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汇报

老残一体工作汇报(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4:45:30 来源:工作汇报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塔集镇农村环境整治四位一体工作汇报

塔集镇农村环境整治四位一体工作汇报

为进一步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彻底解决环境脏、乱、差的不文明现象,为全镇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人文环境。按照上级领导布置,我镇以“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目标,以“六清六建”为重组,组织开展了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将我镇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精心组织,层层动员,形成了环境整治浓郁氛围 成立了以党委副书记为组长,副镇长任副组长的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镇机关干部、镇值单位负责人、各村支部书记参加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动员大会,制定了农村环境“四位一体”工作的实施方案,建立了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村组长包组、党员包段包户的责任制;同时全镇上下广泛宣传,利用广播节目反复宣传、张贴宣传标语200多条、制作生态宣传牌20余块,积极动员广大干群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中来。

二、突出重点,强力攻击,环境卫生状况大为改观

为把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保证各项工作措施落实,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实行门前“三包“,清理卫生死角,整治乱堆乱放,共清理垃圾吨、清理柴草400多处、拆除乱搭乱建处。使全镇村庄环境有了大的改观。

对沿金闵路、塔夹路主干道两侧辐射范围500左右的房屋、猪圈等统一格式刷新,共投资万元刷新了平方米的建筑物。

绿化提升。绿化植树棵,树木按统一格式出新,道路两边树木刷白棵。

先后出动3000多人次,对河道、沟渠进行彻底整治,清淤河道米,清除水面漂浮物吨。

三、加大投资,强化管理,建立长效机制

1、大力实施绿化亮化工程。大力实施集镇绿化和镇、村组主要道路绿化建设,道路绿化率达到100%,全镇森林覆盖率达2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15.3平方米。投资100余万元,安装路灯50盏,实施集镇道路亮化工程。

2、大力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投入60多万元新建压缩式垃圾中转站一座,2011年至今先后投入100多万元,添置垃圾清运车13辆,投放垃圾桶900多个,新建垃圾池90多个;投入70多万元与华天物业公司签订了全面保洁协议,实现垃圾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目标。

3、全面保洁工程。实行镇区主干道保洁与次干道、背街后巷、镇郊道路保洁无缝对接。同时,全力推进无害化户厕改造工程,全镇已完成改厕8640座,大幅度改善了农村的卫生环境。

4、水体保护工程。实行河道管理“河长制”,将所有河道明确到具体责任人,设立责任牌,明确管护要求,强化了河道管理

工作。今年来,先后投入资金万元,打涝河道野生植物多吨、漂浮物吨,初步实现了“河畅、水清、岸净、景美”的目标。

虽然我镇农村环境整治和“四位一体”管护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面广量大,任务艰巨,特别是村级资金投入有限,群众对环境整治的认知程度、参与度还不高,工作推进难,监管力度有待提高,保洁范围内的质量不平衡,点、线、面保洁质量参差不齐。下一步我镇将紧紧围绕抓巩固、抓扩展、抓推进,重点实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引导各村整治工作向纵深发展;二是加大督导和资金投入力度;三是加快美化绿化工作;四是组织各村联查,取长补短,推动整体工作开展。

总之,我们将总结经验,再接再厉,建立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常抓不懈,巩固成果,把我镇的环境工作做得更好。

2012年4月12日

推荐第2篇:指挥部三标一体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湖南省机场扩建工程建设指挥部 三标一体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促进企业又好又快永续发展,按照湖南省机场管理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湖南省机场扩建工程建设指挥部自2008年8月以来,开展了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的贯标认证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组织参加三标一体相关知识培训

为营造良好的贯彻“三标一体”的氛围,增强单位员工对质量意识﹑环保意识、职业健康安全意识以及对体系标准的认知度,在集团公司的统一组织下,担任集团公司“三标一体”认证咨询服务的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多次派专家来机场进行了管理体系标准基础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指挥部积极配合,每次均安排人员参加的培训,并要求大家做好培训记录。培训结束后,参加了集团公司统一组织的考试,受训人员全部合格,充分掌握了三标一体管理体系的基础知识,为下一步开展工作做好了铺垫。

2009年9月22日上午,经方圆认证咨询公司批准,集团公司统一组织了全集团范围内的“三标一体”管理体系内审员资格考试。我部于佳乐、黄国强、王海生、杨抗抗全部顺利通过了考试,具备了基本的审核能力,取得了湖南省质

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三个体系(ISO9000、ISO1400

1、OHSAS18001)《内审员资格证书》,担负起集团公司内部审核监督的重任。

二、精心组织管理体系文件编写工作

从2008年12月起,按集团公司要求,指挥部开始进行文件编写。由于我部的特殊情况,仅需编写各部门的工作手册。但是我们并没有因为编写任务的减少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从文件编写阶段开始,指挥部领导就高度重视,要求各部门抽调精干人员,专职负责,定期汇报,按照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标准和要求,结合本部门实际,按期完成工作手册初稿。随后,各部门对工作手册初稿采取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反复地进行征询和讨论修改,又请咨询老师把关,直至最后定稿,确保编写的部门工作手册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

三、积极动员全员学习管理体系文件

为了提高机场扩建指挥部全体人员对三标一体管理体系文件的认识,保证体系的全面实施和认证工作的顺利进行,指挥部制作了一期以“三标一体”为主题的板报,全面介绍三标一体的基础知识。8月初,我部组织各部门主要管理人员参加了集团公司组织召开并举办了“管理体系文件学习班”,使其明确了领导在贯标工作中的作用、管理文件的理解应用和环境因素危险源的辨识。8月中旬开始,我们在

每次办公例会、各部门工作例会开展了积极的宣传、学习管理体系文件活动,部门负责人带头学习,对照体系文件,清楚自己的职责权限以及工作方法和目的,掌握体系文件中的内容和要求,积极宣贯体系文件,使每位员工都了解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标准,明白开展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积极意义等有关知识。让每个员工了解自身岗位和贡献的重要性,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发挥个人潜能,增强指挥部员工的素质和竞争力,全面提高指挥部管理水平。

四、全面落实贯标文件的各项要求

2009年08月18日,集团公司三层次文件正式生效实施。我们组织全员认真学习了一体化手册、38个程序文件、作业手册三个阶层的管理体系文件。要求各部门人员严格遵照“三标一体”管理体系文件来开展各项安全、生产、经营及管理工作,全面启用新的工作表格,所有的日常工作要求做到“凡事要有记录”。并结合指挥部的实际重点落实了三项工作:一是扎实做好基础台帐的整理,认真对体系文件自发布实施以来的所有工作台帐进行全面清理,缺项、漏项的一律要求补全;二是保持指挥部内部和施工单位的环境卫生,对各办公室及个人的卫生进行了全面大清理,特别要求施工单位确保建设工地物品的有序摆放;三是要求各项目部重点对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了识别,制定了《重要环境因素清单》、《重大危害和危害因素清单》和《危险源风险控制计划

表》,并下发到施工单位,要求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管理。随着贯标工作的开展,将不断促使我们强化规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指挥部活力,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确保对产品质量负责、对社会环境负责和对员工职业健康安全负责的承诺,树立起良好的湖南机场扩建指挥部形象,不断推动指挥部管理工作向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迈进,为指挥部又好又快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管理基础。

推荐第3篇:综治、信访、司法、民调四位一体工作汇报

黄陵县**乡综治工作中心建设及运行情况

的汇报

县政法委:

**乡自成立综治工作中心以来,在县政法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各项工作开展井然有序,成效显著,有力的维护了乡域社会的稳定,受到了乡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现就中心建设及运行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乡地处黄陵县县城西北部21公里处,西接店头镇,北邻隆坊镇,南与桥山接壤,由川-峁-梁-塬组成,全乡共辖22个行政村,34个村民小组,1801户8012口人,常住户1430户,总面积47.7平方公里。全乡成立23个人民调解委员会,人员115名,人民调解员46名,警务室5处,治安中心户长154名。由于我乡地下煤炭资源丰富,截至目前,全乡50%的村组(11个村),60%以上的群众受到地质灾害不同程度的影响,存在较大的矛盾隐患,一定程度制约了乡域经济的长足发展。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乡按照“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工作政策,以维护农村社会政治稳定为目的、以创建“平安**”为目标,强化领导,夯实责任,健

- 1

务室5个。三是强化培训。制定了综治工作人员培训计划,由主要领导亲自组织培训,同时,邀请县综治办业务同志来乡指导培训,今年以来,对乡干部、农村综治人员培训达2次,接受培训684人次以上。经过培训,使综治干部明确了工作职责,改善了工作方法,增强了服务意识,有力地发挥了第一道防线作用。

(二)规范运作,落实责任,在工作机制上求创新

一是坚持定期研究分析全乡综治工作动态,根据民意和矛盾纠纷排查情况,乡党委坚持每半月分析农村社会治安动态,每月召开一次党委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全乡综治工作,定期组织综治干部对全乡不稳定因素进行排查。二是坚持矛盾纠纷调处分级负责制,建立和完善了乡村矛盾纠纷调处责任落实分解流程图,根据实际情况将全乡划分为四个片区,每个片区落实两名领导为正副片长,全力做好片内稳定工作,明确了各自工作范畴、任务及要求,建立矛盾纠纷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分级调处、逐级上报、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运行机制。乡领导干部做到矛盾信息随时掌握,随时处理。仅2010年元至6月份,全乡排查矛盾12起,调处12起,调解成功率达100%,自立案8起,办结8起,办结率达到100%。三是建立中心户长监督制。乡党委在全乡聘请治安中心户长的基础上,又聘请治安信息监督员48名,专门监督反馈治安中心户长工作,反映本村社情民意和治安信息,对不履行职责

- 3

(四)强化教育管理,降低治安隐患,在创建平安乡镇上求质量

一是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组织乡综治办和辖区干警对辖区内流动人口坚持每月排查1次,逐一登记,与各房屋租赁户签定治安防范责任书,要求房屋租赁户做到“十知两报告”,即知道住房姓名、性别、年龄、籍贯、职业、日常表现、社会关系、经济状况、体貌特征及第一变更住址;客户变更要报告,有反常举动要报告,使流动人口管理逐步规范化、科学化。二是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管理,做到登记定期帮教,定期回访,并提供致富信息,加快致富步伐。三是深入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今年以来,由乡综治办组织,干警参与,对全乡无业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2次,组织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治理3次,对师生作法制报告2次,受教育人数达1600人次以上。

三、工作成效

目前,全乡综治工作中心暨“八位一体”基本实现了四个转变:一是实现了群众由“说理就上访”到“说理找中心”的转变。通过教育培训,中心工作人员素质得到了全方位提高,做到了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一杯茶水一根烟,话语更是入心田,在执法为民的同时,做到了取信于民。群众由过去遇到矛盾纠纷就“找上级、找领导、找部门”,转变为现在“说理就找调处中心”。

- 5

推荐第4篇:四位一体

陆堰小学“四位一体、全面渗透”反邪教模式

根据县教育局文件精神,我校在反邪教工作上实施 “四位一体、全面渗透”的反邪教教育模式,即: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体,以学校为主导,建立学生、学校、社会、家庭四位一体的反邪教网络,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反邪教工作的合力,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反邪教的能力。

一、以学校反邪教工作为主导,构成“四位一体、全面渗透”工作管理网络。

为了保证学校反邪教工作的主导地位和具体落实,必须建立健全由上而下的反邪教管理体制,加强反邪教队伍建设,树立全员管理思想,强化管理,提高整体效益。学校要加强反邪教工作的领导,首先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做到三个管理,四个到位, 六字措施。

1.三个管理即: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和全程管理的反邪教工作管理体制, 实现了教育从专职人员向全体教职工的延伸,从教学领域向生活领域延伸、从校内向家庭、社会的延伸,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全员管理,即从校长到教师、职员都积极参与反邪教工作管理。

全面管理,即从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全程管理,即抓好反邪教各环节的调控、评价。

2.四个到位即:认识到位、职责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

认识到位,首先强化全体教职员工人人都是反邪教工作者的思想。充分利用学习时间,组织学习,从而使教职员工进一步提高反邪教认识。其次,要求全校教职工掌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育局《八条禁令》等作为反邪教行为的准则。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反邪教学习。做到学习有笔记、有心得,有检查、有评比,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反邪教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领导和教师的素质。

3.六字措施: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和反邪教工作的能力,坚持 “学、看、听、研、比、训”六字措施。

学,学校反邪教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每人都分担一定的组织学习内容,事先认真备好课,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学习反邪教工作大政方针,学习反邪教工作科学方法和先进经验,提高反邪教工作的水平。

看,组织师生到工厂、农村去,看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看改革开放以来的成果,坚定了改革开放的信心。

听,创造条件和机会,让教师多听先进经验和成功的做法,提高教师做好反邪教工作的信心,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研,根据“四位一体、全面渗透”的反邪教模式,学校要求每位教师都要结合自己工作的特点,带着一个专题进行工作和研究,学期末都要写成专题实践活动报告。

比,比反邪教工作成果,每学期召开一次反邪教工作经验交流会,树立典型,表彰先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训,校内定期用讲座的形式,对班主任、主任及骨干教师进行培训。

二、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体,形成“四会”教育网络

从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入手,培养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真正达到我校构建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 :“会学习、会劳动、会健美、会做人。” 1.加强新形势下的反邪教工作。

第一,在新形势下,学校反邪教工作要注入新的内容。进行“行为规范”、“主题班团会”、“升旗仪式”、及校园科技文体活动等常规教育活动。通过教育使学生增强创新意识、自立意识、风险意识,在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掌握是非美丑的标准。

第二,教育学生要有创新的方法。变灌输多为启发多,用活一个“导”字,对学生中的思想认识问题,既不能放任自流,又不能一味封堵。变说教多为激励多,对每学期涌现出来的优秀生、三好生、特长生等,学校都用照片张榜分布,在学生中树立典型,使学生在自己的身边感受正面的道德形象,受到极大的鼓舞。变追求形式多为讲究实效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寓教于乐。

2.让学生自我管理,培养学生自立能力。

①建立值周班长负责制。每周设一名值周班长。开始由班主任老师任命一些工作能力强、各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为值周班长,后来就由全班同学推荐,采用演讲竞争的方式,进行民主选举。值周班长的工作职责是负责全班工作,监督值周小组的值日工作,领导各小组长管理班级学习、纪律、卫生和活动。②建立评比竞赛制度。在值周班长的带领下,以小组为单位,班务工作包干到人,开展比、学、赶、帮、超竞赛活动。

三、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形成同步教育的联手网络

家庭教育是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它可以通过血亲关系的感化作用,家庭生活的渗透作用和父母言行的示范作用,对子女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要使家庭教育发挥积极的影响,必须提高家长的素质,增强家长反邪教的教育意识,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庭教育和学校反邪教工作保持同步。

我校采用以下组织形式建立较为稳定的教育联手网络。

1.建立班主任家访制。学校要求班主任利用班后或假日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家访,除了解和沟通学生在家在校的情况外,要搞好家庭教育情况的调查,家长的观念是否陈旧、教育知识是否贫乏,教育方法是否得当, 家庭环境是否和谐,据此做出切合实际的指导家庭教育的计划。

2.召开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每年召开2次,聘请有代表性的家长参加,分析研究学生思想状况及其发展变化,交流探讨家庭教育经验和方法,树立家庭教育的典型,大大促进家庭教育质量的提高。

3.办好家长学校。每学期家长学校活动2次。通过这些,帮助家长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原则和方法,教育家长克服教育子女的盲目性、随意性或简单的作法,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四、以村委会教育为依托,形成“多方参与,共育人才”的立体化协调网络

村委会教育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联合村委会内各种教育力量进行综合性的教育,进一步优化育人的环境 ,无疑是学校建设“无邪教”环境的重要内容。

陆 堰 小 学

“四位一体、全面渗透”反邪教模式 褚集镇陆堰小学 2015年3月22日

推荐第5篇:四化一体

我们一直再说朔州市要打造四化一体东部新区,那么四化一体东部新区究竟是个什么概念,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工业新型化带动市域城镇化、促进城乡生态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具有朔州特色的转型跨越发展的新路子。建设“四化一体东部新区”是指依托朔州市东部区域 (以大运高速路和北同蒲铁路为纽带,北起怀仁县毛家皂镇、南至朔城区窑子头乡,涉及怀仁、应县、山阴、朔城区4个县区、33个乡镇、550个行政村、区域面积4000平方公里、人口90多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到全市的8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或超过7600元。)规划区内要实现工业布局相对集中、城镇化条件较为成熟、生态建设初具规模、农业基础相对优越的发展基础,先行先试,整合提升,在全省率先走出一条通过工业新型化带动市域城镇化、促进城乡生态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具有朔州特色的转型跨越发展的新路子。 四化概念最早是由袁纯清书记提出的,他曾就山西如何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目标时提出四化即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他还指出 “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是转型发展的根本举措,是跨越发展的主要依托,也是统筹兼顾、互促互动、有机统一的发展战略”。而朔州正是在这一重要论断的指引下,进一步理清了“四化”推进关系,延伸了“四化”同步内涵,构建了“四化”一体设想。朔州市四化一体规划的产生最早来源于市委书记王茂设在山阴县金海洋工业园区调研时,针对企业发展与城镇建设发生脱节等问题,萌发了城企共建、城企融合,以企业实力支持、带动小城镇建设,同时加快推动生态建设的构想。之后王茂设在怀仁县洪涛山区农村调研时,立足这一带所涉山阴、怀仁、朔城区三县区工业布局相对集中、城镇化条件较为成熟、生态建设初具规模、农业基础相对优越,而且工业发展、城镇建设、生态建设和农民增收四者结合比较紧密的情况,认为初步具备了“四化”同步推进的基础条件;继而,通过对各种思路的逐步条理和归纳,初步形成了“四化一体”同步推进的基本思路。构想初具轮廓后,市委、市政府召集市直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对这个思路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广泛讨论。在大家在一致认可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补充、完善,把应县部分区域也纳入新区规划之中,进而首先在领导层面取得了共识。思路形成之后,首次在市委四届八次全会上提出并通过,把“四化一体东部新区”建设上升到市委决策的层面。紧接着,市委、市政府多次组织了专家论证,并委托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就我市“四化一体”东部新区的总体规划拿出了具体方案。全市“两会”期间,市政府在提交代表和委员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朔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对市委的这一战略决策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受到全市人民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进而把市委的主张转化成了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成为全市上下同步推进“四化”的行动纲领。这样“四化一体”,就成为朔州市东部新区的核心方法。“四化一体”东部新区建设的宏伟构想,体现了朔州市委、市政府尊重科学、尊重发展方式的科学精神,兼顾了全市较大的区域和众多的百姓,符合朔州市的客观实际,既是一个科学的决断,更是历史赋予朔州的一个黄金发展机遇。它承载着全市“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新路,也承载着在全省率先走出一条转型跨越发展新路子的使命。朔州市人大五届三次会议胜利闭幕的当天下午,朔州市专题听取了“四化一体东部新区”规划汇报,标志着此项建设全面启动,并进入了实质性推进阶段。 关于四化一体东部新区建设的具体实施情况,市长冯改朵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四化一体东部新区建设是十二五时期重点打造的品牌:一全力推进“四化一体东部新区”建设,打造转型跨越发展的先行示范区。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和空间结构。以大运高速公路和北同蒲铁路为轴线,怀仁、应县、山阴、城区四县区32个乡镇,工业布局相对集中,城镇化条件较为成熟,生态建设初具规模,农业基础相对优越,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黄金带。要以产业项目为支撑,以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坚持工业化、城镇化、生态化、农业现代化统筹考虑,同步推进,使东部区域率先发展、加快发展,成为引领和带动全市转型跨越发展的示范区。二强力推进“四化”建设,构建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基础。加快工业新型化,坚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以循环经济为主要路径,以大项目、大企业、大园区为载体,以全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以建设立体能源基地和新兴产业基地为目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构建具有朔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到“十二五”末,全市煤炭生产能力达到2.5亿吨,电力装机容量达到1600万千瓦,同时,努力建设1000万吨粉煤灰综合利用基地、百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基地、百万吨级新材料基地,真正形成多联产、全循环、高端化的发展局面。加快农业现代化,以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畜牧基地为目标,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水利“双百”工程,投资100亿元,建设100万亩连片灌区。实施“双五十万亩”工程,治理50万亩盐碱地,建设50万亩节水改造农田。实施“三个20”工程,设施农业面积达到20万亩,新增水浇地20万亩,粮食产能达到20亿斤。继续抓好奶牛和肉羊两大优势产业,推进规模健康养殖,奶牛存栏达到25万头,年出栏肉羊达到300万只。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全市农副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进一步深化新农村建设,高标准实施新的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加快市域城镇化,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省环保模范城市、省双拥模范城市“五城联创”为目标,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新农村一体化发展战略,重点建设好一个中心城市,全面加强5个县城的特色城镇建设,规划建设好50个集镇、500个中心村。“十二五”末,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5%。扎实推进朔州机场等重点工程建设,提高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城乡生态化,坚持绿色发展,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大力推进造林绿化、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科学规划林业生态建设“两带、两区、二十园”的总体布局。“十二五”末,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4%以上,市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0%以上,县城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0%以上。到那时,朔州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一个具有“北欧风光、塞北风情”的新朔州一定会展现在世人面前!

推荐第6篇:四化一体

我们一直再说朔州市要打造四化一体东部新区,那么四化一体东部新区究竟是个什么概念,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工业新型化带动市域城镇化、促进城乡生态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具有朔州特色的转型跨越发展的新路子。建设“四化一体东部新区”是指依托朔州市东部区域 (以大运高速路和北同蒲铁路为纽带,北起怀仁县毛家皂镇、南至朔城区窑子头乡,涉及怀仁、应县、山阴、朔城区4个县区、33个乡镇、550个行政村、区域面积4000平方公里、人口90多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到全市的8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或超过7600元。)规划区内要实现工业布局相对集中、城镇化条件较为成熟、生态建设初具规模、农业基础相对优越的发展基础,先行先试,整合提升,在全省率先走出一条通过工业新型化带动市域城镇化、促进城乡生态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具有朔州特色的转型跨越发展的新路子。四化概念最早是由袁纯清书记提出的,他曾就山西如何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目标时提出四化即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他还指出 “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是转型发展的根本举措,是跨越发展的主要依托,也是统筹兼顾、互促互动、有机统一的发展战略”。而朔州正是在这一重要论断的指引下,进一步理清了“四化”推进关系,延伸了“四化”同步内涵,构建了“四化”一体设想。朔州市四化一体规划的产生最早来源于市委书记王茂设在山阴县金海洋工业园区调研时,针对企业发展与城镇建设发生脱节等问题,萌发了城企共建、城企融合,以企业实力支持、带动小城镇建设,同时加快推动生态建

设的构想。之后王茂设在怀仁县洪涛山区农村调研时,立足这一带所涉山阴、怀仁、朔城区三县区工业布局相对集中、城镇化条件较为成熟、生态建设初具规模、农业基础相对优越,而且工业发展、城镇建设、生态建设和农民增收四者结合比较紧密的情况,认为初步具备了“四化”同步推进的基础条件;继而,通过对各种思路的逐步条理和归纳,初步形成了“四化一体”同步推进的基本思路。构想初具轮廓后,市委、市政府召集市直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对这个思路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广泛讨论。在大家在一致认可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补充、完善,把应县部分区域也纳入新区规划之中,进而首先在领导层面取得了共识。思路形成之后,首次在市委四届八次全会上提出并通过,把“四化一体东部新区”建设上升到市委决策的层面。紧接着,市委、市政府多次组织了专家论证,并委托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就我市“四化一体”东部新区的总体规划拿出了具体方案。全市“两会”期间,市政府在提交代表和委员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朔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对市委的这一战略决策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受到全市人民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进而把市委的主张转化成了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成为全市上下同步推进“四化”的行动纲领。这样“四化一体”,就成为朔州市东部新区的核心方法。“四化一体”东部新区建设的宏伟构想,体现了朔州市委、市政府尊重科学、尊重发展方式的科学精神,兼顾了全市较大的区域和众多的百姓,符合朔州市的客观实际,既是一个科学的决断,更是历史赋予朔州的一个黄金发展机遇。它承载着全市“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新路,也承载

着在全省率先走出一条转型跨越发展新路子的使命。朔州市人大五届三次会议胜利闭幕的当天下午,朔州市专题听取了“四化一体东部新区”规划汇报,标志着此项建设全面启动,并进入了实质性推进阶段。关于四化一体东部新区建设的具体实施情况,市长冯改朵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四化一体东部新区建设是十二五时期重点打造的品牌:一全力推进“四化一体东部新区”建设,打造转型跨越发展的先行示范区。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和空间结构。以大运高速公路和北同蒲铁路为轴线,怀仁、应县、山阴、城区四县区32个乡镇,工业布局相对集中,城镇化条件较为成熟,生态建设初具规模,农业基础相对优越,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黄金带。要以产业项目为支撑,以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坚持工业化、城镇化、生态化、农业现代化统筹考虑,同步推进,使东部区域率先发展、加快发展,成为引领和带动全市转型跨越发展的示范区。二强力推进“四化”建设,构建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基础。加快工业新型化,坚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以循环经济为主要路径,以大项目、大企业、大园区为载体,以全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以建设立体能源基地和新兴产业基地为目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构建具有朔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到“十二五”末,全市煤炭生产能力达到2.5亿吨,电力装机容量达到1600万千瓦,同时,努力建设1000万吨粉煤灰综合利用基地、百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基地、百万吨级新材料基地,真正形成多联产、全循环、高端化的发展局面。加快农业现代化,以

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畜牧基地为目标,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水利“双百”工程,投资100亿元,建设100万亩连片灌区。实施“双五十万亩”工程,治理50万亩盐碱地,建设50万亩节水改造农田。实施“三个20”工程,设施农业面积达到20万亩,新增水浇地20万亩,粮食产能达到20亿斤。继续抓好奶牛和肉羊两大优势产业,推进规模健康养殖,奶牛存栏达到25万头,年出栏肉羊达到300万只。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全市农副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进一步深化新农村建设,高标准实施新的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加快市域城镇化,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省环保模范城市、省双拥模范城市“五城联创”为目标,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新农村一体化发展战略,重点建设好一个中心城市,全面加强5个县城的特色城镇建设,规划建设好50个集镇、500个中心村。“十二五”末,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5%。扎实推进朔州机场等重点工程建设,提高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城乡生态化,坚持绿色发展,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大力推进造林绿化、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科学规划林业生态建设“两带、两区、二十园”的总体布局。“十二五”末,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4%以上,市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0%以上,县城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0%以上。到那时,朔州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一个具有“北欧风光、塞北风情”的新朔州一

定会展现在世人面前!

推荐第7篇:一体板

一体化板生产工艺流程

一、定厚砂光 生产所采用的是厚度6mm的硅钙板。定厚砂光的过程是将所有的硅钙板砂光到同一厚度的过程。 为了达到后续工艺所要求的标准,我们对硅钙板进行三次砂光,所采用的是双辊的砂光机。首先选用80目的砂带对板的反面砂光,工件厚度的选定根据砂光电流的大小来调整,从而确定一个标准的数值,使得同一批板砂光后的厚度达到同一个标准。其次,同样是选用80目的砂带对板的正面砂光,这两次的砂光所使用的都是前辊。第三次的砂光是对板的正面砂光,辊选用120目,后辊选用180目的砂带。前辊的砂光厚度通过砂光机砂光机的数字调控可以实现,后辊则需要通过手动调节。 整个砂光过程都需要看机人员认真检查每一张板砂光后的效果以及及其的运作是否正常。 砂光过程所需要注意的事项: 首要的是对机器的检查以及砂带的更换,反面的砂光只采用前辊80目的砂带,正面先用前辊80目的砂带砂光一次,然后前辊选用120目的砂带,后辊选用180目的砂带进行砂光。砂光机运转前先要将空压机和风机打开,中间更换砂带的过程要将风机关闭。 砂光后的板子应该表面平整光洁。不允许存在有较大面积的斑痕和较明显的条纹。工作完场后及时的对机器清洁。

砂光工艺的作用:砂掉硅钙板表面的凹坑使其表面平整光洁,将板的表面找平使板材的厚度一致以利于后续工艺中漆的涂布。

二、封闭底漆涂布 首先是对机器的检查,胶辊和钢辊的接触要相切,胶辊距输送带的高度要根据板的厚度调整,但运作过程中不要随意进行调整。封闭底漆的调配采用封闭底漆:固化剂=10:1的比例配制,使用的量则要根据板子的数量来定,尽量不要多配,以免加入固化剂的封闭底漆长时间放置导致废弃。 使用气动隔膜泵将封闭底漆打到接触的胶辊和钢辊中间,硅钙板经输送带传送到胶辊下方是回涂上一层均匀地封闭底漆,涂量的多少则要控制辊的运转速度以及辊的间隙大小。涂有封闭底漆的板进入蒸汽烘箱使溶剂快速的挥发,但加热温度一般不要超过55℃.经过烘箱加热后的班子则要放置在车架上在常温条件下凉置6小时。 操作注意事项:涂封闭底漆前板子要经过表面除尘,送料需要用到气动隔膜泵,涂布之前要先把空压机和风机打开。封闭底漆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都有较强的刺激,操作过程中一定要佩戴口罩、橡胶手套。工作结束后使用二甲苯清洗辊和气动隔膜泵。每张板的封闭底漆用量大约在0.1Kg.封闭底漆涂布的作用:硅钙板的表面均匀的涂布一层封闭底漆形成防水层,提高板材的防水性能,防止基层表面泛碱及空鼓的形成。

三、UV-腻子和UV-底漆涂布

砂光后的硅钙板难免会有些坑洞的存在,而腻子主要是为了填充这些坑洞,并且腻子具有很好的附着力,不会影响底漆和面漆的喷涂。

腻子的粘稠度很高,可以根据板表面实际的平整光洁程度和凹坑的多少合理的进行稀释。UV-腻子涂布和UV-底漆涂布的操作过程基本相似。经过除尘的板子通过输送带输送到胶辊的下方从未均匀地涂上一层腻子(底漆),然后经过UV射线照射使其迅速固化,再经砂光机砂光,使得板子表面平整光洁。同样地,砂光后的板子不允许存在较大面积的斑痕和较明显的条纹,对砂光机中的砂带也要做好时时检查。

操作注意事项:UV-腻子和UV-底漆具有光固化现象,所以生产过程中不允许有光直线。固化过程所用到的UV灯功率很大,在开启的时候一定要按照从弱到强的顺序慢慢打开,绝对不允许同时打开六个开关,一般情况下的生产只需要用到四个UV灯。

腻子涂布的砂光一般采用240目的砂带,底漆涂布的砂光采用320目的砂带。底漆在使用之前需要加热,然后通过气动隔膜泵送料。生产结束后使用酒精对辊和机器外壳进行清洗。每张板子的腻子和底漆用量大约都在0.15Kg,而实际所需量多少则要根据板子的实际情况合理调节。

UV-腻子和UV-底漆涂布的作用:UV-腻子和UV-底漆的涂布是为了填充硅钙板表面的微小凹坑使板面更加平整光洁,提高油漆的粘结能力,使油漆的流平与遮盖力提高并减少油漆用量。

四、氟碳底漆涂布

生产前做好机器的检查,胶辊和钢辊的间隙、运转速度,气动隔膜泵是否畅通等。氟碳底漆涂布的过程与与UV-腻子、UV-底漆涂布以及封闭底漆的涂布过程基本一致。

氟碳底漆的配比是氟碳底漆:固化剂=9:1的比例调配,然后通过加入适量的稀释剂,使用标准的粘度测量仪(4#杯)测定其粘度在1分钟。 涂有氟碳底漆的硅钙板经输送机传输进入蒸汽烘箱中加热干燥(温度不超过55℃)后放置于车架在常温条件下凉置24小时。

不同于前面的涂布过程的是氟碳底漆的涂布中Ⅱ号胶辊的运转时反向运转,其运转速度设定比较缓慢。涂布过程中辊的运转速度主要根据板所需要的涂布量来确定。

生产结束后使用二甲苯对机器进行清洗,主要是对钢轨、胶辊、气动隔膜泵以及机器外壳。清洗辊的时候一定注意分开钢辊和胶辊,并使其反转。

氟碳底漆涂布的作用:提高油漆的遮盖力,减少油漆的用量。

五、喷漆

面漆的调配主要包括实色漆和仿金属漆的配制,实色漆配制的比例是漆:固化剂=10:1,仿金属漆配制的比例是漆:固化剂=9:1,主要区别在于加入稀释剂的多少,从而调配出的粘度不同。实色漆一般将粘度控制在18-25秒,仿金属漆的粘度控制在14-19秒。

机器的检查:喷漆机的参数设置基本固定,主要检测两根同步带是否磨损,喷枪枪头是否畅通,传送带的清洗剂是否足够以及水箱是否有水。

将喷漆机的辅助气动全部打开,并将喷漆方式选择为固定,按下启动按钮,硅钙板经过除尘进入喷漆机,喷枪按固定方式行走,尽量缩短每两块板间的距离,喷枪的运转连贯,喷漆的过程中不要打开舱门。看机人员要注意枪头是否有堵塞,漆是否将要用尽。从喷漆机出来的板子经传送带传送进入烘箱加热,使其有一定程度的干燥,再放入车架推入烘干室45℃下烘20分钟左右后置于常温环境中,整个过程中不允许有粉尘落在板的表面。 粘度的测定用到的是4#量杯。喷漆一定要注意漆的年度的调配,同一批板子所配的漆尽可能的做到拥有同一个标准,以免产生色差。压力泵所需要的压力应该在1-1.3bar,烘箱中的温度应在35℃以下。

喷漆的作用:形成最外层的装饰层,体现保温装饰一体化板的装饰效果。

六、覆膜

喷完漆并且已经完全干燥了的硅钙板在复合挤塑板之前要先覆上一层保护膜,从而保护板的表面不会擦伤、弄脏。

覆膜机的操作简单、方便,将硅钙板放在传送机上,让其通过覆膜机即可。所要注意的是硅钙板表面是否平整光洁,经过覆膜机的板要被保护膜完全覆盖,并将板的边角多余的保护膜去掉,然后将覆有保护膜的一面朝下叠放在平板车上,码齐,方便下一道工序的使用。

覆膜机的操作可以选择使用自动或者脚动,熟练掌握操作过长后可以使用自动覆膜,操作快捷、效率。

覆膜的作用:给硅钙板的表面覆上一层保护膜,防止施工过程中的污染和损伤。

七、挤塑板开槽

挤塑板的开槽是独立于硅钙板加工以外的一道工序,操作简单。风机打开后,启动开槽机,将挤塑板从入口放入,从出口接出即可。 挤塑板的两面都开槽效果更好。

开槽的作用:提高板材与墙体的透气性能,以及施工时增强板材与基层的粘结强度。

八、复合

该阶段的复合方式采用的是双组分的胶水并使用人工涂抹。将硅钙板正面向下放置于冷压机上,将适量的A、B组分的胶水倒在上面,用刮板涂匀,然后将挤塑板放在上面对齐,将冷压机压合3分钟,依次反复进行。

使用单组分胶水之后,采用涂胶机将硅钙板反面涂胶,然后经输送机传送硅钙板将其放置于冷压机上,放上挤塑板,若干个一起压合。使用单组分胶水并使用涂胶机后,不仅仅胶水涂抹更均匀,粘结强度增加,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压合所用到得冷压机压力设定在25吨左右即可。

复合的作用:根据对保温条件的要求复以保温材料,如挤塑板等来达到保温效果。

九、切割

切割是将2.44×1.22m2 的标准板切割成实际上墙所需要的尺寸的成品板的过程。切割锯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所以操作过程中一定要谨慎。切割的过程要严格的把握尺寸,一丝一毫的偏差累积到一定程度都会引发严重的错误。

外墙保温装饰一体板的原料配方及生产工艺

外墙保温一体化板是由粘结层、保温装饰成品板、锚固件、密封材料等组成。不仅适用于新建筑的外墙

保温与装饰,也适用于旧建筑的节能和装饰改造;既适用于各类公共建筑,也适用于住宅建筑的外墙外保温;既适用于北方寒冷地区的建筑,也适用于南方炎热地区建筑。

外墙保温装饰一体板,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原材料制成:42.5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石英砂、可再分散性乳胶粉、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温度为35-40°C的温水、聚丙稀纤维、陶瓷粉、萘系高效减水剂、聚苯颗粒、封闭底漆、硅丙涂料;制作一立方所述一体板,上述原材料的用量分别是:42.5硅酸盐水泥347.23kg、粉煤灰240.39kg、石英砂26.72kg、可再分散性乳胶粉3.2k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6kg、温水100kg、聚丙稀纤维3.46kg、陶瓷粉13.35kg、萘系高效减水剂0.5kg、聚苯颗粒13.35kg和适量的封闭底漆、硅丙涂料。 外墙保温装饰一体板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保温层: 1A、将计量好的42.5硅酸盐213kg、粉煤灰160kg、可再分散性乳胶粉1.6kg、聚丙稀纤维1.6kg放入搅拌设备中,搅拌2分钟,使其混合均匀; 1B、将0.35kg萘系高效减水剂加入到20_30kg温水中,搅匀后,加入搅拌设备并搅拌均匀; 1C、再向搅拌设备中加入聚苯颗粒,搅拌5分钟后,制成保温层料浆备用;

2、制备面层: 2A、将余下的42.5硅酸盐水泥、粉煤灰、可再分散性乳胶粉、聚丙稀纤维及全部的石英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陶瓷粉都放入搅拌设备中,搅拌2分钟,使其混合均匀; 2B、将余下的萘系高效减水剂加入到余下的温水中,搅匀后,加入搅拌设备并搅拌均匀,制成面层料浆备用;

3、注模制板:先将面层料浆倒入模具中,经振动成膜;再将保温层料浆倒入模具中,刮平,振动30秒;6小时后拆模,取出板坯,养护2天后进入表面装饰程序;

4、表面装饰:首先在板坯的表面喷涂封闭底漆;自然风干后,再喷涂硅丙涂料;自然风干后,包装入库。 外墙保温装饰一体板有益效果:此配方和工艺生产的外墙保温装饰一体板不仅具有极佳的装饰效果,还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具体地说,本发明所述文化石保温装饰一体板具有以下优点:

1、绿色环保、无辐射、无异味、无毒、保温、抗霉、无放射性,导热系数是0.06W/K.M,达到国家A级防火要求;

2、风格独特、质感淳朴、色泽自然,具有变化无穷的色彩和极强的可塑性,可根据客户不同的需求和喜好,制作出多种不同风格的条石、乱石及仿古效果,有近100个风格款式、近千种颜色,其独特的色彩与质感设计可制造出建筑艺术典雅质朴的视觉效果;而且,表面的颜色采用硅丙涂料,15-20年颜色不变;

3、质地轻而密、安装方便,比重只有同体积天然石的1/5-1/3,厚度为Icm-1Ocm,安装无需额外的墙基支撑,只需要专业粘结剂和锚固件与墙体结合;

4、具有良好的抗渗性与抗冻融性以及吸音、隔热性,能增加建筑物的防寒保暖性和降低透热性。

保温装饰一体化板

生产工艺流程 工序

1、检查设备 检查(键盘、电路、气路、输送装置)是否有异常,输料管是否有摩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设备上无杂物,传动无阻碍,检查无误开启总电源。 工序

2、启动供压系统 先开冷干机,后开空压机。 调整气压:喷枪压力表0.4-0.8Mpa。 工序

3、上料 按照30%的比重添加水性涂料,加料过程罐内根据漆的粘稠度可搅拌,加料完毕上紧螺母给料罐加压至1.5-3.5Mpa。 工序

4、喷枪校正 主操工依次将四把枪头安装到位,插好气路检查是否有错位和漏气并及时调整。 枪头调至规零位置。 枪口距离板材高度500-750mm,打开出料阀手动检查出料是否畅通。 与此同时,将待喷板材运到现场,后面车子准备好。

2 工序5、打开喷漆机控制面板 设定喷枪往返速度900-1000mm⁄s,钢丝绳输送速度50-450mm/min。 开启引风机、启动侧宽感应器 工序6、打开输送机 打开上板输送和下板输送,速度与喷漆机输送一致。 操作工上板时轻拿轻放,必要时板材进行手工清理。 大板时也要轻拿轻放,不要把漆面破坏,必要时也要及时修整。 工序7、细化调整喷涂 放上样板后观察其效果用料一致、厚薄一致、点状一致,表面平整无色差、无坑洞、无脱落、无流坠、无油污、无泛白,经检验人员及车间管理人员确定每平方用量后方可正常生产。 与此同时,主操工观察喷枪工作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工序8、出板 后面操作工检查每一张板子的喷涂效果是否达标,不达标的及时抬出并向主操工及班长汇报。 4名操作工要配合一致,平稳的把喷好的板子放到晾晒车上,速度不宜过快以防板子与车子碰撞,损坏板角。

3 装满一车后,要及时将车运到指定地点、进行晾晒,拉车速度不宜过快以防颠簸。 工序9、喷涂结束停机 按顺序依次关闭侧宽感应器、引风机、钢丝绳输送、上下板输送。 操作工清理完卫生后,关闭控制面板、空压机、冷干机及总电源。 主操工依次卸下四把枪及时清理以备第二天使用。 卸压后清罐,记录交接班数据。 工序10、覆膜 把喷涂后晾干的板材在自动覆膜机上覆上塑料保护膜。 工序

11、压合 将喷涂完的板材和保温板叠合在一起放到液压机上进行压合,

用粘接胶把水泥板与苯板粘合一起-------- 经过冷压机冷压成为一体板---------进入喷涂机-------罐内加水性涂料搅拌--------喷枪校正

--------打开喷涂机及输送机喷涂---------远红外线烘干------ 自动覆膜机上覆上塑料保护膜-------产品切割

推荐第8篇:四位一体

什么是“四位一体”?

四位一体”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胡锦涛在2005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明确提出。按四位一体布局的要求,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协调,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共同发展。这一战略思想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布局长期探索的结果。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中共十三大确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五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进一步明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任务。中共十六大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四位一体布局的战略思想更加明确。这一战略思想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和任务的认识。

推荐第9篇:四位一体

水河中学“四位一体、全面渗透”德育管理教育模式

根据县教育局文件精神,我校在德育工作上实施 “四位一体、全面渗透”的德育管理教育模式,即:以学生自我教育 为主体,以学校德育为主导,建立学生、学校、社会、家庭四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德育工作的合力,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

一、以学校德育工作为主导,构成“四位一体、全面渗透”德育工作管理网络。

为了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地位和具体落实,必须建立健全由上而下的德育管理体制,加强德育队伍建 设,树立全员管理思想,强化管理,提高整体效益。学校要加强德育工作的领导,首先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做到三个管理,四个到位, 六字措施。

1.三个管理即: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和全程管理的德育工作管理体制, 实现了教育从专职人员向全体教职工的延伸,从教学领域向生活领域延伸、从校内向家庭、社会的延伸,取得 了显著的效果。 全员管理,即从校长到教师、职员都积极参与德育工作管理。

全面管理,即从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全程管理,即抓好德育过程各环节的调控、评价。

2.四个到位即:认识到位、职责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

认识到位,首先强化全体教职员工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思想。充分利用政治学习时间,组织学习《 教师法》,《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大纲》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从而使教职员工进一步提高认识。

其次,要求全校教职工掌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育局《八条禁令》等作为师德行为的准则。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和文化业务进修学习。做到学习有笔记、有心得,有检查、有评比,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领导和教 师的素质。

3.六字措施: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和德育工作的能力,坚持 “学、看、听、研、比、训”六字措施。

学,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每人都分担一定的组织学习内容,事先认真备好课,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学习德育工作大政方针,学习德育工作科学方法和先进经验,提高德育工 作的水平。

看,组织师生到工厂、农村去,看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看改革开放以来的成果,坚定了改革开放的信心。

听,创造条件和机会,让教师多听先进经验和成功的做法,提高教师做好德育工作的信心,增强事业心和 责任感。

研,根据“四位一体、全面渗透”的德育模式,学校要求每位教师都要结合自己工作的特点,带着一个专 题进行工作和研究,学期末都要写成专题实践活动报告。

比,比德育工作成果,每学期召开一次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树立典型,表彰先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训,校内定期用讲座的形式,对班主任、政治课教师、团干部、政教处主任及骨干教师进行培训。

二、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体,形成“四会”教育网络

从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入手,培养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真正达到我校构建初中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 :“会学习、会劳动、会健美、会做人。” 1.加强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 第一,在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要注入新的内容。进行“行为规范”、“主题班团会”、“升旗仪式”、及校园科技文体活动等常规教育活动。通过教育使学生增强创新意识、自立意识、风险意识,在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掌握是非美丑的标准。

第二,教育学生要有创新的方法。变灌输多为启发多,用活一个“导”字,对学生中的思想认识问题,既不能放任自流,又不能一味封堵。变说教多为激励多,对每学期涌现出来的优秀生、三好生、特长生等,学校都用照片张榜分布,在学生中树立典型,使学生在自己的身边感受正面的道德形象,受到极大的鼓舞。变追求形式多为讲究实效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寓教于乐。

第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德育工作,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师德。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有良好的品德 。要特别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教育,做到师德和德育一起抓,促进两德相长,使师生心理相容、感情共鸣。 2.让学生自我管理,培养学生自立能力。

①建立值周班长负责制。每周设一名值周班长。开始由班主任老师任命一些工作能力强、各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为值周班长,后来就由全班同学推荐,采用演讲竞争的方式,进行民主选举。值周班长的工作职责是负责全班工作,监督值周小组的值日工作,领导各小组长管理班级学习、纪律、卫生和活动。②建立评比竞赛制度。在值周班长的带领下,以小组为单位,班务工作包干到人,开展比、学、赶、帮、超竞赛活动。

三、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形成同步教育的联手网络

家庭教育是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它可以通过血亲关系的感化作用,家庭生活的渗透作用和父母言行的 示范作用,对子女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要使家庭教育发挥积极的影响,必须提高家长的素质,增强家长的教 育意识,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庭教育和学校德育工作保持同步。 我校采用以下组织形式建立较为稳定的教育联手网络。

1.建立班主任家访制。学校要求班主任利用班后或假日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家访,除了解和沟通学生在家 在校的情况外,要搞好家庭教育情况的调查,家长的观念是否陈旧、教育知识是否贫乏,教育方法是否得当, 家庭环境是否和谐,据此做出切合实际的指导家庭教育的计划。

2.召开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每年召开2次,聘请有代表性的家长参加,分析研究学生思想 状况及其发展变化,交流探讨家庭教育经验和方法,树立家庭教育的典型,大大促进家庭教育质量的提高。

3.办好家长学校。每学期家长学校活动2次。通过这些,帮助家长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原则和方法,教育家长克服教育子女的盲目性、随意性或简单的作法,为孩子创 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四、以社区教育为依托,形成“多方参与,共育人才”的立体化协调网络

社区教育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联合社区内各种教育力量进行综合性的教育,进一步优化育人的环境 ,无疑是学校建设“大德育”环境的重要内容。其德育职能突出表现 在四个方面:

1.社区教育为形成德育合力架设了桥梁。既可协助指导学校制订德育工作 计划,又可向社区单位部门宣传学校德育要求,还可以组织多层次,全方位教育活动,沟通信息,使各德育 力量之间联系畅通。

2.利用社区教育的优势拓宽德育途径,使学校德育从封闭走向开放。①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帮助 学生了解社会,树立理想,增强了适应能力。②与社区教育协作单位建立实践教育基地,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 的思想和热爱劳动的观念。

3.社区教育的开展,丰富了德育内容。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限制和抵销了社会的消极因素 的影响。家乡是祖国的缩影,社会实践活动,增添了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也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凝 聚力。 4.社区教育优化了学校教育的外部环境。社区教育委员会可以向社区内有关方面提出改善育人的环境要求 ,调动家长和社会成员优化育人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控制社会的一些消极影响。

推荐第10篇:四位一体

“四位一体”的非税收入征管体系是财政部门在非税收入征管过程中,针对非税收入征管特点,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依托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支撑,推进非税收入分析、收入监控、收入评估、收入稽查四个环节自动形成“自我纠错、持续改进、相互促进”的内控机制,协调推进非税收入征管的相关政策制度有效执行并持续发挥作用。

加强收入分析,挖掘收入潜力

收入分析的重点是非税收入负担和弹性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分析非税收入总量增减变化特点、宏观非税收入负担水平及变动趋势、非税收入增长弹性的基本特征等,以全面掌握非税收入的基本情况,找准非税收入管理方向和重点,挖掘非税收入潜力。在具体分析方法上应重视非税收入与经济结构、非税收入政策与征收管理等因素的关系分析,并将非税收入总量增减变化与相关经济指标进行关联分析,将一个地区非税收入增减的总体状况,分解剖析到具体非税收入项目、具体行业和具体企业等微观方面,以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形势变动对非税收入的影响,发现非税收入政策执行和非税收入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完善收入监控,确保应收尽收

一是建立监控台账登记制度。结合缴款人到执收单位办理业务事项和缴款手续等工作,有针对性地收集和建立非税收入监控信息资料,建立非税收入监控台账登记制度,并对比相关统计资料,对各个非税收入项目的缴款情况进行全面梳理,摸清底数,完善监控台账信息资料。二是建立约谈催缴制度。对于欠缴非税收入的单位和个人,财政部门应会同相关执收部门,约谈欠缴义务人,讲明政策规定和界限,签订清缴欠缴协议,明确最迟缴款时限,限时清缴入库。三是强化欠缴公告。对经过约谈催缴等措施催缴后仍然欠缴非税收入的单位和个人,财政部门应会同执收部门在全面分析欠缴原因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海南省非税收入欠缴公告暂行办法》的规定,通过新闻媒体公告曝光欠缴单位和个人,强化对欠缴非税收入的催缴。四是建立申报缴纳制度。对能够实行申报缴纳的水资源费、矿产资源补偿费、探矿采矿权价款、排污费、污水处理费、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等非税收入项目实行申报缴纳管理的措施和办法做出明确规定,建立非税收入申报缴纳制度,确保非税收入依法申报,应缴尽缴。五是规范缓减免行为。严格贯彻执行《海南省非税收入缓减免管理暂行办法》,规范非税收入缓减免审批的原则、程序、监管和备案制度,强化监督检查,定期或不定期对审批缓减免事项进行跟踪问效,对因情况变化已不符合缓减免条件的缴款人,要及时依法清理取消其享有的缓减免待遇。六是强化财政票据的源头动态监管作用。从限制使用手工票据入手,全面推广使用电脑票据和POS票据,推进票据电子化管理,规范和完善票据印制、发放、使用、核销和监管等基础管理工作,落实财政票据管理“日清、月结、季查、年检”制度,通过采取凭证领购、分次限量、验旧领新、征缴同步、票款分离、网上稽查等措施,及时纠正和查处有关执收部门、单位在票据使用管理中发生的违规行为,充分发挥“以票管收、以票促收”的源头作用。

推进收入评估,提高征管质量

一是注重收入评估方法的运用。对财政部门来说,收入评估还是个新生事物,应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注重人机结合,灵活运用峰值异常评估法、数据对比分析评估法、测评分析评估法等方法开展有效评估,建立收入评估管理平台制度,完善收入评估管理体系,对执收单位各类非税收入项目征收和完成情况的真实性、合理性、准确性和科学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综合分析考评判断和评估,找出执收单位征收非税收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收入评估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准确性。二是注重综合评估与分项目评估的有机结合。收入评估既要针对执收单位的单项非税收入项目征收和完成情况分项目评估,又要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项目的特点开展分类评估,更要对执收单位整个非税收入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和评估。在分析评估时,应注重分析评估的关联性,防止多头重复评估。三是注重评估结果的反馈利用。应强化对收入评估结果的利用,切实将收入评估结果反馈到收入分析、收入监控、收入稽查的各个环节上来,充分利用评估结果提升分析、监控、稽查水平和能力,进而提高非税收入征管质量和效率。

强化收入稽查,确保应缴尽缴。一是活用数据,科学选案。将宏观经济与非税收入关系的分析思路运用到收入稽查的选案环节之中,充分利用宏观经济分析取得的数据,精心选择GDP增长快而非税收入负担低的行业、项目作为选案对象,提高选案的准确率。二是完善工作底稿,规范稽查行为。通过健全完善收入稽查工作底稿制度,规范执法稽查行为,形成执法稽查过程有记录、可监控,稽查结果可核查、可利用,稽查绩效可评价、可考核的良性循环、持续改进机制,强化稽查管理制度。三是以管促查,以查促管。及时将收入分析、收入监控、收入评估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的线索,作为重点稽查单位和重点稽查项目,实施重点稽查。收入分析、收入监控、收入评估、收入稽查四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收入分析作为征管的“眼睛”,好比是医院的“门诊”,是反映征收管理状况、发现征管存在薄弱环节和问题、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是征管体系运行的切入点和关键点;收入评估是介于收入分析和收入稽查之间的一道“过滤网”,相当于对“门诊”移送到住院部的病人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化验和会诊,区分病情严重程度,对病人开具治疗处方,进行对症治疗;收入稽查是防止收入流失的最后一道“闸门”,相当于对病情严重的病人,由监管部门进行深层次“会诊”,直至进行“手术”(处罚);收入监控是贯穿于“四位一体”征管体系运行过程中的桥梁和纽带,相当于对病人在医院门诊和住院部会诊治疗的全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实时防止和纠正病人在治疗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病人得到最合理有效的治疗。

综上所述,建立“四位一体”的非税收入征管体系联动机制,强化非税收入征管,着力创新非税收入电子化收缴、约谈催缴、欠缴公告、申报缴纳、规范缓减免、以票控收等征管机制,实现收入分析、收入监控、收入评估、收入稽查四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是提高非税收入征管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和基础保障,是实现非税收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所在。

要:从政府非税收入的概念及研究背景入手,运用有关数据,剖析了非税收入管理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形成原因,从理论分析到工作实际,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相关法规制度体系,保持非税收入增长结构合理,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管力度等进一步规范管理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非税收入;预算管理;财政监督

一、引

政府非税收入概念的提出基于两大背景,一是政府非税收入在政府全部公共收入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对微观经济运行和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越来越大;二是1997 年以来的收入分类改革和部门预算改革后,预算外资金概念逐渐淡出,已经不能适应改革和发展需要。如何在新形势下重新界定政府收入形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基本财政问题。2004 年7月,财政部下发《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明确了政府非税收入的概念和范围,指出政府非税收入应当在依法筹集的基础上,努力挖掘收入潜力,实行分类规范管理。进一步完善政府非税收入分成管理政策,深化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统筹安排政府税收与非税收入,健全政府非税收入监督检查机制。因此,明确非税收入概念,充分认识非税收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加强管理,对于确保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乃至国家长治久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湖南省财政厅长李友志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是较早探讨研究政府非税收入的理论专著之一。他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政府非税收入理论、政策和制度研究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贾康、刘军民在2005 年《税务研究》第四期发表的《非税收入规范化管理研究》,针对我国非税收入数额大、征收主体多元化、管理规范性差等问题,提出改革和规范我国非税收入管理的思路。近年来非税收入管理已越来越受到各级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的高度重视,理论界对此新课题的探索也层出不穷。本文试图从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角度出发,运用有关数据剖析当前非税收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提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非税收入管理的思路及对策,以期获得非税收入管理问题上的新突破。

二、非税收入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由于政府非税收入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对非税收入概念和内涵认识模糊,在加强管理方面有种种考虑和顾忌,导致非税收入管理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非税收入超常规膨胀且结构不合理

我国非税收入超常规增长主要体现在:

(1) 非税收入挤占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过大。如广东省2004 年非税收入达499.42 亿元,比上年增长36.6 %,占一般预算收入的41.56 %。湖南省2003 年非税收入总额达到278 亿元,相当于同期地方财政收入的1.36 倍;而且增长速度也超过了地方财政收入。2000-2003 年,该省非税收入分别较上年增长15.25 %、9.22 %、13.22 % ,比同期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幅分别高出5.33、3.01 和6.89 个百分点,比同期各项税收的增幅分别高出10.55、4.76 和6.46个百分点。安徽省2004 年政府非税收入达285亿元, 比上年增长26.7 % ,占一般预算收入的37.9 % ,占地方财政收入的54.8 %。即使在2007 年1-7 月,安徽省政府非税收入完成79.3 亿元,同比增长仍然达到30 % ,近两年里,非税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都保持在25 %左右。[1 ] 非税收入大于税收收入的情况,在经济发达的地区一般要平缓些,这可能是因为经济发达地区政府地方税源相对充裕,不必像欠发达地区的政府那样,要更大程度地依赖非税收入的途径筹资。

(2) 非税收入的组成结构不合理。如2003 年,安徽省纳入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范围的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和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两项合计只有3.5 亿元,占整个政府非税收入的比重仅为1.6 %。相反,当年纳入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范围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两项合计为137.23 亿元,占整个政府非税收入的比重为61 %。这种情况与政府非税收入的发展形1 势很不相称。[ 2 ]

2、机构征收项目繁多,加重企业和个人负担

尽管经过多年对收费项目的清理、减并、撤销,根据财政部综合司的有关数据,2002 年全国性的收费项目仍有200 多项,2004 年为335 项,两年间增长近70 %。地方每个省的收费项目平均在100 多项以上,其中仍不乏有不合理和欠规范的收费项目。[3 ] 截至2007 年,安徽省政府非税收入中行政事业性收费主体有财政、物价、交通、铁路、林业、农业、国土、工商、卫生、公安、司法、法院、环保、教育、文化、人事、计生、统计、档案、税务等众多管理部门,每个部门都有收费项目,而且每一个部门收取多种费用,同时管理上职权分散,乱收费等现象仍然存在。近年来日趋庞大的政府非税收入主要是由于对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各部门“放权”后形成的,这些非税收入虽然在缓解政府各部门经费不足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长期以来管理不力,负面效应也越来越大。此外,更严重的是,尽管中央三令五申,向企业和居民的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仍然屡禁不止,秩序混乱,有的地方和部门的收费罚款标准弹性太大,由执收执法人员具体掌握,收多收少、收与不收随意性强,因而造成企业和个人不堪重负。

3、政府资金管理不到位,收支挂钩现象仍然存在

部分政府非税收入的执收部门对非税收入的财政属性缺乏应有的意识,把非税收入视为单位自身收入,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截留、挪用非税收入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非税收入在部门、单位收支挂钩的情况下,利益驱动尤甚。收费、基金、附加收支挂钩大致有两种形式: 一是比例返还。收费单位将收费资金上缴专户之后,财政部门扣除10 %-30 %的比例,按比例返还给收费主体,收的越多,返还的越多;二是全额返还。财政部门根据收费单位编制用款计划将上缴专户的收费资金,分批全额拨付给收费主体。近年在推行“收支两条线”改革之后,理论上说不与单位的收入挂钩,但实际上是收费单位以收定支,仍然存在暗中“挂钩”的关系。这种收支挂钩的体制,使收费的多少与单位的福利水平、个人收入息息相关,这是收费过多过滥、膨胀不止、企业和居民不堪重负的重要原因。[ 4 ]

三、加强和规范非税收入管理的思路和对策

1、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加强制度和法制建设

当前,有关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章制度大多是一些政府部门分散或联合发布的决定、办法和通知,法律级次较低,不易协调,实际贯彻执行难以得到充分保障。此外,对违反政府非税收入规则的事件缺乏明确的责任追究和相应处罚或惩治的制度法规,也使得政府非税收入在征收征缴过程中存在执行不力和违规行为。各级、各部门应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树立非税收入管理的新理念,理清新时期非税工作思路,找准非税工作着力方向,坚持观念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一方面要加快法规的立法进程,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就政府非税收入的性质、范围、分类、立项、征收、管理以及支出规范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另一方面,要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需要,对现行的预算外资金管理制度进行清理、修正和补充,以形成包括立项制度、审批制度、征收制度、预算制度、执行制度、监督制度等在内的较为完备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法规制度体系。

2、进一步明确和整顿管理范围,依法组织收入,保持非税收入合理增长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是整个财政收入的主体,而非税收入只能居次要地位。对那些没有通过税收来解决资金问题的社会公益性和补偿性的事业,才能通过收取适当的费用来解决。非税收入只能在一定范围、一定期限内运用,做到总量控制、规模适度。因此要坚持依法组织收入,增强财政收入质量意识、财力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理清非税收入管理范围,凡是经费与财政供给有关的行政事业单位,都要作为管理对象,除财政供给资金之外,其他所有收入都要统统纳入管理的“笼子”,确保应收尽收。[ 5 ]

同时,要继续清理整顿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费项目,2 规范现有的,改革应税的,将不体现政府行为的收费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将一些具有税收特征的收费、基金改为税收,进一步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真正做到非税收入总量、比例合理增长。

3、继续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编制综合财政预算,提高财政统筹能力

财政部门要继续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清理和规范预算单位的银行账户,保障部门的各项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及时上缴财政,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隐匿、截留、挪用和坐收坐支;单位的所有支出都由预算统一安排,财政部门合理核定预算支出标准,进一步明确预算支出范围和细化预算支出项目;建立非税收入等财政预算资金绩效评价制度,加强对非税收入等财政预算资金的编制、划拨及使用情况的监督,实现资金的统筹安排,提高政府的财政统筹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益。这样有利于建立统一的财政体系,切断各个政府职能部门的行政、执法与收费供给之间的直接联系,将收费使用权和收费所有权相分离。

4、有效整合资源,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大监督力度

信息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必然要求,非税收入管理系统的信息化是加快财政信息化建设,实现财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迫切需要。信息部门应整合信息资源,进一步改善技术手段,将部门预算编制系统、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等有效整合,完善非税收入征缴和监管体系,实现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系统安全高效运行。另外还应逐步将工作着力点转到非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来,搞好非税预测和执行情况分析,加强非税征管政策调研,改进非税征管方式,积极发挥非税政策功能, 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6 ]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财政厅的关心支持下,我市各级财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非税征管科学化精细化”为主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推进征管改革,依法组织非税收入,加强非税征管监督检查,广泛开展征管工作调研,强化银行代收工作管理与考核,继续推进非税征管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非税收缴执行分析水平,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全市非税收入克服国家“清费减负”政策持续作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全年收入一举突破38亿元,为壮大我市财政收入规模,支持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非税收入收缴执行情况 12月份:

全市非税收入完成9099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3987万元,增长93.6%。其中:市本级完成非税收入8147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4154万元,增长199%;县区级完成非税收入9512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0167万元,下降52%。 全年:

全市非税收入累计完成386056万元,为年征收计划的209.3%,较上年增加129889万元,增长50.7%。其中:市本级完成非税收入312359万元,为年征收计划的226%,较上年增加127799万元,增长70%;县区级完成非税收入73697万元,为年征收计划的161%,3 较上年增加2090万元,增长3%。

从收入管理方式看:一般预算收入(非税收入)完成59649万元,为年征收计划的131.5%,增长0.1%,占总收入比重为15.4%,占同期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11.5%;基金预算收入完成278266万元,为年征收计划的299.7%,增长100.4%,占总收入比重为72.1%;预算外财政专户收入完成48141万元,为年征收计划的104.2%,下降16.6%,占总收入比重为12.5%。

从收入类别和结构看: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278266万元,为年征收计划的299.7%,增长100.4%,占总收入比重为72.1%;专项收入完成22082万元,为年征收计划的154.4%,同比下降15.1%,占总收入比重为5.7%;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完成62580万元,为年征收计划的109.2%,同比下降9.6%,占总收入比重为16.1%;罚没收入完成9502万元,为年征收计划的160.9%,同比下降9.2%,占总收入比重为2.5%;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为-449万元,同比增加2780万元;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完成12044万元,为年征收计划的183.5%,同比增长81.1%,占总收入比重为3.1%;其它收入完成2031万元,为年征收计划的38.6%,同比下降75.2%,占总收入比重为0.5%。各类收入完成情况和结构比重见以下图表:

二、非税收入增减情况分析

(一)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小幅下降。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完成50218万元,同比减收6656万元,下降9.6%。对收入增减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减收方面 一是我市从2009年7月1日起规范部分非税收入项目资金管理方式,将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价格调节基金、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纳入基金预算管理(原作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造成统计口径变化,全年因此减收3268万元;二是为加快推进新城区建设,2009年我市在山南新区进行了大量的土地收储,2010年全市征用耕地数量同比减少近4000亩,耕地开垦费减收4775万元;三是经财政部门同意,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疫苗收入从2010年起不再作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全年因此减收1200万元;四是根据皖政办【2009】35号文件的规定,水利部门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从2010年起实行累进费率并减半征收,受此影响,全年共减收470万元。 增收方面 一是作为国内三线城市,2010年我市房地产市场未受国家密集调控政策的影响,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房产市场需求旺盛、交易活跃,房屋均价稳步上升,支撑了相关项目收入的快速增长。全年,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新建房屋预防白蚁费、房屋所有权登记费、交易手续费和二手房交易担保服务费共计增收1700万元;二是在国家继续执行乘用车购置税优惠、汽车下乡和新增汽车节能补贴政策的刺激作用下,2010年我市新购机动车数量保持较快增长,参加驾驶员培训和考试的人数也不断增长,带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机动车号牌工本费、驾驶许可考试费和交通学校培训费等相关收费增收1280万元;三是由于市国土部门将部分上年征地项目欠费集中清缴入库,全年征地管理费增收近800万元;四是随着广电网络覆盖面的扩大和有线电视用户数量的增加,以及历年欠费清缴力度的加大,全年市广电部门视听维护费增收300万元。

(二)基金收入实现翻倍增长。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278266万元,同比增收139418万元,增长100.4%。一是依托宏观经济的持续向好,加之山南新区开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市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带动土地市场交投活跃、量价齐升,土地出让收入呈现强劲增长态势,累计入库252296万元,对应去年受经济环境影响的较低基数,同比增收129722万元,增长105.8%,拉动基金收入增长93个百分点;二是我市从2009年7月1日起将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价格调节基金、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纳入基金预算管理(原作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去年1-6月份上述项目未在基金收入中反映,因统计口径变化增收3268万元,另上述基金项目受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拉动,实际收入同比增加4000万元,两项合计增收7268万元;三是依托相关税收的稳步增长,全年地方教育费附加同比增收565万元。

(三)专项收入有所下降。专项收入完成22082万元,同比减收3924万元,下降15.1%。一是因淮南矿业集团等省属大型煤矿企业部分矿区的应缴价款费用已于上年期满缴清,2010年由省级下拨我市的探矿权、采矿权价款分成收入减收3892万元;二是按省水利厅要求,年取水量5000万立方以上用水企业的水资源费从2010年起不再委托市级征收,改由省级直接收取,我市水资源费因此减收304万元;三是环保部门排污费收入完成4054万元,增收455万元。

(四)罚没收入小幅减收。罚没收入完成9502万元,同比减收960万元,下降9.2%。主要原因:一是由于2010年涉案金额较大的经济类和职务类犯罪案件相比上年大幅减少,检察院罚没收入和法院罚没收入全年共计减收1200万元;二是公安部门强化“人本执法”理念,坚持“重教育、轻处罚”的管理原则,公安罚没收入减收410万元;三是随着我市运营汽车总量的不断增长,以及有关行政执法部门执法监督和“源头治超”等专项整治力度的加大,交通罚没收入增收647万元。

(五)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同比增收。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完成-449万元,同比增加2780万元。一是由于我市企业经营效益的整体好转,市级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支出减少2882万元;二是其他产权转让收入同比减收102万元。

(六)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大幅增长。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完成12044万元,同比增加5395万元,增长81.1%。一是通过年初开展的财政票据年检工作,将市直部分单位以前年度应缴未缴的国有资产租赁等收入全额追缴入户,共计400万元;二是我市出台办法加强国有资产处置收入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由财政部门统一进行处置,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2010年因此增收2060万元;三是我市于2009年4月将广电部门广告收入从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调整到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类别反映,因统计口径变化,形成增收1000万元。同时,企业效益回升带动广告投入增加,全年广电部门广告收入实际增收1020万元。

(七)其它收入减收明显。其它收入完成2031万元,同比减收6164万元,下降75.2%。主要是2010年我市各县区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项目的分类管理,依据有关政策规定,将上年列入其他收入的部分非税项目相应调整到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类别反映,因统计口径变化,全年形成减收6000万元。

三、非税收入主要特点

从2010年非税收入收缴完成情况来看,我市非税收入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全年收入规模首次突破38亿元。2010年,在我市经济持续向好、城市基础设施和新城区建设大力推进等有利因素的带动下,在全市各级非税征管机构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依法加强收入征管的机制保障下,我市非税收入呈现“增幅高、进度快、规模大”的特点。增幅高:分月看,全年有8个月非税收入同比实现增长,其中5个月增幅在一倍以上。累计看,全年非税收入同比增长50.7%,增幅较上年提高21.5个百分点。进度快:从1月份起,全市非税收入完成进度始终高于序时进度,并于8月份提前完成全年收入预算任务,全年实际完成非税收入为年初计划的209.3%。规模大:1-12月,全市月均完成非税收入3.2亿元,较上年增加1.1亿元,8月份收入首次突破6.5亿元创出新高,12月份又以9亿元再次刷新单月收入历史最高记录。全年非税收入规模再上新台阶,首次突破38亿元,为历史最好水平。

(二)受基数抬高影响,收入增幅总体呈“冲高回稳”走势。进入2010年,我市非税收入呈快速增长之势,累计增幅一路走高,3月份创出近200%的当年高点,

4、5月份逐步回落至60%以下,其后虽单月收入屡创新高、月均规模不断抬升,但同比增幅始终维持在50%上下窄幅波动,全年总体呈冲高回稳走势。分季比较增幅回落更为明显,1季度全市完成非税收入75749万元,同比增幅为199.8%,4季度非税收入创出134010万元新高,但同比5 45%,比1季度低了154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2009年受宏观经济走势影响,我市非税收入总体呈现“前低后高”之势,造成2010年收入基数逐级抬高,增收难度逐步加大,导致收入增幅冲高后有所回落。

(三)土地出让收入规模大、增长快,对非税增收的拉动作用凸显。全年土地出让收入完成252296万元,同比增加129722万元,增幅为105.8%,比上年提高81.5个百分点;占非税总收入的比重为65.4%,比上年提高17.5个百分点,拉动非税收入增长99.9个百分点,在非税收入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在非税增收中的主导作用愈发突出。土地出让收入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2010年我市认真贯彻“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实施“一主两翼”战略,大力推进合淮同城化和“两型城市”建设,国民经济延续平稳、较快发展态势,房地产市场不断升温,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增长,建设用地需求大幅增加,土地市场交投更趋活跃;二是随着我市“东进南扩”战略的实施,城市新区建设如火如荼,入驻新区企事业单位的建设项目用地需求迅速增长,各项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也带动了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快速跟进,有力推动了土地增值和交易量的持续增长。全年,我市国土部门共办理招、拍、挂出让地块49宗,较上年增加30宗,出让总面积32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9%,合同出让总价款58亿元,较上年增加44亿元。

(四)规范非税资金管理,预算内非税收入比重明显提高。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和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总体要求,近两年我市大力推进非税收入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工作。2009年在全面梳理收入项目的基础上,从7月1日起将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等近百个非税收入项目纳入一般预算和基金预算管理管理,2010年根据财政部有关文件精神,又对民政部门殡葬收费等6个项目实行了预算管理。非税收入预算管理范围的扩大,逐步压缩了财政专户收入的规模和比重,从而优化了非税收入结构。2010年,全市纳入一般预算和基金预算管理非税收入完成337915万元,同比增长70.3%,占非税总收入的比重为87.5%,比上年提高10.1个百分点;仍实行预算外财政专户管理的非税收入完成48141万元,同比下降16.6%,占非税总收入的比重为12.5%,比上年下降10.1个百分点。

(五)各级非税收入分化明显,市级增速加快、县区级增长乏力。2010年,市本级完成非税收入312359万元,同比增收127799万元,增长70%,增速较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凤台县完成非税收入54773万元,同比增收2186万元,增长4.1%,增速较上年下滑39个百分点;区级完成非税收入18924万元,同比减少96万元,下降0.5%。市本级收入增幅分别比凤台县和区级高出65.9和70.5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当前非税收入增长,主要是靠以土地出让收入为主的基金收入拉动,我市基金收入对非税增收的贡献率接近100%,由于此类收入的征收权限基本都在市一级,就形成了市级收入快速增长、区级收入停滞不前的分化局面。

四、非税收入增长原因分析

2010年,我市非税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全年增幅在50%以上。综合分析,增收的主要因素有:

(一)政策保持稳定是前提。宏观政策方面,2010年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尤其是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有效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效益提升,从而带动了部分非税项目的持续增收。非税管理政策方面,2010年国家和省基本没有出台新的“清费减负”政策,而是把着力点放在规范执收行为和加强资金管理上,在杜绝乱收乱罚现象的同时,也保障了各项非税收入的应收尽收。

(二)经济持续向好是基础。2010年我市国民经济运行良好,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消费市场持续活跃,为与经济发展关联度较高的非税收入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有力带动了土地出让收入和建设性收费的大幅增长,成为非税增收的关键因素。

(三)强化收入管理是保证。2010年,我市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非税管理的各项政策规定,严格执行收缴分离和银行代收制度,完善措施手段,加大征管力度,坚持依法组织收入,科学开展收入分析,积极挖掘增收潜力,严格非税票据和代收工作管理,广泛开展征管稽查,确保各项收入应缴尽缴,在全市范围内实施非税信息系统建设,大力推进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为非税收入的稳定增长提供了保证。

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要加强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管理”的精神,进一步厘清行政事业单位服务性收入的财政资金属性,探讨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的有效管理模式。今年年底,我们对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情况,尤其是对行政事业单位服务性收入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走访了省物价局、省编办等单位,抽样调查了部分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参阅了厅有关处室提供的内部资料。现形成调研报告,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管理现状

国有资产,是指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包括经营性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和资源性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它是各级政府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在政府部门履行各项职能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一)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规模

根据2007年湖南省资产清查资料统计,截止2006年底,我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数已7 达3006.30亿元(含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等),其中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规模有1172.74亿元,行政资产115.52亿元,事业资产1057.22亿元。在省本级,出租行政资产共计12883.03万元,其中出租房屋面积10.17万平方米、土地面积23.72万平方米;出借行政资产共计428.68万元,其中出借房屋面积0.2万平方米。事业单位共有出租资产12347.21万元,出借资产764.32万元,事业单位对外投资资产总额达289930.1万元。

(二)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情况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主要包括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和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以及行政事业单位所属后勤服务中心和所属经济实体上缴的国有资产占用费。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2006年省级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为6796万元,2007年为17033万元,比2006年增加了1237万元,增长1.51倍,2008年省级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为61186万元,比2007年增长了2.59倍。2006年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收入(不含土地处置收入)为4003万元;2007年为6907万元,比2006年增加了2904万元,增长了72.5%,2008年为9861万元,比2007年增加了2954万元,增长了42.8%。总体上省级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呈逐年增长态势,这是近年来加强了非税收入规范管理的结果。

(三)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管理情况

根据财政部

35、36号令,我省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主要分三类进行管理:一是规定省直行政单位(包括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出租、出借国有资产所形成的有偿使用收入和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包括国有资产出售、转让、置换、报废、报损等取得的变价收入和残值收入),全额缴入“湖南省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二是事业单位出租、出借资产纳入部门预算管理。三是对财政部门监管的与党政机关暂未脱钩的省直行政事业单位举办的经营实体和省直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和担保等占有、使用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征收国有资产占用费。据统计,2007年划缴国库的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为7685.86万元,2008年为24505.50万元,比2007年增长了3.2倍,到2009年为55070.20万元,比2008年增长了2.3倍。2007年划缴财政专户的8 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为63147.40万元、2008年为29064.96万元。2008年累计完成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划缴国库和划缴财政专户)53527万元,2009年累计完成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80417万元,比上年增长了50.11%,完成了年度收入预算的394.34%。目前,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收入和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都纳入了非税收入预算管理,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和行政事业单位服务性收入一直没有征管到位并纳入非税收入预算管理。

二、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对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实行的管理模式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调查和近几年财政、审计的检查和专题调研发现,当前省级行政事业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管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底不清,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账实不符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实物财产账目不全,尚有大量账外资产存在,导致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管理存在诸多“盲点”。虽然每年的产权登记要求据实填报,但真正规范运作得很少,准确性不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上级调入资产或接受捐赠资产没有登记上账,有实无账;二是资产调拨给下级单位未作出账处理,有账无实;三是有的资产达到或超过使年限已无使用价值,擅自处置了未作下账处理,有账无实。如今年治理“小金库”期间发现某单位1996年投资兴建的一所大酒店大楼资产未在厅机关固定资产账上反映,形成账外资产1217万元;该厅拨款1082万元兴建的职工宿舍楼,其中居住楼

一、二层车库508万元,幼儿园71万元,物业管理中心86万元,大门及商场378万元,门面39万元,均未纳入厅机关或后勤服务中心财务账目,形成账外资产。而其下属单位处置国有资产没有报批手续,虽入了财务账目,但没有具体明细。同时,由于征管措施还不到位,在某些领域还留有“空白”,如有些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后,资金没有上缴财政,完全脱离了财政监管。

(二)监督不严,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隐匿收入

部分单位在利益的驱动下,想方设法隐匿收入,逃避财政监督,采取多种方式搞福利,主要存在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有的单位财经法纪意识淡薄,有意逃避监督,擅自将资产划给工会、9 学会或附属公司经营,收益概不入单位财务大账,直接从工会、学会或附属公司账上发钱搞福利。二是有的单位规避财经纪律,变换形式谋福利。如我省某省局以“专项款”等名义拨款546.7万元在望城县修建了一个高档的渡假基地,每年组织职工到基地消费,基地的资产未在局机关财务账目上反映,形成了账外资产,躲避了财政监管,同时也变相为职工谋取福利。

(三)认识不一,大部分服务性收入未纳入财政管理

据统计,省级行政事业单位2008年度经营服务性收入总计为304990.1万元,其中服务性收入为268579.4万元,经营性收入为36410.7万元。从其取得的方式来看,主要利用国家行政职能取得的收入391.2万元,主要利用国有资产取得的收入7072.03万元,主要利用国有资源取得的收入17839.53万元,利用其他方式取得的收入279687.34万元。数据表明,除了3.6亿元经营性收入以外,有近27亿元的服务性收入是利用国家行政职能或国有资产资源收取的,实际上是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应纳入非税收入管理。由于长期以来对行政事业单位服务性收入的财政属性认识不统一,加上管理难度大、征管措施不力等原因,各级物价部门一直把本应属于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的服务性收入作为经营服务收费项目审批,绝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服务性收入一直没有纳入非税收入管理范围,致使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流失。从省物价部门了解到,目前有 60 个全额拨款、26个差额拨款、27个自收自支的省级事业单位有127项服务性收费项目(详情见附表),这部分收入由主管部门管理或由执收单位自由支配,也为单位谋取不合理的津补贴提供了机会,同时也容易滋生腐败。

三、加强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管理的建议

根据财政部《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湖南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湖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对加强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管理提几点建议:

(一)强化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物管理

一要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意识。量化国有资产管理目标,严格考评,对管理达标的给予奖励表彰。对违反规定,造成国有资产损失浪费的直接责任人,视情节轻重,分别予以经济或行政10 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以增强财政部门管理国有资产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要加强国有资产实物管理。要在2007年开展的行政事业单位的清产核资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台帐,完整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存量和增量动态,做到账实相符,有账可查。 三要创新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机制。财政部门应与行政事业单位签定国有资产保管、养护责任状,将国有资产管理的各项指标逐一分解,责任到人。充分发挥预算、非税局、监督局、采购办的职能作用,加强与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联系,相互协调,形成一套规范运作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机制,加强源头管理。

四要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效益。对省级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进行分类管理,根据资产的不同情况,采取灵活的经营管理方式,确保收入稳定增长。对于独立的宾馆、招待所主要采取公开招租,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有实力、善管理的经营者,实行租赁经营、委托经营、目标管理等多种方式并存。在可能或需要的情况下,也可向社会公开拍卖。对于门面资产适宜转让的,分批向社会公开拍卖。对于不宜处置的,公开向社会招租。对于闲置的国有资产,要摸清底子,由财政部门集中管理、统一调配使用,需要经营的要先向财政部门申请并缴纳国有资产占用费。对于经营性资产实现的各项收入以及固定资产处置后的所得收益要及时上缴财政。

(二)全面规范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征收管理

一要全额纳入。根据财政部

35、36号令,行政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所形成的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必须全额纳入财政管理。

二要严格区分。当前上百个省级行政事业单位服务性收费项目,多是以前的行政事业收费项目演变而来。因此,要对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所有的服务性收费项目进行一次清理,把主要利用行政职能或国有资产资源取得收入的服务性收费项目清理出来,确定为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项目。严格界定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和行政事业单位服务性收入的范围。 三要分类管理。严格按照财政部

35、36号令的有关要求,对于省直行政单位出租、出借国有资产所形成的有偿使用收入和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对于事业单位出租、出借资产形成的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要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对11 财政部门监管的与党政机关暂未脱钩的省直行政事业单位举办的经营实体和省直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和担保等占有、使用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取得的收入,征收国有资产占用费;对于省直行政单位和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取得的服务性收入应全部上缴财政,纳入一般预算管理,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视不同情况分别纳入一般预算管理和专户管理,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暂时不宜纳入财政统一管理。单位支出应根据单位性质不同按部门预算有关规定拨付。同时要规范服务性收费的票据管理,非税征管机构与地税部门要明晰职责,密切配合,确保“以票管收、票款同步”。

(三)严格监督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征收管理

一要强化网络管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依托信息化、精细化的网络管理手段,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经营资产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与国有资产管理、非税征收管理、税收管理系统相对接,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全面、及时、准确的了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经营资产总量、分布、增减变动乃至每笔租赁合同的标准和行政事业单位使用税务票据和财政票据等信息。这样就能及时掌握情况,将管理前移,把握主动性,确保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应收尽收。 二要创新工作机制,形成监督合力。把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征管稽查与清理整顿单位“小金库”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坚决撤消单位“小金库”的同时,确保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强化对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管理的审计监督,财政、审计、监察等职能部门要齐抓共管,形成监督合力。

(四)完善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管理的规章制度

目前,江苏宿迁、四川合川、福建厦门和我省长沙县等地都已经将事业单位服务性收费纳入了财政统一管理,均取得了较好成效。建议省人大尽快修订《湖南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将行政事业单位服务性收入明确纳入非税收入范围,建议省人民政并出台《湖南省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征收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全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管理。同时,明确行政事业单位服务性收费项目由财政、物价共同审批,纳入非税管理

淮南市财政局 2010年10月11日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财政厅的关心支持下,我市各级财政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进“非税征管科学化精细化”为主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组织非税收入,深入推进征管改革,强化非税监督检查,深入开展征管工作调研,加强银行代收工作管理与考核,努力提高非税收缴情况分析水平,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1-9月份,全市非税收入克服国家“清费减负”政策持续作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延续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累计完成25204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收88257万元,收入规模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并于8月末提前四个月完成全年收入目标任务。

一、非税收入收缴执行情况

9月份:

全市非税收入完成28829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966万元,下降6.4%。其中:市本级完成非税收入17851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849万元,下降21.4%;县区级完成非税收入1097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883万元,增长35.6%。

1-9月份:

全市非税收入累计完成252046万元,为年征收计划的136.7%,较上年同期增加88257万元,增长53.9%。其中:市本级完成非税收入196801万元,为年征收计划的142%,较上年增加76426万元,增长63.5%;县区级完成非税收入55245万元,为年征收计划的120.6%,较上年增加11831万元,增长27.3%。

从收入管理方式看:一般预算收入(非税收入)完成48176万元,为年征收计划的106.2%,增长11%,占总收入比重为19.1%;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69971万元,为年征收计划的183.1%,增长127.1%,占总收入比重为67.4%;预算外财政专户收入完成33899万元,为年征收计划的73.4%,下降25.6%,占总收入比重为13.5%。

从收入类别和结构看: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69971万元,为年征收计划的183.1%,增长127.1%,占总收入比重为67.4%;专项收入完成16427万元,为年征收计划的114.8%,同比增长9.5%,占总收入比重为6.5%;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完成50218万元,为年征收计13 划的87.6%,同比下降8.5%,占总收入比重为19.9%;罚没收入完成7404万元,为年征收计划的125.3%,同比下降6.8%,占总收入比重为2.9%;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为-118万元,同比减收66万元;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完成7277万元,为年征收计划的110.9%,同比增长46%,占总收入比重为2.9%;其它收入完成867万元,为年征收计划的16.5%,同比下降86%,占总收入比重为0.3%。各类收入完成情况和结构比重见以下图表:

二、非税收入增减原因分析

(一)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有所下降。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完成50218万元,较上年同期减收4631万元,下降8.5%。对收入增减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减收方面 一是我市从2009年7月1日起规范部分非税收入项目资金管理方式,将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价格调节基金、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纳入基金预算管理(原作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造成统计口径变化,今年上述项目的收入已不在行政事业性收费中反映,1-9月份因此减收3268万元;二是2009年我市为加快山南新区建设进行了大量的土地收储,今年以来耕地征用数量有所下降,1-9月份耕地开垦费同比减收4775万元;三是根据皖政办【2009】35号文件的规定,水利部门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从今年起实行累进费率并减半征收,受此影响,1-9月份减收210万元。 增收方面 一是作为国内三线城市,今年以来我市房地产市场基本未受国家密集调控政策的影响,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一手房需求旺盛,二手房交易活跃,房屋价格稳中有升,相关收费项目收入也水涨船高。1-9月份,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新建房屋预防白蚁费、房屋交易手续费和二手房交易担保服务费共计增收1200万元;二是在国家继续执行乘用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和汽车下乡政策的刺激作用下,今年以来我市新购机动车数量保持较快增长,参加驾驶员培训和考试的人数也不断增长,带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机动车号牌工本费、驾驶许可考试费和交通学校培训费等相关收费增收980万元;三是依靠国家近年来在政策、资金和就业上的大力支持,我市职业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1-9月份中、高等职业教育相关收费增收600余万元;四是随着广电网络覆盖面的扩大和有线电视用户数量的增加,以及历年欠费清缴力度的加大,1-9月份市广电部14 门视听维护费增收420万元。

(二)基金收入实现翻倍增长。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6997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收95143万元,增长127.1%。一是依托宏观经济的回升向好,我市房地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加之山南新区开发建设进程的逐步加快,1-9月份我市土地交投持续活跃,土地出让收入呈现强劲增长态势,累计入库151110万元,对应去年同期受经济环境影响的低基数,同比增收87213万元,增长136.5%,拉动基金收入增长91个百分点;二是我市从2009年7月1日起将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价格调节基金、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纳入基金预算管理(原作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造成统计口径变化,去年1-6月份上述项目未在基金收入中反映,因此增收7270万元;三是依托相关税收的稳步增长,1-9月份地方教育费附加同比增收513万元;四是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收入增收624万元。

(三)专项收入略有增长。专项收入完成1642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424万元,增长9.5%。一是我市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相关税种增收明显,1-9月份随税征收的教育费附加同比增收1232万元;二是环保部门排污费收入完成2534万元,增收167万元。

(四)罚没收入小幅下降。罚没收入完成7404万元,较上年同期减收537万元,下降6.8%。主要原因:一是由于今年以来涉案金额较大的经济类和职务类犯罪案件相比去年大幅减少,1-9月份检察院罚没收入和法院罚没收入共计减收1053万元;二是随着我市运营汽车总量的不断增长,加之有关行政执法部门执法监督和专项整治力度的加大,1-9月份交通管理部门罚没收入增收443万元;三是国土部门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切实加大对土地使用领域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1-9月份增收120万元。

(五)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有所下降。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完成-118万元,较上年同期减收66万元。主要原因:一是其他产权转让收入同比减收102万元;二是由于市级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支出增加,造成减收37万元;三是经济开发区实现其他国有资本经营收入73万元,为净增收。

(六)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增长较快。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完成727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290万元,增长46%。一是通过年初开展的财政票据年检工作,将市直部分单位以前年度应缴未缴的国有资产租赁等收入全额追缴入户,共计400万元;二是我市于200915 年4月将广电部门广告收入从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调整到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类别反映,因统计口径变化,形成增收1000万元。同时,企业效益回升带动广告投入增加,1-9月份广电部门广告收入实际增收650万元。

(七)其它收入减收明显。其它收入完成867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366万元,下降86%。主要是今年我市各县区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项目的分类管理,依据有关政策规定,将上年列入其他收入的部分非税项目相应调整到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国有资产租赁收入类别反映,因统计口径变化,1-9月份形成减收5000万元。

三、非税收入主要特点

从前三季度非税收入收缴完成情况来看,我市非税收入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提前四个月完成全年收入目标任务。1-9月份,在我市经济持续向好、城市基础设施和新城区建设大力推进等有利因素的带动下,我市非税收入呈现“增幅高、进度快、规模大”的特点。从增幅看:1-9月份,全市非税收入累计增幅分别为10.1%、76.7%、199.8%、84.7%、55.7%、65.2%、44.9%、67.8%和53.9%,其中有7个月增幅保持在50%以上。1-9月份,全市非税收入增幅超出上年同期26.1个百分点。从进度看:1-9月份,全市非税收入完成年征收计划的136.7%,超序时进度61.7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22.5个百分点。至8月底,全市非税收入完成223217万元,提前四个月完成全年收入任务。从规模看:1-9月份,全市非税收入分别完成9086万元、19660万元、47003万元、25481万元、12608万元、31408万元、12855万元、65116万元和28829万元,月均超2.8亿元,其中8月份收入一举突破6.5亿元,大幅刷新我市单月收入历史最高记录。1-9月份,全市非税收入总量达252046万元,已接近2009年全年收入水平。

(二)受上年基数抬高影响,收入增幅有放缓趋势。今年1-3季度,我市分别完成非税收入75749万元、69497万元和106800万元,同比增幅分别为199.8%、11%和41.7%。三季度收入规模虽创出历史新高,但同比增幅仍远低于一季度,并较上半年增幅下降23.5个百分点,出现放缓趋势。主要原因是2009年受宏观经济走势影响,我市非税收入总体呈现“前低后高”之势,造成今年收入基数逐级抬高,增收难度逐步加大。四季度收入基数将进一步16 抬高,对非税增收的影响会更为明显。

(三)土地出让收入规模大、增长快,保持非税增收主导地位。1-9月份,全市土地出让收入完成15111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87213万元,增幅为136.5%,比上年同期提高127个百分点;占非税总收入的比重为60%,比上年同期提高20.9个百分点,拉动非税收入增长98个百分点,进一步巩固了在非税收入中的主导地位。土地出让收入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在各项“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政策的支持下,今年以来我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房地产市场的复苏带动了用地需求的增加,土地市场交投趋于活跃,单位成交价格也稳中有升;二是随着我市“东进南扩”战略的实施,城市新区建设如火如荼,各项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带动了房地产投资的快速跟进,推动了土地增值和土地交易量的增加。1-9月份,我市国土部门共办理招、拍、挂出让地块28宗,较上年同期增加13宗,受让总面积72.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9%。

(四)规范非税资金管理,预算内非税收入比重明显提高。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和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总体要求,近两年我市大力推进非税收入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工作。2009年在全面梳理收入项目的基础上,从7月1日起将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等近百个非税收入项目纳入一般预算和基金预算管理管理,今年初根据财政部有关文件精神,又对民政部门殡葬收费等6个项目实行了预算管理。非税收入预算管理范围的扩大,逐步压缩了财政专户收入的规模和比重,从而优化了非税收入结构。1-9月份,全市纳入一般预算和基金预算管理非税收入完成218147万元,同比增长84.5%,占非税总收入的比重为86.5%,比上年同期提高14.3个百分点;仍实行预算外财政专户管理的非税收入完成33899万元,同比下降25.6%,占非税总收入的比重为13.5%,比上年同期下降14.3个百分点。

四、全年非税收入形势分析

今年以来,虽然国家实行“清费减负”政策的不利影响继续存在,但在中央和地方经济刺激政策的有效带动下,我市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快,房地产市场保持活跃,为非税增收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加之我市各级财政部门和执收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政策规定,切实履行非税征管职责,严格做到应收尽收,前三季度我市非税收入增势良17 好,已提前完成全年收入目标任务。

四季度,由于我国宏观经济已步入平稳增长阶段,同时也没有明确的政策性减收因素,因此,我市非税征收的总体环境仍较为宽松。一是今年以来我市国民经济运行良好,主要经济指标持续较快增长,1-9月份,全市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幅均在15%以上。预期四季度我市经济将保持稳定增长,为与经济密切相关的非税收入增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随着今年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大建设、大提升”的强力推进和山南新区开发建设的不断深入,城市基础设施的日益改善和新区的快速发展,将有效拉动房地产等行业投资的增长,有利于土地类收入和建设性规费收入的进一步增长。三是基于我市非税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区级非税收缴信息化建设的实施和征管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和区级非税收入还存在一定的增收潜力。目前,非税增收面临的不利因素主要是国家调控房地产市场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近日国家有关部委再出重拳打压楼市,出台了房贷、税收等一系列更加严厉的措施,以坚决遏制楼价过快增长。但考虑到房地产调控政策显效往往有3-5个月的滞后期,我们判断上述政策的效应将在2011年逐步显现,对年内的非税收入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四季度我市非税收入有望继续保持增长,但由于去年基数“前低后高”,增幅将进一步趋缓。根据目前的收入进度,综合经济、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分析,预计我市全年非税收入将达到29亿元,力争突破30亿元大关。

五、年内主要工作安排

年内还有三个月的时间,我们将按照省财政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认真落实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继续推进非税收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依法加强征管,确保非税收入应收尽收。严格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政策规定,认真履行职责,健全征管机制,规范征管行为,大力加强收入征管。认真研究经济发展形势和财政政策动向,加强非税收入执行情况分析,切实提高非税收入的预算执行力。着重加强对重点单位、重点项目和关键环节的征管,制定完善征收措施,有效调动各方征收积极性,确保非税收入应收尽收。

(二)加强工作协调和业务指导,确保年底前完成区级非税信息化建设。与局信息中心18 和软件服务商密切配合,加强对各区财政部门的督促指导,按照“区级非税信息化建设工作方案”确定的时间步骤,有序做好信息化建设各项工作,确保年底前各区非税征管系统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实现全市系统的纵向联网运行,进一步提高非税收入信息化管理水平。

(三)认真做好2011年非税收入计划和预算编审工作。密切关注宏观政策取向,加强经济形势分析,认真研判我市非税收入增减变化因素,科学合理编制全市2011年度非税收入计划。按照2011年市本级部门预算编制要求,积极配合零基预算编制,认真做好政府非税收支脱钩管理各项准备工作。主动深入执行收执罚单位,了解单位收支情况,科学核定非税支出成本,确保部门预算编制完整,收支脱钩管理到位。

(四)推进银行代收体系建设,规范代收工作管理。进一步加强银行代收体系建设,指导申请行做好系统开发、制度建设和业务测试等各项准备工作,待条件成熟时适当增加市级非税代理银行数量,扩大代收网点覆盖范围;严格执行《银行代收工作考评办法》,加强对银行代收工作的考核,严格奖惩措施,促进银行代收工作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以公安交通违法罚没款代理收缴业务为重点,开展对银行代收行为的监督检查,督促各代理银行严格履行代理协议;学习借鉴兄弟地市非税收缴创新经验,积极 探索和应用POS刷卡缴款等现代化缴款方式。

(五)健全稽查机制,加强非税收入监督检查力度。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建立健全政府非税收入监督检查机制,加大稽查工作力度,实现日常稽查和重点稽查的有机统一。组织开展非税收入年度稽查工作,联合市监察、纠风办等部门开展政府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专项检查,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增强监查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违规行为查处力度,对非税收入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经法规进行处罚处分,增强非税稽查的严肃性。

(六)加强调查研究,为科学决策和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按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实际,认真开展非税收入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调查研究,及时发现、有效解决我市非税收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完善非税征管政策措施提供意见和建议,为深化非税征管改革提供理论指导。年内,我们将重点围绕“非税征管激励约束机制”、“

19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财政厅的关心支持下,我市各级财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非税征管科学化精细化”为主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推进征管改革,依法组织非税收入,加强非税征管监督检查,广泛开展征管工作调研,强化银行代收工作管理与考核,继续推进非税征管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非税收缴执行分析水平,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全市非税收入克服国家“清费减负”政策持续作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全年收入一举突破38亿元,为壮大我市财政收入规模,支持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非税收入收缴执行情况 12月份:

全市非税收入完成9099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3987万元,增长93.6%。其中:市本级完成非税收入8147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4154万元,增长199%;县区级完成非税收入9512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0167万元,下降52%。 全年:

全市非税收入累计完成386056万元,为年征收计划的209.3%,较上年增加129889万元,增长50.7%。其中:市本级完成非税收入312359万元,为年征收计划的226%,较上年增加127799万元,增长70%;县区级完成非税收入73697万元,为年征收计划的161%,较上年增加2090万元,增长3%。

从收入管理方式看:一般预算收入(非税收入)完成59649万元,为年征收计划的131.5%,增长0.1%,占总收入比重为15.4%,占同期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11.5%;基金预算收入完成278266万元,为年征收计划的299.7%,增长100.4%,占总收入比重为72.1%;预算外财政专户收入完成48141万元,为年征收计划的104.2%,下降16.6%,占总收入比重为12.5%。

从收入类别和结构看: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278266万元,为年征收计划的299.7%,增长100.4%,占总收入比重为72.1%;专项收入完成22082万元,为年征收计划的154.4%,同比下降15.1%,占总收入比重为5.7%;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完成62580万元,为年征收计划的109.2%,同比下降9.6%,占总收入比重为16.1%;罚没收入完成9502万元,为年征收计划的160.9%,同比下降9.2%,占总收入比重为2.5%;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为-449万元,同比增加2780万元;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完成12044万元,为年征收计划的183.5%,同比增长81.1%,占总收入比重为3.1%;其它收入完成2031万元,为年征收计划的38.6%,同比下降75.2%,占总收入比重为0.5%。各类收入完成情况和结构比重见以下图表:

二、非税收入增减情况分析

(一)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小幅下降。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完成50218万元,同比减收6656万元,下降9.6%。对收入增减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减收方面 一是我市从2009年7月1日起规范部分非税收入项目资金管理方式,将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价格调节基金、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纳入基金预算管理(原作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造成统计口径变化,全年因此减收3268万元;二是为加快推进新城区建设,2009年我市在山南新区进行了大量的土地收储,2010年全市征用耕地数量同比减少近4000亩,耕地开垦费减收4775万元;三是经财政部门同意,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疫苗收入从2010年起不再作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全年因此减收1200万元;四是根据皖政办【2009】35号文件的规定,水利部门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从2010年起实行累进费率并减半征收,受此影响,全年共减收470万元。 增收方面 一是作为国内三线城市,2010年我市房地产市场未受国家密集调控政策的影响,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房产市场需求旺盛、交易活跃,房屋均价稳步上升,支撑了相关项目收入的快速增长。全年,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新建房屋预防白蚁费、房屋所有权登记费、交易手续费和二手房交易担保服务费共计增收1700万20 二是在国家继续执行乘用车购置税优惠、汽车下乡和新增汽车节能补贴政策的刺激作用下,2010年我市新购机动车数量保持较快增长,参加驾驶员培训和考试的人数也不断增长,带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机动车号牌工本费、驾驶许可考试费和交通学校培训费等相关收费增收1280万元;三是由于市国土部门将部分上年征地项目欠费集中清缴入库,全年征地管理费增收近800万元;四是随着广电网络覆盖面的扩大和有线电视用户数量的增加,以及历年欠费清缴力度的加大,全年市广电部门视听维护费增收300万元。

(二)基金收入实现翻倍增长。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278266万元,同比增收139418万元,增长100.4%。一是依托宏观经济的持续向好,加之山南新区开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市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带动土地市场交投活跃、量价齐升,土地出让收入呈现强劲增长态势,累计入库252296万元,对应去年受经济环境影响的较低基数,同比增收129722万元,增长105.8%,拉动基金收入增长93个百分点;二是我市从2009年7月1日起将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价格调节基金、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纳入基金预算管理(原作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去年1-6月份上述项目未在基金收入中反映,因统计口径变化增收3268万元,另上述基金项目受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拉动,实际收入同比增加4000万元,两项合计增收7268万元;三是依托相关税收的稳步增长,全年地方教育费附加同比增收565万元。

(三)专项收入有所下降。专项收入完成22082万元,同比减收3924万元,下降15.1%。一是因淮南矿业集团等省属大型煤矿企业部分矿区的应缴价款费用已于上年期满缴清,2010年由省级下拨我市的探矿权、采矿权价款分成收入减收3892万元;二是按省水利厅要求,年取水量5000万立方以上用水企业的水资源费从2010年起不再委托市级征收,改由省级直接收取,我市水资源费因此减收304万元;三是环保部门排污费收入完成4054万元,增收455万元。

(四)罚没收入小幅减收。罚没收入完成9502万元,同比减收960万元,下降9.2%。主要原因:一是由于2010年涉案金额较大的经济类和职务类犯罪案件相比上年大幅减少,检察院罚没收入和法院罚没收入全年共计减收1200万元;二是公安部门强化“人本执法”理念,坚持“重教育、轻处罚”的管理原则,公安罚没收入减收410万元;三是随着我市运营汽车总量的不断增长,以及有关行政执法部门执法监督和“源头治超”等专项整治力度的加大,交通罚没收入增收647万元。

(五)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同比增收。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完成-449万元,同比增加2780万元。一是由于我市企业经营效益的整体好转,市级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支出减少2882万元;二是其他产权转让收入同比减收102万元。

(六)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大幅增长。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完成12044万元,同比增加5395万元,增长81.1%。一是通过年初开展的财政票据年检工作,将市直部分单位以前年度应缴未缴的国有资产租赁等收入全额追缴入户,共计400万元;二是我市出台办法加强国有资产处置收入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由财政部门统一进行处置,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2010年因此增收2060万元;三是我市于2009年4月将广电部门广告收入从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调整到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类别反映,因统计口径变化,形成增收1000万元。同时,企业效益回升带动广告投入增加,全年广电部门广告收入实际增收1020万元。

(七)其它收入减收明显。其它收入完成2031万元,同比减收6164万元,下降75.2%。主要是2010年我市各县区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项目的分类管理,依据有关政策规定,将上年列入其他收入的部分非税项目相应调整到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类别反映,因统计口径变化,全年形成减收6000万元。

三、非税收入主要特点

21 从2010年非税收入收缴完成情况来看,我市非税收入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全年收入规模首次突破38亿元。2010年,在我市经济持续向好、城市基础设施和新城区建设大力推进等有利因素的带动下,在全市各级非税征管机构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依法加强收入征管的机制保障下,我市非税收入呈现“增幅高、进度快、规模大”的特点。增幅高:分月看,全年有8个月非税收入同比实现增长,其中5个月增幅在一倍以上。累计看,全年非税收入同比增长50.7%,增幅较上年提高21.5个百分点。进度快:从1月份起,全市非税收入完成进度始终高于序时进度,并于8月份提前完成全年收入预算任务,全年实际完成非税收入为年初计划的209.3%。规模大:1-12月,全市月均完成非税收入3.2亿元,较上年增加1.1亿元,8月份收入首次突破6.5亿元创出新高,12月份又以9亿元再次刷新单月收入历史最高记录。全年非税收入规模再上新台阶,首次突破38亿元,为历史最好水平。

(二)受基数抬高影响,收入增幅总体呈“冲高回稳”走势。进入2010年,我市非税收入呈快速增长之势,累计增幅一路走高,3月份创出近200%的当年高点,

4、5月份逐步回落至60%以下,其后虽单月收入屡创新高、月均规模不断抬升,但同比增幅始终维持在50%上下窄幅波动,全年总体呈冲高回稳走势。分季比较增幅回落更为明显,1季度全市完成非税收入75749万元,同比增幅为199.8%,4季度非税收入创出134010万元新高,但同比增幅仅为45%,比1季度低了154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2009年受宏观经济走势影响,我市非税收入总体呈现“前低后高”之势,造成2010年收入基数逐级抬高,增收难度逐步加大,导致收入增幅冲高后有所回落。

(三)土地出让收入规模大、增长快,对非税增收的拉动作用凸显。全年土地出让收入完成252296万元,同比增加129722万元,增幅为105.8%,比上年提高81.5个百分点;占非税总收入的比重为65.4%,比上年提高17.5个百分点,拉动非税收入增长99.9个百分点,在非税收入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在非税增收中的主导作用愈发突出。土地出让收入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2010年我市认真贯彻“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实施“一主两翼”战略,大力推进合淮同城化和“两型城市”建设,国民经济延续平稳、较快发展态势,房地产市场不断升温,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增长,建设用地需求大幅增加,土地市场交投更趋活跃;二是随着我市“东进南扩”战略的实施,城市新区建设如火如荼,入驻新区企事业单位的建设项目用地需求迅速增长,各项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也带动了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快速跟进,有力推动了土地增值和交易量的持续增长。全年,我市国土部门共办理招、拍、挂出让地块49宗,较上年增加30宗,出让总面积32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9%,合同出让总价款58亿元,较上年增加44亿元。

(四)规范非税资金管理,预算内非税收入比重明显提高。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和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总体要求,近两年我市大力推进非税收入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工作。2009年在全面梳理收入项目的基础上,从7月1日起将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等近百个非税收入项目纳入一般预算和基金预算管理管理,2010年根据财政部有关文件精神,又对民政部门殡葬收费等6个项目实行了预算管理。非税收入预算管理范围的扩大,逐步压缩了财政专户收入的规模和比重,从而优化了非税收入结构。2010年,全市纳入一般预算和基金预算管理非税收入完成337915万元,同比增长70.3%,占非税总收入的比重为87.5%,比上年提高10.1个百分点;仍实行预算外财政专户管理的非税收入完成48141万元,同比下降16.6%,占非税总收入的比重为12.5%,比上年下降10.1个百分点。

(五)各级非税收入分化明显,市级增速加快、县区级增长乏力。2010年,市本级完成非税收入312359万元,同比增收127799万元,增长70%,增速较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凤台县完成非税收入54773万元,同比增收2186万元,增长4.1%,增速较上年下滑39个百分点;区级完成非税收入18924万元,同比减少96万元,下降0.5%。市本级收入22

65.9和70.5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当前非税收入增长,主要是靠以土地出让收入为主的基金收入拉动,我市基金收入对非税增收的贡献率接近100%,由于此类收入的征收权限基本都在市一级,就形成了市级收入快速增长、区级收入停滞不前的分化局面。

四、非税收入增长原因分析

2010年,我市非税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全年增幅在50%以上。综合分析,增收的主要因素有:

(一)政策保持稳定是前提。宏观政策方面,2010年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尤其是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有效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效益提升,从而带动了部分非税项目的持续增收。非税管理政策方面,2010年国家和省基本没有出台新的“清费减负”政策,而是把着力点放在规范执收行为和加强资金管理上,在杜绝乱收乱罚现象的同时,也保障了各项非税收入的应收尽收。

(二)经济持续向好是基础。2010年我市国民经济运行良好,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消费市场持续活跃,为与经济发展关联度较高的非税收入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有力带动了土地出让收入和建设性收费的大幅增长,成为非税增收的关键因素。

(三)强化收入管理是保证。2010年,我市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非税管理的各项政策规定,严格执行收缴分离和银行代收制度,完善措施手段,加大征管力度,坚持依法组织收入,科学开展收入分析,积极挖掘增收潜力,严格非税票据和代收工作管理,广泛开展征管稽查,确保各项收入应缴尽缴,在全市范围内实施非税信息系统建设,大力推进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为非税收入的稳定增长提供了保证。

23

第11篇:一体两翼

09法律系国际经济法2班伦嘉敏学号:200905014154

关于“一体两翼”的心得体会

我非常荣幸能参与“一体两翼”的视频学习会,在会上,李运生院长深入阐释了“一体两翼”培养模式的内容和意义。他指出, “一体”是指专业知识和能力。“两翼”是对“体”的支撑能力,指的是管理软件能力和外语能力。而我们的专业是法律,则对我们而言,一体指法律专业知识,两翼指外语和管理软件能力。在知识和能力关系上,我们必须把传授知识当成手段,培养能力成为目的,培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创业能力。

(一)法律专业知识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就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矩”。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的作用愈来愈重要,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愈来愈密切。在一定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在对外交往中,法律也是调整国与国之间关系的重要社会规范。作为21世纪主人的少年朋友,学习、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是实现跨世纪宏伟蓝图、振兴中华的需要,也是维护人类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需要。

通过学习法律知识,迈好人生的第一步。人生的路很漫长,打好基础是人生之旅的关键之处。只有学习了法律知识,才能知道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学会分辨是非,识别善恶,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通过学习法律知识,争做跨世纪合格公民。下个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法制更加完备的社会,要求每一个公民具有较高的法律素质。广大少年只有学法懂法,才能树立民主法制观念,明确公民的权利与义

务,才能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公民。

(二)外语能力

我觉得英语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你来到了外国迷路了,或者要找人什么的,你不会英语,你就无法和别人问路或者交谈了。只会说家乡话,难以走出家门!只会说中国话,无法面对世界!

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世界上约有20个国家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或第二语言使用,共计约有8亿人。也就是说,世界上差不多每五个人中有一个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懂英语。英语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数十个国家的官方语言,这些国家独占了全世界70%以上的财富 „ „ 不懂英语就意味着跟这70%的机会无缘。另有一大批原本的非英语国家,如我们的近邻日本韩国,随着经济起飞,跟国际市场快速融合,英语早已普及化,大众化,大大改变了这些国家的语言使用面貌。

英语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世界上70%以上的邮件是用英文写或用英文写地址的。全世界科技出版物 70% 以上用英语发表。全世界的广播节目中,有60%是用英语进行的。绝大部分的国际会议是以英语为第一通用语言(90% 以上的国际会议用英语召开),它也是联合国的正式工作语言之一。总之,在国际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贸易、交通运输等领域,英语是一个重要的交际工具。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化,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迫切需要造就一大批精通外语的专门人才,以加速我国“四化”进程,使

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因此,学好英语对实现上述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计算机软件管理能力

计算机是当代众多新兴技术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一项技术,也是渗透力最强,对社会发展影响最为深远的高新技术。今天它已经逐渐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细胞,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社会活动方式甚至家庭生活方式。

如果说借助于纸张上的文字记录、存储和交流信息,将读书、写字称为第一文化(纸张文化)的话,那么将大量信息存储于计算机系统的电磁介质中,使用计算机和语言进行处理和交流,则可称为第二文化(计算机文化)。不懂得计算机,将处于半文盲的境地。因此,对于计算机,不仅要作为工具使用,它已经是一项文化普及的要求。我们不仅要会使用计算机做一些诸如文字处理等具体工作,更要培养一种计算机意识。要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为什么要使用计算机,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能用计算机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怎样做,有何作用等等。现在计算机基本知识已经成为当代学生知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要掌握相当多的软件管理能力,这样才能满足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我们要全面认识、理解、拥护“一体两翼”培养模式,树立正确的知识观与能力观,按照这种模式加强自身能力培养,成为能力创造型人才和高级实用型人才。

第12篇:南林小学研训一体工作汇报材料

春暖花开时教苑展新枝

——南林小学校本培训工作汇报材料

近几年以来,南林小学注重把握教与研、研与训之间的辩证关系,紧密联系教学实际,紧扣时代脉搏,努力做到校本培训工作有的放矢,科学规范而又具有可操作性。以下就以教育技术以及班主任专业化培训这两个专项,对我校研训结合的情况向各位领导以及同行作一个汇报。

一、以构建高效课堂为目标,推进教育技术培训工作

柔和的灯光,春风轻拂的夜晚,本该是休憩的好时光,可通山县南林小学教学楼上的一间教室里,却坐满了该校的老师。一位神采奕奕的中年教师正在讲台前授课——自定义动画、格式工厂、触发器、ppt、flash······一个个专用术语娓娓道来,就像一串奇异的音符。而底下的“学生”,既有初出茅庐的教苑新秀,也有两鬓泛霜的杏坛老兵,他们或凝神静听,或轻敲键盘,一个个都是那么专注。

以上是南林桥镇南林小学校本培训活动的一个真实场景。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只要我们走进南小,走近意气风发的南小人,就能够感受到这个团队浓郁的学习氛围以及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

近年以来,南林小学主动求变、自我加压,结合比教学活动开展了一系列教育管理创新实践。其中,组织全校教师学习ppt课件制作,并有效使用电子白板等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是校本培训以及教研活动的重头戏。为了确保这项活动见成效,南林小学徐平峰校长一班人可

谓是煞费苦心,针对校本教研与培训作了周详的安排——

首先是提高思想认识。老师们平时工作很辛苦,学习制作课件几

乎全部只能利用课余休息时间,这就要求全体教师听从统一指挥,不

怕吃苦;许多教师缺乏电脑操作基础,突然要学制课件,有点像赶鸭

子上架,勉为其难,这就需要大家克服畏难情绪。学校首先在思想意

识上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洗脑”工作。

其二是制度保障。南林小学制定了严格的校本培训制度以及相关

的奖惩制度。从时间、人员、纪律、考评等各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如每周三晚上集中学习教育技术,教研月乃至平时上课都要自觉高效

的使用多媒体设备,每期都举行课件制作比赛等,都有明确的要求,相关的管理制度严明且具有可操作性。

最关键的是人力的保障与硬件的配套。南林小学安排业务能力很

强的蔡能文老师作为授课教师,蔡老师不辞辛苦很好的完成了任务。在硬件上,该校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系统来检验教师所学技能。另外,学校所有办公室全都配备办公电脑,教师个人全部购置了电脑,笔记

本也几乎是人手一台。

现如今,当你走进南小的办公室,经常会看到的一个情景,就是

一群老师围在电脑前,评点某一份ppt;当你步入某个教室,你极有

可能看到的是孩子们正在精彩的课件引导下,快乐而有效地学习;老

师们见面时打招呼,也加了一句流行语——“课件交了没?”······ 南林小学的教育技术校本培训活动已经坚持了好几年,这样的教研与

培训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从教学实际出发,加强班主任专业化培训。

为了培养一批面向实践,注重积累实践经验,能切实解决实

际问题的研究者,建设一支成熟、稳定而又经验丰富的班主任队

伍,针对实际,我校开展了促进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系列培训活

动。

1.端正思想,确立工作思路

我们将教师的观念转变、专业能力的提高定为校本培训的主

攻方向。我们从实际出发,确立了“面向全体、分层推进”的培

训思路。

2.明确职责,促进培训落实

为了加强校本培训的领导与管理,使培训工作真正收到实效,

我们成立了班主任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由

教导主任及各年级组长、学校班主任组成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制

定学校校本培训工作的长远规划和学期工作计划,并制定校本培

训的相关制度,负责聘请校外辅导教师,并及时做好校本研修工

作阶段性小结与及相关材料的收集。

学校制定切实可行的班主任培训计划,并落实到个人,要求

每位班主任有个人的学习培训计划,并要求做到认真反思,及时

总结,督促工作落实扎实有效。

3.措施得当,保障全面

一是保证培训时间,利用教研组活动、学校例会或德育交流

会议进行班主任专题培训,每次培训都有主题、有内容、有记录、

有检查、有评价,保证培训的实效。

二是建立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并指导组织实施。通过培养

校本培训的骨干力量,发挥他们在校本培训中的骨干、带头和辐

射作用。

三是注重对培训档案资料的整理。按照班主任校本培训的要

求建立培训档案,将教师个人的教学论文、自学笔记、案例设计、

课题成果、班主任荣誉等原始材料以及学校对教师参加培训前的

调查、各项培训内容的考核情况进行登记并装入培训档案。

4、理论指引,开展“自主创新,做科研型教师”的班主任校

本培训

针对当前的形势,我们提出了做“自主创新,做科研型的教

师”为主题的班主任校本培训的理念,做到“两结合”:学习理论

与育人实践相结合,指导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三落实”:落实主

题、落实人员、落实时间,促进校本教研的实效。

我们力求校本培训能够围绕研究专题,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实践、反思、总结经验,发现新问题,整理心得体会,撰写

个案,论文,提出新的安排,以此来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和研

究能力。

以上所述,教育技术以及班主任专业化是我校校本培训工作

的两个重点,还有针对其它具体学科以及具体教学工作的研修与

培训,我们也做过一些尝试,方方面面略有点滴收获。我们在体

验到快乐的同时,也深深认识到工作中的失误与不足,所以,我

们更迫切的是希望得到上级部门以及兄弟学校的批评与指导。

教研工作与校本培训或许就像一只雄鹰的两只翅膀,当这两

只翅膀变得更加矫健,更加协调,那么,这只雄鹰必定会飞得更

高更远!

以上是南林小学的汇报材料,谢谢大家。

第13篇:“一体两翼”心得

“一体两翼”心得

“一体两翼”是我们学院的教学方式,也是我们大学生需要发展的精神体系。

“一体”是指专业知识和能力,“两翼”是对“体”的支撑能力,有了这种支持能力,让“体”更加完整有力。学习能力,就算身处大学,学习还是一项不可缺少的任务,大学生必须学会学习,懂得怎样学习,我们要摒弃高中的高考式学习方法,找到适合我们的学习道路。思维能力,由于每门学科都有其独立的思维方式,因此,我们需要锻炼我们自己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对知识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地进行加工改造,这是最重要的思维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上了大学,我们开始有了自己想要发展的职业,为了与未来的职业相结合,我们需要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如当一个会计,需要学习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创业能力,这是培养学生有创业意识和能力的方向。“两翼”是指管理软件能力和外语能力。基于如今社会科技日益发达,英语也成为全球的通用语言,因此,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我们,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和外语能力绝不可以差。

作为一个会计系的学生,我们的“一体”是会计学,“两翼”是计算机和英语。那么,我们该如何转变我们的学习方式呢?

首先,我们要提高理解消化知识并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的能力,成为知识的主人。其次,我们要重视自己的学习能力,对知识的判断、独立思考、加工和创新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学习方法,多思、多问可以提高我们的思考批判的能力。再来,根据如今发达的网络,针对各种搜集知识的途径,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如何通过实践来对一知识论点进行分析说明和论证,由此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理论。最后,我们应在学习中激起兴趣,增强自身的学习动力,因而,理解知识的地位、意义和价值,将其与实际社会、未来工作、职业相联系,使我们更深入钻研价值,提高学习能力。从本系实际出发,发展“一体两翼”精神,在学习好专业知识之余,更要好好地发展计算机能力和提高英语水平。

总的来说,我们需要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发展“一体两翼”更是能够促进我们拥有更好的学习方式,更好的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第14篇:三标一体

工程部三标一体管理规定

一、基础设施控制程序(管理制度)

a) 机具设备配备计划;

b) 机具设备供方选择评价记录及收集的供方的证明资料; c) 机具设备采购或租赁合同;

d) 机具设备验收记录、特种设备专门验收记录; e) 机具设备安装或拆除方案; f) 机具设备管理台帐; g) 机具设备日常维修保养记录; h) 机具设备运行记录、交接班记录; i) 机具设备大修、中修、小修计划和记录;

j) 基础设施检查记录、机具设备周检表、月检表;机具设备报废单。

二、环境运行控制程序(管理制度) a) 噪声控制管理的证据;

b) 噪声控制管理的检查记录; c) 公司内部进行噪声监测的记录;

d) 委托环境监测部门进行噪声监测的报告; e) 分类垃圾箱/桶/场所设置及其标识证据; f) 固体废弃物处置记录;

g) 危险固体废弃物处理部门或单位的资质记录;

h) 对固体废弃物管理控制进行检查的检查记录和整改复查记录; i) 排水管网/各类处理池的布置图;

j) 沉砂池、化粪池、隔油池等的检查、维护记录; k) 废水(废液体)控制措施、控制管理的检查记录; l) 公司内部进行废水(废液体)排放监测的记录; m) 委托环境监测部门进行废水(废液体)排放监测的记录; n) 废气/粉尘控制措施; o) 废气管理控制检查记录;

p) 委托环境监测部门进行粉尘排放监测的记录; r) 采购计划、采购合同/协议; s) 原产品中的环境因素指标检测报告; t) 产品中的环境因素指标控制管理检查记录。

三、分包商控制程序(管理制度)

a) 合格分包商名单;

b) 各类分包商调查评价表及分包商的资信证明资料; c) 分包商人员名册;d) 分包合同、委托合同、协议; e) 对分包商的交底记录;

f) 分包商编制的施工或服务方案及审批记录; g) 对分包商的施工或服务条件进行确认和验证的记录;

h) 对分包商的施工和服务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的记录,发现问题的整改及跟踪复查记录;

i) 对分包项目进行验收的记录;

j) 对分包商的履约情况进行评价的记录; k) 对分包商施加影响的记录。

四、招标控制程序(管理制度)

⑴招标申报审批报告

⑵招标文件(必要时提供招标答疑书、补遗通知二次报价通知、二次报价清单等)

⑶招标信息的发布资料 ⑷投标人报名清单 ⑸资格预审合格表

⑹已购买招标文件的投标人清单

⑺开标会签到表与投标保证金缴纳登记表

⑻投标文件(必要时提供投标询答书、报价修正表、二次报价表、相关承诺书等)

⑼开标记录表与评标报告

⑽中标通知书及履约保证金缴纳通知单 ⑾招标统计台帐

⑿ 年 (季度)招标统计表 ⒀分包合同履约保证金台帐

五、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程序(管理制度)

13.1工程勘察项目、建筑工程设计项目、钢结构工程设计项目、钢结构工程制作项目、工程施工项目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的记录:

a)项目机构设置图示、成立文件。

b)人员配备名单、上岗培训记录和岗位资格证明。

c) 设计院对工程勘察项目、建筑工程设计项目、钢结构工程设计项目的勘察质量、设计质量进行监督/指导/检查和考核的记录、整改/复查记录。

d) 科技质量处、子公司对项目部的施工质量管理进行监督/指导/检查和考核的记录、整改/复查记录。

13.2工程勘察获得表述产品特性的信息的记录

a)勘察任务书;

b)勘察项目组会议记录或纪要;

c)勘察合同交底记录或合同副本分发记录。

13.3建筑工程设计、钢结构工程设计获得表述产品特性的信息的记录

a)设计任务书;

b)设计项目组会议记录或纪要; c)合同交底或合同副本分发的记录; d)设计输入记录;

e)设计输入评审记录及评审所引起任何措施的记录。 13.4钢结构工程制作获得表述产品特性的信息的记录

a)加工制作图纸;

b)加工制作图纸读图记录或图纸会审记录; c)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纪要;

d)加工制作和质量验收标准、规范、规程、图集及清单; e)加工制作合同/订单交底或合同副本分发记录; f)加工制作任务计划。

13.5工程施工获得表述产品特性的信息的记录

a)施工合同交底或副本分发记录。

b)地勘资料、设计文件及其接收、分发登记。 c) 参加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并对结果进行确认的记录。 d)设计变更的记录。

e)技术核定(或工程洽商)的记录。

f)施工和质量验收标准、规范、规程、图集及清单。 13.6预拌混凝土生产供应获得表述产品特性的信息的记录

a)设计图纸;

b)读图记录或图纸会审记录; c)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纪要;

d)预拌混凝土生产供应和质量验收标准、规范、规程、图集及清单; e)承包合同/订单交底或合同副本分发记录; f)生产供应任务计划。

13.7工程勘察、建筑工程设计、钢结构工程设计获取作业指导书

a)勘察任务书,勘察方案,及其审批证据;

b)设计任务书、设计计划书,专业协作进度计划和设计质量保证措施,及其审批证据。

13.8钢结构工程制作获取作业指导书

a)钢结构/钢网架制作工艺文件、工艺评定报告、专项措施、检验试验计划,及其审批证据;

b)加工制作技术交底、三级安全教育、安全技术交底的记录。 13.9工程施工获取作业指导书

a)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方案、措施、检验试验计划,及其审批证据。 b)各类混合料的配合比报告或说明书,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的记录。

c)各项目部按有关规定实施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d)样板引路的方案、施工交底、样板工程验收、对样板工程施工的人员/工艺方法/设备/环境/过程参数等进行监测/统计/总结/确认的记录。 13.10预拌混凝土生产供应获取作业指导书

a)预拌混凝土生产供应保证方案或生产工艺文件、检验试验计划,及其审批证据;

b)各类混合料的配合比报告或说明书,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c)生产供应技术交底、三级安全教育、安全技术交底的记录。 13.11调配符合规定的操作人员的记录:

操作人员的种类、数量、持证、能力、进场时间等记录。 13.12使用适宜的设备

a) 勘察设备、设计设备、生产设备、施工机械、周转材料的配备台帐或清单;

b) 各类勘察设备、设计设备、生产设备、施工机械、周转材料的验收记录;特种设备的检测报告和安全检验合格证;

c) 主要勘察设备、设计设备、生产设备、施工机械向顾客单位或监理单位报验的记录;

d) 设备的使用运行记录、特种设备定期检测记录、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13.13获得和使用监视和测量设备

a) 监视和测量设备配备台帐或清单;

b)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检定或校准证书或记录;

c) 主要监视和测量设备向顾客单位或监理单位报验的记录。 13.14按规定配备、使用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

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进场验收、检验、报审的记录 13.15 实施监视和测量

a) 勘察记录、设计评审/验证/确认记录;

b) 定位测量记录、高程/轴线抄测记录、沉降观测记录、拼板测量记录、各类混合料配料计量记录、坍落度检测记录、附着力检测记录、设备流量转速测量记录、电阻测试记录、压力测试记录、平整度检测记录、强度试验报告、压实度检测报告或记录、硬度测试报告或记录、无损检测报告、荷载试验报告、密闭试验报告或记录、蓄水试验记录、通球试验记录、型式试验报告以及其他功能性试验报告或记录,以及向监理报验的记录;

c) 见证取样记录;

d) 物资材料验收批、检验批工程、隐蔽工程、分项工程、分部工程(以及子分部工程)、单位工程(以及子单位工程)、制作安装产品各零件/部件/总成件/制作安装产品的验收记录、试验报告、评定记录、报验记录; e) 生产日志、施工日志、设计现场代表日志。 13.16作业环境进行控制

①安全文明施工的记录。 ②季节性施工的记录。 ③现场试验环境的记录。

13.17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记录.13.18合理安排进度

工期网络和进度表、进度检查记录、进度标识记录。 13.19对半成品、成品保护的记录。

13.20对不稳定和能力不足的施工过程、突发事件实施监控的记录。13.21对分包方的施工过程实施监控的记录。 13.22与工程建设有关方的沟通记录。 13.23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活动的实施

a) 向监理方或发包方进行报审、报验的记录。

b)开工许可手续(施工许可证、开工报告等)、噪音排放许可手续、占道许可手续、排污许可手续、动火作业许可手续(或作业票)、开盘通知、开盘鉴定报告、浇灌许可手续(浇灌令或浇注通知)、评审/验证/确认记录、以及各工序/检验批/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检验放行/工序交接记录;

c) 原材料交付、工序交付、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交付签证记录、质保资料核查记录、实体质量检验记录、移交和备案签证记录;

d) 回访计划、回访记录、非保修范围的维修记录、试生产/试运行配合方案、对业主方生产人员/运行人员/检修人员的培训计划及培训记录、投诉处理记录。 13.24过程实施确认

a) 各类需确认过程的专项方案或作业指导书,以及审批证据;

b) 对拟从事需确认过程生产和服务的人员进行资格认可的记录,和对拟投入需确认过程生产和服务的设备进行检查、鉴定的记录;

c) 钻孔灌注桩施工的试成孔/试灌注记录、打桩施工的试桩记录、特殊软基础处理的模拟试验记录或报告、结构钢筋焊接的试焊报告、结构钢筋的机械连接的模拟试验(或型式试验)报告、结构钢筋的植接模拟试验(或型式试验)报告、钢筋预应力张拉模拟试验(或型式试验)报告、大体积混凝土的试配报告/开盘鉴定报告/内外温差连续监控记录、水下混凝土的试配报告/开盘鉴定报告/连续监控记录、抗渗混凝土的试配报告/开盘鉴定报告/连续监控记录、压力管件/钢结构的焊接的试焊报告/焊前练习记录/焊接工艺评定报告、防水材料的试配报告/防水施工参数的连续监控记录、高强螺栓连接抗滑移模拟试验(或型式试验)报告、外墙砖粘贴抗拔试验报告、管件/设备特殊防腐试件或防腐试验段的确认记录、喷涂附着力确认/观感确认记录、喷铆抗拔试验报告、特殊运输的路线踏勘确认记录、特殊吊装的试投试吊确认记录、公路路基施工试验段确认记录、公路路面施工试验段确认记录、特殊爆破作业的试爆破确认记录、特殊拆除施工试拆除确认记录、特殊混凝土生产的试配报告/开盘鉴定报告/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参数的连续监控记录;

d) 定期或当发生过程人员、设备、机具、环境、方法、材料变化情况时,对需确认过程能力再确认的记录。

e)科技质量处、子公司对过程能力确认的检查记录。 13.25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

a) 原材料、半成品、外购件、加工件、工序产品、成品等产品标识(含名称、规格、型号、数量、部位等)或记录;

b) 原材料、半成品、外购件、加工件、工序产品、成品等产品的质量状态标识(包括已检合格、已检不合格、已检待定、未检等)或记录;

c) 原材料、半成品、外购件、加工件、工序产品、工程成品等产品的唯一性(可追溯性)标识或记录。

b) 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发放记录。 e)对进度标识的记录。

f)工程管理处、子公司对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的检查记录、整改/复查记录。 13.26顾客财产管理控制

a) 顾客财产的验证、检验、查验、开箱记录;

b) 顾客财产损坏、丢失或不使用时,向顾客报告和与顾客进行协商处理的有关记录。

c) 工程管理处、子公司对顾客财产管理的检查记录、整改/复查记录。 13.27产品防护

a) 特殊搬运方案。 b) 技术交底记录。 c) 专门防护方案。

d) 工程管理处、子公司对产品防护管理的检查记录、整改/复查记录。

六、混凝土生产供应控制程序(管理制度) 1 物资采购计划 2 混凝土供应计划表 3 砂、石含水率测试记录 4 非普通混凝土生产技术交底卡 5 混凝土搅拌原始运行记录 6 运行记录 7 开盘鉴定

8 混凝土坍落度实测记录 9 标养室温度、湿度记录 10混凝土送货单 11混凝土出厂合格证 12混凝土强度质量评定表 13混凝土质量控制动态图

七、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管理制度)

a)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供方选择评价记录;

b) 监视和测量设备台帐/清单、年度校准计划、检定或校准证书、监视和测量设备内校记录;

c)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验收记录;

d) 对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保养的记录; e) 对监视和测量设备的使用人员、管理人员的培训记录; f) 贵重仪器使用及校验履历卡; g) 监视和测量设备报废申请单;

h) 失准设备的处置记录、失准设备以往测量结果的评价及处置记录; i) 对用以监视和测量的计算机软件的确认和再确认记录。

八、顾客及相关方满意度测评和工程回访、保修服务程序

a) 顾客及相关方满意度调查记录、分析记录。

b) 顾客及相关方投诉/抱怨记录、处置记录。

c) 收集的产品质量数据、竣工验收报告、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记录、竣工验收意见书;

d) 对流失业务进行专题分析、对未中标原因进行专题分析的记录; e) 收集的顾客及相关方的赞扬/表扬/奖励/感谢信; f) 工程回访计划

g)工程回访记录

九、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管理制度)

a)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记录; b) 采购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记录; c) 中间产品的测量和监视记录; e) 最终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记录;

f) 紧急放行、例外转序、甩项验收的审批记录; g) 记录签字人员的资格证书。

十、应 急 准 备 与 响 应 控 制 程 序

a) 应急人员名单;

b) 各项针对性应急救援预案;

c) 各项应急救援预案的传达、学习、培训记录; d) 各项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计划、演练记录;

e) 对应急与响应程序、应急救援预案评审、修订的记录。

十一、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控制程序(管理制度)

a) 环境管理方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b) 检查、审核、评审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的记录; c)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的更改记录。

十二、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管理

1、施工企业应在管理制度中明确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现场管理要求;

2、施工企业应对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进行贮存、保管和标识,并按照规定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施工企业应明确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搬运及防护要求;

4、施工企业应明确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发放要求,建立发放记录,并具有可追溯性;

5、施工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对发包方提供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进行验收;

6、施工企业对发包方提供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在验收、施工按照、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做好记录并及时向发包方报告,按照规定处理。

十三 施工机具管理

13、一般规定

13.1.1 施工企业应建立施工机具管理制度。对施工机具的配备、验收、安装调试、使用维护等作出规定,明确各管理层次及有关岗位在施工机具管理中的职责。

13.2施工机具配备

13.2.1 施工企业应根据施工需要配备施工机具,配备计划应按规定经审批后实施。 13.2.2 施工企业应明确施工机具供应方的评价方法,在采购或租赁前对其进行评价,并收集相应的证明资料和保存评价记录。评价的内容包括:

1 经营资格和信誉; 2 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3 供货能力; 4 风险因素。

13.2.3 施工企业应贪污与施工机具供应方订立合同,明确超消费施工机具质量及服务的要求。

13.2.4 施工企业应对施工机具进行验收,并保存验收记录。根据规定施工机具需确定安装或拆卸方案时,该方案应经批准后实施,安装后的施工机具经验收合作后方可使用。

13.3 施工机具使用

13.3.1 施工企业对施工机具的使用、技术和安全管理、维修保养等应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 14 投标及合同管理 14.1 一般规定

7.1.1 7.1.2 施工企业应建立并实施工程项目投标及工程承包合同管理制度。

施工企业应依法进行工程项目投标及签约活动,并对合同改造情况进行监控。

14.2 投标及签约

14.2.1 施工企业应在投标及签约前,明确工程项目的要求,包括:

1 发包方明示的要求;

2 发包方未明示、但应满足的要求;

3 与工程施工、验收和保修等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 4 其他要求。

14.2.2 施工企业应通过评审在确认具备满足工程项目要求的能力后,依法进行投标及签约,并保存评审、投标和签约的相关记录。

14.3 合同管理

14.3.1 施工企业应使相关部门及人员掌握合同的要求,并保存相关记录。

14.3.2 施工企业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变更,应以书面形式签认,并作为合同的组成部分。施工企业对合同变更信息的接收、确认和处理的职责、流程、方法应符合相关规定,与合同变更有关的文件应及时进行调整并实施。

14.3.3 施工企业应及时对合同履约情况进行分析和记录,并用于质量改进。 14.3.4 在合同改造的各阶段,应与发包方或其代表进行有效沟通。 1

5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管理 15.1 一般规定

15.1.1 施工企业应根据施工需要建立并实施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管理制度。

15.2 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采购

15.2.1 施工企业应根据施工需要确定和配备项目所需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并应按照管理制度的规定审批各类采购计划。计划未经批准不得用于采购。采购应明确所采购产品的各类、规格、型号、数量、交付期、质量要求以及采购验证的具体安排。

15.2.2 施工企业应对供应方进行评价,合理选择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供应方。对供应方的评价内容应包括:

1 经营资格和信誉;

2 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质量; 3 供货能力;

4 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价格; 5 售后服务。

15.2.3 施工企业应在必要时对供应方进行再评价。

15.2.4 对供应方的评价、选择和再评价的标准、方法、和职责应符合管理制度的规定,并保存相应的记录。

15.2.5 施工企业应根据采购计划订立采购合同。

15.3 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验收

15.3.1 施工企业应对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进行验收。必要时,应到供应方的现场进行验证。验收的过程、记录和标识应符合有关规定。未经验收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不得用于工程施工。

15.3.2 施工企业应按照规定的职责、权限和方式对验收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符合有关职业健康、安全与环保的要求。

15.4 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现场管理

15.4.1 施工企业应在管理制度中明确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现场管理要求。 15.4.2 施工企业应对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进行贮存、保管和标识,并按照规定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5.4.3 施工企业应明确对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搬运及防护要求。

15.4.4 施工企业应明确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发放要求,建立发放记录,并具有可追溯性。

15.5 发包方提供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

15.5.1 施工企业应按照有关元宝和标准对发包方提供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进行验收。

15.5.2 施工企业对发包方提供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在验收、施工安装、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做好记录并及时向发包方报告,按照规定处理。16 分包管理 16.1 一般规定

16.1.1 施工企业应建立并实施分包管理制度,明确各管理层次和部门在分包管理活动中的职责和权限,对分包方实施管理。

16.1.2 施工企业应对分包工程承担相关责任。

16.2 分包方的选择和分包合同

16.2.1 施工企业应按照管理制度中规定的标准和评价办法,根据所需分包内容的要求,经评价依法选择合适的分包方,并保存评价和选择分包方的记录。对分包方的评价内容应包括:

1 经营许可和资质证明; 2 专业能力; 3 人员结构和素质; 4 机具装备;

5 技术、质量、安全、施工管理的保证能力; 6 工程业绩和信誉。

16.2.2 施工企业应按照总承包合同的约定,依法订立分包合同。

16.3 分包项目实施过程的控制

16.3.1 施工企业应在分包项目实施前对从事分包的有关人员进行分包工程施工或服务要求的交底,审核批准分包方编制的施工或服务方案,并据此对分包方的施工或服务条件进行确认和验证,包括:

1 确认分包方从业人员的资格与能力; 2 验证分包方的主要材料、设备和设施。

16.3.2 施工企业对项目分包管理活动的监督和指导应符合分包管理制度的规定和分包合同的内容的约定。施工企业应对分包方的施工和服务过程进行控制,包括:

1 对分包方的施工和服务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并跟踪复查; 2 依据规定的步骤和标准对分包项目进行验收。

16.3.3 施工企业应对分包方的履约情况进行评价并保存记录,作为重新评价、选择分包方和改进分包管理工作的依据。

十七、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17.1 一般规定 17.1.1 施工企业应建立并实施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制度,对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策划、施工设计、施工准备、施工质量和服务予以控制。

17.1.2 施工企业应对项目经理部的施工质量管理进行监督、指导、检查和考核。

17.2 策划

17.2.1 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部应负责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项目经理部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满足质量管理的需要。

17.2.2 项目经理部应按规定接收设计文件,参加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并超消费结果进行确认。

17.2.3 施工企业应按照规定的职责实施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策划,包括:

1 质量目标和要求; 2 质量管理组织和职责; 3 施工管理依据的文件;

4 人员、技术、施工机具等资源的需求和配置; 5 场地、道路、水电、消防、临时设施规划; 6 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分析及其控制措施; 7 进度控制措施;

8 施工质量检查、验收及其控制措施; 9 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 10 对违规事件的报告和处理; 11 应收集的信息及其传递要求; 12 与工程建设有关方的沟通方式; 13 施工管理应形成的记录; 14 质量管理和技术措施; 15 施工企业质量管理的其他要求。

17.2.4 施工企业应将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策划的结果形成文件并在实施前批准。策划的结果应按规定得到发包方或监理方的认可。

17.2.5 施工企业应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策划的结果衽动态管理,及时调整相关文件并监督实施。

17.3 施工设计 17.3.1 施工企业进行施工设计时,应明确职责,策划并实施施工设计的管理。施工企业应对其委托的施工设计活动进行控制。

17.3.2 施工企业应确定施工设计所需的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明确其程序和要求。

施工企业应明确施工设计的依据,并对其内容进行评审。设计结果应形成必要的文件,经审批后方可使用。

17.3.3 施工企业应明确设计变更及其批准方式和要求,规定变更所需的评审、验证和确认程序;对变更可能赞成的施工质量影响进行评审,并保存相关记录。

17.4 施工准备

17.4.1 施工企业应结果实施施工准备。

17.4.2 施工企业应按规定向监理方或发包方进行报审、报验。施工企业应确认项目施工已具备开工条件,按规定提出开工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开工。

17.4.3 施工企业应按规定将质量管理策划的结果向项目经理部进行交底,并保存记录。

施工企业应根据项目管理需要确定交底的层次和阶段以及相应的职责、内容、方式。

17.5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17.5.1 项目经理部应对施工过程质量进行控制。包括:

1 正确使用施工图纸、设计文件,验收标准适用的施工工艺标准、作业指导书。适用时,对施工过程实施样板引路;

2 调配符合规定的操作人员;

3 按规定配备、使用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施工机具、检测设备; 4 按规定施工并及时检查、监测;

5 根据现场管理有关规定对施工作业环境进行控制;

6 根据有关要求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并进行相应的策划和控制; 7 合理安排施工进度;

8 采取半成品、成品保护措施并监督实施;

9 对不稳定和能力不足的施工过程、突发事件实施监控; 10 对分包方的施工过程实施监控。

17.5.2 施工企业应根据需要,事先对施工过程进行确认,包括:

1 对工艺标准和技术文件进行评审,并骑劫操作人员上岗资格进行鉴定; 2 对施工机具进行认可;

3 定期或在人员、材料、工艺参数、设备发生变化时,重新进行确认。 17.5.3 施工企业应对施工过程及进度进行标识,施工过程应具有可追溯性。

17.5.4 施工企业应保持与工程建设有关方的沟通,按规定的职责、方式对相关信息进行管理。

17.5.5 施工企业应建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记录。施工记录应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记录应包括:

1 施工日记和专项施工记录; 2 交底记录;

3 上岗培训和岗位资格证明;

4 施工机具和检验、测量及试验设备的管理记录; 5 图纸的接收和发放、设计变更的有关记录; 6 监督检查和整改、复查记录; 7 质量管理相关文件;

8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策划结果中规定的其他记录。

17.6 服务

17.6.1 施工企业应按规定进行工程移交和移交期间的防护。

17.6.2 施工企业应按规定的职责对工程项目的服务进行策划,并组织实施。服务应包括:

1 保修;

2 非保修范围内的维修; 3 合同约定的其他服务。

17.6.3 施工企业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对服务的需求信息作出响应,对服务质量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控制、检查和验收。

17.6.4 施工企业应及时有关信息,用于质量分析和改进。

第15篇:一体春风化雨(推荐)

启东市全面实施

“三位一体春风化雨”公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

近年来,启东市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培育新时代好市民为重要任务,创新载体,拓展内涵,全面实施公民文明素质的“三位一体春风化雨工程”,为着力打造城市软实力提供了有力支撑和智力支持。

公民文明素质的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所涉及的对象非常广泛,内涵十分丰富,而其工作方式相对“务虚”“笼统”,为此,启东市从具体细小的事情抓起,从市民的习惯养成抓起,既重宣传教育,也重自我修养;既重活动载体,也重环境影响,以德、行、礼为主要内容,全方位推进“三位一体春风化雨”公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所谓“三位一体”,即是“自我教育、社会引导和环境熏陶”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同步部署,同步推进。

一、尊重主体,加强“自我教育”

启东市在提升公民文明素质的过程中,不居高临下,也不搞“满堂灌”,而是突出公民的主体地位,强调尊重、信任和理解,“润泽无声”,细微渗透,启发公民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规范,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注重“规范约束”。结合创建卫生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通过集中学习、召开座谈会、举办知识竞赛、设置大型广告、印发宣传购物袋和宣传卡等形式,让广大市民熟知

1熟记“八荣八耻”、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市民行为规范》;与此同时,每个小区和村,经市民广泛讨论,制订《邻里公约》和《村规民约》。在此基础上,组织市民巡访团开展城市不文明现象的巡访活动,查找违反“规范”的现象,并在《今日启东》、电视台等宣传媒体进行及时曝光,让广大的市民自觉对照规范,遵守规范。

2、突出”自查自修”。组织开展《启东市机关工作人员文明素质自我测评》、《启东市公民文明素质自我测评》活动,机关工作人员人人参与,人人自测,并撰写自悟文章;广大的市民则是通过报纸、网络、有奖征答等途径和方式,开展自查活动 。通过自查,使每位公民懂得什么是文明的 ,什么是不文明的 ,也认识到自己还有哪些不足,应该如何改正,在自查中得到了自纠。为加强市民的文明修养,启东市还组织开展了“好读书、荐好书、读好书、藏好书、用好书”“五好”读书活动。通过推荐好书、撰写读书笔记、“读好书”演讲会、评选“书香之家”等活动,引导全体公民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精神境界。

3、组织“自治活动”。以小区(村)的“邻里节”为载体,开展市民自我教育活动。邻里节活动以加强人际交往、加深邻里感情、促进楼院(宅院)文明为着眼点,以“一次集会、一项互助、一个公约”为基本要求,由居民(村民)代表自主组织。活动期间,组织开展“邻里聚会话家常”、“特色家庭展示”、“激情广场大家唱”、“村村乐”、“携手共建美好家园”等聚会活动,邻里节不仅提供了邻里交流

的平台,更重要的是成为了邻里互帮互助和自我规范的教育活动。与此同时,组织道德评议。各村和小区,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问卷调查、民情走访、设置意见箱等形式,深入查找公德文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进行评议。重点解决那些公德失范、不孝敬老人、家庭不和睦、邻里不团结、诚信缺失、不顾全大局、不遵纪守法等问题,从而形成了以文明为荣,不文明为耻的良好氛围。

二、紧贴时代,突出“社会引导”

1、打造“礼仪启东”。随着崇启大桥的建成,启东市民的对外交往越来越广泛。为此,市文明办组织印发了《启东市市民礼仪知识200问》和拍摄了《文明礼仪示范教育片》。《礼仪》一书,重点介绍了人们在衣饰穿着、饮食方式、邻里相处、出行旅游、窗口服务、社交往来以及涉外商务活动所应该遵循的普遍要求;《教育片》则是以直观形象的范例,帮助全市广大干部职工和市民群众学用礼仪规范。在这基础上,组织全市各行各业、各地各部门,通过竞赛、考试、演示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礼仪学习宣传活动,使文明礼仪真正融入日常的生活和工作,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和市民的自觉行为。

2、弘扬凡人善举。在公民素质的提升中,启东市善于用发生在大家身边的凡人善举的来引导市民,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来感动市民。首先,组织开展各类评比活动。围绕支持经济建设、城镇建设、交通建设、环境建设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方面的内容,层层开展“桥

港时代好市民”、爱心人士、见义勇为积极分子、优秀志愿者、岗位标兵、好邻里、好儿女、好婆媳、文化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卫生示范户等道德模范和文明新风典型评比活动,并举办隆重的颁奖盛典,从而在全社会营造了崇尚先进,学赶先进的浓厚氛围。其次,广泛宣传典型事迹。组织典型事迹报告团深入各地巡回报告,滚动播出先进典型颁奖盛典,组织干部职工集中收看电视片。电视节目则推出《背着丈夫当保姆》、《小区“徐虎”》、《创业先锋》系列等感人至深的专题报导30多篇。新华网启东频道及《今日启东》开辟了《百姓故事》专栏,报导百姓典型110多个。全国首届道德模范、20多年间五次见义勇为的“全国见义勇为先进分子”戴庆贤、荣获江苏省文明新风典型称号的“情系军营的放映员郭建兵”、“乡邮路上的爱心接力(吕四邮政支局)”等典型,已成为全市人民学习的榜样。

3、倡导公益奉献。一是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完善志愿者服务机制,健全市“东疆志愿者”服务中心,建立100个志愿服务者分站。集中开展关爱“空巢(困难)老人”和助残扶残、关爱未成年人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扶贫帮困、送温暖、情感交流、清理环境、健康保健、法律援助、心理疏导等活动,为服务对象做好事情,办实事,弘扬传统美德,倡导时代新风。二是深化“爱心服务站”工作。全市各单位,尤其是文明行业和单位,建立起面向社会献爱心、冠上自己单位名称的 “爱心服务站”。“爱心服务站”既是为困难家庭和群体提供物质帮助的“爱心超市”,又是送服务的崭

新平台,实现了居民得实惠、政府增威信、行业(单位、志愿者)树形象、社会添和谐、创建亮品牌的目的。

三、动静结合 ,注重“环境熏陶”

1、营造创优氛围。启东市采取机关带基层、城市带乡村和党员带群众的做法,一方面着力加强党员干部的宗旨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要求工作上出成绩,社会上守公德,交往上讲文明,强调自省自律;另一方面,深入推进效能建设,全面开展学习型、高效型、服务型、务实型和法制型机关的百分考核活动,激励机关部门和党员干部积极进取,争先创优,为广大市民做树榜样、做表率。同时,努力建设“文明窗口”,通过“比创建氛围、比环境秩序、比规范服务、比行业文化、比诚信建设”“五比”创建活动,不断放大服务明星的示范效应,评树一批爱岗敬业的服务标兵,打造一批具有行业特色的优质服务品牌,从而取得了以窗口文明带动社会文明的积极作用。

2、活跃精神生活。举办具有启东地方特色的“江海文化节”、“科技节”;坚持开展“农民文化节”、“青少年电影节”、“行业文化节”和送戏下基层活动;组织“农民文化艺术团”,广泛开展“村村乐”文化活动,全面组织开展加强村镇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小区文化和校园文化等建设;深入开展了小区和乡村的邻里节、文化节和健身节等活动,全年共举办各类主题纳凉晚会1000多场次,举办邻里节活动760多次。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陶冶了情操,提升了境界,增强了素质。

3、打造人文景观。人文景观能让市民直观的感受文化内涵,受到美的熏陶。在市区重要地段和居民集中区域,高标准建成高标准的市民休闲广场和主题公园,有序推进新城区人工湖片区等一批增强启东生态活力的景点工程,其间,山、水、树、竹、道路、亭台、广场、雕塑,处处都体现出大气时尚、人文关怀和强烈的文化气息。同时,对市区沿街单位、门店、住宅进行配套改造和广告牌规范化整治,使之焕然一新;对市区高层建筑、重要公共建筑完善灯光配置,港桥河道两侧全面设置灯光带;对河道和道路全面绿化,让水的灵气、绿的生机、光的亮丽、建筑的韵味融合在一起,从而使广大市民在美的环境中得到了净化。

第16篇:城乡一体考察报告

七台河市城乡一体化考察报告

(2009年4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七台河市委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意见》,率先在全省实现城乡一体化,按照市委常委会议的决定,3月8日至17日,我市组织了以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为团长,市农委与各区、县、场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农委主任参加的七台河市党政学习考察团,共计18人,专程赴辽宁省铁岭市的调兵山市、河北省唐山市的迁安市、山东省莱芜市、河南省焦作市、鹤壁市等五市学习考察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考察活动历时10天,行程6500多公里。在全国人代会结束的当天,市委书记杜吉明同志专程从北京赶赴河南,亲自参加了在焦作、鹤壁两市的学习考察活动。

这次考察选择的五个市的城市类型与我市相近,其中铁岭市下辖的调兵山市属煤炭资源型城市,是辽宁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市;唐山市是河北省唯一的城乡一体化试点市,其下辖的迁安市也是资源型城市;莱芜市是远近闻名的“绿色钢城”,是山东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市;焦作市是国家确定的第一批资源枯竭型城市、河南省新农村建设试点市;鹤壁市是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和河南省唯一的城乡一体化试点市。这些地方的好经验、好做法对我市来说很有针对性和可借鉴性,既值得学,也能够学为所用。考察团一行受到了各地的 1 高度重视和热情接待,各地真心诚意、毫无保留地向我们传授好经验、好做法。全体成员一路不辞辛苦、早起晚睡,深入到这五个市的乡镇、村屯、社区、农业龙头企业、工业园区、开发区等18个考察点,学习了城乡一体化规划、农业产业化布局、农村新型能源利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民居住社区化、环境治理生态化、农民市民化、农村社会事业和民主管理、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同时也考察了城市建设、工业园区建设和城乡绿化工作。每到一地,大家都仔细看、认真听、随手记,并与当地领导、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热情交流、虚心请教。一路上的所看、所听,让考察团成员大开眼界、耳目一新,大家一致感到得到了启发,学到了真经,也受到了触动,都有了坐不住、吃不下、睡不着的压力感和紧迫感。

一、“五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基本做法和经验

(一)统筹城乡发展规划,推进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 一是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铁岭市下辖的调兵山市成立了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领导小组和10个专项工作组,具体负责城乡一体化的组织实施和推进;莱芜市在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和8个专项推进组的基础上,还制定了17个方面的配套政策;鹤壁市从制度创新入手,出台了户籍、教育、就业、社保等10个方面的12项配套政策,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机制障碍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2 二是加强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建设。鹤壁市早在2005年就制定了《城乡一体化十一五规划》,并邀请国内研究城乡一体化方面的30多名著名专家学者进行实地指导,召开了城乡一体化高层咨询论证会征求意见;唐山市在编制了《2008年-2020年唐山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规划》的基础上,所有的县(市、区)、90%的镇和30%的村也完成了城乡一体化规划。最近,该市还组织了300名规划师深入到100多个村帮助指导制定村屯规划;唐山市下辖的迁安市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的现代化规划展馆用了三分之一的面积专门展示城乡一体化规划;莱芜市在出台《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纲要》的基础上,还制定了12个方面的专项规划,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

三是加快“城中村”改造和“村改居”步伐。调兵山市以开发区建设和沉陷区治理为契机,采取在原来农民宅基地上统一新建小产权房的办法,加快了“城中村”改造步伐。目前,兀术街村、调兵山村的760户农民已经搬入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的农民新村,住上了干净舒适的楼房。焦作市龙源镇西石寺村引进中建七局到该村投资,建设了集中住宅小区。政府将这块地价的80%返还给该村,平均给每户购房群众补贴5万元,既解决了“城中村”群众不能划宅基地的问题,又为该村增加了集体积累。迁安市木厂口镇的松汀村和护国村,群众居住分散,周边都是大企业,生态环境较差。迁安市采取土地流转、集中联建的模式,将两个村合并,异地建设了松护新村。村民们兴高采烈地搬进了规划合理、配 3 套齐全的楼房社区,还为迁钢等重点企业腾出建设用地3000亩,取得了节约土地、整合资源、改善环境、发展经济的综合效益。迁安市马兰庄镇启动了马兰社区建设,整体搬迁了地处矿区的7个村1792户居民,建筑了46万平方米、生态宜居、节能环保的花园式社区,腾出了大片工业建设用地,实现了搬出科学、搬出发展、搬出幸福的目标。

(二)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推进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 一是加快土地流转,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创造条件。莱芜市农业龙头企业万兴果菜公司通过“农户分别和村集体签合同,村集体再和公司签合同”的模式,连片承租了4个村800多户农民的2500亩土地,建设了标准化的生姜种植基地。转租土地的农民大部分又到公司务工,每亩可获得600元的转租收入和1500元的工资收入,收益是原来的4倍多;村集体每亩可获得100元的组织服务费;企业建成生产基地后,产品达到欧盟GAP标准,成为全国生姜出口第一大户,真正实现了企业、村集体和农户三方共赢。焦作市白庄村地理位臵优越,引进了一批大企业落户该村,大部分农民都到企业务工或发展服务业,2008年全村生产总值达到4.2亿元。针对土地少、劳动力不足的实际,该村实行了土地整体流转,由村集体出面将所有土地划为大块、整块实行公开招标出租给种植大户,村集体帮助他们规划种植、结构调整,全村农业效益比流转前高出了20倍。鹤壁市淇县裕丰果业有限公司采取土地租赁、入股的方式,吸纳了3个村67户的1000亩土地,公司对这些土地进行科学规划、优化重组、集中开 4 发,建成了农林牧相结合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然后再分块租赁给农户经营,由公司提供技术服务,对产供销进行统一管理和产品最低保护价收购,实现了农户和企业的双赢。

二是积极发展

二、三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调兵山市自2003年以来累计投资11.4亿元建设了总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先后引进了中国大唐、中国国电、江苏雨润等大企业投资大项目。通过工业园区的辐射带动,全市65%以上的农村劳动力从事

二、三产业,农民工资性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一半以上。莱芜市出台了促进“飞地经济”发展的政策,鼓励不适宜发展工业的乡镇到市里统一规划的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凡是异地建设项目的,形成的地方财政收入至少拿出60%归引进方。目前全市各乡镇引建到工业园区的“飞地”项目164个,工业项目入园率达到80%。该市的泰钢集团坚持走以企带村、村企融合发展的路子,整合周边10个村1.4万多人,组建了7个实业公司,2008年实现产值1.6亿元,集中安臵了4800名适龄农村劳动力就业。

三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唐山市把畜牧水产养殖业培育成农业主导产业,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农业生产,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了61%。其下辖的迁安市实施了“122”富民工程,着力培育建设100个特色种植专业村、200个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专业村、200个第三产业专业村,市里还选聘100名优秀党员干部到班子较弱、经济欠发达的村担任第一书记,鼓 5 励市直农业技术人员到基层工作,带领和指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调兵山市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建成了东北地区最大的PIC种猪养殖场,做强做大了14户农副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带动了以鸡、鹅、猪、牛为主的精品畜牧业发展。鹤壁市依托农业和畜牧业优势,大力发展食品工业,2008年食品工业产值一举突破100亿元,成为该市的第一大产业,农民收入也连续5年保持了两位数增长。

(三)统筹社会事业建设,推进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 一是统筹城乡教育事业。调兵山市自2005年以来累计投资1.59亿元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在辽宁省第一个实行学校办学费用“市统筹”政策,建立了城乡统一的入学保障机制。该市结合教育布局,大力实施“村小转移”工程,将23所农村小学全部并入城镇中心小学,取消了“村小”办学形式,使农村学生享受到了与城镇学生一样的教育资源,在城乡教育一体化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迁安市在河北省率先实行了免费九年制义务教育,积极实施了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两免一补”政策,从2008年起又实行了高中阶段免费教育,所需资金全部由市财政承担。

二是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唐山市建立了“新农合管理信息平台”,全市16家市级定点医院与各县(市、区)新农合管理中心全部联网,实现了农民进城就医报销无障碍。莱芜市积极促进城市卫生资源向农村延伸,全市19家乡镇卫生院全部与城市医院建立了托管、合作关系,仅2008年城市医院累计为乡镇卫生院配臵大型医疗设备50多台(套), 6 常用医疗设备1030件(套),派出专业技术人员130多人,农民不出乡镇就能享受到城市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在此基础上,全市88%的村级卫生室由乡镇卫生院领办,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人财物实行统一管理,药品统一配送,使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有了整体提高。另外,莱芜市和鹤壁市都把农民参加新农合的医疗费报销标准提高到最高3万元,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在乡镇卫生院的药局窗口买了药,在旁边的窗口就可以直接报销。

三是统筹城乡文化事业。调兵山市累计投资450万元,加快镇(街)、村(社区)文化中心、文化室、图书室和健身网络建设,社区、村文化站(室)普及率达到100%,社区、村健身器材普及率分别达到90%、70%,农村信息化建设普及率达到了100%,农民开始利用网络及时获取农业生产知识和农村文化信息。鹤壁市注重乡风文明建设,农村街路两边的墙体上都绘制了旨在劝人从善、遵纪守法、敬老爱幼、互帮互助、互谅互让、融洽和谐的宣传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文明和乡土文化。

(四)统筹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一是坚持人财物向农村倾斜,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兵山市坚持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形成了城乡一体的公共交通、供水供电、邮电通信体系,推进了基础设施城乡共享和有效利用。该市在实现了村村通油路的基础上,2008年又实现了屯屯通油路,村村通公交车。唐山市累计投资34亿元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村村建 7 有村民服务中心、卫生室和文体活动场所,村村通油路、通客运,其下辖的迁安市还实现了农村主次街道全部硬化,有线电视通村率达到100%。

二是以加强新民居建设为载体,大力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唐山市总结推广了多种建设农村新民居的模式。包括一个红色坡屋顶、一堵保温隔热墙、一套太阳能采暖供水设施、一个农家吊炕、一个沼气卫厕、一个节能灶的旧居改造“六个一”模式;服从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和整合村庄需要,将几个村由原址迁出合并建设新民居的异地搬迁集约建设模式;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建设的生态节能环保宜居模式;在翻新住房比例较高的村庄,统一规划设计、统一配套公共设施建设新民居的就地改造整体新建模式;在主导特色产业发展较快的村,把原有村庄划分为生活、生产等功能区的产业带动功能分区模式,等等。其下辖的迁安市更是把新民居建设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突破口,出台了具体的鼓励扶持政策。对建设两层以上住宅楼的,政府每户补助5000元,对建设户用沼气池的每个池补助500元,对建设节能吊炕的每铺补助400元,充分调动了农民建设新民居的积极性。

三是积极开展乡村环境整治,为农民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环境。莱芜市针对过去农村垃圾处理难问题,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配套联动、市场化运作的办法,建立了“村收集、镇清运、市区集中处理”的工作机制。各村按照每300人配备一名的标准配备了保洁员,各乡镇通过招投标方式选定了29家垃圾清运公司,市、区两级财政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进 8 行补助,使所有农村已经像城市一样做到了垃圾日产日清。莱芜市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

(五)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推进城f$Z7E6SnUc%乡公共管理一体化

一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加速农民市民化的进程。莱芜市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的划分,按照有无承包地进行划分,建立了按居住地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同时加快推进附加在户籍上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土地承包、计划生育等相关政策的配套衔接。例如:户籍制度改革后,凡有承包土地的,其承包权按照原来农业户口政策办理;保持了计划生育政策、奖励政策和法律责任的连续性;在就业方面实行城乡相同政策、同等服务;有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抚恤优待、退伍军人安臵按照改革前农村居民有关政策执行,无地居民按照改革前城镇居民有关政策执行。他们还配合户籍制度改革,鼓励有地居民以宅基地臵换城镇住房、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臵换无地居民社会保险,加快了小城镇和农村新社区建设,把一些乡镇变成街道,把村屯合并建设成为社区,有的地方还实行街道管理村屯或乡镇管理社区的新型管理体制。唐山市在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过程中,明确规定凡是在唐山有合法固定住所或有相对稳定就业渠道的农民工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均可在唐山落户,保障新进城落户的居民与原城市居民的平等权利和义务,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鹤壁市在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划分的基础上,正在制定出台附加在户口 9 上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配套政策,总的原则是坚持以人为本,民利为先,原来的城镇政策对群众有利就执行城镇政策,原来的农村政策对群众有利就执行农村政策。

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城乡一体化健康、协调、有序推进。2006年以来,调兵山市着力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通过财政列支和从土地出让金收入、从土地补偿费、安臵补助费中村集体收入部分筹集等办法,解决了3346名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其中2512人已经领取了每月610元的养老金。他们探索了把农民土地作价,一亩地换取1-2个养老保险指标的“土地换保险”的新路子,成功解决了工业园区和百米生态观光大道的征地问题。他们还专门出台了失地农民再就业政策,加大对失地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目前适龄失地农民就业率已经达到95%以上。唐山市将劳动保障部门分散设臵的就业服务机构统一整合为就业服务局,在117个乡镇建立了劳动保障事务站,构筑了市、县、乡、村“三级管理、四级服务、城乡一体”的劳动就业服务网络和人力资源网络,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6万人次。鹤壁市探索建立了覆盖城乡困难群众的长效救助机制,整合民政、劳动、工会等20多个部门的救助职能,对不同原因的致贫对象实施动态管理下的分类救助,确保所有困难群众都能得到及时救助,该市被确定为全国城乡救助体系建设示范市。莱芜市积极统筹城乡就业,大力实施全民创业行动,出台了“一元钱注册企业”、为群众提供免费创业就业培训等扶持政策。他们采取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 10 将50岁以上的农民全部纳入农村养老保险,65岁以上的参保对象每人每月可领取40元的养老金。

三是加强农村民主管理,突出了农民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主体作用。焦作市白庄村结合本村实际总结推行了民主管理“四议两公示”工作法。即:凡是村里的重大事项决策,先由村党总支提议,之后交付“两委会”合议,再交党员大会审议,最后由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大会决议。决议形成后,向村民公示,征求群众意见;实施结果也向村民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由于加强了民主管理,激发了农民群众参与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热情,使这个村在短短几年内完成了由穷到富、由乱到治的巨大转变。

二、“五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给我们的启示

(一)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明确思路,规划先行

思路和规划是建设的先导,只有做到思路清晰、科学规划,城乡一体化建设才能有计划、有步骤、科学地向前推进。这次所考察的五个市的共同特点是,都有一个关乎长远、指导未来五到十年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不仅城乡建设整治有规划,城乡产业发展、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也都有规划。他们不惜重金聘请国家重点院校或者是国家专业设计部门来做规划。唐山市聘请中央党校4名博士生导师和3名副教授、2名博士后编制了全市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规划。其下辖的迁安市委托北京大学编制了《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和《市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鹤壁市一个乡镇的规划是请中山大学做的,规划科学,思路超前,做到了几十年不落后。

11

(二)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发展经济,壮大实力

城乡一体化惠及千家万户,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支撑,是很难推进的。从考察的五个市看,2008年人均GDP都在2万元以上,其中调兵山市3.2万元,莱芜市3.6万元,焦作市2.9万元,鹤壁市2.4万元,迁安市则高达7万元,五市较快的发展速度和较强的经济实力,为加速城乡一体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迁安市扣庄乡寺后村把粉丝加工作为主导产业,全村拥有粉丝加工企业32家,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860元。该村村庄规划布局合理,工业区、农业区、生活区相对集中,互不干扰,新民居建设成为全市典型,农村社会保障和社会事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焦作市西滑封村拥有村办企业集团--焦作市黄河集团公司,公司现有斯美特食品公司等数家企业。在集团公司的产业拉动下,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经超过了1万元。该村先后兴建了6栋6层住宅楼和2栋16层农民公寓楼,楼内配有双电梯、中央空调,户户通液化气、有线电视、互联网、电话、暖气,村内建有液化气站、农民公园、医院、文化中心、学校等,为群众提供了全方位、城市化的服务。从这些地方的发展实践看,只有经济实力强大了,城乡一体化建设才会搞得有声有色。

(三)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强化保障,加大投入

消除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差距,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诸多矛盾,单靠农村、农民自己的努力还远远不够,各级财政必须加大这方面的投入。这次考察的五个市都把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以富民惠民为核 12 心,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凡是该给的、能给的都尽量给农民,让广大农民群众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真正得到实惠。例如,迁安市2008年全口径财政收入为71.2亿元,在“三农”工作、城乡一体化方面就投入了13亿元,特别是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每年拿出2个亿,相当于给每个农村人口补贴1000元的纯收入。调兵山市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8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4亿元,他们舍得在改善城乡环境上投入,已经先后投入5300万元用于城乡环境整治。投资近8000万元建设的污水处理厂已经投入运营两年,实现了城乡污水的统一净化处理,投资6000万元的垃圾处理厂建设工程也已启动,年底就可以实现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这个市被评为国家级园林城市和全国卫生先进城市。

(四)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成型的经验可以借鉴,必须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特别是农村土地流转、“城中村”综合改造、失地农民安臵、户籍制度改革等问题,都需要在政策上给予指导和支持。这次考察的五个市在这些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和探索,有的还突破了上级政策,实践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调兵山市在加快土地流转和失地农民安臵问题上,大胆突破“农民不能办理城镇养老保险”和“城镇养老保险费不能一次性缴付”等政策,走出了“土地换保险”的新路子。莱芜市在进行城乡一体化规划时对全市土地进行了修编,根据经济社会发展 13 需要,在保持基本农田总量不变的前提下,把城市周边大量土地都划为建设用地,把远离城市、不适合建设的土地划为基本农田,很好地解决了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瓶颈问题。他们这些好经验、好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他们为了发展、为了群众利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

(五)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政府主导,市场运作

推进城乡一体化,其根本目的是使长期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农民受益。只有政府参与和主导,才能有效协调并解决好各种矛盾和利益关系,才能建立起市场化的投融资机制和投融资平台。在依靠政府主导推动的同时,还要引入市场机制,用市场化运作方法,拓宽资金筹集渠道,解决政府投资不足的问题。迁安市在治理滦河生态防洪工程时,由政府投资20亿元建设了集生态防洪、城市建设、旅游观光于一体的黄台湖风景区,建成后将景区内的人工岛向社会公开出售,获得资金60多亿元,为推进该市滦河两岸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河南、河北两省的耕地都十分紧张,但在城乡绿化工作上却很有气魄。焦作市修武县建设了长达23公里的位马路绿色通道工程,单侧造林宽度达20余米,栽了7-9行树。在解决造林用地的问题上,焦作和迁安两个市都采取了市场化运作的办法,政府从农民手中把地租过来,请造林公司来植树,三年保成活后政府再付造林费,政府租地一租八年,树成材后伐树卖钱,再启动下一轮植树,政府不但有了收益,还形成了绿化造林的良性循环。

(六)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14 这次考察的五个市市情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模式和方法也不同,共同的是他们都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特别是始终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分类指导的工作方法,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不搞“一刀切”、“一个模式”,收到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实效。另外,城乡一体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发展提高、逐步完善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必须结合实际,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思想,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迁安市针对农民的腰包鼓了,对居住、医疗、教育、文化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的实际,把工作重点放到了加强新民居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方面。2007年、2008年该市在这两方面分别投入8亿元和13亿元。莱芜市针对土地较少,土质不适宜大面积种植粮食作物的实际,把扶持农业发展的资金主要投入到当地的龙头企业,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农民发展生姜、大蒜等特色种植,使这笔资金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七)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突出主体,尊重民意

城乡一体化推进的利益主体和实践主体是农民。只有依靠农民群众,让农民群众唱主角,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必须尊重农民意愿,不搞强迫命令;必须转变服务和管理方法,不可急功近利,追求政绩;必须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形势需要,对农民的生产方式、经营模式和 15 生活方式进行科学的引导。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农民的创造潜能,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才能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目标。焦作市白庄村在建设农民住宅新区的问题上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在村党总支耐心的组织、引导下,全村农民群众讨论了整整两年,最后由全体村民投票决定实施整体搬迁建设。迁安市木厂口镇松护新村在建设过程中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怎么拆、怎么建、新村在哪选址、新楼建成什么标准等都由村民说了算,整个拆迁建设过程中这个村没有出现一起群众上访。

三、关于推进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通过十天的学习考察,我们学到了先进的经验,也看到了与这些先进地市的差距。我们建议认真学习借鉴五市的先进经验,采取更加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力度。

(一)加大对上汇报争取力度,争取省里将我市确定为省级试点市。这次考察的五个市大部分都是省级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试点市,各省对试点城市在领导、政策、投入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倾斜,而且试点市在创新体制机制、探索方式方法等方面也有更大的空间。因此,建议进一步加大对上汇报争取力度,向省委、省政府汇报我市在加快城乡一体化方面的基础和优势,表明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决心和信心,争取省里将我市确定为全省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市。

16

(二)提高城乡一体化规划水平,尽快完善配套政策体系。要把全市城乡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聘请有资质的国内专家学者,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编制我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规划。同时坚持条块结合,农委、建设、规划、国土、公安、交通、劳动、发改、财政、招商、水务、文化、卫生、教育、体育、计生、科技、环保等部门要制定城乡一体化专项规划,出台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配套政策,各区、县、场要加快完成本辖区的城乡一体化规划,规划建设要延伸覆盖到乡镇和村屯。

(三)切实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市、区县两级财政要加大对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投入,重点要解决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事关全局性的问题,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综合整治、社会事业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确保对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总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

(四)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合理优化农业产业布局。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思路,区分精品农业和特色农业两大板块,依托龙头企业带动,逐步建成有七台河特色的新型农业产业体系。要积极引导和扶持龙头企业与基地建立紧密型产业链,延伸产业链条,带动农民增收。要充分利用国家循环经济试点政策,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

17

(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要把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考虑,实现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享。要优先解决好煤炭采空区村屯饮水安全问题,年底实现村村通公路,村内主要街道基本实现硬化。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入学保障机制,重点改善偏远乡村办学条件,实施“村小合并转移”工程,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要探索乡镇卫生院由市、县、区医院托管的模式,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进一步扩大农村低保对象保障范围,逐步统一城乡低保标准。要完善救济救助制度,尽快实现城镇“三无人员”、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

(六)拓宽农民工转移渠道,推进城乡就业一体化。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清理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不合理限制和乱收费。加快建立适应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要把农民工及其所携家属在城镇的计划生育、子女教育、劳动就业、妇幼保健等工作列入各有关部门和相关社区的管理责任范围,确保他们能够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权益。

(七)进一步提高城乡社会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在全市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同时加快推进附加在户籍上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土地承包、计划生育等相关政策的配套衔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迁移制度,实行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为基本条件的户口迁移准入制度。学习18 借鉴焦作市白庄村“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大力推进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改革创新。

(八)加快“城中村”综合改造和土地流转步伐。市、区分别成立城中村改造专门组织机构,本着“政府主导、农民自愿、市场运作”的原则,坚持统一规划,“一村一案”,综合开发,建管兼顾,借鉴外地建设“小产权房”和建设新民居的经验,尽快完成2个城中村改造试点工作。要利用好土地修编这个契机,尽最大可能增加城乡建设和绿化用地,为将来发展留够空间。要借鉴外地土地流转的好经验、好做法,以稳定农村现行土地政策为前提,妥善处理农民离土进城与稳定土地承包政策的关系,开展好土地承包经营权整村流转的试点工作。

(九)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探索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新路子。全市要成立城乡产业一体化、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城乡社会事业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城中村改造、土地经营权流转、户籍制度改革等9个方面的专项推进组,构建覆盖全市、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组织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各区县都要成立由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城乡一体化建设组织领导机构,形成市、区县、乡镇三级主要领导抓城乡一体化工作的局面。

第17篇:四位一体参考资料

普安县:精准落实助推基层党建迈新

普安县紧紧围绕“四位一体”,致力于精准上做文章,消除“空壳村”、实施农校对接、开展同步小康驻村和选派第一书记等基层党建专项工作,以精准为着力点助推基层党建迈向新的台阶。

精准施策,全力以赴消除“空壳村”。按照州委“以地生财、以资生财、以企生财、以策生财”思路,普安县以党支部为引领,采取四种模式组建合作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累。一是党支部引领。以党支部为引领,结合“双十”工程,由村党支部把贫困户集中起来组建合作社,形成一头联着贫困户、一头联着食堂,由合作社统购统销,特困户按股份分红,村级党组织按比例留存村级积累。二是相似村联建。探索将发展相似村党组织联手联创,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组建联合党支部,并把发展意愿相同相似的贫困户集中起来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社,通过技术互补,信息共享,资金互通,达到村民增收,村级增加积累的效果。三是合作社共建。以党支部为主导,把辖区内所有小商贩集中起来共同组建合作社,统一收购贫困户产品,再由村党组织利用农校对接、农餐对接等方式进行销售,统一结算,以微利的方式提取村级集体经济积累。四是领头雁带建。通过党支部带动,把村里发展意愿强,有一定经济实力的“领头雁”集中起来组建合作社,将村集体闲置的土地、荒山统一出租给合作社开发利用,规模生产,村党支部以收取租金、入股分红等方式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积累。目前,全县90个村(社区)组建合作社33个,有集体经济的33个。其中,5000元以下的有5个,5000元至1万元的有12个,1万元至3万元的有7个,3万元至5万元的有3个,5万元至10万元的有5个,20万元以上的有2个。

精准衔接,扎实推进农校(农餐)对接。按照州委“三招两式一提升”工作思路,普安县超前谋划,创新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全县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支部与建档立卡扶贫农户的无缝对接。一是县委牵头。成立全县党支部结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并从县委党建办、县教育局、县扶贫办、县供销社等单位抽调人员专门组建办公室,负责具体业务工作。各乡镇(街道)相应成立组织机构,层层分解任务,层层抓好落实。二是部门配合。在印发《关于加强全县党支部结对扶贫工作的实施方案》基础上,各乡镇(街道)以及县直相关单位结合工作实际,科学制定相应工作方案,确保结对单位与贫困户、合作社实现无缝衔接。三是三级联动。县直单位、乡镇(街道)、各中小学校协调配合,深入开展调查摸底,及时对农产品产量、销售、消费等情况进行分析预测,统筹安排各合作社有计划、有步骤组织贫困农户种植生产,避免供需关系脱节,出现亏损现象。四是畅通渠道。对全县注册登记的合作社进行统计筛选,对符合条件的,由村党支部牵线搭桥促成与所属乡镇学校签订农产品供销协议,畅通了贫困户与合作社的供销渠道。目前,全县共建成以村党支部为主的农村专业合作社35个,完成签约合作社26个,向签约食堂销售农产品资金77.58万元。鼓励和帮助合作社与全县113所学校签订购销合同,学校向签约合作社购买农产品资金42.23万元。完成县直机关事业单位食堂与合作社签约12个,完成农产品购销35.35万余元,覆盖贫困人口1654户6458人。

精准整合,深入推进同步小康驻村。按照省委、州委全面实现同步小康的总体规划,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整合党建扶贫资源,把驻村工作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起来,把工作实绩与群众评议紧密结合起来,扎实推进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纵深开展。一是管理机制到位。按照黔党建办发〔2013〕13号文件要求,借鉴结合“四位一体”和“9+1”系统工作法,建立目标管理机制、岗位责任制度、驻村干部激励机制和健全干部召回机制,强化对同步小康驻村干部的监督考核,实施精准跟踪管理。二是整合帮扶到位。统筹支部结对·党建扶贫·交友结亲·遍访工作·第一书记和主任助理等力量,整合各部门帮扶资源,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方式,帮助贫困户发展核桃、茶叶、烤烟、草地生态畜牧业等,确保精准帮扶到村到户。三是服务群众到位。围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倾听群众呼声,重点走访弱势群体、重点人群和农村能人,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帮助化解矛盾纠纷,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问题。四是宣传引导到位。加强信息反馈,实行重大信息速报直报制度,按时填报相关表册,报送驻村工作信息和进展情况,通过上下联动,互通信息,确保驻村工作有亮点、出实效。目前,全县61个驻村工作组共走访群众38000余人次,帮助培训党员干部3100余人次,帮助基层谋思路、出点子1000余条,协调项目、资金200余个1000余万元,为基层群众办好事实事900余件次。

精准选派,用好用活“第一书记”。在中央、省、州有关选派优秀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总体要求还未下达之前,县委对选派优秀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超前进行了安排部署,同时还明确对软弱涣散等重点村要加派主任助理。根据安排,我县及时下发了《关于做好选派优秀干部到村(社区)担任第一书记或主任助理的通知》(普组通〔2015〕25号)等文件,抓早抓实选派工作。一是突出重点选。结合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和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情况,在软弱涣散村、贫困村优先考虑省、州驻村工作组组长担任第一书记。二是按需分类选。为充分发挥各类干部的特长和优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择优选拔“六类”人员(后备干部、改非干部、退休干部、退伍军人、企业负责人、中小学校长)到村(社区)担任第一书记或主任助理。三是自由组合选。采取个人推荐与组织选派相结合,由第一书记自由选择主任助理的方式,在重点、难点村加派主任助理,协同开展工作,推进村级发展。四是三方联合管。制定下发《村(社区)第一书记和主任助理考核管理办法》,明确职能职责,由县委组织部、乡镇(街道)和派出单位共同对第一书记和主任助理进行痕迹化管理,客观、公正、准确评价驻村工作实绩。目前,综合2次督查情况,初步调整后全县共选派第一书记90人,增派主任助理21人。

陈敏尔在黔西南州调研从严管理干部工作时强调创新“四位一体”干部管理制度体系把好干部选出来 用出来 管出来 带出来

2015-10-13 15:18 来源:多彩贵州网-贵州日报作者: 编辑:吴静秋

贵州手机报 | 新闻客户端

| 新闻热线:96677 | 投稿

多彩贵州网讯 (记者赵国梁)近日,省委书记、省长陈敏尔在黔西南自治州调研从严管理干部工作。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从严管理干部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与时俱进深化拓展干部召回管理的经验做法,创新目标责任、岗位管理、激励保障、约束惩戒“四位一体”干部管理制度体系,切实把好干部选出来、用出来、管出来、带出来,为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提供坚强组织保障。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孙永春参加调研。

近年来,黔西南州探索建立了对不胜任现职干部实施召回管理制度,对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有力促进作用。在黔西南州地税局,陈敏尔详细了解工作业绩晾晒平台、竞聘挂职平台、干部培养观察评价平台搭建等情况,充分肯定干部评价体系的创新意义,希望该局继续探索用好评价成果,做到干部管理和业务工作相互促进、同向而行。黔西南州民意调查中心建立了乡村能人、两代表一委员、驻村干部、志愿者等7支民意调查队伍和“12345热线电话”“调查网站”等8大平台广泛收集民意,把群众的向往变为实实在在的工作目标。陈敏尔与调查员亲切交流,要求该中心把做好群众工作与收集民情民意结合起来,做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

当天下午,陈敏尔在兴义市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州、县有关负责同志情况汇报,并作重要讲话。陈敏尔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要义,从严治党很重要的是从严管理干部。这些年,黔西南州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的部署,积极探索从严管党治吏的新办法,激发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好状态,促进了全州经济社会的快发展,很有成效、值得肯定。

陈敏尔强调,全面从严治党,一方面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着力解决为官不廉的问题;另一方面要从严管理干部,着力解决为官不为的问题。要与时俱进地深化拓展干部召回管理制度,处理好“管干部”与“促发展”的关系,处理好约束与激励的关系,持续用力、久久为功,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换来红红火火的发展局面。一要向创新“四位一体”干部管理体系深化拓展。要将目标管理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去部署,做到既有年度目标又有季度目标,既有总体目标又有动态目标,既符合全局需要又能够量身定做。要制定贴合岗位特点、贴合单位实际的岗位责任体系,把目标任务细化到人、落实到岗位。要丰富干部激励的内容和方式,让激励机制更精准、更管用。要在完善干部召回管理制度的同时,探索更多更好的约束机制。二要向创新干部能上能下制度深化拓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结合实际研究“让谁下”“凭什么下”“怎么下”“下来了之后怎么办”等问题,真正做到对干部负责、让群众满意,激发干部队伍生机活力。三要向运用大数据手段管理干部深化拓展。坚持统分结合、上下联动,着力构建线上线下紧密结合的干部管理平台,让“数据铁笼”与“制度铁笼”共同发力,实现“人在干、云在算、天在看”。

陈敏尔强调,当前,贵州正处于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坚定不移地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迫切需要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发展势头要持续向好,干部队伍建设必须持续向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干部管理也要形成“新常态”。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切实把好干部选出来。要注重把干部放到改革发展稳定一线磨砺担当,突出用当其时、用其所长,关注那些敢作敢为、善作善成的人,切实把好干部用出来。要突出过程管理,强化日常考核,加强严格监督,切实把好干部管出来。各级党组织和党政负责同志要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切实把好干部带出来。各级干部要把群众当作真正的英雄,把基层当作最好的老师,把实践当作最好的教科书,始终做到团结廉洁、“干活出活”,带领各族群众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抓发展,巩固发展良好的政治生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省委秘书长刘奇凡,省政府秘书长唐德智,黔西南州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调研。

张政:推动四位一体落实三严三实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我要评论来源:黔西南日报 2015/8/11 14:27:19 作者:卢雁妮 编辑:王国丽 浏览次数:138 索引号:

QXN20150811-132151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其他

发布机构:

黔西南日报

发文日期:

0000-00-00

称:

张政:推动四位一体落实三严三实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号:

8月9日,黔西南州2015年第三季度“党建约谈·行动培训”工作启动。当天上午,州委书记张政率调研组到兴仁县开展“党建约谈·行动培训”时强调,抓党建就是抓关键,抓关键就是抓发展。要通过“党建约谈·行动培训”,精准找出问题,精准制定措施,精准抓好落实,推动“四位一体”,落实“三严三实”,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州委常委、州委秘书长陈国芳,州委常委、州委组织部部长穆嵘坤,州委常委、副州长邓家富,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成刚,副州长、兴仁县委书记郭玉海,州政协副主席李智参加约谈。

张政指出,省委书记、省长陈敏尔在听取我州干部召回工作汇报时,对我州提出了以“目标责任制、岗位责任制、激励机制、召回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四位一体”机制,对我们抓党建工作、抓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州委用“党建约谈·行动培训”的方式来推动“四位一体”机制,落实“三严三实”,逐步完善党建约谈机制,通过党建约谈,推动精准落实。

张政对兴仁县各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兴仁县的党建工作有创新、能推进,在抓干部能上能下、抓干部为官不为上立了重要一功。兴仁县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有强有力的干部队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州委对兴仁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党建约谈·行动培训”第一站到兴仁,就是来帮助兴仁找问题,找原因,拿措施,促发展。

张政指出,省委书记陈敏尔多次提到干部召回管理制度,要把召回制度在全省推广。兴仁县是召回制度的原创地,要进一步深化、强化召回制度,把召回工作继续做好。他指出,召回制度是加强机制、建设机制、发现机制、激励机制,不是惩罚机制,我们要用召回制度激励先进,打开通道,把干部发展的路子打通,把干部惰政的路子堵住。党建工作要常抓常新,每一个季度都有新的要求,都有针对性的新的办法,一扣一扣越拧越紧,只有在“紧”的过程中才能发现好干部,召回不合格的干部。

针对兴仁县自身查找出来的问题,张政指出,兴仁县在“以树为纲、绿色小康”“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城镇建设等工作中查找出的问题,要找出原因,拿出措施,切实加以改进。上半年,兴仁县在全省增比进位中排31位,是什么原因要想一想,要精准查找问题,查找出问题的原因,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形成一套有效的机制抓好精准落实。要抓好项目的包装、推介、落地,充分应用优势资源,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抓好经济结构调整,抓好创新驱动,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张政强调,兴仁县要抢抓机遇,建机制,抓环节,抓具体,目的就是抓精准落实,只有精准落实了,“党建约谈·行动培训”才能取得实效,才能真正推动“四位一体”,落实“三严三实”。

陈国芳主持会议并要求,兴仁县要深入贯彻落实张政书记讲话精神,要坚持党建引领发展,强调抓党建就是抓关键,抓关键就是抓发展。他指出,“党建约谈·行动培训”是对党建系统工作法的深化和探索,是党建约谈的升级版,也是州委抓发展的有效方法和重要手段,要坚持“严”和“实”的标准,发现问题找原因,制定措施推发展。“党建约谈·行动培训”州里带好了头,各县市要抓好乡镇、县直部门的党建约谈行动培训,精准落实各项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穆嵘坤、邓家富、张成刚、李智等分别发言,帮助兴仁县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完善措施、提出要求、推动落实。

约谈中,郭玉海汇报了兴仁县查摆出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措施及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和下半年工作打算,并就做好下一步工作作了表态发言。兴仁县四大家班子成员,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各乡镇(街道)党政班子成员参加约谈。

调研中,张政率调研组一行还深入大唐贵州兴仁电厂一期工程开展督查工作。

册亨县召开“四位一体”发展保障机制行动培训会

发布时间:2015-09-22 11:39:00 文章来源:册亨县政府办公室

9月18日,册亨县召开“四位一体”发展保障机制行动培训会。县委书记方俊强调:坚持“严”和“实”的标准,着力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以“四位一体”发展保障机制实现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邓启鹏,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永忠,县政协主席王专,县委常委,县人武部部长李文彬,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刘凌云,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吴道峻,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县委宣传部部长王思卫出席了此次会议。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贵州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陈敏尔书记到黔西南州调研时提出的建立“四位一体”发展保障体系的重要指示和州委主要领导的要求,学习借鉴地税系统“四位一体”发展保障机制的经验和做法,扎实推进全县“四位一体”发展保障机制向精准化方向发展。

方俊说:建设“四位一体”发展保障机制对于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惰症、怠症等问题,完善从严管理干部制度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乡镇、各部门要立足实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和州委提出的“册望奔小康,关键在行动;同步不同步,关键看干部”的要求,着力构建和完善从严管理干部队伍制度体系,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册亨县情的“四位一体”发展保障机制,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推动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方俊说:册亨要依托同步小康党建试验区这个载体,坚持“以目标定岗位、以岗位定职责、以职责定考核、以考核定奖惩”的原则,着力以“四个结合”为抓手,切实建立“四位一体”发展保障机制,一是把干部召回管理与适应“四位一体”新要求相结合。把“奖”的路子打通,把“罚”的路子做实,从制度上解决党员干部从严从实的工作作风和干事准则,通过分解目标任务,落实各项责任,比成绩、比能力、比工作效率。二是把干部召回管理与智慧党建新平台相结合。借助智慧党建平台建设,通过互连互通和信息共享,促进各级党组织之间的联系协作,使党建管理更加精准。三是把干部召回管理与构建大党建新格局相结合。积极探索创建同步小康党建工作试验区,着力构建全新的、科学的大党建系统工作方法,探索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水平现代化新路径,努力实现干部召回管理工作的三个目标,推进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抓牢抓实大党建的核心任务。四是把干部召回管理与精准扶贫新征程相结合。干部召回管理工作最终目的是精准落实,最终落脚点是推动发展。我们要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全力推进,从基础扶贫、产业扶贫、项目扶贫、智力扶贫、兜底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方面决战大贫困,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让群众从根本上脱贫致富,实现“和老百姓一起踏踏实实过日子,过踏踏实实的日子”的目标。 方俊强调:各乡镇、各部门要强化思想认识、科学规范和责任落实,以“三个强化”夯实“四位一体”发展保障机制。特别是当前,要把建立“四位一体”保障发展机制作为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一项重要内容抓紧、抓好、抓实。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精神,在望安高速公路、册亨水库和县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十大项目等重点工程中干出实绩,突破制约册亨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实现册亨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

邓启鹏在主持会议时要求:各乡镇、各部门要以“四位一体”发展保障机制精准落实好各项工作任务。当前,要发扬苦干实干的精神,大干一百天实施好县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十大项目,一是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以务实进取的精神状态推动建设。二是要明确目标,强化责任,以工期倒排的工作方法推进项目建设。三是要加强调度,以跟踪问效加强管理,推进项目建设。

会上,吴道竣传达了《册亨县“四位一体”发展保障机制工作方案(试行)》,刘凌云安排部署了平安建设相关工作,县地税局工作人员就干部工作胜任力观察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做法作经验介绍,讲解了干部观察评价操作流程。

第18篇:一体三化

如何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如何让每一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得到充分体现,达拉特旗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推行“一统三化”基层党建工作新模式,给出了一个很好的诠释。“一统三化”党建工作新模式,通过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拓展党组织服务功能,建立起了从基层党委——嘎查村党支部——党小组——党员——群众的基层组织覆盖体系,形成了科学严密的组织架构,实现了党员联系服务农牧民的全覆盖。

一、背景和动因

近年来,达拉特旗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市委基层党建“73215”工作部署,深入实施“城乡联动,百村创优”工程,引导和鼓励基层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以发展的成效为党旗增辉添彩,推动了全旗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但是在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中,也存在党员难集中、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群众诉求得不到及时有效表达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许多党员感觉找不到发挥作用的着力点;二是由于党员在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流动更加频繁,给党组织活动带来新的考验;三是广大党员群众的意见、愿望和诉求,不能及时有效地向党组织反馈和表达;四是群众对镇、村两级党组织及党员干部的监督,缺少一个比较理想的平台和渠道,等等。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在创先争优活动开展过程中,经过深入调研,决定在农村牧区推行“一统三化”党建工作新模式,科学、灵活地设置各类党小组,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督、服务体系,并将其作为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和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党员党性意识的有效抓手。

二、实践和特点

“一统三化”即在基层党委统一领导下,党支部管理区域化、党小组活动常态化、党员联系普遍化。就是把坚持基层党委的统一领导,与激发嘎查村党组织的活力有机结合,探索在嘎查村民小组、产业链、示范园区、行业协会(合作组织)、重大工程项目一线,按照党员数量或分布情况以及个人特长等下设若干党小组,一般以每5—15名党员设置1个党小组,每个党小组选举产生1名党小组组长,每1名党小组成员联系3—5户普通群众,同时每个党小组由1名苏木镇干部和1名支部委员联系,建立健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的长效机制。

(一)多途径设置党小组,让广大党员深入群众,访民情、办民事,实现感情交流心贴心

创新农村牧区党组织设置方式,推行“一统三化”党建工作新模式,其中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农村牧区广大党员的活力,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通过广大党员经常深入走访群众,及时掌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实现党群、干群之间的“零距离”交流。为此,我们从实际出发,按照作用相同、行业相近、地域相邻、自愿互利、优势互补,有利于发挥党员作用的要求,尝试了以下几种党小组设置模式。

——依托村民小组设置党小组。针对目前村级组织管理幅度大、嘎查村干部“顾此失彼”的状况,采取“组织引导、自愿组合,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办法,全旗设置了以村民小组为主体的党小组680个。党小组活动原则上按季进行,每季一次党小组会议,主要是让党小组成员汇报一个季度以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情或问题,以及为民办实事的情况和所联系群众的思想动态等。以白泥井镇党委为例,全镇共设置了89个党小组,第一次党小组会议于6月底结束。通过召开党小组会议,镇党委得知党员群众对理论学习、举办乡村文化活动非常渴望,于是在农牧民聚集的户子、农村小商店、候车点建立了50个农牧民读报点,同时作为远程教育的播放点,由镇党委统一配置书刊、报纸、电教光碟、阅览桌椅、电视机等设备,给广大党员及农牧民提供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机会。有的读报点通过自编、自导、自演节目,传唱身边的典型人物、事迹,受到了广大农牧民党员、群众的普遍欢迎。这些党小组以他们集中灵活、贴近群众的优势,在带领群众学习党的理论、参政议事等方面正发挥着其他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

——依托农村牧区专业协会设置党小组。目前我旗已建立各类农牧业专业协会(合作社)426个,协会中有党员1104人。如何有效地把协会在技术、信息、市场方面的优势与党组织在组织领导、政策引导、发动群众等方面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使党小组与协会、协会与农牧户实现互动双赢?我们经过实践,因势利导,在作用发挥比较好、符合条件的专业协会及时建立了38个党小组。对暂时不符合条件建立党小组的协会,也按照“谁管辖、谁负责”的原则,由所在嘎查村党支部指定专人联系,并把其中一些生产经营大户,作为党员发展对象,进行重点培养。已建立党小组的协会,我们还特别注重发挥协会中党员的骨干带头作用,让党员挑大梁,成为各个专业协会的“领头雁”,对口扶持1至3户农牧户,为他们提供技术咨询、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服务。

——依托重大项目设置党小组。自2005年以来,我旗开始在个别苏木镇试点实施现代农业项目,推行土地规模化经营,涉及征地、修路、迁坟、砍树、拆庙等具体问题,同时更涉及如何帮助农民消除思想顾虑,转变认识的关键问题。为此,项目试点镇党委几经周折,在传统工作方法不能凑效的情况下,尝试采用“化整为零”的办法,将一个项目按环节分段,并设置党小组,负责具体工作,收到了实效。白秀是有着近三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现在他新的身份是白泥井镇海勒苏村现代农业项目推进党小组组长。自打有了这个新“头衔”,每天奔波在项目第一线,组织本组17户党员户,在房屋拆迁、砍树、迁坟、群众矛盾调解等事件上发挥表率作用,确保了项目的顺利推进。依托项目和产业链设置党小组,使具有同类特长的党员经常聚集一起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为村民传授信息、技术,讲解政策法规,调解邻里纠纷,各个党小组的优势发挥出来了,党员示范带头作用也表现出来了,老百姓打心眼里拥护。

——依托功能作用分类设置党小组。对产业分布不明晰、产业结构比较单一,没有专业协会或协会作用不突出,无重大农牧业项目的地方,在推行农村牧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的基础上,依托功能作用分类设置道路养护、民事调解、文艺宣传等党小组。通过分类设置党小组,党员找到了发挥作用的舞台,责任感、荣誉感明显增强,形成了党小组带党员、党员帮群众的联动效应。王爱召镇南红桥村文艺宣传党小组,就是村党支部根据本村乡村文艺人才多,文化生活丰富的实际,组织成立的一个功能型党小组。党小组成立以来,在村支部、镇党委的帮助下,建成了全镇首家农村文化大院,组建了本村第一支秧歌队。

(二)多角度健全运行机制,让广大党员融合群众,稳民心、顺民意,实现议事决策面对面

为提高党小组的凝聚力、战斗力,对照农村党员教育管理要求,嘎查村党支部先后建立健全了党小组组长谈心谈话制度、党小组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党小组联系群众制度、党小组与村民议事日制度等,规定党小组在苏木镇和嘎查村联系干部的组织下,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入户走访、进行一次理论政策学习、组织一次党日活动、开展一次问题梳理。党小组组长每季度找每个党员谈一次心,组织一次党员小评议和小点评,进行一次情况反馈;党小组成员每人每季深入联系户至少两次;联系党小组的苏木镇干部和党支部委员每季度至少讲一次党课或开展一次技术培训。尤其在党小组与村民议事日制度方面,我们特别注重发挥党小组成员来自群众、联系群众,掌握社情民意和第一手资料的优势,对那些通过党小组了解到的目前群众急需,村级组织及党小组有能力办成的事情,做到快办;对那些群众希望办,而暂时无条件办的事情,在给群众解释清楚的同时,力争创造条件努力办;对那些事关农村长远发展的战略之事,既争取群众支持坚决办,又因地制宜科学办。树林召镇五股地村大棚蔬菜种植历来都是该村主导产业,2008年更是大获丰收的一年,但由于蔬菜收获季节正值北京奥运会举办期间,进京车辆受限,一时间蔬菜销售成了农户的一块心病。蔬菜种植协会党小组成员,通过入户走访了解情况后,迅速提请村党支部及时召开村民议事会,发动村内外一切力量,找销路,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大家都说:党小组就是我们村民民主议事的“助推器”。

(三)多层面拓展服务功能,让广大党员围绕群众,增民智、助民力,实现发展生产肩并肩

针对目前广大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整体水平不高的现实,我们在推行“一统三化”党建工作新模式过程中,让党员做主角,主动帮助群众解决发展项目难选择、资金难筹集、技术难掌握、产品难销售等突出问题,以实现一名党员带富一批群众;一个基地带动一项产业发展;一个党小组凝聚一方力量的目标。展旦召苏木道劳哈正村“农香”专业合作社党小组在蔬菜种植过程中,积极开展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种植品种、统一技术规程、统一信息服务、统一销售渠道管理服务工作,大大提高了群众的蔬菜种植水平,降低了市场风险。中和西镇乌兰计村各党小组积极开展了“一名党员就是推广应用新技术的一颗新星,一名党员就是打造地区名片的一面旗帜”活动,在引进玉米制种项目和宝林生态公司过程中,党员往往都冲在最前面,自觉维护大局利益,带头协调社会矛盾,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企业的成功进驻。目前,仅玉米制种一项农户每亩就增收近500元,而且宝林公司进驻以后,当地群众利用农闲时间还在公司打工挣钱,两项收入相加,人均年收入增收至少700元。直到现在,有的群众回过头来想起当初,对于自己为了一点点私利,阻挠项目实施还愧疚万分,说:要不是党员的帮助,我们哪有现在的增收。

(四)多渠道完善保障体系,让广大群众盯着党员,强民权、促民生,实现监督评议手牵手

为了确保这一工作模式得到有效推行,我们多渠道完善运行保障体系,特别是注重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扩大群众对党员、党员对党小组长、党小组长对党支部成员、党支部成员对基层党委的监督权利。

——实行逐级述评制度。即规定每年分两次,逐级召开述职评议大会。评议主要围绕党员干部履职情况、能力素质、理论水平、为民办实事、作风建设等内容进行。形式上,采取逐级述职,无记名测评的办法。述职评议时,上级党组织派专人监督指导。对评议过程中反应出的问题,在上级党组织的指导下,整改落实。

——成立村务监督小组。根据农村牧区实际,将各村的老村干部、老退休教师、老退伍军人、老模范人物、老党员(即“五老”)中身体比较好、威信比较高、组织协调能力强、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同志组合起来,成立专门的村务监督小组,代替群众行使临时监督权,发挥他们在参政议政、嘎查村务监督、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的作用,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维护农村牧区社会稳定。

三、成效和作用

推行“一统三化”党建工作新模式,科学设置党小组,创新了基层党建工作方式,实现了基层党组织工作自上而下的领导和自下而上的监督。

(一)拉近了党群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和谐发展

过去党支部特别是农村牧区的党支部总是几个班子成员关起门来做决策,因为决策的事没有和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利益有机结合起来,或是没与群众充分沟通并得到支持,往往出现党支部一头热的情况。这一模式推行后,党小组在党支部和群众之间搭建起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让每名党员在帮助群众发展经济、开展文化娱乐活动过程中,心顺了、劲足了,也知道了当前农牧民想什么、盼什么、怨什么,从而使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农村社会更加和谐。

(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体现,进一步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

全旗各苏木镇、嘎查村在设置党小组时,本着有利于发挥党员专长、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的原则进行分类组合,为不同类型和专业特长各异的党员发挥优势提供了平台。从党员自身方面看,党小组服务群众的过程,就是他们掌握政策、熟悉市场、了解信息和开阔视野,增强为人民服务自觉性的过程,就是他们思想觉悟、判断能力、决策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从党的基层组织方面看,党小组遍地开花,使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建设进一步夯实,使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得到充分体现,一大批致富能手被及时发展成为党员,一大批优秀党员脱颖而出,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有的还被充实到了嘎查村“两委”班子及其后备干部队伍中,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调动了群众发展生产,参与村务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牧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加强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通过对广大党员的有效组合,使他们的积极性得到极大调动,一些能力突出的党员甘当产前 “红娘”、产中“保姆”、产后 “货郎”,通过固定联系农户等分类帮扶措施,广泛开展了技术帮扶、信息传递和产品营销等活动,充分发挥了党员的联系、服务和帮带作用,实现了农村牧区经济资源和党建资源的优势互补。同时,通过搭建一系列有利于群众参与村务的平台,有效行使民主监督权利,让他们的意愿、诉求得到了充分尊重和合理表达。

四、思考和启示

(一)加强基层党建,要把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作为前提

党小组活动的全面开展,无论从内容看,还是从形式看,都较过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党组织的活力重新展现出来。在加强党的建设与推动和谐发展之间,开通了与群众思想感情交流的通道。实践证明,只有根据党员的从业结构、专业特长以及社情民意等基本要求,适时调整与创新原有的党组织设置模式,才能避免党的工作出现盲区,才能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凝聚党心民心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加强基层党建,要把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作为基础

在这次推行“一统三化”党建工作新模式过程中,很多党小组为激发党员发挥作用的热情,分别设立了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党员流动小红旗等,将党小组及成员的便民行为置于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为党员服务群众搭建了舞台,建成了一个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渗透农村牧区各领域的基层党组织服务新体系。实践证明,只有让广大党员和群众打成一片,在服务群众过程中体现先进性,在享受服务过程中感受党的亲情和温暖,才能使党群干群关系实现无缝对接,才能使党的执政基础更加牢固。

(三)加强基层党建,要把强化嘎查村党支部的核心领导地位作为关键

通过采取这种“自由结对、组织定对”相结合的方式调配党员,设置党小组,延伸了支部工作的“手臂”;通过明确党小组工作职能,分配工作任务,减轻了支部工作压力,更好地发挥了党支部协调全局抓大事的作用。各基层党组织切身体会到,党员的主体地位提高了,抓党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了。实践证明,通过设置各种类型党小组,进一步优化了基层党组织的整体结构,激发了党支部的生机和活力,突出了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使支部班子、党员队伍建设的内容更加丰富,强化了其在农村牧区的核心领导地位。

第19篇:“一体三翼”

企业文化的“一体三翼”

有企业,就有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可见规律,个性可见魅力。无论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多么丰富,都由“一体三翼”构成,即以企业的“人格”文化为“体”,以企业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为“翼”。

企业如人。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所形成的文化,不可能不烙有企业家和企业员工独特的“人格印记”。这种人格印记,从企业文化的角度讲,可以称为人格文化。企业的人格文化,实质是道德文化,折射的是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个“总开关”,对于企业的行为取向、生产经营、评价标准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此,企业的人格文化就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主体和内核。而企业的人格文化要持久传承,离不开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这“三翼”。

制度文化是企业人格文化的有形文本,同时是保证企业有序运转的规章原则,是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企业的制度文化既包括企业的领导体制、组织机构,也包括企业的管理制度、工艺纪律,是企业生产经营、员工工作相处的共同准则,是企业每一个成员都需要遵守的刚性原则。这种制度文化是规范企业及其员工行为的,因而具有行为文化的性质。企业员工的言谈举止往往带有企业制度文化的痕迹。

精神文化是企业人格文化的风格风貌,同时是保证企业员工和谐共事的习俗惯例,是提升企业形象的软实力。企业的精神文化既包括企业理念、管理哲学,也包括企业精神、形象标识。它形成于企业实践,养成于员工心中,往往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常常是入心化血脉、入体长精神。这种精神文化不是需要死记硬背的概念,而是靠“这一个”与“那一个”典型事件、典型人物体现出来的。这种体现,既有精神气候,又有企业土壤,是形象化的精神、通俗化的格言、具体化的行为,一说出某理念,就能蹦出某件事;一道出某精神,就能想到某个人。这种精神文化常常体现在企业员工的言谈举止中。

物质文化是企业人格文化的外在展示,同时是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决定企业兴衰的硬实力。这种物质文化既包括企业提供的优质产品与服务,也包括企业创造的商标、专利与标准,还包括企业的厂房、设备与环境。企业物质文化在物的方面承载着企业人格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不仅印证着企业文化的追求,而且证明着企业文化的威力,同时展示着企业文化的成果。

企业文化的“一体三翼”不仅仅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个实践问题。实践告诉我们,在企业文化发展中,忽视“一体”,企业的方向要偏、道德要滑、前景要暗;忽视“三翼”,企业之魂难安、肌体难健、前景要乱。企业唯有从实际出发,把“一体三翼”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实现基业常青。

(来源:人民网作者为中国烟草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会长)

第20篇:四位一体工作总结

xx社区党委“四位一体”

工 作 总 结

为贯彻落实区委组织部全面推广社区党建“四位一体”工作模式,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提升社区党建工作的水平。以社区党建为龙头,以社区建设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核心,不断加强和改进社区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宗旨,xx社区党委按照区委组织部的指示精神,在xx街道党工委的统一部署下,从实际出发,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制度和措施。形成了“班子过硬、队伍得力、制度健全、服务到位”的工作新格局。全面带动了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环境卫生、社会公益事业和其它各项工作的发展。

一、领导重视 健全机构

根据街工委统一部署,因地制宜建立“四位一体”庭院新模式,xx社区党委成立了以社区党委书记xxx为组长;党委副书记xx、派出所警长xx、房管所所长xx为副组长;社区副主任xxx、xxx、xxx、xxx为组员的新型“四位一体”组织机构。除此之外,又成立了xx社区物业监督管理组织机构和业主委员会。专门从事社区各项任务的制定、落实和协调工作。

二、抓好落实 突出重点

组织机构成立后,坚持每月一次的四方联席会议例会,共同酝酿和协商社区重要事务,对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及时通报并制定措施,对居民群众遇到的困难进行协商解决。

4月15日,各部门负责人专门就xx街48号5单元下水道堵塞不

通,两年期间居民与房管部门互相推诿,矛盾纠纷不断,始终未解决的问题展开专项例会。会上大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商量问题的解决办法,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真正从思想上统一了认识,为最终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近几年来,在各级政府与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xx社区各项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所辖区域共新建和改建了10个庭院,其中有三个景观院、四个精品院、三个达标院。加上xx街的改造,如今小区面貌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三年来,省市领导、区里领导多次前来参观指导。

可是在小区庭院改造初期,由于要拆一楼多余部分的凉台,很多居民想不通,与拆迁部门发生激烈冲突,甚至辱骂、恐吓。经过四方联席会议讨论决策,决定由社区干部和派出所联合出动,反复多次做社区居民的思想工作,才使小区庭院改造工程如期完成。如今环境优美了,设施改善了,但如何管理好庭院的绿化美化建设又成了摆在社区面前的一道难题。

于是经过各方研究,决定充分调动社区各方面的力量,发动群众共同管理,进一步加大了管理工作。制定了联合保护庭院环境的责任制,各负其责,严禁乱堆乱发,物业公司则负责设备的维护和维修。 庭院由专人负责,如:xx街10号退休党员xxx、xx街68号xxx、xx街88号夕阳红志愿者xxx、xx街148号退休老党员xx、xxx、xx街48号院老人xxx,都主动接管了庭院花园的管理工作,主动看护庭院,移种花苗树苗,修剪枯枝枯叶,用砖头砌花墙,每天清晨5点钟开始,在树木花丛中穿梭往来,浇水翻种,无怨无悔。在他们的带动下,社

区里的一些老人也跟着干,现在十个大院里的花草树木,都有承包责任人。使社区的庭院绿荫成行、花香满院。

三、齐抓共管 共创和谐

建立多方参与机制,面对新形势,我们坚持以社区党建统领社区各项工作,建立了多方参与、资源共享、有效互动的工作机制。形成了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辖区单位党组织广泛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和研究,发现乱贴乱画,乱堆乱放,立刻跟踪处理,采取警民联合方式,共同维护社会治安。经常走访楼道,检查“法轮功”张贴情况,成立了社区党员志愿者、巾帼志愿者、低保志愿者等队伍,义务进行联防巡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社区一方平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会积极配合xx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切实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调动各方力量,为创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xx社区党委 2011年8月1日

老残一体工作汇报
《老残一体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