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研报告

服装产业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4-07 08:32:47 来源:调研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纺织服装产业调研报告

纺织服装产业调研报告 纺织服装业是我市的传统产业、民生产业,也是我市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同时又是市政府十二五规划的千亿级产业。近几年来,该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发展态势强劲,成为拉动宿迁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现状

宿迁市纺织服装业起步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经过近几年的加快建设和发展,已形成棉纺、毛纺、化纤纺、丝纺、麻纺、织布、织绸、针织、服装、服饰、家纺、印染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项目的集中度、企业的集聚度、产业的集群度名列华东地区乃至全国前列。

(一)产业规模迅速扩张。全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近320户,其中棉纺企业69户,毛纺企业17户,混纺企业30户,丝纺企业39户,服装企业155户。2009年,全市纺织服装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8.73亿元、销售收入112.18亿元、税收2.93亿元、利润3.96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的14.61%、15.25%、9.11%和8.21%;从业人员6.22万人。各类技术人员3000人,资产总额近300亿元,全市共有棉纺(化纤)150万锭,毛纺8万锭,绢纺3.5万锭,自动缫3.2万绪。

(二)产业门类逐步齐全。纺织服装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原料加工、印染、家纺等企业相继落户,基本上涵盖了产业的所有门类。2009年,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实现纱产量14.44万吨,增长25.13%;布4935万米,增长4.22%;印染布10377万米,增长579.57%;生丝4878吨,增长15.55%;蚕丝及其交织品2241万米,增长14.13%;服装5893万件,增长35.13%。

(三)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纺织服装业共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级名牌产品12只,专利28件。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快速提升,恒力工业园等招商引资企业设备大部分为进口设备,箭鹿集团等本土企业进口设备比例逐步提高。产品档次明显提升,由最初的低支纱、普通面料等发展到高支纱、精纺面料、品牌服装,棉纱的支数最高达到120支,毛纺支数最高达150支,绢纺支数最高达300支。

(四)发展后劲不断增强。通过承接南北产业转移,投资45亿元的翔盛粘胶、投资40亿元的恒力工业园、投资16.5亿元的海欣申禾、投资15亿元的晨风服饰二期、分别投资10亿元的阿吉兰集团、波司登服饰等一批龙头型纺织服装企业相继建成投产。投资亿元以上的三鼎织带、新康辉实业、宝娜斯针织等一大批纺织项目逐步投产达效。同时,以箭鹿集团、泗绢集团等为代表的本土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提升了纺织服装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五)出口总额快速增长。2009年,全市纺织服装企业出口总额为1.35亿美元,同比增长50.52%,位居全市行业出口总额的第一位。出口市场已由单一的亚洲市场扩展到欧美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初步形成多元化市场格局

(六)产业集聚初具规模。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基础坚实,特别是泗阳县纺织服装产业更为明显。全县共有纺织服装企业144户,纱锭总规模达150万锭,泗绢集团绢丝出口量占全国总量的二分之一。初步形成了以华威棉纺、华泰棉纺等为企业为龙头的颇具影响的棉纺产业集群。另外,宿城区的毛纺、宿迁经济开发区的织带基地都具备了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

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宿迁市纺织服装业近年来实现了长足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非常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前纺大而不强,后纺弱且不优,中间环节印染及后整理发展滞后,产业链条不完整,产品仍仍以中低档为主,结构比较单一,缺少高附加值、功能性、差异性的产品。

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质量意识差,品牌建设滞后。大部分企业没有专门的研发机构,没有国家认可的实验室和合格的检验人员,技术人才严重缺乏。自主科研开发的能力薄弱,对产品认证、质量管理、著名品牌、著名商标的培育重视不够。

三是大型骨干带动能力较弱。纺织服装企业点多面广,规模较小,大部分企业还处于创业阶段,纺纱企业达10万锭以上的企业廖廖无几,大型服装企业更是屈指可数。

四是企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劳动力培训不到位。劳动技能培训部门流于形式,员工的技能培训主要落在企业身上,增加了企业成本。

五是作为我市一个千亿级产业,缺乏专门的公共服务平台和机构,从事信息搜集,产品研发,质量控制,原料及成品检测、鉴定,生产和经营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加快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措施

宿迁市初步确立了“十二五”的产业目标模式,其中纺织服装产业将形成千亿级规模。为了确保这一奋斗目标的实现,当前及“十二五”期间,要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尤其是有影响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做好各自战略发展规划,形成区域规划与企业规划之间的良性互动。设立发展基金。从市新型工业化资金中切块,设立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主要用于扶持龙头骨干企业、特色工业园区建设,用于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的奖励和补贴(贴息),用于新产品开发项目的奖励和贴息,用于创名牌的奖励,用于引进人才的奖励,用于出口奖励。落实国家对纺织服装业的信贷政策,进一步创新信贷产品,允许纺织服装企业以自有不动产、动产以及注册商标等无形资产进行抵押贷款,不断加大对纺织服装企业的信贷支持,逐年增加对纺织服装业信用贷款、担保贷款的额度。积极争取国家、省关于扶持纺织服装业发展的专项资金,优化资金投向,每年包装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重点项目,确保向上争取资金逐年增长。

(二)实施大企业培育、大项目推进战略。选择部分规模大、效益高、成长性好的企业,整合各方面资源,推动企业扩大规模,着力打造纺织服装“领头雁”。进一步加大对国内外知名纺织服装企业的攻坚力度,力争每年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旗舰型项目落户宿迁,提升纺织服装企业的整体水平。建立大项目跟踪服务机制,为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帮办服务,加快推进项目的建设步伐。引导和激励龙头企业加快资本经营步伐,制定上市目标,通过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激励机制,争取实现上市。

(三)加快推进技术进步。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用足用好省产业升级引导资金、市新型工业化专项资金等扶持资金,鼓励引导企业抓住机遇扩大生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引进国际先进技术与设备,加大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研究的投入。加大技术开发力度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提高创新水平,提高单位纤维制品的附加值,提高科技对纺织染整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纺织业,以信息化带动传统的生产流程的改造,带动营销过程、管理方式的改革,推进企业流程的重组和再造。支持企业专业化ERP开发应用及行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提高企业对全球市场的应变能力和对市场的细分能力,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鼓励纺织服装行业优势骨干企业对困难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对实施兼并重组企业符合条件的技术改造项目给予优先支持。鼓励企业实施品牌战略。鼓励龙头企业走出传统的接单经营模式,打造强势品牌,实现服装产品品牌经营;服装行业的龙头企业应在品牌创立、品牌管理与品牌延伸等方面进行战略规划,企业整体规划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与服务等各个环节应符合品牌战略要求。

(四)搭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支持面向全行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技术服务、产品鉴定、检测、质量控制、品牌建设、产业研发、信息等公共服务体系,推进纺织企业园区化、集群化发展;加大对纺织应用基础研究及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在政策咨询服务、投融资服务、专业市场服务、商务中介服务、管理创新服务、进出口服务等方面,加快构筑公共服务平台,以满足纺织服装企业对信息、技术、开发、设计等需要。

(五)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加大对产业发展的协调力度,加强对产业发展扶持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实施情况的跟踪督查,确保产业发展和振兴目标的实现。定期召开银企洽谈会,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缓解企业融资矛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和引进产业劳动力和高层次产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为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大力整合现有技术学校等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采取多种培训模式,为企业“定制人才”。

推荐第2篇:服装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宁波的服装工业历史悠久,尤其是以“红帮裁缝”名闻遐迩。目前,宁波服装产业特色明显、实力雄厚,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服装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XX年,全市拥有各类服装生产企业3000余家,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13.16万人,年生产服装能力近15亿件(套)。其中:规模以上服装生产企业437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06.47亿元,同比增长36.63%;工业销售产值200.84亿元,产销率达97.27%;新产品产值2.52亿元,同比增长30.57%;完成出口交货值111.32亿元,同比增长65.85%;实现工业增加值51.61亿元;实现利税总额33.47亿元,其中税金总额20.13亿元,同比增长11.53%,利润总额13.34亿元。各项效益增幅比去年有较大提高,服装行业经济运行稳健发展。

宁波是中国10XX年前“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在中国海外交通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且历来是我国纺织服装的重要生产基地。宁波诞生了中国第一个近代服装流派-“红帮裁缝”。宁波“红帮裁缝”创造了中国“第一套西装”、“第一件中山装”、“第一家西服店”“、第一部西装裁剪书”、“第一部服装理论著作”。因此宁波堪称是中国近代服装的发祥地,而今的“东方商埠.服装之都”。具有历史的传统优势和深厚的服饰文化底蕴。

现代宁波服装产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乘改革开放之东风,汲服装之乡之灵气,不断抢抓机遇,创新进取,经过二十多年特别是近十年的迅猛发展,宁波服装已从红帮裁缝的手工业作坊生产转向机械化大工业生产。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于国际服装加工业的转移以及国内服装市场的繁荣,宁波服装加工业初步兴起。进入90年代,宁波服装进入辉煌的创名牌时期,崛起了一批知名的服装企业和著名品牌,如杉杉、雅戈尔、罗蒙等,形成了国内少见的服装名牌群星璀璨的局面,在中国服装工业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宁波“服装大市”的美称也日益响亮。已具备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并构建了鲜明的产业和比较优势。

二、宁波市服装产业的发展特点和优势

(一)产品门类趋向齐全

截止目前,宁波服装产业已形成了以西服、衬衫、西裤、女装、休闲装、职业装、童装、内衣、工艺服装、皮草等门类齐全的多系列服装产品及领带等服饰产品;形成了较全面地涵盖梭织、针织、家纺、羊毛羊绒等多种纺织服装的产业集群。从XX年-XX年,我市规模以上服装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件)逐年提高(见下表),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7%、22%、24%、16%、5%、17%。XX年,我市规模以上服装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11.63亿件,其中梭织服装2亿件,针织服装9.22亿件,分别占全国规模以上服装企业完成服装产量的6.84%、2.47%、10.40%。西服、衬衫以及牛仔装、职业装、内衣等产品快速发展;服装用纺织品的开发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部分高档衬衫色织面料和高档里料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品牌服装销售量稳中有升。据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男西服男衬衫销售品牌统计显示,宁波男装销售市场综合占有率傲立群雄、保持绝对优势,每月位居第一,服装业中国男装品牌“领头羊”的地位更为巩固。

(二)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近几年来,我市服装产品结构调整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一些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依据自愿互补的原则,通过联合、兼并、参股、收购等多种形式,完成了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很多名牌产品企业,在不放弃制造优势的同时,越来越注重服装设计、研发、营销及服装展览、教育和品牌塑造等高附加值环节。很多企业依托自身的品牌优势,走“一牌多品”、“系列化、多层次”和“多品牌”发展道路,逐步实现产品的多样化和系列化。服装产品在品种、档次上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同时,服装行业在数量上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和增加出口的基础上,由于更重视技术创新和质量的提高,因此,不仅西服、衬衫继续引领潮流,而且时装、休闲装、女装、t恤、牛仔、职业装、内衣以及皮鞋、皮带、皮包、其他服饰等产品也得到了延伸,改写了男装一统天下的格局,尤其是重点男装品牌上表现得尤其明显。产品多样化,面料高档化,产业链建设逐步完善。面对国内大众衣着消费向高品质、个性化发展的流行趋势,宁波服装企业成功地实现了正装休闲化、面料高档化的目标。

(三)品牌经济逐渐显现

我市服装产业正在挖掘原创内涵,依托新型工业化,率先推进产业创新,创造品牌经济。我市服装行业已从追求数量型发展逐步向品牌经营跨越,企业自主创新强劲,品牌意识和依托品牌获取效益的意识十分高涨。截止XX年末,宁波服装行业共拥有“中国驰名商标”6个(雅戈尔、杉杉、罗蒙、唐狮、太平乌、洛兹)。雅戈尔、杉杉、罗蒙、培罗成进入“中国最有价值商标500强”排行榜,占我市进入500强商标品牌的44.5%,其中“雅戈尔”商标以42.53亿元价值位居“中国最有价值商标男装西服行业”第一名(500强中国最有价值商标平均价值为19.73亿元)。雅戈尔、杉杉、罗蒙、洛兹4个品牌进入了首批“中国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行列,占全国入选服装品牌的六分之一。罗蒙当选为我国西服行业标志性品牌,雅戈尔当选为我国衬衫行业标志性品牌,分别成为本行业品牌最高荣誉的获得者。全市拥有服装类“中国名牌”产品13个,占全市“中国名牌”产品总数的28.9%,为XX年我市再次获得“中国品牌之都”称号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品牌正在全面向女装、休闲装等产品拓展和延伸,品牌经营的业绩娇人。“名牌兴企”已成服装企业共识。同时表明我市的纺织服装产业已成功走上“品牌经济”的道路。

(五)外向开拓步伐加快

加快服装企业外向开拓步伐,鼓励有实力、有潜力的企业走出去,是我市服装行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战略举措。宁波装进军国际市场已多年。为提高企业国际化自主营销的能力和水平,境外设营销点是服装企业的重要选项。如雅戈尔、爱伊美等品牌专卖店已进入欧美等发达国家并且取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最近,宁波装又登上世界顶级时尚发布舞台-20家甬企代表中国服装界在德国国际著名品牌时尚发布会上举行三天共六场时尚发布,亮出“ningbo”牌,轰动欧美客商,成为宁波装创建国际品牌的一个新的重要起点;也为提升中国服装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应对国际品牌的挑战迈出了重要一步。宁波服装企业的外向度较高。XX年,服装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11.32亿元,同比增长65.85%,占服装工业销售产值总额的55.43%。产品主要出口欧盟、美国、日本、韩国、东南亚、中东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大多数是针织品,以加工贸易为主,主要是定牌加工的产品,多为中低档产品。同时,我市“红帮裁缝”质量效益型出口格局逐步显现。据宁波检验检疫局统计,XX年1至11月,该局共检验检疫宁波产出口西服986批、160万套,总价达7463万美元,分别比XX年同期增长17%、12%和40%。西服平均出口单价上涨14.5美元,大衣、衬衫等主要服装产品价格也纷纷走高。宁波“红帮裁缝”外贸出口已从数量创汇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主要表现为高附加值西服占出口西服比重增强。如奉化爱伊美公司高附加值西服占出口西服的总量已超过90%,该公司出口西服的平均单价从过去的25美元提升到45美元,最高单价达65美元。近几年来,宁波纺织服装业出口和创利税指标一直保持在全国同行业首位。

最近几年,宁波纺织服装企业向我国中西部及境外开拓的步伐明显加快。雅戈尔集团把工业园区建于重庆;博洋集团兼并宿州纺织厂并投资数亿元扩建10万纱绽的项目;维科集团全面收购武汉的湖北省龙头企业一棉集团。除大企业挺进中西部外,更多的宁波中等纺织服装企业也正在将工厂迁往安徽、重庆、新疆、镇江、淮北等中西部地区,纷纷建起了自己的针织原料基地,形成了企业产业链。东部纺织服装业向中西部转移,有利于东西优势互补,有利于我国实现从纺织服装大国向纺织服装强国的转变。申洲集团、巨鹰集团分别在柬埔寨投巨资建设针织服装制衣新项目,实践境外投资领跑国内纺织服装业,同时成功绕过欧盟对我纺织服装设置的贸易壁垒。

(六)技改投入不断增加

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已经成为宁波广大服装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XX年,全市服装业累计完成限额以上(5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2.16亿元,同比增长5.9%,占全市限额以上工业投资总额的2.81%。通过多年来的技改投入,大中型骨干企业的主要装备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增强了产品的后加工和深加工能力,提高了智能化、信息化及产品附加值。雅戈尔、杉杉、罗蒙、爱伊美、太平鸟、洛兹、培罗成等服装企业都已应用高科技面料,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先进适用装备和现代化管理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了产品质量,而且提升了企业形象和员工素质,为推进我市服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七)宁波服装节凸显宁波形象

1997年10月宁波举办第一届国际服装节,将宁波服装业推到了国际交流的前沿,为宁波服装企业提供了展示实力的舞台,“服装节”开始成为宁波的一张响当当的城市名片。作为核心商贸活动的服装博览会,首届亮相就以450个展位的规模跻身中国5强专业服装展,开始凸显宁波形象。自此以后,宁波每年定期举行,至XX年,已举办了十届。十年间,宁波国际服装节沿着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的道路,在业界脱颖而出。宁波服装节托起的是自主品牌的t台,它为宁波乃至中国服装品牌注入了激情和活力,服装产业是宁波国际服装节的直接受益者。XX年,随着服装博览会转型为服装服饰交易会,展会内容更加贴近服装市场的需求,展会的主要功能定位转移到“交易”上,从注重男装向涵盖服装服饰全行业产品转变,展位也随之增加到2200个。有关数据显示,连续举办了十届的宁波国际服装节,累计吸引了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万宾客参会,国内买家和业内人士近20万人次。宁波服装节的成功,除了硬件设施的配套建设,还因为宁波会展业成功的市场化运作,使该节日益凸显会展经济的魅力,成为全国乃至国际服装服饰产业的重要国际贸易平台。自XX年以来,宁波国际服装博览会又先后被商务部和中国贸促会等单位授予全国37个“a级展会”之一;入围“中国10大知名品牌展会”;“ifea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十大节庆活动”;“最具行业影响力专业展会”等殊荣。

三、宁波市服装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宁波服装产业面临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激烈竞争

我市服装业发展目标为:通过结构调整和能级提升,构建产业结构合理,主业突出、特色明显、产品多元、规模适度、集群优势突出、综合竞争力强的高度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和复合化的时尚产业制造中心。在时尚品牌运营、设计、研发、时尚信息、贸易流通、加工制造等方面,继续引领中国服装产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世界服装时尚采购与供应中心;同时开拓新的产业领域和市场领域,为提升宁波市就业率、gdp增长、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做出贡献,带动宁波经济可持续发展。

五、宁波服装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快结构优化升级,推进产业重组步伐

要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对重点服装企业,特别是产品附加值高、项目质量好、市场前景广、竞争力强,但资金缺乏的高成长性服装企业的扶持力度。要创新运营模式,提高活力,丰富产品构成和竞争多样性。针织和梭织服装构成宁波服装的两分天下,企业在加强各自专业性和特点的同时,加强产业关联、产业互补、资源共享、品牌共荣。要增强企业间横向和纵向的经济关系,积极培育和组建一批新的大集团、大公司,进一步加大扶优抚强力度,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从整体上提高我市服装产业的竞争力。

(二)推进服装产业创新,构建时尚产业体系

要加快服装产业和服装企业的原创科技化步伐,以重点大型品牌企业为主,率先实现设计开发、科技创新为龙头的产业发展和经营,逐渐改变以制造加工为主的局面,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和技术运行能力。要加快推进产、学、研联合,同时要对服装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和新产品开发方面,在政策上予以重点倾斜,以加快提升企业的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要进一步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使企业从研发、制造、物流、营销全过程实现基本信息化。建立服装产业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应变能力。要推进服装产业与时尚科技、时尚文化、时尚展会、时装媒体产业结合,大力发展围绕时尚,依托服饰的新兴都市产业,进而提升服装业的规模化、社会化和都市化程度。

(三)继续促进国际贸易,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

面对国际经济格局变化和国际贸易的挑战,我市服装业要切实增强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的能力,熟悉和运用国际经济和国际贸易规则,有效提高对外经济的效率和效益。要继续鼓励和扶持具有比较优势的重点企业走出去,进行更广泛、更深层次的以设计研发合作和国际品牌为重点的国际合作和竞争。要积极引导企业进一步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坚持以质取胜;在全力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多元拓展新兴的国际市场。有条件的企业要瞄准国际著名服装企业和品牌,投资收购国外服饰机构和一线大品牌,从事国际品牌经营。要继续发展国际oem业务,建设一批上规模、标准化的oem生产基地企业。

(四)推进服装商业商务建设,创新服装业发展的支撑体系

要以“品牌经济、时尚产业、都市经济”和“品牌商务、都市商业”概念,规划并形成宁波品牌与商业互动,建立商场与服装企业之间的良好商务平台。政府要给予技术投入大、研发能力强、产品附加值高的企业以技术投入奖励。要出台鼓励中小服装企业创新的支持政策,设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基金,鼓励中小企业创建品牌,对中小企业中的明星企业及最具潜质的企业给予资金支持。要营造产业氛围,培育都市服饰文化,继续办好宁波国际服装节,强化服装节专业化、国际化、时尚化的特点,使服装节成为宁波服装产业发展的良好平台。要办好宁波服装博物馆,力争成功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博物馆建设成为宁波旅游新景点、市民吸取服饰文化知识的良好场所。

(五)继续推进品牌建设,全面构建服装品牌高地

要深化实施和完善品牌提升战略,保持宁波服装业品牌领先的优势。要从品牌数量到品牌质量,从产品品牌到企业品牌,从行业品牌到区域(城市)品牌,从单一品牌到综合品牌,从有形品牌到无形品牌,实行整体培育和提升,走品牌集群的道路。要以企业为主体,产品(服务)为核心,市场为导向,面向现代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全面构建宁波服装品牌高地。要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创新品牌,大力提高我市服装企业以科技和专业创造培育自主品牌的能力。要在服装产品的生产制造、设计研发、市场营销、商务服务,配套辅助、推广传播等方面,提出倡导品牌化标准。积极推进宁波“中国品牌之都”、服装品牌强市的建设。

(六)努力培育人才队伍,增强产业持续创新后劲

人才资源是实现企业复兴和壮大的根本。要走人才集群的道路,广招英才,大力引进高能级的服装人才。重点是引进国内外知名的高级服装设计师、高层次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资深服装教育家等。在具体政策上,政府应对引进的高素质人才进一步加大鼓励力度,建立畅通的“绿色通道”。要提升造血功能,加强服装业人才的教育培训。重点是加强对教育和培训的投入,广泛开展多层次的服装学历教育和依托高校的资源或利用社会的力量,开展多种灵活形式的服装职业培训。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营造宁波是优秀服装人才创业乐园的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科技人员的创新潜能和积极性。

推荐第3篇:服装调研报告

关于服装的市场调查

报告

市场调研班级: 10级服装一班 姓名:张阳、王亚军

学号:10060301039 10060301040 指导老师:李杨

学校: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系别: 艺术设计系

调查目的:为了更多的了解服装市场的情况,了解

大家对服装的了解程度以及个人喜好等问题,为营销服装的商店提供发展的方向。

调查对象:大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2011年5月22日

调查结果: 这次调查对象的年龄集中在20岁左右,其中经常逛街的占到了50%,很少逛街的有30%,剩下的20%是很频繁的逛街。

(1) 对于大家喜欢的面料方面,喜欢棉布的占一半的比例,感觉只要舒服面料无所谓的占一半。大家对面料的了解不是太多,这就要求我们加大宣传力度,比如印发一些小册子来介绍服装的面料及属性,方便大家更好的去选择。

(2) 买衣服的频率偶尔的占到30%左右,到季节才买的占到40%,而经常购买的比例是30%。从此可以看出季节对大家购买衣物的影响力还是相当大的,这就需要我们针对不同季节推出不同的款型来供人们挑选。

(3) 购买衣物的场所也有所差异,其中有将近60%的女生喜欢去步行街,这里服装店云集,可以满足不同风格的穿衣需要,而且价格也能接受。还有30%的会去专卖店购买,我想可能是对某个品牌情有独钟吧!还有一部分去大型购物商场,只有很少会去路边的小店购买,我想应该是质量没保障的原因。针对这个特点我们需要设计一些大众能够接受的而且质量好的产品。还有要做出自己的品牌,对于加大竞争力度也是至关重要的。

(4) 大家喜欢的穿衣风格也是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我们设计服装时要多远化,吸取不同的风格,以便供不同的女孩去选择,从顾客的角度,从市场的要求来确定我们的设计目标。

(5) 对于自己购买的服装是否满意这一问题有90%的女生表示基本满意,这可能是由于穿出来的效果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而且我发现并不是每个人选择自己喜欢的衣服就会满意,这就告诉我们喜欢的并不是适合自己的。

(6) 对于大家购买衣物的价格,选择在200元以内的占到75%。这就告诉我们针对不同人群要确定服装的价位,了解大家的购买能力,以质优价廉占领市场。有55%的女孩对折扣还是比较感兴趣的,用比较少的钱来购买自己喜欢的衣物何乐不为呢?还是要求我们一定要控制住服装的价格,让更多的人能够买得起自己所喜欢的衣物。

(7) 了解服装新潮流的途径这一问题,有45%的是通过朋友介绍的,有33%的事通过网路资源了解到的,还有20%是通过时尚杂志了解的,这就需要我们通过更方便快捷的方式让大家了解服装新潮流。

(8) 影响大家对款式选择的因素中,个人喜好占到80%,彰显个性的占到20%,通过调查发现大家还是很在意平时自己的服装搭配的,注重在不同场合的穿着,这就提醒我们多设计一些可以很好搭配的衣物,适合不同场合的衣物。

(9) 大家在选购服饰时考虑因素有质量、价位、舒适度等,其中质量、价位、舒适度占到55%左右,对于款式、品牌、实用性的要求占到40%,其他的对于品牌要求占到25%,对于实用性的要求占到30%。并且一定要求适合自己的占到48%左右。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迎合市场对服饰的要求,确立自己的设计领域。 (10) 最后对潮流服饰搭配的看法一题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占95%,选择标新立异占到10%左右。从消费者出发,设计出适合这个消费群体的衣物

我通过这次市场调研知道服装设计不能根据我们自己的喜好去设计,应该抛开自己的思想,充分考虑顾客的需求。根据市场的具体需求设计服饰。另外我发现并不是自己喜欢的衣物会适合自己,这就要求人们正确的审视自己,也可以通过专业人士的指点选择既适合自己同时自己又喜欢的衣物。还有我发现现在大学生对潮流的要求不是很高,一般根据社会的流行盲目的来选择衣物。对时尚没有清晰的了解,认为社会化就是潮流。对于服装的面料没什么具体的概念,需要我们加大对面料的宣传力度,普及面料知识。比较看重价格和质量,对于服装的舒适度要求比较高。要求我们做到价格和质量符合大众的要求,积极寻找新型面料,让人们穿着更加舒服,做好服饰的搭配,可以提供多种搭配需求,并满足不同风格的穿衣习惯,认真去了解目标人群的生活习惯、收入水平。从这几方面出发重新定位,设计出符合这个群体要求的服装。通过这次调查我受益匪浅,在以后的学习中也有更好的目标动力。同时也坚定了我对服装行业的信心,也下定决心学好这个专业。对服装市场有了小小的接触,为将来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关于服装市场问卷调查

1.你经常逛街吗? A偶尔(一周一次) B、很少

C、经常(一周三次以上) 2.您的年龄是? A、16-20 B、21-25

3、您喜欢的服装面料是? A、棉布 B、丝绸 C、尼龙 D、皮毛

E、无所谓,舒服就行 4.购买衣服的频率? A.、偶尔 B、季节到才买 C、很少 D、经常

5.只有下列地方,你会去哪买? A、步行街 B、路边店 C、专卖店 D、购物商场

6.一般购买衣服的价格? A、不会超过100元 B、100-150元 C、200元内 D、200元以上

7.对自己所买的衣服是否满意? A、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8.喜欢什么风格的衣服? A.欧美 B.韩版 C.瑞丽(甜美型)

D.日式米娜(哈日族的打扮,如紧身九分过膝袜) E.通勤(下班后,社交场合用的休闲装) F.学院派 G.OL(白领装) 9.您对折扣感兴趣吗? A、非常感兴趣 B、比较感兴趣 C、一般 D、无所谓

10.您通常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服装的新潮流? A、网络资源 B、时尚杂志 C、朋友介绍 D、电视广告

11、对于款式,通常是什么因素影响你的选择? A、个人喜好 B、彰显个性 C、追求潮流 D、朋友意见

12.您平时在意自己的服装搭配,或者是注重不同社交场合的服饰穿着吗() A.注意 B.不注意 C.一般 D.无所谓

13.请问您在购买服饰时,最主要的考虑因素是什么()【复选】 A.款式 B.质量 C.价位 D.品牌 E.功能性 F.舒适度 G.实用性 F.适合自己 G 是否好看

14.请问您对潮流服饰搭配的看法() A.追求潮流 B.标新立异 C.适合自己 D.无所谓

推荐第4篇:全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全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抢抓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机遇,推动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不断创新,加快整个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近期,市委政研室对台儿庄区、市中区和山亭区纺织服装产业进行了调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全市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市纺织服装产业在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依然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

(一)行业规模不断扩大。经过多年发展,我市纺织服装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规模效益持续提升,现已基本形成门类齐全的行业体系。其中,台儿庄区积极引进美琪服装、青纺联织造、酒店用纺织品等项目,开工建设联润3万纱锭纺纱项目,新上20万锭精梳纱和800万米牛仔布生产线,全区现已形成功能性面料1500万米、酒店用纺织品1500吨、成衣100万件的产能。市中区仅税郭镇就有纺织服装企业130余家,另有小型纺织服装企业200余家,年可实现销售收入71亿元,实现利税3.7亿元,出口创汇1.7亿美元,是黄淮地区规模最大的纺织产业基地之一。山亭区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7家,2017年全区纺织服装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实现利税1.1亿元,利润86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5%、6.2%、5.8%.(二)龙头带动作用明显。我市纺织服装企业主动适应市场变化,紧跟客户需求,积极突破发展瓶颈,陆续涌现出一批行业龙头。台儿庄区联润新材料公司的高端纤维产能位居全省前5位,2014年位居中国纺织500强企业第14位。海扬王朝牛仔布产能居全市首位,是2014年中国棉纺织主营业务收入\"百强企业\"和色织布主营业务收入20强企业。市中区纺纱和织布业以正凯新材料、东方纺织等公司为代表;印染业以宝隆制衣、鸿泰制衣等公司为代表;服装业以海之杰、龙翔针织等公司为代表。上述企业销售收入都在5000万元以上,过亿元企业3家。山亭区银光精纺、海扬服装、丰泽印染等公司销售收入及纳税额也都达到一定规模。

(三)创新研发日趋活跃。通过与业内知名院所开展合作交流,不断加大先进设备、先进技术的投入,整个产业正加快向技术密集型、高端科技型方向迈进。其中,台儿庄区与东华大学、青岛大学、省纺织科学研究院等高校开展多领域合作,全区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工业设计中心1个,参与国家标准化制定2项。市中区加强同西安工程大学、东华大学等院校的合作,先后邀请其专家教授对企业管理、技术人才进行培训,提升了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鼓励引导有需求的企业引进业内高级技术人才加盟或开展短期生产指导,宝隆、鸿泰等企业都高薪聘请了南方专家进行技术管理。凭借持续的研发投入和较高端的产品结构,在传统纺织业遭受东南亚、南亚等欠发达国家冲击的形势下,我市纺织企业仍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

(四)品牌建设稳步推进。随着产业升级、产品创新和品种丰富,我市的纺织服装企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产品。其中,台儿庄区海扬王朝公司生产各类高档特细精梳纱线500余种,全棉、混纺及弹力牛仔布、本色布1000余种,\"海扬\"牌色织牛仔布和棉本纺布均被认定为\"山东名牌\"产品。市中区拥有纺织服装企业注册商标12件,其中,金田服饰公司\"劲仔\"品牌荣获全省\"十大新星品牌\"\"山东省著名商标\";华派集团自主研发的\"时尚家族\"服饰已开设专卖店50余家;海之杰公司针(梭)织中东长袍、世纪公司婴幼儿口水巾、宝源公司婴儿爬爬服等,产品特色鲜明,市场竞争力强劲。

(五)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我市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旧动能转换相关政策,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研究制定针对性措施,对纺织服装产业予以精准扶持。台儿庄区积极做好国家和省市促进工业创新转型提档升级、财政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等政策措施的争引,高效使用接续还贷资金。全力支持海扬王朝在新三板上市,协助补充完善相关手续,引导联润新材料在中小板、新三板挂牌融资,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市中区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把纺织服装产业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纵深推进实体经济发展攻坚战,引导纺织服装企业加快技术、管理、品牌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和投资方向,推动了全区纺织服装产业快速发展。

二、存在问题

我市纺织服装产业通过强基础、培龙头、扩规模等多元化发展举措,竞争优势凸显,发展成效显著。但是由于受大环境的客观影响和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也存在着以下不足。

(一)产业仍在低位运行。纺织服装企业模仿和跟进现象比较普遍,同质化问题严重。部分企业处于小作坊状态,分工协作和专业化程度较低,精、深加工能力相对较弱。企业产品以棉纺织初加工产品为主,大部分仍处于产业链中低端,高附加值特别是掌握核心技术、有定价权的产品较少。受以上原因及当前外部经济环境影响,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和财税贡献还不突出。

(二)自主品牌建设缺失。市中区虽然为黄淮地区规模最大的纺织产业基地之一,但出口方式主要以贴牌为主,企业长期处于从属地位,自有品牌、自主开发比重较低。山亭区纺织服装企业的品牌一直存在短板,多数企业只重视外贸订单,产品出口主要以贴牌加工为主,有竞争力的产品较少,主动权往往掌握在外国公司手里。

(三)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基础研究和研发投入不够,只是通过引进设备来提升自身技术水平,技术创新、原创设计开发能力偏弱。银光精纺制品有限公司由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销路一直较为单一,近期受沃尔玛超市订单锐减影响,导致企业2017年产量及主营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均出现了下降。

(四)要素制约比较明显。银行贷款收紧、附加条件增加以及续贷不及时导致企业运行困难,有的企业为了资金救急选择短贷长投,其中隐藏较大风险。当前市场活跃度较低,企业投资意愿下降,新建重点项目进度缓慢,实现年度目标压力较大。纺织产业用工缺口较大,如海扬服装有限公司行情虽较好,但由于招工难,导致熟练工缺口100多人,严重影响了订单交付。与此同时,产品研发、高端管理人才不足也制约了整个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三、下一步发展建议

纺织服装产业作为一个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扩大社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推动区域发展等方面意义重大。结合当前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趋势,现对推动全市纺织服装产业加快升级提出以下建议:

(一)突出搞好产业引导。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山东省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及《枣庄市\"265\"产业转型升级规划》为出发点,围绕建链、补链、强链,高标准制定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逐步将纺织服装的定位从乡土型、传统型向既拥有自己特色与传统且又精致、时尚、现代的纺织服装产业转变。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完善产业政策,积极做好对龙头企业、重点项目的扶持和科技成长型企业的培育。全面加快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发展,打造纺织服装产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孵化中心,实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积极搭建产业集群创新服务平台,为技术和产品开发能力弱、管理水平低下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提供优质服务,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技术、经营、管理水平。

(二)突出搞好技术创新。加快科研、商贸、物流、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建政、银、企和中介机构\"四位一体\"的融资平台,为企业发展提供土地、资金、环境等各方面保障,培育集政、产、学、研为一体的产业发展基地。尊重企业投资主体地位,落实企业投资主体责任,鼓励企业加大资金投入,淘汰落后生产工艺,以现代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纺织服装产业,实现高效、清洁、生态发展。积极加强与枣庄学院、华南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将科技成果及时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开发、科技投入、推广应用的主体。

(三)突出搞好品牌建设。强化品牌定位,以塑造我市纺织服装整体品牌形象为引领,以培育区域公用品牌和产品品牌为主体,以构建品牌营销体系为载体,大力实施纺织服装品牌战略,建立层级递进的品牌培育与推广机制,实现我市从纺织服装生产大市向品牌强市的转变。支持企业发展自主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企业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鼓励企业实现从OEM(原产地加工)到ODM(原产地设计生产)再到品牌营销升级,逐步进入市场营销的高利润环节。引导企业与国内大企业集团实施强强联合、战略合作,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四)突出搞好人才培养。聚焦我市纺织服装产业需求,坚持服务大局、按需引进,突出\"高精尖缺\"导向,重点支持引进具有推动纺织服装产业技术革新能力的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在关键技术、生产工艺、产品设计上实现新突破。继续开展\"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加强人才、智力的培育和引进,组织部分优秀企业家轮流到高等院校深造、培训,努力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强本地人才的培养,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选择有一定技术基础的年轻人,跟随外来专家学习,加强企业自身的技术深度。做好技师、高级技师资格评审的推荐工作,组织员工参加岗位技能培训和技能竞赛,为企业培养专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不断增强企业软实力。

推荐第5篇:服装种类调研报告

服装种类调研报告

据调查,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注重仪表,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与选择,不仅与人的心理.年龄.性格有关,还受到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受收入水平,地理区域,民族习惯,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及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并同时与个体的年龄层次,教育程度,审美趣味,消费目的等主观因素密切相关。

在整个服装消费群体中,大学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不断接受新文化和新知识的陶冶和冲击,有着自己特有的价值观和生活习惯,没有自己独立的经济能力,所以在服装选择面前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点。

在调查中学生注重的是价格,款式,质量,潮流等几个方面。总的来说女生在这几个方面比男生更注重。女生最主要关注的是衣服的质量,其次是衣服的款式,流行性,价格,而男生最关心著的是衣服的款式和流行性,其次才是价格,质量。女生最不关注的是衣服的颜色,男生最不关注的是衣服的品牌。

现代大学生在服装类型的选择上,更追求服装的舒适度,并非只注重潮流。其中有63.04%的男生和65.59%的女生都偏好运动休闲型,而追求流行时尚型服装的男、女生分别只占16.3%和21.51%。

在大学生中休闲装是男女都喜欢的类型,其次是运动装和前卫装,时尚装。在运动装里男生所占的比例要比女生高,而其他的服装类型则是女生要多于男生。休闲装是男生服装类型的首选,同时运动装在大学生中也存在着很大的市场,运动男装的市场又要比女装的市场稍大。 学生获取服装信息的渠道比较集中,一般是通过电脑,服装杂志等了解到的。网络逐渐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又一重要途径。大学生有提前融入社会的某种心理和客观需要,多数男生渴望有时尚装。这种需求,受到价格和环境的抑制,服装企业应该针对他们的这种需要,开发出更多的休闲,职业,运动,时尚的产品,开发介于休闲,职业,运动之间的产品,表现出简洁,青春,得体,时尚的个性,以学生可以接受的价格进入市场。使得大学生这个市场得到进一步开发。

调查显示,人们普遍认为,当今服装批发市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产品档次不全、产品质量不高、卫生条件差等。这些问题都是服装市场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也表明,采购者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他们希望在一个产品档次全、产品质量高、金融设施健全、环境舒适的服装批发市场采购服装。

推荐第6篇:服装专业调研报告

齐齐哈尔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化调研报告为认真贯彻落实齐齐哈尔市教育局《关于推进全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布局和结构调整优化工作的实施意见》(齐教职成[201 0]6号)文件精神,按照我校《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化工作方案》的具体安排,服装专业部组织人员进行了为期近一个月的专题调研,为改进和加强服装专业建设发展的大量信息,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服装专业国家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全世幂三分之一的服装来自于中国制造。服装产业是中国出口创汇的主要来源。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服装工业得到迅猛发展,在满足需求、繁荣市场、争创外汇、增加税收、安排就业等方面,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成为我国消费领域和出口创汇重要的支柱产业。

伴随着服装工业的迅猛壮大,我国服装职业教育从无到有,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一批批大中专院校服装设计与工艺毕业生源源不断地补充到服装行业,为企业注入了活力。

二、服装专业在本地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省我市服装行业较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还是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各类企业正充分利用好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机遇,依托专业办企业,依托企业发展专业,建立有一定发展规模现代化的服装企业,为中职职学校毕业生提供了就业机会。

三、本地区内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的分布

在我市中等职业学校有四所,(富裕职教中心学校、龙江职教中心学校、克山职教中心学校)但我校是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多来年,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目标,不断探索创新,各项工作都取得了突出的成效。服装专业在2005年被省劳动厅命名为“名牌专业”。我校服装专业在办学中具有显著优势。

四、服装专业设置情况及发展优势

1、专业基本情况:

我校的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始建于1980年,是我校的骨干和长线专业之一,2005年被评为省级名牌专业,并对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注入了资金,大大改善了本专业的办学条件。为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突出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所具有的艺术和技术相互融合、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特色。同时为尽快提高学生的技能,我们充分利用了设备和技术的资源,采取了“产教结合,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不仅掌握了全面扎实的服装工艺技术,达到中级技工的职业技术等级水平,并且在下厂实习产学结合中学到了新的工艺技术和生产工艺管理及其面辅料采购、成本核算、成品包装等方面的行业知识及工业生产所需要的技术技能。此外,“产教结合,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还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成本,到目前为止,该专业师生已生产服装近万套,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收效,取得“产学”双丰收。

2、实习实训设备情况:

专业实验实习设施配备情况:实验、实习条件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是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必须配有现代化的

实验室。我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现在基本达到省级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实验室配置的标准,主要实验实习设施配备情况如下:

校内有能提供三个教学班模拟实习、实训的基地,包括68平米的服装工艺室2个、100平米的服装工艺实训室l个、服装裁剪实训室1个、特种设备室1个、服装电脑设计CAD室、微机室各一个。配有电脑版电动平缝机、高速电动平缝机、电动包缝机、汽烫机、四针机、粘合机、锁眼机100多台,设备齐全、先进并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实习实训设备,能满足校内实习和实训的需求,同时实习、实训场所的建设还随着专业的深化和行业的发展,充实了新的先进设备,引进新的工艺手段,配置最好的、先进的计算机和服装CAD软件,以保证专业教学的实用性、先进性、科学性和持续发展性,确保自开率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95%以上。

3、专业师资队伍情况;

我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成立20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不断发展,现有专业教师共计1 2人(含外聘4人),其中高级教师5人,中级教师3人。参加国家级培训2人,省级骨干教师l人,省级教学能手2人,市级骨干教师2人,还有l人被评为省级专业技能资格评审委员会成员。专业教师学历达标l00%,双师型教师100%。为了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的技术能力,专业教师先后在北京服装学院,天津纺织工学院,上海纺织学院,吉林职业技术学院,参加国家和省级各类进修学习,有l名教师远赴日本学习工艺。学校还通过校本培训,每学期组织教师深入企业学习实践,开阔了视野,增长的知识,提高能力。培育了一支优秀的专业教师队伍。授课,

并及时填写教学日志。认真做好常规教学中其他各项工作。

五、企业支持情况和毕业生就业去向

学校为学生建立了“蓝领服装有限公司”,学生提供了实训基地,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成本,并能有一定的经济收入,减轻学生家长的负担,学生在这里能够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学校做到了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达到了与企业零距离的对接,使毕业生连续多年出现了供不求的局面。毕业的去向主要是:大连,杭州,北京,日本等地。

六、专业定位、改革举措和发展方向

(一)专业定位

本专业定位为重点建设的专业,我们将通过三年的服装专业技术培养毕业生就业的对应工种有:服装制作工、色彩搭配工、裁剪工、缝纫工、服装制版工、样衣师和特种机的操作工等。

(二)改革举措:

1、调整好课程计划,能够满足学生升学、就业和出国需要。最大化的满足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需求,使学生在不同的岗位上知识和专业技能达到够用和胜任。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取得好成绩。

2、加快实训基地建设,力争三年内把服装专业的实训基地办成金省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一流企业,更好的为学生提供实训场所,人才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多丰收。

3、教学改革中采用“产教结合、工学交替”的模式。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使毕业生的水平和企业零接轨。即实习就上岗。

(三)发展方向

1,办成全省一流的名牌专业,培养的学生要逐渐有高级打板师、电脑设计师、样衣师、管理人员和一线的技术工人。

2,依托专业办企业,依托企业发展专业的思路,把学生的实训基地办成现代化一流的企业,不仅为学生提供实训的基地还能为振兴地方经济作出贡献。

推荐第7篇:服装商业调研报告

目录

基地调研......................

1一、区位....................

1二、地形....................

2三、交通....................

2四、道路....................

2项目..............................2

一、背景....................

2二、个人定位.....................

2三、业态分布与近况.......................

3案例

一、贵阳市西路服装批发市场....................

4一、区位....................

4二、交通....................

4三、优势....................

5四、不足....................

5案例

二、北京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

5一、区位......................

5二、交通....................

5三、优势......................

5四、不足......................6

案例

三、天雅服装批发市场..................6

一、区位......................6

二、交通......................6

三、优势......................6

基地调研

一、区位

本项目地处贵阳市西北部金阳新区,位于金阳新区的城郊结合部,沿210国道和观山路。东邻新区产业区,西镶观山公园,南接科技产业园区,北毗中天

会展城。

二、地形

整个地形呈梯形,整个地行高差不大可看作是平地,在基地靠近210国道的的中段有一个高约18米的丘陵,山上植被茂盛,横跨基地南北有一条小河。

三、交通

贵黄、遗遵高等级公路、

321、210国道呈扇形辐射全区,中心环路和三桥立交桥的建成通车,使金阳能快速通往市中心及主要交通干线辐射贵州全省。金阳新区车行至火车贵阳客站为30分钟以内,至龙洞堡机场为30分钟左右。本项目在金阳新区观山路与210国道交叉口,观山路为新区三纵三横干道系统的横向核心道路,是中心区至市行政中心的必经之道,本项目经中心环线至市中心驱车程仅十分钟。

四、道路

在基地的东面是210 贵遵国道,目前在设计中要进行改道在基地的东面边缘按高等级公路进行设计成金阳快速路,而基地的北面是金阳的城市主干道,而南面长岭南路是城市次干道,西面是城市支路,就目前根据周边环境分析,基地园区人流主要来自东面和北面。

项目

一、背景

“贵州省阳关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的战略定位为:贵州省最大的商贸物流中心,具有完善的大型设施,高效率交易平台和提供安全快捷的第三方物流服务,辐射至大西南地区。

具体功能设定为:贵州省第一流的新型购物中心,以优良的性价比、丰富的商品品种和高水准的服务为主要卖点,面向贵阳市主要居民区;面向贵阳市物流企业,提供完善的场地、仓储、后勤和信息服务,搭建货运交易平台成为贵阳市最大的公路货运配载中心;商贸和物流联动,面向贵阳市和贵州省乃至全国的工商企业,提供以第三方物流业务为主的社会化物流服务,兼具交易和融资功能,并建成大西南主要的小商品集散中心;

此外,将强调园林化特色,以创造良好的经营氛围和保护环境。

二、个人定位

潘:选择服装是因为它是一种手工业制品,如果单单只是靠服装批发,那么这块地也就只是成为第二个市西路。没有自身的特色,那么怎么才能去打败已经

享有盛誉的市西路。我觉得服装这个行业的开发在贵阳这一块来说还远远不够,在服装行业里,最让人着迷的不是它的logo,而是处于顶端的个人服装定制,是带有着一种设计的色彩在里面,是每个人都可以有的名片,让人不再只是看人家有什么,而是自己想要什么。通过多种层次的服装供应,既能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也能将服装的更深层次的价值挖掘出来,也是能有区别与别的地方的魅力所在。

何:

邹:以中高档集为目标的集批发、零售、展示于一体的区域型特色服装商业批发中心,它拥有商业设施、品牌男装、女装与商业服务四项功能,并以特色店中店、停车场、公共设施商业服务设施贯穿其间,形成一个多元性的现代多功能品牌服装批发业态的旗舰中心。

杨:根据贵州金阳发展计划以及贵州的目前商业现状结合基地地里位置等条件分析,我认为发展服装产业以及贵州特色工艺品为主要经营商贸物流中心是最好的,这样的选择不仅是理性的分析,还有感情因素,贵阳市民爱好最广泛的奢侈品----服装。还有结合贵州是大量少数民族聚居地,具有大量丰富的名族早特色文化,贵州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期形成得天独厚的贵州特色,为发展第三产业,打造贵阳避暑之都,旅游城市。让贵州经济可持续发展。再加上贵州没有成一定规模的服装产业以及贵州特色工艺品为主要经营商贸物流中心。这一无污染的绿色商贸物流中心与观山公园与会展城完美结合。将来肯定会是一个有前景的完美规划成为金阳的一大亮点。

三、业态分布与近况

女人大世界是贵阳云岩海福房地产公司开发,由贵阳添汇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运作管理的女性服饰专营商业广场。营业面积达20000多平方米,共分八个楼层,是贵州服装批发市场最大的品牌服饰批发,加盟中心。女人大世界采用的是国际先进的OUTLET业态模式,没有中间环节。女人大世界荟萃京派、海派、杭派、汉派、以及日、韩、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各流派精品,汇集了时装、职业装、休闲装、化妆品、饰品等各类女性用品。

贵阳市西大市场始建于1982年,经过多年的扶持和培育,从初期30余户的小市场发展到现在的专业批发市场。有从事贵州服装服装批发市场,小百货的经营户达上万户,在西南享有一定盛名。目前含各类市场45个,市场建筑面积达20

万平方米,每年成交额约数十亿元,缴纳地方财政2500万元。根据贵阳市委、市政府批准的“市西路改造方案”要把市西路建成省内第一条商业步行街,充分利用市西百货批发市场的名牌效应,搞好相关的、重点的市场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目前,贵阳市西商业街拿货情况比以前好转了许多,不过拿货时间最好还是要挑早上,早上11点前是批发的人比较多,而且大多是批发价,而且大多数批发的人都会习惯性带个大袋子去装货。下午,那里零售比较多些,基本上批发的人比较少了,除非是固定的老顾客,熟人。

贵阳男人大世界位于龙庭大厦附一层至M层,坐落在贵阳市琼花苍9号的市西街南匝道中段,北距市西高架桥下的市西商业街商场铺面6米,南邻省卫生学校,东邻天成商住楼,西邻龙祥大厦。

始建于2000年8月,2003年3月竣工,由贵阳云岩海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占地面积2587.5平方,“男人大世界”商场包含了停车场、商品展示厅以及写字间,商场内有商业铺面220间、写字间118间,铺面用作储放商品的有36间,其中附一层、一层以批发零售品牌服装为主,

二、三层经营鞋类,第四层拥是停车场拥有车位50个,五层、五A层、六层、M层分别是写字间和商品展示厅。

贵阳市西鞋城于1997年,分为三期三个时段完成了整体的开业。元月十八日一期开业,同年四月二十八日二期开业,六月十八日三期开业。在每一次的开业中都凝聚了我们的每一份心血,由一期62家商户发展到200多家商户,紧接着开发了市西运动鞋城,又在2000年开发市西精品童鞋城。以专业化的市场又一次带动了一股商潮。成为当时是全省首家也是唯一一家以鞋业类别来划分的专业化的鞋业批发市场。

案例

一、贵阳市西路服装批发市场

一、区位

市西路位于贵阳市中心,属云岩区,紧挨着贵阳大十字。北为延安西路,南为市西路商业街,东为瑞金东路,西为涴纱路。现市西路分为老路和新路,新路即市西高架桥下面的商业街,与中山西路重合,位于大西门于花香村之间。老路是新路中间的一条岔路,通往以前的老客车站。

二、交通

市西路的客流、货流、服务流线属于同一条路线,也没有专门的停车场,所

以经常发生货流与客流的冲突。

三、优势

一是:市西路在早期主要的是依托贵阳的客车站,所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流与物流。

二是:它自身的区位优势,离大十字很近,所以会有比较稳定的客流,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很好的商业氛围。

三是:许多牌子的贵州总代理纷纷入驻,东西也是比外面的要更全更便宜。

四、不足

一是:市西大市场地处市中心,缺少仓库和运输所需场地,道路拥挤,不能向经营户和客户提供必须的物流服务,极大地影响了集散功能,

二是:按贵阳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市西路被规划为商业步行街,其经营方式,商品档次和景观要求均与小商品批发市场相背离。

三是:临近各地区也建立了本地区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市西大市场因缺乏核心竞争力,而使其独一无二的地位受到了挑战,批发业务正在被分流。案例

二、北京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

一、区位

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位于京城龙脉——南中轴路上,北起南三环木樨园,南至凉水河北岸。经过多年的市场建设,形成了以批发流通为主,带动产销的商品流通市场体系,构成了较规模的大红门服装商业圈。

二、交通

客流、货流、服务流线属于同一条路。

三、优势

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作为北京市最大、最具发展实力的服装批发商圈———北京大红门商业区应该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物流集散地,而不是仅仅存在于各自为战的扎堆型商圈层面。现代化的服装核心物流区域,是北京大红门地区向更高层次迈进的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正是这种顺应时代发展脉搏的务实举措,将会成为中国新经济形势下服装批发业态的全新风向标、及在全国同行业中起到教化

意义的典范之一。正是在北京丰台区政府、南苑乡党委秣马厉兵般的积极态度与务实的工作作风下,全新的现代化北京大红门服装物流集散地的形成在即。其所带来的深远意义,更是值得让人们借鉴与深思的。

四、不足

由于北京的浙江村,二十年前是自然形成的服装摊一条街,以经营价格低廉的服装而闻名,现在已经发展成中国北方最大的服装集散地,它的交通流线有相互交叉,不合理的地方较多。

案例

三、天雅服装批发市场

一、区位

天雅服装批发大厦地处北京木樨园环岛南侧300米,位于大红门服装商圈中心地带;是一个向专业化过渡的专业性服装品牌批发市场。大厦面积占地9800m2,总建筑面积近53000m2,地上九层,地下二层。

二、交通

天雅市场所在大红门地区是出入北京的南大门。距京沈、京津塘、京开、京石高速公路均只有5分钟车程;赵公口长途汽车站、永定门火车站、南苑机场近在咫尺;天津港距商城仅1小时路程,方便国际国内的货物运输。 \"紧靠三环动脉,稳坐中轴枢纽,门前为即将开通80米宽的城市主干道,300、830、730、特

8、运通10

8、运通10

3、9

57、

2、

17、

54、70

5、70

7、7

42、7

29、8

26、8

59、9

27、943等数十条公交线路经过并设有停靠站,交通优势十分明显

三、优势

交通优势十分明显,是目前经营档次最高的市场,开业时间不长,但是销售、招商、经营都比较成功。由较为专业的商业经营团队开发并管理。

从三个案例上面可以看出,一个好的商业模式不仅仅需要的是一定的区位优势,有稳定的客流,交通便利也是事关重要的一个环结,但是交通也要分为动态交通与静态交通,货流交通与人流交通,如果不处理好这几者之间的关系,将会对整个市场的未来产生制约的效果。

推荐第8篇:服装产品调研报告

产品调研报告

------时尚品牌之Jack & Jones

调研时间:2013年11月2号 调研地点:郑州市人民路 调研对象:Jack & Jones

品牌介绍: Jack & Jones是针对年龄在18岁到

30岁之间的喜欢穿着随意、流行和时尚的男士们设计的。Jack & Jones的设计迎合了国际大都市男士的生活品位,他们喜欢一种独特、轮廓鲜明而朴实的风格,同时采用高品质、时兴和新颖的面料制作的服装。 Jack & Jones品牌诞生于1975年,以其简洁纯粹的风格吸引全球追求时尚男性的目光,代表了欧洲时尚潮流的男装品牌,同时也是都市风格服装的典范品牌。

Jack & Jones是时尚男装里非常流行的品牌,与女装的ONLY、VERO MODA和男装SELECTED同属丹麦的BESTSELLER公司。他们经营各种男装,有休闲,正装等,还有各种配饰。

Jack&Jones品牌诞生于1975年,以其简洁纯粹的风格吸引全球追求时尚男性的目光,代表了欧洲时尚潮流的男装品牌,杰克琼斯在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均设有形象店。杰克琼斯服装是设计给机敏、明智、受过良好教育、热衷社会活动的男性。他们是对现代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同时关注国际时装市场趋势的现代人。

品牌设计注重国际化品牌的设计理念,追求都市情节,强调的是男人们对现代服装的独特感受。它的销售对象包含各行各业的精英和对时尚敏感的男人。杰克琼斯品牌十分关爱年轻一代,也许他们是对时尚特别敏感的一群,有敏锐的洞察力,他们生活在繁杂的大都市中,因此品位特立独行,喜欢从大众中跳出来,Jack&Jones品牌为这些精明、富有活力的年轻人创造了他们的选择空间。

调查内容如下:

一:产品分析

产品定位:用时尚的风格,表现出年轻男性独特的魅力。 产品类型:休闲,时尚。

产品风格:Jack & Jones的设计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它追求自由;它强悍独立但是却有十足的男人味。Jack & Jones--来自欧洲时尚最前沿的设计。 产品价位:300—2000 元不等 产品款式:男士服装(流行)

产品色彩:上衣多以流行元素为主 裤子多为牛仔裤(深色) 产品情况:

1,面料强化功能性、易打理、舒适性。 从我调研的服装的面料变化情况来看,面料主要产品诉求集中在功能性、易打理、舒适性等几方面,其中部分品类服装的面料还推出了“健康环保”概念。采用了化 学纤维的面料以及混合纤维的面料。 2,款式变化凸显时尚性。在对服装款式方面的调研中我发现,款式趋向于时尚性的变化。与此同时,产品主要是按照以欧美人体体型特征设计制作完成。 3,整体形势:以黑色、蓝色等色彩,将印花与色彩结合起来,透露出Jack & Jones男性张扬自我的主张,随处让你Jack & Jones低调的色彩空间。它整体的设计思路,流行元素的应用,在同类商品中堪称经典!

二:市场分析

(1),市场占有率:65% (2),市场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社会也在飞速发展,很多有着远大理想和抱负的年轻人在当今社会上开始崭露头脚,飞黄腾达。他们是一群不按常理办事的人;他们年轻,但是充满理想和信念、他们永不言败;他们不喜欢模仿别人,个性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活跃在社会上的每个角落;在工作上,他们雷厉风行,生活上,他们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而当前市场上现有的服装品牌上,没有适合他们的服装。Jack & Jones则填补了这一空白。

三:热销原因分析

1、独特的品牌风格

他带来欧洲最新的流行趋势,国际最IN的潮流发展,强调不凡的个性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在纽约、伦敦、巴黎、米兰等国际顶级时尚之都,都会在街头上看到身着Jack & Jones服饰的男士。

Jack & Jones强调设计理念的个性化,完美的将都市轻熟男的活力、自信、精明、快乐、男性气质淋漓精致地展现出来,充满无限的时尚感,品牌服装整体感觉富有内涵,让男士无论是在商务,还是在休闲场合都能充满自信的展示自我。

2、快速的新款上市

创新是对产品使用价值的根本改变,没有产品创新,消费者自然不会认可。快速的新款上市,也是能抓住消费者的主要原因之一。企业的所有产品创新归根结底都必须落实到产品上,落实到消费者认可的产品的使用价值上。使用价值的基础,就是产品真正使消费者生活现状产生改变,没有这种根本改变,就不会有持续的热销高潮,只能是间断性的热卖。 对于那些钟爱Jack & Jones的粉丝们来说,在Jack & Jones店每周都能看到意想不到的新款上市,无论是在款式、风格以及色彩上总会带给消费者很多收获。对于现在追求个性的年轻人来说,Jack & Jones的款式新颖,你不会在大街上看到雷同的服装,这就是Jack & Jones。Jack & Jones的设计理念、品牌定位符合了消费的需求,真正做到了随着时尚变化而变化,达到了快速更新款式,永远能做到每周都是在变化的。而这仅仅是基础,而最主要的是Jack & Jones品牌的系列化。系列化的服饰也都是快速地新款上市。

3、专业的优质服务

现在服装品牌的竞争越来越细分化、专业化、差异化,这要求一个品牌更要有自己的特点,包括在服务上。Jack & Jones的这种店员服务也是很具专业化的。

在Jack & Jones店里,导购要向顾客介绍适合他的服装,对每件款式的面料、设计风格和搭配方法等会详尽介绍,导购也要有设计师一样的感觉。在每一次新款上市之前,需要各个环节来配合,要与推广部和市场部进行沟通,在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对每个Jack & Jones的店长和店员进行培训,让终端的服务人员理解最新款式的设计理念,这些款式适合哪些消费者,一些新款式如何与其他服装进行搭配。这种优质的服务,让消费者体会到:来Jack & Jones选择服装,可以得到专业的服装咨询,和最真诚的品牌服务。而不仅仅只是看到一个帮你拿衣服、包装衣服的销售人员。

传统的销售方式只要求导购做好销售就可以了,对于品牌内涵、品牌定位以及品牌的特点一无所知,在当今的竞争下,其品牌的销售当然业绩平平。只有真正了解品牌内涵、设计师的设计理念,才能算是一个新生代的销售人员,才能抓住消费者心理。顾客第一次亲密接触企业产品或服务时,面对的就是企业的销售人员。所以,销售人员的精神面貌是企业的一面镜子,销售人员的销售技巧和销售热情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四:总结

通过以上调研,我们可以看出,Jack & Jones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胜利是显而易见的,该品牌从市场分析、目标顾客的选定上都另辟蹊径,独一无二;其次,在产品设计、店面设计以及产品宣传上都很到位。和同为“家人”的世界知名女装品牌only一同为中国人民带来美的感受。

推荐第9篇:怀宁县纺织服装产业加工经营情况调研报告

怀宁县纺织服装产业加工经营情况调研报告

第 一 部 分

美裕(安庆)服装有限公司企业经营情况 美裕(安庆)服装有限公司坐落在怀宁县工业园,成立于2007年6月,属港资企业,是香港美裕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在怀宁投资兴建的大型服装生产基地。占地面积40余亩,现有厂房1.2万平米,其它辅助厂房1.3万平米,公司固定资产投资达3000万元,现有职工人数300余人。

公司主要生产和销售自产的服装、面料坯布以及床上用品,年生产能力100万套、产值5000万元,2010年公司上缴税收150多万元。近年来,公司先后引进多项国内先进的服装加工生产设备,如电脑缝纫机、四线五线拷边机、验布机等,截止目前,公司共有各类机器加工设备400余台,这些设备的引进有效的优化了加工工艺流程、提高了工艺流水的效率,更好的保障了产能以及产品质量,赢得了客户的青睐。目前公司产品已远销欧洲、美国市场、正进入俄罗斯等东欧市场,我们的客户有ELAND、LEVIS、SEARS等世界著名时装品牌。 先进的生产设备和优质的客户资源为美裕的发展赢得了先机。2010年,美裕服装的出口额位居全县所有公司企业出口额的第二位!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公司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就目前来讲主要的问题和困难有:第一,招工难。纺织服装行业的用工在全国来讲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大量怀宁本地的纺织服装工人都纷纷

到沿海地区服装企业就业,而如何使这些工人能留在家乡纺织服装企业工作,是我们纺织服装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第二,管理难。美裕公司现有的300多名工人中,每个人的技术程度、文化素养都各不相同,在管理上很难做到让每位员工满意,公司制定的一些制度及规范也难以得到快速、全面的落实。

困难固然存在,但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未来三年,我们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扩充员工队伍,力争使员工人数达到1200人,销售额达2个亿以上,税收达1000万元。这些目标的取得需要我们继续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和设备,加强内涵管理、提高对一线员工的管理水平,我们将吸收沿海发达地区先进的管理模式、进一步优化我们的工艺流程,为我们所制定的三年目标甚至未来更长远的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 二 部 分

怀宁县纺织服装行业发展调查

怀宁是皖西南地区次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开发开放区域之一,县域工业对经济发展支撑作用非常明显。已形成纺织服装、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塑料及包装印刷等优势产业。其中,纺织服装产业已成为怀宁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和主导产业之一。目前全县共有大小纺织服装企业100家左右,从业人员约3万余人,年产量800万件左右。怀宁的纺织服装行业已初具规模化、集约化、

规范化发展,涌现了一批如美裕、龙徽、独秀纺织等大型纺织服装生产企业,这些企业规模大、产业链齐全、管理完善。全县纺织服装行业已形成联动发展、优势互补、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2011年4月30日,怀宁县纺织服装商会的正式挂牌成立,更是给全县纺织服装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繁荣增添了新的力量,商会吸纳了全县50余家纺织服装企业,为行业的发展建立起了一座桥梁与纽带,将在信息共享、沟通互联、共谋思路方面发挥积极建设性的作用。

虽然我县纺织服装行业经营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和发展,但与先进地区比起来我们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首先,很多纺织服装企业规模不大,没有形成发展优势,有的甚至是只有10个人左右的家庭式作坊;其次,纺织服装行业产业链没有配套齐全,大部分企业都在面料印染、服装水洗等后处理环节实行外包,有的外包到安庆甚至更远的地区,怀宁本地区或纺织服装企业集中的周边没有一家后处理环节较为优质完善的企业。我想政府应更多的引进在织布、面料印染、服装水洗等后处理环节的产业链企业进来;还有就是本地区纺织服装企业普遍有的现象是招工难:我们没有像沿海发达地区一样,以优厚的待遇和舒心的工作环境来吸引并留住本县的在外从事纺织服装行业的工人;最后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没有形成很好的互动,没有一种集体意识、共荣意识,更多的是想着单打独斗,靠自身资源取得飞速发展。然而同行业之间的团队集体协作、共同做大做强对自身发展更为有利。上述怀宁县纺织服装商会的成立必将对企业协作产生很好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怀宁县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额已经占到全县出口额的80%以上,在这些出口的成品中,基本上都是在给国外的品牌做加工代理,没有自己创立的品牌外销。因此,我们建议,政府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应该加大对纺织服装企业创建自有品牌的扶持力度,从政策、资金、品牌申请等多方面为企业提供便利,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应将全县所有纺织服装企业做一下梳理,然后将有潜力发展自有品牌的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积极主动帮助他们创建自有品牌。这点在我们周边桐城市的做法值得借鉴。在怀宁的纺织服装企业中,美裕服装有限公司正在积极申报自己的服装品牌。自有品牌建立以后的好处是:不仅能形成自己的产品优势,还能为我们建设纺织服装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提供大量产品来源,本地的老百姓就能通过批发、集贸市场选购到本地生产的物美价廉的品牌服装及纺织产品。市场建成后,一些出口剩余的尾货产品也可以拿到批发市场上销售,建议政府可以先就建设纺织服装集贸市场进行可行性调研,同步帮助企业建立自有品牌,两者结合且待时机成熟后,就可建立我们怀宁地区的纺织服装批发和集贸市场。

我们知道,纺织服装行业所生产的产品原材料直接来源是棉花,由棉花纺织成布料,然后再加工成服装成品。因此,棉花的种植及产量、质量就为纺织服装行业的生产经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安庆地区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而怀宁也是产棉大县之一,大量的植棉带动了我县纺织服装行业的快速发展,而如何进一步提高棉花生产组织化程度和提升棉花产品质量就成为摆在我们政府和种棉农民面

前的一道现实的课题。我们认为,要实现我县纺织服装行业的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我县纺织服装企业、打造出有全国影响力的纺织服装品牌,自产棉花的产量和质量是决定性因素。我们建议:政府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切实提高农民的种棉积极性,要给予农民实实在在的财政补贴,提高植棉的机械化程度,及时发布各种值棉信息使农民掌握值棉的进度,组织专家指导植棉农民提高产量和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纺织服装产品原材料供应环节得到保证。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大幕已经拉开,各产业承接转移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我们相信,将会有更多的纺织服装企业落户我们怀宁地区,我们面临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时不我待!我们的各级政府应马上行动起来,尽快制定并出台可操作性的产业扶持政策:如《纺织服装产品原材料种植计划》、《全县纺织服装行业振兴规划》等;同时,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督促各级金融机构为发展全县纺织服装行业做出贡献:提供种棉农民贴息贷款、纺织服装加工企业设备采购中长期贷款、扶持中小企业免息贷款政策等等。另外,工商、税务、商务、财政等政府部门要分别从纺织服装企业品牌建设、减免税收、出口退税、财政补贴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如此,我们才能共同把我县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推荐第10篇:玉米产业调研报告

延川县玉米产业深加工项目调研报告

马家河园区办聂开伟

一、玉米产业项目背景

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又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用途广泛,发展前景好。我国的玉米主要用于以下几种产品的生产:一是玉米淀粉,主要用于食品、造纸、纺织、医药等领域;二是淀粉糖,它是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的高级产品,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食用价值,被广泛应用在食品、医药、化工、发酵等行业中;三是变性淀粉,它广泛应用于造纸、纺织、食品、饲料、医药、日化、石油等工业,使用量最大的是造纸、食品和纺织品等行业,前景很好;四是酒精,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的燃料酒精价格低廉且环保,而且燃料酒精绝不会引起汽车发动机的不良反应,市场潜力巨大。玉米深加工项目是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项目,产品附加值高,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通过对玉米的精深加工,提高其产品利用价值,延长产业链条,带动包装、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振兴当地经济,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玉米产业项目内容

延川县依托延安地区丰富的玉米资源优势,利用高、新、先的玉米转化技术,形成年深加工玉米30万吨的规模是比

较现实的,重点发展以下四类企业:

(一)淀粉及其衍生物系列产品:玉米淀粉、玉米油、玉米蛋白等;

(二)提取食品、医药添加原料产品;

(三)高品质饲料系列;

(四)工业酒精、食用酒精、调料(味精)等产品。下游产业可以带动玉米秸秆和玉米芯深加工产业:玉米纤维浆加工,饲料加工,板材加工,秸秆压块加工等

三、玉米产业项目建设优势

1、资源优势:以延安地区玉米产业发展来看,玉米种植历史悠久,病虫害较少,易于田间管理,近年来,随着玉米种植新技术和良种不断推广,玉米种植面积稳中有升,特别是延安实施治沟造地工程,未来四年新增土地50万亩,再加上原有种植面积,未来延安未来玉米种植面积将突破300万亩。延川县玉米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年总产量5万吨以上,玉米秸杆年产量可达8万多吨;周边区域玉米常年种植面积200多万亩,产量75万吨,未来产量将突破100万吨,原材料价格低廉,供应丰富,是玉米深加工企业的理想选址。同时,依托延川县周边地区丰富的玉米秸秆和玉米芯资源,引进配套的深加工企业,也可利于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配套的食品加工企业,这样就能形成玉米产业深加工的 “集聚效应”,延长产业链条,使延川县的玉米深加工产业做大做强,形成规模,产生强大的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

2、区位优势:延川县地处陕西省北部、延安市东北部,全县东西长74.25公里,南北宽51.5公里,总面积1985平方公里,距延安市80公里,东临黄河与山西省永和县、石楼县隔河相望,西北与子长县毗邻,西接宝塔区,南靠延长县,北与榆林市清涧县接壤。全县辖8镇6乡,346个行政村,人口19万人。延川是延安的北大门,也是延安乃至陕北的交通枢纽,210国道、205省道和渭清线穿境而过,延水关黄河大桥贯通秦晋。

3、政策优势:延川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工业产业项目的引进工作,对引进企业项目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主动为企业提供一流的优质服务。

4、市场优势:玉米产业因高附加值而成为“朝阳”产业和“黄金”产业,发展潜力十分巨大。玉米深加工的主要产品—变性淀粉、淀粉糖、赖氨酸、麦芽糊精等,特别是变性淀粉广泛应用于造纸、纺织、食品、饲料、医药、日化、石油等工业,使用量最大的是造纸、食品和纺织等行业,前景看好,经济效益可观。

四、玉米产业项目效益

该项目在延川原料充足,经济效益好,投资回报快,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当地实际,产品为大众生活必需品,切合市场需求,抗风险能力强。

第11篇:养殖产业调研报告

畜草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畜草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畜草产业发展抢抓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推广种植等机遇,按照“做强养殖,做大加工,搞活流通,提升草业,确保安全,增加收入”的总体思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总体目标,坚持走“以种促养、以养带种”、千家万户“小群体、大规模”与养殖专业村相结合的路子,以畜产品深加工和资金投入为突破口,以加快设施畜牧业发展为重点,大力发展以种促养、以养带种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以草食畜养殖为主的畜草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2013年底禽饲养量达到393.16万头(匹、只),存栏达到171.15万头(匹、只),其中马属9.7万头(匹)、牛6.61万头、羊18.01万只、猪16.81万头、鸡120.02万只;出栏达到222.01万头(只),其中马属0.5万头(匹)、牛3.03万头、羊18.03万只、猪20.43万头、鸡180.02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5万吨、0.4万吨、0.8万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其中养殖业产值达到4.9亿元,加工业产值3.7亿元,流通业产值达到1.1亿元,草产业产值5.3亿元。畜牧

- 1

经营、科学化管理”的要求,建立起“三大产业带”,以浅山地区小尾寒羊养殖为主的肉羊养殖产业带,此产业带经济基础薄弱,但饲草资源丰富,农户发展肉羊养殖的积极性较高,通过政府扶持、龙头带动,基地示范、协会联动,连片发展的方式重点发展养羊规模户,建立发展良种肉羊生产基地。引进无角陶赛特、杜泊、波尔山羊、萨福克等优良品种,推广羊常温人工授精技术,提高良种化水平。

(二)发展潜力

1.优越的政策环境。一是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提出了创建全省现代旱作循环农业示范基地的战略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坚持走“修梯田—调结构—搞养殖—建沼气—肥还田—再种植”的发展路子,把玉米作为首位产业、畜草作为战略升级产业,举全县之力,持之以恒地加以推进。二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将畜草产业纳入***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畜草产业开发协调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畜草产业开发工作。三是进一步明确目标定位。制定了《***畜草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明确了畜草产业发展的目标,即通过三年努力,把***打造成全省草食畜产业发展大县、全省重要的草产业基地、全省草畜循环经济示范县。到2015年,力争实现“三个过三分之一”,即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畜牧业收入比重、草食畜饲养量占畜禽饲养总量比重均超过30%以上;畜草产业总产值达到22.2亿元,

- 3

策,全县87.67万亩天然草场生态逐渐恢复,红豆草、紫花苜蓿等优质牧草留床面积达79.81万亩,高粱、燕麦等一年生牧草种植面积每年稳定在5万亩以上。特别是通过近几年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今年全膜玉米种植面积扩大到82.76万亩,农作物秸秆及副产品达到240万吨以上。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抓基地、扩规模,着力夯实发展基础。一是大力实施标准化养殖工程。按照在深山区大力培育发展养殖大户,在浅山区和川区布局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在城郊区和乡镇政府所在地扶持发展养殖龙头企业的思路,每年将规模养殖户、养殖场(小区)发展和基础母畜扩群等任务细化分解到各乡镇,着力创建养殖基地,扩大养殖规模。***已发展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235个,培育畜牧养殖、加工、流通企业41个,发展规模养殖户1.56万户。今年,新引进基础母牛659头、累计存栏达2.13万头,引进基础母羊7466只、累计存栏达4.8万只。二是加快秸秆转化步伐。按照“春抓订单、秋抓青贮、全年抓氨化”的思路,扶持引导养殖农户和养殖企业大力推广秸秆青贮氨化、揉丝打包、袋装黄贮等饲草资源转化利用技术,年青贮氨化饲草47万吨,饲草青贮氨化利用率达到53%。三是创新发展模式。引导群众积极组建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并大力推广“合作社+农户”和“投犊还牛、投牛还犊、投母还羔”等养殖模式,有效带动了全县养殖业的发展。截至目前,***共扶持发

- 5

(三)坚持抓融资、解难题,着力强化扶持措施。一是加大扶持力度,先后制定出台了《***牛羊养殖扶持意见》《关于全力推动草畜产业跨越发展努力促进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持续深入开展的意见》《***玉米秸秆青贮氨化工作奖补方案》和《***2013年牛羊养殖场建设和玉米秸秆转化奖补办法》等一系列扶持政策,采取“奖、补、贴、借”的扶持政策,对草畜循环经济产业园入园企业、各乡镇规模养殖场(小区)、养殖农户在基础设施建设、饲草青贮、牛羊引进方面给予扶持。2012年和2013年两年,县财政在畜草产业方面累计投资1650万元,并为7951户养殖农户办理贷款2.31亿元,贴息67.5万元。今年制定了《***2014年畜草产业建设奖励扶持办法》和《***金融支持草食畜牧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方案》,对家庭养殖场、规模养殖场和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奖补,并对养殖业贷款实行贴息,进一步加大对畜草产业的扶持力度。二是积极争取项目扶持。引导和帮助养殖企业争取项目资金1227.6万元,扶持企业改造升级。20

12、2013年两年为兴达、大地农牧和博盛等18家养殖场(小区)争取现代农业发展资金400万元,为陇兴争取菜篮子项目资金25万元,为鑫旺、陇峰源、康宁等3家养殖场争取生猪肉羊规模化养殖场建设资金80万元,2014年为三份地、泉生锦和庆业牧业等10家养殖场(小区)申请现代农业项目资金200万元,为鑫旺申请菜篮子项目资金25万元,为陇峰源、永忠和盛源等3家养殖场申请生猪肉羊规模化养殖场建设项目资金65万

- 7

业,并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组织企业申报无公害产品认证和产地认证,使草畜产业发展由产量扩张向产量、质量和效益并重转变。按照“民办、民发、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导、扶持创建各类养殖合作社82个,逐步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对接,使种草养畜户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和受益者。三是高度重视畜禽品种改良工作,全县畜禽改良点达到29个,其中牛冻配改良点17个、羊常温授精点5个、猪常温授精点7个,累计完成肉牛改良2.99万头,肉羊改良9.23万只,猪、牛、羊、鸡的良种化程度分别达到90%、75%、78%、95%。四是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与各乡镇签订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书;制定了《***引进畜禽防检疫管理实施意见》,对牛、羊引进由县畜牧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所统一监管实施,防止输入性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三、存在问题

近年来,***畜草产业发展成绩显著,但从发展实际来衡量,还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内部环境来看,主要有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畜禽饲养总量较小。虽然近几年全县的牛羊存栏量从“十一五”末的9.13万头(只)增长到目前的17.03万头(只),增长率达到86.5%;但与周边发展较好的县(区)相比,分别是陇西和安定的56.4%和69.8%。牛羊养殖户只占到农户总数的27.9%,户均牛羊存栏分别只有

- 9

多基层干部还没有认识到畜草产业对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意义,还没有把畜草产业发展上升到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层面来抓,仍然存在“重种植、轻养殖”的传统思维定势。其次是农民对畜草产业的发展认识不到位。大部分农民仍然把畜草产业当作副业,还只是“养牛为耕田,养鸡下蛋换油盐”的传统观念,没有认识到畜草产业的增收潜力。二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2013年,全县畜草产业投入总资金5.12亿元,与2012年相比增加了119.7%,在群众发展养殖的积极性不断高涨,农民的认识水平逐渐提高的同时,资金的投入目前仍然是畜草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项目和财政资金的投入非常有限,养殖户在金融行业的贷款还存在“贷款难”的现象。因此,资金投入的不足严重制约着***畜草产业的发展。三是产业人才和劳动力严重缺乏。从政府层面来看,技术服务人员严重不足,虽然近几年分配的年轻大中专毕业生48名,基层服务人员的年龄结构基本年轻化,但从农民对畜牧业专业技术的需求来看,还需要进一步系统化的培训,况且人员数额少,不能满足畜牧业发展中全覆盖服务的需求。从养殖场、企业来看,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严重缺乏,导致养殖场企业管理落后,成本提高,效益降低。从农户层面来看,全县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劳动力达到16.4万人,占全县劳动力的83%,多年实施整村推进养殖子项目建设的圈舍,除举家外迁,有户无人的农户外,85%的圈舍得到了合理化利用,畜种主要以小家畜为主,大家畜为辅。家中

- 11

展的畜牧业经营创新机制。根据全县畜牧业发展实际,着力加强家庭经营方式的创新,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兴办家庭养殖场,使之成为新型畜牧业经营方式的主体。同时,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引导农民以资金、实物、劳动力等多种形式入股,大力推行股份透明、财务透明的专业合作社管理制度,试探性的推行股份担保制度,切实加快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使之真正成为带动养殖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

(二)推动养殖业快速扩张。在今后一个时期,要紧抓国家扶持政策、引洮工程供水和“联村联户”等机遇,充分利用秸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户(牛存栏3头以上或羊20只以上)、家庭养殖场(牛存栏50头以上或羊200只以上)和标准化养殖小区。在经营主体上,以发展家庭规模养殖户和家庭养殖场为主,合理确定基础设施建设和流动资金的投资比例,全县每年发展家庭规模养殖户4000户以上,家庭养殖场150个以上,在养殖畜种上要以肉羊为先,牛羊并举。同时,采取双联帮扶行动,在扶贫重点区域内,理思路,搞协调,筹资金,在扶贫政策上给予倾斜,加大对空圈补栏力度。

(三)推动加工业迅速崛起。把畜草产品加工作为引领畜牧产业化和现代畜牧业的根本途径来抓,使之迅速跟进养殖业的扩张速度,以加工业推动养殖业的快速扩张,以养殖业促进加工业的快速崛起,从而迅速提升畜牧业现代化水平,加快畜牧业现代化步伐。一要提升改造现有加工企业,扩大现有天耀、

- 13

联惠农贷款、小额贷款和省级牛羊蔬菜贴息贷款的大好机遇,加大政府本级财政贴息力度,创新贷款担保方式,增加金融产品,提升诚信水平,努力增加金融机构对畜草产业发展的贷款支持,使之成为畜草产业发展资金投入的主渠道。同时,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住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有利机遇,完善优惠政策,创造优良环境,积极争取县内外资本投入我县畜草产业建设。

(六)加大品种改良,搞好技术服务。在家畜品种改良上,坚持“纯繁与改良结合,引进和自育结合”的原则,按照全县畜草产业发展布局,建设牛羊良种繁育场和扩繁场,依托国家良种补贴项目,加大扶持力度,大力引进适合我县饲养的牛羊良种,加大改良点建设力度,大力推广黄牛冻配、肉羊常温和杂交改良技术,加快全县畜禽良种化步伐。在技术服务上,一要全面加强基层服务队伍建设,提升基层人员服务能力。根据畜草产业发展的需要,还要进一步充实县乡村三级专业技术人员,扩大服务队伍;对所有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乡镇干部,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技术培训,提高业务素质。二要结合科技特派员制度,充分发挥技术服务职能,实行乡镇干部和畜牧系统技术人员包干责任制,从饲养技术到疫病防控、从生产管理到生产销售,实行全程包干服务,把技术服务纳入绩效考核和年终考核,建立健全责任清晰、奖罚分明的技术服务体系,切实为养殖业主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提高水平和经济效益。

- 15

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管理体系,为畜草产业发展壮大做好人力保障。

(九)加大动物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一要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高度重视疫情监测、预警和防治工作,加强对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建立健全免疫标识、免疫证明和免疫档案,依法实行规模养殖场、定点屠宰厂动物防疫条件许可制度,动物诊疗从业许可制度,兽药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动物疫情测报制度和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疫病预防控制和乡镇畜牧兽医站、村级防疫网络,大力提高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加强畜禽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全县乡镇产地检疫率达到100%,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完善动物防疫应急机制,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及疫情处臵工作。二要建立稳定的动物疫病防治投入机制,将动物防疫经费、乡镇畜牧兽医站办公经费和村级动物防疫员补助经费足额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每年保证30万元县级动物防疫经费,每个乡镇畜牧兽医站每年2万元的办公经费,每个村级防疫员每年600元的补助经费。保证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三要加大畜产品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县乡村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大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和产地认定力度,不断加强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的质量安全监管。依法加强饲料、兽药的市场经营使用监管,坚决查处在畜禽饲养中使用违禁药品、滥用添加剂的行为,努力确保畜产品质量

- 17

第12篇:产业经济调研报告

竹木产业是我们柘塘村的传统产业,为了加快我村竹木产业的发展,作为一名刚刚上任的村官,有义务也有责任对我村的竹木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研经过

2010年11月17日至29日,我在村团委书记罗立人的带领下,深入到柘塘村的第六村民小组和相关加工单位,通过听取村民和有关加工厂负责人的情况介绍及建议,召开了小型的座谈会,通过走访竹木加工企业及林农,较为全面地了解了我村竹木产业发展情况。下面将考察调研中各方面对该项工作提出的比较集中的问题和建议进行汇总、整理,将调研中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和建议提交县政府领导,希望能够得到县政府的大力支持。

二、我村竹木产业发展的现状

本村以竹木器加工销售为龙头,全面带动全村经济的协调发展。XX年年投资800万元对竹木器批发市场进行了第一期改造,总建筑面积达5280平方米,共建成标准门店55个。现在有竹木加工企业18家,从业人员有190多人。藤制品厂一家,有10名技术人员。近年来,我县把竹木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加强资源培育,积极发展竹木制品加工业,竹木产业得到较快发展。

三、我村发展竹木产业的前景

(一)我村发展竹木产业的基础较好。一是竹木产业在我村生产历史悠久,林农对竹木的生长特性有较深的了解,有经营竹木的传统经验,且经营积极性较高。二是有一定的产业基础。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村现有好几家竹木制品加工企业有了一定的规模,它们有一定的资金实力,有比较稳定的产品销售渠道,有条件进一步做大做强企业。

(二)竹木产业是一项“富民工程”。发展竹木种植业,可以直接增加林农的收入。发展竹木加工业,一方面可以促进人员的就业。竹木加工产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而且主要就业对象为妇女。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林农的收入。加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带来原材料需求的增加,需求的增加可以推动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竹木价格的上涨直接提高了林农的收入。如我村收购的圆木材价格从XX年的350元/立方米,上涨到目前的600元/立方米,方木材价格从800元/立方米上涨到目前的1000元/立方米。毛竹价格从22元/百斤上涨到目前33元/百斤。

(三)竹木产业的市场发展前景较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竹木制玩具、家具、装饰品、工艺品等环保用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竹木制品的市场前景广阔。

四、我村竹木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对发展竹木产业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对发展竹木产业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对竹木加工企业发展的引导力度不够,在具体工作中,缺乏主动性、灵活性,合力扶工氛围不浓。二是林农思想观念相对陈旧,以传统的种植方式培育竹木,培育工业原料林积极性不高,对基地投入依赖政府的补贴,(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缺乏主动性。

(二)竹木加工企业发展内劲不足。一是企业规模小。全村近二十家竹木加工企业仅有4家为规模以上企业。企业的产品大都是半成品,甚至有的只是锯木料的加工点。二是产品粗加工,附加值低,资源浪费严重。当前我村林木加工企业普遍存在着设备简陋,产品粗加工,资源利用率低,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低,发展后劲严重不足的问题。三是企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缺乏。在竹木制品企业中没有一个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由于技术人员的缺乏,大多数企业的产品都是仿制别人的产品或是来样加工,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同时,由于大多数竹木加工企业是从家庭作坊发展而来,企业管理者的素质不高,影响企业做大做强。

(三)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一是缺乏产业长远发展规划。由于没有竹木产业发展的规划,企业分布散乱,运作不规范,处于无序的混乱状态,缺乏对产业的引导。二是政策扶持力度有待加大。在学习其他县市区的情况时,我们了解到,那些地区都先后制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而我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台专门的扶持政策。三是部门的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调研中,有些企业负责人反映,少数部门还存在重管理、重处罚而轻服务。

(四)其他严重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目前,我们村的凉席市场虽然已经完成了一期工程,但是上面对二期工程的建设,以及长远是发展没有一个规划。对市场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没有政策上的支持,对项目资金的筹集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很多门店老板对市场的环境提出了很大的意见,首先就是对市场周边的生活环境问题有很大的看法,觉得应该改善好环境,更有规模,吸引更多的投资。如今这样的情况,企业得不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市场的发展规模受到了限制,使得资金的流入就很有困难,还有就是技术工人很难聘请。一是企业不敢大胆投入固定资产,制约了企业规模的扩大;二是由于企业没有政府支持,不能向银行贷款,许多企业只好向社会融资,提高了企业的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三是企业安全隐患多。由于许多企业的多为搭建的简易厂房,场地狭小,木材和毛竹都是易燃物,而木材、毛竹加工需要烘干,企业安全隐患大。

五、加快我村竹木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树立竹木产业富民理念。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发展竹木产业的重要意义及必要性和可行性,把竹木产业作为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之一来抓,作为资源工业和特色产业来抓,积极引导群众发展竹木产业。要加强林农培训,充分激发林农科学培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借鉴其他优秀县市区的一些政策措施,制订出台扶持竹木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为竹木产业的加快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要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宣传引导,统一干部群众对发展竹木产业的认识,营造合力扶工的良好氛围。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查看更多与本文《竹木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相关的文章。

第13篇: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根据河南省南阳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大做强黄牛产业的指示精神,由南阳市畜牧局、南阳市黄牛协会、南阳市黄牛科技中心组成的联合调研组于XX年春,先后到邓州、唐河、新野、方城等县市区实地考察了黄牛养殖户、养殖场和加工企业,广泛听取了农户、经纪人、企业经理、科技工作者以及县、乡、村领导对黄牛产业发展的经验、意见、建议和发展对策。并在此基础上,经调研组反复讨论、修改,形成这份调研报告,就我市目前黄牛产业的特点、问题及今后一定时期内的发展对策提出了构思,谨供参阅。

1、目前我市黄牛产业的特点

南阳牛是勤劳智慧的南阳劳动人民千百年来精心培育而成的一个优秀的地方品种。XX年底,存栏160.1万头,出栏91.9万头,年产牛肉13.1万t,产值达50.8亿元,占畜牧业产值27.7%。南阳牛在南阳畜牧业经济乃至整个农村经济中,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具体表现有六大特点:

1.1、南阳牛的肉用性能已接近国际平均水平

南阳牛经过这些年的系统选育和品种改良,一是它的体型已发生了大的变化,已由原来的役用体型,接近肉用牛的体型;二是规模养殖场的育肥牛日增重一般在0.8一1.5kg之间,已接近国际肉用牛的日增重;三是经过科学育肥后的牛屠宰率达到55-65%,净肉率达到45-55%,已达到国际肉牛的标准。综上所述,南阳牛的肉用性能总体已接近国际肉牛的平均水平。

1.2、南阳牛的用途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昔日养牛为耕田的现象已基本不复存在。从调研看,南阳牛由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使役为主,九十年代的役肉兼用,到目前平均每头成牛年耕役时间不足半月,并主要作为辅助动力,有些地方的黄牛已“不会”耕田。基本上完成了由生产资料向生活资料的转变,南阳牛的用途已完成了历史性的转折。

1.3、规模饲养成为发展的主流

目前,我市养牛规模场、小区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工作新的亮点,在短短的几年中,已达160多个,部分规模场仍在建设中。目前我市黄牛规模养殖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以新野县歪子镇棉花庄、唐河县上屯镇高庄为代表的联户母牛养殖小区。由村组统一协调小区建设用地、牧草用地、牛场及附属设施,统一规划,农户投资。以养母牛,繁小牛为主,多以5-20头繁殖母牛为规模,投资少、风险小、成本低、收益稳。二是以唐河、社旗、方城等县为代表的专业大户养殖。以户为独立单元,统一设计,统一规划。每户饲养规模50-200头,繁育小牛和育肥相结合,规模适度,经营灵活。三是以新野县、邓州市、宛城区等为代表的标准化专业育肥场。饲养规模500-1000头,以架子牛育肥为主,高标准、高投入、高效益,具有较强的示范引导作用。

1.4、区域分布走向科学化

通过调研了解到,城市郊区、交通便利、经济相对发达、人均耕地少的地方黄牛数量在减少,而人均土地多、丘陵地区、浅山区、沿河两岸等地方黄牛数量有所增加,如位于浅山丘陵区的唐河县湖阳镇黄河自然村,户均达到2头牛,位于白河西岸的新野县上港乡小五村户均1.5头牛。这种现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自然表现,是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的一种正常现象。在欧美畜牧业发达国家,一般是城市郊区养奶牛,平原养猪养鸡,山区、浅山区、交通偏远的地方养肉牛。南阳市黄牛养殖的这种趋向,说明了黄牛产业的区域分布正在走向科学化、理性化。

1.5、产品开发已形成燎原之势

目前我市拥有大中型屠宰加工企业10余家,经过这些年的精心经营,开发出的黄牛产品已达100余种,其中分割牛肉产品达40余种,部分产品可替代进口牛肉;深加工熟食产品达60余种,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产品主要销向上海、广州、南京等40多个大中城市和食品加工企业。科尔沁牛业有限公司的人住南阳,必将带动和提升我市整体肉牛产业的大发展。

1.6、南阳牛品牌已经唱晌

南阳牛以体格高大,肉质细嫩,皮板致密,耐粗饲,适应性强等而闻名于世。建国初期,我市建立了第一部分牛产业发展研究及对策全国第一个黄牛繁育及科研机构,开展对南阳牛的系统选育和科学研究工作。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率先在国内推广普及牛的人工授精技术,实现了黄牛繁育史上一次历史性的跨越。八十年代初,第一个在地方良种黄牛上制订并颁布实施了《南阳牛》国家标准,同时,把品系繁育技术应用于南阳牛育种工作中。九十年代,首次在国内提出把南阳牛培育成为我国自己的地方性的专门化肉牛品种。该项目相继列入国家“948”项目和省、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998年,南阳牛被国家农业部首批列入国家畜禽品种保护名录,XX年又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域名注册,南阳牛将受到世界上143个国家及地区的保护。XX年我市又成功的举办了首届黄牛节。XX年又对南阳牛进行了商标注册。XX年南阳牛的品种选育被列入国家科技支撑项目。XX年南阳牛育种技术创新被列入国家863项目,同时,南阳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肉牛产业的意见》(宛政(XX)74号),每年拿出1000万元用于南阳肉牛产业的发展。

2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在这次调研中,大家反映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四个方面:

2.1、市场问题

所到之处,大部分养殖户,特别是养殖繁殖母牛的农户反映养牛业比较效益低。养繁殖母牛每年它的收入就是一头小牛,6个月左右断奶时的价格一般在2500-3500元之间,散养不计成本还可以,规模养殖从市场上购草、购料就难以赚钱,这也是目前繁殖母牛难以象鸡猪那样大规模饲养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市同全国一样,肉牛产业比较效益低,其主要原因是牛肉的生产成本高,但市场价格低,价格背离价值造成的。牛肉的生产成本高于其它肉类,更高于奶、蛋产品,一般来讲,牛肉的料肉比为7:1:羊肉为5:1,猪肉为3:1,禽肉为2:1。禽蛋为2:1,牛奶为1:2-4,所以说生产牛肉的成本属于最高,一般为猪肉的2倍以上。目前我国的牛肉由于疫情和药残等原因,销不到发达国家去,只能销往俄罗斯、东南亚、香港这些国家与地区,价格与国内差不多。国内牛肉市场由于产品开发跟不上,花色品种单一,绝大部分属于大众化食品,中、高档产品少,这是造成国内牛肉产品价格低的主要原因。

2.2、社会问题

一是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在所调研的村、组中,一般来讲,机械化程度越高,养牛的农户越少,每增加一台四轮或手扶车,要减少2头牛(其中一头繁殖母牛,一头小牛)。二是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方面目前外出打工的多为青壮年,他们的转移使养牛环节的“下力气活”无人于。另一方面,目前养牛的农户大部分为中老年人,中老年人的自然减员也影响了养殖黄牛的数量。三是环境卫生及饲养场地。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许多农户建起了楼房,环境卫生的要求也高了,既不养牛,也不养猪养禽。以上现象说明:第一农民对环境卫生的要求在提高,从卫生安全的角度讲要发展养殖,必须考虑入畜分离;第二受宅基地有关规定的影响,有些农户养殖场地狭小,难以扩大规模;第三近几年来,农户散养畜禽有所下降。四是盗牛问题。从调查的结果看,盗牛的绝对数并不大,但它的危害、负面作用相当大。往往是一户被盗,全村养牛户受惊,有的甚至影响到周边十多华里。

2.3、资金问题

调研组所到之处均有要求解决养牛资金的呼声,由于金融政策的原因,现在农村贷款相当困难,几家企业也反映资金不足。农户贷款有四难:一是贷着难;二是数额少;三是期限短;四是利率高。相对于其它行业来讲,养牛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牛个体大,生产周期长,养殖所需的固定投资和流动资。中固鸯牧絮恙XX年增钓金相对比较多。黄牛加工企业也同样需要较大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的占用。农户困难,无钱养牛,企业无钱,开工不足。目前在养牛业价格和效益回升的形势下,农户和企业呼唤政府协调资金,倾斜养牛业。

2.4、牛自身问题

黄牛相对其它畜禽来讲,繁殖系数低,饲养周期长,产业链上环节多。牛属于单胎动物,怀孕周期长。繁殖母牛一年最多能生出一胎。改良牛饲养到1.5岁左右才能正常出栏(体重450-500kg),纯种南阳牛2.0~2.5岁才能正常出栏,而生猪一般是6个月出栏,肉鸡45天出栏。饲养上包括养母牛、繁小牛、育幼牛,加工上包括牛肉分割、熟食制品生产及牛皮、牛血、牛骨、牛杂等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产业链条长,环节多,相对来讲产业化的运作难度加大。

3、建议和对策

3.1、提高认识,增进做大做强黄牛产业的信心南阳是一个农业大市,也是一个养牛大市,推进我市养牛业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区位优势:我市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长,适宜养牛,又是国家规划的中原肉牛带核心区域。二是品种优势:南阳牛中外驰名,加上长期坚持不懈地品种选育,品质越来越优,肉用性能越来越好,为黄牛产业的升级打下了良好基础。三是饲草资源优势:我市年产农作物秸秆达800万吨,可利用的草山草坡面积560万亩,黄牛发展的潜力巨大。四是良种繁良体系优势:在品种改良上,我市建成了两个国家级的黄牛制种、供种场,即市黄牛科技中心和市黄牛良种繁育场,拥有比较健全的市、县、乡、村四级改良体系。

3.2、加大宣传,进一步唱晌南阳牛这一品牌

3.2.1、引进“牛文化”:“牛文化”一词最早见于一位印度教授撰写的《中国应该引进“牛文化”》一文。文章的大意为:中国为全球吃的大户,但中国人主食淀粉过多,肉类猪肉统治,缺少营养丰富的牛肉、牛奶。他建议中国应引进“牛文化”多吃些牛肉,多喝些牛奶,少用些补品,一则提高民族素质,二则促进农户养牛,让农民增加收入。南阳是黄牛的故乡,养牛历史悠久,应大力引进和弘扬“牛文化”,宣传传统饮食的弊病和吃牛肉、喝牛奶的好处,逐步改善膳食结构,启动消费,拉动内需。

3.2.2、扩大宣传渠道:应多渠道、多方位、多形式的加大对南阳牛的宣传工作。可采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形式,宣传南阳牛的形成、品种特征、研究成果及牛产品;宣传典型的养殖户、养殖场、专业村、专业乡(镇)及加工企业;宣传养牛优惠政策以及为养牛业做出贡献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等等。总之通过宣传,进一步唱响南阳牛品牌,使南阳囚黄牛而名,畜牧业因黄牛而兴。

3.3、制定政策。扶持黄牛产业大发展

从宏观上讲,制定政策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产业政策,含产业规划、财政支持、融资贷款、贴息补助、减免税收、土地使用、企业改制等;二是技术政策,主要指良种推广、产品开发、标准法规、产业开发立项等;三是产品促销政策,主要指品牌保护、公益广告、媒体宣传等。从微观上讲,近几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推动了农业、畜牧业大的发展。作为肉牛产业,投资大、周期长、繁殖系数低,理应得到更多的优惠政策。一是实施肉牛良种冻精补贴;二是加大对保种场和保种区的扶持力度;三是对实施良种登记的公母牛及其后代进行补贴;四是对性能测定站和育种中心进行补贴;五是对规模养殖母牛户、小区进行奖励或补贴;六是扶持肉牛加工企业的发展。

3.4、培育龙头,逐步把牛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起来

我市目前加工企业虽然不少,但大都生产规模小,加工能力弱,产品档次低,养殖与加工环节脱节,第一部分牛产业发展研究及对策也很难起到龙头带动作用。这种状况导致南阳牛有名,而牛的产品没有名气。要改变这种状况,一是抓好对唐河肉牛产业集团公司、南阳市肉类联合加工厂、南阳市甲林清真肉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等重点畜牧加工企业的扶持,并鼓励这些企业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形成具有竞争力和带动力的龙头。二是抓招商,年加工屠宰10万头肉牛的科尔沁牛业南阳有限公司,~期工程全面启动实施。新野县已建成科尔沁牛业5000头育肥场1个,千头育肥场9个。下一步重点是落实配套措施,是企业能稳步向前发展。三是促进和培育大型交易市场以及经纪人队伍,保证养殖、买卖、加工环节的良性循环。

3.5、健全体系。

积极推进南阳牛的标准化生产切实抓好良种繁育体系和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应以南阳黄牛研究所和南阳黄牛科技中心为龙头,健全市、县、乡、村四级良繁体系。一方面加大南阳牛的品种保护力度,扩建保种场,增大保种区,有效地提高纯种南阳牛的数量和质量。另一方面通过良种登记、性能测定、人工受精、开放式基础育种群和核心母牛群的建立等措施,加快南阳牛肉用新品种的培育步伐。在牛肉产品安全体系建设上要把好“六关”。一是入口关,加强对兽药、饲料使用管理,确保畜牧业投人品的安全;二是生产关;三是出口关,搞好检测和榆疫监督工作;四是产品的认定认证关;五是准入制度关;六是质量追溯制度关。

3.6、建好基地,使农户真正从黄牛的产业中富起来

应走千家万户养牛为摹础,以专业场、户、小区为骨干的发展路子。平原地区养牛应以千家万户为基础,特别是繁殖母牛,这样不计投入,比较效益高。专业场、户、小区应以青年牛肥育为主,利用青年牛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的特点,一可以加快资金周转,增加收入,提高效益;二可以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杀青”问题;三可以通过育肥,提高牛肉的品质。有条件的地方,每户可以饲养3-5头繁殖母牛,入驻小区,组成小规模大群体。在山区、浅山区、丘陵地区以及沿河两岸有草地的地方,可通过增加投入,加大人工种草的力度,提高牧草的产量和品质。增加载畜量。有条件的地方可直接办家庭牧场或联户牧场、股份制牧场等多种形式,以规模饲养繁殖母牛为基础,犊牛可以一直饲养到出栏,直接进入市场。在基地的建设上,应重点抓好规模养殖。规模场建设要按照有关规定,统一规划,重点扶持,个体投入,规模经营,技术服务,种草养畜,生态发展的原则,依据区域特色,因地制宜地引导黄牛产业的向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3.7、加大投入,建立多元投资体系

目前,制约我市养牛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投入不足。俗话讲“穷养羊,富养牛”,说明养牛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的资金量大,周期长。建议南阳市及黄牛发展基地县市区设立南阳牛发展基金,用好小额贷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扶贫项目,秸秆养畜项目等,向基地县、乡倾斜,逐步有序地放开民间融资渠道,广开财源,以利支持龙头企业、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大户等发展黄牛业。

3.8、创新机制。

改革黄牛产业经营模式在黄牛产业化中,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但技术并不能自动延伸到产业,技术的发展必须依赖于产业化,产业的发展更需要有效的机制和体制创新,从这点来认识,机制和体制往往比技术本身更重要。我市目前绝大多数牛肉加工企业与农户两者之间存在的是简单的“买断”式购销关系。这种简单的购销关系很不牢固,由于是两个生产单位利益主体,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很难协调,一旦出现市场波动,发生利益冲突,这种关系便告解体,如产品畅销。中固蠡牧东志XX年增刊时,企业之间竞价抢购牛源;产品滞销时,企业减价收牛或不收牛。这样导致农户还是企业都急功近利,只顾眼前利益,影响产品质量和对市场的稳定供应。加工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的改革,重点是通过经济关系把农户或养殖场连结为企业经营范畴的一部分,组织生产合作社或专业协会,以此把黄牛加工企业同农户的经济利益联结在一起,合作社的成员既承担风险又分得利益,成员所生产的商品必须全部出售给合作社,利益的分配和成员同企业当年的交易数量与质量挂钩。合作社把所有成员的利益联结在一起,集中每个成员的力量和智慧。我们的加工企业可借鉴发达国家合作社的有效形式,通过资产的重组和股份改造,将企业同农户的经济利益联系在一起。

3.9、优化环境,保障养牛产业的顺利发展

要认真贯彻落实《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肉牛产业的意见》(宛政(XX)74号)。发改部门要加大对肉牛产业发展项目扶持力度;各级财政和金融部门要按照肉牛产业发展的投入政策,抓好资金的落实与管理;土地部门要把肉牛产业用地列入总体用地规划,按农业用地管理;电业、水利部门要认真落实豫政(XX)37号文件规定,对用水用电按照农用标准收费;税务、工商、环保等部门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思想,放宽收费政策;保险部门要开辟险种,解决肉牛养殖的风险问题;城建部门对新上的肉牛产业生产、加工项目,在收费上给予适当减免;公安部门每年要开展1-2次专项行动,集中打击农村盗牛行为,解决农民养牛的安全问题;纪检监察部门和农民负担监督部门要认真落实整治企业经营环境和减轻农民负担的有关规定,为肉牛产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畜牧部门要搞好发展规划,抓好技术服务和行业执法,促进南阳肉牛产业的快速发展。

第14篇:肉牛产业调研报告

肉牛产业调研报告

时间:2012-2-1 来源:宜宾市畜牧兽医局

肉牛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宜宾市现代特色畜牧业调研组

摘要: 绿色、生态肉牛产业是特色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市山区农村经济主导产业之一,加快肉牛产业发展,对于促进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本次调研在摸清周边地区肉牛资源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趋势,研究当前我国发达地区肉牛产业发展经验,探索宜宾如何依托乌蒙山区良好的地域生态环境加快肉牛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新思路和新措施,为我市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快发展,实现我市绿色、生态肉牛产业新跨越提供参考。

一、调研活动的基本情况

(一)调研组织

由市发改委、市经委、市委农办、市畜牧、商务、招商、统计、科技等部门抽调专门人员组成肉牛产业调研组。分为资源及基地建设调研、企业招商调研、市场调研三个专题组开展工作。

(二)调研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研以实地考察为主, 2010年8月16日-9月5日,资源及基地建设调研组赴云南昭通市、贵州毕节地区和省内毗邻的自贡、乐山、泸州三市,对当地肉牛资源、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考察;企业招商组赴河南、内蒙古、吉林等省区,对我国现代奶牛、肉牛业深加工龙头企业——蒙牛集团、科尔沁牛业、皓月集团等企业进行了实地调查考察;市场调研组赴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对国际国内、长三角、珠三角、我市周边地区畜牧产业发展市场现状及其趋势进行了调研。此外,调研组还采用了专家座谈、个别交流、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国际国内畜产品消费市场结构、发展趋势、宜宾市特色畜牧业的特点等进行了调查分析。

(三)调研结论采信建议

本次调研通过实地考察,收集了大量数据和资料,分析了肉牛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市场需求和变化趋势以及宜宾现有地方品种特点,鉴于我市肉牛品种个体偏小、产肉率低、杂交牛比重不大等客观因素,优质肉牛出栏量尚不足以满足一个年屠宰5万头牛的规模化精深加工企业需求,以及同国内知名肉牛加工企业的前期沟通情况,在目前引进一家知名畜产品加工企业条件暂不成熟。

我们目前需要做的工作是:一是依托现有筠连好牛旺等肉牛加工企业,给予大力扶持,积极发展牛肉食品加工业,开发休闲牛肉制品、军需罐装牛肉制品和清真牛肉制品,做大生产规模,做响产品品牌,带动肉牛养殖发展。二是依托良好的生态条件、充足的饲草、农作物秸秆和酒糟等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创新养殖发展模式,加强养殖基地建设,加大品种改良,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力争3-5年内,我市年出栏肉牛20万头以上,优质牛肉牛出栏量在5万头以上,达到引进发展国内知名企业所需要的资源基础,同时,加强项目的包装推介,继续与国内其它龙头企业对接,争取早日实现肉牛精深加工招商项目的新突破。

二、现代肉牛业发展现状

(一)肉牛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1、全国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⑴肉牛品种。我国有着丰富的品种牛资源,其中秦川牛、晋南牛、南阳牛、鲁西牛和延边牛为我国五大著名品种,其牛肉品质上乘。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由国外引进了海伏特、安格斯、肉用短角、夏洛来、利木赞等肉用品种和西门塔尔等兼用品种牛,用来杂交改良当地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⑵养殖情况。2000年以后,随着我国屠宰加工业的崛起,我国五大黄牛体系品种牛的存栏量逐年下

滑,到2009年底存栏总量仅200万头左右,占全部肉牛存栏量1.89%。我国肉牛养殖多为分散饲养,大型肉牛育肥场和规模饲养场出栏量仅5%左右。在肉牛饲养育肥过程中,缺少专用的添加预混料,饲料混杂、年龄混杂,导致育肥期长、育肥效率低、牛肉的质量差、产品缺乏竞争力。同时,肉牛养殖缺乏成熟的经验和技术,散养者过度强调节粮,忽视了肉牛的品质差异;而集约化饲养条件下牛日粮的50%以上是精料,不再是“节粮型畜牧业”。

⑶牛肉制品生产加工。在屠宰加工方面,出现两种极端:一是屠宰设备极其简陋,对肉牛的加工利用能力差,资源利用率低;另一方面是屠宰设备先进,屠宰能力很强,但肉源供不应求,设备大部分时间处于停工状态。在牛肉产品加工方面,多年来我国的牛肉主要是以未经处理的鲜肉、冷冻牛肉和熟食的形式进行销售,而经过排酸熟化处理的冷鲜牛肉很少,产品未进行适当的分类、分级和处理,造成产品的价格降低,销量受阻,加工厂利润下降,甚至亏损。熟牛肉大多是由家庭作坊生产,未形成批量生产,加工方式简单,品种单一,技术含量低,缺少精加工产品,牛肉制品转化率较低仅为3%-4%,而肉牛业发达的国家牛肉制品转化率为30%-40%。

2、毗邻地区肉牛业发展现状

(1)云贵山区肉牛业现状

云南昭通市、贵州毕节地区是以山地为主,草山草坡资源丰富,肉牛养殖历史悠久,肉牛养殖役肉兼用,相对来说侧重于役用,商品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相对较低。

品种资源:拥有列入《地方畜禽品种志》昭通黄牛、威宁黄牛地方畜禽品种。

生产规模:2009年牛存栏分别为53.65万头、92.7万头,出栏分别为16.2万头、15.8万头,出栏率分别为31.8%、17.6%。

养殖方式:以分户散养为主,适度规模养殖比重分别为4%、8%。

产业化水平:肉牛加工欠发达,目前尚无1家上规模加工企业,肉牛加工仅毕节赫章县有1个作坊式企业生产“郎都”牌牛肉产品,以制作牛肉干为主,年产值仅数百万元。在地域品牌方面毕节地区已推出集中打造“乌蒙”系列农畜产品。

(2)川内毗邻地区牛肉业现状

自贡、乐山、泸州三市养殖规模相对较小,肉牛养殖役肉兼用,但侧重于肉用,商品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相对较高。

品种资源:拥有列入《地方畜禽品种志》川南山地黄牛地方品种。

生产规模:自贡、乐山、泸州2009年牛存栏分别为8.55万头、11.741万头、31.92万头,出栏分别为5.75万头、10.06万头、10.69万头,出栏率分别为82%、67%、34%。

养殖方式:以分户散养为主,适度规模养殖比重分别为48%、15%、18.6%。

产业化水平:肉牛加工企业规模较小,产品以休闲牛肉制品为主,自贡“火边子”牛肉年加工产品351吨,产值440万元,乐山罗城牛肉公司加工外销牛肉产品700吨,产值2810万元。泸州古蔺高源食品公司加工牛肉干系列产品550吨,实产值4500万元。

表宜宾毗邻地区肉牛业有关情况比较表(2009年)

单位:公斤、万头、个、万元

市名 品种资源平均体重 头平

产肉量 牛存栏 牛出栏 牛出栏率 规模养殖比例 规模以上肉牛加工企业 规模以上 肉牛加工 企业产值

云南

昭通市 昭通黄牛 236 100 53.65 16.2 31.8% 4% - -

贵州

毕节地区 威宁黄牛 235 102 92.7 15.8 17.6% 8% -- -

自贡市 川南山地黄牛 290 120 8.55 5.75 82% 48% 2 440

乐山市 川南山地黄牛 290 120 11.41 10.06 67% 15% 1 2810

泸洲市 川南山地黄牛 290 120 31.92 10.69 334% 18.6% 1 4500

宜宾市 川南山地黄牛 290 120 28.26 16.12 61% 20% 1 3300

3、牛肉制品市场需求分析

⑴从肉类产品总体需求来看,目前我国城市居民年人均肉类消费40公斤以上,农村居民年人均肉类消费20公斤左右,而台湾年人均肉类消费已达到87公斤,北京城镇居民年人均肉类消费60公斤。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年人均肉食需要80-110公斤。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提高、人口自然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对畜禽产品的总体需求也将持续增加。

⑵从居民消费结构中畜产品比例来看,目前我国仍是以猪肉消费为主,占畜产品消费总量的60%以上,牛羊肉消费量不到肉类总消费量的25%;而国际上以牛羊肉为主,牛肉在30%以上,羊肉在20%以上,猪肉在30%左右。随着我国居民对畜禽产品的消费习惯逐步改变,消费结构也由过去的单一品种,向牛羊禽肉、奶制品产品转变,未来牛肉消费将保持较快的需求增长。

⑶从世界牛肉消费的发展趋势来看,根据世界经济一般规律,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1500美元时,就会出现牛肉消费热的现象,而我国2009年人均GDP已经达到 3678美元,表明我国已进入牛肉食品需求的快速增长期,牛肉消费总量和牛肉价格逐年递增。目前,我国人均牛肉占有量仅4.8公斤,而世界平均水平为15公斤,发达国家高达30-60公斤左右,我国牛肉的需求量仍然有比较大的上升空间。

三、我市肉牛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一)发展肉牛产业的基本条件

1、需要量大质优的畜禽资源。由于牛的生产周期较长、产仔较少,但凡规模化的畜牧业深加工企业,都需要有稳定和充足的牛源保障。以双汇集团为例,双汇曾经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盟投资建设一座肉牛屠宰加工厂,设计规模为年屠宰10万头牛,但是由于该地区牛源不足,生产了不到1年时间就出现无牛可杀的现象。再如,科尔沁牛业公司的产品定位于高端冷鲜牛肉生产后,由于优质牛源不足,导致其生产规模上不去,公司发展受到影响。早在2002年,“中国酒业大王”五粮液集团与“新西兰畜牧业大王”阿福科公司合作项目“五粮液阿福科金牛实业有限公司10万头肉牛屠宰加工项目”在成都开业后,也因优质牛源不足等因素而停产。

2、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高端的肉牛加工企业发展对原料基地及生产基地环境的要求都非常高,除加工条件要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布的《屠宰和肉类加工企业卫生规范》要求规划建设外,牛源基地也大多处于无工业污染地区,特别是皓月集团和科尔沁牛业,为保证牛源的质量,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小区,集中育肥,从饲料、饲养管理、防疫等方面严格把关,确保从农场到餐桌的绿色无污染。

3、需要大量的前端投入和政策扶持。肉牛产业对当地财政的贡献率不高,却是一项民生工程、富民工程。以皓月集团为例,公司通过“公司加基地带农户”模式,带动210个乡镇,形成牧业小区,带动了20万农户,上百万农民从事养牛业,每年转化粮食秸秆750多万吨,农民养牛增收10亿元以上。因此在政策扶持上需要加大投入,除了在项目建设、税收减免方面给予最大扶持外,还需要在产业链前端加大投入,例如集中育肥小区建设的投入,搭建投融资平台,帮助农户扩大养殖规模,提高积极性。以科尔沁牛业南阳工厂项目为例,该项目由南阳市政府先期投资5000万元,征地200多亩建设年屠宰5万头肉牛生产线后,直接转送给科尔沁牛业公司,同时还设立养殖基金为农户提供购买犊牛担保,解决农户规模化育肥资金不足问题,对按照标准建设统一育肥小区的农户给予一次性60万元的补贴。

(二)我市发展肉牛产业的有利条件

1、产品销路不愁,发展前景看好。我市的活牛除少量在本地市场鲜销和供市内几家小规模牛肉加工企业作为牛肉条、牛肉干加工原料外,大量活牛被贩运外销到成都、重庆、广州等地。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今后牛肉消费市场不断扩大,肉牛业利润空间大。西南地区目前暂无大型牛肉屠宰及深加工企业。在加快肉牛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规模养殖,优质肉牛出栏有较大增长情况下,发展肉牛加工业的市场前景看好。

2、具有发展肉牛产业的资源和基础。我市南部山区草山草坡资源较为丰富,粮食秸秆和酒糟产量大,山区农民养牛历史悠久,牛的年饲养总量和出栏量居川南四市之首,全市2009年末存栏28.26万头,年出栏

16.12万头。特别是筠连、珙县、兴文三个山区县地处乌蒙山脉、生态环境良好、无工业污染,具有发展绿色、生态牛肉的环境条件,年出栏肉牛8.19万头,占全市出栏量51%;同时,随着以翠屏、江安、长宁、高县、宜宾县为主体的酿酒高粱基地的扩大,每年高粱秸秆有10万吨以上,也具备将高粱秸秆作为饲料发展生态化、规模化肉牛养殖的条件。

3、肉加工业开始起步。具有多年历史的翠屏区兰香斋的牛肉干系列、南溪的金丝牛肉也深受本地市民喜爱。筠连好牛旺公司2007年起步生产牛肉条,年产值仅400多万元,2009年已开发手撕牛肉、卤汁牛肉、麻辣牛肉干等十三个产品,90%产品销往省外,年产值已达3300万元。

4、宜宾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的独特区位,肉牛加工业可以辐射和吸纳毗邻昭通、毕节的部分牛源。

(三)我市发展肉牛产业的不利因素

1、部分地方对畜牧业发展认识不够,投入不足。各级长期以来把畜牧业作为农村家庭经营副业对待,没有认识到产值已占农村经济半边天的畜牧业已成为新农村建设重要支柱和农民收入重要来源,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每年对畜牧产业发展没有固定投入,对肉牛产业投入太少。而这次调研的贵州毕节高度重视畜牧产业,仅一年投入肉牛产业财政资金达1亿元以上。河南南阳为促进肉牛产业发展,由政府投资5000万元,征地200多亩建设年屠宰5万头肉牛生产线后,直接转送给科尔沁牛业公司,对养殖户实行免费配种、免费防疫,引种和建圈给予一定补贴。

2、地方品种不适宜规模化的分割肉牛加工。我市肉牛品种川南黄牛体型较小,属小型役肉兼用型品种,成年牛平均体重300公斤左右,平均产肉量120公斤左右,肉的品质也达不到生产优质冰鲜牛肉分割的标准。而国内五大品种之一秦川牛成年牛平均体重400公斤以上,平均产肉量210公斤。国外的品种西门塔尔成年肉牛平均体重600-1000公斤以上,平均产肉量300-500公斤,肉质具有大理石纹路,适合精细分割加工。

3、短期内产业资源量不能迅速扩大。肉牛养殖业属投资大、生产周期长的产业。发展1个存栏100头养殖场,包括圈舍建设、引种、品改、防疫、饲料等方面的投入至少需要50万元的投入,全市一年若要新增2万头饲养量,需投入资金1个亿。母牛初配年龄一般在1.5岁以上,从母牛配种、产犊、犊牛生长、架子牛育肥、肉牛出栏这个周期,需要3年以上,一头母牛终生仅能产犊7-10头,在相对较短的期间养殖规模迅速扩大难以做到。

4、规模化程度较低,生产方式落后。我市主要以散养为主,80%以上为零星散养的农户,规模养殖场尤其是规模养殖母牛数量较少。饲养管理方式落后,优质饲草饲料不足,饲料配合不科学,圈舍建设改造滞后,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水平较低。

5、我市肉牛加工企业规模偏小。现有几家牛肉加工企业规模小、缺乏精深加工产品、品牌知名度不高,总产值仅4000万元左右,要赶超省内、国内龙头难度大。而省内的牛肉休闲食品加工业,全省20强牛肉加工龙头企业2009年加工销售产品3.51万吨,实现销售收入8.4亿元。其中,目前省内市场上成都“棒棒娃”、成都“遛洋狗”、阆中“张飞”牛肉、通江“灯影”牛肉等主打品牌,其加工销售产品1.2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1亿元,分别占到20强加工销售产品和销售收入的36.5%、60.7%。以冷鲜牛肉加工、销售为主的国内龙头长春皓月肉业集团年屠宰肉牛能力10万头,产值达6亿元、内蒙古科尔沁牛业年屠宰肉牛能力10万头,产值达5亿元。

6、周边地区竞争激烈。云南昭通、贵州毕节地区肉牛养殖总量远大于我市,品种改良起步早,政府扶持力度大,已开始重点打造肉牛养殖。毕节地区已开始申请“乌蒙山”系列产品区域品牌商标注册,正在筹建一条年宰杀牛3万头的肉牛生产线。乐山市把肉牛产业作为三大特色畜牧业之一重点发展。而我市在肉牛产业方面扶持政策薄弱,投入力度较少。

四、发展我市肉牛产业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充分认识畜牧产业是农村经济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重要来源,把畜牧产业发展摆到农村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和领导,为畜牧产业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特别是要把肉牛产业作为特色畜牧业的发展重点,给以足够重视,加快发展。

2、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为了进一步促进肉牛业的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应制定有利于肉牛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一是在基地建设方面。要制订涵盖从优质牧草种植、饲草青贮和秸秆氨化到基础母牛保护

和引种、品改站点的建设、杂交改良以及规模养殖小区圈舍建设等方面的奖补政策;二是要在技术培训、养牛专合社发展等方面加强扶持和补助;三是对加工企业在用地、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每年市、县财政争取投入1000万元,拉动社会资本1亿元以上,不断增加对肉牛养殖、加工的资金、物质和技术投入,扶持和促进肉牛产业快速发展。

3、完善肉牛良繁体系,加大品种改良力度。每年在生态资源优越、养牛基础较好的山区鼓励发展500户适度规模的母牛养殖户,建立肉牛繁殖基地,加快肉牛种源的繁殖。完善黄牛品改站点,加大牛品种改良力度,每年利用西门塔尔牛细管冻精2万粒杂交改良本地黄牛,扩大杂交肉牛比重,提高肉牛出栏率和产肉率。

4、加强饲料饲草资源开发利用,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促进生产方式转变。每年新增种植人工牧草1万亩,大力推广黑麦草、紫花苜蓿、苏丹草等优质牧草种植和秸秆氨化、青贮及利用技术,确保养牛饲料的供应。根据宜宾酒糟资源丰富的特点,推广酒糟养牛技术以鲜酒糟或酒糟粉饲养肉牛,降低养殖成本。根据我市山区的实际情况,采用“母牛分户繁殖,肉牛集中育肥”的生产方式,每年发展存栏100头以上标准化养殖小区100个。通过协会、专业合作社等积极推广“借牛还牛”等生产模式,提高养牛生产组织化程度。

4、着力引进和培育肉牛加工龙头企业。将大力发展肉牛加工龙头企业作为推动肉牛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依托现有筠连好牛旺等肉牛加工企业,给予大力扶持,发展特色休闲食品加工业,带动肉牛产业发展。引导建立“公司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肉牛生产模式,提高肉牛生产专业化水平,推动优质肉牛基地建设,为引进发展国内知名企业奠定产业和资源基础。适时邀请科尔沁牛业公司等龙头企业来宜考察投资。此外,加强项目的包装推介,继续与国内其它龙头企业的对接,争取早日实现肉牛精深加工招商项目的新突破。

第15篇:肉羊产业调研报告

2011年肉羊产业调研报告

根据国家肉羊技术体系东营综合试验站《关于搞好2011年示范县肉羊产业调查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我局高度重视,成立了肉羊产业调研小组,并严格按照通知的提纲要求,对辖区内养殖(场)户的肉羊饲养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一、2011年肉羊养殖基本情况

2011年肉羊存栏90669只,出栏124468只,同比分别增长为2.9%、3.3% 。其中繁殖规模舍饲存栏数为50-100只的养殖户560户,100-200只的养殖户67户,200只以上的养殖户8户。

二、肉羊舍饲大户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目前,我市的肉羊舍饲养殖大户还比较少,饲养管理水平还相对较低,科学饲养意识比较单薄,发展速度较慢。肉羊舍饲大户在养殖过程中主要遇到以下困难:

(一)资金缺乏,政府扶持政策少。尽管我市每年都投入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扶持肉羊产业发展,但其数额较小,很难满足农民发展规模化养殖肉羊的需要。而我市在养殖方面又无扶贫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导致养殖户贷款难,从而无法大量引进优良品种,扩大养殖规模。

(二)生产管理水平落后,经济效益差。我市在肉羊养殖业发展过程中积极引导养殖户改建暖棚圈舍,推广应用秸秆综合加工利用技术,但大部分养殖户受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养殖观念

1更新不及时,还沿用传统的生产方式,管理粗放,繁殖率低,生产速度慢,羔羊发病率、死亡率高。同时由于缺少完善的销售网络体系和畜禽交易市场,养殖户的销售方式比较原始,无法得到满意的出栏市场价格。

(三)羊群结构不合理,品种质量不高。一是养殖户饲养技术不够先进,缺乏科学的管理和系统的选种育种措施。二是肉羊市场价格较好,羔羊肉走俏,养殖户不重视选留后备母羊,把部分适作后备母羊的羔羊用于育肥出售,造成适龄母羊偏低,周转速速慢,出栏率低。

(四)兽医技术人才缺乏,养殖技术落后。绝大部分养殖场的规模化程度低,管理粗放,经济效益不高,且选址大都在郊区或远离市区的偏远农村,很难留住专业人才,导致兽医技术力量薄弱,阻碍肉羊养殖产业的发展。

(五)土地紧张,改扩建养殖场困难。我市大部分养殖场的规模较小,占地面积少,由于受国家土地政策的制约,很难进一步改扩建养殖场。

三、肉羊舍饲大户的迫切要求

(一)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实施肉羊养殖补贴和提高商业贷款额度。近年来,国家对生猪和奶牛产业的扶持力度很大,有能繁母猪补贴和奶牛良种补贴政策。肉羊产业至今还没有国家补贴政策出台,在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同时,应对肉羊产业也实施养殖补贴政策。再就是希望国家和政府引导鼓励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

等金融部门加大对肉羊养殖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二)做好土地规划,鼓励广大肉羊养殖户改扩建养殖场。希望政府做好土地规划,实行宽松的养殖用地政策,划出专门的土地供广大养殖户改扩建养殖场。

(三)加大肉羊品种引进改良力度,切实提高肉羊品质。依据市场需要,以品种改良为核心,实行引进良种和改良土种相结合的办法,建立原种场和繁育场,制定选种育种方案,严格进行选种选配,提高肉羊品质,带动产业升级。

(四)搞好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畜牧局等业务部门围绕标准化生产场(区)设计、生产工艺、饲养技术、疫病防治技术、环境控制技术和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等问题,开展专题讲座,对养殖户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2011年12月9日

我市畜牧局

第16篇:养蜂产业调研报告

蔡坊乡发展养蜂业的几点思考

——安远县蔡坊乡蔡坊村工作组调研报告

蜜蜂是人类最珍贵的饲养昆虫之一,蜜蜂可以为作物和果树授粉,提高产量,改良种子和使品种复壮,促进农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蜂蜜产品的药用价值也很大,蜂蜜以其营养保健和绿色安全的特点成为一种传统的保健食品,含有非常丰富的营养物质,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有机食品;蜂王浆对人体的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均起到营养、保护、调整、治疗作用,同时也是一种珍贵的美容用品,长期食用,皮肤红润、光泽、倩丽。蜜蜂养殖可使农林业产量大幅提高。据统计,利用蜜蜂授粉可使油菜增产30-50%,棉花增产5-12%,果树增产55%,向日葵增产30-50%,在新疆曾出现果农抢租蜜蜂进行受粉的情况。

蔡坊乡位于安远县城中北片,东北邻天心镇,西连版石镇和重石乡,南接高云山乡。国土面积96平方公里,距县城38公里,至安(远)赣(州)公路13公里(通水泥路),下辖四个行政村,人口5992人,全乡乡风淳朴、山清水秀,客家文化源远流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森林覆盖率达到80%,境内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和矿产资源,美丽的大脑河穿境而过,水流清澈,果树自然生长密度大,绿色植被覆盖率高,同时也是(林果)乡镇,果树花也是很好的蜜源;蜜源的植物好,蜜源丰富远离闹市区,没有污染、气候温和,特别适合蜜蜂养殖。为准确掌握蜜蜂养殖业成本利润情况,2010年12月10日,蔡坊乡“三送”活动工作组干部对蔡坊乡部分蜜蜂户进行了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成本利润情况

养蜂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的特点;以箱为单位进行计算,其成本构成主要包括:购置蜜蜂投入、饲养费用和人工运费及其他费用;一

箱蜜蜂大约有1.6-2万只,购买价在()元左右,蜜蜂可自行繁殖;休闲期饲养及采蜜期补助饲养用白糖、蜂蜜等一年需 () 元,人工及运费等其他费共计();一箱蜂整个采蜜期大约7个月,可采蜂蜜斤左右,采蜜多少受天气状况影响很大,按照正常年份原蜜的收购价格()/500克,一箱蜂整个采蜜期销售收入可达()元;由于蜜蜂自身可无限期繁殖,购置费用暂不计入年成本,因此一箱蜂整个采蜜期的净利润大约在()元左右,一般饲养户的饲养规模在50箱甚至更多,如果饲养规模按50箱计算,那么其一年的养蜂收入应在()元左右,利润还是比较可观的。

蜂养殖业存在的问题

(一)饲养人员普遍饲养技术缺乏。采蜜期一般不进行补助喂养,管理不到位,饲养模式以师徒式的家庭模式为主,对养蜂场地的选择随意性大,缺乏科学依据,蜜蜂的采蜜效能没有达到最大化。销售渠道单一,销售价格受制于中间商,不能达到最佳价格,市场信息奇缺;

(二)对蜜蜂品种缺乏选择性,没有优质品种;

(三)原蜜的纯净度不够,需要进一步提纯;

(四)缺乏流动性,采蜜范围小,采蜜时间短,蜂产品品种少,效益没有达到最大化;

三、建议

(一)选择优良蜂种,增加产品品种;

(二)科学饲养、科学管理;采取补助饲养、奖励饲养、饲喂花粉相结合;

(三)科学选择放养场地;场地宜选择在南向的近山坡地,阳光充足,背有高山为屏,上有自然遮荫,夏季通南风,冬季阻北风,且土质肥沃,蜜源植物生长旺盛,花期长,水量充足,交通较便利;

(四)加强与外界的信息沟通,广开销售渠道,选择最佳价格;

(五)对原蜜进行深加工,争取效益最大化。

蔡坊乡“三送”活动驻蔡坊村工作组

执笔人:唐华

2011年1月26日

第17篇:林业产业调研报告

林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随着国家林业体制的改革,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林业各级部门都把产业发展纳入到重要的工作日程,只有不断的发展,壮大林业产业工作,才能切实增加林场职工的收入,从而提高职工的人均生活水平,下面就我局的林业产业发展情况做如下说明:

一、森林资源现状。

延寿县林业用地面积142477.4公顷,林业用地面积中有林地面积101403.4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71.2%,宜林地面积11.6公顷,公益林面积97824.8公顷,商品林面积23534.6公顷,林木总蓄积8229214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7.6%。

二、加强领导、积极组建专业合作社。

在年初的林业工作上,针对我局各林场的专业合作社。各林场相继成立了12个合作社,即将成立的有6个合作社。从合作社的形式上多以林下养殖、种殖为主的林下经济合作社,规模上看,规模大小不一。目前,较为成型的有桃山林场的苗木培育专业合作社,吸纳股金170万元,培育各种绿化苗木138万株,占地面积1360亩;再有是胜利林场成立的金成养殖专业合作社,2017年初,新改建猪舍,总投资700万元,预计年出栏生猪两千至参千余头,年纯利润40万元。另外,其它林场的合作社规模虽小,但现在都以相继成立,总的势头是好的,只有通过这样以点带面的形式才能使各林场合作社的规模逐步得到发展壮大。

三、依靠龙头企业,带动林场职工增收。

延寿县鼎鑫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于2013年成功入驻延寿工业园区,项目占地27560平方米,计划投资1.18亿元,现以投资1.16亿元,今年林业局已经同鼎鑫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沙棘种植合同,其中五七林场今年已栽植沙棘6千余亩,由于苗木缺乏原因,全局还有3万余亩待明春栽植,全局预计栽植面积4万亩,通过沙棘栽植这项工程而增加了林场和职工的收入,同时,也使林地得到恢复,增加了林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可谓双效共赢。个体民营企业的发展给林场职工提供了致富增收的新途径。

在我县安山乡个体民营企业张培远地产果的示范引领下,各林场职工意识得到提高转变,相继由种植农作物向栽植培育经济林方向转变,如五七林场现有进入产果期大榛子面积近百亩(87亩),种苗繁育苗圃地28亩,计划发展扩大平欧耐寒大榛子种植面积400亩,其它林场经济林栽植也有不同规模的发展。

综上所述;各林场在典型示范户的引领下职工创建合作社的积极性非常高,各林场都在积极为职工创建合作社提供创造条件,不远将来,林业会呈现一个多彩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多形式的专业合作社团体,会给职工带来可观的收益。

四、发展林下经济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缺乏对国家发展林下经济政策和发展模式、技术的了解,对国家发展林下经济的政策和申报发展林下经济产业项目的要求和条件不了解,故难以得到政策扶持,难以加快产业发展。

2、缺乏林下经济向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和打造品牌的发展思想和认识,又没有龙头企业的带动,故难以将项目做大做强,带动千家万户发展产业大户。

3、缺乏资金,由于启动资金的缺乏是影响林场及职工发展林下经济的前提因素,资金的缺乏使职工对发展林下经济心存顾虑,尽而瞻前顾后,不敢大胆去做。

4、缺乏方便的交通,林区交通不便也不同程度影响各林场发展林下经济。

五、林业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延寿县发展林业产业具有良好的基础,优势比较明显,全县蕴涵着巨大的林业产业发展潜力。为挖掘潜力,解决困难和问题使林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通过调研,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

1、建立和完善林业产业扶持政策,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环境。

2、进一步强化林场职工希望在山,潜力在山,出路在林的意识,真正确立,“以林兴场、以林富民”的发展战略。

3、大胆创新林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以创新求发展、以创新解决促进林产业大发展的“瓶颈”问题。

4、抓住机遇,顺势而谋,乘势而上,使林产业的发展融入到省、市的产业布局和产业导向上来,争取更多的林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及投入扶持。

5、调整产业结构,整合项目资金,突出重点和优势,力创名、特、优、新品牌,提升林产业的带动辐射作用。

6、高度重视科技兴林,建立健全科技支撑体系,使林业产业健康发展建立在提高科技含量基础上。创办多形式的专业合作社模式。(如:基地+职工+农民+院校…等)

总之,延寿县林业局发展林下经济相对比较分散,利益主体较多,积极组建大型林下经济合作社,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经营者适应市场的能力,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林下经济产业化、组织化程度,要进一步拓宽林下产业,结合林区实际情况,自主创新,自谋发展,逐步发展一批迎合市场需求符合职工意愿,发展有收入的林菜、林禽、林果、林菌等模式的林下产业经济不断壮大产业发展规模,加大林地综合开发利用,在保护生态的同时,使职工致富增收,进一步加快产业发展步伐真正实现“产业兴林、产业兴场、产业富民”;尽快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迎接林业又一个美好的春天。

延寿县林业局

2017年6月20日

第18篇:产业扶贫调研报告

2018年产业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产业扶贫是帮助贫困群众甩“穷帽”、去“穷根”的根本路径,是精准扶贫的关键所在,也是从“输血式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的重要体现。今年以来,鄠邑区农业局为全面抓好产业扶贫工作,确保全区具有产业发展意愿和发展能力的建档立卡户实现稳定产业增收。根据我区实际,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生产发展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以政策为保障,充分调动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园区、专业合作社等带贫主体支持农户增收致富积极性,通过龙头企业(园区)带动的“公司+基地+建档立卡户”的形式,以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的“专业合作社+建档立卡户”的形式,采取“捆绑式”参与、“链条式”带动、“项目式”推进、“整合式”投入,加强政策和服务保障,进一步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全力推进产业扶贫,为建档立卡户增收搭建平台。结合日常产业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及入户走访、座谈情况,现将调研报告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鄠邑区辖13个镇街、1个景区管理局,1282平方公里,240个行政村,耕地面积58万亩,总人口57.7万人,其中乡村人口36.5925万人。全区现有省定贫困村51个、市级重点村33个(两者重复11个),未脱贫贫困村11个,在册贫困户2329户6282人,今年计划退出贫困户1627户,贫困发生率为1.3%。产业兴则乡村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实施,我区坚持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思路,立足地域特色优势,构建大产业扶贫格局,

- 1业扶贫路径,进一步培育壮大各具特色的脱贫支柱产业,拓宽贫困户增收产业体系,实现对全区2329户贫困户全覆盖。

(二)明晰产业发展路径 1.秦岭北麓沿山地区产业脱贫

(1)产业扶持内容。主要发展景区旅游、乡村民宿旅游、中蜂产业,同时大力推进秦岭北麓葡萄产业发展,建立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模式。一是通过引导对贫困户开展技能培训,提升改造室内外整体环境,配备厨房、住宿用品等措施,落实帮扶计划;二是通过农家乐、民宿产业带动农产品销售拓宽贫困户就业渠道,达到增收目的;三是引进中蜂养殖龙头企业,向贫困户提供蜂箱、蜂王,三年技术跟踪服务,产品兜底销售,打造中蜂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四是通过葡萄品种改良、创新栽培模式、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投入品使用控制、有机质提升等集成技术,帮助贫困户实现优质绿色生产。

(2)产业扶持对象。重点扶持景区理局、草堂镇、石井镇、蒋村镇等镇贫困户536户1319人。

2.中部平原地区产业脱贫

(1)产业扶持内容。发展以设施大棚西瓜、蔬菜、草莓、苗木花卉、特色养殖业为主的增收产业。一是对苗木购置、新技术推广、管护、基础建设等方面进行扶持;二是通过对贫困户提供种苗、实用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制定产业发展方案等措施,提高贫困人口技能素质,增强其脱贫致富能力。

- 3部门发放金融贴息扶贫贷款5万元入股工商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园区),确保帮扶贫困户入股分红享受上不封顶,使贫困户实现稳定分红增收。同时,鼓励工商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园区)、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务工,获得工资性收入。贫困村驻村工作队、联户帮扶干部、街办包村干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协助贫困户与入股的龙头企业(园区)签订产业脱贫股权合同或协议,保证贫困户享受到股权分红。目前,已落实帮扶企业26家,吸纳入户资金1735万元,计划每年分红138万元,覆盖贫困户1735户。

3.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能人大户)+贫困户+产业项目资金扶持模式。

按照“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能人大户)+贫困户+产业项目资金扶持”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鼓励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能人大户)带动贫困户学习种养殖产业技术和市场知识,为贫困户提供种苗种畜、技能培训、动物防疫等服务给予特殊帮助,区政府将给予合作社建设标准化种植和养殖基地、发展山林经济、开发乡村旅游等产业项目资金扶持。带动10-15户以上给予10-20万元产业项目建设资金扶持;带动15-20户给予20-30万元产业项目建设资金扶持;带动20户以上给予30-50万元产业项目建设资金扶持。

同时,鼓励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能人大户)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入社务工,获得工资性收入。贫困村驻村工作队、

- 5前置条件和硬性约束,按照下达资金量每10万元带动1户贫困户的标准向每户贫困户分红2000元,带动贫困户户数在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及项目验收拨款时予以落实,每户贫困户只能享受一次农业项目扶贫带动。同时引导现代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标准化养殖场通过订单生产、土地托管、股权合作、吸纳就业等方式,与贫困户形成稳定的产业带动关系,建立帮扶共赢机制。

6.其它模式。

各镇(景区管理局、街办)可根据辖区产业发展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其他产业脱贫模式。产业扶贫带动贫困户产业发展,以上模式可叠加享受。

(四)统筹规范使用资金

1.贫困户产业扶贫资金主要用于对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及其它增收产业所需的设施等费用的补助。

2.贫困户产业扶贫资金不可使用的方面包括:不能用于家庭个人直接生活性消费,固定性建设,非产业发展的其它用途。

3.贫困户产业帮扶资金,可多批次、多时间段根据贫困户家庭个人实际情况使用。

4.产业扶贫资金的管理:各镇(景区管理局、街办)是贫困户产业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的主体,对辖区贫困户产业扶贫资金安全运行和使用负总责。

5.各镇(景区管理局、街办)可以根据辖区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整合贫困户产业扶贫资金,统筹安排能帮助贫困户增收的项目,建立贫困户联帮机制,带动贫困户共同发展。

- 73.实行网格化管理,加强技术服务保障。一是持续做好产业扶贫110服务,组建11支技术服务队,实行产业培训网格化管理模式,对全区51个省级贫困村、33个市级重点村产业布局情况,开展“一对一”、“点对点”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产业技术巡回培训及指导工作,实现了产业脱贫全方位跟踪帮扶。截止目前,产业扶贫110技能服务共接诊群众问询19次318人次。二是投入产业技能培训项目资金50万元,采取农业系统技术单位与委托第三方培训机构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开展“十百千万”产业脱贫户技能培训、贫困村产业发展培训、四个一乡土人次培训及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目前共举办技能培训36期2138人次。

4.加强“四个一”乡土人才培育。在51个省级贫困村、33个市级重点村,按照“四个一”(每个贫困村培育一名产业引领村干部、一名互助合作带头人、一名农林技术骨干、一名农产品流通服务人)标准培育产业领军人才,共计291人,实现51个省级贫困村、33个市级重点村发展脱贫主导产业有人领、技术需求有人教、互助合作有人带、市场销售有人跑的良好局面。

三、典型经验

一是全力聚焦12345,用好六个一工作法。为坚决打赢“十百千万”产业扶贫工程这场硬仗,鄠邑区农业局提出了“十百千万”产业扶贫工程“12345”目标,即:“1”——“收入过线”:建档立卡户通过产业带动,工资性收入、生产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各类收入总和必须过线,增收户年人均收入必须达到3600元,示范户年人均收入必须达到5000元;“2”——“一业一技”:建档

- 9行了“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模式,与85户产业发展户建立了利益联结关系,按照新时代农业、新产业发展理念,发挥科技示范引领作用,不断促进贫困户产业发展增收;西安渭河家禽育种有限公司带动景区管理局辖区内70户中蜂养殖户发展中蜂产业,并签订了产品收购包销协议,全面解决了农户产品卖难问题; 西安东山果品专业合作社引入“党建+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与蒋村镇青三移民新村联姻,采取“三带一帮”扶贫模式,即:务工带动、入股带动、销售带动、全程跟踪帮扶,东山合作社创新扶贫模式,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另外,玉蝉镇孙家硙村采用“民营企业+帮扶企业+贫困户”模式,建立了“花草种植”和“净菜检测加工”两个产业链;余下镇灵山寺村成功创建了300亩温室果蔬产业园。通过不断打造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树立样本示范,切实发挥了先进导向作用,引导更多的社会企业和贫困户投入到产业脱贫攻坚战中。

三是抓技能培训,提高农户经营能力。为全面提升建档立卡户中有产业发展意愿及产业发展能力的户产业经营水平,不断提升群众致富能力,确保产业脱贫户实现稳定增收产业项目。区农业局派遣11支产业脱贫技术服务队,实行产业培训网格化管理模式,持续发挥产业脱贫技术服务110指挥体系作用,对全区51个省级贫困村、33个市级重点村产业布局情况,开展“一对一”、“点对点”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产业技术巡回培训及指导工作,实现了产业脱贫全方位跟踪帮扶。今年投入财政专项资金50万元,采取农业系统技术单位与委托第三方培训机构相结合的方式,

- 11宿旅游、中蜂产业、葡萄产业、设施大棚西瓜、蔬菜、草莓、苗木花卉、特色养殖业、休闲农业,打造无公害蔬菜基地等特色产业,栽下产业这棵“摇钱树”,确保农民(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

2.产业脱贫是脱贫攻坚的必由之路,也是精准脱贫的必然选择。

坚持以项目扶持为主要手段,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把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与贫困农户、脱贫资金有机结合起来,使新型经营主体成为项目实施和资金周转的有效载体,促进产业脱贫工作市场化。坚持“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就是扶持农民(贫困户)”的理念,构建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创新“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产业项目资金扶持”的产业化脱贫体系,推动经营主体和贫困农户双赢,才能进一步提高户县产业脱贫成效,

3.产业脱贫需要多部门联动。

产业脱贫不单单是农业部门的工作,涉及农业局、财政局、金融办、经贸局等相关部门,必须建立产业脱贫联席会议制度,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共同推进产业脱贫工作。

4.“三变”改革是产业脱贫的希望之路。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集体产权越明晰的村,“三变”改革基础越好;积极进行“三变”改革探索,已经有一定变革基础的村,农民经济收入普遍高于未进行三变改革探索的村;产业项目越成熟、越大的村,在

一、

二、三产业融合方面越全面,融合程度越深;“三

- 13紧围绕培育产业、促农增收核心,引导贫困群众转变传统种植模式,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优势种植业,增加群众收入。

2.用活土地资源。有条件的村可以探索实施土地股份合作社。将没有劳动能力进行耕种的农户土地集中起来,采取入股、租赁、转包、互换、托管等多种农村土地流转的形式给有劳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农业园区进行产业发展。

3.延伸产业链条。要积极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单项产业集中连片发展到500亩以上的区域或附近要相应建成加工企业,同时要采取加大扶贫贴息贷款发放数额和覆盖面及落实有关税费优惠政策等措施,加大对扶贫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扶贫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建成一批大型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解决老百姓“卖难”和“贱卖”的问题。

4.打造亮点抓好示范带动。要在产业扶贫建设中,选择3个以上增收项目明显,覆盖面广,群众易接受的种、养、加工项目,作为特色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做强做大,做出成效。培育10家以上新型经营主体和现代农业园区参与扶持,辐射带动发展100户以上增收示范户,带动1000户以上有产业发展需求的贫困户脱贫增收。

5.强化技术支撑。加强与农业院校及相关科研单位联系建立科研基地,请他们派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撑,开展种植、养殖实用技术和农业产业化技能培训,同时围绕各个地方的产业发展

- 15

第19篇:家具产业调研报告

正定家具产业调研报告

调查者

学号 吴捡军

410104000225 李策

410104000

杨洁茹

410104000119

目录

调研目的 .............3 调研对象 .............3 调研内容 .............调研方法 .............调研情况汇总 .........总结与思考 ..........我们的建议 ..........参考文献 ............

3 3 4 12 13 14 正定家具产业调研报告

调研目的

1、全面调查了解正定县家具产业发展情况

2、重点考察了解正定家具产业发展的产业现状、产业特点、历史经验、未来规划、招商引资政策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调研对象

为了使整个调研工作更具代表性,我们首先走访了正定家具产业发展相对比较成规模的家具协会、大型家具生产企业、家具市场和相关政府部门;

调研内容

1、正定家具产业的特点、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战略规划;

2、正定家具产业链现状:主导产业、产业集聚状况、产业层次水平;

3、正定家具市场(含家具原辅材料市场)的开发规模、特殊优势、区域布局、产业概况;

4、正定家具市场(含家具原辅材料市场)的基础设施:现状、规划、收费标准等;

5、正定.家具市场(含家具原辅材料市场)的优惠政策:土地、税收、财政、招商、人才、金融、行政审批、企业服务等;

6、正定家具市场(含家具原辅材料市场)投资开发与管理模式:完全政府主导,完全企业主导,政企合作开发,政府支持引导、企业投资开发;

7、正定家具市场(含家具原辅材料市场)的开发与招商进展情况。

调研方法

1、文献和资料查阅法:通过网站查询、关键字搜索、分析和整理,提取相关有益信息。部分资料来源于相关书籍、政府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年鉴。

1、实地考察调查法:通过各种渠道拜访当地政府领导、家具产业相关管理部门、家具行业协会组织、家具生产企业;实地考察当地家具生产工厂、家具市场,了解工厂和市场的实际生产、经营、销售状况、硬环境建设、软环境特征等情况。为进一步收集整理资料,提出结论提供事实依据,这是本次调研采用的主要方法。

调研情况汇总

一、正定县家具产业集群现状

正定县板材家具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集原材料生产、深加工、配套产品、家具制造、专业市场于一体的特色产业格局,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2012年8月,正定板材家具被河北省政府确定为“十二五”重点支持的特色产业,将重点支持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为提升传统产业,创新增长方式注入了活力。

正定县现有板材生产企业170家,家具制造企业1100家,从业人员4万余人,其中中盐银港、腾飞木业、平安家具、森通木业、三友门业等较大规模生产企业200余家,年营业额过亿的企业10家,年产值五千万以上的20家,年产值三千万以上的企业有50家。板材产品主要有胶合板、贴面板、密度板、细木板、木质地板等装饰用板;家具门业产品已形成包括卧房套装、办公、宾馆、沙发、优质实木复合套装门、仿古红木家具等系列产品700多个品种。板材家具产业链已形成集原料采购、家具制造、专业市场、物流配送、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集群。1996年被河北省中小企业局命名为“板材家具产业集群”,从而也带动了周边县市相关产业发展。初步统计,2011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年产板材300万立方米,产值56.6亿元;家具系列产品100万套(件),家具制造业产值20亿元;流通市场年销售额超过80亿元,其中恒山板材市场年销售额达到38亿元,金河家具基地年销售额15亿元,三才家具市场年销售额10亿元,其他市场、门店等形式的年销售额达到17亿元。

正定恒山板材市场、三才家具市场、金河家具批发基地,以及正在建设中的石家庄·正定木都工业园,是河北省板材家具消费重要的采购批发地,营销范围已经辐射北京、天津、四川、山西、陕西、内蒙、河南等多个省市自治区。正定恒山板材市场荣获“全国文明市场”、“全国竞争力百强市场”、“河北省发展县域特色产业知名市场”,“河北省生产资料十大市场”等荣誉称号。三才市场、金河家具基地入住有四川全友、顾家工艺、左右沙发、年年红红木、北京强威、邢台蓝鸟、河北平安、香港诺丹及玉虎、帝罗兰、顺豪、乖乖虎等一大批地方名优品牌,市场入驻率达100%。正定板材家具制造业与产品销售市场互动,形成了北方著名的板材家具基地。

2012年12月30日,以“蜕变·升级·赢未来”为主题的2012年正定县家具协会年会在正定县国泰假日酒店隆重召开。

正定县副县长崔庆朝在发言中高度评价了正定县家具协会自成立以来所做出的工作,同时,他表示,正定县在十八大之后面临的机遇和形势前所未有,而“正定家具生产基地”目前也正在立项过程当中,同时也在申请为河北省重点项目。他表示,希望在正定家具协会的带领下,正定县家具行业能够在安全生产的基础上,涌现出更多的知名品牌。 河北省政府已经批准正定县设立河北正定现代服务产业园区,纳入省级开发区管理序列。依靠业已成型的“正定板材家具产业集群”,发展板材家具生产性服务业,建设“一区多园”很有必要。为此,正定县将以省级园区为统领,利用好河北正定现代服务产业园区各种优惠政策,规划建设国际板材家具产业出口基地。

重点加快板材木都工业园建设,规划投资15亿元建设正定红木文化产业园,发挥金河家具、三才家具两大龙头市场辐射作用,建立成龙配套的销售体系,引进上、下游相关配套项目,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以物联网形式,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木业产品国际采购中心,使正定板材家具产品与国内、国际两大供市场接轨。到“十二五”末,省级园区入驻企业达到100家以上,年产值突破30亿元,重点企业的年生产能力、销售收入、上缴税金分别占整个行业的65%、80%和85%以上。

二、正定县家具产业集群形成过程

经过多年的发展,石家庄市已经形成了六大核心工业园区,16个县城周边产业聚集区和39个特色产业聚集区,产业集群已经初步形成,而正定县的家具产业正是其中的重点发展和扶持对象。

按照集群、集约、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正定重点培育家具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集群升级提档,突出建设特色产业体系,同时加快了家具研发和设计的巨大发展,取得了一批在国内外处于先进水平的成果。此外,还成立了多个家具产业的研发中心和民间协会。

近三年,国家、省、市三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支持正定县产业集群核心企业资金达到400万元。因此家具产业也水涨船高,取得跨越发展。

近年来,正定县加大了为民营经济服务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从研发服务、融资服务、商务服务等多个方面着手,扶持平台体系建设,家具产业的企业借助此次机会,积极与政府沟通合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积极搭建了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工信局与驻正定金融机构合作,帮助企业与金融机构沟通形成银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推动家具企业担保机构建设,注册公司十几家,注册资本金上亿元,此项工作居全省前列。对运作规范的家具企业担保机构,国家、省、市扶持风险补偿金达到了750万元。财政扶持中小企业专项资金6000万元以上。另外,周转金贷款贴息、技改项目贷款贴息、对标、淘汰落后产能等扶持资金对家具企业升级的引导资金达到2亿元以上。

搭建了法律服务平台。主动地为家具企业提供政策和法律咨询,依法维护家具企业合法权益。

搭建了电子商务平台。在《正定县电子商务发展规划》中已经明确提出,充分发挥政府在电子商务中的引领作用,为国内外企业、公众、投资者提供完整、准确的信息,为本地居民提供网上消费等服务,为政府部门的行业管理提供便捷渠道。

“十一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出台民营经济利好政策,河北省大力实施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正定县抓住机遇,在落实国家和河北省民营经济政策措施的同时,进行了民营经济管理机构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规范家具产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家具产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正定县政府先后出台了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各种政策和法规。 指导思想上把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协调发展作为三大战略任务,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创建和谐社会,而家具产业自然也就成了支柱产业。

各级各部门也确实把家具产业的发展摆在重要位置,2003年以来,每年对有关部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和综合排队,每年奖励70万元以上。2011年,石发【2011】9号文件,印发《关于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简称“50”条,从放宽民营经济准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财税支持、金融支持、土地资源支持、科技支持、人力资源保障、组织领导等九个方面措施取得历史性的突破,企业界备受鼓舞,感到振奋,营造了大发展、快发展、全民创业的好环境。正定家具产业正是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才有了今天的产业集群,并带动了正定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正定县家具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

1、能够抓住各种时机大力推广正定家具区域品牌。

只有“正定家具”这个整体品牌塑造好,正定家具企业才能在这个平台上受益,也只有正定家具企业发展好,“正定家具”这个整体品牌才有价值和影响力。所以,协会积极利用各种活动推进正定家具整体品牌的塑造推广工作。3月份组织企业参加广东家具展;4月份利用正定采购会之机,组织企业进行大力度宣传推介;在北方最具规模的青岛家具展上,正定家具企业也大放异彩,彰显了正定企业的综合实力;同时,在哈尔滨家具展、香河家具采购节、郑州家具展览会、苏州家具展、成都、大连、石家庄、济南、西安、山东临沂等地家具展会和行业活动上,正定家具积极参展参与,扩大了正定家具的影响力,树立了良好的整体品牌形象。

2、组织企业参展,集中展示品牌形象。

为了组织企业拓展渠道,寻找经销商,协会与各地家具协会、家具展览会进行了对接沟通,争取有利条件组织企业参展。尤其是北方一些省市展览会,是拓展渠道很好的平台。2012年4月,协会组织十余家家具企业走进了哈尔滨家具展览会,各家企业都对展会给予了高度重视,展位装修大气磅礴,参展人员精神抖擞,展出产品精雕细琢,充分展示了正定家具产业的制造优势,集中展示了正定家具的整体品牌形象。

在5月举行的郑州家具展,6月举行的苏州家具展,7月的成都、大连家具展,8月沈阳、石家庄家具展,9月胜芳采购会,10月西安家具展上,正定家具企业大胆拓展、积极参展,充分体现了正定家具产业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在行业内留下了极好的口碑,大家一致认为,随着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的衰退,北方家具企业的发展后劲突显出来,尤其是适宜三四级市场的正定家具产业,将会迎来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正定家具依靠近三十年发展沉淀,累积了一些优秀的品牌,形成了丰富的家具上下游产业链,在这个利好时期,一些优秀企业定会崛起,正定也必将会形成一个极具竞争力的家具产业基地。

3、与多家协会及金融单位建立了合作及联盟关系。

协会自成立以来,一直把同各兄弟协会的良好沟通做为发展之本,整体资源,广泛合作是正定家具产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措施。2012年,协会对多家协会进行了走访,建立了良好的外围关系,其中与哈尔滨、辽宁、胜芳等协会建立了战略联盟关系,协会之间取长补短,互通有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不仅同兄弟行业协会建立了合作,在与家具企业经营过程中经常需要的金融部门,协会也进行了广泛外联,并与工商银行建立了合作关系,帮助企业融资贷款,使企业扩大了规模,提高了生产水平。目前,协会正积极拓展范围,与多家金融机构洽谈合作,力争为家具企业争取更多资源,助力企业腾飞。、

4、组织企业整体入驻卖场或筹备正定名品馆

抱团出击,集体拓展渠道,打造富有特色的正定家具名品馆,是塑造整体形象的有力举措。企业整体入驻卖场,既突显整体品牌,又可节约成本,是向消费者推广正定家具的很好方式。在此模式的驱动下,协会与企业一起同香河家具城、胜芳博览中心积极洽谈整体入驻事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另外,结合正定家具的产品定位,着眼于未来最具潜力的三四级市场,协会对各重点县市进行了走访洽谈,先后走访了冀州、安平、安国、饶阳、定州、无极、元氏等地,寻求合作商机。目前,这种整体入驻卖场进行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包装、整体推广的方式将是未来渠道整体的一大亮点,通过尝试也必将摸索一条适合正定家具企业的渠道模式,从而提升企业销售。

5、组织协调正定春秋两季展销会

正定做为家具生产流通基地有着丰富的产业基础,十年以来,每年春秋两季的家具展销会已经形成了以三才家具市场、金河家具市场为主要支撑,以众多家具企业积极参与,覆盖家具上下游产业的行业重要活动。自活动举办以来,规模逐年扩大,参与群体越来越多,每次活动到会人数可达几万人,覆盖北方地区各级市场采购商,成交量节节攀升。家具协会以产业基地整体繁荣为己任,整合资源,积极协调市场和企业,融各方之力,把活动办成正定家具人的大节日。目前,正定家具企业已经把春秋两季家具订货会做为全年的重要活动来准备,协会也在会议期间就企业活动策划、宣传推广、产品展示等方面给予会员企业大量的支持和帮助,发挥联盟才智,助力企业发展。

6、会刊编辑和信息服务

着眼于华北地区重要产业基地的定位,协会编辑出版了协会会刊《华北家具》杂志,双月刊出版,发向会员企业、上下游厂商、全国行业协会、卖场、经销商、设计服务机构等,截至目前,已经出版了两期。为了更及时快捷地报道会员企业的情况,扩大发行量,协会将会对会刊进行改版,结合区域品牌诉求点,会刊将更名为《正定家具》,并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压缩版面,以新闻资讯为主,扩大发行范围,新一期报纸将于元月中旬与大家见面。

在做好杂志的同时,协会也开通了正定家具网和正定家具手机报,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立体式传媒结构,多角度、更快捷的报道行业资讯,传播正定家具品牌,推广先进经验。

7、会员征集和筹备专委会

协会成员在走访市场的过程中,积极推介协会,宣讲协会服务职能,吸引企业入会,扩大组织队伍,不完全统计,全年累计新增会员30余家。同时,为了更专业化对接与服务,协会筹备了木门专业委员会、家具半成品专业委员会等,协会将视进展情况,择机举行成立仪式。

8、企业一对一服务

协会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和行业研究,对个别企业进行了深入帮扶,从品牌定位、产品定位、营销策划、渠道管理、人才招聘等方面给予会员企业一对一服务,取得了会员企业的认可。在今后的工作中,协会将在全国整合更优秀的智力资源与企业对接,真正将“重点扶持,带动全面”落到实处,聚焦资源帮助几家大的企业率先发展壮大,从而带动整个正定家具产业的集体繁荣。

各位会员朋友,虽然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不同程度的受到了挑战,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步子可能放缓,但2012年不是世界末日,中国14亿人的内需市场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到2020年中国将建成小康社会,人民收入翻一番,城市化将达到70%多,还会有3亿人走向城市,这样庞大的市场需求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千年不遇的历史机遇,未来广大的三四级市场会成为主流市场,充满活力的正定家具产业要抓住机遇、全力创新、做大做强、赢得未来,把正定打造成一个家具产业新高地。

9、政府的大力支持

河北省政府已经批准正定县设立河北正定现代服务产业园区,纳入省级开发区管理序列。依靠业已成型的“正定板材家具产业集群”,发展板材家具生产性服务业,建设“一区多园”很有必要。为此,正定县将以省级园区为统领,利用好河北正定现代服务产业园区各种优惠政策,规划建设国际板材家家具产业出口基地。

河北省政府重点加快板材木都工业园建设,规划投资15亿元建设正定红木文化产业园,发挥金河家具、三才家具两大龙头市场辐射作用,建立成龙配套的销售体系,引进上、下游相关配套项目,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以物联网形式,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木业产品国际采购中心,使正定板材家具产品与国内、国际两大供市场接轨。到“十二五”末,省级园区入驻企业达到100家以上,年产值突破30亿元,重点企业的年生产能力、销售收入、上缴税金分别占整个行业的65%、80%和85%以上。

四、正定县家具产业集群的优势

1、产业优势

正定拥有全国最大的板材市场、油漆市场和家具配件市场,是家具生产基地,家具企业能够就地取材,就地销售,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系,减少了中间环节和运输费用,大大降低了成本。

正定家具市场,租金远低于同类卖场,市场设有完善的管理部门,对商品的质量、环保标准、售后服务,商场环境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质优、价优、服务好”的市场特色,保证了市场的发展活力,吸引着全国各地的顾客和厂商。

市场以泛正定区域为中心,依托中西部面向全国,在未来五年内全力打造百万平米家具产业园,打造华北一流的家具交易平台。

2、区位优势

( 1)正定家具市场坐落于驰名中外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正定,与全国最大的板材、油漆、装饰材料、五金配件集散地——正定恒山板材市场毗邻,坐拥家具生产、加工、销售的龙脉风水宝地。正定地处河北腹地,环渤海经济圈,距北京、天津260公里。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正定凭借独特的地域资源和文化优势,在经济社会中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家具行业是带动正定经济发展“引擎”之一,河北三江家具集团有限公司正定家具市场是正定家具行业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快速发展,为这座古城赋予了更新的生命力。 (2)交通和物流:正定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京港澳高速公路、京广铁路、107国道贯通南北,京昆高速公路、石太高速穿境而过。距石家庄民航机场仅需15分钟车程。

正定物流仓储业发达,市场配套设施建有50000平方米的仓储库房,距市场5公里有占地近2000亩的北方国际物流园区,物流配送通达全国各地。地处环渤海经济圈,紧邻北京、天津和唐山…

五、正定县家具产业集群的新举措

河北省政府已经批准正定县设立河北正定现代服务产业园区,纳入省级开发区管理序列。依靠业已成型的“正定板材家具产业集群”,发展板材家具生产性服务业,建设“一区多园”很有必要。为此,正定县将以省级园区为统领,利用好河北正定现代服务产业园区各种优惠政策,规划建设国际板材家具产业出口基地。 重点加快板材木都工业园建设,规划投资15亿元建设正定红木文化产业园,发挥金河家具、三才家具两大龙头市场辐射作用,建立成龙配套的销售体系,引进上、下游相关配套项目,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以物联网形式,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木业产品国际采购中心,使正定板材家具产品与国内、国际两大供市场接轨。到“十二五”末,省级园区入驻企业达到100家以上,年产值突破30亿元,重点企业的年生产能力、销售收入、上缴税金分别占整个行业的65%、80%和85%以上。 园区融入完整的家居文化新概念,集家具、家居用品的生产、设计、经营、展览、科研、信息为一体,形成“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多元化”的现代园区格局。为营造优良的投资经营环境,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尤其在税收方面实行“低税赋,免收费”政策,对家具生产经营者购地自建,,除建筑企业劳保基金减半收取、工商注册登记费只牧工本费外,其他费用全免。园区内的经营者,只交税,不交费。税收按最低档次征收。另外,园区内还实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经营。“多家事一家管、多家费一家收”。提供从物业管理、市场营销到货物运输、信息中介等全方位、一流的服务。为此政府和民间共同努力,将会采取以下措施来提升正定家具的竞争力:

1、领导重视,重点支持。正定县将板材家具业作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给予重点扶持。在沿羊曲线两侧筹建了石家庄·正定木都工业园,总体规划土地1520亩,第一期为企业提供土地300亩。园区聘请专家进行了规划方案设计,园区内建设了两纵、两横四条公路,同时完善了水电暖等配套设施,成立了管委会,统一规划园区建设和服务入园企业。通过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对园区建设优先安排土地,完善基础设施,鼓励企业向园区集中。对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一条龙服务,将重点项目列入县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实行领导分包责任制,明确任务时限和考核指标,加强指导,确保顺利实施。目前园区建设已经初具规模,河北金吉祥木业有限公司搬迁改造项目、正定县佳美装饰材料加工厂搬迁改造项目、年产8万吨的甲醛生产线等13个项目已落户园区。

2、强化投入,科技先行。板材家具业作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科技投入的重点领域,在政府投入的同时,引导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通过开展新产品研发、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河北银港人造板有限公司拥有高中密度纤维板、刨花板进口生产线3条,其中进口连续平压THDF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20万立方米,引进的两条全自动连续平压刨花板生产线,年生产能力为50万立方米,成为全国最大的板材加工企业之一,企业研制开发的木塑复合材料、生态门、波浪板、吸音装饰板、免漆木线等新产品,高效能二次浸渍干燥机、塑钢暖气罩等产品获得国家专利授权。无醛胶细木工板通过国家人造板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获得《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证书》和《十佳绿色品牌证书》。

3、整合资源,建立联盟。按照“整合资源,广泛合作,重点扶持,带动全面”的发展战略,积极引导企业加强合作,实现强强联手,通过组建正定名品联盟,有效地对区域家具行业资源进行整合、优化配置,带动正定家具企业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化地进行市场拓展,促进成员企业和区域家具行业的快速发展,实现联盟成员间的相互合作、优势互补,树立正定家具整体形象。

4、培育市场,搞活流通。如政府为了支持金河家居基地,出台了优惠政策,规定在市场开业之日起,三年内免受任何税费、第四至六年减半征收,允许客商凭授信证明不定期办理贷款以及对于商户的户口迁移、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帮助等。

5、提供信息化服务。按照省商务厅有关建立县域特色产业电子商务网站的工作部署,由县商务局牵头,召开会议,做出安排,着手筹建正定北方板材家具电子商务网,内容包括政策法规、供求信息、企业名录、产品库、价格行情、行业动态等,依托和链接正定信息港、正定科技网、正定板材信息网、正定恒山板材市场、金河家具基地、三才市场等门户网站,通过信息整合,实现资源共享,着重为板材家具制造和流通企业提供技术信息、人才信息、技能培训、技术推广,为企业提供信息发布、网页制作、市场信息等服务,促进线上市场与线下市场的有机结合。

同时把正定作为一个品牌进行整体对外宣传推广。包括在国内各专业媒体上投放广告,与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加强交流,利用他们的资源对外宣传正定等;

同时,打造正定家具的品牌效应,提升正定家具的知名度和产品附加值。

促进正定家具展会的建设,并组织本地企业参与全国各项重要展会与交流活动; 强化市场管理,推行集体诚信品牌体系。除了加大力度打击市场欺诈行为,巩固市场秩序,还会提高产品的准入门槛与加强产品检测,保证市场上产品的质量;

优化产业构成。目前正定有家具制造企业上百家,政府要取缔无证照经营的小企业,淘汰低端产能,同时培育龙头企业,推动家具制造业向高附加值产品转移。 引入外来优秀品牌(包括卖场),丰富市场品牌聚合度,促进本地市场的自我改造;

建设家具物流园区,实现商贸分流。该园区规划用地规模约500亩,将集中布局50条仓储、配送、发货运输等家具物流专线,并建设面向家具厂商和经销商的家具公共仓储,还有家具物流管理运营中心和电子商务平台。

打造专业的电子商务平台。行业将构建集家具设计、展示、资讯、采购功能于一体的家具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尝试与网上银行以及“支付宝”等独立第三方支付模式等各种手段,形成特色家具电子商务模式。商家可借助互联网直接面向消费者来销售产品和进行售前、售后服务。

打造一流的家具研发创新平台,引进国内外研发机构和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培养家具业高端人才。

大力扶持有助于提升正定县形象与产业档次的重点项目,促进市场的升级换代。

据了解,正定县已实行先行赔付制度、诚信店认证授牌、诚信物流等诚信系统措施。目前已有几十家企业通过诚信店认证。 而产业升级项目方面,东港家居集团投资建设的“东港家居总部大厦”就是市场向高端发力的一个最佳例子。该项目将汇聚家具研发、创意设计、展示中心、采购物流、私家收藏、家居体验等功能于一体。 正定县县政府在家具专业市场优化升级上可以说是不遗余力的,不仅提升硬件,也着力改造软环境,全力扶持产业的升级。除了以上措施,政府还投入巨资改善交通要道的环境,为消费者构建舒适购物环境;对家具市场开展专项整治,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等等,得到了商户的称赞。

六、正定县家具产业集群的未来发展

1、加快园区建设。省政府已经批准正定县设立河北正定现代服务产业园区,纳入省级开发区管理序列。依靠业已成型的“正定板材家具产业集群”,发展板材家具生产性服务业,建设“一区多园”很有必要。为此,正定县将以省级园区为统领,利用好河北正定现代服务产业园区各种优惠政策,规划建设国际板材家具产业出口基地。重点加快板材木都工业园建设,规划投资15亿元建设正定红木文化产业园,发挥金河家具、三才家具两大龙头市场辐射作用,建立成龙配套的销售体系,引进上、下游相关配套项目,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以物联网形式,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木业产品国际采购中心,使正定板材家具产品与国内、国际两大供市场接轨。到“十二五”末,省级园区入驻企业达到100家以上,年产值突破30亿元,重点企业的年生产能力、销售收入、上缴税金分别占整个行业的65%、80%和85%以上。

2、提高品牌意识。家具是木材加工及人造板的终端产品,能提高人造板、装饰人造板及木制品的附加值。“十二五”期间,正定县将指导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生产线,加快家具的工业化、标准化进程,大力发展厨房、办公等板式家具,发展拆装家具、待装配家具及自装式分体组合家具,逐步淘汰落后的手工生产,实现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加强与国际著名设计公司的合作,引进国际最前沿的设计理念,提高家具的研发、创新能力,开拓国际市场,增加出口创汇。着力推行质量体系认证,增强产品质量意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由规模效益向品牌效益的转变。创建一批人造板和家具制造领域的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到2015年,拥有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30个,“平安”商标争取认定为国家驰名商标,全国知名品牌突破30个。

3、推动产业升级。充分发挥产业政策在行业发展中的调控作用,明确鼓励与限制发展的产品和技术,确定项目发展规模,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开发设计、检验检测、技术培训等环节,延伸产业链,打造带动力强的大中型板材加工及人造板企业集团,推动产业升级。依托市场优势,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不断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建成功能齐全、特色突出的面向全省、全国的大型交易市场和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抓紧正定板材家具电子商务网站的各项筹建工作,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宣传企业,推介产品,搞好服务,繁荣正定,为实现“转型升级、跨越赶超”目标作出重要贡献。

4、使家具材料结构更加合理。由创业之初单一的实木产品发展到现在拥有多种材料合成的家具同登市场,实现了一个关键性的重大转变。近年来正定县家具已形成以中纤板为主要材料的“板式家具”、以皮、布为原材料的“皮件布艺”家具、以金属、玻璃为主材料的“五金玻璃”家具、以藤竹为原材料的“藤竹家具”、以实木为主的实木家具等五大类,而且实木家具正在逐年减少,非实木家具正在迅速上升,已占正定县家具成品市场70 %以上的销售份额。特别是薄木和微薄木与人造板的结合,制造出各种款式、品种和高档次的现代化实木家具,花色种类齐全,很好地适应了国民经济和广大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这种多元化材料的变革,有利于家具产业冲破材料束缚,朝着更高档次的方向发展,也将给正定县家具产业的后续发展带来更广阔的前景。

5、拓宽家具销售渠道。近年来,正定县家具企业加强了产品营销,努力拓宽销售渠道,在全国各大省、市设立销售点,变“前店后厂”、地产地销的半封闭销售形式为多层次、多渠道、跨地区大流通的现代开放式经营,为开拓家具市场,促进家具工业的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家具生产逐步向工业现代化方向过渡,带来了销售了范围的扩大和销售方式的多样化。如东港等企业在各大省市设立销售点达20多个。目前,正定县家具市场年销售额在两亿元以上,产品已销往全国各地。主要市场集中在河北、山西、山东和陕西等省。值得指出的是,成品家具已占正定县家具销售总额的85 %以上,完全改变了过去以半成品为主的局面。

6、不断完善产业配套。正定县家具产业已完全形成配套,家具从材料供应到木工机械、家具五金、油漆、包装、运输、物流以及产品销售市场所有产业环节配套都已建立,这就给产业发展的规模化提供了一条龙的生产服务,也为产品成本控制打下了基础,进而大大增强了正定县家具产品在外市场的竞争力。

7、不断提高家具质量。近年来,正定县家具企业加快了原材料结构、工艺结构、技术装备和专业化生产等方面的变革,先后引进人造板生产设备、家具生产线成套设备,在表面装饰材料上做文章,高薪聘请专业技术人才,产品质量不断提高。雅梦居等家具品牌产品先后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表示该产品能顺畅进入国际市场。家具产品档次开发齐全,分高、中、低三个档次,这些产品定位分别符合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高档产品主要销往大中城市。中低档产品主要面对工薪阶层和普通居民及农民。

总结与思考

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正定县家具产业集群的高速发展与以下条件是密不可分的:

1、政府和民间高度重视:正定县成立了一个专门为引导、推动家具产业发展服务的高规格机构—正定家具行业协会,全面负责家具产业发展规划、指导、服务和协调等工作。会长都是由行业内最成功的家具公司领导担任。与此同时,政府通常都会专门针对家具产业的发展制定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措施,以促进家具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2、政策开明开放:在家具产业发展的初期,“放水养鱼”是正定政府采取的政策策略。不管是在土地使用、税费征收方面,还是在金融政策、林木政策等方面,正定政府在企业发展初期,都是采取一种宽容、包容、支持、扶植的政策思路,让企业在一种非常宽松的经济环境中不断成长。

3、企业及时把握发展机遇:从改革开发之初发展到现在,伴随着整个世界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发展,正定家具产业也经历了坎坎坷坷的几十年风雨历程。在这个过程中,机遇与挑战总是并存的。纵观我们考察过的这些地方,发展的好的家具公司总是在恰当的时候把握住了发展的机遇,及时升级或调整结构,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正定家具产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政府和企业对国家政策的充分运用和大胆创新。近两年又及时对整个产业实行布局调整和结构调整,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更新、产业升级,实现产业集群的有效构建。

4、从产业集群高度构建发展战略:一个产业要长足发展,政府必须从集群的高度进行引导。没有集群优势的产业是很难做大的。这一点也是我们此次调研得出的深切感受。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不同产业集群的纵深程度和复杂性相异。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许多产业集群还包括由于延伸而涉及到的销售渠道、顾客、辅助产品制造商、专业化基础设施供应商等,政府及其他提供专业化培训、信息、研究开发、标准制定等的机构,以及同业公会和其他相关的民间团体。 因此,产业集群超越了一般产业范围,形成特定地理范围内多个产业相互融合、众多类型机构相互联结的共生体,构成这一区域特色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已经成为考察一个经济体,或其中某个区域和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我们的建议

1、鼓励开发商兴建工业标准厂房,对家具用地给予一丁点优惠政策。

1、降低工业用水用电价格。对家具行业的相关企业的用水用电降低一定额度,以吸引家具公司的投资。

1、放宽家具产品放行手续。对家具企业生产的板式成品家具以及消耗少量木材的皮质、布艺家具,在县内流通免予办理木材运输证,运输出县的,凭家具生产和经销企业的销售税务发票和购货人身份证件办理出县木材运输证。

1、加大对非家具耗材企业的清理整顿,确保家具产业的原材料供应。政府应尽快完成对本县木材加工企业的清理整顿,保留优势家具生产企业,对小规模分散的木材加工企业进行整合,关闭非法木材加工企业和部分非家具木材生产企业,力保家具企业的原材料供应

1、减轻规费负担。切实减轻县内企业的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负担,使得家具企业的成本能够降低,也有利于其专注于企业的生产运作。

1、加大人才智力支持。由有关部门牵头,每年至少免费为企业举办1次以上各类人才大型招聘会,并根据企业需求开展人事、劳务代理服务;对专业技术人员申报和评定专业技术职称与本县其他非国有企业一视同仁。

1、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推进银企合作平台建设,每年至少召开1-2次银企合作恳谈会,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积极创造条件,支持鼓励创办小额贷款公司,进一步优化信用环境。金融机构要创新信贷品种,建立转移企业金融需求目录;支持企业依照国家规定,发行企业债券;允许企业以股权融资和项目融资筹集资金。

参考文献

《搜狐家居》 《木业信息网》 《石家庄新闻网》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正定县板材家具产业大发展》(定县商务局)

文章来源:正

第20篇:竹产业调研报告

解放思想,赶超跨越

——关于我县竹产业发展的调查与研究

我县现有竹林面积51.4万亩,占全县森林面积的20.7%。其中,毛竹林面积50万亩、立竹量7500万根,年产竹材1400万根,竹产业产值6亿元,居广西之首。2006年荣获“中国竹子之乡”。虽然我县竹产业获得了可喜的成就,要想长足发展,做大做强。依然还存在着很多突出的困难和问题,所以必须秉承“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大讨论活动的精神推进我县林业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跨越发展。

一、竹业发展现状

兴安县种植发展竹类历史悠久,品种有毛竹、撑杆竹、麻竹、粉单竹、黄茅竹、吊丝竹、苦竹、慈竹、方竹等30多个竹类品种。其中毛竹林50万亩,立竹量7500万根,年产商品竹材1400多万根,年加工竹材1000万条,年产鲜笋1万吨、竹业年产值6亿元,是全县林业经济、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毛竹种植遍及全县10个乡镇,六大产区,其中华江乡、溶江镇的金石林区占92%,竹业收入占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90%以上,竹业已成为是山区林农致富奔小康的希望所在。但与竹业开发领先的浙江、福建等省相比,无论是加工利用、生产规模、产品种类,还是经济效益,都有相当大的差距。

二、竹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企业规模过小,资源利用率低。加工企业虽近千家,

但大部份是私人企业和个体加工户,从事生产加工竹凉席、竹筷、竹胶合板、竹工艺品、竹地板坯板和竹编胶合板,年产值低,生产规模小,很难形成规模效益。此外由于企业规模小,无法对加工剩余物进行综合利用,导致竹材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

二是设备不配套,技术装备差。我县绝大部份企业设备陈旧或新购质次价廉的低档设备,并且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设备严重短缺。

三是产品单一,研发能力弱。目前,我县竹材加工企业仍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产品为主导产品,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偏低。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多,一味仿造人家的产品,新产品少,造成产品链断裂,严重影响了企业的造血功能。

四是产品质量不稳定,质量信得过的产品少。由于企业不愿意使用先进合理的设备及技术,导致加工精度、含水率、油漆等质量不合要求,影响了产品的销售和出口。而因为质量差导致品牌跟不上,只能人为地降价销售来冲击市场。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

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大力建设生态林业,加快竹产业化进程,坚持以培育壮大竹林资源为基础,以中低产林改造为重点,以先进科技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竹产品开发利用为龙头,开发竹产业,弘扬竹文化,发展竹经济,建设新农村,逐步建立现代化竹产业体系。把

竹产业建成绿色支柱产业,境内实现山川秀美,成为全国竹业名县。

(一)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实现我县竹业产业新繁荣。在“十二五”期间,全县扩种毛竹5万亩,完成毛竹低产林改造20万亩,毛竹丰产林比例达到70%以上;到2015年,全县竹林达到57万亩,其中毛竹林55万亩,毛竹立竹量达到1亿根,年产毛竹1500万根,竹笋年产量5万吨。全县竹业年产值达到8亿元以上。

(二)加大竹产业精深加工,精品工艺、环保产业的投资力度,继续扶持规模大,效益高,产品质量好的加工企业,重点建设2家生产规模大,除生产主导竹产品外,大力发展竹类环保、竹子加工、竹类药业、竹纤维服装等高科技产业,以提升竹产品的附加值。

(三)加快竹产业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大竹产业园区的招商引资力度,延长产业链,引进与竹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油漆、胶水、包装等配套加工企业,集竹文化展示、竹类经营、竹产品生产加工和观光旅游、科研一体的综合性、高档次竹产业生态工业园区。

(四)实施品牌战略,帮助竹加工企业进行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抓好条形码登记,为产品准入市场领取“通行证”,引导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

(五)切实加强竹业内部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交流合

作。重组和完善现有竹文化、竹产业协会组织,担负企业建立信息灵、反应快,能应对市场变化,业务素质高的营销重任及提高组织协调能力,有效抗击市场风险的队伍。

(六)加大宣传推介力度,鼓励竹产加工企业对产品进行广告宣传,编印竹产品专刊画册,政府做好服务工作,引导、组织竹加工企业积极参加各种博览会和商品交易会,大力推介、充分展示兴安的竹产品,自己的品牌。

(七)开发毛竹资源旅游,做强做活竹文化森林、生态旅游,依托猫儿山、2000多年历史的灵渠文化底蕴、兴安的人文资源、文化产业建设以竹林风光的休闲观光园区、生态旅游园区、农家乐园、生态文化教育基地,提升兴安旅游名县品位。

服装产业调研报告
《服装产业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