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汇报

征管体制改革工作汇报(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3:49:31 来源:工作汇报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深化征管体制改革

中办、国办印发的《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正式公布,其中明确,合理划分国税、地税征管职责,并将在纳税服务等环节实施国税、地税深度合作。

我国现行的征税体制确立于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实行按税种把收入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以及共享税,并同时设立国税、地税两套税务机构进行征管。

分税制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经过20多年的时间,职责不够清晰、执法不够统一等问题也逐渐凸显。

方案中提出的第一项任务就是“理顺征管职责划分”,明确中央税由国税部门征收,地方税由地税部门征收,共享税的征管职责根据税种属性和方便征管的原则确定。

这份方案还从创新纳税服务机制、转变征收管理方式、深度参与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6大类30多项具体举措,很多与纳税人紧密相关。

例如,提出顺应直接税比重逐步提高、自然人纳税人数量多、管理难的趋势,从法律框架、制度设计、征管方式、技术支撑、资源配置等方面构建以高收入者为重点的自然人税收管理体系。

在建立促进诚信纳税机制方面,对进入税收违法“黑名单”的当事人,将实施禁止高消费、限制融资授信、禁止参加政府采购、限制取得政府供应土地和政府性资金支持、阻止出境等惩戒。

方案提出了2020年改革目标,建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匹配的现代税收征管体制,降低征税成本,提高征管效率,增强税法遵从度和纳税人满意度,确保税收职能作用有效发挥,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

政策解读

改革大幕拉开 征税体制将“质变”

——解读《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

今天,中办、国办印发的《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正式向社会公布,我国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的大幕正式拉开。

这份方案于今年10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为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征税体制改革做出顶层设计。

改革直指“痛点” 征税体制将“质变”

这份改革方案开宗明义,直指目前我国税收征管体制中的“痛点”,包括职责不够清晰、执法不够统

一、办税不够便利等。

在问题导向下,改革方案共提出6大类30多项具体举措,包括“厘清国税与地税、地税与其他部门的税费征管职责划分”“最大限度便利纳税人、最大限度规范税务人”等。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行军’,财税改革已经往纵深迈进,这需要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支撑,实现质变,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会长刘剑文说。

刘剑文举例,改革方案中称“顺应直接税比重逐步提高、自然人纳税人数量多、管理难的趋势,从法律框架、制度设计、征管方式、技术支撑、资源配置等方面构建以高收入者为重点的自然人税收管理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正是个人所得税等直接税改革的基础。

根据方案,2020年建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匹配的现代税收征管体制,降低征税成本,提高征管效率,增强税法遵从度和纳税人满意度。

适应分税制财政体制 深化国税地税合作

我国目前的征税体制确立于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实行按税种把收入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以及共享税,并同时设立国税、地税两套税务机构进行征管。

可以说,分税制对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经过20多年的时间,税制改革步伐不断加快,一些瓶颈与问题也逐渐暴露。

2012年起,我国开始推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由于营业税是地方税第一税种,改革后增值税由国税征收,虽然收入仍归属地方,但地税的功能就存在重新定位的问题,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更加迫切。

“营改增以来,的确出现了国税部门征管工作量加大而地税部门减少的现象,但随着环境保护税和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推进,地税部门征管工作量将会呈明显增加的态势。”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说。

一些专家也指出,营改增是推进税收征管改革的一个契机,国税、地税恰恰在这个过程中加深了合作。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是国税、地税机构分设的基础,分税制基础没有改变,机构分设也宜继续坚持。”王军说。

逐项细化改革 有路线图有时间表

当然,改革方案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纳税服务、征税方式、国际税收合作等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化的综合改革,细化了很多具体改革举措。

其中,加强纳税服务、促进诚信纳税是方案的一大重点,提出全国纳税服务将全国统一流程;将全面建立纳税人信用记录,对于被列入“黑名单”的当事人,禁止高消费、限制融资授信、阻止出境等一系列惩戒措施。

方案中还提出多份“时间表”--2016年,实现所有增值税发票网络化运行;2017年基本实现网上办税,分行业、分国别、分地区、分年度监控跨国企业利润水平变化;2018年将建成自然人征管系统,并实现与其他征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等。

一些新举措也十分引人注意,例如研究探索推进在我国驻主要市场经济国家、走出去重点国家使领馆和国际组织派驻税务官员,承担开展涉税争端解决,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涉税服务等。

“这份改革方案不仅考虑到当前的实际需要,而且着眼于未来,立足于国内,而且放眼于国际,不仅有每一项具体改革的路线图,也有时间表,是一份推进改革的细化指南。”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胡怡建说。

附:方案

《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

我国从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建立了分设国税、地税两套税务机构的征管体制,20多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比,我国税收征管体制还存在职责不够清晰、执法不够统

一、办税不够便利、管理不够科学、组织不够完善、环境不够优化等问题,必须加以改革完善。为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及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有关要求,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法治引领、改革创新,发挥国税、地税各自优势,推动服务深度融合、执法适度整合、信息高度聚合,着力解决现行征管体制中存在的突出和深层次问题,不断推进税收征管体制和征管能力现代化,进一步增强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

(二)改革目标

到2020年建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匹配的现代税收征管体制,降低征纳成本,提高征管效率,增强税法遵从度和纳税人满意度,确保税收职能作用有效发挥,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

(三)基本原则

——依法治税。以法治为引领,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完善征管法律制度,增强税收执法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便民办税。以纳税人为中心,坚持执法为民,加强国税、地税合作,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不断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切实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让纳税人和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科学效能。以防范税收风险为导向,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转变税收征管方式,优化征管资源配置,加快税收征管科学化、信息化、国际化进程,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

——协同共治。以营造良好税收工作环境为重点,统筹税务部门与涉税各方力量,构建税收共治格局,形成全社会协税护税、综合治税的强大合力。

——有序推进。以加强顶层设计为前提,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程相匹配,积极回应纳税人和社会各界关切,统筹兼顾,稳步实施。

二、主要任务

(一)理顺征管职责划分

根据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程,结合建立健全地方税费收入体系,厘清国税与地税、地税与其他部门的税费征管职责划分,着力解决国税、地税征管职责交叉以及部分税费征管职责不清等问题。

1.合理划分国税、地税征管职责。中央税由国税部门征收,地方税由地税部门征收,共享税的征管职责根据税种属性和方便征管的原则确定。

按照有利于降低征收成本和方便纳税的原则,国税、地税部门可互相委托代征有关税收。

2.明确地税部门对收费基金等的征管职责。发挥税务部门税费统征效率高等优势,按照便利征管、节约行政资源的原则,将依法保留、适宜由税务部门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等非税收入项目,改由地税部门统一征收。推进非税收入法治化建设,健全地方税费收入体系。

(二)创新纳税服务机制

按照加快建设服务型税务机关的要求,围绕最大限度便利纳税人、最大限度规范税务人,不断提高纳税服务水平,着力解决纳税人办税两头跑、纳税成本较高等问题。

3.推行税收规范化建设。实施纳税服务、税收征管规范化管理,推行税收执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并向社会进行公告,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国税、地税服务一个标准、征管一个流程、执法一把尺子,让纳税人享有更快捷、更经济、更规范的服务。

4.推进办税便利化改革。加快推行办税事项同城通办,2016年基本实现省内通办,2017年基本实现跨区域经营企业全国通办。完善首问责任、限时办结、预约办税、延时服务、“二维码”一次性告知、24小时自助办税、财税库银联网缴税、出口退税分类管理等便民服务机制,缩短纳税人办税时间。合理简并纳税人申报缴税次数。实行审批事项一窗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全面推行网上审批,提高审批效率和透明度。推进涉税信息公开,方便纳税人查询缴税信息。规范、简并纳税人报表资料,实行纳税人涉税信息国税、地税一次采集、按户存储、共享共用。能够从信息系统提取的数据信息不得要求纳税人重复报送,加快推行办税无纸化、免填单,让纳税人少跑腿、少费时、少花费。

5.建立服务合作常态化机制。实施国税、地税合作规范化管理,全面提升合作水平。采取国税、地税互设窗口、共建办税服务厅、共驻政务服务中心等方式,2016年实现“前台一家受理、后台分别处理、限时办结反馈”的服务模式。完善全国12366纳税服务平台,2016年全面提供能听、能问、能看、能查、能约、能办的“六能”型服务。制定实施“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建设融合国税、地税业务,标识统

一、流程统

一、操作统一的电子税务局,2017年基本实现网上办税。推进跨区域国税、地税信息共享、资质互认、征管互助,不断扩大区域税收合作范围,进一步创新自由贸易试验区税收服务举措,让纳税人享有优质、便捷、统一的纳税服务。 6.建立促进诚信纳税机制。对纳税信用好的纳税人,开通办税绿色通道,在资料报送、发票领用、出口退税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减少税务检查频次或给予一定时期内的免检待遇,开展银税互动助力企业发展。对进入税收违法“黑名单”的当事人,严格税收管理,与相关部门依法联合实施禁止高消费、限制融资授信、禁止参加政府采购、限制取得政府供应土地和政府性资金支持、阻止出境等惩戒,让诚信守法者畅行无阻,让失信违法者寸步难行。

7.健全纳税服务投诉机制。建立纳税人以及第三方对纳税服务质量定期评价反馈的制度。畅通纳税人投诉渠道,对不依法履行职责、办事效率低、服务态度差等投诉事项,实行限时受理、处置和反馈,有效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

(三)转变征收管理方式

落实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适应纳税人特别是自然人数量不断增加以及企业经营多元化、跨区域、国际化的新趋势,转变税收征管方式,提高税收征管效能,着力解决税收征管针对性、有效性不强问题。

8.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管理。大幅度取消和下放税务行政审批项目,实现税收管理由主要依靠事前审批向加强事中事后管理转变,推行纳税人自主申报,完善包括备案管理、发票管理、申报管理等在内的事中事后管理体系,出台相应管理办法,确保把该管的事项管住、管好,防范税收流失。

9.对纳税人实施分类分级管理。对企业纳税人按规模和行业,对自然人纳税人按收入和资产实行分类管理。2016年,以税务总局和省级税务局为主,集中开展行业风险分析和大企业、高收入高净值纳税人风险分析,运用第三方涉税信息对纳税申报情况进行比对,区分不同风险等级分别采取风险提示、约谈评估、税务稽查等方式进行差别化应对,有效防范和查处逃避税行为。 10.提升大企业税收管理层级。对跨区域、跨国经营的大企业,在纳税申报等涉税基础事项实行属地管理、不改变税款入库级次的前提下,将其税收风险分析事项提升至税务总局、省级税务局集中进行,将分析结果推送相关税务机关做好应对。

11.建立自然人税收管理体系。顺应直接税比重逐步提高、自然人纳税人数量多、管理难的趋势,从法律框架、制度设计、征管方式、技术支撑、资源配置等方面构建以高收入者为重点的自然人税收管理体系。税务总局、省级税务局集中开展对高收入纳税人的税收风险分析,将分析结果推送相关税务机关做好应对,不断提高自然人税收征管水平。

12.深化税务稽查改革。建立健全随机抽查制度和案源管理制度,合理确定抽查比例,对重点税源企业每5年轮查一遍。2016年普遍推行先开展案头风险分析评估查找高风险纳税人再开展定向稽查的模式,增强稽查的精准性、震慑力。依法加大涉税违法犯罪行为查处力度,规范执法行为,坚决防止以补代罚、以罚代刑。定期曝光重大涉税违法犯罪案件,震慑不法分子。加强税警协作,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有机衔接,严厉打击税收违法犯罪行为。改革属地稽查方式,提升税务稽查管理层级,增强税务稽查的独立性,避免执法干扰。2017年实现国税、地税联合进户稽查,防止多头重复检查。

13.全面推行电子发票。推广使用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健全发票管理制度,2016年实现所有发票的网络化运行,推行发票电子底账,逐一实时采集、存储、查验、比对发票全要素信息,从源头上有效防范逃骗税和腐败行为。

14.加快税收信息系统建设。2016年全面完成金税三期工程建设任务,形成覆盖所有税种及税收工作各环节、运行安全稳定、国内领先的信息系统。2018年实现征管数据向税务总局集中,建成自然人征管系统,并实现与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到2020年使我国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居于国际先进行列。 15.发挥税收大数据服务国家治理的作用。推进数据标准化及质量管理,健全减免税核算体系,发挥税收大数据优势,加强数据增值应用,在提高征管效能和纳税服务水平的同时,使之更深刻地反映经济运行状况,服务经济社会管理和宏观决策,为增强国家治理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四)深度参与国际合作

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要求,树立大国税务理念,用国际化视野谋划税收工作,加强对国际税收事项的统筹管理,着力解决对跨国纳税人监管和服务水平不高、国际税收影响力不强等问题。

16.积极参与国际税收规则制定。结合我国主办2016年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协同落实好二十国集团税制改革成果,广泛参加全球税收征管论坛、联合国国际税收合作专家委员会等国际税收组织活动,做国际税收规则制定的参与者、引领者,增强我国在国际税收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17.不断加强国际税收合作。围绕建立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税收关系,推动完善国际税收合作与协调机制,执行好《多边税收征管互助公约》和《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标准》,加强税收信息交换,形成深度交融的互利合作网络。积极开展对外税收援助,提供税收知识培训和技术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和低收入国家提高税收征管能力。

18.严厉打击国际逃避税。全面深入参与应对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BEPS)行动计划,构建反避税国际协作体系。建立健全跨境交易信息共享机制和跨境税源风险监管机制。完善全国联动联查机制,加大反避税调查力度。2017年建立健全跨国企业税收监控机制,分行业、分国别、分地区、分年度监控跨国企业利润水平变动情况,防范国际逃避税,维护国家税收权益。 19.主动服务对外开放战略。以推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支持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为重点,加快税收协定谈签和修订进程,全面加强国外税收政策咨询服务,建立与重点国家税务部门常态化沟通机制,及时协调解决走出去企业有关涉税争端。

(五)优化税务组织体系

与推进税收征管现代化相适应,进一步完善税务组织体系,着力解决机构设置、资源配置与税源状况、工作要求不匹配等问题。

20.切实加强税务系统党的领导。税务总局党组要切实加强国税系统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建设、税务文化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指导地税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协同省级党委和政府对省级地方税务局实行双重领导,加大对地税部门的指导和业务规范力度。

21.优化各层级税务机关征管职责。税务总局重点加强税收制度和管理制度设计、工作标准制定、信息平台建设和数据集中处理应用、税收风险集中分析、大企业和国际税收管理、执法监督等方面职责。省级税务局重点加强数据管理应用、大企业税收管理、国际税收管理及税收风险分析推送等方面职责。市级税务局要精简机关行政管理职责,强化直接面对纳税人的一线征管和服务职责。市级、县级税务局重点加强税源管理和风险应对工作,更好地为纳税人服务。

22.完善税务稽查机构设置。强化税务系统稽查职责和工作力量,探索建立跨区域税务稽查机构,主要负责查处大案要案、指导系统稽查工作、协调国税局和地税局开展联合稽查。

23.完善督察内审机构设置。强化税务系统督察内审职责和工作力量,探索建立跨区域督察内审机构,增强独立性,形成有效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24.研究探索推进对外派驻税务官员。根据工作需要,按照现有模式,研究探索推进在我驻主要市场经济国家、走出去重点国家使领馆和国际组织派驻税务官员,承担开展国际税收协作、涉税争端解决、涉税信息收集、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境外涉税服务等任务。

25.合理配置资源。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优化税务系统编制结构,提高编制使用效益。调整完善与国税、地税征管职责相匹配、与提高税收治理能力相适应的人力资源配置,实现力量向征管一线倾斜。税源规模较小的地区,可按照便利纳税人、集约化征管的要求,适度整合征管力量。逐步理顺和规范中央财政对国税系统经费管理体制,健全地方财政对地税系统经费的保障机制。

26.加强税务干部能力建设。实施人才强税战略,实行税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深入推进绩效管理,加强对税务干部平时考核,完善日常化、累积化、可比化的数字管理制度体系。加大国税、地税之间以及与其他部门的干部交流力度。按照中央有关规定,实施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在编制和工资经费限额内,对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实行聘任制,解决专业人才不足问题。

27.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明确国税系统党组主体责任和纪检机构监督责任,厘清责任边界,强化责任担当,细化履职要求,加大问责力度,完善纪检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内控机制信息化建设,2016年将内控制度和要求嵌入到税收征管和财务管理软件中,最大限度防范廉政风险、减少执法风险,促进干部廉洁从税。

(六)构建税收共治格局

建立健全党政领导、税务主责、部门合作、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税收共治格局,着力解决税收环境不够优、全社会诚信纳税意识不够强等问题。 28.推进涉税信息共享。加快税收征管法修订和实施进程,依法规范涉税信息的提供,落实相关各方法定义务。建立统一规范的信息交换平台和信息共享机制,保障国税、地税部门及时获取第三方涉税信息,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依法建立健全税务部门税收信息对外提供机制,保障各有关部门及时获取和使用税收信息,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全面建立纳税人信用记录,纳入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依法向社会公开,充分发挥纳税信用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

29.拓展跨部门税收合作。以“三证合

一、一照一码”改革为契机,扩大与有关部门合作的范围和领域,实现信息共享、管理互助、信用互认。探索政府购买税收服务。规范和发挥涉税专业服务社会组织在优化纳税服务、提高征管效能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30.健全税收司法保障机制。司法部门要依法支持税务部门工作,确保税法得到严格实施。公安部门要加强涉税犯罪案件查处的力量,健全公安部派驻税务总局联络机制,指导各级公安部门开展涉税犯罪案件查处工作。加强涉税案件审判队伍专业化建设,由相对固定的审判人员、合议庭审理涉税案件。推行税收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制度。

31.加强税法普及教育。将税法作为国家普法教育的重要内容。把税法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对青少年的税法宣传教育。开展经常性的税收宣传工作,增强全社会的税法意识。

三、组织实施

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在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稳妥推进。

(一)提高思想认识。各地区、各部门要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深刻认识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做好工作,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二)强化组织协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建立健全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的领导机制,明确和落实工作责任。税务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抓好具体方案的研究制定、贯彻推进和督促落实工作。各相关部门要结合职责分工,落实具体支持措施。

(三)稳步有序实施。结合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程,明确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确保2016年基本完成重点改革任务,2017年年底前努力把各项改革举措做实。具体安排是:2015年至2016年上半年,在上海市、江苏省、河南省、重庆市进行综合改革试点,在北京市、湖北省、广东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深圳市进行专项改革试点;2016年下半年,总结经验,扩大试点,在全国范围内稳步推进改革;2017年,总结实施情况,完善具体措施,确保改革任务基本到位。执行中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

(四)加强舆论引导。重视和加强宣传工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正确引导社会预期,最大限度凝聚共识,为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营造良好环境。

推荐第2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2011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华县卫生局

今年以来,在华县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周密部署下,华县卫生系统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加快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药品“三统一”、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促进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转变为核心,狠抓医改各项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实,稳步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经过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团结协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我县卫生系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努力推进医改工作

为抓好卫生系统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我局年初召开了医改工作会议,签定了各医疗卫生单位的医改目标责任书,成立了系统医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分管领导为李宪社局长,办公室在防保股,负责日常工作。

二、医改各项重点工作进展顺利

(一)新农合参合率稳步提高,受益面不断扩大。

2011年我县农业人口260364人,参合农民251542人,参合率达到96.68%。比上年94.56%有所提高,报销比例为75%,特困救助比例为90%,不断完善新农合制度,建立健全新农合长效筹资机制,确保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进一步完善了新农合统筹补偿方案、提高筹资水平、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住院补偿最高支付限额;积极开展门诊统筹,4月份在乡镇卫生院和部分村卫生室先行开展了试点,现在已全面开展,扩大了新农合的受益面。同时,加强了经办机构的能力建设,全面实现参合人员在统筹区域内即时结算。健全监督制约机制,规范基金管理使用,合理控制基金结余,保障基金安全。强化定点医疗机构监管,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

(二)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了药品三统一工作。

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制度覆盖率达100%、基本配送率达80%,制定了《关于开展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三统一工作实施意见》和《关于印发华县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三统一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成立了华县药品三统一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长由县政府副县长担任。为加强领导,理顺职责,规范集中采购工作,在今年6月份,县政府决定对县药品三统一有关领导机构进行整合,撤销华县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三统一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三统一”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杨翠红县长担任,办公室设在了卫生局,办公室主任由卫生局长李满荣兼任。要求各基层医疗机构统一牌匾、统一目录、统一品种、统一规格、统一价格向群众进行公示,并公布县药品统一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县纪检监察部门举报投诉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我局在今年4月、8月、10月, 多次对我县的13所乡镇卫生院进行了督导检查,要求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率达到100%以上,原库存药品清零率基本达到100%以上,并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

(三) 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健全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一是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赤水中心卫生院住院楼工程内外装饰已经完成并交付使用,金堆中心卫生院已完工,等待交付。占地面积100亩,建筑总面积24000平方米,总投资1.2亿元的华县人民医院扩建项目主体正在建设。建筑面积6976平方米,七层框架结构的华县中医医院门诊楼工程已完工,

现正在装修。投资1235万元、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的华县卫生综合楼(卫生监督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中心综合楼)建设项目主体已完工。

二是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加强村卫生室内涵建设工作。在全面推进的基础上,注重内涵建设、软件建设。对全县村卫生室的药品目录、卫防妇幼资料、合疗监督公示、处方、门诊日志等进行了统一标准、统一制作、统一发放,达到了诊断、治疗、用药、收费等就诊流程的规范化。

三是采用多种方式,充实村卫生室业务技术人员,县卫生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乡医进行了阶段性的培训。对无资质的乡医组织其学习、考试。对无技术人员的卫生室采取聘请、卫生院托管等方式,建立长效考核机制,确保卫生室在达到标准化建设后能给村民提供长远、有力的健康保障。

(四)抓好涉及面广、影响全民健康水平的公共卫生项目的实施

1、2011年免疫规划工作。全县14个乡镇建卡建证率、卡介苗率、糖丸服苗率、百白破接种率、麻风二联接种率、乙肝疫苗接种率、乙脑疫苗接种率、甲肝疫苗种率均达到100%。 完成了“4.25”全国预防接种日宣传工作,设立咨询点17个、悬挂横幅22条、制作宣传展板10余块、书写宣传标语500余条,发放宣传画2000余张,宣传小折页100余份、宣传专栏30余块。为了全面落实消除麻疹计划,根据省市麻疹查漏补种工作安排,我县对405名漏种儿童进行了补种,补种率100%。

2、妇幼保健工作效果良好。妇幼保健工作紧紧围绕上级下达的妇幼卫生工作各项任务,深入开展项目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一法两纲”,强化管理,扎实工作。一是继续以“母亲健康快车”为载体,广泛开展妇幼健康科普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广大群众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宣传住院分娩的好处。开展了免费妇女病普查及《母婴保健法》等科普知识宣传活动,为城区12所托幼机构3——6岁的儿童进行了健康体检。二是规范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补助项目,提高补助率和全免率。

3、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加强了乡镇卫生院规范化管理和村卫生室内涵建设,加强三基三严训练,开展病历书写培训和书写质量考核评比,规范基本医疗服务技术,全面提高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继续实施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和农村卫生人员培训项目工作。

4、积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实施了九大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六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制定并完善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完善工作考核机制,严格项目、资金管理。调整服务标准,完善服务规范,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使人民群众得到高质量的公共医疗保健服务。卫生局已制定印发了考核办法,疾控中心和妇幼保健院制定了工作计划、实施细则,完善考核方案,加大对各自负责范围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和考核力度,卫生局依据其考核结果拨付项目资金,严格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成情况兑现服务经费。严禁弄虚作假,一经发现,将予以严肃惩处。

三,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切实做好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工作。严格执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认真做好免疫规划工作,确保儿童免疫规划疫苗的有效接种率巩固在95%以上,严防预防接种事故发生。加强了对艾滋病、结核病、出血热、人禽流感、手足口病等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监测,落实防控措施,有效遏制了传染病的暴发流行。进一步完善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细化工作方案,充实应急处置队伍,加强应急演练、示范和督查,全面提升公共卫生监测预警、指挥协调、应急处置和安全保障能力。建立健全县乡村卫生机构应急体制机制,落实工作措施,加强卫生应急管理和队伍建设,在全县建立了覆盖全面、反应迅速的应急网络。

切实加强母婴保健工作。完成了“孕免”、“叶酸发放”、“妇幼卫生监测”、“宫颈癌筛查”、“降消”、“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等妇幼卫生重大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任务。规范了出生医学证明管理。提高了住院分娩率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率,保障妇女儿童健康,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加大了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全面落实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执法行为。加强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和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鉴定的监管工作,实施好职业病防治项目。加强传染病防治和学校卫生监督检查。推进了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提升公共场所卫生水平。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净化医疗服务市场环境。

四、培育壮大卫生人才队伍,全力实施人才强卫工程。

一是加强卫生人才培训。采取岗位大练兵大比武、卫生支农、全科医生培训、城市医院支援农村卫生、选派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等形式,强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知识学习教育,不断提高卫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认真实施人才强卫工程。继续实施从医从教、人才振兴计划、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等人才工程,积极引进各类急需人才,努力充实壮大人才队伍,为促进全县卫生工作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2011年,上级下达我县乡镇卫生院招收定向免费医学生2名。我局将按照上级要求,及时与报考定向免费医学生的考生签订就业协议,确保完成招生任务。二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建设,提高卫生队伍整体素质。今年我县共参加医学教育184人,参学率90%以上;县卫校和陕西中医学院联合举办大专(本)学历教育,注册学生68人。三是通过公开考试招聘了19名卫生专业人员,全部充实到乡镇卫生院,缓解了基层卫生人员短缺问题。四是针对人才强卫工程,我局还向县政府呈报了《关于急需充实卫生技术人才的意见》。同时,我局会同县编办,对华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妇幼院和乡镇卫生院的业务开展、床位设置、人员现状及专业人才短缺情况进行了调研,县编办已按医改目标责任要求,拟订出华县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公立医院人员编制草案,正在向县上主要领导汇报。

五、存在问题和建议

1、卫生专业人才严重短缺。我县有13个乡镇卫生院,应编制490人,目前实际只有240人。由于缺少正规卫生专业院校的毕业生,上级配发的一些设备因缺少技术人员而无法使用。县医院、中医院共设床位680张,应编制952人,目前两院正式职工仅仅只有337人,缺编609人。导致临床医护人员长期超负荷工作,身心疲惫,极易发生医疗事故

2、“三统一”及公共卫生补偿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对医改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建议上级部门加大对卫生政策落实情况的督查力度,确保各项惠民政策及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使医改工作顺利、全面、圆满完成。

一年来,我县卫生系统在上级各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位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做了大量工作,解决了许多困难和问题,同时也取得了大量宝贵的经验,较全面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对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我们将不断完善,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〇一二年一月十日

推荐第3篇:税务系统征管体制改革表态发言材料

深化税务系统征管体制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税收工作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是利国利民利企利税的重要改革举措,是深化税务系统放管服改革的客观要求,是夯实税收事业发张根基高质量推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作为一名有着年党龄,税龄的科级干部,我完全拥护改革,正确看待改革,积极投身改革。我将严格按照“听党话 顾大局 讲奉献 守纪律”的要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时刻提醒“自己是组织的人,离开了组织自己什么都不是”,自觉服从大局,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听党指挥,坚决贯彻落实改革的各项要求,正确看待个人进退流转,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团结同志稳定队伍,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努力做新税务新征程新作为的税务好干部。我承诺坚持“六要六做”:

一要坚定理想信念,做对党忠诚的践行者。 二要严格遵规守纪,做清正廉洁的坚守者。 三要坚持勤政务实,做敢于担当的实干者。 四要秉持公道正派,做公平公正的维护者。 五要加强团结融合,做真诚友好的促进者。

六要勇于开拓创新,做争先创优的贡献者。

推荐第4篇:征管处工作汇报材料

今年以来,我处在市局党组和省局征管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国税工作会议和全省征管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三双”工程和“四项目标”、“九项任务”,以落实《税收责任区管理办法》、《税收管理员制度》为抓手,坚持依法治税、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强化管理,优化服务,在征管基础建设、普通发票管理、征管信息化、规范执法、夯实基础、加强部门协调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狠抓落实,税源管理进一步强化

按照总局、省局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全面落实税收责任区管理办法和税收管理员制度,明确责任区划分原则、依据,完善税收管理员工作职责,规范税收管理员管理行为,提高税源监控能力。通过落实税收责任区管理办法和税收管理员制度,充实基层管理人员,细化工作标准和要求,强化税源监管,初步解决了征管工作中存在的“疏于管理、淡化责任”问题,强化了税源管理,有效地推动了税收管理精细化。至10月底,全市共建立了121个责任区,共有262名税务干部从事税收管理工作。

1、明确职责,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局《关于进一步深化税务责任区管理强化税源监控的工作意见》,我处及时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印发的通知》、《关于印发的通知》,不仅进一步完善责任区管理员工作规程,而且明确要求各地要采取“四项措施”,充实、完善、丰富税收责任区管理员工作内涵。即通过完善责任区层级管理,实行管理员、科长、分局长三级监控,明确各层级工作任务,分解落实管理责任;通过建立健全税源监控指标体系,填写《户籍管理手册》,适时掌握纳税人基本情况、生产经营管理状况、涉税相关指标和税收管理信息;通过健全分类管理办法,根据行业、规模、税种、纳税信用等级等对纳税人进行科学分类,把握主要类型企业生产经营和涉税信息的变动规律,使责任区管理重点突出;强化人机结合,充分依托“一户式”管理系统,提高责任区管理员采集和运用数据的能力;通过建立健全责任区考评监督和奖惩激励机制,通过内部考核、外部评议,加强对责任区管理工作的考核评价。

2、实行税源分类管理。按照属地分类管理原则,根据纳税人规模、性质、行业特点和信用等级等纳税人实际情况以及税源管理的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管理。对城区及农村实行按区域划分征管责任区管理;对重点税源企业,实行重点监控;对中小企业和个体市场,实行划片或分段管理等。

3、加强国、地税和部门配合,加大社会综合治税力度。认真落实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协作的意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在共同开展税法宣传、交换征管数据、相互委托代征、联合评定定额、资料报送等各方面做了大量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加强与工商、银行、技术监督部门、统计、工商联以及其他行业主管部门工作配合,指派专人定期到市工商局采集办证信息,及时提供给有关单位。充分发挥税务代理等社会中介组织作用,加强社会综合治税,提高了税务机关税源管理能力。

(二)建章立制,征管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

按照年初全市国税工作会议提出的税收征管工作“六基”目标的要求,以基层建设为载体,更新管理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健全管理制度,强化管理责任,优化管理手段,着力提高基层税务人员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夯实基层征管各项工作的基础,取得了明显成效。上半年先后出台了关于《印发的通知》、《印发的通知的》、《关于印发的通知》、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税收管理员制度(试行)〉的通知》的通知、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等多项文件规定,做了大量的细化落实工作,使全市税收征管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征管基础工作有章可循,基本解决了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间做和如何做的问题。

(三)简化优化流程,征管效率进一步提高

依据《江苏省国家税务局关于进一步简化优化办税业务流程的通知》文件规定,按照在法律的框架内“有利于纳税人、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原则,将纳税人需要到税务机关办理的各项事务,统一归并到办税服务厅负责;税务机关找纳税人办理的事项,统一由税源管理部门负责;将“一窗式”管理理念应用于各类办税事务,按照征管业务流程,在办税服务厅设立申报纳税、发票管理、综合服务三类窗口,实现了“一窗多能、一机多用、一岗多责”;普遍实行了“一站式”服务、承诺制服务、限时服务等措施。这些措施从体制上解决了以往纳税人到税务机关办税和税务机关找纳税人“找多头、多头找”的问题,进一步简化了办事程序和手续,优化了服务环境,大大提高了办税效率,获得了纳税人广泛好评。同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纳税资料“一户式”存储方式,加强了窗口的审核分析职能,建立了办税服务厅各窗口之间业务联系和监督制约机制,实现各个窗口采集数据信息通用共享。

(四)完善措施,征管运行机制进一步顺畅

为确保征收、管理、稽查等机构间密切配合、通力协作、运转顺畅,减少推诿扯皮现象,降低内部协调成本,制定了《关于印发的通知》和《宿迁市国家税务局市局各分局、稽查局联席会议制度》等规

定,通过建立并落实定期业务协调会、征、管、查联席会议等形式,及时排查、研究、解决现有征管体制下跨部门、跨单位的各类问题。针对排查出的各种问题的不同属性,分门别类加以解决,如问题属于新增业务,原有规定未明确的,于进一步明确业务处理程序、时限;对于属于跨机构协调问题,进一步明确各单位职责;通过建立跨越征、管、查机构的协调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了单个机构无法解决的业务问题,促进了各机构之间密切协作,保证基层税收业务工作顺利开展。

(五)明确重点,欠税管理进一步加强

我们在转发总局、省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欠税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贯彻实施的通知》等文件的基础上,将落实欠税公告为重点,以杜绝新欠,压缩陈欠为目标,努力做好欠税管理工作。一是严格执行总局、省局欠税公告规定。每月上报省局失踪、走逃纳税户及其他查无下落非正常户(以下简称失踪、走逃户)欠税情况,至目前为止,我市上报省局失踪、走逃户共252户,税款138.19万元,各县、区局也均按照总局、省局、市局要求的权限,进行了公告。通过采取欠税公告方式,增强了税法的严肃性,促进了欠税管理工作,公告实施以来,部分欠税户主动与国税机关联系,组织款项,确定清欠计划。泗洪县彩雅特种漆有限公司主动将其全部欠税、滞纳金缴清,共缴纳税款3200元,滞纳金1700元。二是做好欠税底数的动态公布制度。增强欠税管理工作的影响力,提高各地对欠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我们在市局内网按月分县、区,公布各自欠税情况期初数、本期增减变动数和期末数,不仅增强了欠税管理工作的透明度,而且提高了各地清欠工作针对性。三是做好欠税清理过程中业务指导工作。欠税成因较为复杂,能否顺利清收,也不完全取决于税务机关的工作。因此我们要求各地明确自身定位,理清各自职责,应当采取法定措施的,必须采取,树立行政该作为不作为,就是失职的管理理念。

(六)精心组织,普通发票管理取得新成效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统一全国普通发票分类代码和发票号码的通知》和江苏省国家税务局《关于使用新版普通发票的通知》文件精神,我们对发票换版工作进行了精心安排和周密部署,确保全市换版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及时做好社会宣传工作。一方面在各办税服务厅张贴公告,并向纳税人发放相关宣传材料,让纳税人提前做好使用新版发票的思想准备。另一方面要求各地税务机关逐户到纳税人中宣传、讲解,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取得纳税人的理解和支持。二是及时报送省管票印制计划,精心组织新版发票印制、入库、发售,确保新旧发票换版衔接有序。截止到2005年10月31日止,我市共入库各类发票5378.76万份,其中工业类24.91万份,商业类2521.6万份,加工修理业11万份,收购发票254.25万份,其他类1314.57万份。三是以发票换版为契机,全面开展普通发票检查,清理缴销旧版发票。从今年3月1日至4月15日,我们对全市范围内10987用票户的发票领购、使用、保管、缴销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经过清查共销毁各类手工版发票88503本,卷式票16156卷,电脑票952985份。

(七)多措并举,信息化支撑作用进一步提升

1、征管软件的运用。近年总局、省局各类文件出台较为频繁,使软件修改滞后于税法变化的矛盾日益明显,加之STAIS全面推广应用后也暴露出其软件设计过程中的一些缺陷,为及时准确贯彻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执法行为,我们高度重视STAIS软件的全过程管理工作,着力做好STAIS修改完善过程中业务需求提供、业务更新培训和存在问题应急反馈等工作。在收集、整理近期所有发生变化的税收政策,从轻重缓急、可发难度及省局有关精神角度出发,进行梳理,会同信息中心做好技术开发前期的计划准备工作,经会商决定今年自行开发软件目标确定为:修改STAIS中纳税申报表,升级网上申报软件和STAIS中票表稽核系统。在此基础上及时提请有关业务处室及时提供相关政策规定,做好软件开发前的业务需求提供工作。在信息中心的配合下上述开发目标均已实现。另一方面,做好各类软件开发中“缺陷”问题的收集、整理、反馈等应急工作,每月定期上报省局《STAIS软件存在问题台帐》,在争取省局关心、帮助的同时,及时解决基层运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2、数据质量的管理。为及时解决软件运行中发现的各类问题,我们一方面做好操作规范的贯彻落实工作,下发了《关于转发的通知》等文件,着力杜绝因各类不规范做法,造成软件不能顺畅运行的问题。

(八)完善体系,纳税服务进一步优化

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积极推进纳税服务工作,将依法治税、依法行政融入服务之中,通过提高税收执法程序的透明度,整合原有办税服务厅窗口,设置人工咨询台、计算机自助服务系统、税法公告橱窗、服务人员情况简介等形式,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全方位的优质报务,使纳税人在服务厅内完成所需办理全部涉税事宜成为可能,税收服务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充实提高。

推荐第5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市4月26日医改工作大会后,我县高度重视,县长会后立即主持召开全县医改工作会,具体安排部署各项医改工作。我局按市县医改要求,积极行动,成立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系统医改工作,及时召开了全系统医改工作大会,拉出了“XX县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具体安排及任务分解表”,配备专门力量,抓好具体工作,确保了各项重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一、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方面:2011年全县新农合参合人数29.0545万人,参合率98.49%。制订了新农合门诊统筹实施方案,下半年将全面开展新农合门诊统筹。已明确乡级新农合经办机构,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由县经办机构直接管理。

二、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方面: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县出台了《乡镇卫生院改革方案》,制订了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人事管理具体办法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市医改精神,制定完善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及统一配送办法,并按照药品集中采购配送工作流程和制订的时 1

间表,积极开展工作。目前,已完成基层医疗机构库存药品清理和基本药物配送企业招标工作,全县所有政府办乡镇卫生院已全部按规定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增补的纳入基本药物管理的非基本药物。5月31日开始实行了基本药物和增补药品零差率销售,库存药品全部按进价销售,且不得高于政府指导价,并将零差率销售前后的药品价格张榜公布。

全面推进人事制度改革,5月15日前,完成了乡镇卫生院核编定岗,并通过招考和民主推荐方式,公开选聘了乡镇卫生院院长。落实安置了分流人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竞聘上岗、绩效考核工作正在实施。

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目前我县总投资XXX万元的卫生院门诊楼项目已完工,不久将投入使用。县卫生局、县保健站、疾控中心、监督所“四位一体”工程主体也已完工,7月份可投入使用。全县8所乡镇卫生院2010年经过省市考核验收,全部达到标准化、规范化要求。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工作:截止4月底,全县居民健康档案建立8.1万人份;建档率25%,发放健康教育资料19万份,健康教育服务人次4.8万人;3岁以下儿童建册管理11236人;孕产妇建册管理2413人;老年人保健管理8822人;预防接种率98%;传染率疫情报告率100%;高血压、糖尿病、重型精神病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

邢台县、临城等兄弟县市多次派人参观取经,市督导组给予我县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高度评价,称“XX模式”值得全省推广,并被列为邢台市试点县。今年,我县将在规范管理上下功夫,努力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争创省市先进。

五、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目前,我县正在探索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有激励有约束的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和多元化办医的竞争机制,提高公立医院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

存在问题

农村医疗技术人员整体素质低、待遇低、服务能力差,增加了一体化管理工作难度。需政府出台相应的人才引进、人员培训、工资补助等政策,提高农村医技人员素质,增强基层医疗单位的吸引力。

下步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局成立了医改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并设立专门医改办公室,具体负责医改工作。建立了医改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层层抓好落实。实行局班子成员分包乡镇责任制,全面负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二、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广大医务人员是一支具有奉献精神、值得社会尊敬和信赖的队伍。医改当中,具体措施的实施,我们问计于医务人员,使改革更加符合实际,

同时创造更好的职业环境,维护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使医务人员更受尊重,进一步调动他们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加大工作指导。及时了解上级医改政策,积极借鉴兄弟县市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结合本地实际,努力创新体制机制和工作方式,实行典型引路,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

四、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医改宣传工作,大力宣传医改的重要意义和方针政策,宣传医改的成效和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合理引导社会预期,使社会各方面和广大群众理解、支持、参与改革。

二0一一年五月三十日

推荐第6篇:三河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三河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党中央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出的科学决策,是增强文化发展活力,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重要举措。因此,我们三河市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顺应改革发展的需要,推进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增添活力。现在,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任务基本完成,成立了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广播电视台、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评剧团、电影公司实现转企改革,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实行内部机制改革,广播电视台逐步进行制播分离改革。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成立专门组织机构

廊坊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后,我们三河市立即将会议精神形成专题报告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作了汇报。三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分别听取了相关部门的情况汇报,对落实省、廊坊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并积极组织实施。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为保证改革工作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经研究决定,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副组长,各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三河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并成立办公室具体做好协调督导工作,形成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专门领导机构直接领导,相关单位尽职尽责真抓实干的工作格局,从而保证了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扎实开展和改革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是搞好调查摸底。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调整归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革、对新闻媒体进行宣传与经营业务“两分开”改革,对公益性事业单位进行聘任制改革。为有效搞好各项改革工作,我们对原三河市文化体育局、原三河市广播电视局、原三河市新闻出版局等单位的职能设置、编制人数和现有干部职工人数,以及原文化体育局下属各单位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并召开了文化体育局、广播电视局、新闻出版局关于全市宣传文化工作、文化市场执法职能、工作人员情况协调工作会,认真听取了各单位的宣传文化工作、文化市场执法方面的专题汇报,形成了三河市宣传文化系统单位情况专题报告,从而确保了文化体制改革各项工作有的放矢、科学推进。

三是研究制定方案。领导机构成立后,我市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根据上级改革精神,结合我市具体实际,研究制定出了《三河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意见》讨论稿,组织召开了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会议,认真听取各有关单位主要领导对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对《三河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意见》讨论稿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使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得以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积极、稳妥进行。

二、宣传发动,做到改革和工作两促进 为使文化体制改革顺利开展,我市各文化体制改革单位领导干部深入做好干部职工思想工作,加强改革政策宣传,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支持并积极投入到改革中来,做到了在改革中人心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

一是教育职工正确对待改革。在改革中,我们组织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市广播电视台全体干部职工集中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行集体学习上的讲话和李长春同志考察河北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讲话,深刻领会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精神,认清扎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统一了早改早主动,不改就被动的认识。教育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广播电视台全体干部职工正确对待个人身份变化。各单位党员干部做到了带头推动改革,正确看待自己,正确对待组织,讲党性,讲原则,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服从上级决定,严格按照《三河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意见》的要求搞好改革任务的落实。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自始至终坚持“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政策”,做到保证每名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在深化改革中阳光操作,让每一个干部职工都了解,保证了文化队伍的稳定。

二是精心组织各项改革工作。我们按照文化体制改革确定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一步一步完成改革的既定任务。5月上旬完成了文化体制改革涉及单位的调查摸底工作;5月中旬成立了三河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出了《三河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意见》;6月28日,三河市举行了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广播电视台、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的揭牌仪式,正式组建了三河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广播电视台、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7月13日,三河市委常委会对三河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三河市广播电视台领导班子组成人员进行了任命;7月15日,组织召开了全市宣传文化系统中层以上干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事项做出重点部署。

三是促进当前工作创出佳绩。在改革中,我们坚持“文化繁荣、事业发展、产业升级、队伍稳定”的改革目标,促进改革中部门工作创佳绩、出成果。市评剧团“彩色周末”和送戏下乡文艺演出活动达到百场,市电影公司电影下乡放映已达2000多场。全市网吧、音像零售出租单位、电子游戏厅、歌舞娱乐场所和印刷装订企业,按照行业管理条例和相关法律实行了规范化管理,未发生违法违规案件。域内刘白塔遗址、灵山塔等省级文保单位,东城子、西城子遗址等市级文保单位,以及黄叔院、白果树等一批历史悠久的文化古迹得到了有效保护。我市有线电视入网村街达到了24个(不包括西市区),有线电视布网总量已达41000余户。由三河市文联创作,总投资1000万元的20集连续剧《三河行》已经开始筹建摄制组;投资2000万元的60集动漫剧《孙小空历险记》已被中国教育电视台《动漫资讯》栏目列为重点项目。

三、全面冲刺,确保改革任务如期完成

三河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广播电视台、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的成立,标志着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也标志着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进入全面冲刺的关键阶段。为此,进入8月份以来,我们加快深入改革步伐,紧密结合工作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确保按照“时间表”、“路线图”完成改革。 一是做好再发动。8月6日,廊坊市召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调度会后,我市立即行动起来,专门召开了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会议,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进行再动员,传达了廊坊市文化体制改革攻坚阶段的工作要求,对我市进一步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最后攻坚阶段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并且细化了责任部门的分工,明确了各自职责。同时,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通知》,参照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验收标准,明确了各相关单位的目标任务。围绕我市评剧团、电影公司所要进行的转企改制,广播电视台制播分离组建公司,以及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等工作,特别要求我市财政局、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编办、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等单位要采取特事特办,全面配合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各相关单位任务目标明确,纷纷表示不折不扣地把改革任务完成好。

二是做好转企改制、制播分离、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等方案制定。为使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稳步健康推进,我市在改革方案制定上按照上级精神并结合三河实际,从有利于全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高度,制定出了《三河市广播电视台制播分离改革实施方案》、《三河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转企改制实施方案》、《三河市评剧团转企改制实施方案》、《三河市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等改革方案,体现了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则,保证了积极稳妥推进改革工作。在评剧团和电影公司转企方案制定上,我们探索和改进财政对文化企业改革发展的支持方式,在企业实行自负盈亏的情况下, 采取公益文化演出 “补一点”的政策,鼓励企业完成好“彩色周末”和电影文化下乡放映工程,服务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实现财政资金由养人、养单位逐步向做事业、求发展转变。同时,对于转企的评剧团和电影公司,原有的财政支持力度不减,而且还会根据社会发展和具体工作需要有所增加,而且明确要求国有文化企业要对资产实现保值增值;院团转企后,职工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政策”的原则妥善安排,确保演职人员的合法权益;转企后的评剧团和电影公司,演职人员职称评定与事业单位一视同仁。凡是中央和上级所制定的文化扶持政策,我们在方案中充分体现,坚持做到贯彻好、落实好,充分发挥政策的保障和激励作用。

三是做到急事急办。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任务项共有19项,在廊坊市范围内是数量最多的,面对时间紧迫、任务繁重,需要协调部门多等各种困难,我们不等不靠,按照廊坊市文改办的要求,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文化体制改革相关单位的齐心协力,在规定时间内把新成立的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广播电视台、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的三定方案制定出,转企单位领导班子人员进行了任命,为最终完成此次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市评剧团、电影公司在领取工商执照和税务登记过程中,正常情况下所准备材料和报批手续时间较长,为此我市召集工商、地税等部门领导进行沟通协调,采取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措施,对转企改制单位营业执照、税务登记现场办公,一路绿灯进行相关手续的办理。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的各项规章制度、评剧团和电影公司转企改制后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并结合本地实际及时制定推出。现在,我市文化体制改革所涉及的19项工作基本全部完成,一些需要巩固和完善的工作也在加紧实施中,必将取得满意的改革成效。

四、改出活力,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通过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新组建了文广电局、广播电视台、文化行政执法队,评剧团、电影公司实现了转企改革,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实现了内部机制改革。这些改革,焕发了文化队伍的活力,激发了内在发展的动力,促进了全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一是文化体育事业逐步壮大。全市网吧、音像门店、歌舞厅发展到100多家,美术、书法、音乐、器乐、舞蹈等艺术培训班发展到60余个,乒乓球、台球、武术健身等体育俱乐部发展到40多个,星级酒店发展到12家,已经成功公布三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1个,域内刘白塔遗址、灵山塔、东城子遗址、皇叔院、白果树等一批历史悠久的省级、廊坊市级文保单位得到有效保护。投资80万元完成了城区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改造工程。行仁庄的十美图、半壁店的大鼓会、新集的吹歌、大枣林的五虎棍、武术协会的通背拳已申列为廊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燕山大板作为三河独有的曲艺形式已申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华堂、京华两个高尔夫俱乐部和燕龙马术培训基地,有百世獒园(AA级)、旺星休闲垂钓园(AA级)、灵山寺(AA级)、红嘉业休闲垂钓园、燕郊大石各庄梨园、荣家庄葡萄观光采摘园、明慧观光采摘园等各类中型休闲项目20余个。这些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城乡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丰富了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

我市为进一步改善城乡文化基础设施,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成果,我们投资3.5亿元兴建三河市文化中心工程,占地68.19亩,总建筑面积73980㎡。该工程由北京宜和人文开元建筑设计事务所和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共同设计。该工程采用流线型外观,地下一层,地上递增式五层,主要功能区有博物馆(建筑面积3136㎡)、美术馆(建筑面积2420㎡)、建设成就展厅(建筑面积1170㎡)、影剧院(建筑面积20619㎡)、科技馆(建筑面积4929㎡)、文化馆和文化办公区(建筑面积共12974㎡)、图书馆(建筑面积3271㎡)、档案馆(建筑面积5670㎡)、体育中心(建筑面积3226㎡)等。目前,文化中心主体工程已经封顶,正在进行内部施工。文化中心建成后将全面满足我市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文化、休闲需求,极大活跃全市人民文化生活。

二是文化产业稳步增长。作为三河支柱产业的印刷装订业,发展迅猛,带动了全市城乡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市拥有印刷装订企业356家,其中:出版物印刷企业76家,装订企业261家,包装装潢印刷企业19家。印刷装订业固定资产投资已经达到近15亿元,年印刷能力8000万色令,2009年实现销售总值16亿元,上缴税金1亿多元,从业人员2.5万人,与全国200多家出版单位建立了稳定的业务关系,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装订之乡”。

作为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之一的成功(中国)大广场,乘文化体制改革之风,已完成投资1.15亿元,完成建筑面积9.8万㎡。成功(中国)大广场是以集旅游观光、休闲、游玩、购物、餐饮于一体的综合性的休闲娱乐中心。公司休闲娱乐中心项目已经通过国家发改委核准,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大型过山车、儿童过山车、高空飞船、动力高峰、高空急速坠降、探险游乐园等青少年游乐设施,大型水上游乐场、双环溜冰场、108道保龄球馆等运动健身设施,28屏电影院及一座立体影院以及商业、餐饮等配套设施。该项目总投资估算为27.8177亿元人民币。现在该项目已经签定的合同及在招标过程的金额已经超过5.4亿元,工程项目逐步建设中。

三是转企单位充满活力。市评剧团和电影公司转企改制后,因为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政策”,不仅解决了老职工的后顾之忧,同时迸发出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转企单位通过实行收入与效益挂钩,工作人员的待遇与演出(放映)业务水平挂钩,促使公司所有人员工作面貌焕然一新,职工们热爱本职、乐于奉献,尽职尽责完成好自己岗位的每一天工作,“彩色周末”和电影下乡放映场次数量明显增加。干部职工钻研业务知识,节目创新意识不断增强,不断提高文化下乡节目演出质量和电影下乡放映水平,主动参与文化市场竞争,不但公司和职工收入显著提升,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转企单位上下现如今“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促进企业发展成为所有人的共识。

推荐第7篇: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批转《国家医改办关于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 —年)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医改办【】7号)及附件收悉。根据市政府的工作要求,现将我委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完成情况报告如下: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精神,扎实推进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对照我市 —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分解工作,我委结合我市实际,主要完成以下几项工作:

一、做好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项目资金测算工作

年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委积极配合市财政局做好我市 —年海口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资金测算工作。主要做好农村标准化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业病防治、疾病预防、卫生监督机构等卫生医疗设备购置、农村普及卫生厕所等项目资金的测算工作。

二、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为了加快我市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标准化率,我委结合我市财力,将我市农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项目列入XX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并安排资金200万元,项目已完成,我市农村卫生室标准化率已达50%以上;演丰乡镇卫生院中央投资100万元,我委已及时下达资金,现该项目主体已完工,正在进行装修阶段。

三、努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1、积极筹措市一批卫生重点项目建设。主要完成市120急救中心、疾控中心、中医院、人民医院、旅游医疗服务保障中心项目建设资金,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目前除旅游医疗服务保障中心项目主体封顶装修外,其他项目都已竣工投入使用,我市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得到明显改善,我市医疗卫生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加快市皮防中心疗养院项目建设。XX年市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安排该项目建设资金500万元,项目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项目建设资金我 委已下达给市卫生局,现由于项目用地有调整,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3、推进秀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综合楼项目建设。XX年市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安排该项目建设资金350万元,项目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该项目 年我委已安排100万元,区财力也安排了400万元,项目已落实资金合计850万元。现项目正在进行招标阶段。

4、抓好建国等四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央投资项目建设。中央投资资金900万元我委已及时下达给市卫生局,目前四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中建国卫生社区已完工,海秀社区已开工,城西社区前期工作已完成并准备开工,国兴社区正在项目概算审批阶段。

5、做好农村普及卫生厕所工作。XX年下达农村改厕专项资金200万元,完成农村6000户家庭厕所改造工作。

6、做好年我市医改项目投资计划编制工作。我委已将50家农村卫生室标准化项目,卫生信息化“一卡通”项目,农村改厕项目,以及乡镇卫生院、职防、皮防、疾控、卫生监督机构等设备购置列入年市政府投资项目计划,计划安排基本建设资金XX万元。

四、存在主要问题

1、部分医改项目前期工作滞后,影响项目按时开工。如:四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中的国兴社区项目,至今项目初步设计及概算仍未按要求编制完成报审。

2、我委列入年度计划的医改项目资金,计划下达后但资金未能到位,影响了项目的按原计划实施。如:XX年我委列入市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并下达市卫生局的医改基本建设资金计划XX万元,目前实际到位资金只有1000万元。

五、相关建议

1、建议市卫生局加强督促指导琼山区卫生局加快国兴社区项目初步设计及概算编制工作,尽快完成报我委审批。

2、建议市财政局认真执行医改项目年度政府投资项目计划,保证资金落实到位,确保医改项目顺利实施。

推荐第8篇: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大同区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大同区交通局 2009年12月31日

2009年,在大同区委、区政府和市处养护科的关心支持下,我局严格按照省公路局和市交通局的部署和要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理清工作思路,狠抓落实,积极稳妥的推进我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各项养护工作进展顺利,各方面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我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情况汇报如下:

一、明确责任,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 通过国家继续加大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我区区委政府紧紧抓住机遇,继续广泛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搞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是一项让农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顺民意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在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中将发挥着强基固本的作用,是保障农民群众增收、降低生产生活成本奠定坚实的基础。多年来,在省、市交通主管部门的关心帮助支持下,我区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随着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管理养护正成为我区区委政府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难的主要工作。为此,我区区委政府和交通局,积极主动筹措管护资金,开拓思路,层层落实责任制,切实采

1 取有力措施抓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通过两年来的改革,于2009年12月7日下发了《大同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同政发[2009]26号)文。一是目标明确,从而保障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正常化和规范化,做到农村公路有路必养,有路必管,确保农村公路完好、安全、畅通;二是明确了运行机制,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三是明确机构、落实责任、各负其责;四是明确了养护资金的筹措和管理及运行机制;五是建立了管理养护考核制度;六是明确了管理养护技术标准和安全管理工作。对推动我区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二、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我区各项目标任务顺利进行

根据区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市交通局管理养护考核责任目标的要求,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农村新形象、改善投资环境出发,建立起适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运行机制。

1、明确目标、设立机构、各负其责:一是认真按照《大同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和市交通局管理养护考核责任目标的要求,我区严格按要求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二是根据同编发[2009]2号文件精神成立大庆市大同区公路管理站,管理站隶属区交通局的财政全额拨款的副科级事业单位,撤消区交通局路政管理

2 所、地方养路费征稽站,合入区公路管理站。管理站下设办公室、生产股、机务股、财务股和路政大队,核定人员编制50人。区公路管理站管理费纳入区本级财政预算,根据乡镇数量和养护工作需要,下设1个养护公司,养护公司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与区公路管理站签订养护合同,明确责任、自负盈亏。

2、加强管理养护体制机制建设。一是制定下发了《大同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实施细则》同政发[2009]27号。细则明确了养护管理、养护资金的筹措和使用、路政管理。二是制定下发了《大同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考核办法》同政办发[2009]58号。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考核对象、考核内容、考核标准以及考核奖惩。

3、对原地方养路费征稽人员进行了安置。2009年1月1日,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的通知》(国发[2008]37号)、《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监察部、审计署关于公布取消公路养路费等涉及交通和车辆收费项目的通知》(财综[2008]84号)规定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关于成品油价格和费税改革人员安置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9]9号)精神,结合我区无二级公路收费人员的实际,我们在地方养路费停征后,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安置原则,于2009年12月8日完成地方养路费征稽人员的转岗安置工作,原地方养路费征

3 稽站3名兼职人员不再兼职,6名借用人员停止借用,返回原单位工作。

三、坚持养护改革的实效,以改革的实效为群众服务 养护体制改革的实施,对提高农村公路通行质量,方便群众出行,促进我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对加快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继续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我区坚持两手抓“一方面抓养护改革,一方面抓养护管理”的原则,层层签订管理养护责任书,积极探索管理养护的新思想、新途径、新办法,认真抓好日常养护和抢险救灾保通工作,做到改革、养护两不误、两促进的良好态势。

四、存在问题和下年的工作思路

通过认真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进展顺利,成效明显,但也存在一些丞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1、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配套不足、防灾抗灾能力较弱;

2、农村公路管理人员素质偏低,专业技术不足,难以适应新体制下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

3、各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人员变动大,并且都身兼数职、工作任务繁杂,无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对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工作认识不高、积极主动性不够。

针对这些问题,在下一年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将重点抓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公路管理站和乡(镇)农村管理站的运行机制,完善

4 规章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二是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至少应配备一名养护专职人员,建立健全乡、村公路的管理办法和考评办法及奖励机制,使乡、村公路管理养护逐步规范和完善;三是加强县乡两级公路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建设一支业务精通、技术过硬,甘于奉献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队伍;四是加强路政管理工作,建设一支过得硬的路政队伍,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保驾护航;五是严格按照农村公路建设进行监督管理,扎扎实实抓好明年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六是积极探索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更加行之有效的新措施、新办法;七是加强相关各部门的联系,确保养护改革顺利完成,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好路率逐年提高,为促进我区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努力。

推荐第9篇:公路规费征管工作汇报材料

公路规费征管工作汇报材料

今年以来,在省局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按照 “质量效益年”的要求,围绕“六创”目标,深入扎实开展“征稽杯”竞赛活动,创新工作思路,提升质量效益。截止7月底,上解公路规费11635万元,同比增收万元,增长%,占年度计划的%,实现了增长幅度最高、超收数额最大、征收质量最好的可喜

局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精心制订方案,扎实开展竞赛活动

为全面提高费收征管质量,年初我们对“征稽杯”竞赛活动进行了精心部署。一是突出一个“早”字,早部署、早

动员、早行动。迅速成立了“征稽杯”竞赛活动领导小组。结合黄冈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竞赛活动实施方案。二是落实一个“实”字,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按照“征稽杯”竞赛的内容细化、量化到目标责任书中。完善了与各所的考核办法,确保“征稽杯”竞赛的各项目标在考核中得到落实。三是推行一个“严”字,将竞赛目标责任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实行综合管理百分制考核。设立奖惩项目,将每个人的岗位职责、工作业绩、服务质量、文明执法等方面囊括其中,把考核指标进一步细化、量化。按月考评,考评结果同稽查补助和激励措施挂钩。四是全体动员,全员参与,掀起竞赛活动热潮,年初,在全市征稽工作会上,交通局领导亲自部署和动员反复强调,要把“征稽杯”竞赛作为全年的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市处层层召开动员大会、人人展开讨论,撰写心得体会。为扩大影响我们在《黄冈日报》开辟“征稽杯”专栏,每周定期报道“征稽杯”竞赛活动

的信息。营造活动的氛围。引起了黄冈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二、创新工作方法,努力提高工作效益

在征稽杯竞赛活动中,我们作了如下尝试:一是创新数据舆qq平台。建立以腾讯qq网络硬盘和qq群为基础的网络数据交流平台,作为广域网的补充。通过实践操作,解决了广域网覆盖范围小、容易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等问题,扩大了网络的范围,开拓了传输渠道,方便了数据、报表的传输,提高了征费效率。二是创新“车牌通”现场应用。为了更好利用“车牌通”、“掌上宝”、“摄像机”等科技手段,我们自行发明设计“车牌通”摄像头汽车专用支架,使车载摄像扫描镜头更加牢固,角度转向更灵活,实施不停车稽查,不停车获取执法凭证,提高了稽查效率。三是创新执法文书应用。为了在现场执法过程中,快速处理稽查中查扣的违章车辆,同时又不违背执法程序,我们制订了《违规车辆申请

审批表》,经车主确认违规事实,现场处罚,当场放行,把稽查“三分离”制度更加细化,提高了稽查的效果。四是创新交通综合执法。目前交通执法仍然维持着多家执法、多家上路的现状,存在着政出多门、执法力量分散、重复检查的现象。为整合交通资源,规范执法行为,武穴市率先以征稽部门为主体,整合交通系统五家执法单位,成立了交通行政执法局,征稽所长兼执法局长。今年五月正式挂牌,在综合执法上迈出了第一步。

三、提高征管水平,确保费收稳定增长

我市地处鄂东三省交界,经济欠发达,车辆流动性较大。近年来费收计划年均增长在10%以上,为确保完成省局下达的计划任务,主要抓了以下两项工作:

一是严格费收政策,重点把好六关

1、严把车辆异动关。对新入籍车辆实行审核把关制,严格禁止车辆与实

际车型、入籍日期不符的现象发生,做到车辆基础信息全面、准确,确保费源的规范管理。

2、严把票证审核关。通过票证审核手段,查看车辆吨位、计量标准、征费标准和包干率是否符合规定,防止随意减免规费现象发生。

3、严把计量标准关。认真核对车型,防止瞒报、误报,造成费源流失。

4、严把“特情”审批关。严格遵守公路规费减免审批规定,建立健全各种审批档案,做到审批按程序,批件有档案,月月有核对,上报有备案。

5、严把客附费审核关。坚持规费征收标准,做到公平合理。加强内审工作,防止擅自降低标准和减免客附费的现象发生。

6、严把包干计征关。严格控制包干计征比例,整体包干率不得低于上年征收水平。低于上年的,须报市处审批。以保持规费征收的稳定性。

二是抓好源头管理,深入向内挖潜

1、抓好免费车辆审核。每季度对免费车辆进行一次清理,不符合要求的及时转为征费。

2、加强规费清收清欠。充分运用“广域网”的数据优势,通过“电子征费系统”下达“征费处理决定书”。实行上门催缴、路面稽查和法院强制相结合,不仅清收了欠费,还查清了一批“名存实亡”车辆的实际状况。

3、加大对“三无车”和工地车辆的管理。建立征收台帐,纳入微机管理。既增加了费源,又维护了缴费秩序。

4、加强对调驻车辆的管理。对调驻车辆实行跟踪服务,督促按时缴费,同时做好外省同行的协调工作,能12全文查看

推荐第10篇:公路规费征管工作汇报材料

今年以来,在省局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按照 “质量效益年”的要求,围绕“六创”目标,深入扎实开展“征稽杯”竞赛活动,创新工作思路,提升质量效益。截止7月底,上解公路规费11635万元,同比增收1821.2万元,增长18.6%,占年度计划的75.1%,实现了增长幅度最高、超收数额最大、征收质量最好的可喜

局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精心制订方案,扎实开展竞赛活动

为全面提高费收征管质量,年初我们对“征稽杯”竞赛活动进行了精心部署。一是突出一个“早”字,早部署、早动员、早行动。迅速成立了“征稽杯”竞赛活动领导小组。结合黄冈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竞赛活动实施方案。二是落实一个“实”字,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按照“征稽杯”竞赛的内容细化、量化到目标责任书中。完善了与各所的考核办法,确保“征稽杯”竞赛的各项目标在考核中得到落实。三是推行一个“严”字,将竞赛目标责任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实行综合管理百分制考核。设立奖惩项目,将每个人的岗位职责、工作业绩、服务质量、文明执法等方面囊括其中,把考核指标进一步细化、量化。按月考评,考评结果同稽查补助和激励措施挂钩。四是全体动员,全员参与,掀起竞赛活动热潮,年初,在全市征稽工作会上,交通局领导亲自部署和动员反复强调,要把“征稽杯”竞赛作为全年的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市处层层召开动员大会、人人展开讨论,撰写心得体会。为扩大影响我们在《黄冈日报》开辟“征稽杯”专栏,每周定期报道“征稽杯”竞赛活动的信息。营造活动的氛围。引起了黄冈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二、创新工作方法,努力提高工作效益

在征稽杯竞赛活动中,我们作了如下尝试:一是创新数据舆qq平台。建立以腾讯qq网络硬盘和qq群为基础的网络数据交流平台,作为广域网的补充。通过实践操作,解决了广域网覆盖范围小、容易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等问题,扩大了网络的范围,开拓了传输渠道,方便了数据、报表的传输,提高了征费效率。二是创新“车牌通”现场应用。为了更好利用“车牌通”、“掌上宝”、“摄像机”等科技手段,我们自行发明设计“车牌通”摄像头汽车专用支架,使车载摄像扫描镜头更加牢固,角度转向更灵活,实施不停车稽查,不停车获取执法凭证,提高了稽查效率。三是创新执法文书应用。为了在现场执法过程中,快速处理稽查中查扣的违章车辆,同时又不违背执法程序,我们制订了《违规车辆申请审批表》,经车主确认违规事实,现场处罚,当场放行,把稽查“三分离”制度更加细化,提高了稽查的效果。四是创新交通综合执法。目前交通执法仍然维持着多家执法、多家上路的现状,存在着政出多门、执法力量分散、重复检查的现象。为整合交通资源,规范执法行为,武穴市率先以征稽部门为主体,整合交通系统五家执法单位,成立了交通行政执法局,征稽所长兼执法局长。今年五月正式挂牌,在综合执法上迈出了第一步。

三、提高征管水平,确保费收稳定增长

我市地处鄂东三省交界,经济欠发达,车辆流动性较大。近年来费收计划年均增长在10%以上,为确保完成省局下达的计划任务,主要抓了以下两项工作:

一是严格费收政策,重点把好六关

1、严把车辆异动关。对新入籍车辆实行审核把关制,严格禁止车辆与实际车型、入籍日期不符的现象发生,做到车辆基础信息全面、准确,确保费源的规范管理。

2、严把票证审核关。通过票证审核手段,查看车辆吨位、计量标准、征费标准和包干率是否符合规定,防止随意减免规费现象发生。

3、严把计量标准关。认真核对车型,防止瞒报、误报,造成费源流失。

4、严把“特情”审批关。严格遵守公路规费减免审批规定,建立健全各种审批档案,做到审批按程序,批件有档案,月月有核对,上报有备案。

5、严把客附费审核关。坚持规费征收标准,做到公平合理。加强内审工作,防止擅自降低标准和减免客附费的现象发生。

6、严把包干计征关。严格控制包干计征比例,整体包干率不得低于上年征收水平。低于上年的,须报市处审批。以保持规费征收的稳定性。

二是抓好源头管理,深入向内挖潜

1、抓好免费车辆审核。每季度对免费车辆进行一次清理,不符合要求的及时转为征费。

2、加强规费清收清欠。充分运用“广域网”的数据优势,通过“电子征费系统”下达“征费处理决定书”。实行上门催缴、路面稽查和法院强制相结合,不仅清收了欠费,还查清了一批“名存实亡”车辆的实际状况。

3、加大对“三无车”和工地车辆的管理。建立征收台帐,纳入微机管理。既增加了费源,又维护了缴费秩序。

4、加强对调驻车辆的管理。对调驻车辆实行跟踪服务,督促按时缴费,同时做好外省同行的协调工作,能

第11篇:地方税务局深化地税征管体制改革调研报告

XX地方税务局关于

深化地税征管体制改革调研的情况报告

XX市地方税务局:

按照《XX市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办发〔2016〕XX号)的文件精神以及《XX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开展深化地税征管体制改革调研工作的通知》(工作通知〔2016〕XX号)的工作安排,我局立即组织机关科室和部分税务所,组成四个调研团队,按照调研提纲认真进行调研,现将我局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化纳税服务体制改革方面

(一)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后办税服务厅职能职责定位是什么,办税服务厅与税务所职责职能如何划分。

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后,办税服务厅的应定位为“全职能办税及纳税服务中心”,打破办税服务厅作为一个单独的基层单位的设置定位,进一步整合和拓展办税服务厅功能,按照最大限度便利纳税人、最大限度规范税务人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响应纳税人的服务需求,在办税服务厅原职能不变的情况下,理清各科室涉税审批事项及办理程序,将有关科室的服务审核及审批职能,能移交办税服务厅办理的坚决移交,按规定和职责不能移交办理的,做到职能前移,在办税服务厅设立具有收规、法规、税政、征管、税源管理等科室管理职能的前台服务岗,要在传统业务受理、传递的职能上,对办税服务厅加挂征收管理所、纳税人培训学堂的牌子,赋予其相应的业务审批职能,具有一定的执法权。将纳税宣传、纳税人培训、纳税人权益保护、纳税人满意度调查等职能划归办税服务厅。税务所专门负责管户巡查、数据维护、催报催缴、低风险应对等工作,原则上纳税人不再到税务所办事。

(二)如何抢抓机遇推进办税服务厅转型升级,实现全系统各单位纳税服务工作的平衡统一。

办税服务厅转型升级是应对新形势下各种挑战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的必由之路。实现办税服务厅转型升级,必须紧紧沿着税收现代化发展道路,着力转变职能,优化资源配置,突出“三个服务”(服务税户、服务基层、服务大局),立足于三个“优化”(职能优化、流程优化、信息支撑优化),树立并牢筑以纳税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切实推动税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办税服务厅转型升级可以从以下方面: 1.实现工作职能转型。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要求,办税服务厅的工作职责为税收征收和纳税服务两方面。首先是在办税服务厅性质定位上,要将办税服务厅重新命名为“征收服务局”,赋予与其职责相当的权限,使其能够统筹指导全局的纳税服务工作,必要时可以通过提高行政级别等特殊方式来实现;其次要推进办税服务厅实体化,在办税服务厅内部设立专门的涉税审核审批的调查岗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受理、调查、审批、办结的实体化运作。

2.实现业务流程转型。借鉴应用流程再造论,重塑征管业务流程,建立以纳税人为中心的业务流程,并从流程管理的角度整合职能机构,优化资源配置。把行政审批流程前移到征收服务部门,将纳税服务融入到征管流程中去;打破管理员“管户制”的管理体制,真正转变到“管事制”,大量的管理人员可以充实到办税服务厅中,按照专业化分工履行相应的职责,既可以解决办税服务厅人员不足的问题,又能提高为纳税人服务的能力,同时也能够有效降低执法风险。

3.实现服务平台转型。由于地税系统税源结构的变化,纳税服务和税收征收将是征收服务部门的“两大支柱”产业。因此,要以“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完善拓展服务功能”为目标,将12366热线、门户网站管理权限整合进办税服务厅,使三大纳税服务平台有机统一。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在制度上保障办税服务厅能够有效开展纳税服务工作。

4.实现管理机制转型。在机制管理上,实现由过去的“办税服务厅围绕业务部门转,下级围绕上级转,纳税人围绕税务机关转”,转变为“机关围绕基层服务,后台围绕前台服务,全局围绕纳税人服务”的全新运行方式。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监督运行机制,审核审批事项前移到办税服务厅,权力和责任也统一集中到办税服务厅,而相关业务科室则要建立审核审批复审制度,完善内控机制,强化执法监督,防范执法风险。

(三)市局12366纳税服务中心如何履行全市纳税服务指挥调度职责,如何承担办税服务场所涉税业务办理监控、政策服务、投诉快速处置、纳税人智能办税体验、纳税人培训、税收宣传展示等功能。各区县局是否需要依托办税服务厅成立各区县纳税服务中心。中心如何与12366中心进行信息互通、数据共享、工作联动,形成两级职能匹配的纳税服务组织构架。

市局12366纳税服务中心应全面监控全市所有办税服务厅,并对投诉直接介入办理,不需转到区县局后,由区县局自行处理投诉。我们认为区县一级没有必要设立纳税服务中心。理由是在市局层面12366已结做得比较完善了而且在现代信息技术如此高的情况下。纳税人需要了解税收信息随时可以通过市局12366.其次,如果区县设立中心在人力财力上有可能造成浪费,效率很低下。

(四)纳税服务部门如何统筹开展诚信机制建设,如何对信用结果进行运用。

纳税人信用机制建设单凭税务机关是比较困难的,必须广泛依托社会其他相关部门,积极主动与相关部门协调联系,做到数据共享、征信互用,将纳税人遵守税手收相关规定,依法纳税情况作为其社会信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信用结果应扩大使用范围,将信用数据纳入政府大数据。对内,我们要对信用好的纳税人开展VIP服务;对外,我们应与其他政府部门一起,对纳税信用不好的纳税人执行限制惩戒措施,对纳税信用好的纳税人开启办事“绿灯”。

(五)目前,纳税服务工作在服务方式、管理手段、信息共享等合作事项中存在那些短板和瓶颈。

1.人力资源不匹配。在新一轮税收征管改革中,办税服务厅承接了涉税审批事项前移、低风险应对、纳税服务等职能。但是,职责增加了,人员没有相应配齐。现在办税服务厅中有近50%的人员是临时聘用人员,50%的工勤人员,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聘用人员和工勤人员不具备执法资格,也就不能履行上述职能。 2.权责不对等。目前,办税服务厅除了征收管理之外,还承担着大量的其他工作。办税服务厅的机构设置和职能定位尚未清晰,在履行诸如纳税服务、行政审批受理、数据信息核实等职能时不仅缺乏完善的制度支撑,也没有独立的对外执法权。因为办税服务厅属于地税部门的直属机构,行政规格和地位略低于内设机构。

3.流程不通畅。办税服务厅虽然集税收征收与纳税服务于一身,但在办理涉税业务过程中,大部分需要审核审批的事项,办税服务厅受理之后,需要通过征管系统对相关涉税信息进行核实,而这些信息都需要经过税源管理部门事先认定,如未达起征点、所得税征收的认定等,或者直接将受理资料通过向税源管理部门和职能科室内部流转审核审批后才能出件,如果相关部门因不能按时完成而出现“滞留”或“断链”的现象,直接影响到办税效率,给纳税人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致使纳税人的不满情绪和矛盾集中在办税服务厅身上,而办税服务厅却因为机构性质等因素表现出无能为力,难以协调,不能向纳税人兑现服务承诺。同时在考核时又会出现办税服务厅和相关单位责任不清,相互扯皮等情况。

4.信息共享难,虽然国地税目前使用的是统一个征管系统,但是由于部门的不同,人为的在金三中设置了障碍,使国地税信息难以完全共享,需要共享的信息还必须经过转换,这就造成了纳税人报送资料的重复和纳税信息的多头录入,即不方便纳税人,也给前台征收工作增加了工作量。

二、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调研提纲

(一)征管规范1.0贯彻落实情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前后台业务工作流程和衔接存在哪些问题,主要原因是什么;地税一线管理主要的工作职责中哪些适合进一步前移办税服务机构,或精简调整和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进一步改进和优化的意见建议是什么。

目前征管规范1.0贯彻落实情况整体情况较好,大部分征管一线人员能够严格按照征管规范办理各项业务,但还是有少部分同志学习不够深入,习惯按经验办事,用老办法处理业务,不按征管规范规定的流程办理,不按征管规范的要求收集相应资料;前后台业务工作的衔接有时候不够畅通,主要原因是对规范的掌握程度不一致,对时间性要求没引起重视。地税一线管理主要职责中比如税(费)种认定,建议前移至办税服务厅。

(二)深化税务行政审批改革,推进简政放权后管理方面实际情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需要如何改进和提高。

我局推行简政放权后,少部分同志对简政放权认识不到位,理解有偏差,认为取消了审批,就可以不管了,缺乏对备案类事项的事后监督,存在“只放不管”的现象;还有就是出现部分同志对备案类事项变相审批的情况,出现了“不敢放”的现象。针对这些现象,建议要进一步加大对简政放权的思想教育,加强政策学习,制定备案类事项事后监督管理制度,正真做到“放管结合”,切实推进税务行政审批改革。

(三)税收风险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转变管理方式,发挥导向作用。在未来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中,情报管理、分析识别、风险应对、质效评价工作流的相关职能职责怎么在市局、区县局、税务所、管理员四个层级划分比较适应营改增以后地税税收征管的实际需要。

税收风险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税收风险管理在技术力量、法律保障及信息数据共享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一是技术力量的薄弱。风险管理的核心是数学模型,税收风险管理与数学发现密切相关,基层税务机关要进行风险管理,首先要有一个数学模型来计算,否则就无法衡量税收风险管理的成效,也无法确定风险管理的重点。而要建立并随时修正数学模型,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专业人员提供技术上的保证,这也是开展风险管理的基层税务机关所不具备的。

二是法律基础的薄弱。现阶段,风险管理还缺少一些必要的法律法规的支持,风险管理虽然以内部控制为主,但其信息的获取往往涉及其它单位和个人,这就需要有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

三是外部环境上的欠缺。风险管理的必须依靠大量正确的数据信息,而最有说服力的数据信息往往不是纳税人自己提供,而是来源于第三方的数据信息。第三方信息主要来源于银行的支付制度和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等方面,目前,银行卡支付仍未普及,存在大量的现金结算,另一方面,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这些都是外部环境的欠缺。

2、风险管理模型未建立与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

一是税收风险管理预警指标体系尚未建立,目前基层税务机关的风险管理主要是以指标为主,风险模型的研究不够深入。电子档案及风险评估系统的开发水平及整合水平不高,有效的信息资源未能得以充分利用,信息缺乏指导性或针对性,突出表现为“三多三少”,即散乱信息多,提示问题信息少;提出问题、给任务型信息多,指方向、给方法型信息少;单个信息分析多,信息综合分析少;

二是税收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对如何从制度上确定风险评估的主体、程序、标准和评估结果的应用缺乏系统的操作办法,对风险管理任务的下达和完成缺乏统筹安排,导致风险管理形式重于实质,风险管理结果应用水平较低,互动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风险案例和模型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缺乏实战的风险指标特征体系的指向性不强,还不能完整准确地反映风险点和风险等级的分布情况,无法有针对地抓住重点开展风险的应对。

3、税收管理方式仍然较为粗放与权力过于集中。

现行基层税务机关主要采取行业和规模相结合的户籍管理模式,对中小微企业的管理仍以属地分片、分责任区管理为主的拉网式、粗放型管理方式,对所有的纳税人实施均衡管理,缺少完整的风险管理机制,缺乏管理的层次性和针对性。

一是税源控管缺乏针对性。目前,基层税务机关的税收管理方式仍然较为粗放化,基本上采用人海战术,依靠税收管理员“人盯人”的方式进行管理,这种全面撒网、不分轻重的牧羊式管理方式缺乏对税源控管的针对性,致使管理效率低下,征纳成本居高不下。

二是税收管理员“权力过于集中、缺乏监督制约”的弊端。尽管税收管理员制度设定了双人上岗、定期轮岗等条款,同时明确规定“税收管理员不直接从事税款征收、税务稽查、审批减免缓抵退税和违章处罚等工作”,但在很多涉税事项的审批过程中,实际上完全依赖税收管理员的初审意见,后续的审批环节基本上流于形式,因此,在日常税源管理中,对那些自我约束力较差的税收管理员存在着以权谋私和谋求个人私利的操作空间。

4、税务管理人员少与纳税人日趋增多的矛盾。

当前税收管理中存在着“一多一少”、“一高一低”两大矛盾,即纳税户多而税收管理员少、税收管理要求高而管理员平均素质偏低,纳税人的数量逐渐增多,造成税收管理浮于表面,管理广度和深度的拓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

一是从纵向来看,各层级之间存在“多头管理、多头下任务”的状况。现行的管理体制呈现“倒金字塔”结构,上级税务机关各项管理任务下达的分散性和随意性,导致基层税务机关人员疲于应付、无所适从,造成管理资源的浪费,降低了工作效率,加重了税收管理员和纳税人的负担。

二是从横向来看,税务机关内部协调配合不够。税收管理的各个环节相互脱节,税收征管、税源监控、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各环节之间业务衔接不顺畅,没有实现有机的联动,阻碍了税收征管整体效能的发挥。虽然实行“窗口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的“一站式”服务,有效减少了纳税人多头跑的情况,但是内部流转的有序性值得商榷,业务流程不清晰、责任不明确、各部门间相互推脱的情况仍然存在。

税收风险管理的建议:

深入落实税收风险管理,需要解决税收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只有抓好认识、人才、环境等方面的基础建设,才是实现税收风险管理的关键所在,同时,也应从不同角度对企业进行涉税风险分析评估,引导纳税人进行自我审核、自我约束、自我修正。

1、积极稳妥推行税收风险管理。

将税收风险管理引入税收征管工作,实行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事后督察,建立统一的税收风险管理平台,最大限度地防范税收流失,规避执法风险,降低征收成本,是实现税收风险管理的目的。

一是加强事前预警。就是通过强化税收分析来有效识别和定位税收风险,依托税收征管软件平台,有效采集内外部数据,梳理各项税收风险点,设置与实际税收征管工作相适应的预警指标,落实分析制度,为实施有效管理提供指引和方向,提高基层税务机关的税收风险预警能力。

二是加强事中监控。就是通过税收分析确认税收管理风险点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级别的风险,结合企业性质、行业类型等因素,将各项风险指标予以组合,建立风险管理模型,实现常态化、动态化的监控,并根据风险提示和相应的疑点数据,采取应对管理措施。

三是加强事后督察。就是因事前、事中税收风险管理中无法识别、控制或者人为因素造成税收管理中存在漏洞、不当或者过错的基础上,通过事后督察的方式,对税收管理全过程进行核查,发现问题的及时整改补救,同时落实责任追究,防止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

四是建立管理平台。探索和建立“融预警、监控、督察于一体,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管理为目的”的税收风险管理信息化系统,来实现税收风险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动态化和信息化。

2、强化税收风险监控分析。

加强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风险监控分析是提高风险管理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一是建立多层级的税收风险分析制度,风险分析应按照“分工负责、多次分析、人机结合”的原则,明确分析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合理设置岗位,深入开展各层次的税收风险分析。

二是建立“上下结合”风险识别制度,就是要充分发挥各级税务机关风险管理办的统筹协调作用,一方面要自上而下通过电子档案及风险评估系统发现发布风险信息和应对任务;另一方面就是要有效调动中小微企业财务人员主动发现、采集风险信息,自下而上地汇总、上报风险信息,增强系统发现发布风险的能力和准确性,形成风险信息上下畅通的良性循环机制;同时要突出基层局风险管理办的再分析作用,在区局初次分析的基础上,基层税务机关的风险应对人员要重视实施应对前的案头分析工作,充分运用纳税人征管信息、生产经营信息、第三方信息以及纳税人具体情况和历史处理信息实现涉税信息的横向、纵向分析,判定问题的具体所在和应对工作的重点及方法。

3、加强税收风险管理控制。

通过税收风险识别与评估,针对不同风险级别的纳税人,结合行业风险管理模型,制定有针对性的税收管理办法。做到层层落实管理责任制、监控目标和监控措施,实施动态跟踪、重点核查、行业评估。实行“点、线、面”结合管理的方法,确定重点管理的企业、重点监控的行业,对高风险企业有计划地实施纳税评估、税务检查,强化动态监控。与此同时,不断完善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四位一体”税源管理联动机制,实现由排除风险点到治理风险面、控制风险源的转化,发挥税收风险管理的最大作用,实现对税源的长效管理。

4、突出税收风险分类管理。

依据不同的税收遵从度,确立分类、动态、个性化的管理服务机制。对待不同风险级别的纳税人,应按照“一般风险一般管理,较高风险重点管理”的原则,税收管理中税务人员对纳税人的介入程度应有所区别。对风险级别较低的纳税人,采取频率和深度不同的常规管理措施,如案头分析、辅导、巡查等服务性措施;对风险级别较高的纳税人可使用约谈、实地核查和税收检查等措施,已达到实行税收风险管理后,使基层税务机关根据辖区内不同风险级别纳税人的分布情况,有针对性地主动调整、合理安排征管力量,有重点地强化对高风险级别企业的监控和管理,从而使有限的税务人员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增强和提高税收征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5、深化纳税评估工作。

充分运用各类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积极开展纳税评估工作,通过纳税评估评价和估算纳税人的实际纳税能力,并为其提供自我纠错的机会,提高税法遵从度,落实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促进纳税人自我管理涉税事务,不断提高纳税遵从度,以达到强化税源管理,优化纳税服务,降低税收风险,减少税款流失,提高税收征管质效的目的。

(四)营改增以后地税应如何落实分级分类管理的要求,哪些方面需要作出改革调整(重点关注层级、区县局机关业务科室和基层税务所、征管岗位设置等关系)。

营改增后地税要落实分级分类管理,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对的管理工作进行分类,比如可以将管理事项分为基础管理事项和风险管理事项两类。基础管理事项包括登记管理、认定管理、证明管理、定额管理、申报征收管理、催报催缴管理、欠税管理、宣传辅导管理、信息采集管理、调查执行管理、简易处罚管理、征管档案管理等;基础管理事项又可分为受理类和户籍管理类,受理类由办税服务厅办理,户籍管理类则由税务所的日常管理岗处理。风险管理事项又可分为风险任务管理和风险应对管理。风险任务管理主要包括风险管理规划、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等级排序、风险诊断书出具、风险应对任务下达、风险任务评价监督等,这可以由风控中心完成。风险应对管理主要包括税收风险提示、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这可由税务所的风险应对岗及稽查局完成。二是对税源进行分级分类,要综合考虑行业、纳税规模、和特定业务等因素,将税源分为重点税源、一般税源以及零散税源。重点税源原则上为规模以上、重点行业和特殊类型的纳税人;一般税源为规模较小的其他纳税人,零散税源则为自然人等零星纳税人。三是根据税源的分级分类,对机构进行整合,设置相应税务所,然后根据管理事项的分类,在税务所内部设置不同岗位,比如说日常事务管理岗、综合事务管理岗、风险应对岗、审核审批岗等,在因岗配置人员。最终形成以信息管税为依托,以核查申报纳税的真实性、合法性为重点,以优化机构设置、合理调配资源、明确岗责体系为保障,逐步实现由“分户到人、各事统管、单兵作战”向“按事分工、分权制衡、团队协作”转变,坚持管户与管事相结合;坚持行业与规模相结合;坚持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坚持机构重组与资源整合相结合。

(五)现有征管体系和流程能否满足自然人税收管理的需要,如果需要改革,应如何调整机构职能设置,构建适合面向自然人的税收管理体系。

现有征管体系和流程还不能满足自然人税收管理的需要。 要构建适合自然人的税收征管体系,一是要加强第三方向税务机关提交涉税信息的义务,强化政府职能部门的信息提交协作制度,赋予税务机关获取涉税信息的刚性约束权力。二是要从市局层面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建立自然人涉税云数据。三是各局应设立风控中心,专门负责自然涉税数据的采集和加工,以及自然人涉税风险的推送。四是建立税收业务专家团队,从线上和线下两方面对自然人纳税进行专业辅导。五是要进一步加大涉税信用体系建设和信用结果的第三方应用,让失信自然人自动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六)营改增以后,一线征管当前最需要抓好的工作是哪些。当前应如何抓好基础工作,尤其是数据情报工作,为下一步深化征管改革做好准备。

营改增后,当前要根据现行地方税种的特点,重构和完善地方税征管体制,走精细化管理之路。一是理顺营改增后各行业的税收征管,结合实际实现当前业务工作的征管流程再造(如房地产、外来建安征管流程上如何与国税有机衔接);二是做好发票管理的最后环节,首先要做好纳税人结存发票的缴销以及税务机关内部结存发票的验销;其次要做好营改增过渡阶段发票开具、冲红等业务的政策解答和技术支持;再次是加强对5月1日至6月30日开具地税发票的监管;三是要创新征管方式,强化征管手段,比如对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应积极与工商部门衔接,尽快实施“先税后办”,纳税人在工商部门办理股权交易登记(变更、过户)手续时将完税作为前置条件;四是要加强土地增值税管理,要狠抓预征和清算两个环节;五是加强资源税管理,一方面要从源头上在采集环节加强控管,另一方面对搅拌站、建筑施工等企业加强代扣代缴。

当前做好数据情报工作,建议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是设立数据情报采集专职部门。各区县局应专门设立数据情报采集部门(如风控中心),负责区域内税收情报的搜集和管理工作,同时负责第三方信息情报的需求整合和应用审核工作和基于数据信息情报的风险应对的监测和绩效评价工作。二是拓展数据情报采集渠道。依托市局大数据平台,尽快建立国地税数据交换平台,打通跨地区数据交换途径,制定通用数据采集标准,拓展外部数据信息来源,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税收数据信息情报交换顺畅。三是保证采集数据真实准确。在纳税人自主申报时,做好政策辅导工作,保证纳税人申报数据和实际生产经营数据相匹配,提升纳税人申报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从源头上把控采集数据的质量。四是提升数据情报应用能力。从多需求角度进行数据情报分析,增强数据情报的实用性。从领导决策的角度进行数据情报分析,供领导决策参考;从各业务部门工作的角度进行情报分析,使工作开展更有针对性;从后续管理工作需要的角度进行分析,为风险应对提供数据支撑。五是要加强数据情况工作的绩效管理。将数据情报管理各项工作纳入各单位岗绩效管理机制,根据岗位职责将具体工作落实到人,强化对税收情报的过程管理,确保税收数据情报管理各项工作始终处于严密的监管之下。

三、深化税务稽查体制改革方面

(一)对国地税开展联合稽查工作有什么好的建议。建议建立证据互相采信制度,一方取证,另一方可以其处理、处罚决定作案件定案依据,不必重复取证,提高了稽查工作效率,深化了国地税联合稽查,也有效减轻了纳税人资料提供负担。

(二)对税收“黑名单”及联合惩戒工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对税收“黑名单”及联合惩戒工作,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 1.提高公平性。《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公布办法》第九条规定了对第六条第

一、二款涉及的偷税和逃避追缴欠税的当事人,只要缴清税款、罚款和滞纳金就可以只记录违法行为,不向社会公布信息,但在实际工作中,第六条第三款涉及的虚开普通发票的行为较为普遍,且按照40万的发票面额对应的税款远比前两款的100万税款要少,对这样的违法当事人,如果主动接受处罚缴清税款、罚款和滞纳金,仍要被向社会公布的话,从本《办法》而言似乎不够公平,建议对虚开普通发票的情况也比照《办法》第九条的规定执行。

2.降低公布标准。重大税收违法案件的涉税金额标准100万元较高,建议可以按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对部分地区降低到50万元,这样可以扩大辐射面,把之前未达到公布标准的案件纳入进来,更有效的打击和震慑涉税违法行为。

3.加强执行力。联合惩戒的执行效应不强,虽然有21部委的联合备忘录,但其并不具备法律效力,刚性要求不足。建议一是从立法和执法层面进一步完善,提升黑名单法律级次,在《征管法》中增加与之相关的惩戒措施,部门合作等内容,二是从市局层面加强对其他部门联合惩戒执行情况定期反馈工作的协调处理。

(三)对税务稽查信息化建设及大数据应用有什么好的建议。

对税务稽查信息化建设及大数据应用我们建议如下: 1.赋予查询市范围内开票数据权限,比如到市内其他区县从事建安业务在作业地的开票情况;

2.赋予直接查询国税有关增值税、消费税等缴纳数据权限。

(四)如何建立稽查工作激励机制,要从那几个方面入手。建立有效的税务稽查激励机制是加强税务稽查人员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稽查队伍建设的需要.通过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发挥稽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提高工作效率。对于稽查激励机制建议如下: 1.稽查激励人是关键

任何激励机制都是以人为特定对象,所以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加强稽查人才队伍建设,按照组织意图和个人意愿相结合的原则把那些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好,想干事,能干事,能适应稽查岗位的同志充实到稽查队伍中来,特别是吸收优秀的年轻干部进入稽查队伍,可以考虑建立取得“三师”资格、入选“人才库”和“三个一”工程的优秀干部必须到稽查岗位锻炼的交流轮岗制度。

2.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干好工作的外因之一

组织上搭建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让稽查干部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充分展示自已的能力,体现自身价值,有成就感,要让稽查局成为干部成长的平台,在干部提拔晋升等方面要重点考虑,让他们看得到希望。良好的工作环境是稽查人员完善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目标的需要,是工作的外部动力,这本身就是对他们的一种激励。

3.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

(1)在建立激励机制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并举。物质激励是一切激励的基础,建议对稽查案件实行项目管理,对不同的项目给予不同的工作经费,对大要案件按照查补税款、罚款金额给予办案人员一定的奖励。

(2)为规范执法,进一步加大案卷检查评比力度,可以考虑对综合评分90分以上的给予一定奖励。

(3)三是对稽查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比照会计业务培训、“三个一工程”的做法,对入选人员每年给予10000-15000元的培训经费和知识更新经费。

4.健全考核机制

实行分类分项综合考核。在市局层面上,对区域经济总量,宏观税负,纳税人数量不同的地区考核不能一刀切,即是是同为区局有的考核指标也要区别对待,这样才能更好调动稽查人员的积极性。

5.加强培训激励

培训激励是一种给干部培训及其它学习机会,促进提高业务技能的激励方式。培训既是学习机会也是一种政治待遇,要充分用好这种激励方式,结合市局的841工程和三百计划,给那些业绩突出在单位起骨干带头作用的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形成人人争先的氛围。可考虑将到大中型国有企业挂职煅练机制延伸到区县局,派稽查干部到企业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运作模式。

四、税收信息化保障调研提纲

(一)对区县局局领导的调研内容。

1.区县局在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应当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区县局在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应发挥需求提供者和问题反馈者的作用。在信息化建设中,区县局应该积极梳理工作中的具体需求,及时向市局提交,从市局信息技术层面来解决基层单位信息化方面的实际需求;同时,区县局作为各项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便于工作或者严重阻断工作的系统故障,区县局应及时给市局报告,争取不因软件原因影响日常工作。

2.最近几年新招录的信息技术人员是如何安排培养,未来计划把他们安排到什么样的岗位;

最近几年招录的信息技术人员原则上均安排在信息技术部门(征收管理科),未来计划新招录的信息技术人员将在基层税务所锻炼后,再安排到信息技术部门,与原来的信息技术人员进行轮换。 3.纳税人在家办税和上门办税的比例可以是多少,将80%以上的业务交由网上办理是否可行,原因是什么;

现在纳税人在家办税的比例将近80%,将80%以内的业务均交由纳税人网上办理是可行的,因为目前信息化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及互联网已经深入千家万户,具备了网上办税的基本条件;同时,这样还责还权于纳税人,在加强风控的基础上,有利于工作的专业化开展,将基层税务所从繁杂的琐事中解放出来。

4.市局和区县局如何做,才能充分发挥数据在税收管理中的作用;

市局应该开发数据提取软件,根据区县局需要开发各类查询,满足区县局对各类数据获取的需要;区县局首先要严格按照数据录入规范进行各类数据的采集,其次是根据市局的各类查询,查出数据后进行加工,最终发现风险点,及时进行应对,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数据在税收管理中的作用。

5.希望市局在移动办公方面提供什么功能。

建议市局开发相应软件,使基层税务人员在移动终端(比如手机、IPAD)上能随时进行公文查阅及处理,能够进行金税三期登录并处理待办任务。

(二)对科所长及一般税务干部的调研内容。

1.为满足纳税人在线办税需求,提升纳税人获得感,需要对网上办税系统进行哪些方面的优化完善;

对网上办税系统的推行前就应该充分测试,在各项业务均能正常办理后,再面向纳税人推广,不要在软件还存在很多问题的情况下,让纳税人使用,然后纳税人遇到问题后,才遇到问题解决一个问题,这样导致纳税人获得感非常低,满意度也非常低。另外,网上办税系统的稳定性还要进一步完善,不要经常出现服务器死机,无法登录的情况。还有就是网上办税系统的兼容性应加强,不要出现浏览器非要使用IE8.0以下的版本,IE11就无法正常使用等情况,或者要使用火狐浏览器或谷歌浏览器才不会出故障等情况。

2.需要建立什么样的机制,才能让80%以上的纳税人不到办税大厅就完成涉税业务的办理;

首先是要建立高效稳定的网上办税系统;其次是建立及时响应的线上运维服务团队;然后是建立便捷高效的内部审批机制,对纳税人网上申请事项及时进行审核批准。

3.在哪些工作中应该拿数据说话;当前大数据工作平台是否能满足数据管税的需求,还需要从哪些方面加以改进,应当由哪些人来做数据管理和分析工作;

对征管质量的判断、收入质量的判读均应该拿数据说话。当前大数据平台基本能满足要求,我们认为应该由风险管理人员及风险应对人员来进行数据管理和分析。

4.为提升税务人员办公效率,畅通部门间的信息交互,还需要对现有的办公系统作哪些方面的改造,需要新增哪些功能或手段; 暂时没有这方面的需求。

5.现有的网络是否畅通,电脑、打印机等设备是否能满足工作需求。

现有网络畅通,出故障的情况比较少,打印机能够满足工作需要,但电脑还有较多5年以上的电脑在用,电教室尚未有足够的电脑对内部人员及纳税人进行集中培训。

五、区县局机构设置方面

(一)区县局机构设置现状及变动情况。区县局内设机构、直属机构、派出机构设置情况及人员组成占比;现机构职能职责变化(与09年度三定方案中的变化比较),特别是营改增或征管体制改革进程中,区县局减少的职能职责,增加的职能职责,变化后机构运行的优点及缺点。

从20XX年X月起,我局设置内设科室X个(即政策法规科、税政管理科、收入核算科、征收管理科、办公室、人事科、监察室),共XX人,占全局总人数的XX.78%;设直属机构1个,即稽查局(其中内设检查科、综合科2个机构),共XX人,占全局总人数的XX.8%;设派出机构X个,共XX人,占全局总人数的XX.35%。而在20XX年X月前,我局机构设置内设科室X个,即办公室、政策法规科、税政管理一科、税政管理二科、收入核算科、征收管理科、人事科、监察室;设直属机构1个,即稽查局;设派出机构9个。机构收缩后,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在今年5月全面营改增后,现有机构设置也逐步暴露其局限性。

(二)区县局现行机构设置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营改增后暴露出的问题)。

尽管我局按照市局对全系统机构职能职责设置的明确要求进行了探索和调整,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水平,但随着新的征管模式日趋常态化,目前的机构设置已逐渐凸显出与税收征管现代化的不适应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机关科室不能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对科室职能的新要求。目前,金税三期征管系统和大数据平台运行平稳,机关科室的部分工作完全可以通过此两个系统自行查询完成,但在实际工作中,机关科室仍习惯于将上级安排的工作转派给基层税务所,科室只进行简单地汇总上报,这种传统的工作模式不仅占用了基层税务所大量有效工作时间,更严重影响了基层的工作激情。 2.部分内设机构职责重合。如:税政与法规、税政与征管、征管与稽查之间都存在部分业务职能交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征管效能。科室之间由于沟通不畅,各自为政,既容易导致同一事务几头下达任务,给基层平添工作负担,又易出现信息分散,不利于进行税收决策。

3.派出机构设置不能满足税收征管实际。我局派出机构的设置主要是地域管辖为依据,税务所目标不明确,征管重点不突出,税源监控专业化能力不足,导致不同程度的税收流失。也有的税务所收入总量低,纳税户数少,人员安排多,一定程度上造成征管力量的浪费。 4.纳税服务职能不够集中。我局税法宣传、纳税人权益保护、纳税人培训和纳税人满意度调查工作主要由征管科完成,税收政策咨询主要由政策法规科和税政管理科完成,办税服务厅职责主要是负责地方各税、附加费和社会保险费的申报征收工作,负责税务登记、发票配售及代开税务发票等基本性工作。纳税服务职能相对分散,导致纳税人多头问、多头跑,纳税服务质量和水平的专业性不足。

(三)区县局未来机构职能职责设置建议: 1.内设机构需设置数量,现有派出机构如何整合。 内设机构应根据工作分类进行整合,像我局这样规模的区县局建议设置7个(综合科(人事、办公室合并)、税收管理科(征管科、税政科合并)、非税收入管理科、收入核算科、法规科、监察室、风控中心;现有派出机构进一步收缩,将现有5个税务所精简为3个税务所,进一步整合力量;办税服务厅职能增加负责全局的纳税服务工作。

2.现有征管科、税政科、法规科职能职责如何界定、整合。

建议征管科和税政科整合,因为这两个科室的职能职责无法完全划分清楚;法规科的职责应扩大,将征管科和税政科涉及法律法规的工作划分到法规科。

3.社会保险费征收管理科是否需要更名为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科,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科是否需要作为各区县局必设科室。

需要更名为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科,建议为必设科室。 4.税收风险控制中心如何定位,是否需要设置科室。 税收风险控制中心应定位机关科室,指导全局风控工作。 5.非主城区区县局稽查局职能职责如何加强,人员编制如何配置。

建议尽快建立跨区稽查局,人员由各征管局调入。

6.区县设置纳税服务中心还是办税服务厅,是否加挂征收管理所、纳税人培训学校的牌子。

区县局设置办税服务厅,并加挂征收管理所、纳税人培训学校的牌子,实现对纳税人服务的全覆盖。

7.营改增后区县局是否还需要设置重点税源管理所,职能职责是否调整。

营改增后区县局应该继续设置重点税源管理所,建议重新确定重点税源范围,划归其管辖。

8.区县局是否需要成立专业的风险管理应对所,与管理所职能职责如何划分。

区县局不需要成立专业的风险管理应对所,风险应对职能建议由管理所内部设立风控应对岗完成。

9.区县局管理所职能职责如何界定,与其他派出机构的职责如何划分。

管理所职责建议按税源等级进行划分,重点税源由重点税源所管理;一般税源由其他税务所管理;零散税源办税服务厅管理。

六、其他调研提纲

(一)税费征收管理过程中,如何实现税费“同征同管”。一是将纳税人管理和缴费户管理相关联,扩大社保征缴面,对缴费人实行动态管理。同时将社保征收服务工作充分融合到纳税服务过程中去,比如在申报征收、纳税管理等环节注入社保政策咨询服务,利用税收网络平台、传媒媒体多渠道进行社保费政策宣传,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让更多的劳动者了解社保费的作用,自觉缴纳社保费。

二是在开展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中实施税费同征同管。首先,在汇算工作中认真审核企业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与参保人数和缴费基数进行比对;其次,对企业凡按规定比例计提了社会保险费但未按期缴纳的暂不予以税前扣除;然后,凡已扣职工个人部分的保险费没有缴纳的责令限期缴纳,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三是在开展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申报管理中实施税费同征同管。在大力推进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申报管理的同时,加强与社会保费经办机构的信息沟通,注重将核实的企业职工人数、发放工资情况与企业申报的社会保险费缴费人数和基数进行比对,防止企业逃保、漏保和瞒报缴费工资基数。

四是在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过程中实施税费同征同管。在企业提出社会福利企业税收优惠认定时,注重审核企业参保和缴费情况,把企业依法参保和缴费情况作为享受税收政策的重要条件之一,促进社会福利企业参保和缴费。

(二)对“建立收费基金等非税收入征收体系”有什么建议。

一是建议深化纵、横向联系,进一步提高话语权。首先要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逐步建立“政府主导、部门把关、地税代征、因地制宜”的代征管理新模式,督促并赢得缴费单位的理解与支持,最大限度地减少代征工作阻力;其次委托、受托双方要建立费源台帐,强化收入分析,实行动态管理,积极联合相关费金管理单位形成分析报告,及时反馈代征存在问题;再次要强化与费金管理单位的沟通协调,利用垂直管理与代征工作一线的特殊地位,扩大代征覆盖面,力求在代征工作中占据更为有利的地位,不断提高基层地税机关在费金代征工作中的“话语权”。

二是建议完善征收举措,进一步掌握主动权。针对当前行业间费金缴纳不均情况,要充分发挥纳税评估力量,坚持以税负评定和税源分析为推手,不断完善不同行业间纳税评估体系,通过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纳税评估指标,提高对不同行业,尤其是高收入行业收入监控力度,通过完善查账征收与核定征收模式,稳固推进费金征收依据,实现缴纳质量与缴纳规模的“双提升”,科学掌握代征工作的“主动权”。

三是积极寻求费源,进一步扩大空间权。一方面有待建立科学有效的税收监控体系,加大部分高收入行业的监管力度。以工会经费为例,基层工会组织的建立缺乏应有的重视,工会组织在私营企业中并未普遍性地建立起来,尤其是以房地产行业、娱乐业、餐饮业等,高收入行业的工会组织的“缺位”,亟待扩大费源规模;另一方面要促进各费的行政主管部门彻底改变“一托了之,坐等入账”观念。要主动做好各方面的协调、沟通工作,努力推进规费基金征管制度创新,合理界定,理顺代征部门与委托部门的工作职责,结合税收管理新模式,因地制宜地探索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费金征管模式。

四是找准关键节点,进一步拓展执法权。首先要把握“怎样堵漏”,针对缴费人盲报、虚报的情况,地税部门要联合管理单位构建规费分析比对数据库,强化对代征工作的技术支撑,从严审核缴费单位的扣除依据,并联合相关单位从严打击各类偷逃费金等不法行为,防止费金流失。其次要把握“怎样增收”。要积极克服费金执法权缺失的不利局面,通过现有的税收执法检查权,强化对缴费人年收入监控力度,扫清相关单位“隐性收入”的“死角”,不断提高各类费金代征工作的计费基础。

五是规范代征标准,进一步公平分配权。首先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明确代征经费标准,杜绝费金规模与代征经费的“倒挂”现象,极力消除不同地区之间代征规费差距过大的问题;另一方面,针对费金任务分配与完成情况,基层地税机关对当前代征经费的发放要实行差异化管理,按照“既要维护公平,又要兼顾效率”的原则,适当拉开经费发放标准,保护和提高代收费干部职工的代征工作积极性。

XX区地方税务局 二〇XX年XX月XX日

第12篇: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之服务篇

深化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推出10类34项便民措施;推进51项合作事项,确定7个合作旗县级示范区,国地税合作再升级;实施7大类54大项211项业务“全区通办”;完善首问责任、限时办结、预约办税、延时服务;规范出口退税流程,加快出口退税进度;投入使用214台自助办税机,实现7×24小时自助办税;开通税库银系统,80%税款实现电子缴税;合理简并申报缴税次数, 563户纳税人年减少申报5600次;122个办税厅开展国地税联合办税,实现“进一家门、办两家事”;实施“二维码”一次性告知,170个办税事项扫“码”即知;国地税共建网上办税平台,推进涉税信息公开,方便纳税人查询缴税信息,25万户纳税人享受到网络化纳税服务;对A、B级纳税人取消发票认证,年减少认证发票908万份;15万户纳税人使用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6314户纳税人使用电子发票;金税三期系统运行平稳顺畅;设立邮政“双代”网点331个,代开发票39.08万份,代征税款

2.01亿元。

六是税收共治“更有力”。落实自治区政府综合治税实施意见,整合金税三期、防伪税控等9个系统数据,建成税收大数据平台;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各项规定;建立纳税人信用记录,与自治区信用信息平台对接;加强与工商、银监、质监、发改委等部门合作;自治区公安厅、国税局、地税局联合成立“税警联络机制办公室”;推进法治税务示范基地建设,推行税收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制度;在内外网站设立专栏、制作公益宣传片等,加大改革宣传力度,提升改革知晓度和影响力。

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之服务篇

2016-11-04 09:44 来源:白城日报

我有话说

2016-11-04 09:44:19来源:白城日报作者:责任编辑:fs001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为让纳税人有更多的获得感,白城市国税局、地税局结合白城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工作实际情况,立足纳税人需求,不断推出一系列创新服务举措,提高纳税人满意度,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更规范的服务。通过落实《全国纳税服务规范》和《全国税收征管规范》,共建办税服务厅,互设办税窗口,使纳税人进一家门,找一个人,走一套流程,办两家事宜。在全市范围内实现服务一个标准、征管一个流程,改变以往国地税流程不同、手续不一样、两家差异较大的局面,使纳税人享受到更加规范的服务。

二是更便利的服务。市国税局、地税局推出了办税便利化一系列“组合拳”,例如:落实办税事项同城通办,2016年实现全市通办,方便纳税人异地办理涉税事宜;通过“互联网+税务”计划,使纳税人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关注国税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税收动态和政策文件;通过预约办税、延时服务、24小时自助办税制度的完善,使纳税人无论工作日还是周末,都可以享受到24小时的便利化办税服务。

三是更高效的服务。市国税局、地税局按照服务深度融合、执法适度整合、信息高度聚合的要求,进一步提速、提质、提效。2016年提升共建办税服务厅标准,扩大共建范围,努力实现“前台一家受理、后台分别处理、限时办结反馈”的高效服务模式;2017年,将在实现国税、地税联合进户稽查的基础上,完善联合稽查规范和程序,提高联合稽查效率,切实解决对纳税人“两头查”的问题。用国税、地税无缝对接的合作,带给纳税人实实在在的高效服务。 四是更放心的服务。严格执行省国税局、地税局联合制订的吉林省制定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进一步规范了行政执法一把尺子,改变了以往国税、地税执法不

一、标准不同的问题。下一步,将推行税收执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健全纳税服务投诉机制,使纳税人和全社会能够更加便利地监督税务人的权力,以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让纳税人享有更放心的服务。

五是更优质的服务。市国税局、地税局将在构建先进的干部管理体系上加大力度。两家将通过干部互派交流、综合能力培训、岗位大练兵等形式,提高税务干部业务水平,提升干部素质建设,在纳税服务、税源管理、行政执法过程中,使纳税人享受到高素质队伍带来的更加优质的服务,从而获得更大的获得感和满足感

第13篇:**乡广播电视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乡广播电视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精神,壮大农村广电事业、减轻财政负担、增加财政收入、合理安排事业人员,我们充分认识到改革乡镇广电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上来,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和工作要求,在县广电局的具体指导下,认真抓好了这次农村广播电视管

理模式过渡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乡位于***县东南部,幅员面积32平方公里,辖14个村,45个村民小组,3656户,总人口1.4万人。乡域内光纤通讯、电视差转台和有线网络运转正常,能保证全天正常收看中央台和地方台35个频道的电视节目,现有有线电视用户80余户,村二级广播站14个。宣传文化中心事业人员2名,广播电视站从业人员1名,工作机构健全,人员素质较高,办公设备及条件可基本满足工作和业务开展需要。

二、组织实施情况

1、提高认识,广泛进行宣传发动

乡党委充分认识到,农村广播电视与农民群众的利益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关系,它是农民快捷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和科学技术的重要媒介,它对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构建和谐农村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认识到改革现有的农村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是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委、市委、县委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减轻财政负担、增加财政收入、合理分流事业人员的现实需要。为认真抓好这一项工作,乡党委广泛地进行了宣传发动,利用广播、电视、标语、横幅等方式,号召全乡广大干部群众关心、支持农村广播电视管理体制改革,做好了宣传文化中心现有工作人员思想工作,同时动员事业人员和有能力、有作为农村青年参与“广播电视网络子公司”员工和经理人员的竞聘。

2、明确原则,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按照事企分开的原则,组建的广播电视网络子公司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有企业,由县广达网络传输有限责任公司直接管理,实行“独立自主、自负盈亏”“县乡共管、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和工作要求,乡党委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确保了过渡工作的顺利推进。

3、严肃纪律,确保资产资料完整

这次工作涉及管理体制调整,人员分流,结构优化,事关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我们严格按照县纪委、县监察局规定,认真做好了资产和债权债务的划分,确保财产帐目、凭证完整,防止了国有资产流失。切实加强了档案、资料、印章的管理和移交、封存、上交等工作。全体工作人员都做到了遵守纪律,服从组织安排,恪尽职守,坚守工作岗位,做到了两不误、两促进

第14篇:泾阳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泾阳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首先,我代表县政府对市医改督查组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咸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咸阳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咸政办发〔2011〕39号)精神,严格按照与市政府签订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主要工作目标责任书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全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稳步推进。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夯实医改工作基础

建立和落实了医改工作领导负责制,明确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形成了政府统筹、部门配合、层层落实的强大合力。年初,按照《咸阳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泾阳县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全市医改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县及时将医改目标责任书进行细化、量化,逐一分解至各有关部门,并以县政府名义逐一签订目标责任书,确保责任到岗、任务到人。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医改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县医改办建设,从县卫生局、药监局等部门抽调5名工作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工作人员,对县医改办进行了充实,并优先保障办公运转经费,全面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实现应保尽保

按照“巩固完善、规范行为、加强监管、提升水平”的总体思路,继续巩固和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截至6月底,全县参合人数43.46万人,比上年增加8561人,参合率达到98.09%,高于省市平均水平;启动了新农合全口义齿修复敬老工程,首批确定8个全口义齿修复定点医疗机构,从6月10日起全面开展工作。上半年,全县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99万人,其中职工2.8万人、居民2.19万人,参保率达到93.27%。

三、提升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减轻群众医疗负担

重新调整了新农合基金使用方案,将省级定点医疗机构起报点提高了500元,市三级定点医院报销比例提高到55%,市二级定点医院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60%,县级报销比例提高到75%、镇级报销比例提高到80%;大病统筹报销封顶提高到每人每年5万元,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省内报销比例统一设定为70%;80岁、90岁以上参合老人门诊、住院报销比例统一设定为80%和90%。出台了鼓励使用中医药的优惠政策,将县级以上定点医院门诊使用中医药的费用纳入门诊统筹报销范围,同时将住院中药费用的报销比例提高了10个百分点;特殊慢病纳入门诊统筹基金支付管理,其中I类病种年报销封顶限额提高到1万元,II类病提高到5万元。

四、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满足群众用药需求

一是全面启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全县16个乡镇卫生院、270个村卫生室全部实行了药品“三统一”和零差率销售,乡镇卫生院基本药物使用率达到95%以上。截至6月底,全县使用基本药物422种,采购药品价值432.13万元。二是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长效补偿机制,对于实行零差率销售且考核达标的村卫生室,县财政每年给予6000元补助。加大基本药物配送、使用环节的监督,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检查率达到100%,确保基本药物安全有效、及时供应到位。三是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基本药物制度宣传,先后组织乡镇卫生院负责人及乡医培训5次,参训人数达600余人次,制作宣传栏和展板500多期,印发宣传资料

10万余份。

五、强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全面落实补助经费,完成了全县270家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任务,并通过了省市达标验收。卫生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总投资8977万元的县医院综合门诊大楼主、副楼均已封顶,完成投资5500万元;县妇幼保健院搬迁扩建项目门诊和住院部大楼主体完工;永乐中心卫生院医技综合楼工程接近尾声;县卫生监督所综合楼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乡镇卫生院视觉形象工程、“三诊一室”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各乡镇卫生院均成立了公共卫生办公室,卫生应急工作进一步加强,目前急救能力体系建设项目已报省发改委待批。

六、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

建立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定期招录专业技术人员,上半年,通过社会公开招聘,为卫生系统补充专业技术人员57名,全县医疗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累计完成全科医生转岗培训30人,乡镇卫生院在岗人员培训

26

人次,村卫生室在岗人员培训586人次。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健全县级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的长期帮扶机制,制定了《2011年县级医疗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实施方案》,签订了对口支援协议书,每个县级医院对口帮扶3家乡镇卫生院。

七、深入实施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全面实施10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3类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1、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累计建立城镇居民健康档案5.86万人,农村居民健康档案37.12万人,建档率分别为79.6%和70.54%,并基本完成电子档案建立。

2、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管理:完成高血压建档管理2.64万人,糖尿病管理2300人,重性精神病管理709人。

3、儿童保健: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3.48万人;

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2589人,服务人次10472次。

4、孕产妇保健: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9.8%,农村生育妇女免费补服叶酸1330人,服药率为75.8%。

5、预防接种:“七苗”接种率均在99.2%以上。

6、健康教育:设立健康教育宣传栏304个,举办健康咨询讲座5期。

7、65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计划7月底启动,11月底前全面完成。

8、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项目:开展艾滋病教育宣传8场次,群众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大幅提高。

9、新生儿疾病筛查:上半年筛查儿童696名,筛查率26%。

八、积极探索,稳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建立和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和新的人事分配制度,先后出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卫生改革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全面推开。在县卫生系统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度,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争上岗,实行合同制管理。制定出台了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绩效考核办法,建立了以服务质量、数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机制,每月开展一次考核,按照考核结果发放绩效工资,奖优罚劣,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不断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九、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积极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和县镇一体化管理改革试点工作,组织各级医院院长到阎良、彬县等县区学习公立医院改革和公共卫生管理先进经验。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多次召开医改研讨会,制定了《泾阳县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泾阳县卫生管理县镇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泾阳县镇村卫生管理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讨论稿,目前,正在广泛征询意见。

虽然我县在医改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长期存在的医疗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平衡、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短期内无法得到根本解决;公立医院改革工作进展缓慢;部分群众对医改工作认识不够到位,参保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下一步,我县将以这次督查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把医改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一是继续加大医改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制作宣传广告牌、发放宣传资料、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政策宣传,做到医改政策家喻户晓,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农民参与的积极性,积极营造良好氛围。

二是强化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定期开展法律法规和业务技能培训,加大医护人员再教育力度,逐步完善卫生人才培养制度和体系。编制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制定有利于卫生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努力营造良好的卫生人才环境。

三是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步伐。坚持把公立医院改革作为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深入研究讨论,尽快出台《泾阳县公立医院及县镇一体化管理改革实施方案》。

第15篇:市政公用事业体制改革创新工作汇报

市政公用事业体制改革创新工作汇报

根据澄委发„2008‟12号文和澄委办„2008‟12号文的精神要求,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以改革为动力,坚持科学发展、优化发展、创新发展,进一步深化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认真落实《2008年度体制改革创新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考核意见》中的各项目标任务,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市政公用事业改革

一、加快推进市政养护体制改革,市政设施养护作业全面推向市场。

2006年,建设局就开始尝试市政养护作业市场化运作,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以东横河以北片区为试点,将该区域市政养护作业通过公开招投标,分为两个标段将市政养护作业工作推向市场,分别由江阴市市政公司、江阴市城建公司中标承担市政养护工程。市政公用事业处对两公司的市政养护工作实施严格的管理和监督,通过三年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今年建设局更结合市政公用事业体制改革工作的精神,对2009年之后市政养护全面作业推向市场工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制订了承包标段划片方案,计划年底进行公开招标,同时结合市区污水厂网资产转让的现实情况,对市政养护作业工作的具体养护范围、内容等进行了深化和细化,对市政养护作业工作考核要求进行了重

- 1水处理实施特许经营协议的要求,加强对光大水务(江阴)有限公司实施监督管理,确保了光大水务(江阴)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改造工作的顺利完成,规范了污水处理厂的日常管理,确保了污水处理后的达标排放。三是规范管道燃气特许经营活动,与江阴天力燃气有限公司签订管道燃气特许经营协议。

三、全力配合,积极参与乡镇污水处理整体市场化改革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城乡一体化,厂网一体,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总体部署要求,积极配合市发改局推进我市的污水处理整体市场化工作。一是加强了污水管网和排水户接管工作的管理,联合市纪委、监察局加大了对污水管网和排水户接管工作的监督,确保了工作的顺利推进。截止2008年8月底,全市已建污水管网约238公里,排水户接管257户。二是积极参与乡镇污水厂网资产整合工作实施意见的制订。目前已拟定出乡镇污水厂网资产整合的第一批名单,建设局将全力以赴,配合作好各项工作。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明确市政公用事业管理职能。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按照各部门的职责、各司其责,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处主要负责城市市政设施、供气、供热管理。市给排水管理处主要负责供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的管理。各部门严格依照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特许经营办法管理公用事业市场,通过健全的法规,严格的监管和保证公用事业市场的公正、公平和有序。

(二)以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运作为切入点。根据“积极探索、

- 3到体制完善、机构健全、责任落实、资金落实,逐步走上了正常化和规范化的轨道。目前农村公路镇道平均好路率达到了74%,村道平均好路率达到了67.9%。

二、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实施城乡客运与镇村公交的资源整合。

为进一步完善我市公共交通客运体系、加快推进城镇一体化进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交通出行安全、畅通、舒适的需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局积极探索城乡客运与镇村公交资源整合新路径,通过市场化运作,组建了城镇公交公司对市区至夏港、申港、利港、石庄和临港新城城区间的客运资源整合进行试点改革,9月8日临港新城城镇公交一体化试运行,9月28日正式开通。通过客运资源整合,呈现了四个方面特点:一是线路布局更加合理,开通了城区至石庄101路、城区至申港102路2条公交主干线和临港新城区间公交线路12条,城区至利港118路计划于明年1月底开通;二是运力投放更加科学,共投放新型公交车33辆,日营运总班次199个;三是票价更加合理,市区至夏港、申港、利港、石庄分别按1元、2元、3元、4元的票价政策执行,临港新城区间公交按一元制的票价标准执行;四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沿线设臵了申港公交枢纽站,利港、璜土、石庄公交首末站和港湾式候车亭。临港新城城镇公交一体化地正式开通,打破了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分割的局面,改革了现有的营运与管理模式,采用公交化的运作方式,达到城镇公交间的衔

- 5理及执法管理等方面,有机进行了体制改革的创新实践。

一、照明建设管理体制改革:

1、路灯设施建设尝试推行建管分离,路灯作为道路的配套设施,在道路建设时同步规划、设计与建设,建成后移交照明管理处统一管理。自2007年9月执法局实施路灯建设开始,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迄今已经完成14条农村市道、10条城区道路及芙蓉大道等40余条道路的路灯建设。

2、照明设施推行管养分离,公共照明设施管理、养护面向社会招标,实行服务外包,市区及28条省市级主干道的公共照明设施共计24820盏光源和供配电设施分四标段实施服务外包,减少管护成本,提高亮灯率和设施完好率,所辖道路路灯亮灯率达到99%,农村亮灯率达97.5%。

3、启动城市照明自动监控系统建设,逐步实现照明设施的远程控制、远程检测,进一步提高城市公共照明设施的科技化、现代化管理水平。目前路灯监控及节能系统改造已初步完成方案征集、论证等前期工作。

二、环卫管理体制改革:

1、逐步理顺全市环卫体制,改变环卫所无法人主体资格的现状,全市21个环卫所中半数以上已完成环境卫生有限公司的登记注册工作,实施市场化运作,进行企业化管理。

2、开展生活垃圾清扫、收集、运输的市场化运作,目前已有长泾、周庄、顾山、祝塘、新桥、华士、利港、石庄、申港、璜土等10个镇、办事处的环卫所将作业服务推向市场。

3、高质量建成文富、西郊、要塞垃圾中转站,以及生活垃圾发电厂,抓好花山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水处理厂等环卫重点工程建设,使我

- 7作、合资等方式,引进资金,改变政府单一投资模式,建立起政府、社会、民间等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进一步推进环境卫生作业市场化运作机制的建立。

2、深化户外广告市场化运作机制。2009年出台《江阴市户外广告阵地使用权出让实施办法》及《江阴市街景及户外广告规划设计方案》,通过公开拍卖、协议定价等市场化运作模式,在省、市道路及城区主要路段推出高炮广告和路灯灯杆旗、灯箱的设臵,实现户外广告管理的规范化,促进户外广告健康有序发展。

3、逐步实现城乡照明的一体化管理。一是深入推进照明设施建管分离、管护分离,积极探索城乡公共照明统筹管理的新做法,逐步推进城乡照明管理一体化进程;二是积极推广科技管理模式,建立完善全市路灯监控系统,最大程度降低管理成本,有效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稳定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新体制。2009年在进一步完善内部城管绩效百分考核机制,推进大城管体制建设的同时,加快推进数字化城管建设,架构监督指挥中心组织机构,在主城区51.5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完成“数字城管”信息平台的建设,建立数字城管的系统考评体系,稳步建立起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新体制,逐步实现城市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现代化。

园林绿化建管体制改革

- 9工程中,合理利用现有绿地的苗木资源,通过对种植密度较大的绿地进行调整、抽稀,将多余苗木用于新的绿地建设及绿化工程等项目,在保持原有绿地景观的完整性的同时,改善植物生长条件,优化群落结构,节约绿化建设经费。目前已全面利用乔木29000多株、灌木14000多株、球类2200多只,色块2720平方米,在青山遗址公园、霞客大道、徐霞客旅游区、双泾苗圃、北潮河滨河公园等工程中节约绿化建设经费约1500万元。

三、拓展养管模式,在绿地养管机制上不断推陈出新。按照由点到面、逐步展开、稳步推进的原则,充分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绿化建设的积极性,倡导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个人通过一定的程序,自愿负责一定面积的公共绿地、防护绿地、道路绿地、附属绿地的建设、养护以及古树的管护。现已着手制定下发《江阴市城市绿地认建认养实施办法》,积极吸引社会力量主动参与绿化事业。天力燃气公司已出资20万元在赞园认建绿地。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将以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和国际花园城市为抓手,着力推进投融资机制改革,不断提升园林绿化品位,努力拓展城市旅游功能。

- 11 -

第16篇:中心卫生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中心卫生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简介

自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我院在镇委、镇政府的领导下,在县卫生局的关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会议精神,以服务人民健康为抓手,大力推进卫生改革,加强农村卫生和公共卫生能力建设,加强重大传染病的防控,进一步解放思想,狠抓落实,在医改力度、服务层次、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绩。现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 自医药体制改革开展以来,我院从2012年4月严格按规定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及药品零差率销售。药品及医用耗材、器械采购按照在指定中标公司集中网上采购,药品及医用耗材都能在规定时间内配送到位,2天配送率为100%。患者到我院诊治,门诊或住院费用均有了明显下降,每门诊人次收费同比下降了8.3%,每床日收费同比下降了10.5%。目前我院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品种数188种,自治区增补药物品种数78种,中药饮片84种, 2013年,药品零差率药物使用431.4万元,上级下拨药品零差价补助62.66万元。

二、基本情况及岗位设置情况

我院是一所一级甲等中心卫生院,现全院职工共96人,其中卫技人员85人(取得中级职称14人,初级职称54人),工勤技术人员11人。

单位机构编制情况:核定专业技术岗位编制数66人,工勤技能岗位5人,合计71个岗位。县编办核定编制数62个。我院于2011年9月开展首次竞聘上岗62人,目前因各种原因(通过事业单位招考或调到上级医疗机构,自动辞职另谋职业、退休等)已离开本院的有19人,2011年12月通过事业单位招考调入在职在编2人,2014年4月通过事业单位招考调入新机制1人,现实有岗位45人(其中在职在编26人,医改后新机制人员19人),缺编17个。

三、绩效工资改革情况

自2011年10月起县人社部门对在职在编人员和定编定岗不定人的基础绩效工资进行审核,我院按审核后基础绩效工资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通过单位以德、能、勤、绩、廉为主要考核内容的内部绩效考核制度,按照考核程序和标准对全院工作人员进行考核为主要依据进行发放。医改前我院职工人均工资为2900元,医改后人均绩效工资提高到了3500元。

四、扎实有序地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居民健康建档是基础,我院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重性精神病人等人群为重点,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上门随访服务等形式,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

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截止到2014年7月,共建立纸质居民健康档案并录入系统管理34020份,建档率81.3%。我镇6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共4100人,累计建档人数4003人,建档率97.6%,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覆盖人数232人。高血压患者管理建档1880人,管理率29.94%;糖尿病患者管理建档500人,管理率17.06%;重性精神病患者建档58人,规范管理58人。

全镇儿童预防接种实行信息化管理,为全镇包括外来人口在内的适龄儿童免费提供卡介苗、脊灰疫苗、麻疹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乙肝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甲肝疫苗、麻风腮疫苗等11种疫苗接种。

在妇幼保健管理方面,全面推动“降消”宣传活动,免费补服叶酸项目,免费“两癌”筛查项目。我院落实为孕产妇提供5次孕期基本免费产前检查和2次产后访视任务,产前筛查国家补助115.00元/人,新生儿筛查国家补助52.00/元。我院在产科门诊补助产前筛查共87人,并在孕检过程中,动员所有符合筛查条件的进行检查。1~7月辖区内活产数264人,本院活产数16人。从2009年开始,农村孕产妇平产每人补助400元,今年得到补助的有248人,危重补助每人1000元,得到补助的有4人。

五、突出基本医疗保障改革,巩固新农合成果

2014年,全镇参合44995人,参合率为100%。2014年上半年在我院农合住院人数1416人,住院总费用3152220元,农合报销2604705元。在乡镇卫生院住院可享受90%报帐比例。门诊病人以家庭为单位,每天可报销67元。同时开展实行一般诊疗费收费标准10元/人次,参加本统筹地区的门诊患者个人负担1.5元/人次,新农合门诊统筹基金支付8.5元/人次。

六、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

我院中医科现有中医执业医师5人,护士1人,药剂士1人。2012年12月国家扶助我院8万元用于中医科建设,对中医科住院部旧房翻新,新添了电动牵引床、电针仪、TDP神灯、微波治疗仪、电脑中频电治疗仪、艾灸仪、中药熏蒸机及中药柜等,能开展中医内儿科、妇科、骨伤科、针灸推拿理疗等中医诊疗项目。近几年来,中医科针对当地居民常见、多发的颈椎病、腰椎病,积极开展“颈、腰椎病”专科诊治,采用以针灸、推拿、按摩理疗为主的中医中药疗法,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切实缓解患者的痛苦。并积极推广和应用中药、针灸、火罐、敷贴、穴位注射等10种中医药适宜技术。2013年我院中医科门诊人次3602人,住院人次435人,业务收入达150余万元。

七、在工作中存在或遇到的问题

(一)目前卫生院人员的缺乏、设备老化、专业技术力量相对落后和资金紧张已严重制约了医院的发展。

(二)医务人员通过自身努力考取了中、初级职称,但由于职称评聘制度不够完善,相应职称未能及时得到聘任,岗位存在极大不稳定现象。

(二)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医师的观念要改,老百姓看病用药的习惯需要医师的正确引导,这样,就需要一个足够的时间过度来使病人能够接受。

(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工作量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新上岗公卫人员缺乏工作经验,需要一个阶段的探索性来开展工作,努力寻求一套较为完善的工作流程。

第17篇:疾控中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汇报知识

疾控中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工作汇报

2012年是国民经济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之年,也是认真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深化推进的一年。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是推进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措施,事关医药卫生行业利益格局重大调整和健康发展,其根本目的是要建立新的基层医疗卫生运行机制,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使广大老百姓不生病、少生病。我中心认真组织落实和推进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重点完善促进卫生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坚持解放思想,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现将中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

情况汇报如下:

一、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主要成效

(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实施居民健康工程,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档案。重点为孕产妇、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等人群为重点建立健康档案,2011年全县共建立健康档案人数265127人,规范建档率97.0%。

(二)、加强健康教育宣传

去年共举办各类健康教育讲座10次,出健康教育专栏12期,利用气象平台宣传12期,发放健康教育资料份17270,健

1 康教育受益群众193133人次。有效地加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减少和预防疾病发生,控制了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0

(三)落实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工作

2011年接种儿童疫苗达92629人次,儿童接种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达98.1%,加强免疫接种率达98.1%。自2000年以来,消除脊髓灰质的成果得到巩固,实现了无脊髓发病状态,2012年我县一定要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和我国政府承诺的消除麻疹的奋斗目标。在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中儿童计划免疫实现了高接种率、高保护率,相应传染病有效的得到了控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广大老百姓真正的享受到了国家实施公共卫生服务的优惠政策。

(四)、重视老年人健康管理。

对辖区内各乡镇指导开展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老年健康干预建档管理25741例,管理率216.66 %。并为老年人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工作。

(五)、加强对慢性病人的管理

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量血压,对确诊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开展疾病咨询、指导用药和健康锻炼、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去年高血压健档管理16503

2 例,管理率160.72%。辖区35岁以上成人首次测血压率≥80%以上; 糖尿病建档管理3125例,管理率116.4 %,跟踪随访率达到 % 。

(六)、强化重性精神疾病的管理

对我县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重性精神疾病建档管理653例,管理率111.17%。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随访和康复指导。

(七)、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1、继续实施肺结核病人抗结核药物免费治疗控制项目,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达100%,新发肺结核病人的管理治愈率达100%,实现了因病治贫,因病返贫的目标。

2、加大艾滋病防控工作力度,开展预防综合干预与管理。对高危人群进行干预,开展娱乐服务场所暗娼、男男同性恋的干预和监测工作,开展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开展阻断母婴传播工作,控制家庭内传播。圆满完成了省、市、下达的监管场所、吸毒人员新型毒品的干预和监测任务,对CD4细胞小于300的感染者开展了抗病毒治疗,累计服药人数57例。积极开展对社会人群、外来农民工、学校、企事业单位的预防艾滋病知识的讲座和宣传培训,提高了社会人群和学生对艾滋病的知晓率,抵御了艾滋病的感染率和流行率。

3、启动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项目。共补种1483人,补种率达到98%。

4、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监测工作,去年共监测 “十二五”工程饮用水样120件。全项合格12件,合格率10%。单项共检测2520项次,合格2332项次,单项检测合格率92.5%。县城和乡镇集中式供水共检测水样56件,全项合格16件,合格率28.6%。单项共检测1708项,合格1648项,单项合格率96.5%。农村分散式生活饮用水监测共检测水样20件,检测指标为30项,全项合格7件,合格率为35%。单项共检测600项次,合格583项次,单项检测合格率97.2%。县城二次供水监测监测水样34件,每件检测指标8项,全项合格0件。单项合格233项次,单项合格率85.7%。县城末稍水12次60件水样,每件检测指标8项,全项合格0件。单项检测合格率84.8%。

关注民生,关注当前的热点和难点,针对今年1-4月份的干旱,在抗旱期间我单位共监测各类水质199件(其中新增水源点8个),合格44件,合格率为22.1%。投放了47件2256瓶价值22560.00元的消毒灵到各乡镇卫生院,由防保科分配分发到全县72个村卫生所,根据旱灾进展由水管人员负责进行人畜饮用水源的消毒工作。确保了我县在旱灾面前少发生或不发生因人畜饮用水源污染导致的人畜共患病及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八)、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加强疾控预防体系建设,充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防治队伍。疾控中心现在岗35人,有专业技术人员33人。疾控中

4 心不断加强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理论及操作技术培训,加大硬件设备投入,提高疾控中心整体业务水平,使疾控中心服务社会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断提高。

(九)、完善疾病防控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 为有效控制长期危害人类健康的各类传染病、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化学污染疾病、污染性食源性疾病、职业中毒、介水性污染疾病、放射污染疾病、不明原因疾病、各种灾害后的防疫造成严重负担的慢性病、公害病等传染病的侵袭;我单位成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小组,建立健全了监测、报告、预警网络体系,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并强化了重大疾病防治工作预案和责任,针对薄弱环节,认真查漏补缺,狠抓工作落实。有效防止了重大疫情爆发和流行,为江川的社会和谐稳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十)、加强传染病管理

去年共报告乙类传染病例302例,丙类传染病例1513例;2011年我县110.4/10万发病率较2010年(105.1/10万)上升了5.04%,也近三年的平均发病率相比111.3/10万稳中有降低了0.8%,为我县控制传染病、减少危害保护居民健康起到了推进的作用。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经费不足:卫生应急工作经费不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应急物资储备和督导检查等工作没有专项经费保障。对设备

5 的更新仍达不到现在开展工作的需要,致使在开展疾病控制、疾病监测、人民生活相关各类检验等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2、工作技术人员缺口大,由于2002年进行机构改革,只定编为35人,现有人员35人;工作人员老年化,超过50岁的就12人,达36.36%,45岁上有20人,占单位总人数的64.5%;因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范围广、工作面宽、工作量大,工作任务每年都有新的内容增加,任务繁重,技术性强,致使在完成现有的工作难度大,工作人员超负荷运转。

3、乡镇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人员配备不足:按照卫生部的人员配备要求,每个乡镇卫生院不得少于2人,但我县大部分乡镇只有1人从事疾病控制工作,从而使正常的工作难于完成。

4、极大部分乡村医生专业技术知识匮乏,难于适应新形势下的公共卫生工作,从事的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工作大任务重,经费划拨少,出现部分预防保健工作滑坡的现象。

5、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工作模式有待加强,重大传染性疾病和地方病防控情势依然严重。基层防保人员经费兑现比妇幼人员低。

三、工作建议

1、国家对公共卫生服务的策略是营造健康支持性环境为最终目标,强化政府的主导意识,明确政府责任,积极开展预防为主。社区为基础,社会广泛参与,特别关注农村和贫困人群,提高居民抵御疾病和慢性病的能力。

2、政府、各部门根据我国疾病控制的实际情况,为促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公共卫生的发展,增加人员编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3、开展公共卫生的配套相应经费,按省、市要求落实到疾控配套工作任务带经费,合理解决县、乡、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络的工作经费、人员报酬。

4、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乡镇和卫生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正确对待、全员参与,要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项目作为今后常年主要工作任务来抓,全面推进我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卫生工作整体水平上台阶。

5、加大宣传,全员参与。要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做到人人皆知、家喻户晓,让乡镇政府、村委会积极配合,支持做好基本公共卫生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让居民充分了解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意义和对健康产生的影响,动员居民积极参与。要充分调动乡村医生的积极性,认真落实对乡村医生财政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积极探索乡村医生的绩效考核方法,认真做好乡村医生的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工作,严格按考核结果发放补助。

6、加大投入,加强培训,规范操作,努力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各基层医疗单位要切合实际,增添必要的服务设备(检验、心电图、B超等),拓展服务项目。要切实加大对卫生院医务人员及乡村医生的培训力度,使全体医务人员比较熟练掌握基

7 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标准和内容,规范档案的建立。同时要很好的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个项目结合起来,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与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长很好的结合起来开展,做到不出现一项短腿,不漏一项工作,确保平衡发展。

第18篇:小议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小议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汇

小议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批转《国家医改办关于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及附件收悉。根据市政府的工作要求,现将我委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完成情况报告如下: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精神,扎实推进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对照我市 — 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分解工作,我委结合我市实际,主要完成以下几项工作:

一、做好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项目资金测算工作

年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委积

极配合市财政局做好我市 — 年海口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资金测算工作。主要做好农村标准化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业病防治、疾病预防、卫生监督机构等卫生医疗设备购置、农村普及卫生厕所等项目资金的测算工作。

二、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为了加快我市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标准化率,我委结合我市财力,将我市农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项目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并安排资金200万元,项目已完成,我市农村卫生室标准化率已达50%以上;演丰乡镇卫生院中央投资100万元,我委已及时下达资金,现该项目主体已完工,正在进行装修阶段。

三、努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1、积极筹措市一批卫生重点项目建设。主要完成市120急救中心、疾控中心、中医院、人民医院、旅游医疗服

务保障中心项目建设资金,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目前除旅游医疗服务保障中心项目主体封顶装修外,其他项目都已竣工投入使用,我市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得到明显改善,我市医疗卫生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加快市皮防中心疗养院项目建设。市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安排该项目建设资金500万元,项目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项目建设资金我 委已下达给市卫生局,现由于项目用地有调整,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3、推进秀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综合楼项目建设。市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安排该项目建设资金350万元,项目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该项目 年我委已安排100万元,区财力也安排了400万元,项目已落实资金合计850万元。现项目正在进行招标阶段。http://

4、抓好建国等四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央投资项目建设。中央投资资金900万元我委已及时下达给市卫生局,目

前四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中建国卫生社区已完工,海秀社区已开工,城西社区前期工作已完成并准备开工,国兴社区正在项目概算审批阶段。

5、做好农村普及卫生厕所工作。下达农村改厕专项资金200万元,完成农村6000户家庭厕所改造工作。

6、做好 年我市医改项目投资计划编制工作。我委已将50家农村卫生室标准化项目,卫生信息化“一卡通”项目,农村改厕项目,以及乡镇卫生院、职防、皮防、疾控、卫生监督机构等设备购置列入 年市政府投资项目计划,计划安排基本建设资金万元。

四、存在主要问题

1、部分医改项目前期工作滞后,影响项目按时开工。如:四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中的国兴社区项目,至今项目初步设计及概算仍未按要求编制完成报审。

2、我委列入年度计划的医改项目资金,计划下达后但资金未能到位,影响

了项目的按原计划实施。如:我委列入市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并下达市卫生局的医改基本建设资金计划万元,目前实际到位资金只有1000万元。

五、相关建议

1、建议市卫生局加强督促指导琼山区卫生局加快国兴社区项目初步设计及概算编制工作,尽快完成报我委审批。

2、建议市财政局认真执行医改项目年度政府投资项目计划,保证资金落实到位,确保医改项目顺利实施。

第19篇:县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党的报告明确提出的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八大任务之一。报告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思路、新的体制和新的举措,为进一步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确定了基本目标和总体框架。××县委、县政府根据党的报告提出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从××××年下半年开始

,审时度势,对这个较小山区县的国有经营性资产管理体制,进行了一场重大变革。到目前止,95%以上的县直行政事业单位和已改制企业的国有经营性资产,实行了由县国有资产营运中心集中管理和营运,共接管了这些单位的酒店、店面和改制企业剩余资产面积(含股份制企业中国有股本)共计4.7万多平方米,价值2亿多元。一年来,通过运作,筹集资金955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县里的各项事业建设,积极参加企业改制资产处置,帮助筹集资金505万元,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县级国有经营性资产的改革探索了一条可取的道路。也很好地从源头上防止了国有经营性资产的流失,防止干部的腐败。

一、不管东西南北风,咬住改革不放松

改革势在必行。2003年下半年,××县委、县政府经过两年反复多次调查研究,发现县直国有经营性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十分严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是企业改制时国有经营性资产严重流失。有的企业不经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估或者不经评估,随意定价转让变卖,个别人受益。2000年8月国有企业改制前,全县经济管理部门国有资产有2亿多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经营性资产有1亿多元,由于监管不到位,这些国有资产随意低价变卖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人从中获利;甚至还出现个别留守人员有“监守自盗”现象。

二是国有经营性资产拍卖或出租后的资金缺乏监督。有的将国有经营性资产拍卖或出租后的资金自用;有的部门或企业在国有经营性资产拍卖中存在“自卖自买”的现象;还有的部门和企业以职工安置不足为由,自行组织资产变现,脱离纪检监察机关和有关职能部门的监督。

三是拍卖国有经营性资产的专项资金,不是用于安置职工。有的用于购买小车;有的用于装修办公楼;还有的以各种名义给自己发福利。而把企业职工的安置工作推给政府。

四是转移国有经营性资产。有的单位将国有经营性资产以“化整为零”的办法,把国有资产经营性资产转移到其下属单位,制造本单位无经营性资产的假象;还有的单位将临街店面分给本单位职工,集体私分国有资产。

五是监管不到位。国有参股企业中的出资人出现“空位”和“缺位”,致使国有股本不能保值增值。

六是重债务轻债权。有的企业改制后,对企业销售人员的货款和社会上的债权不闻不问,致使企业债权“躺在帐上无人问津”。

通过调查、分析和论证,县委、县政府常委会和常务会认为:上述种种问题和现象的产生,是1998年机构改革后,政府部门对国有经营性资产的错位、越位问题,已演变成出资人“空位”“缺位”,它形成了各部门各单位对国有经营性资产只有权利,没有责任,更没有人或机构对国有经营性资产真正负责。这也正如群众称这些问题是一种“群龙戏水”现象,有的人借这种体制的机制的漏洞和弊端,想方设法将国有经营性资产挖空。就在笔者此次调研之时,××县纪委正在查处某单位几个领导,从1998年到2003年(此次改革前)的几年间,将卖公家店面、公房的收入,采取开虚假工程款发票等手段,集体私分、贪污和挪用公款80多万元的重大案件。事实表明,原有的国有经营性资产管理体制,将国有经营性资产分散在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各自经营,难以确保资产国有经营性经营资产的公开、公平、公正;难以堵塞国有经营性资产的“跑、冒、滴、漏”。对国有经营性资产既无保值增值的机制,又无任何监管的措施和手段,他只会成为国有经营性资产流失的一个又一个的“黑洞”,甚至诱导有的干部“下水”,成为国有经营性资产的“蛀虫”。为此,改革国有经营性资产管理的机制和体制,实行全县国有经营性资产集中营运,势在必行。这不仅是防止对国有经营性资产继续流失、保值增值,而且是从源头上构筑和治理腐败,防止干部走向反面的一道重要的防线,只有从源头上堵住它,才能防止这些问题的产生。根据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本县的实际情况,县委、县政府果断做出决定,不管东西南北风,咬住改革不放松。全县的国有经营性资产的监督管理体制和机制必须做出重大的变革。为此,对县直行政事业单位和已改制企业的国有经营性资产,一场实行重大改革的序幕在××县拉开了。

二、不管难度有多大,强力推进实施它

心动更要行动。

(一)建立机构。县委、县政府在2003年9月,立即组建了××县国有资产营运中心,与县国有资产管理局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为正科级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定编8人。并且明

确了他是全县国有资产管理营运的主体。

(二)制定方案。2004年3月5日,县委、县政府随即制定并下发了《××县国有经营性资产管理营运实施方案》的通知,对全县国有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原则、范围、权限、接管方式、营运办法都做出了具体规定。同时,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纪律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三)组织发动。2004年

3月9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全县直属单位和各乡镇主要负责人大会,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部署了全县国有经营性资产集中管理的总体方案,并强调要做到“四个到位”,即:端正态度,确保思想认识到位。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在大会上要求,全县各级领导干部要认清形势,端正态度,充分认识到实行国有资产集中管理营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求真务实,确保资产监管到位。要坚持彻底性、公开性和稳步推进性原则;凝聚合力,确保接收工作到位,确保监管营运、债权债务和市场运作要规范;严明工作纪律,确保政令畅通到位。

(四)资产接管。县委、县政府紧接着组织了由县委办、政府办主要领导为组长,由纪检监察、国有资产营运心、审计、财政、国土、房管等部门骨干参加的两个工作组,历时三个多月,对59个县直部门(单位)的国有经营性资产进行了全面的核实登记和产权交接。在产权交接过程中,县委办、县府办、组织部、检察院、法院等单位带头做出表率,在开会第二天,就将本单位国有经营性资产全部移交到县营运中心,其他的太多数单位是支持和配合的,但也有少数单位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甚至以各种方式来阻挠。其表现:

一是有的领导在认识上有差距。站在本单位和本部门的利益上,以强调要改善办公条件和单位职工福利、待遇等借口为由,对县委、县政府决定对国有经营性资产的接管,不理解、不支持、不上交。

二是变换各种花样来抵挡上交国有经营性资产。有的部门和单位将其国有经营性资产化整为零,全部转移到下属单位,制造无经营资产的假象;有的单位以做办公场所、车库、打字室为由,不移交资产;有的单位虽然企业已改制,职工已安置,但仍以留守人员需要发工资为由,不同意移交资产;有的部门干脆不提供经营性资产的出租合同,现场清查时指鹿为马,拒绝接管;有的单位和企业联手,以资产抵押为名,借企业破产之机,将属于企业本身的部分资产或资金转移到特殊机构隐蔽起来;有的对工作组避而不见,硬顶不交;有的故意制造矛盾,以本单位的国有经营性资产被县接管而无钱发本单位离退休职工养老金为由,要这些老同志到县里上访,干扰移交资产;有的单位抱着“只要平,不要赢”的思想等待观望;有的将店面上交后,故意停店面的水电,利用承租户来阻挠接管;还有的向县主要领导打小报告,说县营运中心出租店面的钱比他们出租的钱少,来干预和阻止接管工作。

对此,县委一班人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已进入攻关阶段,不能“九十九头牛下水了,因一头牛不下水”而影响整个接管工作的大局。要不管难度有多大,强力推进实施它。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在全县各乡镇和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大会上指出:国有经营性资产实行集中管理营运,牵涉到部门利益的调整,牵涉到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并强调,各单位“一把手”要负总责,认真对待,排除干扰,积极配合,协调动作,强力推进。做到“三个一”,即:一个调子唱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一鼓劲要抓到底。要以坚定的信心、过硬的措施、务实的作风,确保国有经营性资产按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要求接管,决不允许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视情节轻重,要给予相关人党纪、政纪处分。由于措施有力,方法得当,工作稳步推进,通过上下努力,在三个月内,不仅较好地完成了县直国有经营性资产的接管工作,而且未发生一起集体越级访。

三、不管工作多艰辛,继续朝前劲不松

开弓没有回头箭。国有经营性资产交接后,这只是改革的开局,县委、县政府要求国资营运中心,代表政府依法行使职权,切实履行全面监管职能,不允许出现“错位、缺位、漏位”现象,要按照制定的改革规则和实施方案,精心筹划,规范动作,要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国资营运中心迅速进入角色,按照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加强对国有(集体)经营性资产的变现处置的监管。除县城范围内的国有经营性土地以外的国有(集体)资产处置,全部由国资营运中心统一公开拍卖,变现收入首先进国资营运中心专户,根据该单位财务情况进行核拨,国资营运中心全过程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

二是国资营运中心要加强对国有企业因银行贷款而被法院冻结或已抵押给银行的资产的监管。

三是国资营运中心要加强对于县政府以土地等国有资产入股的参股企业中的国有股本的监管。按“收支两条线”原则,把企业股权红利全额上缴国资专户管理。

四是县国有资产营运中心,为建立科学合理的国有资产管理营运体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先后制定了《××县国有经营性资产集中管理营运实施方案》、《××县国有(集体)资产集中监管、处置实施方案》、《××县国有经营性房产租赁合同》、《关于理顺店面管理关系的紧急通知》等一些相关的配套政策。

五是为免除原产权单位的后顾之忧,又能确保部门的正常运转。县国有资产营运中心按照县委、政府的要求,研究制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经营性资产较为科学和合理的返还比例。

六是县委、政府加强了对国有资产营运中心的领导。县纪检监察部门加大了对国有资产营运中心工作的监督力度。县国有资产营运中心为提高本身干部政治和业务素质,尽快培养出一支政治合格、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的国资干部队伍,也制定了较为健全和科学的制度及考核办法,并加强了对国资干部的监督。

××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不管今后的工作难度有多大,不管面临将要开展的工作有多艰辛,将一无反顾地将国有资产管理的改革,与事业单位改革以及其他的改革结合起来,不断地将国有资产的改革推向前进。

四、几点启示:

一是实行国有经营性资产集中营运,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保值增值。

二是实行国有经营性资产集中管理营运,通过投资导向、股权流动的调控作用,实现“无中生有”、“小中聚大”,最大限度地集中县财力办大事。实践表明,实行国有资产集中管理营运,对政府集约资金,支持重点工程建设是一个最现实、最可靠、最稳定的筹资平台。

三是实行国有经营性资产集中营运,堵塞国有经营性资产流失的“黑洞”,有利于从源头上构筑起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防线”。

四是实行国有经营性资产集中营运,有利于解决单位之间苦乐不均,缩小单位之间的利益差别,促进社会的公平。

五是实行国有经营性资产集中营运,减少了有的干部调动、提拔时,想去有国有经营性资产的单位,而四处找县领导和组织部门的情况。

六是实行国有经营性资产集中营运,可激活监管企业的运行机制,减轻企业负担,使企业经营自主权进一步得到落实。

第20篇:平舆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平舆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平舆县人民政府 (2011年12月2日)

平舆县现有卫生院19个。卫生院编制966人,在职人员803人,其中管理人员59人,专业技术人员491人,工勤技能人员253人,离退休人员242人。近年来,我县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以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为原则,以保障民生、便民惠民为出发点,对照2011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责任目标,紧密结合卫生工作实际,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情况

(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方面。全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2.98万人,超额完成市政府12万人的目标任务。解决了地方政策性关闭破产和依法破产国有企业人员的参保问题,认真做好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工作。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方面。一是保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广覆盖。2011年参合人数77.11万人,参合率达到99%。二是严格执行市定基本医疗保障标准。我县新农合补助标准2012年每人达到300元,每年每人最高限报金额提高到15万元。三是进一步提高特殊群体患者的救助。对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实行住院治疗不设起付线,补助总费用的70%,民政部门再救助20%;对特殊困难患者,在县级医院治疗的,补助费用的70%;在乡级卫生院治疗的,补助费用的80%,民政部门再救助剩余部分的20%,有效缓解看病贵带来的生活压力。四是规范基本医疗保障基金管理。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合理控制合作医疗基金,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切实做到封闭运行,专款专用。五是提高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水平。要求定点医疗机构按照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原则,规范医疗收费行为,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

二、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情况

我们把实施国家基本医药制度作为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切实摆上位置,放在心上。成立基本药物领导协调小组,负责方案制定,指导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把各项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在加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政策宣传的同时,加强卫生院药事管理,每个卫生院都是用基本药物监管软件和省统一招标采购软件,规范药品采购使用行为,保障了药品的质量和老百姓用药安全。从7月1日我县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来,确保了药品零差率销售,药品价格下降20%—30%,减轻了群众负担。

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情况

近年来,通过多方努力,全县19个乡镇街道全部建有规范化卫生院。同时依托发改委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加快健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共建设项目卫生室290个,达到了每个行政村都有标准化卫生室的目标。此外,为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2011年全县基层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参加6个月以上进修的人员为33人,占全县基层卫技人员总数的6.7%,卫技人员继续教育学分达标率为85%。另有18人参加省、市全科医师培训,选送基层医疗卫生人员72人参加省厅专业进修,培训村卫生室卫生人员900多人次,选招16名定向免费医学生充实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得到加强,服务水平有了极大提高。

四、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情况

我县不断完善和严格执行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服务标准、操作规范和考核办法,提高服务水平。县卫生局公卫办及相关单位,采取定人、定点分片包干的方式,对所包乡镇、街道进行业务指导和审评考核,卫生院采取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和巡诊,多种形式开展普及健康知识,为辖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健康管理服务。建立健康档案51万份,建档率达到60%,规范化电子建档2388份,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慢性病管理及妇幼保健等主要指标均达到省市要求的标准,按照时序进度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既定工作目标。

总之,我县的医改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医改目标要求相比、与广大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一些差距。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学习兄弟县区的经验和做法,采取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把各项医改政策落到实处,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医改成果、得到更多实惠。

征管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征管体制改革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