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汇报

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汇报(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4:05:33 来源:工作汇报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县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方案

国务院决定在2005年进行的1%人口抽样调查,是继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以来,又一次人口调查。对于摸清我国人口数量、构成以及居住等方面的情况,为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国家和省、市《关于认真做好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通知》精神,为认真抓好落实,整体推进各阶段工作,高质量完成调查任务,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组织实施

分别在

5、6月份成立县、乡两级1%人口抽样调查机构,整个抽样调查工作,在县抽样调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由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进行组织实施,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县1%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负责全县的业务指导、培训及县级所负责的实质性工作;乡级1%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负责完成本辖区调查各阶段工作。县1%人口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在7月份组织召开各抽中乡镇、各有关部门工作会议,在调查摸底和登记阶段各召开一次调度会。

二、部门分工协作

各有关部门要树立全局观念,切实负起职责,统计局要做好调查的业务指导和日常组织协调工作;公安局要在2005年9月底前做好户籍人口、外来人口的核实,并配合做好现场登记工作;计生局要协助做好人口尤其是出生人口的核查;宣传部负责调查宣传的组织协调工作;财政局要做好调查经费保障工作;民政局要做好区域划分工作;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对个体户的宣传动员工作;人事和社会保障、民族宗教、司法、建设等部门也要抓好相应工作的落实。

三、完成乡级调查区域图的绘制上报及各级抽样框的编制上报

通过搜集统计、公安、计生的数据资料分别在2005年的3月、6月、9月完成乡、村、调查小区三级抽样框的编制和上报,并于6月份完成乡级区域图的绘制及上报。

四、绘制抽中村委会区域图和调查小区图

此项工作2005年7月至10月分两步进行,7至9月份绘制村委会和调查小区图,通过10月份的调查摸底对调查小区进行核实,完成最终结果。绘制地图前,召开各抽中乡镇及村委会有关人员参加的培训会,布置绘图工作。

五、认真做好宣传动员

在2005年10月至11月开展宣传月活动,期间,广电局从10月1日起,要利用每天电视黄金时间播放调查口号,县城主要街道悬挂宣传横幅10条,制作固定宣传栏3—5个;抽中乡镇要利用广播车进行流动宣传;各抽中村委会10月1日开始,高音喇叭一日三次播放宣传口号,书写永久性标语3条以上。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使全县所有被调查对象了解调查工作的重要性,为正式调查登记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六、做好调查指导员和调查员的选调

此项工作必须在2005年9月份完成。选调过程中,县调查办公室拟定《关于认真做好调查指导员和调查员选调的通知》下发各抽中乡镇,切实把政治思想好,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身体健康的高质量人员选调上来,力求调查队伍的精干高效。

七、业务培训及试点

2005年10月上旬,对乡、村两级所有调查指导员和调查员进行集中培训,随后利用1天时间进行试点,检验培训效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使全部参培人员能够独立、准确完成调查登记。

八、加强督查指导

2005年10月组织调查摸底,11月1日—10日进行入户登记。在这两个工作阶段开始的头

一、两天,县调查办公室将分头深入有关乡镇及调查小区进行实地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调查摸底、入户登记的高质量。

九、完成登记质量抽查、验收、上报

本阶段工作2005年11月11日至30日完成。抽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依据调查表,对抽中的调查小区进行抽查验收,并将抽查结果报市。

十、调查表的过录、汇总、编码、录入、上报

从2005年11月15日至25日对调查表进行过录;11月30日前乡级将过录表汇总上报县,12月5日前县录入、汇总、上报市。

11月20日至12月20日,抽调乡镇业务骨干会同县调查办人员,对调查表实行集中编码。

05年12月至06年1月完成调查表中全部数据的审核、录入、汇总及上报。

十一、06年的各阶段工作,根据省、市安排进行。

**县1%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2005年7月5日

推荐第2篇:县统计局人口抽样调查小结

2012年松桃苗族自治县统计局1‰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小结

根据黔统字【2012】72号文件要求,结合国家统计局《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制度》的规定,我县被抽中3个调查小区为2012年全国1‰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区。

文件下达后,局里领导们非常重视,第一时间成立了抽样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县统计局副局长潘青松任人口抽样调查领导小组组长,石佳、龙洪烈任副组长,黄波、余慧敏、麻正渊等为调查小组成员,下设办公室在局办公室。为了做好调查抽样工作,调查领导小组召开了人口抽样调查工作会议,专门组织了调查员的业务培训,并签订了调查工作责任目标书。上级下拨的普查经费落实到位后,调查领导小组制订了普查实施方案、工作流程、督查工作方案等,并力争做到在2012年11月1日正式入户调查前“一日一查”。做好上述工作后,调查员提前下乡做好了宣传工作及3次预摸底工作,按照《调查摸底和调查小区地图绘制规则》要求,队员们成功绘制了调查小区地图。2012年11月1日凌晨,县统计局2012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小组正式入户进行摸底调查。调查队员们认真收集数据,抓住调查重点,做好调查登记工作。摸底调查结束后,队员们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认真做好资料审核、编码和数据录入工作,最终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交派的任务。

推荐第3篇:县统计局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总结

**县2017年

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工作总结

年度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是准确、及时地掌握人口变动情况,满足各级人民政府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考评的需要。我县高度重视这次的调查工作,并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对本次调查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周密的布署以及认真的核查。确保工作做实、做精、做严。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本次调查根据上级要求,成立了**县人口抽样调查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牵头,分管领导指导,业务人员具体负责与各乡镇统计员调查工作的对接。为了将工作做到“实”,本次调查要求各乡镇分管统计的领导全程参与,以便更好地体现责任明确制。

二、周密部署,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1、加强宣传。正式登记之前调查指导员和调查员走进社区、村,悬挂宣传标语、电视宣传、微信宣传和发放《致住户的一封信》,提高了被调查对象对本次抽样调查的意义作用、标准时点、调查内容等的知晓率和认知度;正式登记时按照区统计局的宣传经费规定,我县严格执行专款专用,统一印制围裙送给住户,以解除调查对象的顾虑,提高配合程度,确保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2、“两员”的选聘及培训。本次两员的选骋遵循着两个调查小区一个指导员,一个小区一个调查员的原则,共选聘了13位指导员,26个调查员。这些指导员及调查员良莠不齐。有的从事统计工作多年,业务精通,但PDA操作不甚熟练;有的是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PDA操作熟练,但业务知识不清。这些原因都给我们的调查工作带来了及大的挑战,业务培训在这个时候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我们针对所有指导员及调查员在10月13日至14日展开了为期两天的业务知识培训,努力使这些指导员和调查员明确自已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时点、及工作方法。在正式调查前安排县局工作人员到乡镇、社区进行亲身指导和解说,务求做到每一位调查员都能熟悉PDA的操作,减少在正式调查当中的出错。

三、掌握摸底情况

1、小区图的绘制。为了准确绘制地图,指导员坚持深入个调查小区现场走访,将公安户口花名册与社区、村居委会的现实地域情况认真核实,细致地划分调查小区,编好楼房或平房号,从主要方位和地理标志到楼院的单栋住宅甚至到每栋楼房住宅户数都做到了不重复不遗漏,确保区不漏房,房不漏户,准确无误。 严格按照规定人数和对社区的熟悉程度准确划分每一户并多次走访中选小区。

2、编制户主姓名底册。为确保正式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县统计局向有关部门收集了分乡镇数据,将这些数据与各抽中社区居委会和村、镇手上已掌握的相关住户数据资料认真进行比对。各中选小区居委会调查员在摸底调查期间积极上门摸查住户各种情况,派发宣传资料,预约正式调查时间,登记相关住户信息,提高整个调查工作的效率,在区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摸底调查工作、编制好户主姓名底册,并在规定时间内由PDA录入上报。

四、开展正式登记调查,做到应登尽登。

正式入户调查是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最为关键的阶段,为保证入户登记质量,我们坚持要求调查员做到了以下几点:

1、“三个确保”严把关。入户调查中,围绕确保不漏一户、确保家庭情况真实可靠、确保调查表内,项目填写齐全、规范、逻辑正确的“三个确保”目标。一是坚持指导员经常督导检查指导,每天登记调查进度,如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如无法解决马上上报县局;二是全方位开展检查工作,指导员每天对更新数据进行检查,对有疑问的调查数据,及时让调查员核查、纠正,仍有疑问的要求调查员再次入户询问核实。对调查员上报的空户,指导员进行不定时、全覆盖的抽查,确保空户的真实性,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三是验收检查,我们对26个调查小区、共2164户的居民底册进行了全面检查,并组织26个调查小区的调查员参加互检会议,互相检查底册以及PDA的数据,使登记差错率减少到最低限度。

2、细致工作求真实。在入户调查时,我们坚持做到态度真诚、语言规范、细致耐心,向居民耐心解释他们的疑问,力争调查到真实的数据;对不配合工作的个别居民,我们多方做工作,使他们支持配合我们的工作,为确保数据真实,在询问调查户时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若遇到住户回答含糊的情况,调查员对此再仔细询问或者通过邻居侧问等方式,使数据尽量真实可靠。

3、数据录入保准确。为确保数据录入准确,不出现问题,我们克服人员少、任务量大等困难,加班加点,按时按质完成数据录入任务。在数据录入中,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并更正,坚决杜绝随意更改现象,做到录入准确不出错,不遗漏,报表数据与上报数据保持一致。在调查过程中,虽然存在种种困难,如住户态度恶劣不肯提供信息或提供虚假信息等,但经过多部门的配合和指导员、调查员的共同努力,都能一一克服,圆满完成了这次人口抽样调查工作。

五、查遗补漏,核实修改,确保数据质量。

数据质量控制是今年的工作创新点,贯穿今年调查工作的始末。我县也专门制定了相应的数据质量控制办法,在摸底阶段、正式登记阶段都对数据进行了反复核实和校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正式登记的差错率相较往年减少了。今年改错期间共出现核实性错误5条,逻辑性错误10条。

六、整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并完成总结。在调查数据全部上报后,我们将数据进行了整理,与其它行政部门取得的数据进行了比对、核实,针对我县的出生率与死亡率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分析。并对回收的纸质表进行了整理归档,以便后续的查阅。此次调查工作虽然圆满结束了,但在工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如何在减化繁冗的工作流程时不影响工作质量?如何让秀优的统计员能持续为统计事业做贡献?都是我们今后工作中需要解决和突破的问题。

**统计局

2017年12月8日

推荐第4篇:天津市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天津市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信息来源: 天津统计局 文章作者: 佚名 上传时间:2006-12-28 11:59:49 【字体:小 大】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市以2005年11月1日为时点,进行了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区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指导配合下,通过广大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现已圆满完成了人口抽样调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这次调查以全市为总体,以各区县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这次调查的样本量为5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目前,调查的全部资料正在进行计算机数据处理。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市的常住人口为1042.53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1000.91万人相比,增加了41.62万人,增长4.16%;年平均增加8.32万人,年平均增长0.82%。2005年底总人口为1043万人。

二、人口地区分布和城乡构成

1、2005年末分区县的总人口

和平区 河东区 河西区 南开区 30.21万人

75.74万人

77.93万人

89.85万人

东丽区 西青区 津南区 北辰区

47.89万人

46.40万人

45.06万人

46.92万人

河北区 65.11万人

武清区 85.41万人

红桥区 54.89万人

宝坻区 68.64万人

塘沽区 70.95万人

宁河县 37.31万人

汉沽区 18.04万人

静海县 56.72万人

大港区 43.95万人

蓟 县 81.98万人

各区县常住人口的规模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相比,除和平区、河西区两个区呈现人口减少外,其余各区县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以塘沽区人口增加最为显著,五年增加了14.79万人。

2、总人口的城乡分布

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783.06万人,占总人口的75.11%;居住在乡村的人口259.47万人,占总人口的24.89%。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3.12个百分点。

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为523.47万人,占总人口的50.21%;女性为519.06万人,占总人口的49.79%。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0.85。

四、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31.36万人,占总人口的12.60%;15-64岁的人口为810.27万人,占总人口的77.72%;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90万人,占总人口的9.68%。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4.1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30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012.15万人,占总人口的97.09%;各少数民族人口为30.38万人,占总人口的2.91%。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37.93万人,增长了3.89%;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3.69万人,增长了13.82%。

六、受教育程度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39.92万人,高中程度的人口为209.86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为377.79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为217.94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大学程度的人口增加49.77万人,高中程度的人口增加1.11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增加31.67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减少32.87万人。

七、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335.10万户,家庭户人口为989.06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5人;集体户人口为53.47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减少了0.14人。城镇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87人,农村为3.23人。

推荐第5篇:青海省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2005年青海省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来源:青海省统计局发布时间:2006-03-30 14:36

2005年青海省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青海省统计局

2006年3月18日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于2005年11月1日进行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这次调查青海省的样本量为2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46%。在全省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抽样调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目前,调查的全部资料正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及自然变动情况

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省常住人口为542.5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常住人口518.2万人相比,增加了24.3万人,增长4.69%;年平均增加4.9万人,年平均增长0.92%。

2005年底常住人口为543.2万人,人口出生率15.7‰,死亡率6.21‰,自然增长率9.49‰。

全省各州、地、市2005年底常住人口为:

西宁市209.9万人海东地区156万人海北州27.23万人

黄南州22.1万人海南州41.64万人果洛州14.94万人

玉树州29.49万人海西州41.9万人

二、城乡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212.9万人,占总人口的39.25%;居住在乡村的人口329.6万人,占总人口的60.75%。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4.49个百分点。

三、性别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为277.2万人,占总人口的51.1%;女性为265.3万人,占总人口的48.9%。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4.49。

四、年龄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30.8万人,占总人口的24.11%;15-64岁的人口为378.9万人,占总人口的69.85%;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32.8万人,占总人口的6.04%。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2.5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71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91.2万人,占总人口的53.68%;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51.3万人,占总人口的46.32%。其中:藏族119.1万人,占总人口的21.96%;回族86.3万人,占15.91%;土族22.5万人,占4.15%;撒拉族11.9万人,占2.19%;蒙古族9.5万人,占1.75%;其他少数民族2万人,占0.36%。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8.9万人,增长了3.15%;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5.4万人,增长了6.57%。

六、受教育程度

全省常住人口中,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4.8万人,高中程度的人口为53.6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为124.6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70.8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增加17.7万人,高中程度的人口减少0.4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增加12.4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增加10.5万人。

七、家庭户人口

全省共有家庭户145.7万户,家庭户人口为532.7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66人,集体户人口为9.8万人。城镇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7人,农村为4.24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减少了0.3人。

推荐第6篇:海南省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2005年海南省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来源:海南省统计局发布时间:2006-03-30 14:47

2005年海南省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一号)

海南省1%人口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海南省统计局

2006年3月18日

为了摸清2000年以来我国人口数量、构成以及居住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研究未来人口状况的发展趋势,为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国务院决定于2005年11月1日进行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这次我省的调查样本量为27.15万人,占全省人口的3.29%。在全省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2千多名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抽样调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目前,主要数据的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省常住人口为826.31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常住人口786.75万人相比,增加了39.56万人,增长5.03%;年平均增加7.91万人,年平均增长0.99%。据推算,2005年底全省常住人口为828.00万人。

二、城乡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2005年11月1日零时,下同)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373.49万人,占45.20%;居住在乡村的人口452.82万人,占54.80%。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了5.09个百分点。

三、性别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为433.65万人,占52.48%;女性为392.66万人,占47.52%。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10.44,比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有所下降。

四、年龄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年龄段的人口为195.89万人,占23.71%;15-64岁年龄段的人口为559.69万人,占67.73%;65岁及以上年龄段的人口为70.73万人,占8.56%。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0-14岁年龄段人口的比重下降了3.7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年龄段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98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678.70万人,占82.14%;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47.61万人,占17.86%。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27.96万人,增长了4.30%;各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速快于汉族人口,增长了8.53%,增加11.60万人。

六、受教育程度

全省常住人口文化素质得到提升。其中,具有大学及以上、高中和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分别为41.28万人、109.02万人和310.25万人,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增速均快于人口的增长,分别增加了16.37万人、10.75万人和54.54万人;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36.74万人,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减少了33.94万人。

七、家庭户人口

全省共有家庭户210.22万户,家庭户人口为805.29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83人。集体户人口为21.02万人。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减少了0.23人。城镇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53人,农村为4.21人。

推荐第7篇:河南省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2005年河南省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来源:河南省统计局发布时间:2006-03-30 15:11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2005年11月1日进行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以省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河南省这次调查的样本量为61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0.66%。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抽样调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目前,调查的全部资料正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

一、常住人口

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省常住人口为9371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常住人口9256万人相比,增加了115万人,增长1.24%;年平均增加23万人,年平均增长0.25%。2005年底全省常住人口为9380万人。

二、城乡构成

全省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287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0.65%;居住在乡村的人口649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69.35%。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了7.25个百分点。

三、性别构成

全省人口中,男性为4760万人,占常住人口的50.79%;女性为461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9.21%。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3.20。

四、年龄构成

全省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98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1.14%;15-64岁的人口为661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70.63%;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77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8.23%。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4.7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13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

全省人口中,汉族人口为9260万人,占常住人口的98.82%;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18%。

六、受教育程度

全省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人口为361万人,高中程度的人口为979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为4053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为2459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大学程度的人口增加114万人,高中程度的人口增加45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增加409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减少617万人。

七、家庭户人口

全省共有家庭户2732万户,家庭户人口为9344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42人,集体户人口为27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减少了0.26人。城镇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28人,农村为3.48人。

注:

1、2005年底全省总人口为9768(包括河南省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登记时在外省居住的人口,不包括外省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登记时在河南居住的人口)万人。

2、常住人口:包括外省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登记时在河南居住的人口;不包括河南省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登记时在外省居住的人口。

推荐第8篇: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16年4月20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通知》,我国以2015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2]。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以各地级市(地区、盟、州)为子总体,采取分层、二阶段、概率比例、整群抽样方法,最终样本量为2131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55%。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精心组织和调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经过广大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基本完成各项调查任务。现将根据这次调查推算的人口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全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为137349万人。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133972万人相比,五年共增加3377万人,增长2.52%,年平均增长率为0.50%。

二、家庭户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3]40947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26935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持平。

三、性别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70356万人,占51.22%;女性人口为66993万人,占48.78%。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20下降为105.02。

四、年龄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4]为22696万人,占16.52%;15-59岁人口为92471万人,占67.33%;60岁及以上人口为22182万人,占16.1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374万人,占10.47%。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比重下降0.08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比重下降2.81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2.8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1.60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5614万人,占91.46%;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735万人,占8.54%。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3021万人,增长2.46%;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356万人,增长3.13%。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教育程度人口为17093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教育程度人口为21084万人;具有初中教育程度人口为48942万人;具有小学教育程度人口为33453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教育程度人口由8930人上升为12445人;具有高中教育程度人口由14032人上升为15350人;具有初中教育程度人口由38788人下降为35633人;具有小学教育程度人口由26779人下降为24356人。

七、城乡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5]为76750万人,占55.8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0599万人,占44.12%。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10193万人,乡村人口减少6816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6.20个百分点。

八、人口的流动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中,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为29247万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6]为4650万人,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4597万人。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增加3108万人,增长11.89%。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根据调查结果的推算数。

[2]调查对象是指调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抽中调查小区内的全部人口(不包括港澳台居民和外国人)。

[3]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

[4]2015年11月1日零时,0-15岁人口为24146万人,16-59岁人口为91021万人。

[5]城乡人口是指居住在我国境内城镇、乡村地域上的人口,城镇、乡村是按2008年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划分的。

[6]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是指一个直辖市或地级市所辖的区内和区与区之间,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乡镇街道的人口。

[7]经事后质量抽查,总人口的净漏登率为0.54%。全国人口中已包括据此计算的漏登人口数。

推荐第9篇:山东省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2005年山东省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来源:山东省统计局发布时间:2006-03-24 08:55

2005年山东省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山东省统计局 2006年3月17日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于2005年11月1日进行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这次调查我省的样本量为92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通过调查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抽样调查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目前,调查的全部资料正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省常住人口为9239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9079万人相比,增加了160万人,增长1.76%;年平均增加32万人,年平均增长0.35%。2005年底总人口为9248万人。

二、城乡构成

全省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4158万人,占总人口的45%;居住在乡村的人口5081万人,占总人口的55%。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6.85个百分点。

三、性别构成

全省人口中,男性为4665万人,占总人口的50.49%;女性为4574万人,占总人口的49.51%。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1.96。

四、年龄构成

全省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464万人,占总人口的15.85 %;15-64岁的人口为6858万人,占总人口的74.23%;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917万人,占总人口的9.93%。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9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

全省人口中,汉族人口为9172万人,占总人口的99.27%;各少数民族人口为67万人,占总人口的0.73%。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155万人,增长了1.72 %;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5万人,增长了8.06%。

六、受教育程度

全省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人口为357万人,高中程度的人口为1008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为3361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为2307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大学程度的人口增加55万人,高中程度的人口增加6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增加35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减少666万人。

七、家庭户人口

全省共有家庭户3194万户,家庭户人口为9072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89人。集体户人口为167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减少了0.32人。城镇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87人,农村为2.91人。

推荐第10篇:贵州省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2005年贵州省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来源:贵州省统计局发布时间:2006-03-21 16:12

2005年贵州省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一号)

贵州省1%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 贵 州 省 统 计 局

2006年3月17日

为了摸清2000年以来我国人口数量、构成以及居住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研究未来人口状况的发展趋势,为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我国于 2005年进行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调查时点为2005年11月1日零时。

遵照国务院1%人口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部署,我省1%人口抽样调查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调查的样本量为6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85%。在全省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经过全体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抽样调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目前,调查的全部资料正在进行数据处理。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2005年11月1日零时,我省常住人口为3725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总人口 3525 万人相比,增加了200万人,增长5.67%;年平均增加40万人,年平均增长1.11%。

二、人口自然变动情况

2004年11月1日至2005年10月31日,全省出生人口为54万人、出生率为14.59‰;死亡人口为25万人、死亡率为7.21‰;自然增长人口为29万人、自然增长率为7.38‰。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出生率下降6个千分点,死亡率下降0.32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下降5.68个千分点。

三、性别构成

全省总人口中,男性为1918万人,占总人口的51.49%;女性为1807万人,占总人口的48.51%。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14。

四、年龄构成

全省总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 1056万人,占总人口的28.34%;15-64岁的人口为2363万人,占总人口的63.45%;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306万人,占总人口的8.21%。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1.9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42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

全省总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273万人,占总人口的61.02%;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452万人,占总人口的38.98%。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82万人,增长了3.74%;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18万人,增长了8.85%。

六、家庭户人口

全省共有家庭户1073万户,家庭户人口为3702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45人,集体户人口为23万人。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减少了0.26人。城镇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9人,农村为3.55人。

七、受教育程度

全省总人口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2万人,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25万人,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904万人,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513万人。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增加45万人,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增加25万人,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增加177万人,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减少22万人。

八、城乡构成

全省总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 1001万人,占总人口的26.87%;居住在乡村的人口2724万人,占总人口的73.13%。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99个百分点。

注:

根据调查结果推算:调查时点全省半年口径的常住人口为3725万人;2005年末,全省半年口径的常住人口为3730万人,一年口径的常住人口为3931万人。三个总人口之间的差异是由于时点或口径的不同而造成的。

第11篇:内蒙古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2005年内蒙古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发布时间:2006-03-22 10:55

2005年内蒙古自治区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一号)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 2006年3月17日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于2005年11月1日进行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这次全区调查登记的人口为41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 1.72%。在自治区和盟市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抽样调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目前,调查的全部资料正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区12个盟市的常住人口为2386.1 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2375.54万人相比,增加了10.56万人,增长0.44 %;年平均增加 2.11万人,年平均增长0.09 %。2005年底总人口为2386.4万人。

二、城乡构成

全区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1126.2万人,占总人口的47.2%;居住在乡村的人口1259.9万人,占总人口的52.8%。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4.52个百分点。

三、性别构成

全区人口中,男性为1229.1万人,占总人口的51.51%;女性为1157万人,占总人口的48.49%。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24。

四、年龄构成

全区总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7.1%;15-64岁的人口为1817.7万人,占总人口的76.18%;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60.4万人,占总人口的6.72%。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4.1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37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

全区总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870.3万人,占总人口的78.38%;蒙古族人口为421.1万人,占总人口的17.65%。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94.7万人,占总人口的3.97%。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了11.7万人,减少了0.62%;蒙古族人口增加了18.1万人,增长了4.49%。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4.7万人,增长了5.22%。

六、受教育程度

全区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人口为126.8万人,高中程度的人口为374.3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为878.5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为686.8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大学程度的人口增加36.4万人,高中程度的人口增加47.4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增加51.9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减少52.8万人。

七、家庭户人口

全区共有家庭户794万户,家庭户人口为2311.8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1人,集体户人口为74.3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减少了0.4 人。城镇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4人,农村为3.12人。

第12篇:统计局劳动力抽样调查工作汇报(总结)

统计局劳动力调查

工作情况汇报

省统计局检查组:

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劳动力抽样调查工作制度的要求,区统计局于4月中旬全面开展了 2012年二季度劳动力调查工作。此次调查省里抽中双桥区所辖的2个调查小区共120户,涉及2个街道办事处中的2个居委会。我区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目前已圆满完成调查建筑物清单、调查样本抽取工作,入户登记工作已完成70%。现将我区劳动力调查工作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区统计局参加了省、市两级关于劳动力调查工作的培训后,及时向区领导做了汇报,得到了区领导的高度重视。一是区政府及时提供专门经费,为此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财力保障。二是区统计局及时成立由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专业骨干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对此项工作的安排部署,为调查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三是结合被抽中小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确保此项工作有条不紊的推进。

二、严格把关、认真培训

为开展好此次调查工作,一是严格按照调查人员的选调标准,切实把政治思想好,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身体健康的高质量人员选调上来,力求调查队伍的精干高效,从源头上夯实数据质量。此次调查我们共抽调了15名调查指导员、调查员开展此项工作。二是对所抽调的人员进行了认真培训。组织培训是对调查的操作方法进行细化性规范,是搞 1

好调查的重要基础。为此,区统计局在组织选调人员参加市局集中培训后,又对他们进行了二次培训,对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步骤,调查方法及调查时间做了详细讲解,并下发宣传单及入户填表所需的各类工具,就疑难问题进行了解答,并请参加过此项工作的同志对以往容易出现问题的指标进行了分析、说明,为正式开展调查奠定了基础。

三、强化宣传、争取配合

宣传是争取群众配合的有效措施,为此,调查工作前及工作中,我们充分利用有线广播、张贴宣传画及发放致被调查户的一封信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让调查工作家喻户晓。区统计局发放宣传画100余幅,发放致被调查户的一封信120余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原来不理解此项工作的住户,通过我们的大力宣传,最后主动配合我们的工作。

四、高度重视、加强督导

各级领导对本项调查工作非常重视,确保了此项工作的稳步推进。调查工作开展以来,区政府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已先后两次专门听取区统计局的工作汇报,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就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市局领导和科室负责人也多次到我区指导工作,为我们排忧解难,同时区统计局班子成员也深入各调查区进行督导检查,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由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保证了调查工作顺利进行。

五、方法多样、工作扎实

为保质保量完成此项调查任务,我局采取了多样的调查方法进行入户调查,准确掌握每一调查户、每一劳动人口的情况,在入户调查登记中,各调查区针对“难见户”采取贴

条告知、预约,送信宣传,早追、晚睹找人,盯窗、观灯找人等方法进行调查登记;对于“消极户”及“问题户”,采取讲政策宣传,看、听、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摸底登记,为完成调查工作打好基础。

六、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安排

存在问题:一是人员少、工作量大。各镇、街的调查指导员、调查员都是身兼数职,而且入户时间有限。二是门难敲、户难入。因被调查户大部分白天家中无人,全靠早晚入户调查,遇到不配合的户根本就不让进门,不管调查员如何宣传调查政策,他们也不提供相关信息。

下步工作:一是按时完成入户登记工作,确保入户率达到100%。二是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复查工作,对登记表进行人工逻辑检查和调查表填写的规范性检查,确保登记调查数据的准确性。三是编码工作质量将直接影响调查数据的汇总结果,局里将集中组织优秀调查员进行非专项编码工作,并由局里业务骨干进行专项编码工作,确保编码的准确性,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此项工作。四是区统计局对抽中小区进行抽查验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解决,从各个环节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以上是区统计局就我区2012年二季度劳动力调查工作情况的汇报,有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2012年5月11日

第13篇:新疆区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2005年新疆区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发布时间:2006-03-24 08:5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一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1%人口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6年3月20日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于2005年11月1日进行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我区这次调查的样本量为3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58%。在国务院和自治区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1%人口抽样调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目前,调查的全部资料正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区常住总人口为2008.15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1845.95万人相比,增加了162.2万人,增长8.79%;年平均增加32.44万人,年平均增长1.70%。2005年底常住总人口为2010.35万人。

二、城乡构成

全区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746.03万人,占总人口的37.15%;居住在乡村的人口1262.12万人,占总人口的62.85%。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3.31个百分点。

三、性别构成

全区人口中,男性为1028.56万人,占总人口的51.22%;女性为979.59万人,占总人口的48.78%。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00。

四、年龄构成

全区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471.98万人,占总人口的23.5%;15-64岁的人口为1405.72万人,占总人口的70%;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30.45万人,占总人口的6.5%。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3.77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9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83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

全区人口中,汉族人口为798.03万人,占总人口的39.74%;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10.12万人,占总人口的60.26%。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49.04万人,增长了6.55%;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13.16万人,增长了10.32%。

六、受教育程度

全区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人口为159.70万人,高中程度的人口为253.61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为634.49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为645.30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大学程度的人口增加65.05万人,高中程度的人口增加28.82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增加125.90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减少54.48万人。

七、家庭户人口

全区共有家庭户576.76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995.03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46人,其中城镇为2.92人,农村为3.88人;集体户人口为13.12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减少了0.25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二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1%人口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6年3月20日

现将新疆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快速汇总的人口地区分布数据公布如下:

地 区 人口数(万人) 出生率(‰) 死亡率(‰)

乌鲁木齐市 233.20 9.54 3.91

克拉玛依市 27.13 9.72 3.97

石河子市 66.58 7.19 3.88

昌吉州 159.65 10.34 5.52

吐鲁番地区 59.51 12.60 6.72

哈密地区 55.59 10.43 4.37

博州 47.49 13.26 4.18

阿克苏地区 226.87 20.06 6.46

塔城地区 99.12 10.94 4.51

伊犁州直属县 260.57 13.94 3.76

巴州 117.25 13.16 4.08

阿勒泰地区 64.13 15.05 4.68

克州 47.12 20.98 4.96

喀什地区 365.41 18.34 5.58

和田地区 180.74 19.46 6.35

注:各地、州、市人口数是依据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的2005年年底常住人口。

第14篇:人口文化园建设工作汇报

人口文化园建设工作汇报

人口文化园建设工作汇报

我镇位于**县城西南部,距县城13公里。辖12个行政村,50个村民小组,2224户、8788人。育龄妇女2545人,已婚育龄妇女1744人,落实计划生育措施的1675人。

近年来,我镇按照上级新型家庭人口文化的总体要求,以人口文化引领生育文明,创新人口文化特色,培育精品亮点,充分发挥人口文化园的综合宣传优势,积极倡导新型人口文化,较好的丰富了育龄群众的文化生活,有效地营造了科学、健康、文明、进步的人口文化氛围,推动了全镇“两个文明”建设。

一是积极建设人口文化园。**年以来,我们投资100多万元,先后建成了郭村、田家村、寨子村、武家村等6个人口文化园,使我镇90%的村,村村有人口文化广场和人口文化园。目前,全镇建成人口文化广场6个,人口文化园5个,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宣传一条街11个,建造人口文化雕塑4个,人口文化文化造型墙11个,316幅含概移风易俗、婚事从简、依法生育、尊重科学、优生优育、关爱女孩、性别平等、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生殖健康、家庭幸福、尊老爱幼等内容的人口文化广告喷绘装点了村容,美化了环境,营造了良好的人口文化氛围。

二是高标准建设便民服务大厅。在营造人口文化氛围的同时,我们在镇计生办和服务站按照“六个一”的人口文化建设基本要求,对镇计生办和服务站进行了全方位改造,建成了标准化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在为群众办理一孩生育登记、二孩准生证、奖励扶助等业务方面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三是努力实施计生家庭创业工程。我们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计生家庭创业工程,特别是对全镇的困难计生家庭进行重点扶持,以此充分调动农村计生家庭的创业积极性和主动性。镇政府在财政极其紧张的情况下累计投入96万元,先后建成了寨子村计生家庭创业工程养猪基地、肉兔养殖基地,建成了寨子、河川口、田家村、武家村生猪养殖基地。通过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达到帮扶一户成功一户,成功一户带动一片的帮扶效果。今年3月份,我们在田家、武家村为30户计生户家庭每户补助2000元,建猪舍、买猪仔,发展生猪161头;为张家沟村10户计生户建设蔬菜大棚15个。同时,我们以张锐利剪纸工作室为平台,建成了我县计生家庭创业工程剪纸培训基地,为计生家庭提供剪纸创业培训,为计生家庭增收开创了一个新的途径。

第15篇:畜牧业抽样调查

2011年畜牧业抽样调查

2011年成家庄镇畜牧业抽样调查表:

家禽:化舍村:一户,崔新生,期末存栏数为3960只 羊:下段段:三户,任马应,期末存栏数为60只双凹: 猪:村王村:两户,车和平,期末存栏数为马家梁:两户,车探富,期末存栏数为艾掌:下段段:两户,王虎平,期末存栏数为王家坡:三户,穆喜富,期末存栏数为任二元,期末存栏数为任顺保,期末存栏数为一户,李侯来,期末存栏数为任保平,期末存栏数为车金兔,期末存栏数为五户,刘四保,期末存栏数为刘保平,期末存栏数为刘兴兴,期末存栏数为刘虎应,期末存栏数为李海泉,期末存栏数为王虎儿,期末存栏数为牛廷全,期末存栏数为王海军,期末存栏数为50只 20只

3只 53头 970头

85头 80头

55头 50头 50头 4头 6头

11头 29头

70头 18头 100头

第16篇:第六章 抽样调查作业

第六章 抽样调查

一、选择题(1个或者多个答案)

1、对于抽样调查,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非全面调查B 用样本特征推断总体特征

C 抽样遵循随机原则D 一定会产生误差,但可以计算和控制

E 一定会产生误差,但是可以完全消除

2、描述总体的最基本特征一般采用

A 总量指标B 强度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标准差E 数量指标

3、一般来说,抽样调查中根据所研究的问题特点,将总体分为

A 属性总体B 变量总体C 全及总体D 抽样总体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全及指标是未知的,但却是确定的

B 全及指标是未知的,因此是不确定的

C 样本指标是已知的,因此是确定的

D 样本指标是已知的,但却是不确定的

E 全及指标和样本指标是否确定,依据情况而定

5、确定抽样单位数的依据有

A 总体标志的变动程度B 样本容量C 抽样方式

D 推断的可靠程度和精度E样本可能数目

6、当总体方差未知时,估计总体方差的方法有

A 历史资料的方差B 样本方差C 预估资料的方差D 小规模调查资料的方差

7、抽样调查可能存在

A 登记性误差B 偏差C 代表性误差D 偶然性误差E 随机误差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普查中不存在代表性误差B 抽样调查可以完全控制误差

C 抽样调查一定存在误差D 理论上登记性误差是可以完全消除的

E 普查一定比抽样调查要精确

9、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有

A 样本内单位的差异程度B 全及总体内单位的差异程度

C 样本单位数的多少D 抽样的方式

E 抽样的组织形式

二、计算题

1、在某学校的教学评估中,以不重复抽样的方式从1520名学生中抽取100名学生进行统计学成绩调查,结果有12名学生不及格。根据以上资料计算:(保留两位小数)

(1)试在95%(t=1.96)的概率保证程度下,计算该学校学生及格率的置信区间;

(2)第二次抽查时,若抽样方法改为重复抽样,在95%的概率保证程度下,及格率误差不超过5%,则最少应该抽取多少名学生进行调查。

2、2009年上半年某校有10000名在校学生,某校学生抽取了1000名在校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月生活开支资料计算结果表明,这1000名学生平均月支出额为550元,标准差为100元:

(1)在95.45%(t=2)的概率保证程度下,求此校所有在校学生平均月开支的置信区间;

(2)2009年下半年又要开展同样的调查(注意:在校学生数量显然是变化的),如果置信区间保持不变(即误差有要求),、而且概率保证度提高为99.73%(t=3),则至少要调查多少名学生?

第17篇: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总结

国务院决定开展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抽中我县8个小区,分布在4个乡镇。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经过县、乡、村三级共同努力,目前,我县残疾人抽样调查已完成了前两个阶段的工作;第三阶段的调查数据处理及分析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从进度统计来看,我县调查的各种数据符合阳谷实际,调查是扎实、认真、成功的。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调查网络,是做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基础。

县政府对残疾人抽样调查十分重视,主要领导专门听取了汇报,并做出了重要指示和安排。2005年10月成立了以副县长刘培国任组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统计、民政、卫生和残联负责同志担任副组长的阳谷县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2006年1月,县委、县政府领导调整后,县政府又及时调整了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副县长王同章任组长。抽中乡镇成立了以乡镇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分管残疾人工作的乡镇党委副书记任办公室主任,统计站长、残联理事长任副主任。抽中村由村支部书记任陪调组长,计生专职、会计、村民小组长等7人任陪调员。县成立了25人的调查队,县残联理事长方勇任队长,县统计局纪检组长张祥伟任调查员副队长,县卫生局红十字会主任牛钟岷任医生副队长,设统计员1人、调查员14人、医生7人,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完整的调查网络体系。

副县长王同章担任2006年1月上任后,正是残疾人抽样调查摸底、登记的关键阶段,他不辞劳苦跑经费,虽说我县属国家级财政补贴县,但没有享受到上级的补助,只能靠县里解决。经过王县长艰苦细致的工作,最终落实经费5万元,尽管还不能满足调查的需要,但在我县调查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对于调查的顺利开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采取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宣传,使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和支持调查工作。

残疾人抽样调查与以往调查有所不同,具有特殊性、专业性、技术性,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难度大。我县抽 。

14块,每块刊登2期内容;乡镇广播站播发残疾人调查宣传稿件20篇,累计140小时,村广播室8个,累计宣传240小时;悬挂条幅累计70幅,累计悬挂时间45天。

三、扎实认真培训,逐人逐户摸底,精心做好登记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调查质量,为此,我们从编制抽样框到培训、试点、制订方案等环节,环环相扣,仔细、扎实、认真的进行。

1、科学编制抽样框。县统计局于2005年10月25日编制完成全县18个乡镇(办事处)抽样框,11月21日编制完成村级抽样框,对抽样框中的人口数据与公安、计生等部门进行了仔细核对,对村级人口数据与抽中乡镇进行了仔细核对。对8个抽中村按照要求划分小区,并给制了村级图,对村级图的绘制统一了标准:即西北角为第一小区,按顺时针方向进行划分。2006年1月16日绘制完成上报了抽中小区的小区图。

2、结合实际搞培训。我县对培训工作极为重视,学不好等于调查不好。2006年1月9日,我县17名调查员赴济南参加全省残疾人抽样调查培训班,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李庆娥行前代表县政府对调查员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在济南培训期间,我县成立了2个学习小组,由县抽调办主任高纪录、县统计局纪检组长张祥伟分别负责,复习白天讲的知识,结合我县情况,探讨下步调查方法,对有争议的指标,第二天请教老师。这次培训锻炼了我们调查队伍,凝聚了人心,增强了搞好调查的信心和决心。

2006年3月11日,我县召开了残疾人抽样调查动员暨培训会。副县长王同章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并与各乡镇签订了责任状。县残联理事长方勇提出明确要求,县统计局纪检组长张祥伟详细讲解了这次调查的组织方式、调查步骤、调查方法、指标涵义、填表规则及注意事项。25名调查员、64名陪调员通过培训掌握了做什么、怎样做的调查方法与技巧。

3、结合试点搞预案。2006年2月18日至28日,我县3名业务骨干参加了全省残疾人抽样调查龙口试点。试点期间,他们根据入户调查遇到的问题及表中出现的错误,制订了《阳谷县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方案》及调查注意事项,为调查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逐人逐户搞摸底。摸底工作是做好入户调查登记的基础。我县为了切实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对摸底调查实行责任到人,即从摸底、登记、审核、汇总全过程负责。对上报的摸底表认真审核,审核重点是0——6岁儿童数及疑似残疾人数。按照人口出生率评估0——6岁儿童数,对0——6岁儿童较少的左洼村和谷南社区组织全体调查员重新核实。依据残疾人发证人数与全县疑似残疾人的比例,对常楼、许庄两个村进行了重新核实,真正达到了摸底的作用。

四、克服一切困难,细致周到安排,一丝不苟的做好现场登记工作。

现场登记是这次抽样调查最核心的环节。为做好现场登记工作,克服急燥、麻烦、疲劳、情绪波动等不利因素,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1、领导关心,鼓舞士气,以身作则,同甘共苦。

现场登记期间,副县长王同章先后3次到调查小区慰问调查员,抽中乡镇党委书记、分管副书记慰问陪调员。安乐镇党委副书记崔行飞在登记现场坐阵指挥,专门派人送来水果、矿泉水,村委会特意安排专人烧开水。县统计局局长谢振仁下村慰问调查员,县中医院院长钟慎清下村慰问医务人员,并带去慰问品。各级领导的关心,鼓舞了士气,增强了调查员、陪调员做好调查的信心和决心。

县抽调办为了克服调查员上火、疲劳等不利因素,专门为调查员配备了茶叶、大饮水杯等生活用具。

为节省经费,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县残联理事长方勇与调查队员同吃“大碗菜”,同调查队员一样入户调查,每天步行10多里。

2、想法设计,提高见面率

我们在宣传发动的基础上,首先提前通知村民在家等候。其次,我们专门为农户购买了洗衣粉,按照见面的人数分发。三是调查队员利用晚间入户调查。这样,我县入户调查见面率达到80%,大大高于规定要求。

3、精心安排,提高检查率。

为保证儿童到站检查人数,阳谷县抽调办专门为儿童购买了玩具,使儿童能够顺利前去体检。为确保疑似残疾人到站检查,我们一是对到站检查的疑似残疾人发放宣传画,进行慰问,二是安排医生到家检查。这样应检人数全部进行了体检,没有失查人数。

4、掌握进度,克服急燥情绪

调查期间,我们对前两个小区的进度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经验,针对各组调查的不平衡性,我们分配了各小组任务。小区的第一天每组不允许超过6户,以后不能超过10户,剩余时间进行自查,确保质量。

5、做到“五个确保”,严把数据质量。

为确保调查指标的真实可靠,县抽调办结合被调查村实际,做到了五个确保:即确保0——6岁儿童一个不漏、确保疑似残疾人一个不漏、确保婚姻状况真实可靠、确保农户收入的真实性、确保能耗指标的真实性。

为了做到五个确保,我们在调查入户时,首先让村计划生育专职主任将1999年4月1日以后出生的儿童及其父母的姓名与《摸底调查表》一一核对;通过召开村文书、计划生育专职主任、村小组长和被调查户代表座谈会,对抽调小区逐户分析,重点核对老年人身体状况、核对未婚青年的残疾状况等。在排查摸底的基础上,调查员入户时,有针对性地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确保上报数据真实可靠。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农户对收入概念不明确,认为收入仅仅是装入口袋里的现金数,有的甚至怕露富、故意隐瞒收入,有些未婚青年对残疾状况避讳,有些再婚、离婚者羞于启齿等情况,我们采取先由村小组长提前统计各户从事的耕地亩数、养殖的数量及从事的副业项目,然后由村会计计算出调查户的初步收入,在调查中注意对照,对出入较大的进行重点核实,直至被调查户认可。对婚姻状况让计划生育主任拉出底子,在调查中调查人员针对重点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征得被调查户的理解和支持。对能源消耗,由村电工按照上年度交费情况拉出用电情况。从而,确保了调查数据的真实性。

五、采取奖惩机制,做好复查与互查,确保调查数据准确规范

1、自查。每天调查结束后,调查员按照《检查规则》,逐户逐人逐项审核,对入户时没有计算年龄的,要补填。检查的重点看项目是否齐全、填写是否规范、逻辑是否正确,然后填写《调查组进度表》

2、互查。一个小区完成后,各组之间交流互查。副队长抽查20%,对互查中发现的差错或疑问,由原调查员重新入户核实。

第18篇:残疾人抽样调查欢迎词

残疾人抽样调查欢迎词

残疾人抽样调查欢迎词2007-02-02 23:03:47

各位领导、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中共阳谷县委、阳谷县人民政府对各位领导来阳谷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诚挚地希望各位领导对我县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下面,我向各位领导简要介绍一下阳谷的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阳谷县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乡,位于聊城市南部。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境内名胜古迹众多,有景阳冈、狮子楼、古阿井、孙膑阁、迷魂阵、海会寺等20余处。全县土地面积1065平方公里,总人口万人,辖3个街道办事处、10个镇、5个乡。

近年来,阳谷经济固本强基,蓄势待发。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亿元,比上年增长%;人均生产总值9850元,比上年增长%,财政收入14080万元,比上年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3340元,比上年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07亿元,利税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0%和77%。

今年是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调整后的第一年,我县经济呈增长态势。1—4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亿元,同比增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同比增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266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240元。

二、残疾人工作开展情况

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县委、县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会议进行部署安排,明确了一名副县长全力抓好这项工作。尽管我县财政十分紧张,吃着国家补贴,但为了残疾人调查,县政府及时拨付了5万元经费。到目前,我县已完

成培训、摸底、登记、复查等阶段性任务。调查期间中残联副理事长程凯来我县视察时,对我县的残疾人抽样调查开展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

各位领导、同志们:阳谷县委、县政府历来对残疾人工作十分重视。2005年狠抓了乡镇残联规范化建设活动,全县18个乡镇、办事处全部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县委、县政府积极落实了残疾人各项优惠政策,为残疾人减免了义务工、各项税费,对全县208名贫困残疾学生实施了救助;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开展了残疾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大了残疾人安置力度,2005年共安排残疾人就业180名。 2005年我县被评为全省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们真诚的欢迎您们来阳谷的检查指导,恳请指出这次调查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于我们的改进。我们决心按照省、市领导的要求,找问题,找不足,全力做好这次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请各位领导放心,我们

将以实际行动全力配合协助好这次质量核查。谢谢大家!

第19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全省1%人口抽样调查的通知

【发布单位】82102

【发布文号】川办发[1994]95号 【发布日期】1994-10-11 【生效日期】1994-10-1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

做好全省1%人口抽样调查的通知

(一九九四年十月十一日

川办发〔1994〕95号)

国务院决定1995年如期进行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这是继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之后又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调查。通过调查将进一步摸清全国各省人口总量、地区分布基本结构和人口居住环境等变化情况,为制定和检查人口控制目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全面、准确的人口信息。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1994〕50号文件要求,我省要保质保量地完成全国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完成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这项较为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取得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支持。为此,省政府决定由省政府办公厅、省统计局、省计生委、省计委、省公安厅、省建委、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劳动厅、省教委、省卫生厅、省民政厅、省广播电视厅、省委宣传部组成四川省1%人口抽样调查联席会议,负责对调查工作进行领导和协调。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省统计局,负责实施调查的日常工作。开展调查所需的费用,按照“由中央和地方分别承担”的原则,由各级财政分年列入预算安排,所需人员请人事部门协调落实。各市、地、州和即将抽查的县、市(区)要按此精神,积极做好1%人口抽样调查的准备工作,确保这项调查任务的顺利进行。

有关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的具体安排,由省1%人口抽样调查联席会议办公室另行通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20篇: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全省1%人口抽样调查的通知(辽

【发布单位】辽宁省

【发布文号】辽政办发〔2004〕109号 【发布日期】2004-12-15 【生效日期】2004-12-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辽宁省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05年全省1%人口抽样调查的通知

(辽政办发〔2004〕109号)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决定于2005年开展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通知》(国办发〔2004〕77号)精神,切实做好我省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省人口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1%人口抽样调查对于查清我省5年来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科学制定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实现全省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此次1%人口抽样调查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保证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1%人口抽样调查是一次重要的大规模人口调查,需要强有力的领导和严密的组织。因此,省政府决定成立辽宁省1%人口抽样调查领导小组,负责此次调查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统计局,负责调查工作具体实施。各市和抽中的县级政府应分别于明年3月和5月前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1%人口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确保我省1%人口抽样调查任务的圆满完成。

三、这次调查将涉及全省97%的县(市、区),抽取约2000个调查小区,调查对象为小区的全部人口,共45万人。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住户的基本情况和个人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迁移流动、生育、社会保障、住房情况等指标。调查时点为2005年11月1日零时。

四、这次抽样调查需要广泛的社会动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届时全省需从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组织(村、居委会和社区)中选调和从社会临时招聘调查员和调查指导员。各级政府要动员各有关方面积极参与,确保选调和招聘人员质量,同时,要利用各种新闻宣传媒体,采取各种有效形式进行宣传动员工作。

五、1%人口抽样调查所需经费,由各级财政分级负担,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

二○○四年十二月十五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汇报
《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