 对人才的需求

我在莆田晚报社见到了林总编。莆田晚报社隶属于《莆田晚报》是中共莆田市委主管、湄洲日报社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报纸,是莆田市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 在被问及对人才的需求时,林总编首先表示,媒体。尤其是平面媒体,对于人才的要求是在变化的。在过去,报社所要的记者,是综合性的人才,有扎实的文字功底,负责对消息的采集和报导,报纸的版面内容,也大都是新闻事实。而现在,随着报纸内容的多样化,版面的专业化,专栏专刊不断增多,报社所需要的,更多的是专业性的人才。

林总编谈到,由于报纸具有深层次报导的能力,报纸为受众所展现的,更多的是综合分析之后的结果,平常的生活琐事后面也许有着经济纠纷或者法律问题,这就需要经济或者法律方面的人才。

(二) 是否招聘应届毕业生

在谈到是否招聘应届毕业生的问题时,林总编表示,莆田晚报社会招收应届大学毕业生。他提供了一些数据:05年,招聘一个浙大新闻系的毕业生,一个浙师大的,还有一个湖南师范大学的;03年,招聘安徽大学毕业生2个;02年,招聘武汉的大学毕业生1个。林总编谈到,报社找人的范围是文科类专业或是与新闻类专业有关的大学毕业生,如文秘 历史 经济 法律等。林总编认为现在的报纸越来越贴近人民生活,语言亲切,口语化,所以报社对记者的文字要求并不是很高,最主要的还是一种新闻的敏感性。所以报社非常欢迎经济或是法律类的人才,“当然了,要是新闻学士学位,又有法律或经济硕士的学位,我们是大大的欢迎了。”林总编幽默的说

(三) 对毕业生具体的要求

关于现在大学毕业生的工作能力问题,林总编认为确实并不突出,缺乏经验和

实践能力是最主要的缺点。他认为这是一个应知和应会的问题。学校的教材有些理论方面的知识与现实并不合拍,造成大学毕业生面临实践时的困扰。林总编还指出锻炼需要一个过程,刚走上工作岗位,实践不够,很难做出成绩,所以在大学期间,大学生应加大实践,锻炼自己的能力。

关于这个问题,赵书记的看法是一样的。可见实践能力是大学生在校要注意锻炼的。而有些实习生往往实习的时候很勤快,一旦被录用就开始懒散,这是非常不好的。另外,赵书记还补充,工作主动性不够也是大学生的缺点,总要领导布置了任务再去完成它。

对毕业生具体的要求,林总编和赵书记都一致认为要勤奋。作为新闻记者,就一定要吃苦甚至享受吃苦。赵书记还补充在校期间培养自己的政治意识也是很重要的。

二.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及对大学生的要求

(一) 人员组成

莆田晚报社:60%以上为大学生,中专生比率为90%以上。并在集团内部设有博士站,董事中大部分为MBA硕士学位。

(二) 内刊内报的发展情况

笔者通过调查了解这两个集团的内刊内报均发展良好,每期刊物都送往市政府办公室和书记处,与报社电台有良好联系,内刊受到广泛的重视。

(三) 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接待者均坦言,对于一个资产庞大,员工众多的企业,管理中确实有不可避免的困难或者不可协调的部分,尤其是报业集团的记者,由于工作性质需要时常到外面采访,所以在管理上需要更多的新的模式。但企业对员工负责,会尽量做到维护员工的利益,尽可能避免管理中的事故和漏洞。

三. 对于调查的总结

我通过这次调查,受益菲浅。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并粗略的了解了媒体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对自己以后的专业方向有了一定的定位,为自己专业的学习打了一点基础,明确了将要掌握的能力。

无论以后向哪个方向发展,做为一个汉语言文学的学生,都必须开拓自己的视野,增长知识,培养沟通能力和敬业精神,要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培养新闻敏感。希

望自己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得到自己所需的素质,我想这也就是这次调查的目的了。

第12篇: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推荐)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2007年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掌握社会现有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状况,了解社会未来三年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及培养要求,从而为确定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提供基本的依据。我们对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我们采用走访用人单位、问卷调查、资料收集与分析等手段,就相关行业和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

此次调研涉及的用人单位主要为辽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上市公司、外资企业、大中型国有企业以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民营企业;涉及到省内及周边地区的人才交流中心和人才交流会;还访问了51job和job168等人力资源网站。

现就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需求的宏观背景

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是由社会发展大环境决定的,我国的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并将继续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产生重要的影响。近年以沈阳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进行工业革命和振兴运动。所以以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的高职网络教育必须发展。

目前,我国计算机市场的主体仍然是行业应用市场。在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指导下,行业应用市场总体上保持稳定增长,但行业间需求不一,增长各异。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涉及到各行

各业。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行,是目前和今后采购、应用计算机产品的主流需求。这些用人单位需要高校培养大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

网络人才的社会需求总量在计算机行业属于排名靠前的,每年需要大量的各种层次的网络人才,高职院校毕业生主要从事网络行业的基础工作,特别优秀的可以从事一些网络研究工作,但大部分是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建、维护和管理等业务工作。

二、相关行业和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

随着我国互联网行业的全面复苏以及网络应用在更高层次上的大规模展开,我国的网络人才需求也在全新的层面上逐步呈现了出来。

从目前辽宁省现有的情况来看,有较大网络人才需求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机关上网工程的实施造就了对网络人才的巨大需求。我国目前正在实施政府上网工程,现如今政府网站数量据不完全统计,我省已有160余个地(局)级以上政府机关上网建立网站并逐步形成网上办公。粗略统计,实现上网的政府机关不足政府机关总数的5%,已经实现政府机关上网的数量超过1万个。政府网站待建设的需求将不少于15万个。保守估计每个政府机关需要的网络和网站管理、维护人员按照2人计算,从业人员约2万人;未来从业总需求将不少于30万人。

二、企业上网需求量猛增。目前全省已有企业网站0.6万个,目

前企业上网总数不足全部企业的5%,与国外和其他相比发达城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企业网站增长速度将还要大幅度的上升,未来从事企业信息化工作的专职人才需求将不少于100万人。

三、现有媒体的网站和商业、专业性质网站对专业人才的渴求更是迫不及待。网站今后的更大发展需要更加专业的人才来开拓。

我省在数字化建设方面相对全国发达地区而言较为落后,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不够迅速,特别是在网络基础建设比较薄弱。近年来,随着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对IT人才,特别是网络人才存在巨大的需求。

近年来网路方向产生了一个具有极强生命力的专业----互联网,正成为社会真正的急需方向。

互联网新兴职业五花八门.更多的新职业虽然还没来得及得到政府的认可,却也已在互联网业内渐成气候并有一定的市场需求。比如网络写手、电子商务师、网站策划师、网络游戏设计师、短信写手、彩铃设计师、DV创作人等等。

1.创意和自由吸引职场人

除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和优良的待遇之外,激情、创意和自由,是吸引职场人,特别是年轻人加盟的重要原因。是的,网络正在给年轻人更多实现梦想的机会,只要有足够的激情和创意,就能发现新机遇,创造新职业。比如,帮人在互联网上“洗底”可能成为一项新职业,所谓“洗底”,即擦去个人因种种原因在网络上被公之于众但个人不想公开的信息。有了网络搜索引擎之后,个人在互联网上的痕迹越来

越多,连FBI内部人员的资料都能在网上搜到,所以,或许今后会产生一个行当,专门在网上对搜索引擎做优化,放一些假信息、掩盖真信息等。

2.数字音乐制作人

目前中国数字音乐市场正处于“起飞期”。2004年中国在线音乐市场销售额为1.31亿元,预计到2008年将达到7.78亿元。基于数字音乐业务的新型运营模式、音乐项目运作、音乐产品规划设计和音乐营销类人才需求旺盛,这一行业对IT和音乐知识的要求很高。

3.网络课件设计师

网络课件设计师是运用现代教学设计方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从事课件内容分析、设计、制作和评价等工作的人员。目前在我国教育培训领域中,网络课件已炙手可热,急需一大批受过专门职业训练的网络课件设计人员。

4.网络“保安”

所谓网络保安,主要通过网络监控,为服务单位及时删除各种不良信息,及时叫停违法行为,向网监部门报警。除此以外,网络保安员还负责维护社会治安,打击网吧黑势力,对不法分子的破坏活动起到辅警作用。网络保安员必须具备职高以上的学历,而且学过计算机专业或有计算机特长。所有条件合格的报名者都要经过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知识培训、考试,取得保安员证和网络安全员证才可以工作。

5.BBS版主

利用相关专业知识及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从事网站论坛维护与

管理的人员。目前以兼职形式在网虫中流行,很多人出于兴趣担任网站版块版主,主要负责整理版务、清理版面、推动论坛讨论风气、解决论坛纠纷等,在论坛中处于核心地位。根据网站经营性质与经营业绩,论坛版主薪酬不等。赢利性网站论坛版主根据工作业绩,月薪可能在5000元甚至以上。

6.网上店长

指拥有网上店铺并负责管理运营该店铺的人员,只要会上网的人都可以在网上开设一家属于自己的小店。目前全球有1.5亿人到网上商城购物,这使得未来几年内网上店长的数量会直线上升。随着网络购买形式的不断普及与完善,网上店长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7.网上秘书

网上秘书主要负责预约、整理档案、制订商业计划以及联系客户。互联网基本知识、文秘知识以及商业贸易知识都是网上秘书应该具备的职业要素。

总之,网络技术人才现在还是非常的紧缺,在该领域的某些方向是国家规划项目.在一段时间内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计算机领域还是起主导地位,是社会紧需的人才.就业和发展具有很大的空间.

三、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距用人单位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基本的抽象分析问题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经验不足;

(3)责任心和纪律性不强;

(4)价值取向和对职业生涯的规划不成熟;

(5)外语能力欠缺;

(6)承受压力的能力不足。

这些问题也是我网络教研室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是我们教研室以后工作的重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研室

2008-3-21

第13篇:学前教育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张家口市学前教育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一、我市学前教育状况

目前,我市共有幼儿教师5336人,其中保育员1020人。正式在编教师2244人,其中保育员299人;聘用教师3092人,其中保育员721人。全市正式在编的专职教师占全市幼儿专职教师的45.06%,正式在编的保育员占全市保育员的29.31%(见表一)。

表一:2011年全市在职幼儿教师分布情况表(单位:人)

从学历结构来看,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为2488人,占幼儿教师总数的46.63%;拥有高中以下学历的为2159人,占幼儿教师总数的40.46%。但从全市教师整体学历的情况看,幼教专业(含幼师、职幼)毕业的却只占到教师总数的21.68%。(见表二)

表二:2011年全市在职幼儿教师学历情况表(单位:人)

从职称结构来看,全市具有高级职称的(中学高级)幼儿教师只有7名,占幼儿教师总数的0.13%,而她们其中大多数已走上领导岗位;具有中、初级职称的(小学高级、一级、二级)占幼儿教师总数的41.98%,无职称的占幼儿教师总数的57.89%(见表三)。

表三:2011年全市在职幼儿教师职称情况表(单位:人)

从年龄结构来看,30岁以下的教师占幼儿教师总数的30.24%,41岁以上教师占幼儿教师总数40.21%,这其中46岁以上的教师占到幼儿教师总数的22.87%,可以看出,全市幼儿教师老龄化已经相当严重(见表四)。

表四:2011年全市在职幼儿教师年龄情况表(单位:人)

总体表现

1.教师数量缺额较大,老龄化倾向日益显现

目前,全市学前教育适龄儿童为158353人,在园幼儿112872人。在岗专职教师4316人,师幼比为1:26.根据《全日制、寄宿制幼儿

园编制标准(试行)》的规定:“全日制幼儿园和寄宿制幼儿园专职教师每班配2-2.5人,保育员全日制幼儿园每班配0.8-1人。”按平均每班30名幼儿配2名专职教师计算,全市需幼儿专职教师7603名,如除去目前在职的4316名(其中含2371名非正式),还需补充专职教师3377名。保育员每班按最低标准计算,缺额多达1800多名。同时,因全市幼儿教师老龄化且多为女性,其退休年龄段较早,随着自然减员,教师缺口会越来愈大。

2.专业教师严重缺乏,影响了学前教育的办学质量

目前,全市在岗幼儿教师中,幼师专业(含职幼)毕业的仅占教师总数的21.68%。在农村,这一问题就更加突出,在岗幼儿教师中专业教师所占的比例较小,只能达到0.7%。而且相当部分人员都是在普及学前教育的过程中由小学转岗或代课的教师,她们不但年龄偏大,而且专业化程度也较低,这部分教师既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缺乏扎实的学前教育理论及各种教育教学方法,又不具备唱歌、绘画、跳舞、弹琴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因此使得其教育教学处于一种“自我经验型”状态,表现为以传授知识作为教育活动的主要目标,而忽视幼儿的情感、态度、能力发展,在保与教的问题上,多数只能充当着“保姆”、“灌输者”的角色,使幼儿教育逐渐步入“小学化”。这些因素,极大的限制了当前农村学前教育的良性发展,也影响了全市学前教育的办学质量。

3.人才培养与学前教育发展趋势脱节,使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缺乏有力的师资队伍保证

近年来,由于部分院校调整办学方向、整合资源,幼儿师范院校和专业在逐步减少。所以,随着目前学前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导致

了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出现紧缺。大专以上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由于数量少,县城以下幼儿园一般很难招聘到。而中专幼师的毕业生又受其质量影响,有限的城市公办园不愿要,农村幼儿园这些学生又不想去,导致大量幼师生或流向民办园,或选择自主创业,利用所学专业兴办家庭作坊式兴趣班、特色班等。但这些兴趣班或特色班往往因设施简陋,办园条件不具备,因此无法取得办园注册手续,导致大量无证“黑园”出现,给政府及教育部门管理带来很大难度;另一方面,受功利思想驱动,为了迎合家长,这些兴趣班或特色班的保教工作不讲求科学规范,教师教学水平和方法令人担忧,严重干扰了全市幼儿保教工作和幼儿教师人才需求的导向。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目前没有正式注册的无证园(班)达550所(个),教师达1200多人。

二、我市幼儿教师培养资源现状分析及需求预测

目前,我市培养中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校主要有宣化县职教中心、宣化科技职业学院、市职教中心、阳原县职教中心,培养规模每年约900人。培养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院校只有张家口教育学院,但远不能满足全市学前教育发展的需求。

这样,我市幼儿教师培养资源就存在着规模小、层次低、布局不合格和资源浪费的问题。一是现有规模远不能满足当前和今后十年我市幼儿教育发展的需求;二是办学层次低,中专层次的办学机构是主体,大专层次教师的培养只占极少的部分;三是布局不合格,教育资源分散,难以充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据统计,我市学前教育适龄儿童2015年将达到146942人,比2009年增加了1992人,2020年将达到150278人,比2009年增加5328人。按照15:1的生师比,届时将需幼儿教师10018人。我市

目前现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幼儿教师仅为2488人,其中幼师专业毕业的教师只有1173人。而预测未来的几年,至2015年,全市五所院校专业幼儿教师毕业生不足5000人,根据《全国教育人才发展中长期固化(2010-2020年)》中的要求,“到2020年,幼儿园教师基本具备专科以上学历”,则远不能满足幼儿教师岗位需求,如果再加上自然减员等正常因素,2015年至2020年我市幼儿教师岗位缺口基本呈现逐年增大的趋势。

宣化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12年9月18日

第14篇:建筑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一) 调研目的

根据《供热通风与空调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的研究》课题工作安排,我们于 2007 年 3 月 - 2008 年 12 月,分地区、分专题展开建筑企业技术现状与人才需求调研以及全国部分建筑类高职高专院校办学状况调研。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1)调研全国部分省市建筑企业现状及发展规划;(2)掌握各类建筑企业技术现状及企业对人才的要求;(3)了解建筑企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及就业岗位;(4)高职高专层次的学生就业的主要岗位及对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5)目前建筑企业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的管理模式。

(二)调研安排

调研以实地考察及问卷调查相结合,共调研建筑企业十余家,高职高专院校 11 所,发出问卷调查表数 30 份,收回调查表 15 份。

二、建筑企业技术现状调查

(一)建筑企业基本情况调查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十五”期间,辽宁省共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787 亿元,比“九五”期间增长了 189%;房地产开发建设投资2194.4 亿元,竣工各类商品房建筑面积 10921 万平方米,分别比“九五”期间增长了 147%和 27.6%。“十五”期间,全省建筑业总产值 5338.6 亿元,建筑业增加值 1707.2 亿元,分别比“九五”期间增长了 128.5%和 77.6%。根据《辽宁省建设事业“十一五”规划》“,十一五”全省建筑业总产值将达到 11443 亿元,同比增长 114.3%;建筑业增加值将达到 3149 亿元,同比增长 84.5%。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阶段,辽宁建筑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也对辽宁省的建筑类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辽宁省建设行业共有企事业单位 1.6 万家,从业人员 154.4万人,其中专业技术管理人员 38.6 万人,生产一线急需补充大批专业技术与管理人才,按照辽宁省建设教育“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对建筑类高职毕业生的需求量达 6 万人,伴随着建筑行业企业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面推进建筑“四节(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一环保”的迫切要求,对建筑类高职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急需建筑类高职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专业建设与改革,适应辽宁省建筑行业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二)建筑企业的企业领导、管理人员学历结构调查

1.被调研建筑企业的企业领导、管理人员学历结构

被调研建筑企业的企业领导、管理人员学历结构分析见图 1。

图 1 被调研建筑企业学历结构图

分析:领导层学历结构:以本科及以上学历为主,特别是北京、天津等大城市本科学历人员比例较高,大专学历也有相当的比例,但总体仍以本科学历为主。

中层于部学历结构中:以大专学历为主,但本科和中专学历人员也占有一定比例,其中,中专学历的中层干部通常是早期毕业中专生。

基层干部学历结构中:以中专学历为主,大专学历也占到了相当的比例,本科学历相对较少,大专、本科学历的基层干部中大部分是近几年就业的毕业生。由此可见,企业领导、管理人员目前总体上以大专学历为主,因此,提高大专层次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的水平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三)建筑企业各专业领域工程技术人员构成调查1.被调研企业各专业领域工程技术人员构成见图 2。

图 2 被调研企业各专业领域工程技术人员构成图

分析:从企业目前各专业领域技术人员数量可以看出,建筑工程专业人员较多,装饰工程、工程造价、暖通空调专业的技术人员基本相同。这一方面说明建筑工程专业岗位需求量较大。而道桥专业人员数量相对较少,则与企业经营侧重点有关。

(1)从职称结构看,基本上以中初级职称为主,高级职称比例较低。其中,道路桥梁专业的中级职称较高,而高级职称几乎很少。

(2)从学历结构看,以中专学历人数为主,大专学历人数次之,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数比例也不低,其中的原因是近年来二级建筑企业的快速发展招收有较多的大专及本科毕业生。

(3)从年龄结构看,30~50 岁所占比例较大,30 岁以下人员次之,50 岁以上人员比例较低。

三、建筑企业人才需求情况预测

被调研建筑企业人才需求情况见图 3。

图 3 被调研建筑企业各类人才平均需求量图

分析:

(1)统计结果表明:建筑工程专业(以前称之为工民建专业)人才需求量很大,在所统计企业中需求量平均为 60 人,暖通空调专业平均为 15 人,造价专业平均为

6.4 人;建筑装饰专业平均为 4.4 人;其他专业也有少量需求。

(2)人才就业岗位均为一线技术与管理工作:如土建施工员、质检员、预算员等,还有相当企业要求岗位为工长和项目经理,企业岗位空缺可见一斑。

(3)企业对人才学历的需求是:必须具备专科以上的学历层次,但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天津等地的企业多数要求本科学历,对研究生学历也有少量需求,而其他地区的建筑企业主要需求人才的学历层次是大专及本科层次,尤其是高职毕业生。

四、建筑类专业知识、能力调查分析

(一)土建类专业知识结构

根据调查表统计分析,认为建筑类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理论知识的百分比见图4。

图 4 建筑类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理论知识统计图

通过调查表的汇总和统计分析表明,80%以上的人认为建筑类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理论知识有:建筑材料、安装施工技术、管理原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预算、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工程造价控制、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合同管理与工程索赔。其中,90%以上的人认为建筑类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有: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原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预算、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工程造价控制、合同管理与工程索赔。从上述七个方面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来看,要求该类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在懂技术、会管理、能编预算和控制工程造价、熟悉合同管理的基础上,完成建设工程投标工作,在市场竞争中获取工程项目。

(二)建筑类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

根据调查表统计分析,认为建筑类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专业能力的百分比见图 5。

图 5 建筑类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专业能力统计图

通过调查表的汇总和统计分析表明,80%以上的人认为建筑类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有:社交与语言表达能力、工作协调能力、拟定合同能力、合同谈判能力、合同纠纷处理能力、组织施工能力、工程成本分析能力、编制施工方案能力、微机应用能力、预算编制能力、投标策划能力、工程索赔能力、档案管理能力。

其中,90%以上的人认为建筑类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有:社交与语言表达能力、工作协调能力、拟定合同能力、合同谈判能力、组织施工能力、工程成本分析能力、微机应用能力。

从 90%以上的人认为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分析,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占了 5项;合同方面的能力占了 2 项,也显得很重要。另外,作为现代管理的必备工具的使用,微机应用能力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因此,我们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应该重视社会人文学科方面的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来培养学生与人打交道的能力。

五、调研综述

(一)建筑企业现状及人才需求预测方面

1.企业技术与管理人员的学历水平普遍偏低,企业领导、管理人员总体以大专学历为主,技术人员总体以中专学历为主,职称结构以初职为主,而年龄结构中,各年龄段人员分布总体比较合理,只有少数企业集中在 30 岁以下年龄段。

2.人才需求方面,实际调查显示: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中,建筑工程专业明显居多,其次是工程造价、装饰工程、暖通空调专业,其中,供热通风与空调专业专业技术人员数量明显较少,多数企业无这个专业人员或技术人员无学历。反应出供热通风与空调专业人才短缺。

3.企业对人才学历的要求:必须具备专科以上的学历层次。原因是高职高专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4.企业技术现状: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总体说还不普遍,除与企业技术力量,人员素质等因素有关外,还与国家的政策配套有关。

(二)企业对建筑类各专业毕业生知识和能力要求方面

1.毕业生文化知识、专业技能方面,各企业界一致认为应当具备大专以上学历,知识应当全面,基础扎实,一专多能。在具体知识点上,也有企业提出应当会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要有较强的识图能力,要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另外,毕业生应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要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毕业生岗位技能证书方面,各企业普遍认为毕业生应当具备

1、2 个建筑类岗位证书。如:施工员、预算员、安全员、质检员等,即通常所说的八大员证书。但同时也指出,要保证证书的真实性,提高其含金量。组织管理协调和适应能力方面,应当有灵活的头脑,能够协调各方面的关系,适应能力强,特别能吃苦,并易于接受新事物。

3.心理、身体素质方面,要求毕业生政治思想端正,尤其是思想上积极上进、品德好,有较强的责任心以及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同时要有好的心理素质,心胸宽广。能够感受工作中各方面的压力,吃苦耐劳、锲而不舍、踏实肯干;另外还要有好身体素质。这些方面都是学校教育中应当加强和迫切解决的问题。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高职教育供热通风与空调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的研究”(项目编号27-14)专题报告之一.(作者单位: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第15篇:12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化学工艺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报告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示范校建设

我校化工专业自1985年开设以来历经二十多年,经历过招生、就业低谷,也经历过繁荣阶段。目前,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区域化工行业的发展,我校的化工专业得以快速增长和提升。本专业调研的目的在于了解在新时期下化工专业的人才需求和化工行业对员工素质要求,以及企业对我校化工专业毕业生的评价,对我校化工专业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以配合示范校示范专业建设需要,为化工专业建设提供第一手资料。

一、调研的背景

(一)培养化工类人才是服务平湖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

《平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着力建设三大产业:首先,光机电产业,以平湖经济开发区为集聚核,独山港区和临沪、光伏产业园为配套区,重点发展新型电子元器件、光电子专用材料等高新项目以及汽车零部件、数控机床、精密机械等先进制造业项目。其次是临港产业,以独山港区、乍浦港区为主集聚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新能源、基础新材料“一装两新”临港先进制造业,突出发展发电、石化、港口等重型装备项目,积极发展自动化、精密仪器、超高压电缆等高技术装备。第三是生物医药产业,以平湖经济开发区为主集聚区,重点突破疫苗、基因工程,大力发展化学制剂、医疗器械及耗材、生物制品、诊断试剂、食品保健品、中成药制剂等项目。

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在三大产业中,大部分与化工产业有关,如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是浙江省乍浦港区的主要功能区块之一,园区于2001年被列为浙江省省级化工园区,是浙江省重点发展的三个化工园区之一。截止2012年底,该园区内已有化工企业37家,还有一些大型的化工企业加盟园区,如:浙江信汇合成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年产7.2万吨卤化丁基橡胶项目、传化集团10万吨/年顺丁橡胶项目也已落户港区等。像兴兴新能源甲醇制烯烃项目、嘉兴石化年产120万吨IPTA项目、信汇年产7.2万吨卤化丁基橡胶项目等5个投资额超10亿元的大项目具有投资大、带动大、效益大的特点,是港区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载体。预计5个大项目建成后,将为园区贡献200亿元以上的工业产值。根据规划,到2015年底,嘉兴港区化工新材料产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形成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积极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其中,实现年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将达13家、超100亿元的企业3家。如此庞大的发展规模需要大批的化工类人才作为支撑,为我校培养高技能化工类人才提出了挑战。

(二)深化化工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化工企业发展的需要

我市三大工业园区的化工企业都是自动化程度极高的现代化化工企业。企业对化工生产工人的素质、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现代的化工设备维护工、化工设备操作工、化工分析工等工种对职业素养、团队合作能力、专业实操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有比较系统的化工专业技术以外,还必须有相关学科的知识,比如化学和设备、化学和计算机,精馏塔绘图、萃取技术的运用、自动化技术、安全环保等技术。

(三)加大化工专业的人才培养的改革是学校发展的必经之路 我校地处平湖的三大经济开发区中央,植根平湖乃至嘉兴及周边地区。化工专业是学校的强势专业之一;有较强实力的工学结合实训基地,资源优势明显;有一支热爱职业技术教育、为我校化工专业发展默默无闻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配置合理,师资力量雄厚。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急需要加强本专业的内涵建设,实现本专业办学质量的自我提升。

二、调研设计 本次调研以行业、企业对化学工艺专业中职人才需求为立足点,力求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系统完善的、具有中职教育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化工企业岗位群、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全面了解,以适应本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化工企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以及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调研设计,掌握化学工艺人才的从业情况,了解社会对化工专业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课程体系以及实践教学环节设置等方面的意见,听取各类用人单位对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以此作为化工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的依据。

(一)调研思路

本次调研通过对平湖市内涉及化工领域的企业、中职学校在校生、毕业生、教师的问卷调查,各行业、家长、教师、学生的座谈会,以及对企业人事部门经理和业内专家的访谈调查等形式,收集大量数据和信息,运用Excel和SPSS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了解该专业企业用人的标准,专业市场的需求情况,毕业生工作的情况和发展空间,社会各界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等内容,为化工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依据和依托。调研活动从2012年6月中下旬开始启动,8月中旬在我校开展了预调研及问卷修改;9月上旬召开了全校相关会议,落实了调研任务;2012年下半年下发并回收了各组的调研数据,完成了访谈整理。

(二)调研形式

调研形式主要有问卷调查,座谈会和访谈调查。 1.问卷调查 (1)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设计为两类。一类是学校问卷,包括教师卷、学生卷。教师卷采用全面调查,调查对象为各学校所有化学工艺专业课教师,调查方式采取统一时间、地点,集中调查。在校学生卷采用抽样调查,抽样方式是由各校根据设计的调查总数、学校班级数确定样本,按学号随机抽取在校生,调查方式以学校为单位,统一时间、地点,集中调查;已毕业学生卷由学校联系目前从事化工行业的化学工艺专业毕业生。另一类是企业问卷,包括化学工艺行业企业及其他相关行业企业的工作人员,采用抽样调查方式,抽样单位包括与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专业对口的已毕业生所在的企业等。 (2)调查结果 整个问卷调查,我们调研了2所中职学校、5家与学校合作的化学工艺企业、3家相关企业。共计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80份,回收率为93.3%。从问卷反馈来看,企业工作人员中,20岁以下占25.1%,20—25岁占61.6%,25—30岁占12.5%;工作1年的占32.4%,2年的占24.6%,3年的占22.1%。毕业生的性别构成符合化工工艺从业人员性别结构实际;大部分被调查的毕业生都是刚参加工作的,其年龄构成及工作年限符合对毕业生的调查意向。被调查企业人员,71.3%是男性,28.7%是女性;20岁以下的占7.8%,21—25岁的占42.9%,26—30岁的占33.1%,绝大多数集中在21—30岁,性别构成与年龄情况比较符合当前化学工艺从业人员性别与年龄结构实际。整体看来,调研对象广泛,信息采集全面,针对性较强,信息反馈准确、及时。 2.座谈会

为了对平湖市化工行业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我校特请专家召开头脑风暴会议。我校特地请来平湖市发改局代表、嘉兴港区石油和化工行业协会代表、浙江嘉化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学校教师代表、学生代表举行座谈会。企业管理层、一线工人、老师、家长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充分表达了个人观点,使座谈会效果良好,反馈信息充分。 3.访谈调查

我们主要从企业人事管理人员、化学工艺的一线工人(具体企业名单见表1)着手,分别建立起访谈提纲。学校和企业始终保持的密切关系,为访谈调查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表1 访谈企业名单 1

嘉兴联合化学有限公司

2

浙江合盛硅业有限公司

3

嘉兴金燕化工有限公司

4

浙江兴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5

嘉兴石化有限公司

6

浙江嘉化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7

浙江庆安化工有限公司

8

三江化工有限公司/永明石化有限公司

三、调研结果分析

(一) 人才社会需求与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1.用人单位对化工专业人才需求大

在对企业的调查问卷中,20%的企业认为当前化工专业人才非常紧缺,51%的企业认为当前企业对化工专业的人才紧缺。如下图1所示。当前,随着浙江化工企业发展迅猛,企业对化工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越来越大,学校必须有这方面的意识,提高对化工专业人才培养重要性的认识。

图1 企业对当前化工专业人才紧缺性认识 2.学校招聘是化工专业人才招聘主渠道 用人单位招聘渠道分为多种,当前企业招聘化工专业人才主要通过学校招聘和社会招聘,多数员工通过学校招聘取得。详见下图2。 图2 化工人才招聘渠道图

3.职业院校学生是企业用工主体

下图3是企业用工学历分布图,由图可见,超过三分之二的企业职工学历为中专或者大专。由此预见,在化工行业,职业院校毕业生比较容易得到化工企业的青睐,用人单位对应聘人员的学历要求也不是很高,重视的是应聘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图3 化工企业员工学历分布图

企业是化工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从事生产的占80%,其次是从事技术管理,约10%,但也有8%从事销售工作。详见下图4。由图4可以看出,多数毕业生的就业是对口的。 图4 毕业生毕业从事工作内容

在对接受调查的毕业生进行深入分析中,我们发现参加工作的时间越长,从事技术管理、销售工作的比例越高;同时,工作性质与所学专业对口约占60%,基本对口的约占25%,专业不对口的占15%。调研中还发现毕业生工作后,也存在的困难主要表现在知识面窄、专业知识不够、基础不够扎实以及与领导沟通困难四个方面。(见图5) 图5 毕业生就业后的困难 (二) 化工专业人才能力分析

在企业、一线员工对化工人才各种能力重要性的调研中,我们把每项能力设为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三个选项,统计结果显示企业管理层和员工认为毕业生最重要的是吃苦耐劳的能力和职业道德,相反不受企业看好的是毕业生的理论功底和知识结构,由此也可以看出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详见下图6。

图6化工人才各项能力重要性调研

上图6是企业对化工专业人才的各项能力的期望值,下图7为企业管理层及员工在实际用工中对职业学校的学生从事工作中各项能力的满意度。企业人员最为满意的是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学习能力,其次是化工设备操作能力和化工分

析能力。同时,企业对学生的工程制图能力和计算机水平满意度不高。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因为培养目标上的问题,无法在一开始就具备各项综合能力,有待于今后发展。 图7 企业对学生工作中各项能力的满意度调查

(三)化工专业人才岗位群分析

在岗位分析调研中,我们发现该专业学生从事每个岗位都必须具备以下几种普适性的知识。分别是化学基础知识、化工基础知识、催化剂基础知识、识图知识、分析检验知识、化工机械与设备知识、电工、电器、仪表知识、计量知识、安全及环境保护知识、消防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在岗位分析中,我们对嘉兴港区化工企业用工做了调查统计,详细的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嘉兴港区化工企业对各岗位需求量的预测分析 工种

港区年内需求人数(2013年)

港区三年内需求人数(2013-2015)

1.化工操作工

207 570

2.化机维修工

19 68

3.化验分析工

20 106

4.电工,仪表工

18 104

5.其他技术工人

60 162

总计

324

1010

由表2可以看出周边企业对化工类人才需求较大,同时企业对化工操作工、分析检验工、仪表工需求较大。此外,在问卷调查中,我们统计出了区域经济对该专业对应的各个岗位需求,详细可见下图8。由图可见,化学操作工和化学分析工需求量较大,与表2内容一致。 图8 区域经济对各岗位需求调查

四、人才培养问题与专业改革对策建议

(一)提高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从企业调查结果情况看出,企业将员工的思想品德作为首要素质,同时对我校化工专业学生进行了肯定。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丰富学生德育教育的内涵,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进一步完善学生在校三年的德育教育体系;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加强团队意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思想和职业道德,对学生进行职业导航和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能认识化工、立志为化工事业作贡献来实现人生的价值。

(二)做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1.确立“职业导向、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企业需求调查结果,以往我们学校化工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比较单一,已不能满足周边企业发展的需要,要确立“职业导向、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学校现有的师资和设备条件,建议设立三个培养方向“化工操作工、分析检验、仪表自动化”。 2.改变“2+1”培养模式,改为“1+1.5+0.5”培养模式

根据企业结化工人才的需求,建议每年招生在3-4个班规模,适当时机开办化学制药专业。根据“职业导向、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原有的“2+1”模式不能适应现有分类培养的需要,建议改为“1+1.5+0.5”培养模式,第一学年以大化工公共类开课,第二学年开始让同学充分认识自己,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职业导向,确立自己的培养和发展方向,经一年半时间在校的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学习实训,第三学年第二学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 3.建立健全崭新的课程体系

教材的价值取向决定着人的发展方向,教材的内容又反映着时代的要求。因此,教师对课程与教材的处理及开发能力是创新教育的保证。构建一个科学的、开放的、充分体现时代特征的、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教材体系,己经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使用的教材大都属于全国或行业统编教材。由于范围大、周期长,往往体现不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跟不上科技的高速发展,反映不出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要求。基于此,我校化工类专业教师要勤下企业,了解企业所需人才结构的第一手资料,结合目前学校特点,编写校本教材,并让企业专家来把关、审核。对技能操作分阶段目标、模块目标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在学校学习中至少有一半时间在实验实训室里度过。 4.开发专业技能课程项目化教学 教学项目是相对独立、完整的教学评价单元,可以根据社会对职业的需求合理调整或重新组合。我校可采用项目课程教学方法来有效地满足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需要,根据能力要求设置技能课程项目。从服务经济角度出发,开发一系列降低学习的难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实训项目。项目化教学内容少一些文字,多一些图片及操作步骤,直观易懂,降低学习的难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适应学生发展设置拓展课程项目

考虑到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可通过设置“课程拓展项目”进一步深化与拓宽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一是在专业深度上进行拓展:选择与实际岗位相关的难度较大的模块组成综合性项目,利用工业自动化来拓展学生知识面,如化工生产的自动化控制技术等,融合化工、电子电工、机电一体化、计算机技术等知识,以适应化工行业工艺和技术发展的需求。

二是在专业广度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针对化工行业的特点,开设化工产品营销、化工企业管理等课程,为学生就业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三)多形式、多渠道、有计划地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我校一线教师大都从学校到学校,技能水平不高。但在当前现代化工企业发展日新月异情况下,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为了实现教师从化学到化工理念的转变,转变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观念,我校将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定期深入企业进行生产实习,了解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的知识和技能,了解企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并不断地充实到教学中,以适应自身教学以及当地化工及其相关行业的发展。 除此之外,我校将积极开展学校教师与企业专家结对活动,认真开展好“协作式”授课活动,学校教师与企业专家师徒结对,共同探讨如何上课,上好课,力争使我校更多的专业教师成为“双师型”人才,使更多的企业专家能进入学校课堂上课,将他们的理念和技能水平能传授给我们的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这也更好地解决了化工课堂教学内容滞后的问题,使学生能第一时间掌握企业先进设备的使用、先进技术的应用、先进管理方法的理念。拓展人才引进模式,通过招聘、外聘等多种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起一支能实施“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的专业教师队伍。 (四)改变学生的评价考核方法 较长一个时期以来,职业学校都是以卷面考试的形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并以此作为鉴定学生好坏的重要标准,甚至作为唯一标准。教师按照应试的目标,把课本、练习册原封不动地搬来灌输给学生,然后反复地考试,一成不变地检测,以分数给学生排队等,致使学生高度紧张,教师自身也十分疲劳。诚然,用卷面考试来检测教学情况未尝不可,但是如果把它作为一成不变的评估体系那就失之偏颇了,学生仅有理论知识,动手能力不强,无法适应现代化工企业的需要。 要积极探讨学生评价考核方法,改变以往注重理论而不重视实践的考试方式,强化实践操作考试以及平时实践技能操作。把学生实训效果作为学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进行教学质量评定。丰富评定内容,具体包括出勤、态度、效果、特色与创新等,评定等级采用学分制。 同时,要建立学生实训教学档案。实训教学档案包括:实训内容、课时总量、质量与效果、安全情况等。学生实训教学档案以学期为单位时间纳入学籍管理系统。把实践技能操作进行模块化方式分阶段进行强化,以考证考级、省市级、国家级竞赛作为考核目标,请企业专家来学校作为考试、考级的裁判,以真正贴近企业用人所需,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需要零距离对接。

让教师牢固树立这样的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发受教育者各自的创造潜能,使他们的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五)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

加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一是通过多方筹集资金,不断加大实验、实训设备的投入,努力使办学“硬件”不断升级,改善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同时,针对目前化工实训设备以验证原理为主的现状,加大以实训操作为主、具有中职教学特色和适应区域特点的化工实训设备的投入,为开展项目教学提供设备保障,加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二是努力与对口企事业单位建立横向联络,形成互利互惠的校企合作关系,建立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实训、产教结合等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

当今世界,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化学工业发展迅猛,化工企业前景远大。“十二五”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方向就是通过科技创新,促进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培育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新能源、生物化工和节能环保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技术型、复合型、知识型的中高技能人才又是企业人才中坚力量。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当务之急。作为培养平湖职业学校人才的重要基地,我们在对化学工艺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中,一定要以职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让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以“实用、够用”为原则,使教育内容与地方经济相适应。

第16篇:会计专业调研报告(人才需求)

会计专业人才需求市场调研报告

一、调研的背景、对象和方法

(一)调研背景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对会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一直处于一种上升的趋势,即使是大学生人数激增,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今天,会计类专业的就业形势也明显的比其他专业的要好,在各地的招聘职位需求排行榜上,财经类专业一直处于领先,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需求意愿较强,九成单位有长期需求,同时会计专业是职业类院校中开设非常普遍的专业之一,由于各行各业、所有大大小小的企事业单位都需要会计人员,所以整个社会每年对会计类人才的需求总量是非常大的。随着我国大专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人数的不断增多和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学历要求逐步提高,整个社会对中职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和提供的会计岗位开始变化。与此同时,中职学生的生源质量也在逐步下降,中职生对原有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和要求越来越不适应,很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还束缚在上世纪90年代的框架体系中。本次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调研厦门对中职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会计专业设置情况及人才培养情况,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厦门市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标准(包括课程标准),据此培养符合社会实际需要和学生实际能力状况的会计专业人才。

(二)调查对象

调查的对象:以企业为主,其次为财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进行典型性抽样调查。企业选取我校毕业生为200

7、2008届30名学生所在的企业。

(三)调研方法和形式

本次调研采用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形式采用问卷调查表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这次的调研,目的是希望能够对今后会计人才的培养方面能够更加适应企业需求,在实务操作教学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二、会计行业发展的对人才需求的趋势

企业在招聘财会人员时学历不再是唯一的准绳,公司更为看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

会计工作包括实务工作和理论工作,各企业需要的会计人员大多是一些核算工作,侧重的是实务,所以对于会计人员,企业更青睐有工作经验的人员,一进公司马上就能投入工作,免去了公司的培训成本,毕竟一些基本的会计核算工作是做出来的,不是“研究”出来的,自然学历在一些初级会计岗位中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有关专家说,目前会计行业处于低端人才不缺,高级人才告急的阶段。出纳、普通会计员并没有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而要找一个有过硬的专业背景,手中拿着国际认可的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并在相关行业中“滚打”过几年的人才却是件极不容易的事。

那么,怎样的会计人才才能算是市场真正需要的人才,是不是一定就需要本科以上学历才算高级会计人才?真正合市场“胃口”的会计人才大都具有本科及以上文凭,有3—5年的“实战”经验,并持有过硬的职业资格证书。但是,本科文凭并不是必需的,丰富的实践经验才是走向成功的法宝。但对于工作经验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要求有2~3年工作经验为宜,可见工作经验对于应聘的重要性。工作经验具体到应届毕业生来看也就是实务能力,这不仅要求我们中职学生要有过硬的专业理论功底,而且要求我们会做,从凭证的填制到账簿的登记直至报表的编制我们都要会独立操作,做到一看就会,不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训,其实这只要通过一定的实习实训是可以做到。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企业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他们对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工作岗位会考虑招收。大多企业认为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和实务性很强的工作,因而他们更看重的是应聘者的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 企业认为现在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欠缺的有:1.实践经验,作为一名会计专业者,还要对审计及法律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2.实务经验、职业规化及能力与职位的定位。3.遇到问题无法主动,出色地加以解决,安于现状,缺少改善工作、管理的建议和见解。

事实说明,应届毕业生尽管在开始时在应聘会计、审计等岗位时有一些弱势,但发展的机会客观存在,只要自己踏踏实实从基本的核算工作干起,摆正心态,

准确定位,工作几年后自己不就是人才市中最具竞争力的群体了,毕竟发展需要一个过程。

二、企业对财务会计人才的需求情况

(一)人才需求量分析

据中国财会网显示,财会人才的市场需求量仅次于营销人才的需求,屈居第二位。而中国新闻网公布的国家工商总局最新发布的一项统计表明,截止2008年上半年,全国私营企业已达到300万户,同比增长20%,增加近35万户。按此增长速度分析,全国私营企业每年至少增加了30万户,按每个企业配置1-2名会计人员计算,会计行业每年需要增加40多万会计从业人员。由此可见,财务人才的就业前景较为乐观。

(二)学历需求情况

本次针对企业的学历需求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在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趋于理智,用人浪费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中小企业对大专人才的需求成为了这类企业人才需求的主体,从回收的有效调查表来看,达到了25家,占调查中小企业总数的58%。

(三)岗位需求情况

企业对财务会计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是我们确定专业方向的重要依据。调查资料显示,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提供的财务会计专业岗位主要是会计核算、财务分析、财务管理三类岗位,它们所占比例分别为:38%、20%、42%。

(四)企业对财务会计专业人才业务素质、能力要求情况

业务素质:

财会人才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关键,要成为高素质的会计人才,业务素质的不断深化尤显重要。

(1)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企业普遍认为财务人员要有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摸索,从实践中不断提高,要熟悉企业的具体实际,了解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和企业有关规定,并从严要求自己,做到记账、算账、报账手续完备,内容真实,账目清楚,这是最基本的财务工作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关键。

(2)广泛的知识面

企业认为光有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了,只有涉及广泛才可能从账本里解放出来,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对于财务会计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相关的学科如经济学、税收、营销、管理、法律等也应相当熟悉。调查中企业一致认为“如果一个人只懂会计,他实际上不懂会计”,会计人员应是综合性的人才,他需要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特性,及时地吸收反馈。

(3)掌握会计电算化,不断提高英语水平

计算机现已广泛地运用到财务系统的账务处理等方面,它将使广大会计人员从单调、繁杂的记、算、报账等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了经济效率,从而使会计人员腾出更多的时间开展分析预算、统筹等工作,同时,也避免了许多差错,其优越性不言而喻。因此,财务人员必须具备掌握计算机应用这一能力。

其次,企业认为财会人才掌握外语知识是我国财会工作与国际财会制度接轨的基础性条件,它可以帮助我国不断吸收国外先进管理经验,探讨一些可行性方法,尽早参与国际经济事务。

能力要求:

1、较强的实践能力

财务人员经过实践检验,动手能力差不行。当前,我们财务人员越来越感到对于会计这样一个实用性经济学科,把理论转化为实践,再从实践中提高理论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2、更新知识的能力

现代社会的特点之一便在于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快,会计工作,与计划经济条件下完全不同,会计的服务对象,核算原则,会计信息内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适应这一特点,财务会计人员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掌握现代经济学科分析方法和思维方式,改进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自己的头脑,更新自身思想观念。

3、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

一个企业的财会部门掌握着它的经济命脉,财会人员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在经济工作的重要关口当好领导的参谋,因此,财会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社交能力,不仅要同本单位人员交往,而且要与银行、税务、审计等部门进行广泛的联系。作为一名合格的从事财务会计或审计工作的人员,企业认为还需要具备很强的平

衡协调能力,这种能力直接关系到其工作成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生存发展的机会和可能。

四、关于会计专业的思考与建设

通过调研,让我们了解到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专业会计应该注重产学研结合。会计专业在产学研方面要积极探索,建立了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吸纳社会、行业和企业的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进入教学过程。在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教学运行等方面参与并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进一步加快师资队伍、实践基地建设,实现学校与社会的结合,师生与劳动者的结合,教学和生产实际的结合,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符合学校实际的、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

执笔人:陈萍萍

2011年11月

第17篇:会计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东营区职业中专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关系到技能型人才的质量,因此,党中央、国务院和山东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会计专业是中职学校普遍开设的专业,也是我校曾经的传统专业。面对大专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不断增多,中职生源质量的逐步下滑等问题,我们有必要进行一次全面的市场调研,从而为学校的专业建设提供有益帮助。

一、调研情况分析

1、调查目的:

适应社会对财务人才的需求,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改革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2、调查对象:

以企业为主,其次为本专业的毕业生,进行典型性抽样调查。企业选取新乡周边企业,毕业生选取20

15、2016届30名学生所在的企业。

3、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形式采用访谈法。通过本次调研,目的是研究企业对中职会计人才的需求,从而培养社会迫切需要的专门人才。

4、调查方案设计:

调查分以下4个方面:(1)企业目前的会计工作组织情况;(2)企业对财会人才的需求情况;(3)现有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毕业生及所在单位对学院教学的信息反馈。

二、用人单位对财务会计人才的需求情况

(一)人才需求量分析

调查显示,各企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总体需求存在,但是数量较少,大部分企业均表示会在未来2-3年招聘3-4名会计专业毕业生。与此对应的是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因此,会计专业在低层次就业领域任然是供大于求的现状。

(二)学历需求情况

本次针对企业的学历需求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在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趋于理智,用人浪费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中小企业对高职高专人才的需求主体,占调查中小企业总数的58%。

(三)岗位需求情况

企业对财务会计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是我们确定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依据。调查资料显示,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提供的财务会计专业岗位主要是会计核算、财务分析、财务管理三类岗位,它们所占比例分别为:38%、20%、42%。

(四)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毕业生需求及就业定位分析

1、用人单位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技能要求

通过调研,可能以看出绝大多数单位在聘用会计人员时都需要他们具有会计资格证书,用人单位对会计电算化、计算机等级证书也比较注重。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除各会计岗位的必备工作能力有较高要求外,用人单位提出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税费计算与申报、报表编制、会计电算化处理、成本核算分析等技能需要加强训练,尤其是对税费计算与申报技能要求较高。

2 用人单位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素质要求

私营企业经济业务普遍单一,但工作要求较全面,干的事情比较杂,大多数企业要求会计具备独立性、技能性、一专多能等特点。但是,被调查企业普遍认为刚走出校门的高职毕业生工作能力有限、不能够立即顶岗上班,必须经过企业培养才能上岗,通常到企业1年以上才可能胜任会计岗位。尚不能做到无缝对接,零距离顶岗。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不能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稍有变化就不知所措,即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企业最看重毕业生的五个方面包括:责任心、敬业精神、口头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而在校生对此的排位则是:解决问题能力、外语能力、计划协调能力、学习能力、计算机能力。而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监督管理能力都被企业列为重要性最低的五项能力之中。

事实是,外语和计算机教育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占有很大比重,其等级证书是学生顺利毕业的必要条件。在这种认知的指导下,毕业生认为,他们在校期间投入相当大的精力学习外语与计算机,且以考取资格证书为目标,忽视了应用能力的培养,应用水平并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

调查企业认为,有相当一部分院校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就业前的相关准备工作,尤其是“就业指导不健全,就业服务不完善”、“缺乏学生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就业与职业发展的理解和把握,不利于学生与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对接。

三、毕业生跟踪调查

(一)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1.毕业生就业企业分布情况

根据毕业生跟踪调查资料显示,本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于中、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所占比重达90%左右,大型企业仅占10%。 2.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20

13、2014届的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主要集中于省内。

3.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情况

从岗位来看,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分布在成本核算、出纳和会计核算等初级岗位。

(二)毕业生对学院教学、就业的反馈情况 1.就业形势较好,但应加强就业指导。

从调查来看,总体上本专业的就业形势较为乐观,近三年的签约率逐年提高,主要与我校在就业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会计专业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有密切关系。但是从整个就业趋势来看,高职会计专业的就业形势仍较为严峻,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对会计需求较少,私营企业和自主创业逐渐成为会计人才需求的主力军。 2.会计业务处理能力很重要,实践教学要加强

调查中,毕业生对这一调查活动的开展表示了欢迎和全力支持,他们普遍认为,高职高专的财务会计专业应使毕业生掌握熟练的会计业务处理能力,相对宽厚的基础知识,才能较好地适应社会对第一线会计人才的需求。调查中,毕业生感觉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业务处理能力应用尤其重要,而其它的经济业务处理能力、税务业务处理能力、统计分析能力、审计能力等相应地应用较少。

毕业生普遍认为其在校期间的实践环节教学不够突出。实践课时安排不足,会计专业实践环节仍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同时有超过40%的学生对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拓展也提出了要求。同时,他们认为在校期间投入相当大的精力学习外语与计算机,且以考取资格证书为目标,忽视了应用能力的培养,应用水平并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

调查表明,毕业生刚走上工作岗位时普遍感觉自己的动手能力差,都有一个感觉会做却做不对的阶段,自己有种眼高手低的感觉。他们认为学校的教学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毕业生所在单位对我校专业毕业生的使用情况 1.总体评价

我们针对毕业生所在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使用情况的满意度做了调查。总体评价较好,毕业生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能勤奋好学,服从管理,容易接受新知识,理论功底较强,职业道德较好。个别企业反映跳槽率较高。 2.综合素质较高,但应加强实践锻炼。

从调查可知,高职会计类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是中小型企业,岗位主要集中在会计、出纳等。企业对近三年我会计专业毕业生各方面表现的评价相对较高,其原因主要有:一是毕业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相对校高,能较快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并在工作中做出成绩;二是毕业生的政治道德素质较高,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毕业生的思想觉悟较高,工作态度积极、进取,能安心本职工作%,这得益于长期以来对思想道德教育课程的重视和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引导;三是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较高,据调查,毕业生独立工作和独立处理问题能力比较强,有70 %左右的毕业生能通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效地和同事进行沟通,有80%左右的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并有60%左右的毕业生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四、对会计专业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一)专业分析

高职会计专业分析以就业面向定位和会计职业分析为基础,就业面向定位主要确定学生就业面向领域,解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是确定专业目标的基础与依据。会计职业分析主要确定会计岗位划分、岗位任务、会计业务处理工作流程等问题,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专业课程开发的基础和依据。 1.高职会计专业就业面向定位

根据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总体目标,高职会计专业的就业面向应定位为中小型企业、非营利组织、社会中介机构。 选择上述领域作为高职会计专业就业面向领域基于双方的契合。一方面中小型企业等单位在会计工作中需要一大批既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职业态度,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团队精神,并且具有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会计职业人才,但由于中小型企业经济业务相对于大型企业、上市公司而言较简单,且自身发展空间不大,不能长久吸引本科等更高层次的会计人才,使其在人才选择渠道上更倾向于从高职会计专业选拔人才;另一方面,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立足于会计职业岗位任务和工作过程分析,所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职业性和综合性,能够满足中小型企业对人才的现时需求并具有较强的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将高职会计专业就业面向定位于中小型企业、非营利组织、会计师事务所是高职会计专业发展高职特色教育、保障教学质量和就业率的必然选择。

高职会计专业就业面向的定位要求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必须具备在中小型企业等单位一人多岗、多岗兼顾的能力。 2.会计职业岗位分析

会计职业岗位主要包括: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会计监督岗位、会计管理岗位和财务管理岗位。会计职业是通过对单位资金运动过程中的数据进行采集、加工、整理、传输,连续、系统、综合、完整地反映单位资金运动的全过程,并生成反映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所有者权益变动等信息,从而为会计信息需求者进行管理和决策提供客观信息,以达到实时控制现在,准确预测未来,做出正确决策的目的。

出纳岗位:办理现金收支、银行转账、日记账登记、现金保管、银行存款核对以及银行账户管理等业务。

会计核算岗位:处理资产核算、权益核算、收益核算、税费计算与申报、产品成本计算与分析、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编报等业务。 会计监督岗位:参与处理单位内部年度审计计划的编制、日常经济业务合理合法效益性审计、年度审计报告的编制等业务;协助处理社会中介机构签订审计约定书、编制项目审计计划、进行业务循环审计、撰写审计报告等业务。

会计管理岗位:从事或参与会计信息管理、会计制度设计、会计制度管理、会计人员管理、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

财务管理岗位:参与企业内部资金筹集管理、投资业务管理、收益分配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等工作。

具备上述会计职业岗位的胜任能力可同时胜任会计师事务所会计代理、会计咨询、审计鉴证岗位工作。

高职会计专业应以上述会计职业岗位作为课程开发的平台,其中,出纳岗位业务、会计核算岗位业务是专业基础能力与核心能力培养的主要载体,会计管理岗位业务是专业综合能力培养的主要载体,财务管理岗位业务、会计监督岗位业务是会计拓展能力培养的主要载体。

(二)确定岗证融合教学思路

岗证融合教学思路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要求 1.岗位是工作的落脚点,就业首先是上岗定位 会计行业已经形成规范、明确、社会高度认可的岗位分工制度。当前我国会计实务界岗位分工明确,职责分明,操作规程基本成熟,绩效考核指标基本确立。理论和实务都为岗位实训提供了可行性。高职财会专业教育只有盯住岗位知识和岗位技能,才能培养适应于财会基层一线的财会人才。

2.证书是行业准入的门槛,是行业知识的证明。我国会计行业已经形成体系完善、管理规范、考试常规化的资格证书制度。已经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作为从事财会工作的门槛,且形成了初级、中级和高级会计师证书的考试制度,财会职业人才取得财会类职业资格证书,是其顺利就业和将来提升的重要条件。

3.岗、证融合是理论教学、实训操作与专才教育的结合 岗位培训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证书培训主要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所以岗证相连就是理论教学与实训操作的对接。

五、调研结论及建议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会计群各岗位每年需求量巨大”,同时也认识到“会计人才培养必须切合企业实际需要”。因此,我校完全有充分的理由重开会计专业,同时要注重在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教学运行等方面实现“三结合”,即:实现学校与社会的结合,实现师生与劳动者的结合,实现教学和生产实际的结合,从而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符合学校实际的、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

(一)专业发展

中职学校的财会专业必须经过专业课程的改革,打破学科体系的课程设置,强调专业的实用性,以职业能力为依据;引入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岗前实习,让学生“零距离”专业对口就业;只有这样,中职财会专业才有自己的特色,才能乘上职教发展的列车开创一个新的时代。

(二)课程改革

(1)紧贴社会的要求进行课程体系的设置,把社会需求和学生学习需求有机统一。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后,学习的目标改变了,由升学转为就业,虽然没有了高考的压力,但面临的是更为严峻的就业挑战。我们要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找到学生适合的岗位群,进行合理的课程调整,逐步使财会专业的课程体系与社会的要求相适应。 (2)打破学科体系课程设置,专业方向课程设计应以职业能力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的中职课程设计应以职业岗位技能的专项性和操作性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职业技能、专深的岗位业务知识、较强的技术再现能力为目标。

(三)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校在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以外的素质及能力的培养。

1、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

2、具有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和热情,吃苦耐劳,塌实肯干。

3、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

4、具有基本的文化素养,能够准确理解工作任务。

5、具有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6、具有自我学习、知识技能的更新、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综上所述,财会专业培养的学生要想能够适应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就必须注重提高专业建设的质量,使专业能够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同时专业必要要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发展、自我更新的能力,能够在招生市场、就业市场、职业环境急剧变化的时候处变不惊。学生的培养必须走专门化道路,使之有一技之长,同时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有利于扩大学生的择业面,并为其终身学习创造条件。这样,才能不断焕发中等职业教育的生命力,使她拥有一片宽广、灿烂的天空。

第18篇:无人机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玉溪技师学院 玉溪工业财贸学校

低空无人机操控技术专业人才需求

调研报告

2017年8月

摘 要

为了解当地及周边地区相关企业和低空无人机操控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规格和数量需求,掌握低空无人机操控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和职业发展情况,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和行业需求对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产业升级发展,特开展低空无人机操控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及毕业生就业调查。

调查对象:一是中等职业学校低空无人机操控技术专业毕业生可能服务的相关行业企业;二是联办学校低空无人机操控技术专业毕业生;三是行业从业人员。

调查目的:一方面为了了解相关企业对低空无人机操控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数量、规格要求以及招聘途径、内部人才培养途径以及与学校合作意向等问题;另一方面为了摸清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薪酬水平、岗位职责、职业生涯发展情况等。

由于调查范围较广,本调查采用组织教师下企业实地调研,与企业部门领导、工程技术人员、一线职工及本专业毕业生进行座谈、讨论,企业现状参观,现场提问并发放调研表及调研问卷。在对毕业生跟踪调查中,共发出100张调查问卷,收回98张;在对行业调查中,共发出20张调查问卷,收回19张;在对家长调查表中,共发出100张调查表,收回91张。

通过座谈、讨论、参观和对调查问卷的汇总和分析,得出了调研结论,为低空无人机操控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一、调研背景及目的

(一)调研背景

为我市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天津博诺机器人与我校开展校企合作,培养低空无人机操控技术专业人才。后期将引进低空无人机操控相关企业进驻玉溪市,提升我市工业水平。

低空无人机操控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技术,自在我国推广和应用以来,在军用和民用技术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在具体应用中,低空无人机也成为我国国防建设、地质勘测、电网巡视、高速公速巡查、气象检测、海事巡逻等多个领域所采用的作业手段和提升产业规模水平发展的工具。甚至在近几年的几场国际局部战争中均大批量的使用了无人机,可以预见的是无人机在未来战场上的用途将越来越大,它必然会成为世界各军事大国武器装备发展的重点。

(二)调研目的

通过深入行业和企业走访管理人员、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及毕业生,进行调查分析,为增设低空无人机操控技术专业及专业定位、专业建设提供基本依据。

1.通过调研进一步明确低空无人机操控发展趋势及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

2.根据行业对低空无人机操控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确定是否增设专业、专业定位、专业建设与校企合作;

3.明确低空无人机操控技能型人才的能力要求、需求层次、招聘途径、内部人才培养途径;

4.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薪酬水平、岗位职责、知识技能应

3 用情况等问题;

5.增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

二、调研对象、方法、内容

(一)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对象为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及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毕业生。

企业调研对象分为:国有企业,合资企业,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调研企业以天津和深圳地区的企业为主,主要是最近几年学校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企业。直接参观走访的企业和学校为天津博诺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和天津现代职业技校学院和等。

(二)调研方法

1.网络收集资料。收集行业发展资料、博诺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资料及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相关专业建设情况、我国低空无人机操控技术行业发展前景分析等;

2.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用人单位、毕业生及家长的相关信息;

3.访谈、考察、实地参观。通过上门访谈、实地考察的方式了解用人单位、兄弟学校、毕业生的相关信息;

4.组织研讨会。组织由校内教师和合作单位专家参与的多种研讨会,研究专业增设及专业建设相关工作。

(三)调研内容

1.了解企业规模、性质、人员构成等基本情况;

2.了解行业企业对急需人才应具备的知识、操作技能、职业道

4 德、学历、特长等要求及人才需求情况;

3.对生产设备和工作场所进行调研,如车间设备、产品的调查,还有办公环境的调查;

4.对低空无人机操控的工作流程进行调研,了解学生上岗后的具体工作流程;

5.对兄弟学校的办学理念、专业设置、教学活动、师资队伍结构、校企合作程度等进行调查;

6.大英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低空无人机操控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

7.了解家长对子女的专业选择、就业期望、未来发展和对我校的专业设置的建议。

三、调研数据分析

调研过程中得到了广大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大力支持与配合,毕业生和有关人员都很认真、客观地填写了问卷上的各个项目。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基本达到了调研目的,为学校在专业申报、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方法、毕业生就业指导等方面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依据。

(一)行业发展趋势与专业人才数量需求

无人机除了在军事领域中执行侦察、监视、火力打击、通信等多种任务外,在民用领域亦可完成灾害评估、地质勘测、航拍航测、警用高速公路巡查、森林防火、海事巡逻等多种任务。另外,在泥石流、地震、风暴等自然灾害中,无人机通过及时快速的传递信息,

5 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我们人类对抗自然灾害不可或缺的工具。由此可见,无论在军事还是民用领域或是抵御自然灾害中,低空无人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也带来了大量的低空无人机操控及应用人才的需求。

仅以测绘行业为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固定翼轻型无人机航摄系统,为国家应急救灾等工作提供数据获取手段,是国家测绘局的一项重点工作。仅2010年,就有16个省、市航测单位装备了无人机航摄系统,这也标志着曾在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无人机航摄系统已开始全面装备测绘单位,但是目前国内无人机操控手及相应的地勤人员、航测数据处理人员均由一些社会培训机构短期培训而成,不仅在数量上无法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在人才质量上也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在其他无人机应用领域中也出现了此类的人才短缺现象,严重制约着企业产业升级、安全作业、成本节约等方面的发展。

因为低空无人机操控企业不会直接招聘普工,急需经过培训的专业人才,据行业统计和预测,今后全国低空无人机操控行业技能型人才年需求量约30万人。目前除部分高校开设了低空无人机操控技术专业外,专门培养低空无人机操控技能型人才。

(二)低空无人机操控企业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此次共调研企业10家,发放《低空无人机操控技术专业企业人才需求调查问卷》20份,收回有效问卷19份;发放《低空无人机操控技术专业毕业生调查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8份;发放《低空无人机操控技术专业学生家长调查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

6 91份。

本次调研企业中,有2家国有企业,有1家集体企业,有15家私营企业,合资企业2家,均为低空无人机操控企业。

企业招聘人才侧重因素的调研中,我们设计了工作经验、学历、职业资格等级、个人修养、其他等5个选项,经分析整理发现企业更看重的是人才的职业资格等级和工作经验。对于生产岗位人才需求,总体趋势是:技术工人的人才层次集中在中职毕业生和具有中级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者,动手能力强,胜任操作岗位快;管理人员集中在高职和本科学生,做事成熟。

调研数据统计结果显示,企业生产技术人员主要工作岗位分布为:生产流程设计8%,产品制造75%,品质管理10%,售后服务7%。 学生毕业后胜任工作时间,通过对大英县中职校毕业生问卷调查表分析,学生毕业后即可胜任工作的占78%,一个月后胜任工作的占16%,三个月胜任工作的占6%。说明经过学校培训,毕业生能立即或很快胜任低空无人机操控相关岗位工作。

(三)低空无人机操控技术专业毕业生现状分析

根据毕业生调查结果统计,目前大英县中职校毕业生从事低空无人机操控技术专业工作的人员,年龄平均19.8岁,平均月薪4500元左右,大大高于同龄其他工种的工人。岗位集中在生产一线,生产流程设计8%,产品制造75%,品质管理10%,售后服务7%。

在企业对中职毕业生能力要求中,90%以上的企业最看重学生的岗位操作能力,其次是工作态度。企业目前招聘人员的途径主要是以学校毕业生招聘和劳动市场招聘为主,劳动市场招聘一般是熟练

7 技术工人,学校应届毕业生一般需进行一段时间的顶岗实习才能胜任工作。大中型企业急需经过学校系统培训的专业人才。

四、调研总结

(一)人才需求和就业情况

根据以上调查、统计数据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低空无人机操控技术专业是高科技产业、朝阳产业,专业人才需求量大。我市引进相关产业后,需要大量经学校系统培养的专业人才。在我校开设低空无人机操控技术专业是大有发展前途的,将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专门人才。

2.毕业生普遍认为大英县中职校目前开设的课程比较合理,能够基本满足现在的岗位需要,建议多增加实习,尤其是生产性实习或企业顶岗实习。

3.低空无人机操控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环境和待遇。现有大中型企业就业方面的法律意识强,管理比较规范,因此就业环境好,工资待遇较高,目前起薪不低于4000元,企业缴纳五险一金。

4.企业对毕业生的使用培养情况。在毕业生的使用和培养方面,绝大部分企业都是非常重视的。对新就业的毕业生,采用岗前培训,让其充分了解企业;对已上岗的毕业生,安排师傅传帮带,让他们尽快熟练工作。专业技术强、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受到普遍欢迎。

(二)人才培养方向定位

1.企业对证书要求。中职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特别欢迎具有中级以上的低空无人机操控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8 2.企业急需一线技能型人才,主要集中在生产流程设计(8%),产品制造(75%),品质管理(10%),售后服务(7%)。企业不仅需要大批生产一线操作工人,也需要一些既有技术又能沟通和管理的全能型人才,以满足生产与管理的要求,企业对中职生在职业道德、人文修养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期望。

3.企业对于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学生表现出很大兴趣。通过本次调研,更多的企业表达出合作意向,他们希望企业人才培养工作可以与学校合作完成,使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法更有针对性,培养的人才更能够适应岗位需求,到企业上岗后能够快速地胜任工作。

(三)对本专业建设的建议

调研过程中发现,众多企业人才匮乏,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与壮大,未来几年低空无人机操控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旺盛。

1.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建议

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探索构建“双主体育人、双导师教学、双身份学习”的现代学徒制,努力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适应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坚持“教、学、做”合一的教学原则,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以生产过程为主线、学生技能为重点的分阶段递进式教学模式。通过校内实训基地全真模拟训练和校外实训基地组织顶岗实习,实现校内实训、校外顶岗实习、工学过程紧密结合,提高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主要培养学生的专门化技能,开展以企业岗位生产任务为内容的训练,以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为平台,组织毕业顶岗实习,使学生的专业技能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9 2.对完善课程体系的建议

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满足企业岗位能力需求。按照“实用、适度、够用”的标准设置课程。在课程开发上,应该采用“精简、压缩、增加、综合”的方法,精简重复交叉的内容,压缩不必要的内容,增加与专业能力培养密切相关且应用广泛的课程,把培养某项综合能力所需的课程内容按照知识点和技能点加以筛选综合,形成新课程。目前开设低空无人机操控技术专业的四个方向:生产流程设计,产品制造,品质管理,售后服务。

3.对专业课程教材开发的建议

在中国低空无人机操控行业协会指导下,聘请行业专家、院校教授指导,由我校开发教材。综合课程的教材要将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要求进行整合,突出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综合应用,突出生产和职业活动的实际需要,突出新知识、新技术运用。项目课程的教材要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构建项目式教材的体系,并进行编写,也可以直接将企业典型真实的课题作为教材的内容。项目课程教材内容更应该是完成工作任务(项目)的任务书,至于学生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所需的更多的知识,可以在教师和师傅的指导下自主地通过其它多种途径获得,包括学科型的教材,或由教师适当讲解,但不必由教师包办或系统讲授。项目课程的教材必须是动态的,应不断修改,及时将职业活动中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运用的工作任务引入到教学中。

4.对教学方式的建议

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根据培养目标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要

10 求,围绕“一专多能、一生多证”,建立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实训三大模块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一年级主要进行基本技能实训,使学生对所学基础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二年级主要进行专业技能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本专业要求的专业技能,实训时间不低于4个月;三年级主要进行综合技能实训,进入相应岗位顶岗实习不低于4个月,让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利用产学结合,让学生参与生产及就业环节,毕业后能尽快顺利地适应工作。

5.对实训基地建设的建议

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引进企业先进的生产工艺和企业文化,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由遂宁英创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我校投资建设实训基地。根据企业生产流程需要,在我校建立完整的实训生产线,满足学生实训需要。

6.对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

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原则,逐步优化师资结构,建设“双师”结构优化和“双师”素质优良的教学团队;培养一批集理论水平、实践动手能力、教学能力于一身,具有创新精神的骨干教师;聘请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来校教学,建设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7.对毕业生就业的建议

以培训基地为载体,强化学生的质量意识、效益意识、执行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塑造学生的职业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11 引导学生向“学徒—准员工—员工—优秀员工”发展。做到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学生入学即与企业签订培养及就业协议,确保100%对口就业,支持学生创业,确保毕业生就业起薪不低于4000元。

8.对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建议

依托天津博诺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组建的由相关企业和职业院校组成的全国低空无人机操控技术专业教学联盟,企业出技术、设备,选派专业教师,为学生参加实训实习提供符合法律规定的实训条件和学习保护措施;由学校出场地、厂房、教学及生活用房及配套设施。充分利用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的师资阵容强、成才渠道多、薪资待遇高的优势,开展深度合作。吸纳各联盟单位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科学的管理制度,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12

第19篇:××××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黑体加粗小2号字)

(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各专业请参照统一的格式,结合各专业的特点设计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及可行性报告,小四字号的部分为提示的内容)

第一部分:调研目的与对象(仿宋四号加粗)

(正文字体:仿宋体字,字体大小全部采用小4号字。)

(一) 调研目的:(仿宋小四加粗)

高职教育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大众教育。为彰显职业教育的特色, 通过本次调研收集和分析××类专业学生的社会人才需求状况信息,了解社会、行业以及企业对××类专业人才知识、技能、素质要求的变化趋势,为我院××专业的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学生就业指导提供信息,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的修订、教学的改革提供依据和帮助,提高我系××人才培养质量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二)调研对象:

(根据专业需要,列出调查组成员名单,调研时间安排。调研对象主要为本地区及周边地区(包括京津地区、鲁西北、冀东南)相关大中小企业相关生产岗位、人才服务中心、历届相关专业或相近专业毕业生。)

第二部分:调研方法与内容

(一)调研方法:

(列举介绍本次调研的形式,包括访谈、调查问卷、电话访问、电子邮件、实地参观等任选)

(二)调研内容:

(根据选用的调研方法列出详细的调研内容,内容要包括1.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情况。2.专业岗位职业能力。3.专业岗位知识能力。等等)

第三部分:调研分析(要与目的相对应)

(关键内容要用数据支撑)

主要包括:

(一)行业发展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趋势

(1.简述全国主要发达城市及各省人才需求情况;2.我市及周边地区(鲁西北、冀东南、京津地区)对本专业人才需求趋势;3.预测未来三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

(二)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

(一)人才需求分析(1.人才需求量;2.人才需求结构中,低中高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比例情况;3.学历需求情况)

(三)岗位需求分析

(对专业人才素质、能力要求情况)

1.素质要求:

1、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

2、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

3、业务素质:(重点介绍)

2.能力要求:

1、较强的实践能力

2、更新知识的能力

3、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

第四部分:关于专业的思考与建设:(已有高职专业需作出下面有关人才培养方面的改革分析,新上专业可仅得出结论即可,即我院开设本专业的可行性)

(应该注重产学研结合,在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教学运行等方面参与并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进一步加快师资队伍、实践基地建设,实现学校与社会的结合,师生与劳动者的结合,教学和生产实际的结合,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符合学校实际的、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

例如:

(一)校企合作,制定和优化培养方案。

(二)加强实习实训方面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三)加强校企合作,共享人力资源。

第20篇: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XXX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标题1,黑体二号字,加粗)

(引言部分内容,简要交待背景,200字左右,包含本次调查小组人员情况、调研企业情况、工作过程。)

第一部分 调研目的与对象(标题2,黑体四号字,加粗) (正文字体:仿宋四号字)

(详细说明调研的目的和调研对象,500字左右)

(一)调研目的(黑体四号字,加粗)

高职教育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大众教育。为彰显职业教育的特点,通过本次调研收集和分析XX类专业学生的社会人才需求状况信息,了解社会、行业以及企业对XX类专业人才知识、技能、素质要求的变化和趋势,为我院XX的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学生就业指导提供信息,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的修订、教学的改革提供依据和帮助,提高我院XX人才培养质量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二)调研时间、地点、对象

第二部分 调研方法与内容

(列举介绍本次调研的形式,包括访谈、调查问卷、电话访问、电子邮件、实地参观等以及本次调研的主要内容,500字左右)

(一)调研方法

(文献和统计资料研究方式(网上调研)、问卷调查、专家咨询、座谈、抽样调查、现场考察、广告分析、毕业生反馈)

(二)调研内容

(产业背景调研、人才需求调研、课程开发调研)

第三部分 调研分析(要与目的相对应)

(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关键内容要用数据支撑,2000字左右)

(一)调研数据基本分析

(有相关数据,且数据真实,数据进行了表格或图形处理,一目了然,对结论有支撑作用)

(二)行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有总体情况分析,有产业情况分析,有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有行业从业人员总体情况分析,分析准确)

(三)从业人员结构分析

(有从业人员基本情况分析,有从业人员学历、计划需求分析,有从业人员岗位情况、技能结构、专业知识需求状况分析,分析准确具体)

(四)就业岗位分析

(分析主要岗位与次要岗位,对应的工作任务分析,调查岗位的劳动状况。岗位的职责、工作任务、岗位工作过程、岗位的成长变迁)

(五)工作情境分析

(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各项条件、方法、仪器设备)

第四部分 关于专业的思考与建设

(分析本专业现状,根据调研结果提出专业建设方案,做出有关人才培养方面的改革分析,新开专业可仅得出结论即可,及开设本专业的可行性,600字左右)

(一)专业定位

(二)专业改革意见与建议

计算机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计算机人才需求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