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汇报

社区特色就业工作汇报(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5:11:30 来源:工作汇报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某社区特色工作汇报材料

创新管理模式 提升服务水平

——XX社区阵地建设及特色工作情况汇报

xx社区成立于xx年x月,辖区面积x平方公里。截止x月x日,辖区居民xx户、x人,常住人口x户,xx人;流动人口xx户,xx人。社区两委成员x人,网格信息员x人,在册党员x人,报到在职党员x人,非建制党组织x个,辖区单位x个,其中机关单位x个,学校x个,个体商户x户。有志愿者队伍 x支x余人。社区服务中心建筑面积xx平米,内设一站式服务大厅、社区管理服务工作站、市民文化展厅、廉政文化长廊、党员励志堂、书画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科普活动室、计生早教室、禁毒展厅、居民大讲堂、文体娱乐室、棋牌活动室,医疗卫生服务站、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残疾人康复室等功能室。具备了党员管理、居民自治、社会管理和劳动保障、民政民生、文体娱乐等多方面社会服务功能。

xx社区按照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及xxx工作发展思路的要求,根据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的趋势,紧紧抓住承担市、区两级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试点任务的契机,积极探索创新新形势下的社区管理和服务方式,构建了“基层组织牵头、自治组织负责、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社区管理服务格局。

一、创新管理服务模式,推进社区党组织建设

(一)“四四六”模式,加强社区管理服务。社区针对流动人口多,保障房新迁入居民多、弱势群体多、矛盾隐患多、迫切需要提升社区管理服务能力的“四多一迫切”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四四六”管理服务模式,即构建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群众

1 工作室、一站式服务大厅“四位一体”的社区组织构架;运行基层党组织管理服务网络、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网络、居民自治组织自我管理服务网络、社会化便民利民服务网络“四网并行”的社区管理服务机制;形成群众权益维护体系、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流动管理体系、信息网络服务管理体系、思想道德建设体系、群众自治自律管理体系、群众工作社会评价体系的“六大管理服务体系”。

(二)发动群众参与,强化服务网络建设。为更好地发动居民参与社区管理服务工作,提高居民群众的组织化程度,社区党支部组建各类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队伍,促进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进一步完善社区党员代表大会、居民代表大会、居民议事小组工作制度,使居民群众积极参与社区各项重大事务,形成了居民自治组织常态化工作格局。帮助新建住宅小区组建业主委员会,在辖区社会服务机构和个体工商户中组织了幼儿教育、学生托管、餐饮服务等4个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协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提高作用,使其成为社会管理和服务的一份子。采取区域型、特色型、兴趣爱好型的形式,组建了社区文体协会、棋牌协会、陶笛协会、秧歌协会等5个群众文化团体,赋予其组织文化活动、管理文化队伍、倡导文明新风等职责。建立10个便民服务网点,提供诚信便民服务。

(三)延时上下班,和居民“零距离”。社区深化便民服务,实行网格管理员在社区轮流延时上下班制,正常工作日轮流提前一小时上班、延后一小时下班,为居民办理各项业务,从2012年10月实行延时上下班制以来,社区八小时外共接待办事居民300余人次。延时工作制既解决了社区居民特别是上班族、外来务工

2 人员到社区办事不方便的问题,又能有效提高社区服务工作水平,体现“居民事无小事”的工作理念。

二、实行网格管理,整合服务项目

(一)创新网格管理模式,实现精细化服务。作为试点社区,华苑社区经过自上而下反反复复的摸索和实践,最终形成了网格化管理“一二三四”服务模式:“一”是通过网格管理实现小网格、大服务、让居民满意一个核心目标;“二”是坚持服务全覆盖、零距离、高效率和社区主导、居民参与两个原则;“三”是通过网格化管理做到知民情、解民愿、保民安三个到位;“四”是通过构建四级网格(社区、小组、地片、楼栋)、建设四员队伍(网管员、信息员、联络员、民情员)、设置四室(社会管理服务站、群众工作室、居民服务厅、社区警务室)、搭建四个平台(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党员志愿者服务平台、社区文化活动平台),形成全面覆盖、分级管理、层层履责、网格到底、责任到人的管理网格运行机制。目前,社区建立一级小组网格5个、二级地片网格12个、三级楼栋网格32个,本着“矛盾不上交、矛盾不出社区”的原则,借助网格化管理,通过下沉到网格的人员来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化解矛盾,对于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逐级上报到区社管办,并根据办理情况及时反馈给居民,逐步实现了服务的精细化。

同时,将社区内的市场、学校、医院、单位、个体营业店等归入基础网格,建立“人、地、物、情、事、组织”六要素信息库。社区网格管理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定奖惩的网格化综合管理新模式,做到社区有网、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尽其责。

(二)“六个一”方式,细化网格服务。华苑社区采取“六个一”方式,切切实实为网格内群众解决日常生产与生活中的困难与问题,实现小网格服务大民生。“一户”:对辖区5494户居民进行入户调查,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一档”:通过走访入户,对党员、居民个人信息、家庭信息以及需求信息一一建档。“一卡”:印制下发便民联系卡,公开社区网管员姓名、职务、联系方式及生活常用电话,方便服务居民。印制发放“邻情关照卡”,搭建居民自治管理平台。“一箱”:设置民情意见箱,定期开箱取信,及时做好登记梳理落实工作。“一线”:开通民情服务热线电话,确保第一时间解决居民反映的各类问题。“一会”:定期召开民情分析会,听取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设,对能够当场解决的进行当场解决,对一时无法解决的,给予合理解释。

三、强化阵地作用,发挥党员示范

(一)建好阵地,加强学习。社区将市民抒怀堂、党员励志堂、居民大讲堂、文体娱乐室、党团活动室、书画室、图书室等10余个活动室全部向党员、居民开放,使党员开会学习有阵地,居民娱乐活动有场所。并利用电子屏、广播室、社区报、宣传橱窗、廉政文化长廊、小区电子屏等宣传舆论阵地,宣传社区党组织建设工作。社区还重视发挥社区党校、社区团校以及居民大讲堂作用,聘请党校教师、离退休教育工作者、法律工作者、老干部、老党员等为社区党员居民宣传、讲解党的理论知识;同时,注重发挥共建单位资源优势,共建共享,结合理论学习,开展党建活动日、爱国主义教育等主题教育,学习报告会、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促进相互间的学习与交流,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学习目的。社区先后使1000多名党员居民青少年受到了教育,让

4 广大党员居民学习有园地,交流有场所,在社区形成了 “人人要学、人人会学、人人比学、人人善学”的浓厚氛围。

(二)“党员个性化服务”显特色。社区通过上门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广泛征集党员和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全面了解党员学习、生活情况,建立“党员个性化服务台帐”,及时排忧解难。受助党员则结合“创先争优”活动中党员个人承诺,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主动开展个性化为民服务,从而“一带一”、“点对点”地服务老百姓。目前,社区已对辖区40余名党员进行了个性化服务。社区党员服务居民30余人次,带动帮助居民就业26人。

三、切实为民服务,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一)落实公共政策,为民服务。社区切实关注弱势群体和重点人群,广泛开展“困难家庭惠民政策全覆盖、低保户医疗保险全覆盖、零就业家庭就业扶持全覆盖”等活动,先后为110户困难居民落实了低保政策,为400多名老年人、188名残疾人落实了优待政策,为28名大病人员、重残人员、高龄老人争取社会救助金9.8万元,为16名大病人员申请医疗救助8.6万余元,帮助30多个零就业家庭解决了就业问题,使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二) 为民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社区分别与8家共建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内容涉及政策支持、项目扶持、扶贫帮困、科技服务等,同时参与社区民情民意分析会,为社区和居民解决了8大方面的实际问题,结对帮扶14户困难群众。党员与群众结对43对、为群众办好事120余件。在职党员主动到社区亮身份,参与社区建设,为居民办实事,并接受监督评议。

(三)发掘各项资源,丰富群众文化。社区通过各种途径不断

5 开发社区文化场所,充分挖掘各项资源,采取以奖代投的方式为文体队伍购置服装和各类器材。组织开展廉政书法笔会、漫画展、家庭助廉签名活动;社区艺术节纳凉晚会;诗朗诵比赛;社区居民趣味运动会;进居民小区放映廉政励志电影活动;器乐才艺展演会;下基层单位新春联谊会;成立了“学雷锋志愿者服务基地”,组织社区志愿者开展各类服务活动,举办“亮点纷呈聚社区,文化艺术惠居民”社区文化艺术节廉政专场晚会、“好邻里”厨艺大赛等。以文化娱乐体育活动为载体,增强居民归属感和凝聚力,推进平安和谐社区创建工作。

今后,xx社区将按照“巩固、完善、提高”的总体要求,在落实和完善上下功夫,进一步深化、细化、具体化工作措施,全面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体系化建设,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拉僧仲努力工作。

推荐第2篇:特色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汇报材料

特色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汇报材料

××社区辖区面积平方公里,有居民住宅楼34栋,1722户,5368口人,其中有下岗失业人员1171人,残疾人257人,直管党员66人。下岗失业人员多,残疾人员多,贫困人口较集中,是我们社区的特点。近年来,××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在振兴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在共驻共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从关注就业、社会救助等

方面入手,积极开展“关爱救助型”社区的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实效。

一、加大投入力度,夯实特色社区创建基础

××社区按照市、区组织部门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打造特色示范社区”

的总体要求,从充分发挥社区功能的角度出发,整合社区资源,在街道办事处和结对共建单位资金支持下,使办公用房、活动场所和内部设施等方面有了一个新的改观。建立了“四室一基地”(即党员活动室、图书室、乒乓球室、残疾人康复训练室、再就业技能培训基地)和“一站式”综合服务站。开设了社区党务、社区管理、社区公益性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窗口,实行“一站式”综合服务,为居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制作了高质量图版,配齐了电视、vcd、音响等设施,规范了社区居委会牌匾和各种档案,提升了软硬件建设水平。

二、搭建平台,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

××社区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特长,以党员为中心,与困难户、下岗职工、残疾人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围绕下岗党员自主创业、带头致富,在商业网点中开展了“亮身份、树形象、争创党员先锋岗”和“诚信经营户”评比活

动,带动身边的经营户诚信经营。为了营造一个居民之间相互交流与互动的平台,社区党支部制作了“爱心互助卡”,以党员作为邻里联络员,定期走访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开展居民之间的互助服务。对空巢老人、弱势群体开展送温暖服务,让他们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关爱,对下岗职工、残疾人送政策、送技能服务,让他们自主创业重新走上就业岗位。通过“爱心互助卡”使邻里之间逐渐从陌生走向熟悉,互帮互助成为邻里相扶、守望相助的生活共同体。

三、建立和完善机制,积极探索关爱救助工作新途径

××社区是旧小区,今年,我们立足社区的实际情况,建立了振兴街道××爱心超市,采取微利经营和社会无偿救助相结合的方式运营,安排一名低保人员,帮助她实现了就业,用盈利的资金回报给困难群体,同时发放“爱心救助卡”,开展不定期的无偿救助活动。截止目前为20多户特困家庭发放了“爱心救

助卡”,使他们凭卡到爱心超市按需求领取米、面、油或其他生活用品,由一次性救助变为长年性帮扶,使爱心救助真正成为一条长效的保障线。另外,我们建立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基地和困难职工帮扶站,有针对性的开展编织、布艺等职业技能培训。今年,利用培训基地举办技能培训12次,安置就业130多人,为79名“4050”人员提供了公益性岗位,就业率达到97%。树立就业典型2人,建立了详细的下岗失业人员、离退休人员管理档案。

四、真情关爱,扎实有效做好残疾人帮扶工作

××社区是自治区级残疾人工作“示范社区”,为了扎实有效地做好残疾人工作,我们于2006年4月成立了松山区首家残疾人康复站,并配备了价值万元的康复设备,安排了一名康复指导员进行技术指导。成立了残疾人协会,为有康复需求的142名残疾人提供了康复服务,康复服务率达到90%,对25户残

疾贫困户全部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内,解决了他们基本生活问题,为双腿残疾人发放了轮椅,为残疾人家庭的孩子申请了救助金7000余元,同时还积极协调市残联、区残联、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等部门对残疾人进行救助。对有劳动能力的97名残疾人安排从事临时家政、块布加工等工作,安置6人到金剑铜业有限责任公司工作,残疾人就业率达85%。7月份,××社区举办了首届“邻里联谊暨残疾人趣味运动会”,近200名社区居民、党员及残疾人参加了这次运动会,30名运动员围绕××社区进行了火炬接力赛,并组织残疾人开展了象棋、扑克等比赛,通过活动,展现了社区居民团结和睦、友爱互助的良好精神风貌。

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关爱救助社区氛围

为了增强广大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我们创作了××社区区徽、区歌,创办了“××之家”社区简报。不定期向居民宣传上级有关方针政策,社区

近期重点工作和热点新闻,健康饮食等知识。通过这些工作拉近了社区居委会与居民之间的距离和感情,使广大居民了解社区,关心社区,增强了建设社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针对辖区旧楼房混乱滞后的现象,我们为137个单元安装了单元牌,同时,把计划生育知识、精神文明建设、平安建设和居民思想12全文查看

推荐第3篇:特色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汇报材料

××社区辖区面积0.2平方公里,有居民住宅楼34栋,1722户,5368口人,其中有下岗失业人员1171人,残疾人257人,直管党员66人。下岗失业人员多,残疾人员多,贫困人口较集中,是我们社区的特点。近年来,××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在振兴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在共驻共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从关注就业、社会救助等

方面入手,积极开展“关爱救助型”社区的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实效。

一、加大投入力度,夯实特色社区创建基础

××社区按照市、区组织部门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打造特色示范社区”的总体要求,从充分发挥社区功能的角度出发,整合社区资源,在街道办事处和结对共建单位资金支持下,使办公用房、活动场所和内部设施等方面有了一个新的改观。建立了“四室一基地”(即党员活动室、图书室、乒乓球室、残疾人康复训练室、再就业技能培训基地)和“一站式”综合服务站。开设了社区党务、社区管理、社区公益性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窗口,实行“一站式”综合服务,为居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制作了高质量图版,配齐了电视、vcd、音响等设施,规范了社区居委会牌匾和各种档案,提升了软硬件建设水平。

二、搭建平台,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

××社区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特长,以党员为中心,与困难户、下岗职工、残疾人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围绕下岗党员自主创业、带头致富,在商业网点中开展了“亮身份、树形象、争创党员先锋岗(来源:好范文 http://www.daodoc.com/)”和“诚信经营户”评比活动,带动身边的经营户诚信经营。为了营造一个居民之间相互交流与互动的平台,社区党支部制作了“爱心互助卡”,以党员作为邻里联络员,定期走访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开展居民之间的互助服务。对空巢老人、弱势群体开展送温暖服务,让他们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关爱,对下岗职工、残疾人送政策、送技能服务,让他们自主创业重新走上就业岗位。通过“爱心互助卡”使邻里之间逐渐从陌生走向熟悉,互帮互助成为邻里相扶、守望相助的生活共同体。

三、建立和完善机制,积极探索关爱救助工作新途径

××社区是旧小区,今年,我们立足社区的实际情况,建立了振兴街道××爱心超市,采取微利经营和社会无偿救助相结合的方式运营,安排一名低保人员,帮助她实现了就业,用盈利的资金回报给困难群体,同时发放“爱心救助卡”,开展不定期的无偿救助活动。截止目前为20多户特困家庭发放了“爱心救助卡”,使他们凭卡到爱心超市按需求领取米、面、油或其他生活用品,由一次性救助变为长年性帮扶,使爱心救助真正成为一条长效的保障线。另外,我们建立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基地和困难职工帮扶站,有针对性的开展编织、布艺等职业技能培训。今年,利用培训基地举办技能培训12次,安置就业130多人,为79名“4050”人员提供了公益性岗位,就业率达到97%。树立就业典型2人,建立了详细的下岗失业人员、离退休人员管理档案。

四、真情关爱,扎实有效做好残疾人帮扶工作

××社区是自治区级残疾人工作“示范社区”,为了扎实有效地做好残疾人工作,我们于2006年4月成立了松山区首家残疾人康复站,并配备了价值1.5万元的康复设备,安排了一名康复指导员进行技术指导。成立了残疾人协会,为有康复需求的142名残疾人提供了康复服务,康复服务率达到90%,对25户残疾贫困户全部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内,解决了他们基本生活问题,为双腿残疾人发放了轮椅,为残疾人家庭的孩子申请了救助金7000余元,同时还积极协调市残联、区残联、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等部门对残疾人进行救助。对有劳动能力的97名残疾人安排从事临时家政、块布加工等工作,安置6人到金剑铜业有限责任公司工作,残疾人就业率达85%。7月份,××社区举办了首届“邻里联谊暨残疾人趣味运动会”,近200名社区居民、党员及残疾人参加了这次运动会,30名运动员围绕××社区进行了火炬接力赛,并组织残疾人开展了象棋、扑克等比赛,通过活动,展现了社区居民团结和睦、友爱互助的良好精神风貌。

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关爱救助社区氛围

为了增强广大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我们创作了××社区区徽、区歌,创办了“××之家”社区简报。不定期向居民宣传上级有关方针政策,社区近期重点工作和热点新闻,健康饮食等知识。通过这些工作拉近了社区居委会与居民之间的距离和感情,使广大居民了解社区,关心社区,增强了建设社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针对辖区旧楼房混乱滞后的现象,我们为137个单元安装了单元牌,同时,把计划生育知识、精神文明建设、平安建设和居民思想

道德建设等书写在单元牌上,既方便了居民,又宣传了相关知识。为辖区内所有楼道悬挂了安全警示牌,提醒广大居民提高安全防范和自我防范意识,让平安建设工作走进每一个楼道和家庭,创造了平安和谐的环境。

总之,我们特色社区创建工作刚刚开始,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下一步,××社区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关爱救助社区创建工作。

一是进

一步完善“一站式”综合服务站功能。安装电子显示屏,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改善服务方式,努力提高广大居民群众、辖区企事业单位对我们服务的满意率。

二是进一步完善党组织设置。积极筹划建立党总支,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特色社区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以党建促特色示范社区创建,提升特色社区创建水平。

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建立专门助老、助残、助困志愿者服务队,在重阳节到来之际,为70岁以上老人过一次集体生日,让他们体会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依托乒乓球协会经常性地开展乒乓球联谊赛,丰富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借助各类基地,立足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特色社区创建工作增添活力,全面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推荐第4篇:特色工作汇报

办学特色(艺体教育)汇报

近年来,我们坚持特色兴校,加强对艺体教学的组织领导。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的艺体工作领导小组,把艺体工作列入学校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制定明确规划,实行目标管理制和一票否决制,并对艺体工作予以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全方位倾斜,确保了组织到位。

工作中,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广泛开展以“三个一”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以学生为本,在抓好“三团”、“三队”建设,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活动的同时,立足本校实际,重抓了“三个一”活动,即每周至少开展一次班级间的文体活动专项比赛,如合唱比赛、集体舞比赛、演讲比赛、书法比赛、手抄报比赛、绘画比赛、体育单项比赛等;坚持唱好“课前一支歌”,每天上午下午第一节课前5分钟要求各班级按照统一安排,全班同学集体演唱一首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优秀歌曲,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水平,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每天欣赏一支名曲,利用校广播,在早上和课课间播放世界名曲、轻音乐,加强对学生的音乐熏陶,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同时丰富了学生的课间生活。学生参与率达100%。2001年和2002年获得胶南市中小学生春季田径运动会精神文明奖,2001年获得中学生艺术节优秀组织单位,文艺会演团体金牌奖,2002年参加胶南市中学生校园集体舞比赛获一等奖。2001年和2002年获得胶南市中小学生春季田径运动会精神文明奖,2001年获得中学生艺术节优秀组织单位,文艺会演团体金牌奖,2002年参加胶南市中学生校园集体舞比赛获一等奖,绘画比赛、合唱比赛获三等奖。

推荐第5篇:社区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汇报材料

社区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下)上午好

2011年我社区在街道社保所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就业是民生之本,不断夯实工作基础,抓好政策落实,有针对性地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工作,努力开发就业岗位。我社区有效地发挥了就业桥梁作用,使社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较充分地就业。现将我社区就业再就业工作汇报如下:

概况:现辖区内\"两有\"人员611人,\"两有\"人员就业数601人,\"两有\"人员就业率98.4%;低保总人数35人,享受低保的人员中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未就业人数3人,享受低保人员中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未就业人员比例8.6%。长期失业现象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全部消除。

一、在过去的一年里,社区登记失业人员231人,本社区安置失业人员170人,指导性安置61人,安置率达100%,其中安置困难人员80人。登记进城农民工370人,安置150人。

二、为更好的帮助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我们印制了联系卡,通过不定期的入户调查,了解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4050困难人员、刑满解教人员等就业再就业困难情况,及时提供岗位信息,职业指导,技能培训,从而实现就业再就业。通过入户调查和政策宣传,落实了高校毕业生服务进社区2名,办理失业证170本。

三、强化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再就业能力。2011年实施再就业培训23人,组织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4050困难人员、刑满解教人员等参加大中小型招聘会20余次,拓宽就业渠道。

三、对符合享受政策的人员及时办理相关手续,落实优惠政策。2011年有11名低保人员实现了灵活就业,并申领了就业补贴。办理4050人员享受社保及医保补贴94人次,办理双解和单解人员养老保险及医保补贴52人,办理职工医疗保险38人,更换社保卡98人。办理城乡医保477人,实现参保率100%。通过以上工作,我社区2011年保持\"充分就业社区\"工作顺利验收。

四、2012工作打算,在保持充分就业社区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完成上级领导下达的安置任务,更进一步的做好就业再就业登记工作,对登记的困难人员有针对性的服务,认真做好政策宣传工作,搭建好社区社会保障工作平台,认真完成好站长交办的其他工作,社会保障工作任重而道远,社区将总结经验,学习借鉴先进优秀社区好的做法,继续把社会保障工作加以完善,并引向深入。

新桥街道**社区

推荐第6篇:就业工作汇报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少数民族学生

就业创业为重点

持续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

(2014年5月26日)

按照《关于开展2014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专家进校实地调研的通知》要求,现将我院就业工作汇报如下:

一、学院基本情况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成立于2003年5月,先后由九所大中专院校整合而成。学院占地面积 1370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2亿元,馆藏纸质图书76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视频资料7万余部。现有在编教职工889人(另有外聘教师23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714人,副高级以上职称314人。目前在校学生19160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12715人,成人及电大远程学历教育生6445人)。每年完成各类短期培训3万余人次,职业技能鉴定近1万人次。

学院现设有13个教学单位和23个行政处室及科研院所,开设35个高职专业和30个中职专业。作为锡盟唯一一所综合类高职院校,我们一贯坚持“成就每一个人”的育人理念,坚持蒙汉双语教学的办学特色,坚持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的工作思路,立足于锡盟未来发展的人才培养教育基地,建设新农村、新牧区、

1

提高农牧民素质的培训教育基地,提升职工文化水准的继续教育基地和民族职业教育的示范基地的办学定位,努力发展民族教育,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建院以来累计培养各级各类人才1.5万名,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就业工作

锡盟地处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由于地域、经济及就业观念等原因,毕业生就业工作难度较大。学院始终坚持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完善领导体制,构建就业工作长效机制,切实保障“就业组织与领导、就业保障条件、就业指导工作和就业信息收集”的四到位,实现就业人员专业化、就业指导全程化、就业服务全员化和就业工作信息化,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就业质量不断提高,连续数年被评为“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服务体系,保证毕业生充分就业 1.全面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2009年以来,学院成立了以院长任主任、副院长任副主任、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各系院校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学院领导每季度至少听取一次就业部门专项工作汇报,每学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就业形势、研究部署就业工作;每年召开一次招生就业工作总结表彰大会,表彰奖励在就业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 2

人,总结分析上年度就业工作的经验和不足。学院领导经常走访各系、校,了解就业情况,把就业工作与系、校领导班子业绩考核、经费划拨及就业奖励挂钩,使全院上下从思想上达成就业是政策工程、民生工程、维稳工程、民心工程的共识,在行动上主动投身到就业工作中,形成了全员参与就业工作的有效机制。

2.完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学院设置了独立的处级就业指导中心,配有专职工作人员6名,各系、校也配备了专兼职就业指导人员,有13名教师考取了全国职业指导师和创业指导师资格证书。学院就业洽谈室、宣讲室等一应俱全,超过生均0.18平米,学院网络教室随时供毕业生查询就业信息。就业经费优先足额保障,每年均超过学费收入的1%。在制度建设上,先后出台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办法》、《毕业生就业工作经费发放及奖励办法》等相关文件,定期落实检查,保证就业工作有序进行。

(二)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毕业生就业 1.构建联动机制。学院每年将招生、就业和教学中心工作以责任目标的形式,下达到各单位,各单位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位教职员工,形成了全员参与招生、培养和就业的联动机制;同时学院与地方政府、用人单位及兄弟院校签订了校地、校企、校际联合办学“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企业参与课程体系设计、实习指导、毕业设计指导以及岗位培训,促进了校企零距离对接。

3

2.调整优化专业。学院立足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进行专业优化与调整。针对锡林郭勒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重点建设了电厂设备运行与维护、康复治疗技术等品牌、骨干和特色专业。目前学院有自治区级品牌专业5个,院级品牌专业9个;教育部、财政部专项支持的专业1个,学院重点建设专业6个,使专业建设与招生就业工作相互促进,形成了良好的机制。

3.实施“三项工程”。在抓好常规教学和常态管理的同时,启动实施了 “三项工程”建设项目。即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人才储备、引进高端人才和专业急需人才的“人才工程”;投入1000万元进行第二轮全日制教育教学和投入300万元开展的成人继续教育教学的“质量工程”;每年投入200万元实施的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德育工程”,使核心价值观进课堂,成为全院师生的行动自觉,行为准则。

4.提升师资队伍的能力。依托国家、自治区两级教师培训项目,加大师资在岗培训工作。近三年,学院有114名教师到国内外参加了国培项目,派出教师近1000人(次)参加区内外和国外高校培训、挂职,学院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比例已达50%。实施了名师工程和教学团队建设工程,目前有自治区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教学名师2人,教坛新秀3人,优秀教学团队3个。有院级名师10人,优秀教学团队 9个。各专业聘请行业 4

企业优秀专业人才、能工巧匠等兼职教师、专业建设指导专家200多人,初步构建起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5.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学院投入近2亿元购置教学仪器和实训设备,目前学院有校内实训室101个,设备总量为13673台套,校内实训室学年使用频率224万人时;建设了锡林河旅游度假区、驾驶员培训中心等校内实训基地。学院与锡盟医院等139家企事业单位签订协议,建设了校外实习实训就业基地,每个专业至少有5个校外实训基地。2013年接收33个专业的实习学生2783人次,实习结束后被实习单位录用493人。

(三)加强指导,更新观念,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1.全程指导,实现课程建设的专业化和咨询辅导的常态化。学院设有就业指导教研室,有专兼职教师12人。根据人才培养规划,就业指导课作为公共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共38学时,分四个模块,在四个学期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学院组织编著出版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材;学院每年多次聘请就业部门领导、企业人力资源专员、学院领导、已毕业的优秀毕业生举办就业讲座,就业指导中心设有专门的就业咨询室,随时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掌握求职技巧,顺利实现就业。

5

2.积极探索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帮助毕业生就业创业。通过就业网站、QQ群、电子屏幕等渠道积极宣传就业创业形势和政策,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增强就业竞争意识、创业意识和基层服务意识。安排专兼职工作人员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给予咨询、指导和服务。动员鼓励毕业生参加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社区民生志愿服务、大学生预征入伍等项目考试。与社保部门联合举办SYB创业培训班,增强毕业生创业能力。积极组织大学生开展创业大赛。创建了易度空间电脑工作室和校园物流“一站式”服务中心,服务于全院师生员工。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1.重视就业市场开发。现已基本形成立足锡盟、面向全区、辐射华北的就业网络,2013年毕业生锡盟就业占32.4%;区内其他盟市就业占51%;自治区外京津地区就业占12.2%。为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学院通过走访用人单位,发放学生实习补贴,为顶岗实习的学生购买保险,召开就业招聘会、开展就业服务月等活动,促进学院的就业工作。2013年学院举办大型招聘会4场,专场招聘会47场,提供各类就业岗位4600多个;通过招聘会形式就业的学生达34.7%。

2.加强就业信息平台建设。学院就业信息管理采取院、系校和学生的三级管理模式,与上级就业主管部门数据同步,并与各类人才机构链接定期互换信息。学院有独立域名的就业网站,嵌 6

入了教育部一站式服务,通过就业信息网、毕业生QQ群、班主任飞信群、微信等方式为毕业生提供快捷服务,2013年通过各种方式发布招聘信息、招考信息300余条,建立有效的用人单位信息库1320家;毕业生可以了解来自全国各地的就业信息,进行就业咨询,参加网上就业洽谈活动,实现自我推荐;用人单位也可以通过网站了解学院和毕业生情况,发布招聘信息,选择优秀人才。

3.充分照顾各类就业弱势群体。就业指导中心协同各系(院、校)全面了解毕业生情况,制定了《“一对一”就业指导方案》,对蒙语授课学生、家庭贫困子女、工科女生等就业困难的群体及有特殊情况的就业困难的个人制订了相关帮扶计划,层层落实,以实现充分就业。2013年通过国家政策为66名享受低保家庭子女申请了每人1000元政府的求职补贴, 253名就业困难毕业生,通过帮扶得以顺利就业。对毕业离校时仍未就业的毕业生建立台账,分析其未就业的原因,在毕业后二年内仍为他们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寻找岗位,每年都安排50名以上已毕业学生二次就业。

(五)就业工作成效

1.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学院以对学生、家长、社会负责的态度,努力实现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实现了毕业生充分就业。通过分析近三年毕业生就业情况显示, 50%以上学生在基层就业,就业行业涉及行政事业、新型企业、传统畜牧业、7

服务业等。2013年学院共对25个专业共1280名毕业生进行调查,占毕业生总数58.6%,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学院毕业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给予了“能吃苦,善思考,上手快,后劲足”的高度评价。通过调查显示,毕业生在各个岗位称职率达94.8%。

2.开展就业工作研究。通过问卷、电话回访、走访等形式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随时掌握他们的就业状况,分析学院毕业生就业形势,发布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结合学院毕业生特点,组织教师编写就业指导教材,申报了自治区高校《母语授课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与创业问题的调查与对策研究》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与研究》课题,为从更高层次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奠定基础。

三、学院特色

学院在校生中47﹪是少数民族学生,主要来自内蒙古、新疆、青海、辽宁、黑龙江、云南等省、自治区。现有16专业46个高职班级1099名学生采用蒙汉双语教学。多年来,学院始终把双语教学作为学院的特色,贯穿在招生、培养和就业工作之中。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时,依据因材施教原则,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发展需求,多措并举提高民族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少数民族毕业生充分就业,为内蒙古、新疆、青海等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做出贡献。

8

一是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方面,实现双语的全面并轨。对蒙授录取的学生,入学即实施双语授课。多年来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已形成比较成功的“蒙语—蒙汉双语—汉语”的授课模式,毕业生均参加了国家普通话培训测试,经过在校三年的学习,所有蒙语授课学生都能用汉语交流,为其顺利求职就业及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积极优化教学环境,努力提高双语教学质量。一直以来,学院在软硬件建设上均优先考虑双语教学,硬件配置上,学院不仅在所有教室、实训室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施,为所有任课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而且还为双语教学实训室、计算机室和双语教学教师的笔记本电脑安装了蒙文软件。成立蒙文教材编审委员会,制定《学院蒙文教材建设与管理实施办法》。近几年已组织编译出版全国大中专院校蒙文教材30部,校本教材100余部。有80名蒙汉双语授课教师被选派到国内外师资培训基地参加课程开发等专项培训,70名蒙汉双语骨干教师被派往企业、高校挂职锻炼。

三是有针对性地加强就业指导,强化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观、择业观、基层观教育。针对蒙语授课学生专门开设双语教学《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邀请在基层岗位就业创业的蒙古族毕业生先进典型回校交流,为参加各类基层就业项目考录的少数民族毕业生提供母语辅导。

9

四是拓宽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渠道,努力搭建就业平台。在开拓市场、联系用人单位时,有侧重的联系民族地区就业单位,并优先推荐少数民族学生。同时,学院鼓励少数民族毕业生走出去,利用双语优势,主动到用人单位应聘,提高就业率。积极开发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基地,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就业。

五是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毕业生创业,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每年拿出10万元用于创业帮扶,2013年举办了大学生创业大赛,并参加了自治区大学生创业大赛,“蒙古语言文化艺术传媒”创业项目在自治区47所高校、1477个团队中脱颖而出获优胜奖,获得创业基金1万元,“礼仪公司”创业项目获得优秀奖,获得创业基金5千元。

各位专家,在各级领导及全院教职工的大力支持下,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弱势就业群体的少数民族毕业生也基本实现了充分就业。但作为教育欠发达的边疆地区,与内地高校相比还有很多不足之处,真诚希望专家组提出宝贵意见,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扬长处,克服不足,实现我院毕业生更高质量的就业。

推荐第7篇:就业工作汇报

就业工作汇报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劳动部门的帮助指导下,我区始终坚持把提高就业率作为检验地区发展的第一指标和区政府的首要职能,以增加就业岗位为目标,以落实就业政策为主线,以强化就业服务为手段,以加大资金投入为保障,以帮助困难人员就业为重点,千方百计落实就业工作任务,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保持地区稳定。现将有关

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区的就业形势截止2002年底,全区本地登记失业人员17446人,其中新增失业人员5422人,下岗失业人员12024人。领取失业保险待遇人员9964人,大龄人员6942人。就业压力非常大。造成我区就业压力巨大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驻区国有大中型企业比较密集,下岗失业职工队伍庞大;二是大连市老城区改造力度不断加大,市内三区部分低收入人群陆续迁入我区,造成下岗失业人员机械增长较快;三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失地、失业农民转为城市居民,也使就业资源紧张程度进一步加剧。

二、岗位开发与就业情况我区始终坚持把发展经济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通过大力发展吸纳劳动力能力强、容量大的相关产业,并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培育和发展新的就业增长点,增加就业岗位。今年,我们确定了76个重点项目,将创造一大批就业岗位。区政府在安排财力投资项目时,也把促进就业作为一项基本指标,与吸纳地区下岗失业人员挂钩。截止目前,本地区经济发展带动净增岗位6200多个,从行业构成来看:商贸业占46,服务业占34,制造业占10,其它行业占10;从经济类型来看:国有企业占3,集体企业占15,外资企业占30,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占52。截止7月底,我区就业总人数13373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就业7542人,领取失业保险待遇人员就业2515人,大龄人员就业1320人。

三、各项再就业政策落实情况区政府责成区劳动部门,对相关政策文件进行了汇编,下发全区,将再就业政策落实情况作为精神文明考核和机关开门评议的重要内容,要求各有关单位每月向区再就业工程领导小组汇报落实情况,在区报设专栏进行通报,并实行专项督查,确保再就业政策落实到位。截止目前,为500户企业、8462人减免税费金额达149.6万元,为吸纳28名下岗失业人员的5户服务性企业减免税金6.1万元。30余名失业人员已申报小额贷款或有贷款意向,其中8人正在担保公司和银行评估过程中。

四、社区平台建设情况根据市政府有关工作要求,我区13个城区街道和79个社区全部建立了劳动保障所(站),社区平台硬件建设全部达标,办公场所面积均在100平方米左右,并配备了电脑、电话等办公设备。每个街道4万元的配比资金已全部到位,配备4名以上工作人员,机构设置、编制、经费等均以区编办和区政府文件予以确定。

五、再就业资金筹集情况目前,我区已筹集再就业资金630.8万元,并进入专户。此外,本级财政预算列支150万元(不含小额贷款担保机构注册资本700万元)。1-7月,再就业资金使用277万元,其中215万元用于公益性岗位的开发,20万元用于再就业培训,42万元用于社区平台建设配比资金。

六、帮助大龄人员就业情况为帮助大龄人员就业,我区建立了大龄下岗失业人员基本情况档案和数据库,全面掌握大龄人员下岗失业原因、家庭状况、就业意愿和安置去向等情况,增强就业帮助的针对性。同时,通过开展创建无待业社区活动,在全区实行分片包干,实行就业双向承诺,辖区内有就业愿望的“4050”人员只要不挑不拣,可全部推荐上岗。区政府已采取清理机关事业单位工勤岗位和加强城建综合执法巡防力量等措施,共开发公益性岗位529个,用于安置大龄人员。1-7月,区财政安排大龄人员就业财政补贴215万元,其中205万元用于支付工资、5万元用于岗前培训、5万元用于支付服装费等其它费用。

七、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为增强就业服务功能,2000年,区财政投资1400万元新建了5100平方米的劳动力市场,并与市劳动力市场和辖区内的街道实现联网,形成市、区、街三级就业信息发布网络。劳动力市场实行“一站式”办公,并为大龄特困人员设立了专门服务窗口。每年举办就业洽谈活动10次左右,介绍就业岗位近8000个,成交量达到4000多人。在再就业培训方面,我区以区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和社区教育学院为核心,下设13个社区就业培训分校、6个农村技术培训学校,教学、实习场地面积近1万平方米。先后开设培训专业近30个,年培训8000多人,培训鉴定合格率达90,就业率达75以上。为培训高素质的技术工人,我区近期又整合社会资源,投资1000多

万元建成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职业技术学校和两个面积3000平方米的实习基地,年培训人员可达到5000人以上。

八、贯彻中央再就业工作会议的有关措施为贯彻中央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我区重点打造六个平台,全方位促进再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是打造岗位平台,突出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二是打造资金平台,发挥政府

财政对就业的扶持作用。三是打造培训平台,增强职业技能对就业的推动作用。四是打造援助平台,发挥社会各界对就业的帮扶作用。五是打造创业平台,提高失业人员对就业的能动作用。六是打造服务平台,完善市场机制对就业的配置作用。今后,我区将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深入研究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矛盾,不断探索就业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坚决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就业工作任务,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推进“大大连”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劳动部门的帮助指导下,我区始终坚持把提高就业率作为检验地区发展的第一指标和区政府的首要职能,以增加就业岗位为目标,以落实就业政策为主线,以强化就业服务为手段,以加大资金投入为保障,以帮助困难人员就业为重点,千方百计落实就业工作任务,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保持地区稳定。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区的就业形势截止2002年底,全区本地登记失业人员17446人,其中新增失业人员5422人,下岗失业人员12024人。领取失业保险待遇人员9964人,大龄人员6942人。就业压力非常大。造成我区就业压力巨大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驻区国有大中型企业比较密集,下岗失业职工队伍庞大;二是大连市老城区改造力度不断加大,市内三区部分低收入人群陆续迁入我区,造成下岗失业人员机械增长较快;三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失地、失业农民转为城市居民,也使就业资源紧张程度进一步加剧。

二、岗位开发与就业情况我区始终坚持把发展经济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通过大力发展吸纳劳动力能力强、容量大的相关产业,并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培育和发展新的就业增长点,增加就业岗位。今年,我们确定了76个重点项目,将创造一大批就业岗位。区政府在安排财力投资项目时,也把促进就业作为一项基本指标,与吸纳地区下岗失业人员挂钩。截止目前,本地区经济发展带动净增岗位6200多个,从行业构成来看:商贸业占46,服务业占34,制造业占10,其它行业占10;从经济类型来看:国有企业占3,集体企业占15,外资企业占30,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占52。截止7月底,我区就业总人数13373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就业7542人,领取失业保险待遇人员就业2515人,大龄人员就业1320人。

三、各项再就业政策落实情况区政府责成区劳动部门,对相关政策文件进行了汇编,下发全区,将再就业政策落实情况作为精神文明考核和机关开门评议的重要内容,要求各有关单位每月向区再就业工程领导小组汇报落实情况,在区报设专栏进行通报,并实行专项督查,确保再就业政策落实到位。截止目前,为500户企业、8462人减免税费金额达149.6万元,为吸纳28名下岗失业人员的5户服务性企业减免税金6.1万元。30余名失业人员已申报小额贷款或有贷款意向,其中8人正在担保公司和银行评估过程中。

四、社区平台建设情况根据市政府有关工作要求,我区13个城区街道和79个社区全部建立了劳动保障所(站),社区平台硬件建设全部达标,办公场所面积均在100平方米左右,并配备了电脑、电话等办公设备。每个街道4万元的配比资金已全部到位,配备4名以上工作人员,机构设置、编制、经费等均以区编办和区政府文件予以确定。

五、再就业资金筹集情况目前,我区已筹集再就业资金630.8万元,并进入专户。此外,本级财政预算列支150万元(不含小额贷款担保机构注册资本700万元)。1-7月,再就业资金使用277万元,其中215万元用于公益性岗位的开发,20万元用于再就业培训,42万元用于社区平台建设配比资金。

六、帮助大龄人员就业情况为帮助大龄人员就业,我区建立了大龄下岗失业人员基本情况档案和数据库,全面掌握大龄人员下岗失业原因、家庭状况、就业意愿和安置去向等情况,增强就业帮助的针对性。同时,通过开展创建无待业社区活动,在全区实行分片包干,实行就业双向承诺,辖区内有就业愿望的“4050”人员只要不挑不拣,可全部推荐上岗。区政府已采取清理机关事业单位工勤岗位和加强城建综合执法巡防力量等措施,共开发公益性岗位529个,用于安置大龄人员。1-7月,区财政安排大龄人员就业财政补贴215万元,其中205万元用于支付工资、5万元用于岗前培训、5万元用于支付服装费等其它费用。

七、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为增强就业服务功能,2000年,区财政投资1400万元新建了5100平方米的劳动力市场,并与市劳动力市场和辖区内的街道实现联网,形成市、区、街三级就业信息发布网络。劳动力市场实行“一站式”办公,并为大龄特困人员设立了专门服务窗口。每年举办就业洽谈活动10次左右,介绍就业岗位近8000个,成交量达到4000多人。在再就业培训方面,我区以区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和社区教育学院为核心,下设13个社区就业培训分校、6个农村技术培训学校,教学、实习场地面积近1万平方米。先后开设培训专业近30个,年培训8000多人,培训鉴定合格率达90,就业率达75以上。为培训高素质的技术工人,我区近期又整合社会资源,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职业技术学校和两个面积3000平方米的实习基地,年培训人员可达到5000人以上。

八、贯彻中央再就业工作会议的有关措施为贯彻中央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我区重点打造六个平台,全方位促进再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是打造岗位平台,突出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二是打造资金平台,发挥政府财政对就业的扶持作用。三是打造培训平台,增强职业技能对就业的推动作用。四是打造援助平台,发挥社会各界对就业的帮扶作用。五是打造创业平台,提高失业人员对就业的能动作用。六是打造服务平台,完善市场机制对就业的配置作用。今后,我区将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深入研究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矛盾,不断探索就业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坚决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就业工作任务,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推进“大大连”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推荐第8篇:就业工作汇报

金州新区前四个月就业工作汇报

新区管委会认真落实全市就业工作会议精神,把稳定岗位和扩大就业列入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立足实际、创新举措、稳步实施、扎实推进,全面完成工作任务,实现了就业工作科学发展,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一、各项就业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截止5月末,实现实名制就业14511人,完成全年任务指标的52.77%;其中稳定就业7604人,完成指标的55.30%,扶持创业带头人182人,完成指标的58.71%;创业带动就业1234人,完成指标的66.38%;创业式就业1073人,完成指标的53.38%。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9%,低于全市失业率控制在3.0%的任务要求。新区就业工作提前实现了“双过半”。

新区管委会设立了再就业专项资金,并不断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用于就业公共服务、人才劳动力市场建设、公益性岗位开发等方面。截止4月末,筹集使用就业资金6934万元。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考核,落实促进就业的领导责任

金州新区管委会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贯彻落实“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创造充分就业的环境。年初,把全年就业工作任务指标分解落实到各街道,将完成就业工作作 - 1 -

为考核实绩的主要内容,增强了基层单位做好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区就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了就业工作宏观指导,由静态管理转变为动态跟踪,坚持就业工作例会制度,组织街道分管主任,实地走访,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指导就业工作。各街道主要领导树立大局意识,真抓实干,经常研究就业工作,安排任务。街道还把就业工作纳入社区(村)两个文明考评体系,作为一项考核内容,并与年终社区和村干部奖金挂钩。区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及其他社会组织,根据自身特点,共同做好不同人群的就业工作。

(二)积极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促进就业

一是落实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加大专项资金投入。新区财政加大对就业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2012年安排使用就业资金2亿元,1-4月已拨付使用资金6934万元。二是落实促进就业的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等政策。通过税费减免鼓励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走自主创业的道路,1-4月份减免税费4.93万元;涉及731人次。全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75万元,扶持创业135人,带动就业810人。三是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扶持政策,通过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企业就业,不断拓宽“三支一扶”工作的领域、启动“一企一名大学生”计划、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等措施,积极做好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为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本地生源大学生就业,制定了《金州新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管理办法》,经严格审核,确定阿尔滨集团等35家企业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接收新区生源见习生55名。见习基地涵盖了机械制造、

服装纺织、建筑等多个行业,为毕业生提供生产技术、财务、文秘、会计、销售、制造检验等见习岗位。见习期间,政府每月发给毕业生生活补贴550元,见习期限3到6个月,最长不超过1年。

(三)完善人力资源服务,全力保证企业用工需求。

前4个月,我区依托新区人力资源市场,积极搭建平台,有效地保证企业用工需求。一是通过下发调查表、深入企业走访等形式,开展区内100家重点企业用工需求调查,了解企业用工需求。二是通过每天在新区人力资源市场举办的现场招聘会为企业提供快捷选聘人力资源的平台,每天参加招聘会的企业50余家,可提供岗位600余个,参加洽谈会人员约2000人。三是做好职业介绍及信息发布工作,1-4月份,累计办理求职备案1098人次,接待企业查询102家次,推荐求职1153人次。信息栏发布用工信息1953家次,使用企业城功招聘3500人。四是通过新区人力资源网站开展网上招聘,为企业及求职者提供用工及求职服务。五是积极开辟人力资源地,建立企业用工储备库。与东三省及我省西部地区人力资源部门结成就业联盟,开展劳务输入。目前,183家区内外、市内外的大中专院校、技工学校成为我区的人力资源地。前4个月,人力资源地提供人力资源约1万人。六是组织街道(社区)开展系列用工招聘会。各街道精心组织准备,活动多样、主题鲜明、参与群众多,推动了就业工作有效开展。如我区湾里街道根据社区居民人员特点,有针性地开展了“外来人员专场招聘会”、“被征地人员专场招聘会”、“大龄困难人员

专场招聘会”等,有效地避免了用工招聘“一锅端”,提高了招聘会的针对性性,深受广大群众欢迎,也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就业成功率。全区街道社区先后举办各类招聘会14场次,共有570个企业参加,提供岗位8000个,参加应聘活动23000人次,达成用工意向5100人。

(四)落实惠民政策抓好公益性岗位实名制管理

目前新区有种类公益性5000多名,为了强化管理,堵塞漏洞,把好事办好,确保此项惠民、利民政策公开、公平、公正地顺利实施,确保就业资金安全运行,人社局四月初下发了《关于对全区公益性岗位进行监督检查的通知》(大金人社发[2012]11号),各用人单位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召开了专题会议,按照文件要求对本单位的公益性岗位进行了全面自查,并上报自查报告。我们组织人员采取了工作时间到岗位上检查方式,与公益性人员逐个见面,询问他们的情况,让每人在检查表格上签名,留下电话号码。通过实地岗位检查,现已查实没有发现冒名顶替的现象。在邮政储蓄银行为每位公益性岗位人员开设了个人账户,保证人手一折,代办银行每月按时将公益性岗位工资打进存折,没有冒领或克扣工资现象。

(五)鼓励全民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今年以来,新区提出了创业发展,富民强区的口号,大力推进全民创业。不断优化创业环境,通过“四个扶持”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一是技能扶持。落实特别职业培训计划,整合教育资源,

本着“少什么给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积极开展职业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技能。已开办创业培训班4期,培训学员231人。二是项目扶持。征集创业项目,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机会。组团参加了大连市第十届创业项目洽谈会,展示了金州新区十年来的创业工作成果。同时,10个有吸引力的新区创业项目亮相创业项目洽谈会,企业在展示形象的同时,洽谈成果丰硕。举办创业经验交流会,扶持失业人员创业,带动大龄失业人员就业。三是资金扶持。2012年金州区就业资金预算为2亿元。1-4月份,区财政按资金使用进度拨付到位就业资金6934万元,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四是场地扶持。在全区建成了33个创业亭,为创业大学生免费提供创业场地,带动66名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

(六)做好失地农民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今年管委会把失地失海人员就业列入2012年“民生工作双十工程”,政府投入5000万元,建立失地失海人员就业帮扶工程。

一是鼓励企业吸纳失地失海人员。企业吸纳失地失海人员就业,可享受年岗位工资补贴每人2000元。

二是鼓励失地失海人员自主创业。失地失海人员首次以本人名义创办企业,担任法定代表人,或从事个体经营并持有《营业执照》,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的,可享受一次性3000元创业补贴。对租赁符合条件的经营场地开展创业活动,给予一次性1600元房租补贴。被认定为创业带头人,享受创业带头人补贴。创业者创办的企业,吸纳新区户口6人(含6人)以上就业,享受创业

带头人补贴5000元。

三是鼓励失地失海人员参加技能培训。失地失海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经培训获得《金州新区职业能力证书》,可依据国家标准享受全额培训、鉴定补贴。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给予1000元奖励。

四是开展劳务输出转移就业。加强与区内、外企业的联系,不断提高失地农民的就业技能,实施走出去战略,广泛向区内外、市内外以及国内外输出劳动力,转移就业。前4个月农转城人员及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就业1500人。

五是建立再就业基地,就地就近实现就业。有部分失地失海人员由于缺乏文化和技能,家里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顾不能到企业工作。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组织街道建立再就业基地,让这部分人在家门口就业。由社区联系了辖区内的企业,把一些手工加工的业务承揽下来,失地失海人员与企业签定来料加工协议,由企业把需要加工的材料分散到各个社区或失地失海人员家中进行加工,这样就形成了以家庭为单位,以企业为支撑,以社区为依托的就业基地。失地失海人员不出家门就能就业。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失地失海人员就业难度大。新区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失海人员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失地失海人员是我区目前失业率较高的一个社会群体,就业压力很大。二是结构性矛盾。全区技能人才缺口较大,企业发展所需的技能人才招不上来。另一方面企业对45岁以上人员的需求仅占7%。由于年龄大、文化程度、技能差,不为企业所需,新产生的“4050”人员求职难。

四、下步工作安排

1、加快社区平台升级步伐。对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的指导,帮助解决基层平台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高服务能力

2、做好失业预警工作。完善企业岗位动态监测制度,及时跟踪经济形势发展变化趋势和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分析监测全区就业状况和失业动态,提出预防和调控失业的具体措施办法。

3、做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对2012年新区生源高校毕业生调查摸底,建立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掌握高校毕业生失业状况及其就业需求,对本地生源高校毕业生实行“一对一”服务,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率100%。

4、落实失地失海人员就业帮扶工程。通过开展失地失海人员技能培训、鼓励企业吸纳失地失海人员就业、宣传失地失海人员自主创业先进事迹等措施,促进失地失海人员就业。

推荐第9篇:工会特色工作汇报

工会特色工作汇报

一、加强职工大会制度的落实,推进单位民主管理 组织人员认真学习了奎屯市房管局工会关于《职工大会实施细则》,更加规范了单位职工大会的操作。职工大会是单位职工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单位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单位每年都要召开一次职工大会,单位涉及到职工利益、单位发展、干部竞聘等重大事情均在职工大会上作为议题让代表们讨论,经过再三修改审议,直至最后通过后再进行实施。以往在审议通过议题时都采用举手表决的方式,这对职工的意愿表达难免带来一些不便,为使职工的民主权利得到更好的发挥,在今年召开的二届一次职工大会上,我们对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议题表决时,均按上级要求采用了无记名的投票方式进行操作,从而使单位的管理更加民主、规范。

职工大除对单位领导进行民主测评外,还在每年末要求中层干部利用职工大会向全体职工公布工作计划,组织职工对中层干部进行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工作使干部们工作责任心得以提高,服务意识得以增强。

二、加强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提高职工素质

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单位发展的关键。单位经常性地利用职工学习时间,组织职工学习时事政治,政策法规,收看专题讲座或报告。在职工中开展职业道德征文征集评比活动。开展多元智能理论的学习,聘请专家开设讲座,促进职工专业化发展。成立了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单位、学习型职工领导机构,制定了实施方案,创建工作得到了稳步发展。

三、落实保障机制,解决后顾之忧

落实和完善职工的保障机制,增添保障渠道。单位工会拿出经费为135名教职工和 13名退休教职工续办了市总工会保障互助会的《2005年职工住院保障计划》和《2005年退休职工住院保障计划》,又及时为90名教职工办理了《市教师补充医疗保险》和名教职工办理了新一轮的区教育系统《补充医疗保险》。 关心和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上半年与万豪医院联系,为全校教职工进行了体检,下半年为退休教工进行了体检,受到教职工的欢迎。学校在办齐市总工会的各种保障计划的同时,还为教职工办理了美国友邦的养老保险。

四、开展文体活动,丰富教职工生活

组织职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举办了职工乒乓球比赛、羽毛球比赛、台球比赛、扑克牌比赛、迎新年、庆“三八”

国际妇女节、“七一”党的生日、等联欢活动。组织开展“迎国庆教职工书画摄影作品展”,丰富教职工生活。

组织安排了9位教职工参加局工会的暑期教工休养活动。今年的寒、暑假期间学校又组织教职工到香港、澳门、九寨沟、云南、大连等地旅游考察活动,陶冶情操,增长知识。春、秋两季组织退休教师到南汇鲜花港、苏州木渎旅游,丰富退休教师生活。

推荐第10篇:教学特色工作汇报

教学特色工作汇报

将军庄小学2007年7月

学校概况——基于现状,明确目标,谋求发展。

丰南区王兰庄镇将军庄小学现有8个教学班,275名学生,专任教师16名,小学高级教师9人,占全校教师的56.3%,大专及本科学历教师10人,占全校教师的62.5%。区级骨干教师1人,课改典型教师5人,全校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100%。

学校坚持以“以德树人,以韧砺学”为办学观念,始终坚持“让每一个学生有发展的自由,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让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让每一个学生的生活充满灵动”;以“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塑造文化素质学生群体,打造研究性教师团队”为办学目标;以“走进学生心灵,发现学生的精彩,呵护学生的成长”为办学宗旨,以营造学生身心健康的精神乐园。

扬帆奋进——提升师生生命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

为使学校获得可持续性发展,我校明确提出了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和谐合作的教师队伍这一目标。学校以新课标为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教学过程要体现“三为目标”和教学效果的“四个维度”,注重课堂教学过程的细节设计,使知识的生成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提倡教学过程的自由、合作、探究、创新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结合学校实际,并制定了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学校认真落实区教研室“三段式”教学管理模式,以多彩的教研、教学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提升。学校依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在学生听、说、读、写综合活动中,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研究》的课题,每位教师都根据学校的课题制定了自己的子课题,注重行动研究和材料的积累,每月有小结,教师之间有交流,学期末每位教师有总结性的论文。一学期以来,我校马咏梅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李秀凤的《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几点做法》先后在“中国小作家”杂志刊物上发表。李开弟老师的《丰富学生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获省级论文,邓贺华的《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生》获区及论文。学校每周四组织教研活动,课后及时评课,形成共识,提出质疑并集体研讨,这样一来,教师的业务素质、驾驭课堂的能力都得以了提升。我校教研组长李秀凤被评为区级优秀教研组长。

为了浓厚教学氛围,打造名师,开展了以区级骨干教师张丽丽、课改典型教师何建华、李秀凤、马咏梅、李晓英为主的交流课、展示课、提高课、比武课,同时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为成员的课堂教学评价小组,严把关,赋分,并将教学效果汇总存档。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浓郁了学校的教学氛围,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质。李贵旺老师的《小篮球》教学设计获市级优秀教案,张丽丽老师的《小红帽》、何建华的细节教学设计、李春德的《小窗口、大世界》、李晓英的《aoe》获区级优秀教案。何建华的《what are you doing 》、《our school 》张丽丽的《木瓜恰恰恰》获区级优质课。

为激励教师的成长,学校建立了以教师自评,学校领导、同事、学生

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从教师发展的角度进行多方位的评价。学校进行总结,并将信息反馈给教师,使每一位教师不断进步。学校的评价是一个动态过程,关注每位教师的成长,给每位教师建立了成长档案,教师自己制定三年规划,使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得到发展。我们坚信教师的成功是学生成功的前提,没有成功的教师就没有成功的教育,就没有学校的持续发展。

二、精益求精,促学生的全面发展

做好亮点,打出品牌,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提升素质,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是我校活动设计的主旨。

大语文活动——孩子们的大事业。新概念下,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多维度的策略,构建学生素质发展的空间是我校大语文活动的一大特色。规范学生的书写,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技能和书写习惯,是我校全体教师的关注点。我校每周进行一次“我的书写最漂亮、我的姿势最正确”的评比,并进行大会表彰,章显学生的书写,每月进行一次“书写漂亮班”评比,这样逐步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学生的书写作品的质量一次比一次有提升,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好评。

大语文活动的开展,浓厚了我校全体学生的阅读氛围,学生利用学校图书室的有利资源,吮吸着丰富的精神“食粮”,学生利用课堂阅读教学和闲暇的课外时间,陶醉于书的海洋之中,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思想得到启迪。为了见证学生的进步,我校组织开展了朗读比赛、古诗词背诵大赛、演讲比赛、作文大赛等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每月的校刊、班刊都满载着学生的收获,学生的读书随笔、读书感悟增加了每一个学生的乐

趣。我校各年级的儿歌、童谣展示了孩子们稚嫩的心灵,中高年级的年级写作水平也日新月异。学生们纷纷向《中国小作家》杂志社投稿,有很多学生获奖,其中有30人次获一等奖,128人次获二等奖。大语文活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建构了广阔的畅想空间,同时也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

2、多维度的评价,激励着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为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学生的评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实施了“星级评价”工程,并发给每位学生由学校制定的《学生综合性发展评价手册》,每周五进行自评、师评、互评是随机的。学生的行为习惯在互动中得到培养,每位教师也是精心的呵护着孩子们的成长。同时,学校在每周一升旗时进行表扬、颁奖,以鼓励学生奋发向上,让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升华。

我校在教育教学管理、新课程改革、特色建设诸多方面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涌现出了像肖淑霞、李晓英、侯荣静等教学能手,培养出了张丽丽、何建华、李秀凤、马咏梅等青年骨干教师和课改典型教师。教学成绩也有了质的飞跃,一年来我校的教学成绩在全王兰庄镇始终位居第一。在体艺方面我校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张丽丽老师指导的舞蹈《学军》、独唱《赞歌要比星星多》获区级二等奖,我校的小篮球队,几年来从无到有,目前已跻身全镇的领先行列。在区级篮球比赛中,取得了甲组第三名的好成绩。在区级运动会上,取得了甲组第五名的好成绩,

辉煌的成果,打造了将军庄小学今日的灿烂,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爱岗敬业,心系学生”的信念中,在以校训“以德树人,以韧砺学”的办学理念中,将军庄小学的办学之路会越走越宽广,

明天更值得期待。

第11篇:学校特色工作汇报

学校特色工作汇报

中学是一所农村半寄宿制学校,现有教师126人,学生1450人。XX年,新镇中成立以来,我们就确定了“德育为首,建特色学校;全面发展,育特长学生”的工作思路。现在,我把我校建设德育管理特色学校的做法与体会向各位汇报如下。

(一)坚持习惯培养,做好常规德育 (1)广泛征集,制定内容和方案

首先,向全体教师、学生发放征集卡,在广泛听取民意的基础上,制定“9+1”日常行为习惯培养实施方案,并确定了我校研究的重点,即:文明礼貌好习惯。

(2)将良好习惯培养与特色班创建有机结合。要求每个班级申报一项班级好习惯,作为本班的特色,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特色班建设活动包括申报、授牌、评估、监督四个阶段。学校召开授牌大会,公布各班申报项目以及承诺内容,并做成喷绘在教室外墙悬挂。学期末,成立评估小组,对活动展示情况予以赋分,并结合班级综合表现,评选特色班级创建先进集体。

(3)多项措施,强化习惯养成。为了将行为习惯培养落到实处,收到实效,我们举全校之力,从领导、到老师,到每个学生都行动起来,形成合力。首先,从教师做起,言传身教。

其次,从小处抓起,注重强化训练。我们每周确定一个小训练项目,利用每周班会时间,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训练。并且,我们在校园生活中随时捕捉学生的表现,并用录像机记录下来,进行专项训练的时候有针对性的播放,让学生从中受到触动。

(二)深化英雄团队,搭建特色平台

我们充分挖掘英雄精神的现代价值,在同学中掀起学英雄事迹,创英雄业绩的高潮。

(1)创新德育作业本:内容包括:感悟英雄——我的学英雄心得;标榜英雄——我的人生设计卡;对照英雄——我的每周反思卡;献礼英雄——我的优点储蓄卡。通过这种形式,将学英雄的教育融入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2)通过实践活动深化此项教育。每年清明节和周世森烈士的祭日都举行“献礼英雄,寄托哀思”活动。在李运昌同志逝世的时候,举行了“悼念一代将军,传承英雄精神”活动。五四举行“传五四薪火,做时代少年”活动。

(3)扎实搞好三个仪式:“英雄团队评比、命名、授旗仪式”“英雄团队交接仪式”“学英雄好少年表彰仪式”。本学期,在中心校和利康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制作了“韩城镇第一届学英雄双十佳好少年”精美画册。

(三)拓宽德育时空,发展实践德育

在实践中感悟,在行动中提升是提高德育实效的重要途径。我们开辟多种渠道,扩宽德育时空。 (1)以校园经济基地为阵地

我校校园经济坚持“一个依托、两个结合”的思想,即以校园经济为依托,将校园经济建设与德育教育(学生思想、校园文化等)、学科教学(思品、综实、生物等)相结合,在校园内开发出五个经济园区:绿瀑、东篱园、桃李园、月亮湾、碧龙。其中,对农作物种植区“东篱园”按照产生经济效益的部位分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分为六个区,组织学生合作种植、管理,所有的劳作都由任课教师带领学生亲自动手,让学生感悟到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快乐,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态度和情感,学生的知识素质、团结合作意识都在劳动实践中悄然提升。 (2)走出课堂,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每年三月,我们都举行“举英雄旗帜远足,学英雄精神奉献”活动,近百名团员代表步行10华里到中门庄敬老院,为老人表演节目、打扫房间,为老人送去爱心和欢乐。学生的思想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实现了升华,孝敬老人,奉献爱心牢记在了每个学生的心中。同时,徒步行军也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和品质,让他们品味了付出之后的甘甜。每年中考,我们都推选“中考志愿者”,为考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让学生体会“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四)依托校园文化,打造无痕德育

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坚持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并举,多载体、多内容、有特色。依据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宣传文化、绿色文化等显性文化形式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从中得到启示和熏陶;通过课程文化、理念文化、制度文化等隐性文化形式引导学生融入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中去。其中,宣传文化坚持“从学生脑中来,到学生心中去”,每一块牌匾,每一句温馨提示语,都是学生自己的杰作。我们的宿舍文化以“整洁、文明、温馨”为指导思想,给孩子们一个自主创新的空间。每个房间都是学生自己创艺的名字,房间内部的装饰也是学生自己的设计。总之,整个校园做到了一草一木皆德育,校园的每个角落会说话,学生的人格、品格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特色德育管理促进了学校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增强了学校对战斗力和凝聚力,2010年,我校中考综合质量评估排在同类学校第一位,学校被评为目标管理优秀单位,市、区控辍保学先进单位,学雷锋十佳单位,唐山市阳光体育优秀单位,市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职教招生先进单位,诚信平安校园等多项荣誉。成绩催人奋进,我们韩城镇中这只优秀的团队会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于特色学校的建设之中,将我们的特色做大、做强,为建设丰润教育强区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12篇:特色工作汇报材料

以“服老为老”为特色,打造老年服务型社区

————焉耆镇文苑社区

文苑社区党支部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为抓手,按照“管理要到位、服务要跟上、活动要丰富,平安又和谐”的总体要求,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在工作中紧密结合社区实际,以服老为老为特色,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创建工作的初步成效。

一、基本情况

文苑社区位于解放西路以北,新城西路以南,东以和平路为界,西至325省道,辖区总面积1.8平方公里,总户数1680户,总人数4834人。社区党支部成立于2002年2月,于2005年更名为文苑社区,现有工作人员17人,办公、活动场所面积达到800平方米。

文苑社区属老城区,少数民族多、信教群众多、纯居民多、辖区宗教活动场所多、商业网点多,情况相对比较复杂。新社区建成后,社区突出以“服老为老”为特色,努力建设老年服务型社区。

二、主要做法

(一)以“1115”为思路,抓好社区硬件服务设施建设。社区立足工作实际,以打造老年服务型社区,突出居家养老、老年活动、老年服务为特色。我们确定“1115”为老服务思路,社区面积800平方米,其中用于办公场所只有80平方米,其余700百多平方米均设成活动场所。对社区进行科学规划,进行温馨布置,从硬件设施上为服务老年居民打好基础。“1115”既:一个社区服务大厅、一个综合服务室、一个绿色网吧、五个老年服务室,即:托老室、老年理疗康复室、活动室、阳光谈心室、老年服务站等。社区购置了按摩椅、按摩脚机、烤电仪、九一康

复仪、血压计、血糖计等设施,为老年人服务。社区工作人员错时工作,早8点半至晚上11点错时上班,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全程代办服务,保证居民随时办事,有人办事,能办成事。一是设立了办事大厅:以服务居民为主,主要集中开展民政、社保、计划生育、人民调解等服务工作,社区干部严格按照错时工作制的要求,开展便民全程代办服务,自早8:30分至晚上23:00分,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保证居民随时办事随时有人管,有人关心,并能办成事。二是设立了社区托老室:以服务空巢和独居老人为主,为老年人提供身体康复、休息等服务。使社区空巢、独居老人老有所托、老有所依。三是设立了综合服务室:以社区日常工作为内容的社区干部职工集中办公室。服务室突出社区“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示意图和社区便民全程代办项目公示牌,将社区代办项目向居民群众公示,并将代办项目的社区代办员联系电话向办事和咨询的居民进行公示。社区干部通过电话预约、上门服务、办事大厅办理等形式。全面开展便民全程代办服务,主要办理党支部党务服务、劳动保障服务、民政服务、计划生育服务、人民调解服务、老年人、残疾人服务、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服务、警务室服务等。宣传栏上放置社保、计划生育、民政、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等宣传资料,方便各族居民查阅,并设有计划生育药具免费取放点,使计划生育工作实行人性化管理。四是设立了老年服务站:主要以社区志愿者队伍和协会开展便民服务。志愿者队伍有家政志愿者服务队、居家养老志愿者服务队、为老年人服务志愿者服务队和十字绣协会。志愿者服务队实行全程服务,不论居民什么时间提出服务要求,志愿者服务队都会无条件满足并且办理,为老年居民提供无偿、低偿、有偿服务。五是老年理疗康复室:以为老年居民提供以老年康复为内容的服务,主要有按摩、烤电、测血压、测血糖、火罐医疗等服务项目。设有两台电动按摩椅,为老年人提供从头部、颈椎、肩部、腰部、腿、到脚部全程按摩15分钟,一台电动烤

电机,电动测血压、血糠等仪器,社区从老年人健康角度考虑,以上仪器均由社区专人负责操作。六是活动室:向老年人提供活动和残疾人康复为内容的服务。活动健身器材、台球、兵乓球、麻将、象棋、扑克、智力游戏等。

(二)摸清“底数”,明确服务对象和服务队伍。为了了解居家养老对象的基本情况,社区将全镇老年人现状和需求作了摸底调查,从收入状况、现居住状况、养老意愿、社区养老服务项目等方面着手展开调查,并收集信息。制订了《老年人需服务项目及收费标准调查表》。据统计,全镇有60周岁以上老人2266人,独居空巢老人317人。经过筛选,社区确立了30位需要服务的老人。为了全方位的服务好老年人,社区对全镇10家家政服务公司进行筛选,与服务质量好、诚信度高的2家政公司签订了协议,通过购买他们的服务为“三无”老人和低保且生活不能自理老人提供养老服务。从支志愿者队伍和义工队伍中挑选了36名为老服务志愿意者,组成7支为老服务队。他们当中有社区干部、辖区单位党员、医生和社区居民,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义务服务。在全镇发起了“养老在家,我来帮您”为主题的“多助1,三心养老”工程,即“爱心敲门、诚心交流、真心帮扶”,多名空巢和困难老人都有左邻右舍为他们提供每日问候、代办事务、料理家务、陪伴聊天散步等日常照料。(社区有60周岁以上老人385人,独居空巢老人8人)。

(三)构建了“四四三”养老项目体系,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一是组建四类服务载体。医疗保健类:以免费体检、医疗康复进社区活动为病愈恢复期的老年人提供辅助治疗、康复和心理疏导,建立康复档案,进行跟踪服务。文化娱乐类:由老年之家、家庭老年乐园和社区老年人课堂为主组成。

组织经常性的老年文体活动,并通过专题讲座、咨询指导、上公开课等形式解决老年群体共同关注的问题。学习培训类:以社区居民文化学校和社区教师为依托,为老年人进行电脑、书法、绘画等多个专业的培训和法律、养生保健、家庭教育等多个门类的咨询指导。目前,已有多名老年人被聘任为“校外辅导员”、“义务监督员”、“民意代表”等;由5名老年人组成的“公民道德宣讲团”、“文明巡防团”,常年活跃在学校和社区,为创建文明县城和建设和谐社区做出了积极贡献。二是丰富四类服务内容。生活照料:为不能出门的老年人提供家宴帮厨、代购物品、提供送水换气、洗涤衣被、缝纫修补、打扫卫生、家电维修、管道疏通、临终关怀等服务。康复理疗:为老年人开展健康指导、保健咨询、慢性病预防、残疾人康复指导、康复护理、建立健康档案等服务。建立60岁以上老年人定期免费查体制度。精神慰藉:包括图阅览、讲书读报、文体活动、文体活动、谈心交友、老年课堂、心理咨询及疏导等。法律服务:进行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三是以三个结合加强为老服务。政府购买服务与个购买服务相结合:对“三无”老人和低保且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由政府免费服务,其他老人由个人购买服务。日托照料与上门服务相结合:由社区服务站提供日托照料,其他老年人由服务员根据需要上门服务。爱心上门与结对帮扶相结合:社区工作人员或义务志愿者每天到孤寡独居老人家中看望,掌握老人信息,并做好记录,左邻右舍或志愿者与他们结成帮扶对子,提供日常养老服务。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今后,我们将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打造老年服务型社区

为目标,加大“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的落实力度,进一步拓展服务内容。一是开办老年人求助电话,方便居民求助。二是成立便民商业服务、企业服务及老年服务联盟单位,实现实现信息联网,使居民无论要求提供任何服务,只要拨打服务号码即可。三是成立社区敬老节。四是举办社区夕阳红运动会。

第13篇:细腻特色工作汇报

龙港区妇联特色工作汇报

葫芦岛市龙港区妇联 孟献青

龙港区位于葫芦岛市中心城区,面积小、人口少,土地面积只有176.9平方公里,人口21万。下辖十街一乡,56个社区18个行政村,城市人口占相当大比例。几年来,区妇联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以服务妇女为落脚点,以和谐家庭创建为着力点,开展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创新载体,突出一个“新”字

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是妇联组织吸引力与活力的体现,又是妇联开展工作的有效载体,我们精心确立主题、费心谋划方式,使每次活动都得到各部门、各单位、各级组织的积极响应、广泛参与,使每年的“三八”节都成为大家的一种期待和盼望。2007年我们以科级女干部为主体,邀请区四个班子领导参加,以“谋发展、促和谐”为主题,举办座谈联谊会,既展现了女干部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献计献策的参政议政能力,又增强了区几个班子领导对女干部的了解,增进了友谊。从此以后,每年的三八节,这样的聚会形式不断变化,内容不断丰富,档次不断提高。为活跃机关文体生活,2007年我们举办拔河比赛,全区24个部门,18支代表队,500多人参加,加油声、呐喊声此起彼伏,许多单位领导或亲自上场,或现场督战,比赛激烈,场面热烈。2008年奥运会即将召开,我们确立“让健身成为一种时尚,让健康成为永恒” 为主题,举办了全区健身操大赛。参赛队员有干部、

有群众;有工人,也有农民;其中年龄最小的18岁,年龄最大的70岁。他们或经专业健美教练指导,或对照光盘自学成才。20多支参赛代表队,无论专业组还是业余组,队员们个个都是激情涌动、充满活力。通过健身操大赛在全区掀起了一股健身热潮。2009年我们紧扣和谐社会主旨,举办以“亲情、友情、爱情”为主题的文艺汇演,演出均以组合方式出现,夫妻相伴、同事相携,或一家三口歌舞表演、或四世同堂乐器合鸣,场面温馨,气氛融洽。今年三八节我们举办以“为女性喝彩、为龙港歌唱”为主题的表彰大会,大会将表彰奖项与文艺演出相结合,既隆重、热烈,又不乏新颖、感人。表彰中我们仿照“感动中国”的表彰形式,将受表彰的三八红旗手、三八红旗集体、和谐家庭等事迹做成录像片,并现场宣读颁奖词,声情并茂,扣人心弦。当获奖者登上领奖台时,观众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妇联还特别设立了一个奖项:“妇联之友”,对一直以来关心妇女事业发展、支持妇联工作的委办局一把手进行表彰。颁奖中间穿插的节目很精彩。音乐快板剧《巾帼颂》,区机关大楼办公人员的时装表演,kt5e组合的街舞表演,王欢春家庭的乐器合奏等精彩节目,将大会一次次地推向高潮。此次大会区委书记、区长及及其他常委全部到场,并对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大会通过表彰先进,激励了更多女性弘扬四有精神,立足岗位,再创佳绩,也展示了妇联组织的影响力与凝聚力。

组织每一项活动我们都绞尽脑汁,精心谋划,突出针对性,力求实效性。又如每年的三八维权周活动主题不变,但 2

形式都有所不同。2007年我们走上街头现场咨询答疑。2008年我们举办“律师进社区”签字仪式,并邀请律师以案说法。2009年和2010年,我们以“送法进社区,知法促和谐”为主题,举办婚姻家庭案件现场开庭审理,不仅让广大居民知法懂法,更从案件本身受到启迪,如何正确处理夫妻矛盾,婆媳纠纷。今年我们举办了“法官妈妈、检察官妈妈”进社区活动,两位“法官妈妈”通过生活中的典型案例,深入浅出,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法律无处不在,要知法、懂法,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并耐心解答了学生们的提问。交流会结束后,两位“法官妈妈”为到场的青少年及家长发放联络卡50余张,并承诺随时为其提供法律帮助。 我们还举办了“小手牵大手、环保世纪行”、“认养绿地我行动”、“百万家庭志愿者节约环保在行动”启动仪式,“给妈妈一封信”有奖征文,优秀作品电视台现场直播等活动。我们的每一项活动都可以用精彩纷呈来形容。参与范围广、社会影响大,反响热烈、好评如潮。

二、服务妇女,突出一个“实”字

无论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万名妇联干部走进妇女”活动,还是总书记在纪念百年三八讲话中对妇联建设“坚强阵地” 和“温暖之家”的期望,都要求妇联组织要做好妇女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使她们在困惑时有人解,困难时有人帮。为此,我们时刻牢记“妇联是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妇女姐妹的“娘家”这个宗旨,组织开展了救助贫困母亲行动、寒窗圆梦行动、五老与特困 3

儿童结对子行动、春蕾助学、关爱留守流动儿童等活动。我们不追求一时的轰动效应,不为“活动”而搞活动,而是努力让妇女儿童得实惠、长受惠。为了让贫穷姐妹过个好节,每年三八节前后,我们都走访慰问四十多户妇女,为她们送去万余元慰问金及米、面、油等;每年的六一儿童节我们都看望孤残或流动儿童。2007年我们发起“爱心助学 寒窗圆梦”行动,联系八名民营企业家为30名贫困大学生捐款9万元。并将这项行动一直延续到现在。我们不求锦上添花,但求雪中送炭。2007年3月4日正值传统元宵佳节,我市遭受了半个世纪以来最大的一次暴风雪的袭击,给我区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害。同时也给棚户种植家庭,带来沉痛的打击。灾情发生后,区妇联第一时间走访了受灾比较严重的大棚种植户刘素云、徐桂芬、杨素云等十五户家庭,为每户妇女送去500元至1000元不等的慰问金,在种植户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妇联的援助虽不多,却温暖了她们的心,增强了她们灾后重建的信心。2010年8月4日、8月8日的两次大暴雨,又使我区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全区涉及受灾群众17206人,百姓的家庭财产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灾情发生后,我们迅速反应、主动请缨要求深入到灾情最严重的茨山村开展抢险救灾工作,转移群众,搬运物资,慰问灾民,连续10余天与灾民在一起,帮助大家解决困难,安抚情绪,为把洪灾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还通过维权窗口,依托儿权部、乡街、村社区妇女维权站等基层维权网络,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及时快捷的服务。

三、立足家庭,突出一个“活”字

家庭是妇联的传统工作领域,我们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在和谐家庭创建中主要抓住这几点:

(一)表彰优秀树典型。为弘扬美德,发挥道德模范的影响、示范、带动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起广大妇女和家庭成员奋发向上的思想道德基础。我们表彰了“好婆婆’、“好媳妇”、“好女婿”、“优秀母亲”、“十佳金婚伴侣”、“十大和谐家庭标兵户”等典型。这些优秀家庭角色特色鲜明、事迹突出、真实感人,他们或互敬互爱、团结和睦,不是亲生胜似亲生;或以身作则,携手战胜生活中的磨难,为子女树立了榜样;或相濡以沫,彼此鼓励,一起建功立业;或热心公益,经年累月,主动为他人排忧解难;或勇挑重担、无私奉献、无悔无怨。充分展现了我区家庭和谐、文明、温馨、健康的良好家风。妇联通过大会表彰、为和谐家庭拍摄全家福照片、典型介绍、制作专题片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让典型有荣誉感、自豪感,让身边的人追求有方向,赶超有标杆。

(二)营造氛围促和谐。幸福需要用心去体味,和谐需要用心去创造。我们举办家庭才艺展示会,让家庭成员在艺术熏陶中沟通交流;我们举办“说说我家的故事”,让回忆的温馨唤醒沉睡的情感;我们举办“给妈妈一封信”活动, 5

让多少母亲泪流满面;我们举办“爱情与婚姻”演讲比赛,让许多丈夫妻子倾诉衷肠。我们深切体会到感情也需要激发与升华。通过活动的开展,许多家庭爱情更甜蜜了,亲情更浓郁了,家庭更温暖了,幸福指数提高了。

(三)发挥女性作用传文明。女性在家庭中拥有特殊的地位,具有特殊的作用。一个家庭主妇的素质直接影响家庭的和谐文明程度。夫妻和美、婆媳融洽、母慈儿孝,妻子、儿媳、母亲的角色至关重要,我们充分调动女性的积极性、创造性,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家庭、绿色家庭、环保时尚家庭、廉洁家庭、平安和谐家庭等。我们开展“节能减排知识竞赛”、“家庭节能环保金点子征集”、“家庭助廉座谈”、“美德在农家”“除陋习,树新风”活动等等都紧紧依靠家庭主妇的热情支持、积极参与、出计献力。

四、建“妇女之家”,突出“温暖”二字

妇女之家是妇联组织联系和服务妇女的有效载体。长期以来,广大妇女一直都把妇联视为“娘家”,把妇联干部视为“娘家人”,无形的“家”要吸引妇女、凝聚妇女、服务妇女,必须以有形的“家”的建设和发展为支撑。在社区、村统一建设“妇女之家”,就是要真正使基层妇女平时看得到妇联,关键时刻想得到妇联,遇到问题找得到妇联。龙港区妇联“妇女之家”建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 统筹共建,规范制度

按照“资源共享,阵地共建,合力服务群众”的原则,推动乡街党委将妇女之家建设纳入党的基层阵地建设之中, 6

同步推进和完善,为妇女之家的建设提供基础性的物质保障。规范制度,做到“五有”:有场所、有制度、有队伍、有表册、有活动资料。加强队伍建设,坚持专兼职和志愿服务相结合。抓好两支队伍,一是社区妇代会主任队伍,我们让社区书记主任兼职妇代会主任一职,她们站位高,影响面广,支持力度大。二是巾帼志愿者队伍,我们广泛吸纳有能力,有知识,有责任感且热衷妇女事业的志愿者成立爱心服务队,文体服务队,绿色环保服务队等。这两支队伍进家入户,联得上,信得过,在组织、引导服务妇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找准定位,体现特色

各个社区村由于所处的地理位臵,辖区居民构成不同,“妇女之家”所开展的活动也各具特色,丰富了“妇女之家”的功能和内涵。如葫芦岛街道海滩楼社区,外来务工人员比较多,她们把维权和关爱民工子女作为工作重点,西街道新开社区针对锌厂女工退休早、下岗失业女性多的特点,把开展手工编织、为姐妹创造再就业岗位作为“妇女之家”的重头戏。望海寺街道“家庭才艺展示会”突显“妇女之家”学习型家庭创建成果,玉皇街道书芳苑社区每当夜幕降临载歌载舞,展现一派欢乐祥和,那是妇女之家文艺骨干们带领居民陶冶性情,强身健体 。

(三)强化功能,丰富活动 各级妇联组织充分发挥”妇女之家”宣传作用、维权,组织开展活动的功能和作用,使之成为宣传政策的阵地,传播知识的课堂,传播信息的你, 7

展示妇女的风采的平台。

通过新一轮“妇女之家”建设,拓展妇女之家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直接服务妇女、服务社会。一是宣传教育功能。利用“妇女之家”开展各类培训,举办政策法规、禁毒防艾、家庭教育、健康知识、节能减排、妇女创业就业技能等培训,教育引导妇女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时代新女性。二是维权咨询功能。组织法律志愿者、心理咨询志愿者每月到“妇女之家”开展矛盾调处、维权和心理咨询,引导妇女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为留守流动等困难儿童及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关爱和服务。三是组织活动功能。着眼于基层妇女的实际要求、利益关切、兴趣爱好等,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妇女喜闻乐见、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使妇女在活动中参与、在参与中受益、在受益中发展。四是示范带动功能。动员广大妇女积极参与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好婆婆、好媳妇、五好文明和谐家庭、学习型家庭、平安家庭等评比,举办致富女能手、创业女能人事迹报告会,经验交流会,对涌现出的优秀女性典型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妇女学有榜样,赶有方向。

妇联的舞台很大,妇联的触角很广。妇联工作的内涵丰富而深刻,需要我们用智慧的头脑谋划,用真诚的情感服务,用火一样的热情努力工作!

龙港区妇联

0一一年四月

第14篇:特色工作汇报材料

XX街道办事处特色工作汇报材料

近年来,XX街道办事处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制定的‚一二三四五”发展战略和跨越式发展目标,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迎难而上,抢抓机遇,开拓创新,较好的完成了区委、区政府交付的各项工作:

一、理清思路,找准符合自身发展路线

近年来,XX街道办事处在坚持区委、区政府‚一二三四五‛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实施好‚一三五六‛工作思路,并结合XX实际,进一步理清思路,确立了‚一一二五‛工作思路,即:紧扣一个中心、抓住一个重点、发展两种经济、加强五项建设。

一是紧扣XX城中村建设这一中心。近两年的工作中,我们以XX的城中村改造为中心,认真评估其价值所在,将其凌驾于一切工作的基础之上,加强协调力度,不断推进改造进程,做好民心安抚工作,确保无不稳定事件发生,尽快实现村民回迁,为打造XX发展新环境奠定夯实基础。

二是抓住“1+3”项目建设措施这一重点。即:开发XX步行街一个特色商业街;找准XX10栋商住两用高层住宅、XX4栋高层住宅和占地12亩的XX1栋商住两用高层住宅三个楼宇经济切入点。

三是发展楼宇经济和特色街区两个经济。我们将不断加大楼

1 宇经济、特色街区的招商力度,外引内扩,以逐步减少楼宇经济的闲置率为目标,加紧XX步行街的招商工作和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特色街区的特色性。

四是加强党的建设、经济建设、平安建设、社区建设和文化建设五项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建设等各项事业发展,实现XX新跨越。

二、抓住特色,展示XX新形象 一是加强党员管理,创新党员管理模式

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出‚楼院式党小组‛这一先进的党员管理模式,并把它广泛推广,从辖区10个社区推广的情况来看,这种模式突出了社区基层组织的‚五化二力‛作用,即:党员管理网络化、为民服务便捷化、为党员发挥作用日常化、共驻共建一体化、推动党建工作更加内涵化,并充分发挥出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带领群众自治的能力,为社区党建工作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体现了党组织的核心作用,更好的实现了为民服务的宗旨。

二是构建和谐社区,加强民生工程

我们以‚实施‘四创’工程,构建和谐社区‛为民生工作的中心,抓住自身特色,多方组织开展各项活动,更深层的激发了社区群众的活力。

一是创建活动中心,打造特色文体社区。近年来,街道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投资新建了XX社区100平方米文体活动室和党员服务中心的各种设施,其他9个社区也分别建立了文体活动中心。并根据各社区的自身特色,积极组织辖区居民成立群众性文体队伍24支,组织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先后开展群众性文体

2 活动180场次,提升辖区群众幸福感。

二是创建绿色社区,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在卫生城复审期间,我结合辖区实际情况,与街道领导班子一起研究制定了‚三到位‛即:宣传到位、制度到位、措施到位的创建措施,确保了复审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

三是创建平安街居,构造稳定工作体系。通过构建综治、司法、信访、安全生产‚四位一体‛机制,进一步推动社区‚稳控‛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确保辖区的稳定,并组建治安巡逻、卫生监督、文明促进、纠纷排解等党员自愿者服务队伍12支,先后开展大型治安巡防活动56次,义务开展小区治安联防、家庭邻里纠纷调解、社区环境保护等工作,有效增强了辖区居民的安全感和舒适度。

四是创建“一刻钟”服务圈,开展“六位一体”社区服务。街道先后与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信中原医院达成协议,成立了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点。根据社区群众的需求,充分利用卫生服务站的设备、人才优势,积极开展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先后多次组织困难居民免费检查身体,60岁以上老人建档率达到85%以上;计划免疫、妇幼保健、老年保健等规范管理率均达到了95%;目前,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了95%以上,社区‚一刻钟‛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

三、突出亮点,推出XX大品牌

一是成立全国首家红十字会志愿者党支部

XX街道XX社区红十字志愿者党支部是全国唯一一家由共产党

3 员组成的红十字会志愿者党支部,志愿者们以党员身份,服务辖区弱势群体,借助‚外脑‛,搭建平台,探索志愿者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扎实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创造具有XX特色的红十字志愿者服务的项目品牌,为街道工作增添特色。

二是不断保持一类办事处的优良作风

我们以打造‚人文XX‛为目标,通过宣传教育、优质服务、科学管理‚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坚持以人为本,搞好‚五个服务‛:政策服务、生殖健康服务、药具宣传服务、随访亲情服务、热线释疑解惑服务。同时充分发挥计生协会作用,实现居民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使群众对计生工作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保持了郑州市计生工作一类办事处的荣誉,为XX跨越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三是加强司法调解、深化法制教育

人民调解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我们重点构建并不断完善‚大调解‛机制,按照‚小矛盾不出社区,大矛盾不出办事处,一般矛盾不上交‛的目标,坚持每周进行矛盾纠纷排查,使人民调解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极大的加强了矛盾隐患的控制能力,提高了人民调解工作对防止社会矛盾激化的职能作用。近两年来,XX司法所代表管城区接受国家领导视察4次,接待外省考察团考察5次,迎接省内的县市(区)考察团考察8次。

以上是XX街道办事处近几年的特色亮点工作情况,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第15篇:学校特色工作汇报

自信教育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长春市第xxx 中学“三星”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汇报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很多,爱因斯坦说:自信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北京光明小学校长刘永胜也提出了教育就是唤醒自信心的观点。

2011年起我校领导班子本着对事业负责的态度,认真研究我们162中学发展的历史,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需要出发,确立了构建自信教育模式,打造自信教育特色品牌学校,引领学校内涵发展的工作思路。确立特色办学理念是:自信能够成功 老师伴你同行!把培养领导、教师、学生自信的心理品质和自信的能力内涵,作为自信教育工作的落脚点,实现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和谐统一

多年的努力和探索实践,我校自信教育发展大体经历四个阶段

1.起步论证阶段:在提出构建自信教育模式之后,首先我们全体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学习自信教育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把潜能教育、多元智能理论作为自信教育的基石,每周指定中心发言人,在周一班子例会上做有关自信教育相关内容的中心发言,全体成员进行讨论,提高学校班子成员对自信教育的理解和认识,邀请教育局赵金学局长和督导室主任来校,得到了他们的肯定和指导为我们增添了信心。

2.宣传动员阶段:组织全校教职工学习相关理论 ,校长亲自召开全校教职工动员大会提高认识,通过教师向学生及家长渗透,形成学校、教师、家庭三位一体的自信教育氛围.3.实施阶段: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校园文化渗透、管理和评价促进、社团和大型活动展示等多种形式落自信教育。

4.总结提升阶:我们在总结前期工作的经验和问题的基础上,申报了自信教育省级课题研究;形成了我校打造自信教育特色品牌学校实现内涵发展工作体系。

一、工作措施

(一)优化管理,构建自信的校本管理体系 科学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率达成工作目标的前提

1 1.依法管理是根本 我们组织领导干部和广大教职工认真学习政策法规,依法依规制定了学校章程,坚持教代会制度、校务公开等民主管理措施,学校依法决策,教师依法执教。保证了我校职称评聘、等教师关心关注的工作平稳顺利进行。

2.完善我校“一主两翼”管理模式,细化过程管理

一主两翼管理模式,就是以目标管理为主,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系。

强调管理的计划性,学校班子成员集体学习研究教育工作要点结合学校发展目标研究制定学校工作计划,分口制定落实计划避免工作的盲目和随机。

落实目标管理,确立学校长远发展目标和年度具体目标,分解到各口落实,明晰从校长到每个员工各岗位职责,构建了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考核体系,考核过程公平公正公开,,结果在评先选优和职称评聘中得到合理运用,使广大干部和教师,明确工作任务、工作职责、工作目标,提升了工作的主动性。

完善制度管理,健全了从整体要求到各项工作过程和细节都包含的各项规章制度,各部门分口把守,监督落实,教学上围绕教学过程管理、提升教学质量,形成了《教学管理手册》和《学生学习管理指导手册》;德育工作中,为了促进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良好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采取了系列的教育和管理措施,形成了制度保障体系,完成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创建和应用;后勤和安全工作制定了66项涵盖整体要求工作细节的工作制度34项各种应急预案,)这些工作制度和措施的落实,确保工作过程规范有序。

强化人文管理,力所能及满足广大教师工作学习和生活需要,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3.安全管理:

进一步加大领导力度,加强宣传力度,强化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职责,提高防控能力,保证校园安全。层层签订责任书,口口落实安全职责,人人明确安全任务,时时覆行安全义务。一步落实“一三四”安全防控体系。(注:“一”是落实一岗双责,“三”是校园安全由德育、教学、后勤齐抓共管,“四”是指重点人员、重点部位、重点时

2 段、重大活动严密安全布防,确保不出纰漏)从而实现安全管理全覆盖。

(二)德能兼修,打造自信的教师团队

自信的教师团队是落实自信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我们把培养教师的自信放在首要位置

1.修师德,修炼教师自信的人格魅力。

教师高尚的师德修养,是学生、家长和社会信任的前提,更是教师自信的核心素质。几年来,我们着重培养了教师自信的人格魅力,坚持以教师誓词为引领,时刻不忘初心,不忘为师之责。每年开展学习黄大年等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聆听双阳区组织的师德报告会;开展以“身边的感动”为主题的师德演讲,举行“花开的声音”系列校园读书报告会,使每位教师从灵魂深处意识到教师职业崇高和责任,加强自我修炼;学习和落实《长春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落实“七严格”、“八不准”和“五条禁令”,配套我校包保责任制和“三监督、四严禁、五查处”管理办法,从制度上堵住不良思想和行为的侵蚀,保证了我校务实勤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良好师风的传承和发扬。

2.练师能 打造教师自信的能力内涵

强化师培 注重实效 促进教师教学理念自信 积极组织领导教师参加“国培”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支持领导教师到先进校、特色校参观学习,全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

务实校本培训:组织教育局推荐的必学篇目学习;开展了特色办学自信教育专题培训、我校三段五步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培训、作业改革专题培训、开展了有效备课行动研究的培训、高效课堂评价培训;聘请省电教馆会主任来校进行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特别注重新上岗青年教师培训,解读学校教学模式,解读学校办学特色,解读考核办法;建立以高带低、以老带新师徒对子,促进新教师早日成熟提高。

强化教研、科研 促进教师实践能力自信 开展高效课堂构建行动研究,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高效课堂是教师无止境的追求。我们以有效备课为基础,以“三段五步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为抓手;

3 制定了高效课堂评价细则和标准,以全区素质教育调研成果和中考为考量,纳入教师评价的核心内容,提高了广大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效果。

开展特色办学自信教育实践研究、教学改革“三段五步研究式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初中生思想道德素养的研究、有效备课行动研究。在校本教研初见成效的基础上,我们又将这几项研究课题分别申报了省级和区级课题立项,任课教师参与校级课题研究100%、参与区级以上课题研究大80%,全校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不断学习和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开展了骨干教师的高效课堂示范引领课,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一师一优课”晒课活动,提升各层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积极促进青年教师成长,针对青年教师热情高,经验不足,方法简单的特点,组织了“自信启航 历练成长”,系列教研练功活动,备课说课、教案展示,课堂教学汇报,听课、评课、反思等,同时骨干教师、学校教学领导有针对性的跟踪听课指导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和进步,也锻炼了骨干教师的能力。

开展读书活动 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学校近几年购买了近百种图书,要求教师必读书目如《听课评课导课的使用策略》、《读书成就名师》、《习惯就定孩子的一生》、《师生心理沟通理念方法应用》等十多本,推荐了《教育就是唤醒自信心》等书目二十多种,每学期至少开展全校性读书交流活动一次,小型的组内交流和读同一本书的交流每周都有,交流形式有小型沙龙更多交流是网络平台,促进了教师素质全面提高。

(三)培养自信的学生

1.以自信为支点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培养学习自信

课堂教学是特色教育的主阵地,文化学习是学生生活的主旋律,学生的挫折感也大多来源于学习竞争。把培植学生学习自信作为课堂教学长期坚持的目标,让实效课堂渗透自信教育。我们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三段五步研究式学习”教学模式,体现学思结合、知行统

一、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

4 力,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实验、实践的机会,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动脑动口动手,使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收获,注重分层教学和分层评价,不伤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尊心。

开发系列自信教育校本教材,在校本课堂、心理课堂、思品课堂进行引导和训练,培养学生自信的人格品质。

优化学生学习管理,提升学生“学”的能力,在师生中征集学生学习管理的金点子,形成了我校《学生学习管理指导手册》,重点搜集了教师在提高学生学习动机水平、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磨炼学习意志等多方面所采取的方法和技巧,对提升教师对学生学习管理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2.以自信为内涵,开展德育活动

培养学生成长自信

在学生中积极组织开展前途理想,把个人的前途理想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兴衰联系起来,把个人的理想前途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联系起来,学习中华民族的奋斗历史,学习中华民族上历史优秀人物为民族发展奋斗的事迹和精神,学习周恩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华崛起和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革命精神,学习“两弹一星”等现代科学家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爱国精神。

3.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核心 培养学生生活自信

法制进校园,进一步增强师生的法制意识,做知法、守法的公民,上好法制课,适时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每学期聘请公安干警和一线法官来我校作法制报告,他们用一个个生动具体的案例,以案释法,以法论事,深入浅出的给师生上了生动的法制科课,提高了师生的法制意识。

强化纪律教育,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展行为规范文明班级和行为规范个人的评选活动,制定标准,全员海选结果公示,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开展学雷锋主题系列活动,让雷锋精神永远传承和发扬下去。学习他在学习上善于“挤”和“钻”的钉子精神,学习他在生活生艰苦朴素的精神,学习他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

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

5 《三字经》内容,我校自编三字经《一日四礼》,从学生入校到走出校门,再到回家后的待人接物都有明确要求,实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渗透传统文化。

积极开展读书和“习字立人”活动,我们把习字立人纳入校本课程的,有专职教师有内容(以习近平重要讲话核心段落为内容)以适合学生的楷书、行楷为摹本,每周一课时,实现了 “习字”与“立人”的统一。

学校图书馆向学生开放,学生借还自由,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4.以自信为灵魂,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种巨大的无声的力量,是最优秀的隐性课程。我们把自信教育作为学校文化的主题之一,校园的石刻、班级文化、长廊文化、展示平台,都体现了自信的意义、自信的目标、自信的方法等,它如“润物无声”的春雨,能以最深刻最微妙的方式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并产生深远影响。

5.开展社团活动 搭建自信展示平台

多元智能理论,帮助学生认识自身优势,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社团活动,发现自身特长,发挥特长、发展特长,走向成功。基于学生兴趣、爱好、特长,全校组建了金鹰口风琴社团、衍纸社团、机器人社团、书法社团、体育特长项目(篮、排、足、乒、田竞)等12个社团,为学生特长发展提供了成长和展示平台。

开展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活动,每年组织一次艺术节、运动会,开辟时间和场地为各社团搭建展示平台,全校师生用青春、用活力、用激情,展现自己的风采和特长,展示了自信。

6.以课程为载体深化学生自信

开发了自信教育校本教材,纳入学校课程体系,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教师、有教材、有教案、有课时,有实效。

7.评价促进学生自信

创新评价办法,激励学生自信,开展多元评价。牢固树立“多一把尺子多一批好学生”的信念,注重过程性评价,鼓励参与、进步与自我超越。

在课堂教学过程评价中不打击、不伤害学生自信,以鼓励为主,

6 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与慧海公司联合开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过程与结果并重、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侧重品德、学业、身心健康等,作为学生评先、推荐生的重要依据,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二、取得的主要成果

自信教育特色理念和方法教师、学生和家长广泛认同,能够自觉地落实到工作和学习活动中,在社会上有了较大的影响,促进学校办学水平大幅提高。。

进三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长春市依法治校先进单位,长春市教学管理达标先进校,长春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被中国教育学会被评为责任教育课题研究先进校,吉林省责任教育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被双阳区教育局评委教育重点工作出色完成单位。教学质量稳居全区前三名。

在长春市和双阳区教育局举办的教师岗位练功、班主任技能大赛、读书演讲比赛和国培项目中,获得集体奖项9次,教师获奖超过150人次,其中,韩宁、王晓易、刘佳在长春市班主任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李晓辉、赵静、徐敏等5名同志在国培项目中获得部级优秀课称号。

在长春市和双阳区教育局举办的 冰雪足球赛、体育运动会、艺术展演等学生活动中,中我校获得集体奖项12项,学生获奖人数超过200人次。

三、下步打算

1.继续在教学、德育和管理各部门工作中深化自信教育,各部门形成可供借鉴的办法和经验。

2.完善自信教育校本教材,形成体系。

3.把自信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起来,编写一部有关初中段自信教育的实用书籍。

4.把自信教育积淀成学校文化。

虽然自信教育在我校虽是成效初显,但是要形成学色品牌还需较长时间积淀。我们今后将进一步开阔思路,创新方法,促进自信教育办学特色的深化。

第16篇:德育特色工作汇报

丰富育人文化形式 提升德育工作内涵

——喀什十小德育特色工作汇报材料

喀什市第十小学环境幽雅,整洁怡人。现有68个教学班,2 名教职工,3500名学生。学校设备先进:图书室、仪器室、阅览室、多媒体教室一应俱全,还配有美术室、舞蹈室、电子阅览室和活动室,每个教室配有班班通,这里是孩子们学习成长的摇篮,是孩子们梦想启航的港湾,也是教师展示自身才华、智慧的舞台。

近年来,我校顺应时代的发展,努力更新教育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德育工作为灵魂,坚定一个信念:求真务实,创办一流学校;坚持三个结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坚持三个统一: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三育人的统一,以达到“学做人 会求知 健身心”的目的。努力实践着我们的德育示范方向:养成教育净化孩子心灵

特色文化增进学生健康。

学校依托少先队组织,将快乐德育渗透到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每一节课,每一次活动。以努力打造师生成长乐园,构建和谐愉快的教育。从去年开始,我们通过争做十小“六好少年”的活动,实现了学校育人的目标,使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拥有了健康的阳光心态,提高了学生文明生活的基本素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全体师生形成了一种阳光般的做人、做事的风格和习惯。

一、培养良好习惯,争做美德少年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走进十小校园,“团结、勤奋、活泼、守纪”的校风、《弟子规》、德育故事墙就映入眼帘,在学生的心田里播下文明的种子,让文明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结出满园的文明之果。

(一)国学经典引路 净化学生心灵

目前的教育模式,偏重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缺乏文化的熏陶与人格的培养。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尤其是清康熙年间李毓秀编著的《弟子规》,它琅琅上口,寓教其中,通读全篇,虽然仅360句,1080字,可是,因为从日常起行坐卧的微小事项着手,把一个人所应有的行为规范、人生观、价值观、道德理念阐发得丝丝入扣,表述得匡正深邃,立刻,一个斯文、端庄、内心和谐友善,外表谦逊有礼,博学、审慎、明辨、笃行的谦谦君子,已经跃然纸面。在简捷精练的语句中囊括了为人做事的众多道理,在小学教育中有积极的启发作用。因此我校选用它作为德育教材,随时随地用《弟子规》来规范孩子们的行为,收到了相当可喜的成效。具体做法是:

1、见缝插针诵读

每周一“升旗仪式”上,每个年级将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轮流展示不同的传统美文,激发全校师生去读诵经典、读美文。每周五下午,组织全校学生进行传统美文诵读活动,有专人总负责,每天由一位老师亲自带领吟诵或指导学生带领吟诵,使全校师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感悟中国文学经典,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文的熏陶。此外,每天还利用早读时间对《弟子规》进行解读、诵读,在声声朗读、自然记忆的过程中孩子们受到了渗透性的教育,使他们在品德、修养上得到了提高,受到老师、学校表扬时更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从此更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

2、经典诵读分享 学校将在校园内专设了一个活动的宣传栏,叫“经典诵读”分享栏,宣传栏的内容每天更换,全校师生均可参与,比如:当天诵读的内容;学习经典诵读的心得体会;德育故事等。

3、认真践行经典

诵读、写作只是学习“经典诵读”的一种手段,最重要的是践行,要求学生制订好践行计划,然后按照计划去实践,比如:在学习《弟子规》中“入则孝”的践行表上的内容有:(1)按摩 (2)捶背 (3)洗脚(4)说服爸爸戒烟 (5)洗菜炒菜 (6)洗米煮饭 (7)盛饭洗碗 (8)摆收碗筷(9)扫地拖地 (10)烧开水 (11)端茶倒水。“出则悌”的践行表上的内容有:(1)回家与兄弟姐妹更友爱,不争食物、书本、不打架;(2)上车主动让座;(3)主动问候老师和客人等;让学生在践行过程中互相观摩、交流。这样,刚开始学生是“要我做”,到了后来,通过不断地潜移默化,养成了一种习惯,变成了“我要做”,学生践行《弟子规》蔚然成风。让《弟子规》成为了我校孩子们的生活指路标,希望孩子们不但品德优良,自私自利的现象大大减少,爱心、同情心也能逐渐增长,而且能是孩子们上课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浓厚。

(二)、创编优秀童谣,文明一起行动

生硬的制度约束只能使学生变得逆反,而特色的活动却是一种劝导性的软制度,因为童谣简洁明快、琅琅上口,对少年儿童品德的形成、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把道德教育渗透在健康的童谣中,让儿童在创编唱童谣的过程中受到教育,为此,我们将向学生征集童谣、精心设计有关习惯的童谣,通过学生互评、家长参评、学校综评筛选优秀童谣,评出优秀童谣进行编撰,让学生诵读,也是对学生各种习惯的养成进行引导和强化,让学生在快乐的诵读中不断感知,逐步内化。

我们会将老师、学生、家长自创的这些童谣编撰成小册子,发放到每个班级中,利用阳光体育前5分钟、大课间时段教学生诵读。学校还将童谣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拍手谣”、“跳跳绳”、“对对唱”等游戏形式为载体,在校园广为传唱,让学生们在欢快的活动中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让优秀童谣 唱响了课堂内外,并通过孩子传唱到家庭、社会,促进了良好校风、家风的形成。

(三)、弯弯腰——小行动,大作用

“弯腰行动”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规范和劳动、卫生意识。通过活动的开展,主动参与实践,美化、净化校园环境内化为队员的自觉行为。 以“弯腰行动”倡导:“弯下腰,伸出小手捡一捡,拿起扫把扫一扫。”即无论是在走廊、教室还是在操场上看到有纸屑、饮料瓶、果皮等垃圾都弯下腰随手拾起来。

1、榜样示范

榜样是一把尺子,一盏明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小学生模仿能力强,我们如果用榜样人物的模范行为和优秀品德影响学生的思想,使少年儿童在富于形象性、感染性和现实性的范例中获得难忘的印象,就会对少年儿童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所以,首先要求带班领导、中层、值周教师、值周学生,在校园、楼道、教室中进行“弯弯腰拣张纸,动动手排桌椅”等示范作用。天长日久,相信老师的举动会对少先队员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2、环保小卫士督查 由少先队队干部成立“绿色小卫士”督查队,在课间休息时间对校园进行督查。校园坚决杜绝零食,更不要乱扔垃圾,并提醒乱扔垃圾的同学看到地面上有纸屑等,主动拣起来,教室垃圾桶满了主动倒掉。以爱护校园环境为己任,自觉维护校园的清洁卫生,做讲究卫生的“十小学子”。

3、每天总结、每周评比

结合每天的日常卫生检查和班级卫生清理,评比出 “弯腰行动”红旗班和“弯腰行动”先进个人,在每天大课间时点评,对乱扔垃圾者进行批评教育,并在量化分钟相应扣除一定分值。。

二、家校合力,托起明天的太阳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单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家庭和社会也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小学生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学校要主动与家庭密切配合,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我校首先沟通家长和学校间的情感,通过家访、开座谈会、举办家长学校讲座,对家庭教育提出明确的要求,如: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不让孩子进游戏厅、网吧,如何培养孩子在家的习惯养成等,形成共识。要求家长能以自己的道德行为、良好家风、规范的礼仪、礼节、礼貌影响孩子、督促孩子,以形成教育和训练的合力。

三、缤纷社团活动,各族儿童幸福成长的乐园。

学校为学生精心打造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七彩社团活动。根据学生的自愿报名参加,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共开设了“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大院”:赤——文学院;橙——艺术团;黄——书画院;绿——体育健身院;青——英语广角;蓝——少科院;紫——生活技能社,共106个分社团,不仅做到做到了全校师生全员参与,而且做到了手拉手学校的小伙伴一同参与。每周五下午校内外的各族师生3500多人,从一个班级里出来,融入到全年级乃至全学校,你融入到我,我融入到你。孩子们通过各类社团的活动,有了良好的兴趣爱好,学会了互相配合,互相帮助,通过良性的竞争,懂得了友情的宝贵,明白了彼此相处贵在坦诚,可以说这样团结、互助、融洽、和谐的氛围是我校民族团结情的一个缩影。我们通过丰富的社团活动,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深入到现实生活中,使他们产生广泛而多样的兴趣,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观,用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用热情的态度去观察了解世界,然后通过社团活动的持续深入,使学生形成稳定的中心兴趣,并把自己的兴趣爱好与自己的志向结合起来,从课堂到课下,从周一到周末,从学校到家庭,把自己与火热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各族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知识,在家钻研自己积极兴趣的事情,从而就不会被宗教极端思想所腐蚀侵害。

我校虽在养成教育工作上做了一些尝试,但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这一切仅仅是个开端,我们将总结经验,进一步巩固现有成绩,让养成教育的绿荫覆盖到喀什十小的每个角落。我们深信奋进中的喀什十小将会在光明的大道上谱写出更新的篇章!

第17篇:人才交流中心特色工作汇报

天水市秦州区人才交流中心

2010年度特色工作汇报

一、在争创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活动中,我中心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通过组织开展“公益为主、服务为本、发展为先、创新为要”的主题实践活动,按照“创一流团队、创一流管理、创一流环境、创一流服务、创一流业绩”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坚持以群众满意为目标,转变作风、简化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增强了单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树立秦州区人力资源市场“规范、高效、诚信、服务”的良好形象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的窗口服务得到了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在两区五县中,我们被推荐为唯一参加全国优质服务窗口的评选的先进县区。根据往年评比的惯例,我们已成为全省2010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的文明单位。这是原人事部和社会保障部合二为一后,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评比,我们中心能被成功推荐,得益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对我们工作的大力帮助,得益于区委区政府几届领导班子对我们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得益于局领导班子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

二、在创建秦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政务网站工作中,我们中心多次积极向局领导提合理化建议,经过反复演

讨和论证,最终在我中心提出的七条建议基础上确定了“一次投资,一次到位,一次成型”的方案,即:局机关政务网采取.gov.cn的域名,秦州区人力资源招聘网采取.com的域名,两个网站既相对独立,又互相紧密链接,为今后建立秦州人力资源招聘网的优质品牌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该网站共设置七个功能模块,涵盖人才推介、再就业工程和劳务输转三个领域,突出网上招聘和流动党员之家两个特色,实现建立一个“无形市场”的目标。截止目前,有三个功能模块已经编写成功,预计2010年二月初该网站即可投入使用。秦州区人力资源招聘网的建成将改写两区五县人力资源市场无真实意义上的“无形市场”的历史。

三、建立并完善了高校毕业生跟踪服务和就业回访制度。高校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已成为各级政府的重点工作,我们认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已成为基层人才交流中心的中心工作。为此,我们中心于2010年11月份开始,用了近两个月时间,确定专人抽样同全区的1608名应往届高校毕业生进行了联系。联系的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电话回访,另一种是下基层走访。通过我们扎实高效的工作,共有效联系1065人次,回访走访726人,其中有323人实现在外省市企业就业,有388人在市里中小企业就业,有127人在市内第三产业实现就业,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有15人,另有212人专心在家准备参加各类行政事业

单位的招考。经过我们耐心细致的回访,我们不仅掌握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而且掌握他们思想状态和存在的困难,更重要的加强了同广大高校毕业生的有效沟通和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排解了他们思想上的压力,并在政策、就业信息和就业咨询等方面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得到广大毕业生和家长的广泛认可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有力地开创了县区人才中心紧抓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局面。

四、建立同企业、高校联办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报告会的制度

职业指导工作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可以帮助他们了解社会对不同职业角色的具体要求,了解企业的文化、价值、经验和规范,领悟社会对职业角色的期待,懂得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增强个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他们做出明智的职业选择。为此,我中心先后同天水师院、宝鸡宝钛和太平洋人寿等公司分别联合举办了三次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报告会。通过我们对众多的行业、产业、职业、岗位等情况的介绍,对各个职业的性质、作用、特点以及发展趋势的宣传,对个人进行职业能力、职业人格、职业兴趣的分析,使得他们态度上更加切合实际,在行为方式上更加科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他们在择业时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另外,实现了高校

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零距离对接,有10人次在职业指导报告会的现场,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此举措,得到了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的好评。

五、举办招聘会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今年以来,我们针对周末人才市场举办的过于频繁,有时出现企业进场少、招聘规模小的问题,将已经坚持举办近五年的周末人才市场转变为月中人才招聘会。通过这一创新思路,有效地解决了周末人才市场面临的不足和问题,而且避开了市人才市场月末人才招聘会的举办,重新激发了秦州区人力资源市场的活力,2010年全年共举办8场次月中人才招聘会,共有298家用人单位入场参加招聘,提供就业岗位950个。

六、初步完成了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和个人信息采集、录入等工作。这个系统完全由我中心的年轻工作人员结合我们的实际工作独立开发,在两区五县中属于首创。目前,建起的这一系统功能更加强大、信息更加完备、数据更加保密。凡入库的任意一个信息,一经点击,即可出现个人的照片、简历、培训、职业指导、就业情况、就业单位、参加失业、养老保险等详细的个人资料。

七、受表彰情况。

1、在抗洪救灾期间,人才中心党支部被评为区级先进党支部。

2、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人才中心党支部被评为区级先进党支部。

3、2010年度人才工作,有一人被评为全市的先进个人。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三十日

第18篇:特色组织工作汇报

特色组织工作暨2008年重点组织工作项目

进展情况工作汇报

为推动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深入开展,以创建促规范,以示范带全盘,加强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农村党建工作整体水平,今年来,我镇开展镇片村户“四级”联创农村党建“示范工程”活动并深化了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围绕区委组织部重点组织工作项目开展基层组织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特色组织工作

做法与成效:

1、开展镇片村户“四级”联创农村党建“示范工程”活动。下发《涂岭镇关于开展镇片村户“四级”联创党建“示范工程”活动实施意见》,成立领导机构,明确创建目标任务和镇党建指导中心、各工作片党建指导站、各村党建指导点、各户党员示范岗的创建标准与工作职责,指导各工作片抓好党建示范村和党员中心示范户的规范管理运作。确定涂岭、松园、白潼、前欧、溪西、涂型等6个村为示范点,进一步规范党员活动室,配齐电教等办公设备,全面规范内业资料建档工作,

1落实好村级组织六项管理制度,加快推进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示范作用。

2、全面推行并深化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按照“因地制宜、因事设岗、因人定岗”的原则,设置了民主理财、治安调解、计生服务、科技致富、卫生管理等十个岗位,由党员根据自己的职业特点和个长专长自愿认岗,由所在村党支部颁发上岗证,抓好日常管理和考核工作,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表率作用。出台无职党员《管理办法(试行)》和《考核办法(试行)》,今年在全镇范围内全面铺开的基础上(幸福社区党员数太少,且大多年龄偏大,暂未开展),着重抓好建章立制,建立学习培训制度、履责登记制度、定期汇报制度、年终考核制度,健全了上岗党员动态管理机制,逐步解决无职党员发挥作用问题。并针对各种岗位举办各类培训班,提高了上岗党员履职能力。据统计,各基层党支部已有321名党员挂牌上岗,自开展活动以来,全镇借助上岗党员化解农村群众矛盾纠纷近350 起,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近100件,协助村解决信访问题63件,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27条,转移富余劳动力117人,扶助创业5家,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对党务、政务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近100条,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210个,参与防抗台风1000多人次,为地震灾区捐款、缴纳特殊党费10多万元,上岗党员促进了村级各项工作,成

为了村干部好帮手,真正做到了“无职务有岗位、有岗位有作为”。 泉州电视台、泉州晚报、泉州电台等宣传媒介进行相关报道。今年“七一”期间,镇党委表彰了一批优秀无职上岗党员。

存在的问题:

1、示范作用不强。由于我镇地处山区,地域广,支部多而分散,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展不平衡,示范村辐射能力还不够强。

2、思想观念不新。部分上岗党员思想陈旧,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对党的农村方针政策理解不深不透,履行岗位职责时考虑重重,缩手缩脚,先锋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3、激励措施贫乏。大部分无职党员是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支柱,他们所承担的工作带有义务性质,表现突出的上岗党员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个别上岗党员因没有报酬,自家劳力不足,无力履行职责等,影响作用的发挥。

下一步工作打算:

1、完善机制评岗。上岗党员实行动态管理,在年底考评中,对履职特别优秀的无职党员纳入区、镇两级评优表彰范围,给予物质奖励,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党员优先列为村级后备干部。对没有完成岗位责任或被评为不称职的无职党员,由村党支部对其进行诫勉谈话,作待岗处理。待岗期间仍履行原职责,半年后重新考评,考评仍未称职的,报镇党委将其调整下岗。

2、健全激励机制。继续探讨和完善无职党员管理办法,制定奖励办法,采取比较宽松的管理,并落实激励措施,从而更好地把上岗党员的履职积极性调动起来。

3、积极探索创新。在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的基础上,运用已有的成功经验并进行创新,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子,进一步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基层党组织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为面上工作提供新鲜经验。

二、重点项目进展情况

1、开展企地党建结对联建工程

以三青、恒昂为试点,试行企业与所在地党支部结对共建,恒昂工贸联系路口村,三青联系清美村,取得了企业主的大力支持。自开展结对共建以来,恒昂工贸向路口村吸收了劳动力108人,三青向清美村吸收了劳动力60人,既解决了企业用工紧张问题,又帮助群众拓宽了致富途径。同时,村党支部为企业党建、企业发展提供人力、场地等服务,企业党支部也利用本单位较好基础设施每季度组织员工及结对村党员干部参加科技知识、致富信息、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培训,把企业作为结对村党员干部实践锻炼基地,提高结对村党支部发展经济能力。企地党支部同谋发展思路,共促党建工作,互帮互促,共创“五好”党支部。

2、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

配合组织部、电信局做好农村(社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有关工作,督促未配备电视的党支部配齐电教设备,截止目前,22个村(居)均已配齐电视、电话设备。并配合电信局做好安装前期协调工作,目前22个村(居)已全部安装、调试成功。组织各村(社区)党支部组织委员现场观摩远程教育应用,督促各支部自行组织收看抗震救灾英雄事迹报告。

3、加强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

下发《涂岭镇2008年党建考评办法》和《关于建立健全党建软件资料季度调阅等常规工作通报制度的通知》文件,加强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对各村党支部软件资料进行季度调阅,及时查找问题,督促整改,目前22个村(居)均已规范化建档,并于8月份之前全面完成各村(居)村务党务公开栏的整合。下发《涂岭镇关于开展镇片村户“四级”联创党建“示范工程”活动实施意见》文件,抓好各工作片党建示范村的带头示范工作,目前,各工作片70%以上的村(社区)实现达到创建标准。

(市、区下派驻村任职干部均已到位展开工作)

4、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严格执行制《2007年涂岭镇村级干部培训计划》,依靠区委党校、镇党校培训主阵地作用,加强村级干部、村级后备干部培训力度,建立健全了干部培训

信息库,目前已建立一支120多人后备干部队伍,并实施动态管理,制定后备干部队伍培养和使用计划,为明年村级换届储备人才。

规范农村“七大员”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农村“七大员”队伍规范建设年的各项工作,把农村“七大员”队伍建设摆上镇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领导机构、联席会议制度、教育培训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半年来,举办各类培训8次,不断提高农村“七大员”的履职能力。规范抓好“七大员”队伍管理,下半年将联合各部门组织开展“回头看”,优化整合工作力量,把符合条件的优秀农村“七大员”队伍建设纳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培养考察,使之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辅助力量。

第19篇:社区特色工作总结

社区特色工作总结

(一)、加强党组织在社区的领导核心作用,促进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公司共建社区。

社区党委和社区居委会班子成员,团结务实,坚强有力。在新形式下,两委班子不断拓展工作思路,加强社区群团及民间组织的建设,成立了以“社区好邻居同乐会”为主导的社区民间组织,充分发挥好“新园社区议事协商会”、“新园社区社会工作站”、“新园社区为民服务代理站”的作用。并且,针对物业管理小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引导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充分履行职责,促使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三方关系协调,共建社区。

(二)健全制度,不断提升社区规范化建设水平。

不断巩固提高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严格落实决策议事、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务公开、党员联系群众、服务承诺等党内生活制度和工作制度,深入开展楼组党建活动,利用社区远程教育网络,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培训。使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在日常工作中,严格落实“三公开一监督”、“三会”等工作制度,坚持社区重大事务由社区公共事务协会民主讨论,经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决策。对居民关心的热难点问题,及时采取“民情恳谈会”、“矛盾协调会”“事务听证会”等形式进行协商解决。

(三)关注民生,积极拓展为民服务新领域。

因地制宜,开通了幼儿接送车、社区班车,开办了“四点半小学校”、“社区

红十字小课桌”,开展了家政、房屋中介、家电维修、法律咨询等一系列的便民服务活动。开通了e城通交费服务系统,较好地解决了社区居民交费难的问题。成立了社区老年人关爱团,义务为老年人提供读报、交纳水电费等服务。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设立了家庭病床,方便老年人就诊,深受社区居民欢迎。

(四)突出创新,努力探索和谐社区建设新途径。

鼓励居民参与社区工作,在全区成立了第一个社区“好邻居同乐会”,设立了好邻居顺风车站,以活动为载体,积极培育居民的社区意识,提升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调动了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对社区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今年,在区民政局和洛阳路街道的支持和指导下,率先成立了“新园社区社会工作站”,探索运用专业社会工作手段开展社区社会工作,提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

积极探索社区志愿者参与社区建设的有效方式,现已组建各种志愿者队伍20支,社区志愿服务与社区工作实现了有效衔接,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工作格局。

(五)、根据社区实际,推进社区建设全面发展

第20篇:社区特色工作

搭建交流平台 共建温馨家园

***社区自今年5月启动 “温馨家园”活动以来,通过茶话会、座谈会等形式吸引社区居民走出家门,谈家事、知镇事、议国事,畅谈心声,倾诉忧虑。活动创办短短半年多时间,已累计开展80多个活动日,近490多人次参加。

适应不同居民,设置不同主题。“温馨家园”活动设立了四个主题,分别为“党在心中”、“健康行动”、“文明先锋”、“爱我家园”,每周一至周四开展,居民来了,坐下来,递上一杯茶,以喝茶、聊天的轻松方式来反映民情民意、宣传方针政策、学习文明先锋、灌输健康知识,让广大居民群众在“回家”的温馨感觉中倾吐心声,反映诉求。针对每期活动讨论的主题,鼓励居民群众畅所欲言,阐述自己的体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小到家庭琐事、小区建设,大到镇域发展、国计民生,都是讨论的话题、讨论的重点。大家集思广益,为社区建设献计献策,给予社区工作大力支持。

党员志愿服务,搭建交流平台。组建了由8名社区党员志愿者组成的“温馨家园”服务团队,以2人为一组负责每期活动的发动、组织和开展。团队成员既是活动的召集人又是活动的服务者。活动前,结合本期主题设计活动内容。活动中,收集群众意见,倾听群众心声,排解群众忧虑。活动后,做好记录梳理和情况上报工作。每周召开一次例会,布置安排工作,分析解决问题,使活动有人抓、有人管、有实效。为进一步整合资源,燎原社区还将“温馨家园”活动同“一堂二站三卡四会”工作法、“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等载体有机结合,利用活动交流平台,下发便民联系卡、需求记载卡,拓宽联系服务群众渠道。社区、居委干部和“温馨家园”的志愿者们定期将讨论记录进行汇总和梳理,然后主动走进困难居民家中,有针对性的帮助他们战胜困难,走出困境。

反映社情民意,畅通沟通渠道。充分发挥“温馨家园”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作用,从居民的交谈中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并将党委政府有关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民生实事等方面的实施项目、工作规划传达下去,得到广大居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如,在议题为“小区环境卫生安全防范”的活动中,有居民反映小区公园无人管理杂草丛生、阴沟管道堵塞等问题。“温馨家园”志愿者向社区负责人反映,社区负责人与物业公司协调后,由物业对小区环境进行现场勘察并全面整改,小区公园面貌焕然一新。又如,今年是换届之年,社区党总支利用“温馨家园”活动平台,将党委、人大换届选举的有关信息和政策法律法规传递给居民群众,做好正确舆论导向,进一步扩大了群众知晓率,提高了群众的政治热情。结合换届考察,燎原社区还在活动中公开举报电话和举报地址,畅通反映违反换届纪律渠道,有效地维护了居民群众的监督权和知情权,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保证换届选举的顺利进行。

化解居民难事,共建温馨家园。社区是个大家庭,只有居民一个个小家庭的和谐,社区这个大家庭才能和谐。在开展“温馨家园”活动中,志愿者们更是走进一户户居民家中,化解了一桩桩难事。如,社区居民*某因感觉母亲对自己不如其他兄弟亲,便认为自己不是母亲的亲儿子,要求做亲子鉴定,其母亲坚决不同意。于是,他来到了“温馨家园”向志愿者诉说烦恼。在听了陈某的叙述后,志愿者随即上门向其母亲了解情况,其母亲表示儿子确是自己所生,因儿子患有忧郁症,所以没有答应儿子做亲子鉴定的要求。了解详情后,“温馨家园”志愿者做起了*某母亲的工作。志愿者们认为,要解除*某的心结,就要给他一份实实在在的鉴定书,这比任何劝说都有效,也有利于他的精神恢复。在志愿者的劝说下,母亲最终同意做了鉴定。看到盖着大红印章的亲子鉴定书,*某心中释然了,母子之间的矛盾也从此缓和了。又如,在“健康行动”中,志愿者一旦得知某位居民身体欠佳,长期呆在家里,就会上门看望,一方面宣传防病抗病知识,另一方面鼓励居民多出来活动,精神乐观了,抗病的信心自然也就强了。一村的s妈妈是大病患者,常年一个人呆在家里,在“健康行动”志愿者的沟通疏导下,现在经常会到“温馨家园”来走走,精神面貌好多了。

社区特色就业工作汇报
《社区特色就业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