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研报告

三问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2-05 08:35:04 来源:调研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三问三解”调研报告

“三问三解”调研报告

今年我省为了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开展了“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解民忧、解民怨、解民困”的“三问三解”活动。这次活动对切实增强各级干部的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提升服务基层、排忧解难、促进发展的能力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问三解”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对于各级干部进一步锤炼党性、改进作风、摸实情、办实事、推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县、镇党委的安排,3月份我对包扶的社区,通过入户走访、大力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与村民面对面交谈,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深入了解广大农户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全面开展民情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社区情况:

社区位于县城以西4公里处,镇的下游,该社区地理位臵优越,交通便利。全社区共有8个村民小组,244户,888人,680个劳动力。

2、基层组织:

全社区现有党员28人,村基层选举、财务公开、议事决策等重大事项都通过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基

本形成了一套规范制度。

3、经济情况:

该社区拥有耕地面积X亩,桑园X亩,主导产业以烤烟为主,2011年全社区共有烤烟X亩,创收入X万元,劳动输出X人,创收入X万元。

二、加强领导,周密部署

按照县委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镇党委制定了《“三问三解”活动实施方案》,召开了 “三问三解”实践活动动员会议,X书记作了动员讲话,就开展活动作了详细、具体的安排部署,要求每个工作人员要按照镇党委的安排部署和实施方案,走村进户,珍惜每次与群众面对面的机会,开展好这次“三问三解”惠民实践活动。

三、严格要求,形成合力

为开展好“三问三解”活动,要求各领导干部全面贯彻落实实施方案精神,把开展“三问三解”活动作为目前工作的重点,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进农村、入农户、访民情、汇民智、释民惑、解民忧、惠民生活动,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位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到了开展“三问三解”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精心地安排部署了活动的每个细节,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2、改进作风,创新方法。各位领导班子成员以身作则、带头深入基层、走村进户、走进群众家庭,宣传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帮助群众答疑解感,与群众面对面地进行沟通、交流,推动“三问三解”活动扎实开展。同志们摆正位臵、端正态度,以公仆的身份、求知的心态对待群众,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走访群众、联系群众、帮助群众。把做实事、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不搞花架子,落实在“三问三解”活动的实际行动上,切实把“三问三解”活动落到实处。

3、强化督导,确保实效。镇领导不定时对“三问三解”活动进行督导,随时深入各个走访的村进行了解,搞好跟踪问效,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树立典型。

四、精心组织,抓好落实

各位领导干部主动走进问题多发区,针对所谓的“问题群众”,结合这次“三问三解”活动,深入听取群众所诉所求,对其所反映的问题进行详细的了解,积极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基层组织,千方百计地缓解矛盾、解决群众诉求。同时建立镇、村、群众联系制度,加强相互间的联系,及时宣传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

1、关心特困群体,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为积极响应“三问三解”惠民活动,针对部分特困群众,了解他们的困难、愿望和要求,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与他们深入交流,帮助这部分群众靠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早日脱贫致富。

2、珍惜恳谈机会,真诚纳谏,虚心听取人民群众对董底社区工作的意见建议。并对收集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整理、剖析、整改。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及时地与社区干部沟通,争取尽快解决群众困难。针对群众反映的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我和包抓社区的单位会定期与群众联系进行反馈意见,加强沟通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

五、走访情况

1、社区动员会议:在镇上的“三问三解”动员会议结束后,社区及时地组织了本社区此次活动的动员会。我、县农发办、镇财政所的有关同志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我宣读了《镇“三问三解”活动实施方案》。在会上,支书将要包抓的对象确定到个人,这样使每个同志的工作方向更加清晰,更好地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

2、入户走访:3月份,我们这个小组对该社区40户,88人全部进行了入户走访,围绕思想上为民利民、工作上惠民富民、作风上亲民爱民,更好地推动发展、促进和谐、服务群众、凝聚人心。

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通过一个多月的“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我们在解民忧、解民怨、解民困上下工夫,密切党群关系,以

“三解三问”活动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广泛深入开展好活动,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办实事,办好事。

解民忧。在调研究期间,我们注意到,有些老年人体弱多病,生活困难。还有部分老人的孩子外出打工,常年不在家。针对这个问题,社区今年将努力实现养老保险百分之百全覆盖,以解老年人的后顾之忧。同时,社区还成立了以支书为主的帮扶小组,定期到孤寡老人家里送去慰问金、鱼、米、油等慰问品,帮助老人解决生活问题。

解民怨。社区1-6组至今还没有通水泥路,给人民群众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我们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积极与上级部门、社区干部协商此事,经过多方努力,资金已经筹集到位,计划在今年前半年解决这一难题,硬化1-6组一条长

3.5公里,宽3.5米,高80公分的入户路。村民们得知这个消息后,都激动的说党的政策好,为他们想实事、办实事。为了进一步为群众办实事,参加走访的成员积极倾听民声,加大对社区各类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争取把矛盾化解到萌芽状态。这样,不仅使群众正常的利益诉求得到实现,而且还给社区的和谐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今年,社区还设立了村级“三个中心”,“三个中心”的设立畅通了群众的沟通渠道,有利于矛盾的及时有效处理。

解民困。社区五组和六组有一段路,路面坑坑洼洼,极大的影响了群众的农业生产活动。我们了解到这个情况后,

计划在今年前半年修建一条长1.8公里的机耕路,这条路的修建,对社区烤烟的采收具有积极的意义。对于生活困难的群众,我们将督促社区完善低保政策,使真正困难的群众享受上国家的优惠政策,同时积极组织困难群众学习一门技能,真正帮助群众解决生活困难。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越来越高。群众在茶余饭后农闲时节没有一定的活动场所。现在社区正准备修建一个文化广场,但进展速度缓慢。我们积极与社区干部加强沟通,及时了解情况,督促进展速度,争取在7月份完成广场的修建,为农村党员群众“更新观念、提高素质、丰富生活”提供了精神食粮,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群众对内容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需求,不段提高群众的满意率和幸福感。

推荐第2篇:“三问三解”活动调研报告

关注民生

促进发展

——清湫村“三问三解”调研报告

根据“三问三解”活动安排要求,今年到清湫村进行了“三问三解”调研。通过活动,对该村近几年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今后发展方向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清湫村310国道,有4个自然村,户籍人口1134人,耕地面积1234亩。目前与村相连的霸王河工业区已初具规模。依托工业园区的发展壮大,该村多渠道寻找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全方位发展工业区配套服务,走出了一条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道路。2010年该村农民人均收入5512元。

一、发展现状

(一)工业经济发展,助推农民增收渠道多元化 由于村庄紧邻工业区,招工信息及就业机会相对较多。近几年,到工业区就近打工和在工业区及至本村开设餐饮、网吧、旅馆、超市等相关配套设施已经成为当地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粗略统计,2011年清湫村有40%的劳动力到工业区打工,40%的劳动力以提供娱乐休闲场所或住房出租等相关服务业取得收入,20%的劳动力在家从事农业劳作。

(二)工业经济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力度逐渐加大,清湫村也适时抓住了发展机遇。该村将村级建设规划与工业区发展规划相衔接,以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后勤服务为目标,大力实施村庄绿化、亮化、硬化等新农村建设工程,鼓励通过参与园区村配套服务供给,增加村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三)工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由于清湫村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该村农民就近从事非农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该村结合我们正在实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每年拔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购买工业技术类书籍,提高农村劳动力参与非农工作的职业技能。

二、存在问题

(一)干部思想观念有待提高

当前,村级组织集体经济薄弱,少数干部缺少改革发展的眼光,“等、靠、要”思想严重。村自主筹资能力弱,一些基础性配套工程缺少资金启动,只能暂时搁置。

(二)新农村建设有待完善

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目前的村庄规划还不够完善,园区村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格局。各种配套服务仍以小户经营为主,整体档次低、经营水平不高,部分涉及群众生活质量的产品监管不严等。

(三)农民增收渠道有待拓宽

由于工业开发,清湫土地已面临紧缺的问题,有个生产队人均土地面积已降至0.3亩。村民大多数依靠外出务工、出租房产、农业劳作取得收入,收入渠道相对单一。通过外出务工获得知识、技术和资金,进而发展壮大的案例少,没有形成产业带动效应。

三、解决思路

(一)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完善新农村建设长远规划 一个地方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能以一时的得失来考量。这就要求我们在村庄建设等各项事务中,抛弃各种守旧的思想和成见,以一种做大事、成大局的博大胸怀,投放到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去。要制定完善新农村建设长远规划,提升园区村配套服务能力,使之更符合园区村的发展实际。

(二)进一步拓宽发展方式,壮大村级组织集体经济 村级集体经济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保证,要彻底改变原集体经济的经营方式,拓宽集体经济的收入来源,提高村留地及其他村级实体经济效益。以国家补助、集体自筹、村民集资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大力提高村自主发展的能力。要增强村集体组织向园区企业提供优质配套服务的水平,大力推行规范化管理、长效化建设,促使企业和园区村实现双赢。

(三)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增加农民自主创业的热情 要彻底改变农民外出就业量上的增长,逐步提高就业农民的自身素质,促使低层次劳动力向高素质技术工人发展;鼓励农民利用先期获得的信息、资金、技术,有方向、有目标地为园区企业提供配套产品。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安排专项资金为农民创业提供首期帮助,力争实现园区村农民外出打工到创业就业的根本性转变。

推荐第3篇:“三进三问三促”调研报告

关于开展“三进三问三促”活动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各项工作,双流县教育局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二阶段活动中,在各个学校开展了“三进三问三促”活动,要求学下领导班子“进处室、进教研组、进课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我校结合学校实际,要求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走进教研组,问教学于教师,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规范;走进课堂,问学习于学生,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转变。现将本人此次活动的调研报告如下:

一、走进教研组,问教学于教师。

此次活动中,我走进了数学教研组中,积极参与数学教研组的教育教学活动和教学研究活动。在整个过程中,发现数学组是一个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团体,组内的年轻老师积极向组内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和学习,老教师也是毫不保留的将自己的经验和方法教给年轻老师,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另外,数学组老师还努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努力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和方法,经过总结和提炼,转化为理论成果,帮助自己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虽然数学组的面貌比较良好,但是在调研过程中还是发现了以下一些不足和问题:

1、组内年轻教师较多,教育教学经验和方法不足,对课标、教材和考纲等东西还不是太熟悉,导致有时候教学和课后辅导的针对性不强,教育教学效果不是太好。

2、组内的很多老师平时的工作量比较大,每天的课比较多,因此老师们看书和外出学习提高积极性不高,相应的造成老师的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思想不是很先进。

3、由于老师们缺乏系统的学习和指导,老师们的理论水平也不是太高,研究成果比较少。

二、走进课堂,问学习于学生。

我在走进教研组的同时,还积极走进课堂,除了观察老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行为以外,还认真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的需求状况等。

课堂上大部分学生都能集中精力认真学习,跟着老师的要求和思路走。教师也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授学生学科知识的同时,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做事,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

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我们的老师还存在有如下一些不足和问题:

1、部分老师的思想比较僵化,接受新事物和新方法的意识不强,造成教学行为和方法比较陈旧,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

2、部分老师因为走上工作岗位已经有一段时间,事业进入了瓶颈期,工作上有一些停滞不前,同时自己学习的意愿又不是太强烈,造成教师本人难以进一步提高。

3、部分教师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愿意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而是爱将问题归结到学生和他人身上,这也造成老师难以发展和提高。

4、部分老师因为要考核成绩的缘故,不敢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大胆创新,使用新的教育方法和媒介,这样久而久之也限制了我们教师的发展和提高。

总之,这次“三进三问三促”调研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具体深入,从中看到了我们胜利中学老师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的精神面貌,看到了我们胜利中学老师吃苦耐劳、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但是从中我们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与他人的不足。今后我们胜利中学的老师将会继续发扬自己的优良传统,认真向校内优秀老师学习,积极地走出去向校外的名师请教和学习,不断促进自己的发展和提高。

双流县胜利初级中学

二〇一四年四月二十三日

推荐第4篇:三问三解调研报告演讲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同志们:

我报告的题目是《建强组织 推动发展 造福百姓》。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组织基础和领导核心,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建设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的基层班子是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关键。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年”和“三问三解”活动要求,我深入大墙社区对我县农村基

层组织建设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机遇。

1、国家惠农政策越来越多,村级组织整体向服务型转变。改革开放30年来,中央9次全会专题讨论农村工作,11次中央一号文件专门部署农村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取消了农村税费,实行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补贴等生产补贴,出台了家电购置补贴、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农保”、“新农合”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这些政策促使基层党组织快速向服务性转变并将进一步强化。

2、县委大力开展基层组织建设活动,村级班子干事创业环境越来越好。近年来,县委积极有效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和“升级晋档、科学发展”、“结对共建、统筹发展”等活动,村级组织得到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人均收入稳定增长,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同时,对干部支持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相继出台了《乾县村级干部奖励办法》、《关于离任村党支部书记生活补助金发放办法的通知》,加大了对干事者予以重奖和对离任干部的生活补助。

3、农村发展潜力巨大,村级干部发挥作用舞台越来越广。农村拥有广阔的消费市场,大量的生产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政策逐渐倾向民生,倾向农业,农村发展潜力将会逐步显现,农村发展前景还很广阔,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将越来越快,对村级基层组织执政能力既是考验又是机遇。村级党组织将是村级各种组织和工作的引领着和组织者,发挥作用的平台越来越广。

二、目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通过“三为”活动不断深入开展,村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工作能力和水平明显增强。但是,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基层逐渐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社会要求农村基层组织执政能力进一步强化和提升,调研中发现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一是农业收入增长较慢,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大墙社区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土地资源产出率较低,部分年轻人出外发展求突破,老人留守儿童留守村庄从事传统农业,受农资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收入低迷有限,多种经营生产又因资金、技术、市场因素,将大多数人拒于门外,造成农业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受到较大制约,集体经济微薄,积累缓慢,公益事业开展困难。

二是农民文化生活单调,村级集体活动弱化。调查中,群众普遍反映农村文化生活单调,由于缺乏健康活波、积极向上的文化引导,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得不到较好的引导融合,造成因为生产方式的家庭联产化,形成文化生活单一化,多数农民注重追求物质财富,充实精神活动较少,部分农民沉迷于赌博,热衷于封建迷信。

三是村容村貌治理松弛,村务管理服务缺失。一些农村缺乏统一规划,老屋旧房和新式洋房并立,巷道横七竖八,影响了村容村貌。个别农村生产和生活垃圾随意堆放,三堆现象比较普遍,主干道垃圾长期得不到清理,一些垃圾得不到有效降解,影响环境卫生和生活质量,群众认为村务管理服务缺失。

三、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农村党支部是党组织体制中最基层的党组织,党的大政方针在农村的贯彻落实主要靠村党组织来引导,农村的发展主要靠村党组织来引领,农村的大局稳定主要靠村党组织来维护。实践证明,村级组织抓得好,党的方针政策就能贯彻好,经济社会就能发展好,民心就能凝聚好,社会大局就能维护好。因此,抓农村工作,关键是抓农村党组织,抓农村党组织,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抓思想,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及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要想解放群众思想,首先要解放干部思想,思想工作抓得好,文化工作就能抓好。干部思想教育工作要做到制度化,每年适当集中一段时间,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集中培训,组织他们实地参观,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工作水平,锻炼其带领群众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和掌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的本领和方法。

2.抓龙头,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一把手”队伍建设。首先是要建设一个好领导班子,尤其是要选好党(总)支部书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只有抓住了这个“龙头”,才能带动“全身”,因此,必须下工夫建设好“一把手”队伍。要创新选拔机制,拓宽选拔渠道,把那些政治强、懂经济、善开拓、德才兼备、热心公益事业的优秀年轻党员选拔进领导班子,再把那些理想信念坚定,公道正派,有胆识,能

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村级发展前景才更广阔,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推进成功人事助推新农村建设,这是一种很好尝试,它将对推动我县基层党建走上新的台阶。

3.抓机制,全面规范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行为。要在实践中努力推进村级规范化管理,根据农村工作的特点,建立一套比较齐全的村规民约,使农村各项村级集体事务有人管,管

得好。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实行双考双评,建立村“两委”班子成员任期目标责任制,把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并公布于众,让村民来监督、评判村干部,奖优罚劣,努力形成干群一心谋发展、全员参与建家园的充满活力的村级运行机制。

4抓载体,调动全体党员的积极性,为党员发挥作用提供广阔空间。新时期的党建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只有采取灵活而又丰富多彩的新形式、新方法,才能增强党建工作的活力和效果。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多开展一些结合和服务于农村经济的主题活动,使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增强搞好农村各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形成敬业、爱岗、奉献的良好风尚,努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在党内有很强的凝聚力,在农民群众中有很强的吸引力,在领导和推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具有很强的号召力的战斗堡垒。

报告不到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

推荐第5篇:“三进三问三促”调研报告

关于开展“三进三问三促”活动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各项工作,双流县教育局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二阶段活动中,在各个学校开展了“三进三问三促”活动,要求学下领导班子“进处室、进教研组、进课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我校结合学校实际,要求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走进教研组,问教学于教师,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规范;走进课堂,问学习于学生,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转变。现将本人此次活动的调研报告如下:

一、走进教研组,问教学于教师。

此次活动中,我走进了数学教研组中,积极参与数学教研组的教育教学活动和教学研究活动。在整个过程中,发现数学组是一个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团体,组内的年轻老师积极向组内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和学习,老教师也是毫不保留的将自己的经验和方法教给年轻老师,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另外,数学组老师还努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努力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和方法,经过总结和提炼,转化为理论成果,帮助自己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虽然数学组的面貌比较良好,但是在调研过程中还是发现了以下一些不足和问题:

1、组内年轻教师较多,教育教学经验和方法不足,对课标、教材和考纲等东西还不是太熟

悉,导致有时候教学和课后辅导的针对性不强,教育教学效果不是太好。

2、组内的很多老师平时的工作量比较大,每天的课比较多,因此老师们看书和外出学习提高积极性不高,相应的造成老师的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思想不是很先进。

3、由于老师们缺乏系统的学习和指导,老师们的理论水平也不是太高,研究成果比较少。

二、走进课堂,问学习于学生。

我在走进教研组的同时,还积极走进课堂,除了观察老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行为以外,还认真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的需求状况等。

课堂上大部分学生都能集中精力认真学习,跟着老师的要求和思路走。教师也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授学生学科知识的同时,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做事,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

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我们的老师还存在有如下一些不足和问题:

1、部分老师的思想比较僵化,接受新事物和新方法的意识不强,造成教学行为和方法比较陈旧,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

2、部分老师因为走上工作岗位已经有一段时间,事业进入了瓶颈期,工作上有一些停滞不前,同时自己学习的意愿又不是太强烈,造成教师本人难以进一步提高。

3、部分教师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愿意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而是爱将问题归结到学

生和他人身上,这也造成老师难以发展和提高。

4、部分老师因为要考核成绩的缘故,不敢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大胆创新,使用新的教育方法和媒介,这样久而久之也限制了我们教师的发展和提高。

总之,这次“三进三问三促”调研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具体深入,从中看到了我们胜利中学老师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的精神面貌,看到了我们胜利中学老师吃苦耐劳、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但是从中我们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与他人的不足。今后我们胜利中学的老师将会继续发扬自己的优良传统,认真向校内优秀老师学习,积极地走出去向校外的名师请教和学习,不断促进自己的发展和提高。

双流县胜利初级中学

甘明松

二〇一四年四月二十三日

推荐第6篇:三问三解三建三促调研报告

关于“三问三解三建三促”活动调研报告

陇县水政监察大队队长杨铁旦

根据局党组统一安排部署,我单位对天成范家营村进行了帮扶前期的工作调研,深入范家营村召开村干部座谈会,听取村两委会对本村情况的汇报和发展经济的设想与建议;深入15户农民家中进行家庭状况、收支构成和增收思路的抽样调研。综合思考,该村的具体情况和帮扶思路如下:

一、开展帮扶工作的重要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开展“三问三解三建三促”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是以点带面、推动全局的客观需要,是引导农民创业致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发挥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新农村建设工作合力的重要举措。通过帮扶这一载体,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干部受锻炼、农民得实惠。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帮扶村实现农民生活新提高,乡风民俗形成新风尚,村庄面貌呈现新变化,基层组织发挥新作用,因此驻村帮扶工作受到广大群众拥护和欢迎。

二、范家营村基本情况

- 1 -

范家营村地处陇县天成镇蒲峪河南岸,距县城10公里。全村3个村民小组,全村3097户1087人。其中党员32名。耕地面积1840亩,以烤烟、果品、畜牧、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近年来,全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飞速发展,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果品、烤烟产业成效显著,休闲观光型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以雷音山景区开发为重点的旅游产业成为天成以至全县旅游业一道靓丽的风景。这里背靠关山,面对蒲水,山水风光自然天成。非子牧马,流芳千秋,尚书故里,人杰地灵,关山月夜,玄蒲名薮,跻身于陇州八景,著名影星巩俐从这里走向世界。这里是丝绸古道,雄关锁钥、林海茫茫、秀山碧水、物产丰富,水果药材享誉西北。2009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230元。2010年范家营村被列为宝鸡市统筹城乡发展试点村,2011年评为市级卫生村、先进基层党组织,陇县休闲观光型新农村示范村。

近年来,范家营村在村干部的带领下,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发展新思路,突出休闲观光型新农村建设特色,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与自然资源保护性开发相结合,编制完成了雷音山(混元寺)景区总体规划,景区占地面积1000余亩,总投资5000万元,划分为民俗观光、接待服务、生态疗养三大板块。现已完成古韵街、混元广场、混元寺前期建设任务,累计投资近3000万元,日接待游客3000人次。绕以人为本、强村富民,村上紧紧围这一发展思路,重点突破基础设施、村容村貌、产业发展三个重点,总投资1200多万元,先后水泥硬化村庄道路4.6公里,实施移民搬迁68户,改造低

压电力线路1公里,兴修桥涵13座、排水渠5000米;建成了现代烟草示范区,修建密集烤炉30座,硬化烟田道路3000米;高标准建设混元休闲健身广场,使范家营新农村建设实现全面加力提速。

活动场所内办公、电视、电话、广播、远程教育网络和图书、象棋等设施配套齐全,各种规章制度上墙。积极帮助村民办理包括退根还林、农机补贴、农村低保、两免一补、粮食直补、计划生育、医疗合作等20多项内容,受到了群众的普遍赞誉。特别是现代化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为村民学习、了解信息提供了便利。发挥了活动场所的功能,使村级活动真正成为农技咨询,技术指导,信息发布的中心,成为村民文化娱乐的场所,技术培训的阵地,凝集民心的载体和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平台。

三、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调研中干部群众对帮扶主要要求:盼送致富技术;

2、缺少农民经济技术合作组织,农户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在农业领域全村目前无任何专业协会组织,使农户在技术、销售、互助等方面缺乏依托,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3、农民怕担风险,不敢进行高效农牧业投资,投入能力也不足。如适合发展大规模养殖业,但农户怕搞不成赔进去,加上没人组织,不敢投资。除各户少量养鸡外,多数不敢养,怕赔不起。

4、帮扶村群众有较为严重的依赖思想,缺乏自我发展的

主体意识,等、靠、要思想严重,借力发展、奋发自强的精神不足,期望值过高,有相互攀比现象。

5、一些困难户经济条件太差,住房因雨倒塌或成危房,与周围反差十分明显,需予以关注。

四、开展帮扶的目标和措施

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新形势下搞好驻村帮扶工作是加强社会义新农村建设,兴农富民的重要载体和抓手。根据范家营村实际,如何开展帮扶工作?我认为应立足当前,抓住重点,确定目标,中长结合,分步实施。对该村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改善农业基本条件,发挥潜在优势,做大做好做强主导产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1、结合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帮助村、组制定一个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和措施。要使这个规划家喻户晓,启发群众主动求发展的积极性。

2、鼓励开展劳务输出,包括短期务工,增加农民近期收入。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年内组织一批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帮助开眼界,换思想,学技术,长本领。同时大力倡导农闲时到县城和附近煤矿企业做短工。

3、联系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作务水平。初步拟定年内邀请有关农业方面的专家,进行2-3次科技知识讲座。配合县乡农技部门在该村分产业确定若干个农业科技示范

点,为群众学科技、用科技创造一个好的推广载体。

4、引导农民建立专业协会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重点建立养殖类、种植类专业协会组织,创建生产、技术、销售及农资服务载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5、加强与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联系,着手解决群众关注的重大问题。一是积极与县有关部门联系,尽快完成范家营村通户道路的硬化问题。二是与有关部门联系,帮助部分贫困户解决危房修缮问题。

6、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民主进程。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切实保障农民民主权利,逐步建立健全村级管理新机制。引导党员干部学理论、学政策、学技能、学先进,争当政治上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党员,争创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五好”党支部;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农村党员干部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增强基层党支部带领农民发展致富的能力;通过搭建舞台、正确引导、创业扶持,支持“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发挥作用;建立健全村民自治机制,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充分调动农民参政议事的积极性,共同决策村级大事,加快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二O一二年四月二十八日

推荐第7篇:宣传文化工作“三问于民”调研报告

高桥镇三问于民于民活动意见建议书面分析报告

根据县委文件精神,高桥镇党委高度重视“三问于民于民”活动,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抢抓机遇促增长,集中突破上水平,改善民生保稳定”总体要求,紧紧围绕谋划2011年工作思路,采取召开座谈会议、发放问卷调查、上门走访群众等方式,深入开展了“三问于民”活动,由领导干部带队,进村入户到企业,发动广大干部职工群众,积极谏言献策,广泛征求村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针对群众当前所想所盼,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提交镇党委集中研究,提出解决办法,为推动当前工作,全面完成“三问于民”活动的工作任务。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创新载体,全面动员,激发干部职工群众参与全镇重大决策的积极性。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镇党委、政府及时召开了镇机关干部大会,传达了会议精神,对认真贯彻落实樊书记讲话精神和深入开展“三问于民”活动进行了周密部署,统筹安排。为了确保活动深入开展,取得实效,镇党委、政府就“三问于民”活动提出了“三不、四查、四提高”的总体要求。“三不”就是问政于民不能走过场,问需于民不能躲避矛盾,问计于民不能忽视群众智慧;“四查”就是查工作思路的错于否,查群众生活的困难程度,查矛盾纠纷的产生规律,查干部作风的虚与实;“四提高”就是提高工作思路的科学性,提高稳定工作的长期性,提高群众救助的针对性,提高干群关系的协调性,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调研活动。一是组织领导干部认真学习了十七大精神及“三问于民”活动的重要内容和指导思想,指导全体干部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实质和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并结合实际,深入分析镇情,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全体干部开展“三问于民”活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组织召开了党员群众代表会议,学习宣传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县镇村三级干部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开展“三问于民”活动的重要意义及主要内容,全面动员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到“三问于民”活动当中来,鼓励群众建言献策,共谋发展。三是结

合镇情实际,按照活动要求,围绕2011年发展思路,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切实做到了四个深刻理解,深刻理解全镇发展战略。通过学习讨论,进一步统一了全镇干部群众的思想,增强了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增强了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三问于民”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合理安排,深入调研,深入开展“三问于民”活动。

按照活动要求,结合全镇实际,镇党委、政府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抽调工作人员,组建了由包村领导为组长,全体包村干部为队员的调研工作小组,按照镇“三不、四查、四提高”的要求,进村入户,深入企业,认真开展了“三问于民”活动。一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村各企业在中心位置刷写标语,办墙报,并利用村级电教设备、广播喇叭等媒体,对活动内容进行了广泛深入地宣传,使活动精神在全镇宣传覆盖面达到了100%。二是发扬民主,纳言谏策。组织召开了由村社干部,农民群众代表,县、镇人民代表,退离岗位老干部,老党员和企业职工代表等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围绕工作思路、群众生产生活、镇村干部工作作风等三个方面,听取了不同阶层的意见和建议,收集了医疗、企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宣传文化、基础设施改善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极大地丰富了全镇科学发展思路。三是深入群众,倾听民生。调研组深入村居、企业、农户,围绕三个方面的内容,面对面地与农民、职工交心谈心,共谋发展,并结合宣传富民政策、科学技术、法律法规,宣讲党的政策,为镇党委、政府进一步优化工作思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三、围绕主题,突出重点,全面优化2011年工作思路。

调研工作结束之后,各调研组针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和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和解决办法,并提交镇党委集中研究。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起来,召开班子会议,通过认真研究讨论,制定出得力的措施、办法,并将其纳入2011年工作计划,基本思路是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县委提出的要求,以科学发展为统领,以创新机制为动力,以富民强镇为目的,壮大优势产业,着力解决“就业、就医、土地、宣传、交通、文化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奋力推动全镇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

展。

推荐第8篇:调研报告三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报告——

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快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步伐

甘锦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为推进我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集体与个人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增强医院卫生工作的创新能力,确定今后卫生工作发展的道路和方向,根据并结合实践活动方案要求和单位工作实际,现将我院调研报告汇报如下:

调研地点:界头铺中心医院

调研人员:甘锦

调研对象:共产党员,无党派群众

调研目的:针对我院当前情况,结合电业局的实际,在维持现有规模的基础上,努力完善医院机制,发现并治理影响医院发展的突出问题、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及问题,以此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调研课题: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优化我院医疗卫生资源配置;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健全流行病预警预测和公共卫生管理机制;

(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全体医务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发扬大医精诚精神。

调研形式:

1、召开座谈会,搜罗意见和建议

2、走访人民群众,找出医院服务的缺陷

调研结果分析:

一、学习认识

10月16日晚,医院召开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会,会上首先由党支部书记宣读了医院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对医院深入学习实践活动进行了具体的部署,从而明确了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及时性与必要性。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其中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同时,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让人民群众看到了文明和谐的社会,其中提倡和表现的精神,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将适用,因为科学发展观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调研课题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优化我院医疗卫生资源配置;

问题分析及整改措施:我院是一个非营业性的综合医院,肩负着全区的医疗、预防、健康体检、公共卫生、食堂饮食卫生监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等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增长,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无不增添了医院应急处事能力的压力。综合了一番医院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和优良医护人员素质及数目,在调研中意见比较集中的有一点:资源相对欠缺。 虽然我院在对待重大疾病和疑难疾病等方面有依托上级技术指导医院的优势,但是这并非长远之计。我们可以设想,当上级医院与我院同时间处于紧急应急状态或者特重病号繁多时期,必然

会造成部分患者得不到及时的就诊,从而增加了我院的从业压力和紧迫感。尤其是医师和技师人员相对紧缺,势必需要建立一支规模较为适合我局局情的医师队伍,还应由院方聘请副高以上人员讲课,请专家来院会诊或讲座,短期专业培训或鼓励参加全科医生培训等;再者我院应该有选择性地购置一些诸如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的高档仪器,以避免群众产生不信任我院的心态。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健全流行病预警预测和公共卫生管理机制;

问题分析及整改措施: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正在被甲型H1N1流感所困扰。中国卫生部2009年4月30日发布2009年第8号公告,明确将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其中甲类是后果严重传染性最强的传染病,依次递减。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和霍乱。乙类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20余种;丙类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等10余种。而这种甲型H1N1流感病毒,携带有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包含有禽流感、猪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核糖核酸基因片断,同时拥有亚洲猪流感和非洲猪流感病毒特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全世界人民的恐慌和骚乱。

在中国范围内,也陆续出现了输入性病例,不过经有关部门的有效防范和控制,我们卫生事业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中国政府造就了一个干净和谐的人居环境。特别是H1N1流感暴发之后,我国政府对公共卫生体系和应急机制建设引起了高度重视,并投入了大量专项资金建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增加专业队伍人员,制定各种应急预案及防控措施。

因此传染病成为了社会公共卫生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又如结核病、乙型肝炎等一些常见的传染病,近年来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通过科学的分析,提出有效的

应对措施,避免其扩散和减少其危害性。

就我院来看,应该多作染病预防的卫生科普知识宣传,可以利用利用宣传栏、专题讲座、局域网等宣传工具,或者成立一支相关团队,进入社区,采取你听我说的方式,挨家挨户地普及防范预防知识。同时,还必须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并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颁发的4件公共卫生类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建立健全我院应急预案和公共卫生管理及疫情报告制度,完善机构设置、明确责任人及各类应急机构、人员职责,定期检查督促。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全体医务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发扬大医精诚精神。

问题分析及整改措施: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精神是,坚持以人为本。经过调查走访,部分群众反应,我院应该着力加强员工教育培训,构建员工职业发展通道规范管理,解决外聘员工归属感不强的问题。尤其要着力解决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不强、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等问题。

意见较为集中的有一处:在我们的职工中有少数同志存在职业道德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强,服务不到位等现象,也包括个别共产党员,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坚持长期不懈的素质教育和社会的共同监督。

因此,我院有必要采取以下三点教育:

1、加强全体医务人员的理论学习教育。按照“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党的先进性、坚持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推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四中全会的精神,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最饱满的热情聚精会神搞建设谋发展。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响应上级部门下发文件的精神,推动我院事业向前迈步。

2、深化服务宗旨教育,提升全体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作为医务人员,就应当全身心投入护民事业,就应当对得起白衣天使的称号。尤其要对部分干部职工进行公民道德、职业道德的

教育,让医务人员进一步明确医疗卫生单位的价值取向和服务宗旨,竭力发扬大医精诚精神,倡导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白求恩精神和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努力提高全体员工的社会主义道德水准,使之自觉养成遵纪守德的好习惯,不断增强医务人员廉洁行医意识和抵制不正之风侵袭的能力。

3、继续提高患者权利、医生责任与义务的教育。教育医务人员正确处理好义利之间的关系,增强责任感,大力弘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并懂得关心患者、同情患者,服务患者,尊重患者的选择权、知情权及隐私权,满足病人的合理需求。

三、调研总结

这次调研工作,我本人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同时,又在全院范围内展开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本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精神,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始终把依*人民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通过调研发现,我院必须坚持不懈地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积极维持现行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并且适时地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监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院将全力打造具有自己特色和优势的学科,把其特色和优势加以充分发掘利用,不断深化,为本局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我们知道,医院最大的特色是服务,讲的最多的也是服务,患者最不满意的往往还是服务。服务质量的好坏,或者说能否创立优良的服务品牌,已经成为关系到医院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这是在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一大背景下对医院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在社会发展、文明程度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提高的情况下对医院提出的新要求,同时还是在医疗环境竞争日趋激烈,为了求生存、求发展而对医院提出的新要求。所以应该在这个高度上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在提高服务质量方面

下真功夫、实功夫,通过提高服务水平,创立服务品牌,更好地促进我院的发展。

推荐第9篇:三问

“三问”是促进工作任务落实的好抓手

“三问”工作启动以来,我们结合工作实际,坚持“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边创新”的工作思路,采取“五强化、五注重”的工作措施,扎实认真地开展了“三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4月份以来,省纪委先后两次到我县调研“三问”工作,高霄常委和省纪委组织的教授专家调研组一行对我县“三问”工作在创新思路、工作流程、实施效果方面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我县“三问”工作的几点做法

(一)强化组织机构,注重组织保障

我们在去年成立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又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为组长,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县纪委常委、纠风办主任为副组长的富县“三问”示范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分设综合协调、制度建设、效能监察和重大项目督查4个工作组,抽调了6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和县纪委6名业务骨干,分工协作,采取有效措施,为切实搞好“三问”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强化宣传渗透,注重舆论效应

按照市纪委、监察局“问责、问廉、问效”示范点建设要求,我们组织召开了全县“三问”示范点建设动员大会。会后,各乡镇、部门单位都及时召开会议,传达会议精神,制定工作方案,同时以制做大型广告宣传牌、布置廉政文化一条街(长廊)、制作展板、张贴格言警句、标语漫画、报送“三问”信息、组织廉政文化演出、开设宣传网页、举办“关注三问”电视专栏等形式,对“三问”工作进行了广泛宣传。县“三问”办利用宣传橱窗将“问责、问廉、问效”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实施对象以及今年“三问”的重点项目等内容进行了公示、公布,极大地提高了“三问”工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强化组织实施,注重工作效果

1、依纪依规“三问”,促使工作落实。去年以来,先后对县城建局、水利局等35个单位、12个重点项目、40个问题实施了问责问廉问效,经县“三问”办跟踪督查,相关问题全部得到落实。“三问”过程中,对履职履廉履效不到位的部分单位的16名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理,其中通报批评单位1个,书面检查单位1个、限期整改单位5个,警示提醒9人、诫勉督导2人、责令纠错3人、辞退3人、书面检查1人。对落实县委、政府2007年工作任务不到位的7个责任单位,在县“三问”办的督促检查下先后完成了各自的工作任务。

2、狠抓重点案件,注重“三问”效果。在“三问”相关案件的查处中,我们一方面坚持原则,处理问题不手软,另一方面注重了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作用。去年11月份,县“三问”办对城区大气污染治理进行了检查,在检查城区环保煤调度室工作情况时,发现3名工作人员私自脱岗,造成漏登、漏查多辆煤炭运营车辆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成效,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我们对相关单位进行了通报处理,电视曝光,对雇佣的3名工作人员给予了辞退处理。今年4月份,县“三问”办牵头组织县经济发展局、规划局、审计局对建筑工程市场存在部分建筑工程没有进行工程招标,有些工程存在随意扩大规模、批小建大、未批先建以及有关工作人员在城市规划建设工程中违规放线、严重影响城市街道规划问题进行了检查,对6名责任人员进行了纪律处分或警示训诫,对违章建筑进行了纠正整改和经济处罚。通过“三问”教育了干部职工,增强了大家的责任心,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各项工作的开展。

3、深化主题教育,促进作风转变。我们对因工作任务落实不到位,影响了全县2007年目标责任综合考核的3个单位下发了“三问”整改通知书,对部分单位存在的公车私用、上下班迟到早退、工作时间上网玩游戏等问题进行了明查暗访,实施了作风整顿方面的问责问廉问效。通过责任追究,有效解决了责任不实、效率不高、行为不廉的问题。

(四)强化工作特色,注重机制创新

我们在“三问”工作中始终把创新放在重要位置,结合我县实际,摸索出一些富有特色和成效的做法。

1、工作形式创新。去年以来,我县在县电视台开设了“关注三问”专题栏目,重点对县委、县政府的重点工作、重大项目的责任单位实施“三问”,以电视专访的形式让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面对镜头,面对全县人民说明工作进展、存在问题、整改措施及完成时限等情况,让他们不仅接受上级组织和领导的监督,更要接受全县人民的监督,达到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有效解决以往督查工作中只是走走过场,做做“表面文章”的问题。通过我们对12个重点项目实施电视专访后,引起了各单位的高度重视,他们都能迅速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加班加点,赶工期、赶进度圆满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使“三问”工作得到了县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肯定。今年我们已将“关注三问”这个节目办成县电视台的长设固定栏目,加大了对重点项目,特别是县委、县政府确定今年实施的城区八项市政工程、农村十件民生实事的检查,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进展。

2、制度创新。通过学习借鉴市“三问”办和兄弟县好的做法和经验,县“三问”办制定出台了富县“问责问廉问效”工作流程图、工作人员职责等12项制度,努力健全“三问”工作的长效机制,特别是问责问廉问效工作五项联席制度,把“三问”办同县纪委各科室、考评办、督查室、信访局、综治办及有关职能部门、重大项目实施单位的信息互通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既拓宽了“三问”工作的信息来源渠道,又防止了“三问”工作空套子、走形式的现象。这“五项”制度分别是:与县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县委考评办建立工作督查考评信息通报联席制度;与县综治办、信访局、纪委信访室建立综治、信访工作信息通报联席制度;与县监察局、经济发展局、规划局、交通局、国土局、财政局和采购中心建立重大项目立项、审批、招投标,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重大项目信息通报联席制度;与县纠风办、廉责办和纪委监督检查室,建立纠风、廉责、效能建设为主的效能监察信息通报联席制度;与县组织部、人劳局、审计局建立干部考察选拔、录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信息通报联席制度。建立这“五项”制度,能及时全面掌握全县各方面的工作信息,为实施“三问”打造了很好的信息平台。

3、主题创新。今年我们把“强化„五风‟建设,创建„五型‟机关”(五风: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五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诚信型、廉洁型),作为“三问”示范点建设的活动载体,促使干部转变思想、改进作风、提升机关单位工作效率。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深化作风建设主题教育。

(五)强化学习交流,注重经验总结

今年,我们在学习培训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召了开有关会议,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的教育培训;二是采取有效措施,要求各基层党委和示范点建立教育培训计划,定期安排专题学习,提倡领导干部带头讲“三问”教育课,提升“三问”工作水平;三是组织人员外出学习参观,5月6日至7日,县“三问”办组织部分乡镇和部门纪检干部15人赴市“三问”办和延川等兄弟县参观学习,通过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健全完善了12项工作制度,细化分解了工作程序,有效提升了我县“三问”工作的总体水平。

二、关于“三问”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1、要规范和完善“三问”工作组织机制。县“三问”办在县纪委、监察局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是纪委、监察局各室的联系纽带,业务上相互联系,工作上互相协助。为保证“三问”工作的独立性和连续性,我们认为“三问”工作应作为一个长期工作机构固定下来。这样有两大好处:一是能使“三问”办抽调的工作人员,安下心来,放手大胆的工作,增强“三问”工作的连续性和权威性;二是解决了纪委、监察局各室人员少,力量单薄,工作脱节,单打一的问题。

2、要规范和完善“三问”工作程序。在具体工作中,要把“三问”工作与警示训诫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从工作程序上,先制定“三问”工作计划,然后,根据各个问题的性质,确定下发“三问”提醒书、约谈书或纠查书,在问事的过程中,针对相关责任人问题大小,再下发警示训诫通知书或直接给予组织处理。这样有效避免了工作中的脱节和程序不规范问题。

3、要规范和完善“三问”工作信息互通联系制度。在实施“三问”工作中,与相关部门建立信息互通工作联席制度至关重要,也是最基础的环节。如果“三问”信息来源不广,不及时准确,不但影响“三问”工作计划的制定和对象的确定,而且会起到负面效应。经过一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逐步建立完善了“五项”信息互通工作联席制度,解决了这一问题。

4、要建立和完善“三问”工作相关长效机制。一是要建立和完善行政效能建设八项制度,作为实施问责问廉问效的重要依据;二是要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和个人重要事项申报登记、审查制度,作为预防领导干部滋生腐败,实施问廉的突破口;三是要建立和完善民主评议制度,作为“三问”工作一项重要工作手段长期坚持下去,并细化评议内容和考评标准,详细了解掌握单位及个人在履责、履廉、履效方面的现实表现,对评议差的单位或领导干部要通过实施问责问廉问效和警示训诫,促进单位和干部职工工作面貌的好转,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激励竞争机制,使单位形成“会干事、能干事、干大事”的工作局面,干部职工形成“想干事、要干事、干好事”的工作作风,推动县域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5、要规范和完善“三问”工作考评奖惩机制。建议将“三问”工作的实施效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和年度目标责任制综合考核。按责任单位受“三问”处理次数、处理方式及处理责任人职位不同,进行相应扣分和处理,增强各单位对“三问”工作的认识,以进一步发挥“三问”工作对中心工作的促进作用。

推荐第10篇:三问三解调研报告为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

三问三解调研报告为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提出了“三问三解”活动,大力号召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走访群众、和群众交朋友、和群众谈心;本活动的内容是:“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解民忧、解民怨、解民困”,来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进一步提高村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工作能力和水平明显增强。但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农村党组织建设仍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根据县委组织部的安排,对我所走访的村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研,下面就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农村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环境和条件恶劣。一是地理劣势。山区群众常说“看到屋,走得哭”,真实地反映了山区沟渠纵横、山高坡陡的地理特征,这一特征使农业生产生活异常困难。二是土壤贫瘠。土壤肥力差、保水能力弱,不少地方仍沿袭刀耕火种,产出效益低。三是自然灾害频繁。山洪、干旱、风雹、地质滑坡等自然灾害年年发生,仅丫口组目前就有15户农户居住在滑坡危险地带,而农民抗御灾害能力较差。四是人居分散。山区大部分人口多为散居,密集度不高。据实地调查,**村的人口密度仅为168人∕平方公里,很显然,**村新农村建设的聚集动力非常弱。

(二)社会服务体系不到位。一是基础建设落后。由于多年来投入不足,导致贫困山区基础设施十分落后,特别是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问题比较严重,普遍存在吃水难、上学难、行路难等问题。二是社会保障不完善。村卫生室形同虚设。山区群众无钱治病,大多数农民生了病也是硬撑,小病酿成大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突出。据实地调查,**村农村妇女只有15%的人生了大病才去„

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切实推进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二是对部分高寒、自然环境恶劣的山区农民,要痛下决心,加大力度,一次投入,通过异地搬迁的方式使群众摆脱其恶劣的生产生活环境。

第11篇:三下乡调研报告

三下乡调研报告

系部名称:XX

专业:XX

姓名:XX

年级:XX 班级:XX

学号:XX

实践单位:大足县龙水镇高坡村

实践时间: 2011年8月5日 至 2011 年8月6日 共2天

八月五日,在队长XX的带领下我们西南大学重庆市大足县智力支乡小分队18余人于8:30在龙水车站聚集,前往大足县龙水镇高坡村进行“关于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问卷调查。

我们高举着“西南大学青年志愿者智力支乡小分队”的大旗在当地村委们的带领下风风火火地走进了高坡村。小五金是这里的特色,这里大部分村民以生产小五金为家庭生计,小部分以农业生产为主,也有一部分青壮年们出外谋求发展。我们兵分两路,跟随村委走访当地农民,我们一组人走进一间屋子。发现一位四十左右的叔叔正在一台“巨人机”下,手里握着烧红的铁块一寸一寸小心翼翼地移动着,一分一秒都不敢懈怠。旁边阿姨在添柴烧火,两个人配合得有条不紊。走进屋里,我们向叔叔阿姨介绍了我们自己以及我们的目的,知道我们是来进行调研活动的大学生,阿姨很高兴的接受了我们希望

进行问卷调查的要求,在她的配合下,我们开始了我们的问卷调查。阿姨的学历不高,我和我的搭档就细心的为她解答她不太明白的题目。同行的同学们也有条不紊的进行着。随后我们又走访了其他人家,大家都很高兴得接受了我们的问卷,我们总计在高坡村进行了一天半的调查。

本次通过对高坡村的部分抽样调查可反映一些现象和问题:农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的改善,家庭月收入为2000到4000,甚至少数五金做的好的家庭月收入4000以上,两极分化现象基本不存在,达到了小康生活。目前‘生活宽裕‘,虽然还有待提高,但村民们已不会为生计发愁,生活上还算是如鱼得水。村里治安状况很好,选举较为民主。针对国家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的五个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农民都一致认为生产发展应该作为优先解决的目标。问及他们的学历程度,农民基本上为小学、初中文化,文化素质偏低,部分甚至未上过学,少有高中文化,但是他们都支持自己的孩子读书,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其次,农民的思想觉悟有所提高,村里重男轻女现象开始缓和,在问及当自己第一胎为女生时,是否愿意生第二胎(男孩),还是有一部分人持反对态度,但生第二胎仍然占据多数。他们生活收入大多是以小五金为主,货源来自废铁市场等,货物主要销往重庆、四川、部分沿海城市也有销往国外的。在问及有没有创立属于自己的品牌五金的想法时,大多数人都没有这方面的想法,这对于一个主要以五金为经济来源的农民来说绝对是不利的。龙水五金曾是全国五金

业的“老大”,如今已被浙江永康夺去第一的位置,个人认为不是农民生产的货物有质量问题,而是他们缺乏一种创新精神,生产的货物可能与社会脱节,导致外销大城市较以前困难。他们每天机械式地不停手,缺乏一定的指导,与外界的联系也比较少,长期以来,他们的生产就只停留在了一定的阶段,丝毫未想过怎样加快生产效率,创造更多的价值。针对当前农村发展,农民们都意识到这些问题,他们希望政府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引进人才帮助他们更好、更快地生产,早日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个目标。这一点可以由政府组织科技人才下乡给予指导,改善农民五金行业的基础设施,以便提高生产效率,使得生产力能够从本质上得以提高,而不是像以往一样,靠的是加班加点来提高效率。农民对农村医疗保险的看法是:认为政策是好的,可以使得费用减免,但是缺点是报销过程较麻烦。在涉及权利问题时,农民在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大多数选择的是协商解决。但是协商解决不成,他们会纵容自己的权利继续受损害还是引发暴力甚至犯罪?怎样做这方面的工作,是值得政府和我们探讨的,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政府可以派出一部分人到农村去普法,讲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但限于经费、交通等各方面问题开展普法工作任重而道远,也可以借助媒体每天定时宣传一些法律知识,对于减少农村以及城市违法犯罪是一个好的举措。他们从事的工作强度大,十分的辛苦,但想到孩子上学、老人养老,自是不敢对工作稍有松懈。所以“生产发展”应该优先解决。走过一遍,大抵感觉小五金的生产是在高温、强噪音下,一般村民们以个体为单位,在自

家生产小五金,这样自然劳动力分散,并且在’巨人机’下,一天十几个小时的煎熬,足以看出他们劳动的艰辛与挣钱的不易。

亲切的谈话使这次调查如鱼得水,收获颇丰。临近中午,我们在一家堆满苞谷的人家家里停驻,帮他们擦苞谷,同行的同学们虽然大多来自农村,但多年未曾亲身实践,好多人自然对搓苞谷籽之类农事感到生疏困难,在主人家的指点下,同学们慢慢学会了技巧,提高了速度,搓起苞谷籽来也有模有样的了。

八月五日下午3:00左右,我们来到了龙水敬老院,踏入敬老院,顿生敬畏之情。那苍老的面容究竟承载了多少沧桑,我们不曾得知,但此时此刻见到我们,他们很兴奋。当我们搀扶着他们时,当我们问及他们的往事时,当我们问及他们的现下时,那复杂的五官下掩饰不了他们的容光焕发和倏然长叹。面对我们这群‘孩子‘,他们话语多了起来,谈到以前的工作、走过的大江南北、认识的奇人异事,眉宇间大有好汉不提当年勇的豪气。问及他们眼下的生活,他们都点点头,表示了自己的满足。一楼是住宿,二楼是他们的娱乐场所。我们走进他们,他们打着自己的牌,看着自己的越剧、川剧,享受着生活带给他们的快乐。老有所终,固然安好,但身边没有了儿女的守护,怕是还不够。愿天下儿女都能守护亲情,守护爱,守护我们的真神——我们的爸爸妈妈。

第二天,我们再一次到高坡村农民家里,进行了一天的问卷调查。整个活动十分顺利,调查完成后,在队长的带领下我们分工,把调查的问卷进行整理归纳。至此活动圆满结束。

通过本次活动,我再一次了解了农民的艰辛,因为条件的不允许,他们没有机会学习到各种科学,所以他们的思想得不到解放,依然沿袭着陈旧的技术,辛苦的工作着。我们是新时代的大学生,也是前辈们的接班人,我们有着更先进的思想和技术,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跟上时代的发展,开拓创新,努力工作,让自己的价值得以体现。努力去实现国家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的五个目标。老人们在年轻的时候为祖国和儿女奉献自己,当他们年事已高时,我们要好好地赡养他们,报答他们。

第12篇:三下乡调研报告

三下乡中关于新农村建设发展的调研报告

指导老师:肖水清

调查人员:商学院 10电子商务 暑期社会实践联队 梁思文 2010334136 摘要: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必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009年是我国建国六十周年纪念,同时也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新农村建设关键性的一年。六十年来,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一片崭新的农村景象。尤其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为农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切实加强了“三农”工作,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国是农业大国,发展“三农”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所在。

本次调研队以东岸镇为试点,围绕“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新农村建设发展“这一主题开展调研活动,旨在深入了解农村建国六十周年之际新农村的建设发展状况,并为该地区新农村的发展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建国六十周年 农村发展现况 发展对策

前言篇

一、调查背景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实施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然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始终面临“三

农”困局——基础硬件设施跟不上发展、农业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农民自身素质偏低等等。因此,积极抓好新设施、新环境、新资源、新农民和新文化的建设显得极为重要。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全面分析了当前农业和农村形势,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重大方针政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党加强“三农”工作、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为了了解近几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情况,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联队来到南昌县东岸镇、东岸镇进行调研。

二、东岸镇概况

东岸镇东部的上前村东钱是新农村建设点之一,共有农户45户,人口183人,党员4人;水田180亩,旱地6亩,养殖水面38亩,农民主要从事水稻种植、务工经商、生猪、水产养殖等行业。以往,因缺乏科学规划,农民建房有乱搭乱建现象,破旧房特别是茅棚厕所等脏乱差现象较为严重,并且道路不通,排污不畅,人居环境较差,村民出行不便,是个典型的有新房无新村的村落。根据上钱村群众的积极主动申请,确定为2008年整治建设点。在组建理事会后,按照先改水改厕后改路的原则,稳步推进。

问题分析篇

三、调查方法与范围

为了进一步切实了解我国建国六十周年之际新农村建设在我国的实施及发展的概况,我们抽取了东岸镇和东岸镇为调查点,以发放调查问卷为主要方式进行实地调研。

此次调查,我们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投放220份(占到村民总人数的1.5%左右)调查问卷,现场随机采访了30余位村民了解并收集新农村建设的相关资料。收集到有效问卷200张,有效率90%。

四、新农村建设问题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我们提出五个应当研究的问题。

一.新农村背景下,农民该如何增收?

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村民希望能够改善本地的基础设施,以发展产业化经营抑或是吸引外来投资。为取得具体数据,我们特设置几个问题,得出结果如下:

(附问卷问题) 例:

1、您认为新农村建设除增收外还应从哪方面入手?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工作的重点所在,要想让农民增收,必须先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同时,村民们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60%的人选择了修路。一位老伯告诉我们“要致富、先修路”。新农村建设中提出了“三改”,即改水、改厕、改路。这样切实改善了农村的人居以及生态环境,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附问卷问题)

例:

2、您认为乡里搞起的这些致富项目你会接受哪种做法、现在是如何做的?

A.统一搞 18% B.乡村牵头,农民自愿 23% C.干部前头,农民自愿 15% D.自发组织 44%

18%统一搞 乡村牵头,农民自愿干部前头,农民自愿自发组织怎样走向致富路70%60%50%40%30%20%10%0%1修 路绿 化集中供水医疗建设民主建设饮 水厕所改造污水处理文化建设

15%44%23% 3

通过对这道问题的调查,我们得知,在乡(村)里搞致富项目存在着盲目性、自发性,缺乏必要的统一领导。不过可喜的是,村民的集体意识正在逐步提高,他们越来越希望有好的组织和领导来带领他们创收创业,促进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

建设新农村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关键党的方针政策措施的贯彻和落实情况。让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有利于加快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这些好带头人在建设新农村中起着榜样、示范和教育的效应。不少地方的农民都有这种体会:给钱,给物,不如选个好的村干部。

二.农村的收入水平与消费情况: (附问卷问题)

例:3.您的家庭的年总收入大概是多少?( ) A.8000元以下 28% B.8000元—15000元 45% C.15000-25000元 21% D.25000以上 6% 4.您对您的收入状况的满意程度?( ) A.不满意 13% B.基本满意55% C.很满意32%

近年来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的不断推进,全国农民收入的总体水平在不断提高,这也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的医疗卫生以及文化教育状况从而使得农民消费水平的上升。但由于农村经济底子薄,且致富方式基础与方式差别大导致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却越来越大。“九五”期间,我国农民人均现金纯收入增长近七成,但农村消费却持续 低迷。国家统计局调查表明,农村消费水平要比城市落后10年。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拉大、农民生产消费贷款难、收入预期降低影响,大部分农民紧缩消费,农村市场消费现金紧缺。这表明新农村建设在发展乡镇企业以及农业产业化方面还需加强从而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以此拉动农村消费水平。 (附问卷问题)

3、您的家庭总支出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哪一部分? A.日常生活必需品 58% B.供孩子读书21%

C.赡养老人 12% D.文化娱乐3% E.其它5%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当前农村生活水平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当前我国农民的恩格尔系数约55%。按国际水平衡量属于温饱型的低级阶段,农民消费结构中用于满足日常生活必须品也占消费的大部分且用于教育以及赡养老

家庭支出人的比重也在逐步上升,但是用于文化娱乐3%5%13%日常生活必需品供孩子读书赡养老人消费的比重仍然较小,这表明新农村建设文化方面存在较大问题,亟待解决。 (附问卷问题9) 4.您所在的镇经济支柱的性质是: A.工业 0% B.21%58%文化娱乐其它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100% C.商业 0% D.其他0% 在此问题中,所有被调查的人都选择了农业,这样看来农村产业结构单一依旧是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一直是我党和政府努力的方向,这有助于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加快新农村建设。

农村应拓宽资金吸收渠道,以灵活多样、务求实效的方式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三、新农村体制下的教育问题(附问卷问题) 5.您家人的一般学历是什么?( ) A.小学 9% B.初中 38% C.高中 49% D.大学3% E.硕士或硕士以上 1% F.小学以下0% 6.您的休闲娱乐活动主要是?( ) A.打牌或打麻将 47% B.看电视 36% C.看报纸 9% D.走亲访友 6% E.学习新知识5% F.其他2%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阶段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提出了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十七大”指出,目前我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已全面实现,但是义务教育的覆盖面仍然不够,还需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

本次走访调查数据表明:目前农村基础教育建设有所提高,但是农村教育水平仍然比较低,教育质量落后,导致村民整体文化水平还未有显著的提高。于此同时农村文化建设也未取得显著成效,村民闲暇娱乐方式仍比较低俗缺乏自我发展的意识。

农村应进一步深化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提高村民的文化教育水平,从而更好的促进农村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四、医疗体制改革在农村的落实情况(附问卷问题) 17.您加入了农村医疗保险吗?( ) A.有 75% B.没有25% 19.您村看病方便吗?( ) A.方便93% B.不方便7% 当前我省农村医疗合作制度改革正积极推进,医疗卫生改革重点实施《方案》提出2009—2011年重点抓好五项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推进五项重点改革,旨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较多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旨在落实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具有改革阶段性的鲜明特征;旨在增强改革的可操作性,突出重点,带动医药卫生体制全面改革。

当前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由于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普及率仍未达到100%。如有外出务工人员或外出流动人员的,一般较滞后或者不加入农村医疗保险。加之村民的文化水平有差异,一些村民仍不了解医疗保险为农民带来的实惠,故还未加入农村医疗保险。

五、家电下乡在农村的普及状况(附问卷问题) 您家里主要使用哪些家用电器?(可多选)

A.洗衣机80% B.电冰箱 30% C.电饭锅70% D.电视机100% E.空调8% F.电风扇100% G.电磁炉 13% H.微波炉 3% I.电脑 15% 家电下乡政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是财

政和贸易政策的创新突破。主要内容是对农民购买纳入补贴范围的家电产品给予一定比例(13%)的财政补贴,以激活农民购买能力,扩大农村消费,促进内需和外需协调发展。

来自省家电下乡办公室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我省销售家电下乡产品32.2155万台,销售金额64837.4万元,呈现逐月加快,在全国第三批启动的19个省区市中排名第三。全省家电下乡补贴资金兑付到位14.8877万笔,补贴金额4026.7万元,在全国第三批启动的19个省区市中排名第二。

据调查,东岸镇及东岸镇已有部分居民利用政府补贴给予的实惠添置了部分家电。但是由于农村消费水平仍然较低,导致其普及率较低。据了解家电下乡得实惠的普及率将会在近年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不断推进,从而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生活质量。

对策篇

五、对策研究

1、夯实基层组织,奠定农村发展的组织保证

(1)抓好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实施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工程,拓宽选人用人的渠道和范围,实行大范围、宽领域选拔村级干部。优秀干部带领全村人民进行新农村建设。

(2)加强一般党员教育。在党员教育中,一是在党员中广泛开展新农村建设带头人活动,并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给予表彰;二是实行党员责任区负责制,给每个党员划定一个责任区,明确党员在责任区的职责;三是建立党员帮扶制度。

2、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生产发展

生产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只有生产发展了,农村经济壮大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才具有现实条件。农业生产发展,一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路建设投入,加强对村级公路的管护及绿化,确保道路无积水、坑洼,时时通畅无阻。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维修整治,确保旱能灌、涝能排、人行便道到田间,不断增强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围绕市场需求,发挥主导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以生态型无公害农产品为特色,优化品种品质。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通过典型示范、政策引导、科技带动等措施,大力发展种养殖业;三是大力发展农村

二、三产业。

分利用现有农产品资源,在农副产品的加工增值上做文章,推进农副产品深加工,延伸农副产品产业

3、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生活宽裕

“生活宽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体现。促进农民 生活宽裕,就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壮大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示范基地带动效果,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到位;二是加强对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促进农民家庭

二、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的优化配置。最大程度的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提高农民消费水品从而提高农民生活水品。

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促进乡风文明, 必须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是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利用板报、宣传队等多种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主阵地。二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三是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引导农民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勤劳致富、爱岗敬业。

5、加强文化教育建设,促进农民文化水平提高。

针对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有紧迫感和责任感。发展和繁荣农村文化,总体来说有两种渠道:一种是外因,即从外部输入;一种是内因,即从农村文化内部入手,通过挖掘优秀文化传统激发农村文化的自身活力。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主要的,传统文化的根在农村。建设新农村,要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具体来说:

首先,要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先进文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来重视农村文化工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研究制定和认真落实农村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乡村,开展多种形式、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 8

求,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牢固占领农村阵地。

其次,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要千方百计地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提高硬件设施。公共文化建设水平,农村普遍而且严重落后于城市。因此,要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尤其要在“多予”上下功夫。要从指导思想、发展战略、规划布局、资源配置、政策制定、项目建设、组织领导等各个方面,把文化建设的重点逐步转向农村,逐步缩小公共文化设施的城乡差别、区域差别。

第三,要千方百计地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供智力支持。这既包括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也包括提供更多更好的农村题材文化产品。要虚心向农民学习,尊重农民的意愿,实事求是的进行文化建设。

附录篇

建国六十周年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问卷

2009年是我国建国六十周年纪念。六十年来,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为农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切实加强了“三农”工作,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所以我们开展这次问卷调查活动,希望可以切实了解东岸镇、东岸镇近年来的改革发展状况。

在此,真诚感谢您的积极参与配合! 1.您的职业是:( ) A.务农 B.乡镇企事业单位 C.公务员D.个体 E.农民工 F.其他 2.您的子女数量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E.4个以上 3.您的家庭年总收入大概是多少?( ) A.8000元以下 B.8000元—15000元 C.15000-25000元 D.25000以上 4.您对您的收入状况的满意程度?( ) A.不满意 B.基本满意 C.很满意 5.您的家庭总支出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哪一部分?( ) A.日常生活必需品 B.供孩子读书 C.赡养老人 D.文化娱乐 E.其它

6.您家里主要使用哪些家用电器?(可多选)( ) A.洗衣机 B.电冰箱 C.电饭锅 D.电视机 E.空调 F.电风扇 G.电磁炉 H.微波炉 I.电脑 J.DVD或VCD K.其他 7.近年来您所在的村子的经济状况与过去几年相比:( ) A.改善很多 B.改善一点 C.没有明显变化 D.不如过去 8.您认为乡(村)里搞起的这些致富项目你会接受哪种做法、现在是如何做的?( )

A.统一搞 B.乡村牵头,农民自愿 C.干部前头,农民自愿 D.自发组织 9.您所在的镇经济支柱的性质是:( ) A.工业 B.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 C.商业 D.其他 10.您家现在所居住的房子是在什么时候修建的?( ) A.1990年以前 B.1990—1995年 C.1995年—1999年 D.1999年 11.您家人的一般学历是什么?( )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大学 E.硕士或硕士以上 F.小学以下 12您认为新农村建设除增收外还应从哪方面入手?( ) A.修路 B.绿化 C.饮水 D.厕所改造 E.集中供水 F.文化建设G.民主建设 13.您的休闲娱乐活动主要是?( ) A.打牌或打麻将 B.看电视 C.看报纸 D.走亲访友 E.学习新知识 F.其他 14:目前您的精神文化需求能得到基本满足吗?( ) A.能 B.不能

B.15.近年来您每年外出旅游几次?( ) A.一两次 B.三到五次 C.五次以上 D.从来没有 16.您家用上了电脑了吗?( ) A.是 B.不是 17.您加入了农村医疗保险吗?( ) A.有 B.没有

18.您所在乡镇前往附近的城镇交通方便吗?( ) A.方便 B.一般 C.很不方便 19.您村看病方便吗?( ) A.方便 B.不方便

20.您对您家现在的生活状况满意吗?( ) A.非常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21.您了解基层民主吗?( ) A.很了解 B.了解一些 C.不太了解 D.没听过

第13篇:三下乡调研报告

三下乡调研报告

——商学院11国贸支队组长:陈宇、谢鹏

今年暑假,我们一行38名同学来到杨柑镇马城小学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的七天里,我们通过教学,家访,社会调查等对当地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收获了很多经验与感动!

7月6日,我们在遂溪县杨柑镇的满地红火龙果场看到,成熟的火龙果挂满了枝头,工人正忙着采摘,打包装销往上海、海南及珠三角等地。据了解,杨柑镇现有火龙果基地800多亩,明年将投资600多万元,发展到8000亩,打造粤西最大火龙果基地。据水果种植大户黄兆平介绍,种植火龙果成本低,次年可收成10年至11年,每年可采摘10至12轮。杨柑镇将在豆坡至布政村的公路两旁开发8000亩火龙果基地,打造观光农业,打造粤西最大火龙果基地。对该项目建设,遂溪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县领导多次到杨柑镇研究考察,指导建设工作,为当地农民拓宽多一条致富路。据了解,现今已经有400多户农民加入遂溪杨柑火龙果专业合作社。

在中国的众多传统节日中,春节可算是最为热闹的,继而是元宵节。然而在粤西岭南一带,在春节之后仍有特别的节日要过,那就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习俗——年例。在湛江地区,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过年可以不回家,但是年例一定要回来。湛江做“年例”这样的风俗,在广东省乃至全国并不多见,听说在清代湛江做“年例”就已流行。“年例”是当地民间祭祀社稷,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的活动。“年例”的压轴戏是各种民间艺术表演,竭尽所能表演,以博取和讨得一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表达人们美好的愿望。

广东遂溪杨柑镇:“三抓”舞龙头创新发展思路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广东省遂溪县杨柑镇紧紧围绕建设粤西强镇的目标,努力实施“工业强镇、农业富民、商贸旺镇、科学建镇”的发展战略,突出抓住“一区两基地”,苦干实干,狠抓落实,全镇经济跨入快速发展轨道。今年上半年,该镇完成国民生产总值7.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下同)26.6%;农业总产值5.5 亿元,增长10.5%;工业总产值6.8亿元,增长42.2%,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产值4.9亿元,增长38.5%;固定资产投资3.6亿元,增长43.7%;税收收入2817.8万元(其中国税收入2445万元、地税收入372.8万元),增长87.8%。

一、抓龙头,把工业支撑作为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全方位推进招商选资,把工业作为经济龙头来抓。通过“乡情招商”、“服务引商”、“以商引商”和“环保招商”等形式,把握好高税收、少污染两个准入原则,全力推进招商选资工作。跟踪好、落实好落地项目,逐步健全和完善项目“开工前一条龙服务、建设中全方位服务、投产后经常性服务”三大服务体系,如帮企业协办土地、工商、环保、消防、安全、税务等各种手续,以优质服务促进项目早建设、早投产、早出效益,出好效益。去年底该镇建成投产的有投资4000万元的湛江市永恒编织厂和投资2800万元的湛江市智和力家具厂。同时,该镇积极支持投产企业进行扩能技改,湛江市锦鸿木业有限公司去年底投入2500万元,引进了台湾家具油漆干燥自动化生产线,今年2月份正式投产,上半年产值达到1.3亿元,预计年产值将达到3亿元,税收收入由去年的560万元增加到1200万元。目前,该镇建成投产的规模以上企业6家,总投资1.86亿元;年内可动工建设的有二甲醚厂、显色剂厂、绝缘油/溶剂油涂料厂和玻璃钢管纤维厂等4个项目,总投资2.16亿元。二是科学规划杨柑化工基地。该镇将邀请省级规划设计院高定位、高起点、大手笔地规划设计化工基地,规划面积为5平方公里,产值150亿元、税收9亿元。目前正在抓紧该基地的规划、环评、征地等前期工作。现有意向入驻化工基地的化工企业5家,总投资7亿元,经济发展后劲增强。

二、抓根本,把特色农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

特色是品牌,是市场,是竞争力。该镇结合农作物布局调整,打造自己的特色,大力培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市场“亮点”,规划建设1万亩红心火龙果基地,引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入600多万元在布政村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打深水井5眼,修建排渠6000米、机耕路3600米。通过以点带面,目前全镇红心火龙果种植面积已发展到8000多亩,效益良好。按今年红心火龙果田头收购价每斤4.5元计算,亩产量4000斤,产值18000元、纯收16000元,预计全镇年产值超过1亿元。为了把火龙果产业做大做强,该镇兴建了火龙果主题广场、火龙果文化楼、农家乐饭店。积极引进火龙果加工企业,逐步建设一个以红心火龙果种植为载体,集餐饮、娱乐观光、产品加工于一体的农家乐旅游基地。

三、抓载体,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坚持发展工业基地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举全镇之力完善集镇基础设施,投资1.2亿元的11万伏变电站、投资100多万元的商业步行街和文化小广场相继投入使用,集镇综合功能不断提高。切实抓好征地工作,在去年征用雷州林业局1000亩林地的基础上,今年计划征地2000亩,其中1000亩已上报省和中央。配合好县基础

设施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力促投资3500万元的环城南路、纵一路、横二路一期工程早日动工,力争明年上半年建成投入使用。继续跟踪落实好污水处理厂建设,使投资2000万元、首期建设日处理污水1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年内动工建设,抓紧做好四星级酒店和物流中心的前期工作,力争明年动工建设,不断改善经济发展环境。

近几年来,广东在抓好经济的同时,不忘发展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所以创造了用文化来推动经济的理念,建设文化强省,打造“广东精神”!

建设文化强省,打造“广东精神”

广东着重突出提炼打造“广东精神”、推进文化民生工作、做大做强广东文化产业、擦亮叫响广东文化品牌等方面工作。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全省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以来我国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充分认识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不断推动文化建设取得新成就,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会议强调,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大文化强省建设力度。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为动力,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切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一要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深化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形成推进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的自觉行动。二要深入开展文化改革发展领域的调研,在深入全面了解我省文化建设面临新情况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贯彻中央和省委全会精神的意见,加快推进我省文化强省进程。三要努力在文化强省建设的重点领域取得突破。着重突出提炼打造“广东精神”、推进文化民生工作、做大做强广东文化产业、擦亮叫响广东文化品牌等方面工作。

会议强调,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全力抓好我省外经贸“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的各项工作。一是促进出口平稳较快增长,全面落实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二是积极扩大进口,重点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国内短缺资源和节能减排环保产品进口。三是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努力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尖、新产品出口比重。四是加快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加快完善我省建设全国加工贸易

转型升级示范区的配套政策。五是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鼓励外资重点投向高端制造、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六是大力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出台广东省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其配套政策。七是积极稳妥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培育一批拥有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有品牌的本土跨国企业。

发展文化的关键在于发展教育

人们在形容农村的教育状况时总是用“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率高,教育落后”等短语一言概之。这就模糊了教育落后的根本原因,甚至误导读者进入“边远地区人们不重视教育”这一误区。经过这一段时间与乡亲们的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越是贫穷地区的人们对教育的渴望越强烈。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的落后。

让我们来看一下关于农村的教育情况的调研结果,在我们调查的家庭中有80%的家庭的三分之二家庭收入用于孩子的教育,绝大部分的家长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学。我依然清楚地记得乡亲们朴实的话语,搞调查时,当问及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时,他们总说:我的孩子像你们一样就好了,其实我们这么辛苦,什么都不图,就希望他们多学点东西,找一条好的出路;还记得有个大叔说:我的孩子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锅卖铁也得上。

由此,我们转过头来想一想:一个地区是否重视教育能单凭入学率或人口文化水平来衡量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农村来说,判断人们重视教育程度的标准应是他们用于教育的开支所占家庭收入的比重。教育,是个沉重的话题。但只有正视教育,而非遮盖问题,才能抓住教育的症结所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虽然飞速发展,但离发达地区还有很大一段距离,而且经济的缓慢发展阻碍了教育发展的速度,而教育又反作用于经济,所以最终还得抓住“经济是基础,教育是关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们完成了2012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但是我们大学生实践之路并未终结,以后的实践之路上还会有更多的艰难险阻,还会更加坎坷崎岖。可是拥有年轻这笔财富的我们定会在此次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发扬大学生和年轻人的优良品格,再接再厉,积极创新,定能出色的完成我们的人生规划,享受俯瞰人生蓝图的愉悦;实现我们的人生目标,回首遥望崎岖路上的风景;登上人生的巅峰,品味一览众山小的快感!

第14篇:三下乡调研报告

就“应届毕业大学生”就业

情况调研报告

调研人:杨峰

班级:10级物理2班

所在单位:天水师范学院青年家政协会

2006--2010我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调研

摘要:就我校应届毕业大学生就业问题,在天水市有关企事业单位的调研.【调研背景】:日益增长的人口问题,使得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调研事件】:就我校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在天水市企事业单位展开的调研活动。 【调研对象】:天水市各大用人单位。 【调 研 者

】:杨峰(天水师范学院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物理学专业。现为青年家政协会副会长) 【调研时间】:2011年7月--8月

为了响应学校的号召,加强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的学习,我于暑假期间在甘肃省天水市就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用人单位对其专业及能力要求情况展开了调研。调研以天水市人才交流中心和劳动力市场为基点,多次对天水市人才市场及劳动力市场中的多个招聘单位进行了调查、走访,现在就调研结果进行具体报告。报告涉及当前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形势、天水经济发展及人才招聘情况、用人单位对大学应届毕业生专业及能力要求、面对当前就业形势大学生应努力的方向以及社会各界应采取的措施等五方面内容。

一、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

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现代化建设中一支高素质的生力军。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我们党和各级政府部门历来都十分重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各高校及社会企、事业单位也都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做出了巨大的努力。特别是近年来党和政府在落实和完善已有政策的基础上,又及时推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就业促进措施,实施大学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全方位促进毕业生就业。如实施“岗位拓展计划”、“创业引领计划”、“就业服务与援助计划”等,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多种渠道和重要保障。同时,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正在出现积极变化,变得更加理性、更加务实。如今,“基层”、“创业”、“西部”等逐渐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热词。但是,由于我们国家经济还不够发达,去年以来又受到了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再加上人口众多,连年的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加,仅今年大学毕业生就达到630余万人,是10年前的5倍多,再创历史新高,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超过700万人,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多,将继续呈刚性增长的趋势。多年来,各地大学采取了扩招的措施,这使得在一个时期以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猛增,并将继续呈增长态势。在80年代初,每年的大、中专毕业生仅为几万人;90年,全国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为31.2万人;06年,这个数字将变为

四、五百万人。未来几年,虽然增幅会趋缓,但大学生毕业数量仍处于上升通道。

大学毕业后工作难找,面临“毕业就将失业”的问题。据数据记载,截止到07年5月底,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是:49.81% 已签约和已有意向;27.25% 没有找到工作;15.02% 不想马上就业。即目前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比例大体在50%左右。今后需要的人才将偏向高学历、高技能、有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就业理念亟待转变,未来社会需求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人才问题始终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未来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实际上并不是减少,而是更加需要,关键是要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分层次、全方位的就业。我们现在还只是大学在校生,求职、就业对我们来说,迟早将会面临。在3年后,我们该何去何从,未来的路在哪里?这是我们应该深刻思考和作出回答的。我想,

在增加自身含金量的同时,今后要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要有一颗平常心。

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各级政府、高校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我们大学生的自身努力。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要适时对自己的就业意愿做出调整以适应用工单位要求。因此,开展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专业及能力要求调研,有助于我们及时了解用工就业信息,畅通企业用工信息与大学毕业生就业意愿之间的传递渠道,从而达到学以致用,更好的就业。这对于改善大学生的就业状况、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提高全社会的和谐程度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前景不乐观的原因

1、大学毕业生与社会所需人员产生“脱轨”现象。当前,市场需要的大多是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而大学校园培养的大学生刚毕业,基本没有工作经验,毕业生不符合企业的这种需要。

2、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往往过高。在大学毕业后,一般来说,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较高,认为自己上了大学、有了文凭,就应该有个体面的工作。其实这种想法本无可厚非,然而一些毕业生不愿参加或从事比较普通的工作,一心想要找到高薪的工作。但是高薪工作往往要求很高,应届毕业生暂时还没有那个能力。

3、一些学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不够到位。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就业指导、学生挫折教育以及技能培训等,都还未达到相应的要求。

4、其他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一是专业问题。有的专业设置不合理,或热门过热,如目前法学毕业生六成难就业;二是能力问题。社会单位最看重学生的实际能力、适应能力,市场需要的又是新型复合型人才,而现实却无法提供这类人才,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三是区域问题。东部地区就业好于西部。

三、各领域用人单位对招聘人才的要求

在天水市市人才交流中心,我通过与一些参加招聘的用人单位工作人员和应聘者进行交谈以及对其招工说明进行阅读的方式了解到了下面一些信息:

(一)专业要对口

术业有专攻,专业对口是招聘的基本要求。大部分用工单位对大学毕业生有专业方面的限制,希望专业对口。例如xx宝地物业公司在对其项目管理人员进行招聘时,明确要求是物业及相关管理专业。xx富山密封科技公司招聘成本会计,要求应聘人员必须是会计专业毕业的本科以上学生。甚至巴黎经典影楼的接待员也要求应聘人员必须是摄影相关专业毕业。看来大学里选择的专业对毕业后的职业生涯有很深远的影响,用人单位当然都希望招聘进来的工作人员能以他们所学过、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来服务于用人单位,为用人单位的发展做出贡献,于是在招工时就表现为对相应的专业人员的关切。

当然,与此同时,也有一些用人单位较为灵活,并不对专业进行限制。例如在调查过程中我注意到一家名为“明辰”的少儿英语学校。他们的招聘人员告诉我,这所民办学校在招聘英语教师时“不看专业看能力”。据这位工作人员介绍,他们会对应聘人员进行英语口语的测试,由专门人员来测试应聘者的口语水平以及发音是否标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测试项目,如要求形象气质佳、对孩子有热情、性格活泼开朗、能带动小朋友的情绪等等,工作人员告诉我,由于这项工作对专业的要求并不严格,而且很适合年轻人,所以深受大学毕业生的青睐,而这所学校也乐于聘用应届大学毕业生。

(二)能力很重要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现象,与专业或学历相比,用人单位对能力更为看重。很多招聘说明上都注明了相关岗位的能力要求。比如韩柏科技有限公司在招聘信息安全主管时,就明确要求应聘人员熟悉数据库的结构和应用,对因特网安全结构、系统漏洞、入侵检测、病毒防护、防火墙等有深入理解,有丰富的网络建设维护和网络安全产品应用维护经验,

精通WindowsNT/2000/200

3、Unix、Linux等网络环境,能独立进行网络维护管理和故障分析,精通TCP/IP协议和主流交换机、路由器和防火墙的配置等。北京锐风行文化传播公司对其艺术总监岗位的要求是精通电视媒体品牌形象包装的设计与策划,能够独立带领团队完成频道的整体包装。洪天装饰装修公司对其设计师的要求更是简明到能够完成室内设计图和效果图。而相同的是,这三家规模较大的公司在招聘较高层职位时,并未对学历或专业做过多要求,只是强调能力。这说明在当今社会,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能力。有能者,则用之。

(三)经验是“注脚”

与能力同样重要的是经验。当然,对应届毕业生来说,经验必定是其缺乏的一项。然而由于用人单位对经验的看重程度与日俱增,因此在这份报告中我不得不谈一谈经验的重要。这里说的工作经验,不只是单指以前做过的工作的经历或在其他公司里面上班时学到的东西,还包括平日学习时和社会实践中观察、思考、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所以工作经验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到处理问题的速度、思路和方法。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用人单位对于经验是很看重的。大部分用人单位在其招聘的岗位后面都会加上“注脚”,注明工作经验要求。比如xx富山密封科技公司的成本会计要求有五年以上工作经验,辽宁中天汽车销售服务公司的系统管理员要求有三年以上从事相关工作的经验。对用人单位来说,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所以,通常大公司中,高层的职位或像会计这种专业性较强的职位不会聘用应届毕业生。不过有些较低层次的岗位或一些简单琐碎的工作,大公司反而乐于聘用应届大学毕业生,以便于公司内部培养高层岗位的后备人才。例如有些单位会计涉及到的账目比较简单,或者需要会计兼文秘,这样的单位 比较倾向于聘用应届大学毕业生。

(四)额外有要求。

除了专业、能力方面的要求之外,有的用人单位往往还会有一些额外的要求,对老师就有形象方面的要求。还有一些外地招工的公司,招聘时就注明了要在外地工作。尤其区域经理一职,更是具体提出要求能适应长期出差、驻外工作。仁和网络集团在招聘应届毕业生作为其终端代表时要求必须是本地常驻户口。除了这些之外,有时候性别也会成为限定就业的因素。

(五)心态是亮点

平和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精神越来越成为用人单位考量应聘人员的重要方面,也是应聘者竞聘成功的重要砝码。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保持平和心态、端正就业观念无疑也成为一项重要因素。在人才市场可以看到很多招聘说明上有诸如“热情大方、活泼开朗”,“有事业追求,勤奋好学”,“学习力、创造力强,不甘平庸”,“热心于建功立业,不过多的追求金钱待遇”等要求。弘元商贸的工作人员告诉我:“„工作态度是否端正‟,这是我们评价员工工作的标准之一,在给一个员工做评语时也都常常有„具备积极进取的精神,工作态度端正、积极主动‟等话语。”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会通过观察形象和交谈来确定求职者的工作或人生态度。诸如“对这个行业有兴趣吗?”、“对未来自己的职业生涯有规划吗?”、“你对未来所从事的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工作时的艰辛及不如意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吗?”、“你对工资待遇有很高的要求吗?”等,这些都是通常会问的问题。

我走访的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一致认为:一个人的心态是否端正,往往决定了一个人能发挥出多大的专业水平,能创造多大的业绩,也决定了他在企业中的位置和发展前途。不过分计较一时的利益得失,保持平和的心态,把自己岗位上的职责做到最好,这是敬业的一个基本要求。只要拥有良好的心态,你的才能和贡献总会被上层发现,合理回报自然也会来。

四、大学毕业生应努力达到的高度

了解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各项专业及能力要求,是为了帮助更多的大学生找到努力的方向。为了与世俱进,适应社会需求,大学生必须努力做到:

(一)刻苦学习,勤奋钻研,术业有专攻

知识就是力量,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进入职业生涯后,运用最多的自然是自己在大学四年中学到的专业知识,这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的法宝。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工作经验上一定是相对缺乏的,想要尽快步上工作轨道,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深厚的知识底蕴是不能缺少的。因此对在校大学生来说,刻苦、认真、扎实地学好专业知识,掌握好每门课程,术业有专攻,专业有特长,本领有独门,在未来的就业和职场生涯中将受益无穷。

(二)注重能力培养,积极积累经验,提高竞争能力

在校学习期间,大学生往往把全部精力放在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忽视了实习过程,而实践技能又恰恰是用人单位招聘员工的一个重要条件。应届毕业生由于不具备企业要求的职业能力,缺少工作经验,没有足够的竞争力,致使在激烈的就业岗位竞争中难以立足。面对用人单位注重求职者实践工作经验的现实,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去做一些与专业相关或与未来从事的行业有关的工作,提升自己的工作技巧,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弥补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的不足。同时,应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加深对社会的认识,不断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使自己毕业求职时能有更强的竞争力,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同,为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德、智、体全面发展,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

“天生我材必有用”,大学生是国家花大气力培养的重要人才,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的后备力量。党和人民对我们寄托着无限的希望,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肩负的历史使命,要始终保持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提高技术本领。同时,还要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不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努力使自己成为品行端正、学业有成、本领高强、体魄健壮、精神昂扬的新时代复合型人才。

五、社会热点,共同为大学生就业问题而努力

(一)政府力量----进一步改善大学生的就业环境

1、增加就业岗位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最根本的方法是增加工作岗位,这必然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因此,各级政府在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扩大就业的需要。要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又好又快的经济增长来拉动就业需求的持续增长。同时,要积极开拓社区就业新领域,如针对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大力发展老年人保健、护理等事业,针对小区物业管理人才匮乏的现状,吸纳大学生到小区物业就业等,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继续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在农村任职,促进大学生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2、推行有利政策

对各级政府来讲,要把中央各项部署落到实处,采取更加积极的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要将大学毕业生就业纳入当地就业总体规划,放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加强统筹安排。各级政府应当从国家的大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切实推动社会用人部门的市场化改革,积极推动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的相互贯通和信息共享,打破地域限制,消除人为市场分割,疏通大学毕业生到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就业的渠道,构建有利于人才合理流动的大环境,确保社会内在的人才需求尽可能地转化为有效的人才需求。要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管理,用人单位在制定招聘条件时应遵循男女平等的用人原则,不得随心所欲地制定招聘标准,增加聘用条件。最大限度地从政策上、管理上消除一些鸿沟壁垒,为大学生创造公平的就业竞争环境。

3、鼓励大学生创业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创业的例子越来越多,逐渐成为一种小趋势。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特别是在创业资金方面,政府可联合高校和企业共同出资设立创业担保基金,为大学生创业贷款提供担保,解决创业资金瓶颈问题。也可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对科技含量高、新能源、新材料、环保节能等中小企业直接投资,与大学生创业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二)高校作用----努力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强劲推手

各高校应把促进大学生就业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确保就业指导在机构、人员、经费上的“三到位”。 高校应将就业指导工作当成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把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涯的整个阶段,将就业指导与教学改革相结合,建立起一套实用而且完善的就业指导和职业培训体系。面对社会需求和大学生自身特点,开展创业教育与服务,努力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力。还应该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适时调整大学的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把专业课程设置的纵向深入与横向拓宽统筹起来,打破专业之间的壁垒,培养复合型人才。并适度、适量地在大学生中开设实践型课程,在教学计划中要大力强化社会实践环节,把社会实践和教育实践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切实提升大学生适应市场需要的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减轻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采取心理疏导的办法减少大学生的就业思想压力,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建立个人的就业合理目标,从而体现当代大学生自身发展的价值。

(三)自我调整----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要转变

调研期间,一位工作人员谈到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时表示,当今大学生就业观念要转变,不能爱哪行才干哪行,要干哪行爱哪行。对大学生而言,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必须正视现实,不应过分看重起点,要正确进行社会定位,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主动转变就业观念,树立主动竞争、服务基层、自主创业、多渠道择业的新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重事业、轻地域、轻待遇”等正确的择业观。要自觉把自己的知识、技能和国家、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要增强自信心,勇于创业,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工作能力,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同时还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加社会阅历,积累工作经验,及时了解就业信息,把握好每一个就业机会。

总之,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各级政府、高校、大学生自身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形成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强大合力。我深信,有我们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各高校和全社会的积极努力、有大学生的不懈拼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展现在我们大学生面前的就业前景必定是一片晴朗的蓝天!

参考文献:《世界的人口》

第15篇:三农调研报告

三农调研报告

作为一名西南的农村孩子,我真正知道农村和城镇的巨大差距。这一次根据学校的要求,结合自身的特点,在我的家乡重庆市开展了“关注民生,服务三农的”调研活动。

我对三农的了解是这样的,所谓的“三农问题”就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其中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的经济收入低,增收难,素质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贫富差距大;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基础设施不齐全,经济不发达;农业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的东西卖不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由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的发展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三农问题成为当今社会显著的问题。三农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有一下几点,1.农民的收入水平低,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这是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2.土地资源不足,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及土地产权模糊。中国由于人多地少的国情,因而农民得到的土地很少,甚至有些地方的农民没有土地,所以在农村种就出现了劳动力过剩的现象。在我国,土地的直接所有权属于乡﹑村社集体,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市经济日益发达,因而城市经济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加剧,使得地方政府和村社集体不断抢占农民的土地使用权,获取农民的土地,但是地方政府以“经济发展”的名义过分使用土地的代理权,从而村社集体对土地的使用权日益模糊。3.资金投入少。农民由于收入少,增收难,就越来越少的投入资金在农业上;国家虽然拨发了大量资金用于经济发展,但大部分都用于二﹑三产业,因此在农业和农村上的投入很少,缺乏强劲的经济后盾。4.农民的素质普遍较低。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是

第一生产力,经济的发展需要高科技的支撑,农业也一样,但很多农民由于素质低,缺乏知识,不能掌握高科技术,不能将其转化为生产力。5.农民的负担重。虽然国家推行农业税,要求减轻农民的负担,但一些地方政府还是压榨农民,农民的负担并没有得到减轻,使农民的收入减少,这严重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6.农业产业化程度低,这是引发三农问题的重要原因。在我国,还是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并没有完全形成规模的经济。

近些年国家对“三农问题”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和财力,但是毕竟我国是农业大国,同时农业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三农问题任然存在。要解决三农问题,主要有以下一些措施:1.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这是解决农村问题的“重大新思路”。以工代农,以城促乡,把中国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2.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继续延续中央和政府对对农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在2003年,中国政府发出《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的文件;二是国家领导人温家宝承诺推出给农民减负具体方案;三是取消农业税,在2005年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经过表决决定,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2005年中央通过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设》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其核心是发展农业和建设农村,加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巩固基础设施建设;

4.依靠科技,建立现代化农业。一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应该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走科教兴农战略,还要大力发展技术培训和职业技术教育,进一步提高劳动人民的素质,创新理念,创新思维。二是要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产品的升级和资源的优化配置,走公司+农户的道路。

通过本次调研,我再一次了解到三农问题,同时也看见了这几年农村发生

的变化,希望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农村越来越好。

姓名:刘 浩

班级:交通10—班

学号:15

第16篇:三下乡调研报告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2012年7月10日上午,我系13名“三下乡”社会实践志愿者在系团总支书记张秋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安顺市西秀区鸡场乡,开展以“青春三下乡,勇做突击队”展示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为期三天的学习实践中让我体会到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让我重新定位作为一名志愿者的责任与服务意识。2012年的这个夏天我收获很多,怀着感恩的心、回报社会的态度、到需要帮助的地方去服务人民、磨练自己。

来自农村的我,生来对农村就有浓厚的感情,农民是我再熟悉不过的亲人。是农村的土地滋养了我;是农民让我来到了这个美丽的世界并养育了我;从小就帮着家里干农活,对农村的情况我很清楚,我很能感受农民的勤劳与朴素,当然我更有体会的是家乡农民的那一份任劳任怨与辛苦。我是农民出生,我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我一直是这说的也是这样想的,因为我们不能忘本。不能忘记那生我养我的地方——农村!不管到了哪儿的农村,我都有回家的感觉,因为那儿有我最亲的人。我希望能将我的青春和汗水献给我最爱的土地上。 7月的阳光普照着我们这些青年,这次我们实践服务的地方是安顺市西秀区鸡场乡。10日上午我们在学校大门口举行了出征仪式,系党总支副书记、系主任雷鸣教授,党总支副书记罗建彬,副主任胡赤兵及辅导员为我们送行,并嘱咐大家牢记使命,注意安全。出征仪式后我们一行14人激情高昂的踏上了到鸡场乡的征途。在一阵阵欢笑声和惊讶声中来到了我们的目的地鸡场乡政府。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下午共青团西秀区委书记鄢惠来看望我们,并和我们一起到鸡场乡孔旗村与村干部一起学习了黔党发【15】号文件精神,在学习过程中,张秋老师针对农村发展的相关内容做了深入的讲解。会议中,孔旗村村支两委对本村实际情况作了介绍,针对实际情况,参加会议的鸡场乡政府工作人员、西秀区团委相关人员和参加三下乡的13名同学纷纷对孔旗村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为孔旗村提出了许多有实质性的建议,得到了村支两委的认同。最后是当地政府领导与“三下乡”活动队队员的交流活动,交流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当地政府领导和村委回答队员们提出的关于当地的一些情况。其中有农业、教育、民间体育、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问题,领导们都一一作了详细的说明,为我们解决了之前准备做调查的一些问题。会议在一阵阵掌声中圆满结束。

会后,在村干部的指引下,我们来到一户农家,户主和妻子均在外打工,家中有一老母和两个孩子,大女儿10岁,右腿残疾,二儿子7岁,小学一年级,

生活条件十分困难。家中房屋年久失修倒塌,三人住在别人家的房子里,我们看在眼里,泪在心里流。我们向姐弟二人赠送了书包及文具,并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生活,其他队员还将家中的水缸挑满了水,做了一些我们能做的事。根据我们观察和村干部介绍,我们发现像这样的家庭在当地还存在很多。父母在外打工,每年回家一次,家中的子女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其他亲人。这样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孩子的教育问题,父母在外,家庭教育很难得到实行,孩子离开学校后就不能得到良好的管理,容易造成成学习成绩下降,性格改变,甚至走上不正当的道路。关爱问题,父母常年不在家,孩子有问题得不到解决,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有了委屈、想法没处说,有时给身边的人说了也得不到解决,这样容易使孩子的性格变得孤僻。老人的赡养问题,有些老人本来就身体不便,患病在身,子女不在家如发生意外,没人及时送往医院治疗,或没钱就医。有些老人节约,有病不医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所以,社会对这一部分人群要加大关注,必要时给于一定的帮助,特别是当地的政府和村民委员会更应该给予极大的帮助。

11日,我们徒步来到了老场村,得到了当地村民的热烈欢迎,在村口我们见一户村民家正在搬运西瓜,上前打听才得知,该户村民今年种了20多亩瓜,但是家中人口少,劳动力缺乏,今天该农户请了村里20多人帮忙运瓜,因此我们决定先帮他们收瓜然后在进行调研活动。经过一早上的劳动,在我们的帮助下我们共收了大约2万多斤瓜到家。中午我们趁农户们在家休息的机会开始了调研活动,在老场村我们进行了留守儿童问卷调查、法律知识问卷调查,还对部分留守儿童进行了功课辅导。在进户调查中,村民们热情的接待我们,配合我们的工作,对我们提出的问题一一细心的解答,充分的说明了他们的素质在改变,也说明了我们的人口基本素质在提高。根据我们的走访,发现了许多的问题,首先,农民的法律知识欠缺,大多数农民不会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购物等方面受到侵权不是维权反而是自认倒霉;其次,留守儿童多,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不好,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流,有委屈没处说,无人倾诉,见识少;第三,外出务工人员多,家中老人多,大多体弱多病。我们走遍了整个村子,发现了一个现象,很少看到20--40岁左右的村民,为此我们向村干部询问相关情况,他们说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许多人都外出,家中只有老人和小孩,还有一些不愿出门的村民,在家靠种地生活。老场村以农业为主,除水稻玉米外,还种植烤烟、西瓜等经济作物,由于土质原因,烤烟要轮作,不能重复再一块地里连续几年种植,所以外出的人就多。根据村民介绍,本村100来户人家,每年有70%的人在外打工,部分农民主要种植烤烟,多的一年可收入十多万元,但是土地原因两年才能种一次,算起来收入也不高,只够家庭

开销。这一天我们收获很多,既帮助了农民干活,有对相关的情况进行了调研,这一天的调研活动让我感触颇深,看着老人们一双双渴望的眼睛,听着他们讲述自己的遭遇,真的希望自己能解决他们的困难。

12日,是进行我们的最后一项活动,也是最庄严的一项活动,那就是全体实践队员重走长征路。去感受战争年代的艰辛、老一辈革命家的壮举;去感受新中国的来之不易和伟大的革命精神。激动地心情伴随着全程,我们没有害怕烈日的火辣、没有胆怯路途的坎坷。我们来到了西秀区岩腊乡小底西村,红军长征的时候到过这里,并在崖壁上留下了标语“红军是工农自己的队伍”。现在这里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点,很多人来到这参观,了解革命知识。参观过后,在小底西村小学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了解了一下小底西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给部分留守儿童送去了小礼物,表达我们对他们的关爱。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不但了解了鸡场乡的风土人情、收集了很多材料和农村经济建设方案等资料,这我们学到了许多人生感悟,强化了我的团队意识,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提高了我认知社会的能力,教育了我思索人生价值,增强了我奉献爱心、播撒温暖,为社会公益事业献一份力量的信念。我们牢记了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深刻体会和实践了科学发展观及其以人文本的本质内涵,把其具体要求体现在了学习和实践中,并用实际行动实践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顺应了党服务社会,走向农村的号召。进而全面提高了我的综合素质,打牢了人生成长进步的根基。

陈慧金

二○一二年七月十九日

第17篇:三下乡调研报告

三下乡调研报告

1.实践目的:

为了更好的了解社会,锻炼自己,感受社会就业的现状,学习之余体验一下工作的乐趣,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我们怀着同样的梦想参加了这次的社会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体会快乐,在活动中我们汲取更多的知识;在活动中我们深入民心!我们深入农村,了解民情。参加暑期“三下乡”,我真的感到很荣幸。虽然是短短的十几天,却是截然不同的体会。

这次我们去的是万宁市山根镇中心学校,在这里开始了我这个假期的社会实践。实践,一方面,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

2.实践内容

三下乡已经结束已经一个月,回顾那段难忘的日子,我感慨良多,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感动,还有成长。对比以前,感觉自己成长了不少,变得更加成熟、勇敢、自信。生活对我如此慷慨,让我在付出一点点的时候却让我收获了很多,学会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而这些都是我人生不可缺少的财富。为了让我们“三下乡”这个品牌活动更出色,这次活动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主要内容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一)支教方面

支教方面,我参与了美术课的支教活动,支教过程中,孩子们积极配合,课堂活跃,学生参与创作了大量手工、美术作品,均获得良好反响,并得到当地政府和校方的充分肯定。

(二)调研方面

调研方面,在当地老师的带领下,先后前往大石岭村、排溪村、华明村、六连岭村进行调研,通过实地考察,个别专访等形式,对村情村貌、红色资源、当地产业发展等状况进行研究。

3.实践感想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内,我穿街走户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这些都是在学校里无法感受到的,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这里,不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要知道做什么,要自己地去做,而且要尽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

回想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学到了很多,从我接触的每个人身上学到了很多社会经验,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这些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谈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在工作上还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会使自己缺乏自信。

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在今后我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的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社会更多方面。

4.结束语

我们是社会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应该积极走出象牙塔,到社会中去,了解国情,服务社会。暑期 “三下乡”社会实践就是让我们认识社会、服务社会、锻炼自我的有效途径。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使我认识了自己所处的社会位置,明确了自己肩上的使命,更进一步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我深刻认识到,老师是学生的榜样,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被学生看在眼里。所以,我们在教授学生的同时,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老师除了要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此次暑期社会实践不但培养了我们理论运用于实际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磨练了我们坚强的意志,也实现了社会实践过程中“服务社会、锻炼成才”的目标。

17 2018 陈永嘉 旅游英语班 年8月26日

第18篇:“三下乡”调研报告

特色农业走前端,科技下乡到基层——关于巫溪县、塘坊镇科技兴农的调查与思考

秦涵书 姚婷婷 高艳

摘要: 重庆市巫溪县塘坊镇不断发挥资源优势, 从本地实际出发, 依托资源储备项目, 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以突出抓好“四个一”工程:即一个规划,一条河,一条路,一个点;坚持“打造田园风情小镇,建设塘坊乐和家园”的工作思路,以产业化建设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以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民生改善,以劳务输出,实现农民增收。重点抓特色农产发展,坚持“认穷不认输,落后不落伍”的精神,大力发展“一寸一品、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三个模式。 2011年,塘坊镇实现生产总值2487万元,人均纯收入达4946元。综上所述,乡村经济应以特色农业发展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增加农民科学种植的观念,提高农民的种植技巧,鼓励农民积极贯彻有关科技惠农政策,才能适应新农村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调研,特色农业,农技推广,发展模式

1 前言

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但最终还是要靠科学解决问题。特别是在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要从根本上解决关系到国家兴衰的农业问题,科技兴农尤为重要。我国人多地少,要解决十三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必须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和有效利用资源上下功夫。只有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才能实现农业技术改造的深刻变革,我国农业现代化才有希望。国家“十二五计划”提出要重点发展农业,各级政府也把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措施,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本文根据重庆市巫溪县塘坊镇进行了实地调研,对当前巫溪县农户的农业技术需求与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塘坊镇,位于重庆市巫溪县南部,距县城39千米。面积96.34平方千米。全镇幅员面积96平方公里,辖8村一社区,耕地面积2.8万亩。全镇人口23000万余人,其中城镇户口17000,占73.9%,实际参与种植农作物的人口不足全镇人口的10%。全镇以山地为主,地处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温湿适度,立体气候比较明显,全年无霜期280天。管辖塘坊社区,学堂、塘坊、狮子、石桩、龙井、双柏、红土、牧旺、漆树、兴寨、安乐、新建、梓树、羊耳14个行政村。塘坊镇山清水秀,地势较为平坦,是巫溪县的幅员大镇、农业大镇。长期以来塘坊镇政府坚持“认穷不认输,落后不落伍”的精神,着力发展特色农业。目前,塘坊镇的主要特色产业有:脱毒土豆、烤烟、生姜。 但是,因交通不便、技术有限、经济闭塞等导致巫溪整体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见于这种情况,巫溪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巫溪经济的发展。我们针对塘坊镇的生姜、烤烟和脱毒土豆三类特色农产品的基本情况作了一些调研。 2 调研过程

在这个暑假中,通过“重庆市暑期三下乡—万名大学生走进巫溪”活动,我们走访了塘坊镇村子的农业大户和部分个体农户,针对当地农业种植状况深入田

间进行实地调研,主要参观了烤烟、生姜等种植基地,了解基地的主要种植品种、种植面积、农产品的销售及收益情况。同时我们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在农产品种植方面遇到的问题。此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但是考虑到部分农民文化程度的问题,我们最后决定采用问卷与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这样的调查方式得到了村民的欢迎,也使得我们的调查得以顺利进行。穿巷进户,一问一答,调查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进行着。由于此次调查方式我们采用的是走访调查现场进行,因此,调查问卷的回收率是100%,即共发放五十五份问卷,回收五十五份。

3 调研数据

近年来,塘坊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如:烤烟,生姜,脱毒土豆,辣椒,南瓜等农产品。据调查,塘坊镇1445村户中大部分从事种植业。

2003年~2011年,政府鼓励农民大力种植烟叶,塘坊镇总种植面积2600余亩,在全县60000亩烤烟种植面积中,塘坊镇占4.33%。该镇现共有125户农民种植烤烟,其中有65个是规模大户(种植面积在40-120亩的为规模大户),占52%。烤烟每株平均纯收益3.5元,全镇烤烟纯收入可达208000元。烟叶的纯利润高达50%,玉米的收益是10%~15%,烟叶的收益比玉米等其他非经济性作物的收益高出3倍左右。

我国是一个马铃薯生产大国,2000年世界马铃薯产量为2.9亿吨,其中我国年产0.6亿吨,居世界第一位。但与国外相比,我国的马铃薯单产量较低,国外平均亩产2.6吨,而国内平均亩产仅为0.86吨,世界排名93位。目前欧洲发达国家人均马铃薯消费量是74公斤,我国是35公斤。且国内马铃薯等薯类的深加工开发利用较晚,年产量的约78%被鲜食,8%烂掉,4%饲用,而用于深加工的马铃薯不足年产量的10%。马铃薯加工增值能力强。据了解,其加工成淀粉可增值1倍;加工成乳酸可增值3倍;加工成食品可增值4倍;生产高吸水性树脂可增值8倍;加工成变性淀粉可增值15倍;生产生物胶增值在60倍以上。马铃薯精淀粉经过发酵或采用其他方法可生产300多种变性淀粉,可广泛应用于医药、纺织、铸造、染料等多种工业。

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马铃薯淀粉需求量高达300万吨。但是普通的马铃薯容易受病毒侵害,现已发现,造成马铃薯退化的病毒有30余种,就巫溪县来说,晚疫病是最影响马铃薯收成的病毒。基于此,巫溪县政府引进了脱毒马铃薯,它具有早熟、产量高、品质好等优点。通过这项技术可以实现大田平均增产30%—50%。

巫溪马铃薯有“三好一放心”,即“巫溪洋芋种好”、“巫溪洋芋好吃”、“巫溪淀粉好卖”、质量安全放心。2009年马铃薯巫溪县播种面积40多万亩、鲜薯产量近40万吨,均居粮食作物第一位,占全县粮食结构比重近40%。2010-2012年,巫溪政府巫溪县工业园区建成巫溪县脱毒马铃薯深加工,该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投资回收期3年。在工业园区新建脱毒马铃薯深加工厂房10000 m2,仓库20000 m2。项目建成后,一是经济效益明显,产业年产值2000万元,实现年利润750万元;二是社会效益显著,农民新增收入来源5000万元;三是辐射带动力强,带动淀粉加工业、养殖业等相关产业发展。

塘坊镇梓树村是脱毒马铃薯示范基地,种植面积达5000千余亩,通过采用专业合作社的形式,预计2013年可达20000亩。脱毒马铃薯产量是普通马铃薯的2.6倍,净重最高产可达6500斤/亩。脱毒马铃薯也是一种生态马铃薯,100%利用农家肥作为肥料,不使用农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马铃薯,使消费者可以放心、安心的食用马铃薯。2013年马铃薯的展览大会将在梓树村开展,这无疑是将巫溪的马铃薯推向其他各个地方的重要途径,也是一种有力的营销手段,并且能够有效的提升巫溪马铃薯的品牌价值,为巫溪马铃薯走向世界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2年塘坊镇与外企合作发展生姜种植,实验面积50亩左右,预计每株产量可达3~5斤,每亩产量可达3吨左右,市场价格一般在3元/斤,春节期间最高可达4.5元/斤。因此,由种植生姜带来的收入可达1350000元左右。

近年来,塘坊镇在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的同时又推出生态经济这一新型理念,实现“五个万”工程,即“万袋烟,万亩菜,万只羊,万只生态猪,十万只土鸡”,有规模、有效益的发展农业经济。

4 调研结果分析

通过对塘坊镇特色农业的调研,我们发现塘坊镇农业发展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通过采用“一寸一品、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三个模式,即一个村做一个品牌农作物、采用专业合作社形式种植特色农作物、采用直接流转和缓组打包形式发展规模农户,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一方面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以点带面的推广特色农业的发展,充分发挥了土地的价值,使农民的收入翻了几番。

但由于巫溪县交通不便,环境闭塞,农产品输出成本价太高,大部分农产品依靠内需。整个调研过程中有近80%的村民是把自家地里的农产品拉到集市自己出售,只有不到20%的村民的农产品是商家订购。同时我们还发现,大约有70%的农民是亲自到当地镇子的市场去了解有关农产品价格、销量等等一系列情况的,甚至还有98%左右的村民对互联网进行农产品销售仅仅是听说而已。到目前为止,巫溪县还没有农户通过互联网进行农产品交易。

塘坊镇规模大户主要是采用专业合作社形式,以公司带农户,集中发展特色农业。以生姜为例,塘坊镇的生姜是与韩国的一家企业合作,企业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资金支持,并让农民根据韩国公司的需要确定种植的数量,等到生姜成熟,由韩国公司统一收购,统一收购这一方案无疑给巫溪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希望,在交通不便的巫溪,提供这种新型的销售渠道,就好比给巫溪农户打了一支定心针。相信在全镇人民的努力之下,不断探索致富新型道路,在不久的将来,生姜将会扎根于巫溪,并走向中国各地乃至全世界。

目前,塘坊镇农业科技发展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现代农业发展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对农业产业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着眼点和立足点没有完全找准,农业部门协调配合需要更加统一

虽然近年来,政府对“三农”十分重视,每年投入逐步加大,但在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科技、兴农方面没有制定出完整的现代农业发展统一规划,投入只偏

重基础建设开发,各乡镇对本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和目标不够清晰,涉农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的协调和配合,资金难以整合,各自为战突出,因此在农业产业发展方面没有统一规划目标,形不成合力,限制了全市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投入不足,举步维艰,基础脆弱,难以抵御市场风险。

巫溪县农业项目长期以来重基础建设,轻产业发展,重传统产业生产,轻科技提升,使农业产业化规模层次不高,规模不大,基础薄弱,加之各类服务组织和服务体系不够健全。难以增收增效。全镇大部分土地可谓旱涝保收,但种植单一,传统耕作方式占主导地位,产业发展滞后,难以产生经济效益,龙头企业只能维持现状,扩大再生产能力较弱,小型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技术设备落后,生存困难。

(三)农业生产组织经营程度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尽人意。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层次较低,目前我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以生产资料的采购服务和组织农产品统一销售等初级合作为主,而入农产品加工、技术培训、市场信息等农民企盼的,对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作用更大的合作,开展的较少。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运作还很不规范,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合作社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民主管理制度、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的比例仍然偏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力度不够,各级财政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资金较少,有关部门对合作社的扶持没有完全形成合力。

(四)农技推广体系与服务水平不高,农业科技人才严重缺乏。

在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农技推广部门,被“转、并、撤”,乡级农技推广“网破线断”状态,农业科技人才流失严重,没有形成新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影响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普及,不能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业的贡献作用,县直涉农部门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短缺乏、老化、青黄不接,政治生活待遇不高,缺乏激励机制,其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五)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不完善,门槛高,农业企业和农民融资困难。

一是小额贷款公司少,农民创业缺乏启动资金,商业贷款程序繁,利息高,担保困难,不能适应农业季节性所需的企业资金需求。二是门槛高,贷款数额少,(转载自中国教育文摘http://,请保留此标记。)由于农业企业多数为民营企业,土地使用权证、房产证等不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条件不能满足贷款要求。

(六)农业生产规模普遍偏小,土地流转渠道不畅。

现代农业要求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要求土地集中连片开发,现行土地政策是承包到户,土地经营权可以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进行流转。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农民小农经济意识淡薄,存在恋土情结和“红眼病”现象,加之土地流转费相对较低,农民担心今后的保障问题,而不愿进行土地流转,从而使土地难以有效的集中,形不成规模经营,限制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七)农产品附加值偏低,产业链延伸不长

农产品加工领域,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等完整产业链系统没有建立,产品流通领域也缺乏完善的物流系统。 推动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对策建议。

5 建议

通过对重庆市巫溪县塘坊镇特色农产品进行调研,总结了十六大以来

巫溪县特色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及变化趋势, 根据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了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一)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发展,加强各部门之间统筹协调

各级领导应该充分重视全县现代农业的发展,把农业的现代化科技化摆在重要的位置,加强城乡统筹发展,统筹协调全县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二)制定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长期规划,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应该抓紧组织农业各相关部门充分调研全市的农业发展的现状,借鉴现代农业发展先进地区的经验,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我市资源优势,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使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合理、有序、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加大农业科技发展投入,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发展。

围绕粮食、蔬菜、水果、特色养殖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加大推进基地建设,提高基地标准、打牢产业基础,在此基础上,强力推进农业招商,以招商为载体,紧盯大型龙头企业,主动对接,力争在引进龙头企业上实现新突破。准确把握国家新的投资重点,完善项目储备,进一步加快跑省跑部力度,争取更多对农业发展具有支撑性的项目落户我市,适时举行和参加名优产品展示展销会,做大做强产品品牌,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主打品牌效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扶持一批前景好、市场带动强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促其扩规模、提档次、升水平,提高其辐射带动力。

(四)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水平

进一步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能力,出台并落实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完善网络服务平台,创建农产品产加销和信息化服务新机制,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能力,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

(五)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着力培育农业科技人才

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乡镇站、区域站建设,建立激励引导机制,大力推行农技人员联合作经济组织,联企业、联基地、联专业大户制度。健全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和植保专业化防治体系,提高社会化水平。加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做好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作,进一步扩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不断增强农民科学生产和就业创业能力。

(六)加大流转土地的力度,实行专业化分工,有规模、有效益的发展特色乡村经济。

众所周知,利益是关系到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问题,而社会发展是一个由无数的社会个体以及利益群体不断博弈的过程。农村土地流转对利益主体和利益关系进行了重新的配置,打破了原有的均衡,实现着新的动态均衡,以通过市场配置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系统分析制度变迁带来的利益变动,为维护农民利益提供逻辑起点和制度着力点。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收入的基本来源。马克思认为土地是社会财富的原始形成要素之一,英国著名古典经济学家威廉·佩蒂曾说过,“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可见土地资源的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在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农村土地除了发挥最基本的农业

生产功能之外,还发挥着确保农民基本温饱的社会保障功能。农民对于土地享有不可否认的利益。从静态的存量利益审视,这些利益主要包括:一是通过对土地的占有、使用和处分获取的利益。例如直接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等农业生产活动中获取收入,以及通过土地的转包、互换、转让等流转方式获得的收益。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这些收益满足了农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维持了我国农村在社会转型期的和谐稳定。二是国家为扶持农业发展所提供的各种补贴,包括“黄箱”补贴和“绿箱”补贴。“黄箱”补贴主要有直接的价格干预和补贴,种子、肥料、灌溉等农业投入品补贴、休耕补贴和反周期补贴等等,通常会对产出结构和农产品市场造成直接明显的扭曲性影响。“绿箱”补贴主要包括一般农业服务,如农业科研、病虫害控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环境保护补贴和地区援助补贴等。这些补贴无疑以利益为内容,直接体现着国家对农业产业利益的支持和对农民利益的保护。无论是从农民自身劳动获得的利益而言,还是从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和补助层面而言,农村土地流转会使这些附着于土地的存量利益得到进一步巩固。

第19篇:三矿调研报告

关于集团公司三矿干部人事制度、绩效管理的

党校教学部

李莉

根据党校教学部对新教师队伍的培养计划和提高基层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要求,我作为一名今年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根据教学部决定,于2009年12月4日至12月18日到三矿组织部进行为期两周的下矿调研工作,目的在于丰富新教师自身的基层工作经验,增强新教师在党校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的能力,了解三矿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制度创新等方面的信息和资料。

一、调研单位基本情况及资料介绍:

阳煤集团三矿于1950年成立,1953年12月建成投产,经过58年的奋斗后由于资源枯竭而宣布破产,是一个富有沧桑感的老矿。在58年的奋斗历史中,阳煤三矿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颂的优秀集体和模范人物,有闻名全煤系统的“十面红旗”之

一、“严细成风的硬骨头”采煤二队,有被山西省煤炭系统劳动竞赛委员会、山西省煤矿工会荣记特等功的采煤工区综采五队。三矿获得荣誉无数,这些荣誉都见证着三矿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辉煌成就,特别是在政策破产开始实施后,涉及人员调整,干部管理的等方面许多的具体问题,在如何保稳定,促发展,实现三矿在人才、技术等方面的衔接和严细管理等方面,遗留着许多问题,所以很值得我们去调研学习。

在调研期间,我积极收集和查阅与三矿干部管理制度相关的资料和信息,了解集团公司三矿干部管理制度使用《三矿科技干部走动式管理巡查度》,此制度于20世纪90年底出台采用至今,经过十几年的逐步改进相对来说已比较完善。

为确保三矿年初“三会”确定的各项指标的圆满完成,根据《三矿科

1 级干部走动式管理巡查制度》出台了“强化各级干部下井上岗责任意识确保四季度安全生产的实施方案”。方案中对下井上岗提出如下要求:

1、总调度室和各单位调度站负责排定干部带跟班班次,必须保证班班不空岗,保证每班至少有一名副总以上领导带班作业,各工区至少有一名助理以上干部跟班,各队组至少有一名队干跟班。

2、副总以上领导每次下井带班时间不得少于6小时,月下井平均时间不得低于4小时;各生产工区助理以上干部跟班时间不得少于8小时,月下井平均时间不得少于5小时;其他单位和机关部室人员下井平均时间不得少于4小时。

3、严格执行下井登记制度和井下汇报制度。各级领导干部下井前要在各调度站挂牌,登记下井时间、班级、地点;升井后登记当班下井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情况。

与《三矿科级干部走动式管理巡查制度》相对应的是《科级(助理)干部下井绩效考核制度》,此制度是《三矿科技干部走动式管理巡查制度》的检验以及考评制度,是《三矿科技干部走动式管理巡查制度》有效开展的强有力的保障,因为《科级(助理)干部下井绩效考核制度》的考核内容与每位科级干部的收入直接挂钩,是科级干部收入的主要依据之一。

《科级(助理)干部下井绩效考核制度》的考核程序是:

1、三矿组织部下达矿上的决议和实施方案,并给予按月或者季度的要求和指标然后通报全矿。

2、人力资源部接到决议和方案后开始负责逐月对各级干部下井次数、跟班次数情况统计汇总,安监部负责逐月对各级干部发现处理问题等情况统计汇总,并于次月3日前全矿通报。

3、政工部、人力资源部逐月分类(生产类、非生产类干部)对科级(含助理)、队级干部下井情况进行考核评价。按照“271”原则,对排名前20%的进行表扬,奖励1000元/人;对排名末位10%的进行处罚,处罚1000元/人;对四季度连续三次排在末位10%,给予组织处理,并通报全矿。

在三矿组织部调研期间,我还有幸参于了2009年11月份科级(助理)干部下井绩效考核的实际核算工作。它的核算内容包括井下巡查次数、跟班情况和排查隐患情况三个部分,基数是50分。井下巡查次数的核算

2 分三块,规定次数、实际下井次数以及定位显示次数。

生产类科级干部规定每月下井次数不得低于16次,而实际下井次数是科级干部自己上报的,而定位显示是矿上稽核系统以精密仪器考察的方式而得出的数据,比较权威,所以常常以这个数字为实际考核次数,定位显示的次数每超过(减少)规定次数一次加(减)。

跟班情况的核算也分为三块,分别是规定次数、实际跟班次数和跟班8小时以上次数。由于工区的种类不同,规定的跟班次数也不同,范围规定在10--15次之间。而实际跟班次数每超过(减少)规定次数一次加(减)1分,达不到8小时的一次减0.5分。

排查隐患情况的核算以井下查出隐患、解决问题、跟踪落实情况为主要依据进行考核,发现并安排处理重大隐患每条加5分,一般隐患每条加一分。最后将这下井绩效考核逐一算出进行合计,以合计数为依据来进行排名,并通报全矿来兑现奖惩。

而这一系列考核过程都将受到严格的监督检查。政工部、人力资源部、考核办公室、纪检监察部、安监部、总调度室加大监查力度,不定时、不定班次、不定井上井下,全方位对各级干部下井上岗走动管理到现场的情况经行检查通报。对于下井不作为、下井捎卡、弄虚作假的干部,将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处罚、诫勉谈话,直至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二、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建议性措施:

1、制度贯彻不到位,制度衔接不配套。在调研期间我发现,部分领导干部和考核人员对于三矿的管理制度没有深入了解,只是自己做好自己手头的工作,甚至不明白每天接触的两个制度之间的衔接和相互之间的配套关系,更别提能有制度和管理上的创新性了。所以基层在实践推行精细和精益管理的过程中,由于领导干部重视程度不同,具体操作人员的不熟悉和不认可,往往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中阻力和障碍比较多,很难真正实现细节决定成败,特别是制度的不断变更,对考核对象而言,失去了考核的

3 真正意义。需要在管理上更严格实施,制度的科学性、延续性,实现制度的可执行性和有效性。

2、部门之间协作力度不够。另外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作性比较差,可能每个人只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于自己相关部门的动态把握不到位,而三矿的监察制度的基本要求就是把持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性,才能保证监督检查和管理考核工作的顺利完成。因为三矿绩效考核的方式就要求政工部、人力资源部、考核办公室、纪检监察部、安监部、总调度室等部门加大监查力度,不定时、不定班次、不定井上井下,全方位对各级干部下井上岗走动管理到现场的情况经行检查通报。如果这些部门的协作能力较低,那三矿的监督检查和管理考核工作成效将大打折扣。所以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如何构建和谐的管理团队和专业化的管理设置时作为企业管理者应该注意的关键环节,特别是现代企业的发展,是和谐中和合作中追求速度和成本的时代,任何一个部门的不配合或扯皮,都构成管理制度的断链,使各环节之间的连接点出现问题,且因为牵扯人数众多而失去考核的量比,最终导致制度考核的形式主义和应付思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责任问责的制度化和制度链接点的确认,实现牵头部门负责,其他部门协助承担连带责任,补缺管理的空白。

3、巡查考核记录有缺陷。绩效考核中的井下巡查考核项目中个别科级(助理)干部领交灯时间纪录与定位显示不符,个别干部下井领灯灯房无记录或者当日下井灯房却出现了领灯记录录。这说明,绩效考核制度虽然较为完善,但是仍没有从根本上调动干部下井巡查的积极性,又因为自身利益的关系而不得不弄虚作假。

4、考核系统故障处理不及时。绩效考核中的井下巡查考核项目中当定位卡无电、出现问题或不能正常显示时,不能及时与矿信息中心联系处理,致使个别科级(助理)干部多次下井没有定位记录。我在这里强调一下,绩效考核是与每个人的收入直接挂钩的,而井下巡查考核一块是以定位显示为主要依据,并且与规定次数来进行对比进行打分。一旦定位卡无

4 电、出现问题或不能正常显示时只要与矿信息中心联系,经核查确实是定位卡的缘故同时证明也确有下井进行巡查了。绩效考核中会注明原因从而保证不扣分数,不做考核做处理。所以这样与干部利益息息相关的政策,干部们却没有与矿信息中心联系处理的主动性,可见部分干部们对于考核的方法和补救措施并不熟悉,因此没有自我补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所以,我认为制度的熟悉掌握必须普及,出台方案的人对于制度的理解都不到位,更别说是施行方案的工作人员了,只有对制度和方案指令把握到位,才能保证科级(助理)干部在下井跟班出现特殊情况时,能够及时调整,这是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

集团公司三矿作为一个投产经营近60年的老矿,虽然已经因为资源枯竭而宣布破产,仍然值得我们去认真调研和学习。而且我在短短的两周调研过程中受益匪浅,因为我现在所看到的干部管理制度是三矿几十年的发展的结果,是几十万人创造下的财富,我相信这次调研会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很大的帮助。

党校教学部 教研组

李 莉

2009年12月20日

第20篇:三下乡调研报告

“三下乡”调研报告

延长县地处延安东北部,目前人口约14.3万,城镇人口4.2万左右。全县60%的经济来源依靠苹果种植,其次是猪、鸡、牛家畜的养殖、再就是近年兴起的高原大棚技术,大棚内多以西瓜和蔬菜为主。一年多走过的村子有十几个了,接下来以走过的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村子的现状为例进行总结。

安沟乡多海村

农村人口。全村五个自然村,共138个家庭,共629户村民,其中300人左右出外打工,而且都以18-45岁的中年人为主,约占到全村农户的近50%。村里有党员14名。他们去打工的地方主要是:西安以及陕西省内给地,还有一部分去了新疆搞建筑类。留下来的都是些老弱病残在村里。

苹果产业。多海村几乎家家户户几乎都有苹果园,所以苹果自然成了村里的主打产业。经六十多岁的老支书介绍说他自己就承包二三亩地专门来种苹果,村里基本上都是他这样年龄段的人在承包果园,因为青年基本上都在外打工去了。村里总共有苹果地1300多亩,每年有约1/3的果树挂果,年产约120多万斤苹果,新鲜苹果可以以3元/斤的价格出售。人均年产值三到四千元不等。自来水政府也早已通好,灌溉方面不存在问题。

小城镇建设。16岁到60岁的村民基本都已经享受到农村医疗和养老保险,缴纳养老保险的人数比例占到全村总人数的70%左右。每年缴纳100元保险费的约200多人,缴纳500元的只有三户,其余都缴纳的都是以100元/年-500元/年的标准不等。农用车的普及率达80%,几乎种有苹果的农户家家都有一台,其价格一般在3800元-4300元之间。机动三轮车平均10户拥有一台。

教育。多以初中毕业为主,高中毕业占绝少数。村里的小学已经取缔了,小学生和中学生都在县里或者县城周边的学校读书,母亲为了孩子上学都去县城租住,为了方便接送小孩,并给他们做饭。

医疗。全村有一个会看普通疾病的老中医,医疗条件简陋,看个大病得去走几十里去县城。

七里村镇付家塬村

七里村镇是延长县西半部最大的乡镇,产业特色也很明显和突出。该镇主要有苹果,养猪和大棚三大产业,而且涉及的村庄也比较聚集。付家塬村就是大棚种植基地的一个有代表性的村子。

农村人口。全村112个农户,共464户村民。全村不到四分之一的人出外打工,大多都区延安或者延长县城打工,个别人去了北京。

产业。村子东西两头以种苹果为主,中间以大棚西瓜,大棚蔬菜为主。大棚西瓜一般销往延安、西安、榆林地区,价格约为15元/斤。当地水电费价格高于其他地区农村用电,为7.9元/度的工业用电标准进行收取。虽然村里有变压器,经村支书介绍需要每年支付给供电局300多元的费用。大棚内有测量温度的装置,和可以预测天气的装置。水是用管道从山下引上来的。大棚分两种,一种是一亩的棚,一种为八分地的棚。村支书介绍他自己就有八个棚,每年可以赚到五六十万,说的时候脸上挂着自豪的神情。还说农忙的时候他就把三个儿子都叫回来帮忙,其中两个儿子现在已经不用出去打工了。村主任比较年轻,约三十五岁左右,现在也有六个棚了,一年收入个四五十万不成问题。他们反映现在村里最大的问题就是路的问题,有些路段吭吭哇哇,很是颠簸,运输水果蔬菜的时候影响很大,希望什么时候能有条宽敞的大马路或者全部通水泥路就好了。

因为大棚西瓜属于有季节性的短期作物,为了扩大高原农作物的品种村支书和村主任称他们曾自费来西安毛西地区学习樱桃种植,为了引进新品种他们曾自费去过山东一带考察学习。

科技。村支书和村主任都提出多加强村民的技能培训,也希望村官能多懂些农业技术。

文化。全村一共不到20个大学生,虽然有村官帮忙,但是大多村官都不是涉农专业毕业,对种植起不到大作用。

医疗卫生。有村卫生室一个,基本解决小病小灾的。全村约75%村民已加入农村医保。

以上两个村子就可以反映出延长这个县城东西两片区域的差别,东边以多海村为例,多以苹果种植为主,村子整体情况比较贫困,人口出外打工的多。但是因为地势教平坦,所以都有公路可以直接通到村口。 西面以付家塬村为代表,产业形成模块,种类不会单一,比较多样化。西面的乡镇还有钻采公司,油矿等工业基地,所以普遍经济水平要高,出外打工的人偏少,村民整体教育水平略高,能与西安几个城郊的农村相媲美,甚至远远超过他们的实力。

当问到需求的时候两个村的需求是,他们的回答却几乎是相似的。

1、希望懂种植技术的专家对给农民提供免费的或者低廉成本的培训。

2、希望县上能想办法给农民引进适合高原种植的作物,单一的品种不能满足他们的希望扩大产业的需求。

3、希望农村合作社能发挥出应有的能量,帮农户联系到更多更好的销路,并能提供一定的技术和经费。

4、希望提高村官的实际经验和能力,尤其是对农业知识的积累和能力方面的提高。这样就可以融入农村好好开展生产帮助,发挥作用。

2011-05-15

三问调研报告
《三问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