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范文

逍遥游高中课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4-05 21:03:05 来源: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逍遥游高中课文原文翻译

《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逍遥游高中课文原文翻译,欢迎阅读!

《逍遥游》原文全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面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占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平!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鹅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面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逍遥游》原文全文译文:

北海有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很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背脊,不知道有几千里,振翅飞翔起来,它的翅膀像天边垂下的云彩。这只鸟,海动时就将迁移到南海,南海是天然的大水池。《齐谐》这部书,是记载怪异事物的。《齐谐》的记载说:“大鹏迁移到南海去的时候,翅膀在水面上拍击,激起三千里的浪花,乘着旋风飞上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互相吹拂的结果。天空颜色深蓝,这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因为它太远而没有尽头以致看不清楚呢?大鹏从高空往下看,也不过像这样罢了。再说水聚积得不深,那么它负载大船就会浮力不足。在堂上低洼处倒一杯水,那么只有小草可以作为它的船;在那里放只杯子就会着地,这是水太浅但是船太大的缘故。风聚积得不大,那么它负载巨大的翅膀就会力量不足。所以大鹏飞到九万里的高空,风就在下面了,然后才开始乘风飞翔;背驮着青天,没有什么东西阻拦它,然后才能计划着向南飞。

蝉和学鸠笑话它说:“我一下子起来就飞,碰上树木就停下来,有时候飞不到,也就是落在地上罢了,哪里用得着飞上九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那样远呢?”到郊外去旅行的人,一天的时间就返回来,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外去旅行的人,出发前一天晚上就要捣米储食;到千里外去旅行的人,出发前三个月就要储备干粮。这两只飞虫又懂得什么呢?

智慧少的比不上智慧多的,寿命短的比不上寿命长的。根据什么知道这些是如此的呢?朝菌不知道一月的时间变化,蟪蛄不知道一年的时间变化,这是寿命短的。楚国南部生长一种叫冥灵的树,把五百年当做春天,五百年当做秋天,古代有一种叫大椿的树把八千年当做春天,吧八千年当做秋天。现在彭祖独以长寿著名,一般人和他相比,不也很可悲吗!

商汤问他的大夫棘,是这样。北极地带的北部有个海,是个天然的大水池。有鱼生长在那里,鱼身的宽度达到几千里,没有人能知道它的长度,它的名字叫做鲲。有鸟生长在那里,它的名字叫做鹏,背像泰山,翅膀像天边垂下的云彩。乘着旋风飞上九万里的高空,穿过云层,背驮着青天,然后计划着向南飞,将要飞往南海。斥鷃笑话它说:‘它将要飞到哪里去呢?我向上跳跃,不超过几丈就落下来,在飞蓬和青蒿之间飞翔,这也是飞翔的最高限度,可是它将要飞到哪里去呢?”这就是小和大的分别。

所以那些才智足以胜任一官之职,品行可以联合一乡之人,道德可使一位君主满意,能力使一国的人信任,他们看待自己,也像这样罢了。宋荣子笑话这样的人,再说宋荣子只是做到了所有当代的人称誉他也不会更受到鼓励,所有当代的人责难他也不会更感到沮丧,能确定物我的分别,明辨荣辱的界限,如此而已。他对于世俗的名誉,没有拼命追求。虽然如此,还有没树立的东西。列子驾着风游行,轻妙极了。十五天后才回到地上来。他对于求福的事情,没有拼命追求。这样做虽然免掉了步行,但还是有所凭借。至于乘着天地的正气,驾驭阴、阳、风、雨、晦、田的变化,来漫游于无穷无尽的空间和时间之中,那种人还依靠什么呀!所以说:道行达到最高峰的人就没有“我”,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不求功利,圣明的人不求成名。

推荐第2篇:课文《逍遥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

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3.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2.初步鉴赏古代文言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德育目标

1.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

2.摈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的内容。

2.鉴赏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3.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对庄子的“逍遥之游”主旨的理解。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对古代文言散文的感悟和理解。

2.问答法。对文中较容易的问题,采用问答法,简捷明快。

3.讨论法。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对“逍遥游”的理解),必须广泛地谈论。

●教具准备

投影仪、录音机及课文朗读带、多媒体。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介绍庄子及《庄子》。

2.在诵读基础上,疏通、研习第一自然段。

3.引导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诗仙”李白《上李邕》诗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使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诗人在自由的心态中获得了满足,明显地烙上了战国时期一派名家庄子的印迹。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欣赏庄子的一篇奇文——《逍遥游》(节选)。(板书课题)

二、解题1.庄子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一说今山东曹县)人。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做过蒙地的漆园吏。家境贫困,曾向监河侯(官名)借粟而受到奚落,又以麻鞋布衣见魏王。相传楚威王闻其贤,以厚礼聘之为楚相,遭其拒绝,明确表示:“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霸,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他一生大都从事于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

推荐第3篇:逍遥游高中二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

2.理解掌握“奚以„„为”句式的特点,归纳“志、图、名、置、穷”五个词语的义项。

3.理清思路,背诵第1段,并理解本文想象奇特和善用比喻的特点。

教学重点

归纳五个多义词“志、图、名、置、穷”义项,理解本文想象奇特和善用比喻的特点。

教学难点

庄子思想的理解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胶片、录音机、教学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简介庄子思想,熟读课文,理清思路,并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庄子的散文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的风格。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善用比喻,想象奇特,最富于浪漫主义色彩。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阂,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郭沫若也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今天,我们学习《逍遥游》一课,来体会庄子散文的特点。

二、庄子及庄子思想简介

结合注释①教师补充

投影:

庄子是一位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属于道家学派。他继承老子顺其自然的观点,更进一步认为无可奈何的叫“命”,不可违离的叫“天”,一切都只好任凭它的摆布。他的思想相当复杂,攻击儒、墨,主张回归自然;愤事嫉俗,痛恨黑暗现实,楚威王重金聘他为相而遭拒绝;富于批判精神,但同时又想取消斗争。他的人生观很消极,带有浓厚的悲观和虚无主义的色彩。

三、熟读课文

1.听录音,扫清文字障碍。

2.投影生字难词,通过做练习的形式,来强化掌握。

投影:

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

(1)其 ()若垂天之云

(2)海运则将 ()于南冥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5)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阙()()者

(6) ()与学鸠笑之曰

(7)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

(8)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

(9)适百里者,宿 ()粮

(10)小知不及大知()

(11)斥鴳()笑之曰

(12)而()征一国者

(13)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14)彼且恶()乎待哉?

学生看课本,查阅工具书,思考,回答。

明确:⑴翼 ⑵徙 ⑶ ⑷ ⑸ ⑹蜩 ⑺

⑻ ⑼舂 ⑽ ⑾ ⑿ ⒀ ⒁

3.叫3名同学朗读课文,检查掌握字词的情况,如有问题,师生及时纠正。

4.教师做朗读提示。

第一段:“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要把选择问句的语气读出来。“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句中“且夫”是发语词,读“夫”时可稍拉长一些,“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也”后停顿一下,千万注意,“也”作为语气词应放在上半句尾,即“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下文如有类似情况,朗读方法相同。

第二段,应重读“此小年也”“此大年也”“此小大之辩也”中“小”“大”“辩”。

第三段,“故夫”“若夫”中“夫”作为发语词,朗读方法同第一段“且夫”的“夫”;最后,“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应读得干脆而响亮。

5.各自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课文。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标出不懂的地方,向小组其他成员提问,帮助自己解决。教师巡视中可参与小组的活动。

6.学生齐读课文。

四、引导学生理清思路,背诵课文

提问:题目《逍遥游》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就是无所羁绊,无所依靠,无所凭借,悠游自得的意思。

提问:第1段中哪些句子描写鲲鹏之大?(要求学生能合书回答。)

明确:“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提问:形体硕大无比的鲲鹏如何飞上九万里高空的?《齐谐》书里如何说?(学生看书思考,合书回答。)

明确:“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提问:这说明鲲鹏上九万里,非逍遥,有所待。有所待的是什么?

明确:是海运时的六月巨风。

提问:课文用了哪些比喻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也是非逍遥的?

明确:“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明确:“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提问:蜩与学鸠“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说明什么?(学生讨论)

明确:照样说明它们也非逍遥,都是不自由的。

教师对第1段稍加点拨,带领学生背第1段。

学生齐背第1段。

明确:“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教师点评:在五彩缤纷,变换无穷的大千世界里,有动物、有植物、有云气、有人类。其物种形状,其所占时间,所占空间,大者大,小者小,绝不相同。自然界如此,社会亦然。

第3段。

明确:同样说明两人也还未逍遥。

明确:“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也只有课文最后提到的“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因为他们“无己、无功、无名。”

最后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回顾,归纳写作方法,先破后立,从而明确庄子散文善用比喻、想象奇特的特点。

由学生概括、归纳、最后再由教师明确。

齐背第2段,齐读第

2、3段。

五、布置作业

熟背课文,做练习三。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总结文言知识,通过比较,进一步理解庄子散文风格,并对本课小结。

[教学步骤]

一、检查学生熟背课文情况

1.单独背、齐背

2.小组比赛

二、分类归纳总结文言知识

投影:

1.通假字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1)三飡而反 (2)小知不及大知 (3)此小大之辩 (4)而征一国者 (5)旬有五日 (6)御六气之辩

2.特殊句式

找出下面特殊句式译成现代汉语,并掌握其用法。

奚以„„为

答案:1.(1)“飡”同“餐” “反”通“返” (2)“知”通“智” (3)辩”通“辨” (4)“而”通“耐” (5)“有”通“又” (7)“辩”通“变”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哪用得着高飞九万里再往南去呢?

3.一词多义,结合完成练习三。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1)志

cla=normal width=237> 例句

cla=normal width=109> 出处

cla=normal width=118> 释义

cla=normal valign=bottom nowrap width=237>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cla=normal width=109>

《陈涉世家》

cla=normal width=118> 志向

cla=normal width=237>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cla=normal width=109>

《训俭示康》

cla=normal width=118> 立志

cla=normal width=237>

《齐谐》者,志怪者也 cla=normal widt

推荐第4篇:课文逍遥游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介绍庄子及其影响,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愿望很重要。古文以诵读最为重要,所以第一节课安排学生朗读课文。庄子思想博大精深,加上其表述方式的特点,解读具有多样性,“诗无达诂”,只要言之成理,不必强求一致。

教学目标

1.了解《逍遥游》的基本思想。

2.理解本文借助丰富的想象和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3.整体感知文言文,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重难点

1.对庄子“逍遥游”主旨的理解。

2.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教学课时:

2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庄子的思想是东方神秘国度中国最有价值的思想。——海德格尔(德国)

“读庄子像是读一本伟大的神秘主义的书。”——林语堂《信仰之旅》

一说到庄子,我们就会想起“庄生化蝶”的故事,“庄生晓梦迷蝴蝶”,非常富有想象力,非常富有情趣。在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过《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并且在高一学习过他的《秋水》,对他的情况和思想有了初步了解,谁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庄子?

庄子简介:约前369-前286著名哲学家,名周,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

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家贫,曾借粟于监河候(官名),但拒绝了楚周王的厚币礼聘。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7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文章汪洋恣肆,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想象丰富。《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鲁迅先生曾说他的作品“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

解题:逍遥自在、逍遥马、逍遥宫、逍遥冠,这些词语应该都与《逍遥游》有关,庄子所谓逍遥游,用课文原话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庄子·天下》讲到庄子的思想时,说庄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遣是非,以与世俗处”。这两句话非常典型地总结了庄子的思想。“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就是《逍遥游》说的“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这也是庄子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即摆脱了一切束缚的绝对自由。

二、正音、熟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检查字音、句读、节奏和重音的掌握情况。

2.明确字音:

鲲(kūn)鹏抟(tuán)齐谐(xié)坳(ào)堂

迁徙(xǐ)北冥(mínɡ)夭阏(è)沮(jǔ)丧

知(zhì)效一官榆枋(fānɡ)斥鴳(yàn)晦朔(shuò)

决(xuè)起而飞蓬蒿(hāo)翱(áo)翔恶(wū)乎待哉

穷发(fà)之北泠(línɡ)然舂(chōnɡ)米蜩(tiáo)

数数(shuò)然飡(cān)蟪(huì)

3.教师范读。

4.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对照注释,理解内容

1.借助于课文注释和字词典,理解课文内容。

2.不理解的内容,同桌或前后位可小声讨论。

3.集中处理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学生提出,学生解答,教师注意引导。

第二课时

四、整体感知,掌握主旨

1.庄子逍遥游的主旨是什么?用课文原话回答。

明确: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2.作者认为真正的逍遥游是一种什么境界?

明确:现在一般认为,所谓的“逍遥”,就是从一切社会现实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达到一种精神上的、也是主观的“绝对自由”。庄子提出他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是一种“无待”的境界,即“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这是一种摆脱了一切主、客观束缚的绝对的自由。显然,庄子所追求的这种逍遥或自由在社会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庄子认为,人只能通过精神的修养,即无知无欲,保持恬淡宁静的心境,体认人与“道”、人与宇宙万物的一体,这样才可以获得精神上的绝对自由。

3.你对这样的境界有什么看法?

提倡百家争鸣。

4.试分析本文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明确结构:第一段写不论是鲲鹏还是蜩与学鸠,虽有大小的区别,但都受到客观环境的限制,不是真正的逍遥。

第二段承接上文,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即小与大的区别。中心意思还是说明,小与大等一切关系都是相对的。

第三段,指出不论是德才兼备的一般贤人还是更高境界的宋荣子和列子,都还是有所待的,都不是真正的逍遥,并最终指出什么才是真正的逍遥。

明确论证方法:

1.一一列举鲲鹏、蜩与学鸠、朝菌、蟪蛄、冥灵和大椿、斥鷃、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宋荣子、列子虽然有小大之辩,但都有所待,都不是真正的逍遥,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真正的逍遥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因为“彼且恶乎待哉”。这近似于驳论。

2.鲁迅《拿来主义》的论证方法,先批驳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拿来主义,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3.赏析最后一段。

①作者分别列举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宋荣子、列子目的是要说明什么道理?

②是将作者列举的形象做一个分类比较。

在庄子眼里,“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与蜩与学鸠、朝菌、蟪蛄、斥鷃一类。他们“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它们的视野受客观条件限制,“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才导致了它们嘲笑鲲鹏,宋荣子、列子和鲲鹏、冥灵和大椿是一类,通过比较,得出的观点具有说服力,令人闻所未闻,又不容置疑。

③作者怎样连接这几部分内容?

明确:“而宋荣子犹然笑之”;“虽然,犹有未树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通过这些否定性的句子,最后水到渠成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推荐第5篇:高中课文

高中语文必背课文

目录

第一册

1 毛泽东诗二首

沁园春 长沙„„„„„„„„„„„ (1) 采桑子 重阳„„„„„„„„„„„ (1) 3 中国当代诗三首

错误„„„„„„„„„„„„郑愁予(1) 5 荷塘月色„„„„„„„„„„„朱自清(1) 19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2) 22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3) 23 劝学„„„„„„„„„„„„ 《荀子》(3) 第二册

17 过秦论„„„„„„„„„„„„„贾谊(3) 19 兰亭集序„„„„„„„„„„„王羲之(4) 20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5) 21 师说„„„„„„„„„„„„„„韩愈(5) 22 阿房宫赋„„„„„„„„„„„„杜枚(6) 第三册

1 《诗经》三首

卫风·氓„„„„„„„„„„„„ (7)

秦风·无衣„„„„„„„„„„„ (7)

邶风·静女„„„„„„„„„„„ (7) 2 离骚(节选)„„„„„„„„„„屈原(7) 3 孔雀东南飞(并序)„„„„„„„„„(8) 4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

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 (8)

短歌行„„„„„„„„„„„曹操 (9)

归园田居„„„„„„„„„陶渊明 (9) 其他古诗诵读篇章

湘夫人„„„„„„„„„„„„„屈原(9)

1 长歌行„„„„„„„„„„„„„„„(9) 5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9) 6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10) 7近体诗六首

山居秋暝„„„„„„„„„„王维(10)

登高„„„„„„„„„„„„杜甫(11)

蜀相„„„„„„„„„„„„杜甫(11)

石头城„„„„„„„„„„刘禹锡(11)

锦瑟„„„„„„„„„„„李商隐(11)

书愤„„„„„„„„„„„„陆游(11) 8 词七首

虞美人„„„„„„„„„„„李煜(11)

雨霖铃„„„„„„„„„„„柳永(11)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12)

鹊桥仙„„„„„„„„„„„秦观(12)

声声慢„„„„„„„„„„李清照 (12)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12)

扬州慢„„„„„„„„„„„姜夔 (12) 其他古诗诵读篇章

渔翁„„„„„„„„„„„柳宗元(13)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元稹(13)

李凭箜篌引„„„„„„„„„李贺(13)

过华清宫„„„„„„„„„„杜牧(13)

菩萨蛮„„„„„„„„„„温庭筠(13)

浪淘沙„„„„„„„„„„„李煜(13)

桂枝香 金陵怀古„„„„„王安石 (13)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14)

苏幕遮„„„„„„„„„„周邦彦(14)

一剪梅„„„„„„„„„„李清照(14) 9 记念刘和珍君„„„„„„„„„鲁迅(14) 17 六国论„„„„„„„„„„„„苏洵 (15)

2 18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16) 19 伶官传序„„„„„„„„„„欧阳修 (17) 20 石钟山记„„„„„„„„„„„苏轼 (17) 第四册

13 窦娥冤„„„„„„„„„„„„关汉卿(17) 14 长亭送别„„„„„„„„„„„王实甫(17) 17 陈情表„„„„„„„„„„„„„李密(17) 20 赤壁赋„„„„„„„„„„„„„苏轼(18) 22 滕王阁序„„„„„„„„„„„„王勃(19) 第五册

14 蜀道难„„„„„„„„„„„„„李白(19) 15 将进酒„„„„„„„„„„„„„李白(20) 16 兵车行„„„„„„„„„„„„„杜甫(20) 17 李杜诗五首

峨眉山月歌„„„„„„„„„李白 (21)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21)

客至„„„„„„„„„„„„杜甫 (21)

旅夜书怀„„„„„„„„„„杜甫 (21)

登岳阳楼„„„„„„„„„„杜甫 (21) 18 齐桓晋文之事„„„„„„„„ 《孟子》(21) 第六册

13 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22) 15 屈原列传(节选)„„„„„„„司马迁(22)

3 第一册

1 毛泽东诗二首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采桑子 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3 中国当代诗三首 错误(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5 荷塘月色(朱自清)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

4 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19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熟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

5 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2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3 劝学(《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本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如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第二册

6 17 过秦论(贾谊)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9 兰亭集序(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

7 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20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摇摇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惶惶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21 师说(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8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吾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22 阿房宫赋(杜枚)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

9 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第三册

1 《诗经》三首

卫风·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躇。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10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2 离骚(节选)(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唯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3 孔雀东南飞(并序)

▲ 外欲曙,新妇起严妆。着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着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盘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盘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

11 依依。

▲ 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盘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4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

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短歌行(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燕,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归园田居(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2

其它古诗诵读篇章

湘夫人(屈原)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6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

13 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7近体诗六首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石头城(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锦瑟(李商隐)

14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书愤(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8 词七首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念奴娇(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15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扬州慢(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其它古诗词背诵篇章

渔翁(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唉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李凭箜篌引(李贺 )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16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过华清宫(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菩萨蛮(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浪淘沙(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桂枝香 金陵怀古(王安石 )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幕遮(周邦彦)

17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9 记念刘和珍君(鲁迅) ▲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

18 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7 六国论(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8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19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在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予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19 伶官传序(欧阳修)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20

20 石钟山记(苏轼)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第四册

13 窦娥冤(关汉卿)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14 长亭送别(王实甫)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17 陈情表(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待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

21 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20 赤壁赋(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22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22 滕王阁序(王勃)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犹欢。北海虽赊,夫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第五册

14 蜀道难(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

23 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15 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邱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6 兵车行(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

24 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17 李杜诗五首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客至(杜甫 )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旅夜书怀(杜甫 )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登岳阳楼(杜甫 )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8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

25 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第六册

13 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15 屈原列传(节选)(司马迁)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於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26

推荐第6篇:高中逍遥游原文及翻译

《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逍遥游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逍遥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抢榆枋 一作:枪榆枋)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翻译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水花,波及千里远,然后拍击大翼,凭借旋风直上高空。它是乘着六月的大风而飞去的。”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天色深青,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它高旷辽远而没有边际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像人抬头看天空一样罢了。 再说水汇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处,那么小小的芥草浮在上面就成为一只小船;而搁置杯子就粘住不动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风聚积的力量不雄厚,它托负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够。鹏鸟飞九万里,其下有巨风的承载,然后才乘风而飞,背负青天而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遏它了,然后才想准备飞到南方去。蝉与雀讥笑它说:“我从地面急速起飞,碰到树枝就停下来,有时飞不到树上去,就落在地上,哪用飞到九万里的高处再往南去呢?”到近郊野林去,带上一日之粮就可以往返,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之外去,要用一整夜时间捣米准备干粮;到千里之外去,三个月以前就要准备粮食。这两个小东西又知道什么呢?

小聪明赶不上大智慧,寿命短的比不上寿命长的。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朝菌不知一月的时间变化,蟪蛄不知一年的时间变化,这就是寿命短的。楚国的南边有叫冥灵的大树,它把五百年当作春,把五百年当作秋;上古有叫大椿的古树,它把八千年当作春,把八千年当作秋,这就是寿命长的。但是彭祖现在独以长寿著名,一般人和他相比,岂不可悲可叹吗? 商汤询问名叫棘的大夫就是这样的。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荒原之地,有一个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那里有一种鱼,它的身宽有好几千里,没有人能够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鹏,它的脊背像泰山,展开双翅就像天边的云。鹏鸟奋起而飞,翅膀拍击急速旋转向上的气流直冲九万里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这才向南飞去,打算飞到南方的大海。斥鴳讥笑它说:‘它打算飞到哪儿去?我奋力跳起来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了下来,盘旋于蓬蒿丛中,这也算是飞翔的极限了。而它打算飞到什么地方去呢?’”这就是小与大的区别了。

所以,那些才智可以胜任一官之职,行为可以顺应一乡群众,道德合乎一国之君的的要求,才能可以取信一国之人的人,他们自己很得意,其实如同斥鷃一样(所见甚小)。而宋荣子嗤笑这四种人。而且世人都赞誉他,他却并不会因此而更加奋勉,世人们都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他清楚自身与物的区别,辨明荣誉与耻辱的界限,如此而已。他在世间,没有追求什么。即使如此,他还是未能达到最高的境界。列子能驾风行走,那样子实在轻盈美好,而且十五天后才返回。列子对于寻求幸福,没有拼命追求。他这样虽然免于步行,但还是有所依靠。如果能够顺应天地万物之性,而驾驭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那又需要凭借什么呢?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推荐第7篇:高中课文目录

第一册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3

2.诗两首

雨巷.............戴望舒 6 再别康桥..........徐志摩 8

3.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 10 第二单元

4.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16

5.荆轲刺秦王............《战国策》 18

6.*鸿门宴................司马迁 22 第三单元

7.记念刘和珍君..............鲁迅 27

8.小狗包弟...........巴金 32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 36 第四单元

10.短新闻两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 杨兴 39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罗森塔尔 41

11.包身工............夏衍 44

12.*飞向太空的航程.......贾永曹智 白瑞雪 52 第二册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荷塘月色.............朱自清

2.故都的秋.............郁达夫

3.*囚绿记.............陆蠡

第二单元

4.《诗经》两首

采薇

5.离骚..........屈原

6.*《孔雀东南飞》(并序)

7.*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短歌行..............曹操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第三单元

8.兰亭集序..............王羲之

9.赤壁赋................苏轼

10.*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第四单元

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

12.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 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 第三册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 2.祝福............鲁迅

3.*老人与海...............海明威 第二单元

4.蜀道难...........李白 5.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

登高

6.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7.*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

第三单元

8.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9.劝学...........《荀子》 10.*过秦论...............贾谊 11.*师说..........韩愈 第四单元

12.动物游戏之谜..........周立明

13.宇宙的边疆............卡尔·萨根 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加来道雄 第四册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窦娥冤............关汉卿 2.雷雨..............曹禹 3.*哈姆莱特..............莎士比亚 第二单元

4.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东南形胜) 雨霖铃(寒蝉凄切) 5.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莫听穿林打叶声) 6.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寻寻觅觅) 第三单元

8.拿来主义...........鲁迅 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弗罗姆 10.*短文三篇

热爱生命...........蒙田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 信条...............富尔格姆 第四单元

11.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12.苏武传............班固 13.*张衡传..........范晔 第五册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 2.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 3.*边城..........沈从文 第二单元

4.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 5.滕王阁序...............王勃 6.*逍遥游..............庄周 7.*陈情表..............李密 第三单元

8.咬文嚼字...............朱光潜 9.*说“木叶”...........林庚 10.*谈中国诗.............钱钟书 第四单元

11.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

12.作为生物的社会..............刘易斯·托马斯 13.*宇宙的未来.........史蒂芬·霍金

第一单元《论语》十则寡人之于国也劝学

《论语》六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古代诗歌五首正音读文言练习一综合练习一神话四则陶侃熟读精思王冕读书要做则做

第二单元子鱼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赵威后问齐使曹刿论战鱼我所欲也古代诗歌五首文言常识识文字文言练习二综合练习二寓言四则富民

子产不毁乡校周亚夫军细柳曲突徙薪

第三单元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列传论积贮疏三峡出师表古代诗歌五首文言常识三文言练习三

综合练习三笔记四则垓下之战项羽本纪赞樊姬班超告老归国

第四单元陈情表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古代诗歌五首文言常识四察语气 文言练习四综合练习四笑话四则望洋兴叹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山市唐翁猎虎文言常用实词文言常用虚词文言常用固定结构 第五单元师说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爱莲说马说

古代诗歌十首文言常识五明文法 文言练习五综合练习五短文三则毛遂自荐东方朔订鬼董宣执法黄冈竹楼记

第六单元谏太宗十思疏六国论伶官传序陋室铭岳阳楼记古代诗歌十首文言常识六断句读文言练习六综合练习六短文三则石油黄道婆薯种移植水晶地震

第七单元縢王阁序阿房宫赋赤壁赋醉翁亭记记承天寺夜游古代诗歌十首文言常识七辨辞采文言练习七综合练习七短文三则世态炎凉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越妇言五人墓碑记病梅馆记第八单元项脊轩志登泰山记《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小石潭记满井游记古代诗歌十首

文言常识八别文体文言练习八综合练习八短文三则谭嗣同与妻书文明与奢侈致蒋抑卮致朱绍良

历史文化知识要录

推荐第8篇:逍遥游

《逍遥游》课例赏鉴

【课例实录】

师:我们在上节课已经对《逍遥游》中的文言知识点进行了梳理,并大致了解了文意。那么,今天让我们走入文本深处,一起来探寻,在这短短的三段文字中,庄子到底想说什么?又是怎么说的呢?要解读其中的玄机,我认为关键要点准这三段的穴位,也就是于全文来说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这意象是什么呢?

(生思索)

生1:大鹏吧!我们从一开篇就看到了它,作品讲的就是关于它的寓言故事。

师:聪明,正是这只大鹏带我们一起去探求庄子笔下的“逍遥”境界,这一意象就是全文的穴位所在!

那么庄子又是怎样描写这只大鹏的呢?现在请同学们迅速从文中勾画出描写大鹏鸟特点的语句并大声地朗读出来,然后与同桌交流一下,看看这些描写分别表现了大鹏的什么特点。1分钟之后我们请同学来说说。

(生交流1分钟)

生2:“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点出大鹏是从何物变化而来的,说明它变化神奇莫测的特点。

生3:“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说明它形体硕大无比。

生4:“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这一句描写它奋起而飞时的气势,体现了它与天地融为一体的壮美。

生5:“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它不仅奋飞时气势壮美,而且迁徙时也磅礴壮观。

师:好!现在让我们齐读一下开篇的三句话,再度领略一下这只来历不凡、一飞冲天的巨鸟飞翔的雄姿吧。

(生朗读“北冥有鱼„„其翼若垂天之云”)

师:读得不错,但如果感情再充沛些,就更能体现大鹏鸟展翅高飞的气势。现在请同学们阅读文章的第一段,思考一个问题:作者在表现大鹏的同时为何又要加入“蜩”与“学鸠”的一段描写?

生5:作者用“蜩”“学鸠”是为了反衬鲲鹏的志向高远、气质超凡,非蜩与学鸠这样的小动物所能理解!

师:你是根据哪句话得出上面的结论的呢?

众生:因为作者说“之二虫又何知”!

师:是啊,这确实是一个幻化神奇、志存高远、非一般动物所能比拟的神鸟啊!如果有可能,让你也变成这只大鹏鸟,你愿意吗?为什么?

生6:愿意。可以翱翔于九万里高空,那是怎样的惬意啊!

生7:愿意。一飞冲天,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多自由啊!

生8(犹疑状):我„„不,我不愿意。

师:不?很意外的答案。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最早记载鹏的就是这篇《庄子·逍遥游》。庄周用汪洋恣肆、气势磅礴的笔调,写出了一只如此的巨鸟啊!在庄子的眼中,大鹏威武壮美,有着高远的理想,可见庄子对大鹏这一形象寄予的深情厚爱。你竟然说“不”,这是为什么呢?

生8:因为无论它多么神奇,它也只是一只鸟而已,作为一只鸟它并不是绝对自主的。

师:嗯,有意思,还有没有同学跟他观点一致?

(生低声交流)

生9:我赞同他的观点,因为从行文来看,庄子认为大鹏根本没有达到逍遥的境界。

师:看来这位同学很会读书,他关注到文章的题目了。不过,大鹏南徙时可是“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气势是何等的磅礴,这一“击”一“抟”就是“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还不逍遥吗?

众生:不!它要靠巨风才飞得起来,没有巨风它寸步难行!

师:能引文为证吗?

生10:文中第一段说,“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海运”即海动,海动必有大风;“扶摇”是旋风,而“六月息”就是六月的大风。这些都说明没有风,大鹏就无法翱翔,就谈不上逍遥游。

师:那你们认为怎样才是“逍遥游”的境界呢?

(生仿佛有些犹豫,不知怎么作答)

师:看来我们还得先了解一下什么是“逍遥”。

从语义学意义上说,“逍遥”是一个联绵词,联绵词往往表达一种难以言传、悠远舒长的意境。根据课文后的注释,我们可以知道,这个词指的是优游自在的样子。因此“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

那么,根据这个词义,大家应该能理解为什么鲲鹏无法做到真正的“逍遥游”了吧?谁能结合文中的语句再来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生11:文中说大鹏“去以六月息者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这些都是说明大鹏虽然能在九万里高空翱翔,没有阻碍,看似自由自在,其实它还需要有外部条件,没有“负大翼”之风,它寸步难行!

师:很好。那么庄子有没有在第二段中回答什么是真正的“逍遥游”呢?

众生:没有。第二段的内容是第一段的重复。

师:仅是简单的重复吗?有没有不同的地方?大家讨论一下。

(生讨论)

生12:这一段所举的例子不仅有大鹏、蜩、学鸠,还新增了朝菌、蟪蛄、大椿等,进一步突出了小与大的区别。

生13:这一段不仅举了自然界的例子,还用普通人与彭祖进行对比,还是为了突出小大之别。

生14:这一段大鹏南飞的故事,是从“汤之问棘”的角度重复的。作者可能是想借古代圣贤之口来强调此事。 师:同学们的眼光真敏锐,而且观照仔细全面。但是,我们还是要回答这个问题:作者这种对“小大之辩”的不厌其烦的重复,究竟要说明什么?

(众生小声议论)

生15:这一段中所写的事物,归结起来就是大和小两类。根据文意,庄子认为不管你是大是小,是长寿还是短命,都不可能摆脱外在的束缚而达到完全的自由。

师:你的意思是他们都没有做到真正的“逍遥”。看来,还是回到了那个初始命题——怎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现在我们来研读文章第三段,一起从中寻找答案吧。

给同学们3分钟时间,在文章第三段中筛选一下信息,看看庄子为我们写了几类人。

(生默读、勾画、筛选信息)

师:谁来展示一下筛选的结果?

生16:四类人,分别是“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17:我不同意。作者写道“宋荣子犹然笑之”,可见还有宋荣子。

师:也就是说,你不同意把宋荣子跟前面提到的四类人归为一类了。那你说说他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生17:“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应该是官场上的风云人物吧。宋荣子应该是比较清高的那种人。

师:宋荣子“犹然笑之”,他笑什么?

生17:他应该笑他们太看重名利,为名所累,为利所困。

师:“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和文中所举的哪些例子相类似?

生17(看书,思考):应该是“蜩”“学鸠”“朝菌”“蟪蛄”等小生物,他们往往自视甚高,其实鼠目寸光。

师:分析得很到位。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庄子就肯定了“宋荣子”这样的人?

众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议论纷纷)

师:大家来思考一下这句话:“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这说明宋荣子这样的人心中还有什么观念存在?

生13:哦,我知道了,这说明宋荣子内心还是不忘记分清物与我,荣与辱。也就是说,他并没有真正忘却荣辱。

师:好。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宋荣子之后庄子又写了谁。

众生:列子。

师:与宋荣子相比,列子道行如何?

众生:高多了,他能御风而行,来去自由。

师:真的自由吗?

众生(先是一愣,然后纷纷摇头):不,不,他还是要依赖于风。

师:对了,这就是庄子所说的“犹有所待也”。宋荣子也好,列子也好,不就像庄子笔下的大鹏、大椿、彭祖一样吗?虽比众小高一等,仍然“有所待”,不能达到真正的“逍遥”啊!

现在让我们请一名同学来为我们朗读一下作品的最后两句话,为我们解开“逍遥游”的谜底吧。

(请一生朗读“若夫乘天地之正„„圣人无名”)

师:你读后能理解什么是真正的“逍遥游”了吗?(朗读的学生怯生生地摇了摇头)那么谁来说说他的理解?

生11:庄子的“逍遥游”应该是指摆脱一切束缚,顺应六气变化,在宇宙间来去自如的境界吧。

师:哦,也就是遨游太空了。(众生笑)那最后一句“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又该怎样理解?

(众生思考)

生15:看来,庄子要告诉我们,他这里所说的“逍遥游”并不是遨游太空,而是提醒我们要抛开名利思想。

师:观点从何而来?

生15:庄子不是说了吗?“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至人”就是忘记自己的人,“神人”就是抛弃功名的人,“圣人”就是无视荣辱的人。这就是“无己”“无功”“无名”吧。

师:漂亮!同学们的发言实在精彩。所以说神游宇宙忘记自身存在的是“至人”,无欲无为抛弃功名利禄的是“神人”,隐姓埋名鄙视是非荣辱的是“圣人”。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庄子所谓的“有待”和“无待”,应该是说不是外在的客观条件束缚了人,而是人们自己的主观认识、自己的思想束缚了自己。如果能从主观上齐同万物,忘却外在的一切差别,也就无所不适了。这样,中心论点便水到渠成地引出来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对于庄子的思想,对于“逍遥游”,你们能接受吗?有怎样的看法?

生18:我蛮佩服庄子的,他的想象非常大胆。在他看来,世间的万物都是一样的,好就是坏,是就是非,内就是外,荣就是辱,人不要去分辨它。但我认为这是很难做到的,所以我就更佩服庄子了。

生12:我个人觉得这种“逍遥游”是难以实现的,对于普通人来说,那更是遥不可及的。所以我认为那是太空、太虚的理想。

生13:我不这样认为。“逍遥游”,应该是一种精神境界,是人作为人应该有的境界,是一种抛弃功名利禄、精神完全自由的最高境界,而且在充溢着物欲气息的当下,这更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师:我来发表一下我的观点。俗语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庄子的思想,消极地看是消极避世、全身远害的养生之道;而积极地看,则是“判天地之美”“达万物之理”的至刚至柔的“人情化”的宇宙论,抛开物质的束缚,达到精神的自由,用他开阔的眼界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在他看来,不是人的物质条件束缚了人自身,恰恰相反,是人的思想束缚了人自身,因而无法达到“逍遥游”。他所追求的“逍遥游”并不是肉体的飞升,而是精神的自由。

庄子生活在一个追名逐利的时代,其在《天下》篇说:“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于是就借助于寓言,“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来表达自己无欲无求、保持恬淡宁静心境的思想。他所追求的“绝对自由”虽然充满理想主义,但其内蕴实质对今天的我们依然有着非凡的启示。如果同学们能通过今天的课领悟到庄子精神境界之美并有所感悟,我想,我就已经满足了。

【执教感言】

该篇作为《庄子·内篇》的第一篇,具有开宗明义的价值。然而庄子“逍遥游”的绝对境界往往会让学生感到混沌,不知所云;庄子的写作风格也会给人一种荒诞可笑、故弄玄虚的感觉。因此,课前我反复阅读文本,试着从学生的角度去体会他们产生误解的根源,并尝试寻找正确解读的钥匙。赛前,我首先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本的字面意思,为本节课铺平了道路。

一开始,我对于自己的教学设计也很没底气,我一直纠结于我是否对文言知识的处理太过淡化。然而最终我还是坚持了最初的设想。我认为,教学生学习文言知识是必要的,但这不是文言教学的唯一任务,甚至不是重要任务,重要的是如何在激发学生对文本思想思考的同时,引导学生抽丝剥茧,从文中的字里行间捕捉和领悟文本的内蕴,给他们以思想的启迪。新课标提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了更大程度地激活课堂,激活学生的思维和能动性,我从一开始的导入着手,处处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找出赏析文中意境的钥匙。分析文本环节,我针对要解决的几个问题设计了层层跟进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找出文中生动的句子后说出自己的感想,着重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达到对庄子思想的正确感悟理解。

与此同时,我还引导学生利用学习文言的一个有效手段——诵读,以读促悟,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句子、重点段落的诵读分析,自主探寻、归纳,得出结论。

从整堂课来看,学生活动的反响较好,学生有话说,并有机会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个别同学的发言更是大胆质疑,精彩独到。这更让我感受到了新课标下的时代气息和创新精神,我也为此感到骄傲和庆幸。

(张 茗 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550001) 【名师观察】 茶需静品,香能通灵

有这样一句对当今语文课堂的评价之语:“很多语文教师走上了讲台,但没有走进文本。”张茗应该是我熟悉的为数不多的能走进文本的老师。

做教研员这几年来,下校听课让我感触颇多。“浅阅读化”倾向是当前我们语文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解读文本时出现的最大问题,也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许多教师在上课前精心设计教法,拿到一篇课文,首先想到的不是“教什么”,而是“怎样教”:先怎样教、再怎样教、后怎样教。这种现象也反映在观课中,观课者的目光更多地聚焦于教学方法,从教师的教学技巧等方面去评价一堂课的设计和执教是否精致、精彩。毋庸置疑,“怎样教”是必要且重要的,能体现先进理念的教学方法更应该被大力张扬。然而一切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王荣生先生就曾指出:“在目前的情况下,对语文教学来说,我以为教学内容更为重要、更为关键。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那么教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课堂的气氛再热烈、再活跃,价值都极为有限。”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成功的语文教学应基于教师对文本的深刻解读。

作为《庄子》的首篇,《逍遥游》深邃的思想性和精湛的艺术性都给本文的教学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庄子的文章正如他所追求的“精神绝对自由”一样,不拘一格,变幻无穷。如若把教学内容定位于文言知识的讲授和文意的疏通上,不仅费时难解,容易将飘逸洒脱、雄奇深邃的美文分解得支离破碎,索然无味,而且会疏远学生与“庄子”的距离。可以说,张茗抽到此篇,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比赛前一天,张茗按大赛组委会安排跟学生作了一节课的互动交流。她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本的字面意思,为赛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如是而已。我始终认为,我们的文言教学不能因为要满足考试等短期目标的需要,就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文言文语法的讲授和题目的反复训练上,而应把相当的精力放在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并主动探求每篇古文所包含的深层意义上来。要使学生通过文言文去体认古人的命运遭际和灵魂世界,在与古人进行思想交流的同时启迪他们的思维,思考当今的生活。

作为象征型文学作品,《逍遥游》具有三大特征:写作目的的暗示性,艺术形象的意象性,艺术手法的象征性。其教学的难点在于对附着于“象”之后的“意”的破解。张茗老师的这堂课首先就引导学生关注本文的重要意象——鹏,她谓之为解读本文的关键“穴位”,其实这何尝不是找准了突破象征型文学作品教学难点的“穴位”?——是为此课之“起”。接下来她引导学生去体认大鹏的幻化之神奇、奋飞之壮美,要求学生大声朗读出描写大鹏的原句,并说出句子表现了大鹏怎样的特点。接着,张老师轻点了一句作者在表现大鹏的同时为何又要加入“蜩”与“学鸠”的一段描写,貌似无意,实则要引导学生体会行文反衬的妙处——是为此课之“承”。我在观课时喜欢留意“转”的环节,一堂课“转”得好,往往会曲径通幽,翻出新意;“转”得不好,则常常难以为继,草草收场。张茗老师以“你是否愿意变成大鹏”的发问引出“不愿意”的感言,继而引发什么是真正的“逍遥”的探究,应该是本课的巧妙一“转”,引导学生去探究附着于“象”之后的“意”。不仅如此,这一“转”,还将教学的重心从自然领域转到社会领域,引出对文本第三段的研讨,通过层层追问,让学生在自我思考和合作探究中得出了本文的结论:庄子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是一种“无待”的、摆脱一切主客观束缚的绝对自由的境界。也许很多教师的课上到此就结束了,但我却认为,如果止步于此,学生就会迷失于庄子的奇幻故事和超现实的理想人格之中,势必与庄子产生疏离之感,甚至质疑其精神境界在当今世界的适恰性。这就是很多执教这一课的教师失败的根本原因。如何从庄子消极遁世的外壳下挖掘出积极的意义,让学生收获增益其性情的养分,才是收束本课的关键,而这需要教师有更广泛的阅读积累,肯花更多的时间去研读文本。值得欣喜的是,张茗老师在本课的最后引导学生大胆发表对庄子“逍遥游”的看法,于是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之下,在学生个人观点的相互碰撞中,学生终于领悟到文本的思想魅力,领悟到庄子的“逍遥游”不是肉体的飞升,而是精神的自由。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这是何等的可贵!至此,张老师完成了本课最后的漂亮的一“合”。

从张茗老师的课堂实录当中,我们不难发现其不露斧凿痕迹的精巧预设,但这一切皆是为其深入解读文本后通过筛选而确定下来的教学内容服务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堂课无疑能给很多在“教什么”上还拿捏不定却一心去设计有新意的“怎样教”的教师以有益启示。

(訾 惠 中学高级教师,贵州贵阳市高中语文教研员)

推荐第9篇:逍遥游

逍遥游

一、夯基训练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抢榆枋而止

.B.我决起而飞

.C.绝云气,负青天 .抢:触、碰。 决:快速的样子。

绝:阻挡。 志:记载。 D.《齐谐》者,志怪者也 .解析:C项,绝:直上穿过。 答案:C 2.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和解释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翼若垂天之云 ②水之积也不厚 ③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④汤之问棘也是已 ⑤鹏之徙.....于南冥也 ⑥楚之南有冥灵者 ⑦众人匹之 ⑧之二虫又何知 ⑨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⑩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A.①③⑥/②⑤/④⑦⑩/⑧⑨ B.①③⑥/②④⑤/⑦⑨/⑧/⑩ C.①②③/④⑥⑩/⑤⑦⑨/⑧ D.①③④/②⑤⑥/⑦⑧⑨⑩

解析:①③⑥是结构助词,的;②④⑤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⑦⑨是人称代词,他;⑧是指示代词,此;⑩是动词,到。 答案:B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B.此小大之辩也 C.之二虫又何知 D.而征一国者

解析:A项,“冥”通“溟”,海;B项,“辩”通“辨”,区别;D项,“而”通“能”,才能。 答案:C 1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后乃今将图南 .A.不过数仞而下 .B.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C.水击三千里 .D.德合一君 .解析:例句为名词作动词,向南飞;A项也是名词作动词,落下来。B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到来。C项,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D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满意。 答案:A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众人匹之 ..B.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C.虽然,犹有未树也 ..D.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解析:A项,“众人”,古义为“一般人”;今义为“大家,许多人”。B项,“果然”,古义为“很饱的样子”;今义为“表示(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C项,“虽然”,古义为“虽然这样”;今义为“转折关系连词,与‘可是、但是’相呼应”。 答案:D

二、延伸阅读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 2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也?’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地,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 (《庄子·外物》)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君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内篇》)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

属:连缀,撰写。 .B.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 适:满足。 .C.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贷:借。 .D.吾将曳尾于涂中 .

涂:道路。

解析:D项,“涂”为烂泥之意。 答案:D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B.C.D.解析:B项,“何”均为疑问代词“什么”。A项,连词,即使;连词,虽然。C项,副词,却;副词,才。D项,动词,成为;助词,呢。 答案:B 8.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周撰写的书籍,大都是寓言之类;庄周在著书时,善于运用曲笔和叙事寓情的手法;用语一点也不拘束,肆意汪洋,然而都是空话,没有事实。

3 B.楚威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送给他丰厚的礼物,并请他做宰相。庄周以牲牛为喻,表明了自己不愿意为官的立场。

C.“涸辙之鲋”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援助的人或物。这个寓言故事表达了庄周对监河侯之流不能急人所急的言行的不满。

D.在楚王派遣两位大臣想请庄周出仕时,庄周说愿意拖着尾巴生活在烂泥里,而不愿做死去后珍藏在宗庙里以显示尊贵的神龟。 解析:A项,“空话”说法不对。 答案:A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2)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答案:(1)我宁愿在污浊的小沟渠中游玩而自寻快乐,也不愿被拥有国家的人束缚,我愿终身不做官,以便畅快我的志向啊! (2)我离开了我惯住的地方,没有地方生存,现在,我只要一点水就能活下去。您却说这种空话,还不如干脆及早地到干鱼店里去找我! 参考译文:庄子是蒙地人,叫周。他曾经担任过蒙地漆园的小吏,和梁惠王、齐宣王是同一时代的人。他学识渊博,涉猎、研究的范围无所不包。他的中心思想却本源于老子的学说,他撰写了十余万字的著作,大多是托词寄意的寓言。他写的《渔父》《盗跖》《胠箧》是用来诋毁孔子学派的人,而表明老子的学说的。《畏累虚》《亢桑子》一类的,都空设言语没有实事。可是庄子善于行文措辞,描摹事物的情状,用来攻击和驳斥儒家和墨家,即使是当世博学之士也难免受到他的攻击。他的语言汪洋浩漫,纵横恣肆,以适合自己的性情,所以从王公大人起,都无法重视他。

楚威王听说庄周贤能,派遣使臣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聘请他,答应他让他出任宰相。庄周笑着对楚国使臣说:“千金,确是厚礼;卿相,确是尊贵的高位。您难道没见过祭祀天地用的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给它披上带有花纹的绸缎,把它牵进太庙去当祭品。在这个时候,它即使想做一头孤独的小猪,难道能办得到吗?您赶快离去,不要玷污了我。我宁愿在污浊的小沟渠中游玩而自寻快乐,也不愿被拥有国家的人束缚,我愿终身不做官,以便畅快我的志向啊!”

庄周家境贫寒,于是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行,我即将收取封邑之地的税金,打算借给你三百金,好吗?”

庄周听了脸色骤变,忿忿地说:“我昨天来的时候,有谁在半道上呼唤我。我回头看看路上车轮辗过的小坑洼处,有条鲫鱼在那里挣扎。我问它:‘鲫鱼,你干什么呢?’鲫鱼回答:‘我是东海水族中的一员。你也许能用斗升之水使我活下来吧。’我对它说:‘行啊,我将到南方去游说吴王越王,引发西江之水来迎候你,可以吗?’鲫鱼变了脸色,生气地说:‘我离开了我惯住的地方,没有地方生存,现在,我只要一点水就能活下去。您却说这种空话,还不如干脆及早地到干鱼店里去找我!’” 庄子在濮水钓鱼,楚王派两个大夫先去传达他的旨意:“想以楚国的事劳累先生啊!”

4 庄子拿着鱼竿,头也不回,说:“我听说楚国有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洁净的丝巾把它包起来装进竹箱里,然后放在庙堂上边供奉。这个神龟,愿意死了以后留下骨头被人们供奉呢,还是宁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它的尾巴呢?”两个大夫回答说:“它更愿意活着在烂泥里摇它的尾巴啊。”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我的尾巴啊。”

三、语言运用

10.著名风景区洪椿坪以植被繁茂为特色,到处绿叶连云,翠色似海。春夏之晨,雾气弥漫,枝叶如洗,令人心醉,故名“洪椿晓雨”。寺中有一副对联,请根据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拟出下联。 上联:佛祖以亿万年作昼,亿万年作夜 下联:

答案:大椿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11.阅读下面一则寓言,写出寓意。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感到自由自在,于是他积极修炼,终于化成了蝴蝶。蝴蝶日日为食物奔波,还要防备天敌。蝴蝶很怀念曾经是庄周的日子。

解析:概括寓意不能只从其表层意义出发,要抓住现象,挖掘其内涵。本题的寓意应从情节和人物形象两方面分析。这两个情节讲的是追求与追求之后的失落,含有循环往复、悔不当初的意味。 答案:没得到的总比已有的好,拥有了又怀念失去的。

推荐第10篇:逍遥游

御气乘风来,逍遥天地间

——读庄子《逍遥游》有感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而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这是《逍遥游》的起始段,也是开篇立意之段落。起篇便以鹏飞南冥之浩然气息引人入胜,犹如一股蓬勃之生命侵入脑海,映入灵魂,不灭不休,直至文末。庄子的自由之思想透过这豪放的文字,奇幻的比喻映然纸上,让人叹为观止。

看到这,让我不由想起了我曾经玩过的一款游戏中的人物,就是《仙剑奇侠传》中的酒剑仙,他曾经自念过一首诗,即“御剑乘风来,除魔天地间。有酒乐逍遥,无酒我亦癫。一饮尽江河,再饮吞日月。千杯醉不倒,唯我酒剑仙。”这首诗让我回味颇久,其中蕴含的酒剑仙的洒脱与不羁令我感怀。我们什么时候能做到这一点啊,逍遥自在,不拘于世。

我不对全篇的《逍遥游》发表感想了,那样的话,我的思维就非得括进江河,容纳百川了。就就着前文的话,说一些我自己的感想吧。

我们看逍遥游,主要是看其中蕴藏着的自由的思想。或许是因为现在的社会太过压抑,让我们的思想禁锢在一个狭小之地了吧,我们总是向往着一片自由的土地,而逍遥游恰巧给我们提供了这么一个地方,所以我们趋之若鹜。可是,在盲目追求“自由”思想指引下,我们有没有真正领会过逍遥游,理解它的含义。

在文章的中篇说了这么一段“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句话的意思是:“若能顺着自然的规律,而把握六气的变化,以遨游于无穷的宇宙,他还有什么依持的呢!所以说:“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我们想要获得逍遥自在,还是不能忘却自己的心灵啊。一味盲目地追求所谓自由,结果恰是将自己陷入更大的囹圄里,得不偿失。正所谓:

“心安身自安,身安心自宽。

身与心俱宽,何事能相甘。

谁谓一身小,其安若仙山。

谁谓一室小,宽为天地间。

安分身无辱,身意心相合。

虽居尘世上,却是出人间。”

要记得,逍遥游的目的是为了达于自由这不错,但还必须具备逍遥的心境。逍遥之心是一种内在的修养,其实都沉淀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只是未被激发而已,因为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是那个忙碌于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而那个真实的自我并未觉醒,所以,逍遥之心的获得,只能是在静虚的时空里让真实的自我自由地呈现。

“内我而外物”是一种准则,切不可本末倒置,这是庄子一再提醒的,同时逍遥之心得加入到逍遥之境中去,成为这个超越之境的有效体念者,并把这体念强化成生命本身的超验存在,这样心与境的契合便完成了逍遥。

正如我题目中所讲的那样,御气乘风来,逍遥天地间,只有当我们的心真正放开,感受天道自然,融于天,融于地,乘着天地的气息,才能无拘无束的翱翔在天地之间,真正逍遥于世。

诚然,这对于我们来说很难做到,但只要我们保持着这种心态,其实,逍遥,就与我们相伴。

第11篇:逍遥游

逍遥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而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 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 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 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风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後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惠姑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搏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後图南,且适南冥也。』斥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於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 五日而後反,彼於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译文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称叫鲲。鲲的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鲲变化成鸟,鸟的名称叫鹏。鹏的背,不知道它有几千里。奋起而飞,它的翅膀就像挂在天上的云。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海。南海就是大自然的水池。《齐谐》是记载怪异的。《齐谐》中的话说:“当鹏迁往南海的时候,振翼拍水,水浪远达几千里。它乘着旋风环旋飞上几万里的高空。凭借六月的大风离开北海。”山野中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鹏从高空往下看,也不过这样罢了。再说如果水的积聚不深厚,那么它负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倒一杯水在堂上低洼的地方,那么只能拿小草作它的船,放上一只杯子就贴地了,是水太浅而船太大的缘故。风的积聚如果不大,那么它承负巨大的翅膀就没有力量。所以鹏飞上几万里的高空,风就在它的下面,然后才能乘风。背负青天,没有什么能阻碍它,然后才打算往南飞。蝉和学鸠嘲笑鹏说:“我一下子起飞,碰到榆树、檀树之类的树木就停下来,有时如果飞不上去,就掉在地上罢了。哪里用得着飞上数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呢?”到郊野去的人,只须准备一天三顿饭,回来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远处去的人,头天晚上就捣米储积干粮;到千里远处去的人,要用几个月来储积干粮。这两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

小智不了解大智,寿命短的不了解寿命长的。凭什么知道它是这样的呢?朝菌不知道一个月的开头和结尾,蟪蛄不知道一年中有春有秋。这是寿命短的。楚国的南部有冥灵这种树,以五百年当作春,以五百年当作秋;远古时有一种大椿树,以八千年当作春,以八千年当作秋;这是寿命长的。彭祖如今独以长寿著名,一般人与他相比,岂不可悲吗?

汤问棘是这样的。不生草木的极荒远之北,有黑色的深海,就是大自然的水池。那里有条鱼,它身宽数千里,没有知道它的长度的人。它的名称叫鲲。那里有只鸟,它的名称叫鹏,鹏的背像泰山,翅膀像挂在天边的云。鹏乘着旋风环旋飞上数万里的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然后打算往南飞,将要到南海去。斥嘲笑它说:“它将要到哪里去?我跳跃着往上飞,不超过几丈高就落下来,在蓬蒿中飞来飞去,这也就是飞的最高限度了,而它将要飞到哪里去呢?”这就是小和大的区别。 所以那些才智足以授予一个官职、品行顺合一方、道德符合一君主心意、能力使一国之人信任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斥之类一样。宋荣子轻蔑地嗤笑这些人。再说全社会的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奋勉,全社会的人都责难他,他也并不因此而更为沮丧。他能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分际,辨明荣辱的界限,至此而止了。他在世上,没有拼命追求什么。虽然这样,还是有没树立起来的境界。列子乘风飞行,飘然轻巧,十五天后才返回。他对于招福的事,没有拼命追求。这虽然不用步行,但还是要凭借风力。至于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把握六气的变化,而在无边无际的境界中遨游的人,他们还凭借什么呢?所以说:至人无自我,神人无功利,圣人无声名。

评议

《逍遥游》中的“重言”包含两个层面 一是虚构前人言行。大鹏雄飞的故事是虚构的,讲述故事的人物自然也是虚拟的。《逍遥游》借“齐谐”(一说为书名)之口,对大鹏形象极力渲染,点明其高飞原因:“去以六月息者也。”又以夏棘答商汤问的形式,对比大鹏之飞和斥之飞,点出适性逍遥的大、小两种形式。 一是假托前人言行。庄子笔下,“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的宋荣子(即战国中期思想家宋研)、“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的列子(即战国郑哲学家列御寇),已被庄子改造重塑失其本真。宋荣子的“犹然笑之”,列子的“御风而行”,完全出于庄子的拟托想像。这些人物的出现,仅仅是为了证明万物皆“有所待”而已。《逍遥游》中,即令那些可以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人物,“适莽苍者”,“适百里者”,“适千里者”,“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置于这种“云气空”的氛围中,也被庄子涂抹上一层浪漫主义的色彩了。

孟子、韩非子作品中写到的人和事,大都有一定的历史或现实依据,即使是涉及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也不是全无依凭。庄子的寓言皆“无端崖之辞”,差不多完全是主观臆想的产物,其目的,不过是将自己独特的理念塞进他们的躯壳。所以,庄子能突破时间和空间、自然和社会、神话和现实的种种界限,以上天入地的气魄和千姿百态的形象,奇幻莫测的构思和汪洋恣肆的语言,形成一种独特的个性化的叙述风格。《逍遥游》中,这一特点同样表现得十分鲜明。 “以卮言为曼衍”,即抽象论说推论。《逍遥游》节选部分,主要说明世间万物皆有所待之理。庄子以“寓言”“重言”叙述的人和物,都是“有所待”的,都难以达到绝对精神自由这一境界。在自然界,不仅蝉蜩、学鸠、斥这类弱小动物只是小智小识,算不上“逍遥游”,令读者颇觉意外的是,大鹏高飞万里,仍然难达“逍遥游”之境。同样,“不知晦朔”“不知春秋”的朝菌、蟪蛄算不上“逍遥游”,寿命久长的冥灵、大椿也难达“逍遥游”之境。因为,它们都是“有所待”的。在人类社会,不仅那些奋智骋才,于一乡一国有所作为的凡夫俗子算不上“逍遥游”,令读者十分吃惊的是,不汲汲名利场的宋荣子,得神仙之道乘风而行的列子,也算不上“逍遥游”,因为,他们也都是“有所待”的。

第12篇:逍遥游

《逍遥游》读后感

旅游13122213111孙瑾

庄子的《逍遥游》作为不朽名篇,文采斐然,想象绮丽,构造诸多神仙事物以警醒世人,奠定了庄子哲学的基调,也使读者得以一窥庄子文采的精妙。《逍遥游》成为传世经典之作,历千年而不衰,也向我们昭示了庄子勃勃生机的哲学。而其中的超脱时间空间的大是大非。

《逍遥游》借鲲鹏的徒南来预示人之渺小,其对当代人的启示,在于其超脱精神,提升自我的心灵境界。在庄子的眼中,敬畏自然,天地,人世间的一切争斗,权谋,名利,都不过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陷于其中,不能自拔是可笑的。而如今的我们没有做到淡泊,潇洒,为这为那所困。人们终日忙碌却无为,人类如何可以远离所谓“野马,尘埃”,与藐视鲲鹏的蜩与学鸠相区分?!怀一颗谦卑之心,对一切都可以开阔胸襟。而不是蔑视自然,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世界之中心的时候,想想几千里的大鹏,腾跃直上几万里,有没有羞愧之心?自称文明人的我们,却对地球造成了极大地破坏,自毁家园,最终后悔的还是我们。我们应深思,人类历史,文化发展了,进步了,可是为何独对自然逐步失去了敬意,畏意。庄子的哲学值得我们学习,研究,不是枯燥的会背书,会默写,其中妙处不可言,自有有心人体会,也许红尘的我们——庄子知音未尝不可说。

“朝菌不知晦朔,惠姑不知春秋”,说明人的认识是有局限的,所以说自称有大智慧抑或参透什么天理的言论,甚是无语。不可否认,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盲点的,真正智慧的人也不是我们想的那么多。俗夫寻找智慧的过程即是智慧的行为,即使不够尽善尽美,不能看透期间,但有这种想法已是非常人了。

大用与小用,有用与无用,在乎于你。庄子不在乎,或者他在乎的和我们不一样,所以名利于他,生死于他,都是惘谈,一生潇洒,才是活着的意义。

第13篇:《逍遥游》

《逍遥游》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通过本文的学习,了解庄子及庄子的思想,学会读老庄的书;在现代社会乐观地生活;适当掌握一些文言的虚词实词句式等。 【教学方法】填鸭式、讨论式、自助餐式。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

前一篇,我们学了林觉民的《与妻书》,感受了先烈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崇高信念和牺牲精神。我们或许应该思考,人活着,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主要是为追求幸福。而人有两面,社会人和自然人;那么这幸福体现为两面:

一、作为社会人的幸福;

二、作为自然人的幸福。

作为社会人的幸福:为国为民为集体为社会,奉献力量,实现兼善之志;作为自然人:追求个体幸福与感受,为自己而活,活给自己看,时时舒展自己,独立的幸福体验。孔子曾问弟子之志,其他人都要治国安民,只有曾点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这一叹,叹出了孔子心灵深处的梦——做一个治世的自由自在的人,于是那个名叫金人瑞的改名叫金圣叹了。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谈到人生的四种境界——主要侧重于社会人的角度来看;老庄的作品则是抛开社会人的那面幸福而谈自然人的幸福——而这一点,正是我们的教材和德育工作中十分欠缺的。

李白曾写过一首述志诗: 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在诗中,李白以冲天而起的大鹏自比,表示自己志大才高,气魄非凡;即令时运不好,也决不屈服,表现了一种睥睨一切,虽败不馁的英雄气概。李清照词中亦有“九万里风鹏正举”的豪放之语。岳飞取表字“鹏举”。人们用“鹏抟”(喻指人的奋发有为)、“大展鹏图”(“鹏图”形容人的宏大志向)、“鹏程万里”(“鹏程”比喻人的远大前程)互相祝愿着,传达着不平凡的志向。“鹏”这个意象正是来源于庄子的《逍遥游》,今天,我们就学习庄子的这篇《逍遥游》。

一、了解庄子的散文的价值

庄子的散文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的风格。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善用比喻,想象奇特,最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阂,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郭沫若也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我们将通过学习《逍遥游》一课,来体会庄子散文的特点。

二、对文章字词句的疏通

(一)字词

1.字音识记:鲲、抟、谐、坳、徙、冥、阏、沮、枋、鷃、舂、朔、泠、蒿、翱、恶、发、知、决、数数、飡、蟪、蜩

2.通假现象:冥通“溟”;飡通“餐”;反通“返” ;知通“智” ;辩通“辨” ;而通“能”; 辩通“变”;有通“又”,反通“返”。 3.虚词、实词 怒而飞(怒:奋发) 志怪者也(志:记载)

去以六月息者也(去:离开;以:凭借)则风斯在下矣(斯:则,就) 莫之夭阏者(夭阏:阻塞) 之九万里(之:到„„去) 之二虫(之:这) 众人匹之(匹:相比) 彼且奚适(奚:哪里) 是鸟也(是:这)

抟扶摇(抟:环旋着往上飞) 置杯焉则胶(置:安放;胶:粘着地) 而后乃今陪风(陪:凭) 而后乃今将图南(图:计划,打算) 适百里(适:往) 以久特闻(特:独)

穷发之北(发:毛,指草木) 恶乎待哉(恶:何;待:凭借) 4.词类活用

⑴水击三千里(水: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

⑵而后乃今将图南(南:名词作动词,南飞)

⑶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非: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非) 5.文言句式

⑴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 ⑵《齐谐》者,志怪者也。(判断句)

⑶莫之夭阏者。(宾语前置)

⑷之二虫又何知!(宾语前置)

⑸奚以知其然也?(宾语前置) ⑹彼且奚适也?(宾语前置)

⑺彼且恶乎待哉?(宾语前置) 6.古今异义词

果然:古义:充实之状,文中为食饱之状;今义:表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虽然: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二)文句(借助注解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是说这只鸟在海翻腾激荡的时候,就乘风迁徙到南海。

2.《齐谐》是书名,齐国的志怪之书。文章是引此为证,说明鹏之高翔奋飞是有根据的。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意思是说:天色苍苍茫茫,究竟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由于它无限高远没有边际的缘故呢?大鹏朝下看也不过这样的罢。

4.“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知,通“智”。年,寿命。本句意思是说:小智不能理解大智 ,小寿命不能理解大寿命。

5.“奚以知其然也?”宾语前置,译为凭什么知道是如此呢?

6.“而彭祖乃公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特,独。匹,比。彭祖,名铿,尧臣,封于彭城,历虞、夏到商,年八百岁,故以久寿见闻。全句大意:然而只活了八百岁的彭祖现在却独以长寿闻名。众人还都希望同他齐寿,不是太可悲了吗?

7.“汤问棘也是已。”汤,商朝的建立者,亦称成汤。棘,汤时的大夫。汤曾向棘询问有关宇宙的道理。原文是:

汤问棘曰:“上下四方有极乎?”棘曰:“无极之外复无极也。穷发之北„„”汤王有“物各有极,任之则条畅”的话,与《逍遥游》所持的思想一致。庄子肯定性重述其问,也是为论证自己的观点,同时运用鹏举万里而图南与斥 的“彼且奚适”之问对照,进一步说明“小知不及大知”的道理。 8.“此亦飞之至也” ––—这样也就达到了飞翔中最得意的境界。 9.“此小大之辩也” ––—这就是小智与大智的区别。

三、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泛读全文,回答问题:

1.教师:文中写了几次“笑”?各笑什么? 2.学生找出并回答。

明确:写了三次“笑”: 蜩与学鸠笑之、斥鷃笑之、宋荣子犹然笑之。 3.理解三“笑”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明确:前两个“之”所指对象,都是鲲鹏。第三个“之”所指的对象是“知效一

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4.朗读第

四、

六、七自然段,思考并讨论:

⑴蜩与学鸠为什么要笑鲲鹏?作者的态度如何?为什么?

⑵斥鷃为什么笑鲲鹏呢?作者对斥鷃的“笑”是什么态度?

⑶宋荣子为什么笑“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呢?作者对

宋荣子的态度又怎样?

5.老师小结:蜩与学鸠嘲笑鲲鹏是因为它们眼界太狭窄,不理解鲲鹏的远大志向。

对蜩与学鸠、斥鷃、宋荣子作者都持否定态度,对被“笑”的一方鲲鹏和“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也都作了否定,并且对文中提及的野马、尘埃、芥、大舟、朝菌、蟪蛄、冥灵、大椿、彭祖、列子等事物或者人物也都作了否定。这种一一否定,全盘否定的态度,如果我们借用本文中的一个形象的词语,可以说是:笑!本文可以说是:庄子“笑”万物! 6.问:庄子为什么要“笑”万物呢?

明确:一方面因为它(他)们都“有所待”,都没有做到“逍遥游”。另一方面是因为庄子要以“笑”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态度,给生活在世俗中执迷不悟的人们以当头棒喝!引导他们改变人生观、世界观。 7.问:怎样做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变,游于无穷„„

8.哪种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为什么?

明确:“至人、神人、圣人”,因为他们“无己、无功、无名”。 9.怎样理解这“无己、无功、无名”?

人的本质的一面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人与人的关系网之中。“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人间世》)关系网的束缚在客观上是存在的。要摆脱这种束缚,只有从主观上、自我上做功夫。把自我看得越重,获得自由的障碍就越大;把自我看得越轻,获得自由的障碍就越小;把自我视作不存在一般,做到如佛家所说的“去我执”,就可以解脱了。“至人无己”,正是这个意思。既然“无己”,哪怕它个密网宏罗。人把自己看得很重,主要在“功名”二字。在功名上的追求越多、越高,“我”就越膨胀。要做到“无己”,或要做到《齐物论》中的“丧我”,首先要放弃功名上的追求,做到“无功”“无名”。因此,“至人无己”三句下,宣颖《南华经解》评曰:“此三句一篇之主也。第一句又三句中之主也。”功名在人生中的意义,古今思想家的看法截然不同。

10.古今的名人有类似的思想么? 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忧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心颜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

板书设计:

四、文章的写作特点

运用神话传说,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鲜明的对比来说明深刻的道理。

五、讨论《庄子》(逍遥游)对后世文人的影响 苏轼《赤壁赋》、李白、陶渊明、李清照

六、课外阅读: 郭沫若所说:“秦汉以来的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庄子与鲁迅》)

1.鲍鹏山《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2.庄子《秋水》《庖丁解牛》 3.冯友兰《人生境界》 4.南怀谨读《逍遥游》

第14篇:逍遥游

《逍遥游》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也是庄子的代表作,它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的人生观——“无待”之境,这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庄子的散文,主要表现手法是寓言。《逍遥游》大量地运用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在生动的想象中。因此学习本文应以此为突破口。同时,本文中比喻之奇特,联想之丰富,意象之变幻,文字之跳跃,这也是学习的一个重点。

阅读《逍遥游》时,文字上有一定的障碍,所以课前安排预习,让学生能借助工具书和相关资料,读通课文。并让学习小组有选择地制作课件,以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具备初步的合作探究的能力,在学习文言文时,多数学生懂得借助工具书去疏通文字。但总的来说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及对古代文化的学习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庄子其人及《逍遥游》的基本思想。

2.理解本文借助丰富的想象和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3.整体感知文言文,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对古代文言散文的感悟和理解。

2.问答法。对文中较容易的问题,采用问答法,简捷明快。

3.讨论法。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对“逍遥游”的理解),必须广泛地讨论。

五、教学重点

1.鉴赏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2、庄子思想、艺术手法对后世的影响。

六、教学难点

1、对庄子“逍遥游”主旨的理解。

2、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

八、教学用时:两课时

九、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诗仙”李白《上李邕》诗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使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诗人在自由的心态中获得了满足,明显地烙上了战国时期一派名家庄子的印迹。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欣赏庄子的一篇奇文——《逍遥游》。

(二)听录音,检查预习情况。

1、字音识记

鲲(kūn)鹏

抟(tuán)

齐谐(xiã)

坳(ào)堂

迁徙(xǐ)

北冥(mínɡ)

夭阏(â)

沮(jǔ)丧

榆枋(fānɡ) 斥鴳(yàn)

舂(chōnɡ)米

晦朔(shuî)

泠(línɡ)然 蓬蒿(hāo)

翱(áo)翔

恶(wū)乎待哉

穷发(fà)之北

知(zhì)效一官

决(xuâ)起而飞

数数(shuî)然

飡(cān)

蟪(huì)

蜩(tiáo)

2、通假现象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2)三飡而反(飡通“餐”,反通“返”)

(3)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

(4)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

(5)而征一国者(而通“能”)

(6)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

(7)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

3、虚词、实词

怒而飞(怒:奋发)

志怪者也(志:记载)

以六月息者也(去:离开;以:凭借)

则风斯在下矣(斯:则,就) 莫之夭阏者(夭阏:阻塞)

之九万里(之:到„„去)

之二虫(之:这)

众人匹之(匹:相比)

彼且奚适(奚:哪里)

是鸟也(是:这)

抟扶摇(抟:环旋着往上飞)

置杯焉则胶(置:安放;胶:粘着地)

而后乃今陪风(陪:凭)

而后乃今将图南(图:计划,打算)

适百里(适:往)

以久特闻(特:独)

穷发之北(发:毛,指草木)

恶乎待哉(恶:何;待:凭借)

4、词类活用

(1)水击三千里(水: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

(2)而后乃今将图南(南:名词作动词,南飞)

(3)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非: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非)

5、文言句式

(1)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2)《齐谐》者,志怪者也。(判断句)

(3)莫之夭阏者。(宾语前置)

(4)之二虫又何知!(宾语前置)

(5)奚以知其然也?(宾语前置)(6)彼且奚适也?(宾语前置)

(7)彼且恶乎待哉?(宾语前置)

6、古今异义词

果然:古义:充实之状,文中为食饱之状;今义:表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虽然: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7、固定句式

(1)奚以„„为?(表示反问,译为“哪里用得着„„呢?”)

(2)其„„?其„„?(表示选择,译为“是„„呢?还是„„呢?”)

8、文化常识(关于纪日法)

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望:农历每月的十五;十六为既望。

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三)理解文章内容。

1、小组讨论:文中写了几次“笑”?各笑什么?

2、学生找出并回答。

明确:写了三次“笑”:蜩与学鸠笑之、斥鴳笑之、宋荣子犹然笑之。

3、理解三“笑”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明确:前两个“之”所指对象,都是鲲鹏。第三个“之”所指的对象是“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4、朗读第

四、

六、七自然段,思考并讨论:

(1)蜩与学鸠为什么要笑鲲鹏?

(2)蜩与学鸠笑鲲鹏,作者赞成还是反对呢?为什么?

(3)斥鴳为什么笑鲲鹏呢?作者对斥鴳的“笑”是什么态度?

(4)宋荣子为什么笑“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呢?作者对宋荣子的态度又怎样?

5、老师小结:蜩与学鸠嘲笑鲲鹏是因为它们不理解鲲鹏的远大志向。对蜩与学鸠、斥鴳、宋荣子作者都持否定态度,对被“笑”的一方鲲鹏和“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也都作了否定,并且对文中提及的野马、尘埃、芥、大舟、朝菌、蟪蛄、冥灵、大椿、彭祖、列子等事物或者人物也都作了否定。这种全盘否定的态度,如果我们借用本文中的一个形象的词语,可以说是:笑!本文可以说是:庄子“笑”万物!

6、问:庄子为什么要“笑”万物呢?

明确:因为它(他)们都“有所待”,都没有做到“逍遥游”。

7、问:哪种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为什么?

明确:“至人、神人、圣人”,因为他们“无己、无功、无名”。

(四)鉴赏本文的写作技巧及艺术特色

1、学生展示课件(课前准备:提示学生从选材、修辞等方面分析,以免学生无从下手)

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看法并汇报成果。

3、师生共同归纳文章的艺术特色。

(1)看奇特的描写

文中的描写奇妙莫测,运用了生动的寓言故事。如“大鹏徙南冥”的寓言,对大鹏“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夸张描写,创造出了一种雄奇深邃的境界,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把作者心目中那种为一般人难于理解和想象的高远哲学境界,变得易于理解和想象了。蜩与学鸠、斥鴳的两则寓言故事,庄子则以拟人手法,寥寥数语,将其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这几则寓言故事,善于发挥惊人的想象力,虚构出了神奇莫测、叹为观止的故事,创造出了多姿多彩的令人瞠目结舌的艺术形象。

(2)探大胆的想象

文中的想象不仅体现在具体形象的描写上,更主要的表现在整个文章的构思上,那“其翼若垂天之云”,其背“不知其几千里也”的鸟的雄伟,那“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的大椿的长寿,固然令人咋舌,但更令人神往的却是庄子用来说明观点的奇特的事物、奇特的境界和奇特的用意上。他极写鹏之大、椿之寿,一则造成一种声势,一种氛围,引人入胜;二则形成一种对比,一种暗示——以鹏之大暗示人之小,以椿之长寿暗示人生之短暂。大鹏乘风而飞尚且要有所待,人生的不自由不言而喻。重负之下,立言、立功、立德、立名还有什么意义,争名夺利根本没有价值,而出路只有一条,就是“无己”“无功”“无名”。

(3)析隐蔽的情感

庄子看透了人间的沉浊肮脏,沉溺于纯洁无瑕的幻想王国中,否定了争名夺利、尔虞我诈的世人,醉心于动物、植物与神仙的世界里。为此,文章的大部分篇幅都在写虚的、空的、幻想的、非人世的事物,似乎做到了“无己”,但是,在虚幻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呢?那就是作者深深的苦闷,对人世间的绝望,追求逍遥却无法摆脱人生的羁绊。他把“至人”的境界写得那样不可企及,其实不正隐约露出他追求逍遥而不可得的苦恼、失望吗?他虽然提出“无己”,物我不分,却发自内心地认为“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由此可见他对智慧的重视,对生命的热爱。

(五)总结

《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文章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难怪鲁迅先生会说:“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那怎样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逍遥?庄子的“逍遥”其内涵指的又是什么?这种思想对后世又有什么影响?下一节课我们再来探讨。

第二课时

教学设想:在前一节课理解《逍遥游》的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 “逍遥游”深刻的内涵及分析庄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步骤

(一)

导入:马叙伦曾经说过:“开宗不解‘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 足见《逍遥游》之魅力。很多同学们对《逍遥游》都有种“敬而远之”的心理,为什么呢?我想首先就在于被字词难倒、“吓”倒。

(二)

巩固复习(提示学生归纳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1、一词多义

息:去以六月息者也

(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名词,气息) 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名词,志向)

《齐谐》者,志怪者也 (动词,记载)

博闻强志

(动词,记住)

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名词,名称)

自名秦罗敷

(名词作动词,命名)

圣人无名

(名词,名望)

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动词,说出)

穷: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形容词,穷尽)

复前行,欲穷其林

(动词,走到尽头)

2、虚词用法:

其: ① 代词

其翼若垂天之云

(代“鲲”译为“它”)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代词,代“水” )

彼其于世

(代词,代“宋荣子” )

② 助词

不知其几千里也

(句中表舒缓语气)

③ 连词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表选择)

而: ① 连词,表顺承

化而为鸟、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而后乃今将图南

② 连词,表修饰关系

怒而飞、夫列子御风而行

③ 连词,表并列关系

水浅而舟大也、而彼且奚适也

④ 连词,表转折关系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⑤ 连词,表因果关系,译为“因而”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⑥ 连词,表递进关系,译为“并且”

而御六气之辩

⑦ 通假字,通“能”

而征一国者

之: ① 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徙于南冥也、水之积也不厚

② 助词,“的”

穷发之北、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③ 代词

而莫之夭阏者

(代“鹏”)

④ 指示代词

之二虫又何知

(指代“此”“这”)

⑤ 动词,“到”“往”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三)

精彩句子鉴赏

1、老师示范:

(四)

探讨“逍遥游” 深刻的内涵

从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庄子认为只有“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达到“逍遥”的境界。那如何理解庄子的“逍遥”呢?我们又应该如何看待作者的观点呢?

1、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2、分组讨论:对“逍遥游”的理解

(1)如何理解作者塑造的大鹏形象?

①学生各抒己见,谈自己的看法。②教师在学生意见的表述后,加以深化。

作者从原则上否定了大鹏,认为它的展翅高飞还要凭借海运,并非真正的逍遥。但是,作者又义正辞严地驳斥蜩与学鸠的嘲笑,强调指出有“小大之辩”,并且三次浓墨重彩,不避重复地描绘大鹏的雄伟形象,热爱之情跃然纸上,这是为什么呢?

③ 学生思考并明确:那雄伟的大鹏形象所体现的正是作者欲飞的理想和无法飞走的悲哀。

(2)作者所谓的“逍遥游” 指的是什么呢?你又是如何看的呢?(学生可以根据前面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从大鹏形象的探求中得到点启示;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3、教师明确:作者所谓的“逍遥游” 指的是一种“无所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即顺应万物的本性,悠然自在,适心任性,达到物我一体的精神上的绝对自由。人应该有精神自由、个性解放的追求,这些都是庄子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而对于庄子思想中的虚无主义、绝对自由以及遁世避患等消极因素,我们则应当摈弃。作为新世纪的弄潮儿,同学们应该积极进取、奋力拼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五)知人论世:关于庄子的生平事迹

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万余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讠比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选自《〈庄子〉导读》谢祥皓著 巴蜀书社)

(六)探究:庄子思想

学生展示课前准备好的课件

(七)拓展:庄子思想、人格对后世的影响

1、老师展示

庄子的思想是东方神秘国度中国最有价值的思想。——海德格尔(德国)

“读庄子像是读一本伟大的神秘主义的书。” ——林语堂(《信仰之旅》)

庄子的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远。

(1)生活中喜用大鹏取名。

如岳飞的字叫“鹏举”,就是引用大鹏鸟来的;宋朝的神仙陈抟,为什么叫抟呢?取“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之意,陈抟的号叫“图南”,也是从《庄子》里来的。古往今来叫图南的,叫飞的,叫鹏的,不晓得有多少。人家有出门读书的,我们送给他“鹏程万里”四个字。

(2)借庄子思想表达高远志向,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南唐时代有一位文学家叫高越,在他没有得志的时候,文学境界很好。南唐在中国历史上是五代时期,天下很乱,军阀各霸一方,这个称王,那个称帝。高越当时在湖南,湖南有一位姓李的称王,看到高越很有学问,很有前途,就想把女儿嫁给他。如果是普通的青年还真是求之不得,一个小国王把公主嫁给自己,那鹏程万里,前途无量啦。可是高越不干,他看出姓李的有这个意思,就套用《庄子》里的典故写了一首诗:“雪爪星眸凤鸟归,”他形容像鹰、鹏鸟一样,爪是白的,一个任何的生物,寿命活得很长,变白了;“星眸”,眼睛像天上的星星,亮得不得了。“摩天抟带锦毛衣,”就是庄子所讲的:“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这样的飞,文学上叫做“摩天而飞”,跟青天相摩擦。“虞人不漫张罗网,”你不要想布好网,把我这个大鹏鸟抓住。“虞人”是中国古代管山林,管动物的官职, 相当于农林局局长兼野生动物园园长。“未肯平原迁草飞。”老实告诉你,你这个地方太小,还不够我翅膀一展开,我不想在这里飞。

(3)庄子思想对中国文人尤其是失意文人的影响。

庄子的物我合一的境界,在魏晋时期成为品评人物高下的一项重要标准。皈依自然也成为历代文人理想中的人生境界。更为可贵的是,庄子思想中叛逆愤世的一面,成为后世文人抗争现实的强大的精神武器。李白傲睨权贵,蔑视封建等级制度:“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粪土荣华富贵,“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为北流”(《江上吟》)。这些都可看出庄子思想的影子。苏轼的文章,最得力于《庄子》,他的《赤壁赋》从思想到语言都脱胎于庄子,所谓行云流水,“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与庄子的风格极为相似。

同时,庄子的消极避世、胆怯退缩也成为后世文人放浪形骸、玩世不恭的温床。

(八)结束语

庄子思想和文风对后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正如 郭沫若所说:“秦汉以来的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庄子与鲁迅》)所谓“庄狂屈狷”,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二)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的含义,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以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掌握文中活用的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意、至、语、书、身、禁”等多义词的用法,掌握“其”、“以”在句中的意义。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朗读“自读提示”,口头归纳“自读提示”的主要内容。

2.解释词语:(1)卿卿(2)竟书(3)掩映(4)率性(5)模拟(6)太上忘情(7)眼成穿而骨化石(8)独善其身

3.掌握活用词的意义和用法:(1)不能竟书而欲搁笔(2)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3)汝泣告我(4)瓜分之日可以死(5)卒不忍独善其身(6)汝幸而偶我(7)当尽吾意为幸(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指导完成“思考和练习”第二题。

(二)教师范读,并要求学生在课文中逐一划出各段关键性句子,说明这些句子在各段中的作用,以及怎样和全文的中心保持一致。(思考与练习一)

(三)解决上述问题;学生讨论,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第1段,“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说明写遗书的原因和写遗书时的心情。

第2段,“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提出全文的中心,全文说理,由此而展开。“爱汝”与“勇于就死”,看来是矛盾的,但在有志于济世的革命者看来,是统一的。请在这一段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说明作者是怎样将这两者统一起来的。(原句略。小结:林觉民极爱其妻,正是这种感情升华,才使他更“勇于就死”。正因为自己享受了爱情、家庭的

幸福,所以希望“天下人”也能享受幸福。“为天下人谋永福”而甘于牺牲自己小家庭之幸福,其情操高尚,十分感人。)

第3段,“吾真真不能忘汝也!”抒发全文中心的前半部分“吾至爱汝”的感情。这一段主要回忆夫妇生活中的数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中所追忆的三件事,并分析作者追忆这三件事的目的。(第一件事是夫妻谁先死的谈话,说明自己本不愿因先死而“留苦”给妻子。第二件事是新婚的甜蜜生活情景,说明自己”真真不能“忘记爱妻。第三件事是两次离家未能将实情告诉妻子的原因和心情,说明自己“至爱”妻子,怕妻子担受不起沉重的悲痛。这三件事的共同之处是都反映了烈士生前对妻子的眷念之深,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用事实说明自己绝不是一个无情的人,即“吾至爱汝”。)

第4段,“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论说全文中心的后半点“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当时国家腐败,社会黑暗,灾难深重。作者假设了人们命运的两种情况,具体是哪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死”——随时随地都有生命危险,只能眼睁睁看着对方死去;第二种情况:“离”——“即可不死”,也可能“离散不相见”,“较死为苦”。)“今日吾与汝幸双健”,但眼看“天下人”的“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又怎能忍受?这就是林“敢率性就死不顾汝”的原因。在行文上,作者采用了反问句式,请找出反问句,说明其作用。(启发妻子深思,让妻子理解、谅解自己的行为和心情。)此段后一层是嘱咐后事,自己“死无遗憾”,希妻子把孩子抚育成人,继承自己遗志。从这些说理与嘱咐中,可见林觉民的崇高思想和坦率胸襟。

文章第2自然段中说,“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而在第4段末了又说“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这是简单的重复还是论述的深入?(是论述的深入。第一次向妻子解释,是在概括的述说后得出的结论;第二次说“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是在详细叙述钟爱之情以及与当时形势对比之后得出的结论。)

第5段,“„„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进一步表达全文中心“吾至爱汝”的衷情。“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这句话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是个革命

者,当然是不相信有鬼的,至于“望其真有”,一则说明自己对妻子的“至爱”,二则用来安慰妻子。这哀痛欲绝的话,同样反映了作者为革命而死的高尚胸怀。)

第6段,“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慨叹“幸”与“不幸”,实际上也是紧扣中心,“幸”,夫妻恩爱;“不幸”,“忍舍汝而死”。“卒不忍独善其身”一句的含义及在全文中的作用?(“独善其身”出自《孟子·尽心上》,意思是只顾自己好,不顾别人。林觉民虽“至爱”妻子,他要把这种爱推广到普天下受苦人身上,因此不愿“独善其身”。这句话是全文的总结。)

第7段,“当尽吾意为幸。”希望妻子透彻了解遗书的意思,也就是全文的中心——“吾意”即“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小结:钟叔河序叶绍袁《甲行日注》云:“大凡真能爱国家、爱民族,真能为国家民族作出一点牺牲,而不是专门讲大话唱高调的人,于家庭骨肉之间,亦必有真感情、真爱心,我不相信刻薄寡恩的人,能够有民胞物与的胸怀,有对国家民族的真正责任感。”这番话,验之于林觉民之信之死是非常深刻的。

(四)了解本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为了表达“吾至爱汝”又不得不“忍舍汝而死”的复杂思想感情,作者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遗书中非常自然地综合运用了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

1、抒情是这封遗书的主要表达方式。指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直接抒情的语句。(通览全文,很多语句都是直接抒情的。从开头的“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到末了的“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这些话语,正是面临为革命英勇献身之时,从内心汹涌而出的强烈的感情浪涛。)

2、为了抒情,烈士很自然地记叙了一些往事。如第三段里对于夫妻生活的三个回忆,深深地抒发了对妻子的爱恋和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之情。

3、烈士在记叙抒情的基础上发表议论。通览全信可知,

一、五段基本上属于抒情,第三段基本上是记叙,

二、

四、六段则是在抒情、记叙的基础上说理。既抒革命之情,又说革命之理

。正因为烈士对妻子的“情”是那样深挚,他忍心舍掉妻子英勇赴义的“理”就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人力量。

说理时选择了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和表达丰富感情的句式,使议论也涂上自己所憎所爱的感情色彩。例如,作者在谈到清朝血腥凶残的统治时,并不直说,而用“遍地星云,满街狼犬”来比喻。又如第6段中说:“„„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吾能之乎?亦汝能之乎?„„”作者在分析现状的黑暗时,接连使用了排比、设问、反问等句式,酣畅淋漓,一气呵成,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从而有助于思想观点的表达。

(五)本文语言也非常好。首先是因为这些话都是烈士从肺腑中倾泻出来的,情真意切。庄子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普希金说:“如果你的语言不是出自你的内心,你就不能打动别人的内心。”正因为这封信里都是剖肝沥胆的话语,所以那样地扣人心弦。其次,也由于烈士平素的语言修养高。烈土生前对语言文字是很注意学习、钻研的,有多种译著。这封信语言浅近平易,使用的是杂有白话成分的通俗文言。如“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泪珠与笔墨齐下”、“吾心不忍”、“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等,都同白话很接近。信中用了许多典故,如“太上忘情”、“望夫化石”、“破镜重圆”等等,但都融入通俗的语言之中,既增强了语言表现力,又没有冗赘艰深的毛病。如果不指出来(共有十处),一般人还不觉得有不少典故。

(六)作业:完成思考与练习三。

第15篇:逍遥游

庄子轶事

• 庄子临死前,他的心情很平静。弟子们想厚葬老师,庄子倒觉得难过了:弟子们在这关键时刻并没有勘破生死关。于是他说: “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陪葬的)美玉,以星辰为珍珠,天地用万物来为我 送行,我的葬物还不齐备吗?” 弟子们不觉垂泪,说:“我们怕乌鸦和老鹰吃您的遗体。” 庄子笑道:“天上有乌鸦和老鹰来吃,地上也有蝼蚁来吃啊,要是夺了前者的 食物给后者享用,不是太偏颇了吗?”(《列御寇》)

神龟 •

• •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sì)而藏之庙堂之上。 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

《庄子》中的典故

• • 庄周梦蝶 庖丁解牛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在濮河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夫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想将国内的事务劳累您啊!”

• 涸辙之鲋

庄子生活在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乱世。战时,诸侯征战不已,暴君佞臣杀人如麻。他的志向抱负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无法获得生命的自由,于是,他以追求精神上的自由来逃避纷乱的现实。希望在精神上天马行空、无所羁绊,让精神的生活去解放作为形体的生命,从而达到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绝对自由。

题解

“逍遥”也写“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 造成庄子思想的社会原因: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  庄子本身的主观原因:庄子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及统治者深为不满,时时进行尖锐的批判,发出沉痛的抗议;但他对自己无力改变这样的社会现实心有不甘,想用自己的一套思想和人生观来影响和改造人们。

 天下无道,庄子有两种选择:入世与出世,庄子选择了出世,他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与统治者合作。 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 《逍遥游》

《逍遥游》 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列于《内篇》之首。逍遥游的意思,是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时代,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

庄子家贫,所以去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好。等我收到地租,就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子见监河侯不愿马上借粮,有点生气,脸色都变了,说:“我昨天来这儿的时候,听到路上有个声音在叫我。我回头一看,只见车轮碾过的车辙中,有一条鲋鱼。”我问:„鲋鱼啊,你在这儿干什么呢?‟鲋鱼说:„我是从东海来的,被困在这儿了。您有一斗或者一升水救活我吗?‟我说:„好。我去游说吴越之王,请他开凿运河,把长江的水引过来救你,可以吗?‟鲋鱼生气地说:„现在我被困在这儿,只需要一斗或者一升的水就能活命。如果象你这么说,不如早点到卖干鱼的店里去找我好了!‟” (涸辙之鲋)

 运斤成风

惠子是庄子的朋友,也是辩论对手。两个人经常为了:\"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绝\"等观点相互争论。惠子死后,庄子去送葬,回头对门徒说:\"楚国郢都有个人捣石灰时把一滴泥土溅到了鼻尖上,这滴泥土就象苍蝇翅膀一样薄。捣石灰的人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一把大板斧,挥得呼呼作响,若无其事地随手一斧劈了下去,把那一滴泥土完全削去,但鼻子却没有丝毫损伤。捣石灰的人站着神色不变。宋元君听说了这件事,就把匠石找来,说:\\\'你能不能给我表演一下?\\\'匠石说:\\\'我过去可以这么削,但现在不行了。因为能站着让我用斧子劈去泥点的人已经死了。\\\'自从惠子去世,我就没有对手了,没有可以推心置腹谈论的对象了。\"

第16篇:高中课文目录(必修)

五个主要版本的语文教材(必修)目录 人教版

沁园春长沙

雨巷

大堰河

再别康桥

兰亭集序

赤壁赋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游褒禅山记

记念刘和珍君

小狗包弟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金岳霖先生

短新闻两篇

包身工

寻找时传祥

飞向太空的航程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

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

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

梳理探究:优美的汉字

名著导读:《论语》 《大卫·科波菲尔》

中外短诗五首

断章

风雨

错误

回旋舞

在一个地铁车站

别了,“不列颠尼亚”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文摘参考

荷塘月色

故都的秋

囚绿记

瓦尔登湖

氓 采薇

离骚

孔雀东南飞(并序)

烛之武退秦师

荆轲刺秦王

鸿门宴

召公谏厉王弭谤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我有一个梦想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

直面挫折 学习描写

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

园丁赞歌 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

想象世界 学习虚构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名著导读:《家》《巴黎圣母院》

归园田居

涉江采芙蓉

短歌行

修辞无处不在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林黛玉进贾府

祝福

十八岁出门远行

老人与海

蜀道难

杜甫诗三首

琵琶行(并序)

李商隐诗两首

寡人之于国也

劝学

过秦论

师说

动物游戏之谜

宇宙的边疆

凤蝶外传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多思善想

学会宽容

善待生命 爱的奉献

梳理探究

红楼梦

高老头

马嵬

锦瑟

秋兴八首

咏怀古迹

登高

窦娥冤

雷雨

长亭送别

哈姆莱特

柳永词两首

苏轼词两首

辛弃疾词两首

李清照词两首

拿来主义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

短文三篇

廉颇蔺相如列传

苏武传

张衡传

李贺小传

表达交流

梳理探究

名著导读

望海潮

雨霖铃

赤壁怀古

水龙吟

京口北固亭怀古

醉花阴

声声慢

热爱生命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信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装在套子里的人 边城

哦,香雪

《归去来兮辞》并序

滕王阁序

逍遥游

陈情表

咬文嚼字

孟浩然

说“木叶” 谈中国诗

中国建筑的特征

作为生物的社会

苏教版

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活动体验)

◎ 吟诵青春

沁园春·长沙

相信未来

让我们一起奔腾吧

◎ 体悟人生

十八岁和其他

我的四季

◎ 设计未来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节选) 我的五样

第二专题 获得教养的途径(问题探讨)

◎ 经典的力量

获得教养的途径

◎ 求学之道

劝学(节选) 师说

第三专题 月是故乡明(文本研习)

◎ 漂泊的旅人

想北平

我心归去

乡土情节

◎乡关何处

前方

今生今世的证据

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文本研习)

◎ 谛听天籁

江南的冬景 西地平线上

◎ 感悟自然

前赤壁赋

始得西山宴游记

◎ 湖山沉思

神的一滴

像山那样思考

第一专题:珍爱生命(文本研习)

◎ 强者之歌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 ◎ 精神支点

我与地坛

最后的常春藤叶

◎ 生命的礼赞

呱„„呱„„

鸟啼

第二专题 和平的祈祷(研习·探讨·活动)

◎ 遭遇战争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 黑暗中的心迹

安妮日记(节选) ◎ 历史画外音

图片两组

第三专题 历史的回声(文本研习)

◎ 后人之鉴

六国论

阿房宫赋

◎ 千古江山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永志不忘

落日

勃朗特下跪赎罪受欢迎

第四专题慢慢走,欣赏啊(活动体验)

◎ 一花一世界

荷塘月色

听听那冷雨

金岳霖先生

亡人逸事

◎ 永远的新故事

祝福

边城 ◎ 总借俊眼传出来

林黛玉进贾府

三、缺失

四、

第一专题:我有一个梦想(文本研习)

◎ 经世济民

季氏将伐颛臾

寡人之于国也

◎ 英名与事业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黄花岗烈士事略

我有一个梦想

第二专题: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问题探讨) ◎ 灵魂的对白

雷雨

◎ 美与丑的看台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 人性在复苏

辛德勒名单(节选)

第三专题:笔落惊风雨(文本研习) ◎诗从肺腑出

蜀道难

登高

琵琶行

锦瑟

◎词别是一家

虞美人

蝶恋花

雨霖铃

声声慢

◎文以气为主

滕王阁序并诗

秋声赋

第四专题:走进语言现场(活动体验) ◎在演讲厅

不自由,毋宁死

奥林匹克精神

◎问答之间

作为偶像

白发的期盼(节选) ◎交锋时刻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

文学特长生能否特招

五 第一专题 科学之光(文本研习)

◎探索与发现

《物种起源》绪论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神奇的自然

南州六月荔枝丹

斑纹

◎美丽的创造

景泰蓝的制作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

第二专题 此情可待成追忆 (文本研习)

◎如泣如诉

陈情表

项脊轩志

◎执子之手

长亭送别

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

◎旧日时光

旧日的时光

箭与歌

别离

第三专题 直面人生(问题探讨)

◎生存选择

报任安书(节选)

渔父

◎真的猛士

记念刘和珍君

◎苦难中的尊严

论厄运

直面困难(节选)

第四专题 世相百态 (文本研习)

◎说不尽的阿Q 阿Q正传

◎众生之相

大战风车的唐·吉诃德

装在套子里的别里科夫

一夜醒来成甲虫的格里高尔

高松年与方鸿渐

第五专题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问题探讨)

◎仰观宇宙

逍遥游(节选)

兰亭集序

◎思想的光辉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

◎生命箴言

我们为什么而活着

横渠四句

第六专题 如琢如磨(活动体验)

咬文嚼字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追寻名作诞生的痕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修改稿品评

◎亲历词句锤炼的甘苦

词语的选用

句式的调整

课件下载 [试用一下]

语文版

第一单元 用事实说话

1 英雄潇洒走苍穹(节选) 3 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

4* 唐山大地震(节选) 第二单元 诗意地栖居

5 中国现代诗二首(一) 死水

黄鹂

6 中国现代诗二首(二) 雨巷

寂寞

7 中国现代诗二首(三) 你说,你最爱看这原野里

8 中国当代诗二首

我遥望

麦地

第三单元 成长如蜕

9 铸剑

10 十八岁出门远行

11 黑珍珠

12* 不会变形的金刚

第四单元 大江东去

13 崔杼弑其君

14 鸿门宴

15 淝水之战 16* 段太尉逸事状 二

第一单元 精魂动天

1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2 居里夫人传(节选) 3 苏格拉底之死

4* 我的回忆(节选) 第二单元 诗的唐朝

5 李白诗三首

梦游天姥吟留别

蜀道难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6杜甫诗四首

兵车行

登岳阳楼

旅夜书怀

7 琵琶行(并序) 8* 诗六首

登幽州台歌

终南山

燕歌行

石头城

李凭箜篌引

锦瑟

第三单元 修辞立其诚

9 箱子岩

10 跑警报

11 寂寞

12* 巩乃斯的马

第四单元 情动于衷而形于言

13 报任安书(节选) 14 陈情表

15 赤壁赋

16* 项脊轩志 三

第一单元 科学是系统化了的知识

1、千篇1律与千变万化

2、双语言时代

3、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4、﹡痛与不痛的秘密

第二单元 珠星碧月彩云中

5、词三首(一

八声甘州

鹊桥仙 声声慢

6、词三首

(二)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六州歌头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7、元曲五首

正宫 醉太平刺世

越调 天净沙 秋

双调 大德歌 春

中吕 十二月过尧民歌 别情

双调 夜行船 秋思

8、﹡诗六首

书湖阴先生壁(其一) 登快阁

书愤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论诗(其二)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第三单元 熟悉的陌生人

9、邻居们

10、山地回忆

11、宝黛初会

12、﹡巨翅老人

第四单元 万物静观皆自得

13、滕王阁序(节选)

14、阿房宫赋

15、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16、﹡风赋

第一单元 我思故我在

1、敬业与乐业

2、荣誉与爱荣誉

3、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

4、﹡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

第二单元 诗言志

5、《诗经》四首

氓(卫风)

伐檀(魏风)

无衣(秦风)

鹿鸣(小雅)

6、离骚(节选)

7、孔雀东南飞(并序)

8、诗三首

短歌行(其一) 白马篇

归园田居(其一)

第三单元 人生如舞台

9、雷雨(选场)

10、窦娥冤(选场)

11、哈姆莱特(选场)

12、﹡城南旧事(节选)

第四单元 铁肩担道义

13、师说

14、与高司谏书

15、原君

16、﹡谏吴王书

探究性学习——民俗文化探究

表达与交流——写作:创意与个性

探究性学习——广告语面面观

第一单元 沿波而讨源

1、论雅俗共赏

2、谈中国诗

3、读《鲁滨逊漂流记》

4、﹡评《泰坦尼克号》

表达与交流——口语交际:辩论

第二单元 番石榴飘香

5、外国诗二首

(一)

送娘曲

我独自漫游,犹如一朵云

6、外国诗二首

(二)

信天翁

7、外国诗二首

(三)

老虎

豹——在巴黎植物园

8、外国诗二首

(四)

诞生

探究性学习——我看流行语

第三单元 对存在进行深思

9、春末闲谈

10、汉家寨

11、古瓷器

12、﹡娓娓与喋喋

第四单元 越世高谈 自开户牖

13、论修身

14、论民本

15、神游物外

16、﹡祸兮福兮

探究性学习——先秦诸子思想与现代社会

粤教版

第一单元 认识自我

1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2我很重要

3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 演讲的艺术 讲述自己的故事 第二单元 传记

4“布衣总统”孙中山(节选) 5 华罗庚 6 罗曼•罗兰

7 留取丹心照汗青 8 我的回顾 美丽

第三单元 散文(1) 9 荷塘月色 10 散文两篇 霞

我的家在哪里 11拣麦穗

12我与地坛(节选) 13沙田山居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 14《诗经》两首 静女 氓

15 离骚(节选) 16孔雀东南飞(并序) 17汉魏晋诗三首 迢迢牵牛星

短歌行 归园田居

18汉乐府两首

上邪

饮马长城窟行 19南朝诗两首 登池上楼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三国演义 文言实词 二

第一单元 体验情感 1我的母亲

2冰心:巴金这个人 3故乡的榕树 第二单元 诗歌 4毛泽东词两首 沁园春•长沙 忆秦娥•娄山关

5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死水 再别康桥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热爱生命 双桅船

6外国诗歌四首 致大海 我一无所求 底片 黑八月

7中国现代诗歌四首 欢乐 雨巷

我和春天有一个约会 山民

8歌词四首 长江之歌

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 那就是我 弯弯的月亮 少年情怀都是诗 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 第三单元 散 文 9议论散文两篇 窗 门

10菱角的喜剧 11渐 12鱼书

13说不尽的狗平凡之中见新意 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让灵魂自由地去探胜 家

第四单元 文言文(1) 14阿房宫赋 15赤壁赋 16项脊轩志 17与妻书

18逍遥游(节选) 19论毅力(节选) 文言虚词的整理积累 三

第一单元:感悟自然

1、黄山记

2、巩乃斯的马

3、瓦尔登湖(节选) 第二单元:科学小品

4、说数

5、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6、寂静的春天

7、这个世界的音乐

8、足不出户知天下 做一个科普使者

第三单元:小说(1) 9药

10、项链

11、微型小说两篇 等待散场 差别

12、荷花淀

13、春之声

《呐喊》与《彷徨》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2)

14、唐诗五首 山居秋瞑

从军行(之四) 登高 石头城 锦瑟

15蜀道难

16、琵琶行(并序)

17、宋词四首 雨霖铃

念奴娇.赤壁怀古 声声慢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8、诗词三首 虞美人 书愤 扬州慢

19、元曲三首 叹世 别情 高祖还乡 中国古典诗歌 诗词格律 唐诗三百首

第一单元 关注社会 1 时评两篇 车队与红灯

月饼消费要讲文明 2 论“雅而不高” 3 呼唤生命教育 第二单元 议论文 4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5拿来主义 6善良

7《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 8米洛斯的维纳斯

复杂长句的理解与运用 第三单元 小说(2) 9宝玉挨打

10 阿Q正传(节选) 11变形记(节选) 12失街亭 13棋王 红楼梦

14孔孟两章 季氏将伐颛臾 寡人之于国也 15劝学 16过秦论 17师说

18晏子治东阿 19谏太宗十思疏 文言宾语前置句式 《论语》和《孟子》 五

第一单元 走近经济 1 钱

2 市场经济中新的道德和法治 3 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 第二单元 新闻 4 东方风来满眼春

5 “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 心随飞翔

英雄潇洒走苍穹 6喜看稻菽千重浪 7 访李政道博士 8 甘地被刺 第三单元 戏剧 9 雷雨(节选)

10哈姆莱特(节选) 11 城南旧事 12 长亭送别 13 等待戈多

莎士比亚悲剧四种 第四单元 文言文(3) 14 鸿门宴 15 陈情表

16 段太尉逸事状 17 游褒禅山记 18 郑伯克段于鄢 19 报任安书

鲁教版

第一单元 开启智慧之门 1 劝学 2 师说 谈读书

第二单元 跨越时空的美丽 3 为了忘却的记念 4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悼念乔治·桑 告别沈从文

第三单元 走进自然 5 归去来兮辞(并序) 荷塘月色 荷塘风起 故都的秋

第四单元 昨日的战争 7 烛之武退秦师 8 荷花淀 9 赤壁之战 永别了,武器 论逆境 青春万岁 给女儿的信 二

第一单元 山水神韵 1 赤壁赋 2 听听那冷雨 3 再别康桥 游褒禅山记

第二单元 探索科学奥秘 4 张衡传 5 论无性造人 6 琵琶行

7 蒙娜丽莎的魅力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 8 套中人 9 鸿门宴 项链 梦

文学经典的魅力不会消失 三

第一单元 至爱亲情 1.陈情表

2.我不是个好儿子 项脊轩志 我与地坛 文天祥千秋祭

第二单元 生命的赞歌 3.屈原列传 4.记念刘和珍君 5.最后的常春藤叶

第三单元 关照女性命运 氓

行行重行行 7.祝福 窦娥冤 第四单元 文明的踪迹 8.都江堰 9.兰亭集序 古希腊的石头 走近孔子 四

第一单元 历史坐标上的沉思 1.宋词二首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2.六国论 3.阿房宫赋 金字塔感言

第二单元 美的真谛 4.滕王阁序

5.米洛斯的维纳斯 6.新诗二首 雨巷 错误

第三单元 洞察世道沧桑 7.林黛玉进贾府 8.雷雨 小狗包弟 边城

第四单元 构建精神家园 9.报任安书

10.富有的是精神 苏武传

西西弗的神话 多年父子成兄弟 小鸟归巢 给母亲写封信 孝心无价 五

第一单元 人生的五彩梦 1 沁园春 长沙 哦,香雪

第二单元 爱的生命的乐章 3 孔雀东南飞 4 罗密欧与朱丽叶 长亭送别 致橡树 小花 公园里 当你老了

第三单元 深邃的人生感悟 5 逍遥游 6 唐诗三首 蜀道难 登高 锦瑟

读《伊索寓言》

第四单元 以天下为己任 7 齐桓晋文之事 8 我有一个梦想 华盛顿的选择

古代汉语与中国文化

第17篇:高中课文教育叙事

高中课文教育叙事

我们经常说,老师是教书育人,而我认为教学的过程是老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充实自己超越自己.我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原则,备好每一节课;我怀着对执教的渴望,书写每一份教案;我带着能得到学生满意的笑容,上好每一节课.每当看到学生学有所获时,我无比欣慰,每天我都在享受着工作带给我的快乐.对业务知识,我也有一些自己的感受.

一、听课是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

学校组织外出学习交流,远到江苏,近到沁阳.听听其他老师的教课,我不断地问自己,新的教学理念对于我的实际教学可行吗 ?正在我疑虑,彷徨的时候,我参加了一次我校的青年教师展示课活动,公开课结束后,老教师和我进行了一次长谈,把我的缺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时我才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知识与方法有些不是很成熟,师傅说必须得多听课,不仅要听本组教师的课,其他组老师的课也要听,因为人人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特点,听得多了,见识就广,知识和方法才更加灵活,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为此,我每天都听不同教研组老师的3,4节课,课后不断反思,将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运用这些\"杂家\"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的《伶官传序》在县里举办的高中青年教师说课比奖赛活动

中,获得了说教学设计一等奖,《兰亭集序》一课,在校青年教师展示课活动中获得一等奖.我终于确信了听课在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多听课,虚心接受老教师的谆谆教诲,做到备好每一节课,讲好每一节课,努力完善,充实自己.听课是教师进步的基石,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如果对教材的理解不是很深,教法也就不一定适合学生,所以讲完后再听课,也是一种进步的途径.讲前听和讲后听都非常重要,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教学思路与方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优点,如果我们将他们的经验尽量都能掌握,那岂不是我们给教育事业的最好汇报.听课是教师成长的阶梯,总去听课是不可能的,时间也不允许,只有提高自己的听课水平,扎扎实实的听好每一节课,听一节课有一节课的收获,听一节课有一节课的体会,才能达到进步的目的.只听不想,不总结,那是浪费了40分钟的价值.如果又听,又想,又总结,那会使自己的教学更丰富,更具有特色.时间长了,就会从量变到质变,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听课还是教师自我检验的法宝,听课中,联系自己的教学,看看自己的教学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并及时地写在教案中,正是这一次次的修正与补充,使我们的教学越来越好.

二、经验积累,教后反思是成长的关键 参加工作之后,我很清楚现在教学任务的繁重和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所掌握的

语文教学大纲,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传授学生学习方法,使其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我所教授班级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我认为我在教学上最成功的两点是朗读训练和课堂提问.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在平常教学中我十分强调朗读训练,每节课课前利用2,3分钟朗读,把自己喜欢的文章推荐给同学,并大声朗读同学推荐的文章,再用一话谈谈自己的感想.在朗读过程中我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在朗读中受到感染和启迪,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同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很主要的一个教学手段,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能激发他们积极思考,努力钻研的问题.

通过此次的进修,在教学方法和思想观念上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我会不断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到我的每一节课中,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模式.

第18篇:高中必背课文。

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2、《劝学(节选)》(荀子)

3、《师说》(韩愈)

4、《赤壁赋》(苏轼)

5、《阿房宫赋》(杜牧)

6、《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8、《荷塘月色》(朱自清)第

四、

五、六段。

9、从《发现》(闻一多)、《北方》(艾青)、《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舒婷)、《祖国土》(阿赫马托娃)选择其中两首背诵。

10、背诵《五人墓碑记》(张溥)

五、六段。

11、背诵《离骚》(屈原)(帝高阳之苗裔兮-----来吾道夫先路)中的名句。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②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③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2、背诵《谏太宗十思书》(魏徵)中富有哲理的句子。

13、背诵《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最后一段。

14、《季氏将伐颛臾》

15、《寡人之于国也》

16、从李白的《蜀道难》、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琵琶行》、李商隐的《锦瑟》、李煜的《虞美人》、晏殊的《蝶恋花》、柳永的《雨霖铃》、李清照的《声声慢》中选四首背诵。

17、从王勃的《滕王阁序》、欧阳修的《秋声赋》中选择精彩段落和名句背诵。

18、《陈情表》(李密)

19、背诵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端正好”、“滚锈球”“一煞”“收尾”四支曲子。

20、背诵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屈原的《渔父》中你喜欢的句子。

21、背诵《纪念刘和珍君》的第二部分第一段、第四部分第五段。

22、背诵《逍遥游(节选)》(庄子)前三段。

23、《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24、《山居秋暝》(王维)

25、《燕歌行》(高适)

26、从《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将进酒》(李白)选择其中一首背诵。

27、《旅夜书怀》(杜甫)

28、从《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左迁至蓝关虱侄孙湘》(韩愈)、《西塞山怀古》(刘禹锡)选其中两首诗背诵。

29、从李商隐的《无题》(相间时难别亦难)、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温庭筠《商州早行》中选择两首背诵。

30、背诵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背诵冯延巳的《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九)

背诵《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背诵李煜的《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31、晏殊《破阵子·春景》(燕子来时新社)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32、苏轼《定**》(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33、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

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

贺铸《横塘路》(凌凌不过横塘路)

34、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岳飞《满江红·写怀》(怒发冲冠)

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35、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

第19篇:鲁教版高中《逍遥游》教案(材料)

一、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

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3、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4、鉴赏古代文言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5、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摒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的内容

2、鉴赏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3、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4、对庄子的“逍遥之游”主旨的理解

三、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高一时,我们曾经学过庄子的一篇散文《秋水》,领略了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今天,我们来看庄子的另一篇散文,再次体会他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二、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名周,字子休,宋国人。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一生大都从事于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

三、《庄子》简介

《庄子》,也称《南华经》或《南华真经》,计52篇,今存3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杂篇11。一般认定内篇为庄子自撰,其余则出自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说明

参见课后注解①。高一时已经讲过,这里只是提及,明确一下重点。

四、课文诵读指导

1、正音正字

说明

提示重点词语的读音及意义、用法,详见书中的批注及课后注解。

2、诵读指导

《逍遥游》“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文笔汪洋恣肆。诵读时,针对不同的描述对象,应读出不同的描述情感。诵读大鹏怒飞一层,要读出气势和力量;读“蜩与学鸠”一层,要读出其渺小;读“小年与大年”一层,要读出鲜明的对比;读“汤之问棘”一段,要读出对鲲鹏的赞美,读出对斥鷃渺小、短视的蔑视。第三段举例论证,对“知效一官……而征一国者”,读时要带不屑一顾的态度;对宋荣子、列子,既要有赞美之情,又要强调他们“犹有未树”、“犹有所待”。结尾“故曰”一句是结论,要读得十分肯定。

五、学习第一段

思考

1、大鹏飞往南冥,需要什么?

2、野马、尘埃在空中浮游,需要什么?

3、蜩与学鸠不能远走高飞,是因为什么?

说明

这三个问题比较浅显,让学生细读课文,力求用原文中词语回答。

明确

1、大鹏飞往南冥,需要“海运”。

2、野马、尘埃在空中浮游,需要“以息相吹”。

3、蜩与学鸠不能远走高飞,是因为“枪榆枋而止”。

六、学生自读第一段,教师评点本段思路

明确

本段内容阐明世间万物都“有所待”。首先,作者大笔挥洒,以夸张的手法描写神奇莫测巨鲲大鹏,言其背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翼大,“若垂天之云”。这只鸟不仅大,它还要腾空而起,还要乘海风作万里之游,给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其次,作者以“野马”“尘埃”的“以息相吹”与大鹏的“海运将徙”作对比,说明万物皆“有所待”。接着,作者以童话般的叙述,写蜩与学鸠对大鹏高飞远行的嘲笑,并以行路备粮的比喻予以反驳,表现了毫无自知之明的可笑与可怜。

七、根据思路,学生当堂第一自然段。

八、作业

预习第二、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第一自然段的背诵

二、学生自读自译第二、三自然段

说明

参照注解自译第二、三自然段,有疑难处,教师予以指导。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第二自然段具体写了哪些内容?和第一自然段有何联系?

明确

朝菌、蟪蛄为小年;冥灵、大椿为大年。

二方比较可知:“小年不及大年”。彭祖以长寿闻名,众人匹之,以小及大,可悲。汤之问棘,点名了“大小之辩”。归纳上文,补充印证。

板书

朝菌、蟪蛄小年

小年不及大年

冥灵、大椿大年

归纳上文

彭祖长寿大知

小知不及大知

众人匹之小知

汤之问棘补充、点明“大小之辩”

2、问:“汤之问棘”一段话与第一自然段相关内容似有重复之嫌,你是如何理

解的?

明确

第一自然段中对大鹏的描述出资《齐谐》,《齐谐》是记载怪异之事的,人们会怀疑它的真实性,孤儿,作者引“汤子之问棘”来加以证实;再者,前后两处描写详略不同,描写也有异:对于鹏之背,前者为“不知其几千里也”,后者为“背若泰山”;对于“扶摇”,前者没有描述其形状,后者用“羊角”描其状。其实,这是庄子的有意之笔,通过“重言”(即重复之言)来加重论说的分量,加深读者对“大小之辩”的理解,与开头部分呼应和印证。

说明

并非简单重复,同中有异,是对前文内容的补充、印证,与篇首内容照应。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第三自然段内容。

说明

允许学生停留在翻译的基础上。

明确

本段作者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以现实社会中四种人的具体论述,他们分别能“效”“比”“合”“征”,但却以世俗之见自视,以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自居,作为人生的境界,他们也仅仅是斥鴳翱翔于蓬蒿之间罢了。宋荣子已经淡漠了功名,看清了内外荣辱的界限,却“犹有未树”;子列子能御风而行,超然于世,但还是要依赖于风(即“犹有所待”)。这两个人都比众人高出一筹,但未入道,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何谓“逍遥”呢?庄子告诉我们:“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怎样才能达到“逍遥”呢?用庄子之言即为“无己”“无功”“无名”。

2、作者在本段中阐明了什么观点?作者是如何阐述此观点的?

明确

本段中阐明了“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即“无所待”的观点。

作者从自然界的“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进而说明“小大之辩”,但本质相同,即万物皆有所待,不是真正的逍遥。接着,作者从自然界转而写现实社会,现实中的人有高出众人之上者,但仍是有所待,还不是真正的“逍遥”。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

五、作业

初步完成课后习题

第三课时

一、如何理解作者塑造的大鹏形象?

明确

作者从原则上否定了大鹏,认为它的展翅高飞还要凭借海运,并非真正的逍遥。但是,作者又义正辞严地驳斥蜩与学鸠的嘲笑,强调指出有“小大之辩”,并且三次浓墨重彩,不避重复地描绘大鹏的雄伟形象,热爱之情跃然纸上,这是为什么呢?也许作者在才能无双、向往着逍遥却又无法逍遥的大鹏形象里,正隐藏着自己难言的苦情。什么苦情呢?我们不妨作出这样的比较想象:一只大鹏在茫茫北冥中冲天而起,一颗心灵在深深苦闷中挣扎而出,幻想的翅膀张开了,怒而飞向“无何有之乡”;有所待的大鹏失败了,那么心灵呢?有所求的心灵能在那污浊黑暗的广漠之野找到慰籍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那雄伟的大鹏形象所体现的正是作者欲飞的理想和无法飞走的悲哀。

二、什么是作者所谓的“逍遥游”呢?

明确

“逍遥游”如果望文生义地解释这三个字,就是自由自在地遨游。而读完全文后,大家不免会产生疑问,如何才是“自由自在地遨游”?怎样才能做到呢?下面从两个方面来浅析一下:

1、解“逍遥”之含义。

“逍遥”二字旧作“消摇”,郭庆藩《庄子集释》引文云:“消摇者,调畅逸豫之意。夫至理内足,无时不适,止怀应物,何往不通。以斯而游天下,故曰消摇。”是一种闲适自得的心理状态。细品课文之后,不难发现,“游”主要有两层含义:①无限的思维空间。既然摆脱了仁义是非的束缚,思想就可以自由遨游了,庄子称之为“游心”,是超脱功利和现实境遇的神游;②自由无碍的心境。“逍遥”之“游”,没有世俗的羁绊,也没有孔子那种不得已而“游”的不平情绪,就可以真正做到无所忌惮,“安时处顺”的畅达,保持淳朴真实的自然心态。摆脱了世俗标准,心理状态成了惟一的尺度,如此自由的心境,人何以能不“逍遥”呢?

2、析“逍遥”之层次。

作为“逍遥游”的象征,庄子在文中运用他所擅长的“寓言”方式塑造了多种动物、植物和人物形象,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或者说最具有观念意义的是斥鴳、大鹏和至人,表现了庄子对“游”的三个不同层次的认识:“小知”“有待”和“无穷”。斥鴳之流不知大鹏的九万里图南之志,朝菌等“小年”之物不知“大年”,他们虽然也有“决起而飞”“腾跃而上”的快乐之游,但根本无涉于“逍遥”,这是最低层次的“游”。宋荣子、列子都是世人中的佼佼者,可谓超凡脱俗了,但仍未达到逍遥之游,原因就在于“有待”。而真正的“逍遥游”是彻底的“无待”之“游”,即“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这才是真正的“无穷”之“游”。

三、学习本文之后有何启示?应该如何看待作者的思想观点?

明确

文章从高远之志、厚积之力、大小之辩到无待之游的描述,给人的启示是远大的志向应当通向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而不应局限于“一官”“一君”的现实功利,人应该有精神自由、个性解放的追求,这些都是庄子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而对于庄子思想中的虚无主义、绝对自由以及遁世避患的全身意识等消极因素,我们应当摒弃。作为新世纪的弄潮儿,同学们应该积极进取、奋力拼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鉴赏本文的写作技巧及艺术特点

明确

1、借用寓言说理。

鲁迅评庄子的散文的特点说:“著书十万余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无事实,而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逍遥游》运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例如本文中的鲲、鹏、学鸠、斥鷃,有的是根据神话故事加工的,有的是杜撰的,但都纳入他的寓言中,寄托他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接受感染。

2、想象丰富,意境开阔。

如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何等壮阔。丰富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看来荒诞无稽,却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流露。

3、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如第1段。写积水负舟是以水比风,以大舟比鹏鸟;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描写学鸠,赋与人的情性,是拟人。这些都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五、作业

就文章的某一艺术特点,写一篇300——400字的鉴赏片断。

六、板书设计

第20篇:4逍遥游

逍遥游 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现象以及文言特殊句式和积累之、其两个虚词的用法

2、体会作者如何运用神话传说,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

3、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初步鉴赏古代文言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教学设想:

1、首先让学生对照注释弄清文章大意,然后通过对文章第一段的分析,尝试背诵。

2、然后研习第

二、三自然段,完成对于文章的理解。并对“逍遥游”的进行探究。完成 对文章主旨的体会。 教学难点:

1、第一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不自由)——第二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又有“小大之辨(亦不自由)——第三段:从自然界到社会的人,无不有所待,真正的逍遥者是不受外物的限制的他们无所待(无己、无功、无名——追求绝对的自由——逍遥的境界)。”诵读三到五遍,找出表达作者思想的关键语句,看看作者运用哪些神话传说、生动的比喻来 说明深这些道理,结合课后习题理清作者的思路;

2、由于庄子的思想比较复杂,教师不必在课堂上过多地阐发,也不必过分地批判,通过课文,使学生对庄子的思想有一定的了解就可以了;

3、教学方法:在欣赏中理解,在朗读中记忆,在感悟中体会。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一、简介庄子

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人。生活年代与孟轲相仿,可能稍后。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相传,楚威王闻其贤,以厚礼聘之为楚相,却遭拒绝。他说“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可见其性格特点。

《庄子》又称《南华经》,现存33篇。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内篇7篇大体上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可能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其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处在社会大变革,大*的年代,周王室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对现实不满,却无力改变,然心又不甘,因此想用自己的一套思想和人生观来影响世人。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散文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秋水》)、鲲鹏展翅、不龟手之药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二、解题导入

李白有诗云“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其高远的境界让人折服,然而,以大鹏喻事阐志并非李白独创,而带上了庄子的鲜明印记。我们下面就学习庄子的《逍遥游》。

三、教师示范朗读全文。学生对照注释,弄清字音。(见课本)

四、重点讲解第一小节,疏通文意,注意虚词其和之的用法,掌握比较特殊的实词和句式。

1、冥:亦作溟,海之意。“北冥”,就是北方的大海。下文的“南冥”仿此。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

2、怒:奋起。

3、志:记载。

4、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5、抟(tuán):环绕而上。扶摇: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

6、去:离,这里指离开北海。息:停歇。

7、斯:则,就。

8、而后乃今:意思是这之后方才;以下同此解。培:通作“凭”,凭借。

9、莫:这里作没有什么力量讲。夭阏(è):意思是遏阻、阻拦。“莫之夭阏”即“莫夭阏之”的宾语前置。

10、决(xuè):迅疾的样子。

11、抢(qiāng):突过。榆枋:两种树名。

12、控:投下,落下来。

13、奚以:哪里用得着。之:到。为:句末疑问语气词。

14、适:往,去到。莽苍:指迷茫看不真切的郊野。

15、果然:饱的样子。古今异义词

16、宿:这里指一夜。

17、之:这。二虫:指上述的蜩与学鸠。指示代词。

总结其: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表示选择,解释为,是„„还是„„?

已学过如此解释: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韩愈《祭十二郎文》)

其余,在第一段中的“其”的用法都比较简单,不作赘述。

之:鹏之徙于南冥也: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则芥为之舟:助词,不译

而莫之夭阏者:代词,它;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去

之二虫又何知:指示代词,这,指两只小动物

总结 宾语前置句:

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否定句,代词作宾语 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它的

之二虫又何知。 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这两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

补充宾语前置句的第三种情况:由 “之”、“是”、“焉”帮助构成的前置。如:惟令是听;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冉由,恐怕要批评你了吧)

五、齐声朗读第一段,理清思路,进行总结。(参考课后练习一)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是说这只鸟在海翻腾激荡的时候,就乘风迁徙到南海。

2、《齐谐》是书名,齐国的志怪之书。文章是引此为证,说明鹏之高翔奋飞是有根据的。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巳矣。”意思是说:天色苍苍茫茫,究竟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由于它无限高远没有边际的缘故呢?大鹏朝下看也这样。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为了说明大鹏是如此之大,必须要大风才能托起它。

5、蜩与学鸠笑话大鹏,殊不知因为自己个小,所以所待轻易得到。而大鹏如此硕大,所待必是海运之风。作者以行路备粮的比喻对此反驳,表现了毫无自知之明的可悲和可笑。

总结:本段内容阐明世间万物都“有所待”。首先,作者大笔一挥,以夸张的手法描写神奇莫测的巨鲲大鹏。这只鸟,不仅大,它还要腾空而起,还要乘海风作万里之游,给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其次,作者以“野马”、“尘埃”的“以息相吹”与大鹏的“海运将徙”作对比,说明万物都“有所待”。接着,作者用寓言,写蜩与学鸠对大鹏的嘲笑,并以行路备粮的比喻手法予以反驳,表现了毫无自知之明的可笑与可怜。

归纳板书:

鲲、鹏 大 海运将徙

↑(对比)

野马、尘埃 小 以息相吹

大舟深水 比喻 强调

芥草杯水 万物皆有所待

蜩与学鸠 嘲笑大鹏

适莽苍者 ↑(反驳)

适百里者 (比喻)行路备粮

适千里者

六、在理解的基础上再齐声朗读一遍,并试着背诵。

教学总结:

本课时的教案从学生实际情况,与课后要求出发,要求学生通读课文,掌握字音,了解有关庄子的内容。理解、掌握《逍遥游》第一段的内容,一些语文基础较好的同学,甚至能够初步成诵。

教学效果较好,但在第一段的思想把握上稍有难度,适合放缓速度,反复诵读。

逍遥游高中课文
《逍遥游高中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