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南歌子李清照(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3-14 15:05:54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南歌子·天上星河转》李清照宋词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的作者是李清照,这是一首描写闺思的词,此词看似平平淡淡,只将一个才女的心思娓娓道来,不惊不怒,却感人至深。下面一起来欣赏看看!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作者:宋·李清照

天上星河转[1],人间帘幕垂[2]。凉生枕簟[3]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4]夜何其[5]?

翠贴莲[6]蓬小,金销藕[7]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8]

【注释】

[1] 星河转:指时间流逝。典:谢眺“北窗轻幔催,西户月光入”;徐彦博“星转银河夕,花移玉树春”。

[2] 帘幕垂:形容到了睡觉的时间。典: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3] 簟:读音为“讯”,席子。典:李清照《醉花阴》“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4] 聊问:全词词眼,意为姑且问,明知故问,无可奈何丈夫已死,无人回答。

[5] 其:读音为“基”,典:《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此句点名卧后清宵的漫长。

[6] 翠贴、金销:用金翠的藕莲花样作衣上的妆饰,为下句“旧时衣”的形容词。“翠贴”、“金销”,即贴翠、销金,均为服饰工艺。在衣服上用细线缝连花饰,不见针脚叫“贴”;以金饰物叫“销金”,此指衣上花饰用金箔或金线制成。莲:怜。

[7] 藕:偶。

[8] 旧:结尾三句连用三个“旧”字,抒发出了词人对丈夫离去的悲痛情感,可谓“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赏析】

这首《南歌子》所作年代不详,但从抒发国破家亡之恨来看,似为流落江南后所作。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以对句作景语起,但非寻常景象,而有深情熔铸其中。“星河转”谓银河转动,一“转”字说明时间流动,而且是颇长的一个跨度;人能关心至此,则其中夜无眠可知。“帘幕垂”言闺房中密帘遮护。帘幕“垂”而已,此中人情事如何,尚未可知。“星河转”而冠以“天上”,是寻常言语,“帘幕垂”表说是“人间”的,却显不同寻常。“天上、人间”对举,就有“人天远隔”的含意,分量顿时沉重起来,似乎其中有沉哀欲诉,词一起笔就先声夺人。此词直述夫妻死别之悲怆,字面上虽似平静无波,内中则暗流汹涌。

前两句蓄势“凉生枕簟泪痕滋”一句。至直泻无余。枕簟生凉,不单是说秋夜天气,而是将孤寂凄苦之情移于物象。“泪痕滋”,所谓“悲从中来,不可断绝”,至此不得不悲哀暂歇,人亦劳瘁。“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原本是和衣而卧,到此解衣欲睡。但要睡的时间已经是很晚了,开首的“星河转”已有暗示,这里“聊问夜何其”更明言之。“夜何其”,其(jī),语助辞。“夜何其”出自《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半);夜如何其?夜绣(向)晨”,意思是夜深沉已近清晨。“聊问”是自己心下估量,此句状写词人情态。情状已出,心事亦露,词转入下片。

下片直接抒情“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为过片,接应上片结句“罗衣”,描绘衣上的花绣。因解衣欲睡,看到衣上花绣,又生出一番思绪来,“翠贴”、“金销”皆倒装,是贴翠和销金的两种工艺,即以翠羽贴成莲蓬样,以金线嵌绣莲叶纹。这是贵妇人的衣裳,词人一直带着,穿着。而今重见,夜深寂寞之际,不由想起悠悠往事。“旧时天气旧时衣”,这是一句极寻常的口语,唯有身历沧桑之变者才能领会其中所包含的许多内容,许多感情。“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句的“旧家时”也就是“旧时”。秋凉天气如旧,金翠罗衣如旧,穿这罗衣的人也是由从前生活过来的旧人,只有人的“情怀”不似旧时了!寻常言语,反复诵读,只觉字字悲咽。

以寻常言语入词,是易安词最突出的特点,字字句句锻炼精巧,日常口语和谐入诗。这首词看似平平淡淡,只将一个才女的心思娓娓道来,不惊不怒,却感人至深。

【讲解】

此首写闺思。

星河,是天河的别称。星河转移,时间悄悄流逝。而人间,灯静帘垂。“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李商隐《无题》),这是一个自我封闭的情绪世界。但词人并不明言“情”的内涵,只说“凉生枕簟”。李清照《醉花阴》也有“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的描写。这细微的,弥散性的凉意,透露了词人独守空闺的孤寂情怀。作为封建社会的妇女,她必须把这种情怀淡化、雅化,故曰“凉生”,“凉初透”,这是一个缓慢的,浸润的过程,不是激烈的、爆发式的,但它更绵长,深沉,无处不在。情不能堪时,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其(jī),语助辞。“夜何其”出自《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未半)”。轻轻一问,点明了卧后清宵的漫长。

下片紧承罗衣从衣饰的角度写闺思。莲、藕,都是民歌常用的意象,它与怜、偶谐音,用来表现爱情生活,引起对男女情爱的联想。销金贴翠,指用金、翠装点衣上的花色,极言其美艳;莲小藕叶稀,又暗示别易会难,爱情生活的短暂。结末笼括上下片:天气一如畴昔,服饰仍是旧时,只有情怀大不似从前了。

相对不变的是气节、衣物;易变的是时事、人情,只有在“不变”的对照下,才更显出“变”的剧烈。词人没有明说变化的内容,但联系词人所处的南北宋之交的社会*,与此相关的,词人夫死家破的乱离生活,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推荐第2篇:《南歌子山中夜坐》全诗注解

世事从头减,秋怀彻底清。夜深犹道枕边声。试问清溪底事、不能平。

月到愁边白,鸡先远处鸣。是中无有利和名。因甚山前未晓、有人行。

作品赏析【注释】

①山中夜坐静思,对社会人生有所求索。上片就溪水声响起兴作问,令人想到韩愈“物不得其平则鸣”(《送孟东野序》)之句。下片就月白鸡鸣起兴发问,令人悟到山村僻壤也非绝尘之地,仍有名利其中。

②“世事”两句:言忘却世事,胸无尘埃,如溪水一般清澈。从头减:言彻底消失。

③“夜深”两句:枕边传来溪水声响,试问清溪何以不平常鸣。底事:为什么。

④“月到”两句:言月色苍白,斜照愁人,远处响起第一声鸡鸣。

⑤“是中”两句:言山村本无名利之争,何以天色未晓,山前已有人行!是中:这其中,指山村生活。

-----------转自“羲皇上人的博客”-----------

推荐第3篇:南歌子词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南歌子词二首》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温庭筠。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尺深红蒙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前言】

《南歌子词二首》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组诗作品。这是两首乐府词,从内容上看属于情诗,在语言修辞方面,表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

【注释】

①一尺深红:即一块深红色丝绸布。古代妇人之饰;或即女子结婚时盖头的红巾,称“盖头”。曲尘:酒曲上所生菌,因色微黄如尘,亦用以指淡黄色。此处意谓,红绸布蒙上了尘土,呈现出酒曲那样的暗黄色。

②合欢桃核:是夫妇好合恩爱的象征物。桃核,桃为心形,核同合音,可以像喻两心永远相合。皇甫松《竹枝》:“合欢桃核两人同。”而合欢桃核有两个桃仁,借“仁”谐“人”,亦可以象喻“心儿里有两个人人”。此便取义于后者,故日“终堪恨”。

③里许:里面,里头。许,语助词。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五杨诚斋云:“诗固有以俗为雅,然而须经前辈镕化,乃可因承。……唐人‘里许’、‘若个’之类是也。”元来:即“原来”。人:取“仁”的谐音。

【翻译】

这首词,在艺术方面,采用比兴、暗示、谐音双关的手法,加强了抒情效果。但从词的整体意境看,仍然是“意伤于太尽”(张戒《岁寒堂诗话》),缺乏余韵远致。像“天生旧物不如新”、“里许元来别有人”这样的内心触悟,也过于直浅了些。

【赏析】

“一尺深红蒙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首二句,感物起兴。眼见一块原来是极鲜亮的红丝绸,却因蒙上了灰尘,颜色变得暗淡了,旧如“曲尘”,而这“一尺深红”的丝绸,好像不是一般的妇人之饰,很可能它就是女子新婚时用过的方幅红绸“盖头”。这“一尺深红”,应是女子眼中的不寻常之物,她一直把那约一尺宽的红绸作为自己婚姻的象征,看到红绸,就引起对幸福的憧憬。可如今,眼前的红绸却已经蒙上尘土,还有了不少“曲尘”似的霉斑。

睹物思人,不由感慨万端。唉,还是俗话说得对,物品天生的都是旧不如新。然而,就爱情而言,则不能“喜新厌旧”,而应是“日久长新”才好,否则情不专而怨恨必生。窦玄妻《古怨歌》云:“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诗人这里正是以“衣不如新”反衬“人不如故”。看来是丈夫又有了新欢,才引起女主人公幽怨的情思。这二句运用了比喻,虽然手法委宛,语言却很直白,就意蕴而论,显然缺乏含蓄之美感。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这二句,仍然运用了比喻,抒发被弃女子的“恨”意。“合欢桃核”,本来那是夫妇好合恩爱的象征物,旧日婚俗在“新人”家中,也常常摆放枣、栗子、桂枝、桃核等果物,预示喜兆。想当初,女主人公在与丈夫两情欢娱的时候,她是那样相信她们用桃核来表示的永远好合的誓言,现在明白,原来那“合欢桃核”里面,已经有了另外一个“人”了。“人”是“仁”的谐音,说“合欢桃核”另有“人”,就是说她的丈夫内心里另有新欢的“人”了。

所以,这是借鉴了民歌中常用的谐音双关的手法写桃核内有“仁”以隐喻合欢之人心中原来别有“人”,富有民间的生活气息。既然对方心中已有他人,故第二句曰“旧物不如新”;虽前有“合欢桃核”之约,然“终堪恨”也。这就既巧妙地讽刺了爱情上的喜新厌旧者,又曲折地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所爱者的执着追求,那“恨”字流露出一种难言的幽恨之情。面对负心人,诗人委婉地提出自己的劝戒,言有尽而意无穷,反映了甜蜜爱情生活中的另一个侧面。

推荐第4篇:南歌子词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南歌子词二首》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温庭筠。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尺深红蒙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前言】

《南歌子词二首》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组诗作品。这是两首乐府词,从内容上看属于情诗,在语言修辞方面,表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

【注释】

①一尺深红:即一块深红色丝绸布。古代妇人之饰;或即女子结婚时盖头的红巾,称“盖头”。曲尘:酒曲上所生菌,因色微黄如尘,亦用以指淡黄色。此处意谓,红绸布蒙上了尘土,呈现出酒曲那样的暗黄色。

②合欢桃核:是夫妇好合恩爱的象征物。桃核,桃为心形,核同合音,可以像喻两心永远相合。皇甫松《竹枝》:“合欢桃核两人同。”而合欢桃核有两个桃仁,借“仁”谐“人”,亦可以象喻“心儿里有两个人人”。此便取义于后者,故日“终堪恨”。

③里许:里面,里头。许,语助词。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五杨诚斋云:“诗固有以俗为雅,然而须经前辈镕化,乃可因承。……唐人‘里许’、‘若个’之类是也。”元来:即“原来”。人:取“仁”的谐音。

【翻译】

这首词,在艺术方面,采用比兴、暗示、谐音双关的手法,加强了抒情效果。但从词的整体意境看,仍然是“意伤于太尽”(张戒《岁寒堂诗话》),缺乏余韵远致。像“天生旧物不如新”、“里许元来别有人”这样的内心触悟,也过于直浅了些。

【赏析】

“一尺深红蒙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首二句,感物起兴。眼见一块原来是极鲜亮的红丝绸,却因蒙上了灰尘,颜色变得暗淡了,旧如“曲尘”,而这“一尺深红”的丝绸,好像不是一般的妇人之饰,很可能它就是女子新婚时用过的方幅红绸“盖头”。这“一尺深红”,应是女子眼中的不寻常之物,她一直把那约一尺宽的红绸作为自己婚姻的象征,看到红绸,就引起对幸福的憧憬。可如今,眼前的红绸却已经蒙上尘土,还有了不少“曲尘”似的霉斑。

睹物思人,不由感慨万端。唉,还是俗话说得对,物品天生的都是旧不如新。然而,就爱情而言,则不能“喜新厌旧”,而应是“日久长新”才好,否则情不专而怨恨必生。窦玄妻《古怨歌》云:“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诗人这里正是以“衣不如新”反衬“人不如故”。看来是丈夫又有了新欢,才引起女主人公幽怨的情思。这二句运用了比喻,虽然手法委宛,语言却很直白,就意蕴而论,显然缺乏含蓄之美感。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这二句,仍然运用了比喻,抒发被弃女子的“恨”意。“合欢桃核”,本来那是夫妇好合恩爱的象征物,旧日婚俗在“新人”家中,也常常摆放枣、栗子、桂枝、桃核等果物,预示喜兆。想当初,女主人公在与丈夫两情欢娱的时候,她是那样相信她们用桃核来表示的永远好合的誓言,现在明白,原来那“合欢桃核”里面,已经有了另外一个“人”了。“人”是“仁”的谐音,说“合欢桃核”另有“人”,就是说她的丈夫内心里另有新欢的“人”了。

所以,这是借鉴了民歌中常用的谐音双关的手法写桃核内有“仁”以隐喻合欢之人心中原来别有“人”,富有民间的生活气息。既然对方心中已有他人,故第二句曰“旧物不如新”;虽前有“合欢桃核”之约,然“终堪恨”也。这就既巧妙地讽刺了爱情上的喜新厌旧者,又曲折地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所爱者的执着追求,那“恨”字流露出一种难言的幽恨之情。面对负心人,诗人委婉地提出自己的劝戒,言有尽而意无穷,反映了甜蜜爱情生活中的另一个侧面。

推荐第5篇:李清照与南渡前后词

李清照与南渡前后词

一、南渡词人

婉约:李清照、朱敦儒、叶梦得、朱淑贞 豪放:张元幹、陈与义、李纲、岳飞

二、李清照词

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李调元

(一)李清照的《词论》

1、《词论》(节选):

2、李清照《词论》的主要内容 (1)“五音”、“五声”、“六律”、“清浊”等词语的含义。 (2)对苏轼等人的批评。 (3)“别是一家”说与苏轼“自是一家”说比较。 词论:词别是一家,对苏轼等人的批评 柳永: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

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端礼):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 晏殊、欧阳修、苏轼:皆句读不茸之诗尔 王安石:人必绝倒,不可读也

晏几道:苦无铺叙

贺铸:苦少重典

秦观:专主情致,而少故实

黄庭坚:尚故实而多疵病

(二)李清照前期生活和创作

1、前期生活:

2、李清照前期词:《如梦令》其一(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醉花阴》(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的词以靖康之乱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的词作主要表现一个少女、少妇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趣,内容多写自然美景与闺阁生活,也抒写了夫妇之间的离别相思,她热烈而大胆地表露爱情、讴歌爱情,在客观上是对封建礼教的一种冲击,总的来说,此期的作品词调明亮轻快,洋溢着青春活力,代表作品有《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醉花阴》(薄雾浓云)、《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等。

3、李清照前期词的主要风貌

题材上以吟唱爱情、人生为主,意象多从室内外和日常起居中选择,风格委婉轻盈。

(三)李清照后期生平与创作

1、李清照家破夫亡和中晚年的漂泊。

2、李清照后期词作。《声声慢》《渔家傲》《永遇乐》

后期的词作主要表现她晚年的凄凉身世之感和寂寞愁苦之情,这些作品或触景生情,或托物寓意,委婉而深沉地抒发她的故土之恋、家国之恨,把个人的遭遇和时代的不幸交织在一起,具有更为丰厚的情感内涵,词调也转为沉郁凄怆、悲凉哀惋,代表作品有《声声慢》(寻寻觅觅)、《永遇乐》(落日镕金)等。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李清照在她的《词论》中,提出词“别是一家”说,强调了词与诗的区别,特别突出了词在艺术上的独特性,在理论上确立了词体的独立地位。有《漱玉词》。 3.李清照后期词的风格特点。“易安体”的风格特色。

(四)女性词特征:

1.女性自我形象的系列展示

(1)少女:聪颖、活泼、调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2)少妇:细腻敏感,深于情感。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减字木兰花》

(3)嫠妇:饱经忧患,多愁善虑,不忘故国---《永遇乐》---《声声慢》 《声声慢》: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通过抒写作者在深秋黄昏的真切感受,倾诉了她国破家亡、夫死寡居的无限愁苦,抒发了她百无聊赖、无所寄托的浓重悲哀,也曲折地反映出忧时伤乱的爱国情绪,具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 2.女性自我情怀的抒发

瘦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用生命承载苦难的痛苦精神

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南歌子》

李清照是南、北宋之交最杰出的词人,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她的词向来被视为“婉约正宗”,在后世被推崇为当行本色的典范。其词作能自出机杼而不依傍古人,时人称之为“易安体”。易安词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女性的身份塑造抒情主人公多愁善感、缠绵凄惋的自我形象,真实地展现了词人的情感历程和内心世界,打破了以往“男子作闺音”的传统格局,表现出较为浓厚的女性自觉意识。

(2)善于以委婉曲折的笔调来表现复杂微妙的情感变化,在起伏回环的语脉中传写出女性特有的深婉细腻的心理状态;善于捕捉稍纵即逝而又难以言传的真切感受,并运用化虚为实的手法,使之形象化、具体化。

(3)语言独具个性,极善于从日常生活口语中精心提炼出极富表现力的语言,以俗为雅,化腐朽为神奇;也善于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因而其语言既清新淡雅,又通俗浅易,既有典雅的文人趣味,又有浓烈的生活气息。

(五)艺术技巧

1.善于描绘事物细节和具体情节,来表达人物复杂的思想和情感外

《声声慢》:淡酒、急风、归雁、黄花、梧桐、细雨

2.运用婉曲回环的手法, 给人一唱三叹、韵味悠深之感

《凤凰台上忆吹箫》: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3.善于把抽象无形的感情形象化、具体化

“愁”有形体、长度、浓度、重量、量器、伤人、走窜 4.锤炼语言见“本色”

(1)语言清新,自然本色,明白如话,生动形象,饶有余韵 (2)善于提炼口语,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

(3)善于从生活中自铸新语来生动地描绘事物 (4)叠字、叠句的运用

(六)“婉约”之正宗

王士祯《花草蒙拾》说:“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

易安体:李清照词婉约清秀,情真意切,语言清新自然,音调优美,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 

(七)中西比较:李清照与白朗宁夫人

朱敦儒

1.朱敦儒是一个心路历程较为曲折、词风也不断变化的词人。南渡之前,他身为太平之世的布衣高士,以清高狂放自许,词作也以超脱尘世、笑傲王侯为主调,多写其名士风流、裘马轻狂的生活,词风婉丽明快,代表作品有《鹧鸪天》(我是清都山水郎);南渡之初,饱经离乱之苦,由难民――隐士而变成倾向抗战、关怀国事的从政者,词作境界遂大,多忧国伤世之作,唱出了时代的悲凉之音,词风沉郁苍凉,代表作品有《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经过仕途沉浮后,他晚年又消极退隐,重新回归到早年的潇洒出尘之路,词作主要写隐逸生活的情趣,词风清旷闲淡,代表作品有《好事近•渔父词》六首。有《樵歌》(一名《太平樵唱》)传世。

2.朱敦儒的词一扫北宋末年绮靡雕琢之习,继承苏轼而又有发展变化,自成一家,被称为“朱希真体”,在两宋之交的词坛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他是以词言志这个大派别中介于苏轼和辛弃疾之间的过渡性人物。其词的艺术特点主要有:

(1)其词继承和发展了苏轼抒情自我化的词风,进一步发挥了词体抒情言志的功能,比较完整地表现出作者一生心态情感的变化,具有鲜明的自传性特点。

(2)其词的风格虽然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演变,但就基本情调而言,仍以学苏轼的旷达超逸为主,词境略有扩大。

(3)其词常常以寻常口语、俚语度入音律,语言清新自然,明白晓畅,把士大夫之词引向通俗化,使词恢复生动活泼的“本色”。 张元幹和张孝祥

1.南宋前期词坛出现了一批爱国士大夫词人,他们的词直面现实的苦难,以呼吁抗战、谴责权奸、感怀时事为创作主题,充满了强烈的战斗性和批判性,在词风上激昂慷慨、刚健悲壮,成为上承苏轼豪放风格,下开辛派词人先河的重要作家,这其中以张元幹、张孝祥成就最高。张元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词多花间樽前之作与绮罗香泽之态,风格妩媚秀雅;

南渡之后,他的创作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用词直接反映现实、干预政治,提高了词的社会地位,加强了词的社会功能,雄放悲凉,遒劲慷慨成为此期的创作主调,作品大都洋溢着一股抑塞磊落之气。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历来被推为张词的压卷之作。有《芦川词》。

2.张孝祥把苏轼作为效仿的楷模,一方面学苏词的“豪”,另一方面则学苏词的“放”,因而其词作大体上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感怀时事的豪壮慷慨之作,这些作品的内容大多涉及到当时尖锐的民族矛盾和朝廷内部的和战之争,洋溢着蹈厉骏发、激越豪迈的爱国主义激情,直抒胸臆,淋漓酣畅,最能体现时代的精神。

另一类是抒发个人逸怀浩气的潇洒出尘之作,这些作品大都是以词来吟咏人生情怀,超旷飘逸,最能体现词人胸襟的坦荡、阔大,也表现出词人对现实的超越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代表作品有《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念奴娇》(洞庭青草)。有《于湖词》(一作《于湖居士长短句》)传世。

推荐第6篇:欧阳修〈南歌子〉欣赏武陵高中田老师赏析

歐陽修〈南歌子〉欣賞/武陵高中田老師賞析

鳳髻金泥帶,龍紋玉掌梳,走來窗下笑相扶。愛道:「畫眉深淺入時無」 弄筆偎人久,描花試手初,等閒妨了繡工夫。笑問:「鴛鴦兩字怎生書」

這闕的開頭是非常精緻鮮麗的。新婚妻子晨起,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將自己梳妝打扮起來。仔仔細細地挽了一個華美的鳳凰髮髻,纏上金色彩帶,再簪上刻有龍紋的玉掌梳。一層一層的妝點,顯現出新嫁娘的用心──在丈夫前,總要展現出自己最美麗的樣態。

古代男女結婚之前,多半是素未謀面的。對女子來說,相識的第一天,便成為一輩子最親密的夫妻。與夫君的感情,必須刻意經營。所以我們看到這位美麗的妻子,精心裝扮完成了之後,輕輕走到窗前,依偎在晨起的丈夫身邊,笑語盈盈地問:「我這眉描得好不好?時不時髦?」

這一問,一方面自然而然地展現了精心修飾的美,同時也委婉地拋出了愛憐的懇求。雖然詞人省略了丈夫的回應,但這對夫妻的感情想必甜蜜,才能讓妻子放心的撒嬌吧!

下闕寫新嫁娘寫字繡花。

古代女子最重要的能力便是女紅,嫁入夫家,第一次展現刺繡的手藝,總想博得好評。然而,她的夫君卻在旁邊,屢屢吸引著她的目光,輕易地妨礙了刺繡描花的進行。她便放下了針黹,拿起筆墨,笑問夫婿「鴛鴦」兩字怎麼寫。這其中隱隱透露出的幸福感,和語言中的暗示與挑逗,大概不是普通男子可以招架得住的!

這種新婚的夫妻情趣,妙在意在言外的暗示。女孩子表面上溫柔嬌羞,然而每一瞬眼神、每一個神態、每一句溫言婉語都是精準的出擊,畫面中一直未出現的男性,恐怕早已沉溺在這溫柔陷阱中,無法自拔了。

推荐第7篇:《南歌子·游赏》阅读练习及答案(材料)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南歌子·游赏

苏轼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注:①菰黍、昌歜,席间食品。②琼彝、玉舟,酒壶、酒杯。

(1)简要赏析“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这句诗。(4分)

(2)全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14.⑴运用了比喻(或想象),写歌女眉头黛墨凝聚,如远处青翠的山峦;醉眼流转,如湖中迷人的水波。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湖光山色的自然之美和欢歌宴饮的游赏之乐。(4分。手法2分,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2)全词通过描写词人尽情听歌,开怀痛饮,不知疲倦,至晚不归,(2分)

推荐第8篇:南歌子点绛唇青门引随笔

孤舟摇碧水,并禽逐锦霞。

小林幽径染金沙,又是黄昏时候、望天涯。

多少红尘梦?人生乱似麻。

窗前独坐忆芳华,提笔留香一阕、品清茶。

点绛唇.雨后偶得

文/幽兰飘香

丝雨绵绵,柔情眷眷缠新蕊。

晨风摇醉,笑靥为谁媚?

绿叶孕珠,一缕相思泪。

落地碎,痴心无悔。谁解其中味?

青门引.野渡口

文/幽兰飘香

乱草铺幽径,荒渡一弯舟静。

红霞落日映长河,

金粼轻跃,燕子掠清影。

东风又绿烟堤顶,翠柳青丝颖。

素衣坐读流景,远鸦小唱声声冷。

推荐第9篇:李清照

李清照

李清照(公元1084-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宋代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李清照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她后期的词,多悲叹身世,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李清照前期的词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如[如梦令]二首,活泼清新,语意隽秀。[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描绘了孤寂的生活,抒发了对丈夫的相思之情,曲折宛转,清俊疏朗,表现出作者热爱大自然,憧憬美好的爱情生活,冲破了以往花间闺怨词的樊篱,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南宋时,李清照的作品与前期相比变化较大,表现出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表达了自己坚持民族气节的决心。如《咏史》、《上枢密韩公诗》、《夏日绝句》等,诗文的思想性都提高了,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南渡后的词也与前期风格迥异,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沉痛,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如[菩萨蛮]、[蝶恋花]以及慢词[永遇乐]等,寄托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声声慢]、[清平乐]等,将亡国之痛与个人孤苦凄惨的生活晚景融为一体,悲伤愁绪渲染极致,可以说这是时代的苦难与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她曾作《如梦令》,描述她少女时代在济南的欢乐生活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宋时,济南城西确有溪亭”。 李清照十八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结婚。婚后,夫妻感情笃深,常投诗报词。一年重阳,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是哪三句,陆德夫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公元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先后渡江南去,第二年,赵明诚死于建康(南京)。李清照独身漂泊江南,在孤苦凄凉中度过了晚年。词人连遭国破、家亡、夫死之痛,所作词章更为深沉感人。比如那首著名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掺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两盏三杯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者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在南渡之初,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刺徽宗高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淋漓尽致。

推荐第10篇: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5),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作品集有《漱玉词》。

其文学创作具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称为“易安体”。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示例: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而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写拂晓时分海上的景象,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

“接”与“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 中考链接

(1)“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 比拟(拟人)。(1分)

由写梦引出(过渡到)下阕词人抒情。(1分)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学诗谩有惊人句”两层含义:一是空有才华,不能为世所用。二是遭逢乱世,文章无用。 “谩”,空空、徒然;一是空有才华,不能为世所用。二是遭逢乱世,文章无用。三是含蓄交代自己向往“三山”的缘由。

“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

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比喻、用典,

把自己比成大鹏,乘万里风高飞远举,叫风不要停止,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

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对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8.(1)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阕一二两句所写的梦境。(2分) 答:

(2)下阕哪一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答: 8.(1)示例:天空与海上如云的波涛、清晨的雾气连接在一起,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无数帆船飞舞前进

(2)答: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赏析: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承接上下两片,上片末写天帝的问话,下片前二句写词人的对答,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殷勤问我归何处?”表达了一种平等友好的关系,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生疾苦的天帝形象,从中饱含着深厚的情感。

历史上最“拽”的女子

• 长孙皇后(唐太宗)——最贤惠的女人 • 上官婉儿——巾帼首相第一人 • 貂

蝉——最早的女间谍 • 吕

雉——最狠毒的女人 • 李清照——最有才华的女人 • 文成公主——最成功女外交官

• 王昭君(汉元帝宫女)——最有担当的女人 • 秋

瑾——最豪气的女人 秋瑾(1875-1907),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 ,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为推翻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走进秋瑾

1895年,19岁的她跟随做官的父亲秋寿南来到湖南省湘潭县。秋寿南在当地结识了湘潭首富、曾国藩的表弟王殿丞。王见秋瑾生得秀美端庄,聪慧可爱,就托媒人送礼,给儿子王廷钧提亲。

秋瑾对于这桩婚事十分不满,但在封建社会里,儿女的婚事只能依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1896年,王家彩銮花轿迎娶秋瑾。

王家虽锦衣玉食,但志趣高尚、性格刚烈的秋瑾并不喜欢过养尊处优的生活,更受不了封建家庭的种种束缚。比自己小两岁的丈夫王廷钧,在志趣、爱好上也与自己毫无共同之处。王廷钧一不好读,二不务正业,每天游手好闲,吃喝玩乐。

秋瑾的革命志向与理想,不仅得不到丈夫的理解与支持,反而遭到他的训斥:“这是男人的事情,你休胡思乱想。”秋瑾也不示弱:“我要去寻求真理,女人也有救国救民的责任。”两人吵得互不相让。

王廷钧知道秋瑾是个说得到做得到的倔强女性,要说服她是不可能的,只好采取卑劣手段,乘秋瑾不备,偷偷将她的珠宝和手饰及积蓄全部窃走,妄图以此来阻挠她赴日。

秋瑾变卖了仅剩的财产和衣物,加上吴芝瑛等人的资助,于1904年4月只身东渡日本,从此迈出了她人生道路上的关键一步。

秋瑾在日本三年,两人从无书信来往,夫妻关系名存实亡。

写作背景

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在北京期间,开始接触新思想、新文化,向往革命。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女的独立解放,成为她思想中强烈的风暴。1904年,秋瑾终于冲破了封建家庭的束缚,毅然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对时局的忧虑,对婚姻的不满,对自己女性身份的不平,以及内心涌动着的英雄气概、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心情。

满江红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在京城居住的时间不长,又到了中秋佳节了。 因为花圃里菊花盛开,秋色就好像擦洗过一样地的洁净。四周唱响的楚歌逐渐停歇了,终于把楚军攻破歼灭了。结婚以来八年的感受,只思念自己的故乡浙江。我为上天强行使我成为女子而苦恼,对自己的女性身份很不顾惜。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

我的身体不能进入男人的行列,我的心却比男人还要刚烈。推想我此生的性情,经常因为关心他人而热情高涨。那些鄙俗的人,以他们的胸怀,谁能了解我啊?英雄陷入困境,应当遭受折磨。广大的人世间,到哪里去寻找知音啊?泪水把衣服都淋湿了。

词中典故

为篱下,黄花开遍”

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

作者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婚姻家庭的牢笼。 ④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因为遇到知音而感动得“青衫湿”,现在秋瑾为未能遇到志同道合的人而悲伤得“青衫湿”。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开篇交代写作的地点和时间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此句写京城的气候特点。因为菊花的映衬,京城的秋色更加爽朗洁净。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秋色虽好,但秋天毕竟是让文人伤感悲愁的时节,故而用“秋容如拭”反衬内心的苦闷。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这两句写国家和个人的处境。

运用“四面楚歌”的典故,表达对时局的忧虑;

透露出词人对婚姻的不满,自己结婚八年却只思念自己的故乡,表达了夫妻感情的疏离。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表现词人心中对自己女性身份的不平。 词的上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词人对时局的忧虑,对婚姻的不满,对自己女性身份的不平,不愿过贵妇人生活,意欲突破家庭束缚、追求自由、投身革命的思想感情。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运用“列与烈”两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表达了词人对自己女性身份的不平,意气壮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词人进一步剖析自己,表明自己是一个直率的人,有血性的人,热心为社会做奉献的人。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表达词人对人际关系、自身处境的极度失望,及词人的英雄气概。尽管身处困境,但她把眼前的困境看作是一种“苦其心志”的磨难。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引用典故,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抒发了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为未能遇到志同道合的人而悲伤。

(知音难觅的苦闷心情)

这首词的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全词以抒情为主,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婚姻的不满,对自己女性身份的不平及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心情和投身革命的英雄气概。

中考链接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

答:

表达了作者对外国列强进逼,中华大地前途危殆的忧思。

2、试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3分)

本句引用典故,抒发了词人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心情。(或本句引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抒发了词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意思相近,酌情给分)

3、评价秋瑾这首词“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试联系诗歌内容加以分析。(5分) •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2分)“平生肝胆”“英雄末路”等词句脱口而出,不假雕饰,显得清新自然,却又刚健质朴。(2分)而结语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1分)(意思相近,酌情给分)

第11篇:李清照

新沂市第三中学备考资料——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介绍

(四)

张慎浩

李 清 照

一、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她生于神宗元丰七年二月初五日(公元1084年3月13日),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四月初十日(公元1155年5月12日)。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满。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同代人中,她的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她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

二、作品赏析:

1、《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3、《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4、《清平乐》

1 新沂市第三中学备考资料——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介绍

(四)

张慎浩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5、《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6、《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7、《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8、《鹧鸪天》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9、《临江仙》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10、《蝶恋花》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11、《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2、《行香子》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13、《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 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14、《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 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15、《行香子·七夕》

2 新沂市第三中学备考资料——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介绍

(四)

张慎浩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三、高考链接。(满分作文)

诗人•明月•黄花

一、东坡的明月

浪淘沙

谪居黄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重。 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 这首词是我特意写给贬谪之后的苏轼的,东坡的一生极尽坎坷:爱情的曲折,仕途的偃蹇,政治旋涡的挣扎,满腹冤屈的难鸣。

对他充满希望的家人,和他共历劫难的友人,受他关爱的世人,无一不期望他能才显四方,官运亨通,济世为民。但是,东坡知道,命运不济,仕途的黑暗之门永远容不下这样一个生性放达的苏东坡。

于是,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

认识自我的苏东坡,从政治的窄门中从容地走出来,他虽与众人所望有悖,却让我们看穿了一个豪放,淡泊,豁达,开明的苏大学士——一代文豪。

认识自我就是东坡的明月,照耀他走进了东去的历史长河。

二、易安的黄花

南楼令

素月寄孤舟,只影随水流,家园破,一盏残酒。酒淡怎敌晚风疾,梧桐雨,点点愁。 晚来独登楼,恨字锁眉头,黄花瘦,雁声断秋,一溪落花漫汀洲,流离苦,几时休? 这首词是我填给历尽漂泊的李清照。

满腹感伤的奇女子,国破之凄,丧夫之痛,改适之苦。

十六岁嫁给赵家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希望她是一个生活富裕,幸福美满,相夫教子的好妻子。但是,世事的变幻,战乱的离苦,易安虽寻寻觅觅自己的幸福,却总被黑暗的气息压得凄凄惨惨,在乱世中争渡、争渡,到头来也曾失归路,双溪上的扁舟载起了青春年少,却载不动满腔愁苦。

于是,易安挥洒愁闷,舍掉了手中易逝的黄花,看透了沧桑变幻的她,在雁字归时,

3 新沂市第三中学备考资料——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介绍

(四)

张慎浩

勤修《金石录》,在梧桐冷雨之夜,考撰《漱玉词》,重新认识自我,易安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孤灯,蹒跚的走过。

认识自我就是易安的黄花,随风而逝,哀而不伤,愁苦之中蕴含着辛勤和美丽,它的颜色虽与世人心中的颜色不同,却总能显出奇异的光彩。

必须跨过这道坎

急流跌宕险滩,潮汐遭遇暗礁,雄鹰卷进长风„„造化注定给生命以灾难,没有坎坷坎坷的人生不能谓之完美充实的人生,而饱经磨炼愈挫愈勇的人才有机会飞上天空,拥抱云蒸霞蔚或是电闪雷鸣。

选择跨过人生的门坎,也就选择了一条勇敢无畏又布满挑战的人生之路。当我们面对人生的灾难时,应握紧拳头,对自己说:“我必须要跨过这道坎,一定能。”

挚爱的丈夫不幸死去,这无异于晴天霹雳在李易安的头上炸响。从此再没有夫妻比翼双飞共修《金石录》,新婚时娇问丈夫画眉深浅的幸福时刻也一去不复返。面对人生这一道门坎,李清照没有化作明日黄花在西风中凄凄惨惨戚戚,而是凭着对另一扇翅膀的美好回忆,在人世间单翅翱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柳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李清照勇敢地跨过了这道坎,在飘零的南宋活出了一个顽强漂亮的易安居士。

“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每当读到这里,眼前总会浮现出一个目光炯炯坚毅果敢的伟男子形象。是放弃尊严还是放弃先父遗愿,在这个人生的门坎上,司马迁明白他必须勇敢跨过。他跨过了宫刑之痛,跨过了君王之恨,跨过了亲人之怨,用带着血的双手捧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面对人生的门坎,李清照和司马迁都勇敢地跨过。无论是夫君离去,国破家亡,还是尊严受辱,事业遇阻,他们都明白必须跨过这道坎,最后迎接他们的是人生的高峰。

作为新时代的我们,面对人生的坎坷,难道不应该从古人身上汲取到奋斗的力量吗?“必须跨过这道坎” 应是我们永远铭记在心的誓言,成为人生永远不变的坐标。

跌落险滩,让我们在险滩后激起更绚丽的浪花;遭遇暗礁不要怕,让我们仍奔腾着流向大海;卷进长风不要怕,让我们在旋涡中奋勇挣扎,一定能重新翱翔在蔚蓝的天。

那么,面对人生的坎,让我们握紧拳头,笑着对天空说:“必须跨过这道坎,才是真正的强者!”

第12篇:李清照

李清照:

她,是中国第一女词人。她的词,时而温婉细腻,楚楚动人,时而横放豪迈,掷地有声。她在那个视女性为附属物的时代里,巾帼不让须眉。她追求平等的爱情和独立的人生,在她的身上,新时代独立女性的特征已经凸显。她跌宕起伏的一生向我们证明,作为一位词人,她成就卓越,作为一位女性,她意义非凡。

第13篇:李清照

李清照《渔家傲》赏析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2l—22题。(7分) 渔家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①去。

注:①指渤海中蓬莱、方丈、赢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 21.简析词中画线句的作用。(3分) 22.这首词想像奇伟、气度恢弘,请就此作赏析。(4分)

【参考答案】

21.承接上下两片,上片末写天帝的问话,下片前二句写词人的对答,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殷勤问我归何处?”表达了一种平等友好的关系,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生疾苦的天帝形象,从中饱含着深厚的情感。(3分,写出一点得2分,写出两点得3分,意思符合即可)

22.作者创造出虚无缥缈的梦境,把天上的银河与人间的河流联系起来,把闪烁的星群想像成为挂满篷帆的航船。作者乘坐这艘“飞船”到达天上,受到“天帝”的接待,驶向理想中的仙境。由此反映出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光明的追求,表现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4分,“想像奇伟”2分,“气度恢弘”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赏析】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婉约派的女作家。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她的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闺情相思,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风格顿变。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失。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用“接”“连”两字巧妙地将“天”、“云涛”、“晓雾”组合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画面,写出了动感,写出了气势。“星河”“转”和“千帆”“舞”写出了大气,写出了磅礴。在这磅礴大气之中,乘船人自然也就大气了。水天相接,星河欲转,船摇帆舞,既有生活的真实感,又有梦境的虚幻,虚实结合,巧妙无比。

“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写词人仿佛梦见天帝,天帝殷切地问她:“你打算到哪儿去呀?”看似平常一问,然而这温和与殷切同现实中置人民于水火、畏敌如虎狼、只顾自己一路奔逃的高宗皇帝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下阙开头写词人回答天地的问话,也是上下阕之间的过渡语。“路长”、“日暮”是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嗟”,感叹自己虽然学习写诗,却不能有所成就,正如伍子胥“吾日暮途穷远”和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意念与过程,倾诉的是空有才华却遭逢时事不幸的苦闷。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九万里风鹏正举”与“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形成了呼应。“九万里风鹏正举”语出《庄子·逍遥游》,词人化用此意足见其要决意脱离这使其有才能而不得施展的尘世,“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词人要借助于风力,去向理想的神仙境地。

这首词气势磅礴,奔放有力,是其作品中少有的浪漫主义豪放词。从内容、情调及风格上看,这首词应该是南渡以后的作品。南渡以后的情况则有所不同了。作者经历了靖康之乱,举家南迁,备尝家破人亡与颠沛流离之苦。这使她的生活面大了,阅历也深了,作品的内容也较前期丰富了,这一时期词作品多是家国沦亡与个人不幸遭遇的哀叹,与前期生活无忧无虑时的多为爱情的歌颂和离别相思、伤春悲秋的叹息情调有了本质的不同,取而代之的是浓厚的感伤情绪。这首词借助于梦境的描述,创造了一个虚幻的世界,充分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执着以及对自由与光明的向往和追求。作者在梦中直接来到天宫,大胆地向天帝诉说自己的不幸,强烈要求摆脱“路长”与“日暮”的困境,然后象大鹏鸟一样逍遥,驾一叶扁舟,乘风破浪,驶向理想中的仙境。这首词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风格豪迈奔放,与苏轼“起舞弄清影”和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有同工之处。

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与人与己都有所不同,那就是丰富、大胆的想象,这也是这首词的独到之处。作者把天上的银河想象成与人间河流的同样特点,流动的水,可以行船;把闪烁的星星想象成为挂满风帆的船儿;想象自己乘坐船儿驶向理想境界中的神仙世界。此外,作者还想象梦回天庭,受到“天帝”的接待。这一虚幻梦境的创造之神来之笔,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对现实处境的厌倦核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这一浪漫手法是诗人创作的一个惊人的突破。

第14篇:李清照

李清照

摘要

中国五千年第一大才女,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无女子可望其项背,出其左右,琴棋书画无不精通,爱好收藏,其词清新俊逸,擅长白描,善口语,风格独特,且颇有造诣。年轻时候,生活优裕,爱情美满,然中年以后,邃遇战乱,颠沛流离,更加夫君遇难,无疾而终,晚景颇为凄凉,郁郁而终,令人扼腕,然细想之下,若无此起伏跌岩之经历 怎初次千年之绝唱 (1) 声声慢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戚戚惨惨切切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的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橱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3)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罩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4)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真渡真渡

惊起一滩鸥鹭

二〇一二年一月十七日星期二

第15篇:李清照

李清照(1084-约1152):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辞海》19

89年版)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沈去矜)

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

(《四库提要》)

李易安作重阳《醉花阴》词,函致赵明诚云云。明诚自愧勿如。乃忘寝食,三日夜得十五阕,杂易安作以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莫道不销魂’三句绝佳。‛正易安作

也。(《词苑丛谈》)

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其源自淮海、大晟,而铸语则多生造,妇人有此,可

谓奇矣。(《白雨斋词话》)

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

(同上书)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点绛唇

寂寞深闺,

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

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

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

连天衰草,

望断归来路。

点绛唇

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

袜铲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此首一作无名氏词,见《花草粹编》卷一)

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

未成沈醉意先融,

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

辟寒金小髻鬟松,

醒时空对烛花红。

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己深, 重帘未卷影沈沈, 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 细风吹雨弄轻阴, 梨花欲谢恐难禁。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 玉炉沈水袅残烟, 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 江梅已过柳生绵, 黄昏疏雨湿秋千。

浣溪沙

髻子伤春慵更梳, 晚风庭院落梅初, 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薰炉闲瑞脑, 朱樱斗帐掩流苏, 通犀还解辟寒无。

浣溪沙

绣幕芙蓉一笑开, 斜偎宝鸭亲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 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

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

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

忘了除非醉。

沈水卧时烧,

香消酒未消。

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

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

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

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

西风留旧寒。

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

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

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

月依依,

翠帘垂。

更挪残蕊,

更拈馀香,

更得些时。

好事近

风定落花深,

帘外拥红堆雪。

长记海棠开後,

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

青缸暗明灭。

魂梦不堪幽怨,

更一声啼鴃。

清平乐

年年雪里,

常插梅花醉,

挪尽梅花无好意,

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

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

故应难看梅花。

忆秦娥

临高阁,

乱山平野烟光薄。

烟光薄,

栖鸦归後,

暮天闻角。

断香残香情怀恶,

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

又还秋色,

又还寂寞。

摊破浣溪沙

揉破黄金万点轻,

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

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

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

却无情。

摊破浣溪沙

病起萧萧两鬓华,

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

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

门前风景雨来佳,

终日向人多酝藉,

木犀花。

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

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

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

点滴霖霪;

点滴霖霪,

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橱,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後,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

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

金销藕叶稀。

旧时天气旧时衣,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怨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

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

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

青露洗、苹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

似也恨、人归早。

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锁窗,

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

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

日犹长,

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

莫负东篱菊蕊黄。

鹧鸪天

暗淡轻黄体性柔,

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

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

菊应羞,

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

何事当年不见收.

玉楼春

红梅

红酥肯放琼苞碎,

探著南枝开遍末?

不知酝藉几多香,

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

闷损阑干愁不倚。

要来小酌便来休,

未必明朝风不起。

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

红梅些子破,

未开匀。

碧云笼碾玉成尘,

留晓梦,

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

疏帘铺淡月,

好黄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

归来也,

著意过今春。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临江仙

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

深”数阙,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庭院深深深几许,

云窗雾阁常扃,

柳梢梅萼渐分明,

春归秣陵树,

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

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憔悴更雕零,

试灯无意思,

踏雪没心情。

临江仙

庭院深深深几许,

云窗雾阁春迟,

为谁憔悴损芳姿。

夜来清梦好,

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

南楼羌管休吹。

浓香吹尽有谁知,

暖风迟日也,

别到杏花肥。

蝶恋花

暖日晴风初破冻,

柳眼梅腮,

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

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

山枕斜欹,

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

夜阑犹翦灯花弄。

蝶恋花

昌乐馆寄姊妹

泪湿罗衣脂粉满,

四叠阳关,

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水又断,

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

忘了临行,

酒盏深和浅,

好把音书凭过雁,

东莱不似蓬莱远。

蝶恋花

上巳召亲族

永夜恹恹欢意少,

空梦长安,

认取长安道。

为报今年春色好,

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

酒美梅酸,

恰称人怀抱。

醉里插花花莫笑,

可怜人似春将老。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彷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

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

当庭际,

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

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沉绿蚁,

莫辞醉,

此花不与群花比。

殢人娇

後亭梅开有感

玉瘦香浓,

檀深雪散,

今年恨探梅又晚。

江楼楚馆,

云间水远。

清昼永,

凭栏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

尊前酒满,

歌声共水流云断。

南枝可插,

更须频剪,

莫待西楼,

数声羌管。

(此首一作无名氏词,见《梅苑》卷九)

行香子

七夕

草际鸣蛩,

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

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

浮槎去,

不相逢。

星桥鹊驾,

经年才见,

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

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

霎儿雨,

霎儿风。

行香子

天与秋光,

转转情伤,

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

绿蚁新尝,

渐一番风,

一番雨,

一番凉。

黄昏院落,

凄凄惶惶,

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

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

蛩声细,

漏声长。

孤雁儿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

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烟断玉炉寒,

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

梅心惊破,

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

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

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

人间天上,

没个人堪寄。

满庭芳

小阁藏春,

闲窗销昼,

画堂无限深幽。

篆香烧尽,

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更好,

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

寂寥恰似、何逊在杨州.

从来,

如韵胜,

难堪雨藉,

不耐风揉。

更谁家横笛,

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玉减,

须信道、扫迹难留。

难言处,

良窗淡月,

疏影尚风流。

满庭芳

芳草池塘,

绿阴庭院,

晚晴寒透窗纱。

□□金锁,

管是客来唦。

寂寞尊前席上,

惟□□、海角天涯。

能留否?

酴醿落尽,

犹赖有□□。

当年,

曾胜赏,

生香熏袖,

活火分茶。

□□龙娇马,

流水轻车。

不怕风狂雨骤,

恰才称、煮酒残花,

如今也,

不成怀抱,

得似旧时那。

(□:原缺字)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

被翻红浪,

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

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

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

非干病酒,

不是悲秋。

休休!

这回去也,

千万遍阳关,

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

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

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

从今又添,

一段新愁。

声声慢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庆清朝慢

禁幄低张,

雕栏巧护,

就中独占残春。

客华淡伫,

绰约俱见天真。

待得群花过後,

一番风露晓妆新。

妖娆艳态,

妒风笑月,

长殢东君。

东城边,

南陌上,

正日烘池馆,

竞走香轮。

绮筵散日,

谁人可继芳尘?

更好明光宫殿,

几枝先近日边匀,

金尊倒,

拚了尽烛,

不管黄昏。

念奴娇

春情

萧条庭院,

又斜风细雨,

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

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

扶头酒醒,

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

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

帘垂四面,

玉栏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

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

新桐初引,

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

更看今日晴未?

永遇乐

落日熔金,

暮云合璧,

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

吹梅笛怨,

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

融和天气,

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

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

闺门多暇,

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

拈金雪柳,

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

风鬟霜鬓,

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

听人笑语。

多丽

咏白菊

小楼寒,

夜长帘幕低垂。

恨潇潇、无情风雨,

夜来揉损琼肌。

也不似、贵妃醉脸,

也不似、孙寿愁眉。

韩令偷香,

徐娘傅粉,

莫将比拟未新奇,

细看取、屈平陶令,

风韵正相宜。

微风起,

清芬酝藉,

不减酴醿。

渐秋阑,

雪清玉瘦,

向人无限依依。

似愁凝、汉阜解佩,

似泪洒、纨扇题诗。

朗月清风,

浓烟暗雨,

天教憔悴瘦芳姿。

纵爱惜、不知从此,

留得几多时。

人情好,

何须更忆,

泽畔东篱。

长寿乐

南昌生日

微寒应候,

望日边六叶,

阶蓂初秀。

爱景欲挂扶桑,

漏残银箭,

杓回摇斗。

庆高闳此际,

掌上一颗明珠剖。

有令容淑质,

归逢佳偶。

到如今,

昼锦满堂贵胄。

荣耀,

文步紫禁,

一一金章绿绶。

更值棠棣连阴,

虎符熊轼,

夹河分守。

况青云咫尺,

朝暮入承明后。

看彩衣争献,

兰羞玉酎。

祝千龄,

借指松椿比寿。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

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

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

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

徒要教郎比并看。

瑞鹧鸪

双银杏

风韵雍容未甚都,

尊前甘橘可为奴。

谁怜流落江湖上,

玉骨冰肌未肯枯。

谁教并蒂连枝摘,

醉后明皇倚太真。

居士擘开真有意,

要吟风味两家新。

第16篇:李清照

李清照兼有\"婉约\"、“豪放”之长,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正如清代沈曾植所说:“堕情者醉芬馨,飞想者裳其神骏”。

下面。先大致勾画一下李清照词风的发展脉络。当我们细读了《漱玉词》并陶醉在其意境之中时,不禁令人联想起词人在其一生的不同阶段中构思的几幅画面:

第一幅是生机蓬勃、洁白隽美的,展翅飞向蔚蓝天空的\"鸥鹭\"形象:\"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在生机盎然,饶有情趣中展示了词人峭拔飘逸的高秀风标。这多少标志了词人少女时期闺阁词的明快俊逸的风格特色。

第二幅是在微风中瑟瑟怜人的\"黄花\"形象:\"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婚后的幸福生活和难以拂去的相思离愁,使词人比起少女时代增添了益发绵邈的情思和深微细腻的刻划。这多少标志了词人在少妇时期爱情词的深婉清丽的风格特色

第三幅是搏击长空、雄健飞动的\"鹏鸟\"形象:\"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渔家傲》)乍看起来,这太鹏的形象与体态纤弱的女词人相去太远,然而却深刻地表现出她飞扬凌厉的离远精神境界,显示了她述怀词的豪放遒劲的风格特色。

第四幅是在\"乍暖还寒\"的凄清时节,受秋风冷雨敲击着的残败的“梧桐”彩象:“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靖康之变”后,词人饱经沧桑,辗转忧患,多用极平淡的语言和顿挫的笔触,描摹心中难状的凄苦和思乡念国之情。这多少标志了词人后期词的凄丽沉郁的风格特色。

从以上几幅画面中,大致可以看出李清照词的风格特色及其形成、发展的脉络。其词既有“婉丽”,\"飘逸\"的一面,也有“豪放”、“劲健”的一面。能刚能柔,纵横如意。这里,据李清照的生平和词作,分前后两期淡谈她的词的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李清照的前期,主要是指她在少女、婚后的一段时间。这是她生活较安定、专门研究金石,从事创作活动的时期。少女时期的李清照,生活在官宦兼文人之家。父李格非是宋代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母王氏也善诗文。家庭的熏陶使她从小酷爱文学。由于早年这种优雅、闲适的生活环境和少女熠熠闪射的不凡抱负及性格特点,构成了她婉秀俊逸的词风。她的一部分抒写少

1 女心情的词,较明显地表现出这肘期风格特色。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

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频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怨王孙》

这两首词,写出词人对美好大自然的由衷热爱和对幸福的执着追求。《如梦令》捕捉了生活中一次荡舟活动的生动景象,通过 \"误入\"、\"惊起\"等动态的描绘,写的只是一刹那间美的感受,却是这样曲折尽意,在活泼而富于情趣中显示出清雅隽逸的高秀风标,洋溢着姑娘郊游的欢乐,同时也披露了女主人公开朗、坦荡的胸怀。天色已暮,荡舟归来,小船\"误入藕花深处\",但她还要乘着酒兴\"争渡,争渡\",直到\"惊起一滩鸥鹭\"方休——多么执劫、可爱的性格!《怨王孙》则以白描的手法,描绘秋光的可爱,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情趣,具有诗情画意般的耐人寻味的意境。结句更是功力不尽,情致四溢,将鸥鹭人格化,一个\"恨\"宇,便点破女主人公酷爱大自然,流连忘返的心情。这里,\"鸥鹭\"成了女主人公的化身,她象鸥鹭一样,醉眠在沙滩上,熔化在“无穷好”的“山光水色”之中。晚唐五代至北宋以来,词人写秋,一般都是悲秋伤时。每到秋来,长林落叶,四野飘风,转眼天地便是一片苍黄。秋风习习,新寒入,\"偶赏秋景,就会有一种爽然若失之感。因此,好景无常的凄凉悲伤便常出现在词人笔下。而李清照这首《怨王孙》却生机蓬勃,在轻快的节拍中传达出她愉快的心情和乐观率直的性格。这两首小令活泼、跳脱,以清新流畅的语言和优美动人的韵律构成飘逸秀美的意境,使词人流丽明快俊逸清朗的词风得到充分显示。此外,象《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浣溪沙·小院闻窗春色深》等也写得淡洁、疏朗、清新、自然,言有尽而意无穷。

但李清照身为封建时代的妇女,只能被束缚在狭窄的“寂寞深闺”之中,不得侧身于广阔的社会天地,虽有杰出的才学和非凡的抱负,却不得施展。即使是郊游荡舟,寒食斗草,蹴荡秋千的少女乐事,也只能偶然为之,这便给她带来了说不出的苦闷,因而就决定了她的闺阁词也不尽是轻快活泼的,也有淡愁如烟的:

昨夜雨疏凤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

小令摄取了一回晨起的对话,主人问得极有情,卷帘人答得极淡,从而跌出\"知否,知否\",口气宛然。结句尤为语新意篙,只\"绿肥红瘦\"四字,便摄得海棠之魂,把摧残了的花和女主人惋惜的情态活现出来,一缕淡淡的愁思流露在字里行间。清代刘熙载说:“小令难得变化。”李清照却在极短的小令中,大胆采用对话的新颖形式,又赋于海棠以人格化的体态,景真情浓,颇为形象。题材并不大,然状物抒情不落樊篱,秀句似乎是信手拈来,显示了她清丽婉秀的风格特色,这与她描写少女乐事的流丽明快的词风又有些细微差异。如果说李清照,后期的长调愈唱愈妙,风格超绝,那么她早期的小令就已显示出卓越的才华。她自觉学习和继承了晚唐五代以来婉约派的传统手法,并酿取前辈诗人之长,因此,她的小令有李白之飘逸,李煜之真率,秦观之情韵,民间词之清新,形成女词人自己独特的风格。她早期的闺阁词尽管各有特色,但它们却共同反映了她少女时期的词风:风神摇曳,俊逸洒脱,于淡宕的韵味中表现出她热烈多情、旷达豪爽的个性。

李清照十八岁时,与宰相赵挺之的儿子、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婚后,她生活在幸福美满的艺术家庭中。她与丈夫才学匹敌,志同道合。但这对伉丽相爱夫妻常有的暂短别离,又深深浸染了这位钟情女词人的玲珑剔透的词心。她无所顾忌地大胆披露自己的真挚爱情。\"宠柳娇花\"牵动她的情思;\"征鸿过尽\"引动她的心事,瑟瑟黄花惹起她的自怜,这种生活和感情较明显地影响了她词风的变化,由少女时期的明快俊逸变为深婉清丽。体裁上也由小令逐步发展到慢调。在表现手法上,一方面继承了李煜纯真、自然的传统,汲取其\"神秀\"的气韵;另一方面又吸收了秦观笔情浓致,意境浑融的优长,写出了不少爱情名篇,如《醉花阴》:

簿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开头用顿挫之笔振起全文,整整一天,都拂不去簿雾浓云般的愁思。香炉的袅袅轻烟,更使愁上添愁。佳节重阳,情思更切。缕缕愁思无计可消,只得对菊独酌。渐天已黄昏,酒不解怀,无奈袖着菊香转向帘内。到此笔锋一跌:\"莫道不消魂\",似要峰回路转;然而却是跌中急下,陡起奇笔:“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个\"瘦\"字,可谓神来之笔,明写随风瑟瑟的黄花,实

3 表“为伊消得人憔悴”。不说破情而情愈深,真乃蕴藉之极。写法上,寓情于物,使意境深徽。令人浮想联翩;语言上,流转如珠,余鞠悠然,充分体现了李清照爱情词清丽深婉的风格。

《一剪梅》也是抒写爱情的佳作: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 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 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上片用秀美的语言铺成工巧、绚丽的画面,百宝流苏的绮丽,行云流水的空明。过片似主人公娓娓自述,轻轻叹息,情思绵邈,意境深远。此词颇得李后主遗风。李煜《相见欢》曰:“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清照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二人写离愁别恨有同工异曲之妙。王国维曰:后主粗头乱发,不掩国色\",李清照则是秀句天成,淡妆绝色。此外,象《凤凰台上忆吹箫》、《念奴娇·萧条庭院》等慢词也是传颂一时的爱情名篇。这些爱情词构思上新颖巧妙,迂回曲折,写法上,有的是淡抹轻匀,笔调空灵含蕾;有的则是重笔点染,感情热烈真挚;有的又是回环复沓,一唱三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语言上锤炼得十分优美,秀逸,读来齿颊生香。总的说来,李清照的爱情词比起她的闺阁词来又有提高。早期的小令飘逸有余而蓄势不足;淡泊有余而深婉、工稳不足;结构章法也略显平板。她的爱情词在保持愿有优点的基础 上,又吸收了柳永词的优长。她的《词论》虽批评柳永:“辞语尘下”却十分称赞柳永\"变旧声作新声,(指创慢调)。李清照不少抒写爱情的慢调,显然是汲取了柳永叙事的层层铺叙、结构的开合转折、抒情的细密之长,发展并创造了多种表现手法,因而,她的爱情词飘逸,明快的一面淡泊了,而深婉、沉稳的一面变浓了。题材的开拓并不大,然用语更加超绝,意境更为幽邃,抒情更细腻感人了,风格渐趋纯熟。

大凡风格成熟的作家,都是反映生话的多面手,李清照也不例外。她的词既有清丽深婉的一面,也有激越慷概的一面。在她前期的作品中,就有这样一首风格独特的佳作: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 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

4 开头两句,凌空起势,春云舒卷,迷蒙晓雾,境界开阔而深邃。随着词人的健笔。把人带到朝晖夕阴的浩茫宇宙。人们仿佛看到词人驾驭着理想的帆船,在奇景中神游,词人的梦魂悠然出壳,飞往帝所。

天帝似乎也被她执著的追求精神所感动,殷勤问其所求。词人答道:道路漫漫无际,日月如梭逝去,我渴望做一番有益的事业,不满足于创造一些惊人的诗句,虚度年华。我多想化作一只大鹏,随风直上,在广阔自由的理想天地中振翮翱翔呵!全篇用浪漫圭义的手法和超雄笔势,展开奇丽的幻想,创造出阔大深美的意境。此词的\"豪放\"之风可与苏东坡争胜,而其用意之深,写景之妙、想象之阔,造语之奇,又都有其独到之处。作者显然是继承了屈原、李白的浪漫主义传统手法,吸取了苏轼豪迈气势。这首词一改词人闺阁词、爱情词的俊逸深婉而为倜傥多姿,它以豪迈清逸之气,壮阔飞动之风,洗尽绮罗香泽之态。从这首词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李清照词风的另一特色,豪放遒劲。

前面说过,李清照早期的词兼承李煜、秦观之长,但这首词的词格却远远超过了他们。李煜的最高词格不过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的最佳意境也只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前者抒发亡国之恨,后者抒写真挚之爱,比起晚唐五代及北宋其他婉约派词人来,词格不算不高,意境不算不深,但我们总可以感到,以遒劲豪放而论,李清照是胜之一筹的。由此可见,尽管李清照前期的词风接近李煜、秦观,但由于她有自己独特的社会生活环境,有作为封建时代知识妇女锐感到的精神苦闷,更重要的是,她有不凡的抱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有率直的性格、豁达的襟怀和高雅的审美情操,所以即使是她前期的词,也肯定与温、韦、冯、李、晏、秦等婉约派词人有显著的不同。这正是李清照与婉约派词人的重要区别。象《渔家傲》这样龙腾虎掷、雄姿逸飞的词篇很难出于秦观笔下,也是\"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李煜所写不出来的。

但由于生活范围所限,李清照早期的词,题材毕竟是比较狭窄的,致使大部分词的笔力终显纤弱些,清俏婉秀有余,而气韵波澜实有不足,往往只从细针密线处下手,而没能做到一气鼓荡,开合从容。

李清照的后期,即南渡之后辗转流离时期的词作。“靖康之乱”后,李清照的生活屡遭变故:国破家亡,珍藏被焚,离家南渡,又猝然丧夫,其间,又遭诽谤、盗窃,还有所谓\"玉壶颁金\"事件,使得这位无依无靠的嫠妇惶惶不可终日。惨痛的打击与磨难一桩接一桩摧残着她,然而也锻炼了她,造就了这位杰出的女词人。南渡之后,她从\"盐絮家风人所许\"的大家闺秀沦为\"流

5 离遂与流人伍\"的难民,这使她接触到了残酷的社会现实,把个人的命运与广大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了,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她的爱国热情。她对偏安江左一隅、不思恢复中原的南宋小朝廷表示极大不满,对辱国求和、觍颜偷生的奸佞小人深恶痛绝。总之,这是李清照生平的最大转折时期,也是她独特的艺术风格经过生活的磨炼和艰苦的艺术实践得到充分发挥而名篇迭出的时期。由于时代和个人境遇的骤变,很明显地影响了她词风的变化,从早期的明快俊逸、深婉清丽一变而为凄丽沉郁。宋高宗五年,李清照避难浙江金华,写了一首《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己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

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 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上片首句写眼前所见:狂风摧花,落红满地,一片凄清。次句写主人公神态:迟至日暮,犹懒梳妆,心绪凄惶。寥寥十二宇,极写眼前景色之不堪,心情之凄楚,抑郁含蓄,包含着极大的容量。

三、四句由含蓄委婉转为纵笔直抒,节奏低沉顿挫,如泣如诉,倾吐出胸中无限哀苦。这衷苦是痛绝的,或是山河破碎之悲,或是猝然丧夫之痛,这与她早年和丈夫的生离之愁是迥然不同的。下片前两句,象是宕一闲笔,虚拟了想要去金华胜地荡舟的愿望。词人早年是非常喜爱游山玩水的。\"淡荡春光\"之时,她蹴秋千,赢斗草;盛夏,她荡舟\"争渡\", \"秋已暮\"之时,她观赏秋景,流连忘返;冬季,\"每值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此时,来到金华胜地,怎能没有泛舟双溪的想法?但紧接着却用“只恐”二字陡然一转,急跌之中奇语突现,以舟轻衬愁重,设想新奇形象,明明是\"人比黄花瘦\",却偏偏说\"载不动\",可见她的哀愁之深笃岂是泛舟一游所能消释?全词的基调是凄惋的,但细细品味,于凄惋之中却不失刚劲之气,于沉郁顿挫中给人以荡气回肠的感受。体裁虽然采用的仍是短调,但与早期的小令相比,写法有很大的改变,词人以沉郁、急促的声调,决然、顿挫的语言,描摹心中难状的凄苦,构成动魂摄魄的艺术境界,显示出凄丽沉郁的风格特色。

李清照后期的词,题材上有很大开拓,尽管她提出\"词别是一家\",主张词应言情。她后期的词也不象她的诗那样直言不讳地倾诉她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南宋统治者的谴责,但词中也鲜明地表达了她对国家、民族危亡的关切和克复神州的愿望,当是无疑的。题材的开拓必然也会影响其词风的变化。她倦怀国家,眷念着失去了的北方故土。如:“故乡是何处?忘了除非醉”。“永

6 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春归秣陵树,人客建安城。”表现了词人对沦陷敌手,惨遭蹂躏的中原故乡的深切怀念;于深沉之中回荡着激越悲壮之气,显示出她后期词风中\"沉郁\"的一面。又如,\"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笛里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则是交织着离乱之痛和亡国之恨的于清婉之中时见苍凉,显示出她后期词风中“凄丽”的一面。特别是《永遇乐》、《声声慢》这两首长调,写得更是抑扬顿挫,诧傺悲凉,具有使人颤栗的艺术力量,标志着李清照创作上的重大突破和艺术风格的新发展。下面就其晚期词作中的奇葩《声声慢》来试看她的风格特色。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 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 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 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 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全词采用一些十分平淡的口语,摄入淡酒、寒风、哀雁、黄花、梧桐等形象,构成一幅阴沉凄惨的画面,描摹出词人一天生活的实感和心境。上片起笔便劈空而来,连用十四个叠字,且属齿音,如一串哀婉的叹诉,把凄惶的心情,悲凉的景况倾诉出来,下片又续以双声字“点点滴滴”写尽词人在梧桐细雨中的茕独凄凉之感,真所谓“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以上两处叠字的使用,实是李清照的一大创造,若无高深的艺术造诣和大刀阔斧的气魄是决然写不出这似“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奇句来的。上片“乍暖”两句收束一串叠字的叹喂,拓开笔势,细致描摹一天的寂寞生活和凄惶之感:清晨,寒风袭人,心境凄清,使人寒彻肌骨。愁绪难遣,只得借酒浇愁。然而三杯两盏淡酒,又怎能遣去这境之凄清,人之凄惨?正当此际,空中掠过一群征鸿。它们的蓦然闯入,更牵动主人的乡思之情。这刚从北方飞来的大雁,看去似是“旧时相识”,它们尚且能够北去南来自在飞,而自己却是孑然一身流落异乡,怎不令人落魄伤怀?下片直承上来,仰面秋风寒雁渡,不忍望征鸿过尽,权且观看眼前,却是俯首满目凄凉景:残败的黄花飘零满地;再看自己,历经国破家亡的变故,早已“憔悴损”。花不堪摘,人不堪戴。想当年与丈夫惜别,曾吟人比黄花瘦,但那离愁之中却含有甜蜜的回忆和重逢的希望。而如今,山河破碎,丈夫亡逝,无家可归,只落得“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的晚年。急风欺人,酒不解怀,雁逢旧识,残菊添愁,远

7 望近看,这一切都徒增痛苦,只有守着窗儿,独自捱着这难熬的光阴了。“怎生得黑”,这一“黑”字的险韵押得沉稳妥贴,读之更让人寡欢。捱到黄昏,冷风裹着细雨,点点滴滴打在枯黄的梧桐叶上,这真是雨打残桐不忍闻,说不尽的凄苦酸楚呵!结句一个“愁”字的慨叹,收束全篇,淋漓尽致地传达出词人无限痛楚的抑郁之情。李清照晚年,饱历沧桑,迭经忧患,思想境界愈益深沉,词中要表达的内容比较复杂。所以她后期的词作,多用长调,顿挫凄绝,章法相摩相荡,开合抑扬,从容自如愈唱愈妙。她精心选用《声声慢》这一长调,有意押仄声韵,且多用齿声字,笔力遒劲,境界逼真,加以急促、低沉的节拍,表达出词人晚年凄苦哀绝的心情,使人读后不禁涕泗交流,唏嘘不已。这首词充分展示了她凄丽沉郁的风格特色。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到,在两宋词坛上,李清照纤尘不染的词品开辟了新的蹊径。她的许多优美感人的词篇至今仍有隽永的生命力,尤其是她那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超绝的艺术技巧,更是给我国文学宝库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她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

沈谦《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后主并提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

8 极是当行本色。”

易安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人。侯寅《眼儿媚》调下题曰:“效易安体”。辛弃疾《丑奴儿近》调下题曰:“博山道中效易安体”。词作自成一体,表明已形成鲜明的个性风神。

第17篇:李清照

先导篇:品词

尝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欲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身世背景简述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满。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一、沉醉不知归路

李清照的前半生是锦衣玉食、吟诗颂词的安逸人生。她的许多闺房诗词以感情细腻、辞藻清丽而闻名一时。这一方面得自家传。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就是当时齐、鲁一带知名学者,官至礼部员外郎。李清照自幼聪慧,在父亲的培养熏陶之下,工诗词,能文章,善画墨竹,字也写得非常好;另外一方面,美满的爱情和家庭为李清照的创作提供了优越的环境。建中元年(公元1101年),18岁的李清照嫁给了赵明诚。婚后,夫妻恩爱,伉俪情深,一起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和整理,共同见证了东京汴梁的繁华岁月。

1、走向自然,眷顾花草

作为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并没有把自己完全封闭在闺房之内,而是常常走向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丽,以拓展胸襟,陶冶情操。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首流传甚广的《如梦令》真实描绘了李清照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少女年华。“沉醉不知归路”、“惊起一滩鸥鹭”,既写出了少女轻松活泼的心情,也映衬出李清照“学诗漫有惊人句”的才情。

2、琴瑟和谐,伉俪情深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18岁的李清照嫁给了同样出身士大夫家庭的赵明诚。两人志同道合,情趣相投,婚后生活非常甜蜜。赵明诚当时21岁,正在太学读书,因此与新婚妻子聚少离多。

独守家中的李清照不免心生闲愁,常常写词寄给赵明诚,诉说相思之情。《一剪梅》、《醉花阴》等婉约柔美的佳作,就是在这段时间创作的。

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陆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赵明诚酷爱金石研究,为了收集字画、书帖、古器等不惜倾其所有。李清照对赵明诚的这一嗜好非常理解和支持。她平日荆钗布裙,千方百计地缩减支出,将省下的家财用来支持赵明诚的金石考据事业。久而久之,李清照也对金石考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与赵明诚一道搜求古文奇字,共同鉴赏、校勘,倒也乐在其中。

二、物是人非事事休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公元1127年,北方女真族(金)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同年,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乱中,赵明诚缒城逃跑,使得李清照对其心灰意冷,并于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乌江时写下有名的《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赞项羽讽明诚,赵明诚自感羞愧,心情郁郁,后死于上任湖州知事途中。“沉醉不知归路”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陪伴她的只余下无限的愁苦。赵明诚死后,李清照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为他营葬,后因身体不支,一病不起。重病之中,支撑她活下去的信念就是达成赵明诚未竟的心愿,写完一本会聚夫妇二人考据成果的《金石录》。

人生命运的剧变,也引起心境和词境的变化: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失去了丈夫,她深切地感受到人间的孤独和人生的乏味,往日的一切都失去意义和亮色。往日大雁带来的是丈夫的温情与慰藉,如今见到大雁,引发的是绝望与伤心;从前见菊花,虽人比花瘦,但不失孤芳自赏的潇洒,而今黄花憔悴凋零,则隐含着生命将逝的悲哀。从前轻盈妙丽的望夫词如今变成了沉重哀伤的生死恋歌,词境由明亮轻快变成了灰冷凝重。这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据史料记载,李清照在病中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在颠沛流离之中又遗失了许多收藏珍品,生活得极其窘困。这时,有媒人给她介绍了一位名叫张汝舟的书生。作为一个柔弱的女子,李清照在动荡的时局中很难生存。在饱尝了人生的艰辛后,她渴望有所依靠,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

于是,她在媒人的安排下见到了张汝舟,感觉他是个举止得体的君子,便嫁给了他。这一年,李清照49岁。谁知,张汝舟本是个贪婪自私的小人,他迎娶李清照,并不是为了与她相互扶持、安度晚年,而是为了霸占她手中的珍贵文物。这些由李清照与赵明诚共同收集的字画、古器等珍品,可谓价值连城、举世难求。张汝舟为了得到这些宝物,先是对李清照甜言蜜语,遭到拒绝后就凶相毕露,对李清照百般虐待折磨。忍无可忍的李清照毅然决定结束这段婚姻。

在古代,只有男子休妻,女子是不能随意提出解除婚姻关系的。无奈的李清照不得不向官府提出诉讼,检举了张汝舟“妄增举数入官”(虚报考试次数以求得官职)的行为,并要求与张汝舟解除婚姻关系。依照宋代法律规定,妇女起诉丈夫,即使罪状属实,也要坐牢两年。而李清照仍然告到了官府,可见决心之坚、勇气之足。官府最终判决张汝舟罪名属实,发配到柳州,李清照也随后入狱。后来,李清照的亲戚翰林学士綦崇礼得知此事,出面帮她疏通,李清照才得以于入狱九天后被释放。

二、欲将血泪寄山河

如果说改嫁之痛是李清照晚年的第一个悲剧,那么国仇家恨则是伴随她后半生的另一块心病。在南方漂泊的日子里,李清照一刻也没有忘记故土,没有停息忧国忧民之心。作为一个闺阁女性,作为一位婉约词人,李清照有此爱国之心是难能可贵的。

赵明诚死后,朝廷传出赵明诚曾送给金人一把玉壶的谣言,使李清照大为惊恐。原来,在赵明诚病重期间,友人张飞卿曾带一把玉壶来看望他,此事不知为何被误传成“通金”。为表明丈夫的清白,李清照决定将夫妇二人收藏的所有珍品都进献给朝廷。于是她追随宋高宗赵构逃亡的路线南渡,经越州、明州辗转至奉化、台州,后来又从温州返回越州。流亡途中,李清照所携文物珍品被金兵、盗贼甚至官兵盗走大半。建炎四年(1130),宋徽宗看到人多不易逃跑,下令遣散百官。李清照看到一国之主只顾自己保命,心中无限失望。她最终没能追上皇帝,进献朝廷的愿望终究没有达成。

绍兴三年(1133),宋高宗突发奇想,提出派人赴金看望宋徽宗、宋钦宗,并与金谈论议和事宜。满朝文武听后没有一人敢去,这时,韩肖胄自告奋勇向宋高宗请命。关心国事的李清照了解到此事后,心潮澎湃,满怀豪情,提笔写下一首长诗赞颂韩肖胄的义举。其中,“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一句尤为感人肺腑。第二年,金兵南犯,宋高宗再次弃都而逃,李清照流亡到金华避难。皇帝的软弱、朝廷的无能使她心灰意冷,愁容满面。当有人请她去双溪泛舟时,她惆怅地写下了千古传唱的《武陵春》。

后世鲜有人知道,李清照与宋朝的权臣秦桧有亲戚关系,她与秦桧的夫人是表姐妹。然而,李清照与他们从不往来,即使是生活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踏进秦家半步。

四、怎一个愁字了得

风烛残年的李清照孑然一身,心灵的凄苦“怎一个愁字了得”!她平日里做的无非两件事情,写词和完成《金石录》。李清照有一位姓孙的朋友,生有一个女孩,天资聪慧。李清照十分喜欢,便对这个女孩说,愿意将自己毕生所学传给她。谁知这个女孩不假思索地回答:“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听后,不由得凄凉万分。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她的满腹才学得不到价值的体现,甚至得不到承认。这让李清照在形影孤独之外,更添一份心灵的寂寞。

不久,李清照终于完成了倾注毕生心血的《金石录》。此时,丈夫的心愿终了,离愁别绪涌上心头,李清照吟出了那首催人泪下的《声声慢》,勾勒出一个“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晚年。

约73岁时(卒年不详),李清照走完了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后人将李清照的词结集为《漱玉词》,尊她为一代词宗,并在她的家乡建起了李清照纪念堂。

第18篇: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汉族,济南章丘人。有《易安居士文集》等著作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夏日绝句》、《醉花阴》等。

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她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其创作以北宋、南宋生活的变化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前期的词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如《如梦令》。后期的诗词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悲痛。因为她的丈夫去世,再加上亡国之痛,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也寄托了强烈的亡国之思。

最为有名的要数《夏日绝句》,还有《渔家傲》中婉转的梦境,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她的纪念馆座落在泉城——山东济南大明湖畔。

人物生平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

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由于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妇擅朋友之胜”。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赵父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右丞相。婚后,她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陆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公元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

赵明诚胸怀满腔热血,可却出师未捷身先死。第二年赵明诚病死于建康(今南京),更给她增添了难以忍受的悲痛。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钱财,趁虚而入,对李清照百般示好。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便顶世俗之风嫁给张汝州。婚后,二人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张汝州发现李清照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贯,而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州的虚情假意,甚至到后来的拳脚相加。之后,李清照发现张汝州的官职来源于行贿,便状告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李清照入狱后,由于家人收买了狱卒,入狱九天便被释放 ,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

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李清照在南渡初期,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痛快淋漓,表达对宋王朝的愤恨。

多年的背井离乡,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受到了更严重的残害。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

代表作品

《武陵春》、《醉花阴》、《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小重山·春到长门草青青》、《忆秦娥·临高阁》、《多丽·小楼寒》、《好事近·风定落花深》、《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声声慢·寻寻觅觅》、《念奴娇·萧条庭院》、《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清平乐·年年雪里》、《菩萨蛮·风柔日薄春尤早》、《减字木兰花·浪淘沙帘外五更风》等。

《浯溪中兴碑诗》、《乌江》、《皇帝阁春帖子》、《钓台》、《上枢密韩肖胄诗》《夏日绝句》等。

《金石录序》、《词论》、《打马图序》、《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等

第19篇:李清照——《渔家傲》

李清照——《渔家傲》

篇1:李清照——《渔家傲》赏析版

李清照——《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

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

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

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樽沉绿蚁,

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米酒初熟时,上有渣浮如蚁。

赏析:

溶溶月色皑皑雪,疏影横斜,傲然绽放,一片冰清玉洁的背景 之中,梅花的一缕芳魂更衬得孤傲卓绝。人在梅影下痛饮,有暗香 浮动,酒石酸醉人耶?梅醉人耶?

此花不与群花比,是爱极之语。而人的才气品格却可与此花斗 艳,譬若易安。 篇2:李清照《渔家傲》赏析

李清照《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彷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作者】: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 篇3:李清照《渔家傲》阅读答案

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词人坐在船上在风浪颠簸中赶路,仰望着天亮前云雾弥漫、繁星摇动的天空,迷糊之中梦见自己来到天帝的住地,听到天帝情意恳切的问候。B.作者自认为是有惊人句的成功女词人,但她并未就此满足,她还有新的更大的人生追求,那就是传说中三座仙山上的幸福生活。C.尽管人生之路留下痛苦的叹息,但词人并未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她还要像大鹏那样展翅高飞,她还要风把她所乘坐的小船送到美好的仙境。D.这首词借助奇妙的景象,通过与天帝的一问一答,抒发了词人对沧桑流离人生的感叹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第20篇:李清照词

1~声声慢/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 ·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 ·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3~夏日绝句 宋 ·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武陵春·春晚 宋 ·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

5~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 ·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6~醉花阴/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 ·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7~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 ·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8~鹧鸪天·桂花 宋 ·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2 9~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宋 ·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0~点绛唇·蹴罢秋千 宋 ·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11~清平乐·年年雪里 宋 ·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12~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宋 · 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明朝,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念武陵春晚,云锁重楼,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更数,几段新愁。

3 13~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宋 · 李清照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14~满庭芳·小阁藏春 宋 · 李清照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柔。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15~浣溪沙·闺情 宋 · 李清照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16~点绛唇·闺思 宋 · 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4 17~永遇乐·落日熔金 宋 ·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18~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 宋 · 李清照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挼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 

19~多丽·咏白菊 宋 · 李清照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5 20~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宋 · 李清照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21~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宋 · 李清照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22~念奴娇·春情 宋 · 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23~行香子·七夕 宋 · 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24~临江仙·梅

6 宋 ·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25~题八咏楼 宋 · 李清照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26~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 宋 · 李清照

小院闲窗春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27~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宋 ·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28~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

7 宋 · 李清照

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29~钓台 宋 · 李清照

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 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 30~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 宋 · 李清照

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玉钩金锁,管是客来唦。寂寞尊前席上,唯愁海角天涯。能留否?酴釄落尽,犹赖有梨花。 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极目犹龙骄马,流水轻车。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笺花。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

南歌子李清照
《南歌子李清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