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汇报

两型标准认证工作汇报(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05 05:48:26 来源:工作汇报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建设两型社会工作汇报材料

进行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是党中央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决策,其作用和意义不言而喻。这次“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与以往的任何一次改革不同,它不是自上而下中央给政策的改革,而是由当地政府自下而上,向中央要政策的改革。所以,做好这次“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不仅是实验区所

在两省各级党和政府的大事,它同样是所有处在该两地区域内的所有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乃至每一位公民都应参与的大事。这就使得分系统、分行业研究该区域内每一个组织、每一个单位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都非常必要且极有意义。在此,我们从税收工作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与影响出发,探讨基层税务机关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以充分发挥基层税务机关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应有作用。

一、对基层税务机关在“两型社会”建设中作用空间的探讨

任何一个事物,要对外界产生影响,就必须拥有其对外发生作用的空间。因此,全面认识处在“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区域内的基层税务机关能否对“两型社会”建设产生作用?其作用主要存在于哪些方面?是在社会实践中发挥好基层税务机关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应有作用的前提与基础。

(一)在“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中,基层税务机关发挥作用的空间比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的任何一次改革都大

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批准了三类改革实验区。第一批是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国家批准了以深圳、珠海等地为代表的沿海城市为经济特区建设实验区。这一类经济特区的特征是国家采取给予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方式,吸引外部资金,特别是吸引国外资金和港澳台资金来参与建设,主要以对境外开放为主。实验区的建设主要依靠国家给政策的方式推进建设。第二次是上世纪九十年代,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国家又先后在上海浦东的天津滨海分别设立经济改革新区,新区建设方式基本上与经济特区差不多,只不过涉及面更小,力度相对于特区来说也缩小了一些。第三次就是本次的综合配套改革实验。主要是以成渝为代表的统筹城乡发展的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和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为代表的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实验改革。本次的综合配套改革与前两次的经济区改革在方式上有了根本的区别。经济特区和新区建设,都是国家给予一些其他地方不能有的特殊优惠政策在特区和新区执行,在特区和新区的建设活动中所有的参与者基本上都是被动的执行者,因而对于处在基层一级的单位和组织其自身作用的发挥都是受限于政策之内的。而本次的社会综合配套改革中央采用的是“不给”政策的政策,允许实验区无论在什么方面、什么领域都可以根据建设“两型社会”的需要自己向中央要政策,都可以根据建设实践的需要进行“先行先试”。这种“不给”政策的政策其实是最大的政策、最好的政策。因此说,在这次的综合配套改革实验中,实验区内的各级行政机关和各种组织能发挥作用的空间是最大的,比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任何一次改革都大。基层税务机关也不例外。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们认为在“两型社会”建设实践中,基层税务机关存在着广泛的作用空间,而且各级各地的基层税务机关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种作用空间,以更好地发挥其在建设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二)在“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中,基层税务机关的主要作用辨析

基层税务机关作为一个基层的社会单元,其作用于社会和社会的反作用,内容是相当广泛的,关系也是极其复杂的。要探究其在“两型社会”中的作用,就要从其社会单元特征入手,结合“两型社会”建设目标要求进行探讨,然后把握其主要作用,并加以发挥。基层税务机关从其行政特征来看,它是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执行者,从其社会组织特征来看,它既是社会经济活动中国家利益的维护者,同时又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管理者与引导者。因此要分析其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主要作用,关键要站在其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管理者与引导者的角度进行分析。

1、基层税务机关是“两型社会”建设财力需求的保障者。我们知道,任何一次改革,任何一项建设,都离不开充足财力的支持。“两型社会”建设也一样,无论是适应“两型社会”需求的社会经济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对现有产业进行结构性的调整,都需要有充足的财力做支持。尤其是对当前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与转型,更是依靠政府的财力支持才能实现。对不符合“两型社会”要求的厂矿,又难以甚至无法改造的,只能关、停、并、转,这不仅会即时减少当期的财政收入来源,同时还要增加财政支出;对一些适应“两型社会”建设要求,但没有建立的新兴产业要建设、要发展,也同样需要巨大的财力支持。在中共“不给”政策,不给资金、不给具体财税优惠的前提下,要依靠向中央申请财政资金来保障“两型社会”建设的需求显然是行不通的,关键是要充分发挥

基层税务机关组织收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加大税收征管力度,提高组织收入增长速度、扩大组织收入规模,才能更好的保障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的财力需要。

2、基层税务机是建立“两型社会”社会价值观念体系的先行者。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是行为的动力。因此,要让全社会的人都参与到“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的实践中来,就必须要

逐步建立起一套符合“两型社会”要求、体现“两型社会”精髓的社会价值观念体系。有了这样的社会价值观念体系,就能让每一个单位、每一个组织和个人,都以此为标准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纠正,从而让“两型社会”建设活动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同时也会在全社会中不自觉的深入开展。而当前,我们的“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工作刚刚启动不久,社会的认知度、参与率都还不高,要促进“两型社会”的社会价值观念体系的迅速建立,就需要社会有一大批的先行者和推动者。基层税务机关作为社会经济建设活动中的管理者,其行为理念对社会经济组织的影响即时、广泛而深刻,如果基层税务机关能快速而坚决地依据符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的价值观念体系来行政,必然非常有利于促进广大纳税人和其他社会经济组织也迅速建立起有利于两型社会建设的价值观念体系。因此,基层税务机关务必要当好建设“两型社会”价值观念体系先行者。

3、基层税务机关是构建“两型税收体系”的建设者。建设“两型社会”,就必须要有符合建设“两型社会”需要的税收体系与之相适应,尤其是在改革初期,这种需求更加重要。因为“两型社会”建设的改革,起步的就是经济改革,要在经济改革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能实行社会改革,这也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必然。如果在以经济改革为重点的起步阶段,没有适应其需要的税收体系进行支持,甚至是一些反其道而行之的税收体系在起作用,必然会对“两型社会”建设产生重大的消极阻碍作用。目前,我国的税收体制和政策当中,确实还存在着不少与建设“两型社会”要求相矛盾的东西,在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时候迫切需要加以改革。我们基层税务机关作为“两型社会”的建设者和税收政策的执行者,对其矛盾有最直接的感受和最全面的感知。因此这就要求每一个基层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时时刻刻关注这一方面的问题,并积极进行思考,及时提出改进建议,从而不断地为上级税务机关改革税收政策体系提供客观依据,使适应“两型社会”建设需要的“两型税收体系”早日建立与完善。

4、基层税务机关是建立“两型社会”产业结构的引导者。要建立起符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的经济体系,建立与“两型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产业结构是重中之重。只有产业机构符合“两型社会”的要求,经济结构才能符合“两型社会”的要求。而加快“两型社会”建设区域内的产业结构调整,不仅是计划部门的事,基层税务机关在这一方面也能起到引导者、规范者的作用。虽然从税收作用这个方面来说,只有税收政策的差异才能对产业结构的形成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且从表面上看上去,基层税务机关的行为也是难以对产业结构的形成产生作用。但实质上,任何一项政策的执行,到了执行者手中,能否与政策的制定者保持一致,是该项政策能否取得最大成效的关键。因此,调整产业机构的税收政策,基层税务机关能否不折不扣地执行也很关键,如果基层服务机关能全面深刻地理解调整产业结构税收政策的意图,在实践中坚决按照政策、意图去解决实际问题和矛盾,就能引导其所在区域的产业结构沿着政策制定的方向发展。如果不能,就可能影响产业结构调整战略意图的实现,至少也会减慢其调整进度。因此,我们对基层税务机关在“两型社会”建设实践活动中,充当产业结构调整引导者、规范者的角色作用也不可忽略。

总的来说,基层税务机关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是非常广泛的,而且其主要作用也会随着改革进程的变化而不断地改变。这就要求我们基层税务机关的领导者及时把握其变化,才能最充分的发挥基层税务机关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巨大作用。

二、对充分发挥基层税务机关在“两型社会”建设中作用的建议

要让基层税务机关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这就要求基层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尤其是基层税务机关的领导者,要对“两型社会”建设的内涵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只有在把握了“两型社会”建设的基本内涵的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其作用。

“两型社会”建设,虽然从名字上看是“两型”,但其目标则是“生态、经济、社会”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从表述内容上简单理解,“两型社会”建设就是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但这绝不是一般意义上单纯的依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来推动社会发展,其本质上的要求是实现“会、经济、环境”这一复合生态系统的综合平衡,从当前“两型社会”建设刚刚起步的现状来看,基层税务机关要在建设“两型社会”中发生作用,当务之急是必须在这一总的指导思想引领下,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一)坚持用“两型社会”建设目标要求指导税务管理,促进“两型社会”价值观念体系的建立。

在社会上树立“两型社会”的社会价值观念体系需要一大批的先行者,需要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去诠释这一价值观念的意义和作用,从而逐步让整个社会接受和认可。基层税务机关在“两型社会”建设中是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个先行者的责任。首先就是要在税务系统内部,从上到下的开展建设“两型社会”建设实践、内容、目的、意义方面的普及教育,不仅各级税务机关的领导,能自觉的依照“两型社会”建设的需求来指导开展各项税务管理活动,更主要的是让每一个与纳税人、与人民群众打交道的普通税干,要有依照“两型社会”建设实践要求来开展税务管理的观念,从而让税务系统的每一个干部都成为建设“两型社会”的宣传员和践行者。其次要把建设“两型社会”的内容贯彻到税收宣传活动中去。尤其是我们长株潭的基层税务机关,作为全国建设“两型社会”实验区的基层税务机关,要对宣传建设“两型社会”内容有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把那些凡是有利于促进“两型社会”建设、代表建设“两型社会”发展方向的税收政策,进行全面普及,使所有的纳税人都知道,凡是有利于“两型社会”建设的投资、发展都是国家支持的,值得投入的,反之则是不应该提倡,甚至如果已经处于生产经营状态都还要进行改进或关停的。要争取用观念的改变来引导经济发展的改变。再次是要把建设“两型社会”实践的要求贯彻到日常的税收征管过程中去。每一个基层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一要在日常税收征管活动中要多说有关“两型社会”建设方面的意义,向纳税人表明党和政府积极支持“两型社会”建设的态度;二是对那些与“两型社会”建设要求不相符的企业,强化税收征管力度,把该征的税收争取做到一分不漏地征收上来,切不可只顾眼前利益而盲目的放纵其发展。要通过强有力的税收征管手段,让其感觉到经营的压力。对那些无法通过改造升级发展成为符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的企业,要坚决配合政府进行整治,可以通过提高其核定征收的征收率、强化其成本监管等合法手段,促使其早日关停。对那些通过改造升级可转变为符合“两型社会”发展要求的企业,则要利用税务机关的信息优势、政策优势,为企业制订改造升级计划,并跟踪实施,使企业尽快转化为有利于促进“两型社会”发展的企业。

(二)坚持用“两型社会”建设目标要求服务经济发展,促进“两型社会”产业结构的建立。

要建设“两型社会”,就必须要建立一个与“两型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经济基础。该经济基础又依赖于有一个符合“两型社会”发展需要的产业结构的存在。如果一个地方的整个产业结构与“两型社会”的发展相悖,该经济基础肯定是难以形成的,甚至是无法形成的。而在多年来我国经济上的粗放式发展方式,让全国各地处处都留下了与“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相悖的产业结构,尤其是一些老工业区和经济发展落后的地方。我们长株潭也不例外,建设“两型社会”,建立一个与“两型社会”发展要求相协调的产业结构是我们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为此,基层税务机关要充分发挥其服务经济发展的职能作用,促进“两型社会”产业结构的建立。一是要不余遗力的抓好组织收入工作,让政府有充足的财力来加快对现有不合理产业结构的调整。二是要主动参与到政府制订经济发展规划的活动中去,参与到政府开展的招商引资活动中去。当前不少基地税务机关认为自身的职能就是收好税,参与政府发展经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而政府领导在制定经济发展目标,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的时候,更多注重的税收收入的现实利益,对税收政策的导向和具体的税收效果却不十分清楚,往往由于缺少税收上的一些信息,而影响其作出决定的信心。因此,基层税务机关为有关领导提供准确全面的税收政策信息,对促进“两型社会”产业结构的建立必然有极大的帮助作用。三是充分利用好现有的税收优惠,促进“两型社会”产业结构的建立。从当前的税收优惠政策来看,并不是所有的优惠政策都是对“两型社会”建设有利的。比如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困难减免,就是不分行业、不分对象,凡是困难均可申请减免。如果一个必须关停的环境污染企业,由于经营困难而交不起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它向税务机关申请减免该两税,如果同意,则等于税务机关在继续支持其发展,继续支持其对环境进行污染。所以对现有的税收优惠政策,基层税务机关要依据建设“两型社会”的目标要求进行甄别,对凡是有利于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的产业结构放宽尺度,把一些政策、经上级税务机关批准予以比照执行。而对一些不利于“两型社会”建设的行业或企业申请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可以报请人民政府予以限制执行或者停止执行。

(三)坚持用“两型社会”建设目标要求抓好税收调研,促进“两型社会”税收体系的建立。

正如前文所述,这一次长株潭的“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中央采取了“不给”政策的政策,这就使得处在改革实验的基层机关,拥有了参与改革、先行先试的广阔空间。基层税务机关务必抓住这次机会,在坚持用“两型社会”建设指导思想的引领下,搞好税收调研,为上级领导机关、党和政府建言献策,为建立“两型社会”税收体系出力。基层税务机关理论调研的水平不高、范围有限、力量单薄,这是其劣势。但是基层税务机关接触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纳税人,获得的材料都是一件件鲜活的事实,基层税务工作人员对问题的感受最直接,其建议可能没有理论性,但有现实性。因而,基层税务机关只要站在其位置,为促进“两型社会”税收体系的建立广泛地收集材料,直接的提出问题和建议,以供上级决策部门和研究部门使用,必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这就要求基层税务机关必须要高度重视对建立“两型社会”税收体系的调研工作。

一是要做到有领导、有组织。应该说,从省以下的税务机关,层层都要有主持建立“两型社会”税收体系调研工作的责任领导,有相关的组织机构,并及时做好上下沟通和横向联动,以整合力量共同攻坚。

二是要培养人才。建立“两型社会”税收体系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不是一时一事的事。每个基层税务机关都要有重点、有目的的进行这方面的专门人才培训,从而在税务系统从上到下地建立起一支这方面的专门人才队伍。

三是立即行动起来,广泛的开展起调查研究活动来。从中央批准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以来,各级税务机关虽然都在调研领域积极地行动起来了,但相对于基层税务机关来说,行动是滞后的,深度也极其有限,这就要求基层税务机关要结合自己本区域的经济发展特点、产业结构特点,按照“两型社会”建设的目标要求,对各种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执行情况,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调查,每年形成一二个专项调查报告反馈给上级税务机关和有关的政策研究机构,让上级税务机关和政策研究机构尽早出台一批有利于“两型社会”建设的税收政策,纠正一批不利于“两型社会”建设的税收政策,使有利于“两型社会”建设的税收体系得以逐步建立和完善。

四是要畅通税收调研渠道,真正发挥税收调研工作在建立“两型社会”税收体系中的作用。目前的税收调研工作往往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的论述,真正对政策制定发挥作用的不多。这不但与政策的制订者对此重视不够有关,同时也与税收调研的使用渠道有关。政策的决策者要畅通税收调研的使用渠道,让一些切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与意见,尽早地转变成为具体的税收政策和法律法规,真正发挥税收调研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推荐第2篇:教育局关于“两型”学校创建工作汇报

2010年,根据《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关于“两型”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及区委、区政府有关精神,我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两型”学校创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基本情况

全区现有学校212所,其中普通高中7所,在校生18603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所,在校生3853人;初中40所,在校生42592人,完全小学159所(另有初小36所、教学点26个),在校生46988人;有师资培训中心1个,特教学校和区直幼儿园各1所。全区现有在职教职工9574人,其中普高教师1409人、初中教师3404人、小学教师3895人。

根据《黄陂区“两型”学校建设实施方案》,我区年度创建“两型”学校的比例分别为:2010年20%;2010年40%;2010年60%以上:其中,2010年创建对象以小学为主,2010年创建对象以初中为主,2010年创建对象以高中和小学为主。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1.成立领导小组,部署督查创建工作。去年9月中旬,接到市局关于“两型”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后,区教育局成立了“两型”学校建设领导小组,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向中华、教育局长杨汉明任组长,副局长肖固刚、李君才任副组长,成员有局办公室、人事科、宣传科、财审科、基教科、职成科、监察室、体卫艺站等。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在局宣传科办公。制发了创建工作方案,确定了38所学校(包括区实验中学等2所中学和蔡店小学等36所小学)作为2010年度创建对象。继9月下旬在乡镇教育干事、区直单位负责人会议上部署创建工作之后,10月8日,分管局长李君才主持召开了成员科室相关责任人参加的协调会,细化了责任分工,明确了工作职责。10月10日召开了2010年度38所创建“两型”学校的工作部署会,明确了工作要求和完成创建任务的时间。10月23日、24日,区“两型”学校领导小组对部分学校的创建工作进行了督查,了解了创建工作的进展情况,并提出了一些指导性的建议。12月8日,由分管局长李君才带队,局“两型”学校领导小组对各创建学校进行抽查考核。

2.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落实创建责任。各创建学校都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责任分工,建立了责任制和自查自纠等制度。王家河街中心小学将创建工作落实到各责任处室:工作小组负责创建方案的制定、落实情况;教务处主抓宣传教育、教育教学活动;后勤主任负责资源综合利用、节约水电、环境建设、建筑装饰;政教处主抓文体活动、设备管理。区双凤中学建立了“日巡查、月通报、季评比”的检查制度,校内各单位将创建节约型校园纳入日常工作内容,工作业绩及成效的评定指标,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有无浪费现象。由于分工明确,推进有力,学校创建工作能紧张有序地开展。

(二)广泛宣传,建好阵地

1.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宣传教育作用。一是局“两型”学校创建领导小组根据工作的进展情况,适时在《黄陂教育简讯》、《黄陂教育》(内部刊物)、黄陂教育网、黄陂教育宣传博客等媒体上登载信息,加强交流、指导。二是各创建学校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站、校园电视台、校报、校刊、黑板报、宣传栏等宣传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两型”理念,提高师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营造建设“两型”学校的良好氛围。比如,六指街中心小学在校园内悬挂了“创建节能校园、培养环保人才”等内容的横幅,张贴了“请您在下班前关掉所有电器开关”、“为了您的健康和安全,请不要饮用反复加热的纯净水”、“建议您下班时拔掉饮水机的插头”、“节约用电,人人有责”、“在日光充足的情况下,不要开灯学习、办公”等温馨提示标语,调动了广大师生参与节能活动的积极性。

2.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阵地作用。各创建学校将“两型”学校建设与学科教学、校本课程设置、学生德育工作结合起来,把“两型”学校建设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全过程。我区学校在学科教学,特别是思想品德与生活、科学课的教学中,有机地渗透“两型”学校内容。其中,武湖小学将环保、节能课列入课程总表,每个年级都有一名环境教育课兼职教师,每班每学期授课达10节以上。

3.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主渠道作用。各地、各校以第二课堂为渠道,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比如,滠口小学组织创编“环保童谣”、“生态黄陂新童谣”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怀;组织学生用废旧物品制作工艺品和科技作品,既培养了环保与节约意识,又锻炼了动手和创新能力。还有,李家集街泡桐团结小学利用学校、家庭、社区“两型”教育网络,开展“做一日环卫小工人活动”,连续六年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到泡桐街敬老院义务打扫卫生,慰问孤寡老人。

4.开展“两型”教育方面的课题研究。一些学校开展了“两型”方面的研究课题,做到了“五有”:有计划、有时间安排、有过程记录、有阶段总结、有经验推广,研究资料比较详实。例如,土庙小学在劳技学科中开展“手工艺对学生学力的促进”的课题研究,让学生利用一些废旧材料,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变废为宝,创造出一件件带有个性色彩的艺术作品或生活用品,不仅减少了垃圾的产生,还让它们“洗心革面”,成为美化我们身边环境的好东西。

(三)突出重点,落实创建

1.节约公共资源。一是各地、各校将“两型”学校建设工作与农村寄宿制小学和初中标准化建设相结合,与绿化学校创建工作相结合,综合利用学校资源,校园规划布局科学,减少了闲置性浪费。校园环境布置体现了育人功能,校园内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等划分相对清楚,不互相干扰。王家河街中心小学通过了农村寄宿制小学的考核验收,校园环境优美,师生学习生活愉悦。二是大力推进教科书的循环使用工作,各校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劳技等课程的教科书回收利用率超过了80%。

2.节约办公用品。一是各校严格审批和控制办公用品的发放数量,减少使用纸杯、中性笔等一次性用品。区实验中学严格限制教师使用一次性的茶杯、碗筷等生活用品,给每位教师配备了钢笔和墨水,大量减少使用中性笔;开展“校服转赠”活动,高年级学生把穿小了的校服赠送给低年级学生,不仅节约了资源,而且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友谊,和谐了学生之间的关系。二是积极推进无纸化办公,尽可能地做到文件双面印刷,复印纸、草稿纸双面使用。局办公室下发通知,要求各科室实行打印复印申报制度,要求双面使用复印纸和草稿纸。各创建学校也积极推进无纸化办公。

3.节约会议和公务经费。各地、各校一是认真执行会议审批制度,严格控制会议数量、时间、规模,正在形成开短会、讲短话的风气;二是严格执行会议食宿标准,控制会议纪念品发放;三是建立公务接待规章制度,有严格的费用审批程序。

4.节约用电用水。在节约用电方面,各创建学校节约用电表现在都能杜绝使用电炉、电热器等大功率电器;能高效使用空调、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能杜绝长明灯、白昼灯,引导师生们都养成随手关灯的好习惯。在节约用水方面,一是逐渐淘汰老式水龙头,更换节水的快开式水龙头,并且设备的管理做到专人负责,每日巡查,及时修复故障,杜绝了“跑、冒、滴、漏”和长流水的浪费现象;二是做好废水的回收利用工作。区实验中学将食堂用水与厕所用水都进行二次用水处理,大大节约了自来水。比如,长岭街中心小学今年10月份投入了38000元用于学校自来水管等设施的改造。

5.节约燃料。学生生活用锅炉和学生食堂、学生浴室、学生开水房做好了节约燃料、蒸汽工作,防止了燃料、蒸汽的跑冒和浪费。

(四)加强管理,美化环境

1.建立了校园维护管理制度。各创建学校的垃圾、污水、自来水、绿化、道路等设施有专人管护,校园环境干净、整洁、美丽。

2.校园环境布置体现了育人功能,文化氛围浓厚。校园环境净化,无暴露垃圾,无污水溢流,无卫生死角。校园环境绿化,绿化率100%,绿化覆盖率30%以上,校园内空气质量良好。比如,区双凤中学在教学楼走廊悬挂着师生们高雅的山水画作品,增添了校园文化氛围;餐厅布置得格外温馨,师生们有宾至如归之感。

以上工作的开展和成绩的取得,是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特别是市教工委宣传部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创建学校共同努力的结果。

三、主要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开展“两型” 学校创建,是一项全新的尝试,在我区还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

(一)部分学校领导重视不够。部分学校领导对创建工作关注和投入精力不够,一些教师自觉参与创建活动积极性不高。对于区教育局而言,由于同一时间段里创建学校很多,加上专门工作人员人手有限,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管理、指导不到位的情况。

(二)创建活动投入经费不足。“两型”创建工作没有专项资金,在目前学校公用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要投入一定资金用于学校节能设备的添置与改造,特别是一些老化的设施设备的改造,显得力不从心。

(三)考评激励措施还没有建立起来。由于还没有进行严格的考评,特别是没有授牌、奖励等激励机制,这样,不利于激发创建学校积极性和保持创建工作持续开展。

201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市开展“两型”学校创建工作的第二年。我局要认真总结上一年度创建工作的经验、教训,做到早下达任务,加强领导,广泛宣传,强化措施,保证新一年我区“两型”学校创建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为我市“两型”社会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推荐第3篇:中学两型示范学校创建工作汇报

**中学“两型示范学校”

创建工作汇报

为认真落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11年两型社会建设重点领域改革工作的意见》,根据费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精神和县教育局统一部署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两型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学校实际,认真开展“两型”学校创建活动,引导全校师生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不断提高节约资源意识、环保意识、文明素质,为建设“创新校园、和谐校园”,为争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学校的建设作出了积极努力。现将我校 “两型”学校创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管理,营造良好氛围

1、学校高度重视“两型”学校建设工作,成立了校长为组长、各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层层落实;根据县教育局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并不断完善工作方案。细致落实到各处室,以“创建节能校园,培育环保人才”为主题,积极开展“两型” 学校建设,在学校内部管理、学生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办学水平提高等方面形成节约、环保的特色。

2、推广节能技术和节约方法,把建设节约型学校与师德建设及学生德育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使广大师生树立科学发展观、适度消费观与正确价值观,养成节约习惯,形成节约和文明的风尚。充分发挥班会、国旗下讲话、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媒体的作用,向学生大力宣传两型理念,使全校师生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营造建设两型学校的良好氛围。同时,还向学生家长发放了《告家长书—请做孩子环保行动的榜样!》,号召家长们行动起来,以身作则贯彻《公民环保行为自律细则》16条并协助学校教育子女节约资源,爱护环境。

二、健全工作制度,坚持节约原则

1、完善机制,建立相关规章、制度、标准和管理办法。狠抓落实,务求实效。通过制度讲节约,通过管理要能源,做到节约每一度电、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张纸。学校还建立了严格的自查自纠制度,成立了一支以学生会干部为主要成员的创建“两型”学校督查小组,负责校园环境保洁、节约用电、节约用水的日常检查。政教处定期组织开展全校大扫除卫生工作,做到校园净化、课堂整洁。学期末学校“两型”建设领导小组还将开展创建“两型学校(班级、团支部)”专项评比活动,表彰节约型班级(团支部)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树立节约典型。同时,对浪费现象严重、责任心不强、管理不到位的处室和个人提出批评甚至给以处罚。

2、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坚持节约原则。一是严格审批和控制办公用品发放数量,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选用低耗能耗材、质优价廉的办公用品,硒鼓、墨盒等办公耗材要修旧利废,无特殊要求的文件均用双面印刷。二是坚持节约会议和公务经费,认真执行会议及外出考察审批制度,严格控制会议数量、规模,严格控制接待标准,实行分档定标、分工负责,严格费用审批程序,超出标准的费用不予核销。三是坚持节约用水用电,推广使用感应水龙头、节水型洁具等,提倡使用限电、节能设备,禁止办公室、教学楼私自使用电炉、电热器具等大功率电器,杜绝长明灯、白昼灯,公共楼道、卫生间等公共区域的照明灯具由专人负责,安装声控开关,避免浪费。

三、强化学科渗透,开展多样活动

1、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环境教育课程,每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2节。在政治、历史等学科教学中,积极渗透建设两型学校内容。由教科室负责“两型学校”课题研究及校本课程开发。

2、学校以环境教育为主题,通过多种途径开展了系列教育活动。(1)“节水性社会与可持续发展”主题征文活动。由政教处组织,以征文的形式,培养同学们“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用水习惯。(2)绿色回收活动。由政教处组织,以班级为单位,将校园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废旧书籍、塑料瓶等可回收垃圾统一回收,使同学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3)植树节活动。每年植树节到来之际,团委都组织部分团员举行植树造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环保,增强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为班级、学校、社区增添绿色,净化、绿化、美化环境。(4)环保手抄报评比活动。由团委组织了以环保为主题的手抄报评比活动,通过让同学们自己动手搜集资料、设计手抄报,来让同学们了解更多的环保知识。(5)主题班会活动。由教务处组织,以环保为主题,以班级为单位,让同学们自己设计班会内容和流程,通过演讲、竞赛、游戏等方式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环保班会课。(6)专题讲座。由教务处组织,精心设计讲稿内容,挑选演讲能力强、富有感染力的教师,定期给同学们进行环保专题讲座。(7)日常活动。学校将环保教育融入日常活动中,形成了良好的校园氛围。如政教处平时定期组织的卫生大扫除、卫生查评,保障了校园环境的清洁。团委和体育组举行的阳光大课间、体育大擂台活动,使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八十五分以上。

四、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

1、节约型学校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将“两型”学校建设与现有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努力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损失浪费,推进“两型”学校建设的实施。

2、校园环境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整合有待进一步提升。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大学校硬件投入。重视园文化环境建设,狠抓校园净化、绿化、美化工作,积极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

学校坚持将“两型”学校建设与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结合起来,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起来,与提高各项工作效益结合起来,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观念渗透到课堂,渗透到课程建设,渗透到广大师生员工中。通过“两型”学校的创建活动,师生“两型”意识不断增强,节约环保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持续发展。

**中学 二○一一年十月

推荐第4篇:两型社会

关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08金融 叶璐 200801102139

武汉城市圈位于湖北中东部地区,是以武汉为中心,由武汉及周边100公里范围内的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9个城市组成,,面积达6万平方公里,是湖北乃至长江中游最大、最密集的城市群。

“两型社会”是通过对资源的循环利用、合理配置和有效保护,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塑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建设“两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占用,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型社会”的核心是资源有效配置、高效和循环利用,体现了人类发展的现代理念,是未来社会的重要特征。建设“两型社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在管理、技术、体制和机制等方面做出创新。

1 武汉城市经济圈两型社会建设的现状分析

1.1 经济发展不平衡

武汉城市圈内经济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存在差异,其开放开发的步伐参差不齐,其中武汉是湖北省内经济基础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原因在于武汉处于国内大陆腹地中心“九省通衢”之地,也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两大“金三角”(武汉—香港—上海,武汉—北京—上海)的关键交汇点和重要经济支点,是湖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黄石是湖北省发展基础较好的老工业基地。天门、仙桃、潜江、鄂州四市处于中游水平,孝感处于一般水平,咸宁、黄冈由于山区、老区多,处于相对落后水平。

二是三次产业发展不均衡。

在武汉城市圈中,武汉市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加速发展阶段,黄石、鄂州、仙桃、潜江处于工业化中期起飞阶段,孝感、咸宁、黄冈、天门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由于区域范围较大,特别是包括了相当一部分经济较落后的山区,明显地存在第一产业比重较高,第二产业比重偏低,城乡二元结构矛盾较为突出等问题。作为第二产业主体的工业,仍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且轻重工业比例失调,工业对农业的支持与带动作用不强;第三产业仍以传统产业占主导地位,其发展受工业和城市化滞后的瓶颈制约。

三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问题。武汉市及周边部分城市属于老工业

基地,产业结构偏重型化,经济增长方式较粗放,能耗较高,排污压力较大,节能减排的任务很重

关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现提出如下建议:

1、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其实质就是要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针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发展现状的不足,既要从区域整体的角度解决社会、经济、资源环境问题,又要根据城市圈地域差异显著,区域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各不相同的特点,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对策和措施,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

当前,我国社会建设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人民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方面的条件有待改善;城乡卫生状况较差,人居环境不优;社会矛盾较多,人们的安全感有待提高等等。促进社会和谐,就要努力做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求富裕、求安康、求和谐的美好愿望。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要针对重工业比重较大、耗能相对较高的特点,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核心,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方式,建立可持续的发展模式,逐步实现发展经济与防治污染、保护环境两者的“双赢”。一方面要推进矿产资源、水资源、废弃物以及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深化循环经济试点,扩大循环经济规模。另一方面要坚持技术进步与淘汰落后相结合,积极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设备和技术,以节能降耗和减排为突破口,加快冶金、石化、电力、建材等重点行业的技术改造与升级。

3、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的科技创新活动在投入强度上总体不足,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整体较弱,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科技转化能力不足。因此,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活动提供更多的平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产出效率,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推动各城市经济科学、快速、可持续发展。

为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企业尤其是那些高耗能、重污染企业要进一步拓宽视野,转变经营理念,将自身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联系起来,努力走节约型、环保型发展道路,摒弃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来谋求发展的旧思维。倡导采用节能、节水、节材新工艺、新技术,大力削

减污染物排放。对高消耗、高污染企业,进行传统技术改造和升级,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转型,从而达到建设的推进速度和质量的和谐统一。

4、增强武汉辐射力,带动圈内经济全面发展

尽管武汉城市圈近年来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但由于圈内各市基础条件不一,综合实力差别较大,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武汉一市独大情况比较突出。要实现圈内社会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武汉市的龙头作用和辐射力。武汉市在继续扩大自身优势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与圈内8市的合作和协调。要依托武汉大市场,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依托武汉大交通,加快构筑人流、物流、休闲旅游圈,按照一小时经济区的理论,统筹好区域发展,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构建联动发展机制,促进圈内经济全面发展,提升武汉城市圈总体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推荐第5篇:国家电网“两型”

两型一化变电站应用推广指导手册

国家电网公司编写中国电力出版社

国家电网公司两型一化试点变电站建设设计导则 第一篇两型一化变电站通用设计

第一章 设计的目的、原则和工作方式

第二章 变电站典型设计工作过程

第三章 变电站典型设计依据

第四章 变电站典型设计技术原则

第五章 推荐方案技术组合

第六章 推荐方案模块说明

第七章 推荐方案技术经济指标

第八章 推荐方案使用说明

第二篇两型一化变电站通用设备规范

第一章 通用设备规范概述

第二章 通用设备工作过程

第三章 通用设备规范编制依据

第四章 通用设备规范工作内容

第三篇 两型一化变电站通用造价

第一章 典型造价的意义、目的和工作思路

第二章 典型造价总体原则

第三章 典型造价工作过程

第四章 典型造价编制依据

第五章 典型造价编制内容

第四篇 两型一化变电站标准工艺

第一章 变电站常用工具、仪表及低压电气设备

第二章 工厂供电工艺

第三章 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工艺

第五篇 两型一化变电站节能型设计与规划

第一章 电气主接线设计

第二章 短路电流计算

第三章 高压电器设备选择

第四章 变电站的电气布置

第五章 变电二次回路及信号系统

第六章 变电站及电力网防雷接地保护 第六篇 两型一化变电站电网规划与建设节能

第一章 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能源节约

第二章 城乡电网建设改造

第三章 输电网降损及提高输电能力的实用化技术 第七篇 两型一化变电站电力网节能设计

第一章 电力网设计基础知识

第二章 电力网设计应用举例

第三章 电力网的电气计算

第八篇 两型一化变电站电网生产运行降损节能

1第一章 电网生产运行降损节能概要

第二章 线损的理论计算和降损分析

第三章 电力网降损节能的更新改造

第四章 电网经济运行

第五章 降低线损的管理措施

第六章 电力系统无功补偿与无功优化

第七章 电力系统经济调度

第九篇 两型一化变电站友好环境设计

第一章 变电站的作用与分类

第二章 变电站设计的基本要求

第三章 变电站设计的程序与方法

第四章 变电站初步设计方案与布局规划设计

第十篇 两型一化变电站安全环境建设

第一章 防止误操作、误作业事故

第二章 变电站消防系统与电气水灾的扑救

第三章 变电站防止小动物短路事故

第四章 提高变电运行人员整体处理事故的能力

第五章 变电站电气设备安全检查标准及危险品分析和控制

第十一篇 两型一化变电站工业化综合自动化技术

第一章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 变电站自动化的现状与发展

第三章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和要求

第四章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体系的结构及配置模式

第五章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数据通信

第六章 微机保护综述

第七章 系统的使用维护及故障处理

第十二篇国家电网公司“两型一化”试点变电站建设实例

国网公司“两型一化”建设试点工程

宁夏首座“两型一化”变电站开工建设

山西朔州500千伏变电站等被列为国网“两型一化”试点变电站建设项目

无锡首座110KV“两型一化”变电站投运

陕西电力“两型一化”试点变电站建

张家港供电公司220千伏三兴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

„„

第十三篇 电网建设工程安全和环境管理设施规范应用(2007版)

使用说明

A 标识规范

A1 标志释义及应用说明

A2 标志的标准坐标图及最小使用尺寸

A3 标志和总公司中文简称的组合规范

A4 标志和总公司中英文全称的组合规范

A5 标志和总公司中英文简称的组合规范

A6 标准组合色彩应用规范

A7 辅助图形/辅助色

B 安全标志

B1 禁止标志牌及制图标准

B2 禁止标志的标准色

B3 警告标志牌及制图标准

„„

本书的出版意义:

2007年11月19日,郑宝森副总经理出席在华东江苏锡召开的“两型一化”(资源章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化)变电站建设工作现场会。总部生产部、科技部、建运部、特高压部,国网直流建设公司、交流建设公司,经研院,公司系统网省公司基建部门、设计院参加了会议,中国电力顾问集团公司及所属设计院应邀参加了会议。

为了响应和指导 “两型一化”变电站的“三通一标”、“两型三新”线路基建标准化建设的精神和具体工作,本书变为精心编写了此书。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详细介绍了两型一化变电站建设基本技能知识、基建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通用设计、通用造价、通用设备和标准化施工工艺 \"三通一标\" 的推广应用,以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两型三新\"线路建设工作具体实施与管理,及两型一化变电站工业化综合自动化技术、国家电网公司“两型一化”试点变电站建设实例。 本书特点:

前沿性——本书的内容代表了新时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要求,紧跟时代的步伐,保持电

力电网电能保护的发展活力。

专家认定——本书是电力系统分析和维护的国家有关部门推荐用书,通过了电力部门的严格

审定。书中技术、规范具有科学性和前沿性。

方便操作——本书避开了繁冗理论的赘述,着重介绍技术和管理措施,而且配有相关的,最

新标准以供参考。

读者对象:

电力公司、供电局(所);

变电站(所)

电网公司

输电公司

发电厂、供电厂(公司)

配电站

电力技术研究所

线损管理领导及工作人员

电力部门与线损工作相关的电力网

厂矿企业电站

推荐第6篇:两型城市

借鉴先进经验 构建“两型城市”

追求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一些国家在这方面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被确定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后,各地纷纷结合实际进行有益探索,值得我市在实施建设“两型城市”战略时借鉴。

一、做法经验

坚持规划引领。科学的规划是保障“两型城市”建设顺利实施的关键。国内外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建设方向的地区普遍注重高标准制定规划体系,统筹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引领“两型社会”建设稳步推进。湖南株洲在赴上海、天津、成都等地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以“两型社会”理念为指导,围绕“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的城市定位(“现代文明”体现了资源节约的要求,“生态宜居”体现了环境友好的要求),出台了“两型社会”建设总体实施方案及核心区发展战略规划等6个总体性规划,配套编制了《“两型社会”建设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7个专项规划;本世纪初,以环保措施严厉著称的新加坡制定了《新加坡绿色计划2012》,提出了废物处理、清洁空气、自然保护等24项、155个行动计划,并成立了绿色计划协调委员会与6个专项行动计划委员会,负责定期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及监督;英国在去年7 月公布了能源与气候变化白皮书《英国低碳转换计划》和《低碳交通计划》、《英国低碳工业战略》、《可再生能源战略》3个配套计划,开始向低碳经济转型。

发展“两型产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是“两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没有绿色生态的现代农业体系、高效节能的新型工业体系和运转协调的现代服务业体系等“两型产业”体系,就不可能实现建设“两型城市”的目标任务。位于江西省北部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低碳经济先行区为发展目标,明确了建设光电产业基地、新能源产业基地、生物产业基地、铜冶炼及精深加工产业基地、航空产业基地、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等八大新型产业基地的产业发展方向,去年末,国务院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06年,保定市依托保定国家高新区在可再生能源设备产业领域长期积累的产业集群优势,提出“中国电谷”发展战略,建设以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为核心产业,节电、储电、输变电、电力电子等为辅助产业的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体系,风电产业园、光伏产业园、节电产业园、天威兵装产业园等几园区共同发展,是国内电力设备产业的技术、人才、信息、产业区,“中国电谷”已经成为国家认可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战略平台;德国政府十分重视环境技术业发展,通过制定《可再生能源法》保证风力、太阳能、沼气发电等行业获益,预计到2020年左右环境技术业将超越汽车和机械制造业成为国家主导产业,到2030年市场总额将增至4000亿欧元(2006年为600亿欧元);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滨州,依托临海资源,着力引入盐化工、涉海装备制造、生态能源等产业链高端环节,精心运作高效生态农业、现代渔业,构筑高附加值产业体系。

大力改革创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核心在重塑发展理念、推进制度创新,因此必须深度革除与“两型城市”建设相悖的陈疾固疴,构筑有利于“两型城市”建设的体制机制体系。2009年被确定为山东省“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点市的临沂,以创新体制机制助推“两型社会”建设,致力于探索建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城乡发展、科技创新、行政管理、财税金融、行政管理等“八大体制机制”,努力实现产业体系、新型城市化、产学研合作、服务型政府建设、要素市场等“十大重点领域新突破”;湘潭市制定了环境保护、自主创新、资源节约、对外开放、财税体制、金融服务、社会保障、户籍制度等8个专项改革方案(如财税金融改革,开展了“清地、清产、

清税”三清专项行动,进行市政债券融资试点,启动首批9亿元企业债券发行工作,制定了金融业“21条”和“绿色信贷”制度)。

完善城镇体系。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已不适应建设“两型城市”的需要,打造生态宜居城镇体系,加快推进以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的新型城市化,成为各地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重点。株洲市在“两型社会”建设总体实施方案中提出,统筹确定城市人口、城市空间、交通网络、主要产业、重点区域、国土利用等重大发展布局,形成中心城市、县城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格局,加快城市路网建设和旧城提质改造,深入推进城市“美化、绿化、亮化、数字化”工程,创新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建立“公私合营”的市场化城市管理模式;长沙市在建设“两型社会”实践中坚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注重保护“山水洲城”的独特风貌,发掘湖湘文化的地域特性,合理布局产业发展,有效拓展城市空间,重点推进“一江两岸”、滨江新城、橘子洲提质改造等标志性工程建设,建成了金洲大道、橘子洲风景区等一批精品工程,通过高起点规划、精心建设和精细管理,展现出色彩素雅、风格简洁、建筑精致、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新风貌。

制定评价标准。制定相关标准和指标评价体系,是“两型城市”各项建设任务高质量完成的重要保障。湖南省组织力量开展调研,制定了“两型园区”建设标准、“两型产业”分类及核算标准、“两型示范企业”认定标准、“两型技术与产品”认定标准、“两型县城”标准等8项标准,去年12月已通过专家评审,待省政府公布后即开始试行,并计划将其列入湖南地方标准系列;湖北省2008年建立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统计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由资源利用、环境友好、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5个一级指标和35个二级指标组成,专门用于评价“两型社会”建设成效。

二、几点启示

规划引领是建设“两型城市”的关键。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项工作能否做得好或达到预期目的,好的规划能让工作“事半功倍”,规划不合理则会造成“事倍功半”。从国内外的成功实践看,各地“两型社会”的建设都是凭着科学规划的引领,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突破,在突破中推进,走出了符合自身特色的新路子。

产业支撑是建设“两型城市”的基础。没有“两型产业”的支撑,实现“两型城市”建设的目标任务无从谈起。国内外很多地区正是靠着不断谋划好、实施好各类产业项目,构建起符合“两型社会”发展目标的“两型产业”体系,将“两型社会”的规划和蓝图落到实处、变为现实。

城乡统筹是建设“两型城市”的重点。城市化是当前发展的主流,但重城轻乡却是与“两型城市”建设的目标背道而驰。因此,国内外很多地区都是统筹把握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人口与环境等关系,走城市带动农村、城乡一体发展的路子,进而实现“两型社会”的建设目标。

制度创新是建设“两型城市”的保证。制度是管好人、办好事的组织保证,但制度相对新事物往往有滞后性,需要人们以创新的精神不断去突破和完善。国内外很多地区正是通过构建“两型产业”标准体系、建立“两型社会”评价体系、加强绩效考核、完善组织保障等机制体制方面的创新来调动积极性、提升执行力,确保“两型社会”建设扎实开展,取得实效。

三、对策建议

1、以科学规划引领“两型城市”建设。“两型城市”建设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建议市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两型城市”建设总体方案和“两型产业”布局、城市空间拓展、节能减排、生态修复、先导示范区建设等专项规划,各县区根据自身特色和基础条件制定好具体的对接、实施规划,并使“两型城市”建设的各项规划与本地区本部门

的“十二五”规划相互衔接。同时,各地各部门应对规划的编制、实施进行动态管理,不断补充完善,以科学的规划体系引领“两型城市”建设。

2、以先行先试带动“两型城市”建设。“两型城市”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可以通过建设先导区、示范区先行先试,以点带面,协调推进。建议选择凤台县和田家庵区作为先导区,重点探索老城区改造、传统产业升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等方面的新机制,积累综合改革经验;选择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山南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作为示范区,重点探索产业集群、产城互动、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方面的发展新路径,积累培育新兴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经验。

3、以新兴产业支撑“两型城市”建设。产业是经济工作的核心,是发展之基、财富之源,也是“两型城市”建设最直接、最有效、最根本的支撑。建议各县区各部门围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高新技术、生态修复、环境治理、文化旅游、建筑交通、城(矿)乡统筹等“两型城市”建设的重点领域,密切跟踪国家、省里政策导向,深入分析,精心谋划,建立“两型产业”重大项目库,加快项目推进,做好项目服务,确保重点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着力培育具有淮南特色的新兴产业体系,为“两型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4、以政策创新保障“两型城市”建设。建议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引导政策,创新体制机制,为“两型城市”建设提供坚强保障。一是创新政策法规体系,尽快出台各项切合实际的综合改革配套政策,并考虑形成地方性法规来确保政策实施。二是创新利益协调机制,促使各县区各部门在产业布局、科研开发、土地资源、基础设施、财税金融、户籍管理、医疗教育、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统

一、高效的利益协调机制。三是创新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健全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分解落实到各地各部门,加大考核和奖惩力度。

“两翼齐飞”建设两型城市

2010年09月25日07:36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近年来,安徽省淮南市积极实施“一主两翼”战略,构建“两型城市”。他们以工业化和城市化双轮驱动作为“主战略”,以合淮同城化、城乡一体化作为“两个侧翼”,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今年上半年,淮南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3.2%,财政收入同比增长50.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2%,引进内资同比增长41%,进出口额同比增长15.3%,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增幅均位于全省前列。“建设‘两型城市’,是淮南推进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主动选择,也是谋求城市转型、加速跨越发展的创新之举。”淮南市委书记杨振超说,“作为‘合肥经济圈1+4’成员之一,‘合淮工业走廊’被纳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淮南这座能源城市正在抢抓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加速转型,跨越发展。”

驱车从安徽省合肥市出发到淮南市,仅用不到50分钟。一下合淮阜高速,迎面就是淮南山南新区。这里不仅是“合淮同城化”的“桥头堡”,还坐落着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更是即将启建的“合淮工业走廊”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淮南集中区。

淮南煤炭远景储量444亿吨,探明储量153亿吨,占安徽省的71%、华东地区的32%,是国家首个建成投产的亿吨级煤电基地。以煤炭起家、能源立市的淮南,坚持“立足煤、延伸煤、不惟煤、超越煤”,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在产业布局上,淮南市以沿淮工业带、合淮工业走廊为主线,以3个省级开发区、煤化工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重点,以县区工业集聚区为补充,谋篇构建“T”

型工业布局,舜耕山以南重点建设高新区和低碳区,舜耕山以北至淮河以南重点建设加工区和服务区,淮河以北重点建设重化工区。淮南拉长煤炭产业链条,拓展增值空间,打破煤炭、电力行业壁垒,实施煤电“联姻”,建设煤电一体化新型能源基地,创造出经济效益、环境保护、社会就业、节约土地、缓解运输压力5方面综合效益,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通过自主创新,依托煤气化、液化、甲醇转化烯烃技术,淮南正加快建设3个煤化工大项目,着力打造煤—电一体化、煤—电—化一体化、煤—电—铝一体化、煤—电—硅—光伏一体化,发展循环经济。通过打造省级煤机基地、生物医药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绿色食品基地,淮南推动由煤炭产业为主向非煤产业为主转变,由粗加工为主向精加工为主转变,由低附加值为主向高附加值为主转变,由单向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记者在淮河北岸的安徽省煤化工基地建设工地看到的是一片繁忙场景。这个新型煤化工基地规划占地13.09平方公里,包括28个项目,建成后将年产400万吨甲醇、104万吨煤基烯烃、100万吨二甲醚、80万吨合成氨、60万吨尿素、100万吨复合肥。为进一步打造优势品牌,淮南市实施7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化工等优势产业。同时,淮南市积极应用全国领先的煤炭高效率开采及瓦斯综合利用技术和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流化床甲醇制丙烯技术,培育新兴产业,把核心技术转化为核心产品;坚持生态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和绿色发展,提高煤炭回采率,开展节能减排和瓦斯、煤矸石、粉煤灰、矿井水等综合利用;淘汰落后产能,进行低碳经济试点。

围绕新区开发、老城区提升、矿区改造、景区完善、立体交通构建,今年以来,淮南市完成建设投资111.3亿元。与此同时,淮南市还致力于构建“三山鼎立”的绿色屏障体系、“三水环绕”的绿色河湖体系、“三城互动”的绿色景观体系、“三矿并举”的绿色矿区体系、“三农共建”的绿色乡村体系、“三路协调”的绿色长廊体系,在获得国家级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后,淮南今年又启动了争创全国绿化模范城活动。

推荐第7篇:两型社会

它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和环境的支撑。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保护环境和生态。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使经济发展与人口、环境相协调,就是要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较快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也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必须有环境作保障。中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保障国家安全和提高中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解决中国建设需要的资源问题,着眼点和立足点必须放在国内。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能够控制和降低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能够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推荐第8篇:两型社会

两型社会

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即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领域各环节,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厉行节约,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发展模式。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两型社会建设就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简称。

一是“两型”社会建设的理念转变和创新,关键在于领导思维的不断提升。从大局出发,积极转变政府职能,跳出局部利益的思维模式,将思想统一到“两型”社会的决策和整体部署上来,提高认识,切实做好本地区的节能、环保工作。相关行业和企业尤其是那些高耗能、重污染企业的领导,更要进一步拓宽视野,转变经营理念,将自身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联系起来,努力走节约型、环保型发展道路,避免陷入到争夺能源资源和破坏环境的恶性循环中去。摒弃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来谋求发展的旧思维。这就要求我们以“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在投资政策、财税政策、土地政策、资源政策、生态补偿政策等方面先行先试。

二是“两型”社会建设的推进速度和质量,关键在于发展方式的不断转变。正处于高速成长期,量的扩张还有待充分释放。但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又好又快的发展路子。

三是“两型”社会建设的推进激情和动力,关键在于惠民宗旨的不断深入。科学发展至少应该包含三个主题词:生态、节约和惠民,“两型”社会建设同样如此。能源、环境,是经济社会赖以发展的两大基础性要件,而这一切归结为人民和谐幸福的生活。现实告诉我们,以大量消耗有限的能源资源和自然环境的破坏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是得不偿失的,也是人民群众所不愿意看到的,只有将“两型”社会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只有将“两型”社会建设和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结合起来,才是“两型”社会建设的终极追求。

推荐第9篇:两型社会

论“两型”社会及现行发展状况

什么是“两型”社会,怎样发展“两型”社会,如何实现“两型”社会,“两型”社会的意义在哪,这种种的问题都是我们要研究课题。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探索有别于传统模式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发展新路”,改革试验的依据是“科学发展观、自身实际、国家关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动力为“先行先试、改革创新,要根据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尽快形成有利于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目标要求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推动全国体制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切实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

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圈被国家确定为“两型社会”实验区并被赋予先行先试的政策创新权。 针对长株潭城市圈“两型”社会,我搜集了些资料,并且实地做出了些调查。在“两型社会”绿网中找到了些近年改革的数据:

第一:实验区对湖南省经济的拉动。在城市科学规划,精心布局推动下,全省产业发展迅速,经济总量增长迅速,2006湖南省全年GDP总量7688.67亿元,2008年GDP总量突破万亿元达到11555.03亿元,2009年增长到13059.69亿元,2010持续增到16037.96亿元,

2012年湖南省GDP首次突破两万亿大关,达到22154.2亿元,同比增长11.3%,增幅比全国高3.5个百分点,继续稳居全国前十。其中,全省粮食总产量增长2.3%,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4.6%,第三产业得到平稳发展。

第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推进,低碳经济蓬勃发展。湖南省发改委副主任张银桥介绍,湖南高度重视低碳发展。近几年成立了以省长为组长的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负责控温减排、应对气候变化重大工作的决策与协调,还制定了相关政策法规,强化低碳技术开发与推广,2012年12月7日,召开全省十大清洁低碳技术推广工作会议,推广的十大清洁低碳技术共八百多个重点项目,总投资800亿元。随着工作的扎实推进,湖南万元GDP能耗已由“十五”期末的

1.4吨标准煤下降到1.2吨标准煤以下,相当于累计减少二氧化碳6000多万吨。能源结构得到优化,同时林业用地1284万公顷,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0%以上,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成果突出。

第三:大力开展湘江的整治建设,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湘江对于湖南人来说就是母亲河,湖南省提出将湘江打造成中国莱茵河的构想,大力开展治理湘江的水环境的活动,取缔污染严重的工厂和企业,发展度假休闲的湘江风光带。目前,长株潭三地湘江空气指数达标率远超国家平均率。

第四: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目前,长沙拥有国家重点学科30多个,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65个。科技成果有“超级杂交稻研究”“高性能碳制备”等等。

在取得一些成果的情况下,现在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在调查的过程中,有许多市民不知道,或者不知道“两型社会”的概念,在农村,村民完全不清楚这是什么概念。所以在宣传的力度上,需要大力加强,要让人民参与进来,“两型社会”才会发展的更好。另外,在发展过程中,环境的污染问题仍然突出。在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存在这一定的矛盾。科研的投入不足,与发达地区相比,科技成果,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是很强。

谈到长株潭“两型”社会,看到这的经济,环境的改变,作为山西人,我想谈谈家乡。山西作为产煤大省,119个县(市、区)有94个产煤县,资源型经济在全国最有典型性。长期的煤炭开采带动了山西省资源型城市的兴起和发展,但是随着资源的耗尽,山西的资源型社会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2011年,全省转型声急《关于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初步研究》上报国务院,建议将山西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试验区”.我希望我的家乡可以成功的转型,在经济,和生态上同时发展。

“两型”社会是我国迫切需要的,迫切成为的社会。在这道路上,需要全国的人民共同努力。中国梦,是你我的梦,“两型”社会是你我共同的社会。

推荐第10篇:两型社会

两型社会宣传栏

1.什么是“两型社会”?

“两型社会”是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其核心内涵是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2.“两型社会”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两型社会”是在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来的,是从我国国情出发而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资源利用效率比较低。据统计,中国的GDP占全球4%,而煤、铁、铝等资源的消耗占世界的30%以上。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给环境与资源带来很大压力。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将有助于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3.“两型社会”包括哪些内容?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资源节约观念、资源节约型主体、资源节约型制度、资源节约型体制、资源节约型机制、资源节约型体系等。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努力做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产权制度、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制订和完善战略性资源的中长期开发和利用规划、发展循环经济、加强法制建设等方面工作。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环境友好型技术、环境友好型产品、环境友好型企业、环境友好型产业、环境友好型学校、环境友好型社区等组成,主要包括:有利于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技术、工艺和产品;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不利影响的各种开发建设活动;符合生态条件的生产力布局;少污染与低损耗的产业结构;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人人关爱环境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与资源节约型社会相比,环境友好型社会更强调生产和消费活动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

4.具体内容

资源节约型包含了探索集约用地方式、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深化资源价格改革;环境友好型则囊括了建立主体功能区,制定评价指标、生态补偿和环境约束政策和完善排污权有偿转让交易制度等。两型社会建设就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简称。一是“两型”社会建设的理念转变和创新, 二是“两型”社会建设的推进速度和质量, 三是“两型”社会建设的推进激情和动力。

5.实施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的约束越来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我们国家经济结构要面临转型,即从过去那种“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模式向“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转变。中部地区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产出地区,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在全国来说显得更加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在中部的改革试验区提出“两型社会”建设目标,是一种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考虑。两个中部试验区的获批,将成为“两型社会”的重要示范基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

第11篇:两型宣传

标语:

树环保新风,建绿色校园 保护环境,珍惜能源,从我做起 建设绿色校园,增强环保意识 节约能源,人人有责

积极参与两型社会建设,推行低碳生活 一滴清水,一片绿地,一个地球

两型示范学校

为加快推进我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步伐,着力提高广大青少年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意识,根据《湘潭市“两型社会”创建活动实施方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两型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校园建设,普及节能环保知识,形成良好的节能环保氛围,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同学们,你们知道创建“两型示范学校”需要哪些条件吗?

学校基础设施条件好,管理科学规范,教学质量高,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有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具体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课堂教学:在课堂中各学科都渗透“两型”知识教育,经常开设“两型”教育专题讲座,开设有关“两型”社会建设的专门课程;每班每学期开展与“两型”相关的主题班会,提高同学们的“两型”意识。

2.实践活动:在学校组织成立“两型”兴趣小组,开展监测、小实验和科技小发明等活动;开展“两型”有关的演讲、征文、绘画比赛活动;师生积极参加“两型社会”建设相关活动,自觉向社会宣传节能环保知识,调查社区、机关等“两型社会”建设问题;在每年植树节、地球日、环境日等环保纪念日组织全校规模的主题宣传活动,把环保教育延伸到校外。

3.环境友好:保持校园环境优雅,干净整洁;学生爱护学校树木、草地、花丛,并设立与环境教育有关的标示牌;校园内各种污染能得到有效控制。

4.资源节约: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炊具;随手关灯,杜绝“长明灯”现象发生;节约用水,随手关紧水龙头;节约用纸,提高双面用纸率,提倡教材循环利用;能对各种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最大限度回收利用。

创建“两型示范学校”倡议书

为了创建“两型示范学校”,响应全球绿色环保的号召,倡议全体同学从我做起,从班级及个人所在家庭做起,将日常生活各个方面都纳入到环保文明的轨道上来,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开展行动:

一、努力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与先进文明理念,学习掌握有关环保知识;充分认识当前国家与地方以及全球环境问题的严峻性,提高保护人类共同家园的意识;充分理解发展循环经济与建立循环社会、循环生活这一科学发展观、科学生活观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文明意识,做到身体力行。在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从零星点滴做起,厉行节约。节约用水、用电,节约每一粒粮食,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习惯,杜绝各种浪费资源的现象,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简朴生活、合理消费,不盲目攀比。

三、积极参加环保活动。废纸、废塑料、废旧金属等所有可回收利用的物资都应尽量分类回收,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从而节约资源、减少垃圾污染。为此,建议各班设立废旧资源回收箱。

四、爱护公共设施。善待桌椅、教学用具及各种仪器,维护公共场所的绿化,消除各种污染,对环境少一份破坏,多一份关爱,共建绿色家园。

五、社会是个大学堂。希望广大同学既能从自我学起,自我做起,又能将新世纪环保、健康理念向全社会各个方位传递,使之人尽皆知、人尽皆行。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全球一体化的绿色地球村时代,让我们携手同心,不断努力学习,立志做有益于地球环境、有益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世纪新人,以实际行动为全球绿色环保这“同一首歌”去加油添力吧!

湘潭凤凰中学

2011年9月

第12篇:四化两型

“四化两型”开启科学发展新起点

8月17日,湖南省委召开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湖南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和下半年各项工作。省委书记周强强调,要以建设“两型社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方向和目标,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为基本途径,率先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四化两型”社会,争做科学发展排头兵。(8月18日《湖南日报》)

“四化两型”成为与会人员热议的焦点,也成为媒体舆论关注的焦点。经《人民日报》报道后“两型社会”这个名字在全国迅速升温,备受关注,反响强烈。为何“四化两型”如此受人关注,笔者认为“四化两型”具有划时代意义,开启了湖南科学发展的新起点。

“四化两型”是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提出的新要求。从“一化三基”到“四化两型”,湖南发展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递增,2008年GDP总量进入“万亿元俱乐部”;2009年全省GDP再涨13.6%,全省GDP总值和增速均列全国前10位,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湖南速度”;2004年最大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仅396亿元,2009年有了机械、食品、文化等7个千亿元“巨无霸”。今年上半年湖南实现GDP生产总值6805.39亿元,同比增长15.1%,增幅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这些成绩的取得绝非偶然,特别是在面对在冰冻灾害、金融危机等艰难时期,省委领导高瞻远瞩,决策果断,及时采取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等一系列积极应对措施,在全国经济增幅波动明显的情况下,湖南成功实现了“弯道超车”。今天的湖南,已处在历史发展最好时期。在这个新的“起点上”湖南该往哪里发展?怎么发展?“四化两型”应运而生,为湖南今后的发展建设指明了方向与目标。

“四化两型”是湖南人民深刻实践所形成的共识。“四化”是湖南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基本“途径”;“两型社会”建设既是国家交给湖南试验探索的“任务”,也是湖南的“金字招牌”、“政策红利”,更是湖南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抓手”。湖南近些年在“一化三基”、“两个转变”、“三个强省”、“四条底线”等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决策指导下,使湖南的发展得到了“质”的飞跃。特别是基础设施、基础工作、基础产业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让人民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科学发展观”在湖南的生动实践已深入人心,“两型社会”建设更是由“梦想”走向“现实”,正逐步变成湖南人民未来生活的真实写照。“四化两型”的出台之前,周强书记更是慎之又慎,多次深入城市社区、企业车间、田间地头进行细致的调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可以说“四化两型”是在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各方智慧形成的共识。

“四化两型”是湖南发展承前启后的战略决策。“四化两型”是在认真总结科学发展观在湖南的生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是“一化三基”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立足湖南客观实际的远景规划,更是在面对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都在向湖南聚集的新的背景下形成的战略决策。诚如《人民日报》所说“两型社会”的愿景是美好的、是令人向往的,然而抵达的道路却没人走过。在这条道路上,政府、企业、城市、乡村,方方面面都在“摸着石头过河”。“这是中央交给湖南的重大任务,也是湖南的重大机遇。湖南将全力打好这场大硬仗!”周强的决心,让6900万湖湘儿女对未来的湖南更加充满信心。我坚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湖南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一定会走出一条符合湖南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实现“争做科学发展排头兵”的宏伟目标,开创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新局面。

第13篇:两型社区

蓉社区创建“两型”社区汇报材料

芙蓉社区面积0〃29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7920人,暂住人口约

1.1人,小区单位 个,党总支共有党员91名,绿化面积15700万多平方米。近年来,我社区以提高居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社区两委班子团结一心,能力整合社区资源,协调各方面力度,在创建以“两型”和谐社区上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环保机制

社区党总支部、居委会高度重视创建两型社区工作,将其作为传播绿色文明、提高社区居民环境意识和参与能力的重要载体。一是按照两型社区的标准要求,结合社区实际,制定了创建两型社区工作计划和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如《绿化管理制度》、《社区公共设施管理制度》、《袋装垃圾管理制度》、《清洁保洁制度》、《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居民环保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使创建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二是成立了由社区书记任组长,副书记任副组长,驻区单位和居民代表为成员的创建两型社区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居委会内,居委会工作人员中设环保专干一职。三是组建了社区、单位、以及所有居民家庭的创建绿色社区组织网络,在驻区单位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组建一支环保志愿者宣传队伍。这些都为两型社区的创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地组织保证。

二、宣传发动,让两型社区意识深入人心。

创两型社区,先从社区自身做起。我社区自从开始创建两型社区

以来,重点做好了电、水、油、办公用品、公务接待及会议费用的节能工作和配电及动力设施、电子政务的节能工作,每年实现节约办公用品数量和费用3%,节约公务接待开支2%、会议开支3%。创建节能环保社区;建立和完善能耗定额标准;建立和完善能耗信息化管理平台。照明、办公、空调等用电,一切以节约出发。同时加强办公用品采购、领用管理,健全办公用品采购的市场调查、领导审批、专人验收程序,杜绝盲目采购、重复采购;规范办公用品领用办法,对领用物品严格造册登记,建立台帐,定期核算、通报帐目。加强对计算机、复印机,打印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的控制与管理,淘汰能耗大、使用和维修成本高的设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快推进无纸化办公;修改文稿尽量在计算机上进行,减少纸张浪费。并提倡双面用纸,注重稿纸、复印纸的再利用,减少纸张浪费。严格控制办公经费支出,将办公经费支出控制在了年度预算的97%以内。公务接待要严格按照有关执行,力求节俭。

于此同时,我社区还积极组织居民群众开展创建两型社区动员,进行了部署和思想发动,明确了创建的意义和目的。设立了5块固定宣传栏,定期不定期地向居民宣传环保知识,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环保宣传、环保教育、市民学校及活动。这样居民的环保生活理念不断加深,居民的环保意识进一步加强。使创绿活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继而成为居民的自觉行动。

三、狠抓环境整治,力改人居环境

为尽快改变社区的环境形象、净化社区环境,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加快创建绿色社区步伐,社区大力开展环境治理、保护活动。

1、积极推进辖区酒店餐饮业、超市门店等经营户开展绿色消费活动,规范环保经营,与他们签订《门前五包责任书》、《垃圾分类袋装协议书》、《第三产业环境保护责任书》、《第三产业环保登记册》,定期对辖区内餐饮业进行油烟环保排放检查,并督促业主按要求安装油烟净化器,并进行定期清理;督促餐饮酒店不烹饪野生动植物。联合辖区门店进行环保宣传,推动绿色消费,销售环保标志产品,拒绝“白色污染”,拒绝使用一次性餐饮物品。

2、加强市容环境卫生日常巡查,发挥城管数字化网络快速处理问题功能。网上发现的卫生问题近,社区能处理的均全部得到妥善处理,不能处理的报街道处理。确保了辖区市容环境卫生长期干净、整洁、优美。

3、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推进清扫保洁和除“四害”工作。特别针对背街小巷的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脏、乱、差”卫生死角进行清理和整治,并向辖区居民、住户、宾馆、酒楼、餐厅、门店及相关单位派出宣传单张300份,挂出宣传横幅2条,营造“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的良好氛围。并根据市爱卫会通知精神,开展了春季灭鼠和露头蚊蝇消杀统一活动、夏季灭蟑活动。切实加强除害防病的宣传工作,利用宣传橱窗、黑板报、墙报等宣传阵地,向社区居民、单位宣传灭鼠消杀蚊蝇、蟑螂的重要性和正确方法,认真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清除垃圾与杂物,采取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水分杀方法做好灭蟑、灭蚊防病工作。

4、按照《长沙市芙蓉区违章建筑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精神和要求对我社区的违章建筑进行整治行动。继续加强对无证、流动摊贩的清理,及时化解矛盾,搞好重点、窗口地区和突出难点问题的整治。继续开展对

乱桂横幅、乱设广告、乱涂乱贴等的整治。以及重点新世纪商业街、富家湾水果市场、马王堆商贸城等周边地区管理,落实长效管理措施,保持市容环境卫生长治久洁,进一步健全城市环境长效管理四级网络。

5、按照市、区城管局要求打造精品街,美化村容街貌,提高环境品位。社区配合城管部门对乱搭乱建的建筑、不规范的飘雨篷、防盗网、招牌广告等进行了拆除。真正让居民们生活在一个和谐、干净、整洁的环境中。

此外,社区积极引导居民群众自觉地进行绿色消费。提倡社区居民养成购物时使用环保袋、布袋子、菜篮子的良好生活习惯。现在,在社区里,塑料袋等白色污染的使用量明显下降,无磷洗衣粉的使用率达到100%,环保冰箱、空调等环保电器的拥有率达到12%。居民的绿色消费意识不断得到增强。

环境整治中,社区除了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和管理,对废电池、废灯管等危险固体废物实行了定点分类收集,对辖区内餐饮业签订责任书,杜绝使用煤块、排油管道做到环保化。通过整治活动,社区居民一致欣喜地反映,现在的社区楼道亮了、院落净了、环境绿了、空气清了、小区美了,只要一进入社区,就是满眼花草、举步皆绿,较好的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四、特色活动,让创建氛围长久保持。

社区分别成立了环保宣传志愿者服务队、党员志愿者服务队、青年志愿者等,这几支队伍带头宣传、带头参加创建,也带动了其他居民参与到创建中。社区还经常并利用各种环保活动日开展活动,如:3月22日是世界水日,社区联合辖区内的幼儿园,向小朋友们开设节约水资源的环保

课,教育孩子要从小培养节约用水的好习惯。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社区向广大居发出倡议,发放宣传资料160多份,出一期宣传橱窗,宣传控烟知识,引导吸烟者接受新的健康理念;使广大群众进一步认识烟草的危害,自觉抵制不健康陋习。等等

在平时,社区居民和环保志愿者经常自发地参加绿化、美化、净化社区活动。经常开展了“洁净家园”的主题活动,社区党员、积极分子、志愿者参加了清理草坪、修补绿地、清运垃圾、除牛皮癣的劳动。连社区的小朋友也加入了这个行列,他们带着自己的爸爸妈妈、带着家里的小保姆,小手牵大手,护卫美化着社区。

另外,社区还不定期开展了以倡导绿色消费、节水节能、室内空气污染等家庭小常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内容的环保知识讲座,为创建理学社区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宣传氛围。通过宣传活动,绿色文明新风进入居民的心田,使居民普遍提高了环保意识,从而也增强了居民创建绿色社区的参与自觉性。营造出人人参与环保工作的浓厚氛围,传播了绿色生态文明。

五、注重长效管理,进一步推动两型社区创建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创建两型社区是一项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社区基础建设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社区创建工作任重而道远。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环境的保护,怎样注重科学地规划,怎样注重长效地管理,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特别是要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法的学习与运用,要以环境保护法来制约人们的行为,告诫人们在生活与工作中,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是人类生存的要素。目前,破坏环境、违反环境保护

法的行为与事情还是不断发生,作为社区,还需重在于进一步完善管理与服务机制、重在于进一步完善职责与制度、重在于调动社区单位与居民的进一步参与、也重在于政府各职能部门进一步的宏观科学指导、关键也在于进一步加大财政的投入、着眼于注重长效管理。

通过两型社区的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知民情,顺民意,得民心,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推动了两型社区创建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东屯渡街道芙蓉社区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日

第14篇:两型企业

建设两型企业推动科学发展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组织推动工业企业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之路,加快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和科技部决定在工业领域组织开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以下简称“两型”企业)创建工作,现提出如下要求:

一、充分认识开展“两型”企业创建工作的重要性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开展“两型”企业创建工作,对于推进工业发展方式转型,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工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创建“两型”企业是建设“两型”社会的实际行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工业是耗费能源资源、产生环境污染的主要产业,创建“两型”企业是加快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是工业领域贯彻落实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举措。

创建“两型”企业是我国加快工业转变发展方式转变的紧迫要求。面对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压力,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是实现工业持续发展的紧迫要求。培育一批“两型”企业,树立行业发展的先进典型,对于引导工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和整体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创建“两型”企业是落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战略决策的重要抓手。工业企业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最主要载体。创建“两型”企业,探索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内涵式工业发展实践经验,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是落实新型工业化战略的重要抓手。

创建“两型”企业是提升节能减排水平的关键举措。“两型”企业创建立足于树立一批达到最先进的能效环保标准甚至实现废水、废渣“零”排放和“零”填埋堆存的标杆企业,同时积极引导和帮助广大企业实现对标达标,对企业节能环保的标准更高、要求更严,对提升节能减排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两型”企业创建的总体思路

—1—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物排放和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在重点行业开展“两型”企业试点,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大力推进“两型”企业建设工作,引导工业行业和大多数企业形成节约发展、清洁发展的新思路,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典型试点示范与全面推进相结合。“两型”企业创建工作拟先通过3年试点,摸索和总结经验,树立先进典型,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全面推进。

2.坚持企业探索与政府引导相结合。“两型”企业创建工作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企业积极性和创造力,积极探索“两型”企业创建的途径和手段;同时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引导,逐步研究完善“两型”企业创建的激励机制,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3.坚持重点突出与区域平衡相结合。开展“两型”企业创建试点,要突出重点,选择资源能源消耗量大、污染排放重的行业作为优先领域先行开展试点。在组织开展试点工作时,充分考虑地域平衡问题,引导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进此项工作。

4.坚持推进生产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以建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为目标,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物的产生和排放,引导工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为目标,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技术进步,引导工业转型升级。

(三)主要目标

在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选择一批企业,经过3年试点,建立一批示范企业,形成试点行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和基本思路;研究确定不同行业“两型”企业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积累经验、树立典型,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试点企业通过3年的努力,形成“两型”示范企业,在产品结构、产出效率、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方面都达到行业先进水平:企业资源产出效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单位产品能源、水、原材料消耗显著降低,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废物循环利用水平大幅度提高,固体废物基本上实现综合利用,废水力争实现循环利用和“零”排放,废气、余热余压等充分合理利用;污染排放量大幅度降低,“三废”排放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三、“两型”企业创建试点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工业和信息化、财政、科技部门,有关中央企业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科研单位及院士专家对试点工作的支撑作用。各试点企业要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试点工作具体负责部门,研究确定各项任务分工,落实责任。

(二)编制试点方案。试点企业应组织编制试点方案,通过地方工业和信息化、财政、科技部门联合上报或中央企业上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科技部联合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试点方案进行论证。试点方案要明确“两型”企业建设的标志性目标,明确产品结构调整、企业发展以及能源、水、原材料节约,清洁生产、“三废”资源综合利用等各方面的具体计划和措施。

(三)抓好组织实施。试点方案审查通过后,试点企业要按照试点方案确定的目标、重点任务和工程,积极部署落实,加快推进“两型”企业创建有关工作,确保目标任务按期完成,力争通过3年的工作,达到“两型”示范企业基本要求。各地区有关部门、中央企业要加强对试点企业创建工作的具体指导。

(四)加强政策支持。试点企业对试点方案中有关重大项目要积极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切实抓好项目组织实施。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对节能环保、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科技创新项目等给予优先支持;对试点工作中反映出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协调有关部门制定鼓励扶持政策。

(五)加强管理。试点企业要切实加强基础工作,建立资源消耗、环境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完善资源环境统计和核算制度,健全节能降

耗、清洁生产等管理体系,强化管理岗位和人员队伍建设。

(六)监督检查。各省(区、市)经信委(工信委、厅)会同财政、科技部门、中央企业要建立试点工作进展情况阶段性监督检查制度,对试点工作组织阶段性评估和监督检查,有关情况及时报告。

(七)验收推广。完成各项试点工作任务的企业,经各地区有关部门、中央企业审定后向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科技部提出验收申请。对试点先进经验及时进行系统总结、评估和组织推广。

(八)表彰奖励。对试点先进企业予以表彰奖励,完成试点任务、达到“两型”示范典型要求的企业,授予“两型”示范企业称号。

(九)制定标准和政策。加快推进“两型”企业评价标准研究,确定不同行业“两型”企业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加强“两型”企业优惠扶持政策研究。

(十)加强动态监管。对“两型”示范企业定期进行复核,复核合格者,享受“两型”企业称号和相关政策优惠。复核不合格者,取消其“两型”企业称号和政策优惠。

第15篇:两型社会

‘‘两型社会’’

‘‘两型社会’’是指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全社会都采取资源节约型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全面推行节约措施,以较少的资源、能源消耗,谋取较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尊重自然规律,倡导生态文明,减少环境破坏和各种污染,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第16篇:两型社区

近日,结合社区居民实际,开展了内容丰富的“两型社区”创建工作,效果明显。

一是以环保为抓手,创优美舒适家园。为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环境保护活动。首先是广泛发动、成立环保志愿者队伍,形成单位与居民互动。广泛动员辖区单位、社区党员和热心社区建设的居民组成的社区环保志愿者队伍,将各小区的绿地、花坛、树木、绿色植物统一划分责任区,分别实行绿色创建责任制,由单位和社区志愿者进行绿地认养活动,保证各小区植物认养率达100%,使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自觉地参入和保护社区环境。其次是分步实施社区居民垃圾分类管理,积极探索尝试垃圾分类长效管理的有效模式。为了探索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引导居民家庭将可回收垃圾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提倡试行生活垃圾袋装化处理,社区在12个小区安装了14个废旧电池回收箱,社区派专人负责每月回收一次废旧电池。最后是成立各小区保护环境志愿者督查组。为了加强对社区环境的保护和监管,各小区居民事务小组一方面负责小区居民环境的保护和督查,号召居民不随地吐痰,不随手扔垃圾,杜绝了各小区的白色垃圾,另一方面向养狗居民家庭发放《告居民书》,要求养狗居民出来遛狗时,带上塑料袋,杜绝狗在公共场所随地大小便,社区做了100个温馨提示牌在12个小区的花坛、路边多处提示“请不要让您的宠物随地大小便,谢谢!”引导居民保护环境。 二是以文化为先导,促人居环境和谐。为了把提高居民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纳入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首先是制定居民公约。积极发动居民开展“讲科学生活,建文明小区;爱生态、别陋习、强素质、树新风”为主题的文明创建活动,将以上内容定为居民公约在各小区宣传栏内进行公示,努力营造绿色文明和谐氛围。其次是开展创建“两型社区”的大讨论。组织党员和居民开展“什么是两型社区的标准?我为两型社区创建工作做什么?”的大讨论,让居民在讨论中明确怎样做,才能达到人居环境和谐。再次是以“绿色环保”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以建国60周年为契机,在社区开展“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为主题的乒乓球、健身操、书画绘画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今年三月,徐东路社区在省文联会议室举办了“两型社区”在身边书法绘画展活动,参加书法绘画的有省文联、省作协的名作家、名画家。有自学成才的爱好者,有用五颜六色的米做成的米画等。收到参展作品45副。此活动在长江商报和楚天金报进行了报道。通过丰富居民的文化体育活动,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最后是组织居民群众自觉地参与“平安社区”建设活动。把社区治安、物防和人防相结合,充分运用现有的监控系统等物防条件,重点抓好人防工作,在社区成立了党员和居民义务巡逻队,开展“我为社区平安作贡献”活动,减少和杜绝社区的盗窃案件的发生,今年,社区发案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60%,为居民营造人居和谐的环境。 三是以节能降耗为重点,增强居民环保节能意识。为在社区倡导循环经济理念,增强居民的环保和节能意识。首先是开展节能减排家庭金点子、小窍门征集活动。积极引导家庭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贡献智慧和力量,树立节能减排的科学观念,征集以家庭节能减排,以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为主要形式的节水、节电、环保再利用等金点子、小窍门活动。如:中科院测地所退休人员江兴义今年来制作了奇特的节能灯头、奇特的节能灯、奇特的声光控灯头等三项小发明。不仅能给家庭省钱,还能给国家节省大量电能,此项小发明武汉电视3台、武汉晚报等媒体进行了采访和报道。其次是开展“变废为宝”环保购物袋公益设计制作大赛。动员社区居民和家庭积极行动起来,充分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如旧衣服、米袋等制作环保袋,拒绝使用一次性购物袋,提倡布袋购物,并将制作好的环保购物袋在社区内循环展览,倡导健康节约的绿色生活方式。再次是开展节约用水、用电、用气,杜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子等活动。今年来,各社区要求党员、门栋长、志愿者带头做到“三提倡”,提倡家庭用淘米水、洗菜水浇花等,提倡家庭用节能灯,提倡家庭用天然气、太阳能。通过社区骨干的带头,节能降耗的文化逐步渗透到居民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

第17篇:工作汇报型PPT制作的七个标准

【版面】工作汇报型PPT制作的七个标准

PPT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工作汇报型PPT则是其应用最主要的领域。工作汇报PPT该怎么做?这正成为一门学问。

年终需要总结、项目需要总结、活动需要总结、课题需要总结、学习需要总结、执行更需要总结……只要有工作,就需要总结;有总结,自然要汇报。

我们已经告别了对着领导念稿子的年代,那是呆板、落后、枯燥、平淡的代名词。信息化让我们正迎来工作汇报的PPT时代,而首当其冲的,自然是政府、大中型企业、公用事业单位,目前的工作汇报PPT的应用也主要限于以上几个类型,纵观工作汇报PPT制作,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具有以下几个典型特点和标准。

第一、用色传统一些

商务蓝、中国红、简洁灰,是中国的大众色,也是领导比较容易接受的颜色。

第二、背景简洁一些

因工作汇报PPT的内容较复杂,所以背景一般都是由色块、线条以及简单点缀图案组成,部分领导也喜欢有一些亮光之类的点缀色。放置内容的空间尽可能开阔。

第三、框架清晰一些

工作汇报一般由这几部分组成:前言或背景、实施情况、成绩与不足、未来规划等。

四、文字保留一些

经常情况下,工作汇报PPT的制作人不是汇报人,所以要尽可能根据汇报人的演示特点制作,有时候会出现汇报人会不熟悉内容、心理紧张、应对领导深入提问等情况,所以,在前言、内页、图表等要尽可能保留一些提示性文字。

第五、图表丰富一些

政府、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领导一般喜欢丰富的图表,以彰显专业性和严肃性,同时也避免了传统PPT的呆板;这些图表,更倾向于艳丽的图表色彩、立体的图表质感、内容与背景高度对比的画面风格。

第六、图片多样一些

背景图、点缀图标、衬托图片等适当放置,“眼见为实”是人的普遍心理,图片的大量应用会大大增加业绩的说服力。

第七、动画适当一些

传统观点认为,工作汇报PPT简洁明了,无需动画。

近年来,PPT动画的应用已经深入人心,特别是逻辑动画的应用,不仅仅让PPT变得鲜活,更有利于理清思路、强化PPT的说服力。在国有单位,不要动画是不行的,但动画过花也是万万不能的。

第18篇:医药行业认证标准

医药行业的主要法律法规、实施办法及认证标准

(一)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根据2001年第四十五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于2001年2月28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修订通过,并自2001年12月1日起施行。为加强药品监督管理,保证药品质量,保障人体用药安全,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用药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法。法律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药品的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遵守本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主管全国药品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与药品有关的监督管理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与药品有关的监督管理工作。

(二)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办法》是于1989年1月7日国务院国函(1989)3号批准,2月27日由卫生部发布施行。该管理办法是根据《药品管理法》,在总结我国3年来对药品依法进行监督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重要法规。它“适用于所有有关药品生产、经营、使用、检验、科研的单位和个人”。各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必须认真贯彻,严格执行。以往各地、各部门颁发的有关药品管理的规定,凡是与《药品管理法》、《实施办法》不符的,必须以《药品管理法》和本《实施办法》为准,以维护国家法规的严肃性。

(三)认证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整个医药产业从研发、生产到销售大体分为GLP-GCP-GMP-GSP 四种类认证标准,即四种管理规范。

1、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

GLP是英文“Good Laboratory Practice”的缩写,中文直译为优良实验室规范。GLP是就实验室实验研究从计划、实验、监督、记录到实验报告等一系列管理而制定的法规性文件,涉及到实验室工作的所有方面。它主要是针对医药、农药、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兽药等进行的安全性评价实验而制定的规范。制定GLP的主要目的是严格控制化学品安全性评价试验的各个环节,即严格控制可能影响实验结果准确性的各种主客观因素,降低试验误差,确保实验结果的真实性。

2003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一次对全国药物临床前安全评价实验室进行了试点检查,包括国家药物安全评价监测中心(NCSED)在内的4家实验室通过了SFDA的首批认可,至2009年1月已经有超过30家单位获得了临床前安全评价GLP实验室的资格,大部分实验室都通过了复查。

2、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

GCP是英文“Good Clinical Practice”的缩写。中文名称为“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是规范药品临床试验全过程的标准规定,其目的在于保证临床试验过程的规范,结果科学可靠,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并保障其安全。在我国引入、推动和实施 GCP已经过了近十年的时间。1998年3月2日卫生部颁布了《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试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后对该规范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和修改, 于 2003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是药物临床试验全过程的标准规定,包括方案设计、组织实施、监查、稽查、记录、分析总结和报告。

3、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

GMP是英文“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的缩写,中文的意思是“良好作业规范”,或是“优良制造标准”,是一种特别注重在生产过程中实施对产品质量与卫生安全的自主性管理制度。它是一套适用于制药、食品等行业的强制性标准,要求企业从原料、人员、设施设备、生产过程、包装运输、质量控制等方面按国家有关法规达到卫生质量要求,形成一套可操作的作业规范帮助企业改善企业卫生环境,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善。简要的说,GMP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应具备良好的生产设备,合理的生产过程,完善的质量管理和严格的检测系统,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包括食品安全卫生)符合法规要求。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GMP)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药品制剂生产的全过程和原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工序。大力推行药品GMP,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和交叉污染,降低各种差错的发生,是提高药品质量的重要措施。

世界卫生组织,60年代中开始组织制订药品GMP,中国则从80年代开始推行。1988年颁布了中国的药品GMP,并于1992年作了第一次修订。十几年来,中国推行药品GMP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批制药企业(车间)相继通过了药品GMP认证和达标,促进了医药行业生产和质量水平的提高。但从总体看,推行药品GMP的力度还不够,药品GMP的部分内容也急需做相应修改。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自1998年8月19日成立以来,十分重视药品GMP的修订工作,先后召开多次座谈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药品GMP的实施主体-药品生产企业的意见,组织有关专家开展修订工作。目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已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第9号局长令发布,并于1999年8月1日起施行。

《良好药品生产规范》(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 GMP)是指导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法规。世界卫生组织于1975年11月正式公布GMP标准。国际上药品的概念包括兽药,只有中国和澳大利亚等少数几个国家是将人用药GMP和兽药GMP分开的。

GMP在中国,人用药方面,1988年在中国大陆由卫生部发布,称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后几经修订,最新的为1998年修订版。

中国国兽药行业GMP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实施。1989年中国农业部颁发了《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1994年又颁发了《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细则(试行)》。1995年10月1日起,凡具备条件的药品生产企业(车间)和药品品种,可按申请药品GMP认证。取得药品GMP认证证书的企业(车间),在申请生产新药时,卫生行政部门予以优先受理。迄至1998年6月30日,未取得药品GMP认证的企业(车间),卫生行政部门将不再受理新药生产申请。

2002年3月19日,农业部修订发布了新的《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兽药GMP规范》)。同年6月14日发布了第202号公告,规定自2002年6月19日至2005年12月31日为《兽药GMP规范》实施过渡期,自2006年1月1日起强制实施。

目前,中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大力加强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实施GMP认证取得阶段性成果。现在血液制品、粉针剂、大容量注射剂、小容量注射剂生产企业全部按GMP标准进行,国家希望通过GMP认证来提高药品生产管理总体水平,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已通过GMP认证的企业可以在药品认证管理中心查询。

4、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

GSP是英文“Good Supplying Practice”缩写,直译为良好的药品供应规范,在我国称为《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它是指在药品流通过程中,针对计划采购、购进验收、储存、销售及售后服务等环节而制定的保证药品符合质量标准的一项管理制度。其核心是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来约束企业的行为,对药品经营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保证向用户提供优质的药品。

1982年我国开始了GSP的起草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1984年中国医药公司组织制定的《医药商品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由原国家医药管理局发文在全国医药商业范围内试行。我国第一套GSP的发布实施,引起医药商业企业的广泛重视,许多企业将GSP逐步纳入企业发展的轨道,使之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历几年的试行后,1991年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组织力量对1984年版GSP进行了修订,1992年由原国家医药管理局正式发布实施,使GSP成为政府实行医药行业管理的部门规章.1998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后,总结了十几年来GSP实施经验,在1992版GSP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了《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并于2000年4月30日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20号颁布,2000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版GSP对药品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进行了区分对待,内容更加具体、科学、丰富、实用。

新版GSP的实施,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工作稳步向前发展,对维护药品市场的正常秩序,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第19篇:计量认证工作汇报

XXX监测站

关于计量认证工作的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上午好!首先,欢迎各位领导及专家到我站进行计量认证换证复查和指导工作。2012年10月,我站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复评审。3年来,我站始终坚持环境监测“质量第一 ”的方针,以实验室质量提升系列活动为抓手,以资质认定实验室监督检查为契机,紧紧围绕提升质量这一中心,严格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开展实验室内部管理,质量管理工作和监测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下面,我汇报一下我站在计量认证复查中的各项准备工作。

一、监测站基本情况

1、组织机构和人员结构

我站设站长1 名,副站长1名,技术负责人1名,质量负责人1名,内设技术质量管理室、办公室、业务室、现场室、分析室、综合室、应急室共7个科室。配备各类关键岗位人员:仪器管理员、安全员、档案管理员、标准物质管理员、样品保管员、内审员、质量监督员等等。

目前监测站总人数(含聘用)41人,机构编制33人,在岗人员29人((含聘用人员10人)), 其中在岗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28人,占96.6%。正高级工程师1名、高级工程师5名、

1 工程师7名。监测人员均通过考核合格持证上岗,每个项目至少两人持证。

2、实验室条件

实验室用房总面积2032m,实验房间数达43间。实验室采光、通风、温度、湿度、防震等条件能满足监测要求。实验室分布合理,保证了同一实验室内各监测项目间不相互产生干扰。特殊实验室有环境条件的控制措施和记录,消防安全设施齐备、有效。实验室条件满足此次申请项目包括水和废水,环境空气(含降水)和废气,生物,噪声,振动共4大类106项。

我站各类仪器设备达280余台套,价值约700余万元。三年来我站加大了仪器设备配置力度,新增GC/MS、气相色谱仪热脱附装置、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离子色谱仪、苏玛罐、烟尘烟气采样器、便携式土壤金属检测仪,便携式臭氧检测仪、便携式PM2.5检测仪等仪器设备,进一步加强了监测能力,扩大了监测领域。现有仪器设备能够满足申请项目要求。

药品试剂按规定分类放置和储存,库房有良好的通风、避光条件,有消防、安全措施。有严格的保管和领用制度,台帐清楚、记录明确。实验室内药品试剂的配制、储存和使用符合规范要求,试剂标签书写规范、清晰。剧毒药品试剂的管理和使用严格执行有关程序,专帐管理、双人双锁、领用手续完善齐备。

二、计量认证工作准备情况

1、结合实际,认真修订管理体系文件。现行质量体系满足环境监测工作需要,环境监测工作严格按质量体系要求运行。3年间,站内组织相关科室、人员对质量体系文件进行了多次修订,

2并于2014年12月对体系文件(第五版)进行了全面改版,现行体系文件更加能够相互衔接、相互协调,更加符合我站实际情况。我站将体系文件宣贯纳入《年度培训计划》,每年组织全站人员对体系文件进行学习宣贯,形成了宣贯记录,确保全站人员对体系文件正确理解并实施。

2、认真开展实验室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每年对质量体系进行一次全面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年初制定了实验室内部审核计划和管理评审计划,根据内审情况及改进措施实施情况,对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质量管理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内审中查出的不符合项都进行了纠正,同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举一反三,防止同类问题的再次发生。

3、严格落实岗位职责,加强质量监督管理。我站不断健全完善组织架构,对实验室管理体系要素岗位职能进行了合理分配,完善关键岗位设置,落实了关键岗位任命授权,对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进行了细化明确。组织质量监督员按照年度质量监督计划开展质量监督,重点对新进人员、关键岗位人员、大型仪器设备、重点监测项目、现场监测进行了质量监督并形成监督记录,针对质量监督发现的问题均按照要求进行了整改。

4、强化人员培训和技术评比,提升全员专业技术能力。我站每年都制定系统且详尽的业务培训计划,经常开展各种技术比武,积极选送技术人员参加各种培训。2013-2015年期间,组织内部培训62次,参加外部培训30多次。选派人员分别参加了VOCs分析培训,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培训、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技术培训、恶臭监测技术培训、内审员培训;定期开

3 展监测知识竞赛和监测业务比武,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形成学习型和竞争型人才队伍。2012~2015年,在市环保局组织技术文件评选活动中,我站获得1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

5、加强质量控制,积极开展能力验证及实验室间比对。我站建立了质量控制要求措施和质量控制指标评价表,实施空白、平行、加标、回收等一系列质控措施,组织质量监督员进行了不定期抽查,对结果进行通报,确保了监测结果数据准确。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对分析项目进行内部质量控制,3年来共发放质控样品200余支,并对质控结果进行了汇总和分析评价。

3年间,参加XXX认证认可协会组织的甲醛、苯、土壤中总铬、水中总氮、氟化物能力验证,结果均为满意;参加市环境监测中心组织的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硝酸盐氮、六价铬实验室质量考核和比对,结果均为合格;并自愿参加了中实国金实验室能力验证有限公司组织的pH、电导率、氟化物、锌、汞、六价铬、挥发酚能力验证,结果均为满意;参加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的化学需氧量国家环境监测网能力考核,结果为合格。另外、站内组织开展了氨氮盲样人员比对、总硬度技能竞赛、COD人员比对,认真评价和分析比对结果,技术能力进一步增强。

6、加强仪器设备、标准物质管理。站内不断更新仪器设备清册,健全了仪器设备档案,设备档案资料进一步规范;根据工作需要,对仪器设备进行了授权;对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和使用记录进行了定期抽查,确保仪器设备完好率和数据溯源性;每年制定仪器设备周期检定计划、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计划,按照计划对

4 仪器设备开展了检定、校准和功能检查,保证了监测数据溯源;规范了仪器设备状态标识,采用三色标志管理;不断加强标准物质管理,健全完善标准物质清册,对标准物质购买和使用进行动态更新,保证了实验室认证项目和监测工作对标准物质的需求。

我们期待,通过这次的计量认证换证复查工作,能得到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的指导和帮助,我们将虚心听取各位的意见和建议,使我们能弥补不足, 谢谢大家!

XXXXXXX

XXXX年XX月XX日

第20篇:GSP认证工作汇报

杭州同康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

GSP认证工作汇报

市GSP认证中心验收组:

今天GSP认证中心验收组到我公司进行一次全面现场检查验收,借此机会让我代表公司向各位专家验收组的到来表示热烈地欢迎。实行GSP认证是加强药品经营企业管理和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发展的自身要求。下面我将公司开展GSP认证的有关情况向各位专家汇报如下:

一、公司概况

我公司创立于2011年7月,是一家小型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公司注册资金:51万元人民币;公司性质: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郭金奇,于2014年2月14日由钱红飞变更而来; 2014年2月14日,企业负责人邓燕英变更为周美琴,质量负责人邓燕英变更为汤晓玮;2014年4月

日质量负责人变更为孙端,汤晓玮变为质量负责人;总部地址:杭州市浙大路39号紫兰酒店四楼。连锁总部90平方米,门店总面积达725平方米;公司未设置仓库,委托浙江珍诚在线股份有限公司统一配送,公司现有10家门店分别位于:西湖区、下沙经济开发区、下城区、滨江区和余杭区。公司的经营范围:处方药与非处方药、中药材、中成药、中药饮片、化学药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生物制品。2013年的年销售额为800万元。

公司由总经理负责(负责营运),设有门管部、质管部、

1 财务部、办公室、行政部、信息部,公司汇集了大批医药行业精英和零售人才,员工达46人,其中药学及相关专业人员27人,执业药师14人。,其余从业人员均取得了《职业技能证书》。公司自成立起,就严格按照GSP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为了适应公司发展的需求,各部门各人员都在不断的探索和完善各自的工作。 二.自查工作汇总

根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及其附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我们对这次的GSP认证工作高度重视,并作了系统、周密的布置和安排,做到坚持标准,实事求是。

(一) 管理职责

一直以来公司把加强药品质量管理作为公司的工作轴线,纳入公司的整体目标和管理流程的各个环节,建立了保证药品经营质量的文件管理系统和质量管理制度,坚持常抓不懈。公司成立了由企业法人郭金奇为组长、质量负责人孙端为副组长,企业负责人、质量机构负责人、门管部负责人、行政人员、财务部负责人为组员的质量领导小组。质量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建立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公司质量方针、保证公司质量管理人员履行职责。质量管理部作为公司药品质量管理的枢纽,负责公司质量管理制度的拟定及监管工作,其主要职责是处理有关药品质量的投诉;负责不合

2 格药品的确认及对不合格药品的处理过程实施监督;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对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指出、限令整改。质量管理部下设质量管理组和质量验收组,负责对公司各门店药品流通的直接监管,形成了覆盖全公司的质量管理网络,实行对公司药品质量的全面管理。公司目前使用的质量体系文件根据新版GSP于2013年12月制定。

(二) 人员与培训

1、公司重视对员工进行培训与教育。公司内部定期组织教育培训,一般每月培训不少于1次,并制定了年度培训计划和临时培训计划,培训内容有:《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局令第26号)等法律法规、公司的《质量管理制度》、药品专业知识、等。对需要药监局进行继续教育的都严格受教,同时也做好培训教育考核工作和员工教育培训档案。

2、公司每年组织直接接触药品人员到县级以上的医院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了完整的职工健康档案。

(三)、设施与设备

1. 公司各部门均配备有计算机,实现了信息的统一管理,各门店药品陈列设备,灭火器、防蚊蝇器、灭鼠器、拆零用具都按要求配备。

(四)、进货

1、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在质管部参与下,门店根据库存和销售情况制定要货计划,门管部统一请货由配送单位统一配送,进货药品有合法票据,并建立药品购进记录。

2、配送单位坚持从合法的生产、经营企业购进药品。签订购进合同并明确质量条款。

3、质管部协同各部门每年对配送单位进行质量审计。定期或不定期对配送单位在进、销、存方面的管理是否符合GSP进行检查。

(五)、验收

1、公司各门店配备了专职验收员,验收员严格按照验收制度与程序操作,对购进药品进行逐批分类验收,并做好验收记录,对销后退回的药品,由专职验收员重新验收。

2、在验收过程中发现疑问,上报质量管理部,经质量管理部审定,合格的入库上架销售,不合格的按《不合格药品管理制度》处理。

(六)、陈列与养护

1、对所有药品实行色标管理,药品按批号摆放。药品与非药品、内服药与外用药、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液体制剂与固体制剂分开陈列,易串味药品专柜。陈列

2、药品养护员负责药品的养护工作,在业务上接受质量管理部的监督指导,每季对所有在库药品进行养护,并做好

4 养护记录。如发现质量可疑药品,及时上报质量管理部审定。

3、养护员每日定时对库区温湿度进行监测,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调控措施。

(七)、销售与售后服务

1、

销售药品要正确介绍药品的性能、用途、用法用量、禁忌及注意事项,坚持“先产先出、近期先出”的原则销售药品。

2、药品的质量投诉和不良反应报告处理、接待、收集由质量管理部负责,相关部门及人员收到药品质量投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时,应及时报告质量管理部,质量管理部针对投诉内容进行调查,相关人员必须积极配合,并做好记录。投诉中,确属于公司药品质量不合格,应在《质量查询、投诉调查处理单》上写明原因、处理意见和纠正措施,及时上报。属于药品不良反应的投诉,由反应人写出书面材料,质量管理部进行详细调查并作好记录,由反应人签字,同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定期收集、汇总、分析,按规定向省不良反应监测站报告,报告涉及的有关资料应建立档案管理。

(八)、信息与计算机系统

公司很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有独立的信息部门,公司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管理体系,做到统一请货,统一配送。有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公司设置了每个人的系统权限,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系统权限进行 5 操作,实现了各经营环节统一管理的目标。

公司各门店,实行统一管理,每门店至少配备1台电脑,都配有信息管理系统和业务系统,各门店操作员经过实践操作培训上岗。更好的利用计算机网络来提高工作效率,公司使用先进的VPN联网技术,可以使门店和总部的信息得到实时更新和监控。如门店在每天销售结束日清后数据自动上传,而门店的实时库存也在门店管理者的监控中。

公司成立以来通过各方面的积极准备和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全体员工的辛勤努力,我公司的GSP工作已经基本具备了认证条件。

虽然当前的医药流通行业竞争激烈,但我们仍为认证做了大量工作,投入资金,付出辛勤汗水,努力达到GSP标准。我们要在以后工作中, 在各级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确保群众用药及时、安全、合理、有效。通过这次GSP的认证将会使公司的质量管理工作及公司的整体素质再上一个台阶。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恳请检查组批评指正,我们将及时整改、不断提高。在此我们表示衷心地感谢!

杭州同康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

2014年5月7日

两型标准认证工作汇报
《两型标准认证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